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印度在俄乌战争中不表态,而且在安理会上对俄罗斯决案弃权?
知乎用户 守夜天行 发表 这太正常了,引用我之前做的一个数据分析,国际主流态度应该是像中国一样的中立,像某些人所说 “90% 都在逆行” 的说法本身就很傲慢,是完全只把西方国家当国家的傲慢。 结合局势,主要参照各国外交部声明与诸多主流媒体的 …
苏联不是败给了冷战,而是败给了自己,苏联的核武器怎么来的?你以为那些科学家冒着生命危险,那些政客们冒着生命危险帮助苏联是为了什么?不就是为了实现那个美好的社会嘛,他们相信:就算他们自己看不到,他们的子孙后代也会看到。
但后来呢?克格勃为达目的不择手段,害人又害己,对危险情报不感兴趣,只对他们有利的情报感兴趣,苏联强大了,并没有帮助周边小国变得强大,反而变得腐败,人民生活并没有像理想中发展,反而党组织慢慢脱离群众。
莫斯科红场熊熊燃烧的大火,烧的不是别的,而是党章,烧他们的是曾经信任他们的党员,我后来发现这些党员不一定全是真正理解党的,2000 万人,有个 0.1 的概率就是 200 万人臭鱼烂虾,是他们毁了一锅好汤,毁了一个强大的苏联。
所以,强大的苏联解体是败给了自己,他们的教训告诉我们,如果党离人民太远,不光人民会抛弃它,就连党员也会抛弃它。
因为修了
苏联输掉冷战的原因,苏联解体的原因,与教员要跟苏联决裂的原因是一致的
概括起来就是:“对外妥协,对内腐化”
至于军备竞赛、俄罗斯离心离德这些都是最后的表现而已。
有一个词叫 “资产阶级法权”
无产阶级革命胜利了,但不代表无产阶级创造的社会主义社会里就没有资产阶级法权
社会主义建设必须回答这么几个问题:
1、为什么农民工人不平等?
2、为什么普通工人生活的远不如高级领导?
3、为什么你的孩子能上好学校我的孩子只能读菜小?
4、为什么领导能住大房子我们只能挤公寓?
等等同样类型的问题
这些问题的哲学基础在于:
马克思主义中解释了公有制的必然性和私有财产所有制来自于掠夺的本质,那么生产资料归全体人民所有这是一个基本点。
然后,马克思又发现了剩余价值这一核心问题,把资本家的利润来自于剥削工人阐释清楚了。
这样一来,生产资料归全民所有,商品是又劳动人民生产出来的。
那么劳动人民就应该是主人,并且是自己生产出来商品的受益者。
人人平等这个概念,是马克思在哲学理论和现实生产中论证的。
既然理论和现实中都应该是平等的,为啥现实中有一些人就比另外一些人过的好呢?
这个问题大家都会有疑问。
资本主义社会是靠私有财产和资产阶级法权来维持的。
首先,生产资料归私人所有,这就导致了最根本上的不平等。其次,通过各种类型的门槛限制以确定严格的等级制度,你是 985 的学生,还是 211 的学生,还是专科生。这个时候有些人拥有了资本,有些人拥有了权力,而另外一群人只能沦为打工人,然后拼命的挤进资本和权力的圈子,成为他们忠实的仆人。
那个以权力为基础的等级制度就是资产阶级法权,社会主义革命推翻了私有制,但并没有推翻资产阶级法权。
或者可以说革命者也不知道推翻该怎么办。
而对资产阶级法权的维持就成为了所有社会主义政权解体失败的最根本原因。
苏联不是我们,贫穷的社会主义这条不适用,我们长时间为口粮烦扰,苏联除了 80 年代末崩溃那段时间,人民群众的生活是有保障的。说羡慕美国,这是时空错乱,以结果去幻想原因。1980 年代初的美国,失业率高达 10.8%,经济持续低迷,别说大 house 了,付不起房租的都大有人在,这跟 90 年代繁荣的景象不一样。
苏联的生活水准按照 1980 年代的标准来看并不差,知乎有关于苏联遗留下来工人疗养院建筑的回答,有兴趣可以去找找,当年苏联普通工人的疗养院水平远远超过今天中国普通城市白领能去的旅游度假地,至于中国现在的工人旅游甚至不是他们一个选项。
苏联公民拥有休息权是被慈父写进了苏联基本法里的:
第四十一条 苏联公民有休息的权利。
这一权利的保证是:对工人和职员实行不超过四十一小时的工作周,缩短一系列职业及工种的工作日和缩短夜班的工作时间;提供工资照付的每年假期和每周休息日,以及扩大文化教育和保健机构网,发展群众性体育运动和旅游活动;在居住地点创造良好的休息条件和合理利用业余时间的其他条件。
集体农庄庄员的工作和休息时间由集体农庄规定之。
第四十四条 苏联公民有获得住房的权利。
这一权利的保证是:发展和保护国家房产和公有房产,帮助合作社和个人住宅建设,在社会监督下公平分配随着实施设备完善的住宅建设计划而提供的住宅面积。以及收取价格不高的房租和公用设施费。苏联公民应当爱护提供给他的住宅。
第四十五条 苏联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
这一权利的保证是:实行各种免费教育,对青年实行普及义务中等教育,在教学同生活和生产结合的基础上广泛发展就业技术教育、中等专业教育和高等教育;发展函授教育和夜校;对学生提供国家助学金和优待;免费发给中小学教科书;学校可用本族语言教学;为自修创造条件。
.
苏联失败的原因就是内部特权阶层的形成并固化。
特供住房、特供食品、特供学校、特供商店、领导阶层的高工资奖金等等。
如果你是一个 70 年代的普通苏联工人,你怎么想都不会认为你跟厂长和市长是一个阶级的。
这种特权阶层的形成,使得无产阶级先锋队离无产阶级人民越来越远,人民群众不相信他们之间是平等的,不相信他们还要去解放全人类,他们只是一群享乐腐化的官僚。
再直接点是说,苏联失掉了人心。人民群众不再相信苏联的领导集团。
社会思潮又回到了那个争夺个人利益的格局之中。
苏联的解体,寡头最积极,民众并不是很想解体,投票后赞成保留苏联的还是大多数。但希望苏联解体的人非常积极。人民群众虽然不想苏联解体,但也没有挽留苏联的意思。就这样吧,散就散了。关我什么事呢?这又不是我的国家。
这是种什么矛盾呢?你们去看知乎上关于清华退休团唱少年的回答就能明白了。直接上来喷,好像不太好;但也实在无法共情。那是他们的生活,不是我的生活,我们不是一类人。
资本主义社会是直接用资产阶级法权的形式规定了人与人之间是不平等的,从你出生那天起就接受了这个认知。社会主义社会从理论和实践上都认为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劳动人民最光荣。但社会主义革命并没有废除资产阶级法权,社会等级制度之间造成的不平等依然广泛存在,并且由于消灭了私有制,使得等级造成的不平等影响更加恶劣。
社会主义中还有资产阶级,不是说还有以前形式上的资本家,而是资产阶级法权还存在。无产阶级先锋队会被腐化,堕落为贪图个人利益的特权官僚。
劳动人民对由特权官僚掌控的苏联失去了信心。这才是苏联失败的最根本原因,其他的原因是在这个基础上展现出来的具体原因。
主席早在 60 年代就看清了苏联问题的本质:
口口声声喊着解放全人类,却处处想着与美帝媾和;
说是国家民族人民之间都平等,却天天做着沙皇梦。
在国内,苏联利益分配中过多的向官僚阶层的个人利益倾斜;在国外,不敢与美国硬碰硬的斗争。
正是因为他们内部腐化了,所以外部就软弱。他们不愿意冒险丢掉现在生活的好日子,不仅忘记了全世界被压迫的人民,自己国家的普通人民也被无视。
教员把苏联这一套称之为修正主义。
为了防范国内修正主义的出现,也就是解决特权阶层的问题,你们看到了暴风骤雨般的各种运动。一个苏联的厂长,有自己的大房子专属汽车,吃的用的喝的跟普通工人都严格区分。
中国的厂长呢?呵呵,你要是单身,连个单身宿舍都不一定能捞到。1968 年,武汉有一个高级知识分子当所长,被审查的时候愤怒的表示我只有一个旧皮箱、一个人造革手提包、一条蓝色碎花小棉毯、一顶旧蚊帐、一个小收音机以及一个煤油炉。我吃饭要去隔壁厂的食堂一块吃,所里房子不够,我住的房间是 4 个人在一起。就这,他还被下放到农场劳动了一年多。
庸俗的经济学家、政治学家、社会学家们只能以就业、工资和财政支出去解读知青下乡,却丝毫注意不到其中真正的原因。
我在这个回答里就详细分析了温铁军论述那段岁月的错误
知青觉得自己委屈,凭啥要我去农村?可他们的思想认识不到,社会主义国家凭什么你生在城市就能享受到好的资源,生在农村就活该受罪呢?
这是一个客观现象,但它不是合理的。尤其是不能让它被普遍接受,知青下乡没什么特别复杂的原因,就是让知识分子接受农村的再教育,你不是天生的贵族,你只是劳动人民中的一员。
教员也没有想过能完全废除资产阶级法权,这对于教员那个时代也是不可能的。教员所做的努力,是让大家意识到这个问题,并尽量的消除所谓上层社会与底层人民之间的距离
这么做,得罪了上层社会中的绝大多数人。
苏联就是少个教员,少了一个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人。只是教员留给我们的遗产,也快用完了。
~~~~~~~~~~~~~~~~~~~~~~~~~~~~~~~~~~~~~~~~~
很多人对如何破解资产阶级法权感兴趣,我简单介绍一下教员的设想。
首先,要分两方面,一方面是当下的差距如何缩小,另一方面是未来的差距如何缩小。
以当下而言,第一是缩小各类工资福利差距,第二是赋予底层人民权力。
你是省委书记,那么为了你的工作,车还是要配一个,不然工作没法进行。你是军长,勤务兵还是要有。但工资被大幅降低,基本生活待遇被压缩。有兴趣看看我上边举的那个例子,那位所长是个长者,后来从武汉去了上海,又去了北京。省部级以上领导干部,确实还是脱离劳动的,但一般领导,尤其是县处级这些一线领导,是普遍参加劳动的,而且生活水平也只是比一般水平好一些。
这种对上层社会薪酬待遇的极限压缩,恨不得上层人士的心意,这也是你看后来知识分子疯狂反扑的原因,他们是真的不能理解为什么他们要过的跟普通老百姓一样,产生了对民国的无限怀念。这也是很多人说改革开放前生活水平还不如民国的原因。1949 年中国人均粮食产量 208 公斤,1983 年中国人均粮食产量 378 公斤。在人口保障增长的基础上人均粮食产量也有了大幅增长。但 1983 年上层社会的生活水平远远不如 1949 年之前的民国。虽然 49 年人均只有 208 公斤,但城市里的老爷们过的舒服啊,陈赓在解放南昌后就感慨到,民国几十年,也不能说一点没发展,民国时期的城市确实是有发展的,但代价是乡村的凋敝,几个大城市繁花似锦,全国的农村却处于赤贫状态。陈独秀能拿几百大洋的工资,虽然说是宣传共产主义思想,但本质还是和当时的上层社会在一起,发动基层人民群众是他做不到的。
在总产量不高的情况,上层社会却可以利用资本和权力分配到更多的商品。他们当然怀念那个时代。我们是如何处理的呢?工资降低,同时给了票证制度,对,就是那个被骂死的票证制度。上层人士最烦粮票、布票这些东西,因为有粮票、布票的限制,他们就算手里有钱,也囤积不了商品。正是因为这种票证制度,使得工厂里的工人和农村里的农民也可以买到布料。解放前,绝大多数农民一辈子也弄不到几块布,建国后虽然不能保证数量和质量,但弄几块布做衣服还是能做到的。
另外一方面就是让领导参加劳动,县委书记也要去种地?不是作秀,而是真的深入一线和工人农民一起劳动。你会发现 50 后这批人就算是城市人对各种农产品农活也很熟悉的,换成 60 后 70 后 80 后就不行。
以上这些还是普通行为,更为主要的是赋予底层人民权力。
也就是造反,俗称掀桌子。
民主生活会是真的可以批领导,不仅可以批领导,还可以斗领导。这也是上层人士最讨厌的,权威没有了。这种掀桌子的做法太敏感,我就不解释了。可以参考现在某直辖市的吃饭问题,换以前市委教委不批倒一批人这事是过不去的。
另外一个方面,就是在未来的发展中缩小差距。
这也就是知青和工农兵大学生出现的原因。资产阶级法权最牛的地方在于这种等级制度可以显性或隐性的世袭。医生的孩子永远是医生,老师的孩子永远是老师,官员的孩子永远是官员。
教员用的方法是打碎了他们赖以存在的基础——等级化的教育体制。
城市里的学生天然的比农村条件更优越,在各种竞争中天然的强于农村学生。一代人两代人之后差距又会回到解放前。更主要的是,这些在城市里长大的孩子还大多数不从事生产,是坐到办公室里,成了社会主义里的小资产阶级。
为了消除这种世袭式的等级制度,让城市里的毕业生去农村,把大学名额给农村。最大限度的弥合两者间的差距。用我们今天的话说,就是让他们处于同一起跑线。
在教员的冲击下,中国的等级制度基本是被肢解了。很多计划经济的所谓错误实际上的改革开放以后的事,比如工人农民差距的扩大化,比如工厂里的工人几乎变成世袭,比如工厂里的超高福利待遇,这些实际上是改革开放以后的事。80 年代在城市里盖的家属院比之前几十年都多。
至于为什么失败的原因,这就复杂了。不过有一点,还是马克思说的,生产力的问题。80 年代之后化肥行业有一个大的增长,粮食生产效率快速提高,到了 1990 年代中期,粮食产量稳定在了人均 380 公斤以上,此前困扰的口粮问题基本解决。口粮问题解决后,其他产业才能更快的发展,否则没有精力去搞其他产业。
苏联死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陷入低潮。未来有没有复兴的可能呢?我认为是有的,列宁所描述的典型的帝国主义在战胜苏联之后走向顶峰,看似不可战胜,却又无比脆弱。进入 2010 年代之后,细心的人会发现,传统帝国主义在解体,也就是国际垄断资本集团取代了各国的民族资产阶级,这些国际垄断资本集团不仅靠压迫发展中国家的劳工赚取利润,而且神奇般的开始抛弃他们原来国家的普通人,里根所自豪的美国工人一栋大 house 两条狗的生活,在美国的工人那里也逐渐消失了。美国又重新陷入到了割裂的状态。
这是一个趋势,帝国主义能战胜苏联,很大的原因是团结了本国的工人,可现在他们玩起了全球化,产业布局到了发展中国家,如果他们把从发展中国家赚取的利润分配给本国的工人,这个模式也还可以玩的下去,但资本家终归是资本家,经过了 20 年的盛世之后,他们不愿意再养自己国家的工人了。所以,你看到了特朗普的出现,这种裂痕会越来越大,动乱是不可避免的,也许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再次兴起之前,还会有另一个民族社会主义出现。但无论谁先来,传统的帝国主义在解体,国际垄断资本集团与民族资产阶级的矛盾会越来越大。
四十年前,苏联无产阶级先锋队背叛了革命,抛弃了整个世界。
四十年后,帝国主义的大资本家则亲手在肢解他们的帝国。
数年后,卢比扬卡的一位高级官员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说:
只会有友好的国家,不会有友好的情报机构。
1991 年的第一场雪,比往年来得更早一些。
座落在莫斯科市中心的斯巴索大厦里响起的电话铃声,送来了寒冬里的一丝暖意。
美国驻苏联大使罗伯特 ·S· 施特劳斯(Robert S. Straus)放下话筒,转身对在座的那个人说:「巴卡京希望我过去一趟。他说想给我一件礼物。也许是一箱他们在请里明顿吃饭时喝的那种伏特加酒。」
「但愿她没有被那些关于改革的高谈阔论迷惑住。」那人的语调冷冰冰的。
这腔调很符合他的身份:美国中央情报局驻莫斯科站站长。
大使提到的另外两个人——
瓦季姆 ·V· 巴卡京(Vadim V. Bakatin),苏联克格勃主席。三个月前,戈尔巴乔夫任命他担任这一职务。
斯特拉 · 里明顿(Stella Rimington),英国军情五局副局长。
这位副局长受巴卡京主席之邀刚刚访问过苏联。访问结束回到伦敦不久,她就转了正,成为这个神秘部门 80 多年历史上的第一位女掌门人。
这几位凑到一起,能有好事!
老皇历不能翻了。太阳从东边落山了。
英国谍报部门首脑作为贵客走进卢比扬卡大街 11 号,那座神秘而威严的著名大楼。这在一年前是完全不可思议的。
![](data:image/svg+xml;utf8,)
里明顿在回忆录里写道: 「让我造访前苏联或东欧国家简直是天方夜谭,更不要说会晤对方对等机构同一级别的人了。对身居要职的我来说,直到 90 年代初以前,连到那里旅游度假都在被禁之列。我离这些国家最近的一次是在 80 年代初越过高墙瞭望东柏林」。
「我在花了二十多年时间对付苏联的情报活动之后,千里迢迢跑到莫斯科来同他们会晤,同他们进行我们希望是友好的会谈…… 实在令我大为震撼。」
卢比扬卡有许多传说。当年新生的苏维埃政权面临内外白色恐怖的危急岁月里,卢比扬卡迎来了第一位掌门人,一个留着山羊胡子、面容瘦削、线条刚毅的波兰贵族后裔。这位坚定的革命者有一句著名的话流传下来。他对被请进这座大楼喝茶的紧要人物,会亲自讯问,目光犀利盯着对方,语气平静地说:
「您没到过我们这里,这不是您的问题,而是我们的工作没有做到家。」
听到这话的人个个不寒而栗。
「我们的工作做到家」以后,不寒而栗的人更多了。
卢比扬卡作为克格勃的代称,一直是西方同行挥之不去的梦魇。过往的交手中,他们实实在在领教了这个对手的厉害,领教了他们把工作做到家的滋味。
里明顿女士虽然走进了这座大楼,但是长期萦绕脑际的那些疑云,却没能散去。
英国军情五局军情六局是西方现代间谍情报机构的鼻祖,美国同行也要拜它们为师。军情六局有个核心部门第九处,负责苏联阵营的谍报。处长哈罗德 · 金 · 菲尔比(Harold Kim Philby),英国上流社会出身,剑桥大学毕业,睿智干练,才华横溢,深受上司信任。
他后来又被派到美国,担任军情六局与中央情报局和联邦调查局的联络官。这是军情六局海外最重要的职位,掌握着英美两国情报活动的核心机密。
上司不知道的是,这位「根正苗红」的菲尔比,大学毕业那年就加入了克格勃。后来报考军情六局一直到精心钻营进入核心高层,每一步都是在克格勃指挥下走过来的。
菲尔比真实身份的暴露让英美万分震惊,更让他们震惊的是,剑桥精英中加入克格勃的不止菲尔比一人,先后发现的就有五人,史称「剑桥五杰」,分别进入了英国外交部、军情六局等要害部位。
他们对克格勃的敬畏不止于此。
剑桥五杰中包括菲尔比的三人,在真实身份被英国反间谍部门发现,即将被捕之前,居然都逃离英国,辗转到达苏联,受到热情欢迎,接受勋章,贻养天年,直至寿终正寝。
剑桥五杰远不是全部。乔治 · 布莱克(George Blake)是军情六局的又一位要员,50 年代初在朝鲜战俘营被克格勃发展。回到英国潜伏数十年,兢兢业业为克格勃效力,造成的损害大伤英国情报机构元气。多年后身份暴露被判处 42 年徒刑,这是英国废除死刑后最严厉的刑罚。真是恨之入骨。
英国人没想到,让他们又恨又怕的好戏还在后面。
42 年刑期刚到第 5 个年头,在一个夜色寻常的晚上,在戒备森严的斯克拉布监狱,重刑要犯布莱克居然越狱了,而且成功了,而且一路跑出英国,跑到了莫斯科,受到苏联官方的隆重欢迎。接受了各种荣誉奖励,生活得到很好的安排,此后岁月静好,还经常与前辈菲尔比相聚小酌,笑谈往事。
所有这一切,真是细思极恐…… 在老牌帝国的地盘上,在老牌间谍机构天网恢恢的手掌心,克格勃把笼中之鸟一只又一只地引出,飞到遥远东方为他们筑就的暖巢里。
都是干这行的,自然明白这究竟意味着什么……
「把工作做到家」——这个茶喝到这会儿,刚喝出点味道来了。
喝出味道的不只是英国老师。
美国爆破第一颗原子弹后,自以为能长期占据核垄断地位。估计苏联至少得花 20 年才能追得上。不料仅仅 4 年后,从中亚额尔齐斯河畔的荒原上传来一声巨响,美国人从梦中惊醒。
美英两国反间谍机构很快查明,他们原子弹项目核心团队里,有数名科学家一直在接受克格勃的指挥。
![](data:image/svg+xml;utf8,)
施特劳斯大使对克格勃的了解不止于此。对过去几十年里,中央情报局和联邦调查局内部揭露出多少个克格勃卧底间谍,他可能数不过来,但是有一件事,虽然年代久远,他必定会牢牢记住。
这件事,就发生在他接电话的大使官邸里。
1945 年,美国大使埃夫里尔 · 哈里曼(Averell Harriman)接受了天真的苏联小学生送的礼物:一副精致的木雕美国国徽。哈里曼大使相当珍视这个象征苏联人民美好情意的礼物,把它悬挂在大使官邸自己的写字台背后。
多年后,美国人才发现这副木雕国徽不仅包含着苏联小学生对美国人民的美好情意,而且包含着克格勃对美国大使日常谈话的好奇与关心。
国徽内部很精巧地隐藏着一个小型窃听器。
![](data:image/svg+xml;utf8,)
不过,这一切似乎都过去了。历史进入 1991 年后,一切都不同了。
施特劳斯大使和使馆其他官员都发现了一些微妙的变化。
中央情报局莫斯科站站长习惯每天清晨沿着莫斯科河跑步健身。通常跑在他身后保持一定距离的那位克格勃特工,这一天跟他并排跑到了一起,用流利的英语跟他轻松聊天,话题是当天的体育比赛。这天以后,站长发现再出门时后面没有盯梢的了。
施特劳斯大使也发现,他从斯巴索大厦出门时,那辆多年尾随的吉尔牌小汽车也不见了。
苏联一些领导人的言论更是令人耳目一新。冷战结束了,天下已经大同,敌人成了朋友,不信任和对抗都已随风飘散,取而代之的是充分信任与全面合作。
在敌意与戒备心理最重的谍战领域,巴卡京主席也竭力推动克格勃的「改革」。措施之一,就是向昨天还势不两立的西方对手伸出橄榄枝。
里明顿作为老对手的代表,成了卢比扬卡的座上宾。巴卡京主席用著名的伏特加招待这位女同行,辛辣的烈酒这时品起来也变得温和了。
里明顿到访之前,巴卡京下达了一项指令,允许一位太太携女儿前往英国与她的丈夫团聚。她的丈夫奥列格 · 戈迪耶夫斯基,克格勃前特工,叛逃到英国,是克格勃历史上危害最严重的叛逃者。巴卡京说:「我希望这将是给伦敦的一个明确信号,我们和过去不再一样了。」
确实不一样了。克格勃主席给美国大使打电话,邀请做客,还要赠送礼物,这在「改革」之前都是难以想象的。
大使推测主席先生的礼物可能是一箱款待里明顿的那种伏特加。不会再是木雕国徽了。
对这种礼物,他接受起来心里会比较踏实。以目前国际领先的技术水平,在酒瓶以及酒液里还无法隐藏窃听装置。
但是,中情局莫斯科站站长对里明顿访苏和大使受邀都不以为然。「但愿她没有被那些关于改革的高谈阔论迷惑住。」说的是里明顿,听的是大使先生。
施特劳斯大使是有政治头脑的。虽然变化很大,但是在这个风云险恶的领域里,任何乐观与轻信都是危险的。
何况美国以往吃过克格勃的那么多亏。即使没有站长的话,大使先生至今委身的斯巴索大厦,也在时时提醒着他。
这座大厦是个老旧的公寓楼,美国大使馆 1951 年搬到这里,40 年过去了,地方还是那么大地方,机构人员却不断扩张。如今办公场所狭小,条件越来越差。停车场的一半改造成了工作区,保龄球馆改成了通信中心。
美国不是不想盖楼,苏联也不是不同意。两国 1969 年就达成互惠协议:美国在旧馆附近的柴可夫斯基大街获得一块 10 英亩土地盖新馆,苏联在华盛顿阿尔托山得到面积相近的一块地。
此后,双方在大楼的高度和东道国对工程承包的控制程度等问题上反复交涉。直到 1979 年,美国新馆才奠基动工。
虽然交涉了 10 个年头,美国人后来意识到,还是疏忽了一些重要环节……
苏联解体是个非必然事件,但苏联输掉冷战是个必然事件。
古代的俄罗斯和中国一样,都是地大人多的典型代表。这种国家的特点是体量极大,只要足够团结,打总体战几乎是不可能输的。这点无论是苏联硬抗小胡子还是民国抗过日本都是很典型的案例。像中国和俄罗斯这种体量的国家,只要内部足够团结,靠外力根本是不可能击垮他的。哪怕脆弱如民国,都能靠着体量优势扛过小日本。
但是,这种国家的特点是,他资源总量极大,国际地位可能很高,但是在大部分时间里,他的老百姓过的并不好,因为人均资源占有量并不多。俄罗斯情况更特殊一些,它的人均资源绝对值不少,但是受限于开发难度和交通条件,很难保证每个人都能享受到这些资源。(反例可以看看美国,同样的地大人多,但优越的气候和交通条件让美俄的经济基础天差地别)
在沙俄被称为欧洲宪兵的年代,沙俄还在搞农奴制。在一战爆发时,欧洲各国早就已经进入文明社会了,沙俄的士兵还被称为 “灰色牲口”,境内还有大量的土匪和血亲复仇制。作为一个国家,欧洲没有任何一个君主敢轻视沙俄,但是作为百姓,生活在俄国跟生活在西欧是天壤之别。二战后期,苏联反攻入德国本土,苏军士兵在参观德国人的家以后发自内心的费解——他们已经生活的如此奢侈,为什么还要来侵略我们?
大清也是一样,大清作为中国屈辱王朝的代表,在大半部分的时间里武德充沛的爆棚。亚洲国家几无对手,英国人都打不过的尼泊尔人大清能搞定,以一个农业国家能向青藏高原投放成建制的兵力并且打赢战争,这体现的就是中国这种大国的总体战威力。之后的鸦片战争和马关,辛丑,说到底还是大清内部出了问题。如果大清是个汉人王朝,中国近代未见的会惨成那个样子。
但是大清的百姓过得跟奴隶一样,马戛尔尼访华时就惊讶于大清如此强大的国家,百姓怎么过的是这个样子?连吃点剩饭都感恩戴德。
这就是中俄这种国家的尴尬之处,从物力生产上,两国毫无疑问都是极丰富的。但人口极大的摊平了这些资源,让两国哪怕在盛世,百姓都很难过上较富裕的生活,国强民弱是常态。
苏联的状况更为特殊,虽然苏联的人口密度远低于中国,但他的气候和交通条件也远差于中国,开发程度远不如中国。俄罗斯的地盘虽大,但自然条件很难称之为优越(不然也就不会那么大的地盘让他独占了)。斯拉夫人一直被欧洲人认为是化外之民,主要也是因为生存条件太恶劣。
如果把苏联作为一个民族国家来看,他所擅长的是总体战,而不是把日子过好。俄国人的生活水平从未超过西欧,苏联所发挥的已经属于超常水平了。
所以,苏联能打赢的是热战,而绝不是冷战。
苏联最大的问题是——调门起的太高了。
苏联是典型的 “救世主” 式政权,它从一开始就不是以一个民族国家存在的。托洛斯基的灵魂从未离开过苏联,苏联官方始终宣称自己应该是世界革命的兵工厂,燃烧自己拯救人类。
在苏联的官方宣言里,是从来没有将苏联人民的幸福作为终极奋斗目标的。他们的终极目标是横扫世界全球反,实现人类大同。
口号听着热血,但是这是要花钱的。
客观来讲,以苏联的科技水平和物力水平,如果调配得当,在军备竞赛和百姓生活中只选一个来解决的话,他们是可以搞定的,这没有问题。
军备竞赛的能力就不说了,大家都看得见。在苏联穷兵黩武的政策下,华约的武备水平始终没有被北约落下,如果苏联愿意保持这样的态势,他还可以继续强撑着跟美国搞军事对抗,没有问题。
如果不搞军事竞赛,只搞民众生活呢?实际上也是可以的,至少不会被欧美落下太多。把苏联的五百万军队裁下一大半,把十四万辆坦克装甲车裁掉三分之二,把全球布武的部队撤回来,把给亚非拉的天量援助停掉,能省下来的资源完全是天文数字。据戈尔巴乔夫回忆,他接手时苏联的军费占到财政的 40%,总产值的 20%,这甚至接近于一个战时国家的水平了,可想而知是多么恐怖的比例。如果得以合理的调配,哪怕是搞计划经济,苏联人民的生活水平也能再上去一大截。柯西金改革和安德罗波夫改革证明,苏联计划经济还没走到山穷水尽的地步,以合理的措施逐步改革,再次繁荣的可能性是非常大的。
但是,偏偏两下都搞,就搞不定了。
冷战就是这样一种斗争——你军事上不能放松,科技上不能落下,你百姓生活水平还不能差,否则你的社会制度就是落后的!
所以苏联人民的落差感是非常强烈的。一方面,自己是第一世界国家,无产阶级的老大哥,世界的核心。本国的火箭上天航母下海,航母核潜艇横行大洋,六万辆坦克碾压西欧,几万枚核弹是世界无产阶级的压舱石。但是,眼下的你连买点好卫生纸都费劲,彩电一用就爆炸,你的下水管没人来修,你一家五口挤在六十平米的老楼里,和人共用卫生间和厨房。
这时候你肯定就会想——这一切究竟是为什么?
如果解放人类就是为了过上我这样的日子,那解放人类究竟还有什么意义?当每次见到日本和西欧的进口商品时,我都感觉他们不需要我们的解放。
事实上,每当我回看冷战史时,我都感慨苏联物力之丰饶。朝鲜、越南、也门、安哥拉等一大堆亚非拉国家个个都是苏联的放血槽,阿富汗更是超级吞金兽。然而在这种情况下,苏联还能保持恐怖规模的武备,而且在苏共如此腐败的条件下,老百姓的日子居然还过得去,不得不感叹老大哥底子之雄厚。
苏联解体,对于苏联百姓而言,就是一场大型的 “龙应台” 式的狂欢——我们不要大国崛起,只要小民尊严。
虽然事后证明,没有了大国崛起,苏联人民也没有获得小民尊严。但这是事后诸葛亮,对于当时的苏联人来说,他们绝对是期待变化多于维持现状。
很多人都说,在苏联解体前,70% 多的苏联百姓同意保持苏联。但是他们没说的是,其中的绝大多数人同意的是保持一个新苏联,不搞社会主义的苏联。苏联把苏联人民当成世界革命的燃料,老百姓被烧成炉灰了,心灰意冷了。
冷战是消耗战,苏联以一个苏东集团之力,跟美、欧、日三大工业中心整合的全球市场拼消耗,他是不可能拼得过的。更不要说欧美巨大的先发优势和自然条件优势,以及苏联自己的战争创伤,双方本来就不在一个起跑线上,能撑五十年已经算是奇迹了。
随着全球化的进行,20 世纪初期那种全球劳工同生死的阶级感情越来越淡,苏联的官员和百姓越来越不明白,自己紧绷着这根弦究竟是为了什么?当苏联人民看到美欧日的奢侈生活时,苏斯洛夫们再怎么费心解释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也没人相信了。
救世主政权,是架不住解构的。苏共的调门起的再高,口号喊的再响,一个苏联笑话就能把他打回原型。“我们苏联要解放人类!”——“你的彩电天天爆炸”,“苏联科技天下第一!”——“你的汽车动力都不如自行车”,“苏联现代化已经接近完成!”——“你的百姓连新鲜水果都吃不上”。
冷战中的美国,甚至不需要什么过分的宣传,只要展示自己的生活方式就行了。可口可乐,麦当劳,迈克尔杰克逊,希尔顿酒店,你无论怎样把这些东西称之为资本主义的糖衣炮弹,但人类的本性就是会喜欢这些东西。当苏东集团的百姓们看到美国人生活的一鳞半爪时,就会自然而然的发出疑问: 为什么我不能拥有这些?
这种反差感对于救世主政权是致命的,就像一个三和大神过来给你上课教你发财,你会本能的嘲笑他——你自己过成这吊样,你教谁发财?管好你自己吧。
从苏联开始参与冷战的那一刻,他就已经输了,他拼消耗不可能拼得过资本主义世界。相比之下,切尔诺贝利、苏共官僚政治、阿富汗战争等等,都只是疥癣之疾而已。
所以,在苏联解体以后,我们非常明智的搞了 “三个代表”,表明了态度——苏联的法统我们不会接的,中国,中国人之中国。
如果把调门定成这个,怎么转向都是可以的,因为作为民族国家没有负担。虽然从格局上远远不如苏联,但是这是当时贫弱的中国唯一现实的选择。如果当时没有定下这个决心的话,稍有不慎,满盘皆输。
1991 年苏联人民杀死了苏联,但苏联的死又何尝不杀死了美国。
美国在冷战后没能转过弯——意识形态对于老美国来说是一个可有可无的东西。在冷战乃至二战以前,美国没有鲜明的意识形态色彩一样过的很好。意识形态是美国为了冷战来抵抗苏联的武器,它是苏联的必需品,但并不是美国的必需品。结果美国在冷战后不仅没有弱化意识形态,反而把它进一步强化为立国之本了。
当然,这也跟二战后美国民族成分迅速复杂化有关系,美国实在无法捏和这么多国家的移民搞国族认同,只能把意识形态大旗拿来凑合着用了。
苏联的意识形态来源于马克思恩格斯,无论是理论完善度还是继承性上都远强于美国。美国的意识形态本就是一团浆糊,从根上说来自于法国卢梭孟德斯鸠这群人。但是美国也不太敢说自己继承了启蒙运动的精神,搞了一百多年畜奴制哪来脸说人人生而平等?你的经济制度继承自谁?亚当斯密吗?几百年的演化下来,美国的制度和文化都是创新的。
简单来说,美国在意识形态上天然就远弱于苏联,别人有国际歌,有共产党宣言,有巴黎公社,有共产国际,你有啥?别人有前赴后继甘愿付出生命的共产主义战士,你有啥?华尔街股票交易员?人家举马克思你举谁?举亚当斯密?人家的共产国际有几十个国家同志来参加,你的共产国际是啥?WTO 吗?
冷战结束后,美国本就不应该再搞意识形态这一套了。把一个三权分立国家(美),几个君主立宪国家(英日),一个半总统国家(法),几个总理制国家(德意以)和一些联邦主席制国家(瑞士等),把搞凯恩斯主义的和搞自由主义的统一在同一杆旗帜下,把本身就是个搞笑的事。美国的意识形态从始至终就是一团浆糊,其本质就是一群自私的社会达尔文主义者的利益联盟,连个最高目标都没有。冷战中美国唯一的口号就是维护自由世界,保护我们的生活方式,一个为了解放人类,一个为了自保,这格局跟苏联差的不是一点半点。
美国的意识形态是建立在 “反共” 这件事儿上的,他自始至终都没说明白他最终究竟想要什么,他只告诉了你他不想要什么。
行,那苏联解体了,没人威胁你的生活方式了。按正常逻辑,美国应该把这套意识形态丢掉了。
结果呢?美国人冷战中念经念上头了,真以为自己是靠念经把苏联拖死的。冷战结束后,美国不仅不停止念经,反而越念越魔怔,不仅占住了自己的 “自由”,还把对面的“民主” 也给捡起来了,好家伙苏联倒下了,他成救世主了!
把美国树立成 “灯塔国”,对于美国的负面作用是大于正面作用的。
来自全球的无数的移民涌向美国,但那不是因为美国是灯塔,而是因为美国人均六万美元的生活水平。虽然其中很多人嘴上说是因为美国是灯塔,那利比里亚是美国的亲儿子,政治体制跟美国一模一样一点不带变的,咋没见人去利比里亚寻找灯塔呢?
无论美国是不是灯塔,他对移民的吸引力都不会改变。如果美国哪天真穷了,他就是核动力探照灯也不会有人主动去。可是美国给自己盖上的这层救世主的外皮,当美国强大时,他是锦上添花。但当美国显示出一点疲态时,他就是美国落井后掉下的第一块石头。
为什么?因为美国一直以来干的都是帝国主义的事,却非要盖一层救世主的皮。
全世界都嘲笑特朗普,却没什么人嘲笑博索纳罗。博索纳罗的奇葩程度丝毫不弱于特朗普,但很少有人关注他。这不仅是因为美国的影响力比巴西大,而是因为巴西从来没说过自己是世界政治体制的终极答案。
在 “世界最好的政治制度” 牌匾下面,是特朗普的照片,这个场景多么滑稽?
跟苏联一样,救世主政权是架不住解构的。在阿富汗,在伊拉克,在叙利亚,美国军队只是作着几百年来一直所做的事,可是就是因为这层皮的反衬,才使得美国的行为如此的虚伪和可恶。
新冠横行就是美国版的苏联笑话。当年用来嘲讽苏联的方法现在全都可以用回美国身上:“我们的制度是最完美的”——你们新冠感染两千万人了,“我们的制度有自我矫正能力”——“你们新冠死了三十多万了”,“我们的创造力是最强的!”——不如创造个新火葬场把尸体先烧了?
民主灯塔,就这?
相比于 20 世纪美苏两大救世主的对决,21 世纪的新冷战会非常的索然无味,因为这是赤裸裸的的利益争夺。从格调上看,就没有美苏的格调高。
在苏联视频后,总有一些年轻人激动地说着——未来世界必是赤旗的天下,英特纳雄耐尔就一定要实现等等。
实际上这话说的相当欠考虑,21 世纪中,国际共运已经是不可能的事。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在 21 世纪抱残守缺这 20 世纪的理想,这本身就很不马克思。
20 世纪国际共运的最如火如荼的时候,是二十世纪初期。那个时候为什么全球一片赤潮?因为带英老爷家的仆人为了伺候老爷们,婚都不敢结,美国的工厂倒闭,大批下岗工人衣食无着,中美洲的种植园工人每天像奴隶一样摘香蕉,中国的农民在三座大山的压迫下苟延残喘,大家国籍不同,处境不同,但都是一样的穷苦人,都是一样的被盘剥被欺负,所以那时候能够横扫世界全球反,大家一起创造一个新世界。
可是,21 世纪的特点是什么?是主要矛盾的转移,全球化让产业压迫代替了阶级压迫,国家矛盾成为了主要阶级矛盾。
简单的说,21 世纪的主要矛盾,从以往的资产阶级剥削无产阶级,变成了发达国家剥削发展中国家,本质上一样,但形式上大有不同。
一个英国司机,一年可能能赚五十万人民币,一个中国司机一年可能只能赚五万。是因为前者比后者的车开的好十倍吗?
不是,是因为前者在产业链上游的英国,而后者在产业链下游的中国。
带英的资本家非但不是英国司机的敌人,反而是他的恩人。因为英国社会并没有剥削英国司机的剩余价值,反而因为资本家从发展中国家剥削来了大笔财富,让英国司机获得了远多于自己创造价值的钱。如果没有法律制约,英国资本家完全可以用五分之一的钱雇佣中国人来顶替英国司机。
这种情况下,你让英国司机跟中国司机拥有相同的阶级感情,那是不可能的。
美国的红脖子,如果拿到发展中国家,就他们那个教育水平,一辈子都没机会开上皮卡吃牛排。可是他们生在了美国,能够享受剥削阶级的余荫。对于美国资本家来说,他们是负资产,美国企业早就将剥削的岗位转移到国外,这群人连被剥削的价值都没有。他们的敌人的确不是资本家,而是比他们要价更低的中国工人。
同样,以纺织业为例,中国的纺织工人非常辛苦,每月只能赚几千块。可是孟加拉和越南的纺织工人更辛苦,每个月只能赚一千块钱甚至几百块,资本从中国流向越南孟加拉,后者抢了前者的饭碗,这两群人真的有共同的感情吗?
英国公交司机,美国放牛红脖子,中国普通劳动者,孟加拉纺织厂每天工作 18 小时的工人,他们都是无产阶级,但他们有共同的阶级感情吗?
发展中国家的无产阶级和发达国家的无产阶级,如今是没有阶级感情的,这一点列宁早就预料到了。不要说联合,连和平相处都很难做到。那个抛弃民族概念,全球无产者大联合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
中国当今和美国的斗争,本质上仍然是产业下游的被剥削阶级与产业上游剥削阶级的斗争。21 世纪是个寡淡的世纪,没有了美苏冷战的壮阔,看起来变成了国家斗争。但究其本质,仍然是被剥削者为了争取自己的发展权而发动的斗争。从这点上看,中国虽没有继承苏联的法统,却继承了苏联的精神。
那也不是江水,是二十年来流不尽的英雄血。
因为苏联离开了自己擅长的领域,跑到美国擅长的领域去装逼了。
一个法师,不去苦练法术攻击、傀儡术、心灵控制、镇魂大法,反而穿上一身铠甲、举着长枪、骑着驴,跑去和战士肉搏。这不是找死是什么?由社改修后能抗 40 年也是奇迹了。
玩儿装备、比享受、拼媒体,苏联怎么可能弄得过美国?人家有几十亿领地外人口供他吸血,你有吗?人家有几百年的财团家族托底,你有吗?人家有上千年的贵族统治经验,你有吗?
放弃了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放弃了阶级斗争;放弃了不断革命,就您那守着苦寒之地的两三亿人口,累死也不行啊!
丘吉尔说铁幕:“从波罗的海的斯德丁到亚得里亚海边的的里雅斯特,一幅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降落下来。” 他和你划分势力范围你苏联还就真跟着划分势力范围了?那边组织个北约,你就跟着组织华约了?
苏联真正的边界绝不应该划在地理上,应该划在人心上,全世界无产者都是苏联的盟友。
当苏联把自己那跨越国家的阶级力量,降维成国家力量的时候,就已经输了。
很简单。
因为苏联最强的时候,不是他和美帝展开军备竞赛,手握千军万马,数千核弹,拥有仿佛能毁灭这个世界的力量的时候。
而是在他发自内心,认同自己,要为解放全世界的人民而奋斗,并为此努力的时候。
在斯大林时期,他就有点走错路子的感觉了。
高赞一个回答我很认同。
作为践行在这个世界上目前最幸福道路,最完美社会,最崇高理想的国家。
思想本身,就是他们最强大的武器。
那个回答说,法师不玩魔法,去搞物抗物攻,不正是走错路子的表现吗?
马列主义,毛邓思想等等内容,我看过。
我发自内心的认同,在未来世界很长一段时间内,不会有比共产主义社会更好的社会!
不管这个目标能不能实现,不管这个梦想能不能达成,我都如此相信着。
那怕是世界末日,残存的人类开启新纪元,也会有其他人,捡起只言片语,然后为这个梦想奋斗。
短时间内,这个目标不会实现,共产主义好像只能交给我们的后人。
但是。。。
嘿,同志,要和我一起建设社会主义吗?
这是一个场面浩大而惨烈的故事。21 世纪的某年,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发起了对俄罗斯的全面攻击。**在残酷的国土保卫战中,俄军的坦克洪流仍旧无力抵挡北约军队由高科技电子制导武器支援下开展的进攻,节节败退。唯一的办法,是制造一场阻塞所有电子频带的电磁干扰,使双方的电子仪器同时失灵,拉回双方电子战领域的平衡。**于是,俄军主将列夫森科元帅的儿子,俄宇航员米沙驾驶着 “万年风雪号” 飞船撞向太阳,引起了一场巨大的磁暴,致使地球上的通讯悉数中断。人类回到了马可尼之前的时代,两军士兵们再次以最原始的方式展开了战斗……
以上是刘慈欣小说《全频带阻塞干扰》的内容。这本书写于 90 年代末,于 2001 年获得中国科幻小说银河奖。
究竟是什么样的绝望,使得作为军迷的刘慈欣认为,传统的苏军大纵深战法已经无论如何无法战胜强大的多的北约军团,以至于坊间神化的核爆 EMP 都对北约毫无效果,逼到作者要为俄军开金手指,使用太阳风暴来助力,强行将北约和俄军的电子系统全部归零。让北约不得不与俄军展开二战式的钢铁洪流的对决?
如果你清晰地洞悉苏联和美国军队的科技差距究竟在哪里,你便会真正明白刘慈欣撰写这本小说的意义。也会对苏联解体的原因了解的更为清晰。
在 1981 年,苏联举行了规模盛大的 “西方 81” 演习。
70 年代末至 80 年代初,正是苏联极盛之年。那一年,碧波大洋中艨艟千余,东欧平原铁骑万千,所有人都以为,帝国可以不朽。
然而,仅仅在 10 年后,红旗就落入了尘埃之中。
由于苏联的瓦解是如此地迅疾,所以江湖谣言纷纷——有认为末代皇帝——戈尔巴乔夫. 崇祯行事乖张,是给对家下了降头的;有认为是苏联的地主阶级——官僚们集体背叛苏联,把苏联卖了换钱的;有认为是处理不好民族关系向背,导致人心背散的;有认为是老百姓无法忍受贫瘠民生,向高层施压的……….. 众说纷纭。
当然,以上可能都是一部分原因之一。但是这不可能是最核心的原因。
大汉、大唐和大明也不可能是因为一个昏君导致亡国,哪怕是封建帝制王朝,也不至于如此脆弱。更何况苏联还自称是人类的希望,人类政治制度的范本;
如果官僚们急于把苏联卖了换钱,那现在俄罗斯的能源 / 金融寡头,又有几个是曾经苏联的高官呢?
为什么偌大一个国家连民族关系都处理不好呢?为什么作为民族大熔炉的美国各种民族都有,却没有像苏联爆发那么严重的民族问题?
苏联固然民生疾苦,但是绝不至于要到解体的程度——君不见 90 年代朝鲜苦难行军,西方国家预计有上百万人饿死——我们就算不看西方国家报道,那个年代朝鲜全国只有金二世一个胖子,这总不是假的。可是朝鲜百姓苦成这个样子,却也没有红旗落地。
很多时候,一个国家续不下去了,并不是一定要到老百姓穷到吃不上饭的程度——这一点上中国网友往往根据农业王朝中国经验去套其他国家。
比如很多人认为,苏联末期情况并不困难,虽然肉类供应有短缺,但是主食类面包供给仍然很充足。按照中国农业社会流民给口饱饭吃就不会造反的经验,断不至于到官逼民反的程度。苏联的民生问题可能是被意识形态原因夸大了。
我们这里不纠结戈尔巴乔夫上台时的苏联百姓是不是已经穷趸到连饭都吃不上的程度了——我觉得,无论苏联轻工业是个什么水平,毕竟苏联还是个挺强大的工业国,不至于真要和大明大清这样的农业国生产力相提并论,万万不至于此。问题在于,很多时候近代的革命,并不一定是大家没饭吃了,而是因为一些别的原因——法国市民暴怒地掀翻巴士底监狱,把国王路易十六和王后拖出来砍头的时候,法国并没有发生明朝末年和清朝末年那样大的饥荒。而 2011 年掀起整个阿拉伯世界风浪的阿拉伯之春,导火索仅仅源于一个城管砸了小贩的摊子。
在苏联的解体问题上,我要提一个被很多人由于不懂或者习惯性无视的点**——生产力的发展。**
在苏联的末代生产力上,知乎上著名的俄国问题专家扬云飞有着精彩的论述——他认为,苏联末期最大的问题,是被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拉开了科技代差。
本来被拉开科技代差可能没有什么,这个世界上,不要说科技代差了,很多压根不存在工业和科技概念的原始国家——比如阿富汗,仍然活的好好的。阿根廷不怎么发展工业,人家把土地都用来养牛羊,每天吃烤牛肉吃的肚皮滚滚,便开始载歌载舞,不也落的逍遥自在?这么一看,被人拉开科技代差似乎并不像是苏联突然猝死的主要原因。
要是比人均吃肉量,很多工业很强大的国家都要被澳大利亚和阿根廷这两个国家爆出渣渣。
而普遍被认为很富裕的 80 年代日本,人均食肉量甚至还不如巴西。因此,有苏粉拿苏联人均食肉量来论证苏联强大,私以为这种论证方法不妥。
但是,苏联和阿富汗、阿根廷这些国家都不同。阿富汗可能只求能念上经,其余别无所求;阿根廷只求用烤肉塞满肚皮便开始跳探戈、伦巴;而苏联是一个被理想凝聚的国家。
苏联一直是这么向国内和全世界人民保证的——苏联的制度是更优秀的,是更能发展生产力的。只要给苏联充足的时间,苏联就会用优异制度带来的生产力优势碾碎资本主义国家及其走狗,迎来人类的大同。
结果理想被现实打脸后,事实证明苏联那套制度只适合还没有工业化的国家把所有资源集中起来搞工业化。在工业化已经达成,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后,要开始供给侧改革了,淘汰一些老旧的工业,发展一些新工业的时代,苏联的中央指令计划经济制度并不比西方的市场经济制度更有优势。
发现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攀升至新的科技阶段,与苏联拉开技术代差的时候,苏联意识到自己的理想永远也无法实现了,瞬间就破防了。
苏联是那种一直视自己为世界中心,以为世界会绕着自己转的人,突然挨了社会一顿毒打,发现自己也就是一个普通人,阻挡不了天下大势和历史周期律,便开始自暴自弃,饮酒沉沦。
这有点像什么呢?像一个从小物理竞赛保送进清华的学霸,在大学门门课全优,毕业找了一份年薪上百万的工作,却因为没有实现孩提时拿下诺贝尔奖的豪言壮语,在深夜突然崩溃——觉得自己找不到人生价值。而其他一些月薪几千的普通人不知道如何安慰他——只好偷偷私下里说:贱人就是矫情!
在 80 年代中后期,苏联是如何看待西方的,我们从戈尔巴乔夫这张照片就能看出。
80 年代后期,戈尔巴乔夫拿着西方国家最新式的电子产品——1G 模拟蜂窝通讯网络终端(诺基亚产的大哥大),眼神里满是羡慕、震惊、迷惘。
提到 80 年代后期的苏联高级官员,以里根为代表的美国官员给出的信息就是——自卑、怯懦,不自信,好像到处都是夹着尾巴做人,堂堂苏联总书记,唯二的两个超级大国的一号领导人,经常在国际会议上点头哈腰,被美国总统当成小孩一样训话。
而仅仅在 10 年前,越战溃败,全线战略收缩大环境下,美国总统才是点头哈腰,接受训话的那一个。
在国际会议上,**领导人能不能挺起腰杆,这往往预示着国力兴衰,攻守易形。**在 90 年代至 21 世纪初,越南领导人在国际会议上,永远都是点头哈腰的那一个;而现在则大有不同。
当然了,如果只是单纯的 1G 模拟蜂窝网络,也无非只是蜂窝网络版本的模拟信号对讲机,苏联咬咬牙,恐怕也不一定做不出来,只是要晚一些年而已。
但是,在 1989 年,美国高通公司研发出了现代 3G 通讯的基础科技——实用化的**扩频技术**和 CDMA 码分多址技术。
比如中国移动的 TD-SCDMA 和联通的 WCDMA,相关技术于 2010 年之后在中国才开始普及。
说到 CDMA 码分多址和 3G 通讯,最早的一篇相关论文是好莱坞女星——海蒂拉玛和她的音乐家丈夫乔治 · 安太尔参考自动钢琴,在二战时期一份关于无线电频率跳变的技术专利。
这份专利上报给军方,却遭到了美国军方的无情嘲讽:女士,请问我们要如何把自动钢琴塞入炸弹之中呢?
苏联研究相关技术非常早。早在 1957 年,一名名叫 Leonid Kupriyanovich 的苏联军工系统工程师就研究出一款使用早期码分多址技术无线通讯系统。
当然了,对于没有数字芯片的冷战早期国家来说,使用复杂的扩频技术实现 CDMA 这项技术可以服务的用户过少,几乎是没有实用价值的。由于这个原因,苏联相关的 CDMA 研究很快就陷入了低谷。
这一切直到 80 年代后期,**一家名为 “高通” 的美国小公司(1985 年刚刚成立)终于凭借着数字芯片技术的飞跃性发展,实现了真正意义上实用化的 CDMA 码分多址复用通讯技术。**并且凭借着码分多址相关技术成为了世界级的通讯巨头。
最早的使用高通数字化 CDMA 码分多址的系统是美军的 GPS 全球卫星定位系统——这款人类最早的实用化全球卫星定位服务商于 1993 年达成 24 星满星座服役。
苏联的卫星定位系统格洛纳斯,首颗卫星发射升空只比美国晚 4 年左右(美国 GPS 是 1978 年,格洛纳斯是 1982 年)。这样看起来似乎差距很小。
但是,格洛纳斯一直在使用非常落后而且加密性能非常差的 FDMA 频分复用技术,一直到 2011 年首颗发射的格洛纳斯 - K1(更早的格洛纳斯 - M 于 2014 年改进型才具备 CDMA 技术)才开始集成 CDMA 码分多址技术。
并于 2016 年推出新的格洛纳斯技术白皮书,宣布实现实用化的 CDMA 码分多址复用技术。
这样看起来,格洛纳斯虽然和 GPS 同为卫星定位系统,但是格洛纳斯使用的卫星信号仍然使用早期大哥大 1G 通讯技术的 FDMA 技术,而美国 GPS 早在 80 年代后期便用上了 3G CDMA 技术。**从通讯技术上来看,格洛纳斯与 GPS 只有样子比较相似,**就像虎式坦克和 99A 坦克同样都是坦克,都是底盘加个炮塔,上面装个炮,实际技术完全不可同日而语,实际通讯技术差两代。一直要到 2016 年左右,俄罗斯才通过一些西方技术的引进,掌握了美国 80 年代后期的 CDMA 技术,并用于军用卫星之中。相关技术差距达到了惊人的 20-25 年以上。
所以,以上所有问题都该有个答案——苏联 50 年代相关 CDMA 早期研究并不落后,怎么到 80 年代末一下子被美国拉开了 20 年以上的技术差距???苏联那么多研究员这三四十年时间是干什么吃的?
以上通过 CDMA 一项 3G 通讯基础技术管中窥豹,从中可以看出,自斯大林死后,苏联的技术迭代出了极其严重的大问题。如果摆在戈尔巴乔夫面前的苏联大部分新技术都如同 CDMA 技术一般被美国拉开几十年的代差,也就不奇怪戈尔巴乔夫拿到诺基亚时,心底里的五味杂陈跃然脸上;也就不奇怪,为什么戈尔巴乔夫遇到美国总统,觉得腰板都直不起来了。
苏联的解体,肯定不是戈尔巴乔夫一个人下的决策,到 80 年代后期,有一批苏联高层官员都觉得苏联的经济和科技问题已经到了严重到不得不变法图存的时代了——就像晚期的大清国一样。
然而,所有的变法全部告以失败,与西方的科技差距还在极速增大,整个国家已经没有任何增量可供进行经济增长,拖下去的结果无非只是癌症晚期患者把家底掏空多续个一两个月的命。摆在苏联面前的仅有两条路可走:
1. 拥抱西方:向美国人和西欧跪下来认个错,说大哥这些年来我错了,你就饶我一命吧,我投降行不?
2. 同归于尽:抱着我活不了其他人也不能活的态度,向全世界丢核弹。大家一起死。
无论是苏联高层还是中下层百姓都实在不愿意为了虚无缥缈的信仰真的去死,便开始了沙皇俄国的传统——拥抱西方,也就决定了两极体制的正式终结。
在 819 几个试图逆历史潮流而动的老顽固被历史车轮无情碾碎之后,1991 年 12 月 25 日,苏联终于走向了自己的坟墓。
在帝国的末日,没有人哀悼,也没有人愿意豁出命来再为帝国振臂一呼。这一次,没有刘皇叔的 “匡复汉室”,没有祖逖的 “中流击水”,也没有沙陀李存勖对大唐的借尸还魂。高层的心冷和社会中下层的麻木躺平映照了帝国最后的悲凉。
1991,苏联就这样在高层精英和底层百姓共同的绝望中走向了死亡。
提到冷战美苏的电子技术、软件和芯片差距,很多人会说,苏联是点错了科技树,本来准备打核战争的。
实际恐怕远没有那么简单。
因为,芯片也是可以做到防御 EMP 的。
首先,芯片可以使用蓝宝石和其他绝缘材料衬底(SOI 绝缘体上硅)代替硅衬底;在碳化硅和氮化镓等高禁带材料上通过 MBE 分子束外延技术生长外延片也能有效抵御 EMP;
其次,使用更坚固的 SRAM 代替常规的 DRAM 内存;
其三,芯片可以使用贫化硼钝化层来保护芯片,这种材料不会吸收核爆产生的快中子流;
然后,飞行器可以进行抗核密闭,并使用 EMP 模拟机进行测试;
再次,由于芯片很轻,可以使用多冗余度投票机制,互相独立运行,将那些因为 EMP 影响损坏的部件隔离运行。
美军 70 年代的航天级数字计算机 AP-101,装在 B-52 和 B-1B 战略轰炸机以及航天飞机上,对于辐射和 EMP 有着极高防御能力;
美国 RCA 公司 RCA1802 8 位微处理器军规版,全世界最早的军规抗辐射芯片。1976 年商用化。
英国 BAE 基于 IBM PowerPC CPU 芯片改进来的 RAD750 航天级抗辐射芯片。其的下一代是 RAD5500 64 位 CPU,使用 45 纳米 SOI 绝缘衬底硅工艺。
德州仪器的 DSP,比如经典的 TMS320 系列,也有大量卫星使用的宇航级 DSP。
当然了,最强悍的还是美国 Actel 80 年代为美军专门开发的反熔丝工艺 FPGA。这种芯片在烧录后,本身断路的点短接上了,这种特殊的原理使得这种芯片具备极强的抗辐射和防御 EMP 的性能。
Actel 反熔丝工艺 FPGA 现场可编程门阵列芯片,美军的军规宇航级芯片
全世界最大的 EMP 电磁脉冲模拟机是美国新墨西哥州沙漠中的 Atlas-I。这款设备可以近距离模拟高空核爆级 EMP,其用于美军战略空军轰炸机部队以及核导弹部队的 EMP 防护测试。像 B-52 和 B-1B 以及 B-2 轰炸机以及民兵 / 和平卫士洲际导弹都需要进行核爆级 EMP 测试,顺利通过后才能服役。
![](data:image/svg+xml;utf8,)
1989 年,使用集成电路火控系统的 B-1B 正在进行核爆级 EMP 测试
部分可能用于核战争的美军战斗机和运输机也需要通过该设施的测试。
Atlas-I,与旁边的小汽车对比可以直面感受这玩意有多大。这是人类有史以来建造过的最大的 EMP 模拟装置。
如果飞行器密闭非常良好,不存在哪怕毫米级的缝隙可以透过 EMP。那飞行器本身就是个法拉第笼,可以非常有效保护内部元器件不受影响。混合使用法拉第笼、绝缘衬底强化芯片以及多冗余度投票机机制可以使得飞行器有效对抗核爆级 EMP。
正在 HAGII-C 装置进行核爆级 EMP 测试的 E-4B 战略指挥机。因为 EMP 强度随着距离的衰减而平方衰减,10 倍的距离 EMP 电场强度只有原先 1/100,使用近距离常规 EMP 装置可以有效模拟高空核爆 EMP(康普顿效应)。而低空核爆很难产生足够电场强度的 EMP。
投影地面电场强度与核爆高度以及核爆当量的关系。
百万吨级高空核爆大概会有 1/1000 的能量转化为 EMP,转化效率其实并不高。低当量核爆转化效率可能会高一点。总体来说,大当量(超 1000 万吨级)核爆的 EMP 转化率会更低些,简单通过加当量的方式增加 EMP 强度可能会起到适得其反的效果。
我们可以看图说话,1 千吨的 EMP 当量和 100 千吨的 EMP 当量,前者需要大约 100 万吨核爆,后者大概需要 2 亿吨核爆。但是 300km 高空核爆后,地面的电场强度只从 30000 伏 / 米增加到不到 60000 伏 / 米。200 倍当量,2 亿吨的核爆只换回了不到 2 倍的 EMP 强度……………..
近距离观察美军的 E-4B“守夜人” 核战指挥机。这款飞机由波音 747 改装。由于波音 747 是民用飞机,不具备美军轰炸机的密闭能力,所以理论上无法防御核爆级 EMP。
因此,美军使用金属板几乎封死了所有门窗,使得这架改装的波音 747 成为了一款完美的法拉第笼。可以非常有效在核爆 EMP 下继续飞行并传输核战争指令。
美军的 Milstar 军事星卫星。美军的战略指挥卫星,使用冷战末期的技术,是全球首颗数字调频卫星,用以在全球核战争情况下使用加密卫星链路进行通讯。
该卫星使用军规宇航级芯片,可以有效抵御外太空的核爆级 EMP。其的 LDR 低速加密链路可以在核爆情况下几乎不受干扰地发送加密信息给美军的核战争指挥中心。
该卫星总计 6 枚,首枚卫星于 1994 年发射升空。
![](data:image/svg+xml;utf8,)
对于核爆 EMP,很多人的理解可能有误。核爆 EMP 可能很难对强化的军用装备构成非常有效的打击,但是对于民用基础设施,核爆 EMP 是毁灭性质的。
比如庞大的国家电网,核爆 EMP 在巨型高压输电线两端加载的瞬时电压是非常恐怖的,其产生的瞬时过载以及之后的回流将会永久性大面积瘫痪和摧毁电网和电话线等国家基础设施。这才是中美和苏联等核大国恐惧核爆 EMP 的最主要原因。
换句话说,EMP 对军用装备的打击程度恐怕是比较有限的,但是对于老百姓的生活影响是极大的。
既然先进的芯片技术也可以抵御核爆级 EMP,那显然苏联不是仅仅点错科技树那么简单。点错科技树更有可能是苏联人的借口。
我们可以分析一下,苏联人为什么会放出这样的消息。
我们可以很容易猜出来,之所以会有这样的消息放出来,是因为苏联研究真空管(电子管)的利益集团不想苏联研究芯片。因为,一旦苏联铺开研究芯片,那么这些二战时期就功勋赫赫的电子管院士们以及配套的工厂恐怕很快就得停产。
所以,为了他们自己的利益,他们不惜扭曲事实,引导苏联整个国家走弯路。我们也可以看出,苏联这种集权政治体制,确实是有很多缺陷的。这些七老八十,身居高位,手握大量资源的老院士们一句话,整个学界都要抖三抖。就算有年轻的学者想用真理挑战他们,到后来往往也不得不屈服于他们的淫威之下。
而像美国的体制,如果有年轻技术员不满年老院士们为了自己的利益胡说八道,完全可以不在研究所伺候这些老东西,大可以自己去开一家公司。
美国仙童公司著名的 “八叛逆”。正中央 C 位的是英特尔的创始人罗伯特. 诺伊斯,光刻芯片技术的发明人。
事实上,这 8 位年轻技术员正是因为不满意院士老领导肖克利(诺贝尔物理学奖,晶体管的发明人)的指手画脚,所以从研究所跳出来单干,把肖克利气的跳脚,骂他们是 “八叛贼”。
但是他们要是不跳出来单干,拿到了照相机公司的初始风投,还能有光刻集成电路技术这项革命性的技术么?
在苏联,你能从国企跳出来自己开技术公司么?
你既然不能跳槽,一辈子要在国企干,你就只能听领导的,领导说什么就是什么。哪怕你知道那些电子管院士是在胡说八道,你也得赔笑脸。
在美国,院士只是个荣誉称号;而在苏联,院士代表了主管经费分配的学术高级官僚。
换句话说,在美国,院士只是种荣誉头衔;而在苏联,院士就是学术界的官员。
在苏联,有一个很著名的事件:
号称物理白银时代三巨头之一的朗道,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大家都知道是苏联最有名的物理学家。
但是朗道这样天才的物理学家,也是会犯错误的。
一个年轻的苏联物理学者沙皮罗写了一篇关于弱相互作用力下宇称不守恒的论文,交由朗道审稿。朗道一看题目就把论文扔到垃圾桶里了,骂沙皮罗说:“你能不能动动脑子?宇称怎么可能是不守恒的?”
结果在数年后,美国芝加哥大学的两位年轻博士杨振宁和李政道就靠着弱相互作用力下宇称不守恒拿了诺贝尔物理学奖。
其实当年杨振宁和李政道刚刚提出宇称不守恒的时候,与朗道齐名的美国物理界大牛费曼也是反对宇称不守恒的。直到吴健雄用实验证明了弱相互作用力下宇称的确是不守恒的,费曼才闭嘴。
我们说,幸好费曼不是官僚,不像朗道那样能主管论文要不要发表。如果费曼也有朗道那么大权力,杨振宁和李政道也完蛋了。
像朗道这样睿智的大牛都会犯学阀的错误,苏联那些远远不如朗道的所谓院士,动辄犯错也就在所难免了。
可惜的是,在苏联的中央集权体制下,他们爬上了高位,就是领导,底下年轻人只能听他们的。
像英特尔用芯片技术逐步取代电子管和晶体管,难道是说服了肯尼迪总统的结果?其实是这些年轻技术员自己创业单干,用市场竞争的事实说话——芯片(光刻集成电路)就是比电子管和晶体管好用,可靠性又高。
美军本来还半信半疑,用了固态电路后发现——真香。
美军的 AIM-7F 麻雀,于 1976 年服役(配套 F-15A 服役,F-15A 的主武器),使用全固态电路(印刷电路板、晶体管、芯片)代替了原先的真空管(电子管),换装新型双推力火箭发动机。
原先使用电子管的越战时期麻雀,比如 AIM-7D/E,纸面性能还可以,但是一实战就一塌糊涂。后来美军发现,因为那些导弹使用真空管,需要非常复杂的保养。在美军白沙导弹试验场干燥沙漠,风和日丽的情况下都打出很好的性能,到潮湿炎热的越南前线,仓库也很难像本土基地恒温恒湿保养,就各种出故障。
而自从 76 年 AIM-7F 麻雀换固态电路后,可靠性指数级提升,不需要复杂的保养也能打出去。晶体管和芯片就是那么皮实。
82 年贝卡谷地以色列就靠着使用固态电路和双推力发动机的 AIM-7F 麻雀大杀四方。
苏联那些一肚子坏水的电子管院士和电子管厂长们整天瞎指挥,把苏联往沟里带,到最后西方芯片技术领先实在太多了,事情实在捂不住了,苏联终于才开始下力气研究芯片。因为差距已经太大,独立发展已经没有意义,便开始走抄袭山寨美国芯片的路子,结果山寨的都是人家过时产品,越山寨差距越大,到最后彻底弃疗。
与很多人的印象不同,科技的发展并不是一条线性函数,而是一条阶梯型函数。
也就是说,《三体》中的短时间科技爆炸是真实存在的。
大家可以想象一下,2000 年的时候我们用的手机是什么手机,2021 年用的是什么样的手机?
这是我爸 2000 年左右用的爱立信手机,20 年前的手机差不多就这种款式。现在可能很多年轻人已经没有见过这种款式的手机了。
我们再回想一下,2000 年的客机是怎样的?
台湾中华航空的波音 777,这款客机在 90 年代后期已经非常普及了,而我们现在能坐到的先进客机,很多仍然是波音 777。
换句话说,与电子设备的科技大跃进相比,民航机这 20 多年来虽然在一些电子子系统上可能有巨大飞跃,但是整机来说,基本上处于停滞状态。
当然了,人类的大客机技术,某种意义上已经停滞很久了。波音 747-100 珍宝巨型宽体四发客机在 1970 年就开始在泛美航空服役。而截止 2021 年,全人类唯一可以敢说超过波音 747 的客机也仅有空客 A380 一款。
我们可以从工业革命来找原因。
因为人类的上两次工业革命,由美国发起的第三次工业革命和第 3.5 次工业革命,重点在点芯片和互联网的科技树。在这 20 年来,以图像识别、语音识别、游戏引擎等算法技术和以交换机 / 路由器、3G/4G/5G 为基础的互联网基础设施技术突飞猛进。
而第 2.5 次工业革命的那些喷气式飞机、核工业,因为第 3 次和第 3.5 次没有重点发展他们,所以就进步有限。
一次工业革命能带来多快的技术爆炸,除了看看我们手上的手机和抖音等软件,我们还可以看看美国冷战早期的飞机。
这是美国 1944 年首飞的战机,洛克希德 P-80 射击星。以我们现在的看法和技术标准来说,非常的原始。
这是美国 1964 年首飞的战机,北美航空 XB-70 女武神。这玩意使用无尘车间制造的蜂窝不锈钢材料,强度类似于钢,而密度类似于钛合金。就算以现在技术标准而言,其使用的技术也堪称逆天,其翅膀高速飞行时下折,可以产生巨大的压缩升力,使得这款飞机有着极其惊人的升阻比和航程。而压缩升力技术是美国冷战后期才使用超级计算机模拟出来的原理,而 60 年代初的北美航空工程师已经使用简单粗暴的试飞测试将该项技术掌握。
XB-70 女武神在 3 马赫下的超音速升阻比高达 8.5,人类史上最高。这使得这款飞机在 6 台 GE 通用电气 YJ93 单转子涡喷发动机(J79 发动机的放大型号)产生的巨大推力下可以进行 3.0 马赫,21000 米飞行高度的超音速巡航。
经由 XB-70 的 YJ93 涡喷发动机放大升级而来的 GE4 巨型单转子涡喷,在 60 年代后期点火试车时,这款连风扇都没有,涵道比为 0 的怪物实测加力推力达到了吓人的 290 千牛以上,比苏联 80 年代末 Tu-160 的 NK32-1 巨型三转子涡扇推力(加力推力约 245 千牛)还要大得多。这款巨型发动机预计装在波音 2707 超音速客机上。
我们说,在第 2.5 次工业革命这波航空技术大跃进中,苏联总体来说是与美帝差距不大的。
在 1958 年,苏联就试车了人类第一台推力超过 200KN 的巨型涡扇发动机库兹涅佐夫 NK6,海平面加力推力达到 215 千牛以上,并于 60 年代初装在 Tu-95LL 试验机上试飞。
虽然 NK6 的研发总体来说不成功的,以苏联 50 年代末期技术,想研制一款 200 千牛推力的巨型涡扇发动机,还是有一些技术难度,但是其为后来苏联的巨型发动机提供了技术预研和先导。
新一代的库兹涅佐夫 NK144 涡扇发动机,加力推力高达 170 千牛以上,装在 Tu-144 民航客机上。
改进型的 NK144-22,或者一般简写为 NK22,装在 Tu-22M2 逆火式轰炸机上,于 1976 年开始服役。NK22 的海平面最大加力推力高达 196 千牛以上,以油耗极其巨大闻名——满加力状态下 1 分钟可以消耗掉超过 1 吨航空煤油——这玩意需要在后面接个加油站。
美苏的 3 马赫轰炸机,美国 XB-70 与苏联苏霍伊 T-4
1972 年首飞的苏霍伊 T-4,使用钛合金和不锈钢制造,装备了 4 台 RD-36-41 单转子涡喷发动机,单台加力推力达到 157 千牛。
RD-36-41 的放大型号 RD-36-51A 单转子涡喷(70 年代后期装备 Tu-144D),无加力燃烧室,单台推力超过 196 千牛!已经接近美国 GE4 不开加力燃烧室的推力(220 千牛左右)。
英国—法国协和式客机的发动机——奥林巴斯 593 双转子涡喷,加力推力达到 170 千牛左右。
为什么航空业后来再也没有这样的科技进步了?
因为——涡轮发动机这条科技树,其实已经在 50-70 年代第 2.5 次工业革命的时候基本被美国和苏联点到头了!
当然了,其实涡轮发动机一直到现在还有些零敲碎打的技术升级。比如美军现在在研究的变循环涡扇发动机,高空高速时切换成更省油的涡喷(该项技术早在 1990 年 YF-22/23 竞标时,便在 GE YF120 上得到了实验,但是美军选择了技术更保守的普惠 YF119);再比如从 60 年代到现在发动机推重比的升级、涡前温度的提升以及单晶材料涡轮叶片的引入(第一代单晶涡轮叶片 PWA1480,70 年代首先应用在 F-15 的 F100-PW-100 上)。
由美国在 70 年代后期率先引入发动机制造的单晶涡轮叶片材料,提升了抗高温和抗蠕变能力,提升了涡轮发动机涡前温度。
总体来说,这种零敲碎打式的升级不改变本质。
由于 Scramjet 超燃冲压发动机在低速下无法启动,需要火箭助推器,一般只适合用于导弹。
航空业的下一次技术大爆炸预计将会在 TBCC 涡轮基组合循环发动机或者 RBCC 火箭基组合循环发动机全面铺开后开始。
北美 - 罗克韦尔 80 年代的 X-30 国家空天飞机(航天飞机的替代版本)预计使用 TBCC 涡轮基组合式发动机,单级入轨,从 0 加速到 20 马赫,直接从机场跑道爬升进入太空轨道。由于技术难度实在太大,最终只造出来个风洞模型。
另一项有趣的方案是美军 80 年代后期的一款被称之为 “黑星” 的 TSTO 两级入轨空天飞机(类似于航天科工在研的腾云计划),该计划最早由美国《航空周刊》在 2006 年公布。其的空天飞机载荷将由一架超音速飞机载到高空然后脱离入轨。
该项目是一个绝密级别的军事研究黑项目,目前对此信息甚少。
已知在 90 年代初曾经有爱好者在格罗姆湖 51 区基地看到过一架改装的 XB-70 女武神带着一架奇怪的飞机升空,其余信息军方都没有公布。
![](data:image/svg+xml;utf8,)
美军的 “黑星” 绝密军事项目
根据目前已知信息绘制的 “黑星” 项目。载机编号为 SR-3,空天飞机编号 XOV。由于一些技术问题太过棘手,空天飞行器可能只进行了亚轨道飞行。
注意改装后的 XB-70 没有垂尾,机翼向上翻折。
据兰德公司的解密报告显示,该款神秘的黑计划可能美军内部代号为 “眼罩”。该方案可能用于取代 SR-71 黑鸟进行战略侦查。
除了 RBCC/TBCC 空天飞机和 TSTO 两级入轨空天飞机,另一项有前途取代涡轮发动机的新一代发动机是 PDE 脉冲爆震。
第一款实际首飞的脉冲爆震验证机是美国空军实验室和一家叫做 Innovative Scientific 的创业公司制作的,于 2008 年首飞。目前 PDE 脉冲爆震技术还远不成熟,推力过小,无法实用化。
我们可以想象,如果 RBCC/TBCC 或者 TSTO 两级入轨 / PDE 脉冲爆震技术正式成熟,正如 44 年到 64 年基于涡轮发动机的飞行器技术大跃进一样,人类将在短短 20 年内从原始的太空飞机迈向数百吨级的小型太空战舰。
当然,还有人会说,60 年代到现在突破性进步的还有隐形战机技术。
隐形战机,与其说是航空技术的大跃进,倒不如说是芯片和软件技术的大跃进,计算机算法技术的大跃进。
![](data:image/svg+xml;utf8,)
使用麦道(现属于西门子集团)的 UG 软件设计的涡轮发动机。
使用达索 CATIA 软件仿真设计的涡轮发送机
波音 777 在 90 年代初使用 CATIA 软件进行无纸化设计,第一次实现了全球技术人员协作办公。
在图纸设计时代,全球技术人员协作办公从技术上是不可能的,因为设计飞机所使用的蓝图多到要用卡车来运输。而使用 CATIA 或者 UG 软件来设计飞机,图纸可以装在移动硬盘上共享,或者使用局域网和云服务器共享。
60 年代通用汽车的绘图员们正在绘图
在没有 CAD 辅助设计之前,所有的汽车和飞机都是由绘图员这样绘制出来的,大家要在一起绘图才能互相交流。包括苏联的 MIG-29 和 Su-27 也是这样绘制出来的。
然后,80 年代有了 CATIA、UG 等 CAD 辅助设计软件和移动硬盘 / 互联网,一切协作生产方式都革命性地改变了。
得益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诞生的革命性 CAD/CAM 计算机辅助设计 / 制造技术进步,现在的汽车和飞机是这样被设计出来的。
苏联早在 60 年代便写出了战机隐形的技术原理论文,但是苦于苏联当年的计算机和算法太落后而无法实用化。到 70 年代后,随着美国计算机技术和计算连续曲面电磁反射以及表面行波能力的巨大技术突破,隐形战机终于实用化。
1977 年首飞的洛克希德海芙兰,F-117 的原型机,人类的第一款隐形飞机
1990 年首飞的洛克希德 / 波音 / 通用动力团队 YF-22 猛禽和诺斯罗普 / 麦道团队 YF-23 黑寡妇
我们可以发现,随着 80 年代计算机技术以及多边形算法技术的巨大突破,70 年代只能使用简单的多面体结构实现隐形,而 1990 年左右的隐形战机已经能够使用平滑的连续曲面实现宽频谱隐形。
上图为 1995 年上映的全世界第一部使用全 CG 技术渲染的 3D 动画片《玩具总动员》,由皮克斯公司制作。
下图为 2021 年《黑神话. 悟空》的实机演示。《黑神话. 悟空》使用虚幻 5 引擎,可以实现 4K 级光追。
《玩具总动员》简单的漫画级光追还需要用计算机渲染,然后播放录好的渲染后视频;而《黑神话. 悟空》极其复杂的光线漫反射甚至可以用电脑实时演算渲染出来。我们可以看出,26 年来对光线的实时运算已经进步到了什么样的程度。
其实现代虚幻 5 引擎的实时光追演算系统的复杂程度要远远远远超过隐形战机计算电磁波反射 / 表面爬行波反射的水平。
因为哪怕是 X 波段,波长相比于可见光(380-780 纳米)也要长太多太多了。所以对于可见光来说无比粗糙的表面对于雷达波来说是无比光滑的——这就是为什么隐形战机可以被目视发现的原因。
所以 X 波段乃至更长波段的电磁波反射运算用 80 年代计算机就能完成,而模拟可见光的游戏光追引擎也就是最近几年才刚刚开始成熟。
我们也可以从中大致知道,从 80 年代开始这波芯片和算法以及互联网技术的大爆炸短时间内将电子技术带到了怎样一个高度。
如果说 80 年代计算 F-22 和 B-2 的电磁波模拟系统还是 F-86 水平的话,那么现在《黑神话. 悟空》的光追系统就是 SR-71 黑鸟和 XB-70 水平的。
我们既然已知第三次工业革命是电子芯片以及软件算法的革命,而第 3.5 次工业革命则是互联网的革命。我们看看美军和美国在 80 年代后期到 90 年代初短时间电子技术和软件革命性的巨大技术突破,看看是如何碾压苏军同类装备的。
第三次工业革命后,美军的强势芯片种类预览。
我会用长文一个个解释相比于苏军同类武器的巨大优势。
首先看看美国陆军。
我们都知道,美国陆军的坦克,在 1981 年 M1 艾布拉姆斯服役前,都是差到一言难尽的程度。
在与西德合作研制下一代 MBT70 主战坦克(装备稳像式火控和 152mm 两用炮以及液气悬挂)失败后,一直到 70 年代后期,美国陆军坦克部队的绝对主角都是 60 年代初就开始服役的 M60A1。
M60A1 主战坦克,于 1962 年开始服役。作为一款原本计划的过渡型坦克,在其服役初期,其的性能还算凑合。但是令人尴尬的是,由于换代方案遥遥无期,其一直到 70 年代后期以前都是美国陆军最先进的主战坦克。
其的火控也就那样,虽然有合像式测距仪和机电混合模拟式弹道计算机,但是由于不具备火炮双向稳定器以及扰动式火控,其不具备对移动目标的跟踪能力。所以其的测距仪只能在打远距离静止目标的时候比较有用。
1972 年的 M60A1 AOS 给坦克装备了双向稳定器,这项技术在 50 年代后期就开始在苏军中普及(T-54B 和 T-55);1975 年的 M60A1 RISE 增加了系统可靠性;1977 年的 M60A1 RISE Passive 增加了 M35E1 炮长微光夜视仪和 VVS-2 驾驶员微光系统。
考虑到 1976 年服役的 T-64B 和 1978 年服役的 T-80B 都安装了稳像式火控 1A33,而 M60A1 连扰动火控都没有,火控确实也不是一个档次的。
如果论及夜视系统,T-80B 的 TPN-3-49 除主动红外通道外,还拥有被动微光夜视通道,对坦克目标识别距离(夜间无月情况下,0.003 勒克斯)可以达到 850 米。与美军仍然有一些差距,但是差距已经很小。
T-64B 和 T-80B 集成了第一代红宝石激光测距仪,而同时代的 M60A1 RISE Passive 还在使用测距慢的多的合像式测距仪。
总体来说,除了夜视系统尚有一些差距,T-64B 和 T-80B 哪怕在苏联最不擅长的火控领域也能完胜美军 70 年代后期最先进的 M60A1 RISE Passive。
当然了,美军除了 M60A1 之外,还有一种火控更先进的坦克,这就是 MBT70 的简化版本——M60A2。
M60A2 使用了更厚和投影更小的炮塔,炮塔和炮盾正面 KE 大概能达到 290mm,在纯钢坦克中算是不错的了。该型坦克于 1974 年开始服役,1975 年开始部署到欧洲。这玩意的 M162 火炮有双稳系统,可以行进间发射 152mm M409 破甲弹。但是 M162 火炮比 MBT70 的 XM150 152mm 炮短的多,膛压也要低的多,无法发射 MBT70 的 XM578 尾翼稳定脱穿(APFSDS)。
M60A2 使用了扰动式火控——即跟踪敌方坦克后,会出现一个红点标注分划预瞄点,炮长需要调整火炮瞄准红点分划开炮即能命中。这种火控体制性能要比苏联 T-64B 和 T-80B 的稳像式火控落后,只适合短停静对动射击。
M60A2 没有微光夜视,使用类似苏军坦克那种主动红外系统。
当然,M60A2 的火控也还是有一个优点的,为了支持射程达到 3 公里的 MGM-51B/C 橡树棍反坦克导弹,这玩意应该是全人类第一款实际服役的装备激光测距仪的坦克。
M60A2 与 MGM-51 橡树棍导弹,该型导弹使用 SACLOS 导引,非相干红外波束传递修正信号,很容易受到雨雪天气的影响干扰。
克莱斯勒 M1 原型车 “雷霆”,使用 105mm M68A1 坦克炮
至少对于美军来说,1981 年开始服役的 M1 艾布拉姆斯坦克是项重大的坦克技术突破,其实际使用了之前在 MBT70 上验证的技术——火炮和瞄具互相独立稳定的稳像式火控。当然,受限于成本考量,M1 的稳像火控是不彻底的,瞄具只在垂直向稳定,方位向仍然随动于炮塔。这使得 M1 的射击精度低于使用真. 稳像系统的西德陆军豹 2 坦克(豹 2 火控主系统由美国休斯公司研制,M1 不使用是为了降低成本,提高产量)。不过对于美军来说,这仍然是个重大的突破性进展。
M1 在火控上真正意义的技术突破在于其使用第一代光机扫描式热成像仪。
1982 年,休斯公司电子部门,一名女工正在装配 M1 坦克的热成像仪。
这种光机扫描式热成像仪的技术原理是使用光敏半导体组件点阵(对于光子型制冷热成像仪来说,其使用光电效应,硅只对可见光和近红外波段敏感,所以使用的半导体芯片一般为锑化铟或者碲镉汞材料。这些材料在常温下信噪比不够,需要在冷却条件下工作)进行扫描式成像,再通过光电效应转化成为电信号,原理类似于老式的 CRT 阴极显像管电视机。
光机扫描式热成像仪最早于 1980 年开始在美军的 M60A3 TTS 主战坦克上开始服役,早期的光机扫描热成像仪非常昂贵,以 M60A3 TTS 的 AN/VSG-2 系统为例,这款热成像仪的价格大概是 M60A3 TTS 坦克总价的约 1/5。
M60A3 于 1979 年开始装备美军,装备扰动式火控和激光测距仪。相比于 M60A1 的原始火控和合像测距仪,这算是个巨大进步。
AN/VSG-2 可以在 2300 米外识别出坦克大小目标,不需要额外光线。相比于苏军 T-80B 和 T-80U 上装备的 TPN-3-49 主动红外 / 微光系统(其中微光系统为 850 米外识别出坦克大小目标,而且需要有星光条件)要强上太多了 。而且热成像仪是被动红外系统,对付苏军 T-80B 和 T-80U 以及 T-64/72 上装备的主动红外系统有奇效。
比如 T-80B/U 上装备的 TPN-3-49 的主动红外模块(使用六七十年代技术的第一代硫化铅元件感光系统)可以在 1300 米外定位坦克目标。而 AN/VSG-2 的探测距离要远上 1000 米以上,而且由于红外大灯会发出高热,在黑夜之中,开启红外大灯的苏军坦克几乎就是打开手电筒进行夜战的士兵——你的手电筒能不能照见敌人我不知道,但是只要你一开手电筒,敌人肯定是看见你了。
这使得只要敢开红外大灯,这些苏军坦克立刻会成为装备了热成像仪的北约坦克的活靶子——这些发亮的大灯仿佛在说:向我开炮!
当然,苏军 T-80 坦克火控相比于 M1 以及还在用落后的扰动式火控的 M60A3 TTS 还是有一些优点的。T-80U 和后期型 T-80B 装备了车长独立周视系统 PKN-4,其中的光学组件为 TKN-4S 系统,其取代了早期 T-80/80B 的 TKN-3。
TKN-4S 夜视模块的主动红外系统可以在 800 米外定位坦克大小目标,而微光模块则可以在 700 米外进行定位(TKN-3 只有 400 米左右)。
T-80BV 和 T-80U 的 TKN-4 车长周视系统。M1 艾布拉姆斯的同类系统于 1992 年 M1A2 才开始装备。
苏军于 80 年代初开始尝试制造坦克用第一代光机扫描式热成像仪,但是由于工业水平限制,最主要是光机扫描式热成像仪是一项使用光敏半导体的芯片技术,而苏联在第三次工业革命上被西方拉下了太多,已经不可能赶上。导致苏联在解体前一直没有办法工业化批量生产光机扫描式热成像仪。
![](data:image/svg+xml;utf8,)
苏军 T01-P02-01“龙舌兰 2” 光机扫描式热成像仪,于 80 年代末期开始装备指挥型 T-80UK 坦克——因为苏联的光扫热像仪总体来说是实验室小作坊式制造,没有办法像美军造 M1 那样为每一辆 T-80 工业化量产,只能装备极少量的指挥型坦克。一直到 90 年代初,这款苏联版本第一代热成像仪仍然极其罕见。
苏联在光机扫描热成像仪的技术和服役时间上,相比起西方至少要落后 10-15 年以上。
我们可以看出来,苏联在坦克火控上,只要不涉及热成像仪这种第三次工业革命的产物(光敏半导体元器件),都要比美国强或者至少与美国相当。无论是稳像式火控(使用陀螺仪进行稳定)还是车长独立式周视仪(可以进行车长超越射击,而且可以 360 度环视,视野比美军 M1 和 M1A1 的炮长镜要大的多)都要早于美军,激光测距仪也只是略晚于 M60A2。
但是只要一涉及热成像仪,一涉及芯片,苏联立刻就阳痿了,动辄落后 10-15 年以上…………………..
就像我上面说的,苏联其他技术都不落后,就是 70-80 年代这波第三次工业革命,完全没有抓住机会,很短时间相关技术就被美国完全甩开了。
提到火控系统和热成像仪,我们继续来说说武装直升机
这是 1971 年的 AH-1G SMASH 验证机,验证眼镜蛇装备的第一代光机扫描 FLIR 热成像探测器。机翼是 MTI 动目标指示系统(多普勒雷达)。
这是 AH-1G CONFIGS,70 年代初首飞,验证第二代微光电视系统(LLTV)
当然,70 年代早期的热成像仪还有一些技术问题,早期的阿帕奇使用被称为 TADS/PNVS 的第一代火控系统,该系统于 1983 年开始交付陆军,并于 1986 年正式服役。
AH-1F 眼镜蛇的 C-NITE 热成像仪大概也是 80 年代服役。
TADS/PNVS 使用传统的白光电视成像系统以及第一代光机扫描式热成像仪,配合激光测距 / 指示系统。在 80 年代算是非常先进的设备。
早期阿帕奇的热成像系统成像质量
大家都知道,热成像仪这种东西………….. 是和光敏半导体以及锑化铟 / 碲镉汞芯片有关的,苏联的集成电路……………… 我又要哪壶不开提哪壶喽!
说个暴论吧——如果苏联继续苟活下去,到 90 年代初至中期,苏联的热成像仪和微光电视水平,刚刚到美国 70 年代初水准。
相关技术差距在 20 年以上。
之前介绍过苏联坦克的热成像仪,“龙舌兰 - 2” 坦克用热成像仪一直到 90 年代初也只能实验室小规模手搓个几台,装在极少量苏军 T-80UK 指挥车上,其他绝大多数 T-80U 和 T-80UD 还要可怜兮兮用红外大灯 / 微光系统。而美军 M1 艾布拉姆斯的热成像仪每车一辆标配。
苏联直升机部队的热成像仪在解体前大概能到什么水平呢?
这是号称苏联版阿帕奇的 Mi-28 浩劫,1982 年首飞,比休斯航空的 AH-64 阿帕奇(1975 年首飞)晚个 7 年左右。
Mi-28 的空重就有 8.1 吨重,比阿帕奇重的多(空重 5.1 吨左右)
对比一下 Mi-28 的玻璃与阿帕奇薄薄的一片玻璃,你就知道 Mi-28 比阿帕奇重在哪里了。阿帕奇的侧面玻璃挡 AK 的 7.62*39 弹都够呛,而 Mi-28 的玻璃可以挡 14.5 B32 淬火钢芯穿甲弹。这玩意的侧门需要助力系统才能打得开。
很多人说,你这么一说,我觉得米 - 28 好牛啊!
嘛,如果只是比什么直升机涡轮轴发动机啊、直升机防护设计之类的东西,这都是第 2.5 次工业革命就逐步成熟的东西,苏联和美国差距其实很小。
比如阿帕奇配 10 吨级 UH-60 黑鹰的 GE T700 涡轮轴发动机;Mi-28 配 13 吨级 Mi-8/17 的 TV3-117 发动机。差距其实很小。
但是我接下来要开黑了,可惜,这么皮糙肉厚的家伙一到夜里就成了睁眼瞎!
在 80 年代末期,米里直升机设计局人员告知苏联空军司令说:由于新式的热成像仪迟迟连样机都出不来,我们最新式的米 - 28A 直升机没有夜战能力,只能白天良好气候条件下作战。
愤怒的苏联空军司令揪住米里设计局设计师的衣领——那我们不会接收一款有着严重技术缺陷的直升机!
一直到苏联解体后的 1996 年 10 月,靠着一些西方技术的流入,装备第一代光机扫描式热成像仪的 Mi-28N“夜间猎手” 才开始首飞。
由于一些技术问题棘手,Mi-28N“夜间猎手” 在 2005 年才开始进行国家试验,并于 2008 年 12 月通过国家验收,2009 年才进入俄军服役。
总体来说,苏联 / 俄罗斯 90 年代的热成像仪大概能到美国 70 年代初水准,靠着对西方一些过时技术的引进和消化吸收,2008 年左右的技术水准大概能到美国 80 年代中期水准。
很多人要说了,你以上黑的都是米 - 28。那卡莫夫设计局卡 - 50 的情况会不会好点?
答案是,恐怕还不如。
卡 - 50 于 1982 年开始首飞,比阿帕奇晚 7 年左右,似乎差距不算太大。而且卡 - 50 也有着惊人的装甲防护能力。
问题仍然出在热成像仪上,由于早期卡 - 50 缺乏热成像仪,夜间无法作战,苏联空军拒绝接收。
在 80 年代末,卡莫夫设计局开始设计卡 - 50 的夜战版本 Ka-50N“夜鲨”,装备 “墨丘利”LLTV 微光电视。技术水平大概和美国 70 年代初 AH-1G CONFIGS 相当。
另外说一句,冷战末期苏联最先进的反坦克固定翼战机 Su-25TM(1991 年首飞)也采用同类微光系统,夜间对坦克探测距离才 3 公里,呵呵。
由于可靠性和性能不足,在 1993 年,卡莫夫设计局转而研制配套第一代光机扫描热成像仪的 Ka-50Sh。Ka-50Sh 装备 Shkval-N 热成像仪,于 1997 年 3 月 4 日才首飞,比 Mi-28N“夜间猎手” 还晚,呵呵。而且这玩意的实际性能和可靠性也就和美国 1971 年的 AH-1G SMASH 相当。
可惜的是,随着电子技术狂飙突进,美国人又不会原地踏步,呵呵。
在 1996 年首飞的 RAH-66 科曼奇上,美军开始使用一种革命性的热成像仪技术。
RAH-66 的光电转塔,不仅使用了 CCD 电荷耦合芯片技术的白光通道,而且使用了被称为焦平面热成像仪(FPA)的新一代技术。
FPA 制冷式光子型焦平面热成像仪,采用锑化铟或者碲镉汞光敏芯片组成焦平面阵列,需要制冷,无需进行光机扫描,可以一次性凝视成像。实际使用时因为考虑多像素的焦平面阵成本(90 年代美国新式的 FPA 最高能达到 2048*2048 分辨率,但是这样的系统一般是宇航级的,往往极贵,无法军用),往往使用 FPA 配合光机扫描进行成像。
美国罗克韦尔的宇航级制冷碲镉汞热成像仪,
在 1987 年制成 128*128 分辨率样机,16384 像素;
1990 年制成 256*256 分辨率样机,65536 像素;
94 年制成 1024*1024 分辨率样机,超过 100 万像素;
98 年制成 2048*2048 分辨率样机,超过 400 万像素。
而到 90 年代初,苏联人还在为 1*120 级别,120 像素的光机扫描阵头痛,美国已经能造出 6 万多像素凝视成像阵,在向 100 万像素迈进了;同样是国家,苏联与美帝的差距咋就这么大呢?
阿帕奇的新一代夜视系统——M-TADS“箭头”,使用二代 FPA 热成像仪。这种 FPA 热成像仪需要在零下 206 摄氏度工作,使用液氮冷却。
第一代阿帕奇的 TADS/PNVS 的光机扫描式热成像仪使用 1*180 像素点阵扫描,成像质量不高
使用 FPA 焦平面成像技术的新一代 “箭头” 系统——M-TADS 使用 4*480 凝视扫描混合成像,分辨率提升了 20 倍。
由于使用了 CCD 电荷耦合芯片和 FPA 焦平面成像技术,根据洛马官方数据,新一代 M-TADS“箭头” 系统的例行维护时间从第一代 TADS/PVNS 的约 13 个小时降低到 40 分钟。可以在前线直升机场站进行非常便捷的维护。
相比于第一代光机扫描热成像,新一代制冷 FPA 焦平面热成像仪需要多得多的光敏器件和芯片。对于连光机扫描热像仪都搞不定的苏联来说,第二代制冷 FPA 那是鲨了苏联都搞不定了。
“箭头” 的 4*480 凝视 / 扫描制冷热成像仪只是降低成本的产物,洛克希德. 马丁早在 2007 年左右的 Pathfinder 项目上就已经利用 “箭头” 的二代制冷焦平面技术制造了 1728*960 的大型焦平面样机(超过 160 万像素),装在 UH-1H 直升机上进行试飞。
美军的新式焦平面热成像仪(FPA)技术格斗弹 AIM-9X,使用休斯的 128*128 制冷式锑化铟元件热成像仪。这款导引头由美国休斯在 90 年代初为英国 AIM-132 ASRAAM 研制,并改进后装在了 AIM-9X 上。
由于苏联时期就缺乏相关技术,一直到 2021 年,俄罗斯装备制冷焦平面热像仪的下一代格斗弹仍然遥遥无期。现役的 R-73 使用非常落后的 L 型二元点阵导引头。
而 128*128 分辨率的制冷 FPA 只是美国 1987 年的技术。
苏军最先进的格斗弹 R-73,北约编号 AA-11 射手。其的改进型 R-73M2 目前仍然是俄军最先进的格斗导弹,其的技术已经远远落后于 AIM-9X 以及霹雳 - 10(国产 128*128 锑化铟阵列)为代表的采用制冷式焦平面热像仪技术的第四代格斗弹。
我们说,因为制冷式热像仪需要采用制冷系统,其实维护起来还是蛮麻烦的。而且尤其是导弹里,也没有空间装很多制冷剂。如果我们使用导弹锁定目标,一直没有及时发射出去,制冷剂用光了,导弹也就报废了。
早期使用制冷式凝视成像焦平面热像仪的导弹都有相关的一些缺陷——比如使用 64*64 碲镉汞制冷热像仪的 FGM-148 标枪导弹;再比如使用 128*128 锑化铟制冷热像仪的 AIM-132 和 AIM-9X 导弹。
在 90 年代,一种全新的技术被发明出来,并很快开始抢占军用市场。这项技术虽然出现的晚,但是由于其简单易维护的巨大优点,现在已经占据了军民用热像仪市场的大半江山。
一种被称为 “非制冷焦平面成像仪” 的新式热像仪使用非晶硅或者氧化钒材料,其的技术原理是先将红外信号转化为热信号,再用热敏半导体将热信号转化为电信号。因此可以直接使用硅等材料制作。
非制冷热像仪分辨率和信噪比稍低,但是优点是维护非常便捷。
总体来讲,非制冷热焦平面凝视成像仪的出现要比制冷式凝视阵要晚,只有一些非常新式的武器采用了这种非制冷技术,比如以下几款武器:
1. 美国海军 AGM-154C 防区外制导炸弹
AGM-154C,注意头部的非制冷热成像仪导引头,其可以使用 ATA 图像识别算法自动比对攻击目标,于 2003 年开始交付美国海军。其的改进型号 AGM-154C1 具备双向数据链和攻击移动目标能力,是美国海军目前最主要的反舰武器。
2. 美国陆军网火导弹
美军信息化新概念武器——网火导弹的 PAM 导弹,使用三模导引头,其中一个模块就是红外非制冷焦平面导引头。于 2002 年试射,2010 年取消研制。
3. 美国空军 GBU-53/B 风暴破坏者小直径炸弹
GBU-53,又被称为二代小直径炸弹 SDBⅡ,使用破甲战斗部。美国空军的新概念反坦克武器,刚刚装备美军不久,其采用三模导引头,其中一个导引模块就是非制冷焦平面热成像仪。
为了防御美军逆天的反辐射导弹打击,苏军师团级以下的伴随防空都是带有光电制导通道的——比如团级的 ZSU-23-4、9K31 箭 - 1/9K35 箭 - 10(SA-9/13)、2S6 通古斯卡以及师级的 SA-8 和 SA-15 道尔。光电副通道不发射雷达波,使用 SACLOS 或者 ACLOS 进行导引,这样就能免疫绝大部分反辐射导弹的进攻。
美军在海湾战争中的损失很多就是因为光电制导副通道的防空导弹,比如 SA-8 黄蜂。这些导弹无法使用哈姆压制。
**但是由于造不出热成像仪,苏军这些光电通道防空导弹一到夜里就全成了瞎子,只能在白天作战。**苏军在夜间只能冒险打开雷达,然后冒着被反辐射导弹一锅烩的风险偷偷打个几发。
随着热成像仪技术的进步,美军在 70 年代末要求福特航太升级自己的 MIM-72 小槲树防空导弹,这款装备光机扫描式热成像火控的新型全天候小槲树于 1984 年正式服役。
取代 MIM-72 小槲树的新一代红外野战防空系统被称为 TWQ-1 复仇者(上图),其同样装备热成像仪,能够全天候自动跟踪战机作战。不像苏军同类型的 9K35 箭 - 10(下图,北约编号 SA-13 金花鼠)团级伴随野战防空红外导弹,一到晚上就成了瞎子(9K35 中央的天线是无线电测距仪,不是雷达,没有锁定能力)。
听说美国人研制出了第二代焦平面 FPA 热成像仪,苏联的内心独白
当然了,虽然美军在热成像仪上有巨大的优势,仅凭这些优势是不足以对抗苏军数量庞大的多的坦克集群的,而且坦克反坦克是种效率很低的方式,所以美军在冷战末期已经研发了一些极其高效的专门克制苏军大纵深坦克集群的恐怖武器。
我们从超远程反坦克集群武器说到美军的 “标枪” 以及更小型的近程反坦克武器。
因为苏军自二战以来,陆军的主要进攻方式是大纵深。这种作战方式会向突破点投入源源不断地投入兵力以粉碎北约的防御。如果仅仅抵挡住了苏军投入战场的一线部队,那么仍然会被源源不断投入战场的二线预备队压垮。
所以,如何在苏军投入二线预备队至前线之前就首先摧毁他们,就成为了一个最重要的防御大纵深的议题。
相比于在前线战术展开的前线装甲集群(散开点状分布),后方后勤集结点以及装车(火车)输送至前线状态的二线部队是相对脆弱的多的(往往是线状分布(火车输送)甚至团状密集分布(后勤车站))**。**他们往往不得不集中起来运输,这使得有机会使用各种战术核武以及精确制导常规武器对他们进行火力覆盖,给他们造成重大打击,甚至在投入战场之前已经兵败如山倒。
我们可以看一下,根据美国 70 年代后期的 CIA 情报资料。北约和华约在中欧的力量对比。
上图是北约和华约 1979 年和 1984 年(预计)的炮兵投掷威力,左边是华约,右边是北约;北约的炮兵投掷威力大概只有华约的 1/4 左右;
下图是北约和华约一旦开战,在中欧可以集结的坦克数量。分别是开战当天和开战 15 天(两个礼拜)的北约 / 华约总坦克投入数量。
1979 年,开战当天,北约在中欧大概总计有 10000 辆坦克,华约大概是 19000 辆坦克,华约大概是北约 1.9 倍。
根据倍则攻之的孙子兵法原理,北约防御有内线优势,华约 2 倍不到的兵力并不足以在进攻战中保证获胜。
但是开战两个礼拜后,北约能通过海运补充总的投入坦克数量大概也只有 11000 辆左右,相比开战也只能补充 1000 辆左右;而华约则大概是 26000 辆左右,相比于刚开战能通过铁路补充 7000 辆左右。
开战两个礼拜后,华约此时集结的总的装甲部队(包括双方损失的部分)已经达到了北约的 2.36 倍,已经逼近北约防御能力的极限。而考虑到华约火炮投掷当量 4 倍左右的优势,在开战两个礼拜左右,北约的防御万分凶险,几乎必然要被苏军不断投入的二线部队压垮。
中欧密集的铁路线和俄国的坦克军列。华约通过铁路枢纽向前线调动重兵,速度比美国的海运要快得多。
![](data:image/svg+xml;utf8,)
苏联的预存弹药仓库,总计储存了 1200 万吨弹药,主要都集中在对西欧方向
![](data:image/svg+xml;utf8,)
苏联的预存油料仓库,大概总计预存了 5200 万吨油料,主要储存在对西欧方向
![](data:image/svg+xml;utf8,)
苏联预存的坦克和装甲车辆仓库,总计储存了 6000 辆坦克和其他装甲车,主要集中在对西欧和对中国两个方向。其中对中国方向只有 3 个,以对西欧方向为主。
以上是 1984 年左右苏军的预置弹药仓库、油料仓库和装甲仓库的位置。我们可以发现,苏联在其他战略方向上都处于防守态势——尤其是远东,当然这可能和 1985 年前苏联远东只有西伯利亚大铁路一条铁路线,根本没有办法长期投入重兵作战有关。
苏联在其他战略方向上收缩,目的并不是为了认怂,而是把所有的力量集中起来对西欧挥拳。苏军的弹药、油料和重装备预置都瞄准着西欧方向——或者说明白点,冷战苏军就是一支以平推西欧为目的的军队。
所以,遏制苏军的钢铁洪流,遏制苏军已经在前线短兵相接的部队只是一方面;更重要的多的是,能够遏制苏军通过中欧密密麻麻铁路线和公路线不断投送过来的二线以及随后的装甲后备集群。
如果只是北约前线部队筋疲力尽地挡住了华约前线部队,那只要华约再投入生力军,北约防御必然被华约生力军压垮。
长期以来,美军把摧毁这些二线部队以及华约火车站等后勤支点的希望寄托在战术核武上。因为如果使用常规炸弹轰炸,一来对付坦克和步兵战车这种坚固目标精度和威力不够;二来美军像 RF-4C 这样的胶卷式照相侦察机根本不可能提供苏军集结部队的实时信息数据;三来苏军的陆军野战防空和防空军要地防空能力也非常可怕,美国空军战机常规轰炸一次,效果往往寥寥,损失却很大。
但是,第三次工业革命后,芯片和微电子技术的引入解决了这个问题。
在 70 年代末 80 年代初,在出身美国陆军训练与条令司令部(TRADOC)的唐恩 ·A· 斯塔利(Donn A. Starry)将军的倡导下,美军于 1981 年正式提出了 Air Land Battle 空地一体战的构想。
空地一体战,又叫 FOFA 接续部队作战,是美军专门针对苏军大纵深提出的作战理念,该理念要求:
1. 动用主要战斗力量对抗敌军的第一梯队部队。
2. 动用战斗支援力量(战术空军、炮兵、特种部队)阻滞、打击、歼灭敌军的第二梯队部队,防止其有力地增援敌军的第一梯队部队。
著名军事游戏——《战争游戏:红龙》的前传《战争游戏:空地一体战》,以美军的同名战法命名。游戏的主要内容就是冷战后期美苏作战。
一提到空地一体战,很多人就说:我懂了!你说的是 A-10。A-10 那玩意很菜的 balabala……………
你这么一说,我就知道你完全不懂。
首先,A-10 执行的是 CAS 近距离空中支援任务,CAS 其实不能算空地一体战。所以 A-10 严格来说并不是空地一体战武器。
空地一体战,或者**为了避免有人误解空地一体战就是美国空军炸炸炸,忽略陆军的远程炮兵和弹道导弹部队,所以我们严谨点——FOFA 接续部队打击,**是一种 BAI 战区遮断作战。
相比于 A-10 执行的 CAS 作战,BAI 是一种实战难度大的多,效果也要强得多的作战模式。BAI 旨在瘫痪敌军后方的后勤以及二线部队,从而使战局向北约方向倾斜,是一种集团军群(Army Group,北约在中欧共有两个集团军群——北方集团军群和中央集团军群,陆军集团军群有配套的空军)级以上的战法,和前线营都能呼叫的 CAS 近距离空中支援根本不是一码事。
随着冷战进行,北约从大踏步撤退然后开始核轰炸一直到 FOFA 接续部队打击。我们可以看出,在 FOFA 作战中,北约已经强调要在前沿部队和华约接敌的情况下,用弹道导弹和空军把战火烧到东德去。
因为 BAI 作战要深入华约后方,如何对抗苏军防空力量便成为了最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在空军 BAI 作战中如何压制苏军的野战和防空军防空导弹力量,北约的反辐射压制作战理念和技术比苏军要先进多少,后文会有详细论述,在这里不再赘述
空地一体战首要需要解决的就是战场前沿侦查,提供苏军二线部队的实时向前线运动情况。
一款被称之为 “默蓝” 的全向隐形战场监视飞机于 1982 年开始首飞,该款飞行器由诺斯罗普公司研制,该公司以 B-2 隐形轰炸机闻名。
该款使用涡扇发动机的单座轻型隐形飞机对电磁波全向隐形(区别于 F-22/35 只对前向有着良好隐身性能),以最大化降低被苏军战机和防空雷达探测到的风险。
除了隐形技术之外,该款飞机的雷达也同样是革命性质的——“默蓝” 使用 LPI 低可截获率雷达,以降低被敌军截获雷达信号从而反推出位置的可能性。
LPI 低可截获率雷达使用针状波束超低旁瓣技术,以最大化降低旁瓣被定位的风险;另外使用伪随机码扩频和解扩频技术、调制连续波技术和脉冲压缩技术。
F-22 上的 APG77 是典型的 LPI 低可截获率雷达。
![](data:image/svg+xml;utf8,)
默蓝是作为一种深入敌军领空的前沿持续监视战场侦察机存在,所以需要强悍的全向隐形能力;
而后方防区外,则活动着一款大的多,使用更庞大雷达的战场监视机——诺斯罗普 E-8 联合星。
E-8 联合星战场监视飞机,使用波音 707 改装,携带巨大的 APY-3/7 PESA 被动相控阵雷达(机腹部)。
APY-3/7 具有多普勒 GMTI 动目标指示能力、FTI 静目标指示能力、广域对地搜索能力和 SAR/ISAR 合成孔径 / 逆向合成孔径能力。探测距离超过 250km,可以在 5 万平方公里的广域战场上一次可以定位 600 个车辆目标和低飞直升机目标。
只需 2 架 E-8 部署在西德上空,就能监视覆盖整个东德这样大的战场!
该款雷达的精度甚至高到足以判明对方是履带式装甲车辆还是轮式卡车,从而为轰炸弹药提供决策支持(轰炸坦克和步兵战车需要高精度高威力弹药,而轰炸卡车常规集束炸弹足矣)。
上图是美军 1991 年的 E-8 的操作台结构,而下图是苏军冷战末期最先进的 A-50 预警机的操作台结构……………..
中国空警 - 2000 内部结构
上面三张图,A-50 的操作台放在其中是最为格格不入的。
大家可以对比一下中国的预警机空警 - 2000 的操作台结构,和美军 E-8 是差不多的。
而苏军末期的 A-50 就透露出一种上世纪 50-60 年代的原始的时光停滞的气息。
上图是美军 50 年代末 SAGE 国土半自动地面防空网络的操作台,一下子就感觉有那味儿了有木有。
你要把 A-50 的操作台放在 80 年代末 90 年代初去考量,那是非常非常落后的;如果与美国 50 年代那些使用真空管的系统比起来,那倒是可以秀一下优越感,毕竟晚了 30 年呢,呵呵。
A-50 绝不仅仅只是操作台原始的问题,代表苏军最强军用电子技术的 A-50 的实际性能也是很不堪的。
根据俄罗斯公布的数据,A-50 的 “雄蜂” 雷达可以在 250km 外定位坦克纵队大小目标,对空中目标可以同时跟踪 300 个。
人家 E-8 可以在地面杂波干扰下同时定位 600 个地面目标;A-50 面对背景干净,没有杂波的空中目标也只能同时跟踪 300 个…………… 这丢不丢人吧…………..
动动脑子就能想明白原因——E-8 这种飞机的 APY-3/7 雷达需要极其强悍的 PSP 可编程数字信号处理器(最好能直接买到市面上德州仪器高性能的 DSP 芯片,然后做 EMI 电磁干扰兼容),高速的 AD/DA 数模 / 模数采样芯片,这样才可以产生复杂的波形。还需要大容量的 SRAM 和 ROM 固态内存。
苏联这些能做到哪一样呢?
E-8 的显示屏显示的依据相控阵雷达探测的战场情况,敌军向战场的实时运动情况一目了然。不同颜色的点代表不同类型的单位。
战场到这种程度差不多相当于打即时战略游戏开全图了。
2 架 E-8A 联合星于 1991 年被送去海湾参加实战测试。这 2 架 E-8A 为美军的轰炸提供了极高精度的数据支持。可以说,这 2 架 E-8 联合星是整个 “沙漠风暴” 行动最重要的幕后功臣。面对这种专门针对苏军坦克集群直接开全图的神器,用来打伊拉克简直是杀鸡用牛刀,傻大木的二流装甲部队根本没有还手之力,被吊起来打。
E-8 联合星总计活动了超过 500 个飞行小时,任务有效率 100%。
除空军的两款固定翼战场监视机之外,另一项陆军航空兵下属的强悍的后方弹道导弹部队以及远程炮兵部队的眼睛是著名的 RAH-66 科曼奇隐形侦查直升机!
上一代美国陆军炮兵部队和弹道导弹部队的眼睛——OH-58D 基奥瓦侦查直升机。
侦查直升机需要渗透到敌方战线后方,为北约后方重炮和弹道导弹提供火力侦查,这是一种极其高危的任务。然而遗憾的是,OH-58D 没有隐身能力,容易被定位摧毁。RAH-66 科曼奇为取代 OH-58D 而生。
RAH-66 的正面 RCS 雷达反射面积大概是阿帕奇的 1/663,上一代美军炮兵之眼——OH-58D 基奥瓦勇士的 1/263。整机的雷达探测面积只有 OH-58D 探测桅杆的 1/32。根据开四次方根计算,被探测距离大概是阿帕奇的 1/5,基奥瓦勇士探测桅杆的 42%。
科曼奇的红外特征只有阿帕奇的 36%,声学特征(噪音)只有阿帕奇的 62.5%,正面投影则只有阿帕奇的 55%。
这个全向 RCS 图可以直观看出 RAH-66 科曼奇的雷达反射面积相比于阿帕奇和 OH-58D 要小多少。哪怕是侧面,RAH-66 仍然有着不俗的隐身能力。
RAH-66 科曼奇的正面,科曼奇具备夜间超低空地形匹配飞行能力,可以在丘陵地带进行 15 米以下贴地飞行,几乎无法被苏军防空雷达探测到。
携带着隐身修型版本 APG78 长弓毫米波雷达的科曼奇。如果科曼奇将机身隐藏在树后插眼,只露出长弓雷达探测,然后用数据链呼叫后方炮兵和弹道导弹部队覆盖,则有着更佳的隐身性能,几乎无法被雷达定位。
一涉及隐形飞机,又要涉及 CAD/CAM/CFD 计算机辅助设计 / 制造 / 计算流体力学,又是软件和算法相关,计算机和软件垃圾到一匹的苏联又要吐血了。
除了有人飞机,随着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发展,美军无人机技术也突飞猛进。
苏军 1982 年开始服役的 Tu-143 无人侦察机已经可以实现按程序自动飞行和自动着陆,初期型号使用胶卷相机拍摄,由技术人员回收分析;当然后期型号增加了数据链和电视导引头(老式的无线电视原理),可以实时监控。
总体来说,这玩意的探测系统还是很落后的。拍摄的胶卷还要冲洗后才能观看分析,而电视导引头只有白光模式,夜晚就无法探测目标了,也没有雷达系统。
新一代的美国空军战场监视无人机大致分三个档次:
低端的 RQ-1 捕食者中空无人机,T2 级;
中档的 RQ-4 全球鹰高空无人机,T2 + 级;
最高档的 RQ-3 暗星隐形无人机,T3 - 级
RQ-1 捕食者装备战术级合成孔径雷达和光电 / 热成像搜索转塔,可以在夜间情况下作战。
高空的 RQ-4 全球鹰装备合成孔径雷达和多普勒动目标指示系统以及光电 / 热成像转塔,以及宽频卫星双向数据链,可以像 E-8 一样为陆军提供实时苏军二线部队向前沿运动情况。基本上就是一架小 E-8。这款飞机翼展接近波音 737,有着极高展弦比,可以在 20000 米高度稳定飞行,高空性能仅仅稍逊于 U-2。
RQ-3 暗星的能力大致与 RQ-4 相当,具备全自动起飞 / 降落能力,并可通过人在回路进行干预。其于 1996 年首飞,具备非常良好的隐身性能,可以在高威胁战区(比如冷战中欧上空)进行持续飞行监视——类似于 “默蓝”。
这是 1991 年首飞的美国陆军 RQ-7“影子” 无人机,其是 RAH-66 科曼奇直升机的有力补充。其装备在美国陆军旅一级部队。
波音 “扫描鹰” 无人机,可以装备在美军营一级。其的改进型 ImSAR 扫描鹰于 2008 年 3 月开始测试,装备的微型合成孔径雷达只有 1.6kg 重,是全世界最微型的合成孔径雷达。
当然了,以上这些空军和陆军的战场监视飞机本质上还是为后方的空军和弹道导弹部队提供打击情报支持,那么美军在 80 年代末为二线未展开的苏军准备了一些怎么样强悍的武器呢?
在 1981 年至 1982 年,美军对两款被称为 “突击破坏者” 的短程弹道导弹进行了约 14 次实弹测试。该导弹由 F-111E 改装的 Pave Mover PESA 相控阵雷达载机提供目标引导。
使用 F-111E 携带雷达只是为了前期技术验证,升级 LPI 低可截获率的雷达将装在 “默蓝” 全向隐形战场监视机上进行服役,本预计在 90 年代初开始服役。
1981 年试验中的 F-111E,注意机腹携带的 PESA 雷达。该款雷达后来升级发展成为 E-8 联合星的雷达。
Pave Mover 系统的作战流程,受限于上世纪 70 年代末左右的全世界电子技术,那个年代芯片技术还很落后,需要通过高速数据链回传信息给地面信息处理中心进行解算(放现在只要用一小块机载 DSP 或者 FPGA 芯片就能解算),然后再上传给飞机进行导弹火控装订。
Pave Mover 雷达,可以旋转覆盖机身两侧 240 度的地面目标。与 E-8 联合星的同类系统类似,但是得益于 80 年代末 E-8 联合星机体更大(使用 707 客机机体),电子设备更先进,E-8 已经能实现机上信号解算,无需回传地面数据站。
Pave Mover 为两款被称为 “突击破坏者” 的试验性导弹提供目标指示,一款是由爱国者防空导弹衍生来的马丁. 玛丽埃塔 T-16,以及一款沃特公司由 MGM-52C 长矛短程弹道导弹衍生而来的 T-22。
整套系统由 DARPA 国防部高新科技预研局提供经费支持,以试验使用最先进的常规武器对苏军后方部队进行打击。
![](data:image/svg+xml;utf8,)
沃特公司 T-22 从地面发射,时间大概是 1981 年 - 1982 年。
马丁. 玛丽埃塔公司 T-16,见识一下从天而降的掌法——我们可以看出这款导弹是如何天女散花般抛洒末制导子弹头的。
T-16 和 T-22 都能携带多达 12 枚末制导子弹药,子弹药型号也有两种,分别试验。
分别为通用动力 TGSM 滑翔子弹药以及 Avco 公司的 Skeet“泥鸽” 末敏弹。
TGSM 使用红外双色导引头,在改进型上加装毫米波导引头加强抗干扰性能。T-16/22 被引导抵达苏军二线部队后勤集结点后,就会在上空炸开,天女散花一样释放末制导子弹药进行攻顶打击。
一枚 T-16/22 可以携带 12 枚 TGSM。
Avco 公司的 BLU-108/B 泥鸽智能末敏弹药是一种更有趣的武器。其释放后就开启降落伞和火箭旋转系统做固定圆锥扫描运动,其的双色红外导引头和激光探测器探测到目标后,就会在上空释放 EFP 自锻成型战斗部攻顶敌方坦克或者其他车辆。每枚 BLU-108/B 可以携带 4 枚 EFP 攻顶弹药,而一枚 T-16/22 突击破坏者可以携带 12 枚 BLU-108/B。
哪怕这些末敏弹只有 20% 的实战命中率,仅仅一枚 T-16/22 弹道导弹也足以攻顶摧毁 10 辆苏军坦克 / 装甲车 / 卡车,效率比 A-10 要高得多的多。
最终,虽然受限于 70 年代末的电子技术,T-16/22 的总体命中率仍然不佳,但是 Avco 公司的 BLU-108/B 泥鸽末敏弹却由于价钱便宜,性能良好,于 80 年代末被空军选中进入服役。
美国空军的 CBU-97 末敏弹炸弹,一枚约 1000 磅,可以携带多达 10 个 BLU-108/B,可以攻顶多达 40 个苏军坦克 / 装甲车和卡车。CBU-97 在 1990 年的采购单价大约是 36 万美元,大大低于美军的主战坦克,但是对于苏军装甲集群的破坏效果则远胜之。
装了惯导和风修正的 CBU-97 改进型编号为 CBU-105 WCMD。加装滑翔翼和 GPS 末制导的改进型编号为增程型 WCMD-ER,编号 CBU-115。 CBU-115 的高空投放射程在 40-65 公里左右,大大超过了苏军 / 俄军所有师级野战防空系统的射程(道尔的有效射程远界在 10-12 公里左右,通古斯卡更低)。
而 AGM-154B JSOW 滑翔制导防区外炸弹的超低空投放射程也超过 28 公里,高空投放射程超过 74 公里,可以携带 6 枚 BLU-108/B 攻击 24 个苏军目标。这样的射程甚至超过了苏军集团军级 SA-11/17 山毛榉 / 灰熊防空导弹的射击包线远界。
一架 B-1B 轰炸机可以内置 30 枚 CBU-105 WCMD,携带 300 枚 BLU-108/B,可以攻击 1200 个目标;以实战命中率 20% 计算(BLU-108/B 的试验场命中率可以到达 35% 左右乃至更高),可以在 16km 外投放,一次性摧毁 240 辆苏军坦克 / 装甲车和后勤卡车,一架次出击就能瘫痪苏军一个坦克师。**现代战争对于苏联那套沿用自二战的大纵深坦克集群的毁灭就是那么恐怖。**如果当年纳粹有美国 80 年代后期的电子技术和这种级别的武器,那世上就没有苏联了。
当然,用 B-1B 来挂载 WCMD 进行对苏军二线坦克师进行战术轰炸的情况是比较少见的。这种任务一般是由 F-15E 和 F-16 进行超低空渗透轰炸。
一架 F-15E 最多可以挂载 18 枚 WCMD 风修正布撒器,按 20% 实战命中率计算,可以一次性摧毁或者重创 144 个苏军坦克 / 装甲车和后勤卡车目标,可以一次性瘫痪或者摧毁苏军一个坦克团。
F-16 最多可以挂载 12 枚 WCMD。
一款被称之为 SADARM 的美国陆军末敏弹,性能相比于空军的 BLU-108/B 来说更加先进。
![](data:image/svg+xml;utf8,)
一枚 M898 155mm 炮弹,可以容纳前后 2 枚 SADARM 末敏弹。SADARM 使用 13 元线列红外 / 主动毫米波 / 被动毫米波辐射计(用于探测坦克的钢铁和金属材料)三元式导引头,拥有极强的抗干扰能力。
在 1989 年,SADARM 通过了数轮实弹测试,但是其的装备进度在苏联解体后放缓。其于 1993 年进行的装备前定型测试中表现不好,42 发子弹药只击中了 9 辆坦克和装甲车。技术问题修正后,94 年的定型测试 13 发子弹药命中了 11 发,测试命中率高达 85%。
在 2003 年入侵伊拉克的战争中,总计 108 枚 M898 共摧毁了 48 辆伊拉克装甲和后勤车辆。
![](data:image/svg+xml;utf8,)
SADARM 末敏弹正在进行实弹测试
![](data:image/svg+xml;utf8,)
SADARM 末敏弹结构,飞翔的奶粉罐
当然了,用 155mm 自行火炮发射末敏弹,效率还是太低了点,美军的大杀器是 227mm M270 MLRS 12 管模块化火箭炮。
M270 火箭炮使用 M26 型火箭弹,可以将 644 个 M77 集束破甲战斗部投放到 32 公里外;又或者将 518 个 M85 集束战斗部投放到 45 公里外。这些破甲战斗部可以击穿坦克和步兵战车薄弱的顶装甲。
如果只是投放无制导的集束破甲弹,那无非是苏联二战时期成熟的技术。
![](data:image/svg+xml;utf8,)
二战中,一架苏军 Yak-9B 正在对纳粹坦克集群投掷 PTAB 集束式破甲炸弹。PTAB 重 2.5 公斤,一架伊尔 - 2 攻击机可以携带 192 枚 PTAB,PTAB 可以击穿纳粹的坦克顶装甲。
苏军 1975 年开始服役的 BM27 飓风 220mm 火箭炮。如果只是用来投掷无制导集束式破甲弹,BM27 的性能也完全不逊色于美军 M270 钢雨 227mm 火箭炮。
但是有一项技术是苏联搞不定的,那就是高性能集成电路和精确制导武器。
一枚 M29 227mm 火箭弹可以携带 4 枚(减装药,射程提升)或者 6 枚(正常装药)SADARM 末敏弹。
我们可以简单计算一下,一个美军 86 重装师如果不额外加强,会有一个 9 门制 M270 连。这个连可以一次性投放 108 枚 M29 火箭弹,这些火箭弹可以携带 648 枚 SADARM 末敏弹。如果按 30% 的实战命中率计算,可以一次性摧毁 194 辆苏军坦克 / 装甲车和后勤车辆。美军重装师炮兵在 RAH-66 科曼奇引导下,一波齐射就能重创苏军一个坦克团。
当然啦,有人可能要不服气了。哼!难道苏联就没有末敏弹技术了么???
哈哈,其实是有的有的,但是我们可以来看一下苏联冷战末期的末敏弹技术,来和美帝比一下。
苏军冷战末期的末敏弹编号为 9N349“动机 - 3”,装在 300mm 9M55K1 火箭弹上,一发 9M55K1 可以装 5 枚 9N349。
9N349 还可以装在空军战机上,一枚 500kg 级的苏军 RBK-500 制导炸弹可以挂 15 枚 SPBE-D/9N349 末敏弹,可以分别攻击 15 个目标。
该款末敏弹于 90 年代初开始装备苏军。
RBK-500 制导炸弹,体积质量略大于美军 CBU-97/105,而性能远次之
苏军 BM30 龙卷风 300mm 12 管火箭炮,射程 70-90 公里,用以补充集团军级的圆点战术弹道导弹。苏军前线一个集团军可以被加强一个 300mm 远程火箭炮兵旅,27 门炮。
在叙利亚战场自毁失败的 9N349“动机 - 3”,苏军第一款末敏弹。我们可以看到 9N349 侧面巨大粗笨的双色红外导引头。
我们可以列个表格,把苏军的 9N349 和美军两款末敏弹对比一下,看差距大到了什么程度。
我们可以看到,由于苏联的电子技术实在太差,对于红外 / 毫米波的数据融合算法又几乎没有,所以苏联的末敏弹只是简单粗暴一个红外导引头拉倒——红外导引头也只是双元双色,相比于美军 SADARM 的 13 元线列阵技术也差很远。
只需使用拉烟等红外干扰的方式就能有效对该款落后的末敏弹进行干扰。
豹 2 坦克释放红外干扰弹,这种干扰方式对于制导手段单一的苏军 9N349 末敏弹有奇效。但是对美军的数据融合三元导引头末敏弹就几乎没有效果了。
从这幅图也可以看出 9N349 的双色红外系统不仅性能很落后,也非常庞大粗笨。
这款子弹药大到甚至无法装在 152mm 炮弹上,只能在苏军直属统帅部的 203mm 2S7 芍药火炮上勉强装个 1-2 枚(当然由于巨大的发射过载,末敏弹并没有实际装备 203mm 火炮)。
由于使用便宜的紫铜战斗部,这款末敏弹的穿深也非常差劲,完全对不起其庞大的体型。
美军小的多的 Skeet 和 SADARM 由于使用了高密度钽合金药罩,动能穿甲穿深可以破 100mm/100 米,可以轻松击穿苏军坦克的顶装甲。而苏军 9N349 的便宜货紫铜药罩只能击穿 70mm/30 度装甲,折合 81mm/100 米穿深,远弱于美军小的多的同类武器。
人家都用钽合金药罩,你苏联用紫铜,难怪你打不穿啦。
你用紫铜做药罩,根本就没有资格参加我们这个会啊!
T-16/22 在 1981-1982 年的试验虽然难称成功,但是由于整个 80 年代第三次工业革命以来,美国的电子技术日新月异,突飞猛进,美军很快开始研制下一代比 “突击破坏者” 更先进的多的对苏军二线集结部队打击的弹道导弹和巡航导弹。
诺斯罗普的 AGM-137 于 90 年代初进行实弹测试,这款全向隐形巡航导弹有着惊人的高精度。
这款导弹的战斗部将选用通用动力 TGSM 滑翔子弹药的最新升级型号,一款比美军末敏弹还要先进的多的武器。
诺斯罗普格鲁曼 BAT 智能反坦克攻顶子弹药,美军对付苏军二线坦克集群的终极杀器,实测对坦克破坏效果接近中子弹。
BAT 非常非常小巧轻便,一枚 BAT 只有 19kg 重。一枚 AGM-109 战斧空射巡航导弹可以携带多达 12-16 枚 BAT,MGM-137 可以携带多达 10 枚以上的 BAT。无动力,采用弹翼修正滑翔攻顶。
携带 BAT 的隐形巡航导弹按照预定程序在苏军集结点炸开,然后天女散花般的 BAT 便开始像长了眼睛一般往苏军坦克天灵盖上扎。
![](data:image/svg+xml;utf8,)
展开弹翼后的 BAT,其翼尖四根针状物是震动探测器,可以对苏军坦克 / 装甲车的噪音进行定位。
其的主导引头是一款使用二代制冷式凝视成像的 FPA 焦平面热成像仪。相比于第一代的光机扫描式热成像仪,其的技术难度要大的多,使用的光敏半导体元件要多得多,反应速度和精度也要高得多。这款制冷式凝视成像导引头其的性能和抗干扰能力远远在 81-82 年 TGSM 双色点阵式红外导引头之上。
BAT 使用串联式破甲战斗部,可以轻易在撕碎 T-80U 和 T-90 顶部的接触 - 5 爆炸反应装甲后,再撕碎 T-80U 和 T-90 的天灵盖。
美军在 90 年代还在不断升级 BAT 智能攻顶子弹药,新式的 IBAT 增加了毫米波主动雷达导引头,配合制冷焦平面热成像仪使用。也即声传感 + 毫米波主动 + 红外热成像三模制导。
在陆军的 MGM-137 隐形巡航导弹被取消后,陆军使用弹道导弹装载 BAT 进行作战。
MGM-164 ATACMS 先进战术弹道导弹,是 MGM-140 换装 BAT 战斗部的型号,射程为 140 公里(13 枚 BAT)或者 300 公里(6 枚 BAT)。
一辆 M270 可以装载 2 枚 ATACMS 先进固体战术弹道导弹。
我们可以看到,M270 最为先进的地方在于其的模块化,其装火箭弹是 6 发一个发射箱一组,可以非常快地装填。而苏军那些 BM27 和 BM30 就需要一枚一枚装填。
而且 M270 的模块化发射箱可以随时更换,用来打 “默虹” 反辐射巡飞导弹,MGM-137 隐形巡航导弹,ATACMS 先进战役战术弹道导弹等等多种载荷,而苏军的 BM27/30 火箭炮载荷就非常单一。
![](data:image/svg+xml;utf8,)
我们可以看出使用常规集束破甲弹头的 MGM-140 和使用 BAT 智能攻顶子弹药的 MGM-164 的装药区别。
射程 140 公里的 MGM-140A 使用环形激光陀螺惯导,而 MGM-140B 以后型号都增加了 GPS 卫星定位接收装置。
![](data:image/svg+xml;utf8,)
在试验场上炸开的 MGM-164A 的连续曝光照片,可以看出其是如何释放多达 13 枚 BAT 攻顶子弹药的。
美军对 MGM-164A 进行实弹测试,我们可以看出 13 枚 BAT 是如何排列的。其的靶标为 T-72、BMP-1 和 2S1 122mm 火炮,都是 90 年代通过间谍手段弄来的原苏军装备。
在试验场燃起熊熊大火的苏制 BMP-1 步兵战车。要是里面有人,那就全部烧成烤肉了。
上图是苏军冷战末期最先进的短程战术弹道导弹 9K79-1 圆点 - U,北约编号 SS-21 圣甲虫 B,1989 年服役,射程 120 公里,固体火箭发动机;
下图是美军 1972 年服役的 MGM-52C 长矛战术弹道导弹,射程 120 公里,使用可储存式液体火箭发动机。
圆点 - U 和长矛都可以使用战术核弹头(其中长矛还可以使用 W70 mod3 中子弹头,苏军没有实际服役的前线炮兵(弹道导弹部队)用中子弹头)。如果不使用核武器,圆点 - U 的 9N123K 集束式弹头和长矛的 M251 集束式弹头技术水平类似。
总体来说,苏军冷战末期最先进的战术弹道导弹技术水平大致与美军 70 年代战术弹道导弹相当。只是简单投掷无制导集束弹头,也没有智能攻顶子弹药,与 ATACMS 确实在技术上差得很远,不是同一代的。
美军军级单位可以借助空军 E-8 和 “默蓝” 战场监视机的实时战场雷达图像,向 250-300 公里外的苏军二线部队抛洒死亡。
对于纵深的苏军二线装甲部队来说,看待美军装载了 BAT 的弹道导弹和隐形巡航导弹觉得宛如魔法一般,在几百公里外一支部队还没投入战场就被彻底打残了,而且压根不需要使用核武器。
由于 90 年代生产了很多 BAT 智能攻顶子弹药,美军在 2001 年阿富汗战争中大量使用 MQ-5 猎人无人机投放 BAT 攻击阿富汗塔利班。这款改进使用爆破战斗部的 BAT 被称为 GBU-44/B 蝰蛇。
进入 90 年代后期,BAT 也已经不是美军最先进的反坦克集群武器了,因为一款还要先进的武器开始进入试验场。
大家知道,自动驾驶的其中一项关键技术是激光雷达。这种系统可以提供高精度的激光成像,以提供避碰预警。激光雷达的波束是相干波,极难被干扰。
既然大家知道,这款极强抗干扰的技术可以用在民用车辆上,那有没有可能用激光雷达来做一款武器,能够用算法识别出什么是坦克,什么是防空导弹,什么是后勤卡车,然后对防空导弹、坦克等目标优先打击呢?又或者针对坦克使用高威力的单个自锻成型战斗部,对 BMP-1 或者 BTR 之类的薄皮破烂使用一次成型 N 个小自锻战斗部,一次性攻击 N 个目标呢?
答案是,技术上是可行的,美军也早就研制过相关的武器。
洛克希德马丁 LOCAAS 低成本巡飞式反坦克弹药(反坦克蜂群式无人机),是 BAT 的补充和发展型号,可以装在空军 CBU-105 WCMD 风修正布撒器以及 MGM-164 战役战术弹道导弹上,一次性携带多枚,在敌军集结点上空炸开,进行攻击。
像 BAT 这种滑翔弹药,一旦没有锁定目标,就只能自毁。所以 LOCAAS 装备了一台 TDI-J45G 涡喷发动机,可以在敌军集结点上空进行巡飞(类似于美军更早的 “默虹” 和“投球手”反辐射巡飞弹),在锁定后再开始俯冲。
这款微型涡喷动力的巡飞弹在被弹道导弹或者 CBU-105/AGM-154B JSOW 送抵目标上空后,可以在 230 米高度持续盘旋 30 分钟以上。一枚 LOCAAS 只有 45 千克重,甚至还不到一枚 AGM-114 地狱火反坦克导弹的重量。
其的技术核心是头部的 LADAR 激光雷达,可以对敌军战车进行成像。配合先进的图像识别算法,其能高精度判别对方是防空导弹还是坦克或者步兵战车、后勤车辆。
LOCAAS 使用 WCMD 风修正布撒器可以携带 4 枚,一架 F-15E 最多可以挂载多达 72 枚 LOCAAS 巡飞弹;而一架 B-1B 轰炸机可以内置多达 120 枚 LOCAAS 进行跨洋洲际打击。LOCAAS 也可以使用美国陆军的火箭炮的战术弹道导弹发射。
在 2003 年的实弹测试中,LOCAAS 在一堆 T-72 坦克、后勤卡车中自主识别出了 SA-8 黄蜂防空导弹和飞毛腿战役弹道导弹,并成功进行了优先打击。
![](data:image/svg+xml;utf8,)
LOCAAS 可以使用算法自主识别出下面是苏军坦克还是步兵战车、防空导弹又或者是后勤卡车,并且根据目标装甲厚度自动生成多用途自锻成型战斗部攻击——比如成型单一大型 EFP 攻顶苏军坦克,又或者成型数个小型 EFP 攻顶苏军 BMP 或者卡车。
LOCAAS 在 21 世纪初推出的改进型增加了双向卫星数据链,使这一款完全自主 / 发射后不用管武器具备了 “人在回路” 能力,可以由操控人员根据激光雷达图像进行识别打击。
对于苏联来说,制造一款双色红外点阵末敏弹已经是要了老命了,要是再制造什么红外焦平面导引头 BAT,又或者是激光雷达图像识别算法 LOCAAS 蜂群……………
你觉得以苏联坑爹的电子技术……….. 球球你直接鲨了苏联吧!
在知道美军除了末敏弹之外,还准备了先进的多的反坦克集群武器,苏联内心独白
以上介绍的种种都是大型先进的空射 / 弹道导弹 / 巡航导弹范围覆盖式武器,起码要使用 155mm 自行火炮或者 F-16 一级的战机进行携带,面对的都是苏军在后方后勤点 / 火车站 / 火车上集结的大纵深二线部队。
那么,对付苏军在前线已经战术展开的部队,又该拿出什么样的武器对付他们呢?
美军最早期的反坦克导弹是直接购买的法国技术,手动遥控式制导(MCLOS)车载 SS.10 和机载 SS.11。
越战早期的 SS.11,实战效果非常非常差。在飞机上用手柄遥控一枚导弹,用肉眼追踪这枚导弹去打击移动的坦克,想起来就觉得刺激,当然,也不靠谱。
MGM-32 ENTAC,法国反坦克导弹的改进型号,1963 年开始装备美军,在陶式之前美军最主要的反坦克导弹,这款反坦克导弹弹径 152mm,穿深相当可以,可以达到 500mm 左右动破甲,理论上可以击穿包括 T-64A 早期型号和 T-72 基本型在内的所有苏军早期三代坦克(1975 年之前)——如果能打的中的话。
其的发射方式就是放在地面用箱子发射,像放烟花一样,一辆 M151 吉普车的操作员可以依次为 10 枚 ENTAC 提供手动引导。
所以,在冷战早期,美军最有效的反坦克武器就是各种核炮弹,比如 155mm M454/W48 核炮弹。
美军的 M454 155mm 核裂变炮弹,1963 年开始装备美军。相比于法国佬不靠谱的手动遥控反坦克导弹,美军当然更信赖这玩意。
公允地说,苏联早期的反坦克导弹也就和美国、法国差不多吧。话又说回来了,反正都是用手柄遥控,用肉眼追踪,能有多大差别呢?
苏军的 9M14 婴儿,北约编号 AT-3 耐火箱,也就是中国红箭 - 73 的原型导弹。在 73 年第四次中东战争中,埃及军队曾经用该款导弹配合 RPG-7 几乎全歼了反冲锋的以色列 190 装甲营(装备 M60A1 坦克)。当天的战况激烈到据说 AT-3 的遥控导线都缠到了一起。
1970 年,一款更新型的车载重型反坦克导弹开始装备美军,并开始取代全手动遥控的 MGM-32 ENTAC。
这款导弹的编号为 BGM-71 陶式,装备的制导系统被称之为有线式 SACLOS(半主动瞄准线)。这款导弹再也不需要人员摇手柄,用肉眼跟踪导弹了。只需要将瞄准十字线压在坦克上,导弹发射系统的弹道计算机便能通过导弹尾部的二氧化碳红外激光信标追踪导弹与目标角度差,并通过导线发送修正信号,实战命中率大为增加。
在越战末期,陶式在实战测试中有着上佳表现。在 1972 年 4 月到 5 月,陶式共击毁了越共 24 辆 PT-76 和 T-54A 坦克。
最早期型 BGM-71A 的动破甲为 430mm RHA,相比于 ENTAC 略为降低。
美军 60 年代后期研制的重型旋翼机——洛克希德 AH-56 夏延直升机,采用革命性的刚性旋翼技术以及 BGM-71 陶式反坦克导弹。
70 年代初开始服役的 AH-1Q 眼镜蛇。由于 AH-56 夏延的取消,在 AH-1Q 之后,所有新的 AH-1 眼镜蛇都需要具备陶式导弹发射能力。
然鹅,由于 SACLOS 上唯一有难度的就是红外激光信标(激光器于 1960 年才由美国发明)。其的弹道解算实在太过简单,甚至用机电模拟计算机都能解算。所以对于苏联的电子技术来说,根本不存在任何障碍。
苏联的第一款全新制造的 SACLOS 反坦克导弹是 9M111(北约编号 AT-4),于 1970 年开始服役,和陶式同一年。改进型加大弹径威力的 9M113(AT-5)于 1974 年开始服役。
而改进型的 9M17P(北约编号 AT-2C 苍蝇拍)甚至于 1969 年就开始服役,比美军陶式还要略早。
这两款导弹的性能与美军陶式差不多,都是有线式 SACLOS 导引。威力穿深会略小一点。
这也是苏联最后一次在反坦克导弹技术原理上与美国平分秋色。
在 70 年代乃至 80 年代,随着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展开,美国电子技术狂飙突进,很快把苏联甩在了身后。
苏联在反坦克导弹上出现的技术问题仍然出在芯片上,也就是第三次工业革命被迅速甩开的部分。
这是美军的 AGM-84 鱼叉反舰导弹,众所周知,这是一款非常原始的武器。我今天也不是来夸这款原始武器的。
在半导体技术革命之前,人类早期的惯导最主要是使用机械式陀螺和加速度计进行制造。一般这种惯性导航系统分为更庞大精准的平台式和相对较小较便宜的捷联式。
这是美军 LGM-118A 和平卫士洲际导弹的 AIRS 高级惯性导航系统,其是由一整块铍合金铣成这个形状的,内部有三轴机械陀螺仪和三轴摆式加速度计悬浮于氟化物溶液中。平台式惯导,具有极高的精度。这一个系统不计算外部稳定平台也有篮球那么大。
和平卫士洲际导弹重达 87 吨,当然可以装下这么庞大复杂的系统,那其他导弹呢?
很显然的,大家可以发现,这样巨大的机械式惯导只能放在像洲际导弹和飞机、潜艇那么大的重装备中,不可能塞入反坦克导弹这种小玩具里面。
哪怕是重达 7 吨的 P700 花岗岩反舰导弹也只能退而求其次,使用捷联式机械惯导系统
而重半吨左右的 AGM-84 鱼叉当然用不上全套的机械式惯导,只能退而求再次,使用简化版捷联惯导——称之为 ATA 三轴姿态参考体系,也就是只保留了机械式陀螺仪,去掉了加速度计,简单粗暴将鱼叉的运动当做匀速直线运动求解。
而普通的反坦克导弹,比如陶式,还有苏军的 9M111/113,则连陀螺仪都不会有,一旦失去导引,导弹就会像无头苍蝇一样乱飞。
在 80 年代,伴随着第三次工业革命如火如荼的开展,一款革命性的技术开始逐渐普及,这项技术被称之为 MEMS 微机电半导体陀螺仪芯片和 MEMS 微机电加速度计芯片。集成封装了三轴陀螺仪芯片和三轴加速度计芯片的微型惯导被称为 IMU 惯性测量芯片。
全世界最大的半导体 IMU 芯片供应商是欧洲的 ST 意法半导体和德国(原西德)博世集团
除此之外,美国 Invensense、飞思卡尔(摩托罗拉半导体)和 Analog Devices 也是技术非常领先的老牌供应商。
你的智能手机之所以能感应倾斜,并且能计算你的步数,使用 GPS 卫星导航,全有赖于智能手机内部集成的 IMU 芯片。这项技术由乔布斯于 2007 年在第一代 Iphone 手机上开始将美军的军用技术普及到民用上。
相比于军用的机械式陀螺仪和光纤陀螺仪以及摆式加速度计,MEMS 半导体陀螺仪和加速度计的精度是要逊色不少的。但是其的优点在于造价极其便宜,而且极其的轻小,使得其甚至可以装在手机上,更不用说数十公斤的反坦克导弹了。
AGM-114 地狱火导弹使用惯导 + 激光半主动末制导技术,其的多编码激光半主动制导技术最早于 70 年代开始在 AGM-64 大黄蜂导弹上开始试验。
AGM-64 大黄蜂电视制导导弹,竞标中输给了 AGM-65 小牛。之后弹体用于给其他导弹进行技术验证。
![](data:image/svg+xml;utf8,)
AGM-114A 地狱火 Ⅰ
得益于 IMU 技术的引入,AGM-114 地狱火导弹可以实现发射后锁定以及锁定后发射等多种发射模式,可以一次性多枚发射,每枚发射前独立编码,使用不同频率的激光进行引导照射。反坦克导弹初期无需激光照射,在惯导的引导下向不同目标方位飞去,然后末端类似于美国海军的宙斯盾战舰一样,使用不同编码激光为不同的导弹提供激光末制导。
AGM-114 使用的技术非常类似于美国海军的 NTU 升级。美国海军曾经在 80 年代用最新式电子技术升级了数十艘老旧战舰,以对抗苏联海军的饱和打击。NTU 战舰的标准 - 2 导弹在惯导引导下飞向目标大致范围,然后末制导照射雷达为导弹提供分时照射。理论上一艘战舰最多可以短时间同时对抗 16 个目标,接近宙斯盾战舰的防空效能。
上图为经过 NTU 升级的 DDG42 马汉号(法拉盖特级导弹驱逐领舰)。
这是 AGM-114A 地狱火 Ⅰ 的弹道,注意其可以编程进行攻顶打击。使用串联破甲战斗部对抗苏军爆反的 AGM-114F 过渡型地狱火服役于 1991 年。
![](data:image/svg+xml;utf8,)
改进型的 AGM-114K“地狱火 Ⅱ”,使用全数字式自动驾驶仪和 EEPROM 电擦写可编程存储器,可以在发射前为每枚地狱火导弹独立编程弹道,并且为战斗部独立编程爆破时间以对抗空中目标(比如直升机或无人机)。AGM-114K“地狱火 Ⅱ” 于 1994 年开始服役。
一般认为,AGM-114 地狱火起码可以短时间内使用 4 种频率和颜色的激光进行分时引导,同时使用不同弹道攻击 4 辆苏军坦克。
AGM-114 地狱火仍然需要激光提供末端照射,其原本预计使用洛克希德 MQM-105 天鹰座无人机进行引导和末端照射。“天鹰座” 无人机使用遥控引导,装备 TV 电视导引头、自动跟踪系统和激光照射系统,于 1982 年首飞。
MQM-105 天鹰座翼展接近 4 米,重量约 120kg,可以以 130km/h 速度在空中盘旋 3.5 个小时。由于其使用 70 年代末的电子技术,技术较为老化,价格也颇为昂贵,因此在 87 年被终止发展。
我们可以看看,苏联冷战末期最先进的 9K121 旋风(北约编号 AT-16)以及 9M133 短号(北约编号 AT-14)是如何制导的,可以对比一下苏军冷战末期反坦克导弹与美军之间存在的技术差距。
由于类似美军陶式、苏联 9M111/112/113/114/120 的 SACLOS 导引需要操作员全程暴露于通视距离之内,而且一次性只能攻击一个目标,因此不仅面对集群目标(比如苏军的装甲洪流)非常无力,而且很容易被敌军反制。
而又由于苏联无法工业化规模量产美国的 IMU 微型半导体惯导芯片,因此制造惯导 + 激光半主动这条路子也被堵死了。
苏联在 SACLOS 之后的下一代反坦克导弹上统一使用了激光驾束系统。
激光驾束,也称为激光波束制导,是一种类似于雷达波束制导的技术原理,但是使用的不是雷达波,而是激光。
总体来说,波束制导是一种非常原始落后的导弹制导原理。早在二战末期,英国和厄利空就开始研制波束制导防空导弹,导弹沿着雷达波束指向方向飞行,直至命中目标。
美国海军最早期的防空导弹 RIM-2 小猎犬导弹的早期版本也是波束制导原理。
因为雷达波束制导无可避免地随着波束发散,精度越远越差,到后期已经被半主动雷达导引 / TVM 半主动导引和无线电指令导引完全取代了。
美军 60 年代初研制的 MIM-46 拳击手短程防空导弹,使用波束 + 红外复合导引,而且这玩意射程很近,射程远界也只有 8 公里。这应该是最后一款雷达波束制导原理的导弹。
激光波束导引比雷达波束导引要好一些,因为激光是相干波束,非常难以发散,因此精度和抗干扰性能其实还可以。
北约也有一些激光驾束导弹,比如厄利空公司的 MIM-146 阿达茨防空 / 反坦克两用导弹,再比如英国的星光防空导弹。
但是总体来说,全世界没有哪个国家像苏联这样热爱激光驾束导弹了。
这款导弹为 9K121 旋风,北约代号 AT-16,一般由 Su-25T 反坦克强击机挂载(共可以挂载 16 枚),也可以使用 Ka-52 进行挂载。是苏联冷战末期最先进的空射反坦克导弹。
由于没有办法制造半导体微型 IMU 惯导,苏联使用了全程激光驾束技术。
为了避免被北约的激光告警系统探测拉烟,苏军使用战术弥补了技术的不足。刚开始可以使用激光瞄准坦克上方,然后等最后数秒再直接瞄准坦克。
该款导弹的速度极快,飞行 6 公里只需要 14 秒钟,平均速度高达 428m/s,在反坦克导弹中算是最快之一了。极快的速度部分弥补了其全程依赖激光照射的导引技术不足,击中目标后可以再照射下一个目标。
苏军在 89-91 年制造了约 20 架 Su-25T 用以发射 9K121 旋风。Su-25T 的改进版本 Su-25TM 于 1991 年试飞,装备了微光电视系统,可以在夜间 3km 外定位坦克目标。
除了全程依赖激光驾束照射,无法一次性攻击多个目标外,9K121 的另一项缺点是其的弹道非常死板——只能环绕着照射激光向目标飞行(再远就接收不到激光信号了),因此其无法编程弹道,也无法对坦克进行攻顶。
除 9K121 旋风机载激光驾束反坦克导弹之外,苏军冷战末期最先进的车载重型反坦克导弹为 9M133 短号,北约编号 AT-14。
这款导弹同样使用激光驾束制导。由于全系统内部有令苏联最头疼的光机扫描式热成像仪,系统于 1988 年开始研制,一直研制到 2000 年才通过吸收西方热成像仪技术,小规模开始服役。
9M133 的另一项特点是其可以使用 2 枚导弹同时极短间隔攻击一辆坦克(用一束激光照射),从而使得对手的 APS 主动防护系统来不及反应。
俄罗斯最先进的反坦克导弹是 9M123 菊花,北约编号 AT-15。
这款导弹于 2005 年才开始服役。
使用 BMP-3 底盘的 9M123 菊花反坦克导弹
该款反坦克导弹采用双模导引——但是由于电子技术有限,双模导引头并不是像美国一样集中在导弹上,而是布置在发射器上。
导弹使用毫米波雷达波束制导和激光驾束制导,可以同时发射 2 枚导弹攻击两个目标。雷达波束制导精度上有很多问题,但是毫米波波束制导对付 6 公里以内的目标可能精度还算凑合。
严格来说,9M123 菊花是苏联解体后才开始研制,2005 年才开始服役,不能算作苏联末代反坦克导弹。但是应用的技术——激光驾束和毫米波雷达波束制导都是苏联末期就成熟的技术,我们可以从 9M123 这款有趣的武器上大概得出结论——假如苏联不解体,还能继续苟活下去,苏联的反坦克导弹技术极限也就不过如此了。
大家都知道,地狱火主要是美军陆航的直升机部队在使用,最著名的使用者就是 AH-64 阿帕奇。所以接下来介绍一下美国空军的反坦克武器以及配套 AH-64D 的长弓地狱火。
最早期的美国空军 / 海军的主要对地攻击导弹主要是 AGM-12 小斗犬。这款导弹是全手动遥控的,类似于小时候玩的遥控飞机,飞行员需要肉眼跟踪导弹尾部两个光点,然后用手柄遥控导弹命中目标。
我就不提无线电遥控信号会不会被干扰的问题了,在高速飞行的飞机上(时不时还要做大过载机动避开敌军防空导弹和防空炮以及战机)用肉眼同时跟踪敌人移动目标和导弹,然后还能用遥控手柄打中,你也可以去参加奥运会了。
所以,也是考虑到这点,所以这玩意是有核战斗部选项的,反正导引到目标附近炸了就行………….
当然,由于在越南战争不允许使用核武器,所以 AGM-12 的越战实战命中率可想而知一塌糊涂。
在 1972 年,一款新概念武器开始加入美军服役,这款导弹的编号为 AGM-65A 小牛导弹。
小牛导弹使用 “先进”(好吧,按 60 年代末电子技术水准,还算是先进的)的电视制导系统,其的技术原理是使用老式的那种摄像机锁定目标,然后根据拍摄的目标图像,用摄像机实时比对以进行弹道修正。AGM-65A 装备 57kg 级破甲战斗部,发射后不用管。
AGM-65A 理论上可以打击 22 公里外的目标(我为什么要说理论上),但是由于电视导引头分辨率不行,只能在白天良好天气下锁住 5.5 公里外坦克大小目标。而又由于 AGM-65 小牛导弹是不具备双向数据链人在回路修正的,发射距离就是导引头锁定距离,所以 AGM-65A 对坦克的实际发射射程被限制在 5-6 公里以内。而且夜间和低对比度情况下(比如下雪)是无法作战的。
1975 年,针对这个巨大的技术缺陷,改进型的 AGM-65B 开始交付。该款导弹使用改进版本的摄像镜头,可以在更远的距离锁住敌方目标。但是仍然无法解决夜间无法作战的问题,锁定距离仍然还是太近,锁定大概需要 4 至 8 秒,锁定时间也很长,载机很容易被苏军防空武器击落。
庞大昂贵的美国海军 AGM-53 秃鹫,小牛的大哥哥,比小牛先进的多,也贵的多。使用双向加密数据链人在回路 + 电视制导,可以打击 100 公里以外的目标。正因为其的加密双向数据链以 70 年代技术太过昂贵复杂,美军根本买不起,60-70 年代早期技术的双向数据链可靠性也不高,所以导致项目在 76 年被砍掉。
所以每当有人说 A-10 反坦克主要靠小牛时,我都会很无语——你说后期型号也就罢了,如果是早期电视制导的小牛,我觉得你想多了,早期 A-10 能指望的主要就是它那门加特林炮。
除小牛外,另一款美军早期的电视制导武器是海军的 AGM-62 石眼,这是一款无动力滑翔制导炸弹,于 1967 年开始服役。AGM-62 的早期版本和小牛一样没有数据链,但是 1975 年开始服役的后期版本 AGM-62 ERDL 装备了一款双向数据链,配合 A-6E 机翼下挂的专用数据链吊舱,其可以实现远距离发射,射程达到 60 公里,可以在苏军集团军级防空导弹射程外发射。
石眼 ERDL,注意巨大的弹翼是其的识别特征
在 1972 年的越南战争清化大桥作战中,美国海军使用 AGM-62 石眼和激光制导炸弹摧毁了这座大桥。清化大桥在 1965 年开始就被美军轰炸,但是常规炸弹对于有着严密防空保护的坚固大桥来说用途寥寥,大桥每次都能在很短时间修好。而 70 年代新式的电视制导炸弹和激光制导炸弹的投入使用为这座大桥判了死刑,也预示着新时代战争的第一缕曙光。石眼一般被美国海军用以摧毁北越最高价值的目标,并在实战中表现优良。
问题是,如果只是使用电视导引头,苏联也一样可以做到。
用摄像机锁定图像,再不断将实时图像和预拍图像的对比度做比对,这项技术根本不需要什么先进的芯片和算法工艺,60 年代的技术完全做得到。
![](data:image/svg+xml;utf8,)
使用图像地图比对技术导引的美国空军 MGM-13A 玛斯核装药巡航导弹,与电视制导原理很类似,1959 年就在美国空军驻欧部队开始服役了。电视制导总体来说并不是特别复杂的技术。
苏联主要是 70 年代后期开始的第三次工业革命被甩开了巨大差距,谁要说苏联解体前电子技术还不如美国 50 年代,这也黑的太离谱。
苏军 80 年代有两款电视制导导弹,分别是短程的 KH-29T 和远程的 KH-59。
没有数据链,需要锁定后再发射的 KH-29T,类似于美军小牛,1980 年开始服役。
有双向数据链,可以打击远程目标的 KH-59,类似于美军石眼 ERDL,射程 40 公里,于 1980 年开始服役。这款导弹需要 Su-24M 挂载专用数据链引导吊舱,其只比类似技术水平的美军石眼 ERDL 晚 5 年左右。
但是与 SACLOS 反坦克导弹一样,电视制导这种美国 60 年代后期就成熟的技术可能是苏联能追上美国的最后一个导弹技术了。之后的技术都与第三次工业革命有关,苏联要吐血了。
为了解决小牛在夜间和低对比度环境下无法作战,锁定距离过短的电视制导技术固有的重大技术缺陷。在 70 年代后期,使用第一代光机扫描式热成像仪的小牛导弹改进型开始研制。
与海军的 AGM-62 石眼一样,60 年代后期美军也研制了被称为 HOBS 的电视制导炸弹,并于 72 年投入越南战争之中。经由 HOBS 的经验,80 年代,美国空军装备了两款电视 / 红外制导炸弹 GBU-15。GBU-15 类似于石眼 ERDL,装备双向数据链,可以发射后锁定。
GBU-15(V)1/B 使用常规的电视导引头,而 GBU-15(V)2/B 则采用 WGU-10/B 液氮冷却 4*4 扫描式热成像仪。热成像版 GBU-15 于 85 年左右开始服役。
WGU-10/B 同样被用于空军的 AGM-65D 小牛改进型以及海军的 AGM-84E SLAM 导弹上。
![](data:image/svg+xml;utf8,)
新式的热成像小牛被称为 AGM-65D 红外小牛,于 1983 年开始交付美国空军,1986 年正式服役。
AGM-65D 使用 4*4 红外机械扫描阵,液氮冷却,可以在 AGM-65A 两倍的锁定距离外锁定目标。使得 AGM-65D 可以在实战中以 10 公里以上射程发射,从而在苏军师级野战防空系统(比如 SA-8 黄蜂和 SA-15 道尔)包线之外进行打击。而且最关键的,AGM-65D 使得空军战机可以在夜间和对比度不良的情况下对苏军进行打击。
80 年代后期的 AGM-65D2 装备了更新扫描体制的导引头,可以锁定快速移动目标。
![](data:image/svg+xml;utf8,)
空军的另一款热成像小牛是 AGM-65G,这款导弹使用 136kg 的半穿甲爆破战斗部代替了 AGM-65D 的 57kg 级反坦克破甲战斗部,可以摧毁大型堡垒。这款导弹于 1989 年开始服役。
在海湾战争中,很多 A-10 把 AGM-65D/G 的热成像导引头当做热成像吊舱使用。
海军的 AGM-84E SLAM 也同样使用了 WGU-10/B 热成像仪系统,配合鱼叉导弹的弹体和战斗部以及石眼 ERDL 的双向数据链。
虽然只是一款海军临时凑合着用的过渡性质武器(海军真正感兴趣的是 AGM-137 TSSAM 以及随后的 AGM-158 JASSM),这款由各种武器缝合起来的缝合怪武器于 1991 年海湾战争表现非常优异——曾经创造过前发导弹炸开水电站发电机组外壁一个数米的洞,后发导弹从洞中钻入炸毁发电站组的神奇战例。
对此,苏联很无语,苏联说——老哥,咱能不提热成像仪么?
美国不屑:好!不提热成像,我们来提一下 CCD 白光数码成像。
苏联:…………..
CCD 电荷耦合元件,是一种光敏特殊芯片,类似于 FPA 焦平面成像系统,其可以将光通过光电效应转化成电信号,从而产生数字影像。 CCD 由美国贝尔实验室在 1969 年发明,其和之后的 CMOS 是现代数码相机以及手机摄像头的技术基础。
全球最大的 CCD 和 CMOS 光敏组件的供应商是日本索尼和韩国三星。这种芯片使用硅制作,只对可见光和近红外敏感,所以 CCD 导引头的导弹无法夜间作战。但是可以在白天情况下相比于老式的摄像机系统提供高得多的精度和远的多的锁定距离。
美军使用 CCD 技术升级的小牛编号为 AGM-65H 和 AGM-65K。
近距离观察 AGM-65K 的 CCD 白光导引头(数码相机),其用来取代老式的 TV 电视导引系统,可以提供远得多的锁定距离。
老式的电视制导采用模拟信号录制。在 1986 年,一款全新的电子技术被日本索尼引入,这款被称为 D1 的数字记录格式视频(分辨率 720 乘以 576)是最早实用化的数字电视技术;80 年代的数字记录标准为 DCT,91 年推出了 MEPG-1,然后是 94 年的 MEPG-2。MEPG-2 后来成为了 DVD 数字影碟的技术标准。
苏联第一款 CCD 卫星,琥珀 - 4KS1,于 1982 年 12 月 28 日首枚发射升空。相比于美军 76 年首枚发射的 KH-11 锁眼 CCD 卫星,技术上差距甚远。
提到 CCD 技术,苏联只能在实验室用所谓大国工匠小规模一年手搓个两三台工艺品给间谍卫星用,比如什么琥珀 - 4KS1/4KS1M 之流(分辨率相比于美军 KH-11 锁眼 CCD 卫星也很差)。你要苏联给导弹和数码相机、手机一年工业化量产多少亿个 CCD 镜头,这不是要苏联的命么…………….
如果要用工匠实验室手搓那么多 CCD 镜头,苏联 “大国工匠”——我真的好想再活五亿年!
目前手机背后的照相机 CMOS 光敏芯片都能做到 5000 万像素,差不多是 7200*7200 分辨率,而且一块这种级别的芯片成本价可能也就百把块钱,甚至还不要。
要是让苏联一年手搓个 1-2 个间谍卫星 CCD 相机的所谓 “大国工匠” 们看到西方一年几十亿几十亿块的量产分辨率还要更高的手机数码相机,CCD 数码成像导弹像不要钱一样造,估计能把他们吓得当场进 ICU。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第三次工业革命就是这样降维打击。大清的所谓大国工匠也能手搓高级火药,人家英国化学家驻厂,无烟火药直接工厂量产,把大清的老师傅大国工匠都吓尿了。
当然了,总体来说,热成像小牛和 CCD 小牛仍然不是一款非常理想的反坦克武器,因为其太过笨重——AGM-65D 热成像小牛的重量高达 220kg,而地狱火导弹只有 45kg 左右;而且其一次性只能使用操作台锁定一个目标,无法同时引导多枚导弹攻击多个单位。
A-10 最多也只能同时挂载 6 枚小牛,这样的火力密度只能算非常一般。要知道,小得多的 AH-64 阿帕奇也能一次性挂载 16 枚地狱火。
所以有没有一种方案,可以一次性发射 N 枚导弹,同时干掉 N 辆坦克呢?如果有这种神奇技术,那苏军的坦克集群还牛逼个屁啊?
1975 年,美国空军提出了被称为 WAAM 广域反坦克武器的新概念武器方案,其中最先进也是最有趣的一个方案是一种使用火箭巢发射的先进热成像 / 毫米波导引反坦克导弹。其类似于地狱火,可以在 IMU 惯导芯片导引下向不同目标飞去,然后飞到目标附近再锁定预定目标进行打击。
这款有趣的反坦克导弹编号为休斯 AGM-124 胡蜂反坦克导弹,于 1983 年首飞。以上图片为 AGM-124 的两款备选导引头,分别是毫米波(左边)和红外热成像(右边)。
小牛导弹弹径高达 305mm,质量超过 200 公斤;而 AGM-124 则只有 203mm 弹径,57kg 重,比小牛小得多。这使得其可以装在特制的火箭巢中发射。
![](data:image/svg+xml;utf8,)
一个 “胡蜂” 火箭巢可以装载多达 12 枚 AGM-124 胡蜂,一架 A-10 可以挂 2 个火箭巢,一次性发射 12-24 枚胡蜂去 “叮咬” 苏军前沿展开的装甲集群。
胡蜂的射程达到 10 公里左右,可以在苏军团级和师级防空导弹的射程包线远界发射,从而避免被苏军前沿防空武器打击。
非常典型的苏军营级机械化分队横队冲击阵型,一般后方会有 ZSU-23-4 石勒喀河和 9K31(SA-9)/9K35(SA-13)红外防空导弹发射车各 1 辆压阵。由于 ZSU-23-4 和 9K35 的有效射程过短(ZSU-23-4 的有效防空射程在 2.5 公里以内),苏军冷战末期计划将坦克团防空连的 ZSU-23-4 和 9K35(一个团两种防空武器各 4 门)统一换成通古斯卡弹炮合一防空系统。这款武器使用 9M311 指令制导防空导弹,有效射程远界大约 8 公里。
AGM-124 胡蜂甚至能在通古斯卡射程远界外轻松点杀苏军营级坦克冲击集群。
2S6 通古斯卡,冷战末期苏军最新锐的团级伴随野战防空系统,于 1986 年开始进入苏军驻东德西部集群坦克团属防空连服役。其的四管 30mm 加斯特机炮是为了弥补 9M311 导弹巨大的近界——9M311 的助推器在烧光脱落之前,几乎没有机动能力。
由于 80 年代初制造小型热成像导引头和毫米波导引头的技术仍然尚不成熟,试射结果不理想的 AGM-124 于 1983 年被砍掉。事实证明,与美军反制苏军二线装甲集群的 T-16/22 突击破坏者导弹类似,用 70 年代末 80 年代初尚不算技术成熟的微电子技术去抗衡苏联大纵深坦克集群的尝试终将失败。
随着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持续发展,相关的技术逐渐开始成熟。
一款装备 “蘑菇头” 的特殊阿帕奇于 1992 年 4 月首飞。这款编号为 AH-64D 长弓阿帕奇最主要的特征就是装备了头顶的 APG78“长弓”毫米波雷达。
APG78 可以一次性跟踪 8 公里内的 128 个目标,并进行威胁排序,优先打击 16 个威胁最大的目标。
![](data:image/svg+xml;utf8,)
APG78“长弓” 毫米波雷达的内部结构
装备了 “长弓” 雷达的 AH-64D 具备了一个革命性的优势——其可以躲在树冠之后,用树丛隐蔽自己,只露出头顶的长弓雷达进行定位。锁定目标后通过急跃升打完弹药撤退。由于苏军并没有可以穿透树丛的毫米波防空雷达,在树冠高度防御模式下的 AH-64D 长弓阿帕奇几乎是一架隐形飞机。
长弓阿帕奇的一款特殊改进型武器是被称为 AGM-114L“长弓地狱火” 的毫米波导引头改进型地狱火导弹。
AGM-114L 长弓地狱火,使用毫米波导引头的地狱火版本。弹径 178mm,重 50kg。
长弓地狱火不仅可以实现弹道编程和攻顶弹道,而且可以在长弓雷达的导引下,选择发射前锁定攻击近距离目标以及发射后锁定(在 IMU 惯性导航芯片导引下导引至目标附近再锁定打击)。其可以在 30 秒内一次性锁定 16 个目标同时发射,一次性摧毁 16 辆坦克装甲车。
不仅于此,由于 AH-64D 具备数据链,装备长弓雷达的直升机可以与未装长弓雷达的同型号进行双向数据传输,多机可以组成局域网,1 架长弓阿帕奇可以为多架普通阿帕奇提供火控装订。**在短短 2-3 分钟时间内,一个 6 机阿帕奇小组可以在隐蔽发射阵位向苏军营级装甲单位倾泻 96 枚长弓地狱火导弹,可以编程不同弹道进行攻顶 / 直瞄打击。**长弓地狱火射程高达 9 公里,可以在苏军任意团级以下防空单位包线远界外射击,自带串联式破甲战斗部,可以在击穿坦克顶装甲的爆炸反应装甲后,继续击穿主装甲。其在击穿爆反后的动破甲高达 900 毫米 RHA,这世界上不存在一款坦克去掉爆反之后还有 900 毫米的顶装甲!!!
也就是说,现代战争,也就 2-3 分钟甚至还不到的时间,一个齐装满员装备最新式团级伴随防空武器的苏军坦克营就被全歼了,被打的毫无还手之力。
在 90 年代后期的对抗演习中,装备长弓雷达的 AH-64D 6 机小分队与更大规模的普通 AH-64A 阿帕奇进行对抗,由于装备了长弓雷达,可以躲在树冠后面探测,相比于 80 年代的普通阿帕奇,长弓阿帕奇的生存能力提高了 7 倍,火力杀伤能力提高了 4 倍。
AGM-114L 长弓地狱火,就是陆军航空兵版本的 AGM-124 胡蜂。美国 90 年代电子技术的发展使得这种一次性发射 N 枚导弹同时打爆 N 辆坦克的科幻武器成为可能。
《装甲核心》的 CG,一发大导弹分裂成 N 枚小型毫米波反装甲导弹,一次性把 N 个机器人全部锁定清场。对于不了解现代军事科技进步的人来说,这似乎仅仅是科幻镜头。然鹅,对于苦练如何完爆苏军大纵深的 90 年代美军来说,这种类似于 BAT 和长弓地狱火的导弹仅仅只是现实而已。
很多人要说了,你这里仍然只是陆军航空兵版本的 “胡蜂” 导弹精神传承,北约有没有空军战斗机可以发射的类似 “胡蜂” 的下一代反坦克导弹呢?
![](data:image/svg+xml;utf8,)
这款导弹被称为 Brimstone 硫磺石,总体来说就是可以装在空军战斗机上的长弓地狱火。射程 20 公里左右,可以在苏军师 / 团级防空系统射程外一次性攻击最多 24 个目标。
硫磺石可以使用美军的 E-8 战场监视机提供火控信息装订,1 架 EF2000 台风式战斗机可以挂载多达 18 枚硫磺石。
使用硫磺石的北约战机,其的反装甲效能要远远远远强于苏军冷战末期的专用反坦克战机 Su-25T 和 Su-25TM(Su-25TM 使用激光驾束的 AT-16 旋风导弹和微光电视系统,夜间发射距离只有 3 公里,而且一次性只能照射攻击一个目标)。
挂载小牛的 A-10 一次只能锁定并发射 1 枚导弹攻击 1 辆坦克,虽然小牛发射后不用管,可以继续发射下一枚导弹,但是漫长的锁定时间决定了 A-10 一次通场顶多能干掉敌军 3-4 辆坦克;而伴随着第三次工业革命芯片技术的成熟,现代固定翼战机可以同时发射 24 枚发射后不管导弹攻击 24 辆坦克,并且可以使用编程攻顶弹道,对坦克装甲车的压制力不是一个档次的。
当然,由于第三次工业革命以及第 3.5 次工业革命(互联网革命)的西方电子科技大爆炸,单一毫米波导引头的硫磺石对于美军来说已经不是什么先进的装备了。
美军新一代的空射反坦克武器为 GBU-53/B 风暴破坏者,也被称之为 SDBⅡ 二代小直径炸弹。这种制导炸弹还不到 250 磅,约 93kg 重,可以使用多功能破甲 / 爆破弹头摧毁坦克大小移动目标。GBU-53/B 使用巨大的滑翔翼进行无动力滑翔,实测对坦克大小移动目标的有效射程高达 72 公里!!!
GBU-53/B 风暴破坏者使用 IMU 微惯导配合双向卫星数据链,可以人在回路制导。由于使用最新式的芯片技术,其在那么小的空间里螺蛳壳里做道场,硬是塞下了三模导引头——非制冷红外热成像(非制冷 FPA 焦平面成像)+ 毫米波雷达 + 半主动激光制导。几乎无法被干扰。
1 架 F-15E 攻击鹰可以携带多达 28 枚风暴破坏者,一次出击就能毁灭一个坦克营的苏军。
风暴破坏者巨大的宽视场非制冷热成像导引头,一架 F-15E 或者 F-16 就可以使用风暴破坏者在苏军 / 俄军集团军级防空系统的射程外(83 年苏军集团军级 SA-11 山毛榉对中空 F-15 级目标的射程远界大概为 35 公里,21 世纪的俄军 SA-17 灰熊对同类目标的远界大概 50 公里)向一整个营的苏军泼洒无法被干扰的死亡之雨。
大家可以发现,无论是美军 / 北约还是电子技术落后的多的苏军,冷战末期由于技术进步,反坦克都往导弹和制导炸弹方向走,已经不强调机炮反坦克了。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作为机炮平台,使用高展弦比平直翼的 A-10 由于速度过慢,在苏军新一代师团级防空武器(道尔、通古斯卡)面前生存能力过低,而在冷战末期已经几乎成为了无用的废物。
美军 80 年代末的下一代 CAS 和浅纵深打击战机 A-7F,89 年首飞,使用 1 台 F100-PW-220 发动机,一门 20mm 火神机炮。
这款超音速版本 A-7 强击机可以挂着接近 8 吨弹药在 15 秒内从 400 节加速到 550 节,接近战斗机的加速性能,并且可以拉高速 7g 转弯,极速为 1.2 马赫。面对苏军先进的师团级防空武器,其的生存能力要远远胜过落后缓慢的 A-10。
讽刺的是,由于作为一款更稳定更大威力的机炮平台,当年正是 A-10 的规模化服役把空军原本速度更快的强击机 A-7D(只有 20mm 火神炮)挤去了空中国民警卫队。而随着精确制导武器的铺开服役,A-7D 的改进型 A-7F 却用来取代 A-10。
某种意义上来说,A-10 是 1991 年海湾战争中获益最多的战机。本来美军已经预计在 90 年代初将生存能力不足的 A-10 全部退役,没曾想这款生存力低下的战机在海湾这场满级玩家屠幼的游戏中大放异彩,硬是将自己这款老掉牙战机的命续到了现在。
![](data:image/svg+xml;utf8,)
最后继续黑一下 Mi-28 浩劫
Mi-28N 外形类似于 AH-64D,装了头顶的毫米波雷达。
但是毫米波雷达还算好造,装在导弹上的一次性小型化毫米波导引头和 IMU 惯性导航芯片可不是苏联技术能搞得定的。所以装了毫米波雷达的 Mi-28N 只是个似是而非的东西,和 AH-64D 长弓阿帕奇根本无法相提并论。
Mi-28N 最有意思的是这玩意的反坦克导弹是 Mi-24 上的 9M114(北约编号 AT-6 螺旋)的改进型号 9M120“攻击”(北约编号 AT-9)。这玩意居然还是 SACLOS 导引的,类似于美军陶式这种 70 年代初服役的坑爹货,一次性只能攻击一个目标,而且需要引导员全程把十字线压到目标上导弹才能击中。
你又造不出长弓地狱火这种微惯导 + 毫米波导引头反坦克导弹,装模作样给直升机装毫米波雷达,又没有配套导弹,继续用沙雕 SACLOS 导弹,这不就是没有牙齿和利爪的老虎,这样有毛用啊???
阿帕奇的长弓地狱火发射后不用管,打空弹槽后就可以跑路了,而 Mi-28N 要一直傻傻地待在通视距离持续引导,射程也不算远,也才 6 公里,而且一次只能攻击敌人一辆坦克。敌人完全可以趁着这个时间一发防空导弹把米 - 28 打下来。
美国陆军 1989 年开始评估测试的师属野战伴随防空——厄利空 MIM-146 阿达茨防空反坦克系统,使用激光驾束导引,射程 10 公里,导弹速度 3 马赫以上。要是 Mi-28 傻傻地悬停在 5-6 公里外用沙雕的 9M120 弱鸡导弹一次一发地向美军坦克射击,9M120 的平均速度也就 1 马赫出头,第一枚还没有攻击到美军坦克,Mi-28 就被阿达茨凌空打爆,9M120 失去导引立刻变成无头苍蝇,呵呵。
Mi-28 的装甲面对北约 20mm 火神防空炮还算凑合,面对阿达茨这种 152mm 弹径,连主战坦克都能打得穿的威力,那也就跟纸没有区别。
米 - 28 只有皮够厚,其他导弹、雷达以及热成像仪全都是垃圾,难怪国际军贸市场面对阿帕奇的竞争卖都卖不出去,呵呵。
还是那句话,人家美帝北约都用微惯导芯片配合 FPA 焦平面热成像仪和毫米波雷达制导,你苏联还在用 SACLOS。你用 SACLOS 你根本没有资格来参加这个会啊!
在 70-80 年代,美军的车载重型反坦克武器主要是 152mm SACLOS 导引的陶式反坦克导弹。SACLOS 导引么,大家都知道,精度还是可以的,操作也简单——把瞄准十字线持续压在对方坦克上就行了。但是问题就是需要持续导引,不能发射后不用管,而且一次性只能引导一枚导弹打一辆坦克,敌人一炮把你吉普车炸翻了,导弹立刻变成无头苍蝇。
为了防御 SACLOS 导引的陶式反坦克导弹,一款被称为 “窗帘” 的干扰系统于 80 年代后期开始在苏军进行测试。这款干扰系统有着一个更为形象的名称——“红眼睛”。
其可以通过红外射线干扰 SACLOS 导弹的红外测角仪(追踪陶式尾部的二氧化碳红外激光信标),从而使得 SACLOS 导弹弹道解算错误。其还自带激光报警系统,一旦检测到半主动激光照射,就开始报警并拉烟。
当然,对于冷战末期的美军来说,采用 60 年代末 70 年代初制导技术的陶式导弹是一种趋于过时的东西。
冷战时双方阵营都出现 吃大户 的现象。
美国解决了自己被吃大户的问题,苏联没有很好地解决。
苏联的体系是一个计划经济,相当于一个总装车间,加盟国相当于零部件生产厂,生产好零部件后,在总部进行组装,再分配到各个加盟国。
美国是构建了一套自己的金融和贸易体系。刚开始的时候是以美元金本位为依托,实现各盟国之间的贸易。
初期的时候苏联的计划制度其实并不占下风,恢复很快,效率很高,在古巴、非洲、印度、东南半岛,苏联都处于扩张态势。而一些加盟国资源不愁买家,零部件不愁销路,日子也过得不错,如朝鲜,50-80 年代人均收入甚至能够超过韩国。
而美元金本位在各加盟国经济恢复后,明显处于吃亏状态。因为美元过硬,导致美国的商品价格高,处于出口的不利地位。各加盟国赚了美元后,有的要求去美国兑换黄金。实际如果真要兑换的 话,美国的黄金储备早就不够了。
到了 70 年代的时候,无论是苏联或是美国,都被盟国吃得够呛。
于是,美国放弃美元与黄金持钩。盟国手上再多的美元也不能再换回黄金。只有购买美国的商品,才能兑现。同时,美国不失时机地推动了美元与石油挂钩。盟国手上的美元也可以去交换石油和大宗商品。这个时候美元被吃大户的风险一下子就转嫁出去了。
与此同时,美国主动改善了与中国的关系,把中国拉进了它的贸易体系,做大了蛋糕。用极少的美元从中国采购大量资源和生活用品(中国 1993 年前一直是石油净出口国)。改善自己国内的民生,缓解了国内的矛盾。
不仅如此,在金融和高科技领域,联合欧洲打压了日本,迫使日元升值,限制日本的半导体市场份额。用强力手段保护了美国高科技产品的市场份额 。至此,美国的贸易和金融地位得以巩固(后来欧元的挑战是 90 年代后的事)。
而苏联就比较悲惨了。
体制改革一直没有成功展开。
俄罗斯作为主体国家,感觉自己被吃大户。不划算。加盟小国一个个过得比自己好。东欧一票国家私下通点西欧,日子很滋润。
这种情况,有人打了一个比喻,就像一个很大的厂子,工人们今天往回拿一个扳手、明天往回掂一桶油,都以为厂子大着呢,拿点东西、占点便宜不要紧。麻烦事都由上面兜着,上面也富得流油呢。最后厂子就干着干着就黄了。
注意:最终是俄罗斯主动抛弃了苏联。
在立陶宛、爱莎尼亚、拉脱维亚三个小国试探性地宣布独立后,俄罗斯立即也宣布了独立。
1990 年 6 月 12 日俄罗斯最高苏维埃宣布恢复主权。
陛下造反了,诸侯,散了呗。
苏联解体后,立刻成立了独联体。
如果独联体能够按以前一样的节奏进行分工,也不致于很快就贬值得一文不值。
真正的问题在于:休克疗法。
独联体各国家急于向欧美集团靠扰,不再接受苏联的标准,而是重新用欧美的标准。原先苏联遗留下来的东西成了废铜烂铁。比如,你这厂子本来按苏联标准生产汽车轮子,但是你现在想按欧美标准生产,那么你的很多设备可能就不能用了,就要采购新设备,然而又面临资金问题,一时半会又没有销路,然后位于俄罗斯的汽车组装厂一下子又没有替代的轮子了。整个独联体于是突然间陷入了混乱。资产严重贬值。
政委一直说,大的国家一般很难被外部击倒,都是自己内部出了问题。
谁能够更快地解决自己内部问题,谁能够更快地改革,谁就处于胜利的一方。
苏联输掉冷战归根结底,还是自己内部的改革出了问题。
首先,就是因为苏联的体制僵化,导致其对待任何计划,都没有一个长远的、有序的规划,反而像是「头脑发热」、「一拍脑袋」就决定的。
拿和美国竞争来说,苏联往往不是为了自己能得到更好的发展,而是为了竞争而竞争,美国干什么他也干什么,失去了自己的战略主动性。
再举个具体点的例子吧,让我们来看看苏联航天飞机计划的失败,从中就能管窥苏联输掉冷战、走向解体的命运。
总体看,苏联航天飞机的一个特点在于,他并没有明确说他们有长期计划,要研制一种可重复的航天器。
苏联整个航天计划中关于航天飞机的部分,更多的是出于「美国人有,我也要有」这样一种很纯粹竞赛中的赌气心态。
苏联在 50 年代的时候,研制过一些类似于航天飞机的东西,但是这个东西第一它是无人的,第二它主要目的也不是用来飞上太空,而是为了飞到美国去丢核弹,所以这更接近于超远程的巡航导弹。在苏联的弹道导弹成熟以后,这些巡航导弹项目全部被砍掉了,于是也就没有什么事了。
上一讲我们提到过,60 年代初美国最早的航天飞机叫 X20 计划,苏联得知美国有这么一个计划之后,马上说决定,也要研制一样的飞机对他进行反制。
但是其实这个时候也算是造化弄人。苏联提出这个计划的时间是 1965 年,而在 1963 年的时候, x20 项目就已经完全停止了。等于苏联是在和一个已经不存在了的对手,进行「关公战秦琼」式的斗争。
航天飞机的研制和苏联之前运载火箭或者载人飞船的研制完全不一样,它不是负责航天器的科罗廖夫设计局设计,而是由苏联的飞设计局,米高扬设计局来研制。
苏联航天飞机的想法其实比美国要激进,美国 X20 是用火箭把航天飞机送上太空,然后飞机自己飞回来。
苏联的航天飞机则是制造一个更大的飞机,大飞机背着小飞机并从高空发射,小飞机上了太空之后,大飞机就着陆之后还能反复利用。这和近几年出现的亚轨道飞行的旅游项目概念相似,重复利用的效率更高。
苏联的航天飞机项目和美国 x20 差不多,也是先研制载人飞行的试验机,然后再研制侦察机,最后研制能够携带核弹的轰炸机型。
结果这个项目也是磕磕绊绊,虽然研制了好几年,到 70 年代,时任苏联国防部长格列维奇也检讨了这个项目,他虽然不像美国当时的国防部长麦克纳马拉,是汽车公司的总裁,但也觉得这玩意太科幻了,花了这么多钱,连第一步的小飞机都没研制完成,更遑论更贵更复杂的大飞机了。
项目终止以后,大飞机什么的研制都宣告结束,惟一已经造出来的是一个有人测试的小飞机,本着不要浪费的原则,小飞机继续高了一下测试工作。当然飞上太空什么就别想了,测试主要的内容就是把小飞机从空中扔下来,然后滑翔着陆,检测升力体设计的科学性。
在试飞中有一个有意思的事情,在设计的时候,为了减轻重量,小飞机的起落架上没有轮胎,着陆的时候靠三个滑橇,像雪橇一样和地面摩擦减速,这必然要产生很大的火花,所以需要一种粘液类型的润滑剂涂在地上。
苏联是怎么解决的呢?
因为苏联从一开始压根就没有怎么想过打赢冷战。
二战刚结束那几年苏联面对的国际形势一片大好:1945-46 年,美国重新回到了孤立主义和自由主义外交政策中,开始 “社会主义改造” 的英国已经无力维持殖民帝国的角色,百废待兴的法国陷入了临时政府的内斗危机,意大利还处于盟军占领中而且纠结着要君主制还是共和国,中国(指 ROC)面临着美援中断和越来越大的内战风险,南斯拉夫建立起了社会主义政权并正在清扫君主制的污泥浊水,希腊的共产党已拥兵数万并寄希望于武装夺取政权,捷克斯洛伐克政府在贝奈斯无可奈何的默许下已经被亲苏派掌握大半,罗马尼亚的民主联合政府在格罗查领导下正琢磨着在勒代斯库被挤走之后怎么把国王也挤走……
结果科巴同志的回应是放任希腊政府在英国支持下围剿共产党,告诉法国与意大利共产党要努力进行议会斗争,抽风一般试图 “加强” 与南斯拉夫的关系,几经波折后选择履行(尽管慢了一点)和国民政府签订的条约。加上战后重建中的苏联国内在 1947 年发生了大规模饥荒,莫斯科无力或者说压根就不想和西方世界进行什么争霸,哪怕西方国家自己把机会送上了门。
当第三国际还在的时候,苏联就已经证明了自己不是世界革命的领袖而是各国党组织的爸爸,成功坑了包括中、西、波、匈、罗、法在内的各国革命路线。现在既然第三国际已经不在,那苏联就可以肆无忌惮地回到沙俄式的帝国主义投机外交中了。
即使是 1949/50 年冷战开始之后,苏联也保持着这种左右横跳的方式,在华约成员与观察员国之外甚少有大的进展。和小约翰可汗说的正好相反,托司机式的遍地开花不断革命论从他失势的时候起就不再吃香,苏联从 20 年代起赖以生存的方针就是求稳与投机,“与帝国主义势力关系正常化”、“用德国和美国人的钱建设社会主义”、“边谈边斗争”这些东西和后来 “发达社会主义” 的自欺欺人,都是苏联对外部世界认知的一个侧面写照。
那么这样的苏联和美帝国主义与其走狗的冷战会胜利吗?或者说,两个投机的新帝国主义之间,有没有 “胜利” 的可能性呢?
至于苏联赖以维持冷战中立场的那套意识形态工具,也逐渐变成为帝国主义扩张与稳定寻求合法性的老调。国际政治中的所谓 “革命” 与“解放”的现实意义变成了秩序(我主导的)、服从(我的领导)与适可而止(基于我的利益),那么这套话术总有不攻自破的时候。
PS:吃过大亏的法共在 1956 年依然选择和苏联站在一起,在四、五共和国之交的政治斗争中惨败。
我认为现在可以议论一下这个题目了。
苏联输掉了冷战;美国赢得了冷战。
这就是冷战的结局。
几乎所有人都是这样认为的。一输一赢,美国笑到了最后。
此后美国骄横跋扈,携冷战胜利之利,不怒自威,号令天下,铁王座之王者。
中国也比较认可这个说法,因为要避其锋芒。
美国人从来没有觉得这个说法有什么问题,因为这个胜利实在是太让人高兴了。
然而,这就是个错觉。
苏联并不是被美国人打倒的,而是因为苏联人不想要苏联了。
更准确地说,是俄罗斯人不想要苏联了。
苏联的土崩瓦解,就是因为俄罗斯人认为自己被这些加盟共和国,东欧国家拖了后腿。
对于俄罗斯人来说,自己是欧洲国家,整个苏联精华尽聚于此,而自己一直在给整个苏东集团输血,为了一个可能永远无法实现的所谓社会主义胜利,牺牲了自己的幸福和未来。
真正想造苏联的反的,就是俄罗斯人。
我们长期以来认为经互会是苏联控制其他成员国的工具,经互会将整个集团打造成围绕着苏联开展经济模式,各个成员国完全不能经济独立,从而加深了和苏联的矛盾。
其实这个认识是不全面。
比如说现在的欧盟,在某些方面实际上和经互会是非常相似的。
整个欧盟的龙头就是德法,德法主导了整个欧盟的经济,其他成员国的经济模式其实也是比较单一的,欧盟体制的国家,现在如果离开了欧盟,一样不能经济独立。很多欧盟国家甚至于连农业和工业制造能力都没有。而欧盟完全没有要垮掉的意思。
经互会的核心是苏联,苏联的核心是俄罗斯。而俄罗斯人觉得自己最吃亏。
为什么围绕着苏联建立的经互会,让俄罗斯人感到厌恶?
因为俄罗斯人认为经互会事实上给予俄罗斯人的利益,远远比不上俄罗斯人输出的利益。
为了照顾整个苏东集团,俄罗斯人一直是执行计划经济,虽然说不愁吃不愁穿,但是吃不好穿不好,不能敞开喝伏特加,不能人人有小汽车,不能随随便便去海滨度假。
俄罗斯人为了苏联,付出的太多了。
这种思想,在我国的一些沿海富裕地区也可以发现。
我国沿海富裕地区的一部分人反感转移支付,认为自己的富裕就是自己努力打拼的结果,和内地没什么关系。
俄罗斯人也是这样认为的。
俄罗斯人的教育文化程度最高,工业门类齐全,俄罗斯人创造的财富是最多的,然而这给俄罗斯人带来了什么?
如果没有了苏联,那么俄罗斯人的生活会是什么样子?
以俄罗斯人的聪明才智,俄罗斯的丰富资源,俄罗斯人的工业能力,完全可以成为欧洲最富裕的国家,而且,甩开了苏联这个包袱,俄罗斯就此融入欧洲,成为欧洲国家的一员,那么俄罗斯就走上了康庄大道。
一直到今天,俄罗斯人也并不认为苏联解体完全是错误的,普京也直言不讳的这样认为。
俄罗斯人为苏联付出的太多了,俄罗斯人就应该为自己活着。
当俄罗斯人不想要苏联,并且愿意为解散苏联而付出行动时,苏联就完了。
下面讲一下,苏联的最后一次公投。
1991 年 3 月 17 日,星期日,当天共 1 4857 4606 人走进投票站,为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的命运进行投票抉择,投票率为 80.03%。由于采用的是简单多数,即二分之一计数,只要投 “是” 的票数超过了总有效票数的一半,公决就会通过。最终,76.4% 的有效票认为要保留联盟形式。即使在乌克兰也获得了 70.2% 的赞成率。这意味着在参与表决的共和国中,至少有 61% 的苏联成年公民赞同新联盟条约的苏联。
这个新同盟条约是个什么玩意?
1、将 “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 改为“苏维埃主权共和国联盟”。2、规定“苏联为平等共和国联合组成的联邦制主权民主国家”,“缔约的每个共和国均为主权国家”。3、各共和国保留独立决定涉及本国发展的一切问题的权利,在国际关系中苏联为一个主权国家,但结成联盟的各共和国有权同外国建立直接的外交、领事和贸易关系。4、联盟成员国的相互关系原则是:平等、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干涉内政、和平解决争端、合作互助、诚实履行根据联盟条约和共和国间协议而承担的义务。5、在联盟职权范围内,联盟法律至高无尚;在共和国职权范围内,共和国法律在本共和国境内至高无尚。6、苏联土地、矿藏、水源和其他自然资源均为各共和国所有。
这就是实质上废除原来集权的苏联,建立起来名义上有个 “空壳” 的苏联,但是实际上各自独立的主权国家。这是在加速苏联的解体。因此,得到了 76.4% 的赞成票。
1980 年,苏联经济实力达到美国的 2/3 以上 (如果考虑到通货膨胀因素,1980 年苏联的国民收入比今天的俄罗斯联邦大概要高 10 倍以上,即使加上独联体其他国家的产值 (这些国家国民收入总和还没有俄罗斯多), 这一比例仍然是极其惊人的),由于人口略多一些,人均数字为美国的 60% 弱。
这是根据《苏联基本数字手册》,时事出版社 1982 年版,作出统计数据得出的答案。
这是整个苏联的经济实力,而整个苏联加盟共和国的经济发展极不平均,这其中俄罗斯人所创造的财富占据了多少?
按照俄罗斯人的看法,如果把俄罗斯单列出去,俄罗斯人的收入水平并不比美国人差。
作为苏联的中坚力量,如果俄罗斯保持基本立场,坚决维护苏联体制,愿意为了苏联继续作出贡献,那么苏联解体的重大因素是可以排除的。
戈尔巴乔夫在当选苏联总统之前,就一直扬言要搞民主化改革,改变社会的方向。推选出他上台,就是废除苏联的想法已经无法遏制了。
一些人始终坚持认为是美国搞垮了苏联,又有的认为是苏联上层搞垮了苏联,认为苏联人民是愿意保留苏联的。
所以我说这个问题现在可以讨论一下。
这些人始终没有搞明白苏联解体的真正原因,其实是苏联的利益分配方案出了重大问题,尤其是俄罗斯人最不满意。为了维护整个苏联的利益,俄罗斯人认为自己吃亏了。
外部压力并没有完全影响到苏联,整个苏联的政治经济运转并不是不能维持下去,整个 80 年代苏联人民的生活水平实际上不差,这些数据都可以在网络上查询。
连处于经互会末端的朝鲜,在 70 年代超过韩国,80 年代和韩国生活水平持平。
在苏联解体前,美国和北约集团和苏联处于竞争态势,大体上依然保持着实力相差无几的状态。美国既没有在军事上战胜苏联,也没有发动过有效的经济进攻,双方各自在自己组建经济圈里各玩各的经济游戏。
苏联领导人最大的问题就是没有充分照顾俄罗斯人的利益,或者说是俄罗斯人不再愿意为了苏联而付出更大的代价。苏联解体最大原因,其实就是苏联人已经彻底厌倦了苏联僵化的体制,民众要求改革的呼声促使苏联上层必须要为此做出改变。没有民众的支持,单靠苏联上层怎么可能搞出违背民意的事情呢?
苏联解体后出现的剧烈变化,是苏联人包括俄罗斯人始料不及的,谁也没有判断到最后会变成这个样子。
现在我们转变一下思路,如果欧盟解体了,会是什么样子?
如果你仔细观察一下美国对待欧盟的态度,尤其是特朗普看待欧盟,是不是和当年看待苏联一样?
比如说,欧盟因为新冠疫情等各种问题,面临严重困难,内部利益分配机制出现维持不下去的情况,欧盟就此解体。那么,中美俄日等国会不会蜂拥而上,一起哄抢欧盟的财产?尤其是荷兰的那个光刻机厂,会不会因此打一架?德国宝马、各大制药厂、空中客车等等,中美都会立即想办法收购?欧盟各国的生活会不会因此一落千丈?
不要觉得这就是笑话,是绝不可能的事情,经济共同体的脆弱性就在于经济本身就是不牢固的联盟,商人同盟的前提就是有利可图。
苏联在外部军事政治经济压力巨大的情况下,仍然没有避免解体。
因此,要保障社会各阶层的利益分配,才是长治久安的办法。
接着上面的话题,继续说。
现在普遍对于苏联解体前的的状况认识不清,始终认为苏联在八十年代已经完全陷入了困境,经济很差,腐败普遍,陷入阿富汗战争,最后人民不堪重负,只能选择解体。
这个认识是错误的。但是,这个认识又是众所周知的。
因为,当时整个世界需要形成这么一个认识,以取得所有人的共识。
事实上,苏联当时的经济并不差,现在有各种数据在支持这一论点。
那么认识的偏差是怎么形成的呢?
就是上面的最后一节提出的问题,苏联的利益分配方案出现了问题。利益不够分了。
俄罗斯人认为自己的利益被其他加盟共和国和东欧国家拿走了,其他人认为俄罗斯人拿走了大头,自己只是在喝苏东集团的汤汤水水。
为什么整个苏联集团不能很好的分配利益?
因为整个集团是以计划经济的模式在分配利益,而不是按照市场规律以多劳多得,贡献大小的方式在分配利益,如何把握好分配的尺度,掌握分配权的人随着苏联势力的不断扩大,已经失去了掌控全局的能力。
不患寡而患不均。
这个均,就是要人人有份。但是实际上,做不到这一点。
社会主义是欧洲哲学体系里面诞生的东西,马克思提出了理论,但是马克思并不知道具体应该怎么实现社会主义。
因此列宁率先在俄罗斯搞出了列宁主义,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系统化的社会主义实践方案。而当时的俄罗斯一方面是城市资本主义,农村还是原始的农奴制度。因此列宁主义的特点,就是要强调集体主义,以适应本地的人文环境。由此,列宁的社会主实践就打上了很深的俄罗斯烙印。
中国后来发展社会主义的时候,马上就意识到,苏联的社会主义经验是不可取的,因为中国是小农经济,集体主义只能在一个大的范围内实施,在具体到单位的时候,要能够允许一定范围的自由化。
中国可以修正目标,而且拒绝进入到苏联的分配模式里。当时我们很清楚地知道,这种搞法是要把大家都拖下水,因为以俄罗斯社会环境形成的社会主义分配方案,最终必然会走向失败。这也是中国最后彻底和苏联分道扬镳的原因。
但是苏联只有这一条路可走,最后造成了整个苏联集团内部矛盾重重。
怎么才能解决问题?
实际上,大家都看清了,只有分家。苏联的社会主义模式只考虑了社会主义革命,但是一直没有找到如何相对比较公平的利益分配方案。而集团内部的人,都在眼巴巴看着莫斯科怎么多拿出一点。
俄罗斯人凭什么要同意不断地在自己身上放血?不管俄罗斯是不是真的放干了血,但是俄罗斯人就是这么理解的。谁都想吃最大的那块饼。
因此,苏联的灭亡实际上是一个时间问题。而中国为什么要彻底和苏联决裂?就是因为有人很清楚地看到了这一点,必须远离这个泥淖。
苏联的利益分配方案无法继续执行下去,导致苏联解体,这和美国北约集团有多大的关系?
美国和苏联是一种竞争关系,敌对只是存在于意识形态,双方从未发生直接的军事对抗,由始至终美苏双方都在尽量保持克制,任何人都不能挑动双方打起来。
因此,当苏联解体以后,美国马上跳出来大声说:“我赢了,我赢得了最后的胜利。” 实际上有远见的人非常清楚这是怎么回事,该怎么利用美国获得胜利后的喜悦。
苏联解体后,欧洲马上就承认美国的胜利了吗?
很多人以为是,如果真是这样的话,欧洲就应该立即融入到美国主导的经济模式,由美国来主导欧美的利益分配。
然而实际上,欧洲立即甩开美国,并没有解散《布鲁塞尔条约》成为美国附属。反而
1991 年 12 月 11 日,欧共体马斯特里赫特首脑会议通过了建立欧洲经济货币联盟和欧洲政治联盟的《欧洲联盟条约》
美国如果真的取得了伟大成功,欧盟有什么胆子这么做?
而美国一直对于欧盟耿耿于怀,千方百计想要搞破坏。
欧盟并不害怕的美国的原因,就是欧盟并不认为美国是一个胜利者。当然,表面上,有些话也就用不着较真,你喜欢就好。
当时的中国也立即开始了布局。随后就有一首歌曲《春天的故事》
为什么是春天?
春天是一个万物复苏的季节,是朝气蓬勃的季节。
苏联倒下了,实际上并没有站出来一个更加强大的美国,因为美国并不是胜利者。
苏联只是一个时代的结束,新的时代开始了。尽管当时的世界还很混乱。
掌握知识有着丰富政治智慧的人在忙着书写新的篇章,另一些人在忙着歌功颂德。
一直到今天,而我想说的是,你高兴就好。
我是个认真的人,所以在点赞率一路高升的情况下,依然要继续更新。
这个章节给大家说一说什么是胜利。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者,举世公认的有四家。
美国、苏联、英国、中国。
对不对,我说的没错吧。
然而,就当时的世界各国来说,是不是认为这四个国家共同拥有了二战胜利者的待遇,或者说得到了所有人的承认呢?
中国成为一个被世界各国尊重和拥有胜利者光荣的国家,实际是在抗美援朝战争胜利后,硬抗联合国军打出来的地位。
二战胜利时的中国,仍然是没有多少尊严,也并不受人尊敬,蒋介石除了被美国人利用外,并没有多少价值。
当然,我们自己认为很了不起,但是别人并不这么看。
你也可以硬拗中国当时和美国的国际地位一样,那就是开心就好。
英国也是胜利者,但是伟大的日不落帝国呢?
1947 年 6 月,英国颁布《蒙巴顿方案》,实行印巴分治。 同年 8 月 15 日成立印度自治领。1950 年 1 月 26 日宣布成立共和国,同时成为英联邦成员国。
英国胜利的伟大光荣,就是在 47 年丢了印度。英国的殖民体系土崩瓦解。
英国的胜利一钱不值,万里江山拱手他人。
苏联的胜利那就不一样了,东欧各国,铁索连江,共同守护苏维埃,自愿加入经互会,让苏联来给大家分配利益。
美国的胜利更不一样,大西洋太平洋,两洋尽归己手,驻军韩国日本占住东亚,驻军西欧,建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更了不起的是
1944 年 7 月 1 日,44 个国家或政府的经济特使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的布雷顿森林召开了联合国货币金融会议(简称布雷顿森林会议),商讨战后国际货币体系问题。
布雷顿森林体系是以美元和黄金为基础的金汇兑本位制,其实质是建立一种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基本内容包括美元与黄金挂钩、国际货币基金会员国的货币与美元保持固定汇率(实行固定汇率制度)。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的运转与美元的信誉和地位密切相关。
这是以美元为中心的利益分配方案。进入这个体系,就是奉美国为王。美国可以给大家来谈钱的分配问题。
当时也就是 44 年,其实有两套方案,一个是怀特的,一个凯恩斯的。
凯恩斯是英国代表团团长、经济学大师,凯恩斯这个人大名鼎鼎,个人威望远胜过怀特。但是,大家一致表示忠心的是谁?
拥护谁,谁就是王,就是最终的胜利者。
二战四个胜利者,真正可以上称的,算数的,就是美国和苏联。这两个都有资格给弟兄们分钱。
中国和英国,当然是胜利者。你要高喊蒋介石万岁,丘吉尔万岁,那就随便你。
我这里比较讲究实惠。
苏联灭亡以后,美国的布雷登森林在哪里?
欧洲立即开干,欧洲兄弟自己挣钱自己分,连英国都加进来。欧元,大家听说过没有?
从此欧洲人分钱的事情,欧洲人自己做主。
所谓的胜利者,就是曾经的小弟自家躲起来烫火锅,不喊美国了。
这个待遇,实际上就是当年英国的待遇。
为什么后来美国使劲在欧洲搞事?这种内心的怨恨,难道是一个胜利者?
分钱,有资格分钱的就是老大,就是大家公认的王。
苏联能够赢得了冷战才是稀奇。
论经济,苏联最巅峰的时候,也仅仅是美国 70% 的规模。
论政治影响力,看看美国盟友是什么国家,好家伙,基本就是过去侵华的八国联军再次集结。而苏联盟友又是什么水平?除了中国东德捷克,剩下的盟友都是啥水平。而中国又由于底子穷,所以个头虽大,经济实力却不强。
论外交,就更不用说了,毛子的外交就是简单粗暴瞎胡搞。搞了一圈把中国南联盟捷克这样比较强的队友都得罪了,最后不得不干出空降布拉格,和中国发生军事冲突的地步。毛子不管是红色还是白色,它做老大永远会把人心搞散。
论科学技术就更加不用说了,帽子姐科普的非常到位,苏联除了自己大力出奇迹搞出来的某些高精尖黑科技,大部分科技领域都是从欧美日引进的,所以等对苏强硬派的里根一旦上台,苏联的科技就停滞不行了。
论政治制度,苏联建国的时候是非常进步的,无数第一次都是苏联创造的,但是冷战中后期当苏联陷入僵化的时候,欧美资本主义反而吸取了很多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二者此消彼长,苏联曾经的制度光环也暗淡了。
就这个家底,就这个盟友阵营,就这种外交操盘水平,苏联能够和美国对峙几十年还一度占据上风,已经是创造奇迹了。
现代大国的竞争其实非常简单,你大概数一数双方受过系统教育的工业化人口,心理就大概有底了。
苏联最根本的问题就在于两点,第一点是内因,苏联的萌芽发展和壮大,都是由于战争,整个体制一开始就先天发育不良,路线也有点歪掉了,后面一直没有纠正。第二点就是
说的,调门起的太高,而先天不良的底蕴支持不住这样的调门,所以到了后面苏联的宣传就变成了自欺欺人的笑话。
以下内容均节选自(戈地图在 1985),不代表本人意见,引用部分已是原文最温和的部分,更多缓则内容请看原书。
有一个病人得了感冒,去医院看病,结果医生给他开了一份砒霜,吃药后,他很快就死了,大家都很惊讶,他的身体素质很好,当年黑道火拼被砍了半死也活过来了,怎么得了一个感冒就死了呢?
于是大家纷纷研究他到底是怎么死的,有的人认为是当年黑道火拼的隐疾,有的人认为他体制很差,所以连感冒都承受不了,有的人认为他的感冒比想象中的要严重得多,有的人虽然认为吃的药有问题,但是如果你不得感冒,又怎么会吃药,不吃药怎么会死呢?
于是大部分的人认为,他是得感冒死掉的。
来自—(戈地图在 1985)76 章
1986 年中央计委有 2650 人,这些人必须承担苏联各种经济信息的处理,这点人数负担苏联如此庞大的经济信息,根本就不算多,甚至太少了。
可是到了 1988 年,就只剩下 1095 人,超过一半以上的官员被干掉,并且没有补充,剩下的官员也觉得自己很快就会被干掉,并且戈地图拉来了一批莫名其妙,完全没有经验的官员来干活。
1986 年为中央各部门工作的人员 160 万人减少到 1989 年的 87 万人。
这是一场前所未有的对于组织构架的大屠杀,要知道钢铁同志在搞大清洗的时候,官员其实是越来越多的,如果说戈地图对于高层的清洗源于争权夺利,为了保证自己的安全,那么这些即使我们认为计划经济远不如市场经济,但历史证明这好歹是能运行的,如果连计划都没有,连执行的官员都没有,又该如何运行?
所以毫不奇怪甚至理所当然,1988 年苏联经济开始真正地走向崩溃,走向穷途末路。
1988 年末,苏联开始恢复部分配给制,可是到了那个时候,配给制也做不好了,不是没有物资,比如罐头产量依然世界第一,但是没有管理人员,谁去调配物资呢?
唯一值得庆幸的是这些物资保证了苏联解体后苏联人民没有发生大规模饥荒,没有成批成批地饿死,能够让寡头大发横财的同时,没让人民死个几千万,这也算是苏联给苏联人民留下的遗产了。
如果说禁酒令是给苏联经济开膛破肚,军工改革,掐断国企资金链是给苏联经济砍掉四肢。
那么戈地图对于中央计委对各部门的就太夸张了。毁灭性打击,就是拿着一把斧头,从脖子上砍断了苏联经济的中枢神经。
当然我们也要记得,他给苏联经济安排了雷日科夫这种 NC 的大脑。
为苏联经济举行最后葬礼的是,戈地图的最后一招,给苟延残喘的苏联经济在手术台上大放血,不断印钞票!
在巨额膨胀的经济状态下,大肆印钞票,这手段,任何一个客观看待的经济学家看了都会目瞪口呆,这究竟是在治病还是在杀猪?
这五大杀招之下,苏联经济大约的确已经是死了,计划经济的确相当脆弱,这么一点点杀招都承受不起,太弱了,计划经济必须把这个锅给背了,这锅你不背谁背?
计划经济愤怒地说道凭什么我背锅?
戈地图可以这样回答,如果不是计划经济,就不需要转型,不转型就不需要把计划经济毁灭掉,我就不用这么做,我不这么做,那就不会出现这些问题。
这果然是非常符合逻辑,有理有据,令人信服,计划经济无法反驳,不得不连声说道:“我背锅,我背锅。”
至于像是休克疗法 - 之类的,已经是群魔乱舞,经济早已崩溃,只不过是从糟糕走向更糟糕而已。
这真是一位不世出的天才啊,莫斯科大学人杰地灵,苏联人民积了多少功德才能出这么一位天才。
因为戈地图党内斗争实在太厉害了,天纵奇才,钢铁同志用了 10 年确立自己的权威,玉米控和勋章控用了 5 年,而戈地图只用了一个月就确立了自己的统治地位,是的,他只用了一个月,从刚刚担任总书记到掌握权力,他只花了一个月,并在 2 年内清洗了整个政治局。
这也是为什么一头猪放在苏联总书记的位子,苏联也不会有事,起码猪不会瞎搞,安安静静吃饭睡觉,这么一对比,真是对不起,不该侮辱猪的。
来自(戈地图在 1985)第 100 章
看苏联为什么倒下,要看他当年凭什么能够抗衡美国。
是几万辆坦克和核弹吗?是变态的理科教育体系吗?是尖端的航天科技吗?
都不是
能够使苏联与整个西方世界分庭抗礼的,是共产主义信仰。
在南亚的雨林中,在华北的平原上,在大洋的小岛上,无论你是谁,只要你信仰共产主义,致力于消灭资本家,消除剥削。那我们就是社会主义好兄弟,无关乎国家、种族,文化。
这种信仰具有如此强大的力量,以至于许多美国人都自愿把机密情报无偿提供给苏联,只为了共同的信仰,死敌美国的情报系统被苏联渗透了个遍,
美国人搞不懂为什么会这样,认为苏联有控制人脑的技术,这也是为什么红警游戏里会有尤里这样的角色,美国人永远不懂共产主义信仰的力量。
那个年代,苏联是真正意义上的人类灯塔。
可是,当苏联公然入侵捷克斯洛伐克的时候,当苏联与中国在珍宝岛发生武装冲突的时候,当苏联打着社会主义 “平等、自由” 的旗号,对他国进行赤裸裸的侵略的时候,当苏联为了眼前的物质利益向昔日的社会主义同志加兄弟大打出手的时候。
它已经注定要失败了。
因为历史上苏联的科技进步,严重依赖西方。
苏联工业体系和科技真正腾飞是前两个五年计划时期。而巧合的是,这段时间刚好赶上美国的大萧条。美国国内产能严重过剩,大批工业产品挤压,失业问题严重。而苏联正好需要美国技术和工程师,两者一拍即合。美国人将苏联视为新的销售商品、技术输出的重要市场,同时美国的工程师和技术人员也来到了苏联寻求就业机会。
这段时间,美国为苏联日后引以为傲的重工业奠定了基础。
苏联最大的钢铁工业中心 “马格尼托哥尔斯克钢铁公司” 由美国的一家咨询公司(英语:Arthur G. McKee & Company)规划与建设监理。
**苏联也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水电站——第聂伯河水电站,亦由美国方面援建。九台大型发电机,其中五台采购了美国通用电气公司的产品,剩下的由美方工程人员在列宁格勒监督制造。**同时,水电站生产的电力直接供乌克兰最大的钢铁企业 “扎波罗热钢铁厂”。
**同时,美国的 “国际联合收割机公司(International Harvester),援助了斯大林格勒的拖拉机制造业。**早期苏联的拖拉机零件不能自给,直接从美国采购,后来才转为本地生产。
美国的福特汽车公司也与苏联签订合约,在苏联投资建厂,生产 Model A 型汽车,和 ModelAA 型卡车。
![](data:image/svg+xml;utf8,)
美苏争霸期间,航空力量的较量也是重头戏。苏联在冷战期间开发和计划开发的战斗机、轰炸机型号多如星河,而苏联的航空发动机研发,最开始其实也基于在经济危机期间引进的西方技术。
随后趁着西方经济危机,苏联引进了德国的 850p 马力 12 缸 v 型也冷发动机,并在 1931 年根据其设计,完成了 M-34 发动机,m-34 经过一系列改进最大马力提高到了 2000 马力;1932 年苏联又在美国发动机的基础上研制了 m-63,1941 年又在此基础进一步发展研制了 m-82 发动机。
二战前,苏联的钢铁、电力、航空、汽车、拖拉机等机械制造业,基本上都有美国技术、美国专家、美国资本的参与。没有这些重工业基础,苏联是不可能打赢伟大的卫国战争的。
战后,苏联也从德国、奥地利、捷克斯洛伐克等国家带走了大量科技人员和工业设备,如果没有德国科学家的努力工作,苏联不可能那么快就研发出原子弹。一个没有核武器的苏联,怕是根本撑不起来冷战的架子。具体情况可以用英文搜 “Russian Alsos”。随便节选几段英文资料:
Manfred von Ardenne, director of his private laboratory Forschungslaboratorium für Elektronenphysik in Berlin-Lichterfelde,[12] Gustav Hertz, Nobel Laureate and director of the Siemens Research Laboratory II in Berlin-Siemensstadt, Peter Adolf Thiessen, ordinarius professor at the Friedrich-Wilhelms University (today the Humboldt University of Berlin) and director of the Kaiser-Wilhelm-Institut für physikalische Chemie und Elektrochemie (KWIPC Kaiser Wilhelm Institute for Physical Chemistry and Electrochemistry ) in Berlin-Dahlem, and Max Volmer, ordinarius professor and director of the Physical Chemistry Institute at the Technische Hochschule Berlin in Berlin-Charlottenburg, had made a pact. The pact was a pledge that whoever first made contact with the Russian people would speak for the rest. The objectives of their pact were threefold: (1) Prevent plunder of their institutes, (2) Continue their work with minimal interruption, and (3) Protect themselves from prosecution for any political acts of the past.[13] Before the end of World War II, Thiessen, a member of the Nazi Party, nevertheless had Communist contacts.[14] On 27 April 1945, Thiessen arrived at von Ardenne’s institute in an armored vehicle with a major of the Soviet Army, who was also a leading Soviet chemist, and they issued von Ardenne a protective letter (Schutzbrief).[15][16]
Ardenne’s institute was visited on 10 May by Colonel General Makhnjov, accompanied by Artsimovich, Flerov, Kikoin, and Migulin. At the end of the meeting, Makhnjov suggested that Ardenne continue his work in the Soviet Union. Ardenne agreed and put it in writing. On 19 May, Zavenyagin informed Ardenne that the Soviet government had proposed that Ardenne take over a large technical-physical research institute and continue his work. Two days later, Ardenne, his wife, his father-in-law, his secretary Elsa Suchland, and the biologist Wilhelm Menke, were flown to Moscow. Shortly thereafter, the rest of Ardenne’s family and the contents of his laboratory[17] were transported to the Soviet Union.[18][19][20]
而在冷战爆发之后,西方痛定思痛,立即着手建立 “巴黎统筹委员会”,对苏联进行全方面的技术禁运。
事实上苏联能撑到 1991 年已经很不容易了,证明了苏联在很短的时间窗口内(1920s-1930s 和 1940s)吸收了西方大量技术后,依然能够将相对健康的技术造血能力维持几十年,这显然是个了不起的成就。
反对申鹏无端吹嘘苏联生活水平。
说实话,这一套乌托邦式的手法近来颇有泛滥成灾之势,庸俗浅薄,自欺欺人。 请某些人不要再盲目造神、误导信众了好吗?
让历史回归历史,现实回归现实,好吗?
妄言什么 “苏联时代的平民生活,汽车、消费品、时尚产品…… 人家是一样也不缺”。一样不缺?先不说是谁在长年向五眼联盟求购动辄几千万吨粮食?是谁为了筹集买米钱而恐慌性的向世界抛售黄金? 更不用说日用消费品的种类和质量。就说汽车好了:在苏联最强盛的 1975 年,苏联社会流行一篇讽刺性的小品文《啊,汽车》 ,吐槽苏联特权人士利用职权和各种手段,想方设法把公家汽车据为己有。这叫不缺小汽车?
按中国世界知识出版社 1979 年《各国概况》的数据表,1975 年,苏联每千人拥有汽车仅仅 18.6 辆。不要说和西方比,连许多第三世界国家都不如,当时巴西是 54.9 辆,南非是 83 辆,墨西哥是 39.9 辆,更让人吃惊的是,伊朗是 23.4 辆,也比苏联高一截。(已有小将急赤白脸,硬说咱中国的《各国概况》不把南非黑人当人,只算白人,所以汽车数据比苏联好看………… 这算是怒极烧脑吗?)
所以我弄不明白了,申鹏拿小汽车说事,究竟是吹苏联呢?还是吹巴列维王朝的伊朗?
直到 1987 年,按苏联官方《消息报》的数据,拥有私车的苏联人也不过 1000 万,而当时全国有 2.8 亿人口。也就是说,只有 3.5% 的人口有私车。这个比例,比中国宋代地主阶层占全民总人口的比例还低。
1988 年,苏联《真理报》刊登了一些读者来信,“一位读者在信中说,虽说她家每月收入在500卢布以上,大大高于约200卢布的平均工资水平,但他们还是买不起一部汽车;另一位住在斯摩棱斯克的读者尼科利斯卡娅来信质问:“如果连我们这样收入高、应当说从事的工作也比较好的家庭都买不起汽车、录相机、组合音响、个人电脑这类东西,谁又能买得起呢?”
高档的民用消费品,不仅数量少,质量更是差得不可想像,苏联工业连彩电都造不好。1987 年苏联最受欢迎的杂志《星火》周刊这样打脸:
“我们的电视工业还不能生产彩电,难道还需要什么进一步的证据来证明这一点吗?彩电生产线应该停产,应该公开承认我们的技术还不足以生产优质或安全可靠的彩电。”
《星火》周刊为何这样自黑?因为苏产彩电简直成了对人民群众的 “大杀器”,从 80 年到 85 年就因彩电爆炸引发 1 万 8 千多次火灾,死亡和重伤 1400 多人,被嘲笑为 “苏联彩电更应该送给敌人”。
一个消费品、时尚产品真正丰富的社会,是不会出现专供特权人士、高干家属享用的 “小白桦树商店” 的。
苏联群众到底过的什么日子,一位长期在苏联生活的日本女性以家庭妇女的视角,深入细致的接触过苏联社会生活的日常消费、就学、公共服务、医疗等方方面面,将她的切身体会写成一篇长文,1973 年被我国《参考消息》转引连载。此时正是苏联强盛时期,勃列日涅夫时代。
下面就挑选其中几篇以飨读者,先声明:这个小日本毕竟是家庭妇女,所以难免琐碎啰嗦,但强在丰富全面,用点点滴滴还原出苏联生活的原貌,只要你认真看完,就会发现里边大量细节切实可信,绝非向壁虚造,那些脑补日本处于苏联敌对阵营,所以文章内容必是 XXX 的朋友,请自动出门左转。
铃木俊子:《谁也没有写过的苏联》(二)
靠进口物资过日子
在世界上第一个发射人造卫星的大国苏联,市民的消费品却少得惊人。
洗衣机用的肥皂粉很少有卖的,偶而出售,买的人就人山人海,一刹那间就卖光了。还有速溶咖啡,已有一年半不上市了。我们平时使用的杂货根本没有,即使有了,质量却很差,而且价格也很贵。因此,住在莫斯科的外国人几乎全都以个人名义从欧洲进口食品、杂货、衣服和家具,靠这个办法生活。我们也是这样过日子,靠从日本或伦敦买日本食品,从哥本哈根买杂货、罐头、干菜、食品,从日本买衣服。
最苦的是买不到消耗量大的卫生纸。家里存货一用完,就是走遍莫斯科也找不到,没有办法,只好用纸餐巾来代替。
从外国寄来的东西,除书籍以外,都不象日本那样,只要付了海关费就会把东西送到门口。在莫斯科的外国记者和家属能不能维持一定的生活水平,完全由苏联海关掌握着;对海关必须恭恭敬敬,逆来顺受。即使事情叫人非常生气,可是一争吵就一切都完了,我们总是吃亏,他可以随便提高关税,有时他还可以把好不容易才寄到的东西扣着不给,或者退回去(锣:海关虽可恶,但对外国人还不失大国志气)。
日本人学校
在莫斯科有一所日本大使馆附设的日本人学校,实行从小学一年级到中学三年级的义务教育。
这所学校是在日本外务省的关怀下于一九六七年十月开办的。莫斯科住房还很紧张,当然很难借到带校园的房子用来做学校。
我在日本时曾经认为苏联是 “儿童的天堂”。其实,只有特殊天分的孩子(例如在音乐、绘画、芭蕾舞、体育等方面有特殊天分),才能够在有特别设施的学校里免费学习,而大多数普通家庭的孩子连自己的学习桌子都没有。在这样的环境中,我们拼凑办公用具,备齐学习用品,实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还有一个需要钱的原因,就是学生使用的椅子、桌子、黑板等大的东西直到铅笔、橡皮、蜡笔、纸张,样样都必须从欧洲进口。不用说教科书,连参考书都要耗费几个月的时间从遥远的日本寄来。在莫斯科要么根本买不到东西,要么价钱昂贵得吓人。
课程中最难教的是理科,因为几乎完全不能进行实验。总之,买一只试管,不但要办极麻烦的手续,花很长的时间,而且也不是随时都有的。买实验药品就更加困难。还因为苏联是北方国家,植物和昆虫都很少,没有办法,只好从日本买来图鉴,用画或照片来让学生掌握花草昆虫的概念。
练习写字除去眷清以外都不能用白纸,而拿不用了的塔斯社新闻稿的背面来做练习。需要材料的缝纫和烹调课,在原则上是不教的。
在孩子身体的发育上,最大的问题是体育。没有运动场,买不到运动服、运动鞋、游戏用具,什么都没有。老师和家长对此都很苦恼。二、人民群众的真实生活莫斯科市民的生活
回国以后经常有人问:“在莫斯科的生活怎么样?”
住房情况:现在的勃列日涅夫政权提出的目标是,“一九八○年以前达到每个国民平均住九平方米的房子”。
然而,实际上房荒相当严重。
我认识的苏联人中,对住房情况不发牢骚的人是极少有的。不等上十年就不可能搬进一个单元的公寓房子去住,有个妇女因此去申请合作社住宅,却要先交一百二十万日元的预付费(锣:折合 3000 卢布,约合一个苏联工程师两年收入),她为筹这笔款历尽了千辛万苦。有一对青年夫妇,因为婆婆占了隔壁房间,自己只好挤在一间狭窄的房里过着不方便的生活。有一对中年夫妇因为房间窄小,假日即使落雨下雪,也要出去解闷消愁。诸如此类的例子还很多。一般群众对住房的苦恼,回顾日本大城市里的情况,我颇有切身之感。
我感到有趣的是,在马路拐角的墙上,同招工、求职的广告混在一起,贴有换房的广告。
这里所说的住房,全是指公寓的房间,莫斯科郊外就是另一回事了。和日本一样,独门独院的住房在市中心一家也没有。在莫斯科中心地区,大多数人都是三家分住日本所谓三间一个单元的公寓房间。当然,厨房、厕所、浴室等设备是公用的,苏联人对一户一单元的公寓是非常羡慕的。
如果住的都是双职工,晚饭时刻公用厨房就十分紧张,谁也不能随意使用,得排定次序。这天排在最后的一家,在轮到自己做饭之前只得呆在狭窄的一间房里,什么办法也没有,所以,为了健康也得出去散步。在严冬的夜晚八、九点钟的时候,常常可以看到穿着防寒服装,牵着幼童在散步的夫妇。
服装:苏联人穿得如何?现状是只有对衣着最敏感的青年一代在尽一切努力进行打扮,似乎还远远不是轻松地就能买到衣服的时期。
儿童袜子、连衣裙和大衣缺货已经完全 “定型” 了。缺货的情况甚至在逐年加剧。新生婴儿的内衣、幼童的罩衫等也都缺货。这成了百货店中顾客和店员每天争吵的火种。为什么这样缺货呢?因为童装比成人服装利润少,所以,缝纫工厂也好,供应布匹的纺织工厂也好,每年都在减少儿童用品的生产。 谁也没有写过的苏联(三)
十八岁以下的孩子穿的服装,一九六六年售价二万一千六百日元(锣:约合 54 卢布,苏联平均月工资 114 卢布),而一九六八年提高到二万六千日元(65 卢布)。学龄儿童服从九千四百日元上涨到一万六千日元(40 卢布),幼儿园儿童的裤子从一千日元(2.5 卢布)上升到一千四百八十日元(3.7 卢布)。价格都提高了。
名叫 “儿童世界” 的百货店离我家比较近,所以我常常去。在服装部,顾客比商品还多。
在莫斯科,所有街道的拐角处都有旧货店,在这里既可以卖掉用不着的衣服,也可以买到想要的东西,总是乱哄哄地挤满了顾客。
我在散步的时候,偶然发现了当铺的招牌。接踵而来的人们拿去典当的东西有毛衣、大衣、西服等等。间或也有拿着毛毯的人,但主要是衣服。
伙食:菜店里整年只有土豆、胡萝卜和洋葱。此外就是干菜、罐头之类;水果,除苹果外,都是在极短的一段时期里才能买到,而且数量很少。
肉铺里的羊肉和牛肉,不知什么原因,颜色乌黑乌黑的,引不起食欲。
鸡蛋也不那么丰富,一旦脱销,市场上马上就多少天也看不见,买不到。价格贵得吓人,折算成日元是五十二日元一只鸡蛋,简直骇人听闻。
食品加工和冷藏技术落后,而且运输食品的工具和仓库也很少,腌制品非常多。蔬菜也好,肉、鱼也好,什么都腌,而且非常咸。
这种吃东西习惯,当然会引起人生病。冬季,严寒也起作用,于是高血压、心脏病恶化的人很多。每天清晨,出动的急救车,引人注目。街道的诊疗所整天都超满员。一过了中年时期,诉说身体垮了的人意外地多。这也不能说和伙食习惯无关吧。要设法改善营养,推进正规的伙食运动,只要苏联农业不发展,恐怕是很困难的。采购镜头
增产消费物资是历届苏联政权的口号。据说新五年计划(一九七一年到七五年)也是把重点放在消费物资的生产上。但是,我在莫斯科生活后,根据自己为消费物资的极端不足而苦恼的经验,甚至留下了这样的印象:再庞大的预算也得被俄国的大地吞没,怎么也用不到最基层。
寻找玻璃杯:因为玻璃杯不够用,我多次到距离公寓一站多路的店里去看看有没有货,但总是没有。
有一天,我又想起这件事,就出了门。俄罗斯的冬天,下午四点钟街上就暗沉沉的了。我一出门,仍到那家餐具店去。店里挤满了人。我赶紧向排在队尾的老大娘问:“买什么?” 她告诉我是 “玻璃杯”,我就站到队尾。
店内挤着在零下十一度的冷空气中走来的、穿得鼓鼓囊囊的人,和上下班高峰时刻的车辆一样混乱。多少个小时也要等。
店员懒懒散散的工作作风进一步加剧了排队现象,
在这家餐具店里,许多顾客都在极不愉快的超满员的人群中等着,而两名女店员虽然意识到顾客不耐烦的气愤眼色,却照旧互相开玩笑,把工作搁在一边。奇怪的是顾客中谁也没有提一句意见。我站了三个多小时,好容易才买了二十只二百日元 (0.5 卢布) 一只的玻璃杯。我在晚间冻得溜滑的路上走着,提心吊胆,唯恐跌跤。当我拼命走到家时,尽管天气相当冷,却已经浑身是汗了。
在药店:我们在一九六六年秋季来到苏联,当年冬天,孩子得了流感。在莫斯科,除了从一九六八年到六九年的冬季流感流行的时候以外,没有感冒的疫苗,市民非常苦恼。我们和市民一样,象原始时代的人害怕大自然的威力而进行祈祷一样,只有祈求春天到来。我们吃了这回苦,以后就想尽一切办法在手头准备了常用药品。
五日制和星期六
作为革命五十周年的礼物,实行了每周五日工作制。但是,实行五日制以后,到了星期六,商店里混乱不堪。因此,没有工作的家庭妇女和自己能够安排时间的人,都异口同声地说,要买东西就在星期五以前买。、为什么星期六会发生混乱呢?原来这个五日制并不缩短每周的工作时间,而把星期六的工作时间分摊在星期一到星期五这五天了,一天实际工作约八小时,下班就在下午六点以后了,有工作的主妇,就怎么也不能在平日从从容容地买东西,这些工作都挤到公休日星期六去办了。
再说,星期日除去食品店以外,从百货公司直到街道的小商店,凡是和商业、服务业有关的店铺全都休息,所以要在星期六一天里把什么事情都搞完,主妇即使有三头六臂,也忙不过来。夫妇两人合作,分头排队,也因为到处都杂乱无章,办什么事都费时间。
没有办法,工人只好在平日的劳动日向车间 “请假外出”,停下工作来处理自己家里的紧急事务。
一九六八年,各方面都实行五日工作制以后,这种 “请假外出” 的做法就盛行开来,由于工人一天之内离开车间两三个小时到半天而造成生产停顿的现象增加了;据说这种损失,粗略计算一年达十一亿卢布(四千四百亿日元)。 谁也没有写过的苏联(五)
国货和进口货自由市场
在苏联,顾客不经店员同意,不能把商品拿在手里仔细观察。苏联市民走进店来,站在陈列的商品前,问店员的第一句话就是:“这是进口货?还是国货?” 如果店员说 “是国货”,顾客就一眼也不看,立即向第二个售货场走去。顾客的态度如此地彻底,肯定是因为他们过去有了国货简直粗糙得不象样、买了不上算的经验。
我在莫斯科期间,也由于苏联人提出过忠告,所以对苏联货一直敬而远之。但是,也有多少次实在没有办法,只好买了。货色确实差,一用马上就坏。有过这种惨痛的教训,就再也不买了。
在苏联,除去国营商店以外,还有集体农庄市场(自由市场)。我们的公寓附近,和大马戏场并排有一个莫斯科最大的中央集体农庄市场,我常常去。
这里有和国营商店不同的气氛。
蔬菜、水果、直至花草,自由市场的价格高,质量却是国营商店所不能比拟的。自由市场的苹果,只只大得喜人,擦得光亮鲜艳。街上店里很少看到的鸡,这里随时都有,牛羊肉也非常新鲜。
在自由市场上,卖货人向顾客打招呼,把商品装进顾客的篮子里,这种服务态度和国营商店的营业员冷冰冰地板着脸,毫无服务精神的情况相比较,简直叫人感到这是不同的两类人。因此,价格虽然比市面上的高得多,自由市场却总是生意兴隆。
到了临近五一节和革命纪念日这样的大节日的时候,这个自由市场的销售情况就更好。到自由市场来卖货的集体农庄庄员口袋里装满了钞票,兴高彩烈。(锣:自由市场商品售价比国营店贵一倍以上)
漂亮的煤气灶
我们到莫斯科以后,买了苏联造的自行车,这是我们的第一次失败。在第一个冬季将要过去的三月下旬,在由于运动不足而苦恼的孩子的苦苦央求下,我们在运动用具店买来了自行车,只在院子里骑了半天,链条就脱落了。请看院子的人给修了一下,可是,轮胎的气门螺丝又松了。苏联有一种制度:卖货的商店绝对不管修理,东西出了门绝对不给退换。这辆自行车的修理厂是指定的,离莫斯科市中心有几十公里,所以终于没有拿去修理,孩子的梦想也就付之东流了。
我们没有从日本带来座钟,谁料到竟因此买了三只。用卢布买的一只和在美元商店买的一只不久就不走了。修钟也和修自行车一样,要在指定的地方修理。一次,我带着有毛病的钟去修理,那里已有人排了一字长蛇阵。我一看这情况,索性就回来了。
看到这么多不好的东西,我甚至觉得苏联在产品出厂的时候也许没有检验这道工序。每遇街上买来的东西很快就坏了的时候,都加深了我的这样想法。买了一只水壶,也是才用一个半月,壶嘴就掉了。电灯泡平均三个星期就有两个断丝。
最使人恼火的是煤气灶。旧的坏了不保险,所以带着申请信,到管理处去申请换新的。因为听人说,新造的煤气灶比现在那种粗糙得象铁块的多少好些,所以抱着希望等待着。后来煤气工和监工运来了笨重的煤气灶。他们立即动手,拆下旧的,安装新的。我问:“这是苏联造的?” 监工心不在焉地回答说 “嗯”。我有点放心不下,因为有客人来,我就走开了。客人走了以后,工程还没有完结,不管那个工人怎样努力,因为各部分的螺钉孔都错开两三毫米,所以螺钉怎么也拧不上。从这天做晚饭起开始使用,煤气灶就每天都出毛病。我非常气恼,心想,这下子二万四千日元(60 卢布)算是白花了。
四 、服务状况排队的末尾
在苏联,商店、公共汽车、电车等交通工具,乃至包括餐厅在内的服务部门,排队成了正常现象。在莫斯科经常听到的对话是:“谁排在最后?”
我对大量浪费时间的商店排队总是感到烦恼,如果是因为人力不足而店员减少,那么从物质方面补救,普及自动售货机不就行了吗?
我认为比这种物质上的缺陷更严重的还是精神上的缺陷。目前状况是,店员神气活现——喂,我卖给你啦。顾客则低声下气——“多谢多谢,您卖给我了”。上餐厅吃饭就象去讨饭吃,上理发店也象去请求给梳整头发。顾客这样拥挤,排了长队,但是,店员绝不会主动地加紧干活,店主任也绝不会考虑怎样使一早一晚商店的高峰时刻把货顺畅地卖出去。 谁也没有写过的苏联(七)
生病
总的说来,我觉得莫斯科的医生的水平不能说是很高的。
不知道是幸运还是不幸运,我们家没有找过牙科医生,可是邻居的主妇牙痛得难受而去求牙医,结果遭了罪。
医生马上给拔了牙,打了一针,可是回家以后痛得更厉害,越来越严重,到诊疗所去问,回答说:“痛吗?那才好,越痛越好。” 真是没有办法。终于痛了三天三夜,半边脸都肿了,狼狈不堪。
还有一件事,在莫斯科的日本人生了病时感到不安的是医务工作者的工作作风。我到诊疗所去的时候,我身为患者,一心希望立即知道自己的病因,在诊疗室里向医生认真地诉说病情,话没有说完,有电话来,医生就专心地谈戏票问题、穿戴问题,让患者在面前坐等,好象没有这回事。
好容易谈完了,才说:“呵,怎么了?” 我只好从头再说。
还有一对日本人夫妇,经过一段不幸的过程,终于丧失了心爱的娃娃。
事情是这样的:孩子生病,搭了急救车到医院去,医院却拖拖拉拉,父母抱着处于危险状态的娃娃寻找床位。为了降高烧,医院方面把娃娃脱得精光,拿布包着从院子里拾来的雪,放到肚子、胸口上。在吸氧气的时候,竟没有一个医院的人照看病儿。
这个妈妈象丢了魂似地在走廊里到处奔走,拼命寻找值班医生和护士。就在这种情况下,娃娃终于咽了气。
因此,在莫斯科的日本人只要聚在一起就说,无论如何,哪怕只有一名日本医生也好,一定要派一个来。美国和英国都在大使馆里有自己的诊疗所,进行初步的诊治。
六、在门内
在早已庆祝过革命五十周年的苏联首都莫斯科,有一些苏联人会使人想起果戈里所描写的那种俄国人。当然这不是指他们的发型和服装,而是指他们貌似老实却意外地狡黠,而且能吹牛。
从革命到今天已经半个世纪了,为什么苏联人抛弃不掉旧俄国人的残余呢?我想,没有不断地作出努力来进行改变意识形态,提高道德观念这件改造人的工作,这是造成今日苏联形形色色的社会现象的直接原因。
领导人脱离群众,也使社会停滞不前,把改造人变成了空口白话。每年临近五一节和革命纪念日,苏联共产党的最高一级,也即十一名政治局委员的像片便在市内各处成组地排列着。其中,普通市民认识的人有勃列日涅夫、柯西金、波德戈尔内,还有苏斯洛夫,和我这样的外国人所认识的相差不了多少。当然,在日本也是大同小异的,但是,克里姆林宫的首脑同经常变化的日本阁员不一样,多年来同一张脸在报纸上、电视中反复出现。虽然如此,普通市民也只了解到这样的程度。
而且,近年来,难道领导人同群众亲切地接触过吗?他们在会议和大会上作报告,却从来看不见他们到工厂、农场、居民区去,在人们中间和大家谈话。脱离群众,高高在上,当然就不能够了解群众的心。同帝俄时代相比,群众在物质上丰富得多了,但是精神上难道要永远处于被抛弃的状态?能够从根本上改变目前状况的,只有群众自身。并且,不这样,群众就不会恢复建设社会主义的自豪和热情,也不能实现劳动者的尽可能安乐的生活。
然而,没有言论、思想的自由,就不可能使人们站起来。在目前的政策下,连这种有限的自由也在日益缩小。想到这一点,我很痛心。
谁也没有写过的苏联(九)
在苏联,工资是根据劳动的质和量来决定的,不是一律的。听说最低工资是二万四千日元(60 卢布),最高级的熟练工人能拿到十万日元(250 卢布),高级军官、大学教授拿十六万到三十二万日元(400 到 800 卢布);第一流的学者和艺术家的工资,就没有止境了。
问题是近年来生活越来越费钱了。相当高价的消费品上市,却有人买得起,有人买不起。
学历越高,工资也越高,这是普遍现象。
象是证实这种想法的一个现象是,近年来,有钱人在生活方面越来越能在好得多的条件下生活。有好设备、好医生、需要自己花钱的诊疗所比公费诊疗所更受人欢迎;质量好的商品能够在自由市场上以贵得叫人目瞪口呆的价格销售出去。我们外国人都买不起,而 “有钱人” 的购买力却完全能够在一个傍晚把各个售货场一扫而光,我为此而感到惊讶。
苏联历来就有学生在国际妇女节向老师赠送鲜花的习惯。但是近年来变成送东西了,这时,“有钱人” 的子弟就赠送豪华的礼品。在暑假时,“有钱人” 可以轻松地享受舒适的旅行和别墅生活,而没有宝石可典当的人却不得不以冬装作抵押,勉强筹款。
我曾在一个夏天的下午听到一个老婆婆发牢骚。在这个老婆婆坐着的长椅前,几个青年女人和中年男人在大声说要到遥远的休养地去度假。谈话的内容是,年轻女人要把她丈夫的工资加在内共计二十多万日元(500 卢布)的现款,全部用来旅行。从当时平均工资四万五千六百日元(114 卢布)的水平来说,二十万日元无疑是很高的数字。一声不响静听着的这个老婆婆站起来说,我要是钱包里有四千日元(10 卢布),就觉得这一天真是幸福了。什么二十万日元,哼!真没有意思。她一边说一边蹒跚地走开了。
克服经济困难是苏联目前不可缺少的重大任务,在青少年因酗酒而犯罪增多的目前状况下,驱逐醉汉也是需要紧急解决的问题。
但是,使全体民众恢复身为社会主义国家的国民而自豪的心情和热情,使他们自觉地起来行动,难道不比这些更为重要吗?为此,大概必须从根本上再次研究并重建看上去好象已经建成的苏联社会。七、关于物价表
回国以后,许多人最感兴趣的是 “那边的生活方式”,到莫斯科的日本旅客所关心的也首先是 “生活是否舒服”。
住在莫斯科的非共产党国家的外国人的生活费的基本部分是靠外国货币,苏联的国营商店里没有什么可买的,所以,不了解苏联的物价(在街道商店里的卢布标价),也这样生活过来了。
因此,我决定要调查市内一般商店的物价。
一天下午,我随便带了纸张、铅笔走进附近的肉店。陈列柜里冻成硬块的发黑的牛肉块,标价是 “一等品,两个卢布一公斤”。连皮带骨,一点也没有油味的这种肉,无论怎么看,我总觉得只能用来煮汤,我想把价钱记在我的笔记纸上,从袋里拿出铅笔来,就在这时,店员停止了工作,睁眼看我,站在那里的顾客也全都把视线集中到我身上来了。我不愿引起无谓的麻烦,就迅速走出店来。
从此,我调查价格就慎重了,把女儿当助手,带着她去。母女二人事前商定进店去要看哪些东西的价格,记住了走出来,在离开店远些的人行道上赶快记下来。要了解苏联的情况,就需要如此辛苦。
一个四口之家,伙食费要多少呢?我用自己调查来的物价试着算了一下,双职工夫妇的工资如果是在平均水平上,伙食费就要花掉一个人的全部工资或者更多些。而公用费是很便宜的,所以总有办法筹划,但是,穿衣服非常费钱,生活相当紧。
还有,苏联特产品之一的鱼子(红色)和咸鱼子(黑色)在市场上总没有卖的。高级餐馆的冷盘中虽有,但也不是一般居民所能吃到的。后来,听说咸鱼子在高级餐馆和美元商店也看不到了,这样的特产品是赚取美元的重要商品。在斯大林时代,街道商店里都卖鱼子和咸鱼子,营养价值很高,所以都用它煮汤给断奶的孩子吃。现在,市民享受这种美味珍品要等到什么时候呢?
(完)
苏联没有秦始皇……
苏联在建国的时候,建立苏维埃大民族,废掉一切语言,只保留俄语,废掉一切加盟国,改成行省……
未必会输掉。
很多人都以为,统一是西方传入的先进思想,不是的,统一是我国独有的文化,中国能够屹立,能够崛起,大一统思想功不可没。
即便是现在,只要我们能坚持一个民族,一个语言,一个文化,也会越来越强,但如果学苏联……
也就是前车后车的事儿……
喊了几十年为人民服务的口号,
唯独在死的时候,
真的为人民服务了一把。
所以,你问为什么输?
因为它想要为人民服务,
而人民也都等着它服务一把呢。
苏联输掉冷战,中国跳反是重要原因,当然本来中国在苏联那边的时候,也是苏联势力突飞猛进的重要因素,这个教训我们今天很值得汲取。
其实在六十七十年代里,苏联迎来一波红利期,载人航天成就斐然,当时的美国几乎在各个战线全面退缩,非洲独立拉美左派运动亚洲的越南东南亚解放等等,这个态势其实当时西方内部也是战战兢兢的,可以说谁都不敢说能对付苏联。苏联巅峰时期应该是南越崩溃和入侵阿富汗那几年,西方当时处于严重内生滞胀中,可以说当时的西方是真的吓坏了。
不过,尼克松和基辛格一通操作,巧妙的逆转了态势,第一个是美元黄金脱钩,和石油挂钩,把美元变成没有限制乱印的纸片,第二个是和中国和解,以及撤退越南之后扶植四小龙。之所以南越崩溃本质上是社会革命所致,如果资本主义国家没有比社会主义国家好几倍的经济水平,那么是顶不住革命压力的。
好了四小龙的发展以及后来中国几亿劳动力加入了美国西方的经济循环里,生产大量日用品,直接给西方经济解套了,也就是他们印的大量的纸片都无偿的有中国生产的东西来填补,他陷入的滞胀陷阱,由中国直接来解决了。那之后就有了里根经济学,里根经济学所谓减税宽松的环境,本质就是美元纸币剥削全世界来的宽松,等于多了若干巨量的免费用纸片的劳动力。
这样一来苏联压力就大了,尤其是看到西方琳琅满目的商品,苏联或许在农业领域比如牛奶牛肉之类生活,还能喝西方比一比,但是轻工业产品就完全没法比了,苏联确实轻工业不发达,但是美国一样不发达,不过是因为亚洲的劳动力供美国使用,让美国轻工业产品丰富,可以去发展高科技而已。
生活水平的差距导致人心思变,再加上这个时候正是二战一代本来该走上社会岗位的时候,结果那一代都死在战场了,又来了切尔诺贝利事件,整个运势就不行了。
很遗憾,中国在解体老大哥的过程里,确实也是使了大力气的。当年苏联曾经想过和中国产业分工,安排在苏联体系内的产业分工体系,是仅次于苏联的,比东欧朝鲜都要高,但是即使这样也被教员直接否决了。如果当年苏联有中国这几亿劳动力生产日用品,恐怕根本不会有什么苏联轻工业不发达的说法。
中国没有接受苏联的产业分工,却接受了美国的产业分工而且在其体系内地位极低,美国之下有欧洲日本,日本欧洲之下有四小龙和东欧,那之后才是中国,中国在给台湾韩国打下手等于在苏联体系内给朝鲜蒙古打下手。你看印度,虽然烂泥扶不上墙,但是人家在苏联体系内准盟友的时候,也是不甘于做下手,也是自己发展工业,而印度今天在西方体系内,也没有去专门做那些脏活累活。台湾那些企业比如富士康康师傅宝成鞋业之类,到大陆投资之前在台湾毛都不是,就是靠美国日本技术和市场,加上中国大量的劳动力和市场做大的,本质他们这个就是不合理产业分工的结果。
中国的选择极大程度的影响了冷战结局,当然要承认,苏联解体对中国来说也不是坏事,但是中国在冷战中支持美国所作贡献得到的冷战红利,是太不相称了。美国让中国加入国际贸易体系,加入 WTO,大量贸易逆差促进中国发展,本质是美国应该做的对中国冷战贡献的奖赏。
那么好了,今天我们又到了一个新的关口,新冷战已经停不住了,那么这一次冷战中国将作为参与者,远不是当年的苏联可以比的。美国现在已经根本无法恢复制造了,都是一帮老弱病残,曹德旺和郭台铭在美国搞制造业都知道美国制造业糜烂,生产效率不如中国工人。中国不应该让中国人的劳动再去给美国人的纸片抬轿子了,美国失去中国的制造业,到时候会比苏联还要惨,一样的排队买日用品,美国内部红脖子和黑人的矛盾不比苏联当年小。
中国人口是苏联的四倍,也就是说美国欧洲加起来也就是中国一半多一点而已,等到中国纳入一带一路圈子会更庞大,我们不应该是给美国打工甚至给台湾韩国打下手,我们应该是输出我们的工业体系设备,让一带一路国家给我们打工才对。那样的话,我们的汇率就不用低估了,人民币对美元可以是 1:3 甚至更高,这样才能保护我们的利益。
严禁去印度越南投资基建,他们一旦像中国一样发展起来给美国配套打下手,就会起到和当年中国遏制苏联一样的作用,这样的资敌的行为,是非常危险的。新冷战里一定要做到不树敌太多,当年的苏联几乎是被美欧加中国加伊斯兰一起围剿的,尽量孤立美国,让中国有更大的空间去压制美国,是最好的策略。
先看一个几十年前,逃亡到苏联的叛逃者与苏联军官的对话。
监狱长是位俄罗斯大尉,头发都花白了,派士兵带我到他办公室里谈过几次话,用咖啡和好烟招待我。
他翻开厚厚的苏联刑法大典,指着其中的一条对我说:“你犯的是非法越境罪,得判三年徒刑。” 还说:“我部下的士兵也有偷偷跑到伊朗去的,伊朗政府都把他们送回来了。”
他喜欢谈国际时事,办公室墙上掛有一幅世界大地图,他指着地图向我吹牛,哪些是苏联的盟国,哪些是苏联的朋友,哪里有苏联的驻军,还总结一句:“世界上到处都有我们苏联的部队。”
我不服气,也指着地图对他说:“**您看,美国,日本,中国在一条线上,这条线一连起来,就把你们在太平洋封死了。**你们打不到美国,美国能够从它在日本的基地打你们。你们驻在外国的军队多,只能镇住一个国家,镇不住一方世界。”
他听后对着地图思考了好久,最后无可奈何地摆了摆手说:“没关系。”。
中美联合之后,意味着从欧洲到亚洲,两个方向对苏联进行了彻底封闭。
苏联疆域虽然广阔,控制的卫星国虽多,然而处境却比二战前更加险恶,二战前是多极世界,可以反复横跳,借一方之力打另一方。
冷战却成了两极对抗,苏联承受了最大的压力。
苏联只能镇住一个国家,始终镇不住一方世界,无法打破僵局。
被封锁则意味着不停流血,边境对抗耗费的巨资曾让俄罗斯学者极为愤慨,最致命的却是技术差距在拉大。
第三次科技革命由资本主义世界独占鳌头,双方差距越来越大,几无逆转之可能性,变成死局是理所当然。
华东师范大学冷战国际史研究中心编写的《冷战国际史研究》收录的一份历史文件概括和评价了苏联外交政策的发展历程。这份文件名为《苏联对外政策的确定和发展(提纲)》,拟定于 1987 年 6 月 23 日。部分内容如下:
“……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不久制定的总的战略方针产生了非常严重的后果,它制定的依据是建立在对世界的主要发展趋势进行错误评估基础上的。这些评价的主要依据是:
1)夸大了资本主义危机发展的程度,首先是夸大了帝国主义矛盾的尖锐程度;
2)过高估计了世界革命的潜力,其中包括过高估计苏联依靠自己的军事力量来帮助实现这种前景的能力;
3)过高估计了主要资本主义在扩大社会主义影响范围问题上做出让步的意愿。
4)对于资本主义依靠群众的思想以及利用操纵社会舆论的手段来使群众反对前不久的反法西斯的一个强大盟友的能力估计不足。
由于这些错误的看法,我们迅速使自己卷入了同先进资本主义大国的剧烈冲突中,这在客观上使一些较为反动的统治阶级投向西方国家。使敌人有机会转变民众的认识,使苏联从朋友转变成一个潜在的敌人,使他们有机会再次武装西德和日本,建立北约军事集团,制定 “遏制” 战略并在这一军事集团内实施这一战略,而又制定了 “排挤” 共产党人的战略,相当多的西欧国家的民众都同意让美军常驻欧洲,同意核战争以及首先进行 “先发制人” 的核打击的构想。
看起来,随后的一个重大的失算是,当在前不久还是盟国的关系中刚刚出现尖锐的冲突时候,我们不仅没有付诸努力来阻止这一进程,相反,却朝着继续强化这种冲突的道路上走下去,并在理论上寻找依据……”
“…… 但是在 60 年代,这种认识没有成为我们对外政策的基础。如下一些客观因素妨碍了这一点:我国军事领导人接受了军备竞赛的逻辑。美国基于他们的立场制定、推行的外交政策,以及国家的最高领导人没有根据需要,做好对对外政策进行根本性转变的准备结果是,军备竞赛的逻辑成了国际关系发展的客观规律。从 60 年代后期到 70 年代,苏联在军事战略地位上取得了均等的地位,但代价却是开支过度和社会政治的畸形发展。即便如此,苏联的安全问题也未能解决,因为已经陷入了一种机制,这种机制是通过采用越来越新的、可以导致大规模失败的武器来增强自己的均等地位的……”
“…… 我们的一些对外行动也对缓和的进程产生了消极影响,这些行动是,在一些亚非国家采取的行动过于积极,而在另一些情况下的积极性则不够,在处理同美国以及其他的一些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关系时不够灵活,特别是在解决关于苏军撤出阿富汗的问题上不够灵活。一些对外政策活动是失败的,对一些国内政治问题的解决也不妥当,所有这些都使西方国家的反动派们更加容易地达到了他们的如下目的:破坏苏联在世界舆论中的威信,并以此为他们企图发动’第二次冷战’的政策奠定群众基础……”
苏联输掉冷战?完全是错误言论。完全罔顾基本历史事实!这个答案我编辑了三次(2021 年 1 月 20 日第三次编辑),希望能够把这个问题讲透彻。
一、背景研究
《大国的崩溃》作者普洛基说的明明白白清清楚楚:苏联没有输掉冷战,造成人们误以为苏联输掉冷战的错觉是因为老布什为了竞选而编造美国战胜苏联的谎言。还有大卫科兹《来自上层的崩溃》书中也说的清清楚楚,苏联并没有输掉冷战。而是苏联的上层集体信仰崩塌,导致苏联解体。
以上都是美国学界的成果,为什么要谈美国学界对苏联的研究呢?因为,美国曾经投入了 3000 亿美元,上千名研究人员,80 多所科研单位,包括不热津斯基、基辛格、摩根索、海默、华尔茨等等所有的你叫的出名字的当代国际战略学者都参与了这场研究。
**但是,最终美国依然没有预测苏联的解体。为什么?**因为,美国使用了 “最科学的” 方法,他们总是着眼于可量化的因素,例如经济发展、军 事力量、农业产值等。这种模式化的研究忽略了苏联社会以及东欧国家当时 正在发生的变化,例如民众的民族情绪,他们对言论自由和宗教自由的渴望, 或对当局的不满心理,认为政府已经丧失执政合法性…… 这些因素被认为 “太软”(Soft)、“不够科学”,而被选择性地屏蔽和忽略。
直到苏联解体之后,所有总结性研究才慢慢的关注到民族、宗教、大众心理等(比如我上面提的两本书)。说实话,今天你们可以看到的每一篇关于苏联研究的论文几乎都不具有前瞻性——都是马后炮。所以说,在美国学界那里从来没有一个主流意见可以支撑 “苏联输掉了冷战”(但是为什么这个观点在大众宣传广泛,我认为是媒体的作用,那属于传播学范畴,故不讨论)。
二、俄美现实性矛盾
**当今,美国依然延续了冷战对抗的政策惯性,将俄罗斯视为最大敌人(中国是最大竞争对手)。**推荐美国外交期刊《外交政策》《外交官杂志》,有时间下载点论文看看就知道了。苏联解体到今天快 30 年了,美国第一假想敌依然是俄罗斯。不过,现在的美国能把俄罗斯打败吗?答案显而易见——不可能。那从哪里看得出来美国能把实力是俄罗斯一倍的苏联打败?
我们的学界从来不解释一个问题:是中国不够强大,配不上做美国最大敌人吗?
世界上只有三个国家,只要不发生内乱就一定是天生的领袖国家,一个是美国,一个是俄罗斯,一个是中国。如果有机会到中亚西亚走走就知道俄罗斯影响力有多大了。美国的战略构想是控制欧亚大陆,所以在挑选对手的时候,有过地缘政治学学术思想演化,最终,在美国人看来欧亚大陆中心——南俄平原、黑海、里海一带才是控制世界的关键(布热津斯基的功劳)。基于理性演绎,任何一个正常的美国学者都不会主张争夺战略次要地位的——环中国地带。故中国不会成为主要敌人,因为只要美国搅动着俄罗斯一天不安生,整个欧亚大陆一天也不安生,仔细想想就能明白其中的道理。
所以,美国要控制欧亚大陆,无论俄罗斯还是苏联,都是基于现实利益和理性认识的主要敌人。这场斗争是不死不休的斗争。美俄二者必须有一个完全土崩瓦解才有可能结束。那回过头来,我们去看看苏联输掉冷战了吗?No,事实是冷战从来都没有结束。只不过在变轨进行。
这就是为什么美国的主流战略界推行——新现实主义(即继续打压欧亚大陆竞争对手为核心的战略布局);而俄罗斯战略界推行——新欧亚主义(重返苏联荣光,控制欧亚腹地的战略布局)。
最后,再说下俄罗斯历史进程不同于西方历史进程,这一点一直作用在当今社会没有改变,也就是说西方范式不可套用于俄罗斯。俄罗斯东正教的历史无缝衔接罗马东西教会分裂,那在信仰罗马教会的西方人眼里就是实打实的宗教异端。不要听什么鬼话:西方是世俗国家。谁见过还在收十一税的世俗国家(如德国)?看看历史上西方世界如何处理异端?
三、俄美结构性矛盾
虽然俄罗斯精英口头上是加入全球化、融入西方,但事实上俄罗斯精英在很多问题上依然遵循保守主义路线(就如我前面所说,冷战没有结束),俄美两国在变轨斗争的局面下,二者体制依然是冷战对抗体制,而且都是针对对方量身定做的!这个专业术语叫做 “结构性矛盾”。
苏联体制延续并非空穴来风,苏尔科夫、杜金这两个人是当今俄罗斯国师一级的人物,苏联解体后他俩一直共同推动一个事情:新欧亚主义。换句话说,就是重新把苏联 15 个加盟国再次团结到俄罗斯的旗下。这个政策执行到现在,成效也比较明显。
鉴于网友 @stletshow 对苏尔科夫的好奇,我就补充一段苏尔科夫的政治主张材料。而苏尔科夫的所有政治主张,可以通过两篇文章考察《混血儿的孤独》、《长久的普金之国》。2000 年前后,苏尔科夫致力于为俄罗斯式民主化构建理论依据,最出名的就是 “可控民主化”,顾名思义就是像俄罗斯这样的国家需要一个“强力领导层” 来控制民主化的进程,苏联解体后的悲剧就在于强力领导层的缺失,结果就是“既不公正,也不自由,关键还没有面包”“俄罗斯没有走向民主,而理所当然的走向了寡头政治”。
苏尔科夫是非常反对西方将民主概念意识形态化,他认为维护主权的优先程度不落后于民主建设(即主权民主,也可以理解为 “主权就是民主的根本表现形式”)。虽然,苏尔科夫在这一时期有很多关于敦促俄罗斯融入全球化的言论,但是其所有前提都建立在不牺牲主权独立性的基础上加入全球化。我对此认为是一种保守主义,其全球化的理想似乎也只是为了顺应当下,说给俄罗斯老百姓听的。其骨子里还是要 “恢复俄罗斯(苏联)帝国的强权”。
四、结构性矛盾的表现
我们都知道俄罗斯要做的是像中国改开、深化改革等等一系列操作,而俄罗斯的精英阶层根本不敢想,也做不好。因为俄美矛盾就摆在那里,所以俄罗斯产生了苏尔科夫、杜金这些保守主义。这就是为什么俄罗斯没有融入全球化。
所以,俄罗斯融入西方的失败也是显而易见的结果,苏尔科夫公开表示:“即便俄罗斯变得如此卑微、如此逆来顺受,依然没有踏入西方的门槛”。所以,在 2005 年左右,苏尔科夫和杜金开始推 “新欧亚主义”。并且在 2014 年,克里米亚危机的前后,苏尔科夫断言 “西方道路已经在俄罗斯终结”。
至于俄罗斯保守主义为什么会存在?因为苏联解体后,盘根错节的利益集团并没有被打散,甚至可以说从中央到地方,从彼得堡帮到布里亚特帮,一个个利益团体得到空前加强。普金很大程度上甚至只能称为 “天下共主”,其可以依靠的军事力量是 10 万达吉斯坦帮军人。但是俄罗斯老百姓不是傻子,他们也看出问题所在,民间自发性、顺应市场化的改变一直持续,尤其靠近中国、欧洲的边疆区域则开始逐步与中央俄罗斯产生异化(毕竟像中国这样的经典案例就在眼前,海参崴人做事儿风格就比较像中国人,和莫斯科、圣彼得堡完全是两个概念)。介于老百姓对执政精英的越发不满,苏尔科夫提出了一个新理论 “深层人民 “,这个是一个理论术语,简单点解释:俄罗斯老百姓都是良民,他们都爱普金,他们都会支持中央。但事实上,无论普金如何寄予” 深层人民 “的口头之爱,告诉老百姓” 俄罗斯之兴亡,取决于人民的进取之心 “,但是老百姓只想要的是好生活——现实与理想差距太远,就造成苏尔科夫的保守主义越发极端化——不惜喊出“俄罗斯是普金之国” 的口号。而另一方面俄罗斯统一党的支持率却年年下落。
我们都知道俄罗斯最大的问题就是:要开放,要发展,有时候必然会牺牲一部分主权;过于强调主权不可让渡,虽然煽动了民族主义,维持了一时稳定,但终究不是长久之策。但是苏尔科夫、杜金、梅德韦杰夫、普金等等一票俄罗斯执政精英都是傻子吗?他们为什么不去做?因为冷战还在继续,这是最符合逻辑的解释。
美国又何尝不是?共和党也好,民主党也好,在反苏反俄问题上都是一个比一个激进。军工复合体、美元霸权、石油战争、北约东进、欧盟东扩、导弹防御系统、环俄冲突圈等等,哪一个背后不是冲着俄罗斯来的?
所以,正确的解答:美俄冷战还在继续。大家都心知肚明,只不过不用冷战两字儿而已(美俄冲突)。
小约翰的分析很合理,但是其中有一条我认为需要讨论,那就是中美之间仅仅是民族国家和产业之争,当然现实确实是这样的。
但是在我看来,如果中国仅仅是根据产业和自身利益来抗衡美国,那么最后只有一个结果,
美国承受不住资本反噬而解体,中国也只不过会短暂的成为美国的替代品,之后仍然会快速被资本反噬。
其实共产国际确实是解决中国和全世界所有国家的方法,苏联当年之所以失败,是由于战术的失误,比如自身的霸道和对盟友的压迫,如果苏联能摆正自己的三观,冷战胜负未知。
很多时候大家总会认为帮助别人肯定是吃亏的,全天下的利益必须自己独占才行。
其实苏联和现在的美国不就是这样思考问题?
当年苏联解体并非是因为理想远大拖垮了自己,恰恰是因为苏联为了与美国抗衡,强行压迫吸血自己的盟友和本国老百姓,也就是说苏联当年的做法就是只考虑自己,但凡替盟友思考,苏联的下场能那么惨?
美国现在继续是这条老路,新冠疫苗哪怕扔了也不会给盟友,谷歌苹果各种吸血欧盟,要不然欧洲人为啥现在故意和中国合作?还不是因为美国吸血太严重,如果美国继续加大力度吸血欧洲,你看看德国法国还会和美国走不?没人是傻子
中国如果继续抱着这样的心态,无非是自身的人口红利可以比美国多吃几年罢了,到头来仍然是历史循环罢了。
全世界二百多个国家就像二百多个村庄,如果其中有个别的村庄太富有,那么无论他的武力再强道理再大也终将灭亡。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共产国际不是一句空话,你帮助别人建立文明和市场,别人自然会反过来消耗你的工业产品,苏联当年如果不起坏心思,对待中国和盟友能像一开始那样纯粹,有整个亚洲作为市场和劳动力,怎么会输?
美国如果不吸血欧洲日本,现在还用的着费力和中国干?
小弟很重要,但是对着小弟一边吸血一边又想让小弟出力,不好带了啊。
因为变修了,变成了帝国主义。
苏联在七十年代的过度扩张,消耗了太多实力。
苏联的扩张不是以解放其他地区人民为导向的。而是像美国那种帝国主义扩张。
这种扩张不能为建设社会主义服务,而是为了苏联的修正主义服务。
以霸权为导向的扩张,与美国的霸权扩张没什么区别。
而美国在七十年代因为之前的过度扩张,耗费太多实力,所以选择了收缩。
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缓和改善了中美关系。
在八十年代,苏联一来是因为之前的过度扩张,二来是经济周期的原因,导致经济不行,所以八十年代中后期,戈尔巴乔夫选择了经济改革
过度扩张、经济周期波动,选择经济改革,这些都不新鲜。
不光是苏联如此,美国也是如此,世界上任何一个有能力有意愿的执政集团,都会这样做。
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集团,在八十年代中后期经济也进入低谷期,1986 年美国经济发展缓慢,到了 1987 年 10 月 19 日美国股市出现了黑色星期一。
本来因为社会主义分配方式不同,所以不存在资本主义的相对生产过剩、相对需求不足,那么在资本主义阵营发生经济危机的时候,是可以趁机吸收资本主义的技术、设备、资金,用来建设社会主义。
这就是列宁所说的:“只要有足够的利润,资本家就会出卖吊死他们自己的绞索。”
苏联利用 1929 的大萧条,吸收美欧技术、设备、资金,这是最经典的案例。
中国在 60 年代与苏联交恶后,在 60 年代前期,从 63 年开始从日、荷、英、意、法、联邦德国、瑞典、瑞士、奥地利、比利时、加拿大等十几个资本主义国家,引进技术,先是石油、化工项目,生产出来的化肥、化纤,用于粮食、布料的生产,解决民众的吃、穿、用。
后续还有冶金、矿山、电子和精密机械,总共 84 项技术设备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前期中国从西方国家引进成套技术设备研究www.hswh.org.cn
在 70 年代与美国关系缓和后,就有了著名的四三方案。
当时计划是引进 13 套大型化肥设备,4 套大型化纤设备,3 套石油化工设备,43 套综合采煤机组,3 个大电站等大型项目,故称其为 “四三方案”,这个计划后来是持续扩大的。
最终是兴建 26 个大型工业项目,总投资约 214 亿美元,到 1982 年这些项目全部投产。
之后还有 78 年的引进计划,这个我就不多谈了,目前虽然上头有吹风,风向有在变,但眼下还是不太方便,有兴趣的人自己找来看一看。
而苏联是变修了,分配方式的改变,加上经济周期的同步,结果就是苏联没办法采取这类办法。
戈尔巴乔夫搞得那一套双轨制,导致了苏联城市经济的混乱。
为什么中国没像苏联那样?原因就是当时的中国人口分布与苏联不同。
沙俄、苏联城市人口占全国人口比例如下
1913 年城市人口占全国人口比例为 18%,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经济增长停滞,城市和城市化速度亦停滞甚至有下降趋势
十月革命前夕,1917 年城市人口占全国人口比例为 18%。
十月革命后,受到战争的影响,城市人口减少,1922 年城市人口占全国人口比例为 16%。
1926 年城市人口占全国人口比例为 18%
1939 年城市人口占全国人口比例为 32%
受到纳粹德国的入侵,导致 1710 座城市被破坏、焚烧,夺走了 2000 万人的生命,所以苏联的城市化停滞。
战后重建恢复,1950 年城市人口占全国人口比例为 39%
1960 年城市人口占全国人口比例为 49%
1970 年城市人口占全国人口比例为 56%
1979 年城市人口占全国人口比例为 62%
1987 年城市人口占全国人口比例为 66%
新中国建立后,城市得到了快速发展,虽然在经济上城市已经远超农村,也有逐步招收农村人口进城。但在人口比重上农村还是占大头。
1953 年城市化是 12.84%,1964 年是 17.58%,1982 年是 20.43%,1990 年是 25.84%
2000 年是 35.39%,2010 年是 49.68%
到了 2011 年,已经首次超过 50%,达到 51.27%
到了 2019 年末,达到了 60.60%
85 年之后,虽然城市经济混乱了,但农村因为之前的集体组织留下的五小工业,发展出了乡镇企业。
正因为城市经济混乱,导致部分市场缺货,乡镇企业提供的工业品,趁机填补了空出的市场。
八十年代中后期是城乡差距最小的年代。就是因为城市经济的混乱,与农村经济的发展。
虽然 85 年之后,中国城市经济的混乱,远胜于苏联城市经济的混乱。
但中国有农村这一块,大量人口还居住在农村,农村经济发展的不错,让中国稳住了。
而苏联人口主要在城市,城市经济一乱,就没有任何可以稳住经济的力量,于是苏联解体了
————————————————
正是苏联的解体,解决了美国的经济问题,美国在九十年代前期,又趁机对付日本,解决掉了日本,收割了雁行模式中试图挑战美国领导地位的日本。
在九十年代后期,美国则收割了雁行模式后两个梯队。
唯一没能成功收割到的是中国。
美国当时还是期待中国能像苏联那样自行瓦解。
本来接下来是要继续对付中国的,结果一来是新世纪美国的互联网泡沫,让美国经济有所损伤。二来是 911 后,美国在阿富汗、伊拉克的过度扩张,让其转移了注意力,耗费了过多的实力。这才得中国在新世纪趁机壮大起来。
苏联到底是因为什么才解体的?
是因为爱沙尼亚人不想玩了才解体的吗?
是因为拉脱维亚人不想玩了才解体的吗?
是因为立陶宛人不想玩了才解体的吗?
还是因为白俄罗斯和乌克兰人不想玩了才解体呢?
又或者是因为哈萨克斯坦人不想玩了才解体吗?
不,都不是的
是因为俄罗斯人不想玩了,所以苏联才解体的。
当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白俄罗斯、乌克兰、哈萨克斯坦不想玩的时候
苏联还是有救的
但是当俄罗斯人不想玩的时候
解体就已经是一种必然而不可逆的结果了
在苏联解体进程中,俄罗斯人对解体看法的转变是具备决定性意义的关键节点
当俄罗斯不想解体的时候,苏联这个破房子就谁也踹不塌
当俄罗斯不想维持的时候,苏联这个破房子就谁也救不了
看待历史唯一标准是实事求是。
苏联输掉冷战原因很简单,
苏联输掉冷战唯一原因是自己决定放弃,决定自我解体毁灭。
苏联解体前,
确实经济低迷,
但是经济远远没有达到崩溃的地步,
当时苏军已经从阿富汗撤军了,
无底洞已经不存在了。
苏联解体前,中苏已经和解,
完成了两国正常化,例如,开始决定向中国出口米格 29 或者苏 27 战斗机,
在完成中苏关系正常化以后,
苏联从中苏边界撤出大批军队及战略物资,从蒙古大批撤军,
这些百万大军及其补给的撤销,
为苏联节省下大批资金,
并且彻底完成远东地区陆上关系正常化,
解除了巨大物资、资金压力。
苏联输掉冷战的标志就是解体,
解体完全是苏联内部自己决定的,
对于像苏联这样的世界大国(中美苏),
任何国家也打不垮,
失败只能是从内部开始。
所以苏联输掉冷战的原因从苏联为什么解体中找,更合理,
苏联解体是因为苏共彻底的变质,
不在是代表绝大多数苏联人民的组织了,
只代表少数特殊阶层,
脱离了人民的组织,
忘记了初心,
无论曾经多么伟大,
也会被人民所抛弃,
苏共忘记了它们曾经是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苏共的掘墓人正是自己的组织,
苏联解体和苏共亡党的根本原因,在于从赫鲁晓夫集团到戈尔巴乔夫集团逐渐脱离并背叛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和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所致。
或者概括为苏共的蜕化变质是苏联解体、苏共亡党的根本原因。
苏共解散了,
苏联当然随之解体,
之后,美国当然就得到了冷战的胜利。
苏联从来不是一个正常国家,于世界大战中开国,于内忧外患中立国。刚喘口气又马上面临迫在眉睫的来自德国的战争风险,问题是苏联建国时就不是一个先进的工业国,却必须时时刻刻面对来自强大国家的战争威胁,这就导致苏联为了眼前的生死存亡必须采取一些手段,就是高度军事化,一切以军政为核心。二战后马上又进入冷战,直至苏联解体。可以说苏联自始至终都处在战争和战争的现实威胁中,这就使其始终处于高度的不安全感中,长期的枕戈待旦致使其无法摆脱高度军事化的困境,苏联的一切都是围绕战争运转的,可到了后来苏联却放弃了这条路,这注定了苏联的命运。因为没有这样的世界环境让它转型。抛开当今世界的思维和舒服,以那个年代的观点来看,只说生死、不说好坏,苏联的选择应该是战争,那才不会出现苏联单方面完败的局面。苏联后来的局面可以说是走到了最差的一步,西方世界没有付出任何代价,甚至还获得了大量好处,如果把冷战当作战争,这简直不可思议。即使是在事前最大胆的人也不敢如此想象。按照正常的发展,即便苏联输了,也很难走到解体这一步,也很难让北约继续存在下去,苏联会以东欧为代价至少拆开美欧的军事同盟。
苏联先失去东亚某大国,然后输掉冷战。
从宏观上讲,冷战就是现代版三国演义。美帝苏修是大玩家,以东亚某大国为代表的第三世界是小玩家。小玩家力量虽然比不上大玩家,但却是影响天平的关键砝码。苏修头领看不上这个砝码,把教员冷落了一个月,而美帝头领却猥自枉屈,秘密访华,像学生一样拜见教员。所以苏修输掉冷战,一点不冤。
从微观上讲,苏修有两个致命因素,而这两个致命因素也都与失去东亚某大国有关。
第一个因素是轻重工业难以兼顾,飞机大炮造得多,黄油面包就会减少。苏修最后失去民心,吃不饱饭是关键。政治经济学家将其归为体制问题,其实有失偏驳。美帝也有同样困难,不过美帝找到了聪明的解决方案,即将轻工业转移到东亚和东南亚。苏修能这么干吗?不能,因为它要转移只能向东欧国家转移,而东欧却是对抗北约的前线。东亚和东南亚之所以能够安心发展经济,重要原因是东亚某大国的防御重心在北边。愿意替苏修在东南亚搅浑水的只有越南,还被某大国拖得半死不活。
第二个因素是入侵阿富汗,这让苏修一直失血。为什么苏修要入侵阿富汗? 在此之前,美帝在朝鲜和越南的行动都证明,入侵背后有大国支持的小国是自讨苦吃,苏修为什么还要这么干? 这事说来话长。苏修一直渴望在太平洋或者印度洋找到不冻港,以便军舰与美帝共逐鹿。如果没有失去东亚某大国,南方的暖水港到处都是,即便某大国不直接提供,只有保证铁路畅通,越南的暖水港用起来也很方便。可惜东亚某大国倒向了美帝。苏修没办法,只得无奈地与阿三签了友好条约。阿三有暖水港,不过路得苏修自己开。于是苏修出兵阿富汗,结果被美帝和某大国合伙放血八年。某大国在越南给美帝放了十年血,在阿富汗给苏修放了八年血,到自己打越南的时候,不到两月就撤兵,就是怕被别人放血。
所以讨论苏联失败的原因,东亚某大国必须考虑。
提两个观点:
1. 苏联本来赢得冷战的机会就很渺茫
2. 但是苏联仍有可以致胜的法宝
先解释第一个
苏联和美国的硬实力差距太大,美国二战时吃了一波战争红利,本身就财大气粗,加之还有全世界在为他供血,冷战时期,美国的盟友可都是被称为加油包的,那个时候的美帝真的可以算得上是人类文明的灯塔,众所周知,美帝有三大支柱,一是文化输出,比如好莱坞把美国自由民主的理念输出到全球,直到现在势头依旧不减。二是经济,美国先一手操盘,推动布雷顿森林体系落地,让美元直接与黄金挂钩,保持美元的坚挺,后来又与石油挂钩,美元成了全球通用货币是全球的硬通货。三才是军事力量,美国发动猪湾登陆,打击古巴的社会主义政权,在越南发动越南战争…… 全球干涉社会主义政权的生长。反观苏联,苏联在二战时伤亡了三千多万军民,如果仔细观察,会发现苏联几届领导人都是 10 后,也就是说,苏联的那一代年轻人大都光荣死在伟大的卫国战争里了,国家建设需要新鲜血液,而苏联断层了。而且最富庶的欧洲地区也在战争中被打烂了,一切都需要重新建设,本来基础设施和经济实力就已经很拉跨了,70 年代老天爷可能是可怜苏联,第一次石油危机爆发了,石油价格暴涨,苏联结结实实吃了一波石油红利,整个国家都支棱起来了,也就出现了罕见的十年苏攻美守时期,按理说苏联应该整顿国内,可是勋宗是怎么做的呢,他选择了穷兵黩武的搞军备竞赛,一场针对索马里的战争,打一个弹丸小国,苏联展示了恐怖的全球动员能力,吓得当时的美国放弃了与苏联和谈的念头,转而与中国和解共同制衡苏联,当时的 AK 47 在解体后是按吨卖的,而且 3 美分一支,可见苏联的穷兵黩武是多么可怕,还有西方 81 军演,不顾一切的要秀肌肉,哪个国家能被这么糟践,苏联的解体无可避免
解释第二个,法宝是什么呢,就是意识形态
意识形态为什么是苏联唯一的赢面呢
西班牙内战爆发时,一群人为了共产主义梦想,奋不顾身加入了国际纵队,有法国,苏联,中国,英国…… 乔治. 奥威尔就参加过国际纵队,共产主义在全球遍地开花,东欧诸国,中国,东南亚的柬埔寨,越南,老挝,南北美洲的智利,古巴,巴拿马,非洲的索马里,布基纳法索,巴尔干半岛的南斯拉夫,阿尔巴尼亚…… 我列举了这么多国家,就是为了证明一件事,为了共产主义的伟大理想,有多少人曾奋不顾身,所以意识形态是苏联致胜的关键,而可悲的是,苏联对待东欧一票卫星国,以老子党自居,1968 年入侵捷克,而且除罗马尼亚外,其他国家的正部级官员的任免,都是由苏联操办的,而且苏联的盟友被称为放血槽,苏联对其他国家的援助,都可以拿来建设一个小型工业强国了,一味地穷兵黩武,抛弃了根本,失败不可避免啊
某些人都是直线思维,非黑即白。在他们心目中只有一个角度看问题,任何其他角度看问题的人都会伤害到他们的感情。在他们的思维模式里,这个世界是应该来符合他们的,不然就是不合理。但人是可以有更复杂的思维方式的,可以有多种角度看问题的。这个世界的潮流是合作,谁都阻止不了的。合作是需要相对高级点的思维的,就是从对方的角度出发,对方在想什么,对方需要什么,然后我来创造和生产给他们,同时从他们那里获得我所需要的东西。这种思维是合作的基础,越是有为对方着想的思维,在合作和贸易中就越处于有利的地位,对方就越依赖。
这个世界不是一些人想怎么样就会变成什么样。与其要客观随你改变,还不如去顺应这个客观,在客观如此的情况下,去想想如何做才更合理,才能获得更多的利益。要了解客观世界,就是需要多角度思考。
我觉得人的思路越开阔,思维就越理性,做事就越不容易错。
苏修当局领导人思路出了问题,境界达不到也不能理解前人的思想,对内压迫人民群众,对外压迫榨干盟友,革命上对敌人妥协,自毁长城,最后落得一个众叛亲离的下场并不是意料之外。
原因,有且只有一个
所有的答案扯了一大堆,都没抓到根本。
苏联败了,就是因为后期经济全乱套了,通胀高度膨胀,无法解决,最后所有人放弃了苏联。
美苏冷战后期,不只苏联国内通胀严重,美国同样严重
中美关系在这个时候变好,是因为中国开始接受美国资本发展本国经济
同时,也承接了美国输出的通胀
这才使得美国缓过劲来
这是二战后的美国经济增长率
很明显,这个曲线与中美贸易的展开完美契合
救美国的不是什么里根,不是什么格林斯潘美联储,
是中国。
79 年 - 89 年,十年时间,中国对美出口从 0 达到了 122 亿
这里面包含着,多少美国通胀?百倍怕是都不只。
想一想,8 亿件衬衫换一架飞机,表面上看是什么劳动附加值
实际上,就是承接了对方的通胀而已
简单地讲,同样做一件衬衫,美国人会按他们国内的人工给我们付费吗?
想都别想。
按理说,质量相同情况下,价格应该一样
但是,我们的价格低到令人发指,就是因为,拿着这份差价去压低美国的通胀。
这才是美国赢得冷战的唯一原因
1.11 更新:
重点是 122 亿吗?重点是,我兔从苏联阵营脱身,倒向了美帝阵营
这是一个此消彼长的过程,这一来一去,造成的影响要远远超过直接对美贸易的影响
(
PS:有些人脑补能力是真的强,我这么说表示我认为 122 没用吗?你们的理解能力就这样?
其次,122 是一年的,所以,其他九年,中国与美国断绝贸易了?
)
一场冷战,对苏美双方的经济造成的灾害都是异常深重的
在苏联时期,他们为什么援助了我们那么多基础工业设施?
一开始,确实有同为阶级弟兄的情谊在,但是另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根据苏联所领导的 “经济互助委员会(简称经互会)” 所做的安排,我们所处的地位是,资源供应地,材料粗加工,以及初级产品生产供应基地等等,最底层的地位。
这成了中苏决裂的根本原因之一。我们打了一百年的仗,终于独立了,不是为了给你们当奴隶的。这也是今天中美翻脸的原因之一,又一个想骑在我们头上拉屎的人。
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苏联经济增长率的高点是 1982 年,而美国的经济增长率最低点也是 1982 年。这仅仅只是巧合吗?
中国在脱离苏联以后经济快速上扬,这也只是巧合吗?
具体的我也懒得去翻了。如果你们眼里只有数字,我也没兴趣跟你们谈什么。
重要的是这些数字背后的产品,所带来的实际意义。
在当时的条件下,这些产品所起到的作用说是抵消了百倍通胀,确实我没有去算过,但是也绝没有你们以为的那么不堪。
PS:有些人以为我说的不只是数字,是我觉得数字少,不好意思提。
呵呵
玩帝国主义这一套俄国人什么时候玩赢过盎格鲁撒克逊
当苏联成为一个事实上的民族国家时 其灭亡的倒计时也开始了
冷战没有赢家。
1,在 50~60 年代,苏联的意识形态输出产生了巨大的效果,当时的美国左派知识分子,教育出了很多后来的 “左派” 政治家,比如希拉里,这些新左派把苏联的国际主义和人道主义的民主逻辑,去除了【阶级斗争】属性,进行了美国本土化改造,逐步变成了现在的【白左】和【政治正确】,而【白左】们已经改变了美国的意识形态,当年美国真正的竞争力正在被无原则的政治正确摧毁。
2,苏联输的原因,最直接的一条,是内部的官僚精英,发现财富能够世袭,而权利无法世袭,因此背叛了。
3,在经济上,苏联不参与整个资本主义经济循环,这导致在整个冷战过程中,苏联缺乏手段制造资本家之间的矛盾,无法获得最大的统战效果。
4,自勃列日涅夫开始,对党内的人事规章、政审、组织原则逐步丧失,导致大量投机者进入领导岗位。
5,战略进攻方向不够明确,四面出击,四面树敌,无法瓦解资本主义强国的包围网,在意识形态上过于刚性,对能争取的盟友要求苛刻,对外结盟兼容性越来越低。
6,推进赛博共产主义(互联网化大数据化计划经济)决心不够。
7,军事投入受到既得利益团体的绑架,持续过饱和投入,但又没有果断在优势期发动决战。
8,粮食安全一直没有解决。
不是苏联兄弟不给力,是美国高达太狡猾。
一
苏联为社么在冷战中失败,这本身就是一个站在欧美立场上的 “凝视 “,是预设了苏联必然患有一种疾病,妄图通过解剖获悉这种疾病到底是什么。
其实,真正有病的是 “凝视 “苏联的欧美——也就是站在计划经济体制对面的欧美资本主义经济。
而苏联之所以在冷战中失败,最深处的原因是:欧美在 20 世纪 “克服 “了资本主义的那种内在病症,而没有如列宁预言的那样自毁。
二
从 19 世纪下半叶开始,从欧洲各国和美国相继追赶英国实现经济发展之后,资本主义的内在病症就开始发作。资本主义的发展,总是通过压榨劳工来增加利润,这就导致内需不足,就必须要向外寻求市场来出售过剩商品,实现利润。利润实现,以利润为导向的资本主义经济才能持续进行下去。这种对外部市场的争夺,就必然导致资本主义经济体之间的内卷化竞争。
这种内卷化竞争,从 19 世纪末开始,就使得欧美各国相继抛弃自由主义贸易立场,转向贸易保护主义。为了扩大市场,压低和控制原材料,就督促列强去抢占殖民地。贸易保护主义和抢占殖民地,就必然将资本主义列强推向战争漩涡。
“国家内部的产业资本竞争转化为金融资本的垄断,产业资本家被金融寡头替代,而在世界市场上,便是一种资本输出的殖民式竞争,经济性内在地蕴含了极其强烈的政治性,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矛盾从国家内部外延到全世界。因此,资本集中和积聚的现象进化为大资本帝国对世界的瓜分。
在资本主义基础上,要消除生产力发展和资本积累同金融资本对殖民地和 “势力范围的” 瓜分这两者之间不相适应的状况,除了用战争以外,还能有什么其它办法呢?“
这就是列宁对资本主义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所必然导致的帝国主义战争的历史预判。也正是在帝国主义战争所撕开的裂缝中,苏联诞生了。在苏联诞生之后,历史也再次验证了资本主义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内在病症是不可避免的:大萧条和二战。
二战的爆发,验证了列宁的预判**。但是二战并未摧毁整个资本主义体系,反而通过战争和战后重建这种爆裂的形式让资本主义进行了改良和结构性的变形——这拉开了冷战的序幕。**
三
战后的资本主义世界,首要的变化就是:
1 核武器的出现和核武器最初被美国垄断,以及美国因为其地缘优势而免于被战火蹂躏,使得美国成了战后的军事巨无霸。凭借这其在资本主义世界无可匹敌的军事力量和核武器,美国 “统一 “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这是一种完全不同于日不落帝国的资本主义霸权形态,美国是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资本主义世界霸主。
这种唯一性,尤其是美国利用苏联西进对西欧造成的精神压力,使得资本主义世界结成了一个整体,它不可能再次陷于资本主义世界的内战。
2 资本主义世界普遍针对市场主导经济的弱点进行了转型,欧洲各国将战时统制经济的思想延续下来,在战后发展出了 “对经济命脉部门国有化,通过税收和社会福利进行分配干预,以**凯恩斯主义**指导经济政策制定减少失业” 的一种 “对市场经济、收入分配和社会福利有所控制的混合经济体系”。
以此来重建欧洲经济,缓和内部街机矛盾。
这两条就使得资本主义世界得以进入战后发展的黄金时代。
四
从 70 年代开始,黄金时代终结。
**黄金时代的终结,本质是美国霸权的衰退。**美国在 70 年代的狼狈,也正是这种霸权衰退的表象。
美国在资本主义世界的唯一霸主地位,靠的是其庞大军事实力。但是越南战争的泥潭,极大消耗了美国国力。美国国力的空耗严重损害了美元的信用,逼得美国废止了美元和黄金的兑换承诺。
更加结构性的冲击是石油危机。资本主义世界的繁荣,从来就是靠建立在对能源和原材料的压价和控制上的,只有如此,才能维持工业制造国的稳定的利润和必要的再生产。而石油输出国在 70 年代的奋起,夺回了欧美世界对石油的定价权,也就冲击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财富分配格局,这导致了欧美的长期滞涨。
美国因为自身实力的受损,亟需减少对第三世界的直接干涉。在这个阶段,美苏之间谈的最多的就是 “缓和”。
五
那么为什么,从 80 年代开始,十年时间,冷战就以苏联解体而告终了呢?
回到我们的叙事主线——“凝视资本主义世界”。这个阶段最显著的变化,就是
1,70 年代开始的信息技术革命。
2,70 年代开始的欧美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东亚的转移。这种产业转移为代表的新经济殖民扩张,在 80 年代的信息技术发展的催化下,逐步演化成全球化运动。
2, 美元从金本位制到 “随便怎么都可以,但是你们一定要多买美国国债来为美国提供财政支持” 的美国国债本位制的演变,美元的金融膨胀和金融操作,重塑了世界货币体系,使得美国可以以金融霸权来调度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资源,从而重塑了国力。
这三个要素,也就是科技霸权和金融霸权的重塑,带动了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对落后国家的开发浪潮,并且科技霸权和金融霸权又使得欧美主导了这次开发浪潮的收益分配。
资本主义内生性矛盾从来都存在,但是矛盾的存在,不代表整个体系必然会崩溃。压力不代表必然爆炸,资本主义经常用来排泄压力的方法,主要就是 1 科技突破带来新产业主导的经济体量增长,和 2 由技术扩散所推动的经济殖民扩张。这两者都可以为经济剩余,也就是过剩资本和过剩产能,提供新的 “去处”,从而延续资本主义经济体的周期寿命。
70 年代开始的信息技术突破和产业转移,挽救了欧美的颓势。
而且,在具体的历史场景中,美国通过 80 年代的刻意的货币变态紧缩,认为制造了经济萧条,从而打压了能源和原材料市场——重新夺回欧美对能源的定价权,摈并且造成了边缘国家的债务危机——用过债务危机,获得了对债务国的奴役,从而掌握了开发这些国家的收益的分配主导权。
80 年代是欧美作为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核心国家,重生的开始。
欧美作为资本主世界体系核心国家,从来都是靠主导世界范围内的财富分配,来向边缘国家转嫁成本,用以维护国内经济秩序和政治秩序的。
在 70 年代之前,这种转嫁是通过压低边缘国家的能源和原材料出口价格来实现的。在 80 年代之后,则是通过全球化对边缘地区的开发,以贸易和金融流动来攫取边缘地缘的发展收益来实现的。
经历了 80 年代的调整,美国重新获得了冷战的主动态势,消解了资本主义内生病症的激化。
六
苏联作为反市场经济的体制,最大的不同就是不以利润作为生产的目的,而可以服从社会体整体利益,进行平衡状态下的再生产,而不用被迫进行向外的扩张,来为经济剩余寻找出路。
它理论上还可以克服资本只注重短期收益的特点,进行基建和重工业投资,完成对经济体的深度开发。
苏联的计划经济不是一种孤立的现象,是 20 世纪开始的普遍的反市场经济尝试的其中一个,只不过它是最激进的。
苏联的问题在于:
1
欧美作为资本主义世界核心国家辐射统摄资本主义经济体系,以贸易惯性将边缘地区吸纳到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当中去,从而调度边缘地区额人力物力为己所用。而苏联作为社会主义国家的带头大哥,不能完成对社会主义阵营经济的有机整合。因为计划经济带有天然的自主特质,没有追求跨国贸易的内生动力。
欧美主导的贸易体系,比起经互会贸易体系,具有更强的霸权色彩,边缘国家被牢牢拴在核心国家的经济锁链之内,毕竟资本主义的历史实践,本来就是和从未间断的经济殖民扩张联系在一起的,在怎么榨取边缘国家的利益方面,资本主义的经验那是老丰富了。
二战后的社会主义革命浪潮和反殖民主义浪潮,以及由此带来的第三世界的普遍的国家干预经济的实践,确实开发了第三世界的经济。但是这种开发不能被有机的结合起来。
而**资本主义虽然因为其注重短期利益的侵略特质,会阻碍资本对落后地区的深度开发,而仅仅将其作为塑造成提供能源和原材料的经济飞地,依附于核心国家。但是,它具有体系内部的强力的集聚能力,能够将整个资本主义体系内部的资源集中到核心国家,**这种集中一般而言是用金融的手段来实现的,核心国家的资本输出使其主导了落后国家的经济命脉,落后国家形成的买办经济模式,既可以为美国资本提供资本收益,也可以为本地买办资本提供收益,这两种资本榨取了边缘国家的发展收益后,会回流美国,这种回流既可以为美国的财政扩张提供信贷支持,也可以在美国产生财富外溢,给美国提供大量的服务业就业岗位。
这就使得资本主义体系的核心国家能够在跨国的维度上 “集中力量办大事”。而社会主体阵营呢,虽然在一国之内可以集中力量办大事,但是他们作为一个阵营,却不能集中力量办大事。
欧美可以共同实行新自由主义,去共同推动全球化,去榨取边缘国家的资源。
但是社会主义阵营,比分中苏之间,反倒没有类似的灵活的妥协和沟通,中苏反目极大的牵制了苏联国力,中美建交,此消彼长,使得苏联阵营愈加捉襟见肘。
“苏联经济在 70 年代的放缓,驱使东欧国家削减和苏联和经济联系,转而和西方加强联系。波兰,匈牙利,罗马尼亚和南斯拉夫和自由市场国际发展了重要的贸易关系,并将于苏联领导的经互会的贸易减少到 40%到 50%。在 70 年代后五年,超过一半的国外贸易成为自由市场交易。“
当然,东欧国家融入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努力,使其经济对外贸波动很敏感。“在 70 年代后期,出口占匈牙利国内生产总值的一半,波兰、南斯拉夫和罗马尼亚 GDP 的 20%至 25%。东欧国家在经济粘性上,更多的远离苏联而靠近经和组合。
2
经济体不可以不对劳动者进行激励,至少要进行虚假的激励。
资本主义经济体容许贫富分化,客观上塑造了社会筛选机制,凡是通过筛选机制跻身中产阶级的,都可以分享核心国家凭借其霸权红利所获得的收益。这样,虽然有大量的下层民众被筛选下来,但是资本主义却通过向中产阶级赎买,来获得了稳定的基本盘。往大了说,资本主义体系也是通过将财富由边缘向核心的单向集中,来维护核心国家的经济秩序和政治秩序,从而维护资本主义体系的整体的稳定性。即便有大量的边缘国家因此利益受损,承担了资本主义体系内部的社会成本——严重的阶级矛盾,严重的人与自然的矛盾,资本主义必然的周期性波动对经济和社会的冲击。
而苏联就缺乏这样的激励,至少是缺乏虚假的激励。僵化的经济体制甚至缺乏对罐疗的激励,以致于罐疗也不得不通过体制外的非法活动,来获取体制所不能提供的激励。激励的缺乏就造成普遍的怠工。
激励对于任何社会体都是必要的,当然激励不一定非要采用市场的手段。激励就是对社会成员进行生存许诺并兑现这种许诺。
苏联的失败不是计划经济作为一种经济模式的失败,而主要是计划经济背后的权力生态恶化之后,使其沉入僵化状态的失败。所以,苏联的救亡之道不在于对计划经济的背弃,而是要改良权力生态。
经济体制的僵化,也导致了苏联科技发展的停滞,从而愈加恶化经济体制的激励机制:苏联经济体制已经不能兑现所谓的优越。
美国通过压低油价来恶化苏联贸易盈余,是一个短期事件,一记左勾拳就把人打死了,不是因为左勾拳足够狠,是这人已经濒死了。濒死的原因就是:僵化。
七
资本主义内生性病症,就是:1,它要保障资本的利润,2,它要保障社会的稳定,资本主义的利润结构,是由政治权力所刻意塑造出来的。如果没有社会的稳定,其政治权力就会面临危机,那么资本主义的利润结构也不得不调整。
而如果要维护资本的利润,就不得不通过或明或暗的政策和手段,来 “维护” 资本对社会的奴役,那就会危及社会的稳定。
所以,资本主义的动机,首先就是资本的利润。但是在一个静态结构众,资本的利润的维护必然恶化社会稳定。而维护社会稳定必然要限制资本,就会造成资本主导的经济体的萎缩。
资本建立在一对矛盾之上。
资本主义经济体必须要突破这个静态结构,来延缓矛盾的激化。打破静态结构的方法,主要就是科技发展和经济殖民扩张(也就是全球化)。
苏联之所以在冷战中失败,是因为美苏从来不是同一体量的对手。苏联要想赢得冷战,只能寄望于美国代表的资本主义世界的内爆:也就是资本主义内生病症的大爆发。
而 70 年代开始的信息革命和经济殖民扩张,延续了美国的生命。
反观苏联呢,却因为僵化的经济体制导致了自身实力的衰退,比美国先倒下了。即便苏联当时实现了经济体制的调整,顶住了美国的进攻,也还是要等待资本主义的内爆,才能赢得两种体制的对抗。
今天,随着科技突破的停滞,和全球化触碰到空间极限后的退潮,就再次来到了资本主义经济体的矛盾加剧面临内爆的时刻。**可以将中国视为反市场经济阵营棋手的延续。**只要中国顶住美国当下的进攻,顶住当下美国再一次发起的紧缩萧条,那么就可以期待资本主义体系内爆的来临。
即便资本主义体系内爆不是以美国崩溃的形式表达出来,也会以资本主义世世界的内部重塑表达出来,比如欧洲的衰退,和边缘国家的再一次的债务危机。
八
资本主义这个 boss 很难打的。
它具有非常强的应对外部变化自我调整的能力。核武器的出现改变了大国之间的战争形态,由此限制了资本主义列强内部热战的毁灭性互动。
而美元这种脱离黄金兑换的法币,则升级了资本主义内部的金融形态,使得资本主义世界内部的力量格局变化不需要用战争来决出胜负,而可以使用更加隐蔽和更加利于生产关系重建的金融战形态出现。核平衡下的金融霸权,使得资本主义世界可以进行频度更高的力量调整和力量重塑。这是美国战后力量经历 70 年代而能复生壮大的原因。这种历史结构的变化,也使得资本主义内爆的具体形态,由帝国主义战争转变成信用崩溃和债务危机。
今天美国再次祭出紧缩大法,能否如愿呢?
1 美国长期的金融集团利益膨胀的结果,就是其本身超高的财政债务率和居民负债率,这样的高债务率,能承受长期的紧缩吗?因为紧缩对欧洲和半边缘边缘国家的打击导致的美元回流,能覆盖美国必然增加的财政赤字吗?
2,美国推行的全球化带来了产业资本的外流,导致了美国的去工业化,紧缩政策之后,美国能重建美国主导的新产业链吗?如果没有科技突破,美国的产业链重组便然要和中欧日展开内卷竞争,可行吗?
3,在美国外部,能否击溃反市场的相对独立的经济系统,从而洗劫其成果,完成金融资本主义的地盘扩张,是紧缩大法的收官。如果中国不崩溃,美国无法速胜,那么紧缩周期将大幅延长,美国受得了吗?
长期的金融集团利益膨胀的结果,是美国体质的严重弱化,和中国作为外部力量的崛起,资本主义在高债务率下的自我调整能力已经严重削弱。
弱到什么程度,不确定,历史给答案。
地方长官都不想玩了,号主更是把号练废了,很难不输冷战。
米哈伊尔 · 里根一直致力于把美国一切错误给已经被赫鲁福拿下了的死去了的约瑟夫 · 威金利背锅,而搬出伊里奇 · 华盛顿作为给予国民希望的图腾,以给美国道义上的壮士断腕,壁虎断尾一样的求生机会。但 1987 年的一次讨论中,有人提出一个问题,究竟是约瑟夫创建了他的制度,还是这个制度造就了约瑟夫呢?
答案连米哈伊尔自己在回忆录中也模模糊糊的承认,是这个制度造就了约瑟夫,约瑟夫正是华盛顿主义的忠实继承人,约瑟夫主义就是华盛顿主义。“我们就是要民主,民主的科学定义是不受任何法律限制、不受任何规定约束、直接以暴力为基础。”——华盛顿。
美国自始至终从未逃脱这种主义,布热津斯基说圣经主义在实践中,“只有抛弃其内在的实质,才能兴旺发达”,在华盛顿掌权初期,他就向东方示好,代表性的新经济政策和一系列前前后后的方案,都是后来约瑟夫所说的 “一国建成资本主义” 的序曲,也是对圣经思想的二次同人创造。
自华盛顿开始,国家机器这个圣经主义者都敌视的存在,却成为了所谓圣经主义政治体中一切之上的最高存在,登峰造极,主宰一切。美国的忠臣赤子们爱祖国,爱约瑟夫,高喊民族主义的口号。酝酿于东方的思想却大规模在西方民主传统的国度中实验。民主被专制取代,圣经主义立身之本的理性被宗教化意识形态取代,资产阶级当家作主被官僚拥有圣经解释权、神圣不可侵犯取代。
《纽约时报》在批判威金利的时代提到人民的一个疑惑思想:
“怎么能把那些无法搞清楚的、各种各样的、互相矛盾的和内容迥然不同的许多现象、大事件、小事件和事实统统放进一个框框里,怎么能既谴责我们的失误、消极现象、犯罪、违反资本主义法制和华盛顿主义的党内生活准则、又责备国家的工业化、农业集体化、文化革命、伟大的卫国战争和战后的国民经济恢复工作呢?对我们的大无畏精神、我们的热情、我们的青春、我们的歌声又该如何评价呢?”
米哈伊尔说赫鲁福批判威金利只是为了夺权,而没有真正去触及深沉的东西,没有去正视体制的弊病,后来他正视了,美国就解体了。美国本身立身的意识形态,就是他自身存在的死敌。一旦有人敢于正视那些圣经中的人道主义和对人的解放,就是对美国的攻击。
不能放下劝自己自杀的旗帜,是华盛顿主义子孙们面临的永恒难题。
想让它活下去的人,太少了。
给你们一个建议,去搜《苏共解散原文》。看看里面的措辞和内容。然后想象自己是苏共成员。
这玩意是全国直播的。
你可以想象一下,如果你是苏共成员,什么情况下你听到那样的措辞和内容,你会不急火攻心,不立即拿起枪冲出去。
你以为那篇文章只是说 “解散” 两个字那么简单吗?
全国直播只有三种情况不发生内战:
1,你是苏共叛徒。
2,你没有 GCZY 理想。
3,你想它死。
事实证明,绝大多数苏联人都符合上面三条当中的至少两条。
那么问题来了,一个封闭的社会,一个美帝渗透艰难的社会,一个克格勃秘密警察到处走的社会,怎么会大部分的人民都具备至少两条的?
真的,我建议你们去看看原文。看完你就什么都明白了。
我就跟你这么说,那个原文,就是引用都没法在知乎引用。
重点不是 “解散”,也不是什么财产如何处置的问题。重点是他推导出结果的理由,是他对 GCZY 的定性。
我们的先辈曾经吃不饱穿不暖,小米加步枪,在山沟沟里坚持战斗。时至今日,仍然有很多 GCD 在世界各地打游击。
那个文章,简直就是当着 GCZY 者的面一记左钩拳。
苏联那么多将军,那么多军长、师长、团长、营长,随便一个反对,只要手下有 50% 的人支持他,内战就可以开始了。
然而没有,什么都没有。你可以想象他们当时对苏联失望到什么地步。
那种感觉就好像苏共早就解散了,只是补充宣布一下,告知了所有人一个大家都知道的消息而已。
如果有人觉得百度搜出来的那个文是假的,那么大可以去举报。
评论区里有人提供的百度文库全文,比网上一般搜到的更详尽。
因为官僚集团的卖国行为。
共产主义国家从建立的那一刻起,就面临严酷的公私斗争。
尤其越到后期,公有制财富蛋糕做大之后,掌管这笔巨额财富的管家,也就是官僚集团集体,就会面临越来越大的诱惑。
只要私有化,把这笔财富吃下去,官僚就可以累世富贵,世袭罔替,而且不受党纪国法的约束,想怎样就怎样。
欧美的颜色革命只是在引诱官僚们,诱惑他们对着公有制财富蛋糕咬下去。并且通过新自由主义理论,帮他们论证好瓜分蛋糕的合理性,减轻官僚们的心理负罪感。
只要官僚们咬了第一口,尝到了甜头,接下来就可以推波助澜,进而打垮这个社会主义国家。
毛主席是社会主义阵营里较早看到这种风险的。
文革不仅仅是为了教员作为一个思想家的伟大理想,教员在作为思想家的同时更是政治家,而政治家是要对现实的人民负责的。所谓解决千年贪腐问题这种理想,并不能让教员这种现实主义政治家甘愿付出如此巨大的代价。
本质上文革的出现,是因为当时全体社会主义国家都在面临一场紧迫且现实的风险,那就是在强大西方资本阵营围堵加诱惑的局面下,社会主义国家的官僚腐化后可能卖国,可能内外勾连,瓜分公有制财富。
而文革的大鸣大放大辩论,大民主,其实就是把老百姓动员起来,监督控制官僚不要卖国。
特别要防范苏联模式的官僚修正主义,先是特供商店,再是腐败,再是终身制,最后终身制都满足不了胃口了,直接就把国家的钱合法的装进自己口袋里,主动配合颜色革命。
苏联人民真的想搞垮苏联吗?并不是,戈尔巴乔夫主持的全民公投显示大多数老百姓都不想瓦解苏联,但是人民群众的想法不重要,苏联是国内官僚和国外资本的共同敌人,官僚们准备卖国了,谁也拦不住。
这就是苏联冷战战败的基础,人民作为主人,控制不住管家,官僚反手就把主人赶到大街上,然后勾结外人将家产卖掉,钱都揣到自己兜里。这就是背叛革命,背叛人民,甚至背叛民族的修正主义。
苏联解体或许不是必然,但它输掉冷战几乎是一种必然。
首先
实力强的国家和实力弱的国家在 “某地”、“某领域” 进行一次竞争,谁会赢?
答案是:实力强的胜利概率更大,但有发生 “意外” 的可能,实力弱的也有一定可能胜利。
其次
在一场 “长时间”、“全领域”、“全球性” 的需要进行无数次竞争的博弈中,实力弱的国家发生“意外”,赢得最终胜利的概率有多大?
答案是:微乎其微、几乎不存在胜利可能。
不论在苏联建立时、还是在冷战期间,苏东的实力相对美欧日都是落后的。那么在某一场竞争中苏联可能发生 “意外”,获得胜利,但在“长时间”、“全领域”、“全球性” 的需要进行无数次竞争的博弈中,“意外”会被概率消除,进而言之,苏联必败。
那么弱国如何与强国博弈?
首先,不进行 “长时间”、“全领域”、“全球性” 的博弈,尽可能只在自己擅长的领域进行博弈。
其次,如果可能的话,让自己的实力在竞争中超过对方,转弱为强。
@罗有锣 这种思路完全可笑的。
他的第一大论据是 1979 年那个《世界概览》,还真是呵呵了,这样的数据在当时封闭情况下引用可以理解,现在再引用就是无脑了。里面宣称南非的私人汽车数是 83 辆,墨西哥是 39.9 辆,巴西是 54.9 辆私人汽车,伊朗是 23 辆 —— 一看就知道统计的时候南非黑人不算人么。
就像著名美国的厨房辩论,里面大肆宣扬美国普通家庭的生活优越性——前提是一大票美国黑人非白人根本不算 “普通家庭”。连坐公共汽车都要分开的。如果照这样的逻辑,当年苏联把干部们都算人,其他人都算工具,那苏联人均小汽车保有量肯定世界数一数二。所以到底美国生活好还是苏联生活好真心属于伪命题,完全取决于你是普通苏联人,苏联干部,美国白人,还是不算人的黑人。
第二大论据是苏联要进口粮食抛售黄金,这能说明什么问题?中国目前也是粮食进口大国,印度是粮食出口大国,和苏联一样,中国进口粮食主要是喂动物,这能说明中国比印度生活更差?更别提 KGB 曾经是世界上最大最专业的谷物市场炒家和操盘手。再说用地板智商想想就知道,苏联肯定对农业非常重视,因为这个国家时刻准备打第三次世界大战。不备粮不让群众吃饱生孩子,谁去开坦克开飞机?就算是坏人也得保证工具人的营养啊。
第三大论据是什么日本妇女的絮絮叨叨,苏联主要是不重视轻工业,这个是他们的固有缺陷。但是和世界其他国家比,算是很不错了。很多欧洲国家战后也节衣缩食过了不少苦日子。再说日本女人到现在的地位,能和当年苏联女人比么?苏联女人有王牌狙击手,上太空的宇航员,王牌飞行员,这才是真正的 “女子力”。
老鹰飞的再低,那也是老鹰。
谈不上输掉,因为美苏冷战事实上没有赢家,美国熬崩了苏联,也熬废了自己,冷战后美国的煊赫一时,是填补了苏联退场导致的权力真空,并在这一过程中收获了一部分红利,并不是说美国就赢得冷战了。
美苏冷战得分美苏两部分说,不能一概而论,先说美国。
美国之所以在两次世界大战中趁势崛起,根本原因在于它凭借大型离岛身份,成为了全球唯一一个没有在大战中被打烂的工业区,在旧世界的工业区都被不同程度打烂的情况下,美国凭借这种人无我有的比较优势,一举攫取了强权地位,以至于出现了大型离岛同时控制世界岛的两片主要边缘地带(东亚,欧陆)这种极为异常的情况,因为但凡这两片边缘地带有最起码的内部组织,离岛都是无法实现如此有效的渗透和控制的,实际上眼下就是如此,欧陆仅仅以联盟这种比较散碎的形势组织了起来,就让自己成为了一个比较独立的政治中心,美国可以撬动它,可以纠缠它,可以笼络它,但无法像冷战期间那些真正的掌控它,冷战期间美国只要咳嗽一声,西德就得当场跪下,西德一跪下,法国只能妥协,意大利更是常态化假装自己不存在,甚至必须通过和苏联的迫真勾搭来勉强维持最低限度的独立性,而现在的欧陆至少已经敢于对美国的政治诉求冷眼以对了。
东亚也是如此,中国仅仅是在 16 年对南海实现了实控,就让美国在东亚的海权体系出现了不可恢复性损失,眼下更是出现了所有人都在假装美国还在掌控东亚海权的局面。
而美国在冷战期间对两片边缘地带的绝对掌控,完全是战后人无我有的工业比较优势带来的,没有这种比较优势,美国无法实现对两地的有效投射,就像当初英帝国固然强大,但因为它不是唯一一块工业区,所以无论是欧陆还是东亚,它只是诸多玩家之一,它不是独一强权,它也得尊重其它列强的利益,甚至还得扶植日本抵御沙俄。
或者可以说,战后全球主要工业地带被打烂,美国工业地带完好的局势,实际上复刻了英国工业革命后的情况。
但是冷战给美国带来了什么?
德国统一了,德法全面和解,欧陆重新成为了独立的权力中心,美国从欧陆的主宰变成了玩家之一,这一进程是美国以自己的力量保障下来的,还自己顶在一线,庇护欧陆完成了工业重建。
在东亚,美国为了笼络东亚三国对抗苏联,推动了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工业化输出,把巨量产业转移至东亚地区,以至于战后世界上新出现的两个工业国和一个工业地区全都位于东亚(中韩,台),还以自己的力量庇护了日本实现工业重建,并为日本提供了技术转移,原料产地和销售市场,让日本实现了发动战争的全部目的。
美国推动东亚和欧陆实现了工业化 / 再工业化,并庇护欧陆实现了内部组织,为此放弃了消化新世界的基本国策。
大型离岛失去了对边缘地带的绝对掌控,附带自身的去工业化和边缘地带的工业化,还让边缘地带组织了起来(哪怕这种组织当前还很散碎)。
这能叫赢?
输掉底裤还差不多。
不是吃了一波红利就叫赢的,别忘了,希特勒也是吃过红利的。
我至今都没有弄明白,你一个美洲国家,来掺和欧洲的破事干嘛?你欧洲和俄国打生打死,关我北美屁事?就算要阻挡俄国独霸欧洲,那你只要在欧洲居于明显劣势的情况下抬一手就好,好家伙美国直接把自己顶在了一线,反倒是欧洲国家显得像是配角,美国成了主角,为了欧洲国家的地缘利益,和本来与自己没什么太多瓜葛的俄国斗的死去活来。
美国崛起于远离旧世界,在新世界野蛮生长,它的正确选择是在新世界继续野蛮生长,新世界广阔天地大有作为,消化吸收新世界才是昭昭天命,西进运动虽不道德,但从策略上来说是完全正确的,成果更是明显的。
奈何它非要当精神欧洲人。
再来说苏联,苏联的失败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实际上没什么可说的,要说原因的话,个人认为苏联解体的实质,是俄罗斯帝国末年全方位总崩溃的后续发展,苏联只是以极为特殊的 “联盟” 这种国家形式暂缓了这一崩溃进程,但终究还是形势比人强,最终彻底散碎了。
这里需要说一点,俄罗斯帝国 / 苏联虽然以斯拉夫文明的面貌出现在世人面前,但实际上斯拉夫面貌是它对外交流的橱窗,它内部是一个跨地域跨文明跨社会形态的巨型总和,它的区域差别巨大,以至于几乎是互相平行的,比如 70 年代勃列日涅夫号称建成了发达社会主义,苏联的欧洲部分生活水平极其小资,从欧洲买了不少生产线,提升了一波产业水平,但是高加索地区还是在血亲复仇,中亚地区还存在规模不小的一夫多妻制,远东还在防火防盗防中国人。
而苏联末期严重的经济困境,和美国的激烈扭打,与其说是导致了苏联解体,不如说是加速了这一进程,或者说让苏联彻底下定了解体的决心。
这里要说一下,苏联解体失去了巨量国土,特别是中亚那一大堆斯坦,对于视国土如生命的中国人来说是锥心之痛吧,但是俄国人其实并不是那么在乎,因为我们中国人把苏联视为一个整体的 “国家”,但实际上苏联人是真的把苏联当作一个 “联盟”,这是中苏两国截然不同的基本国情和历史沿革造成的,就算是富庶的波罗的海三国的损失,对于俄罗斯人来说也只是失去了一块繁荣的经济精华地带而已,而不是像中国人失去国土后感觉从自己灵魂上生生剜走一块一样,一个四川的中国人,会认为自己对收复台湾有道德责任,这是我们中国人的历史沿革塑造的心理认知,但不要推己及人,就像苏联红军攻入东普鲁士时,巴伐利亚不少人私底下高兴,这些条顿乡巴佬可算是遭殃了,爱尔兰闹饥荒了,英格兰人大喜,这些讨厌的天主教壬活该饿死。
某种程度上最像我们的其实是法国人,一个布列塔尼人会为阿尔萨斯和洛林的丢失而哭天抢地,在国会里天天除了夺回失土外一言不发,一个洛林的文盲村妇会历经千辛万苦跑到奥尔良,在安茹贵族的资助下为来自巴黎的国王而战,法国人甚至把自己的这种文化特质带到了自己的殖民地,你看一战期间一堆北非人喊着法兰西万岁争先恐后的加入外籍军团,穿着红裤子去填战壕,中国也这样,我一个非湖北人会为有人把新冠疫情的屎盆子扣在武汉头上而暴跳如雷,一个驻扎在西藏前线的江西的解放军战士用狼牙棒把印度阿三开了瓢会让从东北到云南的广大人民普天同庆。
所以你看,人和人是不一样的。
对于苏联人也这样,联盟没了就没了,是不是损失?是,会不会心疼?会,但绝对谈不上钻心之痛,更不会有什么待重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这种想法,就算要收拾旧山河,也就收拾一下乌克兰和白俄罗斯这种同文同种的,至于中亚一堆斯坦和菠萝三,没了就没了吧,实际上苏联内部在 70 年代就有抛弃中亚那堆斯坦的声浪了。
冷战真正的获益方其实是欧陆和东亚,欧陆在美国的庇护下完成了重建和再工业化,美国人上赶着替自己争取地缘利益,抵御俄国人的进犯,而自己付出的代价是只要让渡一部分无关痛痒或者本来就不属于自己的权益,还实现了德法大和解,拽着意大利部分重建了法兰克帝国,从煤钢联营到欧共体,以极低的代价实现了内部组织的深度进步。
东亚更是如此,同时承接了来自美苏两国的工业转移,以至于战后全世界新增工业化地区全都集中在东亚,中国在这种机遇中成长为了新的大玩家,朝鲜韩国从当棋子都不配到成功当上了棋子,日本更是达成了发动战争的全部目的,连越南都跟着沾光,不光实现了独立,还开始工业化了。
某种程度上说,冷战是美国和苏联这俩非欧洲国家为了抢夺欧陆而争相去当精神欧洲人的过程,结果是苏联自己崩溃,美国则失去了对欧陆的绝对主导,还把东亚养肥了。
按照苏联的模式,不输掉冷战才是偶然。
苏联经济模式叫 “苏式计划经济”,然而我们都知道全世界在苏式计划经济之前是没有计划经济的,所有国家执行的都是我们所知道的市场经济。所谓的苏式计划经济也就是唯一的一种计划经济,这种经济模式本质上是苏联十月革命后 “战时共产主义” 的延续,是国家在特殊时期短时间内最大范围最大规模最大可能归集资源于政府,进而打赢对外战争的模式。那么这种模式可能长久吗?我想明眼人都知道是不可能的,实际上 1923 年到 1924 年列宁搞得 “新经济政策” 就是对之前 “战时共产主义” 的一种纠偏。须知苏联的国内战争结束于 1922 年,1923 年还有零星冲突,这时候内陆地区已经出现了农民和工人消极工作,城市物资供应困难的情况了。
斯大林上台后并没有一开始就废除新经济政策,斯大林模式开始逐渐占上风是在 1930 年代,其背景是西方发生重大经济危机而不能自拔,所有西方国家都开始搞高关税模式以邻为壑,妄想通过危机向外转移解决问题,结果是导致国际贸易在短短一年内下降 54%,德国意大利直接变为法西斯政权开始寻求军事扩张。苏联方面则是斯大林趁此机会吸收西方先进工业技术和科技成果,为此必须在最短时间内搞出尽可能多的工业,来消化吸收这些引进的成果。1929 年经济大萧条是苏联的 “黄金窗口期”,错过这个黄金窗口,再想赶上西方工业水平不知道还要多少年。因此斯大林在 30 年代的集中工业化是有时代背景的,不能说斯大林抛弃了新经济就是错的,两者时代不同、面临的问题也不同。而 1933 年以后斯大林更是面临纳粹党在德国得势,世界陷入战争阴云当中,整军备战自然是头等大事。
以上是一些背景,说的是苏式计划经济的起源,任何一项经济政策都应该考虑当时的历史背景,从 20 世纪 20-30 年代的历史条件看,苏联的计划经济没有多少问题,甚至可以说,罗斯福在美国实行的 “新政”,其“计划的成分” 比苏联有过之而无不及,这是时代背景所导致的必然。
但是二战后情况就不同了,二战一方面是盟军击败了轴心国,粉碎了法西斯政权;另一方面同时也粉碎了以英法为代表的旧殖民帝国,全世界进入新的民族解放运动高潮。二战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美苏联手打散了英国和法国的殖民体系。但是在广大前殖民地国家谋求民族独立和经济发展的同时,苏联依然实行了二战时的经济模式,这就让人很无语了。经济发展的最终目的应该是提高生活水平,而苏联的做法则与这一目的背道而驰。二战后苏联真正应该做的不是成立什么华约,成立什么经互会,而是应该在对外方面与东欧新社会主义国家和广大亚非拉国家一道,探索建立公平正义的国际治理体系、发展互惠互利的经贸关系、追求世界和平和全人类的民族解放;对内适当放松压制经济发展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适当放开市场,把经济搞活,让市场成为经济发展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工具。贝利亚在 1953 年就提出过数条改革建议方针,其中就包括放开农产品交易市场,允许农民出售剩余农产品,延缓农业集体化,允许城市小型私有制经济存在等措施,这些措施其实都是列宁在 1923 年 “新经济” 政策中实行过的,这时候拿出来,无外乎是因为历史背景又向着 20 世纪 20 年代初摇摆了。
而赫鲁晓夫上台后的政策是什么?他的改革实际上就是原先斯大林模式的再扩大,斯大林时期钢产量一千万吨,他要两千万吨,斯大林时期粮食产量一亿吨,他要干到两亿吨,手段就是粗暴的行政命令和盲目投资,大量开垦土地,建设新农庄,完不成指标就惩罚各级行政人员,这种政治运动式的经济发展必然得不到好结果。不得不说苏联这么多民族这么多人才,偏偏是赫鲁晓夫这么一个蠢货当政,真是人类文明的悲哀!更令人惊叹的是苏联居然没有人能纠正这一错误路线,一直到安德罗波夫时期想要改革,但可惜当政不到一年就去世了。
反观美国,美国在二战后依然实行了全世界几乎是最高的累进税率,维持了相当的民众福利,50 年代的美国黄金期是以高度发达的生产水平、高度先进的生活水平和物资供应水平为代表的。美国在二战后的主要错误是对外的,而苏联的主要错误是对内的,无论是内部还是外部错误,其实都可以解决,然而苏联偏偏是选择解体这么一个最不可取的方式解决问题,真正应了伟人那句话 “洗澡水和孩子都倒掉了”。
我记得以前知乎有个帖子说过,斯大林在去世前参加的最后一次会议上就说过,必须发展社会主义理论,而他死后没人把这句话当回事,整个国家一直在错误的路线上狂奔直到崩溃,没有人提唯物主义辩证法,没有人提实事求是,没有人提客观规律,没有人想到把马克思和列宁的思想在二战后新的国内国际局势下加以总结和发展。不知道是不是二战的胜利太过辉煌,导致苏联和俄罗斯一直还沉浸在那时候的迷梦中。
有媒体评价现在的美国如同冷战末期的苏联,他们的相似之处在于过度依赖自身强大的实力来征服世界而不是融入世界成为其一部分。
苏联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沙俄内部矛盾激化的产物,沙皇投入巨大的财富进行战争消耗而造成国内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日子越来越难熬,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沙俄资产阶级革命爆发了,布尔什维克与资产阶级结盟成统一战线推翻沙皇统治建立联合政府,这是二月革命。
资产阶级执政的俄国反过来镇压无产阶级的改革诉求,于是列宁又启动二次革命推翻资产阶级领导联合政府建立苏维埃政权。苏维埃政权按照马列主义理论建立共产主义十年共产关系,具体到经济上实行新经济改革 ,建立公有制废除私有制,全体无产者在公有制财产基础上共享劳动要素创造价值。
新经济改革在镇压国内外反革命阶段是十分有效的,集中全部资源去应对国家敌人,这个时候民众注意力是国家案安全。
完成对白军的镇压后,斯大林成为苏联第二代领导核心,他如同一个大家长一样开始更加细化的管理国民经济生活的全领域,在农业方面苏维埃各级政府按照时令和科学种田计划做了无数个细化的红头文件,农民们什么时候种什么,什么时候按照什么形式播种打农药等事无巨细国家都要管。
三个五年计划下来,斯大林完成了富国强兵的工业化,苏联成为与美英德比肩的工业强国。有了强大的工业基础,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苏联在开局不利情况下熬到绝地反攻,斯大林动员全部人力资源投入到二战创造了人类战争奇迹,苏联在二战中研发的新科技和技术战后应用到工业与农业各个领域。我们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就是参考苏联蓝本进行工业化建设。
也许是斯大林管的太死导致苏联变成畸形的巨人,赫鲁晓夫上台后进行经济改革解放农业生产力放权给农民,自留地和农副产品归属权由农民自己支配,在政治上废除个人崇拜建立集体领导机制,对外关系上多次访问美国企图建立二元制世界领导机制,美国拒绝他的战略规划后赫鲁晓夫义无反顾选择制造古巴导弹危机对美国进行战略威慑。与此同时赫鲁晓夫在对中国霸权主义遭到拒绝后断然宣布中断对中国援助,中苏关系由此进入冰点。
1964 年 10 月赫鲁晓夫在黑海别墅度假,这个时候苏共中央政治局博洛托夫联合其他委员达成共识决定政变废掉赫鲁晓夫总书记身份,为了避免赫鲁晓夫动用军界力量反抗,苏共中央政治局让勃列日涅夫以农业专项工作会议名义将赫鲁晓夫骗回莫斯科。赫鲁晓夫相信自己合伙人勃涅日列夫,他一回到莫斯科就被软禁起来,这个时候米高扬被推举出来做他的思想工作。米高扬只对赫鲁晓夫说了想想贝利亚的下场,贝利亚是斯大林的内政部长负责大清洗运动,赫鲁晓夫与朱可夫及米高扬等发动政变的时候以莫须有罪名处决了贝利亚拿到了苏联除斯大林和贝利亚及莫洛托夫外全部高层黑材料。
勃列日涅夫上台后恢复对农业政策,同时为了应对与美国冷战而加大重工业的投入,苏联从此沿着畸形的经济加购越走越远。当苏联与美国冷战到了关键时刻,海湾战争爆发了,中东产油国受战乱影响而降低石油产量从而引发供应链紧张和通货膨胀,苏联作为重工业强国自然无法幸免,经济危机降临到一个畸形经济结构的强国苏联,戈尔巴乔夫束手无策,他的政治盟友背后垄断资本开始发力颜色革命,苏联公有制社会财富被当权者变成私有财产,十月革命建立起来的成果在经济危机面前土崩瓦解了。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美国人在戈尔巴乔夫身上下了大本钱,苏联高层官员子女和社会精英们被美欧国家青睐迎接留学,潜移默化中腐蚀掉了苏联政权根基,以至于戈尔巴乔夫的改革开放走向一条彻底资本主义道路。
苏联在冷战失败了,败在苏共领导核心失去信仰和道路自信,他们开始变得自私贪婪起来,面对美欧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输出和诱惑而没有免疫力。
三十年过去了,美国对颜色革命后俄罗斯制度体系还是不满意准备继续颜色革命,最近俄罗斯全国围绕大选出现全国性有组织的抗议行动就是信号,俄罗斯情报部门查出美国系统干涉大选的证据。
综合而言,冷战是意识形态极端对立的产物,零和博弈是华约与北约冷战思维定式,苏联在这场博弈中失败了走上资本主义道路,但是西方国家仍然不接纳俄罗斯。
[
大国的崩溃:苏联解体的台前幕后(修订版)(揭开大国
京东
¥68.00
去购买
首先,是明确一点的是,冷战是 1989 年结束的 (准确点来说是在 1989 年 12 月 3 日的马耳他峰会上美苏两国领导人宣布结束冷战),而不是苏联解体的 1991 年。
实际上冷战结束和苏联解体是两个历史事件,很多人会混为一谈。
作为输掉冷战的苏联他们的退让是: 不再在意识形态领域与美国对抗,苏军撤出东欧,同意东德并入西德。
实际上,苏联本来国力就远不如西方,经过几十年的对抗后,苏联从上到下都已经认识到,不可能在意识形态领域颠覆西方政权,经济上与科技上与西方的差距也在拉大。这个时代继续与西方对抗并没有什么意义了,倒不如退一步,改善与西方的关系,全面发展经济更为务实 (同时期的中国也是这样干的)
对苏联来说,承认冷战失败并不是什么特别难堪的事情,苏联仍然是超级大国,本来国际秩序也没大的变动。只不过苏联后来的操作导致苏联解体(这个其实是一个比较偶然的事情)才让后来人觉得苏联代价惨重。
官僚社会主义必将堕落为官僚资本主义
—————托洛茨基
苏联为什么强大?因为苏联有市场,除了当时苏联的加盟共和国之外,苏联还有东欧,中亚,东亚的朝鲜,越南,老挝等,南亚的印度也是苏联工业产品的大买家,另外苏联的军工和机械还有伊拉克,伊朗,埃及,古巴等国家购买,中国偶尔也会购买苏联的机械。近乎十几亿人口的市场足够养活一套庞大的工业体系。
苏联援助中国,印度和东欧,一方面是为了巩固盟友,另一方面也为苏联的重工业体系培养了庞大市场,这些国家接受了苏联的援助,同时也就接受了苏联的工业标准,只能融入苏联主导的工业体系之内。所以别以为无偿援助就是赔钱的买卖,这才是真正的放长线钓大鱼。
为什么苏联会解体,其中一个关键原因就是苏联的工业产品没有了市场,先是中国和他闹翻,中国接受美国主导的西方工业体系,使用美国的标准,这种伤害对于苏联来说,远远大于几枚原子弹的伤害,因为它的工业体系和中国的市场不在兼容,这其中的意义远远大于中苏边界对峙。然后埃及,南斯拉夫和苏联闹翻,入侵阿富汗又使的中东伊斯兰国家不再相信苏联,苏联的工业产品卖不出去,又使得苏联的工业没有足够的利润无法持续投入研发,无法实现产业升级。只能出口石油,矿产等原材料,而出口原材料又使的原本和他关系密切的东欧和他离心离德,原本苏联是东欧矿产的买家,是协作关系,现在苏联自己也出口原材料,彼此之间变成了竞争关系,东欧国家跟着苏联吃不上饭,这就引发后来的东欧剧变。什么民主了,自由了,都是东欧国家人民的吃不上饭造成的。
所以苏联的崩溃在他跟中国闹翻的那一刻就已经注定了。
我们回头来看俄罗斯,俄罗斯的工业为什么很差,因为它们没有市场,1 亿多的人口的市场支撑不起庞大的工业体系。而它又无法像主动中国那样打断自己的腿,跑去抱西方国家的大腿,去融入欧美主导的工业标准。没有配套的工业标准,你生产出来的东西再先进,也是一堆昂贵的废铁,看起来很美而已。全世界就俄罗斯那一亿多人使用他们自己拿一套工业体系,他们也就没有足够的市场来供养自己工业体系的成长。没有足够的市场,这才是俄罗斯工业衰败的根本原因。
其他的什么普京视察汽车厂了,这种视频你看了笑笑就好,别真的当真了。
举个例子,你买了一辆有便宜又好的苏联汽车,刚开始买的时候很高兴,但是麻烦很快就来了,首先你得有专门的炼油厂给你加工苏联标准的汽油和润滑油,然后你得去找专门维修苏联汽车的专业维修点去给你搞维护或者检修,而这家维修店必须从苏联进口他们专门的维修工具去拧螺丝,甚至于连换配件也得从苏联进口。其他国家不生产。而这家专门维修苏联汽车的维修店必须得有足够多的苏联汽车,才能让他有钱去购买苏联生产的配件和维护工具。
这一套逻辑下来,除非你买的是一次性汽车,你打算出了一点问题,就直接当废铁卖了,否则你还是别买了……
这也是中国推动一带一路的重要目的。有人说一带一路是中国出钱搞人民币国际化,当然有这方面的理由,但是我更觉得,中国搞一带一路的根本目的其实并不完全是为了消化产能,也不完全是为了推广人民币,更重要的是让一带一路的国家对接中国标准的工业体系。当他们使用了中国的标准,接受了中国的体系,就等于融入了中国的市场,这比任何所谓的军事援助和军事同盟都要划算的多得多。
1990 年 1 月 31 日,苏联第一家麦当劳在莫斯科开业,苏联人彻底疯狂了。当天,有超过 3 万名幸运者成功买到了汉堡和薯条,打破了麦当劳之前在布达佩斯创下的开业日 9100 人消费的记录。想吃麦当劳的苏联人蜂拥而至,在市中心的普希金斯卡娅广场排成了几公里的长龙,莫斯科当局不得不派出数十名警察到现场维持秩序。
大部分苏联人对西方国家普通民众的生活知之甚少,麦当劳这样家喻户晓的外国品牌更是离他们非常遥远。对于普通苏联人来说,麦当劳使他们如此接近铁幕后的真实西方生活。仅仅是汉堡就引起了极大的轰动,因为在苏联可以选择的食物非常有限,甚至有人把麦当劳的包装袋带回家作为纪念品,反复使用。
苏联人对外来商品如此渴望,为了吃上麦当劳情愿忍受在寒风中排几个小时的长队。然而,麦当劳并不便宜,一个巨无霸汉堡的价格相当于莫斯科人一个月的公共汽车或地铁交通费。令人惊讶的是,相当长一段时间,麦当劳著名的 M 标志也和苏联的镰刀锤子结合在一起。
要想成为苏联麦当劳的员工绝非易事,即使不是百里挑一,也必须是苏联青年一代中的佼佼者。首先要求从知名大学毕业,而且会讲英语,还要具备良好的服务技能。
当苏联消费者面对麦当劳员工热情有加、举止礼貌的面孔时,反而手足无措。数十年来,苏联人已经习惯了粗鲁无礼的服务。实际上,为了避免消费者感到不安,麦当劳经理不得不要求员工减少对客人的微笑。
然而,一切都在改变。到了 1990 年代,外国品牌开始争先恐后的进入苏联,西方食品巨头无法拒绝 1.4 亿人口市场蕴藏的商机,最具有象征意义的就是第一家麦当劳开业。
孙中山建国三步走,军政、训政、宪政。前期的军政与训政都是为了避免封建王朝势力反扑,以及使得国民具备参政能力。军政、训政带来的威权统治只应该是过度阶段,而不是像老蒋那样一直持续几十年。
苏联也是如此,集权是为了防止成果被敌人夺走。然而这种体制居然持续了大几十年,形成了一批庞大的官僚特权阶层,他们对于最终把权力还给人民毫无兴趣,而且最终也背叛了理想。
戈氏的改革本应该是革命正常流程的最后一步,由于戈氏政治经验不足,被官僚和寡头窃取了果实,自己成了笑柄。
注意,戈氏是走正确的路,用了错误的方法。而不是像一些保皇党那样,认为戈氏的改革本身是错误。
现在真的有人认为国家最好一直训政才好,民众一直训不完才是正确的。
我们谈谈经济物质财富
冷战时期(20 世纪中后期,1947—1991)
美国西方在这期间是经济黄金发展时期。战后美国是世界工厂,西欧的英国法国西德意大利等国家,亚洲日本,韩国新加坡中国港台地区(亚洲四小龙)都迎来高速发展时期。战后婴儿潮(baby boom),工商业迅速发展,福利国家收入倍增等等。那是欧美西方日韩黄金时代。
而苏联虽然战后也有发展,但受制于斯大林模式计划经济官僚主义僵化体制,经济发展后期停滞。过分侧重于重工业军事工业军备竞赛,轻工业等落后,甚至连粮食都需要外国进口。后期也逐渐沦为靠出口石油卖资源为生。
西方拥抱全球化,拥有全球市场。美国 2—3 亿人,欧洲 4—5 亿人,日本 1 亿人,欧美日韩澳新加以等所有西方发达国家地区加起来近 10 亿人,而苏联阵营失去中国后,苏联本国 2—3 亿人,体量不够大。(朝鲜,越南,古巴,东欧等是小国经济一般)
西方列强通过新殖民主义,在亚非拉第三世界国家独立后,依然通过经济战争军事文化等影响控制它们,西方有第三世界广阔原料资源,人力工厂与消费市场,而苏联因为冷战制裁封锁能从第三世界获利有限,基本没有。西方能从全球化吸血获得高额利润补贴国内,苏联无法从海外全球获利,甚至有时需要自己掏钱(支援越南朝鲜古巴等)
西方阵营冷战时期,体量比苏联大,人口规模比苏联多,经济活力创新比苏联强,海外获得资源利润比苏联广。长期高强度消耗战,苏联耗不起。
这个问题很大,也很难说,可以写篇论文了。
简略的来说,政治上来说苏维埃制和一党专政之间是有矛盾的,如果准确来说,苏联的国家最高权利机构是最高苏维埃,苏维埃即为大会的意思,里面的代表是各个加盟共和国来的人,遇到比如开战,经济计划制定等等都由这个最高苏维埃制定,最高苏维埃在苏联成立之初还是有权利的,比如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一个片段就是保尔被最高苏维埃授予奖章。但是后期却被代表党的权利的苏共代表大会给架空了,这也算大清洗的一个负面作用,最高苏维埃的常委就是党员,总书记兼任国家元首,苏共的权利又被集中到斯大林等等领袖的身上,苏维埃成了一个橡皮章了,苏共党员要是党章里面那样素质高这个还可以维持,等到苏共末期整体腐化,官僚主义横行时,比如终身任职,特供商店,苏维埃完全没有存在感了,无法履行人民的监督权和罢免权,戈尔巴乔夫改革完全直接搞了一个议会,就可以看出苏维埃的精神已经失去了,除了苏共苏联人民是无法决定自己的命运的,当苏共内部经过权利的游戏之后,苏共的官僚胜利了,他们踢开了苏共党章的束缚,换了一身皮,成了新政府的高官,你问苏联人民在干什么,他们什么都无法决定,他们行使权利的苏维埃名存实亡,权利全都给了苏共,苏共越来越腐化,人民很厌恶,苏共的一部分官僚利用人民情绪干掉了苏共内部的另一部分官僚,然后将各个加盟国的苏维埃权利掌握于自身,分裂开来,苏联消失了,准确的说这个制度设计的有问题,国家稳定过分依赖一个政党,一个领袖,当然这个政党稳定还好,关键这个政党后期也不稳定,领袖也不稳定,等待这个核心烂掉了,苏共自身无法纠正错误了,需要苏维埃这个代表人民的机构来换核心时,却发现没有核心可换,除了官僚还是官僚,没有一个政治班子能接替苏共,关键苏维埃自己也名存实亡,代表大会的代表都凑不齐,甚至自己就是苏共的官僚。
经济上,苏联的重工业为主的经济在制定之初是没有问题的,苏联的高层在刚建立这个国家时,就面临战争的威胁,如果你看斯大林选集的话,就可以斯大林在二战爆发前提到的最多两个字就是战争战争。但是这个苏联能够建立一个最大的前提就是因为俄国的资产阶级太弱,资产阶级弱也就是经济基础差,怎么建立重工业呢?答案是工农业剪刀差,苏联也是运气好,刚好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手段便宜卖,苏联这个时候大肆购买先进的技术,很快积累了强大的经济基础。但是,农民可就苦了,余粮收集制和后来的斯大林的集体农业政策,在执行过程中出现了收集农民富裕粮食和牲畜指标超出农民生产力的情况,农民生产积极性受到破坏,直接造成了乌克兰大饥荒和哈萨克斯坦大饥荒,虽然也的确富农等的破坏,但是苏共要付主要责任。当然苏共设想的很好,农民先苦一苦,先哺育工业,重工业产出的机器在哺育农业和轻工业,提高农业和轻工业生产力。二战胜利结束,苏联进入冷战时期,重工业更是重中之重,大量资源给了重工业,农业和轻工业虽然得到了一定的反哺,生产力得到了提高,但是在苏联大量资源给了重工业,配属在农业上和轻工业的资源太少,尝尝无法满足人们的需要,尤其是城市农村得体系运转,常常出现农场粮食堆积如山,但是运不到城市,直接烂掉,因为物流体系太烂,物流体系为什么烂,因为配属的车和人太少,为什么没有车和人,因为配属给粮食工业的人力和资源给了坦克等军事工业,虽然赫鲁晓夫改革不少,有所改善,但是博尔日涅夫有改了回来,苏联经济制度彻底没救了,等到东欧出了问题,断了苏联进口轻工业制品和粮食这条路,彻底凉凉,自己不战自溃。
思想上,苏联建立的指导思想列宁主义,苏联的建立是二十世纪国际共运的产物,他是最初只是一个无产阶级的大本营,它的国境内还有一个第三共产国际,这个第三共产国际云集全世界的共产主义者,列宁主义和斯大林主义通过第三国际向全世界发散,影响力非常大。但是托洛斯基和斯大林的分裂却使苏联的建国思想第一次出现了动摇,并间接导致了大清洗,最终导致了共产国际解散,斯大林主张的一国革命论统一了苏联的思想,但是也主动疏远了世界革命者的关系,从此,苏联变成了一个国家,再也不是无产阶级的共同家园了。第二次动摇就是赫鲁晓夫的秘密报告了,如果说斯大林与托洛斯基的争吵只是在马克思的理论基础上吵架而已,毕竟两人都主张世界革命,只是先后顺序不同而已。但是赫鲁晓夫却是直接推翻了斯大林的一切,没有三七开,那么马克思列宁也都是错的呗,因为斯大林的一切来源于他们,这直接引起了思想混乱,各种奇葩的言论层出不穷,在加上赫鲁晓夫放松对加盟国管制,民族主义思潮回归,向戈尔巴乔夫的这样年轻干部的信仰直接崩溃,再加上赫鲁晓夫大搞霸权主义,对各个社会主义国家指手画脚,一点没有共产主义国家的平等对待的感觉,双方论战,资本主义国家内部的左派分子经过这件事以后,也直接分裂,思想混乱,再无法对资本主义的统治阶级统一打击,影响一直到现在。
当然苏联输掉冷战的原因是政治经济思想等等原因相互联系,最终在 1991 年总爆发。
苏联是大自然的食腐者,他只能攻击孤立落单的对手和意志薄弱的对手。苏联如果遇到强大的对手,就会马上退缩让步。
如果你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前世界各国的社会主义思潮,似乎德国法国才是社会主义理论的大本营,因为德国法国有各种层出不穷的社会主义理论。然而苏维埃政权没有在德法产生,反而在各方面都更加落后的俄罗斯生根发芽,苏维埃寄生在俄罗斯的躯体后企图反攻西欧大本营结果在苏波战争战败,自知打回西欧无望的苏维埃不得不接受俄罗斯本身。 第二次世界大战苏联利用美国援助和西方内部矛盾,成功征服了东欧,然而苏联自身缺乏技术研发能力,必须依靠比俄罗斯先进的多捷克东德技术。然而捷克东德的技术与西欧相比也日益落伍,70 年代和 80 年代,苏联依靠间谍盗窃欧美技术维持军备更新。
其实苏联在二战后在意识形态上就已经陷入了迷茫期。因为工人阶级在苏联看来应该是革命的主力,然而欧洲的工人阶级在 60 年代已经变成了资本主义体制的一部分,法国的工人不是要支持革命,而是支持本国的军工建设,每一次法国政府接到外国军贸订单,法国工会领导的工人就要欢呼雀跃,因为军工厂开建意味着工作机会来了。这根本违反了苏联的信仰,就是说资本主义国家工人应该反对本国统治阶级。然而法国工人却支持本国的统治阶级,特别是支持军事工业,他们就算是游行抗议也是为了要糖吃,可以说欧洲的工人阶级分享了本国统治阶级的统治红利,他们虽然是工人,但并不是被统治者,而是统治阶级的合作伙伴,因此也就变成了统治阶级的一部分。因此苏联要颠覆欧洲资本主义国家,必须另外寻找对象。
苏联支持的对象,一般都是被主流社会排斥的边缘团体,然而西方的工人阶级在 60 年代变成了统治阶级的合作者。这时,戴高乐这种政治光谱属于极右翼的派系在法国倒是属于非主流的,法国政界主流当然是亲英美。而戴高乐作为老派的法国人,始终讨厌英美。苏联自然会认为,支持戴高乐反对英美,对苏联大大有利。50 年代苏联是把戴高乐当成法国的蒋介石看待的,苏联的想法是只要能成功煽动戴高乐反美就能轻而易举瓦解大西洋联盟并把法国赤化成苏联卫星国,正如苏联成功煽动蒋介石反日赤化忡国。法国走向戴高乐主义与英美保持距离,虽然不是苏联主导的,但是苏联起了一点助力。然而苏联其实是搬了石头砸自己的脚,法国走向戴高乐主义后重整军备,反而给苏联造成了很大的麻烦。法国在第二次第三次中东战争支持以色列,法国战机在第三、四次中东战争武装以色列空军,给苏联的阿拉伯盟友造成了极大的压力,埃及甚至和苏联反目成仇倒向法国和西方。其实对于苏联来说,最好是法国像意大利一样军备烂掉,法国的防卫完全由美国包办变成美国的负担,这对苏联最有利。法国重整军备,对苏联极为不利,至于苏联赤化法国,更是无从谈起。也就是说,苏联对付中国和越南的那一套手段(煽动赤化目标反对苏联的竞争对手,然后一举吃掉目标),只能用来对付落单和意志薄弱的对手。强者可以控制并且吃掉弱者,弱者无法控制强者,正如苏联轻松吃掉蒋介石却无法操纵戴高乐。
因此,苏联的失败是必然的。苏联之所以要用这么麻烦的手段,是因为他在正面战场上打不赢。德国是真正的强者,德国人打败法国,是不需要偷偷摸摸潜入巴黎偷什么军事技术的。而苏联人却必需鬼鬼祟祟的盗窃法国技术(《苏联间谍在法国》1983 年出版,作者(法)皮 · 弗 · 德维尔马雷斯特(http://P.F.De Villemarest))。有实力做悍匪强盗的人绝不会做小偷的。在西欧的视角中,纳粹德国的形象比较像强悍的大盗,苏联的形象是鬼鬼祟祟的小偷。
冷战号称是苏联与美国对抗半个世纪,但是实际上冷战大部分时间美苏关系都是缓和的,根本谈不上对抗。而美国人保护军事科技的手段又非常拙劣,经常被苏联间谍得手。实际上除了古巴危机那一年以外,只有在 80 年代苏联入侵阿富汗的那几年,美苏才真正谈得上是对抗,那几年的美苏气氛才是真正紧张的。苏联与美国的斗争,是弱者与强者的斗争,而不是两个强者为了争夺战利品引起的战争。正因为苏联是弱者,所以他必须要用盗窃技术、资讯战、麻痹对手之类的手段。苏联和法兰西哈布斯堡等传统列强不一样,他不是英勇的猎手,而是大自然的食腐者。他的那一套手段只能用来对付落单的弱者和将死之人。英国和法国的战争是两个警察之间的战争,美国和苏联的战争是警察和贼匪之间的战争。
复杂的问题简单回答
勃式改革,默许苏联社会主义国家市场和资本主义国际市场全面接壤。
使用出口换汇,进口苏东急需的国家资源
一边是指令性的计划经济,一边是自由竞争的市场经济
资本主义国际市场处于繁荣期,没问题,出口又进口
万一资本主义危机来了,需求极速下降不需要你的社会主义产品了呢?
一边有多种多样的金融手段法律手段来隔离危机,缓和危机
另一边呢?
社会主义国家企业可没有啥金融手段
计划经济的本质推动是预算和指标,可不是市场经济的利润
一旦外面生产过剩消化不了计划经济企业生产出来的产品,下一年预算就没有着落,在计划经济体制内就只有停工,可没啥市场自由竞争,失业再就业的说法。
苏联冷战失败,一个前置条件就是,苏东国家累计了天量的外债,而这些外债咋来的?就是刚说的生产的产品换不来外汇,而没了外汇,换不来国家需要的资源,整个国家经济停滞,国民生活严重恶化。
戈尔巴乔夫为什么要放弃东欧,公开宣布撤军。这更是忽略了一个前置的事情,以波兰为首各国,天天要求苏联在有限主权的理论下,清偿自己国家的外债。苏联的美元外汇到解体的时候几乎彻底耗尽。既然不能负责那么多,就不要占那么大,苏联收回了有限主权论。
苏联不是没机会,唯一的机会就是顺着赫鲁晓夫的农业改革走下去。强化自己的经济,千万不要把自己完全不通市场的计划经济和资本主义国家接上。
至于说为啥有机会,因为有正面例子,东德在自己整体国民素质和科学技术加成下,80 年代危机里,他是唯一一个清理干净外债,不存在外债危机的社会主义国家,而他的计划经济在数学加成下,已经可以精准的计算出社会需求进行生产,整个计划经济已经形成良性循环。
可惜就可惜在东德政治局高层,一看整个东欧大势已去,把昂纳克卖了换了个好价钱。
就如同没有绝对一劳永逸的办法一样,同样也不存在绝对必输的结局,无非是能否早发现早治疗
苏联确实问题很多,但是美国问题更多,美国能熬过来只是苏联的问题先爆发了,而苏联的解体又喂饱美国,帮助美国掩盖了一部分矛盾,但是用不了多久,美国的问题如果不解决还是要爆发
如果美国能解决自身的困境,那美国就能继续下去,既然美国能继续, 苏联同样也能继续,俄罗斯相对苏联而言不仅没有质变的进步,反而退步不少,但俄罗斯断臂求生转攻为守,今天还能不时地打个防守反击
由于被疯狂地举报建议修改,只好委婉地声明:美国是这个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
以下答案与本题无关:
尼克松访华的一个大背景,是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瓦解,美元和黄金脱钩使美元信用遭受质疑,当时的美元远不如今天一家独大这么有地位。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瓦解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内部资本主义周期性的经济危机的因素,又有国外和苏联争霸的因素导致美国长期入不敷出,苏联支持埃及的纳赛尔和叙利亚,美国在越南陷入泥潭,等等
除了北美和拉美的基本盘之外,美国需要在东亚、东欧和中东保持美国的国际影响,说白了就是砸钱,而能够提供给美元的蓄水池并不多,这里面还不时地有古巴这种一夜翻红的角色,导致美元资本向外输出的范围其实有限,毕竟谁也不敢保证下一个古巴在哪
而中美和解最大的意义,是缓解了亚洲的紧张对峙局势,从而让日本和韩国东南亚开启了血汗工厂模式,给美国的民间资本找到了蓄水池,帮助美国熬过了通胀度过了危机
日韩台新在早期也能拿到美元,但以政府性质的直接军事援助或军事订单为主,但美国政府的钱毕竟有限,美国资本家手里的钱才是大头,而资本家敢不敢把钱投给东亚,取决于资本敢不敢赌东亚不会再有古巴第二,在越南战局已经没有悬念的情况下,这个保证只有中国能给出答案
亚洲四小龙经济腾飞的起步是 60 年代,最开始都是农业和小型轻工业,而大规模吸引外资则始于 70 年代。以台湾为例,没有中美和解,一个随时可能战火点燃的岛屿,根本没可能吸引外资进场,外资投入才带动了台湾劳动密集型经济的腾飞
资本是最怕风险的,风吹草动都能吓得飞起,而尼克松抓住了中国的橄榄枝,给资本建立了信心
而为什么中国要和美国和解
是因为苏联把不公开的中苏两党矛盾扩散到国家关系之上,非常荒唐、毫无必要地撤走援华专家,让教员看透了赫鲁晓夫是个缺乏大局观的蠢货,同时也担心跟着这种人一起混不但丧失独立自主,而且早晚引火烧身,就坡下驴决心和苏联保持距离,当然也开启了国内的艰难奋斗(这个内容,温铁军老师的八次危机讲的特别好,去意识形态从经济角度阐述这个问题)
596 那次,苏联突然地、单方面发布照会,宣布中止大规模援助,这种事情在国际关系上相当罕见,更何况中苏还是盟国,教员估计内心是惊呆了,一个堂堂超级大国,竟然如此儿戏,简直是个逗逼
因为苏联这台红色巨兽从诞生之日起就自带缺陷,而且这个缺陷原本是可以被修复的。
可惜的是慈父篡位后把这个口子堵上了,而经历二战毁灭性的打击后,苏联为了活下去不得不开始吸小弟的血。
跟美帝吸小弟血不同的是,美国人是一边给小弟口饭,一边吸血的,尤其是马歇尔计划给了西欧复苏的契机,一群百废待兴的欧洲国家感恩戴德还来不及呢,被大哥吸点血算什么。
苏联就不一样了,恨不得在社会主义阵营的小弟们安插满自己人,好掌握这些国家的命脉给苏联输血。这种竭泽而渔的路子肯定不是一个健康的方式。
而且苏联一直都没能解决粮食自给问题,每年赚的外汇将近一半要花给食品进口,就这还要不停吹嘘苏联农业的 “成就”…
一个连百姓吃饭都要了半条命的国家,拿什么去赢冷战。
因为苏联的意识形态理论有漏洞。
比如,苏联的核心制度是由共产党员组成列宁式政党,然后来领导工农群众进行斗争。这个想法不是一拍脑袋得出来的。这是当时的共产党员在总结所有的斗争经验后得出来的一个结论。是用血换来的。但问题是,一个合格的共产党员客观标准应该是什么?
去看苏共的党章,没有一条客观标准。
对此,资本家的客官标准就明确且简单的多,那就是以私人身份进行资本的增殖活动。如果你成功增殖,那恭喜你,你成为了一个合格的资本家。但是如果你增殖失败,那你将会成为一个光荣的无产阶级享受成功的资本家赐予你的福报。
这就造成一个巨大的问题,你觉得,列宁,斯大林,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和普京谁是一个合格的共产党员?
还有就是,苏联是禁止卖淫的。最大的理由是卖淫是非生产性的,那问题来了,既然是非生产性的,那做家务的保姆,秘书,模特,空姐,舞蹈演员也是非生产性的,他们算不算合法的劳动者呢?这就是一个 bug 了。这就这就涉及到什么叫劳动者的定义了。
除了意识形态理论漏洞,在军事战略方面,苏联犯了和五次反围剿一样的错误,那就是选择以堡垒对堡垒。就像李德提出的,御敌于国门之外,敌人几路来,我就几路去,多个拳头打人。最后被西方以结硬寨打呆仗的方式给活活耗死了。
在防止执政者变质方面,苏联不如美国。
美国教授在《自上而下的革命》中披露,苏联解体前,近 77% 苏共高层赞同走资本主义,他们认为只有这样他们的利益才能合法化、最大化,并永传其子孙。
**而苏联从斯大林时代就存在权贵阶层,他们在台上时享受特权。**他们一旦下台,他们曾管理过数百亿元资产和他们及其子孙没有关系了,他们会考虑利益如何合法化、最大化,并能永传其子孙。
一个知友说的非常好,让月薪 5000 元的人去管理数百亿资产,这些人怎么做更符合他们的利益呢?
根据美国教授大卫. 科茨书中披露,苏联解体前,一个美国社会学家在苏联有个社会调查,苏共高层中近 77% 赞同走资本主义,他们认为只有这样,他们的利益才能合法化、最大化,并永传其子孙。
苏联到底是因为什么解体的,各说各理。但一套逻辑要自洽,要自圆其说,否则,这个逻辑自相矛盾,是无法让人信服的。
现在甚至有人批评苏联的制度阻碍了经济发展,他们也不想一想,苏联从农奴社会,二战又在苏联本土打得那么惨烈,后来发展为唯一可以与美国比肩的超级大国,经济发展有可能慢吗?
苏联的计划经济体制建立于 1928 年,从 1928 年至 1975 年大约 50 年时间,苏联经济发展的速度是非常快的。不管我们用苏联官方的统计数字,还是西方资料,都可以证明这一时期苏联经济发展的速度超过除日本以外的所有资本主义国家。而苏联经济发展的前提是 “实现最大的社会公正”,在这一点上,资本主义国家更做不到。由于实行了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了计划经济体制,早在 1940 年前后,苏联就从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建成为一个工业化国家。西方有个统计,30 年代苏联工业机床进口量的比例曾达到 85%一 90%,二战开始后,全部由苏联自己生产,这反映了苏联工业和技术的进步。从 1950 年到 1975 年,苏联国民生产总值年增长率为 4.8%,而美国同期的增长率为 3.3%。西方的统计还表明,在原东欧社会主义国家,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经济, 发展速度也大大快于西方国家。当然,这不等于说,苏联建立的计划经济体制不存在缺点和问题。
从 1975 年至 1989 年,苏联经济发展速度开始放慢,这是相对于前几十年而言,并没有崩溃。第一次出现绝对下降是 1990 年夏开始的,其原因并不是由于苏联经济体制的内在矛盾。1990 年 3 月,叶利钦当选为当时苏联范围内最大的加盟共和国俄罗斯共和国议会的议员,同年 6 月,他通过一次惊人的选举,当选为俄罗斯的主要行政长官。这时,叶利钦和他的助手们开始采取一系列政治手段,破坏国家的计划经济,导致国家经济出现明显下降,降幅约为 2%左右。1991 年,叶利钦领导的俄罗斯又在更大范围内破坏中央计划。他把俄罗斯税收的绝大部分截留下来。不上交中央财政。当年,苏联经济下降 13%。可见,90 年代初苏联经济中出现的问题,根本不在于体制内部,而是人为破坏的结果。一一《自上而下的革命》美国大学教授大卫 · 科茨
还有人认为是经济困难造成苏联解体,如果经济困难就能造成苏联解体,那么 1929 年经济危机哀鸿遍野的美国也该解体,因为美国各州也是自愿加入联邦的,和苏联加盟共和国差不多。
并且叶利钦执政后的经济私有化、自由化,给俄罗斯造成了惨烈的损失,经济比苏联解体时更恶劣,人均粮食、人均寿命等远远不如苏联解体时,以这个的逻辑,俄罗斯人早该抛弃叶利钦,再解体一次了。
苏联解体后,许多权贵摇身一变成了大资本家,叶利钦孙女嫁给了俄罗斯当年首富,证明这些人的选择对他们最有利。也证明了美国教授的结论,这是一场《自上而下的革命》。更有人评论,苏共是唯一在其葬礼上发财的政党。
(《自上而下的革命—苏联的解体》 美国马萨诸塞大学经济学教授大卫 · 科兹)
1991 年 5 月进行的、由美国操作的最大的一次民意测验,在苏联的欧洲部分进行。抽样人口中,10% 赞成改革前的社会主义,36% 赞成更多民主的社会主义,23% 赞成瑞典式的社会主义,只有 17% 赞成自由市场的资本主义。
苏共上层精英,分别进行了讨论,以决定其意识形态。他们当中,9.6% 赞成共产主义和民族主义,12.3% 赞成民主社会主义,76.7% 赞成资本主义的社会形态,取其他态度的占 1.4%。这就与人民群众的态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高层的大部分人赞成资本主义。他们与其其它集团结盟,与黑社会、富翁、城市知识分子的一部分结盟。他们结成联盟,夺取了政权,建立了资本主义。
比如切尔诺梅尔金,当了多年的总理,他 80 年代当天然气部长,92 年就成为天然气垄断公司的拥有者,掌握了 40% 的天然气储备,成为世界上最富有的人。柯尔科夫斯基,我 (大卫. 科兹)93 年采访他时,他描写了他在 80 年代曾是共青团领导人时,怎样利用国家的资金,建设他自己的私人银行。他们不顾人民的反对,建立资本主义。
再参考撒切尔夫人在美国石油年会的演讲《我们是怎样瓦解苏联的》
苏联是一个对西方世界构成严重威胁的国家。我讲的不是军事威胁。从本质上讲,军事上的威胁并不存在。我们这些国家装备精良,包括核武器。
我指的是经济上的威胁。借助计划政策,加上独特的精神上和物质上的刺激手段相结合,苏联的经济发展指标很高。其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过去比我们高出一倍。如果再考虑到苏联丰厚的自然资源,如果加以合理地运营,那么苏联完全有可能将我们挤出世界市场。
因此,我们一直采取行动,旨在削弱苏联经济,制造其内部问题。
主要的手段是将其拖进军备竞赛。我们知道,苏联政府遵守苏联和其北约对手军备均等的原则。结果,苏联装备花费占去了预算的 15%,而我们这些国家是 5% 左右。这自然就造成了苏联要紧缩在生产居民大众消费品上的投入。我们希望借此引发苏联居民大规模的不满。我们使用的方法之一就是‘泄露’我们拥有武器的数量,有意夸大,以诱使苏联加大军备投入。
我们的政策的另一重要方面是利用苏联宪法上的漏洞。苏联宪法在形式上允许任何一个加盟共和国(只需凭着共和国最高苏维埃的简单多数)只要有意即可迅速脱离苏联。当然,由于共产党和强力部门的凝聚作用,长时间里这一权利实际上很难实现。但这一宪法漏洞还是给实施我们的政策留下了未来的可能。
遗憾的是,无论我们如何努力,苏联的政治形势长期保持十分稳定。后来我们(主要是美国)出台的一项重要政策就是建立反导弹防御体系。应当承认,当时大多数的专家反对建设反导防御体系。理由是其投入巨大,且不太可靠。而苏联可以以更少(约五分之一到十分之一)的投入即可以‘矛’刺穿反导之‘盾’。但不管怎样,我们提出发展反导防御体系,目的是希望苏联同样建造类似高造价的系统。令我们十分惋惜的是,苏联政府没有采取行动,只是限于发表政治抗议。
我们由此陷入了困境。不过,很快便得到情报,说苏联领袖逝世后,经我们帮助的人可能继任,借助他我们能够实现我们的想法。这是我的专家智囊的评估意见(我周围始终有一支很专业的苏联问题智囊队伍,我也根据需要促进和吸引苏联境内对我们有用的人才出国移民)。
这个人就是米 · 戈尔巴乔夫。我的智囊们对此人评价是:不够谨慎,容易被诱导,极其爱好虚荣。他与苏联政界大多数精英关系良好,因此,通过我们的帮助,他能够掌握大权。
‘人民阵线’[“人民阵线” 指的是上世纪 80 年度末至 90 年代初,也就是戈尔巴乔夫执政的苏联后期,在波罗的海等加盟共和国境内兴起的、以 “求主权、谋独立” 为旗号的民族政治势力组织。]的活动不需要太大的花费:主要是一些复印印刷设备的开支和对骨干的资金支持。而支持苏联矿工长时间罢工的花费要多得多。
专家智囊中间围绕以下一个问题争论激烈、分歧很大:是否推举叶利钦作为‘人民阵线’的领袖,进而推选其进入俄罗斯联邦最高苏维埃,接下来成为俄罗斯领导人(以和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对抗)。智囊团多数人的意见是反对叶利钦的提名,考虑到他的过去经历和个性特点。
不过,后来经过多次接触和约定,后来还是决定‘推出’叶利钦。叶利钦费了很大的力气,勉强当选俄罗斯最高苏维埃主席。随即便通过了俄罗斯主权独立宣言。有人发问,俄罗斯独立于谁?整个苏联当时不都是围绕俄罗斯为中心构成的吗?苏联的解体真正开始了。
在 1991 年 8·19 事件期间,我们也给予了叶利钦以极大的支持。当时苏联上层少数人隔离了戈尔巴乔夫,企图恢复维系苏联统一的制度。叶利钦的支持者坚持住了,并且掌握了控制强力部门的绝大部分(虽然不是全部)实权。
其余所有的苏联加盟共和国,借机宣布自己的主权(当然,多数共和国在形式上并未排除联盟地位)。
这样一来,事实上现在苏联已经解体了,不过在法律上苏联还存在。我负责任地告诉诸位,不出一个月的时间你们就会听到法律上苏联解体的消息。
大约两周后,1991 年 12 月 8 日由斯 · 舒什克维奇、鲍 · 叶利钦、列 · 克拉夫丘克代表白俄罗斯、俄罗斯和乌克兰签署了宣布苏联停止存在和建立独立国家联合体的协定,即大家熟知的别洛韦日协议,苏联解体了。撒切尔夫人预计到的、并努力为之奋斗的事情很快就实现了。
因为穷
苏联惊人的腐败斯大林时代一个部长每月的 “信封” 大约为 2000 新卢布(约合 3500 美元)
苏方曾于 1957 年 2 月向中国驻苏使馆通报说:苏联将从 1957 年 3 月 1 日起降低高干工资。规定政府部长每月工资最高为 8000 卢布 (旧卢布,下同)
旧卢布和新卢布的比值是 10 比 1,所以苏联一个部级干部的月薪大概是 5000 美金左右,1955 年美国人的年薪中位数是 4300 美金,则苏联部级干部的收入大约是美国普通人的 14 倍。按照今天的美国人均收入中位数是 5 万美元左右,一个苏联部级干部的收入换算到今天大概是 65 万美元一年,这个收入大概也就是硅谷或者华尔街一个中层的收入。
无数个这样的秘密商店为苏联上层社会服务,为 “我们的共产主义贵族” 们服务。上层人士可以在这些特殊商店里购买苏联国内稀缺食品,如鱼子酱、蝗鱼、鲑鱼和出口伏特加,以及 “资产阶级的” 享乐用品,如法国白兰地、苏格兰威士忌、美国香烟、瑞士巧克力、意大利领带、奥地利皮鞋、英国呢绒、法国香水、德国晶体管收音机、日本录音机等。
这些只有领导特供商店里面才有的奢侈品,不过是美国超市里面随处可见的普通商品,任何一个底特律的汽车工人,都能靠自己的工资享受一番。
就苏联当时的生活水平,上到部长,下到平民百姓,看到了美国人的生活水平之后,心态都得崩。
冷战很大程度上只是苏联输了,而不是西方赢了。
个人理解最大的原因就是苏联的软实力缺失,或者说自废武功。
苏联的失败,并不是 “国际主义” 在“民族主义”面前输掉了,而是苏联自行消解了 “国际主义” 原本的先进性,陷入了 “民族主义” 的下乘套路。
一个二战时尚能让英国贵族变身 “剑桥五杰”,让罗曼 · 罗兰在《莫斯科日记》的最后仍然坚信 “世界更美好的未来是同苏联的胜利连在一起” 的伟大国家,二战后就变成了又一个沙文主义帝国列强,到 90 年代直接分崩离析…… 问题会在于苏联不选 “热战” 选“冷战”,选了自己不可能胜利的比赛规则,给自己套上 “理想主义枷锁” 导致经济被拖垮?
因为冷战本就是西方挑起的,苏联并没有选赛道的权利。
而单纯拼硬实力打 “热战”,苏联虽然也不见得赢(因为毕竟是以寡敌众,总体实力大大弱于西方),但也不可能直接就在 91 年输得那么彻底。
一个具体体现,就是西方在讲故事和立人设上比苏联真的是高太多了,各种理想主义 buff 给自己加身,明明西方自己是冷战里物质上更强大,思想上更多元的那一方,却常常把自己表现成实力上虽弱小,意志却更坚定和统一的那一方。
以致现在某些时候都把他们自己人给忽悠瘸了。
苏联在文化领域是有成绩的,但它偏科高端文艺,却轻视甚至抑制大众流行文化的创造和推广,导致自己的民族文化在西方流行文化前竞争力反而不占优势,导致现在一些网友 “气突苏”,甚至成为“精苏” 的原点是美制《苏维埃进行曲》,而不是某首真正的苏联歌曲,就像约瑟夫 · 奈说的那样 “苏联没有自己的猫王”,而当苏联真正出现柳拜的那天,离自己去世已经仅有两年多一些了,而当时流行于苏联的则是西方的迪斯科或迪斯科的苏式仿制品。
同时,它还对外大搞帝国主义沙文主义那套玩法,不时拿邻居达瓦里氏们开刀,“导师”和 “慈父” 的形象不攻自破,把原本的老大哥形象越描越黑,更不用说即便它不自黑也有自有西方在外边拱火。
到这时苏联再说自己能代表人类的未来,能实现远大理想,根本就没多少人还发自内心相信了,归根到底,人们向往和喜欢的是那个普通人能当家做主,目标是解放全人类,征途是星辰大海的理想主义国家,而不是又一个 “帝国主义列强”……
于是不知不觉间已成了孤家寡人,朋友们渐渐远去,甚至连自己都不相信自己了……
和叶利钦不同,戈尔巴乔夫至少还是想让苏联变得 “更好”,但为什么让苏联变得“更好” 的方式,在他那里变成了转向西方模式,才是更值得思考的问题。
苏联自始至终都不缺乏硬实力,但那种叫做 “理想” 的东西,却很早就失去了,把《国际歌》换成《牢不可破的联盟》(《苏联颂》),也只是一个注脚吧……
而至于像沙俄、苏联这样的大国往往国强而民不富,或者说经常性地 “国强民弱”,则是另一个原因了,并不在于单纯的地大物博被 “人口摊平”。
在 20 世纪前半叶,世界上最富裕的人里,有俄国的沙皇尼古拉二世,有印度的贵族奥斯曼 · 阿里 · 汗,还有近代史上耳熟能详的 “四大家族”,和东南亚的一个个“教父” 们,尽管他们所在的国家往往大而不强。
现代也有泰国王室、穆克什和卡洛斯这样虽然自己所在的国家不富裕,但自己家族却全世界有名的首富级别人物。
世界上贫穷而人口众多的国家,往往会滋生出在全世界也排得上名号的大富豪,很大程度上恰恰在于在这些国家里,人口和资源太不值钱。
苏联在经济上的相对弱势,并不妨碍一小部分苏联人比另一大部分苏联人更 “与世界接轨”,也是同样的道理。而这,也无疑进一步消解了苏联自身的向心力。
从政治到文化,从文化到经济,对自己的软实力一再消解,多强的家底也很难胜利。
鹰酱:这照片好怀念啊,老伙计里好像就剩下我身子骨还行了啊 = =……
[
《回家》——俄罗斯短片
Tomo 的视频
· 568 播放
](https://www.zhihu.com/zvideo/1322249581972111360)
苏联的机制,说白了就是大锅饭。初始一两代人没什么问题,人的觉悟高,还可以勉强维持。
可是,对人性的极度压制必然招来人性的极度反扑。所以,中后期的苏联,早就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贪污腐败横行了。
与高层锦衣玉食相对的,是普通老百姓的贫困。革命不是请客吃饭,可是,革命必须解决请客吃饭。
当年教员初上井冈山的时候,条件这么艰苦,还能搞几十条枪给原住民呢,才让人家拜服,这可是实打实的物资利益,而不是靠王霸之气。
大家跟着你是指望过好日子的,你倒好,让大家跟着你吃灰。这样的苏联,不倒台没天理了。
那些说苏联倒下,普通人日子更难过的,口吻像极了民国时期,像苍蝇一样整天呼吁大家戒急用忍的无耻之徒。当然普通人的答复也干脆,直接把老蒋赶到台湾,世界彻底清净了。
民众不会想这么远,我想普通人也没几个会考虑苏联解体后会不会更惨的问题。
当时的苏联,大家看到的只是自己的困顿和官老爷的富裕,这和旧俄国有什么区别?这时候有人告诉你,别搞垮苏联,否则你们今后几十年会更惨,大家要积极主动的维护苏维埃政权! 吧啦吧啦……
你觉得普通人会是什么反应? 八成觉得你是个疯子。
表面看苏联的倒台是官僚资本勾结西方势力的颠覆行为。可内因却是苏联整个官僚阶层脱离民众,不敢依赖民众,早就堕落成官僚资本的代言人了。
苏联早期,其蓬勃向上的生命力,曾经让西方知识分子向往,很多人甚至自觉做起了第五纵队。可是,后期的苏联已经是条恶龙了。加上本身实力不足,失败几乎是必然了。
不管知乎上某些人怎么洗白,怎么描述独联体国家在解体后的惨状。可是,我了解的很多资料里都在阐述一个现象,苏联后期物资的极度匮乏。以至于,当年天涯国观上,大家对白菜换坦克的事,吹了几十年。
孙子告诉我们: 以己之不可胜而待敌之可胜。教员有句话说的好,你打你的,我打我的。而当时苏共高层的一群棒槌,被美帝忽悠瘸了,被美帝牵着鼻子走还给人家数钱(当然,最后官僚资本和美帝 4、6 分账,也很开心),不关注民生,却大搞军备竞赛、入侵阿富汗,核武库都能把地球炸好几遍了。我就搞不懂,地球毁灭一次难道还不够? 身体虚弱却大吃猛药,不死才怪呢。
不管你承诺多少好处,无法兑现的承诺注定彻底失去民心。老百姓需要的是面包。
另外,关于苏联问题,如果真感兴趣,强烈建议读读何新先生 1988 年的分析文章《中国现代化的国际环境与外交战略》。10 年前,我在天涯上第一次拜读时,完全给跪了。这篇回答,连给那篇论文提鞋都不够。(非常抱歉把何新先生搞混为旅美爱国砖家陈平,这两天看了评论才觉得不对劲。10 年前在天涯论坛看的了,记忆力不行了)。
输掉冷战直接的表现就是苏联解体,苏联解体讓苏供高层中产生了一大群亿万富翁,有这么一个人一夜暴富还能讓财富按血缘代际合法继承的机会,自然引得无数人监守自盗。
苏联为了高效调配资源把自己变成了一个 “极权大兵营”,但这导致一把手有了凌驾于人民群众之上的权力。在权力腐蚀下,他就变色了。而面对这种监守自盗,苏联群众和基层无法对抗体制。
苏联失败证明只讲集中的民主集中制没有前途。
看了看高赞答案,就没有一个人提到苏联当时所处世界哪怕是在苏联解体整整二十年后的今天,世界经济仍然是海洋经济而这种经济直接导致没有一个面向海洋的港口的任意国家都是无法融入世界的。
苏联搞出来的经济互助组织互经会本质上虽然是方便在经济上控制欧亚大陆上的小兄弟,但是也是陆地经济对海洋经济一次不成熟的挑战。苏联利用铁路与公路构成的交通网与海洋航线仍然是望其项背,其市场即便是增大一些也无法与旧体系抗衡。尽管苏联与外界有交流但是仅限于一小部分而经互会实际就是一个闭关锁国的大清内部交流,尽管走西口和闯关东的骡马一茬茬但是丝毫不能改变日益落后局面。
苏联在朝鲜战争结束后不久因满州铁路归属与旅大港口租借条约与新中国产生矛盾,并直接导致中苏密月结束。在西方苏联主动放弃或可获胜执政的希腊和土耳其共产党阵线反而对伊朗的霍梅尼暗送秋波,而归根结底还是对阿巴斯港恋恋不忘。彼得大帝要的是不冻出洋口而不是圣彼得堡(列宁格勒)这个出海口,而苏联事实上获得一个出洋口才能让苏联货品具有国际竞争力要么就只剩欧洲和中东。而欧美去工业化浪潮还是在苏联濒临解体时才开展,苏联面对的是马歇尔计划扶持下的工业化欧洲与美国扶持下兴起的石油型中东。美国人孜孜不倦的英国人失望中东沙漠里找石油,最终产生一大堆富油国家。
试问一下,在苏联擅长的农业、工业、石油市场被美国、欧洲、中东全封杀,而苏联根本就找不到一个贸易差完成原始积累。苏联拿什么富裕?跟中国一样用劳动密集型产业搞八亿件衬衫出口换一架波音客机吗?而苏联当时因卫国战争正是缺劳动力的时候。所以说冷战是一场美国为首的国家联盟对苏联为首的国家联盟屠戮,甚至于在没有清洗日韩反动势力下直接扶持以应对苏联将设立的阿穆尔工业区。
像建国初苏联煽动的喀什大逃亡等虽然说其有政治目的,但是也在一定层次说明苏联劳动力缺乏。苏联想赢冷战还是应了孙中山先生的猜想,以喀什为首都进行中苏合并且进行产业东迁。
在俄罗斯的边境小城后贝加尔出差,从莫斯科过来六小时的时差也倒不过来,睡不着就胡乱答一篇吧。
从头说起,苏联建立的时候的愿景应该是好的(当前俄罗斯也有一说列宁是德国间谍,是德国为了推翻沙皇政府而培养的),当时的沙皇俄国还是农奴制,刚刚经历了日俄战争和一战,国力有所损失,20 世纪初又是一个思想暴动的年代。苏联的建立也是建立在当时俄国百姓的民意基础上。
但看看苏联刚成立掌权者都干了什么,先是屠杀了沙皇全家,然后清除异己,那会中国哈尔滨上海的白俄们不都是逃命出来的,没逃出来的也就湮灭在历史的尘埃中了。
然后呢,一步步兼并了多少个加盟共和国,又有多少个加盟共和国是自愿加入苏联的呢?屠龙者终成恶龙。
接下来列宁没几年不清不楚的就没了,斯大林接手后由于农业冒进,席卷苏联的大饥荒开始了,这个新兴的国家饿死了多少人,刚刚成立的苏联竟然出现了人吃人的现象。由于斯大林的歧视态度,乌克兰在丰年被掠夺了连种子粮在内的所有粮食,苏联解体后解密数字是乌克兰丰年饿死百万人(乌克兰人声称饿死近千万),这也是今天乌俄仇恨的原因之一,乌克兰人认为这是俄国人对他们的种族灭绝。
这会斯大林干了啥好事,还在支持咱们的蒙古独立,直接造成这之后外蒙古离开中华大家庭。
大饥荒过去了,肃反开始了,史称红色恐怖,多少人莫名其妙的就被抓走了,科学家、工程师、军人甚至说错话站错队的普通老百姓有多少人被抓走就再没回过家,这也成就了克格勃的 “赫赫威名”。后来流行的一个政治笑话怎么说的,老百姓最幸福的时候就是半夜克格勃敲了门要把人抓走,结果发现敲错门了,需要抓的是隔壁邻居,多么黑色幽默的笑话。
肃反的直接效果就是德国对苏联开战时,军队里有经验的高级将领凤毛麟角,一帮无限忠诚于斯大林与苏联但是没经验的年轻高级军官在战争初期被打得落花流水,差点把莫斯科拱手让给德国人。不得已,斯大林只能启用被关起来的将军们,才艰苦的打起来卫国战争。
说了一堆就是想让大伙知道苏联成立之初造的孽就已经注定了这个红色帝国未来的覆灭。
在付出极大损失后,卫国战争胜利的,国家被打得满目疮痍,苏共也从残酷的军事与政治斗争中吸取教训,开始建立强大的军事工业,也开始建立民生,尤其斯大林死后,赫鲁晓夫掌权,从五十年代初一直到八十年代中旬,那是令所有苏联百姓都怀念的黄金三十年。
那时候的苏联真的强大,军事与美国比肩,建立了华约集团团结社会主义国家一起对付以美国为首的北约集团。苏联的军事科技爆发增长,核弹、航母、装甲部队、空军、海军,太空部队,都是世界数一数二的,在黄金三十年的尾巴,还发射了苏联的航天飞机,暴风雪号。
![](data:image/svg+xml;utf8,)
教育上苏联各大学府挤入世界前列,福利上今天也被后人津津乐道。
民生方面,苏联那个年代民生也真不是盖的,五六十年代苏联老杂志中广告中的电熨斗、吸尘器、冰箱、洗衣机、电视机除了笨重一点,现在看起来也挺好看,全国修建的航空网、铁路网、公路网,今天还在惠于俄罗斯以及部分前加盟共和国的百姓。
黄金三十年老百姓的衣食住行在那时候的世界上都可以傲视绝大部分国家,老百姓的民族荣誉感爆棚,那会估计谁要说再过些年苏联会解体,估计最幸运的就是被送进精神病院,惨点估计没等警察和克格勃过来抓人就会被老百姓活活打死。
可是那会的苏共也逐渐被糖衣炮弹腐蚀了,上层贪图享乐,甚至出现了专供官员的高级商店,国家的发展开始偏于穷兵黩武,民生的发展开始停滞,军事发展突飞猛进,老百姓的生活水平却在逐步下降。巨大的官僚体系以及其低的效率推动着这个庞大的国家缓慢前行,苏联成为了一个巨大的泥足巨人,由于民生发展的停滞与倒退,民意在水下不断沸腾,就在等着一个由头,民意就会像火山爆发一样推到这个外强中干的巨人。
这个时候和关键的一个节点到了,苏联八十年代也可以说是思想暴动的年代,西方的享乐风传进来了、摇滚乐进来了、毒品进来了、妓女来了、黑社会来了、走私来了、性解放也进来了、各种西方的思想和价值观都进来了,老百姓看到了一个全新的世界,一个充满自由的世界,这应该是欧美最完美的一次奶头乐实验,从思想上从根本改变了那一代苏联年轻人,让那一代的年轻人从心里深深的种下了苏联也要成为一个像欧美那样自由国家的坚实理念。
最关键的是那一代苏联的领导人是地图头戈尔巴乔夫,他可是在苏联解体后说过,我在加入苏共在那一天就想的是怎么推翻这个邪恶的联盟,八十年代的奶头乐其实就是这个家伙纵容的,在这么一个苏共当时的第一人推波助澜下,老百姓迅速被奶头乐腐蚀,国家又不注重民生,最甚者八十年代末,苏联可以造出世界上最先进的武器,却连面包都无法给老百姓供应上。
试想一下,我们在那个位置上,作为苏联百姓的一员,也会在大变革时成为摧毁苏联的一滴岩浆。
总结来说,苏联输掉冷战并最终解体是外部敌对势力推波助澜,内部高层处心积虑再加上老百姓用脚投票造成的最终必然结果。
额外说一下,苏联其实从来就不是一个真正的国家,它更像是一个中央集权的大号欧盟,各个加盟共和国从来都有自己的国家认同和民族荣誉感,在整个苏联存在的这七十多年都这样,今天的俄罗斯,也继承了这一点,俄罗斯现在的组成部分也有好多个自治共和国。
大家对苏联时期的人文生活感兴趣的话可以看一下我往期的文章,里面有不少相关介绍,还是蛮有意思的,欢迎私信或留言讨论。
2021.04.21 于中俄口岸俄罗斯一侧后贝加尔小城出差失眠时。
2921.10.06 莫斯科
我自己都忘了我还写过这个,这谁挖出来的。
理解这个问题首先要想想为什么苏联敢于应对来自美国的冷战?**冷战的本质是意识形态和领导模式的竞争,但是决定最终胜负的是经济,科技,军事,文化等为代表的综合国力,尤其是经济!**苏联的底气源自意识形态上的自信和军事上在二战中打出来的自豪。
苏联在意识形态上的自信有其理论和实践基础。实践上,前有马克思恩格斯领导的工人运动,后有列林领导的俄国十月革命。理论上,马克思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剩余价值学说等一系列论述到今天仍然闪烁着真理般的光芒。与此相对,此时在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危机和大萧条此起彼伏,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经济危机甚至引发了世界大战!由此可见,意识形态是苏联的一大利器,也是英美最忌惮的。军事上,苏联在二战中牵制了大部分德国军队,几乎以一已之力打败了强大的法西斯,对二战的胜利居功至伟!与美国强大国力支撑下的军事胜利不同,苏联在二战中的胜利经过了艰苦卓绝的斗争,这样的胜利很难不让自己自信甚至自豪。从十月革命到二战的胜利,这种革命斗争中的英雄浪漫主义精神其实首先发迹于苏联,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后来的社会主义中国。所以,军事上苏联完全有理由不怵于美国!
问题的关键还是意识形态模式下的经济发展和决策者德行与智慧!那个时候美国的资本主义经济已经有了几十年的积累,而军事,科技,甚至文化等的发展都需要经济的支持。军备竞赛和科技竞争已经极大地消耗了苏联的经济,在文化上的发展的确乏善可陈。**苏联经济上的弱势让其十分没有安全感,所以苏联以意识形态为武器进行扩张。**这一点作为苏联在冷战中的策略本来十分正确,坏就坏在苏联拉拢和对待社会主义阵营中的盟友十分粗暴,甚至残忍。过于使用武力干涉别国的政权甚至牺牲盟友以维护自己的利益,这在国际上印象极差,给了对手口舌,也导致其他国家的共产党员大量 “脱粉”。与此相对的,美国在西欧和东亚势力范围内对待盟友采取的是经济援助的方式,而且大部分都经济上取得了成功。所以问题的关键是经济,经济让你可以发展自身实力,经济让你拉拢盟友。80 年代中后期,苏联经济上的停滞几乎就已经宣告了冷战失败的结局,而此时再提经济改革早就为时已晚。
即便经济实力不济,苏联也不是没有机会!美国在冷战中跌的最大的跟头便是越南战争,这个时期与苏联实力最顶峰的 70 年代重叠。如果这时候苏联能够好好改革消除体制弊端,发展经济,冷战胜负谁手还真不好说。然而苏联内部官僚腐败主义盛行,体制机制僵硬,民众的生活水平被美国扶持的日本和西欧这些国家都远远地甩在了后面!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 “优势” 荡然无存,盟友们纷纷选择脱离社会主义阵营,美国也趁机拉拢了中国!
中国研究美苏冷战十分必要,事实上中国从美苏冷战中吸取了大量的经验教训,有做得好的,也有不尽人意的。改开以前,中国发展两弹一星的做法与苏联在冷战时期发展一众硬核科技何其相似。改开以后,中国对经济发展上的重视则是吸取了苏联的教训。苏联的解体对社会主义是一次沉重的打击,甚至中国不得不在理论上重新定义和解释。
今天,在中美竞争的背景之下我们谈论冷战,也显得十分应景。这一次,经历过经济全球化的紧密合作,意识形态的对立本来没有那么明显,矛盾的焦点也不是意识形态!然而,拜登在今年多次提及专制社会与自由民主社会的对立,这似乎与冷战初期的 “杜鲁门主义” 遥相呼应!曾经全球化让全世界同台竞技,对整个世界的发展本来是有益的,但部分发达国家认为自己“吃亏”,而发展中国家搭了便车!如果竞争只是竞争,竞争也应该有个度,要知道冷战也是竞争!
我还是要提制度,虽然现在不讨好。
都说苏联的垮台,跟苏联后期领导人的素质有重大的关系。那么,美国总统的素质,比如里根,小布什,克林顿,特朗普,拜登,这些人个个都是人中龙凤吗?
论执政能力,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不见得比这些美国总统差,尤其是相比特朗普。
可是,特朗普再坏,再烂,他也只能祸害 4 年而已。4 年之后的今天,特朗普就必须卷铺盖滚蛋了。而特朗普当选总统的时候,就知道自己 4 年后还要争取自己的下一个任期,所以即使想做些坏事,也不得不有所顾忌,破坏力大大降低了。
再看苏联。勃列日列夫、戈尔巴乔夫的任期是不受限制的,权力也几乎不可质疑,没有任何力量可以制约戈尔巴乔夫的一意孤行。所以,苏联 70 年里,只要出现一个类似戈尔巴乔夫这样志大才疏的领导人,其破坏力就会成倍放大。一个戈尔巴乔夫就足以埋葬一个苏联。
苏联解体时,明明 70% 的苏联老百姓都不支持戈尔巴乔夫和叶利钦的改革计划,但他们只能像坐在 “苏联” 这艘巨轮里的乘客,没法干涉船长的决定。苏联最终的解体方案,仅仅是叶利钦等几个人坐在办公室里,谈了两个小时就确定了。2 亿多苏联人民,完全被绑架了,丢在了船底舱里。
反之,一个特朗普,!完全没法让美国解体。
尼克松派人盗取竞选对手的情报,克林顿跟白宫实习生搞婚外情,特朗普电话门等等,都算不上威胁美国生死的大事,但总统都要被反复调查,甚至还要出庭,接受质询,当着所有美国人的面。这样的美国总统,如果没有民意的支持,根本寸步难行。即使总统本人有意让美国解体,恐怕也是有心无力。
题外话,美国总统的施政离不开民众的支持,也有很大的问题。比如,美国政府就没法强迫美国老百姓都戴上口罩,没法让收缴美国人手里的枪支。
美国学者对冷战结束所持的正统观点是:“由于自由和民主的西方国家持续的在军事地位上、意识形态的动力上和经济系统上保持优势,最终导致苏联的投降和冷战的结束。这些因素显露了 * ism 在道德上的非法性并突出了其经济上的停滞。”
苏联死于吹牛比
苏联不光吹输了冷战,最后还把自己吹解体了。
讲道理,苏联不可谓不强大,治理水平和能力放在当时世界平均水准上看,也绝算不上拉胯。
然而问题,由于各种各样我懂你也懂的原因,在于这帮人一定要强行吹牛比自己正在搞的那套玩意儿有无限巨大的优越性,比起其他国家多么多么的先进,并且强行命令国民说你们 tm 按我这套来就完了,保证你们以后单车变摩托,摩托再变劳斯莱斯,甩国外那帮鲨雕 十条街。
并且我这套一定要严格执行,外国那帮鲨雕赞同的我一律反对,反对的我一律赞同;他们要干的事我一定不干,他们不干的事我一定给怼到底,这样才能凸显出我的高贵优越。
然而现实是这帮人只能算是不拉胯的水平还有搞出来的那套东西,并没有实现这个目标的能力。
让国民付出了双倍的代价,但却给不出承诺的结果。
说好听点叫那啥亡俺之心不死,说难听点就是骗子。
时间长了,国民也看明白了,不信你这套了,忽悠不了人了,出点麻烦也没人支持你,最后可不就完球了吗?
一句话:吹牛比吹到众叛亲离,然后死球了。
有个和这玩意很相似的东西,叫 “庞氏骗局”,苏联除了上车早的一帮特权阶级得了利,其余人赔的底裤都被扒光。
哦,不对,庞氏骗局至少还遵循个自愿原则,别人诱惑你一波,你自己贪心进去头铁一波梭哈亏到死也是你自己选的。然而苏联搞得那套玩意你连选择的权利都没有,必须给我玩到底,赌注不光是你自己这辈子这条命,连带着你子孙后代的也给我一块押上。
当每个人心里都明知道照这条路继续玩下去是死路一条的时候,忽然有个机会告诉你你现在可以退出了,不用继续玩这局了,你猜猜会发生什么?
所以苏联输了冷战然后血崩了,有啥奇怪的吗?
都 2021 年了,竟然还有人在鼓吹 “苏联失败是因为放弃了解放全人类的理想” 这套意识形态谬论,又或者发明 “苏联失败是自我选择解体和终结” 的自我安慰谎言,是被现实吊打得精神错乱,痴迷起精神胜利法来了是吧?
竞争打的是什么?物质。没有物质基础,意识形态玩出花来都是屁。苏东集团的地缘、资源和工农业水准与占据了膏腴之地,又有先发工业优势的欧美日根本无法相提并论,地理位置差,人口比不过人家,气候比不过人家,工业基础比不过人家,你拿什么和人斗?
不会真有人以为苏联靠畸形的工业配置,堆出核武器和坦克车,就代表了两个阵营的真实实力对比吧?苏方在国内地理、全球地缘、科技产业甚至哪怕只是自然资源和人口上的劣势都是绝对性的。在绝对的力量面前,任何技巧都是徒劳的,除非幻想你国个个奇才,敌人统统都是脑残。
也许没有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等人的错误操作,也许没有叶利钦,苏联不会在 1991 年解体,但是苏东集团的科技、工业被西方世界以越来越大的优势领先是无法抗拒的。冷战必败无疑,无非是早输晚输的问题。就算你的洗脑术天下无双,就算戈地图英明神武,也只能让国内暂时不崩盘,拖拖日子而已。
苏联唯一的出路就是认清楚自己没有力量争夺世界霸权这个事实,一切国策都必须以防守立足,别想着去当一个和美国正面为敌的阵营领袖,像俄罗斯帝国一样满足于一个地区强国就行了,积蓄力量,以待天下有变(比如举个例子,苏联对陆军的策略应该是像现在的俄罗斯,立足防守,精简部队,节约成本,国家的根本安全则靠核武库来保护,而不是玩什么浪费国帑的钢铁洪流)。
千万别想着去战胜美国,当你有这个想法的时候已经完蛋了。苏联根本无法承受和美欧长期正面冷战的成本,若万一胜那是极端偶然,败才是历史的必然。
——如果中国在 2008 年要选择和美国大张旗鼓正面为敌,你以为我们会赢吗?不会,相反毫无悬念会输光国运。就算是现在,中国也绝不愿意把中美关系恶化到美苏的程度,面对优势敌人的不断进攻,能拖则拖能守则守,拖得一时是一时。等到敌人内部出问题了,再慢慢找机会。
苏联的建立并不是一个国家建立的普通事件,而是一个意义非凡的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事件,他的建立让世人明白,咱们工人和农民也是可以建立起属于自己的国家。苏联建立之初一度成为世界灯塔国,地球上不断燃起了星星之火。
但是从苏联开始出卖别国 gcd 和解散共产国际甚至搞起军事联盟与所谓的资本主义国家对抗时他就已经输了,冷战表面上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斗争,实际上是修正主义(红中带白)与改良资本主义(白中带红)之间的斗争。说个暴论,冷战就是修正主义带领下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带领下的无产阶级之间的内斗。苏联想要赢得冷战的方法就是不打冷战,干起自己的正事,输出革命,联合全世界的无产阶级和可以团结的力量,建立起一个属于无产阶级的地球苏维埃。
苏联在冷战开始时的国力只有米国的 1/3。加上西欧日本工业 7 强盗,只有约 1/10。能压着对方打近 50 年简直是奇迹般存在了。
苏联在 1950 年时的 GDP 是 510 billion 刀 (折算为 1990 年的美刀)。
当时米国是 1456 billion。日本是 161 billion。
也就是说在 1950 年,苏联 GDP 只是日本的 3 倍,是米国的 1/3 (要谈 1945 年,苏联落后更多)。而且带得小弟全是最穷的或被打得最烂的。得不断的为穷小弟输血救济。
即使这么大差距,苏联与最富的米国还要加上比较富裕的西欧与日本顶了近 50 年,而且自己不作死还不会死。这脂肚还不牛掰么?
2021 年,复读苏联解体,还不如研究美国解体,如果说到了现在,还要念叨什么 “苏联计划经济、官僚主义、排队买面包、解体后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之类的苏联笑话,那你不是不懂,你是装糊涂。
对了,美国人现在确实在 “排队领面包”,美国的官僚主义更加严重,政客们发国难财,撒谎欺骗盗窃,在新冠疫情下害死 35 万国民…… 你是不是认为美国也需要解体一下,加州人民才能过上更好的生活?
苏联人在真正的计划经济时代从来没有缺过面包,甚至在非战时都没使用过票据,你自己看看苏联时代的平民生活,汽车、消费品、时尚产品…… 人家是一样也不缺,一个在 30 年代就完成工业化的国家,一个 GDP 接近美国 70% 的国家,你居然认为它的人民生活在 “水深火热” 之中?
讲一个数据,俄罗斯 2013 年的汽车产量才赶上苏联 70 年代的水平。苏联人民不缺面包、伏特加、鱼子酱、罐头、香肠、酸黄瓜、音乐、艺术、连衣裙和比基尼…… 人家工人阶级每年还有海边疗养院可以度假。
不要总是臆想苏联人民过的很惨,再惨也不会比解体后的俄罗斯乌克兰人民惨,再惨也不会卖儿卖女卖子宫,让二战女英雄的孩子当妓女……
苏联普通人 70 年代的生活,远胜世界上大多数国家 90 年代甚至 21 世纪初期的生活。反正我在 2000 年的时候,并没有这样的生活水平。
你们说的什么 “排队买面包”,“填不饱肚子”,都是 80 年代后戈尔巴乔夫经济改革的 “伟大成果”,而你们说人均寿命下降,吃不上肉,则是苏联解体之后的景象。
你在社会主义的母体中搞资本主义,你在计划经济的范畴下搞自由市场,那么导致的就是 “双轨制”、“倒爷横行”、“黑市交易”、“投机倒把”、“囤积居奇”…… 民不聊生。
有人说,摧毁苏联的是 “俄罗斯人的民族主义”,是俄罗斯人不愿意再为苏联付出了…… 拜托,这只是托词和表象,俄罗斯人民什么时候有资格决定自己国家的命运了?决定国家命运的是那些背叛了社会主义的权贵。是戈尔巴乔夫,是叶利钦,是每一个想要把公权力变成私人财富的党内高层,是他们想要瓜分苏联,篡夺伟大人民的劳动果实。
在那场瓜分的盛宴和狂潮中,大量国有资产、设备被贱卖,被西方廉价收割,货币疯狂贬值,人民变得一无所有,国家的主人,成了资本主义的打工人。
苏联 1991 年粮食产量 3.2 亿吨,2008 年左右俄罗斯粮食产量 8000 万吨。 从 1991 年苏联解体,到 20 世纪末,俄罗斯国内生产总值比 1990 年下降了 52%;同期工业生产减少 64.5%,农业生产减少 60.4%。生产力出现了大滑坡,请问俄罗斯人民有可能过得更好吗?
1988 年,苏联平均工资可以买 1250 公斤土豆,1992 年只能买 172 公斤土豆。2008 年俄国恢复到 1989 年的收入水平。1990 年,苏联人均消耗肉类 75 公斤,到 2000 年只有 45 公斤。1990 年,牛奶和奶制品消费,人均消耗 387 升,到 2000 年只有 215 升。
出生率从苏联时期的 14~17‰锐减至 8.3‰,死亡率由苏联时期的 8~12‰增至 14.7‰,最高时达 15.7‰。在苏联解体后的头几年里,人均预期寿命较苏联时期相比突然急速下降,俄罗斯的人口预期寿命比经济发达国家短 13——15 岁,处于同蒙古、摩洛哥、危地马拉一样的水平。这源于解体之后的社会组织崩溃、经济凋敝、黑帮横行、吸毒人口增加……
苏联解体后,科学家和工程师在变轨中受到了极大的冲击,整个科研体系完全被破坏,大量的优秀科学家、学者出走欧美。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甚至开始了 “去工业化”,大量重工业倒闭,整个工业体系被摧毁。1985 年时,俄罗斯经济总量是中国的 2.5 倍,现在只有中国的 1/5。普京曾说,俄罗斯经济要恢复到 1990 年的水平,需要每年增长 8%,连续增长 15 年。
1992 年初俄罗斯价格全面开放以来,物价上涨很快,人们的生活水平直线下降。在市场上,每个面包需 400-500 卢布,每公斤黄油、奶酪约 5000-7000 卢布,每公斤肉类食品 5000 卢布左右,每公斤黄瓜、西红柿要 2000–3000 卢布,每瓶啤酒要 800-1200 卢布。而职工的月工资一般在 4-6 万卢布之间,平均只够买 50-60 个面包,或是 5-6 公斤的黄油、奶酪或 7-10 公斤肉食。解体后的苏联,贫富分化严重,富人越来越富,穷人越来越穷,老百姓冰天雪地排长队还买不到一点面包。三分之二的俄罗斯人既买不起新衣服,也置办不起家具,更不用说去休假了。挣的钱只够交房租和填肚子。
而寡头们乘势崛起,过去权贵们只能冒着风险 “贪污”,现在不需要了,现在国家的变成了自己的,拿自己的钱,合理合法。
当年俄罗斯的公知索尔仁尼琴后悔了,他说:在当今的俄罗斯主宰国家命运的是 “由过去政权的上层精明的代表人物和用欺骗手段发了大财的暴发户” 变成的一百五十个到二百个寡头。
他把俄罗斯发生的事情称为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的一场大灾难”,把俄罗斯社会叫做 “残酷的、野蛮的、犯罪的社会”。
苏联解体,是兽性战胜了人性。
苏联有很多缺点,甚至犯过很多罪,但它代表着人类的另外一条道路,代表着社会主义一次伟大的实践,苏联不是一个国家,是一个无产阶级的大联合,是那些追求公平的理想主义者的 “灯塔”…… 苏联的解体,不是苏联的失败,代表的是 20 世纪某个时代的彻底终结,胜利者是资本主义的群鸦们,失败的是全世界的无产阶级。
今天,依然可以在俄罗斯看到背叛社会主义的恶果,在 2020 年的新冠疫情之下,拥抱资本主义的俄罗斯累计确诊 300 万人,死亡 5 万 8 千人……
没有了先锋队,没有了组织起来的人民,就没有伟大的胜利。
在苏联最艰难的年代,有人唱着《歌唱动荡的青春》,去和敌人战斗,去建设社会主义,但是在今天,还有人有这份理想主义吗?还有那一代伟大的青年吗?
……
哪怕灾殃接着灾殃,
也不能叫我们颓唐,
让我们来结成朋友,
我们永远有力量。
听风雪喧嚷,
看流星在飞翔;
我的心向我呼唤:
去动荡的远方。
冷战并不是一场你死我活的斗争。当一方的存在不再能对另一方构成实质性威胁,冷战就胜负已分。美国的初始设想是,将苏联的势力范围逐出东欧、中东和亚太,消灭苏联的意识形态优势,并没有想肢解苏联。
苏联不仅丢掉了势力范围,而且自我毁灭,它不输是谁输了?
这么简单的逻辑,这些大 v 难道都不懂?还是在装睡,以标新立异哗众取宠?毕竟现在的年轻用户就喜欢这种所谓的 “反教条”“反主流”,以至于连已经盖棺定论的事实都可以枉顾。
平原公子的话有点搞笑。拿现在美国的落寞说事,关键是美国现在的状况和苏联几分相干?真的以为 virus 是在火星上的新苏联投的?
按照大 v 们的逻辑,我斗胆下结论:二战德国没有输!二战没有赢家!苏联不可恢复人员损失达 2800w 之巨,对苏联产生巨大负面影响;苏联被迫在战争中接纳教会和民族主义,与西方妥协,解散 gc 国际,间接让苏联嗝屁,而德国以和平的方式再一次有望统一欧洲!
有意思咩?那鸦片战争也没有赢家,毕竟带嘤现在成了这样,我们成了那样。
我其实挺尊重这些恰饭答主的,虽然很多意见相左,但他们输出的内容都是比较认真的、是有干货的,但最近他们越来越不认真了。写东西的角度过于新奇,论据也颇为片面。可能他们主要面向的是愤青和小白这个细分市场,立足的是避强定位,用千篇一律的范式和气势恢宏的文字在广大用户中快速渗透。
因为苏联在全球搞霸权主义,不得人心。
邓小平在 1979 年 1 月 29 日至 2 月 5 日出访美国时发表看法:
邓小平指出,今天的世界很不安宁,存在着战争的危险,主要危险来自苏联。第三和第二世界应联合起来反对霸权主义。这一反霸统一战线,坦率地讲是包括美国在内的。对付苏联称霸世界,美国理所当然是一个主要力量,但在相当长的时间内,美国在尽自己的责任方面有某些不足。苏联在世界各地扩张,特别是利用古巴在非洲插手,支持越南侵柬,没有受到应有的遏制和惩罚。结果,世界形势可以说一年比一年紧张。苏联终究是要发动战争的,如果我们工作做得好,可能推迟战争的爆发,如果无所作为,形势会更加复杂。我们希望同美国从各自的角度出发,做各自应做的工作。
越南侵柬问题也是中美会谈的一个重点,邓小平指出,这是一个严重的问题,是苏联战略部署的一个部分。苏联在这一带的做法犹如一个哑铃,一头通过越南搞印支联邦,推行亚安体系,另一头通过控制阿富汗、伊朗、印度、南下波斯湾,连接两者的马六甲海峡,苏联也正设法加以控制。这样,苏联在西太平洋和印度洋的扩张就将连成一体。对苏联的这种战略部署,如不加以破坏,就会造成更大的麻烦。越南建立印支联邦的野心由来已久。从战略全局考虑,有必要对越南的这种狂妄野心给以教训。只要步骤适当并有限度,我们估计,苏联将难以作出很大的反应。就是从最坏的方面考虑,中国也顶得住。
邓小平最后一次正式出国访问去了哪里?- 千龙网 · 中国首都网
此前,1978 年 11 月,邓小平曾访问新加坡,李光耀回忆:
在柬埔寨问题上,他向我保证,中国的处理方法不会因为苏越签订友好合作条约而受影响。即使越南要求苏联联手威胁中国,中国也不会被吓倒,更何况苏联也不敢明目张胆地招惹中国。他一脸严肃地说,越南如果侵犯柬埔寨,中国必会惩罚越南。中国势必要他们为此付出代价,苏联也终会发现,支持越南是个不胜负荷的沉重负担。
1979 年 2 月 17 日,遵照中央军委的命令,中国人民解放军边防部队在广西、云南边境地区被迫对越南侵略者发起自卫反击战。
自卫反击战自 2 月 17 日起至 3 月 16 日止,我边防部队攻克了越南谅山、高平、老街 3 个省会和 17 个县市,重创越军 4 个正规师零 10 个团,击毙越军 3.7 万人,缴获大批武器装备和作战物资,给了越南侵略者以严厉的教训和惩罚。历史上的今天 对越自卫反击战打响
输掉冷战和解体是两回事
输掉冷战的原因是苏联 / 俄罗斯对世界的商品经济领域没有任何影响力,
解体的原因白展堂最清楚,所以后来才搞改开。
按中国世界知识出版社 1979 年《世界概况》的数据表,1975 年,苏联每千人拥有汽车仅仅 18.6 辆。不要说和西方比,连许多第三世界国家都不如,当时巴西是 54.9 辆,南非是 83 辆,墨西哥是 39.9 辆,更让人吃惊的是,伊朗是 23.4 辆,也比苏联高一截。
1975 年苏联生产汽车 196 万辆,如果当时苏联每千人拥有汽车只有 18.6 辆的话,那么也就是苏联的汽车总保有量不到 500 万辆。 也就是苏联苏联生产的汽车平均使用 2 年半就报废。
你别找点数据就拿出来当证据,好歹分析一下数据可靠不可靠。
温铁军在他的观课堂里面详细的分析了,他的核心观点是:
1. 美国对推进了金融化和对资产的货币化
2. 没有被货币化的资产在定价上吃亏
3. 最终导致显得 GDP 低
同时,金融化的结果是产业资本搬到了中日韩,减少了本国劳资冲突,利用了第三世界的人力资本。
综合来说,苏联的开局劣势,加上策略的问题,加上一些突发事件,最终衰落。中国加入西方阵营对抗苏联,加速了这一过程。
输掉是必然的,但输的这么慢,居然用了五十多年,实在是出乎意料,苏联会输,绝对不是体制问题,而是体质问题,为什么,我们先来看看西方阵营的三位大哥,美英法,都是种子选手,二战中一共死伤一百多万,连苏联的零头都不够,一个抵抗一个月就 gg 了,另外两个孤悬海外,除了个别国家打了一个二流选手,相比其它国家遭受的德意志铁拳,≈没受伤,个别国家还因为二战赚了个盆满钵满,再看苏联这边呢,他有能拿的出手的加盟国吗?二战光死伤就二千多万,几十年的财富,物质积蓄全部毁于一旦,靠着美国的贷款续命,这样的国家,在经历完这么惨烈的战争后,最需要什么,必然是全方位的休养生息,而美国们也正是看到了这一点,才急忙发动了冷战,其目的就是不让苏联真正的修养,不要说美国爱好和平,美国是最好战的国家,纵观美国建国的 300 年,对内对外战争是常态。和平才是短暂的,这也不能说美国人好战,是因为资本主义的本质就是掠夺,苏联面对巨大的军事压力,只能继续发展重工业,我个人认为,如果操作得当的话,苏联应该在赫鲁晓夫后就被和平演变了,用通俗一点的比喻就是一个只剩半条命,只能苦练天残脚的大哥带着一帮同样剩半条命的穷兄弟,泥腿子跟一群高帅富拼了 50 多年,还曾经一度占了上风,真的是可歌可泣,所以说为啥西方国家惧怕共产主义呢,因为它真的是猛地一批,共产主义武装了德国,只用十几年,横扫欧洲,武装苏联,就剩一口气也能给你奶到两极并立,进入中国,上来就给美国两嘴巴子,又重回世界舞台中央了,又成 g2 了,一下压不住就起来~你就说共产主义 NB 不 nb 吧,至于苏联为什么能挺了这么久呢,全靠美英的一系列骚操作给奶的。
原因有很多,只说一条我认为最重要的——
苏联本质上是继承沙俄的扩张性帝国,这类帝国遇到内部矛盾,只会通过对外扩张或准备对外扩张来解决,而不是通过内部改革解决。
苏联在二战前大饥荒大清洗连着来,内部矛盾已经激发到一定程度,二战后的扩张帮助苏联卸掉了这些内部矛盾。
冷战期间,早期苏联和美国携手,拆了大英帝国,再度扩张了一轮,之后准备好了坦克海、大舰队、卫星网、导弹群等等,可找不到扩张的地方了。东边是中国,打只能是持久消耗战而且抢不到任何好处;西边是北约的自杀式防线打起来就是相互毁灭的终局之战;南下中东一个个都是猪队友几十年援助下来地盘还丢了不少,印度是抽鞭子都不动一下的主。
苏联财政来源过于依赖能源、辖区内经济、人口、技术都逊色与美国,这些问题苏联当然都知道,但依旧只会通过扩张来最终解决。扩张不下去了,帝国也就到头了。
不幸而有幸运的是,冷战后美国也走上了这条路,将对外掠夺而不是内部发展作为国家路线,经济过于依赖印钱(金融抢劫),消费市场、生产能力已经落后中国,科技研发也开始有守不住的迹象。但内部拒绝一切改革,只会加快印钱,又一个苏联就要诞生了。
我曾经输出过一个观点:“社会制度要建立在人性之上,而不是人的价值观之上”
苏联就是那种典型的把社会制度架设在价值观之上,丝毫不考虑人性本质的,虚悬的所谓的制度建设。
相较于价值观,人性是千古不变的,而人自己的思维系统,也就是价值观,是极易改变的。
苏联的意识形态是一个建立在理想之上的思维体系。他要求每个人奉献,为了所谓的共产主义,为了全人类的解放,号称要实现社会财富的全体公有。
但是,作为个人来说,他们对公有毫无感觉。公有不是个人所有,所以他们毫无拥有财富的安全感。但对自己的奉献却铭记于心,这就是人性。
对于一个提倡奉献的价值体系,这种思维方式只可能在激情下维持,而不可能让人长时间冷静面对。自私才是人的本性。
苏联依靠官僚体系管理国家,对于官僚来说,公有财产又不是我的,所以他们在处理具体事务的时候,缺少私营企业主的那种患得患失,最终就有失慎重。
这同样是人性。
苏联的崩溃极富戏剧性的一幕是,庞大的帝国竟然没有铁杆支持者最终来试图挽回。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局面??
要知道金小胖都能够苟延残喘几十年,苏联的国力是极端强大的,根本不是三胖家族能比拟的。
原因也很简单,三胖家族和这个国家实际利益绑定,生死与共。他们必然会用生命来捍卫这个国家,国家没了他们也必死。
可是苏联不是,苏联没有私人财富,即便你位高权重,下台后仍旧一无所有。你有什么动力冒生命的危险来捍卫这个政权呢??
看见了吧,关键时刻,还是人性管用。不管平时多么高呼理想信念,但最关键的时刻,永远是利益的计算。整个苏维埃的高层,没有一个人是和这个政权在利益上是深度绑定的。而恰恰相反,如果政权解体,他们反而有极大的机会获取财富。
后来事实的演变也正是如此。
因为苏联的存在,整个世界的无产阶级都获益了,但那些获益的人并不感谢苏联,他们还被洗脑,说苏联是邪恶的,是威权统治的。
这种奉献和收益的错位,在人性上,就不可能建立起持续的动力机制。人只有利己的时候有动力。
苏联为什么会输掉冷战?
苏联是一个伟大的人类社会学实验,但正因为是实验,就存在极大的人类的自以为是。苏联的那批创造者是依靠激情来引导这个世俗的社会的,他们以为自己能成功,但事实是,人性本质就是自私的。
读苏共和苏联历史感受的不是无产阶级先锋队不断的进步发展,而是逐步一种螺旋下坠式的堕落。苏共执政能力很强硬又很拉胯粗暴,善于斗争善于用各种斗争方式解决问题的同时又制造出更多更严重的问题。
先锋队弱化同时是官僚集团的强化,苏共党证的意义从列宁名言 “党_是我们_时代的_智慧、荣誉和_良心”。仅变成一个升职票儿,这也是前几天大卫科兹先生那个例子的应证 “一个克格勃官员表示,我是苏共党员,但不是共产主义者,这是两回事”
最终苏共精英阶层的利益和苏联人民的利益剥离。对民众,美好未来的期许和现实经济的窘迫形成鲜明对照。而精英阶层在再最后还可以治疗一下的情况下全面弃疗也就成了必然的事情,毕竟理想和国家不如瓜分黑海岸边的别墅,国有资产对个人而言价值更大,赢了只不过是公仆,而输了可以利用自身的权势成为新贵。面对弃疗后取得超额收益,理想,冷战输赢,甚至国家解体与否都不是很重要了。
有这样一句话很有意思(摘自《当泰坦冲突 - 修订版和扩大版》第 364 页),来自一位美国将军,总结了苏联崩溃的主要原因:
” 苏联社会主义需要一个永久的战争经济 “。
不需要经济学大师解释就能明白,苏联的经济政策从长远来看是不可持续的。
冷战导致苏联花费巨大的资源发展复杂的缓冲国、间谍网和武器系统,以尽量减少西方再次进攻的机会。
最终导致崩溃。
为什么盟国能赢得二战?
不是因为其士兵的英雄主义,而是经济因素决定了战争的胜负。
当德国在一场战争中损失了 500 辆坦克时,他们在几个月内再次准备了 200 辆新坦克。
当美国 / 盟国在一场战争中损失了 500 辆坦克,他们在之后的一个月又拥有了 1000 辆坦克。
这就是为什么俄罗斯永远不会赢,也不会成为世界强国,他们的经济规模太小,无法支撑越来越大的军事支出。
所以,只要俄罗斯的产业结构和经济规模不变,中国就不用担心它。
更多国内国外锐评,请关注公众号 国外网民视角 ,给你一个不一样的角度
![](data:image/svg+xml;utf8,)
从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总的来说就是顶层受到的制约越来越强,底层的自由和权利得到更多的保障。
每一次跨越都是全人类的智慧结晶,制度的构建至少需要数百年的实践和改良。难点在于将权力关进笼子时,不减少积极性与创造力。
苏联的问题就出在这里,权力既不能变现又不能继承,自然没必要去承担风险,沿着既有道路一直走才是最优选,最后导致体制僵化。
等所有人都意识到不能再这么下去,必须放开限制时又用力过猛,导致人性失控,在强大外部势力配合下,当权者直接将权力变现了。
同理,本朝道阻且长,吾心忧之。
这是个分寸问题,苏联操作不慎,人为过度地拉大了理想与现实的差距,既包括物质的,更包括精神的,从而造成了不必要的难以管控的社会张力,一旦遇到周期逆转以及领袖能力不足的败运时期,绷不住,就崩溃了。
现实上的贫富差距,管好了是向上流动的社会动力,稍有不慎,就是导致暴乱与革命的社会张力;理想与现实的差距,管好了就是追求崇高的道德升华,稍有不慎,就是全社会长期厌倦的社会张力。
请高度注意苏联产生的时间,是一次大战以后,毫无必要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毫无意义地打垮了西欧,可有可无地崛起了美国,出人意料地出现了苏联,人类从而走出了一波大弯路。
如今苏联消失了,美国削弱了,欧洲如梦方醒地与中国签了个糊里糊涂的协议,时间刚刚回到本该高歌猛进的出发点,再来一遍的时候,已经有五代人心满意足地虚度了一生,历史就这样豪华地浪费掉时间。
一次卫国战争把整代人都给打残了,二战结束后没落个像英国一样被另外两家直接肢解的下场就谢天谢地了,能赢就见鬼了!这个才是最本质的原因。
其余那些说物资匮乏、官僚主义、贪污腐败、军费占比高、干部终生制的,甚至还有扯什么苏联邪恶不自由的都是拿着苏联解体的结果来找苏联的黑点。就跟一个有抽烟喝酒陋习的人三四十岁的时候猝死了,然后有人指着尸体说因为抽烟喝酒三十岁肯定死一样
![](data:image/svg+xml;utf8,)
苏联卫国战争那是什么死法?包括平民在内死亡近三千万,伤残和家破人亡无数另算,而且随着资料的解密数字还有的多达到近四千万,主流公认数据是 2700 万,战前包括吞并的一些地区在内才达到 1.8 亿人口左右,战后剩 1.5 亿左右,死亡人数占人口比例 15%!相当于现在到大街上随机抓一百个人去掉其中 15 个,一万个人随机去掉 1500 个,四亿人随机去掉 6000 万,剩下的伤残不算。
其中军人的伤亡比例最高,战争期间总动员达到近 3 千万,到战争结束为止损失近 9 百万,还不包括伤残的,大概就是每三四个苏联军人里就有一个牺牲的,剩下几个是不是完整的还得看运气。
不单是人口缺失,纳粹德国当时根本没有想过奴役斯拉夫人,纯粹是为他们 “高贵的雅利安人” 开拓生存空间,在纳粹德军进攻和败退时大量实施焦土政策,在莫斯科以西大片德占区土地里整村整村的消失时有常见,这得多亏了红军政委没像西方大片里一样泯灭人性,不然德佬战后怕不是得去奥地利和髮国寻种。
青壮年大量损失可不是单纯的数字上扣一扣,剩下 1.5 亿看起来不还有这么多嘛。当时苏联整个 20 后一代人在四年内去掉了 80%,以至于在 10 后到 30 后之间出现了断代。想象一下,80% 本该在 40 年代步入社会,在 50 年代充当社会中坚,在 60 年代达到能力巅峰,在 70 年代夺取社会资源分配权利的人消失了,对一个社会和国家的打击有多大?
因为整整一代青壮年的缺失,那帮本该不得不放手权利的人失去了威胁,资源分配权被他们牢牢抓住,再后来一代人又更难对他们的权利行成冲击,等苏联的 30 后形成规模能夺取资源分配权的时候苏联都快嗝屁了,苏联想不老年政治都难。
别说什么青壮年死不死对社会没影响苏联解体罪恶在老鬼不死云云,看看中美 50 年出生的人在六七十年代的表现(垮掉的一代和小将一代),李稻二人也不得不干到终生,直到祂之后才挣脱了老年政治的死循环,现在我们社会还充满朝气是因为充当骨干的七零后八零后没跑歪。美国就算是两党竞选制有天然优势,但因为受冷战核阴云跟新世纪政治正确的影响年轻人照样扯淡,现在的特靠谱和拜振华不也是一个赛一个老。日本广场协议后年轻人的未来和脊梁骨都被彻底敲碎,年轻人根本没有上进心倒头拥抱二刺猿,现在日本的老龄化问题不也是全世界最严重的之一。
另外因为青壮年的缺失,苏联战后不得不摆出极度激进进攻姿态的同时放弃了西欧地区和太平洋地区的大量利益,收缩防御休养生息。就上面我说的,英国战后因为国力差距直接被美苏联合肢解了殖民体系,从大英帝国慢慢被美国抄底沦落成大嘤弟国。因此整个冷战期间苏联的军费不得不高涨,苏联的军事力量不得不让全世界颤抖,因为苏联面对战后全世界对共产主义的围剿,已经没有足够的人去打下一仗了,一旦 30 后 40 后跟 20 后一样彻底打光,别说苏联了就连俄罗斯当时起码都得碎成十几块,还是那种男女比例更加失调两三代没有男人即将亡国灭种的碎。
也是因为一代青壮年缺失导致老年政治,整个社会正确改革的朝气,甚至是改革的想象力都没了,贪腐无法受到拘束阶级权利固化,让官僚主义和贪腐这种不该要人命的小感冒发烧直接演变成脑死亡,讲道理贪腐是苏联独有还是苏联特产,是美国没有官僚主义还是中国的官员就全是两袖清风啊?苏联有的中美也有,苏联因为有官僚主义和贪腐就解体那么中美现在是不是也得一起解体一下步苏联后尘才对?但中美在冷战后期出现官僚主义和贪腐的时候,一个可以通过全球吸血大力出奇迹,一个可以通过正确的自我改革慢慢走向健康发展的路(别杠,国内现在问题确实有,但肉眼可见现在的效率比以前那帮只会踢皮球的王八蛋高多了,而且现在互联网发达有点小事就能捅出来,虽然有些事还是被盖了但不可否认整个体制还是在健康的发展,以前那些什么魔幻的事?睡觉死捉迷藏死放到现在,相关责任人在网上怕不是得剥皮填草以泄民愤)。
还有说中德日死亡数量也大怎么不解体的,中国人口基数大即使到战后也还有四亿的人口,新中国 53 年结束大规模战争开始算,到了 60 年时人口达到六亿,从 60 后开始都准备搞计划生育控制人口数量了,这是苏联战后 1.5 亿其中还有大量伤残能比的?
德国日本的本土虽然被盟军攻占,但在冷战时期为了充当对抗的最前沿但又没打起热战,东西德和日本分别受到美苏两大巨头的大力扶持,可以说除了美国以外他们就是整个冷战最大的受益者了,其中因为韩国成为了两级对抗的最前沿,日本这块太上天皇麦克阿瑟的自留土不仅白捡了一大堆扶持用于发展经济,西德作为冷战胜利者之一掠夺了多少东德的遗产,再加上二战期间遗留下的工业技术和冷战期间工业蓬勃发展,新世纪后趁着全球化狂赚了一大笔,除了日本后来狂到能买下美国被敲碎脊梁骨这一插曲之外,他们想输都难好不。
最主要一点就是和其他国家的人口死亡不同,苏联是在短短四五年内牺牲大量军人,而军人主要由相对来说质量优秀的适龄青年组成,其他国家的损失大多数是平民为主,这一点是苏联和中日最大的不同。
对比起来抗战期间由于战争烈度不如欧洲东线那种钢铁地狱,军队损失算上蒋该死拉的壮丁半路上就没了的,约四百多万,其余大部分是都是平民,特别是蒋该死八年骚操作所赐,伤 亡共计达到 3500 万!而苏联短短四年仅死亡就有 2700 万,军队占近 1/3。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军队抗战时期伤亡数十万,苏德双方库尔斯克大会战一次投入就达到了三百万,双方伤亡损失共计 130 万以上!
这是一个量级的吗?
另外差点忘了,德国死了一代人战后怎么就没解体了?苏联 91 年那种算解体,德国战后被分成东西德,再加上周边国家割走一些领土就不算解体?现在的德国是推倒柏林墙后东西德拼起来的。
本来日本也是要被各国拆分的,但由于 常某人的宽宏大量(萎缩卑微),再加上苏联无力再参与进太平洋地区的利益争夺,以及后来成为两极对抗的前沿被扶持,日本不但没被拆解反而还保住了琉球群岛这么个 “二战安慰奖”,反而是本该消灭李承晚伪政权完成统一的朝鲜被分成两半。
除德日两个战败国以外,战胜国里英国直接休克,中法两国也险遭 “解体”。英国身为“前任” 世界老大,殖民帝国体系的领导者,在二战结束后因为国力衰退美苏两大新兴巨头崛起,一次苏伊士运河事件开始后英国被**美苏两大水火不容的意识形态国家相当默契的联合肢解了其殖民地体系(阿美瑞卡发动技能:盎格鲁孝子贤孙打爹拳),**大量海外工业原材料供应殖民地被独立,从此躺在大嘤帝国的余晖下吃着昔日帝国主义第一的老本。
中国因为主力受蒋匪帮指挥,44 年全面胜利的前夕打出了震惊世界的豫湘桂大捷,进一步刷新了世界各国对中国人印象的下限。法国开局就投了,只留戴高乐自由法国和游击队还在抵抗,因此两国连决定世界体系的雅尔塔会议都没资格参加!
战后蒋匪帮变本加厉,要不是解放军不给美苏提议划江而治的机会,要不是法国四处运作以支持殖民地独立的代价保留了对非洲各地的实际控制权,中法两国战后下场不比英国好多少?
其实很多欧美专家对此也非常疑惑,在 1991 年之前,很少有欧美的苏联问题专家认为苏联会在 20 世纪末解体。在他们看来,随着戈尔巴乔夫上台,苏联已经焕发出新的活力,在外交和政治层面也有着和美国和解的局面,而且在 1989 年的马耳他会谈后,这种宣称冷战破冰和冷战结束的呼声愈发高涨。
欧美问题专家无法解答为什么苏联会输掉冷战(或者说他们的解释太多了),我也难以解释这个问题。当然从苏美缓和中苏联主动向美国主导的秩序靠拢的时候,虽然美国还没有宣布赢得冷战的时候,但我们也可以借此看出究竟是谁在冷战末期主导了国际秩序。
如果我们从政权可持续性上看苏美的话或许能够得出一些结论,然后明白凯南的预言:“苏联及其盟友的政权将随着时间推移而逐渐被腐化。”
首先,从政权的基本意识形态而言来看,美国是资本主义国家,苏联是社会主义国家。这成为了冷战最基本的意识形态对抗。也就是资本主义阵营对抗社会主义阵营。
从国家政治层面来看,美国采用的是资产阶级代议制,苏联采取的是列宁提倡的皿煮集中制。
这两种制度而言都是以代议制为主的,相较表面的皿煮性而言,资产阶级代议制可能要差一些,那么究竟是什么地方出现了问题?
很简单,苏联并非是政府 - 最高苏维埃的单轨制度,而是存在着一个更高层次的系统指挥着政府和最高苏维埃。
相较于美国,苏联的这个系统是一个封闭的内部生态,也就是说国家机构管不了这个系统,那么问题来了,如果这个系统腐化了,谁来管它?
斯大林的答案是内务部,通过内务部来纠正问题,但问题是这种纠正也导致了新腐化成分的出现,并不具有可持续性。
赫鲁晓夫则是希望依靠体系流动性,结果自己被体系给整垮了。
勃列日涅夫则是觉得这个系统为啥要改,维持下去即可。
然后结局就是勃列日涅夫死后政治局一堆老人,苏联的停滞时代不仅仅是经济改革停滞,更是政治体制改革停滞,随着勃列日涅夫在 1977 年之后控制了两个系统,更是彻底压垮了部长会议和最高苏维埃,那个凌驾于其他系统之上的系统也彻底摧毁了原本正常的国家治理体系。
其实很明显,苏联输掉冷战的主要原因就在于自身内部存在两个系统并不存在相互监督的作用,而是这两个系统存在从属关系,非平行监督关系,这导致了当一个系统腐化后,下属的政府和苏维埃系统并不能对此进行监督。
苏联的两个系统存在着两种皿煮,一种是 party 内的,一种是国家层面的。
问题是在两种体制内保持皿煮集中制,尤其是前者,一个受众才总人口一小部分的系统内搞集中,很明显最终是要形成腐化和毒菜的(苏联后期 party 系统膨胀速度极快,党员干部数量在勃列日涅夫死前较勃列日涅夫上台前膨胀了近 3 倍)
因为苏联冷战的指导思想出了问题,最终导致实践偏差。
列宁认为由于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商业利润分配不均匀,最终导致资本主义国家必然爆发冲突乃至战争,此时就是发动社会主义武装革命的时机。这一条可以说是苏联的立国之本,即资本主义矛盾不可调和。
而斯大林将这个指导思想形象化,即在一定国际范围内建立一个与资本主义世界的平行市场,利用社会主义的优越性维护好这个平行市场的稳定。待时机成熟,促进资本主义国家的革命。正如一战之后席卷整个欧洲的左翼革命行动。
但是,这个指导思想转化为现实必须建立在两个基础上:1、资本主义国家领导人是不知道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的蠢材;2、苏联的严格计划经济竞争力强于市场经济。
事后证明,这两个基础压根就不存在。这使得苏联根据指导思想进行的对抗行动完全达不到预期效果,甚至到了勃列日涅夫执政后期被迫签署了《赫尔辛基人权宣言》(最后不认账入侵了阿富汗)。等到 80 年代匈牙利波兰公开反抗莫斯科的时候,苏联已经没有力量去干涉相关事务了。
我提供个思路:地理决定论。
如今过多的看法集中在意识形态论,策略论,内部论。各有道理,但未免都有些以结果倒推原因的感觉。
我倒是认为,苏联输给美国而解体,实质上是地理原因,是东欧 + 西伯利亚输给北美大平原。跟人种、政体、意识形态等有关,但不那么绝对。
苏联如果按面积算,2200 万平方公里,仅次于历史上大不列颠和蒙古帝国,但实际上面积并不说明问题,土地质量才是关键。美国的 937 万平方公里主要都是草原和平原,良田良港无数,产出的东西比苏联强太多了。
这就像一个北京考生和河(四声)南考生,高考的结果主要决定于地理位置,而不是策略和运气,任何研究他俩高考复习策略区别的,都是以偏概全。
美国的地理条件就决定了冷战双方同样造这造那烧钱,美国底层人还是能吃着战斧牛排然后骂街;而苏联底层老百姓就只能吃西伯利亚挖出来的洋芋。天天吃牛排的,和天天吃洋芋喝红菜汤的,自然满意度不同。
所谓民心,没那么神奇,老百姓懂什么,吃得好自然就怨气少。至少我自己,对社会的满意度明显跟牛排、海鲜直接挂钩:我的逻辑也很简单,谈什么政治、种族,我不懂、容易被人忽悠;但是吃到嘴的牛排咽进肚子里,才是真的。
所以尽管美国冷战中失误无数,面临着种族、政治、厌战等各种压力,但民心大致稳定,更少地有后顾之忧。苏联吃着洋芋的老百姓时间长了,就觉得生活没盼头了,开始人心思变了。
比如有人认为苏联腐败。那你说,同时期美国上层腐败不腐败呢?我认为其实也很腐败,只不过吃着牛排的老百姓不在乎罢了。
同样是人,同样受过教育,智商上能有多大区别?产能上有多大区别?不能因为苏联输给美国,就说苏联工程师不行,苏联人种不行,苏联政治不行,苏联什么都不行。其实苏联就是硬件条件不行罢了。
苏联大多数苦寒之地,生活水平差,生育率低,本族人口少就导致了更多的内政和信仰问题,以及无法接受移民;美国的条件好,生育率高,还接受移民,因为吃着牛排,本地人也不在乎移民多吃两口,最后导致移民也很容易被同化。回头看,即使苏联抓住信息时代的机遇,即使苏联没犯错误,即使 2010 年苏联还在支撑,面临着一个人口暴增、科技差不多的体量不断膨胀的对手,靠什么耗下去?吃洋芋的想想我何必活得这么累,对吧?
我认为大平原实在是地理环境上的异数。“正常来讲”,早期欧洲探险家发现大平原时,这里应该存在着一个至少已经不逊于大明或是大清体量的兴盛帝国,同时期南美的印加再弱好歹也算个国家。换句话说,任何一个正常民族如果先到达大平原,都应该能够几百年就发展出庞大的帝国,因为条件太好太适合。
不是因为美国人厉害,所以发展出了帝国;而是因为土地太厉害,才让人们觉得好像美国人厉害。对于北美印第安人几千年几乎都没走出石器和青铜时代,连 “国家” 的概念都没研究出来,我是怎么都不能理解。
当一个 “无产阶级专政” 国家专政本国无产阶级,一个解放者变成压迫者的时候,那个国家就已经必然失败了
没有实事求是。
赫鲁晓夫时期,开始在工厂推行多劳多得,按劳分配,用物质刺激代替精神动员。
实行过几年,效果也还不错。
但是,勋章帝上位几年后,用反资的名义,把这套当做资本主义的东西,废除了。(这些高级官僚过着堪比大资本家的奢靡生活,却不认为自己像资本家)
结果就是生产力下滑,讲数量不讲质量,都在敷衍混日子。
靠着石油危机高价卖资源,掩盖了这种生产力的问题。
油价下跌,苏联生产力不足的问题暴露了。
应对不当,一下子,崩溃了。
很多小伙伴都明白一个简单的道理,如果经营公司,最重要的是保证财务收支平衡有盈余。起码现金流要够好,因为入不敷出公司很快就会破产倒闭。
对国家来说道理也差不多,财政收支平衡是一个国家最根本最内在的核心。只要这个核心不出问题,其他怎么折腾大多都不是事儿。顶多走点弯路,不会伤筋动骨。一旦财政收支平衡出了问题,倒霉也就不远了。
现代社会迅速打垮一个大国最有效的方式从来不是战争,而是金融。曾经的超级大国苏联就是财政收支出了问题之后,被西方发动的一次金融战争肢解的。
上世纪 90 年代,苏联在一场蓄谋已久的金融战争之后土崩瓦解。这个经历了惨烈二战都没被打垮的曾经地球最强王者,蓝星最强的工业国就这么灰飞烟灭。
要知道大清这个农业国从国力衰退到溥仪退位,还苟延残喘了百来年。苏联这个庞大的工业帝国被摧毁却只用了短短 10 年。
解体后的苏联工业体系完全被摧毁,多数成员国都被钉死在底层资源国的位置上,再无可能跻身工业强国。
东欧也自此有了两大特产,一是苦力二是毛妹。年轻男性大量向西方输出变成苦力出卖廉价劳动力,年轻女性则变成性奴大量出现在西方城市的各个角落。
01
工业革命以后,现代化重工业当仁不让的成为大国争霸和扩张的基础配置。同样的,任何后发国家想要爬到食物链上层完成国防和工业体系建设,也必须要点这颗技能树,苏联自然也不例外。
苏联的无产阶级政权建立之初,内部面临生产力水平低下,工业基础薄弱的问题。外部则是英法德美日这些老牌资本主义列强虎视眈眈,各种经济技术封锁想要把苏联扼杀在幼儿园。
当时的苏联还是个农业国,资源有限又想快速工业化,从农业部门抽调资源进行工业化变成了必然。只有短期集中所有资源发展以国防军事为中心的重工业,才能和西方列强抗衡。
而且因为西方阵营的围追堵截,客观条件上当时的苏联也没办法按部就班从农业、轻工业、重工业一个个发展。
在这个背景下,集中力量办大事的超高速工业化发展计划产生了。连续几个五年计划的超额完成,使得苏联快速成为能和美国抗衡的工业化强国。
很多时候确实要佩服伟人的前瞻性。毛主席在评论苏联工业化时就曾经说过:“苏联片面地注重重工业,忽视农业和轻工业,因而造成市场上的货物不够,货币不稳定。”
苏联的软肋就是来自粮食问题。
其实苏联原本是产粮大国,即使在沙俄时期,也能毫不费力的实现粮食自给。
直到 20 世纪初,俄国还占据了世界粮食出口总量的 45%,是世界最大的粮食出口国。后面因为军备竞赛,苏联的重工业尤其是军工开始过度发展,轻工业和农业才被忽视了。
因为粮食产量降低,国家储备粮持续减少,填饱国民的肚子已经变成了六十年代苏联不得不面对的头号问题。
自己产量不够就只能从国际市场购买,然而国际商品结算货币是美元不是卢布,想进口粮食就得有足够的美元外汇储备。
没有足够的美元,苏联只能开始抛售黄金储备。单单 1963 年因为农作物减产进口粮食,就用掉 372.2 吨黄金,占据苏联黄金储备的三分之一。
大家也能看出来,靠这点黄金,根本是杯水车薪。再来两次天灾,黄金储备就都用完了。
02
不得不说苏联当时国运还在,正在发愁怎么解决粮食问题的时候,天上的馅饼就来了。
1973 年,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引发了第一次石油危机。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为了打击对手以色列及支持以色列的国家,宣布石油禁运暂停出口。
世界性经济危机由此引发,油价开始暴涨。
苏联则恰好因为六十年代在西伯利亚发现大油田导致了石油产量持续上升,从年产不到 2 亿吨上升到 6 亿吨。
暴涨的油价让石油收入从天而降,之前苏联头疼的外汇储备和粮食问题居然轻而易举的解决了。
石油产量和出口量的快速增长给苏联带来了源源不断的美元外汇。从某种意义上说,是西伯利亚优质油田石油大量产出造就了勃列日涅夫时代的繁荣。
除了进口粮食,苏联也开始大量进口设备,很多国内有能力生产的设备也开始进口,反正钱多嘛,自己造哪有买省事。
因为石油收入暴涨,70 年代初制定的发展科技,生产民用产品,提升工业竞争力出口创汇的经济改革计划也就此搁置。
当时的苏联还利用这笔石油收入到处支援第三世界国家的小兄弟,扩张自己的势力范围。
撒切尔夫人曾经有个演讲描绘了苏联的如日中天:“借助计划政策,加上独特的精神上和物质上的刺激手段相结合,苏联的经济发展指标很高。其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过去比我们高出一倍。如果再考虑到苏联丰厚的自然资源,如果加以合理地运营,那么苏联完全有可能将我们挤出世界市场。因此,我们一直采取行动,旨在削弱苏联经济,制造其内部问题。”
英美削弱苏联经济的努力并没有成功。石油价格持续 10 年维持高位造就了苏联经济的持续繁荣,赶英超美的速度日益加快。
1975 年,苏联的工业总产值上升至美国的 80%,军事上已经全面超越美国。比如战略导弹苏联这一年有 2402 枚,超过美国 40%,战略核力量的开支是美国的 3 倍。
苏联军队的扩张速度也很快。1978 年,美军有 210 万人,苏军则有 440 万人,美陆军拥有坦克 10500 辆,苏军则拥有 50000 辆。
在石油价格高涨带来的巨额收入支撑下,这一阶段的美苏争霸中,苏联一直保持进攻状态,四面开花。靠近苏联的欧洲是争霸的重点区域,美苏都集结了重兵。
03
和如日中天日进斗金的苏联不同,同一时期的西方因为石油价格高涨、能源短缺、生产力衰退陷入全面滞涨。
经济危机冲击下,美国的收支平衡日益恶化。不但军事力量被苏联赶上,越战也严重受挫,陷入持久战的泥潭。随着危机愈演愈烈,越战变成一场越来越打不起的战争。
古人说军马未动粮草先行,没钱还打个屁啊,后面美国收缩战线也就成了必然。尼克松在这个阶段调整了全球军事部署,收缩了亚洲兵力,从越南开始撤军。原因只有一个,口袋里钱不够了。
其实七十年代初不管是美国从越南撤军,还是后面向中国示好中美建交都是因为类似的经济问题。
有一句话叫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这句话用在国与国关系上可能更加恰当。
很多人以为尼克松访华才是中美关系转折点,其实转折点发生在 1969 年 3 月,苏联炮轰中国珍宝岛的时候。
从那时起,中苏关系从貌合神离正式转向全面对抗,苏联在中苏中蒙边境曾经陈兵百万, 考虑对中国 “实施外科手术式的核打击”。
在苏联咄咄逼人的攻势下,中国在 1963 年 4 月召开的九大报告中指出:“我们要做好充分准备,准备他们 (美帝、苏修) 大打、准备他们早打。准备他们打常规战争,也准备他们打核大战。总而言之,我们要有准备。”
在这个报告中,最重要的信号就是,中国的敌人从一个变成两个,从原来的 “美帝”,变成了 “美帝和苏修。”
美国人迅速捕捉到这个信号,当时美国正在衰退,拿出大量金钱对抗苏联和打越战压力就够大了,再和中国搞下去显然不划算,利用中苏关系恶化 “以中制苏” 就成了最佳选择。
这是一个双赢的策略。对美国来说,因为经济实力不济,急需一个苏联的邻居来牵制苏联的扩张。和中国结盟以后,重心就可以完全回到欧洲去。对中国来说,因为中苏关系转向全面对抗,中国需要时刻防备苏联。远方有一个朋友对苏联警告,让它不敢轻举妄动也是非常好的选择。
双方的利益点一拍即合,成为当时最佳的合作对象。
所以大家才看到在中苏对抗的第二年,尼克松通过即将访问北京的巴基斯坦总统叶海亚—汗转告中国政府,美国准备改善两国之间的关系。这才有了后面的中美乒乓外交和尼克松访华。
美国和中国改善关系以后,得以在亚洲抽身。腾出手促成了第四次中东战争,并在之后的数年彻底分化了阿拉伯联盟,**把沙特从苏联阵营争取到自己一边。**这为 80 年代美国发动对苏金融战奠定了基础。
04
时间转到 1980 年,这一年苏联的石油天然气出口金额已经达到向经合组织国家出口额的 67%。
不过巨额的石油收入不但没有解决苏联经济的不平衡,反而加重了这种不平衡。
因为天降横财,苏联没有重新调整经济结构。
发展科技生产民用产品,提升工业竞争力出口创汇的经济改革计划被搁置不说,粮食也越发依赖进口。
1970 年,苏联进口谷物仅 220 万吨。1985 年,苏联进口的谷物已经达到 4560 万吨。市面上近四成的粮食都需要从国外进口。
短短十几年间,苏联从一个能够自给自足的产粮国变成粮食进口国,全世界六分之一的粮食都要被苏联进口来填饱老百姓的肚子。
想想也是搞笑,一个占据地球陆地面积六分之一的庞大帝国,仅有不到三亿人口,居然从六十年代之后的大多数年份不得不依赖越来越多的粮食进口才能养活自己,这真是一件让人匪夷所思的事情。
要知道苏联这种依赖石油价格的经济非常脆弱,想满足国内粮食需要,首先需要用石油出口换取巨额外汇(也就是美元),再用美元大量进口粮食,一旦油价下跌美元不足粮食进口就没法保证。
美国人当然也发现了这点。他们很快明白苏联的命门在美元外汇储备,从里根上台开始,围绕着消耗苏联硬通货美元储备的措施就开始不断实施。
如果能想法儿消耗掉苏联现有的外汇储备,后面只要油价下跌外汇收入减少,苏联就会陷入困境。
没有足够的美元进口粮食和设备,看似强大的苏联经济就会不攻自破。再利用经济困境激化民族矛盾,就可以肢解苏联。
以前我们总看到国家不遗余力的强调必须维持足额外汇储备、保证粮食安全和自主、强调新能源开发减少石油依赖。这些教训都是从苏联这边学来的。
当时的美国一方面秘密资助阿富汗游击队,把苏联拖入阿富汗战争的汪洋大海消耗国力。另一方面通过各种措施加大对东欧国家经济制裁,让苏联被迫拿出石油收入的一部分来支援小兄弟。单单波兰一年就需要 40 亿美元的经济援助,大量的外汇储备再这个过程中被消耗。
除了想办法消耗苏联现有外汇储备,在减少苏联石油收入上美国也下了不少功夫。比如联合整个西方世界对苏联进行全面技术封锁,以阻止苏联得到提高石油产量和修建石油天然气管道的关键技术。产量少了,外汇收入不就少了嘛。
05
西方的努力没有白费,转折点终于来了。
1985 年开始,苏联石油产量见顶,开始缓慢下滑,美国等待已久的苏联产量 “峰值时刻” 终于来了。
之前分化的阿拉伯联盟国家这时候也派上了用场。美国宣布为沙特提供安全保障,通过提供最先进的预警机和毒刺导弹和沙特结成反苏同盟。沙特则宣布加大石油产量两倍以上,油价几个月内就暴跌到 10 美元一桶。
对一个战略物资几乎完全依靠石油创汇支撑的国家来说,石油产量和价格双杀的威力是巨大的。
随着石油出口创汇收入的减少,数千万吨的粮食进口化为泡影,财政收支也很快严重恶化。
**单单 1986 一年时间,苏联的外汇储备就减少了三分之二。**随后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泄漏和亚美尼亚大地震又雪上加霜的消耗了大量外汇储备。
苏联当时的一份文件描述了财政危机有多严重。
可自由兑换的货币结算非常紧张,债务超过了商品出口年度收入的两倍,支付利息需要耗费近 20 亿卢布,超过石油出口所获可自由兑换货币全部进款。
目前的情况是,我国必须将出口获得的全部可自由兑换货币进款用于偿还外债。
这段话啥意思呢?就是当时苏联石油出口收入只够偿还债务利息,已经没有任何多余外汇进口粮食、设备和其他资源。
苏联的困境在于,想买粮食就要有足够的美元,没有高价石油出口,就没有足够的美元进口粮食。
普通老百姓虽然不知道咋回事,但是社会食品急剧短缺,粮食供应不足的问题很快在市场上显现。读过中学历史课本的同学都知道,那时候苏联人要排很长的队购买生活用品。
现在很多人吃饱了会想,不就是食物短缺嘛,为啥会有这么大反应?
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曾说过:“谁控制了石油,谁就控制所有国家;谁控制了粮食,谁就控制了人类;谁掌握了货币发行权,谁就掌握了世界。”
饥饿是最有力的武器,俄国历史上因为粮食和饥饿引发的各种运动数不胜数。1917 年二月革命爆发的开端就是 “面包骚动”,谁也没想到从面包骚动开始短短八天时间,存续 300 年的罗曼诺夫王朝就此轰然倒下。
粮食是最重要的资源,其地位无可比拟。
历史上所有王朝更迭,往往和粮食短缺有关,苏联自然也不会例外。庞然大物倒下的时间越来越近了。
06
到处都是饥饿的苏联民众,戈尔巴乔夫不得不开始向西方政府寻求贷款。
向自己的冷战敌人借钱,就要按照它们的要求进行改革,此时此刻的苏联,已经完全丧失了主动权。
1990 年是苏联最为悲伤的一年,美苏攻守之势开始逆转。
为获得西方的贷款进口粮食维持国民经济运转,苏联开始按照西方的要求进行改革,大规模收缩自己的势力范围。
戈尔巴乔夫甚至为此放弃了支持已久的伊拉克,同意了东西德统一,甚至同意德国留在北约。后面还有那次骇人听闻的私有化。美国总统里根访问苏联时候曾盛赞:“由于改革,苏联已走上正确道路”。
粮食问题还导致了原苏联加盟共和国内的分离主义运动,当初加盟苏联的共和国纷纷开始要求独立。它们的想法说起来也简单,跟着大哥就是要过好日子的,现在穷的饭都吃不饱了,还不如自己单过。
加速苏联解体进程的是 1990 年 3 月的立陶宛独立事件。莫斯科在立陶宛宣布独立后开始经济制裁,并终止了石油供应。后面居然为了和美国签订贸易协定获得援助和粮食,莫斯科又同意在协议签订之前立即解除立陶宛的经济制裁和恢复石油供应。
其他加盟国家一看莫斯科这么疲弱不堪,都开始有恃无恐的有样学样,苏联就此解体了。
这场金融战争之后,一个 1980 年国力还是美国 80% 的超级大国土崩瓦解。一个有着上万件核武器武装到牙齿的超级大国瞬间消失。一个八十年代每四个家庭就有一台私人汽车的工业化强国,一度 GDP 沦落到不如中国一个东部强省,至今还在血流不止。
曾经闹得最欢的俄罗斯现在有很多人都非常怀念之前的苏联时代
有时看到这种采访,总有种时光倒流看民国剧本的感觉。当年民国群众以为推翻了腐朽的大清就能过上好日子,结果过的比大清还惨。“百姓无不怀念大清” 在民国时代并不是一句笑话。
07
有意思的是,苏联解体之后,倒霉的不光是苏联人民,整个西方劳动者也跟着倒了大霉。
当初美苏争霸的时候,双方阵营都不断自我进化,竞相提高薪资福利来讨好劳动人民,生怕对方把自己和平演变。苏联搞生产资料公有,美国就给资本家上重税。苏联说人民当家做主,美国就提高工人工资和社会保障。
所以你才看到,三十年前欧美父辈们的一份普通工作就能让一家四口过上衣食无忧的中产生活,这也是中产阶级最幸福的年代。
这边苏联一解体,讨好拉拢自然变得没有必要,资本家们马上把劳动人民按在地上摩擦。后面美国和西欧工人的实际收入再没有涨过。
很多人认为戈尔巴乔夫措施不当导致了苏联的解体。他当然是有责任的,不过解体并不完全是他的锅,是多年内忧外患各种因素积累的产物。他最大的问题是私有化改革过于激进,使得苏联积累 70 年的财富瞬间被西方洗劫一空,这个未来我们有机会再说。
从财政收支状况看,苏联解体的结局早已注定。当时苏联的财政收支早就无法维持原有的势力范围,戈尔巴乔夫只不过是被迫廉价甩卖苏联的各种政治和经济资产来延缓即将到来的经济崩溃罢了。
本质上,苏联是先陷入了财政危机,之后又被美国联合沙特用一场金融战打垮。苏联财政收支失去平衡是庞大帝国轰然解体的最重要因素。美国联合沙特发动的金融战也只是给这个庞然大物套上最后的绞索。
美国人管这个叫隐蔽经济战,里根时期的中央情报局局长威廉凯西是这套体系的设计者,主要手段就是鼓吹放松资本管制任凭热钱进出冲击经济,私有化国企削弱国家抵御外部攻击的能力,通过金融手段征服世界。
这是一种非常规战争,核心是通过对一个国家经济体进行研究,找到其咽喉要害,并针对这种脆弱性,通过经济手段进行打击,削弱其国力,进而扶植自己的代理人上位。
以前看到人讲:“游牧民族征服世界,除了破坏,就是掠夺财富和工匠,还有抢走女性。抢走贵金属掠夺实物是为了快速敛财,平衡打仗带来战争损耗。收割能工巧匠可以提高民间生产力水平提升战争能力。抢走女性可以提升繁衍和种族延续能力。”
其实苏联被征服以后,金融资本在俄罗斯东欧干的是同样的事儿。在西方专家指导下,这些国家货币变成废纸,国内资产被外国资本瓜分,科技工业人才贫困潦倒任凭外国选择,女性则大量外嫁或者堕入风尘,这是和平年代不费一枪一弹最彻底的征服。
总有人说世界进步了,烧杀抢掠没有了。其实从某种意义上说,世界一直都是个丛林,根本没有变过。
文章的最后,讲一个苏联的小故事吧,今年最火的片子流浪地球也用了这个梗。
1993 年,黑海造船厂厂长马卡洛夫向大家报告说:“‘瓦良格’号不可能再完工了”
大家问道:“为了将舰完工,工厂究竟需要什么?”
马卡洛夫回答道:“苏联、苏共中央、国家计划委员会、军事工业委员会和九个国防工业部、600 个相关专业、8000 家配套厂家,总之需要一个伟大的国家才能完成它。”
马卡洛夫继续说:“只有伟大的强国才能建造它,但这个强国已不复存在了。”
苏联解体的教训需要我们时刻牢记,因为直到今天,苏联曾经发生的一切现在依然还在全世界到处重复发生。
苏联输掉冷战应该说是必然吧,能挺那么长时间已经很不容易了。毕竟实力差距太大。苏联解体得那么突然倒是有些偶然。
前段时间的一个说法:
八国联军是谁?美英法德意日俄奥。G7 是谁?美英法德意日还有加拿大。世界还是这个世界,列强还是这些列强。
套用到冷战,北约一方有 G7,华约只有一个俄外加德奥的一部分,实力差距相当明显。现在看来,苏联唯一的希望可能是中国快速完成工业化并且坚定地站在华约一边。但是这个太难了。
20 世纪 80 年代末和 90 年代初,世界政治发生了巨大变化,历史上最具标志性的景象之一是 1989 年拆除了自 1961 年以来分裂德国的臭名昭著的隔离墙。东德和西德统一为一个国家。柏林墙的毁坏象征着东德放弃了共产主义,也象征着华约和苏联的解体。这是怎么回事?社会主义本身有缺陷吗?难道一个渴望权力的共产主义官僚机构无视自己的人民吗?东欧人受够了苏联的统治了吗?
以上所有,还有更多!但这篇文章将聚焦于苏联的垮台,作为全球反帝国运动的一部分。那是一个全世界人民要求自由和结束外国统治的时代。
苏联帝国还是苏维埃联盟?
苏联有帝国吗?如果我们接受一个基本观点,认为一个帝国是由一个更大、更强大的国家控制的民族或国家组成的集团,那么它当然是。几个世纪以来,俄罗斯一直在控制其周边地区。然而,在布尔什维克革命后不久的 1922 年,这些领土成为苏联的一部分。通过征服邻国,苏维埃帝国不同于其他欧洲帝国。例如,大英帝国由世界各国组成。印度、埃及、尼日利亚、南非、也门、印度尼西亚、巴基斯坦、香港和许多其他国家被英国殖民和控制。但是,虽然这些国家是大英帝国的一部分,但它们并不像一座大房子那样是英格兰的一部分,那里有许多额外的小房子散布在地产周围。苏联只是继续建设自己的主要房子,把其他国家纳入其领土!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亚美尼亚、格鲁吉亚、乌克兰、摩尔多瓦、白俄罗斯、土库曼、塔吉克和阿塞拜疆成为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的共和国。立陶宛、拉脱维亚和爱沙尼亚也是如此,因为它们在波罗的海的位置而被称为波罗的海国家。实质上,俄罗斯通过将不同的部分并入新的国家苏联来扩张和维持其帝国。在地理上,这使得帝国更容易控制,但也播下了国家最终崩溃的种子。共和国有不同的语言、文化和历史。苏联领导人试图迫使所有这些不同的民族采用统一的 “苏联” 身份,但他们也知道,他们无法消灭已经存在了几千年的文化。他们允许人们保留自己的种族身份,并给予共和国一定程度的自治权(就像美国各州有独立的政府和制定自己法律的权利一样)。
一个非正式的帝国?
有些人认为苏联有一个非正式的帝国,有些人则持不同意见。没有成为苏联一部分的东欧国家被称为苏联的 “卫星”。这些国家是波兰、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和东德。苏联将其作为自己与欧洲之间的缓冲区,因为近几十年来,约有 3000 万人死于欧洲列强的入侵。这种缓冲是温斯顿 · 丘吉尔所谓的 “铁幕” 的一部分,象征着西方对苏联扩张主义的态度。对苏联领导人来说,这是一道防御墙,将他们与敌对的西方列强分隔开来。因此,这些 “缓冲” 国家的政府被苏联彻底控制,苏联明确表示,任何叛乱的迹象都将立即被镇压。1956 年苏联坦克开进匈牙利,1968 年开进捷克斯洛伐克,以暴力镇压这些国家走向自治 [独立] 的运动。在美国,舆论指责苏联试图通过支持世界各地的社会主义和 / 或共产主义运动来扩张帝国。这一点值得商榷,因为尽管苏联在 1970 年代和 1980 年代确实支持了越南、安哥拉、莫桑比克、尼加拉瓜和其他国家的左派运动,但尚不清楚他们是想控制这些国家,还是仅仅帮助它们生存。毕竟,初出茅庐的(新的)社会主义政府面临着美国及其欧洲盟国的无情攻击。
一个内部的帝国?
这就产生了一个有趣的矛盾。这里是苏联,支持民族解放运动和反对世界各地暴政的革命。同时,他们用铁腕统治自己的人民没有问题。经济学家理查德沃尔夫(richard wolff)声称,这是因为一种可以理解的偏执困扰着苏联领导人。由于害怕敌人的破坏,它试图消灭一切反对其社会主义道路的势力。持不同政见者意味着反对国家政策的个人被监禁、流放到西伯利亚的工作营地或被杀害。革命后分给农民的土地被收回了。1920 年接受的妇女自由思想被抛弃了。早期尊重和与该国许多少数民族合作的努力也被搁置一边。也许最能说明问题的是,考虑到马克思关于工人应该控制工厂和经济决策的基本思想,1920 年代成立的工人委员会被废除了。决策是由越来越强大的官僚和 “中央委员会” 成员做出的。他们说的是革命的语言,但他们的行为却像一台更加独裁的机器上的齿轮。
从镇压到解放?
社会表面下对苏联政权的抵抗可能相当普遍,但在 20 世纪 80 年代之前,这种抵抗只是偶尔出现。1953 年约瑟夫 · 斯大林去世后,东欧几个国家的人民试图脱离华约。这在匈牙利最为引人注目,匈牙利政府宣布该国将允许共产党以外的其他政党加入,并将于 1956 年退出《华沙条约》。尽管有广泛的民众支持,这场叛乱很快就被苏联军队镇压了。捷克斯洛伐克在 1968 年试图走自己的路。亚历山大 · 杜布切克政府实行了旨在建立民主政府的改革。但是,他们也被武装力量赶下台,更多顺从的领导人被安置到位。苏联似乎不允许任何国家离开其势力范围,这一政策被称为 “勃列日涅夫主义”。
然而,当戈尔巴乔夫 1985 年成为国家领导人时,情况开始发生变化。他知道他的国家面临着巨大的问题——经济停滞、人民缺乏个人自由、为跟上美国持续的核建设而支出的巨额开支,以及为维持对东欧的控制而进一步支出的巨额开支。因此,戈尔巴乔夫提出了一个双管齐下的办法来改变苏联的体制:公开和改革。“公开” 意味着开放苏联的体制,让更多的讨论、新闻自由、允许批评和政府透明度。改革意味着 “重组”,这正是戈尔巴乔夫对苏联经济和政治体制的要求。这两个方案带来了重大变化。许多公司现在被允许决定生产什么和生产多少,一些农民也被给予同样的自由。合作社基本上是以私有实体的形式成立的。允许公司未经许可从事对外贸易。工人们能够争取更多的保护和权利。报纸可以发表他们想要的东西,渴望得到他们长期被拒绝的信息的公民排着长队阅读几年前可能被判入狱的作家的评论。自 1917 年以来举行了第一次民主选举。苏联军队将从东欧撤军,最终放松对华约国家的控制。这种放松正是数百万人一直在等待的,在接下来的六年里,他们前所未有地放松了。
许多人说,戈尔巴乔夫认为他用一些小的改革拯救了苏联,他从未想过这些改革会失控。但失控正是他们得到的!经过几十年的残酷镇压,人们终于有了批评和抗议的权利,他们什么也不隐瞒。
随着苏联体制的内外瓦解,戈尔巴乔夫本可以采取强硬路线,用他强大的军队镇压国内外的叛乱。他选择不去。事实上,《外交政策》杂志的利昂 · 阿隆写道,实际上是戈尔巴乔夫及其最亲密盟友的道德导致了苏联的解体。阿隆说:
不可否认,戈尔巴乔夫事业的核心是理想主义的…… 这是一个不顾一切地寻找答案的开始,每个伟大革命都是从这些大问题开始的:什么是美好、有尊严的生活?什么是公正的社会经济秩序?什么是正派合法的国家?这样一个国家与民间社会的关系应该是什么?
波罗的海之路。1989 年 8 月 23 日,两百万人创造了一条绵延 600 英里的人链,穿过三个国家。和平抗议要求爱沙尼亚、拉脱维亚和立陶宛脱离苏联独立。
当然,戈尔巴乔夫让他的国家走向民主值得称赞,但我们不能忘记,苏联的解体也与一场更全球化的民族解放运动有关。从 20 世纪 20 年代拉丁美洲国家的独立运动开始,到 20 世纪 50 年代至 70 年代非洲和亚洲国家的独立运动,最终在苏联范围内爆发了令人惊讶的自由浪潮。正如马丁 · 路德 · 金所说,这种 “正义之弧”(arc toward justice)将继续下去,让发展中国家像摆脱政治枷锁一样摆脱经济枷锁。
首先,美国为首的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靠着经济上的剥削和压迫第三世界国家,本国人的日子过的是很好的。人家并不是苦不堪言。相反,人家靠剥削和压迫,过的很好。
你要知道,对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资本家吃完肉之后,把汤给本国人,就足够过得很好了。并不是水深火热的啊。他们为啥要革命?你根本演变不了。人家人民本身也是对别国经济殖民的受益者,为啥要革命?
至于被压迫的,绝大多数都是农业国。不是发达的工业国家。那问题来了,你解放了农业国,对你争霸有多少益处?冷战,可不是拼人多。落后的农业国对于冷战的局势走向,影响很少。工业国才是能影响走向的。
那苏联,演变了一个农业国。然后呢?西方肯定对这个国家制裁了,全禁运。你要是不想让他被演变回来,你就得给他输血。一个被全面封锁的走社会主义路线的农业国可能并不比不被封锁的工业国过得好的。没有外来技术,自己又不能科研,上哪发展。结果就是解放一个,输血一个。什么时侯,他成了工业国了,什么时侯,可能才会给你提供帮助。这得多久?
在国际局势中,你解放几个小的农业国,能影响根本吗?不能,还会是你的放血槽。那能影响的几个工业国,能演变的了吗?不可能,首先,人家靠经济上对农业国的剥削自己过得不差,再其次,还有美国驻军,你不动枪,演变个试试?
不动武,有美国驻军的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你根本演变不了。至于其他的农业国,多几个,除了给自己放血外,有啥用呢?想根本性的影响局势?别做梦了。能根本性影响局势的资本主义国家早美国驻军了。
正义不一定能战胜邪恶。只有强大的正义,能战胜弱小的邪恶。鼓吹自己多么正义,有啥用啊。还能把敌人说死不成?事实上,能对世界格局产生影响的就那几个国家,这些你演变不了,其他的演变个几个没有什么用,反而会把自己拖进去。
1:第三国际内核与忠诚的文书阶层不兼容,导致民众娱乐产业不可避免的受影响。
2:高人权劣势,社会成本高企。
3:家长式管理导致巨婴化、遍地分配怪,天天试图念经、改经找回旧天功,然而绝大多数都是负作用。
4:全球资本主义食物链 3.0 对 1.0 版苏式国际路线的降维打击。海洋隔开了阶级矛盾,资本国际化整合了全世界食利阶层,基于人籍不平等分配的 Brain drain 让整个系统正向循环。而苏联处于四处赎买,俄罗斯族生活质量 literally 低于周边,越闹越有肉吃,吃得越多越能闹,赎买不起就翻脸,直到整个系统不堪其重的恶性循环。
5:打破 4 的局面唯有开启热战。然而由于 1,第三国际体系无法将侵略化为正义,“不义” 治安战的能力极其低下(阿富汗战争莫斯科市民战胜苏军),由于底子不够,在争夺海洋上也打不开攻势。
6:军备竞赛是个阳谋,不得不跟,体量劣势下不跟进的后果,只能越拉越远,越远越追不上,被切香肠般逐渐沦为战利品。
如果美国佬能想通这个,他们就不至于混得今天这么魔怔了。
苏联输掉冷战是因为自杀。
首先,经济是一部分原因,但不是决定性的原因。冷战后期,美国和苏联都撑不住了。苏联固然是物资供应出了问题,老百姓天天排大队;但是美国的经济也不健康,长期滞涨,即在经济发展停滞的同时还有高额的通货膨胀。要说人民忍受痛苦,两国都痛苦。
其次,科技上两国没有代差。美国有的高科技创新,苏联基本上都有。包括计算机、手机等等在内的先进电子设备,苏联都有一套自己的产品,而且性能上也没有太大差距。
再次,军事上,两国一直是势均力敌的。美国当然在海军上有较大优势,但是苏联陆军在欧洲部分的优势是压倒性的。只要苏联愿意,即便不发动核战争,也能把美国势力彻底逐出欧洲大陆。
真正对苏联造成致命一击的其实是戈尔巴乔夫和叶利钦这样的苏联内部的人。
苏联真正失败的是意识形态宣传之战。
而意识形态宣传领域的失败不仅仅体现在苏联人民讲的那些政治笑话上,也不仅仅体现在美国人编造的那些所谓自由世界的温情故事上,更重要的是资本主义世界用奢侈享受的生活对苏联高层的政治理想的瓦解与腐蚀。
从苏联的政治精英们开始集体背着人民享受从西方购买来的各类精美奢侈品的时候开始,冷战的天平就开始倾斜了。当苏联的政治精英在享受惯了以后发现,在社会主义体制下财富和权力都难以继承的时候,他们心中的共产主义理想就逐步转变成了对共产主义制度的痛恨。屠龙少年变成了新的恶龙。
理想没有了,号召力就没有了。苏联的政治精英不再拥有全世界的广泛支持,而且他们从美国的敌人变成了美国的同谋,苏联的失败也就不可避免了。
所以,反腐败是社会主义国家永远的政治正确。这是社会主义国家最闪亮的王冠,也是悬在头上最危险的利剑。
苏联为什么会输掉冷战?因为苏联的政治和经济体制,存在着天然的缺陷呀。也就是说,苏联的政治体制和经济体制,是畸形的,是先天不足的。相比于美国三权分立的政治结构,苏联的政治结构就是大权独揽,专断的成份多,民主的成份少。美国的经济结构和经济政策,相比于苏联来说,是要完善灵活得多了。比如说,美国的农业,就比苏联的农业发达多了。又比如说,美国的军用技术转为民用技术,军用产品转为民用产品,就为美国创造了大量的经济财富。而苏联基本上就不存在军转民这回事,苏联的军用技术和军用产品,过期了就把它封存在军方的仑库里,而不是把它们推向市场,以满足人民对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要求,这就造成了极大的资金、技术和资源的浪费,严重的制约了国家经济的发展。苏联军国主义式的政治和经济体制,让人民忍受一段时间还能说得过去。但是如果让人民长在时间的忍受这种畸形的、压抑的政治和经济体制,那就不行的了。东欧和苏联之所以会在三十年前发生剧变,其主要原因就是如此。但是另外一个重要的主要原因,还是在于苏联共产党在长期的执政时期,理论建设日益僵化,腐败势力逐渐的夺取了党的领导权,一般的党员也意志衰退、无病呻吟。整个苏联共产党逐渐的脱离了广大的人民群众,逐渐的失去了它往日的革命性和建设性。而到了最后,苏联共产党从上到下,绝对大多数人都放弃了社会主义的思想,蜕变成为了头脑中充满了资产阶级思想和其他的非无产阶级思想的偏见的俘虏。这些人为了让它们利用权力而获得的非法利益的合法化,不惜改变国家的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不惜放弃大量的苏联国家利益来迎合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寄希望于西方能支持它们在苏联的复辟倒退。而一般的苏联大众,由于饱受斯大林体制的长期摧残,也对社会主义失去了信任,并对精英阶层的背叛社会主义事业无动于衷。于是,苏联就轰然倒塌了。而旧冷战,也以苏联的最终失败而宣布告终了。
![](data:image/svg+xml;utf8,)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属于图片创作者及始发媒体。)
因为苏联弱啊!
苏联和其领导的华约组织,一直到解体都是处于弱势的一方。
人口,华约组织从来没有超过北约组织的 70%,这还是在北约组织基本是欧美发达国家的状态下,那经济规模的差距就更加的巨大。
作为华约的核心的苏联脱胎于近代工业国家中经济科技能力最弱一档的俄罗斯,与欧美先进工业国先天就存在差距。
20 世纪 80 年代初北约总人口为 61544 万,华约总人口为 37550 万;北约国民生产总值为 59580 亿美元,华约国民生产总值为 19414 亿;北约年军费支出为 2820 亿美元,华约年军费支出为 2040 亿美元;
当时,在总人口上华约只有北约的 61%;在国民生产总值上,华约只相当于北约的 33%;在军费开支上华约只相当于北约的 72%,而由于经济实力的差距军费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占比差距就更显巨大了,北约的军费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 4.8%,而华约占比则为 10.5%,增加军费的潜力北约的优势更大。
在这种情况下苏联根本没有能力在维持军事对抗的同时保障本国人民的生活,怎么赢呢?直接扔核弹头梭哈?
因为基洛夫死了。
在正常的时间线上,斯大林死后的接班人是基洛夫,没有赫鲁晓夫任何事情,但是赫鲁晓夫勾结了蜥蜴人,利用时间技术回到三十年代暗杀了基洛夫,改变了时间线,篡夺了苏联的领导权。
苏联改不了骨子里的大俄罗斯沙文主义!所以输了冷战!
俄罗斯本身就是东正教控制下的白人强盗团体,靠着输入西欧先进文明军事成果,向东方扩张殖民,捏合而成的大帝国!屠杀黄种人鞑靼人是其传统艺能!
这种国家骨子里都是白人优越主义!作为二战中受法西斯伤害最大的国家,战后居然有大批人崇拜纳粹!什么原理?无非就是斯拉夫农奴,却一心要往白种老爷那边凑!幻想能用一身白皮换来上等人地位,还像当年白种人黄金年代一样宰割世界!
心理上就是认准了西方文明那一套就是人类发展的必然规律最高准则,苏联那一套只是应急使用,用共产主义哄哄人罢了!一旦有点机会,马上开始原形毕露!
你想想一个共产主义国家,东正教能在思想上那么有影响力,没有大人物们的允许能行吗?
其实当年要是认真联合中国,那就不会垮台,而大概率美国会解体,不过更大的可能是苏联当老二中国当老大!所以苏联人这种骨子里的西方国家宁愿赌跟美国和解,不愿意屈居中国之下!这就是当年的问题所在!中国体量太大,团结奋进,朝鲜战争农业国可以岗工业国,这样的崛起势头已经无法遏制!可以为友不能为敌的!
苏联当年看不到吗?看到了!但是不能接受!我当西方的狗就是最大的荣幸!
胡扯的东西就不说了,苏联,尤其是勃列日涅夫时期以远远差于西方的经济实力建设了比西方更强大的军事力量,却又跟西方殖民帝国不同,不能使用这种军事力量为自己带来经济利益,变成只出不进的吞金巨兽。
而且俄罗斯人天生粗枝大叶不会搞经济,苏联经济模式太单一,国际上有竞争力的东西就是石油和军火,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是,70 年代中东局势紧张,石油危机造成油价暴涨,苏联靠着军火石油出口暴涨带来巨大收入,勃列日涅夫为了体现发达社会主义的优越性给国民提供了大量社会福利,结果 80 年代随着苏联入侵阿富汗,与中东国家关系变冷,加之里根上台后跟沙特联合搞烂了油价,苏联的国际贸易收入锐减,高国民福利难以为继,最终导致苏联经济困难,加上戈尔巴乔夫这个被美国宣传忽悠傻了的瞎搞,最终解体。
总之解体主因是以弱小的经济力量对抗经济远超自己的对手,且经济模式过于单一,给了国民远超经济实力的社会福利,巨大的军事力量又没被使用,没能反补经济,最终难以为继。
苏联解体还真不是因为腐败,现在的俄国比苏联腐败堕落多了,跟现在俄国的政治家军事家相比,苏联当年的领导人可以看成拾金不昧为理想奋斗的天使了
对于俄罗斯这种不毛之地来说,现在的俄罗斯才是常态,而苏联是特异。
苏联输掉冷战的根本原因在于试图转向市场经济外循环。
而没有弄明白让他强大的正是建立在市场经济以外循环的计划经济。
苏联因为是冻土,矿产,石油,天然气等资源的开发成本一定是其他国家的数倍。
低温漫长的冬季,注定农产品产量的底下。
偏僻的地缘,缺乏港口(像圣彼得堡,莫斯科,摩尔曼斯克,符拉迪沃斯托克都是依托港口发展起来的。),俄罗斯现在就几个港口城市还行,严寒天气带来的物流成本上升。注定不可能成为贸易国。
等等原因,拥抱市场经济外循环,意味着产品成本是其他国家的数倍,投资回报率低于其他国家是一定的。
不能建立市场经济外循环,改革方向应该建立市场经济内循环。
苏联时期戈尔巴乔夫之前,勃列日涅夫之后,的物资不足不是如大众所知的物资不足。
举个栗子,豆花节,计划生产一人一个甜豆花,一个咸豆花,按需生产后。
大家都吃甜豆花,买两碗甜豆花,不爱吃咸豆花,那就产生了一半的缺口,导致物资供应不足。
基本物资供应是没问题,房屋医疗免费就离谱。
改革方向应该是收割人民手中的钱,如高房价,高医疗之类的,放开轻工工业,建立市场经济内循环。
大家要买房子,就会少买商品,物价升高,让他们买不起商品,那么货架上商品不就琳琅满目了吗。
要知道中国一年收 20 万亿多的税,10 万亿来自房产税,1 亿多烟,1 亿多酒,1 亿多个人所得税。
搞搞商品房改革绝对是大有钱途。
不过嘛,俄罗斯跌倒,中国吃饱。
毕竟中国离美国太远,离俄罗斯太近。
更新:
注:在我的第一条回复后(原文第一张图,是否用词不当,是否语气不当,是否歪曲事实,请各位自行判断)我直接被禁止在他的回答下回复了(掩耳盗铃?)
现在我真的有理由怀疑这是位靠领取 NGO 经费活着的跳梁者了,很好的利用了知乎的漏洞,却没有一丝敢为自己的坚持做正面之争的勇气。他的回答之下,一片赞同之声,仿佛与世隔绝之地。
原文:
怪不得您的回答下只有一种声音
你好,我在您的回答下被设置禁止回复。
???
一言不合就禁止回复 我在您回答下的回复中有任何情绪化的字眼,有任何激烈的言辞,有任何的人身攻击与污蔑吗?有任何的转进和转移话题吗?
仅仅是用平和的语气,依照事实依据对您的观点提出不同意见,就被禁止回复了?
反观您对我的回复是什么样的态度?
针对那篇回答 我说了要埋没事实了吗? 我说了支持埋没事实的话了吗? 我的回复你看完了吗? 我只是不希望为了彰显一部分事实又去忽略掉另一部分事实,防止从一个极端滑向另一个事实。 您禁止我的评论,您心虚什么?您怕什么?您要真的有底气,为什么仅仅是别人的反驳就怕的直接禁评了?
作者你也不过如此嘛 有些人戴着面具上网,您更直接,面具都不带了
苏联打赢冷战才是不可思议的,苏联建立在一片衰败的沙俄基础之上,那时候美国已经是世界第一了,二战和德国拼的头破血流,最后居然 70 年代还敢挑战占据世界三分之二天下的美国,这已经是不可思议今人不敢想象的事情了
打一个比方,今天亚洲的中日韩印度经济总量排名全部世界前十,但他们加在一起也不能挑战美国
我是夸父君。
苏联会输掉冷战,有两个关键性原因,勃列日涅夫时期的腐败、守成,戈尔巴乔夫时期的 “新思维”。
1
勃列日涅夫时期的腐败、守成。
1964 年 10 月 14 日,勃列日涅夫参与政变,夺取了赫鲁晓夫的最高权力。
当选为苏联最高领导人,最初时刻,勃列日涅夫还是能够做好一些事情的,比如坚持谢列平、波德戈尔内等人的集体领导;制定苏联石油发展战略;与第三世界国家建立友好关系,在外交、军事等诸多领域,全面碾压美国,掀起进攻态势。
然而,勃列日涅夫只是一个平庸的领导人。他既没有赫鲁晓夫那样的勇气、魄力、恒心,去积极推动苏联改革,也没有安德罗波夫那样的睿智观察力、正确思想。
随着权力、地位越发稳固,他开始逐渐抛弃集体领导所有制。在 1977 年 6 月解除波德戈尔内的主席团职务,独揽党军政大权;为了加强个人在军队中的威信,他放弃与柯西金、波德戈尔内等人一起出席重大活动的决定;在国内外,他动用一切力量,宣传个人的丰功伟业,强化个人领导。
在权力之路上,他渴望建立如斯大林那般稳固的地位,再造斯大林的权威。
而为了权力的稳固,他开始固化苏联干部的任用制度,干部的流动性非常低。从苏共 23 大到 26 大,苏共委员会基本上人人实现了连任;为了使得干部得到应有的尊重,他还进一步加强干部特权。
![](data:image/svg+xml;utf8,)
如此一来,苏联的官僚主义之风越发盛行;新鲜的年轻血液也因为缺乏晋升机会,难以步入体制中——苏联步入了一种难堪的局面,老年人当政,政策改革难以持续。
除了对权力的渴望,他对钱财更是贪婪。
官僚主义之下,所有苏联干部集体贪腐。逢年过节,那些机要部门更是如鱼得水,贵重礼品、现金红包从各地络绎不绝地送来。而更让人无语的是,所有人都认为这是理所应当的行为,见到领导干部怎么能不送点礼品、表示下忠诚呢?
![](data:image/svg+xml;utf8,)
而苏联干部之所以敢这么明目张胆地贪腐,是因为他们的老大、勃列日涅夫就是一个贪腐头子。勃列日涅夫以权谋私,大搞裙带关系,任用私人好友,组建了一个个庞大的特权、利益集团。其中,以 “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帮” 特权阶级,最为出名。
在勃列日涅夫的领导下,苏联一度达到了顶峰;而苏联也因为勃列日涅夫的腐败、退化,一步步错失改革良机,长期积累的社会问题越发严重。
2
戈尔巴乔夫的新思想
1984 年 2 月,戈尔巴乔夫在访问英国期间,提出自己对苏联外交的 “新思维”。
最初,这一思想的本意,就是苏联向西方各国示好,建立良好的国际关系。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戈尔巴乔夫在苏联内外改革中,将这一新思维推广到苏联经济、政治、军事诸多领域中,让苏联全面向西方看齐,放弃苏联体制,最终葬送了苏联的一切辉煌。
本质上看,戈尔巴乔夫的新思维,就是向西方无限制让步的投降、势弱做法。
在外交领域,东德、西德统一问题上,戈尔巴乔夫一开始坚决不同意德国加入北约,但之后又 180 度大转弯,同意西方的计划,让德国加入北约,并且撤走驻德苏军。
在军事领域,1985 年 3 月 11 日,戈尔巴乔夫向美国示意,停止美苏军备竞赛。苏联力图终止美国的星球大战计划,但美国坚决不同意。这时,戈尔巴乔夫再次表现自己的新思维,做出巨大让步,同意美国在欧洲提出的建议,不再要求美国放弃星球大战计划。
在国内改革上,他以 “公开性” 为原则,大改苏联基本制度,放弃苏共中央对苏联军队、党政机关的领导地位;重新划分加盟共和国与苏联中央的权力范围,增强了各加盟共和国的权力——这无疑为苏联解体埋下了伏笔。到了 1990 年,他甚至直接宣布实行多党制。
至此,苏联彻底走上了灭亡的道路。苏共中央的权力已经被各加盟共和国的领导人、事实瓜分,再加上西方势力的鼓吹,十分信赖西方的戈尔巴乔夫选择了放任态度,任由事态恶化下去。
1991 年 12 月 25 日,戈尔巴乔夫宣布自己辞去苏联总统、军队统帅的职务。苏联的历史彻底结束了。
3
综合来看这两个关键性因素,勃列日涅夫败坏了苏联的国力,但没有动摇苏联的基本制度,因而众多苏联的支持者们、改革者们,仍然可以继续前进;
而戈尔巴乔夫,则是彻底动摇了苏联社会大厦的根基,全面实现自己向西方投降、势弱的 “新思维” 方针,在军事、经济、政治等诸多领域,全面让步,全盘接纳西方做法——这样剧烈的社会冲击,激化了苏联内部的民族、权力矛盾,捍卫苏联的人、与结束苏联历史的人展开了一次次斗争。
但戈尔巴乔夫的亲西方、示弱策略,终究还是推到了苏联。然而,没了苏联的各个加盟国、全面拥抱西方的结果,却是混的更差劲,远远不及苏联时期的生活水平,整个国家、民族也很难看到未来的希望,社会陷入一种悲观、迷茫的状态。
到了 2016 年 4 月 25 日,在参加莫斯科国立大学的活动中,戈尔巴乔夫也不得不承认自己的错误:对于苏联的解体,我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我没有控制好局面,我没有保留住苏联!
只有在现实面前碰的头破血流,才知道自己当初多么天真幼稚,竟然会去听信西方的鬼话!
[
电子书
苏联的命运:戈尔巴乔夫回忆录
作者 戈尔巴乔夫
会员专享 ¥27.99
去查看
](https://api.zhihu.com/poisson-marketing/recommendation/url/d5c0b74e2e3b133ef3c6b11c25a53f23)
我是夸父君,关注我,一起看世间百态,品悟其中真味!
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贾谊《过秦论》
苏联为什么会输掉冷战?那是因为其立国理论的一个巨大 bug 造成的。
马克思恩格斯理论下的共产主义社会是要全世界的无产阶级联合起来实现的,而列宁主义则认为可以在一个单独的国家先实现。由此为理论基础,在沙俄帝国的废墟上建立了苏联。理论上,她不是一个民族国家,她是为了全世界的无产阶级建立的理想国。因此,苏联的所有人都要忽略其民族性,变成平等的苏联公民。这个理论在新中国建立之前是可行的,因为其隐藏的民族主体就是俄罗斯民族,其他民族由于体量较小,天生的作为附属民族存在。但是没有人注意到这一点,而且全世界的无产阶级是真心的把苏联当作自己的灯塔祖国,以各种方式向苏联转移技术,由此苏联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但是,在新中国成立以后,这套理论天生具有的无法弥补的巨大缺陷就出来了。苏联的领导人面临一个问题:如果共产主义制度下的各国公民都是平等的,苏联是否有义务和责任向中国无私地转让资金和技术,帮助中国人提高技术能力和生活水平到苏联的平均水平?如果答案是是,那么,迟早有一天,这个联盟的主导权肯定会被五倍人口规模的中国人抢过去。现有的苏联领导层是否会接受这个结局?显然不会,这时候隐藏的民族性就起作用了,他们是俄罗斯民族,不愿意失去主导权。如果答案是不,那么列宁主义的立国理论就破产了。苏联如果不再是全世界无产阶级的理想国,那也就是一个普通的自私自利的民族国家。
这就是她最后在冷战中失败的根本根源,所以最后苏联自爆了。
简而言之,苏联死于信仰坍塌。
我最开始没看书,以为苏联解体是西方和平演变,第一遍看苏联解体,觉得是戈尔巴乔夫的问题,第二遍了,觉得是苏联人民自己不想过了,第三遍觉得问题出在斯大林,出在冷战要求的他主要发展重工业,搞战时共产主义那一套。出在二战结束,没有给他和平的发展机会,长时间的国家紧绷,绷不住了。感觉和难陀王朝一样,只是军队太过强大,所以拖到了 91 年。仔细想想又觉得不在斯大林,列宁时期就是畸形儿,斯大林也是随着时代形势走,最先进的意识形态,出生在最落后的工业国家,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脱节。出生的时候就是畸形儿,却面临绞杀,后天又没有时间发育。1917 年就开始干涉,后面二战前都是封锁,二战又是损失惨重,二战后紧接着是冷战,长时间处于战时紧绷状态,后面领导人心态变了,觉得太累了,想要和解,以妥协换取和平,放弃社会主义,搞多党制,民主制,希望西方能放过自己,让自己融入,可惜直到今天,俄罗斯依旧是北约最大的假想敌。以放弃和妥协谋求生存行不通,只能继续紧绷,以对抗求生存。错不在制度,错在你太大了,
我的观点可能和绝大多数人不同。在我看来苏联之所以最终败给美国,是因为苏联和美国对二战结果的反思完全不同。到底是什么决定了同盟国在二战取胜?而这种总结下来的理念直接影响了冷战期间两极的发展路线。
英美靠的是强大的科技,海陆空三位一体的联合作战,全方面的军事技术的领先,雷达,无线电技术,密码学,计算机等等。所以这些成了美国后续在冷战里发展的方向。时至今日,美国仍然是延续了这种理念。
而苏联反攻德国,靠的是钢铁洪流,是喀秋莎夷平了柏林城。你会发现在冷战期间,苏联仍然坚信着钢铁洪流可以打赢下一次世界大战。
可以这么说,美苏争霸完全就是二战的延续战争,两极用不同的模式击败了轴心国,两极又都坚信自己的模式才是最好的,也最终决定了两者不同的发展路线,而苏联模式除非你在真的战场上和美国决一死战,冷战情况下,无数的坦克最终沦为两万美元一辆的废铁。不过也感谢苏联,宁可自己死的笔挺,也没有让庞大的战争机器开动起来。
补充一个简单的例子,有些人说二战美国工业生产力也很强,那是当然,美国在二战期间成为世界第一大工业国,真正的航母,舰艇下饺子,跟你开玩笑呢?
当我是想说需要透过表象看本质。二战结束两个重要事件,第一就是苏联插旗,但要知道苏联差不多把整个柏林炸平了,自己还死伤接近百万人。第二就是广岛长崎两枚核弹,日本宣布投降。在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成功研制核武器最重要的一项技术,由冯诺依曼提出并建立的早期计算机,发挥了巨大作用,至今冯诺依曼结构仍然延续,而更早期图灵在英国也主持发明了计算机原型机,被称为计算机之父,用以破译德军的海军通讯密码。包括雷达,无线电技术,贝尔实验室等等。盟军在二战期间发动国家力量让科研实力直接提升两个数量级都不止,这才是重点,这直接导致在冷战中后期,这些军用技术普遍进入民用阶段,欧美的生活质量发生了质的飞跃,ibm 把计算机带入了千家万户,随之微软等一系列公司诞生。同期的苏联却还在军工上一路狂奔,直到太空。其实美国登不登月都不重要,美苏的太空竞赛,本质上也是科技与工业的较量,只不过美国大部分科技都转化成了生产力,而苏联的工业除了转化成飞机大炮坦克,后期甚至连农业生产资料都匮乏无比。
[
苏联解体深层原因
涅槃的视频
· 165 播放
](https://www.zhihu.com/zvideo/1369641903445676032)
问题要看本质,抓重点。
一句话,美国有能力发动冷战前提下,苏联一定会因为规模劣势失败。
苏联经济增长情况表:
1982 年后,考虑瞒报的情况,数据更难看。比起主要竞争对手美国而言,的确落后很多很多了。
经济增长率是表象,背后的因素是根本。
发展进入停滞状态,这个是苏联后来各种作妖的主要原因,导致从上到下都陷入焦虑不安,信心下降,急于改变。
苏联教育水准非常高,聪明人大把抓,大家也在努力想办法优化改进,但是这个体制的确进入到晚年,大家都无法获益的尴尬境地。
既然发展不动了,苏共上层的人要变现要世袭要财权,中层迷信西方理念想移民,底层生活不丰富不快乐(对比西方世界)。
当美国在二战后选择冷战,苏联不得不应战的那刻起,苏联输掉冷战是必然的,虽然是两极,但是苏联这一极和美国这一极的含金量差别大了去了。如果进行冷战式的体系隔离,苏东体系一定是发展不过欧美体系。美国控制了海权,控制了世界贸易。苏东虽有经互会,但是圈子太小。规模和发展程度都远不及欧美体系。
发展不动的原因,可以简单说下,
经济发展需要市场,对比美国海权控制的全世界,苏联市场可以说被完全限制,规模太小,更容易到达天花板
苏东体系和欧美日体系竞争科技,客观而言,大概率是输的。原本欧美日所在区域都是相对发达地区,欧美日人口也远大于苏东。
规模优势是很难弥补的。苏联只能走重点发展的方式,苏联军事的暴力美学(褒义),和苏联政治笑话,以正面和负面方式荣登人类瑰宝。苏联的瘸腿程度也远比现在的中国大,主要原因就是自身实力不够,只能聚焦几个方面。
苏联根本没有输掉冷战。苏联不过是沙俄玩不下去了,换一个国号,换一种政体玩玩。然后又玩不下去了,再换一个国号,换一种政体玩玩而已,根本没有输。现在的俄罗斯,并没有沦为外族的殖民地,也没有大量外族人口入侵或者定居,现在的俄罗斯公民,除了少数外,都是祖祖辈辈生活在这边土地上的货真价实的白人。列宁,斯大林是俄罗斯(广义)人,叶利钦,普京也是。俄罗斯各级政府,各级掌权者都是俄罗斯人。如果说冷战是大俄罗斯地区和西欧美国地区的战争,请问哪种 “战败”,能够享受这种待遇?
德国败了,领土被外族(注意是外族,不是居住在乌克兰,白俄罗斯等加盟共和国的本族人)分裂,领土上有外族人的驻军。日本败了,政府要听命于外族人。中国曾经鸦片战争甲午战争败了,则领土都要划给外族人。而苏联只是居住在某些地区的本族人,分家不干了。如果说这个算失败,那么解放战争我们失败还是胜利了?
再说了,俄罗斯是正统白人国家,欧洲国家。马克思,恩格斯,列宁,那个不是正儿八经的欧洲人?俄国和西欧美国,都是白人国家,同根同源。有过兄弟的人都知道,兄弟可能会吵架,可能会打架,可能会互相打的鼻青脸肿,但是很少会一方把另一方赶尽杀绝,更不会死心塌地去和东亚当亲戚称兄道弟的。
某种程度上,冷战本身而言,甚至从来都无法解释很多的问题、因为冷战爆发的那个年代,苏联自身所代表的和信奉的理想,事实上早已不再被当回事。或者说,从一开始,苏联自身最广大的一部分人根本就不是出于解放人类的宏伟蓝图而参加革命的
更大的问题是,在某种程度上,列宁所创造的建党理论和主义,归根结底是一种宗教,一种夺权方式。但它自身的脆弱与俄罗斯落后决定,它本身而言不可能在和平竞争
PS: 本文为本人原创,转发请告知我。
论 “三和两全” 理论的错误性
前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上台以后,提出了 “三和两全” 理论,即要把苏联和苏联共产党建设成为“全民国家,全民党”,要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和北约“和平共处,和平竞赛,和平过渡”。
第一,“全民党” 的提法实际上让苏共背离了作为一个无产阶级先锋队的定位和奋斗目标。
共产党就是为无产阶级利益而战斗的的先锋队,如果共产党都不讲阶级,还有谁讲阶级?如果共产党都不代表无产阶级和底层民众的利益、反而弱化自身概念、自我标榜为包含剥削阶级在内的所谓的 “所有人”、“全体人民” 利益的代表,那么还有谁能代表无产阶级的利益?想要抹消党的阶级性很容易,西方资本主义政党互相攻讦和自我吹捧的时候哪个不是自吹自擂是所有人的利益代表?哪个不是自封全民利益的化身?苏共如此这般和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党有何区别?
第二,“全民国家”的提法,实际上刻意混淆了无产阶级和剥削阶级的区别,把剥削阶级和无产阶级全部混同为一个模糊的 “公民”、“人民” 的概念,鼓吹剥削阶级和被剥削阶级都是“自己人”,为剥削阶级实施颜色革命、篡党夺权的行为打掩护,让苏联从一个真正的社会主义国家变成了一个披着社会主义皮、实质上却已蜕变堕落的资本主义国家。
归根到底,代表 “所有人” 的利益或者 “全体国民” 的利益,实际上是一种 “听君一席话,如听一席话” 的说法。因为代表所有人的利益,本质上等于谁的利益都没有代表。代表全体国民的利益的提法,为苏联共产党在实质上变成一个专门为阶级国家服务的政党提供了理论基础,苏共自此以后不再是为底层民众福祉奋斗的政党,蜕变后的苏共领导层,和封建帝国的皇帝、资本主义国家的总统没有任何本质区别。
第三,和平共处是美好的愿景,但这种愿景实际上不存在实现的可能。因为资产阶级作为资本主义世界的统治阶级,绝不会允许无产阶级夺取他们的利益,古人都知道 “断人财路如杀人父母” 的道理,资产阶级作为一个阶级,怎么可能不知道关于利益的斗争是你死我活的斗争?除非无产阶级先锋队腐化变质、加入他们,否则资产阶级怎么可能与反对他们的无产阶级和平共处?
第四,和平竞赛实质上重新定义了苏联的性质。因为苏联的全称是 “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苏联这个概念,从头到尾都不是、也不应当是一个威斯特伐利亚条约体系概念下的国家。苏联代表的是全世界无产阶级的利益,是全世界无产阶级的祖国,他同样可以代表美国、西欧、日本等国无产阶级的利益。但苏联却自废武功,跳入民族国家边界的陷阱,自我陶醉于霸权国家的棋手地位,和资本主义超级大国互相划分势力范围,蜕变为新兴的帝国主义,最终被敌人牵着鼻子走,在敌人给他划的道道里来回折腾。
第五,和平过渡的前提实质上并不存在,且完全抹杀了苏联及苏联共产党存在的意义。赫鲁晓夫的所谓和平过渡,是建立在无产阶级已在事实上取得绝对统治地位的基础上的。但无产阶级要取得绝对统治,怎么可能通过绝对和平的方式?资产阶级怎么可能和平的、乖乖的、一枪不放就放弃自己的统治地位?再者,既然无产阶级能和平取得统治权,那要苏联干什么?要无产阶级先锋队干什么?
综上所述,以赫鲁晓夫为代表的修正主义分子,是苏联解体的罪魁祸首。苏联输掉冷战,是自他和无产阶级划清界限的那一刻起就决定了的。
从阶级角度分析一下就知道了。
无产阶级革命胜利后,要做什么?当然是提高无产阶级的生活水平了。
那无产阶级生活水平提高后会如何?无产阶级就会转变成小资产阶级。
有人说,这些人不掌握生产资料,所以不是小资产阶级。可实际上,无产阶级从食不果腹、衣不蔽体,变成了有良好的教育、稳定的收入、自己的房子、家庭等小康生活后,跟小资产阶级是没区别的。尤其是房子作为一种资产,能随着资产价格上涨而获益,跟中、大资产阶级有了共同利益后就更是如此。(西方管这些人叫中产阶级)
到这里就很尴尬。原本的无产阶级国家,大多数人都变成了小资产阶级,那无产阶级那一套怎么办?到这里苏联就必须要调整,可这个调整,苏联一直没有做好,为何?
因为小资产阶级的子女长大后,又会现成新的无产阶级。这些人跟他们保守化了的父母不同,是很有活力的,必须要重视。于是,政策就会在无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之间左右横跳,这样两边都会不满。
还有掌握国家工业资本的集团,他们的利益也要维护。但也就给了十几倍的差额收益,跟资本主义国家给几千倍、甚至上万倍收益根本没法比,他们也会不满。
这些不满在很多工业化国家都会存在,比如美国历史学家就说过,二战后的一代人,由于刚经历过战争的残酷,以及普遍的富裕,父母对他们十分宠爱,他们就会觉得社会很美好。可他们长大进入社会后,发现社会很残酷,于是就很不满,开始搞社会运动。
这就是典型的小资产阶级子女,转变成无产阶级后的特征。
而且美国的资本当时对于向穷人让利也非常不满,大肆攻击罗斯福和民主党是共产党卧底,全然不顾民主党为了维护美国利益,在世界各地造成大量平民死亡的事实。比如民主党援助蒋介石,还和侵略中国的日本人做生意,就造成了数以千万计的中国平民死亡。
美国最后怎么调整的?就是向右转,新自由主义走起。
可苏联怎么往右转?不是完全不搞,而是没法像美国那样转的那么多。
你不转,国民持续不满,最后就会帮你转,so……
ps:苏联的科技、经济没有美西方家底厚,地缘上没有美西方有影响力,也是其在竞争中趋于不利的主要原因。
有读者问我,说自己是一个青年人,感觉现在社会压力大,也不知道未来的方向是什么?感觉很迷茫。
刚好最近巴以冲突问题越来越热,两个事情毫无关系,但是我产生了一些思索。
以色列对巴勒斯坦的袭击惨不忍睹,我看见那些痛哭流涕,却对侵略者毫无办法的巴勒斯坦人,我流露出了深深的同情,和对美国无耻的愤慨,突然我也意识到了一件事。
我们可以做的更好。
就是说,其实我们现在中国人,面对的问题有算什么呢?当有中国人还在感觉学区房太贵的时候,甚至因为大城市工作压力大而焦虑的时候,有些民族却看不见任何希望。
比如,我看见这个新闻视频:
真的,我完全破防了。
今天我们作为中国人,可以在夏天吃着西瓜、刷着手机,可有些人只能眼睁睁的看着自己的亲人死去。
我意识到,作为中国人的我们生活如此的优越!
没有疫情、没有战争、可以讲道理,而不是被欺负以后只能牙齿往肚子里面咽下去…
在如此优越的环境下,我们理应做出更大的成就啊!
为什么我会有一种热血澎湃的感觉,我想了想,这就是精神的力量。
就是说,人是需要使命感的,那种可以让你热血沸腾的使命感,如果一个人没有使命感,很可能他的人生也就不过如此。
壹
30 年前,在腐败和僵化的计划经济体制下,曾经不可一世的苏联解体了。
随后,全世界社会主义阵营陷入了低潮,中国虽然挺过来了,但是我们也陷入了长期的制度自卑。
特别是 70、80 后,应该深有体会。
改革开放以后,很多人确实是富起来了,但是我们却没有了精神支柱,很多中国企业家,生意确实是一把好手。
但是面对民族自信的时候,却总是有一种低声下气的感觉。
不自信也会影响做生意、发展的。
比如说犹太人吧?为什么出了很多科学家呢?很多公知总是一顿乱吹,说不到重点。
其实有一个很重要的点,那就是犹太人实在是过于自信,我读过犹太人的宗教经典,实在是无力吐槽。就是说,公知经常批判中国人战狼、民族主义,但是我看完犹太经典塔木德,我傻了。
原来不是我们中国太自信,是我们压根就不够自信,我们的自信连犹太人的万分之一都没有!
犹太经典说犹太人是天之骄子,是全世界唯一的上帝选民… 换句话说,他说自己是神族,而且从小就这么教…
如果中国人说自己神族,公知还不得发疯一样的批判?说中国人太狂妄自大,吴京就拍了一个战狼,就被公知黑了这么多年。
自信是很重要的因素。
我举个例子,现在香港的科技企业,是落后大陆了的。为什么呢?就是因为香港去殖民化不彻底,总感觉自己不可能干死欧美,他不相信自己可以做到。
华为当年是给香港企业做代工的,本来想找香港企业合作,人家就是不相信中国人可以超越欧美,最后华为自己干了。
有时候,人就要蜜汁自信,蜜汁自信≠自傲。
自傲是喜欢看贬别人,蜜汁自信就是我们总是充满乐观、不服气、不放弃的精神,是一种胜利主义精神。
苏联有的工业,我们中国能有!
苏联搞不好的市场经济,我们中国也能搞好,甚至比美国还好!
总而言之就是,苏联做得到的事情,我们做得到!苏联做不到的事情,我们也要做得到!
为什么要说这些?就是大家想想看,这几年我们经历了这么多事情,很多人才开始慢慢意识到,原来社会主义是没错的!不仅仅没错,社会主义还是人民大救星,比资本主义国家强多了。
也就是说:我们的制度,经过了各种重大灾难、发展、脱贫等等 检验以后,原来是可行的,比西方做的好多了,我们是有资格自信的。
可能有人会说,说这个话的人多了,你写这些也没意思啊。
不不,我觉得很多人小看了这些观念的突破,那就是当你从对自己民族的制度、文化全方位自卑的状态,你去工作、创业、做企业。
和你对自己民族的制度、文化全方位自信的状态,你去工作、创业、做企业,结果可能是天差地别的。
过去很多事中国人不敢想、不敢假设自己可能是对的,其实西方的企业标准未必就是神圣不可侵犯的。
但是,到了现在,我们敢想了,这就是我们以后创新的一个巨大突破。
拿破仑说:不想做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
我说:不敢想自己有一天超越欧美的企业,不是好企业。
过去,我们会觉得中国人山寨西方是常态。
未来、可能中国人创新,西方连山寨我们都做不到,会成为常态。
不是社会主义不行,是老大哥不行,中国行。
不是社会主义不行,是俄罗斯不行,中国行。
事实证明市场经济不属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搞市场经济,把资本关在权利的笼子里面发展,可以发展的更好。
贰
苏联还是我们老大哥的时候,那时候中国人都崇拜苏联,如果我们现在穿越过去,告诉这些中国人,说老大哥就是个笑话,以后中国会完爆老大哥,真正和美帝一决高下的是我们中国,而不是苏联,苏联只会成为苏联笑话。
你觉得当时的中国人会怎么想?你是来搞笑的吗?
可这一切不就成为了现实吗?所以说自信是非常重要的,目前能不能做到是一回事,敢不敢想?又是一回事。
今天看见巴以冲突的时候,我就突然意识到,那种熟悉的感觉又回来了,就是那种国际主义精神的热血。
其实今天的中国人,精神活力可能不如清末的中国人,因为当时的中国人积贫积弱,很多人都被列强打醒了,怀着强烈的国仇家恨,希望为祖国的富强做一份贡献。
当我今天看见巴勒斯坦人沦为的下场,我就想起来了,当年面对八国联军、面对日本鬼子的中国人。
是啊,今天我们的生活条件比当年好多了啊!可那种热血的奋斗感觉,怎么就没有了呢?当年的中国人比现在爱国多了啊,很多就是在为中国奋斗终生啊。
我意识到:毛主席的矛盾论说得对,其实很多时候,敌人的存在未必是坏事,一个民族的绝地反击,往往就来源于敌人的绝对压迫。
伟大的民族,是需要伟大的使命,或者伟大的敌人。
今天美国沦为这个鬼样子,其实和苏联没了关系很大,美国失去了进步的动力,支持苏联解体,是美国最大的败笔。
看见巴勒斯坦人面对以色列空袭的绝望呐喊,我就体会到了当年周总理为什么会说:我要为中华崛起而读书!
![](data:image/svg+xml;utf8,)
真的,我们忘记这种 “理想主义” 有多久了?
今天可能很多人会说,为了买得起学区房而读书吧?所以说为什么很多青年人躺平了?就是这种事情,真的很没劲啊。
不要以为财富对人影响力很大,相比 “毛泽东思想精神核爆” 的吸引力,财富其实不算什么。
就好像当年和苏联对峙的时候,美国也是慢慢开始,在真的成为自由的灯塔,和苏联比赛谁的国家更进步,现在很多美国科技都是冷战军备竞赛的结果,很多小国可以独立,也是冷战带来的解放。
苏联没了以后,美国也就没必要对自己要求那么高的。
在改革开放以后,当时过于落后的中国,遭遇了西方精神物质文明的巨大冲击,很多老一辈的人,很长一段时间都完全被西方意识形态打的抬不起头来。
只能固执的说,我爱中国,却又无法对自己的发展模式进行辩护。
最终,我们对共产主义、社会主义、解放全人类的理想,慢慢的也就淡化了,那种伟大抱负的使命感,也就慢慢淡化了。
毕竟,在刚刚开放的时候,确实很多人不自信。
但是在历史的检验下,我们现在开始慢慢意识到,我们的制度是没问题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可行的,我们能和西方做的一样好,甚至做的更好!
也就是说,过去美国人说美国是全世界的救世主,是人类文明的灯塔。
以后中国人也能说,我们愿意帮助全世界被压迫的民族,调解纠纷,带来和平,搞好经济建设,实现共同富裕。
中国企业走向全世界,一方面是减少国内内卷,另一方面也是让中国制造走向全世界。
当我们通过制造业走向全世界的时候,也许我们应该思考一件事,那就是中国人也应该恢复心怀天下了。
就是说,天下已经不是美国人的了,那我们就应该心怀天下了。
叁
所以这和人生理想有什么关系呢?我觉得有关系。
那就是生活不止眼前的房价,可能还有发展中国家的别墅。
类似巴西这样的发展中国家
有许多小姐姐等着中国人的 “解放”
大英帝国崛起的时候,英国人都是在全世界就业的,在全世界冒险、开拓,也出了很多近代影响全世界的思想家。
中国虽然不搞殖民,但是我觉得,我们也应该慢慢重新建起来我们的国际主义理想了,这不是说白左那种虚伪的道德绑架。
而是说,中国人应该多放眼世界,一方面是新兴市场发财机会多,另一方面是,中国人确实是需要和中国企业一起走出去。
任何一个民族在崛起以后,都要给自己一个普世的价值观,聪明的民族都会把自己的民族主义包裹在普世主义的价值里面,来实现自己的战略。
通过中国经济的力量,让全世界都摆脱西方的殖民,经济相互互惠互利,大家都赚到更多的钱,这不也是一种新时代的 “国际主义” 吗?
美国说到底是一个金融国家,他自己不搞生产,主要是通过制造混乱,来收保护费,收割全世界。
中国是实体经济大国,我们是通过实体经济、制造业来崛起的,我们和全世界做生意,也都是相互提供对方需要的内容。
换句话说,我们是全世界一股建设性的力量。
说这些,和普通人的理想有什么关系呢?
那就是为什么我们很多人总是把眼观局限在这国内一亩三十分地里面?
今天中国正在深度拥抱全球化,海外的机会是不亚于国内的,同时还有大量类似巴勒斯坦的人,正在受美帝国主义的苦,我们为什么不能站着把钱赚了,还把当地的纠纷给调解了?
事实上中国已经在邀请巴以双方来中国谈判了。
当年革命先辈们和帝国主义打游击,今天我们可以通过中国经济的力量,比他们做的更好,这些广阔天地都是可以大有作为的。
现在的青年人应该把眼观放大一点,不要以为自己做不到,你可以的。
我不仅想反对国内无序扩张的花呗,我还想解放全世界受美国帝国压迫的韭菜们,让他们用上中国制造,我觉得中国人应该敢这么想。
有一天,历史终将证明,将赤旗插满全世界的不是苏联,而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当我告诉你,你活着是为了买套学区房,你觉得是不是很没劲?
那如果,我现在告诉你,你活着,你奋斗是为了:英特纳雄耐尔一定要由中国实现!
中国是盖世英雄,我知道有一天,中国会在一个万众瞩目的情况下出现,身披金甲圣衣,脚踏七艘航母舰队来解放巴勒斯坦,还有和全世界被美帝压迫的人民!
我们要成为全世界的新灯塔!
如果是这样,你是不是觉得挺有意思呢?
其实人就是这样,怕的不是压力,而是没有理想。
没有理想的压力,感觉就像压迫。
而我也确实坚信:
英特纳雄耐尔一定要由中国实现!
作者:每日怡见(sxjjzj77)
苏联没有输啊,苏联只是突然退出了比赛。
这个问题好奇怪。
美国人对冷战结果最大的误判就是认为苏联输了。
所以以战胜者的姿态羞辱了俄罗斯。俄罗斯根本不认为自己输了。他也确实没输,
现在美国无论如何都没有办法赢回俄罗斯的心,跟他对俄罗斯的羞辱有着直接的关系。
美国羞辱日本是可以的,他是胜利者,日本输了。
强烈推荐
的回答,苏联当时生活条件真的不行,如果苏联生活条件好,为什么西方媒体宣传一下 “可乐和香肠” 就能引起无数人的向往?
现在精苏苏吹太多了,说点苏联不好的马上一堆人出来杠你
我之前有个回答转述了一个以前经历过苏联时代的乌克兰人对苏联的评价,马上下面好几个人出来围乌救苏,意思大概就是乌克兰混成这个样有什么资格评价苏联,我寻思乌克兰混成什么样是政府问题,人民就没资格评价以前的苏联了?真的是一个个都不知道怎么想的
建议这些人赶紧移民去寻找他们 “精神中的苏联” 吧,或许去西伯利亚挖土豆更适合他们
七十年代起由于世界市场原材料价格的增加。原本经互会中东德,捷克等具备技术禀赋的国家提供技术产品和消费品。苏联提供主要武装安全和原材料,相当多国家提供凑数的经互会合作体系所存在的问题凸现出来。
苏联和东欧国家都觉得自己吃亏了。采取了自以为觉得有利的方式,基本可以说经互会这个阶段后已经拆帮了。
而在七十年代经互会改变模式之后经历了短暂繁荣,而整个经互会从之前经互会名义和欧共体的经济交流,变成分别接入庞大而先进的世界市场,享受了一阵子繁荣进步,之后很快就产生问题。
八十年代苏东各国的外债增速极快。当各国利用世界资本市场成就,营造繁荣获得政治上的稳定。然而很快当外债问题刻不容缓的时候动荡也就到来了。
这种经济问题转变为社会问题再到政治问题的变迁不仅仅限于欧洲。
而在戈尔巴乔夫时期,东欧各国不少选择了… 请苏联免了卢布外债,再请苏联拿外汇替还美元外债。
波兰领导人三天两头到莫斯科要钱,一要要到解体后。
而戈尔巴乔夫在推行改革,需要国际支持的情况下基本来了就签字。
最终在政府信用倒台之后一波波被社会动荡吞噬。
可以说,当苏联选择全面接入世界市场之后必然是大吃小强吃弱。
反过来闭关自守也是做不到的
且不说整个东欧范围内近代和西欧的工业搭配本身就不可能斩断。
在冷战局面形成的时候,资本市场具备广阔的市场潜力,和美国这一个强大的投资核心。从重建时期发挥欧洲和日本等旧时代基础到第三世界的逐步提升扩张,广阔天地大有所为。
而苏联,投资资金都没寡妇多。
产业更新技术研发这些需要巨量资金投入的领域。在关门拒绝扩散的情况下那必然是有钱的更新快然后很快接受到有利反馈。
然后双方差距越来越大。
而开门接受对方在技术和成本上占优势的消费品打击的后果也即历史现实。
总之都是死,只有长短区别。
唯一一个有可能破坏这个资本竞赛的经济体的存活和生长,有偶然也有必然。
有垄断导致停滞的自然规律,也有因素就是单纯没人掏的起收买十亿人而已。
而某些细致的不管是污蔑也好粉饰也罢。
都秉持着一种这个人瘦 / 胖所以会两年内死的逻辑。
意识形态算卦太不值钱。
而我国对于苏联的研究,尽管很不愿意承认,在沈志华先生的大力支持下。
近些年才刚刚脱离胡编乱造,编造修正必败和开放活力就是一切的神话故事之后。
终于
… 赶上毛子自己的尾气了。
在俄罗斯每十年一轮的历史档案挖土翻案大潮中刚刚赶上 2012 年的尾气…
后面还得等着慢慢抄。
所以无论是某些人一边骂着毛子造假,一边用着无具体索引出处的 xx 报,除了骂人以外一无能事,连点专业性没有。
还是某些人诉诸权威,以某些人和某些地位的媒体做挡箭牌。
讲道理,遇到 tank 就翻坦克所以翻出来个 kc135 坦克的《参考消息》,没法拿来当学术资料看。
那些结论都只是符合他们的唯心预期,跟现实殊无关系。
以上提到的经济方面论断,以经互会或者东欧外债等关键词散在于《世界经济》等经济类期刊上。
论文太多了就不一一列举名字了。
而社科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的期刊为《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和《欧亚经济》。
再早八十年代的苏联研究那个期刊叫《苏联东欧问题研究》。
而不是只会骂街的错别字阿 q 的时候丢了问题俩字。
善用知乎还得善用知网,外网精细到分区的年鉴和统计资料就不强求诸位了。
知乎上好歹有几个正经知识分子。
打着反对传销号的旗号,振振有词的当邪教徒,拥护的还是一个只会骂人的阿 Q 教主。
忒 LOW
有一说一,但凡苏联的经济正常增长,人民存款不蒸发,经济不休克,美国再搞半个世纪的和平演变,满天传单民主自由也没法让苏联解体。真正让苏联解体的是苏联自己。僵化的体制,既得利益的官僚,停滞的经济,完犊子的轻工业和农业,输掉的太空竞赛……
最恶心的不是明目张胆地剥削,而是打着为你好的名号来剥削你。你敢想象一个国家超过七成的人都想大刀阔斧地改吗?我不认为资本主义制度在今天有多么优越,但人民不傻,要不是在旧体制下真得看不到一点点希望,谁想搞大变革?只是变革之后的结果大家无法预测。既然变革不知道要不要完,但是不变革肯定药丸那干嘛不赌一下呢?再休克下去就真死透了。不过没想到的是以前的官僚党员换了个头衔继续在资产阶级共和国里当大官做寡头,也可见苏联已经烂到骨子里去了。
所以啊,现在很多人把苏联的解体一味归结在美国的演变上,只是不愿意面对错误和失败罢了。要是苏联再来一次还这样,没有美国演变也得完犊子。
前几天有个想法,不知道有没有道理。。
说到底冷战集团,或者说国家,搞的到底是什么。。
思来想去,其实是搞的种族融合。谁能搞定种族融合,谁就能胜利。
苏联为啥输掉冷战?因为没有搞定种族融合。而美国一定程度上也没搞定,但人民生活好,种族融合没爆发。
现在美国为啥出问题,就是种族融合搞不定,而且人民生活越来越有问题。
苏联为什么会解体,有很多专著,也有很多学者进行研究。
比如:秦晖
比如:苏联亡党十年祭,苏联亡党 20 年……
比如:哈耶克
……
分别从政治上,经济上,制度上都有研究。
但是没有从苏联人民进行研究,多了不能说,说了就被封号了,苏联对普通老百姓的监听和监视。
苏联崩溃,自然就输掉了冷战。为什么苏联会崩溃?因为戈尔巴乔夫的改革。
前苏联的体制有个学名叫全能主义体制,这种本质是一种战争体制,从上到下垂直管理,全方位控制,就像人体,大脑控制一切。这种体制的命门是权力多元,会导致系统紊乱,政治权威失落,最后解体。所以全能主义天然就是要消灭一切岐见者。
前苏的崩溃,最关键的原因,并不是这个体制经济效率低下或者脱离了人民等。而是戈尔巴乔夫的开放式改革导致权力多元化,中枢权力被架空,政治权威失落,戈尔巴乔夫的权力来自于党,但他把党抛弃,各加盟共和国的书记,他们的权力原本来自于从上到下,莫斯科中枢的党中央,但戈巴契夫的改革让他们各地选举产生,为了选票必定迎合本土主义,导致分离主义。戈尔巴乔夫的政治幼稚最终导致了一个帝国的崩溃。
其实一直到苏联解体前夕,美苏在全球的争夺,美帝基本都是处于下风。
前苏联的全能主义体制,还只能算是 1.0 版本,这个版本有一个大 bug,就是搞计划经济,导致经济没有活力,资源配置效率低下,社会资源浪费严重。所以前苏联统治地区,民众生活水平普遍不高。而且前苏联的产品技术,普遍和同时期的欧美相差至少一个代差。
全能主义的 2.0 版本,就是中国目前这种体制,最大的成功就是实现了市场为主导来配置资源,极大提升了经济产出效率。再结合全能主义体制本身的优势,如高效行政,集中力量办大事等,实现了经济奇迹。邓公的伟大就在于对这个体制成功实现升级,最终推动中国实现工业化现代化,十几亿人民脱贫,这在人类文明史上是空前绝后的大事件。
组织体制不是僵化固定的,本身处于不断演进升级中,是有生命的。未来一定会有 3.0 版本。这个演进升级,就是组织体制因应环境,对自身的不断自我完善。像西式民主也同样在不断演进升级中。比如 100 多年的美国体制,就是比较接近古典自由主义的那种模式,小政府大市场,政府只是守夜人的角色。但罗斯福新政后,美国中央政府的权力扩张很厉害,而且这种扩张一直在进行。
无论西式民主还是全能主义,都是现代化的两种进路,西式民主的缺陷,可以说在诞生时就有了,效率低下,容易导致囚徒困境,制度运营成本很高,尤其在发展中国家,西式民主就没有成功的先例,最搞笑的是非洲,一大堆宪政民主国家,天天上演各种军阀混战。而且西式民主同样解决不了腐败问题。无论是贫穷的印度还是富裕的美国,美国有一种腐败叫合法的腐败,这也是川普一直诟病的深层政府,沼泽地,各种利益集团在幕后控制政府。
苏联输掉了冷战,但全能主义并没有输给西式民主,这两种体制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还会在竞争中共生并存,都属于人类的制度文明成果。目前对我们最大的风险,就是一定要避免封闭,只有开放和竞争,我们这种体制才会迸发更大的活力。搞全球化,美帝搞不赢我们。所以现在美帝想关门,搞逆全球化,拉一堆他们的小伙伴关起门玩。我们在全球的布局就是要避免这种情况发生,无论是一带一路还是 RCEP,都是为了规避这种状况。
苏联输掉冷战带给我们最大的教训就是,如果一个系统长期处于封闭中,那么就会熵值剧增,整个社会僵化,效率低下。唯有保持开放,引入竞争,整个社会体系才会健康稳定,组织体系就会处于一个动态的自我演进升级状态中,不断的自我完善。我们在全球配置资源,向全球开放,崇尚自由贸易,为世界带来持续的和平与繁荣,唯有如此,我们才能做到真正的长治久安,再现汉唐盛世。
苏联为什么会输掉冷战?这个问题你让学术界大佬来讲,也绝对说不清楚。这种人文社科类的宏观问题,写成博士论文,导师也绝对让你把题目范围缩小。
所以,大家想在知乎了解到苏联输掉冷战的全面、深度、权威的分析,这就不切实际了。
各路高赞回答也是一面之词,只要选取一个角度,逻辑自洽,便可说得过去。
我简单地从苏联的国家精神分析一下苏联被冷战拖垮的原因,大家如果支持本人观点,可以点赞 + 收藏以资鼓励。如果有不同意见,也欢迎友好探讨。
苏联,是在苏维埃俄国——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和乌克兰等其他多个苏维埃共和国的军事政治同盟中演化出的联邦制国家。十月革命之后,无产阶级政权在原沙俄帝国的版图上成立,但是不久遭到了西方资本主义列强的武力干涉。
![](data:image/svg+xml;utf8,)
在击退外来侵略之后,各苏维埃共和国想联合起来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也就是说,苏联的建立和十月革命是一脉相承的。列宁是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忠实追随者,他是想搞无产阶级大联合的,工人阶级内部必须要团结一致。但他的接班人——斯大林的心思就比较复杂了。
斯大林是典型的大国沙文主义者。这可不是在他正式接班列宁之后才有这种思想苗头。而是苏联成立之初就萌芽了。
![](data:image/svg+xml;utf8,)
我们刚讲到各大苏维埃共和国要联合起来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可究竟应该怎样联合起来?具体方式是什么?1922 年 8 月,联共 (布) 中央成立了由斯大林主持的专门委员会,**提出各苏维埃共和国以自治共和国身份加入俄罗斯联邦的方案。**格鲁吉亚领导人反对这一方案,遭到粗暴的对待。
斯大林的逻辑是什么?俄罗斯苏维埃共和国实力最强大,其他共和国应该加入俄罗斯,但是享有自治权。好家伙,这直接把其他共和国当成俄罗斯的少数民族了……
明明大家都是平等的,从十月革命中纷纷独立出来的共和国,凭什么大家要加入你俄罗斯,成为你的一部分呢?这就是斯大林的大国沙文主义逻辑,强权政治。
当时卧病在床的列宁得知这件事后,立即写信给中央政治局,严厉批评 “自治化” 方案和一些人的大国沙文主义错误。列宁建议各苏维埃共和国按平等自愿原则一起加入苏维埃共和国联盟。
根据列宁的建议,1922 年 10 月中央全会讨论通过新的文件,该文件得到了各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党和苏维埃机关的热烈响应和支持。
列宁的逻辑又是什么?大家都是支持无产阶级的革命兄弟,自然要保持相互平等的地位啦(至少表面上,形式上要做到吧?),我们共同组成一个联盟,大家继续为社会主义建设而奋斗。当然俄罗斯实力强,肯定在苏联内部无形之中会占据主导地位。
![](data:image/svg+xml;utf8,)
俄罗斯依然会占据主导,只不过不像斯大林方案那么赤裸裸。
以中国古代的先秦时期为例:春秋初期,虽然周王室权力衰落,要靠实力强大的诸侯国来维持天下秩序,但齐桓公、晋文公毕竟是周天子的臣属。名义上还是 “尊王攘夷”。但到了战国末期,秦国东出,直接把周王国给吞并了,不顾君臣名分,纯粹 “拳头硬说了算”。
秦国的方针倒是和斯大林不谋而合的,干脆别做表面文章了,都加入俄罗斯算了,为什么还要组织一个凌驾于各国家之上的联邦政府呢?
这种大国沙文主义思想为苏联在二战后成为超级大国之后的一系列霸道操作埋下了伏笔。
当然了,斯大林在接班列宁之后的一系列经济建设做的还是相当不错的。通过两个五年计划,苏联完成了工业现代化,产值仅次于美国,达到欧洲第一。这是以往那个又大又穷的沙俄所未能达到的成就。
苏联确实强大了。强大了之后就想着要做点什么,来让自己变得更强。
苏联第二个五年计划完成之后呢,正值纳粹德国积极地扩军备战。斯大林想着让德国去进攻西方国家,“祸水西引”,和德国签订了分赃性质的《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共同瓜分波兰,划定了苏德双方的新势力范围。
![](data:image/svg+xml;utf8,)
接着又想拓展圣彼得堡出海口附近的地区作为本国领土,大举侵略芬兰。结果是以惨胜的代价获取了卡累利阿地峡等芬兰领土,国际声望大幅下降,还被国联开除。
1940 年,苏联强行吞并了拉脱维亚、立陶宛、爱沙尼亚这波罗的海三国。
1941 年 6 月,苏联遭受纳粹德国入侵。由于国家强大的工业实力、自然资源,以及同盟国的支援,苏联把德军从莫斯科赶回了柏林。
由于西方国家在 1944 年夏天之前迟迟没有开辟第二战场,苏联基本是独力支撑着和德国的战争,损失惨重。因此在战略反攻阶段,苏联由于地缘优势,解放了整个东欧地区。东欧自从当时就成了苏联的势力范围。
可见,二战前期的苏联有一段不太光彩的历史,瓜分波兰、入侵芬兰和吞并波罗的海三国是大国沙文主义的典型体现。
而且雅尔塔会议中,斯大林对中国的领土主权、港口军用权等作出了很大的侵害。弱国自然无外交,但是大国强权肯定要受到批判。
苏联在二战之后,成为了综合实力仅次于美国的超级大国,同时也是社会主义阵营的 “老大哥”。
老大哥很猛的,尤其在军事国防上。西欧各国最怕的便是苏联的装甲洪流,还有不知道具体数目的核弹头。苏联甚至在 70 年代还一度占据对美国的上风,迫使美国进行全球收缩。
问题是,苏联展开了和美国的军备竞赛,好像忽视了什么。它的立国之本到底是什么?我觉得苏联领导人已经云里雾里了。
难道坦克大炮核导弹多,就证明社会主义的强大了嘛?或者空降布拉格,入侵阿富汗?
这些举措,究竟是为了扩张霸权,还是为了联合无产阶级,共同发展社会主义呢?
美国也确实干涉朝鲜内战,发动越南战争,在全世界拉帮结派。可那是美国呀,是苏联要打倒的资本主义国家啊。
苏联和美国玩一样的东西,那算哪门子敌人呢?
美国敢这么搞,是因为人家经济基础厚实,老百姓生活如鱼得水。70 年代的美国高度繁荣,家庭汽车十分普遍,空调、电话、电视、冰箱一应俱全。和现代生活几乎没太大差距(当然美帝发展后来确实慢)
而苏联老百姓呢?还得一大早去面包店排长队……
百姓生活都这样窘迫了,还在跟美国人比航天,比军备,比高精尖,有点舍本逐末了吧?除非苏联敢拿出苏俄时期对付西方侵略的战时共产主义,和美国硬拼。
但它显然不敢也不能这么做呀。
一个国家要想长久,一定要以人民利益为根本。最起码的是让百姓的日子过得充实,再去搞军备竞赛这些虚无缥缈的东西吧。国家还是由人组成的,不是由坦克导弹组成的。
面对实力比自己强的国家,尽量韬光养晦,发展经济。被别人带沟里去,迟早要完。
当然最重要的,我觉得还是苏联的国家精神很久以来就不清晰了。早早地开始搞霸权,大国沙文主义,联合无产阶级反而成了一句口号。
最后,连苏联总统、苏联总理的职位都出来了……
苏联输掉冷战的原因,是极为复杂的。以上是我的一家之言,也耗费了大半天时间。认同的朋友们,给我点赞反馈一下,本人就非常满足了。欢迎各位交流~
[
正版 一个大国的崛起与崩溃:苏联历史专题研究
京东
¥218.00
去购买
关注我,学历史,以史为鉴品人生!
以下是往期精选回答
为什么秦国要冒险发动长平之战?长辈说自孔子以来,儒家就是用来愚民的。是这样吗?为什么呢?是因为他们没读过儒家经典吗?中国历史上,有没有什么事件让你觉得「真是天佑中华啊!」?
也不看看苏联的盟友都是些什么人?
魔怔人门格斯图 (埃塞俄比亚),
窝里斗的巴雷 (索马里),
修的都没边的齐奥塞斯库 (罗马尼亚),
反水的杜布切克 (捷克斯洛伐克),纳吉 (匈牙利),
苏联和古巴都带不动的安人运 (安哥拉),
苏联还没死就下台的桑解阵 (尼加拉瓜),
分裂了还在内斗的南也门,
二五仔萨达特 (埃及),
抽像大师萨达姆 (伊拉克) 和卡扎菲 (利比亚),
让手下整死的塔拉基 (阿富汗),
默默无闻的克雷库 (贝宁),恩古瓦比 (刚果布),萨莫拉 (莫桑比克)。
膨胀到无边无际的黎笋 (越南)。
假装社会主义骗钱的印度。
要当太阳的金日成 (朝鲜)。
头铁的霍查 (阿尔巴尼亚)。
能打的也就古巴,南斯拉夫和中国,结果后两个还让苏联自己给踢出去了。
这还怎么打。
苏联能赢才是人类耻辱。看美国历史感觉美国除了嘴巴拿苏联调侃外,很少把他当回事。
冷战是除公开战争外的全方位斗争。
包括经济、外交、宣传、联盟等多方面。
但最关键的依然是经济。
因为苏联许诺能带给人们美好的新生活。
宣传新制度具有巨大的优势,能够在竞争中碾压旧制度。
然而残酷的事实是,几十年过后,苏联人民的生活根本赶不上美国。
这恐怕是即使铁杆苏粉都承认的事实。
他们只能扭扭捏捏的说苏联生活还可以,只怪高层出卖了苏联。
然而还可以从来不是苏联的宣传方向。
苏联从来宣传未来属于自己。全世界都该搞苏联这一套。
更高的指望带来更高的期待。
当期待落空,制度崩塌不是一件正常的事情吗。
1. 权力可不一定能一直拥有且世代传承,但资本则可以永为王,二战后美国犹太主导的光明会新世界秩序就是全球化国际资本主义,让全球各国的大资本家和权贵们成为无国界的永久之王。
2. 苏联是犹太人建立的国家, 建国初期高层 80% 以上是犹太人,苏联解体后七大寡头都是犹太人,为什么?
3. 苏联解体三巨头,其中两个是犹太人,另一个就是叶利钦(他的女婿也是犹太人,是现俄罗斯最大的寡头,是叶利钦主要利益的持有人),叶利钦加入了马耳他骑士团共济会。
4. 现俄罗斯总统普京也是犹太人,看这篇文章:
苏联经济崩溃在经济学界的一个普遍共识就是拜休克疗法所赐。那就是全球著名经济学家、可持续发展领域研究的权威人士、联合国高级顾问、“休克疗法”之父——犹太人: 杰弗里 · 萨克斯(Jeffrey D. Sachs)。 他来自高盛 (Goldman Sachs) 的创始人 Sachs 家族,也是美国 1792 年纽约证券交易所的创始人家族, Sachs 家族也是 16 世纪葡萄牙首富塞法迪犹太人 Mendes 的改姓分支,Mendes 的改姓分支 Solomon de Medina 是英国光荣革命的荷兰威廉三世的军需官,光荣革命后 Solomon de medina 和 Mendes 都在英格兰银行的原始股东里 110 位的 80 位犹太人之列。 Sachs 是现在犹太的王族之一,也是世界帝王犹太所罗门 Solomon 或可萨汗王 Cohen 的改姓分支之一。
普京 2013 年归还以色列图书时的发言:
百度或者维基百科这些苏维埃高层的经历就明白,这些苏维埃高层都有去美国,英国,德国,法国和犹太人交往的历史。
斯大林利用社会主义国家的集权体制,拉拢苏维埃高层的本土独立派犹太人和非犹太人,于 1926 年驱逐了国际金融犹的代理人托洛斯基派系, 1934 斯大林准备在黑龙江上方建立犹太自治州, 结果斯大林的好友被暗杀,于是斯大林真正开启大清洗,把苏维埃高层的犹太资本主义派系基本清洗了(一部分死罪,一部分只是被关押,在赫鲁晓夫上台后全部平反了),苏联的犹太高层高层的保留下本土独立派。斯大林还准备改造犹太平民,去犹太复国主义和犹太教,然后二战到来, 只能暂停。
请看这些苏维埃犹太高层的死亡日期,有近一半人死亡日期在 1936~1939 年,这些是死亡的,另外还有不少犹太高层被解除职位。
1953 年斯大林去世后,赫鲁晓夫上台,他是一个隐藏犹太人,犹太姓: perlmutter, 他开始和西方缓解对抗,1958 年到美国和谈,之后 60 年代开始互派留学生,这些留学生回来后是之后 80 年代苏联解体的主要行动人员。
赫鲁晓夫上台后,经过几年的清洗和集权,1958 年开始对中国找茬,制造和中国的冲突纷争,借机取消了核技术援助。在 1959 年苏联和美国和谈后,就彻底取消对中国所承诺的所有援助,基本是和中国为敌的姿态,让苏联失去了中国这个最强大的盟友。
所以苏联解体的人为因素: 被犹太人里应外合,内外夹击。
苏联解体后,苏联七大寡头都是犹太人, 而且这些苏联犹太寡头也只是股权代持人,为此 6 年前罗斯柴尔德还把俄罗斯告上荷兰海牙国际法庭,要求俄罗斯支付 200 多亿美元,这些网上都可以查到的资料。
苏联自建国起和我国交往的反反覆覆的变化也是因为苏联国内政局的变化,以及国际金融犹太人对 shzy 体制的态度变化所导致。
叶利钦加入 Malta 骑士团共济会:
苏联解体后的俄罗斯七大寡头都是犹太人,其中有一个是苏联医生案件的当事人后代。叶利钦的女婿也是一个犹太人,也同时是俄罗斯最大的寡头,身家 400 亿美元,现在还依然是俄罗斯首富,没有被普京清算,所以普京反犹吗? 自己想想:
https://www.thetimes.co.uk/article/rothschild-is-the-new-power-behind-yukos-9wtmr3d90nz
《星期日泰晤士报》可以确定洛希尔勋爵(Jacob)罗斯柴尔德(Rothschild)是尤科斯(Yukos)大量股份的秘密持有人,尤科斯此前由石油公司董事长霍多尔科夫斯基(Mikhail Khodorkovsky)控制。
号称俄罗斯首富的霍多尔科夫斯基上周被俄罗斯检方以欺诈和逃税的罪名逮捕。他的入狱引发了他几个月前与罗斯柴尔德达成的一项托管协议。
现年 67 岁的罗斯柴尔德目前控制着尤科斯近 80 亿英镑股份的投票权。这使他成为与俄罗斯国家争端的中心。人们普遍认为,对霍多尔科夫斯基的指控是对他接替弗拉基米尔 · 普京(Vladimir Putin)担任俄罗斯总统的政治野心的回应。
2003 年 11 月 2 日 英国《星期日泰晤士报》。
罗斯柴尔德作为起诉方的所有新闻文章都没了,去年我还可以网络查询到,自己品品其中三味。
好了,谢谢阅读。
晓杨 3:都说美国被犹太人控制着,犹太人有哪些企业?晓杨 3:为什么现在有那么多 “犹太精英控制世界” 的阴谋论?依据是什么?知乎 - 有问题,就会有答案
犹太人和共济会:
犹太人和光明会:
犹太人为什么被敌视:
犹太人和英国光荣革命:
晓杨 3:英国光荣革命后英国议会为什么要请荷兰执政威廉三世来做国王?
犹太人和欧洲资产阶级革命:
犹太人和美国历史:
美国国徽,美元钞票,建国历史和犹太人,共济会,光明会的关系和分析
犹太复国主义历史:
犹太人的计划《锡安长老会纪要》:
犹太人和二战:
犹太人和德国,纳粹,希特勒:
犹太人和苏联的历史:
犹太人和斯大林的去世:
犹太人的策划二战的收获:
犹太罗斯柴尔德家族历史和现况:
犹太人和我们国家:
晓杨 3:为什么犹太人这么了解和夸奖中国?总感觉有点奇怪?晓杨 3:湖畔大学被取缔招生了是真的吗?你怎么看?香港暴乱事件起源过程,和美国 CIA,犹太人的关系分析晓杨 3:能详细讲讲女权和女拳的区别吗?
犹太人的未来计划:
犹太锡安会,光明会,共济会和欧美精英的新世界秩序 NWO 猜想
谢谢。
最后借用光明会的词 “Awakeing” 觉醒来共勉,让我们一起睁眼看世界, 不要被粉饰的历史和洗脑的宣传所蒙骗, 唯有真正地觉醒,认知真实的世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我们才能让大中华真正地崛起。
我试着从自己认知的角度来谈一下这个问题。
苏联众所周知是一个庞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而苏联的精神支柱毫无疑问是列宁。列宁曾经在 “布尔甚维克能保持国家政权吗” 一文中写道:”无产阶级革命的主要困难,就是在全民范围内实行最精确的、最认真的计算和监督,即对产品的生产和分配实行工人监督。”
在我看来,列宁说的确实没错。苏联之所以输掉冷战乃至于解体,确实就是没做好这点。
第一是党内民主的问题。在列宁时期,我们从列宁的文集经常可以看到他和托洛茨基、布哈林等党内高层的论战,但是列宁从来没说过,因为托洛茨基、布哈林和我争论,我就把他们干掉。但是从苏联的体制来说,斯大林时期为了巩固权力,使党内民主讨论终结了。钢铁的慈父先是把党内高层清理出圈,然后是发动大清洗把可能的反对派集团全部干掉。这样把敢说话的人赶尽杀绝的结果就是列宁所说的 “对产品的生产和分配实行工人监督” 形同虚设了,因为一个体制连最高层都没法进行正常辩论,那下面一层层还会有健康的讨论么,肯定就是一切听从斯大林等最高领导人的指示,我在诺奖获得者阿列克谢耶维奇的《二手时间》里甚至看到荒唐的例子:一名 24 年入党的老布尔什维克党员,听到纳粹德国入侵苏联,看到周围人惶恐不安,而他却欣喜若狂,因为他知道他可以为了苏联去打仗了,而不是天天被肃反审查,搞不好哪天就被打成叛徒枪毙了。结果还是真是去了前线打仗结果原先没收的党员证发还给他了,他咬定要不是纳粹入侵他现在早被枪毙了。这故事可见当时党内生态恶劣一斑。
从人性考虑,最高层的爽点肯定是 “星辰大海”,开疆拓土要压过国民的生活体验,毕竟你老百姓只要不饿死,你吃啥不是吃,而我红旗插遍全球肯定是爽爆的。所以苏联时期经常发生的老百姓买不到想买的食物及日用品,买得到的还要排长队现象就可以理解了。这在冷战失败的原因上起到很大作用,因为老百姓没发现自己的生活比得上资本主义社会的国民,导致全民捍卫革命的热情越来越低,包括加盟共和国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都没有大规模的反对改变社会主义制度的活动,因为他们在当时真的认为资本主义社会的生活更好。
第二是官僚主义的问题。苏联在斯大林时期是完成了官僚化。斯大林打倒反对派后,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给予官员很高的薪水,我记得类似于比普通工人高 10 倍的工资。直到赫鲁晓夫时期因为把斯大林打下神坛,开始削减官僚工资。但是斯大林时期经历近 30 年,已经来不及了,赫鲁晓夫还想继续改革官员终身制的问题,结果被中央集体赶下台了。官僚化的问题,比起第一个项,更导致苏联的解体而不是冷战的失败。因为即使斯大林搞大清洗,苏联依旧是按照列宁时期的体制在运行,国家的生产关系还是社会主义的。因此苏联官僚虽然在整个国家上获得了巨大的权力,但是这份权力变现很难,因为生产资料都是公有化的。官员虽然福利待遇远胜于一般苏联百姓,但是比起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大佬、财阀,是没法比的。这也是以叶利钦为首的解体领袖为什么着急解体苏联的原因 — 苏联解体后这些前苏联的高级官僚及其利益集团快速地瓜分国有资产,形成了坐拥无数民脂民膏的寡头。
没有看起来苏联要赢冷战。
苏联失去了中国,苏联失去了西欧,如果当初推到大西洋就好了。
如果是热战,说不定还会赢。
可能社会主义发展还不成熟吧,就是要有曲折吧。
_**
**_
昨天是平安夜,很多微博谈中国人为什么要过平安夜:因为包了美国人的饺子,保了祖国平安,所以平安夜吃饺子。
实际上,真正让中国平安的,是三十年前发生的另一件大事:
1991 年的今天,苏联解体了。
苏联的解体,是中国进入快速崛起通道的垫脚石。北方威胁消失是集中精力发展经济的重要前提。也是改变中国历史轨迹的一件大事。可以说,苏联解体保证了中国三十年的平安稳定。
苏联的解体,一般来说有三种说法:
第一种说法看似有道理,其实很无厘头。因为苏联在其前四十年中,有大量的时间,民生比 1991 解体的时候更差。在 1940s,苏联经济已经事实崩溃,但是并不妨碍苏军把德国人打的流血漂橹。
第二种说法也很浮于表面。寡头实际上在苏联战斗力为 5。初出茅庐的普京三下五除二就把大批苏联时代就盘踞俄罗斯的寡头干的七零八落,这帮人是没有能力掀翻和解体苏联的。
第三种说法才是根本。事实上,从东欧和中亚前苏联加盟共和国看,这一点是最站的住脚的。苏联解体之后,中亚和东欧出现了大量的皇帝式总统,一干就是几十年,仔细看看这些人的履历,基本都是原来苏联的地方实权人物。这些官僚阶级为了固化他们在苏联的权利,搞了一出管理层收购的戏码。
但是不管苏联解体的原因为何,苏联解体的后果是毋庸置疑的。苏联人并没有获得许诺给他们的,“解体红利”,俄罗斯作为苏联主要的继承人,经济总量已经下降到中国一省的规模,俄罗斯人的平均寿命和生活水平也跟着跳水。
苏联解体真真正正是 “20 世纪最大的地缘灾难”。
不过邻居遭灾显然是好事。“谁不怀念苏联, 谁就是没良心; 谁若是想回到苏联时代, 谁就是没脑子”,对于我们来说,死掉的苏联才是好苏联。
从三十年前,拉回到现在。中美之间,似乎也有点当年美苏的味道。1970 年之后,越南吃了败仗的美国,在美苏争霸中落了下风。但是忍耐了十多年,突然在八十年代中期,借着苏联在阿富汗的败着,实现二次反超。
美国似乎也碰到了自己的阿富汗时刻。
根据美国统计的数字,美国的人均寿命,在 2020 年,第一次被中国超过。实际上就是一个很强的信号。
实力不济的西方,从原本的 “中国崩溃论”,转进到 “中国威胁论”。在近年来不断的打脸之下,又转进到 “代价论”。
所谓 “代价论”,就是西方媒体不得不承认中国的确做的不错,甚至比他们做的好不少,但是又不能承认东风压倒了西风,所以一定要说,虽然中国取得了成绩,但是付出的代价山大,不可持续。
实际上,这种 “代价论” 的出现,本身就说明 “二次反超” 已经触及了西方很多深层次的自信。如同走夜路吹口哨,需要自己给自己壮壮胆。
在学校里,经常有些跟不上课程的学生,在一些偏门的事情上反倒很擅长。因为在主课考试里没法拿到高分,所以经常在一些旁门左道的事情上刷存在感。西方很多国家也陷入了这种 “差生效应”。既然搞经济造军舰速度不行,那就在政治正确这种偏门科目上刷分,一边刷分一边还想要给你洗脑,“这些辅修课比必修课还重要”。想要靠着政治正确打赢新冷战,实在有点痴心妄想。
原本比西欧更加勤劳的美国人,现在也 “躺平” 了
对外竞争力不行的时候,美国似乎也走上了苏联的老路,开始向内坍塌
拜登提出要严查全款买房者,不能提供资金证明或者没有完税的,要罚没。美国全款买房的 70% 是华人,帝国缺钱,先拿外国韭菜开刀。(美国赠予也是要交税的,所以父母支援买房这种,估计是重灾区)
![](data:image/svg+xml;utf8,)
从美国建国到 1893 年,在美国向西推进的过程中,先后创建了 31 个新州。美国就是通过这种向外拓展的方式,消弭了其内部的压力。内耗少,长期稳定的发展,是因为美国人有可持续开发的边疆,不内卷。十九世纪末美国将边疆推到了太平洋边,二十世纪通过两场大战将 “边疆” 推到日韩和太平洋西岸,现在再也没有前进的空间,担当了两百余年 “减压阀” 的边疆终于消失了,美国只能陷入内卷。
元宇宙其实也是一种向内坍塌的表现。不想着怎么星辰大海,老想着在虚拟世界自嗨,不是向内坍塌是什么?
对解体颇有经验的地图头戈尔巴乔夫,最近批判美国人傲慢、自我满足。认为美国的自满将给其带来灾难。
![](data:image/svg+xml;utf8,)
三十年前的今天,地图头同志官宣了苏联的终局
风水轮流转,当年戈尔巴乔夫看到的,似乎美国又在重演一遍。苏联是个联盟,美国是个联邦,谁敢说历史不会再次轮回呢?
苏联输在市场经济上。
本身良好的国内经济秩序,可以催生出强大的经济发展潜力,更何况苏联本身就是一个科学技术发达的国家。
然而苏联信奉计划经济,直接导致的后果就是劳动收入分配方式也被决定了。这种经济模式是战时的模式,在和平时期,确是最腐败和低效的分配方式,看似全社会经济稳定运行,实则危机重重。
苏联和美国的对外扩张路线都曾遇到过挫折,美国在越南的失败和苏联在阿富汗的失败是非常类似的。美苏在太空竞赛中也各有所长,只不过美国人后期反超苏联,苏联也正是由于体制人才体系的僵化,导致了后来在太空竞赛的减速。
苏联的体制是僵化的,经济也是僵化的,必然会失败。
今天中国的体制也有僵化的趋势,但近些年上层做了一些改革,有缓和的趋向。美国的体制也是僵化的。
苏联在解体之前,选择了活化体制的改革,但是不应该先动政治,而应该先动经济。经济的共识是全民的共识,经济改革成功,才有政治改良的基础。
苏联的决策者肯定也考虑过很多,但是他们从来没有想到过解体之后,各加盟国都会越来越衰落。
推动人类社会运转的是欲望,能够把欲望转换成债务的体制才是能运行下去的。
社会主义苏联失败的第二大原因是没能引领信息革命和文艺冲击,如果在资本主义经济政治总危机的时期使用 ACG 思潮,制作精良且易懂、有吸引力的游戏和电影动画,即使在严格封禁之下也可能加大资本主义社会的内部矛盾,从而不战而胜。反而是反理想主义盛行一时
1 大毛发现 财富能够世袭,而权利无法世袭。
2 美国对自己进行改革下死手,苏联对自己进行改革下不去手。嘿嘿,灯塔对自己没有制度自信,下死手改,而苏维埃是意识形态立国的,不敢乱改。
3 世界毕竟是物质的。沙俄穷的都尿血,拉一帮兄弟还一个比一个穷,一共就存在 69 年前期还是半农奴农业穷国开局,刚工业化,就打完二战打冷战,打仗多费钱啊。六十多年它就没得安生。
本来家里就穷,还得打仗,还挑最生猛的打,还得接济穷小弟。
生产力和资源,工业底子,人才 等等实在是差的太多了。
满级神装龙龟领一帮辅助越塔强杀 5 级亚索,这咋秀啊,硬 A 都 A 死了。
不像咱们就知道 稳住别浪,一点点偷发育。
在世界近代史上,苏联绝对算得上是一个超级强悍的国家,苏联鼎盛时期,国土面积达 2200 多万平方公里,人口 2.8 亿,经济实力也非常强悍,而且最高峰时期,苏联阵营集合了 50 多个国家,形成庞大的集团,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都非常大,整个西方为之颤抖,但是这么强悍的国家,在历经四十多年的冷战中,从巅峰走向衰落,最终走向了解体,以冷战的失败而告终。
在冷战开始后,其实整个世界格局都是苏联一边倒的强盛,当时的苏联,不止控制了东欧,渗透进西欧,还掌控中亚,还有东亚、中东和非洲的广大地区。
随着苏联经济的发展,阵营不断扩大,苏联的实力不断的增强,在世界的地位不断提升。
尤其是到了勃列日涅夫初期,也就是 70 年代中后期,整个苏联在综合实力,军事力量,经济层面等各方面都达到巅峰,成为冷战中最强悍的阵营。当时连美国都被迫的战略收缩,开始装孙子,不跟苏联直接面对面的对抗。
而与此同时,美国阵营在不断的削弱,从朝鲜战争,到古巴导弹危机,到越南战争等。美国不断的失败,而且其地盘不断丢失,尤其是中东的埃及,叙利亚,伊拉克等核心国家倒向苏联,还有非洲的埃塞俄比亚,安哥拉,坦桑尼亚,尼日利亚等也都开始倒向苏联,甚至被视为自己后院的古巴,委内瑞拉,还有玻利维亚等,都是不稳,甚至直接的叛变。
美国在越南战争中,消耗 20 年,国家元气大伤,根本无力跟苏联对抗。所以当时很多人甚至预测,冷战的胜利者将是苏联,而不会是美国。但是仅仅十几年后,苏联这个庞然大物突然直接倒塌,一分为十五,标志着整个苏联体系的瓦解,一夜之间换了天,输的彻彻底底。
很多人会说,是因为苏联的经济走进死胡同,整个国家机制僵硬,贪污腐败严重,对外战争消耗等,都是苏联最终失败的原因,但是其实,这些都是表面的。如果说是这些原因的话,那么初期的苏联政治,经济,军事更加差,而且产业结构不协调的问题从最开始就存在,而当时那苏联不但没有崩溃,反而不断蒸蒸日上。
所以根本不会是这些原因,苏联输掉冷战的根本原因就是失去了中国的支持。从世界历史来看,在两个大国相互角力的情况下,第三大强国,因为拥有强大的政治,经济,军事力量,所以在两大强国的平衡中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
这股力量可以说向着谁,谁就能够占据优势,就像一个天平一样,本来是相对平衡的,但是我们加入谁,谁就能赢。而苏联之所以输,就是因为失去了中国的支持。
在 1979 年以前,中国和苏联一直保持盟友关系,尤其是中苏友好同盟条约,更是将中国与苏联绑在一起。
虽然中间也有很多的不愉快,甚至直接兵戎相见,但是这种阵营的基本关系并没有完全决裂。而且即使交恶后,中国没有离开苏联阵营,也没有支持美国。所以整体上 1979 年以前,中国还是在帮助苏联。
这在整体力量上使得苏联占据优势,在全球得以迅速壮大,并且不断扩展空间,在 70 年代中后期达到了鼎盛状态。
1979 年,中美建交,中国开始访问美国,彻底脱离了苏联阵营。而这么庞大的力量倒向西方,使得整个苏联体系开始压制不住,开始崩溃,首先是外围的国家开始脱离,如埃及等,接着到近层,最典型就是阿富汗,为此引发了阿富汗战争,最后是内部,苏东剧变。
而且拖垮苏联最后的两个稻草,阿富汗和越南,都是因为中国的转变开始的。所以我们可以看到,苏联在有中国支持的时候,那是不断强大,但是没了我国的支持,就很快不行了,这才是其最终输掉冷战的最根本原因。
从历史经验上来看,一个大国的灭亡,绝大多数都是因为内部原因,而不是外部原因。
1991 年的圣诞节,苏联突然宣布解体,而美国高层并没有预想中的欢呼雀跃,而是陷入更深的忧虑中:东欧地区的和平怎么办?更重要的是,苏联的核武会不会落到其他国家手中?美国并不是不希望苏联衰落,而是不希望苏联一夜之间分崩离析。
其实在 1989 年,冷战就已经有缓和的迹象,美苏已经开始向互利共赢作出尝试。1991 年 7 月,更是签订了《削减战略核武器条约》,如果苏联信守承诺,那么苏联的核武就不再是美国最大的威胁了。但如果核武落到其他小国手里,那么美国要对付的就不是一个苏联这么简单了。
既然苏联解体的关键不是美国,那么是什么导致了苏联的解体?
根据哈佛大学历史系教授辅洛基的说法,苏联解体的关键在于乌克兰的独立。也就是两国的精英无法在同一个框架下解决问题,于是就决定解散。简单来说,就是合伙人谈不拢了。
而影响乌克兰合伙人决策的导火索,就是戈尔巴乔夫的改革。戈尔巴乔夫推行的选举机制,使得各共和国可以选出自己的领导人。这使得各共和国精英的实力与民望越来越强,并开始向中央所要更多的资源。而选举出来的领导人,也不得不在乎民意所向。
戈尔巴乔夫也不是没想着解决,他提出了新的联盟协议,他打算在中央掌控军队和国家安全的前提下,放更多权给共和国。如果协议签署,那么苏联会变得更像美国现在的模式。
但是苏联中央的反对派们不干了,新协议极大的折损了反对改革派的利益,最后反对派把戈尔巴乔夫软禁,协议没有签署成功。叶利钦这个老油条在救了戈尔巴乔夫以后,反而把他架空。叶利钦掌权以后,采取措施收回戈尔巴乔夫放给共和国的权利。这极大的触动了乌克兰的利益,这使得乌克兰决定独立。1991 年 12 月 8 日俄罗斯,乌克兰,白俄罗斯三国领导人秘密会晤,但是并没有谈妥。最后决定苏联解散。
总之,苏联解体并不是什么意识形态,政治制度问题。主要是因为苏联高层利的利益没有分配到位。
实力差距太大是最大的客观原因。美国的国土面积虽然不到苏联的一半,但是自然条件好于苏联,二战前美国的经济和科技就领先于苏联,苏联在二战中遭受了重大的人口和经济损失,美国本土远离中心战场,在二战中获得了最大的收益,进一步拉开了实力差距。苏联的可靠盟友只有几个东欧国家,美国的盟友包括西欧和北欧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有拉丁美洲做后院,牢固控制东亚的日本和韩国,东南亚也基本在美国控制之下,中东和非洲算是双方争夺的地区。美国和苏联的实力根本不对等,苏联能与美国对抗四十多年,期间还能取得一些优势,已经可以说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体现了。
主观因素是赫鲁晓夫上台后否定斯大林,对美国乞和,基本放弃了意识形态上的攻势,梦想与美国合作主宰世界。苏联自己都放弃了战胜美国的信心,又怎么可能在冷战中取胜,期间中国与苏联脱钩也是顺理成章的事了。失去中国这个最重要的盟友,苏联的失败其实就已经注定了。
苏联输了冷战是必然的,美国肯定赢得冷战。
不太专业的分析
首先,苏联自 1956 年之后就不是一个真正的社会主义国家了,中国给苏联末期的定义就是社会主义帝国。
1956 年,玉米在苏共二十大上搞反斯大林,把斯大林骂的一无是处。彻底寒了全球共产主义事业的斗争者们。
其次,大西洋彼岸的漂亮国呢?人家冷战期间的人民福利工资哪里像 18 19 世纪那种资本主义啊。18 19 世纪的英法德都没把工人当人,让工人见不到光明。
然而漂亮国,让普通工人可以做到一人上班养活全家和一辆车两条狗,这是为什么?因为美国想让世界尤其是社会主义阵营知道,我们漂亮国的社会制度是让人民享受了真正的幸福。 。。冷战期间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人民过的不要太爽,工资这么高谁还想为了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来革命。人美国当时还真是灯塔,只不过现在。。。
反观苏联,苏联根本做不到。。。
而且苏联与中国关系破裂就是冷战苏联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中国是一个很好的轻工业生产地,苏联的好同志。中国想和苏联当朋友同志,苏联想当中国爸爸,中苏关系肯定破裂呀。
所以冷战就是一个红中带白和一个白中带红的两国对于谁的制度更加先进,可以领导人类的斗争。
苏联背叛了他的初衷,他带上了帝俄的侵略性和大国沙文主义,没有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带领你认为他能打赢吗?
还有就是势力范围这种东西是苏联该有的吗?任何社会主义国家搞这个不就是背叛了初衷吗?
结论:主因背叛了初衷,舍弃了唯一打赢资本主义的方法——马克思主义。另外原因:中苏关系破裂,抛弃他国共产党。
苏联可以引以为戒
苏联从 Sovietus Populusque Proletarius 变成了 Slavstan,而美国一直是 Commonwealth Americania。
社会主义的革命机器,一旦将自己的革命和建设局限在国境之内,拒绝追求世界革命,倒台就只是时间问题。
社会主义必须比资本主义更擅长发展生产力、更擅长鞭策无产阶级前进。只有用发达的生产力摧毁一切贸易壁垒,才能把全世界无产阶级熔铸进单一的劳动力市场和单一的消费品市场。要实现全世界无产阶级的大联合,必须实现全世界的产业链整合。
列宁对了,因为落后国家能运用人的主观能动性先改生产关系再改生产力。
列宁错了,因为这样的落后国家必须先成为领先国家才能孕育出那种走向世界革命的真正的社会主义。
我不认为苏联输掉了冷战,而是失去了信念,自己放弃了自己的道路。
苏联在外交上的作风一向是横冲直撞,蛮横霸道。说白了,苏联强大的同时,也招惹了很多敌人。
1969 年,中苏摩擦不断,纷争骤起。
甚至作为老大哥的苏联要不惜动用核武器来清除中国这颗亚洲「毒瘤」。
核战争的阴云开始笼罩,第三次世界大战一触即发。
但是意想不到的是,一则别有用心的报道扭转了整个局势。
1
斯大林逝世后,继任者赫鲁晓夫在 1956 年,对斯大林的批判,尤其是对马列主义中的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之间不可调和的冲突的修改,让中共不悦。
至此,中国和苏联开始交恶,双方在共产主义意识形态上的矛盾越来越大,从而引发了一系列外交、军事上的对立。
中苏之间从蜜月到交恶,也有诸多原因。
由于地缘和历史原因,苏联在领土扩张到远东后就一直是中国的邻国,与中国有着漫长的边界线。
围绕领土边境问题,双方一直就存在隔阂。
说到底没有哪个国家希望自己旁边有一个强大的邻国。
另外在外交上,苏联的作风也是横冲直撞,蛮横霸道。
1956 年,赫鲁晓夫批判斯大林,并提出了 “三和路线”,中苏两国的意见分歧开始加大,隔阂也逐渐加深。
赫鲁晓夫提出的 “和平过渡”、“和平竞赛”、“和平共处”,本质上是想和美国一起统治世界。
在赫鲁晓夫的构想里,依附于苏美两国的其他国家,都要以两国为中心发展。
赫鲁晓夫要求社会主义阵营国家都要服从 “三和路线”,要在外交政策上和苏联保持高度一致,也就是要为苏联的利益让步。
比起地缘边境问题、蛮横的外交作风,最让中国难以忍受的是,苏联意图染指侵犯中国的主权。
1958 年 4 月和 7 月,苏联强行要求在中国领土上建设军用长波电台,以及在中国领海和中方组建联合舰队,这样才能给予承诺中国的一些武器和设备。
这无疑是对中国主权的一种干涉试探,中国态度很坚决,直接拒绝了苏联的无理要求。
苏联则非常生气,“联合舰队” 和 “长波电台” 事件也让中苏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恶化。
1966 年 3 月中共中央决定,不派代表团参加苏共二十三大,两党关系中断。
中共关于 “苏联的党和国家的领导人,现在被修正主义者篡夺了” 的定性,下发全党,与此相呼应,苏联在中苏边界陈兵百万,并派 20 万苏军进驻蒙古。
苏联还在远东配备了可以进行核攻击的数百架轰炸机。
至此中苏关系持续恶化,直到引发了更为激烈的军事冲突。
2
“联合舰队”和 “长波电台” 事件之后,苏联开始频繁在边境地区挑衅。
据统计,从 1964 年 10 月到 1968 年 3 月,在绵延 6000 余公里的中苏边境线上,由苏方挑起的边境事件,有 4189 起。
这种挑衅终于在 1969 年,于珍宝岛引发了严重的军事冲突,也带来了一场影响世界的巨大危机!
珍宝岛在中国北部边境,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中国一侧,这是一块面积只有 0.74 平方公里的土地,位于如今黑龙江省虎林市境内。
珍宝岛历来为中国领土,中国居民祖祖辈辈在这里进行打鱼等生产活动,中国边防军也一直在这一地区执行巡逻任务。
仅仅在 1967 年 1 月至 1969 年 2 月期间,苏联边防军先后 16 次侵入该岛,干涉中国居民的正常通行和生产活动,阻止中国边防部队执行正常巡逻勤务,打伤中国边民和边防战士多人。
中国政府多次严正要求苏联方面停止武装入侵活动,苏联却置若罔闻。
守卫珍宝岛的是黑龙江合江军分区边防站,站长孙玉国,他手下只有 30 多个兵。
珍宝岛对面是苏联边防军库里比亚克内伊和夏米海洛夫卡边防站,人数 200 以上,有坦克、装甲车、汽车,紧急情况下还可以动用直升机。
面对无论是人数还是装备都远在他们之上的苏军,孙玉国接到的命令是绝不能先开第一枪。
然而 3 月 2 日这天的冲突程度却出乎了孙玉国的意料之外。
这一天,孙玉国带队正常上岛巡逻,却遭遇苏军三面 70 人的围追堵截。
在追到珍宝岛西部时,意外发生了,苏军首先开枪,当场就打死打伤中国边防战士 6 人。
孙玉国顾不得痛心,当即和早就提前埋伏这里的侦察分队一起开火。
枪声引发了珍宝岛其他方位的交战。
战斗最终以苏军丢下 32 具尸体,撤退而告终。
然而中方士兵也阵亡 17 人。
孙玉国料到苏军为挽回面子,必然会展开疯狂报复……
3
接下来几天,乌苏里江两岸的中苏边防部队都在厉兵秣马,加紧备战。
3 月 15 日上午 8 点。
苏军连续发动了三次进攻,一次比一次猛烈。
第一次苏军想搞迂回断包抄,断我军士兵后路,却正好进了我军的埋伏区,被打了个措手不及,只能退却。
9 点 46 分,苏军发起第二次进攻,他们先是向中国岸边阵地和岛上守军,进行猛烈炮击,倾泻了有 1 万多发炮弹。
随后苏军出动 6 辆 T-62 坦克及 5 辆装甲车兵分两路向珍宝岛迂回夹击,企图封锁江面,阻止中国军队增援,完成夺岛初步企图。
谁知苏军坦克野心太大,4 辆 T-62 主战坦克绕过岛的南端,意图包抄中国边防军,却被孙玉国提前埋好的反坦克地雷炸断履带。
此坦克也为中国后来自主研发坦克提供了巨大帮助!
经过 2 个小时激战,苏军败退。
下午 15 点 13 分,苏军第三次进攻开始,炮火覆盖深达 7 公里,随后 24 辆坦克和装甲车引导步兵再上珍宝岛。
孙玉国率领中国军人和苏军展开血肉相博,誓死保卫珍宝岛。
这是中苏两国争夺珍宝岛最残酷阶段。
交战进行了一个多小时,敌人忽然全线撤退,后来才知道,我方的炮击打到敌人的指挥所,把苏军负责本次进攻的上校,列昂诺夫干掉了。
这才导致了苏军的全线撤退,然而战斗并没有结束。
4
15 日晚,苏军屡次派出小分队和工兵,趁黑企图拖回受伤主战坦克,被中国军人发现,苏军坦克兵 1 死 1 伤。
17 日,贼心不死的苏军再次出动坦克 5 辆,步兵 100 余人,在重火里掩护下,在岛上大量埋设防步兵地雷,企图将遗留在江岔上的 T-62 拖回。
后方中国炮兵忍无可忍,向登岛苏军发射炮弹 1900 余发,阻止苏军拖回 T-62 主战坦克。
中国军方高层领导下了死命令:这辆坦克是证明苏军侵略我军领土的重要证据,务必要把 T-62 坦克抢过来!
后双方炮兵展开炮战。
20 日,中国军方开始排雷,方便我军日后登岛**,中国工程兵二工区军务科副科长孙征民及战友,在排雷过程中壮烈牺牲。**
同时,中国方面派遣技术人员对 545 号 T-62 坦克进行联系检查和关键部位的拆卸工作。
苏军见难以拖回 545 号 T-62 坦克,便在坦克腹部放置炸药,决定将其炸毁。
但坦克只是被炸得弹跳几下,没有受到毁灭性破坏。
反倒因后来苏军 152 榴弹炮和 240 毫米重迫击炮的反复轰炸,把坦克周围冰层炸裂,545 号 T-62 坦克最终在 4 月 2 日沉入冰冷的乌苏里江。
尽管苏军在对岸架设 3 挺 14.5 毫米机枪,利用探照灯和红外夜视仪等设备,毫无休止得对坦克周边进行骚扰,但依然未能阻止我国打捞侵略铁证。
旅顺海军基地出动重潜水队,经过多次水下探摸挂钩,5 月 2 日,545 号 T-62 坦克被打捞上岸,成为苏联社会帝国主义侵略中国领土铁证!
珍宝岛一战,中国军队发射跑但 1 万余发,消耗枪弹 11 万发,击毁苏军坦克、装甲车共 17 辆,击毙伤苏军人员 250 余人。
另缴获 T-62 坦克 1 辆,各种枪支 31 支。
整个珍宝岛战役,中国军队共伤亡 159 人,牺牲 71 人,负伤 88 人。含战斗牺牲,排雷牺牲,及抢捞 T-62 坦克因公牺牲的展示,另有部分非战斗死亡人数。
苏军损失惨重,吃了大亏!
随即中国各大媒体纷纷对苏联侵略行为进行谴责,1969 年 3 月 19 日安徽徽州一家报纸头版头条刊登:强烈抗议苏联边防军一再入侵我国领土珍宝岛的挑衅活动!
在报纸最为显眼的位置,印有毛主席语录:
世界上一切侵略者及其走狗,通通都要被埋葬掉,为期不会很远,他们一定逃不掉的!
5
苏联没想到在一个小小的珍宝岛上被中国边防英雄打得落花流水,除损失众多武器装备及战士死伤外,还被中方缴获一辆主战坦克!
苏联心中愤恨难平,发动大规模战争的想法,开始在克林姆林宫苏联军方高层心中悄悄酝酿。
1969 年 8 月。
苏共中央政治局全体会议上,一位老人丢掉了手中的烟,在关于珍宝岛失利一事上,愤怒地站了起来。
他说:“我坚持我的意见,在中国狂人面前,我们的态度必须强硬,要根除中国威胁,就必须用几百万吨当量的核武器,对中国核设施进行一劳永逸的打击,只有通过这样的外科手术,才能摘除亚洲毒瘤。”
他就是苏共国防部部长,苏联对华方针鹰派安德烈 · 安东诺维奇 · 格列奇科。
由于边界接连惨败,他视中国人为眼中钉肉中刺。
此时的苏联,要动用核武器,对中国进行 “外科手术式” 的致命打击!
面对苏共国防部部长安德烈 · 安东诺维奇 · 格列奇科的一番鹰派言论,苏军总参谋长奥加尔科夫却心存疑虑。
他说:“如果那样的话,不引起世界大战才怪呢!”
谁都能想得到如果中苏一旦开战,必然在国际上掀起轩然大波,并且一发不可收拾。
全世界刚刚获得的来之不易的短暂和平将瞬间被打破!
在会议上,支持奥加尔科夫的占大多数。
要动中国这样一个拥有几千年不间断文明和广袤领土的国家,不是几颗原子弹就能解决的。
并且,1964 年 10 月 16 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在罗布泊爆炸成功。
1967 年 6 月 17 日,中国第一颗氢弹在中国西部地区上空成功试爆。
面对同样拥有核按钮的中国,苏联高层不得不重新思考,要对付中国这样一个有着高度民族凝聚力的国家,将会付出什么样的代价。
6
尽管反战派理由非常充足,但野心勃勃的主战派,当时的苏联最高领导人鹰派勃列日涅夫心中考虑的,仍然是核战争建议。
极了解勃列日涅夫心思的总参谋长奥加尔科夫异常焦急,急忙补充说:“谁都知道,中国人是最擅长打游击战争的,他们可以一直打下去!那样的话,我们就会像美国在越南一样,陷进战争的泥潭里!”
苏联高层考虑到美国深陷越南战争泥潭,根本不愿意和美国一样,和坚韧的中国打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争。
到底要不要对中国进行核打击,挽回珍宝岛惨败脸面,重新树立苏联在社会主义阵营乃至全世界的 “大国形象”,高层们展开了激烈的争执。
经过一番长时间激烈的争执,勃列日涅夫作出经过慎重考虑的样子,对大家说:“先冷静下来,以后再做决定吧!”
但是会后,他马上召集支持他对中国进行核打击的人,在苏军军事总部,进行了长时间密谈。
最终,鹰派勃列日涅夫还是听信了安德烈 · 安东诺维奇 · 格列奇科的主战言论,也就是说,这场针对中国的核战争已经不可避免了。
而此时的中国,却对此毫不知情!
中国军方只是对苏联在边境上的小动作有所防备,却从未想到,气急败坏的苏联会想到动用核武器!
7
苏联克林姆林宫内,苏军高层正在秘密谋划一场针对中国的战争!
首先,苏联高层任命战略火箭军总司令托庐勃科上将为远东军区总司令,加强核打击指挥力量。
在远东苏军战略导弹部队已进入一级战备,等待核导弹发射命令。
苏联已动用战略核武器,而中国却蒙在鼓里毫不知情,敌在暗我在明,形势极其严峻危急!
若不出意外,苏联的那颗充满罪恶的核弹头将落在中国土地上,给中国人造成不可磨灭的灾害!
然而,令苏联高层没有想到的是,欲以核武器对中国进行 “外科手术式” 打击的计划,却遭遇阻拦。
推荐后续精彩正文,请点击下方链接:
我记得我国历史教科书中说,苏联的崩溃是因为苏联始终无法摆脱 “斯大林模式”,反而越走越僵。我认为这个结论还是很精辟的,这里展开说说。
我认为所谓的 “斯大林模式” 是苏联从建立到二战结束期间面临生存问题而不得不采取的一套极端手段,比如高度集权、极为重视重工业而不合理地轻视轻工业、与沙俄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的侵略性(从苏联的手段来看,其目的与 “解放全人类” 显然大相径庭)。这套极端但有效的制度帮助苏联在一战之后的帝俄内战中站稳了脚跟,迅速实现工业化,并且在二战中顶住了德国法西斯的冲击,但是也埋下了巨大的隐患。比如高度集权大大削弱整个国家的容错率,把国家的合法性主要建立在意识形态对抗而非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上(这一点对任何政府都是极为致命的),处理内部分歧的方式过于极端等等。
或者简单来说,苏联的一套制度是高度适应战争和战前准备时期的制度,一旦到了和平年代反倒成了苏联人的沉重枷锁。斯大林应该是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因此也想不到去改变这样的制度。赫鲁晓夫多少应该有这个意识,但是他被阴下台了,即使想搞改革也搞不成。后面的几个就比较 “路径依赖”,活在斯大林的影子里,要么没有动力改革,要么没有办法改革,因此“斯大林模式” 让苏联越来越僵化,最终难以为继。至于苏联高层对西方抱有好感、幻想,也只是上面这些问题的结果,而非根本上的原因。
今天的俄罗斯联邦虽然对斯大林模式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我感觉并没有触及最根源的部分。因此俄罗斯的国力江河日下,这对俄罗斯人来说真的是极大的不幸。这样的制度性的不幸即使是 10 个普京也难以弥补。就好像你打游戏操作太差,抽卡抽出来个 SSR 也许能一定程度上改善游戏体验,但是游戏体验肯定还是会因为你操作太烂而变得越来越差。
(1)经济实力不行!
(2)政治体系腐败!
精英阶层背弃了苏联与人民,利用制度漏洞为自身腐败牟利,又把腐败造成的低效与失败归咎于制度,内外媒体的宣传一味批评制度,导致整个社会把希望寄托于制度改革,而对自身制度的失望,导致对敌对制度的追捧,最终导致从上到下都在渴望解体。解体之后的结果证明,还是这帮人,换了体制还不如原来的体制呢,可见体制问题不是主要问题。
补充一个。
戈氏本人个性有很大问题。他太喜欢享受闪光灯下的生活了,太看重自己的受欢迎程度了,太爱出风头了。
有什么比对敌人的赞美更好的赞美呢?戈氏对此陷得太深,人生如戏,最后戏如人生,终究成了一场儿戏。
戈氏在苏联解体后,真正实现了演员梦,据说在十几部影视剧中扮演曾经的自己,一次又一次宣布苏联解体。
反观他的对手里根,三流演员成了一流的政治家,人生如戏,戏如人生。
他们都完成了人生中角色的互换。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苏联不是亡于棒杀,而是毁于捧杀。
人生如戏,戏如人生,两个拿错剧本的演员,俱往矣,苏联每一点一滴都值得我们思考借鉴,自己塑造自己的良好形象,不能因为别人喜欢就长成讨喜的样子。
冷战没有赢家,冷战的结果是跨国金融资本肢解了两个工业超级大国
![](data:image/svg+xml;utf8,)
因为这个政权已经忘了 “苏维埃” 的本意,只记住了要权
如果没有第二次世界大战,苏联早就崩溃了。这场战争为苏联赢得了一个帝国和一个贸易集团,给了本来就有缺陷的苏联经济体系额外的生命。
冷战,不是美苏之间的对抗,而是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国家对抗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国家。
只看冷战,要解答「为什么社会主义阵营会失败、解体、改旗易帜」,根本就不需要谈苏联国内怎么怎么样。
直接看社会主义阵营内 —— 上世纪 70 年代末至 80 年代上旬,社阵营内部第一强国以第二强国边境陈兵百万,战略核武器互相瞄准。
与此同时,社阵营内第二强国与第三强国(有来自第一强国的军事支援)直接发生大规模热武装冲突。
这种情况下,以苏联为首的社阵营不输掉冷战才奇怪了。
知乎用户 守夜天行 发表 这太正常了,引用我之前做的一个数据分析,国际主流态度应该是像中国一样的中立,像某些人所说 “90% 都在逆行” 的说法本身就很傲慢,是完全只把西方国家当国家的傲慢。 结合局势,主要参照各国外交部声明与诸多主流媒体的 …
**作 者:**金雁(中国政法大学教授) **来 源:**公众号“秦川雁塔” 本文共计6219字数,阅读约需要11-15分钟。 当代俄罗斯对沙俄和苏联有共同的继承性,它一方面向苏联获取资源,但更多的关联是在向沙俄帝国靠拢。 普京政策与沙俄时 …
知乎用户 面壁者杨大眼 发表 1、 美国:你吃了两碗凉粉只给了一碗的钱。 伊拉克:我真的只吃了一碗。 美国:你怎么证明? 伊拉克:你不信你把我胃掏了看。 美国:你们作证啊是他要我掏的。 围观群众(西欧):是是是。 2、 美国:你吃了两碗凉 …
知乎用户 Oshino 发表 好家伙,一串反问句把乌克兰的纳粹都给洗没了 按照最高赞答主《乌克兰不是纳粹》的思路 ,论证《美国不存在种族歧视》 : 如果美国是一个白人至上的,黑人受到系统性压迫的种族歧视国家,奥巴马这个得票率是怎么来的? 歧 …
知乎用户 的是的的的的 发表 因为中国人多。 另一个问题里在问为什么很多国人会支持俄罗斯。 把这两个问题放在一起回答,为什么有很多中国人支持俄罗斯,同时又为什么有很多中国人支持乌克兰,我能给出的可以同时回答这两个问题的唯一解释,那只能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