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光棍:从哪里来,到哪里去
有竞争的思想,有底蕴的政治 电影《光棍儿》剧照。 文|****西西废 农村光棍问题又一次引起热议。10年前,人们关注到的是农村光棍作为不稳定因素带来的社会问题,从强奸拐卖妇女到暴力犯罪;10年后,人们终于意识到农村光棍也是受害者,却在生育率 …
上个月我被【鼓励女青年留在家乡】的【暖农村大龄男被窝工程】彻底恶心到了。在那篇问答中,有葱友提到
扮演被分配“宫女”角色的八成是体制边缘女性,一来这些人靠近体制从而易于掌控,二来这些人远离核心从而方便牺牲。https://pincong.rocks/question/item_id-475690 by @eleven_day
那次是我第一次听到既在体制内又远离核心的【体制边缘女性】这个概念。今天读到这篇南风窗的文章《体制内“剩女”:县城太缺好男人》,顿时一激灵想到了上面这位葱友的回答…于是,从这篇温情脉脉的【关怀】文章中,我读到了满满的觊觎之心
因为我之前了解过【南风窗】是一个相对自由和良心的媒体(不知现在还是吗?)所以,这篇文章里的表露出来的那种性别对立、那种不属于这个时代的对性别和婚姻的描述,让我觉得压抑到无法描述——又怕是真的,又因为这个媒体觉得应该是真的
如果这篇文章是良心报导,那体制基层的女性生活可谓如履薄冰啊
如果这篇文章是带风向的,那更可怕。从文章开头【四川省A县机关工作六年的男公务员李伟】的话来看,组织安排体制基层的女性去相亲不会太遥远,而且看来共匪尤其不愿意让【有个好单位,又有几分姿色】的女性单着啊
( ﹁ ﹁ )!
我看罢这篇文章,想到两个方面的问题请教大家,尤其是了解体制内或这方面数据的葱友
-—————————–
体制内“剩女”:县城太缺好男人
2021-11-15 23:54:22 来源: 南风窗(文 | 秋雨;编辑 | 宝珠;值班编辑 | 莫奈;排版 | 贝宁)
http://archive.today/Glcj6
体制内像一个有无限磁力的吸盘,每年试图通过国考、省考、教师编上岸的人数屡创新高。近日,一个发表于两年前的研究再度翻火,揭示了体制的另一面——县域体制内的青年中,男性成为“香饽饽”,女性却面临“择偶难”的困境。
江西财经大学副教授欧阳静在研究中指出,中西部县域“剩女”具有明显的“体制”特点,主要出现在县乡党政机关和事业机关内。以调研的D县为例,该县自2008年以来体制新招2993人,其中女性1895人。而30岁以上未婚女性约有248人,占比超10%。
在四川省A县机关工作六年的男公务员李伟深有同感,他判断体制内男性“即使不在金字塔尖,也仅次于金字塔尖”。而女性“如果在县城有个好单位,又有几分姿色,那就更不容易(找对象)了。”
按他的分析,“她们剩下的原因往往只有一个——眼光高。”
这是男性的看法,然而,当你去问更多体制内的女青年,会发现她们的回答五花八门,很难用一个答案概括。
甘肃天水的奔三小学美术老师刘雪说,她属于被迫单身。她上一所待的学校,未婚女性有15位,未婚男仅1位,换了学校以后,未婚女教师共计4位,适龄男教师还是1位。
29岁的四线城市法院工作者曾余欢坦言,在过去,她的择偶标准仅为尊重女性、精神匹配,但随着年纪渐长、个人的经济能力不断提升,她决定“不找比自己差的人,那样还不如自己过”,对男方家庭条件、工作有了更高的要求。
海南海口某镇政府在编公务员林楠发现,她周围的异性谈婚论嫁大多并非出于爱情,只是想尽快完成结婚生子的人生任务。她觉得别扭,不乐意。
她反问道:“我都有铁饭碗了,还要男人干什么?”
本人注:这句话在网易评论区好像炸窝了,也不知是谁、因为什么要用这样的话刺激两性敌对
相亲氛围
河北人曾余欢在某所211大学读公安专业,这个专业里,大部分人的出路是“当公务员”。2014年,她读大四,河北省省考仅有一个既招女生、又专业符合的岗位,位于离家四个小时,离省城更远的四线城市。
她还记得,刚开始工作那年,所在城市的市区还没有一家麦当劳,“打车20块可以从城市的一头到另一头”。
周围人对待婚恋的重视,让她感到透不过气来。入职前两年,同事、领导都积极为她张罗对象,但都无法令她满意——“专科毕业的、没有正式工作的、还有特别矮的,和我一样165高……”
这些男孩的条件,她很多时候见面了才知道。介绍人总说 “说不定见见合适呢”,出于给领导面子的考虑,她会同意见面吃饭,由此结识了十几位相亲对象。
曾余欢发现,身边很多人的观念相当传统,与男同事聊天,她会故意谈论某地鼓励随母姓的新政,得到的回复是“就算生三个,也不可能跟老婆姓一个,这是底线”。
她至今记得很清楚,与男领导出门执行任务时,对方聊到“打老婆”的话题。她提及,“要是谁敢打我,我告到他倾家荡产”,她原以为会得到众人的认同,想不到领导却说:“你还是太年轻、太天真”,同行的男同事也漫不经心地补充:“老婆不听话,不打怎么办呀?”
本人想问:今年是几世纪?
听完这番话,曾余欢很长时间处于恐婚状态。
30岁的教师刘雪有同样的相亲体验。刚毕业回到甘肃家乡工作时,她23岁,体制内女教师是众人眼里的好工作,周围人都涌来为她介绍对象。当时年纪轻轻,她只当相亲是完成任务,再大一点她才发现,“小县城走入婚姻,百分之八十以上都靠相亲。”
过了28岁——周围人眼中“剩女”的年纪,她逐渐不再抵制相亲,她的择偶条件也放宽了,变得对另一半“没有任何具体要求”。
见识过的相亲场面多了,刘雪发现,县城里未婚男性会同时与多个女孩见面,他们总是拥有更多的选择权。刘雪说:“经常一起玩的女孩,会相到同一个人。”
“男生条件如何?”
“一点也不优秀。”
她补充:“各方面都平平。”
恋爱
体制内未婚男性在婚恋市场上占据优势,公务员、医生、教师,都是香饽饽,四川省某乡纪委书记李伟将其归因为“县城环境更轻松,(男性)没那么多竞争对手。”
“在大城市,刚毕业没有原始积累的男生很快发现自己在底层——社会上的成功人士太多了。在婚恋市场从23岁到40岁都是潜在竞争对手。”
县城刚好相反,“超过30岁没结婚的男人很少”。有体制加身的男性被捧在金字塔塔尖。
在海口某镇政府工作了三年的林楠发现,适龄青年中,男性更着急结婚。
她的依据是,每年只要有新的女同事入职,年龄过了25岁的男性同事都会主动搭讪 。她把这一举动称为“养鱼”,结合自身经历,她得出结论,”他们只是到了年龄找个合适的生孩子,是你也行,不是你也行。”
她列出一系列令她不舒服的细节:男孩约女孩出门吃饭,大多选在晚上十点以后,加上当地很多“未婚先孕”的案例,她总怀疑前者居心不轨;部分男同事结婚以后从来没在朋友圈公开过妻子的照片,却热衷于晒孩子;她的前一个追求者——同单位的男同事,单方面对她宣布自己的喜欢后,开始无穷尽的骚扰,美其名曰为“爱的表现”。
然而,这名追求者被明确拒绝后,不仅将她拉进了黑名单,还在三个月后火速“奉子成婚”。
林楠想反驳“县城女生单身是因为眼光高”的观点,“是这些男生太赤裸裸地表现出,我就是要找个人结婚生子”。
曾余欢也说,她最早只想找一个尊重女性、思想匹配的伴侣,但无论是身边同事还是前男友们,都令这样的想法泡汤。
她工作后的第一任男友,是同事的亲弟弟。那时,曾余欢26岁,到了周围人嘴里“再不找对象就嫁不出去”的年龄,她内心也有些波澜,答应了那个她内心并不喜欢,但家庭条件尚好的男生。
双方接触的半年时间里,曾余欢打从心底感到痛苦,“连牵手,我的内心都在抵触”。她最终因为发现两人三观不合,选择不再忍耐。
一次,她与前男友讨论一个案子:一个农村女孩未婚先孕,男生跑了,女孩的妈妈把生下的孩子卖了,并理直气壮说:“我没错呀,那总不能把他掐死吧?”
前男友却认为这很有理:“她说得没错啊,总不能掐死吧?”
本人忍不住再次崩溃问:今年是几世纪?!
曾余欢对这个细节印象深刻,认为双方存在智识的差异。
她后来还交往了一个长相帅气的男友,他喜欢健身,同是211毕业的体制内公务员。但因为“总催着我和他发生关系”,两人还是以分手告终。
分手一段时间后,在28岁的某一天,曾余欢说,她突然意识到自己很幸福,享有父母的宠爱,什么都不用害怕,“渐渐地有了自信,我可以配得上任何人。”
“女生可以一辈子不结婚,没必要着急找,找不着就不找。”
后悔吗
已经结婚生子的李伟无法完全理解这样的变化。他在六年间经历过三次工作调动,每去一个新单位,都会有几位大龄剩女。
他将原因归咎为县城圈子窄,而且周围人达成了诡异的默契——“体制内和体制外几乎不通婚。”
本人问:真的假的?!求指教
林楠承认,体制内女性都偏好于找体制内的,“要正式编,不能是临时工”。原因是他们收入稳定,且进入体制前都通过了严格的体检,相当于做了一次大筛查。
在李伟眼中,女性的择偶相当现实,他总结,女孩找另一半有一套鄙视链——“女公务员或教师都优先选男公务员,不太喜欢男教师”。有些女性还会判断男性未来的仕途,来决定是否与其共度余生。
而男性相反,对象是公务员、医生或者老师都不重要,“主要看脸”,他表示。
教授欧阳静认为,自古以来,择偶梯度都作用于男女关系。“现在这样的标准已经不算高了。在以前,女生是农村人,想嫁到城里去,这才是标准高。”
“一个公务员嫁个公务员,条件是同等的。”而欧阳静调研发现,要想结束单身,很多女性只能选择“下嫁”,这亦是家境好、优秀的女性“剩”下的缘由——她们更难降低择偶标准。
如此窘境,似乎从女性选择回到小县城生活开始,便不可避免地存在。她们在个人事业、经济条件上处在小城的高点,却找不到心意相通、思想匹配的伴侣。
她们不被理解。刘雪说,总会听到周围人对自己的闲言碎语,她自己也不免感到焦虑:“年龄越来越大,担心生育困难。”
她曾后悔回到家乡,“城市太小,有个芝麻大的事所有人都知道了,流言蜚语止不住。”
林楠也后悔过,她说,当年报考的时候没有预料到,小镇与市区相隔不远,人的思想开放程度却有如此大的差异;她所在的体制内环境封闭,人际关系却十分复杂。
这份工作是她花了三年才考上的。第一次考试是大四毕业那年,后来在私企,她边工作边备考。直到2018年,她将备考目标由事业编和公务员调至考乡镇,才最终“上岸”。
乡镇工作直面一线基层,林楠什么事情都要参与。打疫苗负责发动、接送、宣传;刮台风,要走访、转移人员。大多数时候,林楠没有周末,她要下乡服务村民,把心思放在脱单的时间更少了。
但说起做公务员,她从未感到后悔。她担任驻村干部,加上补贴,月薪可达7000元左右,在海口已是上游水平。单位提供了几十元月租的公租房,因此她每月最大笔的开销是车贷。
经历了三年的乡镇体制内生活,林楠对婚姻不抱太多期待,暗自下了决心,“如果35岁没结婚,就买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见到朋友圈有人秀恩爱时,她只偶尔感到焦虑,但转念一想,“指不定在家一地鸡毛”——她见证过太多这样的故事了。
曾余欢也决定,“宁愿一辈子单身,也不将就”,她不愿像周围能力突出的女性一样低下头颅,进入婚姻后堕入“丧偶式育儿”的深渊。于是,她很早为自己买好一套60平米的二室一厅,刚刚还完房贷,“等父母老了,可以跟着我过来。”
她最近在听《华夏巾帼志》,那首歌的副歌唱道:“我可执一人手偕老,亦可独一身以求真。”
(应受访者要求,以上人物为化名)
-—————————–
转完。崩溃!文章中黑加斜都是让我很讶异的部分,我加注了
无论是从文章还是现实角度聊聊,我都会特别高兴的。谢谢
o(_ _)o
真正马克思共产主义是共妻共夫!中国特色是違反了真正马克思共产主义思想!仍然是封建皇朝!
福柯认为,权力本身也带有性爱的刺激和快感。越是热爱权力的人,对于权力越有着情感式的、带有性欲的依恋。
在中国这样一个权力不受任何限制的社会,体制内本身就站在权力的巅峰,从中央到地方到乡村,无论大小只要你掌权,你必然对权力有追求和迷恋。否则你会甘心一辈子只做一个基层公务员,铁饭碗本身对你而言已足够。但只要你肯踏前一步,你就可以从铁饭碗的社会地位和经济保障这个最基础的层面飞升,一跃而成为掌权者。对很多人来说,这种对权力的渴望往往与性爱的欲望并没有本质区别,而两者往往是结合在一起难以分割。也许他们在大众面前习惯扮演清教徒式的圣人形象,但在背后,说白了不过是男盗女娼还要立牌坊。
所以你的问题1
对女性来说,在体制内和体制外工作,被骚扰和被用作性资源的危险有区别吗?还是,无法整体评价,只能看具体单位和个案?
其实本质上是:
对女性来说,在体制内和体制外工作,对权力的追逐有区别吗?
那么答案就是不言自明的了——你有多追逐权力,就多有可能去骚扰别人,或将自己用作性资源。
关于问题2,
我看它描述的所谓女性【择偶难】根本不是嫁不出去,而是不凑合,没有合适的就不结婚,这难道不是人之常情吗?那是不是可以说,在共匪话术里,【解决择偶难】基本等于催婚,乃至强制相亲了?这是三胎政策闹的,还是一直就这样?
共产党对中国人一直是扮演着家长式和圈养式的管理。当前择偶与生育高度关联,而生育又是中国目前头等大事。不用说催婚或强制相亲了,当前的计划生育实施起来有多极端,这种反向计生就可能走到同样相反的极端。
至于体制内不与外人通婚,本质上还是对权力与金钱的迷恋。体制内当然还是会与外人通婚,但只限定在对方是有钱人的时候,何况在中国金钱与权力往往不可分割,你既然是有钱人,不可能一点权力也没有。
关于“有铁饭碗为什么还要嫁男人”,如果抛去铁饭碗这个畸形因素,那么这是一个与女权有关的问题。你可以去了解一下中国女权主义者在网路上受到男性四面围剿的现状。
还有,福柯这样描述过两百年前的西方资本主义社会:
我们的社会曾试图建上立屏障来抑制性欲,但这种屏障过于严苛,也过于笼统,结果反而引发了性倒错的爆发和长期的性本能的病态。
我想如果他请他同样描述一下共产主义社会,他应该找不到一些合适的词汇去形容这个群魔乱舞的国度了吧。
真有组织给安排相亲甚至是搞团购洞房的这种恶心事?有:https://www.sohu.com/a/278446745_772151
疫情发生以来,因为大家休息时间的增多造成的百无聊赖,倒是激活了我聊天软件上那些多年未撩的女网友们,其中多数是体制内教育、医护的基层和中层,年龄45~28,未婚居多,其中2个离异。来自体制内的官办“催婚”的,她们全数经历过。
A女,未婚。从去年年底开始,单位的党小组就开始主动给她介绍对象,A起初明确反对,但是党小组成员“热情难却”,经常下班之后直接携家属约A女与相亲对象吃饭,席间多次劝滴酒不沾的A女“喝几口”。A女算是半个反贼,多次电话中对我抱怨她所在单位定期开展活动,对幼儿园的娃娃讲“党史”教唱“红歌”洗脑触碰了她的底线,所以对来自党小组的“关爱”也非常警惕,尤其是她越来越怀疑相亲一事是由组织在背后推动,理由是安排她相亲的同事与相亲对象根本不熟悉,而且相亲的进度还会在党小组开会的时候被公开分享。
后面还有很多例子,不展开说了。党组织明里暗里对未婚或离异女性的婚恋会格外关注,不过这也并非是近些年的特色,早在80年代末我都亲见过组织上门说亲,就发生在我隔壁邻居家,转头邻居21岁的大姐姐就嫁给了36岁的患乙肝的黑瘦老公。而两口子拌嘴吵架,第二天单位领导上门“说教”的例子简直不能再多,闹离婚的也流行说一句“我去你们单位闹你们领导去”,皆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共享婚姻!
对于组织包办插手婚配,我并不倾向于理解为出于对人口问题的担忧,因为在计划生育年代他们同样会热衷于介入青年人的婚恋,我反而更倾向于理解成**党组织通过剥夺屁民来自于自我天性的思考和选择的权力(包括选择单身的权力和作为同性恋的权力),从而实现改变其人格变为更加顺从和依赖,**这种操作其实倒有些像那些字母圈的主,利用贞操锁剥夺奴的性交权从而逐步实现抹去其作为“人”的意识,生物的基础本能被剥夺,上层的自由意识也一同消失。
现代女权运动和性解放是随着避孕套的发明而出现的,人类不用担心意外怀孕,性行为的意义从“繁衍”转变成了“娱乐”。
又经过一段时间,色情片和性用品的成熟促成了另一次革命,性行为不再是两人以上的运动,而成了单人也能完成的“自娱自乐”。
你们猜猜,随着科技的进步,我们还需要多少年就能实现人造子宫,使天下所有母亲不再承担分娩的痛苦?
随着科技的每一次革新,人类的道德观念也应该随之变化。但是,生物学意义上的进化是缓慢的过程,总是滞后于科学的脚步。一个受过高等教育的上流社会女性和一个学识平平的封建专制男性是聊不到一起去的,只不过,楼主给的例子中并没有“受过高等教育的上流社会女性”,只有极权社会体制下的受害者,她们装作“上等人”,可惜怎么看都不像。
____我想向葱油们提一个问题。女性主义是进步、文明的社会运动,但就中国而言,女性高级官员如江青、叶群;基层女干部如计生委女主任、新疆省某街道办女书记,同样非常残暴和冷血,对生活在中国境内的女性造成了巨大的伤害。中国不少公务员理论上也是按照男女1:1设置岗位。像题主您文中这项剥削体制内精英女性的政策,制定者中肯定也有不少是女性。
那么,主张女性主义、保护女性权益,是否应该把这部分剥削女性的女性也包含在内呢?我个人认为,这部分女性是主张进步、文明的女性的敌人。
最后我想为处在中国政府、中国共产党迫害下的李翘楚女士、张展女士鼓与呼;为中国各监狱中许许多多女性法轮功学员、女性全能神信仰者、女性维权人士发声。她们共同组成了当代伟大女性的图画,她们是全人类的楷模。
共黨極權又和女權卯上了, 也對極權怎麽會認可權利存在呢
這只是第一波, 類似於戰前動員, 以後更惡心的必定出來
我真怕共黨會恬不知恥的喊 “女人們爲了黨和國家把你們…” 唉, 為自己明白共黨邏輯哀傷十五秒
真™丟人, 棺材瓤子們(常委)全™壞透了的老色鬼
抱歉, 看到這些個真是髒話不絕于口, 感覺修養都喂狗了(狗兒別撐壞了)
吐槽完畢, 説點正經的
0.任何人無論啥性別, 看感情, 要有即便婚姻失敗也不後悔的感情基礎再談婚論嫁
否則一個不夠穩定的婚姻帶來的傷害會讓短暫的人生難以承受, 甚至禍及三代
1.除對錢有高度戀物傾向, 擇偶把經濟保障高排名時, 先思索下社會保障體系是否出了問題
2.如無足夠信心或設想不足, 也包括婚育知識匱乏, 別盲目要孩子, 兩人要確定孩子要幾人
3.婚前中後都處理好與各原生家庭的關係
至於赤裸裸的性別歧視, 懶得駁斥沒必要給大搞歧視的人渣免費上課
祝爾等變成一個環狀 DNA 生物的心願儘早達成, 這類人是既不懂自由, 連生物學也不及格
身爲男性, 期望對我不完全瞭解的差別待遇予以糾正, 讓我能更好支持女性權利
至於大陸無良黨媒+自媒炮製出來的偽概念 “女性霸權”, 自相矛盾太多若非説實際存在
也只能在無邏輯的頭腦中
支持女性權利就是支持人類的權利
我觉得这篇文章大体上讲的没有什么问题,基本上都在纪实,并没有表述什么观点,lz感到不适的地方基本都是引述受访者的言辞,所以文章没有什么问题,有问题的是人。
怎么说呢,该文其实阐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全是大实话,基本描绘了现今中国大小城市的现状:男性想繁衍后代所以想结婚,女性出于感情需求,不想随便结婚,随便结婚还不如不结婚;小县城的“封建思想“还非常严重,老婆就是得听话,不听话就该打,生小孩必须和父亲姓……还有体制内相亲无论你男女,都看不起体制外的,俨然一副”阶级隔离“模式。这些全部都是事实,中国仍然处于霍布斯世界和达尔文世界的交界处,仅有几个一线城市的中心城区可以说摸到了威尔逊世界的边缘。
从生理构造上来看,男性更具备繁衍后代,将自己基因流传下去的意愿,而女性同样具备此意愿,不过有先决条件:就是感情需求,如果没有感情基础,女性就不太有繁衍的意愿。这是由人类的动物属性决定的,永远无法改变,改变了就不是人了。在中国广袤的农村地区,存在仍然好不廉耻地将这种基本需求表现出来,说明中国和中国的差距,和中国和美国的差距都大,讨论问题的时候,不应一概而论。县城是县城,农村是农村,一线是一线,民族地区是民族地区。
对女性来说,在体制内和体制外工作,被骚扰和被用作性资源的危险有区别吗?或者说无法整体评价,只能看具体单位和个案?
我觉得被骚扰或是被看作性资源很难定义,很多时候的相亲都是办公室大爷大妈的自发的热心行为,在人家的认知图景里就是”乐于助人“,没别的意思。体制内被骚扰风险肯定比体制外大,因为成本高,你想跑路不容易,体制外你换一份差不多的工作很容易,而体制内本来就是静止的,你想调动没有关系基本不可能,有关系也不会被骚扰了,你辞职的话找到一份性价比类似的工作非常困难,所以增加了上级对你的优势,这种潜在的优势会一定比例转化为性骚扰
我看文章中描述的所谓女性【择偶难】根本不是嫁不出去,而是不凑合(尤其是三观不合最触目惊心),没有合适的就不结婚,这难道不是人之常情吗?那是不是可以说,在共匪话术里,【解决择偶难】基本等于催婚,乃至强制相亲了?这是三胎政策闹的,还是一直就这样?
部分县城的女性显然不属于县城,他们的认知水平以已经超出了县城的理解范围,大部分县城人并没有情感需求,你觉得上一代上两代中国人有多少是因为爱情结婚的,大多数见两三面就结婚了,这是理想和现实的冲突,没有调和的空间。这就是共同体边界的问题,你硬要呆在县城,只能是自找没趣。
事实上,男女在择偶方面的矛盾和冲突一直存在,女性想”上嫁“,问题是越是金字塔尖的男性越少,而金字塔中部的待嫁女性数量远远大于金字塔尖的男性,更别说一大部分从学生时代就被预定了,女性除非降低标准,否则择偶难的问题一直会伴随,而降低择偶标准的话,对于女性自身又无法接受,还不如一个人过舒服,所以单身是正常的。这不是三胎不三胎可以改变的,也不是热心的大爷大妈可以改变的
大城市只能稍微缓解一点这个现象,实质上是一样的,况且女性严重的“优质男性”资源稀缺的问题同样无法解决。现代社会城市原子人,学历越高,工资收入越高,越能够独立生活,越不会优先考虑婚姻,这是由于社会发展决定,和国家无关,西方伦敦纽约东京不结婚比例更高。其实这四个分层也是比较笼统的概括,再往下细分可以分成八个十六个,其实这和舒适圈没关系,根本上就像我既要城市的繁华又要乡村的宁静,成功概率微乎其微,现代社会的教育体系给了很多人一些不切实际的幻想,认为理想总能够照进现实,事实上理想从未照进现实,偶尔照进那是上帝的恩赐。不过这些当事人似乎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他们思维的局限使他们理解力仅限于此,觉得这里出了问题,苦苦寻找,却又不知道问题根源在哪,
現在中國很流行女拳,女拳女拳,核心是拳,只是外表披著男女平等的外衣而已。所謂“不湊合”就是共產黨發明出來的,關鍵話術之一,這並不是什麼人之常情,正常的西方女性是沒有這種心理的。
共產黨會開動輿論的強大機器,讓你覺得:**你一定要嫁一個比你強,甚至強很多的男人。**他一定要有房,有車,一定要高大帥氣,一定要溫柔體貼,一定要每件事都聽你的話。你會不自覺的形成一個鄙視鏈,將男人進行一個排名。
而共產黨之所以容忍你年輕的時候“不凑合”,是因為需要你去激勵男人雄競,需要你去將男人的性衝動轉化為競爭的動力,去賣力創業、掙錢、為你消費。
當你年紀大了之後,無法發揮刺激男人的作用,這時候你的任務就只有一個了:趕緊**生孩子,**為祖國誕生新的韭菜。所以你會收到永無止境的口誅筆伐,直到你願意生為止。至於你嫁的人喜不喜歡會不會家暴,黨才不會關心。
**因此,女人在共產黨的統治下,從始至終都只是可利用的資源和工具而已。**表面男女平等,背地裡上女大學生,這套在延安時候就已經爐火純青了,到現在依然屢試不爽,可悲可歎。
简单的说一说吧,
1,先说薪水的部分,李克强说过6亿人月入一千人民币。这月入7000人民币在中国绝对算不错的了。
海口的情况不清楚,我这个地方部分体制内的人加上驻村补贴加上过节费还有各种福利补贴加上工资,一个月到手的💰差不多也能达到这个数。
2,“体制内和体制外几乎不通婚”这个,有点夸张,但是也差不多。
众所周知,中国人热衷于体制内,热衷于做人上人。
体制内的人相亲绝对是香饽饽,体制内的无论男女,一般都是优先考虑找同样是体制内的人。体制内的人相亲一般瞧不上体制外的,无论男女,可能例外的情况也就是除非体制外的男的家里有钱,或者体制外的女的长得漂亮。
例外的情况性别对调一下也存在。
各位葱油有兴趣可以观看一下豆瓣app里面有一个叫做相亲后的吐槽的小组,可以让大家大开眼界。
谢邀。
我个人觉得这篇文章行文还是比较中立的,就是普通的深度报道,应该不至于是带风向的。
对女性来说,在体制内和体制外工作,被骚扰和被用作性资源的危险有区别吗?或者说无法整体评价,只能看具体单位和个案?
这个由于我不在国内,所以不太清楚,个人推测体制内会好一点,毕竟有铁饭碗,就算不迁就领导,只要没犯大的错误可能最多就是升职难一点;但是就我一些朋友在中国公司海外部门的经历看来,感觉很多私企(包括中国最progressive的一线互联网公司)领导权力还是蛮绝对的。不过我这方面知识很少,我的看法只能说take it with a grain of salt吧。
我看文章中描述的所谓女性【择偶难】根本不是嫁不出去,而是不凑合(尤其是三观不合最触目惊心),没有合适的就不结婚,这难道不是人之常情吗?那是不是可以说,在共匪话术里,【解决择偶难】基本等于催婚,乃至强制相亲了?这是三胎政策闹的,还是一直就这样?
同意你的观点。婚姻是人生最重要的决定,当然不能凑合。我觉得择偶难其实是对女性社会定位系统性歧视的结果,如果女性除了家庭角色以外的才华在社会上受承认的程度低,那么女性的高社会角色在择偶“市场”上就成了负资产,很多女性也潜移默化地认为潜在对象必须比自己“强”,造成了一个vicious cycle。共产党现在应该还不至于到强制相亲的地步吧,如果有的话那只能说人口不足的压力太大了。当然结合最近疫情打狗的新闻,中国内部的文明程度差异看来也是挺大的,有些落后地方搞强制相亲我也不会觉得奇怪。
南方系的确是中国媒体新闻界中,体制内温和改革派的一枝独秀,但是在2011年-2013年多次遭受重创,仅在《南风窗》这一分枝,总编辑陈中先生被迫离职,主笔赵灵敏因《放弃改革输出》一文被勒令终身不得从事新闻媒体和政评工作。 至2013年全面与广东省委宣传部对峙,结果南方系三巨头全部陨落,至今一位去世,一位远走美国北加,一位弃文从商,自南方责任总编辑符定伟先生离职后,再无总领军级的人物为各系新闻工作者指导和撑腰,现在的南方已经全面转左,感谢您对以前南方系的赞赏,也感谢您对现在南方系的鄙视。
体制内不管男人还是女人都没有抱怨的权利,因为加入体制就好像加入黑社会,体制让你干什么就干什么,为体制做点牺牲也是应该的。
而且体制内的人被铁拳了没有人会同情。反贼是看笑话,觉得那些人活该。粉红会认为体制内的人应该乖乖服从,发挥带头作用。
说白了,体制的利益不是白拿的,出来混迟早要还的。
体制内和体制外几乎不通婚。
是的,因为你国体制内体制外的不是优势劣势的差异,而是有没有人权的差异。哪怕是坐牢,有个公家人的身份和没有公家身份,待遇也是不一样的。
体制内外互不通婚也就是因为肥水不流外人田的缘故,体制内的看体制外,基本就跟中产阶级看待乞丐或者暴发户是一个态度。
共产体制下不承认私有财产,不承认人的权益,可以说就是反人类。所谓女性自由根本是空谈。让共产党如何离女性的私事远一点?连生孩子的事情都要管,更何况床事?
任何想要维护自身的行为举动必然反党。
这也注定了共产党事业在任何层面上都是包着一层窗户纸的挂羊头卖狗肉行为,一旦掩饰不下去,共产制度自动倒台。
人是生存的动物,而共产主义回归到本质其实象征着死亡,这二者有本质的冲突。
这所谓的体制内【优质】剩女,应该大多都是共产党员吧?既然是女共匪,让它们都断子绝孙不是一件很好的事情吗?
-- 梅子伍留
这些女性的想法还可以,至少他们不会把孩子生在这样的国家。
不能离开这里,那就终生不婚不育,不仅对自己的生活质量好,也是对墙国统治的无形抗议。
中共很多赵家人找的老婆都是在解放军艺术团里面选拔出来的,所以解放军艺术团就是一个选妃团,在这情况下毛泽东搞出一个妇女半边天是很虚伪的,利用艺术团资源垄断了女人的上升途径再假猩猩的给女人一个半边天,想怎么拿捏就怎么拿捏女人的性资源。
所以别说基层的女公务员,虽然墙国女性可以读书,考名牌大学,毕业了再考取公务员,但是权力还是在中共赵家人手里,赵家人一看出生率为什么这么低,韭菜少了,我还怎么割韭菜,于是找原因,所以把原因找到基层女公务员的头上了,你看这不是问题所在吗?千万不要说,女人考上了公务员等于赵家人,这完全是错觉,女人的手上的那点可怜的权力最终还是来自中共赵家人,墙国要走武则天的路线基本不可能。
铁饭碗的人口有人口再生产的义务,同理计划生育时期也有一胎义务。
所以结果就是德匹下
挺好的,希望廣大中國男性能把生活進一步下降到東南亞男人的等級,自己賺好錢養自己,有需要就打個手槍嫖個小姐姐,如果你得不到基本的尊重,那自己一人過比請一尊祖宗回家強太多。
國外也有拜金女,但普遍總是男女平等。
落後國家的男人就更不用說,老婆在外國當菲傭打工送錢回家都比比皆是。
中國男人在家庭地位比不上日本韓國,責任倒是全球最大。
跟中国女性交往,最大的感觉就是累,感觉上床是吃了天大的亏。就算是相对保守的白人,约会个两三次也上床了,中国人爱玩纯爱就自己玩去吧,这么大人了不嫌麻烦么
现在很多女青年不是眼光太高的问题,而是根本没有兴趣脱单。我认识不少单身女性一个人没事就看看剧,刷刷综艺,去逛街,根本不想找男票。她们去相亲全部都是家里人催的,男方就算是有房有车,月薪四五万也没兴趣,也算是另一种躺平了吧。
当然,还有另一种女生找男朋友完全就是为了攀比,比如闺蜜的男票收入一万,自己就必须找一个一万五的。如此如此
这篇文章写的都是一些很现实的问题。文中显示,受过高等教育家庭环境良好工作稳定(铁饭碗)的女性,大部分还是选择进入婚姻,少部分没找到的各自有各自的理由。至于文章里提到的体制内不找体制外,也很好理解。一个N线城市唯一的高收入工作是体制内的话(通常这也暗示当地会有其他若干不利因素,比如官本位,比如私企无法发展,比如老百姓的福祉无法得到很好保护等等),从婚姻的“趋利”角度也会尽量只考虑体制内的对象。
这篇文章只是描述了一些体制内妇女遇到的择偶困境,没有深入探讨背后的成因,也没有引申提及共党对此的对策,不能算是一篇好文章(但也不排除如果写深了难以发表)。单就本文而言不值得楼主惊诧,毕竟,如果你了解一下共党早年在抗战时期如何给中年干部配对年轻女学生(不是在校学生,是投奔延安的进步学生,也可视作最早一批“体制内女性”),就会发现相比之下它现在几乎等于什么也没做,但也说不准何时就走回老路,让体制内单身女性不得不“服从组织安排”。
另有个建议,楼主转载文章时能否不要在文章内插入自己的感想,很破坏阅读体验。
就是让大家乖乖结婚生三胎咯,不许单身不婚不育,更不许躺平。
各种污名化剩女。现在我知道很多体制内单位都已经要求填报单位内单身男女有多少,上报到本地总工会。估计后面各式各样联谊会鹊桥会,工会大妈居委会大婶都要跟进了。以后撮合好几对结婚要纳入工作任务进行绩效考核🙃
感觉还行啊,有问题的是某些被转述的行径跟话,讲那些话的又不是作者。
李伟也蛮奇妙的。
在李伟眼中,女性的择偶相当现实,他总结,女孩找另一半有一套鄙视链——“女公务员或教师都优先选男公务员,不太喜欢男教师”。有些女性还会判断男性未来的仕途,来决定是否与其共度余生。
而男性相反,对象是公务员、医生或者老师都不重要,“主要看脸”,他表示。
不知道这是那门子的相反,看外表就是现实的一种,不然吵女生看身高长相很现实肤浅这种话题怎么能吵这么久呢。而且公务员嫁娶公务员也只是条件相当,这年头连找条件相当的都要被说现实(?),还拐个弯顺便赞美一下自己“即使不在金字塔尖,也仅次于金字塔尖”。
BTW躺平不婚的男生群其实也在慢慢壮大中啊,不知道什么时候才有这方面的采访,结婚率低落也有他们的贡献。
也不知道党国体制是什么特殊材质做的,还 “体制内外绝不通婚”,好家伙这是直接生殖隔离了啊
其实体制内独生女或者说单身女性,是中共建政后得到红利最多的群体了。独立自由、物质保障、人身安全……都有了。虽然这对于其他女性来说,更显其他女性的弱势痛苦,也让底层男性更加仇女、愤懑,但是起码这批体制内女性自己过的还是很好嘛。看评论多从负面角度说,我就从正面谈一下吧
这文章不是写得挺好吗,怎么楼主一副想要把作者拉出来批斗的样子。
有竞争的思想,有底蕴的政治 电影《光棍儿》剧照。 文|****西西废 农村光棍问题又一次引起热议。10年前,人们关注到的是农村光棍作为不稳定因素带来的社会问题,从强奸拐卖妇女到暴力犯罪;10年后,人们终于意识到农村光棍也是受害者,却在生育率 …
承蒙雅君(公众号:雅君的好用分享)推荐,这几天涨了几百个粉。所以这里重推一篇曾广受好评的旧文,分享给大家。最近笨妈一个人全职带娃,精力、体力和时间全部耗尽,暂时无法原创新文,望大家见谅。 写这篇文章是因为,我发现(担心)丈夫出轨问题,是城市 …
我离婚了 亲爱的读者,好久不见。你们可能不知道,笨笨的妈妈离婚了,已经做了一年的单亲妈妈。 今天已经是2020年的年末。这一天,距离我开始想要离婚已经过去了4年;距离我坚定要立即离婚的信念并开启分居,已经过去两年;距离我终于成功离婚,也已经 …
知乎用户 小草莓想喝奶茶 发表 本人女,不要彩礼,不要房子车子,不带嫁妆。支持完全平等婚姻。有以下几点要求: 1. 不住夫家 不喜欢 “嫁娶” 的说法,结婚不是嫁到别人家,而是成立自己的小家庭。没有房子没关系,租房也可以。 双方父母可以短 …
知乎用户 发表 问题“你有什么给女生的忠告”里大家都在教导女生自私一点,不要付出感情。 问题“你有什么给男生的忠告”里大家都在教导男人尽全力对女人好,甚至指责男人的穿着打扮和日常爱好。 回归现实也能发现中国年轻人的恋爱关系就是男方竭尽所能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