驳樊代明医学与科学的异同之八:瞬间与长期
驳樊代明医学与科学的异同之八:瞬间与长期 作者:司履生 瞬间与长期都是时间概念,什么叫瞬间,樊代明说时间不能再分割时叫瞬间。其实,在古代,人们还没有钟表时,眼珠一转,叫一瞬,也有人说,眼睛一眨,叫一瞬。总之,是指时间很短的意思。科学发展的今 …
驳斥樊代明的医学与科学的异同之四:结构与功能
作者:司履生
樊代明在医学与科学的不同中列举的的第四个标题,结构与功能。他强调说,医学研究的是生命的特殊物质或与生命相关的物质,它不局限于研究物质的结构,更重要的是研究物质的功能。这一部分他强调的重点是:
1、人体结构构型的多样性决定了生命功能的复杂性。在地球生态系统中,没有一种物质的结构构型有生物那么巧夺天工。2、有机体结构的构型是动态变化的。他举例说,关于人体器官比如心或胃是在舒张时作功或是在收缩时作功,争论很大。医学工作者多认为是收缩在作功,但搞纯科学的人反对,他们认为是舒张时在作功正像橡皮筋,是拉长时在作功,人死了胃是收缩的,不作功是收缩状态,所以称僵尸嘛。3、生物体具有对自身结构的自组织能力。当我们把一个生命系统剖分成各个部分时,我们研究的不过是一个死物,或者是一个已经失去了生命的物体。生命,作为系统的整体的性质,已随着剖分的过程而消失殆尽。目前存在的专科细划、专业细化导致人的整体向部分细划,最终的结果是使生命消失或有助于生命的消失。……生命是一个典型的复杂系统,它的特征不是各部分、各层次的简单相加,整体特性也不能简单还原,生命是以整体结构的存在而存在,更是以整体功能的密切配合而存在的,这就是医学与科学之别所在。更需提及的是,不仅用科学理论去解释生命现象和本质出现了问题,就是用现在的医学理论去解释生命现象也出现了偏颇,这就是人们正在用生命的一般规律或某些规律去解释所有的生命规律,或者是用已知的生命规律去解释未知的生命规律;还以西医学的还原思想为例,在通过还原法对物质本质进行研究时经常忽略了一个重要环节,那就是生命的本质不仅存在层次转化、结构和功能,还存在差别协同和整体优化等规律,还存在其他很多活动的机制。前者得到的规律建立在物质元素的内在联系上,而后者得到的规律是物质组成的系统功能与外界的联系上。 只根据生命本质的某些规律得出的结论,虽然从科学上讲符合生命本质,但从医学上讲这只是触摸到生命本质的组成部分,而不是生命本质的全部内涵。 ……生命结构与功能具有特殊性,我们不能借用自然科学的一般理论简单地套用在医学上来解释生命现象。自然科学的那些理论可能在自然科学领域统统管用,“放之四海而皆准”,但放到医学中可就不灵了。这里他对还原论进行了批判后,介绍了目前无论科学和医学都没法解释生命活动的本质,然后总结说,“总之,医学必须遵循生命的本质规律,才能满足生命的需要,生命活动的本质并不像科学那样只由一种规律所支配或决定,它是由多种规律有机地支配,因此需要多种认知工具,如西医、中医、自然科学、人文科学,从各个角度去全面认识生命现象,只有这样医学难题才能得到真正解决,生命健康才能得到真正保障”。
以下是我对他的这一段文字的批评意见。
1.樊代明强调人体结构构型的多样性决定了生命功能的复杂性,说地球上没有一种物质的结构像人这样巧夺天工。这本来无可非议。但是仔细推敲,这句话明显的不准确,不严谨。因为人体结构构型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已经高度统一,无论从外形及体内器官、组织、细胞和大分子结构都基本上是一个模式,基本上是同一的,这个同一的特征是人作为独立物种,区别于其它事物的基础,不存在多样性。多样性或异质性表现在基因水平上。当然,基因型的差异也反映在表现型上,但对人体来说,也是有一定的范围,比如,人的高矮,胖瘦,漂亮和丑陋等。但作为人,都有人的外形和内脏。人的生命功能的复杂性是因为人体是一个执行着不同功能的众多细胞,遵循着一定的规律构成的有智慧的个体。这是地球上所有生命体中独一无二的。如果我没有理解错的话,樊代明更应该把这个小标题改为人体细胞、组织,器官的复杂结构决定了生命功能的复杂性。
2.有机体结构的构型是动态变化的。这也没错。不过,他举的科学家和医学家争论的例子,我不知道有多大意义。肌肉收缩时做功,还是舒张时做功,只要简单的测一下是不是消耗ATP就解决问题了么。用得着在那儿争论。还有他说的“人死了,胃是收缩的”证明不做功是收缩状态。这一点我决不同意。我是做病理的,做过上百例尸体解剖。我亲眼看见有的是明显扩张的,有的是收缩的,关键是病人死前是不是吃了东西和吃了多少。
3.生物体具有对自身结构的自组织能力。这一段是樊代明说科学与医学不同的重点。一是他反对把人体分解成不同的部分或局部进行研究。他说,“当我们把一个生命系统剖分成各个部分时,我们研究的不过是一个死物,或者是一个已经失去了生命的物体。生命,作为系统的整体的性质,已随着剖分的过程而消失殆尽。目前存在的专科细划、专业细化导致人的整体向部分细划,最终的结果是使生命消失或有助于生命的消失。”“生命是一个典型的复杂系统,它的特征不是各部分、各层次的简单相加,整体特性也不能简单还原,生命是以整体结构的存在而存在,更是以整体功能的密切配合而存在的,这就是医学与科学之别所在。”“更需提及的是,不仅用科学理论去解释生命现象和本质出现了问题,就是用现在的医学理论去解释生命现象也出现了偏颇,这就是人们正在用生命的一般规律或某些规律去解释所有的生命规律,或者是用已知的生命规律去解释未知的生命规律”“只根据生命本质的某些规律得出的结论,虽然从科学上讲符合生命本质,但从医学上讲这只是触摸到生命本质的组成部分,而不是生命本质的全部内涵。”“生命结构与功能具有特殊性,我们不能借用自然科学的一般理论简单地套用在医学上来解释生命现象。自然科学的那些理论可能在自然科学领域统统管用,“放之四海而皆准”,但放到医学中可就不灵了。”最后总结说,“总之,医学必须遵循生命的本质规律,才能满足生命的需要,生命活动的本质并不像科学那样只由一种规律所支配或决定,它是由多种规律有机地支配,因此需要多种认知工具,如西医、中医、自然科学、人文科学,从各个角度去全面认识生命现象,只有这样医学难题才能得到真正解决,生命健康才能得到真正保障”。
樊代明强调生物体具有对自身结构的自组织能力。反对把一个生物系统分解成不同的部分进行研究,认为这样研究就是研究一个死物。生命,随着整体的剖分,而消失殆尽。自然界具有自组织能力的事物很多,不是只有生命体才有自组织能力。大到宇宙,人类社会,市场经济的市场,都有自组织能力。凡是生物体,如细菌,单细胞生物都是一个自组织系统。科学研究所追溯的是事物的本质,是它的内在规律。究竟用何种方法,采取宏观的,还是微观的,从一个一个局部到整体,还是从整体到局部,并无严格的规定,关键是研究时所模拟的条件,是不是真实的符合研究对象原有的环境。科学发展到今天,细胞培养,组织培养,器官培养,器官体外灌注,都已经在实验室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对研究各器官的功能及其在整个人体中的作用做出了无可比拟的贡献,尤其是3D打印复制肝脏的成功,更把体外研究生命体带到了一个新的境界。怎么能说是离开整体的剖析研究都研究的是死物,把生命消失殆尽。
自然界的一切都是物质的,人体当然也是物质。科学是研究物质的固有规律的。人也自然服从于科学规律。人体有特殊性,其最大的特殊性莫过于人是有智慧的生物,有思想,有精神活动。但是这些活动说到底都是物质的运动。也就是说,都是物理化学的变化。过去,人无法在实验室合成生命体,现在人已经在实验室人工合成了几种不同的病毒。再次证实生命也是物质的运动形式。特别是最近十年来人工智能的发展,更证实了思想,智慧,精神活动也是物质运动。也就是说医学也服从于科学的总的规律。
当然,我没有,也不会否定医学有其特殊性,我只是反对樊代明说的‘自然科学的那些理论可能在自然科学领域统统管用,“放之四海而皆准”,但放到医学中可就不灵了’。即把医学的特殊性夸大到不服从科学的程度。
我想,用霍克的话进行总结是最合适的了。霍克说,DNA传递代际的生命蓝图。愈加复杂的生命形式从眼睛和耳朵等传感器输入信息,在大脑或其他系统中处理信息,决定如何行动,然后向譬如肌肉等输出信息以作用于外界。在我们138亿年的宇宙历史中的某个时刻,发生了一件美妙的事。这种信息处理变得如此聪明,以使生命获得意识。我们的宇宙现在已经醒来,意识到自己。微末如星尘的我们,居然对我们生活于其中的宇宙有了如此详细的了解,我认为这是一个胜利。
我认为蚯蚓的大脑运作与电脑计算之间没有显著差异。我还相信进化意味着,在蚯蚓和人类的大脑之间不存在质的差异。因此,电脑原则上可以模仿人类智慧,甚至更好。某些东西获得比其祖先更高智力显然是可能的:我们演化得比我们的猿类祖先更聪明,而爱因斯坦比他的父母聪明。
如果电脑继续遵守摩尔定律,它们的速度和记忆容量每18个月加倍,结果是在接下来的100年的某个时刻电脑很可能在智力上超过人类。当人工智能在AI设计中变得比人类做得更好,这样它可以在无人帮助的情况下以递归的方式改善自己,我们就可能会面临智力爆炸,最终导致机器在智力上超过我们更甚于我们超过蜗牛。当那种情形发生时,我们需要确保计算机的目标与我们的目标相互一致。人们也许会轻率地将高智能机器的概念斥为只不过是科学幻想,但这可能是一个错误,还可能是我们最糟糕的错误。
从中期来看,人工智能可以使我们的工作自动化,带来巨大繁荣和平等。更长远地看,我们对于可以实现的事情没有根本的限制。没有任何物理定律可以排除比以人脑中的粒子排列更高级的计算方式组织粒子的方法。爆炸式过渡是可能的,但它的结局可能与电影不同。正如数学家欧文·约翰·古德在1965年意识到的那样,在科幻作家维纳尔·维格称之为技术奇点之处,具有超人智慧的机器甚至可以进一步重复改进他们的设计。
还有一点,也许不是不重要的一点。就是希望樊代明教授在学习和阅读,写文章讲话时,更注意一点,不要粗枝大叶,不求甚解,这种学风不但遗害自己,也遗害别人。在这一段,樊代明写了这么一句“这是全世界迄今所知的最小最简单的生命,是冰岛北部海下发现的一种古细菌,” 但作者的原文是古细菌是已发现的有细胞生物中(即除掉病毒之外)基因组最小的生物。
(XYS20190402)
驳樊代明医学与科学的异同之八:瞬间与长期 作者:司履生 瞬间与长期都是时间概念,什么叫瞬间,樊代明说时间不能再分割时叫瞬间。其实,在古代,人们还没有钟表时,眼珠一转,叫一瞬,也有人说,眼睛一眨,叫一瞬。总之,是指时间很短的意思。科学发展的今 …
驳樊代明医学与科学的不同之十:必然性与偶然性 作者:司履生 樊代明在《医学与科学》一文中,第十个小标题是“必然性与偶然性”。这一节里说,自然科学追求常理,即必然性。但医学实践除了关注必然性外,还充满了偶然性,这是因为医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目的 …
驳樊代明医学不是科学的谬论之九:直接与间接 作者:司履生 樊代明在比较医学与科学时写到:“人体对周围环境的反应,或人体内部相互间的调节,通常都是以直接或间接两种方式进行,在医学多以间接形式为主。比如,说分子间的反应或调节,那是两个点之间形成 …
驳樊代明医学不是科学之第十二:客观与主观 作者:司履生 樊代明说,“自然科学追寻事物本质的客观反应,这种客观反应在相同条件下是永恒不变的。但医学除了追求生命物质的客观反应外,还涉及到对事物的看法,即主观反应。这个主观反应既来自病人,还来自医 …
驳樊代明在医学与科学的不同之谬论第十四:证据与经验 作者:司履生 樊代明在医学与科学中提出的第14个医学与科学的不同是“科学是对世界各种现象的描述,并对其变化规律进行总结。科学研究是将物质严格控制在一定空间和一定时间条件下进行的,因此,科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