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兵装备方队过天安门时,如同复制粘贴一般车速一致、间距固定、路线笔直,是如何做到「米秒不差」的?

by , at 05 September 2025, tags : 阅兵 方队 训练 驾驶员 点击纠错 点击删除
使用CN2/CN2GIA顶级线路,支持Shadowsocks/V2ray科学上网,支持支付宝付款,每月仅需 5 美元
## 加入品葱精选 Telegram Channel ##

知乎用户 涡轮增鸭​​​ 发表

如果是十几年前,那大概率真的只是我们优秀的解放军战士夜以继日刻苦训练换来的成果。但是,现在我们不仅拥有刻苦训练的解放军战士,还有科技手段的加持来助力这一目标的达成。

比如,公开报道曾提到 2015 年的抗战胜利 70 周年阅兵时,战车首次加装了北斗驾驶考核系统。而到了 2019 年的建国 70 周年阅兵,战车上不仅仅有**北斗定位系统,还有实时影像系统光学器材**,一共三套设备。

站在 2025 年往回看,刚刚过去的六年时间是我国尖端科技爆发突破的几年,因此,辅助受阅方队的黑科技只会越来越多、越来越好。

所以「米秒不差」的结果,靠的是解放军战士的刻苦训练和科技力量的加持


阅兵装备方队对于距离误差的要求是厘米级的,对于时间误差的要求是毫秒级的。比如在公开报道中曾提到 [1]:所有导弹战车均具有超长超限超宽超重的特点,而装备方队对于车辆行驶的要求是纵向骑线的左右摆动误差不超过 5cm,横向排面的前方浮动不超过 10cm。

这也使得我国阅兵的整齐划一程度与气势在世界上都是独树一帜的。

在历届阅兵背后的新闻采访中,我们也通过电视采访认识了无数优秀的解放军战士在受阅背后长达数月的刻苦训练与默默付出。

但随着我们经济水平和科技水平的飞速发展,阅兵方队除了保留刻苦训练的优良传统外,还增加了许多科技力量的辅助

比如在 2019 年阅兵的相关的媒体报道中就曾提到 [2]:战车上装有**北斗定位系统、实时影像系统、光学器材三套设备,再就是依靠驾驶员的目测**。

在战车的驾驶员座位面前有一个小小的显示屏,画面一分为二:

  • 左边是骑线显示屏
  • 右边是标齐显示屏

当出现偏差时,驾驶员会通过脚下的油门来进行调整,与基准车保持一致 [3]

除了科技的加持之外,战车驾驶员们也会自己制作适合自己的「辅助系统」,比如在战车后视镜上做特定标记,来保证车辆的整齐前行。

emmm, 这个就类似我们考驾照时,驾校教练告诉我们要用某个特定的点做参照是一个道理。

参考

  1. ^ 阅兵中的装备车辆前进的如此整齐, ​竟是因为这个东西……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4594875
  2. ^ 距离误差精确到厘米,时间误差精确到毫秒,揭秘铁甲飞虎如何做到整齐划一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46244037040427901&wfr=spider&for=pc
  3. ^ 阅兵中的装备车辆前进的如此整齐, ​竟是因为这个东西……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4594875

知乎用户 痞子蔡​​ 发表

还是那句话,你可以永远相信解放军。

这大概也就只有 PLA 能做到,人机交互紧密协作磨合的结果,背后是 PLA 组织性极其强大!

从汽车行业视角看,阅兵装备方队的 “复制粘贴” 效果,是现代军事载具工业精度与人类极致训练的完美融合。

人机交互的深度融合

这绝非简单的 “踩油门”。每辆阅兵车都经过深度改装,搭载了独有的北斗高精度导航与车速控制系统。驾驶员眼前的多功能显示屏实时反馈车速、距离与航向偏差,其精度达到厘米级。这不再是传统驾驶,而是人作为系统的 “监控者” 与“微调者”,在精密机械辅助下达成超越人类本能极限的控制能力。

载具协调性极致表现

这是车辆编组技术的极致体现,头车作为基准,通过车载数据链将速度、位置信息实时传输至后续车辆,形成闭环控制系统。每辆车不仅是独立个体是网络化节点。即便某台车瞬间打滑,系统也能自动补偿修正,确保整体队形纹丝不动。这种协同控制技术,堪称地面行驶的 “空中加油” 级别精度。

最最关键的人员素质

PLA 叔叔永远的才是真正令人动容的部分。驾驶员们经历的是 “反人类本能” 的训练——他们必须抑制所有自然反应,相信仪表而非体感。在数百小时模拟训练中,他们形成了肌肉记忆,能在 60 分贝的欢呼声中保持心率平稳,甚至能通过油门踏板 1 毫米的深度变化调整车速。这种 “人机合一” 的境界,背后是常人难以想象的付出。

当钢铁洪流以绝对精准通过天安门,我们看到的不仅是国防科技的硬实力,更是人类以极致意志驾驭机械的温暖诗篇。这是工业文明时代最壮美的精度之舞。

和平时期看阅兵,战争时期看组织,PLA 还是 PLA 只是舞台变了!

知乎用户 有点头疼 发表

有湾湾网友说是因为只有最前面一辆是真的车,后面车都是硬纸壳做的,中间用大力马鱼线连接的,所以看起来整齐,佩服他们的想象力。

知乎用户 辣笔小星​​​ 发表

今天小星就带大家从激光雷达北斗卫星同步授时技术原理出发聊聊这个问题。

大家脑海中的大型车辆精准速度距离控制是不是出现了这个经典广告篇。其实事情并没有那么简单。如同复制粘贴一般车速一致、间距固定、路线笔直做到米秒不差并非易事。因为众所周知的另一个名场面坦克是没有后视镜的,逃 Doge~~

如果大家回顾往届阅兵都经过数月的训练。步兵方阵当然是传统的基准线严格正步走训练。但是装甲车的步调一致则是一个技术活。2015 年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 70 周年阅兵是首次以纪念抗战胜利为主题的阅兵。军动用了 40 多种型号装备 500 多件编组成地面突击、防空反导、海上攻击、战略打击、信息支援、后勤保障 6 大模块。2019 年国庆 70 周年阅兵 580 台装备组成 32 个装备方队。

这背后核心依赖激光测距传感器、北斗高精度定位导航系统提供厘米级位置与速度数据,结合车载闭环控制系统实时调整发动机动力和转向,再通过车际通信链路共享各车状态信息,确保多车动态同步。同时依托驾驶员辅助显示终端将关键参数可视化,辅助驾驶员精准操作,形成 “定位 - 控制 - 通信 - 反馈” 的技术闭环。

说到激光雷达车用激光雷达主要使用波长在 950 到 1600 纳米范围内的近红外光。这个波长段的选择可不是随意的。一方面能够高效穿透雾气雨水等恶劣天气,另一方面又对人体无害。激光测距仪可让驾驶员清楚掌握车辆与邻车的间距,及时进行调整。数字转速表的转速精确到正负 1 转,使驾驶员能按照同一速度行驶,保持整齐的队列。

北斗卫星导航定位技术结合北斗技术研发的高精度阅兵训练考核系统,可实时记录坦克的行进速度、方向。每辆坦克上的可视设备通过北斗导航系统,将车辆实际位置与应在位置显示在驾驶员面前的显示器上,驾驶员可根据偏差提示进行调整,确保车辆沿规定路线行驶,该系统能将误差控制在极小范围内。

丁辉是陆军 82 集团军某合成旅一级军士长,他将第 6 次参加阅兵。电子成像系统由坦克方队驾驶员丁辉带领技术骨干研制,通过显示器上实时的速度数据,驾驶员可以微调车辆的行驶速度,同时系统也能显示出车辆是否按着受阅中轴线行进,偏差是否在允许的范围内,把所有感觉与经验上的东西用数据精确地显示出来。

再加上今年首次亮相的新坦克采用了全新的战场感知集中算力理念。采用了固态电池加上混合动力。能够自动索敌、炮塔稳定、遥控武器战加上无人机伴飞的同时,为战场的其他装甲车辆提供强大的算力支持和协调作战能力。新坦克用的激光传感器不仅能测距,还能击毁来犯的无人机使其失能。不得不说有种《流浪地球 2》照进现实的感觉。科幻电影都有点跟不上现实了。

看着装甲兵带着智能眼睛头盔通过激光传感器感知并且打击目标一气呵成,车距保持变得只是众多战场功能的冰山一角。正如丁辉所说 “受阅装备不是为了阅兵而造而是打仗的装备。我们可以从演训场开到现在的阅兵场也可以随时一声令下从阅兵场开向战场!”

知乎用户 等待花开 发表

这就是政治性、组织性、纪律性的综合体现,这是人民军队区别于帝国主义军队的本质表现,帝国主义军队都是雇佣兵,它们和人民军队比不了。

知乎用户 立秋芦苇荡 发表

设备强大,加上操作人员人均大神!

我看过阅兵纪录片,东风导弹车的驾驶员可以听油门声音判断发动机转速是多少,误差极小,三五转的样子。

知乎用户 老虎爱吃橘子 发表

父亲开装甲车参加过 84 年国庆 35 周年阅兵,训练就是这么练的。

启动之前拿尺子量车辆间距,停车后再拿尺子量一遍。

知乎用户 玖河络​ 发表

果然马上就有低算力阅读理解不及格的 “打仗有用吗” 的。根本就没看全文,能练步伐整齐划一,车辆操纵米秒不差,宰他们金主爹的时候,每一步操作也一样米秒不差。

所以带着任务和思维定式的,直接拉黑折叠。

米秒不差是结果,更是 “从阅兵场直接奔赴战场” 的基本保障。能做到这样的水准,是建立在我军从身体素质到思想意识是高水平高标准之上,再加上一头是训练,一头是科技的双保险的保障,才能做到这种独一份的军容。

训练刻苦又科学。训练场上的精准,造就了阅兵场和战场上一样的精准熟练,这种熟练精准首先是 “练” 出来的。

无论步兵分列式还是载具驾驶员,把各类人员的动作有序组合、科学排序,按时间和动作节点统一规范,制定一整套训练流程法。如将装备方队登车到操作的 7 个步骤,细化为 44 个动作流程,驾驶员需严格按流程训练,确保动作一致。他们练的不是 “会开车”,而是 “开得一模一样”。比如油门踏板,普通人踩下去凭感觉,他们却要练到 “毫米级精准”——有位一级军士长甚至用体重秤找感觉,反复试大拇指按油门的力度,直到每次踩下去的深浅、力度分毫不差,最后形成肌肉记忆,哪怕闭着眼,脚感也像装了标尺——从过去的火炮到现在的火箭军,训练的目标是哪怕操作手双眼受伤,也能够分毫不差地根据指令准确准时完成——困难年代,英军已经在拿专用电脑直接接收激光测距和卫星定位参数校准班排迫击炮射击的时候,我军依旧保持着炮兵侦察兵以简单的测量设备和人力计算高速测量弹道校准,依旧又准又快。

对驾驶载具的军士长们的要求是,不光是开车,连登车、操作的每一步都有 “标准答案”。装备方队从登车到准备就绪,总共 7 个大步骤,被细化成 44 个小动作,每个动作做几秒、手放哪个位置,都有严格规定。就像上学时背课文一样,他们要把这些流程练到“条件反射”,不管练多少遍,动作都像复制粘贴。最考验默契的“卡距” 训练。方队里每辆车之间的距离,要求误差不能超过 10 厘米。我军训练按“密位原理”做了 “卡距标尺”,精确到毫米,驾驶员盯着标尺找参照物,比如前辆车的轮胎印、车身线条,要求练到不用仪器,扫一眼就能判断间距对不对,所谓“眼里有尺、心里有钟” 是训练的基本技能要求。

训练还讲求一个团体配合也要磨炼到默契。方队中各岗位相互配合、团结协作,车辆方队中驾驶员负责精准驾驶,车长依托车载信息指挥系统组织协同,其他岗位人员也各司其职,共同确保方队以整齐的排面通过天安门。从单兵与单兵配合,到队列与队列,到方阵与方阵,人员与载具,配合从简单到复杂,这就是战斗力——拍《大决战》淮海战役,调动我军现役部队出演国军撤退大场面,车辆、人员、骡马五六条线路汇聚、过桥、再分散,并行不悖井然有序,看到这个镜头的老将军们就说:“国民党根本走不出这样有秩序的队列。” 我父亲有一次晚酌,心情好,也跟我炫耀,八十年代末参加中原一次大演习,他带着一个团要在河南一个小火车站下车,一千二百多人的摩步团,加上卡车和牵引的火炮,小站站长怕卸车时间长不让白天卸车,我家老爹跟站长打赌给他二十五分钟他全团开走,结果一声令下一千多人井然有序各司其职二十一分钟唱着战士们齐齐整整上了卡车,车后牵引着火炮,一起唱着军歌雄赳赳气昂昂地开出小站——这比他说自卫反击战打越南还得意。

所以肯练更会练,是能练出来的,这是我军传家宝。

二一个同样要紧的就是巧用技术。各种训练用的小技巧小设计层出不穷,老派的各种卡尺、卡标,拉直线规范队列、关键位置夹扑克牌,这都是老黄历;车辆方阵的受阅部队,的老经验是按密位制定卡距标尺,精确度到毫米,通过保持与前一排车辆的尺度卡距,解决方队匀速行驶问题。还在车辆上安装激光标齐装置、标齐镜等,将车辆行进误差控制在较低水平。现在国家发达了,北斗早用上了,据说是有专门的北斗阅兵训练考核系统,能保障方队整体车速控制在 10 千米 / 小时,偏差不超过 1 厘米,能实时发送车辆定位信息和北斗授时信息,在车载端屏幕显示车辆速度偏差和间距,方便驾驶员及时调整。

能下功夫练,能用脑子巧思,有科技做后盾,从素质到思想到意志到技术,全方位的世界一流,才能有宛如复制粘贴的米秒不差,也才有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的底气。

预祝本次 2025 年 9 月 3 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 80 周年阅兵式圆满成功。

知乎用户 Librabysirius 发表

比起这个,我觉得装备方队在远端时,所有士兵一堆一堆整齐阅兵后,才厉害。

他们整齐的向前跑,然后每隔一会就有队尾几个人离队上车,

整齐的就跟 CG 做出来的动画一样,每跑过几辆车,就会有队尾离队几人,太整齐了。

而且他们动作一致,跳上车动作一致,就连关门都同时进行。

太整齐了,真的太猛了。

只能说这是多次练习形成的。

知乎用户 黄剑 发表

这还要讲原理的吗?

你看到的,就是几十年建立的训练体系下,最好的那批人能做到的极限。

最难的,是那么多人里面,因为紧张或者其他因素,忽然个别人脑子短路,做出不合理的动作。

至于车辆装备,应该是有定位系统了。

知乎用户 围观群众吴先生 发表

谢邀,主要是人种优秀,既能创造和设计出优秀的载具,又能熟练地操控这些载具。

知乎用户 woop888 发表

看直播,似乎坦克开过,不像 19 年阅兵,浓烟滚滚了。可能有些战车是新能源的,直接设定车速,自适应巡航即可。

知乎用户 雪舟无月 发表

你要是让老百姓做到米秒不差,那确实有点苛责。

你要是我们的人民解放军做不到米秒不差,那阅兵首先就不合格啦。

知乎用户 大大的仙贝​​ 发表

我有一个大胆的猜测。

这些车会不会多半也装了智能车机

要做到米秒不差,其实对现在的电车来说真不算难事。你把坦克装甲车换成一排比亚迪,他们也能跑出类似的效果。

每天开车上下班用辅助驾驶的时候没觉得,但是你换个思路,给比亚迪秦装把枪,这不就是现成的量产无人机动部队吗?

其实天顶星一样的高科技,早就潜移默化的进入寻常百姓家了。

知乎用户 例不虚发探花郎 发表

谢邀

这个应该没什么好惊讶的吧?

高铁那么高的时速,停站时都能精确对准站台标志线

如果光靠人力一点儿机械辅助都没有做到这一步反而让人惊讶了。

知乎用户 老偏 发表

以前,有个哥们给我们开小车,车河里犹如一条小鱼,很是滑溜。

一问,说阅兵时,他开方阵右前角上那一辆,然后其它车向前看齐、向右看齐就行了。

后来转业才流落到我们那儿。

我们当然震惊,人家倒是没觉得咋样,说:

当兵,其实就是把手里的家伙玩熟,闭着眼也能玩溜儿那种熟。枪也罢,被子也罢,方向盘也罢,都一样。

哦,忘了说了,那是十几年前,还没啥高科技呢。

知乎用户 阿白 发表

干掉鬼子,干掉所有伤害过我们的敌人。

知乎用户 huyoust​ 发表

我不是学车辆工程的,刚好也有这个疑问想了解一下。看了一下回答,这不该是个技术问题么,怎么像是键政问题了。

电车的车速控制我理解,电机的速度控制能做到毫秒级,精度也能达到毫米级。但是阅兵的车队应该都是油车,内燃机柴油机的原理相信高中都学过,但是怎么精确控制输出力矩与转速这个应该是专业领域才会学习,而且是一项先进的技术。你可以从内燃机的速度控制原理、控制精度、控制周期、车速测量、车身定位、这些专业方向回答我军在车辆工程方面的先进技术,一味吹嘘驾驶员技术,就有点变味了。

还不问一下 ChatGPT,当然正确与否我没查证:

1)燃油车是如何实现精确车速控制的?

把 “按设定速度行驶” 拆成三层控制环:

(A)外环:车速控制(Vehicle Speed Control)

  • 输入:目标车速 vrefv_{ref} (定速巡航 /ACC 给的),反馈 vv (车速估算)。
  • 输出:期望轮端 / 传动系扭矩 TreqT_{req} ​(必要时还包含制动需求)。
  • 算法:PI/PID + 防风坡前馈(根据坡度 / 负载估计),ACC 会再叠加前车相对速度 / 距离的控制。

(B)中环:动力 / 制动分配(Torque Split & Powertrain Control)

  • 正扭矩:发动机扭矩调节 + 变速箱挡位 / 锁止策略。
  • 汽油机:主控节气门开度(空气路径),并用点火提前角燃油喷量做快 / 细小扭矩修正。
  • 柴油机:直接控喷油量 / 喷油时刻为主(大多无节气门,近年为 EGR / 排放会有节气门但不主扭矩)。
  • 涡轮增压:涡轮 / 增压压力影响扭矩动态(有 “空气路径” 滞后),ECU 会做扭矩建模与前馈
  • 负扭矩:发动机制动(关小节气门 / 断油)、降挡提升转速增加泵气损;ACC / 车速保持需要减速时,TCU/ESP 协调液压制动介入(所谓 “powertrain–brake blending”)。
  • 变速箱:选择合适挡位与**液力变矩器**锁止策略,减少打滑提高速度保持 “硬度”。

(C)内环:执行器伺服(Actuator Loops)

  • 电子节气门(ETC):位置伺服(电机 + 霍尔 / 电位计反馈)。
  • 燃油喷射 / 点火:曲轴同步的高速循环。
  • 制动压力:ABS/ESP 的电磁阀与泵控。
  • 挡位 / 离合器压力:TCU 的压力—扭矩协调。

传感器与车速估算

  • 轮速传感器(ABS 齿圈 48–60 齿常见)、变速箱输出轴速度、转速 / 挡位 / 主减速比融合,必要时与 IMU/GPS 融合。
  • 低速段用输出轴 + 轮速融合提升分辨率;高速段轮速频率高,估速平滑。

2)能精确到多少?(稳态与动态精度)

给你一个 “工程上可对标” 的范围:

  • 平路、稳态巡航(不制动,仅动力闭环)
  • 量产车常见 ±0.1 ~ ±0.3 m/s(≈ ±0.36 ~ ±1.08 km/h)。
  • 标定较好的车型可做到 ±0.1–0.2 m/s;老式真空巡航或挡位 / 锁止不理想时可能到 ±0.4–0.5 m/s
  • 长上 / 下坡(无地图前馈,仅速度闭环)
  • 会有 “速度下垂 / 超调”,常见 ±0.3–0.6 m/s
  • 坡度估计 / 地图前馈 / 预测巡航的系统,能把误差压回 ±0.2–0.3 m/s,必要时会早触发降挡 / 制动。
  • ACC 跟车(队列、低速走停)
  • 绝对车速精度受前车扰动影响,相对速度控制更关键。
  • 低速匀走时(带制动混合):±0.05–0.2 m/s 很常见;
  • 起步 / 切换挡位 / 涡轮滞后时短瞬态超调可能到 0.3–0.5 m/s

小结:“0.1–0.3 m/s 稳态,0.3–0.6 m/s 动态扰动” 可视作主流燃油车的可实现区间。想进一步逼近 ±0.05 m/s,通常需要更强的前馈(路坡 / 负载)、更 “硬” 的传动链(及时降挡 + 锁止)、以及制动精细融合。

3)控制 “跑多快”?(循环周期 / 带宽一览)

按层给你典型采样周期(Ts)与带宽(仅量级,量产可参考):

  • 发动机 / 动力总成 ECU(扭矩内环)
  • Fast/critical tasks:1–5 ms(200–1000 Hz),如喷油 / 点火同步、扭矩限矩。
  • Air-path / 节气门伺服:5–10 ms(100–200 Hz)控制,机械 / 气动时常 50–150 ms 的一阶主动态。
  • 涡轮 / 增压压力回路:有效带宽更低(几十 Hz 以内),典型阶跃到稳态 100–300 ms
  • TCU(挡位 / 离合 / 锁止)
  • 任务周期 5–10 ms;换挡 / 锁止执行受液压与协调逻辑影响,事件级 100–300 ms 量级。
  • ABS/ESP(车轮制动压力)
  • 压力调制环 5–10 ms(100–200 Hz);紧急工况会更快分段调制。
  • 车速外环 / 巡航控制器(CC/ACC 速度环)
  • 常见 10–50 ms(20–100 Hz)采样;
  • 采用二自由度(前馈 + 反馈)或增益调度以兼顾不同挡位 / 坡度。
  • 传感器更新率(决定可用带宽上限与估计噪声)
  • 轮速:与车速相关。例:48 齿 + 周长约 2 m,100 km/h(27.78 m/s)时频率约 f≈27.782/48=27.78×24≈666.7Hzf \approx \frac{27.78}{2/48} = 27.78 \times 24 \approx 666.7Hz(周期 ~1.5 ms);10 km/h 时约 66.7 Hz(周期 ~15 ms)。
  • 变速箱输出轴速度:类似量级,低速更平稳。
  • 毫米波雷达10–20 Hz;相机:10–30 Hz;GPS 车速:1–10 Hz(多用于融合 / 标定而非主环)。

经验法则:速度环 10–50 ms 就能把车速稳住;要 “更跟脚” 的体感,关键是中环 / 执行器动态(降挡 / 锁止 / 小扭矩快调)而不是一味加快采样。

影响精度 / 体感的关键工程点

  1. 扭矩—挡位—制动三者协调:没有锁止的液力变矩器会 “软”,锁止与及时降挡能显著减小速度误差。
  2. 前馈:基于磅秤 / 坡度(加速度计 + 动力学估计)或地图坡度的扭矩前馈,可把长坡误差从 ~0.5 m/s 拉回 ~0.2–0.3 m/s。
  3. 快扭矩手段:汽油机用点火 / 节气门微调,柴油机用喷油量微调;必要时融合微制动避免 “空挡拖拽”。
  4. 低速噪声与量化:轮速在低速频率低、抖动大,要做去抖 + 多源融合(输出轴 / GPS/IMU)。
  5. 涡轮滞后:加速瞬态主要受空气路径限制,做好扭矩模型与增压压力前馈很重要。

你可以用这套 “标杆” 来评估或设计

  • 稳态误差目标:平路 ±0.2 m/s;有坡度 ±0.3 m/s
  • 超调 / 恢复:小台阶扰动峰值 < 0.4–0.5 m/s1–2 s 内收敛。
  • 速度环周期20 ms 起步足够(必要时 10 ms);
  • 执行器约束:节气门 / 喷油快速调扭矩 < 50–100 ms,降挡 / 锁止 < 300 ms

知乎用户 隐私饭 发表

兵哥哥们甚至上不同车都能做到同时就位。牛逼!非常牛逼!

知乎用户 sam 是只猫 发表

想起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的活字印刷表演,堪称奇迹。

当时张艺谋团队提出活字印刷创意时,技术专家断言:“人类不可能完成 0.5 秒误差的 897 单元同步”。原定的大学生演员群体排练 3 个月后,动作同步率不足 60%,道具故障率高达 35%,总导演一度考虑取消节目。

奥组委连夜向中央军委提交支援申请,而武警某师主动请缨:“用命保,也要保下这场表演!”

同时演员的筛选标准非常严苛:

身高必须为 1.78-1.82 米(箱体空间极限),心理抗压测试淘汰率 83%,最终 897 人来自全武警系统比武冠军。

他们的训练内容的艰苦程度也远超常人想象:

1.封闭式 " 魔鬼训练 “(历时 4 个月)

. 日均训练 12 小时:演员(多为武警战士)在河北某训练基地进行全封闭排练。

. 高温 " 桑拿箱 " 体验:夏日箱内温度超 50℃, 演员需反复练习动作至脱水晕厥(现场配备救护车)。

2.反人体工学操作

. 盲操训练:因箱体完全封闭,演员仅能通过箱小孔观察外界光线,动作依赖肌肉记忆。

负重与精准控制:单手托举 18 公斤字模升降数千次,同时用另一手操作翻转机关,误差需毫米级。

3.协同默契的 “生死契约”

· 呼吸同步法:演员通过统一呼吸频率实现动作一致性(如吸气上升、呼气下降)。

触觉纠错系统:相邻箱体间设置软杆,一旦某字模高度偏差,立即触动邻箱警报。

“人体刻度尺” 训练:演员需记住移动步法(如 “前进 7 步右转 3 步”)形成本能反应。

在如此超越人体极限的训练下,最终开幕式上近乎完美的呈现了表演。

他们不是操作道具,而是将身体锻造成国家仪器的精密零件。

知乎用户 知乎用户 XQ 发表

你们都在说车,

这个有技术辅助

但是

我关注的是

战士上车之后,关车门都是完全一致的

这个相当震惊了

知乎用户 似水流年​ 发表

步兵方阵,一个字 “练”

装备方阵,虽有科技辅助,还是得 “练”

话不多说,自己瞅

知乎用户 杜木头​​ 发表

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规模如此庞大的阅兵式达到整齐划一的精准效果,这离不开部队官兵刻苦耐劳的训练,也离不开背后的秘密科技武器。

张雪峰老师曾经就一个学科说过不少金句

GIS 就是地理学里的程序员,不考研就是测绘,考研就是计算机!
学地信就像谈恋爱,地理是前任,计算机是现任!
你以为学的是诗和远方,结果毕业发现要和代码结婚!

张雪峰在直播中调侃,地理信息科学本质是地理学与计算机的 “混血儿”,本科阶段学的是传统测绘,考研后直接转型编程开发。

现实中,多数人认为地理信息学生只会画地图,不如会修电脑。其实,学地理信息的人,既能拯救世界,也能被世界遗忘!比如北斗导航智慧城市,地信是数字中国的基建狂魔。我有三个朋友在这个行业赚的 money 多多,所以总教训我,给我都练出了吵架还嘴一句卡死人的能力了。

当雷军在发布会上绘声绘色的讲述 WPS 如何 “用代码改变中国办公生态” 时,鲜有人知晓,在武汉大学,有一门课被称为“最奢侈基础课”。《测绘学概论》这门课是始自 1997 年 9 月、面向本科新生的基础课,7 位院士先后加入教学团队。

我们的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运动的物质世界要实现时空智能与数字孪生,就必须抓好感知、认知。而中国地理信息技术通过 30 年自主创新,已形成覆盖 “空天地海” 的自主技术体系,这样可以让咱们真正实现了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1970~2000 年突破基础软件

1987 年,北京大学就自主研发出了中国首套栅格 GIS 软件 PURSIS
1992 年,武大团队开发的 MapCAD 横空出世,这是中国首个自主矢量 GIS 软件,它用代码编织的不仅是地图,更是大国地理信息的脊梁
1999 年 “资源一号” 卫星发射,开启国产遥感卫星时代

2000~2020 年实现高精度芯片

2008 年 “遥感一号” 卫星实现高分辨率对地观测
北斗二号,2012 年完成亚太组网,定位精度达 10 米

2020 年后布局量子与 AI。武汉大学的李德仁院士,从攻克 “测量误差百年难题” 的学术突围,到研制 “天 - 空 - 地 3S 集成系统” 的硬核突破;从让国产卫星定位精度从 300 米跃升至 5 米的星辰征途,铸就了守护国土的“数字长城”。这里没有首富的故事,但却有让 14 亿中国人脚下的土地,从此被精准丈量的永恒荣光。

阅兵仪式上,受阅军车组成的一个个方队整齐划一地驶过天安门广场。各方队的等速时间误差在 0.3 秒以内,相隔距离误差在 10 厘米以内,这是使用了基于北斗高精度定位导航系统的装备方队训练 / 考核系统

陆军军事交通学院牵头研发北斗阅兵训练考核辅助系统,上海司南卫星导航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作为该系统的设备提供与技术支持。上海司南公司研制的导航定位精度达到 “实时厘米级”,为驾车族提供“车道级” 导航。

通过**北斗 “卡距”,**徒步方队可以做到人员站立 2 小时不动,正步行进 200 米、齐步行进 1000 米动作不变形;装备方队等速时间正负误差在 0.3 秒内,距离在正负 10 厘米以内;空中梯队达到了米秒不差
每台参阅车辆在 “北斗” 上都有一个编号,行驶路线会在系统中生成一道白色线条,系统将其与标准路线比对,得出各项指标

而受阅车会配备数字转速表,转速可以精确到正负1转,这样驾驶员行驶时就有一个直观的标准,确保按照同一速度行驶。

为确保车辆行驶中始终保持稳定的距离,他们还安装了激光测距仪。驾驶员通过安装在驾驶室的显示屏,就可以清楚地掌握车辆的位置以及与邻车的间距。

和芯星通科技(北京)有限公司的北斗高精度产品主要用于阅兵训练及阅兵过程中参阅装备的精准队形保持

北斗系统为阅兵提供厘米级定位,确保地面要求 2 厘米之内,空中 10 厘米之内,通过车载终端实时回传军车的位置、速度数据,确保方队间距误差≤10 厘米、等速误差≤0.3 秒,从而保证阅兵严谨的地面空中队形

中电莱斯研制建设的阅兵空中梯队指挥信息系统等多套指挥信息系统,指挥引导空中梯队 “米秒不差” 通过天安门上空等

该系统具备阅兵出动方案制定、阅兵飞机编队监控以及空中特情快速处置等功能,并在系统中对飞行航行附近环境进行数字城市仿真建模,解决了在出动规模大、飞行高度低,编队间距密集条件下,阅兵空中梯队安全穿越高楼林立北京城区的指挥控制难题
实现高精度定位仅靠定位芯片和模组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通过外部卫星或地面互联网通信传输增强辅助数据,但在实际场景中,经常会发生通信中断,和芯星通创新研发的 “RTKKEEP”(Real-timekinematic keep,差分数据中断后的 RTK 维持)就起到关键作用。

北斗具备的精确空间授时功能还解决了受阅官兵的时间一致性问题。如果两架飞机要在天空中交叉飞行,靠的是飞行员的高超技巧,同时也需要在时间上控制精准,北斗确保了时间基准的统一。

高射炮兵方队针对行驶不均速的现象,对辅助系统进行了信息化改造,创新了油门限制器、升级了可视标齐系统,丰富匀速、骑线、卡距、等距计算考评。

坦克方队的电子成像系统集摄像、测距、显示、终端处理于一体,驾驶员可以根据传输的数据和图像及时调整。

那个一跳入水惊动全世界、水花小得比你下饺子溅起来的水花都小的跳水天才全红婵,这次直接跨界到天安门,成了九三阅兵现场最特别的观礼嘉宾。

在澳门城市大学的学生见面会上,台下一同学问全红婵:“你是如何保持竞争力的?”

还没等导演切镜头,画面背后几乎同步传来全红婵铿锵有力且简洁的两个字:练的!

还有一个采访镜头,本来全红婵准备走了,记者在后面问她飞的累不累。

全红婵:啊?

记者问她:“别人都只关心你飞的高不高,我想问一句你累不累?”

全红婵:“这话问的,这年头谁不累啊?”

部队官兵有了科技成果的助力,顶着高温,把阅兵式走的如此震撼人心的,敬礼~~~

知乎用户 艾慧​ 发表

都什么年代了,连无人机都可以做到整整齐齐,何况汽车了。那帮吹毫米级油门的跟航天那个金手指一个套路,纯属不长脑子。

知乎用户 Alan​ 发表

在没有科技手段助力的时候都可以做到的事情,

没别的,

全靠苦练!

知乎用户 卡卡猫 发表

就连地面上的影子都整整齐齐一模一样,真是太离谱了

知乎用户 mlion8 发表

看看整个步行方阵中最不 “正规” 的民兵队退场的情况吧,老百姓看热闹拍的,这个队伍齐的,而且还是完事儿往家走呢。这是对那些怀疑是 AI 镜头的外国网友最好的回复了吧

0

知乎用户 多吃苹果多喝水 发表

人类历史上,纪律和智慧组合的巅峰和极限。前无古人,世无右者。

知乎用户 梦月桑 发表

我知道这些都是真的,也知道我们人民解放军的坚强意志。

但是在屏幕前看人的方队的时候,我感觉让我去后期来复制粘贴好像都没有那么齐…

有那么好几个瞬间觉得是「P 的」「后期的」「录制的」

不是不尊重他们,是在我这 30 年生活的时间里,这么牛的东西就不是人能走出来练出来的。

但是我们的解放军同志走出来了,做出来了。

感谢我生活在这样一个国家,有这些子弟兵保家卫国!

知乎用户 yangzgby 发表

也是一种大国公匠精神!

知乎用户 蓝色空间 前进四 发表

那我必须结合着笑话美帝的阅兵来看!

知乎用户 已退乎 发表

无人机的群控技术其实很容易解决地面装备的,即便不用自动化控制,车内放一套通讯设备人也可以操作的。

地面的情况比空气阻力复杂,影响因素多个摩擦力和水平坡度。

  • 设备基点定位
  • 每台机械功率输出会有误差,地面的阻力不同和坡度也会造成误差,需要修正个体的输出功率
  • 左右方向,会有误差,需一定的修正
  • 风力

完成这个目标,主要是**定位问题、偏差修正问题,**设备的输出精度也会影响整体效果。

知乎用户 霜天晓月 发表

以前还要刻苦训练靠人工。

现在智能辅助系统一装,难度降一半吧。

知乎用户 秋潋 发表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这不仅仅是解放军战士的不断训练的结果,也有各种高尖科技的加持。

知乎用户 CiCi 发表

这个大家反而不要惊奇。

双离谱为什么被叫做双离谱,就是因为跟传统的坦克发展思路不一样了。

阅兵,不过是这个思路的简单落地而已。

真战斗的情况,参选三哥和小八的空战

同一个发展方向。

知乎用户 CaptainLin 发表

之前,我们有钢铁的意志,让钢铁保持一排

现在,我们的钢铁有意志

知乎用户 董弘 发表

有没有哪位大神给解释一下,他们是怎么做到那么丝滑的秒系安全带的。

0

知乎用户 张某某 发表

阶段一:《简中假新闻》

阶段二:《按按钮核心技术》

阶段三:《德式严谨 vs 老钟严谨》

阶段四:《有实战经验吗》

阶段五:《大鹅菜 = 老钟菜,牢美强 = 牢乌强》

知乎用户 高山昙 发表

车载坐标对齐设备

知乎用户 XUANSHISHI 发表

组织能力就是战斗力。

我们的军队阅兵能做到米秒不差,就能做到战术执行米秒不差。

美军屡战屡败,在越南、阿富汗等战场均未完成战略目标,导致败走。根本原因在于当地人民的英勇抵抗、正义战胜邪恶的必然历史趋势。直接原因就是美军军纪过差,极大刺激当地群众反美积极性,为地方反美武装提供绝对群众基础。

知乎用户 资深韭菜 发表

你们去看嘛

知乎用户 Li shadow 发表

坦克都混动

你猜辅助驾驶有没有?

~~~~~~

以前条件艰苦

没办法只能子弟兵苦练

现在科技进步了

子弟兵的技能点要点到科技上面

不用再和油门较劲了

知乎用户 知悦成长 发表

阅兵装备方队能像 “复制粘贴” 一样以 “米秒不差” 的精度通过天安门,是尖端科技、严格训练和军人极致追求共同作用的结果。(附 93 阅兵全程回放 4k 版 下载链接 :夸克网盘分享)

高精度技术保障

阅兵装备方队能达到 “米秒不差” 的精准度,首先离不开一系列高精尖技术的综合运用。

  • 北斗导航系统精准定位:每辆阅兵车都经过了深度改装,搭载了独有的北斗高精度导航与车速控制系统。这套系统能为驾驶员提供厘米级的实时定位、速度反馈和航向偏差指示,使其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 “驾驶”,而是基于数据的精准 “执行与控制”。
  • 协同控制系统保持队形:装备方队是一个协同运作的整体。头车作为基准,会通过车载数据链将速度、位置等信息实时传输给后续车辆,形成一个闭环控制系统。这样,即便某台车瞬间打滑,系统也能自动补偿修正,确保整体队形纹丝不动,其协同精度堪比 “地面行驶的‘空中加油’”。
  • 智能训练系统科学辅助:在训练环节,也引入了科技手段。例如,使用北斗定位考核系统、单车综合驾驶训练系统等,能实现训练考核的精准定位和精确评判,将方队的速度误差精确到 0.03 米 / 秒,前后距离控制在 12.5 厘米以内,骑线偏差控制在肉眼难以识别的 2.5 厘米范围内 4。徒步方队训练中,智能训练辅助系统可以实时捕捉单兵、单排面的训练姿态,通过视频逐帧回放和统计分析,帮助教练员精准发现问题、纠正动作。

严格的训练与人员素质

再先进的技术装备,最终也需要高素养的人来操作和掌控。阅兵官兵们为此付出了极大的努力。

  • “反人类本能” 的训练:驾驶员们需要进行数百小时的模拟训练,以抑制所有自然反应,相信仪表而非体感。他们能通过在 60 分贝的欢呼声中保持心率平稳,甚至能通过油门踏板 1 毫米的深度变化来调整车速,形成精准的肌肉记忆 1。

  • “三兵” 体系支撑徒步方队:对于徒步方队,其整齐划一则依赖于 “三兵” 体系(基准兵、框子兵、钉子兵) 的支撑。

  • 基准兵是每个排面的排头,是整个排面行进的方向和步幅的标杆。

  • 框子兵位于方队四个边,像框架一样控制着队伍行进的稳定性。

  • 钉子兵位于整个方队的中间一路,是方队整体节奏、步幅和方向稳定的核心支撑。

精密组织与流程优化

盛大的阅兵背后,是周密至极的组织筹划和反复演练。

  • 多次综合演练优化:阅兵前会进行多次全要素、全流程的综合演练。这些演练会不断优化调整,例如今年九三阅兵前就进行了三次演练,从首次侧重流程框架,到第二次强化转场衔接,第三次则追求 “人装合一” 的肌肉记忆,不断打磨细节。
  • 科学的组织指挥:组织一场阅兵,动用上万人、上百架飞机、数百台地面装备,其复杂程度 “如同组织一场战役”。整个阅兵的筹划准备和组织指挥,需要科学的训练和周密的保障。

总结

总之,阅兵场上那令人惊叹的 “复制粘贴” 效果,是精密技术系统(如北斗导航、协同控制)、官兵极致训练(“反本能” 操作、 “三兵” 体系)和周密组织管理(多次演练、科学指挥) 共同铸就的。它展现了解放军严谨作风、高度组织性以及国家科技实力的完美结合。

知乎用户 小熊让雷诺 发表

这个问题为啥不能点成 “好问题”

知乎用户 严重朱震 发表

现在的坦克和轮式战斗车辆先进多了,还有很多辅助设备,容易实现。

1999 年,1984 年,1959 年那个时候的阅兵才是纯靠技术

知乎用户 光影 发表

这种整齐划一,是装备性能一致性,队伍纪律性、信任度拉满,人机协同的体现

知乎用户 千鱼 发表

车比人容易,车可以上手段,用自动控制。人只能苦练苦练再苦练。

知乎用户 wsp8623 发表

上次有人介绍,北斗给后定位

知乎用户 脆弱的芦苇​ 发表

都是靠刻苦的训练练出来的。有一次参加过学校的队列展演,利用放暑假的时间训练了一个月。每天就是排队列,然后训练,包括各种基本动作的练习,形成条件反射。然后练合练,一起分小队,大队等等,总之就是一个字,练。练的效果就是每个人都乌溜溜的,晒得不得了。当然队列也是比较整齐好看的,最后的效果杠杠的。

知乎用户 佑土星辰 发表

猜测先是排列整齐划一,再开定速巡航,按路面上的标线直线行驶。

知乎用户 施科慧 发表

首车是一级军士长开,完毕。

知乎用户 kennyz’z 发表

几千台无人机都能表演,这算什么,控制低不止一个级别的。

知乎用户 鼻子下的胡子​ 发表

太小看 PLA 了吧。

装备升级,精准定位、定速巡航都是基础操作。但真正的内核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刻苦训练。

常人眼中的 “神技”,无非是利用汗水和眼泪,把一件事重复千万遍,直到成为肌肉记忆和本能。

卖油翁的故事早就告诉我们了:“无他,但手熟尔”。

知乎用户 zcj​ 发表

西方网友鉴定为 AI, 至于是真实部队走的像 AI 还是 AI 已经真实到无法分辨哪个更可怕我也不清楚。

知乎用户 吃饭哥​ 发表

2005 年买的第一版,现在这书重印了 100 多次,估计卖了有 300 万册了。

知乎用户 小楼一夜听雨​ 发表

日本方面的解释是:

不要怕,这些都是 AI 生成的!

都是 CG!

AI 世界第一!

知乎用户 精神科徐医生​​ 发表

定速巡航 车道保持

知乎用户 凡尘​​ 发表

阅兵装备方队能够做到 “米秒不差”,主要依靠以下几方面因素:

[

广告

9.3 中国大阅兵专题 环球人物杂志 25 年 9 月上下(第 17+18

拼多多

拼团价 ¥31.00

去购买​

](https://mobile.yangkeduo.com/duo_coupon_landing.html?goods_id=805363328896&pid=13645152_309760725&display_mod=101&goods_sign=E9T2Gekr2RROj47hwfDfIh4Pz-cLuRWj_J6Wp73JbD&customParameters=pddext_1946121980202956246_0&authDuoId=9453056&cpsSign=CC_250902_13645152_309760725_fa09c6682a55acf15cd8733fad6dd57a&_x_ddjb_act=%7B%22st%22%3A%221%22%7D&duoduo_type=2)

  • 先进的科技装备支持

  • 北斗高精度定位测量技术:北斗阅兵训练考核系统可实时发送车辆定位信息和北斗授时信息,在车载端屏幕上显示车辆速度偏差和前后左右的间距,帮助驾驶员及时调整方向和速度,其定位精度达到世界先进水平,能保障 32 个方队整体车速控制在 10 千米 / 小时,偏差不超过 1 厘米。

  • 激光测距仪:驾驶员通过激光测距仪向前方发射激光,打到前车的尾滑板上后反射回来,测出的距离会显示在驾驶员的显示屏上,使驾驶员能够精准地掌握两车之间的距离,根据实时数据精准掌控油门,保持编队规定的距离。

  • 数字转速表:为受阅车配备的数字转速表,转速可以精确到正负 1 转,让驾驶员有一个直观的标准,确保车辆按照同一速度行驶。

  • 严格的训练与考核

  • 针对性的训练内容:装备方队围绕等速、骑线、标齐、等距训练,精雕细刻、精益求精。例如两栖突击车方队要求突击车在行进中要做到骑线、等速、标齐、卡距等,驾驶员会在前车后滑板用迷彩漆块作为后车骑线对正的参照点。

  • 严格的考核标准:对阅兵训练涉及到的每个科目、每个内容都进行严格考核,专门制定训练考核标准,研发训练考核系统,确保训练质量和效益。

  • 驾驶员的刻苦训练中国军号:驾驶员需要经过长期的刻苦训练,如装备方队 “第一车” 驾驶员丁辉,通过探索用体重秤辅助训练的方法,用大拇指按压油门踏板,找到发动机的油门转速,晚上回到宿舍后也会用大拇指扣力度,看着表的数值变化,来找到需要的力量,以实现精准操作。

  • 科学的训练方法

  • 充分利用科技手段,引进我国自主研制的北斗高精度定位测量技术,研发训练考核系统,配发北斗自动授时系统,制作电子沙盘和阅兵模拟仿真系统等,这些手段极大地提高了训练的质量和效益。

[

广告

【 珍藏版礼盒套装】人民的胜利 中国大阅兵 中国大阅

拼多多

拼团价 ¥198.00

去购买​

](https://mobile.yangkeduo.com/duo_coupon_landing.html?goods_id=800066088235&pid=13645152_309760725&display_mod=101&goods_sign=E9b2GC3pU79Oj47hwfDfIjbKP6dKn-vQ_JQMtIa4VJC&customParameters=pddext_1946121739672215692_0&authDuoId=9453056&cpsSign=CC_250902_13645152_309760725_ae997d45ede7cabf407d27d00baea01f&_x_ddjb_act=%7B%22st%22%3A%221%22%7D&duoduo_type=2)

  • 驾驶员的经验与责任感

  • 驾驶员们具有丰富的经验,能够在行驶过程中根据各种情况及时做出调整。同时,他们深知自己肩负的责任,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严格要求自己,力求做到分毫不差。

知乎用户 愤怒的灰熊猫 发表

人工智能崛起

知乎用户 4thever 发表

肌肉记忆

知乎用户 pg wb 发表

阅兵方队训练严格,精确控制车速和间距,如同汽车定速巡航,保持一致。

知乎用户 森皮大大 发表

训练,筛选,训练,筛选

知乎用户 掌心印 发表

执行力真的强

知乎用户 山哥 发表

方向盘 油门 刹车都有专用夹具固定,车辆厂家专门特调并有强大的保障团队

知乎用户 MAX F 发表

这些车都是手动挡吧,我肯定是没这技术了

知乎用户 陌子墨 发表

你关注过无人机表演吗?只要预设好程序,可以分毫不差的组成各种图案,在立体空间交互都能米秒不差。

还是科技的进步,把需要默契配合的高精度作业降低了几个维度难度。

知乎用户 打吃 发表

加智驾模块,定速定距

知乎用户 素商 发表

我要是印度阿三,看见这种阅兵,我肯定大肆宣扬中国的阅兵方队都是假的,AI 做的,不然人类不可能做到这么一致。

知乎用户 知名不具 发表

我猜是定速巡航

知乎用户 mazhenggg 发表

无他惟手熟尔 开第一辆车的是从 99 年阅兵开始每次都来的老熟人

知乎用户 活死人看不见黎明 发表

就是驾驶员高超的驾驶技术(也会训练,预防意外)+ 先进的的科学技术啊。

知乎用户 Lee 发表

智能跟随系统。

知乎用户 社长职业咨询​ 发表

我们总归是要相信专业

知乎用户 三个石头 发表

练出来的呀

知乎用户 我是一条杂鱼 发表

服从。

知乎用户 大脑壳 发表

有没有一种可能是自动驾驶

知乎用户 骨头​ 发表

智驾

知乎用户 查拉图斯特拉 发表

想想以前骑兵部队,马都要一致~

知乎用户 素质教育漏网之鱼 发表

一眼 AI

(湾湾投稿)

手动狗头

知乎用户 那个死鬼 发表

米秒不差是对空中梯队的要求

地面装备梯队你要是偏差达到 10 厘米,回去非得被抽死不可

知乎用户 Travis L 发表

·······

累积驾驶经验超过 100 天的司机,都做得到

知乎用户 烟波致爽 发表

我们终于拥有了一支全方位现代化的军队。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我们总是强调我们的军队拥有钢铁般的意志,可以弥补 装备上的不足,到如今不但弥补了这个短板,连钢铁都已经有了意志 (智能装备)。

93 阅兵,一如既往的展现了人民军队的本色,在装备上面,海军装备肯定无法展示,军队的其他作战装备基本都有呈现,像新式主战坦克,多种高超音速导弹,无人机,无人潜艇,先进的通讯指挥车,后期保障装备,全系列的空中作战装备,歼击机,轰炸机,舰载机,运输机,预警机,加油机,我们心心念念的想看看给在印巴空战中出尽风头的歼 - 10 什么舞台,结果歼 - 10 被当成了表演机。我们国之重器,国防基石的核打击力量也进一步更新和增加。 甚至连在科幻中的激光武器也出来了。

总之,现在是一支拥有先进思想武装,先进装备加持的全方面现代化军队。当然,有一些人除了羡慕嫉妒恨,还会说一句,装备的确很先进,但缺乏实战经验

说的很好,我们建设一支现代化军队目的是什么,维护国家利益,维护世界和平,有了目标,知道了差距,我们就会去进一步实现它。

知乎用户 安静 发表

所有的回答忽略了一个事情,就是标兵。长安街划得标线和两边的标兵就是用来做这个的

知乎用户 金时雨 发表

就硬练呗,还能怎么样

知乎用户 半人半兽闭幽帘 发表

你没发觉,不止你看到的速度一致,连同向运动的摄影机速度都一致,所以你看画面才一致。

最简单好用的 VPS,没有之一,注册立得 100 美金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See Also

9.3 阅兵对国际政治会有啥影响?

知乎用户 一般路过狐言君 发表 注意到士兵上车那段,女播音员说了一段话,其中一句是: “日本军国主义的持续侵略,更曾使中华民族濒临亡国灭种境地” 以前历次阅兵,好像没有过这种点名吧…… 知乎用户 棍子归我了 发表 不粉不神,就嘻嘻哈哈看有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