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做记者之后,她选择做一名刑辩律师|接力访问037 郭睿

使用CN2/CN2GIA顶级线路,支持Shadowsocks/V2ray科学上网,支持支付宝付款,每月仅需 5 美元
## 加入品葱精选 Telegram Channel ##

收录于合集 #接力访问 37个

接力访问

 小鸟文学 

如果你也觉得这个世界无比沉闷,那就到了我们找到彼此的时候。

2023 年 3 月下旬,郭睿在成都做过一次分享,题目是:为何从一个新闻人变成了一个法律人。她当时说,如果是去年的这个时候,她还在广西的山里跟着新闻发布会提供的地点寻找东航的碎片,以及想办法采访家属。

郭睿现在是实习律师。当时她刚刚结束作为记者的工作一个月。分享会选择的时间点当然是碰巧。比这个时间点更巧的其实是她的职业生涯。“第一个跟进的大选题是马航 370 一周年,一个空难,到结束的时候又是这么大的一个空难,而媒体环境已经变化了这么多。”

郭睿生于 1988 年,南开大学历史系硕士毕业之后在北京工作,先是做了两年多独立电影,然后去了凤凰网担任深度报道记者;2018 年下半年,因为还是想做传统的硬核新闻,以及更多国内媒体操作上越来越困难的公共议题,她搬到广州,入职《南华早报》,用英文做报道。回顾这一路,她觉得自己好像什么都赶上了一个尾巴——无论是市场化媒体、调查新闻甚至是法律——“感觉那时候都还比较繁荣”。

这个说法其实更接近于某种怀旧,因为繁荣严格意义上从未真正发生过,只不过一切都互为参照系。郭睿的不同寻常之处,是她会说“记者是一个比较浪漫的职业”,因为这个职业的核心是“如何把故事写好”。这句话乍看上去会很像一个把公共议题仅仅当作“选题”来对待的冷血记者,但如果了解郭睿做的事情,你会发现她实际上是在表达一个事实,即在很多有公共面向的职业里面,记者可能是身心消耗成本总体相对较低的那一个。尽管郭睿说自己“还处在一个有很多好奇心的阶段”,但她对消耗在大量卷宗、漫长诉讼的刑辩律师工作并不陌生。

她在 2021 年就通过了法律职业资格考试,但记者这份工作依然持续了两年。这里面当然有挣扎。她一度想过是否要举家搬去香港,后来这个选择也失去了意义。在各种挣扎里,“公共价值”是一个硬性标准:她的下一份工作必须是她愿意做的,而且是有公共价值的。最后让她下决心离开媒体的,东航坠机报道算是一个重要的节点。

2018 年入职《南华早报》的时候,她其实是有准备的。“当时我的一个想法就是写给历史。我知道它是不能在墙内传播的,又是英文的,你失去了自己原本的读者。自己还有一个艰难的职业转换,从写中文变成写英文。”

但还是有她无法招架的局面。

“以往跑一些突发现场或者写一些比较大的稿子,你跟同行之间大家都在现场会遇到。会有那种大家又合作、又暗暗较劲(的情况),看谁能拿到更多料,会想着要打败同行,我要比你写得更好。”

“之后虽然可能发出来之后会被删掉,但是有一个时间差,一开始一两天,后来可能是半天,或者几个小时,但你觉得你至少发出来过,至少这个故事被人看到了。你觉得这些人的悲惨的遭遇或者是引发他们这些悲剧的原因,你至少曾经把它写出来过。你觉得都是值得的。甚至那时候跟同行之间的合作和较劲,那种竞争,你都会觉得还是一个很美好的时代,就表明你总想比别人采访到更多的东西,真的是一个很浪漫的状态,还是可以写。”

“到后面去(采访)东航(坠机事件)的时候,我的感觉是大家之间就只有合作没有竞争了……大家开车一起跑来跑去,最后大家恨不得说,‘来,我们把东西都给你,你的空间最大’,就变成了这种样子。”

“普通民众对媒体的不信任,对媒体的污名化……我也觉得我真无奈,就觉得怎么会这样,因为这都是记者应该做的工作,但是就得不到正常的理解,并且这种理解是越来越少的,然后那种恶意和戾气是越来越多的。”

在这种情况下,郭睿的转行选择是做律师。一开始是想做商事律师,但是最终依然变成刑事辩护律师。

“一开始带着记者职业生涯的倦怠感和挫败感,后来觉得还是应该试一试,当你遇到一些事情的时候,或者你想帮助一些朋友的时候,你觉得你至少是知道刑辩流程是怎么样的,具体如何操作,在哪些很具体的细节上可以保护自己。”

此时我问了一个很傻的问题:“是有遇到什么状况,或者朋友碰到麻烦了吗?”

郭睿奇怪地反问:“这不是很多吗?这不是很正常吗?”

她的确没有马上开始作为刑辩律师的工作。“一开始肯定不行,因为我只是一个刚刚开始职业转换的新晋律师。没有那种抗压能力,你是做不了。但是我觉得可以有一些基础的了解。”

郭睿不是一个对“麻烦”陌生的人。除了社会新闻的一线报道,她从 2012 年开始接触青年女权行动,一直持续至今。

“那时候我的朋友们穿着那些带血的婚纱去街头走,要求‘不要暴力好好爱’,‘打不是亲骂不是爱’,就这些现在看来是常识的话,在那个时候都不是,然后那时候都很难,又会被指指点点。我们那时候还去地铁里面唱歌,我们把《悲惨世界》的主题歌改编成了《女人之歌》。”

那些一直到 2014 年都比较活跃的女权艺术行动、表演和倡议,郭睿都曾参与其中。“当然对我是有影响的,这是我很重要的一部分。当然我如果去做刑辩的话,不见得跟这个就一定要有关系,好像我做记者的时候,我也写很多跟性别不相关的新闻。但我觉得这块很重要。”

虽然从身份来说,郭睿的职业过渡已经完成,但是从社会角色来说,你还是能感觉到她的很大一部分还停留在记者的状态里。

在那次成都的分享之后,她被告知一个读书会正在讨论她当年写的一篇报道,曾经引发“盛世蝼蚁”讨论的“杨改兰杀子自杀案”。虽然不曾出现在读书会现场,但郭睿聊天时提及往事的状态,让人觉得她应该有很多次复盘这些记忆的时刻。

“我当时应该是那些记者里面唯一一个当天晚上住在村子里面的,我跟杨改兰的妹妹,还有她的小姑就睡同一张床。那天下午到了之后,我就没有去采访,我就躲在了杨改兰的小姑家的房子后面大树下面,在那蹲到差不多快天黑。我是先看到她小姑,聊了几句,她是个十几岁的女孩子,我问她说晚上你是不是自己睡,她说是,我说你是不是会害怕?她说,对有一点。我说,我今晚能跟你一一起住吗?然后做了自我介绍。她很开心。然后我想今晚既然可以住在这儿了,我也不用急着去扎堆采访了。”

“我那天晚上就住在村子里面,这种生活上的感知,你就会知道很多细节。原来这种八九月的甘肃,夏天晚上这么冷,要开电热毯。我问他们杨改兰有没有电热毯,他们说没有。包括说杨改兰从来没有上过小学,还有各种各样的生活细节……”

“当时拿到了一个当地精准扶贫的名单,挨家挨户全部都走了一遍,知道了名单上面的那些人的构成:第一个可能是村书记的哥哥,第二个是村书记的侄子,然后第三个是村书记本人……就挨挨家挨户走一遍就知道了……那天晚上在她小姑家里,我跟他们一起看电视,正好在放周星驰的电影,《唐伯虎点秋香》,里面有句台词,‘我一家六口人一夜之间都死光了’,然后所有人看到台词都沉默……”

多年过去,郭睿为还有人记得这个稿子和杨改兰这个人物而惊讶,同时感到感激。这篇报道对她来说意义特殊,杨改兰和她同是 1988 年生人,而她的身上叠加了太多的社会议题。离开村子之后,郭睿晚上睡觉屡屡做噩梦。

我问她要如何解决“凝视深渊”的问题。

她说:“我的方法是,你要凝视它,然后跟它拉开距离……我们历史系之前挺常用的词叫做‘理解之同情,同情之理解’,但是你把用在‘深渊’上它一定是不对的,很多人会不由自主陷入这些……当你写了很多精英人物,你会看到他们的努力,然后说他们也不容易,也挺辛苦的……但其实不是,我觉得首先要意识到它是深渊,可能有的人凝视久了,就会忽视这是一个深渊。”

“做新闻,你会看到庙堂之上那些人的命运和形象是什么样子,你也会知道,那些被侮辱、被损害、被践踏的人的命运是什么样子的。”

在这个意义上,女性议题就像某种提醒。

“它是和很多其他话题的消失平行进行,很多其他的议题消失了,不能讨论了,这个就变成唯一还在进行的……毕竟男女平等还是基本国策,毕竟妇联也会反性骚扰。”

成都那场分享会上,郭睿提及了影评人波米。“他说了这些年华语电影的变化,又说,当时比一个特别火的词是‘润’。然后说,‘润出去的朋友,希望你们落地生根;留下来的,不做伥鬼。我们就像在泰坦尼克号的甲板上演奏,跟诸位一起演奏是我的荣幸’。”

郭睿引用了最后半句话来解释她的转行。

“我感觉我也一直在跟大家一起演奏,之前好像我在弹奏一个钢琴,钢琴其实并不属于我,可能属于某个机构或者平台,事实上,它已经被夺走了。我现在手里还有一把小提琴,它可能短暂属于我,我还可以把它紧紧抱在怀里继续演奏,所以,只是换了一个演奏的乐器。跟诸位一起演奏是我的荣幸。”

**Q:**你最近在做什么有趣的事?

**A:**想要好好做刑辩女律师的访谈计划,但也没有固定工作量。比如我现在访问了我很喜欢的张燕生律师。其实张老师是“50 后”了,我想接下来可能是“60 后”、“70 后”、“80 后”到“90 后”,我还希望大家有社群感。男律师之间就很容易,因为他们一起喝酒。其实我也喝酒,但好像跟他们一起喝酒就变成了一个特殊化的存在,但我有时候也比较凶。

**Q:**这个访谈从你的职业经验来看有什么特殊之处吗?

**A:**我的自由度会比较高,跟记者生涯不一样,跟做纪录片也不一样,没给自己那么多的负担,然后想去跟采访对象共同讨论和呈现,对我来说这也是很重要的一个成长,就跟他人建立连接,彼此看见、找到对方。因为我跟他们好像变成了职业共同体,做记者的时候不是的,大家的关系就是记者和采访对象的关系,而现在,我可能还多多少少保留了一些以前的职业习惯,但是其实职业已经变了。我觉得还挺奇妙的。

**Q:**会遇到什么困难呢?

**A:**我也不知道。我是一个不太做自媒体的人,可能这就相当于从零开始自己做个媒体,但是又不符合那些所谓的传播规律。

**Q:**推荐一个有趣的人来接力?

**A:**梅若。她在北京做服务流动妇女的工作已经超过十年,最近在做第三届“百手撑家”家政工艺术节,有剧场演出,摄影展,纪录片等,非常了不起,也非常有趣。

……

获取完整阅读体验

请下载“小鸟文学”app

题图为电影《她说》(2022)剧照

或在应用商店搜索“小鸟文学”👆

本月🐦

欢迎你带着好奇心阅读小鸟文学

首先需要在应用商店下载“小鸟文学”app;

如果想看完整的收费文章,需要付费。同时,我们也一直为读者提供免费内容。

现在的价格是任意三篇(可跨界兑换,比如,一篇属于杂志文章,两篇在图书馆)收费文章 12 元,单独购买每月杂志 PDF 版 30 元,年费会员 588 元。小鸟别册 PDF 版也可单独购买。

年费会员指的是,自你付费起的一年内,你可以阅读 app 上的所有内容、下载所有杂志和别册的 PDF 版——简单来说,你购买的是一年期的阅读和下载权限,会员到期后,你将无法阅读付费文章,也无法进行下载操作(无论它们是否在你的会员有效期内发布)。

Android 可以微信或支付宝付款,iOS 只支持 Apple Pay。

小鸟的作者

李海鹏、杨潇、杜强、吉井忍、王竞、李明洁、熊景明、班宇、慢先生、彭剑斌、辽京、赵松、张怡微、苏方、陆茵茵、六神磊磊、彭浩翔、王占黑、周恺、许佳、戴潍娜、西渡、唐克扬、凌岚、潘博、路明、张依依、陈雨婷、黄璐、Christopher St. Cavish、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科尔姆·托宾、扎迪·史密斯、萨莉·鲁尼、刘宇昆等。

小鸟图书馆

《小鸟文学》还有一个经典短篇小说文库。在小鸟图书馆,你不仅可以通过以意想不到的形式组成的专题发现有意思的短篇小说,也能搜索特定作者读到 ta 的作品。

非虚构图书馆

这个栏目旨在介绍优秀的非虚构写作者,不仅有他们的代表作,还有他们的新作。非虚构是一个宏大的词,包括了特稿、纪实散文、报告文学等等一切虚构以外的词,如果说小说是时代解码器,非虚构的标本让人回溯过往,思考未来。

小鸟团队

目前编辑委员会成员包括:

李静睿,本土小说编辑,同时她也是一位作家;

彭伦,中国最好的文学编辑之一,他负责版权引进小说;

顾湘,小鸟图书馆馆长,她以专题的形式推荐图书馆里的短篇小说;

杨樱,《小鸟文学》主编,主管非虚构部分;

伊险峰,非虚构和档案的编辑;

沈非,版权编辑。

以上几位也都是《小鸟文学》的作者。

📪联系我们

info@aves.art

新浪微博|豆瓣 @小鸟文学

最简单好用的 VPS,没有之一,注册立得 100 美金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See Also

苏联政治笑话七十则

收录于合集 #短史记 83个 集体农庄庄员伊万在河里捉到一条大鱼,高兴的回到家里和老婆说:“看,我们有炸鱼吃了!” “没有油啊。” “那就煮!” “没锅。” “烤鱼!” “没柴。” 伊万气死了,走到河边把鱼扔了回去。那鱼在水里划了一个半圆, …

转行做程序员的文科生,撞上互联网寒潮

收录于合集 #魏晓涵 37个 **文 ****|**魏晓涵 **编辑 ****| **王珊瑚 当一个文科生决定做程序员 如果你像方舟一样,在就业形势不太好的去年,从一所二本学校的英文系毕业,又恰巧在武汉这样大学生扎堆的城市,那么招聘会上抛来 …

“北极鲶鱼”的调查结果

作者:魏春亮 我的微信,防失联 大家好,今天是4月23日,世界读书日。 同时,也是深圳市交通运输局承诺将“北极鲶鱼”钟淑卉事件“及时通报有关情况”满月的前一天。 2023年3月24日,深圳市交通运输局发出情况通报,承诺会给大众一个交代。 …

去往k市的旅程

在k市,我看到了两个毕生难忘的场景。暗蓝的天色下,一个男人骑着一匹马,慢悠悠从雪山下走过;热闹的旅游景点里,人们突然开始惊呼,纷纷指着远方的山,骆驼和牧羊人听不见这边的喧嚣,顺着地平线慢慢消失在山里。 一个没有浪漫情人的城市。 一个菜刀拴着 …

入围戛纳主竞赛10年前,王兵便已看透中国电影问题所在

在中国,大多数人脑海里的电影是体制化电影,也就是所谓的宣传片或者商业片。宣传片的历史比较长久,从老上海时期就有,然后一直传到20世纪50年代、60年代、70年代、80年代,到张艺谋,甚至今天国内大多数的电视剧,都是这种体制化电影的演化和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