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中国财政的真相:25 省负债,只有 6 省有盈余》一文,文中有哪些值得关注的信息?

使用CN2/CN2GIA顶级线路,支持Shadowsocks/V2ray科学上网,支持支付宝付款,每月仅需 5 美元
## 加入品葱精选 Telegram Channel ##

知乎用户 发表

新闻背景:25个省份财政负债?中国财政“真相”的真与假

知乎用户 Orz 辉​ 发表

1、原文你能看到的是,即便赤字最严重的东北和西北地区,国税基本都在增长或者保持稳定,而地税大多衰退或者停滞。

2、原文你看不到的是,即便是税收盈余最多的广东,实际上除珠三角地区外,梅州等内陆地区财政也是赤字,而即便是西安等西北城市财政实际上却是盈余。

3、原文你还看不到的是,财政支出增长最快的是教育、社保、医保和城乡社区支出,比如 2017 上半年教育支出增长了 2600 亿,而上半年赤字也就是 8000 亿多(算入基金性收入)。

4、一方面财政改革中央总是不断的收权,而时代发展却要求地方政府不断的增加支出;一方面东北人、西北人、华北人去南方沿海就业,社保、医保和子女教育得不到保障,而另一方面中央财政却煞费苦心的把东南沿海的财政资源转移到这些务工人员的家乡。

5、原文的结论对么?起码不算为国买债吧,国是多么虚无缥缈的概念啊,最起码东南沿海的地方政府和北部地方政府、城市财政和农村财政就不是一回事,实际上这是为城市化滞后买债、为人口老龄化买债、为医疗改革停滞买债、为户籍制度买债。

看看吧,太多农村学校招不到学生,太多城市幼儿园排队,身边这种资源错配现象还不够多么?说到底,真正的赤字是改革。

知乎用户 李兵 发表

这个问题好像漏掉占财政收入小半部江山的政府基金收益。上网随手一搜,就找了段话粘贴上来:
2013 年度全国政府性基金收入达 52268.75 亿元,占全国财政收入的 40.45%(注:2013 年全国财政收入 129209.64 亿元)。 其中,中央政府性基金收入 4238.44 亿元,占中央财政收入的 7.04%。(注:中央财政收入 60173.77 亿元)中央政府税收收入占比比较高。 地方政府性基金 48030.31 亿元(不含中央政府性基金转移支付),占地方财政收入的 69.64%(注:地方本级财政收入 68969.13 亿元,不含税收返还和转移支付及调入资金)。可见地方财政对政府性基金的依赖性。

政府性基金种类繁多,可不只买地一项(当然土地收入是最大的一项基金收入)列入 2013 年全国政府性基金收入决算表的多达 45 项,列入地方政府性基金收入决算表的多达 30 项,列入中央政府性基金收入决算表的有 28 项。地方政府的 30 项中,有 2 项为某些省份独有,分别是山西省煤炭可持续发展基金和海南省高等级公路车辆通行附加费。 中央和地方政府分享的政府性基金收入有 11 项,分别是: 港口建设费收入 189.92 亿元,中央 148.86 亿元,地方 41.06 亿元 文化事业建设费收入 109.08 亿元,中央 8.27 亿元,地方 96.14 亿元 国家电影事业发展专项资金收入 10.94 亿元,中央 10.94 亿元,地方为〇 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收入 1002.36 亿元,中央 303.14 亿元,地方为 699.22 亿元 森林植被恢复费收入 90.42 亿元,中央 1.61 亿元,地方 88.81 亿元 南水北调工程基金收入 55.42 亿元,中央 28.12 亿元,地方 27.30 亿元 大中型水库库区基金收入 39.51 亿元,中央 6.00 亿元,地方 33.51 元。 彩票公益金收入 861.28 亿元,中央 425.79 亿元,地方 435.49 亿元。 国家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基金收入 321.15 亿元,中央 261.64 亿元,地方 59.51 亿元 船舶港务费收入 51.71 亿元,中央 44.36 亿元,地方 7.35 亿元 无线电频率占用费收入 37.62 亿元,中央 35.85 亿元,地方 1.77 亿元 中央政府独有的政府性基金收入有 17 项,(过百亿标注)分别是: 中央农网还贷资金收入:120.18 亿元 铁路建设基金收入:625.80 亿元 民航发展基金收入:252.63 亿元 旅游发展基金收入 中央水利建设基金收入 农田水利建设资金收入 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基金收入:241.65 亿元 三峡水库库区基金收入 中央特别国债经营基金财务收入:839.95 亿元 长江口航道维护收入 核电站乏燃料处理处置基金收入 可再生能源发展基金收入:297.98 亿元 船舶油污损害赔偿基金收入 铁路资产变现收入 电力改革预留资产变现收入 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基金收入 烟草企业上缴专项收入:400.00 亿元 地方独有的政府性基金收入有 17 项,(过百亿标注)分别是: 地方农网还贷资金收入 转让政府还贷道路收费权收入 散装水泥专项资金收入 新型墙体材料专项基金收入 地方教育附加收入:1058.78 亿元 新菜地开发建设基金收入 育林基金收入 地方水利建设基金收入:404.67 亿元 残疾人就业保障金收入:248.75 亿元 政府住房基金收入:324.72 亿元 城市公用事业附加收入:255.15 亿元 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金收入 39072.99 亿元 国有土地收益基金收入:1259.67 亿元 农业土地开发资金收入:234.30 亿元 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收入:1251.38 亿元 小型水库移民扶助基金收入 车辆通行费收入:1408.77 亿元 从以上数据可算出,地方政府性基金收入:中央政府性基金收入 = 11.33:1。

知乎用户 Rovash 发表

这不挺正常的么,为啥记者们又觉得搞了个大新闻?

为什么我说正常?

2013 年《政府工作报告》,“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

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更好地发挥积极财政政策在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中的作用。一是适当增加财政赤字和国债规模。今年拟安排财政赤字 1.2 万亿元,比去年预算增加 4000 亿元,其中中央财政赤字 8500 亿元,代地方发债 3500 亿元。

2014 年《政府工作报告》,“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

今年拟安排财政赤字 13500 亿元,比上年增加 1500 亿元,其中中央财政赤字 9500 亿元,由中央代地方发债 4000 亿元。财政赤字和国债规模随经济总量扩大而有所增加,但赤字率稳定在 2.1%,体现了财政政策的连续性。

2015 年《政府工作报告》,“有效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

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增效。今年拟安排财政赤字 1.62 万亿元,比去年增加 2700 亿元,赤字率从去年的 2.1% 提高到 2.3%。其中,中央财政赤字 1.12 万亿元,增加 1700 亿元;地方财政赤字 5000 亿元,增加 1000 亿元。处理好债务管理与稳增长的关系,创新和完善地方政府举债融资机制。

2016 年《政府工作报告》,“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

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大力度。今年拟安排财政赤字 2.18 万亿元,比去年增加 5600 亿元,赤字率提高到 3%。其中,中央财政赤字 1.4 万亿元,地方财政赤字 7800 亿元。安排地方专项债券 4000 亿元,继续发行地方政府置换债券。

2017 年《政府工作报告》,“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

积极的财政政策力度加大,增加的财政赤字主要用于减税降费。全面推开营改增试点,全年降低企业税负 5700 多亿元,所有行业实现税负只减不增。
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有效。今年赤字率拟按 3% 安排,财政赤字 2.38 万亿元,比去年增加 2000 亿元。其中,中央财政赤字 1.55 万亿元,地方财政赤字 8300 亿元。安排地方专项债券 8000 亿元,继续发行地方政府置换债券。今年赤字率保持不变,主要是为了进一步减税降费,全年再减少企业税负 3500 亿元左右、涉企收费约 2000 亿元,一定要让市场主体有切身感受。

这是最近 5 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每一年都会白纸黑字的告诉你,政府要实施 “积极的财政政策”。不仅如此,政府同时还会明确的告诉你,今年会扩大多少财政赤字,一步步从 2013 年的 1.2 万亿,提高到了 2017 年的 2.38 万亿。

记者们突然跳出来,大吼一声——

不好了!25 个省财政有赤字!赤字总额 5 万亿!只有 6 省有盈余!盈余总额只有 3 万亿!5 万减 3 万,缺口 2 万亿啊!!这就是中国财政的真相!!不转不是中国人!!!

对此新闻,我只有 4 个字评价。

财政赤字好不好?听到 “赤字” 就觉得不好,这是一种病

详细就不展开了,只说几点共识:

1,积极的货币政策 = 印钱,积极的财政政策 = 借钱。二者都会一定程度的刺激经济。但是,印钱是凭空印出来的,这会导致通胀。借钱则不会有通胀问题。

2,政府有平抑经济波动的职责。所以,在经济好的年景里,政府会努力削减赤字。经济不好的年景,政府会扩大赤字,以刺激经济。而扩张货币政策则要十分慎重,后遗症明显,09 年中国 M2 增加 28% 这事,不敢再出现一次了(PS,之后几年的 M2 是基本正常的)。

3,目前中国政府的债务情况相比欧洲、美国、日本,显得非常健康。是的,不论是总量上(政府债务 / GDP),还是结构上,还是用途上,都、非常、健康。这点财政赤字根本不算什么问题。

有人觉得 25 个负债 + 6 个盈余,这似乎不正常。

我没细看具体数据,但是仅拍脑袋思考,我觉得这 “25 负 + 6 正” 没有什么不正常的。比如,原来整个国家是盈亏平衡的,财政盈余为 0,那 31 个省市也不可能各个都是 0。排个队,比方 15 个正、1 个 0、15 个负。那这时,加大赤字,每个省都均匀增加一部分赤字,于是就有 9 个省从正 (0) 变成了负,排队一看,6 个正、25 个负。所以仅从 “25 个负债 + 6 个盈余” 看,没有任何问题。

最后,再写一遍给对经济学、经济问题有兴趣的人的忠告:

多读书,多看统计数据,多思考,少看财经记者写的狗屁不通的文章(Economist 例外)。

相信我,即使经济学学的再不好的人,也不会跑去做财经记者的,这些写报道的记者压根没学过经济学。

————————

后记:评论里有人质疑中国债务问题,觉得中国债务严重,很快药丸。花了两个晚上写了一篇科普文,供大家参考。可怕的中国债务!

知乎用户 Wong Tom 发表

我想说的是,如果一个人对某个领域不专业就不要随便下结论,尤其是发出来误导别人。首先(1)对于转移支付的理解错误。他对转移支付的认识是地方财政有缺口所以中央才要用资金转移拟补这个缺口,但是转移支付中包括一般性和专项,其中一般性是为了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设置的,是为了均衡地方财力实现经济均衡发展的,专项转移支付是为了中央特定事项设置的,是中央为了做事情给地方钱代做的。(2)财政缺口的形成关系本末倒置。所谓 16 年的财政缺口是因为地方政府能够发债,所以才以支定收,减少税收收入增加财政赤字。而并非是文章所认为的因为收入无法满足支出,所以需要中央要拟补债务的缺口。总体上来看,我觉得只从结果倒退逻辑,必然会得出荒诞的结论。(3)最后的计算中存在重复计算的问题。混淆了国税收入和转移支付收入的逻辑关系,按照他的计算中,忽略了中央非税收入 5000-6000 亿,却算在了支出里。按照他的逻辑,地方收支负两万亿,中央收入 0,支出 2.7 万亿。16 年中,中央发债 2 万亿加中央非税收入满足收支,地方发债 5 千亿,加 1.5 亿以前年度资金也维持平衡。不存在所谓的中央要替地方发债弥补缺口一说

知乎用户 菲啊飞 发表

2017.10.20

有朋友指出文章太长没重点,不过我本来就准备只是反驳他的数据有问题所以他的结论不可信哈哈哈~

如果非要有个结论呢,如下:

就 2015 年的数据来看,每个省份都赤字,不存在某些省份赚得多来供养其他省。

但核心问题是,国家财政赤字不意味着坏事!从利润的角度来说赤字意味着有投资能促进经济,从债券市场的角度来说赤字提供了长期稳定的金融产品,所以单单攻击政府赤字是很可笑的……

(美国也是长年赤字大国啊,当年克林顿 / 小布什执政期间有段时间意外的财政盈余,可把他们愁死了呢,科科……)

———/——-—我是分割线—————/——

前两天在群里有人发了这个文章问我什么意见,这么耸人听闻的标题加上大大小小的数据着实吸引了我的眼球,所以我仔细研究了一下捋了捋数据,居然发现了不少问题。果然这两天各种解读文章都出来了,原文也被删了,看来确实有问题嘛~可惜都没有人深扒数据,那我就来专门讲讲数据问题~

这是本人写的第一篇跟专业有关的长篇辟谣文,欢迎大家转发讨论。

“25 省负债只有 6 省盈余”?先搞清楚数据再说嘛!~

2017-08-25 一时兴起的小荒地

最近有篇文章特别的火:《中国财政的真相:25 省负债,只有 6 省盈余》。先是发自于观潮君,后来因为其耸人听闻的标题和看来诚意满满的各种图表,还有最后振臂一挥的爱国呐喊,迅速赢得了各大媒体的争相转载,也不出意外的刷出了朋友圈微信群的存在感。(原文已被观潮君删除,但大家还是可以搜到各种平台转载)

作为一个从事宏观经济研究的分析师,特别是学统计出身的,对于这样的民间报告充满了兴奋和好奇。毕竟虽然中国财政负债并非新鲜事,但对于地方层级的研究却不多。

谁料,我粗读下来就觉得有点不对劲,真的用点心来搜集数据分析数据时,更是漏洞百出。以前觉得只有那些标着 “震惊!”、“电视台都播了!”、“联合国已经证实了!” 等才是中老年谣言贴,没想到在咱这经济界骗子也一点儿都不少,而且因为专业知识壁垒较高,反而更容易欺骗大众,所以有点坐不住了。。。

PS:因为这篇文章的槽点太多,而且已经有不少评论员在重新解读财政问题,所以这里不再赘述。然而并没有什么深挖数据的文章,所以我决定**单从数据的角度**来告诉你,什么才是真正的 “中国财政的真相”。

首先声明:

  1. 本人入行时间尚短,主要做美国和中国宏观经济方面的数据研究分析,平时对于中国财政数据有所涉足,但毕竟不是专业财政人士,很多知识也是因为写这篇文章恶补的,所以如果有牛人大咖有任何异议,欢迎指正!
  2. 本人引用的数据均来自中国统计局、中国财政部和各地方政府的公开数据,尤其以年鉴为主。在没有证明有更好的数据的前提下,本人默认只有这个官方数据是最权威最公正的,其他没有出处或无法证伪的数据都存在疑点,不予采纳。
  3. 如果你对中国官方数据持怀疑态度,请参考第二条。不然,请提供更好的数据支持。
  4. 本篇略长,术语较多,但我尽量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丰富的图表进行解析,如有任何疑问,欢迎问询!
  5. 被讨论的这篇文章其实是抄袭的!抄袭的!!抄袭的!!!老蛮评论很早之前就写了,《神奇的平衡术 - 31 省财政支付转移全景图》,图表都是一模一样的,但观潮君删删减减后就以自己的名义发了出来,非常可耻!除非你告诉我这两个是一个人。。。如果经历了这么多抄袭事件你还是觉得抄袭无所谓,请点击左上角的 X 键关闭文章并谢绝转载,谢谢。

-------进入正题分割线------

富兰克林曾经说,只有税和死亡无可避免,那么各国税收和支出都是有关民生大事的重头戏,中国也不例外。

文章一开始提到了 “财政转移支付”、“国税”、“地税”、“税收/非税收收入” 等几个概念(如下图),然而其中还是有概念偏差,正好我来给大家重新普及一下。

(原文)

(红色部分为原文有问题的部分,蓝色为重点概念内容,下面的概念信息量可能会比较大,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选读)

_(PS:_哎呀知乎不能标颜色,那我就标粗体好了~)

首先,中国官方有 34 个省级行政区,包括港澳台,5 个自治区和四个直辖市。中央和省级政府,中央和计划单列市之间均为财政直属关系。中央和省级以下政府无财政关系,省级以下财政由省级政府负责统筹。

财政收入主要包括:

税收收入(如国内增值税、消费税、个人所得税)和非税收收入(如专项收入、行政事业性收费代入、罚没收入)

- 政府性基金(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和各种公共建设发展基金等)

- 国有资本经营(如利润收入、股利股息收入等)

值得说明的是,政府性基金和国有资本经营通常都是专款专用,所以计算一般公共收入时只计算税收收入和非税收收入。

下图显示了 2015 年中央和地方一般公共预算主要收入项目(中国统计年鉴,2016)。

简而言之,人民交上来的税,一些为中央政府独有的税,俗称 “国税” 或者 “中央税”(如消费税,车辆购置税,关税等),一部分为地方政府独有,俗称 “地税”(如房产税,土地增值税/使用税等)。

然而文章中还缺少了一个很重要的 “共享税”,即中央和地方按一定的比例分税,如企业/个人所得税,增值税,营业税等。但这样一来税收不就少了一大部分???(一会儿扒数据的时候细说)。。。

文章中关税为中央政府收入没错,但非税收收入中央和地方都有,而且 2016 年中央非税收收入占总非税收收入接近四分之一,不可忽略,所以文中简单把非税收收入归为地税又是一个不可取之处。

**我国的财政支出(中央和地方)**主要包括:

- 党政机关日常运营

- 社会和公共服务,如教育、公共安全、卫生保健、社会保障、住房、环境等

下图为 2015 年中央和地方一般公共预算主要支出项目(中国统计年鉴,2016)。

接下来,文章一开始提到的最重要的概念-财政转移支付-要隆重登场啦~

上表中显示的中央一般支出其实仅是中央本级支出,还有两个重要的部分就是地方税返还和转移支付支出。这两个部分既是中央支出也是地方收入。

地方税返还,顾名思义就是中央把一部分收上来的税返还给地方。

- “现行中央对地方税收返还包括增值税和消费税返还、所得税基数返还以及成品油税费改革税收返还。从 2009 年起,为简化中央对地方税收返还和转移支付结构,将出口退税超基数地方负担部分专项上解收入冲抵税收返还额。(财政部)”

如果地方财政还是有很大缺口,那么中央就会对地方再进行补助,通常分为一般性转移支付和专项转移支付。

- “一般性转移支付是指中央政府对有财力缺口的地方政府(主要是中西部地区),按照规范的办法给予的补助,包括均衡性转移支付、民族地区转移支付、农村税费改革转移支付、。。。(财政部)”

- “专项转移支付是指中央政府对承担委托事务、共同事务的地方政府,给予的具有指定用途的资金补助,以及对应由下级政府承担的事务,给予的具有指定用途的奖励或补助。主要用于教育、社会保障、农业等方面。(财政部)”

总结知识点:

中央公共财政收入 = 中央税收收入 + 中央非税收收入

中央公共财政支出 = 中央本级支出 + 中央地方税返还和转移支付

地方公共财政收入 = (地方税收收入 + 地方非税收收入) + 中央地方税返还和转移支付 = 地方本级收入 + 中央补助收入

地方公共财政支出 = 地方本级财政支出

这样一来,地方财政收入就包括了本级收入和中央返还和转移支付的收入,跟地方支出应该是大致平衡的。

-----我是用数据说话分割线-----

既然搞清楚了定义,那我们就来看看文中的图表吧。

(之前声明提到只相信官方数据,所以现在能找到的最新数据均来自国家和地方的 2016 年年鉴。2016 年年鉴中显示的都是 2015 的财政数据,所以以下比较的均是 2015 年数据,文章中显示的 2016 和 2017 年的数据暂时无法查证。)

先来个 “共和国的长子” 之一,我好朋友的家乡,吉林省。

诶?收入怎么是国税和地税的总和?国税明明和地方没有关系啊!这是怎么回事?

不急,让我们先看看地方年鉴(节选,吉林统计年鉴,2016)。

在地方年鉴中,2015 年地方财政收入约为 1229 亿元,支出总计约 3217 亿元。(全口径收入还包括了政府基金收入和国有资本经营收入,所以暂时不比较)

再来看财政部年鉴中的地方收入情况(节选)。2015 年,地方收入总计也是 1229.35 亿元,支出为 3217.10 亿元。

然而,除了一般预算支出差不多,文章中收入的数据没有一个是能和官方数据接近的呀!

分析数据最讨厌的就是这种不标数据来源的图表了,拉到科学界的实验室数据早就被拍死了(想我司的图表虽然标注烦琐,但绝对能够复制,果断严谨!)。。。那么我们只能根据实际情况来大胆猜测一下作者究竟是怎么想的。。。

推测一:文中 “国税” 的定义更偏向于 “共享税” 中地方得到的比例,因为纯粹的 “国税” 并不在地方税收收入里面, 那么 “地税” 为纯粹的地方财政收入,两者之和为地方本级财政支出。

推测二:如果文中的 “国税” 指“上解中央支出”(数额一般很小),那么 “地税” 为地方本级财政收入(即纯粹地税和共享税分成)。

地方本级财政收入与一般预算支出之间的差距除中央补助收入(包括地方税返还和财政支付转移),还有上年结余,调入 / 出资金,调入预算稳定调节基金,和地方债务收支等。他们也是决定财政补助的很大一部分原因,多退少补嘛~(请参考上面的吉林省一般公共预算收支总表)

但文中完全没有提到这些重要的概念,只是单纯的计算了当年的收支情况。因为地方债务和上年结余均为数目不小的收支项目,那么文章实际上就严重夸张了真实的中央补助资金

简而言之,我推测文中的定义大概是这样的:

推测一:

“国税” = 共享税中的地方政府收入 (未找到具体数据)

“地税” = 纯粹地方财政收入(未找到具体数据)

“国税 “ +” 地税“ = 地方本级一般公共收入

推测二:

“国税” = “上解中央支出”

“地税” = 地方本级一般公共收入

同时,

” 一般预算支出 " = 地方本级一般公共支出

“财政刚性缺口” =地方本级一般公共收入 - 地方本级一般公共支出(但这并不是财政转移支付!仅仅是两个数值的差额而已!)

如果接受了这些定义,那我们再来看看数据。

在 2015 年年鉴中,吉林地方财政收入为 1229.35 亿元,支出总计 3217 亿元,上解中央支出为 4.98 亿元。

年鉴数据 VS 文章数据

推测一:

收入:1229.35 vs 1666

支出:3217.10 vs 3217 (正确)

收支差:-1987.75 vs -1551

推测二:

上解中央支出:4.98 vs 1048

地方财政收入:1229.35 vs 618

总收入:(4.98+1229.35=)1234.33 vs 1666

支出: 3217.10 vs 3217 (正确)

收支差:-1982.77 vs -1551

真正中央补助收入 = 1735.76

差别还挺大嘛!那我们再看一个省,我可爱的家乡,湖北。

(原文)

(中国财政年鉴,2016)

2015 年湖北地方财政收入 3005.53 亿元,支出为 6132.84 亿元,上解中央支出为 43.68 亿元。

年鉴数据 VS 文章数据

推测一:

收入:3005.53 vs 4065

支出:6132.84 vs 6233(勉强正确)

收支差:-3127.31 vs -2168

推测二:

上解中央支出:43.68 vs 2066

地方财政收入:3005.53 vs 1999

总收入:(43.68+3005.53=)3049.21 vs 4065

支出:6132.84 vs 6233 (勉强正确)

收支差:-3073.63 vs -2168

真正中央补助收入 = 2671.12

哎呀差距都这么大,那我再挑个所谓的 “做贡献” 的省市试试?比如全国人民的大北京。

(原文)

(中国财政年鉴,2016)

2015 年北京地方财政收入 4723.86 亿元,支出为 5737.70 亿元,上解中央支出为 62.52 亿元。

推测一:

收入:4723.86 vs 12043

支出:5737.70 vs 5278

收支差:-1013.84 vs 6765

推测二:

上解中央支出:62.52 vs 8175

地方财政收入:4723.86 vs 3868

总收入:(62.52+4723.86=)4786.38 vs 12043

支出:5737.79 vs 5278

收支差:-951.41 vs 6765

真正中央补助收入 = 526.74

北京虽然中央补助少,至少还有补助啊!而并没有贡献大量的财政余额呀!欺负我不会算数嘛?

算到这里,我觉得大家应该理解我这个考据人了。。。大家如果有兴趣可以找到中国财政年鉴来把每个地区的数值都重新审视一遍。。。

下表给大家提供了一个 2015 年全国省级单位的中央补助情况以供参考。

(作者自制,数据来自 2016 中国财政年鉴和被讨论的文章)

可以看到,2015 年,所有,注意是所有省级地方政府或计划单列市都有中央补助收入,最少的为厦门(89.71 亿元),最多的为四川省(3779。6 亿元)。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虽然确实财政补助少,但不意味着没有甚至贡献财政盈余(大家都欠一屁股债哈哈哈)。好玩的是,被乌龙放进中部地区而且还被批评了一番的海南,2015 年中央补助收入却是省一级里最少的。。。

下图显示了 2015 年中央总共的税收返还和转移支付。

(中国财政年鉴,2016)

中国财政缺口确实不小,但单从数据角度,如果你硬要说是 6 个省把辛辛苦苦赚的钱都扶贫了全国其他 25 个省,那未免也太牵强附会了。。。

总而言之,由此可推断文章引用的数据不可信:

1. 数据没有标注来源,查证困难(俗称 “造谣张张嘴,辟谣跑断腿”)

2. 概念不明确,容易产生歧义引起数据差异

2. 与公开的可比较数据相差太大

在这样的数据背景下,大家再来看文章中的论点和论据,相信又会有不一样的体会了。。。

***

后记:任何研究,一旦牵涉了数据,就必然担了一份责任,因为人家会相信你是花心思费精力整理出来,证明一些事情。这样大家也不用反复去证实,而把时间花在更有意义的研究上。

现在很多的人已经对 “震惊!” 之类的谣言贴免疫,还帮助辟谣,非常令人欣慰。但越是像这样,披着专业的外衣却模凌两可甚至可疑的文章,越是值得我们用心去分辨,而不是简单的觉得,“啊!感觉好有道理!”,随手按下了分享键。

作为知识分享者,更是应该保持高度的素养。真实是基础,严谨是态度,共勉。

---欢迎有识之士共同探讨,转载请问讯 “一时兴起的小荒地” 并署名出处,谢谢---

知乎用户 那一次仰望 发表

目前中央财政压力确实很大,但也没大到药丸的地步!

大家应该都知道转移支付吧,但你们知道转移支付的来源在哪么?

就是那么五、六个省,但金额之大确可以对二十多个省进行转移支付,以上海为例一直辖市每年就要拿出 6000 亿进行转移支付!

虽然看起目前有二十多省有赤字,只有五、六个省盈余,但资金缺口是真没你们想的那么大!

当然中央财政的压力也是很大的,那五、六个省的转移支付金额终究是不能完全弥补那二十多个省的负债!

但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大家也要注意,就是中国无论是中央层面还是地方层面,外债比例很低,主要为内债。

而相对于每年接近 10% 的 M2 投放量,被银行视为优良贷款的政府贷,利息是绝不会达到 10% 的,这么算下来,其实借款对于政府来说也是一门好生意,当然对于老百姓来说存钱就是一门很糟糕的买卖了,但大家虽然都明知存款赔钱,但我朝银行的存款率还是那么高。。。

说到 M2 投放,无论知乎还是其他网站,都有一个绕不开的问题,那就是对货币流动量放了这么多水,为什么人民币还能维持一个基本稳定!小红粉只会盲目支持 TG 作的一切,而公知又实在是解释不了这问题,所以结果是关于 M2 的讨论始终也没有什么热度!

其实原因很简单,只是公知们自己不愿相信,或者说心里明白不原提及罢了!无非是两点,一来是中国经济在快速扩张,二是公知的精神祖国灯塔国也在放水,人民币的实际贬值被对冲掉了!

具体说下:

学过基础经济学都知道货币本质就是一般等价物,而现代货币更有一定的信用凭证特点,那么问题来了,人民币能作为一般等价物,他能兑换什么呢,或者说人民币是以什么为担保的呢?

其实这答案不要太简单,人民币的担保就是中国不断扩张的经济规模和工业产值,而中国不断增加的工业品,为同样不断增压的 M2 提供了担保吧!这就是人民币对外基本稳定的基石。

但这中间有一个巨大的 bug,那就是最近这些年中国无论经济增长,还是工业产值增长,从没有 m2 增长快,前几年经济增长达到 12% 的时候,M2 增长甚至达到过吓死人的 15%!

显然经济增长,仍然没能完全的对冲掉 m2 的增长,照理说人民币对外仍然会大幅变值的,但现实中人民币却基本是平稳的!

其实这原因,灯塔国也在对美元放水!但是人家终究是灯塔国,放水的办法,就比较隐晦了,过去十年多美国直接用量化宽松放水只有千多亿美元,近期甚至采用了缩表加息等量化紧缩的政策!

但是你们可知道,负债本身也是一种放水呀!观海八年,美国的负债增长了十倍,咱们隔壁的霓虹国,这些年来所持有的美债再不断的在创新高!而霓虹国这些年来也不断的对货币市场进行放水,尽管其经济增长并不令人满意!

事实上这些年来世界的主要贸易顺差国,主要的美债持有国,都在竭尽全力对本国货币放水,这其实都是在对冲美债不断扩张的损失,毕竟是灯塔国对货币放水,是向全世界进行收割。。。

那这么说来是不是中国的高负债,是不是就可以高枕无忧呢?

非也!

欠债其实不可怕,可怕的是钱没花对地方!

这些年来我朝,积累了庞大的基建能力,在知乎一个 “为什么中国不把援助非洲钱,用来建设中国贫困地区” 的问题下,有答主给出了数据,中国在过去十年间,对西部地区的投资超过 24 万亿!

个人认为基建投资分两种,一种是增潜力的项目,比如高铁、公路、铁路,尤其是在西南部一些地区,像长期交通不便的严重影响当地发展,现在路通了,与东部沿海地区时空上被拉近了,是实实在在的增加了潜力,借此再未来相当长的时间可保持高速经济增长,这种钱花的值!

但还有另一种,是耗潜力的建设,典型的例子就是一些三、四线小城市的新城建设!个人是不反对大量房地产项目建设的,现在大家有钱了,想提高生活品质,想换大房子,这属于满足群众需求,这是应该支持的事!但部分三、四线城市不顾市场实际需求,大量投资新城建设,一方面让当地政府背上巨额负债(这部分缺少收益的债务才是最可怕的),建设中层层的三角债还让债务问题很可能扩大化,而招商来的企业折戟与此,很多拖累了企业的实体经济部门,对企业也是打击,而在卖房过程中,很多当地百姓拿出全部积蓄甚至负债购买其实不太需要的住房(刚需不算),严重影响了未来的消费能力!这种建设对所在城市、当地居民、投资企业的潜力都是一种消耗!

好了,插一断两学一做,新一届政府上任以来,提出了 “一路一带” 战略,将基建能力引向国外,又挣钱、挣资源提升了国家未来发展的潜力,也提升了国家的影响力,又更重要的是为庞大的基建能力有了一个出口,不会引起失业潮,说实在话哪怕不挣钱也值了!

最后,在谈一个问题,就是目前无论美国还是中国这不断增加的债务游戏,能不能一直玩下去?!

我的答案是不可能永远玩下去!

哈哈,码字累了,晚点再更。。。

——————华丽的分割线——————

我回来了,先说点评论区提出的问题:

有朋友质疑软妹币基本稳定的问题,前年到现在软妹币波动可不小!

但时间线拉长看这种波动其实还是很小的,而且客观上说这也不全是软妹币自身的问题,美元其实这几年也波动的厉害!

相比于每年投放 10% 左右的 M2,如果一点对冲都没有,平均每年就应该贬值 10% 呀,时间线拉长到十年看,我是没看出过这么大的波动,说基本稳定绝对不是吹捧什么!

再吐个槽,那篇文章最后写,小红粉想支持国家、为国做贡献就应该多买国债!

我只想说,这作者是真不了解国情,在我朝国债真是一个不错的投资项目,实际情况是,银行开卖国债时,往往银行员工就认购了大半,而银行外面更是排长队,小红粉们不是不买,是买不到呀!!!!

——————更华丽的分割线——————

哎,手机码字太累了,来点赞,给点继续码字的动力呀。。。

未完,爪机更新中。。。

知乎用户 叫什么好呢 发表

自从凯恩斯主义泛滥以来,世界各国没点赤字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政府了。
大企业负债率也都不低。

知乎用户 踩高跷的短腿威​ 发表

1 一言以概之:

出来混,迟早要还的;地方债务问题没那么简单;未来几年,是关键且最危险的几年。


8 月,财政部部长刘昆公开发文,严词警告地方政府,不要抱着 “中央兜底” 的幻觉、肆意举债上马各类政府及工程,并叫停了多项不合理的市级地铁工程。据财政部统计,地方政府债务总计 16.47 万亿元,尚低于国际通行警戒线。

(然而在 5 月,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贺铿在某座谈会上却表示,中国的地方债大概有 40 万亿,地方许多政府别说债务,就连利息都还不起

引起小编兴趣的,是这个此前大家都含糊其辞,在今年却突然变得避无可避、事态紧急的隐患:地方债务问题。要深入分析,我们还得从 “是什么、为什么、会怎样” 三个层面逐一聊。先从什么是地方债务开始说起吧。


“举债换发展”

1994 年不仅是首批公务员招考、三峡工程开工的一年,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审议通过的一年。该法案明确要求,**地方政府不能独立举债、财政收支上不能出现赤字。**同时,不合理的分税制改革(即地方财政收入哪些归中央、哪些归地方的制度),也进一步加剧了地方财政收支矛盾。

而在改革开放初期,官员政绩考核机制引入了一经济数据作为核心指标——GDP。结果中央不让地方借钱发展、不让财政报表有赤字也就算了,每年留给地方的钱甚至不够平日柴米油盐的正常开支,这不是把人往绝路上逼吗?

(当时,归地方政府使用的财政收入占全国 50%,但地方支出却占全国总支出的 80% 以上,谁当地方官谁得急)

树挪死人挪活,官员们为了发 (jia) 展(guan)地 (jin) 方(jue),还是决定铤而走险,通过借钱投资基础建设来吸引外资、提升经济、发展民生。但入不敷出的财政收入和寥寥无几的财政部代发债券,让地方是巧妇难为无米炊

但总有脑袋灵光的人:既然不允许政府借钱,那独立企业总可以借钱吧?

于是,地方政府通过成立各类城市投资公司,将其作为融资平台代替政府去借钱,从而弥补政府开发时的资金不足。而负责提供贷款的商业银行与外资企业,对那些投资公司的 “身家背景” 是心知肚明,也很放心把钱借给 “不可能赖账” 的地方政府。

(GDP 为核心的政绩考核与地方间的竞争模式,让各地政府更看重投资规模而非质量。94 年开始,**地方政府 “举债换发展” 已成为一种普遍现象。**2012~15 年间,江苏省接近 45% 的基建资金便来源于债务融资)

由此我们也与国际接轨,产生了对应的两种概念:显性债务和隐性债务。显性债务是指政府因法律或合同欠下的债;

隐性债务的范围则要大得多:它包含社会保障资金缺口、农村社会保障缺口、国有企业的亏损、对金融机构的紧急救助、公共投资项目的支出甚至农民工被拖欠的工资(哪怕不是政府拖欠的)等等,是基于市场预期、政治压力的政府责任

(而那些明面上独立、实际上背靠政府的城市投资公司,他们欠的债最终还是要由政府来还,所以也算隐性债务)

当然,这些都是后话,我们稍后再提。


刹不住车的滚雪球

时间来到了 2008 年,伴随着北京奥运和汶川地震,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让中国也面临着经济受创的危险。此时,我们出台了 “四万亿” 刺激政策,将房市与基建作为提振市场、刺激经济的重要法宝。

其中给地方政府配套的资金达 2.82 万亿元,但这么多钱显然不可能全让中央或地方政府出,那钱该怎么来呢?人民银行与银监会给出了标准答案:借。

(“支持有条件的地方政府组建投融资平台,发行企业债、中期票据等融资工具,拓宽中央政府投资项目的配套资金融资渠道”——《关于进一步加强信贷结构调整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指导意见》,2009 年)

在尚方宝剑与地方资金缺口的双重作用下,用来借钱的地方融资平台呈爆发式增长。从 2008 年到 10 年,**全国融资平台由 3000 家骤增至 6576 家,总贷款额则从 1.7 万亿元增至 4.08 万亿元!**比国民收入提前翻了两翻还不止。

就像嗑药,狂欢后遗留的只有空虚与伤痛,“四万亿” 政策带来的副作用也开始显现。在房市过热、信贷风险高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情况下,中央见状不妙也出台了多项政策试图规范、限制那些疯狂繁衍的地方融资平台。

以 14 年新《预算法》为标志,中央一方面赋予了地方政府依法举债的权力,并以 2013 年政府债务审计结果为准,通过发行地方政府债券来置换,那些政府有责偿还的债务;另一方面,中央严令禁止地方通过企业对外举债、企业债务也不能赖政府头上。

然而这种 “开前门、堵后门” 的做法却得罪了一帮诸侯:首先,下放的独立举债权是给省级政府的,而对融资需求更高的地市级政府本质上还是很难拥有灵活的融资效率与渠道,他们被迫通过企业来借钱谋发展的局面仍未改变;

(从 11 年审计署报告看,省政府在地方债务中仅占 29.96%,而市政府占了 43.51%,县政府则占 26.53%)

其次,多地政府在 13 年上报审计结果时,为了账面好看,将近 64% 的债务排除在政府性债务之外,使之成为不受中央监管的隐性债务。如今中央以统计结果为准,不对这 64% 的债务兜底了,也让作茧自缚的地方有苦难言,为了还债,地方政府也只能选择铤而走险:借钱还债

此外,短期内 GDP 仍是政绩审核的关键,而财力不足的基层政府不仅要花钱维持公共服务与社会福利,还要投入更多资金在回报周期长、利润低的公共基建项目上,以此赚取政绩。这也是他们 “顶风作案”、对中央号令熟视无睹的原因。

为此,诸侯们将信托、政府投资基金、影子银行、P2P 平台,作为替代传统银行贷款的新融资方式。故 14 年中央着手规范地方债务后,全国债务融资规模反而借着融资平台的 “更新换代”,开始了新一轮扩张。

从 13 年到 15 年年底,贵州政府债务便由 4622.58 亿增至 9135.5 亿元,三年激增 97.63%。而据查,15 年以来,有 7 省 6 市 5 县以信托融资、银行贷款等方式,以政府财政为抵押,借债 537.19 亿元。可见中央用于规范地方债务的 43 号文形同空文,地方违规举债的状况难有改善。

(借着融资平台扩张的东风,政府投资基金的募集规模从 14 年的 3031.35 亿升至 36961 亿元,可见地方的隐性债务如滚起的雪球般,刹不住车了


动真格了!

也不是没有好消息,随着武松上山、蝇拍飞舞,头铁的诸侯大多被削成了矮子,如今庙堂之言,谁敢不从?政令通达、俯首帖耳的局势,让中央终于有底气去阻挡那飞奔的雪球了。

2017 年伊始,中央便密集出台了 50 号文、87 号文、194 号文等多项规范地方债务、加大融资监管的监管政策。除了在企业融资与地方政府之间划清界限、明确发行地方债券是政府举债的唯一合法途径外,还联合央行对各商业银行与政府基金进行彻查与整顿,欲将地方违规融资的渠道彻底掐掉!

(17 年 7 月,国务院派出督察组彻查部分地区,对违规融资行为予以制止、处分。中央一套组合拳,成功使地方政府债券发行占比由 16 年的 57.6% 降至 42.7%)

让少部分人失望的是,如今银根收紧的政策可不是一阵风,刮过就算了。18 年以来,中央宁肯冒着经济回落、地方财政紧缩、城市建设降温的风险,也要维持对地方债务监管的高压政策。

日趋紧缩的监管体系和严厉的惩处机制让地方政府认识到了上头的决心,特别是在中央于年初发布的多份报告与白皮书里,都明确表达了以下几点:

1. 小弟违规欠债、大哥打死不还
2. 地方乱上工程、中央宁死不批
3. 金融机构助纣为虐,中央定斩不饶
4. 官员举债一时爽,中央追责火葬场

(17、18 两年不断的各类政令,措辞越发严厉、步伐渐渐紧逼,在这高压下,地方隐性债务的增长被有效遏制了)

不过话又说回来了,越是严厉与急切的言行,我们越不难看出中央对地方债务这个问题的重视甚至可以说是焦虑,也间接说明了地方债务问题的严重性。


那么问题来了,如今地方债务问题有多严重?处理不好会有何后果?总体趋势是怎样的?


1. 债务多如麻

先讲地方债务问题有多严重。尽管 “主流口径” 上都宣称我国地方债务总体处于可控范围,并拿中国 80.5% 的地方政府总体债务率来与国际通行警戒标准(100%)作对比。从 27.33 万亿元的全国政府债务余额,以及 36.7% 的政府债务负债率来看,我们甚至低于欧盟 60% 的警戒线:

(日本一骑绝尘,相比之下我国政府负债率确实还处于警戒线之下,是 “可控” 的)

咱先记住这组数据:16 年,全国 31 省中,超过欧盟警戒线的只有贵州(74.0%),随后是青海(52%)、云南(43%),其他省份负债率都在 40% 以下。这也是目前地方债务总体可控的依据。

但我们都忽略(或者说假装忽略?)了一个问题:隐性债务也是政府债务的一部分,而地方政府债务中,隐性债务占了很大的比重。可上面的负债率里,只将显性债务纳入了计算。

那么,如果我们把隐性债务也放入其中呢?结果会如何?

直接上图吧:

贵州(149%)、北京(144%)、青海省(122%)、天津市(116%)… 有 12 个省负债率超过欧盟 60% 警戒线;安徽、湖南、江西等 10 个省份负债率在 40%~60% 间游走。

那么国际通行警戒线呢,我们可是自称总体负债率在 80.5% 呢:

仅显性债务,宁夏(226%)、贵州(179%)、辽宁(169%)等 7 省债务率便已过线。如今再加上隐性债务,除了海南(75%)、西藏(4%)幸免于难外,其余 29 省都过了 “及格线”。其中**天津(542%)、北京(452%)、贵州(359%)**位列前三甲,就差发奖状了。

据估算,我国地方政府的隐性债务总规模在 21~30.5 万亿元之间,是显性债务的 1.4~2.0 倍。加上明面 16 万亿的显性债… 人大财经委贺铿先生的 “40 万亿地方债” 的传言貌似也不是空穴来风吧…

2. 后果不可描述

其次,地方举债通常都是拿财政收入和土地使用权作抵押,向商业银行、投资基金换取大量贷款,然后再拿这些贷款去搞城市基建和社会项目,从而带动发展。哪怕地方换不了债,还有中央擦屁股,所以那些金融机构才能放心地把民众储蓄和资金借给地方。

而地方则通过招商引资扩大税源、同时出让城市土地给开发商换取出让金,以此来还债甚至借到更多的资金搞发展。但如果大哥撒手不管了、小弟的收入甚至连利息都还不上了,后果会如何?

(2015 年,全国土地出让收入平均降幅 20% 有余,各地方政府可支配财力下降,对债务按期偿还的保障能力有所减弱)

且不说金融机构还敢不敢借钱了,仅是规模庞大的公共基础设施(道路、桥梁、绿化、地铁、水利)与社会福利带来的运营成本,就够地方政府头疼了。

换个角度想,当地方没钱维持公共服务、还不起债;当银行要不回债、填补不了储户账目上的漏洞时,会发生什么?

金融系统风险与银行信用危机,相信各位再耳熟不过了)

3. 出来混,总是要还的

前头说得太多了,言多必失,我们就此打住吧,用几个数据和一张图作结尾,各位意会即可:

2015~2017 年,贵州到期偿还政府债务分别占总债务余额的 24.68%、20.46%、15.84%;
“拆东墙补西墙” 已成为一种趋势,现阶段地方债务资金多来自银行贷款,且接近一半的新增贷款用于偿还旧债;
2017 年,广东地方政府债务余额 9023.37 亿元,其中 2021 年为债务偿还高峰期,珠三角地区 9 市需还债 1192 亿元、粤东西北地区 12 市需还 372 亿元;

(地方政府债券未来五年将集中到期,其中 2021 年为债务偿还高峰期)

最后一个问题:总体趋势会怎样?相信答案已不言自明。

当然,解决债务问题的方法有很多,最粗暴有效的措施无外乎三种:

1. 增发大量货币(比如再来次 “四万亿”?)
2. 征税还债
3. 出售地方资产还债

(下场如何,委内瑞拉与俄国寡头了解一下?)

不可否认,“举债换发展” 是历史必然与客观需求。但与此同时,埋下的定时炸弹也是我们万不能忽略的事实,唯有实事求是看待问题,方得险中求胜之道。

综上,接下来几年,是至关重要甚至决定历史走向的几年,“2020 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这句话可不是瞎喊的。历史大流、不进则退,诸君共勉。


回答选自文章《踩高跷的短腿威:过去:地方 “举债换发展” 成“定时炸弹”?

更多文章请关注微信公众号 “浮世兿語”

讲完过去,下篇我们将聚焦当下,聊聊养老金问题

也是 “三问中国” 的最后一问

之后,小编将继续着眼国际局势,干回老本行

道路艰辛,且行且珍惜

以上。

一言以概之:

知乎用户 neo anderson 发表

谢邀。

数字真伪不清楚,大趋势是没错的。

1、金字塔不仅存在于社会成员之间,也存在于行业之间、地区之间。社会成员、行业、地区之间的差距,只会扩大不会缩小。

2、一个人在二三四线城市接受教育,去一二线城市贡献剩余价值。他们的子女送回二三四线城市,将来长大接他们的班。他们老了,回二三四线城市养老。成本在二三四线城市,剩余价值在一二线城市。财权与事权不匹配,不仅存在于中央与地方之间,也存在于各地之间。

3、除此以外,还有维稳的费用,西北、西南都不省心,胡萝卜也好,大棒也好,都要花钱。南棒向东北的基督教渗透也咄咄逼人,不过需要的费用可能远远比不上西北、西南。

4、一线城市的行业和二三四线城市的行业之间,存在利润转移关系。一线城市的金融、地产、概念行业,很轻易就把二三四线城市的利润吸收过来,有些是在交易中提高利润,有些是主动二三四线社会顶层主动向一线城市投资。

5、过去有个说法,光脚的挣钱,穿鞋的吃,穿鞋的挣钱,穿靴的吃。干活累,不过农民工;放下身段,不过性工作者;敢于承担风险,不过贩毒的;能创新,不过各类骗子。这些人都不是社会顶层最有钱的阶层。金融、地产,动辄多少亿的利润,够农民工干 N 万年,性工作者卖 N 万次,贩毒者贩运 N 公斤,各类骗子得手 N 次。社会存在金字塔。这是比较极端的例子,总体来看,吃苦受累不要脸冒险创新都不是致富的原因,资本和暴力才是。拥有压倒性资本和暴力的人,财富基本集中在一线城市。

6、工业化社会,中央的转移支付是非常必要的。不过,目前为止,只是存在地区之间,并不存在于行业之间和社会成员之间。社会成员之间的转移支付尤其缺失,看看税种就知道了。主力税种是间接税、流转税,而不是直接税,财产税。截至目前,流转税对中小资本来说,已经不堪重负,不得已只好减税。中国的个人所得税基本是针对工薪阶层的,收入调解的功能很弱。

7、改革以后,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为了稳定,为了就业,提高了基本社会福利的水平和公共财政支出水平。对先富起来的一部分人征税不力,中间的差值,自然就成了赤字。

8、财政赤字,并不是因为没有生产能力或者消费能力,而是没有支付能力。地方没有支付能力,借地方债。中央没有支付能力,发国债,或者,印钞。按照金字塔的规律,一旦金融危机爆发,吃亏的还是二三四线城市、相对弱势的行业和社会中下层成员。

9、将来怎么办?谁也不知道。个人的选择,还是尽量去一线城市发展,回二三四线城市养老。

经济寒冬期的职业选择(四)——一线城市

知乎用户 卡了吧唧 发表

首先 这篇文章是 17 年上半年的帖子

文章最早的标题是 “神奇的财政平衡术”。细度原文,分析基本上是冷静、客观的,也比较严谨。但随后这篇文章被一些公众号整合、改写,重新发表,哗众取宠的成分就多了起来。

另外 就算是篡改前的标题也是 ‘6 省盈余’ 深圳算哪门子省 小编出来 保证打不死你

链接 http://m.blog.sina.com.cn/s/blog_e3be0f160102xcfw.html#page=1

内容很专业 看得懂就看 看不懂别为难了自己也别瞎喷

知乎用户 南方公园 821 发表

一帮人说数据不靠谱,这没错。但是却都不愿意自己来分析。

2016 年全国财政赤字 2.81 万亿。计入一些调节基金往年盈余后赤字仍有 14000 亿。实际上全国现在都在吃老底了。
我们老觉得国库里有的是钱的年代已经过去了。尤其明年就开始退休潮了。未来赤字压力会越来越大。 我 2015 年就发帖讨论过这事。知乎上没人关心的。
今年如果不计入调节基金赤字可能破四万亿。至于我们还有多少老底吃。我不知道。反正财政再不刹车,还大幅度高于收入狂奔。不出三年支付就会出问题了。
再多列个数据吧。今年上半年债务付息支出 3075 亿。规模尚可,但增速 31 %。这个雪球不大但滾的很快。
再补充一下,我说的退休潮。1962 年我国出生了 2090 万人,1963 年 2786 万人,1964 年 2414 万人。1962 年的人明年年满 55 岁。开始进入了退休年龄。而之前是三年困难时期,三年加一块出生人口不足 4000 万,再往前平均一年也只有 1700 万。跟 1962 年之后十年平均在 2400 万以上。差了 700 万之多。而接替他们进入工作的 1997 年之后出生的人口只有 1400 万左右。退休人口突然增加,这就是退休潮。 我估计最迟明年就会出台延迟退休政策了。养老医疗未来会越来越依赖财政补贴。这也是我们赤字迅速增加的的主要原因。

以上观点都是我总结的别人观点。我只是整合了一下。我也不是什么专业人士。

知乎用户 小小 发表

营业税是地税收入的大头,2016 年全面推行营改增,原本由地税征收的营业税基本取消。改由国税征收增值税,这个时候地税收入降低不是正常的嘛?

知乎用户 醉生梦死的猪 发表

财政赤字是常态,中央地方两级财政以及转移支付是常态,购买国债谈不上爱国情操。。 这些现代社会普遍性的东西,有什么好拿出来哗众取宠的。

什么 “每个省和计划单列市比作一家公司,它通过辖区内的经济活动赚取财政收入,同时要应付各种各样的开支” 根本就不对。 来源于一地的财政收入并非就是属于该地的。比如关税。或者更为典型的例子是:只有上海和深圳有证券交易所,而投资者遍布全国各地。难道证券交易相关的税收都是属于上海或者深圳的? 其实原文作者很清楚 中央财税收入和地方财税收入的概念(见原文第一段),但却非要去误导读者。

如果一定要拿公司做比较,也要加上有些省市的 “上缴” 本身就是制度约定的义务,而有些省市的转移收入本身就是法定的收入,不存在谁欠谁的问题。 要谈地方的财政盈亏,不能建立在 国税收入 + 地税收入 - 一般公共开支 这种公式基础上。

知乎用户 程宇豪 发表

今年《雍正王朝》已经在 CCTV 播了 7,8 遍了。。。。。。

知乎用户 图灵 Don 发表

文章说的其实就是财政赤字,中国多数省份有财政赤字,2016 年中国财政赤字高达 28289 亿元。

这个水平在国际上算高还是低呢?

与世界前五位发达国家比较,中国财政赤字占 GDP 比例排名第一,比发达国家稍高;但总量比美国低 10997 亿人民币,看来美国政府花钱比中国厉害很多。

财政赤字高还是低好呢?不好说,并非财政赤字越少越好,要看国际国内环境。积极的财政政策可能投资更多项目,拉动经济增长,创造更多就业。

知乎用户 肉桂卷​ 发表

这是近年中国省级行政区,人口净流入和净流失的数据图。基本上,与负债 & 盈余保持了正相关。

现在才觉得,人多力量大这种最朴素的道理,有可能比马尔萨斯在书桌前想出来的原理,更贴近真相。

知乎用户 一展雄风东京热 发表

转移支付很正常。需要注意的是全国各地挪用财政补贴大搞宗教建设和民族独立的问题,那才叫恐怖。那就真应了那句话,吊死资本家的最后一根绳子是资本家自己生产的。

另外,每年用在补贴宗教食品补贴和税收减免,浪费在宗教神官上的开销,以及被宗教势力侵吞的财政税收,也是数目惊人。如果能严控这几条,各地财政起码增长 5-10%

知乎用户 [已重置] 发表

剩下的那六个省挺有问题的

知乎用户 陈宝宝 发表

为了证明东北是失败的,就把大连漏掉?

应了那句吐槽,真相党为了标题惊悚,内容编排毫无节操。

知乎用户 風笑沙​ 发表

庙盖的太多了

没错我就是不清真

知乎用户 王剑 发表

具体的事,我不清楚,但我想举个例子旁敲侧击一下这个问题。前两年希腊出了债务问题,成了全世界的笑柄,大家都笑希腊人懒散不喜欢工作,以至于到今天这个地部。但是我这个时代成长起来的人都知道,这个世界上曾经有过一个名叫奥纳西斯的希腊船王,是世界的首富,他的公司运转足以养活整个希腊。但今天的希腊已经不再可能出现这样的人了。为什么呢?因为希腊加入了欧盟,它不能再靠关税和港口资源从欧洲伙伴获得福利了。那么问题来了:如果没有欧盟,对希腊是好事还是坏事呢?!还有,希腊也是基督教文明和伊斯兰教文明斗争的前沿,如果没有希腊作防护,穆斯林就会长驱直入欧洲腹地。由于希腊缺钱,没有精力去管难民,现在大家看到乱哄哄的欧洲难民潮也在事实中发生着,但很多人没有把希腊政府没钱和难民进入北欧联系上。

好了,现在回来看看中国吧,确实,提高 25 个省的运作是必须的,最好让大家都有盈余。但是生活在富裕省份的朋友们,你们真的以为如果中国只有这 6 个省,大家就能更富有和独善其身么?谁在的提供各种资源?谁在保家卫国为你们挡子弹?

知乎用户 阪泉君 发表

最新的数据是只有上海有盈余,这其中特斯拉贡献很大。

知乎用户 韩慕容 发表

中国财政赤字就这么可怕么?都什么年代了,国库充盈才是国家富强的体现么?

政府不举债,怎么去发债?
资本市场对国家未来的发展有没有信心很大程度是体现在国公债上的。

民主法治不是靠选举体现的

知乎用户 崇子贡财取之有道 发表

回答中间的问题意识本身挺好。回答答案中使用了很多不规范的术语。例如”货币流动量 “、” 基础经济学“等几乎不通用的,很可能是个别人,人造的词语。应当对以下部分建议修改。感觉我可以扩充林迦闵所指出的问题所在。

但是关于货币供应量之一的 M2 的合理增长速度本身早就有不少权威文献进行过讨论。简单来说就是随着我国逐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货币化进程需要合理地货币供应量的增长。一个典型的解释包含住房福利分配货币化改革。至少现任副行长易纲关于这个的论述就编过 2 本书,而且出版发行很多年了。在对比 M2 和 GDP 前,需要整理确认几个基本的经济学的基础知识,或者说常识。M2 是央行对金融机构的负债方的统计。是对金融资产的存量统计。GDP 是对一个国家各类经济活动所创造的附加值的统计,是增量统计。所以一个非常显著的误解在于,有人认为存量和增量的增加速度应该相近。这是误解。金融资产涉及到金融对资产的跨时间的融通。认识到这个,就明白发行股票,发行债券,发行国债,对发行主体来说,都是提前使用未来的收入和当下的负债做交换。而国债的发行基础和这个国家财政收入情况相关,特别是未来各年份的收入能力和预期等。

另外混淆了几个关键知识。

1 弄错了人民币的发行基础。人民币在 2003 年至今最大的发行基础 就是为了维持汇率形成巨额外汇储备,多数以美元构成,在表内形成外汇占款。2012 年以后美元入超减少,央行通过公开市场操作正回购,收回大量人民币国债等利率债,投放补充了流动性,也就是补充了基础货币发放。这些是任何货币银行学、金融专业背景的人都知道的常识。

2 对美元债务,美国国债称为所谓放水。QE 量化宽松是指美国央行,美联储直接购买美国国债。才是大方水。美国发行国债,是从金融市场进行,这个阶段本身并不会对货币供应量造成影响。

那一次仰望

知乎用户 魔王 发表

谢邀

完全赞同

@Rovash

的回答

我想再加一个,负债得要看负谁的债,负央行的债和负外债是不同的。很多脑残经济文章拿中国的负债率去跟美国的比,美国的负债率那是外债。欠的外债那是真金白银,而欠的内债是左口袋欠右口袋,纸币只是介质,本质上欠的只是物资。

比如地方政府向央行借款 1 亿元然后向工厂买水泥,鉴于央行和地方政府都是 TG 开的,其实等同于 TG 自己从工厂买 1 亿元的水泥并下拨给地方政府。这 1 亿元的内债,只是 TG 不同部门之间的记账罢了。这点就跟老子借钱给儿子,借钱后记上小本本,说某月某日兔崽子拿走一万,到时候还或者不还,能有什么区别呢?

再举个简单的例子,帝国时代都玩过吧,里面没有纸币,只有食物、木材、黄金和石头,你用 50 食物造个农民,就相当于市中心借了央行 50 食物了,有问题吗?国家会崩溃吗?

知乎用户 闻逗比 发表

呀,中国经济又要崩溃了。

咦,为什么我要说 “又”?

知乎用户 大头狗 发表

听老人说过,造成这样的原因就是 “营改增”。

讲好听点叫‘强干弱枝’,不好听点叫‘削藩集权’。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真正值得担忧的趋势是财政盈余地区财政收入大幅度下跌。

应该说整个中国就是靠这六个盈余地区养着的。华中地区河南今年财政亏空可能超过 5000 亿,相当于上一年东北三省总和,湖北相比上一年也大幅度增长,整个华中地区单依靠自己的财政收入无法维持;东北更是不必说,今年缺口加在一起能到 8000 亿。

所以,他们的措施是发国债。

L 型增长不可避免。表面繁荣之下,是深不见底的大窟窿。

知乎用户 鲜衣怒马​ 发表

凭什么要让江浙沪补贴那些穷省?你们花钱,赤字是我们?凭什么?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简单来说,这种情况会导致 PPP 有很大甜头,这个甜头需要你拿出一个大城市项目,然后去二三线城市找关系人公关相关部门,因为这不是建康市场。这个甜头风潮带起来了。那么公司证卷化,使得转移地方债的信用主体了出现,也根本就不用担心,太危险的,会有倒霉蛋接盘,做好转口,不太贪,完成这个任务,你会成就一桶金。其次是积极参与数字化基建,但这个你争不过大企业,能在中国做好一个桥梁就不错了。我估计和光伏产业一样,去早的吃饭,去晚的吃屎,上杠杆的倾家荡产。和其他项目一样。

现在因为某些政策产生了一个不好的潮汐力,使得大城市基础建设和服务不够用,一线其他城市都没有差异化发展,二三线城市的设计规划完全都是脱离实际的,他们不知道钱怎么用,这就是机会。目前,卡得最难受的是次一级省会城市,特别是中部两个物流枢纽中心。当政策开始良心滚动,改革落实以后。这些城市会率先出现真正的市场机会。

普通人知道这些就好了。不要过度操心。即使城市财政破产又有什么关系呢?最多重新整理规划,又不会有剧烈的政治动荡和社会动荡。对民众生活的影响应该基本可以忽略不计。

至于具体时间表,我相信这个世界上还没有人类知道。如果有,欢迎打我脸。

知乎用户 喵了个咪 17 发表

之前看温酒大大的回答,大意是这样的
一条产线,假设成本 5 元,一个财年收益 1 元
另一条产线,成本 25 元,一个财年收益 10 元
肯定第二条产线收益高啊,虽然成本也高。第一条产线也可以升级为第二条产线,需要投资 20 元。

现在要求工厂利润最大化,肯定是把产线都提到 25 元那个水准的收益最高。而我国就是这个工厂。各省财政收入就是这个产线收益。只有东部几个省将将有优质的第二种产线。中西部地区只有第一种产线甚至没有工业化。那如果是老板决定事情很简单: 拿优质产线的收益去升级落后产线,达到共同富裕。
但是
但是
各省的人不是死物啊,地方的领导也不会心甘情愿的吐出嘴里的肉!凭什么要我补贴你?凭本事赚的钱为什么要上缴?欧美日的产线更先进,50 的成本 35 的收益。我截流少报升级自己不好嘛?
于是就变成了中央和地方争财权,朱相搞了分税制。缓和了富裕地方无钱可用的矛盾。

后来产线的工人可以自由流动,结果落后产线的工人跑到富裕产线的工位上打工。地方政府自然乐意见到成本更低的工人,但为了缓和原来工人的矛盾,把产线的工位以承包的形式低代价出给了本地人。使得本地工人租给外地人工位就可以获得收益。外地人即使去掉这些成本也获得了比家乡更高的收益和更大的机会。甚至有些人还想背负几十年的债务把工位买下来,享受和本地人一样的权益。

虽然大家网上互相指摘,但是现实还是很和谐的嘛!

知乎用户 伊芸​ 发表

各有各的看法吧。我始终认为能够搞好的,对中国有重大参考意义的,只有重庆。北上广深搞得再好,对老百姓其实意义不大。上海自贸区搞了这么多年,人民币自由兑换反而退回去了。雄安千年一计,感觉上只是刺激了基础设施建设,周边的水泥公司涨价,每天蹲在那里盼望着北京啥东西不要给扔出来。联通混改,过去这么多年,联通每次改革拔得头筹得天独厚,每次烂泥扶不上墙,这次混改,个人认为,其实也就那么回事儿,腾讯阿里们花钱买附身符的事儿。北上广深本身的资源禀赋保证了他就算不改革也有戕害全国的活法。房价这个东西,看怎么理解转移支付,国家不良打包就是拿北上广优质不良房贷去混山西陕西的破产煤矿。只要北上广房价一直涨,他财政就没问题。同样的,国内的烂账也可以要北上广房奴们来扛。

只有重庆的改革,是真真实实的让每一个中国人能受益的。可惜的是,主要设计者已经没了。

知乎用户 何文蔚 发表

本文数据均以统计局官方数据为准。因为懒,所以直接截取天风证券的图表,以便说明。

划重点,因为下文很多数据,属于读者不友好的部分:

(1) 只有东部地区的八省市财政自给率超过 60%。

(2) 东部地区的财政缺口依靠卖地来解决,目前还属于良性循环阶段。

(3) 东北地区、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的财政缺口依赖于中央补助,目前属于恶性循环阶段(中央补助其实就是东部地区的分税制)。

(4) 地方财政预计可以渡过本周期,只要不全民派钱,只要不大规模基建。

为了进一步讨论,我们将中国分为四大经济地带:

(1) 东部地区:北京市、天津市、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福建省、山东省、广东省和海南省在内的 “七省三市”。

(2) 中部地区:山西省、安徽省、江西省、河南省、湖北省及湖南省在内的六个省份。

(3) 东北地区:黑龙江、吉林和辽宁。

(4) 西部地区:其他省或自治区。

地方财政的分析逻辑

为了方便讨论,我们把地方财政的总财力定义为三种收入的总和,包括了(1)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基金预算收入;(3)上级政府补助收入。其中,

(1)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包括了税收收入和非税收入之和。但基于 “费改税” 的税费改革已经基本落实和完成,因此税收入手占据了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绝大部分。为了进一步简化讨论,我们定义“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 税收收入”。

(2) 基金预算收入,包括了国有土地出让收入和其他收入。基于房地产经济在 08 年后的高速发展,因此国有土地出让收入占据了基金预算收入的绝大部分。为了进一步简化讨论,我们定义 “基金预算收入 = 国有土地收入”。

(3) 上级政府补助收入,对于省级政府而言,就是中央补助收入。

因此,我们可以得到一个最基础的分析框架,同时也非常符合我们的常识的分析框架。地方政府有多少钱可以花,直接来说,就是取决于三个要素:

(1) 今年地方政府收到了多少税;

(2) 今年地方政府通过卖地收到了多少钱;

(3) 今年地方政府从中央财政争取到了多少补助。

地方财政的分析逻辑 2.0:考虑了地方债和城投债因素

上述的地方财政分析逻辑并没有考虑到地方债,以及类地方债的城投债;因此在 2.0 版本中,需要修订上述两个因素。

地方债,简单来说,就是地方政府以自己为主体发行的债券,是地方政府白纸黑字明确承认的债券。其中,用进一步划分为两种地方债:

(1) 一般债:用地方政府的税收收入作为还款来源的债券,作为政府财政预算的一部分,需要同级人大批准。

(2) 专项债:用地方政府的卖地收入作为还款来源的债券,不纳入预算,也不需要同级人大批准。

而城投债,简单来说,就是地方政府控股的地方国企所发行的债券,主要投资于当地的城市基础建设,理论上还款的主体是地方国企(当然实际上地方国企的还款来源还是地方政府通过各种管道注入地方国企的);一旦地方国企到期无法还本付息,地方政府没有或不愿意白纸黑字地承认兜底。

因此,加入了地方债和城投债之后,地方政府有多少钱可以花,直接来说,就是取决于四个要素:

(1) 今年地方政府收到了多少税;

(2) 今年地方政府通过卖地收到了多少钱;

(3) 今年地方政府从中央财政争取到了多少补助;

(4) 今年地方政府通过地方债和城投债可以借到多少钱,以及需要还多少钱。

财政自给率:只有东部地区的 8 省市超过 60%

所谓的财政自给率,就是用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税收收入 + 非税收收入”)除以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基于我们假定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 税收收入”,因此,财政自给率实质就是:政府今年花的钱,大约有多少是用税收中来的

通常我们以财政自给率 60% 作为一条分水线,从公开的数据来看,只有东部地区的 8 省市可以超过 60%,分别是:广东、江苏、上海、浙江、山东、北京、福建、天津。

财政自给率 60%,也可以换算为:政府花的钱是否超过了税收收入的 167%。如果远远超过了,那解决方案只能从下面选项中选择:

(1) 赶紧卖更多的土地。

(2) 从中央财政争取更多的补贴。

(3) 先借钱过了今年,之后再还钱。

因此,我们就可以引入两个重要指标:(1)土地出让依赖指标;(2)中央补助依赖指标。

不卖地实在不行:土地出让依赖指标

从公开数据来看,卖地收入最大的 4 个省份就是:浙江、江苏、山东和广东。而浙江还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依靠卖地就创造了 1 万亿收入的地方政府。当然,卖地收入明显与当地 GDP 规模和增速有正向关系。

因此,我们观察土地出让依赖指标,也同样发现这种情况:浙江(56.16%)、江苏(45.68%)、山东(41.53%)及福建(38.38%)等经济发达的东部省份对土地出让依赖程度普遍较高;而西藏(3.43%)、宁夏(8.27%)、新疆(9.72%)等中西部省份对土地出让依赖程度较低,亦是由于此类区域土地价值较低 。

如果在东部地区,地方政府更倾向于超过税收能力进行投资,因为这些投资未来将会以卖地方式回流到地方政府,同时这些投资提升了 GDP 规模和增速,未来的税收能力也将会进一步提升。某程度上,这种债务驱动的经济发展模式在适度范围内是可以良性循环的。

那东部地区之外怎么办?

还是得找央妈:中央补助依赖指标

如果我们用 “税收收入 + 卖地收入” 来评估总财力,广东及江苏总财力最高,均超过了 2 万亿;浙江及山东其次,均超过 1.5 万亿;河南、四川、上海、湖北及河北五地的总财力也在 1 万亿以上;而黑龙江、天津、吉林、甘肃、西藏、海南、青海、宁夏等地不足 5 千亿。

也就是说,广大的东北地区、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依靠自己的财政能力,基本上就是 “温饱和发展二选一”。正正是因为这样,中央才会出台“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 和“振兴东北”的三大国家级战略,而动用国家力量区补助落后地区 “超前加速” 发展。

从公开数据来看,经济发达的东部沿海地区,中央补助依赖度较低,比如浙江(6.52%)、上海 (8.58%)、广东(9.6%)、江苏(10.85%)等;经济偏弱的中西部地区对中央补助的依赖程度较高,比如西藏(86.48%)、青海(71.65%)、甘肃(66.19%)、黑龙江(65,2%)、宁夏(62.16%)、新疆(61.22%)。

安全驾驶最重要:负债率和债务率

所谓的负债率,是按照 “债务余额 / GDP” 来计算。这个指标是《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的规定,以 60% 作为标准控制线。而欧债危机,就是欧洲某些国家超过了 60% 的控制线,引起来资本市场对这些国家的偿还能力的担忧。

如果我们以这个国家标准来衡量地方财政的话,2019 年仅有青海(70.88%)一个省份超过了 60% 预警线;贵州十分接近预警线,2019 年的数据是(57.68%)。

而国内通常采取另外一个标准,即债务率来衡量地方财政的健康度(“债务余额 / 总财力”),通常以 100% 来作为衡量是否压力过大的预警线。

2019 年有 13 个省份的债务率超过 100% 预警线。除 2018 年债务率已经超过预警线的贵州(148.48%)、辽宁(137.24%)、内蒙古(136.85%)、云南(111.01%)、天津 (113.60%)、青海(113.00%)、湖南(105.33%)7 个省份外,新增宁夏(115.55%)、吉林(106.63%)、福建(105.03%)、海南(102.57%)、四川(101.32%)及黑龙江(100.73%)6 个省份。

从狭义的债务率来看(不考虑地方债和城投债),在非东部地区的 13 个省份,已经出现了超过预警线:2018 年超过预警线的贵州(148.48%)、辽宁(137.24%)、内蒙古(136.85%)、云南(111.01%)、天津 (113.60%)、青海(113.00%)、湖南(105.33%);以及 2019 年超过预警线的宁夏(115.55%)、吉林(106.63%)、福建(105.03%)、海南(102.57%)、四川(101.32%)及黑龙江(100.73%)。

城投债缺乏有一个省与省之间可比较的口径,因此,没有进行类似的数据统计工作。但基本上,西部地区、中部地区和东北地区已经进入预警范围;东部地区相对安全。

疫情的影响:相当负面但仍可以承受

疫情对于地方财政的影响,基本上可以总结为两句话:

(1) 税收收入将会低于预算标准,可能在 10-20% 负增长。

(2) 预算支出将会高于预算标准,可能在 10-20% 增长。

基于前述的讨论,这个财政缺口将会有两种处理方式:

(1) 东部地区通过卖地来筹集资金;

(2) 其他地区通过中央财政来筹集资金。

所以,地方债的问题最终就会转换到两个方向:

(1) 东部地区的地价能否继续上涨?地价上涨能够大多程度将政府债务转移给房地产企业?房价能否继续上涨?房地产企业大多程度将企业债务转移给购房者?购房者还可以透支多少收入?

(2) 中央财政可以在多大范围内可以继续补助东部地区之外的东北地区、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而在分税制的情况下,中央财政相当比例是来源于东部地区的税收,也就是,东部地区的税收还有多大的余量可以继续支持转移支付?

而这两个问题就会聚焦到一个基本点上:东部地区的 GDP 规模和增长还可以按照哪种速度进行增长,以支持税收增长和居民收入支撑房价?

目前的境况就是,比 07-08 年金融危机的时候更有挑战性,但又尚未达到欧债危机的时候的尖叫时刻。很大概率地方财政可以渡过这一个艰难的周期。

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地方财政不允许全民派钱的援助计划,也不允许大规模基建的刺激计划,只能静静地等待市场经济的自我恢复:其实,说不定又重新开启另外一个循环。

知乎用户 M3 小蘑菇 发表

对一个企业而言,适度负债是好事

知乎用户 圆胖肿 发表

认真看,其实以前经济发展就三极

长三角,珠三角和帝都,没了

其他都在亏钱,剩下就是福建勉强收支平衡,没赚多少,也就养活自己够

所以下一步如果能把成渝和华中(武汉)的经济发展起来

能解决多少问题

就能理解为什么国家那么强调长江沿岸经济带的原因了

知乎用户 北一 发表

地方都在等房地产税来拯救,说不出来对百姓有什么好处。

知乎用户 狸尾 发表

这个里面最务实的问题是把杠杆加给居民

知乎用户 我在过马路​ 发表

有知友说了,造成这个状况的主要原因是营改增,中央集权之后有又碰到土地财政瓶颈。地方政府不得不高额举债导致的财政赤字。

我想从现实方面来考虑这个事情。首先这事不一定是坏事。除了 6 大钱仓外,剩余 25 省的造血能力严重不足,经济结构恶劣。导致地方政府用银行的钱哄抬自己的土地价格从而期望获得更高的财政收入,银行对此也苦不堪言。丢一省一地财政尚可忍受,若银行出现大规模系统性风险才真正药丸。如果再不进行中央财政集权,鬼知道地方政府在政绩的驱动下会干出什么事来。事实上最近 5 年的地方经济增长和项目投资对信贷的依赖过于强烈,重复建设,拍脑袋上项目的情况一度成为主流。
并非政府官员不知道这个情况,一来水平有限,二来当前的官员考核制度设计有不合理之处。大 Boss 多次放话 “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 也有给地方官员找台阶下的意思在里面。代表着过去简单粗暴的 GDP 计算与考核方式需要做出改变。退一万步说,把钱砸到环保里总不至于是重复投资,虽然没效益,总比盖个根本没人去的大型市场来得好。
其次,地方的 GDP 总是要用项目来拉动。所以这些年我们看到国家在疯狂基建。其中包括高铁,高速,学校,医院等。这反映出地方政府正在对地方项目丧失控制权。有些地方的高铁与高速在短时间内是见不到效益的。按理说地方政府比中央政府更明白自己需要什么,然而在考核机制的驱动下,揣着明白装糊涂的事情太多太多。
中央政府搞简单粗暴的一刀切:修路搭桥盖学校建医院总不会错。事实也的确如此。地方政府如果有办法,过去五年就不会搞成这个样子,既然地方政府没办法,那就别怪中央给你来简单粗暴的。的确有好项目的话另行申报就是。
有人说了:学校和医院盖得这么好,为何教职工和医护人员的待遇不相应提升?其实提升是有的,只是没有这么大罢了。原因很简单:学校和医院是中央政府强制地方政府修的,属于任务性质,你要上别的项目中央不给批。而管发工资的还是原来的财政系统,然后这个系统木有钱,有钱,钱……
现在雨后春笋般发展的地方产业基金可能是一条正在摸索中的路子。用市场的手段管理市场。比如一个西部省份的产业基金可以投向东部沿海的项目从而坐收红利,或者东部沿海的产业基金投向西部的好项目。用市场化方式运作。这个模式的前提是严厉的监管与考核制度,并隔离地方政府对产业基金的影响。只是规定产业基金一定比例投向本地项目。做得好的典型代表是深圳市政府和杭州市政府的一大票基金,都取得了很不错的收益。
有人就会说了:那么西部的钱会流向东部,西部工作机会流向东部,西部人民活该吃土?我只能说,按照目前的情况,参与东部的发展总比把钱浪费在开发鬼城、鬼市上面好。每个人都希望全国上下一片兴旺红火,然而这并不现实。这是 “调结构” 战略中的一项。同时,据我所知,成都市政府有几个基金发展得很不错,投向了成都本地的 IT 和工业设计类项目(话说成都特别适合搞 IT,设计和电子产业,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与教育医疗环境都是国内一流,政策得当的话超越深圳不是梦)。目前中国西部的投资环境虽然尚未出现大规模的机会,但随着一带一路的推进,我相信在未来一定会有很好的发展(比如云南省政府去越南北部 “租” 一个港口,或者新疆对中亚的跨境贸易发展起来,云南,贵州西藏因为自然环境限制实在尴尬)。

总的来说,当前政府在经济发展方面思路没错,“去产能,稳增长,调结构” 也是切中要害。李博士,王行长都是专业人士。如果把中国比作一家企业,那现在这家企业正在:研发新产品、上新生产线、建造新厂房、拆除旧厂房、安置老员工、管理部门改组、财务政策变化的战略调整期。这个阶段导致负债率上升,依靠信贷实现转型也是情理之中的事。只要财务总监做好风控,这段时期应该能平安度过。
如果竞争对手敢捣乱,那非常规竞争手段我们也不虚。

知乎用户 我会暗中支持你的​ 发表

截至 2017 年 7 月 3 日,美国政府债务总额为 19.8 万亿美元,约为国内生产总值(GDP)的 104%,相当于平均每个美国公民负债约 6 万美元。不仅债台高筑,国会预算局的报告指出,特朗普政府 2018 财年(2017 年 10 月至 2018 年 9 月)的财政预算不足以支持实现预算平衡。报告认为,到 2027 年,美国联邦财政赤字将达 7200 亿美元。国会预算局还预计,公共债务占 GDP 比重将从 2017 年的 76.7% 升至 2027 年的 79.8%。

美帝尚且如此,相比之下,中国崩溃这么多年了已经很好了啊!

知乎用户 Hula Hoop 发表

“上下挥霍无度,便掠之于民,民变在即,便掠之于商”
朝廷不可一日无东南,东南不可一日无胡汝贞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反对几个高票答案

家里是财政部某部门司局级干部,也经常和家长讨论这个这种事情。

目前中国各省级财政部门有一个习惯, 新官上任三把火,先大举负债搞面子工程。“铁公鸡” 各种县里的高铁站、飞机场、人民公园修的一个比一个漂亮,老百姓手里没多拿到一分钱。政府大批量的找银行贷款,在这个 GDP 和业绩比什么都重要的时代,地方官都抢着招商融资砸钱保住自己的饭碗。从银行和资本方的角度看都喜欢向政府放贷,人民政府那可是铁打的营盘万世基业,你这一届官员走了你政府欠的债还在那里。换届了以后又是一轮大规模 “基础设施建设”,欠的钱越来越多。是个有经济学常识的人都知道,加大政府投入短时间内能显著刺激经济发展,但是这种刺激在中国能持续多久谁都不知道。不过这都不关现任的事,我走以后哪怕洪水滔天,数据好看就行了,没人会跟自己升官发财过不去。原来有钱的省盈余越来越少,欠债多的省越欠越多,但是你欠再多还有银行借你钱,反正你不敢坏账,这种 0 风险投资是我我也投。

现在中国的财政体系就是北上广,部分沿海省份养其他省,这个体系从改革开放以来大体都没有变过。北京都算不上,勉强自给自足吧。为什么有一段时间广东省财政部门意见那么大,换你你愿意把钱援助给其他省?

中国也不是没有有识之士,人家美国里根前车之鉴,“供给侧改革” 是政府给出的解决方案之一。各省财政有赤字不是多可怕的事情,但是这要结合趋势来看。10 年前可不止有 6 省有盈余,现在地方政府大肆举债度日的势头反而愈演愈烈,以这个花法你赤字再翻个 10 倍也不会有扭转的趋势。中国经济现在可没那么乐观,是在刀尖上跳舞,我现在只希望房价能够多撑几年。

知乎用户 大七环都市圈智库 发表

2020 年 7 月 17 日,财政部发布上半年财政收支情况,地方政府确实很缺钱!

1-6 月共实现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96176 亿元,同比下降 10.8%;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 116411 亿元,同比下降 5.8%。上半年公共预算收支差额已愈 2 万亿元关口。

根据财政部两会期间披露的 2020 年一般公共预算收支安排,上半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全年 53.4%、支出完成 47%。

资料来源:中经统计数据库

进入 7 月,南方自然灾害频发,叠加趋势性递增的社会保障、政府债务付息等刚性支出,预计下半年支出节奏加快,预算收支敞口将进一步拉大。

全国财政半年考之际,熬过半年 “苦日子” 的地方财政运转状况究竟如何?与 GDP 相比,实打实的财政收支更为真实地反映地方的经济底色。

下面我们从财政视角,窥城市财政之 “一斑” 以期见经济之“全豹”。

一线城市:家大业大、余粮充足

2020 上半年,四大一线城市本级公共预算收入均出现小幅下滑,其中上海下降达 12.2%;公共预算支出中上海、深圳、广州均调减,北京逆势增长 7%。

表 1 一线城市上半年财政收支(单位:亿元)

资料来源:各地财政局、统计局,土地出让金来源为中指、中房网等

从收支缺口来看,上海、深圳财政运转状况良好,预算内收支略有盈余;北京、广州存在预算内收支缺口,特别是北京因为二轮疫情防控等原因,支出逆势增长导致收支缺口激增,借助土地出让金转化而来的政府基金性收入来维持城市财政运转的激励强化。2020 年上半年北京通过供应城区优质地块和不限价地块,带动土地出让金增长 22.51%,这对一直处于全国房地产调控高地的北京而言,已经殊为不易。

表 2 一线城市社会经济状况(单位:亿元)

资料来源:各城市统计局,中指、中房网等

总体来看一线城市财政状况良好,特别是北京、上海、深圳三大城市,地方本级预算收入高,加上在 17 年后的楼市调控中住宅用地成交规模小,累积了极为优质的土地资源和政府存量资产。家大业大、余粮充足的一线城市通过加快土地供给节奏、盘活政府存量资产、调整预算内收支,足以保证城市财政运转灵活有序,为下半年以财政手段稳增长留足了空间。

二线城市:潮水退去、谁在裸泳

与家大业大的一线城市相比,二线城市的经济落差和财政状况已存在明显差异。特别是在东西差距转变为南北差距的区域经济格局下,南北方二线城市的分异发展趋势日趋明显。

需要注意的是,地方政府披露的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为地方本级收入。地级市财政总收入由中央财政、省级财政和地方本级财政分成,而直辖市财政收入由中央财政和地方本级财政两级分成。总体来看,二线城市中重庆、天津在地方本级预算收入上居于前列,主要原因是地方分成比例高,如果从地方财政总收入角度评判,重庆、天津等直辖市财政收入情况可能不及南京、宁波、成都等。

表 3 主要二线城市财政状况(单位:亿元)

资料来源:各城市财政局,统计局,中指、中房网等

近日,全国主要城市陆续公布半年度 GDP,重庆 GDP 首次超过广州,位居北上深之后。然而,光鲜的 GDP 数字之下,却是较为惨淡的财政状况。重庆市上半年税收收入同比下降 16.6%,财政收支差额已达 1112.6 亿元。超过 3000 万人的人口大市仅带来 710.5 亿税收,甚至比不过八百多万人口的南京、宁波两市。

表 4 主要二线城市经济与财政状况对比(单位:亿元)

资料来源:各城市财政局,统计局

总体来看,二线城市中,长三角地区的铁三角,杭州、苏州和南京的财政状况良好,公共预算收入保持正增长、预算收支小幅盈余。但本级税收同样为小幅负增长,公共预算收入回正主要靠非税收入大幅增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 税收收入 + 非税收入)。非税收入包括专项收入、行政事业性收费收入、罚没收入、国有资源有偿使用收入、政府住房基金收入等,大头为国有资源(资产)有偿使用收入,非税收入大幅增长表明地方政府在加快清理闲置资产。

东部地区市场经济发达,与土地和资源使用权相关的资产价值自然水涨船高,长三角、珠三角地区家底殷实的二线城市同样可谓是 “余粮充足”。依靠左手“国有资源有偿使用收入”、右手“土地出让金收入” 的一个个慢动作,游刃有余地控制着财政收支节奏,财政运转韧性极强,同时也为下半年加快财政支出强度、带动经济增长留足了空间。

从财政半年报来看,目前财政运转压力较大的二线城市有两类:

第一类是中西部地区采取高杠杆策略推动经济发展的经营型城市,例如合肥、郑州、成都、重庆、西安等。这类经营型城市典型特点是地方政府发展经济热情高涨,在前期通过大力加杠杆开拓新区、完善基建、提供优质条件吸引产业资本甚至直接由政府参股投资高潜力产业,随着企业陆续建成投产和产业集群的发展,期望在未来的发展成熟期,以高增长的税收收入来弥补前期累积的巨额财政赤字。城市建设欣欣向荣、GDP 高速增长、人口不断流入,正是此类经营型城市给我们留下的常规印象。

但这一经营模式的另一面却是高杠杆必然带来的现金流压力,反映在近年来的地方财政收支上,则是不断扩张的政府预算收支缺口和循环累积的地方政府债务。以郑州为例,2019 年郑州实现双突破,GDP 突破万亿大关、人口突破千万关口。但和 GDP、人口同样迅猛增长的还有公共预算收支缺口,2011 年公共预算收支缺口仅 64.26 亿,到 2019 年已经扩大近 10 倍飙升至 688.1 亿,地方债总额达到 2327.3 亿。

表 5 五大城市历年财政状况(单位:亿元)

资料来源:各城市财政局年度报告

表 6 五大城市债务状况(单位:亿元)

资料来源:各城市财政局决算报告,城投债数据来源于国盛证券研究所,债务收入比根据 2020 年上半年地方本级预算收入测算

新冠疫情冲击对这一高杠杆的城市经营模式带来双重打击。一方面延缓了借助产业发展而来的税收收入增长态势,前期巨额财政投入的回收周期进一步拉长,加上预算内支出压降困难,短期内的财政运转压力骤增;另一方面,2016 年后上述城市持续高强度供应土地,但近年来人口流入效应已趋减弱,加上疫情影响下本地房地产需求疲软,土地出让收入下滑进一步加剧了地方财政的运转压力。

从表 6 来看,五大城市中重庆市的财政运转压力极大,存量债务超过 8000 亿,政府杠杆率接近 400%,上半年财政缺口更是超过 1100 亿元,已经打光子弹、财政捉襟见肘的重庆该如何支撑起 2020 年下半场的 GDP 继续保持全国城市排名第四的地位呢?

另一类财政压力骤增的城市主要是受制于地方产业业态、转型困难的老工业城市,以北方的天津和太原为代表。

根据财政半年报,天津和太原的地方本级公共预算收入降幅超过 10%,如果仅考察税收收入,降幅更是超过 16%。雪上加霜的是,土地出让收入同样面临大幅下滑的局面,上半年土地出让收入同比减少超过 40%。

表 7 天津、太原财政状况(单位:亿元)

资料来源:各城市财政局,统计局,中指、中房网等

比较这对难兄难弟,太原的政府家底比较充实,通过变卖政府家底增加非税收入,公共预算收入降幅收窄,财政数字不至于太难看。天津的财政状况更加堪忧,债务负担极其沉重,债务收入比高达 474.5%。公共预算收入降幅甚至超过了税收收入降幅,这意味着非税收入以更大幅度下滑,可以推断 2020 年上半年天津处置政府家底进展迟缓。部分原因是优质的政府家底已经在过去几年内为实现财政创收卖得七七八八,剩余的劣质资产处理起来周期较长。

表 8 天津、太原债务状况(单位:亿元)

资料来源:各城市财政局决算报告,城投债数据来源于国盛证券研究所,债务收入比根据 2020 年上半年地方本级预算收入测算

进一步追溯天津市历年财政状况,会发现一个奇特现象:天津市财政收入中税收收入占比一度处于 60% 左右的历史低位。横向比较,大多数二线城市税收收入处于 70%-80% 区间,长三角、珠三角地区发达城市的税比更是超过 80%。真金白银的税收收入是没法凭空创造的,直接取决于地方经济运行状况。天津如此之低的税比与其经济规模明显相悖。2019 年天津重新核算 GDP,挤去 4700 亿水份后 GDP 同比 2018 年下降愈 25%。

表 9 天津市历年财政状况(单位:亿元

资料来源:天津市统计公报

天津市的楼市状况同样堪忧。由于我国统计商品房库存标准为已竣工待售现房,但新建商品房存在施工周期且以期房销售为主,大量处于施工周期内未销售的房屋将在竣工后陆续认定为商品房库存。从商品房建设情况来看,天津和太原的施工 / 销售去化比达到 7.7 年和 9.5 年,且 2019 年新开工面积远超销售面积,这意味着大量处于建设周期内的商品房在取得预售许可证后将陆续转化为天量的商品房库存。

表 10 天津、太原商品房建设情况(单位:万平方米)

资料来源:各城市统计公报

近日一个比较有意思的事件是阿里法拍平台上天房集团所持南开迎水道地块以 “流拍” 收场。2017 年天房集团以 30.72 亿摘得该地块,目前法拍起始价仅 19 亿,这一价格不仅低于 3 年前天房集团摘牌价 30.72 亿元,甚至低于当时挂牌起拍价 23 亿元,却仍然以流拍收场

资料来源:阿里司法拍卖平台

总结二线城市上半年的财政 “苦日子”,可以称之为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以长三角地区为代表的东部地区二线城市财政状况运转良好、保有余力,各项神通之下衣不沾水;中西部地区崛起的郑州、合肥、成都、西安、重庆等城市面临着短期的财政运转压力,却也具备实打实的新兴产业基础和发展潜力,短期困难下选择泅水而过;而以天津、太原为代表的老工业城市,面临着产业转型困难、人口流入减少、经济活力欠缺的趋势性疲软态势,只能铆足力气艰辛地裸泳,暴露出经济底蕴不足的真实面貌。

三四线城市:屋漏偏逢连夜雨,圈里圈外大不同

三四线城市财政状况分异趋势更为明显。总体来看,东部地区,特别是我国长三角和粤港澳大湾区内,受高能级中心城市带动、居于都市圈辐射范围内的三四线城市财政状况相对稳健。与之相比,中西部地区处于非都市圈范围内的中小城市,本身缺乏高能级城市带动,却又采取了高杠杆的城市经营模式,虽然录得较高的 GDP 增速,但由于缺乏产业基础,高强度财政投入难以在长期带来真实有效的税收收入。目前,部分三四线城市已经步入地方债务高企、产业发展困难、财政捉襟见肘的悖论。

表 11 三四线城市地方财政状况(单位:亿元)

资料来源:各城市财政局

从支出收入比来看,黑龙江省七台河市、甘肃省庆阳市、云南省红河自治州、四川省广元市、贵州省安顺市支出收入比在 5 倍以上。如此悬殊的支出收入比意味着仅凭地方本级财政腾挪周转已经难以为继,在限制地方发债的前提下,地方财政运转只能高度依赖于上级政府的转移支付。作为参照,以 “负债 400 亿” 闻名全国的独山县隶属贵州省黔南自治州,目前全州预算内支出收入比在 3.9 左右。从 2017 年开始,中央政府开始推动压降政府杠杆、规范政府举债行为。前期过度依靠举债发展的中西部地区正处于压降杠杆、缓释债务风险的调整过程中。独山县债务问题正是从 2018 年起政府融资产品违约开始暴露出来的。

此次疫情对于债务存量高企、产业基础薄弱的中西部三四线城市而言,形成了一次全方位无死角打击。一方面,由于地方债务存量高、政府偿债压力大。前期为压降债务已经陆续变卖了部分政府家底,加上人口持续流出,土地增值流转困难,政府腾挪变现资产的空间已不大;另一方面,由于本地产业基础薄弱,疫情冲击叠加中小企业税费减免,地方财政收入大幅下滑,前几年压降的政府杠杆被动回归历史高位,债务风险凸显。

而东部地区享受都市圈辐射外溢的中小城市却是另一道独特的风景线。例如长三角地区的嘉兴市和县级义乌市,在维持财政收支基本平衡的前提下还能实现税收收入同比正增长。这也表明,产业发展必须尊重客观空间规律,都市圈范围内的中小城市受益于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和资源外溢,具备真实有效的产业发展资源和财政创收基础。恰恰相反,中西部地区非都市圈范围内的三四线城市,依靠举债发展的高杠杆模式迟早需要面对一个无解的财政困境:高强度财政支出可以创造 GDP,而真实的税收收入却无法凭空创造,最终的结果只能是循环累积的政府债务,进而寄希望于上级政府兜底保运转。

为保障财政运转、维持经济增长,今年将增加高达 8.51 万亿政府债券(普通国债 2.78 万亿、抗疫特别国债 1 万亿、地方一般债 0.98 万亿、专项债 3.75 万亿)。

截至 8 月底,直达基层财政的抗疫特别国债和地方债额度已经陆续下拨,可有效缓解下半年三四线城市财政保运转的短期压力,却无法解决中西部地区三四线城市的长期财政困境。对于中西部非都市圈区域内深陷债务泥潭的三四线城市而言,眼下的重中之重已非继续加杠杆保 GDP,而是到了着力削减非必要支出、保证财政运转可持续的 “危机时刻”。

2019 年底,“16 呼和经开 PPN001” 债务违约打破了中国的城投债信仰,呼和浩特这座全国城市债务率高居榜首的神奇城市进入大众视野,当然前些年因为造出鬼城而闻名全国的鄂尔多斯债务率也不逞多让。进入 2020 年,这对内蒙古的债务天团二人组做出了保财政运转的典范,那就是老老实实地压降政府支出、着力限制政府杠杆率、降低地方债务风险。毕竟,如果连预算内财政收支都是入不敷出的状态,纯靠本级地方政府哪有还债的能力呢?

地方债务,一叶知秋。财政家底,水落石出。经济发展需要尊重城市空间的基本逻辑和产业发展的客观规律,守多大的碗吃多大的饭,吃着碗里、望着锅里,罔顾客观条件以高杠杆模式驱动经济增长,更像是豪掷一场水月镜花的 GDP 盛宴,热闹浮华过后,只剩下掏空的家底和一屁股的债务。

知乎用户 姬周 发表

可是问题在于,大批流动人口创造的价值财富所贡献的税收,并不是归户籍所在地政府啊。

知乎用户 WenYu 发表

对这个问题说说自己的看法。

首先,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进行财政上的转移支付是一个十分正常的现象,特别是对于类似中国、美国这样的大国。该文章对于在这一问题上似乎有过度造次的嫌疑。

中央政府进行转移支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1)维持不同省份的经济发展水平和人民的居住生活水平保持在相对均衡的状态。(2)保证在全国各地提供基本的社会公共服务,例如义务教育、社保、医保等。(3)为地方政府的财政支出提供信用担保。对我国的政府而言,省级政府违约具有不可承担的政治、金融风险。

每个省份的地理因素、历史人文、自然气候等各个方面都会对经济发展产生很大的影响,一个比较典型的例子就是世界上所有的发达国家基本都集中在温带寒带地区,且大都有出海口,便于发展贸易。就我们国家而言,该文章中省级政府财政盈余的 6 个省市:北京、浙江、江苏、上海、广州、福建,除了作为行政首都北京以外,无一例外集中在东南沿海地区,亚热带季风气候,水热条件优越,背靠大海,贸易便利。北京承担着共和国首都的职责,是中国北方的经济中心,央企的总部基本都设在北京,大学等科研机构也云集在这一座城市内,北京也是中国大陆唯二的两个金融中心,其对于资本市场的重要性甚至高于上海,京城经济发展水平(GDP)高,财政收入富足自然正常。

**所以省与省之间经济发展水平存在巨大差异,情有可原。**在国家中具有优越的地理位置的省份,对于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内陆省份进行转移支付,在我看来也是一件合情合理的事情。科技的进步,特别是交通工具的发展,如果物流、信息的成本能够进一步下降,对于内陆省份的经济发展或许是一个不错的好消息,因为弱化了地理位置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性。

在我个人看来,我国政府对内陆、东北、新疆、西藏等省份的转移支付工作进行得还是卓有成效的。我在读本科期间游历了青海、西藏两地,去年夏天去了云南、贵州,感觉内陆省份的城市建设还是很不错的,高速公路、机场、学校也都建设得很好,和浙江的城市在表面上看起来并没有很大的区别(我是浙江人)。一个地方的经济发展,离不开基础设施的支持,基础设施上去了,才有可能留住人才,才有经济发展的动力。 文中提到的 6 个省市,无一例外吸收了来自别的省份的人民,而大家都为所在地的省份的建设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身在他乡,也能为家乡的建设作出一点绵薄的贡献,也是一种慰藉吧。**言归正传,假如我们设想存在一个没有转移支付的国家。**穷省没有足够的财政盈余来支持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公立教育,当地稍微有条件迁移的人们就会像水流一样源源不断地流入富省,如此陷入恶性循环,随之富者愈富,穷者愈穷。贫富差距悬殊自古以来都是严重的社会不安定因素,长此以往国家必将出现严重的社会问题。

另外我想谈一谈,面对转移支付和省际的经济发展不均衡,我们该怎么办?

**个人的角度:**作为一名浙江人,一直以来我都以家乡的人文、风光和经济发展水平而自豪。很早的时候我就知道浙江税收的很大一部分都转移支付到了外省,自古以来就有 “天下税赋半江南” 的说法。但毫无疑问,一个浙江人也是一个中国人,只要我们交的税能真真切切地被政府用到实处,我自己包括我的家人并不会在意是不是都花在省内。总之,保持一颗平常心。

**政府的角度:**就如上文提到的,自然环境对经济发展有很大的影响,除此之外,政府的治理水平,当地居民对待经济发展的观念,都会对经济的发展产生长远的影响。回到最开始的现实,在这 25 个入不敷出的省份中,有多少省份的政府治理可能存在一些问题?有多少省份的社会文化可能会对经济发展存在负面的影响?举一个很现实的例子,最近几年东三省的经济增长一落千丈,各种负面报道也随之而来,我们慢慢得知东三省的经济发展落后,很可能也是政府导向、规范、不合理的行政负担导致的恶果。如果是这样,那又要如何规范,改进这些行为呢?这些问题每一个拎出来都可以单独写几篇文章,在此就不加赘述了。

最后说一说有关美国联邦政府对各个州政府进行转移支付的一些情况和趣事。

主要的内容摘自美国联邦政府储备银行旧金山分行(FRBSF)于 2013 年 12 月刊发的一篇相关文章,Taxes, Transfers, and State Economic Differences. 具体引用我会在短文最后附上。

首先我们来看一看几幅有趣的图。在这里我们可以大致将联邦政府等同理解为国内的中央政府,州政府等同理解为省政府。数据来源于 1998-2010 年间的 U.S. Census Bureau and Internal Revenue Service。

图一:美国各州居民上缴联邦政府的税额净值(= 上缴税额 - 联邦政府转移支付,单位是 $)

大家可以看到在美国,东西海岸的各州居民都为美国联邦政府贡献了大量收入,而处于内陆地区的地区,例如新墨西哥州,肯塔基州(肯德基之乡),南达科他州等,位于美国南部民风特别传统的阿拉巴马,密西西比州等,以及苦寒之地阿拉斯加州,很大程度上也都靠着联邦层级的转移支付过上了好日子。本人目前在加州念书,在这幅图上也属于万税州之一。

图二:美国各州居民人均收入(x 轴)对人均上缴联邦政府的税额净值(y 轴)所做散点图,单位是 $1000

从这张图上大家可以看到,人均收入和人均所承担的联邦净赋税呈很强的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是 0.31,也就是说每增加 1 美元的人均收入,就会增加 0.31 美元上缴给联邦政府。文中额外提到特拉华州(Delaware)一个人平均给联邦政府缴了 13000 美元,为各州之最。毕竟是美国的第一州,位处东海岸纽约边上,富人云集,所以 DE 这个散点就高高在上了。

图三:美国各州居民人均收入(x 轴)对人均上缴联邦政府的赋税(y 轴)所做散点图,单位是 $1000

图三和图二基本一模一样,唯一的区别在于图三的 y 轴代表的是人均上缴联邦政府的税额,没有减去收到的人均支付转移。

图四:美国各州居民人均收入(x 轴)对人均从联邦政府收到的转移支付收入(y 轴)所做散点图,单位是 $1000

从这幅图大家可以看到,各个州的人均收入和人均从联邦政府收到的转移支付额度并不存在显著的相关性关系。**所以在这一点上,中美两国可能存在很大的不同。**当然这也比较符合我个人对美国各州的认知,之前有幸去美国中部几个州转了转,基础设施建设情况简直惨不忍睹。

结合图一到图四,这篇研究报告得出了以下结论:(1)对于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州,州内居民缴纳给联邦政府的净赋税也更重。(2)联邦政府并没有给予经济发展落后的州更多的转移支付。

第一点很好理解,第二点就和我们国内的情况不太一致啦。

哈哈,最后求赞求关注啦,刚开始玩知乎~

Reference

Malkin and Wilson, Taxes, Transfers, and State Economic Differences, FRBSF Economic Letter, 2013-36.

知乎用户 超级大笨狼 发表

诸位城里人,你贷款买房,负债多少?现在买房贷个一百万都稀松平常!~

我感觉主动负债的人或组织,往往都是活得很好的

贷款干事儿呗,城里人贷款买房改善生活,贷款投资到房子里,将来增值啊!~

被动负债的人或组织,往往是不敢贷款的,比如委内瑞拉或穷人治病,那就不好说了。

不敢贷款的,尤其是习惯管朋友亲人借钱的,往往做不成大生意!~

政府贷款搞基建,负债是用来改善现在的,负债未必是坏事,就看为现在做了多少事。

美国负债比中国大多了,中国还是他的债主呢,伊朗为了制衡美国,控制了大量美国国债

持有美国国债前十的国家和地区

(2017 年 6 月)

国家和地区 持有美国国债(亿美元)

中国大陆 11465

日本 10908

爱尔兰 3025

巴西 2697

开曼群岛 2540

瑞士 2445

英国 2373

卢森堡 2117

中国香港 2026

中国台湾 1844

资料来源:美国财政部

所以,如果你有机会贷个款,做个赚钱生意,彻底改变命运也是可能的。

当老板的,有几个是没贷过款,负过债的呢?

对城市、省来说,基建都需要贷款,铁总更是负债 4 万亿的大户

我一点都不心疼铁总,因为铁总修高铁越多,负债越多

但也意味着高铁体量越大,提供给人民的方便性越多,将来达到规模后盈利可能越多。

他完全可以提高票价 50%,直接盈利,但是你希望这样吗?

最好是他靠十纵横的规模效应,在低价情况下,增加运量需求,然后实现良性发展。

基建是 “投资、内需、出口”GDP 三驾马车占两驾的法宝,

同时负债不算 GDP 的,就好比你的年收入里不考虑房贷一样。

谁会哭,谁有奶,谁能贷到钱来发展,谁的 GDP 可能提速。

所以,能借到 / 拖欠央妈的钱,谁不欠,不欠白不欠啊!~

能弄到钱是达康书记的本事!~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以下引自 FT 中文网

IMF 称中国债务水平 “危险”

IMF 称中国债务水平 “危险”
IMF 在年度审议中表示,中国经济未来三年平均增幅将为 6.4%,快于预期,原因是政府不愿遏制危险水平的债务。
英国《金融时报》 米强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IMF) 周二警告,中国经济在未来三年的增长将快于预期,原因是政府不愿遏制 “危险” 水平的债务。
在对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的年度审议中,IMF 工作人员表示,2018 年至 2020 年期间中国年度经济增长平均将为 6.4%,而之前的估计为 6%。IMF 还预测,今年中国经济将增长 6.7%,快于之前预测的 6.2% 增速。
承诺在 2010 年至 2020 年期间实现经济规模翻番的中国政府,近期容忍债务快速上升以达到这一目标。“中国当局将为实现 2020 年 GDP 目标采取一切必要行动,”IMF 表示。
其结果是,IMF 现在预计,到 2022 年,中国的非金融部门债务将超过 GDP 的 290%,而去年为 235%。该组织此前曾估计,债务水平将在未来五年期间稳定在相当于 GDP 270% 的水平。
“国际经验似乎表明,中国目前的信贷轨迹是危险的,出现一场破坏性调整的风险越来越大,”IMF 在这份措辞强烈的报告中表示。
该组织补充说,更高的债务水平将减少北京方面的 “财政空间”,以应对银行间市场的任何潜在危机或人们对理财产品 “失去信心”;这类产品的销售支撑了中国影子银行业的快速扩张。
出于种种担忧,境外投资者迄今兴趣不大,但随着中国债券被纳入国际指数,他们很可能会别无选择。
中国驻 IMF 执行董事金中夏拒绝了该组织的警告。“进入 2017 年以来中国经济的较强劲表现不只是由政策刺激推动的,而是反映了再平衡和结构调整,” 他在北京方面的官方答复中表示,“IMF 工作人员对中国经济突然减速的假定情形…… 是极不可能发生的。”
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中国当局释放了一股信贷洪流,使中国的总债务到 2016 年底增至原有水平的四倍多,达到 28 万亿美元。
IMF 在其报告中指出,过去 10 年期间中国的 “信贷效率” 急剧恶化,需要越来越多的资金来产生同样数量的增长。“2008 年时,需要大约 6.5 万亿元人民币的新增信贷使名义 GDP 提高 5 万亿元人民币,”该组织表示,“到了 2016 年,同样的增长需要 20 万亿元人民币的新增信贷。”
IMF 补充说,要不是中国政府打开信贷龙头,截至 2016 年的五年期间实际 GDP 平均增长率原本将为 5.3%,而不是 7.3%。
该组织对国企改革也持批评态度,指出很多经济部门仍然把私营企业挡在门外,尽管如此,私营企业还是贡献了 80% 以上的就业和 50% 的政府税收收入。
“私营部门参与国企仍然有限,而政治影响已经制度化,”IMF 表示,该组织提到党委在大多数国企内部的影响力越来越大。
作为回应,中国当局辩称,在国有企业内部把党的领导制度化,将有助于提高这些企业的效率。

不过金融时报显然是低估了我朝的去杠杆能力,因为我朝有中国特色呀!

虽然估计有人该跳楼了,但为我国 1s 去杠杆的能力点赞。

知乎用户 控局者 发表

京东先倒闭再说吧!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敲骨吸髓一千年,东南沿海真可怜。
空头文件曰政策,吞声忍泪夜无眠。

知乎用户 DataMake 发表

数据来源:代马数据网(http://datamake.cn

全国财政收入

中央财政收入

地方财政收入

中央和地方 整体差别不大 ,中央财政略高

知乎用户 陈 sir 发表

真相就是羊毛出在羊身上。

知乎用户 汤杰 发表

这份数据我 15 年看过,那时也是负的,怎么 17 年是正的?我记得 15 年的时候我那时候还是个金融顾问,那年股市大跌,年底又熔断,中国要完的文章占了经济论坛的的一大半,全是悲观论,中国经济已经崩了,国家不行了,生意难做,工作不好找,大量工厂倒闭,无数工人失去工作回归家乡,国家已经陷入失控的局面。呵呵,今年这些又来,关键一群人煞有其事的跟风说到,是的是的,我这边已经不行了,什么什么的。虽然我对财政赤字还停留在高中政治,但是我还记得,赤字代表亏了吗?就是贬义词吗?一出现赤字负债两个字神经都崩的紧紧的,说完了完了,可是你要明白,赤字只是代表财政投入的建设还没有收回本和盈利,可能还在建设中,不可能直接就回本盈利了吧,我这边是个二线小城市,刚刚看了本省是同线亏最多的,但是我看到周围的是大建设,开通一天地铁线,剩下六条预计四年内完成,一环内三分之一的旧楼都拆差不多了,准备盖新的,前两年还有很多破旧的公交车,现在全是高大上的豪华公交车,我住在县城,一辆老的公交车都找不到了。你说政府投入了这么多出现赤字难道不正常吗?平时不怎么回答问题,写的不好多多见谅

知乎用户 行者无疆 发表

不要总想搞个大新闻,两会的时候说啥了,积极的财政政策。

知乎用户 罗晨 发表

震惊!某大国真实财政状况,负债 22 万亿美元。
震惊!某星球负债率逐年上涨,钱都去了哪些人的口袋!
震惊!这个国家穷成这样还能借钱给别的国家!
震惊!记者没有专业知识就瞎写稿件引起某知乎网友瞎抖机灵!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直观一点,浙江某二线城市下的一个县,我是县内的施工单位,自家公司 2 个,一个未到位工程款 1 亿 +,另一家规模小一点的 1000 万 +!深感无力,财政没钱拖欠工程款!政府想方设法卡我们的审批手续!就是为了下拨时间延后!
有钱就给啊?问题是财政没钱!!!!
你们说的那些大数据,我不懂!
我这个比较实在!

知乎用户 wuweilxl 发表

08 年四万亿上杆杆,12 年地方政府上杠杆,16 年给中国居民上杠杆。

中国的社会生产效率不要说本,就是利息都还不起啊!就是利息的零头都还不起啊!

试看天翻地覆。再上杠杆就只能给我们家的猪和狗上杠杆了。

25 省美其名曰三十万亿的地方债,其实有大量的地方债被包装成企业债,还有一说地方债有一百八十万亿亿之巨。

其实那六个省也好不到那里去,有多少是左右手互搏,做账搞出来的财政盈余?这六个省的财政盈余里面有很大一部分是其他二十五省资本流动的结果,假如那二十五省爆发次贷危机,这六省能不能独善其身?

BelieveBitcoin:【美联储爆出惊人内幕!下一步竟打算应对经济危机?!】就在大家都沉浸在分析和判断美联储未来如何缩表,如何加息,这类紧缩货币政策走向时,美联储主席耶伦却抛出惊人言论:未来美联储很可能重启包括 QE 在内的非常规货币政策。

**X&Bang:**如果真这样,小羊肖恩无敌了。[表情][表情]

易行道:@ X 美国是保守主义执政,下面还有美联储,耶伦的观点落实到政策还有一万公里。

**海~ 芷蕙爸:**本人力学博士,术业有专攻,力学方面可以探讨,其他方面读书甚少,野路子居多,只聆听不评论。

易行道:@海~ 芷蕙爸 我一直有个问题,越狱主角钻墙砸墙的那个理论叫什么来着。[呲牙] 胡克定律。

**海~ 芷蕙爸:**没看过越狱啊。。。 读书期间,越往后读越觉吃力,好像从未启蒙般,只觉前半生象牙塔所学均为解决问题的技巧,甚少涉及问题的由来。读了一年多村长的文章,目前的感受是,“机械学、力学、哲学、神学”,欧美是从后往前学,所以中国写代码编程序可以,但是架构操作系统大软件很难。所以,目前本人学到力学,一样在村长这里启蒙,升华到哲学神学层面,多多关照了,村长!!

易行道:@海~ 芷蕙爸 互勉,共勉之。[呲牙]

东亚的问题是心里没有理性(巴门尼德),所以迷信。 阿奎那认为不叫基层群众迷信,那是不可能的。我们要做的就是理性的执着,这就是阿奎纳, 还是要奉行禁欲主义。 你奉行禁欲主义的时候,你就可以把自己从自然人切换成社会人。

Lord^Maximilian*:@易行道 阿奎纳的神学大全,我们应该做的是加入理性思考吧**,**[陰險] 禁欲的时候使人超然,脱离了欲望牵制,才能使你头脑清醒。下个月氪金伯克和阿奎纳。[陰險]

易行道:@Lord^Maximilian* 正确,你要做的是学习科学,要宣传的是理性的执着。[呲牙] 关于执着这个问题,我们需要的还是素材,还有就是大家可以写点文章在我的公众号署名发表。[呲牙]

Lord^Maximilian*:@易行道 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如何?

易行道:@Lord^Maximilian* 政治学的基础课。

**sin:**我们这代人就可以了,子孙的路让子孙去走吧 。

易行道:@sin 那样活着毫无意义,我们的理想是星辰大海,今天要影响以后几百年的社会发展。

Lord^Maximilian*:@易行道 通往奴役之路怎么样?人口论对比于通往奴役之路,我发现后者少了一个部分就是对于人的基本需求的忽略。虽然他强调了自由主义的原则,但是明显少了实际的东西。

易行道:@Lord^Maximilian* 重读亚当斯密,亚当斯密的经济人是重商主义的前提。新自由主义他无视人性篡改保守自由主义经典,这才导致的 08 年金融危机。讲国富论和通往奴役之路。我以前年轻,也看通往奴役之路,后来发现不对劲。国富论他开创的是一个新时代,他的经济人假设是父权私有制经济学的基础。

保守自由主义他也要面临推恩令的尴尬,那就是人性不断改变制度设计,最后农耕文明被推恩令破坏了小农经济。甲午战争中国打不过日本,是因为日本农民的耕地是我们的几十倍,可以承受更高的赋税。

再讲一个事例。那就是货币的增发。国富论他的设计就是大家在一个约定俗成的契约(自由主义)中进行贸易。但社会你懂的,什么样的人都有,穷人也有道德高尚的人,富人也有流氓恶霸。有些人对自己的生命、价值、信誉就不珍视,就会出现欠债不还和恶意拖欠的事情,我自己的朋友欠钱不还的也很多。哈哈哈。整个社会的生产环节无法链接,最后坏账就会集中在银行系统,年复一年,对于银行而言,早死晚死都是死,那就晚死呗。这是早期的金融危机,因为银行系统本身的经济当量就很小,不会对社会造成系统性的破坏。接着是股票市场的出现,股票市场的作用就是融资,但后面还是人性扭曲制度,现在的股票市场是人性多一点还是制度多一点?这已经不重要了…… 重要的是它是一个坏制度。 不是制度坏,而是人性既如此。

国之将兴,必有祯祥; 。 保守自由主义遇见人性的时候,人性是一个团体,他的表现形式是既得利益者,而保守自由主义只是一个价值观。问题的核心是白鹿原为什么会出现白狼?保守自由主义的价值观,并没有利益那么值得人们去捍卫,所以捍卫价值观这种东西是最悲惨的故事。保守自由主义出了问题,人们不是收敛自己,规范制度执行,而是选择了修改制度,这才是凯恩斯和哈耶克的本质。他们敢动既得利益者的蛋糕?他们当然不敢。亚当斯密是独立撰稿人,他们倆就是改良主义和修正主义的先锋,当然也能美其名曰经济学家。

诸葛亮的偶像管仲说:打仗就是发展经济,马克思说:发展经济就是发展生产力。新自由主义他就发明了一个名词,那就是量宽,量宽就是人性的贪婪,就是美联储就印钱,这是什么逻辑?但既得利益者大喊:彩。这就是资本家,正在为了钱编织绞死自己的绳套。他赚了一千,你问他能不能给社会捐一百,他说:阿特拉斯耸耸肩。其实金融危机是好事,97 年的金融危机解决局部(十年)问题,08 年的金融危机解决全世界一段时间(三十年)内的问题。新自由主义认为玩炮仗太危险,要玩就玩雷管。经济发展有其必然规律,有些坏公司你不叫他倒闭,好公司如何扩张?新公司如何开张?你持续不断的向坏公司注入资本,这些资本最后的结果还不是一样?

今天美国经济的困境就是伯南克直升机撒钱的结果,新自由主义它本身不治病,他只能骗病人,不要紧的,不要紧的,然后耽误了治疗的时间。你现在知道哈耶克、凯恩斯是什么人了吧。人是高级动物,但本质还是竞争关系,有些人存在的价值就是牺牲,因为他们不符合巴门尼德的自然法则。一个喜欢风口跳崖的猪,你不叫他死,你对得起其他不跳崖的猪嘛?

前面还有一个故事,讲的讲的就忘了,现在又想起来了。秦帝国为什么灭亡…… 商鞅在度量人性、成本以后搞出一个军功爵制度,就是砍一个人给多少钱,所以秦人好战。到了秦二世,秦二世说:丘八比重农抑商的资本家赚的还多,太多了,那就少一点吧。到了巨鹿,秦人从虎狼变成了喜羊羊。秦人不懂哲学,不知道法国大革命的建构主义比哈耶克、凯恩斯的改良、修正主义可怕多了,遂被活埋。秦二世认为军功爵便宜了,也没有少多少啊,为什么我就失败了?最可怕的是项羽那厮居然要剁我。秦人回来,我们重新商定一下制度设计,秦人忙着三分关中,笑而不答。

今天我们的全球经济就是哈耶克、凯恩斯修改军功爵制度的时候,下一步将会是全世界的工人运动。阿特拉斯耸耸肩,然后阿特拉斯被暴民吊起来活活打死,人类第二次进入中世纪。 在一百年以后,经济因为逻辑不能自洽,再次崩溃,各国领导人齐聚珍珠港,制定不再全球化的世界宪法。你们要想的是美国为什么宪法规定不容许成立中央银行和美联储? 因为你永远战胜不了人性。

跨度有点大,你们能不能接受?

Lord^Maximilian*:@易行道 继续,在火力范围以内。 这么说来,人类永远没可能成为真正的人类(地球人),永远时代轮回历史,永远走不出大过滤器,永远只能在这片土地上相互厮杀。

海~ 芷蕙爸:@易行道 没问题。

知乎用户 cffttff 发表

这个营改增应该有一定影响,另外经济形势确实还有待进一步改善。至于砍支出,到了真的有必要的时候,虽然阻力很大,确实是做得到的,从我自己身边的一个小事举例,现在我们法庭是免费给临时有需要的当事人复印的,以后削减支出就收费复印或者让当事人自己出去复印就好了呗。第二个例子就是现在我们很多诉讼费为了调解和劝当事人撤诉方便,都是按照最低 25 元给他做的,之后确实有必要就全额收呗。有些东西阻力大是肯定的,但要是有心去做肯定做的了的

知乎用户 我爱思绪 发表

赤字, 就不好? 美国政府不是一直是赤字吗?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说说房价。
数据揭露了部分现实,地方收入全靠卖地,这还有人吹赤字好事?

为啥房价上涨?如果房价不涨,地卖不出去,这些债怎么办?地方是房价上涨的最大推手。

所以现在就是,上头希望房价不要跌,不能大面积断供。下面希望房价继续上涨,卖地挣钱。至于屁民,谁管你啊。

知乎用户 克己守心 发表

首先,看得出来这么多回复里没有几个是搞财政的,大部分人真的是张嘴就来。
其次,瞎扯之前至少应该先读一下《预算法》,了解一下财政预算的大框架和基本原则。

知乎用户 许安生 发表

一个国家的收入包括税、利、债、费。

拎个税就大谈财政盈余负债,让我这等市井小民看了也只是呵呵一笑。

知乎用户 欧佩克 发表

作为一个财政工作人员告诉你,这很正常。
一个是人员工资待遇的提高和最近教师医生队伍的扩张,不要小看工资这一块,拿我们这里来说,山东某地,不算特别落后的,工资加各种保险占了财政收入的一半以上。近两年的车补和在中央号召下每年涨薪,地方财政如何吃紧也是要紧跟政策的。
第二是近两年的政策引导,新农村建设,棚户区改造,扶贫,教育。这都是花大钱的地方,有一部分上级转移支付,但本级财政配套占大头。很多地方财政的教育改薄和棚户区改造都是贷款的,而且贷款数额以目前财政能力根本无力偿还。农村的厕所改造,党组织建设,乡村公路,扶贫等等,都是财政出钱的,已经说了,财政资金大部分已经花在工资与保险上,所以根本没钱。
三是基础设施建设。基础设施建设一直都有,这两年投入更大,因为老百姓的要求多了,一条路坏了,过去可以拖着凑合着用。现在不行,老百姓会反应,网络会曝光,因为道路问题出了交通问题没人敢担责。但是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不是一般人能想象的。
以上是支出方面的问题,再就是收入了,环保政策的影响,经济活力下降,土地出让的控制,都是重要的原因,收支不平衡只能举债。
情况就是这么现实,大部分地区财政吃紧,赤字,这就是现实,没有那么多宏观的分析。就是一个收入一个支出的简单问题。

知乎用户 梦想永动机 发表

税收年年新高,增幅无敌。
人民币每年增发 10%+,增幅无敌。
房价年年新高,增幅无敌。
那些年我存的钱都去哪了?媷羊毛啊媷羊毛。

没买腾讯没买房的人,估计已经绝望了,买国债顶个球,估计只有比特币能压压惊。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说适度负债是正常的是把凯恩斯主义当绝对真理的人吧,谁也没说这是绝对真理,只是后来政府为了刺激经济普遍采取的措施。
有些地方政府已经不只是适度负债水平了。

知乎用户 冉晓艺 发表

昨天刚听了一个相关故事,占个坑,下班回家更。

第一点:负债背后的水分。(假定此数据是真数据)
昨天受亲朋邀请,去吃了一顿 “准家宴”。席上有一位国企某直辖市的副总,是亲朋多年的好友。

酒过三循菜过五味,桌上闲谈,谈到了做人守规矩这么一件事。这位副总不经感叹,现在做事全靠骗,不骗就会过得很难。尔后举了这么一个例子。

当自己顶头上司想要更进一步的话,该怎么办?无他唯业绩利润尔。

只要业绩好而且没有得罪上面的人就很容易晋升。他们公司是做建材的,比如某种建材,一吨的税前毛利润只有 150,今年全年税前毛利润收入在无拖欠尾款的情况下为 5000 万,老总想要更进一步的话这种数据是拿不出手的,至少得一个亿的税前毛利润。(了解做生意的都应该知道百分百按时收款有多难)

顶头上司有一个亿的任务压下来,但是现在已经是靠近年关了,你要用什么方法凭空变出 5000 万来呢。只有做假账,把每吨的售价提高 150,产能不变,通过售价上涨使其全年税前毛利润翻番。在做假账的时候就必须得有相关公司的合同收据,不然就露馅了。没人会为了帮你完成假账和你签一份远高于市场价的合同。还得靠自己,所以你就必须得私刻公章了。这都不是最要命的,你毛利润 5000 万的时候,需要缴纳的税金为 2000 万,现在你是一个亿,那你还得多缴纳 2000,所以最后今年你净利润本该剩余 6000 万的而实际上只剩下 1000 万。(如果再提走五百万百分之十的税后分红,真的是美滋滋啊)一正一负,中间竟然有 5000 万的悬殊。

皇帝的新衣始终是皇帝的新衣,纸肯定是保不住火的,年审之后这些假账全部都会被销毁。(怎么毁的我也很疑惑,没懂,讲的时候也是一笔带过)老上司高升了,留给你这个新上任的就是一个烂摊子,怎么办?继续裹!你只有裹的更加花样百出,别让自己成为击鼓传花里最后的那一个人。再过个几年你有机会更进一步的时候还得重玩一遍这种把戏。

管中窥豹,在现在这样过分追求政绩的大环境下,国家整体经济中的水分可见一斑,政府卖地卖未来刷政绩好歹还算参与到的真实的市场交易去了,而上述例子却是真正的无中生有。

友情提示上述带有金额的例子,我无法确认是否夸大,是否缩小,我只是综合了当时的情况认为这样的操作是存在的,他没有完完全全的在瞎编。

说真的,我还是无法相信水分有他讲的那么大。这个就在此向了解这里面的门道的知友请教了。
第二点:个人愚见,这个财政赤字到底多少为好多少为坏,有待商榷,我不敢妄言,想看这个方面分析的还是移步,寻找其他专业性强的人的分析。我只是作为一个小老百姓从个人生活中感受到,现在经济没以前好了,做小买卖的哭爹喊娘,开矿的哭爹喊娘,做建筑的哭爹喊娘,做实体也是勒紧了裤腰带,高科技制霸全球的美国日子也难过,拥有人口优势的我们也把人口红利快用光了,不管是靠科技靠人力,大家都过了强势期,我觉得未来我国可能会持续一段时间的经济低迷。

知乎用户 「已注销」 发表

我记得浪浪恶狗就看过类似的了,就是换了换数据和省份。换汤不换药,又出来了

知乎用户 Rough 发表

赤字增长看似很快,但是国家通过不停的注水已经极大的将债务转嫁到百姓身上,所以不用担心赤字啦,多关心关心自己的钱包才是正事。

知乎用户 道道 发表

财政收入保运转,平台融资保发展。不知道知乎有几个人能看懂这句话?

知乎用户 李言杰 发表

真相有三种,你的真相,我的真相和真正的真相。

知乎用户 秦那谁 发表

没记错的话,明末财政赤字很大吧。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正因为这些文章,所以才会有愚蠢的上海人要求上海独立。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你应该重回高中,必修一,学学经济生活里政府赤字的意义

知乎用户 鸟人彭 发表

这篇文章漏了最关键的信息: 卖地收入, 或者说: 卖地收入占大头的整个非税收入.

算上非税收入, 缺口没这么大.

知乎用户 lin lin 发表

看来房价还得涨。
不涨不行呀!

知乎用户 吃瓜群众 发表

我大明拥有四海,倘使朝廷节用以爱人,使民以时,各级官员清廉自守,开丝绸、瓷器、茶叶通商之路,仅此三项即可富甲天下,何至于今日之国库亏空! 上下挥霍无度,便掠之于民;民变在即,便掠之于商。

知乎用户 王习习 发表

里面数据可能都是都对,但是各种奇葩的推导完全是在主观臆断。比如把每个省当成独立的公司来看待盈亏。就好比一个家庭夫妻双方把家里的财政分成独立的两份来进行货币式的盈亏核算,丈夫可能在工资上挣的多些,可是妻子在洗衣,做饭,生娃上又怎么来进行货币的计量呢?一个家庭尚且难以清楚核算。那一个国家能单纯的 “独立” 开来盈亏核算?比如税收都分为中央税,地方税,共享税,并不是说每个地方的缴税就是由当地人缴的。就像证券印花税有沪深两地来收,那么就只有上海和深圳的人在炒股?

在正确的数据得出错误的结果,说到底还是毛主席说的,思想及路线错了,知识越多越反动。

商品也是货币

前文所谓的财政平衡都是建立在货币计价的基础上的,货币确实很重要,但是别忘了货币是商品,商品亦是货币。

举个栗子

当年我党是用 “两白一黑” 在金融上打败上海资本家的经典案例。历史总是是惊人的相似,上海也就是前文所说财政盈余的地方。当时的上海资本家也是和前文作者一样瞧不起我党的经济水平甚至公开放出言论“共产党军事一百分,政治八十分,经济是零分。”

接着用黄金,银元,美元进行投机倒把。想把人民币排斥在上海市场外,最终导致物价指数的暴涨。这个时候我党开始用 “两黑一白”(大米,纱布,煤炭)教资本家什么叫做有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马上发挥自己严密的组织体系从“财政刚性缺口区” 调来物资。以粮食为例四川就调集 4 亿斤到上海。这个时候我党手握压倒性的物资力量,投机商你要多少我给多少,像极了 2015 年那场股灾,你要多少股票给多少。让上海投机倒把的资本家们血本无归,该破产的破产,该上天台的上天台。

同理在看到北上广货币盈余的背后,四川付出了多少人力资源的转移支付,山西付出了多少煤炭资源的转移支付,青海省还付出了黄河长江的源头,毕竟谁敢和源头水源过不去呢,等等。甚至在往前推,改革开发初期内陆人民勒紧裤腰带支持沿海城市发展的时候,这些怎么用货币来计价,完全没法算嘛。

高速增长的 GDP

在即将步入全面小康社会的当今中国,温饱问题基本上已经全面解决。也就是说基本上 99.99%(不排除极个别特例)的中国人饿不死也冻不死。这个时候无聊人类就需要不断的找事做,否则社会就会进入一种无序的状态。这个时候怎么办?当时就是不断地搞 GDP 啊。可是 GDP 搞到一定地步也会慢慢下降啊。

上图是就是中国仅有的 7 个货币财政盈余的省市。在看看最近几年我国 GPD 一路从 10+% 的 GDP 一直下降到 6.7%

为啥?因为我国这 7 个经济龙头省市的经济水平已经和发达国家差不多,快到天花板了。而我国大多数经济发展都是站在发达国家的肩膀上创造出来的。不断折腾的后果就是黑白电视到数字电视,传呼机到智能手机。大飞机,高铁,智能手机都开始赶场发达国家,我就不肖说吊打发达国家的电商,移动支付等等了。可是牛顿和爱因斯坦不会常有,在我们头上的科技天板很难打破?人类的习性决定人类必须要有事做啊,经济需要要不断的折腾啊,否则我们就会

所以我们现在我们党的两个执政计划 – 供给侧改革和金融扶贫。一个就是纵向突破,一个是横向发展。供给侧也就是不断的升级换代的纵向突破,最典型的就是

想想以后的国人,人人开的起比亚迪升级成保时捷,众泰升级成奔驰宝马,这就是纵向 GDP 突破。供给侧不是这篇文章的重点,以后专门写篇文章讲这个。

而纵向的精准扶贫就是横向发展 GDP,其实西部大开发,新一线城市都是一个道理。中国很大,人口众多,发展也极为不平衡,但是这也让中国有了更多的 GDP 战略折腾空间,7 个省市的高速发展就让中国高速发展了 30 多年,剩下的财政刚性缺口城市在在发达地区的财政转移投资下繁荣发展 20 年不成问题吧。注意我用的是 “投资”,无论是转移支付还是政府举债,我国政府大多数钱还是用在基础建设,招商引资上面在,这些都是会有回报。和希腊,葡萄牙他们的举债养懒汉是有本质区别的。就像改革开放初期我们接受的欧美投资把我们拖垮了吗?没有,而是越来越繁荣。

所以我们贵州修望远镜,西藏修铁路,跨海修大桥等一直把自己修成了基建狂魔,这些所产生的费用就是转移支付和政府举债。也就是前文作者所一直嘲笑的爱国方式,购买国债,觉得好像我国以后还不起一样。

国债

国债是啥,如果把整个国家看成一个公司,国债就是这个国家当年的成本,GDP 就是收益。现如今每年的 GDP 收益又是多少?国债利率又是多少?两者的差值会亏本吗?在加上我国就像貔貅一样,每年进出口都是贸易顺差,居然还有人敢看不起中国国债?国债可是金嘲讽边券啊, 无风险收益, 国家刚性兜底。居然还敢嘲国国债。

可能之前我国一直保持着高速增长导致大家看不上国债的收益率。这就和中国的安全环境一样,要出了国才知道国内有多么安全。鱼在水里的时候是不知道水的珍贵。投资也是,全球都在想方设法保证本金安全的时候,我国居然有人觉得国债收益低,还居然有人觉得国债不安全的,甚至更可笑的是还有那么多鼓吹换美元的。国内每年 GDP 现在在怎么也有 6.5% 左右,跑去买一个 2%GDP 增长率国家的汇率,干蛤?是要去投资美国还是等美元升值?醒醒吧,地主家也没余粮了。美国人也需要美元贬值来卖商品实现 Make America Great Again。

现在各种 P2P,理财等骗局,连王首富的债券都被评级成垃圾债券了。所以真心建议大家去购买些国债,毕竟是无风险的,比存银行还要可靠的多,就连银行现在也是能破产的了。

顺便普及一下,国债分为储蓄式国债和记账式国债。其中储蓄式国债可以看成是国家给我们老百姓发的福利。一般现在 3 年期国债也在 4% 左右,高的时候 5% 也是有的。这和很多正规理财收益差不多,可问题理财是有风险,而国债刚性兑付。记住每个月 10 号各大银行蹲点有售。记账式国债利率要低点,2.3% 左右,一般是在银行间机构交易的。

十一国庆刚过去,是个国人都知道全国各地都是人山人海的旅游大军。这个时候还在变着法子看空中国的才真特么是人格分裂。现在都已经是 2017 年了不是 2007 年,美军的军舰都在南海被撞沉几艘了,时代在变,我们的自古以来的民族自信也是时候觉醒了。

首发微信公众号 :蛋锤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结果平时照样还有一堆人说上海吃全国财政的。

看看清楚,是谁吃谁。

知乎用户 也许 发表

8.23 重新编辑一下,评论里有人指出我提到的不合逻辑的部分作者有解释,比如非税收入由地税局征收,计入地税收入;比如这是全部财政收入概念,不是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稍微解释一下。

第一是非税收入大部分不由税务局代征,而是由财政部门征收,包括下属企业上缴的利润、耕地占补指标收入等很多种,体量大,比重高,税务局代征部分是非常少的。当时看文章没仔细看文字说明,只看了表格内容,但是仍然不影响我的结论,作者分析的收入内容还是少一大块,所以他所指出的收支不能平衡这个问题逻辑上有瑕疵。

第二是我想说转移支付算是二次分配,第一次分配讲效率,第二次分配讲公平。我们是地方与中央共同组成国家架构的行政体制,不是联邦制,省与省之间二次分配公平性靠中央政府的权威来保障,联邦制国家或组织就会出现穷的穷死富的撑死的局面,发达地区还会向非发达地区吸血(比如欧盟里的希腊)。而且我国的特点是地域辽阔,地域间发展不均衡,肯定要有的省做贡献有的吃补助。

现在是什么经济状况大家心里也有点数,房地产停滞,出口饱和甚至受阻,高层在不遗余力的推销我们的基建和过剩产能项目。美联储加息,我们不能继续量化宽松,只能逐步收紧货币,这时候要是财政政策再收紧,经济会跌成什么样我都不敢想。所以财政支出一定是要稳定增长,保障公务员工资能正常发放,保障基层政府运转,保证基本民生支出。试想公务员都不发工资,民生支出得不到保障,基层政府运转不下去,这个社会就要乱了,这是绝对不行的。

所以支出不能降,或者说不能猛降,但是收入上不去,现在又不许借钱过日子,政府花花以前结余的钱也说的过去吧,这时候还能盈余的省份,就说明实力比较强了,去这里当公务员基本上不太用发愁工资发不出的问题了。

======================= 以下原答案懒得改了 ======================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包括税收收入和非税收入,全国平均非税收入要占两成左右,这个报告里单纯的拿税收收入与支出做差,其实不能反映收支是否平衡。

而且一个地方政府,不仅有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还有大量中央下达的转移支付,看看每年财政报表,中央的收入那么大,很多都分给地方花了。而且转移支付这个机制可以说是在劫富济贫,经济不发达的困难省份能得到很多,有些地区甚至与自己创造的收入持平。

而且现在允许省级地方政府发行政府债券,这一部分收入也应该算在收支平衡 的大盘子内,很多省份,有其南方省份,债券的规模也是非常可观的。

所以综合起来看,这个报告存在逻辑性问题,不能反映真实的财政收支平衡情况。但是媒体不管这些,看起来足够抓眼球就够了,贵国药丸的论调一出来,就自带流量自带水军,这个月 kpi 又完成了,美滋滋。

知乎用户 木风 发表

我只想知道在如此一个高负税低福利的国家,我们的财政收入都去哪儿呢?别说补贴落后地区,这鬼话还是忽悠鬼去吧。

知乎用户 「已注销」 发表

有些人从来只为自己考虑,那些说着拿补贴省份不要脸或者拖累国家的人,你们有没有想过你们为社会做了什么你们做的事情对得起你吃的那碗农民大伯辛勤劳作种出来的粮食吗?对得起在工地上班累死累活甚至付出生命代价给你们盖房子的农民工吗?
我们江西省在三年困难时期给全国输送了数亿斤的粮食,我们粮食一直都能自给自足的省份,那时候和其它省份一起挨饿有说过什么吗?我们中华民族互帮互助有什么不好,一起发展一起崛起不落下一个省份。希望一些人改变自己的想法,现在国家还有很多劳作一生连房子都盖不起的人。这些人就应该住不起房子,永远走在泥泞的道路上?不过还是很感谢中央政府没有忘记这些人,最近在修保障房。

国家补贴钱下来,施工的也是我们这些农民们,给他们带来了些收入。
最近村里的小学也重新装修了,还记得十年的学校还是土坯房做的,现在这些在农村的孩子终于可以在漂亮的学校上学了。

教室也正在装电灯和电风扇没错原先连电风扇都没有,都在大热天里面上课,很明显没有国家的财政这些学生永远上课连电风扇都没有,不知道那些坐在空调房的人是这么想的,我们祖国的未来就应该那样生活?

水泥路今年也都基本修到各家门口了

我们这种只能种地地方,如果是靠自己的收入不知道还有多少年才能用上水泥路,那个电线杆是现在电路在升级改造,以前用个吹风机什么灯都会变暗,现在好多了。感谢国家没有忘记我们这些人,希望一些同胞能放宽心态,毕竟我们可是要一起超越美帝民族。

知乎用户 hyn 发表

旁边那个岛国政府负债规模 24 倍于财政收入都还没完 哪轮得到党国啊瞎紧张什么

知乎用户 我直接感恩 发表

稳了

知乎用户 罗哈哈 发表

老蛮的?

知乎用户 汉尼拔老师​ 发表

6 个盈余省工作不力,资金没有充分调动,省内可调配资源没有充分运作。
建议罢免,重新选举。

知乎用户 吴达人 发表

比较关注地方政府未来收入前景如何,还能多加税吗,多卖地,地价更高可以吗,还关注地方政府债务和企业债务偏高的情况下,是不是永远不能加息了?

知乎用户 阿肯 发表

其实财政赤字很正常,不过要看钱花在哪里去了。

财政支付转移不是给那些省会城市挖了拆拆了挖的,不是给那些公务员发年终奖的。

你拿着中央给的钱,瞎 jb 花,人家埋怨一下还不行吗?新一线城市们高潮了,自己省内穷兄弟还等着你们拉一把呢。

知乎用户 月面狂想曲 发表

有些省在搞改革嘛多花点钱也正常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我们要脱欧!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阿矿是你吗?
不好意思来错地方了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小时候,家里一个人挣钱,四个人花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这个跟我无关。
我说的无关就是我无法从这个报告中寻找商机,比如我没有门路买到国债券。
我说的无关就是我对自己的退休年龄没法施加一丝毫的影响。

知乎用户 豆豆和毛象​ 发表

一点经济学都不懂啊,经济向好的时候扩大借贷是最正常的决策了啊。简单说吧,现在 GDP8% 增速,国债利息也就 4%,借 4% 利息的钱去做 8% 的投资,谁不去借啊。

知乎用户 Govern 斐 发表

新火炒冷饭,一直都是这样,这是想再火一把咯?

知乎用户 星星之火 发表

国家杠杆都快去完了。怎么还有这种失实东西出现。周小川说居民负债不高。然后国家先去库存,然后去杠杆。锅都甩完了还喊就对不起翻倍的饭放假了。

知乎用户 吴鱼​ 发表

没有看出来国地的财政本级分成收入减一般公共预算本级支出的结果有什么意义。跟地方政府可用财力完全是两个层次吧。非税收入啊,政府债券,调节基金等等都没圈进来吧 ( ̄▽ ̄)

知乎用户 徐懿驰 发表

作为一个外行人…. 别的我不太清楚,但是这篇文章开头说了是 31 个省和五个单列市,最后的数据中自留了深圳的数据,青岛宁波厦门灯的数据都没包含…. 虽然可能也影响不了大盘,但至少不严谨吧

知乎用户 李二赖 发表

还有央企的收入算什么?中国移动?中国石油?电力?银行,

知乎用户 LYsn 发表

高中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被吃了 (╯‵□′)╯︵┻━┻

知乎用户 TinyCai 发表

如果没记错,国债也是一种金融调控手段。
国债利率对社会利率有很重要的指导作用。

知乎用户 张磊 发表

之前在微信上看到过这篇文章,是一个叫老蛮的人写的,当时就留了言。作者在不了解整个财政系统运转的前提下通过简单的加加减减得出的结论很显然是经不起推敲的。
在财政收入方面,税收收入是大头,在中国分税制的背景下,企业是按照级次认定归属税收的,中央收入除了按照比例分享的地方税收外,央属企业的所有税收以及中央税种收入,换言之中央是有自己的收入的,除了维持中央政府的运转,还要按照财权事权匹配给地方政府转移支付,分为税收返还,一般转移支付,专项转移支付。
在财政支出方面,地方政府的支出来源除了本级政府本年收入外,还有上级转移支付,本级上年结转结余以及新预算法下省级政府发行地方债券置换以前年度债务(借新债还旧债)。
作者采用地方全口径财政收入(所有级次)减去财政支出得出的缺口,很显然是不正确的,称之为赤字更荒唐。地方政府是不能列赤字的。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mmp 有句话不知当讲不当讲,中国辛辛苦苦赚的钱凭什么免费转移给美国日本欧洲?凭什么?国外的人是没手还是没脑子?不能自己赚钱?像寄生虫一样还真好意思。】 【mmp 有句话不知当讲不当讲,东部城市辛辛苦苦赚的钱凭什么免费转移给中西部落后的地区?凭什么?中西部的人是没手还是没脑子?不能自己赚钱?像寄生虫一样还真好意思。】 很好,中国东部城市养活全世界,嗯。真伟大。 提醒一下美日可都在负债,比如日本,24 倍…… 如果问我看到了什么,那我只能说: 我只看到自以为富裕的无产者在抱怨资本市场没有舍弃自己的阶级兄弟,竟然让自己从未得到过的利益流失掉了。 魔幻,魔幻。都以为自己会是地方保护主义的受益者,没一个愿意动脑子想想在资本眼里自己到底算是个什么东西。 编辑于 01:23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知乎用户 Tony 发表

对自己未来收入有信心的人,就敢透支,毫无压力!
从就业机会这一点来讲,中国无疑是失业者的天堂。

知乎用户 change liq 发表

财政收入的来源不仅仅只有税收,还有土地出让金等收入

知乎用户 梁肖松 发表

各个地市区县那么多巨大而无用的并且没啥人的巨型大广场应该花了不少钱吧,建大广场的钱如果可以投入建设若干小而美的中小型公园绿地,那么钱才是真的花在了刀刃上了吧

知乎用户 湿湿的梦 发表

政府出现赤字是正常的,这是现代金融体系发达的体现。你想想大明王朝 1566 那样的话,国库亏空后不能用国债来解决那就完蛋了。这篇文章除了要关注的中央收权与地方自负各类支出的矛盾以外还有就是对某些地区的转移支付的矛盾。尤其是某些转移支付了还不老实的地区,像藏族同胞不知道多久没闹过事了,某些人似乎还想着三大哈里发开疆扩土的中世纪。

知乎用户 halls​ 发表

1、税收收入不等于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只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 80%~90%,所以税收收入和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不是对等的概念,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应该对应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2、财政赤字肯定是有的,总理的工作报告也说了,所以不用惊诧,而且发达国家也有,米国赤字尤其厉害。
3、赤字存在甚至变大可不可怕?我觉得一切经济学的解释都不如心理学的解释,因为未来无法预测,中国和世界经济的长期走向谁也说不清楚,经济学家也是预测(猜)。我就问你,你一个月挣 2 万(帝都普通白领的水平吧?),背了 200 万 + 的房贷,你怕不怕?我想不是每个人背房贷前都足够理性吧?足够理性的人基本都无法下定决心在帝都买房,所以很多在帝都的经济学者错过了地产黄金年代。所以只要对中国经济发展有信心,这点赤字不可怕,就像很多人用两代人的积蓄加未来 20 年的所有收入买了房一样,日子不也挺安心么~
4、国债利率低,可是很多人买的几乎不带保障功能分红险还达不到这个利率,买了国债的你内心是否会有一点安慰?比如我母亲大人就在十几年前给我买了一款这样的分红保险。

知乎用户 「已注销」 发表

有啥好大惊小怪的,该吃吃,该喝喝,一个小民还想咋办?又不是大户!

知乎用户 苍穹魂 发表

嗯,感觉漏掉了一大项,交警贴单子的 收入去哪了?现在车这么多,哪辆车每年不得几百上千的罚款呀,每年交警罚款的增长应该是巨大的,是否可以堵住这些赤字?

知乎用户 soonnoos 发表

这个表太简单了,收支不匹配。地方财政收入还包括非税收入、基金收入、国有资产经营收入、上级转移支付等,具体看看各省的审计工作报告就行。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如果是筛选后有选择性的事实,那么,离真相还远着呢。

知乎用户 子铭 发表

一个大新闻

知乎用户 库克儿 发表

江浙沪和广东的财政收入占全国 6 成还是 7 成来着 而且还有余力提高 这是一直以来的实际情况

没啥好看待的

知乎用户 胖胖小​ 发表

别的不说了,北京呢? 百度,知乎,小米等等互联网公司,中字开头的各大国企,交的税就一句‘北京是全国人民的北京,所以没有计入华北片区中。’,就消失了? 被开除出中国了?

知乎用户 南小鸟 发表

索尼年年赤字,倒闭了嘛?

知乎用户 易凡 发表

土地出让金算进去了吗?

知乎用户 Cherish 珍 发表

文章是抄袭的,忽然感觉到原来网络世界真的好黑暗,怎么可以这样盗窃别人的劳动成果,在这个浮躁的世界上,能够静下心来剖析经济事物本质的人已不多,心凉心寒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

西臧才是全国最有钱的地方。给重庆有钱多了
终于知道非珠人均 GDP 都达不到全国平均水平了吧,广东对粵东西北的固投又是全国平均水平最低的。难道非珠比西臧的自然环境还差?这就是个很诡异的问题。

知乎用户 鱼鱼公子 发表

一些城市要为自己吹的牛纳税,啊哈哈 (^ ^)
政府发行国债,有什么好评论的。
现在你应该关注,社保金缺口。

知乎用户 冯雪 发表

政府收入只有税收么?

卖地的钱呢?罚款呢?行政收费呢?国企经营收入呢?

知乎用户 剑本凡铁 发表

十八届三中全会目标是央企上交 20% 纯利润

知乎用户 万一红 发表

赤字跟资不抵债不是一回事,更不同于亏损。认真看看经济学上关于赤字的解释吧。

知乎用户 Tokyole 发表

我觉得太杞人忧天了。
作者从 2017 的视角往前拉开看一看,中国 16 年往前数有哪年整体不是在财政亏损状态的?
各地的大力发展,以及各种不可描述原因都是烧钱的玩意,毕竟前瞻性过度投资是拉大 GDP 增长的催肥剂。
TG 除了税收改革,国企改革以及巴拉巴拉调控之外,不还有一张王牌么?
印钞票不就完了?忘了看的哪个帖子了,按照购买力说中国通货膨胀率差不多 12 个点左右。这缺口除了政策调控意外,正常的通胀都可以消化大部分。
这几个月,全国房价是不是又小涨了一波呢?

知乎用户 度佳 发表

你忘了土地财政,大部分省,出来青海,西藏等土地也不值钱的地方,大部分地方政府靠卖地就可以活的很滋润了

知乎用户 东京麽爱情故事 发表

还是大广东好。

虽然奶牛胖,但是起码有奶挤。

除了四川盆地的大重庆,六大奶牛应该是好去处。不。可能江苏要落伍了。

知乎用户 吴昊 发表

有适当的财政赤字是正常现象

知乎用户 Ray 发表

很正常,毕竟很多人都不懂财政赤字的真正含义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mmp 有句话不知当讲不当讲,中国辛辛苦苦赚的钱凭什么免费转移给美国日本欧洲?凭什么?国外的人是没手还是没脑子?不能自己赚钱?像寄生虫一样还真好意思。】
【mmp 有句话不知当讲不当讲,东部城市辛辛苦苦赚的钱凭什么免费转移给中西部落后的地区?凭什么?中西部的人是没手还是没脑子?不能自己赚钱?像寄生虫一样还真好意思。】
很好,中国东部城市养活全世界,嗯。真伟大。
提醒一下美日可都在负债,比如日本,24 倍……
如果问我看到了什么,那我只能说:
我只看到自以为富裕的无产者在抱怨资本市场没有舍弃自己的阶级兄弟,竟然让自己从未得到过的利益流失掉了。
魔幻,魔幻。都以为自己会是地方保护主义的受益者,没一个愿意动脑子想想在资本眼里自己到底算是个什么东西。

知乎用户 灰色天空 发表

记得若干年前曾经自豪说过即无外债也无内债 也没见得有多好啊

知乎用户 「已注销」 发表

我倒觉得这样挺好,毕竟国家不是企业。由国家统一拨款涉及基础设施建设,总比地方拿着钱挥霍好吧。
以前说 “铁饭碗” 的,近几年有听说过嘛?
地方越穷,才会考虑民生。
地方越富,才会官官流油。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财政有盈余就是好事?

有这种思想的人都不适合从事经济工作

知乎用户 多吃点 发表

有毛意义
一是国税地税分开,地方穷中央富
二是集权制度下想让谁富谁就富,北京政策放到贵州,贵州一样财政盈余前三,有毛优越感
三是商品、服务价格是受指导限制的,湖北定过路费、东北定大米价格、河南定小麦价格、舟山大连定港口价格,谁不富

知乎用户 zhihuxheye 发表

一群嗜血鬼爬国企和央企身上吸血,今混 (帐) 改(革)明建 xx 中心 / 新区,恨不能把肥肉都一口吞下去,能不负债吗?6 省盈余也是因为集中了全国最能卖命产出最高的一群年轻人才产生的盈余

在你谈这个问题时,你瞧下中国财富排行榜上的那些人财富又增长了 30%

在你谈这个问题时,你瞧下老板又新买了车包了小蜜

在你谈这个问题时,你瞧下房价又涨了很多

这个问题的答案就很明了了,财富不会凭空消失,只是从大众口袋里逆行到了一小撮人的口袋里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两点
一是没有任何制约的中央政府劫夺各地方政府的税源,然后基本挥霍掉了(国际胡乱撒币,国内投资也基本靠拍脑袋,效果很差),就像癌症,夺取了健康机体本应获得的养分,供养出来的却是肿瘤。而地方只能依赖土地财政,卖地为生,又成为畸形房价现成的一大原因。而地价不值钱的地方,政府运作靠转移支付和寅吃卯粮。
二是地区差距巨大。实际上大多数省在统计意义上都可以忽略,是基本无价值的资产,甚至只是累赘。如果不是大一统式集权国家,而是一家经济理性的公司,那么这些不良资产其实剥离是更好选择,而不是无底洞式的投入。天下财税仰赖江南,似是唐宋以来的趋势,明清以后加个广东。本朝不能例外。

知乎用户 向量 发表

大连、青岛、厦门和宁波这几个地方的数据呢?就佩(bi)服 (shi) 这些玩数字游戏的”真相帝“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温老说了
经济越发达的地方 负债越严重
为了招商引资,这届完了扔给下一届,负债滚雪球啊。
但是这样下去肯定不行的啊。
共和国现在的状态很像我爹年轻时候,也是负债,各地借钱,用钱去发展,但努力是有回报的,然后自己立业把钱一点点赚回来了。

知乎用户 斯迈尔 发表

咱还得援外支援世界建立世界反美统一战线呢!
没事儿,美国政府负债更多。
除了发国债,还可以加税,比如房产税、遗产税等等;还可以卖地…… 办法总比困难多。

最简单好用的 VPS,没有之一,注册立得 100 美金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See Also

如何看待中国一季度财政赤字 1551 亿元?有哪些可能的原因?

知乎用户 燕申夭 发表于 4/25/2017 以一个基层公务员的角度来看,随着国务院砍掉一堆行政许可项目,行政收入减少了许多。我们部门只是个20多人的小派出单位,年行政收入比前些年要少了1000多万……但政府支出并未大幅度减少,所以赤字越来 …

国家账本2020:45万亿怎么花? | CareerEngine

来源|经济观察报 作者|杜涛 头图|图虫创意 新冠疫情下的2020年预算报告比往年增加了许多不一样的内容:发行抗疫特别国债1万亿元,专项债额度达3.75万亿元,赤字率突破3%,拟按3.6%以上安排,额度高达37600亿元…… 这是5月22日 …

财政求生

今年以来,关于财政如何解困的问题,引发了巨大的争议。国师派的经济大师们声称必须考虑财政赤字货币化的路线了,也就是由央行直接凭空印钞购买国债及地方债券;而学院派的教授们则坚决反对,他们的理由是:以国债作为印钞之锚,乃是亡国之兆,1948年的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