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建部等 8 部门发布通知:力争用 3 年左右时间,实现房地产市场秩序明显好转,有哪些值得关注的信息?

使用CN2/CN2GIA顶级线路,支持Shadowsocks/V2ray科学上网,支持支付宝付款,每月仅需 5 美元
## 加入品葱精选 Telegram Channel ##

知乎用户 贝壳财经​ 发表

3 年后:

房地产市场秩序明显好转。违法违规行为得到有效遏制,监管信息系统基本建立,监管制度在不断完善,部门齐抓共管工作格局逐步形成,群众信访投诉量显著下降。

-

我刚刚出来工作时,我会习惯性地在报告里面,把我所有的工作进行量化:进度 54%,遇到 8 个问题,其中 3 个是比较难解决的,分别是 xxx 原因造成的,计划采用 xxx 方案来解决。下周计划进度是 70%。我们这周的用户增加了 4559 人,其中有 298 个购买了付费服务….

老板听了,认为进度有点慢,让我加班。

但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慢慢地,我把我的技能点都点在了摸鱼上面。

我的报告变成:目前项目进度在按计划进行着,遇到一些问题,小 A 和小 C 已经在跟进,可能有几个会比较难解决,基本排查到原因,但还要进一步确认。下周项目会继续按计划推进。我们这周的用户量有所增长,有小部分客户购买了付费服务。

老板这次听了,满意地点点头。

其实我这是在耍流氓。因为大家的心理预期不一样,老板可能认为「按计划进行」,目前进度应该是 60%,但实际上项目的进度可能是 70%,也可能是 40%。如果是 70%,那我未来可以放缓速度摸鱼,如果是 40%,我在会议上也免于被责骂。他如果真要问我多少,我就说「比预期稍微慢一点,但不影响」,这个时候老板都不会继续追问,他的心理可能会认为进度是 55% 左右,一般会说「抓紧一点」。

-

明显好转,有效遏制,基本建立,不断完善,逐步完成,显著下降。

细细品味一下,

这可是一种艺术。

语言的艺术。

毫无破绽。

完美。

-

我现在对于这种通知,已经麻木。

不需要去量化,这也意味着不需要对人民群众进行承诺,

「监管信息系统基本建立」,何为基本建立?覆盖率要达到多少?不然的话,你随便找个外包搭建个系统部署上去,找几个基层测试一下验收就叫基本建立。

「群众信访投诉量显著下降」,下降多少叫显著下降?12%?还是 1%

3 年后,把个别字眼改一下,这些就会全部完成。

大喜。

知乎用户 三条鱼 发表

各位谨慎评论,评论区大量被删除。

一个个都在说改革,但是怎么改,朝那个方向改了,上面都没有一个明确的方向,三道红线一画,地产商直接原地爆炸 ,立马又出各种救市政策,但房价又不让降,烂尾楼同时多地大面积出现肯定是房地产政策出了问题,难道是开发商的问题吗?开发商不是在政府制定的政策下养起来的吗?

你要搞预售,但又不做好资金监管,还房贷的老百姓没有蹦,没有大面积断供,地产商倒是先蹦了,也是搞笑哦!

房价搞的这么高,利率也这么高,现在是老百姓跟地方政府都是大量负债,每年的需要付的利息都占收入都多少钱,这些利息是付给谁的,表面上付给银行,但银行的钱是谁的,是那些存钱的人,不是有个银行发布了百分之二十的人占了银行百分之八十的存款吗?(修改下评论区说是百分之二的人)那百分之二十的人是那些人,那些百分之二十的人才是房地产真正的收益着。

在说了地方政府现在财政怎么解决,就不说债务本身了,就各种债务利息一年要付多少钱,我看只能是放水,放大洪水,降息发更多的债,只有这样地方政府在一年利息不变的情况下才能发更多的债。

到居民端,现在是信心全无,好好的上着班还着房贷,吗的房子烂尾了,房产政策上你政府定的,烂尾了不给解决,是对现在的房地产政策没有信心。

更重要的是对未来中国经济的信心,对自己工作工资的信心,这对刚需来说才是最重要,我十年前买房子工资就比房贷多一千多块钱我敢买,那是因为我对自己以后收入有信心,贷款买房子是需要付利息的,收入的上涨也会对冲每月付的利息,那是买房子咬咬牙买是可以,因为相信收入会提高,可是现在了工资不涨,一个月工资还了贷款剩多少就是多少。

知乎用户 她叫我目头 发表

开始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得了解房地产改革阻力在哪里?

首先排除房企和投资者,没有什么大而不倒,即便大而不倒也轮不到房企,这也是各房企纷纷陷入现金流压力的原因。投资者,本身并不能形成阻力,且现在持有的主力军就在身边,富人群体持有的面积大,但体量终归有限,真正的投资持有者是有一定经济实体的中上普通家庭,而且政策更期待这种财富以纸上形式存储,而不是让大家都去变现,房子并不是蓄水池,而是单向的泵,将居民储蓄和负债吸入到特定领域,并不希望持有主力军真的变现。

以前房地产改革的阻力主要是地方和银行:

先说银行,银行承担落实宽松货币政策的职能,进而形成路径依赖,你去银行贷款,什么生产设备机器之类的都不要,即便要,能贷出来的钱相比于抵押物价格也是大打折扣,1000 万的设备只能贷出来几十万都是很正常的。房子不一样,银行抵押品的硬通货,利率低(相对)、放款快、折损小,即便这几年天天喊着要给实体经济补血,最终企业你去申请,抵押物还是这些土地房子,当然站在银行角度确实如此,有自己的风险考虑。货币供应十几年翻了五六倍,都要靠这些金融机构把钱放出去,经手必然有油水,房地产有没有泡沫取决于债务的支撑力度,没有债务的资产泡沫不能称为泡沫。形成了一个循环,房子方向流入的贷款越多,支撑房价涨的越快,房价涨得越快,银行更喜欢以房地产作为抵押放贷,或者围绕房地产推出金融产品,是不是很熟悉?美国次贷危机的路子。

金融体系内在不稳定性表现在,从业者依靠房地产相关产业放更多的贷款来维持利润,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风险积累,房企贷款、地方贷款、购房者贷款都是重要的利润来源,最终的承担者是资源积累不足的群体负更多债接盘才能维持,直至系统性的债务违约,这就是所谓的系统性金融风险的一部分。那么这个阻力来源于内部绩效的压力,从结果上来说,不管内部阻力如何,现在直接给银行体系划了几条红线,对房企的三道红线,对购房者的房贷存量红线,三条赚钱的大腿砍掉了(或者限制)两条大腿,剩下的就是地方债,这个在下一部分讨论。银行这个阻力也要辩证的看,毕竟除了收益以外银行自己也要考虑风险,房地产所创造的债务逐渐失控,至少从央行角度是要限制的,金融体系自断两条大腿虽然影响了绩效,单反过来说降低了自身风险,投资的房子首付占到 60% 以上的时候风险早就不在银行了,银行对于房地产方向的贷款红线明显是在为将来的不确定性造围墙,就像读者评论的那样,死道友不死贫道。此外,金融扩张已经明显的抑制了,作为水源都开始防风险了,下游的金融资产波动那也是必然的结果,而且很可能是组合拳。

第二个阻力暂时还没抑制住,那就是地方最为仰仗的土地财政,2020 年受疫情冲击的一年地方卖地就实现了 8.4 万亿的收入,面粉都这么贵了,难道让厨师贴钱卖便宜的馒头吗?是不现实的,这也是房地产改革中现存的最大阻力。当然也在尝试,最值得关注的就是土地转让金交由税务部门负责,让这笔巨额收入的性质更加明确,就是税收!如果是税收,那就有办法规范征收、监管以及使用。解决办法也就很明显的,要么开源,要么节流,节流如前端时间的公务员绩效奖励的停止,减缓地方的非必要支出,限制修建水司楼和关公像这样的大项目。

根本上还是要寻找大额稳定税源来替代土地财政作为新的收入支撑,有几个可能的方向:

1)严查个税,提高个税占比,这个是有参考模板的,多数发达经济体个税都是主要税种,与其借助土地财政这样的隐性手段收税,不如执行透明度更高的个税作为补偿。目标群体当然不是中下层,而是中高收入群体,尤其是极高收入群体,按照最高标准超出部分税率应该在 45%,也不是说专门给他们加税出新的政策,而是让他们依法纳税,不能每次高收入群体逃税漏税曝光都靠私人恩怨。

2)第二个则是房地产税、资本利得税,现在的客观事实是资本收益压过劳动收益,快速拉开贫富差距的中房地产必然是重要的一环,也是居民财富的最大占比,约 70% 左右,持有成本几乎没有,那投机热情必然高涨,涨的就是赚的,宁可闲置也不出租,空置率走一走交付两三年的小区看一下,反正有人负更多的债来接盘,非必要需求挤压刚性需求,用中下层群体的钱补贴中上层,那不可能有消费能力的。

3)第三个是践行内循环,良性发展的经济体一定是一个生产、交换和消耗共同发挥作用的整体,缺一不可,我们经济体居民劳动时间长,产出多,但消费能力与发展速度极度不符,商品和钱流动不起来,那自然税收和就业就不能保证,即便能依赖国际出口消化产能稳定就业,但你还要给出口型企业税收优惠,内部商品运转不开交不上税,出口又要动用资源主动贬值,又要税收优惠,那谁来交税呢?解决办法还是内循环,其实你仔细看最近的动的硬骨头都与推动内循环有关,让居民有钱消费,敢于消费才是解决问题的长久之计,期待真的如规划所说,打破最难的阻力,能从根源上解决房地产的相关问题。

知乎用户 王克丹​​ 发表

怎么好多人又讨论房价了,这个文件里整治什么说的很清楚,压根和遏制房价没啥关系。主要是房屋按期按质交付,加价炒作,规范租赁和物业这些方面。

  二、因城施策突出整治重点
  (一)房地产开发。房地产开发企业违法违规开工建设;未按施工图设计文件开发建设;未按房屋买卖合同约定如期交付;房屋渗漏、开裂、空鼓等质量问题突出;未按完整居住社区建设标准建设配套设施。
  (二)房屋买卖。发布虚假违法房地产广告,发布虚假房源信息;捂盘惜售,囤积房源;挪用交易监管资金;套取或协助套取 “经营贷”“消费贷” 等非个人住房贷款用于购房;协助购房人非法规避房屋交易税费;违规收取预付款、“茶水费”等费用,变相涨价;利用不公平格式条款侵害消费者权益;捆绑销售车位、储藏室;捏造、散布不实信息,扰乱市场秩序。
  (三)住房租赁。未提交开业报告即开展经营;未按规定如实完整报送相关租赁信息;网络信息平台未履行信息发布主体资格核验责任;克扣租金押金;采取暴力、威胁等手段强制驱赶租户;违规开展住房租赁消费贷款业务;存在 “高进低出”“长收短付” 等高风险经营行为;未按规定办理租金监管。
  (四)物业服务。未按照物业服务合同约定内容和标准提供服务;未按规定公示物业服务收费项目标准、业主共有部分的经营与收益情况、维修资金使用情况等相关信息;超出合同约定或公示收费项目标准收取费用;擅自利用业主共有部分开展经营活动,侵占、挪用业主共有部分经营收益;物业服务合同依法解除或者终止后,无正当理由拒不退出物业服务项目。

知乎用户 飞跃本屯 发表

现在的房地产市场不好吗?

不好!

为啥不好?

因为前几任县长都把债权收到九十年以后,不能再收了。

那咋整?

那就调个三年?

调个三年。

咋调?

要不继续印?

我觉得不错。

知乎用户 怼怼 发表

别想太多,大概率会是双轨制。

底层住 50 平以下的廉租房和公租房,一手房俩极分化,地段和位置越来越重要,二手房基本冻结,形成一个估值和成交量极为不成正比的畸形市场,对小户型尤其老破小来说,未来越来越不看好,改善型可能会是将来的主流。

庞大的地方债需要锚定土地和将来可能的房产税,房地产一时半会死不了,未来难受的是现在一二线城市的包租公和二手房产投机商,这些人都是从地方政府的税源里抢食。

其实,疫情以来政府的思路很明确,降低居民生活成本,引导更多的人进城形成新市民,教培行业改革,住房改革,医疗改革都是为这个服务,打破新市民和旧市民的壁垒,保障居民最基本的衣食住行,未来的公租房改革很有可能会挂钩居民的收入缴税,并且公租房行业国资可能会通过注资民营房地产企业而介入。

ps:疫情以来的改革砍的都是一类人,目的就是打破中层与下层之间的壁垒,上层也会更加封闭,所以别看舆论沸反盈天,抓住上层和下层就能保证改革的顺利进行,中间的只是声音大。

也不要对房产税有太高的期望,房产税首要作用是维持地方政府的现金流,开辟新的税源,而不是控制房价。从政府治理角度讲更多的税收同时也意味着更多的基建倾斜,对于富人来说每年多几万十几万房产税支出并不算什么,只要地方政府能够提供相对等的服务价值,以及自带的过滤门槛所以未来高端社区的门票会是一票难求,房产价值反而会上升,与之对应的是老破小的所有权价值降低,使用权价值看户主个人能力。所以未来我们也会出现相隔一个街区房产价值差距巨大的情况。

知乎用户 石头不是金 发表

多部门协同的政策任务,一定会仅对已经呈现到纸面上的目标进行任务分解,而未曾明确无误表述出来的政策措施,一般不会有哪个部门 “额外进行”。

因此,就事论事,通知已经写的很清楚了,秩序的明显好转,所重点关注的领域就是那四大类:

1、房地产开发,2、房屋买卖,3、住房租赁,4、物业服务,中的违规或者不规范的行为。

具体内容可以仔细浏览文件,例如:违法违规开工建设、未如期交付房屋、房屋的质量问题;虚假房源、囤积房源、捆绑销售、使用他用途信贷资金;克扣租金、驱赶租户、违规租赁贷;物业中的一些不规范行为。

仔细看下来,没有哪一条是 “试图” 直接规定增加住房供给或者降低交易价格。

所以,有的答案义愤之情可以理解,但是不可误读文件,而徒增烦恼。

然而万事万物都有联系,尤其是对于有效的市场而言,市场价格能够有效反映当前市场中的各种信息,是故,任何关于房地产市场的政策出台,都是影响 “市场价格” 的新增信息,一定会在将来的交易价格中展现出来,也因此,从这个角度讲,此一规范市场秩序的通知,是能够对房地产市场价格造成影响的。

不过,这类旨在规范秩序的行为,其对市场影响的程度在短期看,是一定比不上任何 “限购” 或者 “限贷” 政策的,因此,上海提高首套房利率以及赠与规避限购的漏洞被堵的政策影响将远比该通知来的更为直接。

言归正传,说一下这个通知中值得关注的信息:

它最主要的作用,是为了提高房产调控政策的有效性,所谓令行禁止是也。

凡是有过任何一个哪怕小团队负责人经历的人或者哪怕仅仅是当过家长的人都会有的切身体会就是,落实政策(指令、命令)的环节,是最令人头疼的关节,大多数情况下,让接受信息的对象正确的做出反应和做出正确的反应,比制定出正确的政策要困难很多。

此次疫情,中国人民就是令行禁止的典范,所以才能够迅速取得重大胜利。

但是房地产市场因为事关重要利益,往往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这个通知所要规范的就是这种行为。

知乎用户 挖山农夫 发表

平常心去看就好。

首先关于房地产,几乎每年都会有相应的政策出现:

而整顿房地产秩序,也是从十几年前就开始了。

至于效果如何,见仁见智。

作为一名普通老百姓,我只能说,买房子跟买葱买白菜似的,不可能;而靠一套房子暴富的盛况,也不太可能再重演。

从这几年房地产的整治和调控来看,房地产不可能暴涨也不可能暴跌,之后会是一个持平发展的过程,房地产还会是理财保值的首选,而一线城市的房产,依然会是不少人可望而不可得的奢侈品。

所以,个人建议,如果说有买房需求的,那么趁早上车,不必观望。实际上这个通知跟正常买房的人关系不大,主要是炒房或者是开发商捂盘的行为,会被遏制很多;

如果打算买房作为理财手段的,那么一定记住不要去硬买,如果还贷款压力很大,那么就暂时放弃吧,毕竟房子将来的涨幅不一定能跟得上你为了贷款所付出的代价;

最后,要是想靠着炒房赚钱的,那么现在可以抓紧时间赶紧操作了,哪怕赔点呢,将来没准赔得更多。

知乎用户 不正经的图个拉底 发表

这个已经讨论烂的问题,其实很多人只有一个误区。房地产市场早就不存在刚需了。

你告诉任何人,房子两年后一定会 50% 跌幅,那市场就一个刚需都不会有,一定会 50% 涨幅,那么全中国都是刚需。所以说,还不明白吗?我国的房产自从十年大涨之后从来都是当作投资品的面貌出现的。

那么这就决定了,很多人所谓的,房子一定不会跌,最多横盘是不可能出现的。在当下的整体经济环境下,房产就是目前理论上最保值的资产。所以只要房价上涨的预期不被打掉,资金只会前赴后继的进入这个市场。

至于很多人期望的,国家会调控,会横盘会阴跌,我现在就可以武断的说一句,房价要么就暴跌打掉全部预期,要么就持续不断的上涨直到没有资金可以接盘然后彻底崩盘。不存在中间选项。(当然要是非有人说我们突然就工业革命了,收个全球,然后工资涨幅抹平这个泡沫那也不是不行)

在强预期下,所有人的心思其实都是 “国家不敢让这个泡沫炸掉”,那么只会不断的吸引资金流入这个市场。所有人都希望保住自己的资产价值,最后的结果就是不管国家发布什么调控预期,这个市场有什么理性人群,整体上市场还是向着不理性的状态去发展的。深房理事件中,20 万 / 平的房子甚至需要十多个人集资持有,这些人的钱不能去其他地方吗?其实是可以的,但是他们就是觉得市场上不存在比房产更保值的东西,所以后续他们有钱还是会进入这一市场。同样的,如果深圳的房子已经到了需要十几个高薪职业集资才能买的起的时候,下一次接盘的是谁呢?等他们的限售期过了,是不是需要几十人一起集资呢?

所以大家可以很清楚的看到,房产没有横盘的可能性,只要不暴跌,大家就还是会进入来寻求未来的涨幅。国家期待的横盘锁住流动性,然后软着陆的空间是不存在的,政策想要起到作用一定需要超出大多数人的预期,这样子才能起到情绪的引导作用。如果说你发布的政策都在大家的预测中,不管你的本意是想如何引导,都可以解释为 “他就是不敢”。

知乎用户 不如归去 发表

这个文件没有要调整房价的意思,全文看下来是为了整治房地产市场不规范。但是对我们老百姓来说也有帮助的地方。

我个举例子,我姐在 2019 年买的期房,合同约定说的是今年 6 月交付,可是到期后迟迟不交付,问了销售顾问就是说在等段时间,也不给合理的解释,虽然合同有违约金,但是不按期交房打乱了他们的生活规划。目前还不知道怎么办,虽然有相关法律规定,如果开发商延期交房,购房者想解除购房合同前必须先催告,在催告过后接下来 3 个月,开发商仍然不交房的,购房者可以退房。但是对普通人来说从看房到选择一套房子这期间需要浪费多少精力,如果选择在退房买新房又需要等多久,所以支持国家重拳出击,治理开发商不规范行为。我们买房还是要买大的开发商,尽管可能会贵点,但是一般来说口碑好,有实力,楼盘基本不会烂尾,后期物业也比较好。

同时给买房的人一点看法,个人觉得小城市高层和大城市非核心地段的高层未来可能会贬值。因为 50 年后,当你的房子成为危房,高层住宅可能拆不动了,你也拿不到拆迁的巨款,为什么过去的房子可以拆迁,开发商把容积率低的拆掉起容积率更高的高层,靠新增的建筑面积赚钱。但是 50 年后当你的高层房子老化后,开发商还会拆吗,把 33 层的房子建成 100 层吗,答案显然是不可能的,所以高层未来的命运是什么,变成废墟。

说这些不是不让买高层,而是要明白房子其实和车一样也是会贬值的。不要守着你的房子,10~15 年换一次,换到有价值的地段和城市。

以上。

@刘坚持

知乎用户 刘坚持 发表

这个通知传递一个信号:稳房价,稳地价,稳预期还有很多组合拳!本次是八部门联合出手,各司其职,让这一系列组合拳的威力越来越大。

前期有三道红线,后来有房贷集中度,接着是调整利率、二手房指导价。跟前些年的措施相比,这些组合拳招招点在死穴上,刀刀见血!

就在不久前,西安出台二手房指导价,西安市房产交易中心以小区住宅为单位,参考二手住房成交价评估,经过调查分析形成二手房成交价。首批公布的小区成交参考价与挂牌价相比,降幅普遍在 20%-30%。

消息一出,舆论哗然,至此,全国已经有七八个城市实行二手房指导价,相信以后还有更多的城市会效仿。

你相信,实行二手房指导价,真的是怕买家当了冤大头吗?最早实行二手房指导价的深圳,今年 1-6 月二手房成交量同比减少 35.4%。

买卖过二手房的都知道,出于避税逃税的考虑,二手房网签价跟实际成交价有很大的差距,一套挂牌 1000 万的二手房,如果指导价 700 万,按首套贷款最高 70% 算,贷款金额从 700 万元降到 490 万元,首付直接从 300 万元干到 510 万元,这多出来的 210 万首付,可以让一大批购房者望而却步。

本次通知,并没有像有人理解的那样,高层要降房价,要立竿见影,显然那是想多啦!文件说的是实现房地产市场秩序明显好转,而且要用三年时间,不可能一蹴而就,快不等于好,快不等于稳。

对于打算买房投资的同学,该好好掂量掂量了。刚需呢,该买买,但是也要选好时机,要做好功课,毕竟,房贷还有很多坑,不小心掉进一个坑,就可能让我们多奋斗好多年。

知乎用户 米斯特汤​​ 发表

秩序良好的房地产市场已经出现在地平线上了

好了,3 个问题

1. 房价问题本质上是财政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无非是开源节流,问题是开什么源节什么流。开源无非是找到替代土地出让收益的费用,节流是省钱,那省什么钱呢?

2. 这种不让涨也不让跌实际上涨上去就不让跌的局面还要保持多久

3. 我知道很多人想的是拿空间换时间,比如把房价拖到人均收入在翻一翻,那么泡沫就小了 —— 问题是,我们还有时间吗

当然,把问题留给后人解决,没有后人也就没有问题了

稳定 房价 出生率,已经是不可能三角了


房价和房地产市场秩序有什么关系?

无论是代持,集资,阴阳合同等等乱象,背后无一例外是高房价和预期高回报

知乎用户 TOM CAT​ 发表

别想多。我总觉得很多人一直就很乐观,很有希望,天真而单纯,浑身散发着理想主义的刺目光芒,对通知者有着天生的亲和力及信任感,甚至不需要通知者进行洗脑,就主动把人家想象成正义使者,解放军。

事实上,房子从来就不是让小民们买的,居者有其屋从来不是我们的目标,我们的目标是:让中产阶级垫垫脚能够买到房,把个体家庭的积蓄都锁定在房子上,把中层社会的积蓄收集起来,干大事。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我们使用土地政策,使用饥饿销售,使用杠杆…… 我们将房子捆绑上户口、医疗、教育、资源等等,就是为了保证中产阶级必须买房,即使为了后代和希望,他们也必须买,各种政策齐用这才让房子一直有序的、可控的上涨。使用房子收拢社会财富,再印刷出更多的纸面财富,完成一轮轮社会财富的转移和收集。

现在,确实有一个问题,就是放出的纸面财富有点多,同时,经济下滑,资金链在流转的过程开始有断裂的危险。这危险谁搞出来的谁承担,甭想着 zy 和 yh 会给你分担。要保证不能爆出黑天鹅,只能慢慢放小雷,而且不可集中爆破,这个允许慢慢放雷的时间期限是三年。

知乎用户 十年厮杀​ 发表

大家在评论里关注和谈论得最多的还是房价,但房地产行业,房价是最终呈现的结果,要控制或者降低房价,必须要控制住影响房价背后的种种因素,以及这些因素波动带来的经济,社会方面的后果。如果不把这些方面的问题解决了,单纯谈房价,很难解决。

~~~~~~~~~~~~~~~~~~~~

我和大部分的回答感受不同,因为我在风暴中心的地产行业,我是切切实实的体会到这两年来,国家的调控政策对地产的颠覆式的影响。

对于大多数人而言,所关心的是国家是否能够通过政策的调控把房价控制住,让年轻人不再需要六个钱包才能在一、二线城市购买房屋。诚然让更多的年轻人居者有其屋是政府的阶段性目标,但让房价回落不是近期的目标。牵一发动全局,治大国如烹小鲜,政府需要考虑方方面面的因素。

但确确实实在地产板块,从土地,规划,融资,建设,销售,二手房…… 全过程都出台了政策进行调控,比如:

土地端——集中供地,虽然今年的第一次集中供地,一些城市在土地溢价方面并没有起到抑制土地成交价格的目的,甚至还造成了恐慌性的盲目竞价。但我们看到,中央在第二次集中供地前,对溢价率进行封顶的熔断机制,达到一定的价格后竞自持,竞配套,甚至抽签,至少在主观上还是希望土地价格能控制在一个理性的范围内。

融资端——著名的 “三条红线”,这半年有不少开发商就死在这条政策上,包括最近闹得沸沸扬扬的某大,“剔除预收款的资产负债率不得大于 70%;净负债率不得大于 100%;现金短债比不得小于 1 倍。” 前几年高周转高杠杆的企业,以及后面那些喊口号准备铆足劲从千亿的企业,纷纷哑火。

规划端——比如最近杭州对 “商墅”在规划层面进行严格的界定,让其必须按照沿街住宅底商形式布置。而在新政出来以前,开发商可以打模糊概念打擦边球,把 “商铺” 和“商墅”进行一个调换,让地块和货值提升。好了,现在政府官方界定,开发商你要修商业就乖乖的给我修临街的商铺,不要在搞什么 “商墅” 了。

供应链的商票纳入三条红线监管,控制备案价格等等…… 其余的我就不一一谈了。

总而言之,近几年国家的政策基本的大方向是把地产往死里整,几乎就是贴脸在告诉开发商说,我们决定收缩房地产企业的规模和体量,不需要那么多企业加入,所以我们现在要强管控你们利润率。最好你们自动推出,当然对自己有信心,觉得还能玩下去,死道友不死贫道,想捡别人尸体的,我们也欢迎你们坚持。以后的地产市场是国资背景的开发商 + 少数头部民企开发商玩,其余的想免费给我们政府打工的,要来就别有怨言。

上面所描述地产这么严峻的形式,对于圈外的普通老百姓而言,是感觉不到的,大家依然还是在抱怨房价并没有得到控制,抱怨房产税依然是空中楼阁并没有落地。慢慢来吧,这事急不得,不可能像最近教育培训行业一刀切式的把房价拦腰斩断,对于地产,关乎土地财政,涉及地方收入,步子太大了,别说扯着蛋,肠子都会被扯出来。

但,政府依然在行动,按目前政策调控的密度,未来 3 年,也许我可能从地产失业,但你们应该能看到房价的盼头。

知乎用户 Jimmy Chen​ 发表

小城故事多

三四线城市,只有新房没有二手房,二手房市场非常萧条,这样的房地产市场是不健康的,迟早要出大问题。

1、在很多三四线城市,尤其是县城,购房需求有限,新房非常不好卖,只有打压二手房市场,新房才能卖得掉。

2、这样的城市,往往缺少产业配套,无法提供大量的就业岗位,无法吸引外来人口,楼市缺少刚需和刚改购房人群。

3、这样的城市,往往地广人稀,新房供应量充足,供大于求,当地中上居民都有多套住房,人们没有那么多的住房需求,新房只有拼命促销才能卖得掉,二手房有价无市,房子没有增值前景。

4、购房者一旦买了这些城市的新房,立即会浮亏 30% 左右,相当于赔掉首付款了,而且购房者拿到新房后,房子就是二手房了,不仅房子没有增值前景,想要出租或者出售,也会非常困难。但如果你是买来住的,那么依然要选择城市中心的高品质学区房。

[

在广州办理信用贷款的基本条件

广州融资故事的视频

 · 6014 播放

](https://www.zhihu.com/zvideo/1371903452298149888)

知乎用户 广州融资故事​ 发表

7.23: 今年的电影票房,除了 2 月份春节期间暴涨,3 月份开始,全面落后于 2019 年。手机、汽车,4 月份开始销量就开始下滑,5、6 月份,同比 20% 左右的跌幅,这两种产品,上游牵扯到的产业链有多广?而其消费的对象,都是年轻人为主。加上上半年部分地区公布的差不多 15%-20% 的出生婴儿跌幅。

以小见大,年轻人的消费欲望极其低迷,出生率没有最低只有更低——年轻人真的躺平了。

目前采取的一系列房地产相关政策,肯定不希望房价再涨了。但同时,锁死二手房流动性,说明也不希望房价跌。最好保持稳定,工资慢慢涨,缓慢消化泡沫,实现软着陆。要是一切顺利,简直太完美了。

但是,从消费怎么都刺激不起来这一点看,天下不如意事十之八九。如果一切都这么顺利,那世界上就不会有这么多人破产了。

现在的房价,就像股市牛市达到顶峰,市场上全部都是 PE 好几十至上百倍的上市公司一样。疯狂阶段,所有人都相信自己不会是最后的接盘侠,于是不惜一切代价加杠杆。

可是,当货币投放开始严控,水量不足、甚至局部地区开始抽水的时候,还怎么可能维持全部市场的一片繁荣呢?

普通的炒房者,扪心自问比恒大如何?高位横盘,也只有茅台这样大资金聚集的股票才能 hold 住,一般的股票,信心一旦没了,那就是树倒猢狲散,能不能跑得掉就各凭本事了。(7 月底被打脸了,连茅台都有 hold 不住的时候)

实际上,今年以来,万科等房地产股票,美的、格力等与房地产关系密切的家电类股票,持续走低;连平安这支大白马,这几年投了不少房地产项目,因为华夏幸福等的持续暴雷,股价也不行了。股市的反应灵敏很多,已经提前反映了这种趋势。

今后几年,一线、省会二线,这种资金聚集的城市,有足够的资金托盘,起码不会怎么跌。但是其他城市,自求多福吧,很可能是个一手房低价出货,二手房维持纸面价格、难以流动的局面。最痛苦的反而就是这种有房卖不掉,丧失流动性的状况。

个人觉得,燕郊模式,有可能会是以后大多数三四线小城市的归宿:锁死流动性,让大家先焦虑中带点希望,到失望,再到绝望,最后赢麻了。

另外,还要看人口出生的情况,要是人口出生下降太快,为了鼓励年轻人生育,不排除对二线城市进行打压。要是这样,小县城乃至三四线,会更惨,有可能就是个大跌的局面。

——————

7.27: 周一股市杀的血流成河。一个教培双减的一刀切政策,可能涉及几十万的岗位,一下就推出来了。

所以,永远不要低估我党的决心。一旦决心做一件事,那是必然会做成的。

在这个决心面前,任何逆潮流而动的,都注定被碾为齑粉。

也许这次,三四线真的要高位调整甚至向下了。至于二线省会,要看人口出生率的变动。

要是这两年人口出生继续下滑,我毫不怀疑,会对省会的房地产市场动刀,让年轻人真的住得起,养得起。

知乎用户 小楼卧听雨 发表

我国的政策不可孤立分析,宏观上讲,政策实际就是:

调整卷度在各领域的分布


前 20 年,人口红利,不缺人,缺的是把钱集中起来办大事,于是就把卷度重点放在房地产领域,因为这个领域是最容易把钱集中的,一套房可以集中 6 个钱包。

而让全民支持是很简单的,一个字,你买了就赚**(其实是少亏,还是从宏观上说,最终是全体人民为全体人民服务,从另一个角度看是全体人民剥削全体人民)**,不买就血亏,让全民在里面卷。卷的不够就继续加码,把户口、教育什么的都捆上,让你不得不卷。

这个阶段,房产卷度第一,其次就是教育,学区房、培训机构什么的,一体的。


现在人口有问题了,解决问题还是一个字-

要让多生的赚,少生不生的亏……

**那就把生育卷度提高一点,把别的降低一点。**因为卷度是有总量限制的,这个极限可以粗略认为是人民的精力和生产力极限,总量就那些,这个领域多那个领域就要少一些,看国家想让你把劲往哪安放了。

这个住建部的政策就是在降低房地产卷度,最近教培卷度也调低了,下一步会再观察一下变化,实在不行就要再调高生育卷度了:同样把买房、户口、教育、就业什么的都给你捆上,你说你生不生吧。

别以为不可能,20 年前也没几个人知道房地产能卷成今天这样,到时候你就身不由己了,甚至乐在卷中。


最后,现在各方面政策不用细看细琢磨,没意思,你以为他在下一盘大棋把未来都谋划好了,但实际他是真不知道怎么办先出个模糊的投石问路而已…… 因为我国 zf 预测能力比较差,中特道路别的国家走的少,经验少,不知道该抄谁,只能摸着石头过河,也就是打回合制的游戏,他出一个政策就要等人民反应一回合才知道下一步怎么走,随着事态的发展,还会不断有微观政策出现的。

知乎用户 土示尘者是命也​​ 发表

难道没有人觉得,房地产就是另类的地主剥削嘛?房价已经高到需要掏空六个钱包,外加背负三十年负债的地步,可房子的使用年限能有多久?大家观察观察周围 90 年间建成的房子看看,那就是你辛苦半生,还清贷款得到的最终成果,它还能满足你那一刻的期待吗?况且,现在的住宅质量,极有可能是不如 90 年代的房子的。那么回头看看,我们与地主家的长佣有什么区别呢?除了人生的初期多了几年我们没有把握住的启智时期,步入社畜阶段后,我们就是底层的韭菜,负责靠劳动创造价值,并把创造的财富输送到上层阶级。甚至,一生忙碌到终,临死回头看看那些自己努力奋斗的资产,都是些上层人玩弄的可笑游戏。

七普是有历史意义的警钟,它让执政党以为可以再拖延拖延的问题,突然有种岌岌可危的紧迫感,执政党想整顿房市乱象的决心和执行力是毋庸置疑的。

但,已经到了尾大不掉的地步了,反对的声音、既得利益者们充斥着社会各界的方方面面,尤其占据权势和财富的那群人。有的时候,甚至是中央和地方的博弈。

所以,排名 20 名开外的城市,先别急着买房了,观望观望吧,这个等待的时间很有可能五年起步,但相对于三十年,我觉得等待是值得的。

知乎用户 哈哼 发表

我劝大家多看看越南历史,越南历史上发生过很多事,有什么用?

[

红色资讯 第 20 期和 17 期合集

红色少女编辑部的视频

 · 840 播放

](https://www.zhihu.com/zvideo/1402930416324603904)

2017 年,央行等七部委禁止一切形式的代币发行融资活动。据了解,央行此前已先后关闭境内虚拟货币交易平台 211 家。可是 17 年以后就没涨吗?从 900 多美金涨到了一万三,翻了 15 倍,只看见涨得更厉害了!

早在 08 年房价飙升的时候,不就出了文件说不能炒房吗?可是知道 2021 年爆出来的深房理事件,里面领头的,主力们居然还是体制内工作人员,难怪喊了十几年,房价翻了几十倍。

就算毛主席声望最高的时候,也是叫不动某些人的,何况今天哪!最后他只能说死了找马克思告状。一个人,无奈到什么程度才能说出这种话?

问题不这样提,共产风会继续发展。为什么六中全会的决议没有阻止这股风的发展? 整社三个月没有整到痛处,隔靴抓痒,在武昌会议时,不感到这个问题,回到北京感到了,睡不着觉,九月就充分暴露了。 武昌会议时,价值法则,等价交换,已弄清,但根本未执行,等于放屁。

——毛泽东《在第二次郑州会议上的讲话**》**一九五九年三月五日

这样下去一定垮台,垮了也好,垮了再建。无非是天下大笑。我代表一千万队长级干部,五亿农民说话,坚持搞右倾机会主义,“直到开除党籍也要到马克思那里告状。”

——毛泽东《第二次郑州会议上的讲话》1959 年 3 月 5 日

知乎用户 红色少女编辑部​ 发表

1 房地产税已经喊 8、9 年了吧,结果呢?

2 文件那么多字啊,字字和实际没啥关系。

3 建议这个话题,少推吧,没有多大意义

知乎用户 木蹊 发表

先别激动,还没人说要 “降房价”。

秩序好转” 是炒房客的盲目推高房价、房企激进扩张之类的现象会受控制。

力争” 含蓄表达了不保证一定能成功的隐含深意。

新中国是自下而上彻底革命形成的强势中央集权体制,真的要下狠手不会只用 “力争” 这么暧昧的词汇。

总体而言,目前仍然有利益集团需要房地产继续维持高价(但不高涨),房子继续平稳长久的充当债务转移到工具,将基建形成的高债务转移给人民群众。

![](data:image/svg+xml;utf8,)

我之前说过,降房价三条路:

1、上谋税改,来个二次土地革命,财政由穷鬼身上扒皮改成富豪身上割肉。

2、中谋乡村振兴主导的金融债务市场重构。即把乡村巨量而立体的自然、生态、文化资源转化为标准的、可货币化的金融资产,国家可以以此为锚继续增发货币。

3、下谋新生人口断崖,比如鹤岗。目前在限制的课外辅导其实就是想解决次要矛盾试图阻挡新增人口锐减的趋势。至于能不能成功,我持比较悲观的态度。

3 年这个时间应该算是一次大规模的社会实验,先不管主要矛盾,看看突突了次要矛盾 + 三四五六胎政策有没有效果。

这么拖下去要么先等到乡村振兴让金融债务市场重构成功,要么乡村没搞好新生人口先彻底凉凉。

总之房地产是一定要凉的,问题就在黄四郎想自己体面,还是有人帮他体面。

知乎用户 1000 米恐惧症​ 发表

彭博社,是一个特别喜欢编制各种国家排名的重量级美国媒体,其搞出的各种国家排名,比如什么国家廉洁指数排名,大学排名,医疗排名,幸福指数排名,以及各种经济类排名,在全世界都曾经具备很大的参考价值。

最近,彭博社公布了全球 “最大房地产泡沫” 国家排名,认为新西兰是全世界房价泡沫最大的国家。

消息一出,国内很多媒体都沸腾了,大写特写新西兰的房价泡沫如何如何夸张,类似下面这样的报道铺天盖地。

说新西兰房价有泡沫我没意见,但彭博社的这个排名有一个非常诡异的地方。

根据这个全球最大房地产泡沫国家排名,加拿大排第二,英国排第五,美国排第七,日本排第 23,但是整整一页表里,前 23 名居然没有中国的名字。

China,美国人天天喊的 China 哪去了?

找个翻译软件换成汉语版的,大家看的更清楚。

根据彭博社的这个国家排名,中国的房价是没有泡沫的,比日本的房价泡沫还低。

这群老外敢说,你敢信么?

中国房价什么样,中国人自己不清楚?

而且这个彭博社,根本就不是个好东西。

近期彭博社在发布了全球 “最大房地产泡沫” 国家排名之外,还发布了一个国家排名,叫全球抗疫表现榜,用来评估全球各个国家的抗疫能力。

全球哪个国家对抗新冠疫情的能力最强?

你怎么看不重要,彭博社给出的答案是美国第一。

而在消灭新冠病毒上表现最突出的中国,彭博社给出的国家排名是全球第八名。

以彭博社在全球媒体界的影响力,这个抗疫榜单自然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在 7 月 12 日的中国外交部例会上,有记者问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对这个榜单怎么看。

赵立坚回答:

“这几天我的好几位同事和朋友都在问我,彭博社这个报告是不是印错了?”
中国人常说,老百姓心中有杆秤,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上述所谓 “排行榜” 和“民调结果”把黑的说成白的、白的说成黑的,也许今后还能把死的说成活的。
“我想世界民众只能表示‘呵呵’了。姑且把它当作茶余饭后的谈资吧。”

彭博社的这个美国第一中国第八到底是怎么排出来的?

确诊 3600 万人,死亡 62 万人的美国,怎么排都排不到第一啊。

原来,彭博社将确诊人数和死亡人数等关键要素删除掉了,不予考虑,而将执行封锁和出入境防疫管理的政策视为负面因素,并给予了高达 80% 的评分权重。

彭博社的理由是这样的,现在已经进入了恢复经济的阶段,感染多少人、死多少人这都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你有没有能力大规模对外开放。

如果你的政策允许国家大规模对外开放,那你的抗疫能力自然就强,不强你怎么敢冒着国民死亡的风险大规模对外开放呢,对吧。

中国的对外开放程度只能排全球第八,而美国是第一,所以整体抗疫能力排名,是美国第一。

听起来好像很有道理,但回到现实一看,怎么看都怎么觉得奇怪。

这特么已经不是站在西方的利益立场去考虑问题了,而是站在病毒的立场,是典型的反人类行为。

感染人数 3600 万对 12 万,所以优势在美国?

你干脆把感染人数和死亡人数视为正面因素,并给与 80% 权重去编榜单不就行了么。

感染人数越多,证明你们国家收治新冠病人的能力越强。

死亡人数越多,证明你们国家愿意为抗疫付出的代价越大。

反正印度缺试剂,统计能力缺乏,测出的感染和死亡数据还没美国多,这么排美国依然是第一。

彭博社的这种榜单编制办法,是典型的为了让美国当第一而当第一。

先内定美国是第一,然后根据美国的条件去量身定做排名规则。

很久以前,我们看西方排出的各种国家排名,总是充满了敬畏之心。

什么 GDP 数据,高校论文数量、幸福感指标、宜居指标、专利数量、诺贝尔奖获得者人数,经济体量数据等,人家定的这些指标我们确实达不到。

但是当某个领域我们达到甚至超过了西方定的指标规则时,我们突然震惊的发现,西方媒体直接把规则给改了,要换一套指标,找了一些另外的他们有但你没有的指标数据继续评选。

像国家抗疫能力排名这种,居然能把感染人数和死亡人数删掉,把国家封锁隔离视为负面指标,认为越不隔离,越不管病毒流动的国家抗疫能力越强。

彭博社是美国媒体,它爱怎么搞排名是它的事情,属于美国内政,我们管不着。

但这么 SB 的排名,足以证明这些年那些美国媒体排名的荒谬性。

他们编这些榜单的唯一目的就是为了证明西方优越,先默认西方优越,然后把西方强但是你不强的地方找出来,最后才去制定排名规则。

这是典型的先射箭后画靶,你闭着眼睛射箭都能正中靶心,因为你的靶心是等箭先落地了再去画的。

知道了美国媒体这些年编制国家排名榜单的荒谬性和恶毒初衷后,我们就要思考另外一个问题了。

全球 “最大房地产泡沫” 国家排名和全球抗疫表现榜都是彭博社发布的,前后没差几天。

为什么彭博社说中国的房地产没有泡沫?

在全球主要 483 个城市中,市中心的静态租金回报率平均值为 5.63%,中位值为 4.65%,外围郊区的静态租金回报率平均值为 7.45%,中位值为 5.33%。

而中国的主要城市里,租金回报率有几个能到 2% 的?不足 1.5% 的比比皆是。

卖掉全深圳的房子,可以买下半个美国,上一次创造这个奇迹的还是日本房价。

在这种大背景下,彭博社视而不见,认为中国的房价没有泡沫,把新西兰排到了第一,前 23 名里居然找不到中国。

彭博社想干嘛,想鼓励中国房价继续飙升?想避免一切能打压中国房价的政策出台?

彭博社把美国的防疫能力排到全球第一名,把中国踩下去,这明显不正常。

彭博社把新西兰评为全球房价泡沫的第一名,把中国踩下去,这明显也不正常。

凡是敌人反对的我们就要拥护,凡是敌人拥护的我们就要反对。

而现在,我们的敌人认为中国的抗疫能力不行,但认为中国的房价没有泡沫。

同志们,这很危险啊。

大量的人通过持有房产而致富,进而嘲笑那些依靠工作勤劳致富的人,这对于中国根基的毁灭是致命性的。

如果拥有一套房,每年躺着获取的财富都比别人辛苦努力一年还要多,那整个社会都会充斥投机氛围。

日本经济学家野口悠纪雄曾经写过一本描绘日本房地产泡沫大破裂的书,上面写道:

如果不劳而获的人越来越多,就说明社会正在走向错误的方向。80 年代泡沫经济时期,就属于这种情况。运用理财技术就可以不付出劳动而获得收益,或者依靠空手套白狼地开发高尔夫球场,就可以累积起庞大的资产,甚至倒买倒卖美术作品也能获得巨额利润。
日本战后经济的快速发展源于日本人的勤劳苦干,当 “勤劳致富” 被人嘲笑的时候,经济发展就脱离了常识,原因很简单,整个社会的资源和财富并没有增加,一些人一夜暴富,就意味着更多人跌入贫困之中。

日本房价飙升,最终泡沫破裂后,陷入了失去的三十年,从此再也没有和美国争雄的可能性。

我想,这就是美国重量级媒体彭博社,认为中国房价没有泡沫的原因。

你涨呀,涨的越多美国越开心。

所有能遏制中国崛起的手段美国都已经试了,全部失败,如今就只能指望靠中国的房价泡沫来摧毁中国了。

泡沫越大,炸的可能性就越大,炸之后的破坏力就越猛,美国自然不会有任何阻拦中国房价上涨的举动,连编个全球房价泡沫排名都小心翼翼的把中国弄下去了,生怕影响到中国的房价上涨。

房价不是永远不跌的,住房贷款也不是一定会还的。

只要有 5% 的人不还住房抵押贷款,立刻就会触发 2008 的金融危机,差点毁灭整个美国。

2008 年的时候没有中国全力相救,消化了美国滥发货币的通胀,美国经济直接就完了。

房地产泡沫这事弄垮了日本,差点弄垮了美国,怎么能不来弄一弄中国呢。

以中国目前房产的泡沫度,一旦炸了,那会比当年的日本美国还要惨。

美国的如意算盘打的很好,可惜北京不打算去踩这个坑。

就在彭博社发布了全球 “最大房地产泡沫” 国家排名之后不久,人民日报也对中国的房价做出了评论。

7 月 23 日,人民日报在头版的位置,再次强调房地产调控的重要性,再次强调房住不炒的中央精神。

懂中国政治的人,都知道人民日报头版的发言代表什么意思。

中国房地产销售规模第一的恒大集团,如今麻烦缠身。

这么大的企业,通常都是政府的香饽饽,能保则保。

但如今,我们看到大量的企业因为债务和恒大打官司,一个亿的债务官司都能全网刷屏,但政府好像没看见一样。

地方政府唯一的表态,就是严查恒大违规卖房,然后还出了个公告。

中央政府的表态,就是在恒大想办法还银行钱但拖欠商票支付的时候,央行宣布将严查所有大型地产企业的商票拖欠问题。

恒大这个销售规模排第一的地产企业,政府不仅不保护扶持,反而给予诸多限制。

祭旗谈不上,但限制是必须的,不弄个典型出来,不能震慑那群在土拍市场上疯狂制造地王的房企。

中央喊了好几年房住不炒了,很多房企和地方政府并不是太当回事。

一旦时机成熟,这些人必将付出重大代价。

2018 的时候,中央领导人提出要 “坚决破除制约教育事业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

![](data:image/svg+xml;utf8,)

在里面,中央领导人明确的说,校外培训机构扰乱了学校的正常教育教学秩序,良心的行业变成了逐利的行业,要依法管起来。

话说的不可谓不清楚,但很多课外培训机构依然置若罔闻,阳奉阴违,并不是太当回事。

后来的事情大家都清楚了,2021 年 7 月,中国教培机构近乎被全面取缔,所有行业参与者损失惨重。

房地产企业和炒房客的杠杆,远远大于教培机构,房价跌 30% 这帮人基本都要灰飞烟灭。

在经济求稳的现状下,也许不会对房价大动干戈,但用强硬手腕压制,不允许任何人通过投机房产发财,这个是必须的。

就算个别城市通过种种手段拉抬了房价,也一定是发现一个就制裁一个。

哪天彭博社说中国房价泡沫大的不得了,哪天才有放松房价的可能性。

彭博社反对中国的一切,但就是不反对中国的房价。

但我们不傻。

我认为,对我们来说,一个人,一个党,一个军队,或者一个学校,如若不被敌人反对,那就不好了,那一定是同敌人同流合污了。如若被敌人反对,那就好了,那就证明我们同敌人划清界线了。如若敌人起劲地反对我们,把我们说得一塌糊涂,一无是处,那就更好了,那就证明我们不但同敌人划清了界线,而且证明我们的工作是很有成绩的了。
——毛泽东《被敌人反对是好事而不是坏事》

作者:远方青木(ID:YFqingmu)

原文:敌人说,我们的房价没泡沫

知乎用户 远方青木 发表

那起码证明一件事,就是房地产市场的秩序混乱还有 3 年,

起码可以浑水摸鱼赚 3 年钱。

然后政策落地还要起码一年试点,一年推广。

那就是前后还有 5 年的钱可以赚。

然后想想乱象在哪里比较多,那钱就会去哪里。

想通这些,就知道 5 年的房地产在哪里可以赚钱了。

知乎用户 贵重物品 DR​ 发表

挺好玩的,越看越像在钢丝绳上反复横跳。

国家既想要稳住房价,又想稳住消费、人口。

一方面通过限制二手房交易,想把房价稳定在高位,缓慢增长。

另一方面通过内部消费,即内循环促使产业升级,提高竞争力。

最终寄希望于通过产业升级完成后,提高平均薪资,对冲高房价。

听上去简单明了易实行,然而现实是直到现在为止,两条路就没一条走的顺利的。

知乎用户 想见青山 发表

关注什么,看都不看,住建部什么的靠边站,我只看财政部。哪天财政部出来说,本年度财政支出同比下降多少。那房地产市场真的要出大事了,房价真的要完犊子了,而有些人日思夜想的房产税没准也真的会推出。

知乎用户 richthofen02 发表

关于房地产的问题,其实调控的方向已经越来越清晰。这里聊聊我的看法吧,这会是你看到的一篇关于未来房地产趋势非常有价值的内容。

“房住不炒 “得从这几个维度去理解:

1. 限制二手房交易,需求转向新房

无论是不断加码的限售政策,二手房指导价政策,还是二手房的停贷,一定程度上都是为了将购房的需求从二手房转换到新房,让购房者的购置动机转化为真正意义上的 “为了改善居住条件而购房”,让房屋真正回归到居住需求,而并非为了投资套利而购房。

配合上现在的限购政策,至少从购房需求层面,可以让房地产走向平稳健康的发展方向。

在这种政策的影响下,深房理这种炒房组织和高杠杆的炒房个体都是被打击的对象。

房产投资,套利变难,但并不意味着购置新房就会变得容易。新房的价格大概率会随着通胀和地价的缓涨呈一种缓慢的上涨趋势,未来也可能会让开发商在拿地的同时承建更多的廉租房,人才公寓,这无形中也会推高新房的房价。

2. 廉租房和商品房两条线

居者有其屋,是一定会实现的,同样也是国家未来关于房地产的政策方向之一。但这并不意味着拥有房屋的产权,或是全部产权(共有产权房)。

廉租房,共有产权房都是为较低收入人群提供的。廉租房由政府分配和管理,也能最大程度上确保租住同权。

有能力负担商品房的,就去购置商品房。土地出让的一部分资金,也会投入到廉租房和人才公寓的建设上。

在现有的经济条件,政策下,虽不能保证每个人都住上一线中心城区的大房子,但会最大程度的确保每个人有房住,都有等同于所有产权的住房权利。

**房地产市场走向平稳健康的发展,这是调控的最终目的。**平稳健康发展有下面几个含义:

  • 不出现房产价格上的大幅波动,降低杠杆,压制炒房投资行为,降低房地产的金融风险
  • 地方政府通过控制土地出让,财政上达到收支平衡
  • 规范化土地拍卖,房地产开发流程,加强监管,减少房屋质量问题

未来的房产市场即可以通过土地财政继续保持地方上的财政收支平衡,还可以通过共有产权房,廉租房平衡社会矛盾,解决低收入群体的基本住房需求。

但是再完美的政策,都会牺牲一部分人的利益,唯一可能带来影响的就是新落户的,有购房能力的年轻人,他们留在这个城市会花费更大成本,但购置房产的位置相对前几年的购房者会稍差一些。

房产税的出台,目的一定不会是为了大幅降房价,这是与房地产市场平稳发展的理念相悖的。房产税最大的可能是作为补充地方财政收入,调节社会贫富差距的功能出发,从而来确定具体的实施细则。

建议:

如果你打算在一个城市长期定居(一线和强二线)生活,尽快去摇号买性价比高的新房吧。至于投资还是保守点吧,毕竟郭树清已经提过醒了。

相信国家的政策方向。同样这也是我目前能想到的在平衡社会矛盾,解决大部分人群住房需求,最大程度不影响地方财政收入,降低房地产金融风险之间,最理想的解决方案了。

知乎用户 林若凡​ 发表

在彭叔昨天写完那篇付费文章之后,房产圈就爆了,当然了,这个爆不是因为彭叔写的那篇文章,而是因为住建部联合其他七个部门,一共八个部门,联合发了一个《关于持续整治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通知》,这个文件当中要求国内要在三年内,把现在存在的房地产乱象给整治了,最少是要让房地产秩序明显好转。这份文件的分量很重,彭叔可以说未来三年内,房地产行业就会非常难做,不光是房企,还有很多房产中介,甚至是很多房产自媒体都有可能会被迫转行。这八个部门分别对应了不同的领域,但他们的目标只有一个,那就是把房地产现在暴露的各种问题给处理了,至少不能让再让房地产成为大家心里的一个矛盾点,简单来说就是不能让大家一提到房价,就怨气冲天。

说实话,彭叔看到这个文件的时候,内心都是一惊,彭叔没想到这次楼市调控的力度会这么大,这次楼市的调控的规模,已经超过了 2018 年时期的调控规模了,可以说是空前的,过去这些部门也曾经联合过一起调控过,取得的成果也很明显,但那次还没有设立时间线,就是没有立下这么清晰的时间。有的人问彭叔楼市调控,设立了时间线,和没有设立时间线有没有区别。彭叔只能跟你说,这里面的差距非常大,可以说是你在拿一个普通二手房和一个次新学区房在做比较,彭叔就举个最简单的例子,过去我们年年扫黑除恶,但是一直都没有设立时间线,直到 2018 年 1 月后,国内开展了为期三年的扫黑除恶运动,到 2020 年底结束,彭叔可以很负责的大家,这三年里,国内破坏的涉黑团伙,要比没有设立时间线的时候多的多。这就是其中的区别,这次调控和过去最大的区别不是说什么政策方面的,而是把这个时间给定死了,让各地必须要按照这个时间节点搞定各自区域的房地产问题。

这个通知的调控手法并不是什么新出的绝招,而都是过去的调控方式,但是加了这时间之后,意义完全不同了。如果没有这个时间限制,那么大家都可以拖时间互相拖尾扯皮,反正又没时间限制,这个部门不配合我就不做了,反正就这么拖着,但是现在有了这个时间,一切都不同了。

这次八个部门里面:

住建部是牵头部门,也就是主要负责的部门,前期的制定实施方案,中期的摸底调查和移交问题线索,以及汇总处理结果,再总结通报情况。

发改委是负责协调汇总房地产领域违法违规信息,并纳入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推动各部门对企业及从业人员进行失信联合惩戒。也就是发现了那些人或者哪些违规,拉倒黑名单里面去。

公安部负责房产领域内的合同诈骗、非法集资等涉嫌犯罪的行为,比如说假合同,过去的那种集资买房等等的,都是明确的分给了公安部。

自然资源部是负责搞房企的违法施工等问题,个人买房方面他们不参与。

税务部主要是负责规避房屋交易税费行为,也就是大家都知道的做低成交价,然后避税,以后这个有可能会被上纲上线,被视为逃税漏税,后果会比以前严重的多。

市场监管部门则就是负责虚假房产广告,购房合同霸王条款,价格违法等问题。

金融部门则是负责查处信贷资金违规流入房地产的问题,也就是经营贷、消费贷买房的问题。

网信办则是网上的虚假房地产信息,也就是各类的房价大涨了,房价大跌了之类的,以及那些虚假的房源信息等等。

这八个部门现在是分工明确,各自要抓好各自的事情,和过去那种推诿扯皮完全不同了。

在这次的通知里面,还有一个细节大家要注意,就是要求各地城市建立工作整治台账,并且还要分类型放好,明确到责任部门,还要制定整改措施,确定整改时间,建立转办和督办机制,实施销号管理,对实名举报的案件,一定要认真合适,逐件处理,及时反馈。大家是没搞过这个,不知道这玩意有多麻烦,彭叔在这里可以负责的跟大家说,上了单子的东西,都要有结果,彭叔给大家看一下这种整治台账的大概样子。

大家看看,一目了然,从要怎么整改,到结果,还有下一步怎么搞,最后责任部门是哪个,时间是什么时候整改完毕,全部都在上面,你偷懒都不好偷。

彭叔昨晚直播完了看到这个文件的时候,当时第一感觉就是惨了,那些前段时间高位上车的人又要做接盘侠了,这个调控肯定见结果的。

还有大家可以注意一个细节,这个通告其实是在 7 月 13 日就已经拟好了,但为什么要在 23 日才发布出来,因为 22 号大佬才开了针对下半年的全国住建工作会,然后 23 号再公开这个文件,呼应一下 22 号的会议内容。如果说 22 日开的会议是跟各地的住建部门指了一个大方向的话,那么这个文件,就是教了他们具体的实行范围。

还有,在这个通知里面明确了每个半年,住建部就要汇总各地交上来的半年工作情况,同时表扬一些好的城市,约谈一些差的时候,对排名靠后的要进行问责。大家想想,这些当大佬的,有几个不在意前途的,他们会让自己去背这个锅吗?每隔半年就评比一次,大家再想想,谁会愿意当倒数。

彭叔看了一下,按照此前统计局发布的 70 城房价指数来看,现在国内新房房价定基涨幅超过 5% 以上的城市:

大连 6%、合肥 6.4%、福州 5.8%、厦门 5.8%、青岛 5.1%、武汉 6.7%、长沙 6.7%、广州 11.6%、南宁 5.4%、海口 5.8%、重庆 8%、成都 5.7%、西安 8.2%、兰州 6.7%、西宁 7.8%,银川 11.2%,锦州 5.3%、无锡 5.6%、徐州 8.6%、扬州 8.7%、金华 6.2%、泉州 6.9%、济宁 9.5%、惠州 5.7%、三亚 5.5%。

国内二手房房价定基涨幅超过 5% 以上的城市:

北京 10.5%、沈阳 5.6%、大连 6.3%、上海 9.6%、南京 6.2%、杭州 8.4%、宁波 8.5%、合肥 5.9%、福州 5.6%、广州 11.3%、深圳 8.8%、海口 5.9%、重庆 5%、成都 7%、西安 7.1%、西宁 6.8%、银川 8.1%、无锡 7.3%、徐州 9.8%、扬州 7.1%、温州 6.8%、金华 7.4%、泉州 7.7%。

根据彭叔的推测,目前国内楼市调控的警戒线是 5%,房价年度涨幅超过了 5%,就意味着超过了警戒线,调控就要出台降温楼市。目前国内新房、二手房房价都同时超过了 5% 以上的城市有,合肥、福州、广州、海口、重庆、成都、西安、西宁、银川、无锡、徐州、扬州、金华、泉州。这十四个城市不论是新房房价还是二手房房价涨幅都超过了 5%,属于调控高风险的城市。这次开会要喊广州和福州过去做反面典型,就是因为广州和福州都是双超户。

最后:

调控越严格,对刚需购房者越是一个利好,调控真正的伤害的只有炒房客和改善房购房者。未来楼市将度过史上最严厉的调控周期,这三年内,很多都会改变的。大家买房谨慎一些吧。希望三年后彭叔还能在这里和大家一起说楼市。

知乎用户 有事问彭叔​ 发表

前面有人说住房双轨制,让商品房给有钱人玩,让多数普通人通过保障性住房实现居者有其屋。其实这就是新加坡模式,但是我觉得我们做不到,房住不炒这么些年,我越来越觉得大概率是 kkndme 当初天涯预言的那样,进入租房时代。

房地产开发和房屋租赁这两个行业我十分不看好,以后一定是国家队的事情。

房改取个整算二十年吧,这波澜壮阔的二十年结束了,下一个二十年,已经不是前二十年的游戏了。

知乎用户 正能量的波波波​ 发表

因为开发商太强势了,公平的天平倾斜的越来越狠,甚至不公平的情况已经成为行业潜规则,甚至追求公平公正反而认为是痴心妄想。

大家可以搜索下北京最贵共产房断子绝孙的合同,这还是政策房。。。。。

现在购房主力 90 后不再惯着开发商了。。

知乎用户 周众 发表

房地产最大的问题是不透明。个人的房产数不透明。交易的价格不透明等等。

全国的房产信息联网,多于两套房的一定要征重税,两套房子以上的你是自住的?你骗谁呢。对于多于两套房的交易者,在交易的阶段和持有的阶段要加重税,迫使他出售多余的房产。

二手房的交易信息不该由链家等的私人机构出,应该由地区或者国家来做统一的交易网站,专门发布二手房信息,所有需要交易的二手房交易信息必须登记,尤其是价格,不登记不允许交易,交易的价格是真实价格,一旦定下来,半年不允许变动。不允许实际交易的价格和登记价格有 5% 以上的偏差。重罚线上线下实行两套价格机制的中介和个人。

房产的价格信息必须是透明化,这几年二手房中介搞得房子的价格是云里雾里,很多价格也是被二手房中介抬起来的,而且还两头吃差价。

对于二手房从业人员要加强监管,促成交易的销售人员,一定要有行业限制,包括其直系亲属,其个人及亲属的房产交易一定要严格监管起来,房产从业人员的房产交易要审批,几年最多只允许交易一次。不少二手房从业人员做着做着就成了炒房客。这类人近水楼台先得月,是炒房客的主要来源或引路人。

像房产中介这样的机构可以有内网外网两套网站。两套网站实行不同的价格不同的房源。这是在破坏整个房地产的价格机制。这种方式不应该允许。

最好将全国各个地区分类,分完类之后全国统一出政策,不同类别的地区按照不同级别的政策执行。不要一地一个政策,存在某些地方保护主义。或者出些似是而非的政策,实际还是保护炒房者。

租房问题,现在很对房东不愿意去登记就是因为租房要交税,第二是租房登记比较繁琐。房东愿意把房子租出来是好事,不应该再去征税,而是降税再去补贴房东,一来增强房东去登记的意愿。二来可以让房东降低房租。租房登记的流程要简化,让有多余房子的房东更愿意持续。对于不愿意出租多余房子(一般指两套房子以上)的房东,要征收空置税。房子买了不住是一种极大的资源的浪费。

——————————————————————

房产数据透明化要从两类人开始:一个是房地产的相关从业人员,一个是政府的公务员。

房地产不应该成为阶级分化的重要标志:一二线城市的房产价值已经基本决定了个人所在的阶级,这和共同富裕的目标相矛盾,并且造成了更大的贫富不均的问题。

阶级的固化很大一部分是拥有房产价值的固化,但是房子除了住以外的并不能产生很大的社会价值。而且房产也占用了大量的社会的资金,造成整个社会流动资金减少,加大整个社会运行的风险。

知乎用户 www 发表

问题的评论区有个哥们提到了这张图

知乎用户 鲲菜系厨师长 发表

我的感觉,不一定对,就是中国试图改变以土地为锚的印钞模式,一旦这个成功,那么房地产的金融属性自然就从一个 “永远涨” 变回像美国、日本那样的一般投资品。

一个金融产品品类的价格和货币流入量有关系,而过去中国印钞的模式我个人认为是以土地为锚的模式,这就导致货币不可避免的大量流入房地产。而这种现象也和当年的外汇储备增加有关系,因为外汇占款会带来大量的 M2,加上杠杆系数是非常恐怖的存在,4 万亿美元直接对应 30 万亿人民币,再加上货币乘数,搞出上百亿的 M2 都不稀罕。

但是新模式能不能成还不清楚,还有待观察。

回过来说,一个国家的货币计价体系本身只是一个符号,房价高低不重要,重要的是房价对应的货币用在了何处。过去我国出口导向,积累外汇,这就是 “减少了商品增加了货币”,一个社会总消费的产品总量更能反应这个国家的实际生活水平,而过去出口导向就是 “本国商品量减少,货币量增加” 这样的模式,这就直接导致实际生活水平较低。

而我国从 2016 年开始就不再增加外储了,那么实际商品更多用于内部需求。这也导致中美关系下落,同时也给全面小康 / 扶贫带来资金,也给当下降低医疗、教育成本带来本钱。

显然,这也会导致未来房地产市场发生变化。

房价高不高其实不重要,高出来的价格用在了哪里更重要,过去有大量的给出口退税,补贴外国消费者;招引外资,补贴外国资本家。未来这种模式肯定要改的,其实现在已经在改了。如果高房价真的带来高福利,那其实也未必有什么不妥,北欧模式嘛

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地方,就是未来地质灾害和人祸可能会增多,为了提高抵抗风险的能力,应当对社会各种定价体系进行合理改动。否则一场洪水把房子冲没了,剩下的贷款要不要还?怎么处理?如果是很便宜的那种几十万的房子还勉强好处理,动辄几百万,那真的难处理。

在未来,是个考验全国人民齐心协力的时代,这样的时代,务必需要照顾好大家的情绪。只有大家有合作的意愿,才能共同渡过这些困难。

知乎用户 Eidosper 发表

不会吧不会吧,古时候收盐铁税的官员,会主动降低盐铁税给大伙吃盐吗?

除非有新的张麻子出现,否则,自己人不会断了自己人的收入,何况现在很多有房的人,都等着房子涨价咧。

房价不可能降了,就算是生育率低到现在这种程度。郭佳也没有考虑过要去降房价,他们考虑的:不得罪非洲黑人,在必要的时候,大量引入外来贵族,补充血液。

不要看他们怎么说的,要看他们怎么做的。看看深圳公租房的建设速度,还是异常缓慢,如果真想解决年轻的住房问题,7 天建立小康山这种,应该也比住在城中村舒服吧。

按照政策制定者的角度,如果不从房价收割,就会采用其他方案,而如此低欲望躺平的今天,还有哪些收割方案呢?真盐铁税会上台噢。否则就是蔬菜粮食了。

说了那么多,有没有什么解决方案?

没有比较好的,但是比较次的还是有一点:1、能出国的就出国。

2、不能出国就躺平。

3、不能出国不能躺平的,回二三线发展。

4、回二三线也没办法的,回到农村。

-–

7 月 26 日编辑后注:

让子弹飞在 b 站的播放量超过了你的名字成为第一,某种程度上也说明了年轻人的意识在觉醒。

但是姜文在其他影片里也说过这么一句话:醒过来干嘛,还得挨这一下。

知乎用户 星河 2017 发表

有两个重要影响,一个是房住不炒,金融属性在消失,一个是房地产行业赚大钱的机会基本上消失了,这里我从投资者的角度展开。

房地产行业逻辑彻底逆转:持有一年多,我终于把保利清仓了

今天做了一个重要操作,把保利清仓了,三个账户合计亏损约两万。这是我投资十一年第四只以亏损出局的股票,前三个分别是:海澜之家、中原高速和南京银行。

首先看两张照片:

这两位,一个是管理几百亿私募的掌舵人,一个是行业资深从业者,分别从投资模型和实践经验得出,内房股,真香。

这里的背景是 2016 年融创 3 快多,2017 年最高 36,现在 14.5。恒大 2016 年三块多,2017 年最高 27.35 元,现在 2.54 元,9 月 15 日恒大股东陈凯韵夫妇于 9 月 15 日减持中国恒大 2443.6 万股,持仓从 8.96% 减至 7.96%,减持价为 3.5812 港元,套现 8751 万港元。

恒大的问题我们这里不展开讲,希望恒大能妥善处理好债务问题吧,不然欠供应商那几千亿可是够很多上市公司喝一壶的。

那么当时在 2016 年看多房地产公司错了还是对了?在 2017 年看多房地产公司错了还是对了?在 2021 年 9 月 17 日看多房地产公司错了还是对了?

后视镜的角度看,谁都是神,但是往后看就很难。从这个意义上讲,巴菲特几十年保持较高的复合收益率是运气还是能力?是可以学到的吗?

当时的雪球地产党横行,一大波大 V 出来讲道理,把看空房地产公司的人都称为:呆会计,他们认为房价永远涨,房地产公司负债越高越有投资价值,因为土地会增值,这是一个买到就是赚到的游戏,谁有能力接到无限的钱,谁就是赢家。恒大、碧桂园、融创异军突起,干干干,把保利、万科等一众老牌房地产公司干翻在地。

但是今天呢?我一直是看空房地产行业的,具体逻辑见我 2020 年在微信公众号的文章《疫情下的中国人都在摆地摊,房价却大涨,买房还能改变命运吗?》在文章中我指出,

2020 年的时候,我说:假如我们以未来三年全国新增为 1600 万套,我们认为保障性住房会直接提供增量,而棚改尽管没有提供直接的新房增量,但是消灭了需求,仍然按照新增住房计算,那么四年新增住房 6400 万套,这是一个保守的计算。按照三口之家计算约 1.92 亿,把部分家庭老人和二胎算上就是 2 亿人。

2018 年全国销售 420 万套二手房,2019 年约为 430 万套,未来三年按照 430 万套计算(保守),共计 1720 万套,三口之家计算为 5160 万,加上新房共计 2.43 亿。也就是说四年就会有 2.43 亿人口换了新房子住,注意,这基本上都不是银发族,那么仅仅四年时间,不仅新增住房需求能非常满足,连改善型需求也差不多能满足了。

备注:改善型人口会买新房造成重复计算,但是自己的二手房也会卖给需要的人,所以总量计算是不会错的,我们计算的是未来 2019/2020/2021/2022 四年住房市场总体对需求整体的满足情况。

在这样的逻辑下,我在 2020 年把本来计划用来买房的钱全部投资股票了,核心就是保险股,但是怎么也想不到,房价竟然暴涨!打死我都想不到,炒房的人如此疯狂,把本来金融放出来救实业命的钱用来买房,我也想不到中国人对房子的执念如此之重。

很多人说,你不看好房地产行业,为什么买万科和保利?其实这种人就是典型的二元化思维,非黑即白。

我们分析一家公司的时候要考虑商业模式、行业分析、企业分析、产品力分析和财务报表分析,最后去给公司估值,然后比较价格和价值的关系,在不同的标的之间比较之后做出投资决策。

影响决策的因素很多,我们决定买的时候要多看看空的因素,决定卖的时候要多看看多的因素,这就是很多投资人在外人看来心口不一的原因。

我当时买万科和保利的主要原因是:第一,行业方面,除了北上户籍管制外,其他城市户口放开,人口必然向大中型城市集中,万科和保利的土地储备主要在这些城市。第二,万科和保利的产品力都很强,企业财务稳健,具有溢价的能力。第三,保利和万科的企业管理能力很强,尤其是万科,从分红融资图看,在 2007 年之后再也没有从股市融资,分红逐年增加,且承诺了分红率,自由现金流常年为正数,根本不像一家房地产公司。万科的隐蔽资产,万科物业以及其他多元化的成功就是护城河,我就在一个合适的价格买进了万科。

但是我万万没想到今年的房地产行业能形势如此恶劣。首先,新房限价,深圳和上海同等房子的价格甚至有所下降。这是非常严重的情况。

简单说明,一个东西成本 5 元,卖 7 元,利润率是 40%,现在卖 6 元,仅仅价格下降了 14.28%,但是利润率只有 20% 了。这就是经营杠杆的威力。

更何况,这会直接导致房地产公司的土储价值下降。

其次,房价跌的有点猛。在限贷以后,房地产行业迅速转冷,我只能说我观察到的情况。在 7 月份的时候上海的房地产市场还热火朝天,现在已经冷淡很多人,买房的人都不着急,也不是不着急,是着急也没用啊,没贷款额度。

其中奉贤、青浦的房很多地方都跌回 2017 年了。而苏州、武汉、郑州的房地产市场有很不乐观。

最后,集中供地以后,第二批很多地块流拍,乐观的人觉得后面房地产公司的毛利率会提高,这是在做梦啊。

在这场买房者、正负、房地产公司和银行四方参与的游戏,房地产公司是绝对的弱者。这个身份不改变,没有话语权,那么就算低价给你降一点,哪有怎么样?也就是保你不死罢了,想赚大钱,还是去梦里更现实。

某种意义上说,集中供地和房地联动,就是一场房地产行业的集采。房地产公司的利润被卡死了。

高杠杆没了,高利率惨了,高周转,我看也没啥提升的空间了。现在房地产公司的投资价值就两个:第一,低估。第二,市场份额会提高。

今年在经济这么紧张的情况下,上面一直不松口,我觉得可能是真的要扭转预期了。我可能对,那我也赚不了多少,我如果错了,我就赔惨了。所以我选择走。

当然好消息也是有的,第一,不久前,央行召开金融机构货币信贷形势分析座谈会,强调要继续做好跨周期设计,衔接好今年下半年和明年上半年信贷工作,明年上半年计划投放的部分贷款或将提前到今年下半年投放以此对冲近期信贷增速下滑趋势…… 特别是要加强预期管理和引导,不向房地产市场发出错误信号,此外也要防止政策调整,误伤合理的市场需求。

第二、据澎湃新闻报道,北京市发改委近日回复网民建议时表示,“相关部门将根据本市常住人口变化情况,统筹考虑城市发展需要,择机适度扩大年度落户规模。”

我还是挺高兴的,憋这么久,总算等来了保利的反弹,此时不走我更待何时?我心爱的保险又大跌,正是调仓的好机会。我也在思考自己的投资策略,未来会把一部分资金配置在科技板块。

所以,我清仓保利了。

万科我应该暂时不走,一方面是因为现在亏得比较多,但其实公司基本面受到的冲击比较少,另一方面,万科的物业很值钱,真的很值钱,现在价值完全没有体现出来,我有可能拿很长一段时间。

最后说一个。关于中国平安和地产的事情。市场一直传言,中国平安是中国最大的隐形地产商,这个事情,反正今天港股平安大跌,平安被逼着又站出来说这个事情。

我印象中这是平安官方第四次回应所谓的地产问题。

从市场看,平安最近一直被港资杀,我们看今天的开盘图。

这张图很有意思,到底是谁在杀平安呢?

我今天本来准备加仓的,但是下午上班很忙,等我缓过神的时候已经三点半了,罢了罢了,中秋节后再买吧。

我的微信公众号:股海沉思,欢迎关注,一起聊投资。

知乎用户 贫民窟的大富翁​ 发表

既防范无序上涨,也防范无序下跌。

中国未来的房价:一二线核心城区继续上涨,三四五线继续下跌。

但是,依然可以这样预测,即便是政府对房地产价格的严格管控,**中国的房地产价格在不远的未来应将出现较长时间的下滑,这个下滑的也非常可能的对比是日韩同期的时间和水平——即 10 年左右发生 40—50% 左右的下滑。**具体分析如下:

中国能够达到 “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吗?

知乎用户 流云飞袖 发表

这个通知通篇下来就一个意思:“深房理” 这样的炒房组织必须完蛋!

其实过去国家也一直严厉打击 “炒房” 但是奈何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政府内部的一些人与外面的人相互勾结,使得炒房屡禁不止,屡打不消。

但是这一次,可以看出国家是真的想彻底打击炒房组织了,无论是针对房地产开发商的哄抬房价,还是政府内部与外部的相互勾结,相关部门都会重拳出击,毫不留情。可以说,至少在 “炒房” 这个方面,国家会下重手去打击。

当然,房地产市场不会因为没有炒房组织,房价就会下跌,这不现实也不经济。但是打掉了 “炒房”,也就打掉了不少房地产市场的泡沫,这对于房地产市场去泡沫化是非常有用的。

所以,留给 “炒房团” 的时间不多了,如果一些 “炒房团” 还不懂得收手,那么等待他们的将是最严厉的制裁。

我们不妨拭目以待。

知乎用户 王东来 发表

下不了决心,土地财政太难放弃了,但愿还有 三年的时间用来墨迹。。。。

走钢丝,还要走稳

知乎用户 春树 发表

我先定义一下房地产秩序明显好转。

1,地价基本稳住,不大涨,不跌价。

2,目前的新房持续消化,优先让大家买新房,让房企回笼资金,好还贷款给银行,拯救房企的杠杆,稳住银行的扩张。(同时保持房企拿地热情和价格,新房才是土地财政的血液)

3,二手房用限贷的方式锁住。不能大张,不能跌。(实际上,可能会微跌,因为流动性下降太多)

4,学区房按死。

5,时间换空间,3 年内,房价微涨不跌。

6,三线开外城市不崩盘。稳住,不扩张。

机会在哪里:

等二手房房东 hold 不住了,用更多的首付款直接低价拿下二手房。

偏远新房的价值,以后肯定低于位置好的二手房。

希望别删我答案,都是实诚话。

知乎用户 每天吃胡萝卜 发表

我留个预言吧。

现在筛选几只科技类的龙头股票,可以重点关注半导体、光伏、风电、新能源汽车等发展前景好的领域。

拿出 30%(最多 50%)的现金,选择一个下跌后估值相对较低的时候建仓,后续可以等下跌或震荡的时候逐渐加仓。

剩下的钱可以配置一些基金、银行定期等。

不想操心的可以直接选择一个优秀的基金经理,做个定投也不错。

做好价值投资和长期持有的准备,3-5 年之后的收益率,不会比现在买房低。

而且手里还能持有更多的现金,不用背负高额的房贷压力。

比亚迪 80 多的时候我就劝我妈买比亚迪股票,而且坚定持有至少 3 年,她一直犹豫没买,结果现在翻了 3 倍。

我倒是买了十几万的比亚迪股票,可惜是支付宝模拟炒股。

知乎用户 你是一只西瓜​ 发表

在我看来,不升级才叫奇怪呢!在中美货币博弈大局下,地产调控和资本市场开放是防守和进攻策略的一体两面,双方近期都在为即将到来的大战紧锣密鼓摆兵布阵,地产调控力度升级与人民币自由兑换试点开闸,意味着这一轮中美金融战正式进入战役阶段

知乎用户 渔樵闲话论投资​ 发表

狼来了好多次了,不过这次是真的狼来了,狼再不来年轻人就真的快过不下去了,过不下去大家就会躺平,整体进入低欲望时代,这对国家发展是致命的打击,国家发展需要奋斗者。

从最近打压学区房、取缔课外培训、调控房价一系列政策来看是国家真怕大家都躺平了,在之前这种高度内卷中结婚年龄开始滞后,生育率说是悬崖式下跌都不过,再不进行调整大家真的是要躺平了。

从去年开始一些列的政策可以看的出来,国家在房地产行业的逐步收紧,现在房企的日子都普遍不好过。

三条红线的管控:防止房企无线放大杠杆,最后在强大的管控下破产留下一堆鸡毛,就在管控政策之前先出一个指导政策,逼迫大型房企降低负债率,万一那天在强大的政策管控下不会出去资不抵债的情况。

集中拍地:一年三次集中拍地,减少土拍中的灰色地带,同时让小房企尽快退出市场。

集中供地还有一个细节很容易被大家忽视,就是单列租赁用房用地。“住建部要求 22 个重点城市将集中发布出让公告、集中组织出让活动,且 2021 年发布住宅用地公告不能超过三次,要求重点城市单列租赁住房用地,占比一般不低于 10%。”

这个 10% 的租赁用地指标你可以单独拍卖,也可以搭售出卖,反正当年出让土地总面积的 10% 必须用来做租赁用房,单独出让开发商都不愿意接盘,所以从今年集中供地的经验来看都是搭售,而且是竞自持,在限制最高平均房价和楼面价的同时,在达到土地限价之后让各开发商来竞争自持比例。

从目前出让的土地来看凡是参与自持竞拍的,整个项目从现金流角度来说开发商基本上收不回一分钱,还得倒贴钱,最后得到的就是一批不能卖的租赁用房,这种模式下开发商不能拿走项目的一分钱的利润。对于开发商来说就是两难,拿地没有钱赚,不拿地自己的规模会快速下降,庞大的团队没办法养,今年我接触的几个开发商比较鸡贼的不去拿竞自持的项目,转而去收购小开发商的项目,但这也仅仅是权宜之计。只要这种政策还继续,开发商还想继续做项目,就得乖乖把之前自己赚的钱逐步转化成房子,由开发商变成包租婆。

这种逼开发商做运营的模式个人觉得比之前的公租房模式要好,开发商为了自己的利益就得想办法做产品、做设计、做运营,而且这种把租赁用房和商品用房混合在一个地块上,整体租赁用房的品质也会得到提升。

从这个政策可以看出国家的思路是通过限价稳定房价,让中高收入群体能够继续怀揣买房的希望继续奋斗,通过一系列手段提供一批高质量的租赁房,让中低收入群体就算是买不起房也能过下去,也能结婚生小孩,总之所有手段的目的是让年轻人继续满怀希望,不要躺下,该 996 的就 996,该结婚结婚,该生小孩的多生小孩,继续为中国梦奋斗。

其实国家还有两个控制房价的杀手锏一直没有使用

一是房产税,这个大杀器要留在最后,我相信总有一天会使上;

二是真正的 “租售同权”,前些年的 “租售同权” 和“住房不吵”是欺负老实人,根本没落到实处,那天我租在一个小区的租赁用房所享受的权益和旁边买房的销售的权益一样就真正做到了“租售同权”,孩子一样可以参与同一个学校的摇号,享受一样的福利待遇。

知乎用户 思考的水​ 发表

“力争用 3 年左右时间,实现房地产市场秩序明显好转。” 不管怎么样,房价不会大涨了,所以炒房肯定不行了。

去年上半年,和家人聊天,他们总离不开谈到房子。尤其学区房的暴涨,更是赚足了眼球。

随着 “房住不炒” 等政策的深入、深化,打击违规炒房的展开,现在就算一线城市,房价也涨不动了。

房价讨论不再那么火热,家人也少有再提房子的事了,感觉清净不少。

房子不涨了,而银行理财、信托、货币基金等传统投资形式的收益率也持续下行,这样就产生新的焦虑,怎么在合理的范围内资产保值、增值就成为一个大问题。

在这个背景下,随着股票、基金等资产的投资的回报率和稳定性提升,大家配置该类资产的意愿显著上升。

尤其公募基金的表现越来越给力,在 20 年赚钱效应更为凸显,基金行情异常火爆。

21 年上半年已经过去,市场整体呈现风格轮换的结构性牛市行情。

2021 年还能继续买基金吗?

下半年预计市场风格依旧,钱还是没更好的去处,只有股票、基金才有可能带来可观的收益。而对一般投资者来说,没有很多时间来对市场进行专门的研究和跟踪,所谓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买专业基金经理管理的基金还是投资上选。

基金买的人多了,进入市场的资金多了,也会在市场形成正反馈,进一步推动市场行情。

@Jack Wang

知乎用户 Jack Wang​​ 发表

多地上半年出生人口继续走低,三孩政策平缓出生人口下降趋势

今年以来,出生人口继续延续下滑的态势。

目前,包括贵阳市、河南省、山东省胶州市等多地公布的出生人口或新生儿筛查、活产数等数据都出现同比下降的情况。

多地出生人口下降

贵阳市卫生健康局的数据显示,贵阳市 2021 年 1~6 月全市常住人口出生 21193 人,2020 年 1~6 月全市常住人口出生 22248 人。同比下滑了 4.7%。值得注意的是,该网站虽然写的是 2021 年 6 月数据,但实际上是 1~6 月累计数据。

其他地方下滑的幅度更大。其中,河南是户籍人口第一大省,根据河南省政府网站公布的关于 2021 年上半年省重点民生实事进展情况的通报,截至 6 月底,完成新生儿 “两病” 筛查 40.64 万例、听力筛查 40.61 万例,筛查率分别为 98.88%、98.81%。

而 2020 年同期,河南完成新生儿 “两病” 筛查 48.35 万例、听力筛查 47.31 万例,覆盖率分别为 96.56%、94.48%。同口径下,河南今年上半年新生儿下降了 18.3%。

根据山东省胶州市政府网站数据,今年一季度,全市共完成出生医学证明签发 1768 份,二季度完成 1470 份。2020 年一季度完成 2016 份,二季度完成 1647 份。也就是说,今年上半年完成的出生医学证明签发数比去年同期下降了 11.6%。

安徽省五河县卫健委今年 6 月 28 日发布的 2021 年上半年重点工作任务完成情况显示,2021 年统计年共出生婴儿 4204 人。2020 年 7 月 10 日,五河县卫健委发布的 2020 年上半年计划生育工作目标任务完成情况显示:截至目前,该县总人口数 72 万人;总出生 4842 人。

此前 21 日,国新办就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有关情况召开新闻发布会,国家卫生健康委副主任于学军在会上表示,根据对 2021 年上半年人口出生监测的情况来看,今年的出生人口和生育水平仍然会呈现走低的趋势。与此同时,人口老龄化程度进一步加深,未来一段时期,将持续面临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压力。

三孩政策平缓出生人口下降趋势

人口专家、广东省人口发展研究院院长董玉整教授对第一财经分析,2020 年比 2019 年出生人口下降不少,从 1465 万下降到 1200 万,下降幅度超过 18%。2021 年将继续下降,这也是大势所趋。

“原因有几个方面,最主要的是育龄妇女总量减少,出生的孩子自然就会减少了。” 董玉整说,有资格当母亲的人数减少了,因此出生人口也必然减少,这是重要的客观因素。由于以前出生率降低,现在结婚生育的主要群体大多是独生子女,当爸爸妈妈的人数总量减少了,再加上现在很多人结婚生育的年龄又推迟,结果就是出生人口越来越少。

数据显示,2020 年我国结婚登记数据为 813.1 万对。这是继 2019 年跌破 1000 万对大关后,再次跌破 900 万对大关。这也是 2003 年以来的新低,仅为最高峰 2013 年的 60%。从年龄结构上看,当前,25~29 岁仍是主要结婚年龄,对应的是 1991 年~1995 年的出生人口。

从上个世纪 80 年代实行计划生育以来的历年出生人口数据看,我国出生人口在经历 1987 年这一近 40 年的最高峰(2508 万人)之后,连续多年下行:1991 年跌破 2300 万人;1994 年跌破 2100 万人;1998 年更是跌破 2000 万人大关,直至 2020 年跌到 1200 万人。可以预见,随着 “95 后” 乃至 “00 后” 陆续进入婚育阶段,结婚人数还会进一步下滑。

董玉整说,这些年来,由于婚嫁、生育、养育、教育和基本生活各方面的成本不断提高,对人们的生育意愿和生育行为产生实际影响,想生而不敢生、不敢多生的人不少。还有一部分人的身体健康状况也有问题,想生而生不出的不孕不育问题比较突出。此外,每年人工流产的数量也不容忽视。数据显示,2019 年全国人工流产 976.2 万例。诸多因素结合在一起综合作用,可以判断,2021 年出生人口总量仍然会有一定下降,这也是一个趋势性的发展。

从时间来看,由于三孩生育政策刚公布不久,政策效应要到明年才会逐渐显现。董玉整说,现有三孩生育政策出台后,政策的积极效应会持续好几年。不过,“十四五” 期间,由于育龄妇女总数减少,很大可能会影响到三孩生育政策的积极效应。比如,三孩生育政策实施后,妇女生育总和生育率即每个妇女的平均生育子女数会有所提高,但由于育龄妇女的总量减少了,因此总的出生人口不会出现大幅度的明显增加。

董玉整说,从出生人口总数来看,今年肯定会比去年继续下降,明年会有回升,但是否回升较多还不好说。需要指出的是,如果明年出生人口只是增加了一小部分,也不能说三孩生育政策无效。“试想,如果不实行三孩生育政策,可能明年总的出生人口会减少得更多。这是因为,在育龄妇女总数减少的情况下,出生人口还能有一定的总量,就是因为实行了三孩生育政策。”

他认为,整个 “十四五” 期间,育龄妇女总数每年都在减少,而且减少的趋势短期内不可能扭转。从总体上说,实施三孩生育政策,妇女总和生育率肯定会提高,在可比的意义上,出生人口总数肯定会增加;但由于育龄妇女总量逐年减少,三孩生育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的建立完善需要一个实践推进的过程,再加上人们已经形成的生育观念和生育行为方式的转变也需要一个过程。

“即便如此,三孩生育政策的积极效应要充分肯定,其积极效应就体现在释放人们的生育潜能,提振生育水平,减缓出生人口总量减少和老龄化加速的趋势,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董玉整说。

国家卫生健康委副主任于学军在前述发布会上强调,实施三孩生育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目的就是防止出生人口进一步下滑,推动实现适度生育水平,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短期内,我们是希望释放生育潜能,平缓出生人口下降的趋势。从长期看,关键取决于积极生育支持措施是否能够很好地衔接,是不是能够真正落地,这需要我们各地各部门各方面共同努力,积极支持,共同推动实现适度生育水平,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于学军说。

特别声明:本文为网易自媒体平台 “网易号” 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网易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知乎用户 不成村落夕陽邊 发表

1 能不能,敢不敢收起房产税

2 什么是好转?是房价下降还是房租上升。

知乎用户 闪电哈米尔卡​ 发表

[

高层释放重磅信号,未来三年,还能买房吗?

米店阿树的视频

 · 3026 播放

](https://www.zhihu.com/zvideo/1402626774363258880)

核心看法:

1. 普涨时代早就过去,步入分化买房时代,以后限制只会越来越多,为的就是平抑价格,彻底让房子回归居住属性,“实现房地产市场秩序明显好转”。

2. 调控思路彻底变了。

比起之前相对温和的三限政策,涉及房企端、信贷端和土拍市场的政策陆续发挥威力,已经彻底将疯狂的楼市资本锁在了笼子里。

一方面,加速去杠杆,不惜将一些投机行为摆到门面上,以严查经营贷、严惩深房理作为标志性事件。

另一方面,指导价、停贷堪称招招致命的 “大杀器”,彻底打掉了炒房客的套利空间。

首当其冲的是二手房,从信贷端釜底抽薪,就已经被彻底摁住了。

大批交易被锁死后,二手房的流动性大大降低,一大批中介门店掀起了新一轮的倒闭潮。

3. 土地是面粉,房子是面包。管不住的土拍市场,也在乖乖 “束手就擒”。

不要低估双集中土拍政策的威力。它看似是在形式上下功夫,却从根本上降低了人们对房价上涨的预期。

也是在这一政策背景下,土地出让已经逐步从 “拍卖模式” 转入“招标模式”,价格从面粉层面就被控制住了。

一下子,地价和房价倒挂红利又被打破了。

实际上,上半年土拍还呈现出一大新特点。具体可以看视频了解。

4. 可以确定的是,千万不要低估政策的威力,住建部发通知说,要力争用 3 年左右时间,实现房地产市场秩序明显好转,也绝不是一句空谈。

楼市慢牛已成定局。

5. 买房还是可以买的,短期投机买房的心思就别动了,而是学会做时间的朋友,擦亮眼睛,多做功课,把更多目光聚焦在长三角、大湾区等基本面(经济、人才、产业、营商环境等)乐观的热门城市群,选择好上车时机,长期来看,这些地方还是有上涨空间的。

就像投资领域里经常说的那句话:所有调控的利空,都是对城市长期投资者的利好。

知乎用户 米店阿树​ 发表

我们年轻人,不看怎么说,只看怎么做。

知乎用户 心灵寄汤 发表

普通老百姓:想的是可以比较容易的买到房子,甚至通过房子实现阶层跨越。

上面:想的是实现危险平衡,既控制房地产对于银行的金融风险,还要地方继续获取卖地收入,同时利用房地产拉动全国 GDP。

知乎用户 江先生 发表

高房价和 996 彻底解决之前不可能结婚!!!!

高房价和 996 彻底解决之前不可能结婚!!!!

高房价和 996 彻底解决之前不可能结婚!!!!

高房价和 996 彻底解决之前不可能结婚!!!!

高房价和 996 彻底解决之前不可能结婚!!!!

高房价和 996 彻底解决之前不可能结婚!!!!

高房价和 996 彻底解决之前不可能结婚!!!!

高房价和 996 彻底解决之前不可能结婚!!!!

高房价和 996 彻底解决之前不可能结婚!!!!

高房价和 996 彻底解决之前不可能结婚!!!!

知乎用户 熊月半 发表

住房不炒这么多年感觉就是个笑话。

分析啥的咱小老百姓也不太懂,

只是两年前买房的时候才知道,原来电话卡都是实名登记的,买房这事还没有全国通网,这房地产行业还处于信息化石器时代。天天各种政策,就不能查查那些家庭三四套房的,收收房产税,整整这些新时代的地主。这两年明显感觉韭菜不太够割了呀,反正为国效力买房这事我等小民一次就够了。

知乎用户 黄敬坤​ 发表

不看广告,看疗效

知乎用户 num10 发表

战报可以骗人,但战线不会。

我从不关心房地产市场秩序问题,也从来不看各种口号,我就只看俩数据:

1、土地出让金收入是否增长。

2、全国范围商品房价格是否上涨。

相信实践,相信数据,相信事实。

知乎用户 曹多鱼​ 发表

这就是普通的行业发展规律

从 17 年到现在的 21 年,刚好 5 年。房地产已经走完了一个完美的循环阶段,走完了野蛮生长的全部过程。

当一个市场野蛮生长完毕后,接下来的,就是由强力人物出手,联合所有势力开始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让行业规范化,正常化。

现在刚好处在这个新阶段而已。

知乎用户 银色夏生 发表

。。。。。。。

是说要护盘三年呢?还是房价蚌埠住了下跌来邀功?

市场秩序好转?这句话我读不懂了。。是说现在销量太低迷了,开发商 (类似恒大),快扛不住了。要去促进房地产市场繁荣呢?解救开发商!毕竟支柱产业呢。

还是现在房价太低了,没有凸现土地价值,造成 dfzf 资产缩水流失?

还是房价太高了,要打压房价?

有小学语文考 100 分的网友吗?来翻译翻译?

以前还有防范房价过快增长,我还读懂一点。不就是可以涨,但不能涨太快,可不可以跌,没说。

现在这个市场秩序好转。。真的是没办法读懂。。不过按照我常理理解是,可以把秩序两字去掉。市场好转如何?

知乎用户 RAY 发表

我老家那穷乡僻壤,人均 GDP 2 万,房价 1 万起步。

如果这政策,能让房价降到 2015 年的水平,4 千左右。

我就信你的话。

现在,只要房价没降,我一个字也不信。

知乎用户 路人丙​ 发表

7 月 23 日下午,住建部等 8 部门联合发了一个通知。将从房地产开发,商品房买卖,物业租赁,物业管理全产业链四个方面整治房地产乱象。目标是用 3 年时间达到良好效果。

按照通知里列举的乱象,挨着看:

房地产开发:

房地产开发企业违法违规开工建设;未按施工图设计文件开发建设;未按房屋买卖合同约定如期交付;房屋渗漏、开裂、空鼓等质量问题突出;未按完整居住社区建设标准建设配套设施。

第一二条房地产开发企业违法违规开工建设,未按施工图设计文件开发建设。在现目前,应该没有开发商敢违反,就算半默许状况,也会被同行举报,最后不得不处理。

第三条未按房屋买卖合同约定如期交付,目前属于较为普遍问题。且不说中途因为资金问题或者总包纠纷等主观问题停工。施工过程中也会遇到很多不可控因素。

以前老百姓没有斗争经验,甚至部分县城,因为前期烂尾楼盘太多,对于开发商虽然延期,但至少能交付都会感恩戴德。

一般开发商对于延期交付也习以为常,延期交付违约金也是能赖就赖。

现在把按时交付问题,也列在 “房地产开发乱象” 里,未来肯定有专门部门负责处理相关事宜。遇到延期交付问题,肯定就不是一桶劣质食用油就能解决问题了。开发商前期做运营计划,还有相关合同拟定肯定会更加保守。

第四五条属于交付品控问题,在行业利润下降,压缩成本,或者就是管理疏漏都会出现问题。在房价上涨时,大问题都会没问题。在房价下跌时,没问题也会找问题。房企内的客户关系部地位将重新提升,对于前期推广,展示都会更进一步核实,最大程度避免货不对板。

房屋买卖:

房屋买卖。发布虚假违法房地产广告,发布虚假房源信息;捂盘惜售,囤积房源;挪用交易监管资金;套取或协助套取 “经营贷”“消费贷” 等非个人住房贷款用于购房;协助购房人非法规避房屋交易税费;违规收取预付款、“茶水费”等费用,变相涨价;利用不公平格式条款侵害消费者权益;捆绑销售车位、储藏室;捏造、散布不实信息,扰乱市场秩序。

要整顿房屋买卖,包括开发商、中介两个群体。

这些违规行为见得太多,以至于已经见怪不怪了。

看到广告 3880 起去售楼部看房,告诉你只剩最后一套底楼。想买其他的要加钱找领导申请内购

网上看到某小区有 3880 的房源,去了中介咨询告诉你卖掉了,可以看看其他 8848 的房源。

你说自己没有购房资格,置业顾问表示只要交钱,假结婚社保开公司一条龙服务,保证获得房票。

你说自己没钱买房,他们告诉你可以首付分期,中介还能帮你申请 “经营贷” 置换低利率贷款。

房子限价,开发商要求必须捆绑高价车位爱买不买。

从业者甚至购房者都觉得这些事理所当然,只能说明这个行业从根上出了问题,只有重拳整治,才能扭转不良之风。

之前深房利踩了其中几个雷,直接把自己干进去了,这只是个开头。

还有一条,挪用交易监管资金,未来可能会更加严格监管。就像恒大这种宇宙第一大房企,想仅靠刷脸不把挪用监管资金补回去,也会被暂停网签。

住房租赁:

未提交开业报告即开展经营;未按规定如实完整报送相关租赁信息;网络信息平台未履行信息发布主体资格核验责任;克扣租金押金;采取暴力、威胁等手段强制驱赶租户;违规开展住房租赁消费贷款业务;存在 “高进低出”“长收短付” 等高风险经营行为;未按规定办理租金监管。

大家第一应该想到的是长租公寓。去年全国各地的长租平台就是通过 “高进低出” 占有市场,然后忽悠客户采用租金贷方式 “长收短付” 形成资金池,最后资金链断裂纷纷暴雷。

其实还有个隐藏问题,后续也会爆发。就是各个头部城市,开发商拍下的自持地块,除了各地会大概率会打补丁堵住 “以长租代售” 行为。在整治重点里还提到了“未按规定办理租金监管”。如果开发商的自持物业,租金也会被列入监管对象,那么肯定会对 ABS 等融资造成较大影响。

物业服务:

关于物业服务乱象,基本覆盖了所有点。在通知下发后,居委会等部门肯定会介入,协助组织业委会。从基层自下而上形成社区民主自治,可能是未来社区管理重要环节。从而实现物业真正是为业主服务的关系。

这一次的整治行动,每个部门分工很明确:

发改部门,协调汇总违规信息,纳入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

公安负责查处房地产领域合同诈骗、非法集资;

自然资源部门,负责查处未依法依规取得土地即开工;

税务部门,负责查处非法规避房屋交易税费行为;

市场监管部门,负责查处虚假违法房地产广告、价格违法、利用不公平格式条款侵害消费者权益;

金融监管部门,负责查处信贷资金违规流入房地产市场;

网信部门,负责查处通过网络发布虚假房地产信息;

最后还补了一条:**落实房地产市场调控评价考核措施,对整治工作得力、成效明显的城市,予以表扬;对房地产市场秩序问题突出,未履行监管责任及时妥善处置的城市,进行约谈问责。**也就是和政绩挂钩,大家都懂。

通知里还重点提到 “对逾期不能偿还债务、大规模延期交房、负面舆情较多等存在重大经营风险的企业,实施重点监管,提升风险防范化解能力。

目前开发商不管规模,都有违约风险。昨天还是千亿规模,广告满天飞,利好消息不断。今天就可能破产跑路,留下一堆烂尾楼和债权人。

在去杠杆的决心下,永远借新还旧,大而不倒的神话肯定破灭。还要去低价,甚至违规购买那些处于风口浪尖的房企房子,妄想最后谁来兜底,自己耗子为汁。

其实报告只是最为基础框架,也明确提到了 “因城施策”。各个地方最终会根据情况出具具体细则。

在持续高压政策下,都释放出了信号。告诫地方、银行、房企、购房者都不要抱有幻想,赌大政策转向的一般都会死得很惨。

比如教育这个同样影响国家经济还有生育基本盘的行业。线上教育,课外辅导赛道之前被资本热捧,在 2 月份就传出国家会大力整治,美股已经经历了一波暴跌。

在 5 月 21 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召开的第十九次会议中,审议通过了一个文件《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后,资本市场都还抱有一线希望。

直到昨天一道圣旨,可以说直接终结了一个行业。培训机构新东方港股暴跌 40% 登上热搜。

知乎用户 扯个锤子 发表

7 月 23 日,住建部发布关于持续整治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的通知。

注意的是,该通知由住建部、国家发改委、公安部、自然资源部、国税总局、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银保监会、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等 8 个部门联合发布。

《通知》明确要因城施策,重点整治房地产开发房屋买卖住房租赁物业服务四方面的问题,并表示要力争用三年左右时间实现房地产市场秩序。

值得注意的一点是,与会部门全是和房地产密切相关的,且具有极大影响力,例如税务局和市场监督总局维持房地产市场秩序。发改委自然资源部管控一级土地市场因保监局管控金融影响最大的是房企。

这次八部门联合还基于一个背景,本月 15 日央行正式全面降准,释放的长期资金约一万亿,让市场极度意外,这是因为全球货币政策已经进入紧缩周期,今年下半年中国也存在加息预期,突然降准实属意外。

这次八部门联合还基于一个背景,本月 15 日央行正式全面降准,释放的长期资金约一万亿,让市场极度意外。

这是因为全球货币政策已经进入紧缩周期,今年下半年中国也存在加息预期,突然降准实属意外。

但是,本次降准不是低下,而是全面降准,力度之大超出预期!

在国内最猛烈的货币政策工具就是降准降息,一旦降准或降息,会直接影响股市和楼市的走势。

自从 2016 年 9 月国内实施房地产调控这几年调控持续加码,到如今还没有停下来的意思,而由于货币超发的原因,虽然实施调控之后,部分城市的房价停止了快速增长,但仍有一些地方房价涨幅较大

而且至少有 20 多个城市在近两年中尝试直接或间接放松房地产调控政策,虽然多数都被上级部门紧急叫停,但依旧还有一些漏网之鱼。

所以在八部门开会的前一天,住建部就已经放话对调控工作不利,房价上涨过快的城市要坚决予以问责。

下一步还将加强房地产金融管控,完善房地产企业三线四档融资管理规则,落实银行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坚决。

这次八部门联合还基于一个背景,本月 15 日央行正式全面降准,释放的长期资金约一万亿,让市场极度意外。

在查处经营贷消费贷信用贷违规用于购房住建部的话,简单说,就是部分城市的调控政策还不够完善,楼市出了岔子,地方政府必须担责,那么目前有哪些地方楼市依旧火爆呢?

上周,易居研究院公布了一组数据,以 70 城为主,二手房价指数同比涨幅大于 5% 的城市界定为房价偏热。

数据显示,在六月份全国 70 个城市中,二手住房价格指数同比涨幅超过 5% 的共有 25 个城市都位于房价偏热区间最火热的城市,包括广州徐州上海北京宁波深圳杭州等城市。

现在广州深圳宁波已经开始回调降温,其余的城市如果接下来二手房热度还不降温的话,调控肯定接踵而至。

在所有城市中,反应最快的是上海,也是在同一天,上海住建局发布通知,自 2021 年 7 月 24 日起通过赠与方式转让住房的。注册人应符合国家和本市住房限购政策。

该住房五年内仍进入赠与人,拥有住房套数,同时强化住房交易登记管理,将赠与住房转让纳入房屋交易合约范围,对策与当事人不符合住房限购政策的,不予办理交易登记手续,这个新调控措施等于堵住了之前限购政策的漏洞。

我们知道,上海楼市大型异常火热,近期涌现了一堆社保摇号的人,他们通过无房已婚,上海户口以及连续缴纳几十年的社保。成了新房市场中最有力的竞争者,有的楼盘入围名单中甚至还有 90 多岁的老人,这些打新墙者是怎么做到既有漫长社保又名下无房的?

答案很简单,自然是赠予转让给了自家人,所以上海对住房转让进行了限制,算是堵上了一个漏洞。

与此同时,央行确定房贷利率上调适宜,首套房贷利率将从现在的 4.65% 调整至 5%。二套房贷利率从 5.25% 上调至 5.7%,新规将于今天起开始实行。

购房成本上升等于直接抑制了需求,这其实就是住建部提到的房地产金融管控。

而这金融管控分两方面,也就是购房者和房企类似于利率房贷经营贷消费贷针对的都是购房者,现在银行都已经收紧了。

今年下半年的额度可能更紧,所以别看最近降准,银行又有钱了,但银行也有红线,房贷额度有限,用完就没有了。

现在给出了明确的指示,要严防经营贷消费贷流入楼市,至少要掐紧第一道关口,不排除下半年地方会出台更加严厉的政策。

而且以前房地产管控只管新房,现在很多城市开始管控二手房市场。

因为管住了二手房价格,价差和新房越来越小,那么投资投机需求也会被一致,若是未来按照这个方向的话。

那些二手房市场上涨过快的城市,都有可能推出二手房指导价,这里的本质就是管控住银行,房子的按揭贷款和抵押贷款都是根据指导价执行,那么对于市场的影响就是立竿见影的。

去年监管部门划定的三线四当融资管理规则,就是针对房企的房企。

要是负债过高,就没法拿到便宜优质的银行贷款,本来三道红线就把房企逼得够呛,谁知道今年再次升级,6 月 30 日,央行已将试点房企的商票数据。纳入监控范围,要求相关房企将商票数据每月上报。

对于那些习惯用商票融资的房企来说,又是致命一击。

这还没完,同样是六月份财政部下发通知,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划转,税务部门征收。

以往开发商拍地后,土地出让金是可以延迟缴付的,但是现在转换了缴纳部门态度很明确。那就是再也不能拖上,没钱就给出局了。

以前很多开发商拍地后,地价能拖就拖,工程款也是要么建设单位垫付,要么给商票,而且开发商还能提前卖楼花。

从购房者手里先回一笔款,开发商只需要出营销费盖售楼处,其余基本不用花钱,等钱收回来了,再慢慢给政府给建设单位回款,这一切都是基于高周转和融资便利的前提下。

但现在这一套你没法玩下去,种种限制之下,开发商可谓五花大绑。

回想 2018 年。当时,万科在深圳举行秋季例会,令人惊诧的是,现场爆出的照片在会场中央和两侧的大屏幕上都是鲜艳的 “活下去” 字样,彼时不少房企看到万科的这一口号,大概都颇为不解。

只不过万科还活的好好的,没活下去的却是另外一些房企,例如泰禾三盛福盛华夏幸福泛海蓝光发展等。

作为龙头房企的恒大也没幸免,在财富 7 月 20 日发布的 2021 年,中国五百强榜单上,中国恒大集团以 5072.48 亿元的收入排名第 18 位,也是房地产行业排名第一的上榜企业。

近两年来,恒大已经屡屡传出利空因素。而如此体量的公司,任何风吹草动无疑都会引爆脆弱的市场情绪。

最近一次的引爆点是 7 月 19 日的媒体报道,引出了一则裁判文书,其显示广发银行申请 “诉前保全”,请求冻结恒大的资产。

尽管此次涉及金额近 1.3 亿元,但一时激起千层浪。市场闻真迅速反应,恒大系港股集体暴跌。

因为此次 1 亿多元债务争议已经充分暴露了恒大的资金链危局,而且恒大与广发的纠纷虽然已经解决,但是恒大的现金流压力与企业流动性困境并未得到实质性扭转。

龙头房企尚且如此,接下来几年,人们会见证越来越多房企倒闭。

知乎用户 广告文案圈 发表

房地产行业一直在健康有序发展,十几年如一日,稳步上涨,无论是什么灾情,什么政策都不影响

![](data:image/svg+xml;utf8,)

知乎用户 放逐之刃​ 发表

争取三年以后终结房价无序上涨的现象,实现房价有序上涨。

知乎用户 一直住顶楼​ 发表

在外星殖民之前,

地球上唯一不会多的是土地。。。。

虽然房价可能会平稳,

不过老百姓投资最稳的还是房子,

房子如果要下降,

那只有征收房地产税了。。

知乎用户 真二世明王 发表

利好涨价去库存。

知乎用户 MAINtain 红闪电 发表

谢邀,先说结论:

继续涨。

感谢等待,今天有点忙,陆续更新:

(一)(文:2021-07-26)

大多数政策的出台,都是有一个预期成效的,那么怎么判断出台时候,上面的预期是啥?就成了预判政策力度、目的、行业影响的重要思路之一。

例如先说个简单的,预热一下。大家想啊,放开二胎、三胎的目的是什么?

很明显,上面希望增加出生人口数量,延缓甚至扭转急速到来的老龄化社会。老龄化的危害太大了。因为在老龄化社会,除了老龄相关产业的资本家和从业人员外,几乎所有人、事、物都输了,国家也输了,所以为了国家长治,那必须得让人口年龄结构更加均衡一些。

预热完毕回到正题:

那么,住建部 8 部委的政策目的,或者说出发点、理想样板是什么呢?不难发现这样一句话,

“住建部表示,北京、长沙等城市大胆探索,总结出一系列成功的经验。”

这段话不是随便的话,通常政策的出台,都会配套官媒采访,这是规定动作,其实也可以看做官方 “文件翻译”。毕竟红头文件,不能太口语化,显得不端庄严肃。但官方文章又太生涩,特别是关键目的、条文用官话说不清,容易有误解和歧义,如果大多数老百姓看不懂,那出台还有啥意义?所以得有一个类似于“答记者问” 或者 “记者采访解读” 作为配套,相当于是把一些细节给补充说出来。

上面这句话很重要。“一系列成功经验”,说明住建系统对这两个城市的调控手段、调控结果满意,甚至发文的最初目的,就是全国主要城市都达到北京、长沙的调控效果——当然了,如果能统筹兼顾国家发展、房地产行业发展、利益格局继续吃肉、新青年可以安居,那也何乐而不为,不过嘿嘿,暂不展开。

所以,能看得出,能达到北京、长沙的效果,就已经是不错了!

那么北京、长沙,最近小一年时间房价有没有涨呢?

所以问题就回到了,中微观市场问题,这两个城市近一年来准备买房的同学最有发言权了。

北京为例,从去年的大概 10 月份左右,到现在,热点地区涨幅 50% 由余,刚需区域上涨通常也是 20% 计数,根据统计局,这一大家都有点将信将疑的单位发出来的数据,北京上半年,二手房同比上涨大概是 9.9%。

统计局,对,就是第七次人口普查的那个单位,他们说北京同比上涨 9.9%,这可是包括了很多纯上车远郊落户盘,那实际涨幅、六环内涨幅如何?大家心里大概有数么?

即便是按照 9.9%,北京房价这个基数摆着,少说也是几十万的涨幅,轻松超过城市平均家庭收入,越努力离买房越远。

一张试卷考成这个样子,及格分都达不到,老师跟我说这是大家学习的样板。那老师心目中的 “优等生” 最低标准是什么?深不可测。

(二)(文:2021-07-27)

在 Z 国,房地产其实很不幸只是一个标的,一个非常刚需的标的。最终的目的不是房子本身,是为了实现负债的转移。新房,是政府债务向居民的转移二手房,是居民债务之间的转移,全链条看,应该是高端居民的债务向中端低端居民转移

如果假设政府是高效廉洁,正直合理的,那么可以说,在某一区间合理持续上涨新房房价,几乎对国家是有百利而最多有几害的,利远远大于弊。正如所谓通胀率似的,合理通胀率是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标志,但通胀高了或者低了就不行。当然,合理涨幅区间,也不是今天所要讨论的重点,今天只是定性分析。

其实,从生育人数、内循环消费水平、杠杆率等指标看,可以说,我们的房价,已经超过了 “合理持续上涨” 的区间。大家直观感受也是如此,不必赘言。

房价持续上涨,是有利于政府土地财政的,涨到天上去,政府盆满钵满。因此,政府是直接的受益者,想方设法提高房价,对政府有直接的、显而易见的利益。即便在优等生 BJ,近两年的限竞房,土拍楼面价都是肉眼可见的涨幅在上涨。

但很多人把高房价比作吸毒,我觉得很恰当。正所谓:吸毒一时爽,全家 XX 场,房地产的持续繁荣,会导致整个社会资源的错配,例如人才涌向地产金融相关领域、金融活水不再看得上中小微企业、部分老百姓怨声载道、新生人口暴跌等等…

但,为什么 ZF 还对房地产市场恋恋不舍呢?即便是炒房示范区,本来相对不依赖土地财政,但却是 ZF 主导下的,人类炒房技巧集大成者?就是因为真香,即便土地财政赚不了多少钱,那决策者的福利分房,伴随价格的上涨,也是一个大大的红包呀。

房地产的繁荣犹如吗啡,所有的利益,可以马上兑现,但负面影响,却要短则 3-5 年,长则 10 年 +,才逐渐显现。这还是静态的算法。如果房价持续上涨,那么歌照唱舞照跳的繁荣景象,会把本来应该在静态 3-5 年逐渐显露的负面影响,继续往后推迟,甚至直接掩盖。

“发展” 确实能让人忘记很多过程中的伤痛,站在繁华的大都会的马路上,有谁还记得农民伯伯、农民工的结构性、永久性付出?——如果说小城市职工家庭来一二线打拼的同学,父母的福利分房卖不上多少钱,首付支持实在有限;那么农村来的同学,父母连一套福利分房都没有,能不拖后腿就算不错。所以从经验来说,一旦吸毒,那必须的一直吸毒,永远吸毒,一直到死,而基本不会自己戒除。

以上,特别指地方 ZF。

(三)(文:2021-07-27)

仔细观察,很多政策细节,都与大家期待中的让房价下跌,最起码持续长期横盘,是相悖的。

说完第二大部分地方 ZF,那么更高一级的 ZF 文件是怎么说的呢?

我最早去英国上学的时候,对这个国家充满了未知,不过在我当时的直观感受,感觉这个国家应该是 “地广人稀”“人均资源丰富”。视觉上也同样如此,大多数人可以轻松住上市里面的联排,即便是楼房,也都是所谓的小洋房,矮层居多,街上的人也不算多,交通也不拥挤,很惬意的样子。

直到我看到 Z、英两国人口密度,分别是:146 人 / 平方公里:280.6 人 / 平方公里???不用怀疑我写错了,那个数字低的,就是 Z 国。有人说什么 Z 国有大戈壁,那英国就没有苏格兰了?

好吧,我不跟你杠,我把国土面积一半当做 “不能住人”,146 翻倍才 292,跟英国差不多嘛!实际上英国不住人、不能住人的地方也有很多。再杠下去就没有意义了。

所以宏观来说,Z 国的人,同样是可以实现轻松住上市内联排,再不济也是底层小洋房的水平。

可以看出,价格失衡的矛盾,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在于供给。实际上,在优等生 BJ 限竞房时代,房价确实还真是被暂时按住了一些。

但是,住建部说,“十四五” 期间,新增保障性租赁住房比例力争达到 30%以上。。。。。。。。

(未完待续,虚构创作,勿对号入座。)

知乎用户 li cao 发表

这次住建部等 8 部门集体发布通知,对房地产市场实施 “亮剑” 行动,充分体现了全面贯彻“房住不炒”,持续加强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的目标。来看看通知里,明确的整治重点信息:

此次整治重点主要是四个方面:**房地产开发、房屋买卖、住房租赁、物业服务。**而针对房屋买卖,在今年 3 月份的时候,中国银保监会办公厅 3 部门便已集体发布通知,防止经营用途贷款违规流向房地产领域。

在此次住建部等 8 部分联合发布通知之前,2021 年 7 月 22 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韩正,出席加快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和进一步做好房地产市场调控工作电视电话会议时指出:“要高度重视房地产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不把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手段,全面落实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的房地产长效机制,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要持续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切实管好中介等市场机构,坚决查处市场乱象。”

由此可见,此次住建部等 8 部门的联合发声,是对中央精神的深入贯彻。同时,此次在之前 6 部门的基础上,增加了自然资源部、税务等 2 个部门,8 部门联合关注房地产市场,足见力度之大。不难想象,未来三年,房地产市场的秩序会得到进一步完善,严格房地产企业的融资管理和金融机构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进一步压降房地产企业的杠杆,保持房地产市场始终平稳健康发展。

知乎用户 Macimee​ 发表

住房制度改革,涉及到住房在整体国民经济中的地位问题了,是国家发展的战略问题了。住房制度的市场化改革为我国快速现代化做出了非常重大的贡献,拉动了我国几十个行业的快速发展,也推动了我国从每年 1 万亿美元 gdp,发展成为每年产出达 15 万亿美元 gdp 的全球第二经济大国,时间却仅花了 20 年。这样的增长速度,离不开房地产市场的大发展,那么,为什么说房地产市场的发展对中国 20 年的经济发展有非常重大的贡献呢?以后又会如何呢?

一、住房制度市场化推动经济发展的逻辑。

为什么要进行住房制度的市场化改革?建国初期我国共有城镇住房约 2.52 亿平方米,但因年久失修,已多属危旧房屋。50 年代,国家通过基本建设投资建设住房 2.43 亿立方米,60 年代投资建设住房 3.44 亿立方米,70 年代投资建设住房 8.62 亿立方米,30 年合计建设住房 14.49 亿立方米。但是同一时期,城镇居民人口则从 1949 年的 5765 万,激增到 1978 年的 17245 万。到 1978 年,城市人均居住面积从 1949 年的 4.5 平方米下降至 3.6 平方米。

原因主要有:第一,计划经济体制下住房投资建设主体为国家。住房投资建设完全依靠国家,渠道单一,数量有限,导致需求与供给严重失衡。第二,不允许私人投资建设房屋。降低了人们对房屋的保养和维修的积极性,导致存量的下降。第三,建设标准统一。这种按国家计划统一建设的住房方式,不能满足居民的多样化要求。第四,建设资金投入不足。建国前期,国家战略上对基础工业非常重视,投资占比较大,挤压了对住房建设的投入资金。

为解决住房问题,必须进行相应的改革,从改革开放到 20 世纪末,这段时间开始了从福利分房到市场化的转型,在经过 20 年的不断探索和沿海开放城市的试验后,从 1998 年开始住房制度的市场化改革。

要实现住房制度的市场化改革,必须具备两个条件,第一是住房供应主体具备供应能力,第二是需求主体具备购买能力。

第一个条件包含如下两个问题:一是土地产权问题。即房屋载体的归属问题,由于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土地属于国家所有,这是不能变的。这个问题以模仿香港土地批租制度的方式解决,由于香港有 99 年的租约限制,所以香港土地使用受制于此,就发展成了具有一定年限的土地批租制。深圳首先模仿该制度发展出了 30 年使用权的土地出让方式。将土地使用权和所有权分离,解决了住房买卖所涉及到的产权问题。二是住房供应方的能力问题。这个也容易,经过 20 年的改革开放,国有资本和民营资本都得到了发展,加上此时对金融系统的改革,融资渠道建立起来。

第二个条件是住房需求主体的购买能力。说白了就是老百姓是否有能力购买商品房,这个问题的解决,从这么两方面入手,一是福利分房货币化,建立了住房公积金制度(1999 年颁布《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二是住房置业担保制度的建立,打通了金融支持购房的渠道(2000 年印发《住房置业担保管理试行办法》)。

通过这两个条件具备之后,住房制度市场化的改革一发不可收拾,对中国经济的推动作用非常明显,在 1986 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3121 亿元,其中房地产投资仅占 101 亿元,占比 3.24%;1998 年全社会固定投资 28406 亿元,房地产投资 3614 亿元,占比 12.72%;到了 2019 年,全社会固定投资 560874 亿元,房地产投资 132194 亿元,占比 23.57%。也就是说,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房地产产业在中国经济发展中的比重越来越重,地位越来越高。

那么为什么会这样?

我们知道,经济的发展实质是投入和产出的关系,只有当产出大于投入的时候,经济才可以正常增长,增长速度依赖于两个方面,一是产出和投入之差,即价格和成本之差。二是变现速度,即周转频率,每年的资本周转次数越多,则增长越快。通过者两者就可以确定增长速度。

那么这些跟房地产有什么关系呢?

关系大了去了,假设有一家房地产开发商拿了一块地准备开发,前期的拿地成本算作资本,实际上这部分资本中,自有部分仅占 20%-30%,其余都是银行贷款,之后,与建筑公司签订合同,建筑公司再以合同为担保向银行贷款,用于购买建筑材料及农民工的劳动力资源,开工之后,开发商再以预售方式向购房者出售,购房者再向银行贷款,这时,开发商的资金就已经回笼了,根本不用等房子盖好,就可以继续购地,开始下一轮操作了,而等这快地的房子盖好,开发商都不知道已经开发第几块地了,所以,这时就会逼迫建筑商加快施工进度,压缩施工时间,同时,也会向材料提供商施压,加快材料供应,而材料供应商也以与建筑商的供货合同为由,向银行贷款,扩大生产规模,几轮博弈下来,基建狂魔就此诞生。

在这个循环中有两个要点,一是银行资金的供应充足。二是销售速度,可以及时回笼资金。

银行资金来源有两处,一是老百姓的存款,这 20 年房地产市场的发展,也恰好是中国老百姓收入增长最快,投资渠道匮乏,习惯性存钱买房的 20 年。二是新增货币,主要来自外汇占款,由于人民币绑定美元,且实行强制结汇制度,大量出口挣到的美元被强制兑换为人民币,相当于增发了大量新的货币。所以此时,货币供应充足,为房地产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子弹。

销售速度依赖条件有二,一是资金支持,就是老百姓有钱购买,来源有二,(一)攒钱,(二)贷款。二是房价的上涨预期,只要房价是上涨的,早买就比晚买强。这种预期加速了销售速度,加快了资金的回笼,客观上提高了资金的周转率,进而提升了增长率

由于房地产市场的资金周转效率最高,利润率也就居高不下,自然会吸引大量资本投资房地产市场,也由此导致房地产在整体固定投资中的占比越来越高。

二、住房制度市场化的取得的成就和产生的问题

自 1998 年住房制度改革以来,受益于我国史上最大规模的城镇化和经济增长,居民住房需求集中释放。从 1998-2020 年,中国城镇化率从 33.4% 上升至 63.89%,年均提升 1.39 个百分点,住房需求快速增加。

中国房地产业由此历经二十年的长周期繁荣,行业各项指标大幅增长。从 1998 年到 2019 年,房屋年新开工面积从 2 亿平增至 22.7 亿平,累计上涨 11.35 倍,年复合增速 12.26%。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额从 1998 年的 0.28 万亿元增至 2019 年的 13.22 万亿元,累计上涨 47.21 倍,年复合增速 20.15%。商品房销售面积从 1.2 亿平增至 17.2 亿平,累计上涨 13.1 倍,年复合增速 14.1%。销售金额从 0.25 万亿元增至 15.97 万亿元,增长 63.88 倍,年复合增长 21.89%。城镇人均住宅建筑面积由 1998 年的 18.7 平米,增加到 2019 年的 52.5 平米。看起来增加不多,但这是城镇人口由 1998 年的 4.16 亿增加到 2019 年的 8.48 亿的基础上,人均拥有量的增加。

由此看出,住房制度市场化之后,房地产行业在过去 20 年中得到了巨大的发展,前面所说的那些问题也基本得到解决。其贡献是主要的,好处也是巨大的,主要贡献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第一,房地产是我国经济高增长的最重要的动力来源。从 1998 开始,国务院就将房地产业定位为支柱性产业。20 年来得到了巨大发展,主要体现在:一是行业规模庞大,可以很容易撬动经济成长,对经济增长直接贡献高;二是产业上下游链条够长、关联行业也多,其投资和消费能够带动一大批上下游关联行业的发展。比如,房地产开发投资可以带动相关建筑业及材料配套行业的发展,房地产消费可以带动装饰行业及家具、家电等室内用品的发展,同时在金融的助推下可以带动通信信息,数字媒体、物流管理、物业管理的行业的发展。2020 年,中国房地产行业增加值为 74552.5 亿元,占 GDP 比重 7.3%。房地产业和上下游产业占比超过 30%。

第二、房地产行业是地方政府收入的的主要来源。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0 年卖地收入 8.4142 万亿元,2020 年全国土地收入占到全国财政总收入 18.2895 万亿元的 46%,占到地方财政总收入 10.0124 万亿元的 84.03%。可以说,地方政府基本上都是靠房地产在养活,当然这跟中国的税制有关。

自 1994 年分税制改革后,事权下沉、财权上移,地方政府财政压力加大。房地产为地方政府筹集稳定的财政收入。

房地产相关税收是地方政府的最重要税收收入。与房地产相关的税种主要有 11 个,其中契税、土地增值税、城镇土地使用税、耕地占用税和房产税为房地产专项税收。随着房地产市场迅速发展,房地产相关税收规模持续扩大。

土地出让金是地方政府最重要的预算外收入,也是当前单项占比最高的地方政府本级财政收入。通过房地产,地方政府以市场化的方式变现国有土地使用权的未来价值。1998 年,土地出让金规模 507.7 亿元,占地方本级财政收入的 10.2%,2020 年土地出让收入 8.4142 万亿元,占地方本级财政收入的比例提升至 84.3%。

第三、房地产相关产业是农村转移人口的主要就业渠道。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化进程进入快速发展时期。1978-2019 年,城镇人口由 1.7 亿人增长至 8.5 亿人,增长 7 倍多;如此巨量的人口涌入,需要能够吸纳巨大就业岗位的行业的发展,而房地产相关行业恰恰具备这样的能力,像房地产上下游中的建筑、装饰、水泥、砖瓦等低技能行业天然就是大量农业转移人口的就业岗位,其中,光房地产本身 2019 年吸纳就业岗位 394 万人,建筑行业吸纳就业岗位 5427 万人,加上房地产业上下游各类企业吸纳就业岗位,不可简单估摸,但肯定是一个非常庞大的数量。

经过 20 多年的发展,住房制度市场化改革结出了丰硕的成果,却也在成果背后隐藏了非常巨大的隐患。其中,最重要的隐患是由于过度市场化,导致社会底层人民的住房问题突出。归纳起来,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第一、对社会中低收入者的住房保障重视不足。在住房制度市场化过程中,各级政府重视房地产的市场化,对没能力购房群众的住房问题基本忽视,道理也很简单,市场化后,卖地可以产生收益,而社会底层老百姓是需要投入资金保障的,是需要花钱的,在没有硬性制度要求的情况下,是没有动力解决的。

第二、人地错配矛盾突出。人地错配有两层含义,其一是指就业地与有房地不一致,导致原有房屋闲置,而需要重新在工作地购买住房。其二是指国家在土地供应上的错配,在需要土地供应的地方供应不足,在不紧要土地的地方供应充足,这个矛盾导致,土地紧张的城市,房价高企,而土地供应充足的地方却由于缺乏就业机会,导致人口流出。

第三、住房的过度金融化导致房价高昂。住房的金融化是指住房成为资金融通的媒介,房价的持续上涨,使得住房成为最优担保品和财富保值增值的载体。大量资金进场玩起了击鼓传花的游戏,使得高昂的房价成了收割了真正的购房者数代人的财富的金融工具,拉大了贫富差距。这种现象败坏了财富创造的健康机制,导致短期投机氛围浓厚,不利于财富创造产业向高端迈进。

第四、房地产业的发展对其他产业发展形成挤出效应。房地产行业的高利润,导致大量产业资本进入,导致其他产业投资不足,影响这些产业向中高端产业链的攀登。说起来也很简单,就是 “荷兰病”,荷兰在 20 世纪 60 年代发现了大量石油和天然气,大量资源向这些行业倾斜投资,导致其他行业衰退的结果。这种现象如同,山西的煤炭,河北的钢铁等都对其他行业形成了挤出效应,导致其他行业发展不起来,这些都是 “荷兰病” 的体现。而房地产业的发展,也会对其他产业的发展形成挤出效应,这几年大量的工厂从深圳迁往东莞就有这方面的因素,深圳地价的高涨,使得工厂各项成本提升,导致企业竞争力减弱,只能迁往他处。如果你要说,迁走的都是低端产业,那么华为的工厂迁走,难道也属于低端产业么?很显然是深圳房地产的发展对华为的发展产生了不良影响。

第五、地方政府财政收入依赖于非税的卖地收入不具有持续性。卖地收入占据地方财政收入的大头,使得地方财政稳定性非常脆弱,一旦卖地收入出现大幅下滑,将导致地方政府运营困难,产生不可预期的不良后果。特别是现在大部分地方政府通过举债建设市政工程,如果收入出现问题,债务问题就可能爆发。

三、住房制度改革该往何处去?

说了这么多,现在才算进入主题,前面摆了一堆成就,谈了几点问题,意思其实也非常明白,住房制度市场化对我国经济是有巨大好处的,调整当然也会有,但市场化方向是会坚持的。

其实中央早就对住房制度改革定调了 “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说明,中央对房地产市场的股票化,非常不满,已经着手解决。今年恒大地产的债务暴雷,说明房地产业已经处于产业调整的十字路口,政策基本已经明确。接下来的数十年,房地产业不可能再像这 20 年一样高歌猛进了。

那么到底将会怎么改呢?

我认为,第一,在坚持市场化的基础上,加大对底层人民的住房保障力度。这部分将不属于市场化的内容,而是由政府主导下,通过国有力量建设基本的住房保障系统,为低收入群体兜底。这个功能可能会设立新的职能部门进行系统操作。

第二,解决人地错配问题。人地错配问题实质上是城市之间发展不平衡的结果,部分城市治理能力优良,吸引到大量的就业机会。实际上有两种途径,一是增加对有用地需求的城市供地,这个过程可能会涉及 18 亿亩红线的制约,所以还是要形成土地置换机制,使得有空余建设用地指标的城市转化为紧缺城市建设用地指标,两者之间可以建立补偿机制。二是通过产业的转移,将就业机会向供地充分的城市转移。这就涉及城市管理能力和营商环境的治理,产业集聚在超大城市是由于超大城市的城市治理能力和营商环境相对较好,办事成本低廉,可以有效降低营运成本,如果其他城市能够改善治理能力,提升营商环境,为企业创造良好的营运环境,则可以承接从大城市迁出的企业,创造有效的就业岗位,化解人地矛盾。

第三,降低房屋的金融属性最有效的办法其实是增加持有成本。人们买入房子,是房子具有良好的投资属性,投资是买入资产的过程,而资产是能够带来收益的某种载体,所以只要房子能带来收益,就不可能规避掉人们买入的欲望。要化解房屋的金融属性,就必须改变房子的收益预期。提高房子的持有成本是比较有效的手段,而不是在交易环节增加成本,交易环节增加成本只会降低流动性,而不能改变其投资属性。增加持有成本后也可以化解地方政府的财政压力,毕竟住房是存量,而不是增量,存量的收入具有稳定性,而增量则不太稳定。所以,房产税的实行对住房的金融属性具有消减作用,减少了投机行为,也就对房屋的价格具有压制作用。

总的来说,住房制度改革是必然的,方向应该是,市场能解决的交给市场,市场不能解决的,政府必须跟上,予以解决。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完全像美国那样的市场化,是不允许的,也是不道德的,即使像美国那样的市场化国家,也有大量住房保障机构,比如房利美、房地美,吉利美等住房保障支持机构。所以,实行 “二元制” 住房体制,几乎就成了必然。在这个过程中成立几家机构来履行新职责,或者解散几家单位来注销其原先职责,就不是这里讨论的范畴了。


知乎用户 马哥​ 发表

文章引自经济观察网,作者陈月芹

4 月 21 日,抖音发布《关于开展房产内容治理行动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称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关于整顿规范住房租赁市场秩序的意见》等法规要求,在 4 月 21 日至 5 月 31 日期间开展房产资质认证工作,针对对象为发布房产租售内容的个人或企业账户。

针对企业账号,抖音将通过站内信形式,陆续开放 “资质补充入口”,用户提交相关资质进行认证。

针对个人账户,有两种途径进行认证:一是先将个人账户升级为企业账号;二是个人可通过所供职经纪公司的企业账户,在其主账号中添加员工号,员工号也需要根据站内信要求提交相关资质。

一位接近抖音运营部门的人士透露,“相关资质” 具体指房产经纪机构的登记备案证明。

抖音对 “违规” 的定义为:未取得市场主体登记和相关资质的个人或企业账户,擅自在抖音发布出售、出租房屋内容,或引导房产交易、租赁的信息。

此次治理涉及范围包括两大方面:一是用户资料,如个性签名、头像、昵称、背景图等,二是短视频场景,如视频内容(包括口播、字幕)、视频封面 / 话题 / 评论等。

前述接近抖音运营部门人士表示,此次治理行动的一个背景是,抖音收到了多地住建部门反馈:抖音流量大,但平台上发布的部分房产内容涉嫌违规,希望平台加强对住房租赁市场秩序的规范。

一位地方住建系统人士也表示,部分中介机构或自媒体在网上炒作、编造当地不限购、不需社保等内容,比较乱,因此多次与经纪机构、垂直类平台、自媒体开会座谈。对抖音这类综合性互联网平台,其所在住建局也多次提出希望抖音协助规范租售市场信息发布的审核,有利于市场合规。

经济观察报了解到,除了抖音,其他互联网平台也将陆续跟进对房产内容的治理。

前述接近抖音运营部门人士说出了内容审核的难度:发布量大、认定难。“作为平台方,抖音很难界定用户发布的内容到底是房地产信息还是房地产广告,之前抖音曾要求,个人账户发布超过 10 条房产内容可能被认定为机构。” 他透露,此次治理行动主要先卡 “资质”,个人和机构需凭借租售备案资质才能发布相关广告。中介机构想在抖音发布广告,拿了营业执照还不行,必须拿到营业执照去住建部门备案,有房产经纪机构的登记备案证,才算是合规的中介,才能开展租房卖房业务。

卡资质是第一步,该人士说,此次主要针对发房产广告内容的蓝 “V”(企业)用户,让其提交合规材料证明用户有资质,后续对较零散的个人用户和内容再进一步治理。

该人士表示,抖音也担心相关限制条件影响用户体验甚至平台生态,因此尽量简化审核流程,既兼顾治理效果,又平衡用户需求。

2021 年 7 月,住建部等 8 部门印发《关于持续整治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的通知》,明确力争用 3 年左右的时间实现整个房地产市场秩序的明显好转,对房地产开发、交易、租赁、物业等各个环节进行规范。

其中,在房产交易环节,整治重点包括发布虚假违法房地产广告、虚假房源信息,要求对违法违规的中介机构、住房租赁企业、网络媒体及从业人员等,依法依规警示约谈、停业整顿等。

据经济观察报了解,住建部也已制定相关奖惩措施,督促地方部门依法依规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

知乎用户 不动者 发表

政府已经在加强监管了,以前过期的管理办法翻出来,再加上些内容。管不房地产商,还管不了你们小老百姓。

我是恒大的购房者,20 年就起诉退房,现在胜诉了,做过财产保全冻结了预售资金监管账户的钱。但是执行不了,为啥执行不了,也不给个法律依据,就拖着,说是要维稳,恒大欠那么多钱,给你了其他人怎么办。没有法律依据政府就马上出台一个,让你无话可说。

出个预售资金监管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反正就我一个人在政府网上看到,提了两条意见被不予采纳。我是从退房者角度提出的,不是法律专业,也不知道对不对。反正我自己觉得权益没受到保护。预售资金监管账户里的钱都是购房者买房的钱吧,为啥我退房官司都赢了,买房钱不还我。去过检察院信访,不受理,听到个说法,你的购房合同解除了,你就不是购房者,是一般债权人,所以预售款监管账户里的钱不能退给你。官字两个口,他们想怎么解释就怎么解释。

(一) 第十九条 “房地产开发企业与购房人解除商品房买卖合同的,房地产开发企业可以向监管机构提交退房退款申请书,申请解除该部分退款的监管”。购房人可以向监管机构提交退房退款申请书,避免出现房地产开发企业拖延不提交退房退款申请书的情况。

(二) 第二十条 “有关部门不得随意冻结或扣划监管账户内的预售监管资金”,房地产开发企业与购房人打官司,法院判定撤销或解除商品房买卖合同的。法院判决的退房款及赔偿款,若房地产开发企业其他账户无资金,只有预售监管账户有资金,申请执行款项用于偿还购房人退房款及赔偿款。

针对提出的修改意见,我们不予采纳,一是预售资金监管账户是以开发企业为主体开立的账户,由开发企业提交退款申请。二是最高人民法院印发《关于充分发挥司法职能作用助力中小企业发展的指导意见》的通知 (法发[2022]2 号) 第四条第十四款:“对商品房预售资金监管账户、农民工工资专用账户和工资保证金账户内资金依法审慎采取保全、执行措施,支持保障相关部门防范应对房地产项目逾期交付风险,维护购房者合法权益,确保农民工工资支付到位。冻结商品房预售资金监管账户的,应当及时通知当地住房和城乡建设主管部门; 除当事人申请执行因建设该商品房项目而产生的工程建设进度款、材料款、设备款等债权案件外,在商品房项目完成房屋所有权首次登记前,对于监管账户中监管额度内的款项,不得采取扣划措施,不得影响账户内资金依法依规使用”。

知乎用户 也许的​ 发表

利益相关者,强答一波!

过去几年,北京买了几套房,但我依然希望国家彻底打压房价。

现在的生育率低的问题,主要是以下三个原因:

  • 高房价带来的结婚难问题
  • 996 带来的生活工作绝望问题
  • 教育内卷带来的生育恐惧

讲真,996 和教育内卷都是软柿子,一捏即破,,,,

所以针对 K12 的双减文件一下,教育内卷一定程度就会缓解。

最近各大互联网公司纷纷取缔 996,大家不会觉得是资本家良心发现吧?

这两个问题很快就会解决,但房地产问题是顽疾,是重中之重,是桥头堡,是天王山之战!

房地产问题不解决,实业、高科技等领域会严重受制约!

更别提什么生育率了,婚都结不了哪来的孩子?

这个文件看了,通篇虽然没有打压房价的字样,但多次强调房住不炒,已经是明显信号了。

希望后面关于房地产的政策要密集出台,政府公租房、房地产税等等,赶紧安排上。

另外八部门用三年时间,联合整治规范房地产秩序,干的就是彻底釜底抽薪的事儿。

试想一下,一旦房地产各种内幕交易、灰色地带都没了,信息透明化,房价还能涨吗,还能不降吗?

等到市场真正规范之后,房产税一定会跟上,房地产慢慢会成为一个微利的市场,价格也将理性回归。

这届政府,用了 5 年时间解决贫困问题,用了几个月时间彻底控制住了疫情,用了几个月解决了互联网金融想绑架国家命脉的问题,用了不到一年时间解决教育内卷和 996 问题。

简直是言出必行,简直是钢铁意志。

现在这钢铁意志要向房地产动刀子了,你说高房价还能维持几年?

知乎用户 findyi​​ 发表

老调重弹,毫无新意。
7 月 23 号,住建部联合发改委、公安部、自然资源部、国税总局等 8 个强力部门联合下发通知,要力争 3 年实现房地产秩序的规范整顿,内容我仔细看了下,和房价没半点关系,不是整顿物业水平就是开发商的交房程序或者房屋质量中的瑕疵问题,要不就是租房过程中的一些长久以来存在的问题。

我不知道为什么有人会理解成,这个通知和未来的房价走势有关。

倒是通知的前一天,也就是 7 月 22 号住建部和央行对房地产调控和房地产金融,这些实打实和楼市走向的细节做了一下权威解读,期间住建部房地产市场监管司司长张其光专门提了一句话,要对调控工作不力而导致房价过快上涨的城市坚决予以问责。

“过快上涨的城市,坚决问责”。

看来上涨貌似是无法避免的,也就是说未来上涨的速度才是调控的关键。

套用杜琪峰某部电影里的一句台词:“不是不让你们生存,而是让你们适可而止

其实在住建部等 8 个强力部门联合发布通知的同一天,人民日报也发了一片名为《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文章,但是内容上依然泛善可陈,除了谈到了保障性住房的加快建设之外,其余的都是没什么新意的来调子。

比如继续对经营贷走向严查,继续加强对房地产市场秩序的规范,继续加强个别城市的调控力度等等。

倒是有一句话很有意思:“牢牢抓住房地产金融这个关键,推动金融、房地产同实体经济的均衡发展

听这口气,好像也没把楼市一棍子打死。

当然了,这些都不是重点。

重点是两篇文章都没谈到一个问题,地价,这个一直推动新房市场上涨的根源,不知道大家是认为无足轻重呢,还是有意避开,总之一个字都没提到。

还是在同一天 7 月 23 号,自然资源部官网公布了《2021 年第二季度全国主要城市地价监测报告》,报告显示,全国住宅用地平均价格环比增速由降转升,而且自 2019 年第四季度以来第一次突破 1 个百分点的涨幅

在这篇报告的最后一段有这么一句话:“房地产及土地市场将继续在理性区间内运行,预计 2021 年第三季度全国主要监测城市地价保持平稳上行态势

地价的上涨看来无法避免,那新房的市场价格如何降低呢?

这边要打压新房价格上涨,这边地价也要上涨。

这波啊,这波是左右为难。


总的来说这篇官方文章,可指的探讨的东西实在太少,真正影响楼市未来走向的是二手房指导价和不断上涨地价,这两个看似不相关的东西产生的问题,才是关键。

谈这个问题其实很简单,主要就是理清房企在楼市中扮演的角色,还有未来城市和地方财政对于地价的推动力,这些信息的关键点,才是这个政策未来走向的本质,单单只谈短期内对某个城市交易量的打压,借此来判断未来楼市走向,那就肤浅了。

首先说下房企和集中供地。

集中供地推出后没有大面积打压地价,反而在第一轮 22 个城市中相当一部分出现了较高的平均溢价。

那么问题出在哪?集中供地出台的真正作用是什么?

集中供地开始出台的时候,媒体的解释是为了每年 3 次定时定量的出让土地,以此打消房企你争我抢的抬高溢价行为,现在来看效果貌似不佳。

究其原因很简单,因为集中供地的作用重点并不在这,集中供地更注重的淘汰和管控。

集体供地是用定时定量的供应土地,然后再配合集中开发,最终短时间内集中销售的方式来淘汰掉大量资金实力还有体量较小的房企,把这些小鱼小虾逐渐赶出土地市场。

当小鱼小虾赶出市场后,剩下的大体量房企会成为楼市中土地市场的仅存竞争者,这样管控就会形成。

这个管控怎么理解呢,有那么一点类似于宋朝的钞引和买扑制度。

钞引和买扑简单理解就是特权经营的开放,比如钞引就是特许经营,主要在盐业上使用,你有这个特权许可证才可以到政府的有关部门去支取食盐,然后进行售出得利。

买扑也差多,类似于招标承包制,招到标了,才有权进行某类商品买卖经营。

咱们主要说钞引,食盐在当时是利润相当可观的行业,所以能想象的出少量大盐商以此获得了暴利,而小盐商更多在拿到盐钞后,突然面临宋朝主管盐业的部门提价(比如要突然提高贴纳的金额),这时实力弱小的盐商,要么自认倒霉要么把盐钞卖给大盐商。

久而久之大盐商成为主流,而即使大盐商也同样受制于宋朝有关部门的管制。

从价格的控制,到销售环节的把控,再到销售地区的允许,大盐商一样是在制度下才能存活。

你大盐商能有多少卖盐的指标,能卖多少钱,利润能保留多少,贴纳多少,这一切尽在宋朝有关部门的掌握中。

这和现在的房企是不是很像?和这次的土地集中供地是不是也有点类似?是不是新房限价还有二手房指导价也有点这味了?

细则上不同的是,现在是用集中供地的资金压力和央行限制房企负债的操作形成一道高杠杆,以此把低端小房企淘汰掉,让为数较少的大型房企成为 “经营权” 的被授权者,这些有资格继续在土地市场买地的房企,会成为未来地方财政的主要减压阀。

地方的土地财政本质上是要通过这个房地产商这个环节,以销售新建商品房的形式,来收集地方城市发展所需要资金。

交通,医疗,教育,产业等等,全都等着用钱。

所以土地当然要继续卖,但是对小房企来说,卖地和买地这事逐渐就和他们没什么关系了。

淘汰是一定的,原因也挺简单,因为小房企存在太多的不可预估的资金风险。

而在集中供地和央行这两个力量的洗牌下,剩下较少的大型房企便于集中管理,更有利于管控风险。

一个城市卖出 50 块土地给 30 个实力鱼龙混杂开发商的管理难度,要远远高于 50 块土地只卖给 5 个大型房企开发商。

而被集中供地和央行限制负债挤掉的小房企刚好又给大房企腾出了利润空间。

你小房企被逼得退出了土地市场,那本来该小房企盖的房子就空缺出来,大房企则会顺势跳出来补位,多盖几个新盘。

在生育率下降的当下,存量市场的争夺是第一位。

这样就达到了两个目的,第一淘汰掉资金有风险实力不佳的小房企,从而让利给大房企;第二大房企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后,从而增加盈利能力,稳定资金流健康程度,最终让商业银行的信贷处于一个较为安全的位置。

这样一波操作下来,楼市的整体发展节奏会变成,集中供地控制地价淘汰小开发商,少量大型房企瓜分土地市场的土地,商业银行给少量风险可控的大型房企提供信贷资源,最后以负债红线和源头地价来限制最终成品新建商品房的销售价格。

楼市开始有点计划经济那味了。

看到这有人可能会说,那最近那个 HD 是怎么回事,那不也是大牌房企吗?现在资金链怎么也出问题了?

HD 最近闹的的确挺厉害,一直没写是因为上次写 HD 打折降价有水分的文章后,晚上就被 HD 公关找上门要求删文,所以也懒得费劲写。

说回 HD 本身,有人说 HD 这次出问题是房企崩盘的前兆,这显然就是解读过度了。

HD 的资金问题只代表他自己,如果头部房企全部倒下了,那就等于房企这个为土地财政收集资金的中间群体彻底崩盘,这个时候就出现了一个问题。

土地财政怎么办?接下来每年还有三轮集中供地呢,卖给谁?总不能卖给个体吧?

缺少了资金收集的中间商房企,土地财政就得马上面临一个不能回避的问题,今年以及未来每年都有到期的债券怎么办?

地方政府的债券目前基本上都是由国有银行和其他非银行的金融机构持有,而传统四大行持有的比例就将近 50%。

银行和金融机构敢买这些地方政府债券的原因就是看重地方土地出让的价值。

这就关系到一个锚的问题。

人民币在较早的时候发行以美元为主要锚,锚定美元来发行,为什么不锚定津巴布韦的货币呢?

因为津巴布韦的货币和废纸一样,还是上厕所你都嫌硬的那种,你锚定它发行货币,那你的货币也和废纸差不多了。

美元才是相对的硬通货。

这道理放在银行和金融机构购买地方政府债券的行为上也是一样,当土地作为未来地方主要财政收入的时候,这个债券才是有价值的。

因此土地可以说是地方政府最佳信用抵押物,只有把债券锚定在土地上,银行和金融机构才敢买入地方上发行的债券。

所以土地财政必然会继续,HD 即使未来真出了问题也影响不了什么,自然会有其他房企代替他的位置。

少了张屠夫,还一定得吃带毛的猪了?

HD 现在的问题只能说明一点,在集中供地和央行红线的双重压力下,房企的洗牌正在加速,接下会有两个趋势,第一能活下来的房企总体数量少,第二但凡活下来的房企体量都会更加巨大化。

理清了淘汰房企和集中供地还有土地财政之间的关系后,回到开始的问题,二手房指导价会让房价全面下降吗?

在有土地财政背后压力下,少量未来存活下来的大型房企成为地方政府发行债券的另类 “承销商”,当然这个承销方式就是以拍下土地建设商品房最终出售的方式体现的。

房企不把土地买下来,地方上每年到期的债券怎么还?新发行的债券没有未来土地出让的收益做保证,哪个银行敢买入?

问题是要让房企继续拍地没问题,但是拍下来的地盖成房子必须保证要卖得出去,所以新房的去化是保证整个环节畅通的关键。

指导价这东西看似是专门针对二手房市场,貌似很新房无关,但如果长期把二手房压制在一个不变的指导价下,那么新房市场受到阻击是迟早的。

7 月 23 号自然资源部官网公布了《2021 年第二季度全国主要城市地价监测报告》,报告显示,全国住宅用地平均价格环比增速由降转升,而且自 2019 年第四季度以来第一次突破 1 个百分点的涨幅。

地价的上涨,就是对开发商利润的压缩,即使在开发商利润不增加的情况下,地价成本的上涨也会导致新房的市场价格必然会在未来同步跟上。

我买面粉来做烧饼卖,一个成本价 2 元,零售 3 元,现在面粉厂在不断的涨价,即使还继续保持这 1 元的利润空间,总售价也必须提高。

增长成本只能转嫁给买烧饼的人。

问题还没完,新房价格即使继续上升,而二手房指导价如果一直停留在原地不动,那新房市场的去化速度受到打击是几乎无可避免的事情。

二手房都不赚钱了,投资的人还买来干嘛?

二手房指导价是银行批贷的参考值,市值 300 万的房子,参考价只有 230 万,那银行就按照这个价格来批贷,结果就是买房人杠杆被压缩,购房的首付成本急剧提升。

最终二手房流动性被打击,市场热度随之降低,新房去化也会跟着拉胯。

土地财政这事如果在这样的一个假设前提下,我实在想象不出,长久以往地还怎么卖的出去。

想维持土地财政的现状,二手房指导价就必须在未来某个地方上觉得合适的状态和时间点上,调整指导价格,适当上调指导价,给二手房市场释放流动性。

所以可以这么说,即使二手房指导价继续在其他城市出台,全面让房价下跌的可能性也很小,价格必然会是动态调整的,不会是一成不变的,而地价的持续上涨几乎会导致大部分城市的二手房指导价的调整只能是上涨,而不是继续在现有的指导价基础上下降。

不过这操作要是真的一出,确实计划经济那味道更浓了。

知乎用户 听三哥说 发表

根据昨天美股贝壳网暴跌和今天发文内容来看,监管下一刀很可能砍向房产中介行业。房地产核心问题是土地财政,是人都知道很难解决,但是对中介行业动手就没那么困难了,目前贝壳接近垄断,又是助长社会焦虑的一大推手,挨刀概率很高。

知乎用户 任平生 发表

看了一下,文件基本上就是讲了一下整治当下房地产行业乱象的行为

但是,我还是想谈一谈我对于房价的看法

这一轮房价上涨开始于 08 年那会吧,如果我记得不错的话,当时是降息了,钱流入了楼市,中国房价开始了一去不回头的时代

15 年左右的那几年,中国的首富是万达的王健林,当时前十里面有好几位房地产的大佬

那几年房地产贡献的 GDP 确实很高

但是这显然是不健康的,显然房地产行业是有泡沫的,而且还不小

但是这泡沫不能破,破了影响社会稳定,也不能继续发展,更大的泡沫只会带来更大的风险

那这该怎么办?

只能软着陆

国家在慢慢管控房价,社会在进步,GDP 在发展,让房价先停几年

不过,虽然目前国家三令五申的强调,一定要坚持 “房住不炒” 的原则

但总有人喜欢和国家对着干,目前炒房的热度也就没有过去,大众的观念转变是需要一定时间的

等再过几年就好了,等到大家普遍认识到 “房住不炒” 之后

房价的情况就会好很多

当然,买房白菜价也是不可能的,努力还是要努力的,不然,房价再便宜也买不起

知乎用户 郝英俊​ 发表

那…… 三年前在干什么?

知乎用户 冬瓜​ 发表

嗯,十几年过去了,大家都很认可你们不间断的努力!加油,相信你们!

严肃一点说的话,我可以这么讲。

主观上,不管想不想,行动上看应该是在解决问题的。因为从客观上讲,如果再拖下去,重症就要变成绝症了。

知乎用户 小陈子 发表

三年之后房地产还有多少市场,现在应该都没啥交易量了吧,没交易的市场就像没比赛的球场,还要啥秩序。

知乎用户 与成 发表

吐槽几句,总结为三个” 滚粗”

第一,和房价没直接关系,但会间接影响房价。所谓市场秩序规范,换个说法就是小作坊滚粗。

第二,和高层住宅未来是否贫民窟没有关系,未来高层住宅的走向并没有明确的政策。房子买在手里就踏实住,想太多是杞人忧天。炒房的滚粗。

第三,房地产建设施工市场的规范,带来的是对二级,甚至三级交易市场的连带约束。我国的二级市场一直是草台班子,期望这次能进一步形成秩序井然交易传承有序的局面,直白说就是富人置办好房子,中产换购升级房子,穷人买旧房子。黑中介黑房东滚粗。

知乎用户 大马兰刀​ 发表

总觉得弦外之音是赶紧去好地儿买,我们要压不住涨钱了。三五年以后,没准再来一波。

知乎用户 如水 发表

房地产的蓄水池属性不更改,什么政策都别当真。

知乎用户 夏龙河 发表

看了回答,大多数都不相信房价会跌,为什么?相信大家都是经验主义者,20 年,找出网上的官员也好,经济学者也好,对高房价喊打喊杀的不计其数,唯有一个声音在坚持说房子一定涨,任 ***!事实证明他是完全正确的。

房价一直涨,有很多因素,不只是货币政策放水等原因。国际环境的影响,土地财政的依赖,让决策层迟迟不敢对房地产下手;部分民众从房地产中看到了一夜暴富跨越阶层的奇迹,而且是空手套白狼 (借银行的钱,政府又不停的发钱导致货币贬值,由于各国政府都是这样,没钱就印)。导致很多靠实力挣钱的人反而不如拆二代、屯几套房子的人。清华也好北大也罢,到头来不如投胎投得好。种种魔幻现实让所有人都开始做这种一夜暴富的梦,有钱就买房子,买商铺,不断的把手中的钱变成资产,钢筋水泥。唯恐明天早上起来钱就变成了纸,最后你就是那个免费为那些搞金融的,囤房子的打工人。谁还敢去消费啊,钱用了就没了,不用也没了,那就买房子吧,至少还有水泥砖头在。那些平凡且真正踏踏实实为社会做出贡献的人最后成了社会最底层的人。

房地产链条确实养了很多人,而这些人对社会真正的贡献又有多少呢?每天看着楼盘下一步一个中介门面,里面坐满了年轻人。而大部分的人基本上都在那等着客户上门。一方面工厂招不到人,一方面大家都在大城市内卷,为什么?无非是中介来钱快,工厂累死累活才几千。我见过很多开豪车做中介的。这一行,存在暴富的机会,对年轻人来说,当然选择中介这一行。很可惜的是,有许多还是高材生。

居然有人说,国家基建很重要,我们买房子是支持国家政建设。可是我们真的有必要去掏空六个钱包来建一些可有可无的基础设施?难道不是更应该把钱花在培养人才、加强科技发展,国防建设上?而是让大部分老百姓勒紧裤腰带过一生?这一生就在还房贷中度过了,意义何在?

所以怪不得老百姓不信,当狼来了听多了,谁还当真呢?眼见的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眼看买房子的人少了,马上各种花式政策频出,去看那几个榜上有名的城市,连出的政策都是大同小异。真的要想让房价不涨,哪里用得着这么多调控,只需增大持房成本足以。这一点很难执行吗?不难!那为什么做不到?那肯定是不想这么做或者不能这么做。是监管不让房子涨容易,还是让群众自己放弃买房容易?你让他买房只亏不赚,还有人去买?

在还能负担的情况下,该买买。况且这通知里,压根就没提一句降房价!只要不发生金融危机,战争,大城市好地段的房子长远来看,永远不会跌。更何况地价、原材料、人工肉眼可见的上涨,你指望房子不涨?怕是想得有点多。

知乎用户 事实胜于雄辩 发表

在全民内卷和躺平之后,我国从顶层开始反思很多不合理的事情。房地产的三代吸血模式,互联网大厂的加班吸血模式,儿童的补习吸血模式,都在被整肃。

为什么现在 IT 行业都在取消大小周?中办国办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有哪些值得关注的信息?

所有的政策串在一起分析,都指向一个共同目标——提高出生率,提高社会活力。以前对底层收割太狠了,现在出台这些政策无非是缓和社会矛盾,抑富扶贫。让底层看到希望,不再躺平而奋斗,缓解底层生存压力,才能提高生育率

知乎用户 jacky’s 发表

可能是恒大要爆或者要救恒大。

和买不起房的屁民们没有关系的

知乎用户 康 xx 发表

我觉得,最该整治的是二手房交易中介费!

第一,按照百分比收费,于法没有依据。

上下家各 1% 的中介费,是哪条法律法规规定的?如果是 1000 万的房子,就是 20 万税费,20 万,够一个公务员一年收入了!这还不谈汤臣一品这种豪宅,一套几个亿的。

以前,中原地产、21 世纪、福美来、太平洋群雄混战的年代,中介费还可以谈价;自从某家垄断以后,基本没得谈了,请问,是否涉嫌利用垄断地位谋取不正当利益呢?

第二,并没能提供与价格相对应的服务。

要真值回票价,也就算了。但是,真的提供了价值 20 万的服务吗?

是上家诈骗、一房多卖,帮承担损失呢?还是全程提供完备的法律咨询、金融服务呢?还是像欧美一样,我的房屋中介只代表我的利益呢?

都没有!

当然,某家是要规范许多,但,规范不是起码的要求吗?

第三,房屋中介应回归提供中介服务的定位。

建议,由住建部等房屋管理部门,统一建立一手、二手房交易信息化平台。

在平台上,买家、卖家、房屋中介服务供应商、金融中介服务供应商(银行)、法律中介服务供应商(律师),都应该实名注册,并在平台监管下,进行交易。从而扭转被少数房屋中介垄断信息发布渠道的局面!

从而,让房屋中介回归中介服务的定位,带看就收带看费用,准备合同文书、跑腿就收取这些费用,总体上,应该是按劳分配的,而不是仗着垄断信息坐收 20 万的。

再者,要从人口红利转化为人力资源红利,这些年,房屋中介服务的水平提高并不快,大量的青壮年集中在这个领域低水平重复,不是好事。

知乎用户 jali 发表

房地产市场失序的本质是政府卖地吗?是开发商捂地吗?是中介炒作学区房吗?

其实都不是,**房地产乱象的根源是社会贫富差距加剧,房产作为资源本身并不稀缺,但由于可购买房产的规模化资金过度集中在少数人手里,才导致 “定价”“涨价” 的话语权既需要为少数人服务,同时又被少数人垄断,**假如大部分人手里的钱都买得起一套房,同时没有人手里的钱可以买得起五套房,你觉得房价还会涨吗?

因此,不解决收入分配机制的问题,房地产乱象还会以另一种表现形式出现在其他社会必需品领域。

——观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地产乱象有感。

知乎用户 黑衣大神 发表

呼吁立即取消居民住宅用地竞价拍卖制,收编所有无良资本主义房企成立国家住房,主营住房,装修,物业业务,对标国家电网。

用房产税代替卖地收入,家庭一套免税,二套 1%,三套 5%,4 套 10%,5 套 15%,阶梯递增,欠税拍卖房子,代持没收,拘留,上征信,假离婚罚款,拘留,上征信。

联合银行大数据,严查地产企业实际控制人资产转移情况,一定不要放任纵容企业老板非法转移资产跑路,减少坏账情况。

知乎用户 一剑穿心 2000 发表

大家看嘛,看有形的手能不能违抗经济规律逆天改命吧。

如果能,证明了美国,日本,韩国,等等国家,都是啥子。

如果不能,证明了——是——。

就看过冬准备足不足了,就怕粮仓早空了。

知乎用户 天空下​ 发表

房地产问题是核心吗?只是表象吧!

如果要控制房价下降,随便几个人,都知道用什么样的政策去控制。

如果教育不跟房产绑定,如果某南方大城市多批一点点住宅地,如果经济结构在调整一下,就没那么多事了。

一线政府的钱多的花不完,就只能乱花,三四线城市想做一点招商补贴,啥都做不了,就只好恶性循环了。

知乎用户 小成说房产 发表

既然讲秩序就别指望暴跌了,没希望。

知乎用户 as 蓝月儿 发表

当前房地产秩序距离明显好转还有三年的距离,而且是力争的三年

知乎用户 风来运转 发表

放心买,不会降。

知乎用户 巨多​ 发表

只要制定政策执行政策的都是手握多套房或者有一线城市房产的,那这些政策与普通人尤其是一线城市打工人无关,寄希望于调控后房价租金下降无异于虎口夺食!

知乎用户 迷途小书童 发表

前几天看到新闻联播说了这么一句话

“遏制生猪价格过快下跌的势头。”

和这个的逻辑应该是一致的。

预测一下一年后的新闻:

“过去的一年,在住建部等 8 部门的合力督促下,全房地产行业呈现稳中看涨的态势,全国 GDP 再创新高”

“过去的一年,中国居民的存款率持续走低,负债率稳步上升,“月光族” 的数量越来越多,骄奢淫逸,啃老等社会问题在年轻人中越来越突出,总体来看不利于国家消费的发展。”

“与此同时,在过去的一年,中国全方位深化供给侧改革,提升供给效率提升,全行业呈现上升态势,在政策层面客观的达到了减小贫富差距的效果。”

“我们依然能看到,今年 6 月毕业的应届大学生,整体失业率逐步攀升,就业形势严峻。”

知乎用户 史皓东​ 发表

希望未来学区房价格会低一些吧,让普通老百姓的孩子也能读优质学校!

知乎用户 越努力越幸运​ 发表

我觉得不能用几年前的各种政策态度去看待今年的所有政策了,显然 7 普数据出来反映的问题非常严峻,所以最近一段时间各类政策频出,我不太认为这只是雷声大雨点小。

知乎用户 泉禾丹 发表

虽然房产新政年年有,但是给自己定时间线还是证明有决心的。

知乎用户 金田任三郎 发表

近期,上市房企密集发布 1 月份销售数据,可以看出房企 2022 年首月 “成绩单” 延续了 2021 年底的低温态势。

当前,房地产行业迎来深度调整期,每一轮行业调整都伴随着阵痛,收缩背后,房地产行业面临的是更加残酷的市场环境和更加激烈的竞争,2022 年对房企而言是一场大考。

01

万科 1 月销售额同比减五成

龙头房企发布的公告显示,万科 1 月份实现合同销售面积 210.6 万平方米,合同销售金额 356 亿元,同比减少 50.19%。融创中国 1 月份销售额约 279.2 亿元,同比下降 20.6%。保利置业集团 1 月实现合同销售金额约 24 亿元,同比下降 12%。

而根据克而瑞研究中心统计的数据,1 月份仅仁恒、华发、滨江集团、建业集团等少数企业实现了单月业绩同比增长。

另据中指研究院统计数据显示,碧桂园、万科、保利发展成为 1 月销售额前三名。

数据显示,**销售额超百亿元的房企为 15 家,同比减少 14 家;**销售在 50 亿元~ 100 亿元的房企为 22 家,较去年同期减少 31 家。百强房企销售额均值同比下降 23.1%,为 61.8 亿元。

此外,各阵营出现不同程度下降,其中 15 家百亿元以上阵营销售额平均增长率为 - 24%;50 亿元~ 100 亿元的第二阵营 22 家,平均增长率 - 31.3%;20 家 30 亿元~50 亿元第三阵营房企增长率均值为 - 33.8%。

业内人士分析称,1 月百强房企销售金额同比大幅下降,一是 2021 年 1 月基数较高;二是 2021 年下半年以来销售金额大幅下滑,尽管政策边际后续改善,但目前仍处调整期。

克而瑞认为,不少房企放缓供货节奏,供应低迷一定程度上导致成交大幅下滑。更为主要的是,去年下半年以来市场下行压力加剧,购房者观望情绪愈加浓重。

02

超过一半的人重新返回到一线?

房地产行业正处于深度调整期,组织架构调整成为这种调整的一个重要注脚。

据和讯房产不完全统计,去年底至今,碧桂园、融创、世茂集团、新城控股等十余家房企对组织架构动刀,调整的趋势主要是收缩,包括总部精简和区域公司的合并,业内认为,这些调整旨在降本增效,是房企应对环境变化做出的应对策略。

根据中指院、克尔瑞及公开报道整理而成

从房企调整方向来看,房企组织架构调整的苗头大多指向城市收缩。

比较有代表性的是碧桂园,2021 年 12 月 31 日,**碧桂园内部发文称,区域公司由原来的 106 个缩减至 65 个,大幅砍掉将近一半。**对此,碧桂园表示,通过有序推进跨区域整合,提升区域集中度和资源使用效能,降低运营成本,努力实现 “市场、人员、资源” 的整合协同,提升资源配置效率。

2 月 14 日,祥生控股内部发文落实新一轮架构调整,据报道,祥生控股本将原有的 7 大中心、3 大直管部门及多个二级部门调整为董事办、营销管理、金融管理等 9 大部门,形成全新的 7+2 集团职能条线管理模式,旨在去中心化。

此外,**中南置地、建业集团、建发地产、中梁控股、阳光城**等房企纷纷收缩合并组织架构。每一轮行业调整都伴随着阵痛,收缩背后,房地产行业面临的是更加残酷的市场环境和更加激烈的竞争。

对房企来说,能否通过组织架构调整释放更多竞争力至关重要。而对于地产人而言,被优化或重返一线,如何找到自己的位置、发挥自己的价值同样重要!

行业进入缩表阶段,房企大多是收缩心态,这也意味着房地产行业不再需要这么多人,行业要淘汰掉一批人。

以中梁控股为例,据媒体报道,中梁控股将总部相关职能与地产集团总部进行整合后,超 300 名员工被裁撤或转岗。

援引经济观察报消息,去年大部分民营房企裁员力度都在 20% 左右,尤其是下半年以来,都加大考核力度,非核心部门的员工,第一批就被淘汰了。这一裁员比例与此前网上流传的一份未经证实的规模房企的裁员比例比较一致。

日前,网上传出 “建业集团裁员 60%” 传闻,虽然建业集团表示网传内容不符合事实。不过,建业集团董事长胡葆森在 2 月 14 日的媒体恳谈会上坦言,由于机构管理层级的压缩、由于机构编制的压缩,可能就要要求超过一半的人重新返回到一线。

这也意味着,即便没有大比例的裁员,但随着行业收缩持续,地产行业的从业者将面临更大的压力和挑战。

03

高质量的投资策略

对城市公司的架构调整,也意味着房企要重塑投资逻辑,决定对不同城市的投资力度,背后彰显的是在行业收缩背景下的房企战略风向。

加强深耕优势区域是大多数房企的选择。以融创为例,原西南区域拆分为成渝区域、云贵区域,分别管理四川及重庆、云南及贵州,这种改变显然是对区域布局的进一步细化,不过也意味着侧重点的调整。

再比如新城控股,去年底,新城控股住宅开发事业部的 14 区和商业开发事业部的 4 区,被最终合并为 10 大区。碧桂园亦如此,合并区域主要集中在北方、西南、华中和东南,基本上是强区合并周边较弱区域,比如,黑龙江区域和吉林区域合并为长哈区域。

“我们需要更高质量的投资,要由过去均匀、分散式的投资转为向市场表现更好、团队操盘能力得到证明的地方集约化投资。” 万科集团董事会主席郁亮日前表示,面对市场分化萎缩、利润非常有限的时候,如果有些地方确实做不好,可能就要整建制撤销,收回番号。

正如建业胡葆森所言,2021 年整个行业的毛利润已经平均下降到 20% 以下,净利润成了个位数,这种情况下,外部环境的变化、天灾人祸的叠加,再加上我们自身管理层级太多、人员太多,这些外因和内因都要求我们必须因势而变、顺势而为。

4

近期房地产收并购明显增多

多家研究机构指出,2022 年房企融资环境仍较为严峻,短期内偿债压力较大。

据中指院数据显示,今年 1 月,房地产企业信用债与海外债发行规模同比均大幅下降。

其中,信用债发行规模为 303.7 亿元,相较于去年 1 月 644.08 亿元,同比下降 52.85%;内地房企海外债发行规模为 95.55 亿元,相较于去年 1 月 796.51 亿元,同比下降 88%。

在相关金融政策支持下,近期房地产收并购事件明显增多。例如,华润万象生活将禹洲物业、中南服务收入囊中;中海宏洋收购雅居乐义乌、徐州等地项目。

业内人士表示,随着并购融资通道的打通,行业收并购积极性受到调动。加强项目层面的转让与兼并收购力度,有望缓解部分房企的资金压力,加快市场出清。

知乎用户 八卦疯批​ 发表

我耳朵都听起茧了!

知乎用户 杳渺 发表

讲个笑话。

没了。

知乎用户 诚信的猫 发表

这跟房价没啥关系啊。

不要期待会让房价下降,他们没想过让房价下降,他们还没到阻止不了房价下降的时候。

知乎用户 倬彼昊天 发表

在房产这块哪里还有什么公信力可言,看着乐呵乐呵就得了,谁当真谁傻子,可千万别指望这个能降。别忘了教训,信调控住桥洞!

我话就放这,下个三十年一二线继续涨,只不过是慢涨,跟着工资浮动涨,吸着三四线的血涨!

知乎用户 易水寒 发表

市场有时候是不会以人的意志而转移的,搞清楚房地产秩序为什么不好是第一步 ,第二步是你到底去维护谁的利益,第三步是你敢不敢动真格从根源上解决问题,光说不练假把式

知乎用户 歪歪 发表

我觉得离村乡镇这几级区域最近的县市级房价还会上涨,这算几线?七八线吧,因为就实际情况来看,农民都在县城买房了。

近两年我们村在县城买房的人至少有四分之一,无论就医上学还是生活条件都比农村要好多了。

我们那边农民在逐渐进入一种 居住在县城为主,耕种季返回农村的状况。

我算了一下我们县农村人口和县城几大新开小区的房数,目前的房子都不够住。因为一个村子人搬走一多半时,影响就比较大了。农村不和城市一样,农村人的关系非常紧密,亲朋好友搬走了,自己也就开始做打算了。最后剩下的人基本都是留下承保耕地和家里没有年轻人的老人。

我们村还只是一个离国道路边几里路的小山村,农民大部分出去打工几年基本都能付个首付。按照这个购房速度,我觉得得 5 到 10 年,我们村的人才能都买上房,那个时候,县市的房价才可能平稳。其实都不需要平稳,到那个时候,可能都不会批地了,都在宏观调控之中。

知乎用户 二十世纪的玉猪龙​ 发表

就房地产行业整体而言,如果出现系统性危机(现在还没有),会冲击整体国民经济,那么处理方式可能怎样?

中国还真有类似经验。


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国经济正处于计划到市场的历史转身,还未市场化的银行承担了一点历史责任。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土地承包到户,此前由集体承贷的农业贷款全部形成呆滞、呆账;外贸体制改革,外贸企业严重亏损;拨改贷、国有企业改革等等,都使银行背上了沉重的不良贷款包袱。

同时,银行也承担了市场化初期宏观经济波动的冲击。1984、1988 年国内经济过热,银行信贷出现了两次较大的失控,由此也形成难以计量的不良资产。

到 90 年代,东南亚金融危机爆发,国内经济受到波及,银行资产进一步恶化。当时我国申请加入 WTO,商业银行可能要面对国际银行的竞争,银行负重难行,改革迫在眉睫。为了甩掉国有银行不良资产的包袱,参考国际经验,管理部门决定采取剥离银行不良资产的方式

经过反复研究论证,1999 年 4 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人民银行、财政部、证监会关于组建中国信达资产管理公司的意见》, 1999 年 4 月,我国第一家资产管理公司—中国信达资产管理公司在北京挂牌成立,接收了中国建设银行的 3730 亿的不良贷款。

同年 7 月 5 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转发〈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关于当前经济形势和对策建议〉的通知》中要求,“推进建立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试点工作,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分别成立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收购、管理、处置国有商业银行剥离的部分不良贷款。

随后,华融、长城、东方三家资产管理公司相继成立,与其他三大国有商业银行-工商银行、农业银行和中国银行相对应,分别接收了 4077 亿,3458 亿,和 2674 亿的不良贷款,四家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合计接收不良贷款达 1.4 万亿。

四大 AMC 肩负的历史使命是在十年期限内专职处置政策性不良资产。自此正式拉开了利用资产管理公司专业化处置银行不良资产的序幕。

为了承接 1.4 万亿的不良资产,国家财政部拨付了 400 亿元注册资本金,并持有 100% 股权;央行再提供 5700 亿元的再贷款,四家银行向对应的四家资产管理公司发行 8200 亿元债券,再由资产管理公司按面值 1:1 的对价收购银行的不良资产,这次剥离于 2000 年 6 月结束,被称为第一批不良资产,属于政策性不良资产

剥离后,四大行不良率由 45% 降至 25%,工行、建行、中行、农行的不良贷款率分别高达 25.4%、 15.2%、 23.4%、36.6%。

2004 年 3 月开始,四大 AMC 不仅仅向四大银行,也开始向更多的金融机构如国有银行,股份制银行等金融机构开展商业化收购不良资产。

2004 年和 2005 年,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交通银行以及中国工商银行实行股份制改造,再次剥离不良贷款,但这次是按面值 5 折收购,算是实现市场化和商业化收购坏账,称为第二批不良资产。

经过第二次大规模剥离,四大银行的不良率有原先的 25% 普遍降到 5% 左右。

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四大 AMC 扛起了巨额的坏账,换来了银行轻松上阵。彼时,不良资产处置盛行的理论是 “冰棍理论”,认为不采取恰当的保全措施,不良资产就像“冰棍” 一样,每时每刻都在融化,握在手中时间越长,损失越大。


对照房地产会怎么办?

  1. 财政拨款启动项目,发行特别国债筹集资金。
  2. 成立或变相组建资产管理公司。
  3. 让收购对象清算债务,可以破产也可以不破产。
  4. 买断式收购对象房地产公司资产和债务。解聘所有原公司员工。
  5. 结清收购公司的相关债务,盘点资产和项目。根据需要重新招聘公司员工。
  6. 盘活收购资产和项目:动用行政手段,在烂尾楼,停滞项目周围规划建设重点学校,三甲医院,商业区,道路,轨道交通等项目。
  7. 项目增值后售出。
  8. 盈利,偿债。

当年银行是四家资产管理公司,房地产可以多一些。可以探讨是否下放至省级,每省成立一个房地产资产管理公司。

一般处理问题讲究 “对事不对人”,但处置这种问题要反过来,对人不对事:该处理的责任人和不当得利者必须处理,项目本身则应当继续运作。


以著名的海花岛为例,由于该项目违规,因此政府可以动用行政手段处理:

  1. 成立或指定收购公司。
  2. 没收其所有资产。
  3. 已签订的预售 / 购房合同无效,购房人与开放商之间形成债务关系,已缴纳的预收款 / 首付款退还(依法支付违约金、利息)
  4. 对海花岛进行环保化改造。
  5. 对海花岛项目进行增值改造。动用行政手段,规划建设道路,港口,医院,学校,商业配套(海上娱乐城,免税店)。
  6. 改造完成后对外公开销售。

知乎用户 ZD 老赵 发表

边角料,没啥核心变化,大家散了吧。

土地财政仍然在一段时间内不会变化。

知乎用户 新知 发表

怎么说不重要,怎么做才重要。

知乎用户 卡门来打 发表

力争用 3 年左右时间,实现房地产市场秩序明显好转——

力争: 尽力,可能做不到

明显好转: 好看点,吃相别那么难看

结论大概就是争取打击如今的房价无序上涨现象,让房价继续稳定有序上涨。从掏空你八辈子积蓄买不起房变成掏空六个钱包加上自己三五十年贷款就可以买得起。

好转了,但没有完全好转……

知乎用户 守法公民李四 发表

这中间的确需要处理的问题的确很多

比如土地确权问题

房价上涨除了供需关系的影响之外,最主要是地价上涨以及人力成本,营销成本的增加

房产企业在这个生态里也深受其苦,必须根据规则,制定对策,比如多家房企联合开发,共同承担风险

刚需无法在合理的价格区间买到力所能及的房子

房产金融捆绑整个行业

总之各种问题都需要抽丝剥茧的一一解决

知乎用户 凤大侠​ 发表

作为普通老百姓,俺啥也不懂,只看结果,3 年之后,如果普通人购房压力减小,人民能够安居乐业,再也不用掏空六个钱包,背上几十年房贷,每天 996 还如履薄冰,那我举双手支持,这就是俺的中国梦,如果房价依然高起,甚至飞速上涨,压力越来越大,生育率越来越低,你就是一天几百个政策,有个毛用,俺都觉得你们是不是 TM 的刷 KPI

知乎用户 江南晓笙 发表

众所周知,昆明烂尾楼受害者们足足斗争了七年才终于盼来了希望。更不用说他们赶上了疫情前这个好时候。

现在这大环境,3 年左右你摆得平各地方的烂尾楼?

还有,房地产市场之所以会失控真正的根源在哪?在与各地方财政紧密挂钩,在于各地方一把手们想着大干快上用钱刷业绩快速升迁。这能靠你所谓 8 部门来解决吗?

所以,没什么值得关注的。只是为了之后继续高举房地产夜壶做松绑而已。

知乎用户 卡卡 发表

土地财政依然是地方政府主要的收入来源

知乎用户 背逆民者不可救 发表

7 月 23 日下午,住建部联合 8 部门发布持续整治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的通知,房地产市场进入整治关键阶段。

通知明确,“因城施策” 突出整治重点,包括房地产开发、房屋买卖、住房租赁、物业服务四大方面。管控面趋于全面系统。

自 2018 年房地产长效机制实施以来 “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 的房地产市场调控取得明显成效,2020 年,22 个试点城市新建商品住宅价格和二手住宅价格涨幅,分别比 2019 年收窄了 3.1 个百分点和 1 个百分点。尽管如此,整治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还存在不少薄弱环节,下一阶段,调控的着力点将聚焦于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难点和痛点问题。

此次通知,不仅细化整治规范房地产市场的重点工作内容和落地方案,同时给出确切的时间表,可以看出房地产市场调控的决心和信心。

房地产市场调控评价考核措施将逐渐细化,对各城市主体既有表扬,又包含问责机制。

短期内,将有更多热点城市积极响应,针对本地出现的问题有针对性推出 “打补丁” 式政策内容。

长期来看,全国房地产市场制度机制逐步完善,市场问题将得到明显改善,房地产市场将进入平稳健康发展新周期。

知乎用户 添玑数据​ 发表

上一个大家都在支持股市看低楼市的时候是几几年呢?

没错 16 年,然后股市暴雷房价大涨。

当然我的意思不是说未来房价还会涨,我也觉得未来股市会走牛,但是但是但是,千万千万别拉杠杆或者是借钱炒股。

为啥要拉楼市?不就是担心有泡沫吗?这点放股市也是一样,你杠杆泡沫多了,该杀还是得杀。

建议投资时候多一分理性,不要拿你未来的所有,去换取部分生活的改善

知乎用户 咸味淡水鱼​ 发表

之前在外网不是也曾出现过很有名气的未来旅行者吗,我记得他们当时就是说在未来房价会变得很便宜… 既然提前知道了考试结果,我对国家这一政策充满了信心。

知乎用户 宾果哟​ 发表

举一个极端的例子:20 十年后人均 GDP4 万美元,房价和现在相同。那时就没有住房这个问题了。

我目前还是认为他们是想通过合理通胀解决掉房子的问题。一方面房住不炒稳住房价,一方面通过 “房产” 合法获得大量民间 “闲置” 资金来发展经济(经济发展会刺激房价上涨,但通过上一条房住不炒稳住,不管是不是掩耳盗铃,因为就算掩耳盗铃也不影响后面的产业升级),最后通过产业升级实现合理通胀。

完美

知乎用户 米兰又拿冠军了 发表

之前放权放的太大,现在要收回权利了

如果你觉得这会对当前房价产生直接影响,我只能说你还是洗洗睡吧。从现在这个时点的种种政策表明,房地产以政治为主导的发展时代结束,开始逐渐过渡到以市场为主导的时代。

房地产这些年的发展,特别是近 10 年左右的超高速发展,引导力量的核心是政治因素,即土地出让金归地方政府支配使用,其结果大家也看的很清楚,相关文章也非常多,不再过多赘述。

而近一年的中央政策表明,这个让地方政府爽的飞起的权利现在要被关进笼子甚至收回了,不过房地产体量实在太大,只能是逐步收回,从最近的政策,我们可以看到这个过程至少是分好几步走的。

第一步是给你围篱笆,让你不再扩张,政策代表是 “三道红线” 以及“出让金监管”

第二步就是题目中所说的政策了,当然还会有后续的相关政策出台,这一步可以说要对篱笆里种的东西进行梳理,搞清楚篱笆里到底种的些什么。

第三步的话,等搞清楚篱笆里都有些什么植物的时候,就可以挥动大刀了,杂草直接割了,藤蔓能割则割,但对于树木要不要砍,怎么砍,砍多少的问题可能还需要长时间的判断。

第一步差不多要用 1 年,第二步按政策中所说,要 3 年左右,可以看出这个梳理的过程是温和的,事实上也只能采取温和措施,篱笆里的植物长的太疯,寄生了很多大树,当前也只能温和对待它们。第三部,就是实现所谓房地产 “软着陆”,说实在的虽然房地产“软着陆” 几年前就开始提出了,不过在房地产愈演愈烈的情况下,不少人心里都开始怀疑这就是个屁,但直到去年年底,中央开始真正有动作时,我才逐渐明白 “软着陆” 不是随便说说的。当然这个过程会更漫长,可能需要 10-20 年才够。

另外简单说说房价吧,我知道这才是人们关注的焦点。

关于房价,总体来说房价将逐渐进入以市场为主导的市场,简答的说就是两极分化。小县城、小城市的房价会回落到它应该有的水平,至于这个水平是多少,看当地平均工资、平均购买力就行。不过结合当前中国房地产现状,趋势极大概率下跌,幅度巨大。

至于省会、大城市的房价,如果要认真分析的话,应该一个个城市单独说的,但总体来说,核心区的房地产具有极强的抗通胀能力,因为这些大城市的房地产其金融(资产)属性占比很大,不过这是长期来看,在中国政府开始让房地产降温的过程中,如果你想唱反调,我只能说你付出的代价会越来越大。

其实说了这么多,普通民众其实只是需要一个房地产的 “居住” 功能,虽然在未来,房地产的附加属性和金融属性都会得到削弱和压制,但买不起房大概率还将是社会的主流矛盾,作为普通人,也没必要希望房地产崩溃然后自己就买的起房了,其实大家都懂,房地产真的崩溃了,大家一样也买不起。

所以就那样吧,时代的沙子落到人身上就是一座山,更不要说这是沙尘暴。当前时间,世界整体都处在一个下落的周期,中国表面上是逆周期,但只是因为我们之前起点太低了,没能赶上世界平均,现在我们已经超过世界平均,这种下落重力自然也开始承受。调整好心态,珍惜眼前拥有的吧。

知乎用户 稻草人 发表

说来说去还是为了人口。

而我们的人口问题已经到了触目惊心的地步。

这一次的人口普查数据相当不好看,可以说是非常恶劣了。

2020 年我们的生育率为 1.3,而要达到人口正常更替,至少需要 2。

如此低的生育率,意味着一代人以后,我们将会减少一半。要知道即使是我们成天拿来当反面案例的日本生育率也是 1.4。1.3 什么概念,我们的国家一代人就要减少四成,两代以后直接还剩不到四成。

那么我们还和美国竞争个毛,我们的伟大复兴还有什么意义,我们的扶贫还有谁记着。这一代把这片土地建设好等着别人来武装收割么?

或者说大家引进国外移民来个腾笼换鸟,像欧洲丝炭化,颜色加深化发展。

没有继承者,我们民族创造的历史,信奉的精神,祖先努力创造的辉煌,还有我们努力的一切都讲烟消云散。没有生育率市场将会萎缩,半导体,汽车工业,量子,5G,大基建,都将失去动力,我们所努力的都将失去意义。昨天看了东京奥运会开幕式,大家感叹日本这才几年啊就衰落的这么厉害。如果不改变到时候问题更严峻。

这个生育率都不用久了,可能你我年老躺在病床上的时候就能体验到无人照料,移民护工给你注射空气的待遇。

但是明明中国人很是喜欢添丁生子啊,喜欢枝繁叶茂,喜欢家庭热热闹闹。成年人到了三十岁左右自然而然的看到小孩子就喜欢的。这是基因里刻着的。

但是大家为什么都不生?说白了就是教育,医疗,住房三座大山在上面压着。大家生不起,养不起。教育产业化,医疗产业化,住房产业化,榨干了大家的力气。让大家生存下去都十分努力,根本没力气培养更多的下一代。

所以一切都要为了人口让路,必须让路。

从去年疫情开始,医疗产业化,公立医院必须给私立医院让位置的说法没了。医保开始全面铺开,综治保上线,各地的沪惠保,烟惠保上线,医疗可以二次报销。药品和医疗器械采购开始集中谈判。

中办国办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不用教育部牵头,直接党中央和国务院站台,义务教育全面非盈利化,国外资本不准进入。教育机构不在有新的审查注册,不准上市融资,不准法定节假日和周末辅导。学校延长时间不得早于普通工作单位正常下班时间放学等等。

而住房方面就是,8 部门发布持续整治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的通知提出 力争 3 年左右实现房地产市场秩序明显好转。

这其实是一套连续的组合拳。短时间内效果不好说,但是长时间内是必须实现的。我党的长期规划,基本是都实现了的。

社会主义服务人民,资本主义服务资本。

知乎用户 果园里的小鹿 发表

这些治理房地产市场秩序举动,特别是涉及房屋买卖的部分,在金融领域叫做降低交易摩擦成本。

降低交易摩擦成本,会使得资产价格升高还是降低?

都不一定,降低交易摩擦成本,会更有利于资产价格回到 “合理” 价位。

影响合理价格的根本,永远是供需关系

问题来了,这个通知有关于影响住房合理价位的部分吗?有关于加大土地供应,或者降低新房建设成本和审批流程的办法吗?都没有。

供给没有丝毫的改变,请问 “合理” 价格会怎么变化呢?指望说全国人民的买房需求突然急转直下吗?

房产三条红线大家都知道,实施快一年了,恒大被搞得鸡飞狗跳。问题来了,房产商日子难过——新房供给减少——我告诉你会推导出房价更可控了,

你信吗?


知乎用户 青山布衣​ 发表

谢邀。

继教育产业之后,房地产产业将是下一个被整治的目标。

国家为去房地产泡沫已准备两年了,以三条红线为信号!

本次主要针对第二部分的四个方面,这四个方面基本上涵盖整个房地产行业,还有一个值得关注的是第三部分,比如 “对逾期不能偿还债务、大规模延期交房、负面舆情较多等存在重大经营风险的企业,实施重点监管,提升风险防范化解能力。

国家已经密切关注新一轮烂尾风险了!记住那些让你投资期房的大 V,尤其是小房企期房,以后你好去报恩!

该文件说:力争用 3 年左右时间,实现房地产市场秩序明显好转。

为什么是 3 年左右时间?大约就是 2023 年左右!

还记得房企融资 “三条红线” 么?国家规定某些企业到 2023 年中旬完成降负债的目标,又是 2023 年,这不是巧合,我预测 2023 年中国房价基本上回归理性,为什么是 2023 年呢?

一是我国人口未来 3 年很大概率负增长、人口结构进一步严峻;二是国际大环境是 “围猎” 我国,其他国家不会给我们时间磨磨唧唧搞什么软着陆。这我以前强调很多遍了,如果局限于国内看待房地产,是看不出时间的紧迫性的!

分析中国房地产要牢记两点:人口和经济,其中的经济不要局限于国内经济,要将中国的经济放在全球框架里面进行分析和演绎!

当下我国系统性治理教育行业和房地产行业的情形让我想起来 P2P,当时国家也意识到 P2P 的系统性风险,然后下达时间表进行治理,结果就是 P2P 彻底成为过去时,巅峰曾 5000 + 企业,管理几十兆人民币的行业在短短 3 年时间内就消失了!

我必须要告诉那群自以为是的人,去房地产泡沫不是割自己的肉,高阶玩家遵循的是 “他好我也好,大家好才是真的好” 的玩法。

维系游戏系统永续健康发展,是智慧管理者的必然选择。

我一向讨厌用玄学当作解释事物的理由,凡事言及玄学,基本上都是骗子,只有那种不能从基本逻辑和证据说明问题的人才会扯玄学大旗。

而政治两个字已经成了某些流氓自媒体的最大旗帜,言必说政治,装神弄鬼、故弄玄虚,什么都往政治上靠,而很多人就喜欢看这种垃圾,看到文章带政治就认为有深度、有质量,然后犹如鹦鹉不加思考跟着人云亦云。

比如房地产,很多人就喜欢谈政治,还说很多人忽视了分析政治,但是,他们谈的是政治吗?非也,他们口中的政治其实是狭隘的利益分配问题罢了,他们最喜欢说的是 “稳定压倒一切”,这句话真的烂透了,犹如清末那群顽固腐朽的保守派(实则是自我利益捍卫者),仿佛一点改变就是不稳定。

殊不知,过去五十年,我国就经历过改革开放、国企改制(下岗潮)等,这在这群人眼里肯定是不稳定因素,但是国家却因此发展得越来越好。

这个世界最大的政治问题就是经济发展,没有持续向好的经济发展,政治就是天方夜谭。以史为鉴、见微知著,古今中外的历史也是如此述说的。

大家不用担心我国银行系统的抗风险能力,很多人容易犯一个错误:低估我国银行体系的抵御风险的能力,而高估房地产对当下中国经济的重要性。

13 年郭树清还在建设银行做行长的时候曾喊出:建设银行有能力应对房价出现腰斩。6 月 10 日今银保监会主席外加央行书记的郭树清喊出:“押注房价永远不会跌的人最终会付出沉重代价。” 因此,可以得出一个结论:中国金融系统已经做好准备了!

6 月 12 日,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主管房地产类权威行业媒体中国房地产报》刊发评论文章《炒房者是时候放弃幻想了》。

《中国房地产报》刊发的这篇文章基本上和我此前的系列分析不谋而合,也说明我对房地产的认知完全达到了高层所思所想的高度!(新朋友可以去翻阅我对房地产分析的历史文章自可以得到证实!)

郭主席肺腑之言出来后,房地产利益集团坐不住了,开始自以为是罗列郭主席历史言论。有些脑力不足的人,人云亦云,拿着郭主席历史言论说事儿,殊不知,但凡对中国的经济和房地产有点了解,就会发现郭主席历史言论基本上非常精准。郭主席的历史言论基本上在其说话后 2 年内兑现。

比如 07-08 房价腰斩、10-12 房地产灰色年份、17-19 年绝大部分城市房价明显下降(其中包含北上广),郭主席就是预测不了疫情,否则啊,哪有 20 年少数城市这一出。

是疫情救了上海和广州房地产,不然,19 年的下行趋势不会逆转。你若是不信?去搜索一下 19 年的新闻,看看广州和上海二手房跌幅!

我劝有些人,盲从前先看看自己跟随的对象,别特么成了被人利用的急先锋、被卖了还叫爽!(比如子木、樱桃、带某姐 / 某叔说房等名称的自媒体)

郭主席今时今日地位,放在漂亮国就相当于美联储主席,这种人说的话不认真听取意见、消化吸收,还找些乱七八糟理由抹黑,是不是看到官员就怼能够让你产生莫名快感和骄傲啊,若是如此,你可真够低级的。

评价一个人言行的品质,还是要就事论事,别预设立场、是非不分!

那些想违背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意志,和国家打对手盘的人,注定输得倾家荡产!

郭树清之后,7 月 15 日社科院某主任也表示:在中国炒房风险会越来越大,甚至说 “一些地方下半年会推出房地产试点”

关于我国房地产,可以记住我总结的 3 大主要矛盾(最新精粹版):

房地产行业的短期主要矛盾在于:房地产企业急于融资、回拢资金与国家全方位阻止资金流入房地产的矛盾。

房地产行业的中期主要矛盾在于:房地产行业与中国经济发展降速与产业转型升级和扩大内需战略相冲的矛盾。

房地产行业的长期主要矛盾在于:人口老龄化和生育下滑下造成接盘侠不足导致房地产没有发展支撑源点的矛盾。

当曾经的引擎变成了刹车片,那就是时候换个引擎了!

当下,任何做多房地产的行为都是在做空中国的未来!

**重要提醒:**中国房地产的万字分析长文详见个人公众号:悟空新之助(五个字、谨防假冒!)

全方面考虑中国人口、经济、政策和世界格局分析中国房地产,可能是最全面的房地产分析文章,知乎还是太谨慎啦,最近又掀起了新一轮删文清查活动,给大家带来的不便,还请见谅!

目前我正在公众号更新系列文【中国城市房价漫谈】,目前写了深圳、武汉、天津、西安、厦门、青岛、长沙、成都、南京、广州、杭州、天津、沈阳、郑州、重庆、济南、昆明、南宁、海南……(二线以上城市基本上全覆盖),接下来将会定点分析中国典型城市的房地产走势,欢迎来阅读

知乎用户 pure 日月​ 发表

看了 40 号文对教辅双减的霹雳手段

你和我说还要三年…… 那不过瘾啊

知乎用户 尽我的颜值去努力 发表

我来给各位翻译翻译。力争 3 年左右,彻底锁死二手房,让高位进去的出不来,为国奉献。所有刚需都必须接新盘,稳住 tudi 出让收入。

知乎用户 天机居士 发表

反转了,不是想遏制房价上涨,而是不允许房价下跌

知乎用户 劲夫重拳出击 发表

按照国家最近出台的各类政策,和一些官方说法,国家对目前房价的认识大概是 7 折这个样子。

比如西安二手房限价,基本是 20%~30% 的跌价

比如深圳差不多也是 8 折。

上海好像也是差不多 8 折或者 7 折。

然后朱云来说中国房价下跌 27% 比较合理。

至于炒房的囤房的投资的人是不是这么认为的不重要,反正国家就是这么认为的,政策也就是这么定的,以后你的房子无论是贷款,还是销售,还是抵押,都是按照 27% 的折扣来给你做。

知乎用户 王小星 发表

呵呵。

先送这俩字给他们。

通篇明面讲的是保土地转让金,房价坚决不能降!

背后是什么意思呢?

运用科学市场政策手段,完全彻底的掏空老百姓的 6 个钱包。不想上车的逼你上车,想躺平硬扶你起来。

最后怎么收场,我想不到。反正到时候我这样的底层已经把自己未来三十年都搭进去了,再想从我这割韭菜已经很难了。或许会改成割中产的韭菜,也可能打土豪。

知乎用户 蛋在脸上 发表

3 年内市场秩序应该是没啥机会好转了。

懂得都懂

知乎用户 Xpecya 发表

我发觉中国老百姓蛮擅长自我麻痹的。

现在的手有多重,你们居然还看不出来?

教培行业上千万人的就业,说砍就砍,你敢想象吗?

那不是几千亿的产业!!!!!那是上千万人的饭碗!!!!!!

这种狠劲,你们的脑袋瓜能明白吗?

知乎用户 尔朱荣​ 发表

国内前 15 年是房地产的天下,后面 50 年到 100 年是高新技术的天下是科技的天下。

从香港暴乱来看,香港的意识形态出问题是一方面,另一方面何尝不是高房价导致年轻人的自暴自弃。港大普通毕业生 1.3 万 RMB 一个月,去掉 5000-6000 租房,4000-5000 吃饭开销,1-3000 个人交通交际,基本上月光。而一般大学的普通学生就更惨了,可能入不敷出,买房这辈子都别指望了,几代人一起挤到死。香港财阀基本上垄断了所有地块,收的租金就足以让他们俯视众生,香港政没有中央的这种强制推动能力,而且内部几大板块各自有自己的小心思,这不警察刚抓了证据确凿的港独暴乱分子,外籍或者歪屁股法官当天晚上给你放了,更不说几大党派之间的勾心斗角,光内部的各自为政就足以让香港政府焦头烂额了,而财阀资本基本上可以左右整个香港的政治,这是国家绝对不允许的。

香港的暴乱和境外势力有莫大的联系,但是其内部又有多少代言人呢?某李姓家族变卖大陆财产地皮,拿地不开发坐等翻倍,跑到英国当公民去了。屁股歪了,就不要指望着能干正事。他们可以小打小闹,但是国家意志面前,一身都是土鸡瓦狗,马云之前谈笑风生,声名鹊起,一旦触碰国家红线,罚款接近 200 亿再给你来个反垄断,再给你上个课,现在一样老老实实,整不好就进局子了。滴滴把国家红线当屁,偷偷去美国上市,出卖数据,7 大部门请喝茶,说明国家一旦画了红线就绝对不要触摸。

现在的红线划到了教育和房地产上面,可以说从 08 年金融危机开始,中国房地产就是美国滥发货币的蓄水池,GDP 的增长,到美国对中国高科技打压可以发现,你搞房地产没关系,但是不能抢美国高科技蛋糕,否则必须死,华为长公主被关了几年就是要你妥协,没办法中国人骨头硬挺住了。当年日本人干房地产风生水起,一触摸半导体等核心高科技立马被整到半死,房地产让日本失去了 20 年的发展,中国现在还不觉悟,让房地产拖累整个实体经济,这就是在损害自己的根基。

试问,工厂一个月赚 50 万,20 万交房租,谁还特么愿意干实体?一个工人一个月收入 5000,2-3000 交房租谁愿意干?都特么给新时代地主干活了。钱全部流入房地产,普通年轻人高位接盘,省吃俭用,不敢玩不敢用,富人继续依靠房地产快速积累资本。这和我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我们共产党立党初心相违背。共产党的最高目标,消灭资本主义,实现共产主义,共同富裕。

知乎用户 江南望北 发表

我是

@逐梦

,感谢阅读,感谢关注点赞

我现在特别想知道一个问题

就这样的房子,就这样的房子,这样的房子….. 卖 1500 万,贷款就是 2500 万。

那如果发生自然灾害,比如最近的暴雨或者地震倒塌了

请问下有没有人或者机构给赔?

赔的话是又怎么个赔偿法?

要知道,就这房子,1500 万买那你得全款买,贷款 30 年总价就去到 2500 万了,30 年的利息要 1000 万,万一这 30 年中任何一次自然灾害或者其他意外发生,房子没了,欠银行的贷款还要不要还了?

继续还,TMD 我房子都没了还要还贷款是不是有点不合理?

不还,只要你还活着,YH 能放过你?

2500 万啊!30 年,差不多每年 100 万了,能一年赚 100 万吗?就算 1 年赚 100 万,难道其他就没有花销了吗?所以,怎么着也得年薪 200 万吧?我不知道有多少人能年薪 200 万,还得是税后 200 万,税前的话那得 300 万往上吧?但就这样的房子,没 300 万的年薪只怕是买不起哦!

顺便问一下:什么样的工作能年薪 300 万?我不怕辛苦,能年薪 300 万就行。

就算买得起,你愿意花 2500 万买这样的吗?

我是

@逐梦

,愿你幸福,愿所有人都居有所屋,愿祖国繁荣昌盛,海晏河清,愿世界和平!

知乎用户 逐梦​ 发表

对房地产企业三道红线 + 对银行两道红线是最大的杀手锏,这里重点讲造成企业暴雷、哀鸿遍野的三道红线!

一、 三道红线是什么?

这个问题看似很浅显,因为从去年起各大媒体、各位从业人士都在反复谈这个问题。由于恒大缘故,各地政府很紧张,都非常关注三道红线,节前某地政府还专门找我解释了这个事情。但是你自己有没有亲自动手算过这些指标?媒体公布的指标准不准?

二、 现金短债比

现金短债比是测试短期债务偿还能力的重要指标,许多房企陷入财务危机,核心在这个点。

**现金短债比 = 货币资金 / 一年内到期负债。**货币资金指什么?严格的说是现金及等价物,宽泛的说还包括受限资金。一年内到期负债指什么?一是短期借款,二是长期借款中本年偿付内容。看了几个企业的半年报,都会在附注内容中予以明示。

以 F 企业为例,现金短债比 =(现金及等价物(127 亿元)+ 受限资金(160 亿元))/(519 亿元)=0.55,没有满足监管部门不小于 1 要求,资金缺口为 232 亿元,货币资金远远不能覆盖其短期债务。。相比 2020 年末,现金短债比 0.48,有了一定下降。近期大股东通过出售物业公司,提供现金及等价物成立合营公司对企业进行长期投资,几笔债券到期按时甚至提前赎回,缓解了流动资金压力。

反观 B 企业,手握 1862 亿现金,现金短债比为 2.15,流动性充足,开启了买买买模式。B 企业现金短债比低,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负债中有 6190 亿元贸易及其他应付款,主要包括购房定金、合营企业及联营公司的未付款项,均属于免息、无抵押的优质负债。

三、 净负债率

净负债率和净资产负债率是一回事吗?许多报道把他们混为一谈,其实不太一样。

**1、净负债率 =(有息负债 - 货币资金)/ 净资产总额。**净负债比率是反映企业财务结构的一种指标,净负债率高的企业未必风险大,因为在其负债结构中可能有大量的长期贷款,且有相应充足的抵押物业,这样,其财务状况很可能是健康的,更可通过高负债的财务杠杆为股东创造更大的回报;另一方面,净负债率低的企业也未必质地上乘,因为不仅不能充分享受财务杠杆带来的股东的高回报,而且大量的货币资金闲置也影响着企业的经营效率。

**2、净资产负债率 =(负债总额)/ 净资产总额。**这是用以反映总资产结构的指标,净资产负债过高时则说明企业负债过高。也是衡量企业长期偿债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它反映了企业清算时,企业所有者权益对债权人利益的保证程度。

监管机构把净负债率作为三道红线之一,直指房企通病高杠杆,要求降杠杠。

以 F 企业为例,净负债率 =(有息负债(1437 亿)- 货币资金(287 亿))/ 净资产总额(896 亿)=1.28,尚未达到净负债率不超过百分之百的监管要求。

反观 L 企业,根据半年报,存款及现金 605 亿元,总借贷人民币 1279 亿元,净负债 674 亿元;净负债率 75.2%,与 2020 年 12 月 31 日的 63.8% 相比有所上升,原因是在满足财务安全前提下进一步提升资金使用效率。作为历史悠久的口碑房企,该企业逆势飞扬,近两年每年销售额以超过 50% 的增幅提升,但是净负债率仍控制在合理水平, 核心是两个方面:一是背靠大树好乘凉,国资进驻后资金来源和资金成本都不成问题,得益于国企信用背书,加权融资成本进一步降低至 4.6%(B 企业为 5.39%);二是 185 亿负债隐身表外,提升了报表数据,但是其利息高达 6.5 亿元,占到归母净利润的比重达约 27%。

自三道红线融资新规横空出世以来,为降负债,房企纷纷开始大展财技粉饰之术,其中永续债一度被称为 “表外良药”, 若将将永续债计为负债,其净负债率将达 120.8%。永久证券的加权平均利率为 6.60%,半年利息高达 6.5 亿元,占到归母净利润的比重达约 27%。

四、 剔除预收款的资产负债率

资产负债率指标大家都清楚,那为什么要剔除预收款呢?原因是按照新的财务准则,预售收入必须等到项目竣备交付以后才可以作为收入入账。

以 L 公司为例,半年报收入 361 亿元,但是今年上半年,L 企业合同销售额 1717 亿元,两者差异巨大,原因就在于:目前是 2109 年的销售额大概在 2021 年结算,变成利润表上的营业收入;而该公司这两年销售额成倍增长。那当前的销售额体现在哪里呢?体现在负债中的合同负债和其他应付款(定金)中,这是造成房企资产负债率普遍偏高的重要原因之一,也是房企不断叫屈的原因。

F 企业剔除预收款资产负债率 =(负债总额(3317 亿)- 合同负债(549 亿))/ 资产总额(4245 亿)=65%,剔除预收款后的资产负债率未超过百分之七十,一条线艰难转绿。

L 企业资产负债率为负债总额(3904 亿)/ 资产总额(4800 亿)=81%。按照报表,预售款为 1419 亿元,但是由于合营安排其中 1138 亿元属于合营企业及联营企业合同负债,按照口径未予扣除,造成剔除预收款后的资产负债率为 73.5%,超出阈值,整体位于 “黄档”。L 企业的财务报表相比 F 和 B 企业比较复杂,主要原因是合作项目、代建项目、小股操盘项目比较多。

五、 总结

1、去年三道红线监管政策的出台对房企影响深远,造成部分高杠杆、低周转企业陷入财务危机,甚至暴雷;

2、由于三道红线影响,尤其是按照分档:若上述三项指标全部 “踩线”,有息负债不得增加; 若指标中两项 “踩线”,有息负债规模年增速不得超过 5%,给房企套上了紧箍咒,各企业都在拼命降负债。

3、阵痛过后,对整个行业良性发展会大有裨益;也为部分资金充裕企业弯道超车提供了机遇,地产行业会重新洗牌。

知乎用户 微风吹竹 发表

抛砖引玉

房地产绑架经济问题,年年都会提,但为什么解决不了?

首先,现在大多数家庭的资产,甚至未来 10 年,20 年,30 年收入都捆绑在房产里面。房地产资产价格崩溃其实全社会财富的挥发,这绝对没有可能

其次,老生常谈的地产经济问题,卖地就是政府的主要经济来源,房地产行业又给基础产业提供产能支持,就业等等

所以,打死房地产是不可能的,当然买不起房的大多数情绪也要照顾。所以现在的办法,是延长房产的交易周期,既要保证价格,又要降低流动性,这就是房住不炒的内核。

当然,最大的问题是,80% 的人买房难,但 15% 的人可以有能力购买一套两套的,5% 甚至买房如喝水,这帮人其实是房产二次交易里的主力军,真正支撑楼市的价格体系,赶绝他们房产市场变得有价无市,一放松二手市场蹦蹦蹦,怎样处理他们会更合适?

所以,房产政策是会左右不断调整,核心只有一个,保证价格上涨,但延长交易周期。房地产市场一直都会在,政策收紧市场会萎缩,但情况不好,一放松就会三级跳,买不起房的不要指望买的起房,能买房的还是尽量买房吧,国家会给你们保值增值的。

人永远会追求更好的居住条件,但城市居从来不容易,房地产调控也是

知乎用户 南方吃瓜人 发表

这里面最重要的信息是三年。

关于这个数字:

【1】三年这个数字至少在我理解,真实情况可能比我们从媒体上能看到的要糟糕很多。

【2】如果确实达到三年的程度,我认为三年解决不了问题,直接有可能系统性崩盘,那时候,可能没有多少 “幸存者” 了。

【3】从目前各个地方包括中央政府的激进态势来看,都不想三年,估计一年都不想。

【4】这几个部门联合发文用 “三年”,感觉想推卸逃避责任。言下之意是,静静的看你们折腾,反正当初的三道红线也不是我们搞出来的花头?

知乎用户 jack pirate​ 发表

7 月 23 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 8 部门发布关于持续整治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的通知,其中提到,力争用 3 年左右时间,实现房地产市场秩序明显好转。

房地产这个行业,无非两个因素,钱与地。钱,需要能从银行获得大量的便宜资金;地,更难,虽然我们的流程是招拍挂,但是在招拍挂之前,就已经通过各种方式淘汰了大量的竞争者。所以,能够参与到房地产这个行业来的,必然是有贵人相助的。

一但有了贵人,事情就变得微妙起来。比如,阿圆知道的的一个项目,拿地的时候,规划容积率 2.0,卖房的时候,容积率 4.0。

是开发商太坏吗?资本本来就是逐利。正因为资本逐利,所以才要我们政府的监管。

那是我们的监管制度,不够完善吗?从施工到监理,从质检到验收,从规划到房产,地产的任何一步,都有对应的监管体系,制度非常完善。

是我们的官员,贪赃枉法吗?可能极个别有,但大多数没有。

那是什么造成了如此的乱象?

规划局觉得建委会说不,建委觉得房产局一定会卡主,房产局说你规划都没说啥,难道让我去得罪贵人吗?于是,本该起到的作用的监管全部缺失。

房地产的乱象,源于监管缺失,吏治混乱。

7 月 23 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 8 部门发布关于持续整治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的通知。有的大 V 解读是,要整顿地产公司、中介和物业,中央终于要出手收拾这帮黑心的玩意。

而我恰恰觉得,肃清吏治,加强监管,提高政府管理水平,才是中央要求房地产行业,以及我们的各行各业必须去做的事情。

微信公众号:居住研究圆(ayuan_mates),从房产看政治、经济、生活

知乎用户 阿圆 ayuan 发表

房地产这个行业,无非两个因素,钱与地。

钱,需要能从银行获得大量的便宜资金;地,更难,虽然我们的流程是招拍挂,但是在招拍挂之前,就已经通过各种方式淘汰了大量的竞争者。所以,能够参与到房地产这个行业来的,必然是有贵人相助的。一但有了贵人,事情就变得微妙起来

拿地的时候,规划容积率 2.0,卖房的时候,容积率 4.0。
是开发商太坏吗?资本本来就是逐利。正因为资本逐利,所以才要我们政府的监管。
那是我们的监管制度,不够完善吗?从施工到监理,从质检到验收,从规划到房产,地产的任何一步,都有对应的监管体系,制度非常完善。
是我们的官员,贪赃枉法吗?可能极个别有,但大多数没有。
那是什么造成了如此的乱象?
规划局觉得建委会说不,建委觉得房产局一定会卡住,房产局说你规划都没说啥,难道让我去得罪贵人吗?于是,本该起到的作用的监管全部缺失。
房地产的乱象,源于监管缺失,吏治混乱。

7 月 23 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 8 部门发布关于持续整治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的通知。有的大 V 解读是,要整顿地产公司、中介和物业,中央终于要出手收拾这帮黑心的玩意。
而我恰恰觉得,肃清吏治,加强监管,提高政府管理水平,才是中央要求房地产行业,以及我们的各行各业必须去做的事情。

知乎用户 chris 发表

我预感到我又要挨骂了。

这个东西的关键在于,我对地产市场好的秩序的理解,是说一个城市中等收入的家庭,能靠自己普普通通的一份工作,通过自己老老实实的积累,就能买得起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

最近高层重拳出击,房住不炒,稳预期,探索长效机制,大力发展公共性质的住房,希望通过行政手段解决市民的居住负担。

从发展的策略上来看,首先整治租赁市场,租房作为大部分年轻人新市民的必选项,确实需要管管了,大量年轻人收入的一半以上都交给了房东,严重挤压消费,影响生活品质。

未来的安居型可售房、普通商品房可能会长期并行,但安居型可售房源最大的问题还不是地方偏僻,我相信未来始终还是会慢慢发展成熟的,最大的问题是户型。

拿深圳来说,可售行安居房 70% 以上都为 80 平以下的住房,且 15 年禁售;能申请到 80 平以上或 3 房的都不是一般博士可以企及的。在一线城市,小夫妻俩社畜工作繁忙,如果有娃了,必然需要有人帮忙带娃,小学之前娃还能勉强跟父母睡一个屋,再大一点需要独立房间的时候,两房真的不够住,这还是 1 孩的情况,2 孩 3 孩想都不该想。

另一方面,大量安居型房源和政府租赁房源的建设,势必还是会减少普通商品房的新建数量,侧面会导致户型更合理,居住体验更好的商品房愈加的稀缺,甚至也许会造成两种房子未来的差距会越来越大。

建立长效机制,我觉得不该仅仅只解决有地方睡觉的问题,长久的生活工作,家中成员的增加,都是需要统筹考虑的。

最后,建设的安居型可售房源,15 年禁售期后就可进入二手房市场交易,那么 15 年后才长大进城的那辈人呢?一个城市的人口容量是有上限的,不可能一直不停的建安居房再不停的转商品房,到那一天,他们连安居房都没有了,注定一辈子租房吗?

也许未来,买了小户型安居房的,再也置换不起普通商品房;租了公租房的,再也没有资格申请安居房;我非常反感什么阶级分化阶级固化的说法,但也许事实上这种趋势,在一些看似惠民的政策上,就已经在引导未来了。

最后再重复一下我认为的健康市场,是市面上的商品房的供应和需求相对平衡,买新房不用抢,二手房有的挑,买家不再需要考虑增值的问题,卖家也不用担心卖亏了,让房子真正回归居住属性,房子有大小,但基本属性大家都平等,任重道远。

知乎用户 10 年不够 发表

看了看,对北京影响最大的是这一条。

就是防止中介协助购房人非法规避房屋交易税费。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印象,2017 年末就有这种传闻,即惩办北京的避税,一份合同,成交价和网签价不一样的情况,但最后没实施。

如果这一条实施(注意是如果),北京二手交易网签价必须按合同价走,至少 40% 交易会变成豪宅交易。现在的豪宅标准是五环内超过 468 万,五环外超过 349 万的住宅。豪宅第一套只可以贷款评估价 4 成,第二套只可以贷款 2 成。非豪宅分别是 6 成和 4 成。相当于实际让豪宅交易贷款减少 2 成,也就是至少 40% 的交易贷款减少 2 成,即大约少 8% 的资金流入。

最终的结果是对市场形成较大的利空,但利好面积大的老公房(不受豪宅限制)和新房(能贷款实际较多)。

知乎用户 观澜 发表

我替我买了恒大烂尾楼的朋友答一下

3 年左右实现房地产秩序明显好转

是指 3 年左右能解决全国的烂尾楼问题么?

知乎用户 长颈鹿先森 发表

文件中提到的整治重点:
  (一)房地产开发。房地产开发企业违法违规开工建设;未按施工图设计文件开发建设;未按房屋买卖合同约定如期交付;房屋渗漏、开裂、空鼓等质量问题突出;未按完整居住社区建设标准建设配套设施。

  (二)房屋买卖。发布虚假违法房地产广告,发布虚假房源信息;捂盘惜售,囤积房源;挪用交易监管资金;套取或协助套取 “经营贷”“消费贷” 等非个人住房贷款用于购房;协助购房人非法规避房屋交易税费;违规收取预付款、“茶水费”等费用,变相涨价;利用不公平格式条款侵害消费者权益;捆绑销售车位、储藏室;捏造、散布不实信息,扰乱市场秩序。

“现房销售” 可以解决绝大部分问题。

知乎用户 行政法蔡律师​ 发表

好转是往哪里转?

知乎用户 1L789 发表

这个话以前就再说,我估计三年后买不起的还是买不起,买得起的还是买得起。

调控就是不过快上涨,不是不涨,也不是降价。看看上次集中供地都多少钱,面粉不讲价,指望着面包降价,不可能的。

知乎用户 静如止水​ 发表

小布尔乔亚如果不能穿过中产阶级的幻想那永远是砧板上的鱼肉。不割你割谁?

我只关心怎么当三和大神或者赚了钱去东南亚或者拉美当太阳王。

知乎用户 带带小向晚 发表

中国的房价收入比稳居世界先进水平,房地产市场秩序再好能好到哪去?

知乎用户 林兴 发表

啥也不说,直接上图

重磅打击,不是某家公司,是整个行业,可以看到,某些房地产企业上半年的拿地销售比就已经超过 40% 了,这意味着要想达标下半年就必须抓紧卖地,减少拿地,要不然,就等着被整顿吧,与国家政策作对的下场就是出局。而且这次监管,不是以年为单位了,而是以月为单位。

下半年,静看好戏。

知乎用户 狐十 发表

说什么其实不重要

要看做了什么

不然总是赢麻了,然后该涨价涨价可不行。

九龙治水也好,一家独断也好。

我们要透过现象看本质

如何在全球放水的情况下,遏制房地产快速上涨,努力让老百姓买的起房子,这才是最主要的。

而不是年年喊调控,年年买不起。

恕我直言,这种风声我听的多了。

知乎用户 江睿谨​ 发表

是现在这状态么,挺有序的。

知乎用户 会里排行老六 发表

近期,房地产和教培行业成为重点围剿的对象,在严管之下,教培行业收到阵痛,已经呈现衰败之势。虽然房地产行业也受到打击,但房地产跟教培还不一样,现在房地产还没到一棒子打死的地步,中国经济也没到和房地产说分手的时刻,房地产带来的不利影响众所周知,但不可否认的是房地产业也为经济的发展起了很多有利的作用。经济转型还有很多路要走,房地产暂时还无法被取代。

通过楼市的调控很严密,但是政策对房地产的打击,都是有余地,比如二手房限购限贷,对新房并没有这样的限制,因为城市化的建设尚未完成,土地如果大量流拍,也会影响财政收入和 GDP 增长,建新楼,老旧小区要改造,都能给房地产上下游带来经济效益,不像教培比较独立的一个行业,房地产牵扯的行业和利益太多,比如新房装修需要买建材、房子装修好需要置办家居,能带动很多行业的发展,对于金融行业也有很强的拉动作用。

任何事物都要分两面来看,房地产的促进经济发展的作用暂时还没无法被取代,因为经济转型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房地产目前虽然调控密集,但都留有余地,不像对教培行业那么 “强硬”。

房地产行业被国家列入 “阻碍生育” 的三座大山之一,房价泡沫对技术转型、经济转型、消费转型都有负面性的影响。人们负债多,兜里没钱消费。有房子的中产阶级,资产都是房子,没有现金流。有人说,房地产不破,经济转型就无法完成。

但房地产和中国经济的关联度太高。都知道房价过高不好,但目前国内还没有找到有比房地产更能拉动经济的行业。房地产如果破了,对其他行业也会造成阵痛,甚至得不偿失。大破方能大立,房地产的破不难,难的是破如何来立,用什么来立?目前暂时只能用调控来为经济发展和转型换取时间。努力发展经济,增加人民的收入,刺激实体经济,同时防止资金过度流入楼市。

楼市的政策调控目的也是为了稳房价,让房地产平稳健康发展,打击房地产的乱象。用 3 年时间实现房地产秩序好转。而不是让房地产 “破”,让房地产经济周期进入转折变化的阶段,降低房地产在经济总量和财政收入中的比重。

知乎用户 无忧找房 发表

这接二连三的告诫、约谈、通知、整顿,持续不断的高压态势,就是为了给地方、银行、房企、购房者释放出强烈信号:别抱幻想。

地方不要再幻想靠土地财政拉动 GDP,再来波棚改缓解地方债的压力。银行不要再幻想继续依赖房地产,开发贷和个人房贷会长期压降,任由经营贷流入楼市就要被问责。

房企不要再幻想随便借钱就能当地王,空手套白狼赚取高利润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购房者不要再幻想买套房子就能实现阶层跃升。

管住土地,管住金融,管住流动性,政府的调控已经无孔不入了。2021 年,属于房地产的 “强管制” 之年。

知乎用户 你可以叫我把哥​ 发表

换汤不换药,每年都有类似的政策,基本没看到效果,房价还是在涨。

真想压制房价的话禁止二手房价格超过原价就行了。

知乎用户 龙 65​ 发表

三年,三年之后来看结果。

知乎用户 发呆的孔雀 发表

我理解是,至少三年内,房地产市场还是乱像丛生,搞不好就是群魔乱舞。

实现秩序好转,约等于’‘尝试遏制住房地产价格增长速度过快的趋势’’。这是几层指数来着?

知乎用户 杨力 发表

房地产市场秩序良好不代表房价就要降啊,虽然不是房地产公司的人员,但是建筑设计行业多多少少还是了解一些内幕。很多房地产商在建设过程中就是乱搞。

知乎用户 林野 发表

钻秩序漏洞占国家便宜的人可以休息了!

知乎用户 温酒 发表

要么房价要涨,要么收入要降,总之后果是一定会让没买房的平民更买不起,所以,想买的,或者想移的,要抓紧了

知乎用户 missingjs​ 发表

目前进入控制周期。

等经济下滑到一定程度的时候。

还要开启这个发动机。

毕竟,让刚需和以此投资的人,买房促进经济发展,

否则

又如何增加收入和 GDP 呢?

房住不炒,但是租这条路应该好好学习国外。

每年增长 10% 的租金,这么能不买房呢?

知乎用户 若梦浮生丶​ 发表

更新一波

现在才发现房价问题不能轻易评论啊

触碰了太多人的疼

很多留言不友善,也不客观

补充两点∶1,中国的房地产调控在全世界范围难度都是最大的,但政府一直在努力,毕竟房地产行业设计的上下游产业,包括金融介入,整体体量巨大,又是民生问题,牵一发而动全身

但国家还在通过各种措施去调控,哪怕很多利益集团会受损,而资本主义会放任房价上涨

这就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区别

最典型的就是在中国除非你是自愿流浪,不想努力付出,最起码在老家你也有个宅基地,或者有个公租房可以租

2,有人说我是屁股决定脑袋,也有人说我在说废话,这都不重要!我在文章的结尾也说了,不要过分的去解读房价,这没有意义,大家都在各个城市发展,所在城市房价如何大家心里多少都知道,了解!房价涨跌不是个人能决定的,如果要扎根那就尽快买房上车!不要谈什么租房也挺好,说这句话的十个里面有九个最终还是要买房的!不买房啥滋味自己最清楚,嘴硬没必要!

对于歪曲我的意思,或者说风凉话的各位,这真的没有意思!你骂了我又如何,房价会降吗?不会的!

我一直在建议各位,能买的时候抓紧买,你现在不努力,你的孩子将来就得比你还要努力!不要提什么将来一个孩子有六套房之类的!这是胡扯!你自己都没房子,你的孩子哪里来的六套,国家分的还是天上掉的!大学生都开始内卷了,教育体质都改革了,职高都要强制上了,高中分数线过不了都不让复读了,试想一下将来的竞争有多大!

的确将来人口会比现在少,但是人口减少的红利啥时候能赶上啊?谁敢赌一把!

-————————————————-

地产从业人员强答一波

仔细看看这个通知,就会很明确的发现与往年的政府调控措施没有很实质的变化

1、坚持房住不炒的底线还是没有动摇的

2、三道红线的杠杠依然很坚挺

3、对房地产相关的各行业,比如物业服务等等的监管更加严格

4、对于各类金融政策的漏洞再次填补了一下,减少风险资金进入楼市的机会

5、再次强调了保障居民居住的问题,提供多元化的住宅保障

但是,很遗憾,很多人关心的房价下调的问题没有出现,但房价调控政府一直在做,从未停止!

很多人可能认为,既然政府一直在调控房价,那房价为啥还是一直居高不下,没有下降的趋势!

从这一点上,我不得不说至今未购房者的 “双标性”!!

先说一下,我从事房地产一线销售 10 年了,一直都是新房销售,这些年房价跟过山车一样,市场也跟过山车一样,充满了刺激!

在这种房地产市场环境下,购房人的表现分成典型的两大类:一类是见好就收,抓紧购买;另一类是持续观望,盲目自信,错过各种机会!

第一类人群对房价的态度是转变极快的,买之前希望再降,买之后恨不得房价天天涨,涨到天际!

第二类人群则是天天找各种理由和证据,证明房价是存在巨大泡沫的,一会儿日本崩盘,一会儿美国次贷危机!但是这群人却永远都在忽视,东京最好位置的房价依然居高不下,美国麦哈顿的房价还在涨,哪怕是疫情期间也在涨!

举这个例子的目的不是证明我有多厉害,其他人多么差!而是想说的是,寄希望于房价下降实际上是在浪费自己的机会!

凭心而论,现在的房价高吗?确实不便宜!很多人努力一生只能买一套房子!

有些人是能买房的时候,各种盲目自信,错过机会,然后就是天天骂房价高,骂政府不作为!骂资本吸血!

有些人确实没有能力买房,不过政府也在通过廉租房、公租房、共有产权住房等等措施解决这类人群的住房问题、医疗问题、教育问题等等

房价会降吗?说句扎心的话,如果你是在一二线、强三线城市,很抱歉,房价不会不降,反而会随着通胀继续上涨!如果你是在十八线的小县城,小乡镇,房价会持平或者持续走低!特别是当城市失去发展动力的时候,房价真的会跌到白菜价!比如鹤岗!

但是,真的到了那一天,除非你是已经退休,否则,肯定会第一时间逃离!因为没有就业机会了!

之前听过一个谬论,说是清华大学毕业的毕业生买不起清华大学附近的学区房,这是我们国家的悲哀!

我想说的是,如果一个清华大学毕业没多久的毕业生能轻松的买得起清华大学附近的学区房,才是我们国家的悲哀!!那个时候,这个国家已经完蛋了!

房子不是单纯的水泥建筑!它承载着很多的东西,交通、医疗、教育、商业、自然景观、特有属性等等!

大家都是知道学区房贵,贵的离谱,但是还是有很多人抢着买!为啥?因为他有最好的教育资源!哪怕是老破小,哪怕不能住,只要能上学,这都不是问题!试问一下,你买的是房子吗?不是!你买的是教育资源!

关于房价的问题,大家已经讨论很多年了,甚至在 1985 年的人民日报上都讨论过这个问题!

单纯的讨论房价没有意义的!只要房价没有涨得离谱(按照现有的政策,不可能涨得离谱,毕竟政府已经从各类手段进行调控了,包括学区房),只要自己有需求,自己能够得着,抓紧买!别听张三、李四、王五等等所谓砖家的话!他们有钱的话买房比你跑的快!

知乎用户 地风升 发表

首先要明确一点,国家整体政策是要让泡沫稳定下来。

不是戳破泡沫。

可以理解为政府试图锁死,冻结这个泡沫。

未来一线城市的房价依然会涨,但是涨幅会被严控,而二三线城市的房价尽量维持不跌。

各项政策手段的直接作用是阻止资金继续流入房地产,而根本目的在于降低系统性风险爆发的可能性。

知乎用户 看到原神就会死 发表

有句成语,一叶障目不见泰山。想要看房价,首先要搞清楚,房价到底是啥。

我觉得,房地产,代表的是社会位置的分布,房子本身就具有一定的阶级属性,把上海最贵的房子,搬过去喜马拉雅山,价格能有百分之一就不错了。

随着人口的逐步减少,老龄化加剧,勤劳致富这个口号的拉黑,在科技没有爆发式增长的前提下,社会总产出是必然逐步降低的,在老龄化社会,这个降低是跳跃式的,也就导致社会总资源是在断崖式下降的。

但是马太效应决定了,资源会逐步聚集,从 28 分化,变成十零开。这点前段时间的银行数据已经表现的很明显了。

所以房价就变成了阶级入场券。

北上广这种大城市,会越来越聚集,房价会越来越贵,越来越分化,一百万一平,隔壁就是 10 万一平的房子,小城市就算没有任何制约措施,也会一直往下掉,和现在所谓的调控无关,就像出生率和计划生育无关一样。

说到底,社会资源是有限的,人上人就那么多,要么你让你的孩子去做被统治阶级,要么就去大城市,拼一把阶级跃迁,入党,成为公务员,成为统治阶级。

就像比特币挖矿一样,开始的几个,一块钱成本,到现在几万块一个,矿已经挖出来 90% 了,后来人要么付出巨大努力,几代人的积累,去挖最后那几个,要么,你就永远没有获得比特币的机会了。

所以所谓的课外班调控,也不是指望降低压力,只是希望获得更多劳动人口而已。

就算现在房子白送,汤臣一品每个人都有的住吗?

现在很多人不生孩子了,和房价没太大关系,房价只是社会资源溃缩的一个具体表现而已,阶级入场券,越来越贵了的具体表现。归根到底,人定胜天,是不可能实现的。

知乎用户 若来 Yu 发表

这个通知只对股价有影响,对于买房者该买还得买,买不起的还是买不起。

知乎用户 习惯发呆 发表

值得关注的信息就一个:目前房地产和教培一样,都站在了国家发展的对立面。

先是教培凉凉,再是房地产的这个通知。

之前还想着教培行业从业人员数量巨大、房地产占国民资产的比重太大可能 zf 下起手来会有顾虑,但显然大家都低估了国家对 K12 教育和房地产整顿的决心:这些看起来牢不可撼动的,和一个国家的基本面相比,又有什么的?

什么是国家的基本面?人口结构就是最大的基本面!人口老龄化对国家来说是灭顶之灾,更何况我们的老龄化还是未富先老!

这次国家是来真格的了!大家不要逆趋势而动!


房地产是很奇特的:只要一直涨,就不会出现受害者,似乎就是他好我也好。不过地价的情况稍有不同,如果购房人发现,靠劳动和工作一辈子都买不起房了,即资产价格的膨胀,已经让人们的奋斗和努力,变得毫无意义,这也就降低了劳动的相对价值,高房价会搞得大家完全不想上班了。

国家是不可能不知道房地产泡沫破裂的危害的……

股票和土地等资产具有价格,是因为它们能够带来收益。股票的收益是分红,土地的收益则是通过住宅和商业用地,工业用地等使用,获得租金收入。因此资产价格就其本质而言,说白了就是收益决定的。

那么收益太小而价格太高,就会引发泡沫。而所谓泡沫,就是无法用价值来说明的部分。比如 1% 的租房回报率,房价为什么还涨,显然你是用价值说不清楚的。泡沫游离于实体经济之外,所以迟早会崩盘,只是早晚的事,股票市场由于交易频繁,所以反应比较快,而土地房产交易比较慢, 所以反应会迟钝几年,但是结果都是殊途同归。所以资产价格上涨并不是问题,问题是资产价格脱离收益,而过快上涨,这就是泡沫的形成阶段。遇到这种情况,就必须要出台政策,来抑制资产价格。因为资产价格的过快上涨,会严重造成分配不公。比如倒卖土地就会来钱越来越快,以至于地产商最后都懒得去盖楼了。

泡沫为什么会破裂,因为你的资源是有限的,你不可能让所有的资源,跟随泡沫一起膨胀下去,就比如货币,你不可能永远宽松下去,只要货币扩充的比例,低于了泡沫扩张的速度,泡沫就有可能被刺破。所以崩溃只是早晚的事。


房地产泡沫其实结局都不是太好。就拿日本来举例吧。

1980 年代后期,日本经济呈现了前所未有的怪相,资产价格异常暴涨暴跌,这个资产就是指股票和土地,股票指数从 1986 年到 1989 年的 3 年间,竟然涨了 3 倍,同期的土地价格也是上涨了 3 倍。如果正常的情况下, 股价和地价都是经济的参考指数,应该跟经济同向上涨,这本没什么问题,但涨幅基本跟 GDP 是差不多的。但是到了 1987 年,光土地的价值就已经是 GDP 的 1.5 倍了,1989 年,股票市值也上来了,土地和股票加在一起,超过了 GDP 总量的 1.5 倍。

随后土地市场先见顶回落,1991 年开始迅速下跌,到 1992 年,东京都下跌了 15%,大阪府下跌了 23.8%,二战以后日本的土地市场几乎跟我们一样都是只涨不跌,所以这当时惊呆了很多人。

这种资产价格上涨带来什么后果呢?就是让赌博经济盛行,资产价格快速上涨,为投资家带来了太多财富,从而让价值观发生变化,实业不赚钱了,而金融很赚钱,大量的实业企业关闭,从事钱炒钱的金融赌博之中,1986 年开始,日本全国都被卷入了赌博经济,表象就是实体制造业下行,而虚拟金融业上行。大家都想当债主,因为债主来钱快,但是谁去当创造价值的借款人呢?这是个很大的问题,没有底层的借款人,上面一系列金融资产都变成了无根之树,无源之水。另外,那些真实的借款人,也由于实体经济下行的压力,导致生意很差,最后无法还本付息,让整个金融链条中断,出现坏账。

股价和地价是很奇特的:只要一直涨,就不会出现受害者,似乎就是他好我也好。不过地价的情况稍有不同,如果购房人发现,靠劳动和工作一辈子都买不起房了,即资产价格的膨胀,已经让人们的奋斗和努力,变得毫无意义,这也就降低了劳动的相对价值,高房价会搞得大家完全不想上班了。

在日本,把土地作为投机对象的原因就在于税制的扭曲,对土地等固定资产的征税较轻,所以助长了炒房炒地。

希望我们能借鉴日本的教训,走好这一步。

从目前高层的表态也可以看出我们的决心!

希望政策可以进一步落地~

知乎用户 小漫六六江​ 发表

人家没说降价。

看看日本就行了,日本虽然被黑的很惨,除开那些心理疾病类的,搞霸凌弄自闭的,国民生活质量普遍还是杠杠的。

少子化才是未来。

知乎用户 你是我的鸡小萌吗​ 发表

只要一线的福利比二线三线高,一线城市的价格就不用担心。。。(跟和外国人结婚转国籍一样)隐形福利决定。

弱二线二手房已经阴跌了,当然核心地区还是很香的(二线看城镇化率),年轻人都来一二线城市按着刚需算后基本上到头。(剩下的改善性,囤房性质的,不能看长线)

三四五六线,我们集团已经收手了(排不上名的小公司)。

其次我还是看好房产税。

因为你不收税,钱就是从新楼盘哪里出。你收税了,有房的会跟你分摊。反正钱不会从天上掉下来。

知乎用户 大勃浪 发表

这个东西主要是为了规范市场行为,主要还是要跟踪在这个通知之后的『配套』措施。

跳出这个额通知,来想想如果想要限制房价,有哪些是可以做的?我拍了拍脑袋,想出了如下的措施(其实也不是我想出来的,都是各地调控时候常用的措施)

  • 上调贷款利率
  • 严查首付来源
  • 限制贷款总额(流水双倍覆盖)
  • 增加土地供应
  • 限制土拍售价
  • 新房限价
  • 二手房限价
  • 增加交易流程
  • 调整房产相关税率
  • 限制房地产公众号发表内卷言论

在通知里提到:力争用 3 年左右时间,实现房地产市场秩序明显好转。违法违规行为得到有效遏制,监管制度不断健全,监管信息系统基本建立,部门齐抓共管工作格局逐步形成,群众『信访投诉量』显著下降。

你应该能看到这里能量化的指标是信访投诉量,这也侧面反应了,以后地方上的 KPI 之一肯定就是这个了,大家如果有什么需要投诉的,不要忘了这个途径。

知乎用户 海德薇 Hedwig​​ 发表

教育、住房、医疗,三大改革同步启动!

知乎用户 冷处理​ 发表

无论怎么变,普通人不要有可以舒坦的幻想,因为这个社会是建在地基上的,必须有人要在下面承担层楼的重量。

你以为不咬饵就不会被钓了,殊不知还能捞,以为游远点就没事了?殊不知还能网。

知乎用户 二冰 发表

让那些打着为人民服务,实则捞钱的 “公仆” 财产公开,房价就能下去一截

知乎用户 流火 发表

谁能跟我说说,房地产秩序明显好转是啥意思?

知乎用户 Li shadow 发表

别说什么能兜底的话,从 90 后开始算起只要不是条件太差的,10 年后基本上人手一套房子或者更多,而那时候开始除了一线城市省会城市,其他地方都会崩,90 后贷款还得快的基本上十年就还的差不多了,而还得慢的差不多要二十年,二十年确实在城市里有一立身之所,但是如果这立身之所到时候还没有还贷的钱值钱,就会衍生出很多社会问题出来,真的不要在建房子了,够住了 建筑行业的人可以往其他地方发展,并不是说离了建筑行业就没有饭吃,一味的建才是最大的过错

知乎用户 前回 发表

目前的房地产秩序有哪些不好的地方?

房价太贵,底层普通人买不起?

NoNoNo,别幻想了。

你要知道,大部分人的房子,并不完全属于他自己,而是有很大一部分属于银行。房价暴跌,银行破产,这种事情想都不要想。

那么有哪些不好的秩序呢?

1, 部分城市炒房氛围浓厚,严重违背 “房住不炒” 的理念。以我所在的成都市为例。疫情后高新区,天府新区二手房交易火爆,价格有显著抬头趋势,新房摇号不够抢。最后逼的成都出台二手房指导价,高于指导价银行不贷款,不给网签,中介不挂网。少部分人愿意做大小合同规避,大部分人观望。

2, 部分房地产商在个别城市打折促销,影响当地房价稳定。谁最怕房价暴跌?银行和政府。地产商急于回收资金续命,想打骨折促销,被叫停。这种地方,地产商和政府都知道,短期内房价走到头了,都很敏感。一个想要逃,一个要维稳。

3, 大中城市年轻人租房难。这种地方,买房难的问题谁也解决不了。租房难的问题还是可以想想办法的。注意,是租房难的问题,不是租房贵的问题。租房难可能主要解决的是,长期租房的稳定性问题,远郊租房的交通便利问题和生活配套问题(医疗,教育,消费),群租群居的安全隐患问题。

4, 人才安置房的问题。真正让人才安置房用于人才,留得住人才。

所以,什么是好的房地产秩序呢?

热点城市热点版块小幅上涨可以,炒作房价不行。

落后城市房价阴跌可以,暴跌不行。

大中城市新市民平均收入或以上者,能租到可以长期舒心居住房子。平均收入以下者…… 他们自己总有办法的。

对城市未来可能做出较大贡献的人才,尽量让他们不因为房子的问题轻易离开。

知乎用户 郑立 发表

房子不仅仅是房子的问题,记得温铁军教授有个讲很早以前关于开放落户问题的视频。对于一般人而已买房子就基本意味着你在哪里落户,在哪里扎根,并且享受当地现有的资源及未来的发展潜力。只要现在的产业布局和工作方式、公共资源分配方式没有大的改变,现在的大城市和发展比较有潜力的城市,房价基本不可能降下来。虹吸效应导致有发展潜力的地方发展越来越好,落后的地方相对落后。虽然国家现在大力布局平衡区域发展,但是这个就目前情况而言短期内改善效果并不明显。有时我真的希望一线等大城市房价等高一点,倒逼过多的打工者和企业离开,已减小区域的差异,但这也是不可能的。所以目前的情况,有发展潜力的地区房价跌得概率是很小的,国家也只能是压制炒房的,减缓房价的上涨。

知乎用户 戒空 发表

与之相对应的就是教育股大跌

可知,一切的目的就是为了减轻内卷,提升生育率。普通年轻居民最大的消费,就是两个——房贷与教育。其他消费被这二者严重挤压。

同时,居民杠杆也被教育内卷以及房地产逼到极致。

怎么提升消费与生育率呢?自然是从房以及教育这二者入手。

教育口可谓是雷霆手段,从 7 普数据出来几个月,政策频频。确实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教育的内卷。毕竟,少数人能请的起家教。可以提升一部分消费。

那么,另一部分的房呢?

谨小慎微,四字来形容。八部门也说用三年来解决,同时更强调租房。

原因也是显而易见的。

随着,杠杆型驱动经济的发展,房地产带来税收毋庸置疑是最主要的部分。使用雷霆手段打压房价,可能破灭百姓心中的信念,引起更大的问题。因此,对于房价,我们总是谨小慎微,甚至要不停的打打激素。

同时,我们不要看怎么说,更要看怎么做。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21 年 1-6 月,全国商品房销售额 92931 亿元,同比增长 38.9%;较 2019 年同期增长 31.4%,两年平均增 14.7%。其中,住宅销售额同比增幅达 41.9%。

总结——压仓石,不能乱动。

因此,又到了旅途的分叉口,善良的老百姓会不会把教育省下来的钱投入到 fang 中呢?

棚改带来的货币,刺激了房子的销售。会不会,此时此刻恰如彼时彼刻呢?

静静的等候结果吧。

知乎用户 火石 发表

还是在逃避问题。

不愿意面对问题,人口红利基本结束,人口问题将成为未来半个世纪的基本盘,对外不承认,对内也否认。对外不承认,还能理解为处于国家利益的考虑,这一点没什么好黑的,也是外交的常态,不必多说。

为什么对内也否认,是因为如果不否认,劳资关系将会被颠覆。彼时以国家宣传为背书,劳动者将会 “恶意” 要求企业提高收入。虽然长远来看,有助于提振消费、倒逼产业升级等等益处,但这与少数既得利益者的利益相悖。

城市化基本结束,低端制造业的工业化也基本走到头了,作为唯一一个具备全工业体系的国家,谋求各领域向高端制造进发也是顺理成章的,这也是目前国家的重点之一。

这一进程本来应该在五六年前就开始,那时候红利相对充足,社会仍在高速发展,彼时还拥有着充裕的试错的机会。众所周知,房地产行业中断了这一进程,直到最近两年被制裁吃痛之后,才重新回到轨道上来。

但是目前形势,内部不容乐观,外部还叠加了疫情、战争、制裁等多方面不利因素,可以说现在的情况几乎没有什么容错率。当一个国家既要步步为营,又要激进进取,那么就说明已经被逼到了赌国运的地步了。轻者稍有不慎便会陷入动乱,重者最后赌错了国运则万劫不复。

虽然没有提出什么实质性的东西,时间节点倒是很明确,也就三年。房地产崩了,其他也会崩;其他起不来,房地产随之也会倒塌。

不过值得庆幸的是,赌桌上的五个大汉都进入了最后的博弈,都是底牌尽出的状态,我们算不上太好,但也不是最差。目前,五个大汉干瞪眼也仅仅是怕哪个家伙玩不下去了,直接把你把牌桌给掀了。

知乎用户 孤者难为​ 发表

古人都能做到的丈量田地,一条鞭法,现在就不一定了

知乎用户 圣人 发表

尊重市场,真想控制房价,房产税,房产税,房产税,房产税,房产税,房产税,其他说什么都没用。

知乎用户 独夫之心日益骄固 发表

关键词:土地出让金、地方债、土地财政

土地出让金

2016 年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 3.7457 万亿元,同比增长 15.1%。 [1]

2017 年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 5.2059 万亿元,同比增长 40.7%。 [2]

2018 年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 6.5096 万亿元,同比增长 25%。[3]

2019 年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 7.4209 万亿元,同比增长 11.4%。[4]

2020 年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 8.4142 万亿元,同比增长 15.9%。[5]

2021 年数据待更新。

地方债

2020 年 12 月末,全国地方政府债务余额 25.6615 万亿元,同比增长 20.4%。[6]

2019 年 12 月末,全国地方政府债务余额 21.3072 万亿元。[7]

土地财政

不妨看看百度搜索结果

参考

  1. ^2016 年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 3.74 万亿 增 15.1% http://finance.sina.com.cn/stock/t/2017-01-23/doc-ifxzunxf1869882.shtml
  2. ^2017 年财政收支情况 http://gks.mof.gov.cn/tongjishuju/201801/t20180125_2800116.htm
  3. ^2018 年财政收支情况 http://gks.mof.gov.cn/tongjishuju/201901/t20190123_3131221.htm
  4. ^2019 年财政收支情况 http://gks.mof.gov.cn/tongjishuju/202002/t20200210_3467695.htm
  5. ^2020 年财政收支情况 http://gks.mof.gov.cn/tongjishuju/202101/t20210128_3650522.htm
  6. ^2020 年 12 月地方政府债券发行和债务余额情况 http://yss.mof.gov.cn/zhuantilanmu/dfzgl/sjtj/202101/t20210125_3649040.htm
  7. ^2019 年 12 月地方政府债券发行和债务余额情况 http://yss.mof.gov.cn/zhuantilanmu/dfzgl/sjtj/202001/t20200121_3462828.htm

知乎用户 朝闻夕死 发表

养老靠政府,先富带动后富。言犹在耳

知乎用户 达瓦利希 发表

禁止无序下跌,维持稳中向上

知乎用户 林深见鹿 er 发表

土地供给什么时候跟上?

预售制取消的日程表在哪里?

系统不换,打一堆补丁有什么意思?

知乎用户 哈哈 发表

谁能告诉我二线城市五套房,怎么处理?先谢谢啦。

知乎用户 从来没有救世主​ 发表

既要又要还好,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

知乎用户 吾有七十二变 发表

这就意味着要建立长效机制,很多调控政策会变成常态化,房住不炒进一步落地。

知乎用户 天下行山人 发表

老百姓眼里的房地产问题:房价太高。

专家眼里的房地产问题:

如何评价 “樊纲:现在租房挺合算,年轻人刚工作别抱怨买不起房”?

老百姓以为的实现房地产市场秩序明显好转:房价降低

专家认为的房地产市场秩序好转:租金提高使租售比达到国际水平。

知乎用户 今夕何夕 发表

先上图,有点好笑了

然后这 8 部门里,有财政部吗?

知乎用户 DhD 宏​ 发表

搞明白重点,房地产秩序好转针对的可能不是购房者而是政策制定者。

现在的房地产绑定了太多利益,发展到现在尾大不掉,再这么反正下去已经快要把握不住了。三年时间,最主要的是减少房地产的金融风险,不能跟现在似的,动不动就拉着银行、购房者一起爆雷,然后威胁着让政府接盘。从土地出让金要统一管理之后,这种趋势已经越来越明显。以后买房就是买房,跟买其他东西一样,有涨有跌,买定离手谁也别想靠着搞事情来威胁接盘。

不过这对地方政府不是什么好事,但是也没办法,不可能一直靠卖地来发展,现在地方债的问题都没人提了,因为提了也不知道怎么解决。

对购房者来说应该会有好处,以后价格更透明,建筑更放心,公摊没准就取消了。

知乎用户 曹县可达鸭 发表

啥时候取消预售制?

谁家买东西先付钱,然后让卖家看心情生产?质量自负?

3 年干啥都比不上取消预售制

不敢取消谈啥明显好转

知乎用户 fpx veritas 发表

强烈建议就像刚出的 40 号文件整治教培行业一样,也管管租房中介这个行业吧,一模一样的套餐给来一套,起码以后打工的租房不用那么难了

知乎用户 说梦人 发表

都这么多次了,还有人信?!!!

知乎用户 小李子 发表

一群专家每人手里都拿着一根可以压倒房价的稻草,当这些专家都把自己的稻草放在一起的时候就成一堆特 TM 高的谷草堆!

对于买不起的人而言这 TM 还有多少根稻草!还要堆 TM 多高?

知乎用户 小义 发表

我从事房地产行业十来年了。老实说,房地产调控这块,我对政府的口号已经没什么信任感,房价就是再调控中起死回生涨起来的。我真心希望政府能做到,到时再看吧

知乎用户 知乎用户 cKVFLZ 发表

这叫定基调,不定标准。到时下调几个指标,不就完成目标了。

不过嘛,对这些大佬而言也非常难办。不能让房价崩;又不能让房价涨太快;不能让民众看不到买房的希望;又不能让资本大量持有现房等等很多的权衡周旋。

但对年轻人,尤其是还没买房的人群来说,这真的是大大降低生育欲望。要决解这问题,我觉得也只有大数据联网,智能筛查,才能解决利益勾结的问题。

知乎用户 望山跑马 发表

别继续好转了,已经涨很高了。

知乎用户 问汤哪得清如许 发表

房价又要涨

知乎用户 项空月 发表

经典台词:“明明说好是三年,可三年之后又三年,三年之后又三年,就快十年了老大!”

你知道我这三年怎么过得吗?

知乎用户 平均乎 发表

大家以为先 996 的人会带来了共同富裕的 955,其实是先 996 的人会送给大家勉强度日的 007。

不过话说回来,上面认可的幸福是 007 且最有生产效率的幸福。我们一代一代只会从 955 堕落到不干活才是幸福。

中间冲突的度如何把握其实还是看上层建筑的,真没有办法。

知乎用户 湘湘 发表

我认为的健康是普通家庭五年的收入就可以买套平均水平的房。

我记得美国的邻居老爷爷跟我聊天的时候就说工作后赚一年钱买辆车再赚几年钱买个房,我当时就想要不我当您孙子吧

知乎用户 St.Jimmy 发表

房价继续会涨,已经说了防止房价过快上涨,一直这么说的。非市场化调控会加大,房价被直接管控,涨幅变小可预期。这样过度投机就没有了,这几年应该也不多了。房地产成了半公用事业。后面就看会不会推出存量房产税政策试点。物业方面能改善还是挺好的,一些小区这水很深。期待降价不看好,房价 3 年内趋稳问题不大,拉长看,慢慢涨,通胀会放弃吗?不可能的。

知乎用户 知先生告别 发表

现代经济系统太复杂了,已经不是几个部门就能调控了。

一波涨价去库存, 当初做决策的人会想到这个局面?

经济周期只能延长,或早或晚都得走完这个周期。

知乎用户 话不投机半句多 发表

关键问题在于,拥有财富的二八分化。500 万亿的私人资产,其中 12 亿人,只拥有 100 万亿,平均下来,四亿户,户均 25 万,购房能力很差。而另外的两亿人,拥有 400 万亿的私人财富,户均 500 多万元,有能力买多套住房。

这样的秩序,是住建部所无法扭转的,所以,大家还是不要想太多。

知乎用户 学而 发表

韭零后的悲剧,躺平才是王道

知乎用户 织女的工作 发表

四五线城市住房疯狂打折也找不到买家。开发商烂尾跑路的也有,容易引发社会矛盾,也容易给银行带来风险。

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这句话坚决支持,但是老百姓都把钱包攥的紧紧的,不向外掏钱怎么办?卖不出去的楼盘怎么去库存?类似于国库券的房屋债券地方政府可以发,老百姓购买债券获得稳定收益也就有了投资的渠道,破旧小区应该拆迁,老百姓不用花钱就住上了新房,提高了生活质量,还是应该集思广益。既维护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也为地方政府的土地出让金收入提供切实可行的方案才是正道啊。

睡懒觉的鱼 IP 属地天津 · 1 小时前

问题是,三,四线城市的问题不是房子能否卖出去,是没有人买房,而且目前的人均居住面积也不小。根本不需要那么多房子。

踟蹰无语静观天地​ (作者) 回复睡懒觉的鱼 IP 属地山东 · 刚刚

不好意思,您并没有仔细的观看文章,这里面既不用由买房者付首付,也不用交月供,因为首付已经由发行债券回收破旧房的政府给支付了,月供由租赁公司收租后拿出一部分来转移支付,百姓不用花钱就可享受新房,还能没有三四线城市去库存的积极性吗?

作者:思考的水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32751248/answer/2485247550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思考的水 ​383 人赞同了该回答

其实就是为放开限购找一个借口而已 看到这个政策下意思的去查东莞市去年财政收入情况。在我印象中东莞是一个产业城市,应该以税收收入为主,不依赖土地财政,一查才发现 2021 年东莞税收收入 632 亿,土地出让收入竟然超过税收收入达 667 亿元。 中 y 都已经发话了 “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支持各地从当地实际出发完善房地产政策,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 这些地方政府何必还在找各种理由来放开限购。 对于放开限购的理由我梳理了以下脉络: 最开始是郑州发明一个词 “投亲养老” “为满足居家养老需求,子女、近亲属在郑工作、生活的,鼓励老年人来郑投亲养老,允许其投靠家庭新购一套住房。” 其后无锡、兰州立马抄了过去。 无锡想我光抄郑州的“投亲养老” 显得我多没有水平,又发明了一个 “改善生育两个孩子及以上家庭居住条件”。根据《关于积极推动改善生育二个孩子及以上家庭居住条件的通知》“凡是本市户籍的家庭,只要生育了两个以上的孩子,可以多购买一套房” 而且还可以用公积金哟。 然后南京又抄了无锡的 “二胎买三套” 前几天长沙又搞了一个“出租房屋可购买二套房” 对了中间福州说为了“支持商品房市场更好满足购房者的合理住房需求” 直接出台政策“非福州五城区户籍家庭(含港澳台)在五城区购房,无需提供近两年内满 12 个月医社保或纳税证明或落户,即可购买一套福州五城区 144 平方米以下的普通住宅” 目前放开限购的借口中 支持养老的有:郑州、兰州、无锡 支持二胎三胎的有:无锡、南京、东莞 支持租赁用房的有:长沙

全国 2022 年第一轮集中供地和 2021 年第一轮集中供地对比 65 赞同 · 20 评论文章 71 赞同 · 28 评论文章

看样子这个表上下滑超过 40%,都的找个理由把限购(如有)取消了。

分割线 ————————————————————————

网传南京限购再放松:二孩以上家庭可购第三套房,对此你怎么看?这一举措透露了哪些信息?

踟蹰无语静观天地 ​ 这是放松限购政策的标准而已,从伦理上来讲当然可以买,父母为自己的孩子早买下房子,买房子置地是中国自古就有的传统。就怕放开了也没人买啊。

如何看待 5 月 11 日长沙发布:“已有房屋供作租赁住房后将不纳入家庭住房套数计算” 放开限购?

踟蹰无语静观天地 ​ 共产主义的目标是居者有其屋,可没说让富人多买几套收房租,穷人一套也买不上,政府不出台政策限制这个行为,房产就会被炒作,不单是居住属性了,中央的精神是房住不炒,还是应该别让房屋成为某些人先下手为强,靠着收房租来食利的阶层,我对此持保留意见。

解决方案如下:

三四五线城市去库存的问题可以解决,国家发行房屋债权就可以了,替购房者把这个首付给交了,月供从房管局下属的租赁公司对于购房者者的旧房的出租收益中支付,这样钱就流动起来了,并不需要购房者花钱,库存的新房很快就可以消化掉。

经济只有运转起来,才能在里面产生钱生钱的收益和实现财富的分配。

共产主义的目标是居者有其屋,可没说让富人多买几套收房租,穷人一套也买不上,政府不出台政策限制这个行为,房产就会被炒作,不单是居住属性了,中央的精神是房住不炒,还是应该别让房屋成为某些人先下手为强,靠着收房租来食利的阶层,我对此持保留意见。

曾桀 IP 属地湖北 · 25 分钟前

你不赞成食利阶层会消失吗?他们的房子不拿来出租他们能创造别的价值吗?不让他们出租就让房价继续涨然后让他们套现离场?还是说把它们的资产直接充公没收?

我发现现在一些人像活在真空里一样。

回评:

踟蹰无语静观天地​ (作者) 回复曾桀 IP 属地山东 · 刚刚

共产主义的最终目标是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现在是社会主义阶段,只能是充分发展生产力,我不赞成一个家庭在一个城市拥有多套房产,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是不能提倡的,但每个人的天赋受教育程度背景经历均不相同,能挣到的财富当然不同,富人可以住别墅,住三四百平米的大平层,穷人可以住三四十平的破旧房屋,这都能接收,但如果富人很多套房产,用来收租,穷人一套小破房也买不上,这就太不公平了,穷人只要努力也能哪怕是郊区买个小房子也是社会主义应该达到的目标,不应该诱发出强烈的贫富差别导致的社会矛盾,这容易导致不稳定因素,富人可以开宝马奔驰,穷人可以开两三万的二手国产车,要我说,生活质量的差别并不算大,有房有车有盼头,但若是政府不通过政策去调控怎么实现穷人的幸福感呢?至于富人的投资理财,我提过债券的事情,这都是自愿的,但若是通过拥有很多房产来收租来人为制造一个食利阶层,对穷人的心理感官冲击太大,这是社会主义的目标吗?我不赞成这种方式,我是主张社会福利相对公平的。

为什么租出去就算无房?这是实事求是吗?

这里首先先引用一句:最受市场关注的一点在于,政策鼓励业主把存量房用作租赁房,且供作租赁住房后,不纳入家庭住房套数计算。 应该实事求是,这个说法是自欺欺人,这种方法是培养食利阶层,与建设共产主义的最终目标不符合,虽然嘴头上说是响应中央的号召房住不炒,但在政策上鼓励富人多持有房产在本质上是想让富人出租房屋,这不是自用,是食利阶层,我不赞成这种方式。 我是考虑按照共产主义的目标 ,应该居者有其屋 ,但不应是一人在一地占多套房屋 ,不让在我下面提出的方式下贷款才能减少一个家庭占有的房屋数量 ,我构想的房产税的收取方案与同一地的一个家庭拥有的多套房屋有关, 与家庭居住的单套房屋无关 ,这只是属于学术型探讨 ,与政府制订政策无关。 如果采用我下文这种措施的话 ,一个是地方政府卖地的收入保证了 ,因为房子通过这种方式会消化掉很多 ,另外在一二线城市的拆迁也容易了, 有两三辈家庭的子女可以选择大户型, 提高了生活质量 。家庭拥有的一二线城市的住房数量会下降, 国家可以在未来经过一两代的房屋更替后, 对家庭持有本地多套房屋的家庭开征房产税 ,这就是我写下面这一些列文章的目标思路 。房产税不是不征收, 还是要看时机和征收对象 ,是否促进大城市的有能力的人才的合理流动 ,这是促进经济发展的合理措施 ,下面这篇文章用于抛砖引玉吧, 属于学术探讨 ,很多不当之处 ,还需海涵, 集思广益 ,才能维护全体老百姓的切身利益, 也促进房地产行业的健康发展。 济学家任泽平称「要全面客观评价房地产行业的历史功过,不可妖魔化房地产」,如何解读其言论? 对于建筑行业 在 2007 年经济下滑时很多人说房子太多了 脱离了收入水平 不看好建筑行业 结果这 10 几年建筑业的发展超出了大家的认知范围 部分人错判了形势 没在当年买房 后悔了 现在盖好的住宅很多价格比前 2016 年降了不少 写字楼空着不少 又有说法说房子过剩了 我现在在这儿发表一下我的意见 大家没听过的 房子不但不是盖多了 而是盖的远远不够 因为虽然人均住宅面积已超发达国家 但农村的住宅不应该统计在内 农民工在城里打工谁不想在城里有套住宅 要是有个底层商铺家里老人卖个菜就更好了 不是不想要而是没有这个闲钱 有钱后这个想法会实现的 城市化远远没有结束 得达到百分之七十才能停下进行修修补补 早着呢 为什么国家不这样宣传 国家是实干 干就是了 说这个干啥 明面上说农民工没钱别来城里买房子买商铺这不是拉仇恨吗 中国的建筑行业还有大发展 已经批下地铁项目的城市围绕地铁环线还有建设高潮 中国的大飞机接着迎来很多国内订单 为什么以前不多买飞机 这个红利应该让中国自己的企业获得 随着大飞机的项目开展 中国的机场还要有大发展 机场建设 周边配套建设都是很大的建筑工程 长期向好 另外阿联酋 埃及 毛里求斯的国外的机场地铁酒店购物中心桥梁基本是中建字头企业中标施工 虽然艰苦 收入的确高 房地产行业还会有大发展 日本当年崩盘了 泡沫巨大 当中国的房地产市场崩不了盘,有序发展,现在是刚起步而已。 经济只有运转起来,才能在里面产生钱生钱的收益和实现财富的分配。 中国的城市化进程还远远没有结束,农村的住房随着城市化和农村老人的去世不应算入人均住房面积,农村的人口会越来越少,城市的住房建的不是多了,而是远远不够,不是过剩,而是百姓的消费能力还没达到,随着农村孩子受教育程度的提高,向城市靠拢是不可避免的,这是历史的洪流,日本是前车之鉴,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的繁荣和农村的人口减少是放眼可见的结果。 房住不炒是对的,但土地财政暂时还是不能抛弃,政府急缺财政资金,公共支出在现在新冠疫情都不容易挣钱的情况下只依靠税收是很难充足的,国家对房地产松绑有利于房地产相关上下游行业的复苏,土地出让金对财政收入来说也很重要,但不能象现在过于简单的放松,还是应该有相关的措施和引导,中国的城市化还没有结束,大城市的聚集不是以主观的政策限制就能控制住的,如果这样的话,也阻碍经济的活力,一二线城市的老旧小区应通过政策引导疏散到四五线城市中去,有利于一二线城市的拆迁,人员还需加强流动,大学生到大城市去实现集合起来的创造力的爆发,政府也应出台相应的整合旧房待拆迁房屋进行廉租房提供的措施,四五线城市快速去库存,房地产开发正常运转起来,但县城的住房建设要受控制,以租赁后转为主,否则会造成以后的浪费,城市化还没结束,最终县城的住宅需求会大幅下降,日本就是前车之鉴。 我国基础设施同国家发展和安全保障需要相比还不适应,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对保障国家安全,畅通国内大循环、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扩大内需,推动高质量发展,都具有重大意义。 中国的城市化进程还远远没有结束,农村的住房随着城市化和农村老人的去世不应算入人均住房面积,农村的人口会越来越少,城市的住房建的不是多了,而是远远不够,不是过剩,而是百姓的消费能力还没达到,随着农村孩子受教育程度的提高,向城市靠拢是不可避免的,这是历史的洪流,日本是前车之鉴,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的繁荣和农村的人口减少是放眼可见的结果。 土地财政暂时还是不能抛弃,政府急缺财政资金,公共支出在现在新冠疫情都不容易挣钱的情况下只依靠税收是很难充足的,国家对房地产松绑有利于房地产相关上下游行业的复苏,土地出让金对财政收入来说也很重要,但不能象现在过于简单的放松,还是应该有相关的措施和引导,下面给出解决方案的参考性思路。 作者:抑郁失眠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16944219/answer/2393875098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黄奇帆同志的土地流转方案是开创性的 很有价值 启发意义也很大 我是无名之辈 借鉴黄奇帆同志的方法去实现土地财政问题的解决与展望中国生活方式转变及房产税收取问题 我构想了一个既购买三四线城市又保留本地住房面积的流转方案 这是借鉴黄奇帆同志的农村土地流转的地票方案的方法 以新闻中的山东菏泽为例 房价大约是五六千一平方 一百二十平方大约六七十万元 以七十五万元来计算 首付百分之二十就是十五万元 地方政府可以配合一二线城市的房管局出台一政策 由一线城市政府部门发行一种房屋收益债券 有地方政府的信用做抵押 收益率等同于国债或者稍高 因为本来每年卖国库券的时候老年人几乎要排队 买不上 这个需求是有的 政府就把这个想置换买菏泽房子的十五万首付给支付了 政府把一二线城市原先的旧房收回出租 政府给予原先的旧房子房主以原来城市的房票用以以后拆迁或新建住房时用来折换面积 买的新房房子抵押给银行 谁去还月供呢 因为原来的旧房已被政府收回房管局 房管局可成立一公司专门运营此类房源的出租运营问题 财政部表示,今年内不具备扩大房地产税改革试点城市的条件,释放了哪些信号? 依靠税收来完成地方政府的收支平衡现在看起来还不现实 绝大多数地方对土地财政的依赖很大 房地产税的金额太少了 暂时无法完成国家急需的财政资金的需求 大家都很担心地方财政的问题 地方政府不好卖地了 地方财政吃紧 本来地方财政对土地出让金的依赖就是很大的 现在房地产开发商的房子卖不掉 不再继续买地 政府的卖地收入得不到 有个别地方的公务员工资都面临着压力 怎么办呢 下面给出解决方案的参考性思路 土地财政问题的解决与中国生活方式转变及房产税问题的展望之一(综述) 说明:这一系列文章由四篇文章组成 一 土地财政问题的解决与中国生活方式转变及房产税问题的展望之一(综述) 二 土地财政问题的解决与中国生活方式转变及房产税问题的展望之二(土地财政的去留问题探讨) 三 土地财政问题的解决与中国生活方式转变及房产税问题的展望之三(中国生活方式转变与老龄化社会下养老住房转移探讨) 四 土地财政问题的解决与中国生活方式转变及房产税问题的展望之四(跨年代的房产税逐步收取时机问题探讨) 背景与引子: 这几天有一问题 也是新闻 如何看待山东菏泽首套房首付比例降至 20%?会对市场产生哪些影响?这个问题出来后短短不到两天就有 1268 个回答 大家都很担心地方财政的问题 地方政府不好卖地了 地方财政吃紧 本来地方财政对土地出让金的依赖就是很大的 现在房地产开发商的房子卖不掉 不再继续买地 政府的卖地收入得不到 有个别地方的公务员工资都面临着压力 个别地方居然交警罚款的收入加大了 竟然占据了地方政府收入的相当大的份额 依靠税收来完成地方政府的收支平衡现在看起来还不现实 绝大多数地方对土地财政的依赖很大 即便是依赖性最小的深圳 也有一定的份额 大多数地方是没法和经济高度发展的深圳相比的 另外 地方政府除了正常开支外 还想本地大发展 全国经济发展很不均衡 富的富 穷的穷 很多地方都是靠着转移支付来实现地方政府的运转的 有个别的地方政府提出的发展目标动辄需要投入多少亿 就是想依靠转移支付 自己能提供的配套资金只有几千万 想向中央政府哭穷 富的个别地方就想是否藏着掖着 大家都想本地大发展 这个愿望是好的 但干什么事情不能违背经济规律 中央政府可以有引导 但是个别地方政府不管不顾的追求大发展 逮住中央的钱狠花 这个做法是不是有些自私呢 我想起了原来的南泥湾精神 大家凭借自己的双手实现了南泥湾的大转变 真是令人惊喜赞叹 但现在地方政府伸着手张着嘴向中央政府要饭 怎么就不是那么回事呢 地方上的发展固然很重要 国家要平衡各个地区的发展水平 但有些地方明摆着是人口流出城市 还在大兴土木 搞城市化的高大上的建设 把城市搞成个遍地高楼大厦的混凝土建筑群 这得投入多少资金 什么时候才能在城市化带来的集群和高效效应中把钱挣回本来 管理者算过这笔账吗 能先不看 GDP 和政绩真正地为自己所在的地方做长远打算吗 能为中央政府省点钱吗 能减轻点百姓的负担吗 能把资金投入真正的实体企业中搞活经济吗 这都是要认真思索的问题 有部分网友担心政府少了卖地收入 又在讨论房产税的问题 想把这个房产税的问题提到现在来 实际上好几年前就一直讨论这个问题 但现在时机成熟吗 有的大城市的居民住着以前便宜但现在价值五六百万甚至上千万的房子 挣着每个月几千块钱的工资 和那些每年挣着几十万但背负着巨大房贷压力的年轻人怎么比 按房屋价值的什么比例交 他们交的起吗 能实现社会公平吗 不会诱发社会矛盾吗 这些问题怎么解决我在下面的文章中给出解决方案 仅是我的个人思路 属于学术性探讨 与政府制定政策无关 抛砖引玉 集思广益 我曾经写过文章 从回不去的故乡看中国农村特色产业差异化生存及房地产发展趋势 从历史上看国家通过招拍挂出让土地是对我国的城市化进程起了巨大的作用的 这也是一种创新式发展 这也是我国能够在道路建设 基本城市设施 工业用地等方面快速发展 远远超过其他国家的重要原因 地方政府可以将土地出让金投入城市建设 搞配套 道路 交通 水电气等的施工建设使得商品房自身的价值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这是双赢的结果 当然必须有工业产业形成产业和住宅互相支撑的集群 否则只有住宅 没有产业 也无法做到经济的发展及收入的提高来形成人群的聚集 城市化提供的高效才能真正发挥出来 这是相辅相成的 随着城市便利性的提高 房价的上涨 地价也在上涨 最终形成一个越来越大规模的房地产市场 土地出让金政策使得地方政府投入城市建设的资金问题解决了 那国家税收用于公共服务支出的钱就相对宽裕了 国家的税收用在军事上也是这几年航空母舰航天航空大发展的原因 中国在人口红利消失前实现了大量基础性建设的完成 看看现在的农村年轻人 还会有父辈的去工地忍受艰苦的条件去打工的干劲吗 有的年轻人已经连去工厂上班都不想去了 宁肯做个销售 房屋中介 保安的工作也不想去挣一天三五百的辛苦钱 那这个在城市化的过程中 早期已经买房的人享受到了资产的升值 但那些没有参与其中的低收入阶层和广大的农民 就错失了获得局这个财富增值的机会 这只有后来才能看得明白 城市建设不光是住宅 如果工业用地带来的产业未发展起来 周围人群没有相应的消费能力 还是会造成住宅卖不动的情况 容易形成鬼城 也会造成开发商的烂账和政府土地的难以出让 所以必须有产业 工业 商业或者旅游 反正不是单纯为了住宅而住宅 那会是无根之木 长久不了 我再声明一点 中国的城市化进程远远没有结束 历史的车轮不能阻挡 但可以规划路线 百姓若能看明白大势就根据潮流主动做出自己的选择 有些人想我能不能不参与这些竞争 在农村或乡镇过自己的小日子呢 资本的流动是市场化的行为 只有在城市才能拥有最高的效率和性价比和竞争力 产品并不是最好 但优势最大 若普通百姓不被裹挟着参与到市场竞争的洪流中去 那连挣钱的渠道都很困难了 因为单打独斗的小地方的竞争力与城市的经过充分竞争的竞争力无法相提并论 那就有两种选择方案 一种是**(重点一)加入其中 另一种就是(重点二)搞差异性特色生存** 先说第一种 加入大城市的生存就产生了住房的需求和各种配套写字楼商场学校医院酒店的需求 住房的需求是大头 现在居民的实际收入水平实际上是落后于高企的房价的 群众的收入水平已经比第三世界很多国家高很多了 例如印度和越南 所以有些低端产品加工业也因为印度和越南的低工资转移走了 但是中国的产业链和配套是最全的 工人的操作水平较高 也易于管理 所以中国加工业还是有优势的 另外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因为中国管控的好 印度越南之类因为疫情也造成了生产上的影响 低端服装鞋子还有电子产业向外转移的速度放缓了 那中国在哪里挣到钱呢 在百姓纷纷融入二三四五线城市后 哪个产业能带来持续的经济增长给大家开出工资来买房呢 实际上下一步中国能挣到钱的市场还是外部的大市场 在新冠疫情下我们虽然现在提倡内循环 把自己国内的市场做大 消费内循环 但实际上马无夜草不肥 只有外部的钱进入中国才会有持续的增长的经济发展和税收 指望着单纯内循环 都只是消费的话 创造的财富都消费掉了 怎么做大做强呢 现在这个情况国家是知道的 这次华为事件被芯片卡脖子已经显示出中国的全产业链必须包括半导体集成电路芯片行业的全产业链 光刻机 硬件开发软件和模拟仿真软件这些技术 国内都与世界先进水平存在较大的差距 所以国家已把发展此行业作为重中之重 投入大量的投资进入此行业 幸运的是 国内的市场本来就大 也有此类产品的巨大需求 也有国家意志 也有钱 在投入十倍甚至上百倍的巨额资金到此行业后 进步肯定非常快 在中国突破了技术关键和生产工艺过程后 世界的集成电路产量必将紧紧的抓在中国手里 这个行业的税收肯定超过政府通过卖地获得的收入 原来说的土地财政就一去不返还了 财政收入主要依靠集成电路行业上交税收 政府指望卖地的收入那是过去式了 现在有些年轻人已因为买不起房子而躺平了 这是不稳定因素 故以后国家不会再去依靠卖地拉动房地产来实现税收了 让百姓都有地方居住会成为一个简单可获取的事情 廉租房政策必会扩大化 集成电路行业需要不了太多从业人员的 在国家在此行业获得了大量的税收后 其它的行业也就减轻了负担 本来钱就不好挣 老百姓挣的那几个钱在没有很大购房压力的情况下也就生活富足无忧了 大家都步入小康 从上可以看出行业的发展前景不一样 我只是拿出来集成电路一个行业说了一下 其实还有很多行业中国占据绝对优势 例如工程机械 既可以向非洲等国家出口设备还可承揽建筑桥梁施工 都会有大发展 百姓还是想多挣钱 或者不愿到城市来过和别人一样的人生怎么办 那就是前面说的(重点二搞差异性特色生存 这也是分地域和条件的 举个例子 前面说的陕北 年轻人都出来打工了 家乡全是山 干旱少雨 若种粮食 产出很少 若种果树 照样需要水 那儿就是缺水 那怎么办 这属于回不去的故乡 那就沉住气在城市里发展吧 平原地带的区域 气候适合种粮食 若是成片也适合大片集中机械化种田 有的农民分到的土地还不到一亩 只有几分 平时种地也就是不买口粮了而已 上学等费用还是需打工 把地包出去也不过六百或八百一年的收入 这种情况下土地流转也是好路子 不惦记老家这一点土地了 融合到城市做个新城市人 下面我说差异性特色生存的重头戏 一个是有特色资源的 例如种植中药材或者果树或是搞养殖 或是农家乐旅游民宿 或是特色加工产业等 例如假发专业基地 汉服专业基地 棺材生产基地 举例说明 下面为引用 据日媒数据,曹县垄断了日本近九成的棺材。在日本的丧葬习俗中,棺材会与遗体一同火化,而曹县生长的泡桐木——这种当年焦裕禄在隔壁河南兰考县为防沙而推广种植的树木,由于生长快、木质更轻且易燃,成为了绝佳材料。曹县西北角的庄寨镇,是中国最大的桐木加工生产基地,木制品加工产业可追溯到明代末年,更被业界称为木艺之都,尤其擅木雕。合适的木材、精湛的雕工,让 “made in 曹县” 承包了日本人最后一程的体面。2017 年日本东京电视台一档名为《不可思议的世界》的节目中,在介绍日本文化的同时,提到日本 90% 的棺材,来自于山东曹县。说到这里很多人会觉得日本人为何远渡重洋来中国买棺材,他们不也是火葬么?原来按照日本的丧葬习俗,虽然和中国一样普遍火葬,但死者的遗体还是要放入棺材中的,而在劳动力昂贵的日本,一具实木棺材的售价高达 200 万日元(约合人民币 12 万),而山东曹县所生产的棺材不仅物美价廉(约 200-2000 人民币)还很好烧,于是曹县的棺材就这样逐渐垄断了这块细分市场。这里还是全国最大的演出服和汉服基地。全县共拥有汉服的商家共计 2000 多个,原创汉服销售额占全国同类市场的三分之一,当然宅男喜欢的 JK 什么的也很可能来自这里。以一县之力,占据了全国近四分之一的演出服市场,由此衍生出热门的汉服产业,把这片古老土地上的汉风唐韵,浓缩成一件件长袖飘摇的服饰,发往全国各地。据统计,曹县的大集镇承包了淘宝 70% 的演出服,镇里有 80% 的村民从事演出服饰加工的上下游产业,可以说一个小镇掌握了一整个产业链,全县 2000 多家汉服产业商家,构成了曹县庞大的 “汉服帝国”。而淘宝百强县榜单上,菏泽市的 2 区 7 县全部入选,曹县更是以 151 个淘宝村、17 个淘宝镇的数量,排位仅次于成名已久的浙江义乌。 那梧桐木有生长周期 本地的用完了还没长出新的成才的梧桐树咋办 这就形成了迁移的生产工厂 迁到了兰考 还可迁到南方种植梧桐树较多的地方 有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南等 所以围绕着特色产品 产业链是发展变化的 跟随者效益和产出 资本的流动是市场化的 这在周围就形成了居住和电商等建筑的需求 前面我说了大量的经济活动 牵扯到人员的转移和聚集 那最终是和房地产有啥关系呢 以后城市的房价是受国家调控的 百姓总得有住的地方 所以廉租房建设或者慢慢下降的房价是政府保障民生和稳定的选择方案 这有前提条件 就是实现了税收的巨量源头的突破 也就是我刚才说的把全世界的集成电路的产量紧紧的抓在手中 出口一亿条裤子换一架飞机的时代过去了 转向科技富国正是好时机 老百姓经过这么政府多年的教育投入 文化水平提高了 已经具备脱离土地当一个产业化工人的素质 所以等到老一代的农村老年人去世后 没有差异性特色生存能力的农村和乡镇必然慢慢要走向衰败 我们肯定不会让此事情发生 土地流转就是迫在眉睫的事情 把土地集中起来 总有一部分能人会脱颖而出 搞起来新的发展项目 至于县城的房价 也不会高 为啥呢 我到现在为止谈的都是正常的中国房地产市场价格分析 这是大的趋势 这个趋势无法阻挡 当然这时我一家之言 趋势中还可能有偶发性的巨大政策波动 例如我提出的方案探讨 如果真实施了 也会对房地产市场的价格造成比较大的影响 分析如下 我前面说了一个县多建 3000 套给台胞使用权的房子 这个房子肯定是为了以后进行多用途设计 不会造成浪费 钱县财政出 台胞走后的房租上交县财政一半 有这三千套房子放在那儿 谁敢多乱盖房子危害银行安全 现在县城里的房子是因为农村男人找媳妇女方一般要求在县城买房 孩子上学家长也要住在县城算是陪读 好学校都在县城 不买房就不容易娶上媳妇 但孩子若上了大学 也许就留在了省会城市或地级市 不一定回县城 有一部分父母有可能跟着去了城市 就算留在县城的在年老去世后 已在城市生活多年的孩子也不会重返县城生活了 已经成为彻底的城市人口 所以从长远看县城的房子必然空置率在多年后会大大提升 会出现现在看到的日本的农村和县城人口缺乏的情况 而现在为了眼前的居住需要盖大量的商品房 农民掏出所有的积蓄去购买商品房从长远来看是不合适的 最后会构成浪费 房子会过剩的 重写如下 方案探讨 虚拟设计 大胆假设 小心求证 抛砖引玉 集思广益 和平统一 天下大同 我提出的给台胞盖 3000 套使用权房子除了作为台胞躲避战争风云的安居之所外 还有一部分原因也是考虑到台胞走后政府可以出租给农村有在孩子要在县城上学需要的农民 这样可以周转 不至于造成以后的浪费 租金估计贵的在大城市边上县城的千数块 偏僻的便宜的不超过 300 元 绝大部分都在县城 在市里的少吧 这属于未雨绸缪 不应浪费钱财 钱财应用在服务大众上 如果农民买的商品房以后单纯的变成了空置的无人问津的混硬土建筑 那就太可惜了 所以长远看我的类似的方案如果国家实施的话会对县城的商品房价格造成冲击 心理预期是下降的 这倒是好事 保护了银行的安全 也把资金流入了真正的实体企业中去 土地财政问题的解决与中国生活方式转变及房产税问题的展望之二(土地财政的去留问题探讨) 前面说过政府土地出让金的政策让房地产行业得到了大发展 和土地财政相关的是房地产 “五税”,分别为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契税、耕地占用税、土地增值税。土地财政 = 房地产 “五税”+ 土地出让金 地方政府对于土地财政的依赖是毋庸置疑的 只有将城市建设好了 才能吸引外来的投资和人员购房安家 形成良性循环 可是有些四五线城市是属于人口流出的地方 哪怕建的很好也很难吸引投资方 那对策是什么呢 实际上 GDP 也是考核地方政府官员政绩的重要标准 大家都想发展 这是需要有制度和规定 先说一下人口流出的县城 我以前写过一篇文章 从回不去的故乡看中国农村特色产业差异化生存及房地产发展趋势 从中提到现在县城里的房子是因为农村男人找媳妇女方一般要求在县城买房 孩子上学家长也要住在县城算是陪读 好学校都在县城 不买房就不容易娶上媳妇 但孩子若上了大学 也许就留在了省会城市或地级市 不一定回县城 有一部分父母有可能跟着去了城市 就算留在县城的在年老去世后 已在城市生活多年的孩子也不会重返县城生活了 已经成为彻底的城市人口 所以从长远看县城的房子必然空置率在多年后会大大提升 会出现现在看到的日本的农村和县城人口缺乏的情况 而现在为了眼前的居住需要盖大量的商品房 农民掏出所有的积蓄去购买商品房从长远来看是不合适的 最后会构成浪费 房子会过剩的 如果农民买的商品房以后单纯的变成了空置的无人问津的混硬土建筑 那就太可惜了 所以长远看我的一个县多建 3000 套给台胞使用权的房子及类似的方案如果国家实施的话会对县城的商品房价格造成冲击 心理预期是下降的 这倒是好事 保护了银行的安全 也把资金流入了真正的实体企业中去 土地财政的弊端也很明显 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的依赖性很强 这个资金规模也是非常巨大的 到底是能不能继续保留土地财政的政策呢 有些专家学者提出要用房产税来替代土地财政 我先不谈法理 我说实操 这个房产税的金额和土地出让金比起来是怎样的一个规模测算过吗 怎么可能与之相比 老百姓有很多房贷都没还完 突然加上房产税 那是多大的负担 怎么可能承受得了 即便是自己父辈留下的房子 有的城市人口的收入很低 也承受不了房产税 房产税的征收时机现在还不到 具体怎么办我在展望之四(跨年代的房产税逐步收取时机问题探讨)中去详细谈 现在在新的模式没找出来的前提下是不能够放弃土地财政的 但这有条件 就是不能造成浪费 那就是我说的一二三线发展势头良好的城市继续搞土地财政 人口流出没有工业和商业产业的四五线城市必须严加管理 但土地财政可以搞 我有搞的建议 在展望之三(中国生活方式转变与老龄化社会下养老住房转移探讨)中仔细说明 至于县城 参照刚才说过的四五线城市 还需考虑建设我提及的 3000 套给台胞使用权的房子 尽量不构成浪费 重复利用的使用权住房是避免浪费的策略 我提出的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给台胞盖 3000 套使用权房子的方案除了作为台胞躲避战争风云的安居之所外 还有一部分原因也是考虑到台胞走后政府可以出租给农村有在孩子要在县城上学需要的农民 这样可以周转 不至于造成以后的浪费 租金估计贵的在大城市边上县城的千数块 偏僻的便宜的不超过四五百元 大家不买房了 经济压力就小了 可以响应政府号召多生孩子了 以后房子不是大问题 生活压力小经济压力小有利于多生 我在这个县财政出钱盖使用权房子的的地方提到了资产证券化 这也就是我所构想的投机资金的蓄水池 围绕着建这些使用权的房子既投入了资金 也给房地产企业带来了任务和活力 房屋的装修和空调家具的配置也为相关行业提供了需求 这就容易搞活经济 资产证券化以后 容纳了投机资金 不至于给地方政府带来过大的压力 也起到了蓄水池和拉动经济的作用 那地方政府怎么通过卖地来实现财政收入呢 地要变成住宅 住宅就是要有人住 这个需求在哪里呢 一方面有些城市的棚户区改造已进入尾声 有些住老楼的居民盼星星盼月亮的等待拆迁 结果等来的是旧小区的管道改造外墙保温和加固 居民很失望 甚至有的阻拦施工 下面是新闻:北京二环居民等拆迁等了 12 年, 现在却旧房改造, 居民情绪激动大骂_ 居民生活条件得不到改善 有的老年居民想要住养老院 没有钱 又想把房子留给子女 自己无法通过居住的这个房子来实现租金收入或其它的收入 这个问题如何让解决呢 能改善居住条件的同时既不花钱也实现了政府卖地收入的实现吗 这个问题的回答我放在土地财政问题的解决与中国生活方式转变及房产税问题的展望之三(中国生活方式转变与老龄化社会下养老住房转移探讨)中去回答 这里只说明一点 土地财政现在还不能丢 国家需要这个收入来进行经济大发展初期的资金保障 土地财政问题的解决与中国生活方式转变及房产税问题的展望之三(中国生活方式转变与老龄化社会下养老住房转移探讨) 下面就是探讨中国生活方式转变与老龄化社会下养老住房转移探讨了 在一线二线生活的老年人的生活状态 在给孩子看孙辈的时候就和孩子的小家庭一起居住 或者两头跑 等到孩子上了学 也许就不用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接送了 老两口又处于了自己单过的状态 逢周末或者节假日 有可能孩子会带着小孩到家里来吃饭看望 对于老年人来说 有的退休金高有的退休金低 有的没有退休金 比较穷一点的如果想要通过房子来实现点收入是不可能的 若住的小区仍是老旧小区 拆迁遥遥无期 那再换个条件好的居住环境也几乎不可能 因为即使卖掉房子 也拿不出贴补房价差额的钱来 孩子也不一定同意他们卖掉住房 因为可能是学区 或者以后未来的几十年后可能会拆迁 孩子也在考虑拆迁后可能分配的房子 老年人住的房子实际上是赔本买卖 因为按照房价来说 房子的价格的利息比房租是高的 但现在因为上述原因房子住着 不可能卖的 也就实现不了任何收益来改善生活 那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 我构想了一个既购买三四线城市又保留本地住房面积的流转方案 这是借鉴黄奇帆同志的农村土地流转的地票方案的方法 以新闻中的山东菏泽为例 房价大约是五六千一平方 一百二十平方大约六七十万元 以七十五万元来计算 首付百分之二十就是十五万元 地方政府可以配合一二线城市的房管局出台一政策 由一线城市政府部门发行一种房屋收益债券 有地方政府的信用做抵押 收益率等同于国债或者稍高 因为本来每年卖国库券的时候老年人几乎要排队 买不上 这个需求是有的 政府就把这个想置换买菏泽房子的十五万首付给支付了 政府把一二线城市原先的旧房收回出租 政府给予原先的旧房子房主以原来城市的房票用以以后拆迁或新建住房时用来折换面积 买的新房房子抵押给银行 谁去还月供呢 因为原来的旧房已被政府收回房管局 房管局可成立一公司专门运营此类房源的出租运营问题 出租给谁呢 在北京工作的有社保的年轻人 减轻来北京创业的年轻人的房租负担和时间成本 本来有些年轻人只能住在郊区很远的地方 现在房管局的房子针对年轻人可便宜出租 那也保证了出租收益的稳定性 这个出租收益并不是按照具体哪一套房子来计算的 而是按照全市此类房源全部的收益再平均到每套房源上来实现 当然上面还有地理位置的系数 最后归结为一个按照面积来得出的收益值 这个收益值覆盖月供是没有问题的 但并不是这个钱是都是给买了新房并拿了房票的老房主的 而是经过政府的测算 也许就是房租收益的百分之六十 这只是打个比方 提供一个思路 并不是真实的 大家可以参考看看 假如原房主获得的收益是三千元 那可能他原先的房子经由房管局公司出手出租的价格就是五千左右 三十年的房贷 每个月还两千 还剩一千来改善生活 大房子也住上了 改善了居住条件 还有钱来改善生活 那另外的百分之四十呢 前面说过 新房的首付是由地方政府发行的房屋收益债券卖的钱来投入的 债券的收益要有出的地方 也许百分之十五就可负担债券收益 那还有百分之二十五 百分之十五用来支付运营费用 百分之十上缴国库 相当于多年以后要采取的房产税的热身运动 那这种房管局收来的旧房子的最终结局是什么呢 因为原房主手里持有土地流转的房票 这是可以兑现的 房管局在收够了一定量的房子在进行拆迁时 可公示进行本地区周边五公里范围内的开发 盖大户型房子 持有房票的原房主可将此房票转给孩子折算面积投入其中 不够的差额要么按照按照市场价格 要么孩子把自己的住房卖掉来补这个差额 不允许为此套房子贷款 还需补缴当时老年人购买新方式的首付十五万元 还需把未还完的已买三四线城市的贷款转移到此新盖房屋身上 由子女继续偿还原来的贷款 因为购买房屋收益债券的退出机制需要以把首付十五万转回这种方式把钱退出来放在一专用账户里 这个专用账户的大池子里放着债券到期后需支付的本金 为什么子女卖掉房子来住大房子的可能性较大呢 因为现在一线城市很多房产交易都是置换了 因为实在拿不出买一套房子的钱来 为什么不让为此套房子再进行贷款呢 我是考虑按照共产主义的目标 应该居者有其屋 但不应是一人在一地占多套房屋 不让贷款才能减少一个家庭占有的房屋数量 我构想的房产税的收取方案与同一地的一个家庭拥有的多套房屋有关 与家庭居住的单套房屋无关 这只是属于学术型探讨 与政府制定政策无关 土地财政问题的解决与中国生活方式转变及房产税问题的展望之四(跨年代的房产税逐步收取时机问题探讨) 我构想的房产税的收取方案与同一地的一个家庭拥有的多套房屋有关 与家庭居住的单套房屋无关 这只是属于学术型探讨 与政府制定政策无关 北京上海这种一线城市的房价肯定是和国际化大城市例如纽约巴黎伦敦东京接轨的 这个价格肯定是高昂的 不是一般以能负担得起的价格 在伦敦等地 也有食利阶层 靠着祖先留下的房屋出租收取利益 实际上能支付得起高昂的房租的人是能在所在行业能有一定发展领取高薪的人 最终如果愿意的话 他们能买得起住房 但是那些出租房子的人会在未来的对多套房屋征收房产税的政策中衡量利弊 是否继续持有房屋 这就给房屋的流动性带来了活力 有利于参与高科技行业拿高薪的年轻人留在这个城市 至于普通行业的年轻人也会在房管局公司向外出租的房子里找到落脚之地 但这个租房管局公司福利房子的时间有限制 例如年龄不超过三十五岁 那但随着自己事业的发展 如果自己挣不到高薪 高企的的房价会让他们萌生退意 也就回到了故乡或者下一级生存压力较小的城市去发展 至于生活在一二线城市的老年人 随着年老生命的交替也就慢慢退出了 旧房子迟早要拆迁 一二线城市还是需要新鲜血液 特别是能创造出利润的新兴行业来进行人员的更替 所以对于老年的居住条件差的家庭经济条件不太好的 不如未雨绸缪 采取我说的在三四线城市无成本买房的策略 既有了房租收益的补贴 不用付首付 月供由原先城市的房管局公司的房租收益直接划拨 也用不到钱 至于购买的房屋的位置 各人有各人的看法 有的想回老家所在的城市 有的想去风景好生活便宜的地方 有的不想离孩子距离远 例如老北京的 可能就会选择燕郊之类河北的地方 这些选择与自己的房子出租的市场行情与要购买的新房的首付数额都有很大关系 如果采用这种措施的话 一个是地方政府卖地的收入保证了 因为房子通过这种方式会消化掉很多 另外在一二线城市 拆迁也容易了 有两三辈家庭的子女可以选择大户型 提高了生活质量 家庭拥有的一二线城市的住房数量会下降 国家可以在未来经过一两代的房屋更替后 对家庭持有本地多套房屋的家庭开征房产税 这就是我写这一些列文章的目标思路 房产税不是不征收 还是要看时机和征收对象 是否促进大城市的有能力的人才的合理流动 这是促进经济发展的合理措施 这篇文章用于抛砖引玉吧 属于学术探讨 很多不当之处 还需海涵 集思广益 才能维护全体老百姓的切身利益 也促进房地产行业的健康发展

知乎用户 踟蹰无语静观天地​ 发表

这意思,难道是还有 3 年的时间可以自由发挥?

再涨 3 年,再瞎搞 3 年,到时候 5g,人工智能铺开,产业已经升级,就会彻底断了房子拉动就业,gdp 的路子。

从根上解决 gdp,地方政府土地财政,产业升级,民众买房,就业,外汇,热钱,各种投诉等等一篮子问题。

房子的问题,牵扯众多,大动不行,不动也不行。只有出现可以替代的产业链,才能动。

这个产业链估计就是消费环的产业升级,消费市场的成熟。2024 年,也差不多布局成了。

知乎用户 文欣​​ 发表

好!

太棒了!!

3 年左右的时间。

根据经验,

“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

嗯,喏,指的是房地产开发商的话!

知乎用户 無何有之鄉​ 发表

他们想让大家认为:

未来 3 年,实现房地产市场秩序明显好转。违法违规行为得到有效遏制,监管制度不断健全,监管信息系统基本建立,部门齐抓共管工作格局逐步形成,群众信访投诉量显著下降。

我听到的:来,看我给你表演放个屁

知乎用户 尼波刀战学院 发表

现在一线城市的控房政策出来后,我真的感觉年轻人买房比以前更不容易了。本来通过家里的帮助是刚好能够上车买套新房的(我外地人,定居上海有套房是刚需,绝没有炒房的想法),结果出了个积分政策,直接又把我赶下了车,起码最近几年基本与新房无缘了。

但几年后的房价呢?错过了这趟车也许就没下趟车了。

知乎用户 人丑多读书 发表

看看德国就知道了,大城市的房子只涨不跌,小城市就不同了。这就是规律,无所谓调不调控。

知乎用户 德国师爷德国法律​ 发表

这就是说如果没有好转那就是大家的责任,那也就是大家都没有责任。

刘皇叔说了,音乐响起来酒继续喝舞继续跳,想想真的是失望,这就是告诉大家,我们想让他降下来但是不下了就是你们的责任。

知乎用户 风之子 发表

“实现房地产市场秩序明显好转”,这句话的意思,个人理解就是中央觉得现在的秩序不太好,不符合大局,需要调整,而且 3 年内必须明显见效,至于要调整哪方面的秩序,见仁见智。至于调不调得了,这么说吧,只有不想做,没有做不到的。所以,只能买中央要调整的不是你害怕的那个方面,而不要赌中央没有执行能力。

再看明细,其本质就是切实保护买房者,住房者的合法权利,针对的是存在不法行为的开发商、中介,物管,房东、租客。所以各位合法经营者们,不用担心,没你们啥事,洗洗睡吧。

知乎用户 BD7NSM 发表

任何维稳的意图,潜台词都是要涨,保持房地产稳定,意味着有政策兜底,一件金融商品,只要有兜底,必涨无疑的。

不要被什么横盘不涨不跌迷惑了,完全的价格平稳,意味着流动性稀缺,那风险更大,也更极端。

庞氏骗局不是解决问题的方法,只要政策没有放开让大跌,这种不断震荡上涨的游戏就会一直延续,直到兜底力量也兜不住。自己刺破泡沫,对于既得利益者是非常难受的,经济危机就源于人们趋利避害的本能,不愿泡沫初期刺破,小痛换健康,一直到泡沫自己破的时候,才会发现病入膏肓

知乎用户 李栋 发表

前面写了个回答被 delete 了。

索性回答字数不多,现在皮一下,做个密码表。

大家要是无聊的话可以来玩儿呀。

提示,本人计算机专业。

密文:

00110111 00111001 00110110 00110101 00110011 00110100 00110110 00111000 00110111 00110101 00110011 00110010 00110111 00111001 00110110 01100110 00110110 01100101 00110110 00110111 00110011 00110100 00110111 00110111 00110110 00110001 00110110 01100101 00110011 00110011 00110110 01100011 00110110 00110101 00110011 00110000 00110110 00110011 00110110 00111000 00110110 01100110 00110111 00110101 00110011 00110100 00110110 01100011 00110110 00110101 00110011 00110000 00110110 01100001 00110110 00111001 00110111 00110101 00110011 00110100 00110110 00110111 00110110 00110001 00110110 00111001 00110011 00110001 00110111 00110010 00110110 00110101 00110110 01100101 00110110 00110111 00110011 00110001 00110110 01100011 00110110 00110101 00110011 00110000

密钥:

00110011 00110000 00110110 00110011

知乎用户 顾北景 发表

就算怎样抵制房价,大城市的房价也不可能跌到普通人都能买得起的程度,因为始终供少于求,核心地段的土地就那么多。

要想跌只有一个可能,那就是大部分人都不选择去大城市奋斗了。

知乎用户 肥尘 发表

前几天某房企弃地,五千万保障金打水漂,为什么地价 21000 让卖 29000,精装,还有自持……

这就是市场秩序么?土地出让的价格政府定,新房售价政府定,二手房便宜卖不行,按指导价缴税,贵了卖也不行。不知道这二手房价格的区间会不会有一天趋近于零,一口价。

这样的秩序才是真正的秩序。

知乎用户 酚蓝 发表

只要财政还依赖卖地,经济还靠房地产市场催生流动性,就不要对任何政策报以降房价的期望。

知乎用户 细风 发表

翻译翻译

知乎用户 冷月孤想 alan 发表

众所周知,工业部标志着工业的坟墓,就业部是就业的坟墓,环境部是环境的坟墓

知乎用户 野生微笑 发表

房住不炒已经谈了很多年,各类限售、限购、限贷政策也出了很多个,大家关注这个的原因主要是当前国内的房价太高了,尤其是与我们的工资水平相比,因此试图从这一些系列政策中得到一个结论:即房价还会不会继续涨

很遗憾,从经济学或者金融常识的角度,只要货币超发,只要通胀还存在,那么长期来看房价就是会上涨,只是上涨速度快慢与否。

另外,去关注各种政策会导致过度线形外推甚至心理暗示,太多的信息会阻碍大脑思考,倒不如看一些影响房价的关键指标,如决定一大半房价的地价,供需关系中的供给与需求

一、长期来看,由于通胀的存在,房价会长期上涨,而作为固定资产的房子价格上涨可以跑赢通胀

从全球的历史来看,房价在长期来看可以跑赢通胀,以美国纽约为例,尽管 2008 年次贷危机导致了房价暴跌,但经过这几年的上涨,已经比次贷危机前的高位还高了。

我们可以算一下,从 91 年到现在 21 年,30 年涨到了原来的 3 倍,年化涨幅 3.9%,高于美联储定下的长期通胀 2% 的目标(也高于美国的实际通胀,3% 左右,数据来源为 Wind)。

为什么有通胀,房子价格长期来看就会上涨?

这个很好解释,简单的说,通胀就是钱印多了(另外各国 ZF 都有通胀的倾向,原因稀释 ZF 债务),商品还是那么多,钱多了,那么自然而然以钱来计价的商品的价格就会上涨

举个很朴素的例子,市场上当前有 100 个苹果,价格 1 元/个,原来市场上的货币刚好只有 100 元,现在疯狂 “印钞 “,货币从 100 元变成了 120 元,作为商品的苹果还是那么多,有意义的是苹果本身,那么多出来的货币就只能贬值,苹果价格就变成了 1.2 元/个。

从结果上看,苹果涨价了,其实并没有,苹果还是那个苹果,只是流通的钱变多了、然后钱贬值了而已。

也可以从供需关系来解释,流通的钱本质上就是需求,印钱过程包含了央行释放基础货币、银行发放贷款进行货币派生、普通老百姓向银行借款,借钱去买车也好、买房也罢,这都是需求。印出的钱多了,比如银行降息、降准的等操作去派生出更多的货币(老百姓可以借更多的钱),那么需求增加,如果社会商品的供给不变,供不应求,价格就会上涨

还是说上面苹果的例子,刚开始流通的货币只有 100 元,100 个苹果,苹果价格 1 元/个,后来当地银行说可以贷款买苹果,有人就从银行贷款出来,于是市场流通的钱就变成了 120 元(其中 20 元是信贷货币,即从银行借出来的,本质上就是印钞放水),之前是 100 元的需求(供给是 100 个苹果),现在变成了 120 元的需求,供给没变,大家都去抢苹果,由于供不应求,那么最终均衡的结果就是苹果变成 1.2 元/个。

所以只要有通胀,房价就会上涨;同时各国央行由于债务问题都有通胀的倾向,所以长期来看,房价是上涨的。

另外从结果上来看,长期房价可以跑赢通胀。(一个比较合理的解释是,商品有很多种,如资产类的房子,必需消费属性的日常用品 <也是更多通胀指标 CPI 的主要组成部分>,通过信贷派生出的货币更多的是去买资产如房子,而较少去买必需消费品,因此推动房子的价格涨幅大于必需消费品的涨幅,即房价跑赢通胀)

二、疫情期间暴涨的丑陋国房价

为了加强大家把房价与货币联系在一块,我们把焦点放在疫情期间暴涨的丑陋国房价上。

相信大家都看到了这样的新闻,丑陋国房价创造 30 多年新高…… 另外我们从前面纽约房价走势图也可以看到,纽约房价在疫情期间涨幅速度堪比次贷危机爆发前夕的样子。

为什么丑陋国房价会暴涨?经济学/金融可以解释这种现象吗?

我们来看看疫情期间丑陋国央行干了什么事情,美联储宣称进行无限量的 QE,也就是可以进行无限量放水,结果就是丑陋国的 M2 在疫情期间暴涨。

放水多了,货币多了,如第一点中提到的,印钞就会导致房子价格上涨,疯狂印草,那房子价格就疯狂上涨。

无它,房价本身,仅仅是货币现象。

三、经济学解释不了我国的房市?

一直以来,大家都觉得国内房价贵,越调控、然后越涨,所以很多人说经济学解释不了我国的房价。

真的解释不了吗?我们来看一下历史。上一波房价上涨是 2015 年前后那一波,印象中当时疯狂放水,运用了多种货币工具,比如多次降准、降息。

于是结果怎么样呢?我国的货币量在 2015~2017 年期间激增,按照前面说的,货币多了,房价也就涨了。同时也可以看到货币量的激增区间与房价的上涨区间是对应的。

另外,疫情期间,这一两年大家也感觉到了房价躁动,如深圳、上海、成都、合肥、重庆、武汉等城市,可以再与上图的的货币量联系起来。

资产价格的本质,无它,就是一种货币现象。另外从经济学的角度,也是所谓的供需关系。

四、关于房价的趋势,小老百姓应该关注的关键指标

去看政策,这些政策五花八门,很容易把我们绕晕,同时会给自己一些心理暗示,失去应有的理智,私以为没必要去管这些政策。

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去盯着经济学名词,即反应需求端的通胀、货币、各种 M0/M1/M2、降准(以及 MLF)、降息等等不太现实,有的时候也理解不了。

价格受到供需两侧的影响,既然需求端的货币整不了,那我们就去关注供给段的土地。

最最重要的,也是最直接的,就是盯住住宅土地的供应量和价格,如果一个城市土地供应量少了、价格变高了,用脚趾头想,房价都会上涨。(当然,具体到某一个具体的城市城市,还需要看供应土地的地理位置,是核心区还是郊区等等)

道理很简单,新房价格 = 土地价格 + 开放商的建设成本 + 各种税 + 开放商利润,其中土地价格占大头。另外如果土地供应量少,那么新房就少,供给少了,也会推动价格上涨。

上图是全国重点城市的居住用途的平均地价的历年走势图,21 年涨了 8 倍,年化涨幅 10.4%。地价如此,那么这些重点城市的房价会不会涨呢?

再以曾经让重多炒房客铩羽而归的重庆为例:

趋势上,在 2013 年以后(反映到房子上会晚 2 年左右),供应的土地量在下降,土地价格在上涨,房价会不会上涨呢?

再看看成都,土地供应上一直很稳定,但价格却一直上涨,那么房价会不会上涨呢?

五、总结

总的来说,在长期的时间维度上,房价的决定因素就是供需,这个是主要矛盾。需求端关注货币政策,放水导致的通货膨胀会推动房价上涨;供给段关注土地供应量和地价,地价上涨、供应量下降,也会推动房价上涨。

更细节的,关注需求时,要看货币政策的定向调控,比如尽管放水,比如经营贷利率很低,但是如果堵住经营贷流向房市,那么房市没有水过来,那么房价会得到一定的控制;关注供给时,还需留意当地城市的供地板块,比如看起来平均地价下降了,但这些地都在郊区,那么与过去在核心区的地价就没有可比性,需要自己换算。

再细节一点,在供给侧还需要关注二手房的供给,比如限售政策以及二手房的限贷是用来限制二手房的流动性,是为了限制房子投机者套利,但在某种程度上也限制了二手房的供给。如果这一边的供给受到影响,对房价也有影响。

其他的政策、口号,私以为都是边边角角的东西,对我们小老百姓来说意义不大。

最后想说的是,无论是哪里的房子,丑陋国也好,欧洲也罢,还是我们国内,只要是市场经济,就逃不过经济规律的万有引力

欢迎关注公众号:Ai 养基

感受金钱与数据的善意,欢迎关注我的投资组合!

公众号是理财向,经济规律是相通的,顺手回答了这个问题,刚好这一两年我妈想再买房子,所以收集了数据。

知乎用户 AI 搬砖工​ 发表

知乎反买,别墅靠海。

等等再看,如果知乎上大部分人都不看好这个政策,那就说明这个政策有效果。

知乎用户 七擒孟获诸葛亮 发表

知乎用户 hl128k 发表

看了下留言,貌似现在只有骂房价和国足不会被人说是卖国贼了…

知乎用户 Chris Huang 发表

确实该管管了,我们老家的县城,现在是连物业公司都必须要那帮孙子来指定哪一家!

业委会在市场上找的物业公司 1.2 元每平方,那帮孙子制定的物业公司 1.8 一个平方。美其名曰帮你挑选有资质的公司给你们带来更优质服务,背地里是一肚子什么坏水谁都看得出来!

欢迎中央巡视组来我县视察!每年多来几次回头看!

知乎用户 知乎用户 3eU6jQ 发表

谢邀。

未来买房,重在配置。少存侥幸投机心理,才是正道。

之前和很多朋友提过这个观点:

伴随着严查经营贷,后面呼之欲出的,应该就是杜绝代持和造资格。

少去想高买低卖的曲线,多想想自己家庭的房产配置。

未来十年,真正想着置业的人,会赢;还想着之前 chao 房那一套的人,会输。

知乎用户 成都房小弟​​ 发表

3 年后就要到 2025 了

中国制造 2025 也到了验收的节点了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

而现在的情况是房地产泡沫严重,资金脱实向虚,制造业被房地产严重挤压,所以房地产业需要调整

目前很多人在判断房价的事情上,个人情绪大于理性,从而导致常常判断错误,后悔不已

出现这些情况的本质原因还是焦虑

主要是焦虑自己的成长速度赶不上房价的增长速度

也就是担心自己的基本居住需求无法得到满足

这一点,政府其实是看到了的,也开始解决这个问题了,具体的解决方法其实各国历史也早就给出了答案:

那就是提供广泛覆盖的保障性住房 + 金融适度限制 + 适时推出适当的房产税,多措并举来解决房价泡沫,维护民生的稳定

这一点从最近的各种政策措施的出台就能看出来了

基于现实的情况,政府稳妥的解决方法还是只能通过时间来换空间,通过控制房价的涨幅幅度,同时限制房屋的流动性要控制但,通过较长的时间来解决。

当然,在这段时间内,受到影响最严重的会是广大的刚需,但解决这个问题也很简单,就是满足他们的基本居住需要

具体而言就是提供大规模的保障性住房,同时逐步剥夺房屋的教育医疗的附加属性,对公共价值实行普惠,这样就能满足广大城市居民的最基本诉求,解决他们的最大焦虑

然后根据实际的情况,逐步限制商品房的金融价值,让地方政府和金融企业在一定时间内搭建起金融防火墙。

同时加强产业转型和适当时机推出适度的房产税,并叠加这段期间的人口自然结构的更替,最终用一代人的时间来消化这个泡沫。

这就是解决房价泡沫的路线图

知乎用户 易晓 发表

散了散了,睡觉了,别看了,房价不会降的,甚至该涨的地方还会涨,房价降下来影响太多中上层的利益,就像黄老爷不会杀自己一样,那些寄希望于房价降了能买得起的人,还是死了心吧。

人啊,不要把希望和安全感都寄托在房子上,人最大的安全感来自于自己,好好吃饭,好好锻炼,好好学习,自然一切会随着你变好而变好

知乎用户 陌上笑 发表

我只相信房产税,空置税

知乎用户 乐扣 发表

反正 90 后是被坑了,家里没矿的话,该结婚的年纪买不起房,年轻人哪有那么多时间去等你慢慢调控,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知乎用户 kerwin 发表

别看什么具体分析了,空军基本上都是把普通人思维重述一遍,讲的都是废话,看了也是浪费时间,逼乎上唱空已经成为情绪垃圾桶。

题目的通知关键词在房地产市场秩序,并不是房价,你得有资格有能力参与建设房地产市场才有机会享受到秩序改革的意义。

关于房价问题,一线、二线的商品房还会温和上涨,东南沿海三线特别是浙江福建这种小老板特别多的地方基本不会降价,资源枯竭和内陆三四线城市会出现部分崩塌的情况。

另外,大湾区外围城市像佛山三水、高明等地区的购房客会被牢牢套住,不建议上车。

分析房价要看地段和城市产业结构,广州有两万的蟑螂老鼠一大堆的老破小,佛山有四万五的千灯湖小户型,打工仔对自己未来收入和行业发展、公司稳定性最好有个保守预期,大部分人到广州深圳打工攒钱回家买房回家开个小店就已经算人生赢家了,别想要太多,房子对于工薪阶层来说不过是肉体容器,不要让他变成你的负担,贷款最好控制在四成,这是最科学的房贷比例。

题外话:没有房的刚需请做好人生规划,如果你欲望强那就去一线城市接受代价,如果你只是想老婆孩子热炕头那选个宜居的并且有你所从事行业工作机会的城市定居。

当然,当前一线城市虹吸实在太过厉害,互联网等新兴经济的许多工作机会只有在北上广深杭蓉才能找到工作,那你自己就要考虑清楚了,你有没有能力晋升?公司有没有给你晋升的机会?你能不能到管理层?35 岁会不会被优化?这些问题如果你自己都不清楚,那我建议你存钱存钱存钱,二三四线买房,二三四线开个小店或者线上创业。

知乎用户 余潮 NKLS 发表

凭印象写的

今年上半年有两个事情

第一个房产税又被拿出来提了,完善房产税在好久能够完善呢,这就要提到第二件事。

第二个事情呢就是地方土地出让金被统一管理。

这两件事指向了房地产改革的最终方向。

地方财政将由以前的土地出让金为主要收入改成房产税等为主要收入。

也就是说地方财政,银行,地产商这三方游戏导致的地方财政风险中央想办法把这个雷控制住,但是地方的主要收入中央要限制,同时出台房产税作为地方的主要收入的补偿。

那么这个房地产泡沫捆绑着地方财政的这个雷怎么限制住呢。

16 年到 18 年这段时间,房市暴涨,各个刚需家庭加上民间炒房团纷纷跟进,最后各种政策出台提高买卖门槛。

同时掐死房地产开发商的贷款,提高房产个贷门槛。

这一系列组合拳下来,刚需和炒房团的资金全部被锁死在房地产里面,后面只需要温水煮青蛙让这个雷在里面慢慢煮就行了。2019 年到 2049 年 30 年的时间这泡沫就算基本没了。

本来 2020 年就该做今年的事,只是疫情让这个事情缓了一年。

总结,08 年李嘉诚就看到了今天,开始抛售自己在大陆的资产转移到英国。当时国家事情多还没反应过来,让他跑了。

13.14 年左右王家看懂了,开始学李嘉诚,然后就给各有这种想法的房产商打了个样。

19 年基本把前期工作做完了,2021 年开始就是将地方财政从这个淤泥中拉出来,然后让地方看着这团淤泥收钱。

三年后,房市正常的秩序就是头部城市保持住现有房价稳中小涨,或者稳中小叠。

二梯队城市稳中小降。

地方财政彻底转型。

知乎用户 白小黑 发表

住建部好转,意思是:

1、稳中有微涨,不会大涨大跌,大冷大热,房价要一直维持住贵而不涨的常态,让人们习惯贵的价格,但是又感觉无利可图的状态;

2、所有买房人都自觉的买新房;

3、二手房即使没有任何限制措施,大家也都只买新房,二手房的交易量常年维持在非常低的水平;

4、地方财政收入稳定,不能过于收紧土地或者放宽土地,造成房地产市场地价大起大落;

5、买房人都只买不卖,房子都囤在手里,新的需求都由政府供地满足。

知乎用户 知乎用户 oQYIR9 发表

什么明显好转,显著提升… 这些都是年终总结常用的词,有个什么用了?基本上属于空话虚话套话!

有量化的词语吗?量化,那才有效。

知乎用户 之乎者也 发表

住建部,我呸

知乎用户 xxx 发表

没多大意义,收房产税吧

知乎用户 饿馍猎手 发表

今天问题榜 3 个问题。房地产,中年失业,校外培训。对生育率影响最小的先开刀。因为其余两个可能无解。所以视目以待吧。

知乎用户 流木 发表

这样吧,我就问你,这个社会谁持有的房最多?我自己革我自己?你愿意干,你手下愿意干不?

知乎用户 荒坂赖宣 发表

不知道该说什么好

知乎用户 知乎用户 2eC72S 发表

我不知道,还是相信国家和政府吧。我希望房价慢慢降下来

知乎用户 觉得深 V 发表

城里来了好县长

三天要斩黄四郎

谁人不想斩黄郎

知乎用户 刘硕 发表

考虑到土地的国有属性,把房地产本身理解为一种 “富人” 税,可能会更好一点

换句话说,精准扶贫、基建、抗疫、航天等等,很大程度上是托了高房价的福的

毕竟,农民是国家的基本盘,要稳住(所以有精准扶贫);大资是经济的发动机,不能让它跑路(一面在不停地优化营商环境,比如酒驾不抓之类的;一面严格阻止资产外流——王健林表示很淦)

那么,上要稳,下要扶,都不能动。但国家总得要有收入吧,直接加税很明显不靠谱,那么…… 靠房地产收割中间阶层,把钱拿来搞建设顺理成章了

当然了,这个 “富人” 之所以要加引号,也是因为实际上这些人也没有多富,只是相对于扶贫对象和广大农民而言,更富一点,而真正的富人们……“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捧着还来不及呢

所以话说回来,“实现房地产市场秩序明显好转”,和降不降房价本身也没啥关系。在新的经济增长点出现之前,只要国家需要大量用钱的时候,房价总会涨的。比如那波 “涨价去库存”,如果把它和 2015 年 11 月 23 日通过的《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联系起来,理由就显得尤为正当了

综上,我看不清这几年的房地产市场走向,但是如果哪天真的武统了,大家就做好房价起飞的准备吧

知乎用户 谢葳 发表

一直搞不懂,租房不香吗。。我花不到两千块钱租着他们要上百万买来的房子,不香吗?搞不懂。

就算租十年,也就 20 多万,也就是说我租五十年,他都不一定回本,关键还可以随时随心搬家。

再况且,我现在已经 21 岁了,50 年后我就是 71 啊,我不确定我能活到那个岁数。

再者,就算活到那个岁数,我还挺想回老家农村小院安度晚年。

越算,租房的好处越多啊,买个锤子房。

我还挺想过旅居生活,每个城市住几年玩腻了就换一个,买房能做到吗?租房最大的好处就是自由,没有压力,一身轻松,想辞职就辞职,不爽就换公司,换城市。

目前来看,老龄化社会就在眼前,所以以后少子化时代房子会是最不缺的,以后就不是租客找房东,而是房东找租客。所以,你们尽管去买房,半辈子打工还房贷,没准房子还不在自己打工的城市。然后,你们打工半辈子供的房,正好我来帮你们住,你们收获房子带来满满的所谓的安全感,温馨感,负责心理高潮,我来负责身体高潮。

知乎用户 向阳而生 发表

给自己留的时间倒挺充裕,拿出整治教培的雷厉风行来啊

知乎用户 冷月 发表

房地产相关行业从业者回答下这个问题吧,未来来看今年肯定是房地产的大事纪,先有三道红线卡着银行不得将大量贷款放给房地产行业,后有红线卡着房地产开发商要求降负债,然后国家今年还要求各地政府集中土地拍卖,同时实行了购房资金监管政策,以往开发商空手套白狼的手法再难实现,融资成本以及现金流越发紧张,暴利时代即将结束!

2021 年上半年拿地及面积前 10 其中有六家是国企或者央企背景,国家现在的目标是房价软着陆,挤出水分,未来就是国企盖民生类普通住宅,私企盖中高端住宅或商铺,商场等非民生项目,由于集中供地的政策未来房企肯定会以高周转为目标,压缩成本,大的房企将把主要资金用于高溢价土地,小开发商只能拍非优质土地求低价快销,未来房子大涨的可能性很低了,甚至可以说不会像以前那样是正资产了,投资收益率不会像以前只要是买了就是赚了,今年由于资金紧张部分城市甚至出现了二手房拒贷,市场交易变缓,肯定会影响投资者。

由于现在房价涨价变缓,现在甚至可以说是负资产,现在一般都是贷款买房较多,利率为 6% 左右,但是现在房价上涨变缓,二手房甚至涨不了 5%,如果不买房子投资其他项目按 5% 的收益,也就是说房子如果一年涨幅没有 10% 其实是亏的,相信现在的政府会落实房住不炒这一理念的,至于说房子会跌的,我觉得不会,只会微涨,房子的投资属性将会降低,政府还是希望资金流入实业而不是房地产,相信大家早晚都会做到居者有其屋!

知乎用户 逆风夜语 发表

三年时间,该买不起房的还买不起房,该有房的还有房。

不痛不痒。

老百姓对于住房最先关注的是买不买得起,再谈其他。

一家三口协力付首付还房贷,都是好境况了。

我们来看看住建部发的文章。

“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我的幸福感大多还是来自于下班后在出租屋喝啤酒,倒是不敢奢求住房给我幸福感。

哦,看错了,它说的是市场秩序问题,不是调控价格问题,害。

继续喝啤酒。

继续看看整治重点:

1. 房地产开发。大概是不准违建,按期交付,房屋质量、配套设施问题。

这是基本应该达到的标准,毕竟房屋质量问题也是老百姓需要关心的点。

2. 房屋买卖。不能虚假发布房源,囤积房源。不能套取消费贷购房,规避交易税费,不能涨价,捆绑销售。

3. 住房租赁。存在 “高进低出”“长收短付” 等高风险经营行为。

这点开始规范了,毕竟之前长租房暴雷频频。也算是保护租客了。

毕竟租客那么多,出了问题扰乱安定,在住房这种最基础的问题上出问题,本来就买不起房了,租房还被坑,基本把人逼上绝路。

确实该规范,不知效果如何。

4. 物业服务。

大概看完了,发现整治市场秩序本就是最基本的,毕竟买房的人可能都是父母凑的积蓄,租房的人,本就没有自己住房,租房出问题基本心塞不已,就像底裤被扒。

我最关心的问题感觉只字未提,无关痛痒。

知乎用户 末青 发表

房价为什么高你们这些不能心里没数吗,在这里装大尾巴狼。黄四郎不吐出来,有什么用。那些动不动一百多套房的人,收拾不?

知乎用户 Alfie 发表

会不会收房产税才是关键

知乎用户 理论的力量 发表

力争能够冻结 3 年,

知乎用户 大明白 发表

深房理呢?办了嘛?8 月份要开始了哦

知乎用户 水管爆裂 发表

都洗洗睡吧,

没说要限制房价。

知乎用户 北十东四车神 发表

我来翻译翻译,

今后房地产死不了,也活不成。

知乎用户 当位以节守正出奇 发表

不把房价收入比低于国外一线城市作为主政人员升职否决项,效果就那样。

知乎用户 马克沁 发表

换个说法就是三年内崩盘

知乎用户 bitcointomoon​ 发表

作为地产资金融资条线从业者,简单说两句,政府达到稳底价,稳房价,稳预期的大目标,逐步化解风险,分解到各个板块还有小目标,总结来说就是四个不可能:

地方政府单纯以炒地皮收入模式维持运转基本不可能;

房地产商以高杠杆高周转模式拿地开发基本不可能;

购房者以高杠杆模式买房炒房基本不可能;

中介以哄抬房价预期高额赚取中介费模式基本不可能。

知乎用户 乱刀流 发表

这个新闻,好坏皆有。

好处在于

1/ 规范市场交易行为

2 / 规范中介

3 / 规范房地产金融

4 / 规避金融风险,严守 3,2 红线。

坏处在于

7 普都这样了,民怨都这么沸腾了,依旧不敢说一声

“让房价回到合理范畴,房价收入比达到世界合理水平”

之前房价能这么暴涨,2020 年以来深圳,上海,北京,广州,合肥轮番上阵,不就是炒房客看准了你不敢硬吗?能不能就硬一次给他们看看?

让他们知道房价跌,有金融风险,房价涨,同样有金融风险啊?

现在全社会有共识,房价大跌经济可能崩溃,

那为什么不能好好让大家知道一下,房价大涨同样经济会崩溃呢?

知乎用户 斯帕不爱卷​ 发表

我国的房地产市场秩序一点都不坏!

知乎用户 石头 发表

这种消息,我见了大概二十遍了

知乎用户 麻了顶大 发表

利好恒大

知乎用户 路过的榴莲 发表

百万漕工衣食所系

哪怕是所有人都知道海运比漕运性价比更高,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何况,现在谁能告诉所有人,和所有人打包票:除了房地产,还有什么产业可以抵御国际金融战争,让改开的成果不被国际资本攫取?还有什么产业可以稳定的、快速的提高 GDP?

不仅是没有,而且不到最后一刻,甚至到了最后一刻都不会放弃

1894 年之前,所有人仍抱有 5000 年的帝国幻想,司马光努力过,张居正努力过,曾国藩努力过,甚至耶律楚才也努力过、罗辑也努力过,但除了这些维新派,从上到下,从皇上到漕工,所有人都不认为要改革,原因很简单:有房的希望房价一直涨下去,而且希望更多人没有房子

知乎用户 安越 发表

最值得关注的就是,一堆人在那想着降房价,但全文就没出现过这 3 个字

说明要么涨要么横盘,别想着降了

吸毒的人吸完就会说不搞了不搞了 明天戒。但只要找到个机会还是会继续吸

知乎用户 jasmine 发表

不要用你的认为 2000 一平米,人人住大 house 来理解他的话

现在的房价就是一个平衡点,未来十年二十年里,每年的涨跌幅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就叫好转,就有序了。

丢掉幻想

知乎用户 PETER 发表

总结一下吧。

未知漕工衣食系,唯见入关草萋萋。

今日抗贼怜身命,它朝助饷不可惜。


我觉着,后疫情时期经济不那么景气的时候,规制是有一定的红利的,差不多能做事的时间也就三年,这个思路其实是对的,尤其是七普又添了一把火,现在是越来越有种 “不解决问题就会被问题解决” 的意思了。

因为经济不好的时候,你做什么都是拿着民意的尚方宝剑做的,而当初可以通过结构性破坏来达成私人收益的一些行为,在这个事情就可以被冠上国难财的名义——至少说规制的支持者比疫情前要多的。

你看恒大就是这么个事,三条红线出来数它最跳,现在也是它求生欲最强。

根本问题是,中国这个地方,人民一方面很爱侥幸,又抱团,但另一方面也是极怕麻烦的。人呢,没了资源,就没了侥幸。没了侥幸的人一多,就会寄希望于集体的力量,从而紧紧抱住能给他们保障的东西。而政府和这么一帮人打交道这么久了,怎么打发,怎么联合,心里都是有数的,就是用一个简单的行为表示自己的支持,最常见的就是这种联名发言。

所谓的秩序,其实就是把各收入水平分层供给的具体定价思路搞清楚,目前来说就是商品房,二手房交易,商品房租赁和保障房。现在主打商品房供给侧规制,二手房指导价和保障房配套政策,就是这么个意思,先把上面两层稳定了,下面两层其实也都好说。

所以,无必要分析动机,有人是想做事业的,这才是重点,而现在的时局刚好给了想做事的人一个机会,就这么简单。

至于房价这事…… 它涨不涨我其实真的不怎么关心。房住不炒能推行下去的核心,一是人们有地住,另一个是投机者有其他优质资产可以炒,前者涉及商品房和保障房,后者是我国市场经济的根本问题——尝试了二十多年,结果越规制越劣质,到最后郭嘉自己都不得不承认房地产的蓄水池缓冲器功能。

总而言之就是,房价涨不涨,住建部在它的能力范围做了最大努力,没法苛求它。我国的房地产本来就是国民经济的一个根本性问题,甚至于说它就是我国未来或有的经济危机爆发的最大隐患。房价问题根本没法解决,除非……

除非黄老爷立刻杀了自己,给大家一个惊喜。

知乎用户 疾风之科基​ 发表

举个栗子, 比如某个股票涨了十倍, 某监会才恍然大悟, 坚决遏制乱炒作, 重罚 30 万云云. 庄稼鸡狗早就高位下好空单, 等着响应监管号召砸盘出货, 割完韭菜皆大欢喜 , 双赢.

空调这么多年了, 过去做不到, 凭啥再过三年就能做到? 不是两年, 不是四年? 没头没脑, 没理没据, 这种文字看一看乐一乐就行了. 据说汉语言文学专业最擅长类似申论这类八股文章了, 容易进编制. 简直是文科生的最爱.

知乎用户 一二三三二一 发表

最近,节制贷款、整顿秩序等政策声明陆续出台,不管有无作用,风向是明确的。

利用政策短期强压房价是不可能的,要考虑很多人的情绪。用各项政策逐步在预定时间内给市场降温,社会情绪得到释放的同时,压制房产市场。

以房地产带动经济发展的模式走到尽头了!

知乎用户 旌门 发表

我写点简单实在的

自 5 月怡情特殊贷到期以来,本地某个区,一个多月来 1000 多个断供的要挂法拍,粗略估计全国三线以上城市当前已有 180 万左右套法拍房,但法拍房乱收税现象非常普遍

现在全国所有地区的保新房,限制银行贷款二手房,控制房地产交易流动性的事实,早在 2019 年 8 月末的合肥就开始试点实施,前年就谈过所以不赘述

浦东新区未来房价就是会因为地方 ZF 绕过郭奉孝法律搞经济特区而雄起吸收全国资源而上涨,2020 以前投资圈口号是 “投资不过山海关”,今年投资领域的口号是 “投资不过黄河”,未来几年会变成 “投资只认浦东 / 广深”

但是一线沿海核心地段的地产只能短期炒,快进快出,因为气候变化的失控

知乎用户 野蛮残风 发表

1. 房价调控从 1989 年调控到现在。

2. 地方财政收入中,55% 来自房屋与土地,剩下的不用多说了吧……

知乎用户 孙墨 发表

能把存量在建项目,按照规范建筑标准建好交付就行

别的不敢奢望

没看见下边啥情况了,个个急的想咬人

知乎用户 猪猪侠 发表

彰显了国家经济政策的调控与导向。房地产黄金 20 年告一段落了。资金要向其他实体业投入,助力

工业 4.0,数字制造、大国制造业的振兴。而不是一栋栋的钢筋混凝土,共享这个共享那个。

科技和工业实业的发展,才是国家发展的根本。

知乎用户 周先生 发表

前排高赞已经说了本通知不涉及房价调节,仅仅只是关注到市场秩序的问题。

但是还有大家都很关心的另一个问题,房产税并没有出现在这个通告里,也就意味着房产税不是本次调节房地产交易的手段之一,也就意味着至少 3 年以内房产税不可能出台,前排高赞也提到即便以现在这种局势,看起来依然是对内部利益集团妥协的结果。

那么结论就很简单了:给这些地主们 3 年时间套现离场,3 年以后,公家的韭菜,私人不许割。

知乎用户 郭不知 发表

房地产股,死翘翘,,

高科技股,有希望,,

上层的意向很明显了,,

从毛衣战,到中国的芯片被卡脖子,再到科创板的筹建,,

科创 50ETF,你值得拥有,,

建议定投个五年十年甚至二十年是没有问题的,,

相信中国,相信国运,做多中国。。。

知乎用户 星空传奇 发表

承认问题就好,我就想知道百姓把问题都理清楚且找好证据且正规途径上报之后怎么处理,好转不是指从零开始吧?

知乎用户 qinpc​ 发表

仍旧抱有幻想。

知乎用户 马浩然​ 发表

我只想问,为什么需要三年?

是只需要三年还是最少需要三年。

那么,又为什么是三年呢?

用三年干什么呢?

知乎用户 SNAIL 发表

个人认为政府可以从取消中介这个环节开始,直接建立一个二手房交易平台,现在中介在中间赚的有点太多了,只是为买卖双方提供了信息就要交易额的百分之一甚至更多,现在这些完全可以由政府办一个平台就能解决的,为什么非要买房的人承担呢?而且中介不只在中间抽水,还扰乱市场,我写这些肯定会得罪很多人

知乎用户 清卿 发表

供需关系摆在那,居然有人觉得房价会降?

你觉得比你有钱的人会让房价降到你也买得起的时候再出手?

知乎用户 Asbeer Bedivere 发表

我也不知道为什么,总有人会将 “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 等同于房价会降。

2021 年,刚需要赶紧买房吗?

以上链接自己看看就行,点赞啥的随意。

房地产建房发展正规秩序打击的是炒房、二手房倒挂、随意加价、黑中介哄抬房价等问题,而以上问题并不等于房价下降。当然对于个别城市由于以上原因导致的房价不正常上涨那一定会受影响,但是这个通知恰恰是为了稳住房地产市场而提出的。

我是非常建议我的粉丝直接拉黑这个回答下面房价会暴跌的答主的。这是个很明确的站边题。

以上。

知乎用户 铁壶喝水 发表

吃瓜群众只想说

房价涨慢点就很好了

知乎用户 太阳元素 发表

实话实说,“房地产市场秩序” 明显好转当然是好事,但更根源的问题是:拥有就业优势的城市,房子不够啊!

毕竟,面包不够,市场的秩序再好,也还是不够。要增加面包的供应量,合理的原料供应、合适的市场机制、合宜的税赋水平都是必需的。

知乎用户 Out Man 发表

学好数理化,走遍全球都不怕

知乎用户 HammerX2 发表

能不能把二套房六成首付降一降,杭州年轻人的呼声。早几年准备的婚房现在用不上了,想卖掉再买一套,好家伙六成首付,我买啥去买 nm 呢

知乎用户 Blade 发表

一切都在悄无声息以及也看似轰轰烈烈的不可阻挡的来了。

这样可以把最近很多新闻和政策联系起来了;

恒大的新闻,沸沸扬扬;

好未来在美国跌的一天内腰斩还多;

今天刚刚中办、国办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

对于房地产市场的调控是一方面,久病慢药,慢药也好久了,但不代表,一直可以不治好;

更重要的还是为人口政策变化,提供有效支撑,不解决住房、教育的问题,怎么生呢,谁敢生呢?

当然,医疗系统的改革也一直再推动。

知乎用户 胆小的巴乔​ 发表

好转第一条:能买得起

知乎用户 周明明 发表

所谓自作孽,不可活。

他们说的话,连标点符号都别信。

知乎用户 鲸饮未吞海 发表

力争 3 年出生人口破 500 万

知乎用户 逗逗飞 发表

没有值得关注的信息,值得关注的在这里

增加保障房供应,感谢国家

知乎用户 A 九流售楼员周细 发表

人们只注意到了买房的人必将付出惨痛的代价。

可是

不买房的人一直都在付出惨痛的代价,不是吗?

知乎用户 超空间的主宰者​ 发表

先说,年岁 25,没钱没房每车

大龄颓废佛系躺平青年

![](data:image/svg+xml;utf8,)

反正政府改革发展小组办公室的政策,水太深,把握不住

办公室里坐的都是人,你品,你细品

我们一条一条说,

纯是个人臆测

第一,力争用 3 年左右时间(力争叫什么?可能 30 年)

第二,实现房地产市场秩序明显好转(秩序好转?房价每年涨 50% 也叫秩序的,还很规律,这叫稳步上涨)

第三,违法违规行为得到有效遏制(有效遏制?那就是还没遏制了?长远来看也是遏制不了?小鱼小虾玩不起了,就剩下资本大鳄了,可能出来的都叫正负背景)

第四,监管制度不断健全(那就是现在监管制度还不算健全了?打算慢慢解决,每天提一嘴?)

第五,监管信息系统基本建立(现在还没建立?还是刚开始?监管平头百姓的钱包贷款?防止弃贷坏账?)

第六,部门齐抓共管工作格局逐步形成(是不是还搞不清楚谁负责?)

第七,群众信访投诉量显著下降(买得起的依然买得起,买不起的依然买不起,不上不下的彻底买不起,你好我好大家好)

第八,大家有异议吗?我说的,在座的都是垃圾~

![](data:image/svg+xml;utf8,)

知乎用户 风筝的小屋​ 发表

如果指原文,看了等于没看。

只说方向,不说距离。向东走一米和走一公里都是向东走。

所以就看走多远了。

知乎用户 北辰忆 发表

很简单,于这个可以参考三年前的政策和新闻。

知乎用户 烟柳画桥 发表

我个人觉得中国的房价问题已经到了影响国运的程度了。解决好了,为超越美国,民族复兴,成为发达国家奠定基础;如果解决不好原,经济增长会受到压抑,并且超越美国时间更长。

这里说说为什么已经严重到影响国运的程度了。套用这次共产党成立 100 年流行的一句话。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但是高房价是动摇信仰的一个最重要因素。中国的物价,衣,食,行,生活用品等物价都还可以接受。最让普通老百姓难以承受的第一是房价,第二是教育,第三是医疗,第四是养老。房价是第一。

首先高房价阻碍了人才的流动。你在某个地方花大价钱买了房子,得有多大的吸引力才能让你换个城市发展?

其次高房价才是影响生育因素中占比最大的原因。

第三,高房价让年轻人失去奋斗的希望。

第四,高房价影响了消费,投资,实业。我们是要成为强国,而不是大国。

现在尴尬的地方是政府尝到了甜头,一是舍不得放弃这个带来财政收入最简单粗暴有效的方法,二是关系太大不敢轻易大改革。所以大家看到的什么整治校外培训,学区房改革,推出公租房等等都是缝缝补补的治标政策。像这个政策也是一个透露信号的政策,国家对房地产很重视,你们不要乱来了。

政府希望的是稳住房价,然后通过工资收入的增长和通货膨胀,来让老百姓的收入慢慢的能符合房价。但重点得看这个时间会牺牲掉什么。

社会文明进步太快也不一定是好事。

影响生育的第二个原因就是现在人活的太通透。就以我为例来说。我只有一个孩子,要孩子的原因是丰富人生的经历。这是自私的要求。但人活着,谁不自私呢?但我不会要二胎。太麻烦了,需要上学,就业,结婚。哪一步走不好,都影响一辈子。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何必带来这个残酷的社会来遭罪呢?只有一个,就不用操两份心。全心全意的爱一个。

我觉得解决房地产比较好的方法是推出房产税。让房子回到居住的属性上。不能让富人占着过多的社会资源而没有惩罚。

其实对于中国这样的政府解决高房价的手段太多了,只是想不想的问题。现在是左右为难。

我们只能在这里满腹牢骚,我们还年轻,可以看看中国路怎么走,让我们拭目以待。

实在忍不住胡言乱语一番。

知乎用户 何以谈 发表

看看有没有增加住宅土地供应,再说有没有决心解决问题

房价高企扩大了有产者与城市新移民的贫富差距,使得青年的就业意愿偏向短视的风口行业,不利于科技硬实力的养成

知乎用户 层次啊层次 发表

好像说了二三十年了,房价还年年在涨

知乎用户 汪欣 发表

没有房产税,房子持有没有成本,还能收租;相当于就是鼓励炒房;

知乎用户 七月 发表

在做外围清理了,买房、租房、贷款等等房地产相关业务中,还有很多周边产业、外围人员,吃着这碗饭,一旦地产行业获利能力降低,房价平稳,这些外围的人饭碗就砸了。先做倒计时清理,给他们留出转行的时间。

买房、租房、贷款这类业务,政府部门增个服务项目也是能干得了的,起码能干一部分;或者根本不需要真人,网络平台就干的了,只不过要公益的平台才行,否则总憋着下套。

这波外围人员总体人数也不少的,前两天我就看到一位以前在小区门口发广告倒腾房子的人,跑到新开的社区超市烙大饼去了,看上去很职业,干啥像啥。

钱慢慢从房地产行业里出来,进入实业,饭碗也会跟着离开。

知乎用户 aaron yu 发表

骗我可以,注意次数

知乎用户 还是混子 发表

“群众信访投诉量显著下降” 而不是房屋价格显著下降

呜呼,何时突兀现此屋,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知乎用户 别禁言我 发表

房价这事吧,也不是一天两天了。什么打不打脸的,我还真希望他打打脸,如果打脸可以搞定房价的话。那太划算了

知乎用户 羽隐 发表

这种文件需要相关企业行政部门专门开会层层落实传达具体要求来推进。

没有相关具体内部资料无异于天书,网友是怎么把大纲分析得头头是道的,我是不懂,但大受震撼。

知乎用户 李杨 发表

其实大家都知道,财产实名制 + 房产税 + 大力发展公租房(租售同权)才是治本之策,釜底抽薪,但就是不实施。靠提高贷款利率,提高二手房交易税,还不是割刚需的韭菜,就算房价下降个 5%(已经是不得了的事了),老百姓增加的购房成本妥妥超过了这个,要的只是纸面上的房价数据而已。

至于为什么上面三点不能实施?

财产实名制:呵呵了…

房产税:没有实名制,哪来房产税?

公租房:人在一线城市,方便上下班的地方,真的没有地方建公租房了,上下班单程一个半小时的公租房你会住吗?一线的房价本质上还是供需问题。

要解决人口问题,996 不应该最先动刀子的吗?

知乎用户 秦山​ 发表

你个浓眉大眼的,也开始玩预期管理了?

知乎用户 致爱烟花者的小 W​ 发表

房地产市场做成真正的市场化 去掉房子本身更多的金融属性 向着居住属性发展……

但是实际上 只是为了房地产市场加上规则罢了 以前的野蛮生长应该不会出现了 不应该像现在这样通过不断地打压政策来控制 也不能出现前几年的价格翻倍现象 而是应该小幅度稳定的增长

像之前新房价格倒逼二手房 大家疯狂去排队摇号 买到就赚到 这种事情也不会出现了 这一堆事情都是市场规则的混乱造成的 所以这次的政策就是为了稳定房价

知乎用户 无牙子 发表

全都是空话,调整过来调整过去房价还是在涨,该买不起的还是买不起,

从 2016 年以来,房子都飞了,刚起飞的时候不管,现在再来调整,还是走先发展后治理的老路子,不知道什么时候能治理好,估计是等不到能买的起那一天了,

现在一个房子限制了一个家庭的消费,后期发展根本没有劲头,到时候看还怎么调整,一个房子还房贷还 30 年,一代人的消费能力都没了,等下一代成长起来吧,现在的房价真的是太高了,让大部分人都负担不起,什么时候能让大部分人买得起,住得下,能生活了才叫真的调整好了,现在有一部分人虽然买了房,那也只能叫活着不能叫生活。

还是呼吁一下现在要赶紧建房,多出的平米数和房屋数量你放心不会都分到平民大众手中,让资本家们赶紧囤房子吧,使劲囤,等什么时候房子一点也卖不出去了,等泡沫结束了,大家也都安心了,买的比不买的还惨的时候就开心了,但是基本这种情况不存在哈。

大家姑且一看,乐呵一下完事,不要当真。

知乎用户 野性的呼唤 发表

你们有没有看原文,我刚看了一遍原文,关于房价就提了一个稳地价,稳房价,关于开发的部分主要针对的是手续问题,什么未批先建,非法融资,捆绑销售,房屋质量不合格之类的,咋就能联想到要跌呢,从哪句看出来的?我咋感觉是要保驾护航,让市场更健康,更正规呢?

知乎用户 gao​ 发表

房地产市场秩序好转和降房价有什么必然的联系吗?

紧紧围绕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目标,充分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科学谋划、精心组织,加强市场监管、净化市场环境、改进政务服务、增进民生福祉,确保整治工作取得实效,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看到了吗,在这个房地产不景气,好多城市阴跌的关头,政府一边降准放贷,一边稳房价、稳地价、稳预期。怎么稳的房价、地价?向上稳还是向下稳?稳的什么预期?房价一泻千里的预期还是稳中有涨的预期?你品,你细品,这是要降房价的样子吗?明显房地产还能再战三十年啊,百万漕工衣食所系,只能涨,不能跌的。

知乎用户 无影天璇 发表

呵呵

知乎用户 原来是人心啊 发表

暗示 3 年内不许涨,以后再说。横盘 3 年再上台阶,常规套路,14 年 17 年 20 年都是这么过来的

知乎用户 Iamhere 发表

“这一切看起来很不错。那么古尔丹,代价是什么?”

愿景很好,我毫不怀疑。

强化监管的实施如何开展?靠提高基层公务员的工作量还是对人民群众宣传普及形成群众自发监督降低行政成本?

现在的乱象主要源自开发商的贪婪还是监管和金融集团两面挤压带来的结果?

整个楼市的架构不推倒重来的话,一切都只能是扬汤止沸。

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由谁来完成?都推到商品化市场来完成的话,企业以盈利为天职,所有的成本最终还是要体现在购房人头上。

除非把不动产金融属性的根刨了,否则这个问题无法解决。

那么代价呢?金融大厦崩塌的时候,是否做好了重建社会秩序的准备。

我难以想象。

知乎用户 nimor 发表

本人从事房地产行业近十年,从这份文件中看到了很多行业内存在已久的问题。

如果真的能做到这些,确实可以做到房地产市场明显好转,只是这个事情本身没那么容易。

首先,这份文件和房价的涨跌没有关系,确实,房价的涨跌本身也没那么重要。

所谓的建立市场秩序,其实有两点。

1,整治行业乱像。2,建立统一的标准。

听起来相似,其实是两回事。

先说整治行业乱像。

在新房方面,开发商恶意抬高市场价格就不说了,虚假宣传就不说了,这都整治了好多年,算是初见成效了,但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这我就不多说了。

以前市场火的时候,有摇号费,包刀费,市场不好的时候,也会有电商费。交什么钱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个钱你既没有收据,也没有发票,只能任人拿捏。

我只是举个例子,更乱的我就不说了,说出来就播不了了。

在二手房方面就更乱了,现在很多城市,是个人就能干二手中介,说夫妻店都说大了,很多地方,一个小老太太就敢干中介。

而这类中介的最大特点就是,只管卖,不承担责任,我只卖房,有事了自己承担。

更别谈吃差价,倒卖房子这种基本操作。

这些乱像是要整治的,而且盘根错节,难以根除。

2,建立统一的市场标准。

多了我也不说了,我就拿大家常说的公摊举例。

公摊是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的。

比如,同地段同价位的小区,都卖 10000,A 小区公摊 15,B 小区公摊 25,100 平的房子。同样花 100 万,你就是比人家少了一个书房。

这也是大家呼吁取消公摊面积的原因。

而公摊的计算,到底如何,我反正不清楚。反正我肉眼可见的楼型,配电房,车库都差不多,公摊差异就是很大。

很多东西我们找不到漏洞,但是不代表他就是合理的。

物业我不了解,我就不说了,我相信只会更乱。

因为房子毕竟是大钱,大钱大家愿意较真,小钱很多人就怕麻烦了。

总结

这次房地产行业的大整顿,其实我们从事房产的人这几年都能预感到的,这东西就像房价,春江水暖鸭先知,只是不知道什么时候来。

很多人都是抱着先挣着,到时候再跑的想法。

很多城市的二手房政策缩紧,新房政策放开,降价销售,乃至中介公司大规模扩张,都和这种预感来临有关。

只是不知道这次整治的决心有多大,又能做到哪一步。

最难的从来不是说,而是做,最难的从来也不是打老虎,而是拍苍蝇。

知乎用户 问花笑谁 发表

不管怎么整顿,就是普通人尽全力一跳勉强能够得着的地步。

知乎用户 三只喵星 发表

房地产作为融资工具,促进可城市化进程。而不断增长的房价进一步说明,城市日常支出的不断增加。尽管市场化货币化能够有效实现物资分配,而一旦出现异常事件,就必须采取严格的管控措施,通过政府进行协调。之所以很多人为房子奋斗,是因为房子就像电池包中的单元格,住在里面的人向社会放电,同时也享受到了城市电车不断运营产生的收益。房子已经成为个人发展的高配。如果要维持正常的秩序,就必须打造一个正常的拥房途径。让年轻人(在职)获得更低甚至为 0 的首套房贷款利息,让年纪大的人(医疗养老保险配套)愿意从市中心搬到适宜养老的周边。

知乎用户 whillims 发表

对于正常打工人来说,房价涨没关系,可是你别每年 10%,甚至 15%以上的涨幅啊,这谁受得了,如果能降到 5%及以下,喜大普奔!

知乎用户 云风 sky 发表

力争三年,可能真的就三年。如果加上中组部发文,那一定三年。

中国共产党说话算话是一方面,另一个一刀切,切谁谁难受。

知乎用户 不知所谓的喵 发表

新闻要倒着看

在三年内

房地产市场秩序

不可能

明显好转

此为 1989 年新闻

知乎用户 俗气生萧 发表

来来来 给我们说说看,房价降是好转还是涨是好转?

知乎用户 罗辑 发表

号子喊得很低,说明要动真格的。

知乎用户 喵星扫地生 发表

不信吧,对不起政府

信了吧,对不起智商

让我如何是好

知乎用户 交大小卖部部长 发表

好转?卖家好转还是买家好转,你得说清楚啊

知乎用户 五百藏 发表

说得有些婉转,大概还是降低增长速度之类

我已经买不起了,咬咬牙买的话我的生活质量依然会下降,老家那个 50w 的房子,我的月薪只有 5 千

人在深圳工作,即使买了却很少回老家的房子住,一年就回家 10 天,还要回父母的农村呆上几天过年,买了老家的房子相当于闲置了

有人说为何不把房子租出去,对不起,18 线城市,人才流出多

人口流出严重的地区还涨价,真是无解了,找不到人接盘,租也租不出

知乎用户 吴气 发表

这下让价格有了合理的依据,都是符合市场秩序,市场行为,在国家相关规定下定制的(现在好像也是),所以各位不要吼价格高了,现在有理有据了。

知乎用户 MrBigWill 发表

秩序和价格不划等号

知乎用户 可惜秋黄不等春芳 发表

咋的 现在秩序不好?

知乎用户 蘑菇 发表

无所谓,你就算要狂涨也得符合人口和经济规律。。

知乎用户 最爱 Amicus​ 发表

“拭目以待ξ( ✿>◡❛)”

知乎用户 毛毛 发表

凡事都有两种价值

  1. 情绪价值

这次的新闻爆出来后

可以看到情绪价值已经拉满了

短视频、微博、朋友圈,底层人民都在为字面意思而狂欢

这是非常好的一件事,毕竟大家心情先好起来了,还要啥自行车呢?

想起郭德纲说的,相声要是不让人开心,那就…

  1. 实际价值

这个完全没有必要现在谈(声明:与不支持匿名无关

只需静静等待结果就好

以 flag 为依据,以结果为准绳

时间到了自然就有答案了

到时候老百姓心里自然会有杆称

知乎用户 怎么起才能过审核 发表

一点关注的兴趣也没有,已经躺平了

知乎用户 EddieSun 发表

有力争这两字就感觉这玩意不一定能成,整体会好转,但轮到每个人总是可能有各种各样的问题

知乎用户 毛豆毛豆 发表

很蓝的啦

四五线房子又不是不能住

知乎用户 白宮辦事處書言己 发表

三年左右,想想 2013 年 + 10 年期限,正好是 2023 年,现在是 2021 年,加上三年是 2024 年,真棒,这时间掐的准

知乎用户 知乎用户 k2RQSP 发表

全国人民都要住上足够大的大房子,这就是秩序。但毛陋房装修买家俱可不便宜,还要要自己去奋斗。或者我们先有小再换大,这也是秩序。

单论房子,己然人均四十平米的小康水平。但工作在哪,到哪里安家,是不是拿自己的幸福去示范别人的幸福,就由自己决定。年轻人第一个三年,正常工作消费,达到结婚买房首付的资金积累,第二个三年,买车生育儿女,第三个三年再换大房子生二胎。十年奋斗充实自己的人生,这或许是秩序的真实内含。

在资金财富集聚之后,不求完美示范,但求公正紧随效率而来,用一个三年真正做一个改革的示范。

富裕是不是奋斗者的富裕?市场逐利,谁又是为富不仁者?

知乎用户 提示盲道 发表

贫富差距这么大,而且中国经济依赖了房地产这么多年,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

这些政策对有钱人无效

知乎用户 一觉醒来七十岁 发表

举报了好多回答,命中率超高,以前也几乎每天被人举报,现在每天举报别人,太爽了,这就是知乎引导的结果

知乎用户 你这是在干什么 发表

3 年太久,只争朝夕!

人民等的了 3 年吗?你们发布通知前,有没有听听人民的心声?

知乎用户 大江小静 发表

经济规律不因人为意志的阻拦而移转,高水平的过河只能延缓爆炸而不能解决问题,当前人口问题已经刻不容缓,国手级别的操盘也难以在短期挽回人口下行的趋势,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韭菜不怕被割,怕的是没韭菜割,在人口问题面前,所有的东西都得让路。

在教育医疗等一系列相关手段尝试过后,在绑住房价的绳子全部断掉之后,房价也别想逃。不怕被打脸,房价大招莫过于几个,顶层设计者想用时间换空间,但是已经没有时间了。租售同权,房产税,大批量的公租房,房产的二元分化,这些东西 5 年之内一定会出现,知乎相关问题的问答大多只盯着政策来看,甚至是以历史类推来看问题,非蠢即坏。关注到国家背后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你会知道这条路的究竟通向哪里。未来民生行业一定会形成微利局面,近期医疗的三明改革和教育行业的洗牌已经说明了问题,大家关心的住房问题不会太远。

知乎用户 怨种假老练 发表

又在讲理想

知乎用户 小个 发表

房价估计跌不了,但应该控制炒房,让房子实现它应有的功能

知乎用户 枪给龙东强 发表

了解

美国三年内就崩盘

知乎用户 西门啃雪 发表

资源只要集中在东南沿海不拆分就永远不可能压低房价。

所以说三年后一带一路有阶段性进展了?还是把美的耗死了?

知乎用户 执节者歌 发表

3 年有什么用啊,都给你们多少年了。我刚毕业的时候大家都已经在望房兴叹。如今我已经毕业 7 年了。在这破地方一个老破小都买不起。。何况。。我工资税前 3 万了啊。。。加工资再多也不可能买得起的!

知乎用户 放肆 发表

最近接连的各种新闻,不论是清算互联网企业的垄断和数据盗窃,还是整顿教育行业

让我感受到了非比寻常的决心

这次我愿意相信,是真的要整顿了

知乎用户 Overture​ 发表

好,支持,威武,有希望了

知乎用户 牛啤 发表

还有三年时间吗?

知乎用户 蓝色 发表

通篇废话,我就问一句:房产税呢?

知乎用户 光影流年 发表

放心,北上广深,省会,特殊城市,一定会长。哪怕房价腰斩,你在当地工作生活依旧要掏空六个钱包

知乎用户 笑一笑 发表

最好的房地产秩序,土地限量供应,消灭投机者存在,所有购房刚需只购买新盘,最大程度上保证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稳定。

提高二手房交易成本,通过行政手段将二手房交易市场锁死,保证房产价格稳中有升,至少不降。

知乎用户 卡飞了 发表

高房价确实是最不公平最让人绝望的一个障碍,它会反复告诉努力上班工作的人,上班不如炒房,努力意义不大,所以只能先躺为敬了。。。

知乎用户 陈叶超 发表

钢筋混凝土建筑成本也就 2000 一平,房卖这么贵,钱都让开发商赚走了?

知乎用户 牵手 发表

能买得起 a 了吗,不用 6 个钱包?

知乎用户 一寸光阴 发表

除非冻结流动性,或者剥除金融属性,否则投资产品的的价格不是涨就是跌

知乎用户 Marvelous sky 发表

单选题,以下哪种是 “好” 的秩序:

  1. 房价一路暴涨,东京 90 年代再现。
  2. 房价一路阴跌,三年后投机客失去信心纷纷套现离场(别问怎么套现,经营贷都玩得起还怕套不了现),东京 90 年代再现。
  3. 房价一路阴跌,每三年后暴涨一波,稳住投机客。

知乎用户 Kaede 君 发表

房价一直涨,不是因为房子有什么魔力,而是别的资产不涨,甚至是一直跌。

点到为止,不深入说了。

知乎用户 丹隐号​​ 发表

就是让高房价继续耗着呗,消耗行政资源,消耗民众信心,消耗社会注意力。

没钱普通人躺平磨洋工盼着房价降,有钱普通人赌着还有哪些地方还有丝毫的增值空间,有钱有房精英想着如何在政策空隙把房产变现进入其他领域再炒一轮。

底层与顶层耗费大量资源在房地产博弈,哪么还有多少精力放在其他真正需要发展的领域呢。

知乎用户 不在 发表

知乎用户 云端 发表

以前很多刚需现在都变得不是刚需了。

比如结婚生子。以及绑定的买房。现在越来越多的人想通了。

只要不结婚不生子,那么买房完全可以当等等党。

甚至会和这次显卡垮价矿老板 js 空中飞人一样报复性的不买房。我有能力,就不买,我只要看空中飞人。

这种思潮一旦起步,R0>1,那就基本刹不住车了。

除非 3 年把吃进去的钱吐出来,否则这个思潮是不会结束的。


京都这边经常看到个新修的贼漂亮的精装一户建,自带地皮 4000 多万日元。

这个问题不解决之前我是不打算回来了,我个小菜鸡回国肯定卷不动,就不给各位添压力了。


真要抑制房价也不难,上房产税,溢价抵税。

但这样会抽了地方老爷的根。

知乎用户 WangQiang102938​ 发表

贝壳的股价从 40 + 跌到 25,还在坚持政策只是规范秩序,不会对房价产生影响的,觉得自己比机构聪明的,可以先买入贝壳,这样明年说不定你就能换房了呢。

知乎用户 阿贝尔 发表

成天摇唇鼓舌,实际上只是为了保障富人们的利益,说是想要改革,但根本连问题的根源都不想动摇,只知道拿老百姓开刀,说的话倒是一句比一句响亮。

属于是心比天高,行比纸薄了。

知乎用户 笑脸 L 发表

信他个鬼哟,房地产把国人来回忽悠,

1998 年就提了房地产平稳运行,

都 20 年了,你还真信?

知乎用户 瑟瑟发抖 发表

我如果是炒房团,我大不了继续持有,大不了租出去,照样有的赚,只不过赚的少了,赚的慢了。

因为房产持有成本几乎为 0

知乎用户 温酒煮华雄 发表

就想问问什么时候对手上多套房子几乎为零的持有成本动刀子

知乎用户 小马哥 发表

就是房产公司别大面积死了

房地产肯定会动刀,但是 6000~8000 亿的 k12 市场和 17 万亿的房地产市场不是一个级别,不可能这么快

知乎用户 陈涛 发表

等跌了再叫我

知乎用户 向北啊 发表

404

知乎用户 李逮秋 发表

“力争”和 “好转” 两个词,

让人不禁感叹:中文是真的博大精深!

知乎用户 小蜗牛 发表

房价不降,又有什么意义呢,对买不起房的人来说,还是躺平吧,这种消息看看就行了

国家的确很努力在控制了,但又怎么样呢,透支消费降低生育这些话题都说烂了,该买不起的还是买不起

知乎用户 天真有邪小王子 发表

puke

知乎用户 客观很难 发表

有小道消息说,未来房地产会实行现房销售。如果这样子的话,那么现行的房企会倒一半。最终只会剩一些大的国企央企,或者另几家,个位数,的民企。那么,很多人要想着未来如何谋生,住房市场是不是就回到了过去的计划经济时代。

目测过两年再加一房产税。

知乎用户 进阶中 发表

记得三年前中央就要求 “房住不炒” 了。。。。。

知乎用户 Jason 发表

只是希望我们的政府,真的能像值得相信的中国人民一样,值得人民相信它。

知乎用户 feinfas 发表

房产税吧?想买便宜房子是指望不上的

知乎用户 清澈又神秘哎 发表

建设资金到现在都还是不断完善?

按这个速度,的确会明显好转。

知乎用户 浮屠塔​ 发表

房地产已死

知乎用户 我不是雪梨​ 发表

说说就得了

知乎用户 狗头教主 发表

30 年后房住不炒?

知乎用户 研究生 fighting 发表

房价不会降的,尤其在中国这种特殊的市场环境和政府强大的执行力下,就是没人买也不会让他降的。

还没上车的朋友,要么掏空父辈钱包,掏不了的就躺平主动绝后吧,中国现在其实是总体上劳动力过剩、男人过剩,一部分人被淘汰绝后也是市场经济的必然,如果你强行不让自己被淘汰,那就等于走上了一条逆天之路,过程必定会无比艰难和痛苦,但结果也就那个样。

知乎用户 知乎用户 oceBpk 发表

我们所理解的好转,

与官方所理解的好转,

是完全不一样的。

知乎用户 李三岁 发表

我要的是价格好转,不是秩序好转

知乎用户 小新在科大 发表

这个通知有提到房价二字?都醒醒吧

知乎用户 西米德莱尼斯尔 发表

这么多年了那么多政策,效果是什么呢?

还是用结果说话吧。

知乎用户 崖上迎风雨​ 发表

这已经是第多少次整治,遏制,力争,明显,实现,好转了?

别问我有没有信心,我已经麻了

知乎用户 笨鸟先飞 发表

住建部等 8 部门发布通知:力争用 3 年左右时间,实现房地产市场秩序明显好转,有哪些值得关注的信息?

好问题啊好问题,

俺先这里占个坑

知乎用户 首付之外皆泡沫 发表

我奉劝大家,对待房产,够自己的居住标准就行了,别炒房,老老实实把钱投资到国家希望你投资的地方,比新能源芯片类股票。跟中央倡导对着干,注定鼻青脸肿,看看教辅类公司股票就知道,这届开始动真格了

知乎用户 Iceloveoov 发表

傻孩子 三年后首付到 50% 个人贷款额度有限制 已经块明说了

知乎用户 LeeSad 发表

物业该管管了,那么多的不规范。我们两个万科物业主管的就好似泼妇骂街一样。

知乎用户 紫色的紫儿 发表

和股市一个意思,要慢牛不要疯牛。

知乎用户 一直被禁言 发表

说好三年,三年之后又三年,房住不炒提出都快五年了啊,就刚查完,我家小区二手房房价较上月又涨了 3%…

知乎用户 宇智波鼬 发表

刚需置换,本来还想再观望一下的,不说了,准备上车了…

知乎用户 zonic 发表

二手房买卖没到年限的话,在辽源市这边四十多万的,买卖双方要缴纳 4 万左右的税。我觉得这个税收也是很大的一部分,所以无论怎么改,你懂的。

知乎用户 东北键盘车神 发表

想让房地产好,只有一招有效果,16 和 17 年的棚户改造,货币安置,涨价去库存,就是撒钱,大把撒钱,有钱就会买房,房子好卖就好转,其他的调控从一二年到一五年,你看看哪招好使,棚户改造和货币安置一停,撒钱一停,你看又出问题了,所以只有向民间大把撒钱才有效果,至于以后,谁还管以后啊,大家都只想赚快钱的时代和国度,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

知乎用户 臦芔 发表

政府的意思,平稳上涨,地方财政,养活地方公务员。

有钱人的意思,你们随便玩,

穷人的意思,不生娃,不需要房子了。

知乎用户 小凡 发表

那今年出生率破千万

知乎用户 薛定谔的钱包 发表

通货膨胀。8% 以上

知乎用户 Tubie Huoguo 发表

一线城市应该很难降了,目前来说也不会马上和学位脱钩,之前的租售同权实行了么?三四线去库存会降一点吧!设了提醒拭目以待~~~

知乎用户 银河独行侠 发表

@苍狼加鲁鲁

一看你主页,全是反社会,全中国多少社会精英,就你比他们聪明?您是高考满分的百年不遇天才?

知道啥叫好转吗?不知道我告诉告诉你。

去年都在搞经营贷套现抄二房。知道啥叫经营贷吗?35% 的增长率,直接导致银行杠杆超过红线。

今年把红线守住,就是为了降低杠杆。

当然这些你可能听不懂,建议你先去查查什么叫杠杆、经营贷

知乎用户 大碗卤面 发表

躺平了,为什么非要买房呢?或者说为什么非要在大城市买房呢?

知乎用户 半夜两三点 发表

没看到什么实质性进展

知乎用户 甜水面 发表

必须整治那些去哪开发就把当地房产价格不合理抬高的企业

还有那些不合理压榨员工的企业

知乎用户 知之乎糊 发表

稳房价,我就信李总理的话。

知乎用户 知行而已 发表

20 天后交房的新房,捆绑销售,违规宣传,地下室漏水,护栏不合格,快大满贯了,坐标荆州,举报的人数以百计,无一成功,这种事我不抱有什么严格执行的期望

知乎用户 人不渡己​ 发表

关于八部门持续整治房地产市场秩序的通知以及其产生影响的问题,先不谈通知本身,且从下面两个房地产市场的参与人群谈起。

一、刚需客

首先提出一个观点,刚需是在力所能及的范畴下的刚需,当房价已经到了让暂时没有上车的人感到终生无望的高度,那么刚需会自然被消灭。所以现在很多人觉得一线城市生活压力大,他们会退而求其次,选择一家子去周边的二线城市生活和工作;这部分主要是城市白领以及技术人员。也有很多人选择放小孩回家读书,而不是让孩子从小就卷在城市里,全家和小孩自己的压力都要小;这部分主要是城市务工人员以及服务零售业的人员。

真正对于倒腾房子有执念和强烈动机,对学位有强烈需求的,其实是土生土长的本地人或者早年间已经上了车靠房子赚了钱的这么一批人。然而这批人终究是有限的,没有大量的新的人涌进来,这个游戏是进行不下去的。最终会面临着,没有新的刚需接盘,老房子出不了手,新房子也买不进来的局面。这部分刚需基本上不会愿意以比进价更低的价格出手房产,就会被迫消失。

刚需这样子就成了一个伪命题,不再与城市绑定,而成了一个流动的概念。做不起上海的刚需,他可以成为苏杭的刚需。做不起工作城市的刚需,他可以成为家乡的刚需。这样向下的浮动除了减轻了家庭压力,甚至可以获得更多的现金储备。

二、投资客

这部分其实就简单了,看看收益率就可以了。这里重复我之前的一个观点,那就是房价稳即是跌。

我们做一个粗略的估算。一个房子原始价值为 1,按持有满五年即出售,贷款利息按按 6 个点,贷款三十年,总额 65%,首付 35% 计算。便于估算每年利息简单的按总额的 6%,利息计算不考虑本金减少。本金的还款数量按总量的 1/6(5/30)。

![](data:image/svg+xml;utf8,)

那么第五年末我们持有这个房子的总成本应该等于累计已经付出的钱,加上剩余贷款为 1.19(这个数据比实际的持有成本应该稍高一点,因为利息计算中未考虑本金的减少)。交易部分成本考虑几个主要部分,我们按契税 1.5,印花 0.1,中介费 2,土地出让金不考虑,不考虑房子的增值(这个部分估计又会降低成本,弥合一部分前面估算的误差)。则五年的综合成本 1.226。也就是说五年后卖出价格达到 1.226 才能保持成本持平,不亏。考虑通货膨胀按一年 3% 考虑。这样一算,平均每年房价增长 7.5% 就可以保本了。

但是我们这可是投资诶。银行大额存单 3.25%(从前有四个点)。那么投资房子要超过存银行,至少一年需要增长 10.75%。沪深 300 指数从 2005 年到现在,16.5 年涨了 5.154 倍,年化 10.448%。如果投资房子要超过沪深 300,一年要增长近 18%。

而且从资金的灵活性上看,投资房子远远比不上其他的投资手段。做不到即取即用。在一个阶段内政策加持和金融政策加持下,确实房子会是最稳妥的收益工具,且具有重要的使用属性。但是在政策风向转变和金融政策转向的时候,房产作为一种金融资产,他的劣势就会放大了。

房产难以变现的劣势,会导致两个影响。第一,政策的变化,很难立竿见影的反映到价格波动上;第二,使其价格波动的周期极为漫长,甚至需要以年为单位来计量。

三、钱往哪里去?

在现在这个时点,如果房价接着涨,那么会有更多的人选择退而求其次,不在待不住的城市里卷着。如果房价跌,那么会有很多已经获利的投资客,选择获利清盘跑出来。无论是结余增加,还是投资资金外溢都会涉及到一个资金往哪里去的问题。

首先这个钱肯定需要有一个去处,傻傻存在银行里肯定是不行的,一点也不存难以为继也是不行的。所以降低大额存单的利息,就是让有能力存大额存单的群体,把钱拿出去不要存在银行里。基准利率不下降又可以让那些钱长期躺在活期银行卡上的保持存银行的习惯。而那些已经躺在银行里暂时出不去的资金,则通过降准的方式,通过银行放出去。

总体来讲,政策层面上更多的是希望钱去两个地方,一个是去支持企业发展,投资也好消费也好都是这个目的;第二个则是保障基本民生。楼市里面的钱如果要出来,那么需要找一个合适的投资渠道让他们流进去,既保证其增值需求享受发展红利,又可以使资本服务于发展。

首先,生活必需品领域肯定是不可能让资本流进去的,这个有违呵护民生的愿景。同样的如今对楼市的管控也是因为已经影响到民生问题了。存地失人,人地皆失,存人失地,人地皆存;民生问题绝对是重中之重,民生问题解决了,经济问题还可以慢慢搞,民生问题不解决,经济发展的基础就不会扎实。那么也就只剩下将资本赶进资本市场这一个选项了。

大宗商品作为制造业的原材料,他的价格波动最终会传导到实体经济中会增加实体经济的不确定性,其成本最终也会分摊到每一个人头上,大宗商品的炒作也会被禁止。比特币就更不用讲了,基本属于违法范畴。那么就剩下了一个途径,那就是通过股市投资行业或者企业,投资那些真正需要的好钢花在刀刃上的行业,而不是简单的风口上的行业。这基本上也会是未来资本市场政策的导向。

为了达到给钱一个稳定的,令人放心的去处,一些调整是必须的。

首先就是把炒作之风堵住,资金失去互相竞逐追风口的动力。可以想见未来对于炒作,或者恶意拉高股价,半年计提十几二十年利润的事情都会进行大力度的打击。散户分散在如今茫茫多的个股中,即使有一些喜欢炒作,但是资本量不大的情况下是形成不了合力的。红利是随着发展而得到的,而不是靠资本跟风堆出来的。在将来的中华大地,靠早期资本积累形成优势,以实现赢家通吃的操作是不可能被允许的,是必须被打击的。反垄断法如此,资本市场管理也会如此。

第二就是人民币的国际化。只有一个国际化的人民币才可以有充足的自信,让国际资本走进来待得住,让国内资本走出去走得稳。这个将会伴随着综合国力的发展而同步进行。19 世纪 70 年代开始的金本位,1944 年的布雷顿森林体系,1976 年的牙买加体系,国际货币体系也是一直在随着国际社会发展进行着变化。所以未来人民币的国际化也并不是一个如一些分析所讲的难以实现的情况,甚至可以说是一个国际需求下的顺理成章的一个过程。因为在如今美元超发的大背景下,各国也迫切需要一种新货币来抵消一部分超发带来的风险。

四、未来的可能性

未来增加企业直接融资,促进存量资金合理流动会是一个总的方向。

房价高企并不是一个不能解决的问题。因为楼市内的资金暂时找不到更好的去处,处于观望状态,而且由于房地产本身周期比较长,导致政策影响显效慢。而且每一个个人在这十几年间形成的思维惯性的扭转也需要时间。房价撇去浮沫,回到正常居住属性,回归原始价值的趋势是不可阻挡的。

政策的制定服务于全局的发展,某一些行业的风险刺破其实是可以接受的,并不存在什么行业是大而不能倒,需要得到特殊照顾和呵护的。这种错觉是绝对不可以有的。

资本市场如今政策频出,出清掉违规资本,夯实基础其实是好的,有利于长期健康发展。资本市场不是逐利的场所,而是享受发展红利的场所。未来的投资品宣传也会得到监管,不得再以高回报率吸引大众的目光。居民投资要像存款一样自然。

知乎用户 倚峰 发表

三年内房价继续起飞

知乎用户 平行地面站立​ 发表

是真的吗?我不信。

知乎用户 风雪夜归 发表

这规格就不行,隔壁整教育都是中办国办出文件,你着整房价的就几个国务院下属部门出个文件

知乎用户 哈利勃特​ 发表

我只看做了什么

知乎用户 琉璃 发表

我宣布,我们都有光明的未来,我说完了

知乎用户 快乐小汉堡 发表

三年之后又三年!

知乎用户 同福客栈 发表

十九大到现在已经 4 年了……

知乎用户 一三人 发表

没什么意义,完形填空。

知乎用户 十万个不知道 发表

秩序

秩序

秩序就是打工人还是打工人

但是中间商少赚点差价

知乎用户 浅雪 发表

发啥通知,直接限了中介费不好,中介费按价格抽取,那越高越好呗,普通人交易,除非你不用上班,不然真实房东信息根本刷不到

知乎用户 cc feng 发表

关注就业率,失业如果太多,很多人就还不起房贷。这个是必须立刻解决的问题。

知乎用户 lll fu 发表

没兴趣

不信未来,只看当下

知乎用户 白风鱼 发表

尽可能的切割金融和房地产

知乎用户 sakagamitomoyo 发表

能看到效果之前都是屁话,别问,问就是喊了好几遍了

知乎用户 饕餮 发表

等这两三年 二胎政策入学高峰 再炒作一波学区。之后就炸了。

知乎用户 jianzao lin 发表

好转?什么样是好转?

是价格不变让我们去接?

还是价格下跌恢复正常销量?

在疫情不停止情况下,失业率还会上升, 我们还有多少钱能买房.

最后看最近的措施, 除了降低贷款利率,还是降低贷款利率。

希望你们能出个计划,能让我们看见。

而不是说说

知乎用户 优酱醬 发表

再接着炒黄,一态有没有人愿意生了,收刮的差不多了,养一养再来一波!韭菜不够等三态!

知乎用户 老王 发表

房子首付三成

贷款七成

贷款利率 3.2% 或者 5.8%

通货膨胀 6%

所以就按照 5.8% 利率 30 年来算

成本(0.3+1.85*0.7 * 还款年数 / 30)* 房初始价

合理应该是 :房初始价 * 涨幅—初始房价 = 成本 * 通货膨胀

涨幅大概是 2.2%,当然这是因为用最长的杠杆翘的,总得来说房价在 2.2% 肯定不合理,不用杠杆应该是 6%,所以在 2.2%—6% 之间是会让房产崩盘的,所以懂了吧

知乎用户 540laogong 发表

赶紧整治房地产质量,物业服务质量,提高小区自治质量和效率才是老百姓幸福感的关键!

知乎用户 火星淡定 发表

就 “力争” 这两个字挺值得关注的

知乎用户 DeeX 发表

这个大概是说,现在治本办不了,但是可以先治标。

知乎用户 睡不醒​ 发表

1 不要看他们说了什么

2 我给大家讲个笑话

知乎用户 你压到我头发了 发表

言外之意就是现在的秩序不好?

知乎用户 站直了别趴下 发表

还有一条政策你没说出来,最近几天几八大部门联合发布,大力发展保障性廉价公租房,已经提到首要地位了,还有昨天的数据,深圳二套房的成交价跟成交量同比大幅度下降,成交价同比整体下降 16%–20% 左右,这才只是开始!还有一点,从去年 2020 年,股市市场里诸多房地产上市公司的股价,持续不断震荡走低,整体跌幅几乎都在 20% 以上 —50% 左右!未来几年,全国的整体房价走势,极有可能整体平均跌幅在 30%—70% 左右,即使一二线大城市,迟早也是扛不住的!还有,美联储未来一两年迟早加息,对房地产又是直接的重大利空!总之吧,打个比方,前几年三四百万的一套房,未来几年 150 万也很难出手,就是这个力度跟空间

知乎用户 慢慢成长起来的男​ 发表

就是降低房产行业对金融市场的影响力,房价下降仍然任重而道远。

知乎用户 姜尚 发表

挺好,我三年后等秩序好了再买房。

知乎用户 鸩羽千夜 2019 发表

意思现在房地产市场秩序不好?

知乎用户 我在做梦 发表

把通知放在电脑私密文件夹里,五年后再看

知乎用户 柚子​ 发表

泡沫破了之后总得拖拖地板吧,对于真正的高手,总能让坏事变成好事或者不要太糟糕。

知乎用户 剑侠唐璜​ 发表

减少违法违规?

把违法行为改成合法就好了

减少群众信访数量?

让群众没有投诉渠道就好了

信任是比金子还珍贵的东西

知乎用户 不可燃垃圾 发表

秩序好转是好事,同时也带来一个问题,开发商的日子将越来越难过,很多开发商估计会被淘汰,新开发楼盘的数量将会减少

知乎用户 无尽的深渊 发表

希望每次政策都能坚定执行,每次初心都能坚持到底,房产信任已经很难建立了。

知乎用户 佛洛格 发表

下面唱空的。

房子现在已经降价了,而且已经阴跌好几年了。包括三线城市和二线城市的郊区。

不信你去看一看。南昌的老破小,武汉的蔡甸黄陂二手房,北京的三环无学区老破小。这些也算是二三线城市了吧!

为啥只看那些涨的快的地方呢???如果真想买房 买这些地方不也行吗?什么不行,你要买地段好的?凭什么地段好的降价留给你呢!

知乎用户 踩踩扣扣 i 西 发表

认为房价会跌的, 估计是想多了的.

知乎用户 zhangwew3 发表

那些已经买到烂尾楼的普通人呢!?

赚钱的是银行

承担风险的事普通人

这波操作玩的 6

知乎用户 喷子真多 发表

抵押贷,消费贷,信用贷。每一个是支持买房,但是他们都去了哪大家都知道。换句话说,现在这个大环境,有钱了拆迁了,大部分人大头还是去买房,什么叫饮鸩止渴,这就叫饮鸩止渴。在之前政府的努力下,大家可以接受房住不炒的口号,但是口袋的钱才是真实的。年轻人也是,10 年前还有奋斗逼拼命买房,现在除了高薪职位,大部分奋斗逼还是把自己累死等别人烧一套来的靠谱。

知乎用户 烦吵不住 发表

听其言,观其行

知乎用户 lccc 发表

回老家种田

知乎用户 时域法师​ 发表

请开放具体能解决问题的渠道:三年前买了一套恒大的期房,三年了到期无法交房,还以疫情为借口要拖 45 天的逾期不予赔付违约金。当时恒大以不签装修合同不能卖房为由,要求必须签精装修委托合同。现在交不了房,找房管局,房管局说他们只管备案部分,装修是我们业主私底下和房开签的合同,和他们没关系;找区住建,住建说他们只负责验收毛坯部分。装修和他们没关系。找恒大,恒大说装修和房子是一体交付的…… 成了一个三不管。恒大现在打骨折促销,合同按备案价签,实际低到骨折。就没有相关部门管嚒?中央不是说为人民服务嚒?业主不是人民?

知乎用户 黑白​ 发表

说明房地产起码还能疯狂三年,颤抖吧,韭菜们。

知乎用户 我是好人 发表

外学华为,内学长沙。

知乎用户 笨笨狼​ 发表

房子是用来住的,但学区的房子不仅仅是用来住的

知乎用户 你是我的嗜好 发表

牛顿第一定律(也叫惯性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你要搞清楚谁是外力?你期待的运动状态是什么?

知乎用户 拆合 发表

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 这三条可是明明白白写着呢,还指望房价跌的人,三年之后哭去吧

知乎用户 打工人小余 发表

文件上说了,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

决心不够大

未来…….

今年房产税不出,不提高这部分中产的消费能力,劳动力市场不拆分劳动量使其回归正常值,消费低预期低死循环就无法破解了。

加快发展军事实力吧,大概率走 planB 重启了

知乎用户 知乎用户 4n71Q5 发表

好转,房价不上升?明显,房价还跌?

明显好转,是说价钱回落到普通老百姓能接受的范围吗?

不敢想。

知乎用户 Sheldon 发表

通知你随便发, 买得起算我输

知乎用户 月葬千本樱 发表

信他个鬼,

知乎用户 nanhaikashen 发表

低情商: 秩序好转

高情商: 不能再这么横盘阴跌了,必须大涨快涨了!

知乎用户 铁头浪翻云​ 发表

希望早点实现,教育,医疗,养老,其实是民生的根本,只有住的好了,人民才会幸福。

知乎用户 羊村你喜哥​ 发表

老百姓高呼:我的青天大老爷. 可别再喊了. 您越喊房价越涨!

知乎用户 瓜西大吃爱 发表

真不知道银行贷款利率涨那么高是为啥,现在首付给三成,月供都还不起了,首付基本都是四成起手,贷款利息总额比贷款总额都高,我去。真的是晚一年买房压力成倍涨,好处都被那些 “老人” 吃完,应届毕业生家庭条件一般的真的不配买房。国家政策什么时候可以向年轻人靠一下?

知乎用户 嗯嗯啊你说啥 发表

这是整顿市场,营造环境,接下来,银行和房地产脱钩,防止在房地产炸的时候把银行给炸死,目前以及可预见的几年,房价不会涨太多,也不会猛降,基本是维持稳定,直到银行脱钩完成,至于银行脱钩后,房地产如果暴炸,那绝对是外来因素导致,毕竟上面的不会主动让它暴炸的,这个锅太大,背不动。没有外力影响的话,只会慢慢降低

知乎用户 天泽 发表

广东随便一家中小工厂的老板都在深圳、惠州、东莞、佛山等城市占了几十套房产,更别说那些大资本家了。

这些人不把房子吐出来,房价很难降。

知乎用户 黑猫警长 发表

最大的面粉商自己做面包,涨跌都好拿捏。

其他卖面粉卖的钱先交给老大统筹管理,你说面包以后是涨还是跌?

我觉着面包价格横上十年,很多问题就解决了。

知乎用户 洛索洛芬 发表

这个文件被删除了?

知乎用户 周白七 发表

哦,好的

知乎用户 资乎 发表

乱像是什么?是房价上涨么?那么通过整治房价会降低么?

教育,医疗,旅游,航空,酒店,餐饮,服务业好像都不怎么被大家看好了吧。现在把跟房地产有关的,银行,建材,机械,家电,建筑估计大家未来都不看好了吧。芯片,新能源,5g 已经在高为了吧。结论:茅台可以抄底了?

知乎用户 许小益 发表

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关于房产是这么说,保障房地产平稳健康发展。基调不变。

刚刚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知乎用户 tang dynasty 发表

明白如何,不明白又如何?

知乎用户 精灵王 发表

大家撑住,在涨最后一波三年时间,撑住了就赢了啊,三年后美股自己就爆了,我们啥也不做就能赢!

知乎用户 吴兴龙 发表

然并卵。谁不想住在北京五环之内?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十个人争九套房子,房子会一直涨价,涨到有人掏光家底也无法出价为止。

知乎用户 瘾都无​ 发表

力争三年实现房价明显上涨

知乎用户 意大利泡面 发表

为什么要 3 年期,这么久?另外什么是好转?

知乎用户 暴君蜥蜴 发表

多的住房趁着价格好赶紧出手!!!

看看郭嘉整治环保,超载,教育的政策不要抱有侥幸心理。

知乎用户 天道无情我有情 发表

做梦吧,要点脸好吗,别的不说,就看广州的二手房,这几年一年涨 3000,100 平相当于年薪 30 万,没人管?

知乎用户 xiaohuipeter 发表

9 部门表示要制 dd。黑人大学都要熄火了

知乎用户 xing xing 发表

今天公布的双减文件

里面也提到了两个时间点

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家庭教育支出和家长相应精力负担
1 年内有效减轻
3 年内成效显著

知乎用户 Chrish 狂拽 发表

力争嘛,我努力了,至于好不好可没有保证

调控多少年了,不还是现在这样

知乎用户 忆往昔 发表

绑匪与肉票

知乎用户 世界核平 发表

现在随便哪个大 V 写个半年后的预测我都当他是放 p,现在出个什么力争三年的政策你确定真的有用?

知乎用户 debby 发表

三年太久,只争朝夕

知乎用户 不戒 发表

真的吗,我不信

知乎用户 张飞的张奇异的异 发表

是让服务符合价位,而不是降价

知乎用户 大懒猫 发表

房价还会不会在未来继续畸形反正我现在是看不到很明显的趋势。

美国 08 年房价暴跌之前,背负房贷的人的边际消费倾向很高,即房价上涨时觉得自己变得更有钱了,所以消费力度也比较大,导致了在房价上涨时经济愈发繁荣,但在房价下跌时,这些人群,开始大幅缩减消费,导致整个经济开始走向不可控制的下滑,如果这群人在房价下跌之后依旧像房价上升时一样的消费力度,或许经济危机影响并不会这么大。(理解自《债居时代》)

为什么要说第二段?因为 gj 的政策永远是在打马虎眼,房价永远平稳上涨,要怪只能怪自己生错了时代,既然政府想稳房价,那我决定从现在开始大幅削减不必要的个人消费了,既然你说降不下来那我还消费个啥?还想结婚就努力攒首付吧!之前还觉得自己 25 岁年薪三十多应该算是有前途,可是我现在看不到什么希望(即使是只想买一个二线城市的房子),既然大半辈子注定被困在房贷里了,现在开始远离消费主义,节俭生活吧,所有东西能用多久就用多久,准备好为 g 接盘吧。

什么?你说消费萎靡不振,实体经济下滑?

关我 p 事,我反正是受够了。

不说了,省电费。

知乎用户 王爱宝 发表

政策目的有以下几个:

1. 让 p 民觉得要跌了,狠狠地跌了,很快就能买得起房

2. 垃圾盘开启下跌行情,改善盘和优质盘稳中有升,利益集团手中最大的筹码也是优质盘。

3. 开启租赁市场,以后也能通过租金割一把韭菜了

普通人(diao si)能买还是尽快买吧,这是对普通人恶意满满的套路。

知乎用户 Fluoxetine​​ 发表

你以为房价会降?根本不可能。

从 05 年开始规模出台对房地产的限制政策,到今年 21 年,过去了 16 年。你知道出台了多少条政策来规范限制房地产市场了吗?已经数不清了

05 年新旧国八条

06 年新国六条并填高房贷利率

07 年加息并限制外资投资地产

08 年降息房价大涨(四万亿投资)

09 年严查地方政府卖地规划

10 年国十一条,限购(四万亿的负面影响显现)

11 年新国八条

12 年上调个人公积金房贷利率

13 年新国五条

14-16 年放松管控推高房价

17 年限购限售限贷限价

18 年大力去杠杆

19 年至今继续保持控制二套房贷款和首付比例

其中 08 年和 14-16 年两段时间放松了管控导致房价暴涨其他时间都是持续性打压

08 年大水漫灌,15 年左右棚改政策,两次大幅度提高了房价。其他年份小幅度上涨。

分税制与土地财政的根本保证了房地产市场根本不可能如你所愿的下跌。

央行党委书记郭树清在 2020 年表示:房地产是中国最大的灰犀牛,常见而致命。

你以为:房价要下跌啦,好耶!

![](data:image/svg+xml;utf8,)

实际上:想办法控制住房地产市场的金融风险,不能再出现类似于恒大因为自己作死导致资金链紧张最后想挟业主以抗政府的金融风险事件再次发生。

你我皆 JiuCai,躺平了不容易被割。

知乎用户 菲尼克斯​ 发表

问题是 3 年前你们也这么说啊。

知乎用户 圣光出鞘​ 发表

简单来说就是稳住现在的房价,不涨也不跌,让背房贷的老实还房贷,让没买房的也别指望能超低老实的进来被割

知乎用户 徐放 发表

有什么好关注的,有几个类型新闻看都没必要看。

房地产,涨

国际形势,好。

不,炒

知乎用户 Citrus 发表

我还是相信国家的,国家智库比我普通人强吧,没必要谈论政策对不对,政策出来就代表国家的态度了,我如果能看清楚原因、影响就很不错了。

我们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最终是消灭私有。我相信我们最终目的还是实现社会主义的。但是现在没有实现的基础啊,大锅饭的时代也证明一些问题,如果都公有了,肯定有混子,人是懒得嘛。现在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人带领或叫推动人们干活,建设国家。这个过程有人牺牲,有人顺手牵羊。现实。

现在的政策,整房企,整教育,整金融,整垄断。

预想,中国将走出一条特殊的道路,减少贫富差距,房子每个人都要住,房价格上涨和经济增长、工资增长基本速率相同,普通人努力攒十几年钱是可以买的。二手房比新房便宜多,没人买房投资。

希望未来能好啊。

没有普通人的垄断,商品价格与价值相当。

房子和能源粮食一样,统一价格。

小孩正常上课,不那么累,有天赋的去上大学。

科技发展,普通人付出劳动更少,创造价值更多。

都是睡不着乱想的,应该也没人看。

知乎用户 无波 发表

早在十多年前,我在天涯论坛的房产观澜版块就经常能看到这样的帖子:“坚决遏制房价过快上涨政策传递了怎样的信号?”“保持房价稳定是各地的首要任务到底是空是多?”

那时候大多数普通人工资和房价的比例已经十分离谱了,一群人依然幻想着通过解读政策来等待机会逆袭。

魔幻的是,十多年过去了,现在的房价已经变成了一个狂热、变态的数字,你们却还没有死心。在等待观望中,不少地方的房价暴增了三倍、五倍甚至十倍。

回望过去,不知道是喜是悲,是对是错。但我们不得不接受这样一个现实:单靠自己,想在城市里买房,已经是痴人说梦了。

所有的一切,不过都是他们玩的一场文字游戏罢了。

毛主席说:丢掉幻想,准备战斗。

知乎用户 夏虫语冰 发表

对于房子,可能大部分想法是要合理的房价,以及取消 shit 一样的公摊面积。但无论是 “房主不吵”,还是提高首付,或者各种政策,都没有触及这两个核心问题。

房主不吵不是房价不涨,当然不能否定这些政策的意义。

知乎用户 Jay 发表

先制造问题,再解决问题。

死循环。。。。。。。。。。。。。。。。。。

知乎用户 旁观者 发表

只允许现房销售,终身责任制,违规永久清退并处罚金。

知乎用户 上善无忧 发表

用三年时间实现房地产市场秩序明显好转,也就是说现在房地产市场秩序很差,并且这种现象已经持续很长时间了。作为房地产管理部门,住建部终于承认自己工作很差,没有越来越高。这一点确实是实事求是,值得表扬。既然过去很差,现在想让它变好。就应该放弃以前各种骚操作。严格控制土地出让数目,让土地价格飞涨。贷款利率崎高不下,让你掏空家底。冻结二手房交易,都得买新房,给地方政府做贡献。房屋没有任何持有成本,鼓励炒房。这些你能做到吗?我看悬。住建部推出这个说法,并不是真要去打压房地产,让房价回到合理区间。而是全国人民骂的他们受不了了,出来给你吹个肥皂泡,让你空欢喜一场。依我之见,能上车的赶紧上车,中国房价没有最高,只有更高。如果你听住建部的话,到时候你哭都找不到庙门。

知乎用户 麸皮磨面 发表

一去 30 年

知乎用户 violet 发表

房住不炒,这是基调,

但是重点是不让炒,

不是保证每个人住在一二线城市里。

没人保证你个人靠三五千的工资就能全款买房或者支付首付,请记住这一点。

结合最近收紧二手房贷款,逐步松绑一手房贷款,收紧无抵押贷款限制等消息,

人家想恢复的秩序明显是锁死二手房交易,压降一手房库存,开拓新的土地财政空间,缓解地方财政压力,压降地方债……

房价将会是稳中有升,逐步挤掉泡沫,

同时为了避免出现大量坏账烂账造成金融系统危机,大家梦想的房价腰斩是不可能了。

至于万众瞩目的房产税,

我就问问说要征房产税了,你还会买新房子吗?

你不买新房子,土地财政怎么扩充税源呢?

要征税有什么比稳定、可预估、几乎零成本的土地出让金更令人喜欢?

要投资基建,有什么比长达二三十年的房贷更加稳定的现金来源?

不是说没做过改革的尝试,问题在于尝试之后发现没办法,还是扛不住了要走回老路去。

先解决眼前的问题最为重要,

于是开源节流,节流到开始向自己下刀先砍公务员福利,开源要干嘛上面已经说过了。

知乎用户 像风不似云​ 发表

秩序好转 ≠ 降价

秩序好转 ≠ 降价

秩序好转 ≠ 降价

你首先得知道,当前房地产的秩序是什么?

土地出让金收入日趋稳定,地方政府财政收入危机得以解决,金融秩序和社会秩序日趋稳定。

在国家层面上来看,财政出现危机比外族入侵还要可怕,难道你指望我们的政府机构精简的漂亮国一样,国家发债维持国家运转在中国行不通的,土地收入对于国家财政来说,是地方财政支柱性收入。

知乎用户 我可能是一只猪 发表

还是一直的观点。有条件上车的赶紧上车。别看现在房价贵,以后房价更贵。

看数据就知道了,数据直接反应本质,不要被表象迷惑。现在谁还记得以前对啃老的批判。现在的年轻人有几个不啃老能买得起房的?

2021 年 1-6 月,商品房销售面积 88635 万平方米,同比增长 27.7%;比 2019 年 1-6 月增长 17.0%,两年平均增长 8.1%。商品房销售额 92931 亿元,增长 38.9%;比 2019 年 1-6 月增长 31.4%,两年平均增长 14.7%。商品房每平米均价已经达到 10485 元。

与 2019 年比较,销售面积两年平均增长 8.1%,销售额两年平均增长 14.76%。自己算一算自己的收入两年平均是否增长了 14%。

所以,有能力上车还是要早点上车。这样才能享受发展的红利。

知乎用户 天星舰水手 发表

我觉得无论是认为房价是掠取中产阶级的手段,还是房价上涨来源于他的价值都是带有感情化的观点.

买不起房就代表一分钱没有吗?拿不出几十万上百万首付或者觉得每月收入不稳定不好还房贷的人群只会比能买起房的人多.

但是如果首付少点,比如 10w. 或者贷款少点,利息再降. 这群人会不会上车?

只要达到心理预期甚至再高一点. 这群人也会缩紧腰带上车的.

这里的钱谁不想要呢?

就像刮锅子一样,一开始拿勺子一大勺一大勺的舀. 少了就贴着舀,见底了就加水泡一泡,最后一点就拿勺子刮.

所以最优解就是处理一人多套,保证一人一套. 让每个人都把钱放在房子上.

每个人都有房贷的压力,社会会更稳定. 其他消费减少,资源需要减少.

最好大家就是上班下班回家刷手机. 吃饭外卖,逛街购物全部娱乐代替.

这样养殖成本是最低的. 还安全.

科学养鸡可以

科学养人也一样可以.

所以政策上一定是打压限制一人多套. 价格上会随着打压初期大量抛售的房子导致先大幅下降. 最后会稳定在每个人都买的起,但是要花漫长的时间去偿还.

脑洞想过一个政策.

每人有福利购买权,(享受国家补贴)50-70 平米购买限制. 夫妻子女等亲属关系可以叠加购买面积.

整套大面积购买增加税率,禁止一人持有多套. 或者限制.

这样子每个人为了在国家补贴或者限制下都会选择尽可能的多生孩子,毕竟一个孩子等于一份福利购买权. 生了就是赚. 把炒房的利润转移到孩子生产中去.

甚至还可以出台相关贷款. 婴儿也可以在购房后贷款 ,偿还时期从 18-24 岁开始.

这样更能强化一人一套. 毕竟等于白送. 生了小孩就给孩子买一套. 几十年后再还.

而孩童自幼就背负房贷,父母在没有房子的经济压力下这笔钱就会转变成孩子的教育消费. 保证小孩长大后有偿还能力能找到工作.

良性循环下就是多生小孩,多买房,房价溢出部分转移成教育支出. 而教育支出增加,成材率提高. 成材率提高,单个人的生产价值就增加. 每个人都有房,导致社会趋于稳定.

在夫妻关系之间也是,结婚有更大的购买指标,离婚只会损害自己的利益. 女方哪怕没有嫁妆,个人的购买指标其实也可以算作是一笔钱.

知乎用户 你说的都对​ 发表

谁来给我翻译翻译,什么叫秩序明显好转。

知乎用户 五菱宏光赛车手​ 发表

清政府在义和拳乱与列强干涉后实施 “庚子后新政”,派遣大臣前往海外考察列强各国实施宪政内容。慈禧太后根据清宗室载泽、戴鸿慈、徐世昌、端方和绍英五大臣的意见,于光绪三十二年(1906 年)下诏预备立宪,阐述“仿行宪政” 的涵义为“大权统于朝廷,庶政公诸舆论,以立国家万年有道之基”。
1907 年,清政府提出要在中央筹设资政院,在各省筹设咨议局。张謇、汤寿潜等人在上海成立预备立宪公会,之后各地立宪公会纷纷建立。各地(特别在湖广、两江一带)主张立宪的政治团体陆续发表宣言,鼓吹实行君主立宪政体,同时发起国会请愿运动,提出速开国会、颁布宪法、缩短预备立宪期限等诉求。
1908 年,清政府颁布《钦定宪法大纲》,规定大清帝国万世一系,同时宣布 “十年后实行立宪”。
1909 年(宣统元年)九月,各督、抚次第奏报举行各省咨议局选举。
1910 年(宣统二年)九月初一日,资政院举行第一次开院礼。资政院开议前后,国会请愿运动也进入最高潮。直隶、山西、河南、四川、福建等省先后出现数千人集会,要求督抚代奏请愿呈稿。湖北集会倡议 “不开国会﹐不承认新捐”。北京方面,国会请愿代表团迭向资政院和摄政王上书,资政院除代奏请愿外并通过了陈请速开国会专折。在声势浩大的请愿运动压力下,十八个督抚、将军、都统由东三省总督锡良领衔联名奏请立即组织内阁、翌年开设国会。清朝廷震惊之下,于 11 月 14 日宣布缩短预备立宪期限为五年,国会开设之前先设责任内阁。
1911 年 5 月 8 日(宣统三年四月十日),清政府废除军机处,发布内阁官制与任命总理、诸大臣。成员名单中过半数为清宗室(皇族)与满人,故被称为 “皇族内阁”。立宪派、舆论对此多感失望,甚至引起不满。

知乎用户 内阁小学士 发表

要我说也得三年。

三年严控,是为了控制核心地区不快速上涨。

然后 cpi 涨起来,房价等物价。一年涨个 5%左右的物价,三年后核心地区房价就算是降了 15%,这不就调控目标达成了嘛。

知乎用户 zlalien 发表

什么时候实现 “租房 = 住房”,让租房者的权利有充分保障,让租房者享受公共服务的权利与购房者无差别,住房问题才有解。

想靠人人都买得起房解决所谓 “居者有其屋”,既是给民众不切实际的幻想,也是给施政者自己挖坑。

如果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那就是需要地方政府壮士断腕,刮骨疗毒,自己断了自己靠土地财政吃饭的路。

否则,神仙也解决不了这个难题。

又想了一下,我把话说得太死了。时间也许能解决这个问题,那就是未来的年轻人不再热衷买房了,这个问题自然而然就消失了。

知乎用户 王政 发表

各位神仙,谁来支个招 :房价不稳定,地方债务怎么解决,地铁还修不修,公园还建不建议老师工资谁给发,各位大哥,建设国家靠的是钱啊,不是键盘啊,这钱难道直接印不成???

高房价是最好的选择,买得起的人愿意买,那自己未来的钱建设城市,穷人买不起租房住,照样享受城市建设发展的福利,我个人觉得挺不错的方法,不用收重税

买不起房又不是活不下去,玩不起就不玩呗

知乎用户 paopao 发表

王建林在一个采访节目中说过,房地产业的毛利润,大约是在 20~25% 左右,并指出,其中消耗资金最多的就是在拿地这一方面,大概要用掉 50% 的资金,其他的人工,材料方面的价格倒没有那么的多。

每年都会出台规定要规范房地产了,虽然现在陆续出台了不少限制了炒房的措施,但是房价也没有明显的下滑呀。

知乎用户 童毅​ 发表

用抢指着资本家脑门子,让你降价。哪个敢不讲价。不要忘了,说了几年的房住不炒,就是让贷款借钱炒房的人撤出来。你以为真对你们房企没办法啊?

先尽量安排炒房的,尤其是借钱加杠杆炒房的人退场。

再收网紧箍咒,让一些小的开发商生存困难(比如不让拿了地贷款,用贷款建房的倒手)

最后再用社会主义铁拳,一拳打死执迷不悟者。对敢于抵抗资本进行地毯式清洗绞杀

哼大降价,资本开始对哼大各种诋毁。视频号,说什么质量问题,跑路问题等等。有些人还不束手就擒,还企图负隅顽抗。

知乎用户 张大狗 发表

预测三年后买不起的还是买不起新房,有房的还是有房

知乎用户 陌上人如玉 发表

知乎用户 dihao1983 发表

不仅要听其言,观其行。

更重要的是,不要听说了什么,要知道没说什么。

你以为的秩序和我以为的秩序以及它以为的秩序可能完全不一样。

知乎用户 LittlePo 发表

力争,明显,有效,不断,基本,逐步,显著。

即掷地有声又滴水不漏。

知乎用户 涨家溪 发表

别想太多

知乎用户 3877 发表

只说一点政策,央妈从去年低开始,就限制了所有商业银行住房类贷款的投放规模。

给大家举个例子,就知道这个政策多狠了。住房类贷款最主要影响的就是开放商的修筑款而个人的按揭贷款。这一招直接把很多加杠杆,炒期房的开发商打死了,除非你有庞大的现金流。

以前的房地产模式,最常见的,开发商只需有买地的钱就够了,从政府买块位置差不多的地,然后把这块地抵押给银行,拿到贷款,然后用贷款打地基,这时候就开始卖期房了。而卖房的钱(全款和按揭)则用来去买下一块地。这样,房地产商只要能拿到地,他的资产可以在短时间内快速膨胀。更别说,其他手段了。这就是房价为什么一直在涨的原因。因为你买的房子,其实是在修后面的楼盘。这种模式是几方都高兴(除了打工人),银行扩大经营,开发商扩大资产,zf 拿到 gdp(双倍),大家都在围着韭菜割完算三遍。

而央妈这一手,直接卡住了房地产商的两个现金流(杠杆)。因为限制了房地产类贷款规模,开发商就没法无限用地皮炒期房。另一方面,个人的按揭贷款也是受到限制的,很多人是手续做完了,资料压在银行,贷款放不出去,对消费者来说,没任何影响,首付款付了手续做了,但是开发商拿不到现金,就没现金去扩大资产。而很多中型、小型开发商,更是因为这两个政策,现金流吃紧,已有的期房都无法按时交工。这时候房产商自然就不敢炒房价了,杠杆加太多了。

所以房价最好的情况就是保持不动,核心地段轻微下降即可。很多人也不要想着房价暴跌,相信我,那对你没什么好处。

知乎用户 不知道起什么 发表

房地产市场不敢动,中介市场就不好说了。

中介公司改注册制为审批制,中介公司只能是注册为非盈利组织,不能上市融资,中介费不和房价挂钩,和所在地收入挂钩。

这个题目怎么解一波?

知乎用户 dingdong 发表

明明说好的三年,结果三年之后又三年,三年之后又三年,这都十年了,阿 sir

知乎用户 liu 不懂 发表

非科班,个人感觉。

虽说会有阵痛、很难、一遍遍说也没实现,咱也不预测三年后房价咋样,但是我觉得大趋势不会变,只是时间问题,经济必须活跃起来,就像国企通过改制提高竞争力一样,当时也是忍痛吧。

都说 20% 的人掌握 80% 的财富,但是 20% 的人消耗不了 80% 的产品和资源,市场的活力还是取决于那 80% 的人,当大部分人把绝大多数收入放到房产上,在其他领域缺乏购买力的时候,市场经济怎么可能会活跃,最终会拖垮其他产业,其他产业不行了,房地产怕是也不能坚挺了。

如果不是房价,以现在的收入水平,我想绝大部分人的生活质量和购买力会提高几个档次,当然对前 20% 的人基本没影响。

如果房价降了,房越多的损失越大,富裕的还是富裕只是没有原来那么富裕,这在某种意义上算是财富的再分配吗?感觉这么下去距离共同富裕更近一步了,甚至是跳跃式前进。

知乎用户 艾慕 白思特 发表

希望如此

国家幸甚!人民幸甚!!!

知乎用户 佐罗 发表

昏招迭出,上海购房首套利率也上调了。这个是说刚需也是不行?莫名其妙。

家里有年轻人要买婚房,这一下成本 biobio 上去了,这不是坑人吗?!

打击炒房呀!你这是打击年轻人啊!

知乎用户 中言尼爾 发表

隔壁打击培训是办公厅发文的,大家对比一下级别差距,就知道最后结果了。

知乎用户 文达 发表

谁给我解释解释 “秩序” 这个词的含义???

知乎用户 Gaarmat​ 发表

我看疫情把房产市场调整的蛮好,你们别插手了……

知乎用户 Alanyuan 发表

我认为取消预售制,适行现房出售才能解决资金链断裂、烂尾、只能涨不能跌等一系列问题。

知乎用户 代尔 发表

住建部等八部委发布关于持续整治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的通知,在房地产市场引起震动。此次楼市整治的对象及参与部门都较以往扩大,房地产商、中介机构、住房租赁企业、物业服务企业、金融机构、网络媒体及从业人员,均是整治规划的监管对象。从房地产开发商违法违规开工建设、未如期交付、房屋质量问题,到开发商及中介等机构「捂盘惜售、囤积房源」,违规收取预付款和「茶水费」等变相涨价、綑绑销售车位和储藏室,套取「经营贷」、「消费贷」等非个人住房贷款用于购房,非法规避房屋交易税费等行为,都将受到严查和重点治理,政策重点仍是打击楼市变相涨价及投机炒作行为。

观察此次整顿,要从以下维度考量:

一、参加部门

参与此次楼市调控的部门增加到 8 个,除住建部、发改委、市场监管总局等部门外,自然资源部门负责查处未依法依规取得土地即开工等问题,税务部门负责查处非法规避房屋交易税费行为,金融监管部门负责查处信贷资金违规流入房地产市场等问题,公安部及网信办也加入调控,查处非法集资、虚假信息等问题。都是行政执法部门。自己想想吧~

二、整顿范围广

整治的对象房地产商、中介机构、住房租赁企业、物业服务企业、金融机构、网络媒体及从业人员,均是整治规划的监管对象。

三、整顿周期

文件称 “持续加大力度”。看来不是一阵风。不要简单地与近些年不断出台的文件类比。

同时,要结合今年以来中央出台的一系列文件以及互联网行业反垄断等措施来系统观察,可以看到,这一切共同指向——“共同富裕”“以人民为中心”。

最后,看看地产界大佬恒大近期的境遇和动作,你可以看到更多。

知乎用户 律政人的道场 发表

知乎用户 德威 发表

哈哈哈哈哈,看了一下回答,果然大部分人都已经失望了

看看三年后能回到什么秩序吧

知乎用户 肉食者鄙 发表

@戇鸠 NgongGau

泻药

还有什么能比房地产保值增值,全球来说这是最大的良心,保住了基本盘,这比老马说的资本家提供就业还慈善 [尴尬]

还是不要过多的敢于房地产发展,它是市场导向的,是符合经济规律。

房地产激发了人们劳动的热情,勤劳致富。它又进一步保证了劳动者的资产不被贬值,这是一种正循环,是具有积极意义的矛盾。

房地产促进就业,没有房地产,大量的农村劳动者还绑在自己一亩三分地上,发挥不了余热,无法给农民带来经济增长,也刺激不了经济发展。

房地产真正的折射出了土地应有的价值,那一亩地变成楼盘,带来多少就业,带来多少民生,又为地方带来多少发展资金。房地产恰如一针催化剂,它让死土变成源源不断的活水,活的资金流,让农村劳动力迎来生机,城市发展焕发新生。

有人批评房地产掏空了六个荷包,吸血云云。这简直就是污名化房地产。凡事有利必有弊,要一分为二的看待这种问题。不可否认房地产过热,货币都涌入房地产行业。但这不正好应正了人们对房地产的自信心嘛。我劝你自信,这就是房地产。更别说农民工的子女入城,如果没有房地产的蓬勃发展他们住哪,以天为被,以地为席吗?那些质疑房地产的人恰恰心怀鬼胎,不愿意让这份红利流出去。

房地产激人奋斗,促进经济,利于发展,潜力无穷。

这条路要坚持下去,要推广到个个城市。先有大型城市带头,人才计划,放开户口,举办各种大型活动,限制二手房交易,精装修,限制贷款,增加首付比例,捂住新楼盘入市。要让发展房地产经验有序逐级的传递到中小型城市,直至到县城乡村。既要让房地产一如既往的稳定增长,又要让大家都能参与进来。

人人都能有自己的选择,人人都能拥有光明的未来,而你选择的就是你的人生,而你拥有的就是你的家园。

房地产既是有旧功的老臣,又是带头冲锋的新兵。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美国和西方众国对我们经济围追堵截,房地产将成为拉动内需,带活经济的清泉。不仅如此,我们还要分享这份经验到第三世界,引进非洲,中亚那些把我们抬进联合国的兄弟们的人才。带领这些人们打破昂撒匪帮们的封锁线,盘活世界这部大棋。

我们再把视角放到更远, 土地资源有限,而我们志在星辰大海。我相信不远的未来,月球上也会有我们的房地产中介,星际飞船载着地球工穿梭。这份喜悦不在局限于这片蔚蓝,更会传递到宇宙的深处。终于有一天,各个星系都感恩同一个名字:**

知乎用户 纯净苍穹​ 发表

力争用 3 年左右时间,实现房地产市场秩序明显好转。

言下之意就是,现在市场秩序很混乱。

为什么市场秩序很混乱?

如此畸形的供需关系,乱才是正常的。

今年全国密集出台的调控政策,让本来畸形的市场更加畸形。好点的是头疼医脚,差点的是头疼医脚趾甲。

治本的政策从来不用。

需要怎么做?

天量增加土地供应。然后放开所有调控政策,把所有交给市场。

知乎用户 Spontaneous​ 发表

额,住建部说的话,向来都是 ***,所以可以跳过不看,有兴趣的可以翻翻住建部过去十年关于遏制房地产恶性发展的相关陈述。

现在房地产行业出现的问题主要有俩,一是房产经济无法也不可以再成为经济增长的驱动力,二是刚需与投资客对房价预期的下降。

我在其他的回答里写过,中国在过去几十年依靠房产这类设施建设来盘活资金,放大货币乘数,一方面提高了钢材,建材等原材料的使用量,从而养活了整个制造业链条上的人民,带来了就业和新城市,另一方面带来了巨额负债,不仅仅是居民负债,政府债务问题也非常严重。

这样的方式显然是不可持续的,什么时候到头?居民负债影响到人民的基本生活,生育,医疗的时候,政府债务出现偿债危机的时候,这个模式就应当到头。国家也一直在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但是嗑药是种病,让一个瘾君子一下子就戒掉不可能,他总是会在困难和安逸面前选择安逸。新的经济增长点找不到,每年又要维持高速增长,那就只能刺激房产。

而疫情是个拐点,疫情来临之前,刺激作用很好,即便房价很高,但是不论是房产投资客,还是市场上各类投资机构看得从来都不是现有价格,而是预期价格,只要未来能涨,就值得投资。疫情抹杀了大家的预期,让全国人民知道:欧,加杠杆有风险,是真的会还不起,因为你不知道什么时候就被锁在家里拿基本工资。国家也意识到了:欧,经济并不是完全听自己的,市场是会有反应的。

三道红线一划,红橙黄绿一标,诶嘿,过高债务的地区融资受限,房产行业的发展被限制,这个时候本来只是想一只手让房产业的发展停止,另一只手稳住房价预期,让房价问题慢慢消化,这也是最好的解决办法。但是,地产行业的发展你可以政策调控,居民预期你没法完全调控,当市场一部分人出现降价的预期的时候,你可以出来喊喊话,但是当大部分人出现降价预期的时候,喊话也没有意义,预期下降那就是预期下降,而且这种预期会加速。

咱们处于哪个阶段?预期开始下降的阶段。所以,后面咋办?

不用看政策制定者说了什么,直接看做了什么。供给端适当的放开了房产行业的融资,需求端降低了房贷利率首付比例,逐步放开限购。这是在干啥?迫不得已,再嗑一点药。没办法,不嗑的话,整个地产行业大大小小的企业都要完蛋了,管你是民企国企,大的还是小的,还不起贷款,债券,你都得破产。

未来的路在哪里?房价地价能在名义价格上降吗?不能,因为现在只是企业和居民的债务无法还上,政府债务暂时还是安全的,一旦地价大幅下降,融资时提供的抵质押标的物价值下降,那就是政府债务危机,政府债务还不上那就是国家信用风险,不可能也不允许出现这种危机。所以能怎么办?想尽一切办法促进房价平稳落地,房价可以降,但不能在名义价格上降,可以降首付比例,可以降贷款利率。至于说三年后就解决了房产问题,那只能说这个饼太大,我吃不下,他只是说了维护市场秩序,从来没有说解决高房价的问题。

比起住建部放的 *,我更关心今年的 5.5% 经济增速目标怎么完成,有人可以告诉我吗?如果完成了,那可真的是个奇迹,希望奇迹不是靠房产实现。关于未来,我看到的是高通胀和高失业率。

知乎用户 大南瓜 发表

加油,你们开心就好

知乎用户 viper wong 发表

预售制度能取缔吗?公摊面积能取消吗?

知乎用户 Fblgt 发表

这是大白话,解释住建部的发文,可以研究一下这段视频,或可解决你的问题。

知乎用户 大于 Mr YU 发表

成天成天的,不是这政策就是那政策,暴力一点!

有钱也不眼红不反对多套房,但是核实买房原因吧?

全他妈的投资客有好的楼盘直接就是秒空,这情况什么时候没有了房市就正常了,把房子金融属性去一去让人民做个人吧。

知乎用户 十一 发表

想解决一二线城市房价高的问题,釜底抽薪的办法是大力发展线上办公。城市是因为资源集中才那么吸引人才聚集,而城市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最大的资源其实是工作。想想你为什么啃面包吃泡面都赖着不走的原因,不就是城市工作机会大么。如果现在大部分职业都能线上办公,谁还每天挤地铁上班?谁还那么渴望住城市中心?郊区农村大豪斯不香么?

知乎用户 星希​ 发表

和降房价没有关系。

完成国家队地产企业的垄断,从而控制金融风险。

知乎用户 会飞的狼 发表

只有房价暴跌才能改变固有观念,否则大家还是有钱就买房

知乎用户 知乎用户 BgUcWO 发表

三道红线可不是玩儿的。这简直就是要把房地产大亨们逼死的节奏。

这些年国家从多方面调控房产,土地、建设、金融贷款、二手房交易等等,每一个政策每一个环节都在强有力的调控房价,我记得 17 年买房住房公积金我们当地还可以贷款 40 万,双职工 80 万,现在只能 35 万,双职工 70 万,而且房子是涨价的,所以你的首付要的不少哦,带的款审核也更加严格了。

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也别太指望通过这些政策房子就会象白菜一样,NoNoNo,国家可没打算让你便宜买房,毕竟房地产带来的经济拉动力是不可小觑的,虽说房地产行业有点泡沫了,但国家绝对绝对不会让这个泡沫炸了,一旦炸了那么不仅经济崩盘了,社会也不会稳定,带来的一系列负面效应是很可怕 的,但我个人觉得房地产在非核心地区增长的空间已经很有限了,再指望通过地产暴富和长远投资的想法还是搁置了吧,以后的房产不会崩盘但会走向有价无市的地步。在俺们这种三不着边的地区大部分城市家庭都有一套、两套、要么就是一栋一栋。嗯,你们没看错,这是事实。

目前中国人口红利下滑大家也都看得到,人少了,对房产的刚需自然也就少了,加上部分家庭剩余很多,所以。。。。。。。那几年经济下滑,国家鼓励盖房子,房贷款,提高房价,各种政策鼓励你买房子,县内市内消耗房产,一方面拉动当地 GDP,另一方面也刺激个人消费,拉动整体经济向上发展。但近几年各种疯买后基本饱和,有钱 的房子好几套了,没钱的还是难有钱,没钱的也暂时买不起,在调控下,贷款也难了,所以更没有购买力。现在二手房交易明显下滑很多,购房需求主要是刚需、改善性住房、投资(少了很多)。现在在非核心地区的人 在想通过房产获得稳定增值的人还是三思了。

房产下滑我觉得从国家发展、人口走向、市场需求等很多方面都是一个不然趋势。

知乎用户 猫儿 发表

每次调控都打着我们的旗号,我们不背这郭

知乎用户 sunsetwarrior 发表

我关注的若干吃房地产这碗饭的自媒体,就没一个发声的

知乎用户 无杰 发表

中国的房地产太离谱了太邪门了,搞得民不聊生,百姓无处安身,全家一生拼搏只为一套房,是百姓的悲哀也是国家的悲哀

知乎用户 人间 发表

狼来了喊多了

知乎用户 随风 发表

政府用 3 年的时间告诉你房价不会跌,接下来再会用 3 年的时间告诉你房价不会再涨。别想那么多啦,该干嘛干嘛,历史的进程中我们都是一粒沙子,无法改变任何事情,活了几十年才懂顺势而为这四个字。

知乎用户 yonex 发表

天天说着些骗人的假话,假大空

最简单好用的 VPS,没有之一,注册立得 100 美金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See Also

如何看待专家称今年 6 到 10 月是购房好时机?

知乎用户 hardy​ 发表 降了!降了!降了! 中介在抖音,朋友圈又是一片欢腾。一个礼拜连续两次降息,力度够大,来势够猛。 确实是一直在救市,也一直救不起来。 现在最主流的就是 “滞涨” 说,啥意思呢? 就是说现在经济不行,按照央妈 4 …

如何看待房地产 2020 年走势?

知乎用户 shell 发表 我是最早的一代房地产管陪,这个行业前十的公司待了 8 年,3 年运营,5 年投资,集团区域公司我都待过,见证了这个行业很多事情。 我先说观点:涨是不可能涨了,能稳住就不错,我偏向小降。 现在分析市场就是个错误,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