中国人口这么多,为什么顶端人才比不了西方?

使用CN2/CN2GIA顶级线路,支持Shadowsocks/V2ray科学上网,支持支付宝付款,每月仅需 5 美元
## 加入品葱精选 Telegram Channel ##

知乎用户 Ming Ali​​ 发表

今年上半年在做一个植物实验,大概是研究植物遇到重金属胁迫的生理反应,细节就不讲了。毕竟文章还没有发。

植物养在这样的水培盒里,一个盒子大约能养二十株。为了让表型稳定,选取的植株都是健康状况大小差不多的苗。每个苗在移栽初期都是大致相同的。

但是当我收获分析苗大小表型的时候,我发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当然正常组长势最好,但是正常组苗大小相对于胁迫组是特别不均一的,也就是,大的苗会长得很大,小的苗会长得很小。

大家可以看见,那个托拉斯大苗的根比余下的其他的根加起来都大

然而重金属胁迫组,虽然各个苗都活得半死不活,但是大家大小都差不多。根长苗长都差不离。

原因其实也很好解释:正常组因为没有胁迫,所以各个苗均能健康快速生长,但很快,有限的光照空间就挤挤挨挨了,这个时候苗与苗细微的差别就决定下一步的生死。那种移栽在内层的苗,也许当初叶子只是比周围的小一点点,但就因为这么一点点劣势就被淘汰了,而有的苗也许就比其他的苗壮了一点点。但凭借这一点点的优势就占领了生存位。而胁迫组,虽然受到重金属胁迫,但大家都很弱。反而竞争压力没那么大。胁迫组的苗刚生长的时候,个体之间肯定也有一点点差异,但是这种差异由于竞争压力不大,在苗长大后,也就不怎么明显了。

这个实验告诉我的是:当你处于拥挤的竞争环境时,你在早期一点点的优势会无限放大,而你早期一点点的劣势也会,这也就好解释了,为什么寒门越来越难出状元,为什么大城市房价越来越变态,为什么富人会那么变态地给小孩子投入教育。为什么和小城市相比,在大城市人与人十年前后的差异越来越悬殊。

而中国人口这么多,顶端人才比不了西方也有了一个社会达尔文式的冷血解释:越拥挤的社会,试错的代价越大,而内卷竞争的激烈程度让人把主要精力放在获得一点点的优势上。

举一个牵强的例子,同样是苗,西方的苗有点像胁迫组的苗,它要克服的困难是胁迫的问题,也许是干旱,高温,重金属,只要找到克服胁迫的关键基因位点,就能高产了,而我们有点像正常组的苗,它要克服的主要问题是其他苗,这就不是解决一个固定问题这样简单了。

这个实验对我的冲击很大。。。。按道理来说这是个失败的实验,而实验结果的机理也非常显而易见,但是,实验告诉我的是。。。。。我之前写的踩踏效应,还有现在风靡网络的内卷。。。。可能就是这样的自然反应,所有的苗在生长初期在拼死竞争,而拥挤,会放大这种竞争的结果。所以。。。我之前一直所鄙视的高价幼儿园,天价教育培训一点也不可笑。。。我之前一直以鲁迅冷眼热心的角度来呼喊。。。但实验告诉我这是天道时。。。。。。真的就茫然了。。。。社会达尔文主义注定就是这样的结局。

。。。。。。。。。。。。。。。。。。。。。。。。。。。。。。。。。。。。。。。。。。。

刚发生的傅园慧因为长跑不合格无缘决赛的新闻简直就是我这个例子活生生的注解…… 不过我觉得我们还有希望….. 傅园慧毕竟不是因为文化课不合格落选的… 要是继续让事态发展下去,傅园慧估计要使用洪荒之力背单词,写论文了。

最近和一个北京的老同学聊到北京,我说:“北京的踩踏效应太严重了!” 她问什么是踩踏效应,我说 “比如一个十条赛道的跑道赛跑,比赛百米,如果有十个运动员跑步,那跑第一名的无疑是跑步最快的,当然也有运气成分,但是实力起到决定性作用,但是如果赛道里塞一百名选手,跑第一的大概率不是跑最快的那个,而是运气最好的那个。赛道太拥挤,实力受到牵绊,反而是比较会阴谋诡计使绊子的那个人可能胜出的几率大。我的老同学兴然同意我这个山寨理论。

我的山寨理论起源于我在中国各种拥挤的经历,每次去食堂打饭,如果窗口就十个人,大家可以有耐心地排队,但是万一超过三十个人,大家一般就一哄而上,先来后来没有优势,嗓门儿大的身体壮蛮横成了优势。因为最晚到的人知道要是按排队走,他可能只能喝到汤,打破秩序走捷径成了必选项。

再一个例子是高考,我承认考六百分的童鞋肯定在学习能力上比考 400 分的人强,但是一些高考大省,考生上百万,一分就可以拉开几千人的排名,在大家实力差不多的情况下,运气,特长加分起到改变命运的比重就被无限放大,一些对知识点细枝末节完全没有意义的琢磨变得很重要,因为当大家实力差不多时,这些细枝末节成为决定胜负的关键,虽然大家都知道,这些东西考完就作废。

因为好大学就那么几所,好专业就那么几个,高考就像是一个拥挤的跑道,我当然承认高考状元肯定实力不俗,但是好多很厉害的大牛因为踩踏效应被淘汰在中国也是司空见惯的事情。明明兴趣点在机械,因为低了一两分被调剂成生物专业的悲剧简直不要太多。

小时候,我一直想不通一件事,中国有十四亿人,美国四亿人,我们应该人才也比美国多三倍有余啊!现在想来,中国的潜在人才肯定比美国多,但是很多人才….. 可能死在了踩踏的路上。

虽然表面上看,我们的社会好像极端重视教育,但那种贩卖焦虑的教育真是科学的教育吗?层出不穷的学前教育班,课业辅导班,与其说是科学,不如说是玄学。看了所谓复旦大学五岁小孩简历。深感一种荒诞感。为了从拥挤的人群中竞争而出,科学的教育好像还不够用,得用玄学来凑。(相关问题鄙人有另一个回答 “如何评价五岁复旦二代的简历和对其的网络点评?” 中有回答。)

我对踩踏效应的第二个担忧是它对制度的腐蚀,曾经和一个长辈谈论世事,长辈用长者的语气对我说:小伙子,别那么愤世嫉俗,现在政府部门没那么腐败,大家都是按照条条框框办事,达不到要求的公司不可能在招标的时候通过的,但我的担忧是如果是几个条件都差不多,硬性资质都够格的公司在竞标时,软性资源起的决定性作用就被放大了。当前腐败的高发区往往就是那种资源有限但竞争门槛不是很高的行业,所谓软实力就趁虚而入。仔细去研究,你会发现官员的犯罪寻租成本极低。因为由于硬实力大家差距极为有限,大家的心思都用在怎么提高软实力上了,比如怎么提高行贿的安全性,怎么让行贿高效,当然攻克人性的弱点远比攻克技术难题简单,官员如果在一个安全,隐蔽的角落得到一个被精心包装(降低自我道德谴责的把戏)的小礼物时,何乐而不为呢?会来事儿,有眼色,嘴甜这种软实力在大城市高新科技产业相对赛道宽阔的竞争场所作用有限。但是在小城市公务员,银行从业人员竞争中,上述软实力可是至关重要。但这种软实力其实是很伤害尖端人才的培养的。

个人浅见

………………………………………………………..

看了评论区有些知友的回复,有一种论调是中国人太多,资源少,踩踏不可避免,再有,软实力也是能力的一部分,能赢就行,不存在踩踏。我就这两种回复说说我的想法。

前两年,本人母亲出了车祸,嗯…… 伤势不严重,在做牵引一段时间以后,医院让她定期做颈部按摩,按摩师是一个盲人,手法非常好。一段时间后,和我母亲成了朋友。大约过了半年,有一天这个盲人上门求帮忙。原来是医院开始评中级职称,一个硬指标是必须有论文。可是这个盲人按摩师从小就是失明,唯一的技能就是按摩推拿。不可能写论文,想花钱在那种三流刊物上买一篇文章,但是对方狮子大开口,所以想让我母亲帮忙。

当时知道这件事情的时候觉得荒唐至极,一个按摩师,最重要的事情应该就是提升自己的专业技术,而逼一个瞎子发论文真是滑稽到了极致…… 但是反过头来一想,事业单位领导毕竟忙碌,而且这些限制要求,改一项往往得动全身,开了一个特例,那后面的人再动歪脑筋该怎么办。这种例子其实挺多,比如艺术生考研必须通过英语考试,又比如柜员这种高中生完全可以应付的职位动辄要求 985,211,硕士学位。这里面当然有资源紧缺的因素,但是一些条条框框的僵化,人浮于事是否可以稍微改变一点呢?

出国这么多年,有一个特别深的感想,就是国外的赛道非常细分,如果你只是个文科生,数学你只需要达到一个初中生水平,但是你如果想靠数学吃饭,那对不起,比国内其实还难。当年学流体力学的时候,考试月图书馆通宵通明,挤满了刷题的工学院学生,竞争也激烈,但是毕竟竞争的是自己的吃饭本领,残酷也认命。

出国前无良媒体动辄就说国外蓝领阶层多么工资高,真正自己在假期打工干蓝领的时候觉得这么幸苦的活,就应该比坐办公室的小白领拿的钱多,如果市场供需关系这个无形的手调节的话,蓝翔技校超越 211 不是梦。

知乎上有一句话说的特别好:没必要重复制作轮子。哪里都有过度竞争造成的踩踏,但是作为后发国家,我们是有学习那些先行国家的经验教训的机会的。当然资源紧缺是一个原因,但是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避免逼瞎子写论文这种荒唐故事发生,还是有机会的。

……………………………………………………

竟然回答赞数过万了,受宠若惊。那我再唠两段落。

好多人给我留言说那你有什么办法呢?说实话,真给不出一揽子具体方案,人微言轻,而且这是个系统性问题,牵一发而动全身。但是作为个人,我确实有些经历值得分享。我本人当年大四的时候跟导师做实验,发现本专业(化学)当时十个导师八个是做纳米的,好多导师其实之前是其他方向,但是那段时间纳米的文章好发,大家一股脑全部做纳米了,后来又全部做电池了,像有机合成设计这种苦逼不好出文章的方向就没人理了。转行好多年现在不知道新的风口是什么,但是这种一股脑地扎堆科研绝对不是单单我们学校,我相信现在高校这种现象也很普遍。这种同质化竞争会导致很负面的踩踏效应,大四我的记忆中,我做实验的全部就是各种排列组合,然后用水热法制纳米,知乎上有人调侃化学到现在为止还是巫术,我不置可否。反正最后懵出来一个就是一篇文章。我的任务就是查一篇外文文献,然后依样画葫芦,文献中用这个金属,我们就换一个,当然后来纳米水的文章太多,最后导致这个方向就烂了,因为大家 idea 都大同小异,后来大家只是在拼速度。这也不能怪人心浮躁,所有老师都有硬指标。印象很深的一次是我的导师有一次把我叫到办公室,说:“你知道吗?人大化学系的主任自杀了…… 你说我们搞化学有个啥意思” 我也不好说什么,听说那个人大化学系主任还是个青年才俊,我觉得他就是踩踏致死的。文章发不出来,然后学校逼的紧,北京的压力有那么大,也只能一声叹息…… 当时有老师劝我们研究生阶段搞计算化学,因为比有机好发文章,记得有同学一定要去有机组,老师见他毫不热心,便又叹一口气,显出极惋惜的样子。结果感觉是老师还是有远虑。

但其实化学现在不仅仅是只有那几个热门方向,很多热点当大家都开始关注的时候,往往已经错过了最好的时机,大家互相踩踏,然后永远离尖端就差些距离,抑或是你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达到尖端,发现热点已经转移了。

科研其实挺害怕这种同质化竞争的,同质化竞争就让一些冷门更冷,热点更烂,研究冷门领域的老师申请不到经费,热门领域成为红海,大家的 idea 差不多,那就拼老板资源和对学生的压榨吧!

我们国人从小受到的教育其实都很同质化,不管是你是哪个省份,学校都大同小异,这样的后果是面对同一个问题我们倾向给出相同的答案。一个很有趣的现象是出国以后遇见的中国同学,不管是北京国际私校高中就出国的同学还是博士才出国的同学,区别远远小于印度同学之间的差异或者本地人的差异。这也许是我们容易产生踩踏的原因之一吧。十一一股脑就去那几个网红景点,或者一股脑女生全部都黑丝,或者一股脑大家都开始焦虑,一股脑微信朋友圈刷屏的东西都是同一个新闻。其实中国很大,人和人没必要那么趋同。多出点奇葩,其实也是好事。

我再讲一个关于 “踩踏效应 “的故事,我的朋友是一个很上进的女生,本来在四川大学华西某医院上班。她是一直想搞学术的那类人,在那的目的也是因为当年仰慕各种学术大牛。然而,进了单位,发现 “水很深”,各种关系错综复杂,工作的同时想继续读书学习深造,可是每天只能做些完全无关于学术的琐事杂事,期间还经历了各种宫斗躺枪,眼看深造提升无望,于是她就申请国外的博士。其中各种扯皮宫斗不提,最后朋友拿出大不了断了关系的勇气,正式交接工作等程序走完就闪人了。这个时候看起来还算正常,离开前和人事部门告别的时候态度极好,什么祝顺利啊什么好好学习啊什么好听的话都说,也说什么你先去国外,其他的程序上的我们电子版传给你啊之类之类的… 交接工作也还算顺利… 谁也没说不能走,谁也没说不可以… 后来到了国外,朋友就单纯地继续在该人事部门的指导下补办各类程序,因为这个程序是单位首次办理,制度也不完整… 也就只好听领导说交个啥就交个啥。办着办着,但是,没想到利益面前,就不免龌龊的踩踏。

朋友得知离开单位前申请的国家项目经费中了!!可以 cover 一年生活费,但是需要原单位盖章走个流程,单纯的朋友第一时间向单位汇报,但万万、万万没想到那份盖章文件落在了单位某大佬的手里,于是。。。令人抓狂的事情就来了,玩官僚打太极,两个月后盖章的办公室害怕得罪某大佬,不敢盖,说文件锁在柜子里没人管… 朋友就多方催促,对方表面一副秉公处事的姿态,但是不忘淳淳善诱,说朋友在单位都工作这么久,怎么不懂做事的规矩。嗯。。。规矩,你懂的。。。。朋友觉得大佬吃相有些太差,婉言拒绝了。于是。。。。。。我朋友的奖学金就迟迟批不下来,眼看截止日期就过了,她就急了,继续催,期间还有各种情况说明、邮件、微信等和对方的沟通,怎么都不行,朋友说再不给办就曝光。。大佬不愧是大佬,想出一招,意思就是让朋友写检讨,承认错误,说自己是 “擅自离职”。当然这种侮辱智商的事朋友没有去干。后来就有趣了,大致就是这领导让人事部门造伪证来证明朋友是擅自离职,人家反咬一口… 好在朋友工作习惯好,什么

程序什么记录都留了底,只亮出来一部分这领导就缩了。。。马上改口,义正言辞让朋友回去,返回原岗位工作,否则视为旷工处理。你想想,现在疫情,她也没办法回国(其实大家也都明白回来也于事无补)。其间各种宫斗大戏和龌龊手段,碍于该医学院的威名,评论区再写吧!最后,“顺理成章” 的朋友就被离职了,那天恰巧是经费项目文件上截止日期到期的前一天……

这种宫斗大戏的内耗,在中国好像已经稀松平常,稀松平常到她给同学们诉苦,得到的回应竟然都是 “你咋这么不懂事”。

给人使绊子好像已经是常规手段,而跑得快已然成了原罪。使绊子的人对跑得快的人说:“你咋这么不懂事”,赛道不通,不公正反而被选择性失明了。

也不知道这么写能不能帮得了我的朋友。希望她安好,不被小人牵绊,大大方方坦坦荡荡干自己想干的事,做自己。

后面的这个链接是我新写的一个东西,希望各位捧场。

喝酸奶补充益生菌,效果真的好吗?有那些牌子的肥皂值得推荐,不用太大牌,洗的舒服干净就可以?你有哪些好吃到吐血的零食推荐?有哪些百元以内的生活小用品,让你的生活瞬间上升一个档次?有哪些冷门却好用的东西可以网购?

知乎用户 大勇 发表

1、底层人民为了生活,只想赚钱养家,无兴趣也没能力成为顶级科研或学术性人才。。

2、中产阶级虽然吃穿住不愁,但由于没有足够的资产,无法用钱生钱,还是要努力工作,还贷、给娃读书。尽管有成为顶端人才的素养,却没有这方面的诉求。中产阶级是脆弱的,注定为提升阶级耗尽精力。

3、上层阶级有足够的时间、足够的钱可以成为顶端人才。但是上层社会的人口基数很小,而且上层社会的人才为了保住资产,会在顶级资产管理、企业管理、法律等学习方向的人才比较多。但是成为科研方面的人才其实更多的是要通过读书学习获取,他们这方面并没什么优势。

如果我们的中产阶级壮大,社会给到足够的安全感,不需要过于努力奔波,我想将会有很多人因为兴趣爱好去研究科学了。

另外我们的文化受儒家影响太大,主流价值观过于功利,在这样的内耗环境里很难培养出高端人才。因为其实拿诺贝尔奖这件事本身是没有功利导向的,是一个自然演化的过程。只有爱研究的人多了,自然概率就高了。

知乎用户 盐选推荐​ 发表

看看制碱业达到了何种程度——范旭东创立的永利碱厂,打破了西方 70 多年来对制碱技术的垄断,永利碱厂成为当时亚洲最大的制碱企业。

创业二十年时,他说过一番话:「我总觉得中国受病已久,它的存亡关键,决不在敌国外患的有无,完全是握在全国智识分子手里,智识分子教它兴就兴,教它亡就亡。

1913 年那个初秋,陆阿伯在乔家浜弄堂的德成号油盐店里见到一种从没见过的盐。

那盐装在墨绿色的玻璃瓶里,倒出来却白如叠雪,一粒粒晶莹剔透,在日照下闪着光。陆阿伯思忖着:这东西怎么跟自家平常吃的盐不一样呢?家里的盐又粗又脏,一勺撒在锅里,跟碎砂子似的蹦出脆响。要是煮碗盐水,烧开了都有一层土灰浮在面上,在腾腾冒气的水涡里不停打转。

还是德成号的伙计告诉他:「这可是洋盐!好东西!别说腌肉腌菜了,拿它光拌饭吃都香,做菜放一小勺,小拧打了耳光也不肯放碗的。」

陆阿伯半信半疑:「个么我先前买的,也是天津长芦的盐哇,哪能就比不上了呢?」

伙计咧嘴一笑:「差远了好伐?人家洋人的盐,都是大工厂里生产的,哪能一样?」

喔唷,连吃的盐都是工厂造出来的。陆阿伯心里念叨着,提溜着一瓶洋盐出了油盐店,却迎面撞见一位西装革履、气质文雅的中年短发男人,操着外地口音,颇有礼貌地问他:「老伯,您买的这瓶盐多少钱?」

陆阿伯瞥了他一眼:「三十钱。」

那男人露出惊叹的脸色:「啊呀。这一瓶是一斤精盐,只要三十钱。我们自产的粗盐,一斤倒要六十钱。长此下去,莫说通商口岸,怕是内地都会偷卖这种走私洋盐!」

短发男人急忙迈开大步,奔回位于福州路的住处,取出纸笔开始伏案书写,直至深夜。第二天东方微白时,他便走出房门,将一封信件自邮局寄往背景,收件人是北洋政府的盐务署顾问景本白。

为何只是小小一瓶洋盐,便令这位中年男子如此焦虑?信件寄往的那个盐务署,又是什么来头呢?要揭开这一切,还必须要说到当时轰动中国的一件大事——善后大借款。

1911 年辛亥革命之后,末代皇帝溥仪逊位,袁世凯借机掌控了半壁江山。而他所建立的政权所面对的,是一个革命派风起云涌,保皇派死而不僵的局面。特别是南方的革命党,始终对袁世凯的上位极为不满,各省举兵倒袁的呼声此起彼伏。袁世凯为了维持自己的统治,铲除异己军事势力,便迫切需要一大笔经费。而当时无论是南京临时政府,还是北京的国库,都无比空虚。财政总长熊希龄清点国库后竟然发现,「南京库储仅余三万,北京倍之,不及六万」,这还没算上清政府多年来积欠的外债和赔款。

面对混乱的局面,素来和西方世界往来甚密的袁世凯决定向列强借款。英、美、法、德、俄、日六国组成的国际银行团(分别为汇丰、东方汇理、德华、华俄道胜、横滨正金,美国在威尔逊任职总统后退出)当然不会放过这个控制中国财政的好机会,果断伸出了「援助」之手。经多次谈判,于 1913 年 4 月 26 日当晚,袁世凯绕开了国会,在北京汇丰银行大楼与五国银行团签署了 2500 万英镑的《中国政府善后借款合同》,共计借款 2500 万英镑,年息 5 厘,按期限 47 年清还。

显而易见的是,五国银行团的借款是有着附带条件的,几乎可以用霸王条款来形容:这笔借款所围绕的一个重要核心,便是中国的盐税。

五国银行团在借款合同中明确声明今后中国的盐务收入、支出和管理都必须有洋会办参加; 盐税和关税收入必须存储在五国银行团之银行,统归五国银行团执掌;至于盐税、关税收入偿清每期债款本息之后所剩下的余额,中国政府也不得私自动用,必须征得五国银行团同意才行。

为了确保盐税在自己掌控之下,五国银行团还要求中国政府整顿改良盐税征收,必须委派洋人来进行管理。为此,北洋政府才特意在财政部下成立了盐务署(原盐务筹备处),作为中央最高盐务行政监督机关,其下的盐务稽核总所和各级地方机关均聘用了洋员作为副职协助管理,权限很大。

所有的这一切条件,都意味着自善后大借款之后,中国的盐税主权彻底落入了洋人的手中。

熟悉中国历史的便知道,盐税对于中国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它是历朝历代政府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毋庸置疑是关乎国家经济的重要构成部分。春秋时期管仲相齐,为助齐国称霸一方,便大兴盐铁之利,推行「官山海」政策,规定将盐资源归属于国家所有,并对食盐的专卖加以管理,此为中国盐政之始。如果说管仲的盐铁政策还是在生产上以官制为主,民制为辅,实行官收官运官销,那么秦商鞅所推行的食盐专卖制则是产运销均由国家控制,禁止私营。

到了汉武帝时,为了增加财政收入、打击豪强商人和地方势力,并巩固大一统的新兴政权,刘彻采纳了御史大夫张汤的建议,笼罗天下盐利归官,将盐商们占有的盐滩纷纷收归国有。煮盐、运盐、贩盐全部官营,史称「全部专卖制」。于是国库充实,也为他的征伐匈奴提供了经费来源。

隋代短暂出现过盐业无税的时期,到了唐代为了补贴财政,又逐步恢复了征收盐税。而宋代则实行行官商并卖制,将国家划分为沿海州郡的官卖区与内地州郡的通商区,并且从宋代开始后,海盐开始晒制,盐商需要用一种称为「引」的凭证来运输和销售食盐。

明代的盐政制度就更加完善了,不但全国盐政归属户部管理,还在各产盐大区设立了都转运盐使司,掌管一区盐政,并在盐场设场署负责监督盐的生产。对于销售则立「纲法」,一改过去官家收盐卖盐的传统,改由商人自主收卖,只是每年照册上旧数派行新引,纲册上无名的商人不得加入盐业运营,史称「商专卖制」。这种变革在当时虽然可称进步,但却使得行盐成了盐商专利的世业,渐渐导致了专商引岸独擅盐利的盐政弊端。

有清一代,专商引岸制度的弊端已然发展成为盐政领域的恶疾。所谓「引岸」,就是官府规定的盐场势力范围,比如长芦、山东、两淮、四川等。占据这些引岸的各大盐商,地盘壁垒森严,凭借官家给的凭证「引票」世代贩盐,外人一律不得染指。而且,任何居住在某一引岸地区的人民,只能购买属于该引岸的盐,如果擅自买了其他引岸的,就会以购买私盐罪论处。这种毫无自由度的销售制度严重违反市场规律,也让那些享受着垄断权的大盐商们肆无忌惮地胡作非为。

对于买盐的百姓,大盐商们不但尅扣斤两,更是在所卖的盐里掺上沙土。一位长芦盐商曾经描述过操作手法:「每当原盐开包之后,总是往盐堆上泼热水或面汤。最恶劣的是掺土,甚至将例应倾弃不许食用的硝盐,以贱价收入,掺入大盐中售卖。」 邹忠的《山东盐法志》也有载:「盐商运盐到岸,或八两算一斤,或九两算一斤,又或掺沙带水。」

粗盐中的一些杂质对人体有严重损害,比如硫酸钠、硫酸镁、氯化钡等。古代将含有这些金属杂质口感发苦的盐称为泻盐,一旦不慎误食轻者恶心呕吐、四肢麻木、腹泻腹痛,还会周身疲软乏力,俗称「软病」;重者肠胃痉挛、心跳加剧、血压升高,数日而亡。所以长期食用这样质量低劣的盐,会严重损害人的健康,但那些为富不仁、草菅人命的大盐商们自是不会在意的。

对于制盐的灶户们,大盐商们则极力打压从他们这里收盐的成本,使得原本就利润微薄的灶户们只能勉强糊口。他们自然也毫无任何购买先进生产工具改良制盐技术的动力。所以清代的制盐技术一直处于低下的水准,食盐质量大都很差,从手工到工业化的转型更是无从谈起。

辛亥革命之后,在盐业改革派先锋,《盐政杂志》主笔兼盐务署顾问景本白的大声呼吁下,各地改革盐政的呼声四起,四川、广州、福建等南方省份相继尝试了改革,然而他们大都是各自为政,采用的方法也仅是参照本省情况,无法推及至全国。另外,北洋政府的一些高官自身也和旧盐商存在利益纠葛。比如某任财政总长周学熙自身家族背景就是大淮商,手中握有食盐引票 40 余张,天然成为专商引岸制度的维护者。这样的人身居高位,对于盐业改革的阻碍可想而知。所以就连著名实业家张骞提出的《改革全国盐政计划书》,也终究因为触动了旧体制的蛋糕,只能不了了之。

当袁世凯以盐税收入为担保的善后大借款签署后,负责改革中国盐税的是担任盐务稽核总所会办的英国人丁恩(Richard Dane)。此公走马上任后,确实拿出了一套改革方案,促进了中国盐务管理的专业化,也打破了世袭大盐商长久以来的垄断,在部分地区逐步实现了食盐的自由贸易。可前门刚剿灭了虎,后门便引来了群狼——食盐贸易的宽松令西方出产的精盐也趁机而入,并呈现愈演愈烈的趋势,直接冲击着本土盐税的收入。

所以,虽然丁恩的改革不无成效,可袁世凯这种将盐政主权拱手交给西方人的行为,依然引发了民众强烈的不满。已经骑虎难下的袁世凯只能继续满足五国银行团的要求,决定组织一个考察团,前往欧洲考察盐专卖法,以及当地盐厂的先进制盐设备。

而在这批考察团人选之中,有一位叫作范旭东的化工领域专业人士。他,便是我们开头提到那位寄信给盐务署的中年男人。

1883 年范旭东出生在湖南省湘阴县,他的家里以教书为生,是个书香门第。在他童年时祖父和父亲相继去世,又遭遇大旱灾情,家境也由尚算丰裕变得一贫如洗,只能跟随母亲谢氏和哥哥迁往长沙的慈善机构定居。范旭东的哥哥范源濂是当地有名的进步青年,对他的人生选择影响颇深。1895 年中日甲午战争的失败,以及《马关条约》的签订令范家兄弟感到无比愤慨,适时长沙正在宣传维新变法思想,俩人都在耳闻目染中萌发了救国于水火之中的思想。

戊戌变法失败后,为了躲避清政府的通缉,身为维新派一员的范源濂逃往日本避难,并在当地留学。一年之后,范旭东也步兄长后尘,东渡日本学医,后又考入京都帝国大学化学工业系。日本的先进和富强深深刺激到了范旭东,他意识到工业化对于落后的中国而言势在必行。清政府倒台之后,范旭东便返回中国,在北洋政府管理下的北京铸币厂担任分析化验员。

成为旅欧考察团的一员令范旭东无比激动,而欧洲所见所闻令他所感受到的震撼,更是超越了日本。在欧洲各国参观的一年时间里,他亲眼看见了西方的食盐大规模工业化生产,这和中国手工小作坊式的制盐形成了莫大的对比。机器加工的精盐不但颗粒远小于中国的土盐,纯度更是远高于后者。

站在隆隆作响的机器边,范旭东手捧着那哗哗流出的细碎洋盐,小口尝了一点,觉得口感比土盐好很多。身边的翻译直言不讳地告诉他,这种洋盐之所以比粗盐味道好,是因为纯度要高得多。这里的工厂大都有严格的规定,精盐中氯化钠的含量必须高于九成。

范旭东点了点头:「那我们的粗盐氯化钠纯度又是多少?」

「中国全是手工生产,杂质极多,含量仅有六成而已。要知道,这里连喂家畜的盐,纯度都超过八成!」

听到这数据,范旭东长叹了一口气:难怪西方媒体总爱嘲讽中国人是「吃土的民族」,原来食用盐的标准竟然真的差距这么大。国民们长期食用这种低质的掺土粗盐,身体状况自然不佳。想到这里,他倍觉忧虑。

在后续的参观里,范旭东还有更大的发现——原来食盐只是产品的一部分,还有另一部分作为工业用盐被制造出来,成为化工产业的原料,可以用来制造纯碱和烧碱。精通化工的他了解得越多,便越发为欧洲国家先进的工业水准所震撼:难怪人家船坚炮利,都是有如此强大的国力作为支撑,反观中国,别说炸药、化纤、炼油这些先进化工产业基本上是一片空白,就连老百姓吃的精盐都造不出来。

从欧洲回到国内之后,范旭东的落脚点便是上海。在这里亲眼看见了洋盐的入侵外,他还发现租界的洋人时常以中国本地盐质量低劣,卫生状况堪忧为理由,明目张胆地向中国走私运送大批洋盐。每年通过各渠道走私入境的洋盐,总价值竟达到十万元以上,且势头还在不断增加,这必然导致中国盐税收入遭受严重损失。

这一现状令范旭东更加焦虑,巨大的压力感又激发了他身上那救亡图存的精神,激励着他去完成一项伟大的事业——由改革盐业转为创立自己的精盐工业,提高盐质,以抵制洋盐输入,挽回利权。

收到范旭东的信后,景本白相当赞许这位海归人士的观点,不但引为知己,还特地邀请他前来北京促膝长谈。在讨论到具体的实施方案时,范旭东大胆地给出了自己的想法:「我很想在中国创办一家属于自己的精盐工厂,只是不知该在何地入手。

景本白拊掌大笑道:「依我之见,长芦塘沽是个合适的选择。此地自古便是产盐之地,又邻近开滦煤矿、京奉铁路,海陆交通便利。在此设厂不论原料、燃料、运销都很方便,可说是个地理位置绝佳的化工基地。」

范旭东点头说道:「我也素知塘沽自清代起便开沟引海水制盐,当地盐田丰富。只是从未亲自见过,还是谨慎考察一番为好。」

次日,范旭东便只身一人来到塘沽。在那白浪翻滚的海边,他亲眼见到了弯弯曲曲的盐槽自海中蔓延,纵横交错,连接着滤池、卤水池和不远处的盐坨。这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却和当地灶户的生产条件形成鲜明的对比——他们只能在简易的木棚下,用粗陋至极的小锅小灶熬盐。

此情此景反令范旭东生出豪气:「身为一名化学家,看到如此丰富的资源而不起雄心者,非大丈夫也!

考察初步完成之后,雄心勃勃的范旭东重回盐务署,向那些官员们痛陈盐政混乱的弊端,以自己在欧洲及塘沽的见闻为证据,力证在中国发展制盐产业的重要性:「我国制造粗劣,或搀苦卤,或混泥沙石膏等杂物,大有碍于卫生。自中外通商以来,外人居留我国者日多,虽洋盐禁止入口,载在条约,而外人因我国盐质粗劣,有碍卫生,多自外洋输入精致罐洁盐以供食用…… 洋盐历年进口之数,已逐渐增加,不但通商口岸,即内地洋货铺中,亦触目皆是,若不及时改良,设法挽回,不但盐税大受损失,我国制盐之生计亦将绝迹。等有鉴于此,组织久大精盐公司,先在塘沽设立精盐厂,聘请专门技师,利用新式机械,制成纸包粉盐或砖盐,行销通商口岸,以冀挽回利权于万一。

盐务署官员们也被范旭东的恳切言辞所打动,同意了他创办「久大精盐公司」的申请,「该公司创制精盐,事关改良制造,苦心经营,自应准予立案」,还规定在他所设盐厂周围百里之内不得再建其他盐厂。

大喜过望的范旭东正准备施展宏图大志,却全然不会想到,建盐厂之路会是多么坎坷,仅是第一步便难住了他……

清末民初的实业家们想要建民营工厂,

知乎用户 陌上愚翁 发表

牛顿是做神学的业余时间发现的三定律

爱因斯坦是前妻牺牲个人时间照顾他才有的时间研究

魏格纳是生病没事干的时候发现的大陆漂移学说

爱迪生是做了资本家把员工发明冠到自己名下成为的发明大王

天天 996,007,你什么都发现不了


知乎用户 Tomo​ 发表

看中国文艺的发展,就能懂了。

1990 年的小品《小偷公司》里有这么一副对联:

说你行 你就行 不行也行

说不行 就不行 行也不行

横批:不服不行

能理解这部小品讽刺的对象,就能理解为什么 “顶端人才” 的数量比不了西方了。

把一切归因到经济基础的,可能有意无意忽略了一个前提:除了个别不世出的天才以外,选拔人才时也是看圈子的。

说到底,选人才是在小圈子里选,而不是以全部人口为基数去选。

而且选人才的那个圈子,在经济基础上从来就是不缺乏的,就像即便在积贫积弱的清末和民国,各种货真价实的文化大师和自然科学人才(像建国初的那些文化和科学人才)也是能出现的,因为他们的家里大多不缺钱,甚至富贵兼备,直接就是名门出身。

90 年代初的经济发展水平,无疑比现在要差得多,但当时能在文艺上有建树的那些艺术人才(像当时的歌星、影星、名导和笑星),很多都是在世家圈子里出来的,在别人只能看样板戏的时候,他们就已经能合理合法地接触到各种各样的外国文艺作品,欣赏 “靡靡之音” 了,有些甚至还能近乎实时更新地看外国新作。

而在通常情况下,选 “人才” 实际上也基本就是在这个小圈子里选,而不是在当时的 8 亿人或 12 亿人里选,其余的人除非因机缘巧合开了 “主角光环”,不然根本就不在“被选拔范围” 内。

另一方面,即便是出身平凡甚至出身贫困的人才,在八九十年代涌现出来的往往也比已经富裕的多的现在质量要好,像赵本山这样的笑星,纯能力仍比现在很多既衣食无忧又有家学传承的笑星要强得多;而像莫言这样的作家,在纯能力和成就上无疑也比很多出身富贵的写手强得多。而就整部作品而言,老《三国》的精细打磨也无疑比新《三国》的厚黑阴谋论要强得多,即便同是《西游记》,80 年代的老版《西游记》,对细节的重视也比世纪之交的续集要强不少,老戏骨们拿着相当低的薪酬待遇,却能拍出艺术品,而现在天价片酬不断,往往出来的却是烂作,即便是同样的演艺明星,在十年前二十年前的画风也和现在不一样,能说这是单纯的 “经济基础” 问题吗?

人才的存在是一方面,但能让这些人才被 “选拔” 出来,才是最重要的。

把人才的出现单纯归结在 “经济基础” 上,是不合理的。

就像说国足男队,都知道注册球员少,都知道相关就业人员少,但即便是 “少”,那也是相对足球强国而言的少,比大多数中小国家还是要强得多的,而且国足从来就“不差钱”,但国际比赛的战绩…… 就“很蓝的啦” 吧?

而在经济水平远差于现在的民国和八九十年代,男足虽然也是差,但还没差到现在的程度吧,要说 “经济基础” 的话,现在的经济基础难道还不如当时吗?

越是上升期的国家,选拔人才的范围都很广,更倾向于 “就事论事” 的“唯才是举”,而对于 “人到中年” 甚至 “暮年” 的国家,对人才的选拔就会更倾向于小圈子的 “举贤不避亲嘛”,即便“体制外” 的人才肉眼可见的强,也权当看不见,所以每逢乱世总是 “出人才”,只不过这些人才,不会再为那个不“欣赏” 他们的圈子服务了。

选人才看的是社会选拔机制,而不单单是经济基础。

或者说,只有当经济基础和社会选拔机制结合较好的时候,人才才会涌现出来。

知乎用户 一诺金 发表

说到底,还是工人科学家没地位。

科学家老老实实干二十年科研,连自己家都养不好。欧美见面说自己是工程师脸上都带着自豪,中国呢:你是机械工程师啥意思?哦哦就是机床工呗,一个月工资还没我卖两份保险赚的钱多。

整个社会都这么轻浮,没人沉下心来。现在世界太吵,让安静的人显得有些傻。我们以前穷所以饿着肚子搞科研搞原子弹搞两弹一星。但现在不一样了,不能再期盼科技行业饿着肚子搞研究。在中国 实干误国 房产兴邦 绝对不是说说而已

知乎用户 炒面面包子​ 发表

今天还有人问这个问题就挺离谱的。

这个问题的实质内核实际上和 “中国人这么聪明,为什么古代没发展出科技” 一致。

有三个原因,但我只能说两个。

差不多两千年多前吧,西方就有米利都学派总结出了哲学诞生的三个必要条件:

  1. 惊异,对事物有惊异感,即问题意识
  2. 闲暇,有进行思考的物质条件
  3. 自由,即思考的自由

“惊异”这点很容易做到,“闲暇”和 “自由” 在 996 都是福报的今天对绝大部分人来说简直扯勾八蛋。

那么你也可以知道 “为什么中国人这么聪明却没有在古代发展出科技” 了。

毛泽东曾经说过

中国虽然是一个伟大的民族国家,虽然是一个地广人众、历史悠久而又富于革命传统和优秀遗产的国家;可是,中国自从脱离奴隶制度进到封建制度以后,其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就长期地陷在发展迟缓的状态中。这个封建制度,自周秦以来一直延续了三千年左右。

为什么呢?

地主阶级这样残酷的剥削和压迫所造成的农民的极端的穷苦和落后,就是中国社会几千年在经济上和社会生活上停滞不前的基本原因。


第二点。

我说个暴论:

从一个国家的首富是干什么的就能看出这个国家靠什么发展。

在之前是谁?

王健林?他又是干什么的?

聪明人都去搞这个了,你指望我这智商的去 “顶端”?

我连明天的饭辙都得现琢磨……

再看抖音,这玩意收割的都是些什么人?

不是,吸引的都是些什么用户?

像这种,就提莫的你这种进厂打螺丝都得走关系的主,搁着琢磨和美女翻译的婚后感情问题?你在逗我吗?

世界名著《3X 怎么来的》

看看万恶的美帝,比尔盖茨是干什么的?

马斯克又是干什么的?

聪明人永远知道干什么能挣钱。顶端人才有几套房啊?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因为在中国,当你在某一领域取得成就后,就会被提拔行政职务,你当然也乐意接受。慢慢开始沉浸在拉帮结派的快乐中,荒废了专业,离开的前线。然后开始勾心斗角的下半生……

知乎用户 湖海散人​ 发表

哈哈哈,

顶尖人才,中国搞政治的顶尖人才吊打西方的。如果西方能有中国的这批县处级领导的水平,西方也不至于现在搞得这么困难。能让乌克兰打起来就说明西方领导人都是唇珠,没有一个例外。中国政府在东亚稳住了整个大势,其实一个大国发展的规律不复杂,就是稳定,没有战乱。美国之所以发展的好,秘密就是他的核心区域自从南北战争以后再无战争。给中国这么多和平时期,中国也能操翻世界。我看很多知乎的小爬虫看到经济的一点点起落就惊慌失措的。这都是春货。中国这样的大国,只要稳定,多大的经济问题都是小问题。美国把大萧条都搞出来了,最后不也走出来了。核心就是不要乱。这一点中国的政治精英看的非常明白,其实一个人一个团体要成功非常简单,就是看明白规律然后按照规律做事情。这就够了。

中国现在其他领域顶尖人才不够多,主因就是发展时间还不够。没什么奇怪的。我上大学的时候,军用航空发动机的问题严重制约着中国空军,所有的军网论坛都在骂搞发动机得人。现在没人骂了。因为搞出来了。在很多方面比如高超音速已经超过去了。

只要中国人有信心,稳住自己阵脚,按照客观规律办事。一步步来。最后超过西方对手不过是个时间问题。这一点根本没必要担心。

这个要分析可以分析很多。总之一句话,前途光明,道路曲折,但绝无问题。

知乎用户 破晓时分​ 发表

中国只有 3% 的人具有本科学历,还有 3000 万人穷的超乎想象

中国只有 3% 的人具有本科学历,还有 3000 万人穷的超乎想象

中国只有 3% 的人具有本科学历,还有 3000 万人穷的超乎想象

因为在西欧各国大规模普及现代化教育的时候,我们还留着辫子,读着四书五经准备考功名。等到 1940 年美国儿童坐在电视机前嘻嘻哈哈的看着猫和老鼠的时候,我们的河南省因为抗日战争和洪水在人相食。

你们读个大学,在一二线城市做个小白领,是不是有本科多如狗,211 遍地走的错觉?99 年大学扩招前,本科生比现在的 211 人数还少。77 年才开始恢复高考。我敢说中国五十岁以上的,95% 是小学以下文凭,读个高中毕业就是人才了。

为什么没有顶尖人才?读过书接受过现代化教育的才叫人才,识字、能接受最基本工业培训的才叫工人,像印度没有受过教育的 “无种性阶级” 那样的国民是国家经济发展的负担。

因为我们欠债太多了,因为我们以前太穷了连读书都读不起。

有人说什么儒家思想什么中国人只会叫孩子听话,呵呵。三十年前还穷的连饭都吃不饱,就能培养出大量的高科技人才了?有,数量也很少。

知乎用户 王宝来 发表

中国根本就不养科学

中国有句话,人穷志短,马瘦毛长。科学不是用来恰饭的,是人类对真理的追求。现在花钱最多的科研项目都是毫无实际用处的,天体物理找黑洞,量子物理的找上帝粒子,花的钱都是天文数字。

这些工作,不光花钱,而且耗尽数万计科学家和工程师一生的心血。做这一切,需要满足最起码的生活需要,包括但不限于,住得起房,上得起学,看得起病。

社会对科学家的要求是,淡泊名利,不计名利。社会上搞科研的就是卢瑟,成为被愚弄嘲笑的对象,就这样还想在科研上超过西方?做梦吧。

知乎用户 Zpuzzle​​ 发表

假如你穿越到 1929 年的美国,而那时的美国也有知乎,你一定可以看到这样一个话题:

美国从 1895 年开始就已经是 GDP 世界第一,到现在已经过去 30 多年了,诺贝尔奖年年都是英法德屠榜。就连德国的诺贝尔奖得主都是美国的 3 倍,而且人家基本都是实打实的科学奖,美国这边小一半都是和平奖
整天就知道搞基建,帝国大厦建起来了又能怎样?基建搞出的 GDP 能让国家富强么?还有福特汽车,有核心科技么你,还不是人家德国人最先搞出来的。
股市市值全球第一又怎么样?全国人就知道炒股票,没一个好好搞实业的。
看看这国家吧,芝加哥的黑帮整天火拼,老百姓想喝个酒都能被抓到监狱里去。一群人还整天咋呼着美国崛起。呵呵。

按照键盘侠们的平均分布密度,这个问题在当年美国的知乎上,保证也是热门。

几个小注释:

1、到 1930 年前,英法德是诺贝尔奖上的常客,美国人获得的诺贝尔奖数量较少。

2、帝国大厦开工于 1929 年。

3、1929 年大萧条前夕,美国股市达到巅峰。

4、1920 年美国发布了禁酒令,凡违令者将被处以 1000 美元罚款并监禁半年。禁酒令的发布导致了大量的黑市交易出现,并催生了芝加哥等城市的黑帮犯罪。直到 1933 年,禁酒令才被罗斯福总统废除。

so,现在还是言归正传吧。

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当年美国人口那么多,GDP 世界第一 30 多年,在你们认为的 “顶尖人才” 上仍然无法跟英法德相抗衡,是不是就说明美国的 GDP 虚高?

显然,拿诺贝尔奖来说事,纯粹是耍流氓。

当今世界上,桥隧工程的顶尖人才在哪儿?高铁工程的顶尖人才在哪儿?你以为基建狂魔的名号,就是加班加出来的?

在运动领域,乒乓球的顶尖人才在哪儿?跳水、体操、射击等的顶尖人才在哪儿?

2016 年奥运金牌榜中国位列第三,这些奥运冠军就不是运动界的顶尖人才了?

美国这么 NB,样样运动都能拿金牌?美国的足球水平当然比中国好不少,但放到世界上能跟欧洲强队比?

为什么说拿诺贝尔奖说事是耍流氓?

诺贝尔自然科学奖以及经济学奖,奖励的对象是作基础理论研究的人,而基础理论研究很难直接产生经济效益,对于迫切需要进行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中国来说并不是一个优先选择。比如在当年的美国科学界,钱学森、邓稼先的水平和影响力并不逊于杨振宁、李政道,但是钱学森、邓稼先回国之后,中国最需要他们去设计火箭、原子弹,而不是去大学里教物理。假如钱、邓不回国的话,未必不会是又一个诺贝尔奖得主。

另一方面,诺贝尔奖通常是会在一个理论提出二三十年甚至更长的时间之后,才会对学者进行奖励,因此诺贝尔奖得主的获奖年龄普遍都在五六十岁以上。二三十年前,中国是个什么样的经济水平?能支撑得起这样大规模的基础科学研究?

尽管中国人在基础科学领域的确不占优势,但得益于中国四十多年以来的经济建设大潮推动,中国人在很多工程技术领域——或者说基础科学的应用领域却已经取得了比较出色的优势。在军工领域,歼 - 20、055 就算不是世界第一,说世界领先总是没问题的吧?桥隧工程领域,世界工程难度前 10 的大桥中国占了一多半。在超算领域,中国这么多年始终压着美国一头(去年美国刚刚排名第一,不过随着中国新一代超算的问世,这个榜单肯定还会有变化)。

难道说在你眼里,这些领域的人才都不是人才?

再说到最近的 5G 领域,华为一群研发人员的努力算什么?如果华为的技术算不上顶尖,某大国至于玩出绑票这种小流氓才会干的事?

现在中国最需要的是先以技术应用建设世界领先的工业体系,然后以工业体系的需求来反哺基础科学的研究。

如果用现实中的情况来做比喻的话,技术应用好比开车,基础科学研究好比造车。在一条路上,别人已经跑了几千公里了,而你刚刚接触车。在这个时候,你最需要做的不是从热力学、发动机工作原理、扭矩的力学分析、轮胎的材料化学分析等等开始学,而是先学会开车,赶紧追上前面的人。尽管这时候你可能还是不了解汽车的工作原理,但只要开的时间长、见的路况多,你的开车技术就不会比别人差。

在开车的路上,你可能会遇到发动机损坏、轮胎磨损等等问题。在维修的过程中,你会慢慢了解他们的工作原理。等开到目的地之后,你就可以给造车的人提需求:我需要一个 XX 花纹、抓地力大、适应高寒环境的轮胎。根据你的需求,造车的人员就会跟材料科学的科学家们研究不同材料的物化特性,最后就有可能造出世界领先的轮胎。

在军工领域,这个表现的就尤为明显。在以前,中国军工只能是靠模仿和魔改来研发新装备。但最近十几年,这个状态就被打破了。比如中国要研发电磁武器,而电磁武器需要大量的电能供应,这就要求中国在供电技术、装备上有所突破。而想要在舰船供电技术上有所突破,又涉及到新材料的应用,新材料的应用会推进新材料的研发,最后会传导到基础学科领域的突破。

整体来说,只要中国技术成长的整体趋势不变,中国能在基础科学领域取得进步就是可预见的,同时中国也会出现越来越多的顶尖人才。

最后补充一下,西方的人才多,一方面是几百年来的积累,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其发达的社会、物质条件对全球人才的吸引。其中,美国在二战后的高速发展更是天时地利人和一系列作用的结果,这样的历史条件很难再次出现。所以,在未来两三代人的时间之内,想要让中国在顶尖人才的数量上跟外国——或者说西方相抗衡,是不现实的。

总的来看,目前我国在科研经费上的总投入已经是世界第二——当然人均并不算高。至于说基础科学人才的问题,决策层看得比键盘侠们要远得多。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来看,从 2013 年到现在,我国投入到基础科学领域的经费占比正在不断上升,其增速高于科研经费整体增速不少。所以,我想如果未来没什么意外的话,以后政府可能会成为基础科学研究的主要支持者,而那些产业化的技术研发则可以交给华为这样的公司去解决。

那些只会 BB 嘴炮 “没有基础科学,技术研发走不远”、“中国人对不能变成钱的东西不感兴趣的” 之类的人,你不要因为自己一脑子浆糊,就认为所有人都跟你一样不明白:

2017 年,全国共投入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 17606.1 亿元,比上年增加 1929.4 亿元,增长 12.3%,增速较上年提高 1.7 个百分点;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强度(与国内生产总值之比)为 2.13%,比上年提高 0.02 个百分点。
按研究与试验发展(R&D)人员(全时工作量)计算的人均经费为 43.6 万元,比上年增加 3.2 万元。分活动类型看,全国基础研究经费 975.5 亿元,比上年增长 18.5%;应用研究经费 1849.2 亿元,增长 14.8%;试验发展经费 14781.4 亿元,增长 11.6%。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试验发展经费所占比重分别为 5.5%、10.5% 和 84%。

再看 2016 年的数据:

2016 年,全国共投入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 15676.7 亿元,比上年增加 1506.9 亿元,增长 10.6%,增速较上年提高 1.7 个百分点;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强度(与国内生产总值之比)为 2.11%,比上年提高 0.05 个百分点 [2]。
按研究与试验发展(R&D)人员(全时工作量)计算的人均经费为 40.4 万元,比上年增加 2.7 万元。分活动类型看,全国基础研究经费 822.9 亿元,比上年增长 14.9%;应用研究经费 1610.5 亿元,增长 5.4%;试验发展经费 13243.4 亿元,增长 11.1%。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试验发展经费所占比重分别为 5.2%、10.3% 和 84.5%。

很明显,我国近年来基础研究的经费增速一直高于科研经费的整体增速,这说明我国政府在基础科研领域的投入是在加大的,并且这一经费的占比也从 5.2% 提升到了 5.5%(2013 年,这一数字为 4.7%)。尽管这个数字离发达国家平均 15% 的标准还差的比较远,可那是发达国家的标准,而中国只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只要国家整体加大对基础科学研究的投入趋势不变,那就绝不能说国家对基础科学研究不重视。

当然,那些张口闭口 “中国不重视基础科学研究”、“中国人只关心技术变现” 的人,是懒得去看这些数据的。还是那句话,我不认为决策层的领导在平均智商上会输给知乎上的键盘政治家。

知乎用户 北冥岛 发表

教育人口的绝对数量比不上美国,顶端人才就不可能比得上美国,更不要提整个西方了。

先抄一段马前卒的数据:

1951 年到 1956 年,小学毕业生从每年 100 万增加到 500 万;
1957 年到 1968 年,初中毕业生从每年 100 万增加到 500 万;
1971 年到 1976 年,高中毕业生从每年 100 万增加到 500 万;
2001 年到 2008 年,大学毕业生从每年 100 万增加到 500 万!
2015 年,预计将有 749 万大学毕业生,50 万人获得硕士学位,5 万人获得博士学位。
作者:马前卒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4769284/answer/75365278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现在相信大家对于中国教育的整体情况有所了解了。当然,由于基础教育各个国家的政策不同,比如中国高中是三年制,美国高中是四年制,中国从大专到清北都算大学毕业生,美国是 2 年制社区学院到哈佛耶鲁都算大学毕业生,这就不太好比较。而谈到尖端人才,比较博士是相对合理的,毕竟像诺贝尔科学奖级别的人才,没有博士学位的才是少数。

中国高教研究 2012 年 05 期文章:《诺贝尔奖获得者的教育背景统计分析及对我国研究生教育的启示》中统计到,1901-2011 年一共有 549 名科学家获得诺贝尔科学奖,其中具有博士、硕士、学士学位的获奖者比例分别是 94.57%、2.90%、2.36%。古列尔莫 · 马可尼(1909 年获物理学奖)是唯一没有学位的人,但他实际上在意大利博洛尼亚大学旁听过。

既然博士教育可以一定程度上体现国家的教育科研实力,那让我们比较一下中美两国的博士毕业人数。

据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的数据,美国自有数据统计的 1958 年开始,每年的博士毕业人数从 8773 人缓慢增长到 2017 年的 54664 人。

Doctorate Recipients from U.S. Universities: 2017

而中国的情况呢?我在教育部网站上没查到历年统计,但是搜狐上有这样一篇文章做了很多统计。

中国到底有多少博士?博士数量真的过剩了吗?真实情况是这样的_招生

1977 年 10 月,国务院批转教育部《关于高等学校招收研究生的意见》,恢复研究生教育。

1978 年,是我国博士培养的起点,那一年仅仅招收了 18 名博士生。四年以后,1982 年 6 月 16 日,我国首批授予 6 人博士学位。(突然有点心疼剩下的那 12 个人)这里也可以看出博士教育的残酷,66.7% 的淘汰率啊。

那么请问,1982 年美国博士毕业人数是多少?答案是 31108 人。是中国的 5185 倍。

随后,中国的高等教育开始高速发展,大学不断扩招。终于在 2006 年,有 36247 名博士毕业,超过了美国 1982 年的水平。2010 年,中国博士毕业 48987 人,超过了美国 48029 人的成绩。直到 2017 年,中国博士毕业人数是 58032 人,同年,美国博士毕业人数是 54664 人。

如果考虑质量,中国博士毕业人数从 1999 年的 1 万扩招到 2011 年的 5 万花了 12 年,美国从 1961 年的一万增长到 2012 年的五万花了 51 年。再考虑历史累积的研发经费数目差距,中国博士教育的平均质量远逊于美国应当是一个较为公平的结论。

行文至此,我想结论已经非常清晰。中国的人口虽多,但是受过顶端教育的人却很少。考虑到诺贝尔奖超过 90% 的博士比例,中国博士的绝对数量都远低于美国,质量也没道理比美国更高。凭什么你的顶端人才会比西方多?

想要提高顶端人才,先提高教育水平和教育投入。人口是潜力,是上限,中国的潜力远高于美国,但是你不去真抓实干,那这个潜力就永远只能是印度式的。不追求科学理性而喜欢盲目幻想,那中国的未来也只能是印度式未来。

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知乎用户 毫无眼论的籽油 发表

整个环境的原因,说具体了敏感。就说现象吧,自己品。

1,底子薄,其实中国从农业到工业到现代,都是世界上最强的抄作业者,但都不是一个创新者,我们压力太大,追的太急太要成绩,所以底层学科理论不受重视,只做有目标的,无目标的根本不做。古话说得好,温饱思淫欲,中国人老跟温饱较劲,没工夫思淫欲,其实思淫欲升华了就是创新,中国人明显创新能力不足,不爱研究底层,但很多创新都是从底层孕育出来的,甚至一开始都不知道有什么用。

2,垄断,这个很重要,外国有篇研究文章就是说,中国互联网繁荣,其实是墙的作用,使中国的互联网企业避免了大部分的竞争,而中国的互联网份额占世界的 40%,尅提派瑞的粉丝数不如姚晨…… 有些人老怪中国企业不够稀罕人才,那当然了,垄断的饭更好吃啊…… 那自然,我们的人才更多的是资源的霸权,而不是竞争的能力,你说你技术多好,不好意思,谁拥有更多的占有资源的权利才是人才,我们不需要竞争。中国的房子质量有那么好么?那你凭什么卖那个价格,还不是土地的垄断、开发商资格的垄断,你说一个顶级的建筑师,和一个能拿地的关系户,谁特么是人才?!百度的工程师都说,如果可以,他们更希望用谷歌…… 所以中国的就算你是人才,你也希望自己能够避实就虚的能获得更多的人脉、关系…… 那具体工作谁还爱干?不干怎么发展?

3,整个对科研钻研方面的不尊重。国足弱其中一个最大的问题是,没有基础啊,14 亿人选不出 11 个踢球的,但人家不是说么,中国的基础教育太差,不是从 14 亿人里面选,是从 5000 多个注册的踢球人里面选,14 亿是人口,5000 才是你的注册足球人口…… 很多领域都是这样,基层环境太差,我以前一个同事,去日本读社会学的硕士、然后博士,我朋友的同学,去日本读新材料的一个什么学个,搞科研的,基层,上完学就直接留日的,踏踏实实的做研究,与世隔绝好吃好喝的养着,路给铺的棒棒的,再也不用生活发愁了,比日本本国人都强。可这些人,算不上社会的真正研究的经营层,只是基层的研究岗,他们在日本,因为他们是搞学术研究的,就可以养老了,可如果他们在国内,我相信他们根本不可能有这样的人生,还得为一口饭而奔波操心,甚至早早就转行或终止了学业。如果基层的科研人员都跑了,请问我们顶尖的人员,是从多少的基层研究人员里面选呢?!我以前还有个同事,学微生物的,我觉得他特别博学多才,本科生,做行政,一开始我都不知道,等跟他聊天了解相关知识之后,我都傻了,我说你这微生物这么牛逼,怎么不继续学啊,对我这种学渣来说,我好羡慕。人家说,哎,没出路,你不学到什么什么层次,一点机会都没有…… 这就是中国基层研究的待遇…… 足球只是一个社会的缩影。

4,就算你做到顶头,就行么?!你的政审过不过关,倒了一定的层次,领导要不要搭理,各种各样的社交、各种各样的政治教育与会议,等等这种社会的、关系的干扰因素,你还有多少能发挥在科研上?还是拿足球距离,已经很被动了,不是说一个什么比赛,前,开会,从足协大领导开始讲话,然后挨个往下讲,足足仨小时…… 赛前啊可是,我要是球员,状态都讲没了…… 上场前都犯困。

其实还有很多问题,但有些时候都是一些宏观上看不到的问题,就好像癌症最开始都是从细胞开始的,你天天盯着瘤子不解决问题。说的深了还容易犯错误删帖什么的。这是一个系统性问题,不是某一两个原因就可以解释的。而且有些时候,是一种群体无意识,一种感受性的。比如我短暂的在日本工作过一段时间,在国内工作的时候,我特别的浮躁,特别的没有安全感,想创业,觉得一种压抑,然后在日本工作的时候,这种感觉竟然消失了…… 啥创业啊,我才不乐意,如果有稳定的一份工作,或者有两份稳定的打工,我能干到退休…… 你可能觉得这不是没有上进心么?不是的,你用国内思维是没有上进心,那是在这种复杂和压力下,这样想当然是没上进心,但在那个环境下,就是一种坚持,没有顾虑的坚持,如果是搞科研或者技术呢,那也是踏踏实实的干到退休,哪怕一辈子只是个普普通通研究员…… 有这样的基础和基数,你才能有佼佼者出现啊。在国内,你刚有点成绩,马上就想着赚钱去了,哪里还有什么未来?我有个同学是国内的算小有名气的漫画家,其实在他出名之前,他的技法真的成长的很快,但等他真正有点名气开始签约了…… 我看他的风格和技法就没有再怎么变过了,每天就像机器一样为钱奔波,甚至从他的作品上,也看不到当年那种创作感了,东家说怎么弄,就怎么弄…… 哪里还有什么坚持……

还有一个是解放思想,我只是小心翼翼的从我个人身边的事情和所见所闻的角度来说,深了都不敢写,怕犯错误,到时候费了半天劲敲的字还得删…… 这也是创新的原动力啊…… 算了,说多了犯错误。这些内容我都不知道能不能留得住呢还……

解放两个字说起来容易,其实…… 呵呵

知乎用户 王十三 发表

种种困惑,其实是一个问题:基于最近宣传原因,觉得我们好像富强了,实际又感到了差距,为什么呢?

答案其实也很简单,只是和舆论导向相左罢了:我们与自己相比,进步可以用翻天覆地来形容;但我们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很大距离。

我们与英法相比,有学者认为落后始于明末,就按二百五十年的时间来计算。我们开始追赶,四九年至今才几年?

年纪小的朋友估计很难想象了,“一穷二白”——这是个很让人热血沸腾的词语。我的爷爷到现在居住的城市时,该城市只有火车站一个,平房百余间,其所在单位全员上阵,亲手扎帐篷、伐木材、建营地、烧红砖、盖房子、植树、夯土修操场……

物资、资源是什么?

卡车要花钱买、卡车要烧油、油要卡车运——这些全部都没有。有什么呢?有锅、有斧子、有有限的粮食与罐头,灶台泥土堆砌,土豆是地方送来的,还送了种子——等种子发芽、开花才有的吃。

养猪,粮食不够人吃,自然灾害了,草根也不够人吃,猪崽都饿死了。牛吃的豆子是我爸小时候最喜欢的零食,为什么要养牛?牛可以耕地,耕地才能有粮食。

就是这么简单。

更简单点说,我们没有资金、资源建设很多研究所,我们不能提供很多脱离生产的岗位。

没有技术,粮产量上不去,粮食不够,不能发展技术…… 我们用很多年的时间,用健康换来了 “跳脱”,我们逃出了这个恶性循环。

同时代,英美有了计算机、有了互联网、宇航员飞出来地球,他们嫌麦当劳不健康,发明了低脂、低碳饮食。

我们要追,还有很久的路要走,区别在哪呢?过去我们是白手起家,借邻居的锅与米,现在我们要求科学布局、精细化管理、重点突破。犹如一场马拉松,过去我们根本看不到对手在哪里,现在我们已经可以看见第一名的背影了。

—————

有朋友谈到踩踏原则。

在德国遇到很多大学者,把我的自尊心碾成粉末扬了灰随风散尽。有位老师安慰我,你的年纪,我在巴塞罗那追姑娘。(其实他不知道我的年纪,只是一厢情愿的觉得亚洲人年纪小。)

放在岁月中去思考最是有趣。

我们一起喝酒时感慨,人家 “没事” 啊。

什么是 “没事”?

不用赚钱啊,不用考虑收益,生老病死迎来送往都非常淡,自己按照兴趣去钻研,几十年如一日的沉浸在科研中。

为什么不用考虑赚钱?五十年前,他就住在人均一百平的房子里,有面包、有咖啡、有壁炉、有淋浴、有烤箱、有钢琴,他看到父辈就是认真科研,无欲无求的慢慢等待一个教席,为之奔波流浪,一个国家二十年里就这么平静,一个城市十年内没什么变化,待到他成年,无非还是重复罢了,他的预期就是这样,很少有人忽然想去赚钱……

我们呢?十年前在做什么?二十年前呢?三十年前呢?

—————

践踏的背后,不能完全说是 “体制”。软科学其实有个弊端,其 “无力、软弱”,科学的环境可以保证无错,却不能保证高额利润。更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里制度就等于厨艺。我们认为好的制度是符合当下生产能力的,就如好的衣服是符合穿衣人的身材的。衣服,有裁缝,可以随时调换;制度,最好的裁缝,也只能试,而且变化缓慢。

基数不够大的时候,做什么都觉得掣肘,只得拆了东墙补西墙。三个苹果分给二十个人,任谁来分,也不可能填饱肚子的。三十个苹果分给二十个人,哪怕有贫富差距,终究是吃饱了。

我们的研究所太少了,我们可以提供的科研工作岗位太少了。我们的科研人员需要分心的事情太多了,上有老下有小,中间有同学同事美丽女学生。不外出讲课,买不起奶粉;不兼行政岗,中年后难受…… 诸如此类,比比皆是。

不是科研人员待遇低,也不是科研人员贪心,难以满足,而是社会快速发展、变革阶段的矛盾。人不会吃了一个苹果就满足的,也不是需要一吨苹果才能满足,更不是说全社会每人一吨苹果就满足了。

社会需要一种沉淀,人内心中的第一追求其实是稳定,政策制度的稳定、生活的稳定。稳定难寻,人心饥渴,自然畸生出补偿(攀比、抱负)心理。

归根结底一句话,这就是整体还处于发展阶段。

待到我们的名校、实验室超过英美欧盟集合,我们的大学毕业生比例远超英美欧盟,整个社会结构稳定,人民生活安居乐业,二三十年里平静安逸,我们自然也可以筛选出热心学术、志在授课的研究生、研究员了,民族中自然会诞生出醉心于奥秘而非权术的学者了。

为什么有人感慨,现在读博留校成了拆二代专利?本就是如此才对,没钱没资本,你能静心科研吗?曾经是大家都没有,一起边生活、边工作,所以我们只有那么几个科学家、学者,都是顶级的,一看出身还都特显赫。地方普通一本二本院校里,一群和政府 / 国企职员没什么区别的老师——这就是历史,这就是进步路上的成绩单——虽然难看。

很多人骂,大学之大,不在建筑。呵呵,他们以为盖房子很简单吗?

饭要一口一口吃,事要一件一件做,科研更要沉心静气。

自由而全面发展的那天没来临前,我们一定要戒骄戒躁,科学稳健,刻苦专研,闷声前行。

————

说句大逆不道的话。

前几天看四十年特刊,小平同志在日本新干线上的影像资料。很心酸,人家三四十年前已经那么先进了啊。同志们啊,革命尚未成功,戒骄戒躁,踏实工作,俯首前行啊。

百年树人,不能忘啊。

知乎用户 小损样 发表

谁说的,术业有专攻罢了。

我随便举几个方面,我们认第二,谁敢认第一?

1. 吃苦

2. 节约

3. 服从

4. 叼盘

我只是随便举几个领域,西方一个能打的都没有。

知乎用户 Jerry 发表

举例说明中国和美国之间教育的差别吧。如果各位看官有兴趣的话可以看看

【一】作业

在去美国

读研究生之前,我和许多国人一样,认为美国的教育都是 “人性化” 的,教育方式和观念都“以人为本”,都是让学生一边玩,一边学,一点也不痛苦,学生有很多课外业余爱好。总之一句话,他们是素质教育,我们是应试教育。在好多人眼中,美国人都不怎么爱学习,学习很差,中国是个人去了就可以称王等等。到这里学了以后,发现以前感觉的完全是扯淡的,美国的学生学习刻苦程度是中国学生根本不能比的。比如,我在国内念本科时,不会的作业可以不做的,大家只要努力了,做不出来没关系,第二天老师会在课上讲。我开始还是拿这个观念去对待美国老师的作业。第一周,看完书已经晚上十点多,第二天要上这门课,我本来估计老师上课对对答案,有问题问问就可以,不做完也没事。后来一想这是开学第一次作业,还是坚持把题做完了,这一写,就到了半夜两点半多。我当时还很得意,觉得是自己给自己加压。结果第二天上课,老师真的把作业收了,亏了我把卷子都写完了,否则就傻眼了。后来逐渐才明白原来美国作业是计成绩的,每次作业都会给你按照对错打分,记出成绩,最后和所有平时考试期末考试一起算最后的总成绩。

在中国,平时允许你犯错,允许你不会,你不会可以空着,听老师讲,最后考试时会做就可以。但是在美国就不一样了,老师每周都会给你留一大堆作业,你在下周上课前要交上来,如果有不会的,你要在交作业前自己去问老师。如果到交作业时还没有问老师,因为不会不做或者做错了,那么你就要承担这个责任,老师不会因为你实在不会就手下留情的,你的作业就会被扣分。每次作业老师都会记录的,最后会一起给你算总成绩的。

【二】成绩

来说说美国研究生科目的成绩是怎样算出来的。

比如我修的 “计量经济学” 这门课,第一次期中考试占 20%,第二次期中考试占 20%,期末考试占 20%,平时作业占 40%。最后总成绩按照 ABCD 给你评分,90-100 评 A,80-90 评 B,70-80C,70 以下不及格。硕士研究生毕业成绩要求每学期平均分不能低于 B,否则下学期就留校察看,再不行就被开除。也就是说,硕士研究生的及格分数是平均 80 以上。我选修的计量经济学课程,第一次作业熬到五点钟,总算交上去了,得了 16 分(满分 20 分),看上去挺不错,实际上 16 除以 20 等于 0.8,也就是 80 分,已经是最低可以接受的分了,只是刚刚及格而已。

【三】考试

说完这次不是很成功的第一次作业,再说说美国的考试。

在国内,大学本科以后,好像就很少期中考试(特别是文科)。期中成绩大多是老师以出勤率来计算,而且只占 30%,期末考试才是大头。所以,来美国之前,我一直有 “文科专业不会有期中考试” 的侥幸心理。结果上了第一周课,我就傻了:所有三门课都有期中考试,而且期中考试都不只一次,有的课是两次,有的课是三次,加上期末考试,基本上每个月每门

课都会有一次考试。

这考试频率,我们在应试教育的中学感受过,不过那个叫做月考,或者小测,不计入最后成绩,因为最后要看你的高考和中考成绩。而美国这个考试基本上是所有考试各占 20%,作业占 20%,没有轻重,而且所有的这些平时成绩最后折算成的总成绩会跟你一辈子,找工作时,用人单位会让你出示所有高等教育的平时成绩,因此你哪次都不能马虎,包括作业。

【四】教学制度

来美国之前,我认为我只选了三门课,以国内的经验来说应该是很轻松,周五到周日三天没课,每周可以休息三天,生活应该很惬意。可是一旦了解了上面所说美国大学教学制度后,就会发现每周都要写作业。老师上课基本上对你写作业是没有什么帮助的。因为课堂时间有限,老师就讲他喜欢讲的部分,可你为了作业,要把所有书都看了,再把所有题都做了。

基本上,老师每次课都讲一章。一章的内容大概三四十页书,这三四十页的书是大书,比国内 16 开纸还大,英文小字密密麻麻,这样有的时候十几页的书都要看五六个小时。而每周,我要读三本这样的书,然后做三门作业!粗略地算了一下,每周每门课上课看书时间要 30 个小时,写作业的时间要 10 小时,那么三门课一周学习就要用 120 小时。而一周 7 天每天 24 小时一共就 168 小时。你就会发现你完全没有休息时间。和我们一起上课的一个台湾同学发现我们选了三门课很惊讶,说他学两门都快受不了了,我们居然选 3 门。开始我们还不理解,现在明白了!

【五】学习态度

说到美国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刻苦程度,我不得不再说一下我们的认识误区。来美国之前,我一直被美国的青春喜剧给误导,电影上演的都是他们怎么怎么不学习,怎么怎么调皮捣蛋,以至于我们国家的学生也开始学习和模仿,估计是最先传到港台,然后港台的电影开始影响大陆的。我不知道美国导演是不是故意的,虽然我问了美国人,他们说他们拍那样的电影只是表达了学生想拥有那样的生活,而不是他们真实生活的写照。美国的大学生活其实是这样的:每个校园里,学生都背个书包匆匆去上课

,没有嬉皮打闹,图书馆里学生们都在很安静地上自习,图书馆的机房,学生们都在用来写作业,没有一个干闲事的。即便是等公车,也在看书。咖啡店里,美国学生要么在看书,要么用电脑写作业,非常安静,没有人大声喧哗。我本来还带着掌上游戏机,有一次在公共汽车上拿出来玩,有外放声音,突然发现大家都在看书学习,我很不好意思地又放回去了,突然觉得我在国内本来是很自觉学习的好学生,在这里怎么感觉自己成了 “不思进取” 的少年。

我印象中,至少是我们省的高校校园,夜幕下都是一对对的情侣在共享好时光。有一次去这个城市的主街看看,看看那些吧里的人都在干什么,突然发现人们都在那里拿着电脑学习。当时想了想国内酒吧里无数男女青年在里面 “群魔乱舞”,不禁感慨万千。

美国真实校园生活,整个就是一个中国理想中的 “学霸” 的聚集地,美国学生学习这样的场景,只有在中国电影里才能看见,而我国的学生,却在现实生活里只会模仿美国电影里的东西。

【六】所谓 “博士”

美国教授都是博士。“博士”这个词在国内,反正我觉得没什么 “了不起” 的,只要考上了,就都能毕业。而在美国,“博士”这个词是很有影响力的,教授都是博士,在学校人们一般不会称呼他为某某教授,或者某某官衔,这些教授或者当官的,更喜欢人们叫他们某某博士,因为这个代表了荣誉。我们微观经济学的助教就是个博士研究生,结果他上学期考试有 C,被劝退了,现在正在我们城里的一个商场卖东西。我不禁很感慨,一个博士研究生中途被开除,然后就只能去商场卖东西去了。也许我光经历美国的研究生教育,而没有经历国内研究生教育,就对后者横加指责,这过于武断了。我相信我前面说的学的内容,国内这个专业的研究生肯定也学,但是我敢肯定没有几个能像美国学校出来学这么扎实的。

【七】基础扎实

一个在纽约学金融的同学说:“也不知

是老师有问题,还是我自己太笨没有领会老师的意思,那个题按照老师的意思要用 excel 算一千遍”。当时我很感慨,美国的高等教育实在是太强了,对人要求太高了,我来之前还在算我们学校和北京大学在国际上的排名,当时觉得比北京大学高。但是现在,我有一种不管排名谁高,有本事就出来一起比一比的气势。确实在这种残酷的教育下我们学得非常扎实。我有一个老师从美国硕士毕业回来,闲着无聊就去考北京大学的光华管理学院,这个基本是我们经济管理领域的最高学府,多少人挤破脑袋去考它,竞争十分激烈,这个老师最后就背了背政治,别的什么也不复习然后就考上了。我以前在人大经济论坛问过问题,被他们骂做不懂经济的人。现在我再去那里,有一个人不会做,我瞬间把全部数学推导给写了出来,后来没人敢说什么。而我问的问题,几个月都没有人回答。我的中学教育很好,以至于大学毕业后工作几年,我仍然对高中的所有知识点记忆犹新,拿起数理化的题就会做。但是大学学的东西什么都记不起来了,只记了几个名词。大学毕业时,我还抱怨大学没学什么东西,父亲还安慰我,大学学的是一种思想和方法,有了这种思想和方法就可以了。但是毕业后的工作,不是靠耍心眼,小聪明就可以成功

的,靠的是实打实的技术,我们大学的找不到工作的毕业生有几个能拿出真本领的?

【八】教育成果

再说说美国这种教育下的成果。

如果说美国这种残酷的高等教育不能产生很好的效果,那大可不必去学习。我们学经济学,学得都是方程组组成的模型,然后用模型计算出结论。计量经济学靠统计量来估计模型的系数。这个如果在中国多数企业中你要用这个,估计会被人嘲笑,骂成书呆子。我当时就想看看美国的真实生活中,到底用不用这么理论化的东西。

我因此专门问了美国学生,他们的回答令我们很吃惊。美国人几乎干什么都会用数学计算,比如你要开个超市或者快餐店,老板会找人去建立模型,然后按照模型去经营,因为他们相信这个是最科学的,最优化的。我问,如果要是不用模型呢,凭自己的经验和感觉呢?美国学生说那基本上肯定是会破产的,因为感觉的东西靠不住,永远也不如数学计算的精确。而且他还说经营一个企业不用模型会破产,用错了模型,也会破产的。这位美国同学说,日常生活里,他也会用模型来处理。比如买汽车,他要根据当时的利率,油价,汽车的价钱和时间建立一套模型,算出当利率和油价多少时,他能接受的价格范围以达到最优选择(他还不是学经济学的,是学森林学和地理学的)。当时我们听了都目瞪口呆,感觉美国人太强了。原来我们都以为美国人个个都是数学白痴,只有中国人数学最强,看来我们中国是只会计算不会运用的。

【九】理论 vs 实践

我们中国人说的 “理论和实际结合”,意思往往说的是 “不要去用课本学的东西,因为那个解决不了问题,还是在社会上学本领吧”。到了美国,我才发现,不是课本的东西解决不了问题,是因为你学的不精不会解决问题。而在美国人看来,

理论一定会指导实践的,他们如果发现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那么一定是理论不够完整和完善,所以他们会用更复杂的数学去完善理论,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学美国的东西感觉那么难,因为他们要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而被迫把理论改造的很复杂,实践证明这样复杂的理论确实是可以解决问题的。

比如,来美国之前,我一直不明白为什么中国人那么聪明,可是所有的电子产品的核心芯片都是美国公司或者日韩公司造的,

中国自己为什么造不了?虽然大部分电子产品都是中国制造,但是懂行的人都知道,里面的芯片几乎全是国外的,中国所做的只是把芯片,内存买来,焊到电路板上,然后组装上外壳就可以了,干的完全是最低端的,最没有技术含量的活,这些电子产品的价格有一半多要被外国的芯片厂赚取,我们要降价只能降自己不到 20% 的利润,降价空间很小,一旦外国厂商也把同类产品降价,那么我们的国产厂就没有取胜机会了。以前总是认为为什么美国那么走运,老天怎么那么照顾他?我来到美国以后,感受了一下美国的高等教育,又回顾了一下自己的高等教育感觉非常正常,太正常不过了。

【十】监督和激励

在美国的学习使我感到,我们的高等教育需要改进的地方还有很多,要知道我是在全美排名 100 多名的学校,并不能算美国非常好的学校,但是学到的东西确实是实打实的。我在国内本科的学校,也算是一省最好的大学,但是从中出来确实是什么也没有学到,你让我们讲讲什么经济规律,或者让我们的工科同学讲讲芯片怎么回事,基本都讲不出来。总之,美国为什么是世界上

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经济体制上的问题我不想多说。我觉得我们最能控制的,也是在整个人类改造自然和世界过程中最有活力和主观能动性的人本身。我们的高等教育缺少了监督鞭策和激励机制,而且对于学习的东西也并没有从难从严要求学生,导致反而没有中学阶段学生们学的好。

如果说我们的中学教育是在整个中国教育中最有效率的(但并不是最好的,因为对于应付选拔性考试),但是这个教育只是基本功训练,距离可以用来指导实践,改造世界还差很远。所以基础教育再好,高等教育出现问题,我们的科技也上不去,科技上不去,经济也只能做一些最低层次的。

如果说一百多年前,林则徐呼吁中国要睁眼看世界,那么现在我们国人仍需要透过迷雾看世界,不要被外国的种种假象所迷惑

,不要再像生活在井底的青蛙一样低估自己没有看到的东西。

知乎用户 张宏波 发表

结合自己的经历讲讲个人体会

西方的大公司确实更珍惜人才

这种珍惜人才和国内的公司最大的不同是,对方可能并不预期 (expect) 你能马上对它们公司 产生效益。 只要它认定你确实是个人才,就会想办法把你招进来,尊重你,给你很大的自由,让你自己发挥。

因为家庭的原因在国外工作几年后,17 年决定回国开始联系国内的公司. 当时 facebook 联系我希望我能加入他们。我一开始觉得这太不靠谱了,facebook 在国内并没有 engineering office。 可是没想到这事情居然特事特办弄下来了, 转眼在 facebook 已经快 5 年了,现在想想都不可思议。

极度的自由带来最大的创造力

我在国内工作这几年可能有一半的时间在休假。剩下的一半的时间可能一周工作个三天。 但是这并不是说我大部分时间都在摸鱼,真正优秀的人都是极度自律的。 比如我最近在休陪产假(半年), 不想做工程上的东西,读了一些理论上的文献,刚好可以应用 到公司的一个关键代码里面能使生成的代码数量减少一个数量级。这样的工作如果忙于 996 我是 不会去考虑的,因为它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休假的时候愿意看看,是觉得这个问题很有趣, 而且有潜在的实用价值。

给庙堂之上的人一点建议

过去我们国家一穷二白是很难和国外大公司竞争的,现在已经有一定条件可以在一些关键领域取得优势了。 慢下来,给人才真正自由发挥的空间,make big bets instead of micro innovations.

知乎用户 Rhaego 发表

一个 22 岁大学毕业 or 辍学的年轻人

他能去创业吗?

1. 中国家庭没有车库

2. 创业开公司各种固定成本 + 行政手续就搞死他了

3. 他创业 3 年,失败了,会有公司 or 国企收留他吗?他能得到一个保底人生吗?

一个 30 岁冷门专业博士毕业的博士生

他能花 5 年时间去专心搞研究吗?

各种 KPI 压力,各种行政事务就搞死他了

知乎用户 山高县​ 发表

何不食肉糜?

就凭当年的条件,没有十三亿人做底子,能发展到今天?

80 年代老爸老妈上大学的时候。老师是脱离学术十几年,刚从牛棚出来的老右派。没有助教,每一次作业都得六七十岁的老师戴着老花镜亲自批改。用的教材是油印的讲义,老师们出来后为了赶紧上课而临时编的,错字都来不及改。实验室没几样器材,仅有的几样几乎全是公私合营时代造的。。。。

师资缺到什么程度?

————某老教授心脏病突发去世后,当时刚毕业的助理接手了方向和积累的数据,二十出头的年纪,一下子成了全国在某个领域的权威。丧事还没开始办,就一脸懵逼的开始做规划,编教材,上讲台带学生了。。。。。

可以说当年万里挑一的天之骄子们真正接受的教育,论质量不如现在的技校。

就凭这种教育水平,再好的个人素质也教不成顶级人才啊 。。。。。。。

知乎用户 知乎用户 i2lBCp 发表

其实原因非常简单:腐败和逃不开的复杂人际关系!

顶尖人才是什么?——是人!是个人!但凡是个人都需要得到认可。但是在一个只喜欢靠拉关系走后门的人群里人才是得不到足够认可的。这种社会里的人会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搞关系!在我们费尽心血搞关系的时候,别人把这些时间和精力用在了更有意义的科研上,所以怎么能赶得上别人?!

咱们喜欢钻研人际关系恶劣到什么程度知道吗?是从孩子进学校就开始了,最有代表性的就是 “家委会”!说到这个,不要和我杠!杠你也不会赢!本来是为了方便老师和家长联系建的群,结果成了舔狗的天堂!不管老师说什么都是“谢谢!辛苦了!” 动不动就要给老师送礼!那 “孝心” 连他们的亲爹亲妈都没享受到!还美其名曰是为了孩子!拜托!就这样舔,你指望能教育出什么人才来?赵高还是李莲英?而这,仅仅是孩子和学校而已,是象牙塔!象牙塔都这逼样了!你想想成年人的世界什么样?我都不想在这赘述了…… 懂得人自然懂!

所以,很简单,一群把时间精力用偏了的人,你能指望他们中间能出什么人才?出赵高还是李莲英?

你想冒头?但是你不会来事?有的是人踩你!不是那些人专业比你强而是他们比你会来事!你辛辛苦苦搞科研,废寝忘食搞科研,搞出来的成果,好的可能成果上会署上你的名字,但是不是你一个人的。要是你 “情商” 低可能成果上根本没有你的名字,而是你的领导的名字!就这逼样!想想看能干 100 分的你吃过这亏还会百分百干吗?大家都敷衍了事变成了老油条。这还是好的!想想那 10 年废掉了多少科学家和有志青年!!别以为过去了。因为这种 “优良传统” 根深蒂固……

不想说了,说多了都是泪……

知乎用户 知乎用户 U5aSrB 发表

“中国一定要打破西方的技术壁垒”

“我们一定要突破西方卡我们脖子的领域”

“中国一定要努力追赶西方超越西方”

“我们也能做出自己的 Matlab”

。。。

那么多发展基础科学的理由,就没有一条 “为了在科学和真理面前保持虔诚和赤忱”

阿波罗尼乌斯毕生研究圆锥曲线是为了突破谁?

开普勒连续记录天文观测十余载是为了超越谁?

伽利略探索新物理学体系的构造是要打破谁的卡脖子?

牛顿在剑桥地下室里学习拉丁语为了阅读伽利略的哲学和物理著作是为了超谁的车?

高斯拿着斐迪南王子的资助,却做了 10 年 “毫无意义” 的数论研究,写出第一本系统的数论巨著《算数探究》是不是违背了王子的意志?

黎曼三十多岁身患肺结核还继续创造他的新几何学和数论研究,是为了振兴德国?

麦克斯韦从法拉第的浩瀚手稿中总结出麦克斯韦方程组是因为复兴大英?

在全世界没有 Matlab 的时候,美国是为了超越谁花费那么大的人力物力研发 Matlab?

资本发展对科学研究的刺激是短暂的,轻微的,因为基础科学研究战线几乎是十年起步,甚至要按百年,几代人来算,资本早就等不起了,这期间支持着那些科学先驱的根本不是 “我这项研究会给国家带来多少财富”,而是单纯的热爱。资本对科学发展最大作用,就是它供养着一批对科学狂热的人,保护这批人的人格和自信,给他们充足的时间积累到爆发,仅此而已。

都说 “西方人是近几百年才占了上风,我们只是近百年落后了”,好像西方那些开拓人类知识边界的巨人们是受了上帝恩惠,轻轻松松掌握了科学,所以他们是小人得志。而人们又很相信勤能补拙,天道酬勤这种话术,那么他们为什么不承认,西方在基础科学上的崛起,是因为他们付出了非凡的努力?

越南直至今日还把一切问题的根源粗暴归结为钱少,以我愚见,越南缺乏的不是钱,而是从未有过第一推动力,那就是

在没人在乎你做的研究的时候,在没人关心你的时候,没有外部环境强迫你的时候,你是否像孩童拾起贝壳那样兴奋地去探索你眼前的世界。

三无账号一个,瞎逛知乎,时不时有弱智言论,没有关注必要。

牛顿的原始手稿,来自剑桥大学数字图书馆

三百年多前没有书写丝滑的水性笔和道林纸,只有羽毛笔和粗糙的纸,没有明亮的台灯,只有蜡烛和油灯,但留下这些笔记的人在字里行间倾注了他最大的热情,积年累月维持高度专注,持之以恒,可能牛顿先生预料到后人会追问他 “为什么你能以此种精神探索天地奥妙”,于是他留下这句话:


高斯《算数探究》的前言,是高斯给斐迪南王子的亲笔信

其中有这样的语句:

“没有您不间断的资助,我就不能将狂热的爱投入到数学研究中”

“您的慷慨使我免于研究之外的琐事,从而我的研究硕果累累,我打算将我的研究成果出版向全世界,而您又帮我扫平了出版过程中的障碍”

“您以超凡的智慧认识到了联结所有科学和人类社会的兴盛的这条密切且必要的纽带”

如今数论已然成为数学皇冠上的明珠。


现存最早的欧几里得《原本》手稿,来自 9 世纪出版的波斯数学家天文学家的手译

有人质疑古希腊的历史真伪,尤其是欧几里得、阿基米德等人的著作从未出土,甚至是否有其人也是质疑焦点,这个答案很简单,看看世界各国的数学家们是怎么看待的,编造的历史可能欺骗普罗大众,欺骗不了职业数学工作者

菲尔兹奖章上印着阿基米德头像,周围印刻的拉丁文是:

超越人类极限,做宇宙的主人


知乎用户 快乐一剑飘 发表

你光关注诺贝尔奖获得者了,你怎么不看看自古状元都出在中国?!

西方有状元吗?他们八股文背的怎么样?

你看看顶尖人才还是在东方嘛,要有文化自信!千万不要被西方这套价值观洗脑!

知乎用户 莎鸥​​ 发表

拿诺奖人数,来说明中国教育之失败,中国尖端人才不行,十几亿人干不过人家一个小国… 是很多人会犯的错误。

一方面,诺奖有文学奖,和平奖。基于不可说的原因,这两个很少考虑中国人。这个不细说了。还有经济学奖。你们那旮旯整的是不是市场经济还存在争议呢,你要啥经济学奖?

另一方面,除了上述三个,诺奖给的一般是基础学科重大突破的科学家。所谓科学技术,科学在最前面。技术在后面跟着。咱们作为穷国,在后面追赶的。就从后面的技术开始追。至于前面的科学,咱先拿来主义。

这看上去很丢人,但这是充分利用后发优势的高招。你要是一上来就要往最基础的学科整,把人家几百年的路重走一遍。类似于初学编程的就自己造轮子,学了半年了还没整明白 hello world。打比方中国人第一次要盖高楼,把西方的那些工具买过来用,把各种操作规范,技术手册照搬,就能把高楼盖起来。如果非得自己打造工具,从锤子,钉子,打桩机,混凝土机开始研制,那没个几十年这高楼盖不起来。如果更傻楞一点,基本科学原理都不要学外国的,从牛顿力学什么的开始慢慢研究,那估计咱这辈子是见不着这栋楼盖起来了。

搞火箭的,高铁的,大型机械的… 这些核心技术人员,他们就真的都比搞基础学科的人差吗?未必。只是在这个发展阶段,国家的资源没必要往基础学科上过度倾泻。先在技术上赶上去,先吃饱肚子,经济基础堆积上去,再慢慢追赶到最前沿的科学。

如果拔苗助长,好高骛远,打肿脸皮充胖子,那么前苏联就是前车之鉴。

咱中国人受欺负久了,就有一种证明自我的强烈冲动,全世界去找各种奖。奥运会金牌就是一例。 在那么多冷门项目上耗费精力,每个金牌后面是千万个被浪费的青春。真的有意义吗?

相对来说,一个冷门体育项目所能消耗的资源还是有限的,一个基础学科要投入的那就海了去了。最尖端的仪器,一个实验可能几百万就打水漂了,顶尖科学家一辈子很可能都没重大突破。

但只要给一个明确的目标,以中国人的聪明才智,总是能找到办法实现的。诺贝尔奖不还是人评出来的嘛。但最后真的实现了,可能也不是大家愿意看到的方式。曾经人们整天念叨中国人没有自己的芯片,结果就各种汉芯出来骗钱,说中国人没有自己的操作系统,各种 linux 版本改了一下就说是中国人自主操作系统。考核发论文数量。结果导致人家大面积撤中国人的稿。自欺欺人,贻笑大方。何苦来着。倒不如顺其自然,放下执念。发展到那个水平了,自然会涌现大量的顶尖科学家。

知乎用户 花村妇联主席​ 发表

我问个问题:按照你的标准,卡拉什尼科夫是不是顶端人才?

如果他是顶端人才,那按照这个标准,中国的顶端人才并不少,比不比得过美国姑且不论,吊打英法德日肯定没问题。

每一项世界级大工程、每一件主力装备、每一次社会变革的背后,都有不止一位类似的顶端人才。

如果他不是顶端人才,那我觉得这个标准有点对不起死在 AK 枪下那几百万人(也许是几千万人)。

同理,除了前沿科学领域之外,人才的竞争存在于所有领域。

即使是在前沿科学领域,也有不同的比较方式,你比诺贝尔奖自然是各种欧洲国家垄断,你要比比自然指数试试?英法德日加在一起也就是被中国爆杀的份儿。

哦,你们又要说 “自然指数是水论文” 了。那你怎么不说炸药奖的政治倾向性呢?

他瑞典何德何能跟苏联 / 俄罗斯比科研?

知乎用户 金陵小老头​ 发表

人口多舞台少

比如你说的足球

中国的好球队有几个?

欧美的好球队有多少?

这个世界上一直都是先有舞台,后有大神

秦末不乱,刘邦还得继续赊账喝酒

曹操被人说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意思就是不同的舞台他所展现出来的能力是两回事

你想象一下梅西出生在中国的普通人家

马拉多纳也生在隔壁

罗纳尔多也是邻居

三个好朋友周末补课结束一起欢快的跑到学校球场,看门大爷没让进,三个孩子一商量,爬墙吧

就罗纳尔多一个个子高一点,让梅西和马拉多纳踩着自己的肩膀先上去,然后那俩拉着他的胳膊上去

结果梅西臂力不行,罗纳尔多摔坏了脚

中国足球冲击世界杯少了三分之一的希望

一年后,体校来学校选人加入,先体测,身材矮小的梅西第一个被淘汰,中国足球又丢了三分之一的希望

就马拉多纳进入了市少年队,以他惊人的天赋大杀四方,本来没钱进足球学校的他被特招免费进入,中国足球终于有希望了

结果好斗爱玩的马拉多纳在足球学校里被一群富二代排挤,孤独的他结识了当地一些社会上的朋友,很快就混的风生水起,小小年龄就可以做到某团伙二号人物,结果在某次老大女朋友被调戏引发的群殴中被警察带走,然后被足球学校开除,只好回到家乡卖烧烤

中国足球就是现在你看到的样子了……

中国舞台少,人才多

家里条件好的和个人天赋特别强运气也不错的很多人都选择出国发展

有关系的占据着舞台

中国其实人口不多

家里有资源的才叫人口

没有登上舞台门票的人叫屁民

只有新兴行业才会有多一点的屁民上台表演的机会

老行业要看有没有人提拔你

提拔你你就是人才

不提拔你,你卖烧烤还得躲城管

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

说你不行就不行,行也不行

知乎用户 雷宇​ 发表

朱元璋的主要班底也就是凤阳人,太平天国的主要班底就是广西金田人,孙中山的主要班底是香山人,蒋介石的主要班底是奉化人,我党开国将帅中黄安县的有一百多人。

这段话是我在知乎上看到的。

就拿朱元璋的开国六公来说,除了李文忠是江苏人之外,其他的都生活在安徽凤阳及周边。

建立一个国家,需要的领导班子,一个县就足够了。

人家说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说的真对。

韩信在项羽手下不过是一个小官,在刘邦那儿立刻成了上将军;

李靖在四十好几岁才行军打仗,被李渊发现才能,终成一代军神;

元末大乱,陈友谅麾下张定边,是天下第一猛将,比常遇春还刚,但名气贼小,为何?

因为他跟错了人!

中国人智商不低,在全球的排的上号,人口多,聪明才智数不胜数,但一直没做到人尽其才。

网络上到处都有大神,上来就是——高手在民间——的段子。

这不该高调地炫耀,反而是悲哀,因为有超越他人的才能却不被发掘,长久被埋没,一生碌碌无为,我相信那些高手也很苦闷吧!

现在再回到问题:中国人口这么多,为什么顶端人才比不了西方?

顶端人才比不了西方,这句话在目前还算公允。

原因就是,人才没被发现,无人指导,更没有栽培,导致一生的平庸。

这也是为何过去那么多留学生待在国外不回来,因为以他们的才能,完全可以活的更好,在国内无施展的空间,只得如此。

即便是现在,在科研和互联网大厂,顶尖人才的发挥平台,国内也做得不够好,据一位大佬说,环境和风气还是有些僵硬,外行指导内行是常态。

所以,咱们人口下降不是好事,但也不全是坏事,过去那种把人不当人的时代将会过去。

以后,人才会得到重视,顶尖人才的比拼咱们慢慢会赶上来。

知乎用户 123321 发表

不请自来,讲一讲念书期间看到的东西。

首先一个问题是,顶尖的科研成果成就了顶尖科学家,所以问题的重点是我国为什么一直没有顶尖的研究成果。

首先最严重的一个问题是国家弯道超车的心态,什么叫弯道超车? 花小钱办大事,实际上花小钱根本办不了大事。经费根本不够展开详细的研究,只能草草了事,甚至只能仿制。中国航发为啥一直发展不起来啊,因为经费跟美国差了两个量级啊,因为给的时间短了一个量级啊,那只能仿制才能交差啊。再说美帝的 GPS 是三星定位,为啥我国的北斗宁可牺牲一部分精度和响应速度也要双星定位呀? 不好意思当时立项的时候经费就够打两颗卫星。我天朝的神威运算速度很快(虽说现在已经被超过了),但是为啥没内存啊,这怎么用啊? 不好意思当时经费不够,但是下了必须争世界第一的死命令,只好放弃内存。就连国家经常拿出来吹牛的项目都这样。这种弯道超车的思想,不止导致实际的科研工作非常畸形,也导致科研人员待遇很差。天眼一个项目经费多少(其实也是研究人员自己想尽办法凑齐的),科研人员年薪十万招不到人? 不好意思,刚刚入行的青椒十万就不错了。北京某航空研究所(不敢说哪)缺研究人员,开会期间宣传自己机构,“我保证新人进来五年内工资不降”。工资低了,优秀的人自然不愿意来,为啥没有顶尖的科学家呢? 能当顶尖科学家的都转行谋生了。啥? 你说科研人员需要有情怀? 来,你有情怀,你去搞,等你搞出来了我们好拿出去和歪果仁吹牛。

而且觉得我国已经取得一些发展成就本身就是很有趣的事情,F22 是人家多少年前造出来的,矢量推力又是多少年前,中国的洲际导弹的燃料密度现在还没达到美国冷战时期的水平,登月至今仍未成功,美国已经有猎鹰重型了。那么我们的国家真的重视这些项目吗? 张小平事件,太行发动机有多么艰难,运 10 下马一下损失了多少飞设人才,我天朝至今还没注意到燃料密度过低的问题。龙芯的总师因为没有达到国家科研立项的指标,差点再也申请不到相关的项目了,为啥没达到呢?因为给的时间只够实验一次,第一次没成功国家就不干了。航母神威高铁天眼北斗,但凡有一点了解的项目,都是在经费时间都紧张的情况下完成的,这个真的值得炫耀?

其次是做研究是一个持续的长期的工作,不应该过多的和国家政策挂钩。国家需要什么,就集中所有经费搞什么,所谓的集中力量办大事。国家需要发动机,就集中航空方面的所有经费给发动机相关的项目。那不搞发动机的研究人员也得吃饭啊,怎么办,转行吧,也去搞发动机吧。那假如再过二十年,美国又封锁流体的商用软件怎么办(最近 matlab 和 anasys 被禁了,回来看看热闹),搞这些的老师都去搞发动机了,这方面这二十年就是空白。且不说二十年的差距怎么弥补,之前花了不知多少项目培养起来的人员就这么去做别的了,这里面每个老师有上千万的浸没成本怎么算? 每年给的钱可能是不少,但是浸没成本这么高,花了大量的冤枉钱,当然发展不起来。再说经费投入比例,发达国家基础学科的经费投入比例占科研投入的 30% 以上,中国在 10% 以下。不是每个人都是张益唐,不是所有人都愿意买半辈子 subway。

然后是中国高校的小弟心态,清北中科院招新老师不要清北中科院的博士生,出国背景是必须有的。所以真正优秀的,有可能成为顶尖科学家的人,只能选择出国深造。那如果有机会留在国外名校,为啥要回国? 中国的高校最后收到的科研人员,很多都是国外选剩下的,那就从科研人员的水平来看,你过多少年都是人家的小弟。(此处不要喷我,我承认有爱国支援国内建设的,但是这样的建国初期比较多,最近的真的没怎么听说)

最后是教育,社会分层的现象越来越严重,就意味着越来越多的人出生起就不可能成为顶尖科学家。进入 21 世纪前,清华北大还没有那么突出,为什么突然就远远超过其他高校了,国家的资源倾斜,强行把本来是十几个能提供一流教育的地方,变成了两个,总数一下下降了多少倍。而且北京的清北录取人数是高考人数的 0.91%(且不说这么多名额还是集中在北京几个区),在河南这个比例是 0.05%(这个比例最高可以差 30 倍!!)啥? 你说北京人杰地灵,你们这边理应录取比例高? 那当我没说。国家高喊着素质教育的口号,实际上意味着教育资源不好的地区,考上名校的难度越来越高。我们国家的人口是多,但是能够有机会成为顶尖科研人员的人口的基数非常小,而且目前来看还在越来越小。这个命题看起来是中国人口那么多,为什么没有顶尖人才? 实际上是北京人口那么多,为什么没有顶尖人才? 那不是废话嘛,你们才多少人口。

另外就是素质教育这个问题,这是一个很有趣的现象,越是教育比较落后的地区,越强调避免满堂灌,要懂得创新,要培养综合素质。别傻了,人家北京不会满堂灌,是因为人家不需要那么累就能去你根本去不了的高校,你居然还就信了人家的鬼话,连挣扎的机会都放弃了。你说综合素质高的人,也就是说擅长各种体育运动音乐美术外语的同学,一定是擅长科研或者在智力上有优势吗?我觉得没有,你只是接受了更好的教育而已。相反这样的同学,通常不是以做科研为人生目标的,而是希望拿到高薪工作,实现财务自由,自然不可能成为顶尖科学家。(别喷我,我只是本科看人们研究生去向觉得这样而已,不服气你先去学个坐冷板凳的专业来怼我,我就承认我误会你们了)

最后,生活压力太大。要是吃穿不愁,其实很多年轻人真的不在意自己工资和其他人差了倍数的。只不过毕竟我国的房价摆在那里,教育成本医疗成本摆在那里,这不可能不在意。我们国家不是靠科技驱动发展的,是靠房价驱动发展的,偏要反社会时代的潮流会很惨。

最后,讲一句公道话,我天朝若干高校其实发展的挺不错的,始终在世界上排行比较低,和评价体制有利于国外有关。那国内高校排行的评分规则,国外高校还会被吊打呢。

今天无意翻到的,感觉很能回答这个疑惑,直接上图,其余自行体会

知乎用户 曹力科​​ 发表

事实果真如题主所说,中国的顶尖人才比不了西方吗?

假设题主说的是对的。

那么中国在建国初期一穷二白的情况下,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到现在,科学技术、综合国力一步步追赶,甚至某些方面还超过了西方。这是为什么呢?

这只能说明,顶级人才根本不起决定性作用,没那么重要。

如果说顶级人才很重要,是起决定性作用的,那就说明

中国的顶级人才不仅不少,而且还很多。

至于拿诺贝尔奖的人数来判断科学人才的说法,只能说,既不科学,也不人才。

科学是需要积累的,能不能获得诺贝尔奖,其实也一样,要看积累。

积累越多,则越容易获奖。

美国大概在 1910 年代,成为 GDP 世界第一,但是这个时候,他们累积获得诺贝尔奖的人数,才不过区区两三个人。

他们获得诺贝尔奖人数快速增加,要到二战以后。

中间整整隔了大概 30 年。

第一个原因是当时很多科学家跑到了美国。

第二个原因是诺贝尔奖的成果到获奖,是需要一定的时间的。

研究表明,诺贝尔科学奖从获得成果到获奖时间的周期平均为 22.7 年。

中国现在 GDP 世界第二,获得诺贝尔奖的人数只有个位数,这是很正常现象。

等中国 GDP 超过美国后 30 年时,才是中国大量获奖的时候。

但是否获得诺奖,并不是判定顶级人才的标准。

中国在条件落后的情况下,综合国力有一步步赶上甚至有超过西方的趋势。

两弹一星到太空漫步

这些人,是单单用是否获得诺贝尔奖,就能评价的吗?

大概几十年后,中国也会出现大量的诺贝尔奖获得者。

但不是因为他们获得了诺奖,才是顶级人才,而是他们一直以来,都是顶级人才。

顶级人才没有那么遥不可及。

两千多年前,在沛县一个小地方,就能出刘邦、萧何、樊哙。

说明比人才更加重要的,是平台,是时机。

而中国的综合国力,正在一步一步

走向世界之巅。

知乎用户 老大哥 发表

2000 多个回答,没看全,不知道有人提这个没有。

崔琦,一个华人科学家,诺贝尔奖得主。出生于 1939 年河南的农村,其父母是在 40 多岁的时候才生下了他,而且在此之前他已经有了三个姐姐。或许是上天的馈赠,又或许是真的文曲星下凡,他一出生以后就表现出了惊人的数学能力。

一接触这些东西,他的大脑里面的某种细胞就似乎被开发了出来,对于所有的数字,他都有着极为强悍的接受能力,而且还经常性的举一反三。

最为直观的表现就是,他在和父母一起下田种地的时候,经常性的能够合理的规划出耕作方式方法,而且无论是多么复杂的农田,只需要量出边长就能得出面积。

在村里面曾经还有人调戏他,让他去测量一个旗杆农田的面积,结果他只是简简单计算了一下,立刻得出的面积数据,一下子惊讶四座。所有人都意识到这是一个 “状元郎”,即使他只是生活在农村。

不过相比较于他本人的数学才华,他得到了更重要的东西,那就是来自于母亲的约束。在前面的时候我们就说了,崔院士的母亲是一个很有期望的女人,在年轻的时候她没有得到自己想要的知识,所以她把一切都培养在了儿子身上。

早些年,他的母亲受到中国人传统道德的约束,不能接触太多的识字和文学内容,所以把所有的心思都花在自己儿子身上。因此,崔院士一出生,立刻得到了母亲的全面照顾,而且很早的时候就接触了数学。

1951 年崔琦进入香港培正中学读书, 他似乎也找到了自己的平台。通过努力完成了学业,并且获得了惊人的成绩。

随后在 1958 年的时候,他入读美国伊利诺伊州奥古斯塔纳学院。在留学期间,崔琦各门各科都学得非常好,堪称是一个全能型人才。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以后,很快又进入芝加哥大学物理系读研究生,并且获得了物理学博士学位。当时他还只是 28 岁,但已经在美国顶级实验室做研究了。

紧接着他又独立自主,一方面搞研究,一方面积累知识。在 1984 年的时候,获浓缩物质物理巴克利奖,他的天才之路已经不可阻挡。

此后,崔琦又开始研究逊电子的状态,为电子量子的突破作出了巨大贡献,并且为现代物理学很多分支理论做出了补充与完善。正因为如此,他在 1998 年的时候,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而这是每一位科学家一生中的最高成就,全身的努力,天才的证明,还有未来的荣誉都在这一刻爆发开来。

不仅如此,很快美国方面也给予了他认可,给了他美国富兰克林物理学奖。到当时为止,崔琦教授已经是第 6 个获得诺贝尔奖的华人,可谓是荣誉加身。

根据崔琦教授的回忆,他觉得自己一生中最大的错误就是,对于母亲的遗憾。别看当时崔琦教授取得了多么大的成就,但他其实一生中最为遗憾的就是父母,最挂念的也是他们。

在崔琦教授留学外国期间,他的父亲很快因为 3 年自然灾害期间活活饿死了,而且他的母亲,随后又因为各种质疑,甚至还遭到了所谓里通外国的罪名,所以很快也忧郁而终。虽然他在国外成就斐然,但是两位至亲居然惨死,这让他的人生永远留下了遗憾。

回顾当年他去香港读书期间,他不止一次提出要退学回家,因为他感觉在外面根本就是一个孤儿。但是,他母亲时时刻刻打电话安抚他,并且帮助他树立信心,这才有了后来他一步步走出来的诺贝尔奖之路。所以回首自己的人生,崔琦教授觉得所有的荣誉都比不过母亲的安慰,比不过父亲的陪伴。

甚至崔琦教授还提出,如果可以的话,他只想做一个普通的农民,甚至大字都不识一个也没有问题。因为只要自己留在家里面,父亲未必会饿死,而且母亲也不会忧郁而死。如果用这一切来换取荣誉,那么他宁愿全部丢掉,回到最开始的状态。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古代,

穷人是读不起书的,

现在,

你读得起吗?

你觉得你读得起,

好,

读书需要物质和时间,

所以,

穷人别瞎想了,

赶紧读点工具书,

什么编程啊、运营啊、开店啊…

老老实实骗自己说这也叫读书吧。

那么,

古代谁有资源掌握真正的知识,

当然是那个孙子喜欢游乐场,

就给他修一个,那样的家族,

那才有资格读书,

可是,

古代人家读什么书?

学而优则仕,

学的是世世代代当官牧民的知识,

会去搞科学?

古今本质就是如此,

你最有创造力的人群,

被三座大山压的苟延残喘。

最有经济条件的家族,

幻想着千秋万代做主子。

科学是什么?

能吃吗?能当官吗?能赚钱吗?

大不了,

让那些码农一周工作 8 天,

分分钟,西方有什么,

咱们都能抄出来,

费那么大劲搞什么科研!

满清就是这样想的,

我们这个神奇的国度,

擅长遗忘,

又特别短视,

刀不架到脖子上是不会 “爱惜民力” 的,

而爱惜民力,是科技的基础。

从松散的采集者,到奴隶,到野人,到国民,到公民… 人力是不断被解放的,

人们花费在生存上的时间越来越短,

这就是时代的进步。

如果,

人们花费在生存上的时间越来越长,

无论怎么包装,

都是绝对的倒退!

知乎用户 游子离​ 发表

我个人觉得题主对于人才的定义太过狭隘。

好像只有科技人才才算人才。甚至只有牛顿爱因斯坦这样的宗师级别科技人才才算人才。

我个人觉得有个游戏挺好的。叫文明。

里面的伟人包括很多类型。

牛顿,爱因斯坦当然不在话下。

但是歌德,马可波罗,张骞,比尔盖茨,李白,莫扎克,拿破仑,秦始皇,哥伦布,孔子都算伟人。

大将军,航海家,探险者,大商人,大作家,音乐家,大科学家,工业大亨,宗教家,思想家,哲学家,甚至革命家,摇滚歌星,都在里面是伟大人物。

都可以以自己的方式推动你的国家与文明的进步,甚至胜利。

当然设计师席德梅尔本身就是一位熟知人类历史进程的卓约的泰斗。他的游戏,其实玩家统计过。他对于科技还是挺重视的。

科技点数的权重是最高的。

文化次之。

工业力再次之。

宗教信仰再次之。

最没用但通用的就是钱。

我就想问问:袁隆平算不算顶级科技人才。哪怕他没有科研成果。没有学术界承认。

伟人二十八化生算不算顶级人才。没有这种人物,你我估计面对洋人腰都直不起来吧。

虽然我是个文科生。不少文科生日常黑伟人。甚至有些家世背景不俗的也如此。考虑多多少少挨过整。可以理解。惊讶于我仰慕二十八化生。

但我认为二十八化生,高于一万个泰戈尔

泰戈尔的诗歌写得再好,英文再溜。也不过是个英国治下的印度人。

二十八生用炮声告诉紫石英号,你们在中国开几条船就作威作福的日子到头了。

这种文学手法老少皆宜,不分国度,不分语言,不分种族,一听就懂。比数学与音乐还要普世。而且又 man 又威武。还带着历史的简洁与铁血浪漫。

我很喜欢,很欣赏,很赞美。

这叫批判的武器代替不了用武器批判。

不然你哭泣一万篇文章,绝食一万次,人家杀你仍然不含糊。

这是一万个泰戈尔都做不到的。

二十八化生一顿炮就做到了。

至于诺贝尔文学奖,二十八生拿不到,甚至挨骂。说他文学不行。

这种改变社会,扭转乾坤,再造国体的经世文章不行?

放你 x 的狗屁!

又有什么关系。

书生轻议冢中人,冢中笑尔书生气。

那不过是腐儒老朽书呆子没有眼光而已。

拿破仑这样的英雄算不算顶级人才,谁又能评估,他对于人类文明的进步的推动,就一定比牛顿少?

毕竟他是立法者。拉枯摧朽的扫落叶。可惜受阻于俄罗斯。不然欧洲估计不是现在这个鸟样。

毕竟社会不起变化,科学也难变化。爱因斯坦一旦兵荒马乱,不免跑到外国。

而防止兵荒马乱,改造社会,就是军事家,政治家,革命家的工作。

至于商业社会。

比尔盖茨经商,就一定比做科研差么?

硅谷就一定不如哥伦比亚大学?剑桥牛津?

马云这样的人物,对于中国而言,就比杨振宁带来的影响力差么?

我个人觉得,对于普通人,马云比杨振宁实在多了。比如不少人就可以利用淘宝薅几千块钱,做生意活下去。

这对于贫困人口,下层青年意义重大。杨振宁虽然长远看,或许未来更伟大一点。

但没有现在,就失去了未来。

虽然从文明的角度来看,钱最没有用。

但是不会赚钱,你连今天都熬不归去。

你的自信立不起来。

比如十亿刀收一个曹雪芹,肯定大赚。

可曹雪芹连粥都喝不起,没熬过去。

别看我,我倒是可以熬过去。但看聪明人。聪明人有几个不是往钱多的地方跑。

我表舅,80 年代公派日本留学生。国家签合同,不回来就找他要学费公派费。当时是个天文数字。

日本方面大笔一挥。我们出!你留下。

于是他成了假东洋鬼子。姓都改了。

米国早期不也就是个暴发户,趁着一二战,发了不少横财。收购不少大脑。

希望我们有天也能发不少横财。

然后打出广告:

高价收购大脑。

就跟现在的篮球足球一样。我好像看了外国联赛。

没事,中国人这点气度是有的。

知乎用户 持续低熵 发表

人才有很多类型,得分门类讨论。我来盘点一下中美顶端人才的对比

1 政治人才。中国远胜于美国,不解释了。

**2 宏观经济人才。这主要指的是政府负责管理调节经济的人才。这方面中国远胜美国。**事实胜于雄辩嘛。这么些年来中国经济发展的情况远超美国,不管你再吹美国有多少经济学大师,反正在中国和美国的经济竞争里中国明显趋势好于美国,而这其中两国政府都有很大影响

3 微观经济人才。这是指公司级别的管理人才。这方面你很难说中国落后于美国,即使你不承认中国强于美国。毕竟中国现在的 500 强公司已经超过美国了,而且中国是在原先落后得多的情况下迅速赶上来的。

4 基础科学人才。中国落后于美国,这是没有什么疑问的。但我以前说过这件事对于中美竞争来说影响不大。基础科学人才对于中国拔剑四顾心茫然之后的进一步发展是非常重要的,但还有时间可以慢慢追。

5 先进技术开发端人才。这方面估计美国比中国强但这个差距很大程度上被下一条里面的中国优势给弥补了。此外,这个方面中国的人才可能面更广,毕竟中国干的制造业更广。

6 **先进技术转换端的人才。即把先进技术转变为大规模生产并占领大量市场的能力。这方面中国强于美国。**就算你认为现在中国的制造总体实力在世界上和美国半斤八两(实际上从统计数据上看是中国占了上风),考虑到之前两条中国的落后,在这一条上中国不对美国有一定优势是补不回前两条的落后的。

7 娱乐与流行文化人才。这方面中国人才不如美国,但美国在走下坡路。这个领域从远未来看可能很重要,中国要重视起来,最主要是要输入高学历和多专业的新人进入这个领域。

8 人文社科人才。纯业务能力上看应该是美国强,世界范围的影响力更是美国远强于中国但是美国有整体上的方向错误,所以从对社会的贡献来看,反倒是中国强于美国。事实上我认为中国人文社科人士总体上起正面作用,而美国的人文社科人士总体是起负面作用的。

此外我说纯业务能力上美国比中国强,这是考虑到了中国某些年龄段由种种历史原因造成的整体性业务能力低弱。如果比较 80 后以及之后的世代,我倾向于认为中国人文社科界的整体业务能力已经超过美国同年龄段(当然少数领域可能依然差距大)。别的不说,中国起码具有巨大的语言优势,中国 80 后学者以及之后的世代普遍通晓世界上最重要的两门语言,而美国同龄学者基本只通晓一门。

9 金融人才。这个方向情况有点类似上一条。很多业务能力方面和全球影响力方面是美国强,但因为美国的整体性的方向错误,从社会总体效果上看是中国金融界贡献更大

这里的方向错误,不仅包括金融界本身的错误,更包括社会整体将金融界置于本不该有的高位之上这一更加基本的方向性错误

**10 军事人才。**没有爆发什么像样的战争,根本无法判断。

**11 军事建设人才。**这是人才比较方面较为重要但常被忽视的一块。就凭以低得多的成本快速追赶并且有些方面赶超的事实,中国显然强于美国。

12 情报人才。这是人才比较方面极为重要但常被忽视的一块。在情报收集方面,不好判断。在情报分析方面,从公开报告的判断以及双方决策的正确性看,中国远超美国。此外中国还有巨大的语言优势。

以上就是我对中国与美国人才对比情况的盘点。总体上讲,中国占优,但美国也有亮点。

知乎用户 伍治坚​​ 发表

比存量没啥意义。题主列举的西方各国诺奖人数,都是过去上百年积累的。中国开始加入诺奖的竞争圈,也就是最近十几二十年的事。所以这样比的话,超过他们才怪: 人家辛辛苦苦积累了几辈子了,凭什么你一个暴发户上来就超越?

更科学的比较,是横截面比现状,比如有多少中国人在世界顶尖学府从事前沿研究,中国大学的科研水平有多高,有多少中国人创办了估值超过 10 亿美元的大型企业等等。用这些标准比,中国虽然还是不如美国,但是差距没那么大。至于其他一些西方国家,比如英法德等等,在很多方面中国是超过他们的(这里说的是总量,非人均)。

知乎用户 马力在知群​​ 发表

当你说东方时,你是在说中国。

当你说西方时,你是在说中国以外的绝大多数发达国家

不要将中国的发展看成理所当然,实际上,即使是过去这四十年的发展,已经跑的够快了,还有一大堆问题,各种各样的地方跟不上。缺的课太多了,要补的也太多了。

想象一下,你有个同学,初中高中捣了浆糊,高三开始使劲学,靠着各种努力,学习成绩进步有点快。但是,要想真正稳住,还有太多东西要学。

顶端人才的积累,不是一朝一夕,更不是靠人口多少。曾经的中国,人口也不少,落后就要被挨揍的日子还没过多久。

一定会越来越多的,需要时间,那个起跑慢的同学,有一天会进入大学,硕士,博士,尽管每一步都不容易。

知乎用户 歌者​ 发表

顶端人才不是不多,是能让顶端人才发挥出顶端优势的市场、平台、投资、技术积累、基础设施太少,很多顶端人才干的发达国家低端人才一样的活。

先说一个事实:中国的高等教育不是太弱,是太强了。弱是和世界顶尖高校比,强是和国家发展水平比。在这个问题上,后者的比较能说明问题,前者没有意义。

说个小趣事。革命时期,大量知识分子奔赴延安参加革命,加入八路军需要进行文化程度审查。一位知识分子在接受审查时,审查的军官问他 “你什么学历?” 他说我是交通大学的大学生(具体哪个大学不重要),于是军官拿印章在表格上戳下了 “识字” 两个字。

对于当代社会,985、硕士、博士,对于大部分行业来说,其实都是个 “识字”,待遇不同很大程度上只是为了激励一下你去读这个书,不是真的非得读个博士才能干啥啥活。大材小用现象不是普遍,是无一例外。至于为啥要刺激人去读书,除了缓解眼前的就业压力,把解决就业问题的锅往下一届领导班子头上扔以外,更重要的原因是:中国各行各业恐怕都听过一句话,叫做 “宁让人才等 xx,不让 xx 等人才。”xx 在军队叫做装备,在社会上可以是投资、技术、基础设施、市场…… 没有米的巧妇和拙妇没有区别,没有这些东西的硕士博士们和二本也没区别。

现在的问题就是,还真没有。咱这块地肥力不行,红富士的树苗撒下去只能长出来个小果果。

中国的高等教育不停的在强调和发达国家接轨,但是平台、社会投资能力、技术积累、基础设施、市场还远远远远没有接上发达市场的轨。985、硕士、博士们学习着和发达国家水平看齐的教育,毕业立马投入到发展中国家水平的社会中,社会就这么 low,老天爷也没法儿让各位顶端人才的体现出顶端优势。

那么问题来了,既然这样,为什么还要上学啊?为什么不上个专科直接工作,反正照你说专科也能做的了?

因为就业这个事看的不是你能不能,而是你配不配。因为这个社会不仅 low,而且很小,很挤。恢复高考至今以来中国本科招生人数扩大了 48 倍,社会可没有扩招,国还是这么个国,市场、基础设施、资本、技术比起当年是扩大了,但是肯定没有扩大没有 48 倍吧?如果你真的只上个本科,你是干不了 “本科该干的事” 的,因为比你强的多的人在干本科干的那些事情,你只能喝西北风去。

我每次听到有人吐槽中国教育教的太多,这个不需要学那个不需要学,我觉得操的心有点多了。因为不管教啥,中国教育的主要任务是不会变的,就是筛选。中国教育是一个筛选器,通过教授一些知识并进行选拔考试等手段把人分成三六九等。我说个笑话:如果国家愿意,中国的初高中可以教六年的烹饪最后找一个合理的评估标准,炒菜炒的最好的去清华。只是教啥不是教,考啥不是考呢,顺便弄点有用的。所以你看高考强调的并不是知识全不全面,最重要的是区分度,能拉开分差才是最重要的。谁管你课本的知识没有完全考查到啊。

所以多学习诚然是可以学到更多知识,但是更直白的目的是为了在筛选的时候筛到更高的位置,读研读了什么其实不太重要,重要的是你读了。前边说了体制还是希望你读书,你读了,体制就会给你更高的竞争力、更高待遇,但是当你凭借这个通过筛选,坐在了一个高一些的位子上,当你埋怨做的事情和你本科时候心目中干的事比都嫌简单,当你埋怨我的能耐要是放 xx 国能做出来多么逆天的成就,当你埋怨这国是不是不行的时候,心中默念一下:

这国还就是不太行,不行好几百年了,但几十年来十几亿人就想着让他行,越来越行,行上加行。我也应该该干啥干啥、能干啥干啥,等这块土地肥沃无比的时候,种下去的树苗就可以有多大能耐结多大的果子。

知乎用户 胖磊 发表

人的精力是有限的。

科学家也是人,诺贝尔本人也得吃饭也想结婚生孩子。只可惜情场失意商场得意,要不是诺贝尔本人情场失意,这笔遗产也轮不到现在的这些科学家,所以我们要感谢诺贝尔追求过的每个女人,没有她们,就没有诺贝尔奖。

诺贝尔追求的女子也买包,也要住大房子,还要赡养费。还好没给诺贝尔套牢了,不然也轮不到后来的科学家们。

大部分的诺贝尔获奖者也是有伴侣的。比如我们熟知的居里夫人和杨振宁老先生。

按照这个金字塔往下看,顶端科学家也得先读完硕士再读博士。

大多数研究生博士工作几年之后是有子女的。

也不是每个小学生生来就打算为诺贝尔奖而奋斗终身,得不到诺贝尔奖就不吃饭的。

迟早得绕回到柴米油盐上来。因为生存永远是你绕不过去的坎。

-—————————————————

成为顶端人才之前,大家都是普通人。

科研也好,科技也好,体育也好,IT 也好,普通人一心想做学问想升职想多挣钱,难道有错么?

理论上,只要普通人做好本职工作,努力学习,努力工作,不就应该升职加薪么?

然而现实中,很多环境下,破事儿太多了。

破事儿多了,绝对影响你的情绪,时间成本。

人就这么点精力,都去用来搞破事儿了,哪还有心情和精力用来搞专业?

大家都在搞破事儿,破事儿成了正事儿了成了本事了,

搞破事儿搞得好的吃肉连汤都不给搞正事儿的喝,你礼貌吗?

-—————————————————

个人来说,我在澳洲政府工作了 5 年,年薪从 10 万澳元升到了 20 万,级别从 5 升到了 7,除了 IT 专业方面的本事,我别的啥都没干。

就凭这,我也不想换工作,也不想挪地。只想往上蹿。

我现在一心只想当 CTO,所以我的工作方向就转往沟通方面。

我可以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基础上,往这个方向努力,工作环境给予我这个条件。

只要努力工作学习就能物质上有所回馈,我还想继续往上爬,

我不但拥有理想而且满足现状。

这不是挺好的么。

对比我当年在北京某外企的三年工作经验,那破事儿那个多啊,

溜了溜了,你们自己玩儿。

知乎用户 invalid s​ 发表

1、儒家学说本就排斥百家,视一切技术应用为 “奇技淫巧”;继而 “君子不器”,以无用、无知为荣。

在儒家眼里,一切有 “礼” 便已足够。

而礼的体现就是上下尊卑、铺张浪费讲排场——讲究到连马车用几匹马拉都有严格规定……

而死抠等级、礼仪,这就是他们人生的终极意义。

这种情况下,你想要人才?

想吧。

2、马克思主义有个 “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的提法。

劳动创造价值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但不同的劳动是否能创造同样的价值?

尤其是,爱因斯坦一天的劳动,和你我一天的劳动,能否相提并论?

如果劳动本身就有差别,请问,如何衡量这种差别?

很遗憾。马克思主义经常被人当作一种不科学的理论解释。于是,为了逃脱诘问,他们并不打算承认这种差别——而这,又和儒家敌视科学技术的传统精神暗合。

其结果,就是我们对技术工人的极端不重视,对知识分子的漠视甚至敌视……

而这种思潮,实质上是对人类劳动本身的完全否定,也是工人价值的完全否定。

——你的能力,你的个人爱好,你的兴趣你的幸福,统统不重要。

你仅仅是一大堆相同的血肉机器中的普通一员而已。

完成同一项工作任务,是老手更快还是新手更快? - 知乎 (zhihu.com)

正因此,我们无视甚至敌视人的技术积累、甚至在科技行业中推行 30/35 岁不能胜任岗位的谬论。

很简单,在这些敌视人类智慧、敌视人类劳动的人眼里,我们劳动者——不管是体力劳动者还是脑力劳动者——都不过是一台无差别的血肉机器而已。

一台破破烂烂的、用到了年限的机器,不赶紧扔掉,还给他养老吗?哈哈哈哈。

你敌视技术、敌视智慧,智慧就离你而去。

知乎用户 deemer 发表

如果接受过企业管理的专业训练,你肯定接触过关于创新来源的相关理论。例如 “被奴役的人没有主动创新的精神”。

而事实上,这句话属于文绉绉的翻译。它的直译是赤裸裸的:

奴隶没有创新的必要。

1.

中国加入世贸前后,是纺织、毛绒玩具等行业的盛世,那是真正的人口红利期,深圳宝安的玩具厂挤满了月薪 800 的女工。但一位和我关系很好的同学向我吐槽,认为劳动力不应该成为最关键的竞争力。他举了个身边的例子:

他家办过一个衬衣加工厂,并与监狱合作生产。但遗憾的是,合作期间,无论是工序还是品控都高的吓人——在正常市场中招募一周就能让女工们掌握的制衣技术,对这帮特殊工人来说每个环节都可能出问题。不得已之下,只好赔钱终止合作,监狱部门继续干着类似于糊火柴盒的简单代工。

我们讨论的结果是:

工业生产的过程,是有责任的价值创造过程,失去自由的人没有参与的热情。

2.

2003 年,国内媒体争相转载一则重大的花边新闻:

埃及最高文物委员会通过对吉萨附近 600 处墓葬的发掘考证,论证出金字塔是由当地具有自由身份的农民和手工业者建造的,而不是公认的由 30 万奴隶所建。

更不可思议的是,这个论断,其实早在 1560 年,就由参观金字塔的瑞士钟表匠布克所叙述。只不过一直以来,这个推论都被当作笑话而已。

布克为什么在第一次接触金字塔后就敢做出这样大逆不道的假设?这与他的个人经历有关。

1536 年,法国钟表制作大师布克因宗教信仰而入狱。囚禁期间,他被安排制作高附加值的钟表。但无论是布克个人的努力,还是狱方采取各种威逼利诱,布克制作的钟表日误差都大于 0.1 秒——这是一个非常糟糕的记录,因为在入狱前,布克制造的钟表,日误差都在 0.01 秒之内,在国内颇有名气。

数年之后,布克成功越狱并跑到了瑞士。恢复自由的布克决定从头再来,以近乎原始的条件制造钟表。奇怪的是,在比狱方提供的条件还要糟糕的极端环境里,布克制造的钟表水准再次回升,很快就从 0.05 秒恢复到 0.01 秒,并继续攀升到 0.006 秒。

所以,布克在他的工匠笔记里写到:

在不满和愤懑中,我不可能完美地完成制作钟表的 1200 道工序;在对抗和憎恨中,我也不可能精确地磨锉出一块钟表所需要的 254 个零件。另外最重要的,我没有任何心思去构思,如何提高技艺与协同,做出一个伟大的作品。

而布克在开罗看到什么?是一项宏大到遮天蔽日、超出当代人想象的宏大工程,同时也是一项 “两块巨石之间连一片小小的刀片都插不进去” 的精密作品。因此,建造者必须是一批怀有虔诚之心的自由人,而不可能是在皮鞭监督下被当作消耗品使用的奴隶。

所以,哪怕现代钟表行业的技术出现突飞猛进,但瑞士依然在顶级钟表领域占有一席之地。它不仅仅是工艺品,而似乎有一层艺术品的属性。

3.

管理学教材告诉我们,在开创 “动作分解、计件工资” 的泰勒制盛行后,在福特力推的 “流水线” 车间大行其道后,人类大生产的运行规则与指导哲学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然而,**过分指导和严苛监管的地方,只能提高工作效率与效果的下限,不能指望发生奇迹和迭代前进。**这是因为:

一方面,人的能力,惟有在全身心投入的情况下才能达到最佳水平;

另一方面,不自由的人怎么会去思考 “让自己脖子上的金锁链更沉重” 的新技术、新工艺呢?

当然,中国人不是奴隶,但一层层现实的枷锁(最简单的,房价)压得人喘不过气来的时候,当 “不工作勿得食” 成为一道诅咒而不是自发的内在理念的时候;甚至于,当《国际歌》逐渐不再出现在主流媒体之中、当《资本论》成为小资们的猎奇向作品、当 996 成为一种福报、当专家们为恢复 “人口红利” 而鼓励生育…

不改变以上光怪陆离的惊悚现状,这个世界还会好吗?

4.

现在,我可以说一个充满讽刺意味的事情了。开篇说到的关于 “奴隶与创新” 的学术论文,必须用梯子才能看到,否则只能看到温柔版的 “意译”。emm,指望“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的 MBA 学员成为用于创新的企业家,而不是 xxxx 的管理者 / 老板,我觉得有点

强人索男。

2014 年 10 月 1 日,一位叫做徐立志的富士康员工坠楼身亡。前,他描绘了自己的生活状态:

拒绝旷工,拒绝病假,拒绝事假
拒绝迟到,拒绝早退
流水线旁我站立如铁,双手如飞
多少白天,多少黑夜
我就那样,站着入睡

而去世之后,他在诗歌领域的才华与创造力,反而获得了很高的评价。

鸡汤文大师可以一脸真诚地劝诫:

每个人的身上都有太阳,关键在于,如何让它发光。

但事实是:

生活让年轻人咽下一枚枚铁做的月亮,却有人把它们叫做螺丝。

知乎用户 牛布尼茨​ 发表

这张图是最好的解释。

知乎用户 风大 可稍息否​ 发表

大概是一两年以前吧,有几个网友谈钱学森之问和海归人才现象,和这个问题差不多一个意思。

我以为这是个很浅显的问题。不过现在看起来,只是我以为。

科学上讲,很多发明都需要一点前置技术做基础。即时战略游戏也都有科技树,需要研发前置科技才能发展新科技。那就先讲点基础知识。有了这个基础知识,我想这个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这个基础知识很浅显,说出来可能有些人觉得智商受到了侮辱。别着急,我不打算侮辱谁。

中国基础教育总想将每一个老百姓都教成 “人民贵族”,掌握很多国外贵族统治阶级才需要掌握的知识。在中国的初中地理课本上有一个章节,唤做 “人口”。这个章节里有一些人口学的基本内容。在这个章节里,我记忆最深刻的一个细节,就是 “人口金字塔图”。通过人口金字塔图,可以看到人口年龄结构。这个年龄结构让我在十来岁的时候就知道,将来我就业的时候,将会遇到什么样的就业环境,会有多大的竞争,会有多少可用的人际关系,麻烦有不少,好处也不少。这不是因为我有多么聪明,而是因为中国初中地理教育已经将这种情况明明白白展示了出来。相应的,地理课本上还讲过化工厂应该放置在水源地的下游和风向的侧方或者下方。只是我发现我们的执政者因为“各种因素” 的“干扰”,经常表现出 “初中以下学历” 的水平,喜欢将化工厂放置在全县、全市、乃至全省水源地的上游——我想,这大约是因为他们不喝本地水。闲话少说,言归正传。初中地理的人口学知识,已经告诉我们,人口年龄结构会对生活以及社会造成重大影响。当然了,计生委的老爷们似乎也都是 “初中以下学历”,这就不知道“干扰” 他们的 “各种因素” 到底来自于什么了。古人说,钱能通神,又说有钱能使鬼推磨,所以这个 “干扰”“因素” 也许是 “神” 吧。

人口年龄结构,这个因素很简单,很直接,初中学历就能掌握。

反映到科技上,人口年龄结构也同样发挥作用。

这样,不用我特别提醒,想必很多人都能发现,现在这个问题,本身就是错的。什么叫 “人口这么多”?人口多少不必然决定顶端人才数量,人口结构才决定这个数量。要说人口多,全世界大部分人口都在第三世界,然而第三世界的顶端人才总量远不如发达国家。为什么第三世界的顶端人才不如发达国家?难道种族主义是对的吗?难道殖民主义是合理的吗?当然不是。原因很简单。第三世界的普遍落后,一方面与巴黎统筹协定 - 瓦森纳体系对第三世界国家进行全面技术封锁有重大关系(这个影响很重大),另一方面也与他们的人才结构不正常直接相关。

美国主导下的巴 - 瓦技术封锁体系从冷战后就开始建立,巴统阶段的主要成员是欧美国家,瓦森纳阶段将东欧国家也拉了进来。这一变化也说明一个问题:社会主义确实可以解放生产力、带领落后国家实现科技进步。毕竟东欧国家原先不是什么科技重镇。当然了,巴 - 瓦封锁体系至今仍然将中国排除在外。很多人讲,外国的先进技术都是有知识产权的,所以你买不到也学不会。说这话的人啥也不懂,没见识,蠢得冒泡,假装天真,绿茶婊,贱。

好了,闲话休提,言归正传。

人口年龄结构直接决定了中国的科技人才现状。那么中国的科技人才年龄结构的历史和现状是什么样的呢?

建议先看一看这里面的数据:

中国人口这么多,为什么顶端人才比不了西方? - 北冥岛的回答 - 知乎

中国人口这么多,为什么顶端人才比不了西方?

为什么说「张华考上了北京大学;李萍进了中等技术学校;我在百货公司当售货员:我们都有光明的前途」? - 马前卒的回答 - 知乎

为什么说「张华考上了北京大学;李萍进了中等技术学校;我在百货公司当售货员:我们都有光明的前途」?

建国时,中国科技人才的年龄结构大体是这样的:

第一,社会主要顶端人才都是些垃圾大师。

民国时代培养了很多喜欢在千年古坟里面打滚、给达官贵人做清客的垃圾大师,科技人才极其短缺,钢铁厂甚至会在抗战时期钢材用量巨大的时期接连破产,以至于新中国建立的时候,接手的是一个科技人才体系既七零八落又不成规模的超级坑盘。

第二,绝大部分人,都生活在 “古代社会”,缺乏现代化认识。

建国初,近现代历史上第一次,中国政府对中国社会进行了全面的社会调查。调查发现,中国社会 99% 的人口还生活在古代社会。交通基本靠走,通讯基本靠吼,治安基本靠狗。识字?除了从红军到解放军利用战斗间隙拼命抢抓时间举办的扫盲班,基本上啥也没有。解放区逼着老百姓上学,老百姓都不去。网络有人为国府洗地,说日军炮兵都是高中毕业,会计算炮弹落点,甚至可以做到 “首发命中”(牛皮吹得上天,为了洗国军就往死里吹日军。那个时代从来就没有那么多首发命中);中国的炮兵训练又少,又不会计算,所以国府输得那么惨,害死那么多中国战士,都是应该的、正常的。这些人蠢得要命,一点都不要脸。因为同样是这样的中国战士,换一身军装,戴上五角星,只用轻步兵就把国府爸爸美国的海陆空三军打得鼻青脸肿,付出的代价还远低于抗战。明明就是个组织能力指挥能力不行的事儿,洗个屁。

第三,少量顶端人才大多是国外培养的,大多都有移民倾向,可以说顶端学校都是留学预备班。

钱学森,很厉害,谁培养成世界顶尖科技人才的?在美国跟被纳粹赶出来的德国科学家学出来的。

侯德榜,很厉害,侯氏制碱法发明人,谁培养成世界顶尖科技人才的?美国。出身于清华,然后赴美留学。

清华呢?民国时代著名留美预备学校,跟印度理工学院是同类学校,高材生大多出国留学去了。印度理工学院就是 2009 年出品、2011 年在中国上映的《三傻大闹宝莱坞》里的 “帝国理工大学”。电影里有一句台词,说帝国理工的学生拼命学习目的就是为了留美。可见印度教育现在还停留在民国时代。建议清华把自己在民国时代的牌子翻出来,给印度理工送去,挂上去应该很合适。胡适说 “世世留学永永为弟子之国”,当年这个学校就是干这个的。后来建国以后干这行没人要了,就改自主研发了。

据说《弟子规》是中华正统文化,我觉得这个名字它还是不要用了,这玩意儿做民国教育史的别名正好。至于它改叫什么名字,没名字也行,反正都是不要脸的东西。

综合起来说,民国给新中国留下的遗产,基本上都是些负资产。负到什么程度呢?比如说,听说民国被推翻了,钱学森等优秀人才顿时就燃起了希望,争先恐后地往大陆跑,生怕不能为国效力。就连美军拿着枪都拦不住。这就是民国的影响力。

在这样的人才基础上,新中国开始了和平建设。

也不和平,美国直接出兵轰炸中国沿海城市,威胁使用原子弹,迫使中国出国作战。以远低于抗日战争的代价打服了美国以后,中国迎来了至今为止将近七十年的和平建设时代。

新中国建立后,为了建立科技人才体系,大力推行社会教育。先是全力普及小学教育,皆者是初中,然后是高中,最后是大学。基本上,六七十年代实现了初中教育的普及,高中生已经很值钱了,大学生都是干部——基本上视为公务员。但是,“80 年代和 90 年代初期改革开放最初 10 余年,受到市场经济浪潮的影响,中等教育机会增长被抑制,初中升高中的比例反而下降。”(《教育不平等的年代变化趋势 (1940-2010)》,《社会学研究》2014 年 2 期,中国社会科学网 2014 年 08 月 07 日)与此同时,80 年代出现了出国潮,大批大学生出国后不再返回。

这样,改开初期的中国科技人才就呈现了这样一个结构:

顶端人才:还是建国初返回的人才,年龄很大,虽然还能掌握科研工作的话语权,但是具体工作抓得不多。

中坚人才:数量很少的建国后培养的大学生。年龄还很年轻,虽然这些大学生逐渐成长起来,逐渐开始抓科研工作,但是抓科研工作的官僚大多还不是大学生,缺乏相应素养。甚至很多大学生官员自己都缺乏足够的科学环境熏陶。因为他们成长的时代连初中教育都没普及或者刚普及,说句不客气的,他们小的时候中国甚至都不能做到满大街都是小学生。现在你不大学毕业就跟没上学似的。

中低层人才:数量很少的高中生。比大学生多点儿,撒到全国各地也没几个。

底层人才:大量初中生。到现在还有很多地方的领导干部还是初中生(当然后来在党校学到硕士研究生的不少)。

这个知识结构和年龄结构连被发达国家吸血都不够,别说产生新的顶端人才了。

同时,这个年龄结构还有一个重要弊端:科研工作中负责行政工作的人员,别说没有科研经历了,很多甚至连高中都没上过。这就直接导致最近三四十年里出现了很严重的、很多科研人才抱怨的外行指挥内行的问题。没办法,民国时代留下的现代化人才基础基本上是零,人都是建国后才大规模培养出来的,迫于国防压力很多顶尖人才还必须投身到保密性很高的国防科技工作中去、没有机会培养新科技人才,做到这样已经很不错了。

当时这个年龄结构对于 80 年代初的大学生来说,从长远看是个利好消息。因为这个年龄结构意味着,三四十年后,他们就是中国科技人才年龄结构中的 “泰山北斗”。当然,他们中间好多人出国定居去了,将好机会留给了同学。

经过改革开放四十年的建设,90 年代末期,中国开始了大学扩招,大学教育也进行了普及。顶峰时期中国一年招收的大学生数量达到了千万规模。千万是什么意义呢?法国人口是六千多万,德国人口是八千多万,中国一年教育出来的大学生,相当于法国德国这样的国家几分之一的人口。有人为此愤愤不平地说,中国大学生比例还很低。这话说得是相当的酸。因为中国不可能将以前大学没普及的时候就工作的人都重新送进学校上大学去。要等几十年后,人口自然代谢以后,中国社会的大学生比例才会上升到发达国家水平。所以,从大学生人口比例角度黑中国教育,将是未来数十年内一个重要的角度。这口醋以后也就这味儿了。

到了现在,中国科研人才的年龄结构终于比较正常了。

大量的元老,都是经受过完整的小学 - 初中 - 高中 - 大学以及科研工作培养的、终生从事科研工作的本土人才。他们熟悉科研工作,熟悉科研行政工作,能够为中青年科学家提供技术指导和行政指导。当然,他们的一些知识和经验都过时了,但是他们再过时也是科研领域内的过时,而不是外行。隔行如隔山啊。

大量的中青年骨干,从事科研工作的实际领导者和组织者,都是经受过完整的小学 - 初中 - 高中 - 大学以及科研工作培养的、终生从事科研工作的本土人才。他们熟悉科研工作,熟悉科研行政工作,能够为自己争取大量的科研资金,甚至很多人还会在网络上掀起舆论浪潮,忽悠国家拿几个亿十几个亿甚至几百个亿的 “小投资” 给他们搞科研。比如说清华,有个搞人文的教授,就是那个把蒋介石搞成常凯申的,一股脑被骗子骗走了一千七百多万。这都说明钱不是问题。当然,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有些地方的科研氛围可能确实有点差劲。大概是当年外行指导内行留下的后遗症还比较严重吧,再过二十年,竞争竞争,换一代人,估计风气就变了。估计到那时候闹出来的笑话和热闹更多,当然成果也会更多。

大量的青年学生,源源不断地进入到科研领域。也是经受过完整的小学 - 初中 - 高中 - 大学教育,并且一批又一批的进入到科研工作中去,数量多的一个个自嘲是 “科研狗”、“科技民工”。已经完全不是当年那种是个大学生都拽得二五八万似的样子了。成语说数见不鲜,个人社会地位的下降说明整个集团已经极其壮大了。

当今中国科研人才年龄结构最大的短板还是在老年科研人才方面。为了尽快弥补老中青三代人才年龄结构中领军人才的一些欠缺,将民国造成的、巴黎统筹协定 - 瓦森纳体系技术封锁造成的、占据科研队伍领导层的、数量较少的、知识结构较为落后的老年人才部分尽快完善,我国在近些年投入巨资引进了大批海外科技人才,一部分是老年科学家,大部分是中年科学家。

这样一来,中国科研人才的年龄结构已经基本完善了。老中青三代人,学术人才基本充实,学术能力基本具备,学术投资基本充裕,搞点成就出来也基本到时候了。而这几年中国科研成果也是层出不穷,发展很快,经常出现一些顶尖成果,只是网络上高度关注的一个奖项还拿得少。这种具有决定意义的奖项,必然是最难拿的。而在受约束的情况下一旦仍然能够攻克,威力只会更大。

总的来说,近几年我国的科研成果是比较显著的。至于说顶端人才比得了比不了西方,从人才规模和人才年龄结构的角度来说,中国科研人才年龄结构已经比较完整,只需要看人才规模了。

中国的科研人才规模是什么情况呢?

直接的数据可以查,我说个侧面的例子:人才、人口基数与玻璃天花板的关系。

近些年,海外华人经常谈论 “玻璃天花板” 的问题。他们注意到,近些年,欧美大公司,特别是美国大公司,印度裔高管的数量显著超过了华裔。而在前些年,还有很多华裔高管活跃在美国大公司里面。为什么在近些年中国人才数量爆发的背景下,华裔高管的数量反而下降了呢?因为吸血也得有个极限。

假设一个非华语国家有一千个高管职位,有一万个潜在竞争者,其中,九千都是中国人,你说这个国家会将其中九百个高管职位都给中国人吗?不会。因为一旦这样做,由于规模效应,九百九十个高管职位都会是中国人。剩下十个估计都是老板的亲儿子。那这个国家的经济基本上就被中国人控制了,他们可以随时递交国书要求成为中国的第三十几个省了。而不想这样做,那么一开始就要把中国人从竞争者的位置上排除出去,不让他们升到候选人级别。于是必然有 “玻璃天花板”。

那么这和人才以及人口基数有什么关系呢?

有网友提出一个观点。一个国家培养一定数量的人才,一般需要一定规模的人口基数支撑。假设一万人培养一名人才,那么一万个人才就意味着一亿人口基数(当然实际上比例没这么小,这就是个意思)。如果一个国家具有先发优势,经济上有吸引力,科研环境又好,牌子又大,就很容易吸引后发国家的人才。吸引一个,就相当于多了一万人口基数。吸引了一万个,就等于有一亿人做了绿叶。但是,假如说出现了这样一个后发国家,他的人口规模,特别是受教育人口规模,达到了先发国家的十倍!先发国家会遇到一个什么用的窘境呢?吸不了,撑着了。原先,对于普通的后发国家,先发国家可以做到你培养一个人才我吸一个,你培养十个我能吸你十个。再利用种族主义把你们这些外来户稍微压一压,忽悠你们 “融入”,那日子,美!但是,当超级后发国家出现的时候,先发国家就郁闷了:你出一个人才我吃一个,你出十个人才我吃十个,你出一千万人才…… 哥,真吃不下。举个例子,美国 2015 年人口总数是 3.21 亿,2014 年人口总数是 3.19 亿,一年新增人口只不过是区区二百万。但是,2010 年中国大学招生总数是 657 万,2011 年是 675 万。吸血?都给你!满意吗?而且美国大学里面有近三分之一是两年制大学。目前美国大学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全部两千万在校生里面女生比男生多两百五十多万。四舍五入这就是三百万剩女啊!我听说谣言都是造谣者亲身经历的反映,看来老美也有所谓“女生更适合考试” 的伪命题。

人才,人口基数,直接导致了玻璃天花板。

所以现在一些精神美国人,也不对,应该说华裔美国人,准确地说是前华裔,已经提出了限制中国人留美的建议了。很多人问,为什么特朗普一再提出收紧移民限制,很多华裔美国人还热烈支持特冷普,他们是不是傻了。他们一点都不傻,就是人怂点儿,可能是宋朝穿越过去的。当然,宋朝太远了,所以他们应该是心里还都留着辫子,家里隐秘的角落里藏有大清世袭一等精奇尼哈番的诏命,贴身的小账本儿可能还记着我大清还有多少赔款没还清、自己还要卖身多少年,每天晚上默默流着眼泪在墙板上用指甲划道道记日子。当年爱尔兰人也是当奴隶和劳动忽悠过去的,就为了吃上一口土豆,现在美国传统节日很多都是爱尔兰节日,规模比爱尔兰都大,爱尔兰正统都快跑美国去了。那人家爱尔兰咋就不留辫子呢?原因我倒也理解。他们出国的时候,比较老的几代人,要不然就是前清,要不然就是民国,耳濡目染,触目所及,不是抗战必亡,就是抗战必败。比较新的几代人,要不然就是改革开放初期,要不然就是冷战苏联解体之后,耳濡目染,触目所及,不是夏令营里的较量,就是日本议员喝马桶里的水。鸡汤倒是管饱,一点干货没有。近几年出国的就好多了,据一些海外华人说,欧美公司普遍认为中国人有一个大问题,就是个个都骄傲得不行,明明都是生瓜蛋子,一个个怯生生的,谁都看得出来有点年轻人特有的啥也不懂的劲头,但是一点儿见到贵族以后低眉顺眼的劲儿都没有。估计是因为贵族消灭得太久了,近些年培养出来的年轻人 “一点规矩都不懂了”。这大概需要老炮儿们好好教育教育,拿东洋刀砍两回,让他们知道知道太君的厉害。我记得好多年以前,大街上经常看到老炮儿们一身是血的从老城墙小树林儿走出来求大夫救命,隔几天就听说又有谁被谁给砍死了。不过怎么说呢,就怕老炮儿干不过解放军。那些年老炮儿们一边相互练刺刀,一边在严打的时候被拖去打靶,剩下的出来教育年轻人的少多了。离开老炮儿们教育,我看中国这一代的年轻人是毁了,以后只能当家做主了,做奴才看来是不行了。现在赶紧把中国教育改了,全都去教弟子规,不知道还来得及来不及。

扯远了,说起来现在中国的顶端人才也就是将将到了和西方比的程度。要说超过西方,还早一点。毕竟,西方好多国家呢,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日本俄罗斯芬兰挪威瑞典英国爱尔兰西班牙葡萄牙法国德国意大利丹麦荷兰比利时卢森堡安道尔摩纳哥瑞士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波兰立陶宛爱沙尼亚拉脱维亚乌克兰白俄罗斯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塞尔维亚和黑山克罗地亚阿尔巴尼亚希腊马其顿…… 不行你们玩人海战术,我抗议。我听网络上的美分们洗脑说人海战术都是落后战术,你们这样是要被美分痛扁的。玩人海战术,太 low 了你们。

以后不要问中国顶端人才为什么比不了西方了。毕竟,搞定这个也就是近几年时间的事儿了,我们都是见证者。

知乎用户 柳鲱 发表

因为只给十万年薪啊,而且招聘领导还觉得十万多了,招不来人委屈巴巴的,还要登报骂人。

没错,说的就是中国天眼。

——————

只是吐槽一下,愧对这么多赞。

对这个问题,我的理解是中国人太聪明了,任何高端的、需要强大智力支持的课题或者业绩目标最终都能被拆解成机械化、劳动密集型的流水作业。以生物学为例,靠冷冻电镜解结构能发 nsc,那就拼命解结构,灌水一堆看似高端的论文,结果呢?对人类的贡献真的有那么大吗?

当然,在 ncs 面前我只是个渣,我非常理解发高端论文的不易,非常佩服学者前辈的研究工作,只是谈谈自己对部分灌水现象的看法,求轻喷。

知乎用户 啊啊啊啊啊​ 发表

当米老鼠出来的时候(1928 年),中国正在军阀大战了,

当大力水手出来的时候(1933 年),日军攻克山海关,

当唐老鸭出来的时候(1934 年),中国正在打抗日战争,

1912 年钢铁产量美国是 3175 万吨,中国是 0.3 万吨,

麻烦去看看叙利亚战争,叙利亚成什么样了,

叙利亚内战_百度百科,叙利亚战争打了 7 年,

你知道中国战争打了多少年吗?

3 年解放战争,

14 年抗日战争,

中原大战,

蒋冯战争

蒋桂战争,

直奉反西北,

浙奉战争,

二次革命

护国战争,

皖系 “武力统一”,

直皖战争,

第一次粤桂战争,

第二次粤桂战争,

湘鄂战争

第一次直奉战争,

第二次直奉战争,

还有很多,我不想写了,

整整一个民国 38 年就是一部战争史, 没有几天太平日子,

就是战争,中国打了 30 多年,

你觉得清朝末年就没有战争吗?

那时候稍微强一点,

从 1840 年起,中国就开始持续失血状态,

今天被这个国家割一刀,那天被那个国家割一刀,

今天赔偿白银 1 亿两,明天赔偿白银 2 亿两,

额,割中国血的就是英国,法国,德国,俄罗斯帝国,美国,意大利,日本,奥匈帝国,

大多数就是大家说的西方国家了,

西方许多人才是用中国人海肉林养出来的,

至于足球,没有时间,我们要赶超他们,为了世界和平。

世界主要国家钢产量 (1871-2015)_图文_百度文库

米老鼠(华特 · 迪士尼集团代表人物形象)_百度百科

唐老鸭_百度百科

知乎用户 周浩 发表

我可以问一个类似的问题,中国为什么直到今天都还没发展成像美国那样,人均 GDP50000 美元的顶级发达国家?到底问题出在哪里?——因为从前很长很长时间里,中国还远远没有到 “吃第六个饼” 的阶段

首先在讨论学术层面 “顶端人才” 的时候,请记住,学术传统是需要长期积累的,而不是——今天我建立了物理系,化学系,明天我就能培养诺贝尔奖得主;今天我建立了数学系,明天我就能量产菲尔兹奖得主。要知道,新中国在 1949 年建国的时候,一大部分的国民都是文盲,共和国普及了 70 年的全民教育,大学生在我国人口中占比还是一个很低的数字——这题下面有一位答主提到,中国有本科及以上文凭的是总人口 3%,我没有查证过这个数字是否精确,但这已经足够说明问题

再者,让我们仔细想想,**在中国改革开放之初,即便在历史上有对外交流传统的上海,有多少人懂英文?全中国懂法语,德语,日语,意大利语,西班牙语的人又有多少?**更不要说懂小语种,乃至懂古代语言的人才了。。。这个数字在最近 40 年里翻了多少倍?我没有确切的统计,但是结论各位可以自己去想。也许建国之初,乃至改革开放之初的学术情形,用一穷二白来形容是有点太过,但以家底而论,比之欧美那些具有数百年学术传统的国家,我们当时怎么比?

真以为搞学术研究这个东西,是能够三年超英,五年赶美的?!恐怕三十年超英,五十年赶美都是天方夜谭。对于需要迎头赶上的中国来说,做好基础教育,逐步提升高等教育水平,并且通过加强国际交流向高等教育和学术发达的欧美日取经,这过程是要一步步来的。。。简单地说,新中国的教育,从一开始就不是以培养 “民国大师” 为目的的,最开始,我们需要的是通过教育,让越来越多人具备生产建设的能力,令国家得到快速发展的同时,也让更多人有更好的生活,无论对于国家还是个体,那个时候是以 “吃饱饭” 为目的,所谓 “仓禀实而知礼节” 自古便是如此

有了足够数量的高等教育工作者,高等教育才能逐渐扩大规模,高等教育水平才有进一步提升的可能。而科学技术研发水平,基础科学研究水平,以及人文学科的研究水平等等诸多环节,本身就跟高等教育水平息息相关,火候没到,再急也是枉然,火候到了,一切自然水到渠成。一代人做一代人的事,在教育科研领域一样如此,切不可操之过急

何况,顶端的人才,是不是仅仅在学术领域?毛主席,周总理,邓小平这样卓越的政治家,放在整个 20 世纪都是最顶尖的人物,他们算不算顶端的人才?制造两弹一星的元勋们,令中国航天科技逐渐拥有今天成就,完成北斗组网,2018 年内完成接近 40 次成功发射的科学家们,让中国海军空军几乎从 0 开始逐渐形成如今规模的军事研发科学家们,又算不算顶端的人才?大大便利人们生活方式的马云马化腾,令中国制造在国际上声名鹊起的华为任正非,又算不算顶端的人才?

再说运动员领域,略过中国人擅长的乒羽跳水吧。。。打破世界纪录的刘翔,NBA 状元中锋姚明,两夺网球大满贯的李娜,作为亚洲人跑进百米十秒的苏炳添和谢振业,在泳池里叱咤风云,打破世界纪录的刘子歌,孙杨,叶诗文和宁泽涛等人,多次赢得世界冠军的中国女排,国际象棋世界冠军谢军,侯逸凡,他们放在各自的体育领域算不算顶端人才?作为足球栏目的长期媒体撰稿人,想说一句,体育又不是只有足球。。。

诚然,中国还需要努力,因为在很多领域的确还是暂时落后于发达国家,我们不能盲目自信,差距还是客观存在着。但是如今的形势,已经是一代代的前辈,花了数十年时间奋起直追的结果,而很多东西也到了开花结果的时候了

比如说

中国 “人造太阳” 首次实现 1 亿度运行(图)三维量子霍尔效应 迈出从二维到三维的关键一步

这些恐怕都称得上是世界顶尖水平的科研成果了吧,未来的很多年里,我想还会有不少世界顶尖水平的科研成果,出现在中国的大学和研究所之内。可以说未来 5 年,10 年,20 年,对于中国的国运来说都是重要的节点,在这里与诸君共勉

ps,“西方”这概念,虽然没 “外国” 那么强大,但也非常了得了,毕竟在妄自菲薄的时候,“西方”= 美国 + 欧洲 + 日本(虽然是亚洲人,可人家一辈子都在梦想脱亚入欧呢)+ 俄罗斯(虽然俄罗斯和欧美不和,但人家也是广义上的西方呢)吧,虽然不如占世界人口 80% 的 “外国” 厉害,但的确是中国很难赶上的。。。

微信公众号:追忆的撒马尔罕城(zhuiyi_samarqand)

知乎用户 盛京剑客 发表

为什么人口这么多,找不出十一个踢足球的?

知乎用户 毛宁​ 发表

一句话就能回答。

人才是要培养的,而培养需要花钱。而中国过去和现在的情况是,只有极少的人,有机会被花钱培养。多数人都是拼命糊口。

知乎用户 鞠泰锦​​ 发表

聊真实,聊深入了我怕被和谐。

这种话题无法施展。

知乎用户 伊藤诚​​ 发表

一个顶尖科学家申请一项经费

从申请到通过,到最后到真正具体的项目上

需要经过多少人?

最后落实到项目上,还剩多少百分比?

知乎用户 蓝色龙骑兵 发表

到底哪里出问题了?

问题出在,

普通民众的认知升级水平跟不上社会的发展。

这个 “普通民众”,说的就是题主大人本尊啦。

我的主要观点:中国的顶端人才有的是,大大的有,只是底层民众不知道他们的存在罢了。

因为他们的生活之间没有直接交集。

比如一些对社会问题进行调研的社科类大神, 例如温铁军,金灿荣,王鼎杰,阎学通、张五常、张维为、陈平这种顶级人才对社会历史的认知能力吊打碾压蹂躏同时代的绝大部分西方社会科学家。

一个社会拥有的自然科学人才和社会科学人才数量正常状态下是平衡的,如同人的两支手臂,一般差不多粗壮,不可能像招潮蟹一样不对称。

要是中国自然科学尖端人才不行,歼 20 怎么冒出来的?复兴号怎么造出来的?第三艘航母怎么造的?南海填岛的高招和喷填设备怎么产生的?矢量喷口怎么冒出来的?量子通讯怎么搞出来的?人造太阳怎么搞出来的?

放心,顶尖高手有的是,只是他们甘于现在的不出名,他们不需要务虚名. 浪费时间承受公众的崇拜和外国的注意根本不划算,用有限的时间为我国加快发展步伐是王道.

光看中国足球不行,咋不看美国乒乓球不行?

要走出认识误区,

不要忘记了一个基本原理:一段时空之内的一个国家不可能在所有方面都领先。总有短板,这才符合天道。

再说了,中国足球也不是一无是处,它并非在所有时候和所有方面都不行。中国女足铿锵玫瑰不是辉煌过吗?中华民国时期拥有钱伟长他们的中国男足不是横扫亚洲吗?

足球成绩好与不好不能代表什么,游泳跳水体操羽毛球乒乓球甚至冰壶射击皮划艇等亮色也不能视而不见嘛,那也是国家尖端实力的体现嘛。

华为给欧洲绝大部分国家的地铁里铺上了基站,改变了他们地铁里看书的习惯,转而人人捧着手机。中国基建在外国变魔术一样神速地铺轨修路架桥竖电线杆,如果没有高端人才的参与,只靠中低端人才的协作,那是不可能实现的。

袁隆平解决了几亿人的吃饭问题,外国有这样的专家吗?

马云在参加国际大型会议上如达沃斯被访谈的时候,或跟克林顿等人对话的时候。西方观众纷纷在视频下留言:“我们为什么没有这么伟大的企业家?其他人不要插嘴!我只想听马云说话。”

诺贝尔奖作为衡量指标更荒谬了。

中国改革开放才四十年,而且是在西方技术围堵封锁恶意下大踏步走过的四十年。四十年前我们有多穷?三十六年前我两岁,我站在百货大楼的玻璃柜台前眼巴巴看着里面的苹果罐头舔柜台玻璃!即使如此我父母心酸难过也不舍得买。我们错过了第一次第二次工业革命,也没有办法抱大腿,战乱了一百多年,刚收拾起旧山河,再出发,能发展成这样不错了。

你去问英国人法国人美国人,他们古代和现代的分界线在哪?肯定和我们很不一样。他们绝对不会认为是 1840 年。

年轻人不要急躁,不要用错误的坐标系看待自己和他人。我们现在很强,各行各业藏龙卧虎,只是这些大牛大神只在各自行业有名,在社会上还没网红有名。再给中华一点时间。

——————

再讲个小例子,

王思聪吃热狗图大家都知道吧?

虽然此图很搞笑,但此图成热点题材并非因为它搞笑,而是其背后的一个原因——- 中国的 IG 战队取得了英雄联盟的冠军。激发了中国年轻人的自豪感。

在未来,数字化信息战争搭配着新武器新形式比如无人机编队可以血虐低科技国家,你坐空调房吃着肥宅快乐鸡喝着肥宅快乐水鼠标上动动指头就能让几万里外的敌人灰飞烟灭,其实不是未来,现在已经实现了。

中国的电竞水平,其实关系到中国的国运。关系到我们每个人的身家性命。

游戏,不仅是游戏而已。

而中国的年轻人有志气,改革开放以来顶着社会每一个角落的低教育水平老古板们的拼命压制,坚持钻研游戏业务,夜以继日,精益求精,在几乎没有受到官方一分钱支持的情况下(甚至是恶意压制许多年),靠民间仁人智士的力量硬生生把中国电竞水平抬到了世界一流水平。

老同志们不要笑,电子游戏和电子竞技真是事关国家人民命运的大事。

中国真的不缺顶端人才,即使没有国家机器的扶持,庞大的人口基数下,总有数不清的能人像岩石下的小苗一样,默默积聚力量,有朝一日顶开大石,昂然向天攀去。

知乎用户 jinning li 发表

这就是选择那条路走的问题了,世界上没有什么 “既要, 还要, 又要” 的好事,任何选择都必须牺牲和付出代价。

中国教育照目前的路子走下去,就是恶性军备竞赛,从高考压力层层传递往下,起跑线可能要放到子宫里面去,单打独斗变成家族团队,流水线安装应知应会知识模块,能大批量制造各种跟随性人才,但是就像利用破碎机挖钻石矿会让里面大粒的钻石禁不住机器筛选,顶端人才的料在此过程中堪堪磨消了灵气,困于槽枥之间日久,即使有伯乐,也只能惋惜未检拔于初鸣。

这么做的好处就是立竿见影,集中力量推出一大批工程师之类,解决温饱,反正当初最最紧要的是脱贫,顶端也只能当中坚用,看不出有什么必要。

到了今天,发现前方已经是无人区,缺失了自己的顶端人才以后,跟随战略就变得有些受制于人,于是大家冥思苦想,既不想放弃先有的好处,又想能推出更多的尖子,各种教育改革的思路都是这样来的,结果就是,一举两得不容易做到,一拍两散什么都得不到倒是很常见。

日本当年搞宽松教育的思路和中国学洋人搞素质教育都一样,都看到了顶尖人才的灵气难得,却忘记了代价是牺牲效率,最后宽松世代变成了废材世代,而这错了吗?

离开农民水肥的植物在野外自由生长,大多数都要退化到野草的地步。此时的天赋变成了决定性因素。世界各个民族,种族,都能产生天才人物,这些天才人物不是培养出来的,而是发现出来培养的,全部的努力,必须奠定在他们确实是天赋奇才上。

那么想到这里,会让人心中悲凉,怎么办?谁能愿意认命?中国人不肯认命,知道在此情况下谁能偷跑谁多一份生机,就会想尽办法逆天而行,又回到老路上,天才虽好,不是我家孩子,那就关我们什么事情?

到了最后,竟然沮丧的发现,我们做了无用功,淘汰掉欢乐的傻逼,剩下全是奋斗逼,整个社会金字塔变成没有一楼的二楼,或者说整个服务器竟然没有别的职业了,满眼望去全是牧师牧师还是牧师,怎么打?

演化需要的是多样性,横有多长竖有多高,越单一越踩踏,跟总人数关系不大,再少的也非要挤一条路,怎么办?

知乎用户 其心悠扬​ 发表

人口多寡不是决定人才多少的根本原因。

印度人口都超过中国了,有用吗,

人一旦只知道吃喝拉撒睡 是没用的。对国家来说 是负担不是财富。

要想把人变成 人才 是需要巨量的财政投入的。就印度那文盲率 还是洗洗睡吧。

现代人才培养制度 需要巨额的国家财政投入!

美帝为什么是超级大国,为什么是世界诺贝尔奖获得者最多的国家,这背后是都是 真金白银。

因为有了源源不断的人才,并适应了国家发展,才会有美国的世界霸权!

日本也是诺贝尔奖获奖者最多的亚洲国家。这几年几乎每年都有一个,为什么?

因为从上世纪 70 年代开始日本教育支出开始爆发,一直延续到了本世纪初,整整占据世界第二位置将近 25 年。

我们知道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教育投入的特点是 具有很大的延后性,它不是一锤子买卖。需要很强的连续性投入才能看到成果。

日本现在的高科技成果 皆是 上世纪 “砸钱” 的结果。

我国从世纪之初才勉强挤进世界前十名教育支出最大国家排行,

但是我国的人口数量却等于前 9 名国家人口的总和。

平均到个人几乎是全球倒数,

这个差距实在是太大了。

直到 2014 年我国才超过日本和德国成为全球第二大教育支出国家,距离现在才不到 8 年!

刚才说了 日本在全球老二位置上呆了 25 年 才爆发出巨量的科研成果,这还是在日本人口只有 1.2 亿的基础上。

我们人口是日本的十几倍。要想达到日本的成果 其教育投入必须超过美国才行。

这还仅仅是教育投入方面,

在匹配的制度性保障方面 更是任重道远。

未完待续……

知乎用户 瑞麟 发表

人才反馈机制决定了顶尖人才的成才率。

中国 结果导向,你是不是人才,不是根据你的潜力判断,而是结果判断。也拿屠呦呦举例。如果不是诺奖,老人家恐怕仍就是一名普通的优秀科研人员。但是诺奖一出,大有黄袍加身,晋升为泰山北斗的感觉。

先出成果再说回报,导致了很多优秀的人才,再成功之前很难得到各种帮助和扶持。

而真正的成为某一领域的人才,一般情况下都需要大量资金和专业支持。所以相关政策的缺失,导致了很多人才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而美国的人才机制,则比我国好很多,属于潜能培养机制。

最直接的就是奖学金制度。体育有奖学金,艺术有奖学金,科学有奖学金,只要你表现出一定的才能,你就能去争取给予。这个奖学金不是几千块意思一下,而是把你全年的学费基本报销,更优秀的甚至能把生活费解决,还能剩点。再加上专业的器材和教师的辅导,可以说美国的教育机制就是要从全民之中选拔精英。相比我国先出成果,甚至于是不是人才不重要,首先要给领导贪污行贿博取机会来说,好到天上去了。

土壤已经完爆,那么果实的成色自然也有很大的区别了。

知乎用户 勃欣然 发表

话虽如此,但是顶端的房地产的价格已经接近,超过,超越了西方最发达国家的最贵的地皮了。这也是很值得骄傲的。

知乎用户 美移移民​ 发表

这是教育制度决定的。

我们的教育和西方的教育有本质的不同。

一个偏向于教化大众,一个偏向于教育天才。

当然这也是有历史原因的。

还是先从差异开始讲起。

中国的教育偏向于让所有人都接受一定程度的知识,说白了就是全员扫盲,我们九年义务教育的本质就是减少社会的文盲率,把建国之后那种大部分人都读不了书的窘境扭转过来,所以教得也比较多和杂,比较全面,基本可以满足以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无论是记账、写一些简单的东西,或者运动。

所以中国的底层百姓其实是世界上所有的底层百姓中最有知识素养,可能一个买菜的中年大叔都能随口讲一点政治历史。

而其实这样的教育其实在很大的程度上拯救了那些因为家庭原因初中或者高中肄业去大城市打工的孩子,给了他们更强的学习能力,当然也给了他们成为寒门贵子的机会,毕竟无论未来他们走向何方那些填鸭出的基础知识已经让他们有了社会生活的基础。

然后就是高考,让那些拔得头筹的孩子继续接受更深化的教育。

当然大学的教育本质上也是全面铺开的,虽然有偏向,并不会为了一个有才能的学生制定完全定制化的教育方案。这就导致了,中国很难培养出单项发展极为突出的 I 型人才,或者双向发展齐头并进的 T 型人才,所以我们会有这么多研究人员、科研工作者,却没有多少能带来革命的天才。

那么美国呢?或者说大部分西方国家。

如果你去研究他们的教育,那么你会看到的是那些国家,所有的资源都在围绕着 1% 的天才旋转,如同众星围月。为天才定制教育已经是常态。

他们的老师会鼓励学生不满足,而不会让学生的求知欲超过目前所教知识时告诉学生,先复习一下。

在整体教育制度的作用下。

西方国家能允许一个学校 90% 甚至 99% 的学生平庸,因为就算只有 1% 也足够了,那 1% 孩子未来可能创造的价值远远超过那 99%

先说一下西方国家的基础教育是怎么样的吧。

在基础教育阶段,老师教学生数学课,会带着学生到市场,让学生买够一家人吃饭的蔬菜,用这种方式来教会孩子算术。这效率低得有多可怕,他们学会了加减法,中国的学生已经在教室里面学会了整套的 9*9 乘法了。

整个教育氛围也差不多就是这个情况,这能教出屁个中国式这种上能谈天说地,下能运算数理的学生。

这也是为什么我们看到的大部分美国高中生都是不学无术,唯一关心的就是舞会和舞伴的问题。因为他们是大多数,他们是 99% 而不是 1%。那但是实际上在高中阶段美国就进行了一次人才筛选,因为学生如果觉得学校的基础课程已经无法满足自己的求知欲,那么他可以向学校索取更多,读更高年级的课程、读更加深入的课程,甚至提前接触大学课程。

正是为了和给这些极有可能创造未来的学生服务,美国很多高中的图书馆里收藏了许多生僻到根本不可能是高中生能读懂的书,而大学之后,赚取少量额外学分的进阶课程也是在为这些学生服务。

整体来说,如果中国投入教育的资源是 1,那么就是把这个 1 平摊到所有的学生中去。

而如果美国投入教育的资源也是 1,那么 0.1 像中国一样铺给所有的学生,0.9 给全国那些几万、几千、甚至几百的天才。

这样整个社会的倾斜,才喂养出了这些天才。

喂养出了那些精英中的精英。

而只有这种牺牲平庸者,甚至于说放逐平庸者的模式,才让天才变成天才。

天才之所以耀眼,因为下面尸骨累累。铺垫着数千万不学无术,甚至连基础写作,基础算术都做不好的美国人。

那么问题来了,你羡慕这种培养天才的教育吗?

说到这个让我想到了一个昨天写的答案:

在外国人的眼里,中国发展得有多快。

里面我写了这样一句话:

一百年前,包豪斯风格的第一批奉行者来到美国,给美国带来了摩天大楼的技术,一百年前的中国,北洋乱战,到处都是低矮的楼房,还有很多的人一副遗老遗少的样子,有的留着辫子,大多没有文化,在相机的镜头下露出迷茫的神色。

中国的基础教育,解放了这些曾经双眼迷茫没有基础知识的人,赋予了他们进行复杂劳动的能力,赋予了他们更强的学习能力。这也是为什么在工业时代,这些人进入到了各种工厂之中,并快速的化为了最优质的螺丝钉,盘活了整个国家的生产,并快速的把我们从一穷二白的农业国家变成工业国家。

这种教育无疑秉持着一种为了大多数人的精神。

而说实话,我一直认为中国式的教育是优秀的。

但是却已经不适用于中国最优秀的一批精英阶级,他们有可能做得更好,他们需要资源倾斜。这也是为什么为数众多的中产和高净值人群移民的原因。

他们才不是为了追求教育的公平。

而是追求那种不公平。

知乎用户 Yeon 发表

中国喜欢听话的人,而科研需要实事求是,还有创新精神

知乎用户 执伞者孙羽​ 发表

这个问题非常简单,回答我下面四个问题就好

你在中国雇一个工人一年花五万人民币,你隔壁老王在美国雇一个工人一年花五万美元,你和隔壁老王谁更有动力去搞科研提高生产效率?

引进一台新式机器折算下来每年需要三万美元的开销,可以让一个工人的生产效率提高一倍。你和隔壁老王谁更愿意用这种机器?

中国农民种 10 亩地辛辛苦苦一年也就是挣个口粮钱,美国农民每个劳动力管 3 平方公里的农田一年挣十几万美元,中国农民和美国农民哪个有资本去搞教育搞科研?又有哪个有能力去消费那些新玩意?

人口过多压低了人均资源占有量,进而降低了生产效率。极低的生产效率又从两个方面影响了顶端人才的培育。一方面整个国家没有什么富余资源给教育及科研,一个完备的教育体系需要巨量的资金。另一方面社会对科研没有迫切的需求。我们所处的资本主义社会是以利润为导向的社会,如果一个东西不赚钱的话资本家不会自发的去投资做善事。对他们来说简单的雇佣更多工人以扩大生产规模成本低廉而且风险较小。资本家既然可以以极低的工资雇佣没受过教育的人来完成工作,为什么要投入资金搞研发?即使资本家搞出了什么新玩意,这个社会也没有人能消费得起

当然现在随着富余劳动力的枯竭国内这种劳动密集型产业也在逐渐转型,这一切都在发生变化

知乎用户 俗不可耐​ 发表

我做个类比,全世界 70 亿人,为什么其他国家的多有人口加起来都找不出几个像样的人才能把唐诗写得比当代中国的业余爱好者更好?

你肯定要说,我谈得是科学,唐诗是文学,而且唐诗是建立在汉字基础上,外国人懂汉语的本来就没有几个,不会唐诗很正常。

可是吧,你要是仔细看看西方的科学体系,生物,化学,物理等等基本都是英语,法语,德语体系上生长出来的。它们根本就不是从汉文化和语言上长出来的东西,中国相对落后是非常正常的事情。

类似的事情几千年前也发生过,早年中国有一千多万人口的时候,匈奴也就几十万人,但是骑兵就是打不过人家。可是后来,我们学!汉武帝时期,霍去病的兵营里就有不知多少匈奴人,结果终于在草原上可以跟匈奴骑兵你来我往的打,两三百年都让北边游牧民族无法成气候。

所以落后其实是一件很普通,很常见的事情。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优势,都可能在某个特殊时期利用自己的优势纵横一方。但最后的最后,强弱不是取决于谁的先发优势,原创优势有多么强,而是取决于会不会学习,能不能融合。一个善于取长补短的民族才是最有竞争力的民族。

我们其实还在路上。当然,学习和融合从来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其实大家仔细想一想,我们国家现在从政治制度,到经济制度,包括建军,科研,基本上都是学自西方的。实际上到今天为止我们在政治理论,经济理论上对世界的贡献还很小。我们还没有把融合做好,等到融合完成了,就会有创新,而现在隐隐已经有了这样的苗头。学习,消化,创新,这本是一条很难很苦的路。

知乎用户 萧不语 发表

足球不太懂,我相信背后的原因很复杂,说说关于诺奖的了解吧。

诺奖的评选标准侧重于对人类的贡献,而无论是基础理论还是实际影响,都需要时间的沉淀。现在颁发的诺贝尔奖其成果大多完成于 20-40 年前,比如屠呦呦老师的青蒿素是 1971 年发现的,获得诺奖是 2015 年(没有考证过每一个诺奖是否符合这种说法)。提问者将诺奖获奖数对应到国家,那么也就是说诺奖反应的是这个国家在 20-40 年前所做的研究工作。

其实不只是诺奖,没有科学奖项会颁发给新进发表的研究。因为科学共同体是个非常高冷执拗排外的存在,任何新的成果新的理论都需要在各种条件下反复验证,才能被逐渐接受,这是科学精神的一部分。

另外科学研究离不开钱,美国经济称霸全球一个世纪,科研水平也秒杀全球。日本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到九十年代经济高速发展,同样也是其科技进步的黄金时间。我们国家近些年经济发展已经开始带动科研,成果产出和质量都在迅速提高。我斗胆预测,本世纪中叶起我国诺奖会越来越多,超过美国以外的所谓列强不在话下,美国将依然保持着优势地位,而日本和欧洲列强将逐渐式微,我们不妨拭目以待。

再来谈谈对人才问题的感受。

虽然人才多种多样,涉及到的能力纬度也很多,衡量标准更是千差万别,但我们就以智力水平这个维度为例吧。是什么造成了智力水平的差距,以至于国家间科研能力的差距?

先说说生理角度。首先,全世界人类都是智人这一个生物学意义上的种,不存在亚种,也就是说,不同国家的人种之间不存在生物学意义上的区别。刚果和日本的差距不来自于刚果人和日本人的生理区别,这不是人文主义的政治正确,而是基于科学研究的事实。

人文主义不仅主张种族平等,还主张人人平等,但事实并非如此。虽然种族之间没有生物学意义上的区别,但具体到人类个体之间的差距是非常巨大的,有的人天生聪明,有的人天生平庸,还有的人天生残疾,绝没有公平可言(更加不公平的是,有研究表明,头脑聪明的人也有更高概率拥有更好的容貌、更健康的体格等等 T﹏T)。

这种人与人之间的生理区别基本上会在人群之中随机分布。虽然富裕的国家通过优生优育会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智障和残疾这些情况的出现,但以优生优育的方法创造天才的种种尝试都失败了,二战多少也与此有关,以至于战后优生学已经成了过街老鼠,感兴趣的朋友可以了解一下优生学。所以只从生理角度考虑,我们可以认为,印度的新生儿中天生聪明的新生儿数量大约是美国的四倍。

但影响人智力发展(或者其他成为人才的能力发展)的不只有生理因素,文化因素也非常重要,甚至我认为文化因素会更加重要,这也是第二点。

刚刚聊过科研,那就依然以科研为例,假设美国比弗利山庄和印度农村同时出生了一个智力远超常人的婴儿,他们成为科研人才的几率一样大吗?因为能够接受的教育和发展机会天差地别,他们成为人才的可能也天差地别。

人是要在社会环境之中生活的,一个人的全部认知都来自于起所处的网络之中。一个人和聪明的人交流会让他自己变得更聪明,一个聪明人构成的网络会使网络中的每个节点都变得更加聪明。德国的小孩即使出生在农村也能得到很好的教育,他们不仅生活在学校和家庭构成的网络中,还生活在电视、网络等各种媒体构成的全球现代社会网络中,这对孩子的成长非常重要。

相反地,一个中国农村留守儿童,不仅得不到父母的陪伴,在家只能和上了年岁的祖辈交流,学校里也尽是和他一样没有父母在身边的孩子,他们所接触的网络就是较差的,非常不利于能力的发展,原本的生理优势根本就无法发挥,进一步地,即使一个聪明的留守儿童幸运地开发出了他的生理潜力,也极有可能因为缺乏正确的社会引导而挥霍了自己的能力。

事实上,回到人才这个核心问题,文化因素对于一个人成为人才的影响要远大于对智力这一个纬度能力的影响。因为一个人要想成为人才不仅仅需要综合的能力水平足够好,还必须拥有环境和机会成就事业,才能证明他是人才。

第三点,说说环境。我们还讲科研,这是一个马太效应很显著的领域,商业亦如此。优秀学者多、资金充沛的地方科研水平也高,而越是科研水平高的地方越能够吸引更多优秀学者和大笔资金,以此循环。因为这些聚集的优秀大脑密切交流,会碰撞出更多火花,产生更多天才的点子。如果让科学家们彼此不许联系,各做各的研究,那么我们人类远远达不到今天的知识边界。

所以全世界的精英都往美国跑,就是这个道理。埃隆马斯克留在南非也许依然会有所成就,但绝对无法成为今天的埃隆马斯克,因为南非没有美国那样的环境让他大展拳脚。一个能力能够达到人才水平的人,因为环境因素而没有机会成就事业,也还是无法成为人才。

想法还有很多,但暂时到这吧,手机码字好麻烦,可是我还是写了这么多。_(:ᗤ」ㄥ)_

-———–2018.12.11 更新 ———–

第一次在我呼写回答,想不到时隔几周收获了一百多赞,简直受宠若惊!感谢大家的认同,也谢谢朋友们的评论,让我有学到了一些新的东西,尤其是知友

@乱武

关于足球人口的观点,很有启发性。

他的回复是关于足球的,纵然中国人口众多,但以足球为职业的人数却远远小于日本,并且这个足球人口背后的各个层级的联赛,培训和运动医疗人口,选拔机制,甚至足球场的数量等等的差距可能更加难以估量。从这个角度来看,中国的足球水平不如日本是理所当然的。答主自认为这也从另一个角度印证了文化和环境是影响人口成为人才的重要因素。

那么只谈足球的问题,有可能破局吗?这个困扰中国半个世纪的难题答主不敢乱说,但是估计也大可以说个玩笑话。冰岛足球的发展也许有一定借鉴意义,至少值得在一些城市搞搞试点。

知乎用户 Minamoto​ 发表

在某些制度下人多反而是劣势,竞争不一定带来效率,还会带来囚徒困境。

因而制度必须随时随着人口改变,既不能照抄西方各国,也不能沿用过去的制度,当下我国制度对培养顶尖人才是不利的。

1: 人才把太多时间浪费在与别人竞争上,而不是在真的取得成就上。

陶哲轩 7 岁就学会了微积分,不说这种天才,大多数数学家 15 岁左右也学会微积分了,而如果一个普通中国学生 15 岁时把他的学习重心放在微积分上,那么他高考就很容易炸掉。

不可能所有学生,都能在高考前学习高等数学,因此高考不可能考太多高等数学,因为高考不考高等数学,所以最优秀的学生为了应付高考,也不能在高中时学习高等数学。

为了与别人竞争,中国学生不得不浪费大多数时间去刷题,仅仅是为了提升做题的时间,然而真的搞研究的时候,都提倡慢工出细活,有谁会限制他解决问题的时间啊。

这样,学习时间的大部分被浪费在了与别人的竞争上,而不是自我发展上。

中国的制度,太注重公平,损失了效率,人口太多,为了服众,不得不讲公平,反而是劣势。

哪些高考差个 10 分以内的,有谁上这个大学毕不了业?但是你择优按分数录取,逼得这些学生就为了那么几分把时间浪费在一遍遍刷题上。有这个时间不如让他们多学一点新东西。

但你不择优录取,又会出现拉关系走后门的人,就像美国私立名校一样,因此我觉得最好的方法反而是抽签,凡是分数差不多的,比如 20 分以内,志愿人数如果超过录取名额,就抽签决定。

或者在考试中不设定考纲,即无明确考试范围,所有试卷都是现学一个定理现做,这样由于你根本就不知道考试题会是什么范围,题海战术就没有意义了。

优秀的人才必定是学习能力强的人才,现学现做一定分数也不低,因此优秀的人才即使不能被最好的大学录取,也不会丧失教育机会。

而如果你要在这次考试中确保取得高分,最好的办法不是把一个知识点用来反复刷题,死记硬背,因为你根本就不知道它要考什么知识点,因此最好的学习策略就是尽可能学习更多的知识点,这样撞到的几率就比较大,这种制度反而能鼓励学生去学习新东西,与人才发展是一致的。

但这样做公平性就大大降低,有些学生可能运气好,碰巧遇到过,因此得了高分,有些学生可能运气差,没有碰到过,分就低了。

但公平和效率本身是不可得兼的,在技术制约下,往往不存在一个既可以追求公平又能保证效率的办法,你要保证普通学生和底层学渣之间的公平,就必然会牺牲顶尖人才的效率,而后者的教育对国家的影响更为巨大。

因此我认为没有考纲现学现做的考试反而比较合理,第一,优秀人才即使运气差,总有一点学习能力,也有书念,不至于丧失教育机会。第二,能促使学生学更多东西,而不是死记硬背几个知识点,题海战术刷题。第三,这在运气好的学渣可能比运气差的学渣可能是不公平的,但是因材施教是教育的基本理念,大学应当优先为学霸提供教育,不可否认学渣中也有许多杰出人才,但他们的出人头地并不是依赖大学教给他们的学术知识,而是自身的摸爬滚打和不断实践,这些人才,即便是没有大学教育,也依旧是优秀的人才,大学没有必要为他们,也没有资格为他们去保持学术教育上的公平。

2: 讲完学校我们可以讲社会,在赢家通吃的分配制度下,各行业中人多了,反而会造成劣势,导致没有顶尖人才。

怎么理解,这是一个简单的数学题,当下分配制度下,最优秀,最顶尖的一部分人才往往拿走大部分的收益,而次一点的人才则难以比普通人才拿走更多收益。

我们可以简化模型,极端情况下如果第一名拿全部收入,其他人则分文全无,人越多则第一名拿得越多,第二名依旧分文全无。

在一个人少的国家。第一名可能拿一个亿,但在所有人都奋斗的情况下,一个人才通过奋斗有 10 分之一的概率成为第一名,而在一个人多的国家,第一名可能拿十亿,而付出同样努力成为第一名的概率降到了 1%。

冯诺依曼的期望效用假设下,后者的效用大大低于前者的效用,即人是普遍厌恶风险的,如果 100% 的几率给你 100 块,和 50% 的几率给你 200 块,但 50% 的几率你什么都没有,我想大多数人会选择前者,这放在人才培养上也是一样,如果成为顶尖人才的几率低了,那么即便成为顶尖人才后的收入增加,许多人也不愿意赌上自己的一生。

更何况,中国的人口是美国 4 倍,这意味着在中国称为最顶尖人才的概率是美国的 1/4 左右,扪心自问,中国顶尖人才有拿到美国顶尖人才 4 倍的工资吗?

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就是关注不是顶尖人才的群体,一个人即使不顶尖,也必须要支付给他付出努力相称的报酬,只有这样的制度才能让人往不断往上爬。

3: 人多了还会造成第三个劣势。

我们所谓的 “顶尖人才” 往往是搞科研的人才,而不是商人,即包含指企业家,也指有创新的企业家,而不是纯粹钱多的企业家。

科研的收入往往是稳定的,一个国家科研投入往往是占据财政的一定比例,假设 A 国与 B 国人均税收都一样,A 国有 10 倍于 B 国的人口,那么 A 国搞科研的投入是 B 国的十倍,A 国因为人口多,搞科研的人数也往往是 B 国的 10 倍,因此 A,B 两国的科研人员的收益是一样的。

但是经商的收入就不一样,因为 A 国有 10 倍人口,这导致了在 A 国经商的市场是 B 国 10 倍,尽管 A 国的商人也是 B 国 10 倍,但众所周知在资本主义竞争体制下,优秀的商人可以抢走普通商人的大部分市场份额,因此优秀的商人在 A 国经商可以取得远远大于 B 国的收益。

因此,A 国最优秀的人才往往会更喜欢去经商而不是搞科研,这导致 A 国科研的顶尖人才有时反而不如 B 国。

这放在商业界内部也是一样,如果市场足够大,客户足够多,企业就会把更多精力放在营销上而不是创新上,与同行抢市场的收益就会大于创新的收益,有什么新点子也很容易被抄袭,相对而言,搞创新的收益就更不划算了。

第一二两条,很容易用政府实施的相应制度来解决,由于第三条,如果不对整个资本主义商业社会进行几乎彻底重塑的话,中国顶尖人才永无超越西方各国之和的可能。

知乎用户 追风的树叶 发表

每次看到这个问题我就想笑,真的,都不知道该怎么笑!

1,中国的顶端人才在哪?在清北?清北每年有多少出国的?这些出国的顶端人才学成有多少回国的?他们为什么不回国?为什么都要留在美国日本欧洲这些发达国家?是他们脑子傻么?还是国内的学术环境,硬件条件,待遇什么的有问题?

2,全世界的顶端人才都在哪?美国的顶端人才有多少是美国土生土长培养的?有多少是外来的留学生留下来的?为什么这些顶端人才都在美国?为什么他们不来中国?

3,留在国内的还算顶端的人才得到尊重了么?待遇比美日欧更好了?研究硬件世界领先了?科研经费够不够?科研经费超过美日欧了?学术气氛浓厚?还是都被任人唯亲的人垄断了?请自己在我乎找一下武汉病毒研究所负责人的一堆消息

4,我们在宣传什么?在鼓励什么?是在宣传顶端人才身价过亿了?还是在宣传这些顶端人才穷的一批,家里破破烂烂,自愿为国奉献?

是不是把顶端人才的智商都放在一个正常的水平上?还是拿顶端人都当新时代的傻子?

5,我们在扩招,博士也在增加,外国顶端人才在引进,科研经费在增加,这也是我们能走到今天这么发达的原因之一。但这足够吗?差不差?差多少?

6,回答完这些问题,我觉得不会问这种问题了!

知乎用户 杜若 发表

财富分配极其不公平,国内没有顶尖人才的生存空间,少数顶尖人才留在国内大抵都是出于家国情怀。事实上我党到现在也是这么宣传的,那些为国家崛起做出巨大贡献的人才生活多么艰苦情怀多么高尚,那些大爱无疆的模范是多么无私无欲无求……

上至航空航天科学家,下到公司小职员,搞技术都是没有钱途和未来的。IT 互联网算是非常优越的行业了,依然是年纪轻轻就必须努力转管理,即使想搞一辈子技术也得争取技术管理。我国目前的社会资源和分配还远远不足以让绝大多数人忽视吃饭问题而专心追求情怀,中国所需要的 “顶端” 人才大概是懂官僚懂管理懂投机的人才。

闲话补充,评论里莫名其妙黑起了日本挺嗨想起来曾经在看过一个日本节目里让孩子假装自己明明很蹩脚却非常想做搞笑艺人然后看家长的反应,结果节目中的父母都是震惊然后理解并支持。很多人在评论里比较、感慨,毕竟国内的父母对孩子的将来有太多基于物质现实的干涉和强迫,无视孩子兴趣理想。

但是真的怪不得中国的父母,日本的社会极其安定平均且普遍生活条件较好,虽然难以大富大贵但小康生活无忧。因为薪酬分配平均,就业压力不大,他们有条件在青少年时期投入很大的精力到学科、体育和艺术的兴趣之中,甚至真的有很多人是不执着于升学的,在离开校园之后还可以选择自己喜欢并愿意投入极大热情的工作或者非工作的社会活动中。我真羡慕他们的青春,twitter 上关注了几个跳舞唱歌玩音乐的中学生,自己创作演奏组团,偶尔办个 live,发个视频,还能赚点零花钱,真美好。而我们学音乐的呢?我上学的时候音乐生体育生都是为升学而迫不得已的选择。我们必须努力学习,必须选择好就业工资高的工科,必须就业,不然真的会为活着发愁。

归根结底还是社会整体的落后,有钱的时间太短,有钱的人太少,社会资源远远不足,财富和政策的分配不公平也是没办法的事。人口看似很多但大多都为生计所累,真正的科研人口、体育人口、艺术人口…… 非常非常非常少,绝大多数都是搬砖人口,中国是世界工厂嘛。

如果每个行业做好分内的事就不需要担心明天的吃和住,如果每个家庭都不需要拼命追求财富摆脱底层,那么所有的青少年都可以凭自己的爱好去做自己喜欢的事,艺术和体育才能真正变成全民的生活,理论科研和人文历史才能成为绝大多数人不因为生计问题而放弃的选择。那个时候,我们不被中低端劳动束缚的真正自由的人口才会多起来。

知乎用户 老杨叔聊志愿填报​ 发表

你爬到珠峰脚下最后一个登山大本营,咦,怎么珠穆朗玛峰一点也不巍峨高大,不是 8848 米吗?怎么还不如 1524 米的泰山看起来那么雄伟峭拔?

你忘了你脚下都已经快海拔 8000 米了,你忘了你是在海拔几十米的平原看泰山。

这就是绝对数字和相对数字的区别。

你只知道中国上下五千年,却忘了中国进入工业化现代化才几十年,你不应该拿 5000 年去对比美国的 200 年,应该拿进入近现代的几十年去对比。

同样,你只知道中国有十几亿人口,但足球人口、具有人文和科学素养的人口、高学历人口的比例和绝对数量都不如一些国家,你应该对比的是各自的比例和各个领域的基础人口,这就是问题所在。

何况你直接拿中国和整个西方对比。

知乎用户 知乎用户 IQojFb 发表

中国不缺人才,缺的是留住人才的能力。

首先,很多人才,都被应试教育淘汰了。

其次,很多人才,都被逼离国出走了。

比如学者,尤其是自然科学的学者。你看看,他们每人能分几套房?每人能年入几百万?没人能享受到多少特权?

看看 “天眼” 工程就知道了。真正的人才啊,大多都被亏待了。

你再看看那些戏子,拍一部片能得多少钱。

人才也是人,也有七情六欲。良禽择木而栖,不给人才房钱特权,人家凭什么当牛做马给你卖命呐?你以为所有人才的情操都那么高尚?

知乎用户 职业规划高老师​ 发表

先说个小笑话,小学生考试答题,三国最聪明的人是谁?学生答孔明,老师批错误,标准答案是诸葛亮!问题 2,雪融化了是什么?学生答:春天,多富有诗意的答案。结果错误,因为标准答案是水。类似的笑话有很多很多。

再来一个经典老段子:美国国际班的孩子上课,老师提了一个问题,请你思考一下世界上其他国家的粮食短缺问题?结果全班学生都愣住了,因为非洲学生不知道什么是粮食,欧洲学生不知道什么是短缺,美国学生不知道什么是其他国家,而中国学生不知道什么是思考!

**如果顶级人才有标准答案能背诵,相信中国会出无数顶级人才。如果诺贝尔奖有标准答案,中国人拿诺贝尔奖肯定拿到手软。**我们有世界上最好的做题家,有全球最顶尖的应试人才。现在的美国如果不对华人或华裔考试限制,华裔华人考取美国顶尖大学的人数会是现在的很多倍。因为在考试,背标准答案方面,华人世界无敌。

但是思考方面就差强人意,我们从小到大,学习考试都是在标准答案的框架下进行,不敢跨雷池一步,否则容易丢分,考不上好学校。中国人这么多,学生这么多,考试可能因为一两个标准答案错误,就拉下千百位名次进不了好学校,而留下深深的遗憾。所以**标准答案就是学习的精髓,标准答案就是知识的精华。**从小按照标准答案学习背诵,到了社会却让大家思考,要开动脑筋,打破常规,这岂不是笑话?头脑早已被禁锢,四维已经僵化,再想重新打开非常难。

因此凡是社会上有标准答案可以遵循的工作或者产业,中国人都做的很好,如加工业、低端制造业等。一旦国际上哪个技术趋于成熟,我们基本上都能快速的引进吸收,快速模仿,并通过中国人的吃苦耐劳,迅速的扩大产量拉低成本,以超低价格把国外竞争对手挤走,比如中国的家电产业、光伏产业、高铁产业。

而一牵扯到开拓性知识,原创性发明,我们往往手足无措。几十年的教育,我们习惯于在标准答案下前行,很少有自己的思考和质疑。即使有质疑也因被训斥考试丢分而减弱消失。没有了标准答案,我们也很少有重大的原创性发明。除了四大发明,我们几乎没有影响人类进程的新发明,比如蒸汽机、发电机、汽车、飞机、电报、电视机、电脑、手机、互联网等。各类自然科学理论、社会科学理论创新,也很少有中国人的身影。即使有,绝大多数也是在国外学习的人。比如杨振宁、李政道、钱学森、邓稼先等。

为什么中国人在国内很少有重大的原创性发明,但到了国外很多人成绩斐然,最主要的还是教育模式有问题,缺少创新的土壤,一棵创新的种子很难在贫瘠的土地发芽长大。发明创造都是从思考、质疑开始,属于无中生有,没有道路可循,需要质疑权威,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但在标准答案的桎梏下,在尊重权威的氛围中,那些有想法有个性的人,往往不能融于集体,因标新立异而被排斥,连生存都成问题,更奢谈什么发明。不光是中国,整个东方国家,重视集体,压抑个性的国家,也很少出现顶尖的人才,比如原来的日韩、印度,也是近些年才有些起色。

国外尤其是欧美学校的学生,从小敢于质疑,不盲从权威,敢于提出自己的想法,勇于尝试,而整个社会也是鼓励创新,容忍失败,同时整个社会的富裕,对知识产权的尊重以及知识转化的完善也是必不可少。整个社会有创新的土壤,所以顶尖人才才会不断的涌现,才有有不断的新技术新发明推动社会进步。而中国则盛行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学生的志向是好好上大学,考个公务员,一辈子衣食无忧。就连清华北大的学生,也以进仕途,进体制做为首选。

我们常看到国外十几岁的孩子能家里进行核实验,做核反应堆,例如美国的泰勒. 威尔森。这种情况在国内试试?首先家长会破口大骂,搞那个玩意能提成绩吗?能帮你考上好大学?老师也会一遍遍找家长训斥,你孩子不是一个好学生、不务正业。而邻居也怀疑你孩子是一个问题少年。马斯克在中国,别说研究火箭,恐怕小时候研究钻天猴就会被家长骂的找不到北,更别说长大了做火箭的层层申请审批检查了。

培养顶级人才,需要培育创新土壤。从思考开始,从质疑开始,不迷信权威,打破标准答案束缚,勇于接受失败。同时有配套鼓励措施。做到了这些,我们的重大原创性成果会越来越多,顶尖人才也会不断涌现,甚至每年拿诺贝尔奖也不在话下。当然,这需要一段很长的过程。

职业规划高老师

5 次咨询

5.0

21505 次赞同

去咨询

知乎用户 neo anderson 发表

谢邀。

不谈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谈谈其他国家。抛开诺贝尔经济学奖这种大骗子培养小骗子,一群骗子论文互评、现实之中根本无法验证的奖项不谈,说说自然科学。

1、自然科学基础科学是在黑暗中摸索前进,往往耗资巨大、盲目性强,大量研究最终无疾而终,后发工业国完成工业化以后,才有可能拿出巨大资金支持基础科学研究。

2、科研和工业一样,其实也仰赖数据积累。无疾而终的基础科学研究并不是没有任何意义,而是为日后的研究奠定基础,指明某些研究方向的不可行,或者可能性。失败是成功之母。没有足够的失败积累的数据,很难有爆发性的成功。

3、发达国家工业基础强大,相比第三世界国家,基础研究取得的科研成果,很容易转化为工业生产技术,产生经济效益,对基础研究产生正反馈。

4、科研,是师徒相传的事情。名师出高徒,许多教授博导说半天说得云山雾罩的事情,院士一两句话点醒梦中人。同样的天赋,在不同的老师(教练)培养下,成材的几率相差悬殊。发达国家已经有人才优势,第三世界国家没有人才优势。同样智商的博士,在不同国家取代科研成果的概率不一样。

5、人才自由流动,第三世界的人才,自然愿意选择研究条件比较好,生活条件比较好,有名师的国家继续从事研究。发达国家可以从全世界吸收顶尖人才。

6、马太效应无处不在,科研领域也是如此。三体用智子锁死地球,超级大国用财力锁死第三世界。

7、类似的事情不仅仅存在发达国家和第三世界国家,人财物自由流通的一线城市和广大农村之间,也存在类似的关系。一线城市高中的学渣,回五六线农村高中都是学霸,不是智商高,学习刻苦,而是师父强。五六线农村高中个别天才学神,最终往往也会留在一线城市。

8、农村高中的学霸,费劲吃奶的劲,最多二流大学。许多家长看穿了,索性辍学,年纪轻轻打工、放羊、结婚、生娃……

9、历史上,曾经有人试图打破这种规则,后来被千夫所指。许多受益者,也指责他——当年吃不饱,现在吃饱了,我凭自己的努力考上大学,现在在一线城市幸福生活…… 靠自己的努力?呵呵。

知乎用户 第一大宗师 发表

大家都在学习吧?然而孔子曰:学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孔子说:“懂得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中国为学没有乐之者, 这是中国没有顶尖人才的根本原因。

中国人喜欢财、色、名、利。你为什么刷题呀?我就特别喜爱刷题。那你不要刷题了,你去当省委书记吧?不,绝不!我只爱刷题!我不爱高官厚禄,不要光宗耀祖!中国有这样的人吗?不能说一个也没有,即便有,也被环境扼杀了。白给你官你不当,你想咋滴?刷什么题?再刷题打断双腿,赶紧给老子当官去!所以就扼杀了。

清华大学招生,百分之九十都是自主招生、全面发展、加分录取。正经裸分考上的不到百分之十。招的那些低分学生千奇百怪,事实证明完全错了,大学是干什么的不知道吗?是为了三 P、为了造假吗?

近年国科大招本科生,没有什么自主招生那一套,也没有什么加分,就看裸分。这是一个进步,就要遴选最爱刷题的人,这样的人才能学成顶尖。但这还远远不够,必须要进一步遴选那些乐之者。

战汉时期很重视这方面的遴选,以倾国之力建立 “食客制度”。家家户户不养猫狗,专养门客。穷的养三五个、富的养三五千。那考题千奇百怪,无所不包。比如孟尝君养了三千门客,考题是这样的:

你爱好什么?爱好鸡叫。不识字,也不事生产,从小就像得了强迫症,日日练习鸡叫,真心痛快!OK!叫来听听!喔喔喔!喔喔喔!嗯,不错!你的理想是什么?理想就是练习鸡叫,只要我打鸣,天下鸡就都打鸣,我就掏心窝子的痛快呀…… 只是没有人支持我,我要饿死了。哈哈哈,兄弟请受我一拜,先给你磕三个头,然后谈待遇。我给你一套别墅住,一台法拉利越野车开,配上司机,再给你每天提供《牛黄安宫丸》和《金嗓子喉宝》,滋润你的嗓子,一天三顿肯德基、齐齐哈尔大腰子可劲造,另外给你配三个训练有素的女模特,一黑、一白、一黄,都是十八岁以下的小美女,喘气都香喷喷的,你能不能来做食客?放心,这三个美女都不是整容鸡,京东大强子要性侵她们、酉秀波要包养她们,这两个弱智都被我打断腿喂狗了。那我干什么工作呀?什么也不要做!专心学鸡叫。哭了,真幸福啊!在三个小美女的陪伴下,日以继夜地学习鸡叫。

孟尝君遇到危机半夜逃命,后有追兵,前有雄关拦路,天不亮就是不开关!救救我,三千门客,谁能救救我!鸡叫站出来,喔喔喔!所有听到叫声的公鸡集体打鸣,连母鸡都控制不住地打鸣,喔喔喔!啊,守关吏以为天要亮了,该下班了!开关!孟尝君终于逃出生天。这个故事是不是太夸张了?妹有!看看历史:

不得不说德国恩格斯这个大胡子懂历史,懂得中国历史。他没有大强子和吴秀波有钱,但是他就倾家荡产养了食客,真给马克思买别墅了,养了几十年,养出来一个顶尖哲学家:

![](data:image/svg+xml;utf8,)

这个食客最终点燃闪电,声震人间。

![](data:image/svg+xml;utf8,)

看看门生弟子,不养食客,哪有这些。

别养猫狗了,别养整容鸡了行不行,有钱别玩那破珠子了,那玩意真没有啥意思,养几个食客不行吗?吴秀波花了六千万养了一只整容鸡,有什么用呢?六千万养几个食客,对不对,那才有价值。京东大强子有钱,玩了那个洋学生赔了几十亿,拿出来养一千食客好不好,他们就不!就一门心思钻那可耻的营生。任盈盈被东厂太监抓了怎么办,都说那魔教任我行有通天彻地之能,是的,他嚎叫着:员工们!救我女儿!乡亲们!同胞们!谁能救救我家盈盈啊!你们救救吧!她是我的宝贝女儿呀!靠,员工再多有什么卵用?员工毕竟不是门下食客,除了小偷小摸,哪有一个顶尖人才。

富人智则国智,富人愚则国必愚。那些富人花了好几万买了一串破木头珠子,不知羞耻的挂脖子上炫耀。在手上盘啊盘,恨不得舔几口,那不能洗的东西是有细菌的知不知道,说不听的。

必竟顶级人才靠的是巨大的资本倾注,没有捷径可走。中兴华为偷学那一招半式根本不可能起什么作用,徒为笑柄。只有以倾国之力认认真真养起千千万万个食客,才能孕育顶尖人才。比如美国的福利制度做的就很细致,学鸡叫不上班那就玩去呗,中产阶级养你。尽管待遇达不到食有鱼出有车,但是普及廉租房、报销租房费、分一点食品券还是可以的嘛。连这都妹有!怎么可能顶尖人才,做梦去吧!

春天来了,在春天里做了春梦,秋天来了,在秋天里继续做秋梦,春秋大梦真心舒服!难道不知道历史吗?春秋之后岂无战国乎?战国七雄率先建立食客制度,灭尽春秋二百国。

知乎用户 胆小男孩做大事​ 发表

我们在人口资质上,是没有问题的,甚至是优越的。

我从小到大,见过不少享受 “静趣” 的人。我姑父仅仅是初中文化,可是他对于修车以及有关机械的一切事物,都特别有兴趣,不为挣钱。小时候我经常看到他捣鼓他家的车子,以及家里一切小家电的样子。我奶奶是个缝纫高手。她已经不满足于“干活”,已经到了琢磨如何干得好、干得漂亮的境界。

我所说的仅仅是 “技能”, 听起来似乎和科研无关。但只要真正从事过科学研究的人,就一定会明白,“能够静下来琢磨、研究、解决问题” 的人,在心态上,已经接近于一个研究者了。他们缺乏的仅仅是科学训练。

而我们的问题,在于:

干扰科学家们工作的非科学因素太多了

最严重的一点在于,我们的科学家花了太多的时间,去应付 “由人际关系和人事管理” 产生的问题。所以很难做到心无旁骛。

一旦讨论到人与人的关系,就已经涉及到了 “社会文化” 的层面。因为一个社会的人文特点,决定了人和人之间的相处模式。

强调等级的人文环境,是不利于发挥个人主动性的。因为人们不得不花费大量精力,去讨好 “权力”,而非全然追求卓越和兴趣。

知乎用户 硅谷 IT 胖子 发表

其他人说过的理论我就不强调了,比如教育、历史、现实这些区别。不谈政治不谈种族,随便谈谈现状:殖民时代以后。冷战时期,持续了几百年的殖民历史结束,但殖民历史和结构依然深远地影响着当今。

“中国人口这么多 “是一种很大的错觉。中国某些区域拥挤,但人口并不多,无论总数还是密度。

“西方 “是个相当大的概念,最狭义的 “西方”(其实对中国来说是 “东方”),美国,也有 3 亿人口,相当于中国的 20-25% 左右。

再势力一点,“混得好的西方”,美加澳新 + 西欧 + 英国 + 各国的海外领地,人口轻松上 10 亿,跟中国人口就差不多了;

实际上,最广义上的西方,还包括各个前殖民地区域,整个拉丁美洲、亚非拉的大部分国家;所谓的 “西方”,是 10 亿核心 + 20-30 亿以上的前殖民地。

前殖民地有什么用?在本题目中,输送和培养人才啊!比如印度,大量向美国以及西方输送人才;比如南非,看似独立国家,但人才基本上都跑到美国来了。

所以第一个事实就是:中国面对 “西方” 这个 10 亿以上发达人口 + 20-30 亿以上的前殖民地人口,本身人口不占任何优势,甚至是很大的劣势。中国只有本土出产人才。

这里有个隐含的假设:人才是天生的;人才是按一定概率出生的,比如 10000 个人中出一个天才。所以基于人口数,整个西方能获得的人才人口基数要比中国大好几倍。

在美国大公司工作几天就会发现这种特点:人的来源非常杂乱,中国人印度人是数量上的主力,但剩下的所有 “小国”:东欧各国含前苏各国,前奥斯曼帝国治下各国(土耳其、埃及、叙利亚等),南美各国,南非以及东南亚的人全加起来,是个相当客观的数目,而且质量往往相当高。甚至两伊这些 shithole 国家贡献的人才也相当精锐。

有人说哎呀呀这不是美国自己培养的什么什么。我只是说,“西方” 拥有很大的人才 pool,这些自由流动恰恰说明了在共享人才方面上的优势。这些人才总数少,却是优中选优出来的,“摘桃子”。

第二,有一个答案提到了,我也一直想说,IQ 分布上的差异——这未必是科学证明的,但我认为很有道理,跟我观察的现实是一样的:那就是东亚人虽然拥有相对很高的 IQ,但方差小;“西方”(狭义:10 亿人)虽然 IQ 平均略低,但方差较大。

换成俗话,就是:中国人没特别聪明的,也没特别笨的;西方人聪明的特聪明,笨的特笨。

这个是很有意思的:因为顶端人才其实只跟天才和鬼才有关,跟笨蛋、普通人没什么关系。这导致西方人更容易出顶端人才。所以你看科研、工程方面,按数目数量,东亚人很厉害;但是按原创性,还得西方人。

而且,这里还有个社会影响,就是西方的社会天然稳定:因为智商差异太大,底层(低智商人群)会安于享乐,不会去从事高智商活动、也不会去干扰高智商人;东方的问题在于社会顶层人才智商也不见得就碾压了底层,所以底层 “不服气”。智商低一定是坏事么?对社会未必,因为想得少、安于现状,往往会从事那些吃苦耐劳的职业和活动。

所以东方社会维持稳定更困难一些,成本也更高些。

知乎用户 Judy 小姐姐​ 发表

按照政治或文学领域或经济领域来看的话,任何国家都可以出现伟大的政治家,巨富或者有思想的作家,中国以帝国姿态出现各种载入史册的伟人,肯定不算少。所以大部分中国人都必须要诉诸几千年文明来寻找文化自信,这当然是值得骄傲的,因为能熬几千年的文明,真的没有几个。

但在近五百年,如果按照科学领域来评判顶端人才(这些人推动了人类,而不只是某个国家)按照中国人口这么大的基数出现的 “顶级人才 “之少,实在不得不让人思考。

为什么说按照最近五百年来?(往前走中国自然不少光荣史,但世界各地区文明都没有差的,且好汉不提当年勇,我们主要看看为什么最近几百年为什么被动挨打)

从人类历史发展来看,不管是哪个国家和地区的人,人口的天生智商分布都是稳定的正态分布,不分人种,民族,国家,地区等。从前置条件来看,各行各业的顶端人才比较均匀。

我之前看过一个视频模拟的是人类历史人口发展,估计地球上大约活过 1000 亿人。在任何时候,中国和印度几乎都是两个人口爆炸区,目前也是唯一的两个人口上 billion 的人。

而我差不多把世界历史和各种古文明扫了一遍,最近五百年,能在物理化生等教科书上混一个名字的人,比如混个单位,混个 XX 定理,基本上是西方国家的人。

然后我看了大量纪录片或原版书后,瞥见了整个西方文明体系,教育体系,思想体系,文化体系,语言体系等等,我慢慢感觉到西方国家吊炸天的的秘密,大概能理解为什么除了西方国家,其他世界各地区最近几百年都匮乏顶级人才。

所以我以下的一些文字都是基于广阔的浮光掠影后得出的一点思考,但至少比单一接受信息看到的世界更广阔,我如果没有看到世界人口,世界文明,世界科技等发展,我没法建立广阔的视野,我思考这个问题就会更狭隘一点。幸好最近几年一直在致力于去了解世界历史和文明,去了解世界各国顶端人才,我的世界才真正打开了。

❤️世界历史层面 / 人类历史层面

在过去两年看了大概 200 集世界历史的英文原版纪录片,包括看了四五本原版英文历史类书籍,以及最近我开始探索天才的心理和成长历程。

这个现象不只是在中国,在整个亚洲,整个非洲,整个南美洲都是这样的,所以这是一个一直以来让西方发达国家(主要是西欧强国和美国等)困惑,甚至让很多前殖民地国家早出 “后殖民主义” 的概念来解释这种后续阴影。

如果看世界历史风云变幻图,真真你方唱罢我登场,最后是哪个地方崛起了?西欧!!!这是什么地方?靠近亚欧非交界处的曾经鸟不拉屎的蛮夷之地。这意味着什么?长江后浪推前浪,埃及,希腊,中国,印度,都是前浪,西欧是后浪。

人类一直处在 “饱和式发展” 状态,两河流域和埃及是上古文明级别,然后印度河文明稍晚,希腊文明或中国文明属于同一梯队,亚欧非是旧世界,美洲文明独立发展, 缺乏动物驯化,点亮了植物驯化技能,世界只有在新旧大陆连接起来之后,才能有爆发式发展,难道不是很可怕吗?这说明人类总有一天要 “联合” 起来,整体式爆发,但谁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呢?还别说,西欧人为了香料,动力就满满了。

难道历史上瞧不起西欧不正是他最大的优势吗?这样就意味着可以把人类最先进文明打包吸收,而完全没有某些天朝上国的骄傲之姿(此处是复数,不是单指中国,因为我看到以天朝上国自居的文明太多了,在每一个地区,每几百年,都有一些帝国大佬以为自己吊炸天,最后都被历史推平,所以天朝心理不是独有的)

古老的文明最大的缺点就是,老不死的!

早该死了!

没死的也是苟延残喘。

之前看古埃及文明最震撼的一点是,除了阿肯那吞宗教改革时期,几乎三千年不变,宗教,传统等历经几十个朝代无法撼动,最终只能沦为希腊,罗马帝国和后期各种帝国的粮仓,叹~

我记得在纪录片里听教授引用古罗马的某个牛人 diss 古埃及和古希腊的,气势磅礴眼神犀利。

“埃及一切为了死人,希腊一切为了神灵,我们罗马一切为了人民”。(大概是这么说的,记不得具体原文了)

这是何等自信!曾几何时,古希腊像小弟一样瞻仰这古埃及宏伟的建筑,偷学了一点雕塑技能,刚开始雕的青年男女也都站得直直的,后来就开始各种妩(yao)媚(yan)动(jian)人(huo),然后刚开始罗马帝国的皇帝都是以希腊文化马首是瞻,比如像尼禄这样的暴君也很不得化身希腊文化的迷弟能日夜沉迷,但是古罗马就是能把地中海变成自己的内海,让曾经仰望的古埃及成为粮仓,古希腊成为美酒佳酿的供应商。

俗话说,风水轮流转。

西欧负责带着人类往前发展,击鼓传花,大部分古老文明,无一不是百足之虫,再牛逼的奥斯曼帝国,大清帝国都被打成西亚病夫和东亚病夫(真的难兄难弟,如果看到地处亚欧非交界处的奥斯曼帝国是怎么被鲸吞蚕食成土鸡的时候,就会感叹幸好这个国家还有国父凯末尔,否则土耳其也只剩一个君士坦丁堡了?)。

美洲和澳洲整个大陆的文明都被抹除,这么多大洲大洋都是最后这群人来负责征服的。

文化艺术层面

这一页,都是响当当的人物啊,我先写几个我熟悉的。

德国艺术史家**温克尔曼**(Johann Winckelmann
Keats 济慈
Wagner 瓦格纳
Liszt 李斯特
Mendelssohn 门德尔松
Balzac 巴尔扎克
Byron 拜伦
Thackeray 萨克雷
Tennyson

为什么法国堪称最傲慢西方国家?

下面这段是 Will Durant 的《世界文明史》第八卷的开篇,整本书直接命名为《路易十六世的年代》,太阳升起的世界。

可以看看下文,是何等的气势。1643-1763 一百年的欧洲主导,语言,文学,和艺术上直到 1815,让全欧洲人向往的圣地。

英法相爱相杀,哪怕法国吃了不少败仗(比如普法战争和二战吃瘪,之前看脱口秀还吐槽法国这点)但英国人在自己骄傲的语言,文化,思想上都完全没法碾压法国,历史上 1066 诺曼底公爵成为英国国王之后,英国上层文化一直是被法国文化引领。美国人听到英音都忍不住跪下,更别说听到法语了,美音和英音的区别之一就是,很多法语词汇,都更靠近法语习惯发音,而不是靠近英语习惯发音,是不是认错祖宗了?o(╯□╰)o

德国多次政治污点,永远都是《朗读者》里 “忏悔者” 的姿态。

法国的启蒙运动,革命思想,文学思想,艺术思想,政治觉悟,都是属于人类历史开天辟地的角度。比如把皇帝头砍了?把巴士底监狱推翻了?女权运动?这要是放在中国,印度,印加,非洲各文明里,再给 1000 年,估计也不行,古老帝国顽固程度之可怕,如果固守顽疾,要么湮灭,要么被革命,这难道不是一个宿命?

这还只是一个法国。

八国联军是哪些?一个个都是不是孬种。

世界文明历史从大航海时代,文明中心就不再是中国,印度,或者地中海了(其实这之前都只是区域性大佬,谈不上引领世界),意大利的佛罗伦萨的文艺复兴什么的,只不过是为那些北边的蛮夷之国开眼的,这就类似于开光,谁最后引领了人类文明发展轨道?最后发展起来的啊。为什么啊?因为没有包袱啊。

走在前面的反而不能啊,悲剧!

文艺复兴的本质就是亚欧非交界处累积的人类知识精华的回炉重造。

两河流域里起伏沉落的苏美尔,阿卡德,赫梯,巴比伦,亚述等大佬文明,北非的三千年祖师爷文明古埃及,文艺奶奶古希腊,地中海大佬罗马帝国,还有波斯帝国,之后还有各种伊斯兰帝国文明的碰撞的出来的精华。

这就好像发酵!!!

埋在地底下的好酒,到了 1400-1600 就全部开瓶畅饮了。

然后嗨了意大利一群家族。

可是谁看到了这一切呢?

西班牙,葡萄牙,荷兰,法国,德国等(再往北的都没有机会获得扛把子机会,只不过是最近两百年来背靠大树好乘凉)

最后谁干得最好呢?

英国!!!大英帝国!!!

这几个国家干翻世界!!!注意,是世界。他们的本土都是鸟不拉屎的小国,但什么叫 “能量巨大”?

给我一个西欧蛮国,我可以干翻整个世界。

什么样的语言可以跨洲存在?什么样的语言可以称为国际性语言??

你祖上得有遍布世界的殖民地才行!!!

我们可以有大量学术民工,不缺教授和院士(这些人当然都是顶尖人才),但土生土长伟大的科学家,能写入教科书的牛逼人物(不是自己国家的宣传,而是纯粹从学术从科学层面载入史册),估计微乎其微了,就算有那么几个,是不是在中国本土长出来的,还成问题,如果是本土诞生的,数量少到我们明眼人都寒心,对得起我们泱泱大国的人口吗?

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

难道中国是淮北吗?

一定程度上来说,过去五百年,世界各地都是 “淮北”,不只是中国。

我们先承认这个事实,再来分析为什么。

只有亲自跟着西方文明史细致地走一遍就会发现,他们的顶端人才所具有的条件几乎很难复制。

这本是就是人类历史发展到一定程度才能累积的成果,水到渠成就会源源不断,否则只是表面功夫。

我之前看纪录片里细致描述各种科学家,艺术家的时候,每次都受到非常的震撼。

在几千年世界历史里,能获得一个位置的人,哪一个不是经天纬地之人,逐渐发现了一些共同点,某些地方看得我热泪盈眶,热血沸腾,备受鼓舞。

✨智商门槛 / 天赋门槛

能写入教科书的绝大部分人的智商都在 140-200,科学家之类的基本是 150+,智商 160-200 是少年天才,智商 140 需要多年持之以恒,也就是勤能补拙,呵呵。

(我举个例子,按照我姐我弟对标,假设智商 140,考研轻松 390+)

哪怕是智商 160 + 的人都不少,全中国每年少年大学生,比如 12-16 岁上大学的很多少年天才的智商都不差,但能不能成为教科书里的 XX 家,这不是教授头衔,院士头衔,几个 CNS 期刊就能保证的,也不是诺贝尔奖能确保的。

得诺贝尔奖的不都能写入教科书吧,至少不是每个普罗大众都听过所有诺贝尔奖获得者吧。

我们要考虑历史的大浪淘沙效应,考虑世界范围内的候选人效应。

再牛逼的人,如果放在世界文明范围内,都能比出个此长彼短来。

如果看过《莫扎特》自传,他有绝对音准,录音机式记忆,一遍创作成型能力,还从小疯狂练习各种表演技能,死前重病缠身还日夜创作,连监视他的保姆都受不了。

拉玛努金的自传电影《知者无涯》,他没有正规的数学训练,自学成才野生路线,写了几千个公式,完全没有证明,且不需要证明,对他来说这些公式天然如此,在他脑海里形成如此,据说是晚上做梦有人教他的。

他为了让凡人(剑桥一群数学教授,包括罗素在内)能理解,得了肺结核,吃不饱还日夜工作,最后英年早逝。

在七八十年后,这些公式被发现,其中一个公式揭示了黑洞的秘密,如果多活几十年,估计都能写出更多宇宙奥妙公式。能独立证明他的某个公式,就可以获得一个菲尔兹奖。

米开朗琪罗,堪比达芬奇的文艺复兴全才,也是精力旺盛,追求完美,八十多岁了还亲自画。

特斯拉自传,有 180 + 的智商,几乎每天睡 3-4 个小时,日夜工作坚持到了八十多岁,他有千里眼,顺风耳,过目不忘能力,超强的意志力,大脑虚拟 3D 能力,看了海量的书籍,掌握十几门外语,他十八岁之前有好几年都能看到一个虚拟的高科技世界且能对话能生活,这就能解释为什么他的发明创造如此超越时代,因为他在 18XX 年面前有一个 VR 高科技世界,也许就是我们 21 世纪的世界呢,所以他会一辈子疯狂打造各种未来科技。

基于这样的一些智商参数和天才指标,可以想象这些人都是什么配备。

最可怕的是这些天才几乎都废寝忘食地学习和研究,而且是他们自己天生擅长的领域,这已经超越了中国 99% 以上的同等天才。

按照和这些天才对准 benchmark,中国的天才培养是逆势培养,“把天才培养成地材”。

即按照社会或家长或老师的需求来打造人才,很多人不明白自己哪儿天赋异禀了,甚至那些天才自己也不知道。

过去几年可以接触到来自全国各地顶尖的学生,包括顶尖的学生,学校,老师,教育理念,教育思想,说真的,我真的很失望。我以为到了北京,接触到清北中科院的学生和教授,我会感觉到心目中的理想教育,抱歉,没有!!!不是不够好,是蛮好,但不够好,我见过好的,我知道什么叫做最好的。也许我看多了太多理想的电影,我知道理想中的教育是什么,但如果我都瞥见了最顶尖的部分样本,依然没有感觉一丝理想中的样子,我不是在说痴人说梦话的梦想教育,而是我能看见且操作的教育理念或模式。

也许我只是一个人,我没有遇到,不能说全中国完全没有,但是我想通过这个感受来说明,按照我这么敏锐的感知力,丝毫感觉不到理想中的教育存在,这不是我个人的夸张,而是一种系统性毛病,我的教育体系是可以把天才变钝的。

一方面原因是,中国文化里几乎不鼓励这种惊世天才,因为 “皓月之辉岂能盖过萤火之光”,

我们的文化里已经设定了标杆模范人才了,差不多只设定了一条轨道,我们的历史里有苏轼,王安石或王阳明的大儒大官,这算是我们的理想中的儒家极致人才了,这的确是我们的文明体系里顶级的人才了,但缺乏世界引领性,至少华夏文明或汉语文化本身没有占到这个先机,就很难去传播我们的先进文化和思想。

另一方的原因是,中国文化里几乎不鼓励个性十足的大艺术家。

科学这个概念基本不在儒家文化体系里,如果我们的科举制度,不只是文官制,不只是武将制,还可以是科学范畴,生物,物理,天文,地质,工程,等等,中国人还不抢破头地探索发现,发明创造?可是这本身就违背统治者传统,这需要赋予人民极大的智慧和思想,而这本来就是可怕的事情。儒家体系的好处就是筛选出帝国运转螺丝钉,螺丝刀也是要有资格的,不听话的直接拧掉。那么如果人人都致力于当一个越来越陈旧老化的机器的螺丝钉,最终不是一起沉没 / 匍匐在世界民族之林吗?

我们也从来不鼓励个性十足的人,再屌的天之骄子也要跪着说话,李白这样的最好千金散去别回来,为大唐盛世曾添一抹光彩,可别在天子脚下添堵了。到了明清时期越来越闭关锁国,试试?

而这本身就是对天才的抹杀。

能够站着,为什么要跪着?

我情愿站着鬼嚎,也不要跪着长歌。

如果我有美丽的羽翼,却要被人剪掉,我选择死亡。

如果我是一只凤凰,却要关在笼子里,我也会选择浴火。

说得难听点,天才都是傲娇的,得给人才起码的尊重。

纪录片里有好多人都是 30-40 年坚持一件事。

很多人都有着超前的认知,因为没有教育环境或不能理解不能利用,而被环境摧残, 在这些有幸认识到自己天赋的人中,几乎无一例外不是坚持一辈子。

很多人生前不收认可,人到中年或老年,或死后被人认可。

试问,一般的人还坚持得下去吗?

我们按照这样的经天纬地的教科书人物来对标,我问过一些朋友说我们中国能出现那样的和世界标杆人物齐名的 Renaissance man 吗?

很难。

从基因上,从智商上,不缺,这个世界都不缺,中国不缺,印度不缺,印第安土著也不缺。

但成为一个教科书式的人物,

当然能有,但数量太少,比例上对不起 billion 级别的人口。

我发现有几个我身边的朋友估计智商在 140-160 之间,我们这样的人干一辈子都未必能有那样的成就,就是对标那些智商 170-180 的人,我发现也很难。

做到以下才有可能,因为能不能载入史册,得在世界范围内,一较高下。

顺应天赋的发掘和训练

大天才不是 “因材施教” 出来的,一般人教不出来,只会把天才教毁了。

要么是找全国顶尖的人来指导来带路,要么是给足够资料和资源让他自己倒腾,可能十几岁就可以让全国最顶尖的人汗颜。比如毕加索,比如莫扎特,还有很多天才都是二十岁左右就名垂青史了。

这些人很多都是三五岁就开始,生长在 XX 世家,凡是不具有这样背景的,总是天赋异禀,如果成年后再去训练,就算成功了,也是几十倍的代价。

从几岁到十几岁是大脑发育关键期,为什么动物界的动物都能生下来就打滚?因为他们智商低!为什么智商低?大脑容量小!为什么人类进化几百万年,大脑容量从 300cc 到 800cc,到目前正常成年人 1200cc,为什么?为什么我们人类的大脑发育停止要十几年,因为我们的大脑要在发育,如果在这个时候精准地识别出天赋所在且系统性练习,至少可以在天赋之处实现几十倍几百倍的效果。

我举个例子。莫扎特本来就有着极强的音乐感知能力,而人类在两三岁的时候,假设听觉和狗没有区别,在小小年纪就训练各种音高差距,对他来说这些差距就跟我们听一个天上一个地下一样明显。

也许我们很多人都想过当演员,当科学家,当外交官,但是长大了发现自己不过是一个普通人,更别说写入教科书了。为什么呢?我记得我以前想当一个导演,很快就发现不现实,到现在了,我拍照都会被男生鄙视,我根本没有画面,构图,镜头的理解,只是觉得是一个光鲜亮丽的身份。后来我了解一个男生 16 岁的时候,就已经写了好几个剧本获得大奖了,我一个学生家里是科研世家(科三代?哈哈哈)从小往来无白丁,基本上是

持之以恒的努力

如果智商奇高 160-180 甚至 200 还有上面的条件,这样条件的人每个国家都不少,这还得看谁能创造出划时代的成就,如果一件事不是世界范围内的创新和影响力,是很难进入教科书的,大家都是科三代,或者教授世家,在全球范围内,谁有比谁差了?

普通人想要达到这种成就,更需要 “持之以恒” 了,强度堪比特斯拉或米开朗琪罗。

有点智商不努力,比如我姐我弟这样的,努力一个月能干好的事,绝对不会努力一年,你让他努力一年,他没有动力,因为太累了,且找不到那么宏大的理想。

如果视野有限,纵然有满身才华,也无处使出,也许身边的人会讥笑你

视野够呢?如果能力够,持之以恒几十年,估计能

如果视野足够,才华足够,

醉心于梦想的能力

很多人对自己的能力非常了解,而且很多人就是得到上天的优待,出身和教育,

痛苦的驱动力

有没有比逻辑思维更高级的思维方式?

很多艺术家和科学家都有着不为人知的驱动力,我目前为止还没法完全确定,但我已经感觉到了一些不可名状的力量,

表面上是人们看到的艺术家或科学家对于科学或真理或美的无尽追求,其实根本不止。至少我觉得那是一种使命感,怎么获得?很多人都是痛苦参半的。

我有好几个朋友说,自己无时无刻不痛苦,就是类似于这样的一种力量,转化成一种驱动力。

❤️人类文明之光 – 人才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这话太抬举臭皮匠了。

说得功利一点,牛顿,爱因斯坦这样的人, 顶过一千个普通人,一万个!甚至有些人觉得,还不止。

牛顿一个人就把人类历史整体推动几十年!!!二十五岁以前!!!

欧美人眼中长得好看的亚洲女生是什么样的?

我在看纪录片和原版书的时候发现,在西欧国家里,最让我震撼的是,很多国王,女王或权贵都会把艺术家和科学家奉为明珠,

去年 BBC 大火的《文明》系列纪录片,在谈到印度莫卧儿帝国的艺术家的时候,在极尽赞美之词之后,非常惋惜地说了句,然后这些人中龙凤在帝王面前只不过是奴才。

我心里感到无比悲凉,连西方国家教授都看不下去了,这还是以开明宽容的莫卧儿皇帝为例,如果是中国皇帝呢?奴才该死,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对比我看到的《罗马》里,好多教皇荒淫无度,却知道赞助艺术家,赞助科学家。

我记得着墨极多的是米开朗琪罗,教皇认为他才是罗马帝国的明珠啊。

有一个 Queen Christina,女人男相,脾气差,但她的终生事业就是扶持,赞赏各种伟大的科学家,艺术家。

❤️对知识的尊重,对艺术的尊重,对科学的尊重

我在看《解剖学之美》的时候,受到无比震撼我,从来没有想到死亡竟然具有生命力,人们从尸体里看到了无数的美感和真理,而人们也好不掩盖自己对这些知识的渴求,人们也不掩盖自己对死亡对身体的表达,而且还能严肃对待科学分析发展成现代的各种门类学科。

从古希腊时期历数到最近 100 年,无数人都把解剖当成一门科学或艺术对待。

我从来没有想到,我看《解剖学》之美会看到治愈。

感觉到了极大的美感,对于人体奥秘的满足。

在拉斯维加斯有一个 body 秀,就是最近比较流行的一种解剖展览,买票人员还告诉我尸体都在来自中国,我一脸骇然。

如果西方国家两千年甚至三四千年(尸体的解剖或保存其实可以追溯到古埃及)的积淀能被我们一股脑学会,也太简单了吧。

以前那些雕塑家或肖像画家为了画画还要学解剖!!!

能想到吗?在还没有福尔马林的时代,画个画需要摸死人尸体。

当然医学生更不必说了,这就是现代解剖学的形成过程。

有时候还要去偷尸体,非凡买卖。

当时还有当时还有公开解剖死刑犯,主要是观摩学习之用。

我在想,凌迟堪比这样的解剖了吧,就算能凌迟一千次还让犯人不死也是一种绝活吧。之前看莫言的《檀香刑》,头皮发麻,可以凌迟,可以施檀香刑,因为这身绝活被选中给民族英雄上大刑,血淋淋的示众,还有麻木的群众抢人血馒头。(还有《红高粱》杀牛绝活用来剥头皮,直接都疯了啊。)

这绝对是一门绝技,能写成一本书尽数其中门道吗?能得到体面的地位和人们的尊重吗?很难吧,想想都不可能。印度也是,把人分成大大小小的种姓,屠宰,殡葬行业等都是不可接触的贱民从事的职业,怎么可能从方方面面被人正视,怎么可能有人醉心研究,放到台面上呢?(我知道宋慈有一本洗冤录,里面有一些判案方法,刑侦手段和解剖技巧。)

西方科学在文艺复兴之后就井喷式地发展很大程度上是人们被突然迸发的古人智慧和兴趣给激发后进行一阵模仿和复苏后,持续的百花齐放带来的各种交叉刺激,使得所有人都感觉到了世界的奇妙,眼花缭乱和稀奇古怪带来的快感,我能懂,因为相当于终于破解了多年的疑惑,找到了苦苦探索的答案,或者至少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人们终于可以正大光明地借着古希腊古罗马名义去研究稀奇古怪的事物了,不只是满足人类的好奇心,还能获得人们的尊重,在神学院里上大学研究植物,动物,岩石可以受人尊重,在解剖室里倒腾死人的经脉骨头再出书销售可以获得巨大财富和名声,只要有点才能都可以找到赏识的 patron 赞助,就可以衣食无忧且功成名就,所以无数能人异士前仆后继,在各个方面都有着大量的累积,现在看来这些东西或多或少有不足之处,但那时几百年前啊,有些我现在看着还赏心悦目,但不管怎么说,无数想要在史册上留下一笔的人都在燃烧自己的青春和大脑,创造出了一本本著作,一幅幅作品,比如伦勃朗的画基本都有很强的解剖学知识。然后这样解剖学混这艺术,科学一起曲折发展几百年,发展出了一个个专业领域和仪器设备,方法教材,弹幕上无数医学生吐槽某某的书籍依然是教材。

如果现在印度人或中国人或非洲人说,为什么近几百年我们科学家寥寥无几?exo me? 那几百年除了跪着种田,还干别的事了吗?

这就是科学的诞生过程。

看得我热泪盈眶,四个小时的纪录片,我终于从一个角度瞥见了一个很恐怖血腥的领域所带来的知识和真理,艺术和美。

❤️传统教育体系: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现代文明的话语权

❤️顶级资源的获取

❤️枪打出头鸟的中庸文化

如何用英语跨文化深入交流?如何看待 5 月 30 日 CGTN 主播刘欣与 FOX 主播的这场辩论?有哪些值得关注的信息?为什么在国外总是出现华人被歧视?外国人眼中的汉字是怎样的?

英语学习关注公众号:“萌萌哒 Judy 老师” 或 Judy English

自我认知和进化关注:几维学院 Kiwi Academy

知乎用户 詹于 发表

这个答案居然也敏感了,真是服了

中国人均 GDP70 多位,依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凭什么顶端人才能比得上西方发达国家?还不是和一个国家比,还要和世界比。那帮满嘴跑火车的同学,你们好歹也找一个和中国同身价的国家比一下呀。

中国教育是全世界所有国家中,近 70 年来最成功的之一。你要问为什么顶端人才比不了西方,这个问题放 100 年前,应该问为什么顶端人才比不了非洲某个小国,比如冈比亚,不要笑。

这几十年来,中国的人才已经爬到了世界的顶端,虽然没有到最高,但是已经属于世界一流了,这么短的时间,这个成就,特别是这么大规模的人才基数,全世界只有我国实现了。这还不够我们 NB 的吗?

但是还是有很多人不满,这种不满我把他们归纳一下,归根到底就是,先富起来的人不满后富起来的人拖后腿。这里的富不仅仅是指财富,也是指知识。

比如,这个话题下,很多人的论调, 有指责学校不因材施教的,有指责不重视创新的。你们说得好像很对,但你们想过没有,按照你们说的干了,结果会如何?是哪些人 “有才”?是哪些人 “有创新能力”?多数肯定是先富起来的人嘛。于是教学资源要往这些人头上倾斜,美其名曰重视人才,实际上就是垄断教学资源。

要教育一个 “因材施教” 的,重视 “创造能力” 的好学生,需要好老师,需要特定的教材,需要各种实验和社会实践材料,需要特定的教学大纲、考试体系,需要教学过程中提供充足的冗余和纠错能力,教育一个这样的人才,需要多少资源?教育一个普通的,不需要因材施教的,不需要特别培养创造能力的人才,需要的资源相对较少得多。

搞这种教育,本质上就是搞精英教育,只有极少数精英才可以上这样的教育,绝大多数人,都只能进行废材教育,甚至连废材教育都不可得。我国才填饱肚子几年?这么快就自以为自己攀爬上阶级的阶梯了?这么快就自以为高人一等了?这么快就认为可以抛弃一大半的落后国民了?

所谓百年树人,教育这东西,不是一蹴而就的。我们这一代人,我们的教育是 30 年前开始的,而给我们提供教育资源的人,至少是 60 年前接受教育的。你们要求的精英教育,就是要求这帮 60 年前接受教育的人,他们中出现大量教育家,然后这帮教育家在 30 年前为我们这代人提供教育资源,不仅仅是精神资源,还需要大量物质资源。你们掰着指头数一数,如果真的按照你们说的搞,那么能有几人有资格接受这种教育?60 年前什么情况?那时候的人不要说教育家,能认识自己名字的都算知识分子了。30 年前什么情况?能认全 3000 个常用汉字的,都算高级知识分子了。想接受精英教育?你问问自己姓什么?

我国现在是有大量不用担心肚子问题的人了,也有一些有闲钱的人了,但是我们还有更多的,父母是文盲,收入仅够基本开销,没有资格进好学校,没有资格留学的穷人。就算我们有了更多的教学资源,但这资源用全国这个巨大的分母一除,还是一个比较小的数字。到底是应该采取让富人更富的精英教育,还是应该采取让穷人提升到平均水平的普及性教育?这无非是一个屁股问题。现在已经是如此了,再回到 30 年前,60 年前,你们认为到底应该采取哪种策略?你们现在有资格在这里抱怨,有能力上网,难道不应该感谢当年的普及性教育吗?

我们现在的知识分子是多了,但不可能马上转变为教学成果,即使从 10 年前开始努力,至少也要 20 年后才可能看到效果,现在就急急忙忙的要否定过去,任性贪婪的要瓜分教学资源,不觉得太早了点吗?

知乎用户 梦醒方如初 24 发表

记得高中政治老师和我们说过一段这样的话

“同学们,你们知道中国最没用的两所大学是哪两所吗?是北大和清华,这两个学校的毕业生大多去了国外,然后不再回来”

那时的我一心只读圣贤书,涉世尚浅,对老师的见解颇有疑惑,读了大学之后经历的东西多啦,豁然开朗。老师一句调侃的话也从侧面解答了出中国人口这么多却难以出人才的的困境吧。

米国为什么战后能够发展这么快,甚至确立了世界霸主的地位,很大的一个原因就是战后吸引了大量各国人才,这些栋梁之才为美国的建设贡献不可估量。

我们国家现在的人才激励制度还不够完善,培养出人才是一回事,如何留住人才又是另一回事……

还曾在《读者》读过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位小学语文老师在试卷上提出这样一个问题:“雪融化后是什么?” “是水!” “是水气”, 绝大部分学生这样回答。可是有一个孩子却答道:“是春天!” 然后老师在他的试卷上打了一个大大的错号。

就考试答案的客观性与严谨性而言,这个孩子的答案的确有失偏颇,但我觉得这个学生能有这样的想法实在很难得, 它是智慧碰击出的火花, 是一种非常可贵的想象力的表现。然而这样的想象力却被应试教育所扼杀在摇篮……


我发现评论区的杠精是真多,甚至还有人喷我老师为井底之蛙,见识浅薄???老师的话的确有失偏颇,但这仅仅是调侃戏谑之语,我想知道某些知友是阅读理解能力有问题还是键盘侠附体?当然也可能是我表达的不够清楚。

清北是我国两所最高学府,清北学子为祖国做出的巨大贡献是无法用语言估量的,老师说两所学校没用是表达对我国人才流失的一种无奈之情,并不是说这两所大学毫无用处!

决定一个事物发展的原因是多样的,内因是根本,外因是条件,我只是道出了一个方面,难以苟同的知友就下滑吧,不好意思浪费你时间啦……


再次更新

随心写的一个回答,评论区竟然引起如此波澜,好不热闹。针对评论区的某些留言,我再次更新一下。

我很难找出具体的数据来支持我的论断,但 “中国人才流失严重” 作为一个客观存在,它是真实存在的,我不能闭着眼睛盲目自信。

环球时报》刊发了一篇文章 “众所周知,我国流失的顶尖人才数量居世界首位,2013 年的一个权威数据显示,中国科学和工程领域人才出国滞留率平均达 87%” 不能保证这个数据的真实性,但这也一定程度上反应了我国人才流失问题的严重性。

这个数据离我们太远,其真实性也有待考察,难以有说服力,我再分享几个评论区的留言,这是他们身边的故事,也是现在人才外流的真实写照。

不是每个人都是雷锋,会无私奉献自己。不要觉得没有留住人才是个小问题,这是个大问题。而且还是一个触及多方利益的大问题,要解决也不是多投点钱,多宣传什么爱国就好了。要涉及非常多幕后既得利益者的核心权益的,要很艰难的一步一步来,而且必须要来。

随着中国的综合国力日益强大,中国的吸引力越来越大。中国近几年杰出的科技成就背后都有留美学生的身影。越来越多的海外学子开始选择回到祖国的建设。有的甚至放弃了海外的优越条件,他们在国外学到了先进的科学知识,在祖国建设中贡献着巨大的力量,值得我们每个人尊敬。

2017 年出国留学、回国服务规模双增长 -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政府门户网站

我这篇文章的主旨是表达对人才外流的无奈,国家培养一个高素质人才需要大量的资源,而最后很多人却不能为我国所用,这是非常令人痛心的,当然这有些狭隘的民族主义,毕竟科学是无国界的(承认这句话有些片面,但我是现实主义者,勿喷 =͟͟͞͞ʕ•̫͡•ʔ)

为了追求更高质量的生活,会有部分人选择毕业后直接在国外工作。但是这些直接在国外工作的人当中也不乏有一些是因为当前国内的基础条件无法满足自身科研的需要选择利用国外的科研条件提升自己,毕竟我们国家科研条件来说并不是方方面面做的都比外国好。如果国家能够满足他们当前需要的话,我相信还是会有很多人选择直接报效国家的,并不是所有的人都那么物质。清华大学操场上写的 “为祖国健康工作五十年” 几个大字还是会有很多人积极的挑起大梁的。希望有更多的像钱学森这样的泰斗在学成之后带着自己的所学所知,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

我文章写的很无趣,但是评论区真的十分精彩,强烈推荐知友们认真看一下这篇文章的评论区!附某位知乎大佬给我的评论,后学不才,受益匪浅。

@帝释天猫


在评论区各位博学多才的知友同意下,我将部分优秀的见解以截图的形式放在了原文,各位知友可以在评论区互相学习交流,甚至 “论战”,但是请大家友善交流

我的一篇回答在评论区还引申出了好几个问题

足球问题

言论自由问题

精英教育问题

人才体制问题

其他优秀评论


评论区有 1k 多条评论,里边每一条留言我都认真读过了,真心感谢各位知友的教导,后学不才,受益匪浅,因为太多有的没给以回复,还请原谅。

好多朋友问我为什么这么喜欢知乎,后来我想了想,评论区的这种文化氛围就是我喜欢知乎的最大原因。

知乎没有 “不转不是中国人”;
知乎没有漫天遍野的微商;
知乎没有遍地鸡汤;
知乎对我的意义,就是浪费时间。
只不过浪费的更有意义一点。
只不过浪费的更有逼格一点。
在这里可以很认真地学习,很认真地分享。很认真地探究,很认真的搞笑。可以很认真地较真,也可以很认真地抖机灵。世界不只是对错中庸的了,还有很多的选择。

推荐我写的另一篇高赞回答,里边描述了我的大学生活里的很多故事,感兴趣的知友可以看一下啦

学生提前用完生活费是什么体验?

知乎用户 李怒轲 发表

作为一个设计师我觉得

从小看的是本田现代,长大了就有保时捷的创意,

从小看的是土坷垃,长大了再学习,也只能抄袭人家的创意。

从小看的是帝国大厦,长大了就能设计迪拜塔,从小看的是草房子长大了就只能设计普通的住宅小区。

小时候看星球大战,长大了就能设计阿凡达

小时候看西游记长大了就能做五毛特效

比如我做 ui 界面,如果不让抄袭,脑子里都是当年玩实况足球,真三国无双,三国志,暗黑的东西。如何我当年没有那个环境,山沟里出来的,这行简直没法做了。

基础这东西真不是短时间能解决的。

但我相信一代会比一代强,起码设计上是这样的。

知乎用户 九度山 发表

从最源头的地方说,就是两种性质文明之间的不同点。

西方文明正式崛起之前,黑暗时代不是徒有虚名,宗教思想统治一切,稍微有点异议,立马拉到大街上玩人肉烧烤你怕不怕?15 世纪的大航海时代,开启了近代文明的道路。大航海使得零散的大陆版块逐渐融合成一个整体,不同大陆之间有了最初的联系。

海洋给了人们无数的想象和可能,但是这也带来风险,尤其是航海业不成熟的年代。那个时候,出海是一件高风险高收益的事情。欧洲的富人们从东方运来香料、丝绸、茶叶、瓷器等等,但是成本太高,更不用说亚欧大陆之间还有个奥斯曼帝国像山一样挡在那里。但是没办法,不下海,就要吃臭肉。所以全世界人民都一样,下海的首要目的就是填饱肚子,要恰饭的嘛。

有了钱,饱暖思淫欲,科学文化就会发展,富人们吃饱了没事干,各种画家作家雕刻家就出来了。几乎同时,文艺复兴、启蒙运动、工业革命通通都来了。生产力和思想不断解放,西方文明实现了 “步行—火车—火箭” 三连跳。

1602 年,世界上第一家股票公司在荷兰成立,基本可以看做资本主义社会进入了一个比较成熟的阶段。同时,东方的神州大地的中央集权不断加强,还有一百多年就要成立军机处,代表中央集权的巅峰;日本此时关原合战刚结束两年,德川家基本统一天下,再过 13 年就是大阪夏之阵,丰臣家灭亡,德川幕府随后闭关锁国,等着改变国运的黑船的到来。

这里插一点,东南亚诸国的社会模式,其实类似于金字塔,易守难攻和万年不变是最大特点。所以近代大清帝国总是被打,虽然风雨飘摇但是也坚持了几十年,原因在于根基没动,直到辛亥革命推翻了事。而太祖是第一个认识并利用这个模式弱点的代表人物。今天所说的群众路线,不得不说是个金点子,也是这个社会模式的症结所在。(我一直觉得慈禧太后也认识到了,一句 “民心可用” 已然表现得淋漓尽致,但是没有利用,实属可惜)

中央集权限制社会活力,商业模式带来思想的活跃,而中央集权最怕的就是下面人互通有无,所以士农工商,商在最后一位。商业不发达,经济也就没有活力,除了统治者,每个人都要为吃饭的事情发愁,自然也就没人去研究自然科学。所以古代中国的自然科学说来体量也不小,但是一直没有系统化体系化。再者统治者也不需要,自己过得舒服就完事了,科学研究?国库里哪有那个闲钱?所以我一直觉得从小就说四大发明圆周率这种世界上最早发现什么的,真的没什么宣传的必要。最早发现还被西方人发展起来反过来吊打,不正好说明你才是那个没能力的么。

东南亚诸国中,日本是完全的封建制度,大洋孤岛,不受游牧民族的侵犯,士农工商的社会,坚如磐石。剧变前夜,蕞尔小国密密麻麻两百多个蕃,最后美利坚黑船一到,长洲萨摩率先起义,原先的社会制度土崩瓦解。到后来的明治维新,虽然日本也没有经历过航海时代,但是在近代和先进文明做了杂交,算是东南亚诸国中的异类,这个民族的矛盾点也就在这里,这里不细说了。

其实说到底,海洋文明还是被逼出来的,不想上帝从那个时候起就站在了西方,算是给当年以命相博的欧洲人的大大的馈礼。

农耕文明,大家都在土地里刨食,最大的不可控变量就是老天爷脸色。除此之外,风险不大,不像苦逼水手,防风暴防瘟疫防杰克船长。所以对于农耕文明的统治者来说,稳定重于一切。统治者对于民众的要求一句话总结就是 “聪明到能干活,愚蠢到没思想”,也就是商君书提倡的那一套。

其实不说开国之后,大清要求变法的那群读书人,当真为了民族、为了苍生而奋斗?无非是在官场上混个出人头地,而搞变法改革这一套最省力,最有可能一步登天,不过如此。如果变法成功,那也是纳入旧体制继续运行,直到西洋铁船一炮轰开国门。

在这样的制度下,不难理解为何中国出不了人才。从教育这个角度说,教育目的不是为了创新创造,而是更好地维持稳定。而每年出来的人才,大部分也被美利坚吸走了,美利坚在人才建设这一块,不得不服是全世界最好的。

知乎用户 darkknight 发表

文化和人口素质是一个长期积淀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这句话有两层意思。

第一,即使我们现在的本科录取率很高,但是年龄大者普遍学历很低,拉低了人口素质。

第二,也是最重要的,整个社会的知识积淀和素质太差,因为人的知识和见识其实大部分并不来自课堂,而是来自社会,来自生活的方方面面。举一些夸张点的例子,比如一个未来的导演,他如果生在中国,他可能小学看的最多的是喜洋洋 蓝猫 快乐星球,中学看的最多的是斗破苍穹和花千骨,他看到的广告也是垃圾洗脑页游广告和某仁肾宝之类的狗屎水平的拍摄和创意,他学到的是最差的拍摄手法,最烂的创意等等。此外他的中学老师也可能是个老古董,每天照本念经,刷题库,授课内容毫无美感和内涵,就是死记硬背,即使他本科到美国留学,他也早就被同龄的美国学生甩远了,这个社会的整体文化如此。 对一个未来的科学家也如此,他是看着中央科教频道长大的,他所学的东西,与其说是科学,不如说是扯淡,而美国的科教节目,很早就教会孩子独立思维,正确的科研方法。

这个差距,需要几代人的努力,一代踩在另一代的肩膀上,不断提升我国社会的整体素养,让整个社会影视节目,教育,包括街上广告牌,父母的意识等各个方面都不再死板守旧老套,处处充满创意和正确良好的思维,让一个孩子从小就在各方面获得正确的知识和思维,最终才能赶上美国。

知乎用户 Peter Tam​ 发表

与缺乏创新的问题一样,不是没有,而是没有人认识。

千里马常有,伯乐不常见。

没有伯乐,谁会相马?

曾经有一个问题,如何分辨身边的聪明人?

不是伯乐,就真的无法分辨。否则你就是伯乐。


人才就在这里,有谁能看到?

[

中国最悲惨的天才数学家:被人嫌弃 23 年,刚出名,就累死床上!

国士无双人物传奇的视频

 · 4 万播放

](https://www.zhihu.com/zvideo/1383515537440423936)

知乎用户 澹台明 发表

因为人与人的差距,比人与猴子还大。

人与人硬件差不多,但软件千差万别。

而装什么软件,作为社会性生物,还要依靠社会的组织度和过去的知识存量。

清朝时候,中国人也是中国人,和西方人也没有生殖隔离,但基本上和傻子似的,不但是科学技术有区别,社会组织也跟不上。

今天的中国人,已经全面进步,但是高层次的人才,还差点意思。一方面是科技上的投入还是不够,二是科技的储备还是不足。

科技的发展,不能闭门造车,而是与社会产业相结合,我们一天不掌握高端产业或参与建设,一天就不会凭空掉下高端科技。但高铁技术我们能独步全球,就是有基建和产业基础。

至于社会政治的人才,实践证明我们并不少,因为组织这件事,我们几千年来都在研究,而且只要有人就能实践。

知乎用户 牧狼书生 发表

我想从另一个角度来谈谈看法:做好事的人才难得,做坏事的人才同样难得。

90 年代的时候,上海市政府请复旦大学陈平教授做经济顾问,讨论上海能否成为国际金融中心。上海的金融部门当时任用了一批官员,如果做民意测试的话,他们一定是比较清廉的,如果犯错误一定是很小的,但是很可能是谨小慎微的。但是要把上海树立成国际金融中心,用这样的人怎么去跟世界竞争呢。金融是个高风险行业,必须要天才来做,不是循规蹈矩的干部就可以胜任的。

但是天才也会犯错误。先讲一个小故事,苏联的飞机设计师图波列夫,图 - 114 很有名了。但是他在二战之前设计的飞机出事了,斯大林就把他关到监狱里去了,而不是把他送到农场去改造。斯大林在监狱里给图波列夫成立了一个飞机设计研究所,结果图波列夫设计出的新飞机在二战中立下赫赫战功,战后他也成为了世界上最有名的飞机设计师之一。

陈平教授就跟上海市政府提了一个建议:金融行业里能打仗的都是天才,但是我们制定金融政策的官员都是机关干部或者是刚刚毕业的学生,没有实战经历,制定的这些金融政策一看就是不能操作的。

所以当时陈平教授就建议把这些金融罪犯关到一个岛上,每次中央或者上海市政府要出台有关金融政策的时候,先别出台,让这些人来找错,如果找出某个漏洞可以用来发财以致于政策无法执行。经过几轮纠错以后,如果证明他们的建议是合理有效的,让他将功折罪。

以这个观点出发,就不难理解美国政府对待黑客的态度了。

治国难,治大国更难,所以我觉得我们的思路要开阔一些,不要因噎废食,能做事的人,无论是放在哪里,都可以做出成绩,主要在于怎么任用。

知乎用户 牛传欣​​ 发表

成事者,需要以一己之力扭转三种困局:

  1. 你想干的事,上头认为不重要

    完蛋 / 扑街 / 凉凉 / GG/BBQ

  2. 上头认为重要,但轮不到你做

    完蛋 / 扑街 / 凉凉 / GG/BBQ

  3. 轮到你做,但你做砸了,还是

    完蛋 / 扑街 / 凉凉 / GG/BBQ

这 3 种困局一层难过一层,越往上走越是” 高端人才 “。

学校和职场,一般只能练出第 3 层功夫

为什么呢,因为只有第 3 层人才是招聘来的,学校和职场训练的就是应聘的功夫。级别更高的 2 型 1 型人才则不产生于学堂,只产生于战场。高端人才要么是跟着团队班底整体迁徙,要么是自己牛逼游说列国,还有那种重金相请都请不来的。总之 1 型 2 型高端人才都不是拿着简历应聘找工作的。

3 型的 “普通人才” 最多,内卷与外流也最严重。很多学霸学神自嘲是 “做题家”,你觉得他们是凡尔赛?还真不见得,很多往日学霸是真在感叹从 3 型人才上升的难度之大。” 题“都给你出好了,3 型人才只管做就行了,这个难归难,不过也没那么难。真正有难度的比赛是要抢卷子的,抢不到连答题的资格都没有。更难的是连出题权都要抢,抢不到连整张卷子都是对手出的,人家连复习范围都不告诉你。不少人是到 35 岁才猛然发现,wo 靠,原来还有俩赛道啊。

可是,搞得定 1 和 2 的人才在任何地方都奇缺。所以你看为什么各地引进带头人的待遇都高,且常常是不成比例地高?因为这类 “顶端人才” 们真得背指标啊,上头为你撒了鹰,你要不要每年上交几窝兔子?你一个人拿了高薪,要不要顺带把弟兄们都养活了?

” 顶端人才 “与 3 型的主要区别在哪?

与学校和职场批量生产的 3 型人才相比,高一级的 2 型人才厉害之处是” 敢背指标,敢立军令状,敢签对赌 “。上头说我现在有个大活,谁干接下来谁就是我兄弟,干成了我保你吃香的喝辣的。这种时候敢上前一步接受任务的,就妥妥的 2 型人才了。

1 型人才要求更高,得能想出 “吾有一计,可安天下”,还得奔走呼告,也许终生郁郁不得志。但是一旦想法得到认可,那就要流芳百世了。这种人就算当不成祖师爷,最起码也是个创始人、带头人,照片要上墙,名字要写进 Logo 那种。

在土匪山上,2 型人才就是各路二当家,1 型人才就是头把交椅。不要光看到大当家的能吃香喝辣还搂着压寨夫人,到了剿匪的时候我军口号向来都是” 首恶必办,胁从不问 “。可见 1 型的顶端人才之路有多么凛冽,走错方向 2 型 3 型都没责任,背锅掉脑袋都是你 1 型老大的事。所以顶端人才难啊。

你说能甩锅?那是小领导。什么叫高处不胜寒?就是甩锅甩成功了也照样被人骂的那种感觉,搞不好还要被秋后算账,挂路灯。

怎么升级成 1 型 2 型人才?

一言以蔽之:承诺 + 履约。也就是先喊口号,然后兑现。承诺会越来越大,如果能一直兑现,那么信用就积累起来了。一个职场人慢慢有了信用之后,会进一步解锁 “主动请战” 这个技能点。这个技能就是向领导喊“放着我来”,向团队喊:“跟着我上”。越打队伍越大,后面越跟越多,大牌人才的架势是不是就出来了?

1 型 2 型人才十分难得,而且有点个人英雄主义的味道。传统的中庸思想虽不利于产生这种人才,但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却又直指此型,确实有点让年轻人不好选。书读多了以后,会发现中国人的老祖宗把所有的话都正着说过一遍,也反着说过一遍。

不过只要不躺平,早晚被逼到 321 这个修罗场上。

越往能打的环境中走,你越会见到这种人

中国凡是打出来的组织,1 型 2 型人才一点也不缺。看省部级以上官员,独角兽或初创上市的企业家、知名教授学者等等。几乎全都是年轻时咬过子弹,中年后否极泰来。

西方个人主义和自由主义的传统深厚,尤其是美国小孩泡在好莱坞电影中熏陶长大,容易出现那种敢唱高调的 “人才”,在商业环境中尤甚。有时他们表现的比较外向,张口闭口 leadership,看上去好像 1 型 2 型人才遍地都是,其实没有那么生猛。科技界情况稍好,西方的顶端人才都是啃掉了硬骨头才有的今天,远有乔帮主,近有马应龙。无论中西,都不会随随便便冒出来个常胜将军。

与 “毛泽东思想” 惊人的巧合

说一个结论:

中西方之间或者说中美之间,1 型 2 型人才的数量差异没那么大。

这是因为 1 型 2 型人才产生于战场,不产生于学堂。而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遍地都是仗要打,所以也算是人才辈出。

而且在中国本土历史上有一个惊人的巧合,毛泽东思想的三条精髓是什么?独立自主、实事求是、群众路线。这三条,恰好就是教员对开篇三个问题的具体回答!

  1. 你想干的事,上头认为不重要。**怎么破?群众路线。**群众需要的,就一定是重要的,早晚是重要的,换谁来当领导都是重要的。
  2. 上头认为重要,但轮不到你做。**怎么破?独立自主。**重要的事,咬牙也要自己做,不容他人指手画脚,这样你才能打怪升级。
  3. 轮到你做,但你做砸了。**怎么破?实事求是。**推荐阅读徐焰《解放军为什么能赢》、金一南《苦难辉煌》、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毛泽东传》,深刻体会什么是西方人说的 “咬过子弹”,什么又是中国人说的 “否极泰来 “。

知乎用户 留学李老师 发表

新中国成立前,我国人民群众文化素养普遍低下,文盲占 90%。

在 2000 年时期,经过近 50 年的不懈努力,使文盲比率由 1949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的 80% 以上下降至 2000 年的 6.72%

而,在抗日战争时期,日本的高等教育水平已经在 32% 了。并且扫除文盲了,换了当时的民国在干什么?除了吹黄金十年,还是黄金十年,十年里,一座新的特种钢铁厂都没有建。

在清朝时期,日本派出的留学生,不仅有科技,工业,化工,医学专业,就连人文,地理,天文,哲学,政法,通通都有涉及。

当时清朝留学生只学习技术,还是经过层层卡关。同时,日本人把众多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著作从德语、法语、英语等其他西方语言翻译成日语。

和清朝留学生的官家背景不同,日本鼓励私人留学欧美,上层人士以留学欧美高学历为骄傲。

日本的人口比清朝低几倍,派出的留学生却比清朝高出数倍。

知乎用户 大欣 V​ 发表

**人口多不代表都得到了机会,你产生这个疑问的前提是自认为中国的总资源也比美国多,这个前提是大错特错。**你撒了 100 颗种子,每一株都给与适合空间和养分,细心照料,然后选一株最好的出来,然后在同样大小的空间,甚至还小一些的空间,撒 300 颗种子,然后你并没有多出 3 倍的养分,甚至一点都不多,最后选一株最壮的,可能真的还不如另外一边选出来的。

太多的有天分的人,得不到合适的机会,成长的路上就废掉了,否则, 中国的足球不是世界第一也肯定是驰骋世界的一支劲旅。篮球也是如此,很多行业或者运动都是如此。

![](data:image/svg+xml;utf8,)

讲一个真事吧,一个如果生在发达国家妥妥可以中产或以上的朋友但是在国内干苦力的例子。这种事情,在 18 线县城或者农村,比比皆是。

Z 和我是一个县城的,初中的时候我们都在另外一个镇读书,他和我邻班,就叫 1 班和 2 班吧。他家里的条件是非常不乐观的,据说是没有了母亲,跑了还是病亡了不得而知。初中的时候我俩不相熟,大概就是相互知道彼此,人群中能对的上号的程度。他是 1 班的常规第一名,我是 2 班的常规第一名,每个班级 80 个人左右,两个班的各科老师都是同样的,我对他的了解大部分都是通过各科老师上课的时候偶然提到的。三年时间,六次大考,我俩的名次基本没有太大变化。Z 身材瘦高,长的不难看,就是比较黑,感觉没好好洗脸,不注意个人卫生。Z 穿的衣服是那种别人送的或者自己买的但是穿了 N 多年的旧衣服,图案早已经洗没了,该破的地方也破了,黑灰为主,款式老套。据他们班的同学讲,Z 不善言谈,从不主动跟大家说笑聊天,每天都是坐在那里看书做题,定力惊人。除了外形邋遢,我挺佩服 Z 的。Z 和我初中的时候都是走读生,骑个自行车半小时能到学校。中考之前,我对 Z 的所有了解仅限于此。毕业后我和 Z 都考上了县里最好的高中,也非常巧合地被分到了同一个班,而且是同一个宿舍,一个宿舍 10 人,他睡在我的下铺。

在高中,他继续发扬忘我境界,而我却由于脱离家长的控制暂时放飞了自我。作为室友,我对他的认识更进了一步,他的节省让我甚至有点轻飘飘。Z 刷牙不用牙膏,省钱。洗脸用清水,肥皂舍不得买,不过他的床铺倒也没有什么异味。高中是走读和住宿都有的,不少县城的孩子都是走读。我们住宿生在中午饭点也会在学校周边的小饭馆吃饭,价格和学校差不太多。又一次我外面吃饭回来,在学校附近的小胡同偶然瞥到了 Z,手里捧着个铁饭盒在吃饭,旁边站着等着的貌似是他爸。我突然明白平时在食堂很少看到 Z 的原因了,他爸一大早做好饭,骑车在县城卖完菜以后过来给他送饭,一顿中饭省 6、7 块钱。Z 大口大口地吃完,匆匆跑回宿舍。午休的时候 Z 是从来不睡觉的,直愣愣地坐在床铺上看书,只有在查寝的老师过来敲窗户了才假装躺下。有的时候我侧身偷偷往下铺瞄他,有的时候在看书,有的时候双拳紧握,貌似有些痛苦。在教室,他也是经常性的握拳发抖,好像很痛苦的样子。他照常不善言语,但是他写的一篇被语文老师当做范文在班里朗读的作文,描写却又是那么细腻。知道有一天,他不舒服被我们几个男生送下楼等他爸来接,通过他爸我们才知道他精神除了问题,他爸告诉我们已经带他到市里的精神科看过了,但是效果还是不好。这个病的起源,他爸转述医生说是心理压力巨大。他爸在 Z 考上高中以后,对 Z 说以后少玩一点,家里就靠你读书之类的话。他初中已经那么控制自己了,还要他怎样更加努力呢?他爸可能不会意识到自己的错的。Z 休学以后再也不知道他的情况,高二的时候,也没有听到 Z 返校插班到下一届的消息。有一次回初中,看门大爷也提起了 Z,言语中惋惜不已。在县里,考高中比考大学的淘汰率还高,大家经常戏言,考上这所高中,半只脚就已经迈进了大学校门,三年之后,不管本科还是专科,差不多都有学上。不用回家种地或者打工了。

最近一次听到 Z 的消息,是听说他在县里的某工地上给人装沙土,一天不过 100 块钱,穿衣服仍然不讲究,据他工友说冬天仍然依照单薄地来干活,最后冻得在家休息了几天才缓过来。其他年纪大的热心工友劝他学点技术,修个车、学个手艺肯定也比做这个强,毕竟还年轻,不能这么过一辈子,不然到时候连老婆都讨不到。而他却回到:“做什么不是做”,其他人也只好作罢不再多管闲事。我知道,那个午休不睡觉看书的 Z 再也不会回来了。

那个小县城,一般孩子的出路基本只有读书,考不出来的大多进了职校,毕业进车间,进工厂,结婚生子,重复父辈的一生。高三那年,我也遭遇到了精神上的巨大压力,有抑郁和强迫症的倾向,不敢告诉父母,只能跑到网吧在网上查询治疗方法和调节手段,什么森田疗法、暴露刺激,甚至买了谷维素这种老年人吃的治疗神经衰弱的药。网上的一些在线免费诊疗建议我去看心理医生,但是一没钱,二没胆,也就不了了之。那段时间是极度痛苦的,经常自我纠结到半夜难以睡觉,喝了不少的安神补脑液,除了补的 ji’er 梆硬,没有任何作用,不过最后还是一天一天硬是扛了过来,再难过,总会过。与其说是毅力坚定,不如说是输不起。Z 是众多贫困学子的悲剧,这样的悲剧每年,甚至每天都在上演。

推荐大家看一部纪录片,叫《出路》,看看那些在知乎上一般看不到的家庭和学生,以及这个民族的未来。太多的人没有机会展露头角,变现天赋。上海的武球王微信转账给朋友让给那些小孩儿搞营养的时候,说有几个苗子他看着不错。如果,他可能也是感到幸运吧,能有机会变现自己的天赋。

回到问题,中国是人多,但是大多就是个分母,连成为分子的机会都没有。

想看到更多精彩分析,关注我

@大欣 V

手把手教你找留学中介(上)付费内推实习如何挑选?

知乎用户 恶少恶言 发表

这是一种典型的统计学偏差思维。因为你把样本彻底搞错了。

比如足球的水平,他与绝对人口数根本半毛钱关系也没有,因为你我这样的人再多几个也不会对国家队足球水平提升有什么概率上的贡献。足球水平的提高取决于足球人口,按照国际足联的定义是每周至少接受两次专业足球指导的人口,的多少。而中国这个人口数量并不象我们的绝对人口那么多。所以你的足球水平低也是有原因的。

比如诺奖得主,无论是哪个奖项,杰出的学术成就获得者如果说也是符合某种意义上的概率分布的话,那他的样本基数也不是绝对人口数,其样本基数至少要具备相当的高等教育水平和该学科的科研能力和成就吧。很遗憾,按这个标准来,中国的样本数量同样不高。

所以看到了吧,某个领域的杰出人才,只和那个领域产生杰出人才的有效样本基数有关系。和绝对人口数没多大关系。当然,具体到中国,这里还有一些比较特殊的原因。

1,天才的产生其实都是偶然 ,和概率基本没有关系。优秀足球运动员的产生和足球人口基数有关系。但如果你说梅西这种水平的人,那可以说概率太低,低到你可以基本靠运气了。

2,不得不说现在的 “顶端人才” 判断标准仍然是以西方标准来评判的。这当中有历史形成的原因,有强者有话语权的世俗规矩,也有西方对中国的刻板印象。

知乎用户 huang liu 发表

因为是人才需要平台,不是平台需要人才。

记得三国电视剧里有个情节,关羽被杀了,张飞要伐吴,刘备说军师和子龙都反对,张飞哭起来说就为了那个鸟军师的哥哥诸葛瑾,你是皇帝你都就听了军师的话忘了二哥的仇了。刘备说,诸葛亮当了军师以来劳苦功高,我们能有现在的局面军师居功至伟。张飞说,哥哥雄才伟略,二哥英武无敌,不是诸葛亮成就了我们,而是我们三兄弟给了他平台,要不然他还是一个村夫读读书而已。

说来道理就是这个道理,诸葛亮如果没有刘备给他的平台,他真的就跟崔广元,水镜先生那样在农村一辈子了。庞统始终不卖自己,就是为了找个好主子,去投孙权被鄙视才投了刘备。可见庞统对他的发展平台也是极为重视。

历史上恰恰是刘备成就了诸葛亮,而不是相反的。

![](data:image/svg+xml;utf8,)

中国有这么巨大的人口数量,出来的人才一定是极多,但是出落的平台和机会就是不多。几百年的满洲统治,前面 200 年几乎汉人都没有什么机会掌握大权,被满人防范,可是太平军湘军一起,汉人的人才如井喷一样的爆发了。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等,都是人杰,不是以前汉人没有人才,而是没有这个机会。

走向共和》里张之洞去见慈禧,直接给她跪下了说,臣本布衣就是因为太后点了我的名,我才有今天的功名利禄,天下读书如张之洞者不知多少我就是这么幸运。

风云际会,晚清人才喷涌而出,中国历史立言立德立功三不朽,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于一身的人,曾文正公和李中堂就占了两个。

![](data:image/svg+xml;utf8,)

中国要出现顶端科技人才,最需要的是平台,也就是资金,基础工业技术,各种支持。没有足够的国家大投入,就不会有什么机会去前沿科研,没有国家基础工业技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你再聪明也造不出精密仪器和汽车飞机来。还要有国家的市场的支持。

钱学森为什么成就一代事业,那就是他首先在美国获得了足够支持和各种技术学习,然后回国之后正好赶上国家下大力气大决心大投资去搞两弹一星,而苏联正好又援助了中国足够的基础工业体系,这几个条件缺了一个都不行。钱在美国肯定不可能主导国家的导弹发展,最多跟杨振宁一样当个教授,基础工业体系没有也就跟印度一样,印度当年的西方体系内的科学家得诺贝尔奖的也是不少的,但是他们都不能在中国这样的国家的工业体系支持下来发展。如果中国当年没有下定决心去搞两弹一星,勒紧裤腰带去投资,恐怕钱学森的也就是跟当年搞运十的程不时那些人一样,看着自己的产品没有后续资金投入而下马,何谈大师。

程不时人如其名,果然是生不逢时,如果他晚生 30 年一代人他必定有大师的潜质。

我们再来看郑和航海,郑和时代,中国航海人才喷涌而出,郑和王景弘洪宝马欢都是了不起的航海人才,就是华人的海外海盗陈祖义都能霸占南洋称王。为什么,因为从元朝开始的海上贸易,和明朝开始的对海洋航运重视,国家投入了大力资金和人力,结果中国的航海技术突飞猛进创造了前所未有的辉煌。郑和的成就,本质是基于永乐盛世的,后来朝廷觉得大规模投资航海只能捞几个长颈鹿回来没用,不投资了,中国的大量航海人才自然就淹没了。后来日本倭寇都能横行海上来侵犯大明,国家投资和着力不同自然导致人才凋零。而与此同时,西方有着对东方财富的向往和渴望,开通新航路的动力很足,葡萄牙西班牙王室坚持了几十年的大投资,一个边陲小国,硬是最终开通新航线,发现新大陆,改变世界历史。你说真的是因为国家人才多吗?不是,是因为他们年复一年的有深远眼光的大投资,甚至西班牙王室把珍宝都卖了,才堆出来哥伦布,达伽马,麦哲伦这样的杰出人物。

葡萄牙航海先驱纪念碑,前赴后继的航海投入持续了近一个世纪,诞生了无数的航海英雄。

前段时间,金庸逝世,金庸的表弟说,其实金庸哥哥的文笔比他还好,但是就是不在香港那个环境里,就没有这个机会去发展了。金庸在香港自由的创作,有各种资金的支持,有大陆南下的大量的文艺工作者和成熟的电影工业,这些才造就了天赋不如哥哥的金庸的成就。香港新加坡人口不过几百万,但是在西方的体系内的学者,教授,各种留学机会并不比中国少,这本质也是一样的。

说白了就是,人啊,要考虑自己的努力,也要考虑历史的进程。

中国今天的高端人才,基础教育绝对非常扎实,比西方好,但是一旦涉及高端领域,就必须有相关的历史积累,国家的大量资金投入,国家基础工业体系的支持。这些,西方对于中国这个异类,都是明里暗里给你使绊子的。中国的各种科研不见得可以得到西方最好的设备和研发资源的支持,西方的资金投入比中国多,历史积累更是巨大。

更重要的,研发不光是高校平台,更重要的是企业平台,西方几百年控制的全球市场金融体系,创造了巨大的平台,美国的一个本科生计算机,可以去微软苹果,然后在世界顶级的研发团队里磨练,中国的很多本科生计算机的只能码点代码调调 BUG 然后被老板天天的骂。一个伯克利的本科生其专业基础水平真不见得就比清华的高,但是他后面能接受的平台教导那就是完全不同了。这还是属于全球资源流通很方便的计算机领域,那些机械,航天航空,汽车这些资源并不开放的领域,那个差距就更大了。

美国普通 IT 毕业生的工程师薪水是非常诱人的,不需要你技术多好,你从美国前 50 的 IT 专业毕业就够了,剩下的进公司慢慢学,中国有这个条件吗?

做大企业,提供更大的平台来发展,是人才的根本依靠。中国搞一带一路,本质就是开发第三世界的广大市场,跟中国的优质人才以更多的平台去发挥自己的才能。工程技术这个东西,你不做,搞了几年就生疏了。现在在海外已经有上百万的工程人员在世界各地建设,他们不光是给当地带来光明和道路,更是给自己的人生锻炼出应有的价值。未来的工程学大师说不定就在他们中间,西方技术再先进没有长期的工程实践那个也是没用的。

中国的一带一路,输出基建的本质还是培养自己的工程队伍,没有舞台谈个毛啊。

港珠澳大桥,中国以前没有这方面的工程经验,到了荷兰的水工公司,要了天价,结果狠下心来自己进行建设,现在建好了,技术人员储备也起来了。而本质来说,荷兰的工程水利技术之所以世界第一本质也是荷兰长期的海堤水利建设,以及他们的 DELTA 大坝的工程锻炼队伍而培养出来的。

港珠澳大桥岛隧总师:老外漫天要价成就世界级中国造

说到这里,我感谢一下微软中国研究院,这是外资在中国最成功的研究院也是中国人获得技术培养最好的地方之一。微软亚洲研究院用不争的事实证明了一个简单的道理:给一定的资源,让研究人员自己管理自己,就可以以举国上下前所未见的效率,在不长的时间(十年左右),培育出一大批世界一流的研究人员,做出让世界侧目的科研成果,对产业界、学术界产生深远的影响。

只要有钱投入,有资源发展,有平台实践,加上现在的世界技术流通学习,中国人才是可以和西方相比的,中国巨大的市场能给中国人才最大的助力和平台,现在中国的平台还远远不够,除了电子方面慢慢有赶上的势头,其他的材料,石化,化工,航空,动力,医药等等高利润产业还没有进入中国的产业链,而中国符合要求的人才那是太多了。

宁南山:中国的发展与打破东亚地狱模式_日本

中国人口比西方发达国家加起来还多一倍,就应该有和整个西方竞争高端人才的准备和决心。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从社会最广泛存在的普通的技术人员就能以小见大啊。

各大用人单位混得有头有脸的大多都不是技术咖,而是关系户和人精,付出收入不成比例的真正的骨干人员比比皆是。

各行各业最有话语权的也不是技术人员,而是资本家和政府,这倒也无妨,关键在于后者根本不尊重前者的技术,外行过分干预内行。

对顶尖的科研人员也是一个道理,光顶尖没有用的,任你水平再高,没有手段没有背景拿不到经费得不到各方大佬支持研究什么都是扯淡。

换而言之,我们少得从来就不是顶尖的人才,而是没有被埋没的顶尖的人才。

知乎用户 caterpillar​ 发表

清华北大的预算赶上世界一流学校也就是在去年。

米库大学(副部级)预算赶上世界弱一流学校也是在去年。

所以顶端人才得等这一轮预算暴涨后再看。

至于足球,中国足球人口太少了啊,有场地么? 有时间么?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我天祖,晚清秀才,当地大户。信了实业救国的邪,卖地办纺织厂,儿子们为了保护桑梓搞团练。结果被当地军阀瞄上了,吃拿卡要绑肉票,高祖们一气之下杀了十几个兵痞,怕报复举家逃往关外。

高祖们逃到了关外穷山沟,开荒种田,盖房置业,全家人总算活了下来。

曾祖们开始做小买卖,当木匠,做黏土盆,打猎,温饱问题解决了。

爷爷们有资格谈谈个人理想了,有去读新学的,有当国军的,还有做生意的。

父亲这一辈才开始发力,四个男丁,一个连长,一个土财主,两个公务猿。

我们这一辈四个孩子,三女一男。老大姐博士在省发改委,一个医生,一个硕士在读。

直到 2000 年,我们家才彻底搬出那个山沟,整整四代人。

搬家那天我们去祭祖,老大伯跪下就哭:爷爷,孙子们做到了,我们要回家了。

现在大家总喜欢说 “二代”,好像两代人就能如何如何,其实呢,无论穷富都原不止两代人的事。

没我战死在沙场的爷爷,没我老共产党的奶奶,别说他儿子参加高考,怕是我家连文革都混不过去。话说回来,没有我曾祖赚的那点辛苦钱,我爷爷敢心无旁骛的去参军?我奶奶整天高喊解放妇女吃什么喝什么?穷富,都远不止两代。积累往往是好几代人的事。

好多人看不起二代们,觉得他们仅仅幸运。真的只是幸运吗?是,看起来很简单,有些人会说 “如果王健林是我爹,我也行”,那么问题来了,你爹为什么没成为王健林?如果你意识到自己不是王建林的儿子,那就该有做王思聪他爷爷的觉悟,从现在开始经历属于你的两万五千里长征,并且要活下来。

国家亦如是。

发展总要个过程,避免不了付出,血汗工厂,贫富差距,空气污染… 这些都是必经之路。

60 年代咱们先谈怎么吃饱,80 年代咱们谈怎么吃好,90 年代咱们谈谈赚钱,新千年咱们谈谈赚大钱,现在咱们谈谈体面赚钱。

咱们这一代要做的就是让中国掌握工业和科技的话语权,赶英超美那是吹,能做到不靠欧美就算完成使命。不仅不用内裤换飞机,甚至还能卖几架飞机,这就叫体面赚钱。体面,不过两个字,这背后需要科技工业教育甚至政治的通力合作,最重要的 – 需要时间。

看着现在的小学生我就特别羡慕,他们会看到汉文明跟别人谈价值,谈真理的那一天,而我看不到了。我奔三了,我们这一代只能跟欧美谈技术谈教育,随时会被别人用技术锁喉,不在科技上受制于人就是我们这一代中国人最高的目标。讲实话,没那么容易。套用昆汀电影里的一句台词:可也没人说过这很容易。

知乎用户 高桥凉鞋 发表

因为科技如果需要突破,第一个遇到的困难就是需要质疑权威。

如果有一个全知全能、什么都能指导、但是又完全不能接受被质疑的权威,那些有探索精神的人这时候去质疑权威,只有死。这种环境下,那些智商足以带领人类向前的聪明人应该一瞬间就能发现,无脑舔领导才是最优生存策略

知乎用户 eternal 发表

我们有这么多鼓励研究口号。

有一百个为什么要研究的原因。

有一千个为什么要研究的目的。

有一万个为什么要研究的需求。

但是在这里面我好像很少看见真理和科技本身。

原子弹的理论基础不是为了制造原子弹而研发的,爱因斯坦,波尔不是为了搞出相对论量子力学而培养的。

知乎用户 禁与千寻 发表

第一,人才不是天生的,需要培养,而培养需要代价,需要环境,而我国目前所具备的环境和能付出的代价远远不足。导致我们虽然人口很多,但是能接受高质量教育的能有多少呢?人家运动员哪怕有天赋也离不开后天的努力训练吧,没有谁一生下来就注定能成为人才,都需要不断学习,接受教育。

或许这个世界上有少数天才可能只需要少量的教育就能成为人才,但是这种天才的天才是少数的少数。

第二,培养人才需要靠人才去培养,这恰恰是一个不断积累反馈的过程。而一个贫穷的国家,往往没有足够的资源去培养人才,没有足够的人才又不能没有足够的环境。而我国刚刚摆脱贫困才没多久,消除文盲也没多久,几十年前报纸,学校里还经常提及希望小学,还记得那个大眼睛的女娃娃么,可能她的孩子都结婚生子了。我们现在状况有所改善,也仅仅是部分提取的教学质量提升了而已。

想想看外国什么时候开始有校车,我们什么时候开始有校车,这里面的差距不是一点半点。所以我们现在是少数人赶上外国的教育水平,多数人还是低于那个水平,而顶尖人才则是在这些受教育的优秀人才里再次甚至多次帅选出来的结果。

这几年古天乐很火,为什么,人家捐了很多小学。别说从前了,哪怕现在还有很多地方,学生在非常简陋的环境里上学,甚至有些人都不能很好的接受完基础教育,有多少人初中就辍学了,又有多少人最后因为没钱而放弃上学出来打工。更别说很多的父辈那一代,一个村能出一个大学生就不得了。那时候高中毕业都算是人材了。现在好,大学生遍地走,但是这里面大学生有几个是真正的大学生呢?

中国是人多,但是能好好接受教育的有多少呢?更别说我们所谓的消除文盲和消除饥饿一样,没有多远。在大城市里生活的久了的人也许都以为全中国都是城镇化了,以为所有人都是衣食无忧吃穿不愁。

我们国家发展起来其实没多久,广大人民脱离看天吃饭也没多久,我小时候的时候天不好,收成不好,就会挨饿。以至于现在可以干一天活还不用吃饭那种。

今天看似上不起学的人少了,大学生遍地都是,但是大学生的质量如何呢?

在想想看,西方的牛顿在研究天文物理数学经济啥的的时候我们在干啥?

美国人在登月的时候我们又在干啥。

我们国家建立才几十年,中间又经历了一段动荡岁月,真正给我们发展的时间才多少,别人不会停下来等你,需要你去追赶。

这几年国家飞速发展,以至于我们有些地方超越了外国,但是那不代表我们全面超越,更别说有些东西,例如人材储备不是短时间内就可以的。必须要一代代努力积累。我们之前起步晚,又没钱发展基础教育,更没钱投入各种科研领域,人材是需要环境的。

尤其我们的教育是功力的,学习的目的也是功力的,想想现实里我们有多少人真的为自己的人生而选择自己的专业,有多少人没有被家庭所左右呢?我们去学习究竟是为了什么。再者科学人才有没有获得应有的待遇呢?

中国现在的发展不就是从无到有,从有到优么。至少很多领域我们已经敲开了大门,甚至位居前列,而不是从前都在人后。

我们起步晚,如此而已。

怎么可能起步晚还问为什么自己为什么比不上别人呢?

知乎用户 便利员 kiwei 发表

你天天上知乎是觉得肯定超过了,理论王,嘴炮王,天才太多了。花时间真正研究问题的少。

知乎用户 误落尘 net 发表

谁说没有高端人才?我经常看中央十台的我爱发明,好多人都可牛逼了!一晚上抓很多老鼠!有的杀苍蝇!有的烤烧烤!什么?这不高端?那么聊聊科学,科学思考宇宙思考本质,小王,你最近在思考什么?我在思考时间算不算维度!小王啊,领导在想什么你不知道吗?唉,太犟了!聊聊经济,小张啊,有不有什么经济上的看法啊。有,如果多一点自由……。停,小张啊,不要天马行空!谈经济有前提的!小李啊,我们谈谈哲学!好的,首先我们要知道自己是谁!小李啊,难道你对自己是党的人民有什么看法?世界是变幻莫测的,很多事情都是无法预知的,这是自然规律,科技再发达也无法准备预知天气,因为有太多的的随机事件。而中国无法容忍未知和一个不可控的未来… 这时候就有个词大家来听听,就是自由…

知乎用户 郑庄公​ 发表

很简单,因为跪下了。

宝剑锋从磨砺出,宝剑的锋芒是硬磨出来的。

顶端技术是前人没有的技术,是书本里没有的技术,是学不来的,更是等不来的,能学来的技术顶多只是二三流技术,是别人研究出来的。顶端技术只能靠自己研究,自己实践,自己磨砺。

这台机器,我造了一次,失败了,就再改进,再制造。一次次摸索,然后才有的顶端技术。外国的顶端技术也是他们自己摸索出来的,背后不知道失败了多少次。不要怕失败,就怕不干。

放弃自己的高科技研究和生产,只生产裤头背心,或者核心零部件全靠进口,科研人员根本就没有锻炼的机会,最多只会纸上谈兵,怎么可能有顶端技术。而没有顶端技术,又怎么可能有顶端人才?

是先有顶端技术,然后才有顶端人才,不是先有顶端人才,然后才有顶端技术。不要把因果搞颠倒了。

一个造剑的人,经年累月造了一辈子的剑,废品堆积如山,最后他造的剑世界第一,所以大家才称他是宝剑领域的顶端人才。不是因为他从深山洞府里学来了顶端造剑技术,成了顶端人才,然后一下子就造出来世界第一的宝剑。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其它的不说,就说科研这部分。

你要说中国科研不顶尖?顶尖期刊上也常有中国的影子。而且数量不少水平不低。

很多科学领域中国也有带头人水平(举个例子,某个张姓博士(应该是这个姓吧,是中科院的)搞了篇水稻起源的文章,国内外一批科学家的工作就被做完了,走自己的路让别人无路可走)。

只不过中国的科研界毕竟年轻,很多人还在培养,中坚力量只有三四十岁,各方面要更进一步还需要时间。

为什么诺贝尔奖少?

首先,诺贝尔奖对于开创性有要求,而目前我国的很多方面都是 “后来居上” 的,虽然有领先性,但没有独创性。

其次,我们有诺贝尔奖级别的成果吗?有,但是有的可能需要长期验证,因为诺贝尔奖很少会颁发给缺乏大量验证的成果。

另一方面,我们科学家的年龄不够。诺贝尔奖优先发给老人。

还有一点,诺贝尔奖 1895 年开始发的。

而在中国,1978 年才恢复高考。

知乎用户 下们起 发表

这个社会做啥都是需要钱的。

钱,钱,钱。

为什么顶端人才比不了西方?

你读大学万把块钱一年,美国 5 万刀一年,听说奥巴马 40 岁才还清助学贷款

一届学生收上来的学费用来各自更新图书馆,发放教授工资,添置科研设备外加课题经费。

你说这俩大学谁更能培养出人才?

谷歌那个未来部门知道吗?天天憋屋子里开脑洞,月亮天梯,长生不老,攻克癌症,怎么离谱怎么来,不需要创造营收和利润,谷歌干养着,每年管吃管喝,为的就是 1 万个扯淡脑洞中挑一个留下来,成了的话直接起飞,又是领先全球 20 年。

咱们呢?听说过有养闲人的单位吗?

另外,咱们不妨倒果为因一下子,把所谓的西方顶端人才直接拿过来看看,不吹牛逼,我觉得多多少少好像有点神经病,就这帮人你说在中国。。。我想象不出他们从哪里能杀出来。马斯克是肯定出不了了,能模仿个 123 的就是雷军和贾跃亭了。假如,把雷军和贾跃亭身上所有的美好品质单独抽出来,幻化成另一个人 A,这个 A 说,我要做中国版的星链。

你猜这个他会不会被喷到死?

知乎用户 房住不炒科技兴国 发表

科技兴国的阻碍力量之一:学阀阶级当道,控制学术产业链,操纵学术发展

2020 年中科院合肥研究所大量的博士研究人才大面积地离职,引发了社会的思考,该研究所高峰时期研究人员达到了 500 人左右,如今只剩下不到 100 人。

职场的政治斗争古今中外都存在,联想的倪光南就是与柳传志的斗争中失败,最终使得联想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健康的职场斗争有利于培育竞争意识,然而不健康的职场斗争会导致企业的破产,上海家化、国美就出现过激烈的内斗,上世纪六十年代我国也主要以阶级斗争为主,因此科技发展进步较小。

科研技术行业也一样,良好的竞争有利于新技术的研发和科技的进步,但是**不择手段、不讲规矩的竞争会使得科技人员寒心,最终全部出走美国。**近十几年来,很多人认为我国的科研实力较低,因此产业进步主要依靠收购国外生产线以及国外破败的企业来完成技术积累,但是技术积累以后还必须继续研发,这样才能长期保持领先。(收购沃尔沃、IBM 个人电脑业务)

我国现在有资金去收购欧美淘汰下来的企业,还有资金去参股一些科技企业,参与初创企业的投融资,**但这和科技兴国完全不是一个概念。科技兴国主要是指我国自有的科技产业链可以自我研发、更新、产生利润,形成一个循环,而不是直观的表现为赚钱。**如果想赚钱,和美国几大家族合作,投资美国最新的科技即可,一样具有高回报,最终的结果就和沙特一样,有钱没技术,长期依附于美国。

特斯拉股本下面中资机构不少,但是仅仅是可以赚钱,无法提高我国的科研实力,反而助推了美国的科技进步。

-—

我国学阀阶级的形成要从第一代学术阶级讲起,建国时期,大量海外留学归来的人才支援我国建设,还一部分我们以留学生的形式外派到国外学习,最终形成了我国的第一代科技人员。

第一代科技人员集中在六十年代,他们繁衍子嗣以后,第二代科技人才集中在九十年代,即改革开放的黄金年代,例如柳家,发了大财。其中有类似于高晓松这类型的家族、也有类似于目前当红明星式的科学家的后代,他们旗下往往形成了一整套的科研产业链,例如医学领域,主要承接 xx 项目,一本万利

最终这条产业链的发展就是以利益为核心,包括我们目前高昂的进口药,中间的利润都被这些企业以特许经营的方式拿走大部分。科研的下游企业就是被这帮人把持着,那么下游产业链的需求就会导致中上游产出的变化,**下游凭借特许经营就可以获取暴利,上游经年累月的研发项目自然徒有虚表,成为了骗资金的把戏。**网红 xx 教授,自称是 xx 第一,一年经费 2000w,天天出来演讲融资,哪里有时间去研发呀!

天天讲一些低级的趣味的话题博眼球,如果我国的科研人士都这样去研发,那么科技怎么可能进步?该教授,每到一个地方就是和地方 xx 要钱,每年几十亿的经费到手以后,第一步就是改善教职工待遇,第二步就是仪器设备,第三步就没了,形成了一套完美的人设模式。

该教授还是 90% 国人喜欢的教授,级别非常高,因此我们也不敢公开抨击。


我国高校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每年都有被无良教授剥削致死的案例,最终大部分事件不了了之,为什么呢?学阀阶级拥有强大的资源,可以搞定一切,他们控制着产业链,控制着中国科技的未来。学阀的形成可能是一种必然因素,类似于资本家的形成,我们能做的是规范科研模式,建立科研产业链的规则,斩断学阀阶级对于全产业链的控制,使得科研产业成为非垄断性行业。

[1] 设立更强的媒体监督、社会监督体系,建立较强的惩罚机制、建立较完善的待遇福利制度,最终在有原始技术的积累下,使得我国科技产业链能够有长期的自主研发创新的能力。

参考

  1. ^ 学阀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U1MjE5MDAzNw==&mid=2247487587&idx=1&sn=d59c4281ef380ef531056768f0183cc1&chksm=fb84b959ccf3304f67c8ac601d2e6127bc991e6d329ed8de7a6dd6034cc8d06ad835c4187a1f&token=85218890&lang=zh_CN#rd

知乎用户 王某​ 发表

看完电影长津湖之水门桥,我眼睛红了。

并不是因为剧情,生死,战争总归是要死人。

我难过是因为,牺牲全连三次炸桥,最后还是被美军空降钢板修好。

杀人诛心。

换做任何一个热血的中国人,为了完成任务冲上去都无怨无悔,但是这是一个工业国对农业国的降维打击。即使我们非常清楚我们战士钢铁意志,高度的执行力,我们依然面对装备的落后感到乏力。当然,我们也诛杀了美帝的心,也让世界看到了中国的决心。

整个抗美援朝,我们付出这么多可爱的战士,这种代价并不是我们付不起,换句话说,中国即使战斗到最后一人也绝不会让步。但是我脑海中反反复复,还是教员六个字,落后就要挨打。

说白了,先进的生产力,顶尖的科技,是质量问题,结构问题,而不是数量问题。

朋友,这个世界并不是按照比例均匀分配的,并不是线性增长的,并不是每多少单位人口有多少科学家,每多少单位的土地就有多少飞机大炮。

我想大家都很期待轰 20,期待酷炫的飞翼设计(不知道飞翼的可以看一下 B2)

简单的说,美国在二战疯狂网罗科学家,加上疯狂砸钱,造出了这个每克比黄金还贵的武器。它的重要性,可以说目前还没有遇到匹敌的对手。美国造出它的时候,我们才刚刚搞改革开放。

局座说,月亮走,我也走,人家不仅走,而且还疯狂掠夺别人的人才,资源,疯狂封堵锁死你的科技树,这是仅仅靠多生孩子能解决的问题吗?是抱怨能解决的吗?

我们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我们还有很远,很远的路要走。何况,我们并没有必要去过分关注西方把持话语权的诺贝尔奖,正如我们即使没有那么多诺贝尔奖,我们也有我们自己的黑科技,我们也有我们自己的民族自信。

就像七十年前,冲上水门桥的战士们一样,无怨无悔。

知乎用户 Joker 发表

因为所谓人口越多天才越多这种观点是错的!能做出成果的天才可以在人群中等比按概率分布?搞笑,因为如果这样的话,黑人和穆斯林岂不是拿一堆自然科学类的诺贝尔奖?事实是,13 亿黑人只有一个刘易斯拿过经济学奖,15 亿穆斯林中只有:阿不都 - 萨拉姆,巴基斯坦籍 1979 年诺贝尔物理奖;艾哈迈德 - 泽维尔埃及和美国双重国籍,1999 年诺贝尔化学奖,aziz sancar 2015 诺贝尔化学奖。

能做出成果的天才需要的不只是智商,也需要良好的教育,更需要一个氛围和环境。中国需要更多的顶尖教育,但更需要一个能孕育出诺贝尔奖得主的环境和氛围。

环境是你重不重视科学家,经费给得够不够,对待人才公不公平、好不好等等

而氛围这个东西非常奇妙了,它包含很多东西,即有技术底蕴上的,又有文化上的一些东西,社会上的一些认知,许多天才的结交思想的碰撞等等

欧美有很多富二代亲身下场搞科研,​有人给地球称重,有人拿下两座诺奖等等

出身富庶之家的公子哥,有千万条路可以选择,让他过上轻松的一生。

花天酒地、声色犬马,只要他想,堕落又快活再容易不过。

然而他知道,钱财能买来的快乐,终究有一天会厌倦。

如果追求热爱之事,换来无尽激情和成就,则能不断绵延人生的意义。

中国可曾有这样的富二代?

另一个回答富二代科学家 https://www.zhihu.com/answer/1534217627

知乎用户 崔丁 发表

有些人跪的时间久了,就再也站不起来了,因为跪到全身都残废了!

中国的进步有目共睹,就连美国也撕下虚伪的面具各种无下限的打压!

还在这里吹西方人优秀?

知乎用户 在下宋凡 发表

诺贝尔奖人数?人家故意不给你呀!看整体科技差距?中国已经追赶得差不多了,是唯一追上来的国家,现在就看何时超越了,或许二十年,或许五十年,但希望很大的。还有,中国奥运金牌数不低,别只看足球,足球就一个项目而已,不能以单项论全局。体育和国力也没啥关系,非洲体育明星很多,但能打仗吗?这题目有很多误区,以下大致列出:

  1. 西方人数很高,如果算欧美加澳新以等无数国家,总人数不输中国。
  2. 西方吸收人才多,是全球性的,清北的出国率特高,众所皆知。你的人才都去了西方,那怎么比?
  3. 中国人多,但家庭背景好的不多,可能不超两亿人,顶多和美国打平。中国必须更富,人均至少达东欧水平,算两三万好了,才有机会让五亿人接受好的教育,但离欧美还是有很大的距离。中国必须有七亿人过好日子,才刚好与西方打平。

不过中国人特别聪明,估计只要四亿人富了,整体水平赶超西方,不是太大问题,这应该三十年内可以办到。


补充一下,我不是开玩笑的。中国有四亿人富,那就超过美国总人口了,也就是一个全富的美国四亿人,再加十亿个穷人。一旦中国内部有了一个美国,吸引全球人才便会十分容易,那中国的第二个四十年改革开放,也就咫尺之遥,指日可待了。除此之外,只要经济成长不大幅衰退,保持将近现在的速度,十年内中国三亿人过好日子,基本不是问题!

知乎用户 飞粉​ 发表

这是一个卑鄙的时代,因为我们看重的恰恰是一切高贵的时代所蔑视的东西,而高贵的时代所尊敬的东西反而遭到了我们的蔑视,价值观完全颠倒了。闲暇是高级文化产生的必要条件,现代人没有闲暇,也害怕闲暇,产生高级文化的生态环境已经消失,不可能产生高级文化了。

个体自我内在空虚,没有灵魂,所以忙于外部的事务,以此填补和掩盖空虚。

“在我们这个飞速转动的时代里,到处是令人眩晕的匆忙,这个时代厌弃一切 “无用” 之事,只做所谓 “有用” 的事,就是能够带来眼前利益的事。处在这个时代永不停歇的骚动之中,年轻人被切割成了碎片,被当下夺去了永恒的愉悦。现代人是不可救药的野蛮人,是日子的奴隶,是悬挂在瞬间之网上永远挨饿的人。现代人狂热的不安,对成功和获利的渴望,对当下过分看重。”

“那种匆忙,那种令人不得喘息的分秒必争,那种不等成熟就要采摘一切果实的急躁,那种你追我赶的竞争,在人们脸上刻下了深沟,就好像有一种药剂在体内作怪,使人们不能平静地呼吸。”

这种 “匆忙” 的生活驱使现代人置身于经常的伪装、欺骗和竞争之中。互相欺骗,也骗自己。现在人们已经羞于宁静,一个人安静下来,跟自己呆一会儿,就会觉得不对头,长久的沉思几乎使人产生良心的责备。人们手里拿着手表思考事情,吃午饭的时候眼睛盯着商业新闻,就像一个总是怕耽误了什么事的人那样生活着。

现代人是 “3M” 奴隶,3 个 M 指称的是德语里的 Moment(当下)、Meinung(舆论)、Moden(时尚),每个现代人脸上都烙着这三种烙印,如奴隶遭受着奴隶主的鞭子般承受着失去灵魂的苦恼,然后在不断重复的匆忙工作中愈发空虚,这种日子就如同轮回般不断重复上演,人们永远在轮回中忍受煎熬。没有热情、没有志气的冷漠生物,思无逻辑,从众媚俗,缺乏个性,趋炎附势,崇拜金钱和权势,想像力枯涸、创造力贫乏,说话做事小心翼翼,整天斤斤计较,疑神疑鬼,活得畏畏缩缩,战战兢兢。

知乎用户 茶哥反鸡娃​ 发表

人口多,为什么足球拿不了世界杯?

近似的,有几个可能原因。

第一,历史积累。

西方发达国家从文艺复兴蒸汽时代积累了三百年,我们呢?一百年? 七十年? 三十年?

第二,文化思想。

西方文化体系下的科技思想,和我们东方人有些地方多多少少有点拧巴。

第三,管理体制。

不提了,外行领导内行。业绩不如政绩,发明不如拍马屁,做实验不如开会嘴炮……

第四,待遇。

了解一下我们国际级别的科学家的收入福利社会地位生活水平?

对比一下…… 就不提富兰克林爱迪生那几个了。

第五,基础。

教育……

再补充吧。

知乎用户 yamlpmi​ 发表

对于足球不了解,说说科学界吧,根据统计,世界诺贝尔奖得主平均年龄为 72 岁(不算和平奖),这个样子算来他们受教育的年龄是在五十到七十年代,而那个时候中国是个什么情况就不说了。其实中国现在的科学界出不了大师很大一部分原因就在于上一代人的教育问题,那个时候中国经济情况很差(总 GDP 连前二十都进不了,人均更在百名开外),更不用说教育资源了。

国家教育资源变得相对较好至少要到九十年代零零年代,从那个时候开始,中国人在国际数学奥林匹克这样的竞赛上年年世界第一。那一部分人现在也才三四十岁,更不用说更年轻的一代。我可以很自信的告诉你,在未来三十年这些人会陆陆续续崭露头角,成为世界瞩目的精英(最近的曹原可以了解一下,2018 年 nature 十大科学人物第一,才 22 岁)。

我中华从来不是一个缺人才的国家,就算在上世纪三十年代那个全民动荡,抗日战争爆发的年代,依旧办出了西南联合大学这样的学校,依旧培养出了杨振宁,李政道,丁肇中这样的大师。所以你要相信,随着国家经济的增长,未来的科学界是绝对少不了中国人的身影的。

知乎用户 费米子父​ 发表

看一下人口的历史变迁,感觉顶端人才和国家人口总数关系不大,教育和环境才是出路

人口的历史变化

知乎用户 Dr. 张狒狒​ 发表

我们在讨论中国教育问题科研问题的时候总会忽视一个问题,一个其实很尖锐的问题。

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差距。

2007 年,中国各类学校专任教师数 1169.7 万人,在校生 2.1 亿人,平均 1:18.0。研究生学历及以上人口为 0.3%,约 400 万。

2017 年,中国各类学校专任教师数 1626.9 万人,在校生 2.7 亿人,平均 1:16.6。研究生学历及以上人口为 0.6%,约为 831 万。

美国研究生学历及以上人口为 9.6%,一共 3 千多万人(这里一个多就是近 400 万),我们直到十年前才刚过人家的零头,而人家已经在这个水平保持了很长很长很长一段时间了(所谓 developped 还是很有底气的)。

我们来定义一个科研工作量的单位:研究生 · 年,表示研究生工作一年的科研量,中国 1949 年到 2017 年的科研量大约为 16000 研究生 · 年;而同期,美国的科研量约为 230000 研究生 · 年。这一段时间,美国的科研工作量大约可认为是中国的 14 倍,而再往前推五十年,到诺贝尔奖刚开始发的时候 1901 年,中国可有研究者?可有科学共同体?

如何靠别国 1/4 的研究者,全方位追上别国的科技成就?学习。

学习过程中有所顿悟当然更好,没有也不要苛责,先把前人已经掌握的关键知识学了,把课补齐了,才可能突破前人的成就。

不要总觉得自己聪明,别人都是傻子。成就=工作量 × 工作效率。工作效率还跟硬件,环境相关。

中国现在还处于缺教授,缺研究者,缺积累的时代,与美国那个大土豪比起来,我们就是赤贫,什么奖啊牌啊的,我们先得把日子过好过明白,把自己养健康了,然后再研究鸡蛋怎么叠能叠一万米。

中国的科研史太短了呐,底子太薄了呐。。。

三百个研究生里有一个有能力又有意愿当教授,一个教授一年带出五个毕业生,问,一个教授一辈子能带出几个教授?问,中国多少年后能有 2% 人口的研究生?问,科研人员搞研究的经费靠谁来出?

中国什么时候能有自己的国际认可的人尽皆知的科学类评奖委员会?

知乎用户 入梦自知 发表

最简单粗暴的

请你先算算西方有多少人口。

你是准备拿中国单挑西方了吗

知乎用户 默苍离​ 发表

乌合之众真多、破壶药丸。

最高赞什么踩踏效应都出来了,这是柏杨借尸还魂了吧。

根本的原因是,我们起步的太晚,要先追赶。

而且即使有真的超一流的领域专家,因为有局座在,也不会让你们知乎众了解的。

韬光养晦,懂?

知乎用户 赤羽白鸦​ 发表

“西方”(指网民划分概念)加在一起人口和 GDP 都比中国多……

知乎用户 土大哲​ 发表

落后国家采用市场经济并参与全球市场后必然导致的资本买办化。善待顶端人才能挣钱吗?

顶端人才我就当你说是高新技术产业的科研人员和工程师了。顶级的演员,顶级商人,顶级政客,顶级足球运动员,顶级厨师,顶级焊工,顶级农民不在本文讨论范围内。

欧美顶端人才什么情况?人家从工业革命时代就一直走在科技发展的最前沿,保证其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一直是当时最好的。这样就可以持续把广大落后国家当成原料产地和产品倾销地,持续剪刀差剪羊毛。然后再把利润投入到研发当中,持续滚雪球。

而对于落后国家来说,要从 0 开始发展本国产业几乎是不可能的。因为你起步必然从质量,品牌,文化底蕴,生产效率都远低于发达国家,在国际市场上必然竞争不过发达国家的产品。这时候你会发现造不如买,本来钱就少,投入的量和时间都不如发达国家,而开发出来的产品质量差又贵。

所以落后国家想要发展只有几种可能:

1 家里有矿,地广人稀。如狗大户,澳大利亚,部分北欧。但是这种很可能落入资源陷阱,躺着挣钱那么舒服为什么要站起来?国防直接跪下外包就好。

2 家里在火车站门口。如新加坡,台湾。这种例子太少了,对于大国来说没有参考价值。

3 横财,如日本马关条约,侵吞东北华北,朝鲜战争军需订单;韩国冷战前沿,越战军需订单;台湾带走相当多的设备人才黄金文物;德国一战后英美投资等。

除了这几个例子外,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发展中国家变成发达国家的例子。

中国是什么情况?49 年刚建国全国战乱百年砸的稀碎,90% 人口文盲半文盲。刚建国苏联奶了一口,但是很快就撤了。80 年代处于坑毛熊的统战需要改开,接受欧美日韩的输血发展了一波,但是毛熊死了后很快就被打压。加入 WTO 也很简单:欧美日就希望中国生产衣服鞋子玩具这种劳动辛苦污染严重利润低的小商品,不希望你发展任何高新技术产业来抢自己饭碗,一个大而不强的中国。而生产衣服鞋是不需要什么 “顶端” 人才的。

而出于物理和人的身心条件限制,技术是有最优解的。解决某个工程问题必然存在成本与效率协调的最优解,而先发国家可以用专利体系封锁落后国家重复造轮子的可能。

那么现在你作为在 01 年左右在国内有几千万的小老板你有几个选择:

1 把几千万砸进医疗器械,生物制药,高端机床,航天航空,电子信息这种高新技术来和已经砸了几百千万亿美元砸了几十年的欧美发达国家竞争。

2 把几千万投入房地产这种不太需要高端人才的领域稳定割韭菜。

3 把钱投入到血汗工厂里顾一堆初中学历生产衣服鞋,给欧美品牌代工。

4 顾流量明星造水剧,反正有进口剧保护,反正有的观众不爱看字幕。

5 建立 BAT 这种靠墙壁垒避免和外界竞争的平台收租,先玩社交平台,后期玩小额贷,赴美上市。

是个人都知道怎么选。

当然也有一些突破专利体系弯道超车的可能,如在电动车,5G 等新兴领域。但局部的领先不能掩盖整体的落后,何况科技体系是相互联系的,不存在某领域被封锁而不受影响的情况。

所以真想要让中国顶端人才的待遇赶上西方,只有一个办法:全面计划经济,敲掉国内的资本重新分配,勒紧裤腰带大比例投入到教育和科研中犹如当年日本,韩国,以及我国建国初期的老路。

落后的根本原因就是落后本身,和什么体制没多大关系。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只考虑科技领域的话,美国现在能吸引到全世界的人才,而中国能吸引到全中国的人才,这个就已经没办法直接比了吧。

历史上,二战使得一大堆欧洲人才跑到美国去了。然后到了冷战,苏联人才不喜欢苏联的也想办法跑到美国去了。这个原始积累过程中国很难比啊……

知乎用户 枯木墨迹 发表

这是其实是一个非常简单的经济学问题,不是一些回答里面简单地进行科学人才对比就能解决的。首先我们需要明确的一个最基本常识,那就是当今全球经济发展是以欧美代表的发达国家所推动的,这种局面从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就确立了。发达国家处于经济发展最核心的位置掌握了大量优质资源自然也能为科研人才提供非常优厚的待遇,这点自然是后发国家无法比拟的。类比国内,中国当下经济发展就是以北上广为代表的一线城市带动的,这些一线城市吸纳了全国大量的高学历人才在这里落地工作和生活,那么县城在人才待遇上根本就无法一线城市竞争。

实事求是地来说,二战结束后美国依靠强大的国力以及尖端的科学技术开启了第三次科技革命释放的巨大经济增量推动了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开展,结束了老牌资本主义国家几百年纷争导致的战争频繁局面,维持了全世界长达半个世纪的和平,符合历史发展的潮流,这点是值得肯定的。在二战后的全球经济发展格局中,引领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美国成为了全球科技的中心,吸引了全世界的科技人才来到美国实现自己的 “美国梦”,位于加利福尼亚的硅谷开始崛起,诞生了包括微软、苹果、英特尔等知名科技企业。80 年代中国的改革开放让我们搭上了经济全球化的末班车,中国开始深度融入全球化的产业分工之中,也是在这个时候大量的中国留学生走出国门到欧美各国留学学习发达国家先进的科学技术。当然除了一部分学生学成归来投入到建设祖国的浪潮中以外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毕业之后就留在当地工作,这其实是非常正常的现象,这是因为当时的中国虽然完成了基本的工业化却只是解决了有无问题,工业制成品与发达国家相比具有非常大的差距,不得不承接来自发达国家的产业转移生产一些初级工业制成品,所以当时的中国能够提供的高端就业岗位是非常有限的。更重要的是来自中国以及其他国家的留学生毕业后在发达国家从事科研工作促进了发达国家的产业升级和低端产业的外已使当时的中国承接了来自发达国家大量的产业转移,这些产业不仅消化了中国大量的就业人口而且有力地促进了中国的经济发展。依靠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红利,发达国家通过不断加大科研投入,催生出了大量的科技成果不仅使蛋糕越做越大,而且其中的一部分蛋糕也惠及一部分发展中国家共同推动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这其实是增量共赢双赢的局面。

知乎用户 Eidosper 发表

顶尖人才没有比不了西方啊?你要是问 “日本人口也不少,为啥顶端人才比不了西方” 可能更合适吧。

最高端来说,杨振宁水平也可以,袁隆平也还可以。理工这边不也造出了 j20 北斗星么,也称不上是人才比不上。文韬武略这边光毛一个人就可以在人类史上开群嘲了,《沁园春雪》翻译一下不就是 “我不是说唐宗宋祖,我是说二十四史上的各位……”。虽然对面的微操大师常凯申水平不怎么样,但是站队的本事还是很 6 的,要是没有毛,这就是一刘邦。

实际上中国的顶端人才从来没输过,甚至还略有胜过,不然我们怎么追的?你要是和西方水平一样,那差距就是保持了。这点来说日本才是真正做到了顶端人才没比上西方,所以差距一直在保持。

知乎用户 none 发表

因为不要脸的太多

很多人说看不懂,写个简化版的吧。我是知青的小孩回来后经历了很多知青家庭小孩经历的痛苦,导致自己自卑社交内缩,很多社会上的事情看不懂也看不透,也没有朋友,后考到政府当临时工,只是以为自己是凭实力去做临时工的,结果可笑的是能进去的真实原因是副局长看上我了,估计想玩我,具体目的不知,结果多方试探,发现目的达不到遂放弃,所以就有了把我踢出来,随便给你找个工作的结局。而我误以为是他对我好,只因当时太年轻看不透这社会,还一味自责认为是自己不好,各种自我折磨。过了很久很久,才彻底明白他当时的目的。当然随便找的工作可想而知,非常苦,而且邮局的整体素质可以去了解一下,我不评论,可以用流氓对地痞来形容,各种被整。之后经历应该都能看懂了,那个行长助理及后面出现的男的就是喜欢乘人之危动物,想着怎么玩你,而我因为那是还不懂误当成了感情,后来行长助理的话让我明白了他的目的,而我到这时候才明白那局长的真实目的也是基于性。所以心里全面崩溃。前面只觉得是自己名不正言不顺,最后才知道自己是被利用了。这期间花了近十年,一个女生最宝贵的十年。

你将看到如下真实人物:卢湾社保局副局长乔钱鑫,他还任过卢湾区法院副院长,检察院副院长,科长郭蓓蓉,邮储银行大渡河路支行长顾丽娜,石泉路支行行长助理张大勇。江苏南通二建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叶华。

作为一个读书不多的人,一直在纠结要不要把这些年经历的事情写出来,给其他头脑简单的女孩一个警醒。想想既然自己已经错过如此之多,又何不写出来任人评说呢。我的一生以 16 岁为分界线,16 岁以前作为一个蜜罐子里长大的孩子,没有经历过任何大风大浪,总觉得生活是带着点甜的。但作为知青的孩子,作为 16 岁后没有钱再在外地读高价的孩子,被迫到了一个万人向往的上海,而这对我来说却是之后噩梦的开始。上海对利益的计较,可以说在我们家淋漓尽致地展现无遗。老爸带着我在离中考一个月前,回到这个他所谓的家,对于在上海的亲戚来说可以说是一个直接的威胁。我和爸爸回来后,照顾爷爷奶奶的任务自然就落了我爸的头上,而爷爷奶奶的工资却是控制在姑妈的手里的,照顾的全过程是由姑妈、伯伯、伯妈全程看着的。从此,我就过起了四五个人挤在十几平米小屋,喝爷爷涮筷子的汤,看爷爷喝牛奶的日子。当然后来想想,这还算幸福的时光。由于环境心态各种不适应,以及考试卷子的各种不同我在中考考了个史上最差成绩。并将大专,倔强地换成了中专,后来证明这是多么不理智的事情。

上海的房子是个三层小楼,爷爷家集体住一楼,而这原先是一个厅,由厅隔成了两个房间,我和父亲、爷爷住前间,伯伯、伯妈、姐姐住后间。一个狭小的空间里放了一张大床、一个双人铺,一个大站柜,一个半截柜、一个四方桌、一个书桌、一台缝纫机。可以说坐下了,便没有动的空间了。爷爷患有老年痴呆,我写作业的时候趴着的书桌正对着爷爷的床,他看我不爽的时候就会冲我吐口水。所以撑伞写作业也算是独特的经历了。伯伯、伯妈、姐姐等人对我们的到来可以说是非常介意的,他曾经说过这房子谁住着就是谁的。对于他们的欺负父亲并不说话,而我忍不住和父亲时有吵架发生。那时很期盼母亲可以来替我撑腰,但是母亲的到来,也并没有让情况好转。跟何况房子的问题是牵涉整栋楼的。就这样,我每天生活在勾心斗角,各种紧张关系中。爷爷方子女总是在怂着我爸离婚,叫我爸扔了我和我妈,庆幸的是,虽然他们不停地洗脑,但是我爸并没有动摇。而整栋房子里各种事情问题都在摩擦,各种矛盾都在升级。而我每天就在这种紧张的环境中生活着。

父亲是个念情的人,他总是说小时候伯伯是带着他一起玩的,所以对于他们一家的各种为难,他总是装聋作哑,他总是觉得家里人都是好的,甚至在给爷爷做期的时候,因为保护母亲,我被当着一家子面被伯伯打了一巴掌,作为站在身边的父亲都可以假装看不见。母亲认为凡事都是要讲道理的,不涉及原则不必争吵,对于事情更多的采取忍让。以至于,我莫名被关在门外的事情时有发生。因为水电费是算在一起的,每天母亲规定,姐姐那屋台灯不开,我不许开,于是我每天就在很暗很暗的情况下写着作业。听着伯妈踢踢踏踏的脚步声,以及她每天播放的超级大的音响。当然这个音响在我姐姐学习的时候一定是没有声音的。我曾经向父亲表示抗议,父亲却说他觉得不响。因为是厕所、厨房公用的,所有的东西都是供着他们先用。我不知道大家是不是可以想象到这样的场景,而且我们这个屋是没有门的,只是用柜子隔开,没有任何隐私。

后来,母亲开始在外打工,为了不让矛盾激化,也为了让我有个轻松点的环境,母亲开始近乎免费给一家人家做事情,换来的就是我们可以在别人的店铺里睡一觉。但是我知道母亲在给别人打工的那段时间贴了那家多少钱,看了多少脸色。就这样经历了多年。各种漂泊,各种没有安全感,各种利益冲突。

后来人家店铺不开了,我和母亲又回到了家里,当然换来的是更大的矛盾。我一直念姐姐是姐姐,但是她却可以在我大冬天上厕所的时候对着我的头就是一泼冷水,我生气地拿着一缸水要去浇还给她,却被母亲拦住,就是认为我的做法不合适。我想在她高考的时候,用她妈对付我的方式对付她,却被母亲指责,说对别人好,别人会知道,别人关键的时候不能添乱。奶奶的葬礼上,我看到姐姐一个人坐在角落里抹眼泪还觉得很难受,细看才发现她是在那拼命的挤呢可惜挤了半天也没挤出来,而且嘴角还带着憋不住的笑。后来经历告诉我,你不能否认越是会做戏的人活得越是好。终于在母亲的帮助下,我光荣地有了两个在电视台工作的姐姐,和一个在耐克工作的弟弟。

而我们家为此所做的退让及牺牲的一切换来的只是别人明里暗里的耻笑,嘲讽。我们家每天还面临着到厨房被放着明晃晃的菜刀,走在过道里不知道会被谁坑的生活。可以说那时候,我说话、踏出自己的屋子便是提心吊胆的,因为不知道会发生什么。而这一切的结束是以我母亲一个人在家被伯伯、伯妈、姐姐一家打报警后民警没有让在 24 小时内鉴伤的失误。就算这样,那时幼稚的我仍然幻想着世界是美好的、善良的。可惜世界并没有想让我这样相信下去。

后来找工作期间,在上海市公共招聘网上看到了卢湾区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发布的招书记员的帖子。我就报了名,虽然那个时候明确知道政府里派遣工猫腻很多,而不是像现在公开化透明化,但还是想去长一点见识,想去积累点面试的经验,当然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我妈给我树立了一个很重要的榜样,我外公,一辈子的清官,所以政府在我的心里一直是清正廉洁的,也一心希望成为外公那样的人。谁大概也不会想到这次面试的代价,一年的无知,换来了三观的倒塌,信任的不存在以及之后七年炼狱般的生活。当时我并不知道他们为什么会选择我,我一直以为是我凭自己的实力进去的,虽然是派遣,但是我还是努力想把它做好。我也一直只是单纯地想在能力范围之内,为别人做点事情。

在那里的一年,我也看到了很多。劳动官司总是会牵涉到个人的利益。你站在第三者的角度,很容易看到两方的博弈,也很悲催地看到弱者的悲惨命运以及可笑的调解率。我曾亲眼看到一个一家三代被癌症折磨的家庭,只剩下母亲为这个家庭苦苦支撑,而这位母亲还要在这个时候为儿子讨已跑路的公司的工资。也看到超市怎么把员工的劳动关系转来转去节约资本,随意辞退。还看到一个姑娘在被发改委辞退后的悲惨遭遇。当然还有必不可少的当事人给仲裁员塞钱。你看到的很多事情会让你深深感到社会的不公与混乱,你也会对此产生恐惧,但是你却悲催地发现自己无能为力。这种感受其实很痛苦,我无法忘记我在打电话给那个得了癌症的孩子告诉他仲裁结果时,他满怀希望的口气。但是,我没忍心告诉他,讨一笔辛苦钱后面还有很多的路要走。因为在他接起电话的那一刻,我听到的是一种绝望的声音。我那时常在想,坏人真的是坏人吗?不是,有些坏人只是被这个社会给逼出来的,逼不得已,是社会带给了他们畸形。会叫的孩子有奶吃,有时候的确很对。好人很有可能不是恶人的对手,我指的是本质就很丑陋的那群人。在进仲裁时,我接替的那个人也是刚刚做满一年被辞退,并也给她安排了一个不三不四的职位,是不是很巧?但是,当时这一切并没有引起我的注意。当然也有人好意暗示过我,但是我当时并不相信。

年前的一段时间都是很平静的,对于工作,我始终觉得只要把事情做好,对于人际对于其他,我都不参与。一方面是不想参与是非,另一方面我也欠缺拍马屁的功夫,只简单的认为做好自己的事情就好。当然,不会八卦,也就无从知道我被招进来的真实目的,这个目的是我在很久很久以后才想通的。那时候招我进来的副局长似乎很照顾我,我以为可能是我是知青子女而他是知青的关系,但之后才证明我是多么的蠢,有时楼道里遇见,他会私下问我感觉这里怎么样?我并没有从那关切的眼神里读懂东西也没有从靠近的肢体语言中读出其它来,只是单纯会感到紧张,因为我是一个很怕别人近距离靠近我的人。我对他看到我紧张后表现的失落也感到莫名。也许是因为那时太年轻,什么也不懂吧。

后来团建活动,大家一起去东方绿洲,他作为党委书记带头,那时有个划船项目,发了浮游衣,我在那里笨手笨脚地穿,谁也没想到他会走过来帮我穿。这个举动可以说迎来了所有人异样的眼光,而我也只是觉得这个举动太亲密,并没有多想。但我觉得奇怪回到家便把这事告诉了母亲,而母亲只说他是把你当成他自己的女儿了。于是,我就简单的以为真是这样。从此,在我眼里多了一个特别好的爸爸。虽然每次接触的时间都是这么的少。一切貌似很顺利,大家似乎也都很照顾我,我也根本不知道这背后是什么。后来,快过年的时候,有一次,办公室没人,科长走过来问我过年串不串门,我说串啊,我说每年我和妈妈都会去杨浦区的鞍山新村和长白新村,她说哦,我就住那边,住假日百货那边。她说这话的时候,我看到她在紧张,但是我并不知道她在紧张什么。社保系统有一个好处,就是不仅可以查每个人的社保等信息,还能查每个人的家庭地址,而且这个地址,我们还可以自己改。而每个领导的身份证号,因为工作原因,我们都有。所以领导住在哪里,我们都可以通过系统看到。我当时在想科长是想让我去她家么?但是,作为新来的员工,过年贸然去领导家真的好么?左思右想我选择了不去,因为我觉得不合适。我根本没有想到科长会在过年后,对我的态度完全翻转。估计是伤到她的面子了吧?不过,木讷的我根本没有察觉。只知道一如既往的干着活。但是我知道和我同一个编制的另一个同事去了,不要问我怎么知道的。之后,一个同事和我说,给我介绍男朋友,但是在说的过程中,她自己却笑了起来,我虽然觉得异样,但也没多想。那时我已明显地感到,同事们开始疏离我,但是我不知道为什么。我还记得有一天我在楼道里看到往下走的副局长,他一脸难过,脚步特别沉,当时我心里很难受,特别想去问他怎么了,但是我忍住了。

在合同到期前一个星期,我被告知不续签,当时根本没有心理准备,但科长那天撂下的一句话却让我印象深刻,她说我们以后招公务员只招全日制本科的,还说这一周给你调整休息,其实就是我没有用的公休。我很想弄清楚自己被辞退的原因,于是我去找了那个副局长。刚开始接待我的是办公室的主任,我问她原因,她冷冷地告诉我没有原因。这期间,我才发现平时对你好的人,和你亲近的人突然都变了模样。你才会知道这个好背后藏了什么,你会对人性感到失望,你会开始怀疑任何对你好的人的真正的目的。

后来,我和那个副局长有了一次长谈,那天我看到他胳膊上的佛珠没有带,看到别人提及他女儿工作是否安排好的尴尬表情,也再次看到他难过的表情,我只记得他说以后你会知道我对你好的,而我居然深深地相信了,真的像相信一个父亲一样相信了他,后来想想可能放过我,就是他对我好的方式吧。他陪我去了劳动中介,当然这个中介本来就是政府下面的,让我在本来就安排好的三个企业里选一个,而我根本不想选,他帮我选了银行,其实这个也是内定的,当然最重要的是还是劳务派遣。当时我还觉得感激他,觉得他动用了自己的权利为我重新安排了工作。虽然,我并不想要。

接下来的一个星期里,我几乎在不吃不喝不睡里度过。我拼命地想自己到底哪里做的不好,才要这样对我。那时候,我终于知道了什么是抑郁,知道了什么是心痛,什么是肝肠寸断,中国的很多成语及文字其实都是真实的记载。一周后,我带着每天想钻到汽车底下的欲望去了满地绿的银行的总部,被托的那个人见我的第一句话就是做柜员很苦很苦的。我没有在意,因为我知道我不想要,当然苦也不是我在乎的。当时的我也没有力气去改变什么。只能漠然接受。我不知道有多少人接受过类似施舍的东西,那是耻辱而我这个耻辱还是延续在所谓的照顾里那是辱上加辱。我只希望可以用自己的能力赢得自己喜欢的东西,但那时根本没有力气去追求什么了,我就这样去做了,不情愿地去做了。从那时开始你会强烈怀疑自己,怀疑自己的一切,你会觉得原来自己是那么的没用,根本不配拥有好的东西。可以说邮储银行的坏境是恶劣的,想必做过柜员的人都知道柜员的不好做,邮刮皮尤是,我进去没多少时间就被强制性买基金啥的说是指标,而每个月工资也可以说少的可怜,甚至还有低过上海最低工资标准的时候,当然那个时候我还并没有感受到工资的重要性。后来,他们因为违反劳动法还被同事起诉过。我每天在精神崩溃和繁忙的窗口度过。当然总体来说,还可以活着。

直到 12 月份,突然主管问我关于行内网上考试的事情,而我根本不知道有考试这回事。为了掩盖失误,领导拿了一堆文件叫我签字,我知道她的用意,就耍小聪明地签了名顺便签了日期。而我这才知道我得罪的是一个道德败坏的冷血母夜叉小人及她的小团队,一个可以在一个同事自杀后,无情嘲笑同事的人。她知道我喜欢学习考试,所以考试都不给我调班,而每次排班都是一周前才可以出来,如果你提前告诉她你要考试无疑死路一条,我找同事调班,也屡屡失败,我觉得很不公平,因为不管谁找我换班我都换给别人。直到有一次有一个同事很无奈地跟我说,我们也是要在这里混下去的人。我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我和妈妈说我想请假考试,妈妈却说请假考试是行不通的,今年不能考大不了等明年。而我也知道如果我请假考试,主管又会在我请假方面做文章,于是,我缩了回来。渐渐地也放弃了所有考试 / 换工作的机会,因为我不知道什么时候会排我的班,而我又没有办法请假。而这个直接导致的就是你再也没有看书或者学习的欲望。因为你看不到希望。当然这个仅仅是大的方面,小的方面,强迫你违规操作,被排十几天上班,还要不间断地接车,邮政储蓄银行的接车制度只要稍微了解一下就可以知道到底要多久,需要做多少事情。休息时间利用各种理由折腾你,吃饭永远被安排在最后一个,很多时候都要到 2 点多才能吃上饭。用了一个没有音响的喇叭,被说态度不好,忘记敲章说你道德有问题。最耻辱的是一次叫我去听讲座,去了以后才知道是讲授性的,而回来后还要求你做小教员讲授。你在更衣间里换衣服,她直接把门打开,而对面正是男更衣室…… 可以说在那里的每一天每一刻都是折磨。大事小事甚至细微的动作都可以成为被挑剔的对象,所用手段只有你想不到没有她做不到。而这样一个人最后却荣升为了行长。当然那个时候我已经木然,我可以在柜台前听着嘲笑,哭着做业务,可以任任何人随意摆弄我,人心死到极致可以对什么都漠然,对什么都不在乎,对什么都没有反应,可以感觉不到时间的存在,感受不到温暖,感受不到 / 分不清他人对你的善恶。

而那个时候我还陷入另一个怪圈,我一直在思索会被单位抛弃的理由,也开始渐渐学习理解感情,而我也误把那局长对我的感情当成了爱。人一旦觉得有人是爱自己的,是很容易受感动的。我开始自责,开始在网上搜寻关于他的每一条消息,开始关注关于他的每一条新闻。看到一张他不开心的照片会想他为什么会不开心,甚至想为了他开心可以付出自己的一切。直到他在我生日那天,把车子停在我家门口,我才想明白那并不是爱。但是,那时候还并不是真正地了解男的,也还不明白他那种行为真正的意义。

在那一刻,我所有的信仰,所有的理想轰然倒塌。自己如此信任的人,根本就是一个不负责、伪善的人。那种受了欺骗,却投入了自己所有感情的感受是无法形容的,他抽掉了我生命中最后一块觉得还有点安全感的板,我开始找不到自我,找不到方向,找不到人生,找不到希望, 整个人仿佛掉入了得黑洞,没有东西可以依靠,只有刺骨的冰冷,我开始像活死人般的活在世上,一具行走的尸体,没有任何情感,没有任何反应,时间在我的脑海里早已是停滞的东西。

我素来不喜欢相亲,也没有心生过结婚的念头,因为回到上海后已经找不到家的感觉,以前看单位同事恋爱脚踏两只船的娴熟也让我对人的情感感到犹疑,再加上父亲的软弱形象以及听到的种种言论,都会让你避开恋爱和结婚这些主题,你会觉得恋爱结婚是很容易让人受到伤害的一件事,而如果生孩子就必须给孩子提供最好的条件。所以到了 26 还是 28 岁,终于有了第一个相亲对象,而这第一次接触,我就产生了抵触情绪,因为那是一个第一次见面就要拉你去黑黑的绿地,还问你能不能和他去旅游的人,我直接告诉了只可以做朋友。但是后来几番撮合,老妈劝说叫我要和人深入接触。所以又有了第二次接触,他告诉了我他离开原先单位的原因(他原先是同济风洞工作, 但是因为带了私活, 被别人鄙视, 也需要赔偿, 所以选择了从风洞出来, 去其他单位工作. 这是他的污点, 也是他的挫折。)也说到了他的一个同学因为在单位多报加班,被辞退,最后严重抑郁住院还成为了精卫那层楼里学历最高的病人。他说出这些的时候,就像揭疤一样一下又让我想起了之前所有似乎已经凝固的感受,我开始极力想把他拉回来,拉到正常的人生轨道上。但是我对他的劝说却成为把他推开的理由。而我却竭尽全力做着不可能的事情,当然最终的结果还是自己吃下自己多事的苦果。

经过几年炼狱生活,终于等来了主管的调动,这次调来了一个已婚男主管,我似乎看到了希望,觉得自己的生活终于可以舒口气了。我和他一直没什么,一直到情人节那天,我不知道为什么我在进入双联门的那一刻,他冷不防地跟了进来,然后说了一句我们两个被关在一起了。当时听得觉得直恶心,他身体有着一种浓烈的热散发出来,让你害怕逃避。我害怕的逃回位置上,后来进来一个同事,说他在厕所里偷偷哭,我不知道为什么产生了一种内疚,我是一个看不得别人难过的人,也是一个被教育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人,但事实是这些都必须用在正确的位置上,在这个社会上,尤其是底层,需要的是务实的生存能力,而不是其他。他后来就或明或暗地影响你,在没有监控的地方对你动手动脚,甚至会在没有监控的办公室,张开双腿。而也就是这畸形的东西。我还能傻傻地当作男人对你的喜欢,还会被感动,直到后来,他一句骂我的话,我终于明白了这个是性。也终于明白了,原来那个局长对我的也是基于这个,这点在以前我收藏的年会视频上也看出来了,通过他看其他女孩的眼神,只可惜那时不懂。我顿时觉得恶心又龌龊。不过也是他给我的这点点变态的温暖,让我的情感得到了恢复,从死人堆里活了过来。我发现自己原来这么多年都没有了,脑子里也什么都没有了,自己的青春就这样过去了,别人都是在学习上进中度过的,都有着很多奋进,都有了自己幸福的家庭,而自己却什么都失去了,身体 / 精力…… 各个方面…… 更重要的是,垮掉的还不止是你,还有你的家庭 - 多年为我担惊受怕受到我影响太大已经心力交瘁的父母。你是无法体会到那种憎恨的,那种憎恨可以深入到身体的各个地方。很多时候,我醒来的时候,都恨不得亲手掐死那个局长。而我记得刚醒的时候我整天下班不回家躲在车棚里偷偷大哭,哭完似乎内心像卸下了石头一样, 但是就连这种偷偷大哭, 还被看车棚的嫌弃, 怕你想不开死在车棚里,于是后来我连能放声哭的地方都没有了。

经历了这些,我终于知道自己太笨,根本没搞清楚这社会是什么样的,于是为了搞懂男的,我开始用陌陌。和各种男的聊天,和各种男的见面,你会对人性极其失望,你会发现不仅寂寞的单身约、道德败坏的约,家庭美满的,有女友有幸福生活的也约。我本想把自己练习到看到人脸就能判断这个人秉性,结果发现这是徒劳。很多时候相貌举止的确可以反映大部分,但有些真的看不出。我记得约到一个交大研究生毕业的小朋友,一个很单纯的小孩子,我问他你这样做,还相信爱情吗?他说相信。我问如果找到了她,你还会这样吗?他说不会。其实,我很希望每个人都是这样,可是我也知道这只是我个人的美好愿望罢了。人这一生太长,要面临的诱惑、顺境逆境也许都很多,谁又能真的保证自己不迷失呢?其实诱惑并不可怕,最怕的就是自己的信仰、信任倒塌,如果没有内在的原则支撑,其实人是很容易误入歧途的一种生物。即使有原则支撑,你在坏的环境里,也会不自觉沾染很多坏习性,尽管这并不是你想要的。在坚持自己信仰然后走了下坡路,而你以前所唾弃的一切都慢慢过得越来越好时,你会质疑一切,包括自己,你会问自己究竟什么是好,什么是坏?你会看到一些人越来越受人尊敬,而你越来越招人唾弃。其实,在物质缺乏的时候,不择手段得到基本的物质条件保有自己的实力,给自己的孩子一个好的环境,找一份好的工作才是最重要的,道德什么的都是狗屁。有了物质,素质才是需要考虑的问题。不然,恐怕只有被人欺负惨死的份。可能有些极端,但这是现实。在走的时候,他还在可爱地问我,你是不是嫌我长得丑,所以不和我约?我也只能笑笑。

另一个是 TUV 公司的海归工程师晚上带着开公司的弟兄和开公司弟兄的所谓女友一起吃饭,吃完饭说要去极乐汤(一个当时还不知道干嘛的地方),那女孩坐在我对面冲着我微微摇摇头,露出了担忧的眼神,当然最后的结局是我拒绝了去极乐汤的邀请。我在心底里感谢那个暗示我的善良姑娘,但我也担忧那一晚她的遭遇,我不知道这两个男的最后会怎么对待她,因为我看到了我回绝时他弟兄的对女孩的不满眼神,我也为自己因为害怕而走开感到内疚,但我也什么都做不了。当然这只是所见之人的冰山一角。

在我最困难、最迷茫的时候我也曾求助于一个我在图书馆帮助过的人,我曾用自己的卡借给他六本书,之后他也如约还了,所以错误感觉人还不错(所谓的求助是指找个人倾诉,得到情绪上的发泄,希望给我人生上的建议),并且出于信任把自己的经历讲给他听,他约我去上海电影艺术学院那里见面,还带我见了上海电影艺术学院的主任还是副院长以及政协的一个人,并暗示我这两个人是可以帮我弄到事业编,只要我陪他们几个上床,还告诉我上海电影艺术学院有个事业编的女生就是这么进去的,甚至给我说了他和女同事在办公室做爱的事情。我和他们一起坐车的时候,他们在那里讨论办类似黄色动漫 APP 的事情,他还说才是办大事的人,但是我也明显看出他对那两人的恭维,特别是那政协的,最后还说了一句,你俩今天表现不错。他还给我普及性知识,说种种办公室就是红楼梦和三国演义,我当场回了一句你女儿的性教育是谁教育的?他回:不需要我教,她妈妈会教的。后来我就默默地把他给删了。他又申请把我加回,说以后有什么事情可以找他。我不知道为什么男的可以不要脸到这种程度,而且还不少。包括公司的保安发现你脆弱无力的时候都会对你动手动脚,还说我妈害了我,有行为是很正常的,也是不需要负责的。

人在脆弱和无助,头脑不清楚的时候,对于人的丑恶嘴脸恐怕是最能看清楚的吧,所谓乘虚而入大概就是这个理。我不知道为什么这么多人可以这么不要脸地八面玲珑地活着,还是本身就是我的不好,其实很多事情你根本无法言说,我写这篇东西也无异于引火烧身。我只希望大家看到那些没有自我保护能力的人,那些无力抗争的人时,不要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也请不要让自己那么可怕。也千万不要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更不要把自己的痛苦加倍叠加在别人身上。可怜之人的可恨之处有多少是被培养出来的,找弱者泄欲,恐怕与禽兽无异。

终于,我还是选择离开了那满地绿的银行,与其说是自己要求离开还不如说是逼着你离开的,从开始的廉价劳动力到后来发现你精神垮了彻底无用武之地了,以至于在急诊紧急住院的情况下,打电话请假说把假单微信发过去都不行,非要我把病假单送到单位否则就算旷工要开除我,无奈心力交瘁的父母在费力照顾我的同时不得不赶到我上班的地方交病假单,我想如此无情的单位,也算罕见了吧,虽然说最后许诺叫我去做理财经理。当然,归根到底,还是应该归功于我们国家伟大的派遣制度,可以让人随时得不到满足就可以对你下手,当然你也可以骂我说是我自己的无能。

你说我现在正常了么?不正常,长期的压抑使我的记忆力、理解力都大大下降,你会发现自己的脑子动不了了。包括在写这些的时候,都会觉得有些吃力。对于事物的感知更是没有了以前的灵敏,很多时候也无法分辨别人对自己是好还是坏。总是无法去信任一个人,害怕别人靠近,怕被伤害。也无法像之前那样去正确判断一件事情。而对于这一切你都无能为力,你知道自己无法再向以前那样轻松读书学习,这才是最无奈和沮丧的事情。可是人生就是这样,经历无法抹去,痛苦无法抹去,你无法把自己再变回原来的自己。

正是因为发现自己越来越衰弱,无力再改变什么,甚至无法自保,你会变得非常痛苦,因为你知道你再也无法给自己一个完整的家有一个可爱的孩子,也无法给父母以前的快乐,更无法给父母一个快乐健康的晚年,这些你一眼可以看到的事情每天都出现在眼前,你看着父母一天天无力,一天天衰老,但无能为力。你想帮父母找回一点属于他们应有的待遇,却可笑地发现政府已经把这条路滑稽地封死了。大部分人看政府是向往的,也是认同的,我曾经也是,在没有倒三观之前,我是多么纯真地认为政府真的是一个为人民服务的地方,是一个神圣的地方。我相信现在还是有很多人这么认为,我也希望我还可以像以前一样爱自己的国家,可是完全不可能了,很多时候不是我们不想爱自己的国家,而是这个国家根本不值得我们爱,当然也或许是我没有资格爱它或者让它爱我吧。当然我相信我说出这句话时一定会遭到很多人的唾弃,很多人也会说一切是自找的,我可以理解,经历不同,角度不同,都会带来不同的视野。我只能说自己的感受,痛苦经历多了,人是没有再爬起来的力气的,就像巴甫洛夫定律里面的狗一样。我现在的任务也不过是让自己尽量地活着。

你说我现在最想得到什么,那就是找依靠,找到一个可以依靠的肩膀,人最脆弱的时候连站着都是瘫软的,但是你也很清楚那是不可能的,因为你知道以自己现在的处境不管在哪都只会是一个拖后腿的,人都是脆弱的,也是会被嫌弃的,这是现实,无法逃避,毕竟在这个世界上谁都是渺小的。所以我只希望把自己的经历写出来给那些未经世事的女孩提个醒,当然并不是说所写的经历里我没有错。

我很希望那些在权势里的人,不管大权还是小权不要因为自己有权就用自己手里那点可怜的权利对别人下手,特别是搞不清楚状况的蠢姑娘下手,还假装好人般的掩饰自己变态的自私。你可能很轻松就抽身了,却不知道你轻松的一个举动就会把其他无辜的人推到痛苦的深渊,甚至彻底毁了一个人,毁了人家一家。也希望那些有权利的人,不要用手中那点肮脏的权利去做那些见不得人的事情,你怎么爬的别人其实是很清楚的,虽然人在做天不在看但是我相信人都有摔跤的时候。更希望那些看到别人脆弱就认为有机可乘的人多收敛点,多行不义必自毙。虽然实践证明这句话是错的,但相信一定会有人收拾你。

对于那些吃着碗里看着锅里的,你们这么做有想过你们自己家里的女儿吗?当然又有多少女的在自己幸福的同时,根本不知道自己老公或者男朋友在外伤害别的女人的事实或者假装看不见。看了太多不该看的,经历太多不该经历的,你会对人性失去信心,你会发现自己无法再相信任何一个人,来自心底的害怕是深入骨髓的。你不想和任何人任何事有接触,也开始逃避任何事物。每一个想靠近你的人都会被当成一种威胁,你变得无法辨认人的好坏,别人的任何行为都可以引起你深深的恐惧。而你的内心又是如此的渴望信任别人。

我们常常以为只要自己不主动作恶或者仅仅是保有自己的利益就还是好的,其实经历多了你会知道,根本不是,很多时候我们也是恶的助推者,利益是把我们推过去的根本原因,我们习惯了沉默,谁又会因为一个不相干的人而把自己推向危险的边缘呢?顶多也就是在背后一声叹息,说一句这人可怜而已。当然毕竟每个人都是弱小的,能在背后对人施以客观的评价已经在这世上算是很好了。

我爱自己的父母,但是也恨过,那种复杂的情感只有经历过的人才能体会,就是到现在我也是爱恨交织的一种感情,我只想说,如果你们爱自己的孩子,还是尽量保有对孩子的完整的爱吧,请不要把对兄弟姐妹、对兄弟姐妹孩子的爱以及对陌生人的爱甚至对父母的爱凌驾到对自己孩子的爱之上,那对孩子真的是一种伤害,特别是一些原则性的问题上,当然我知道在这个关系中父母才是最痛苦的。父母的视野也是有限的,父母给的意见有时也会害了自己,如果认准了还是跟着自己的心走比较好。

我也好希望人都能从心底尽量多帮些别人,虽然这个社会的根基是竞争,但是竞争到最后你真的能得到快乐吗?在这个物质奠定一切的社会里,有多少人眼里只有了钱,有多少人披着羊皮做着狼,我承认没有物质没有学识,在这个社会你无法融入任何一个圈子,每天要接受的鄙夷的眼神、冷漠的言语恐怕会比你每天吃的饭还要多,而你还要面对种种的生存压力以及各种提心吊胆。竞争能让我们在这个社会有更多的积累,能给家人带来更好的生活,特别是孩子,只有我们生活好了,孩子才能有好的生活,作为父母哪个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生活在幸福中呢。

可是,我们就因为自己家要过好,所以就把别人排挤或者为了自己的私欲祸害别人,难道别人、别人的孩子就不是人么? 恶人要严惩,但是又有多少恶人是被逼出来的呢?又有多少所谓的好人做了始作俑者呢?又有多少人在不择手段得到自己想要的后又反过来做起了好人呢?难道被逼坏人就应该接受惩罚么?难道不择手段的人过上好日子就应该么?难道满心善良的人,最后反被伤害还非要落得一个傻的嘲笑,处处受到鄙夷么?你说我现在爱这个社会吗?一点不爱,你说我都是正确的吗?根本不是。如果那时我情商智商高点,能够看透就不会将事情处理得如此糟糕,也就不会有如此漫长的屈辱历史,他也不会那么失落,我相信他也有自己的苦衷,也有自己所受的伤害,但是我看到的更多的是他的心底的自私,连偷个衣服也要偷上半身的,真心觉得变态恶心。至于那个母夜叉我只想说我没有错,那个人作为管理者根本不合格,但是从单位的角度一定是需要这样的人的,特别是一家自己内部都斗来斗去争业务的集团。

我希望所有女孩都可以不那么白痴,别人的失落、难过很多时候是源于自己的私心,很多人最终爱的是自己。所以不要想当然的认为是自己引起的。很多时候我们只是弱者。对于我们最珍贵的是时间,有时发现事物的发展不对,一定要及时转向,不要太听话,很多时候父母的建议仅仅是他们的视野,他们也无法预见事物的发展。每个人还都应该学着现实一些,世界没有想像的那样美好,你护了别人,让了别人,别人有可能并不会记住你的好,还有可能成为理所应当,甚至在你有难的时候踩你一脚。不要为不值得的事物或者不现实的信仰理想投入太多,总有一天付出巨大代价后会悔不当初。理性对于人生太重要了。当然在受难的那段日子里,也有很多人帮助过我,我很感激,你们的帮助我也一直记在心里。其实我是多希望这个社会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但你最终会明白,这仅仅是你的美好愿望。

我写这篇东西,也希望能帮到一个和我有着类似遭遇的男生,也是在那个满地绿的银行,看到他父亲为他奔波,其实很心疼,当我看到那男孩憔悴的面孔时,我可以感受到那种脆弱,我只知道我走的时候他去了凤阳路当了大堂经理,现在在做什么已经不知道了。

那个在我 24 岁把我推入痛苦深渊的局长是卢湾社保局副局长乔钱鑫,他还任过卢湾区法院副院长,检察院副院长,科长叫郭蓓蓉,那个母夜叉叫顾丽娜,我走的时候是邮储银行大渡河路支行长,那个恶心的已婚男叫张大勇,我离开时在石泉路支行当行长助理。那个图书馆借给书的叫叶华是江苏南通二建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当然在整个事件中,我的傻,我的不成熟,我的看不透也造成了对自己的深深指责与怨恨,恨自己的傻,恨自己的无能,恨自己的懒惰,恨自己的不聪明,恨自己的怯懦,恨自己笨拙的情商,恨自己对一切无能无力,恨自己只能成为拖累,从某个角度来说其实我也是自私的,如果当时没有发生去银行的事情,没有近十年般的炼狱,或者自己成为政府的获益者,我也许就不会写这篇东西,对于很多无奈的事情,我可能也只会一声叹息,这也许就是人吧。当然,如果我的适应能力强点,勤奋一点,受环境的影响小一点,抗挫折的能力提高一点,自己长脑子一点,也许就不会落到今天这个地步。

所以,我也没有资格去指责别人什么,别人说什么其实也是百口莫辩,归根结底还是自己做得不好。当然现在所有的一切都已经定型,我已无力去改变。就算是现在死亡的念头也时不时的浮现在脑海里,人也是一种怯懦的动物,真的临近死亡你会怯懦的恋生。因为你不知道死亡的那头是什么。你说为什么我会遇到这么多不可理喻的事情,其实我也不知道,也许自己也存在很大问题吧,其实很多男的都是乘虚而入的动物,再加上我不太和别人沟通感情上面的事情,也认为是私事不愿意与他人分享,又不聪明也没有什么朋友,还不会反抗,遇到事情只会逃避,总认为自己哪不对,不会面对,也不会叫,自然就成为他们眼中好下手又安全的对象。用以前老师的话说,我属于别人把我卖了我还在帮别人数钱的人。

当然并不是我多好,而是我傻,相信很多人看到这更多的是嘲笑我。谁让我傻,才会入坑。当然也不排除这些人本身的婚姻不幸福导致想出轨的可能性。有人说我总是把别人想得太好了,的确,可能是自己太贱了吧,谁让自己那么幼稚呢,什么舍己为人,为人民服务什么都不过是某些人用来的工具,就像现在的退休制度,对于身居安全系统里面的人自然是越长越好,而对于底层人民及没有工作没有安全系数可言的人民来说,恐怕还没到退休时间就死了一批又一批。得益者自然不必言说。当然,世界本就不公平,我只希望得益者能用手中的权利多帮助些人,而不是压榨别人干那些见不得人的事,还把自己装得多完美,伪的善比直接的恶更伤人。也希望一些人不要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泄欲只能证明自己是个畜牲。或者自己被伤害了,还去伤害别人的人,请你们将心比心下,不过估计你们不会。

你可能在这里看到的更多的是情绪,是的,我写这个东西,本来就是对自己心事的倾吐,改变不了任何现状。只希望善的人能学着坏些,恶的人能有些收敛吧。思路混乱,写得也只是大概,凑合着看。不管看完后对我什么评价,我都欣然接受。

在我抑郁的那段时间,我的外公也走了,没有照顾过老年痴呆又心室早博的人是没有办法体会那种难过的,当然最难过的并不是我。因为方便看病及照顾,我妈妈把外公外婆接到了我们家,五个人挤在小小的房间里,外公每天做的事情就是点人头,看亲人少了几个,然后问亲人问什么不在,你和他解? 释沟通,他清醒时明白,却已经说不好,你无法言说那种亲人之间虽然在眼前却似离很远的那种悲伤,而外公每天晚上半夜都会莫名坐起来,更是每天的必修课,当然还有各种各样的事情。看得自己每天都很难受,你每天都要体会父母照顾两个老人的艰辛,体会子女想让老人好起来但又无法办到的那种无力感,那种心痛的感觉。我不知道母亲是如何度过外公去世的那段日子,但我知道在我只是在看照顾的那段时间里已经快崩溃了。

知乎用户 建哥 发表

我觉得主要是生存压力的问题

我出过国,切身体会过欧洲人的福利待遇,收入和消费同中国国民的不同。可以说,很多国内的人,努力奋斗了大半辈子,得到的只是欧洲一个普通市民的生活。

我看了很多回答,有的提到了这个问题,认为生存和经济问题会影响一些科研人员。我认为有些道理。

另外,有些人会说中国留不住人才,或者在足球等领域找不出人才是因为国家的形势。或许留在国外的人才想要讨个更好的生活,或许有些足球有天赋的人为了高考放弃了爱好。但这都不是你问责国家的理由,做选择的可是你自己。

如今的中国,大家都为自己奋斗,为了钱奋斗。有多少人是抱着对社会有贡献,对学术界有所建树的目标而奋斗的呢?平均年薪百万的知乎里也没多少人吧?

不要觉得我跑题了。我高中曾认识过一个朋友。他的历史非常好,他从小就喜欢研究历史,他的课余时间,休息时间都花在了历史身上。历史老师也说过,他的试卷几乎完美。就这样的一个人,他是做学问的料,也有做学问的才能。可是你猜高考他的志愿是什么?某 985.211 金融系。我不能怪他,但中国有多少和他一样的人,做了和他一样得选择?

这就是中国人才为什么少了。

知乎用户 卫凌贞 发表

根据美国中情局 world factbook 的数据,2015 年的时候,中国的人均受教育时长是 14 年,和巴勒斯坦国加沙地带的女性平均受教育时长相当。

相比之下,捷克、希腊和爱尔兰,这一数据分别是 17、18 和 19 年。


当然,受教育时长并不意味着顶端人才的多少,还需要考虑教育的质量。受教育时长本身可能也和就业市场有关。

但如果没有大量的公民接受高等教育的话,是一定不会有多少顶端人才的。

知乎用户 方建华 发表

要知道科技这一套东西,都是西方人玩出来的东西,中国人是后面跟着上的,今天全世界都西化,这是事实,并且这个世界的规则制定者,是西方人制定的,不是东方人制定的,在唐朝规则是东方人制定的,全世界的人都跟着东方人学,因为那时候唐朝是最强大的国家。

今天中国,还只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任何发展都需要时间,想在西方人制定规则上面领先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还是有一条很长的路要走的。

美国作为世界的老大,他是规则的制定者,全世界都是跟着他玩的,这个规则就是由美元建立起来的抢钱计划,谁想打破这个规则,他就会教训谁,不管怎么玩,最后的赢家都是美国,因为这个规则是他规定的,全世界都在使用美元。

今天的医学,都是在用西医那套,这一套的规则是它他们制定的,现在遇到头痛脑热,那个不是吃西药。

今天的股市金融,这套资本家的玩法,包过房地产这些都是资本家玩的那套,规则玩法也是他们制定的。

今天的营销学,都是西方国家玩出来的那一套,那个所谓的营销大师,不是讲这些什么定位理论等等。

不要认为,我们很强大,这都是自已想的,其实跟本没有那么强大,不要动不动就跟世界强国比,跟本不是一个级别。

知乎用户 迪迦杀手 发表

因为我们根本不需要顶端人才,一般的人才加上绝大多数普通老百姓就够用了。

我们并不想在国际上争什么世界的第一,更不想取代美帝,称霸世界。我们只想要安安静静地搞好自己的事,好好赚钱,好好守好祖业就行了。而这个目的决定了我们根本不需要顶端人才,只要绝大多数人都是从小听老师和家长话,长大了听领导和老板话的,安分守己的普通老百姓就够了。这些普通老百姓只要老婆孩子热炕头,他们就满足了。然后为了这个目的,大家一辈子好好工作,好好纳税,那就可以了。只需要这样,我们就可以在国际上实现自己安心发展,好好赚钱的目的了。要什么顶端的人才呢?

至于什么高大上的目标,交给那些有雄心的国家去做,我们跟在人家后面,摸着人家过河,其实也挺好的,还没有风险。让人家用顶端人才把前面的路探好,我们跟在后面走人家现成的路,这样更稳,也没有什么丢脸的。

所以这个问题的答案就是这么简单:因为我们不需要,所以我们自然就不会产生培养顶端人才的需求,也自然就不会有顶端人才了。

知乎用户 梁唐​ 发表

看了很多一本正经的回答,觉得有点好笑。

高票答案说的都有道理,但是这个问题的本质并不是为什么会人才比不了西方,而是为什么会出现这个问题。

这几年相关的论调太多了,什么 14 亿人口找不出几个踢球的,14 亿人口出不了诺贝尔奖什么的。本质上,这一类问题的背后都是人口基数论,总觉得什么问题都能用人口数量来解决。认为人口足够多就能解决足球水平、教育水平、诺贝尔奖等等问题,这种观念才是最大的问题

现在已经 2018 年了,人口基数论基本上已经过时了。不然遇到问题我们就多生孩子就行了是不是?非洲那么多人,生育率那么高,怎么还那么穷呢?怎么还没人才呢?因为没有优良的教育环境,完善的教育培养方案和个人的努力是出不了人才的,生再多孩子也没辙。

中国顶尖人才数量的稀少牵扯到的因素很多,像是综合国力、教育水平、国民认知等等。唯独和人口数量没什么关系。

知乎用户 青冰白龙 发表

在人才尤其是顶端人才方面,讲究的是厚积薄发

人才的储备必须成规模才能发挥作用,如果只有一两个天才而其他人的能力跟不上天才的节奏的话根本左右不了大势。

而且,诺贝尔奖具有滞后性。

美国大约在 1894 年 GDP 就超过了英国成为世界第一,但是 1907 年美国人才拿到了第一个诺贝尔奖。甚至到二战结束的时候,美国人在战场上狂虐德国人,但是拿到的诺贝尔奖数量还不到德国人的一半。直到 50 年代末之后,美国才彻底发挥出强大的实力,得奖的数量超过其它国家的总和。

日本也差不多,日本侵华之前已经是列强之一,但是 1949 年才拿到第一个诺贝尔奖。日本 80 年代的时候经济发展到顶峰,但是直到 2000 年之前一共只拿了 8 个诺贝尔奖,刨去 1 个和平奖 2 个文学奖,真正的科学奖项只有 5 个。90 年代之后日本陷入了长达 20 多年至今看不到尽头的经济困境,但是诺贝尔科学奖项却在 18 年里拿了 12 个。

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因为只有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发展到一定程度,才能够培养出顶级的人才并且能够给他们创造出发挥出实力的良好科研环境。这就需要一定的时间:一个国家成功崛起了之后,才能为下一代创造出这种条件,下一代人成长起来至少需要二三十年的时间。

另一方面,其实诺贝尔奖的评委们都是一帮势利眼,有名气的国家有名气的大学有名气的教授尤其是白种人在评选时占尽便宜。

这就好比,美国哈佛大学教授 A 和英国牛津大学教授 B 联合研究出一项成果,柬埔寨金边大学教授 C 和尼日利亚伊巴丹大学教授 D 也联合研究出一项成果。评选的时候肯定是前一对搭档获奖的可能性更大。

甚至有的时候,诺贝尔奖的评委就是赤裸裸的种族歧视。

前文提到,日本拿到第一个诺贝尔奖是 1949 年,但是早在 1901 年日本的北里柴三郎就应该获生理学或医学奖,结果评委把奖给了他的合作者德国人埃米尔 · 阿道夫 · 冯 · 贝林而直接无视了北里本人。

1926 年本来生理学或医学奖该是山极胜三郎和市川厚一这对日本医生的,但是诺贝尔奖的评委直接以诺奖不应该给黄种人为由给了别人。

一百年来,日本人该得而没得的诺贝尔奖至少有 10 个。

所以说,中国现在拿的诺贝尔奖少非常正常,不用着急。

知乎用户 甲鱼不是龟 发表

因为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呀……

你总得先研究一代战机,然后二代,然后三代,然后四代,然后五代,按照这个顺序吧?

一个资质平庸的普通科研人员和一个天才科学家。

普通科研人员所属国家技术积累雄厚,五代机已经在天上飞了,你说他研究什么?当然是六代机了。

天才科学家所属国家基础不行,三代机都没搞定。请问他怎么研究六代机?他是不是只能先研究三代机?

那么,天才科学家拿什么成就去拿诺贝尔奖?拿落后人家两代的技术吗?

一个人能不能拿诺贝尔,跟这个人的教育确实有关系,对比的对象是同一国家的人。而一个国家有多少诺贝尔奖,以国家纬度对比的话,我觉得更多的是跟这个国家本身的积累有关系。

说白了,中国还没走到科技前沿。而诺贝尔奖是给科技前沿的人的。

知乎用户 陆海天​ 发表

首先,中国的顶端人才不比西方差。否则我们不会有那么多留学生获得在美国就业生活的机会。美国人再傻逼也不会花钱雇佣能力远不如本国人的中国人吧,所以这个问题就是错的。

其次,这个问题的逻辑,若是美国人估计也可以这么问,为什么美国人才那么多,还要全世界雇用人才,是顶端人才不够吗?

最后我想说一句,逆向民族主义总是很容易的方式,但是真正的爱国者更应该思考如何探索国家如何获取人才或者自己如何成为人才的方式。

而在教育改革、考试改革、国企雇用改革、绩效考核制度、涉外招聘等一系列领域,国人可以做的东西还很多。

知乎用户 海雨 发表

我国现在的人们对世界的认识,只接近十九世纪的欧洲。

就说 1840 年代左右的十九世纪中叶。

1840 年我国鸦片战争割地赔款道光帝根本不知道英吉利是什么鬼。

简爱的第二版出版于 1847 年,就是我们现在经常读的那本简爱。里面人物的情感表达方式,即使现在,我国许多女人,达不到简爱的认识水平。

马克思恩格斯的共产党宣言出版于 1848 年,我国依然在面对这里的很多问题。

巴黎的这种拱廊商业街,类似我们现在大城市中心的室内商业街,出现于十九世纪中叶。橱窗,玻璃天顶,商品玲琅满目,有吃有穿有玩。图中的灯,当时是煤气灯。而其他一切,就是 1850 年左右巴黎的样子。我国现在的室内商业街,有这种设备和格调的,是近几年的事。

1840 年代,英国完成了属于大英帝国时代的工业革命。我国至今没有引领过属于自己带领世界的工业革命。

我国差很远的距离。

而且中国现在选拔人才的高考制度,是选拔听话的理工人和听话的文科人的官僚人才选拔模式——相当于选的多是唐僧和二师兄三师弟。

西方主要在选拔孙悟空这种人才——但是这种人才对官僚统治极其危险。最有想法的大脑,一般不会喜欢被官僚人的思考模式建立的制度束缚。

然而中国从高考到社会的筛选方式,一般会摧毁孙悟空式的人才。

盖茨和小扎可以中途退哈佛,去做自己认为重要的事,哈佛甘心提供一定帮助,被他俩利用。我国恢复高考后,尚未有敢退学的清北学生——因为这会背负巨大的舆论压力。

不要因为有些事不让以任何形式进行讨论,就认为它从未发生过,并从未产生影响。

中国没有顶尖人才了。居于一定位置的掌握一定资源在社会显山显水的,不是顶尖人才,多是官僚和适应官僚管理的人——筛选的时候也没想筛选顶尖人才;有顶尖潜能的,要么被社会层层压制掉慢慢消磨了力量,要么远走高飞去国外混得风生水起,要么死掉了。

知乎用户 乖巧最可爱 发表

钱出了问题。

一个人是否能成为人才,不仅仅是由天赋决定的,教育也有很大的关系,而教育的质量和钱息息相关。

和美国人相比,中国人现在还是非常穷的,因此中国人接受的教育质量普遍不如美国人,因此中国的顶尖人才数量不如美国。

但是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现在这种情况正在快速改善。

现在北大清华的国际排名已经提升到世界二十名左右,十年之内就会进入世界前十。二十年之内,中国的顶尖大学就可以和美国分庭抗礼。

虽然人均水平还差得远,但是现在出生的中国孩子,如果天赋足够(能考得上的话),在长大后已经可以在国内接受世界上最好的教育,而不用千里迢迢地跑到美国去了。

知乎用户 M3 小蘑菇 发表

因为西方 400 年前积累起来的科技优势一直持续到了现在,许多技术对中国封锁,中国的留学生也很难学到

知乎用户 Xiuquan Yu 发表

科技不是堆人口 是堆钱 烧钱不一定有成果 不烧钱一定没成果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我知我才疏学浅,故提供角度而已,未设结论。诸君评论动不动就傻,被奴役惯了等言论,哎,痛心疾首,真想约出来打一架。

以下为原答案。

我这里有个角度。

基本社会福利。

一种是高福利国家,基本福利可以得到保障,哪怕是你无所事事,也可以汉堡可乐。固然会造成一部分人好吃懒做胖成猪,但是会让想做事的专注于自己想做的事儿,这类国家意识形态上认为损失一部分人靠压榨得来的生产力,得到一部分人靠主动探索得来的生产力是特别划算的。而主动探索这帮人成为高端人才的比率比较高吧。

一种是低福利国家,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不得。如果家庭条件不是太好,就会不得不选择一种回报周期短的,类似于灾年把地卖给地主。不是人没有兴趣,而是兴趣和生存需要抉择,我选生存。这样的社会,勤劳程度会高,但是成为领域尖端人才的比较少。

每个意识形态都有优劣,提问主要针对没有高端人才,也应该看一下那边有更多人啥也不干,成为社会负担。然后就不要喷我国体制不行,要思辩。

欢迎指正。希望大家不要太极端。

知乎用户 高山县​ 发表

因为月亮不够圆

知乎用户 甲辉 发表

给你举个例子。

我们是国内某 top2 专业。文理结合,但在国内归属于传统文科专业,而实际中会经常应用数理统计的方法,在国际上来看,一些理论方法的实践研究上对于线代微积分的应用也是常态。

然而我们学院没有高数与统计的课程设置,因为我们的导师都不会……

所以我就自学了,跟的是 mit open course 的公开课

也随之继续翻了翻国内我们领域的顶刊。

具体到我关注的子领域,关注的主要是统计形状分析理论在我们实际专业研究中的应用及周边衍生应用。

了解统计基础理论的都知道,统计方法的应用有统计空间的前提条件,比如欧式与非欧的统计方法应用范畴与数据要求是不一样的。不同统计空间的数据是不能直接套用的。

但我们的顶刊文章,在进行形状统计分析时,会直接绕过理论前提,将欧式空间的测量数据直接使用非欧式统计方法…… 至少它表述上是这么说的,至于具体怎么做的依据我的了解估计就是直接拿国外软件瞎吧啦。而正常的做法,是首先正则化将形状坐标转化为无大小方向旋转的形式坐标,进行广义 procrustes 分析。由二维坐标构建的 procrustes 空间是二维流形而非典型欧几里得空间,因此接下来要么是直接用非欧的统计方法,要么是构造近似切线空间数据投影后进行欧式统计。而类似的基础理论错误我在做硕士论文时发现了好几篇文章。

是的,我发现了,不是我不懂,是我们学界,都不懂…… 就算是文科,据我所知除了我们之外的有些学校也是有文科数学的,放在整个国内学界看,这样离大谱了不是?

对了,这国内顶刊,是中字头院某研究所主办的,没错,就是你想的那个院……

再说到我读博。因为国内没有几个可选的,所以就找了本校本专业的青长江,我们的现副院长。

当然实在是因为没得挑了,出国出不起,国内其它学校还不如我们,虽然这长江人品极差,偷过国外的材料以至于现在出去留学的人家都得问是不是这人学生…… 论文还造过假以至于被人家期刊集体拉黑名单…… 英文水平 look forward to 的 to 不知道啥意思的那种…… 因为没水平极少做演讲,上课也是个美吹,学问没多少套路一大堆,偶尔做次演讲也是讲的国外的什么全球健康史计划和他有个毛的关系……

不过你也知道,在中国,有时候你实在没得选……

于是就约聊,答主属于想跨了小方向读博,原方向与小方向属于在国际上属同一方向但在国内又有区别的,所以自然是先和老师沟通了。

给青长江简单说了下最近做的综述,主要是系统考察归纳 xxxxxxx 的历史与方法论的,因为国内属于空白,国外各国历史有差异,总结的也不系统。

青长江说那 xxxxx 呀,我们早都有了,不好用啊,我们不用了现在,都用 ct 做牙齿啦。

我一愣,ct 不是 xxxxxx 常用的一个设备吗,而且现在做牙齿形态学研究普通医用 ct 的精度早都不够了吧,怎么着不得 micro-ct?而且没用一说何来,美国该领域顶刊每期十来篇文章至少有两三篇是该内容相关的,发表数量逐年递增,怎么就没用了?

后来就是漫长的套路,总言之,意思就是我要慎重考虑,不是简单的事情,考虑好了再找他谈谈。

于是乎我接下来就该青长江提问的相关问题仔细做了调研,xxxxxxx 的近些年在小的方向领域的具体应用、相关文章发表数量递增图,由于本来就计划是毕业论文的一部分,所以不到半个月完成了,去找青长江,结果青长江公务繁忙,拖拉拉一个多月,最后还是被我早上去办公室堵到了,然后发现,人家其实是不想收……

我就郁闷了不想收不直说白白浪费我时间这特喵的申博时间就这几个月我容易吗……

后来仔细考察了下也释然了,这老师收的学生就没几个本校 985 的,大部分是其它学校考上来的,985 本科的学生 hold 不住,相反其它学校考上来的反而比较听话务实一点,仅有的最初收的俩本校直博生天天在脸书上骂…… 考虑到我们专业年年研究生有三本同学考上来,我们都自嘲本专业是逆袭 985 的最佳选择……

后来毕业答辩这丫还针对我了,说我的文章格式不符合规范…… 我当时就想一口唾沫喷上去,就丫当年写的博士论文以为我没看过,丫懂得什么脚注、尾注、参考文献的区别?丫不过是把所有每章后的尾注式参考文献复制到全文末当总的参考文献吧?以为我没看过你们师门论文似的?

当时答辩的旁边两位老师对视一眼不说话,我想争辩两句,不过旁边一位平时有学问但是比较低调的老师摇了摇头,想想学院的风气,我就没说什么了。后来答辩完聚餐时该老师告诉我,你写的这综述,虽然不算严格意义上真正具有创新意义的东西,但咱们学院这批外文文献都看不懂的,除了自己研究的子方向对于关联学科一无所知的,基础数理理论都不知道的,怎么可能看得懂?我当时也无奈的笑了笑,亏得我这论文外审是南大的 x 老师和咱们退休的 x 老师(学院当年扛鼎的教授)审的,不然估计真可能不给我过。

这里插个笑话,答辩的时候有不学无术的白发老教授和旁边的老师讨论说,xxxxxx 学,有这个东西吗,称之为方法可以,称之为学问不适合吧?旁边一个不看其它领域文章的关联学科教授抿着嘴点了点头 “我觉得也是”,我当时心里就乐呵,不说国外实际的相关文章的数量以及基本关联专著,单说名词后缀 - ics 什么意思稍微有点英语基础的怕是都明白吧,我这直译还不对了?

一直想不明白的是,该长江到底为什么有点儿针对我,毕竟我还给他写过项目申报书,他的几个省级项目也是其他老师组织下我重度参与一起完成的,甚至说白了,那几个项目如果不是我自学软件与技术自己做,拿到外面 3d 公司做,至少得多掏个十多万,那还能落他腰包里?难道就因为我和他曾经私下多争了几句学术问题?

后来一想,还真是,毕竟但凡认真搞过科研与技术类行业的,都知道一个人水平怎么样,聊两句就知道了,的确学术上他聊两句我就知道大概真正什么水平了,估计也是觉得我不太好控制,所以一来浪费下我的时间耽误我申博,二来顺道恶心一下我反正我也不能拿人家怎么着……

对了,我参与过的这些项目,你们去长春,杭州旅游的时候,没准还能凑巧看到,当然国内惯例,是留不了我的名的,不过每个项目好歹当初拿了 5000 块钱……

以此祭奠中断的梦想。

知乎用户 休宁 发表

首先,自己国家顶尖学府的人都看不上从本土培养出来的人,硬是把厉害的牛逼的逼到国外,国外 top 到清北,清北到普通高校,而真正厉害的人在国外则很容易能得到认可。其次,社会重娱乐重金钱轻科技人才,科技人才在大多数人眼里也就是臭老九,拿的是一般的工资,要求的却是国际领先,项目经费是外行审批,怎么能有顶端人才?

知乎用户 这电瓶车没瓶啊 发表

按这么说,印度应该是世界第二大科技国。

工程师收入比不上发达国家端盘子的服务员。

研发人员收入不如日本送外卖的小哥。

还想与世界硬肛科技???

当年祖国一穷二白,许多人糠咽菜就忍了。

现在国内一堆收租二代吃喝玩乐,还想让工程师吃糠咽菜?

张小平十二万年薪的事还记得吗?

知乎用户 王晓彤 发表

等一二十年,就不一定 “这么多” 了。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我很不尊重前辈但必须要实话实话的指出,我们国家目前顶尖人才缺乏的现状必须归罪与 50-60 年代出生的这批人人才断档造成。当然这不是他们的错,但后果就是这批人不仅无力承担他们应该壮年时代(80-90 年代)科研工程的重任,而且在他们担任大学任职期间也没法给年轻一代人教授与现代社会接轨的科学技术知识,非常多的忝居高位的教授们只会照本宣科,只知道利用职位和名望发财。对于国内的顶尖学术人才而言,必须要到美国教授那里才能找到顶端的研究方向,人才外流自然是不可避免的。

知乎用户 节制 发表

如果单纯说诺贝尔奖,请关注一下中国发明奖,这个奖不公开。

如果单纯说中国顶尖人才少,可能你接触的少。

再比如说,中国人打乒乓很好,打篮球没那么好,那这怎么比呢?

全世界国家里,人才比中国多的是哪些?美国的人才可不是他自己的,人家为全球国际事务设了个卿。

知乎用户 李劼 发表

不是中国的顶端人才不给力,而是我们对人才的评判标准太苛刻。

想在中国成为顶端人才,你必须有理想,有道德,有水平,有成果,有级别,有待遇,有趣味,有故事,有个性,有分寸,有福气……

按 “中国标准” 筛选出来的顶端人才,搁外国都是“圣人”,“上帝的宠儿”,“人间神”。

“外国标准” 的 “顶端人才”,扔中国大多是怪咖。

知乎用户 靓仔 发表

小时候,不许不听话,不许问为什么,不许玩与学习无关的事。
于是,长大后,不能批判,不能怀疑,不能质疑权威,不能做与挣钱无关的事
然后你问我,为啥比不过人家。
我只能无奈的告诉你,凡事都有两面,凡事皆有代价,你想超过人家就得解放思想,当然代价就是,思想不统一。
既要又要,多快好省本身就是伪命题,多,就不可能省;快,就不可能好。
要奋斗就要有牺牲,你做事情想要达到一个效果,那就必须付出相应的代价。你不愿付出代价,还想要同样的效果,那也可以,你就得付出更多的别的成本。
比如说,春耕秋收,这是自然规律,你现在非要大冬天开种,那怎么做呢,你需要大棚,需要额外的供暖,这就是支付了多余的成本,也是反抗规律的代价。
说明白了吧,要么遵守规律,要么支付更多成本,两个都不想?那就躺平别抱怨。

知乎用户 李文强 发表

知乎用户 房三观 发表

是国内教育出了问题。看看高等教育的教育质量和目标就知道了。

德国二百年前的教育宣言曾经这样说:

教育的目的,不是培养人们适应传统的世界观,不是着眼于实用性的知识和技能。而是去唤醒学生的力量,培养人的自我学习的主动性,抽象的归纳力和理解力,以便使他们在无法预测的种种未来局势中,自我做出有意义的选择。

我们的教育,要么扼杀了一个青年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要么就是教孩子怎么混日子,打游戏,泡妞,虚度光阴。

当然也有科技投入不足的因素,想想看就知道了,我们的财富都往房地产领域投资,拿了一堆的钢筋混凝土。而西方,把社会财富往科技领域投资,拿回来的是技术,是通往未来的门票。

一个教育出问题,而且社会财富价值观没有正确导向的,怎么可能出高端顶尖人才呢??

知乎用户 Burgundian 发表

体制说透了,说一下体质,华人在最顶尖领域的成就并不如人意,譬如最好的脑外科心脏外科医生鲜有华人,长时间全神贯注的体力精力消耗,比不过东欧人、犹太人甚至印度人。

长时间枯燥的思考,道理一样;甚至说句恶心的,在交配最出效果的最后两分钟极为难忍的高强度快速活塞运动里,多少人败下阵来,功亏一篑,与美妙的情感征服失之交臂了?

那么背后的支撑是什么,几近疯狂的热忱,在生理学上的意义何在?值得思考。

知乎用户 骑士 发表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一直也很想回答这类问题,这次是终于等到了。

溜达一圈发现几乎没有人提到 “哲学” 思想的作用。

这里要明确一点的是,本回答提到的哲学是西方哲学。

中国有哲学吗?

黑格尔答: 中国没有哲学,更不存在哲学史。

要知道,**现如今国内高校的几乎所有门类学科,都是源于早期的西方哲学。**古希腊时期的哲学家,不仅研究数学,也研究天文物理,对万物都很有兴致。

泰勒斯,阿那克西曼德,巴门尼德,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我们所熟知的培根,笛卡尔,洛克,莱布尼茨,牛顿,康德,费希特,黑格尔等等他们中的一些人既是哲学家,又是数学家、天文学家和物理学家。

说哲学是所有学科门类的源头,一点都不夸张。

没有早期哲学家的思维铺垫和创立的研究方法,我们难以享有如今的这些科技文明。

他们不仅仅是思考者,也是行动者。

他们不仅仅是提出了疑问,也创立了方法论,提出了许多重要的定理,他们中的许多人还是数学家,物理学家,科学家,基督徒。

“What,Why,How” 是这些哲学人最常用的思维模式。

不仅要明白许多事物是什么,还要明白为什么,要提出质疑,要提出新的观点,要明白如何实现。

如此思维严谨的研究能力,对于科学研究来说至关重要,没有这种研究能力,根本谈不上技术发明与创造,不会有创新。

然而我们的文化,更多的停留在了 What 阶段,在那之后便更多的把注意力放在了人身上,研究人与物的关系,研究人与人的关系,人情事故成了比工作能力更重要的能力。

我们的教育制度和文化只是提倡我们不停的记忆知识,但从不提倡思考为什么,从不提倡质疑和批判书中教材中的观点和理论。

甚至,本该深入研究理论本质的反而讲究实用主义,该注重内核的反而更愿意在表面做文章。

西方有着灿烂悠久的哲学史,有着成体系的哲学理论,然而我们呢?

有人说我们有王阳明,有老子,有孟子,有孔子。但他们更多的是停留在研究为人处世之道,研究权谋术。这些根本无法成为一个民族向前发展的指导思想。

事实也证明,这些人反而为中国的 “厚黑学” 打下了深厚基础。没能让这个国家的科技更先进,反而让人们变得越来越懂怎么玩弄权术,心思全都花在了 “人情” 上。

讽刺的是,我们国家目前信仰的是什么?

答: 马和恩的社会主义。

如果孔孟之道真的能够成为一套指导国家发展的科学思想理论,那我们还干嘛要去学德国的马克思主义呢?

有人说,西方国家能发展起来,靠的是侵略和掠夺。。

但要知道,我们的成吉思汗曾经带领着他的勇士们打到了欧洲,一路烧杀抢掠,财富和女人都赚得盆满钵满,将中国的国土面积扩大了将近一倍。

然而之后呢,我们的文化科技有质的飞跃了吗?

一个落后文明的游牧民族,靠着野蛮和勇猛,能让这个国家维持多久?灭亡是迟早的事情。

同理大清朝也是如此,爱新觉罗氏本为满族蛮夷。游牧民族,居无定所,文明开化程度十分低下。让这样一个民族来领导一个国家,不衰落就奇怪了。在那个时代男性还扎辫子的民族除了中国之外,就剩下一些极度落后贫穷的部落了,比如美洲的印第安人。

也正是在清朝,中国开始大幅度落后于西方的科技文明。

而 18 世纪和 19 世纪,此阶段的欧洲诞生了许许多多的科学家和发明家,同时也产生了许多如今还在蓬勃壮大的世界级跨国企业。

还有人说,中国过去太穷了,新中国至今短短几十年很难做到科技突破,文明领先。

这里可以去看看新加坡,看看韩国,都穷过,也都被殖民过。但靠着学习西方的技术文明和制度,顺利的走向了发达国家。

所以,现在不是吹牛逼的时候,我们应该承认自己的差距,虚心学习西方文明,不能仅仅停留在学习马克思的阶段。

我们不仅要学习西方的优质技术,更要学习西方哲学思想。

当 1 亿个中国人有了思辨能力,有了 critical thinking,还会担心没有诺贝尔奖获得者吗?

认识自身,反思我们自己,才是真正实现富强的最有待去落实的任务。

知乎用户 鹏鹏​ 发表

你这问题不成立,中国现在科研水平,尖端人才在和发达国家比也是一流的。

观视频工作室 科技袁人已经讲的很清楚了

现在中国是仅次于美国第二大科技创新国。中国人才科研水平仅次于美国,超过日本等国。

一方面,由于历史差异,中国科技人才与西方整体还有很多差距; 另一方面,中国的科研迅速发展,已经与第三名及以后的日本,德国,英国等拉开了差距,与美国差距越来越小。

全球诺贝尔奖取得研究成果平均年龄 37.1 岁获奖年龄平均 59 岁。诺贝尔奖(自然科学)反映的是其几十年前研究成果。最新研究成果得奖需要几十年时间验证 。

2017 年自然指数国家排名(自然指数 Nature Index 《自然》杂志统计一年之中全球顶级论文期刊中发表论文总数,是研究一国基础研究重要标准)

第一位美国 19579.02

第二中国 9088.65

第三是德国 4363.57

第四到第十英国法国加拿大瑞士韩国西班牙

美国大约是中国两倍,中国大约是德国两倍 中国约是日本三倍。

2017 年相对于 2016 年的变化率,美国下降了 1.4%,中国上升了 13.3%;

研究前沿 research fronts

如果有一组论文频繁的被共同引用,那么认为这里存在一个研究前沿;这组论文称为这个研究前沿的核心分支

2017 研究前沿热度指数》报告中,定义一个国家的研究前沿热度指数等于两个分指标之和:国家贡献度和国家影响度。

美国第一,中国第二,英国第三,美国大约是中国 2.4 倍,中国,英国,德国大约处于一个梯级,中国大约是日本 3.3 倍。

高引用研究者 highly citied researchers

通过统计在 22 个大类中发表的高引用论文,来确定各领域的顶尖科学家。

2017 年,全球总共有高引用研究者 3348 人,美国最多 1644 人,第二英国,344 人;第三中国 249 人;第四德国 193 人,中国是日本 3.3 倍。

中国研发投入仅次于美国,排在世界第二,增速惊人。

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报告《科学与工程指标 2018》,统计了各个经济体在 2000 年到 2015 年研发支出;2000 年中国起点还很低,到了 2015 年超越了整个欧盟,是日本 2.4 倍。中国正在迅速接近美国。

http://www.bilibili.com/video/av33646807?share_medium=android&share_source=copy_link&bbid=30255385-31F8-4BA6-9B01-D3761E3602D713036infoc&ts=1544511374675

知乎用户 石榴花声 发表

古代不重视人权,无福利待遇,必然导致贫富差距扩大,社会必然得不到发展,只有提高人力成本,才能促进科技创新,也就是保障人权,人力成本低下的古代地主出一年一百石谷就可以找一堆佃户伺候你,你还有动力投入成千上万石谷的资源去开发新技术嘛,现代也是一样工厂人力成本低廉,企业主情愿多招工人去重复造轮子,也不愿投入资源去研发新技术,因为提高生产效率对他而言没意义,工人工资低,导致内需不足,导致企业主对提高生产效率没动力,因为东西造得再多也没多少人去消费,从而形成恶性循环,企业主无意愿提高生产效率也就无意愿投入资源研发新技术,进一步导致社会活动凋零,企业开始裁员,市场上待业的人多了,人力成本被进一步压低… 工人继续无钱消费,内需不足,社会裹足不前甚至倒退,大量人失业从而导致经济危机开启新一轮的轮回。

西藏农奴主在清朝时就已经用上了 lv,它不用提高生产效率也一样可以享受到西方世界技术提升的成果,提前过上现代化生活,它们就没有动力去把资源投入到新技术开发中,只是这是建立在剥削广大农奴的基础上得来的,因为农奴的雇佣成本很低廉,是廉价劳动力,所以它们可以积累相当多的财富和资源,只是这么多的财富集中于少数人的手中,它们只会拿去购买奢侈品享受生活,或者继续购买掌握生产资料,而不会考虑把资源投入到科技研发提高生产效率中去,反而会起到阻碍科学技术发展的作用,对整个社会来说就是一颗毒瘤,于人类文明发展毫无益处,

知乎用户 dihao1983 发表

种族生存延续要么靠数量要么靠质量。人口巨大意味着潜力大,同时也意味内部压力巨大,事物总是利弊相生相反相承的。人口多则成才的人多这是一种直观线性思维,违背了生态平衡的天道,否则大家都拼命的比谁生的多就好了。在有限的资源下,数量和质量存在一个最优平衡。因人才是人口的高级现象,是靠各种资源和能量堆出来的,是从人口中竞争出来的,适量的人口只是其基础之一。资源有限的情况下,数量过大或者虽然素质高但数量过低都有可能导致种族熄火。所以共济会才要将全球人口限制在五亿之下,以维续人类永存。

知乎用户 康复 Doctor.Yin​ 发表

上周末,我去长沙给约诊的病友瞧病,一位株洲的病友和我闲聊。

株洲病友说,株洲的医疗条件不行。她朋友 “腰痛” 在株洲市中心医院(株洲最好的综合医院,湘雅医院的附属医院之一)骨科,被诊断为 “腰椎间盘突出症”,住院治疗一段时间后,情况越来越差。

她朋友不得已,在长沙 “湘雅附二” 挂号看病,门诊医生看了她株洲中心医院拍的 CT、MRI 资料后,初诊断为“骨结核”。她朋友在湘雅医院住院治疗一段时间后,情况大为改观。出院后,继续坚持 “抗结核” 治疗。

虽然 “腰椎间盘突出症”、“骨结核” 都可以引起 “腰痛” 症状,但是 2 者治疗方案有着本质区别。临床上,“腰椎间盘突出症”、“骨结核” 的鉴别诊断并不难

病友通过朋友被误诊的这件事,认为株洲市中心医院业务水平不行、株洲市医疗条件不行,我认为这种结论不成立

这只能说明病友朋友的接诊医生业务水平不行,他个人并不能代表骨科、株洲市中心医院、株洲市地区医疗水平。

中国广大居民习惯于将自己几次不顺的经历,归咎于整体水平不行。医疗讲究,诊断有依据、治疗有根据,即便如此,有很多问题现代医疗无法解决。

这种情况,各行各业都普遍存在。广大群众,习惯于不做调查或者不认真调查,道听途说、囿于经验做出判断,这是犯错误

久而久之,群众中形成一种舆论趋势,我们很多方面不如西方欧美发达国家。很多人,并没有去过西方欧美发达国家。即便去了,也只是短期的旅行、工作、留学,很少接触西方欧美发达国家的科技、经济、政治、军事等顶端人才聚集的行业。因此,群众中的舆论趋势,不具备客观性

人多,并不代表优秀人才多。虽然西方欧美发达国家人口总和赶不上中国、印度,但是他们的 “有效人口”、“经济总量” 要比亚洲国家总和多。

有效人口、经济总量取决于国家的教育体系、经济实力,良好的教育、国民生活水平富足,才能在广大人口基数的基础上,培养出更多建设国家各行各业的人才,国家才能够进步发展。国家的进步、发展,又能够普及教育、提高教育水平,改善国民生活。这就是一个良性循环,彼此促进。


中国与西方欧美发达国家的差距正在缩小,某些方面中国甚至超过了英美、德法、日。我们承认差距,彼此交流、虚心学习,谋求进步、超越。

我父辈,湖南省邵阳市某穷乡村的 “泥腿子”,贫下中农,家中 6 兄妹。如果没有邓公的改革开放,我爸就是穷、老农民一个,铁定不能娶到城市户口、工人身份的老妈。

改革开放后,恢复高考,我爸 80 年代初参加高考,考上了 “长沙铁道学院”(现中南大学),读了 “热处理、冶金” 相关专业。他毕业后分配工作,认识了在省地质局工作的老妈。

我大伯也是 80 年代参加高考,考上了 “炮兵指挥学院”,读了军校。毕业后分配工作,军旅生涯几十载,团职身份转业地方,邵阳市某局的二把手,现已退休。

家中 6 兄妹,2 个兄长读了大学,参加工作有钱接济家里。其余 2 个叔叔 、2 个姑姑都读了中专、大专,毕业后,都有体面的工作。

我这一辈,所有人都上了大学,有 2、3 个 985、211 高校,最差也是个重本。

我们这些广大中下层群众,通过良好的教育体系、上升通道,能够通过学习有一技之长、安身立命养家糊口的本事,为中国的发展添砖加瓦。

虽然中国年轻人口正在不断下降,但是我们与时俱进的资源培养了更多 “高素质、有能力” 的人口

今天,00 后、10 后比我们 90 后有更优质的教育、医疗、经济资源,事情往好的方向发展。乡镇教育、医疗、交通、经济发展,也比过去有进步。

年轻的父母,把自己的子女从乡镇送到县城、县城送到市里、省城。未来 10 年、20 年,社会会拥有一大批 “素质高、专业能力强” 的年轻人,他们是中国发展、进步的生力军。这支生力军的力量,欧美发达国家比不了。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人口质量迭代、中国生产效率革新、中国生产力水平提高;欧美发达国家人口下降、经济贸易壁垒被打破……

中国与西方欧美发达国家的差距会越来越小,中国也会在更多领域与西方欧美发达国家一争高下、彼此协作、共享成果。


公众号:康复尹医生

知乎用户 清风一缕浮萍远 发表

如果你指的西方是欧美的话,那我只能告诉你整个西方世界的人口大概是十亿左右。

所以人口来说我们的优势不算大,其次考虑到西方比我们更有钱,且总有大量的科技技术和教育储备,以及人才培养经验,他们的人才不比我们少这很正常。

至于你所提的顶尖人才,因为现行的社会文明是以西方文明为体现的,所以在国际名声上我们自带 debuff

知乎用户 俩王四个二 发表

教育问题。

80 后这一代人听到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建设应用型大学

什么是应用型大学?

简单理解就是一切向就业看,一切向钱看。

上学期间经历了学校申请评级,评上了学院转大学。这下好了,所有的校领导和老师都像打了鸡血一样,狂补各种规章制度,建设试验馆,发论文评职称等等,最惨的还是学生,晨跑、校风校纪、各种活动,在评级检查那天,校长是总导演,而我们是演员,不,是群演。

不禁要问:这么多的面子工程,怎么就没有一项是提高授课质量的?怎么就没有一项是增加奖学金的?难道平时学生就不需要晨跑,不需要严肃整齐吗?

从上到下都为了分数、面子、眼前的利益而学习!!!

一个教育系统,公然宣称要将学生训练成应用型的人才,出了校门就是便宜又好用的廉价劳动力,这样的教育能好得了吗?怎么会出人才,还何谈顶端人才?

所有人都在关心毕业之后就业,都在关心学这个专业怎么能赚到年薪,甚至在学校就开始学习社会上的迎来送往,勾心斗角,纸醉金迷,就是没有人关心这个专业还有哪些可拓展的研究方向,国外的学科发展如何,这个公式可不可以用另一种方法解出来。。。。。

忽略了基础研究,基础科学,带来的直接结果就是整个社会没有创新性,继而是人心浮动,不可能也不会有人再安心地坐在学习桌前,因为他看到做在对面一起学习的兄弟去赚大钱了,而自己还是个靠微博的奖学金过日子的人,连女朋友过生日都送不了礼物,何谈学习,何谈研究?

知乎用户 你萌翻了 发表

我真是不知道这种问题你到底是看不起西方还是看不起国内?

很多年前,先辈们就用无数经验教育告诉我们一个基本道理:实事求是!

为什么比不了?你该问的是怎么才能快速追上。因为目前比不了这才是正常的。比的了才有鬼了。

西方科技发展多少年?我们发展多少年?科技教育甚至经济都是国家战略稳中求胜,厚积薄发的结果。你一个建国不过七十年的,中间还有动乱的超级人口大国凭什么觉得在西方主导的现代科技道路上能快速碾压别人?看不起谁呢?

这就跟之前有人问为什么西方更能吸引高级人才一样,你说北京为啥比鹤岗对高层次人才更有吸引力?

咋能不要心高气傲同时又眼高手低吗,你要看到的是科技在进步,国家人才在成建。然后喝点酒醉晕晕的去油管上问:为什么你们西方这么快就要被我们赶上了?!!!

知乎用户 范二真人​ 发表

你要举办选拔赛选拔优秀运动员,有 10 个人,在 10 条赛道上跑步,最后得脱颖而出的基本上都是跑得最快的。

你有 10 条赛道却有 100 个人参加选拔赛,那么脱颖而出的很多都是会耍小招数的、运气好的。

这也就是下面有人说的踩踏效应,或者说过度竞争。

知乎用户 常有晴​ 发表

你以为是生产屎呢?人多就管用?

现在不是过去了,人口多有优势。

科技力量,一人能顶千军万马。

现在我们国家也正在转变观念,但估计还得 10 年左右。

很多人就不明白一件事,科技成果是靠一代一代人在经验和错误积累基础上得来的。现在很多人做事情就是制造行业思维,觉得做什么都像工厂生产工件,写个说明书,照着做万无一失。蠢到极致了。

另外一件事,现在这些 40 + 的人不懂的,就是解放思维,独立思考,对于创造力有多么重要,总觉得人多力量大,人定胜天,不尊重专业。

知乎用户 MarTiiin wu 发表

因为我们还在发展

很多人看国内基建什么起来了,高楼大厦也有了,经济也好像不错

就以为我们是战在顶端的国家了

实际上,我们还在发展初期中

西方世界,你现在看到的西方世界,已经工业化了 2 3 百年时间

早就度过了最残酷的资本原始积累时期

有多少人知道,当年英国的工人,睡觉都要给钱的吗?还有巡逻的警察,你不给钱想睡觉?那是找打

国内严格说就处于这个时期

当年的带清,捡了便宜当上统治者,不代表他们有能力统治,一次次的错过,但凡有点水平也保底有个明治维新

所以即便到了二战时期,我们也落后西方世界 200 年之久

这个时间差,我们在追赶,在缩小,但是差距始终还有的

而且差距是几乎是全方位的,很多时候没法选择全要,只能丢车保帅

这就导致好像这地方差点,那地方也差点

并且现在作为信息社会,人总是能很容易接触到以前看不到的东西,自然就会有很多思想冲击(就像那个变形记节目一样)

知道,承认自己落后并不可怕,也不可耻,知耻而后勇就行了

但不做人而当狗,是真的很可悲

知乎用户 佳能数毛党 发表

中国人口那么多为什么科技不能弯道超车西方呢?

因为 2008 年以后全世界都进入了一个科技大停滞的时期,也就是说科技发展的低垂果实已经被西方采摘完了,再往后面要突破新领域的复杂度是高的惊人的。

打个比方,08 年以前摩尔定律是天命,年年都可以有各种方法和产业链来提升半导体的性能,那个时候半导体的玩家有很多,然后到了 14nm 时代,往上提升半导体制程的困难度直接爆炸,并且提升半导体性能的路径和供应商只剩一条了,英特尔和三星直接都扛不住了,尼康的光刻机也只能灰溜溜淡出,格罗方德等大厂直接退出先进制程的研发,最先进最好用的制程只剩台积电

所以说,科技发展一到瓶颈期,先发优势就会变得无比重要,农业时代的科技进入瓶颈期,中国印度靠着先发优势就吃千年老本。

现在这种情况也一样,国内生化环材为什么成为天坑专业,因为国内发展没有达到先发优势,然后生化环材方面全世界都在一个难过的瓶颈期,这样有先发优势的西方自然更有吸引力。

所以说这些跟什么中国的教育和社会一毛钱关系都没有,这个锅要怪就怪这个宇宙把下一次科技革命的突破难度设置的太高了

知乎用户 singing 发表

这么说吧,我有一个朋友,他花了三年时间撰写了一部约 16w 字的博士论文,他希望把自己的学术成果出版,但是他咨询到出版一部教材大概需要 15–20w,父亲说支持他可以出这笔钱,但是他却因为被困于为找工作,成家,买房,买车而不敢动用这笔钱。

毕竟这可能是他们家唯一还能马上拿出来的积蓄。

我看评论量最高的一个回答写了:要以孩童拾彩贝的心境看待学术研究,我感到百感交集。我想寻求更高精尖的学术氛围,我势必需要到北上,而往往北上,又是一个削夺之地,我看到过博后研究所的师兄和他的博士妻子带着他们的孩子与父母仍然在租房,也听说过考博 5 次没过的人仍然留在北京的图书馆和自习室里奋笔疾书。

英国的博士朋友,或许毕业后仍然会选择英国的研究所做博后,我不知道也没有问过他们的工资多少。

他们平时都怎么过我不知道。

我只知道或许我们都认为因为自己的优异而过得更好,可往往体面是相对的。

知乎用户 谦恭仁厚 发表

一是话语权

二是积累。

知乎用户 孩子要变瘦 发表

如果你放弃中国顶尖人不如西方这个想法,这个问题就不是问题了。一个奖项不能证明中国的人才就不如西方的人才,更何况诺贝尔还是西方设置的奖项。我们现在确实有很多东西被卡脖子,但是以我国的发展速度来说已经是奇迹了。在不但没有像西方一样去掠夺别人的财产,而且总被西方打压的情况下能发展到这个地步中国的人才还不够强大吗?建国初期西方各种封锁不让我们造核武器,我们照样自己做出来了而且用时还比他们短。后来中国发展太空领域的时候别人不带我们玩,美国甚至立法不和我们合作,现在我们靠自己建立的太空站的性能甩其他那几个好几条街了,中国的人才还不够优秀?顶端本来就是一个抽象的东西,咱们要看实际的,以前咱们的那些所谓的公知和西方世界各种渗透太深了,当代我们要有自己的判断,用自己的眼睛去看中国的发展时我真想说一句中国人实在是太牛了。西方霸语权已经在世界横行太长时间了,好多人都潜移默化的觉得西方的东西就是好。那个年代已经过去了,中国人都自信起来!吾辈当自强!

知乎用户 神城卓 发表

我举以下能代表我想法的例子

JP 有位小朋友从小就说自己想当农民 因为自己爷爷是一个农民 直到现在初心从未动摇 依旧在努力学习着农业知识 如果是你家里人知道你有这想法你看他们打不打烂你屁股

我有位朋友从小就想学些特长 父母给她报了一个月 因为她开始基础不是很好 有次举办活动 父母来看她表演 父母那是直摇头 回家后就说没天赋 算了吧 好好学习吧

辛辛苦苦设计了一个月的班徽 每个意见都采纳了一遍 最后老师只回了一句:“还是我自己来吧。”

父母和亲朋好友都希望你读了大学出来找份工作 结婚生子 要有一点点自己的想法 老人家这一把年纪就是跟你闹跟你吵 哎你说不过气 父母还得让你亲朋好友知道 你亲朋好友连着你父母一起来训你 最后你人生都是被这么安排着度过

知乎用户 Victor Sino 发表

目前世界上各个领域几乎都是由欧美所把持。像是重要科学研究、制造技术、人文教育等。不管经济、政治还是文化上,我们都要看美国人的脸色。

但中国并不是从一开始就落后于西方,甚至长时间与西方并驾齐驱,有涨有落。社会发展最终落后于西方是最近二三百年的事情。事情发生总有原因。先不说西方工业带来的物质器械的改变,仅从经济、人文和思想的角度去分析。

西方文明开始超车东方,可不是从工业革命开始。我们甚至可以在十四世纪开始的宗教改革和文艺复兴就看出端倪。宗教改革松动了教会对民众的思想控制。中世纪的欧洲社会是双体制管理:宗教上的教皇和本国的国王。宗教改革后,宗教退出政治。各国国王开始君主立宪。不立宪的国王纷纷下台。这样欧洲就比集权的东方帝国又往前进步了一点。宗教改革初期,新教旧教之间爆发内战,团结的基督徒走向分裂。整个欧洲都处于战争、动乱中。当时欧洲的精英阶层还觉得东方是一片乐土,开始流行东方主义,追求中国的瓷器、艺术品。他们幻想着中国舒适的生活,以为中国都是以人为本,不乱迷信,中华帝国拥有大量的人口,装备着强大的军队和充足的国库财富。中国就是一个统一的大帝国。反观欧洲支离破碎、动荡不安。

但近代才发现,所谓的大帝国不过是外强中干。虽然人口多,但统治阶级不断消除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性,使得每个人都失去个性与创造力,最后整个民族完全丧失改进的能力。在社会管理方面,皇权没有实力强劲的对手约束,权力越来越集中。紫禁城的老板,只不过蒙古人换成朱家,然后换成爱新觉罗。这就是中国历史上的朝代循环。

东方人口众多,但国家少。欧洲人口少,国家却很多。各国互相竞争、百家争鸣、百花齐放。在十四世纪后的历史中,西方文明注重追求真理,而中国则为了稳定,压倒一切革新力量,服从权力。最后变得思想退化得孱弱不堪。

现在陆港台两岸三地都在不断地炒房。众所周知,炒房是没有社会价值的。它不会让人类学会更多的技术,不会让社会进步。社会不会因为炒房更完整。它只会让有钱的人更有钱,买不起房的 loser 更穷。但这些钱不会产生价值,反而生出很多喊着金汤匙出生、没有能力、没有勇气的地主二代。吸干了最有创造力的中产阶层的能量,让中产精英围绕房地产 “创新”。让底层 loser 为了生存权烦恼。

西方的教育是不断地问 “为什么”,然后找到问题所在,去抗争、改进,最后蜕变。东方的教育是让人少问 “为什么”。或是找到了问题,但解决的是提出问题的人。或者说一句 “现实就是这样,你能怎样”;“几千年都这样过了,就你特殊?”,一直到问题继续存在并且发酵,直至朝代崩溃。这样就造成许多优秀的中国人在学生时代就被贴上问题学生的标签,受尽凌辱最后郁郁而终。好一点的往国外发挥所长。

西方国家也不是全部都成功,西方也有负债破产的欧猪国家。这都是正常的。相反,让一堆人靠祖产,明明是懦弱惧怕改革,却还是成为 winner,他们的幸福就是建立在令社会变弱的基础上。

中国落后于西方,并不是人种问题,而是思维方式上的问题。西方的文明,就是建立在这 500 年思维变化的基础上。那些抗争、那些改革(1688 光荣革命、1789 法国大革命等),他们研究科学、探索未知、改变文明(哥白尼、笛卡尔、牛顿等)。而中国这 500 年的精英人才都为了求稳定跑去考科举当官。抹去了创新思考、只会要你服从权威。把服从当做食物来源的保障,从而成为中国人(乃至整个中日韩汉字文化圈)的生存法则。曾经的中国人贪财、懦弱、爱当官,表现出的不像是国民的关系,反而像是臣民,服从帝国的臣民。只有对统治者屈从与恐惧,没有为民族进步努力的尊严。

所以东方人落后于西方人绝对不是人种的问题,而是后天的思维问题。

知乎用户 Mike 发表

这个答案原本是回答其他问题的,但我觉得放在这里更合适。

根源在中国的教育体系。

中国教育体系根自苏联,开国时候儒学者熊十力先生就反对过,说不能处处以俄为师,但无人肯听。后来文革期间,熊老投了未名湖自尽。那么苏联教育的根源来自哪?很遗憾,不是有普希金、门捷列夫的俄罗斯,而是普鲁士。

这种体系进入中国后进一步劣化。文革时期曾尝试了拿掉高考指挥棒,但因为没有没有合理的替代方案而完全失败。于是儒家传统的科举体系和普鲁士式义务教育体制发生了化学反应,形成奇特的中国教育制度。

从培养人才的角度说,即使是传统的科举制度在某些方面也比现在的中国教育体系先进。科举最起码是挑选人才,现在是在干什么?塑造人。人真的可以被普鲁士体系塑造成国家想要的样子吗?大部分用了很多时间学了很多自己也许一生也用不到的东西,而很多对自己将来至关重要的知识往往来自于偷偷摸摸的课外读物。这种奇怪现状的根本原因在于,普鲁士体系在设计之初并不是为了培养人才,因为德意志统一不需要多少人才,为数不多的一小部分就够,这样的人才不太需要培养也不需要选拔,贵族精英自己会培养,只要民族不灭亡,即使再困难也会在每一个领域出现少量人才。但普鲁士统一德意志需要很多能服兵役、能种田、能做工的劳动力,对这些大批量需要的 “产品” 首要要求是无条件的服从。德国实现统一后并没有继续延续普鲁士的教育体系,因为那是权宜之计,但饶是如此这个体系在德国仍有深远的影响。但完全可以确定,到二战前德国教育就不是普鲁士式的。

沙俄崩溃后,苏联教育体系继承和发扬了这套体制,试图走上富国强兵之路。在某种程度上奏效了,但时代的变化让十八世纪的方法无法完全适应 20 世纪的现实,所以苏联教育在斯大林死后开始逐渐变化,到苏联末期已向俄罗斯传统的教育模式大幅回归。(更接近蒙台梭利教育理念)

类似的制度在被引入中国时,也许当时的教育主管部门根本不解其真意,只是作为苏联老大哥的经验盲目学习。时至今日,这个体系已经远远落后于 21 世纪的现实。这也是为什么中国把自己五分之四的国民投入理工科,但是理工科依然没有几个能走到最前沿的人,因为这个教育体系根本不是用来培养人才的。这是一个将大多数人变成国家需要的普通工人、农民、士兵的体系,它主要确保每个人都差不多,这样的人打起仗来可以作为耗材随意替换。但对个体来说,你的天赋很大概率会被浪费。

至于美国,两洋环抱的地理形态决定了美国得天独厚的地缘优势,他毫无必要对国民进行普鲁士式的教育。这跟人口无关,主要是地缘环境决定的,没有迫在眉睫的压力逼迫美国生产大量的 “普通”、“标准化” 的公民。

知乎用户 WXPZDM​ 发表

科学家发展数十年

你一句小知识分子,什么知识分子不是无产阶级,什么学术权威。

自己没把别人当人看,也就被要求别人把你当人看。

知乎用户 深具世界眼光 发表

♦跟你有关系♦

你做了什么?而是不是中国人?

当痛心疾首中国足球不行是,

你是进省队了?

还是市队?

还是县队?

还是校队?

你有踢过足球吗?

你这个中国人自己不踢等着哪个中国人来踢呢?

你这个中国人不发明创造等着哪个中国人替你发明创造得诺贝尔奖啊?

过去那头型呢?

你得支棱起来啊!

男人你哪能遇到点挫折就这那要死要活的?

好了,[得诺贝尔奖、进世界杯要从你做起!]要 1300000000 人去一起冲击。

否则就不要逼逼

你总得踢过足球才有资格评判足球。

你发明创造过才有资格评判诺贝尔奖。

否则就是【道德绑架】

像我,我从不过来就不痛心疾首这俩,因为我自己也不行,再一个我觉得这些都是虚的,我们还是多几个[世界级品牌]和[跨国巨头]才是真!钱才是实在得,中国人民生活好才是实在得。

你想让科学家苦哈哈给你搞科研然后自己跑去追星,门都没有,就是因为有你这种亦步亦趋不思进取的人中国才没有诺贝尔奖的

你先成为个人才再评判顶尖人才吧

知乎用户 Eric AI​​ 发表

中国的教育制度注定培育不出大量的顶尖人才。其中最重要的有两点。**1. 中国教育体系中,缺少对辩证与质疑权威能力的培养。2. 在研究生之前的教育中(绝大部分)要求你服从与汲取,但在进入博士后,立刻要求你进行创新与质疑。**这样的矛盾不解决,永远没有尖端人才可言。

知乎用户 老年性 CACZ​ 发表

中国人对知识产权的尊重太弱了,人是趋利避害的,谁还踏踏实实搞科研?

技术的东西太深奥,以商标为例,按照有关法律,商标的注册,不能侵犯他人的 “在先权利”。

一个乔丹的商标官司打了多少年?

期间中乔体育(原中国乔丹公司)从一个山寨作坊变成的一个庞大体育用品公司

中国人有权注册 “乔丹” 商标。

中国有姓乔的,难免有叫 “丹” 的,花点心思总能找到的。

就算没找到,改户口改名叫 “丹” 也不是很难。

然后注册一个” 乔丹 “商标,在宣传跟使用中,让受众知道这个商标来自于这个姓乔名丹的中国人。

这样谁能挑出任何毛病?

很多洗的,洗得太依赖屁股了。

“法律保护权利但不保护睡在权利上的人” 这句话在道德上有明显的误导性。睡在权利上是睡着利用权利谋利。中国乔丹帮 MJ 谋了什么利?提升的 MJ 乔丹的口碑?改善了 MJ 的名誉?以我作为一个体育迷的体验,中国乔丹的对 MJ 的口碑、名誉都是都是负面的吧?

当了几十年处女了,难道你就有权强奸了?

哪怕中乔体育是善意捡尸,也没见到捡尸捡得如此理直气壮的。

我觉得关键就是中乔体育的恶意,这几乎就是公众信息与公众知识。

很幸运,最终最高法院认为,恶意的判断要观察现象,乔丹公司明显放任公众产生误认和混淆行为,使得乔丹公司不需要付出成本就可以实现 “代言” 效果,不符合诚实信用原则,属于恶意!

知乎用户 枕水​ 发表

这个问题的本身就是答案:正是因为人口多,所以顶级人才比不了西方。

顶级人才消耗或者说浪费的社会资源也是顶级的,培养一个顶级人才的代价,足以用来养活成千上万的平庸人口。从宏观上看,资源总量一定的情况下,根据二八法则,你是选择从总资源里划出 80% 来供养那 20% 的顶级精英,然后让剩下的 80% 人口分配那剩下的 20% 的资源,还是大家平均分配?

东方人的传统是不患寡而患不均,但西方人则是选择拿出大部分资源来供养精英,这是他们的文化传统,所谓马太效应,马太就是圣经里的一个故事里的人物。那剩下的平庸人才由于分到的社会资源不多,当然就不太容易活的下来,所以西方人口也就一直上不去。

但这其实也是一个悖论:即人口越少,其中产生精英天才的概率也越低,但人口越多,分配给精英的资源也就越少。我相信这其中存在一个最佳的动态平衡点。

但从另一方面来看,西方文明和东方文明相比算是一个很年轻的文明,当中国人在用青铜鼎煮食物的时候,西方人还在树上,古中国涌现精英人才的时候,西方人正在度过黑暗的中世纪。而中国在科技上全面落后西方也就是在近代工业革命之后。所以问题本身所默认的前提也并不牢固。

知乎用户 知乎用户 aYNkKF 发表

我记得 2020 年的时候,没有那么多加班,领导到点就走,我们到点也走,然后工作大家都很顺利。

21 年老领导撤了,新的年轻领导来了,天天开会,天天要求跑现场,永远在讨论,永远不落地,加班加到头皮发麻,什么成果没有,什么都没学到,

22 年新领导,疯狂开会,本周一四场会,周二 3 场,周四 4 场,今天已经两场了,从八点开到 2 点,下面还有没有再说。干活的时间都没有了。

知乎用户 灵剑​ 发表

你不该问这个,你应该问 “我应该付出哪些努力,才能成为我现在行业的顶端人才”,不要想着坐享其成,要从自己做起

知乎用户 邓文 发表

从 77 年恢复高考也不过 41 年,不用担心,只要时间到了,该有的会有的,很多东西需要慢慢沉淀。

教育制度其实并不是太大问题,中外各有所长,中国不人不善创新?非也,没有这个环境而已。

知乎用户 兵无常势水无常形 发表

因为有关系、有背景就可以躺赢,根本不需要搞研发!

看看上市公司的报表就知道,销售费用比研发费用高几十倍才是常态。

研发费用在有水分的情况下依然这么难看,可想而知搞代理就能赚的盆满钵满,谁吃饱了撑的搞研发?!杀头的买卖有人做,赔本的买卖没人做。

一个鼓励拉关系、走后门的社会根本不需要研发人员、也不需要科学家,顶端人才没有合适的土壤,也没有存在的必要!

知乎用户 翼复 发表

这种比较无聊且不公平,

因为整个西方加起来,无论人口和面积还是资源都比中国要多太多了,人口来看美国 + 欧洲人口就十几亿,拉美 6 亿,俄罗斯 1 亿

(说拉美和俄罗斯不算西方的,看看柴可夫斯基、门捷列夫、托尔斯泰、马尔克斯、博尔赫斯、格瓦拉在欧美文化中的地位)。西方世界比中国人口多多了,面积美国 + 澳大利亚就是中国的面积两倍还不止)

就这种情况下,中华文明还贡献了四大发明,毛泽东思想,科举制度,汉字建筑儒家思想影响了日本韩国新加坡越南朝鲜,构成了了唯一可以和欧美白人抗衡的中华文化圈,也是世界上仅有的几个拥有完整工业体系的国家,是世界上唯一一个五千年未曾中断的古老文明,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西方这么多国家一起上,又是封堵又是卡脖子,又是制裁,中国依然越来越好,我觉得这种比较丢人的是西方啊

如果中国没有顶尖人才,怎么会对世界有如此大的贡献呢?

中国对人类现代文明的贡献太多了,就只说自然科学方面,1949 年新中国建立之后到今天这几十年间,中国就取得了多少世界级的科技成果,我们只说其中人类首次在科技取得突破的、诺奖级别的科技成果,就有:

1 人类首次在实验室实现了二氧化碳到淀粉的从头人工合成、

2 人类首次成功证明了 “强制性猜想” 和“测地稳定性猜想”

3 屠呦呦首次成功提取分子式为 C15H22O5 的无色结晶体命名为青蒿

4 袁隆平首次完成了三系配套并成功培育杂交水稻、

5 人类首次人工合成牛胰岛素、

6 实现人类首次观测到量子反常霍尔效应

7 实现人类首次纠缠态纯化及量子中继器成功实验、

8 成功实现人类首次自由量子态隐形传输、

9、陈景润 1966 年证明了存在无限多素数 p、

10、实现人类首次精确的测量了 1 和 3 两种中微子之间的震荡角度、

11、实现人类首次在近原子分辨率上看到了剪接体的细节,因而得到了高分辨率的剪接体三维结构和剪接体对前体信使 RNA(核糖核酸)执行剪接的基本工作机理,

12. 实现人类首次通过电化学耦合生物发酵实现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长链产品的

再看一组数据

-—————

另外,据 2021 年 12 月 27 日最新发布的《2021 年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根据《报告》,2011 年至 2021 年,中国有 10 个学科产出论文的比例超过世界该学科论文的 20%。按国际论文被引用次数统计,中国在材料科学、化学、计算机科学、工程技术等 4 个领域排名世界第 1 位——与上年度相比,增加了计算机科学领域。农业科学、生物与生物化学、环境与生态学等 10 个领域论文的被引用次数排名世界第 2 位。

统计结果显示,截至 2021 年 9 月,中国高被引论文数为 4.29 万篇,占世界份额的 24.8%,数量比 2020 年增加了 15.5%,世界排名保持在第 2 位;中国的热点论文数为 1515 篇,占世界总量的 36.3%,数量比 2020 年增加了 10.2%,世界排名保持在第 2 位。

-—————

没有顶级人才,西方怎么享受中国的成果呢?从古代的四大发明,到今天的 5G 技术、特高压输变电、量子通信技术、北斗导航技术、中国探测器成功登陆火星和月球向世界共享的信息,还有中国支援意大利的新冠疫苗,不都是西方在享受中国的成果吗?

美国购买中国高压输变电技术,北斗出口 120 国,中国向西班牙提供的 5G 核心设备,中国卖给匈牙利、塞尔维亚、土耳其新冠疫苗…,欧洲通过阿拉伯人为中介,引入中国的造纸术、火药、印刷术,这不都是在享受中国的成果吗?

在千年前的汉唐是世界强国,日本朝鲜越南琉球都是受中华文化输出的影响,建筑文字书法连政治体制都是照搬中国的,而那时候欧洲人还是茹毛饮血原始部落了。更加让洋奴们气急败坏的是,千年后的今天,我们依然是世界强国,今天的中国拥有世界第三大的领土和完整工业体系,中国人能自己制造原子弹、氢弹、洲际导弹、人造卫星、核潜艇、航空母舰、芯片、航空发动机、超级计算机、无人机、光刻机、大飞机,今天中国人制造的探测器能登上月球和火星,中国的宇航员能在太空漫步,中国的天宫是目前世界唯一以一国之力独立建成的宇宙空间站。现代中国人能率先人工合成牛胰岛素,能研制出杂交水稻,能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二氧化碳到淀粉的从头合成,能发明 5G 通讯技术,能制造速度最快的高铁列车,能破解哥德巴赫猜想;中国人能在全世界修铁路公路,中国制造的新冠疫苗销往世界各地。今天,西方人玩的,只要我们想玩,都能玩得好,什么诺贝尔、普利兹克、UFC 和 KI 格斗赛 WBA 拳击、国际象棋奥赛、奥运会、斯诺克、国际奥林匹克数学物理、坦克大赛,肖邦钢琴大赛、三大电影节,中国都能做到一流。但是我们玩的,我们擅长的,西方就不行了,比如武术戏曲,书法国画,围棋象棋,西方人行吗?

把中华民族放在 5000 年的历史长河的宏观维度中审视,中国在明代中期到新中国建立的几百年间确实落后了,但人类历史是一场长跑,在大部分的时间中华民族都是领跑者,而近百年的落后和屈辱,也并没有打垮中国,一次次从坎坷中奋起,愈挫愈勇。

中国之所以有今天这个国家地位和发展速度,其实有很大的原因是因为我们在古代一直很牛,底蕴深厚。否则你能想像一个一百年前还任人宰割,半殖民地,大到飞机汽车,小到刺刀手枪都无法自己生产,文盲遍地,半壁江山被外国占领的落后国家,一百年后就摇身一变成为了 GDP 世界第二,领土世界第三,拥有完整工业体系和核武器,唯一可以和美国抗衡的国家呢?

—————

@码农工程师等 99 人

等傻雀雀儿、苍孙、灯儿、弯头给我留言说 “根本没有完整工业体系 [微笑]

知乎用户 hyenaking 发表

随便去 nature 上找一篇文章,签名页都能看到拼音字母。

这说明啥?中国人,尤其是基础教育下长大的中国人,真的就没有创造力么?

大概率未必,只是这种成长起来的的人,通通都跑到国外去了而已。

一、EB1 移民申请条件
EB1 即杰出人才移民,分为 EB-1A 特殊人才移民、EB-1B 教授或研究人员移民和 EB-1C 跨国公司高管移民。
1、EB-1a 杰出人才移民
EB-1a 申请者不需劳工证,可以自己独立申请,申请时不需要已经在美国找到工作。但申请行业限定在科学家、科研人员、艺术家、运动员和音乐家之内。申请人需要获得过奥斯卡或诺贝尔这种世界顶级大奖,在没有这种级别奖项的情况下,申请人要能证明自己属于行业内顶尖人才。
2、EB-1b 教授或研究人员移民
EB-1b 教授或研究人员移民需要有雇主的担保,个人只能是受益人。一个合格的美国雇主要至少有三位以上全职研发人员,并有文件证明的研发成果和记录。EB-1b 申请人需要在国际上有一定知名度,证明自己的突出学术成就在国际上是被认可的。
3、EB-1c 跨国公司高管移民
EB-1c 即跨国公司高管移民必须在国内和美国有互为母子关系的两个公司,母公司和子公司同时满足一定要求时,申请人才能以高管的身份申请移民。在过去三年中,申请人必须至少有一年在公司内担任经理或以上级别的职位。
二、EB-2 移民申请条件
EB-2 优秀人才移民包括常规的 EB-2 劳工证 PERM 和非常规的 NIW 国家利益豁免两小类。
1、常规的 EB-2 优秀人才移民(雇主担保)
常规的 EB-2 需要有雇主的支持,雇主要做招聘努力并证明没有适合的美国本地人来胜任这份工作。而对申请人来说,申请人必须具有高等学位,如果没有学历的话则要能证明自己在科学、艺术或商业上有高于同行的才能。
2、NIW 国家利益豁免
顾名思义,申请人的工作必须是能为美国国家利益作出贡献的。对于这类人,美国当局会豁免们提交劳工证,申请人也不需要有雇主的支持。但申请人同样要有高等学历或者在科学、艺术或商业领域类拥有超过一般同行的特殊技能。

米国技术移民的条件。

顶端人才就是这么回事,别国高薪招,你这边待遇、条件都不如别国,大概率就会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

看到没,你拼死拼活培养出来的高端人才,到最后,米国一个高薪,就都跑路了。

还有人大骂国内教育体制的,简直扯淡,基础教育是最有效提拔顶尖人才的教育,远超所谓白皮的素质教育。

在白皮快乐教育的熏陶下,底层那些高智商天才基本都没法脱颖而出,最后弥然众人。

但是白皮不怕,技术移民可以保证穷狗国家的高端人才源源不断的流入。所以在富国,玩的起素质教育,穷狗国家,你玩这个,就是找死的节奏,本来高端人才就少,还要被白皮吸血,再玩素质教育,基本就是亡国灭种。

知乎用户 Sarah 发表

顶端人才除了后天教育以外,先天的天赋,智商,应该影响很大。

这种人在世界各国都有。比如印度的拉马努金明显就是顶端人才。

顶端人才很多是哪里自由去哪里。

比如可以自由的选择感兴趣的科研话题。

清华姚班很多人应该能算是人才。不仅仅是能不能出人才,还要看能不能留住人才。这不纯粹是钱的问题。如果只是钱的问题,那很多人不会留在学术界做科研。事实上一些更看重钱的人才已经去金融届了。

精神自由是一种有些玄的东西。

这种自由是求真求实必备的。

而硬科研(不是那种谈观点的社会学科类软科研)是要求真求实的。

知乎用户 Karl Ernst​ 发表

中国和西方世界的科技竞争不是演义小说的战争场面:双方大将出场,你好汉榜上排名第一,我排名第二…… 那是一场现代战争,是体系对体系的战争。从杨振宁李政道那一代人就证明了,中国的一流人才只要融入一流科研体系就能出一流成果。

二流人才能在一流体系中搞研究,也有可能做出一流成果。并不是中国有一流的实验设备就具备了一流体系,你的研究成果能不能进入某个特定学术圈子的关注视野也非常重要。现在中国的落后不是科学家个体素质不行,是体系的差距。从 1870 年德国统一,到 1901 年以后德国诺贝尔奖大丰收,用了 30 年时间,这个差距是要有发达的经济,稳定的政治局势,社会各阶层坚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决心,再加上时间才能弥补的。中国差不多了,不要着急。

知乎用户 伊丽莎小白 发表

有一位 95 岁高龄的学者说的,科学的基础是有钱,哪个国家最有钱,就能汇聚最高端的人才,砸钱出最高端的科技成果。曾经的英德,现在的美国。包括日本,也是在经济高度繁荣的时候做出最多的成果,日本现在的诺贝尔全都是那个时候的,他们现在也做不出来成果了,一位领域内顶级专家,获得过诺贝尔奖的七十多岁的学者,因为所在的日本的大学几年都不给他买一个设备,而中国的深圳大学能够给他能要的一切设备,他就来中国做研究了。中国只是基础太薄弱了,发展太快了,很多领域都不正规。再过十几二十年,中国变得更有钱了,自然就能吸引更多科研人才了,到时候砸钱砸设备砸人才,自然会越来越好。当然我也觉得中国科研环境挺恶劣啊,还有艺术领域,都挺恶劣的。

知乎用户 王若枫 发表

1、顶端人才的多少,跟人口基数大小无关;

2、【西方】如果是指西半球所有的发达国家,那么人家的人口也不比我们少很多。整个欧洲再加个美国,十亿往上了(欧洲人口超过 8 亿,美国是 3.5 亿)。然后,受教育人口可能比我们还多些。

所以,这个问题不成立。

当然,作为一种普遍性的错误认识(以为人多就什么都多,所有人才都是按比例出现的),可以拿来讨论一下。

顶端人才是在不断突破当中成长起来的。

我们的教育体制不允许你有任何特别的发挥,不允许你超越前辈,不允许你有奇思妙想,所以能够在学术上更进一步更上一层的机会非常少,于是就不会出现很多顶端人才。

比如老师布置的作业【下个星期天你打算做什么】,你回答【我想睡懒觉到自然醒】,老师会给你打个叉。

这种事在全世界都是匪夷所思的,只有在中国的小学里司空见惯。

老师你不是在问我想做什么吗?为什么我告诉了你我的想法,你会给我打叉?睡懒觉就是我的下周日计划啊。没错啊。

调查类的问题没有固定答案,你无论写什么,都是对的,为什么老师会给你打叉?

老师不会给你解释的,老师心目中正确的答案是【做作业踢球找小朋友玩帮助妈妈做家务上兴趣班】,她并不是在问你打算做什么,而是在让你猜测她想要让你做什么,或者,做什么才是对的(睡懒觉政治不正确)。

但她不会给你解释。

因为她自己也不明白,她意识不到她犯了怎样的错误。

小学老师如果具有逻辑思维能力,针眼里就能钻过一头骆驼,骆驼上还坐着一个阿拉伯人。

你只有在一次次打叉的过程里学会隐藏自己的思想,学会猜测上级领导的心思,学会揣摩对方想要听什么答案,学会总结哪些东西是政治正确的,学会什么观点是冠冕堂皇放在哪儿都永远不会出错的…… 一步一步把自己变成一个没有思想没有主见更不敢有创意的人,只有这样你才能升到好的初中,上了好的高中,再考入好大学,最终如老师和家长的愿进入一个科研单位,辛辛苦苦给项目带头人打工,把自己抄来的论文写上带头人的名字(反正也不写你的名字,你懒得费心给他写你的创想)…… 然后忽然你看见一个问题:

中国人口这么多,为啥顶端人才比不了西方……

知乎用户 忍无可忍无需再忍 发表

说个我自己经历的吧,大学不是顶级的那批,但在国内也是排的上号的,当时班里有二十多个同学,成绩最好的前五个同学,3 个在美国,一个在加拿大,还有一个在国内的一个研究所,虽然不能用成绩做为衡量一个人是否聪明的唯一标准,但要想搞科研,那成绩还真就是唯一标准,我当时就感觉出来,虽然都是一个学校的,但我理解东西的速度,真的比他们慢,这种能力,不是仅靠你努力就可以的,是靠你与生俱来的天赋,再加上十几年良好的学习方法,积累出来的。恰巧其中一个在美国的是我的室友,平时刷朋友圈,这家伙很少会晒自己的工作,感觉他一天都上不了几个班,总是看到在各处吃啊玩啊,而且工作了两年,车换了三辆,虽然都是二手车,但他上次跟我说,他半个月的工资,首付买了辆雷克萨斯,虽然雷克萨斯是啥车我不知道,在国内十万能不能买到,但我知道我一个月的工资,是肯定买不到的,所以你告诉我,你要是还算个人才,你是愿意一个月的多少工资来还房贷,还是愿意工作两年换了三辆车玩?

知乎用户 钪钛钒铬锰​ 发表

作者:倾念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32920309/answer/2409297251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日本粮食自给率是 37%,韩国粮食自给率是 25% 左右。
台湾的粮食自给率为 32%,台湾每年大约要进口将近 900 万吨粮食,大部分从美国进口。
去年乌克兰小麦出口量大约 2500 万吨,因为俄乌冲突,乌克兰宣布禁止小麦出口。话音刚落,美国春小麦期货价格立马翻倍。
乌克兰春小麦要 4 月下旬开始播种,如果错过了,美利坚干爹卖的粮食可能就不是翻倍的问题哦,我觉得在翻倍的基础上再翻三倍挺合适的。
现在看来,普京这个人坏的很,好像故意拖时间在配合美国,好让美国春小麦价格继续涨。
这几天 1450 辛苦赚的外汇很快要还给美国干爹了,还得自己贴几倍的钱哦。
知道我为什么要提日韩的粮食自给率吗?因为一旦粮食涨价,日韩跟台湾就是抢粮食的竞争者关系,一起从干爹美国哪里抢购粮食。
粮食缺口 30%,并不是大家一起吃七分饱,而是粮价涨到 30% 的人买不起为止,跟日韩相比,台湾的人均收入水平,你们觉得台湾是属于会被涨到买不起粮食的 30% 部分,还是倾家荡产吃饱的那 70% 部分?
另外再告诉你们一条,印度每年都会饿死 900 万人,但是每年印度的资本家会出口 1000 万吨以上大米,这些大米足够养活至少 2500 万人哦。
等粮食涨价了,你说台湾的资本家会把粮食加价卖给日韩,还是平价卖给台湾人?
我要是你们,现在还有心思工作赚外汇?立马关电脑跑去抢粮囤粮去了。
你们的干哥(被榨成干的那个干)日本,粮食自供率只有 37%,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了,管不了你们。
你们的干爹(榨干你们的那个干)美国时刻想榨干你们,如果没有亲爹在一旁盯着,你们已经跟日本一样被榨的一滴都不剩了。
听说杂交水稻口感不太好,所以我们只能拿去当饲料,家里还有不少存货。
所以,你们大可放心,你们再不孝,亲爹也不会看着你们饿死的,更不会让你们去吃福岛核食的。
但是,重点来了,粮食不会马上给你们,因为台湾的行政效率出名的慢,等台湾当局的那群人决定接受大陆粮食援助的时候,你们怎么也得先体验半个月饿肚子的滋味吧?
万一政治精英很有骨气,坚持不接受大陆施舍,政治精英肯定不会挨饿,当然有底气坚持宁死不吃嗟来之食的气节,因为被饿死的人是你们,而不是他们。

知乎用户 彻悟真人 发表

因为中国培养的顶尖人才都去国外了,留在国内的大多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人,虽然有极个别的强者,但是数量太少,人才流失很严重。

知乎用户 Kruskal 发表

1. 这是拿中国跟整个西方世界比。

2. 我们的近现代科学本来就处于落后位置,正在努力追赶,仍然任重道远。

3. 中国人口虽多,但是人才库的规模实际上不如西方国家大,因为西方国家很容易吸收全世界的人才,包括中国的人才。

18 年夺得冠军的法国男子足球队

最近几年多次夺得奥数冠军的美国奥数队

中国印度之类的人口大国,最顶尖的那一批人才,各个龙争虎斗,挤破头去挣抢少数留在欧美国家的机会。能从这么大规模的竞争中脱颖而出的,无异于炼蛊炼出来的蛊王

所以在对比顶端人才方面,吸引人才的能力比人口多更管用。

知乎用户 郭小政啊​ 发表

一颗种子要长成参天大树,需要光、空气、土壤、雨水等等。

苔原区温度不行。

沙漠里水份不够。

南极北极更不必说。

顶尖的人才需要创新的土壤。

自由的土壤才能结出有创造力的果实。

知乎用户 怒而飞 发表

因为中国的教育体系是极具功利主义色彩的,不利于天才的成长。

天才需要的是自由的空间,但在中国的高考制度下,以及配套的社会系统中,学历是第一位的,没有学历将寸步能行,所以高考被视为唯一通路。在这样的前提下,中国的教育只是针对应试而生成的,学生对物理、化学等真理没有兴趣,对物理考试、化学试卷更有兴趣,对分数更感兴趣,甚至如果你在毛毯厂、衡水一中这样的学校里,很快对学习的全部兴趣都会丧失,天才会远离学术,也就不能走到顶端了。

知乎用户 天机居士 发表

教育问题很大。几乎一切未来问题的解决都要从教育开始。

知乎用户 无为 发表

可恶的美帝国主义

要是弄个诺贝尔富豪奖,分分钟赶英超美

知乎用户 秦始皇 发表

你落后别人几百年,现在中国在工业这块居然还排在第一,全世界一半以上的工业产品来自中国,己经非常非常非常牛逼了,能和中国比科技的有且只有美国,而且科技方面各有胜负。

顶端人才是靠海量的基础人才堆出来的,又不是上帝赐给的,中国顶尖人才也只有美国能与之相比,中国在中下科技人材工程师完胜美国,中国海量工程师甚至可以比一个小国总人口还多。

只要给足时间绝对在人才方面完胜美国。记住中国真正大发展也才七十年时间。

知乎用户 邪恶帝 发表

中国的顶端人才并不少,我们总会有这样的感觉,外国的月亮就比国内的圆,就好比买鞋一样,我们总觉得阿迪达斯,耐克就比安踏好,我也承认技术确实比国产好,但是安踏在美国也是爆款,一度卖到断货,所以我觉得这个问题问得挺好,如果你非得问我为什么国内出不了苹果公司,为什么国内很少有人拿诺贝尔,我只能告诉你,这和人才没关系,这是国家制度和国情造成的。另外,中国不是出不了人才,而是需要沉淀。

知乎用户 陈磊 发表

时间,要给中国人时间。

1839 年英国人攻击虎门开始到 1949 年新中国成立的 110 年。

中国连是否能生存,会不会亡国都不敢说。

1949 年到现在才 69 年。

要求中国人用 69 年的时间和西方几百年的时间发展的一样,这是 “大跃进”!

有的人是爱国,希望中国更好。

有的人是爱国贼,不切实际的要求中国这也要强,那也要强,反正哪儿不如外国,就开骂。

还有的是别有用心,披个中国人的皮,冷嘲热讽:“哟,不是伟大复兴嘛,怎么这儿也不如外国,那儿也不如外国”?

什么都需要时间。

中国政府的时间表也是分步骤实现:中国制造 2025、2035、2050。

需要给中国和中国人时间。

下面是给说中国体制不行的人的回复:

和体制有什么关系?

印度、菲律宾体制好,民智开了吗?

中国现在在各种世界顶级科学期刊上的论文数量已经仅次于美国,专利数量世界第一。

你这种人就是慕洋犬,总认为西方体制好。

不是中国民智不开,是你的这些跪舔党就根本没有智慧,学习西方学到了一点点知识,根本不懂:“学习的是知识,掌握并运用的是智慧。”

中国现在几乎在所有的顶尖科学领域和美国并驾齐驱,并且投入越来越大,产出越来越多。

这是体制优势,懂不?

想到中国的强盛还会被你们这些恨国者搭便车!

心里就充满戾气!

今天是 2018.12.13 日,1937 年的 12.13 日,发生了南京大屠杀

81 年过去了,当年的皇协军对有你们这些后代一定引以为荣!

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车轮不会停止

你们的叫嚣只是在被碾碎时发出的哀鸣

知乎用户 Onli 发表

你拿诺奖举例,呵呵。

诺贝尔那个什么和平奖是什么成分?但凡有点脑子都看得出来,说明这帮评奖的人也不见得多公正。

高端人才不足,那是因为我们高等教育不行,大学里头严谨治学的是少数,捞钱捞名声捞女学生的反而是主流。

水垢都快堵管子了,你指着涓涓细流问怎么还没装满,你不是自己骂自己傻逼么?

咱们的大学,需要改革,国内学术评级需要改革。

知乎用户 五角场喵叔 发表

我感觉有些吐槽的,发牢骚的也过了,很多所谓的国情是普遍现象,不只是你一个人感觉怀才不遇。

讲真,底子太差,欠账太多,千百年来农耕文明,是惟有读书高,但是却吧人文类捧太高,顶尖的理工科普遍被鄙视,解放后百废待兴,完成工业化,吃饱饭才多少年啊,且要慢慢还旧账呢,补课补完了,自然能出头。。。。

知乎用户 孟浩巍​​ 发表

  1. 谁说现在顶端人才比不了西方?
  2. 诺贝尔奖总体上的统计,本质上还是对过去顶端人才的统计。
  3. 谁说过去顶端人才比得了西方?(杠精不要拿个例代表整体水平)
  4. 从建国以来我们才 70 年的现代国家史,40 年的市场经济高速发展史,而西方组成现代体制已经 300 年了,此外我们的经济实力也是近 15 年才真正的显著提升进入世界第一梯队。
  5. 科研或者说是顶端人才的产生的基本条件就是:有钱,有人,有时间;
  6. 这里的有钱是指大量的科研投入;有人是指一定的人口基数;有时间是指满足前两个条件的基础上要给予充分的发展时间。
  7. 结论就是,如果能保持我们现在的发展势头,50 年之内必然会出现各种顶尖成果 / 顶尖人才的井喷。

知乎用户 Shusen Wang 发表

中国高级知识分子不知比美国多到哪里去了。名校硕士进卷烟厂当操作员,北大核物理博士当城管,南大副教授当街道办副主任。可想而知中国真正做科研的人才得有多牛逼。

知乎用户 大吃货 发表

相信她,请给你的祖国一点时间!

知乎用户 知乎用户 7Taj6q 发表

产生一个暴发户三年就够了,但培养一个贵族要三代人!

不管文学,科技,体育,同样的顶级天赋,15 岁开始学和 1 岁开始耳濡目染是完全不同的,中国经历了 40 年的空白,又经历了 40 年的爆发期,未来或许能出现真正的大咖!

知乎用户 夏天的雨​ 发表

最主要的第一条,诺贝尔奖是西方崛起以后设立的,恰好赶上它们经济科技等都有优势,且评价标准也是它们定的。反观我们,受到多年欺压,底子薄,所以诺贝尔奖少不奇怪。

第二条,每个国家不可能方方面面都是第一,这不客观,也没必要,足球一类的,明显是体质为基础,本身我们体格基础不占优势,又加上多年贫困营养也跟不上,所以足球就难,但你看我们乒乓球就很擅长,这也就是各有所长吧。不要太求全责备了。

第三条,就培养和留住人才而言,有两大影响条件,两条腿走路。一是发展,给人才提供好的待遇和发展环境,二是人多,我们人多就像地里禾苗太密,人均资源不足,自然影响人才培养,也影响人才待遇,而且人多滋生更多的竞争和机制问题,让人才感觉没空间发挥,外国人才看到我们这样也不会大量涌入,美国是这方面算良性循环。所以,人多是很多人忽略的问题。我们人口是美国 4 倍多,基数大,但成才率可能低一点,所以总人才数可能也少。

第四条,呼应第一条,我们对于现代西方建立和主导的一整套经济社会和国际关系规则肯定不是得心应手,所以有必要逐渐建立自己的标准和秩序。比如说,如果电脑都用中文编程,我想我们的电脑人才会多的多。当然,这也是我们努力和西方最怕的。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解释一下顶端人才是什么意思

政治精英:各常委班子,各保密部门的负责人,gcd 的晋升选拔还是比较靠谱的,升上去的难道没做出惊人的牺牲和贡献吗?哪个不是万中挑一的人才吗?有些是可以查的到的,但大多数人不会关心。只会记得贪官污吏。

商业精英:且不说马云,雷军,董明珠这样的吒吒风云的人物。中国现在体量发展到如今,民营企业里有多少从无到有的从弱到强的草根企业家,创造岗位,为国纳税,解决了一方稳定发展,这不是人才吗?

学术精英:大多数人讨论的是这个,中国没有吗?科学院里那些院士不是吗?各大科技企业里拿着千万年薪的技术人员不是吗?

你非认为诺贝尔奖得主是顶端人才,那中国的确比西方少,但是指导中国发展的,是奋战在政治,商业,学术各条战线上的领头羊。很明显,中国这种体量的国家变得越来越强大,逐步走上舞台中央,是集体的功劳,而非几个人就能所致的。

知乎用户 健体健身何志文 发表

别的不懂,就只说我所在的健身领域吧。

为什么健美健体的顶端赛事(比如奥赛)很少看见中国人,是不是中国人身材就是瘦小,就是练不大?

其实人家干这些事的人口比你多得多。

根据美国健身协会 IHRSA 的数据(2017 年),

中国健身人群为 370 万,渗透率 0.4%。

美国健身的人口却逼近 6000 万,大约是中国的 15 倍。 ​​

不仅仅是健身行业成熟与否的问题,哪怕抛开所有别的因素,

光靠人海战术你压根赢不了。

足球同理,篮球同理。

而且这么说也许你不信,

中国人最擅长的从来不是人海战术。

翻翻历史书,比如抗美援朝

其实人家联军总人数不见得比中国军队少多少。

靠的是什么,靠的是解放军各种千里夜袭、包围阻截、兵法诡道,

连坦克都没有,

愣是靠智商压制填平装备差距,

硬生生打地联合国军临阵换帅。

中国人口这么多,为啥顶端人才比不了西方?

比不了的话,

中国早亡了。

知乎用户 未完待续​ 发表

中国人口这么多,为什么没有人能追上博尔特

这是人家的强项。理科是西方人强项。努力追也差不多只是平齐,想超越很难。

就像诗歌,中国的强项,中国以外所有的东西方所有的诗歌加一块也比不过中国一个朝代。

各有所长。

但是你要说速度为何这么慢。

就是一开始穷啊,要解决吃喝问题。这个是重中之重。比如西方那么多人,水稻上也比不过一个袁隆平啊。

因为一穷二白,首无迫切需要解决的是温饱问题。然后才是吃饱了没事干该研究的。

然后教育,研究机制也都有问题。不多展开了。

另外。欧美发展了一百年,现在他就是不跑了,依靠惯性都会比中国领先的。这个勿庸置疑。

中国即使建国就开始算,也才七十几年。从文革开始算,才四十几年。

美国人家发展几百年了?何况还有欧洲传统理科打的底子。

知乎用户 新日暮理​ 发表

进击的巨人里面,全人类被突然冒出来的巨人捕食,被逼着躲在重重高墙内苟且偷生

在这样的世界里面,普通家庭的小孩只有参军这一条比较好的上升途径

而参军之后最重要的就是训练兵团的三年,这三年新兵们要学习一系列的杀巨人的技巧,也会对学习情况进行一个考核,同时兵团也会根据这些考核对新兵们进行排名

最后训练兵团毕业的时候会根据你的总分(还是有什么考试啊,我忘了)进行一个总排名

排名前十的人就可以去内地,离国王最近的大城市当宪兵,远离巨人,远离威胁,过上无忧无虑的富足生活

而其他没进前十的学员,要么只能去驻屯兵团看大门,要么就是去调查兵团直面巨人,去送死,待遇和成为天龙人的宪兵团是没得比的

这时候有人就会说了,不对啊,最有能力和巨人对抗的人,却是离巨人最远的人、最不需要和巨人战斗的人,那这种训练有什么意义?

当然有意义,第一层意义就是,大家都玩命想逃离巨人的时候,兵源的整体素质就提高了,合理利用了人性,让士兵的训练更加刻苦,让纳税人的钱花的更值,这是从宏观经济的角度考虑的一种最优解

那么,仅此而已吗?呵呵,不是的,随着剧情的深入,我们逐渐知道,王政府的人是知道这个世界的真相的,甚至这个封闭的世界就是他们故意打造出来的

更可怕的是,真正的力量差距是靠个人的努力无法弥补的——墙外面有现代化的军队,有智慧巨人部队,有海陆空全面的战争机器等等

你玩命练习小刀喇脖子怎么和这些人打?所以,当你只是一个普通人,除了拼命进宪兵团去内地皇都快乐一生这条路,真没得什么选了

知乎用户 梧桐 发表

2021 年 5 月,时间问题。改革开放时间太短。这么短的时间,我们已经有很大进不了。继续下去,很快我们就能超过他们了。

以前用词不准确,知识面窄。

我是支持竞争的,特别是如果高考全国统一试卷,统一分数线,所有大学公平面向所有地区学生。取消所有乱七八糟的招生方式。

而那些乱七八糟的招生方式,就是我说的,做人,内耗。

我觉得扎实的能力,是创新的关键。

人际关系的复杂会影响创新。

多出国,去卷外国人去。

逻辑性差,见谅。

-——

中国人智商高,勤劳,这是一个巨大的优势。但是情商太高,却是一个巨大的黑洞,无法填满。

在社会中最重要的是做人,而不是做事。成功人士一定是做人非常成功的。百分之八十精力都做人去了,我们用了百分之二十的力,已经创造了奇迹了。

因为情商高,步调一致,没有人走错,也就没有最重要的创新。

为了提高孩子的情商,从小就学习演讲,口才,会来事的也很有礼貌,被人们喜欢。特立独行的孩子,从小就不被接纳。不管成人,还是孩子最害怕的都是被集体不理解,不接纳。

如果自己的孩子和别人不一样,就会吓得要死,非得把他掰过来。不管天性如何,都把孩子调教的,懂事,情商高。孩子不从众,有自己的想法,在父母看来却是缺点和毛病。

从众和创新是一对死敌。

什么都缺就是不缺人才,人才流失纯属胡扯,就像足球一样,机制才是关键。

相反,我鼓励中国人走出去。因为中国人智商高又勤劳,在国外通常都会过的不错。

在国内争不过,在国外还争不过嘛!

凭什么欧美又蠢又懒的人还能获得高收入?我们应该去抢他们的工作岗位!

企业间的对决是精英对抗,我们本土的通常打不过他们,并不是我们的精英比他们差。华为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企业打不过外国的,还有一个重要因素是,我们的企业时间短,经验少。社会发展是客观的,是有规律的。我们的企业还没走过,不知道哪里有坑,而他们百年企业,甚至几百年,没有白积累的经验,他们知道的。一个四十级能和他们几百级的打,已经是巨大成功了。

我们不缺工匠,不缺踏实的人,但是会哭的孩子才有奶吃,是社会现状。所以家长才教育孩子要情商高,而不是教育孩子养成规则意识和创新的精神。

注意力一直向外的话,没人能是我们的对手吧。只要安定几十年我们就能崛起。一致对外内耗是最小的。

封建王朝,哪个不是与民争利?他们的主要矛盾就是统治阶级的贪欲与老百姓生产生活之间的矛盾。

知乎用户 朱慢慢​ 发表

咱们中国人普遍有个缺陷:不敢想,想了又不敢做,敢做又束手束脚。


这又得提到马斯克了。

马斯克搞星链,意图很简单:

1. 星链可以构建一个全球性的网络,只要用他的产品,上网就能免费,就问你电信、移动、联通、手机产商乃至整个行业相关的利益链条,你们怕不怕?

2. 他在人脑植入芯片,也与此有关,人机互动、万物互联,得联网,这网在哪?星链。


你们注意到一个什么核心细节?敢想敢做?不,是能想能做。

咱们国家缺乏的就是能想,又能做的人。

虽然人人骂马云,但不可否认,最先出国去看一眼世界的人,绝不是马云。

但为何只有他想到了?不仅想到了,回来还死磕互联网呢?

历史赋予时代机遇,总有那么一小撮人,能够恰如其分的被扣在那个小小的环扣上。

就像打麻将,除了最初的设计者,谁都得靠碰运气,但设计者旁边一个观摩的小孩,他却比谁都会玩。

改革开放百业待兴之时,能够走出国去窥探一眼世界的人,都是幸运者,但不得不提,那些能够打破传统制约的幸运者,倒也值得被尊敬。

我也骂马云,只因它不仅兴了个头,搞死了传统行业,还涉及网贷,又搞死了千家万户的年轻人。

我们这代人,几乎所有父辈都是以传统行业为生,我们又没有足够的资源去涉猎新的行业,摔了我们的饭碗,我们当然得骂。

所以,人做事情,不能只想着自己的发展,因为这个社会,绝大部分人都是普通人,没法人手去创建一个阿里。

互联网的规模做得越大,传统实业的市场份额就必然越小。

而且对于绝大部分的人来说,从出生就没有那个家庭背景和圈子,能够拿着盘子去分那块 “不会亏本” 的固本行业中细分领域的蛋糕 —- 比如能源、石油…

我要是能开什么加油站、煤气站,或在任何一个行业利益链条中的上游,我也会选择闷声发大财,最后再惺惺作态:现在这代年轻人不行啊,不够努力啊…


回到正题,这些幸运者后来根据自身的经历和思想觉悟,钻进了各行各业,并展开了模仿和搬运。

但对于西方那些设计者来说,他们一眼就看透了中国人在学习和模仿他们的游戏。

他们自然是砸钱控股,坐享利益的最大化。

除了抖音和大疆,我们现在所能玩得到的东西,基本都是别人已经玩剩下的。

所以为何过去的上等家庭,都要把孩子送出国去学习…

因为别人工业化已经走了几百年了,远远比你先进。

我没有数据,不然我会把咱们从改革开放以来,每年给西方科技缴了多少专利费的数据给你们看看。

且不仅于此,可以说,我们现在所用的几乎所有产品,其背后都有西方的影子。

且真正的核心科技,别人不仅不会开放给你,还会想尽一切办法去阻止你研发。

最终目的就是要站在科技的制高点,永远控制你的发展、收割你的财富。


所以,咱们这几十年,的确是挺难的,老一辈只能靠着卖廉价劳动力,积累资本,换取外汇,然后去买机器,再拆了搞研发。

所以现在廉价劳动力的红利在消失,他们不适应,又不知道具体哪出了问题,就只能一个劲的指责年轻人没他们那个年代有拼搏精神。说句实在话,一两代人卖苦力就够了,辈辈卖苦力,西方资本家们都捂着嘴在笑。

因为资源有限,这也就必然烘托出了一种气氛:争、抢、占、霸、赖。

为何 “赖” 放在最后呢,因为没争到、没抢到、没霸到、最后只能 “赖” 了嘛。

就像年轻人平躺,在全盘的利益链条中,压根没有他们的位置,他们不就只能躺下咯…

年轻人不是都喜欢唱一首粤语歌吗?郑中基的《无赖》。

那不正是被边缘化所产生的共鸣吗?

边缘化这个词汇,造得真好,太贴切了。通俗来讲,就是一个人没钱没权、没有出生背景、人脉关系以及上升通道,从此被孤立、冷落和忽视。

放到整个社会的背景下,就被称之为:压根没有利用价值,没人搭理的弱势群体。


所以啊,什么叫人才,就是在山顶撒满钉子,别人都爬不上去,从此便有了人才。


最后,给大家放一曲《无赖》,来总结一下当下不婚的现象:

活大半生,还是很失败

知乎用户 王一点寒​ 发表

我觉得这个问题跟中国人口这么多为什么找不出十一个会踢球的人一样肤浅。

人口多就一定产出多吗?米国人这么 NB 为什么乒乓球就是打不好呢?我们从建国开始攀科技攀经济才多少年,我们是从蜡烛火柴都生产不了的状态一路追到现在的。米国人这么 NB,抢了那么多大科学家,起点那么高为什么量子技术,高铁,超算,清洁能源等等技术被我们超越了?总共二十圈的比赛,让你先跑了十圈,你还是被超越并套圈了,米国人怎么这么废柴?

的确,我们在人才总量上可能不如欧美,但凡是我们重视的领域都在奋起直追,增量都要比欧美高,超越是早晚的事,如果你的人才真 NB,你的条件又比我好,我们的差距应该越拉越大才对啊,怎么差距在缩小呢?只有一个原因,你的顶端人才也不过如此,否则你也不会陷入债务危机,要搞米国至上,要坑队友,要四处捣乱逼迫资本回流。否则你的 F35 也不会这么多年了还不成熟,你的 DDG1000 也不会成为笑柄,你的土星 5 也不会成为历史,你的苹果也不会毫无新意可推,你的 5G 也不会落后于人,你的体育也不用靠重赛来贻笑大方。

米国是厉害,是先进,但现在的米国人已经一代不如一代了,我能感觉到,只是在吃红利而已,颓势不可挽回了。上个世纪的米国高端人才是真 NB,现在的米国顶端人才也就徒有虚名。看你的产出和现状就可知。

还是那句话,你 NB,你跟我们的差距应该越拉越大才对,事实正好相反,所以,你并不 NB,谢谢!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不是没有人才,更不是没有顶尖人才,而是这些人经常在一轮轮的各种复杂的人事,资源和其他斗争中被消耗了热情和精力。举个例子吧,最近和一亲戚聊到关于有时做出科研成果的回报问题,他认为你们科研人员平时领的工资就是回报,平时干不出来,就是因为你们不努力,你们白领工资,白拿薪水,然后出成果了,还想要求好的回报?这就是管理层的实际想法!结果呢?在这种情况下,有多少人心灰意冷,要么走,要么混,然后下一轮的人继续这么折腾

知乎用户 生非异 发表

前些天看了一个电视剧,名曰《中国母亲》,里面有一集,母亲给四个孩子讲了瓶子里装东西的那个故事,先装核桃,再装黄豆,然后装芝麻,这个是我们众所周知的,然后这母亲又讲了一个事情,如果先装了芝麻谷子进去,还能装核桃吗?他告诉自己的孩子们要有远大的志向,不要考虑家里的琐事,好好读书。

我们中国人大概也这样吧,因为人太多了,因为生活工作里充满了鸡毛蒜皮和琐碎的事务,一个工作者最头疼的可能是人际关系、考核绩效、文档内业、应付检查、职称 title 等等,已经没有精力去做大事了。回顾过去那些做了大事的大师,大都生活单纯,自己不会太在意生活或者有人为他们撑住了生活,而这样的条件,在今日很难实现了。现在,很多人都在忙于一些琐事,占用了太多的精力了,甚至一些可能不需要亲自做琐事的人,又被密密麻麻的会议、汇报给绑架住。不去化繁就简的话,人才冒头很难吧。

且为了避免繁琐,很多有才学的人,直接出国去了国外。

知乎用户 肥猪聊社会 发表

先问是不是,再问为什么?

拿西方标准来衡量中国的人才,本身就是一种谬误、一种不公正。

西方的物质发达是建立在殖民掠夺的基础上,是建立在其他民族的痛苦不幸之上,不是建立在他们的高科技之上。

事实上,西方也没啥可吹的,如果没有中国的指南针、火药、造纸术,西方至今会停留在中世纪,贪婪卑鄙的教士抱着笨重的羊皮《圣经》给愚昧无知的农奴洗脑。

20 世纪世界民族解放独立运动沉重打击了这些殖民野心家,他们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就像当年的亚历山大和成吉思汗一样,一去不复返。

当今国际社会,经济一体化加深、贸易全球化不可逆转,第三世界的人民渴望安定自由,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我们的世界正朝着鸡犬相闻的地球村稳步前进,任何违背广大人民群众意愿的野心图谋必将失败,被历史的洪流无情的摧垮。

我们有自己的历史,有属于自己的中国特色,我们有沿用至今的方块字,我们有天人合一的生存理念,我们有唯美的四六骈文,我们有震古烁今的万里长城和隋唐大运河,我们有纵览欧亚、光耀千古的丝绸之路,我们还有精美的陶瓷、数不胜数的小吃、雕梁画栋的名胜古迹、冠绝世界的庞大体量和高度集权下的大一统格局。他们有吗?

难道只有那些研究杀人利器并且用来殖民扩张的人是高端人才吗?

他们的衰落就在眼前,他们已经彻底走下神坛,面对平起平坐、日益强大的亚非人民,他们心有不甘,他们在情感上接受不了我们的崛起,他们更不能容忍我们威胁他们的霸权,贸易站就这么爆发了。

历史和现实表明,该轮到勤劳勇敢的中国人民扬威立万了。

知乎用户 剑人周 发表

你空中的顶级人才是什么?

难道就是那老掉牙的:诺贝尔得主(特指自然科学类,那些人文科学类的奖项,屁都不是)?

这个问题只要是对中国近代史了解一点的人都知道,

中国如果有很多诺贝尔奖得主,

那中国现在不会发展到这种层度,

为什么?

诺贝尔得奖的科学成就,

大部分都是顶级的开创性前沿科学,

什么叫前沿科学?

就是离实际应用,或说创造财富和对现实科学技术的发展还有一定距离。

因为新中国成立后,

中国最顶级的人,基本放弃了开创性的前沿科学研究,

因为国家当时最最需要的,

不是前沿科学,而是要解决,别人有,我们没有的科学技术问题,

当时是追赶的时候,不是超越的时候,

不然,钱学森,于敏这一众顶级科学家,

去国外大学大学做前沿研究.。。。。。

钱老在空气动力学领域是什么地位就不说了,

于敏可是光靠自己的头脑,加上纸和笔就可以写出顶级学术论文的神人,

但是因为国家需要,

人家放弃了自己所有的研究,

全力投入热核反应领域,

最后还让他做出了氢弹,

现在过了五十年了,

全世界前前后后出现的核物理学家没有一万,也有五千吧,

现在还有人做出了吗??

这些是不是顶级人才,

我说个极端例子,

如果中国政府明天宣布,

其他国家可以用自己国家的科学家来换于敏,

你信不信,很多国家,会把自己国内的全部诺贝尔奖得主全部绑了送到北京来??

知乎用户 俗士 发表

1. 人口多出现优秀人才的可能性就大,但这是一种可能性不是必然,所以人口基数大不必然导致优秀人才多;

2. 西方发达国家是近代文明的引领者,所以他们取得了辉煌成就,涌现了众多顶尖人才;

3. 足球等体育项目对人的体质要求高,还有当地文化影响等因素,比如美国是发达国家,也是体育强国,但足球、乒乓球、羽毛球的水平就不行,也不是仅看人口基数;

4. 作为后发国家,中国人缺乏奋起直追的精神,尤其近些年拜金主义对中国的影响让中国人更看重金钱、财富而不是把精力用在学术研究等方面;

5. 腐败、圈子文化压制了人才发展;

6. 传统文化不利于科学研究,如探索未知世界的精神,对失败者的包容等;

7. 缺乏挑战权威的精神;

8. 急功近利、投机走捷径导致学术不端频发;

9. 对学术不端的惩罚太轻,比如张文宏的博士论文因抄袭被撤销,但他博士学位仍在,以此取得的地位荣誉仍保留,这等于鼓励抄袭剽窃行为——被发现也没有损失。

知乎用户 lapidary 发表

因为中国 “穷”。不是指全国 GDP,而是指人均。

因为穷,钱就成为衡量人生价值的最大标准。大多数人每天睁眼闭眼,在想怎么挣到更多的钱。

因为穷,以挣钱为导向的 “内卷” 就十分严重,浮躁和短视的氛围使很多人单单看眼前利益,毁了长久的根基。

因为穷,劣币驱逐良币,有追求有理想的高级人才去了西方,发展成为的顶端人才。

在西方发达国家,特别是美国,我看到许多人都能开心的发展自己的 “天赋”,越做越好。从国内过去的人,在国内本来就是高手,在西方环境下茁壮成长,就成了 “天才”。

在国内,我也见过许多很有天赋的 “高手”,被体制,被房价,被社会磨得没有光彩,十分可惜。

所以,人还是那个人,关键是环境。好的环境让金子发光,差的环境只能埋没金子。

知乎用户 不负骚话​ 发表

因为按照人的发展周期,顶级的人才怎么形成的?

以科研人才为例子,(毕竟演员,运动员没什么参考性)

毕竟这种人不是石头里蹦出来的。

首先 10 岁到 20 岁需要不错的教育。

20 到 30 岁需要足够高等教育的机会,打下基础。

30 岁到 40 岁需要在足够优秀的大师手下积累经验。

50 岁到 60 岁就能在相关领域成为一流甚至领导者,顺带培养下一批。

中国现在顶尖人才不够,就得看我们 50 年前在干什么,

在那种情况下,顶尖人才?

所以,可以看得出来,就算是今天,我国教育系统突然成为全球最优秀的。。。

那么,顶尖人才也是在 50 年后涌现。

这是传统领域,像新兴领域,这个年龄会大大提前。

自己培养人才有时间滞后性,可是急着要人怎么办?

买。。。进口。。。引进啊!美帝全球收罗人才就是这手,自己培养不够就引进呗。

其他国家最好的人才,大量的移民美国,美国就算把自己教育搞成一坨黏糊糊都不怕,毕竟有这么多优秀移民。

知乎用户 知乎用户 SrV54R 发表

这个世界有一个原则叫集中。

国家要统一才能强大,集中更快发展,个人也要集中。

绝大多数人一辈子做好一件事就不错了。

学的东西再多,都是些粗浅的知识,大部分没什么价值,竞争力不足,别说科研,来生活都成问题。

大家都会等于不值钱,同质化严重,导致竞争残酷,没有话语权。

中国人太守规矩,可是很多行业的规矩是资本家定的,他们不守规矩。

你有什么能力去抗衡资本?行业没有领袖,或者行业领袖站在资本一侧,从业者何去何从?

这就是同质化,只有极少数人有价值,而这些人可能还要屈服于资本,屈服资本还谈什么突破发展?你都不是这个阶级了,没理由维护别人的阶级利益。

怎么办?

要尽可能的解放个人能力,尽可能的集中个人精力,极限的在一个方向有所突破。

高考只看单科成绩报考。高考只分流人到不同领域,人口从劣势变成优势,你会的他不会,他会的你不会,只能合作,都有议价权。

行业内不断的向外探索,权威?资历?荡然无存,可能天才很年轻就有大突破,从业久的也只有年龄领先,有能力研究的人多了空间才能打开。很多领域也需要人才,也有商业化空间,不应该挤在一处,旱的旱死涝的涝死。

只看单科,可考 3-6 科,必须文史哲精编为一科不考。教育全面改革,教育 0 门槛,永远毁灭精英教育。各领域专业知识流入高中,高中之前发掘个人兴趣爱好能力特长,选定方向,视个人能力选修 3-6 科,反正只有一个录取,实际上也可以旁听其他课程,天才 6 科以上依然轻松。

大学教育分应用和理论,终生制,工作后有了突破学历升级。从业务转变为科研认证。

就看单科成绩,其余涉猎,常识类教基础和重要的知识,思维等能力锻炼,把大量的知识汇聚成书,自己抽时间看,反正用不上,用上了不会是自己丢人。

一定要尽可能的解放个人能力,中国的天才有很多硬攻不擅长方向,这才是损失。有你没我的竞争效率低下。各行各业都要政策,导致笨重滞后,一定要有人做出牺牲,这些都是低效率,要调动人的主观能动性,人口将成为碾压性优势。

你有能力就有议价权,不用把打工作为目标和追求,小团队联合就能形成战斗力,不需要很大的资本就可以震动行业。

相关有什么问题随着发展改变就可以,遵循原则从根本上改变,剩下的都是浅层问题。

西方主要是讲个人,然后砸钱,偏差更大,过去的积累也不少,但是这种模式越发展成本越来越高,优势并不长久。

从人才分布模型上来看,西方确实上限高下限低,这不光是钱的问题,也有运气,如果模式上领先,就可以弯道超车。

知乎用户 湘西老土匪一名 发表

光谈数量不谈质量的么?这个质量不是大家以为的人的智商,而是发展指数,说白了,社会给这个人的总投入。这时,人数是越多越好吗?你的社会总资产就那么多,人越多,分到的人均就越少。

这个发展指数不光人身上有,国家有,社会也有。你有 5 亿打工人,和有 5 万专注科研的博士,后者吃掉的研究费用比前者总费用不会少的话,那你想想看,谁出的尖端科技更多?那怕你 5 亿打工人里就有超过 5 万的博士。

不是所有项目都是用别人几十分之一,十几分之一的经费,就研发出比别人还利害的成果的。能这么干的,咱们也都试着干了,这已经不错了。另外就是,我们现在骂硅谷什么清北师兄妹两万以上,但别人当年走时,可没有现在这种人才重视程度和人才引进机制。全球化时期,不像保守主义高峰期,人才流动不仅是没有限制,反而是认为是一种科技合作的模式,允许两头吃饭的。只不过有的人不好彩,这辈子没过完,卡在中间了,里外不是人而已。但你有这一时期,那么人才流出,你也没挡着,都留下,你也没钱都投入科研。你像印度也是人口大国,也是长期的人才流出。

另外,可能很多人对前三次工业革命发生在西方,西方的获利有多大,获利对之后的科技推动有多大,没太有概念。追赶者是有后发优势,但没钱的话,踩别人肩膀都不是那么好踩的。像航发这么复杂的玩意,原件放那里让你抄,你不整个几年,花上无数人力物力,都抄不出名堂来。有些有钱的国家,方法和方向不对,大把的钱连水响都没听到过。咱们算不错的了。

最后就是现在的述事结构怎么改成了中西方,以前是东西、南北两大发展矛盾。这种比法就好像,中国一家打欧盟 + 美国(含日韩澳新),这个咱们开玩笑说全世界就一个中国,讲讲无所谓。你真这么比,中国只要超过一半水平,那句话还就不是玩笑了。光想想这任务难度,头皮发麻。

另建体系不是不行啊,但谁来干?天顶星人给你灌顶么。在宿舍卧谈会上吹吹牛逼,睡着了就好了。真要干,连开头怎么开都没人知道。还是睡吧。

知乎用户 汉娜 Bananah 发表

应试教育和标准化答案教导出来的学生,其最高形态是掌握前人已有的 “知识”,这种教育模式在一个国家的追赶阶段是很有效的,但是并不适合领跑阶段。

与之相对的美国式教育,各科基础薄弱,学校只是鼓励独到的想法。学生作业只要是有独到的观点,无论多么幼稚或者不合常识,也保证能拿 B+/A-,反而叙述课本上的知识点拿不到高分。

各科基础弱化,作业量少,大多数学校三点钟都放学了,给学生大量的课外时间。大部分孩子拿来玩了,而对好大学特定的专业,比如核物理有兴趣的学生,会用这段时间到图书馆里自己加码。

因为大学自主设计招生考试,所以大凡麻省理工这种学校,其入学要求都远高于高中基础知识,所以学生不在专业上自己加码是考不上的。

所以对比中国学生,下午三点以后各科各做一组模拟考试卷,重复记忆所有科目基础知识。美国学生则花了足足 8 个小时在研究各种类型的核反应堆构造上。。。觉得很酷而已。

高中三年,喔不,甚至从初中就开始算,人生最好的 5-6 年,一万多个小时花在专门领域,这样的差距是几乎难以追赶的。

这样大学入学之后,教授指定了十几本前人写的关于切尔诺贝利事故,和前苏联风格增殖反应堆设计特点的书。

美国学生对这种阅读学习驾轻就熟,甚至有部分书之前都读过了,这阶段的学习刚一开始脑子里就有大概的结构和自己的观点了,缺少的一部分专门知识通过课堂学习和自学很容易补上,所以论文驾轻就熟。

但是中国学生,进到大学里还在补专业基础知识,这同时还要应付新的不相干的学科,比如必修的外语和哲学课们。

这样大学本科,甚至研究生前几年。。。同样是 5-6 年,中国学生都在拼命追赶美国学生在本专业上积累的基础知识,而人家在本科毕业时候的论文就已经是一副专家气派了。

所以说到顶端人才,中国的教育系统根本就不生产这种产品。中国的应试教育主要的产品就是批量制造的中端多用途工具人,通才,什么知识都有一点,到任何行业经过简单培训都能上手。

美国式的教育产物则是两极分化,普通大众从公立高中毕业就觉得挺不错了,毕业以后随便找个快餐馆或者洗车店的工干干,好在基础工资高倒也挺滋润。少数精英学生,专才,则是被全社会鼓励着从小把自己的爱好变成了毕生事业。

所以说为什么顶端人才比不了,在目标领域,有些人是专业的,有些人是业余的,差距就这么遥远。

喔对了,你问中国的专才学生都怎么样了,偏科没考上大学被淘汰了,舅舅托人给找了个洗车店的工作,也活着呢。

以上。

知乎用户 快评哥 发表

因为你真正可供选材的范围,远远远远少于十四亿。

知乎用户 K 大师​ 发表

只有一个最普遍现实的原因,国外待遇太好了,不会和你扯什么爱国情怀,干多少拿多少。

知乎用户 夏木​ 发表

发展中国家,一是基础设备差,条件少。二是工资(收入)低,高端人才是全球流动的,部分去发达国家了。

知乎用户 风行烈 发表

然而,中国依旧有让西方羡慕不已的顶端人才。

所以题主这句话是不成立的。

还有题主提了足球,为什么不提乒乓球?西方那么发达为什么没有几个乒乓球打的好的?

至于客观上不如西方的原因,许多答案已经说的非常好了。只是,举体育人才的例子在这里真的是非常不恰当的。。。

至于战略人才和政治人才方面,西方可能已经非常残念了。。。像英国的鲍里斯…… 该不会有人会说他这样的大臣也是个性十足的吧。。。

知乎用户 知乎用户 WbHsYF 发表

过年的时候你看春晚,看新闻联播,采访全球华人华侨,都很乐呵。

没入外籍的先不说,当了外国人的为什么还要被我们庆祝节日时候的话筒采访?

政治正确?

知乎用户 关东卧龙 发表

关键中国的顶尖人才也往西方跑呀!就目前的国情来看,基本上只有政府才有资格和能力吸收高等人才,部分大企业也能吸收部分。其余大多是中低端企业,根本没高等人才用武之地,那可不就往国外跑了。

我外甥去年去瑞士留学了,学子宴时,我们聊天,他爸主张学成归国。但他妈明显更远见一些,回国是会回国的,但不出去干几年镀个金,回国待遇都不一样。我不是高等人才我不清楚市场是否是这样。高等人才先出国干几年镀金后回国会很吃香呢?

知乎用户 杨十九 发表

曾经我也思考过这个问题,自从出来工作之后,到现在十几年了,渐渐才明白为何。

第一:我们是加工业发达的国家,加工,就意味着技术不高端,主要是靠人力和时间堆积,当大部分人都忙着去为活着而工作的时候,哪有多余的时间去思考,人的聪明才智哪里能够得到发挥,或许我说得直白而且文采也不够好,但这个是事实。

第二:文化的不同,我们都喜欢道德制裁,没有利益的追求,没有好处的驱使,大多数人都喜欢争权夺势,都喜欢赚快钱,然后再去看不起赚钱少和赚钱不快的人,对于科研或者做学术研究的人,他们都看不起。

第三:教育的沦陷和失败,有时候不是我们不够好,而是我们的眼睛看不到我们自己的好,一直盯着别人的好,然后就大声喧哗说我们就没有好的东西。为什么会这样,那就是教育的失败,我们到目前为止,我们的教育都是失败的,我们年轻人的价值观已经被国外的文化给彻底攻陷,我们已经被外国的文化侵略了,而且我们自己还不重视,还感觉自己捡到宝了,可悲。

知乎用户 无缺草 发表

人才比例主要和社会财富有关。和人数无关。印度、非洲人口都不少,比中国顶级人才更少。

更多的社会财富剩余,才能供养更高级的教育体系,培养更多高级人才。

历史上的四大文明古国兴盛之时,西方国家还在愚昧落后的暗黑时代。

西方国家开始文艺复兴,继而带来工业革命,在几十年内迅速将世界的经济核心从中国抢到了欧洲。然后,我们就大幅落后了。一直被欺凌,然后靠出卖劳动力、原材料和开放市场,陆陆续续换取一些过时的现代技术,维持着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进程。

核心技术被发达国家牢牢掌控至今,苹果手机毛利润接近 70%,而中国给苹果代工的富士康仅仅获取 1% 的利润。

中国在交换机领域有所突破,美国就立即发难。所以发展经济才是终极奥义,而科技竞争也是一场战争。

知乎用户 支浩宇 发表

“中国人口这么多”,人口多是优势?

给你个数据,体会一下人口多到底是导致发达还是导致落后。 人口密度最大的 15 个国家,大部分你都没听说过(说明落后)。

知乎用户 智商高的惊人​ 发表

曾几何时,中华大地产生过 “爱因斯坦”,也就是公孙龙,惠施,墨子等等,但都被儒家定为伤害大道,异端邪说。

其实这很正常,你去了解下科技工作者,也就是中华的脊梁这群人看问题的方式。然后你了解下 50 岁以上,没什么文化和逻辑思维能力的人的看问题方式,就明白了。

但这些都是表象,想要弄清楚本质,就必须从历史着手,用唯物主义辩证法去剥茧抽丝,才能找到真相。

下文比较长,到你看完了,就会明白 1840 面以前东西方文明的区别本质:

黑格尔对中国评价很低,黑格尔认为:对于中国的历史,他在著作《法哲学原理》中如是道:“中国从本质上看是没有真正的历史的,它只是君王覆灭更迭的不断重复罢了,任何进步都未能从中诞生。”

在黑格尔眼中,几千年的中国更像是一个赌场,由恶棍轮流坐庄,混蛋们换班执政,底层人民不过是炮灰总做祭品,“中国任何一次的变革都不曾改变这个现实”。

爱因斯坦把我们比喻成牲口。是因为智力越高的人就越蠢吗 ?

简单来说,爱因斯坦对中国人的描述,可以概括为一下几点:

1. 中国人是行为勤勉、生活环境肮脏、反应迟钝的种族;

2. 中国人毫无逻辑可言,他们根本无法掌握数学这门知识;

3. 中国人吃东西从不坐在凳子上,而是像欧洲人在树丛里上厕所时那样蹲着,他们平日里的生活无趣,一切都那么安静严肃,甚至连孩子们都是毫无生气的,迟钝呆板;

4. 中国人如羊群一般,就算是那些沦为做牛做马的人,他们劳作起来,好像从来不会感受到疼痛,或者说他们只是对受苦是有意识的,中国人是一个怪异的类畜民族,他们像没有感觉与思维的机器,而非人类;

5. 我注意到,这里的男性和女性之间看起来差别很小。男人长得像女人,没有男性魅力,而只会无休止地劳作,毫无事业心可言,我更加不理解的是,中国男性有什么致命的吸引力,能让中国女性无法抵抗,以至于有如今多到可怕的后代数量;

6. 如果这些中国人在日后挤掉了其他所有民族,那将会是一种人类的遗憾。对我们这样的人来说,能想到的只有说不出的乏味与不解。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不从哲学层面分析,就得不到本质原因。

本质就是东方文明从来没产生过男性,可以说东方文明从骨子里就没产生过一个男人。

众所周知,两性是有差异的,这个是毋庸置疑的。

但核心一点需要确定,就是首先男性和女性都是人,都是人这种高级动物,具有本我概念可以识别个体差异的灵长类生物。否则形而上学去辨没有任何意义,这一点需要达成共识。

关于解读两性矛盾,有些人从封建到现代父权瓦解,从男女体力,从体制,从小教育,从权利,从义务,从做家务,从赡养老人,从生育下一代,从家庭收入支配等等各方面去讨论,去找原因,其实都是错的,方向都错了,因为这些都是表象,而不是本质。

智力低于两位数的直接跳过下面部分,因为你的智力不允许你去理解,主观上你会生气,客观上会浪费你的时间,这就好比教一头猪去理解微积分导数一样,粪土之墙不可杇也。

本质原因就是东方文明从来没有产生过一个男人,都是女性。

这里不是单有男性器官就是男性了,而男人绝不是那种只具有生理特征上的男人,而是思想上,意识形态上的男人。

用生理特征去分辨男女是典型的形而上学的错误,前面已经达成共识了,否则如果仅仅从这方面狭义去判断,那么公牛和公马不也是男的了吗?我这里说的男性是指头脑,是指理性思想成熟的男性,这才是哲学意义上真正的男人。

为何东方文明从来没产生过男人?从公孙龙的运动观谈起:

我国在先秦的时候,对于运动就有过非常激烈的争论,是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一个题目。《庄子》书上记载着,公孙龙曾提出一个奇怪的说法,叫做 “飞鸟之影未尝动也。” 按常识说,鸟在空中飞,投到地上的影当然跟着鸟的移动而移动。但公孙龙却说鸟影并没有动。无独有偶,当时还有人提出“镞矢之疾;有不行不止之时”,一支飞速而过的箭,哪能 “不行不止” 呢?既说 “不行”,又怎能“不止” 呢?乍看起来,这些说法实在是 “无稽之谈”,也可以给它们戴一顶“诡辩” 的帽子。

![](data:image/svg+xml;utf8,)

但是事情并不这么简单。这个说法不但不是诡辩,而且还包含着辩证法的正确思想。恩格斯曾经指出,“运动本身就是矛盾,甚至简单的机械的位移之所以能够实现,也只是因为物体在同一瞬间既在一个地方又在另一个地方,既在同一个地方又不在同一个地方。这种矛盾的连续产生和同时解决正好就是运动。”因为运动体的位置随时间而变化,某一时刻在 A 点,在随之而来的另一时刻,就在相邻的 B 点,因此,也就有一个时刻,它既在 A 点又不在 A 点,既在 B 点又不在 B 点。在这时刻,物体岂不是 “不行不止” 吗?再者,在一定的时间Δt 内,物体前进一段距离Δs,当这时间变小,Δs 随之变小;当Δt 趋近于零时,Δs 也趋近于零。也就是说,在某一瞬间,即某一时刻,运动体可以看作是静止的,所以飞鸟之影确实有 “未尝动” 的时候,对于运动的这种观察和分析实在是十分深刻的。这同他们能够区分 “时间” 与“时刻”的观念很有关系。《墨经》对于 “鸟影” 问题又有他们自己的理解,说那原因在于“改为”。认为鸟在 A 点时,影在 A′点,当鸟到了相邻的 B 点,影也到了相邻的 B′点。此时 A′上的影已经消失,而在 B′处另成了一个影,并非 A′上的影移动到 B′上来,这也是言之有理的。

机械运动只能在空间和时间中进行,运动体在单位时间内所经历的空间长度,就是速率。《墨经下》第 65 条之所述就包含着这方面的思想。

《经说》云:“行,行者必先近而后远。远近,修也;先后,久也。民行修必以久也。” 这里的文字是明明白白的,“修” 指空间距离的长短。那意思是,物体运动在空间里必由近及远。其所经过的空间长度一定随时间而定。这里已有了路程随时间而变的朴素思想,也隐隐地包含着速率的观念了。

“地恒动不止而人不知,譬如人在大舟中,闭牖(即窗户)而坐,舟行不觉也。” 公孙龙说的这句话非常惊人的描述了一种客观与主观的偏差,也就是完全脱离了当时的人们实际生活经验而得出的想法,已经初具相对论的框架模型了。

这是对机械运动相对性的十分生动和浅显的比喻。哥白尼在叙述地球运动时也不谋而合地运用了十分类似的比喻。

公孙龙虽然是名家,但他的逻辑却是独辟蹊径,白马非马论就是集大成者,这也是东方逻辑学的最高智慧,本以为是开始,没曾想确实绝唱,宛如 02 年进世界杯的中国国家男足。

![](data:image/svg+xml;utf8,)

西方的智者派通过对逻辑以及客观世界的一系列讨论,辩证,也就是他们自己的类似白马非马的讨论批判统一,比如祖父斧头,阿基里斯追龟等批判讨论统一,研究出哲学和自然科学,这是毋庸置疑的。

这里说一下特别典型的阿基里斯追龟,因为这类问题的东西方不同的对待方式决定了文明不同的走向:

乌龟在阿基里斯前面 1000 米处开始,和阿基里斯赛跑,并且假定阿基里斯的速度是乌龟的 10 倍。当比赛开始后,若阿基里斯跑了 1000 米,设所用的时间为 t,此时乌龟便领先他 100 米;当阿基里斯跑完下一个 100 米时,他所用的时间为 t/10,乌龟仍然前于他 10 米;当阿基里斯跑完下一个 10 米时,他所用的时间为 t/100,乌龟仍然前于他 1 米…… 芝诺认为,阿基里斯能够继续逼近乌龟,但决不可能追上它。

凭感性认识,任何人都觉得这是在胡扯,这不是傻子才问的问题吗?这比惠施的天地一体愚蠢多了,甚至比公孙龙离坚白,火不热,马有卵,白马非马那套档次都差多了,起码惠施,公孙龙还能让人思索下,而这种问题简直是发蒙前幼儿都懂,倘若放在儒学大殿上,是要被儒生们哄笑赶出去的。

最重要的,有这种思维并公开表述出来的人,别说做官了,找份工作都够呛,很大可能也没人会和他成家,大概率会被编进各种笑话集供后人嘲讽,就像杞人忧天那样。

![](data:image/svg+xml;utf8,)

然而这个问题提出的主人叫芝诺,是古希腊非常有重量级的一名数学家和哲学家,他严重影响了古希腊哲学,科学的进程。

![](data:image/svg+xml;utf8,)

就他这个问题西方展开了非常有深度甚至长达数百年的争论,直到理性世界发现了无穷等比递缩数列求和的知识,才得到了解决:阿基里斯在跑了 1000(1+0.1+0.01+…………)=1000 (1+1/9)=10000/9 米时便可赶上乌龟。

而量子力学告诉我们这个世界的时间和空间有最小的单位—普朗克常数,因而时间和空间都不是连续的,时间和空间不是可以无限分割的,所以总有最为微小的一个时间里,阿基里斯和乌龟共同前进了一个空间单位,从此阿基里斯顺利超过乌龟。

因此公孙龙却被东方文明打上异端邪说,伤害大道等等,成为 2000 多年的反面教材,甚至当下很多人提到他依旧是嘲讽的语气—杠精,傻子,愚蠢。其实这也是东方从来就没有哲学,科学的表象原因之一,注意这里是表象,不是本质,离本质还远得很。

客观的说,名家在逻辑思辨上,虽然方式不同,但是深度,广度是不输于同时期古希腊的。

问题是只有批判才能有进步,没有批判如何来的进步呢?

西方自然科学就在不断批判中产生,它是一个开循环。

东方的儒学禁止这种情况的产生,我们是一个闭循环,因为没有批判的对象,狭义地说,我们的批判对象就是我们自己,做的不好是因为书没读透,没能领会孔子的本意,任世界千变万化,人的高级念头越来越多,但都是可以用四书五经解释的,因为真理就在那儿,是你理会不了,其实这种思潮现今的影响力也是非常巨大的,不仅仅在表象,述而不作信而好古,在精神层面上完成了自给自足。

说的难听一点吧,可能有点难接受。我们都知道男性一般理性,女性感性,目前有科学证明是男女左右脑构造不同造成的。理性在于逻辑思维,感性在于艺术思维,人类缺一不可的,缺理性的话人类就一直发现不了科学,缺感性的话人类就没有什么情感,也不会有任何艺术,过着机械人一般行尸走肉的生活。

我们东方其实本质上来说,从来没产生过男人,都是一群女性,几千年来都是如此,因为我们从来没有形成过一个理性的世界。

经验主义就是全部,偶尔思考到一些客观规律,譬如勾股定理,鸡兔同笼,韩信点兵,杨辉三角,割圆术等等,也仅仅是当作孤立的记载起来,没有一个人能把它们联系起来,写成一本类似几何原本科学启蒙的书。

本质就是东方文明没有过男人,没有过男人的脑子,全部都是女性的感性认识去解释这个客观的世界,诗词歌赋,做官,发财,人际关系等等这些就是人生全部,人生最高意义。

其本质上是没产生过一个男人。

可能很多人接受不了,但这真的就是事实,得接受。

这也不是男尊女卑,没有一点这个意思,男和女一样的重要,道德经的本质是统一而非对立的,表象是不同的趋势,程度,理解起来确实是比较困难的,因为你从出生起就被各种表象和高级念头所包裹住了,但你的眼睛看到的往往不是原因和本质。不管你认知如何,我想说:没有谁更有优先权。

只是想说,打个比方吧,人要两条腿走路,一条腿走不好的,缺一不可,东方只有女人没有男人,这样开始走路可能差距看不出来,单腿跳着走刚开始也不会慢,但量变引起质变,到了 1840 年的大炮就看出差距了。

因为没有,应该说从来就没有具备真正意义上自主的理性思维,所以所谓的男女纷争本质上都是一群女性在互相口诛笔伐,表象各异,长的男性器官的女性们一听到彩礼,家庭担当,义务等就跳脚,根本不能去从本质,本源,哲学底层,逻辑底层去分析判断原因(很多现象的原因都是由千万个和你一样的人的态度去造成的,深刻去理解),从而表现为毫无西方理性世界的绅士风度和辩证思考基因,而这,就是其矛盾本质。

1840 年之前的天人合一解释客观宇宙的观察模型

![](data:image/svg+xml;utf8,)

……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我们也不得不看一下世界上最伟大的人群是如何看待的。

如果你能有智力从哲学层面分析他们的话,你就不会表现出马保国的形态。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从哲学上来说,如果你承认有一个理性的世界,它虽然并不存在于客观世界中,因为它的概念你在客观自然界是无法实现的。一个圆只能存在于理性世界,客观世界你是不可能画出来的,因为有普朗克值作为条件约束,并且你永远也无法算尽圆周率。同理,无限延伸的笔直的直线也不存在于自然界。

我们能之所以把它们形而上学成为一种观念或者说概念,是因为我们所在的时空中所观察的实际遵循某种表象,这里很难理解,因为你一出生就被表象所包含并且被教育,打一个很简单的比喻,一加一等于二,这是没有问题的。本质原因是在这个时空中物体遵循被切割或者掰开后彼此分离并且成为长度不同的表象,我们为了标记和传递这种表象,就发明了名,名就是 1.2.3 等等,如果你生存在纯净水中,没有其他任何物体,也可以理解为全部都是以太,不可被分割,那么你所看到的表象就是一堆水加一堆水等于一堆水,也许你会从单位上去否定,这是因为我的表达能力不够所致,能理解便好。

释加牟尼所说的是世界,皆非世界,所以世界在某种程度上解释了这种体验。

理性的世界就是从客观世界中抽取它们的属性特点,用人类目前的语言和逻辑进行分析,从而得出结果,最精确的预言我们将要改造的客观世界,比如研究飞机大炮手机出来。

如果你不承认有这样一个理性的世界,那么就不必接着看了,耽误时间随便骂骂增加下自豪感就可以了。

除了数学,其他的一切学科都不是理性的,包括物理,化学,生物,医学等等,因为他们都是从客观世界实验,然而要分析,就必须抽象成理性世界的东西,这就是数学,可以说数学是它们,也是所有自然科学的基础,不仅仅是那种形而下的计算应用,而是贯彻始终形而上的演绎法,归纳法,形式逻辑思维。

爱因斯坦的成果离不开数学,不然他也不会专心去学习黎曼几何,在突破欧几里得的基础上去感知理性世界的魅力,你可以说它不存在,但是它指导客观世界出现了一切近代人类科技成果。

我觉得批评爱因斯坦,应该还是具备一下基础的数学知识为好,虽然目前的数学分支非常多,深,复杂,但都是从毕达哥拉斯的精神和欧几里得的著作中摸索出来的。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几何原本是人类有史以来最伟大的一本书,没有之一。以后人类的发展不知道会怎样,但就目前的时空而言,毫无疑问几何原本是我们和动物区分的标志,是我们从感性认识走向理性认识的标志。

![](data:image/svg+xml;utf8,)

欧几里得约当公元前 300 年,即当亚历山大和亚里士多德死后不久的几年, 生活于亚历山大港。

他的《几何原本》绝大部分其实并不是他的创见, 但是命题的次序与逻辑的结构则绝大部分是他的。

也就是说,经过他的思维加工,人类有史以来第一次开启了理性世界的大门。

很多人会反驳,我们东方文明怎么没有科技?我们有刘徽,祖冲之,张衡,秦九韶,沈括,宋应星等,还有四大发明,还有很多的各种先进的技术等等。

这里要说的是两个概念,一个是思维,一个是技术。

一个人越是研究几何学,就越能看出它们是多么值得赞叹。他用有名的平行定理以处理平行线的办法, 具有着双重的优点: 演绎既是有力的,而又并不隐饰原始假设的可疑性。

比例的理论是继承攸多克索的,其运用的方法本质上类似于魏尔斯特拉斯所介绍给十九世纪的分析数学的方法,于是就避免了有关无理数的种种困难。

然后欧几里得就过渡到一种几何代数学,并在第十卷中探讨了无理数这个题目。在这以后他就接着讨论立体几何,并以求作正多面体的问题而告结束,这个问题是被泰阿泰德所完成的并曾在柏拉图的《蒂迈欧篇》里被提到过。

欧几里得给出的几个基本定义是:点是没有部分的东西,没有体积也没有面积或者长度等,总之,是一个抽象的点。线则是单纯的长度,没有宽度,它是由无数点无曲折地排列而成的。

给出定义之后,欧几里得提出了他著名的五大公设。

什么是公设呢?它与公理有什么不同?

这是一个问题。一般认为,所谓公理是自然之理,它不仅存在于数学之中,也存在于不懂数学的普通人所具备的常识之中,而公设则只存在于所要分析的学科之中,例如几何学的公设只存在于几何学之中,物理学的公设则只存在于物理学之中。

在五条公设之后欧几里得又提出了五个公理:

1、等于同量的量,彼此相等。

2、等量加等量,总量仍相等。

3、等量减等量,余量仍相等。

4、彼此重合的东西相等。

5、整体大于部分。

看得出来,这是比前面的 5 条公设更为简单的东西,是真正放之天下而皆准的 “公理”。在 5 条公理之后,欧几里得开始进一步提出命题,在第一卷里他共提出了 48 个命题。

例如第四个命题是: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两边及其夹角分别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全等。第五个命题则是:等腰三角形两底角相等,两底角的外角也相等。

第一卷第二节中,欧几里得提出了与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等相关的一些命题。其中第 47 个命题就是著名的勾股定理,不过其形式不同于现在表达的勾股定理,它是这样表达的:“在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正方形面积等于直角边上两正方形面积之和。” 第一卷是整部《几何原本》的基础,此后的诸卷就是以此为基础来论证的。

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毫无疑义是古往今来最伟大的著作,是希腊理智最完美的纪念碑之一。当然他也具有典型的希腊局限性:

他的方法纯粹是演绎的, 并且其中也没有任何可以验证基本假设的方法。这些假设被他认为是毫无问题的,但是到了十九世纪,非欧几何学便指明了它们有些部分是可以错误的,并且只有凭观察才能决定它们是不是错误。

欧几里得几何学是鄙视实用价值的, 这一点早就被柏拉图所谆谆教诲过。据说有一个学生听了一段证明之后便问,学几何学能够有什么好处,于是欧几里得就叫进来一个奴隶说:“去拿三分钱给这个青年,因为他一定要从他所学的东西里得到好处。” 然而鄙视实用却实用主义地被证明了是有道理的。

在希腊时代没有一个人会想象到圆锥曲线是有任何用处的; 最后到了十七世纪伽利略才发现抛射体是沿着抛物线而运动的,而开普勒则发现行星是以椭圆而运动的。

于是,希腊人由于纯粹爱好理论所做的工作,就一下子变成了解决战术学与天文学的一把钥匙了。

希腊人纯粹吃饱了撑的,爱好理论愉悦的工作,变成了解决战术学与天文学的一把钥匙了。

美丽的误会在历史中经常发生,鄙视实用价值的《几何原本》恰恰成为了实用主义的工具。

反对的往往是缺少的,鄙视的往往是你会践行的。

很多人会举古代数学的很多例子,比如在世界数学史上比较重要的由中国人发现的数学定理,可以举几个例子:祖暅原理(即卡瓦列里原理,如果两个等高的立体在每个高度下的截面积都相等,则二者的体积相等,祖冲之和祖暅父子用它求出了球的体积),中国剩余定理(即秦九韶的一次同余组解法 “大衍求一术”,例如:有一数,三三数之余二,五五数之余三,七七数之余二,问此数为何?),陈景润的 1+2(每个大于 4 的偶数都可以表示成一个质数和一个不多于两个质因数的乘积之和,哥德巴赫猜想目前最佳的结果),张益唐对孪生质数猜想的突破(存在无穷多个相差小于 7 千万的质数对)。其实不是 “几乎没有”,还是有不少的,但跟漫山遍野的欧美数学家的定理比起来,确实是少太多了,远远少于中国人占世界人口的比例。为何如此?这要追溯到数学的早期。

数学史上最伟大的成就是欧几里得(公元前 300 年左右)的《几何原本》,它不仅给出了一整套数学体系(平面几何、代数、数论、立体几何),更重要的是给出了公理体系、演绎法这种令人惊叹的方法论,使严密的科学成为可能。这不只是数学史上最伟大的成就,而且是整个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成就,或者说为其他所有成就奠定了基础。

中国古人从来没有达到这个高度。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数学家是刘徽(三国时魏人,263 年完成《九章算术》注),他做证明的意识是最强的,独力建立了一套证明体系,确实很了不起,但仍然不是 “公理” 体系,没有明确地列出公理,比欧几里得至少差一个量级。更可遗憾的是,刘徽之后的中国数学家大多没有学到他的这套思维方法,只学到了他的一些具体成果,可称买椟还珠了!因此,中国古代数学家大都没有认识到刘徽的伟大,对刘徽的推崇是从现代才开始的。相比之下,西方一直都把欧几里得奉为最伟大的数学家。

那为什么大多数人会觉得中国的数学很牛?因为我们的宣传重点跑偏了,不是以客观评价为主,而是以激发民族自豪为主,只说我们的成就(确实很大,在希腊之外的文明中可以算是非常高的),不说希腊更大得多的成就。这种宣传以前可以理解,因为落后太多,需要鼓劲,但现在越来越成为笑柄。中国人已经很自信了,用不着通过这种不客观的方式来给自己脸上贴金,实事求是才是正道。

有些人说《几何原本》不是欧几里得写的,而是文艺复兴时欧洲人伪托古希腊人的名义写的,显示自己的祖宗牛,打击其他文明的自信。这种说法有两大错误。

一,纯属脑补,没有任何可靠证据。

二,完全没抓到重点。就算《几何原本》真是文艺复兴时写出来的,仍然是历史上最伟大的数学著作,思想方法比中国的《九章算术》等数学著作高得多。任何有鉴别力的人,读读《几何原本》和《九章算术》的原文,就知道后者没有一套逻辑体系,只是一堆方法和应用题的集合,可理解程度、易于教育的程度和易于扩展的程度跟前者不可同日而语。所以《几何原本》即使在欧洲失传几百年,一旦从阿拉伯人手里得到,欧洲人立刻就学会了,而《九章算术》与很多其他中国数学书籍后人都看不懂,失传了。

1607 年中国出版第一个《几何原本》译本,徐光启和利玛窦翻译的。徐光启很清楚此书的价值,在篇首的《几何原本杂议》里写道:“此书有四不必:不必疑,不必揣,不必试,不必改。有四不可得:欲脱之不可得,欲驳之不可得,欲减之不可得,欲前后更置之不可得。有三至、三能:似至晦,实至明,故能以其明明他物之至晦;似至繁,实至简,故能以其简简他物之至繁;似至难,实至易,故能以其易易他物之至难。易生于简,简生于明,综其妙在明而已。此书为用至广,在此时尤所急需,余译竟,随偕同好者梓传之。利先生作序,亦最喜其亟传也,意欲公诸人人,令当世亟习焉,而习者盖寡,窃意百年之后必人人习之,即又以为习之晚也。而谬谓余先识,余何先识之有?”

所以《几何原本》的重要性根本不在于它是什么年代写出来的,而在于它的思维方法完全超越古代的任何其他数学著作,奠定数学发展的基础,甚至我认为横向对比,它完全超越了牛顿三定律和微积分,更不谈相对论,量子力学了。如果没有徐光启、利玛窦西学东渐,再过几亿年,中国人自己也发展不出公理体系、演绎法。真正重要的是世界上出现了这么一个出类拔萃、神而明之的东西,而且这个东西你自己两千年都想不到。就算这个东西是公元 1500 年出现的,难道对你的震动就减少一分一毫了吗?!

用这种胡搅蛮缠来为自己偏执的 “民族自豪感” 争脸的,实际是一群完全不懂科学、不懂科学史、不懂情绪和理性的区别的人。这些人看似自豪,其实很自卑,自卑到不敢承认自己在历史上落后过,好像承认一点缺陷整个世界观就要崩溃似的。这些人的胡闹对真正的民族自豪感是个破坏因素。

真正的自豪,是承认自己以前落后,现在奋发图强,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将来会更好,总有一天会领先世界。这是中国兢兢业业的科学家干的事!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在早期,科学的发展并没有中国人的身影。一直到 20 世纪,才逐渐有了中国人的身影。西方在 300 多年的近代科学发展过程中,诞生了牛顿、麦克斯韦和爱因斯坦这样的理论物理学大牛,如果非要排个排行榜,这三位会是毋庸置疑的前三。

客观地说,在科学发展上,中国一开始确实落后了,如今正在慢慢赶上。如今中国有很多人在思考如何才能够实现超越?科学上的超越本质上是要在理论科学上超越。还有一些民科号称要推翻牛顿、麦克斯韦和爱因斯坦,从而使中国成为世界科学中国。那真的有人可以做到这一点吗?

客观地说,是真做不到,并不是智商的问题,而是因为提出这种想法的人对 “科学” 是有误解的。那具体是咋回事呢?

科学的范式

要搞清楚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搞清楚:科学是什么?

我相信不同的人对此有不同的理论。曾经有一位研究生写信询问爱因斯坦:为什么中国古代没有诞生科学?

万万没想到的是,爱因斯坦不仅回信了,还阐述了自己对于科学的理解。爱因斯坦是这么说的:

现代科学的两个根基是:古希腊时期发展出的 “形式逻辑” 以及文艺复兴时期发展出的“通过实验找到可能存在的因果关系”。在我看来,古代中国的学者们没有走上这两条路,并没有什么可惊讶的。

爱因斯坦认为科学的基本要素是:形式逻辑和通过实验寻求可能存在的因果关系。

而近代科学的奠基人牛顿在发表他的著作《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在本书集结了牛顿的智慧,也奠定现代科学的范式。

在这本著作的前 10 多页当中,牛顿给多个物理量下了准确的定义,其中就包括:质量、力、时间、空间等等。

牛顿的研究方法就是科学范式的雏形,首先,要对研究对象下一个准确的定义,其次,这个定义是可以被实验验证以及数学语言描述的。后来,在总结牛顿的工作方式时,就提出了一个牛顿激光烈焰剑理论:

所有不能进行实验和观测的东西都不值得辩论。

![](data:image/svg+xml;utf8,)

这套科学范式实际上奠定科学发展的轨迹,由于重实验、重观测。因此,科学的发展是叠加式的。说白了就是后人是站在前人的基础上进行发展,而不是把后人推翻再创造。

兼容而不是推翻!

如果我们纵观整个科学史的发展,我们就会发现没有一个科学家是把前人完全推翻然后再造的。我们就拿物理为例。牛顿力学和万有引力定律是经典物理学的根基。麦克斯韦的电磁学理论是经典物理学的另外一个根基,麦克斯韦没有推翻牛顿。

到了 20 世纪初,物理学上空出现了两朵乌云。这两朵乌云催生了物理学的革命,两个全新的理论诞生,一个是相对论,一个是量子力学。那相对论和量子力学推翻了经典物理学了吗?

我们可思考一下,如果推翻了,为什么我们还会继续学习牛顿力学和麦克斯韦的电磁学?

实际上,新的理论是兼容旧的理论。牛顿的理论是用来描述宏观低速的世界,这个理论和观测是完全匹配的,误差小到观测仪器都很难检验到,所以某种程度上我们可以理解成推翻牛顿力学就是在推翻客观事实,除非前人都是观测水平不行,把客观现实都观测错了。

量子力学描述的是微观世界的物理学规律,它也确实可以用到宏观低速的世界,但是在宏观低速的世界里,量子力学推导出来的结果和牛顿力学推导出来的结果是几乎一致,只有在小数点后 15 位左右才有差别。

同样地,相对论描述的是高速状态或者引力巨大的情况,它也可以用到宏观低速的世界,并且和牛顿力学推导出来的结果是几乎一致,也是在小数点后 15 才有差别。

从物理学的发展来看,我们就会发现由于旧的理论是符合观测结果的,新理论也得匹配这个观测结果。因此,新的实际上是兼容旧的理论,而不是推翻。

未来如果中国出现了科学大牛,他实际上也是站在牛顿、麦克斯韦、爱因斯坦的肩膀上继续往前发展科学,而不是把前者推翻。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有人会说它们西方只会侵略,是魔鬼,是坏人,他们沉浸在罪恶之中,他们人际关系只有恨。我们有宏大的文化,有儒家思想让我们团聚在一起传承下来,让我们吾辈生活在一个充满爱的环境中。

这应该是一些人的论点,这里我想用道德经来解释你的认知误区。

道德经的基础就是天道无情,以万物为刍狗。世上本无名。

其实这就是精髓,也是理解道德经的基础,绝非那些玄之又玄,众妙法门等把人引向神秘主义的词汇。

但如果你带着二元对立的情绪去看,比如美丑,真假,对错,男女,是非等观念,那么你根本看不懂的,因为不知不觉你的情绪会被调动。

相信不少人读到天道无情,以万物为刍狗时,肯定会有情绪波动,我第一次读到时也有很大的情绪波动。是因为这个字面有个狗字,虽然只是纸扎的,但这也是贬义词,你会想当然的认为某种不好的东西,甚至联想到天道为恶等等,这样你就理解不了了,也进不去了。

我们换一句话来表述,天道无情,以万物为珍宝。其实,这句话也对,如果你也是这么认为,并且没有任何主观的喜恶趋势,那么就踏进了道德经之门了。

天道是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天道是不以你的喜恶为基础运行的。难道你遇到侵略时会给造物主打电话让他干预 或者像 1840 年用妇女的污秽物泼洒军舰大炮,让它发生故障吗

伟人说过落后就要挨打,为何他不说先进就要挨打

还有人把罗素搬出来,这里我想说,和贬低我们人群一样,也有大量的伟人夸赞我们,特别是一些大文学家。

我想我们去思考一些事物,是不可能跳开我们的时空的,也就是基于事实去分析思考问题不是吗

还有很多人对男女概念特别敏感,这里我想说,这个世界的本质就是男女和谐,并且神学,哲学,科学也是一码事。

如果一个社会出毛病了,表象(注意是表象,绝非本质)之一就是从男女不和谐开始的。同样,一个社会进步了,表象之一就是男女更加趋向于平等,你可以联系东西方历史进程来看看是不是这回事。

![](data:image/svg+xml;utf8,)

如果有兴趣,你也可以看一下并且来探讨一下这个世界的本质和真相。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罗素确实批判过黑格尔,不止是他,很多有名的哲学家都批判过黑格尔,包括马克思。

然而他们的批判并不是很多回复的那种批判,而是从逻辑推导底层进行批判,也就是说在理解和体验到他的念头之后,指出他的错误性。在这里我们如果批判爱因斯坦或者黑格尔,当然也是没有问题的,甚至是非常好的行为。

当年波尔海森堡泡利一大帮子人组团批判爱因斯坦,所以量子力学出来了。杨振宁也批判他,客观上发现了宇称不守恒。

![](data:image/svg+xml;utf8,)

但罗素批判黑格尔绝对不是说他从来没来过中国这样的逻辑。而是曾经毫不隐晦地直接说:黑格尔的哲学几乎都是错的。

因为黑格尔的哲学的基石和灵魂,辩证法是基于一个错误的假设,那就是矛盾是客观存在的,但罗素否认了这种说法,矛盾并不等同于不同,事物可以不同,但是不一定是矛盾的,比如张三和李四性格上是完全不同的,但是他们并不矛盾,也可以和谐共处。而黑格尔的辩证法认为,矛盾是不可调和的,矛盾是客观存在的,正是矛盾的对立,才推动了最终他们走向统一,但罗素认为,这是一种先验的假设,矛盾是虚幻的。其实,在黑格尔 “矛盾” 思想的背后,还有一个更根本的先验假设,那就是关于 “本性” 的假设,黑格尔认为,凡是与外界事物有联系的事物,在本性中必定包含着与这些外界事物的某种联系,因此如果这些外在事物不存在,它就不可能是其所是。就像一个人如果没有他的所知、所爱、所恨的对象,他就不可能是其所是。

![](data:image/svg+xml;utf8,)

他本质上明显是一个片段,或者说他内部存在不完全的矛盾。换句话说,所有事物都无法孤立存在,而且事物的存在就像一个个拼图,相互嵌套一样的存在,这是所有事物的本性,因为自身的不足和不完全,而相互关联,最后构成一个统一的和谐的整体。

而且黑格尔认为,这种本质上的不完全性,在思想上也是一样的,在思想的世界中,如果我们分析某个观念,就会发现,如果忘记了它的不完全性,我们就会陷入矛盾。这些矛盾将这个观念变成了它的反题,为了逃避,我们必须找到一个新的相对完全的观念,它是原先观念与其反题的综合,这个过程就是 “正反合”,这个循环一直下去,黑格尔就推导出了 “绝对观念”,绝对观念没有不完全性,没有对立面,也不需要进一步发展的观念。

黑格尔把这种 “不完全性” 看成是事物的一种“本性”,但是罗素质疑了这种说法,认为这只是一个错误的假设。罗素认为,通过思考什么东西必定存在,几乎无法先验地证明什么结论。另外,在在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里面,矛盾具有一种否定性,关于这种否定性,黑格尔在《精神现象学中》中说:“在意识里发生于自我与作为自我的对象的实体之间的不同一性,就它们两者的差别,一般的否定性。

我们可以把否定性视为两者共同的缺陷,但它实在是两者的灵魂或推动者。

正是因为这个理由,有些古代哲学家曾把空虚理解为推动者;他们诚然已经知道推动者是否定的东西,但还没有了解它就是自身,如果这个否定性首先只表现为自我与对象之间的不同一性,那么它同样也是实体对它自己的不同一性。” 这里说的意识和意识对象的不一致性,就是一种差别,是一种缺陷,也是一种矛盾,这个矛盾是天然存在的,是所有事物的本性。

黑格尔说,精神的直接的实际存在,作为意识具有两个方面:认识和认识出于否定关系中的客观性。在黑格尔的思想体系里面,把 “否定性” 和矛盾,看成是事物会不断演化发展的推动力。换句话说,黑格尔认为,事物都具有追求完全性,完美性,无缺陷的内在动力。而这种动力正是来自自身的不完全性。

罗素认为,黑格尔的思想之所以看起来正确,仅仅是因为他已经知道了它是这样了。或者说,黑格尔只是做出了很多先验的假设,来证明他的结论的合理性。且不说黑格尔思想是否合理,或者罗素的批判是否站得住脚,其实罗素的批判给了我一个启发是,那就是,关于 “矛盾” 的思想,也体现了东西方思想的一个差别。

黑格尔认为,矛盾是客观存在的,矛盾就意味着对立,这是一种典型的西方二元对立的思想传统。

在这里我想可以引用道德经的智慧对他们进行一次批判:其实道德经已经说明白了,老子在《道德经》里面说:“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天下的美丑善恶,都是相对的。

但是这里的对立和黑格尔的对立是完全不一样的,道家思想的对立,仅仅意味着 “不同”,虽然这两种不同也会相互转化,就像老子说“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 一样,但是这两种是没有本质的 “矛盾” 或者 “对抗” 的思想在里面的。可以仔细体会一下东西方思想里面这两种对立。在西方思想里面,二元对立是基本的一种传统,唯心和唯物,本质和现象,意识和存在,他们是完全不同,根本矛盾的,但道家思想里面的美丑善恶,只是不同,相对的而已。要注意的是 “相对” 和“对立”其实有本质的差异,相对只是一种表现上的不同,而对立是本质上的不同。而且,最为重要的一点,如果你跳不出来就永远不能理解道德经。

道家思想认为,大自然里面其实并没有这种 “对立”,所谓的美丑善恶都是人为造成的,大自然是一个和谐的统一体,善恶美丑是相对的,但是它们并没有本质的不同,大自然就是一个统一体,会周而复始运转,类似于一个圆周运动。而西方思想里面的对立是本质上,根本上的对立和对抗,这种对抗会带来本质的改变,就像黑格尔辩证法的“正反合” 一样,正题和反题的对立,会最终 “合” 成一个新的“正题”,如此循环往复,这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这个过程充满了对抗和否定。

从罗素对黑格尔辩证法的批判,联想到道家思想,其实我更觉得,所谓的矛盾其实是虚幻的,黑格尔把矛盾当成是本性,客观存在。而罗素在《哲学问题》里面说,现代思想的整个倾向越来越认为,所谓的矛盾是虚幻的,并不是本质的。就像大自然万千物种,它们虽然不同,但本质上并没有矛盾,而相反,它们就是一个和谐的统一体。我觉得这其实体现了东西方思维方式的差异,在西方思想里面,比如在黑格尔这里,矛盾是本性,意味着对立甚至对抗,而在道家思想里面,矛盾只是表象,只是不同,并没有对抗的意思。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通过前面论述,我们可以知道一个人的任何行为,本源原因都是追求生,这个是毫无疑问的。所以各种评论表象千奇百怪,本质都是一个,“求生”。你要不是这个本质你也就不会来评论了,因为你已经不存在了。

根据人存定理:(不管是强人存还是弱人存),宇宙之所以这个样子,是因为我们在观察它。如果没有我们,那么就没有一切讨论的基础。

维特根斯坦说的世界的意义在世界之外也是这么个意思。

在这里不要去把宇宙想象成星系,黑洞,星云,物质,暗物质以及各种粒子,射线,能量组合成的东西,而是要想成你所感知的一切,这里一定要跳跃一下。

打个比方:阿富汗曾经要废除过一夫多妻制,除了很多男人反对,还有很多妇女反对,而她们反对的理由就是此举违反了《古兰经》的教义,因为《古兰经》描述了英雄死后意志不灭,会上天堂,那里除了无尽的金银财宝,还有十二位圣洁的天使服侍英雄。这些就是她们观察到的 “宇宙”。当然仅仅是打个比方,不要去上纲批判。

这里稍微引申一下,因为维特根斯坦这个人实在太聪明了,他甚至领悟到了部分我的念头和体验。他无法描述他要确定什么,追求什么,但他总要把自己置于生与死得边缘去存在,他生活的很好,却要跑去当志愿兵,在一线随时阵亡的环境下去思考,他有钱,但他都捐献了,都不要了,而要把自己去流浪,去一个频死的环境来体验这个世界,思考追求他得答案,其实他就是在去思考,理解为什么人要恐惧死亡这个原因。

他的理念是能描述出来的,对于整体都是没意义的,再任意的模型内都如此。

其实简单的可怜,一个人如何定义?因为你发出的行为,都是由光子,声波,触觉,也就是五识出去的,这个过程必然时空发生了变化,那么别人感知的都是上一个时空的你,永远也无法同步,是感性认识认为我们 “在一起”。你的意义自己也是无法赋予的,你的意义是你接触到任何外部信息后,你的原始情绪让你做出了意志与行为,这个被他人观测后,由他人赋予的,也就是一个事物的意义必然是在它之外。和道德经的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是非常一致的,某种程度上,维特根斯坦对道德经的解释达到了历史上非常高的标准。

所以男人的概念意义,是不可能由男人来赋予的,女人的概念意义,也同理。

世界上只有男人,那么就没有男人。世界上只有女人,那么就没有女人。他们(男人和女人)的意义在于他们的存在与交互,他们的意义是对方赋予的。

很多人很看重钱,抽象思维里面钱就是最好的,越多越好,由此表象为一毛不拔,抠门,吝啬,跳脚等状态。

其实钱的意义是商品赋予的,没有商品,钱就是一堆废纸,甚至写字记载念头的功能都没有,因为上面充满了图案。只有在分享,在花钱的时候,钱才有意义,钱才变成钱。

我发现很多人喜欢这样联想,你说我的缺点,就是瞧不起我,就是看不起我这个人,就是想把我消灭,所以我要先把你消灭。扩大一点,如果你否定我们过去的一点,那就是你就是否定过去的全部,那么就是否定祖宗,那么就是白皮猪舔狗,那么就是信奉西方上帝,那么就是奴性,那么就是奴隶,那么就是吃着自己锅的饭砸自己锅的,那么就是一个祸国殃民甚至反人类的东西。

而且更多的人表象是爱国:华夏文明五千载,历史从未断层,我们有辉煌的文明和经济总量,我们有庞大的国土和无数的人口,我们现在又站在世界第二第二了,历史有高潮有低谷是必然的等等类似表象,然而他的内心逻辑就是 “国土这么大,人口这么多,总能出牛人的”。

这里可以引入中国男足为啥一直不行,本质就是踢的少,看得多,如果人人都踢足球,那么按照人口基数,想不进世界杯都是不可能的。

古希腊科学,哲学仅仅就是靠着毕达哥拉斯,欧几里得,泰勒斯,阿基米德,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芝诺等等那几百个人搞出来的吗?那是绝对不可能的,他们只是那个土壤里树林中长得比较高的一批树罢了,因为真理是 “讨论” 出来的,必须有很多树的参与,不可能是类似神授予那种先验的。

前面为什么说人存定律,因为是你的观察和你的存在二者的联系。

换句话说,如果你出生在非洲,你现在就不活了吗 如果突然有一天,我是说如果,我们发现的历史不存在或者说是假的,那么我们都不活了吗

其实这就是自信的问题,自信是来源于对自身的认知,如果我们相信自己,相信我们的大脑和双手,那么上述发生的那些情况又算什么呢

引申一点看,其实理性思想和感性思想所导致的行为是有很大区别的,直观反映在影视文学作品里。信而好古,述而不作影响着很多人的思维:

有句很有名的话 “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其实这句话表述的理想是非常好的,所构想的世界也是非常让人神往的,然而这个方式却是“为往圣继绝学”,再比如武侠小说里,越高深的武功都是在越古老的山洞里某个古老的箱子或者遗骸里发现的,穿越剧大多不是去将来,而是去古代或者某个仙侠超自然世界里,做官,武功天下第一,发财,抱得美人归,古代的科技是宏伟广博的,皇帝炼丹是要去找古书方子的,古书只是失传了,或者我们没学好,只要学好一点点,可以通天彻底,半部论语治天下,古代人的道德是最高尚的,我们现在道德比古代差远了,古代人生活在还珠格格那样类似的幸福的环境中,女性可以任意发脾气并和别人嬉戏打闹。当然目前我们已经发生了较大的改变,但这个改变必然是深远的。

而理性思维会思考未来,预言未来,比如超时空接触,星际穿越,火星救援等等一系列预言未来的影视作品,达芬奇,莱姆等等预测未来的书籍。

或者你可以找推背图等来否定,但我认为那种用道德经成功解释出发明二进制,二元多次方程,微积分,甚至量子力学量子纠缠的事情,没有太多讨论的必要,如果硬要扯,倒像是用它们去解释道德经。

但这里还是要站在道德经的层面,抛去个人情绪来看待这种表象区别,这两种不是对立而是统一的,但如果一方彻底压倒一方,那么就出现我们情绪上认为不好的事物。

关于孝:

首先探讨一下孝是什么。既然我们已经知道了人的本源是恐惧消亡,那么必然是向着生命茁壮方向前进。父母生育子女,其就是把子女当做了自己生命的延伸,希望,担心子女出问题就像担心自己出问题一样,是十指连心,是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而子女在成长中,不断获得父母给予的食物和安全成长环境,所受教育等,这就是对生的依赖,长期交互中,从而把父母当做了自己生命的一部分,比如你小时候某天父母没按时回家,你会担心的要命,你意识里可能会担心他们遇到什么不好的事情,但你的潜意识是对将来能否食物的担心,也就是自己生的担心,当你长大独立后,你这种担心就会降低很多,这是人类的本源追求,你刻意事体会不到的,因为真正意义上的孝是把父母当做了自己生命中的一部分,所以父母年老时,必然要担心父母,这种对生的渴望是孝的基础。

人类追而不得的爱情也是这个原理,王力宏的思维非常深邃,曾经道破过爱情的天机:

这就有力的解释了乌鸦反哺,羊羔跪乳,难道它们也学习了论语了吗 还有其他民族文明没学过论语就都是不孝了吗 很显然答案是否定的。

![](data:image/svg+xml;utf8,)

孔子把孝上升到至高点,不仅规范出了具体形式,比如结庐三年等等,同时也规范出了意义,那就是发财当官以显父母为孝,不生育不孝有三,其实这是为了礼起作用的,儒学的核心就是礼,也就是秩序,一种先验的无需证明的真理,而孝在这里成为了礼的工具。

其实孝是天性,因为它是遵循有机生命恐惧死亡的宇宙本源法则的,是由它引申出的高级念头。

孝更多是出自本源念想的,也就是在平时一言一行中,在长辈发生困难和疾病中,把长辈真正视为自己生命的一部分。而并非成为一种形式,弄出了几千年的活着不孝,死了乱叫,墓碑几十万,大办丧事到处宣扬以显孝心的礼的形式。

儒学解释孝也用了另外一种形式:孝顺。表象就是顺从,从而又出来了子为父隐,意思就是父亲做了坏事,儿子是不能去告发的,不然就是忤逆,放在今天就是窝藏罪了。

还有,这种思想引发了一连串的社会现象,之一就是坟头蹦迪:

这种形式的表演其实在港台(更加流行,因为他们更热衷儒学)、内地都有存在。多发生于事主父亲亡故,做儿子的聊表孝心,通过这种表演的形式,“演戏” 给已故的亲人 “看”,是作为一种孝道的体现:父亲过世了,到了世界的另一边,老爷子生平爱看的穿衣服的少的,作为儿子专门请来戏班子让她们表演给老爷子看,让老爷子在另一个世界也图一乐,也就是顺从老爷子生前的意志;那么和这种情况正好相反的情况就是事主母亲过世,绝不会有人请这种表演来助兴的。

这也有力的解释出了孔子嫡系子孙孔融让孝,奇才大儒朱熹饿母的旷世丑闻之原因。

( 孔融:三国时期人,孔子嫡系子孙,小时候孔融让梨就是他。孔融长大后,做了太守的大官,曾经跟祢衡说:“父之于子,当有何亲? 论其本意,实为情欲发耳。子之于母,亦复奚为? 譬如寄物缶中,出则离矣” 意思就是,父亲于儿子有什么恩情呢,不过是情欲的产物。母子之间也是,不过是将一件东西暂时寄放在瓦罐里,倒出来之后就没有关系了。这话就是放在现在,也是绝对的大逆不道,有了这句话,曹操终于有了足够的罪名杀死孔融,并且还将孔融一家都杀了。

朱熹是个挺惨的人,尽管他一直被认为是思想家和儒学大师,但他生前死后,**一直有人在爆料他的个人生活作风有问题。**比如,朱熹曾被人指责说朱熹这个人表面上是儒学大家,但却一直在虐待自己的母亲,不给自己的母亲吃好米,只舍得给自己的母亲吃发霉的米——乌鸦尚且反哺、羔羊尚且跪乳——像朱熹这种不孝之人,实在是禽兽不如,居然还有人妄称他是儒学大家?儒学学到狗肚子里去了?

不止有虐待母亲这条,关于朱熹的黑料传闻很多。朱熹生前,坊间便有传言,说朱熹在台州为官的时候,曾去嫖妓,并且非常喜欢妓女严蕊。唐仲友常去和妓女严蕊私会,朱熹醋意大发,连上了六分奏折,指责唐仲友作为官员,和妓女严蕊有不正当男女关系,行为不检,伤风败俗。据说朱熹还把严蕊,逼迫严蕊嫁给自己为妾,还要求严蕊在公堂上承认自己和唐仲友之间存在不正当关系,但严蕊誓死不从。最终,还是宋孝宗实在是看不下去了,调查后下令放了两人,并出面训斥了朱熹 “公报私仇”。

关于朱熹的黑料,最劲爆的一个,莫过于坊间传闻朱熹在自己的儿子死后不久,就把自己儿媳妇的肚子给搞大了。史料记载,当宋孝宗问起朱熹这事时,朱熹 “面有惭色,无所对应”。)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很多人因为心智低下引起的感知能力很差,估计平时就是通过看一些还珠格格,宫心计,步步惊心,回到明朝当王爷,极品家丁,大唐双龙传,寻秦记,后宫密史等影视文学作品来当作历史知识储备。

说出来可能有不少人不会相信,我们封建社会存在 2000 来年,其战争爆发年数超过了 1500 年,可以说封建社会就基本没有过和平,都是在对内和对外战争中度过的。这是掌握一点二十四史,史记,资治通鉴就知道的事情,很多人却根本不了解历史,盲目输出,把自己放在一个臆想的二次元世界来看待问题。

而就在封建文明的顶点大唐和版图最大的元朝还有反应社会客观事实的捕蛇者说和兴,百姓苦,亡,百姓苦的著名诗词。

随便翻一遍几十本史书,大约统计一下发生战争的年数:

以每一百年为大致单位记,主要战争次数统计如下:

前 206 至前 110 年,发生战争的年份约 53 个。主要有楚汉战争(前 206 至前 202)、西汉与匈奴战争(从公元前 201 持续至前 36 年)、汉平诸吕之乱(前 180)、汉平七国之乱(前 154)、汉平东越之战(前 111-110 年)、汉平西羌之战(前 110 年)。

前 104 至公元 3 年,发生战争的年份约 30 个。期间主要是汉匈战争。也有汉攻大宛之战(前 102 年后 4 年),此百年后期多农民起义,也包括对夜郎的战争(前 27 年)。期间有连续 16 年未记载有战争(前 14 年至公元 3 年,但这两年分别发生了尉氏樊并起义、山阳 “铁官徒” 之战和阳陵任横起义)。限于篇幅,以下不再具体说明战争名称。

公元 6 年至 106 年,发生战争的年份达到约 74 个。主要是汉匈战争,以及大量的农民起义和镇压西南、西北少数民族起义。

公元 108 年至 207 年,发生大小战争的年份约 87 个,除了对北方的战争外,后期主要是三国战争开始。后五十年每年都有战争。

公元 208 年至 307 年,发生大小战争的年份约 79 个,主要是分裂内战。

公元 308 年至 408 年,发生大小战争的年份达到极端的 89 个,如果算上战争准备时间,几乎每年都有战争。仍然是分裂内战。

公元 409 年至 508 年,发生大小战争的年份约 83 个,不亚于上述三个世纪。仍然是分裂战争和农民起义为主。

公元 510 年至 608 年,发生战争的年份约 61 个,随着隋朝的统一,战争逐渐减少。但隋朝农民战争风起云涌。

公元 609 年至 708 年,发生战争的年份约 69 个。隋末农民起义风起云涌。大唐盛世开始后并未刀剑入库,而是与突厥发生了常年战争。另外,农民起义也是连绵不绝。

公元 708 年至 807 年,发生战争的年份约 60 个。与唐朝政府发生战争的除了农民和突厥之外,还增加了吐蕃、南诏、回纥等其他边境少数民族。

公元 810 年至 907 年,发生战争的年份约 26 个,主要是与吐蕃、南诏的战争和农民起义。

公元 908 年至 1008 年,发生战争的年份约 91 个,后期连年战乱,再创历史佳绩!主要是唐末内乱和国家分裂战争,后期是宋与北方的战争。

1009 年至 1108 年,发生战争的年份约 67 个,主要是宋辽西夏之间的混战。

1111 年至 1211 年,发生战争的年份约 69 个,主要是宋辽西夏金之间的混战。

1212 年至 1312 年,发生战争的年份约 67 个,前期是宋金蒙混战,中期是宋元决战,后期是元统一后的农民战争和对日作战。

1315 年至 1415 年,发生战争的年份约 87 个,前期主要是反元农民起义,后期主要是明朝农民起义。其惨烈程度不亚于三国时期。

1415 年至 1514 年,发生战争的年份约 88 个。主要是与北方鞑靼人的战争及风起云涌的农民起义。次数虽多,惨烈度不够。

1515 年至 1615 年,发生战争的年份约 70 个。前期主要是和鞑靼人的战争,中期是鞑靼人和倭寇,后期是农民起义和后金(清)。

1616 年至 1715 年,发生战争的年份约 68 个。前期主要是明朝与农民起义军及清之间的混战和决战,后期是清朝内部的农民起义及清朝对西北、西南的征讨。

1715 年至 1815 年,发生战争的年份约 57 个。主要是镇压农民起义以及征讨西南少数民族、缅甸、廓尔喀(尼泊尔)。

1815 年至 1911 年,发生战争的年份约 65 个。前期是农民起义,中期是太平天国、捻军及列强入侵,后期是孙文的反满革命战争。

1911-1949 年,发生战争的年份不用考证,几乎年年都有,共姑且算 30 个。前期是军阀混战,中期是抗日战争,后期是内战。

而盛世的年代呢?有,文景之治,光武中兴,开皇之治,贞观之治,咸平之治,永乐盛世,康乾盛世等七大巅峰时代,纵观 2000 年封建社会中,其中最伟大的年代就是贞观开元,没有之一。

历史学家评价: 武则天在称帝之后的十余年中,她首开殿试,破格选用人才;不计门第,一律量才使用。她奖励农桑,发展经济;人民安居乐业,人口增加很快。据当时统计,高宗时全国户数为 380 万户,到武则天执政的最后一年,全国户数已达 615 万户,几乎翻了一番,在封建农业社会里,人口对经济是有决定性作用的。

在她统治时期,充分显示了她在用人、处事、治国等各个方面杰出的政治才能和政治家的气魄。因此才保持了贞观以来的辉煌,并奠定了开元盛世的基础。武则天统治中国 50 年,是承上启下的 50 年,她连接 “贞观之治” 和“开元盛世”两个黄金时代,把大唐帝国的综合国力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史称“贞观遗风” ,也是我们 2000 年封建社会在整合世界影响力最大的时期。

封建社会是整个父权的社会,然而其辉煌顶点却是女皇帝,这就充分有力完美的验证了道德经的真意,对立只有消亡,只有统一才能走向辉煌。遗憾的是反对者理由不是说她政治业绩,而是孔老夫子那句最著名的论断。

很多人喜欢玩三国游戏,控制个君主或者大将东征西讨,开心得很,宏伟庞大气势恢宏。

但倘若让你穿越当个士兵甲或者流民,挣扎在随时残疾或者死亡生命线上,你就不干了,而这就是你思考的本质。

谈到游戏,男性喜欢的基本都是和杀戮相关的,也就是终结对方生命(包括人和动物)为主题的游戏。

而女性大多喜欢玩养成类,风景音乐等生长,孕育,智慧,艺术类的游戏。

这也完美的诠释了道德经的表象对立而本质统一的认知精神。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很多人是带着很强烈的二元对立情绪的,在这种情绪下,往往很难进行客观而细致周密的思考,还是引用一下王阳明先生的小故事,不可否认王阳明是具有极大智慧的人,他对道德经的理解达到了一个相当高的层次,超越了绝大多数哲学家,还是让我们客观的分析一下:

王阳明有个小故事很简单的阐述了道德经的参照物:

弟子徐侃在花园中除草,一边拔草一边抱怨:

“为什么好东西很难长出来,坏东西却长得到处都是呢?”

王阳明回答道:

“天地生意,花草一般,何曾有善恶之分?

子欲观花,则以花为善,以草为恶;如欲用草时,复以草为善矣。”

这里我尝试用理解的道德经进行下解释翻译,就是:

天地养育出花与草,不是因为老天爷的情绪和喜好的,它们均匀分布在符合物理规律或者其他随便什么规律的地方。如果花生长在河边,洪水来的时候花会被冲走,草也如此。

但因为你喜欢花,你赋予了花美好的意义,那么你就会对影响花生长的草产生了恶意,因为草影响了花的生,你是担心花的生等同于担心你自己的生,此刻你把花当做了自己生命的一部分。如果你养了很多羊或者兔子之类,它们更喜欢吃草,你为了去让羊和兔子生,那么你对花和草的喜恶就会截然相反。

![](data:image/svg+xml;utf8,)

如果这个还不能深刻理解,那么我们可以用现代科技代入法去思考面对同样一个客观事情,你的情绪的不同之原因:

有一天晚上你饿了,你想点个外卖吃,想继续维持这个 100 多斤由碳水化合物组成作为本我意识载体的客观物体,主观上试图完成一个熵减的过程。当你翻遍口袋,有 50 块钱。

上述这些都是客观事实,但平行世界即将出现了,薛定谔的猫在等着你,接下来两个世界走向完全不同,而且它们之间永远也无法相互干预,选择权在你的手上:

平行世界一:

平行世界二:

第一个是积极向上美好的人生,也许走过困境你会拥有世界。第二个则是悲观消极的人生,也许你很快就会完成这次独一无二熵减的体验。

所以说,我们可以看出如何克制情绪是一个非常大的学问,甚至它决定了你是谁的问题,因为你的意义你自己是赋予不了的,你的意义只能是别人赋予,你可能是学生,是儿子,是女儿,是父亲,是母亲……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最后:

喷子们可以直接关闭本帖了,因为拉黑你自己也不舒服,对不对,除非有受虐心态。很多低智商喷子们内心已经有答案了,他并不是需要讨论的,而是想去改变别人的,或者单纯的宣泄情绪,这样的交流将会变得毫无意义。

智商低下并不是你的错,因为这是你族谱的测不准原理造成的,它让你的核桃仁里面充满了论点而没有一丝一毫的论据,你每天要做的就是用一个论点去证明另一个论点。

也许明天你遇到同一个话题就要点赞,而你企图用个位数的智商去思考一些复杂的人类念头确实是一件不可能的事。

我无法用语言去教会你,因为单从语言一个人是基本无法改变另一个人的,除非用自己的行为,明显这里不具备条件。

语言的作用是传递心中的念头,其实这是一件很愉快的事情,而不是把这种行为用在试图改变对方身上,只要稍微学一点苏格拉底的逻辑诡辩学,你将在语言上无法赢得对方,只需要不停的找对方语言的逻辑漏洞即可,人类的语言不可否认天生就有漏洞,甚至不需要任何客观证据,人的念头也是无法百分之百通过语言进行表述的,因为像老子那样具有大智慧的人,他都无法用语言表述他心中的道,只是表述了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这句千人千面的语言。

单纯的去找对方的语言逻辑漏洞,除了耽误时间,并没有其他任何好处,或许你的时间多,但并非其他任何人都是这样的,不是吗?

这个世界上有太多和我思考方式不一样的人了,甚至包括亲戚朋友们,而要我去实现改变和我不一样的人,甚至一个我都无法做到,而这样本身也是不快乐的行为,也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在这里,我只是表述我对事物的看法,也期待与人愉快的交流,不管观点是否一致或者说干脆对立,但我无意去改变任何人,仅此而已。

附带引用到的一些知识点,有兴趣的可以去深究下,一同感受下世界的本质,这个世界原来还有那么多人在用不同的视角观察它,多么神奇!

男性大脑和女性大脑有什么样的区别?什么是人择原理?【维特根斯坦:世界的意义必定在世界之外__搜狐网】https://mbd.baidu.com/ma/s/yeH0l2sD【佛教:这才是 “缘起性空” 的真正含义,你真的理解吗?】https://mi.mbd.baidu.com/r/DFvqUCJibm?f=cp&rs=2878817755&ruk=AWZfz4BSMJs1k0EUlsnSTQ&u=01cb1b3aee41f90e&urlext=%7B%22cuid%22%3A%22li2x8gu-2ughiv8Uli-j8_iAHi_IP28OgiHNiluZS8llP2uVluvVu_85Ha5VtSu7F_XmA%22%7D奥古斯丁的神学逻辑理解简论黑格尔之 - 绝对精神最伟大的哲学家是谁?为什么?

知乎用户 知乎用户 G00581 发表

补充: 我附了截止 2017 年的世界名桥排行榜,说中国教育不行的可以看看,哪个中国名桥不是 2000 年后造的,是不是绝对多数都是 2005 年后造的。这就是中国教育最厉害的地方,海量生产了工程师、教师、医生、教授等等。所有说什么中国教育不行的,要么就是五六十没咋上过学的废物、官僚,要么就是夜大电大函授自考混出来的文凭,要么就是一事无成脑子不好跪久了站不起来的蠢人。

………………

说到底,就是我国的顶尖人才还没到盛产期。

1、科技人才

拿诺贝尔奖得主来说:诺贝尔奖获得者的平均年龄 59.14 岁(随手百度,数据不一定很准确,但大体差不多),大约是 1960 年出生。而大家都知道 1960 年我国建国不久,扫盲任务都没完成,高等教育师资、生源压根达不到批量的程度。连吃饭都吃不饱、三年自然灾害、基础工业都没建立起来,凭什么批量出来顶尖人才。

可以说 1970 年以后出生的人,普通人才有机会接收完整中小学到高等教育,但多数水准停留在职业教育层次,博硕士极少。这个年龄段的人,主要是在为我国建立全工业体系打下基础,完成了 " 从无到有 “的核心目标。对应 70 后高素质人才红利的,主要是改革开放 90 年到目前的阶段,诞生一批有活力的互联网企业、民营企业、科技企业,建立起基础的全工业体系。

实现 “从有到强” 的提升,是 80、90 等几代人的使命。1980 年以后生人,才批量出现博士硕士。但是现在,最大的 80 后才 39,最大的 90 后才 29 岁,能够拿到教授、正高级的职称都是个别,从年龄上说算是事业的起步期,还达不到职业高峰,更别说世界级的影响力。对应 80、90 后高素质人才红利的,是在个别应用领域的超越。比如在工程应用领域,我国的成长惊人。本人桥梁专业,往前推 15 年,大学时言必谈日德,我国在长大桥梁建造上拿不出手,但是 15 年过去了,世界前十最高、最长、跨径最大等各项指标中我国桥梁占比早就超过了 50%。这是为什么,就是因为我国的教育批量培养了一批合格的工程师,而这些工程师这十余年技术已经成熟,有能力设计、建造世界级的工程。

不止工程建设领域,中国在很多其他领域也在快速进步,比如互联网应用、互联网支付、电子商务等领域,我国走在世界前列。只是我国目前主要成就集中在应用阶段,基础研究阶段相对较少。我们的人才成长需要时间,不同行业的人才成才时间不一样,相对而言基础领域成材时间更长些。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不是一句空话,想和发达国家论科技人才短长,没有几十年上百年的时间是追不平差距的。不要急,给中国科技人才一点时间,20 年后,中国顶尖人才的爆发是必然的事情。80、90 后顶尖人才将会是一个高峰。

2、体育人才

至于说足球、篮球,这个也是需要时间的,70、80 后的孩子选择没那么多,没摸几次篮球足球的大有人在,看着中国人口多但是职业运动员真心没批量培养,真想着一下子拉出来十几二十人的团队还是很困难。所以现在体育人才方面表现出来的就是,我国在个人、双人、小场地运动领域频现天才型选手,但是在团体项目相对较弱。

3、文艺人才

文艺这种事情和经济基础是分不开的,文艺、文化、政治是典型的上层建筑,上过高中的一定学过一句话: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往前推 30 年,香港经济远强于大陆,周星驰、周润发等明星耳熟能详;但是 30 年后,香港再未向大陆输出强有力的明星偶像。往前推 15 年,台湾经济远超大陆,所以大家都看《国光帮帮忙》、《康熙来了》;但是 15 年后,台湾艺人北上捞金,大陆优质影视剧想台湾形成输出。现在英美日韩,这些经济强国在对我国输出文化产品,所以我们觉得欧美偶像好牛叉啊;再过二三十年,中国一旦实现经济超越,文化输出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其他人才,基本同理。

—————————————————————————————————————

补充:这是 18 年 4 月的一个文章,中国在任何一项里都占了 50% 以上。

【数据】世界长大桥梁排名统计

知乎用户 Kenneth 发表

因为美国是移民国家,美国的顶端人才就是来自其他国家,包括中国的。

中国的顶尖学府清北是所谓的留美预备役学校,此言不虚。

知乎用户 长昊 发表

一、大部分吃得不够饱

历史上游牧民族为什么连发明出文字的都是凤毛麟角呢?为什么历史上农民没有出现过思想家或艺术家呢?因为他们有个共性,就是靠天吃饭、朝不保夕。

因为搞上层建筑需要 “脱产”,不然你天天只能在想怎么填饱肚子,而不会吃饱了撑的去想去做那些 “没有意义的事情”。

吃都吃不饱,你搞什么尖端?真以为谁都可以为人类进步用爱发电?

这点不知道我说明白了没有,没说明白也不再继续说得再白了,说得再白又要被要求修改。


二、有一小部分人太容易就可以吃饱了

都知道我们有一个种族天赋很牛批,那就是种菜,种完了菜干嘛呢?就是卖菜,所以 “卖菜思维” 在我们的基因中深深扎根。

什么是 “卖菜思维”?就是什么鹅厂、小猫网、小狗网、爱国为啊、脸响啊什么的等等业内大咖大厂都是这种思维。

就是我今天卖什么菜,只取决于什么菜最好卖,而且我只卖菜,你让我去研究培育水果?不不不,太麻烦了,哪天有人培育好了,我再去进货再来卖就好了。

这些企业的宗旨

三不搞:

不搞技术创新

不搞产业升级

不搞行业生态

三必须:

必须坚持跑马圈地抢占市场份额

必须坚持从外资外商代理技术

必须坚持资本碾压垄断市场

许多民营企业除了卖爱国情怀,就是卖惨,结果赚了钱就翻脸不认账了,韭菜割的比互联网金融更凶残。

技术创新一定要有市场依托,单纯只靠一个政府扶持,是繁荣不起来的。

之前说民族企业没钱,大家都崇洋媚外,不买国货,民族企业发展不起来,问题是你发展起来之后让人看到的样子,只会后悔让你发展起来了。

民族企业除了玻璃大王,还真是都在恰烂饭,赚烂钱。

上述哪些大厂,资本起来之后,有哪个搞出什么技术创新了?

鹅厂出 3A 了?不,它依然在专注借鉴和换皮;

爱国为自主系统设计得不错?不,和用安浊几乎没有区别;

脸响芯片技术起飞了?不,现在都不怎么提了;

这些企业你说那么多 996 福报,那么辛苦,他们心思都花在哪了呢?

心思都花在如何国货贴洋牌,如何打擦边球做虚假宣传,如何把最低成本的垃圾让消费者心甘情愿的买回家。

其实不是不聪明,而是太聪明了,我有幸面对过一个民族企业家,不能说行业龙头,但起码也算是个地区支柱企业了。

他的原话是:“那些老外啊,就是死脑筋,搞好多次实验,换那么多方案和设计,几年时间花了那么多资金,结果和我们减低原料等级是一样的成本,反正消费者看不出差别,使用起来也没有问题。”

我当时对这位人民富豪肃然起敬,感叹其异于常人的商业智慧。


三、教育体系

关于教育的问题,前面回答说得很详细了,我这不赘述了,只简单说点自己想法。

应试教育其实没什么不对,因为学习的环节中少不了重复性训练。但一些极端现象既扼杀学生创造性和积极性,有浪费了大量教育资源。

有一点小的联想,古代科举的八股文便是筛选功能极大的强于实用功能,造成十年苦学而终无一用,当今的教育资源浪费也和这方面有些许相似。

大学的办学质量真的是和发达国家差距很大,国内往往是高中是人生最艰辛的阶段,而正确大学才应该是人生中学习强度最大的阶段。


四、傲慢与偏见

(不忙了再补充吧)

知乎用户 甜瓜 king 发表

抛开学术需要积累,科研需要经费不说,人才是可以选择去干啥的啊。

按照人口多,人才一定多的结论,我们假定一个群体中的人才比例是固定的。

诺贝尔奖 1901 首发。

此刻中国是大清朝,顶尖人才的目标是当朝廷大官 / 救国图强搞革命 / 当买办赚钱,还是研究自然科学 / 医学 / 文学?

基本上我国自从 1840 年以来,政治经济军事问题一直是首要问题,大量的人才都投身革命去了。

我觉得算得上出色的人类,我国并不少,很对得起人口数量了。

知乎用户 Neruthes 发表

之前都被逼走去了美国,这两年形势逆转又被美国逼回来啦。

知乎用户 华安 9527 发表

我们的教育,自古以来就存在着非常大的问题,这个问题就是,在孩子一生的学习生涯中,基本只会写,根本不会做。或者说,基本只教写,根本不教做。只考写、不考做。换言之,就是会动笔不会动手,再说的深刻一点,就是理论与实践结合不够。

而这种问题在毛泽东时代曾短暂缓解,到 80 年代之后,又死灰复燃,不但这个问题死灰复燃,又随之出现了其他的问题。在毛泽东时期有勤工俭学、支农支工等等让学生接触世界、改造世界的机会。后来,我们的考核标准就变得十分单一了。

有一句话,可能考研的人都听过,大致就是,人类文明的发展,就是不断地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

现在的孩子根本不认识自然,谈何改造自然。

学农学的可能到大学才认识种子。

数控机床的到大学才见过机床。

机械设计的到大学才看到机械。

学汽车修理的到大学才知道哪个是发动机、哪个是节气门

学材料的可能到高中之前连和泥都没和过。

学建筑的在到大学之前都不知道什么叫地基和承重墙

这些孩子从小到大学之前除了数学和物理等理论学科,连自己的学科是什么都不知道、做什么都不知道,一点点都没有接触过自己的学科,你让他用四年的时间成为一个人才,这可能吗?

刚才说了第一个问题是,只教动笔不教动手,只考动笔不考动手。

第二个问题就是,我们的孩子学习知识的时间太久,学习技能的时间太短。

从幼儿园到高中,一共 15 年的时间我们都在学习各种知识,但学习技能只学 3 年到 4 年,而我们前 15 年的学习,很大程度的原因是为了被筛选出来,谁更适合去学习那 3 到 4 年的技能。

而这也是为什么我们与西方一直以来的差距过大的第二个原因。

从科考时代到当前的中高考,我们都是拿着笔写写写,写得好考的好,写得差考得差。

会写的人才有机会去造火箭、会写的人才有机会去开飞机、会写的人才有机会去治疗病人。

他们是会写啊,可是他们的手不一定好使啊!我们的当前使用的任何科技都需要有一个载体,这个载体是要用脑子、用手做出来的啊!

而我们面对的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基本都是要依靠我们的身体去做,要靠我们的手脚大脑去做去行。

所以,我们当前选拔的体系中选拔出来的医生、教师、科学家、警察等等等等,其实都不是普罗大众中能力最顶尖的,而是最会考试的一批人,也就是最会动笔的一批人。

所以我们只能寄希望这些会考试的人当中,能够真的出现几个动手的能手。

只是人类的技能点就那么几个,极少有人是 稚晖君那种全才。

我上面所述,只是教育问题的一个最小的方面,如果展开来讲,最少也要十万字,房价、生育模式、居住模式、社会舆论、评价系统等等都是影响人才培养的关键因素,在此就不赘述了。

知乎用户 托斯卡尼尼 发表

中国人口多吗?

从 2021 年开始,中国每年的出生人口都将少于西方国家(欧盟+英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日本)

知乎用户 hwasion 发表

逻辑:hwasion:为什么在美国书呆子受到歧视,美国却还有那么多科学家?

1、顶级人群通常比较清醒,总会存在的… 符合正态分布的客观事实。
2、始于将近两百年的积累…3、1+2 结合,产出相当数量的科学家…
4、灯塔国虹吸效应,我的是我的,你的还是我的… 科学是没有国界的~

知乎用户 杨逢空 发表

正是因为人口太多,才会内卷,让大部分天才被埋没。

我真心承认应试教育是 14 亿人口环境下最公平的淘汰机制,但是负面影响就是几乎所有中国人都要因此错失人生定位最关键的年华。

如果让我重新选一次,我宁可高考 0 分也要去实现其他理想,然而当年的我肯定不敢这么做。

说白了,人口过多使得包括学校在内社会淘汰机制都变得简单粗暴,你不做有的是人做,所以绝大部分人的潜能都埋没在最基础的生存上了,更高的理想是没有希望的。

只有尽快减少人口数量,把人口控制在三亿左右,我们的人才才会井喷式涌现出来。

知乎用户 元气满满的一天呢 发表

啊,集体主义的皮下却是私有制的骨啊~

知乎用户 冯香湘 发表

按你这么个逻辑,那么美国人才更少,更惨啊!

爱因斯坦是德国犹太人!

特斯拉是匈牙利人!

特斯拉汽车的马斯克是南非人!

硅谷的科技人才大部分是中国人,印度人,和犹太人!

中国依然拥有世界上最多的本国非移民人才!

知乎用户 父慈子孝孙仲谋 发表

我对黄种人,尤其是汉族人,有着非常狂热的智商自信,我坚信我们比世界上绝大多数的民族都要聪明,全球范围内可能唯有犹太人能和我们一较高低,其余都得靠边站。

但是我们的顶端人才比西方要少一大截,这个也是不争的事实。

下面我用最简单的模型来阐述一下这个原因

假设我们有两个最顶尖的人才,一个 100 分一个 99 分,白人也有两个最顶尖的人才,他们是 90 分和 89 分。

我们的这两个人才会发生争斗,斗争的过程中都在尽可能的扬长避短,夸大自己的优势,摸黑对方的长处,最后 100 分的人才最终会胜出,随之而来的是成王败寇,99 分的人才会被彻底的打倒批臭,因为他立场有问题,路线有问题,所以必须全盘否定,否则一旦死灰复燃,会造成新一轮的斗争。

最后,我们的人才评分定格在 100 分。

西方的两个人才也会争斗,但是他们在斗争的过程中会不断学习对方的长处,弥补自身的不足,最后不一定是 90 分的胜利 89 分的失败,而是取决于双方谁更能取长补短,在斗争中,最后的胜利者可能在这个过程中进步成了 105 分,失败者成了 104 分。

最后,西方的人才评分定格为 105 分,超过了我们。

这是最简单的模型,实际我们与西方顶级人才之间的互斗都不止是两个人之间的互斗,也不可能仅仅斗一次,而是一个群体成百上千次的碰撞。

我们的互斗在拼命扬长避短。他们的互斗在暗自取长补短。

最后,我们的互斗变成了搏杀,他们的互斗变成了交流。

我们斗争中的失败者,他们身上其实也是有闪光点的,但是因为他输了,没人会在意,因为他输了,他的所有都变成了错误,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失败者,没有一丝的可取之处。

比如袁绍,比如李建成,比如朱允文,比如袁世凯,比如蒋介石。

这些人如果你提他们哪怕一丝的优点,你就会被口诛笔伐,因为你政治不正确。

他们的形象都成了彻底的无能之辈,又蠢又坏的代名词,实际可能吗?

我们的斗争方法,在某些领域有他的先进性,比如政治斗争,那就得这么玩,所以西方的权谋斗争在我们看来就和小孩子玩过家家一样幼稚。

但是在更多的领域,我们的斗争方法是有缺陷的,因为我们无法从对手身上吸取能力。

比如艺术,这个领域是需要不断碰撞的,越碰撞越交流,成就才会越高,我们现在没有拿得出手的奢侈品品牌,有人觉得是我们国家文化沉淀不够,底蕴不够。营销不够,这都是扯淡,我们的文化底蕴远强于白人,我们一千年前就开始文化输出了,我们经商的手段和犹太人东西并尊,并驾齐驱,白人曾经给我们提鞋都不配。

但是我们的艺术造诣,审美水平在不断的斗争中不断被路线左右,逼着艺术家去站队,去戴着镣铐跳舞,所以没有办法去充分交流碰撞,我们的艺术领域在近 100 年水平甚至是在退步的,我们的审美近几十年在不断的跟风,一会韩流,一会哈日,一会欧美,自己的东西呢?没了

甚至于,有一个奢侈品品牌叫杜嘉班纳,相信很多人都骂过,其实有几个人是真正了解的,杜嘉班纳是所有奢侈品品牌里最注重凸显中国元素,宣扬中国风情的,你但凡浏览一下它的风格就能看得非常清楚,里面大量运用了刺绣,云锦,青花瓷,中国龙等设计元素,这本来是一个中国时尚界很好的借鉴,参考一下如何把中国传统元素包装成具备世界流行价值的东西,然而因为政治原因,直接摁死了。

不是支持辱华,而是抵制他们的品牌与借鉴他们的设计理念,这两者其实并不冲突。

但是我们没有这种思维模式,我们只会批判不会吸收。

现在奢侈品输出大国是法国和意大利,强如美国都是要靠边站的,你以为他们仅仅是会营销吗?

一个法国设计师一个意大利设计师碰见了,你设计了件蓝衣服,我设计了一件红衣服,一下思路开阔了,过几天他们一个又设计了一件红底蓝点的,另一个设计了一件红蓝条纹的。

俩中国设计师见面了,也是一个拿着红衣服一个拿着蓝衣服,互相看不顺眼,吵了半天,蓝衣服败下阵来,红衣服成为主流,成为美的代名词,谁穿蓝衣服谁就是山炮…….

艺术能力与审美就是这么慢慢消亡的。

现在我们大多数人的审美已经看不懂人家的东西美在哪里了,落后已然太多了。

科研领域也是如此,要写又是一两千个字,懒了,不想写了。

有些东西不是你把眼睛一蒙耳朵一堵就不存在的,比自己先进的东西,你把他斗死了,搞臭了,对你自己也于事无补,自己强大起来,才是硬道理。

我这个思维方式有个特定的称谓:反思怪

我知道这是个贬义词

最后举个不太容易被扣帽子的例子来结尾吧,希望大家举一反三。

全中国只有四川省可以成功抵制海底捞,其他地方你想都不要想,因为你不配。

听明白了吗?

知乎用户 莫墨 发表

很久以前顶端人才所享有的待遇偏低,国内最顶尖的人才都去了国外服务,导致国内各行业没有最顶尖的人才做出最开创性的成果。近年来,国家实行千人计划等重大项目引进人才,很多海外的顶尖留学者都回来了一部分,特别是深圳对于人才十分重视,给高水平人才的待遇十分诱人,相信越来越多的优秀留学者会慢慢回来,毕竟月是故乡明,只要待遇可比,工作环境可比,大多数人还是愿意回国发展。其次,中国学术科研年龄真的很小,清朝也才灭亡 108 年而已,之后国内学术还有十年断层,真正的科学发展只有四五十年,相比西方我们还太年轻,而重大的科研成果需要时间和金钱积累。但是现在国内对科研创新投入很大,很多人也涌现了出来,施一公,潘建伟,薛其坤等都是诺奖热门人选。其次是文化,中华传统是修身养性,可以看见古代中国有钱人喜欢琴棋书画,西方则比较喜欢搞搞发明。究其原因是因为西方以前太穷了,他们需要科技创新来带动他们的发展,而中国似乎更养尊处优,所以我们看到了哥伦布占领美洲,郑和只是宣扬国威。还有一个就是西方真的比东方人能包装。但是未来二十年会有转变,当中国 GDP 超过美国后,一切科技创新在国内都会遍地开花。任何一个富有的朝代,中国的科技都是全球领先的,只是最近三四百年落后了而已,清朝没有盛世,康乾盛世只是相对嘉靖之后惨败的相对盛世而已。相信中国未来也会逐步走向科技创新的中心,毕竟有钱了,政府也肯砸钱 ,中国加油!

知乎用户 神圣的第三 发表

开玩笑,比不上西方?那我们中国是怎么顶着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阵营的打压从一穷二白发展到今天能与老美掰手腕实力吊打其他小朋友的?顶尖人才少的话早就被玩死了。

诺贝尔奖这种东西不需要太在意,让他们自己玩自己的,我们只需要看结果:

中国 5 鸡

![](data:image/svg+xml;utf8,)

全球商品出口总额排行

1960-2017 世界 GDP

世界专利申请排名

高铁

世界桥梁

还有很多我就不一一列举了

综上所述我们得出结论: 诺贝尔奖还是少点好┐(‘~`;)┌

知乎用户 卡瓦尼 发表

他们在美国,加拿大,英国,荷兰等。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说得好,我的路程可以说明一定的问题

我上海出来的,初中吊车尾那里,中考没上重点去公办普高,公办普高分数线和市重点相差接近 40 分,就是这样。

高中中上游,简单的来说最好的轮不到我,最差的我也做不到,中游,实在是不理解几个理科大佬的脑回路。物理来个 50 分都能过平均分。

高二去美国,理科能力爆炸(不如说这个体量的我压根就不是美高普通数学课可以摆平的了)没应付 sat 去了社大,在里边态度认真学习优异,不过也让我见识了美本蛋疼的理科(或许是我太烂?)转去知名理工学院了,现在攻读 EE 学士学位。

我国内初中高中同学要么大学大专要么工作,据我所知的几个高中的理科能力爆炸的朋友要么去民办二本要么大专,初中某个隔离班的去了清华羡慕啊,和我关系不错且学习好的的几位在华理,陕科大啥的,这是我所知的最高的了。你以为我真的比几位大战二本能力强?那你就错了。欧美教育资源是真的好又多,高中人手一个平板(学校借给你),sat 没考好或者去不了好大学?没事儿,半路上给你转校只要你成绩够好。我们给你机会只要你真的愿意学,我们给你资源把你培养成你想要的人才。

中国现代教育发展的晚,半路上还遇到啥你们也懂的,僧多粥少是一,而且有些资源和时间浪费到一些不必要的科目就神奇。能培养的人中国一大把,但是资源不够最后导致本来或许可以进航天企业的人才只能浑浑噩噩上几年大专最后丢进社会沉默。我很庆幸我不需要了,我也很感激我一生的一个决定彻底改变了我,回头看看过去的友人,我都在(chao)惋(feng)惜,选择的重要性远大于努力和天赋,即使咋今天我觉得我依然是个学渣垃圾,但就是这样一个中国社会的学渣垃圾,被大洋另一边的国度接受并给予足够的养料培养。

知乎用户 牛世克​ 发表

这个问题其实是不正确的,中国其实有很多顶尖人才,但是这些人才在中国根本发挥不了自己的优势,没有自己的研究成果,所以看起来顶端人才不如西方,这也是顶端人才流失的原因。

任何一个国家发展都要经历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解放思想,第二阶段是资本积累,第三阶段是研发和创新,第四阶段是创新引发工业革命或科技革命,最后形成一个循环。

现在中国处于第二阶段,在积累资本,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阶段,如果没有海量的资本,根本无法支撑起创新,没有创新谈何科技革命或者工业革命。

以往中国只能支撑起为数不多的研发,创新都是困难的,因为没有设备,没有资金。

杨振宁为什么不回国,因为他自己也知道,如果回到国内,根本没有相应的设备和资金,如果没有设备和资金,即使他自己是个顶尖人才,没有科研成果,绝大部分人不会知道有这么一个顶尖人才。

现在中国处于最关键的时期,资本积累阶段,现在俄乌战争让欧洲资本大量外逃,给了中国引进西方顶尖人才的机会,海外人才加上国内人才,在海量资金支持下,肯定会有成果。

只要完成资本积累,有了海量资本,哪怕是一头猪也能把它送上火星。

中国其实有很多顶尖人才,只是没有资金和设备供他们使用,没有研究成果,所以才认为中国没有顶尖人才。

现在中国已经开始加大科研投入力度,现在是在积累科研成果,最后由量变引发质变,引发科技革命,到时候中国国内才会形成良性循环。

资本投入研发,研发又拉动生产力,生产力提高又产生更多资本,资本又投入研发,这是一个良性循环。

欧洲近代就是这么发展的,海外掠夺积累原始资本,资本投入科研,拉动经济发展,产生海量资本,资本又投入研发。

不要妄想弯道超车,一步一步走才是硬道理。

知乎用户 知乎用户 HQlmz4 发表

这个问题很想回答,不过被和谐的机率太大。顶端人才比不了西方,指的是顶端人才的质量还是数量?如果是质量,这个有点儿难说,因为总有人举出一些人物说他们也取得多大的成就并不比西方差等等;但如果说数量,大概很少有人说出原因来反驳吧,毕竟事实摆在这里。

什么是顶端人才?大学生算不算顶端人才?我认为顶端人才指的是有创新能力能够推动科学前进或者推动技术前进的人才,典型的是获得诺贝尔理工或生物方面的奖项。因此我认为大学生不算顶端人才,最多只能算是人才。

创新人才有什么特点?创新人才就是老喜欢想跟别人不同的观点,答案总是怀着不同的角度,于是这类人有些异类,跟大部分人都不太玩得来。于是这类人容易给别人贴上 “不合群”“怪僻” 的标签,在领导面前,他们爱抬杠。而中国的文化正是最讨厌这类人,中国文化教导人们要尊重等级地位高的人,这种 “尊重” 不止是言语上的尊重,而且要求绝对服从,不能说不同的意见。所以,在中国,创新人才受排斥,不受人们的待见。

  1. 文化因素。中国不是一个鼓励创新的国家。中国到目前为止都是一个强烈等级地位分明文化国家。在中国组织之中,等级是十分分明的,“做人” 的第一准则就是听领导的话。也许你有不同的想法,但请不要说出来,更加不要当着领导的面说出来。你所能说的话就是 “yes,sir”。创新人才在中国人中会被边缘化。
  2. 制度问题。这个因素我不能回答。
  3. 鼓励创新的国家公民素质普遍高,他们对创新型人才往往有深刻的理解,能够理解和容忍这类人。他们的管理人员对此也是深有体会,他们知道创新型人才就是这样的,要求高智商的人同样拥有高情商,不是太难了吗?中国的管理人员我认为大部分都不及格,这些人充其量只不过是会骂人的白痴,根本不知道什么才叫做 “管理”。
  4. 教育制度问题。总有人站出来说中国的教育制度并不比西方教育差,理由是中国每年的技术都会创新,中国的技术进步虽然目前还比不上西方,但越来越好,专利数也比以前多了。我认为中国的技术进步是不可否认的,中国人再差智商也正常,大家都知道技术进步会带来物质上的报酬,就算创新能力差一点也不会毫无创新能力。我的观点是中国十几亿人口,在创新能力的数学比例上说,是不符合应有的水平,而不是说没有创新能力。有创新能力,但这种能力按照人口比例来说是应该的吗?中国的教育制度鼓励创新?你睁着眼睛说瞎话吧。中国的文化在学校再次发挥了作用:老师们要求学生绝对服从他,并不会理解学生们从不同角度得出不同答案的难得的思维能力。有人说,这叫做僵化。我不知道应该叫做什么,但绝对不是培养创新能力的教育方式。再看围绕高考打转的教育模式,中国学生上到大学除了会做题还会什么?别说其他的,很多学生就连最基本的交际能力都有问题,怎么能在现实中成为解决问题的高手呢?我大学有一个同学,小时候非常热爱机械和武器装备,大学时他能把 AK47 每一个零件都详细告诉我,并且如果不是法律约束,他一定可以做一支出来,但他高中的老师告诉他,他是班上最混蛋的学生,因为上班时只爱思考无益的偏离书本的现实问题,而不是认真听老师讲高考题。而这位老师难以回答对于其他将来从事普通社会职位的学生而言,学会解这些题有什么用。中国大部分大学生都不爱学习,为什么呢?因为学了没用,经验告诉他们大学里面很多专业除了可以提供一张大学文凭以外专业的内容对于毕业生来说毫无作用。下面点赞过万的答案回答得很对,中国的高考根本不考虑社会需要。很多人才都是专才,他们只是某一方面某一学科学得特别棒,而且,他们进入社会之后如果从事他们喜欢的专业,根本用不上其他领域的知识,可是高考却要求他们不能偏科。一个学文学的居然数学分数要达到 140,真是可笑。
  5. 客观差距。这点不能怪中国。西方科技领先我们很多年,他们很多产品是几十年甚至上百年无数研发人员积累的结果。比如 CPU,中国要赶上美国,难上加难。美国的 CPU 是几十年积累的结晶,中国怎么可能随随便便投入几十个亿就能短时间搞出来呢?中国的 CPU 性能比不上美国,而投入资金最多只能进步而无法达到人家的水平,资本家的投入就会打水漂,自然没有资本家愿意投入了。所以读了该专业的人才也没办法真正从事他们伟大的理想了。中国的很多企业都知道,搞创新是徒劳的,不如搞游戏搞互联网产品赚快钱。

知乎用户 壹先生 发表

简单来说,因为发展的时间短,但追赶的速度快。

因为客观世界从来不存在 “多快好省” 和“严肃活泼”这种事情。

所以我们才以标语的形式表达了美好的愿望。

而且因为没有相应的培养环境,所以也证明我们目前也没有那些高端人才的应用场景。

因为培养和应用一定是一体的。

所以情况没那么乐观,应该看到我们发展 40 年,没有给世界带来任何新的事物。这个事情不能轻描淡写的忽略。不能总用四大发明来压惊。

我们不善于做周期长投入高但同时收益高的事,比如制定标准。比如创造需求。在这些领域我们毫无建树。我们最关心的是如何最快的速度变现。

而制定标准是美国最擅长做的事。无论是行业规则还是行业软件包括操作系统

而创造需求属于从无到有,早期,从蒸汽机的出现,电灯,火车,汽车,飞机等一系列的创造物,创造了无数的新市场,而到了近代,在日本高速发展的时候,起码在消费市场领域,索尼的随身听的出现和数码相机感光元件的商品化,这些都是原先没有,被创造出来的市场。而最近的十多年,先有苹果重新发明了电话,后有马斯克的特斯拉和 spacex 火箭,这些也是在创造全新的需求。

而我们,除了在互联网服务业层面做的效率更高,例如淘宝,京东,滴滴,饿了么,美团,猫眼等等。也没有任何从无到有的创造。但这已经是我们能拿出手的,关于创新的所有内容了。

当然,微信,抖音,也是发展迅速,有一定创新成分。

但本质上,这些东西都偏软。这个软字大家自己去理解。

忘了,其实我们还有一个大疆,大疆是消费数码领域最接近创造需求的公司。他确实在无人机领域有自己的独门绝技。

阻止我们创新的其实还有一点,就是对专利和版权的保护严重不足。抄袭和盗版仍然猖獗。这极大的阻碍了我国创新的进程。

所以,我们如果只谈经济成绩,那 ok,成绩斐然。但如果我们谈的更加落地,那其实不用放大镜也能看到,我们的整体框架上密密麻麻排布的是一个又一个的小窟窿。

知乎用户 公孙懿熯 发表

研究员小 a 今天完成一个重要项目。

晚上领导谈话。

领导:小 a 啊,这次做的不错,这个项目你跑前跑后做了不少事,但是人家老 b 也没少干,领头的就算是老 b 吧。

小 a:领导,这个项目大部分都是我干的,而且老 b 也没来干过活啊?

领导:这话可不能这么说,论资历,论能力,人家老 b 就是比你强,虽然人家干得少,但是人家一件活顶你十件,怎么能说人家没干活?再说了,年轻人,不能那么斤斤计较。

小 a:。。。。

最后成果被老 b 和领导拿去领奖,而小 a 没有,小 a 虽然生气,但是没办法。晚上回家跟媳妇诉苦。

小 a:这个项目我累死累活,最后功劳全是人家的,苦劳也是人家的,太气人。

媳妇:你就是太死板,不能圆滑点,你看看你现在,活都白给人家干了。还有,这个月房租该交了,孩子幼儿园也该交学费了。靠你那点死工资啥时候能有个咱自己的家。

小 a:钱慢慢挣,我还年轻,以后的路还远着呢,到时候咱肯定能住上大房子,开上好车。

回到岗位上,小 a 努力工作,但是每天加班,所以想申请加班费。

小 a:领导,我们这天天加班,是不是应该有一些加班费啊?

领导:你说科学家,为人民服务,为人民的幸福努力,让你加个班怎么了?你是共产党员,为人民服务不要怀着挣钱的思想,多俗气。

五年后小 a 认为自己的研究有所突破,希望得到领导支持。

小 a:领导,我这这方面进展很大,希望能得到一些经费和人手上的支持。

领导:讲讲你研究的方向,我看看行不行。

小 a:我认为…….

领导:我觉得吧这个不太行,我觉得我这个方面很好,虽然我不懂,但是我觉得你那个方向太差了,还是走我的吧。

过了两天,小 a 发现一个年轻人不仅拿着自己想去的研究方向,还得到了大量支持,小 a 很困惑,后来一打听,原来那个年轻人的父亲官位比领导还大好几级。

再后来,小 a 郁郁不得志,感叹为什么这么难,索性出国去找国外的研究院。没想到,国外的研究院不仅没有拒绝他,反而给了大量支持去研究。从此,小 a 成为了大拿。过上了从来不敢想的生活。

虽然故事是编的,但是道理差不多。

知乎用户 知乎用户 F24EY5 发表

心理学家荣格的一位朋友曾经问他,你怎么看待中国人没有科学技术这件事。荣格说,他们有,但是他们的和西方的不是一回事。假如顶尖是指吟诗作画,那我们这里拉个初中生都是顶级,美国人肯定垫底呗。

知乎用户 ivancook 发表

中国顶尖的人跟西方一样牛!只不过大多数跑西方工作了。

准顶端的人也很多,大多数做了公务员或央企。

现代家长的梦想是什么?首选公务员,差点事业单位,实在没得去找关系进国企。

至于学者,作家,艺术家什么的,那是富二代追求的东西。

你以为 500 强工资高可以买车买房?那些顶端人才,在好的单位,房价都是五折内部处理,一样地段,你买 50000 一平,人家买 20000 一平。虽然不能转卖,刚需谁会卖?

知乎用户 雨花石 发表

中国为什么培养不出大师。

在国内大多数企业上班,都要求统一着装。

但是在 IT 行业,有创造力的行业,员工上班穿着各式各样,甚至有穿跨栏背心的,公司没要求,无所谓。

反观很多低端制造业,包括一些技术含量不高的企业,往往老板特别要求员工统一着装,甚至要求统一带胸牌。

为什么,便于他管理,在服装上统一,管理就好管。

甚至很多在服装上,都区别出三六九等来。

学校为什么离不开校服呢?有根深蒂固的这种思维,认为这样是便于管理的。

统一着装,就能统一听话,这是很多学校,热衷于保留校服的重要原因。

让学生统一着装,都在我的视线范围之内 。

着装统一了,就得按照统一的规范来做,学校为了方便自己管理,才来制造这种整齐划一的管理模式。

有人说,那为什么军队,警察都统一着装 了?

那是现代国家的现实需要,也是现代国家赋予给他们的义务。

学生不一样,学生还没有走向工作岗位呢 。

这时候通过统一的方式去限制他,其实在一定程度上是抹杀了个性。

为什么我们现在教育里,很难出现一些超常思维的大师。

以前看过钱学森之问,“我们为什么培养不出大师?”

因为在学生阶段就抹杀了他的个性,就强制他按照统一的思维来想问题。

一个高度强调统一的环境,是不可能给你个人思维自由的。

在学生时代,就这样讲究统一,讲究听话 ,到工作岗位听领导的话,很难培养出有个性的人才。

学校根深蒂固的思维,是学校在管你,学生是被学校管理的,你得听我的。

而没有真正的体现学校教书育人,培养每个学生的思维方式的目标。

学校为了便于管理,统一行为模式,所以校服成了学校潜意识里,完成统一管理的法宝。

另外深层次的原因在于应试教育,应试教育的核心是升学,目标只为能考上,其他一概不管。

也就是说,一切不利于学生集中精力学习的,都给拿掉。

这种固话,死板,封闭,保守的教育,从思想上扼杀了学生的创造力,创新能力。

知乎用户 妓夫太郎 发表

虽然不是心理学话题,但是还是想强答下。

国情特殊。最具创新能力的两个人格 intp 和 intj 在天朝都被废了。intp 被应试教育刷下去了没资格接受高等教育,intj 则不屑于加入到国内奇葩学术界。天朝学术界是只讲关系的,有心机但没创新意识才能进,所以天朝搞科研都是 S 系的人。S 系的创新能力跟 N 系没法比。

知乎用户 李波北乐 发表

中国传统文化里缺乏不功利的求知观念,现代意义上顶端人才都是不功利的求知的结果,以兴趣为导向的,只有中国人也以兴趣为动力的时候,才有很大几率出现顶尖人才。

知乎用户 洪权​ 发表

中国顶端人才很多,只是按照西方路线的顶端人才不多。

因为,西方路线,需要博士证书。这是一个无法跨越的门槛。因为,只有出国才能接触。

中国的人才是理论上最顶级的,也是最多的。看看美国的华人顶级科学家数量比例。

中国的顶端人才稀少有几个方面。

1. 顶端人才从小就有不同思路。不是清奇那种。而是能敏锐抓住重点,能感知别人无法发现的细节,能从另一个角度看到事实。天才是天生不同的。然而,天才很娇贵,需要早期发现,从小培养。需要一种独立环境。

而中国对这方面是空白。大家都一样的培养,天才在一样的环境下,慢慢失去了敏锐触觉。

2. 顶端人才刚开始崭露头角的时候,需要一个发出声音的渠道。而中国只有一个渠道:对数理化逻辑和记忆的鼓励。对其他方面有意无意的都会弱化。

因此,大部分都是昙花一现,都无法成长起来。

3. 如果出现一个超级天才,提出跟教科书国外论文不同意见。结果就是,被怼的体无完肤。不允许出现跟主流不同的研究内容。

4. 困难重重下,自己成长的顶级研究者,基本就是被孤立的情况。只有出国寻找伯乐,国内是没人重视,没人在意的。这就是有人才,也看不到,看不懂的境况。

还是那句,千里马到处都是,伯乐经常出远门。很久没回来了。

知乎用户 Skyline​ 发表

因为顶端人才得到历史评价是需要时间的。

以题主所举例的诺奖为例:

除与学术无关的和平奖外,近几十年的诺奖得主年龄呈明显的上升趋势,现在平均年龄已经在 70 左右。

今年 70 岁的人,出生于 1952 年,处于建国初期,全国扫盲运动尚未开始,朝鲜战争还没打完。

这代人接受基础教育的时间大约是 1960 至 1970 年,这期间我们经历了三年困难时期、上山下乡、文化大革命,不要说系统地接受教育,普通知识分子生存都存在困难。

若这批人有幸接受高等教育,大约在 1970 年左右进入大学,很遗憾,这个年代是工农兵推荐上大学的时期,生源质量十分堪忧,我们今天所施行的高考制度,直到 1977 年才恢复,这意味着这代人中以学术见长者不太可能有机会进入大学。

这可能是自隋开科举以来中国社会地位最低的一代知识分子,让这一代人去和全世界顶尖人才竞争诺奖显然是不太公平的。

科教兴国战略 1995 年提出,985 工程 1998 年启动,现在的科研底子大概是 2000 年后才陆续建立的,能享受到这一条件的科研人才至少也是 80 后了,他们现在年龄 30~40 岁,还处在上升期,距离获得属于他们的历史评价还有 30 年的岁月。

也就是说中国的诺奖爆发期将出现在 2050 年前后,与科技部提出的 “2050 年要成为世界科技强国” 不谋而合。

小平同志告诉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很多现象其实都是几十年发展进程的传导,如果大家仔细看新闻,会发现神舟五号发射指挥中心的现场坐着一帮头发花白的老头,而神舟十三号的指挥中心坐的是一帮年轻小伙子——没有中年人。是的,因为 1990 年正是部队让位经济建设的时期,包括航天在内的军工口遭遇了严重的人才断档,而这一代断档的航天人今年大约就是 50 岁的中年人。

知乎用户 江湖上都叫我强哥 发表

草原上有很多牛,也有很多放牛娃。

牛每天忙着找草料吃,吃完要去耕地,放牛娃除了找好的草地,还要牵着牛鼻子让其耕地。

即便有马儿来了这片草地,也只能做牛的事情。

即便是伯乐来了,也只能做放牛的事情。这样怎么能出的了千里马和伯乐呢?

人们所想的自己是什么,那就会变成什么。

人们都想做牛来耕地或者做人来放牛,那这就是出产牛和放牛娃的草地。

人们都想东奔大海,即便来的都是牛和放牛娃,这里便只会出产千里马和伯乐。

知乎用户 知乎用户 77qTp9 发表

人口基数上看,我觉得不光顶端,中端也是不高的。

历史上看,政治文化生态太差,内卷,养蛊成疯魔了。上层建筑首要的事情是消极愚化底层,极力收权,截断阶层之间的合理竞争通道。扔点肉渣给底层,使其陷入哄抢,踩踏。

当然这现实的根源非常复杂,是有其历史合理性的。

个人感觉解决的途径:

第一:分化全力。通过分全,才能有博弈的能力,满足吃住穿医疗基本的生活尊严。在此尊严之上,才能专注发展自己专长,成长出更多的专才。要想分全,难度之大,超乎想象。

第二:相辅相成,教育平民化,公平化的推行全民公立教育,不停推进中学免费,大学补贴。这是有效避免阶层对立的有效方法。

当然其弊端也可以从英美等国看到,不考虑大众理性思考能力,一概分全是有其危险一面。英国脱欧公投就是一个表现。

有节制的分全,提高教育基准,逐步培养大众自主理性博弈能力,才能保证有活力的生态。

当前文化大问题就是,以为属下都是耗材,可以计划,可以任意取予。这种体制在高度自由竞争的全球背景下,已经过时 100 年了。如果维持这种架构,可见十几亿人口,产出的有竞争力的人才是极少的。

我们必须承认,家天下这种思想依然没有被变革掉,从整个族群竞争力出发,当前不存在。文化思想还需要革新,在亿万光年之外。

知乎用户 cyking 发表

首先光靠汉族自己,教育普及度尖端人才相对较少,并且很多有实力的都出国了。连演员都办理外国国籍那。。连华为老板子女都是加拿大国籍,并没有那么多爱国人士,看清现实

全世界别的国家人才也不回来中国,来你这干啥,环境好?空气好?人少?福利高?更何况还不让乱说话。。这种国家外国人愿意来么。。愿意来旅游,因为好奇,但是顶端人才定居就不愿意了 老兄

知乎用户 长风​ 发表

顶端人才需要完善的环境、充裕的可支配资源、和充分的试错空间。这三样汇成一个字,钱。

而华夏又有着本能的对 “损不足以奉有余” 有恐惧感,所以对在整体还不够充裕的前提下集中资源供给 “顶端人才” 的现象有本能的规避。

所以,华夏文明体系,需要在坚实深厚的平均资源之上,才会放开胸怀去寻求 “拔尖”。

知乎用户 刘大喵丶​ 发表

因为有的人跪久了就站不起来了

所谓诺贝尔奖也是外国人评选的 国家综合实力高了 自然就会给你更多的名额

说什么中国教育失败 云云 ,我感觉中国教育很成功。教育这个东西就和种树一样,这 20 年可能看的是上 20 年的教育。

那么 20 年之后,人才还会比西方少么?可能现在就已经不比西方少了。

知乎用户 三季人 发表

很简单,生存面前,诺奖算个屁!足球更是连个屁都算不上!

1931 年 9 月 18 日 至 1945 年 9 月 2 日,抗日战争;

1946 年 6 月至 1950 年 6 月,解放战争;

1950 年 10 月至 1953 年 7 月,抗美援朝战争;

1962 年 6 月至 11 月,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

1969 年 3 月,珍宝岛之战;

1979 年 2 月 17 日至 3 月 16 日,对越自卫反击战;

近代中国就没消停过,不是打仗就是准备打仗,还绷着神经准备 “三战”。这种形势下,吃饭之外就是武器最重要,经济都顾不上搞。直到尼克松访华之后,中美关系缓和,上面觉得三战搞不起来了,才决定削减军费,裁军,搞发展。

中国搞发展的时间不足半个世纪。中国人不比任何国家笨,缺的只是环境,现在环境基本满足了,屠呦呦、莫言只是开始,10 年内中国一定会有新的诺奖获得者,未来几十年中国的诺奖会如雨后春笋一般,成批出现。

(国家在战争的威胁下,要优先军备。正如平凡的我们,生活的压力下工作糊口,如果没有余力,谈何其他)

知乎用户 阿拉克. 乔巴 发表

因为教育是最没有捷径可以走的,高中生教初中生可还行,但你不能指望初中毕业生教初中生还能创造生命奇迹,教育的积累最没有捷径可走。

中国最著名的几个科学家,他们的导师大多也同样是大名鼎鼎,这种积累是岁月的沉淀,我觉得挺正常的,只要走在正确的道路上,达到顶尖水平指日可待

知乎用户 若豹 发表

人材的培养需要几代人,所谓富贵三代才能出一个贵族,科研技艺等等也是同样需要积累的。

知乎用户 陈必红​ 发表

无所谓的,发展要有个过程,这一点日本的发展是个榜样。二战时期,日本有多少顶端人才比得上西方?但是二战期间,如果日本的人口有三亿人,又有石油,那么虐美国毫无问题。中国建国后才开始发展,高铁,我的断言是资本主义国家生生世世永永远远造不出中国这样的高铁,速度不可能超过,就把话放这儿了!

知乎用户 鲈鱼正美不归去 发表

诺贝尔奖平均 60 岁获得,请问 60 岁的中国人也就是 1958 年出生的中国人接受的是什么样的教育水平?一位优秀的导师会让学生的工作事半功倍,请问 58 年这位中国人他的老师大概是 40 年战乱出生的是什么教育水平?

所以毫无疑问中国诺贝尔奖会在 2040 年左右井喷,因为 1980 年左右出生的中国人才有机会得到大规模的高等教育,他们的视线开始国际化,他们老师开始有条件搞研究了,等他们 60 岁达到诺贝尔奖平均年龄时候自然就会出成果了。

知乎用户 东瓯生 发表

中国的顶级科学家还在小学幼儿园呢。国家发展有阶段,饭都没吃饱怎么可能搞科研? 只有现在的小学生、幼儿园学生这批 2000 甚至 2010 年之后出生的孩子才是一出生不愁吃喝,成长的过程里中国不是世界第一就是世界第二。00 后 10 后是自信的一代,00 后 10 后也是具备极大创造力的一代。

等到 2050 年左右,我们这批人开始退休了,00 后 10 后成为社会中坚,中国的各项指标都是世界第一,远超其他国家的。

大家要深刻理解 “两个一百年”,2049 年建国一百周年的时候才是基本实现现代化。

所以抓紧生娃吧,生出未来的大科学家,生出诺贝尔奖获得者,生出人类史上伟大的思想家、文学家。

知乎用户 午时喵到 发表

正好我姐夫导师就是 2016 诺贝尔化学奖得主之一,偶然在上海有过一次饭局。席间他们在交流一些学术上的东西,虽然我依然听得不是很懂,但是你能很直观的感受到那是一份对科学的热爱,一种较真,那双眼睛真的是闪着 “光芒”

我认为最大的原因是经济决定上层建筑吧,毕竟在生存都有困难的情况下,兴趣只能放在其次。这是我们大多数人的宿命。周边的环境如此。如果你可以跳出这个圈,不去顾忌周围人的看法,专心做研究,可能有机会成,毕竟试验带来的随机性,可能终极一生,也做出个什么,而自我放弃的可能是优越的生活,幸福的三口之家生活等。当然你要是个房奴,那梦想可能就只剩早点还完房贷一身轻了。

知乎用户 DanteZedZero 发表

举个简单的例子。

人才也是人教出来的。

扪心自问,你说你从小到大遇到的老师是不是总有那么几个让你怀疑这种人是怎么当上老师的?

我从来都认为老师不一定要学历多高多高,重点是要会讲课,会教导学生,要用学生能理解的方式去教学。

然而大部分老师都只是大概把书本上的东西解释一遍,然后没了。

到了大学也是一样。

我只是个普通的大学,只能说一说我遇到的情况。

上来说是 xxx 的硕士、博士。

上课半节课吹牛逼,半节课念 ppt。

或者干脆吹牛逼,课都不上。

不会怎么办?去问老师啊?老师呢?不在,出差了 / 今天不上班 / 搞项目 / 请假了。

那咋办,自学啊,我要是自学那么牛逼来上大学听课干嘛?

然后毕业答辩多水就不用我说了吧,你想要的淘宝都有,肯花钱就行。

看似我们国家的本科率和高等学历人数上来了,可真正按照欧美国家学习毕业的标准来看,这里面到底有多少水分?

更不用说拨给科研上面的经费问题。

贵州天眼聘请一个科研人员年薪才不到 10w。

让一个高材生在山沟里守一年才给这点钱。

我们国家对科研究竟是重视,还是不重视?

究竟是和小孩一样的 “别人有的我也要有,还要更牛逼!”,面子上要过得去。还是真正的想真正的搞出 “中国创造”?

顶端人才和具有潜力的人在国内待遇一般,那可不就跑国外去了。

导师压榨学生,导致学生跳楼这么魔幻的事情都能出现。就像是韭菜还没成长起来你直接把根掐了。

能读上硕士、博士的人才就是这么被对待的?

还有屡见不鲜的性骚扰、潜规则女学生,查实后仅仅是撤职就完事了?

互联网没有记忆,我这个人类有啊,“北电侯亮平” 事情我还记着呢,现在不也是慢慢消失没有下文了?

幼儿园虐童,小学食堂吃腐烂的饭菜隔三差五出现在头条,好像是件无关痛痒的小事。

如果说是人太多,教育资源没法顾及到方方面面,但我希望的是能维护表面上的公平,跳出来的黑暗重拳打击,任正非好歹还说华为没有 996 呢,不像杰克马明着 996。

总是在加速,总是在编制虚假的梦,吹嘘互联网红利,基建狂魔。

美国的金融危机不是一次两次了,但高精尖的技术都在人家那,作死也没有关系,赔得起。

一旦发生互联网危机,我们赔不起,所谓的基建狂魔不过是压榨低学历的农民工兄弟 007 而已,他们无法像程序猿一样在互联网声讨 996 被人们所知,只能默默承受并老去,但他们老去新一代的低学历年轻人几个愿意去 007 工地?大多都宁可送外卖。

“世界工厂” 也不过是吃人口红利 886 而已。

这一代的年轻人,面对着高房价、高压力工作,教育资本昂贵,有多少愿意生孩子的?出生率下跌一年比一年明显。

一旦吃完人口红利,制造业迁移到印度、越南等劳动力更便宜的国家,我们拿什么去和别的国家竞争?凭吃人血馒头的百度?抄袭赶尽杀绝的腾讯?还是 996 福报的阿里?

到了国际上,搜索引擎的老大叫谷歌,网游的爸爸叫暴雪,单机的爸爸叫 steam,支付大多用的还是信用卡。

我一直很讨厌华为的手机,但不得不承认华为的通信实力在国际上是领先的。

但就是因为 5G 通信的设施碰触到了美国的饭碗,美国明着暗着针对了多少次?

这还仅仅是通信方面的被针对,如果是更高精尖的设施呢?比如光刻机,等离子发动机呢?目前中国处于发展阶段,一旦到了国际领先的阶段岂不是要你死我活?

娱乐、互联网、房地产已经榨干了人民把钱贡献给了国家,国家难道还不该出手整治一下教育,尤其是高端教育方面的问题吗?讲个笑话深圳的房价是鹤岗的十倍,本科率却差不多,隔壁的香港大学笑笑不说话。

只有让所谓的 “国际留学生” 离开,创造一个好的教育环境、好的学习、科研环境才会吸引国外的优秀人才。各种免试、优惠、给钱、学伴舔来的大多是渣滓,舔狗 biss 的道理我想谁都明白。

从我小学时候就在说着教育改革,但是看来了上位的人总是想着在位时不要出事,捞一笔功绩就溜,改革这种烫手山芋还是留给别的傻蛋。

纵观史书,每个政权的灭亡原因总是看起来不可思议,明明只要改变一下,就能实现一代又一代的传承。

现在又是如此的相像,明明知道痛点在哪,却没人能去改变。

或者说,我们都是庸人,能去做到改变的伟人太少太少了。

如同驶向冰山的泰坦尼克号,船上歌舞升平,俊男美女翩翩起舞,一切都是如此美好。

知乎用户 华生镜里 发表

亚裔 1% 的美国人口占比,科学家数量却占了美国 5%,这还是某些尖端高保密行业禁止中国人参与。这还不说明问题吗?再说西方国家科学都研究几百年了,中国恢复高考才开始起步。你非得一年比别人几年都赚得多,跑得快,你怎么要求这么高呢?

知乎用户 大名 发表

因为中国吃的起肉的人没那么多,吃的时间也短。

西方从 1785 年蒸汽机开始 就可以全民吃肉了,吃了 200 多年。

我们一直到 2020 年才全民进入小康,才可以实现全民吃肉。

只要能让中国全民吃肉持续 50 年。 西方的顶端人才就会变成少数了。

知乎用户 来来往往 414​ 发表

教育,培养顶级人才的教育还是不行。培养顶级科学家或者说顶端人才,不可能凭死记硬背,也不可能凭标准答案,而是鼓励独立判断和创新思维,团队精神,而且是从一大群次顶级人才的公平竞争中脱颖而出才行。

知乎用户 秋雨微​ 发表

我发现一件很奇怪的事!

很久以前当你不跟着某些人走的时候,人家给你扣帽子说你愚民。

俄乌刚开始,你没听人家话不想站队,但是听了人家扭曲的话发表你不赞同的言论的时候,人家非得给你定性叫支持俄罗斯,也叫乌拉

当你没办法,被人家逼到必须表面站队时,人家又给你定性,叫二极管。

现在我只想跟着国家走,跟着外交部走,你又开始定性叫粉红。

好搞笑哦!所有的所有都是你们来说的,只要和某些人不一样人家就给你扣帽子。

当你不想站队,人家觉得你跟人家冲突,逼着你站队,当你被逼站了队了,人家又嘲讽你。

最后发现,感情跟着你们一起走的就叫公理,正义,不赞同你们的就叫二极管,乌拉,粉红。

呵,这定性的一套果真是单级管思维哦。

哦 对了,目前人家还会扣出很多很多的帽子 比如你听立坚的话,人家给你扣个坚什么鬼。

你认为国家好,感恩先辈用鲜血换来的自由独立,人家给你扣个被洗脑的奴隶,等到数不胜数。

知乎用户 make easy 发表

时间的积累太重要了, 恢复高考至今才 42 年,大学扩招至今也才十几年,三十年前你有可能连饭都吃不饱,哪来的动力做学问。就在十年前,封建迷信还大行其道,很多人以中医、风水、传武为幌子招摇撞骗。

相比西方,中国起步很晚,发展到现在这种程度,已经非常非常快了。

知乎用户 Mirskele 发表

题主的问题让我想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事情,故事的真假不必考究,起码是有一定的真实度在里面的。

据说当时是李克强总理请来了中国各大名校的校长开会,会上李克强又一次发出了著名的钱学森之问:“为什么中国的教育教不出来人才?” 意图让各位经历颇多的校长谈谈想法,说说问题。结果各位校长几乎都把原因集中在了国家投入不够,经费不足,师资力量缺乏的问题上。

粗略一看好像诸位校长说的不无道理:中国不重视科研似乎自古有之,好像经费确实不够;长期以来的人才断层也好像确实导致了师资力量的明显缺乏。

但是事实真的如此吗?其实我们换个角度来思考一下,如果同样是总理,召集几个部长一起开会,开口就问:中国的工业怎么上不去了?中国的环境问题怎么越来越严重了?中国互联网发展怎么停滞不前了?(这些问题都是随便说的,大家不要当真)相信各个部长回答的和诸位校长应该也是一样的:国家投入不够,经费不足,人才缺乏。如此一看我们好像不难看出,校长和部长们的思路回答如出一辙,似乎抑制中国各方面发展的原因就是这几个。原因也对,可总是觉得那里怪怪的对吧?其实怪就怪在,校长们和部长们的思维越发的一致,都越来越偏向政治家的思路。

这也就反映出了一个十分真实的问题:教育行政化,让教育家、科学家逐步变成了官僚!

说到这里相信大家也会有些同感,是不是越来越多的知名学者、业界大牛讲课的越来越少,当官的越来越多,动不动就是厅级领导,动不动就是开会了,报告了,没时间给大家上课,让后让自己的学生代课,相信这样的事大家都遇到过。(当然不是所有的教授、学者都这样)

举几个例子吧,中部某高校原校长是我国材料方面的知名人才,如今任某局副部级正职领导。中部某抗病毒方面的专家,科技进步奖获得者,博导,历任院长、省卫健委副主任、主任。还有很多原来在教育界有名的博导、教授、学者,都逐步变成了处长、局长、部长。

教育的行政化,加上中国上千年的官僚土壤的培植,让越来越多的科研技术人员走向了权力之路,越来越多的教授开始把科研当做了政治道路上攀爬的垫脚石。试问现在的院长、校长,有谁不是科研成果傍身?可是又有谁是把科研当做主业,当官当成副业呢?那几个随随便便就说中国高校 “投入不够、经费不足,人才缺乏” 的校长,有哪一个不想着与总理的位置对调呢?

教育的行政化,让越来越多的学者变得慵懒了,官僚了,多了官场的戾气,少了求知育人的书生气。经费是不足,人才是缺乏,却也不应是官样的回答。居里夫人经费也缺乏,袁隆平经费也缺乏,很多家徒四壁的科学家经费也缺乏,但是他们依旧有着出色的成就。教育的成功,经费重要,但是求知、探索、育人的理念更为重要。

教育、医疗的去行政化,会让人们更专注,让人们更像一个学者专家去思考问题。而不是像一个政治家一样去想问题!

(教育行政化只是题主这个问题的一个解,如果有人看再更)

知乎用户 璠璠 发表

为什么不举乒乓球?

西方那么多顶尖人才,为什么不能让自己国家,成为世界第二

这种钓鱼问题有什么意义?

知乎用户 老枪 2004 发表

不是比不了西方,而是顶端后,就去了西方

不是比不了西方,二是规则西方比不了咱

打个比方,西方是细分行业,你卖鸡蛋的成绩就是每天卖出去多少,搞数学的就是你研究数学 youi 多深。而中国的规则是:任何规则是上面指定,于是,卖鸡蛋评优的规则是英语能否达到 4 级水平;数学家评职称是你在外国做过访问学者的情况下,还看你计算机水平有多高!

笔者评个工作上的职称,跟英语有毛关系啊,但总是得通过考试才能取得资格!!

有那球功夫,搞点学问好不?

所以总结:

中国,主要是领导太喜欢折腾,考核的标准往往是大家不能干啥就以啥为标准,就好像我们,因为不用英语,好吧,就以英语为水准来考核!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我看过一篇文章说美国高校允许学生自己选择专业。但中国,不允许转专业,有些学校确实可以凭成绩转专业,但是有的学校怎么都不行,就是不让转。好多高校的专业都是调剂生,学生都不喜欢那个专业。

中国的爱因斯坦被逼着学化学,中国的牛顿被逼着学文学,中国的居里夫人被逼着学历史,中国的特斯拉被逼着学土木,中国的阿兰图灵被逼着学法学,中国的。。。。。。。。。。。

知乎用户 知乎用户 D2NPYB 发表

说说最近的港珠澳大桥吧,或许能从中得到启发。港珠澳大桥在立项时本来想请国外的技术做的,让国外承包 50% 的建设,因为我们的技术做不到,我们只掌握 35% 的技术。沉管对接是非常有难度的,相当于几十艘航母无缝对接起来,要完全不能漏水。而且是先在陆地上浇筑好了才运到海里的,航母一样大的沉管拖到海里就已经够呛了,而且运到海里的时候还要精准的让它一秒一厘米的沉下去再对接起来…… 全世界拥有这些技术的国家只有两个,而且都是小国,是丹麦和荷兰,其他国家都做不到,只有这两个国家有技术,但是当时请它们做需要支付大量资金,单单是咨询费就要十五亿,这还不包括其他的,当时算了一笔账,港珠澳大桥建成后要大概花费三千亿左右,但是现在花了多少呢?是三分之一,一千亿。为什么少了这么多呢?因为当时认为请外国技术太贵了,然后就决定自己做,但是万万没想到的是结果还真的自己研发出了这些技术,而且比丹麦荷兰的技术还要强,在精确度上在可靠性上都大大超越了它们,百分百不会漏水不会出问题,全世界一百多个沉管对接项目里只有港珠澳做到了百分百不漏水,这些连丹麦荷兰都达不到的高度,中国做到了。一举打破了外国的技术壁垒,掌握了海底隧道沉管对接的技术难题。

然而有了这些技术后就完了吗?当然是要走向世界啊!现在德国与丹麦也要准备建海底隧道了,以后还会有很多国家要建大桥建海底隧道,那么掌握这些技术的也就几个国家而已,但最牛逼的却是中国啊,所以他们肯定会找中国来做。现在全世界都有好几个要建沉管对接的项目都来找中国谈生意了,中国就是通过港珠澳大桥这个项目决定自己研发技术,从一开始的不可能变成了现在的核心技术国家,所以不去尝试怎么知道能不能成功呢?

中国并不缺顶端人才,缺的是对顶端人才的整合与锻炼。我们的市场经济才发展了几十年,也许用不了多久,在各个方面,中国的顶端人才会大批量的涌现出来。

知乎用户 荡秋千 发表

有些回答连应试教育都扯出来了……

横向对比一下,中国经济发展才多少年?中国科研开始规模投入才多少年?有很多研究是需要时间积累的,厚积薄发,这个话题单单提到 “人口这么多”,也不知道是思维简单还是刻意引导风向。

西方国家哪个不是发展百八十年的?我们怎么算也就发展了三四十年,怎么比?比人口?

知乎用户 fishenal​ 发表

我记得世界杯冰岛队比赛的时候主持人说,在中国这片土地上任意画冰岛那么大的 34 万人口,都找不出平均身体素质能赶得上他们的 11 个人,所以你懂的,数量不是关键,质量才最重要,其他领域同理。

知乎用户 王彬彬 发表

要那么多顶端人才干什么?

2021 年世界 500 强,抛开质量不说,光看数量,美国 122 家,中国 143 家。

中国 14 亿人,美国 3.3 亿人,四倍的差距。4 个中国人的产出只要超过 1 个美国人就行了。

更何况,美国还养了一堆懒汉。而中国呢,基本也就体制内的要国家养着,算起来,4 个中国人要是能顶 1 个美国人,直接把美国按起来锤好不好?

既然 4 个顶 1 个就够了,干嘛多费功夫呢?

以前农民过得什么生活,老了自己照顾自己也不会唧唧歪歪。现在呢,没苦到那种地步吧,唧唧歪歪的人少了?

文化程度越高,脑子里主意越多知道吗。多弄点顶端人才,是嫌位置坐得太稳,硌屁股?顶端人才少,影响顶层人的生活了?

知乎用户 Boy Sleep 发表

你和隔壁老王是同事。他比你大二十岁,儿子女儿都大学毕业工作了。你刚刚生俩双胞胎。

你会不会天天问:为什么我们家的大学生这么少?

为什么人家儿女都能赚钱了我们家的还要喝奶?

经济起来才几年?不想想多少地方 2000 年的时候初中甚至高中教师还是个中专文凭。

科技成果是天上掉下来不用时间的吧。培养顶级人才哪里需要什么积累。今天经济总量世界第二明天就能直接商店购买获得顶级科研体系人才教育对吧。

你当玩手游当氪金大佬呢?

知乎用户 魔尊 发表

袁岚峰老师说过,现在的诺贝尔奖几乎都是十几年前或者几十年前的研究成果!

杨振宁那个除外,没多久就得了诺贝尔奖!足见那个研究的厉害程度!

中国特么建国都才 70 年差点,不知道为什么那么急干嘛!

而且,50 年没多久又打了朝鲜战争,后来跟苏联关系不好,国内发生 WG!

77 年才把高考恢复,算到现在也就 42 年!

2000 年之前,国家都还在解决温饱问题!

你觉得我们人口多,但是开始大规模搞科研有钱搞科研,有大量的知识分子大学生作为基础搞研究的时间满打满算才 40 年!

这种情况,没有出一个诺贝尔很正常啊。出了一个屠呦呦已经算是人家那么多年废寝忘食够厉害了!

到底要怎样逼迫中国人才甘心?

中国人真的压力太大,天天有人逼着往前走!

事事要拿第一!

整个地球只有一个中国一个外国!

你们那么逼着我也就忍了,好歹也要实事求是吧!高标准严要求,也是要一步一步走的啊!

屠呦呦算是起了个头,再过十年二十年你回头看!

中国人是全世界最吃苦耐劳的民族!几十年走完发达国家两三百年的路!简直就是压榨!

老子既欣慰,又特么心疼!

凭什么中国人过得那么苦?欧洲那种高福利国家简直了!

但是回头看看印度中东!

唉!

这就是人生啊!

上面是我吹的牛逼!

贴一个袁岚峰老师的对于诺贝尔奖的专业讲解

http://www.bilibili.com/video/av33646807?share_medium=android&share_source=copy_link&bbid=D41D4ABD-2EDE-43EE-BF1B-F68F176FE1BF16815infoc&ts=1545592836227

视频有点长,30 分钟以上!不过物有所值!

知乎用户 SeeyoKing​ 发表

摩根弗里曼在那所监狱里的那句话

适用于这里从小学到大学毕业直至上各大厂,各大写字楼的所有人。

这就是原因了。

知乎用户 亲爱的弗里德里希​ 发表

因为没人教啊

就我国农村那个办学条件,啥天才都能给你埋没了

乡村振兴战略特别强调农村教育,我觉得非常正确

知乎用户 小镇电话 发表

高等教育落后。

你看清北在国内这么 nb,实际上科研能力在世界范围内并不算高

知乎用户 豆腐脑 发表

你非要说一个 10 岁的人没有 20 岁的人长得高大,是性格问题。让大家怎么回答

知乎用户 五个橘核​ 发表

提到 1929 年美国那个,忽略了美国是如何超过英国的。

英国打了两次布尔人战争,打了两次世界大战,才失去了世界第一的位置。美国接过世界领袖的权杖,也是战战兢兢毫不稳固的,很快又进入了与苏联的冷战对抗。

如果英国衰落的四场战争里有一场跟美国打,美国就不可能是今天的世界领袖。

知乎用户 李公子​ 发表

国家穷,资源投入不够。

按理说,top5 高校的博士,每年毕业也没多少,就是两三千的人数。国家肯投钱,这两三千人能创造更多的价值。

但是,国内办不到,所以这两三千人只有百十来个,有足够的资源创造价值,剩下的人,也就是端一个高于全社会平均收入的饭碗而已。和另外一些没有博士学历,收入也是这个层次的人,创造的价值差不多。

所以,博士学位对于全社会而言,实际上被浪费了。

而在美国,这些博士,会从各种渠道拿到充分的社会资源进行价值创造。所以,人家的高端人才有更好的平台,大部分人都可以在上一步。

国内就只能靠卷了。谁是卷王谁上。卷下去的就都是全社会平均水平了。

那培养这么多博士干啥?为了让大家卷起来吗?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回答中有好多说出了中国高端人才乐于往海外移居的现状。

确实,正在面临升学 PhD 申请的我,发现美帝名校里华人教授江山一片,MIT 哈佛之类的学校知名大组中,中国学生也相当不少。

但其实可以说,情有可原。

我最喜欢的小说之一,《陆犯焉识》,阐述了四十年前中国知识分子的命运,有一段话我想摘抄下:

“老早呢,觉得你没用场好,心底里不龌龊,人做得清爽。太有用场的人都是有点下作的。现在看看,没用场就是没用场。” 恩娘说。“中国是个啥地方?做学问做三分,做人做七分。外国的人要紧的是发明这种机器发明那种机器,中国人呢,要紧的就是你跟我搞,我跟你斗。你不懂这个学问,你在中国就是个没用场的人。”

现在虽然没有了两年一次的政治运动,法治体系相对健全,再也不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但这种传统留下来的习气与习惯,在高校的科研环境中,还是随处可见。

知乎用户 陈京 发表

这个是什么崇洋媚外的伪命题?下图这个人算不算顶端人才?

知乎用户 猪小小 发表

你的问题和问题描述其实是两个问题。

问题描述很简单,就是中国落后了一段时间,现在还没有完全追上。

至于你的问题本身,

你听说过田忌赛马吗?

只是调整了先后顺序就能从劣势变成优势。

中国和美国的区别大体上也是如此。

我们假设人才分 123 流,并且中美各级人才数一样多,三者效率分别是 3.2.1。

这三种人才分别要安排到,政治,商业,和科技上。

那么这时候问题来了,中美对这个分配理念是不同的。

中国是一流人才从政,二流从科技,三流从商。

美国是一流人才从商,二流从科技,三流从政。

这时候中美谁能赢就取决于商科政这三个的加权系数

如果政是 3,科是 2,商是 1

那么中国总分就是 3*3+2*2+1*1=14 分

而美国是 1*3+2*2+3*1=10 分

那就是中国胜。

但如果是政 1 科 2 商 3 那么结果就反过来了,美国 14 分,中国 10 分,美国胜。

中美之间存在着对于各个行业重要性的认知差异。

至于那个更正确,别着急,时间会给出答案。

知乎用户 愚不追日 发表

呃!谢妖!

想问下,韭菜怎么能和人比?

菜农怎么能和把政治与经济完全关联起来思考的人去比?

工匠怎么能和理论与操作并存的科学家去比?

现在还把《田忌赛马》给删了,就这,还想去比?怎么比?我猜是韭菜不配学这种不利于生长的知识吗?

**当然,如果韭菜能一波又一波的此起彼伏,中国自然能靠人口优势走向顶端。**但若真靠人口后浪来填,怕走向顶端之后想维持一样得靠人口浪潮来顶,依赖性不是想戒掉就能戒掉的。

知乎用户 mdlhdeutsch 发表

看这题目我就知道有一帮人一定要喷中国教育了。凡是喷中国应试教育的就两种人,要不就是根本不懂,受了西方宣传的傻子。要么就是居心叵测。

我就想问,你们谁在西方待过上过学。我学习生活的 10 多年。我太了解 西方教育了,远比他们宣传的快乐要残酷 1 万倍。以德国为例 小学只有 4 年,5 岁可以上学。小学毕业就分流了,一个九岁的孩子就已经第一次决定命运了。最差的去职业学校 综合学校,好一点的去实课学校。最好的去文理中学。然后 7 年级的时候有次转学校的机会。看啥 就看学习成绩。要不你就表现出 绘画 音乐 体育等各方面的天赋,文理中学才会要你。你才能考 Uni。德国的教育是不花钱,但是正因为不花钱所以德国也不会花在没天赋的人身上一分钱。

没看谷爱玲 说的吗。从小就在北京黄庄上补习班。上一暑假顶美国上一年的。这样的例子 太多了。我见过 很多在国外的孩子,每年寒暑假都送回国补习全科一年交 30 多万。有些人可能不信有连政治都补的。然后回美国考上 常青藤了就说美国 西方的教育多么快乐多么优秀。这不是扯淡嘛,明明是中国的教育好吗。

咱们说说中国教育欠缺的地方,我总结就是一句古话 千里马易得 伯乐难求。中国教育的问题出在发现人才的机制上面。我们培养人 总希望培养成全才,上知天文下知地理 博古通今。就像韦神一样,语文长期不及格。如果不是保送 根本就不可能进清华。但 我们埋没了多少人才呢。能不能 在考试上不考什么英语 语文对理科的学生也可以不考呢。只要能完成基本表述就行呢。对文科好的同学 是不是可以不考 理科的东西呢。

最后总结 中国的教育在 90 年以前没有任何问题。90 年以后出了些问题。总体没问题。中国教育的问题出在 人才选拔机制上,而不是教育本身有问题。

知乎用户 阡陌 发表

现今 55 岁左右及以上的人,小时候的忧虑,是能不能吃饱饭,和寄生虫和疾病困扰,随时有生命及病痛危险。可以说是生存危机。

而现今大概 45 岁的人,总算没有饥饿及死亡率高的忧虑。但也物质生活很不非富。大部分小时候家里没有电视,唯几样的电器是电灯、手电筒。

然后顶端人才当然比不上西方,受教育的基数越大,才越有可能出顶端人才,而不是光光人口。

知乎用户 白颐路观潮 发表

所有领域中国的人才短板都可以归因于中国在不久以前长期太穷,穷到连精英阶层规模都很小,穷到一些需要长期栽培的领域没有时间形成足够好的氛围环境,穷到整个国家的人才培养被长期耽误。

足球比较特殊,知乎上已经有问答里有很好的分析。体育和文娱的年轻顶尖人才一方面是中国小孩课业负担比较重,好苗子能往这些方向进行职业发展发展的不太多,另一方面是行业生态有些问题,和资本和体制都有关系,也需要专门探讨,知乎上也有一些。这些都不赘述。

除体育娱乐之外的大多数领域,顶端人物都要起码三十多岁、大多数四五十岁甚至更大年纪,也就是说其中一小部分是八零后,绝大多数是七零后、六零后、五零后、四零后,尤其六零后和七零后居多。绝大多数领军人物需要上过大学,他们上大学的年代基本是 2000 年代、1990 年代、1980 年代、1970 年代和 1960 年代,上高中的时代再早几年。

中国 80 后只有 1/2 上过高中,14% 上过大学(约 3000 万人);70 后只有 29% 上过高中,不到 4% 上过大学(不到 1000 万);60 后只有 26% 上过高中,不到 3% 上过大学(不到 1000 万)。中国 50 后赶上文革,上过高中的人数比例更低得多,上过大学的一共只有两百多万人。

中国到去年全国 25-64 岁人口中上过大学的人比例是 17%,这个比例和土耳其一样,墨西哥还要高一点(18%),巴西低一点(14%),东欧国家更是普遍在 30-50% 之间,苏东阵营重视教育的老底子。也就是说不少稍微好一点的发展中国家这个比例比中国还高,它们四五十岁的人大学毕业生比例往往比中国高很多。

而西方发达国家是什么情况呢?1970 年代发达国家大学入学率已经普遍在 20% 左右,欧美日五零后大概有一亿一两千万人,大概两千万人上过大学;1980 年代发达国家大学入学率平均到了大概 30% 左右比例,欧美日 60 后人口更多,大概有四千万 60 后上过大学。1990 年代发达国家大学入学率更是提高到 40% 左右水平,大约有五千多万 70 后上过大学,2000 年代也差不多,部分国家上大学比例进一步提升,加上部分国家年轻人减少,估计也有五千万左右 80 后上过大学。

这就是说,在各行各业领军人物集中的 50 后到 80 后年龄段里,中国大陆人上过大学的只有四千多万人,而欧美日这四十年跨度的人里上过大学的有约 1.6 亿人,欧美日上过大学的这些年龄段人员超过中国这些年龄段上过大学人数的三倍。而中国这四千多万人里还有三千万是 80 后,五零后到七零后上过大学的只有不到两千万人,这些年龄段欧美日上过大学的人总数约 1.1 亿人,接近中国的六倍。

这不但意味着中国的 50 后到 80 后大学毕业生比发达国家少得多、所以行业优秀人才同比例减少,还意味着中国 50 后到 80 后在整个劳动力被稀释得厉害,他们的同事教育平均水平往往比欧美日同行低,他们所在的行业由于劳动力的低教育水平更可能处于国际竞争中的下风,处于较为落后的水平。这样,中国这些年龄段里培养出国际领军人物的概率甚至远低于 1/4、1/6 这样的大学生毕业生人数比例,可能只有十分之一甚至二十分之一,其中相当一批在中国受过基础教育和高中大学教育的中国人行业领军人物还是在海外得到的硕博教育和职业发展。

而这一局面会从中国 90 后开始得到改变,中国 90 后约八成上过高中(含职高),三分之一接受过高等教育,虽然该比例依然低于大多数发达国家(多数发达国家 90 后高等教育接受率超过 40%),但是差距已经不大,而中国 90 后人口规模超过欧美日韩这些发达国家 90 后总和,90 后里读过硕士的比例也是发达国家水平,博士生比例略低但是总量大于美国,我国 90 后完全有可能出现三分之一全球各行各业领军人物。

到了 00 后,由于高等教育普及率会达到甚至超过 60%,我国 00 后人口依然超过发达国家 00 后人口总和,我国 00 后完全可能产生接近全球一半各行各业顶尖人才。

其它发展中国家也在提高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普及率,产生越来越多的优秀人才,尤其是印度;但是它们的产业水平普遍还是太低,起码到 00 后这个阶段还远不足以在领军人物培养上和中国与发达国家竞争。

知乎用户 独生女值得美好 发表

所有核心都是我要是生存! 我要吃饭! 我要活着!

我能不能不被 35 岁淘汰 !

我那么努力那么努力居然是为了淘汰和我一样努力的人!

继续卷吧

普通人为了生存去卷 生存去卷!

几十亿人才几十万的博士 他们还要担心考出来了吃饭怎么办! 吃饭怎么办! 吃饭怎么办!

普通人继续死命为生存卷 有钱人越来越多

让他们更多一点吧! 让普通人再更拼命一点!

让他们的孩子也继续拼命!

博士地位低的连吃饭都是问题 自杀跳楼比比皆是

我能不能有一份不需要拼命的工作 我能不能就好好工作 好好过小日子 能不能不因为房子 不因为孩子 让我们全家紧衣缩食。

原来拼命生活了 是为了继续让孩子也过上和父母一样的生活。

他们要为生存卷 有钱的只要垄断就好了 学阀 财阀 继续吧。

房产是支柱行业 北京的双一流大学多达几十所

奢侈品是茅台

基尼系数暂且不符合中国国情

中国富豪越来越多了

出境入境卡的越来越严了

嘉兴学子在机场远行 父母评论 : 安心了

知乎用户 追光象罔 发表

主要是人才和收入导向问题,然后是人才培养机制,然后是教育机制。

知乎用户 追勇 发表

无论科技还是体育艺术比到最高境界都是比的天赋,顶级人才不是培养出来的而是筛选出来的,中国的筛选环境已经被污染了

知乎用户 肝能补脸 发表

全世界的发达人口才不到十亿,为什么顶尖的人才大多数是发达国家的?

知乎用户 扑克先生 - AQ5J 发表

1.

因为欧系白人比中国人,早几百年走互利多赢的市场经济道路。

市场经济下强者恒强,优胜劣汰,让那些聪明基因得以脱颖而出。蠢人基因不断淘汰。

而中国,走了几千年你死我活的家天下道路(比不了市场经济下的互利双赢),走了几十年左派均贫道路,直到1980-2000才开始走市场经济道路。

在这种路径里,在百年一遇的大革命镰刀下,聪明人无法积累繁衍几率的优势,随大流的更容易生存。

长期以来,中华文化对少数派的容忍度也低于文艺复兴后的欧洲。而天才,总是有其特立独行的棱角。这种文化环境不利于聪明基因生存。

所以这几百年来,中国的顶级人才一直逊色于欧系白人。

2.

但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现在欧美全面左转走福利道路,而中国,,,,,,虽然也左转,但比他们更市场经济。 得多。

所以未来是欧美天才比重下降,而中国天才比重提升的时期。

3.

题主把体育和智力放一起来谈,这是根本弄不清情况,这完全是两个逻辑。

天才比重上,中国逊于欧美系。但平均智力上,中国人是胜过欧美白人的,更不用说远胜其他人种了。

虽然中国的经济制度,文化氛围对天才不利,但整个民族几千年来的激烈竞争下,一直是多给智力加点,而少给体力加点。

一代一代的微小进化积累之下,平均体力值逊色于欧美太正常了。

4.高赞几万顶的答是什么玩意,给这种答案点赞全面暴露了看客们的智识之低。

根源是基因的进化方向,而不是什么后天环境。

把中国人移民到人口少竞争宽松,和其他文化环境的地方,仍然是这种普通人才多,顶级天才少的局面。仍然是无法和黑人白人比足球 i 的局面。

环境影响的是长期的基因进化方向,一代人的迁居是没法变更的。

知乎用户 晃荡着​ 发表

第一,知识是需要积累的,中国经历闭关锁国,又经历本土几乎被战争掏空,积累可谓匮乏。西方的知识积累一直处于连续不中断的状态。他们现在一个个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发展,而中国现在是在泥地里发展。

第二,西方对中国的敌视使得其对中国采取了很多的技术封锁。

知乎用户 极道胁迫 发表

真是莫名其妙的言论,中国正经搞科研也就二十多年时间,之前做的都是偏工业的东西,出成果难道不需要时间么?

知乎用户 张澹兮 发表

「学以致用」,

是一种深刻影响中国人的思维模式。但是仔细思考,或者从康德的那套令式话术来理解,在这句话里面,「学」是工具,或方法(means),而「用」才是目的(end)。

这种思维方式必定引导出一种功利主义,或者称为结果主义的伦理逻辑。在这样的逻辑下,某些领域的纯粹学术活动的意义是不大的。当然也会有学术活动,但是必定是被某种利益或者结果驱动的学术活动。

在一百多年前,以「德先生」和「赛先生」作为老师,帮助中国富国强兵。但是,科学和民主也只是方法或者工具。杜维明先生在吉大演讲的时候,提及,科学的本质是真理,而民主的本质是自由如果没有真正自由精神的民主制度,不过是一种政治闹剧和统治工具,不具有本质上的卓越性,不值得追求。而科学亦不是为了富国强兵,科学的本质是探求真理的精神,如果没有捍卫真理的精神,那么科学不过也只是政治机器下的一种富强工具,不值得追求。

陈寅恪先生在《海宁王静安先生纪念碑铭》提及:「惟此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历千万祀,与天壤而同久,共三光而永光。」

不敢捍卫真理而发声,并以指鹿为马为常态,美其名曰,帝王之术。宏观叙事体系让每个人都以权力为真理,以真相为书呆子气。没有自由之精神,以一人之心夺万民之心,以一人之志向喜怒,为万民之意识形态,何以妄谈自由之精神。

中国并非没有具此「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之士。只不过,在中国的学术界并非主流。

知乎用户 黄远辉 发表

这个问题宏大,是李约瑟难题钱学森之问;而小到我个人,也是感触良多。中国人口这么多,基因上算聪明的人必不少于任何其他国家,这是自然现象;而顶尖人才之于西方顶尖人才其实也并不逊色,这从近些年达成的成就可窥见一斑 - 要做成牛逼的事情真的需要牛人,牛人能从无序中创造出有序的作品。**这个问题的关键在于:我们国家现今顶尖人才比例为何不如西方国家?**这个问题其实就是落在当代中国人肩上历史任务 - 上一代人完成了从无到有,我们要做的是从有到优。

**人才难得,难在培养。简单来说是资源和分配的问题,而人才都是拿钱拿时间拿资源砸出来的。**我们国家,实话讲,之前靠拿来主义 / 来料加工吃饱饭才四十年而已,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一个领域只需要几个大佬撑一下,我们就算有这个工业门类,这是当前我们已经取得的成就。大多数没被选中的聪明人还在茫茫人海中内卷和被 “踩踏”。而一个人被认定成人才需要有些指标化的贡献。从自身出发,我真羡慕许多科学家有大玩具玩,因为大玩具意味着前所未有的可能;而我做工程,我清楚地知道厉害的工程师需要有够严苛的项目要求锻炼,而项目难度经常取决与科学问题的独创性 - 是不是没有人做过。直到做成了,我们才称这个人为人才。这里讨论顶尖的人才,应该指的是能开疆拓土,创造需求的人才。上一代人的历史任务是在资源非常紧张的情况下,需求不旺的情况下去求科学发展,所以我们看到的是举国之力的项目如基建和大军工的发展;我们现在好点了,要做的是平整化,把科学的精神(用证据逻辑地推到出结论)普及到每一个人脑中,把科学技术应用在所有我们能看到的地方。世界必须是平的,天才负责拱起一些地方,一般人才负责搬运成果。

但愿过去的发展能让每一个人都相信:**科学技术真的是第一生产力,能发家致富。从而开始认真学习科学技术。而学习科学技术需要投资。大专本科基本具备科学素养 - 还不牢靠,会忘记,从事技术工种的人群还能一直被提醒要用证据说话;硕博研究生才碰到一点研究 - 而研究实在是一生的事情,因为知识需要一直用研究来更新。**过去师资物资实在不怎么样,所以我们一直看到许多证明哥德巴赫猜想的事例,毕竟实验学科的发展其实被贫穷限制了。实验其实在整个科学世界观的核心,如果我们的大学生因为贫穷没有机会动手,怎么训练得出来?这是过去大学教育的问题。我是正经的学渣,这里面有以上原因也有自己的原因。读大学时候学不明白的那些东西直到在德国博士实验室里折腾才搞明白,这不仅在于我是个身体力行式的学习者,也在于科学技术的学习离不开亲身实验, 然后回到理论和课本才知道其间一字一词来之不易,才知道创新被别人认可尊重和认可尊重别人创新的方法。

我真希望共产主义能实现,这样在物质资源极大丰富的世界里每个人都按需所取得以发挥所长,不虚此生。其实资源和分配的问题在共产党宣言里是不存在的,因为已经极大丰富了嘛。但在实现共产主义之前,我们要先学习科学技术,然后才能创造出那个丰富的世界。

科学技术的发展其实很务实:科学是为了认识世界,技术是为了解决问题满足需求;前者需要鼓励一些人去探索,后者需要一些人立足需求做事,不然科学技术和现实世界的发展不能滚动起来。其实现在我们能看到的互联网领域发展得好的公司前提都是满足了已有需求的公司,祂们站在了前沿,下一步他们要去发现未来的需求,并且实现它 - 这个感觉像极了当年大航海时代去发现新大陆的航行,也像极了前沿科学探索。当我们满足温饱,也相信科学,下一步要做的是创新。而创新的起点在于幻想未来的重大需求 - 不是稻草人问题 - 然后综合所有知识和技能去实现满足。

要看到未来需求必须站在前沿,站在前沿的意思是已吸收消化前人的知识和经验,然后才有开始探索新的可能,不然只是跟在别人后面吃灰 - 付出相同的努力却只拾人牙慧。吸收消化已有知识很依赖于教育。作为个人,敢于投入去相信自己看到的未来,需要有点胆量;作为基金和风投,需要有点胆量;作为政府需要有点保障措施,才能让这整个系统转起来。最终推动整个系统转起来的人才从何而来?我们已经有一些种子了。试验田在高校。我们有必要重新评估当前高校教师和科研队伍的人员构成,应该允许在工业界有创新的人才到高校任职讲师,工科理科应该要求教师有工业界工作经验,允许教授以自己的认识制定其课程的教学大纲并自行选择教科书,要求教授的研究经费来源有工商业企业来源的比例,甚至推行代表作制度;学生培养方面,要花钱,让学生均有机会泡在有仪器的实验室里 - 基本上高校该有的课程实验室都有,只是有些学校管理上拈轻怕重,终日将课程实验室锁起来,剥夺了学生动手的机会。

最后,科学的发展还仰赖于交流。不要被语言限制了你的想象和玩大玩具的机会。国内人多资源少,国外人少资源多,挪一挪,机会多多。当初听新东方的课,俞敏洪老师说背一个单词值一美刀;现在看来不止。既然要站在前沿,知识的来源也得是前沿的,英语是必须的。

知乎用户 丹丹​ 发表

你应该问,中国培养了那么多顶端人才,怎么才能控制他们不去西方?

怎么才能让他们的科研成果不被窃取?

怎么才能让我们的科学家安全回国?

而不是说我们不如西方。

知乎用户 李岩 发表

发展起步晚是原因之一,但主要原因还是我们不够强悍:勇气,魄力,意志力。

体会一下。

而之所以起步晚,也是因为我们不够强悍。

这也是我们选择抱团合力的社会主义而非单打独斗的资本主义的根本原因。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每次回国,特别是到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我明显感觉到了基础教育相对于我小时候的差距,他们的视野以及物质远远高于我的过去。甚至一个小孩口语发音都比我在美国待了几年的人强,更值得一提的是他们的表现力。国内中产阶层的人数逐步增长,更多的工程师在社会中获得的薪资处于较高水平,他们有更多的钱送孩子去好的学校,接受好的教育。举个例子,我堂姐夫写的小程序都被外甥当玩具玩,这些肯定会有一定影响的。有的甚至定期送孩子到国外参加暑期课程,有国内好的数理逻辑思维加上海外研修,使视野变得开阔,肯定未来会有更多顶尖的科学家,艺术家这些。现在华人在计算机界拿 sloan award 也开始有了,教育都是长时间的过程的。只要国内能继续发展,工程师家庭的经济地位能保障。未来会有更多的华人出现在科技的巅峰的。

知乎用户 倪静风​ 发表

前苏联有 14 名学者获得诺贝尔奖,结果解体了。

日本 18 年拿了 18 个诺贝尔奖,结果贸易战打得 30 年都没有恢复起来。

全球 5 个获得诺贝尔奖最多的国家,欧洲占 4 个,结果英国要脱欧,不给成立欧洲军,黄马甲运动一波接一波,圣母院也被烧成了有毒铅院。

很多不能转换成真正社会生产力的科学,都是虚有其名,背后都是被美国这个看不见的政治手操控着,也远没有实用科技对经济和社会的贡献大。

所以中国成立自己的科技奖,不跟西方这群只会做炸药,炸中东老百姓玩的人玩,华为事件后,中国更加清醒了,发展自己的科技,发展自己的科技标准才是正道,否则都是给别人做嫁衣裳,还要说别人的好。

知乎用户 壹韆年後 发表

正是因为人口太多,所以人力成本非常低。

同时也正因为人口太多,而某一人口基数的时候,粮食产量又是相对稳定的,所以,底层人民基本都是在温饱线徘徊,一辈子为一口吃的而劳作终生。

对于单个家庭来说,越穷越愿意多生,因为人口越多越能创造劳动价值。

这在以农业为基础的古代,形成了循环。

人力成本低,也有非常大的好处,维持国家稳定、抗灾抢险的成本也低。

但这同时也是个坏处,因为人力成本低,劳动生产就不需要老爷们费尽心思改进生产工具增进生产效率。

我国宋代就在民间萌发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但以瓦特改良蒸汽机为标志的工业革命,却在西欧发生。

时至今日,我国人口过多还是个大难题,这也是为啥生产效率低下的作坊式的工厂还是那么多。

毕竟,人力这么便宜,研发新工具那么难,买工具那么贵,维护成本难么高,哪有工具人好用呢?!

知乎用户 易之居士 发表

国内最好的十大名校中的 25 所名校的硬件设施基本上可以比肩一流名校,甚至超过。

但是架不住人家祖宗牛逼啊!人家的祖宗是达芬奇、牛顿、爱因斯坦、高斯、法拉第、特斯拉、爱迪生、孟德斯鸠、卢梭、托尔斯泰等等啊!

我们的祖宗呢?人家西门子公司成立的时候,我们还在三呼万岁,叩拜呢!

当然我们也有祖宗,后来国门一打开,全给否了,然后建国了、又给打渣一遍,祖宗那点东西基本的也就糟蹋完了。

现在回过头来看,我们还有中药这东西,也不怪人家不信我们,我们自己都不相信了。

知乎用户 拓跋晋用​ 发表

我认为如果单单以诺贝尔奖来评价人才的话,可能有失偏颇,诺贝尔奖是基础科研的奖励,耗时长,而且需要投入很长的人力物力成本,中国目前还是在赶超阶段,所以不可能有很大的基础理论科学的突破。至于诺贝尔另外两个奖,和平奖和文学奖,意识形态问题较大,中西本来意识形态就不同,我们不能苛求这两个奖励。

我的回答的前提是,现阶段不以诺贝尔奖为唯一评价标准。

中国现阶段是工业化时期,模仿还是占了一定的比例,甚至是较大的比例,人均科研投入不多,尤其是投入到风险大产出周期长的基础科研更是少,所以不要指望会有诺贝尔奖的重大突破。这一些需要中国产业升级后阶段才有可能发力。

抛开诺贝尔奖,但是中国的各行各业的顶尖人才,尤其是理工科顶尖人才,确实留在国内的可能不是特别多。不要说人才,即便是学术期刊,顶尖中文期刊也是非常少的,我们读书时候,导师要求我们投递国外的期刊,认为中文期刊学术水平普遍较低。这个其实就是先发和后发的问题。

不是中国人笨,也不单单是所谓体制问题,而是聪明人都希望过好的生活,中国最顶尖的博士可能不是本土的博士,而是美国欧洲的中国博士。中国的本科教育不见得比美国差多少,但是博士教育的水平就拉开了。大家可以看看一些留学论坛,大部分顶尖的中国本科生,尤其是理工科本科生,还是热衷到欧美国家留学,然后在那里生活工作。所以,目前来看,是生活品质的因素,造成了虹吸效应,好比上海吸引全国的人才,美国吸引了全世界的人才。包括,印度人,韩国人,中国人,越南人,有钱有才的,很多都会在欧美发展。目前来看,还没有解决办法。虽然,网络上很多人会骂别人美狗,牧羊犬等等,但是中国高端大学的顶尖学生,他们的聚集地,例如 gter 等等论坛,大部分还是讨论如何获得美国的 OFFER, 如果生活在美国。很多人是心口不一,只能看用脚投票,身体是不会欺骗大家的。

现在不好的现象就是,中国的阶层隔离在中学就开始了,我的好几个有钱的客户,不是买学区房,当然学区房对他们来说不是事情,他们的小孩是如何进国际高中,如何去过国外读本科,这样子资金上今后还是会流向国外。只不过,他们的小孩不见得是顶尖理工科人才,不过,顶尖大学培养的顶尖学生,即便家庭条件不是大富大贵,也可以通过国外的奖学金获得国外学习的机会,留下来工作的机会。虽然,美国对 STEM 学科的中国留学生限制比较多,加之疫情的问题,这种政策随时松动,而且也可能会有反弹的趋势。因为,我说过,人不能欺骗自己,人都想过更好的,更轻松的生活。

我之前工作的单位,我们公司中国区总经理说过一句话,“中国人很多,但是人才不多”。人和人才并不是一个概念,好比中国人很多但是 11 个人的足球队凑不齐一个好的。人需要十几年的培养才能成为人才,而且如何留住这些人才也是个问题。中国好不容易培养出来的人才,都被国外弄走了。这是个大问题。

我之前一直说过,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不是中国顶端人才比不过西方,而是中国顶端人才都跑到西方。如何让他们愿意在中国工作,为国家服务,这个是一个大问题。

就算社会科学也一样,每年通过司法考试那么多人,但是一旦进入复杂度高的,专业性强的案件,不论非诉还是诉讼,我经常发觉大部分律师没有任何高强度逻辑分析能力,尤其是一些普通学校出来的。所以,如何找到人才,不是国家的事情,更是单位的事情。

曾经知乎一位朋友来我们律所面试,本科学理工通信专业的,非常一般的学校,自称拿过奖学金,希望从事通信领域的专利案件。但是非常可惜的是,都不知道码分复用技术的基本原理,交换机和路由器区别都不知道,虽然说都可以从书本上找到,作为一个通信专业本科生,基本概念都没有是没有办法说的过去的。中国毕业 1000 万大学生,本科生可能有 600 万,211 以上 60 万,理工科可能 211 以上 40 万,最顶尖的 10000 人去了欧美,能用的十几万人可能去了一些知名公司。剩下来的那部分,可能真的就是我面试那种学生,学了四年对自己领域的专业知识没有任何基本概念。实际上,现在能打的可能就是那二十万不到的学生,剩下来的可能对不起自己的大学四年,本质上也就是高中生水平。人口多不是顶尖人才多的充分必要条件。

很多人都认为自己是最棒的,各个行业都一样,只是是不是最棒的人需要市场来认可。我曾经为知乎某位小朋友提供一些建议,希望他们重视自己的基础,弥补自身的学历背景不足,想不到被问候了全家。这个在工作岗位也是一样的,有些律师你不能说他任何的不好,所有的败诉都是法官的问题,他没有问题。这些律师普遍的特点是学历背景很差,交际圈也很差。另外一些是非常愿意探讨法律问题,希望自己被说服。这些律师的背景相对很好,也很自信。

刚才我也说了,家庭教育也是造成顶端人才不足的问题。很多人,尤其是普通家庭,学历背景比较差的人,根本不可能接受批评,他们大部分会失去进步的动力,从小在这类环境中肯定不会有进步。我们设想一下他们下一代,会不会也有这种情况,一代一代的重复。开发的心态,必然简历在开放的家庭,自信的人生和渊博的学识之上,开发的心态才有有持续的进步。可惜中国很多家庭,对于小孩的教育不是开放的心态,而是极端的自傲,这种自傲很多来自自卑,以后到了工作岗位就是对同事和领导的敌意。

适当的产业发展阶段,优质的生活环境,开发的心态才能吸引造就最顶尖的人才。我希望中国越来越好,我希望我们的律所也越来越好。

知乎用户 纸巾 发表

一句话:

人才是靠教育出来的,顶尖人才是靠自己出来的。

但到了中国,就叫:

人才只能靠教育走出来,顶尖人才也只能靠自己走出来

当一个高中生上课捧着一本课外书看的时候,老师会毫不犹豫地缴掉。

不管那本书是《密码学原理》、《纯粹理性批判》、《人类简史》还是《食谱大全》。

只要你看的是课外书。

这是不容异己的教育,它确实公平,它不让任何一个孩子落后,同时也不让任何一个孩子超前

所谓的顶尖人才就这样被抹杀掉了。

除非彻底变为一个 “局外人”,独自一心自己摸索自己感兴趣的东西。但在很多人看来,这样不过是“自毁前途” 而已。

许多学习能力强的人也就被教育牵着鼻子走了。因为 “独立思考” 的代价太大了

挂评区:

1.

这位肯定没有把我的回答和问题联系起来看懂。

不过也为我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切入点:目前学校学习提供的所谓基础教育(特别在高中阶段,因为真正意义上的认知构建基础教育已经在初中阶段基本结束了。)实质上是应试方法教育,虽然内容仍是实在的科学知识,但形式已经被捆绑在了答题思路上

“高考至上”价值观导致研究自己喜欢的东西变成了 “混日子”,对于这点,我建议大家重读一下那些科学名人传记,看看他们的一生是怎么“混日子” 过去的,当我们发自内心对这些人有一种崇拜时,就会明白,人类文明的辉煌成果正是由这么一帮可能不被他人理解的 “混子” 创造的。然而倘若他们都把时间花费在为高考而学习上,考完大学又把时间花在所谓 “该做的事情” 上。。。用题目的话说,这就是中国不出顶尖人才的原因。

2.

这是一个误区:教育资源不决定教育结果,教育目的才决定教育结果。再好的老师,教来教去还是应试的东西,那么也没有所谓顶尖人才出现。我们不是基数太差了,就像我们不是人口基数少才教育不好,重要的是对待教育的态度,我们是以一种什么样的心态去决定一个教育目标。

然而顶尖教师也是一种顶尖人才,最初的顶尖教师是怎么出来的? 照你的理解,顶尖教师才能教出顶尖人才,那么顶尖教师又有谁来教? 难道还不是靠自己?教育从来都不是一个单向的被动的过程,并不是仅靠资源堆砌就能够决定结果的

关于教育现状的一些补充:

1

现在看来,我们的教育正在把学生变成知识的奴隶,而非主人

知乎用户 孤行者 发表

不是人才比不上,而是发现人才的协作体系比不上!

如果你对比商业领域,你会发现中国人绝不输给西方人。目前中国独角兽公司是世界上最多的,近些年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民营企业。为什么商业领域人才比得上?因为,在所有领域中,中国唯有商业领域的协作改革是最频繁最多最具开创性,所有协作就是以经济发展为核心,这个设定导致我们的协作会让商业天赋得到充分的发挥。

相反的,在教育领域我们的协作关系的变化几乎为零,对天赋的自由和解放简直是漠视!

为什么科学研究领域,顶端人才比不了西方!错!不是人才比不上!

最重要的一个原因是美国有一整套围绕着发现天赋、挖掘天赋和展现天赋的协作体系。协作体系的设定是至关重要的。而中国没有。

比如华为之所以成功,就是因为它有这样一个协作体系。这个协作体系以天赋自由为核心。

任正非曾说华为有一个俄罗斯的员工,俄罗斯有个科学家小伙子,大数学家,我今天早上跟他们说,你们有合适的女朋友给他介绍一下。这小伙子不会谈恋爱,就是只会做数学。他到我们公司来十几年,天天在玩电脑,不知道在干什么。然后我们管五万研发人员的人到莫斯科去看他,打个招呼,一句话就完了。我给他发这个院士,他是院士,我给他发那个牌牌的时候跟他讲话,嗯、嗯、嗯,三个嗯完了,没有了。他不善于打交道,他十几年默默无闻在干啥,我们并不知道。突然告诉我,我们把 2G 到 3G 突破了,这个算法突破了。一讲,我们马上在上海进行实验,实验确实证明了,我们就这么一下,就领先全世界。

看清楚,在华为的协作体系里,天赋发挥的自由度达到了极限。但是如果一个中国人在实际生活中是这样的,那么他必须有额外的生存协作能力,否则他会被认为不合群,被排斥,他的天赋并不重要。因为中国社会有许多其他目的的协作设定,但绝不是为了天赋自由而设定。

再比如,中国经济爆发的原因是因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整个协作设定是以此为目的的,招商引资不余遗力,尽管有一些挫折,但是改革开放的协作进展的还是非常顺利。反过来看看中东很多国家,协作设定围绕着宗教展开,即便是有短暂的经济进步,还会因为协作设定偏好导致经济发展进展缓慢。

美国独角兽公司中有 40% 是外来移民创造的,为什么?因为这个社会的协作体系是支持天赋自由的,只要你有天赋,这儿就会给你自由的空间。当然,中国在经济领域的天赋自由度也非常高,这是我们协作设定方向导致的。

但是,你看看中国教育领域,只要经历过中国教育,你就会明白,中国教育是一个塑造人的过程,而不是一个发现人过程。中国教育无视你天赋的发现,你不知道你究竟有什么天赋。美国教育叫宽进严出,所谓宽是在大学之前通过宽松的教育实现天赋分流。美国并不是一考定终身,而是通过多如牛毛的大大小小比赛、测试去发现你的天赋,而且会给你得各种天赋评价表。不是在班级发成绩单,而是不用等到高考就能统计出你在全国的水平。给你一个科学的评价。

美国教育是围绕着天赋发现展开的,考试是为了发现你的天赋,老师有一双发现天赋的眼睛,会根据你的天赋写推荐信。你的学习不是为了考大学,不是为了父母,而是为了展现自己的天赋,实现自己的天赋自由。

在我们中国,我们是在塑造你,不管你有没有这方面天赋,我们就用一个模式来考察你。老师们是为了高考进行协作,高考结束了,这个协作就结束了。没有老师会为发现你的天赋进行协作,没有测试是为了检验你的天赋在什么方面。高考报名的时候,学生们突然不知道该怎么报名,最后是什么好就业就报什么。

不是中国的顶端人才比不了西方,而是我们缺乏发现天赋的协作体系。

你知道,丁俊晖、郎朗、郎朗这些天赋不是学校发现的,是他们父母发现的。中国的大师多出自世家,因为只有世家才更加关注孩子的天赋,而不是应试。

实际上,犹太人才是世界上获得诺贝尔奖最多的,犹太人的协作文化中,以天赋自由发挥为核心,比如:商业天赋、艺术天赋、科学天赋。近代文明的进步依赖的是人才天赋禀赋,而不是农业资源禀赋。

事实上,在商业领域,中国顶端人才并不逊于西方,因为只有这个领域的协作才是最合理的。教育体系这么多年没有多大变革。但是在经济领域的变革一波又一波,无不是协作起来解放商业天赋,发展经济。

所以你看我们怎么会比不上西方?

知乎用户 louzhiguo0000 发表

西方社会比中国先进,文明水平比中国高,中国本来就比人家落后啊。

西方国家是先进国家,中国还是落后国家。

承认这个很难吗?

承认这个很难吗?

承认这个很难吗?

知乎用户 武苍标识导视设计 发表

诺贝尔奖制定者是西方不是东方,

他会按照他的想法来塑造最后奖项获得者,

越是西化越是奖励,

一个华人想要在欧美大型公司认可需要付出白人女性三倍努力

欧美大型公司白人女性需要获得公司认可需要付出欧美男性 2.8 倍努力,

诺贝尔奖励你翻阅一下大多数都是男性,

女性的屈指可数,

亚洲的就更少了。

知乎用户 yy xx 发表

说一千, 道一万, 国人总是在找客观原因, 却永远不承认是非客观原因导致的中国出不了人才.

中国环境再差, 总好过 清末 + 民国 + 留洋 (亡) 吧, 看看清末 + 民国 + 留洋培养出了哪些人吧.

杨振宁 生于 1922 年, 中国安徽 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

李政道 生于 1926 年, 中国上海 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

李远哲 生于 1936 年, 中国最大的岛 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

崔琦 生于 1939 年, 中国河南 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

高锟 生于 1933 年, 中国上海 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

华罗庚 生于 1910 年, 江苏常州 国际著名数学家

陈省身 生于 1911 年, 浙江嘉兴 沃尔夫数学奖得主

好吧, 就算那被称为最烂的 10 年, 难道就一无所成?

陈景润 生于 1933 年, 福建福州 离哥德巴赫猜想最近的男人

屠呦呦 生于 1930 年, 浙江宁波 诺贝尔生物学奖

莫言 生于 1955 年, 山东高密 诺贝尔文学奖

现在, 培养出的谁可以跟他们一较长短?

不要再找客观原因了, 事实证明, 现行科研制度比不上 清末 + 民国 + 留洋 (亡) , 甚至连那最烂的 10 年都比不上.

知乎用户 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发表

我记得我曾经看过类似的报道,有一位获得诺贝尔奖的基因学家曾经得过这样的结论。(名字我真的不记得了,也懒得记这些。)

中国人和日本人的人均智商最高,起点在 106 以上,而欧美白系人种在 95,黑系人种在 80,当然不怀疑有种族歧视的倾向。

但这个是经过测量人脑大脑皮质层的容量得出来的结论,就是说中国人的大脑皮质层比白系人种多十毫升左右,比黑系人种多三十毫升左右。

而另一名基因学家也通过统计的方式测量过智商得出来相同的结论。可是他的结果是中国人的智商全都集中在某个区域,而曲线的宽度延伸长度不够。而白系人种虽然人均比黄种人低,但其宽度边缘延伸的更长,证明白系人种更容易出天才,也更容易出智障

还有一名基因学家因为发表类似于这样的言论被欧美严厉攻击,上了报纸,被某个国家级研究中心给开除了。

原因是因为涉及到智商这种人种进化的问题涉及到伦理道德的影响,而且很多研究都做不下去,因为做到最后都发现中国人和日本人这一块区域的人大脑进化最完善。

可是归根结底,中国人均智商确实差不多,平均处于 115-125 之间。也就是说中国平均智商属于高智商,而中国智商最低也基本能保持 100 以上的水平。

所以中国内卷不是没有原因的,天才少是因为在基因学里智商曲线不够宽,而峰值很高则证明大部分人都集中在这一区域。

所以你发现中国人内卷真的很严重,就是因为特别牛逼的其实很少,大部分都是因为性格和家庭环境问题导致的后期发展。

这也是中国封建制度能长久以来统治中国的根本原因之一。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亚马逊创始人贝索斯 94 年在他的车库里创立了亚马逊;Apple 公司的灵魂人物乔布斯从大学辍学和他的朋友韦恩在他的车库里手工做出了他们的第一台电脑;华特迪士尼公司和罗伊迪士尼在他们叔叔的车库里制作了他们的第一部漫画。

请问你们家有车库吗?你们家车库能拿来当厂房和睡觉吗?

贝索斯出生被父亲抛弃,乔布斯是遗弃孤儿,养父母是惠普的普通职工。

马化腾的父亲当过副局长,总经理,公司董事,马云的父亲是省曲协主席。

现在中国的小产中产家庭会让孩子做什么呢?卷教育而已,买学区房进重点班上辅导课,为了以后考个好大学,然后就可以出国留学想办法是拿绿卡还是去澳洲加拿大搞 “人才引进” 了。留国内?985 出来一个月几千块钱谁愿意?人家中产又不是出不去。当然啦,国家还推出了百万人才工程为了吸引人才,中央财政给予引进人才每人 100 万。那我想问了,留在国内没有出国算是人才吗?不是出国怎么搞人才引进回国呢?像这样的情况,就算人家想为国效力,大概率也得出去,留个学再回来吧?不然连人才引进都不算。

我觉得人才就应该好好对待,先要留人再搞引进,人都留不下来,搞人才引进岂不是崇洋媚外逼别人都出国留学吗?一般的普通家庭几个能出国留学?有那本事也没那钱啊。

前几天在 B 站上面看到,一个清华 up 主,他自己是小城市考上来的,他一个同学父亲是局长,读了四年清华,立马就跑到美国研究物理去了。这也不是不爱国或者别的什么,人家心里头门清玄武里还是得去美国,那为什么还要在清华学呢?就是为了打好基础,加之国内的大学学费便宜。所以就是国内读大学,国外搞研究。成本又低效率又高。你说人家不爱国吗?不尽然 毕竟人家父亲也为国工作几十年,你要说爱国吧,那怎么占中国教育的便宜 完事儿又出国做研究呢?

我本人电气工程专业,我们老师跟我们讲,几十年前培养一个正儿八经的核电领域电气人,培养成就要一百万,这种人才给他的工资也就是百把块,那会儿七八十年代吧,大概是一个人顶两三个普通工人的工资。怎么说呢?待遇也不低。国家花了大价钱去培养人才,所以就理所应当的觉得人才要廉价为国家服务。可那些见了世面的不都是精致利己主义者?人就看中你的便宜的教育,人就是要规避学成当廉价劳动力要赶紧跑出国。

不然怎么说清华美国附中呢?现在国内的研究员科研分子,工资当然也不低,万把块的很多,也是抵得上几个工人的工资了。但和那些每年什么都不用干,躺着收房租就大几十万小一百万的房东比,和某些大小企业家比,万把块的工资算的了什么呢?之前央视就报道,搞航空航天的一个基层研究员,月薪万把块,买不起附近的房,不得已辞职去民企。结果走了没十天,基层小领导就发现没他航天航空的一个计算工程直接就完成不了了,一路向上级打报告,终于让大领导签字涨工资,把人才又挖回来。如果他没有辞职,如果他的工作恰好有另一个研究员可以代替,他还能涨工资吗?他难以被替代的能力会被发现吗?连科研人员都不得不为结婚买房而发愁,不解决人的后顾之忧,又怎么指望人能一心一意地把生命投入到工作中呢?也得亏这个研究员是跳到民企,要是人家被外国挖走了,想再找一个能替代他的人要花多少功夫呢?中国庞大的航空事业就为一个人给耽误了吗?

中国有的是人才,关键在于人才在身边能否被发现呢,发现了人才能否优待他,让他无后顾之忧的为人民服务呢?大企业的老总可以通过各种方式直接使用公司资源而不必给自己发工资缴个人所得税,对大众 5000 起征也是大部分不收税,逼的地方政府只有通过土地出纳金获得税收,如此看来,不还是收割人民群众的劳动剩余吗?可问题在于纳税按收入比例缴税,房子能因为我收入低,便宜卖我吗?企业家再有钱,一晚也只睡一间房,可在土地这方面,他缴的税比人民群众多多少呢?在个人收入方面,由于各种对于企业的优惠,使得这些企业家可以给自己发一元年薪,然后通过其他方式变现,或者直接给公司买车,然后自己开,如此种种方式合法避税。有钱的人少缴,甚至几乎不缴税,贫苦的老百姓一辈子只为买一套房,土地出纳金全让他们给付了。这些也就罢了,关键在于即使是中国最顶尖的人才也要面临这样的问题,2 万收入,8 万房价,能跑的全跑了,跑不了的有这大山压着,也不会能尽出全部的力气做事。

所谓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中国有的是人才,只不过流失了和未被发现。像从前 德国物理学家独占半壁江山的情况,以此认为德国人聪明,而中国人愚蠢现象不应该再发生了。

知乎用户 鑫声​ 发表

中国顶端人才比不了西方,这是现实,无可厚非,也没啥可丢人的。

我们中国 14 亿人口,目前世界第一人口大国。我们再来看看西方国家有多少人口——通常意义上,我们说的西方国家主要包括美国,欧盟,加拿大,澳大利亚,日本,韩国,以色列,新西兰三大五小的国家。从人口统计来说,表面上看,欧盟有 4.5 亿人,美国 3.3 亿人,日本有 1.2 亿人,此外加上其他国家还有一亿多人,所以西方加起来的人口正好是 10 亿多人,比我国略少那些一些。

所以,从人口体量来说,我们国家和 “西方” 是同一体量,基本没有太大差距。

至于在顶端人才说,不得不说,我们国家和西方国家比起来,的确没有优势,还有一定的差距。毕竟,以一国之力对比数十个国家,不如人家很正常。何况西方经过上半年的发展,手中握有世界大部分人力资源、社会资源、科技资源和矿产资源,无论发展时间和历史积淀,比我们好也是正常的。

但是别忘了,我们也不差,我们虽然建国刚刚 73 年,但是真正经济快速发展也就是改革开发后这 40 年的事,能用四十年的时间发展去比肩西方数十个国家一百年的成绩,我们已经做得很好了。毕竟,我们是在西方国家建立的世界规则下在玩游戏,时不时这些货色还给我下绊子、使阴招。即使这样,我们现在已经成为除了美国之外的另一强。

不客气的说,目前除了美国可以说顶端人才比中国略高一点,欧盟绑在一起 也不见得比我们强,如果把西方国家拆开了 1V1solo,除了美国,一个能打的都没有!

何况我们快速发展,无论经济、军事还是人才,都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增长,十年之内,相信这个话题就变成,西方人口这么多,为什么顶端人才比不上中国。

知乎用户 化学教书匠 发表

中国不能 pk 整个 others,而且中国科技发展了才几十年啊大学历史最久的也就 120 年,美国大学比建国都早,300 多年了,而且其他很多国家都是英语,西班牙语法语什么的,我们汉语跟人家差别太大,导致美国是个移民国家,全世界最优秀的人聚集地

知乎用户 第五郎君​ 发表

谢邀

看到很多答主都是感性的随心而谈,我决定多列举点数据,用事实说话。

首先顶端人才这个领域太宽广了,艺术领域、商业领域都有顶尖人才,中国在这方面目前并不少,不过看楼主的意思应该主要主要是说:科技创新方面的顶端人才。

其次,带着问题寻找答案:顶端人才应该是一种结果而非职称,即在科技创新方面做出了顶端贡献的人,才能被称作顶端人才,顶端人才不能自封。

那么顶端的科技创新 [顶端人才] 的产生,应该具备哪些条件呢?第五郎君认为,至少满足三条:

①数量多、质量好的种子顶端人才储备:正所谓量变产生质变,质变产生量变,没有量谈质,和没有质谈量,都是耍流氓;
②接纳和承载顶端人才的平台:平台越多,质量越高,越容易产生顶端科技创新,顶端人才也就应运而生;
③顶端人才能够持续投入科研的社会氛围和价值观驱动。

第三,为什么顶端人才比不上西方?比不上意味着有差距,找差距就要找一个对标对象;我们就以蓝星第一顶端人才强国 – 美国为标杆,从以上三个方面,看一看我们顶端人才不多的原因何在。


①顶端人才的种子选手量

量分为数量和质量。

数量分为存量和变量,从存量上来说,截止到 2017 年,美国总人口中拥有本科学历的人数为:8200 万左右,中国为 4800 万,美国是中国的约两倍;

从变量上来说,中国每年新增本科毕业生 300 万左右,美国新增本科毕业生 120 万左右,中国是美国的 2.5 倍。

假定中美每年的本科毕业生数量保持基本不变,预估到 2036 年,中国的本科学历人数将会赶超美国。

当然了,数量超过了,质量是否比得过,还需要仔细研究一番,正所谓严师出高徒,大学实力的高低,决定了毕业生的教育质量。

根据 2017 年世界大学 Top100 的排名情况,美国入榜 47 所,中国入榜 2 所,质量方面相差巨大。

至于中国大学整体实力什么时候能够赶超美国,没有可以量化的标准,只能说随着中国经济的逼近或赶超美国,教育逼近或赶超美国也是大概率事件,毕竟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嘛。


② 接纳和承载顶端人才的平台

理论上说,接纳和承载顶端人才的平台越多,越好,顶端人才出现的几率就越高,毕竟从 0 到 100,不符合事物的客观发展规律,从 99 到 100,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才是顶端人才产生的最佳途径。

从科技创新领域来说,平台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时候是应用科学领域,主要为商业公司,根据 2018 福布斯杂志发布的世界创新公司 TOP100,美国有包括谷歌、苹果等 51 家入选,中国仅有腾讯、三一重工等 7 家。美国是中国的 7 倍多。

另一类主要是基础科学领域,主要表现为国家实验室,根据相关数据,中国拥有国家级重点实验室 164 个,可提供 2 万个科研岗位;美国拥有国家实验室 720 个,可提供 20 万个科研岗位。无论是平台数目还是吸纳科研人数,美国都大幅度领先。


③顶端人才能够持续投入科研的社会氛围和价值观驱动。

**俗话说,皇帝不差饿兵,没解决衣食住行的顶端人才搞科研也注定无法持续。**我们以中国 FAST 天眼和美国阿雷西博天文台的普通岗位做一个对比:

中国 FAST 给出的基础岗位年薪是 10 万年薪,阿雷西博的基础年薪是 50 万,相差 5 倍之多。

更要命的是,中国是一个处在极速发展中的国家,主要经济发展驱动力在于应用科学,在基础科学方面投入不足,也就无法给基础科学的工作人员高于市场一般性岗位更高的价格。

且现代的中国每天日新月异,每个人都把追求金钱作为至高目标和唯一判断标准,唯恐落后于人,这就造就了工程技术人员、基础科学研究人员的社会地位没有德国、美国这些发达国家高。

最重要的是中国家庭普遍没有积累,大多数都是贫二代,家里的经济情况也不允许他们做这种来钱慢的职位,正所谓三代才出一个贵族,罗马不能一天建成;同理中国顶端人才能够超越欧美的道路必将漫长且曲折。

知乎用户 白蝉 发表

本来就少,高考志愿一调剂就更少了。

花四年在完全不喜欢的专业上,勉强度日,不就是人才的极大浪费吗?

知乎用户 yuanyiwu 发表

看了几个靠前面的回答,我觉得国内 99% 的人该犯焦虑了

知乎用户 哇噢 发表

从历史上来看,中国从来不缺人才,顶尖人才也不缺,只是近几十年有点比不上。

人才本身并不稀缺,像中国 960 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十多亿的人,一个县出来的人才就够组成这个国家的顶层管理了。每个乡镇,甚至每个村、每个家族都会有那么几个厉害的人才,把这个的社群管理的井井有条。很多农夫是统筹计划的高手,知道如何让有限的土地产出最大化,很多手工艺人是天才的工程师,能开创性的解决问题。。。如果有一天他们不愁衣食住行,能系统的接受教育,且没有曾经缺衣少食的父母、长辈禁锢着他们的兴趣爱好,顶尖人才将会喷涌而出。大部分 21 世纪出生的孩子将有这种幸运。

知乎用户 吉乐哥 发表

因为中国的学术和科技还没达到那个高度,根本没触及到,还有刚触及,所以人才就少,打一比方,家用小汽车,从合资生产开始,到民间买国外生产线生产,到后来只买发动机,变速箱,电气部分,自已开模具自己做线,再往后,自已做发动机,电气等等,人才是干(实践)出来的,不是学书本看论文出来的,如上面例子,在买生产线时,说为什么没有生产线的人才呢?在买发动机时,就不提什么生产线的人才了,只提为什么没发动机人才了!只是手没触到,十年后研究的芯片的人,就不是人才了!基础科学更是!没碰门的课程更多!碰后,十年就超过了,人多钱多!

知乎用户 梁智斌 发表

一阴一阳之谓道,一个巴掌拍不响。先说人的问题,这个是多数人的问题,底层的问题。丘成桐说,中国学生的兴趣不强。博士毕业后,人家问:“你钻研那一丁点东西,能赚钱吗?” 到现在日进斗金了,每天成千上万地赚钱,成孤家寡人了。清华的学霸张同学,在晋中月入五万,哪怕放到广州都是佼佼者;张同学有才、有钱、也有德(回老家、不去大城市),却被杨小姐为首的广大女性如此对待,还有几个人有心思搞纯理论?

看看钱学森的太太,很漂亮的;所以建国初期,我们某些领域的科研水平是世界领先的。现在是世风日下,民心不古。高中女学霸考了北大;她男友去美国,放弃了大厂的 offer,而去推导公式,收入只够养活自己。女学霸肯定甩了这个男友;所以我们这群同学,也不说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了。一个来自小地方的妹子,高中请本校出去的清北在读博士生回去演讲。

我的初高中,那时候研究生、大学生都少;我同学也有清北博士毕业的,现在女的不过在家里带娃而已、男的在外面跑业务靠油嘴滑舌赚钱,总之都不干数理化本行,有什么好宣传呢;反正他们从来没被母校邀请过回去演讲的。校友聚会都是老人居多(爷爷奶奶那辈人老到快走不动了,才回去一两次而已),很有钱的只捐钱不露面(可能会额外掏钱请同一届的同学吃顿便饭、不贵的)。

说完学生的问题,再谈学校的问题。周末回家,刚好和父母聊过有关问题。为什么广州的学校没有重点班,而外省的学校有?虽然我从小学到高中都是省重点;但如果论家长的平均阶层,小学是最高的,高中才接触的穷人,大学才知道穷人的生活是怎样的。因为广州这里的高官,并没有打算让精英的后人子承父业、世袭地位。我们从小到大,老师都不会说:“你要努力,才能成功。” 这句话的潜台词是追求成功,考试、就业,好坑就那几个,你的成功无非是挤压掉对手而已。老师说得最多的反而是牺牲、吃亏、奉献,先说的不是你能给别人多少、而是你失去多少、更不会说你获得多少;素质道德,从娃娃抓起。

知乎用户 韦伯 发表

人才多少从来和人口没啥关系,古雅典才几万公民 有多少牛人?重要的是产生人才的环境。说白了,你有钱了过上好日子,才有心思搞七搞八。中国才吃饱饭没几年呢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本人还只是一名中学生,了解得比较多的只有家庭和学校。因此我就从这两个方面谈谈。

以下是原因的列举:

1. 鄙视知识分子的社会风气

社会风气不好无需多说,跟亲戚聊天,说自己未来想去当科学家,写作,当教师,做码农,或者去演奏音乐,亲戚总是一脸惊奇地看着我:什么,你当教师拿的那点工资还不如我开网店赚得多,而且听起来就累。

我还有个表舅,有次去他家玩,他和一帮 “他的哥们” 喝醉了酒,在那儿高声喧哗,内容我就不说了,太难听,主要内容就是:当年学习好的那个 XXX 现在在城里跑出租车,一年到头赚不了多少,学习最差的去找矿找到了好矿,每年赚得盆满钵满…… 反正就是对知识分子充满了蔑视。

2. 官僚主义,形式主义,死板主义盛行

我朋友的一位老师,因为多次向上级提出批评意见,被领导拉着到办公室里坐着喝茶去了。回来的时候神情沮丧:明明我提出的都是好的意见,这领导什么都不懂也配当领导。

每个学校都有共青团组织,我们学校反正是这样的:入团以后天天带着你看 PPT,然后布置一些老掉牙的任务,填一些乱七八糟、看名字看得一脸蒙蔽的表格,材料,然后交团费。

学校里组织的活动也不咋地,每年演讲比赛翻来覆去翻来覆去翻来覆去地举办,教师学生都是,朗诵啊,辩论啊,稍微 “出格” 一点的活动在这里一点影子也没有。舞台剧也是这样,陈太丘与友期行,我的叔叔于勒,闻一多《最后一次讲演》从开始到被抓,少年闰土,范进中举,要不就换一点芭蕾舞,腰鼓舞,反反复复,慢严舒柠都不管用。

学校的多媒体坏了也不换,几个计算机老师每天跑这跑那,每次都是只修了一点,就又被别的电话叫走,让他多修一下,彻底修好,他一脸无奈,你这样别的班着急了怎么办。

学校的校服,丑 - 得 - 一 - 批,单调的蓝色和白色,搞得一到夏天,学生排队去操场上做操时,站在高处守操的老师从不看操场上,一问,答曰:校服白耀耀的,晃眼睛。经过多名老师的请求,校服后来改了,改成红色和白色,胸口以上的部分半红半白的,从此守操的老师再也不怕晃眼睛了。而且,最绝的是,这校服质量不好,我的同学们戏称道,外面一张彩纸,里面一层石棉网,可以使学生在夏天均匀受热,外焦里嫩,最为美味,冬天均匀受冻,外冷内热,体会人心温暖,现已加入肯 X 基豪华午餐。我们班参加篮球社团的那几个同学,他们的校服都于胳肢窝处破损,那你能怎么办,你还能为了校服不抛球么。

学校还和校门外的书店形成了垄断关系,每年每个教师都必须买那书店的教辅,学生也要凑钱买,要不然听说会被罚。有的班买完了教辅,老师走到讲台上:同学们教辅都买了吗,好,赶紧丢了,咱好好上课。(据说只曾有一个班这样)

幸运的是,学校里有一部分老师和一大帮子学生非常反感这种作风。

3. 保守主义笼罩着大部分人

这点不题,你们心里都清楚。每次音乐课上,老师一播放音乐,领导路过就会在教室外守着,仔细地听一听:这老师是不是在播放小孩子们听的音乐?

我们学校有早锻炼,众所周知吃了早饭再锻炼不利于身体健康,于是他们原来在早锻炼之后安排了早餐时间。。。。。。之后,不知道怎么的,辗转几遭,曲折几遭,早餐时间悄悄的就没了,但早锻炼继续。

这个答案可能角度单一,比较偏颇,但是学校毕竟是每个人的必经之路,从这里可以看出一部分问题。

知乎用户 badfatraccoon 发表

体制的问题,做科研的答主深有体会

而且其实中国不是顶端人才比不了美帝,是同样美帝的一个人才,同样的能力学识什么的 拿到中国体制内,经常就什么都干不了了

回到科研,现在的老板认什么,只认论文,美国研究出来一个 a 可以导致 b 研究完了拿了诺贝尔奖去干别的去了,中国的老板就开始了 先研究一个 a 有超过一半的可能性会导致 b,发个论文,再研究个 a 有 80% 可能性会导致 b,再发个论文,再研究个 a 与 c 同时存在时 不会增加导致 b 的可能性,又发一篇论文,不要问老板,能不能弄点新东西,你看老板什么态度,第一个研究出来的,那都是顶端人才,后面的那些,不管是顶端人才还是大学在读生 都一样干。

不是中国没人才,,只是不管 35nm 还是 7nm 的芯片,拿来垫桌子腿都是一样

知乎用户 若风 发表

我不认为中国人就比外国人聪明,那些认为中国人全世界最聪明的人,平均智商比其他国家民族都高,咱们高人一等。持这种观点的人,我觉得他们多半不大聪明。因为,果真如此的话,我们人多,又聪明,应该遥遥领先于世界才对,事实上,并没有。

当然,我也不认为中国人比其他国家人的人笨。中国的发展有目共睹,从古至今,在世界上都是有一席之地的。

所以,先天条件都差不多的。我们人多,会有一点点优势。

说我们的天才比不了外国,我不认可。黄铮先生做营销活动可以精确到小数点后六位,这种天才举世罕见。

如果他把这种智慧用于正经的地方,我相信他可能不仅仅是万人痛恨的营销鬼才了,而是个不错的人才。当然,即便我觉得他很恶心,但我从心底里认可他是一个人才,甚至可以说是顶端天才。

问题在于,我们的(潜在)人才满脑子算计自己的同胞,心里只有钱和权。这种群体我们可能忽略了原本他们应该扮演的角色。

我们希望的是,我们的顶端人才可以成为社会中流砥柱,去和国外精英竞争。

事实是,他们只跟我们竞争。

鲁迅先生说,勇者愤怒,抽刃向更强者;怯者愤怒,却抽刃向更弱者。

我们的顶端人才用尽所有力气想要榨干自己人,他们的才能就像利刃,只朝着 “弱者” 挥舞,怎能体现利刃之利呢?

知乎用户 谯郡大圣 发表

问 “中国为什么顶尖人才比不了西方”?呵呵!这是一个不动脑子就瞎问的问题!

想想看,中国的科技如此迅猛,如果,中国没有大批世界顶端的科技人才,那么,中国能有如此迅猛的科技发展?能有一波波,一批批,层出不穷,国际一流,乃至世界领先的科技产品的出现吗?只是中国拥有的世界顶端的科技人才一直都在兢兢业业,一丝不苟,全心全意的为祖国的强大和民族的复兴忘我的劳动着,所以,顾不及那些虚名!

氢弹专家、谷物育种专家、基建专家、潜艇专家……… 哪一个不是世界级别的顶尖人才?可是,他们中有人竟然隐姓埋名,默默贡献,连家人都不知道他们在干什么。更不要说媒体了。真正的顶尖级别的科学家早就大都聚集在中国。只是不图虚名,所以,市面上很少听到它们的名字。

但是,凡是心智健全的人都会根据中国一件件,一套套,一部部、一架架……… 国家重器的出现而明白,中国肯定拥有世界最多的顶尖级别的科学技术人员。在文化上,中国更是登峰造极,整个西方从古至今也难以比肩!

无道无德无知无识无能的恶性洋奴即民族败类们却认为中国没有顶尖人才。这是自欺欺人!目的是在自欺欺人中吹嘘西方主子。民族败类狗也不如!

大圣于杭州灵隐

哈哈哈…… 哈利路亚,哈弥陀佛,干杯!!!

知乎用户 猫猫 发表

现在中国建国初基本没有科学,数学,什么化学,物理都没有。七九年才有大学。

你几几年生的啊?问一下你曾爷爷奶奶的学历,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学历,再问一下你父母的学历。

八十岁以上的能认字,就不错了。

四十五岁以上能知道什么是元素表就不错了,而且基本没有一个没挨过饿。

你让他们搞科研?现在孩子都活在糖水里,还不爱学习呢。

顺便说一下,我想这里只要是家长没有不听说过孩子要练钢琴要从小练起的吧。

其他工作也是一样的。。。

弹钢琴比理科简单多了,乐器这种东西,只要花时间上去,疯子和瞎子都练的出来。

数学的逻辑能力,科学的推理能力,你小时候不学长大练不出来的。因为脑子结构都长死了。

现在孩子那些兴趣班都在读什么?音乐,美术,古文,象棋。一堆文学课。

知乎用户 望云山景 发表

因为科学研究需要产业体系和大市场的培育,不能靠开脑洞。

知乎用户 霸业已成 发表

从一开始读书就是为了钱,还谈什么创新。

因为大部分人家里条件并不好,供一个人才出来不容易。

知乎用户 西北望 发表

因为发展的时间短,人才是需要时间培养的。

你看,印度人也不少啊,还不是连中国的尾气都吃不到。

知乎用户 异教徒的圣经​ 发表

诺贝尔奖平均获奖年龄 58 岁

1977 年才恢复的高考,78 年才对外开放,
同样 1977 年美国已经发射旅行者一号向着太阳系外了
这才过去 42 年,当年 20 岁的毛头小伙,现在 62 岁,也才刚刚进入退休年龄段
这 42 年期间,国家从一穷二白到 GDP 世界第二,从投机倒把到科创板上市

多去国外走走,看看他们动不动就是一百年前的老建筑,老教堂
美国中西部还在用木头结构作为房屋的基底
而我们新式的全透光建筑已经在二三线城市拔地而起
这几十年的经济增长已经被国外称为不可能的中国奇迹

文化和科技的发展无一例外的是靠数之不尽的科研经费,人文情怀所积淀出来的

不要操之过急,觉得我们就应该什么都是第一

操之过急反而会回到多快好省的歧路上去

随着更多年轻的有识之士逐渐掌握更多的资源与权力,

渐渐的这个世界的话语权将会产生不可避免的转移,

诺贝尔遵循的是西方价值观念,当我们影响力与话语权足够高的时候

我们为什么还要削尖了脑袋去套西方的价值观念,来展示自己的实力?

勤于磨砺,厚积薄发,卧薪尝胆,待到风起云涌时,自有君之一席

共勉

知乎用户 杜小凡​ 发表

人才是否能比肩西方的直接表现是科研成果。

科研成果除了靠人的科学研究能力还有先进的科研设备。

中国经济世界第二,获得和维护科研设备的能力肯定是有的。

但是西方对这些设备进行了严格的封锁,所以中国科研实力被限制,也直接间接导致很多人想要进行进一步科学研究只有去国外,这也是人才外流的一部分原因。

知乎用户 知乎用户 Dnlb9e 发表

人口基数是一方面,顶端人才还要看教育水平、人才吸引力等多个方面,印度人口也多,但是顶端人才也比不了西方。中国人口多,但是顶端人才比例小。中国大陆最顶尖的大学排名世界第十六,而美国的斯坦福哈佛麻省理工排名前三,欧洲也有不少大学排名比中国的靠前,所以从高等教育来看,中国同西方间有差距。另外中国的人才吸引力不是特别强,甚至有时候留不住人才。中国曾有一位物理学天才,前往美国读书并在美国任教,对于这种基础科学领域的顶端人才,只有去了美国才能实现自己的价值,在中国也不是说会过不好,也可以当个教授,但是很难取得同他实力相匹配的成就。中国学术领域有拉帮结派的现象,虽然不好说是全部,但确实有,如果一个人真有能力,水平非常高,高过中国大部分教授甚至比很多院士都高,这样的人在中国的科研学术环境下很难取得令他满意的成就,只要不是涉及敏感领域,他们想出国做学者是一件很容易的事,这样的人是极少数,但是这样的人就是所谓顶端人才,也就是说中国目前经济发展上来了,教育方面也有进步了,能吸引很多人才,但是欠缺对顶端人才的吸引力。

另外,科学技术也好,人才也好,这些是需要积累的。西方开始发展近代科学的时间是在 17-18 世纪,那时我们在搞封建专制,哈佛大学建校的时候,中国还处在明朝…… 现在有人说中国用几十年的时间走过了西方上百年才能走完的路,在有些领域可以这样,因为在这些领域可以走前人的路,可以实现弯道超车,但在很多领域想追平差距是很难的。另外诺贝尔奖这种东西在时间上有一定延迟,一个人年轻时取得的成果往往很多年后才获奖,一个国家往往在大力发展科学教育很多年后,才开始出现大批诺奖得主,美国在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工农业产值就已经位居世界第一了,但是在二战后它的诺奖得主数量才达到世界第一位,二战后日本经济腾飞,但是大批诺奖是在二十一世纪才颁发给日本人的,韩国经济起飞的时间更晚一些,它的诺奖得主寥寥无几,近年来中国先后有莫言和屠哟哟获得文学奖和医学奖,但是这些成就出现的时间更早,要想有大批诺奖得主,按中国经济起飞并大力发展科教的时间来推算,可能要到本世纪中期才有可能。

知乎用户 shou qiu 发表

我感觉中国还在生存阶段吧。仓廪不实啊。我所在的艺术领域也是一样的,大家都是求生存,不存在创作。

知乎用户 赛宝宝 发表

高级人才是建立在更高的生产力水平上。生产力水平低,你首先不需要高科技人才,其次是拿不出钱搞尖端研究。

中国以前的水平,就是把发达国家已经公开的东西吃透。我印象最深九十年代初期我们厂进口设备,号称 “达到八十年代国际先进水平”,实际就是外国淘汰的技术,拿过来搞升级。

我觉得也就是这几年,我国最顶尖的科学家开始追上西方同行了。也就是这几年,以前高不可攀的外国技术,中国陆续都有了。也就是这几年,博士硕士忽然多起来。我们家这样的农村泥腿子家族,博士硕士都出了好几个。

这样子二三十年后,我可以肯定中国顶尖科学家会 “涌现” 出来,诺贝尔奖连续拿。

知乎用户 youko​ 发表

基于你这张图表,我可以分析分析。

一个国家的科技水平和它的国力和经济水平往往成正比,也就是说越是强国,富国,得到诺贝尔奖的人数就该越多。

比如说拿我们的近邻日本举例子,2000 年之后得诺贝尔奖的人数几乎和美国一样多,还全部是科学系的,这样看好像印证了这个观点?但是仔细想想,好像哪里不对耶?

日本是 1968 年成为世界第二的,按照这个理论,日本应该在 1968 年就开始拿诺贝尔奖了?但是没有耶! 世界第二的日本在 1968 年只有俩人得过诺贝尔奖,甚至整个经济大好的 70 年代以及赶超美国之势的 80 年代都没人得诺奖?独独是 2000 年后,日本经济倒退,国力被中国超越后拿奖拿到手软?这样看起来这理论不成立?

只是我们都忘记了年龄要素丫! 诺贝尔科学奖基本是由一群老头子在得啊!

日本得到诺奖的科学家普遍是 4,50 年代出生,然后在他们接受高等教育的时候国力变成世界第二,再然后在他们六七十岁(2000 年以后)得到诺奖,这样解释起来就没有任何破绽啦。

所以中国现在有世界第二的国力,但因为科技成果这东西有严重的滞后性,人逃不出自然规律,年轻的时候还在学习,年老才摸到诺奖的边。所以我可以假设现在开始进行科学研究的人(80 后和 90 后),在 50 岁之后会大量获得诺奖,时间可能是 20-30 年后,但绝不会是现在。

知乎用户 沈先生 发表

因为中国人口不多啊!你看人口多只是一个表象而已,那真的只是一个数字罢了!

你去工厂里看看就知道了,人多吗?一个几百人口的工厂,PK 不过几个工厂的领导人,阿里几万人 PK 不过一个姓马的,还是要接受 996 福报论,到头来还有人给他唱赞歌。政府搞个封杀课外培训的政策,还有为政府打抱不平,认为这个政策利国利民的!

你觉得这种算是人吗?我觉得这个时候你哪怕默不作声,我也不会说你啥的,毕竟我也不认识你不是?**偏偏你跳出来维护统治阶级利益,这种算人吗?**被人压榨了还要替人维护利益替人撑门面的,算人吗?

知乎用户 tommaxmim 发表

因为中国大部分观众和演员知道的世界是长得像香港和韩国的那种。

然后在这个基础上得出了如题的结论。

知乎用户 螺丝 Loscock 发表

我估计中国大多数的小学墙上都挂着牛顿老爷子的名言:“如果说我比别人看的更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荀子》有云:“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每年科研期刊的作者署名,有多少张王李刘?这是科研实力可以量化的体现。

为啥感觉中国顶尖人才太少了?因为相当多专业甚至到了研究生阶段都在学 20 世纪上半叶之前的科技成果,而那个时候的中国人要么在挨饿,要么在挨打,要么既挨饿又挨打。连基本的生存问题都解决不了,哪来的功夫搞科研呢?

中国的发展太快太快了,快得好多中国人都不习惯了,才会有中国人不行的错觉。

知乎用户 朝闻道夕死可 发表

我记得,作为英国人的牛顿,在一六八七年创作了《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在世时发表了三个版本,全都是拉丁语。直到他死后,此书才在一七九二年被莫特翻译为英语。

这种情况有可能发生在二十一世纪的英美科学家身上么?

只会发生在第三世界的科学家身上。

他们哪怕有再高明的理论或研究所得,都只能先写成英语,发表在英美认定的核心期刊上,然后才能获得相应的荣誉。而这些智慧成果,可能一辈子都没机会翻译成他们的母语。

语言,科学语言,同样是一场战争。而在这场战争中,很显然,我们已是大败亏输。

知乎用户 冷月夜 发表

清华人才流失严重 16.5% 学生出国留学,80% 留学生定居美国

知乎用户 顾煦 发表

诺贝尔奖也好,足球世界排名也好,这都奖励的是一项成果,而不是某个个人的能力。而个人的能力其实在这些系统工程面前显得很无力。

两条腿的人遍地都是,但是全球顶尖实验室以及学术圈子的交流机会很有限。你再有多少足球人才,那上场代表国家的,包括替补在内也不过二三十人。

足球我不太懂,说说诺奖吧。

诺奖的成果从来不是一个人做出来的,这不是一个人做出来的是可以从这样几个角度解释的:

第一,某项研究成果前面的理论成果与支持论证理论的实验室技术条件,不是一个人做出来的,这些都是几十年,甚至几百年的积累才形成的。

比如说开普勒行星运动的三大定律是在第谷的庞大研究数据,哥白尼的日心说,伽利略的惯性思想,再加上成熟的天文台技术才得出来的,其中涉及了两三代人,几个国家的学者。

牛顿不是说自己是站在巨人肩膀上得出的结论吗?这不是谦虚,是事实。

第二,某项研究成果在同时代有许多研究者在同时进行。你以为是爱迪生发明的灯泡吗?其实同时有十几个人宣称是电灯泡的发明者,爱迪生只是那个拥有大量资金做更多试验并最终找到钨丝的那个机构的老板而已。

微积分这是理论数学了,不需要太多的预算,但牛顿和莱布尼茨都宣称自己发现了这个理论,所以现在我们才会学到牛顿–莱布尼茨定理

为什么很多学术机构要造假,为的就是抢在别人前面出成果,因为诺贝尔奖不奖励那些发现的晚的人。于是很多人在实验数据是错误的情况下先把坑占了,但今天的学术共同体反馈是很快的,你的实验别人重复不出来,那就被揭穿了,但反过来,如果这个实验理论上迟早能做出来,但你的条件不支持,造假岂不是可以弯道超车了吗?细思极恐。

第三,绝大多数学术成果一个人是做不出来的。

这就不用多说了,一个人一天只有 24 小时和两只手,大量的项目与研究注定都是团体作战,可诺贝尔奖只给最多三个人。

所以拿诺奖的例子来说人才,确实没有什么说服力,因为人才在这些成果中占的比例没那么大。

问题的关键是,科研的积累与学术交流的环境,还有学术发表的情况。

现代科学来到我们国家不过是 100 来年的事,我们的很多国家实验室甚至成立了也就几十年的工夫。数据,理论的积累都不够,实验设备和条件也才是近十来年才提升上来的,想要和人家几百年积累的国家拼,还是有很大难度。

国内整体的学术交流环境还是差,很多科研机构发论文还是为了评职称,大多数研究成果出来了,大家都只抬轿子不批评,与其说是个学术共同体,不如说是个官场圈子。但韩春雨事件说明,至少在质疑同行成果上,我们的学术圈是有进步的。和海外一流高校科研机构的交流也很重要,很多人得到最新理论发现思想就是通过学术交流,但我们学术交流都太浅,经常还是当官的,不懂技术的,去做面子工程交流。而真正从国外回来的,理解西方学术语言与有师承关系的人机会少。但随着这些人逐渐爬上来,只要他们不被体系异化成官场的一部分,他们是很有可能利用现有的资源做出成果的。

知乎用户 superme​ 发表

浅析一下我的见解:

1. 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为科研创新托底。科研是需要耐心和时间的,如果都是 “拿来主义” 照搬照抄,那么做原创的人会损失极大的利益。西方这点做的很好。简单一个例子,前几天看《Don’t Look Up》(好像译作《不要抬头》),一个场景是学生发现了彗星,后来彗星就以学生命名了。如果发生在国内,“老板”会不会夺彩?不好说。

2. 充分的市场运作,让科研创新经常能够迅速转化为经济实力。

3. 好的制度和足够的经费和耐心为科研人员提供研究环境。一个科研项目,很可能需要几年、十几年、几十年的奋斗,如果只算论文数、五年不升正教授就走人,那么,大家只能硬着头皮充数,精力分散很多。

4. 人才的培养充分重视兴趣特长。不得不说,我们的 “鸡娃” 教育严重扼杀了孩子们学习的积极性和涉猎知识内容的深度。是的,我们啥都让娃学,“广度”有了,深度往往不够,为啥不够,因为不考那么深。。。。

5. 人口多不代表平均教育水平高。毕竟,九年义务教育很多地方都完成不了。而西方发达国家已经实现了十二年义务教育。这三年的差别能有多大?仅三年,差别也许不大。但是,不上高中,大学之门就对他们关闭了。上了高中,即便你学的一般,将来有 “浪子回头” 之心,大学还仍旧欢迎你回来。以加拿大为例,很多成年人愿意回学校重新读书,兼职读书也行,全职读书也行,大学都为你敞开大门。整体的水平上去了,顶尖才能有基数支撑。

祝好。

知乎用户 众鉴 发表

两百年前西方在用电器的时候,我们还在点油灯。

人家炒股的时候我们还在抗日

几十年的时间发展成现在这样,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已经是个奇迹了

不要着急,用不了多久,我们就能全面赶超西方国家!

因为封建社会的闭关锁国。

尤其是清政府的愚昧。

前朝还算比较有上进心,所以落后世界的并不多,甚至有时还领先世界

到了清朝。满人自大的不要不要的,认为其他人都是渣渣,干脆把门一关,“度享清福”

妹想到,西方国家趁着这会儿,穷追猛赶,什么电、电灯、蒸汽机、火枪都发明出来了

清政府还在矛和盾的对决中,能以自拔

拿着洋枪洋炮的西方看见好欺负的清政府自然拿下

加上四五十年的战争,人家欣欣向荣的时候,我们还吃不饱饭

所以真心十分感谢 GCD,短短几十年的时间,把中国变成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创造了人类发展史上奇迹

相信用不了多久,一个提倡世界大同、团结的东方大国就会屹立在世界的最顶端。

知乎用户 纹结大酥 发表

诺贝尔奖获得是基于以被证实的研究吧,所以一般被办法诺贝尔奖的人都是基于几十年前做的研究,我国那时候还处于改革放开,比较穷,研究投入不足,所以轮到现在颁发诺贝尔奖自然很少或者没有中国人。

但是如今我国对科研的认识以及投入,未来十几年或者二十年,诺贝尔奖自然会有更多中国人的身影,无可置疑,参考《科技袁人》科普栏目。

此外我国有千千万万的一流工程师,人多又专业,没有其他国家比得上,这也是人才。基建狂魔不是吹得

知乎用户 机智的何先生​​ 发表

世界上有这么一个国家你一定没听过,它人口众多,总人口高达 58.7 亿人,它幅员辽阔,国土面积超过 1 亿平方公里,它物产丰富,埋藏和生长着全世界 90% 的矿产资源和森林,他的工业增加值占全世界 79%,发电量占全世界的 78%,拥有全世界 40% 的高铁运营里程碑。没错,这个国家的名字叫—外国

![](data:image/svg+xml;utf8,)

国人口中传统西方≌北美 + 欧洲除了毛子 + 毛子 + 大火鸡国 + 南非 + 澳大利亚

地理五十分的同学说不定还会捎带上宇宙国岛国

那些还把三哥、缅帝以及中东绿绿带上的同学,我就不说你们了,请你们看完点赞以后悄悄的出门,我怕忍不住会打死你们…

![](data:image/svg+xml;utf8,)

至于那些认为除了中国以外,都是西方的同学,我会好好关爱你们的,毕竟我们要保护老 (nao) 弱(can)儿 (ruo) 童(zhi) 不是?

好吧,我们来看看国人口中的国家——西方有多少实力,我毛估估了下,大约 12.7 亿人口,面积 5691 万平方公里,GDP40 万亿美元,我就问你,暂时输给这样的国家怎么了? 怎么了!

![](data:image/svg+xml;utf8,)

地球已经没有什么我们不能比的东西了。

注:所有数据来自百度拼凑而成,如有错误,那。。一定是你看错了。。看错了。。。

知乎用户 louischen1905 发表

我说点看父母爱情的感触。中国已经失去对知识的尊重,让知识分子彻底丧失清高自傲和尊严。甭管你有啥知识,还是怕板砖,怕打击吧?就是把你打磨的没有一点棱角,还要感谢 d 感谢 zf。

现在说起来尊重知识了,其实还是接受领导,算学术自由么?与西方比差远了吧。

知乎用户 sunny136 发表

在提出这种问题之前,麻烦认真阅读一百遍教科书反复提到的我国目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论述。并认真学习一百遍我国目前仍是发展中国家的领导讲话。

否则你讲得到一群小资的牢骚 对资方的跪舔以及空洞无物的呐喊。

知乎用户 VV 酱 发表

所谓基础科学 是很费钱的,2000 年初,我的母校尝试引进一个大牛,但是被人家拒绝了。人家说,他也很想回国,但不可能啊,他一次试验所需要消耗的瞬时电量,相当于当时半个上海的耗电量,国内根本没有这个环境,没办法做实验就没机会发论文。

这事拼的绝对不光是聪明程度,也不光是什么教育水平,很多时候拼的就是试验设备,资源保障,而这些巨费钱,大多数还没有解决的科学难题都是因为实验条件无法达到,而要创造那种极端的实验条件,就需要大量的资金和资源,当然也需要大量的积累。

知乎上大家看不起的印度,人均 GDP 和中国其实相差也就十几年,我们也就是这几年整体上宽裕了,可以上马诸如天眼工程这样的超级项目。而通常从发表论文到获得诺奖,需要一二十年,甚至三四十年,所以中国获得诺奖的爆发期应该会在 2050 年前后,至少 2040 年。

知乎用户 刘志泉​ 发表

这里是牢骚加对题主问题的不满:

首先,联合国有 190 多个成员国,凭什么中国就能干过其他的国家?西方包括美加欧盟,一共好几十个国家呢,一个发展中国家中国就要赶超西方了么,未免把自己看的太高了!

其次,诺贝尔奖不完全代表最高科学水平。越来越沦为意识形态牺牲品的和平奖且不论,诺贝尔设计这几个奖的时候能预计到现在的科技发展吗?物理学,化学,生理学和文学就能包括一百多年后的各种新兴的学科?另外,每年诺奖是有限的,没得诺奖的科学家并不等于就不算顶级的!而且把眼光钉在诺奖上未免也太狭隘了。

最后,中国的科技进步有目共睹,量子通信,超算,火箭和空间技术等很多方面都是世界一流的好嘛。而且诺奖一般从成果出来,到获奖要有很长的周期,你再考虑下中国 80 年代才改革开放,2000 年以后大量科研人员才能比较方便的查找最新的文献,现在就追问为什么不得诺奖是不是太浮躁了?

下面是正式回答:

不得诺奖可以有很多原因解释,比如中国起步晚啊,体制啊,人才外流啊,缺少创新思维啊 balabala…

可是我要说最核心的问题就是一个字,

对,就是穷,你别看中国现在世界第二经济体了,算算人均鸡滴屁中国排多少?一个发展中国家你还想怎么样?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总共富过几年,咋就这么膨胀了呢,有俩钱不知道姓啥了!

现在的科研拼的是什么?就是钱啊!20 年前实验室摇瓶子,几瓶溶液搅合搅合可以发领域内的顶级期刊,现在你不做到微观层面连篇中文都发不出来,没人认可你的东西,还想什么顶级成果呢?要表征就要有仪器,普普通通的质谱就百万起了,扫描电镜,透射电镜,拉曼光谱,xrd,哪个不大几百万,甚至千万,耗材和维护的费用更贵!更别说有些仪器全世界就个位数,你守着那东西写个使用报告都能发论文,没有就是看着人家流口水吧!

国家有钱,可是国家需要用钱的地方更多,必须要用到刀刃上,所以一些军事项目还有和民生密切相关的都得到大量投入,结果就是这些项目真的走到世界前列了!而更多的项目没有足够的经费,没办法做下去,自然发展就慢。

钱不够的时候就得省着花,于是只能支持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能预期有用的才能支持而且这还要比一比谁的东西更合理,那么成果都是可预期的东西了,你还想它能有多高端呢?风险越大,回报越大,当你把所有风险都规避的时候收益自然就少的可怜啊!

再说人!衣食足而知荣辱,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饭都吃不起的时候谁有心思搞科研?就算你有情操,自己挨饿,你老婆孩子老爹老妈总要吃饭吧!而且科技越来越进步,以前科研人员节衣缩食拿工资买点瓶子药剂什么的也能做点东西,现在你节衣缩食买个色谱试试?

一个科研人员如果想要活下去,有机会做科研,就得从短平快开始,拿缝缝补补的东西先入门,混个温饱,攒点家底才有能力有资格做点开创性的事。而这还要从其他缝缝补补的东西里面抠钱做,还要冒着犯经济错误的风险!一个人创新能力最强的时期都做这些事了,等他有资金做突破的时候已经 40 + 了,精力,智力都处于衰退期,如何再和欧美那些年青的天才 pk?

再说科研人数和投入,中国人口是美国的三四倍,可是科研人员是美国的多少倍呢,有报道接近 1:1,如果把那些科研混子除掉,能有美国一半甚至四分之一就算不错了!投入上 16 年中国 4100 多亿,而美国是 4600 多。这还是近几年,考虑到诺奖周期,二十年前这个差距没边了好嘛!

这种情况下,哪来的自信和西方比顶级成果呢?

上面说的太抽象了,拿思聪做个例子,思聪觉得这个项目好,那好,我投 500 万玩玩,不成再说。或者思聪哪天来兴致了,扔 1000 万去买彩票,看看中不中五百万,不中再来 1000 万!扔的起,试的起,可能大部分亏了,但是总会少数有回报,这就是所谓的顶级科研

我辛辛苦苦攒了 10 万创业,每一分钱都能攥出来血汗,彩票肯定是不能买了,找稳妥的吧。千思万想开个早餐店应该不赔,于是起早贪黑干了一年,别说,还真赚了十万。可是这十万和思聪买彩票中的边角料都不如吧,如何能出顶级成果呢?

知乎用户 时不亦 发表

首先,顶端人才怎么定义?以科研为例,最起码要接受过高等教育,才能算得上顶端人才,对吧?再看看近期获得诺奖的,不是博士比例有多高?

这时候我们再来看中国,没错,我们人口是很多!但是,人口多和受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人口多完全是两个概念啊,同志们!!!

大家看看自己的父辈,咱就不说本硕博了,有多少是大专毕业的???

你现在感慨西方顶端人才多,是因为他们工业革命比我们早,教育普及比我们早,中国虽然人口多,但是真正的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普及这才多少年?

从 77 年恢复高考到现在,有一个算一个:

全国培养了多少专科以上学历的人???

我们的本硕博人数又有多少存量???

现在的存量有没有超过整个西方???

这些学生是毕业之后就算题目说的顶端人才吗?

当然不是!要出成果的,对吧???

那么问题来了,从毕业到出成果要多久呢???

出了成果马上就能得到公认吗?

当然不是啊!!!

以题目所说的诺奖为例,你看看他们的成果都是什么时候出的?获奖又是什么时候获的???

可以这么说,就题目要求的而言:以出成果为判断顶端人才的标准。

这是一个完完全全的存量博弈啊,同志们!!!

因为:人才培养需要时间,出成果需要时间,成果得到公认也需要时间!!!

但既然是存量博弈,我们就要看看我们的存量了!

是的,我国大学扩招以后,我们的高校毕业生人数屡创新高!

但是,高校毕业生作为这些顶端人才的群众基础:

他们的存量是多少呢?

有没有超过西方诸国呢?

他们平均毕业多久呢?

每个毕业生又要毕业多久之后能出成果呢?

出了那种诺奖级的成果之后,又要等多久才能得到公认呢?

其实我们看看现在获得诺奖的人就知道了……

这么多高赞答案,都在谈什么制度、儒家思想功利、踩踏效应、还有内卷什么的,我不否认这些因素是有一定的影响,但:

那些都是次要因素!!!

那些都是次要因素!!!

那些都是次要因素!!!

最最重要的是:

我们教育普及晚,现阶段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才还不够多,而且他们毕业的还不够久,他们有的还没有出成果,有的或许出了成果,但得到公认还需要时间……

以今日之中国的发展速度,以中国人重视教育的程度,远的不说,30-50 年之后你再看看,应该就不会提出这样的问题了

知乎用户 老 K 解毒​ 发表

根本就不是。

看你比什么。

比紫砂壶,那肯定宜兴最强,顶端人才聚集。

比酱香型茅台酒,顶端人才在贵阳茅台镇

比电子商务,顶端人才在杭州阿里巴巴。京东可能也有。亚马逊之类的都不够给提鞋的。

比送快递的顶端人才,中国一个快递小哥干的活,国外得五六个人才能干,工资还得翻十倍。

另外就是两弹一星,全世界一共没几个国家有。搞这些的人肯定是顶级人才。

我不明白这个问题下边怎么会有这么多人还给解释为什么。中国的顶端人才一点儿也不少!

顶端人才就是在一个行业里面占到前面的。

比如外卖送的世界第 1 快,你也是顶级人才。

做袜子把袜子的成本降到世界第一,也是顶级人才。

说回抗疫,中国现在是疫情沙漠世界上唯一的绿洲(最近比较差,但比起其他国家那是强得多)。能把动态清零这套很复杂的系统运行下来,这里边有多少顶级人才,全世界其他国家都找不到这样的人。

我的观点是中国的顶级人才根本就不少。

知乎用户 熊熊很着急​ 发表

民族国家和移民国家比人才数量?

你不想想移民国家的人才都是哪来的

这问题就好比

全国高中那么多学生,怎么一个有大学文凭的都没有

你说呢?

知乎用户 JeepCar 发表

什么是顶端人才?什么方面的顶端人才?题主举的诺贝尔奖是科学方面的,而足球最厉害的不是西方是南美(南美应该不属于一般说的西方吧)。体育就不要提了,田径谁玩得过黑人?能说明什么?

科学中国近代确实落后,整个现代科学基本按西方的路子发展,解放后才有相对稳定的环境发展科技,而又以相对实用的技术为先。这是科学上顶端人才不如西方的历史原因。

除了科学,顶端人才比不了西方主要是话语权的原因,比如军事方面,邓华韩先楚比巴顿隆美尔一点不差,但世界名气就小多了。这一点就是苏联的除了朱可夫等个别人也都比不了西方就是证明。

还有,有些所谓顶端人才本来就名不副实,其标准本身就很可疑。中国经济几十年高速发展,却好像天上掉下来的,没有一个诺贝尔经济学奖,而好些得了诺贝尔奖的经济却一塌糊涂。诺贝尔奖到底是看水平还是看嘴皮子?

知乎用户 你破宝 发表

那都是要基础要累积的,

中国步入现代文明社会才多久啊?

往大了说也就四十年。

实际也就二三十年。

好的事情,

是这样一个庞大的人口基数,

无数受过高等教育的人,

会在未来的二三十年内得到一个非常刺激又带劲的收获。

这才是真正的人口红利。

知乎用户 拜 deng 发表

其实很多优秀华人都去了美国,美国房价很低,硅谷一套别墅也就是 100w 美元,其他地方更低,水往低处流这是事实,国内 1000w 才能买一个学区房,美国都是精英教育,学区房代表不了什么,直接孩子上私立就行。

此外美国收入高,硅谷起薪都在 7w 美元,成熟的工程师、设计师等都在 20w 美元以上,就业公平,有能力有水平不看出身,保证人权,996,有巨大的社会福利,国内只有考公务员才行。

国外资本家可以十几年不盈利养一些科学家,国内资本家恨不得研究人员兼职销售,绝大多数公司不愿意养闲人,明天不赚钱,明天下午就开除你了,而且不讲王法,还启动了深信服的员工监测系统。


1990-2021 年美国二手房及新房成交量,对照中国二手房与新房成交量,为什么量在价先?

参考前文《美国》《1929 年大崩溃和 1990 年日本崩盘后的金融机构对比,百年老店是否存在?》《最后的时间点在哪里?

研究全球房地产数据时,我们一般只从价格方面研究,比如 1980-2020 年日本的楼市数据,基本只包含价格,日本隐藏了大量的原始资料,包括新房二手房成交量、住房过剩率以及存贷款数据,而美国体制比较成熟,因此数据也较容易获得。

**2007-2008 年次贷危机爆发前美国的二手房成交量和新房成交量是怎么变化的呢?**我们从两个数据入手,美国新屋销售量与成屋销售量,我们提取了每年 12 月份的年化销售套数,用作当年的新房成交量和二手房成交量,串联了 30 年的数据用以比对。

2004 年至 2005 年是美国二手房市场成交的顶峰,美联储连续加息以后遏制住了泡沫。2004、2005、2006 新房成交量分别为 689、684、640,2006 比 2005 年成交量仅仅下跌 6.43%,2007 年 10 月危机开始爆发,2007 年全年销售量比 2006 降低 31%,**也就是 31% 的成交量暴跌导致了美国房地产市场价格暴跌了 50%。**而 2008 年危机爆发以后,大量的法拍房涌入市场,美国韭菜并没有全部被割,不存在韭菜断层,反而底部承接了不少,避免了房价和日本一样长期下跌,年接盘数量一直保持在 441 万套以上,并且长期保持在 500w 套左右。—-

**2021 年 7、8、9、10、11 月份我国的新房销量、二手房暴跌,11 月份重点城市新房销量暴跌 31%,如果救市失败(根据我们的数据,已经失败一半),那么 2022 年新房销量必然比 2021 年下跌 30% 以上,**与 2007 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前房地产成交量相似,由于美国 90% 商品房交易都是以二手房为主,因此我们的对比也是科学的,因此我们提出了《临界点到来 - 12、1、2、3 月份数据将彻底决定最终明斯基时刻》。

-—

新房市场作为对市场最敏感的市场,美国新房市场在 2005、2006、2007 年的新房销量分别为 124.2、123.9、99.8,2007 年同比 2006 年下跌 20.25%,也就是销量仅仅下跌 20.25% 就导致价格下跌了 50%,2009 年同比 2006 年新房下跌了 73.28%**,也就是进入存量市场以后,新房必然随着价格暴跌而销量下跌,**如果我们的新房销量最终下跌 73.28%,土地财政必然灰飞烟灭,房地产经济必然荡然无存,所谓的南方经济奇迹必然显露原形。

-–

二手房、新房销量下跌为什么会导致房价暴跌?因为在庞氏游戏中,销量下跌意味着击鼓传花的人越来越少,最后没有人买单了,而投机客需要获利,最终抛售潮会像雪崩一样袭来,冲击价格,最终导致价格崩盘。

美国房价暴跌,成交量却有回升,说明韭菜储备充足,底部有人接盘,日本为啥房价跌了十几年呢?

日本韭菜都在山头站岗,被一举套牢,哪里还有钱低价扫货呢?因此房价崩盘,形成恶性循环,失去二十年,而我们把房价与生育权、结婚权、受教育权捆绑,形成了**历史罕见的投资者断层,**未来底部有多少人抄底呢?应该是少的可怜,14 亿人的市场全球富豪来都不一定能接住这个盘子。

知乎用户 错觉 发表

不知道袁隆平,邓稼先,于敏,钱学森这几位顶端人才算不算。

还不说我们的各届领导人,现在的中国已经很可以了。

知乎用户 川东乙事主 发表

看了一些答案,真的很心痛,回答问题的都是学生们嘛?其实在社会上摸爬滚打几年,会有一些感触,现实和理论有一点点差距的呀,用理论来试图解释现象是好的逻辑,但它可能会缺一点东西,让你捅破不了那层窗户纸!

首先,图表有一个名字一定要在意,就是霓虹国也在里面,所以你直接否决白人至上论就可以了!没必要在这里钻牛角尖!

即便是现代,去中层底层社会里面,活几年,去观察,一样你能看到古代的影子,就是人心,士农工商这个排法不是说说而已的!想一想古代呢?

古代的中国精英在干嘛?中古的西方精英在干嘛?想一想看?还有,不要扯古代中国优越论!你要了解,阿基米德,柏拉图那些人,西方历史中也没有断代过!古中国和古西方几乎有些对称性在里面,中国几乎没有绝对碾压的时代,唐宋是古中国模式的巅峰,也在那个时代,中国才真正意义上有压倒优势,但是很抱歉,你算算才几百年?而且南宋后极速劣化!后面还需要提嘛?

不要忘了,古中国早早就有超级大国的体量,西方比中国文明相当的时代,没有中国巨大的体量,有巨大的体量时代,文明又没有中国雄强!古中国碾压西方是不是给你什么错觉?

在原始时代,巫医和匠人是科技树的主要代表人群,而这些人生存需要什么?要把自己的能力和劳动成果表示出来以换取生存资料!这一点最明显区别于西方的是,我们的巫医怎么活?靠能力进步还是忽悠你看病买单?匠人就哈哈了!好听一点,匠人也算体面的活着,可是他和被鄙视排斥只差一条商人红线!当你作为一个匠人想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善生活,发家致富的时候,就是你作死的时候!不要和我谈个例!你去试试跟长辈说,我不考大学了,我想做个匠人,去做自己喜欢的小产品,养活自己!想知道父母一辈能把你打残还是痛骂你不孝,可以试试,现代也许有些家长开明一些了,那是因为有个利益考量区间!那直接把在读硕士划掉,直接去少林寺出家试试?不要提古代!即使现代还有很大比例的这样观念的人存在。

说的就是你我,不好好读书考公务员?不好好工作养父母妻小?不当老板发财致富?――就折磨简单的,我们从出生后,人生就已经被规划好了,区别是有人比较迟一点,很多年纪偏大一点的前辈很明确的告诫你!有些事情不能做!想玩花鸟鱼虫?还是朋克机械?起码等你到了人生巅峰,衣食无忧,随便你玩,现在?不可以的!――我们个人的活着的走向是指向生存下来!不是冒险去开发新价值!

扯了半天情怀,那谈一下看法?,中国人历来有一个生存忧虑在里面,或者东亚人都一样,反观为什么只有日本特立独行,在近现代的东方独树一帜呢?答案是,他实现了个人解决生存焦虑的问题!(或者说可以兼容个体和社会)专心于各领域的拓展,以人为单位,政策,时代,雄厚的资本基础都是点上开花的效果,没有这些外因一样可以做的很好,但不会取得这么大的成就罢了,反观我们,很容易看不透这一点不同!说白了,日本大环境和政策倾向都有利于于保护这些潜在的 “价值拓展者”,国内呢?当代政府也明白这一点,玩命在搞,在保护,奈何,来自民间的压力很大(民间几乎都处在生存焦虑之中)!换而言之,近现代的国内,能取得今天的成就,取决于政府的这个眼光和不停的投资,假如放任不管呢?,呵呵,想象一下中国的“爱因斯坦” 被村里人活活冷落嘲笑排斥的画面吧!

价值拓展和生存之间,要了解价值的拓展是会占用大量的个人资源,精力,成本的!尤其是在生存不易的古代,所以我们的先人选择了先活下来在去选择自己的路!做 “科学科技” 要有个人有独立判断和思考能力,还要保证饿不死的情况下一直坚持下去,如果你认为古代我们有这个基础,可以当我白说了这么多!为什么民间以前有这样的论调?画家不老东西不好!看病要找老中医!因为技术表达(经验)需要炉火纯青的话,需要漫长的成本投入,而且收不敷出,长期处于亚健康发展,这种我们一直觉得活的还体面的画匠和医生都如此,何况地位更低的匠人呢?理论型匠人 “科学家” 只有被小圈子内行认可的,而且不大可能因此获得合法收益,我们从没有听过中国多少伟大的“匠人”。(天工开物,水经注)还是这种半文科生的 “闲人” 搞得,古中国的 “科学界” 一直被压缩在刚刚好活的下来,却没办法积累生长的样子!

即便现在,我们看欧美人,很难理解疯子一样的生活方式。而恰恰这样 “没有家庭”“没有集体”“没有忠孝” 的生存方式,更容易产生在某一个领悟开发很深的人才!当然,这种存在,缺点也很明显!

个人没有思考能力很可怕!尤其是没有权利思考自己要做什么的时候,你很可能入错了行,变成了这行的庸才,以换取一生的稳定和生存,以及周围人的认同感!(思后感以后我会补充)。…

补充回复一下评论栏。古代中国和现代中国不一样。最大的不同不是生活好了,眼界宽了,经济发达了,而是性质发生大的变化了!真的是对评论区某些小白无语。看不起人先看得懂对方说什么再评论好不好?

第一我没有做分析,因为我明白自己不行,分析不了。

第二,展示一些新角度和问题,希望大家尝试从这个角度出发试试看问题?

可是有些人真的不是在驴唇套马嘴?没学过社会学专业,真是有才华!是不是觉得社会形式怎么样无所谓?有本事就可以,牛批可以统一地球就好?

题主提的问题不等于拿古中国取得成就和中国顶尖人才挂钩好不好?

你几千年历史,几乎没有多少时代人口掉到二千万一下,几百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这么大的体量没一些成就正常嘛,整个西欧北欧南欧加起来才差不多和中国的体量比较一下,当中国是阿三嘛?

再强调一下我的个人看法,从社会结构和生存方式上去尝试探索解释,从社会学,社会心理学政治经济学角度去解释,才容易找到题主问题的答案,而不是缘木求鱼!你方向错了,列举数据再详细客观也没用!现代中国的社会结构变了,生存模式变了,不要乱套!所以我看好未来的中国。

人家问的是顶尖人才为什么古代不多,不是古代中国不如西方,当代变了,中国在发力,才几十年着什么急呢?――――――――――――――――――――――――――――――――

浏览了一下评论区,感觉好无语,不知该怎么说了。挑语病,立场的怎么这么多?假如这样可说知乎 er 严谨高端也行呀!但是真的感觉是阅读理解有问题,需要治疗一下了!

那么在意对错,甚至过分强调对错――这就是生存焦虑呀!

看不得反思的观点,强烈的立场保护意识――这还是生存焦虑呀!

维护性交流,立场拉偏架,站在道德高点评论人――这又是生存焦虑呀!

在有强烈的焦虑的情景下。选择安抚(欺骗)自我意识,寻求共鸣,划分立场阵营,不考虑尊重交流意愿的前提下抨击对方,强大的心理壁垒。唉,在生活里和虚幻里触碰到的其实都是一类人呀。

对了。随口一句说别人无知,本身就是无知的表现。

知乎用户 作案 发表

因为教育落后呀!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环境教育、教育理念都有不同程度的落后。

还有各方面的其他原因,讲出来又要被知乎和谐了

看到其他答友说的中国先进教育起步晚,一千年前的孔子就提出 “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的先进教育理念,可惜呀。

@瑞麟的答案我是认同的。

不过跟美国比,我还差在整个教育的不同地方及年龄段

关于家庭教育,我国的情况是,大部分的家长认知:孩子教育靠学校,自己挣钱供其上学就行。生活中不愿让孩子受一点罪,要捧在手心上。

学校教育,我国的情况是,TMD 的语文阅读理解都有唯一标准的答案。

环境教育,那就更不用说了,特别是网络上,对于未成年人毫无管制

教育理念:说什么素质教育,还不是分数定胜负,没有推荐信,老师评语,没有社会活动、成就、没有面试

知乎用户 AIRobot5 发表

首先,足球踢得好,就能参加国家队吗?其次,屠呦呦为什么等到八十多岁才获诺奖呢?

是没有顶端人才吗?资格限制,人才的定义,淘汰了……。
食不饱, 力不足, 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中国有顶端人才,而且有不少是西方顶级学府都承认的,国际级别的人才,我就认识一个你不知道的,德国法国顶级学府,双博士世界级人才。他已经归天,你知道是谁吗?

所以,是你不知道,不是没有,为什么你不知道,这就得你自己去想了,根本就没机会去比,你怎知道,比不了。

言多必失,这样的问题是个陷阱。

Benjamin Lee/ 人工智能创业团队 AIRobot5 创始人
更多的咨询、提问、讨论,可以通过我们知乎的 “AIRobot5”。

如何看待中国经济的未来?中国为什么这么多骗子?为什么作为一个美国商人的伊隆马斯克可以造出许多国家难以望其项背的大推力火箭?

知乎用户 夙庭寻​ 发表

改革开放才四十年,恢复高考也才四十年,你觉得我们能在这么短的时间里能培养出顶端人才吗,

如果你对尖端人才的标准是获得诺贝尔奖的话

等到 2025 年再来问这个问题,绝对会有答案

还有

诺奖反映的不是即时的科研成果,一般是二三十年前的投入和成果,经过验证巩固才获得诺贝尔奖,

想要获得生理物理化学奖项,时间跨度会很大,现在在诺奖排队的人也多,评审专家可能都忙不过来了吧,哈哈

文学奖的话,我不觉得这个奖有多高的含金量

至于每年都被提到的村上春树,额…,他的作品我欣赏不来,看到有好些个吹他的人,不明白

知乎用户 安静的人 发表

因为顶端人才在一线买不起房,留不下来。

回老家会没有对口工作

于是结局变成了一个认真工作了 20 年的顶端人才回老家买房生活从事完全不对口的工作,这个人才彻底流失了。而国家又要从头培养一个对口的人才。(培养的价格参考飞行员的身价,可以说国家这波亏大了)

知乎用户 重庆吴戈 发表

因为 “顶端人才收割机” 现在只有美国才能制造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读者所有

转载无须联系作者

一己之见 · 仅供笑阅)13,329,875

知乎用户 知乎用户 89vtR7 发表

人口多有什么实质作用?

印度人口多,有顶尖人才吗?没有,基本都是在打工状态。

非洲人口多,有人才吗?没有,基本是在求剥削状态。

所以逻辑是:顶尖人才就像极值点一样,和值域没有关系。一个值域为 R 的一次函数,没有极值点。一个值域为【-1,1】的正弦函数,有无数个极值点。

知乎用户 李柳河 发表

你们哥们三壮小伙子,和一个拿枪的残废对峙。

谁厉害?

为什么你有三个人,对方只是一个残废,你却打不过他?

肯定你们三脑子有问题,体能有问题,思想不健康,撸管撸多了?

文科生们展开了深入的哲学思考。

============================================

黑鹰坠落里,非洲叔叔们前赴后继,就是打不过几个美军。

为啥这么多黑人,打不过几个白人大兵。

黑叔叔们脑子有问题,体能有问题,思想不健康,撸管撸多了?

白左表示,本片政治不正确,禁止相关哲学思考。

============================================

西北某省貌似没有出过一个诺贝尔科学奖项吧,

为什么这个西北所有的大学毕业生加一起,不如美国一个哈佛大学的成就大?

文科生又要开始哲学思考了?

============================================

至于火力问题,科研投入问题,平台问题?这些谈钱,谈数字的事情太俗了,太具体了,文科生们的哲学头脑是不屑于思考这些问题的。谈人数这个正合适,对于文科生的头脑思考是可以理解的。

知乎用户 张玮 发表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知乎用户 微微笑笑微微 发表

我前一段时间看 ieee 顶刊的一本,里面有作者照片的,全是黄种人,我找了半天,找到一篇白人,一篇印度那块的,一篇伊朗的。剩下的全是黄种人。

看名字大概四分之三是中国人,还有几个日本的。但是所在学校大部分都在欧美学校。

不应该问为什么顶端人才比不了西方,应该问为啥顶端人才都去外国了。

知乎用户 庄周​ 发表

一、从发展时间上看

首先从发展的客观历程上讲,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时间远远低于西方国家,现代化启动时间几乎晚了西方国家 200 多年;但目前中国已经大幅度缩小了这个时间差距,在一般领域已经追上了西方的脚步,许多领域甚至实现了反超,如今落后比较多的领域是影响世界未来三十年发展的高精尖领域,如芯片半导体之类。在当下整个世界处于产业升级的关键阶段,经济发展的动力已然变化,以往不被重视的高精尖领域自然会成为各国竞争的核心,各国的矛盾和差距也将在这些领域被迫明牌

下面我们从一个新颖的角度去解答这个问题——从生物链角度看待中国人才落后的问题

二、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有一篇:课文一百多年以前,凯巴伯森林一片葱绿, 生机勃勃。小鸟在枝头歌唱,活泼而美丽的鹿在林间嬉戏。但鹿群的后面,常常跟着贪婪而凶残的狼,它们总在寻找机会对鹿下毒手。那时森林里大约有四千只鹿,人们要时刻提防狼的暗算。

当地居民恨透了狼。他们组成了狩猎队,到森林中捕杀狼。枪声打破了大森林的宁静。在青烟袅袅的枪口下,狼一个跟着一个,哀嚎着倒在血泊中。凯巴伯森林的枪声响了 25 年,狼与其他一些鹿的天敌, 总共被杀掉 6 千多只凯巴森林从此成了鹿的王国。它们在这里生儿育女,很快,鹿的总数就超过了十万只。可是,随着鹿群的大量繁殖,森林中闹起了饥荒。灌木、小树、嫩枝、树皮…… 一切能吃得到的绿色植物, 都被饥饿的鹿吃光了。整个森林像着了火一样,绿色在消退,枯黄在蔓延。紧接着,, 更大的灾难降临了。疾病像妖魔的影子一样在鹿群中游荡。仅仅两个冬天,, 鹿就死去了六万只。到 1942 年,凯巴伯森林只剩下了八千只病鹿。
人们做梦也不会想到,他们捕杀的狼,居然是森林和鹿群的 “功臣”。狼吃掉一些鹿, 使鹿群不会发展得太快,森林也就不会被糟蹋得这么惨;同时狼吃掉的多半是病鹿,反倒解除了传染病对鹿群的威胁。而人们特意要保护的鹿,一旦在森林中过多地繁殖,不但破坏了森林、还成为了毁灭自己的 “祸首”

这样的故事例子层出不穷,不仅动物如此,其实人类也一样;作为没有天敌的人类,如果放任其数量无节制地增长,结局也必将和凯巴伯森林的鹿群一样。而我国由于特殊的历史原因,在现代化启动后的关键阶段,迎来了一波人口大爆发,从短期来看,这些突然剧增的人口为我国改革开放之路提供了重要的劳动力市场和消费市场,使得我国经济快速腾飞创造一个又一个奇迹

但人口剧增的同时也要意识到问题的所在,在改革开放初期,我国的产业主要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不需要劳动力有多高超的技能,要的是磅礴的劳动力数量;且这个阶段生产的产品都是一些初级产品,既可以被本土人口消化,又在出口时具有竞争优势(人工便宜导致产品成本低),彼时的人口结构非常好的适应了国情的需要

但这样的红利终有消化殆尽的一天,一是因为我国的物质生产条件并不具体如此高额的人口数量的持续增长,国家为此还制定了计划生育政策;二是以初级产品为导向的生产利润实在太薄,经济全球化又必然使得先进的技术和模式传入,这就被迫使得劳动力必须具备相应的劳动技能,再也不是只用出力气的时代了,这一批在 60 年代到 80 年代初出生的人,反而成为了产业升级过程中的拖油瓶

他们不具备相应的专业技术能力,同时因为人口众多,还在趋于饱和的劳动力密集型产业中内卷挣扎;更要命的是,因为年纪的增长,他们很难实现自身的转型,很难摇身一变从 “民工” 变成 “工程师”,这部分人就成为了凯巴伯森林里的” 病鹿“和” 老鹿 “。从经济学的角度上,他们很难再像以前那样创造巨大的社会财富和社会价值;而且他们还将消耗大量的公共医疗、卫生和教育资源,就像凯巴伯森林的鹿啃食草原、灌木和树皮一般,最终必然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

从生物链的角度来说,60 年代到 80 年代这批人口主力军,就掉入了 “凯巴伯森林陷阱”,其存在条件就很难大批量发展为高新技术人才。退一万步讲,即便是现在的我们穿越回那个时代,我们的想法恐怕也是买房买地,至于什么半导体,什么新能源,那还是留给后人去做吧

所以尽管人口众多,但其中相当大一部分因为历史条件受限,无法发展成为高端技术人才;这个历史条件可以总结为人口结构和产业结构的矛盾,我另一篇回答有详细论述

中国有 14 亿人,为何工厂还会陷入用工荒?

这个论证也可以反推,在 60 年代到 80 年代这个人口大爆发时期之前,也就是建国以后的十多二十年内,在经济条件那么差的情况下,我们还是完成了原子弹的试爆,设计人造卫星等壮举;从这个角度上讲,绝不能说我国科研人员的智慧不如西方,这是及其低能的谬论,相反可以说在同等条件下我们能取得更好的成绩,在条件远不如别人的情况下我们也可以做得和他们一样好

在后计划生育时代,我国逐渐步入老龄化社会已是板上钉钉的事,这意味着未来能成为顶端人才的总基数会越来越少,想要拉近和西方顶端人才的差距,就必须要在主力竞争军,即 80 年代后出生的这批人身上下功夫;这批人从出身起就接触到了改革开放的新时代,其成长环境远非前人可比。另外此刻正处于或即将处于壮年的他们,刚好踏上了如今世界经济产业转型的特殊时期,他们完全有尽情发挥自己的时间和空间。未来三十年,在新能源、半导体,航空航天等高新技术领域,才是全球人才较量的火热时期,胜出者必将主导本世纪后半段的世界格局

在新时代下,凯巴伯森林陷阱因为人口增涨的缓和得到化解,转而的挑战是人口老龄化,青壮年必须要承担更多技能技巧才能得以胜出,这会倒逼顶端人才的进步和发展!

知乎用户 陈妥妥 发表

因为灌输式教育扼杀自主意识,扼杀批判式思维。

点到即止,这个都看不懂实在在教育层面就不用多说了

请你思考一下,教学教学,是教重要还是学重要,两者有何不同?

我国是以教为重要的。所以青出于蓝胜于蓝太过困难。

知乎用户 袁立岩 发表

没辙,中国瑰宝,知生死之门。但不被人所知。也是应该隐,毕竟人见物不见心。物有高下,心可无别

知乎用户 陈圣 发表

不是人才比不过,而是起点比不过。我们科技落后,是因为起点低,不是因为人才不行。认清这点,非常重要。所谓站在巨人的肩上。两百米,人家在百米的位置,和你比谁更早到终点。哪怕你是世界百米冠军,你也赢不了。何况起点何止差百米。

知乎用户 山间的风 发表

中国人口这么多,为什么顶端人才比不了西方?

在个人看来,主要原因是由两大方面:

一方面的原因是,中国虽然是人口大国,但是中国相比于西方,在科技上没有领先的先发优势。西方科技比中国要更早的发育。所以他们有个先发优势。所以他们的顶端人才是一脉相承的,这是一个原因。

另外一个原因是中国的教育制度依然相比于西方而言,特别是逻辑思维,因为顶端人才的培养,特别是科学类的顶端人才,一般逻辑思维是非常看重的,严密的逻辑思维,即是哲学之母,也是科技之母,甚至还是艺术,文学,建筑等多学科之母。但是中国的教育依然对逻辑思维的训练相当之少。更多的是,一些死记硬背的东西。所以我认为这两方面造就了中国和西方在顶尖人才的主要差距。但说到底,中国教育制度的落后,依然跟中国的科技没有先发优势有比较大的关系。虽然中国早在几千年前就有了教育行业,但是整个教育的理念偏重于文学,文科,对逻辑思维的训练非常的薄弱。

[

现货速发 唤醒孩子的内驱力 一位北大妈妈 20 年教子手记

拼多多

拼团价 ¥13.68

去购买​

](https://mobile.yangkeduo.com/duo_coupon_landing.html?goods_id=249219903980&pid=22472984_239694427&goods_sign=E9D2mGznD3hOj47hwfDaLI2h8Ipi0x1N_JQVwNMngu4&customParameters=pddext_1478682799162609664_0&authDuoId=9453056&cpsSign=CC_220220_22472984_239694427_5d10d399e800db2177161152b8cabc00&_x_ddjb_act=%7B%22st%22%3A%221%22%7D&duoduo_type=2)

知乎用户 安安小小姐姐 发表

鉴于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顶尖人材从受大学及以上学历人群中产生的概率几乎达到 100%,所以顶尖人才是从大学教育程度人口中产生的。

顶尖人才的评定很难用数据量化,我们只看大学入学数量。

为了数据获取的方便,我们统计 20-24 岁这个年龄段的欧盟 + 北美和中国历年入学率和对应年龄段的人口数量,得到 1990,2000,2010 和 2015 四年的大学入学绝对人口数量。

将这些数据可视化后,得到下面的图表。

1990 年入学的大学生,现在大约 50 岁,如果成为顶尖人才,是已经成名的人才。从图上可以看到,在 1990 年,中国只有 386 万大学生,作为对比,欧美有 3112 万。接近 10:1 的比例,在这个大背景下,你自然会感觉到中国的顶尖人才太少了。

2010 年入学的大学生,现在 30 来岁,正成为社会的精英力量。所以知乎这样的网站才能兴旺起来。

到 2015 年,中国大学生的数量跟欧美加起来差异才 300 万左右。

相信 2018 年,中国大学生在校人数会比欧美加起来还多。

知乎用户 江口洋介教授 发表

@Zpuzzle

.

拿 1895-1929 年的美国与现在的中国相比,看似很正确但是两者完全不是一个概念的。

我记得 1848 年时美国的 gdp 是世界第 4,南北战争之后就是西进掏金运动。凭借着广大腹地开发才美国在短短 37 年里完成了超车。而且在美国的这段黄金时代是欧洲国家大冲突的时代从而导致欧洲资本以意想不到的速度流入美国造成了美国的大繁荣,所以说美国的繁荣是建立在土地资本即西部扩荒和实物资本即欧洲资本输入和本土淘金热甚至于包括大量外来就业者。1881-1920 年共 40 年间共有 2350 万移民涌向美国,占到美国人口的近 1/10。而中国改革开放是用外资而不是外国人,中国反而在 1978 年后的改革开放中成为了超过印度成为世界第一大人才输出国和劳动力输出国。中国依靠的不是美国的暴富式发展而是庞大体量的积腋成裘与政府指向型计划,所以说美国是摊大饼式发展而中国更多的是架屋子。不光是美国,像日本抓住了朝鲜战争机遇,韩国抓住了越南战争机遇才发展起来。而中国归根到底还是苏俄模式打底,市场服务于计划!

所以说在资本主义社会里那些领先于现行标准 20-30 年的先进技术及培育研究它们的顶端人才是要花 “闲钱” 的,而资本具有的逐利性会极大程度上避免这些 “闲钱” 的产生。所以说资本主义社会的顶端人才的成批涌出不是所谓的 “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 而是真金白银一点点砸出来的。而中国现状是在短期内连满足 “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需求” 都不容易又怎样去培养顶端人才?实际上中国现状是大部分技术维持在领先现行标准 5-10 年,必要性技术与西方最先技术看齐才是正道。中国虽然说有世界第一的国库储备量可是也不足以面面俱到。中国现在主要是紧跟欧美,哪里来的 “闲钱” 追欧超美?中国也想“何以解忧,唯有暴富”!可中国的脸缘!!

西方在很长一段时间尤其是基础学科上都是领先于中国的,这不是因为中国不行而是中国太行了!在华的资本基本上都是投入,产出的快车道基本上好一点企业都是年内盈利然后生生不息而欧美的资本基本上都是进入了一个相对缓慢的增殖周期像是 15 年,20 年都是有可能的并且欧美的军转民科技也是自二战后方兴未艾,而中国又有几家军方背景的企业?就算是华为也不是一家纯科技版的企业,华为主要营收也是通迅和制造而不是科技。只不过是华为争夺市场在某些关键领域与三星、索尼、高通打擂台,间接的为国争光而已?总归是民营,在脱离了生活范畴外是休想华为掏一分钱的!

中国不是没有顶尖人才也不是出不起这钱,因为实在没必要!用澳狗一句话是 “买的没有做的贵,那为什么不买?” 在卫星遥感等核心区域中,哪里又少中国。为了图虚名而深陷金融沼泽中的事,中国是不会再干的!美、日、韩都是有首付的,直接买房子然后以租养购。中国是没有首付的,还想以租养购?不租怕是连饭都吃不起!

中日高校对比很容易看出中国学校的国际化得分远远高于日本,特别是北师大一直居高不下。归根结底还是没钱科研,你花 100 亿开个项目弄不好加不了 1 分但是你花个 1.2 亿请 100 个黑蜀黍,每个月发 10 万还不止只加 1 分!只不过权宜久了就习惯了,原来的胯下之辱就变成了站不起来了。问问你们学校的胡必亮就知道了!没有黑蜀黍,北师大能领到那么多经费?

知乎用户 知乎用户 r9KxZq 发表

因为一大批掌管你生杀大权的都是些奇葩队友。自己不行排挤你的。拿着经费瞎几把搞的。

写点水文撸羊毛的,甚至还有门阀制度,一群饱读诗书满腹经纶学富五车,才高八斗的人,却活的像个古代人。这样的环境下,你想干嘛?

第一就是保住自己的钱啊!

所以科研的事情放一放。老子先把钱花完了再说。

知乎用户 剑雅莫离骚 发表

因为和平的太久了,你试试在抗日的时候功力主义的时候,抗日会成功人人都想自己利益。

国与国依旧战争,他们看不到,他们觉得和平,哪里待遇好,哪里有钱。

经济战争,电子战争,核武器战争,为什么要人才,因为有人才才可以打赢这战争,不被美国科技技术垄断,对我我国很穷,对穷到只有清华北大两所人才,多少资金用出去不说了。

好培养的人才又的留学回来建设祖国,国家很欢迎,换国籍为其他国家服务抱歉我生在中国,生活在中国,你让我用世界眼光看待抱歉哈,我是生在中国的,我不看行不行。

大多数不喜欢行不行?

欧盟,联邦,你要我看世界可有世界联邦组织, 组织各国首领是不是照样为国家利益呢?

什么道德绑架?事实就是事实,被骂不承认?

楼下说爱迪生是为社会做贡献?怕是不知道爱迪生是商人吧,商人为什么?钱。 不要笑死我

知乎用户 哪吒 5566 发表

在中国武大郎开店比我高的不用,有用的让你无用武之地,陈锦润就是例子。也不是留得住人才的地方,留下的辛酸有点门路的出国,不挨批斗就不错了。过去爱国华侨回国支援建设,大家去想吧,应该还有人记得

知乎用户 萝卜青菜我都 AI 发表

美国:世界人才收割机

中国:国内人才收割机

世界人口 60 亿

中国人口 14 亿

人口比例:4:1

假设顶端人才的比例与人口比例相当

那么从 40 个人里面的选出来的人才是不是大概率的比只有 10 个人里面选出来的人才更优秀

那么 4000 呢?4w 呢?40w 呢?……

——————————————————————————————————————————————————————

前段时间,看新闻,新闻中白岩松老师呼吁国家和社会应该更多的关注非名校的大学生

其中,对白岩松老师的一段话印象特别深刻(具体怎么说的记不清楚了,只记得大概)。

白岩松老师:

我们应该更多的关注国内那些 “非名校” 毕业的学生,因为那些名校的学生将来毕业后,更多的是去支援世界建设了

(不愧是著名主持人,措辞委婉但形容的非常生动深刻)

而在我们国内,更多的是那些 “非名校” 的学生在参与建设。

真心觉得白岩松老师真的是一针见血的指出了国内为什么缺乏顶端人才的原因。

知乎用户 Mr. 磨叽​ 发表

印度人口那么多,为什么顶端人才比不了中国?

非洲人口那么多,为什么顶端人才比不了印度?

西方顶端人才那么多,为什么阻止不了中国复兴?

什么?你说中国没有复兴?为什么伟大的前总统特朗普 magaChina 喊了四年?

什么?你说特朗普是个傻子?为什么拉稀登仍然延续并加码特傻子的政策?

屁股先歪了,思考自然也不正

知乎用户 小民 发表

学而优则仕

知乎用户 尼德钦达耶​ 发表

我看到有人说西方领导要是有我们县级领导的水平怎样怎样…

要不要点大 B 脸?

县级领导水平啥样子咱自己心里不清楚?

咱县级领导水平能管那帮一言不合就操枪,两句不对就游行的家伙?

更别说一个政治不正确就直接烧楼上街零元购的默默们了。

不是这群听话的老百姓

还县级领导想怎样?

想泥煤!!

——————————————

我们的顶端人才一点都不比西方差!

差就差在官僚体系!

只要那种让核研究所科研人员集体辞职的官僚还在

那种敢打院士的官僚还在

那种贪 10 个亿的官僚还在

那种有 2714 套房的官僚还在

多少天才都不够他们作的!

知乎用户 MR. 王 发表

拿足球来说吧,下图是 2011 年国际足联的数据。

FIFA 显示中国足球人口世界第 1 超足协公布数 90 倍

第 1 列 all players 中文意思是足球人口理解为所有踢足球的人。

第 2 列 registered players 中文意思是注册球员。可以看到中国的人数仅为 771235 人,仅比印度尼日利亚等弱国更多。

第 3 列 unregistered players 的意思是非注册球员可以理解为业余足球爱好者。

第 4 列 clubs 意思是俱乐部足球成员,仅 2200 多人。

第 4 列绝对不是足球俱乐部的数量,我翻了一下百度百科中国足球俱乐部的名单绝对没有 2000 个。

第 5 列 officials 指的是足协官员数量。

注册球员数量少,足球俱乐部成员数量少,人口基数大也没用。

而且中国的足球人口 2 千 600 万,仅仅比美国多了 200 万。

0.83 亿人口的德国都有 1 千 600 万的足球人口。

说句不中听的,全社会的人都忙着考科举,谁愿意当戏子和丘八

想要培养顶尖科技人才就必须要有全民教育,这仅仅是最基础的。

想要顶尖人才,还要有个人闲暇时间。能够终身学习,终身进步。

并不是所有的顶尖科学家都是科班出身研究院工作。

比如写流浪地球的大刘就是电工,平时没事的时候可以自己写着玩。

爱因斯坦早年被瑞士的专利局雇佣,也有较多的闲暇时间。

如果大刘的工厂搞减员增效,让员工工作量饱和。

瑞士专利局发扬资本主义精神,榨干员工的最后一滴血。

那无论大刘还是爱因斯坦都没有发光成才的可能,变成整日为生活奔波的庸人。

知乎用户 胡静怡​ 发表

绝大部分人 包括你我

其实存在的唯一的意义就是充人数

知乎用户 铃儿叮当 发表

因为中国的顶端人才都很低调。

知乎用户 沧海一粒粟 发表

100 个人当中只有不到 10 个人是本科大学生,就这样子还天天鼓吹读书无用论,大学生没有用。在这种情况下,如果顶端人才还多的话那就没天理了。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有一个极度重要的原因:发展具有阶段性。

我们的国家决策者们并不相信短时间内的科技树暴涨会给我们国家发展带来多大的机遇。

我也很赞成这个观点,科学不是魔法。

我有个朋友,在教育部下属部门工作,我们因为都参与了一个项目,每周六会聚会一次,一起吃饭。

他告诉我:现在教育部门决策者,还是从社会管理和国家大势的角度分析教育问题。他们不会受到学院派的方针鼓励太多。他们关注的问题,是如何集中解决教育资源不平衡。天才教育和精英教育是不可能的,不是发展方向。

我提供另外一个角度:绝大部分中国的高校科研资源的掌握者(包括你知道的一些宣传得很漂亮的教授),他们连基本的科学逻辑训练都没有。在这个环境下,如果一个人说他脱离了西方的已有的科学、技术路线,做了一个完全新的成果,基本上可以断定,这个人在造假 \ 民科。

这个时候投入巨资给这些人,他们只能把钱烧掉。

所以,我们朋友最后讨论的结果是:我们国家目前要把西方已经探索清楚的技术产品、路线和设计方案消化掉,降价,做到极致,在西方大师们探索的既定路线上进行创新,这就已经是理想状况了。

等到我们人均 GDP 达到两万美元以上,再来谈高端人才吧。

知乎用户 Caravel 发表

不想说这个问题,想针对高票答案写一点。

1. 公平或不公平,聪明或不聪明,都不产生效率,产生效率的是秩序和制度。至于这套秩序好不好,我只能说总比没有好。中国自古以来的大一统文化是深入骨子里的,同样中央集权的效率也是内化在制度中的,这不是喊喊口号骂几句就能解决的。集权与分权各有各的好处,初中历史都讲过,信的人却没几个,老是看着国外的东西香。

2. 强国愚民政策。其实实质是高速发展追求效率带来了一些公平上的缺失。强国,都在追求。愚民,你去看看中国在教育上的努力再说话。

3. 孝道。不可否认古代的孝道是政治的一部分,不能去嘲笑以前的制度,这是最基本的前提。现代的孝道更多的是一种家庭情感的表达,是一种和谐相处的方法。你现在见到父母还下跪吗,早晚和父母亲请安吗,父母不动筷子你不吃饭吗?总不能读几本书你爸妈就得去跟你请安了吧。现在的孝道已经脱离了生产关系,所以别鞭尸。

知乎用户 空间之刃 发表

不能这么算。

以足球为例。有人说中国 13 亿人怎么找不出 10 个会踢足球的。其实,中国的职业足球运动员比日本韩国都要少,和世界强国更没法比。人口多不代表踢球的人多。

科技也是一样。首先是产业结构。总人口多,但真正从事某个产业的人并不多。比如生化环材,从规模上就和国外没法比。其次,规模上来了,但大都是制造业的产业工人,真正的研发设计人员其实是凤毛麟角,而顶尖人才往往出自这些很少的人当中,而且往往是专门负责试错创新的人。中国面临的问题是技术缺失,许多技术还要向国外学习,但从学会到引进到投入到产出这周期非常长,以至于没有时间和精力去搞新技术。

后起国家就是如此。日本虽然在二战中经济和国际地位大大下降,但产业规模和技术还在,而中国是零起步,当然没有可比性了。我想非要比顶级人才,甚至以某奖获得者数量衡量,未免过于狭隘。只有产业规模、技术跟上才能继续在创新中成为强者。中国虽然是人口大国,但人口更多地集中于廉价劳动力而不是尖端科技,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知乎用户 胖丫爱吃猪蹄子 发表

人是多。

但首先能当人的不多。看看买女人的地方,就知道这数多庞大。这个群体,包括老人,男人,女人,小孩儿,能算人么。他们一辈子就一件事,繁殖。

然后需要扶贫的人很多。虽然他们未必买女人,但他们也不能创收。这个群体也庞大到你惊讶,属于我们从出生就得养着的人,为什么要养他们,别的回答有详细说明。

再然后就是能自己解决温饱的人。进厂,当服务员,打工,外卖,快递等等。但也只能当个工具人解决温饱。

再然后就是高级一点的工具人。医生,教师,公务员,企业小头头。

再然后是。。。

不想说了,被徐州弄的心烦。

知乎用户 知乎用户 ocCkrP 发表

西方的人才是正规模式培养出来的。中国不一样,中国的人才出自: 保安,扫地僧,图书管理员,杀猪的,卖竹席的,卖豆腐的,钓鱼的,种田的,躲家里炼丹的,开没牌照的培训机构忽悠家长的等等。

要著作没著作,还靠后人口述;要论文没论文,听都没听过;更别谈专利、奖项。要啥啥没有。

排资论辈,东方这群 “人才”,算个瘠薄。和西方那群大佬比,毛都不是。

知乎用户 Liao Ares 发表

因为研究生的绝对数量还不如西方。

知乎用户 人造海 发表

在全球资本主义结构下,不是世界帝国,如美帝这样的核心国家,都是被薅羊毛的命。

中国、印度、俄罗斯、巴西,辛苦培养起来的人才,达到一个水平线之后,无论是从职业 - 学术发展路径,还是从生活质量上,都会倾向于向美国流动,项飙有一本书《猎身》,已经讲清楚了这个结构。

事实上,美帝吸纳全球人才已经不是一天两天了,三四十年代的德国人才,战后的东欧人才,90 年代的前苏联人才,21 世纪以来的亚裔人才,一波接一波的浪潮。

举个例子,你别看伊朗官方这么反美,但伊朗民间的崇拜美国情绪是很深厚的,伊朗裔在美国科技领域也有重要地位。

人家全球选材,咱们自己靠自己,很多还跑路,这就是现实。

这些年海龟回流是个势头,但是还不够,我们要做一个全球性强国,也需要建立全球选材机制,但这又涉及到如何处理你立国的本土根基问题,外来人才和本土民众的在国家权利义务结构中的位置安排。

而且,吸纳人才,也需要在政治结构上形成对新生人才力量的赋权和统合,需要在老政治精英与新生人才力量之间建立合作与互信机制。

而这种合作和互信机制是否以牺牲普通民众利益为代价,还得需要提防。

所以,靠谱的政治思考是复杂要素的集合与推演,也是随时调整与逐步演化的结合。

拍脑袋可不行。

路漫漫其修远兮。

知乎用户 沈阳企慧会计 发表

因为诺奖是西方人发明的,竞技体育还有奥运会也是西方人搞的。拿西方的标准衡量一切本来就不合适吧。西方学者已经骂了西方人很多年了,这些标准虽然有的却是为现代社会做出了很大贡献,但你不能这么蛮横无理,让全世界不光要迎合你的口味,还要在短时间内在你发明的规则内超越你吧?
咋不问西方人这么多,为什么二胡人才比不了中国?
来自知乎土鸡的小卷毛

知乎用户 波拿巴拿破仑​ 发表

近年来网上有很多人,引经论典指斥中国古代没有科学,并将《几何原本》的作者欧几里得当做工具人对中国冷嘲热讽,讥笑中国连演绎逻辑都没有。

而关于欧几里得,有一个非常著名的典故:

来拜欧几里得为师,学习几何的人,越来越多。有的人是来凑热闹的,看到别人学几何,他也学几何。斯托贝乌斯记述了另一则故事。一位学生曾这样问欧几里得:“老师,学习几何会使我得到什么好处?” 欧几里得思索了一下,请仆人拿点钱给这位学生。欧几里得说:给他三个钱币,因为他想在学习中获取实利。

从这个典故中,我们可以看到,欧几里得对于数学的学习和研究,更多出于纯粹的热爱,而非其具有什么让自己的社会地位上升或者财富增殖的作用。

而这个典故也蕴含了中国无论在科学,还是在所谓顶端人才上,至少从近代起就落后于西方的直接原因。

简单粗暴的概括,就是西方人没有中国人那么重的功利心,因此对科学热爱纯粹的人更多,于是也自然获得了更高的科学成就,拥有更多题主语境中的 “顶端人才”。

大部分情况下,这个问题到这里就讨论结束,比如我楼下那个高赞答案,以华丽的排比将我上面这段平平无奇的内容以一种鼓动人心的方式说了出来,引发了诸多同胞的共鸣。

但如果真的把思考停留在这个层面上,或者将 “人” 作为进一步思考的方向,那么不客气的讲,事情会变得异常糟糕。

回到两段前的概括,当中国人的功利心重这件事,以广泛的形式出现时,我们说这时中国形成了一种功利心重的人文环境。

但是没有任何个体的观念和个体观念聚集成的集体观念,是机械降神,它的形成不可能是人自己造成——正如你不能揪着自己的头发上天。

它只可能是人所生活的环境,尤其在古代是人所生活的自然环境所决定的。

因此中国人功利心重,最初必然是因为古中国的自然环境导致中国人功利心重,古西方的自然环境导致西方人功利心不重。接下来已经被中西方不同的自然环境所塑造的中西方不同的人文环境,再影响一代又一代的后人,才造成了今天的局面。

那么中国和西方的自然环境有什么不同呢?

答案是,在关乎科学发展的方面,中国和西方的自然环境有两点不同,成为了这一切的主要推手:


1、古中国和古西方自然灾害的频次差异

我们来看两张图:

中国和欧洲的领土面积接近,然而相关统计显示,古中国的自然灾害频次是古欧洲的 6 倍。而且这是邓云特的统计,换陈高傭的那个表,这个数字是 8.5 倍以上。

古中国的自然灾害发作次数是同期古欧洲的六倍之多,说古中国的自然环境比古欧洲更加残酷,不为过吧?

处在一个更加残酷的自然环境中,中国人需不需要花费比西方人多出数倍的精力去应对自然灾害?

在全球生产力无一例外都处在刀耕火种的时代,人类靠什么去抵抗自然灾害?

只能靠组织动员人力。无论你是中国人,还是开脑洞把同期的西方人平移到中国,大自然和彼时彼刻的社会条件,留给你的现实可行的解决办法都只有这一个。

而这就是古中国要比古西方更早开发出集权政治,古中国的精英要去研究如何控制人而非研究大自然和数学的重要原因。

你作为一个食利阶层,如果不去一门心思的研究如何获得更多的土地和人口,如何控制这些人口听话的为你种地交租,那么天灾一来,你就得和那些自耕农一样面对着颗粒无收的田地嚎啕大哭,然后一边逃荒一边易子而食。

这时候你谈什么对科学的爱好,请问科学能迅速的帮你解决自然灾害的困境吗?

北美大陆因为缺乏横断山脉,导致北极寒流肆虐,上千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土地几千年都发展不出高级一些的文明。一直到 17 世纪甚至 18 世纪,领先世界的西方文明的殖民者才有了足够的能力大规模开发北美大陆,而这距离公元前是多久?

频繁的自然灾害会给你两千多年的时间和宽松的环境去研究科学,然后再把科学应用在防灾治灾的领域?这种自相矛盾的情况和痴人说梦有什么区别?

2、古中国和古西方的地理形态差异

我们再来看两张图:

西方和中国的地缘环境问题,在我以往的答案,以及其他键政圈人士的各种言论中,早就屡见不鲜。西方的开阔地形、发达的水路(尤其是海路)以及水路对各地区的充分勾连,使其在商业和文化交流方面有先天的巨大优势,而科学发展一个重要因素甚至于是关键因素,就是交流,这一点无论你是爱国还是恨国,只要你学过中学历史,知道 “闭关锁国” 这个词以及这个词所代表的东西,那么这一点你就无法反驳。

然而中国呢?从上面的图就可以看出,首先,中国的地形是半封闭的——注意,半封闭的 “半”,不是字面狭义的“一半”“50%” 的意思,这里的 “半” 是指,中国和非中国地区并不是完全隔绝,但是地理条件使得古代的中国人难以有组织有规模的对非中国地区进行殖民意义的开拓,这是其一;

第二,中国大陆看似拥有漫长的海岸线,然而这条海岸线的总长(18000 公里)只有欧洲大陆海岸线总长(37900 公里)的一半,且还不能勾连古代中国的大部分人口聚集区,即便加上内陆的河流也是如此——毕竟欧洲也有内河,两相比较,差距还是非常巨大。

这种地理条件使古中国的商业和文化交流对于陆路的依赖非常严重,而陆路交流在只有畜力和人走的古代,和水路的差距足以倍计。更糟糕的是,即便是陆路交流,古中国的条件也远不如古欧洲。从图上可以看出,中国的地形更加复杂,气候带更为丰富,内陆纵深比三面环海的欧洲也要大很多——古中国成功郡县化的地带,距离海洋最远的西凉和沿海间距高达 1600 公里,而欧洲的文明较发达的中西欧地区,距离海洋最远的捷克或斯洛伐克,和沿海的间距也不过 800 多公里,只有前者的一半。

因此,中国和西方在交流的天然条件方面有巨大差距,造成的低效随着时间的流逝,积累的效果是恐怖的。


我出生在贵州的一个山沟里,父母祖辈由于支援三线而定居于此。我对于童年最初的记忆除了窗台外的农田和山,就是我外祖父的卧房和书架上的世界通史、马克思选集、列宁选集、辞海和钢炼等小说。父母在我上学之前几乎没有给我买过任何玩具,所以我学龄前的 “玩具” 除了每天下午五点到七点之前的中央台动画片,就是书架上的那些大部头

在四岁学会拼音后,父母就教会了我如何使用新华字典和现代汉语词典,从那时起我每天大部分时间就是一边翻大部头,一边翻字典,然后在大部头上标出拼音。我看得懂书里写的什么吗?一开始是看不懂的,我只是觉得这种行为非常有趣,到后来大致明白这些书里所描写的内容的字面意思时,每天看书对我来说就像是现代人看综艺。

这些 “综艺” 里有一个 “节目” 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列宁选集第一卷的那篇《怎么办?》

从小到大,我遇到事情的时候,脑子里就总会不由自主的冒出这三个字:怎么办?

这个问题也是如此。

自然灾害次数和交流沟通条件的巨大差距,形成的不可抗力足够大到成为中西方在近代以来科学水平差距的主要原因。

所以我们应该从如何改变或改造中国人所处的环境着手来探寻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

大层面的东西先不说,我仅想从最基本的个人来谈一谈。

我父母都是理工科背景,其中我母亲在 1991 年她三十岁的时候成为了副教授级高工,后来又升为正教授。总而言之,我父母对于他们自己在理科方面的天赋是非常自信的。

但是我母亲由于一些原生家庭的问题,导致精力无法兼顾文科学习,高考在数理化满分的情况下,文科平均分只有二十分,于是最后只能上贵州本省的大学,她心心念念的清华成为泡影。

这导致我母亲对于文科有着很深的执念。在我出生后,她矢志将我培养成为一个文理双全的做题家,按她后来的说法,她根本没有怀疑过我在数学方面的天赋,因此将全部的精力都放在了对我文科素质的培养上。

在我还不会说话的时候,就教我识字,让我用婴语背古诗,严格的约束我和外界的交流,在上学前我和我所在的单位家属大院的小朋友几乎没有任何交集。我能够探索的空间就是她专门为我布置好的一书架的大部头,然而对我的数学学习没有一丝一毫的投入。

直到我五岁那年,连三加三都算不出来的时候,她才发现了这个问题。但基于对她自己天赋的自信,那之后她依然没有对我的理科学习有过太多过问,所以一直到前两年我们聊天的时候,她才知道我在理科学习,尤其是数学学习的过程中走了怎样的弯路,承受过什么样的痛苦。

因为青春期较劲等种种原因,我最后没有选择文科,并且从初中开始,我没有再系统的学习过历史政治方面的内容,上课几乎从来没有听过。然而初中我是历史课代表,高中全省会考历史地理满分,高三自测文综随便考到 240 分左右,大学近代史全系第一,四年包揽了我们班一半男生的政史类小论文,并且在后来的考研政治没有看过一页辅导教材的情况下,纯裸考 85 分。这一切都是我童年到小学毕业那些年打下的基础。

我说这些既不是为了炫耀我在文科上那微不足道的天赋,也不是在悲叹我理科上的笨拙和无知,而是想总结两个观点:

1、环境对于人的塑造起最主要作用。

2、父母对孩子兴趣的方向有决定性影响。

很多答主,以及其他网站和话题下的人一直在奋力批判中国家长教育的严格管教扼杀了孩子的创造力,但对于这种严格管教的错误领域的认知却存在巨大问题。

严格管教是错的吗?某些中国式的严格管教是错的,但严格管教在广义上并没有错。这个话题认为顶端人才数量质量更高的西方,其科学精英从小受到的教育大多非常严格,但这种严格并不是体现在父母规定孩子这不能做那不能做上,而恰恰是我在这个答案里强调的,体现在对孩子所处环境的控制上。

陶哲轩从小到大有像中国国内的孩子那样什么都被管着吗?没有,他的父母只是创造了一个让他充分接触学问的环境,然后任由他在这个环境里探索;我的校友、毕业于清华和普林斯顿大学的王力乐,他有像中国国内的其他孩子那样什么都被管着吗?没有,他的父母只是在他幼年时创造了一个充满了书籍和实验器材的环境,在这个环境下王力乐的所有探索行为都是自由的,甚至做实验把仪器炸了,也没因此就被他父母禁止继续玩科学。

但是很多中国的家长,他们控制的是环境吗?他们控制的是作为人的孩子的具体行为,却偏偏在环境尤其是家庭环境的管控上做的非常糟糕。比如很多小孩在一两岁的时候就开始接触手机,然而手机上的游戏和信息是不规范的,或者说那是为大脑已经发育成熟,有足够自控能力的成年人准备的工具,一两岁的小孩子玩父母的手机,下场就是成瘾,于是家长只能借助国家的反网瘾机制和其他措施控制小孩子玩手机的时间。然而最正确的做法是这个吗?不是的,最正确的做法是在孩子上学前完全不让 ta 接触手机,最多让手机成为一个模糊的概念。

所以这种管教起到的正面作用微乎其微,因为孩子身处的环境作为一种不可抗力自始至终都在影响孩子,而家长囿于具体行为的管教,在环境持续不断的覆盖下实质上是一种舍本逐末的低效做法,也体现出他们从来没有思考和真正意识到环境所起的恐怖作用。

古代中国面对自然灾害例如洪水的时候,尚且知道通过筑坝和开渠这种改造环境的方式去应对环境带来的问题,只有迫不得已时才直接用人去挡水,而现在很多家长这种行为等同于不去筑坝开渠,从始至终就拿人去堵洪,这不是愚蠢还能是什么?

很多家长可能还不服气,认为我棍棒底下出孝子,孩子一样去了清华 / 北大,却不知道如果他们换一种教育方式,自己的孩子可能获得更高的成就。

同时,某些中国式的严格管教是错的,针对这种本就错误行为的矫枉过正一样走上了歧途,例如一部分批判中国式教育的人,在他们成为家长后就给孩子搞 “快乐教育”。

那这些家长错在哪儿呢?是他们没有规范孩子在学业方面的行为吗?不是的,他们最大的甚至是唯一的错误,是从一开始就把对兴趣的选择权完全交给了孩子。然而人类不是靠遗传获取知识的生物,人类出生的时候是一张白纸,其方方面面的行为都需要学习父母。

因此这类父母的行为就是在孩子什么都不懂的时候,直接将其暴露在错综复杂的信息世界。关于现代社会信息传递效率及其带来的问题,我不想再谈,知乎上很多人比如姬轩亦早就讲了无数遍。我只说现在的孩子被直接暴露在这种环境下的后果,就是因为啥都不懂所以对啥都有兴趣,但很快又会被新的东西将注意力吸引过去,根本无法在某个领域进行深耕,最后就像电视剧小舍得里的夏欢欢一样成了个干啥啥不行的 “业余玩家”。

如果说严格管教的家长错在给予管教的领域,那么快乐教育的家长就错在给予自由的领域,两者看上去分属两极,实际上错在了一个东西上。后者的错误也是对我前述第二个观点,即对 “父母对孩子兴趣的方向有决定性影响” 这个事情没有思考和真正认知的体现。

现在中国社会上数不胜数的家长,就处于这两种错误中。很多人批判中国的教育系统只会培养做题家,可根据上面的叙述,你可以看到,很多家长,包括学校,连培养做题家的方式其实都是错的。中国的教育气氛这些年日益紧张,大部分其实是拜这种错误教育方式所赐,产生了很多不必要的麻烦。

相比前面两种错误教育,更为正确的做法,是像陶哲轩、王力乐们的父母那样,在学龄前或者某个年龄段前,由家长限定孩子接收外界信息的范围,在一个设定好的框架内任其自由发育,等孩子足够成熟后,再逐渐的朝这个框架里增加元素。比如学龄前只给孩子接触各类书籍、绘画、棋类、乐器、麻雀虽小但五脏俱全的机械(比如无人机)和不联网的电脑,当孩子找到兴趣点后,人为的减少其他元素的比重,到确定孩子已经在这种环境下对兴趣点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深耕后,再将手机和网络等元素慢慢引入孩子的生活中,这时候的孩子才会将手机和网络当做继续钻研其兴趣的工具,而不是沦为这两者的奴隶。

这个过程,家长需要严格管教吗?根本不需要。我们说这种方式自然不可能将所有的中国少年培养成诺贝尔奖得主或者各行各业的顶级人才,因为人类无法避免竞争,尤其是基础科学发展放缓的时代。但是我敢保证,用这种教育方式教育出来的孩子,一定可以发挥出其真正的潜力,就算做不到顶尖,只要不出意外,一辈子也能活的很快乐很通达,而不是一边在自己厌恶的工作中咬牙死撑,一边在这类话题下发泄情绪。

所以中国人,或者说中华民族,低劣吗?不低劣,甚至可以说相当伟大,因为即便在错的如此离谱的广泛教育方式下都能走出一批一批的人才。可是这种根深蒂固的错误所浪费的资源着实令人痛心。

很多人在这个话题下批判中国的环境、体制,对吗?很对,但是普通人要将希望寄托在国家层面上的所谓改革,或者想办法润去在他们看来环境更好体制更优越的国外,在我看来都没有太大意义,因为你自己首先都不给自己的孩子提供一个你完全力所能及的正向环境,国内改革或不改革,你家孩子都找不到真正的快乐。

而在国外,比如传统西方国家,白人因为占据政治上的主导地位,所以他们即便搞那种错误的快乐教育,自己的孩子长大之后高不成低不就也不会过的太差;黑人专注于体育和音乐,对相关行业构成垄断;犹太人经商数千年,商业领域的势力盘根错节;印度因为地缘等因素形成了组织性移民传统,在各类行业的中层组建了排外且影响力极强的团体。这种情况下,作为华人,当你真的去了国外,你会发现你他娘的竟然还是只能做题,你所能培养出的真正的科学界顶级人才,又能比大陆多几个?多的这几个又能体现出国外多少优越性?

你像这样的人才培养本身就没有打好基础,你能跟我保证移民去发达国家后他能科学人才井喷技术爆炸啊?

务实一点,我劝你们,我把自己的能力范围、教育的这个理念先搞懂。

小孩子只要在适宜的家庭环境下自己就能成长的蛮好的,你说你要么天天逼他做这做那要么啥都不管干什么!

现在你在高端技术领域被人卡脖子,自己还一天到晚的发泄情绪,你倒告诉我怎么解释?

知乎用户 伊利比亚步兵 发表

一,有大佬扒过,之前的顶尖人才大多被外国挖走。国内论文上科学杂志都能上 cctv。

现在的顶尖人才还在成长。诺贝尔奖又有一定延后性。

二,这都是人评的。

众所周知。诺贝尔和平奖和文学奖都很呵呵。

其他奖项,虽没那么夸张,但依旧受人的主管因素而影响。

知乎用户 秦塞 发表

这问题是跪久了吗?

你知道为什么经济发达的地区教育就好吗?

知识,不仅仅包括书面原理,更包括社会组织管理经验。

书面理论传播的媒介,可以时空非定域化传播,与信息源完全切断,同时这种知识抽象萃取过程舍弃了大量触发条件,知识记录人也可能无意识地忽略了某些触发条件。就是说书面知识其实预设了大量学习门槛,需要学习者重建这些触发条件,这就是学习成本。

如果是信息源发生地,重复事件的发生,那么因为相近的科学技术条件和组织管理方式,相对容易保证较高的成功率,就是说学习时间成本较低。节省的时间成本可以比落后部族学习更多知识,建立了先发效率优势,如果优势扩大,还表现出经验壁垒。这能直接表现在社会经济上,我国经济腾飞就得益于试点——推广模式,成果有目共睹。

以上说明科技文明是连续发展的,可以有陡峭走势,但是无法断层发展,建立空中楼阁。

现在来假设科技树是唯一的,那么比对标准是唯一的,那么学习追赶者就很难领先。但是当科学技术触发条件相近的时候,偶然因数就可以暂时领先(天才出现了)。要一直维持这种领先,就需要广泛的社会资源支持,这就考验经济发展水平了。极端的例子,非洲地区整体落后,缺的并不是书面的科学技术,而是学习的基础,社会组织管理经验,一个混乱的社会很容易扼杀和埋没天才。这也是有人热衷传播价值观的潜在原因,也说明改革在于变更社会组织结构或管理方式。

如果我们的改革被历史证明是正确的话,那么我们的尖端人才会源源不断,形成汇聚效应,最终势不可挡,我们的科学技术将井喷,我们得以施展的天才数量暴增,给看客们呈现出惊叹的几何级数走势。哪里的月亮都会圆的,实在不耻不同心同德人也是同胞,竟削减了动力。

知乎用户 wonder 发表

因为我们是发展中国家。

有人对这个概念缺乏认知,或者自以为有认知。

知乎用户 知乎用户 gdFBtY 发表

观本位文化,跟峰箭设慧一样最后真正有安全感有资源有钱有地位的还必须是只能是坐观。

泉力,学位,经济都是互通的,我有一样就想通过已有的变现成其他 2 个,核心还是追逐更大泉力。很少有人会安心科研了,因为没安全感。

而本来就不多的,不想搞行正就想科研的人面对泉力成为弱势,因为利益是冲突的,所以泉力拥有者必定会对技术科研人才不尊重,甚至打压,最后人才流失严重,。

所以再说穿一点,就是痣肚有问题,那请你告诉我凭啥顶尖能好呢。删帖倒计时

知乎用户 杨熙栋 发表

先问是不是再问有没有。

首先题主补充里面落入了两个误区。足球强不强和总人口数没关系。而是和足球从业人口有关系。如果比注册球员的数量,中国简直少的惊人。别的国家都是十万百万级,中国才区区八万。虽然这仅仅是有资格代表国家踢球的。但也少的可怜。

诺贝尔奖虽然说能说明问题,但两点,一滞后性,二只颁给个人。现在诺贝尔奖的成果到获奖除了推进式研究(本来就是得了诺贝尔奖的发现,又有重大发现)一般会滞后 20~30 年,屠呦呦获奖花了 40 年也是非常不容易的。

其次什么是顶端人才?高级技工算不算顶端人才?中国可是在国际技术比赛拿了冠军的哦!能造出港珠澳大桥的工程师算不算顶端人才?完成了量子加密通讯的算不算顶端人才?杨振宁算不算顶端人才?然后再看看国际上这群玩政治的。中国这群骑着三轮在经济高速路上玩漂移的官员们算不算顶端人才?

所以不是中国顶端人才比不了西方,只是你看的东西不对。

知乎用户 小白学运营 发表

问题里找答案,中国是人口多,人才少,顶端人才更少。

知乎用户 陈老师的忠实粉丝​ 发表

因为在两千多年以前

有个叫公孙鞅的人,在秦国搞了一个叫商鞅变法的东西

这个东西搞成以后,秦国统一了七国

自此以后,就彻底断了中国顶尖人才,有可能出头的路了

西方好就好在,崛起太晚,还没遇到商鞅,就已经进入科技时代了……

知乎用户 奥古斯都​ 发表

北宋徽宗朝人口一亿,凑不出十万能打的兵。

明末崇祯朝人口超过两亿,还是凑不出十万能打的兵。

本朝十四亿人口,就愣是挑不出 12 个会踢球的。

知乎用户 又双叒叕 发表

从小就在被灌输一种思想,但是从来没想过这种思想对不对,当认识到有问题的时候,已经被限制的死死的了,没能力去改变了。

本来每个人都应该有 5 颗糖,可是一群人中,“教育者”告诉小孩只应该有两颗,平常也只会给两颗,偶尔多给了一颗就会很高兴。某一天,看到了别的正常人手里拿着五颗糖,就开始不高兴,回过头去问那个 “教育者”,为什么别人能吃到五颗糖,教育者会心安理得的说,他们是坏孩子,别跟他们比,你看看你身边小孩不都是两颗糖吗?从此你将信将疑这么下去了。直到有一天,了那个“教育者” 的掌控,才发现,别人一直都是五颗糖,然后开始了抱怨甚至仇恨,但是也没办法改变了,那些吃五颗糖的人有力气,你却弱不禁风,你抱怨,甚至开始仇恨,但是已经没办法了。你为了努力生活,拼命去挣 5 块糖,还要被一开始吃五块糖的人拿走一块,因为你没力气,所以只能眼睁睁看着,你也很生气,别人都比你强,能让你撒气的,只有那个啥也不知道,等着你去填充思想的人。你觉得你当初两颗糖很亏,所以你也只让他知道,人只应该得到两块糖……

这个故事可能只能代表一部分人,不喜勿喷

关于我对创造力的看法可以看一下这个问题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24349112

真正的创造力需要数十年的培养,并不是中国这种资源匮乏,急功近利的教育模式可以创造出来的人才

知乎用户 可乐猪​ 发表

按照这个理论,印度应该是顶尖人数最多的呀。。。

知乎用户 天空下​ 发表

因为还是猪圈思维。

跳出猪圈也只是为了更好地当一头猪。

知乎用户 大龄剩狗 发表

社会发展阶段 听说过么?

中国改鸽开放才几年?

中国人才绝对数量、比例,都碾压许多后发国家,没毛病吧?

知乎用户 普通人 发表

唉,只看到了现在 GDP 的第二大国,没有看到之前的艰苦是吧?

知乎用户 情绪温馨​ 发表

不请自来。

感觉最主要的还是时间的问题。

现在在国字头的研究所做外联工作,接触的研究工作者都是硕士博士,主要的工作就是把国外成型的管理方法和质量方法翻译,然后推广到企业。已经感到很大的进步,但是如果说要自己创造,要把这批方法推广后总结,然后才能创造。这是没法超前的。

当然我们学习的还是国外 5-10 年前的技术,最尖端的还是没有接触。

相信有 20 年时间,中国就能有自己的创造,那时候就不缺顶端人才啦。

知乎用户 你明用户 发表

1– 中国人口并不多

2– 中国人才池人口更加少

3– 西方世界不是美国一个

4– 西方世界的人才池人口还能抢中国的人才池人口,可能数量还不小

总结:谁让你穷呢?

知乎用户 温柔的食肉动物 发表

有很多出生在中国的顶端人才,然而他们现在可能是美国人,可能是加村澳村人,可能是英国人。

知乎用户 智慧研习院 发表

东亚社会和儒家文化的高度内卷化!

知乎用户 索利尔​ 发表

恢复高考才四十年,大学扩招也才二十年,第一批大学生才六十岁,怎么跟别人比诺奖数量。我国的进步速度已经很快了,但现代教育才搞了几十年,怎么可能赶上别人几百年的积累?

请脚踏实地,踏实做事,不要整天羡慕别人想着一口吃饱。

知乎用户 唯唯诺诺的梦 发表

是啊,诺尔贝奖有延时效应,可能一项成果出来二三十年后才能得奖。

那么问题来了,现在 2021 年马上 2022 年了,我们在二三十年后应该疯狂揽获诺尔贝奖的成果呢?成果在哪呢?总不能是媒体上一月一个的 “诺奖级” 成果吧哈哈哈哈。

这高赞答案难道真觉得过个二三十年,我们就能跟日本一样一年一个诺贝尔奖?

总得讲点道理吧,49 年到现在已经 72 年了,从 78 年算到现在也 43 年了。物理化学奖一个没有,万一真 20 年后物化生还一个没有,这该怎么圆?

到时候是搞 “延时论”,还是 “诺奖无用论”,还是 “偏见论”?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01814081/answer/553017679

知乎用户 0920 发表

教育落后

看看世界排名前一百名的大学中国才占了几个就知道了。中国教育投入占 GDP 比例不到世界平均值。

培养一个世界级名校既需要大量的金钱,这个钱是以千亿计的,也需要时间,这个时间是以百年计的。可不比韭菜,30 年就能生一茬。

我想让小孩上国际学校,学费要一年 10 万,容易么,普惠型大众教育本来就不是以培养精英为目标的,你还指望出几个顶端人才,清北的教学质量都在下降。而西方执行的恰恰就是精英教育,中国走的是人民战争路线。

知乎反对精英教育的大有人在,中国应该参考的是新加坡的教育模式。

知乎用户 王一秒 发表

这都是要,看环境和看机遇。乱世中优秀的将领,20 多岁都已经打遍天下无敌手了。和平年代,哪个将军能晋升这么快?能创下如此功业?同样在美国科研投资比较多,而且人的科研一直都在最尖端取得成果之后,自然就成为大师,中国只能追赶。就是造别人造过的轮子。自然就成为不了一个领域最优秀的,最顶尖的人才

知乎用户 小胖哥哥 发表

因为西方人口更多啊。即便排除世界最大的皿煮国家印度,西方也有 11 亿人啊。

知乎用户 炉甘石洗剂 发表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读起来就感觉中国不如国外。

确实,目前看来不如,但是中国的 5G 确实领先世界已经说明了一定的问题。

再者,中国教育才发展几十年,凭什么比国外发展了上百年的现状更强?教育说到底是知识的积累与传授,想一口吃成胖子?怕是不太现实。

楼主这个问题好啊,一大堆人开始否定高考制度,否定中国教育体系。提出这种问题的不是坏就是傻,希望是傻吧……

知乎用户 SINGULARPOINT​ 发表

Now, even though the realms of religion and science in themselves are clearly marked off from each other, nevertheless there exist between the two strong reciprocal relationships and dependencies. Though religion may be that which determines the goal, it has, nevertheless, learned from science, in the broadest sense, what means will contribute to the attainment of the goals it has set up. But science can only be created by those who are thoroughly imbued with the aspiration toward truth and understanding. This source of feeling, however, springs from the sphere of religion. To this there also belongs the faith in the possibility that the regulations valid for the world of existence are rational, that is, comprehensible to reason. I cannot conceive of a genuine scientist without that profound faith. The situation may be expressed by an image: science without religion is lame, religion without science is blind.——爱因斯坦《Religion and Science
这种情形可用一幅图像来表现:没有信仰 / 宗教的科学是瘸子,没有科学的信仰 / 宗教是瞎子。

国人不是没有信仰,而是没有超越狭隘的实用主义,功利主义,经验主义的信仰。所以 “走不远”。

知乎用户 野百合​ 发表

第一个教育体系存在问题,和优胜劣汰没什么区别。

第二就是贫富差距太大,导致阶级固化,看看农村人口还有就学率,不看大学就看高中就学率就可以看出来,再看看三四线城市的教育资源,再和一线城市对比一下。

第三就是文化差异太大,看看快手,有 90%+ 的人都是二三线小城市,或者农村,是要面向大众,2016 年中国农村初中辍学率达到 60%+,然而将近一半都是农村人口,再看看快手,来自文化差异下的少年帝王梦。你说教育到这个程度是为了什么?

中国改革开放才不到一百年,九几年上大学都是被称作祖坟冒青烟的,在短短十几年教育普及率和西方能比?

去年中国网民调查统计大学生或研究生以上学历网民只有 10% 左右。这种教育程度和西方能比?

中国十几亿人口,哪有这么多资源搞教育? 应试教育不过是无奈选择,步入小康才几年改革开放才几年你告诉我在教育方面拿什么和西方比?

西方的阶级壁垒看不见摸不着,每个人有明确分工,社会阶级是个橄榄球型,中国近几年才有阶级固化,还能让你看得见,等到中国有可以和西方一样的实力的时候,先不说资源,就这个壁垒你绝对看不见了。

国内进今年对同性恋的探讨,对女权的探讨,这就在证明我们逐渐的进步,你再看看西方的女权,再看看西方对同性恋的态度,呵,长路漫浩浩啊。

现在对应试教育的讨伐声越来越大,阶级壁垒越来越明显,我觉得这不一定是坏事,这是教育的进步,证明国人有一部分人意识到问题了,但是这仅仅是个小起点,你问问三四线城市,问问城镇,问问普通老百姓,有几个知道什么叫阶级壁垒的,知乎上都知道,但是现实怕是知道的太少了。

培养一个贵族需要三代,第一代认识的自己的不足,培养出的第二代有了学识,第三代开始有了学识和眼界,2019 年的大学生当第一代都难,更别提第二,三代了。

想要培养下一代,想要培养顶端人才,呵,除了那些已经是的,再等几十年吧。

路还很长,我们在尝试中不断前行,所以你再看看中国为什么没有人才?

解决温饱,再说吧。

知乎用户 Andy​ 发表

因为中国近现代长期被西方国家殖民统治 + 技术封锁,你诺贝尔奖中比较多的几个国家,哪一个没有侵略过中国,哪一个不是逼迫中国签定了屈辱的不平等条约,哪一个没有到中国烧杀抢掠,哪一个不是想把中国领土分裂,哪一个不是拿着中国的关税和租界的租金,发展自己的科学技术!中国近现代发展不起来的原因,就是一次又一次的外部侵略,一次又一次的国外势力分裂我国领土造成!

知乎用户 Boris​ 发表

诺奖是要烧钱的,屠呦呦的诺奖属于奇迹一类,相当于中国人中了大奖。就前三十年那投入水平,能有医药方面的成就,简直就是不可思议。

中国是这十来年,随着国力增长,GDP 大幅提高,科研投入才大幅增加。因此,对于中国科研水平的评估,那也是到本世纪中叶的事情。

知乎用户 爵士猫 发表

黄檗山断际禅师 传心法要宛陵录 动念即乖 本自具足不假修添 遇缘即施缘息即寂 此心即是佛 虚空即法身

这些天的网上,十分热闹。正是修行的好时机。他证明了一点。佛法曰,莫要分别,不要分别是非、善恶、对错、好坏。
分别心,是法律的职责,不是修行人的行为。
我们平常生活中,把法律的职责与大众的日常生活的职责,搞混了。
是非、善恶、对错、好坏,是法律系统,司法系统的人员来判断。
政治思想经济文化制度,就是法律体系得以建立基础。
-————————————————-
一个法律司法体系是否公正,直接决定着世界的种种现象是否善恶、对错、好坏,决定了社会是非的判断的程序。
一个公民的个体,不具备判断世界的种种现象是否善恶、对错、好坏的资格与资质,因为这是一个专业度极高的工作,大众做不好这个工作!
大众通过自己的思想与行为,可以影响社会的政治思想经济文化制度的形成过程,政治、思想、经济、文化领域,才是大众可以发挥作用的真正的领域!
再由政治思想经济文化制度,决定社会的法律司法体系!这才是社会的正确的运行机制!
因而,佛法应该得到正确的理解。!
-——————————————————————
此心即是佛。更无别佛。亦无别心。此心明淨。犹如虚空无一点相貌。举心动念即乖法体。即为著相。无始已来无著相佛。修六度万行欲求成佛。即是次第。无始已来无次第佛。但悟一心。更无少法可得。此即真佛。佛与众生一心无异。犹如虚空无杂无坏。如大日轮照四天下。日升之时明遍天下。虚空不曾明。日没之时暗遍天下。虚空不曾暗。明暗之境自相陵夺。虚空之性廓然不变。佛及众生心亦如此。
若观佛作清淨光明解脱之相。观众生作垢浊暗昧生死之相。作此解者历河沙劫终不得菩提。为著相故。
今学道人。不向自心中悟。乃于心外著相取境。皆与道背。恒河沙者。佛说是沙。诸佛菩萨释梵诸天步履而过。沙亦不喜。牛羊虫蚁践踏而行。沙亦不怒。珍宝馨香沙亦不贪。粪 [尿臭秽沙亦不恶。
黄檗山断际禅师 传心法要宛陵录 动念即乖 本自具足不假修添 遇缘即施缘息即寂 此心即是佛 虚空即法身 - 知乎 https://zhuanlan.zhihu.com/p/52128099
-——————————————-
所以,对于现实生活的种种现象,只能说发生必然有其合理性,也就是一种梦境,不存在一种永恒性、真理性。
这些日子,发生的一切,更加证明了佛法的前瞻性、预见性以及伟大。
一切都是幻境,都是一种意识空间的梦境,如同你我他每天的梦境一样,不可固执的执着他,去追寻梦境为何就会出现了!
真的没有必要!凡夫皆逐境生心。心遂欣厌。心忘即境空。境空即心灭。若不忘心而但除境。境不可除。秖益纷扰。故万法唯心。心亦不可得。
-———————————
法本不生。今亦无灭。不起二见不厌不欣。一切诸法唯是一心。然后乃为佛乘也。
凡夫皆逐境生心。心遂欣厌。
若欲无境。当忘其心。心忘即境空。境空即心灭。若不忘心而但除境。境不可除。秖益纷扰。故万法唯心。心亦不可得。复何求哉。
凡夫取境。道人取心。心境双忘乃是真法。忘境犹易。忘心至难。人不敢忘心。恐落空无捞摸处。
唯直下顿了自心。本来是佛。无一法可得。无一行可修。此是无上道。此是真如佛。
学道人。秖怕一念有。即与道隔矣。念念无相念念无为。即是佛。
学道人若欲得成佛。一切佛法总不用学。唯学无求无著。无求即心不生。无著即心不灭。不生不灭即是佛。
八万四千法门对八万四千烦恼。秖是教化接引门。本无一切法。离即是法。知离者是佛。但离一切烦恼。是无法可得。
大正藏第 48 冊 No. 2012A 黃檗山斷際禪師傳心法要
-———————————————-
断际心要
河东裴休集并序
[0379b26] 有大禅师。法讳希运。住洪州高安县黄檗山鹫峰下。乃曹溪六祖之嫡孙。西堂_百丈之法姪_。独佩最上乘离文字之印。唯传一心更无别法。心体亦空万缘俱寂。如大日轮昇虚空中。光明照曜淨无纤埃。证之者无新旧无浅深。说之者不立义解不立宗主。不开户牖直下便是。动念即乖。然后为本佛。故其言简其理直。其道峻其行孤。四方学徒望山而趋。覩相而悟。往来海众常千馀人。予会昌二年廉于锺陵。自山迎至州。憩龙兴寺。旦夕问道。大中二年廉于宛陵。复去礼迎至所部。安居开元寺。旦夕受法。退而纪之。十得一二。佩为心印不敢发扬。今恐入神精义不闻于未来。遂出之授门下僧大舟法建。归旧山之广唐寺。问长老法众。与往日常所亲闻。同异如何也。
[0379c13] 唐大中十一年十一月初八日序
唐宣宗李忱(chén)(810 年—859 年)会昌六年(846 年),唐武宗死后,李忱为宦官马元贽等拥立,登基为帝。李忱勤于政事,孜孜求治,喜读《贞观政要》。他在位期间,整顿吏治,并限制皇亲和宦官,将死于甘露之变中除郑注李训之外的百官全部昭雪 [2]。对外关系上,击败吐蕃、收复河湟,安定塞北、平定安南。尤其是收复河湟,这是安史之乱后,唐对吐蕃的重大军事胜利之一。李忱在位时,国家相对安定繁荣,历史上把这一时期称之为 “大中之治”。大中十三年(859 年)八月,李忱因服长生药中毒,于大明宫驾崩,享年五十岁,在位十三年。谥号圣武献文孝皇帝庙号宣宗,葬于贞陵
武宗在位时曾经在全国范围内大举灭佛,李忱在位时,纠正武宗时期矫枉过正的灭佛弊端,使其得到了适当的恢复。他以牺牲政府夺取寺院经济之利,争取信仰佛教的朝臣以及广大民众的支持,从而建立他的政治基础,对加强皇权起到一定的作用。而厚实的政治基础,使他得以用自己的意志,来刷新政治。李忱即位后,决定宰相的人选,首先想到的是白居易,但下诏时,白居易已去世八个月。
李忱为僧之事的来源,主要是韦昭度的《读皇室运寻》和令孤澄的《贞陵遗事》,在这两篇文章中,他们说唐武宗为了争夺皇位,曾想杀死李忱。于是派中常侍四人将李忱抓来,浸在宫内厕所里。有个叫仇公武的宦官有心搭救,便假意借口已杀死李忱,而将其送出皇室。三年后,武宗死,宦官才将李忱请出来当皇帝。
五代时《中朝故事》、《北梦琐言》及宋陆游《避暑漫钞》中也都有李忱潜逃到江南遁入空门的简略记载。五代末,宋初人赞宁宋高僧传》也说,李忱为僧,曾游方到杭州,齐安禅师很好地照看了他。李忱即位时,齐安已死,李忱为了报恩,便敕赐寺名,谥齐安为悟空大师,还御制哀诗悼念。此外,在禅宗的名僧希运黄檗宛陵录》中也有记载,说李忱为沙弥时,曾见黄檗大师大佛殿上礼佛,便问,“不看佛求,不看法求,不看众求,长老礼拜当何所求?”于是两人一问一答,就说起公案来。禅宗以说 “公案” 代替说经,这次两人的谈话,还成了以 “黄襞礼佛” 为命名的有名的“公案”。希运在江西主安黄檗山路过,传说还曾和正在该山做沙弥的李忱一同观瀑布,吟诗作赋。
-——————————-
黄檗山断际禅师传心法要
[0379c18] 师谓休曰。
诸佛与一切众生。唯是一心。更无别法。此心无始已来。不曾生不曾灭。不青不黄。无形无相。不属有无。不计新旧。非长非短。非大非小。超过一切限量名言纵迹对待。当体便是。动念即乖。犹如虚空无有边际不可测度。唯此一心即是佛。佛与众生更无别异。
但是众生著相外求。求之转失。使佛觅佛。将心捉心。穷劫尽形终不能得。不知息念忘虑佛自现前。此心即是佛。佛即是众生为众生时此心不减。为诸佛时此心不添。乃至六度万行河沙功德。本自具足不假修添。遇缘即施。缘息即寂。若不决定信此是佛。而欲著相修行以求功用。皆是妄想。与道相乖。
此心即是佛。更无别佛。亦无别心。此心明淨。犹如虚空无一点相貌。举心动念即乖法体。即为著相。无始已来无著相佛。修六度万行欲求成佛。即是次第。无始已来无次第佛。但悟一心。更无少法可得。此即真佛。佛与众生一心无异。犹如虚空无杂无坏。如大日轮照四天下。日升之时明遍天下。虚空不曾明。日没之时暗遍天下。虚空不曾暗。明暗之境自相陵夺。虚空之性廓然不变。佛及众生心亦如此。
若观佛作清淨光明解脱之相。观众生作垢浊暗昧生死之相。作此解者历河沙劫终不得菩提。为著相故。
唯此一心更无微尘许法可得。即心是佛。如今学道人。不悟此心体。便于心上生心。向外求佛。著相修行。皆是恶法。非菩提道。供养十方诸佛。不如供养一个无心道人。何故。无心者无一切心也。如如之体。内如木石不动不摇。外如虚空不塞不碍。无能所无方所。无相貌无得失。
趋者不敢入此法。恐落空无栖泊处故。望崖而退。例皆广求知见。所以求知见者如毛。悟道者如角。文殊当理。普贤当行。理者真空无碍之理。行者离相无尽之行。观音当大慈。势至当大智。维摩者淨名也。淨者性也。名者相也。性相不异。故号淨名。诸大菩萨所表者人皆有之。不离一心悟之即是。
今学道人。不向自心中悟。乃于心外著相取境。皆与道背。恒河沙者。佛说是沙。诸佛菩萨释梵诸天步履而过。沙亦不喜。牛羊虫蚁践踏而行。沙亦不怒。珍宝馨香沙亦不贪。粪 [尿臭秽沙亦不恶。
此心即无心之心。离一切相。众生诸佛更无差别。但能无心。便是究竟。学道人若不直下无心。累劫修行终不成道。被三乘功行拘繫不得解脱。
然证此心有迟疾。有闻法一念便得无心者。有至十信十住十行十迴向乃得无心者。长短得无心乃住。更无可修可证。实无所得。真实不虚。一念而得。与十地而得者。功用恰齐。更无深浅。秖是历劫枉受辛勤耳。造恶造善皆是著相。著相造恶枉受轮迴。著相造善枉受劳苦。总不如言下便 [自认取本法。此法即心。心外无法。此心即法。法外无心。心自无心。亦无无心者。将心无心。心却成有。默契而已。绝诸思议。故曰言语道断心行处灭。
此心是本源清淨佛。人皆有之。蠢动含灵与诸佛菩萨一体不异。秖为妄想分别造种种业果。本佛上实无一物。虚通寂静。明妙安乐而已。深自悟入。直下便是。圆满具足更无所欠。纵使三秖精进修行历诸地位。及一念证时。秖证元来自佛。向上更不添得一物。
却观历劫功用。总是梦中妄为。故如来云。我于阿耨菩提实无所得。若有所得。然灯佛则不与我授记。又云。是法平等。无有高下。是名菩提。即此本源清淨心。与众生诸佛世界山河。有相无相遍十方界。一切平等无彼我相。此本源清淨心。常自圆明遍照。
世人不悟。秖认见闻觉知为心。为见闻觉知所覆。所以不覩精明本体。但直下无心。本体自现。如大日轮昇于虚空遍照十方更无障碍。故学道人唯认见闻觉知施为动作。空却见闻觉知。即心路绝无入处。但于见闻觉知处认本心。然本心不属见闻觉知。亦不离见闻觉知。但莫于见闻觉者上起见解。亦莫于见闻觉知上动念。亦莫离见闻觉知觅心。亦莫捨见闻觉知取法。不即不离。不住不著。纵横自在无非道场。
世人闻道。诸佛皆传心法。将谓心上别有一法可证可取。遂将心觅法。不知心即是法。法即是心。不可将心更求于心。历千万劫终无得日。不如当下无心。便是本法。如力士迷额内珠向外求觅。周行十方终不能得。智者指之当时自见本珠如故。故学道人迷自本心不认为佛。遂向外求觅起功用行。依次第证。历劫勤求永不成道。不如当下无心。决定知一切法。本无所有亦无所得。无依无住。无能无所。不动妄念便证菩提。及证道时秖证本心佛。历劫功用并是虚修。如力士得珠时。秖得本额珠。不关向外求觅之力。故佛言。我于阿耨菩提实无所得。恐人不信故引五眼所见五语所言。真实不虚是第一义谛。
[0380c21] 学道人莫疑四大为身。四大无我。我亦无主。故知此身无我亦无主。五阴为心。五阴无我亦无主。故知此心无我亦无主。六根六尘六识和合生灭亦复如是。十八界既空。一切皆空。
唯有本心荡然清淨。有识食有智食。四大之身飢疮为患。
随顺给养不生贪著。谓之智食。
咨情取味妄生分别。惟求适口不生厌离。谓之识食。
声闻者。因声得悟。故谓之声闻。但不了自心。于声教上起解。或因神通。或因瑞相。言语运动。闻有菩提涅槃三僧秖劫修成佛道。皆属声闻道。谓之声闻佛。
唯直下顿了自心。本来是佛。无一法可得。无一行可修。此是无上道。此是真如佛。
学道人。秖怕一念有。即与道隔矣。念念无相念念无为。即是佛。
学道人若欲得成佛。一切佛法总不用学。唯学无求无著。无求即心不生。无著即心不灭。不生不灭即是佛。
八万四千法门对八万四千烦恼。秖是教化接引门。本无一切法。离即是法。知离者是佛。但离一切烦恼。是无法可得。
学道人若欲得知要诀。但莫于心上著一物。言佛真法身犹若虚空。此是喻法身即虚空。虚空即法身。常人谓法身遍虚空处。虚空中含容法身。不知法身即虚空。虚空即法身也。若定言有虚空。虚空不是法身。若定言有法身。法身不是虚空。但莫作虚空解。虚空即法身。莫作法身解。法身即虚空。虚空与法身无异相。佛与众生无异相。生死与涅槃无异相。烦恼与菩提无异相。离一切相即是佛。
凡夫取境。道人取心。心境双忘乃是真法。忘境犹易。忘心至难。人不敢忘心。恐落空无捞摸处。
不知空本无空。唯一真法界耳。此灵觉性无始已来与虚空同寿。未曾生未曾灭。未曾有未曾无。未曾秽未曾淨。未曾喧未曾寂。未曾少未曾老。无方所无内外。无数量无形相。无色像无音声。不可觅不可求。不可以智慧识。不可以言语取。不可以境物会。不可以功用到。诸佛菩萨与一切蠢动含灵。同此大涅槃性。性即是心。心即是佛。佛即是法。一念离真皆为妄想。不可以心更求于心。不可以佛更求于佛。不可以法更求于法。故学道人直下无心默契而已。
拟心即差。以心传心。此为正见。慎勿向外逐境。认境为心。是认贼为子。为有贪嗔痴即立戒定慧。本无烦恼焉有菩提。故祖师云。佛说一切法。为除一切心。我无一切心。何用一切法。本源清淨佛上。更不著一物。譬如虚空虽以无量珍宝庄严终不能住。佛性同虚空。虽以无量功德智慧庄严终不能住。但迷本性转不见耳。所谓心地法门。万法皆依此心建立。遇境即有。无境即无。不可于淨性上转作境解。所言定慧。鑑用历历。寂寂惺惺见闻觉知。皆是境上作解。暂为中下根人说即得。若欲亲证皆不可作如此见解。尽是境法有没处没于有地。但于一切法不作有无见。即见法也。
[0381b17] 九月一日师谓休曰。
自达摩大师到中国。唯说一心。唯传一法。以佛传佛。不说馀佛。以法传法。不说馀法。法即不可说之法。佛即不可取之佛。乃是本源清淨心也。唯此一事实。馀二则非真。
般若为慧。此慧即无相本心也。凡夫不趣道。唯咨六情乃行六道。学道人一念计生死。即落魔道。一念起诸见。即落外道。见有生。趣其灭。即落声闻道。不见有生。唯见有灭。即落缘觉道。
法本不生。今亦无灭。不起二见不厌不欣。一切诸法唯是一心。然后乃为佛乘也。
凡夫皆逐境生心。心遂欣厌。
若欲无境。当忘其心。心忘即境空。境空即心灭。若不忘心而但除境。境不可除。秖益纷扰。故万法唯心。心亦不可得。复何求哉。
学般若人不见有一法可得。绝意三乘。唯一真实。不可证得。谓我能证能得。皆增上慢人。法华会上拂衣而去者。皆斯徒也。
故佛言。我于菩提实无所得默契而已。
凡人临欲终时。但观五蕴皆空四大无我。真心无相不去不来。生时性亦不来。死时性亦不去。湛然圆寂心境一如。但能如是。直下顿了。不为三世所拘繫。便是出世人也。切不得有分毫趣向。若见善相诸佛来迎及种种现前。亦无心随去。若见恶相种种现前。亦无心怖畏。但自忘心。同于法界。便得自在。此即是要节也。

知乎用户 知乎用户 Dg3uqG 发表

很多回答跑偏了,最重要的原因是顶尖的人才是需要在顶尖的学术研究环境下培养出来的,没有完整且高端的体系、环境、氛围,来个爱因斯坦的苗子也只能当个大学系主任。

顶端的人才是在顶端的环境里锻炼出来的,不是靠天生的基因就能自己生长出来的。

中国在很多很多领域的顶端科技水平,都是照抄国外公开的技术论文,即拿来主义,能理解和应用就不错了,离自行研发超越世界顶级还差得远,科研体系的完整性和差距非常大,这一点无论搞理科的还是搞工科的都非常清楚,更别提还有那么多畸形的官僚弊端。事实跟忽悠给普罗大众造成的自豪印象有很大的差距。

总而言之,没有那个土壤。杨振宁如果当年回国了,百分之一万拿不到诺贝尔奖,因为他没有那个条件搞高深的研究了。

知乎用户 酮基 发表

因为人才都移民西方了。。。

知乎用户 桥郡 发表

1. 诺贝尔奖奖励的都是几十年前的发明创造。

2. 中国真正第一届有受到系统教育的大学生是 77 届。

3. 中国的基础教育恢复正常可以从 80 后算起。

4. 人才要在有钱有设备的地方才能起作用。

我想我这个回答可以很好地说明为什么目前中国没什么诺贝尔奖了。毕竟当前获得诺贝尔奖的都是几十年前的研究,同时期的中国要不在发疯(改开前),要不虽然刚病好(刚改开),但还穷。

中国诺贝尔奖爆发应该在二三十年后。

至于足球,这个跟科研完全是两回事。当然了,我是伪球迷,就随便逼逼一下。我觉得现在中国的球员单个都不差,比如上海上港的武磊,应该算当今的中国球王了吧!还有恒大的那一堆,一群精英。以及各个俱乐部都有各自的靠谱人物。

所以在踢俱乐部赛的时候,一个个风生水起。

然而,当踢国家队比赛的时候,一个个仿佛回到了人民公社,出工不出力。里皮都说了,这帮国家队根本就没有求胜的欲望。里皮水平有问题吗?没有。里皮不适合中国足球吗?也没有。否则无法解释为何里皮在恒大的时候这么牛逼。但为何里皮和这帮个人水平优秀的球员一到了国家队就成了这个样?原因就是俱乐部的老板们不让他们认真踢,毕竟受伤了,钱就少了,俱乐部老板也一样受损失。

所以国足踢不好,问题不在于球员,也不在于教练,而在于俱乐部老板!而且貌似也是由于俱乐部,那些球员内部也不和。比如据说上海上港的武磊与恒大的那帮球员有仇,所以在踢国家队的时候,恒大的队员不配合武磊。

知乎用户 赵飞龙 发表

私以为有以下几个原因,

第一是知识垄断比较严重,外在西方知识垄断,对内封锁;内在 “学阀” 垄断严重,反正资源就那么多,自己都不够分,怎能让其他人分。

第二就是中国对科技的重视程度远远不够,实际上还是一个官本位社会氛围。马克思主义都能设立博士学位还非常火爆就能看出人才的 “流逝”。

第三是国内教育的大的原则是大众教育,求的是整体普及而不是塑造精英,是精英的需要自己出头或出国再回来。(让中国父母认可自己的孩子和其他人一样有天赋很容易,承认自己的孩子和其他人一样平庸就极其困难,所以中国的小孩都是 “平庸” 的——鉴于题主的问题认可中国顶尖人才少)学校方面也不能大张旗鼓的为 1 个有 1 个或没有的天才开辟绿色通道,请专门的教师,编专门的教材,安排专门的实践活动…… 可能第二名就比他 / 她差 0.01 秒的反应时间。

最后就是顶尖人才是全球稀缺的资源,有些领域 70 亿人中可能只有一个或半个人在其中探索,连伙伴都没有,中国缺少这样的人很常见,毕竟人情社会,万里挑一已是怪胎、十万里挑一除非国际有例子才能平息疑虑 (这意味着中国这样的人才不是世界唯一)…… 到百万里挑一,千万里挑一,亿里挑一,那简直是惊爆眼球,谁有那个大心脏。

举个简单的例子,刘翔奥运会夺冠前,全国有多少孩子会去练田径?丁俊晖没有拿世界级冠军,台球桌在中国就是陀螺都不如的游戏?屠呦呦没拿诺奖前,谁知道国家 6、70 年代还干过这样的大事。

中国人口是多,但是本科毕业的 (加上后期扩招的) 不超过 4%,其中极大部分并未从事研究性工作的,从事科研工作的数量就更少了。可以说整体社会氛围并不是一讲科学的社会。如果不是有个强有力的政府,中国目前能取得的成就简直就是梦幻。

知乎用户 御魂 发表

不是人才比不上,而是发现人才的协作体系比不上!

如果你对比商业领域,你会发现中国人绝不输给西方人。目前中国独角兽公司是世界上最多的,近些年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民营企业。为什么商业领域人才比得上?因为,在所有领域中,中国唯有商业领域的协作改革是最频繁最多最具开创性,所有协作就是以经济发展为核心,这个设定导致我们的协作会让商业天赋得到充分的发挥。

相反的,在教育领域我们的协作关系的变化几乎为零,对天赋的自由和解放简直是漠视!

为什么科学研究领域,顶端人才比不了西方?错!绝不是人才比不上!

最重要的一个原因是美国有一整套围绕着发现天赋、挖掘天赋和展现天赋的协作体系。协作体系的设定是至关重要的。而中国没有。

比如华为之所以成功,就是因为它有这样一个协作体系。这个协作体系以天赋自由为核心。

任正非曾说华为有一个俄罗斯的员工,俄罗斯有个科学家小伙子,大数学家,我今天早上跟他们说,你们有合适的女朋友给他介绍一下。这小伙子不会谈恋爱,就是只会做数学。他到我们公司来十几年,天天在玩电脑,不知道在干什么。然后我们管五万研发人员的人到莫斯科去看他,打个招呼,一句话就完了。我给他发这个院士,他是院士,我给他发那个牌牌的时候跟他讲话,嗯、嗯、嗯,三个嗯完了,没有了。他不善于打交道,他十几年默默无闻在干啥,我们并不知道。突然告诉我,我们把 2G 到 3G 突破了,这个算法突破了。一讲,我们马上在上海进行实验,实验确实证明了,我们就这么一下,就领先全世界。

看清楚,在华为的协作体系里,天赋发挥的自由度达到了极限。但是如果一个中国人在实际生活中是这样的,那么他必须有额外的生存协作能力,否则他会被认为不合群,被排斥,他的天赋并不重要。因为中国社会有许多其他目的的协作设定,但绝不是为了天赋自由而设定。

再比如,中国经济爆发的原因是因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整个协作设定是以此为目的的,招商引资不余遗力,尽管有一些挫折,但是改革开放的协作进展的还是非常顺利。反过来看看中东很多国家,协作设定围绕着宗教展开,即便是有短暂的经济进步,还会因为协作设定偏好导致经济发展进展缓慢。

美国独角兽公司中有 40% 是外来移民创造的,为什么?因为这个社会的协作体系是支持天赋自由的,只要你有天赋,这儿就会给你自由的空间。当然,中国在经济领域的天赋自由度也非常高,这是我们协作设定方向导致的。

但是,你看看中国教育领域,只要经历过中国教育,你就会明白,中国教育是一个塑造人的过程,而不是一个发现人过程。中国教育无视你天赋的发现,你不知道你究竟有什么天赋。美国教育叫宽进严出,所谓宽是在大学之前通过宽松的教育实现天赋分流。美国并不是一考定终身,而是通过多如牛毛的大大小小比赛、测试去发现你的天赋,而且会给你得各种天赋评价表。不是在班级发成绩单,而是不用等到高考就能统计出你在全国的天赋水平。给你一个科学的评价。

美国教育是围绕着天赋发现展开的,考试是为了发现你的天赋,老师有一双发现天赋的眼睛,会根据你的天赋写推荐信。你的学习不是为了考大学,不是为了父母,而是为了展现自己的天赋,实现自己的天赋自由。

在我们中国,我们是在塑造你,不管你有没有这方面天赋,我们就用一个模式来考察你。老师们是为了高考进行协作,高考结束了,这个协作就结束了,这个协作的意义就是应试,而中国大学的协作体系更加糟糕。没有老师会为发现你的天赋进行协作,没有测试是为了检验你的天赋在什么方面。高考报名的时候,学生们突然不知道该怎么报名,最后是什么好就业就报什么。

不是中国的顶端人才比不了西方,而是我们缺乏发现天赋的协作体系。

你知道,丁俊晖、郎朗、郎朗这些天赋不是学校发现的,是他们父母发现的。中国的大师多出自世家,因为只有世家才更加关注孩子的天赋,而不是应试。

实际上,犹太人是世界上获得诺贝尔奖最多的,犹太人的协作文化中,以天赋自由发挥为核心,比如:商业天赋、艺术天赋、科学天赋。近代文明的进步依赖的是人才天赋禀赋,而不是农业资源禀赋。

事实上,在商业领域,中国顶端人才并不逊于西方,因为只有这个领域的协作才是最合理的。教育体系这么多年没有多大变革。但是在经济领域的变革一波又一波,无不是协作起来解放商业天赋,发展经济。

所以你看我们怎么会比不上西方?

如果说科技是第一生产力,那么天赋金矿的挖掘就是第一生产力的力,而根据天赋发现和挖掘的建立的科学的协作体系则是生产力中生产环节!

知乎用户 齐本安之怒​ 发表

诺贝尔奖

好吧,中国需要工科与管理科学的人。

请注意,中国并不太需要文理科的人才,这方面的人物也不是很重要。

中国需要的是建立一套完整工业产业体系,提升整体生活水平。

这里面的经理人和工程师才是第一位的,普及基础教育比什么都重要

知乎用户 山贼 发表

等到新中国建国 200 年的时候,如果知乎还在,这个问题说不定还会被挖出来,就像当初天涯论坛上讨论什么时候中国 gdp 超过日本一样。

知乎用户 子猫 发表

科学技术领域方面要有新的突破 (不是那种别人已有成功经验的),是没有什么固定方向的,很多时候是无心插柳柳成荫,比如 mRNA 新冠疫苗为什么美国这么快就做出来,因为 10 几年前美国公司就开始研究了,有经验积累,但当时没人看好。

无用之用,方为大用:mRNA 疫苗开发秘史,一开始没人看好它 | mRNA | 冠状病毒 | 科学家 | 疫苗 | 新冠 | 人体 |- 健康界 ,再比如电容屏,苹果手机没出来之前,没人看好电容屏,现在呢?

创新型科技体制应该是自下而上的,资源配置应该以零散的方式分散到下层,只有追赶别人已有科技成果才适合集中力量办大事,因为方向明确。

知乎用户 后天 发表

你在开什么玩笑?论文数量超过它们好多!

知乎用户 Samuel Solomon 发表

据说科学家早就做过一个实验:将若干只老鼠放入隔绝笼室,并提供足够的饮食。

实验期大概两年,最后被迫终止,因为鬼都不愿意看这些老鼠都经历了什么!

一开始老鼠们在完全无忧无虑的环境里展现出了与生俱来的繁殖能力,种群数量很快就使得这个笼室拥挤不堪,然后……

老鼠们开始互相残杀,母鼠不愿再担负生育责任而拒绝交配,于是公鼠大都变成了同性恋好基友。

这简直是一场灭顶之灾!最后鼠群只剩下了比较走运的寥寥无几的幸存者,等将它们放归原本正常的老鼠世界之后却发现这种变态的状况已经成为了一种无可挽回的习性与潜意识!

ps:科学家没有将实验继续下去的原因也可能是不希望看到这些幸存者强制交配抑或人工受孕之后产育的后代会不会遗传它们这些习性与潜意识罢……

知乎用户 无心道人无耻之徒 发表

禅者的诗
《片段》

它弥漫在风物中,丢在昨天的某一时刻。
它越过了山顶,在月亮的花园里阅读天空的偏头痛
在凝视自己的影像,在扑捉一粒蝉鸣。
今天的白昼有些弯曲,它觉得自己仍然比空气轻,
它在一根草尖上开始旅行,道路的斜坡属于它,
道路的光荣在拯救它的飞翔。
它改变了三月,三月在一把剪刀上颤栗或呻吟,
弥合着正在消散的云雾。
而它的影子有点儿糊味,烧焦了六十年,
它在一堵墙上讲述墙纸的故事——十年的飞翔脱落了。

似乎还存在危险,报春鸟也知道内情,
理解篱笆的透明性,夏天莫名地停在门槛上。
冬眠的喘息声,在它的骨头里泛白,它承认飞翔的徒劳,
时间依然盛大而完整,没有界限。
奶白的天空开始辩解,可以看到天空的蓝,
看到漂泊的小拖船,弄湿了云朵的花瓣。
花瓣在交换多种色彩,色彩的薄割断了几声鸟鸣,
不断修改它飞翔的姿态,留下无法触及的脆弱和骚动,
它进入灵魂的虚空,隐秘而深不可测,
从无极的片段中隔离出来,天空是三角形吗?
2011-3-8
=======================
《了悟》
打开自己捡回小命。小命里有一滴水。
在草根下活下来,活出个茅塞顿开,回答风的妙语。
在草根下扎根,在一脉根须上画问号,
在草籽的空壳里孕养生命。
以两片嘴唇亲吻着泥土的疼痛,不断覆盖生死之间的经过,
经过一个事实:不为应景而错过自己。
经过千万座村庄和城镇,经过唐宋,魏晋,明清,
杜甫草堂前停下来,修葺好倾斜的屋顶。
走进茅屋,养活好一家老小,
还爱着屋顶漏雨的日子,在一盏油灯下偏过脸来,
聆听着天伦之乐,享受着雨水变凉的慢。
2011-3-10
=================================
《戒己书》
我掰开自己,我想看一看我是不是透明的平面?
我被一把斧子斫伤,在复数里叫喊。
在喊:“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我在一个寓言里编辑着我的目录,
我的另一半在一张白纸上枉活一次。
我又将错就错,错过了桃花开花的过程,错过了疼痛。
我已经上天无路,入地无门,
我的身体开始鼓胀,有鬼魂附体。
如今,我出卖了自己的良心,身怀六甲,
在身体里包藏下许多妖精。
蜘蛛精在织网,把我的身体连接起来,布下迷阵。
白蛇精吐着有毒的蛇信子,在有意偷情,
我依靠免疫学,不许自己学坏,封死多情的嘴巴。
2011-3-1
========================
坐在安静中贴近神明
我想一个人在安静中进入安静,进入明澈。
我打开我的平面,用海水漂白,我消失在浅滩上。
而炫目的虚空在翻阅海洋,
鱼,贝壳,海藻等于海水的目录,
在生命的劫数中渐次离去,已经厌倦了存在的姓氏。
就这样,我默默地坐在石头和大海中间,
像苍鹭一样爱上一个晒盐的岛,
以一个隐喻相信飘荡在盐田里的光泽,胜过于对盐的描述。
在视线的尽头,仍有三尺苦闷在远处漂移,
犹如一个小女孩,在童话里面捉迷藏,
她的身体也轻于透明的光束。
谁在我的心里敲门?它们来自海市蜃楼,
在补充空洞的错觉,我无法分辨虚实,忽略了阳光,
迷恋一朵云的补丁,弥补我的缺失。
我像一粒沙子,在窥视大海,大海是我丢失的部分。
然后,我在一个虚构的泡沫上滑落,
爱上一些不断消失的事物,
在空白中补白,在享受空白,在空白中得以呈现。
2011-2-21
========================
《谁爱这莫测的世界》
按道理说:老天爷是不哭的,拿石头砸我。
而我不相信经书,在时光里暴走,
忘掉盐的提醒。圣经肯定不是圣旨,
圣旨是妖,在有鬼的心里卖弄神意,说起天空,
说起白云也有一个家,放过游戏的细节。
林徽因和梁思成以及金岳霖在民国
想起了人间四月天。四月天却不是方的,也不是圆的,
没有营造的法式,在我的头顶上勾心斗角。
天地之间飘荡起三座坟茔,飘落在海上,
我在徐志摩的旧诗歌里想起蓝色,
在狼毫笔尖上涂墨,涂在一张白纸上,
墨色从七窍中跑出来,四个人却各死各的。
我用法语说:“天老爷的脸怎么哭得不成样子。”
2011-2-15
《生命的 N 种迹象》
闭上嘴巴,把命嚼碎,咽下去。
千万不要吐出来,吐出来的命不会清白。
咬紧牙关,咬碎根本的白,把似是而非的身体擦亮,
擦亮喉结,擦亮胃,擦亮九曲回肠。
好吧,也擦亮人生,擦亮脱水的骨骼和盐,
擦亮命运的曲线和时空的空,
滑向无极。无极也不参与审判,在虚无的舌尖上绕过,
比眼珠黑,耳朵空,空出一种玄想。
在身体里一个妖精在训示一头走兽,
暴怒的走兽从身体的漏洞跑出来,妄想捕捉天上的飞禽,
大于一纸病历,鹰巢的一寸,莫须有的借口。
2011-2-12
==============================
自然无疆
向自然致敬!自然是先祖的宗庙,你的德行。
而你的粉饰终将剥蚀,剥光命。
你是否看见消失的命运在记载什么?
你的过往即将塞进一堵墙缝,
如风过耳。你伸出双手也捧不出自己的灰。
你需要学习隐者凝固精神,闭合七窍,在此地遁形。
或在所见之物上折转,敛气静心,
在原形上顿悟,在莫名的寒林中抹去行者的影子。
莫名容不下阴阳,是身体的深渊,
而你仍独立于风中,风仍在吹,吹走你的跷跷板。
2011-2-10
======================
内伤或证据
接下来说:没有人走在回家的纸上。
兔子的白是冷酷的,忽略了聆听的耳朵,
它的尾巴在和月亮玩游戏,在戏台上练习拔牙。
事实上兔子也忽略了我这个观众,
说我在疼痛中失眠。我和黑板形成 90 度,在汉字里行走。
我知道月亮是一面镜子,站在生活的对面,
月亮挤出的颜色根本想不到村庄。
而我站在路口感觉心口很堵,想起火车,铁轨。
也想到一种意外,在岔道上堆满枕木,
听见童年成长的细节,在轰隆隆地响个不停。
白纸,兔子和月亮在一起放电影,
我想象有点儿误差,蒙住村庄的眼睛,
想到褪色的证据,想到血。想到医院。想到包扎。
2011-2-9
===========================
宗风
我有独处的癖好,在独处中可以为自己收官。
可以哑默,哑默多于上帝的提示。
有什么不可以亵渎,思想交叉成为球体的维度,
我依傍天命,却违背天命,
天命即是窠臼,窠臼即是灵魂的明灭。
无疑,天理的运行皆无碑文,我有何妨?
我在修辞上磨刀,减去磁融入旧山水,
抽刀断水留下一丝丝过眼烟云。
冬眠的青蛙在概括他们,它们是南方的敌人,
在南方的寺院里有僧人在整理教义,
爱和李叔同在相互追逐,在解构黛玉美学,
花与尔心同归于寂。尔并非颜色。
我在巴别塔中徘徊,读的仍是《旧约》,
我无法进入鹰巢,灵魂仍是小我。
我不能在传统的定律上穿长袍,法本无法,
我打了自己一个耳光,灵魂出窍,
我非佛陀。以手翻译一下宗教,宗教正在侧身。
2011-2-7
=-===================
《吐真药》
是谁把我弄丢了?你找不到我,我也找不到我。
四十年过去了,我还是找不到我。
我想打败我的一个替身,给我注射巴比妥酸盐,
凭着两条追赶自己的美腿, 跑呀跑,
而我却如此飘忽,飘在道德之外接近暮色。
我拖着受伤的左腿,踉踉跄跄地读完孔子的功课,
在甲的年代端正自己,我却像一个回形针,
歪在回家的路上。一个影子又从甲边歪向乙边。
半个影子变成了一个喊话筒,在隔空传物,
把电话号码拨到天上,推倒一个空中楼阁,
仙女们说:“吃下吐真药之后,说谎话比说真话还难”。
就将错就错吧,我知道坐在自己心里的人不是我,
我已经把我过早地交给了一个陌生人。
我拄着时间的拐杖在追赶仇人,在收拾旧山河,
我打开自己,真实的我还是被人盗走了。
2011-1-19
=============================
老腔
在我们的村子里,每到年底便有几个人唱老腔。
老腔在箱子底上叫,叫得令人发慌,
所以,叫声越来越少,剩下六个人。
我在村头的王老六家喝酒,还有几个皮影。
我和王老六一家人说:“不吃肉喝酒,必生是非。”
他指着挂在墙上的皮影说:“皮影里的人上梁山了。”
又敲一下手锣说:“临安没有人聚义。”
我对六嫂子说:“你肯定不知道北宋的皇帝是谁?”
六嫂子说:“宋徽宗只会画画,不会吹箫。”
我说:“赵构也不会拉板胡,也不会敲打木板子。”
王老六的孩子孟儿,身高足足有丈八尺,
虎虎地说:“咱在山顶上吃风,弄醒一个良心。”
我说:“签手的帮腔是多余的。
你家有两间草房,三亩水田,养活不了皮影戏。”
王老六的老爹老妈说:“人活着不是炒三丝,
土豆、青椒、胡萝卜的戚戚小气,
顶多是 一毫米,最多是三毫米,其它全是多余的。”
2011-1-20
===============================
《舌头,或你越来越像一首诗》
——写给布罗茨基
有人敲门,布罗茨基无法藏匿起来,
神经在抽搐,收紧,面对着一群穿棉袄的乌鸦,
舌头在无语中拐弯,破坏了一首诗。
布罗茨基却像一首诗,把自己关进了土地的铁笼子里。
在有花边的街道上蜕壳,拿走寄生虫的身体,
剩下的舌头说:“我还是一个诗人,是上帝的赐予。”
所谓的诗歌仅仅是舌头的零头,
一个土地在洗漱自己的口腔,留下多少沉默的舌头?
布罗茨基在狠命地劈柴,劈柴,
劈开了诗歌的国境线,解下了麻雀的吊诡。
布罗茨基在和世界对口形,变成了讨债人,
布罗茨基说:“我再次打开自己,我已空空如也。”
2011-1-27
================================
《变脸术》
你在一面镜子里挖出自己,大显人形。
我却无路可逃。你相当于射水鱼,人贩子或老鼠,
依靠有毒的水银,在假模假样地活着。
或许,你已经习惯了夹着尾巴磨牙,
并且在一朵白云上大摆筵席,之后,描摹起香艳之词,
之后,喝起交欢酒,忘记了自己的假脸。
我坐在空无一人的观众席上,想起不死的妖精,
看见你的身体里有三个狐狸出现,
我不知道你是狐狸还是妖精,你撕开自己的第三张脸。
2011-1-30
=============================
《皆是鼠辈》
你仍在街边下棋,楚河汉界于你已经不足为奇。
你像过河小卒在过大年后和自己赌一把,输掉他们的旧山河。
你在巷陌之间跳马,出车,飞象,去追赶逃走的鼠辈,
又把昨天的大门撬开,向土地公公发难,
说:“你是否看见一颗黑星星在眼睛里摇晃?”
土地公公像一条蜈蚣乱了自己的阵脚,在地上爬来爬去,
说 “在一片土地里一个狐狸即将胜出。
而在你的两肋之上,闪电在劈开另一个仇人,
在事实上,收起一盘棋就是把凶手的账本攒起来。”
2011-2-4
========================
《七行》
你厌倦生,也厌倦死,厌倦得上不着天下不着地。
江湖传言你的画皮,重于五百年,一千年,
你的妖气太重。你在黑白两道之间不甘于冬眠。
你在有罪的身体里翻身,变作有罪的蝴蝶,
生怕遭遇僵硬,冰冷,不能举重若轻。
你在大红灯笼的好运中,踩着立锥之地的命根子,
在红色里变蓝,变成为所欲为的骨刺又撞上南墙。
2011-2-23
===================================

知乎用户 宇宙边缘的大土豆 发表

因为话语权在西方,

顶端人才的定义在西方。

足球的极端人才不行,乒乓球的人才呢?

诺贝尔文学奖不行,茅盾文学奖呢?

论技术实力,国网的超高压输电单挑其他国家服不服?

我记得我七岁的时候,我和我叔打牌(东北扑克,打娘娘),每次的主牌由他定。

所以我总是打不过他。

为什么呢?他手上什么牌多,就规定哪个是主牌。我能打得过他吗?

知乎用户 松鼠财智​ 发表

西方国家的抄袭之路:要站在巨人肩膀上,不用一出生就是巨人

之前文章《中国崛起的根本原因》,一些评论认为:

西方国家天生就是创新国家,美国天生有创新基因,中国虽取得些成果,但都是学习和模仿,永远是 “模仿大国”。

这当然是错误的,既误解西方国家,也误解创新。

西方国家,并不从一开始就会创新。

恰恰相反,美英德法这些现代强国,立国之本,也是学习、模仿来的,甚至如政治、哲学,开始也没能学会,需要千年的准备。

以基督教、民主、电磁学与核科学为例。

1

基督教

基督教,在创建之后的 2000 年里,不断塑造西方国家。

美国新教源自英国

美国长期以来主流是 “白人 - 盎格鲁 - 撒克逊 - 新教徒”,即 WASP(White Anglo-Saxon Protestant)。

他们新教徒祖先(那时还是英国人,英国新教称为清教),1620 年,驾着 “五月花号” 小船,逃亡到美洲大陆。

当时的美国,还是一片蛮荒,更没有名字。

逃亡是因为在英国受迫害,当时正宗教改革。

改革对象,是天主教。

改革前,英国从上到下都信仰天主教;改革后,分三部分:信仰天主教、英国国教、新教。

英国天主教和新教源自欧洲大陆

天主教,不是英国自创,而是从欧洲大陆传播过去的。

英国国教,是英国国王修改天主教条而来。

新教,是英国人从欧洲大陆学习过来,主要是法国加尔文新教。新教,在英国称清教,美国人的祖先便是清教徒。

欧洲大陆的宗教改革,主要由德国的马丁路德和法国的加尔文主导。

改革的对象是天主教,改革后,称为新教。其中的加尔文新教,传到了英国。

德国和法国之所以要对传统天主教进行改革,主要是教会在歧路上越走越远,不得不自救。

比如天主教会推出赎罪券制度,规定教徒做了坏事,交钱就可以赎罪。

这不仅违背本真教义,甚至违背世俗常理。

天主教会对教徒的压榨终于激起反抗,1571 年,路德在教堂大门上,张贴《九十五条论纲》,腥风血雨的宗教改革拉开大幕。

德国法国天主教源自罗马帝国

在西罗马帝国灭亡前(公元 476 年),北方一直是蛮荒之地。

德国、法国、瑞士、丹麦、瑞典、芬兰等,这些发达国家,完全不存在。不仅名称不存在,连国家组织的前身也不存在。

美英德法的祖先们,没有发明文字、艺术、政治、宗教、历史等,一样也没有。

此时的中国,已独自发明文字至少 1400 年,孔子去世已经 800 年,秦朝发明庞大官僚政治体系已七百年,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春秋》成稿已八百多年。

说美英德法人天生就会创新,中国人天生没创新基因,实在看不懂。

北方蛮族信奉的天主教,从罗马帝国传播过来。

罗马帝国以基督教为国教,后分为东罗马和西罗马,在公元 11 世纪的中世纪时期,基督教也分裂了,东罗马信奉东正教,西部为天主教。

西罗马存在的几百年间,不停与北方日耳曼蛮族征战。

天长日久,人种交融,一些日耳曼人,进入罗马军队。

由于完全没有任何文化准备,日耳曼人不懂国家治理与政治运作,更不懂罗马及希腊哲学。

他们只学会了一样东西——基督教。

基督教在罗马发展的几百年中,不断吸收罗马、希腊政治、哲学、艺术等智慧,形成大规模教会组织。教会既懂文化,又懂司法,还体恤平民百姓。

它就像一个装满罗马帝国智慧的容器,在罗马大厦覆灭时,容器交到日耳曼人手里。

日耳曼人,拿到了基督教这个容器,打开它,学习它,一传十十传百,百传千千传万。

终于,基督教收服了北方大陆人民,这些德法英美的祖先们,了解了规模组织的运作方法,摸到了政治的及格线,查理曼大帝建立了加洛林帝国。

罗马基督教源自中东

基督教并非罗马帝国首创,而是来自中东地区,由犹太人耶稣创建。

耶稣信仰犹太教,但当时犹太教规森严,教权被犹太上流社会垄断,残酷榨底层人民。

于是他改革犹太教,创建基督教,给普通老百姓带来福音,广受欢迎,传播迅速。

后来,他的信徒保罗将基督教,带到罗马帝国,星星之火,成燎原之势。

正序基督教在西方的传播过程:

耶稣在以色列附近,对犹太教进行改革,形成基督教。

经信徒保罗传播,进入罗马帝国,大规模人口学习之后,成为罗马国教。形成庞大教会组织,并吸纳罗马智慧。

罗马帝国一分为二,东罗马和西罗马。

西罗马帝国公元 476 年,被日耳曼蛮族灭亡,欧洲进入中世纪。

日耳曼人学会了基督教,并打开基督教这个容器中,装着的罗马帝国智慧。深度学习,创建规模较大国家。

中世纪基督教分裂,东罗马帝国为东正教,西部为天主教。

经过中世纪千年发展,天主教成为欧洲大陆和英国的普遍信仰。

但天主教会中出现了很多不合理条款,贪婪剥削教徒,路德和加尔文开启宗教改革,新教出现。

宗教改革之风传到英国,英国国王着手革新天主教,形成了英国国教。

加尔文新教传播到英国,被称为清教。

英国百姓信仰天主教、英国国教、清教三种。

清教徒受英国打压,逃亡美洲,建立生存据点,演变出美国。

美国目前主流白人,即是新教徒。

基督教在西方文明发展中,有穿针引线的作用。

对美英德法等国的产生,更有催生、推动作用。

但基督教并非产自这些国家,也非产自其祖先所在土地,而是大量人口,不断学习、模仿来的,在此基础上进行了相应的创新。

没有前边的学习和模仿,新教从何谈起?

2

个人主义和民主

个人主义和民主常用来标记西方国家底色,但并非美英德法强国的首创之物,而是根源于古希腊。

古希腊城邦众多,雅典格外璀璨,产生了文学、艺术、哲学、科学,还有民主。

代表人物是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他们写下大量不朽巨著,论述理性、自由、个人主义、民主等。

随着亚历山大大帝,横扫欧亚非大陆,这些重要典籍和思想,被带到西亚、中亚、北非、欧洲,保存下来。

罗马帝国崛起后,竭力向希腊学习。常派大量学生,留学希腊,学习先进文化,当时最受罗马人追捧的是 “斯多葛学派”。

后来,罗马帝国衰落,北方日耳曼人,却只学到了罗马基督教。

希腊哲学这些东西,他们看不懂。就像一个完全不识字的人,走进藏书百万的图书馆,只会觉得味道不好闻。一把火烧掉,在情理之中。

文化凋敝,典籍流失,欧洲进入持续千年的中世纪。

人们常说中世纪 “黑暗”,但这是误解。

对希腊罗马的璀璨来说,中世纪确实暗淡无光,乏善可陈。

但对于蛮族来讲,中世纪不仅不黑暗,基督教简直就是文明的曙光,是拼命也要抓住的希望。

此时,关于民主、理性、个人主义的哲学论述,在欧洲大陆消失。

民主思想在中世纪出现断层。

幸好,这些典籍,被信仰伊斯兰教的亚非人民,保留着。

中世纪后期,出现多次文艺复兴,美英德法祖先们,重新学习古代希腊罗马的智慧。

通过各种途径,甚至战争和掠夺,把失传的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的哲学经典,从亚非找回,从头学起。一传十、十传百。

关于个人主义和民主的思想,重新出现在欧洲大陆。

文艺复兴,又启发后来思想启蒙等运动,才出现民主制度和个人主义思想。

美英德法这些现代强国的民主和个人主义思想,并非土生土长,而是根源于古希腊哲学。

3

电磁学与核科学

科学兴起和发展,出现在欧美。

但科学不会凭空产生。

它的触发机制,仍是文艺复兴。

中世纪时,神权远大于人权,神高高在上,人匍匐在地。

文艺复兴,复兴了古希腊思想,其中的精髓是:人是强健的、理性的、不比神差的。

上帝可以解释自然规律,人照样可以解释自然规律。

文艺复兴连带启蒙运动,开启科学大门。

理性产生科学,古希腊生产理性。

理性重归大陆后,科学并非在某国独立产生发展,而是在国家内部、国家之间,互相启发、学习、模仿,演变创新出来。

以电磁学与核科学为例。

电磁学:

1785 年,法国科学家库伦,发现库仑定律,论证带点的电荷之间有相互作用力,并提出电和磁没任何联系。

很多大科学家同意这个观点。

但 35 年后,丹麦的奥斯特,发现通电导线能让小磁针转动;

2 周后,法国的安培,受奥斯特启发,发现了电生磁符合右手定则,发明电流计

2 年后,英国的法拉第,受到奥斯特启发,发现导线切割磁感线,产生电流,制造世界上第一台发电机,以及电动机;

50 年后,英国的麦克斯韦,受到法拉第启发,利用数学推导,将电和磁统一起来,预言电磁波存在;

十几年后,德国的赫兹,证实麦克斯韦预言的电磁波确实存在,计算了电磁波传播速度;

![](data:image/svg+xml;utf8,)

电磁波证实之后,才有了广播、电视、手机、卫星通讯等。

核科学:

赫兹证实电磁波前两年(1985 年),德国的伦琴,发现阴极管放电产生 X 射线,能使底片感光;

消息传到法国,法国科学家贝克勒尔,从矿石里寻找这种射线,发现天然放射现象;

该成果启发了法国籍科学家居里夫人,两年后,她和丈夫从天然矿石中,提炼放射性物质,发现了新的元素钋和镭;

![](data:image/svg+xml;utf8,)

5 年后,新西兰科学家卢瑟福,发现放射性衰变现象,一种放射性物质,能自己衰变成另外一种物质,并发出射线;

2 年后,爱因斯坦发现物质 - 能量转化规律;

之后十几年,新西兰卢瑟福实验室,发现原子结构模型、人工核反应等,预言中子存在;

十几年后,居里夫妇的女儿女婿,法国的小居里夫妇,发现中子存在的迹象,但他们不知道卢瑟福曾预言过中子存在,没有深入研究;

这一消息传回新西兰,卢瑟福学生查德威克,认为可能是老师预言过的中子,于是发现中子;

小居里夫妇在助攻查德威克发现中子后,又助攻美国的安德森发现正电子;

两年后(1938 年),小居里夫妇发现人工可制造放射性物质。

人工核反应,终于登上历史舞台。

4 年后,德国的奥托哈恩,在小居里夫妇研究基础上,发现了核裂变反应;

4 年后(1942 年),意大利科学家费米,在美国建立第一个反应堆,称曼哈顿计划,制造原子弹。

费米并非美国人,他在德国、荷兰、罗马等地学习、工作、研究,被称 “中子物理学之父”。他夫人是犹太人,在意大利受到排斥打压,在领完诺贝尔奖之后,没回意大利,带着核技术,去了美国。

3 年之后,原子弹在广岛长崎爆炸;

7 年之后,美国氢弹爆炸试验成功;

12 年之后,中国原子弹、氢弹爆炸试验成功。

电磁学与核科学,并非由西方某个国家独自创立,而是不同国家之间,聚集在一起,不断模仿,不断学习,互相启发,持续探索而来。

这些科学技术,离不开欧洲大陆、大西洋两岸的传播、学习和模仿。

科学技术不会孤立发展,学习和模仿,是必备土壤。

总结

基督教、民主、核科学等,是美英德法发达国家的建国之基、立国之本、强国之路,大多并非各自独立首创,而是根源于中东、古希腊、古罗马。

这些优秀的思想和智慧,传播到他们祖先的土地上,不仅带来了光明和希望,更带来了前进的动力。

他们回向古老典籍,汲取智慧。在彼此启发、模仿、斗争下,创造现代文明。

文明,是长长的链条,是交错的网络。

没有先前的学习和模仿,不会有后来的创新。

创新,不会从天而降。

它根植于大量人口的大规模学习、启发、模仿、借鉴,在此基础上,创新才可能发生。

并不会有人,天生就会创新,口吐莲花,无中生有。

学习,就是创新。

学习,是对自己的革新。

大规模人口的学习,一定会产生大规模创新。

所以,中国的创新之路,刚刚开始!

中国未来必是创新大国!

欢迎关注我的公号:松鼠财智,深度了解世界与财富。

相关文章

中国崛起的根本原因,很多人并没看透

中国在世界上的真实位置,很多人并没看透

中国的昨天、今天、明天及家国自信

知乎用户 扬清风 发表

巴菲特在三峡旅游的时候说过,那些拉纤的纤夫里面说不定就有比尔盖茨那样的人才,只不过他没有那样的机会。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所以,只要经济搞上去了,大家的生活水平提高了,不瞎折腾,其它的事情都会水到渠成。

知乎用户 大脑壳的怪蜀黍 发表

如果人多,顶端人才就一定要多的话,那么教育的作用在哪里?1895 年设立诺贝儿科学奖的时候,中国文盲半文盲率大概 90%,1949 年建国后需要抓人上扫盲班,中文都不会写,凭什么涌现出顶端人才?即便到今天,中国人均教师数、人均学校数国际排名都不高,全国仅有 4% 具有本科学历。土地再多,没有辛勤耕耘,哪来收获的喜悦?

知乎用户 成与不成 发表

毕竟发展中国家,大家都在谋生,没空科研。

知乎用户 20 多个蓝胖​ 发表

中国人最朴素的价值观是比别人强。很多人一生都在追求这个,赢者通吃,这个道理大家都懂。

所以政治上,商业上,中国从来不缺人才,大环境如此,必有人出现,走到顶端的人必然能在物质上精神上,获得压制别人的权力。

格局大一点的,所谓为民族事业而奋斗,为中国崛起而读书。本质还是为了超过国外,背负的东西太多。

落到需要一定想象力的行业,传统艺术,科学,游戏。中国一直缺人。因为这些东西不但需要决心,还需要热爱。我不信真正科学的研究者只是为了地位和金钱去研究,那能出来什么好东西。内心有热爱才有最原始的驱动力。不然那就只是个工作罢了。

当然,我国传统文化除了儒家的努力奋起,也有道家的逍遥游。也许等经济发展已经覆盖了马斯洛需求的下 3 层,需要自我实现的人,自然就出现了。

知乎用户 之乎者也 发表

顶尖人才大部分都不是培养本身的结果,顶尖人才就是一个被发现然后去支持的结果。

这最简单的就是运动员,运动员是最容易被发现然后去培养,其实其他的科学也是这样。

当一个群体足够多的时候,总会在这么群体里面有那么多足够优秀的人冒出来,他们聚在一起还会有三六九等,一层层的一直是这样,这这些足够优秀的人支持就能有希望让他们成为顶尖人才。

什么是足够的支持,这就比较玄学,只可以意会。我只能说中国足球踢不好是这么多人没有优秀的人才嘛?就一个中国足球国家队里能接纳像李娜这样足够性格的人吗?根本不可能,天才运动员有几个没有性格的,有性格的都被踢了,剩下这群听话的能玩出啥花样来?人才也一样,都是听话,都是圆滑的,这不有性格个性的谁在这类受着狗屁其。就一个中国白酒啥时候不行了,拿人才就能匹敌西方了。

知乎用户 雨路青松 发表

为什么要让外国人的标准来评价我们,我们自己评价自己不好吗?

先明确我们就是全世界人才最多最集中的地方,然后再找依据证明,凡是不支持这一点的论据,都不采信就是了。

闭上眼睛,我们就是最好的。睁开眼的,都是逆贼

知乎用户 田君达 发表

中国真正的精英在民间,自古就肉食者鄙。

西方相反,精英都能很好的用于服务社会。

中国就不同了,无论社会管理,还是文化艺术,上层都堪称垃圾,特别是音乐的沦落,简直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反而民间音乐人的作品倒是有血有肉,尤其是一些民族作品,堪称典范,听起来十分令人舒服,甚至有荡气回肠的感觉,而 “艺术届” 的东西,说他是垃圾都有点羞辱垃圾。

那么什么样的人才算是社会精英呢?

能够与民众共善、协进,具有社会责任感和真实的集体精神,能够与大家共享共荣共命运的,这样才谓之精英。

他们是自然精英,而非人造精英。

美国衡量精英的唯一标准就是他是否具有优等的品格与价值判断,是否能够促进 “公共善” 的集体进步,地位和金钱堆积形成的他们称之为人造精英,是伪精英。

知乎用户 BestTrader 发表

中国学生是各学科平均用力 你有一科学不好 高考分数就下来 但是你学的东西到头来没什么用

世界上各个领域的顶尖人才 靠的全是自学 无论是自然科学还是政治军事还是盖茨乔布斯等 中国学生没这个条件

知乎用户 农村卖油翁 发表

主要是取名问题,科技进步大奖,还不如取名祝融奖,女娲奖,或者熊猫奖。哪怕是茅台奖呢?不比科技进步好记吗?按照我江西老表的看法是风水气运问题,跟其他的没关系。

你一直让孩子学英文,尚西学,这时间花的,语言时间就占一半学习时间,再跟着别人屁股后面去设置学科,你能超过别人那才是假的。

引领全人类的合法性是什么?

带领人类发家致富,集合人类资源,发展人类科技,带领人类走出地球,同时匹配统治级的武力值。

围绕这些点科技树,用中文来点,用 VR 取代个人 PC,用量子计算取代服务器,用歼星舰取代航母,用跃迁引擎取代涡喷,用核聚变取代能源。

再构建超纬度社会,你就要什么有什么了,天天跟在后面怎么搞,自己要什么就点什么,允许普通人玩一下,研究一下,没有普通人贡献能量,哪能玩出新花样。

知乎用户 Venom Snake 发表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人才也需要发展的土壤和丰厚的物质回报,所以人才们都跑到西方发达国家了。

其实,这种问题的答案,只要不装外宾的都知道。

知乎用户 左千户 发表

因为西方和洋奴买办告诉你中国的顶端人才比不了西方。

知乎用户 无花果 发表

任何技能想要做到顶尖的话,人一定是纯粹的。无论一个人多么优秀,他的精力是有限的,如果让他学习各种各样的技能,各个方面都做到优秀,同时还需要他在某个技术领域做到顶尖,这真的是强人所难,道理很简单。

在中国讲究中庸之道,说白了就是不要追求极限,要追求平衡。对于人来讲,要面面俱到,不能特立独行。这是整个民族普遍的价值观,虽然不会强迫所有人都如此,但你不这样做,就要面对很多困难。

另一个方面,西方国家普遍社会福利好,年轻人可以有条件花费时间精力寻找适合自己的行业,可以有条件在某个技术领域追求极限。相比中国,从上幼儿园开始,自由就已经成为奢侈品了。只有少数的精英阶层能为后代提供一定的自由。竞争压力的会逼你不得不放弃那些追求极限领域的机会,转而先要保证能够生存再来。

第三点,想成为精英就要学习精英。中国的精英有 “很多” 并不是因为多么出色,或者说并不是因为他们是顶尖人才而成为精英的。顶尖人才可能只是精英们的工具。那么年轻人会学习谁?

就目前来讲,潜心修炼 20 年,不如老家房拆迁。如果已经财富自由,那么修炼是追求。如果还在生存边缘挣扎,修炼就是脑残。

知乎用户 赫尔辛根默斯肯的 发表

人口多并不代表顶端人才多啊,首先要明白的是顶端人才是需要资源培养的,我们还处于社会初级阶段,很多生来娇嫩金贵的花卉没有资源得到很好的培养教育,很多人一生都没有机会去探索发展自己的特长自己的热爱,被平庸的生活裹挟被埋没了,所以说很羡慕 00 后,也相信将来的中国 00102030 能够大放异彩。

知乎用户 share 发表

这就好比 中国人口这么多 为啥踢足球连几百万人的小国冰岛都踢不过

知乎用户 知乎用户 HG6wWA 发表

我姨妈问过我同样的问题。我看了看弟弟说,弟弟也快上大学了,学习成绩这么号,毕业了想干嘛?

我姨妈毫不思索的说了句,公务员呗,还能干啥?

知乎用户 白振森 发表

你以为中国现在的制造业大国是怎么来的???

因为 708090 这一代人受到的教育就是在批量复制工业化” 人才 “。

何为工业化人才?简而言之就是一台机器上的螺丝螺母,可替代,可复制,可标准化。

~~~~~~~~~~~~~~~~~~~~~~~~~~~~~~~~~~~~~~~~~~~~ 割了个割

毕竟除个别领域外,抄袭就够了,除非抄不到。

毕竟有句老话叫前人栽树后人乘凉,能直接乘凉的干嘛要去栽树?

先抄袭后超越你以为是开玩笑的!(滑稽)

知乎用户 木木阿木木 发表

在中国,有的时候,你的技能树点的和大部分人不一样,就意味着你是怪胎,可能要受到排挤和嘲讽,所以大多数人聪明地选择了中庸之道。

但是,要在某领域达成大师的成就,是不能浪费技能点在没有用的地方的,必须走某一属性专精的道路,而立志于专精的玩家由于在初期没有得到足够的理解和保护,往往难以成长或者早就弃号了。

好在这种情况可能慢慢地会得到改善,随着大众教育水平的提高,大家越来越能够欣赏不一样的烟火了。

知乎用户 王承智 发表

高中 — 大学 这条路成为初中毕业生首选是就是年代的事,之前初中毕业上中专,早点挣钱才是首选。

当然中专当首选的日子也不长,恢复高考是七十年代末的事。

满打满算,中国高等教育真正受重视也不过二三十年,更别说基础研究只是最近十来年才开始得到重视了。

就是几十年时间,就想超过西方,你是觉得西方有多蠢?

知乎用户 神一样的 发表

因为西方决定谁是顶尖人才的标准。

比如说福特基金赞助的人才是顶尖的。于敏啊,没有学术成就啊,所以不算人才。

所以我们要重建人才标准,让真正为人民带来实实在在利益的人也有配得上的荣誉。

知乎用户 紫云天 发表

讲道理,现在社会,学术上出成绩的年龄都五十岁往上对吧? 诺贝尔奖平均得主的年龄 59.14 岁。

普通人开始接收学校教育的时间是几岁?我们算 8 岁。

那么倒数 51 年,在该今年(2018 年)出成绩的那批人入学年龄是 1967 年。

那么 1967 年是中国啥个情况你心里没点 B 数么? 小学 6 年(可能只有 5 年)中学 6 年后是 1978\1979 年,刚恢复高考,1979 年全国参加高考人数 468 万人,录取人数 28 万人,录取率 6.1(%)。同志们 79 年中国大一新生只有 28 万人,刚结束文革的大学生以及大学教师的平均水平以及大学的设施可想而知。

那么国外大学生的人数是多少? 不要说整个世界了,我们 79 年大学入学人数可能比不上我们的邻居日本,更不要说美苏了。更何况美国作为移民国家,人才来源不仅仅是美国本土。(我详细资料找不到,春秋笔法吧)

我们何时顶尖人数赶上去?

1989 年:266 万人报考。原计划招生 64 万,后因…….. 调整为 54 万,实际招生约 60 万(含统招、定向培养、委托培养和自费生),出现了约 6 万计划外的自费生。该年全面推行标准化考试,是收费元年、军训元年,1993 年毕业时又是双向选择(包分配但可交钱买自由身自主择业,费用 4-8 千不等)元年。

1998 年:录取 108 万人

  全国高校大规模扩招始自 1999 年, 按当年统计, 全国普通高校招生 160 万人, 比 1998 年增加了 52 万人, 增幅高达 48%。

  2000 年:录取 180 万

  2001 年:录取 260 万人 录取率首次突破 50%

  2002 年:录取 320 万人

  2003 年:录取 382 万人

  2004 年:录取 420 万人

  2005 年:录取 504 万人 考生 867 万

  2006 年: 录取 530 万 考生 880 万

  2007 年,高校计划招生 567 万人,与 30 年前报考人数极其接近,但是录取比例约为 2:1。

  2008 年,高考招生人数创新高,计划录取 599 万人,考生 1050 万。录取比例 57%。

  2009 年,全国普通高校招生报名人数约为 1020 万人,比 2008 年减少 3.8%,其中应届普通高中毕业生约 750 万人;本专科招生计划安排数则比去年增长 4%,全国普通高校计划招生 629 万人。在上述 “一少一多” 的情况下,预计 2009 年高考的平均录取率将接近 62%,比 2008 年提高近 5 个百分点。

我想再过 20 年,到 98 年 99 年那批人走上结硕果的时候就会好很多

知乎用户 套路​ 发表

!?多么?13 亿印度人,每年一百万的精英,多少为灯塔国服务去了?美其名还能做高管,总比留国内有钱途得多。14 亿和 13 亿,相比基数和我们差不多了吧。

每年清北,全国最精英的人,去了灯塔国回来的有多少?

每年最流弊的学生基本集中在 985 学校了吧,211 已经大部分称不上精英了,只能属于蓝领。

国内科研环境,一言难尽,大批名校领导身子不正问题突出,前几天 90 个研究员集体辞职现在都没定数呢。

知乎用户 洛英永恒 发表

中国古代因为科举考的是儒家学问,不涉及自然科学,所有顶尖人才耗费一生精力在这上面。古代工匠也有创新技术,但是他们文化水平不行,不能总结其中规律,形成不了科学。

欧洲国家其实才是封建制度,不需要考试,精英总是那些人,当不了官的吃饱了没事精力会转向艺术和科学。

所以科学在西方兴起绝不是意外,几乎是必然的。

现在吗,中国是在补课,是在追赶,不是一蹴而就的。

如果中国古代科举加入天文地理数学等学科,那中国早就屹立世界之林了。

知乎用户 左公民 226 发表

地球人口白种人要超一半,中国人 15 亿。

我们这点人对抗白种人,百年前要找白皮调停,现在白种人要我们调停二污冲突。

谁在进步谁在衰落分毫立现。

那种狗屁倒灶的诺贝尔奖,世界杯都是白皮的狗牌。

我们和他们不是一路,关我鸟事。

知乎用户 穆然​ 发表

如果以诺贝尔奖获得者来评议的话,那么我国在这边确实做的不怎么样。

首先我们得说,什么样的人能获得诺贝尔奖。和平奖不提了,现在这个奖早就变味了,政治气息太浓了。文学奖我不懂,这个就得懂的人来说了。

其他三个奖是所谓的诺贝尔科学奖,就是物理学奖,化学奖,生理学和医学奖,这三个奖的获得者更加贴近我们心目中的诺贝尔奖获得者的形象,就是人类顶尖科学家。

首先是人才选拔这一阶段,什么样的人可以做科研工作,或者说什么样的人能有获得诺贝尔奖的资格,首先,偏科的人肯定是不行的。如果在高考中,连一所 985 大学都没有考上,基本上想研究生博士去到中国顶级的科研大学是不现实的一件事,你们说考研是公平的,但是我不得不说的是,高考连 985 都没考上,研考去到中国顶级研究机构更没什么可能,毕竟还考英语和政治,而这个世界全才是很少的,不偏科的人往往并不意味着他在各个学科都有天赋,但一定很勤奋,而一个人习惯于脚踏实地的勤奋,往往在创造力上就没那么天马行空。

第二就是人才培养这一阶段,我国缺乏一流的人才培养能力,一方面是教师队伍真的不够强,很多诺贝尔奖得主之间都是师徒关系,比如欧内斯特 · 卢瑟福,他自己是诺贝尔奖获得者,他有 12 位学生或助手先后获得了诺贝尔奖。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导师已经带你走到了以前没人达到的高度,你自己再爬一点可能就会创造新的历史,而国内的导师能力只能送你送到半山腰。

再有是研究经费的不足,这个不足以前是绝对的不足,现在可能是相对的不足,每个导师都有论文的压力,不管是谁,哪年不做项目都不行,无论文理。就是你必须得研究,无论你手里有没有值得深入研究的东西。有限的经费投给超额的项目,怎么分配?参加过评选的应该大概了解,有明显的论资排辈特点,有用的研究可能拿不到经费,本来就是为了水论文的研究,反而拿到了更多的经费。并且,虽然诺贝尔奖获得者的平均获奖年龄高达 58 岁,但是他们出科研成果的年龄则大部分在 40 岁以前,比如德布罗意靠博士毕业论文取得诺贝尔物理学奖,再比如卢瑟福那几个学生,都是三十左右出的研究成果。道理很简单,经验积累只能让你循规蹈矩,想获得突破就必须创新,而 40 岁后,人脑无论思考还是计算能力都在走下坡,创新就更是了。换句话说,科学家头脑巅峰期时拿不到足够的经费,拿到足够经费时,已经能力下降。而欧美的科研经费多数来自社会资本,往往更加的现实,使用起来效率更高,比如石家庄出生的华人科学家张锋,在三十岁那年就取得了美国博德实验室倾尽全力的资本和资源,这个在中国是无法想象的。

最后,科学家的国际化程度低,我们之前说了我们的导师水平有限,那么更应该增加与外国圈层的交流。虽然我承认很多学术交流会的本身就是一帮科学家共谋的公费旅游,找个风景好的地方吃喝玩。但是认识了后都是同行,总会在业务上共同交流学习。并且我话说回来,诺贝尔奖也是票选出来的,有选票的地方就有不客观,两个项目都够得奖标准,让谁投票谁都会投他更熟悉的项目,你很多中国科学家的研究,在圈子里都没外国人知道,就算真出了重大成果,你拿出来谁信呢?有人回去做重复实验验证吗?很多第三世界国家的科学研究成果已经出现好多年,直到文献被欧美科学家引用才重新被学界看重,这个也是学界无法回避的问题。但是我觉得中国已经是大国了,中国的科研也一定会在不远的将来达到世界水平,增加与外国的交流也是没问题的。

知乎用户 知乎用户 X91phw 发表

你要想比诺贝尔奖的话可以比 1910 年代美国诺贝尔奖人数,那才是美国自己的诺贝尔奖,和现在中国的诺贝尔奖有可比性。

知乎用户 阿瓦隆 发表

你看看大部分来中国留学的都是些什么东西,你再看看咱们国家能出去留学的对比下,就知道为啥了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看了高票答案,我有些哭笑不得

美国今天称霸关 19 世纪美国 GDP 高什么事儿?

1898 年美西战争爆发时美国还是二流国家,当时美国霓虹国力都处于急速发展时期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国家建设更是如此

霓虹到日俄战争维新变法已经 36 年,美国的强大也用了很长时间,赵武灵侯胡服骑射也没有令赵国国力一下子飞上天,商鞅变法也没有让秦国立即称雄战国(经历数代到秦昭襄王秦国才成为七雄中最强的存在)

……

美国不行?

论发展英国德国等欧洲国家比美国早

但到了 2018 年世界上诺贝尔奖人数(校友、教职工及正式研究人员)最多的十所高校分别是 [4][9]:1. 美国哈佛大学(158 位),2. 英国剑桥大学(118 位),3. 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107 位) ,4. 美国芝加哥大学(98 位),5.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96 位), 6.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93 位),7. 美国斯坦福大学(83 位),8. 美国加州理工学院(73 位),9. 英国牛津大学(69 位),10. 美国普林斯顿大学(65 位)。

美国获得的仅仅是和平奖?1901 年~2001 年诺贝尔和平奖百年得主:国际组织 20 人,西欧 44 人 ,东欧 3 人,北美 19 人(是北美不是美国)…… 到 2018 年共有 100 位得主和 22 个机构获得诺贝尔和平奖

诺贝尔奖没有意义?阿尔伯特 · 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居里夫人发现放射性元素钋和镭; 亚历山大 · 弗莱明爵士对伤口感染的广泛研究和在唾液、眼泪中发现的酶溶菌酶的抗菌作用; 沃森、克里克和威尔金斯发现改变了我们观察人体的方式,其中 DNA 双螺旋结构的发现彻底改变了对人类生物学的认识,提出的模型是现代分子生物学建立的基础,并阐明了遗传数据转移和遗传疾病的生物学特性,他们的发现为新一代治疗遗传病的药物铺平了道路; 恩利克 · 费米第一个自我维持的核链式反应的产生,也就是现代核能发电的基本原理。也是美国政府曼哈顿计划的合作者,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建造了第一颗原子弹; 马克斯 · 卡尔 · 恩斯特 · 路德维希 · 普朗克原子粒子的量子理论和宇宙运动,发现了光子的能量与波长之间的比例关系,在现代物理学中用作普朗克常数; 罗泊特 · 科赫研究了疾病的原因,并认为许多疾病是由寄生生物引起的。被认为是细菌学之父,被认为是隔离和鉴定那些引起肺结核、炭疽和霍乱等最致命疾病细菌有着超前研究的重要领导人物; 大隅良典细胞自噬机制的发现及研究; 罗伯特爱德华兹创立了体外受精技术,因此被誉为 “试管婴儿之父”; 哈拉尔德楚尔豪森发现了人乳头状瘤病毒(HPV),这种病毒是导致宫颈癌的罪魁祸首; 弗朗索瓦丝巴尔-西诺西、吕克蒙塔西发现了艾滋病病毒(HIV); 巴里马歇尔和罗宾沃伦发现了人类罹患胃炎、胃肠炎和十二指肠溃疡的罪魁幽门螺杆菌,革命性地改变了世人对这些疾病的认识; 保罗劳特布尔和彼得曼曼斯菲尔德在核磁共振成像技术上获得关键性发现,这些发现最终导致核磁共振成像仪的出现; W.C. 伦琴发现伦琴射线(X 射线);H.A. 贝克勒尔发现天然铀元素的放射性; W. 海森堡创立量子力学,并导致氢的同素异形的发现; J. 查德威尔发现中子; 汤川秀树用数学方法预见介子的存在; W. 肖克莱、W.H. 布拉顿、J. 巴丁研究半导体并发明晶体管; E. 鲁斯卡从事电子物理领域的基础研究工作,设计出世界第 1 架电子显微镜; G. 宾尼和 H. 罗雷尔设计出扫描式隧道效应显微镜; N.F. 发明原子铯钟及提出氢微波射技术; P.G. 德燃纳液晶基础研究; 赤崎勇、中村修二、天野浩开发了蓝色发光二极管(LED),使节电的高亮照明器材成为可能; 安德烈 • 海姆和康斯坦丁 • 诺沃肖洛夫在石墨烯方面的卓越研究,从而引发了电子工业的再次革命; 高锟在 “有关光在纤维中的传输以用于光学通信方面” 取得了突破性成就; 威拉德 • 博伊尔和乔治 • 史密斯发明了半导体成像器件——电荷耦合器件 (CCD) 图像传感器; 埃米尔 · 费雷他的研究为有机化学广泛应用于现代工业奠定了基础,后曾被人们誉为” 实验室砷明; 亨利 · 莫瓦桑发现氛元素分析法,发 明人造钻石和电气弧光炉; 理查德 · 席格蒙迪毕生在胶体化学研究上有卓越贡献及发明了超显微镜; 西奥多斯维德伯格专门研究胶体化学,发明了高速离心机,并用于高分散胶 体物质的研究; 阿道夫 ·O·R· 温道斯研究一族固辞和它们与维生素的关系,并发现维生素 D; 卡尔 · 波斯对改革合成氨工业体 系做出重大贡献; 欧文 · 兰茂尔世界上首先发现氢吸收大 量热而离解为原子的现象并创造了原子氢焊接法的物理化学家; 理查德 · 库恩胡萝卜素及核黄素的结构和作用作了精深的研究; 罗伯特 · 鲁宾逊是英国科学家中对有机化学反应机理作出重 要贡献的人物之一。关于生物碱的研究,当时没有人能够超越他的水平; 阿恩 ·w.K.蒂塞留斯对血清蛋白质性履的精确分析,导致了计多药物的改进。今天,人类健康水平提高,寿命延长,是与蒂塞留斯卓有成效的研 究分不开的; 奥托.P.H· 第尔斯的双烯合成反应,震动了整个化学界(无论是工业 还是农业,无论是重工业还是轻工业,都和塑 料有着密切的关系。塑料汹品在人们的日常生 活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塑料制品经济灾惠,大 入小孩都爱使用它。可是,你可曾想到达一新 兴工业能够如此迅速地发展,应该归功于谁 这人就是德国著名化学家奥托 · 第尔斯); 艾德温.M· 麦克米伦不仅是一位放射化学家,还在原于核物理研究方面有着较深的 造诣,并做出了突出的成绩; 卡尔 · 齐格勒、久里奥 · 纳塔来制造世界上最早的低压聚乙烯 的聚合反应器。从此由三乙基铝和三氧化钛组成的催化剂便脱颖问世; 恩斯持 · 奥托 · 费台尔和杰弗里 · 威尔金森制备和测定了由有机化合物与金属原子组成的所谓 “夹心面包” 结构的化合物(即有机金属化合物);A. 克卢格开发了结晶学的电子衍射法,并从事核酸蛋白质复合体的立体结构的研究; H. 陶布阐明了金属配位化合物电子反应机理; R.B. 梅里菲尔德开发了极简便的肽合成法; R.R. 恩斯特发明了傅里叶变换核磁共振分光法和二维核磁共振技术; R.A. 马库斯对溶液中的电子转移反应理论作了贡献; G.A. 欧拉 在碳氢化合物即烃类研究领域作出了杰出贡献; P.B. 博耶、J.E. 沃克尔、J.C. 斯科发现人体细胞内负责储藏转移能量的离子传输酶; 黑格、麦克迪尔米德、白川秀树现能够导电的塑料; 约翰 · 芬恩、田中耕一发明了对生物大分子进行确认和结构分析的方法和对生物大分子的质谱分析法; 库尔特 · 维特里希发明了利用核磁共振技术测定溶液中生物大分子三维结构的方法; 丹尼尔 · 舍特曼发现准晶体; 埃里克 · 本茨格、史蒂芬 · 赫尔、威廉 · 默尔纳分辨率荧光显微技术方面的贡献; 让 - 皮埃尔 • 索维奇、J• 弗雷泽 • 斯托达特、伯纳德 •L• 费林加在分子机器设计与合成领域的贡献; 阿诺德实现了酶的定向演化; 史密斯、温特他们实现了多肽和抗体的噬菌体呈现技术…… …… …… …… (* 数据不完,只是一小部分而已)

诺贝尔奖没有意义?若无意义世界各国何苦拼命争取诺贝尔奖?

如果你说诺贝尔和平奖和诺贝尔文学奖意义不大?我同意,我想这类奖项基本上都没什么实际意义,本来就是 “虚无缥缈”

但若连诺贝尔物理学奖、诺贝尔化学奖、诺贝尔生理学奖一起否定,那就是无法同意了,这三个奖项的意义并非得奖与否,而是对国家、对整个世界的巨大影响,一个发现,一个发明就有可能彻底改变人类,而且其影响往往时间十分长,甚至有些根本就是最重要的基础理论影响近乎永恒

十分不理解高票答案拿美国是二流国家的表现来说明美国今天的强大是那叫做获得如此高的支持?美国何时才彻底崛起,二战时期甚至是二战结束后?

如果仔细观察诺贝尔奖会发现国家越是强大的时期越容易获得诺贝尔奖

当然美国也不例外,随着美国国力的提升,美国获得诺贝尔奖的数量飞速提升,最终达到今天的高度,对其它国家形成碾压

霓虹 18 年 18 个诺贝尔奖是不是有很多朋友觉得厉害,但看看最近 30 年来美国获得诺贝尔奖的数量,霓虹还骄傲的越来吗?霓虹还强吗?

诺贝尔物理、化学、生理学三个奖代表着什么?代表着对世界新的发现、新的发明、新的基础理论…… 这些能改变世界的东西会是无用的????

爱国缘何成贼,像希特勒那样认为日尔曼民族更优秀就是国贼,像那些打着爱国旗帜颠倒黑白的人就是贼?

一方面天天说改革开放,另一方面对国外极其排斥,骂自己的同胞崇洋媚外,说诺贝尔奖毫无意义?究竟是爱国还是害国?

不懂外国文化大清帝国外交惨败的教训还不够吗?(自己不了解列强,不遵守国际公约,不明白国际游戏规则,一味叫屈喊冤有用吗?都说吃一堑长一智,可大清在外交上吃了多少亏?永远学不乖,因为清庭打根本上就对西方文化一无所知,它只会排斥,宣扬自己是天朝大国,从康熙无清朝亡国大清的外交一直很失败,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也没多大作用)

国强就需要科技创新,而科技创新就与新的发现,新的理论,发明环环相扣…… 科技创新创造快人一步就取得先机,发现、发明、新的理论何尝不是如此??一国一年内拥有的核心技术越多,那么实力越强,但科技创新是凭空出现的吗?基础专利最容易获得,但有价值的核心专利就像一道难以跨越的天堑,而同核心专利比越来诺贝尔奖又如同天空的浮云难以触及…… 可见诺贝尔奖难度之高,但同样说明意义重大……

一堆没有价值的基础专利远不如一个价值不菲的核心专利,而一个诺贝尔奖的理论就有可能创造出无数核心专利,一个诺贝尔奖的发明就有可能是一场革命,可以能颠覆世界,诺贝尔奖每个发现都是对世界全新的认知

诺贝尔奖的发现、发明、理论往往当时意义不大,但数年甚至数十年之后它的意义就越来越大,但是当一个国家率先获得相关知识时,它已经领先了其它国家很多…… 竞争永远是一步快步步快 ,当一个国家取得重大突破获得核心专利后,其它国家就完全失去了对抗的资格,就算要反抗也是很多年后重新洗牌的时候了

现在世界之争,实际上就是核心专利,就是科技创新的竞争…… 没有技术优势的国家财富多大都是 “空中楼阁”

股市市值可以蒸发,国家财富何尝不会蒸发?

一个国家打出获取诺贝尔奖的口号,想要的未必是诺贝尔奖本身,而是给国民科技创新的动力,国家科技创新量变到质变时自然会获得诺贝尔奖

那么诺贝尔奖获得数量能反应国家实力吗?偶不清楚,国家对比考虑的因素太多了,人口、领土、军事、外交、政治、治安、教育、福利、资源、文化等,需要考虑的方面实在太多了

但长年经常获得诺贝尔物理、化学、生理学三个奖项的国家,没有科技弱国

知乎用户 心血来潮 发表

记得有个大学老师这样抱怨过:一个小小的科级干部就可以把大学教授弄得毫无尊严。。。。。。

“当官儿” 最滋润了,我干嘛要去做顶端人才?

知乎用户 小般般 发表

很多世界级大师或顶端人才在成名前都是默默无闻的甚至比同龄人略差。张益唐们算不算顶端人才?他们成名之前发表论文很少,也没有圈内人力挺,但是国外的大学可以养他们。

国内的大学愿不愿意养这样的没圈子没 SCI 的人?特别是不知道他们以后会不会成为顶端人才的情况下?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愿不愿支持这种看似不靠谱其实金玉其中的科研人员?是不是没圈子 SCI 数量少的年轻科研人员注定会在国内被埋没?

张益唐的事情恰恰说明美国的几百年培育的学术土壤之强大,这样一个人都能有大学养着直到作出世界级重大成果。国内有大学有魄力能做这样的事吗?

是不是明白了为啥顶端人才不如美国了吧。

知乎用户 朱老师 发表

曾经有人说过,诺贝尔奖是颁发给西方国家科技精英和东方国家叛徒的。

中国经济持续四十年的发展,西方从来没有正确对待过,更别提经济学诺贝尔奖提名了,所以就算你取得了非凡的成就,他们也不会承认你是人才的!

胡连会以后台海持续和平,西方国家感受到的不是难得的和平发展机遇,而是深深的恶意!

所以所谓的诺贝尔奖,图灵奖,其他西方奖项,都有很深的意识形态在里面,拿这个来作为人才的评判标准就是错误的。

请问打败了美国带头的联合国军的彭德怀元帅,邓华将军,世界上有承认是名将吗?

没有扯什么犊子?

所以评判标准就有问题,谈什么中国没有顶尖人才?

中国没有顶尖人才,是谁在操控中国发展?难道是孔夫子,秦始皇,汉武帝吗?又是谁在建设中国,是唐太宗李世民,明太祖朱元璋吗?

中国没有顶尖人才,美国要上蹦下跳,要联合西方压制中国发展?

知乎用户 大飞 发表

政治人才也是高端人才!你看看领导身边秘书!文章写的多政治,多漂亮!

知乎用户 米地 发表

1 太累

因为东亚人太过于拼和务实,不管搞什么方面的,总会有人站出来告诉你,做你该做的,生活成本高,更累。

打个比方,996 的年轻人回家还有时间搞研究加强自己吗?所有的创新也许甚至在你我眼里都是在浪费时间,不务正业,不好好赚钱不上进。

2 低回报,因为人多而存在的粗筛选

比如设计师,程序员。你自己绞尽脑汁憋灵感你是设计师他从网上扒图改字也叫设计师。你确定你工资比他能多很多?你语法美丽灵活,活用各类技巧 get things done,他阿里云买 win 服务器远程安装 360 软件中心下载 xampp,后面来个 CMS 发布一下,你们都是程序员,没大 it 公司敲门砖,你能比他拿得多很多?在现在只要老板才有钱,高级技术人员除非硬点的领域,你压根不是白领,咱们统统是蓝领。白领不存在的。

3 没人要你去创新

你能设计出快捷直达的入脸和交互,客户就要本来就不怎么好看的,比如美团啊,淘宝啊。网易云好看?当年新 UI 吹得铺天盖地,最后发现不就是 Spotify 照搬的?

4 教育方面还是比不过人家

从小学到大学,敢问所谓天才真有特殊对待吗?一个人一口能吃完一学期的知识,那么他有没有便利途径吃更多?面对大多数的人教育,有时候确实就是在培养平庸。当你高中毕业时候你来句我想报数学系,你看看多少亲戚朋友来劝你想开点。

再退一步,多少人上学的时候就明确自己的目标领域,又多少人对着成绩单看看够得到哪个系?

5 我们自己不愿意

撇开社会,时代,教育等等。退到最底想,造成这个社会,时代,教育环境的,没别人就是我们自己。怪给过去是逃避责任甩锅,这种社会变化速度下,过去的影响消散得比冲完后的平静都快,在飞速的时代下,怪沉重的历史就是扯淡,因为沉重就慢,飞速就不沉重。每个时代都是那个时代的人自己造就的,我们看到更名牌的大学就放弃自己的领域,看到更高的薪水就一头扎进去,金钱的流动足够宏观的时候,几乎像蚁巢一样看起来极具智慧,像个老谋深算的神,我们爱钱,想越快越好拿到钱,哪怕让整个行业都收入变低,那就变得更低,我们不满足,对物质胜利的渴望到流哈喇子,不管别的把有钱人看作偶像,看作大佬,(我们怕是唯一创造了全民老公不是歌手不是影星而是富二代的独特城市文化的一群人),同时我们都不想在钱的问题上输掉,高傲到即使不合理,但只要是因为钱不够而造成的,我们都拉不下脸说这不对,而去服从一条又一条不合理的规则,“不能做凤凰男”“没房娶什么老婆回家撸啊撸去”“女孩子最能保护自己就是给自己买套房”“女孩子只有比男生赚钱多,你才会被男人尊重”。“既然你们都超一个目标进发,都想要同一个东西,就让它难得到点吧” 金钱如是说。

我承认我其实很穷,但声明下,我穷是我菜,我不反感钱,我!崇!拜!钱!如上所说钱就像一个老谋深算的神,他不坏,它甚至大多数时候让我们一直活得更好,但依然他是个有幽默感且公正的,最重要的是非常智慧的,我们怎么样行事,他便不同样的对待我们。

我们这波时代的主人,真的有想创新成为尖端人才吗?我曾经有过一段时间自称我做东西绝对 100% 原创。但后来我仔细想了想,发现…………emmmm 我心底里还是贪婪得想要金钱。那句绝对原创只是为了更好得完成我对金钱过分的贪欲。我不尊重钱,我心底里全是贪婪,我是个伪善者。

即使如此贪婪,歇斯底里,我还是个穷鬼不过我确实有过捞到钱的机会,但我肯定会把绝对原创扔掉,因为那只是个广告,我的核心和出发点决定了我的未来,我最好的结局也不会出类拔萃,也许如果我做到了,我就不一样了,我就心安理得得认为我的贪婪让我成功了然后守着我的小钱罐围绕他过完一僧,然后我现在可能在讲一些年轻人一定要把赚钱放在首位,以贪欲为核心为出发点怎样训练自己的技巧,技能。

然后让这个时代更加出不了真正的人才。

PS 我说我们,是为了简单,不代表所有人。

知乎用户 阿砍 发表

这个问题下,一大堆的精神跪族

有回答:西方自古以来掌握先进科技

有回答:中国人不善于发明,善于应用

胡说八道

中国现在在研究领域不如西方发达国家,这是事实,不能否认

有人说:诺奖得主近乎没有

有人说:现代科学完全由西方引领

胡说八道

西方近现代在科技上的进步走的是应用路线

不能理解上面那句话的的请再认真的想一想:是否所有的基础科学研究都由中国人完成,西方人在应用上下了大力气,从而在武器装备上超越了中国,打败了中国?

但在哲学、人文领域,西方直到现在还是根本没入门

别提西方那些所谓的哲学,有哲学的西方怎么会陷入现在的这种局面?

稍微有点战略眼光就应该知道,苏联解体后对待俄罗斯最好的方法是怀柔,扩大利益圈子,把俄罗斯纳入利益圈子

而不是把俄罗斯踢出欧洲,用北约和俄罗斯搞对抗,搞混欧洲的水,上下其手抢利益

把俄罗斯纳入利益圈子,虽然美国获得的眼前利益少了(实际上也少不了多少,俄罗斯的能源矿产土地资源难道不能利用吗),但扩大利益圈子,用利益捆绑盟友这个最简单的道理,美国人都不懂

明明是一个大号的孤岛,偏偏要伸手控制全世界

欧洲大陆要,美洲大陆要,中东要,亚洲大陆要,非洲要,南极北极要,连月球都要

美国你能有多少人口,多少具有顶级哲学思维的战略家来执行这个地狱级别难度的任务?

美国最初订下的目标就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反观中国,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中美两国的战略,到底谁能获得世界绝大部分国家和人民的支持?

这个世界,贯穿始终的唯有利益

特别是国家之间,友情是狗屁,利益永流传

把所有国家都纳入利益圈子,努力把蛋糕做大

每个国家根据自身实力划分利益

你没能力分少了,怨得谁来?

自己努力去

实力到了自然能分的更多

用一个相对公平的利益划分标准,争取把所有国家都划入利益圈子,而不是开着两艘航母,到处耀武扬威抢利益

更不会用一些比如投病毒啊、搞颜色革命啊、第五纵队啊、拿管洗衣粉指鹿为马说成 “大杀器” 啊这样的下作手段获取利益

这就是 “人类命运共同体” 最基础的解释

中国的这三十年,其实是在学习近代西方

把技能点全部点在应用上

大规模的工科人才被培养出来

用庞大的人口规模,规模巨大的市场推动工科(也就是应用)

现在的中国,在基础学科领域欠账很多

但国家看到了呀

强基计划是干嘛的?

初高中升学规则修改是干嘛的?

工科也就是应用已经追上西方甚至在某些学科超越西方了,马上就前瞻性的开始补欠账,发展基础学科

请问:中国的应对哪里错了???

按照那些精神跪族的说法:一穷二白的中国,硬顶着西方的围堵按部就班的先基础学科—再工科应用?

按照这些精神跪族的说法,中国只怕永远没有机会

这批人不是傻就是坏

丑人多作怪

中国人是地球最勤劳,最富有智慧,最有创造力的种族

中国人只要沉下心钻进去,下一次的科技革命必然由中国人引领

知乎用户 金丝虾球​ 发表

我辛辛苦苦求学几十年,然后终于达到了可以为人类为民族做贡献的阶段,然后你们宣扬吃苦耐劳,宣扬踏实肯干为祖国添砖加瓦。可为什么我的月薪比不过十八线小明星?

我知道有榜样在前,钱老,袁老,两弹元勋这么多隐姓埋名不求荣华。

对,他们是圣贤,是民族英雄。可圣贤万里挑一。

90 后以及以前的小学,老师说你们以后想做什么?我们说科学家,宇航员,说做大明星的被我们嘲讽。

这种情况在初中就已经被彻底扭转过来了,大家都想做官做明星,更不提以后。

说不下去,我现在看着报纸里对科研工作者满纸不求荣华踏实肯干的褒赞恶心到反胃,袁隆平去个车展对着一辆奥迪多看了一眼被记者拍下来在微博上被骂的狗血淋头。真心心疼在国内的科研工作者,明明国外有更好的条件更高的报价更高的地位

,却依然为了信念留在国内努力干活儿。

知乎用户 莽特特特​ 发表

前几天,刷到了一个郑强的视频。

大概意思:“别说西方,东方的邻居日本,2000 年至今 20 个诺贝尔奖,不汗颜吗?不警醒吗?我们除了喊人家小日本,有谁说过向日本学习吗?

思考这个问题时

可以先想想我们与日本在培养人才的制度上究竟哪里不同。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本人从小国企环境下长大,小学同学家长基本上都是企业职工,偶尔有个领导的孩子,但是后来到了大学的时候,发现好的已经重点或者出国,一部分已经在我们当地上班,当临时工。后来大学毕业到了北京,进了个外包公司,到了某央企的技术性质单位,发现人家最低 985 硕士,海龟、博士一大把,领导全是名校,造成了北京 211 本科遍地是的想法。结果有一次去了一个农村才发现,居然上了大学的并不多,而且好多义务教育结束就工作了,甚至有义务教育都没参加完的。还有就是,中关村鼎好、海龙、e 世界的这种不少,就是小地方的孩子,不想上了,就拖个朋友来北京当个学徒。估计北上广深这种都不少。所以,我们的繁荣还早着呢。但现在我们依旧是发展中国家,从科技到军事到经济,都照着人家欧美差着不是一星半点,这就是现实,不是不爱国。所以顶尖人才照西方数量少是肯定的。还有就是我本科也算是个 211,学习氛围除了考研的,其他基本也就是听听课,考考试。专科、三本,基本上男士宿舍和网吧没啥区别。家里有亲戚才 985 靠前的学校上大学,人家加权基本 80 + 啊,什么概念。但是就是这样申请国外学校的研究生也很难啊。国内 985 学校想申请藤校级别学校研究生的困难程度申过的应该都知道。所以顶端人才和人口基数没关系,和大学的学术氛围以及科学技术的基础有关系。但是我们国家这些都还不够强。所以现在顶端人才肯定和人家没法比。但是按照我们现在的发展和速度,未来我们还是很厉害的

知乎用户 罗宾老师 发表

你就随便翻一篇知乎的帖子,看看下面的评论,你就知道我们这么多人口里,有多少人都是些啥素质和知识水准

知乎用户 木竹岛主 发表

一个地方给你讲情怀,讲奉献,不给好待遇。

一个地方不当给你讲情怀,还给你好待遇。

想问下怎么选。

知乎用户 无尽星辰 发表

泱泱大国,不缺人才。缺的是顶端,这个顶端的评价标准,在我而不在彼。

知乎用户 烦了 发表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恢复高考到现在才 40 多年,诺贝尔奖得主获奖年龄平均 65 岁,而精英都是需要很多机会培养的,共产党军队建立的时候,团长,师长可能年龄就是大学刚毕业的毕业生年龄,政治委员之类的年龄也差不多,这些都是精英,可是淘汰的和成长的过程都非常残酷,试问现在年轻人几个有机会,年轻爹妈管,工作上司,老板,而且一切朝钱看,忽视努力付出的人,而且国内知识很廉价,国企很多人才放国外都是年薪百万美金,国内年薪十几万人民币,制造业山寨,没得产权保护,也就不注重研发,也就不注重专业知识人员,你说这样哪来的成长动力

知乎用户 甜心汽油弹 发表

中国人生下来叫 “人口”,吃喝拉撒是毕生之愿。

西方人生下来叫 “人力”,一个人一个脑子,整体下限水平还有一个基本权利叫选票。

知乎用户 于心 发表

**  简单直白的说,当一个人不具备可以给予他人温暖的能力,甚至都成为不了自己生命里的光,只能自己和自己蹉跎。**

  在大概率上,有一部分人,人格发育很不健全,总以最高的标准要求别人更以最没有底线要求自己,总认为自己最正确的苛刻别人也和自己观点一致,误把中伤他人理解为很牛掰,拿着无知当有趣实则现实生活中不堪一击只会撒泼打滚,讨论问题永远片面又不自知,阅读能力差理解能力更差,日常是很闲非常闲相当闲……。

  于是,在人格基数普遍不及格的前提下,顶端人才的长成环境堪忧,数量出现也就趋向于非常小比例。

  要知道,人能成为顶端人才,以及在精神层面能有升华自我的追求,离不开整体国民素养的滋养,靠国民素养完成滋养是很重要一环。

  其实这方面的问题,在全世界每个国家都或多或少的存在,只不过从人口基数上中国偏严重。

  再加上,国民素养的体现应该是在爆发全民都会参与进来的事件的时候,会是一个素养和素养之间可以相互制约的情况,而不是素养欠缺的完全压倒有素养的一部分。

  从人口基数上来讲,那怕是八国联军入侵,甚至日军侵犯的时期,中国的国民素养都是有保障的,并没有出现需要外来人才补足的局面,可是在某一次事件之后,素养低的能闹腾的爱耍混的大面积保留了下来,可以和这部分人形成相互制约的却只剩下小部分仅存了下来,加剧了恶性循环。

  再加上中国的人才是自我养成,西方的人才却是全球资源汇总,所以西方人才的数量,才可以和整体国民素质无关,中国却是不能不相关。

  同时,中国在进步在向前走的时候,西方国家并没有裹足不前开倒车。

  2020 发生的疫情,对西方国家来说,会是一次大洗牌,但洗掉的,不会是顶端人才。

知乎用户 发传单 发表

中国顶尖人才比西方多不多我不知道,但西方绝对比我们更懂如何善待人才。那就是……

钱钱钱钱钱钱钱钱钱钱钱钱钱钱钱钱钱钱钱钱钱钱钱钱钱钱钱钱钱钱钱钱钱钱钱钱钱钱钱钱钱钱钱钱钱钱钱钱钱钱钱钱钱钱钱钱钱钱钱钱。

人家寒窗苦读二十几年,你给他们念一段

观自在马恩,行深共产主义正法时,照见大山三座,去一切剥削。

共产法,力不异关系,关系不异力,关系作用力,力决定关系,上层建筑亦复如是。

共产法,是诸法之圣,不剥不削,不压不迫,无阶无级。是故世间,无奴役,无阶级斗争,无资本逐利流血,无帝国驱民争战,无国界乃至无种族界,无资财亦无私有制,乃至无私心,亦无私心尽,无人各为己,无失亦无得,以公有制故。

封建国家依共产主义正法故,能抗地主;无地主故,无有恐怖,远离利贷盘剥,地自归民。

资本国家依共产主义正法故,得灭尽政客财团权贵果。

故知共产主义正法,是救民法,是利民法,是解民法,是利世界法,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

故说共产主义正法,即宣言曰:无产无畏,惟失锁链;革命火掠,得全世界!

有个屁用啊。人家可没那么高的思想觉悟,就是个普通人,名利和金钱才是第一。

知乎用户 西日韩留学吕老师​​ 发表

首先,我们的教育体系就不是去培养专门的技术和职业的人才。我们的选拔方式更多的是依靠全方位的考试和综合的选拔。所以就是每一个人的知识面和了解程度是很多,但是真正精尖的去研究一些理论知识的是很少,而且咱们的研究和科研环境也并非很好。

同时,我们很多的职业化的这种东西还是比较少出现,这种职业化的体系确实会带来很多这种专门的技术人才的提升。

所以我觉得教育体系的不一致,可能就会导致这种人才培养的方式的不一样。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可能就使得中国的人才可能更聚集到某几种环境下,比如说研究院,或者是一些技术发展创新的学校,而不会说多角度从社会基层和基础的层面上去选拔,考核制度和体系也是比较单一。

知乎用户 知乎用户 f5Ky9q 发表

本质上,理论研究、哲学探讨,乃至有一定水平的音乐美术戏剧,都是高端产品——它们的背后,需要一个庞大的有闲阶层,要不然英国戏剧为什么那么牛?至少从业人员不需要毕业后立刻找一个工作养家糊口买房结婚。。。

知乎用户 iBankSavage 发表

因为人才还没起来,就被各种既得利益者踩下去了。

知乎用户 温酒 发表

中国人口多吗?

西方国家算上日本,虽然可能每个国家人口都没比中国多,但是总量翻中国多少倍来着?

知乎用户 知乎用户 F77jJz 发表

人口庞大到一定地步,就会出现踩踏效应和劣币驱逐良币等等一些负面现象,导致本来可能成为大师的天才因为内卷,争夺生存资源和空间,而早早毕业去工作挣钱,失去了在高等学府里继续深造的机会。

所以对于任何一个国家人口不能过多,也不能过少。

未来只有 7 亿人的中国,将是最发达的中国

知乎用户 h 汉唐气象 发表

胡说什么!胡锡进张维为金灿荣还有那个养鸡养带鱼的,都是人类的顶尖人才

知乎用户 Chris 柏 发表

我在加拿大出生的中国人,是 84 年生的老呀姨,工作有十多年了。

我的工作性质可说是游遍英美欧澳及亚洲,簡單說就是遊遍全球多年。

我不觉得祖国的人民比世界各地差,就拿清华大学的高才生与英国剑桥大学的高才生比一比。

我简单说一句吧,如果比赛不是用英语为主,祖国的学生绝对不会与其他人打成平手,用英语为主,则打了个平手。

第二语言,是令人淡化别人才能的其中一个元素。

至于科技,很多祖国的同胞会因为各种原因,认为西方国家的科技最顶尖,但其实道理就像…

“祖国有很多厉害的武侠,但他们没有去参加奥运,所以很多奥运的奖项貌似只有「外国人」拿到。”

这只是一个滑稽的比喻,但事实上我发现很多很多同胞的眼睛都往外看、于是崇拜,但其实忽略了自己国家里头还有很多比外面强大的好东西。

至于一堆跟我搬弄出「世界地位」各种什么榜的来说祖国不及别人云云的人,我只能说,他们极大多数都没有在实制的西方社会生活过,而就算有,也不深入融入社会体制,简单说,就是对外国不理解深入,只看表面新闻、数据等等,隔岸观火,把火灾看成世界最美的烟火。

那些人总忽略了,什么世界地位、世界大奖等等,是否每一项都允许中国人参与? 又是否有中国人参与时都能做到公平公正无私?

去过 NASA 参观吗? 里面绝大部份工作的科研家都是黄皮肤黑头发的,但每每 NASA 做宣传时,镜头不会拍到满屋的中国人;世界各大建筑工程,例如各地海底地铁、山坑中的铁路等等等等,有多少故意从中国招揽的工程师,但同样,镜头、照片里的,一个黑头发都没有。

比如说,澳洲的悉尼大铁桥,就算工程设计的是白人,工作的员工是中国劳工,但是,留下来的历史证据,一张照片都没给中国劳工拍下来。

举这些例子,并不是替祖国同胞喊无谓的冤,而是想告诉那些「外国什么都比祖国好」的极端同胞一句,「你所看到的 “外国” 与实制的实况不乎」。

筑桥的中国劳工,尚且要在历史里埋藏,对世界有贡献的绝大部份中国人,若没有各种非得留下历史、功要告世的理由,都会被西方国家淡化甚至是透明化。

所以,跟据渺少的我在西方社会出生长大活到今天的人生阅历,中国人,首先是被自家人看不起,而自家人越是不团结越看不起自家人,越是会被世人轻贱,越是盲目崇拜外边的人,越是被人以轻视的眼光招待。

他国、各国都有好的东西,参考参考可以,盲目崇拜的话,只会变成被人轻视的傻人。

人不能没了自信,而自信是来自于自我认同。

中国,从不比别人差,当年合八国之力,也灭不了咱们,今天若中国对世界没有威胁性的存在,各国烦不着天天磨拳擦掌。

有很多人认为,祖国人民还是要靠外贸来生活,但他们不知道的实况是,当很多年前,祖国成为世界出产大国时,全世界的大型国家就依赖着中国,你们看看,澳洲的惨况、再细心看看欧洲到美国的惨况,没了中国这个合作伙伴,2020 年死的死,供不应求的商业闩的闩,等等。

就算不认同祖国是强大的人,但愿他们能做到把祖国与世界看齐,平肩。

世上有很多「赛事」是不公正的,而更多的时候没有中国人参与。而以那些赛果去判定中国人的地位,更是可笑。

知乎用户 风无名 发表

跟 GDP 没有关系。唐朝、清朝时期,GDP 的占比其实是很高的。

真实情况是:

多数人太穷,无法搞科研;

少数人在金钱上足够富裕,而对科研无兴趣

总结一句话就是民族劣根性而已,尚未进化成正常人类而已。

——

这也要审核?尼玛迟早得完

知乎用户 祝珩 发表

你放心,出得来(看到拿中国和整个西方比还是笑了)

只不过西方现在把持话语权,还需要世界慢慢习惯中国而已

以前中国人体育不行,总是有人扯到体质上来,说什么黑人体质好,白人也不差,黄种人最差,但是智商高

有了刘翔,有了苏炳添,有了一代代中国人站在领奖台上,拿事实打人种论的脸

狗屁! 富裕了,营养上来了,一样有好体格

一个占全球人口五分之一的国家怎么可能出不来人才?

换句话说,出绝对能出得来,和营养问题一个道理,需要时间

我们的义务教育才普及到初中,本科学历占总人口的比例还不到两位数,什么时候达到一半了你再看看这个问题

这个过程也伴随着话语权的问题,西方的奖项,西方人颁奖,你觉得会不会偏心一点?

慢慢来,只要不出幺蛾子,早晚都得是中国的

知乎用户 zmx 发表

小硕一只,国内读研,工作外资。

说说总体感受。

1,国内很多企业不愿意试错,不喜欢错误,觉得错误就是丢人,负面信号,所以导致很多东西总想一蹴而就。

2,做事真的很敷衍。看下老外写的技术文档,你就感觉后面一个碎碎叨叨的大妈,什么情况都跟你翻来覆去的说。可能细节太多遮盖了主体,但是肯定让你觉得人家是真正动手做过的。

然后再看下国内图书,技术文档,哎,怎么看着这么眼熟,哦,原来是抄另一本书的。

3,没有什么深度思考。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上高中数学和物理,老师从来不会,也拒绝说为什么这么算,只教一些常见通用课本上的方法。因为,怕我们高考答案超纲,一分也拿不到。包括初中,小学。

我不知道求知欲算不算在智商范畴内,反正目前来看,国内教育会走两个极端,要不就是什么都不告诉学生,让学生自己瞎猜,就是不告诉,让学生打开脑盖想 - 对学生的求知欲造成挫败。

另一种是指定某些方法,其他方法不能用,再简单好用的方法都不对 - 让学生丧失求知欲。

知乎用户 霄霄 发表

什么是顶端人才?

这个认同是西方认同? 还是中国自己认同?

如果不能把问题弄清就去问问题,就非常偏颇了。

比如专利申请,欧洲统计与美国统计就不同。

在欧洲中国专利申请就是第二位。

而在美国第二位的永远都是日本。

是中国专利不在美国申请吗?

当然不是,他不承认你的专利,你有什么办法?

那么现在中国处境就非常尴尬。

好像一个勤奋好学的人,他才华横溢,但是就不被世界顶尖精英所承认。

怎么办?

按照西方人逻辑,要不皈依我主,成为我的附庸。要不和我一战,我用绝对优势碾压你,或者被你所打败。

似乎没有第三种方法。因为在欧洲人 1400 年历史中后进对于优势的行为不外乎这两种。

但是在中国 3800 年有文字历史中似乎应对的方法还是很多的。

比如中国目前就用朱元璋方法,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

大家闷头发展科技不挺好,反正做出来你们这些也看不见,看见也不想承认,承认还说我们是山寨,逼迫我们公开秘方。

有这时间和他们打官司,在他们面前证明我们厉害。真不如,思考如何将科研转化为生产力。

知乎用户 慕白​ 发表

顶端人才比不了西方,但是中国的发展速度却远超西方。这又是什么现象?

是不是从某种意义上证实了人民史观的正确?

不少人受到英雄史观的影响,而放弃了唯物辩证的思考,估计题主就是其中之一。

西方为什么极力推崇英雄史观?为什么在西方文化里英雄是永恒的主题,无论是古希腊神话,还是现代的好莱坞电影?因为英雄史观可以夸大精英的力量,麻痹和削弱底层民众的反抗意志,进而为精英贵族的权利巩固提供情理法的支持。

中国是个史学大国,也是个史学强国。中国的主流文化已经实现了从英雄史观到人民史观的转变,人民即是英雄,英雄也是人民。

看看人民创造的历史:《如愿》

知乎用户 刘式发电机 发表

文凭不高,水平有限,tb 刘式发电机说:明白这个问题,只要看看晚上七点的电视,就能找到答案。

西方怎么开会?辩论、互怼,四票对六票,三票对七票。如同想买到称心的车,必须德法日韩、自主品牌,各店询价各型试驾。

东方怎么开会?全体鼓掌、一致举手。就像只有一个品牌 4s,想有车代步,车贵费油毛病多也要买。

只要人口不太少,经济文化基础不太差,哪都不缺人才,关键是培养选拔机制。

如果诺奖 3000 年前就有,中国百家争鸣的战国年代,获奖者肯定多,到了罢戳百家独尊儒术时期,自然少了。

知乎用户 修道君 发表

文科被西方政治正确引领,暂且不谈。理科诺贝尔奖得主大多数多大年纪呢?50.60.70 岁,这些年都是什么时候出生的呢?1950 年~1980 年出生的人,这个时间段,大多数国家都在战后复苏,全面发展阶段,而中国国内什么情况?这种情况下能有好的基础教育吗?今年去世了几十个两院院士,为啥这么集中?大多是 90 上下,也就是在 1930 年上下出生,基本都跟西南联大沾边,wg 之后被请出来的。不出意外的话,之后会出现一个较长时间的人才断档。至少 30 年。

而国内,1980 年到 1990 年,除了一线城市沿海城市之外,国内都在朦朦胧胧复苏中,等到 1990 年,中国地域上来看,全面发展,全方位腾飞。等到中国出诺贝尔奖,早的说,要 2050 年前后(中间不排除零星出一两个),之后一发不可收拾,不出意外,能甩第二几条街。我们拭目以待。

教育属于上层建筑,基础是经济。而且人才的培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思想的转变至少需要三代人,第一代完成资本原始积累,第二代完成思想转变,到第三代才能彻底激发出来,站在资本上和思想的高度上,继续凝结和升华,而且中间不能出意外。中国人口基数大,已经走到了第二代,第三代正在读小学。

待到那时,文科也会引领世界,中国弯道超车。一超多强,会变成两超多强,而不是冷战时期的两极对立。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不也是说了吗,20 世纪 50 年代如何如何的,具体的词忘了,反正是全面更好的意思。

知乎用户 rossetta 发表

本来我们在点自己的科技树,后来由于 “众所周知” 的原因,寄生在美国的科技树上了。

攀龙附凤,因人成事即可,固不用自己飞。

知乎用户 郭用心 发表

因为这个西方 = 欧美 + 日韩 + 东南亚 + 印度,最后还得加上中国。因为西方有大量的人才来自于中国

知乎用户 张小猫​ 发表

因为改变土壤需要时间。

现在取得成绩的人,从小开始培养,他小时候中国和西方的差异比现在大得多得多。

其实现在的 90 后,00 后比我们的 60 后,70 后在同样的年纪优秀的多,只是还需要时间。至少他们已经有底气不加班,直接怼老板了,我们当时还真没这个想法,这就是进步。

举个例子,我在我那代人里算会读书的,可是我初中的时候绝对没有机会去世界各国玩,用英语讨论 Covid。但我朋友的孩子,成绩还是不太好的,已经会用英语唱 Rap 了,不敢想成绩好的会怎样。现在大多数孩子都学了一门乐器,作为兴趣爱好。我们那时候只有家境好特别有天赋的孩子才能学。

所以,我们需要的是再来几十年和平和高速发展与世界共同进步的时间。现在的小朋友长大了会比 90/00 后更优秀的。

知乎用户 一心博士 发表

只是时候未到,饭要一口口吃的。

[

一流大学、小镇做题家、高分低能?中国诺贝尔奖何时赶超美国?【一心博士】

一心博士的视频

 · 19.5 万播放

](https://www.zhihu.com/zvideo/1299084093494296576)

知乎用户 肖桐 发表

因为知乎上的老外比较多,中国永远不如国外,否则他们去国外就是扇自己耳光。

我算个另类,去了之后,算是比较实际的吧,真没觉得清华培养不出顶尖人才。

再者,搞学术,跨 domain 如隔山,您所谓顶尖的标准又是啥呢?反正 nips 数量来看,中国人真不少。

知乎用户 夕阳 逝 发表

培养顶端人才需要时间啊,诺奖获奖平均年龄大概在 60 岁,中国改革开放才 40 年,未来的诺奖学者可能还在读博士,2050 年前一定会有诺奖井喷的。

知乎用户 悲伤的奥德赛​ 发表

全文约 1700 字,阅读大约需要 4 分钟。

首先排除人种的原因,因为日本人也是黄种人,但他们在总人口只有一亿多的情况下依旧拿到了 29 个诺贝尔奖,名列世界第七。另外,很多欧美籍的黄种人也是各自领域内的学术大师,比如钱永健、李政道。

(美籍华裔诺奖得主)

我国出不了顶端人才,主要是环境的问题。

我们国家目前最突出的矛盾是:**人口过多,人均资源太少,**导致个人如果想要过上富足的生活,往往需要付出极大的努力去争夺资源,而且这种竞争是较为单一化的,那就是读书和考试。

**但可笑的是,这种学习模式很多时候是没有意义的,只是做着机械重复的工作。**就好像一种学习与否都不会对整个知识框架的理解有太大影响的题型却需要反复练个几十遍,这种行为却仅仅只是为了拿到更高的考试分数。这导致很多聪明人的精力和时间就这样被白白荒废,不能把时间最大化效率地利用起来,脑中形成的知识体系也十分地死板。

(高中课堂上埋头苦读的学生)

另外,一些学生的天赋 buff 也许不在做题上,但是他们却有着非常强的批判和思考能力,但唯分数论的人才筛选环境致使他们无法进入好的大学,才华得不到发掘和培育,最终落得个泯然众人的下场。

**反观西方发达国家,他们地多人少,人均资源丰富,社会福利很好,人们不太需要为生计发愁,竞争烈度也弱很多。**可能他们的一个水管工拿到的薪水都足够支撑他在大城市买车买房、吃牛排吃鹅肝,而且这份水管工的工作不需要是美本 top5 才有资格应聘,你只要读个专科学校出来就能得到这份工作了,这在国内是难以想象的。我们学到的知识在出社会之后很少会用到,而欧美人却能各司其职地运用自己学到的知识,不会让知识成为一种划分等级身份的工具。

欧美人优渥的生活条件给了他们更多能专注于自己热爱领域的时间,他们本身的天赋也能被应用在自己喜爱的事业上,这就使得他们每个人的才华都能被最大化地施展,顶端人才自然如过江之鲫。

(上世纪西方著名学者的合照,这些人都曾改变过人类科学史的进程)

爱因斯坦当初是在瑞士当专利局文员的时候,靠着上班摸鱼的时间琢磨出了相对论。

牛顿是在黑死病流行期间回家乡避难休假,坐在苹果树下发呆,被砸中了头才发现的万有引力定律

甚至是我们国内最有名的科幻作家刘慈欣,也是靠着一份电厂工程师的体制内工作,才有时间去思考宏大的宇宙级命题,最终写出了《三体》这部鸿篇巨著。这也间接证明了我们出不了顶端人才不是因为人种,而是因为社会环境过度高压,导致人们没时间和精力琢磨阳春白雪

有钱有闲你才能发现别人发现不了的,整天忙这忙那,没有一点时间去天马行空,你能发现个啥。发现头发越来越少吗?还是发现房价越来越高?

**还有一点就是文化因素。**我们中国自古以来就有 “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的观念,大家都想着当 “人上人”,为了博得他人的关注和认可而拼命奋斗,又有谁会去专注那些在他人看来是无用的东西呢?但整个西方的科学体系,却正是从那些“无用之学” 一步一个脚印发展成现在这门影响了整个世界的显学,西方先哲们对大自然产生了纯粹的兴趣,然后研究它,再把自己研究的成果记录下来,才有了现代科学的雏形。无用之学,却衍生了无数影响人类进程的大师。如果整天想着当官、写些读书人的酸腐文章,你能当个啥顶端人才?难道是官场人际学大师?

另外,**我们国家的人学习的热情是世界一流的,但大多数都不擅长反思和质疑,只是一昧地吸收和重复书中的观点,但质疑精神却才是科技进步的源泉。**孔子也曾说过 “学而不思则罔”;只是一昧地学习,却得不出自己的独到见解,那这和机器人又有什么区别?电脑学得还比人快呢,但你能说电脑比人聪明吗?西方的天才们大多数都是充满质疑精神的。

![](data:image/svg+xml;utf8,)

(爱因斯坦也曾质疑过牛顿 “时空是绝对” 的观点,最终提出了相对论)

答主认为我国目前的主要矛盾,是怎么把蛋糕做大,以及怎么把蛋糕分得更合理。只有人们过上了不愁吃穿住行的生活,才能有时间去思考社会、思考人类、思考宇宙这些抽象的命题。

并且我们应该停止宣传 “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的这种愚昧论调,让每个人都能把心思花在自己热爱的事业上,而不是功利主义在每个人心中生根发芽。

内卷如若再进行下去,我们面临的只会是死路一条,虽有世界上最多的人口,但顶端人才数量甚至比不上欧洲的一个只有几千万人口的德国、英国。

知乎用户 宋思远 发表

中国人口这么多,为什么足球踢不赢西方?

什么时候实事求是,踏实肯干不再是一句口号。

知乎用户 奋斗 发表

我笑了,你拿国外的奖项和国内的的人才做对比。是否只有获得诺贝尔奖才是人才。还有诺贝尔奖不是今天提出成果第二天就颁奖了,他的验证要十几年甚至几十年时间。你想想我们国家几十年前有什么。这就是诺贝尔奖不多的根本原因。

知乎用户 银河集团​ 发表

中国的人口虽多,但是受过顶端教育的人却很少。考虑到诺贝尔奖超过 90% 的博士比例,中国博士的绝对数量都远低于美国,质量也没道理比美国更高。凭什么你的顶端人才会比西方多?

想要提高顶端人才,先提高教育水平和教育投入。人口是潜力,是上限,中国的潜力远高于美国,但是你不去真抓实干,那这个潜力就永远只能是印度式的。不追求科学理性而喜欢盲目幻想,那中国的未来也只能是印度式未来。

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为了配合香港经济的高增值和多元化发展,2018 年 8 月 28 号公布首份人才清单,首批纳入 “香港人才清单” 的优秀人士将来自以下 11 个专业类别:

1. 资深废物处理专家或工程师

2. 资深资产管理专才

3. 资深海运保险专才

4. 精算师

5. 资深金融科技专才

6. 资深数据科学家及资深网络安全专家

7. 创新及科技专家

8. 造船师

9. 轮机工程师及船舶总管

10. 创意产业专才

11. 专门解决国际金融及国家与投资者之间纠纷的争议解决专才;及拥有处理来自投资或东道国跨境交易的专门知识及经验的业务交易律师而这次公布的 “人才清单” 内的专业人才,将通过 “优才计划” 申请来港定居,并且可以在 “综合计分制” 下额外获得 30 分!

也就是在原有 “优才计划” 的基础上,获得了一个加分项!假如 “优才计划” 是一门考试,“人才清单”就是一道附加题,如果拿下了这道附加题,你有可以拉开至少 30 分的差距!

快来评估看看:

香港优才计划自测_香港优才计划打分_香港优才免费测评 - 银河移民官网

你是不是也可以获得这额外的 30 分呢?

知乎用户 tomatsh​ 发表

1. 中国教育把最激烈的竞争放在高等教育以下,美国把最激烈的竞争放在高等教育及以上。

2. 社会经济发展因素。中国科研起步晚,历史欠账(比如硬件、软件积累)太多,给足够的时间能赶上。其实过去十年在飞速追赶甚至部分领域超越。微观上,很多优秀的人才并非不擅长、不喜欢做学术,而是家庭经济因素放弃走这条路(相比欧洲在几十年前进入高福利状态,这个现因素的影响会在接下来二十年显著降低)。

知乎用户 律师李大壮​​ 发表

先问是不是,再问为什么,高赞回答就是典型的 “都是制度的错,愚民民主赛高” 理论,懒得评价

回到问题本身,为什么,因为时间不够

新中国成立也就 70 年,从一个农业国家走了点弯路追到了世界老二的位置

这 70 基本上相当于西方从大二升到大四,我们同样的时间从一年级升到了大三

西方从领先几百年,到现在部分被中国反超

如果只看之前,中国的 “顶级人才” 当然是比不过西方

但是按照如今这个追赶速度,未来超越西方是妥妥的,顶端人才比肩乃至超越西方也是妥妥的,我们现在只是需要更多的时间

PS: 我估计 100 年后的知乎会有此题的后裔问题

“为什么百年前有人在知乎提问‘中国人口这么多,为什么顶端人才比不了西方’?”

知乎用户 1984 的佘乐平 发表

要么进体质要么去米国,既然是人才,肯定不傻。

知乎用户 方应杭​ 发表

爱因斯坦出生的时候,慈禧太后还没死。

知乎用户 尽力而为的人 发表

中国人口这么多,为什么基础人才还是很少?许多工厂还是招不到人?有以下这几点原因。

1:14 亿人口,包含有梦想与没有梦想,不爱工作的人,【无业游民】这个词了解一下。

2:【看某一个行业很赚钱,大家都去做】的思想依旧还存在。

3:大陆的思想启蒙教育有问题。

知乎用户 孙鹏. eduzhixin 发表

玩过文明的都知道, order / communism 主要是造建筑快. democracy 通配槽, 可以多弄伟人点.

哈哈哈.

中国没有神谕 oracle.


抖机灵结束.

我认为, 主要的原因是很多政策的制定和执行, 会对于顶尖人才的发现和培养不利.

如果学生难以接触到 “超纲” 内容, 或者 “竞赛” 机会, 会导致这样的 “人才” 在小时候不见得有机会发现自己的天赋方向, 不见得小时候容易被有资源培养这样人才的学校 / 机构 / 老师 (伯乐) 发现. 千里马常有, 而伯乐不常有. 伯乐看到了马, 想看看是否为千里马, 让马跑两步, 有人看见了, 举报. 伯乐被罚. 和美国做一个简单的对比, 美国其实是小学 / 中学阶段, 有大量的官方主办 / 民间主办 / 学术组织主办的各种比赛, 各个学科都有很多. 参与人数比例也很大. 其中当然有很多很 local 的是为了鼓励教育为目的的, 哄孩子玩的那种玩票比赛. 但是更为关键的是高水平的竞技和比赛, 也有很多很多. 尤其是生物医学有关的, 比中国多一两个数量级. 理科竞赛方面也很丰富. 就那他们也用来筛选国家队的比赛, 参与人数每年也在 1w 人左右. 大概相当于中国的复赛的参加人群比例. 目前的政策是竞赛不允许对学生收费, 初衷是很好的, 不给学生增加经济负担, 但是结果就是竞赛委员会每年少了几千万的预算. 同时又限制民间的参与, 这就使得竞赛活动的举办捉襟见肘了. 从尖端人才的角度, 如果么有足够的比赛机会, 甚至是不知道有啥比赛的状态, 一些人才可能就此埋没了.

还有就是是否允许学生超前学习的问题. 禁止多数学生进行超前学习, 肯定是对的. 但是问题是怎么操作呢? 是否禁止所有人超前学习? 尖端人才需要超前的学习才能满足自己的好奇心, 但是怎么划分这个界限? 智商测试一刀切? 海选, 搞个最强 D 脑? 是否对尖端学生进行分层次分档次, 阶段性培养? 谁来定人数? 谁来给预算? 如何解决家长认为自己孩子很好需要超前培养的问题? 实际上, 在一些地方有少年班的培养机制, 但是因为人数有限, 教育资源很有限, 造成了很严重的争抢. 大众是不满意的. 这个时候是扩大供给? 还是让大家都别搞了, 然后少数人偷偷搞?

其次, 社会发展的阶段和文化大环境的惯性. 也对现状有很大的影响. 现在的中国社会中,顶尖科技人才的受重视程度和待遇程度还不如美国。 企业向高校 / 科研院所 / 科研小组的捐赠, 企业主导的科研项目本身,中美都有很大差异。 这些都对顶尖人才的出现是有影响的。 这不是一个简单的用人口数量就可以直接堆上去的事情。

一些行业是很需要积累的, 而且积累的加速比较困难. 比如生物医药, 比如航空航天。

知乎用户 helloworld 发表

国民老公这种有钱有闲的人,按理说最应该有些超越世俗的理想,但每天想的不是发明创造,而是搞钱。而且知名度还蛮高,弄得人心浮躁只想暴富,实在是一种错误的示范。这些人多在媒体呼风唤雨一天,人才就会晚一天出现。所以这些人的鸡毛蒜皮的小事应该禁止发表,公共人物的私人生活应该与公共形象切割开,凸显作为劳动者的本来面貌。

知乎用户 嘉天​ 发表

所谓顶端人才有很多定义方法,但是共性的特点之一是要有创新力

如何激发一个人的创新力呢?

清华大学社科学院院长,积极心理学专家彭凯平教授,在《积极心理学——快乐如何激发创新》这节课中,有一个观点:就是要让人经常处于 “快乐” 的情绪中。

这个快乐不是玩王者荣耀,喝高档红酒,吃名贵美味的 “生理学快乐”。而是来源于能够帮助别人,对别人有意义感,能够发挥优势,能够得到积极反馈的事情。而且他们要确实有时间做这些事情。

这背后有很多心理学实验做支撑,也有很多现实的例子。西方的先不说,就说过去国内的:钱学森,于敏,屠呦呦,袁隆平等人如此;三体的作者刘慈欣如此,童话大王郑渊洁…… 身在不同领域,但是都知道自己到底在做什么,为什么做,他们的成绩无一例外都是发挥了自己在相关领域的优势,都是实打实的为别人创造价值 (尽管有些事没有在当时得到宣传)。他们的物质生活都没有什么可夸赞的,但是他们那个时候也不会为这个太操心,他们的精力始终可以专注的投入到那个最重要的事情上。

反过来说,如果我们的年轻人经常处于对意义的迷茫,对优势的困惑,对未来的麻木,对帮助他人的无力,长期把时间放在为了论文,房子和户口努力中…… 怎么可能期待他们中能够涌现大量的顶端人才。

如果我们不给他们思考的时间,不鼓励大家去发掘自己的天赋,不允许大家去问一些 “哲学” 层面的、顺应天性的好问题,不能激发他们的创新力,顶端人才的密度可能被进一步降低。

知乎用户 Gator 发表

显然中国的基础教育就有问题,而不仅是高等教育和科研体制有问题。

证据是那些出国读本科、硕士、博士,又留在欧美国家进行科研的人,在重大科研成就方面也不理想。

据统计,获得诺贝尔自然科学家的华人中,只有崔琦接受过新中国的基础教育。他的小学是 50 年代在北京读的,小学毕业之后转到香港中学就读。其它华裔,都没接受过新中国的基础教育,甚至屠呦呦的中小学都是在民国读的。

至于原因,我怀疑是因为中国的基础教育从小培养的是在现有条件下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要想做出开创性的贡献,需要的是发现问题的能力和打破藩篱的开创性思维。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我有一个臆断:当今我朝真正具有 “现代品格特征” 的人,约占总人口的 3%-5%。

知乎用户 知乎用户 FEVD21 发表

科研没有当领导爽。:

知乎用户 大师的学徒 发表

闻道有先后

1977 年才恢复高考

给我们点时间

知乎用户 hushenhuwei 发表

人才不是地里长出来的,要用长时间去培养,包括在成长期提供丰富营养的饮食,在求学期有完善的大学可上。中国从 90 后才拥有了丰厚的物资条件。20 年前,中国的大学才开始扩招。一切都刚刚开始,但现在已经初步显现我国的科技实力。相信很快就能看到国内领先世界的高端人才。进入工业化时间的长短也会影响人才的积累。中国进入工业化的时间远不如西方,如今能跟上西方的脚步已经很 NB 了。

知乎用户 知万卷书 发表

美国 1776 建国,到现在和平发展了 200 多年。新中国 1945 面建国,和平发展了不到百年。

这样比有意义吗?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中国顶尖人才不比美国差,只是不在科学技术、商人等领域。

中国自古以来的思维就是「学而优则仕」,按职业分类,高低贵贱为:「士农工商」。

真正的聪明人,就应该做官,这才是人上人。

次一点的做农业,当然不是农民,而是地主。

再来做工人,

最低贱的去做商人。

什么诺贝尔奖,什么科学技术啊,什么发明创造啊,比如牛顿、爱因斯坦之流,拿这些奖的家伙,说白了是什么玩意?说白了,就是「人下人」,是「工」,是技术类工人,是研究人员。

至于搞蒸汽机的瓦特、发明大王兼大公司老板爱迪生、特斯拉、乔布斯、比尔盖茨,这些人更加「低贱」,是「士农工商」中最低贱的「商人」。

西方国家从工业革命开始,就开始重视两大职业,第一是搞发明创造的「工」——研究人员和技术工人,以及为他们提供晋升渠道「商」——也就是公司老板。

从改良蒸汽机的瓦特、发明电灯的爱迪生、搞炸药的大商人诺贝尔开始,西方国家就演变出一条为研究人员、发明技术的科学家谋利、变现、阶级跃迁的道路。他们可以做发明创造,然后利用技术开公司做商人,成为顶尖人物。

对于西方国家来说,「工商士农」,才是良好的晋升渠道,才是社会的规则。

一个国家,一个社会,如此重视技术,重视发明创造,这样的国家,如何能够不诞生无数的科学家、发明家和科技公司?

这样的国家,最厉害的公司,如何能够不是苹果公司、亚马逊公司和微软公司?

相反,一个国家,搞士农工商,以官为主。

这样的国家,他们最厉害的公司,自然是各种国企,和无限接近国企的各种银行,或者是无限靠近公权力的房地产公司了。

求仁得仁,你选择了这条道路,得到了这个结果。

别人选择了另一个道路,得出另一个结果。

有什么好不满的呢?

知乎用户 不需要冷静​ 发表

主要两个原因一个是穷,一个是欧美的技术封锁。

中国的很多顶尖学者都是在研究别人早已成熟的技术。

就拿华为来说在比起三星、通用、农企等等说是小矮人对比巨人也不过分。华为中国没几个三星这样的欧美一大堆。

即便如此华为也遭受了巨大的打压

欧美籍科学家是现在巨人的肩膀上做科研。

中国籍的科学家目前在做的是在建设中国成为巨人让后辈可以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知乎用户 飞向别人的窗 发表

其实不是人才比不上,而是发现人才的协作体系比不上!

如果你对比商业领域,你会发现中国人绝不输给西方人。目前中国独角兽公司是世界上最多的,近些年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民营企业。为什么商业领域人才比得上?因为,在所有领域中,中国唯有商业领域的协作改革是最频繁最多最具开创性,所有协作就是以经济发展为核心,这个设定导致我们的协作会让商业天赋得到充分的发挥。

相反的,在教育领域我们的协作关系的变化几乎为零,对天赋的自由和解放简直是漠视!

为什么科学研究领域,顶端人才比不了西方?错!绝不是人才比不上!

最重要的一个原因是美国有一整套围绕着发现天赋、挖掘天赋和展现天赋的协作体系。协作体系的设定是至关重要的。而中国没有。

比如华为之所以成功,就是因为它有这样一个协作体系。这个协作体系以天赋自由为核心。

任正非曾说华为有一个俄罗斯的员工,俄罗斯有个科学家小伙子,大数学家,我今天早上跟他们说,你们有合适的女朋友给他介绍一下。这小伙子不会谈恋爱,就是只会做数学。他到我们公司来十几年,天天在玩电脑,不知道在干什么。然后我们管五万研发人员的人到莫斯科去看他,打个招呼,一句话就完了。我给他发这个院士,他是院士,我给他发那个牌牌的时候跟他讲话,嗯、嗯、嗯,三个嗯完了,没有了。他不善于打交道,他十几年默默无闻在干啥,我们并不知道。突然告诉我,我们把 2G 到 3G 突破了,这个算法突破了。一讲,我们马上在上海进行实验,实验确实证明了,我们就这么一下,就领先全世界。

看清楚,在华为的协作体系里,天赋发挥的自由度达到了极限。但是如果一个中国人在实际生活中是这样的,那么他必须有额外的生存协作能力,否则他会被认为不合群,被排斥,他的天赋并不重要。因为中国社会有许多其他目的的协作设定,但绝不是为了天赋自由而设定。

再比如,中国经济爆发的原因是因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整个协作设定是以此为目的的,招商引资不余遗力,尽管有一些挫折,但是改革开放的协作进展的还是非常顺利。反过来看看中东很多国家,协作设定围绕着宗教展开,即便是有短暂的经济进步,还会因为协作设定偏好导致经济发展进展缓慢。

美国独角兽公司中有 40% 是外来移民创造的,为什么?因为这个社会的协作体系是支持天赋自由的,只要你有天赋,这儿就会给你自由的空间。当然,中国在经济领域的天赋自由度也非常高,这是我们协作设定方向导致的。

但是,你看看中国教育领域,只要经历过中国教育,你就会明白,中国教育是一个塑造人的过程,而不是一个发现人过程。中国教育无视你天赋的发现,你不知道你究竟有什么天赋。美国教育叫宽进严出,所谓宽是在大学之前通过宽松的教育实现天赋分流。美国并不是一考定终身,而是通过多如牛毛的大大小小比赛、测试去发现你的天赋,而且会给你得各种天赋评价表。不是在班级发成绩单,而是不用等到高考就能统计出你在全国的天赋水平。给你一个科学的评价。

美国教育是围绕着天赋发现展开的,考试是为了发现你的天赋,老师有一双发现天赋的眼睛,会根据你的天赋写推荐信。你的学习不是为了考大学,不是为了父母,而是为了展现自己的天赋,实现自己的天赋自由。

在我们中国,我们是在塑造你,不管你有没有这方面天赋,我们就用一个模式来考察你。老师们是为了高考进行协作,高考结束了,这个协作就结束了,这个协作的意义就是应试,而中国大学的协作体系更加糟糕。没有老师会为发现你的天赋进行协作,没有测试是为了检验你的天赋在什么方面。高考报名的时候,学生们突然不知道该怎么报名,最后是什么好就业就报什么。

不是中国的顶端人才比不了西方,而是我们缺乏发现天赋的协作体系。

你知道,丁俊晖、郎朗、郎朗这些天赋不是学校发现的,是他们父母发现的。中国的大师多出自世家,因为只有世家才更加关注孩子的天赋,而不是应试。

实际上,犹太人是世界上获得诺贝尔奖最多的,犹太人的协作文化中,以天赋自由发挥为核心,比如:商业天赋、艺术天赋、科学天赋。近代文明的进步依赖的是人才天赋禀赋,而不是农业资源禀赋。

事实上,在商业领域,中国顶端人才并不逊于西方,因为只有这个领域的协作才是最合理的。教育体系这么多年没有多大变革。但是在经济领域的变革一波又一波,无不是协作起来解放商业天赋,发展经济。

所以你看我们怎么会比不上西方?

与其说科技是第一生产力,那么天赋金矿的挖掘就是第一生产力的力,而根据天赋发现和挖掘的建立的科学的协作体系则是生产力中生产环节!

知乎用户 嵌入式 Linux​ 发表

我们的问题很大,也很多,但是根本不是一两句话,一两个人就可以改变的。

周末跟我大学老师吃饭,我老师说,我们至少还要 100 年,我们的整体素质才可能和香港一样,如果要和日本人的素质一样,可能还需要 400 年。

我没有去过香港,也没有去过日本,我不确定我老师说的话是否一定是正确的,但是他既然说了这样的话,肯定是有他的原因的。

我自己接触过香港的同事,我觉得他们言谈更加有耐心,更会倾听和表达,同样的,接触过日本工厂的老板,一样是彬彬有礼。

但是你要是和国仇家恨来对比,那是没怎么好说的了。毕竟如果一谈到这部分,我自己也会义愤填膺。

——

我是做软件开发,平时回家的时候,家里人手机清内存首先会想到我,有邻居买的新电话手表不会用,也会第一时间想到我,他们总是说有问题应该找程序员。

但是程序员并不只是做这些,或者他们的工作应该得到更高的评价和社会地位。

我中午吃饭的时候聊天,我们聊到现在一年有那么多毕业生毕业,那为什么企业还是招聘不到合适的人才?

学校在培养学生的时候,大部分靠的还是应试教育,什么是应试教育,说白了就是考试,学生在动手操作和语言表达,性格培养上占比很小很小。而且,高校又喜欢那些博士生,喜欢那些文凭的头衔。

为什么互联网加班那么严重?为什么不能降低程序员的收入在同一个岗位上多招人?

如果一个岗位 3 个人,那么就需要和 3 个人沟通,不同人的沟通水平是不同的,那结果可能是,人多了没有提升事情的效率反而在沟通成本上花费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

知乎用户 果藏 201 藏经楼​ 发表

我在国内教育机构,深有感触。

就中国当下的教育环境别说和米国抗衡了,和自己抗衡都难。

外行领导内行,视野保守没有创造力,山寨成果泛滥,搞形式主义。

导致中国企业,只能依靠花钱在国际上买高知识和高科技成果,被随时封喉锁脖,无常的很。

-—- 依果

知乎用户 锦八爷​ 发表

因为中国人错信了 “人多力量大”。

无论再怎么鼓吹 “集体主义”,“人民大众” 的作用。

现实就是世界 99% 的科研成果都是由 1% 的人发明创造的,另外 99% 的人只是在坐享其成罢了。

对普通人来说,考虑下一顿吃什么远比时代发展、社会进程要重要的多。

中国人 99% 都不差,差的就是那 1% 而已。

而中国的教学模式,高考制度偏偏不利于那 1% 的人成长,发展。

统一制度是为了促进社会公平,稳定,而不是为了培养人才,发挥个人优势,要知道,顶端人才不是人口数量能够堆砌的。

从 7 岁到 19 岁,人们学的东西都是一样的,统一的审核标准,绝对的目的,分数就是评定学生水平的标尺,但公平和培养人才是两码事,好比你让老鼠,猴子,大象,金鱼比赛爬树一样,最后大象,金鱼都逼着自己爬上了树,那又能怎么样呢?弹涂鱼爬树再快也没有猴子快啊。

知乎用户 湘湘 发表

大家没有搞明白,顶级人才是要烧钱的,而且是大把大把的烧钱,可能出的还是短期无法出量产的试验品

而经费这种东西,其实更多是送去扫盲和扶贫了。没这么快到科研哪里。

反过来看印度,就是经费大部分做高等教育了。但是这个发展速度,完全就是往发达国家送人才或者说是卖人才的节奏。

知乎用户 站着读经典 发表

你说得很对,我们什么都不行,和西方简直没法比,这么简单的道理为啥美国人就不懂呢?!

中国明明什么都不行,美国却要和中国搞竞争,真的太不可思议了!

中国明明比不上西方,美国却把中国当作竞争对手,这简直是弱智的表现!

中国明明学不会顶端技术,美国却要制裁中国高科技企业,这简直是白费力气!

……

如果以上假设为真,那么,美国的精英层肯定非常弱智,至少跟比提问的题没法比,而美国精英层这么弱智的话,他们肯定要输给中国。

如果以上假设为假,那么,真相就是中国太强大了,美国人很害怕,这就意味着题主问了一个假问题。

那么,到底是美国精英弱智呢?还是题主书读的太少了?

知乎用户 山河 发表

沙漠那么大,不也没有树,原因是什么?环境啊

知乎用户 随意​ 发表

你说诺奖这个我们可以谈一谈,但是足球是个什么鬼?什么时候足球也是顶端人才了?照你这么说 12 亿中国人热爱的乒乓球羽毛球广场舞就只能算是低端?真就这么赤裸裸?钓鱼也要专业点,不要显得自己那啥好不好。


中国诺奖不多,但提名可不少,那些流窜分子什么的有的拿了,有的年年提名。“风光” 的不行呢。

说正事,我没统计过,但我盲猜,如果你统计一下人种,就会发现几乎所有诺奖都是白人,当然,还有日本这个漂白了的亚洲人国家。

曾经美国继承了德国的研究数据,试图证明白种人的人种优越论,最后得出结论,东亚人,确切的说是中日韩的人口,平均智商是最高的,然后呢?

——然后他们放弃了这个研究方向。

你看多可惜,如果最终结论是白人智商高,可能又一个诺奖研究了。随便放弃诺奖项目,可能也只有美国人能这么高风亮节。


即使这样你仍然不明白,为什么诺贝尔这种奖项,中国人几乎从未能染指?这就不得不祭出一张图:

![](data:image/svg+xml;utf8,)

不对,是这张:

你猜他们是谁因为什么获得了诺贝尔奖?不对,不是杀了爱泼斯坦,也不是吊死了萨达姆爆菊了卡大佐更不是搞出了 911。


言归正传——其实真正让人们在意的是自然科学类的诺奖。尤其是作为科学基础的物理、化学奖外加个生理和医学奖

为什么人们在意呢?因为诺奖自然科学奖项某种程度上确实能代表人类科研的前沿和方向。而其他,什么和平奖、经济学奖、文学奖——都只是意识形态和双标的大型表演秀罢了,没什么可聊的。

所以我们讨论的诺贝尔奖,更多是讨论诺贝尔自然科学奖。

这里偷偷引用一下

@美国第一猛男

做的统计的图:

可以发现英美德法日占了整个统计的绝大多数。而这又无一不是老牌世界强国。

还是

@美国第一猛男

猛男兄的图:

看了这张图你会更绝望,仍然是美英日德法,更是几乎把其他国家给干平了。

为什么会这样?其实很简单,这就像是村里所有人比拿到的工资总数。

有人世代农民,从没拿过工资。

有人刚上小学中学,还在花钱。

有人已经工作几十年。

这怎么比?

所以究其原因,我个人认为

科研从来不是聪明就能做的,而是需要海量的,甚至泛滥的科研投入和漫长的研究周期。而产出却相当漫长,有些研究甚至几十上百年完全不可能有任何产出。这就注定了只有那些有钱有闲的国家,可以搞定这些研究。中国人口多,解决民生问题的压力也就更大,某种程度上讲,对还处在发展中的中国来讲,人口这反倒是科研方面的拖累。

而中国也只在 21 世纪才开始能勉强称得上是强国,到了 2020 年才能真正敢说一句中国真正成为了强国。20 世纪解放后的 50 年,中国也只是苦苦追赶的后来者罢了。

中国连民生问题都没有完全解决,如何有海量的大水漫灌的资金用以支持科研?根本是不可能的。

而且,科研从来不是公平的,什么科学无国界只是扯淡罢了,可能是某些中国留学生的美好愿望,甚至期望罢了。科学研究它是有门户之见的,是有师承关系的,是有利益相关的。不是你聪明有冲劲就能接触到相关研究方向。这个可以看一看 B 站 鬼谷藏龙 的视频还是很有意思的。

所以吧,中国想要获得诺贝尔奖,首先要经济发展能够一如既往,有大量闲钱可以不计成本不求回报的投入到科研中。第二就是中国能够拉回几个种子,抢夺到几个诺奖领域的发芽点。第三就是干倒美国,然后用核弹瞄准瑞典,让他们至少不要拉偏架。

当然,第三点有一半只是开玩笑。至于哪一半是开玩笑,要看我们先实现了哪一半。

知乎用户 梦叔 发表

国家成立才 70 年,吃饱肚子才 30 年,就开始盘算着在外国的优势领域打败他们。

这就是我们的大国情节吧

有这样的紧迫感和危机意识,何愁不能实现?

知乎用户 白石洲 发表

中国大力投入基础研究是 2000 年以后的事情;

中国高教普及程度差西方还很远;

另外还有一点,中国人平均智商不错,跟西方差不多。但方差小,特别笨的少但天才也少。西方是方差大,特别聪明的和特别笨的都很多。

俺认为教育部的公知禁止办奥数培训班,是在把中国本来就不多的天才扼杀在中小学阶段。

知乎用户 Alaya 发表

所有人都能成为美国人,但只要中国人才能成为中国人。

知乎用户 知乎用户 IFxz25 发表

美国的制度性优势 只要你是人才 那么你很可能变成美国人

知乎用户 浪里个浪 发表

小时候各个异想天开,创意非凡,可惜都投入死记硬背的海洋,学校考试流水线,分数决定一切。

知乎用户 蟑螂丸​ 发表

以前以为大家对华为有多大仇,后来发现是 1450 在带节奏。

还岛!

RNM,

还岛!

还岛!

还岛!

复制粘贴,使劲分享这文章!

实际上,台湾网军 1450 的危害性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3 月 3 日的台湾大停电本来就是个小概率事件,如果没有这次事件,1450 可能永远也不会浮出水面。当时,国内网络安静的吓人,各种矛盾话题突然销声匿迹,那是一片岁月静好的场景,人与人之间互动也是相当友善。

祸害国内网络中文社区 10 年之久的台湾网络特务部队 1450 Bureau,隶属美国 NGO 资助全球颜色革命分支机构之一,胎毒民进党重金打造的网络地痞流氓组织,已经完全裸露在众人眼前。他们的经费来自美国政府的每年 5 亿美元拨款和台湾伪政府的财政拨款,预计在每年几百亿新台币左右。由于,国内对台湾人天然的警惕性,所以它们现在大多情况是花钱购买国内账号(还注册了许多小号),伪装并模仿以国内网友的口吻发言,有组织的全面渗透微博、知乎和小红书。它们惯用的流氓手段:1. 通过制造对立、网暴、污蔑、群殴的方式打击网友以达到污染网络环境的目的。2. 喜欢用 “独立思考”、“反思”、“感恩”、“赢麻了”、“我也想要台胞证” 等等无赖嘴脸式的反讽语气,言语极其嚣张跋扈,动不动就声称“我是 50W 你举报 12350”, 等等必是 1450,以达到恶心人的目的。3. 通过表达自己作为中国人的自卑心理(大家把 1450 当牲口看就可以了),造谣抹黑中国,引导大家对跪舔和 run 欧美日韩的政治正确,以达到打击中华民族自尊心的目的。4. 通过历史发明家的文章(瞎编乱造),暗讽 Government 和 party ,以期望达到掀起颜色革命的效果,想让中国永远处于战乱困苦之中。5. 在热点事件上面,恶意带节奏、造谣、煽动对立情绪,以达到引导国内舆论的目的,破坏国内安定团结的局面。6. 对民族企业恶意攻击、嘲讽从未停止,以达到让中国进入中等收入陷进的目的。等等…. 这次俄乌冲突出现侮辱乌女性的评论就是 1450 干的,刷完评论就截图转发外网,成为外媒攻击中国人的“口实”。这种行为十分危险,战争期间各种武装组织骚动,随时对我国在乌克兰撤侨的 6000 人直接造成生命威胁。

前段时间,刘学州那个找爸妈的孩子,也是被 1450 它们网暴死的。(1450 罪恶滔天啊!1450 是九世恶人下凡!连孩子都不放过。)

在 2020 年新冠溯源问题上,1450 配合美国在国际上到处造谣生事,网暴世卫组织干事谭德塞,让我国十分被动,差点被世界各国孤立。还有在其他舆论上: 凡是挑动男女矛盾的就是 1450(参考近期极端女权引起的男女矛盾)凡是挑动民族矛盾的就是 1450(参考近期汉服引起的满汉之争)凡是否定教员和我 D 贡献的就是 1450(这话题就没断过)凡是否定华夏五千年历史的就是 1450(这话题也没断过)凡是否定华为贡献的就是 1450(这话题就没断过)等等….

我们时刻提醒广大网友;“狠狠打击台湾网军 1450、人人有责、从我做起”。凡是不要争辩。常用手段就是用强硬的口气硬怼过去,给他们打 1450 标记,然后拉黑不让它们回复、再举报,请千万多多举报,这样才能让它们永远处于被动挨打的地步。

还是那句老话说的好:对付流氓的手段,就是用更流氓的手段。分割线!追更一:主题: 《1450 出来打》扒掉 1450 底裤,深度分析 1450,劲爆黑幕。一、这次事件,说明国内人民的心理健康状态还是很正常的,反而湾湾网络暴民 1450 的心理状态正朝着极端化方向发展,评论区各种奇奇怪怪的洗地言论十分荒唐可笑,不论他们如何伪装成国内网友口吻发言,寻找各种各样的借口声称国内还有和他们观点一样的人存在,这就好比 “神经病的眼里别人全是神经病,他们自认为别人与他们是一类人” 一样的可笑,本质上是为了伪装成国内舆论,为他们将来继续污染网络环境创造有利条件。二、有细心的网友追踪了几个黑华为的神秘 IT 大 V 轨迹,居然也跑去打女拳(真是男女不分啊!雌雄合体),更搞笑的最近还跑去支持乌克兰、反战、反俄(这又是几个意思,?),你说他们黑华为的专业内容是无可挑剔、字字诛心,可毕竟国内也没几个男性 IT 工程师会对打女拳兴趣浓厚吧。这说明 1450 在 IT 专业化方面非常高,有勾结海外的 IT 同行协同作案,要警惕他们大概率未来还会继续作恶。毕竟在知乎上,“黑华为”这方面舆论完全被 1450 掌控,一直保持着神挡杀神、佛挡杀佛的良好状态。三、在知乎上,仔细分析 1450 的行动轨迹,发现他们是一个 “任务型” 组织,与美国拜登政府的反华反俄政策事件同步。比如;这次俄乌冲突中,1450 作派简直就是一部精心策划的传播学的行为艺术表演。他们分六步操作:1、揭开俄罗斯历史黑幕。2、挑起中俄历史上国土之争。3、敢于大声比较乌克兰的历史和现在。4、大量支持乌克兰的文案持续不断推出,持续造势。5、坚持在评论区大吐口水。6、善于火中取栗,取得正面舆论战场的优势。有网友评论:他们几乎要上高地了,哪知道菜菜子不给力断电了。要不然,“黑华为”、“打女拳”的舆论战失败经历将会再次重演。也说明,我们面对的是一群职业网络部队,特别是在传播学上有极高造诣。四、在知乎上,仔细分析 1450 的大量文案的引流现象,坚持不删除评论、内部小圈子互相点赞等等怪异行为。

我们发现他们又是一个 “业绩驱动型” 的企业组织。可能依据考核绩效的标准如下:阅读量占 10% 权重。互动趋势(评论数)占 10% 权重,——(特指对他们有利的评论数量)点赞数量占 80% 权重。这些考核与奖金挂钩,底薪保持不动,约 22K 新台币左右。至于大 V,他们有更高薪酬和奖励,有专门单独的办公室或居家工作。当然,这个标准是按照他们的业绩来评定的。他们内部有一套像企业一样的晋升标准;职员→经理→总监→CEO,不同类型的人物享受不同待遇。所以,可以肯定,1450 在国内是没有分支机构和个人的,毕竟肥水不流外人田,业务在湾岛内部就可以完全消化,如果发展到国内反而很容易暴露和查获。这也是为什么湾岛一停电,国内舆论就消停的主要原因。

五、在评论区里,非常搞笑的事情发生了。许多 1450 疯狂的辱骂和威胁,必定是触动了他们的核心利益和敏感神经。重点中的重点——千万不要点赞,要点击反对,坚持在知乎里面向知乎管理员多次 “举报”1450 的文章,对于他们来说就是毁灭性打击。因为,只要足够多数量的反对发生,那么 1450 写的大量文章,要么沉入底部无人问津,没了点击率和点赞,业绩不好看。要么,这些文章被举报大量被删除,他们的工作成果归零。为了我们清洁的网络空间,烦请广大网友动动您的指头多多点击举报功能,让 1450 永远滚进历史的垃圾堆吧!

2022 年 3 月 16 日 追更二《对 1450 刨坟式分析》:这是对戾气乖张的 1450 灵魂上的致命一击。如果没有让湾仔闻风丧胆的 PLA 保护我们哈,恐怕 1450 们真的要气炸来,会开着机车杀到国内来灭口。这篇文章炸出的 1450 比知乎任何地方都要多,闻着味来的,形形色色的老中青 1450 全部赤膊上阵;有辩经的、有吐口水的、有造谣的、还有扣帽子的。但对我们而言,他们全都是乐色,哈哈…. 一、根据对 1450 国内的渗透跟踪分析,这不是简单的 1450 从台湾的溢出效应,而是有美国 NGO 全球颜色革命组织在幕后遥控指挥,我们分析如下: 1. 经过十几年颜色革命的浸淫,NGO 对网战的经验十分老辣。他们是属于战略管理层面,并建立一套 “绩效管理考核模型”,根据每次任务的结果进行数据 [量化分析](量化分析 - 搜索结果 - 知乎)。比如:制造大量跟帖、评论、形成流量泡沫。再根据点赞数量、回复数量、浏览数量、对国家政策走向的影响等等,进行综合评估,然后得出投入多少资金,达到多少效果的结论,以模拟下次攻击任务更提升一步。所以我们发现在知乎上,1450 每次任务出场都十分有气势,与上一次比较有明显的物种强化的视觉冲击感。

2.NGO 并不是一咕脑的把 5 亿美元打到 1450 账上。对 1450 一直是遵循喂狗式的管理:就好比捕猎打仗,一旦把狗喂的太饱,狗的灵敏度就会降低,并且食多伤神,狗吃饱后像人一样撑的懒惰,在半饱处于危机中,就有了生存斗争的激情。所以,我们看到网络上的 1450 总是斗志昂扬、戾气乖张、到处造谣生事,一副网络恶棍的模样,跟这套管理机制有莫大关系。二、我们对 1450 内部分配机制也进行了细致分析,发现他们呈现一个 “金字塔式的食物链” 分配机制,严格遵循 80/20 法则。类似电信诈骗组织,看着乌泱泱一片,几十万人很热闹,但实际既得利益者并不多,具体参考如下: 1. 头部 1450 只占总数量的 0.01%(大约几十人左右),他们分食 50% 的收入。他们属于资源分配、组织、策划方。他们基本不产生内容制作,但他们收获最大蛋糕。比如:台湾网军博主 “乌鸦 DoKa TV” 被曝光年收入达到 1 亿新台币,等。 2. 腰部 1450 大约占到 20% 左右,他们分食 30% 的收入。他们是内容制造者大 V,专职工作人员,以及专业喷子、业余刷单者等等。根据职务高低获取的报酬由高到低。目测,在知乎上的 1450 属于这个类型。 3. 底部 1450 大约占到 80% 左右,他们分食 20% 的收入,基本上只起到造势、起哄作用的,打打秋 风,挣个几百几千台币零花钱,还有一些是跟风的无收入者。

知乎用户 元宇宙神童黛丝 发表

在公元 1460 年,意大利文艺复兴贵族美第奇家族的 Cosimo di Giovanni de’ Medici 从一位名叫莱昂纳多的僧侣手中得到了一部希腊文的《赫尔墨斯文集》抄本,又译为 “三重伟大的赫尔墨斯(Hermes Trismegistus)”。在 1463 年,这抄本被赠予一位研究柏拉图的意大利学者马尔西里奥. 费奇诺(Marsilio Ficino),美第奇告诫后者 “要将精力放在赫尔墨斯之上,赫尔墨斯比柏拉图伟大的多”。于是马尔西里奥. 费奇诺(Marsilio Ficino)便开始了他轰轰烈烈的大翻译运动,只是此时的他还不知道,他将为文艺复兴和犹太哈斯卡拉运动这两个近代史最重要的事件拉开帷幕。

那么,什么是赫尔墨斯文集呢?

赫尔墨斯文集其实早在古埃及第 18、第 19 王朝时期就已经存在,赫尔墨斯文集大体来说可以分为两类

一类是流行型或技艺型 (popular/technical) 文献

一类是知识型—神学型 (philosophical-theological) 文献

流行型或技艺型是注重魔法、炼金术、占星术等实践性技艺的文献,而后者则具有更浓厚的宗教色彩的文献。

很遗憾的是,这两类文献都在公元 5 世纪逐渐遗失,直到 1460 年神学型的文献才被意大利的美底奇家族重新获得,而赫尔墨斯文集的总章翠玉录(Emerald Tablet)则被共济会的秘密组织玫瑰十字会获得,前者导致了文艺复兴和犹太哈斯卡拉运动,后者则奠定了整个近现代科学体系的基石。

玫瑰十字会其实就是一个共济会治下的一个较为松散的研究赫尔墨斯炼金术的组织,其中就包括了大名鼎鼎的笛卡尔和艾萨克牛顿爵士。(质疑阴谋论的请先去战翻杜克大学正教授米歇尔 · 艾伦 · 吉莱斯皮)

牛顿在自己的笔记中认为:炼金术和科学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而且牛顿的笔记当中至少有十分之一都和炼金术相关。

而最最最重要的就是,牛顿通过玫瑰十字会这层关系接触到了传说中的翠玉录Emerald Tablet

翻译并且从中剖析出七种原理《The Kybalion》(据说后来衍生出了现代卡巴拉

I. The Principle of Mentalism 心智原理
“The ALL is MIND; The Universe is Mental.”
“太一乃为心智;宇宙是精神性的。”
赫尔墨斯哲学称它为 The ALL,道教称它为太一,卡巴拉秘教称它为 Ein Sof(虚无),它就是宇宙的起源。和 “上帝” 不一样的是,The ALL 没有实体,它是无限的,绝对的,永恒的,不变的,然而却包含着一切,并且 The ALL 之外不存在任何事物。The ALL 是无限的活生生的心智,它是灵魂 (Spirit)。宇宙的本质是精神性的,万事万物不过是精神创作罢了。真正的赫尔墨斯艺术,其实是“心智转化”(Mental Transmutation)。心智是可以转化的,从一种状态到另一种状态;从一种程度到另一种程度;从一种状况到另一种状况;从一种极性到另一种极性;从一种振动到另一种振动。心智原理是整个赫尔墨斯哲学的基础,是心智转化的根基。
II. The Principle of Correspondence 一致原理
“As above, so below; as below so above.”
“下如其上;上如其下。”
III. The Principle of Vibration 振动原理
“Nothing rests; everything moves; everything vibrates.”
“没有什么是静止的,一切都在运动,一切都在振动。”
IV. The Principle of Polarity 极性原理
“Everything is dual; everything has poles; everything has its pair of opposites; like and unlike are the same; opposites are identical in nature, but different in degree; extremes meet; all truths are but half-truths; all paradoxes may be reconciled.”
“一切事物都是二元的;一切事物都有两极;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相似和相异是一样的;对立的事物在本质上是相同的,只是程度不一样;物极必反;没有绝对的真理;没有完全的悖论。”
V. The Principle of Rhythm 律动原理
“Everything flows out and in; everything has its tides; all things rise and fall; the pendulum-swing manifests in everything; the measure of the swing to the right, is the measure of the swing to the left; rhythm compensates.”
“一切事物流进流出;一切事物都有潮汐;一切事物有起有落;钟摆效应在一切事物中体现,向右摆动的幅度也就是向左摆动的幅度;律动得以平衡。
VI. The Principle of Causation 因果原理
“Every Cause has its Effect; every Effect has its Cause; everything happens according to Law; Chance is but a name for Law not recognized; there are many planes of causation, but nothing escapes the Law.”
“有因必有果;有果必有因;一切发生的事物都遵循着法则;“偶然” 只是没被察觉的法则的表象;因果关系存在于每个层面,但是都遵循着法则。”
VII. The Principle of Gender 性别原理
“Gender is in everything; everything has its Masculine and Feminine Principles; Gender manifests on all planes.”
“一切事物都有性别;任何事物都有男性和女性的一面;性别体现在所有层面上。”

通过直接考察牛顿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文本,我们不难得出结论,所谓的 “牛顿力学三大定律” 无非就是将翠玉录(Emerald Tablet)中的 “自然神论” 进行一次公理化的现代翻译。

这种东西,我认为在东方也存在过,比如周易与佛老之学,道德经和山海经,连山易以及鬼谷子。墨家与机关之学。

但是经过 “焚书坑儒” 之后,玄学秘传差不多基本 “断档”,或者就算从秦汉侥幸流传下来,最终也躲不过东方历史上多次的大起大落。也就是说对于“传统” 的破坏能力,西方是赶不上东方的。现代科学的发现就是对于地域德性的最终考验。

我要重复古墓的一句话,归根结底,还是体制问题,这国怎,我陷思,定体问。

曾经,某位清华特奖得主说过一句话,现代科学已经不是牛顿爱因斯坦那种骑士单枪匹马闯天下的时代了,而是大学科研工业化集体产物的结晶,人脱离组织无法生存。

那么反过来,科学是一种研究赫尔墨斯—毕达哥拉斯炼金术过程中的附属产物,起源于宗教团体当中的秘密结社,而非现代大学科研工业化的产物。

当然这一观点并非我原创

正如 Eric Voegelin 一生的对手 Hans Bloomberg 所说 “难道所有科学不都是一种灵知(gnosis)吗?一种通过连续不断的启示而进步的、对大全(The ALL)本性的洞见?”


在海贼王 1043 话当中,记载着一个连世界政府五老星都不知晓的传说中的 “恶魔果实”,也就是路飞的橡胶果实,但是它实质上就是失传已久的“人人果实. 幻兽种. 尼卡形态”,这一果实 800 年来从未“觉醒” 过。

我们近代之前的科学之所以停滞不前,可能并非 “偶然”

而最诡异的是,这个果实好像拥有 “自我意识”,会避免被不合适的人吃到,并且会不断的逃脱世界政府的控制。

那么这个翠玉录(Emerald Tablet)是不是很类似这个果实呢?翠玉录也是一直流传了千年之久,所有人都没有从中获得一丝一毫进展,但是唯独到了天选盎子牛顿的这里的时候开花结果(觉醒)

另外,“三重伟大的赫尔墨斯” 这个称呼也很有意思,在很多史书的互相印证当中,赫尔墨斯都不只是一个人 / 先知 / 神,赫尔墨斯有没有可能仅仅只是一个类似 Joy Boy 那样的觉醒称号呢?

也就是说,赫尔墨斯只是每一任 “The ALL” 觉醒者的代号。

到了牛顿这里,可能会变成 “四重伟大的赫尔墨斯”

那条线经由赫尔墨斯和亚伯拉罕,流传到摩西以及毕达哥拉斯柏拉图,最终在牛顿手里发扬光大,那是来自亚述 - 巴比伦帝国,亚特兰蒂斯众神的冥冥启示,经由一代一代的 “Joy Boy” 赫尔墨斯传承下去。

而每一代 “赫尔墨斯” 都会将科学的火光无差别的分享给每一个人,并使他们感到快乐。

不要去搞理性 - 愚昧,进步 - 落后,传统 - 进步,西方 - 东方那种苦大仇深似的二元对立,现代科学产生于西方可能仅仅只是一个人类无法解释 “巧合”。

放下那些绞尽脑汁的分析吧。

我们所谓的科学进步,所谓的世界革命,所谓的盎撒昭昭天命,或许仅仅只是一个 “笑话”,或者说,一个关于笑话的浪漫史诗。

Laugh Tale(拉夫坦路)

知乎用户 核桃 发表

这个问题让我想到了身边的外国朋友。

我是做英语培训的,陆陆续续会接触外籍教师。拿其中一个美国朋友举例,男,93 年生人,大学主修的古典文学。毕业后在当地屠宰场工作了一年。转年来到中国当英语外教,目前合同到期,准备回国进修,学习法律。听到这里感觉他这八杆子打不着的人生,就没有个规划。但回头想想,是有很大一部分国外的朋友都是会尊重内心选择,感觉很少有能束缚他们的枷锁,相比国内,为什么他们选择改变的 “成本” 这么低?

本人大学主修化学,随着浑浑噩噩的大学生活,越发的讨厌这个专业。大学期间美剧横行,对英语兴趣越来越高,毕业后考取了高中英语教师资格证,在英语机构工作多年,觉得既然想做教育,还是要努力批课,提高教学经验。随着年龄增长,想找个铁饭碗,苦练一年,二刷雅思到 7.5 分。但是寻遍了公立学校的招聘简章,硬性要求,全是必须大学英语专业。可能唯一的解决方法,再去考个英语专业的硕士,你的机会就会更高一些。但是 30 岁的年龄,本可以在一个行业有稳定的收入,但是为了自己想要的工作,花费快 3 年的时间去学习,在很大一部分人眼里是不理解的。

中国人口多,大学生的比例也在逐年上升。面对就业,大学所学专业往往决定你未来走的道路。我在面试的过程中,每次都会被提问到 “你一个化工科生,为什么选择做教育”。她不理解,我也不理解。内心 os 让人觉得你不是专业的,后天的努力远远不及你的大学四年。

我不是顶端人才,自问身边也接触不到。也许我努力到顶端人才的标准,我的烦恼也烟消云散。

因此,与其讨论顶端人才,不如想办法提高各行各业就业资格证的权威性,放宽专业限制,提供公平合理的竞争环境。

知乎用户 孙 Vincent​ 发表

讨论这个问题有意义吗?你只要能吃饱饭,穿好衣,有住的地方,朋友亲人在身边,再有三五知己偶尔聚会聊天,已经是神仙般的日子。何苦再去想什么顶端人才这种事?

让其他人操心去吧!

知乎用户 卡诺斯基 发表

只看这个题目的时候,我自己就先猜了一下,这个问题肯定会拿诺贝尔奖来说事。点进来一看,还真是。

现在的小伙伴想象力都这么匮乏了吗,哈哈。直接说观点,中国顶尖人才不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超过西方。不仅顶尖的人才不比他们差,各个层次平行比较,我们中国人都是优于西方人的。

简单点说就是我们的上马、中马和下马,都分别好于西方的上马、中马和下马。

就拿这次疫情来说,美国一大半的人认为病毒是比尔盖茨弄出来的。目的就是想让他们接种疫苗,然后实现精神控制。英国那边也好不到哪里去,认为病毒是 5G 基站产生的,烧了好几百个基站。

除此之外,美国还有一半的人坚信地球是平的,不是圆的。超过 1/3 的人不认识美国地图长啥样,更不知道美国属于哪个洲。这事要是放在中国,不被骂二傻子就是好的了。

先说一下诺贝尔奖这事。大家都知道诺贝尔奖其实就是典型的延迟奖励。也就是说现在得奖的那些成果基本上都是 30-50 年前的科研投入(和平奖、文学奖除外,这两个奖现在的名声也不好。就拿和平奖来说,美国总统都快人手一个了,就连特朗普都觉得应该发给他一个,这不是搞笑吗)。

诺贝尔奖是 1895 年设立的。中国从 1840 年第一次鸦片战争开始,一直到 1949 年新中国成立。一百多年战争就没中断过。没有稳定的国内环境,没有天量的资金投入,兵荒马乱的年代,能保命就不错了,还谈什么科研。

新中国成立之后,一直到加入世贸组织,我们国家很多的工作也是在补民生方面的短板。科研方面的投入是严重不足的。但即使这样我们在科技上的成绩绝对是数一数二的。

原子弹中国研究成功了。现在世界上合法拥有原子弹的国家就是联合国五常,中国就是其中之一。而且不允许其他国家再搞这个技术,号称联合国五大流氓。

这其中我们国家铀浓缩技术是最好的。一些非法拥核的国家,比如说北边的邻居草鲜,南亚的印巴。由于提纯技术的限制,即使拥有了原子弹技术,都存在武器当量不足,或者是打一两颗就没存货的问题。

比原子弹更厉害的氢弹,到今天为止都只有中、美、俄三家有。就算是号称亚洲第一强国的印度,也没有搞出氢弹。而且在可预见的将来,世界上不会再有国家能搞出氢弹。其技术的顶尖程度想必不用再啰嗦了。

这些顶尖的技术,难道不是顶尖的人才弄出来的吗?就凭这两点,我想不明白时至今日为啥还有人觉得咱们中国的顶尖人才不如西方。

看过《大国重器》纪录片的人应该都有印象。很多顶尖的科学家,已经具备了拿诺奖的实力。但是为了国家的国防建设,一头扎进戈壁大漠,隐姓埋名几十年。科研成果不能发表,就连学术研讨会都不能参加。

钱学森、于敏、朱光亚等等。这些老一辈科学家们,哪一个人的科研成果比那些拿了诺奖的要逊色。

远的不说,说点近的。

FAST 射电望远镜世界第一,前段时间新闻报道说又捕捉黑洞信号还是啥的(有点记不清不了),这个领域我不是很了解,但听意思应该是又能发几篇顶刊论文了。

中科院合肥,人造太阳 1.2 亿度稳定运行 101 秒,当今世界独一份。

东风 17 钱学森弹道导弹,世界第一。钱老在黑板上画的示意图,导弹蹦蹦跳跳去东京和巴黎梦想成真。

五代战机中美俄三家独有,美国的雷达反射面积 0.2 平米左右,中国的 0.5 平米,俄罗斯的雷达反射面积一张八仙桌那么大。

5G 技术,中国至少领先美国五年,而且 6G 已经在工信部那边开始研讨了。

003 号航母根据现在网上披露出来的信息,应该是电磁弹射加全舰综合电力推进。电磁弹射我们追平了美国,航母上应用全舰综合电力推进,中国是世界上的首例。

能举的例子太多,就不一件件的说了。

18-19 世纪欧美国家靠着当强盗,满世界的抢劫,积累了第一桶金。他们有先发优势,我们要承认;他们在部分领域仍然领先中国,我们也要承认。

但是如果到了今天,如果还有人觉得中国人不如西方人,中国人就是比西方人笨,我是一万个不承认。

最后用我很喜欢的一句话结个尾 “我们不怕比较,中国人你要自信”。

知乎用户 罗斯柴尔德 发表

这和中国国情密切相关。

目前而言,中国仍然处于发展建设阶段。几乎所有的顶尖人才的研究方向都会面向应用。而诺贝尔通常授予理论研究工作者。

举个例子,目前高校聘用教师要走 3+X 审核条件。核心是受聘教师要在 6 年内申请到青年基金,时间到没申请下来的,理论上会被劝退。青基几乎都是面向应用的,在大政策的导向下,所有科研工作者都会把研究方向转到应用上。

知乎用户 伊壁鸠鲁主义者 发表

人才的马太效应

多付这些马太效应

需要科学停滞

知乎用户 90 后村姑 发表

因为中国人都在忙着让孩子考第一名。他的爱好兴趣什么的,都是无关紧要的。

知乎用户 随便一说 发表

我们才几年?西方几年?这不是人口多能弥补的,更何况因为穷人才外流也严重。这不是几年几十年能弥补的。需要沉淀

知乎用户 弗尔序 发表

因为国内不具备培养一流科学家的环境,政治管的太宽,杨振宁 1922 年出生,1957 年拿了物理诺贝尔奖。要是当时没跑出去可能正在忙着被批斗。

知乎用户 温行江 发表

其实是经济问题,回答中有预测中国未来的,有各种分析原因的,有举例子的,有说历史原因的。其实这科技领域就是一项实打实的竞技,没什么作弊手段,靠的就是实力。

这科技领域就像奥运会,其实和经济实力很有关系,经济实力不强,去参加奥运会的门都找不到在哪里。

在科技猿人的某期视频中,美国遥遥领先,基本上是六边形全能选手。

其实说的是美国经济遥遥领先。

大家可能习惯了中国的超高速增长,对于美国的低增长很鄙视。总是听新闻中说美国的经济不好,其实是计算方法不对。

gdp 是一年的生产总值,要算总的财富,需要将每年的财富累加在一起。这样才能算出家底的厚薄。

顶端人才就像各国培养的奥运会选手一样,都是国力的体现。唯一例外的就是移民的职业选手,比如法国的黑脚。

还有西方是分工合作,在某些单项上,日本,德国,英国就排在前面了。这样我们顶端人才就显得很少,其实已经不少。

如果我们的经济一直好下去,大家少生孩子,多工作,五十年后,九零后的孙子人均八套房,吃穿不愁,随便做点工作,就可以混的很好。

如果那时年轻人还有抱负,不嫌科研工作辛苦,同时有较好回报的话,那就是真的喜欢科研了,一定可以做出成绩的。

如果不喜欢科研,智商不够,或者嫌钱太少,那人均八套房子也是可以为社会做出贡献的,毕竟你一年要缴八套房子的房产税。

这也相当于为社会做了贡献。

祝祖国繁荣昌盛,富强民主。

知乎用户 录音机 发表

很简单,就像一个学渣拼命学了三年,从 20 分提高到了 70 分。然后到处说我进步太大了,老师表示你很认真努力,要继续加油。

可惜如果是认真负责的老师,会认真辅导同时告诉他,你这个成绩只是让你有中学可以上,离名校还远得很。毕竟从 80 开始,竞争非常激烈,差距甚至是按 0 点几分来看。不再是第 49 名 40 分,第 50 名 23 分。

知乎用户 取次花丛懒回顾 发表

没有两弹一星元勋中国永远站不直。

没有马亚伟、杨伟这样的人才中国不可能成为 G2?

这些人到哪个国家都是世界顶级人才,不信你去问问特朗普。

知乎用户 柿子炒鸡蛋 发表

很简单 你去查查清北复交投奔资本主义美好生活的比例 这帮人最不济也是国内智力拔尖儿又接受了最好的系统教育的人吧 人再聪明没有一个系统的教育轨迹 也成不了科技人才然后聪明又受到系统教育的大部分又跑了 就这么个结果呗 可怜国内这么多泥腿子做地基顶起来那么多税收投到这些学校教育出这些人最后都给外国做贡献去了…… 别说什么都是个人家庭努力 去看看中美大学学费 起码大学来说 国内正经的高等学府只要你考的进去都属于挥泪大甩卖的 从人性上说没问题 大家都想日子过得更好 可心里酸溜溜的是没办法的……

知乎用户 两仪 发表

刘慈欣要是天天饱和式工作,你猜还有没有三体??

知乎用户 1P 和 1N 发表

中国不尊重知识分子

知乎用户 温酒 发表

问题在时间上

在工业和科研上

西方国家比我们早起跑了 200 年左右

新中国建立至今

13.9 亿人口

截止到现在本科毕业生只有 5000 万人左右,不足人口比重 5%

而且绝大部分,还是这十几年才培养出来的

我们总要给他们时间成长吧

所以,目前中国比不过西方几百年的发展底蕴还是很正常的!

知乎用户 星空 发表

中国人自一出生就要担心温饱问题,是没有办法像国外那样去做有兴趣的事情。是定义人才的方式不对,国内不走后门不靠关系考上公务员烟草公司的都是人才。

知乎用户 墨墨天涯​ 发表

首先,中国人能吃饱饭才三十多年。

中国从建国初一穷二白弯道超车到最近多数行业都跻身世界前列或以世界最高水平花了七十年,这其中,至少有五十年,我们的顶尖科学家都是投入到生产建设中,没有去研究那些高精尖的学问。比如当年很多数学研究者,都跑到田间地头,工厂矿山,利用数学原理去改进作业流程去了。

既然没有做,那自然就没有奖可得。比如钱学森钱老,主持中国两弹一星工作,这是对中国提升巨大,但绝不可能得诺奖。

我们老一辈科研工作者把精力都花到这方面了,自然不能再以诺奖多少去衡量。

或者有人希望我们国家的发展慢个十几二十年,换几个诺奖?

知乎用户 眸光似星尘 发表

英国有一个大学牛津,他们有一个灰人理论。

灰人理论主导的学术态度是 “反对刻苦”,你要做到不努力也智慧过人,或者坦然面对自己的极限,接受一个四等的学位,如果你为了获得更好的学位而发奋努力,就会被人们视为 “灰人”,这是牛津大学字典里最差的一种称呼。 如果你是一个天分很高的,你研究这个,牛津大学是全力支持的,如果你没有这方面天分,你非要通过努力去弥补这个,这样的人就叫作灰人。这种灰人就是在浪费生命,因为即使你再努力,这辈子也达不到那高度,你可能从一达到三,但你这辈子都达不到十。霍金就是这样的天才,他在思考,他思考一秒甚至比你思考一年都有效。

中国只看重分数,高考分数最高,才能得到最好大学的培养,也造就了一些没有天分的灰人(没什么天分,靠刻苦学习进入高等大学的)。而一些偏科严重,在某一方面很有天分的学生,因为分数低,只能上一个差等大学,最后就被埋没了。

外国注重天分与兴趣。中国只注重成绩与分数。

或许这就是答案了吧。

知乎用户 涂子​​ 发表

首先作为后进国家,中国在顶端人才上的输出是不输绝大部分国家的,很多领域的迟滞也只是历史积累不够、发展太快导致急功近利的问题。

但人才输出是一方面,人才留存是另一方面。如果把资源全部倾斜给顶端人才,而对中高端人才群体极尽压榨逼兑之能事,那美国也不会有今天。

出于急速追赶的需求,我国喜欢鼓吹人上人的风光,而忽略了稳定的中间人才群体才是一个领域发展的基石(无论商业还是科学)。

知乎用户 始皇帝晸 发表

根本上是体制问题。

共产主义追求的是什么?天下大同,是努力抬高下限,并不是集中一点突破上限;所以我们大搞扶贫建设,大搞民生。

西方奉行精英主义,不在乎下限,寻求突破上限;所以他们大肆鼓吹个人英雄主义,搞一些奇奇怪怪的自由需求。

知乎用户 刘平 发表

虽然我是中国人,但我一直觉得,有些同胞,狂妄自大,自比高等种族,不把这世界上四分之三的人口,当做跟自己一样的人看;以为自己的民族和国家,就是世界唯一的顶端,是特殊的例外的,完全不把这世界上绝大多数的国家放在眼里!

什么是傲慢?这就是!

什么是歧视? 这就是!

知乎用户 Francis 发表

一个普通的人,不经受专业的训练,无论如何都不可能成为这方面领域的顶端人才,哪怕他的天赋有多么的突出。中国大陆的棒球队可能打不过台湾地区的,马术队比不过香港地区的,打德州扑克不一定打的过澳门高手。其原因在于人口基数大未必代表高水平的专业从业者人数多。

不谈棒球、马术、赌博这种小众活动,就谈大家最熟悉也公认有用的数学。成为一个数学家绝非中小学数学考试考满分就行了,至少要完成数学专业的本科学习才算对数学有了一个大致的认识。至少要取得数学专业的博士学位才算入了数学研究的这个门槛。中国人虽多,但从 18 世纪起至今获得数学学士的中国人有多少?获得数学博士的中国人又有多少?不需要统计就知道这个人数是远远低于西方发达国家的。其他行业也是同理。

知乎用户 咕噜 发表

这个问题好简单,因为顶端的都去了国外。为啥顶端的都爱去国外?这不是明摆着的事吗

知乎用户 王政 发表

因为只有顶端人才才是人才

不在顶端的也好意思称为人才?

对,我就是说,包括我在内的绝大多数非顶端的人,在题主眼里都是辣鸡。

知乎用户 艾里博帝 发表

存量啊,中国硕士毕业生,超过美国其实没几年。

何况美国还吸收全球人才好多年。

知乎用户 傻傻 desi 发表

可以怎么说

就算是多数人都能达到本科毕业,以现在国内的教育,(并没有说教育水平),还是存在问题的

现在国内的应试教育更多在意的是答案,而不是原因。本人国外留学,还没上大学。在我们高中,中国学生数学是非常的好,每次考试下了 95 都算是不好的成绩。但是每次老师上课问为什么的时候,中国学生很多时候就愣住了。举个例子,二次函数 y=-x²-3x+4,老师问为什么这个函数图像的开口朝下,这是个非常简单的问题,因为 x² 之前是个负号。看到这里大概大家都会觉得这答案不是废话吗,可是正好,这就是问题所在,我们需要改变的是逻辑方式,不要被单纯的答案所限制住思想或者说是逻辑思维。

这是一个不成熟的高中生对中国教育的看法,也许有别人也提出过和我一样的想法,但是我依然还是有说的权力 (这里说的好奇怪啊 (´⊙ω⊙`)!)

但是其实改变这事情不是件容易事

1 人口 祖国人口数量的庞大和不均匀分配性导致了人与人之间的竞争太激烈了,应试教育成为了效率最快的教育方法。

2 语言 在小说《降临》里提出过 “语言决定思维方式”,相对之下,中文是一个思维跳跃和不严谨的语言。所以从根本上达到像上述那样的一环接一环的思维方式变得有难度。如果把逻辑路线比作是一条链子,那么中文注重的是那些大的重要的铁环,小的铁环有时并不能被注意到。我并没有说要抛弃中文之类的愚蠢言论,但是我相信将来会有方法解决的

有用词不当,还请多多包涵

知乎用户 抓警长的白猫 发表

诺贝尔奖除了物理奖、化学奖、生理学或医学奖这些自然科学方面奖含金量高之外,经济学奖、文学奖和和平奖这些偏意识形态的东西纯属扯淡,尤其是文学奖和和平奖。

发动利比亚战争,空袭叙利亚的奥巴马获得了诺贝尔和平奖。

文学奖会发给坚持共产主义的人吗?

经济学奖会发给研究公有制、计划经济的工作者吗?

物理、化学、生理或医学这些奖专业化程度很高,需要长期投入,显然中国在近代在这方面就弱小,新中国 70 多年也一直在追赶,未来在这些方面的成就自然会越来越高,看看近年中国发的国际期刊论文总数和申请专利的总数,已经超越了欧洲国家,在追着美国。

一口吃不成胖子,别人都发展了几百年了,而且中间还一直抢世界上的财富,慢慢赶,我们进步很快。

知乎用户 知乎用户 N7DdWf 发表

我来告诉你 如果中国真心搞教育 取消高考户籍限制 在各大院校都教你真才实料的东西 然后就没老一辈专家们什么事了 因为这些人中的大多数 面对新生代几乎毫无竞争力 然后利益会向年轻人大量转移 不利于结构稳定 so

知乎用户 锻神锋 发表

儒家文化

人踩人,人上人,

知乎用户 lulu2000 发表

古人早就告诉我们了,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中国人,自古以来,有几个是为了乐趣工作的?

倒是有不少的反向成语,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头悬梁锥刺股;囊萤映雪,凿壁偷光。。。。。

总的来说,中国的文化,尤其是近代文化,不鼓励为了乐趣作事,将之统统归类为 “玩物丧志”。我们更鼓励为了某种目的压抑自己。

小格局的人,以功利为导向,金榜题名,出人头地,封妻荫子为目标,

大格局的人,以责任为导向,安万民,平天下,功盖当世,利在千秋为目标。

古人也知道这样有问题,所以还提倡 “节”,也就是道德坚持。

这样的文化也不是说不好,高端人才,在政治,经济,管理,工程方面,也不少。

问题是,功利、责任或者道德,在科学和哲学方面,起不了多大促进作用。所以,这些方面的高端人才,就不多见了。

我觉得,有朝一日,社会能善待 “追求自己的乐趣,不妨碍他人” 的人,大家的日子都会好过一点,卷来卷去,何必呢。

知乎用户 大老板​ 发表

因为 woguo 的一切都是荒谬的可笑的封建的落后的,尤其是经历过外国生活以后更加坚定了这一点

知乎用户 曹江​​ 发表

醒醒!

欧洲加美国总人口超过十亿人!中国多很多吗?

高等教育人口更是没法比,博士人数大约就美国一国的三分之一不到。

而且这还是最近二十年大幅扩招的结果,质量比较水,出成果也没那么快,更别提百年来西方世界的科技成果积累了。

这还要长篇大论吗?把整个西方当做比较对象不是不可以,但先要认清现实,饭要一口口吃,五十年后你还敢对西方说中国人口多吗?

知乎用户 新时代的陶渊明 发表

我们有可以独家定义 “顶端人才” 的人才。

知乎用户 Ziyang​ 发表

国人的智商不说世界第一,也是前列水平,但当大家为了生存耗费了大量精力的时候,有谁还在乎 “认识和改造世界” 这种何不食肉糜的东西呢。

读书的时候起早贪黑 007 就为了考上 211、985,工作后省吃俭用,只为了攒下彩礼和一平方的买房钱,到了 35 岁,精力又比不上刚毕业的后辈,分分钟被后浪拍死在沙滩上,辛苦努力了半辈子,时刻处于生存的危机中,就如惊弓之鸟,谁在乎改造世界呢?

列举几个数据和新闻:

1)2022 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报名人数 457 万;

2)2022 年全国考公人数 212.3 万

3)2019 年教师资格考试人数 900 万

4)应届生拒绝 996 被辞退

应届生拒绝 996 被申通快递辞退,加班真得是公司说了算吗?

5)996 是修来的福报 by Jack Ma

6)互联网大厂员工加班猝死

十里八乡的养猪能:未能禁止的 996 带来猝死的噩耗,那猝死之后又会迎来什么?

7)坚决防止落入『福利主义』养懒汉的陷阱

国家发改委称「坚决防止落入『福利主义』养懒汉的陷阱」,其中还有哪些信息值得关注?

8)打工人,打工魂,打工人都是人上人

如何评价深圳宣传片《奋斗者,不寂寞》?

知乎用户 紫色基情 发表

人口大国跟移民国家比人才,就好比学霸跟作弊生比考试成绩一样,稳输。美国一年 100 万移民人口迁入,这 100 万几乎全部都是世界各国的精英,也包括中国在内。人家军事上搞霸权主义,抢夺资源为本国经济铺路,经济繁荣了,移民质量自然就上去了,再把入籍门槛提高,人才源源不断流入,再用这些人发展科技,科技带动军事,说白了,这是一个良性循环。

知乎用户 陳昱行 发表

因為西方頂級人才的基數是全世界人口

中國可能只有一二線市中有戶口的人

知乎用户 bdxforever 发表

只要是之前欠帐太多了,还要慢慢补课,缩短甚至超越西方的水平。目前来看,中国的路是走对了的,少当键盘侠,认真做事情。

知乎用户 风轻轻吹 发表

人才是成堆出现的。

就比如说问者说到的诺奖科技类人才。在某一个时间点某一个学科某一个地点,人才是非常集中的,都是老师学生师兄弟,传帮带。比如说普朗克那个时代的德国,人才集中在物理。加州理工的喷气实验室,起源也是在德国。钱学森能做这一行的大神,起点也是在他的老师。再比如,半导体里面的仙童帮。

知识是传帮带,做生意也是的。

现在的腾讯系企鹅俱乐部,阿里系,华为系。中国传统的潮汕帮,徽商,晋商。都是一个家族,一条村,一个企业,一个地区穿帮带。

靠近中心就比较容易出人才。现代文明科技商业的中心在西方,所以西方出人才多,是顺理成章的。

知乎用户 阿白 发表

1,人口不决定顶端人才数量。

印度人口 13 亿…

2,诺贝尔奖,特别是炸药和平奖,不决定顶端人才数量。

瑞典 31 个诺贝尔奖,中国才 4 个,

3,足球也不代表顶端人才。

综合国力越差劲,越喜欢在其他地方,比如竞技体育,找民族自豪感。

5,西方不是一个国家,外国也不是,中国没法处处跟他们比。

当然了,有的地方中国连一个国家都比不过,但是西方还是有弱国的。

6,没必要做到处处第一,甚至目的不是综合第一,而是我们要,稳定的进步。

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引领下,坚持党的领导,坚持改革开放,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坚持人民当家作主,热爱,拥护并且努力建设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祖国。

(绝对的政治正确,所以审核的时候高抬贵手)

我们正在前进

中国人民通过不屈不挠的努力,必将稳步地达到自己的目的!

知乎用户 小王说事 发表

人才不仅需要人口的支撑,还需要教育基础设施,师资,现有科学技术水平,社会对知识分子的尊重程度,知识分子的薪酬。

特别是需要资本的支持,不断投入科学技术经费,包括大学,研究所,科技企业等。

如果都吃不饱,谁会想着吃好?

知乎用户 帝国瞭望 发表

1、中国眼里的西方:西欧 + 日韩 + 北美,人口超过 10 亿,都是发达国家,GDP 总量杠杠滴!

高等教育和基础学科的科研都是烧钱无底洞 + 时间积累,以前我们是没法和别人。

2、足球什么的不属于高端行业。

知乎用户 飞雪连天 发表

我国刚吃饱饭才几年,饭得一口一口吃,路得一步一步走。

中国因为是统一的大帝国,在转向现代的过程中,落后了一拍。

中国已经走上复兴之路,会一路星辰大海的,中国绝不会缺顶尖人才。五千年都走下来的文明,会让西方认识的。

知乎用户 王從良 发表

题主这个问题太不严谨了。用知乎的惯常套路来说得先定义什么叫 顶尖人才 。显然,360 行,行行出状元。根据各位答主的回答来看不过是把顶尖人才这个词局限在了经济金融高新科技研发这几个领域罢了。可是别的领域呢?《大国工匠》不少人看过吧,你说那些人算不算顶尖人才?你说那些为了留守儿童义务支教 N 年的乡村教师算不算顶尖人才?你说那些冒着生命危险救灾的解放军和武警算不算顶尖人才?那些能调解各种矛盾的政府工作人员算不算顶尖人才?那些夜以继日写代码的码农算不算顶尖人才?那些屡败屡战的中小企业家算不算顶尖人才?那些领导中国逐渐富强的政治家算不算顶尖人才?

有人可能说我抬杠,因为他们认为顶尖人才必须智力超群成就斐然,但毛主席说 方向错了知识越多越反动。智力超群可能做的是坑害人民的事,比如当年次贷危机那些华尔街的金融从业者,这种人配叫人才吗?再说成绩斐然,荣誉是人定的,有人的地方就有左中右。你炸药奖颁发不带意识形态眼镜吗?福山、哈耶克、奥威尔这种人有什么水平?不见得能赶上中国三流大学的讲师。但是他们为啥有那么高的成就?不就是意识形态嘛!屠呦呦的青蒿素救了多少人,难道她没得奖的时候就不算是顶尖人才了吗?莫言不得奖小说就写的不好吗?若按荣誉算戈尔巴乔夫才是人类历史第一完人,如果不算耶稣的话。

所以说评判一个人或一群人是不是顶尖人才得看具体的贡献和作为。得看结果。那结果是什么呢?结果就是建国以来天翻地覆的变化。一穷二白下建立了完整的工业体系造出了核武器;经济困难下改革开放到目前经济总量世界第二就要第一。你说中国要是不在各个领域都有大量的顶尖人才哪来的今天?中国领导人没拿过一个炸药和平奖你说跟西方的那些歪瓜裂枣的政客比不知高到哪里去了。欧洲和日本的衰落已经是事实,美国内斗公开化经济增长力不足也是事实,怎么那些所谓的顶尖人才们不知道吗?他们知道,但是他们想改变的力量太小想捞钱的欲望太大。单个拎出来都是人精,放在宏观的发展的角度看有用的不多。

综上,中国人口多,顶尖人才也多,只是某些领域上有些落后,总体上绝对完爆美欧日。

知乎用户 Shjsdh31 发表

人口太多,社会资源不够,社会环境浮躁,大部分人挤在热门行业想着赚快钱来买房买车,没有心思也没有条件去从事自己擅长且热爱的事业。

简称 “内卷”。

知乎用户 白衣卿相 发表

因为西方大部分顶端人才都是顶端人才(如诺奖获得者)在教,中国大部分顶端人才都是非顶端人才在教。

同样三十年前中国大部分小学教师都是小学或中学学历,现在大部分小学教师都是专科或本科学历。

三十年前的学生已经长大了,中国科技出现了大爆发,现在的学生长大后,中国会怎样?

知乎用户 虎影 2 发表

因为我们的教育机制实在是太烂了,从内容到形式。

我们的科研实在是更烂,不过是另一种 8 股文而已。

感兴趣可以查一查相关的文章,其实很多科学家和教育家,都对此做过比较深入的分析。

我就不在此赘述了,说多了又得被封账号。

知乎用户 小明 发表

需要时间,自然科学的研究,通常是十几年几十年的积累。

我们建国才 70 年,改开才三四十年,而且因为某些原因,人才出现过断层,所以跟那些几百年的老牌帝国主义没法比啊。

举个栗子,最近我们的灰机,军舰好像,突然冒出来了似的,其实这些都是研究了 N 多年的科研成果。并不是最近 3-5 年就突然冒出来了。

所以,我们需要时间,和财力的投入,才能出现更多优秀的人才。

知乎用户 洁身自好胡老师 发表

急什么急?

我们之前确实因为种种原因落后了,不如人家,有了几百年的低谷,具体不再细说。

但是新中国成立也就七十多年,国之大杀器确立威胁保命也才四五十年,改革开放开始爆经济也才四十多年,经济总量保二争一也才十二年,军舰下饺子也才这几年,诺贝尔奖也才没多久。

不能给点时间?

非要把他们赶尽杀绝?

非要连圆珠笔头小钢珠都要自产然后逼死人家作坊小公司?

做个人吧。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我在大学见过很多排名前几直接保研的同学,他们很辛苦,每天很早起来徘徊在教学楼外背公式和英语单词。远远的都能听见他们 “考森鹰,森鹰,阿尔法,贝塔” 的声音。之后晚上的时候展开他们的 IPAD 一边看 PPT 一遍抄公式。剩下的那些时间都在图书馆做往年的试题。

我在初中的时候曾经用这个方法获得了第一的成绩。我没想到他们还在用。我也没想到这种方法竟然在大学还管用。

之前看网上的高数考研视频,张宇说的最多的一句话:这个公式很重要,肯定考,写三遍,记下来。我瞬间回到初中的感觉。我觉得如果把初中的我叫过来考研,那肯定不费一点力气,那时候的我很听话,脑子好,背公式背概念刷卷子一流,什么高数政治根本不在话下。

所以当这些 “勤奋背公式” 的顶端人才无法做出跟西方欧美国家相比的实际研究成果的时候,我也就很了然了。当然了,我觉得这大多数是制度的问题。人们只会削尖了脑袋往上爬,制度给他们怎么样的框他们的脑袋就是什么样。当考试的试题大部分是去年或者前年或者题库里一成不变的题目的话,考生们疯狂的刷题也就不足为奇了。但是这个过程也磨掉了科研对一个人要求的最重要的品质:思维能力和好奇心。

本来对科研并没有兴趣的人,通过疯狂背公式写卷子,也可以搞到一个不错的学历。而那些真正对科学有兴趣,愿意为科学奉献终生的人,却不得不跟前者竞争,自己也投入消磨时间背公式的行列。但毕竟不是每个人都是爱因斯坦,都能在专利局里想出伟大的相对论。我看过以前的科学家传记,很多的科学成果都出自那时候西方比较有名的大学。现在来看我们的大学,似乎很难再出一流的成果。

这是真事:一天我们要选论文课题,等我到老师办公室的时候一个老师正在电脑上玩纸牌游戏。而我要选的老师正好不在,于是他就让我下午再来,等我下午到的时候,那位老师还在玩纸牌游戏,我要选的那位老师仍然不在。第二天我又去了,你们猜怎么样?虽然我选到了课题,但那位老师仍然在玩纸牌游戏。而且每次我去的时间可都是工作时间。而且我所在的大学也算比较有名的 211,你们要知道大学的老师一般都是教授或者副教授级别的人,这些人大部分都是博士毕业搞过研究的,可是是不是总给人一种初中老师错觉?

因为很巧,我们的初中老师也玩纸牌游戏。

知乎用户 Eagle 发表

  1. 现代科技是西方发展起来的,他们起步早,我们晚了几百年。
  2. 现代科技是西方发展起来的,他们的文化、思维和哲学体系与其相匹配,中国的古典哲学体系、思维方式都有差异,先天会有弱势。这不是说中国哲学思想不好,中国哲学和思维方式偏向宏观、系统,西方哲学和思维偏向精细、精确。各有优缺点,但是当前的科技明显是后者更容易取得成绩。
  3. 中国几千年儒家思想连老师都不允许质疑,不敢挑战和质疑老师,那就是黄鼠狼生崽一窝不如一窝,何来进步?更别谈创新、突破、发明、发现了。
  4. 中国几千年科举制,选拔的是什么人?擅长记忆的人。直到今天很多中国人还认为人才就是应该博览群书、强记博识、多才多艺。你看看有多少西方科学家符合这个标准?任何事物有优点必然有缺点。发明创造需要什么样的人?

知乎用户 熊老哥 发表

中国的高尖端技术,无论是哪一方面,20 世纪末的时候都还是几乎掌握在国家专业机构里面。而外国的技术,民用的几乎都掌握在大型企业或者民间专业机构。

加上中国政治的原因,很多人走到一定程度,心思都不在研究上了,都开始走政治路线了,所以,真正不忘初心的专业研究人员,不是特别多

另外就是发展时间短了,外国工业上百年的蓬勃发展,而我们只有几十年

知乎用户 Brace 发表

除了十分零星的 “自学成才” 的人,绝大多数正常的顶尖的人才,都是要有顶尖的教育体系支撑的。顶尖的教育体系,要有顶尖的教育基础设施、顶尖的教育课程体系、顶尖的大学中学甚至小学教师人才。

而可以建设顶尖教育体系的人,以及顶尖的大学教授,他们自身就是顶尖的人才,他们也需要前面这套体系。

所以这是一个迭代发展过程,不是当场砸钱当场见效的事情。

5000 年的古代史上,中国长期是世界最强盛的文明,相比而言的确人才辈,但在近现代历史上,中国积贫积弱,别说顶尖的教育体系,恢复最基本的文明自主,也就最近 70 年的事情;大家都能吃上饭别饿死,也不过最近 40 年的事情;普通百姓家家都能吃肉喝酒,也不过最近 20 年的事情;开始建设世界领先的科技体系和教育体系,也不过最近几年的事情。而在近现代历史上,西方发达国家有过深厚的积累,一定有一段时期处于人才红利。美好的愿望需要长期努力才能实现,不可能一蹴而就,这是客观规律。

知乎用户 凌工路 2 号​ 发表

说到诺奖,我们已经陆陆续续得了两个了。

让我们看看奥运奖牌吧,中国人 1932 年在洛杉矶第一次参加奥运会,1984 年还是在洛杉矶得了第一块金牌(其实站在许海峰边上的还有铜牌获得者王义夫)。时间过去了 34 年半,不算长也不算短,现在再看看我们得了多少。这个在 b 站有统计数据视频可以看,很直观的。

诺贝尔奖上,我们已经完成了开头的工作,剩下的就是积累和爆发的过程了。

就好比蒸馒头,有的人家蒸的早,馒头自然也吃的早,但是你家人多一开始还没有面,上哪蒸馒头啊。后来地里的麦子终于丰收了,准备蒸馒头的时候发现和面得比别人多,和完了还得发,发完还得醒,结果醒完了就要蒸了,你嚷嚷着太饿了,干不动了。这不是开玩笑吗。

科学是个积累的过程,没有几代人的铺垫,很难真正迎来井喷的。所以还得坚持一下,馒头都上锅了,等一等就要吃饱饭了。

知乎用户 暴躁的巨锤 发表

基础科学我们是有差距的,基础科学衍生的技术,我们还没有都掌握,所以我们对基础科学需求就不是那么迫切。

我们在急速的追赶,当我们的技术发展到一定程度,西方国家的技术对我们来说已经没有借鉴意义的时刻,那就是我们的基础学发展的时候。

知乎用户 活在当下 发表

有皇帝的时候,科学家、医生、文体牛人等等 “技术工种” 似乎不算“顶端人才”。我说了似乎,就算喷我我也不会理你们的么么哒。

现在的话…… 咱们富了没几年,况且还没富到题主所说的那些 “外国” 的程度,不论底子还是面子没人家雄厚是正常的。

咱们有的是未来,顺利的话,万邦来朝不是梦。

至于国足,水的原因不是没人才。

知乎用户 虫博 发表

因为总有人觉得只有中国和外国╮(•́ω•̀)╭

知乎用户 静夜叹息 发表

前几天看了一个评论,什么爱因斯坦的学生,叫什么忘记了,为了祖国放弃成为第二个爱因斯坦的可能(看回答是爱因斯坦说最可能成为第二个爱因斯坦),也就是放弃了为全人类做贡献而只为了自己祖国。

伟大是很伟大,为祖国放弃一切,为了国家核事业奉献一生,了不起。

渺小也看着渺小,默默无闻一辈子籍籍无名最重要的是失去了第二个爱因斯坦的可能,人类物理学进程可能因此放慢脚步。

顶端人才一直不少的,只是各种现实各种追求不同没能合作进步。

为了什么都可能喊出口,为了名利地位最高是祖国,但是几乎没有一个人会说为了人类文明的进步,不能打破隔阂。

知乎用户 帅到被人砍​ 发表

因为成才有一个前提,就是你必须充分的挖掘自己的个性特征,了解自己适合从事的工作。

我国教育或者说整个东亚教育几乎没有给出这样的机会。父母们早早的消灭了孩子身上的棱角,zf 也是急切的把他们加工完毕投放到社会上。

足球就是一个很明显的例子,极端集体主义文化导致个体发育不良。反过来影响到集体的表现。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什么是顶端人才?一代宗师算不算?

据我所知,目前全世界在世的物理学家,学术成就最高的一位,名叫杨振宁,中国人,清华大学教授。

此结论不接受反驳,有不同意见请先亮明毕业院校和最高学历。

以他的经历为参考,可知中国人不比外国人笨,基础教育和本科教育不比外国差,差在科研上,差在没有稳定的外部条件和优越的物质条件上。

这两个方面都在改善,国内几十年没有战乱,物质条件也在改善。国家刚解决温饱问题才几年,对科研的物质投入才开始重视。

那么这么多年都干嘛去了?

补课去了。

1960 年代美国开始信息革命的时候,国内的工业化才刚开始。蒸汽时代,电气时代,信息时代,我们全是空白,这些课都得补,机械化、电气化、信息化同时开展,需要大量的人才,聪明人都去干这些了。

等历史欠账补完,就到了该出成绩的时候了。现在补课补得差不多了,再过十年左右可以出成绩,有成绩之后十到二十年可以拿诺奖。推算的话,建国百年前后,老百姓才会觉得国内顶端人才不少,科技实力不错。

说白了,这就是个钱的事。

知乎用户 唐尸三摆手​ 发表

因为我们一直在赢!

知乎用户 hyn 发表

因为顶级人才要靠海量的钱去堆,而中国是发展中国家还没那么有钱

知乎用户 执两用中 发表

科技人才是需要积累的,其成长也是需要时间的,中国真正成为有实力的国家不过十几年,培养人才十几年是不够的。不要发这种毫无常识煽情的东西,非常显得自己没水平

知乎用户 时间荒原 发表

首先想问,什么是顶端人才?

如果按照学术校准,顶端人才需要获得诺贝尔奖。

诺贝尔物理学奖,化学奖

物理学、化学进入华夏也就一百多年,西方从牛顿发展起来。

诺贝尔医学奖

中医虽然源远流长,但是不符合西方医学标准;屠呦呦得诺贝尔奖已经是实现零的突破。

诺贝尔文学奖

前有鲁迅,老舍,沈从文。知道近代,才被莫言拿下

诺贝尔经济学奖

我国有经济学,八十年代才正式开始。

西方已经从亚当斯密就开始发展经济学了。

诺贝尔和平奖

很多时候是个笑话

我国科学体系来源于西方

本来就起步非常晚,先天不足,后天畸形;能发展到现在已经很不错。

比不过西方是必然,比得过才奇怪。

想用几十年赶超西方花了几百年时间经营,本身就是无比艰难的事情。

知乎用户 詹姆斯铁柱 发表

中国从来都是机械式填鸭教育,搞创新不行

知乎用户 max 发表

小学到高中,中国的精英选拔式教育还是不错的,但到了大学高等教育,就太不行了,当然我们是和西欧、美国、日本比。高等教育肯定是有问题,这么多好苗子,投入那么多,搞了这么多年,一个理工类的诺贝尔奖都得不到,是找任何理由都开脱不了的,想想理工老大清华的毕业生都去当官去了,就很不正常。

知乎用户 知乎用户 1le8Y0 发表

我怎么赶脚这有点明知故问呀,明摆着教育不行嘛,要不怎么会有瘌摩朵淫排昨对出乖流雪你?

知乎用户 senyan guo 发表

看到印度 10 个诺贝尔奖,我不由自主的微笑起来。

知乎用户 farta 发表

想比人口,好啊

印度有 14 亿人口

印尼有 2.7 亿人口

巴铁有 2.2 亿人口

巴西有 2.1 亿人口

尼日利亚有 2.1 亿人口

孟加拉国有 1.7 亿人口

日本只有 1.2 亿人口

德国只有 8300 万人口

法国只有 6700 万人口

英国只有 6700 万人口

意大利只有 5900 万人口

还想比吗?

知乎用户 李明 发表

多简单的问题,不就是

你 国 不 行,不 自 由,不 民 主,人种差,种族劣根,必须洋大人和狗 图腾联合超高压输血换种

抱歉,答案有点超标,需要双倍工资,要美刀,软妹币不行

知乎用户 Alex Xu 发表

千里马经常有,伯乐 / 岗位不经常有,人才是需要很多外在支持,需要给机会的。还是以大家最熟悉的娱乐圈为例,为啥港台明星多,如综艺节目中可能一大半是港台的。台生考大陆高校降门槛 “当地高考” 一科达标可申请_手机网易网

实际商鞅的一大原则就是: 秦国不需要培养人才, 只要用优待政策吸引山东士人即可.

知乎用户 天雪尘 发表

1,中国人口多,但和整个西方比也没差多少

2,人口代表的是潜力,而非实力

3,所谓顶端人才的标准是由西方定的

4,顶端人才源于顶端的国家教育体系,顶端的学校教育环境,顶端的老师教育水平,我国经过半个世纪的努力,也就凑合备齐了一些硬件,软件具备了多少?我不得而知,可以肯定的是和美国还是有差距的!

知乎用户 听小说记单词课堂​ 发表

大概可能也许拿不准差不多:我们说的语言限制了我们,因为语言是思维方式的外化。

尊古崇拜权威,不喜欢冒风险,害怕折腾的小农意识;喜欢破坏规矩和律令,凡事不喜欢溯本求源,喜欢走捷径抄小路,(江浙人除外,他们说的方言,严格讲算外语)以上的群体性思维特质,让中国在自然科学的探索方面天生软骨缺钙。

为什么英美德加一起获诺贝尔奖的人数占一大半,因为他们说的语言。英语是集合了 3-4 种思维演化后的结果,所以近代历史上只有英帝国,美帝国两家全球性的成功帝国,思维方式才是根本原因。

元首找了猪队友才功亏一篑啊。德语是英语的老祖宗,英国人的真正祖先是德国。

中国思维要打败美帝国思维,借助英国人和德国人思维,难道不是正解吗?

所以,回家好好学英语吧,但不是那种考试英语,而是钱学森,马云说的那种流利思维英语。双语思维!

知乎用户 ZM-BAD 发表

一代人有人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事情要做

从 1842 年签订《南京条约》到 1949 年新中国成立,我们花了一百年的时间解决了挨打的问题

从 1958 年起,经历三年困难,饿死无数人,再到改革开放 40 年,中国 7 亿人口脱贫,占世界脱贫人口四分之三,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我们又花了 50 多年解决了挨饿的问题

我认为,接下来我们至少还要花 50 年的时间,争夺科技制高点,解决尖端人才数量过低的问题

这个国家每年都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飞速发展,而且发展之迅速,发展模式之新颖,在整个人类历史上都闻所未闻

所以对脚下这片土地保持信心的同时,也请题主耐心等待

同样的,我觉得,这个观点也可以回答下面这个问题

许多白人都认为中国女孩是 easy girl 吗?

知乎用户 马家 发表

因为地球有六十亿人,扣除中国的十四亿,还有四十六亿,46/14 = 约 3.3,按比例是比不过的╮(╯_╰)╭

提这个问题的人也许为了鞭策我们自己,也许跪久了站不起来了→_→

知乎用户 丁远江 发表

虽然常常说神仙打架和屁民无关,但是真的有人想讨论美国和英国顶端行政人员的水平么?

知乎用户 知乎用户 nOnWDQ 发表

曾读过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位小学语文老师在试卷上提出这样一个问题:“雪融化后是什么?”“是水!”“是水气”, 绝大部分学生这样回答。可是有一个孩子却答道:“是春天!” 然后老师在他的试卷上打了一个大大的错号。

这个故事很明显的反应了一个问题——我们的社会中不缺想法,而是缺用一个个细节把想法完美实现的人。

而顶尖人才之所以顶尖,不是他们能提出独特的创意、想法,而是他们能实现想法。

比如上边的故事,一个很好的想法,抨击教育的僵硬。但是作者不够用心,脱离了实际。

回答 “春天” 地理老师、自然老师或许会打错,因为不符合科学规律,但是语文老师不会打错,因为符合写作修辞手法。

知乎用户 qing 发表

非常反感拿中国和那么多国家一起比较的行为,不知道脑子里是什么东西

知乎用户 哈哈 发表

千里马常见而伯乐不常见,古人比你们看得清楚多了。。。。

知乎用户 鱼香肉丝​ 发表

西方人口比中国多

知乎用户 跃鱼 202110 发表

西方整天游行示威每天八小时工作制,中国 996。

996 有什么危害呢?意味着父母并没有足够的时间学习提高自己,更没有足够的时间培养自己的孩子,也就是说,在时间消耗上毁了两代人。

996 还有一个隐藏属性,那就是工资低。学习提高自己是需要消耗金钱的,比如大名鼎鼎的卡文迪许,无聊跑去测地球重量,为了试验需要挖了两口井,这费用估计很多 996 都承担不起的。而培养自己的孩子,更是需要消耗金钱。

所以,996 直接毁了两代人才。

当然,有时间有钱的人也有,但人数太少,人数少出人才自然也少,更何况这些人环境过于优越,也吃不了科研的苦。

知乎用户 牙山 发表

因为中国积弱太久:

我们七零后比较了解当年的本科教育的学术水平。即使拿到大学毕业证,当年思维水平和今天的学生恐怕也不能比。当年各领域所谓研究大部分都是在学习欧美经验。因此出了所谓张文宏的论文事件后,我认为这不必小题大做。

按照知乎网友的推荐,买了《绝非天赋》这本书,看美国人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在教育系统中针对孩子的智力的研究,分级评估和开发利用的已经很广泛而细致了,我猜测可能已经超过我们今天的水平。

逻辑上不难理解,我们这么多人,这三十年,多数领域可能仍旧处在追赶的进程中。无疑作为后发优势,我们的时间表比他们曾经经历的要快很多。盲目估计,各领域特别是教育,领导中坚层的理念和经验更换两轮,加上整体国力提升,肯定会大为改观。两代人之后,大概 30-50 年?时间站在我们这边。

瞎琢磨,仅作参考。

知乎用户 暖冬 发表

这个和外儒内法没关系,虽然现在还是法,但不是儒。这里说的法就是法家不是法制。因为现在法律,至于为啥,有些敏感不敢说。

现在主要问题是政治思想问题。其实马克思没错。列宁是错的把马克思思想作为思想武器,战斗夺权。但当时思想还只是影响经济和制度。后苏联时代,我说的不是 60 到 80 年代,政治思想已经不是社会主义国家党的思想,而充斥到各个领域,包括教育,这也是为啥苏联解体时顶尖科学家没有太年轻的。政治思想和政治力量控制教育界。尤其大学以后,学术自由就会被左右,就缺少了顶尖天才成长环境

知乎用户 Cauthy 发表

顶端人才最需要的是自由。因为只有独立自主的人格,才能从事尖端科研,而这种人格只有在自由的环境里才能发挥,但在我国行政官僚主导的学术圈,科研自由学术自由是很难的,哪怕去行政化改成教授治校,因为真正热衷科研的自由人几乎不会去做管理,所以真正治校的教授就是对学术半桶水的学阀,他们主导的科研环境更没自由可言,遍地是比行政官僚时代更可怕的压榨。

我觉得,要改变科研环境,首先应该把目前学阀治校的不正之风纠正过来,学阀不但不应参与管理,反而应该接受参照公务员的监察。首先恢复行政官僚治校,其次成立教授工会形成权力制衡,明确哪些该管该监察,哪些是可以自由发挥可以免责,形成完善法治而不是人治的环境。

知乎用户 吃吃怪​​ 发表

中国人口这么多 怎么就选不出几个踢球的呢

有恒产者有恒心

食色性也 食在色之前

知乎用户 Richy​ 发表

上课的时候,记笔记和举手辩论你选一个,选哪个?

知乎用户 kv ler 发表

因为科技的发展尤其是现代科学不是靠人就可以的,是需要积淀的!

在农业手工业时代,人口是极大的优势,所以我们独领风骚两千年。

如果你看穿越小说就会发现,主角穿越回古代各种金手指,你觉得合理吗?除了穿越时空倒流不合理外其他的都可以说是合理的,我们的四大发明,酿酒,玻璃,香水…… 等等技术拿到秦汉时期都完全可以实现的,因为这不存在科技迭代,甚至在工业时代的初期,我们还可以用人力去弥补,但差距已经拉开,并且随着技术的发展只会越拉越大,到第二次工业革命后人的生产力已经完全无法和机械相提并论了!

现代科学起源于西方,我们现在不管是技术、制度、生活方式都还处于在模仿追赶西方的时代,我们可以看到论文发表数量,专利申请数量,科研经费…… 等等都排在世界前列,好像是除了美国就是我们了,但我们要知道,我们不管取得多大的成就,还是没有脱离出西方的那一套框架,早几年有个美国人搞了个 “没有中国制造的日子” 的新闻,最后得出一个如果没有中国制造活不下去的结论,我们也可以试试 “不用西方科学的生活(不是指西方制造,而是从西方发展而来的产品,如汽车,可能从零部件到最后整车拼装都是由中国人在中国完成的,但“汽车” 是由西方发明的,而到现在也没有脱离出最初那辆汽车的框架)”的日子,你看下我们还可以用什么?

借用牛顿的话,我们看的远只不过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而这个巨人,就是西方发起并主导的 “科学”,就像去年的中兴,号称 500 强,全球领先,可一旦脱离了相关西方技术的支持…… 最近的华为也是,但华为比中兴强的一点是,在 5G 技术里另开一条赛道,这就是很了不起的进步,说明我们在这个领域已经脱离出了西方的框架,从追随者变成了领跑者!

从亚洲来说,获得诺奖最多的是日本,而日本也是整个亚洲最早学习西方的国家。最新亚洲大学排名第一,第二的是新加坡国立大学和南洋理工(每个版单排名不同,但都差不多),这两个大学没有培养出诺奖。新加坡、韩国、香港这几个不论是经济还是顶尖大学还是人类发展指数都这么高的地方没有培养出诺奖。

所以,现代科学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是简单的经济投入、人力叠加的,是需要经过若干年,若干人的努力一步一个脚印发展起来的,我们从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系统的发展到现在才不过几十年而已,就已经在大部分的领域追赶上了西方几百年的发展脚步,这是一件可以令我们很自豪的事情,但随着 “科学” 的发展,“新科学”和 “旧科学” 的差距可能是指数级的!我们的道路还非常的漫长哇!

知乎用户 离心引力 发表

一是因为穷,二是因为西方尤其是美国会把人才吸引走。

知乎用户 范乘瑞 发表

说到这里,吾深深地觉得我们社会现在应该重新、好好定义一下 “成功”、“幸福” 含义了。

当我们还在炫耀物质的时候,现在的北欧、西欧已经进化到精神了,他们都有基本的物质保障,有时间、有闲,人们都各自有各自的玩法,赛艇、攀岩、自行车、钓鱼、野外探险……

那么多精英为什么移民,带着技术和财富。我们现在培养一个孩子,无非是考上一所好大学,进到 BATJ、TMD,996,35 被裁,要么吃公家饭,just so so,有几个雷军、马云、李彦宏啊,凤毛麟角。

中国人有华夏人天然的优势,西方人有西方的优点,甭管是社会治理还是个人,拿来好了,我们兼收并蓄。

社会上的一部分精英,这一辈子,究竟做什么,才能有价值、有意义?

知乎用户 童天 发表

全世界这么多人

所以顶端人才肯定比中国多

知乎用户 Mac Chen 发表

内耗… 中国的「内耗成本」极为严重。这个「内耗成本」表现在前面高赞的「过度竞争」、「踩踏成本」等等。但是还有一个大家有意无意忽略的… 「信任成本」。

现代工业化国家的一个特点是跨地域的「陌生人协作」。现代工业品不可能一家公司生产所有零配件。有些零配件必然外购。因此某些设备采用了某种零件的隐含前题是「信任」这个零配件能够达成它所宣示的规格及效能。在工业品上,中国的问题不大。

但是同样的「信任问题」推广到「社会内部协作」时… 奶粉、疫苗、地沟油等等过去吵的沸沸扬扬的大案。各位觉得中国社会内部的「信任成本」有多高?大家对奶粉的信心恢复了吗?

其馀小的像是卡车车祸,货物被哄抢。前阵子农大实验作物被农民偷摘等等… 中国社会对大奸大恶貌似口诛笔伐。但是往往船过水无痕。对小奸小恶又百般容忍。偷实验玉米的老太婆打也不是、骂也不是、罚也不是。

犯罪学中有一个「破窗理论」。一个窗户破了,如果不在最短时间内修复,那么隔天会有更多破窗。多到开始让人受不了,逐渐搬离,然后整遍地区高度败坏。这不就是美国底特律等工业城败坏的面貌吗?而中国内部这些小奸小恶,其实就是不断的在侵蚀整个社会的「信任成本」。这等于中国在高速跑步前进,但是背后确有一群蚂蚁雄兵拼命的啃中国的脚后根。

中国什么时候可以赶上发达国家?等中国的农村道德观念跟的上西方农村时,那时中国才是真正的发达国家。一个国家聪明的人永远不可能比笨的人更多。再厉害的顶端人才也顶不住一堆蚂蚁雄兵的小奸小恶、自私自利,把社会信任当个屁的人在那边啃。

知乎用户 杭州小窝 - 王老师​ 发表

我总能在知乎上看到各种推崇西方教育环境的,给出的理由是西方各方面的人才都比国内多。那么西方各方面的发展比中国好么?

5G 两者持平,西方二战之后主导世界秩序也只是跟国内持平。经济方面中国的 GDP 总值跟美国差距不大,固然中国人口是美国的 6 倍,但一个国家的经济该有什么样的作用?就好像之前的新冠事件,美国的经济均下来到每个人身上的是中国的 6 倍,中国政府有能力为新冠患者免费治疗,美国呢?

军事方面美军的军力对比中国其实并不占优,确实中国连打夏威夷的能力都没有,但是美国同样也没有进攻中国本土的能力。美军在南海的活跃更多的是因为中国方面一贯的温和态度,让美军认为可以在中国方面取得一个立威的效果,而这个效果可以为美国震慑外敌。

科技方面确实中国在一些领域比不上美国,但是美国是二战最终获利国,而科技这种事情哪怕是同样的一群人,晚 20 年开始就要晚 20 年才能追上,那么中国比美国晚了多久?差距又是多少?美国的人才比中国多?从世界名校毕业生方面可以证明,从实际方面还是不如中国的。发展方面中国的速度让西方国家感到了恐惧,所以不管西方政府还是民众都有相当一部分持有反华情绪。

而中国人才流失严重的话怎么可能让西方国家感到恐惧?拿什么让西方国家感到恐惧?既然中国一直在高速的追赶美国,那么中国境内保留的人才对比美国方面是一直占据优势的,特别是在尖端方面。就好比总能看到哪个中国出名的留学生归国又去美国发展,那么中国本土那些人以落后 40 年推进到现在的这种局面看不到?

如果尖端人才没有自己想要的空间又怎么可能拿出来成果?另外人才现在感觉有点难判定,以西方国家的排名,看西方国家的现状,西方国家认知的人才中国要不起。这从西方整体对于一些事情的判断就可以看的出来,像新冠事件不管是其政府又或者民众的判断是很离谱的。

跟国内根本是两个对立面,这也是美国持有最多资源却是受灾最严重国家的原因。总结起来,国内出现的高学历人才比美国少,但国内拥有的能推动发展的人才多于美国。

知乎用户 cess 发表

提问人列的这是什么数据?诺贝尔多少年的奖?中国从哪一年才开始参与其中的?就算是当下评的诺奖就是反应当下的水平吗?屠呦呦哪年的成果哪年获的奖?中间差了多少年?诺贝而的奖反应的是 N 年前的水平,而不是当下的水平。并且诺贝尔才几个奖?设计几个学科?还有操蛋的和平奖,这奖反应顶端人才?这说明提问者本身提问水平太差。

我来告诉你中国的科研水平到底在世界占到什么位置,世界顶级期刊 nature 有对世界上最顶级的 68 个期刊一年中论文进行统计,这片论文是哪一国的就给该国加一票,若是 3 名作者来自不同国家则加 1/3 票,生物医学 天文由于论文好发,数量远大于其他学科则票数除以 5。经过加权后统计结果中国的科研水平位居世界第二。所有 144 个自然学科大类中国有 18 个学科位居世界第一,数量仅次于美国位居世界第二,中美是同时覆盖 144 个学科唯二的国家。所以你若说的顶端人才仅指科学技术,那么中国落后的只有美国,比不了西方就是笑话。

作者这种提问都是想当然,问之前根本不先查一下,脑残提问。

知乎用户 知乎用户 27c4kL 发表

何谓顶尖人才?论智商情商,千万官场人都是一等一的顶尖高手。论财富,上述行业的从业人员财富若是公开,我保证比尔盖茨全球前一万都进不去。

知乎用户 demon08 发表

这就是知乎上多了的典型表现.

知乎用户 天使​ 发表

问题是穷。

话语权不在中国人手里。

价值观不同,所以一些奖没法评比

知乎用户 林羽中卿 发表

你就算年工资给我一个亿,我也研究不出什么东西啊

知乎用户 来源 nc​ 发表

批评你!这种比较是严重不对滴!

对比的指标就有点问题,

为什么要比足球,不比乒乓球?

为什么要比诺贝尔文学奖,不比茅盾文学奖?

为什么要比过往几百年,不比两千五百年前?

为什么不比经济发展速度,为什么不比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程度,为什么不比高铁,为什么不比杂交水稻,为什么不比……

这里没你好,那里就可能比你好,就看你想不想自己国家好!

知乎用户 蛋蛋蛋蛋 发表

印度和中国人口差不多,为什么 gdp 只有中国的六分之一。

知乎用户 大鱼小鱼与鱼鱼 发表

印度特别喜欢你的思路

毕竟不久之后印度就要在人口上超过我们

知乎用户 ForTheLady 发表

因为害怕

知乎用户 没法讨好的人 发表

顶级人才的数量跟质量跟人口多不多的关系并不大。

要讲人口多,中国人口有非洲加印度、拉美、东南亚、中东人口多?

那些地区加起来的顶端人才就比中国就多了?

广义上的西方就是西欧、美国、加拿大、日本。他们的地域加人口,中国比起来并不占优势。

人口多在现在并不是优势,反而是累赘。经过教育的大量人口才是国家之间竞争的优势。而这教育是指成体系的普及全国的近现代国民教育。顶端人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那是从小学、中学、大学、硕博教育一步步结出来的硕果。没有普及全国的国民教育能有顶尖人才?

普及全国的近现代国民教育,英美法德日等西方国家发轫于十九世纪中后叶。

十九世纪中叶的中国在干嘛?新式学堂有几个?大部分读书人还在日夜诵读孔孟经典,做金榜题名的黄粱美梦。1906 年才正式废除科举制度。民国时期时局动荡、内忧外患、民不聊生,有推广国民教育的尝试。直到 1949 年后,中国才开始建立现代教育体系,1986 年颁布《义务教育法》。

整天张嘴闭嘴诺贝尔,诺贝尔只是衡量一个国家科研水平的因素之一,并不是非它不可。没了诺贝尔的国家科研水平就比其他国家差?恐怕不见得吧。

中国普及全国的国民教育从起步就差着西方国家一百来年,这些年紧赶慢赶才追上脚步,尝试超越。火箭、卫星、核武器、四代战机、量子通讯、人工智能………… 这些顶端科技不是中国顶尖人才搞出来的,还是西方国家做慈善发的?这些东西就算比西方差,能差着多少?能差着一百年?更何况,有些方面中国并不弱于西方。

多少前辈筚路蓝缕、披荆斩棘、呕心沥血、勒紧裤腰带的发展科技。怎么到了题主嘴里就一个诺贝尔奖少,就是顶端人口少,中国哪里出了问题了呢???

要说中国哪里出了问题,那肯定是题主脑子出了问题!

知乎用户 我是老虎我吃肉 发表

问一个问题先要判断一下这个问题是否成立吧。不然我提一个问题:为什么题主会变成一个杀人如麻的毒枭,就象米格尔 · 菲利克斯 · 加拉多一样?

大家应该马上来分析为什么题主会成为米格尔 · 菲利克斯 · 加拉多第二吗?

看出问题没有? 我根本证明不了题主杀过人而且是毒枭。所以 “题主为什么是米格尔 · 菲利克斯 · 加拉多第二” 这个问题毫无意义。

知乎用户 放逐之刃 发表

虽然表面上看,我们的社会好像极端重视教育,但那种贩卖焦虑的教育真是科学的教育吗?层出不穷的学前教育班,课业辅导班,与其说是科学,不如说是玄学。看了所谓复旦大学五岁小孩简历。深感一种荒诞感。为了从拥挤的人群中竞争而出,科学的教育好像还不够用,得用玄学来凑。

知乎用户 斯文土匪 发表

不要用西方的评价体制来看中国

因为他们不懂我们

国足确实烂,这点我实在无法反驳

他们都不要脸了,你再怎么说,

他们也是坚持做个奇葩存在了

其他方面,中国人的高手太多了

就因为满清闭关锁国,第一次让其他文明超越了我们

人类几千年的历史中,中国曾经稳居榜首好几千年

等到回到顶端的时候

你会发现,人才怎么都在中国

但是人才并不包括男足

知乎用户 丹瞬 发表

想象自己是个古人,这个古人认为:古往今来,整个地球,乃至整个宇宙都受统一的规律影响,而这样的规律却又不复杂,而且极为简洁明快。

哪个无神论者能有如此野心勃勃的想象力,又有如此坚定不移的信心。

进一步说,牛顿也不是因为发现了科学的局限而转向基督教。和这个高级误解相反,基督教信仰非但不是牛顿科学之路的终点,反而是让他能够持续进行科学探索的重要动力。这一点,我们从书的第五章也可以找到线索。这章的题目叫做《少数蒙选者之一》。蒙选这两个字是基督教术语,表示被上帝选中。
……
第一,我们讲了成就牛顿科学发现的思想动因。很多人认为牛顿发现了科学的局限,所以晚年信仰了基督教,但实际上,牛顿从年轻时候就是基督徒,并且他认为自己是被上帝选中的少数人,因此,他毕生的努力就是通过炼金术和科学研究等不同手段发现上帝预设的宇宙规律,恢复被篡改的古代经典。《牛顿新传》东西堂解读
罗布 · 艾利夫,英国著名科学史和思想史教授,《科学史》杂志编辑,国际知名牛顿研究专家。
【解读书籍《牛顿新传》- 哔哩哔哩https://b23.tv/bh7iPIC

【半世繁华半世僧,世间再无李叔同!- 哔哩哔哩】 https://b23.tv/VaQlhOb

儒教以为可以在人生的这个游泳池里学会所有东西,但是却否定了好多东西真的要明白是在游泳池之外的视角。

观察者,环境,环境之外。

三个关系,

也就是 A = 我 B = 他人 (环境)C = 老天

三个以上才可以有一个立体的效果,而扁平缺失了建成立体空间的重要维度。

我们这里长期把关系压成两维的,

也就是 A = 我 B = 他人

(也就是他人包含老天)

这样就是非黑即白的认知状态。

非我即敌。

因为无法认知第三个维度。

一刀两断,到两刀三段,是思维能力的飞跃。

但是拥有这个能力的人会觉得很自然,不会觉得自己有了多奇怪的超能力。

只会奇怪对方竟然可以没有这个基础的能力。

鲁迅先生觉得学医救不了国人,应该是指医疗技术。他也是发现 “硬件”(躯体发育)看起来差别不大,“软件”(认知)可能才是差异的原因,所以开始写文章。

我是一直觉得心理学可能会有些帮助。如果有一代或者几代能试图剖析自己,认知真相。从婴儿期开始做的抚触,爱护。开始理解自己的无意识的行为等等,那么国人人格成长上的很多问题可能就会有大的飞跃。

如果人格发展阶段停滞在只能认知二维的阶段,就像还没发展出某一项能力。老师怎么试图讲三维空间,人也是听不懂的。甚至听不见。

千年的历史,普通人一直被限制在很幼年的心理发展阶段,所以被称为小人。当官员才可以成为大人。也就自动成了父母。给大量的小人当父母。解决吃喝拉撒睡还是小问题,主要是解决小人的繁殖问题。

父母不是父母这么简单,是一个系统建立的账户,权限不一样。

大人,小人其实都是人格发展阶段很低幼的状态。认知能力很低,且停滞着无法发展。越低幼的人越对别人的需求很高。就像婴儿需要养育者的吃喝拉撒睡的全部照顾。婴儿对自己的 “残忍” 毫无自觉。

但问题是这里的孩子缺少好的养育者。

【父母有哪些有毒逻辑?哔哩哔哩】 https://b23.tv/CQZ3Gsi

因为上一代过早的剥削了孩子,以至于每一代父母都在持续的剥削孩子来满足自己。

可是婴儿期需求的爱依旧不能被另一个孩子满足。

于是发展出等级社会,彻底剥削一部分人来满足成年后依旧追求婴儿期可以被无条件照顾的发展未完成的任务。

人人都想成为那个唯一被允许无条件爱着的婴儿,但是人人都不被允许成为那个婴儿。而是被要求成为可以为了婴儿舍弃自己的血肉的圣母。

于是生活在自己幻想自己是婴儿皇帝和 VS 他人需要自己是羔羊肉的矛盾里。

补完计划从未停止,

代偿反应代代传递。

幻想越多,也就是说代偿剧烈,也意味着无能为力,越对生活无能为力也就越痛苦。

充满了代偿的巨大幻想的时候,给真相腾不出呈现的空间。

一流的人大概就是那些大脑总是有空间呈现更多的事实的人。

看到事实,才有机会成长。

持续的幻想,持续的否认事实,则只能停滞,继续幻想。

知乎用户 招财大金牛 发表

没有人才只有奴才。

知乎用户 山雨芝年 发表

儒家思想对稳定的执着追求,以及对破坏性创造的扼杀。

儒家学说是一种先验性的等级制度,其创立者孔子毕生致力于恢复周礼。

依照尊卑等级把全社会控制起来。

然而科学对所有人而言都是成立的,科学不依靠这些尊卑秩序独立存在。

“第一宇宙速度的存在居然不依赖于长辈,不依赖于君父,不依赖于大儒”,尊卑体系还如何维持?

1840 就是典型的儒学对撞科学。看看士大夫们宣孔孟于西洋方不敢怠慢中华的下场。

科学越是进步,儒棍们手中攥着的权力就越是脆弱,随时可能失去。

儒棍们为了自己的利益,拉上全体中国人,差点沦为玛雅,阿兹特克,印加。

知乎用户 死也要死在北欧 发表

其实中国周围几个千年写汉字的国家和地区(日本,韩国,新加坡,台湾,越南)可以作为参照物对比,我们不熟悉洋人还不熟悉东亚这几个国家的人吗,中国每年出入境去日本韩国的人次远高于去西欧北美,反过来日本韩国也是如此。进入正题:

日本一亿人算 1870 年明治维新开始,至今西化一百五十年五代人时间,日本在数理化领域应该代表了目前亚洲的高度(以色列除外),我们可以看看日本从 1870 年开始这五代人发展的路径做参考,具体可以去图书馆查阅相关内容数据。

台湾两千万人从蒋光头 1945 年算起,至今七十多年,紧密和欧美合作,贡献了五六个物理化学诺奖,还有一个台积电。

越南么一亿人,战乱动荡,和平发展起点低,从 1975 年统一算起至今四十年。也能出顶级人才,比如 2010 数学菲尔茨奖吴宝珠,吴出生在越南七十年代,越南七十年代还在打仗……

韩国 / 新加坡也不错略述。

中国需要做的事就是仔细 “琢磨” 日本台湾,可以鼓励更多普通人去日本台湾旅游工作留学,以下就是胡言乱语:

琢磨两千万 *60 = 十二亿 推到出 5*60=300。

这个是整个社会氛围的大问题了,无法展开。

但最近有好消息,2014 年张益唐(1955—)拿了第一个华人 Cole 数论奖,2020 许晨阳(1980—)拿了华人第一个 Cole 代数奖,包括 2019 年陈秀雄(1960—),陈杲(1990—)拿 Veblen 几何奖,说明中国在逐渐走向正途释放潜力,可能目前释放了 10%—20% 的潜力。这是长期几代人时间的进程,急不得,把日本台湾琢磨透了,学透日本的培养人才氛围模式,中国就实现了 2049 目标的伟大复兴。至于干翻英国牛津剑桥,美国普林斯顿,法国高师,顶级人才超过西欧这个问题,这应该留到下个世纪 2100 年再考虑。

知乎用户 Null 发表

跑了

知乎用户 刺猬手套 发表

中国的教育目标是培养有知识的技术工人,不是培养有思想的科学家。

所以导致的结果是,重大理论创新可以说失光了分,但是人家创新成功以后,我们有力量在人家开辟的道路上去跟进开发改进完善。

问题是这给人千年老二的感觉啊,还想做带头大哥?

知乎用户 半年隼号 发表

诺贝尔奖是评价以往的科学成果

除了一些特别爆炸的,大部分成果得二十年前甚至三十年前差不多

那会的研究人员不能刚出生吧,起码得是个 30 岁的熟练工

也就是说对应的大概是 60 年前生人

但是新中国成立才 70 年,60 年前别说高等教育没普及,还扫文盲呢

虽然是人口大国,但是知识分子就不多,知识分子中的科研人员更少,实际上科研人员基数是远远小于美、德、英的,出不了那么多人才不是很正常吗?

实际上,中国在国际期刊上常年是没有影响力的,一直到近几年(也就 10 年),海龟靠引进计划大规模回国,科研经费上涨,学生质量提高,经济腾飞,居然能够被人诟病在灌水。

如果你在 1980 年跟一个化学系的人说,有一天 jacs angew 上面大把的中国人,joc 已经快被看不上了,他可能会惊掉下巴。

中国的经济就像日本的 80 年代,而在日本经济高增长刺激下,也有一批日本科学家在成长,但是这些人可没有在 80 年代就得了诺奖,他们是在近些年得到的。所以我很同意两个一百年的时间点,在建国 100 年的前后,大概是人才大规模涌现的时候。

知乎用户 同源重组杰主任 发表

引用一下

@龙牙

一张图

请问这样的基础教育水平的国家能培养多少世界顶尖人才?答案是美国培养了多少顶尖人才。因为这是美国的教育水平变化。

基础教育决定国民平均素质,高等教育决定顶尖人才数量。在某种意义上说这两者是矛盾的,说白了就是教育投入是大家平均都有每人都有份,还是就一小部分享受的问题。所以会出现美国培养出顶尖人才同时还有人相信直接注射消毒水能治疗新冠这样的魔幻画面。

所以,我国目前选择整体素质的提高是极正确的。代价?顶尖人才培养落后。

知乎用户 henryshue 发表

各位答主注意审题,西方应该有几十个国家吧,中国为什么要同时和这么多垃圾国家比较呢?我们要自信一点,中国人口基数比较大,不需要 100 年,就会超过三体人的科技,文化,教育,政治,体育,军事水平…… 脚踩三体人,拳打归零者!

知乎用户 绿城小电驴 发表

这个问题就没啥逻辑,人口基数和顶级人才数量有啥关系?顶级人才靠的不是人口基数,是高等教育和平台。

知乎用户 向南楼孙儿 发表

产业链达不到顶端,人才自然也达不到,研究出的东西既不能验证又形成不了实际经济效益,所以才没有人全心全意去搞研究,还不如搞搞产业拉拉关系来的实在

知乎用户 猫头等 99 人​ 发表

都被观网、金灿荣、张维为、陈平、沈逸这些人忽悠傻了,连常识都没有,还支持俄罗斯侵略!就是有个把顶端人才,身边是相信观网、金灿荣、张维为、陈平、沈逸这些人洗脑,混淆是非、黑白不分的人,谁受得了?

知乎用户 不想填 发表

积累不足,包括经济积累,工业积累和社会积累。也有人才库积累等

知乎用户 大路 发表

西方对人才的培养制度优于中国,他们来实的,而中国搞虚的,文凭可以买,名誉可以拉关系获得,这种情况下,真正的人才就淘汰了,埋没了。

知乎用户 翔子赛高 发表

我不记得咋说的了。反正秦国通过奋救世之余烈才成为中华霸主…

近代史开端是落后的,那么至少得奋七世之余烈

知乎用户 黑色的兔子 发表

去看看 丑国 人工智能 材料科学大咖前 100,华裔占比。 再考虑下华裔在丑国占比。。。。不就恍然大悟了啊

知乎用户 沉钧 发表

以前有人问为什么外国人能发明创造这么多东西,得那么多诺贝尔奖,而我们不能?当时的回答总是我们发展时间短,需要经济基础。我不知道现在是否到了重提这个问题的时候,但我们总有一天要重新面对这个问题。

知乎用户 小新 发表

典型的掐断一截历史背景,架空时代来提问

1840 年之前你不问,2006 年之后你不问,就在这之间提问为什么大英子帝国 GDP 比中国多?难道人口多,就提升不了 GDP,问题到底出在哪?

问题就出在你还没活到那个时候啊!

注:1840 年只是比方,没法考证 GDP 数据

知乎用户 chenc 发表

以为所谓诺贝尔奖得主是顶端人才的人其实根本就不明白什么才是顶端人才,认知水平处于较低水平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国家投钱,有部分被下面贪污了,学术造假也不是没听过!相当严重!!!

大部分企业看到科研的投入,和不确定性,就不愿意,都喜欢那现成的成果!!!喜欢赚快钱!赚钱没有错,问题是做大了还是不想投钱在研究中。只要我还能在现有技术下赚钱,就是不想投钱研究!这几年好了很多!华为就是做的不错!重视研发了。

还有留不住人,这是一个大环境!这个问题太多了!得一步一步的改变。

知乎用户 山水之乐 发表

类似的问题:马拉松比赛中,为什么只有第一名拿了冠军,后面的两万人人数那么多,怎么拿不了冠军呢?

知乎用户 心窍 EmptyHeart-Nex 发表

中国人口这么庞大,怎么凑个能进世界杯的足球队都这么费劲呢?

一个领域做的好不好不是看人口总数,而是看专业人士的数量。你有十几亿人,职业球员有多少?城市里没见有多少个球场,很多学校操场节假日还不开放,本就没有多少市民踢球了,难得有想踢的都未必有场地。伪球迷那么多,真球迷那么少,什么足球文化就更是甭想了。教育方面像样的足球学校没几家,师资力量就不说了,设施条件都不好,能出几个专业人才?

人才的数量和质量看的不是人口总量,而是人均教育资源的多寡。

我们国家现代化才几年?别人几年了?况且我们现在追着点的科技树都是人家建起来的。如果只要人口多就什么都能解决那太容易了,大家啥都别干在家生娃为国家爆兵就行了。

思维要转变啊,都应该小学以上学历了还以数量论英雄。。。

知乎用户 成人享受慎独精诚 发表

所有所谓高端学术,都是欧洲设计的,说白了,都是人家说了算,所以,不是很正常。

你是不是觉得我要把事情往黑幕上说?错了,实际上,这点我们确实有欠缺。

中国近代百年一直遭受的对于外面文化和现实的撕裂。

我不得不承认,在当今社会,我们所秉承的 5000 年的文化已经可以被慢慢地彻底淘汰了。

我也是一个曾经非常信仰我们老的那些生存模式和文化,四书五经甚至是孔儒之道。

但是今天我想说:这些东西,的确已经过时了。孩子们不相信,愿意去相信自己所看到的,所接触的到。完全无可厚非。

老年人,要是无法接受,可以躲在家里,等死,但是历史绝对不会倒流,因为没人想再来一次文化的 “鸦片战争”。

年轻人是对的,我们这个社会已经完全从小农经济到资本经济的彻底转变。只是大部分的人丧失了生产资料,甚至是对于信仰的缺失,毕竟硬实力的丧失,也就意味着丧失了真正的话语权,没有人在愿意去相信他们,那些曾经信仰善良,信仰老的知识,甚至是信仰中国最原始的小农经济的那些绝大多数人,注定要在这样的变革中,注定要么走向新的时代的洗礼,要么在新时代中成为旧时代的殉葬品而消亡。

再过 50 年,中国可以变得很强,但是阶层会变得无比强大,阶层的壁垒会出现,至于会不会和原先那样,或者真的无法在打破,这个,只能看具体情况,具体人了。

我也希望我可以活的长一点,看看有没有机会,真正的也走向更高阶层,看看自己从没有看过的风景!

知乎用户 刘刘刘 Kiu 发表

我觉得是教育问题。

不是教育方法方式的问题,是时间问题。

美国、法国那是从 14 世纪、17 世纪就开始文艺复兴、工业革命的,那个时候中国在各种朝代打架,诗人写诗。那个时候要是评比诺贝尔奖,中国的诗词肯定榜上有名吧!可惜没有。而且那个时候中国也不注重教育,文盲率自己上网查一下,后来解放不久就文革,文革到现在才刚刚过去五十多年,不过才一代人,你想出多少诺贝尔奖得主?

交给时间好么!

知乎用户 迷茫的其实 发表

你以为顶级人才是地里的庄稼,把种子往地里一撒,浇点水就可以坐等收货成千上万??? 或者摇骰子一样是概率问题??? 或者是像筛子一样从茫茫人海中挑选出来??? 什么叫顶级人才? 以钱学森为例,首先自己智力水平要合格,其次家庭学校启蒙教育要优越,第三要有资源有机遇有能力有兴趣接受高等级教育并且完全掌握学术圈研发流程并且要有属于自己的重要原创成果。这才是顶级人才的培育之路。第一条可以说是公平的,穷人可以靠变异,靠天赋。但是从第二条开始那就不再能由自己决定了。《伤仲永》的故事早已经录入教科书,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的故事流传千古。普通人努努力在这也能面前过关成为普通人才。但是第三步那才是真正的跨越。钱学森是 JPL 的五个创始人之一,肩抗美军上校军衔参加闪电⚡特遣队去抢夺纳粹德国的顶尖人才,顶住重重压力威逼利诱牢狱之灾坚持对祖国的热爱和忠诚回国报效国家研制核武器和弹道导弹保卫祖国,以及开创了中国的航空航天事业。这种传奇可不是光靠投入就能得到的。培育尖端人才是用天文数字的投入,权限,时间,信任,宽容,支持给最聪明最坚韧最忠诚工作在科研最前沿的第一线的主导者才能上桌的赌博。这需要一个伟大的国家才能组织供应起不计其数的最先进生产力物资设备,领导政通人和万众一心的社会,才会有概率出现这样的顶级人才。就像乌里扬诺夫斯克号航空母舰和瓦良格号航空母舰不同的命运一样,只有伟大的国家才能出现伟大的人物,伟大的人才。无源之水无根之木,只会不知什么时候消失。

知乎用户 菜鸟猫 发表

百足之虫,死而不僵。西方几百年的领先,可不是几十年就能超越的。

别往孔孟之道上扯,要是儒法之道这么不堪,中国也不可能领先世界几千年。中国现在比不上西方,还得从甲申到辛亥这段时间找原因。

满清统治,是个强国都能来大清打个劫。自民国成立,以一国之力抗日本八年。1950 年,中国事实上统一,可以一国之力抗联合国军。军事,可以说是一国综合实力的体现。

PS,现在也就美帝是领先中国的,传统列强诸如英法德俄,早就被中国给甩开了。

知乎用户 不会数学的数学汪 发表

因为中国起步迟

追赶人家还需要时间

过几年,中国完全有希望在各个领域厚积薄发

知乎用户 混沌 发表

人治和法制的区别,大部分读书是为了当官发财

知乎用户 大亨 发表

一,错,从来就没有跨越式发展,现在看似顶尖技术比不了,但认真看这些所谓尖端问题,就是工业基础不牢,典型如芯片问题,需要的材料,工艺都是你不屑的,来钱慢的基础工业问题,这些基础问题是靠诺贝尔奖?是靠基础产业的持续精进打磨。同理,中国足球是缺传控,高位逼抢,里皮,瓜迪奥拉这些高端人才,高端技战术么,非也,是缺基层青训教练发现好苗子并贯彻科学的训练方法培养有特点基础扎实的年轻球员。

知乎用户 丛林浪子​ 发表

中国顶端人才不如西方?

请问是指哪一方面?标准是什么?

看一下中国的高科技产品,如航天,核工业,高铁等…… 是不是飞速在发展?

再看看全世界暴发的疫情,是不是中国控制的最好?

再看看中国的整体社会秩序,是不是最稳定……

没有顶级人才,这些能做到吗……

知乎用户 恬然罗​ 发表

非洲人口和中国差不多,为什么顶端人才还没有中国的零头?

知乎用户 Roger Wang 发表

其实不比美国少。只是你都没看见。

因为懂的人不说,说的人不懂。

知乎用户 大碗卤面 发表

顶端人才是什么?是 j20 还是 df17?题主所说的顶端人才试射高超音速导弹三连败,可不敢跟中国比。

中国腾云空天飞机首飞成功,题主说的顶端人才直接没想明白是什么原理,说中国腾云工程违反物理学规律。中国 DF17 的技术,西方的顶尖人才想了这么多年,想明白了吗?没明白啊,三连炸,压根造不出来。

不要太把诺贝尔奖当回事。诺贝尔奖之所以曾经出名,那是因为他伴随着西方历次工业革命崛起,就跟米其林餐厅一样,就是个虚名而已。中国搞自己的两弹一星时,多少顶尖人才隐姓埋名。有谁为了自己出名,去把全中国人省吃俭用搞出来的技术换一个诺贝尔奖?

诺贝尔奖那东西有什么用?俄罗斯连猫都被制裁了,真打起来,诺贝尔奖能帮你少吃两颗导弹?人家欧美在意诺贝尔奖,那是因为人家是一个文化圈,人家有共同的军事组织叫做北约。新技术出来可以随意公布,技术出不去,而且对中俄这种有竞争力的大国禁售。

你看美国那一帮小弟,除了当条看门狗还有什么出息?技术给他们,他们能翻天?现在 J20,F22,F35 技术已经不是其他国家搞得起了,只有上三常搞得起,就连俄罗斯的苏 57 都不太跟得上中美技术壁垒了。再往后下一代战机,除了中美之外的国家真的就纯看戏。

以后空战的制空权就看两个国家,中国和美国。在这种情况下,你拿一亿个诺贝尔奖有啥用?手里没有枪,赚再多钱都是给别人赚的,这事日本熟。

所以,不要把诺贝尔奖等于顶端人才。

真正要命的技术,谁愿意拿去换一个虚名?2050 年中国全面超越西方了,再搞一个盘古奖,那以后诺贝尔奖说不定就彻底散伙了。你换这个虚名有啥用?就为了诺贝尔奖剩下来这几十年?

导弹飞过来的时候,可不看你有多少诺贝尔奖。美国洗劫日本德国法国和英国的时候,也不看这些国家有多少诺贝尔奖。那东西,真没屁用。

知乎用户 独木舟长 发表

和基数无关

知乎用户 隐市 发表

每年的特定时间,我都会接到频繁的销售电话:您要发表论文吗?

大家都知道评职称发表的论文是个什么玩意儿,但这么多年以来还是年复一年的循环往复着。

我知道这些论文跟科研没关系,但这种大范围的造假风气,恐怕从上到下、由内而外都疾风劲吹着吧?

知乎用户 梁缘 发表

一句话:一个项目怎样申报,才能获利更多。

知乎用户 漫婼 发表

在我看来,可能有以下这些原因:

1,中国很多复合型高端人才,向西方流失严重??清华北大毕业的很多人才,都选择了去硅谷等地工作哈。

2,中国的应用和选拔人才市场,可能还不是太科学太成熟??学习能力十分棒的,高学历人才,有不少流向了低端人才就业市场??(这两天在抖音,看到一个北大硕士美女,毕业后做了油漆工工作。也看到有些研究生就职于快递和送餐员工作)

3,中国的一些特殊文化,塑造的人才,可能性格是比较孝顺父母和长辈的,比较听话,和乖巧懂事!但也可能缺乏很棒的好奇心,缺乏挑战权威思想和认知的能力,或缺乏挑战传统普遍认可的实践方面的能力和智慧。且 “枪打出头鸟” 这样的文化和认知下,敢于在企、事业单位里 “试着” 出人头地,大胆发表自己的 “高见” 的员工,会很少。且有些高中低管理层,会认为那些认真大胆做出了他们自己的思考或实践方面的建议的人,是不聪明,是不服管教的,是挑战权威权力的,所以,这种大胆 “建言献策” 的人才,是有可能会被排斥和小瞧的,甚至被放弃不再使用或重用这类人的。

4,可能国家或社会环境,还没有开放?启动?或发展好??关于 “高精尖” 领域的、私企、或个人“招商引资”,“自主自由研发,和开发和依法销售” 途径??我猜想哈,就像土地,实现了土地的包干到户,土地的高产高收才可能实现??

5,中国人才,可能善于单打独斗,但还不太善于 “团队合作”??(有一个流行的说法是:一个中国人,是一条龙。一群中国人,是一只虫??有这种实际存在的普遍情况吗??若有,真的需要反思总结!)而许多了不起的事业,需要的是、最高管理层决策者,有了不起的智慧和魅力,能充分号召和引领和影响、凝聚力及向心力都特别棒的人才队伍,才能实现高效率沟通,和高效率达成研发等目标目的事业的??

6,中国 “重奖和保护,激励,恰当约束和留住人才(使其心甘情愿为国服务等),提拔,放在合适岗位上,,”,对那些做出了伟大贡献的高精尖领域人才,可能还做的不够好??

——————(完)

(个人认知,难免会有妇人之见。出现错误,在所难免。欢迎批判和探讨哈)

漫婼原创!

知乎用户 AN0NYM0US​ 发表

干嘛跟西方比?

强盗国家把别的 country 内部社会弄得动荡不安:

居无定所、妻离子散,过着提心吊胆的生活,最后逼着有能力的人移民到这些强盗统治的地区打工,强制掐这些落后地区的草尖。

通过武装暴力、文化冲击和强盗逻辑的金融体系完成全球化的收割人才。


西方某大国不用维持国内的劳动力再生产,是因为他们可以全球化的掐草尖啊,保留精英教育就是为了管理这些外来户啊。

知乎用户 黑烟的圈​ 发表

中国贪念蝇头小利,抢占功劳,占稳屁股的人。

三十多年的做人经验告诉我,不做这样的人底层永远是底层。

我不知道安逸的上层会不会只是一群肉食者,不图上进。

但是中层肯定是在内卷中。

所以不要看不起说内卷的人,因为真正被内卷的都是中层人。

底层的只是被压榨劳动力。

不过分压榨底层劳动人民,让底层的聪明的人接触到最新的知识。

不过分的给与房车孩子的压力到中层让中层有时间去学习最新的知识。

不过分的贪图安逸的上层。

估计中国会有很多很顶尖的人才。

中国人有一种史诗般悲情英雄情怀。没有一个民族像中国人一样那么愿意为国捐躯的。

我们都可以为中华民族崛起而奋斗但是真的需要一个好的环境。

但是现在作为劳动力大国,咱国家也是杠杠的。但是正如迟钝儿不如败家子,福利社会才会有人去探索未来,而不是大家都苟活在现在。

知乎用户 镜姬 发表

中国教育体制有问题。

过于教条化、书本化。

就拿日本来说,日本教育从小培养国民兴趣爱好,而且学生自修意识强,不会极大的被学校束缚。

若想超越西方国家,必须改革教育体制,从根本上解决国内人口基数大,高端人才少的悲哀。

知乎用户 bblasktma 发表

如果人口基数必然带来顶端人才,那你至少应该听过几个来自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诺贝尔奖得主。而晚晴也不会经历列强的侵袭。

很明显,人口和人才没有什么必然关系。

反而,人口大国往往把人口当石油、把血汗工作当做石油提取,这些都和沙特阿拉伯这样的能源国家没有区别——都是坐在金矿上的原始文明而已。

知乎用户 做人​ 发表

什么池子养什么鱼。人的思维受集体精神压力的影响。表面上看我们是一个一个的人。实质上,我们这一个一个的人都有相同的精神属性。在观念层面表现为习俗。在思想层面表现为概念,在思维层面表现为性格。只有中国人在习俗,概念,性格层面进行血一般的革新。世界所有的难题都是小儿科。

知乎用户 NaCN 发表

有钱的不搞科研。

没钱的不可能只搞科研。

知乎用户 朱岩 发表

很简单的问题 那是因为能让你看到的都是假的 真实情况你不知道 我也不知道 所以好像中国没有顶级人才 开玩笑 这种国家机密一样的存在你都知道 国家岂不是傻 好 下一题

知乎用户 华菱薰 发表

不知道有没有人提及,中国社会对顶端人才的不重视是全方位的,立体的,360 度的

知乎用户 循环禁言 发表

是得奖的人牛逼,还是让 14 亿人吃饱饭牛逼?哪些经济奖的获得者,能让我兔快速发展到现在这个程度么?

咱们的大国重器们虽然还缺少不少项目,但是这个发展速度,你觉得他们的工作者不如那些奖的获得者?

奖品这个东西表扬自己,打击敌人,如此而已。

知乎用户 gmachine1729​ 发表

是否比得上也得看你怎么定义顶端人才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因为什么都是领导一把手说了算,这才是最核心的原因,人情世故都是围绕各种权力中心构建出来的产物。

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好的时候可以说决策高效,领导一旦不靠谱,那结果也十分可怕。

顶级人才为什么回国的少,我举身边一个朋友的例子,他在法国做数学方面的研究,导师是法国科学院院士,他的水平,至少在他的领域是世界顶级的。国内华东五校中某校给他 offer,他没去。

他对于国内复杂的人情世故很反感,各种关系,小九九,其实学术界还算略微好一点,毕竟离权力中心远,越是近的,情况越复杂。

国外相对自由,平等,欧洲一个教授拿 3000 欧不到,普通的工作可能也有 2000 欧,比如环卫工人,院士也就 6000 欧。

最近一些年,国外回国的人才也越来越多,毕竟国内钱给的多,有些政策也的确好。

但本土培养顶尖人才和创新的机制,还是受制度的束缚,标准答案做多了,怎么创新?

思想自由的土壤才能生出多样性的树木,这是宇宙的真理,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不让人批评批判,怎么创新?

劳资回答一个 “某省公安厅一把手写“平安经” 这种问题,都被删除回答,删帖,你和我谈毛线的创新?

知乎用户 知乎用户 zIR7k2​ 发表

这个问题提的有瑕疵,提问者对于当下和过去两种状态的错乱认知导致了这样一个矛盾。

顶端人才的土壤是什么?

个人以为高学历人才群体是诞生顶端人才的土壤。

以 1977 年为例,我国恢复高考,录取人数为 27 万,而彼时美国大学生人数约为 880 万,人才比例 1:32,高学历人才比例的巨大鸿沟直接导致的是我国在全方位的科技竞争中处于劣势。这并不仅仅是教育理念问题导致的结果,是长久的先天不足,发育不良所产生的,知识的突破是具有时间迟滞性的,我国目前各个学科的领军人物也大都是那个时代的教育结晶。题者是拿着当代高学历人才巨量产生的时代背景下试图去验证由于教育制度的问题,而导致顶端人才不如西方,但是这本身是一种谬论,国内每年产生的巨量的高学历者数目在当下这个时代背景下已经超过了美国,欧洲等国,题者所指的顶端人才,私以为是指的那些诺贝尔奖获得者之类,大都 50,60,70 岁。如果结合时代背景,也就是拿当年国内几十万的早期的大学生去和国外千万大学生做竞争,不如他们反而是正常的,但是当代的优秀青年产出,题主敢言国内仍然不如国外吗?

如果还不明白,不如参照印度,人口数目和我国相当,为何产业如此落后

其实看到这个回答我是很高兴的,因为国人的心态在不知不觉的发生着变化,这名提问者感觉年龄应该不是太大,因而没有经历过我国早期的状况,对历史的细节认知不足。但是结合当代背景提出这个问题的潜台词就是我们国家这么富强,顶端人才应该比那些西方国家多得多啊,但是现实却与之矛盾,这是大国心态,而我观回答里崇洋媚外的相对极少,认为理所应当的也极少,个人感觉心态的变化在如今正在悄然改变

知乎用户 知乎用户 ClsgH7 发表

如果单论诺奖的话,至少有两个原因:

第一,诺奖相对于成果产生往往有几十年的滞后,老教授靠年轻时的成果拿诺奖。中国改革开放前的创新成果相比不算很多,现在几乎没诺奖很正常

第二,诺奖毕竟被西方人掌控着,你不加入北约又不让美军驻军,不遵从西方给你安排的 “百万衬衣换大飞机” 的产业定位,人家凭什么给你诺奖


如果不论诺奖,将 “顶尖人才” 理解为 “创新能力” 的话,联合国知识产权组织每年发布“全球创新指数”(GII),2021 年中国排全球第 12 位,略低于德法,略高于日本,前 30 除了中国全是发达国家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24715872594330622&wfr=spider&for=pc&searchword=%E4%B8%96%E7%95%8C%E5%88%9B%E6%96%B0%E6%8C%87%E6%95%B0

知乎用户 不听慢歌 发表

因为有一门 “管人学” 人才辈出,独步天下,其他类型的人才当然出不来了。

知乎用户 荒木龍哉​ 发表

我给你们总结一下。

「这国怎?我陷思。定体问!」

这都说了多少年了….. 都腻歪了,换点新鲜的成不…..

知乎用户 薛定谔的猫 DoA 发表

你父母那一辈读过大学的。或者自学有高级职称的有几个?

知乎用户 天涯野客 发表

因为有实力拿诺贝尔物理学奖的人都去搞两弹一星了,你以为诺贝尔奖是奖励当年的科研成果?

诺贝尔文学奖必须得反应民间疾苦,还得表达反共和追求自由的倾向。

诺贝尔和平奖更是有目共睹地美帝奖章。

你在说什么?

为什么他们四十多亿人连个会打乒乓球的都找不到?福原爱不跟中国队打基本能当世界冠军。

知乎用户 姚白白 发表

搞科研需要宽松的环境,起码搞科研的人也能衣食住行子女上学这些事情都不困难。还有搞科研和投资差不多,十个项目成一个就谢天谢地,这些经费国外要么是大公司自己投入,要么是大学拉赞助,然后政府补贴一部分。这些钱怎么用到刀刃上,可能是两边最大的差距了。

知乎用户 白白 发表

?i?

中国本科毕业生才多少,研究生才多少,博士有多少?你普及近代科学教育成果的时间还不到一百年呢,海对岸的人家比你先行 100 多年,那是 4 代以上的人。

知乎用户 知乎用户 HI0pVo 发表

大概是因为很多该清除掉的东西又死灰复燃了吧。

例如:

这样教育过的下一代,还有希望???

这是 2018 年 12 月 8 号 23 点截的图。

知乎用户 abcrtwyw 发表

我谈一下我的看法,肯定有人说内耗,不肯投研发啊,我只想说这些都是中国不出顶端人才的原因,但是,这些只是中国才有吗?就说美国,没内耗?没资本家?没官僚?难道是民主制度的作用?那非洲为什么也不出顶尖人才。

首先,诺贝尔奖是顶尖人才的一种评价机制,但不得诺贝尔奖不代表不是顶尖人才,但是,中国高端人才无法与一流的发达国家比也是事实。

我认为,虽然中国正在转型,但是中国在当前阶段依然是出口导向型经济。因为出口导向性经济的特点就是这样,如何让自己的产品在国际市场有竞争力,无非是便宜或者是独一无二,便宜无非就是要想方设法压缩成本,独一无二那就需要砸钱砸时间搞研发。

产品的成本大约是由原材料(含能源)、人力成本、技术、流转损耗(物流和信息流)构成的,不全面,但是大致如此。

中国地大物博不假,但是什么东西一人均就形不成优势了,所以中国很难依靠卖材料或者材料成本低来获得国际市场的竞争力。而且卖资源卖材料即使是是国家行为,也很容易只是让少部分人致富,中国这个人口体量决定了不可能通过出售初级资源实现大部分人的就业。

技术呢,这东西的确香,但是不顶尖就毫无意义,有一个国家技术已经发展到了 4.5,你研发到 3.5 乃至 4,也许对国家安全、产业链安全很有意义,但是对产品国际竞争力,甚至对国内的市场竞争都未必有那么大的作用,但是你从 1 发展到 3.5 花的人力物力时间肯定是一点不少的,虽然能靠跟随优势加快技术研发速度,但是不等于你知道结果就能立刻点出技术,和点出技术不需要花费大量成本。这就造成了一个后果,很多技术,从经济角度,你自研,不如买个国外的淘汰生产线 + 现成的技术实惠,虽然单纯购买不能培养科研人才,但是从经济角度来说,确实更实惠。这就是长期利益和短期利益上的冲突。

比如国外研发一个技术花了 10 亿,它可以通过全球市场来均摊成本,小企业研发一个技术,可能只能通过本地保护来占领市场,均摊研发成本,所以只要你是走自由贸易路线,不搞幼稚工业保护,你的本土企业技术研发成本就很难通过市场手段回本,即使有幼稚工业保护,依然难以抗衡通过全球市场摊销研发的科技巨头。

所以,中国要想获得竞争力,就只能压缩人力成本和流转损耗,靠什么压缩?延长劳动时间、降低劳动保障、压低人工工资,建造新老基建。

这样的模式一方面可以创造大量的就业岗位,改善人民生活,积累外汇财富和产业技术人才。但是缺点也是显著的,这样的发展是以牺牲公平为代价换来的,最大的问题就是底层民众没有消费力,大家更愿意建立规模优势而不是技术优势。

所以,但是随着国内技术水平和资本积累、生产力水平的增加,国外科技停滞,顶端人才的追赶乃至超越也是迟早的事。

当然前提是中国的超前整体规划、教育普及带来的效率提升能超过官僚体制、学阀的掣肘,能在生育率降到不可挽回前到达科技领域的前沿地带,美帝依然沉迷昔日之辉煌,不思改革。

知乎用户 观海者难为水 发表

顶端人才占总人口比例并不是固定的。正因为人口过多,才导致顶端人才少。就像种蔬菜一样,过度密植让每一棵都很小,同样面积的土地,种的数量越多越出不了大的个体。

知乎用户 六爷 发表

中国令世界瞩目的房地产建设,不也没产生几个高水平的建筑大师吗?

数量和质量是两回事

知乎用户 弗拉基米尔 发表

首先第一句话就错了,中国人口并不多,撑死 10 多亿而已(而且人口总量、占比急剧下滑中);而且全世界都没有亲戚,孤家寡人,撒多少钱都买不到真正的盟友。

西方人口才多,光日耳曼人,就有 20-30 亿,怎么比,而且全世界都是亲戚,不要花钱买都满世界的盟友。人口基数大,人才顶峰才高,这是普遍规律。

其次,经过文 ge 时期文化断层,后 40 年培养的很多人才,已经在弯道超车急追西方,已经做的非常好了,需要的是时间。但是有一些文化科技底蕴,人家可是有数百年的积累,短期无法超越。

再其次,现行体 z 原因,不利于人才发挥… 当然这个国内不能讲,讲了就河蟹了。

最后,有个优势是西方比不了的,研究表明(来源忘了),西方人平均智商 100,中国人是 106,黑人 63。智商方面还是有一点优势的。

知乎用户 赛博朋克里的 NPC 发表

因为这个国家给他们的学生吃腐烂的食物,吃都吃不好,能当顶端人才么?

请搜索成都 7 中 食堂

恶心不死你

知乎用户 邵氏宗亲​ 发表

却少精英教育呗,应试教育虽然非常棒,但是嘛,的确只适合给贫民提高阶层,或者说是用来浪费学渣的时间,防止放羊的家长们的熊孩子没时间去社会上危害善良的人。那精英孩子呢?不是还是要和渣在一个环境内一起学一起考一内容么?还有就是义务教育居然是法定强制教育,不上学还是犯法的……. 你让某些有特长的学渣,一定要渣到心理阴影面积好几百平凑满 9 年才能有翻身的机会…(刚刚看了李宗盛的自传,虽然是台湾的,的确可以当一个典范)

知乎用户 吴金铭 发表

这应该读读李斯《谏逐客书》。西方国家顶端人才多就是广泛招揽世界各国的顶级人才而产生的。中国却宣扬民族主义和极权主义,不仅拒绝接受外国的顶级人才,而是要求本民族的顶级人才必须遵从犹太人思想否则不被当权者支持,不能获得研究和创业资源,造成中国的顶级人才纷纷出国发展。看看美国的奥数比赛队友几乎都是中国人,美国尖端科技人才大多数都是中国人,人才流失极其严重。

时至今日,我们仍然需要好好学习李斯《谏逐客书》,反思政策的方向。

知乎用户 弹钢琴的土菇酱​ 发表

我觉得是因为我们国家充满了压力,压力会摧毁创造力

知乎用户 踏歌而行 发表

是现在吗?跟人家落后几百年了。

我们现在赶上的是国力,当然科技也赶上很多。但顶端的还需要很长时间。

知乎用户 泥潭里的金鱼 发表

因为奇技淫巧不如科举做官。列强炮舰开到家门前,这时候才有人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 然并卯,古今皆如此。

知乎用户 汪王往忘 发表

你想吃雪糕了,你妈正好下楼买东西,你想请你妈给你买一根黑糖珍珠味的雪糕。

你妈回来了,给你带了雪糕,你一看居然是纯奶白板!你问你妈,我明明要的是黑糖珍珠啊。

你妈说,那种太甜了,对你身体不好。

你说,就偶尔吃一次啊,很少吃雪糕的!

你妈生气了,凶你了,小孩子什么都不懂!

知乎用户 泛人力资本分析 发表

既然是从国家角度来比较 那就不谈专业 不提行业 只从社会和国家的角度考虑

对于一个国家和社会来说 顶尖人才是可以为社会创造价值的 是创造而不是转移 一个可以发明蒸汽机的科学家在第一次工业革命时对社会甚至世界来说 就是顶尖人才 再比如如今敲代码可以产出的优秀程序员 也可以算人才

社会总财富是否增加是确定人才的关键因素 美国大萧条前夕的股民 就算是那些拥有很多资本的投资人 在股市呼风唤雨 妙手回春的顶尖股民 也不能算是社会中的人才 你可以说他是炒股人才 炒股的顶尖人才 但不是社会和国家的 因为哪怕他赚的再多 对社会总财富并没有积极影响 相反 还会让更多的小股民损失惨重 甚至最终引发社会危机(经济危机)

如今国家是很重视人才的 相应的政策也都有对人才的倾向性 但社会中还没有形成一种对(社会角度上)人才的 “倾慕” 文化 人们更多 “倾慕” 的是能够转移财富的人才 通俗的讲就是可以为自己创造价值的人才 相信每一位老板对自己的客户和自己的优秀员工都 “倾慕” 有佳 “这位客户绝对是个人才 十分能干” “这位员工一定要评优秀员工”

人们更多在意的是 “我能从你身上转移多少财富到我身上” 而不是 “你这个人有多少价值” 前者成为了后者必要前提和基础 即 “你能给我多少价值 你就是多少价值的人才” 而后者更多的是 “带给这个社会的价值” 这也是为什么小公司中没有人力资源管理 只有招聘 因为老板知道如何判断人才 还用的着人才管理?

这就是如今社会中人才文化的局限性 有人性 因素 有经济因素 有文化因素 转移财富肯定比创造财富简单容易的多 这就是为什么股民多于科学家 商人多于学者 销售者多于设计师的原因

没有人愿意花更长的时间去创造财富 只希望用更少的时间获得财富 从这里也可以看出知识产权和专利保护的重要性 更长的时间不一定有更多的财富 而较少的时间却可以使用现成的手段 大不了这个不行下一个 何乐而不为呢 毕竟时间成本是大多数人最大的财富

知乎用户 MAOist 发表

因为…… 西方的顶端人才正是中国去的……

别说什么三流的才去出国,别酸了真的

知乎用户 刘水清 发表

中国正在酝酿顶级思想家的出现,时代期待着他们出现,然而,首先要认识到中国传统文化的负面效应,难道我们承认自己的文化有缺点,就如鲁迅先生曾质问的那样:我们失捭了民族自尊心吗?我在电视上看到我国科学家潘建伟朗读爱因斯坦的巜我的世界观》,顿感欣慰!中国太需要象爱因斯坦在普朗克生日宴会上说的象普朗克那样的一批科学家!

知乎用户 叶流云 发表

没有主人公意识。

绝大部分人有一种客体的感觉,房子七十年到期,土地是公有,还要承受高房价、996 和高教育成本。

这种日复一日的压力,很难让人产生安全和温馨的感觉。

所谓无恒产者无恒心。

穷人尚觉此,何况有能力赴外的高等人才?

若非不得已,谁愿背井离乡?

知乎用户 athousandmiled 发表

在一些顶尖的机构工作过 虽然说表面上看是和西方精英在一个水平线上 但是最近去参观了很多国外的小学 深刻发现差距也许在很小的时候就开始了

我们的教育 根本来说 并不是以教育为根本 而是以选拔为宗旨的 所以我们高考赢家 也许是前 0.1% 这种概率的人才 但是也是比较局限在考试中的人才

而在发达国家 很多我们家长需要非常努力争取到的考试之外的教育资源 是相对容易接触到的 - 比如说 音乐 绘画 科学 情绪教育 戏剧 各种体育运动 而且公共资源比如博物馆图书馆等等更加完善 所以一个在中国需要很多钱才可以堆出来的见识在发达国家中等偏上的家庭就可以达到

我们在非常专业的领域 尤其是很类似考试选拔的领域其实很有优势 - 是体制上的优势 也有人口上人多的优势 但是在其他不仅仅依赖考试的领域 和发达国家的差距还是很大的 尤其是需要领导沟通能力的职位

知乎用户 陈晓 发表

人家是一流人才做科研,二流人才当老板,三流人才做官员。所以科研牛批,但是政治太拉胯。我们是一流当官,二流当老板,最后的当打工人

知乎用户 星空幻梦 发表

这个问题很简单,因为中国人始终相信,只有学了足够多的知识才能创新。只有过量的知识作为基础,你才有创新的可能。

但他们不懂过犹不及的道理,不知道在思维最活跃的时候去学习记忆过量的灌输式的知识会使思维逐渐固化。当你想去创新的时候,你会发现,你的所思所想皆已深深刻上了别人的烙印,你所能做的,只是完善一下外国人所创知识的边角料。甚至大多数情况下只是故意的卖弄积累,胡乱的拼凑出或许自己都看不明白的论文。

还有,我们的教育过于宽泛和全面,内容也太多,但人的精力是有限的,这就导致大多数学生在人生的前二十年里都不可能有机会或有时间去深刻的钻研一门比较专业的知识,仅仅是跟上要求的学习进度就已经十分吃力。人生思维最活跃最有可能创新的那些年生生耗费和迷失在知识广阔无边的海洋里。

知乎用户 不正经的英语老师 发表

作为一名教育从业者,我就从受教育的方面来分析一下。国情、价值观、世界观的偏差暂且不谈。

先讲一个道理:学习是永无止境的,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即使终身只研究一个专业,也是研究不完的。讲完了道理,接下来对比一下大部分中国人和大部分美国人(本人对美国比较熟悉,其他西方国家不清楚)的受教育情况,仅包括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初中高中毕业的不包括在内。

大部分中国人的一辈子只学 16-20 年,情况如下:

幼儿园:父母强迫孩子背诵唐诗宋词、乘法口诀。因过早且以极其枯燥的方式学习,导致萌发厌学 心理。

小学、初中、高中:父母强迫拼命死记硬背,因课目过多,没时间慢慢钻研,老师也不要求你理解,背下标准答案,试卷填对就行了。再加上无数的补习班,导致越来越厌学。

总算熬到高中毕业填志愿了,因为童年、少年、从来没有玩过体验过,也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自己在哪方面有天分,听家里亲戚说当医生(或其他职业)好,医生赚钱多,那么一个铁匠似的孩子就去上医学院了。

大学:因为并不喜欢自己的专业,所以大学阶段就是谈恋爱、打游戏、抽烟喝酒,成绩不重要,能考及格拿毕业证就行。

工作后:1. 因为不喜欢自己的专业,所以这辈子都不会再学了,反正够混饭吃了。2. 因为当初就是为了好赚钱才上医学院的,所以医生自然宰病人,老师自然想法收礼、办补习班。顺便说一句:医生们、老师们,想赚钱过更好的生活是对的,但是可不可以不要当医生当老师来赚钱?

结合以上所述,你就会发现为什么国内几乎所有的行业内都充斥着大批的半桶水的、混日子的,成天还想着要发财的从业者。

大部分美国人的一辈子学到老,情况如下(因两国学制不同,且为了便于对比,所以以下按照实际年龄对应的国内年级做解释,并不十分精确):

幼儿园:玩、玩、玩。

小学:玩、玩、玩。

初中:长大了,玩够了,并且疯玩了这么多年,已经明确知道自己喜欢什么,自己的天分在哪,开始疯狂学习自己所热爱的专业。因为美国大部分职业收入差不多,即使收入低点也吃喝没问题,所以通常不会为了多赚钱去选择自己不喜欢的专业,父母也不会干预。想学什么学什么。

高中:学、学、学。

大学:学、学、学。并且整个学习生涯中所遇到的老师也都是当年因为热爱才选择这个专业的,他们也都是业内精英。

工作:因为从事热爱的专业,所以整体专业水平更高,工作更加认真负责,并且会一直学下去。

我国顶端人才比不了西方除了以上所述原因外,还有历史、文化、国情、体制、宗教、价值观、世界观等等诸多因素所造成的,要是细说的话,可以写一本书。所以。。。。。。就说这么多吧。

知乎用户 测不准的猫 发表

日本在投降之前,日本高等教育在校学生十万,中等教育在校学生一百四十万。

这就是八国联军里面吊车尾的水平。

日本当时人口八千万。

中国在高等教育达到这个人口比,是在高校扩招后的二十一世纪。

扩招后,人数才比得上半个世纪前的列强。

知乎用户 所谓 发表

什么时候,踢足球的成了世界顶端人才?还和炸药奖的齐名?

真特么恶心。

美国身为在两次世界大战中最安静详和的地方,外加二战中后抢德国,冷战后抢苏联的科技人员,为什么炸药奖排第一还用说吗?

你不如把中国现在的短板全拉出来,跟全世界比一下。然后直说,为什么中国这么落后,人民怎么还能活着?怎么还有做科研的在这样的国家。怎么还不润?

西方,呵呵,现在整个人类半斤八两,也不知道这帮吹西沸宝一边跪一边装什么?也不知道这本人为人类为国为自己做过什么有实义的事。

现代世界了吹个屁的西方科技顶尖,能源能摆脱化石能源吗?大一统理论实现了吗?能引发新工业革命的新材料有吗?更快更先进的全新体系的计算机有吗?人人平等的社会模式实现了吗?

都没有你扯个屁的顶尖。

中国几十年从一穷二白的废墟走到今天靠的是那帮骂自己国家为乐的 kf 吗?

知乎用户 QUEEN 发表

中国人口这么多,为美国培养了几代顶端人才。

知乎用户 米朴​ 发表

人种和人种其实差别没那么大。关键是把人放在什么位置。

体制的问题其实确实是有一点的,我们的国情很不利于创新人才的发展。

知乎用户 易凡 发表

我记得当年张本智和的新闻下面跟着个打高尔夫球的,然后小编开始哔哔为什么天才儿童都会去国外,扒拉扒拉。我在下面留了这么个评论。

成为天才需要几步?答三步。

1、随便找个体育项目少儿组拿个名次,不用多前十就行。

2、改国籍。

3、把 1 和 2 告诉媒体。

恭喜你你现在就是天才了。

所以题主。不是中国的顶端人才比不了西方,是你根本不去看中国的顶端人才。或者说在你的脑子里中国人不配当顶端人才

知乎用户 Sic 酱 发表

因为目的不一样,一个是培养科学家为目的,一个是拉开区分度为目的

知乎用户 三言两语 发表

中国社会特别失败的人也远远比不上西方,在中国,你在街上看到流浪汉基本都没有,西方社会上的彻底失败者远多于中国。

我个人的感觉是中国有一张关系的大网,亲情,爱情,友情,婚姻等等,把所有人网在这张大网里,你想从这张网里掉下去,会有人拉着你不让你掉下去,但你要想从这张网里往上突破,也会有无数人拦着你不让你突破。而在西方社会强调个体和自我,个体之间的关系比较淡,远没有中国社会那么多 judge, 当你从这个社会掉下去的时候,没人会来帮你,当你从这个社会往上突破的时候,也没人来拦你。

中国有太强的中庸之道了。

知乎用户 鲜衣怒马 发表

中国历史上一直延续着中央集权制度。这种制度下,强调对君王国家的服从忠诚,而不是独立思考,自由的精神。一代代王朝的文化制度都在强化服从忠诚,有利之处是大一统,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不利的地方是,文化有一定的僵化和封闭,对个人来说压抑和束缚较多。

而思想创造最需要开放自由反叛的文化体制,这些都是中国文化比较匮乏的。

另一个因素是东亚没有形成欧洲那样小国林立高度竞争又紧密合作的商业工业体系。欧洲开放的文化以及竞争合作的格局,对能人异士的争夺给高智商精英好的发展土壤环境。

知乎用户 自我西来 发表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将军难打无兵之仗。

顶尖人才需要顶尖平台,没台子梅兰芳也不好发挥。

知乎用户 我是一个兵 发表

院士被打一个月后,曝光了,才有个处理。

还有多少搞科研的被打,你我都不知道??

本科率没得比啊。

我们不到 4%. 美国 36%.

知乎用户 汉志驴 发表

因为这些顶端人才在中国享受到待遇确实比不上美国。他们很多人就跑到美国留下来了。在美国每年留美的理工科学生就给美国创造了大量的价值,就算他们回国了,美国也是稳赚不赔。更何况这些人大多还留在了美国,成了美国的科技霸权的支柱。

知乎用户 Chenxi 发表

因为绝对部分人都在为生活劳累着。

知乎用户 DaiV2000 发表

为什么老要比数量多呢,难道不明白越是低端生物,越以数量取胜?

知乎用户 yougen Sao 发表

咱们选拔人才的池子,也就 1 个亿,剩下的是必须要做蜡烛燃烧的。而这一个亿里,大部分人不想成为什么人才,钱赚钱,玩玩权,最为舒服。所以最后,也就从不到 500 万人里选拔。

给你看一个现实的例子,香港娱乐圈,过去香港富人保守,不愿意让子女做戏子,所以大多从平民中选拔。于是一个小小的香港,诞生了多少天王天后。后来富人思想改变了,就成现在这个样子了。

知乎用户 李先开 发表

顶端的的确是人才,但不是天才。我这种天才因为各种原因而不能使用本应属于我的资源导致无法改变世界。这是世界的损失。世界不会因此止步不前,但人类的历史将在相当长的时间内龟速前进。

民国教育未普及,很多非常聪明得人并没接受到教育,但民国仍然走出了杨振宁李政道这种对科学进步产生重大推动作用的人。很显然现有的教育模式可能存在问题,让真正的有能力看清世界、改变世界的人表现平平而无法获得资源,或许真正的人才在本科和专科中。

知识面太窄。世界是科学的,世界的一切都可以用科学解释;世界是相互联系的,世界的规律具有普适性。知识的广度让人可以把一个知识点用于解释不同的现象,对现象的解释要用到多个知识点,解释不同的现象用到的知识点及有不同的,也有一样的,使得我们能够把不同的现象联系起来,对世界产生系统行认识。

诚然高考选拔出了智商、长期记忆、短期记忆力(影响学习效率)、思维方式、性格、家风等综合实力最强的人,但硬件性能的发挥需要强大的软件及其对应的信息。

知乎用户 李笑笑 发表

可能我之前的图太难理解了。

每次看到提诺贝尔奖我都觉得很搞笑,笑掉大牙了。哎呦 不行了,我先笑会。

首先顶端人才不是现在满地走的普通人,不是什么几千万本科生,是各领域的学科带头人,都是多大年纪呢? 我们看一下最近诺贝尔奖获奖者的信息

发现了什么了吗? 好好看看出生日期, 瞪大你们的双眼。看看他们出生时候中国是个什么鬼样子。还讲什么中国教育迂腐。就是你们美利坚灯塔也没有哪个年轻的天才获得过诺贝尔科学奖。

知乎用户 种在天上的麦子 发表

美国类似于足坛的皇家马德里。自家青训可以培养出卡西,莫拉塔,卡瓦哈尔这类顶级球员。但自己家缺的,靠着超高的足坛地位和超高的待遇,可以挖来顶级高手,比如 c 罗,拉莫斯,莫德里奇,贝尔。。。。

中国呢,中国的绿卡是全世界最难拿的。。。中国的国籍建国后拿到中国国籍的老外,拿手指头都可以数出来。。。可以说中国就相当于是纯靠自家青训,几乎不引援的俱乐部属于阿贾克斯。。。。这种情况下,可以发展到今天这个地步,已经是个奇迹了。。。

不过现在特朗普当政,美国引援力度下滑,开始走自家青训路线,中国在人口生育率下滑且转会市场少了美国这个竞争对手的情况下,可以引援了,比如杨振宁教授前段时间不就回归中国国籍了吗?

知乎用户 赵刚 发表

因为没有顶尖公司,八亿条裤子换飞机的时候,顶尖人才能干什么?他做裤子能比工厂老大妈快吗?

“才” 是需要一个平台给他变现的。

比如说你是个机床专家,在机床制造上突破了五轴机床技术,欧美直接宣布取消五轴机床对华禁运,直接骨折价倾销。你的机床技术刚起步,技术不成熟生产成本还很高。直接就烂在样品阶段了。你是不是顶尖人才,你是,但你留在中国企业里你就无法变现,你只能看着国外还不如你的同行拿着百万年薪,你自己不下岗就谢天谢地。

还有更厉害的,对你关闭全球产业链,你的东西设计出来只能停留在纸面上,国家都没法帮你的忙。这时候买茶叶蛋的都比你强,因为美国制裁不了茶叶蛋。

知乎用户 家是种文化 发表

没有点历史是答不了这个话题的。

首先大航海时代是中国最先开始的,即郑和下西洋。

到清代的闭关锁国,中国才逐渐落后。

18 世纪 60 年代的蒸汽时代、19 世纪下半叶电气时代这些中国都是落后的。1949 年建国,直到 1984 年中国才改革开放,中国逐步追赶到现在世界第二经济体。你还要怎样呢?

有些问题不是人口多就可以解决的,而且诺贝尔奖是 1900 年就已经开始了。所以多给中国一些时间,我相信中国会像刷新桥梁历史一样,创造新的篇章。

知乎用户 hyu jj 发表

这中国严格上来说是从 80、90 年代才慢慢有科学研究的,真的研究也是 2000 年以后的事了,之前就不要提了,一堆给屏蔽的字。

西方从一战开始就各种科学研究了,人家近百年的历史,和 20 年的历史,差距太大了。

知乎用户 junjile 发表

问这问题看来还是吃太饱了。

知乎用户 拉拉路路拉 发表

你拿一个国家跟世界比,要脸不。中国 13 亿人,世界 70 亿人。

知乎用户 一直产品狗​ 发表

想要理解这个问题,我们要理解规则制定者的优势有多大。

比如说行业标准、行业联盟、专利等。

比如说你是个做题家兼规则制定者,然后你就会宣传会做题的人就是最优秀的,然后让大家跟你比做题。

开始你是做熟悉做题的,所以优势明显,一直是顶端人才。后来你发现有些更聪明、更努力的人赶上来了。你发现自己在数学上更有优势。于是你就宣传数学最好、最有用,于是规定大家一起做数学题。

过了一段时间,别人有赶上来了,于是你又要求大家做代数题,接着改做微积分,接着改做积分学,接着改做不定积分……

题本身没得挑了,于是又开始规定必须用钢笔答题,接着指定蓝色墨水,接着必须钛合金头,接着要求墨水容量和书写长度之比要达标……

制定了好多规则,还是不停有人赶上来。这时候你干脆联合裁判团搞暗箱操作。

暗箱操作久被别人质疑不公平,为了转移矛盾,你开始批评有威胁的参与者生活作风有问题、家庭背景不好…… 甚至直接取消其参与资格。

事实上,类似的故事每天都在国与国、人与人之间上演。而那些用规则 PUA 你,告诉你,你是个辣鸡的人,很可能会成为你心中的 “顶端人才”。

客观差距是存在的,但是强者真那么强,弱者真那么弱吗?

读到现在你知道怎么成为顶端人才了不?天赋和努力固然重要,但是最关键的问题是得有足够的智慧。

建立产品沟通群,感兴趣的同仁公众号留言加群。

关注公众号,人工智能产品老炮从逻辑角度跟你聊产品经验、历史文化和社会百态。

个人公众号:apmdogy。

科学产品观系列:

产品 “无” 之道(一)——战略篇 - 一直产品狗的文章 - 知乎 https://zhuanlan.zhihu.com/p/443548998

如何写出一份优秀的 PRD - 准备篇 - 一直产品狗的文章 - 知乎 https://zhuanlan.zhihu.com/p/449572516

如何写出一份优秀的 PRD - 文档篇 - 一直产品狗的文章 - 知乎 https://zhuanlan.zhihu.com/p/450235598

如何做好需求评审——实操篇 - 一直产品狗的文章 - 知乎 https://zhuanlan.zhihu.com/p/456541902

如何做好需求评审——原因篇 - 一直产品狗的文章 - 知乎 https://zhuanlan.zhihu.com/p/457555124

做好 B 端产品的几个建议 - 一直产品狗的文章 - 知乎 https://zhuanlan.zhihu.com/p/488156750

关于设计模仿的思考 - 一直产品狗的文章 - 知乎 https://zhuanlan.zhihu.com/p/489675834

产品商业逻辑概述 - 一直产品狗的文章 - 知乎 https://zhuanlan.zhihu.com/p/490292580

产品科学思维 - 一直产品狗的文章 - 知乎 https://zhuanlan.zhihu.com/p/499913375

知乎用户 qianjin 发表

兵在精不在多。我们输在人口的素质上。说句更实在的话我们输在文化上。更确切的说我们输在关健的少数。我所说的关健少数指的是我们的大小资本家(老板)。这些人本来应该有更高的素质,遗憾的是他们的的素质低于社会平均水平。我们学过全面质量管理,企业产品质量就在于关健的少数。而我们的大小资本家既不懂专业,也不懂经营管理,还不懂法律对经济规律和经济预测一无所知。对顾客野蛮粗爆,就知道团结一致向钱看。我们不要求你把顾客当上帝,顾客是你的衣食父母,如果得罪了顾客招致投诉不但赚不到钱,还毁坏你的名声。拿个简单例子来说饭店你应准备零钱,你不准备零钱还开什么饭店破产算了。因为现金是法定货币,我有手机支付我不用又能怎么样?作为企业你是给顾客提供方便,而不是你自己图方便,图省事。中国的大小资本家如果还是以这种态度对待顾客和员工,早晚要被扫进历史的垃圾堆!

知乎用户 昂苟 发表

头一次听讲瓦房店的能超过秩序输入者的

知乎用户 sun 发表

还不到那个时期

中国目前还处于资产积累期,钱多不过是因为基数大,才脱贫的国家谈什么顶端呢?

国家储备福利足够了普通人才有资格谈冲击顶端,看看留学生都是哪个阶层的也该明白自己和发达国家的差距。

当然发展确实很迅速,因为中国人本就聪明,家底殷实不需要国家助力反而可以帮助国家的家族和人才一直很多。这些人的能力是可以选择国籍的,国徽于他们只是锦上添花和心之所属。

看了挺多高赞只觉得。。。时代早已变革却任有很大一部分人不知道因为什么原因不停在发散旧思想~ 不知道是知乎退步了还是另有原因呢

不过有一点没错,打铁还需自身硬,无需妄自菲薄也不必自命不凡~ 相对于整个世界的退步和固步,中国一直在进步,追不上脚步的人肯定不是人才。做好自己能做的事情等待时机到底比自怨自艾更有益~

知乎用户 感恩 发表

正常人是不能经常打激素的,更何况一体弱多病的货

这刚被医生调理好身体没几年,就嫌药苦,学别人打激素,还总打,有时没事就搞一剂,没搞死就不错了

知乎用户 Grapland 发表

一个有 “顶端人才 “这个概念的国家是不配有顶端人才的。

因为这个国家只用了 4 个字就把人分出了三六九等,并且看起来不是很关心非 “顶端人才 “。

每一个 “顶端人才” 都是从白纸一张的大学毕业生走过来的。

但是,即使是最厉害的博士生,也不能保证自己能按时毕业。

要是毕不了业的话,岂不是成了 “低端人口”?

所以还是不要搞科研了吧。青年们都想成为 “顶端人口”,但不想死啊。

给所有愿意搞科研的人体面并且无条件的生活保证,他们要啥,不要问太多,只要是搞科研,直接给就是了,然后让他们自己和自己玩 50 年,“顶端人才” 就有了。

本经验已经被 N 个国家证实有效,从 18 世纪法国到 20 世纪美国,拿走不谢。

知乎用户 林黛玉倒拔垂杨柳 发表

1 中国人一旦融入组织,就按人情世故来驱动内部流转,那些不善交际只图钻研的往往被边缘化。

2 顶端人才不是训练,培养出来的,必须是自身有很大的兴趣,内驱力。日本自 2000 年以来的诺贝尔奖,很少是顶尖大学出身。

3 学阀已经在国内各大学形成,代际间的学阀不少。

知乎用户 知音 发表

人文以及生态问题,也可以说是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的问题,十分差又劣。

知乎用户 无言之睛 发表

不是比不了,不是出国就是沉沦。国人对情商要求比较高,情商与智商都高的人材还是比较少的。

知乎用户 师阳明 发表

占着最富饶的土地,延续千年文明到今天,唯一一个和联合国打架没输的。

最近这 200 年确实落后了,但我们已经吸取了教训,并正在努力追赶。

一下子从吊车尾考到年纪第一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现在我们已经考到了上游,虽然总分还是考不过,但有几门已经可用叫板第一了。

所以,潜心磨砺自己。风水轮流转,虽然之前转走了,但我们可以让它慢慢再转回来。

最简单好用的 VPS,没有之一,注册立得 100 美金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See Also

奴隶社会|谷爱凌的成功,和普通人有什么关系

这几天铺天盖地的是谷爱凌奥运摘金的新闻。 对于她个人,她的家庭,这是了不起的成就,值得大声庆祝。 其实不止是谷爱凌,每一个运动员,不管出生在哪里,国籍是什么,能有机会参赛,并全力以赴取得自己的最好成绩,都值得被大大的庆祝! 无论这个赛事是不 …

身边总有些人抱怨「中国人素质不高」,中国人真的素质不高吗?

知乎用户 命运之轮 发表 说来好笑,观察网上某些人的言论,发现中国人的素质是随着他们的需求可以上下调动的。当需要刷民族自豪感时,中国人素质天下第一,老外全是蛮夷。当需要论证中国人缺失欧美人某些权利的合理性时,中国人的素质突然又世界垫底,所以 …

怎么看待那些疯狂给孩子报兴趣班,希望孩子成才的父母?

品葱用户 大君主行动 提问于 7/7/2021 而且是同时报好几个班,钢琴,英语,画画,奥数等等,而这些孩子的家长自己能力就一般般,拿着4,5000的工资拼了命的给孩子报班,暑假更是不让孩子闲着,各种兴趣班轮流上。 这类家长是比较典型的中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