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昆明六年级小学生陈灵石凭借结直肠癌基因敲除研究参加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他的科研能力如何?
知乎用户 李明 发表 不止是小学组 高中组也这样 像这个一等奖 还发了一篇文章,知网可以查到 再一看,还有一篇硕士论文 指导老师都是这个易龙,这种直接拿硕士毕业论文参赛真的没问题吗 比赛网站上的相关图片都是直接用论文里的 比赛网站链接 [在 …
建议发表高水平 sci
然后授予博士学位
然后破格招聘为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的研究员
这时,距离他无法申请国自然青年基金还有 23 年,
距离他无法申请优青还有 26 年,
距离他无法申请杰青还有 33 年。
这么长时间,用手下的博士生硕士生的文章堆应该能堆出来了吧!
况且,生化环材,不用博士硕士,小学生就可以。
最后,为什么要聘为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的研究员?
不为啥,离家近,方便这孩子做出原创性成果。
专家人才库数据 —- 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杨翠萍 —- 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
有很多知友私信我,告诉我还有很多这种造假的事情,其中不乏获得各种大奖的中学生。我浏览了一遍,确实证据充足,因为大部分这种中小学生的造假都是从知网或 SCI 文章里直接复制过来的。虽然很气愤,但我确实也无法一一举报。我个人是有全职工作的,而且和国内时差的关系,获得消息具有滞后性,很难一直关注这些事。最重要的事,这件事之后,我个人承受的压力很大,我想先缓一缓。我也是想借这件事为国内的教育学术圈敲敲警钟,并未打算做专职的打假人士。如果国人有图改变教育弊端之决心,一定能够为我们的下一代创造更好更公平的一个社会。谢谢
————//————-//——————//—————-
已收到昆明动物所领导的回信,请大家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对待中国学术,大部分学者是希望国内学术越来越好的。今后遇到类似的问题,大家可以一起理性监督,积极回应。(为了保护他人和自己的隐私,截去了通讯信息)
————————-//////————//////————
后续
——————————————————————-
本人已向中科院昆明动物所和国家自然基金委投递实名举报。
从其他知友那儿得知,这个研究还是一个自然基金面上项目,我觉的我是应该给中科院和基金委写封举报信了,我们国家的钱都糟踏在这种事上了。
————————————————————
之所以这么生气的回答问题,确实是因为被恶心到了。之前翟天临案,至少人家还是个成年人,在知网上发假文章的也勉强是中学生,现在小学生也堂而皇之的弄项目拿奖了,这是当着全国学子的面给大家喂狗 shit 呢。再这么下去,国家的学术信誉都被糟蹋光了。
———————————————/———-//—
造假已经有恃无恐了吗?这种东西怎么上牌面的?评委有博士学位吗?
真的很悲哀。之前报道一个中学一大堆在知网上造假发文章的,现在已经年轻化到小学生了吗?看来我们国家的科研主力军是中小学生呀。
这种东西也只能用中文在国内潜规则下弄了,要是能发 SCI,我吃键盘。在国外,本科生也只有打下手的份,我真想知道这是什么实验室,可以培养小学生。
顺便说一下,青创赛的获奖名单就是一份造假名单,我为什么敢这么说。我一个拥有博士学位的人,我知道做一个课题要多久。我的第一篇 SCI 花了三年半的时间,呵呵,还被拒稿了好几次。这些小学生是在娘胎里就开始上分子生物学了吗?
不止是小学组 高中组也这样
像这个一等奖
还发了一篇文章,知网可以查到
再一看,还有一篇硕士论文
指导老师都是这个易龙,这种直接拿硕士毕业论文参赛真的没问题吗
比赛网站上的相关图片都是直接用论文里的
比赛网站链接
硕士论文链接
AMPK_Smad 信号通路在二氢杨梅素抑制肝星状细胞活化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为什么不感谢一下我们彭同学对你课题的巨大贡献????
这种东西随便一百度能查到的东西评委就查不到?看评论有人说这个是 18 年参赛的,这里改正一下,可能是人家硕士论文还没上网就已经被拿来参赛了。
我们再来扒一个大瓜
还是重庆的 还在网上有一堆的报道
科技创新最高荣誉,八中连续十二年荣膺榜首!这次获奖的居然是……_重庆市
创新大奖赛链接
然后这次高级一点了,不是在知网上搞点硕士论文了,这次来 SCI 了
同样是毫无改动的原图照着抄,这位程同学采访的时候不会脸红吗?
这个比赛随便用发表的文章参赛还能拿 1 等奖,而我用 5 分钟的时间在 web of science 上一搜关键字就找到了,难道评委就真的连最初步的审核都不会做吗?
我们是否有理由相信围绕这个大赛已经发展出了一条的完整产业链呢??这个所谓的全国创新大奖赛是否已经变成了某些人大肆敛财的工具了呢。
这个程同学的东西也不能叫抄袭吧,毕竟文章里面这个谭医生也挂了名了
我推测应该是 paper 里用到的癌症数据需要医院来提供,而谭医师提供数据的条件就是带一带我们的程同学,所以这不叫抄袭,最多就像那个小学生一样带着满级号来新手村虐菜吧
就是不知道谭医生不仅精于内分泌科,原来还懂癌症治疗啊,能不能兼一个肿瘤科主任啊,96 年本科毕业到现在差不多 45,6 了吧,要是有孩子是不是也在读高中啊
关于这件事大赛官方有了最新回复
可是我不是质疑你们个别作品,我是质疑百分之 90 的作品啊
不过大家也就图个乐吧
你还别惊讶,这还只是小学组,给你们看看中学组,连断句你都断不好,你看看 80 到 89,在我们青创,高达只能拿中学组二等奖!
1,硕士博士也就图一乐,搞科研还得回小学。
2,怪不得那么多硕博士最后考教资去中小学任教,本来以为人家是图编制,现在才发现这才是有学术追求的体现,教职不分大中小。
3,日本教育专家来华访问,某小学校长陪他们参观 “建设的伟大成就”,并且得意的说:“到了下一个五年计划,我校每个学生都可以拥有一位正高级导师!”
日本人惊讶的问:“他们要导师干什么呢?”
校长说:“当然有用啊…… 譬如你升初中时语数英成绩不理想了,你可以马上发高影响因子的论文特招啊。”
4,学一代和学二代有什么区别?
学一代如果做出什么东西,都需要前期的学习,而学二代什么都能做出来,只不过他们做这些东西就是为了去更好的初中学习。
5,一个昆明市民养在单位的鹦鹉丢了,这只鹦鹉陪伴他多年,感情甚笃。为了寻回鹦鹉,这人便在报纸上发表了一则启示:“本人遗失鹦鹉一只,另外,它的学术成果均为独立自主完成,有爱宠做实验时照片和科研日志为证。”
6,三个博士互相吹嘘自己的研究成果。
博士甲:我的成果发表了三篇 sci。
博士亿:我的成果转化产值三个亿
博士丙:这有什么,我的成果不仅受到了我们导师的肯定,大公子还获得了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的三等奖。
7,两个大牛开会,休息时间两个人很无聊,就开始比谁的博士更忠诚。甲先来,他把自己的学生叫进来,说:“约翰,把你的毕业论文整理下给我儿子参赛!” 约翰哭着说:“你怎么能这样呢,老师,我还要毕业呐。” 甲被感动了,流着泪说是自己不对,叫约翰走了。
然后抡到乙,他也大声叫自己的学生。“小明,把你的毕业论文整理下给我儿子参赛!” 小明二话不说就要开电脑,约翰一把抱住他说:“你疯了?你会延毕的!” 小明一边挣扎着整理文档一边说:“放开我,混蛋,我还要毕业呐。”
8,一个美国代表团要访问某研究所,遇到了一个面容稚嫩、正在一丝不苟做实验的学生。代表团来后问他在这里工作多久了,他回答有好多年了;代表团又问你每月出多少成果,他回答每个月一篇 sci;代表团问:你做了那么多成果,接下来的职业规划是什么?该同学回答说:“我准备特招进入重点中学。”
9,演讲人在做关于科技前沿的报告:多个项目组对肿瘤和癌症取得重大研究突破。
大厅里有人说:“我刚检索过相关文献,最近没有什么重大突破。”
演讲者没有回答,继续说:“我们在石墨烯的应用上取得了质的突破。”
大厅里有人说:“石墨烯每天都是质的突破。”
演讲人:“同志们,你们最好少看灌水的论文,要多关注科技界的未来!比如某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的在线展厅!”
10,一个博士准备去小学任教,上级知道了很不高兴。于是组织了一个委员会给他做思想工作,领导说:“同志,你为什么要去小学?是因为没有好的 idea 的?”“不是。”“是因为不满意自己的研究方向?”“不是。”“是因为不满意工资水准太低?”“不是。”“那我们不明白了,你没有什么不满意的,为什么要去小学?”“因为在小学,我不光可以接触国家自然基金,我还可以做 973 项目的指导老师。”
11,某大牛年事已高,无心带手下研究生。他跟好友抱怨这事,后者想了一会说:“你干嘛不多在朋友圈发和幼子的合照?这样一半的学生会抓紧时间毕业,另一半则会跑掉。”
12,院士的学生有可能成为院士吗?
不可能,院士们都有儿子。
(大部分院士都是国之栋梁,害群之马终究是少数)
13,某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三等奖得主在学校里作报告:很快我们将摆脱内卷,进入素质教育时代
台下传来绝望的声音:那我们怎么办?
14,在某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的赛场上,一位秃头男子高举着牌子,上面写着 “感谢大赛给我读博的机会”。
工作人员呵斥道,“你明明没有参赛记录,你读小学的时候比赛也还名不见经传。”
“确切地说,这正是我感谢它的原因。”
15,一次会议上,主持会议的人突然说,“下面请喜欢科研的人坐到左边,不喜欢科研的人坐到右边。”
大多数人毫不犹豫地坐到了右边,少数人犹豫了一下坐到了左边,只有一个人坐在中间没有动。
主持人:“您喜欢做科学研究吗?”
答曰:“我不喜欢研究这些东西,但是我喜欢创新和参加比赛。”
主持人微微躬身:“代我向您父亲问好。”
16,美国考察团来华访问,要学习学术造假的先进经验
接待的学者郑重道:“请您注意,我们连小学生参加科技创新大赛都能提供完整的科研日志和照片记录”
“对对对!” 考察团大喜 “我们就是要学这个!
17,一些学者猛烈抨击国内学术不端问题,这不是泄露学术界重大机密了吗?
没有,因为每年 “中国科协、教育部、科技部、生态环境部、体育总局、知识产权局、自然科学基金会、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 都会联合披露一个榜单,公示哪些学者挪用了自己的课题。
18,为什么自然科学基金会也会参与主办某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
因为他们要了解自己的钱到底用在了什么地方。
19,有人向自然科学基金会举报有人拿自然科学基金会的项目参加了自然科学基金会联合主办的比赛。
20,为什么我国不急着登月?
如果宇航员坚持要带子女参加怎么办?
21,问:什么是混乱?
答:不许你这么说某团主办的比赛。
22,两个某大赛的三等奖得主在赛后谈论各自的比赛心得。
“你的项目也是自然科学基金吗?”
“是的。”
“你都做了哪些部分?”
“什么也没干。”
“不可能!要是什么也没干的话,你起码可以获得高中组一等奖!”
23,—你们蒙古没有海,为什么要设立海军呢?
—你们的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不是也没有青少年的科技创新吗?
24,三个研究生谈论什么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事
甲:最幸福的事情就是九点准时下班,再回家洗个热水澡。
乙:最幸福的事情是约学妹去图书馆,她却提醒我别忘带身份证。
丙:最幸福的事情莫过于半夜半夜导师给你发微信:“小李,你把你的课题整理一下,明天讲给我蛾子听。”“您弄错了,我是小王。”
25,某答主玩梗成性,缺乏新意。有暴躁老哥评论区怒斥:“你怎么阴阳怪气的?想说什么不能好好说话吗?”
第二天,评论区因违规次数过多被平台强行关闭。
(无意冒犯,有事可以私信)
26,“我未充分领会‘项目报告必须是本人撰写’的基本信息”。
27,这个比赛规格那么高,他们会采用盲审吗?
当然,不然专家怎么会在事发之后才发现小学生做不成这个课题。
28,当一个学二代的好处是什么?
他们可以自由地选择自己的科研项目。。。
坏处呢?
范围是他们父母的面上课题。
29,一个人在大街上嘟囔道:“垃圾比赛,都是黑幕,真恶心”
路过的某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委员连忙喊住他,正色道:“同志,你这么诋毁我们我可要不高兴了”
路人不慌不忙:“我又没有说是哪一个比赛”
“得了吧” 委员得意道:“就我在某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这十多年的工作经验。。。”
突然,委员沉默了一下,“我还真不知道你说的是那个比赛,算了你走吧。”
30,某大赛原三等奖得主在小学作汇报,回家后责备父亲:都说了只是个十分钟的汇报,你怎么放了那么英文术语,害得我多花了十分钟。
父亲接过讲稿:啊我亲爱的儿子,那些是拼音。
想不到事件居然还有续集:
(希望大家友善评论,放过新评论区,如果有人看的话)
可能有人会感兴趣的回答:
中科院昆明动物所已成立调查组调查,问题在短短一天内就能引起这么大的反响,希望未来的走向不是扒皮和唾骂,而是能为我们的青少年怎么真正做「科技创新」提供一点点思考。更新见回答最底 ↓↓
做了个视频带大家看看这个事儿(1′15″ 高能)
[
六年级小学生的科研能力有多强?看到实验记录我裂开了
风信子的视频
· 27 万播放
](https://www.zhihu.com/zvideo/1265683540001669120)
以下为文字解读。
这个实验设计比我本科毕设复杂…… _(:з」∠)_
之前知乎上这个题很火:
全国青少年科技大赛获奖作品的真实性如何?如何看待网爆部分家长将科研成果安到孩子身上的现象?
大概是为了「真实性」,大赛要求把重点的实验部分都拍照留存?总之看了几个,都有小朋友在亲自参加各种实验的照片,这位陈灵石小朋友的更是十分详细,一步不落:
这移液枪、冰盒,都跟我在实验室的时候一样呀!然而当年我一个 western blot 就要做两天……(不禁怀念起了自己的科研民工生涯 ing
下面还有两张实验记录!现在各种学术不端的,呼吁大家都像这样提供原始数据!
2018.1.9
老师们给了我一个基因,叫 C10orf67。我上网搜了一下什么叫基因。
第一句话我就裂开咧…… 「我上网搜了一下什么叫基因」…… 真 · 从 0 开始发 paper!
大概…… 科研最重要的真的是 idea 吧……
另外,这么厉害的研究,居然只得了三等奖……
让一二等奖情何以堪!(从获奖情况来看,感觉评委好像还是喜欢更接地气的研究?
以及,一等奖这位小姐姐(原来写的是小哥哥,经评论区指正 2333)你怎么不放实验记录!
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的官网放在下面了,大家没事的时候可以看一看,应该还有不少好玩的研究!
7.13 更新
答题差不多一天了,问题的发酵超出想象。经知友提醒,看到昆明动物所今天已经发布了声明,确定了「该获奖项目系我所研究员之子」的事实,并成立了调查组进行调查。
其实本科做实验时,有时对原理也是一知半解。会操作而已,不知道为什么要选用这种方法,遇到问题也不知道该怎么解决。
我无意扒皮他的家庭背景,也完全能理解,身为研究员的父母的心意。小朋友这么早就有机会接触实验室,对科研培养感知,这是我幼时求之不得的机会(如果有这个机会,可能就不会学生物了哈哈哈)。只是,为小朋友设计一个力所能及的课题,启发他的探索和思考,是否比直接拿出申请了基金的课题,动用实验资源把成果硬生生安在一个小学生身上,来得更为合理和有意义呢?
根据我多年以来走南闯北的经验教训:如果有什么事情看起来就很恶心却没什么人去管它,那么过几天这种恶心的东西就会满大街都是。
等到这些恶心的东西满大街都是的时候才想起来要管,可能就已经晚了,一部分人会觉得反正都这样了也就没必要费这个劲了,一部分认为恶心才是你我应有之状态,任何铲除恶心的努力都是在冒犯他的尊严。
古今中外,大抵如是。
客观地看这种造假其实手段非常的低劣,很容易穿帮,属于是造假里面等而下之不入流的那一类,操作手段之拙劣、操作者之愚蠢,溢于言表,简直就像是一滩那种东西,就摆在那里一目了然,看起来、闻起来都是一滩那种东西,根本就不用真的去尝一尝。
2018 年还需要 “上网搜一下” 什么是基因的人,2020 年就能参赛拿奖了,其中还需要完成小学 5、6 年级的正常课业,极高天资与极低目标追求之间就形成了巨大的反差,形成了很强的喜剧效果,让人产生了听相声的临场体验。
这里我们还是请出郭、于两位老师:
郭:您爸爸真舍得下血本儿啊!
于:怎么呢?
郭:您爸爸做事情真是讲究!
于:家父一生严谨。
郭:您爸爸年轻的时候摆豆腐脑小摊儿。
于:家父出身贫寒。
郭:那个讲究,嘿!就一碗豆腐脑,您看这嘿!天山的雪水泡豆子,无根的晨露打豆浆,必须要是自贡府明代一千米深井打出来的卤水点豆花。甜豆腐脑:巴西的甜菜糖,南非的迷迭香,定窑的青花碗,雨前的桂花汤!咸豆腐脑:巴伐利亚的红苕粉儿,坦桑尼亚的香菜根儿,澳大利亚的牦牛肉,奤夿屯儿的咸菜墩儿!
于:嘿,还真是讲究!
郭:您说这么一碗豆腐脑得卖多少钱?
于:这怎么也得万儿八千的吧?
郭:八毛。
于:八毛?
郭:就卖八毛。
于:那他做不出来啊!
7 月 13 日,中科院昆明所官方通报
蹲一个处理结果
本文作者:EVEE
近日,一项名为「C10orf67 在结直肠癌发生发展中的功能与机制研究」的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的获奖作品引发广泛关注。
原因无他,项目听着就很高端,而项目的完成人却是一名小学六年级的学生。
图源: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官网
相关资料显示,该项目的完成人是昆明市盘龙区盘龙小学的陈同学,指导老师是吕冬梅、马倩等人。
正如项目名称所示,研究主角是一个名为 C10orf67 的基因。陈同学在三位老师的指导下,成功构建 C10orf67 基因敲除小鼠,并通过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动物模型、临床样本分析等多个方面对 C10orf67 在结直肠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进行解析。
图源: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官网
从项目简介上看,其中不乏各种生物学领域的常见字眼:基因组、转录组、突变基因、基因敲除和结直肠癌等。研究方法也十分多样,从基因敲除小鼠到细胞生物学,再到临床样本分析,真可谓层层深入。
年仅小学就能有如此成就,让许多网友直呼「这真是百年一遇的医学奇才」。接下来,就让我们仔细看看这个获奖项目,深刻体验一下长江后浪推前浪的感觉。
从 C10orf67 基因到肿瘤发生机制
顾名思义,C10orf67(Chromosome 10 open reading frame 67)是一个位于人类第 10 号染色体上的基因,但是具体的功能尚未明确。经过检索显示,这一基因确实存在,并非凭空杜撰。
图源:genecard
这个项目的关键着手点,便是在项目前期利用遗传学方法,从高原哺乳动物和对应平原物种的对比中发现,C10orf67 是一个低氧适应的基因位点。
在一篇 2019 年发表在_National Science Review_上的研究中,来自中科院昆明动物所的研究人员比较分析了多个家养动物适应青藏高原遗传机制的个性和共性特征,鉴定出一个新的低氧通路基因 C10orf67。
值得注意的是,这篇研究的通讯作者也姓陈,关于这位作者的具体身份,我们会在后文进行分析。
众所周知,缺氧会诱导细胞凋亡,这是细胞程序性死亡的一种形式。根据这篇论文的介绍,C10orf67 是一个受到正选择的与低氧耐受相关的基因,可以减少细胞在缺氧条件下的凋亡率。
图源:NSR
在这篇论文中,提到了 C10orf67 或许会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起到潜在的作用。
图源:NSR
基因功能明确了,接下来要解决的就是其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具体应用了。
根据官方资料,在后续的机制探究中,陈同学不仅做了 RT-PCR、Western blot,还构建 C10orf67 低表达的细胞系。
图源: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官网
在获得 C10orf67 低表达的细胞系后,陈同学对 C10orf67 在直肠癌细胞中的功能进行了验证,发现敲低 C10orf67 可以抑制细胞增殖,降低化疗药物敏感性。
图源: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官网
纵观整个获奖项目,不论是项目的前提立意,还是后期具体的实验设计,都和一个硕士、甚至博士研究生的科研水平一般无二。
而这一切,居然只是一个小学组的项目。
站在后浪身后的前浪
根据陈同学的实验记录,指导老师吕冬梅曾带其前往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和陈老师还有杨老师商量参与开展研究工作。
图源: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官网
成功的后浪背后还是有那么几个前浪,碰巧的是这个前浪也姓陈。
实验记录中提到的陈老师全名为陈勇彬,正是中科院昆明动物所研究院,同时也是前文提及那篇 NSR 论文的通讯作者之一。
图源:中科院昆明动物所
陈勇彬的研究方向为肿瘤发生机制、干细胞多能性维持、抗肿瘤及提高干细胞功能新药筛选等。
图源:中科院昆明动物所
另一位杨老师则是动物所的另一位研究员杨翠萍。
图源:中科院昆明动物所
凑巧的是,杨研究员在 2016 年获批了一项名为「C10orf67 在低氧适应及非小细胞肺癌发生发展中的功能与机制研究」的国自然面上项目,除了研究的癌症不同之外(一个是肺癌,一个是结直肠癌),与陈同学的项目看起来一般无二。
图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
这样一圈看下来,大概就能够解释,为什么 2018 年 1 月 9 日,陈同学还在试验记录中写下「老师们给我了一个基因,叫做 C10orf67,我上网搜了一下什么是基因」,并在次日表示自己「还是不太了解基因」,但在短短 3 天后的 1 月 13 日,陈同学已经能够了解、判断基因表达水平与功能了。
图源: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官网
除了陈同学的获奖项目,本届青创赛上还有许多让硕博生感到汗颜的精彩项目。
比如高中组中就有一项名为「甲状腺髓样癌特异性敏感标志物降钙素的 ECL 比率检测研」的项目。甲状腺髓样癌作为临床一种少见的癌症,恶性程度高,像这种难度的课题一般要基础医学硕士或者临床医学科研型博士才能拿下。
图源: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官网
类似的项目还有很多,不禁让人产生了一种中国科研的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但事实真的是如此吗?(责任编辑:gyouza)
题图来源: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官网参考文献:
Wu D D, Yang C P, Wang M S, et al. Convergent genomic signatures of high-altitude adaptation among domestic mammals[J]. National Science Review, 2020, 7(6): 952-963.
搞个分解动作,如果我要做肿瘤相关的研究,我该怎么做,借此机会科普一下科研的常规思路。
根据小朋友 2018 年 1 月 6 号的科研记录,小朋友的理由是:我想研究肿瘤,因为肿瘤太可怕了,爸爸妈妈单位的小哥哥得了结直肠癌,从发现到去世仅 10 个月,而且小哥哥对化疗药物治疗没有反应。
这个科研动机非常赞,相信很多投身肿瘤研究的科研工作者,都有类似的动机。
但是科研记录的最后一句话,让我怀疑,他是为了后续的研究(基因敲低后细胞对化疗药物更敏感)看起来更合理,而编造了科研记录。
回到研究,我愿意相信小朋友身边确实有这样的事情,那现在变成了,小朋友想要做关于结直肠癌的研究。
科研基本思路是:
(1) 大量的文献调研
生物医学最新的研究进展基本都是以英文发表的,因此我们通常看英文的文献。
在生物医学最常用的文献数据库 PubMed 中以 Colorectal cancer(结直肠癌)为关键词搜索,共出现了 243,614 篇文献。我要对文献进行筛选,首先看综述类的,然后根据影响因子来看。下图中出现中文的调研问卷,那是因为我安装了 Scholarscope 插件,可以显示影响因子。
我大约会从里面选出 20~50 篇最有影响力的文章,为了避免遗漏,我还会在 Google Scholar 中以 Colorectal cancer(结直肠癌)为关键词搜索,类似地,选出引用次数最多的 20~50 篇文献,所有文献下载并整理到 EndNote。
下载并整理好这些文献,大约需要大半天的时间。
然后剩下的 10~15 天,把这些文献看完,看看能不能找出一些可能的研究方向。
看文献大概有几种状态:最高境界(看完了,成功找到新思路)– 中级境界(看完了,似乎有了大概的方向)– 小白境界(看完了,吃顿饭就忘了,食物倒是消化了,可文献怎么就消化不了,感觉依旧迷茫)– 渣渣境界(甚至都看不懂)。
(2) 实验初步尝试
当然,文献调研和实验是相辅相成的,有了大概的方向,可以尝试做实验;有了初步的结果,继续文献调研;继续实验尝试,继续文献调研…… 直到最后把问题搞清楚。
考虑到小朋友做科研心切,如果看不懂太多英文,他也可以选择中文的综述,在知网或万方等数据库下载。
**个人觉得,选题可能是最难的一步。**我们人类大约有 2 万多个基因,如何从 2 万多个基因中选择某个与疾病有潜在关联的基因,这是需要大量的文献调研或者深厚的学术积累的。
小学生幸运的是,自己有个搞学术的爹和娘,完全跳过技术难度超高的第一步。
那我们从有了既定课题以后进行的学术研究开始吧。
当我们在写癌症相关文章的时候,通常会在第一段引用癌症发病人数、死亡率、在男女中患病情况等数据。小朋友引用的图片如下:
**内行直呼专业!!!**每年初,美国癌症协会都会在影响因子接近 300 的神刊 CA Cancer J Clin 发布 Cancer Statistics,上图引自下面的文章。
稍微欠完美的是:1) 课题是 2018 年 1 月 8 号开始的,Cancer Statistics 2018 版已经在 2018 年 1 月 4 号发布,他其实可以引用最新的数据;2) 文献引用中作者的名字写错了,根本没有叫 Islami 的呀。
这个图看起来简单,但是工作量不小!!!
图中横坐标是 6 种不同的细胞系。
首先,小朋友需要培养这 6 种细胞,先要搞清楚细胞是贴壁细胞还是悬浮细胞,每种细胞的培养条件可能还不一样,可能需要用不同的培养基。
其次,要抽提 RNA。RNA 抽提并不容易,一般使用有毒的 TRIzol 和氯仿,当然如果他爹的实验室有钱,可以用商品化的吸附柱。抽 RNA 需要使用 RNase-free 的一套枪头和试剂,避免 RNA 降解或污染。抽提的 RNA 要测浓度,还可能要跑个胶看一下 RNA 是否有降解,最后 RNA 放在 -80°C 保存。
接着,需要做反转录(reverse transcription),即 RNA 反转录得到 cDNA 的过程,这个一般使用商业化的产品,倒是不复杂,时间也很快。
接着,最最重要的来了,定量 PCR (qPCR)。
在做 qPCR 之前,要设计针对内参和目的基因的引物,设计 qPCR 的引物其实有很多注意事项,并不像想象的那么简单。
而 qPCR 实验本身还真的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好的,哪怕是几年级的研究生。qPCR 需要用到下面的 96 孔板或 384 孔板,每个基因要做至少 2 孔重复,通常是 3 孔重复。96 孔板还好,384 孔板是真的小,非常考验熟练程度。
把样本加到板子中去了以后,接下来需要用价值上百万人民币的 qPCR 仪,得到的结果如下面右图。
在软件中计算 Ct 值,导出到电脑,在 Excel 中计算变化的倍数。我敢保证,并不是每个生物医学博士都能熟练掌握 qPCR 数据计算的。
最后的最后,才能得到这样一幅看起来简单的图。如果从复苏细胞、培养细胞开始,这一张图的产生,考虑到中间可能会出 bug,老手最快可能也要 4~7 天,研究生新生 7~10 天能做完就算不错的了。
图中没有标出显著性,欠完美。图中数据竟然做了截断呈现,厉害厉害!
这 Western Blot 的图真的是漂亮!!!说来惭愧,我博士五年级了,做了三年的 Western Blot,也不敢保证一次就做到这么漂亮的结果。
做 Western Blot 其实要考虑很多参数。
首先,C10orf67 的蛋白有多大,β-actin 大约是 43kd,根据这两个蛋白的大小,选择合适的 SDS-PAGE 胶浓度;
其次,Western Blot 是一个一整天或者两天的实验,步骤繁多,电泳、转膜、封闭、孵育一抗、洗膜、孵育二抗、洗膜、曝光,中间任何一步出现 bug,都可能无法可以用的实验结果图。更不用说像上面的结果那么漂亮。
这,难度系数逐渐增加了哈!
他用的 shRNA,咋们就先不谈他是否知道 shRNA 是啥以及 shRNA 为啥能敲低基因,单就实验来说,如何针对特定的基因,设计 shRNA 序列?这也是有讲究的。当然,如果他爹有钱,直接让公司帮忙设计 shRNA。
接着要把 shRNA 转染到正在培养的细胞中去,转染也并不是那么容易的。
转染了一段时间后,收细胞,抽提 RNA,然后重复上面的步骤做 RT-qPCR,检测基因的表达。
这个实验在前面基因敲低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只有把前面的基因敲低实验做好了,才能到这一步。
同时铺好几皿细胞,每隔一天对其中一皿细胞计数,一共计数 6 天。如果手动计数,那可就麻烦了;如果有细胞计数仪,那会简单很多。
这个需要使用到流式细胞仪。流式细胞仪也是好几十万的设备,所有的这些设备都是英文软件,真是非常担心是否可以 hold 住。
把细胞消化成单细胞悬液后,在上流式细胞仪之前,最好用单细胞滤网过一遍。然后上到流式细胞仪,结果就如上图,这个需要专业的有经验的人来分析,才能得到下面的那个柱状图。
当然,这个也是常规思路,但是,为啥要选这个药?这个需要文献调研。
左边的图,检测细胞活性有商业化的试剂盒,但是需要使用到分光光度计;
右边图,是从国际权威的肿瘤数据库 TCGA 中下载结直肠癌病人的数据,绘制了 C10orf67 表达与病人生存时间的关系,可以看到 C10orf67 高表达(红色的线),病人反而活的时间更长。作这幅图,首先需要学会下载数据,其次需要数据整理和分析,最后需要使用 GraphPad Prism 绘图;不过如何选择统计方法,这个也有讲究。
之所以废话这么多,是希望大家了解:
生物医学研究,每一幅图背后都是大量的辛苦付出,每一幅图背后可能有 10 幅或者 100 幅不能用的图。并不像某些评论说的这些实验看起来很简单……
这些看起来简单,当你真正做起来的时候,才会发现里面有多少注意事项,有多深的学问。
上面的任何一个实验,都可以花半天或更多时间详细讲解。
没有简单的实验,只有简单的头脑。
小朋友其实不必急于求成,家长也无需揠苗助长。
有时间多出去玩玩,你看这么小都近视了,你说你是不是亏死了
偏一个题,对青创比赛中另一位获奖选手提出质疑。
这位小朋友如何完成这样一个难度大于医学硕士毕业课题的项目不言而喻。可是看见这条新闻的时候,我只在想:我又能做什么?举报能有用吗?
直到有一位答主放出了获奖名单,我嘲笑一群中学生干着大学生甚至研究生的工作时,看见了自己的中学和熟悉的老师:
恰好就读于相关专业,又恰好身边有朋友做过的课题是忆阻器相关,甚至恰好自己曾想过申报相关课题——所以我知道,一个中学生很难有足够的能力,完成这个同时涉及计算机、电子、物理等专业的课题。
但是这个课题选的很聪明,“用蛋清做个元器件”——非常 “中学生” 的题目;“柔性忆阻器及交叉阵列的研究与制备”——这是一个中学生能力之外的课题,但也许确实有一部分天赋异禀的同学,在学校与老师的帮助下,能够完成相关的研究。
我也想过,会不会真的这个同学在科研方面有天赋呢?
可是,那是我毕业的中学,我有幸和可以称得上我们学校学生中天花板一样的同学同班。而位段皓严同学,显然能力超过了我认知中的我们学校学生中的天花板。
会是毕业这些年学校在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上有了突破吗?
可是之前获得青创的那些同学,研究课题接地气得多。(为了不打扰到那些同学,在这里我不放出那些同学的青创项目)。
而我们中学——作为大学附中,高中读书时,身边西南大学老师的子女便有诸多福利,所以我没办法不往一个比较阴暗的可能性想——正如那位陈灵石小朋友,这个项目的完成,是否有他父母的助力?
我去官网查看了他的项目,完成项目的时候,段皓严同学才高一,再看看课题简介,我加深了我的怀疑。
“段” 不是特别常见姓,所以我很容易便找到了西南大学一位段姓的老师:
根据百度百科,这位老师的研究方向,恰好是:智能信息处理、人工神经网络、非线性理论与电路、微纳米电子学、自适应控制、忆阻器(memristor)及忆阻系统 (memristive system)、非易失性存储器等领域。
而恰好,他曾参与过忆阻器相关项目:
更巧合的是,官网上的图片上显示段皓严同学曾在西南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实验室里面完成他的实验。
那么猜测已经八九不离十,这位段书凯教授,也许是这位同学的父亲,或者亲戚。
在查资料的同时,我发现这位同学曾经完成过另外一个项目:
那时候的他,才初中三年级。也就是说,在大部分同学拼命复习准备中考时,他不仅自学编程和深度学习相关知识(我询问的一些计算机方向的同学,他们说这篇课题的涉及到的知识是大二大三的学习内容),完成了一个智能识别 app 的实现,还将其达到了高于目前最高准确度的水平。
如果只有忆阻器一个项目,也许还可以说得通,用这个学生有极高的天赋,自学了大学知识完成相关课题来解释。而另一个课题,虽然同在计算机科学的分类,但却是两个不相关的领域。而恰好段书凯教授的研究方向中,包括有 “智能图像识别”。
在网上,我查到了一篇关于这位同学的采访,采访中提到他完成这个忆阻器课题时 “暑假每个周末都泡在实验室”(要知道,大学一个类似课题需要不少于一年的时间,而且好笑的是,每个周末泡在实验室居然都能够用来自夸了),完成智能识别的那个课题是,找到 “西南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的实验室”(也就是段书凯教授所在的学院;究竟是找到还是被安排,让我们来猜一猜)。
更加魔幻的是,这位段皓严同学曾经被评选上 “2019 感动重庆十大人物”
而那一年,与他一起当选的,有图中这些人。比起哪怕双腿残疾仍旧立志攀登珠峰登山者、为扶贫工作鞠躬尽瘁的支书,他似乎有一些不够资格。
到这里,已经几乎是我能查到的所有有关他的资料了。一切都在指向一个阴暗的可能。
所以我想在这里质疑:
(一)、段皓严同学是否有学术造假的行为?他的课题是否是他独立完成?
(二)、西南大学附属中学,我的母校,对于这样不合常理的 “天才”,您是否质疑过?指导段皓严几位老师,你们是否有包庇学术造假的行为?
最后,其实确实有可能,在他父亲的耳濡目染之下,这位同学从小接触相关知识,高一便有大学生的水平,可是两个项目的工作量,绝对不是一个中学生能够独立完成的(而且作为一个重庆人很想吐槽,有这个水平,不去一三八或者跳级可惜了)。
回答这个问题没有任何利益相关,这样的回答也许也起不到任何作用,这个回答只是一个普通家庭的孩子的无力与愤怒,以及对自己母校,这个曾今有着许多感情的地方——纵容这种行为的质疑。
跟进一下,在这里和各位抱歉,因为青创比赛中学生成果并不需要发表论文或者申请专利,所以在没有找到论文的情况下,我没有更直接的证据可以证明段皓严同学有学术造假或者抄袭行为,这也是我在写举报信时纠结的地方。同时,由于我到底害怕报复没有勇气实名举报,所以只能向西南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发送这样一篇邮件:
如有后续我会继续跟进(虽然得到回复的可能渺茫)。
在这里感谢一下评论区大家的关注。感谢万能的知乎 er,帮忙找出了段皓严同学的母亲。
通过评论区大家的评论可以确定段皓严同学的母亲为王丽丹教授。在网上查阅资料发现王丽丹教授的研究方向也正好包括人工神经网络、忆阻器与忆阻系统。正好对应段皓严同学的两个课题。
在 @漫踏皓雪 找出的文章中我们可以发现,王丽丹教授曾经指导过一个大学生创新项目,这个项目正好为交通标志识别,与段皓严同学在 33 届青创中的参赛作品《无人驾驶的鹰眼 - 基于深度学习的智能交通标志识别与 APP 实现》选题十分相似。(在这里心疼一下那位选题可能被抄袭的西南大学的学生)。
然后放出另一个答主的回答,那个回答扒出了重庆一中和八中的两位涉及学术造假的学生
如何评价昆明六年级小学生陈灵石凭借结直肠癌基因敲除研究参加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他的科研能力如何? - 李明的回答 - 知乎
在这里也真心的感谢那位答主,在找出了另外两位学术造假的学生并再次证明这种现象并不个别的的同时,也坚定了我应该去得到一个结果的决心。
因为发出这个回答以来答主想了很多,我其实不止一次想过,我为什么这么愤怒?一定非要把事情闹大吗?一定非要咬着这个事情不放吗?我究竟是为什么要去扒这个和我没有任何关系的学生?更何况,答主从来没有去实名举报的勇气,只敢躲在网络,躲在一个匿名的背后。
但是我会想到一个自己想过很久的问题:
真相本身和真相的作用哪一个更重要?
——无论如何,我都会坚定地寻找真相本身。
感谢评论区的朋友提醒,经过澎湃新闻的调查,段皓严同学的事迹已经上了热搜。(答主现在感动得有些想哭)
澎湃新闻调查如下:
真的佩服这些媒体人,找到了与段皓严获奖项目的同名专利,给出的证据也足够完善。
1.9 学习了什么是基因
1.13 能够了解判断基因表达水平和功能。
然后就开始顺理成章地…… 基因敲除
(好像哪里怪怪的?)
于是,我看了看手里这本算法入门经典著作
豁然开朗,可能这就是大佬吧
1. 左图 QPCR,需要将样本碾碎,抽取 RNA(这一步毒性很大),逆转录成 cDNA,点样上机。基本和现在新冠核酸检验一个套路。
这一步我当年教我师弟,他是中南大学湘雅临五的,我跟他讲了快一个小时点样里面 GAPDH 的作用,小学生能理解吗?
2. 右图 WB,需要破碎样本,测浓度(这一步比较复杂,需要上酶标仪),配胶(1 小时),上样,电泳(1~2 小时),转膜(1~2 小时),封闭(1~2 小时),洗涤(1 小时),孵育一抗(一整夜),洗涤(1 小时),孵育二抗(1~2 小时),显影,一般一个硕士这一套完完整整学会,少说一两周。wb 要做出这个图,谁知道要做多少次实验哦。
这一步比较麻烦,细胞系敲低,需要在细胞房给细胞转染病毒或者质粒来实现。养细胞就很花精力,转染病毒对实验者要求也比较高。转染完成之后还要用 Qpcr 和 WB 验证,非常耗时间。这都不是上面用几小时几小时能描述的,学会养细胞就要几周甚至用月为单位计算,然后如果病毒是订的还好说,原来我是自己包装病毒,那就嘿嘿嘿了,或者说构建质粒之类的玩意,虽然现在觉得很简单,但是对于一个新手硕士都够他喝一壶了。
这个简单不说了
流式上机,那这个一般是检验科医师的拿手好戏,说起来也还是比较麻烦的,不少硕博都不会上机。虽然步骤我知道,但是实验和理论不一样,没亲手做过就是不会,所以我就不会。
5 氟尿嘧啶药物检测敏感性实验。现在看来挺简单的,不过当年种板子,做细胞生长标曲然后试密度和药物浓度就摸了我小半个月的时间。
你说小学生会做这么多?我不信。他连基因是啥都不知道。
第 34 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青少年科技创新成果竞赛项目——小学组——三等奖
第 34 届云南省青少年科技创新成果项目——小学组——一等奖
不懂啊 这还中央地方奖中奖?
欸 不如去师承我爹传承他的大卡车衣钵算了
没这么多弯弯绕绕狗屎事情还比进医院赚得多
——————
2020.7.15
算是结果?
15 日,第 34 届云南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组委会办公室发布通报,撤销该学生所获一等奖。
15 日晚,第 34 届云南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组委会办公室就 “小学生研究癌症论文” 一事发布调查和处理结果情况通报,专家组认定:项目研究报告的专业程度超出了作者认知水平和写作能力,项目研究报告不可能由作者本人独立撰写,大赛组委会根据评委会建议,决定撤销该项目第 34 届云南省青少年科技创新成果项目(小学组)一等奖奖项,收回奖牌和证书。
通报全文如下:
近日,关于质疑第 34 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小学组三等奖获奖项目《C10orf67 在结直肠癌发生发展中的功能与机制研究》的网络报道引发社会关注。我们迅速成立专项调查工作组,对大赛评审工作开展全面调查。评审委员会组织专家就此项目及时进行复审,现将有关调查和处理结果情况通报如下:
专家组认为:《C10orf67 在结直肠癌发生发展中的功能与机制研究》项目研究报告具有较高的专业性和学术水平,但其附件支撑材料和调查走访发现的新情况新材料不能充分证明作者独立完成该项目报告的整体设计和撰写。专家组认定:项目研究报告的专业程度超出了作者认知水平和写作能力,项目研究报告不可能由作者本人独立撰写。根据以上情况,评委会建议:该项目研究报告文本撰写不符合《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规则(2018 年修订)》评审原则第三条:“项目研究报告必须是作者本人撰写” 之规定,撤销该项目第 34 届云南省青少年撤销该项目第 34 届云南省青少年科技创新成果项目(小学组)一等奖奖项,收回奖牌和证书。
感谢新闻媒体及社会公众对大赛的关心和关注,并希望对我们的工作继续提出批评和指正。对由于我们工作的失误造成的社会影响表示诚恳的歉意。我们将接受教训,深刻反思,举一反三,开展自查自纠,完善机制,加强监管,严格按照大赛的评审规则和程序开展工作,营造公平、公开、公正的大赛生态环境。
获奖小学生父亲致歉:过度参与编撰过程
15 日下午,该获奖小学生陈某某家长对外发布一封公开信,承认在项目申报过程中过度参与了项目书文本材料的编撰过程,使用了大量生物医学专业术语。同时,他向大赛组委会申请上交该项目获得的奖项,并尊重和服从大赛组委会对该项目奖项的处理意见。
emmm 整体感觉避重就轻不尽不实
——————
进展
等等看结果
————
可能还有朋友不明白这波操作在技术层面是怎么实现的
感兴趣可围观一下这个
不出意外大概都是差不多的 “科研” 套路
—————原回答
如果是真的啊 我敬佩且想哭
我我我本科两个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课题,一个 tm 是结直肠癌 一个就 tm 是 CRISPR 还都 tm 是机制研究,简直撞人家小学生枪口上了
别的不说 两个课题一直到顺利结题都没开展到动物实验 毕竟国家级经费也只是 10K 校级就更少了
985 本科大学生没小学生时间安排得当,没小学生实验设施完备,没小学生临床资源充足,没小学生资金来源充裕
我没脸活了 真的
看到 G2/M 期了吗,看到熟悉的比对敲除建模观测流程了吗,基因组学 转录组学 遗传学 代谢组学 分子生物学 细胞生物学 生物化学 实验动物学 医学科研设计
这要真的是这个孩子独立探索 idea 自主设计完成的 那肯定是下功夫学习钻研过的 绝对不容易 辛苦了
孩子 我们学校要抢你你也别来 ,清北复交搞个大新闻去 真的 祝福你
但是啊小声 bb 一句
能不能先看看他爸爸妈妈是不是硕博导师啊
或者手下有没有本科生啊免费写标书最后被告知没中那种
毕竟大家都是科研殿堂大门口趴着的瘦狗别再被抢走了骨头了啊
——————
wait 看我发现了什么
“老师们给了我一个基因,叫 C10orf67,我上网搜了一下什么叫做基因。”
孩子连基因是啥都不知道啊,是怎么发现这个基因表达与否与结直肠癌的相关关系呢?合理怀疑一下可能孩子到现在都不知道 orf 是什么意思
所以是不是说可以推测这个课题的 idea 并非自主探索萌发,而是在小朋友开始实验后或进入实验室时已经确定目标基因?
那这 idea 就不是孩子的啊,为啥可以是他的课题???
利益相关???
—————
哈哈哈哈哈哈楼上有人把疑似爸爸妈妈扒出来了真真真高效
杨翠萍, 博士, 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肿瘤信号转导学科组
陈勇彬,博士, 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肿瘤信号转导学科组负责人
欸!
杨翠萍 —- 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专家人才库数据 —- 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
————
emm 这么多赞的话
果然啊 英雄惜英雄
科研瘦狗惜科研瘦狗
看到这位小学奇才的惊人事迹,对于提到的这位陈老师非常感兴趣,顺手去搜索了一下导师评价网上关于陈勇彬的一些消息,看到很多最新评论的,然后翻了一下之前的,发现有以下评论,仅供参考。
这个学生估计也是受尽了压迫,不知道最后有没有转租成功。组里同学文章被别人强行挂一作,这种怕是背后有什么 py 交易。
身高 1 米 6,看来应该是很矮了。看这个人的发言,组里的学生竟然有过自杀的现象,这位陈老师依然安然无恙,看来很会走动关系,可以深究一下这个点,不知道有没有利益相关的同学可以进行解答。
都是一篇恶言,个人觉得一个人说坏不一定坏,但大家都说坏,并且是不同时期的,这个人的人品就真得有待考量了,同样出现了逼死学生的评论,真的得好好深挖一下了啊。
看来印证了大家的传言,妥妥的夫妻黑店。
以上是导师评价网中的发言,对发言的真实性我们这种非利益相关的很难做出判断,只是给大家一些关于这位陈老师可能的人品的判断以及一些夫妻店黑店的传染证实。
希望两位大佬可以关注,
j2 不知道有没有可能进行深挖一下。
小学生军备竞赛。
明眼人都看得出来怎么回事。
讨论这小孩的科研能力,是否神童的人,我猜起码没上过研究生,对学术科研界基本不了解。但凡有一点了解,都不会讨论这个话题。
所以,现在来看为什么小升初要摇号?为啥要取消小学生特长招生?
就是这种小学生军备竞赛越来越厉害,只好出个政策来抵消一下。
政策落实到怎样是另外一回事,但是不出这个政策的话。
我相信再过几年,在登月飞船团队,登火星团队,光刻机团队,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的名单里,我们也可以见到某个小学生的名字了。
想想真是有意思,我再这个小学生年纪的时候只会吃猪大肠火腿肠,这位却研究人大肠,真是人和人之间的差距怎么这么大!
[
四川特产江油肥肠即食麻辣猪大肠冷吃零食 肥肠 麻辣味
京东
¥68.00
去购买
[
小牛凯西原味地道肠火山石烤肠纯肉台湾风味热狗 3 斤装
京东
¥78.00
去购买
为啥大家都这么大惊小怪啊……
还记得 N 年前,我还和这个小朋友差不多年纪,刚刚上初中的时候。
由于学校还不错,同学里学阀辈出,二代如云。
那年头也提倡素质教育,有门课叫叫创新性学习,老师让我们初一的寒假,每个人做个研究项目。
我一个小屌丝,脑子一拍,正好那时候霍金的「时间简史」比较热嘛,我就自己出了个题目叫「宇宙的奥秘」。
也很简单,去网吧玩游戏的时候,玩累了,自己百度一些太阳系各种行星的图片,做个 PPT,贴上去。
开学了,老师让每个同学汇报。
我自信满满的站上了讲台,一通胡吹,被老师狠狠喷了下来:
「这是你研究的内容吗!这些星星的图片难道都是你拍的吗?!还尼玛黑洞???!!!」
我愤愤不平的下来了,然后各路同学开始轮番登场。
我至今忘不了他们给我幼小的心灵造成的巨大冲击。
在各位同学家长,现在基本都是主任 / 杰青 / 长江,甚至还有院士,最次也是个博导,的加持下。
各种 863/973 级别课题出现在了中学初一小朋友的课堂上……
老师也是本科毕业刚工作,没见过世面,从头到尾目瞪狗呆,不停的重复两句话:
「这…… 这是什么…… 你…… 你说慢点……」
「你…… 你做的…… 吗……」
![](data:image/svg+xml;utf8,)
同样的论文,同样的套路。
希望孩子父母的肺没事儿
没人信,我都不信,第一天参观实验室还不知道什么是基因,第三天才学什么是肿瘤,第五天就发文章了,叫 C10orf67 在结直肠癌发展中的功能与机制研究
这种事儿我曾经也干过。
上海市凭这玩意能保小升初,
我姐就非要我给我小侄女搞一个,
毕竟十几年前五百多万买的学区房不能就只念个小学还要再 pk 才能上初中。
我当时就瞅了一眼当时去年的获奖列表,
基本上都是父母弄的,
也不怪我姐干着急,
于是我便答应下来准备弄个狠的,
都这么玩!咱也不能认输啊!
要搞就搞世界前沿!
我把当时某非涉密的 dd 模型拆了一段,
然后用 cfd 算了下,
接着出几张花花绿绿的云图,
最后得出结论是这玩意飞个五六马没问题,
能打 F22。
不出所料,交上去后,
没多久就直接杀进入围。
但问题又来了,
需要小侄女亲自答辩。
于是我亲赴上海,
顺便带上我亲手排版的夺冠 PPT。
可是怎么教都教不会。。
小侄女: 舅舅我看不懂~
我: 我这有本祖传的安德森的气动力学,
小侄女: 舅舅我看不懂~
我: 我给你讲讲 NS 方程,
小侄女: 舅舅我看不懂~
我: 我给你讲讲马赫数,
小侄女: 。。
我: 来,跟舅舅学,考清华没问题的,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
小侄女: 。。。。。
我: 你要是学不会,学校里的小男生就不喜欢你了。
小侄女为这事儿哭了一周。
半年后,我姐告诉我,
在某一个不眠夜,
幼小的她终于顶着她那个年纪不该承受的压力,做出了最终最正确的抉择: 去自首。
自首后升初名额被取消了,
哈哈哈哈哈哈哈 (/≧▽≦)/~┴┴ ,
这才是小孩子应该有的童年。
——割——
补充下,CFD 还真不是什么高大上的学科,
还是挺平民的,
显然,他的父母操之过急了,如果它是高中生,估计就不会掀起波澜。
这让我想起了去年 “步长制药”老板花 650 万美刀 “送” 女儿进斯坦福大学结果败漏的事件,当时我是这么评论的:
650 万美元,何苦呢!
直接找斯坦福校长,搞个医药合作联合实验室(多加点钱也值得啊),然后把自己女儿送进斯坦福,有面子还见的了光(自己的公司股价说不定还能因此概念翻倍)。
都亿万身价了,还搞这种。
看看潘石屹如何操作的,顺理成章把自己儿子送进哈佛。
国内的很多有路子的人,要改变观念了,走后门也要 “循规蹈矩”,别搞 “暴力冲关”。
这件事只是中国千千万万不公平事例中的一例。
我曾经见过一位教师,申请了发明专利,但是奇怪的是第一发明人居然不是自己,后来才知道,原来是他的儿子,然而,他的儿子才上小学。
不公平对事例太多了,但是我比较好奇的是:不明真相的群众还在为他们辩护,说什么这没什么大不了的,这是他们几代人努力的结果。
那我就告诉你,人生其实关键时刻就 2-3 次,比如高考,很多有门路的家庭只需要在关键时刻下手,你的人生就已经输了。
精明的家庭,是不会时时刻刻动用这样的力量的,他们还是会认真培养子女,这种氛围下给外人的感觉就是他们如此培养子女,那么子女定然优秀。所以即便动用了力量,也不至于被人怀疑。
还有,对于当今的社会,成功对于某些家庭就是一门填空题。成功的路上需要什么东西,那就给其填上!
比如,保送名校需要什么样的头衔,那父母就可以帮忙填空,比如定点击破论文、专利、比如拿下国家一级运动员称号(有的运动项目比较激烈是吧,那就选门槛比较高的项目,比如马术、击剑等),要社会实践项目,那就顺便旅个游吧。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填空方法,比如这个儿童的父母,凭借自己研究员的优势,走的是科研路子;比如步长制药的老板,凭借自己钱多的优势,走的是砸钱的路子;比如西南某作弊保研学生,凭借自己父母处于教育系统的优势,走的是内部违规操作的路子……
但是,很多人是因为走的路子太野蛮了,因此才暴露遭受公众爆锤。他们这些被暴露的人,就是方法上太蠢啦,不是群众太聪明。
更多的、隐秘的不公平行为,很多人想都想不到,即便看到了,可能因为无法辨识还认为那些行为是合理的、更有甚者还为之辩护。
知乎首答 学科相关
讲道理,这个实验工作量比得上一般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的工作量了。反正我是不太信… 小学会有这些实验设备的配置?
RT-PCR 不是一般实验室能做的(某些财大气粗的课题组除外)
western-blot 应该也不会放心给一个小学生做吧…
后续的基因敲低更是分子操作,至少我某 985 本科毕业生,也不敢保证我能一次成功…
其实最难的是后续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可能要阅读大量的文献,甚至其中有大部分是英文… 我有点怀疑六年级的英语水平…
anyway… 只是一些小疑问 但是不排除天才嘛… 如果真是这个样子 … 建议一些大学可以过来抢人了…
还是太 low 了,我已经想好了,我小孩四年级完稿一篇信息论的文章,然后四年级投稿 tit,争取六年级毕业之前发出来。请问小学六年级发一篇 tit 能保送成都七中吗?
其实我觉得,教会娃娃从小弄虚作假,从短期看可能会有好处,但长远看,小孩长大以后必然是个三观不正的废材,迟早要完。为啥这些博导们就意识不到呢?只能说他们自己做学术的时候或多或少就有弄虚作假的风气吧。
有人说这是大学本科生的水平,我觉得这个可以申请国自然了
======
用国家自然科研经费带小学生做科研应该是国自然基金委允许的吧
图片来源:https://www.letpub.com.cn/index.php?page=grant#fundlisttable
很多年前我高二时,我班主任问我要不要参加科创大赛,毕竟我爹是个博导。
回去我问了我爹,我爹说姑娘啊,给你个论文题目没得奖还好,得了奖那是寒碜你呢还是寒碜我呢… 咱又不是考不上…
我爹真是亲爹…
晋平公问祁黄羊:国家缺少了军事统帅,谁适宜担任这个工作?” 他回答:“祁午适宜。” 晋平公说:“祁午不就是你的儿子吗?” 他回答:您问的是谁适宜,并不是问的谁是我的儿子呀。晋平公说:“很对。” 依着他任命了祁午。孔子听到了这些事,说:“祁黄羊作的建议真好啊!推荐自己人不回避儿子,祁黄羊可以说是大公无私了。”
#故事新编#
当然厉害,也阐明了:
「科学家」好人少… 而且还遗传…
作为一名美籍华人,我给大家指出一个很多人都忽视的真正细思恐极的地方:
这个六年级的小学生陈灵石是_美国公民!_
我有三个石锤:
(1)石锤 1:
陈灵石父亲:陈勇彬,2005-2012 在美国德州做研究员(记住这个时间段,下文分析会提到)
石锤 1 链接:
(2)石锤 2:
陈灵石的母亲,杨翠萍,2006-2012 在美国德州做博士后(记住这个时间段,我们后面会分析)
石锤 2 链接:
在我抛出石锤 3 之前,我们先进行一番分析。
陈灵石小朋友今年是六年级,无论他是 5 岁开始入学还是 6 岁入学,按照正常的年龄推论,他应该出生在 2008-2010 这个时间段。
而他的父母在 2006-2012 的时间都在美国工作,所以除非陈灵石小朋友的父母特别爱国,特地买机票回国把他生在国内,那么根据美国的落地国籍法,陈灵石小朋友百分百是美国公民
实际上,这并不是我的推论,而是事实:接下来我要放石锤 3 了
石锤 3:
陈灵石确实是在美国出生的,有他父亲陈永斌的相册照片为证:
这是陈父在 Flicker 上的相册,注意我用红线标出的上传者,就是陈勇彬的拼音,陈灵石小朋友本名 Alex,希望竞赛的官网也写上去哦!
相册里还有很多其他的照片,比如这张全家福,两个未来的中国博导,笑着簇拥着他们美国公民的儿子,两大强国伺候着你们一家人,这点福气还小嘛?
石锤 3 地址:
https://www.flickr.com/photos/9402666@N02/albums/72157600955679120/with/873162567/
所以,这一家人是什么样的货色,三个石锤下来,基本一清二楚了:
(1)钻美国落地国籍的空子,生一个美国公民宝宝
(2)钻中国竞赛的空子,给自己六年级的美国公民宝宝申请全国青少年科技大赛的金奖
根据我作为一个美籍老华人多年来的经验来看,陈灵石小朋友接下来的人生轨迹,是要用这个全国青少年科技大赛的奖项作为敲门砖,进入国内的重点中学,然后在他的同龄人在埋头准备高考之际,他会开始 SAT,(作为美国公民,他甚至不用考托福)然后申请美国的大学,回到他的祖国——美国,或许还会在当地媒体留下 “学霸陈灵石获得 X 所美国大学全额奖学金录取,他说纯属自己的努力” 之类的标题
Don’t get me wrong, 作为一个美国公民,我对于落地国籍和赴美生子早已见怪不怪。毕竟这是美国政府自己傻,全美国境内的移民,无论合法还是非法,都在占这个便宜。我也不想评价诸如爱国之类的话题,毕竟我也是一个美国华人,论爱国,肯定是谈不上的。
我所真正反感的是这一家子这样做两栖华人,两头通吃般地投机取巧,占了美国赴美生子的便宜,又在国内钻竞赛的空子,将来陈灵石,啊不,Alex Chen 小朋友又会来美国读大学,和我们这样把大半辈子都贡献在美国的老华人的子女抢名额,争工作,搞不好还要吃福利呢!就像老舍《茶馆》里的那句台词:两大强国伺候着我一个人,这点福分还小吗?
福分确实不小,作为一个在美国讨生活的老华人,也只能自愧不如。
可惜我太笨,不如人家这么会投机取巧两头通吃,看了看 Worldometer 上今天美国的新冠肺炎人数,再看看陈灵石,啊不,Alex Chen 小朋友的科研竞赛项目,脑中忽然响起了特朗普的那句话:
或许,这就是人生吧!
这种事情早就遍地开花了
这个是第 35 届上海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获奖名单公示,大家可以看看魔都的中小学生搞科研都是什么水平。跟他们比起来昆明这个小学生也不算非常出类拔萃。
第 35 届上海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
太多我就不列了,我只能说老子英雄儿好汉,德意志大学附属中学的学生都在研究汽车和桥梁倾覆,没有丢德意志大学四大王牌专业的脸。
最近首尔市长朴元淳自杀,引发了一场大讨论。在朴元淳前,文在寅亲信曹国,前任青瓦台秘书室民政首席(对这个职位的分量不熟悉的话,我就说一句文在寅之前就是卢武铉的民政首席)、法务部长,因为丑闻辞去了官职并宣布退出政坛。而这个丑闻的开端也是核心重点,就是曹国的女儿在首尔大学实习期间挂名了一篇 SCI 论文。
韩国的官真难当,这就是财阀统治的黑暗国家。
泻药。
后浪后浪,社会社会。
这我哪里敢评论。
最新的消息来了。
六年级小学生完成博士级课题:父母为中科院昆动所研究人员,单位已成立调查组
在导师评价网发现了新瓜
注:近期的真假难辨 比如 “小老婆” 事件
大家就当看个乐
我只是截图一些导师评价网的评价罢了
但是稍早一些的我认为还是可信的
如:逼死学生 在学生的一作上加一些莫名其妙的人 “侄子” 事件 等
————————————————————————————第二次更新——————————
评论有人说这些评价都是六七月份的没有说服力
所以我又去导师评价网想再截屏看看更早的
还有侄子也是这个操作
——————————————————————————-————第三次更新—————————
陈勇彬道歉
文化人就是不一样 轻描淡写的就想蒙混过关
要不是舆论发展的话
估计陈勇彬儿子证书和保送名额已经到手了吧
导师压榨学生导致学生自杀的新闻还少吗?
下面请您欣赏相声:《我要搞科研》,表演者:郭德纲,于谦。
郭:今天又来了不少人,都是来看于老师的。
于:您捧我。
郭:观众都喜欢您呐!
于:大伙儿都是喜欢科研。
郭:有些个朋友可能还不熟悉我身边的这位,沉重的给大家介绍一下。
于:沉重像话吗?隆重。
郭:隆重的给大家介绍一下,著名学者:驴鞭老师。
于:我怎么那么补肾呢!
郭:什么?奥,于谦老师。姓于,名谦,北京吃饭大学毕业。
于:没听说过,师范大学。
郭:学术界的前辈,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在科研圈,人家是这个(大拇哥)!
于:您又捧我。
郭:羡慕你们这个行业,羡慕你们这些个混学术圈子的、搞科研的。希望您能坚持下去,给大家贡献更多的科研工作,我在我这个行业向你表示祝贺吧。
于:奥,您不是这个行业的?
郭:去你的,你才是这个行业的呢,你们全家都是这行业的。
于:这怎么说话呢,我们这个行业招你惹你了。
郭:不是,就是羡慕您这个行业啊,羡慕么,我也想进学术圈啊,进不去啊(破音)。
于:害,只要您想进,您也能进。
郭:好,真好!不瞒您说,想当初我在上大学的那些年来说,我的梦想也是搞科研。
吁~~~~~~
于:您看看,观众都听不下去了,说说吧,您上的哪的大学啊?
郭:管着吗?你管着吗?我跟你不过这个!
于:这有什么过不过的,大伙儿就是想了解了解您。
郭:清华的(小声)。
吁~~~~~
于:奥,您是清华的?
郭:是、是清华的,对对,就是清华的了,怎么了,怎么着吧,你咬我啊,你弄死我。
于:怎么你要咬人是怎么的。
郭:清华、清华池的么。清华大池。
于:害,那您是清华大池什么专业的啊。
郭:我学的是人体表皮污垢学,呵呵呵呵。
于:哟,这个专业很新鲜啊,您给大伙儿介绍介绍。
郭:我们这个专业就是研究如何利用摩擦系数较高的棉纺织制品、并结合
分子把人体皮肤组织表面的污垢聚堆、祛除。
于:我这听着怎么这么像搓澡的呢。
郭:瞧不起谁呢,我们这好专业,交叉学科。
于:奥,还是多学科融合的。
郭:可不是么,我们这还兼修乐理知识呢,每次实验完成,我都打一段架子鼓么,“啪 啪 啪啪啪啪 啪啪,好了大哥,看眼手牌”。
于:害,您这就是搓澡啊。
郭:哎,为什么别人都能搞科研,我就搞不了科研呢。我真是受够了被别人冷嘲热讽的生活,我下定决心,我要搞科研,我要进学术圈,我要评杰青,我要当教授,我要当博导。
于:这位野心倒是不小,您得先找个好导师。
郭:后来,我就遇到了学术界的老前辈,于谦老师的父亲,郭老爷子。这个郭老爷子。。。
于:您等会儿吧,我的父亲,怎么能是郭老爷子呢,我姓于,我父亲也得姓于啊。
郭:奥,对对,您的父亲得跟您姓,于老爷子。
于:没听说过,你爸爸才跟你姓呢。就是姓于。
郭:要说人家于老师这父亲,那可是德高望重的老学者。要不说这位于谦老师能取得今天这么大的成就呢,得亏了人家有个好父亲,人家从小就训练孩子的科学素养,提高科研水平。
于:都过去的事儿了。
郭:想当初,于老师小学六年级的时候,就依靠过硬的实践能力和科研水平,获得了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的一等奖。人家的题目是《中原哺乳动物(包括人类)对高蛋白高淀粉食物的反应机制研究》。后来我一扫听才知道,他父亲见他每次看到驴肉火烧都流口水,就弄了这么个课题。
于:别提了,这不怎么样。
郭:不过话说回来,人家父亲的科研水平那确实没的说,爱迪尔说有就有、呸破说写就写,一年发几篇高水平的爱死西哀不在话下。这咱有一说一,自打我跟了于老爷子以后,确实学到了不少东西。
于:能学到东西就不错。
郭:我还记得么,第一次见到于老爷子,就问我家是哪的?
于:是啊,您哪儿人啊?
郭:我说我是天津的,老爷子思考一会儿。立马就给我想了好些个题目:《
含量对圆形扁平状淀粉结构的韧性和硬度的影响》、《圆形灶台导热系统的建模与分析》、《三轮车智能驾驶系统在应对城市管理人员突击检查中的应用》、《基于大数据和深度学习的定价策略和地摊经济研究》。
于:哎呦,这可都是好题目啊,您给具体介绍介绍,您都是怎么研究的,大伙儿说好不好啊?
(待续)
可能有点生物学基础的看看他课题的文字还能看得懂,但是,这些数据的处理,这些图表的制作他一个小学生真的能搞定吗?估计他连要用哪些软件都不知道,更不要说使用那些软件了。外包?或者是后面有强大的硕博团队。
国内科研研究最会玩的就是套路,比如 meta 分析,国内能把所有能写的都给写了,万物皆可 meta,还有什么数据挖掘,基因敲除,甲基化等等。得出一些造假数据,摆拍几个姿势,浪费课题经费,浪费实验耗材,浪费场地。
无耻。
看看这些精彩的后浪,都是满满的希望啊。
首先,“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 这样东西,从创始人到评委再到路边买菜大妈,都早已知道这是一项拼爹妈的赛事。而且说出来你们可能不信,这就是这项赛事创办的本意之一。
其目的不在于发掘什么 “神童”、“科研苗子”,而是在于发掘业界早已成年的专业人士们能在工作时间外能搞出一些什么亮眼的东西,同行之间交流交流。顺带着鼓励下一代青少年对科学产生兴趣。
你让小学生自主搞科研?我觉得水平可能还不如民科。比如我跟曹大佐小时候不约而同地想要发明永动机。
从青少年中发掘神童或者科研苗子,最简单直接的方法就是高考。一个高中物理都考不到及格的中学生,你让他去设计罗罗航空发动机的产品,其成功概率严格为零;而理综能考满分的人,很大概率将来能在科研之路上有所建树。
没有爹妈的帮助,一个中小学生不可能具备超过硕博生的科研能力。“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 的一大目的就是想让学界的爹妈们互相交流交流,也为自己孩子们的未来铺路。这是国内学者们的一个联盟。虽说由于数量过多,早已出现了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的内卷现象。
题主问 “他的科研能力如何?”,毫无意义。
真的毫无意义。
这么多楼都是吐槽别人家拼爹姿势高,知识变现快。但是生化环材的同学们啊,你们有没有停下 1s 想一想,这个实验是陈灵石小朋友亲自做的么?
我思考了 1s,我认为,是的,就是小学六年级的陈灵石小朋友,在实验室中接受培训后,亲自完成了这些操作,毕竟 protocol 就是照葫芦画瓢。移液枪,显微镜,离心机,基本都是傻瓜式操作,面板上一共就没几个按钮。所有的实验方法,包括软件,只要师兄(这里可能是他的父母)肯教,小学生也是可以教会的。而且大家再摸着良心 1s 反思一下,从一个纯洁如小学生的实验室小白,到能上手做一套生物实验,又只需要学习多久呢? 一个礼拜够不够?认真手把手教,三天行不行?
当然作为天真烂漫的小学生,虽然陈灵石小朋友做了这些试验操作,采集了数据,但是其中的科学道理与实验设计原理,恐怕他这个年龄与知识积累是不容易彻底参悟的。但是,但是,大家再摸着自己的良心 1s,自己的 protocol 中的每一步的原理,你自己真的知道么?加入 drug 之后到底发生了什么,别人 paper 里的 protocol 为什么 work,你真的有把握说自己完全搞清楚了么?还是 “虽然我不知道为什么,但是老板叫我这么做 / 别人 paper 里就是这么搞 / 我们组一直都是这么操作的,所以我也就跟着干了”?而试验的原创性,有多少是真的科学驱动,还有多少来自于正交调参与‘老板叫我试一下这个’呢?更何况实验室中数据为王,他采集的数据,交给别人分析的话,采集者很有可能是第一作者,最后发表的时候,帮他处理数据的博后很有可能只能排在陈灵石小朋友后面。
综上,我觉得陈灵石小朋友强行内卷,拉高标准,他的监护人无疑是有问题的。然而,他天真烂漫的笑容,如同皇帝的新衣里的小孩一般,同时也是扯去天坑民工身上最后的遮羞布的掘墓人。看似高大上的科学研究,博士学位,如同这个实验一般,只要陈灵石小朋友愿意学,一个礼拜后他就能取而代之,在实验室里面和其他师兄们搬一样的砖,试一样的参数,一起当共同一作。
所以简单的问题背后细思极恐:为什么要在天坑专业读博士?为什么 35 岁还在做博后呢?我这么多年都学到了点什么?
不说了,我去天台了。
泻药,
其实类似的关于所谓的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的问题里面我已经强调过了。如果我们关注的点只在于里面孩子们的实际科研能力几何,有没有存在弄虚作假,那么我们其实连重点都没有抓对。
首先让我们思考这样的一个问题:什么是理性?什么是知识?什么是科学?启蒙时代以降,我们一直被教育说,理性是用一种祛魅了的眼光看待世界,摒除假象之后探寻世界的真谛。而知识便是这个理性看待世界的时候地道德关于真理的认识,而科学便是这么一个探究真理的活动。
基于这么一套认识,我们会认为说,无论是科研活动还是教育活动,都该秉承一个原则,即传递真知,破除迷信和追寻真理。这个原则在认识论中有一个专门的名字,叫做 “真理规范论”(Truth Norm Thesis)。而作为教育者,作为科研工作者,根据这个原则的要求则必须拥有特定的美德,如尊重知识,以理服人,不弄虚作假,不抄袭等等。也正因如此,我们才会在真理规范的这个层面对这种现象进行批判。对于这种青少年科技大赛存在的大量代笔,造假等行为。
但是,光有道德批判还不够,真正的批判应该是从基底把支持这种现象不停出现的社会运行机制连根拔起。而这种社会机制便是基于对 “理性,知识和科学” 的现代化理解而被逐渐构建起来的:
在现代社会,理性不再是一种祛魅,而是一种加魅,一种追求现实利益最大化的工具。
知识不是对真理的把握,而是一种力量,一种权力(培根老兄请来接锅),被用于人对自然以及人对于人的支配和压迫。
而科学不是追求真理的活动,而是在已经确认了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是最好的世界之后不断为现存的世界秩序提供巩固力量的行为。
在这种情况下,知识和科学成为了一种可以占有的社会资源,而科学家和科学工作者也是这种资源的私人所有者。当这种资源可以为自己的后代创造巨大的好处时,将这种资源垄断并且提供给自己的孩子便是理性的选择。而由于私有资源需要不断进行积累和垄断的缘故,我们也必然会需要一套教育的机制来帮助这种垄断活动的不断进行。所以,**如果我们批评说,这种应该追求创新的科技大赛不应该弄虚作假的话,那就是连出发点都找错了。正确的理解应该是,正是因为要进行知识和优势资源的垄断,我们才会开展这样的比赛帮助这种垄断进行。**创新从来不会是这类比赛的目的,让自己的孩子赢在起跑线上,保证自己掌握的优势资源其他阶层永远无法染指才是。
因此,讨论青少年科技大赛的成果的真实性问题是没有意义的,因为这种活动从一开始就不追求真实性。即使网络舆论持续施压,也改变不了这种活动之后还会继续进行。这是现代化的逻辑的必然结果:**知识中没有真实性,它是一种力量。**而掌握它的人便是拥有了力量的人。为了保证这种力量不被他人染指,我们需要通过特定的机制保证这种力量不停地积累,垄断,并传给自己的后代。
因此,专注于六年级小学生能搞基因敲除研究是否符合现实的科研能力的话,可能是对于这么科技创新大赛的社会制度的设立原因的误判。**实际上的情况是,正是因为它不可能是六年级小学生做出来的研究,它才可能拿奖。**因为这样的比赛创立的目的就不是创新,而是通过科技的手段巩固固有的权力和完成这种权力的代际交接。
我之前提过了,学术经纪人职业真的是大有可为,现在基础科学博士毕业,不是清华北大背景和计算机背景,找工作真的很困难,很多博士毕业去了中学,现在一线城市连编制都不给了。
还是抓紧给富人小孩做高级保姆,带他们发论文,而且针对小学和初中生尤佳,这个领域都是散兵游勇,没有寡头,腾讯阿里没兴趣抄袭,分分钟走向纳斯达克,而且小学生初中生发论文不需要多严格,走个形式便可
最后,同时扩大产业链,建议创办国内科技期刊,让富人子女能在小学就独立审稿,也是善莫大焉,还能拉动就业
倒逼美国科技,就要寄希望于这些中国 10 几岁的后浪了
我真的希望大家不要骂我传播负能量了,我说的很多都是现实,大家没接受之前就觉的是负能量,等到你接受了,又会哀叹没吃上红利。
另外一个天才彭山珊已经获得重庆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市长奖。(全市仅 10 个),现就读复旦大学
但丁香园对此提出质疑,对此本人不发表任何评论,只做记录。我们期待更多的学生关注热爱生命科学。
重庆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市长奖由重庆市人民政府设立,是以市长名义表彰的全市青少年科技创新活动最高荣誉奖,每两年表彰一次,每次表彰市长奖人选与提名奖人选不超过 20 人,至今已表彰 12 届。
彭山珊
个人情况:
彭山珊,女,18 岁,共青团员,重庆市第一中学校高 2019 届学生,现就读复旦大学。该生品学兼优,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勤于钻研,善于思考,身心健康,学习成绩优异,对科学技术具有浓厚的兴趣,积极参加各类科技实践活动,具有较强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精神。
获奖情况:
荣获第 33 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
荣获第 33 届重庆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离体生物学杰出成就奖;
荣获第 33 届重庆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西南大学专项奖;
荣获第 33 届重庆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重庆科技学院专项奖;
荣获第 33 届重庆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云日专项奖;
荣获第 5 届 “今日教育杯” 新课程作文一等奖。
彭山珊获奖感言
发现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难。只要保持一颗永远好奇的心,就总能发现问题,从而会有思考,由此产生研究。我会始终铭记 “青少年当以天下为己任” 的教导,并以这样的情怀继续坚持在科创之路上无畏前行。
学习能力和科技创新:彭山珊同学学科基础知识扎实、学习方式方法灵活、领悟能力强,曾荣获第二十七届全国中学生生物学联赛二等奖(国家级),第二十七届全国中学生生物学联赛一等奖(省级)。彭山珊同学利用课余时间积极参与科技创新实践活动,对科技创新勇于探索,参加了全国第 33 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荣获全国一等奖、重庆市一等奖,完成的《二氢杨梅素调节肝脏脂代谢及细胞外基质生成的作用研究》科技项目荣获西南大学专项奖、重庆科技学院专项奖、云日专项奖。
综合素质和艺术修养:彭山珊同学爱好广泛,具有较强的组织才能。自幼就学习民族乐器,获得中国民族管弦乐专业葫芦丝六级证书,曾参加国际青少年文化艺术交流周演奏葫芦丝合奏《打跳欢歌》荣获优秀演员金奖;曾获《金球杯》第十届全国青少年美术书法摄影大赛铜奖(国家级);曾获第十六届 “叶圣陶杯” 全国中学生新作文大赛二等奖(国家级);曾获第四届 “今日教育杯” 小学生新课程作文大赛一等奖(省级)。
思想品德和社会实践:彭山珊同学积极参加各类社会公益活动:利用暑假,到涪陵希望小学给留守儿童送去书籍、文具及衣物;先后参加了重庆大学团委组织的环境保护爱鸟周 “为蓝生活” 志愿服务、暑期社会实践“爱心服务进社区”、到养老院“献爱心,送温暖”、素质拓展训练等一系列社会实践和志愿者服务活动。
原文来自
点赞|重庆一中尹艺臻、彭山珊两位同学荣获我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市长奖!_重庆招考_零二七艺考
本文作者:EVEE
原文地址:https://mp.weixin.qq.com/s/0cj8geMnQ1PSOtRSihrZXw
昨天,丁香园发布一篇文章:小学生就能研究基因和癌症关系,莫非这就是百年一遇的医学奇才?
许多读者留言表示,这样高能的研究居然只拿到三等奖,令人不禁对获得一等奖的项目产生了强烈的好奇。
于是,在围观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获奖项目时,我们偶然发现了一项题为「二氢杨梅素调节肝脏脂代谢及细胞外基质生成的作用研究」的一等奖作品,获奖者是一名高中二年级的学生,彭同学。
今天,就让我们来一探这个荣获一等奖项目的究竟。
根据项目名称进行查询,这名同学在《中国科技教育》上发表了一篇相关论文。
据悉,该期刊的「八九点钟」版块经常会发表经过遴选的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创新类竞赛获奖学生作品及专家评委点评。也就是说,这篇论文应该就是彭同学参赛项目的科研产出成果。
然而经过比对,我们不难发现,这篇期刊论文中的图片和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官网上展示的数据结果大不相同。在比赛项目的详细介绍中,没有一张彭同学身着实验服的摆拍照片,而是洋洋洒洒 20 多张「硬数据」的图片,深刻诠释了科研要用数据说话的准则。从荧光到流式,再到电泳,数据结果丰富,反映出背后的工作量自不必说。
但到了那篇期刊论文,整篇论文只剩下了三张组织切片图。
至于论文实验方法部分提到的细胞活力检测、PI 染色和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活化蛋白表达、ELISA 法检测细胞外基质产生水平以及 qRT-PCR 和 Western Blot 检测基因和蛋白的表达的结果…… 均未在这篇论文中得到具体的体现。
那么,其他的数据都去哪了呢?
某篇硕士论文里,竟然有一模一样的数据图片?
根据图注中的关键词「二氢杨梅素」「Smad」进行查询,可以找到一篇硕士论文,论文作者为张玉,指导老师为易龙副教授。
凑巧的是,这篇硕士论文的作者和指导老师,同样也是上述项目的指导老师。
当我们翻阅这篇硕士论文,竟然找了那些出现在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官网上、而不在彭同学发表期刊论文中的数据图片,它们大都来自这篇硕士论文的第二部分「二氢杨梅素对 TGF-β1 诱导的大鼠肝星状细胞活化的作用研究。
比如一模一样的 ELISA 标准曲线。
还有毫无差别的细胞增殖活力和细胞凋亡的结果。
细胞周期和免疫荧光的结果也不例外。
其他相似图片还有很多,此处不再一一列举,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自行查阅。
项目获奖者未被论文作者致谢
根据《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成果竞赛规则》中的评审原则,优秀参赛作品应该满足「三自」原则,即自己选题、自己设计和研究、自己制作和撰写。
那么,根据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官网所展示的资料,彭同学应对项目作出主要的贡献,其结果部分的附图应该都是自己的实验结果,那么张玉的硕士论文又应如何解释?
要知道,在论文的独创性声明中,张硕士对自己工作的原创性作出了承诺,并确认对「参与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都已经在论文中进行致谢。
然而,张玉硕士的致谢中并未提到这名获奖的彭同学。在张硕士的一篇发表在《第三军医大学学报》的论文中,彭同学位于通讯作者易龙教授之后,位列第四作者,贡献程度显然不构成「主要」。
此外,根据公开数据显示,这篇硕士论文的提交时间在 2018 年 5 月,而彭同学参加的比赛的申报时间恰巧也在 2018 年 4~5 月,时间相当接近。
今日,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对那篇得三等奖的「C10orf67 在结直肠癌发生发展中的功能与机制研究」作出回应,表示已经成立调查组进行调查。
这个荣获一等奖的项目,又在讲述一个怎样的故事呢?(责任编辑:gyouza)
题图来源: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官网
参考文献:
1. 彭山珊, 易龙, 李麒麟, 张玉. 二氢杨梅素调节肝脏脂代谢及细胞外基质生成的作用研究 [J]. 中国科技教育, 2019(8):24-25.
2. 张玉. AMPK-Smad 信号通路在二氢杨梅素抑制肝星状细胞活化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D]. 重庆:陆军军医大学, 2018.
3. 张玉, 周曦, 易龙, 等. 二氢杨梅素通过 TGF-β1/Smad 信号通路抑制肝星状细胞活化的作用研究 [J]. 2018(4):282-289.
其实这个小学生不是最夸张的……
展示平台里的中学生才是真的 6
实验记录都没有的情况下,能发 SCI 研究内容的多着了……
高中生看磁共振 MRI 诊断帕金森,高中生搞共聚焦、流式、免疫组化……
这些才是诺贝尔后浪!
1. 后浪们用了四天从基因都不知道的萌新到通关 PCR
小学生几天都能搞定,可见中国的硕博有多水!
只要中国的生物实验室对小学生开放,人均 SCI 就不是梦!
“窃钩者诛 “,整件事就是个小小的后浪翻了个花而已……
点进这个网站以后发现,“后浪” 不是个例
3D 打印,ERP,MRI
ERP 显示,给予视觉提示后大脑枕 - 顶 - 额叶 beta 频段功率谱显著增高,信息流向顶额叶;fMRI 显示视觉提示引起大脑枕顶额叶激活增加。
一个高中生去医院收集这些数据是否能过伦理都是问题,看不看得懂 MRI…… 手动 @影像科的本科生们,出来看看人家!
(1) 白藜芦醇可有效阻止小鼠肺纤维化的发生 (2)显微观察、基因水平检测、蛋白水平检测表明白藜芦醇可抑制肺部 EMT 的发生 (3)白藜芦醇可阻断 Smad 依赖和 Smad 非依赖 (JNK/MAPK 及 ERK/MAPK) 的 TGF-β1 信号通路的信号转导。
这个同学通路都做出来了,动物实验➕WB,很常规,一篇北大核心是没问题,尽管白藜芦醇和 EMT 相关通路都是老生常谈,但是工作量还是可以的,666!
1. 项目摘要:本研究基于前期高通量筛选的工作基础,发现了新的有丝分裂调控因子 Prp19。敲低 Prp19 导致 M 期阻滞、染色体错误排列、纺锤体检查点持续激活及细胞死亡。组化分析发现 Prp19 在多种肿瘤组织中高表达。本研究发现了新的 M 期调控因子,为肿瘤治疗提供了潜在的靶点。2. 选题:项目选题基于实验室前期的高通量筛查,其中 Prp19 是影响有丝分裂较为显著的靶基因之一。通过多条干涉序列对 Prp19 调控细胞有丝分裂的表型进行验证后,选定了 Prp19 作为研究对象。 3. 目的和基本思路:前期通过 siRNA 文库结合免疫荧光及高内涵分析,鉴定了若干新的细胞周期调控蛋白,本研究对其中一个新发现的周期调控分子 Prp19 进行了较深入的周期功能探讨。 4. 研究过程: 使用多条 siRNA 对 Prp19 进行干涉,验证其对细胞周期的影响。通过细胞动态观察技术,研究干涉 Prp19 对细胞分裂的影响,探讨 Prp19 在细胞周期中的作用及相关机制。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 Prp19 在各种肿瘤组织中的表达特征。 5. 科学方法和科学原理:本研究采用免疫印迹、流式细胞术、共聚焦检测、活细胞实时观测、免疫组化等技术,对 Prp19 对细胞周期阻滞的表型、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排布、纺锤体检查点激活、细胞凋亡及其在肿瘤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等进行研究。 6. 领域内贡献(创新点):1)鉴定 Prp19 作为新的细胞周期调控蛋白;2)发现 Prp19 通过影响微管与着丝粒的连接进而导致有丝分裂阻滞,初步揭示了其周期作用机制;3)发现 Prp19 在多种肿瘤中高表达,提示其可能作为肿瘤治疗的新靶标。 7. 同类研究情况:Prp19 是 mRNA 前体剪切因子家族的成员,在细胞有丝分裂调控方面尚未有相关报道。 8. 下一步研究设想:在今后研究中,申报人将进一步阐明 Prp19 调控周期的分子机制,并针对该基因进行更多的肿瘤生物学研究,进一步探求其作为肿瘤治疗靶标的可能性。
这个同学的工作量和实验技术真的很 6 了,这个是大佬!真大佬!!SCI 三分起!!!!
2. 话说 C10orf67 本来就是人家昆明动物研究的特色
人家只是在巨人的肩膀上往前迈了一步而已!
而且前段时间有鸡汤洗脑吗?
“人家几代人的努力,凭什么输给你十年寒窗”
比尔盖茨十几岁卖软件结果天天被吹
反正他妈是 IBM 董事没人问……
王思聪疯狂烧钱啪妹子被人舔国民老公
毕竟大家已经接受了富二代合法合理继承一切家产
知识分子除了论文,没啥资本可以继承……
口诛笔伐固然是对的
但是别忘了,窃钩者诛!
毕竟,大家只关心孔乙己偷了几本书……
毕竟穷酸秀才距离普通人最近……
贱人贱己贱行业:你这专业小学生都能做了,门槛该多低?能有什么技术含量?
老一辈人虽然被 diss 水平,顽固。但是吃相真没这一代这么难看。这一代都不掩饰了。不知道什么是脸。不怕人爆菊。
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
等同于
家长敢于弄虚作假,评委敢于假戏真做。一曲里应外合,瞒天过海的好戏。真是太精彩了。
参加这类大赛并拿奖,都是奔着高考保送、高考加分、或者高考降分录取、或者自主招生去的。
看看人家的孩子,在起跑点就直接甩开同龄人好几个身位。我们过的高考独木桥,人家走的双向十六车道高速。前有仝卓继父帮忙改身份,后有这孩子父母帮忙写研究报告。他们两才是真正的 “后浪”。我们这些人是后来排队也无法冲浪的人,只能捡别人的唾沫星子过过干瘾。
大家还记不记得,郑州的苏小妹事件?她高考成绩差,没有通过北师大的自主招生线,她说她高考答题卡被调包。然后引起了媒体广泛关注。最后调查的结果是她考的差,根本没调包。然后还牵扯出了,她爸爸为了让她参加北师大自主招生,给她安排发表了好几篇 “论文”。以求达到自主招生的条件。结果被发现这些论文都是抄袭的。她爸爸还在全国人民面前大言不惭:
前几年网上一直有一种声音要取消高考,全面自主招生,很多人跟着后面表示赞成。那些赞成的网友他们误以为取消高考,他们就可以 “轻松” 上大学了。他们觉得学习的太累了。
我当时就嗤之以鼻,真要这样了,还有你我什么事,人家一个父母代写的报告、一个枪手执笔的论文,一个招呼,一封推荐信。可以轻轻松松秒杀掉一票人。
别被人卖了还帮着后面数钱。
富二代、拆二代之后,学术二代也走入大众视野了。
这个新闻让我想到了学术二代的另外一种常规操作:父母把自己列为学术论文作者,比如在我们的近邻韩国,英国《自然》周刊就曾曝出越来越多的韩国大学教授和科研人员在撰写学术论文时,把高中生,甚至初中生列为论文共同作者,但实际上许多孩子压根没有参与相关科研项目,纯属被挂名而已。
但接下来还有更骚的。
物理学家 Jack H. Hetherington 是一名学科大牛,他发表的很多论文里都有一个共同作者:F. D. C. Willard。而 F. D. C. Willard 的真身是一只名叫 Chester 的暹罗猫。1978 年,在第 15 届低温物理学国际会议上,F.D.C. Willard 还给它的论文签上了爪印:
![](data:image/svg+xml;utf8,)
主人公在此:
这只猫甚至已经有自己的维基百科主页了:
https://en.wikipedia.org/wiki/F._D._C._Willard
有猫自然少不了狗。免疫学领域的科学家 Polly Matzinger(波莉 • 玛卿格)的很多论文都有一个共同作者 –Galadriel Mirkwood,但是业内人士都没有见过这个共同作者。后来波莉 • 玛卿格透露这个共同作者是她的宠物狗。而她的宠物狗是历史上发表 SCI 论文最多的动物。
其实,也不能完全怪 Polly Matzinger。Polly Matzinger 投稿时,文章只署了自己的名字,编辑认为这篇论文只有一个作者并不可靠。文章被打回后,Polly 加了一个作者,之后文章就发表了。论文第二作者就是她的狗 Galadriel Mirkwood。
波莉 • 玛卿格和他的宠物狗:
至于结局。暹罗猫 F.D.C. Willard 卒于 1982 年,享年 14 岁。Polly Matzinger(波莉 • 玛卿格)连同她的狗被很多期刊拉进黑名单,终身禁投。
更多我的创作:
=================== 广告区
[
如何写作规范的论文 (原书第 9 版)
京东
¥23.90
去购买
逛知乎囤年货,活动火热进行中!
[
科学实验套装手工 diy 材料教学小学生幼儿园礼物
京东
¥98.00
去购买
生材医卫的硕士博士生危矣!
小学生都能跑胶做 PCR 养老鼠作图,要你们多活了接近 20 年的大龄贫困青中年有何用??
科研记录字写的比你好,figure 比你画得漂亮,不要补贴,纯凭兴趣,idea 还比你棒,让诸位千老情何以堪!天台排队去吧!
要我看,该神童应该全国各地轮回巡讲,向广大还在看塞尔号玩王者的同龄人传授先进研究经验,切实提高我国青少年科研能力,争取让我国生命科学研究人员平均年龄降到 10 周岁。
科研兴国,少年强则国强,灵石童鞋的事迹说明:有志不在年少,出身不论爹妈,只要勤劳肯干,科研亩产过万!奥利给!
这小孩紧紧抓住了 “21 世纪是生物学的世纪” 的潮流,身为后浪,永争上游。
不是他科研能力强,而是他背后神秘的东方力量强。
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已经沦为青少年拼爹拼妈创新大赛。
大放创新卫星,肥了自己,损了公平。
那么,为何他们如此热衷于这个比赛呢?
无需赘言。
你以为这群孩子是 “心里有火,眼里有光”?
不,他们只是 “心里有爹,眼里有妈”。
“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你以为这句话仅仅是描述九品中正制导致的门阀局面?
太阳之下无新鲜事。
……………………
我们一起来自惭形秽:
这爸妈发力也发得太早了点
太不讲究了
一般来说
根据我的观察
一些讲究人父母都是初二开始
先让孩子在研究室打打下手
怎么说也是高中在把名字写上去
有条件的话,再配上奥赛金奖什么的
至少世界 top20 妥了
要是爸妈给力孩子不给力
譬如孩子虽然本科不行,但爸妈的师兄姐弟妹在 top20 做教授的话
到博士也能妥妥翻盘
何必那么着急呢
这种是很明显的,多数肯定都是有父母带的,但是有一些,我觉得其实是小朋友有能力完成的。
比如下图中学组的第一名,一种人工编码的 DNA 防伪印泥。
听着很高大上吧,但是刚好我博士就是做 DNA 高级结构的了,稍微想了想,这个初中生完成还真是没太大问题的,甚至实验室都可以不太需要。
第一步,爹妈帮忙设计一个模板,BLAST 一下不要有什么常见的细菌啥的恰好有跟他差不多的。然后搞一对合适的引物,对于一个普通生物狗来说,最多也就是十分钟搞定的事情;不会设计的同学可以找一只贫穷的分子生物学方向的生物狗,给他两百块辛苦费帮你撸一个出来,他一定还是很乐意的。然后让他给你出一个 PCR protocol,一会儿水浴锅温度和煮的时间就按他的来;
第二步,到生工生物下单合成,10 OD 以上一个碱基也就几块钱,设计上 60 个碱基,加上引物,估计也就几百块。
https://www.sangon.com/services_dnasynthesis.html
第三步,生工会告诉你加多少水稀释到多少毫摩尔,教娃学会用移液枪,按量怼到 EP 管里;然后估计一下量,和印泥一起糊起来(此处可设计一个浓度梯度)。没有实验室的同学哇哈哈可以到楼下小点找,EP 管移液器可以万能的淘宝,加点钱让客服送你点 qiang 头(这个确实就是俺们实验室用过的)
[
离心管 / EP 管
淘宝
¥9.50
去购买
:
[
移液器大龙手动单道可调正规数字
淘宝
¥155.50
去购买
第四步:搞一点原来的印泥和混合后的印泥,拿水稀释搅拌一下,教娃从 PCR 的各组件里面按说明书各怼一点成分进去,然后放到设置好的 PCR 仪器里,Run 由娃来按!没有实验室的同学还是请找淘宝,当然也可以去找我们科研穷人的生工生物,娃还可以少怼几下移液枪(不用的时候请放到 - 20℃,包括你最后跑完的产物);PCR 仪有钱的土豪可以直接买,没钱的就先用恒温水浴锅对付一下,辛苦一下每 30S 换个其他温度的坑;
PCR 仪 PCR 基因扩增仪 PCR 实验仪器 BIOLOGIX 美国巴罗克
[
电子电热恒温水浴锅 超级恒温水浴
淘宝
¥300.00
去购买
Taq DNA 聚合酶 [Fermentas EP0404 500u]- 淘宝网即用 PCR 扩增试剂盒(Taq,含染料),Ready-to-Use PCR Kit (Taq, with Loading Dye) 生命科学产品与技术服务 - 生工生物工程 (上海) 股份有限公司
第五步,从实验室悄悄掏一点琼脂糖,agrose, 如果没有,那就还是找我们的老朋友生工生物;取 1g 琼脂糖,再从第三步里的娃哈哈里倒 100ml 水(希望你还没有喝完),煮沸,倒到最下面电泳仪配的制胶槽里,安上梳子。
电泳仪和电泳槽有点贵,大家可以去楼下找个电工帮你做一个,只要中间能放电泳液,两边接上个能交流电转直流电的,拉个平行铂丝尽可能让正负极之间电场平行就行;
琼脂糖 IV(TM),Agarose IV(TM) ,CAS : [9012-36-6]
[
电泳仪槽稳压稳流 DYY 2C6C8C
淘宝
¥1700.00
去购买
北京六一 DYCP-31DN 型琼脂糖水平电泳槽 / 电泳仪配件 / 梳子 / 电泳制胶 - tmall.com 天猫simgen 50 bp DNA Ladder/DNA Marker(250μl/50 次量)(可开票)50X TAE 缓冲液, 50X TAE Buffer 生命科学产品与技术服务 - 生工生物工程 (上海) 股份有限公司
第六步,最后 PCR 来回换了 90 多次终于煮好了,琼脂糖也成了一块欲拒还迎的半固体,把 DNA 聚合酶里附带的 DNA 电泳 buffer 按比例混到你煮好的 PCR 产物里,记得把 marker 也按量配一点,然后就可以上电刑开跑拉,记得 DNA 带负电,所以要跑的方向要对着正极方向;
第七部,DNA 电泳 buffer 里面有溴酚蓝,在 1% 琼脂糖里大致等于多长的 DNA 我已经不记得了,但是跟你的应该差不多,看着他跑到中间就大功告成!把琼脂糖从电刑上取下来,找块暗点的地方,掏出紫外灯打个光,如果前面没有加 DNA 的印泥的泳道什么也没有,加了 DNA 的印泥那出现了一大块亮瞎狗眼的光斑,然后看看这个光斑和下面这个位置对不对的上,如果也对得上,恭喜你,赶紧掏出你的一亿像素的手机拍下来,青少年初中组一等奖来了!
[
uv 紫外线消毒灯
天猫
¥88.00
去购买
常见的两个问题:
1. 很多人不了解硕士博士,觉得父母帮忙就不能算自己做的。其实稍微真实接触过科研的人都知道,绝大多数硕士博士的课题,其实一样是老板安排的,真正完全没有指导,独立构思独立设计的,能有几个?父母帮孩子设计一下,孩子大致了解一下原理(这个原理本身也并不复杂),还真不至于就上升到学术不端什么的,刚入学的硕士,搞不清楚 PCR 过程中 buffer 里各个组成成分作用,不明白不同的 DNA 聚合酶的加尾活性,保真性,链置换活性等等各种区别的比比皆是,也不影响他们做 PCR。
2. 光就操作而言,生物学里很多操作也真没想象的那么难,我师兄已经结婚生子,有时候周末孩子没地儿去,带到实验室,给娃接点水,搞点溴酚蓝,二甲苯青,刚上小学一年级的孩子带个手套,拿着移液枪,会调量程,再弄点装 qiang 头随便混来混去也没啥不会的。
“货真价实” 的神童。
2018 年 1 月 6 日,因为一次巧合,他决心投身于肿瘤的研究。
2018 年 1 月 8 日,他呼吁大家一起爱护环境。
2018 年 1 月 9 日,他上网搜了一下什么叫基因,活脱脱一个 0 基础小白。
2018 年 1 月 13 日,他已经了解了 PCR 技术的原理,知道了 PCR 引物的设计、PCR 扩增、mRNA 底物和荧光基团的概念。
这令人汗颜的学习能力,属实让我辈惭愧。
而且,你们光顾着看到他强悍的学习能力,却忽略了他爱国爱民的情怀意识!
没错,在 1 月 8 日的时候,他呼吁大家一起改变环境!
看到那句话时,我内心非常惭愧,想到自己生于偏远城市,时至现在都不知道如何进行垃圾分类。
今日被小学生当头棒喝要保护环境,从学习能力到道德意识都被双重打击,我如梦初醒,不由得流下了惭愧的泪水。
所以请问,
这是 “神童强大”,
还是 “神通广大”?
全国青少年科技大赛获奖作品的真实性如何?如何看待网爆部分家长将科研成果安到孩子身上的现象?
在博士答辩前目击了可疑的论文交易现场,不慎被发现强迫灌下毒药,醒来后发现自己竟然变成了小学生! 在导师的建议下隐瞒身份的我,为了揭开那个组织的真面目,需要在一年内累计影响因子总和达到 100 以上,为了挑战这个不可能的任务,第一步,就是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
身体虽然变小, 头脑依旧不变。无所不知的名博士,真相永远只有一个!
这就是内卷即将步入终极形态的表现,再过几年我们说不定还能看到 “幼儿园大班的于程冬小朋友仅用 0.1 秒成功反编译 HarmonyOS.h” 之类的科研成果。
《新神童诗》
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
万般皆下品,惟有科研高。
自小多才学,平生志气高;
别人打荣耀,我把基因敲。
一天查文献,三天机制晓;
RTPCR,WB 条带跑。
十二发 NS,十四聘博导;
高中当青千,长江少不了。
学术圈内卷,出名须趁早;
未来小学生,皆会养细胞。
我也是这样的潜在爹妈。
我手里有若干的科研项目在研。
比这位牛蛙的成果要好。
什么 PCR、养细胞、跑跑胶,过时了。
单细胞测序、空间代谢组、质谱流式走起。
哦,不仅有文章,还能帮忙申请几个专利呢。
我正打算几年后给我现在才 2 岁的龙凤胎各搞一个小课题呢。
现在这事出圈了,后面必然要整治。我知道几年后我的算盘肯定打不响了。
感谢网民,感谢国家,及时挽救了一个家长和兼职科研狗可能会犯的错误。
说起来我的龙凤胎很那么可爱,要么以后还是凭卖萌为生吧(逃)。
如何评价?
充分说明生化环材天坑专业毫无技术含量。高中生、初中生,甚至小学生都能做。
既然小学生都能做,要那么多硕士博士教授干嘛?严重浪费人才。
建议废除所有生化环材的教职,开掉所有教授。
怎么评价?
只能说吃相难看到脸都不要了…… 有点不能理解
如果不是爆出来我想等这孩子申请 phd 的时候肯定影响因子好几百了吧,搞不好博士论文都写好了。
讲真,这类科研人员的孩子如果要读博硕或者从事科研工作确实有巨大加成。因为有道上的人带你飞啊。
这也算人之常情吧,大家也没太大意见。但你这是要搞啥…… 这不是带着飞的节奏,这是直接在国际空间站出生啊,双脚不沾地是不是。
另外,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我不能理解这家人到底想干啥,难道从小教育孩子要学术不端?
而且这么离奇的东西,正常的人都知道不可能是你孩子的成果。那为什么还这么操作?
是想让自己孩子从小背个小骗子的骂名?
这样操作的父母真的让人不能理解
总结起来,就是生物学的门槛,青少年科创的门槛,学二代的「后浪」,混合在一起造就了一股难以言喻的感觉。
第一、为什么是三等奖?为什么能拿三等奖?
相信看到「实验记录」的人,都能体会到,如此陡峭的学习曲线(一开始都不知道什么是基因,到能理解敲除基因),加上 sci 论文级别的实验,完全不可能是一位六年级小朋友做的。不过退一步说,原始记录都记录了的实验室(不得不说还是守住了基本的科研底线????),能不能拿出来实验的 log 自证清白一下?
不能否认,如果一个孩子从小学一年级就展现出天赋,并且跟着学习工作了好多年,到六年级(也就是五六年时光)那到还算说得过去(暂不提实验室管理和基本安全规定)。
当然,不只是我们这些吃瓜的人知道,评委估计也知道。因为,给了他三等奖,而一些接地气的给了一等奖。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给了三等奖?明显有问题的给三等奖意味着什么?自罚三杯?那被淘汰的那些到底是更加丧心病狂还是?这是不是类似论文发表中的一句话:只要工作量足够大,总有期刊会收?
第二、为什么爆出来的是这个例子?生物学又被黑了么?
如果看到了获奖名单,就可以知道也有一些「浮夸」的研究项目,那些明显也不是孩子可以独立完成(父母、老师参与程度可能过多)。为什么是「生物相关」的被爆出来?
是生物的门槛太低了,小朋友也可以发 sci?还是生物的学生好压榨,导师让干嘛就得给导师的公子打工?
是学生爆的,揭露导师的行径?还是要一起自主招生时候的竞争者爆的,拉下对手?
总之,黑得最惨的估计还不是科创比赛,反倒是学科本身……
我从医学角度看了下相关的获奖,随便列出来几个:
这不算什么呀,还有小学三年级做裸鼠成瘤的,还是姐妹应该是,果然是上阵父子兵,科研亲姐妹。三年级的孩子,女孩子,让她杀老鼠,取瘤子,这真的可以吗
有高中做帕金森多模态分析的
有小学五年级就进手术室,改进现有手术器械的小小发明家
还有各种从小就从细胞间喝培养基,敲基因玩长大的大佬
后生可畏!向他们学习!
!
谢邀
孩子的父母典型的智商高情商低。
很多沙雕以为全世界都和他们一样沙雕。殊不知自己是鹤立鸡群,一眼就能被认出来。
希望无关部门 (我不敢说有关呀,上次有关一天了。) 能严肃处理此事。
本科生实验设计这个水平的也不多,这个水平基本上在北大医学部博士毕业课题的平均线再往上那么一点点。
对国家来说,两点比较大的弊端。
其 1: 给这些本应该是接过祖国未来科技发展重担的孩子们,从小就灌输了学术可以作假、可以舞弊的思维。20 年后,学术造假将弥漫在中国学术界的每一个角落,今天的翟天临,明天将会被成吨的量产出来。学术氛围消失之后,中国将不再有人有兴趣做真正的科研,毕竟科研是艰苦的,科研人员脑子里只要植入了一根 “不行还可以造假” 的弦,那人性总是要向着轻松的一边滑落。科研圈如果没有真实,那中国的学界永远不要想被世界认可。到时候美国即使崩溃了,中国也接不过来蛋糕。
其 2: 这些奖项是孩子升学的助力,也可以是求职的助力。评委胡乱颁奖,最终损害的是教育选拔的公平性。没有了教育选拔的公平,接下来就没有了阶级流动。底层失去了希望,那今天美国死一个弗洛伊德可以让他们的社会秩序大乱,底层纷纷走上街头 0 元抢购,明天中国也能。
不谈无数小弊端,就大弊端这两点,不管,都是国家级灾难。
这就是 “知识改变命运” 观念下的产物。
在现代社会,教育或是知识被赞扬,是因为他可以改变命运,而不是因为能使人类进步和明智。
在这种观念下,教育以及知识不过就是一种私人占有的财富,而教育机会,则更像是一场淘金式的冒险。既然教育机会和知识已经被社会公开地作为一种财富,隶属于私人产权的范畴,那么它自然就会被有些人像财产一样对待,或者被赠送,或者被转移,或者被继承,或者被投机。那么占有并垄断就是他在这个社会的最现实也是最终的结局。
事实上,现代人也确实如此对待教育的。他们把教育看作是一种投机的领域。对于他们而言,找到一个新兴专业,就像是投资一块儿未经开发的油田。而一个夕阳专业,对他们来说则是一个无法产出的枯井。尽管他们口口声声称公平,但他们其实从来没有真正思考他们所谓的公平到底意味着什么?
大部分人并不想彻底取消现代社会中知识作为私人占有物的财富属性,他们仅仅是声称愿意将这种财富分配的更加 " 公平”。或者说,他们仅仅想保留私有权好的一面,即公开竞争的一面。而取消其坏的一面,即垄断的一面。但内心里,他们实际上遗憾的仅仅是这么一件事:就是自己上车上晚了,同时又找不到其它可以替代的新航路。而大多数人,实际上也并不真正担心垄断,而是担心在车门最终关闭前,自己并未上车。
显然,竞争必然导致垄断,竞争越是激烈,参与竞争的人越多,越是将那些缺乏足够能力和足够信息的人淘汰出去。而那些一次次存活下来的优势选手,则在竞争中不断积累优势的过程中,产生了属于极个别人的垄断。也正是在那一刻,当所有潜在的竞争者面前竖起一道无法逾越的被垄断优势所铸造的高墙时,竞争才算真正完成。而所有不惜一切代价,最初参与激烈竞争的人,所追求的目的其实也只有一个,那就是最终的垄断利益。而也正是对于赢者通吃或是垄断利益的幻想,才构成了众多竞争者奋斗的内在驱力。
竞争和垄断看似是矛盾的,但同时又是紧密联系的。小布尔乔亚之所以愿意竞争,是因为存在所谓 “垄断利益 “的诱惑。而勤劳的小市民阶层天然又厌恶垄断,因为在大多时间,市场的垄断其实仅仅意味着自己的机会被剥夺,前期的奋斗成本被沉没。这使得大部分人试图将两者分割的企图,在一开始就只能是一个不可能的美好幻象。
在这一点上,关于教育机会重新分配下的公平或是平等,仅仅是一种幻想。只要社会还把知识视为一种私有财富,把教育领域视为一种投机市场,把教育选拔制度视为一种促进阶级流动的公平神话,那么他仅仅就能导致一个结果,那就是垄断和垄断阶层的产生。
说几句心得体会。
1、小朋友的爸妈牛逼。(不再展开)
2、小朋友的实验操作很标准。
比起很多人戴手套摆拍的强很多。左边图上的小拇指,哇塞太帅了,比很多女生的都强。
3、从图表来看暂时没有看出有简单的 PS 的现象,即没有造假。
这点比很多院士啥的要好。一些发表了 CNS 一直被人扒拉出来的,大部分就是上面那种图 PS 或者一图两用等等。具体就不点名。
3、会操作就是一个体力活,别嘚瑟。包括所谓的走柱子,PCR,基因敲除。
疯狂绅士:约炮,嗑药,冲浪顺便拿个诺贝尔奖 生物学可以被划为两个时代:一个没有 PCR,一个有 PCR。这样的说法并不夸张。没有 PCR(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就没有现代分子生物学。
除了生物、化学专业,他在法医专业拥有宗师级别的地位,没有穆利斯的发明的 PCR 就没有现代的刑侦手段。法医专业也可以划分为两个时代:一个没有 PCR,一个有 PCR。
穆利斯是极具争议的传奇人物。我们总是习惯于用类似 “德艺双馨” 这样的字眼来形容科学家。但哪怕是再粉穆利斯的人也不敢用 “德高” 两个字来评价他。
穆利斯绝对是一个奇迹般的存在,如果硬是要归类的话,他属于另类的另类,如果搁到上个世纪 80 年代的中国,穆利斯因为约炮的那些事情他肯定会判流氓罪。
哪怕是现在,他嗑药的那些事情会被人非议,只不过是出于对诺奖光环的尊重,大家对他嗑药的事仅仅是提出看法,毕竟他是美国人,他嗑药有当时的时代背景……
如果非要用一句话来概括穆利斯充满逆天、好运、传奇的一生,那就是**——约炮,嗑药,冲浪,顺便拿个化学诺奖。**
上面是有穆利斯的一些生平
4、小朋友的实验记录真的是写得好,字也很好。
不知道小朋友是否真的知道什么叫引物 。
5、建议增加答辩环节
小朋友牛得让人难以置信,不由的让人怀疑是其父母代笔,尤其是实验记录是其父母在边上讲,他自己写。应该增加答辩环节。
6、这个小朋友是个美国人
小朋友出生在美国,获得了美国国籍的。这个可以查一下是不是。
——————
[
电子书
基因传精华导读
作者 中信见识城邦编辑部
会员专享 ¥1.99
去查看
](https://api.zhihu.com/poisson-marketing/recommendation/url/1206772b191043b0f71ef2251695d401)
[
电子书
基因启迪
作者 任博文(Brian Winston Ring)
会员专享 ¥17.40
去查看
](https://api.zhihu.com/poisson-marketing/recommendation/url/70aa55db50f1f4c561628452d4229d60)
[
电子书
基因传 + 癌症传 (普利策奖穆克吉作品)
作者 悉达多 • 穆克吉
会员专享 ¥78.00
去查看
](https://api.zhihu.com/poisson-marketing/recommendation/url/a38c684c196ed580c12011c542a3c2a4)
[
基因与遗传病——从自闭症聊起
作者 中国科普博览
会员专享 ¥9.99
去查看
](https://api.zhihu.com/poisson-marketing/recommendation/url/877709ca8c928191fb4b15cad95f3a24)
如果小朋友是真的,过几年随便秒杀上面那些书的作者。
——————
评论里,有两个值得商榷的地方:
A、戴手套能不能动鼠标?
当然可以。这个自行琢磨
B、论文写作问题。
小学 6 年级连坐标轴啥的都没有学过,毫无疑问,这个小朋友的正式内容就是其老爸,老妈的研究。
但是其老爸,老妈的写作能力还真的是厉害。
[
电子书
学术论文写作
作者 周淑敏 等
会员专享 ¥14.00
去查看
](https://api.zhihu.com/poisson-marketing/recommendation/url/dd9cb6588e8903fc7a0a240c052bc7fd)
[
如何 8 小时完成一篇 SCI 论文
作者 微微笑
会员专享 ¥9.99
去查看
](https://api.zhihu.com/poisson-marketing/recommendation/url/f2d438eb00eb92ec43a7d99a7e800064)
[
SCI 论文作图实用技能和模版
作者 吴志根
会员专享 ¥19.99
去查看
](https://api.zhihu.com/poisson-marketing/recommendation/url/897761862f6a02e9320bc446df6b63bb)
其中这个小朋友的作图,还真是厉害,不怕得罪人,比某些中医的博士论文的图好太多了!
我国科研界当下的一大问题是人民群众不断提高的搜索和评价能力与某些从业人员不断降低的道德水平之间的矛盾。
你别看这种竞赛获奖扯淡
六年后申请留学的时候真有用
你以为老外傻吗?
老外录取标准是学生的未来发展谁更大
能让孩子 12 岁拿这种奖的家庭,怎么可能不给孩子一个更好的事业发展平台?
他的未来收入还真的是吊打很多高考成绩高于他的人
然后这个大学可能获得 6 年后的一次捐款,36 年后的第二次捐款,还有一个未来成功人士做校友
中国企业的利润就这样跑到欧美了
他们都很聪明,那么谁吃亏了?
半月谈评论员 丁静
近日,“昆明小学生研究癌症获奖” 一事引发社会关注。有关部门已经成立调查组,第 34 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组委会发布通报称,撤销该项目所获奖项,专家组认定,该项目研究报告的专业程度超出了作者认知水平和写作能力,报告不可能由作者本人独立撰写。获奖小学生父亲致歉,承认过度参与了项目书文本材料的编撰过程,使用了大量专业术语。
神童不能埋没,造假不可纵容。“假神童”背后,无外乎两只推手:家长期望孩子拥有 “黄金” 履历,以便在有机会时 “弯道超车”“高人一等”;评审专家则因为种种原因对学术造假、履历“镀金” 的不正之风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让 “比赛场” 沦为“镀金池”,损害竞赛公平,挑战诚信底线。
科学研究本该严肃严谨,造假之风必须狠刹。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资深教授、研究员作为评奖专家,为何没能发现一些参赛作品明显超出了中小学生知识能力范围?作为国家专业研究所的研究员,为何让儿子选择与自己研究方向几乎完全一致的参赛项目?这一系列问号不是轻描淡写的道歉和敷衍了事的回应所能回答的。不能让 “过度参与” 成为造假 “隐形衣”,更不能让“收回奖项” 为不正之风“擦屁股”。要让浮夸浮躁、投机取巧的,在学术界没有市场;让弄虚作假、违纪违规的付出应有的代价。
科技竞赛本为鼓励创新,不能只看结果。鼓励青少年科技创新要充分考虑青少年的能力和特点,在一些青少年科技竞赛中,评审老师面对适合青少年的课题却觉得 “太 low”,这种取向本身就背离了科学规律。青少年科技竞赛还应该反思评奖标准和办法,重视对学生参加创新活动过程的考察,引导学生多参与、多体验,而不是只看 “成果”。此外,还应健全 “回避制度”,加强规范署名,不给动歪心思的人留下可乘之机。
家长应该以身作则,让孩子明白,诚实是人生最重要的品质,即便经历一点摔打、挫折、考验,真诚的付出与努力,也远远胜过一张虚假的镀金成绩单。毕竟,没有人能够靠蒙骗走到最后,再精致的利己主义也会栽跟头!
来源:半月谈新媒体
CRISPR 没多么难做,有试剂盒和材料在 “指导” 下照着说明书做难度不大,问题是做转基因实验是需要在有资格的实验室中进行!问题来了:
1. 动物实验是否进行伦理审查?
2. 在哪个实验室做的实验,是否通过实验室培训?
3. 做的哪个课题的项目,用的哪个课题的经费,是否合规?
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这是父母拿国家的经费给自己孩子镀金,孩子自己做的请回答上述问题,不是自己做的学术道德审查走起!
关注这个话题,坐等瓜
很好,坐实了生物学的绝大多数实验操作,包括听起来高大上的基因敲除,转基因等等,就是小学生水平的事实。
其实因为这次新冠疫情而为大众所熟悉的核酸检测,实验操作也不复杂,甚至都不需要小学六年级水平,我们当年本科做 PCR 的时候,实验员老师的三年级小孩就跟着我们一起上手了。
因此,也郑重的提醒知乎上的生物学相关专业本科生和硕博士研究生,不管你们的老板是怎么教育或者说压榨你们,都应该记住,你们不能把自己当做实验操作员,而一定要主动的锻炼自己的科研思维能力,多阅读文献,多思考。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对于科研同样如此。
毕竟,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如这位科研后浪一样投一个好胎而出生自带 “科研能力”,是不可强求的。
——孩子,我有一条祖传的基因给你。
——什么基因?
——C10orf67
灵石同学的研究课题是敲出 C10orf67,而被灵石同学尊称为杨老师(实际是他 mom)的面上项目正好研究的就是 C10orf67。这是个学阀基因,要好好遗传下去。
对真是对生化专业的博士、博士后莫大的讽刺,比陈同学年长相近 20 岁,等于白吃了 20 年的饭了。
果然 21 世纪是生物的时代,我们中小学中就隐藏着这么多位基因大师,美帝在瑟瑟发抖中。
弱小的人,才习惯嘲讽和否定;内心强大的人,从来都能看到光明的一面。
学阀前浪想焊死车门,我们就要给他撬开,顺便恰一波钱。
天坑专业的同学们,毕业之后找不到教职就自己买点简单的仪器开个小实验室,专门带那些没路子的中小学生发文章。现在课内、自招、竞赛、出国的补习班已经有大机构赚的盆满钵满了,科创竞赛却还是个空白领域。反正现在家长舍得氪,孩子学乐高还花好几千报个班。你搞个科研培训,又培养动手能力还能发文拿奖升学,不比乐高强多了。
第一天,老师让我学习下 python,我用百度搜爬虫长什么样子。
……
第五天,我编写的文明 7 在 steam 上架了。
没有科研能力,甚至有可能不是父母的科研能力,大概是其手下某些硕博的科研能力。
以后教育部门巡视建议加这么一条,看看中间有没有学术不端行为。
挺好,可以作为研究对象让社科水好多论文出来了。
有没有知友来两篇。
各位要是写出来了,劳烦一定发我拜读一下。
江苏高考满分作文
《绿色生活》
呱呱小儿,但饮牛湩 (dòng),至於弱冠,不明犍状。佌佌 (cǐ) 之豚,日食其羓 (bā)。洎(jì) 其成立,未识豜豭 (jiān jiā)。每啮毚(chán) 臑(nào),然竟不知其夋兔(qun,同狡兔,见韩愈之《毛颖传》)之三窟也。方彼之时,窋 (zhú) 诧之态,非闠闠 (huánhuì) 之中所得见也。
今北方久熰 (ōu),瀵(fèn) 氿(guǐ)甃 (zhòu) 眢(yuān),坌 (bèn) 坲坲 (fó),焘天幠(hū) 日。土地皴崩,罅可容人。南疆霶霈,洚水肆虐,当此之滈,茅舍尽走。欲苫 (shàn) 不能,啼口立 (同泣) 啾啾。
凡此异态,非天之咎。
君不见斵 (zhuó) 楩(pián)焚樟,岵 (hù) 之为屺 (qǐ),睇眄(miàn) 之下,万山尽屼 (wù),百尺篔(yún) 簹,化为竹著。於彼幼蛇,匌 (gé) 不盈寸,巴蛇王虺 (huǐ),尽化柈(pán) 馐。玈 (lu) 气烰烰,上格瑶池,贫地徕贾,以丰其赀(zī)。然千丈方圆,莱菔不生,九天之上,星河不见。
呜呼!漫山设棙,遍地尽罘。此天灾也?人祸也!河海黟 (yī) 然,浊水仍倾,此天灾也?人祸也!斵木 [算刂] 竹,彍 (guō) 弮(juàn)待兽,以至鹿不得走,翬不得飞,蚁不得宭(qún),髬髵不见。此天灾也?人祸也!
翕合沴 (lì) 气,终日涽涽。天不复蓝,水不复清。未有乌云,天何暝暝?赤乌既出,焜耀无复。看天下,鸟飞不下,鲜见狉狉,当此之时,何处貣青天?
所幸者,人知之也,人更之也。然,上作网法,下偩几何未可知也。
今天下多灾。北国井冞 (shēn),阵主复至,当与孔张俱歾(mò)。南域之霖,大禹洊存,只得扼腕而叹息。人不咎己而咎旱魃,不诮(qiào) 己而诼共工。未之可也。闤闠所趋,不可恈恈。当思子孙后代,人己知之。然行之效,则体躆庙堂者思之,媕娿 (ān ē) 之徒,弃不婟 (hù) 嫪,国之大蠹,捐而必究。
吾所思者,河泮水墺,杨槐蓁蓁,町疃 (tuǎn),柳榆其秝 (lì)。苾葌柅柅游屮(chè) 葳蕤,见柳而人不攦,视草而众不蹸,日驾双軑 (dai) 之车,斐斐闾巷之间,目不复睺,鼻不再鼽(qiú),鸟不惊人,鲋游沴然。
人者,天地孕育。今其反万物,此獍也。今其不宜瞡瞡,遗祸搙孙,当修长远之道以藾万世。
今吾执笔於此,所思者,舍旁早蟠一株,今当唪唪,攲枝水上,当复驾舴艋,扌玄其落桃,投於苙。坐银杏树下,观儿童嬉於树下,延於砖祴 (gāi),搤(è) 腕而惜水中未置菱藕几株。燠 (yù) 热之时,而可摘菱冣 (zuì) 菂,爇之为饘(zhān),以奉亲房。
高中生写成这样,已经把叔叔们吓尿了!小学生搞科研搞成这样,你这是要把阿姨们脸上的玻尿酸吓得崩掉吗?!
我的第一反应是:只是为了小朋友这种级别的比拼,真的有必要搞这么大吗?
后来在其他答主那里看到了本次大赛其他小朋友的成果,不得不说放在那个环境背景下看,居然也没有让人感觉很离奇了。
小朋友的科创比赛都卷成这样,很显然不是一朝一夕的结果。最初的家长一定只是把初中水平的成果套在小学组,高中水平的成果套套在初中组,这么做是不可能被怀疑为作弊的,因为我们一般直觉上是可以接受超越同龄人三五年智商的天才存在的;有知识的父母实际上也完全可以单独给小朋友补课,让小朋友真的可以掌握这个部分的超前知识,做戏做全套。虽然成果不是小朋友自己独立做出来的,但是毕竟过程中真的学到了知识,又没有妨碍别人,不是很棒吗?这样想的家长肯定是很普遍的。
但是有这种程度水平的城市家庭实在太多了,很快就没什么区分度了,那么就肯定会有胆大的家长拿大学程度的成果来套到小朋友头上。虽然没办法跟小朋友好好解释内在道理了,但是大家不都在做类似的事情吗,只是程度的差别罢了,我拿自己大学时候的作业给自家孩子用,也没有碍到谁。一定会有家长这样自我宽慰吧。
但是有大学以上学历的家庭也还是太多了,要想让自家孩子脱颖而出,成果必须得更加专业,更加学术化,这就非专门科研人士而不能了。而即使是科研人员内部也是有分别的,老板大可以或暗取或明夺,把组里研究生的作业套到小朋友头上。至此,连 “不妨碍别人” 这层底裤也丢掉了。当然,依老理讲,徒弟跟师父的后代也是师兄弟关系,师兄帮衬师弟嘛,不寒碜。(滑稽
在这问题爆出之前,比赛主办肯定早就看得出猫腻,但还是承认了这一系列成果的有效性,并且最后演化成潜规则延续至今。除了法不责众、主办方自身利益也牵扯其中以外,那些看重这类学生科创奖项的学校、机构,本身也有这靠这些东西间接甄选家长成分的需要,因此本该是上当受骗者的学校方,反而会积极地打掩护,从另一个角度给这些大赛做背书,这也是这出荒诞剧能演到现在的重要支持。
当一个系统内所有环节都在卷的时候,反而形成了一种暂时稳定的蓬勃向上感,但是结构性加速迟早会孕育出一个突破原系统的矛盾。我们都知道矛盾是发展的源泉,新矛盾会一定会倾向于把自己的本质关系固定化,形成一个新的系统。比如以后学校招生就以父母的学术成果为依据,院士二代可以上省重点以后保送清北,普通的双一流大学教授二代就只能上市重点,再差的就只能读普通高中,要是在学术圈连个立锥之地都没有,孩子直接都职业学校就可以了。现在看起来很不符合我国的 zzzq,但是只要制度化了,我现在就可以想出一百条论证其合法性的点子,在那个平行世界的知乎里,不知道会不会有人提问:“人家一家三代深耕学术,凭什么输给你十年苦读?”
当然,世界是复杂的,是不断运动发展的,那就会不断诞生突破原系统的矛盾,它们都想要把自己的本质关系固定为更高层级的系统秩序,科研人士搞的这一套当然不是特例,其体现的恰恰是世界的普遍运行方式。所以大家还是要认清自己的阶级定位,形成自觉的阶级意识,能斗争的就积极斗争,斗争不了就消极斗争(躺平不合作),就算什么也做不到你至少可以不婚不育减少总体的韭菜量,就算收丁克税也不可能多得过培养小孩的开销吧,不生立省百分之百喔。(逃
某些人不是一直强调什么如果不入关,就算在国内分割富人的前你也不富的言论么?
但是问题是:
打土豪的原因,不仅仅是为了让我有钱,而且更关键的原因是,不让富人(上层阶级)夺走本因属于穷人的上升通道。
你看这个新闻,这明显的不可能是小学生做出来的,明显是有相关博士生做出来的,那么这个博士是不是会延博,相关毕业的时间会不会延期?
所以说,将入关和打土豪对立起来,然后强调入关比打土豪重要的言论,都是实打实的为布尔乔亚辩解的保守右言论,都是应该批判的。
我们要做的,就是应该左手消灭垄断阶级,右手消灭帝国主义。
相辅相成之下,底层的中国人,才有出路。
否则反帝不反资,照样还是两手空荡荡。
给大家精选一些青少年科技创新的小学生作品,真的不得不感叹少年强则国强。
一个五年级和一个三年级小女孩搞的抗肿瘤实验研究。用到了 21 只小白鼠,最后还把小白鼠身体里的肿瘤解剖出来比较大小…
6 年级学生搞的农业技术研究:6-BA 细胞分裂素对提高蟹爪兰嫁接成活与生长率的研究。我已经看不明白了。
五年级小学生搞的鸡蛋中抗生素残留调查。检测方法是:
用嗜热脂肪芽孢杆菌检测,在含有抗生素的标准样和不含有抗生素的标准样的培养基中,利用溴甲酚紫作为指示剂,接种嗜热脂肪芽孢杆菌在 65℃的条件下培养,含有抗生素的标准样呈黄色,不含有抗生素的标准样呈紫色。
最后得出结论:
此方法用于检测鸡蛋中的抗生素效果明显,农贸市场散卖的鸡蛋含有抗生素比例远高于大型超市,建议人们去大型超市选购鸡蛋。
发明创造的也很多,CAD,Matlab 基本只能算是入门级。
五年级小朋友的可自动查找钥匙的钥匙环
这个发明我觉得还真的蛮实用的,掐头金甲,用来掐农作物的茎。作者说是因为看自己爸妈干活掐植物容易伤手所以想发明了这个东西。
仔猪免疫奶生成器
该作品由免疫奶配制箱、灭菌愠温箱、仔猪吸盘及灭菌电热管、粉碎电机、恒温传热棒及显示屏、吸盘、电源开关等组成,经中草药粉碎,过滤成适量药汁,加上适量牛奶粉,配制成免疫奶,然后消毒温控,输送到免疫奶吸盘,让仔猪自吸,这样让缺奶仔猪吃到奶液,即补充营养又增加免疫功能,试验证明效果显著。
自动农药喷洒车。
这个比上面的感觉要简陋一点,连 cad 图都没有。一等奖可能是老师觉得这个真的是他自己做的吧。
还有城建规划的,桥隧组合式十字路口道路。
本作品将高架桥和地下隧道巧妙地进行组合,在十字路口构造出高架层(横向直行)、下穿层(纵向直行)和地面层(转向调头)的三个立交平面,形成桥隧组合式的三层立交道路。
社会类的一样很硬核:川剧生存现状调查。调查问卷搞的有模有样,还有实地考察的照片,可以看到是真的走访了很多乡镇上的草台班子(当然不知道是不是小学生去的)。最后得出结论:
观众多为 40 岁以上的中老年人, 川剧表演在公司和其他场所的演出中,多为串场演出,且多表演喷火、变脸、顶灯等川剧绝技,折子戏几乎没有。大部分群众对川剧不了解,多数群众明确表达了观看川剧的愿望。 政府应加大对川剧投资力度, 大力扶持民间川剧协会的发展,鼓励川剧进社区、进校园等,多方面、全方位的培养群众观看川剧的爱好。
说实话这是我看到过最感动的一篇文章,关注这种民间传承下来的文化遗产。不知道重庆的高校研究人员有没有搞过类似的调查,如果没有的话,还不好好向小学生学习学习。
这个事儿的几个重点:
1)如果学二代小学生在接受了符合规定的安全资质的情况下,不花纳税人的钱,在私营企业的实验室参与或完成了实验,感觉也没什么可喷的。但如果是在公立机构,就算资质合规,也应该自费并付场地费。
2)学二代提早接触科研,在知识水平和家庭教育资源上碾压非学二代是正常现象,中外都一样。世界上不存在也不可能存在绝对公平的人生起跑线,这个没什么好说的。但是这种优势不能直接拿公共资源来建立,说白了就是干啥都自己掏钱。
3)举办科技创新大赛的目的是什么?资金来源和实验资质存疑的项目在学术领域就算发文章也会被限制,大赛的主办方常年默许这些项目参评,应负主要责任。但是有趣的是炮火都对着该家庭猛轰,这种项目十几年来科创大赛遍地都是,但是对科创大赛的主办方却没有同等猛烈的舆论炮火。
来说两句是因为十几年前我也参加过中学生科创,100% 自己的 idea + 自己完成的实验(DIY 实验设备)。但是限于知识水平和中学的资源条件,是典型的那个年代中学生的项目。研究在强光或噪音刺激以后小白鼠的学习能力,用鞋盒做了个迷宫,那年代学校没有空调,控制不了室温这个变量,用饮料瓶、冰块、小风扇做了个冷气机,可以说非常 “中学生” 了。
本项目到了赛场发现和其它项目 “格格不入”,最后当然是输给了做基因工程的项目。不过评委还是很照顾的,可能因为看着确实是中学生自己做的,最后进了省赛。
这个比赛爷曾经参加过,只能这么说,基本上要么是中小学生版的我爱发明,要么就是后浪人搭便车来刷人生履历,爷不是后浪人只能我爱发明,答辩时还被评委老师嘲讽你这破烂玩意儿谁都能做,然后有一组初中后浪团队搞基因编程,念 ppt 时答辩老师们赞不绝口,结果家长提问环节被一个高中生物老师问一些常识问懵逼了,但最后还不是特等奖,怎么说呢,平常心,大家都知道怎么回事。毕竟爷拥有了前浪们梦寐以求的权利,阴阳怪气的权利。
[
学阀 X 后浪
舢板船长的视频
· 3705 播放
](https://www.zhihu.com/zvideo/1266091826991714304)
谢烟烟邀。
这玩意也不是什么新事情了。
早在十几年前我念高中的时候,我和我高中最好的哥们,还有两个妹子,在我们学校一个陪化学奥赛金牌得主打双升的化学老师的带领下,花了大半年时间监测东湖水质,每个周六都取样做实验,最后拿着实验结果参加湖北省的青少年科创比赛。
当时省环保局都有人给了我们技术指导,是真指导,他们看了我们的实验方案,说这样不行,应该那样那样那样,还送了一点标准水质样品给我们,让我们自己测结果和标准结果比对,以此检验我们的实验技术。
这算是最正规的青少年科创比赛参赛姿势了:自己学校专职老师带队,有省局专业技术指导,是真的指导,干活都是我们,有全省高中最好的化学实验室,毕竟实验室主业是给奥赛金牌得主练手,毕竟我们学校历来是垄断湖北省化学省赛前四的。
最后实验报告论文也是我们自己写的,甚至处理数据的软件都是我们自己写的(其实就是跑了个线性回归),我记得非常清楚,当时为了实验报告的文本,我和我哥们在一个学校古董奔腾 166 MMX 电脑前面,吵到了晚上 10 点半,搞得宿舍锁门了我回不去。
最后,我们高中生物老师,指导另外两个学生,在她丈夫的实验室,蹭了一下论文,然后拿了最后的一等奖。
她丈夫是湖北大学生物系的,据说还是那次大赛的评委。
结果就是,虽然我们最后也拿了一等奖,但是他们的一等奖比我们排名高,有保送华中科大的资格。
气得我们其中有个妹子的爹说,我们一起凑钱给孩子们发个奖吧,这么搞太伤孩子们的心了。
最终还是没有,估计是我家穷,凑不出钱。
不过话说回来,组里面四个人,我同学和一个妹子去了南大物理系,另一个妹子去了武大物理系,我最惨,被坑进了武大化学系,
隔壁华工什么垃圾学校,不去也罢。
而且直到最后生物老师带队拿奖了,我才知道这玩意拿奖居然还能保送?我从开始到最后结案交论文,都是真正的兴趣小组,就是为了闹着玩。
这事对我的帮助其实是很正面的,起码我正经参与了整个实验设计和运作流程,学了很多东西,我甚至认为这次实验的经验是我化学生涯里面最正面的部分。是的,从高中到研究生毕业,整个学习生涯中最正面的一部分。
而且,确实玩得开心。
当然,最大的好处是,我从此痛恨生物,读书的时候一点生物化学的东西都没碰,而是选择了偏物理的材料化学。
我学材料化学时候,打下的数学和物理的底子,算是我少见的正资产。
怎么看六年级学生拿奖?
你要是为了拿奖,去实验室蹭一下论文,混个资历,我不评价,毕竟我知道有人高中文科毕业之后暑假无聊,也能去中科院某生物所搬了几个月砖。
你要是真的为了探索科学,搞发明创造,对于中小学生来说,认真参与整个项目流程,从最初设计到实现到结果分析,这个过程本身,已经是非常值回票价了。
但是这种大部分靠自己的结果,,即使你有高中阶段最好的学生,最专业的指导老师,最专业的外部指导意见,高中阶段最顶配的硬件实验室,
你也注定打不过八流大学的实验室。
二次修改:
不过我还是想多啰嗦两句。
对于小朋友们提前接触科研,我是不反对的,甚至可以说是举双手赞成。因为这是一件好事,如果有可能的话,让那些对科研感兴趣的小朋友从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做科研是最好的。因为你从小接触科研,你就可以从小培养自己的科研思维和科研能力。这对之后进入科研圈是有很大的帮助的。就比如说当年张锋教授 12 岁的时候,在一堂礼拜六的分子生物学课上观看了电影《侏罗纪公园》。老师观察到他对恐龙及生物工程表现出超乎寻常的兴奋和兴趣。不久以后,这位老师帮张锋在当地的人类基因治疗研究机构找到了一份志愿者的工作。从此以后,张锋每天放学以后都会到实验室来参与一些分子生物学的工作。现在的张锋教授也是 MIT 教授,CRISPR-Cas9 技术领衔科学家。
而且在我看来,科研本身是一件令人享受的事。如果你真的热爱科研,是一个从小就勤动脑爱思考的小朋友,那你应该会享受自己的在每一次科研有所突破时的那份欣喜,这个突破可能是你通过改造马达发现四驱车跑的更快了,可能是你转动自己组装的放映机发现真的可以播放大闹天宫,也可能是你通过显微镜发现还有另一个与众不同的世界。我相信每一位小朋友在最开始接触科研时都是因为那一份对未知的好奇,想要去探索未知,认识未知,进而把他们变成已知。
他们为了这个未知会去学习(看看改装四驱车的视频),去思考(有样学样的改完发现跑不起来),去试错(发现自己有步骤漏掉了),去成功。这才是一个正常的流程。而不应该是发现目标(父母发现参加科技大奖赛能帮助上个好的初中),获得启发(父母给安排一个 idea),做做实验(去父母的实验室有样学样拍点照片),产出成果(父母实验室的学生帮助收集整理并产出论文)【这里并不是说陈灵石小朋友就是这样的流程】。这样就会给小朋友们树立一个错误的科研价值观,他们会认为做科研就是这么容易,自己不需要学什么做什么,等着别人帮自己做出来以后自己坐享其成就好了。而别的小朋友可能会觉得,科研就是一个靠父母的东西,我们这种家庭,没有条件做科研的。这是一个完全错误的观念,也是大家一直在批评的点。
话又说回来了,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观念产生呢?就是因为目前的科研仍然是有壁垒的。虽然他不像过去,是富家子弟才能参与的贵族游戏。随着技术的普及,越来越多的普通家庭也有机会接触科研了,有机会成为硕士博士,走入科研的世界。但是和学二代们比起来,我们仍然是要慢一大步的。大家反感的从来都不是小朋友做科研,而是各位 “学阀” 对学术资源的垄断及乱分配。
小朋友是科研的未来,他们能够及早接触科研,并建立正确的科研价值观,是好事。**咱们更应该做的,是帮助所有对科研感兴趣的孩子都能够接受正确的指导和合理的训练,为人类的科研事业做出贡献。**我们也有责任和义务为这些孩子提供丰富的学术指导和学术资源,如果一个民族的少年都能够以学术的思维理解世界,参与社会的时候,这会是一个多么有竞争力的民族。
以下是原回答:
梳理一下,如果是一个博士生单独来做这个课题,细节上是怎么样一个流程。
研究由老板给出,从高原反应切入低氧环境,再联系到缺氧现象比较显著的结直肠癌,毫无问题。这部分大概可以节省出 3 个月的选题时间(本回答所用时间估计都非常保守)。
接下来是图 1,分析各种结直肠癌细胞系中,目标基因,也就是 C10orf67 的表达。首先要了解结直肠癌有什么细胞系,自己实验室有没有这些细胞系。选择表皮细胞对照,然后了解多种人源结直肠癌细胞系的来源。为了避免以后被同行质疑,还要知道不同细胞系之间的突变有什么不同。
阅读文献花费两周,购买细胞花费 2 个月以上。陈同学总共用了 6 条细胞系,一条对照,还有 DLD-1, sw480, 620,和 HT29,116,虽然都是常见的结直肠癌细胞系,但养细胞也是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精力,即使是最好处理的癌细胞,解冻细胞,养细胞,收样品,提 RNA, 逆转录成 cDNA, 设计引物,优化引物浓度,跑 PCR 练习,这些都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进行学习和工作。
这里我们可以看到,陈同学使用的是标准的 2^-ΔΔCt,为了使用这个,那么必须要阅读这篇 Nature Protocol 的文章了解一下才能进行分析 [1]。
而且我们可以看到,这个需要重复三次以上,从养细胞开始,在有经验的情况下大概需要四个月左右的时间可以做到这样的结果。
接下来还需要学习 graphpad,统计和作图。我们按照零基础计算,做到现在文章里的图片水准,大概也需要近两年的经验积累。
然后这个实验还需要跑胶,提蛋白,配样品,配胶(这条带,应该不是 pre-cast),跑胶,转膜,敷抗体,显影,拍照。这部分我们按照本科生的学习能力,以两个月的学习时间进行计算。
第二个图,敲低目标基因。这个可能实验室已经有 shRNA。如果从零开始,陈同学要了解 shRNA 的原理,然后筛选多个序列,才能得到最有效 2 个 RNA。一般博士生做大概需要几个月时间。
然后这里面还有一个比较耗费心力的稳定细胞系。我们一般来说需要从挑单细胞开始培养。同时需要进行筛选,细胞需要悉心照顾,长满大概需要几周,然后进行 PCR 验证。然后我还注意到,这里陈同学还敲除了两个细胞系,这个按照一般博士的能力来说,需要进行 3 个月~ 半年的时间(排除细胞被污染和意外死亡的情况)。
第三个图,稳定偏低细胞的生长曲线。这个比较简单,有养细胞的经验的话,表型强,两周可能可以搞定,这里要学用 graphpad 做折线图。
第四个图,图文不符。结果看起来应该是用流式细胞仪做的,这里陈同学使用的是光学望远镜,是做不出结果的。这是一个新的实验,涉及养细胞,挑选细胞周期的标记物,染色,跑流式。看图应该是 Flowjo 做的,又要学一个新的软件,加优化的话,可能需要 2 个月左右的时间。(排除一切外部因素干扰。)
第五个图,化疗药这个简单,在图 3 的基础上加个东西就行。
kaplan-meier 生存曲线,这个难度较大。估计需要用 TCGA 数据库筛出数据拿到手,还要学一个新的分析方式。从零开始大概需要 1 个月的时间。
这里都是最理想的状态,一个全职的博士,需要 1-2 年才能拿到这些数据,而且还要得到老板在仪器,试剂和资源上的支持。加上生物实验中本来存在大量的优化实验,实验过程中会出现奇奇怪怪的问题。这么的细胞实验,细胞系,指不定哪个就被污染了,就莫名其妙死了。细胞也要细心打理,从这点来说,需要花费的时间和精力还是很多的。结直肠癌细胞系两天换一次液是很常见的事,而且每天都需要做实验看细胞数目。
当然以上部分只是我对于已知信息结合我个人经验做出的一些分析。
以上内容均由 ViaX 盐趣在线科研教育签约导师 C·Liu 提供
盐趣联合旗下导师重磅推出知乎盐选专栏:
这里面就有回答中提到的舍恩的故事,欢迎各位读者老爷捧场哇_(:з」∠)_
责任编辑:赵晨旭(邮箱:zhaochenxu@viax.org 如需交流、转载、供稿、合作请邮箱联系,并注明单位、职位及姓名)
@ViaX 盐趣科研教育,你的科研技能、论文产出培养专家。提供哈佛、伯克利、耶鲁等常青藤教授带领科研、实习、小组研讨项目;产出国家级 / EI/SCI 论文、推荐信等,以大幅提升海外名校录取率、申研竞争力。让你在家也能享受海外前沿教育形式与学术成果。欢迎大家私信咨询
看到众知友污蔑陈灵石小朋友科研能力,我很愤怒!
学渣怎么能理解学神的境界?
我要阻止你们继续污蔑天才神童陈灵石小朋友!
我建议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的前三名小同学与相关行业专家教授在场的情况下,来一场 PPT 答辩。
这样既可以洗清天才少年的冤情,又可以给神童们发言的机会,讲述下自己科研历程,也可以趁机和行业专家们请教些科研上发现的问题,未来课题的发展方向等等,机会难得。
现场可以直播嘛,也让这群学渣网友也长长见识。
就看到了这篇报道,我觉得这个冲击比老板苦口婆心地劝说科研不努力就要被其他实验室抢先更来得可怕。跟你竞争的可能是小你两轮的小孩子,而你还是一个博士 n 年级了还一篇文章都憋不出来的废物。
我决定把这个网站加入收藏夹,每当意志消沉的时候都拿出来提神醒脑。
我就说说这课题的含金量,课题介于一个本科生和硕士生毕业课题之间的水平。我本科毕业也是构建了一个敲低蛋白,然后检测了下效率,我还没做功能实验,居然就毕业了。从完全不会生化实验开始上手做,用了大约四个月的时间搞完全程,结果还没他的漂亮。
一、看这个试验记录和实验的 figure 完全不配套,这个原始数据每天收了什么数据,以及数据的细节都没有,细胞怎么养的,怎么分组,收数据的时间点,贴出来的结果的反思和分析等等,完全都没有,这个记录是不合格的。谁的实验记录是以第一人称来写的??做数据和写日记的是两个水平的人。
二、学会一个 Real time PCR 只需要一天,学会一个 WB 只需要一天,学会成功构建敲低大约需一天,实操需要一周,精通大约需要半年。我带过蛮多基础为零的本科生,学的快的基本也就这个速度,但是她 / 他没有学到背后的实验原理,遇到了问题还是无法 trouble shooting,更别提如何去设计实验,优化实验结果了。你看它的 error bar 多低。蛋白的条带形状多标准。这个图的水平是出自熟手,至少半年。
三、如何设计实验,为什么是这个蛋白?为什么是结直肠癌?为什么结果一出来就是有显著差异?促肿瘤了为什么就单单研究增殖?实验结果出来了怎么分析?他的三等奖踩在了多少人的肩膀上,几乎是她爹妈毕生的心血。
四、临床样本从哪里来,实验设备,药物等等。哪个机构有熟人就能去挂靠,没人管吗??没人管吗???
五、这有答辩吗?是骡子是马,咱别纸上谈兵了,如果他能够顺利答辩,理清楚里面这些个实验手段和实验目的,还对实验设计的逻辑对答如流,哟那可真挺厉害的。
还是怀着最后的一点执着,生物科学不是只会熟练做几个实验就能发大文章了。中间的积淀铺陈,思维的训练,慢一点稳一点吧。
最近进展:
希望人出事。
回复前请先完整地阅读题目和答案,注意审题。
谢邀,往届选手来答一下。我十四年前也是六年级参赛,一项小发明获了全国二等奖。
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要进行现场答辩、专业知识笔试、动手技能考试,而不仅是看作品内容。几个基本的评价维度,分别是学生参与度,根据学生在会场表现和现场展板制作效果评判,权重约 30%;相关专业知识和动手能力考试(小学组、初中组、高中组分开考,考试难度高于小升初 / 中考 / 高考知识范围:小学组考科普知识,初中组考整个中学知识,高中组考物理、化学、生物、数学、信息学科竞赛题),权重约 30%;作品现场展示答辩,权重约 40%,这是十几年前的选拔方法,不知现在是否有变化。
这个问题所述 “高校教师家长把科研成果送给孩子参加竞赛 “的现象,确实存在。具体是第 26 届,此前几届我未见过类似情况。
我亲眼所见的是:与我高中阶段同年参赛的一些同学,甚至在校级选拔赛阶段大大方方地把 “我的父母是山东大学 XX 领域的教授” 这样的语句写进参赛的研究报告里,而且校赛评委就问了他们 “你是某某教授的孩子 / 外甥女?” 这样的话,就说:“挺好,可以推荐”,这令我感到很不公平。也难怪有人评价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是一潭浑水。
相关回答:
杨溢: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获奖名单已公布,有哪些亮点和槽点?杨溢:如何看待「第 32 届安捷伦北京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学生科技创新项目公示名单」?会改变未来中国科研状况么?杨溢:全国青少年科技大赛获奖作品的真实性如何?如何看待网爆部分家长将科研成果安到孩子身上的现象?
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或者明天小小科学家等国家级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约 15-20%,二等奖约 25-30%,三等奖约 40-45%,约有 10-15% 的项目是不授任何奖项的(包括而不限于低质、抄袭、学生缺席)。
有的项目专业性虽然强,成果很接近前沿,但是学生参与度低,不是学生自己 idea,学生专业知识不扎实,现场答辩发挥不好,照样不能拿好成绩。
我十四年前,小学六年级时,自己五年级下学期做的小发明也参加过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是一种防伤手的螺丝刀。论前沿性和先进性,我的小发明确实是不如这位陈同学。
然而同样是六年级参赛,我的小发明是二等奖,陈同学如此先进的成果居然只是三等奖,为什么呢?
承认别人爸爸优秀有这么难吗(手动狗头)
这个问题下的回答,一眼就能看出内行外行,学历和年龄了。
话题刚开始热起来的时候,有人答 “这是神童吧,该录取少年班了”,渐渐地质疑声开始增多,有人开始一板正经的讨论小学生做出这个课题的可能性,还有人问实验器材是哪里来的。印象中有个高赞答主,长篇大论从课题难度,知识深度论证了这不可能是小学生做的。
但凡天坑专业读过研究生的,看一眼就应该知道是什么问题了。我应该是较早一批看到这个问题的人,那时候知乎还没提问,这是我的回答:
第一反应是人家有个好爹。老板把自己的子女乃至熟人带进实验室,这不是常规做法么?原来认识一个本校普普通通的教授,水平很菜,一把年纪了无权无势,经常带自己上高中的小孩来实验室让一帮硕博指导做实验和申请学校,本科就出国了,有权势那种难以想象私下有些什么交易。像这种例子要多少有多少,这哥们只是做过火了一点,惹了众怒。
说句真心话,生化材这种专业,哪怕叫个初中生来,三个月我也能培养出一个熟练工,如果培养不出来,不是态度有问题就是脑子有问题。实验学生做,老板出个 idea,再写写文章,完了学生挂一作老板挂通讯,皆大欢喜,这要是报道有个初高中学生休学一两年做实验发了篇 sci,我是一点都不奇怪,只是现实中这么干会很蠢。也别笑话人家,无数本科生乃至研究生的文章都是这么来的,只要有门路,有工作量,写个好故事,投个水刊还是很容易的。
另外我发现个有意思的地方,生物比化学更能吸引人的眼球,普通人一看肿瘤,癌症,C10orf67 基因敲除这些 b 格满满的词立马高潮了,从而引发众怒。来换成化学的:
《长效超疏水表面的设计》
《高指数晶面单晶铜箔的制备》
《二维卤化物钙钛矿横向外延异质结》
少了纳米石墨烯几个大众能看懂的字就觉得 low 的不行,建议以后改发化学和材料,屏蔽热点名词
网友纷纷批判造假,这种新闻近来实在不少,我想用一个大字眼。
这是虐童
他以后无论走不走这条路,他要是没出息,这些东西帮不了他,他还是只能吃爹妈老本,惹人笑话。
他以后要是有了出息,这件事就是他一生的污点,惹人笑话不说,还会影响前程。
许多人扒皮某清华青年女作家母亲替写文章,这个人在接受采访的时候悲伤的说: 世界上最可怜的就是小有才华的人,他不像有大才的人那样通透,也不像平凡人那样快乐,压力大而郁郁。
平凡的人可以做平凡的事,做自己的英雄。把平凡的人非得推到聚光灯下,你以为这难道是对得起他么?
党和人民把你放到什么位置,你就勤勤恳恳的在那个位置为人民服务。
孩子到了什么年纪,就慢慢引导他往前走,第一是要有个热诚的心,然后要努力学习奋斗,未来为社会为人民多做贡献。
事业要一点一点做,一步一步走,多受点挫折,才能成大事。德不配位,必受其殃。
很多父母封建思想严重,成天想着出人头地,一人得道鸡犬升天,还要想办法把孩子推着出人头地,害人害己,最终往往在空虚中走向堕落。
我们现在参加工作是为了什么?在工作岗位应该做点什么?将来要留下些什么?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
要引以为鉴,摒弃那种做人上人,人中龙凤的封建思想。孩子是我们的未来,我们怎么教育他们,我们的未来就是什么样的。
疾风知劲草,要引导孩子真正发自内心的去为人民为社会而奋斗。大浪淘真金,只有在汹涌的社会浪潮中才能锻炼出百折不挠的坚韧青年。只有经历了千辛万苦,千锤百炼,才能对学习工作,对理想事业有深刻的认识。
每一个人都应该身体力行的去和这种错误思想作斗争,还应该好好想想,自己是不是有时也会犯类似的错误。
往届获奖者。
我自愧不如。哪知道过了 10 年,我国的青少年学术研究能力竟发展的如此之快,这些孩子长大后必定给人类文明带来技术爆炸,预计有生之年能看到曲速飞船的诞生(狗头
鄙人小学五年级的时候,利用虫子般的低劣技术设计了一个 “防爆轮胎” 参加这个比赛拿了金奖。发明原理很简单———使用两个内胎套娃,再多搞一个独立充气孔。里面的内胎平时是不充气的,这样就可以避免被扎破。遇到第一层内胎被扎破漏气的情况之后,直接给第二内胎充气就可以立刻恢复使用。当时去参赛也只是介绍了原理和胡扯了几个理想的应用场景,根本没去考虑生产要素 XD(当时演讲我还提到了可以作为军用上战场以便快速恢复部队机动,现在想起来真的 2333333,不知台下的评委们感想如何)。那时候参赛作品的原理普遍都很简单,我甚至在省赛时看到过直接把活性炭塞到竹筒里当作水质过滤器的“创新发明”。当时那孩子还展示把啤酒倒进去出来的就是清水,当时也不是很了解活性炭的吸附原理,觉得还蛮好玩的。见过最复杂的作品是一个使用气压驱动的自行车,先是用气泵往自行车后面加装的气罐里面充气,再利用气压差去驱动轮子。说是能跑个三四百米吧(
如今十年多过去了,只受过 5 年基础教育的学生都可以进行这种程度的学术研究了,而且还只是三等奖。不得不让人感叹时代的进步,这哪是后浪啊,这是海啸
只要是和升学挂钩的所有类别竞赛,都会存在作弊抄袭现象,这是国人对于子女升学功利性升学焦虑产生的结果
jyb 最近公示了 2020 年度可举办的 35 项竞赛,除了五大学科竞赛外,科创类竞赛是造假重灾区
中国未来的科技创新如果都是这么选拔高校学生的,对高等教育还是别抱任何希望了,科技创新潜能都让这些蛀虫啃食殆尽,悲乎!!!
阳光高考平台有公示的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明天小小科学家” 奖励活动、全国中小学生电脑制作活动三项科创类竞赛名单,大家可以去仔细甄别下有无造假现象
全国青少年科技竞赛获奖名单公示全国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获奖名单(2019 年应届毕业生)
《研浪》
那些口口声声 “一届不如一届” 的人
应该看着你们
就像我一样
我看着你们 满怀羡慕
博士生积攒了几千天的财富
所有的数据、图片、思路和成果
像是专门为你们准备的礼物
四年本科 三年硕士 三年博士
师兄师姐苦读十年的论文 被层层署名
可以尽情地比赛获奖
从头学习一门前沿技术 敲除一个基因
提取一个 RNA 构建一个表达细胞系
很多人从小你们就在实验室探索自己的兴趣
很多人在童年 就进入了全知之年
全知于王者荣耀的出装 和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
大学与小学之间的壁垒被打破
你们只凭一样的导师 就能结交千万个为你做实验的师兄师姐
你们拥有了 我们曾经梦寐以求的权利
白嫖的权利
你所白嫖的 就是师兄师姐的血泪!
你们有幸 遇见这样的父母
但是父母更有幸 遇见一群任劳任怨的学生
我看着你们 满怀敬意
向你们的专业态度致敬
你们正在把博士生的 变成小学生的
把高端的 变成平常的
把学术的 变成大众的
把师兄的 变成自己的
你们把小学的科创比赛
变成了一个和成千上万的神仙 一起打架的事业
向你们的自信致敬
弱小的人才会效率低下 十年毕业
父母强大的人 从来都是事半功倍 两年封神
向你们的大气致敬
小人做坏事才畏畏缩缩 伪装自己
君子做啥都是坦坦荡荡 直接表明零基础
年轻的身体 容得下更多元的头衔 奖状 和获奖记录
有一天我终于发现
不只是我们在教你们如何学习改变命运
你们也在启发我们 怎样去更好的拼爹
那些抱怨 “一届不如一届的人”
应该看看你们
就像我一样
我看着你们 满怀感激
因为你们 这个世界会更喜欢美国
因为一个国家最宝贵的人才储备
就是这个国家小学生的科创能力(据显示,这个小孩应该是美籍)
因为你们 这世上的比赛、期刊所署名的一作
不再是教授 博士
而是小学 初中 高中 本科大一
是家里有矿 所里有爹
不用活成我们想象中的样子
我们这一届学生的想象力不足以想象你们的未来
如果你们依然需要我们的祝福
那么,申报院士吧,研浪!
我们不在一条奔涌的河流。
——7.15 日更新:
来自当事人的回应:(陈勇彬——博士生导师,中科院昆明动物所肿瘤信号转导课题组 学科负责人)
本人针对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获奖项目 “C10orf67 在结直肠癌发生发展中的功能与机制研究” 情况作出如下说明:
1. 获奖学生为本人儿子,其受家庭环境影响,自幼接触相关科学知识,并形成了浓厚的科研兴趣。
2.孩子根据自身科研兴趣选择了本课题,并在其学校指导老师、父母及所在课题组研究生的共同指导下,通过观察学习和亲自实验操作,获得了该项目主要实验数据,并基本掌握了该项目涉及的基础概念和研究方法。
3. 在项目申报过程中,我未充分掌握及领会组委会发布 “项目报告必须是作者本人撰写” 的关键信息,过度参与了项目书文本材料的编撰过程,使用了大量生物医学专业术语,给广大网友和媒体造成了困惑与误解。
由于我的疏忽与过错,给大赛组委会、工作单位和家人造成了极大的伤害,造成了不好的社会影响。在此,我郑重道歉。同时,我谨代表孩子向大赛组委会提出以下申请:申请上交该项目获得的奖项,并尊重和服从大赛组委会对该项目奖项的处理意见。
在此次舆情中,孩子已经承受了极大的精神压力,为给孩子营造一个健康的成长环境,作为孩子的父亲,我虚心接受大家的监督与批评,也真诚地恳求广大网友和媒体给予宽容和谅解。
陈勇彬
2020 年 7 月 15 日
以上为陈勇彬先生的回应原文,来自 Bioart 的报道。
评价一个研究者(姑且算)的科研能力是很困难的一件事,而评价成果价值却有相对统一的标准。
因为研究者的科研能力很难控制变量地被衡量——有许多难以排除的影响因素。
在大牛遍地仪器领先资金充裕领域火热的大组上,即使是科研能力一般的人也能出不错的成果;
然而在一些冷门的 “盛宴已经结束” 的方向,科研能力强的人也很难容易地做出成果——在不同的土壤上耕耘的收成是不一样的。
单就操作而言,经过训练的 “小学生” 能够完成生物学实验的基本操作这是可以相信的——某种程度上说,单就操作而言,基本的实验技能不会比“厨房技能” 难上太多——但是一个愿意为小学生提供资金设备耗材理论指导与实验试错的实验室平台及其负责人,却太稀缺了——以至于使得该事件成为新闻。
他起跑线所在的平台,可能是许多硕博研究生的终点。
评议:则
![](data:image/svg+xml;utf8,)
这最大的科研成果, 还没有上报。
人类对基因的认识,开始进入以个为单位的领域。
关于中国学术界的环境
以及实验造假有多 “容易”
我在以前的回答中讨论过多次
毕竟连科学家、院士都有可能造假
饶毅实名信草稿流出,称武汉大学李红良教授、上海生科院裴钢院士、上海药物所耿美玉研究员造假,是否属实?
更何况一个完全没受过科研道德训练的小学生?
因为这件事让我看到了一个中国中高产阶级家庭竭尽所能地让下一代维持甚至步入上层社会的缩影
大家都知道美国高校实行申请制
标准化考试(类似高考)只占申请的一部分
招生委员会会全面考察学生的综合素质
例如:社区服务、志愿者经历、领导力等等在我们看来非常虚的东西(软实力)
而正是这些虚的东西
一定程度加速了美国阶级的分化
因为只有富人家的小孩
才有钱和人脉去包装自己孩子的软实力
例如:
送到非洲参加公益项目
去联合国总部担任志愿者
去常青藤参加暑期学校、科研项目
去华尔街投行、科技巨头暑期夏令营项目
以上所有这些
一步步塑造出的一个人格高尚、视天下为己任、与科技和时代俱进的 “人设”
其实绝大部分都是靠人脉和金钱砸出来的
更有校友捐款几百万美元就能让小孩上常青藤的
这些都是美国的一些 “潜规则”
他们竭尽所能地让自己的孩子留在所处的阶级
从幼儿园开始就上着昂贵的私立
今天故事主人公的父母
则稍稍有些用力过猛
很多人质疑高考一考定终身的制度
要我说
科研人员:涉事研究和孩子能力不相符
据澎湃新闻报道,7 月 13 日,一位从事相关科研工作的专家告诉澎湃新闻,他也注意到了这件事,认为有些 “离谱”。 他认为,小学生参加夏令营或者一些简单的科研活动可以理解,但参与类似上述复杂的研究,和其能力是不相符的,也是不太可能完成的。“就选题本身来说,这是一个创新的选题,有一定实施难度,已经大大超出了小学生的智力水平,至少要接受过专业训练过的人才能完成相关研究。” 他说。
他表示,小学、初中和高中阶段都属于基础教育阶段,没有专业知识的教授。小学生没有接受过相关的专业训练,他们可以进行业余的创新研究,但这和进行专业的操作完全是两个概念。“家长可以参与指导科研,带一下孩子,这个是正常的。但将完整的成果拿去竞赛,就太拔高了。” 他说,“前述家长这种做法肯定是弊大于利,是不诚信的,给孩子从小灌输了一种不正确的研究思路,把孩子给带偏了。” 他认为,如果孩子想去进入研究领域,一定要先教会他踏踏实实做自己,做学问之前先做人,不能在孩子心理发育不成熟的时候将其过度拔高。 他表示,导师如若有相关课题,也有可能让研究生和研究员一起做,但不能把研究成果套在不具备相应研究能力的人身上。
北京某高校一位教授告诉澎湃新闻,从该项目发表文章来看,可以称之为国内主流课题,类似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或者是省市的自然基金的课题。某种程度上,该项目研究难度属于一个研究生的课题水平;从项目实施的难度看,他认为并不会太难,当中的两个实验方法都是很常规的方法,只要有相关的仪器,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是可以被掌握的。
该教授告诉澎湃新闻,他认为,小学生经过一段时间训练也可以达到做这个实验的水平,因为这种操作是有相应的操作手册方案的。
同时他也表示,关键问题是小学生无法具备做这个实验的思路。“即使技术上没有问题,但是他为什么要做这个实验?做的时候怎么来设计实验?怎么来分组、怎么来体现研究目标?怎么解读实验结果?这些恐怕是小学生无法回答的。”
该教授认为,小学生的知识背景恐怕难以支撑他的学术研究,所以应该是有指导老师进行了指导,告诉他要怎么做,甚至帮他来分组,学生只要把试剂配好,然后放在仪器里边操作就可以了。“他只要是动手的能力比较强的人,能够认真的按照步骤操作,是可以完成实验的。但是作为研究来说,他可能很难自己去完成,因为他的知识的积累达不到。”
针对小学生参与科研项目,他认为要一分为二的看待。一方面,以该实验为例,就专业知识和背景来说,小学生是达不到相应水准的;但另一方面,实施操作的人可以是小学生。该实验中,肯定有学生家长影响的成分存在,但不应该否定小学生参与科学研究的这样一种形式。“一味的说不可能小学生独立完成实验,其实是否定了小学生参与实验研究的积极性,可能又回归书本教条的教学道路上去了。他认为,还是应该鼓励小学生参与科学研究。
13 日下午,儿童血液肿瘤专家、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儿科副主任医师周晨燕告诉澎湃新闻,因为我们看不到整个评奖的过程,所以只能依据公示的信息,按照常理进行推测。仅就课题本身来说,“C10orf67 在结直肠癌发生发展中的功能与机制研究” 这样的研究项目是有创新性的。但令人怀疑的,是这个课题研究者的年龄。这样的课题超出了小学六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
周晨燕认为,小学生陈某石不是专业做相关领域研究的,在没有相关基本知识和大量阅读文献的情况下,他怎么莫名其妙要去研究 C10orf67 这样一个基因呢?一种比较可能的情况是,这是别人的课题,别人做这一领域的研究,顺便带了他。在实验过程中,他可能完成了一些实验操作。但整个实验的 idea(创意、实验设计)不一定是他的。这个课题也多半不是他的研究成果,这些怎么能叫创新?
周晨燕表示,在实验步骤明确的情况下,一些动手能力强的孩子,只要有人指导,可能完成特定的实验操作过程。青少年科技创新,一方面指的是研究者的年龄较小;更重要的是,在其知识积累的基础上,对一些试验研究、技术等有创新的表现。
转载自澎湃新闻官网文章《专家谈 “小学生研究癌症获奖”: 有些离谱,超出小学生认知》。
围外救内一波
这就是资源垄断者用吃相及其难看的方式实施对普通大众和他们后代的碾压,教育和科技资源也是资源。
很明显就是小学生的父母在高校或者研究所工作,帮他做或者让研究生做好,抄抄实验记录就行了。
我坚定地认为这就是以权谋私和弄虚作假行为。父母负完全责任,建议有关部门好好调查一下。
现实中,这种事情太多了,有的导师让学生帮孩子做科技竞赛的实验,甚至比较 low 的行为是让学生帮小孩弄错题本。
还有温和一点可以接受的,譬如和小学联谊,让小孩全班同学来实验室参观,让学生给他们讲课做些科普。可以想象的是,这种小孩在老师和班级里的隐性地位和资源,和父母是普通白领、程序员能一样么?
本质上,这就是高等教育或者科技行业从业者垄断的社会资源,有些以大众能接受的形式出现 – 譬如有些高校的附属小学中学,是不和全市学校一起排名的,为什么呢?因为成绩明显高于其它学校一大截,没法一起排名。而附校只有本校教职工子女或者孙辈可以就读,不对外招生。有些就是吃相过于难看的行为,譬如这则新闻报道的。而大量没有被曝光出来的学生,他们可以拿着这些普通学生根本无法获得的东西,去自主招生和出国申请,实现过一本线上清北、或者美本藤校,比天天上补习班刷成绩有用多了。
看到有些答案里说的什么生物实验需要的技术含量低,小学生都能做之类的,你们是真傻还是装傻?
由此引发的择业和个人发展话题,可以细品。
大家其实心里都清楚,他有这个能力在指导下完成具体的实验步骤,晦涩的概念或许难以理解,但是上样,配胶,检测都能够胜任的。
大家酸的点主要有两个。
非科研圈的人感到不适的是:教授的孩子还是教授,教授的孩子天生就享有平台和资源,这和大家对富二代炫富的感情没有区别!
科研圈的人则比较正直了,科研伦理上,一个项目贡献充其量也就是共同一作,更大可能上在科研民工圈子中同等贡献也就混个二作或者三作,却能在真正的一作和通讯的默许下拿着成果去给自己评奖。
这要是在内卷的学术圈早被扒得一干二净了,君不见付教授未发表的结果被人重复的人都被冷嘲热讽了整条大街。可见,大家并不双标,科研道德都是一顶一的,都是内卷被逼的啊!
常规操作,大家坐下。隔壁组的大儿子也就 12 岁上下吧,有阵子也经常来跑 pcr 和 western,吭哧吭哧在那点 96 孔板,点错了还要被他爹骂。
天坑专业的老爹已经比高中同学晚起步很多年了,只能靠在这些歪门儿邪道上给下一代贡献个 head start 了,都不容易。这跟以前校领导家孩子组装个航模参加比赛拿奖保送都是一样的。
至于这个 C10orf67 基因,属于连个正经名字都没有的未定义转录产物,挑这么个基因给孩子做的意思就是随便什么结果都是新发现,反正也没人知道它到底有什么功能,来参选创新科技比赛很切题呀
人不能又爱炫耀又当小孩。一方面懂得把自己爸妈写成 x 老师,一方面说自己的灵感来源于 “爸妈单位的小哥哥”,这太假了,很难想象一个不吝炫耀的聪明小孩会在实验记录本里一口一个小哥哥,除非这聪明是别人的。⬇️
小孩不太行,吹自己就做这个、多苦多累的答主更不行。**做实验和做手工有什么本质区别?**不要因为你毕不了业、赚不到钱、没有头发就把自己的领域神圣化。转不了行是因为你不行,又不是因为人类需要你做实验,每个兢兢业业的你是实验自动化的最大阻力,是浪费国家经费的碎纸机,是不用充电的可自我修复机械臂。
怎么看都是爹妈实力坑娃,一方面把孩子推上风口浪尖,另一方面说不定会让孩子喜欢上天坑专业。可能是为孩子刷 cv 申美本。希望深入调查,更希望疑罪从无。
具体科研能力如何,我觉得要分情况讨论:
1⃣️陈同学直接拿爸妈的成果,摆拍几张照片拿去比赛。这种情况相比同龄人,陈同学学会了穿实验服、带护具,科研能力 + 5 分;但这是一种比较严重的作弊行为,科研能力 - 10 分,总科研能力 - 5/100 分。这种可能性比较大,因为一个正常的科研训练过程应该不会学完基因是什么过四天就学 PCR,太功利了,给孩子养成急功近利的习惯就不好了。
2⃣️陈同学对爸妈的科研感兴趣,从小一直在 follow,熟悉分子搬砖和养老鼠的流程,参与了一部分课题并且取得了自己的成果。只要有经费,很多分子实验都可以直接买商品化 kit,序列也可以让公司设计。寒暑假跟着研究生学一遍,然后换个基因自己做,如果六年级小朋友会做饭、会四则运算,那么他能独立完成这套实验流程也不算什么匪夷所思的事情,反而是数据分析的那些图比较漂亮。成果能凑合个硕士毕设,但因为没有对于学术写作能力的描述,这个课题的品位也明显不行(可能是囿于父母实验室条件),不能说接受了足够的科研训练,反而有一点往坑里跳的趋势。如果普通 top50 硕士是 50/100 分,我给陈同学 20/100 分。作为小学生很优秀了,如果及时苦海回身、打好理论基础、做值得做的领域、不要把 dirty work 变成舒适圈,将来可能大有所为。
还真有把自己亲儿子送上火架烤的…
学阀世家不可怕,但也要在人类正常认知框架下,做符合自己当前成长阶段的事才加分吧?加速得太厉害当心被舆论烧屁股。
大概率是因为家长自己懒(忙),直接让自己的学生从毕业课题里随便挖点东西整理出一点「成果」,去给自己儿子混个比赛奖贴贴金。
这种青少年科技创新水货比赛不发论文,不申专利,不查重,不答辩,纯粹就是图一乐,增加一点体面履历,你还能把油门踩瓢…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任你学历再高,任你留洋博士,主任头衔,夫妻合璧,脑子缺根筋、不懂基本的人情世故也不行,迟早被自己加速完。
更新
我老婆是在中科院上海生化细胞所读的博士,认识这对夫妻。名声很烂,会钻营的典范,读博时写论文各种 P 图,吃穿用度包括卫生纸都是在生化细胞所里的那家教育超市领的,挂经费账上。男的 P 图还是抄袭被举报过一次,各种找关系糊弄过去了。
你们这些做题家酸什么酸?就因为人家年纪轻轻就超越了你们?
你们在学校里傻乎乎做题的时候,人家在辛辛苦苦的蹲实验室做实验。
你们在忙里偷闲划水的时候,人家在辛辛苦苦写报告。
这奖是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的顶尖专家评委评出来的,他们当然比我懂,更比你懂。
人家祖辈父辈几代人的积累,凭什么你靠努力就能超过?
国家的人才梯队还不够完善啊
青年千人
少年千人
童年千人
每个阶段都不能缺
现在输入法也烂,总是猜不对我想输入什么
老师兄甘拜下风。
这二十几年算是白活了。
是吧,人家小学生做的图都比我当年专业。
坐标名字完整,格式优秀。
没什么好说的建议直接授予博士学位。
我国现在机制还是不够健全啊。
除了青千应该来个 “优秀千人儿童计划”。
建议拨款一百亿。
这水平,清华北大收了就是埋没天才。
建议去三体上学,地球教不了。
其实有些时候我也挺蒙蔽的。
这种真的都不需要大脑就能验明真伪的东西为啥能搞得满城风雨啊。
按理说,这孩子的家长基本上都是学届或沾亲带故吧。
不知道信息时代了吗?
还想着 10 年那套啊。
这不就被大家发现了吗?
一套操作猛如虎,一看战绩 0-5。
这家长估摸着都得被一个学术不端吧。
以前我跟别人说,我国学术界的黑暗深不可测。
别人笑我没本事还在吃柠檬。
现在都看见了吧。
这要不是一个,或者是就算是爱因斯坦转世,但这是实验学科啊。
唉,不想多说了。
我估摸着这孩子啥也不明白,就是被家长推着走罢了。
大家别攻击孩子,别放过家长吧。
这位小老师让我想起来了俩段子
段子一:某同学所写作文获得了该区作文大赛一等奖,作文题目为《我的区长父亲》
段子二:潘长江老师问自己的儿子长大后想当什么,儿子说:“我想当院士” 。潘长江老师说:“别想了,那些院士都有儿子,你也就当个长江了”
连小学生都对生命科学有了如此造诣,充分证明了 21 世纪是生物的世纪!
针对陈神童的答辩开始!!!
在微信的留言板里看到了这么一个评论,我觉得很赞,于是乎,设计了几个答辩的问题,想让我们的陈神童现场答一答,毕竟是神童嘛,这么简单的问题肯定难不住的。
根据 Figure.1,我们可以看出来陈神童同学自己亲自上样做实验,那他一定能解答我的以下问题,这些问题都是很基础的哟,只要是亲自动手,就理所当然的能答出来。接下来,请回答
1. 为什么选择如上细胞系,他们每一种都代表什么?哪些是正常细胞?哪些是原位癌?哪些是转移癌?
2. 这些细胞系分别用哪种培养基培养?用百分之多少的胎牛血清?消化时间是多长?需不需要拍打?贴壁是否牢固?几天传代一次?
3. 提取 RNA 时,用什么方法?是否用到试剂盒?是否用 Trizol 裂解?每管加多少微升的氯仿和异丙醇?震荡几秒?多少转速离心?离心多长时间?离心温度是否有要求?最后用多少洗脱液洗脱?洗脱液和洗涤液的区别在哪里?提取的 RNA 浓度分别在多少 ng/μl。
4. 反转录 PCR 的程序如何设置?是否需要定量?是多少微升的体系?dNTP 是什么?反转录试剂有哪些是需要在冰上放置的?
5. 实时荧光定量 PCR 采用哪种发光试剂?SYBR 还是 FAM?几个重复孔?是两步法还是三步法?程序如何设置?引物的序列可以公布出来让我们看看嘛?是 P 的目的基因的哪一段?目的片段多长?是否有经过 blast?blast 是干嘛的?
好的,陈神童,针对第一幅图的提问到此结束。你但凡要是能答全以上其中一个问题,我当场把手机吃下去。不用你答全,我估计你爹妈也没亲自做过这些实验,不算引物序列那道题,他们要是能当场对答如流并且正确,我把我键盘啃咯~
根据 Figure.2,我们可以看到小陈同学亲自参与了 WB 的研究,所以我有如下问题想请教?只要是亲自做过实验,那能回答上来是理所应当的事儿,肯定难不倒我们的小天才吧?我的问题如下
1. 目的蛋白有多大?内参蛋白有多大?为什么选择 actin 做内参?这两种蛋白的抗体是来自于哪种动物的?顺便问一句,你知道什么叫抗体吗?
2. 针对于这种目的蛋白,配制多大浓度的分离胶?TEMED 应该如何加入?如何组装 PAGE 板?
3. 电泳的程序是如何?多大电压跑多久?
4. 转膜用哪种方法?湿转还是半干转?转膜时间多长?电压多大?顺便问一句,你知道什么叫电压吗?
5. 封闭多长时间?用的哪种封闭液?一抗是什么温度下孵育几个小时?
6. 洗膜几次?每次多长时间?二抗是什么标记的?孵育多久?最后的拍照曝光时间是多久?
好的,陈神童,针对第二幅图的提问到此结束。你但凡要是能答全以上其中一个问题,我当场把手机吃下去。不用你答全,我估计你爹妈也没亲自做过这些实验,陈爸爸和杨妈妈要是能陪着小朋友你当场对答如流并且正确,我把我键盘啃咯~
针对 Figure.3,我有如下问题想请教,只要是亲自做过实验,那能回答上来是理所应当的事儿,肯定难不倒我们的小天才吧?我的问题如下
1. 为什么选择 ShRNA?为什么不用 siRNA 或者慢病毒?他们之间的区别在哪里?顺便问一句,什么是 ShRNA?
2. 柱子上的那个 bar 是什么意思啊?为什么有的 bar 长有的 bar 短?这是如何决定的?
3. 具体到本次实验,这 6 个值是如何计算的?这个图是用什么软件做的?
4. 前面你做了那么多细胞的实验,为什么最后选择了这两种?他们的特点在哪里?
5. 是用什么试剂转染的 shRNA?转染多长时间换液?转染后,细胞出现了什么样的变化?
好的,陈神童,针对第三幅图的提问到此结束。你但凡要是能答全以上其中一个问题,我当场把手机吃下去。不用你答全,我估计你爹妈也没亲自做过这些实验,陈爸爸和杨妈妈要是能陪着小朋友你当场对答如流并且正确,我把我键盘啃咯~
针对 Figure.4,我有如下问题想请教,只要是亲自做过实验,那能回答上来是理所应当的事儿,肯定难不倒我们的小天才吧?那好的,我的问题如下
1. 细胞周期的 G0 G1 S M 期分别代表什么意思?
2. 用哪种试剂进行的染色?染色多长时间?固定多长时间?用什么固定?固定温度是否有要求?固定前细胞是否需要离心?离心的温度时间和转速分别是多少?虽然答案就在图上,大哥哥也想请教一下小神童呢
3. 上流式细胞仪之前,是否筛过细胞,用的多少目的滤网,如果是商品化的,是那种牌子的,多少微米孔径的?滤网是否需要高压?如何保证细胞不聚团?
4. 上流式送的样品总共有几管?分别是干嘛用的?
5. 如何理解每个图里面的峰,分别代表什么?
好的,陈神童,针对第四幅图的提问到此结束。你但凡要是能答全以上其中一个问题,我当场把手机吃下去。不用你答全,我估计你爹妈也没亲自做过这些实验,陈爸爸和杨妈妈要是能陪着小朋友你当场对答如流并且正确,我把我键盘啃咯~
![](data:image/svg+xml;utf8,)
如果你回答不出来这些问题,陈爸爸和杨妈妈要是也不行的话,那我们真是没办法好好相处了呢,笑。毕竟陈爸爸和杨妈妈已经被楼上的 “猎鬼人” 举报了呢。你们的羁绊不可能持续一辈子哟~
要记住,幼儿园老师教的,自己的事情自己干。别人的努力不能拿来自己用哦~ 不然的话,即使做的是博士生课题,你也就是幼儿园水平呢。
陈爸爸,杨妈妈,你们说,对吗?笑
知乎已经替我回答了:
未来科学,后浪再起。
那些口口声声,
一代不如一代的人,应该看着你们;
像我一样,我看着你们,满怀羡慕。
父辈积攒了几十年的财富,
所有的知识、见识、智慧和专利、学术,
像是专门为你们准备的礼物;
科技繁荣、文化繁茂、城市繁华,
现代文明的直肠被层层张开,可以尽情地享用;
自由学习医学、欣赏直肠、去那深处旅行。
很多人,从小你们就在自由探索你们的直肠;
很多人在童年就进入了不惑之年;
不惑于自己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
人与人之间的直肠被联通,
你们只凭相同的出口,
就能结交千万个值得进入的朋友,
你们拥有了,我们曾经梦寐以求的权利——选择的权利
你所热爱的就是你的直肠,你们有幸遇见这样的直肠;
但是直肠更有幸,遇见这样的你们。
我看着你们,满怀敬意。
向你们的直肠致敬,
你们正在把传统的变成现代的,把经典的变成流行的;
把学术的变成大众的,把民族变成世界的;
你们把自己的直肠变成了一个和成千上万的人分享快乐的事业,
向你们的自信致敬。
弱小的人,才习惯嘲讽和否定;
内心强大的人,从不吝啬赞美和鼓励。
向你们的直肠致敬,
小人同而不和,君子美美与共,和而不同。
更年轻的直肠,更容得下多元的文化审美和价值观。
有一天我终于发现,
不只是我们在如何教你们生活,
你们也在启发我们,怎样去更好的生活。
那些抱怨一代不如一代的人,应该看看你们;
就像我一样,我看着你们满怀感激;
因为你们这个世界会更喜欢直肠,
因为你们,
这世上的小说、音乐、电影所表现的直肠,
就不再是忧伤迷茫,
而是健康、润滑、扩张、无所畏惧。
是肠里有屎,眼里有光。
不用活成我们想象中的样子,
我们这一代人的想象力不足以想象你们的未来;
如果你们依然需要我们的祝福,
那么,
奔涌吧,后浪
我们在同一条奔涌的直肠!
谢邀,这才是真正的后浪。
如图
————————————(分割线?)
啊这啊这(刚上完一下午课的答主被吓一跳)
我一个老透明怎么会落得如此境地(大雾)
小声说一句这个图片并不是我自己做的 emmmm 甚至个人认为美国的教育经历画出来是为了指出父母缘起的地方(???)
enmmmmmmmm 总觉得有点不妥
我悄咪咪开个匿名应该没人会记住我吧……?
以前只关注怎么教医学硕、博搞科研,却忽视了高初中乃至小学的广泛群体,是我太狭隘了…
不过女儿才小学一年级,我觉得她已经赢在了人生起点上。
我们首先来看看时间点。两年前,2018 年,这位神童还不知道什么叫做基因,两年后,已经设计完成了如此重要的研究。
随便抓个分子生物学专业的学生,你问问他相关知识两年能学明白不??
不得不说,这孩子的父母也的确是有胆有识,敢给自己的娃这么安排。反观一下自己,突然觉得自惭形秽…… 我家那个马上上五年级的小姑娘,也该抓紧时间学习,只争朝夕,争取小学毕业之前对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机制,或者就心衰的分子生物学机制进行一下深刻的研究了。
实在不行,为父的博士论文也能借她一用。唉……
回过头来再说这小孩儿,根据目前国内小升初的政策趋势,估计其父母是想利用这个成果,避开摇号的风险,给孩子弄个好指标吧?
这么深厚的背景和科研能力,直接在家自学就挺好!
有些人喜欢说,现在是戏子当道,那些做研究的科学家都是默默无闻的好人,怎么就没人关注他们……
那么,现在至少可以破一个迷信:默默做研究的科学家都是好人……
第一天: 什么是核武器?
…… 此处省略 800 字……..
第五天: 完成制作核武器
第一天: 什么是黑洞?
…… 此处省略 800 字………
第五天: 徒手制作黑洞
第一天: 什么是太阳?
…… 此处省略 800 字………
第五天: 太阳的制作与利用
第一天: 什么是水滴?
…… 此处省略 800 字………
第五天: 徒手搓水滴 && 对三体人进行水滴攻击的可行性分析
说明相关产业链已经很发达了
富二代有富二代的套路,学二代有学二代的套路。
我以前是搞专利的,之前教育部有规定高中生拥有发明,就可以参加名牌大学、重点大学的自主招生,有些家长就买发明专利让孩子做第一发明人。六年级搞科研,还科研能力?想想都知道,一个套路而已。
最近神童真是一波接着一波,前有本学生搞光刻机,后有小学生搞基因,我国量产诺贝尔奖获得者指日可待。
这种获奖的比赛项目,全部举报估计会有冤枉的,一个间一个举报肯定有漏网的。
利益相关:前青少年科创类竞赛全国一等奖(高中组),父母非科研工作者
大家可能震惊于这位小朋友做出这么厉害的 “科研成果” 只得了三等奖。但作为一名曾经的参赛者,我想说,他的父母其实不知道评价标准,因而用力过猛,这个 “课题” 在创赛的评价标准下也只能得三等奖,在各种招生选拔中聊胜于无…… 以现在已经不存在的大学自主招生而论,不管是学科竞赛还是科技创新类竞赛,各高校,不只北清复交,从来要的都是国家级一等奖,小升初大抵差不多。各位大可放心,这孩子爹妈等于白扔了这笔经费,也没给孩子升学创造什么有利条件……
但凡有科研经历的人都能一眼看出,这东西肯定是小朋友爸妈搞的。历届全国青少年创新大赛的各位评委都是领域内小有名气的教授,甚至不乏偶像级的人物。他们都是爱惜羽毛的人,绝大多数对科研和青少年教育还是很有想法的,不会允许小孩子通过作假获得荣誉。
所以在评审的答辩环节,他们会笑眯眯地问小朋友们:“western-blot 有哪几步呀?SDS 是什么?PAGE 是指什么?什么叫‘低氧适应’?你是怎么想到要做这个基因的?你的研究有什么不足和展望?“。
请注意,这里的答案不可以是 “我不知道”、“老师_我妈_告诉我的”。否则老师们都会心里有数,继续笑眯眯地走开。
这个小朋友最后能得三等奖我觉得可能是他课文背的比较熟练,都答上来了,没有当场暴露造假,给个鼓励分,毕竟小朋友能把 western blot 的步骤完整描述出来,也挺不容易的**。**悄咪咪说一句,我个人觉得也可能是组委会同情他爸妈……
再看看一等奖的作品,比如我觉得小学组一等奖有个小朋友提出的 “如何使家庭酸菜存放的更久?”,就是一个合理且有趣的问题。
评价的话就是代做造假、涉嫌挪用科研经费,听爸妈吩咐用移液枪把试剂移来移去 + 背稿子能评上三等奖,是对 “科技创新” 这四个字的侮辱。
说些题外话,近些年青少年科创赛事屡遭非议,其实我作为一个前获奖者是很难过的。写这些主要是不想这类赛事被全面取消。的确,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的评价标准有些偏离了一开始重视提出科学问题的思路过程、鼓励青年学生产生对基础学科科研的兴趣、而不是追求多高的科研成果的初心,过于低龄化也使得赛事像幼儿园比赛,来了都有小红花。
![](data:image/svg+xml;utf8,)
但是,我自己的确从科协组织的各类科创活动、讲座、赛事中获益良多。从高一开始,在科协 “英才计划” 项目资金的支持下,几乎每周进实验室,寒暑假更是天天泡在里面,从配缓冲溶液、离心机配平开始学起,到观摩师兄师姐做蛋白质电泳后尝试自己动手(做的比这位小朋友丑多了……),直到高二的暑假挤牙膏一样挤出自己的第一篇 “论文”,这个艰辛而最终也没有做出什么“科研成果” 的过程,几乎占去了我高中课余生活的全部,甚至压缩了学习课内知识的时间。
但整整两年的实验室经历,让我,和我的许多朋友们,弄明白了 “做科研” 到底是怎么样一份职业,并心向往之。我们中间绝大多数人的父母都不是科研工作者,但即使面对生环化材、物理、数学等基础学科一致劝退的局面,仍然坚持着那个想当 “科学家” 的梦想。
有一次活动在清华办的,文选医学楼晚上亮起灯来,对我来说比卢浮宫还要好看上十分。现在在学校哪天晚上学累了就会骑过去兜一圈。
我从创赛中找到了自己的梦想,并很幸运地通过高考裸分实现了自己的梦想。看到创赛沦落到现在人人喊打的地步,我真的很希望组委会能不忘初心,让更多并非所谓 “学阀” 家庭的孩子,近距离了解并喜欢上做科研这份职业。
让一个六年级的小孩子去理解 C10orf67,基因敲除,细胞阻滞,生物标志物,药物靶点之类的可能有些困难,但也不是做不到。
学阀出身,留下了大量实验照片,这东西是实实在在的好处,
妥妥对未来路是有帮助的。
各位二十几岁养耗子的先别急,
看看下面这个视频。
抛弃你的不止同龄人,还有后浪哦。
这个腔镜钳子很便宜的,
一般三百一把,可以用好几年。
针持贵一些,大概 500 左右,
我买的是 stoze 这一款,市面上最好的腔镜了。
不过好物里没有,只有普通的。
[
腹腔镜模拟训练器械妇科腹腔镜手术模拟训练器腹腔镜模
京东
¥538.00
去购买
[
‼️〶腹腔镜模拟训练器械新腹腔镜手术模拟训练器械剪刀
京东
¥248.00
去购买
想不想被后浪超过?
充分说明小学生做科研的局限性。
小学生眼界狭窄目光短浅,才想着敲出基因治直肠癌;
我们大人都是听从钟南山院士的建议,直接吸氢气治癌症的。
歪个楼。
想问一下,结肠癌基因敲除研究全球范围内进展到哪一步了。
敲除后对生育遗传有何影响。
通过基因敲除可否达到永生……
我可能确实在想桃子吃……
我想知道科研经费哪儿来的
所以,发明出【小镇做题家】概念,狂言「我几代家业凭什么不如你十年寒窗」的人,本身就已经站在了人民公敌的立场上,值得高度警惕。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每隔几年一次的大规模反腐 “打老虎”,有效遏止了官场腐败,那么学术界的腐败呢?
众所周知,他们已经在自己的小圈子,构建了盘根错节的关系网,师生传承、近亲繁殖、悠哉乐哉了几十年!——旧学阀若不打倒,真人才如何出头?
两千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就教过我们:【君子之泽五世而斩】【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所以某站「奔涌吧后浪」的商业视频,遭到了很多公众毫不客气的抵制和嘲讽,
而类似 “小学生敲除直肠癌基因” 这种吃相过于难看的 “学二代后浪” 行径,一旦被曝光,同样势必引发广大学子的公愤,下场可想而知。
看到这个报道
我想到了自己的小学六年级,那时候我还在捏泥巴。
我想到了自己竟然到高中才接触 “基因” 这个名词
我想到了《生物化学》那本厚厚的书。每次看它我都忍不住想睡觉。
我真是自行惭愧。
可我又想到了,我没人家那么好的爹,能活成现在这样也挺不容易的。
神童,惊人的悟性,一天一个跨越性学习进度:
正常高中生从了解肿瘤到了解基因再到 RNA,以至于最后 PCR 这种课外拓展,至少需要一个月,而且这是加上有前期相关知识基础。而我们这位神童他只用了仅仅一周就从百度基础概念到熟悉进阶技术原理,令人敬畏(
(内容来自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官网公开资料)
这个事情的本质是——“创新” 是一件门槛很高的事情,需要以相当的知识储备和对行业前沿的了解才可能进行,否则就会闹出闭门造车的笑话。大学里的科创不管实际效果如何,逻辑上,总归带队的大学教师一定是受过正经的学术训练的,也就有能力指导学生了。
而现有的 “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 的模式是,以中小学的科技老师带着一个小孩搞“创新”。当然,北京、深圳的中学不少中学老师是清北的硕博,但逻辑上讲,绝大多数地方中小学老师并没有接受学术训练、掌握学科前沿知识的要求,也就不可能有能力指导学生。那这样一来,科创大赛不被学二代垄断,又能有什么别的结果呢?
当然还有一个问题,为什么这类扯淡的大赛会一直举办?有人说是学霸、学阀的阴谋,为的是垄断教育资源——我倒觉得,这玩意儿与其说是什么 “阴谋”,不如说是 KPI 的产物。
我工作的上个公司初创的时候招聘了几个中学学历的大妈做 Elisa、做融合、做克隆,做的都可好了。我还和其中一个大妈聊过,问她一开始怎么学的 PCR,大妈傲娇一笑说,这和炒菜有啥区别啊。
还面试过一个专科毕业的小姑娘,毕业后几年在一家 CRO 做动物实验。科学问题和原理一问三不知,拿个老鼠让她做尾静脉注射,几秒一只,针针命中。
生物就是这样一个学科。只要让我出 idea,让我手把手的教她做实验,让我前胸贴后背的教她做实验,我能让苍老师发 10 分的文章。
如何评价?
第一反应想到一本书里的这两段话——
泰戈尔说得好,不要用自己的学识限制孩子,因为他出生在与你不同的时代。
无论自己的学识是闭塞还是超前,这一点都是适用。
未来的教育方式的主要理念其实是恒久不变的:
教育的目的不是灌输知识和找到工作,而应是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让孩子们可以自主的学习知识,探索未知,拥有创造力。
或许孩子爸爸希望尽己所能给孩子铺一条少一些坎坷的道路,但显然吃瓜群众并不答应。
好的父母,应该充当一位好的导师的作用: 传道、授业、解惑,教给孩子们如何理性思考,批判思考,创新思考;如何学习新知,乐于学习;鼓励她们发掘和发展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具备良好的品味,永远乐观,坚持不懈,甚至要保持与自己同辈的距离,避免被群体影响。
陆军军医大学的易龙教授,您 2018 届毕业生张同学的硕士毕业论文涉嫌 “抄袭” 第 33 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重庆赛区高中组一等奖获得者彭山珊同学的作品,请知悉。
《如何从小学日记人速成为写本子带师》
大概 15 年前,为了高考,我们当时班上就有人走了类似的路。
前些年,因为工作原因接触到一个不到三十岁的副局级干部。对,你们没看错。北京某名牌大学毕业生,权贵子弟,走的学联的路子,爬得快。基层挂职都结束了,就等着升正局做中管干部了。
当时他就建议我们,以后孩子教育不要搞什么学区房,不划算,到点了搞个这种创新大赛就够了。
只能说,权贵们的玩法,是底层想象不到的,或者虽然你知道咋回事但你连门票都摸不着的那种,既 “正规” 又“合理”,就是荒诞一些。
当然,陈灵石他爹真的不懂事,帮孩子忙的心情可以理解,但帮的太过火了,这下又抖露出一堆奇奇怪怪的课题,早晚坏了一群权贵的事。
倒也不必担心,权贵们总有新的玩法。只不过陈灵石他爹他妈还是不能轻易放过去。现在看通稿的意思,是陈灵石他爹发了个道歉声明,云南科协撤销一等奖奖项。然后,好像就要完事了?
行行行,爹妈爱子心切昏了头,连罚酒三杯都没有,还有从地方到国家两级比赛的赛事评委们眼睛都瞎了是么?非要舆论起来了,才有 “专家组认定:项目研究报告的专业程度超出了作者认知水平和写作能力,项目研究报告不可能由作者本人独立撰写”?
翻开国家级获奖记录,倒是看看有几个课题真的是小学生中学生自己独立撰写的?
昨天我还和同事说,看到有的课题标题,这要给我们来做,不得要个 30 万课题经费做一年的啊?
很多小朋友真的天赋异禀,确实不能埋没。但这种竞赛究竟是干什么用的,大家都可以装作不知道,但有的大人也别玩的太脏。
想着有很多东西都是听说而不是实锤,我就匿名了吧。
这个问题根本不是科研的问题,这玩意就是选拔的问题啊。
我现在就读于上海第一建筑施工队,秋天升大三。和锅包肉与烤冷面是同省,把我从小到大经历过的选拔乱象都说一下吧。
小升初和中考,我们那种不到百万人口的地级市基本感觉不到什么竞争,也没有那些个乱象,可能就是稍微有点人脉的会把子女送到比较火比较好的班主任那里(指初中),全市唯一一个省重点真的是我们这个资源枯竭型城市最后的希望,所以没有人敢对这个学校或者这个学校的重点班做文章。
但是高中升大学就很乱了。
高考没啥说的,考就完事儿了。但是其他的真的很有水分。
1. 竞赛
没有实锤,没有实锤,关于竞赛的我都是道听途说。您各位当听个乐呵。
我班一个同学参加省内的数竞,一开始纸面成绩好像就两位数,肯定拿不到奖,然后去申诉,申诉后成绩变到 140+,拿了个二等奖。他家里说的是我们省竞赛批卷基本只看锅包肉市和石油市的,其他地方的基本不咋批,所以分数会差很多。(他申诉拿到了更高的成绩是实锤的,他们说的有关我省数学竞赛的情况我们没法评论)
然后我们南边的南边,那个盛产扇贝海参和航母的省份,我的那个省的朋友告诉我,他们的竞赛也很乱,经常那种组团式的搞乱象。(当然,这也是听说,不好评论)
2. 夏冬令营 / 自招 / 清北计划
说这些之前先说一下我的情况吧。我在我们那个小地方成绩还不错,高二高三大概能在全市第二左右的位置。母亲是我们那个高中的中层,也是我们当地很受学生喜欢的语文老师。
再说自招,自招现在改革成什么样子我不清楚,但之前好像竞赛拿奖,有专利都可以。咱们毕竟没有这些,母亲也动过买个专利的想法。但终归母亲是读书人,我胆子也小,而且读高中的时候还有点那种 “君子气”,不齿这些做法,所以最后也没报自招。
然后冬夏令营和各种计划。我们之前考入清华的学长在清华表现很好,然后母亲作为学校的代表也和某 top2 招生办联系,看看某些计划或者那些冬令营能不能给我们学校一个机会。当时有些工科营啊人文营啊,和那种纯为国家选人才的数学营物理营不太一样,门槛相对低,还是看成绩较多。虽说是母亲去联系的清华招办,但我去那边参加冬令营绝对名正言顺,因为我连着四五次考全市第二,全市第一走马灯一样换,就是我母亲不存在于这个世界上,学校往 top2 送人肯定也得我去。但是我们一成绩照我差很多的同学,伪造成绩单,把自己伪造成全市第一,跑去 top2 参加冬令营了。他到底怎么伪造成绩单的,怎么拿到公章的,我都不知道,我甚至都是在他已经到北京了之后才知道这里的事情。后来这哥们留省内 985 了(你说你降分都考不进 top2,你浪费这机会干啥啊,降分用不上你给需要的人好不好)
大学
之前我觉得大学这种地方作为国家的重要人才基地,承载着民族的希望,不应该那么 “黑暗” 吧。
刚入学听一个有点反共的老师讲什么教职评定的事儿,什么教师子女或者高官子女入学的便利啊,各种的,我还觉得是扯淡,心里也有一丝对那个一直靠自己本事,没能去梦校,高考作文还跑题了的自己,有一丝惋惜。
后来看到西南交大那些事儿,哎哟。
然后看着这些小学生中学生科研,哎哟。
我还记得我小学也参加过小发明,两个小发明真的是我当时脑力极限了,一个是在眼镜上安个 “雨刷器”,这样冬天在东北这种地方从室外进屋子就不会被霜困扰了,二一个是在橡皮的一端镶一个小刷子,这样就不会被满纸的橡皮屑困扰了。
看了现在的小学生我才知道人家是鲍鱼龙虾,我真就是碗烤冷面。
大二第一次进实验室,我一个本科生觉得自己学得还行,面对一个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都胆怯,又觉得他们应该是披着金箔的黑松露,我肯定连碗烤冷面都不如了。
从大学生的角度,如果我将来读了博,要帮导师干这种活,我得是啥感觉啊。
然后从过来人的角度,我初中高中要是身边有很多这样的竞争者,我又是啥感受呢。
说到底真的就是选拔的问题。
还没有实现共产主义,我们的物质和精神都没有达到一个很高的层次。面对有限的资源,就只能这么抢呗。
各种选拔的方法,各种规章制度都有漏洞,只要对选拔结果的需求还在,就肯定还会出现改成绩单,拿父亲或者父亲学生的专利论文去升高中 / 升大学 / 升研究生的。
这个东西你无解,只能一点点规范,但还是那句话,只要对选拔结果的需求还在,就肯定会有新的漏洞和新的钻漏洞的方式的。
我只能说到这里了,因为我想不到解决的方案。我在高中真正开始了解中国共产党,大学交了申请书。我真的很想去了解,去建设共产主义,也许这才是解决之道吧。
但我也很迷茫,到了大学,我渐渐认识到,“钻空子的人被发现的还是少数,没被发现的基本都撑死了” 这句话是现实,很真的现实。如果你亲叔叔在大型公司,亲舅舅在顶级大学,你真的可以享受很大的便利,就说找实习,你叔叔要是顶级公司的高管,去公司实习不就是你叔叔一句话的事儿嘛。
我也认识到,这个社会,真的不是那么 “君子”,有些时候,真的就是撑死“胆大” 的。像作弊,这学期线上作弊,也是普遍现象,你要是不作弊,可能保研奖学金真的受影响。
但如果我认同了这样的观点,接受并实践了这样的观点,我还能成为一个真正的共产主义战士吗?
我很迷茫。
我最后迷茫的一点,
就是,
为什么那些孩子,拿着别人的成果,可以在答辩场上展现出自信的笑容,站在展板 / 画报面前像松树一样挺拔,像阳光一样灿烂?
姜文的电影是不是错了?
这不站着就把钱挣了吗?
我一个堂堂正正自己考进 985 的人,自己争取来的创新项目,自己勤勤恳恳看文献学知识做实验,在答辩,申报比赛,申报一些更高的项目的时候,都唯唯诺诺,心惊胆战。
你凭啥站着就把钱挣了啊!你凭啥笑得跟朵太阳花似的啊!
相关人士。我就不匿。
以下说的和本题无关。小朋友完全是凭借天资聪慧完虐我的。
陈勇斌教授我曾经去找过,当时还加了一些师兄和师姐的微信。以下我就转述几条信息好了。
该实验室从事肿瘤通路研究。5 分一下的文章不发。
每年包括周六日放两周假。
老师很喜欢骂人,每次组会至少有一到两名女生被骂哭。
每周核定打卡 70 小时以上工作时间。
交数据前一天日常实验室仪器排队工作到凌晨 5 点左右。
OK,下面我的观察。
每一个师姐脸上都是痘痘很严重。
和里面的师兄师姐聊天,说起读博纷纷笑出了诡异的笑声。
实验室老师一出面整个实验室鸦雀无声,没有任何人在做任何非实验工作。
好了,没了。
希望里面的师兄师姐们没有工作被忽视。
可以给他制定一下未来的学习计划了,这种人才不能耽误了。。。
生物从实验技术层面上,就算读到博后了,细胞实验也就是荧光显微镜,流式细胞仪,跑胶,PCR,基因转染 / 编辑 / 沉默 / 敲除这些,这个小学生看样子已经掌握后三项了(可能基因编辑还得上初中前额外学一下)。初一初二可以学一下 Fret 这些荧光显微镜的做法,可能需要预先学习点光学方面的物理。
初中日记 晴
今天查论文发现需要用到一项技术,叫荧光共振能量转移。我上网搜了一下为什么共振可以传递能量
初三补习一下流式细胞仪的操作方法。因为研究方向是肿瘤,应该涉及不到细菌 / 极少情况下会使用病毒,所以这两块的东西不需要学。理论层面,Hallmarks of cancer 在初中阶段必须完全熟练掌握。
既然小学初中已经掌握了细胞层面的,高中可以开始组织 / 动物层面的实验了。高一学习怎么做组织切片,H&E 染色,高二开始学习动物实验,为什么要高二?因为实验用的大鼠在麻醉前,力气还是很大的,年纪小怕控制不住。学会动物肿瘤的注射后,就有了组织和动物实验的能力,此时可能得补充一点免疫学方面的内容。然后就是动物的影像学,核磁共振,CT 怎么操作得尽快学会。高三顺便复习一下高考。
然后此刻刚进了大学,他就能超过所有的博士生(因为大部分博士生也就会各自课题所需要的几项能力,几乎找不到 基因实验 / 蛋白质实验 / 显微镜实验 / 动物实验 全部都很擅长的人。虽然课本上是都学过,但真直接被丢在自己只在课本上读到过的仪器面前基本都是懵逼的)。此时如果我是他的 PI,我会让他带领几个博士生甚至副教授一起做,因为要朝着 cns 的目标发,实验工作量是巨大的,一个人可能忙不过来,并且要求每个人的实验记录都要达到他小学时期的这个水准。害怕会有数据造假的情况出现?实验记录一翻开清清楚楚
门阀和世家会将自己认为的一切资本传给子弟。
财富是资本,人脉是资本,安排实习经历是资本,现如今学术经历和成果也是资本。
当然这波操作有点简单粗暴了,所以始作俑者,大概率要扑街的。
真的太 low 了,不得不说搞学术的连资本代际传递这事儿都搞的这么直来直去。
以往商界还有个传统,互换子侄学习经商。不是自家孩子,教育起来更到位。
现如今在企业有个一官半职的,一般也不会直接安排孩子在自己单位自己部门实习,太扎眼。
你找个合作伙伴交换下呀,他家孩子到你这实习,你家娃到他那,地位对等,都是五百强的经历,美滋滋。
最后感慨下。
看贵乎上的劝退风,生化环材对寒门子弟是天坑,你看看对人家来说就是神童世界的敲门砖。
就
问
你
服
不
服
。
这是一篇 2-3 分的 SCI。
虽然是小水刊水平,但实际上是能让 1-2 个研究生毕业的。
找个细胞系找个动物,花式敲基因,这是水论文的最好方法……
陈同学适当和其他同学交流一下,下篇论文冲个四五分不成问题。
和哪个同学交流?
当然是和父母是学材料的同学交流啊。
有的人理解能力为负分,就这也认为我是洗地
我只是陈述一些猜想,开头就对这事表示欢迎,认为活该
########
严重怀疑陈研究员被人盯上了,有人要搞他,被黑了。
当然对这种事我是喜闻乐见的,毕竟常在河边走哪能不湿脚,只能说活该。
因为这事根本就不算个事,同一批获奖的里面,和这种水平差不多的多了去了。
什么甲状腺,水下机器人,纳米抗癌。
原本题目的名称是:“如何评价昆明市盘龙区盘龙小学 6 年级学生陈灵石的科研能力?”
能在这么多奖项里,直接精确定位到某某某,这明显是有明确目的的嘛,很大可能是身边人。
如果是你看到这份名单,大多数的项目都是明显高出小学中学的水平,你会直接从三等奖里面挑出一个人来提问吗?
题目的名称很可能是 “如何看待 XXX 大赛里获奖项目水平过高?”
结合大家的回答,我猜测,要搞陈研究员的可能是:
1)被压榨心怀不满的学生。
有人提到导师评价网,我专门去翻看了一下
除去几个在这个问题上热搜以后的回答,其余有 2020 年 4 月,以及 2019 年的回答
综合结论就是:这是一个传说中的极品导师。
所以可能性就是被压榨的太狠的学生,跑来知乎上,要把导师拉下水
不过这种在知乎上揭露的事太多了,好多直接揭露极品导师的都石沉大海了,没掀起浪花
而这个就很聪明,从侧面入手,结合前不久有一定热度的话题
成功引起舆论热点,揭露出陈研究员的各种黑料,底裤都被扒没了
2)同行同事
看了下陈研究员还是 2013 年的优青,再结合上学的时间。
现在估计 40 出头,学术圈的人应该明白这意味着什么?
这意味着是申杰青的关键时间。
而且陈研究员作为早年优青的获得者,学术圈的地位肯定是有的,绝对是杰青的重点苗子。
再结合现在的时间点,就很微妙了:估摸着杰青的函评已经结束,会评也快了。
不出所料,陈研究员肯定申请了此次的杰青,但出了这档子事,肯定黄了。
不只是这次黄了,以后也没戏了,学术 title 止步于优青了,对陈研究员估计打击很大
最后,别小瞧学术圈,杰青作为仅次于院士的 title,现在竞争激烈程度已经极高。
什么打招呼都不算事情,举报黑料算是常规操作。
#########
完了完了,刚去微博看了一圈,央视和人民网都点名了
这下别说申请 title,陈研究员能不能保住当前的职位都一说了
苦了他爹或者他妈带的学生了,要延期毕业了
建议组委会再新增一个幼儿园组,让后浪们给我们开开眼界
通过这段时间的这些类似新闻,我彻底认同了睡前消息的观点:拿出来一部分学位名额去拍卖。
当时觉得督工丫的拿走了我们心中的公平,但现在看来这份公平本就不存在,也无所谓拿走不拿走了。
公开向前浪征收后代低智税,总比这样那样的潜规则要来的能接受一点。
一位在上海三甲医院工作的医生李维(化名)向八点健闻分析,陈同学参与的项目非常完整,框架很大,至少是个博士生的科研项目了。
对陈同学的实验,很多人质疑有人捉刀代工。昨天(7 月 13 日),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在官网发布了公告,承认 “该获奖项目学生系我所研究员之子”,并称该所 “已成立调查组对此事进行深入调查”。
△ 来源: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官网
根据《新京报》报道,陈同学是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陈姓与杨姓两位研究员之子。陈同学的获奖论文,与父母的研究属同一领域。杨研究员曾承担过一个名为《C10orf67 在低氧适应及非小细胞肺癌发生发展中的功能与机制研究》的研究项目,与陈同学获奖的结直肠癌课题十分接近。
而陈同学的本子上这样记录:“2018.1.6 吕老师带我到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与陈老师和杨老师商量开展参与研究工作”。
事件最新的进展是,云南省科协今天已经成立了调查组展开调查。八点健闻致电云南省科协,一位宣传负责人介绍称,云南省科协昨天(13 日)了解到陈同学事件,领导层面非常重视,今天调查组成立并展开调查,调查组以省科协领导为组长,小组成员由科协系统内部人员构成。
调查主要针对陈同学事件,没有扩散到大赛的其他参赛作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由不同组织平台合作共同主办、承办,省科协是主办方之一,主要负责的是旗下的青少年科技教育协会,在具体的调查方面,省科协也会有所侧重。至于具体的调查方向和调查重点,截至 14 日下午 4 时,该负责人称,调查组仍然在开会梳理各方面情况,尚未能提供具体信息。
上海三甲医院医生李维回忆,他科研的入门是在本科二年级,那一年,学校鼓励同学们参与科创项目,他和 2 名同学组队,联系了中科院的一位导师,经过和导师的邮件申请和当面交谈后,进入了导师的课题组,跟随实验室里的 3 名博士研究生开展科研工作。
研究前后进行了两年时间,项目最终在全国大学生基础医学创新论坛暨实验设计大赛中获得了三等奖。同样是获得了全国比赛的三等奖,但李维笑称,“我的实验项目,可比陈同学的简单多了。”
从加入实验室到确定具体的研究方向,这一步就花了几个月的时间。“当时还是科研入门,我们主要是跟着博士研究生做他们的科研课题的子项目。” 李维和同学了解了在研课题的项目情况后,通过文献阅读、实验室操作体验,结合项目的难度、时间规划等因素,选定了一位博士研究生的课题。
在实验室教授的指导帮助下,李维和同学顺利通过了学院科创项目的开题答辩,也获得了一笔项目资助。“也就一两千元,这是医学院给到实验室的,作为我们使用实验室耗材的补贴。”
具体到研究的项目,李维参与的研究,目的在于构建一种转基因的动物模型,以研究发育和疾病的机制。作为研究的子项目,李维需要做的是研究的第一步,构建这种转基因动物模型,实验采用的动物品种是斑马鱼。
实验的过程大致可以简化为以下几个步骤:首先需要构建重组的基因片段,再利用显微注射的手段将基因转染斑马鱼的受精卵细胞。随后在特定的发育时期观察目的蛋白在斑马鱼胚胎中的表达,以验证模型是否成功。
如此看来,似乎这一项目很小,最终也没有得到什么重大的发现和结论。如果放在研究生的课题中可能仅仅是一个预备工作,但考虑到大二的学生当时白天需要上课,只能利用课余时间到实验室进行实验,再加上是初学入门,因此也就没有按照研究生的要求去设计一个系统的、完整的科研项目。
尽管实验只是整个课题研究的一部分,但对于科研新手而言,也并不容易。“现在回想起来,实验初期我们有些好高骛远,在没有真正遭受挫折前,觉得这并不是一件复杂的事,幻想过不了多久就能得到阳性结果,写成论文发表。” 李维说。
实验在后期遇到了诸多困难,比如经过处理的受精卵没有表达出转入的基因、表达了基因的胚胎无法顺利成活等,这些困难有的能通过一点点的分析找到原因并克服,但也有一些问题直到最后也没有被解决。
逐渐地,李维的心态发生了变化,开始把目标放低。“只是希望能做出一点点阳性的结果就很满足了。好在自始至终我们在实验中的态度都是严谨且规范的,目标是明确的。”
获得重大的研究成果,并不是首次接触科研时的目的。在实验中建立和培养遇到问题 - 分析问题 - 解决问题的逻辑思维,对于李维来说,是那段经历中最重要的收获。
在李维看来,这对于所有的参与科创比赛、初次接触科研的学生,都是一样的。至于现在回过头来看,有没有必要在更早的时间去实验室做科研,李维认为并不是必须的,相反,有了一些基础课程的知识储备之后,再去实践,反而更有帮助。
“像陈同学这么小的孩子,即便本意和初衷是培养他的科研兴趣和科学素养,但要达到这个目的,也不是一蹴而就的,最关键的是他的知识积累还没有达到一定的水平,这个情况下去实践,是缺乏科学的知识体系的,也无法理解这些实验的设计和目的。” 李维说。
一位在美国参加过生物医学实验的留学生和李维的看法相近,“看了陈同学的事迹,我第一感觉是小学生没必要去做这么复杂的实验”。
这位留学生分析,如果有父母或者研究生、博士生手把手带着,小学生的确也能完成基因敲除实验——按照导师叮嘱的计量加药物,使用仪器即可。但估计这个小学生也只是像个牵线木偶似的,完成了指令和操作,对于实验本身,完全没有理解。
她认为,各个年龄段得做各自该做的事:小学生从家庭科学做起,初中生可以逐渐接触更复杂的项目。高中生在知识面已经达到一定标准的前提下,可以通过研读论文进行初步研究,尤其是与计算机相关的生物信息学和人工智能研究,完全可以使用公开的数据库和编程软件完成。对于高中生而言,进实验室学习也有益处,他们可以提前学习专业的实验技巧和科研思路。
已经举办了 34 届、覆盖小初高的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并不是第一次面临质疑。获奖名录中,也不只陈同学的论文涉及超乎年龄的科研难度,以及存在 “造假” 的嫌疑。
《丁香园》的文章比对了一个获得一等奖的项目,《二氢杨梅素调节肝脏脂代谢及细胞外基质生成的作用研究》,发现这个项目在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官网上展示的实验数据图片,和一篇硕士论文中的图片一模一样,而这篇硕士论文的作者和指导老师,同样也是上述项目的指导老师。
△ 图源: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官网 & 陆军军医大学(引用自丁香园公号)
据《凤凰星》报道,一位曾经参加过 2017 年某市科创比赛的同学对科创捉刀代工的细节记忆犹新。当时他看到旁边展位那组的项目是一个内轮圈放大条减震器,看上去非常有趣,他便找那同学搭话,想询问下这个项目的设计思路和一些细节。哪知刚聊几句,那同学说 “这个东西是我爸做的,具体细节我也不太清楚” ,场面一度非常尴尬。
代工的动力,来自中考和高考的加分。《人民网》的评论分析,“青创赛之所以多次出现名不副实的科研项目,无非是因为与升学挂钩。在一分就能超千军万马的中考和高考中,这种国家级科研项目的获奖作品,往往能在自主招生中获得加分。尽管今年 1 月 13 日,教育部已经印发意见,明确从今年开始高校自主招生正式取消,青创赛已经不能为高考加分。但在很多省市,青创赛比赛成绩仍是中考录取的加分选项。为给孩子创造更好的升学机会,有条件的一些家长‘合理利用规则’也就不难理解”。
给你们切切瓜。
陈同学小学六年级就拿出了够清北博士毕业(SCI 发 4 分)的文章。快速扫了一眼内容,陈同学的工作发不了 4 分我提头来见,这实在让我等苦逼博士自惭形秽。
只是从图片上看,当年我花了半年多才练就的 “移液枪不手抖”“电泳胶拔梳子不断胶”“测序数据分析” 等基础技能,以及本科花了 4 年才对 “基因是什么” 有了完整的认识,陈同学这样的天才居然数天就能精通,实乃天选之子。
此外,扫了一眼试验方法,RT-PCR,western 之类的实验流程,不乏各种有毒材料充斥实验流程当中,陈同学小小年纪愿意投身科研,一颗热忱之心值得敬佩,建议加强陈同学的安全培训,不可让冉冉升起的新星不小心陨落。
接下来,希望陈同学实验室的师兄师姐们,加快课题进度,我猜你们还没有拿的出手的成果,那这段日子你们都在碌碌无为干什么呢?狗头 + 括弧笑。
最后,我提议注销所有清北博士的学籍,你们的活小学生都能干,不觉得羞愧吗!
-———————–
有一说一,当初这些竞赛可没这么多幺蛾子,大家拼爹的思路还都比较放不开,所以还是能看到不少真材实料的东西。
记得高中参加创新课题竞赛,我小组课题是市里的节能环保措施调研及未来规划,当时花了一个月时间到处访谈,实地看节能项目情况,发调查问卷,最后做 ppt 百人演讲。能有这样的效率,是组里有个老哥的父亲在有关部门,帮我们协调了一堆关键人物访谈。但整个课题的设计,考察,编写调查问卷,到最后的展示都是我们自己搞定的。当时还想,二代的身份简直好用,居然可以协调到这么多大佬接受我们几个高中生的一对一访谈。
我还是太天真了,看来二代的身份还可以更好用。
打王者荣耀打不过小学生,搞科研也搞不过小学生!你还有脸读硕士博士!
顺便提醒下,高考的填报志愿推迟了!
2020 高考推迟一个月后,各批次的志愿填报时间是怎么安排的?
[
学术造假,从娃娃抓起了么?
知乎用户 52V5t6 的视频
· 3984 播放
](https://www.zhihu.com/zvideo/1265992171448475648)
近日来,一则 “旧闻” 突然在网络上火了起来。
参加 2019 年度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第 34 届)的一个项目,“C10orf67 在结直肠癌发生发展中的功能与机制研究”,由于其研究内容内容包含了基因组、转录组、基因敲除、动物模型、临床分析等诸多高大上关键词,引来网络一片哗然,广大硕士博士纷纷感慨,自己引以为傲的科研水平原来只不过是井底之蛙的狂妄,外面的世界早已变得无比疯狂。
如果以后再导师骂自己 “科研水平还不如一个小学生!”,自己还真的不敢顶嘴了,因为,确实不如啊。
仔细看看项目的试验记录,第一句话就震惊了所有人:“老师们给了我一个基因,叫 C10orf67,我上网搜了一下什么叫做基因。”
一个连基因是什么都不知道的小学生,竟然在短短的一年多时间里(从日记的起始日期到大赛项目书提交时间计算),系统的掌握并应用了大量硕士博士才能完成的科研手段,并取得了如此傲人的成绩。
更为关键的是,就是这么一项发篇 SCI 也不在话下的高端科学研究(非专业人士,不知道能发到几区),它竟然,竟然只得了小学组三等奖!!
这实在是让人感慨,我们国家的科研实力难道已经高到这种程度了?
科学的第二个春天已经到来了?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以后除了青年基金还要设置少年基金了?
如果真的如此,那建议以后的杰青、优青等项目评选,不光要设年龄上限,同时还要设置年龄下限,否则万一科研水平比不上这些还在读小学的孩子们,你让大把的博士们怎么好意思出门!
难道评委们真的相信这些如此顶尖的科学研究是一群初中生乃至小学生所能完成的么?
我想这些评委恐怕还没有脑残到这种地步,毕竟这里面的研究,有一多半应该是可以拿去参加本科论文答辩的,有一少部分是可以参加硕士答辩的,如果稍微放点水,估计有几个博士答辩应该也能去凑个热闹。
别说让小学生完成,估计有些题目你拿给非专业的本科生硕士生,他都未必读得懂项目简介(其实有些简介我也没读懂,好吧,再次承认我是科研渣!)。
那么,是谁在操刀这些研究呢,恐怕大家都能想得到,网络上也有人展开了 “合理” 的推测,那就是这些获奖的孩子,很多人的背后都站着一个个成功的爹妈。
他们或者可以亲自动手替孩子操刀,或者可以借助自己的关系网替自己的孩子找到合适的 “导师”,然后经过一系列移花接木,这些本该由硕士博士们搞出来的成果,就被顺理成章的安在了这群还没有真正了解什么是科研的孩子身上,并一路绿灯的拿到国家级大奖,并以此为基础,获取更大的成功(据说高考可以加分,或者对孩子将来申请国外高校有帮助,未证实)。
所谓的 “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最后变成了 “青少年爹妈比拼大赛”。
可悲,可叹。
看来真的要应了那句话:“人家几代人的积累,凭什么输给你十年寒窗苦读!”。
既然大家都能看得出来这些项目肯定不是孩子们可以独立完成的,都是一些捉刀之作,为什么没有人去指出来,反而还要继续去举办这种掩耳盗铃式的活动呢?
当一项本来应该是提升孩子们科研兴趣、从基础上激发孩子们从事科研意愿的美好事业,最终变成了人们口中的一场闹剧,而且还堂而皇之的一再公开上演。
我想,这件事情实在是值得组织者和参与者们去深思的。
当小学生都开始参与科研造假,我们怎么能相信国家的科研还有未来?
坐等小学生造 10nm 制程光刻机,
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填补国内相关领域空白。
建议该同学小学毕业后,中科院昆明研究所免试入所,直接上博后研究员。
诸位⑨⑧⑤、二幺幺的硕博们,
看看你们读了一二十年学到了啥?
科研水平还不如一个小学生,脸红不??
趁早退学别浪费教育资源了,建议把位置留给真正有创造力的小学生后浪们。
等等,原来这是将来的美利坚公民啊!
那就难怪了!
以上です。
这个只是一个三等奖,我就好奇,三等奖都这么高技术含量了,拿一等奖和二等奖是什么样子的呢?
然后我筛选出了小学组和生命科学,结果第一页是这个画风:
非常的正常嘛!都是明显比较贴近生活,小学生可以自己独立设计并完成的课题。
之所以陈灵石同学的只得了三等奖,可能是因为评委不信是他自己能完成的,却又抓不住造假证据,或者有些什么难言之隐吧?所以折衷了一下给个三等奖。
这个问题其实之前回答过,类似的离谱题目还有不少。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存在的问题,其实新华网在前几天已经发过稿件了,这里就不再重复了。这次,我在这里想分享一下这类问题的解决办法。
全国青少年科技大赛获奖作品的真实性如何?如何看待网爆部分家长将科研成果安到孩子身上的现象?
在世界各国的青少年人才教育及选拔体系中,大家公认的强国是美帝。小时候经常读到这样的鸡汤文:
美国小学生作文:一篇让中国式教育震撼的文章荣侨出国:美国的小学到底是怎么教孩子的?
那时候,觉得美国小学生真牛逼啊,年纪轻轻就会写论文了,讨论 “文化” 这种宏观概念。美国教育是素质教育,吊打我们中国的灌输式教学。美国小孩回家没有中国孩子累,还可以发展兴趣。
以前没认识几个美国朋友,没出过国,这些文章这么写,我也就信了。
作为资深美粉,中国教育体系实际上是大规模学习美国。然而,了解一些美国乃至北美的基础教育后,我个人却认为美帝的基础教育体系是不适应中国国情的。原因有三点:
1. 申请 - 考核这种主观的录取模式很容易会导致腐败
美国名校入学采取申请 - 考核制,这种模式对于学校选拔优秀人才是大有好处的。然而,在没有足够的监督力度上,这种模式就是给腐败敞开大门。比如,之前还在直播间介绍自己如何考入斯坦福大学的 Yusi Zhao,就被外媒质疑是靠 650 万美金砸进斯坦福,事发后斯坦福赶紧开除了事。
这种事情连招生机制极为成熟的斯坦福都不可避免,在中国谁来监督?没有监督的事情就会成为腐败的温床。青少年创新大赛之所以被人诟病,也是因为缺乏监督。幸好还有网上展厅,否则连吐槽的机会都没有。
2. 公立基础教育不够扎实
所有付出都是有回报的,快乐教育的后果就是学生水平低下。美国普通公立学校的教育质量即使放到中国也很渣,奥巴马在任上就多次提到中国基础教育水平是强于美国的。这是 2018 年 PISA 测试结果,中国再次第一,中华文化圈包揽前四(大陆、新加坡、中国澳门,中国香港)。
这个问题其实很多美国人都清楚,所以追求上进的美国家庭根本不会放任自己的孩子读普通公立学校,都会尽可能送孩子去私立或者顶尖公立学校。
在这些学校,学业紧张程度不亚于国内高校,而一个想进名校的学生还会去参加志愿活动,学习体育、艺术技能,为自己的简历加分。可能与很多人印象不同的是,美国人上补习班的热情也是很高的,华人更喜欢上学业相关的补习班,白人喜欢上体育、艺术类补习班,本质上都是为了读一个好大学。郭杰瑞做个一个简单的视频,供各位参考。
3. 学生努力方向不明确,容易造成过度竞争,过度内卷
由于美国学校录取时不是唯分数论,更看重学生的综合素质,但这其实反而大大提高了升学压力。原因很简单,因为你不知道学校录取时到底看重什么,只能尽可能做到面面俱到。
寒暑假是学生之间拉开差距的最佳时段,这就导致美国人对夏令营有一种特别的迷恋和重视。年纪尚小的孩子会参加户外或者体育类夏令营,稍微大一些的就会参加各大名校的学术类夏令营。
这些活动不参加似乎也可以,但是参加以后就可以给自己学业生涯加码。在学术夏令营表现好的同学,可以得到名校老师给予的推荐信,这对没有门路的学生来说可谓是千金难求。现在这门生意都做到国内初中生了,就问这种竞争激烈不激烈?
综上所述,个人认为中国的基础教育应当坚持自己的路线、小改即可。
基础教育方面,该填鸭就填鸭,少搞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这种开放性的比赛。这种比赛如果不能确保排除成年人的干扰,那不仅不能锻炼青少年的创新意识,反而会让部分青少年萌发出特权意识,让更多青少年对 “创新” 这个词失望,认为这不过是 “拼爹” 的代名词。
如果一定要搞青少年创新大赛,我个人建议可以参考现在的数模竞赛,大家都用固定题目,并在规定时间内提交答案,如果再能采用全封闭环境进行比赛,效果就更好了。
教育公平性是社会安定的底线,教育不公平,迟早会引起社会矛盾。
近日,一项名为《C10orf67 在结直肠癌发生发展中的功能与机制研究》的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的获奖作品引发广泛关注。
在该项目的介绍中,各种生物学专业词语轮番出现,所提及采用的研究方法也很多样,如 “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动物模型、临床样本分析”等。这个如此 “高大上” 的项目的完成者,不是相关专业的硕士或博士,而是一名六年级的小学生。关于这名 “神童”,最广为流传的“佳话” 是,他在几天时间内实现了从不懂基因为何物到 “通过荧光强弱的比较就能知道哪些基因的 mRNA 表达水平” 的“蜕变”。
小学生中不乏真的 “大神”,但就该项目而言,多名专业人士均称,超过了小学生的身份所能理解和积累的范围。这种颇具戏剧性的冲突感也吸引更多人一探究竟。一些网友没消耗太多的脑细胞,就顺着项目关键词和指导老师这条“藤” 摸到了“瓜”,质疑该项目与其在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供职的研究员父母有关,有父母借工作之便代孩子做项目之嫌。事后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发布的声明间接证实了这一点,声明称“此获奖项目学生系该所研究员之子”,该所目前已成立调查组。
无利不起早。虽然今年起自主招生计划已经取消,但科技竞赛在其他升学和评优中仍是影响因子不低的加分项。一些父母为子女 “计深远”,调动自身各种资源、打通各路人脉,希望为孩子铺出一条捷径。之前多次被爆出的父母找枪手为子女炮制论文、父母写论文加挂子女姓名,甚至改分助力子女保研等,都是众多铺设捷径之一种,其本质与此事并无不同。如果非要说有什么不同的话,那就是不同的铺设方法难度和风险系数不同而已。相比找枪手代发论文或乱挂署名来说,在这项冠以 “全国”、多个部委合办的重量级赛事中弄虚作假,隐蔽性稍差、风险系数稍高,但一旦 “通关”,收益也更高且有效期更长。
不过,一些人的所谓 “捷径”,却可能让其他人无路可走。这些通过不道德甚至非法手段获取的 “隐形加分”,抢走的正是本应属于其他孩子的机会。
该事件之所以引起舆论热议,也正是由于这种有恃无恐的 “隐形加分” 轻易戳中了公众的神经,在海量 “太自卑了” 等自嘲式留言背后,是许多人的教育焦虑与公平期许**。多数人眼中那些刚性的 “规则”“程序”“底线”,在现实中如此轻易被突破**。鉴于这样的现实观感和体验,在类似的情境中,更多人不自觉地将自身角色代入手握权力等资源的强者一方,当这样的想象落地,出现的可能是对 “规则”“程序”“底线” 更肆意、更具威力的破坏。置身这样的困局,没有谁可以拍着胸脯说“与我无关”。
就网友对近几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的获奖作品的 “研究” 来看,不少项目都疑点重重。究竟还有多少类似的灰色空间在蚕食公平?相关部门应顺着线索行动起来,正视公共讨论中提及的问题,从多个方向进行调查,竞赛审核等该补的空子补上,惩治学术不端等红线该加压的加压。对于一而再、再而三出现的此类现象,不该再高高举起,轻轻放下,而应一查到底,绝不姑息。
这种事情,就像是 “爸爸去哪儿” 这样的娱乐节目一样。父母是娱乐圈的明星,孩子自然受到万千关注。只不过这种科研这种费脑子的事情,搞出来一个 “科研二代” 就不太好了嘛,他们真的希望自己的孩子以后成为 “搬砖二代” 吗?
读硕士的时候,有一天路上偶遇课题组大师兄,见他手里拿着页纸往附小走。问他干嘛去,“哎,这不咱老师儿子在附小念书嘛,有个作文作业,老师让我给写好了送过去。”
(无内鬼,来点苏联笑话
为了庆祝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圆满结束,昆明市研究人员决定用一幅油画来纪念。一位著名画师应邀来到昆明作画,画作名字被命为《陈灵石同学在聚精会神》。
油画完成之后,大家纷纷慕名来参观。掀开幕布之后,只见油画上画着几位穿着白大褂的秃顶黑眼圈实验员,有的在跑胶,有的在 PCR,有的在处理数据,有的在写文章。旁边还有一男一女脸上的表情着急而期待,指导者这群人的工作。
昆明市长满头雾水,颤抖着双手问:“这是什么?”
画师回答:“这是昆明动物研究所的实验室,陈灵石同学的爸爸妈妈在指导博士生实验。”
市长懵了:“那陈灵石同学在哪里??”
画师指着画作一角露出的 “timi” 声音框说:“陈灵石同学在聚精会神。”
(无意冒犯,仅供娱乐)
这几天有网友在 “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 上看到了这样一篇文章:
C10orf67 在结直肠癌发生发展中的功能与机制研究
嗯,没错,是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不是《自然》或者《科学》。报姐看到这个标题的第一反应是,这选题还真的是硬核啊…
本来以为青少年科技创新不就是船模航模,或者观察豌豆发芽吗。
![](data:image/svg+xml;utf8,)
接着往下看,文章的内容比标题还要硬核,硬核到学生物的朋友看一眼就能回想起给教授当助理的痛苦生涯…
利用高原适应与肿瘤细胞适应的相似性,本项目前期利用遗传学比较分析了高原家养哺乳动物和对应平原物种的基因组和转录组,发现了高原哺乳动物低氧适应受选择的关键突变基因 C10orf67….
并且还有各种图表与陈同学的工作照…
看不明白吗?怪不得你拿不到创新奖的冠军(狗头)
![](data:image/svg+xml;utf8,)
咳咳,认真说。在简单搜索相关词语,并且在网上看了很多生物学大大的科普之后,你就会发现,这篇 “论文” 水平其实是很高的,并且还算是前沿科学研究。
研究的对象是 C10orf67,这是人类第十号染色体上的一段基因。根据文章,他认为这个基因与癌症相关,于是设计实验对这个假设进行测验。
(图源:wikipedia)
**而这个实验,怎么说呢,完全就是顶级科研项目的待遇。**很多生物大大指出,实验中所用到的 PCR、Western Blot 等工作,是连很多研究生都无法熟练操作的极其专业的操作…
而这一切,我们的陈同学简直信手拈来,不得不佩服。
关键最后 paper 被发在了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上,还只得了三等奖。
这就好像你和我说贝多芬和莫扎特组团去参加乐队的夏天,最后还第一个被淘汰一样匪夷所思。这简直就是对生物学的侮辱,也是对 c10orf67 的侮辱。
![](data:image/svg+xml;utf8,)
这个时候你可能要问了,万一人家真的是神童呢?你这是在嫉妒。
的确,报姐一切也写过华裔神童的故事,他名字叫 Daniel Liu。查阅了这位刘同学的故事,报姐必须说,他虽然天赋秉异,但至少科技树养成还是符合逻辑的:
刘同学 11 岁开始上大学课程,和别的同学一样上了基础化学、有机化学、两年之后 13 岁才开始和研究员一起搞科研项目,发 paper。
(认真上课的 Daniel Liu 同学)
而我们的陈同学呢?
根据他的实验记录本,
“2018 年 1 月 9 日,老师给了我一个基因,叫 C10ORF67,我在网上搜了一下什么是基因”(看来还是个正常的小学生)
第二天:
“还是不太了解基因,老师又教我生命中心法则:DNA-RNA - 蛋白”(一天学到了高中水平)
第四天:
“了解 PCR 技术的原理,知道 PCR 引物的设计,PCR 扩增 mRNA 底物……”(三天到了研究生水平)
**几个月后:**发表了科学刊物水平的 paper。
如果按照这个学习速度,陈同学到今天恐怕已经是爱因斯坦再世,诺贝尔奖拿到手软了吧…
目前来看,唯一的解释可能就是研究生被灌下不明药物变成了小学生吧??
“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简单地说,就是全国的小朋友都可以往它投作品进行比赛,最后选出若干一等奖、二等奖和三等奖。
从往年的获奖数据来看,竞争应该是非常激烈的,以小学组为例,每年全国产生的所有获奖者不会超过一百人。
也就是说如果你能拿一个哪怕是三等奖,你差不多就是全区甚至全市的骄傲了。而且放在前几年,这个获奖还会直接给你的中高考成绩加分,自主招生什么的更别说了,有和没有就是质的区别。
随意在大赛的官网上搜索了一番,你会发现陈同学的这篇生物学论文,还不算是最牛的…(毕竟只有三等奖)
报姐这里就只看小学生的作品。毕竟初中生高中生的话,应该是有能力做一些比较复杂的项目,看不懂也算正常。
首先引起报姐注意的是这篇:茶多酚的抗肿瘤实验研究。
这篇和陈同学相比,差就差在写的太易懂了,大家都知道茶里有茶多酚(EGCG)。这题目应该改成 EGCG 的抗肿瘤实验研究。
但不管怎么样,实验过程是非常硬核的。两个小学女生找来了 21 只小白鼠,分成三组进行对照组实验。
最后小白鼠死了之后还要把肿瘤解剖出来比较大小…
这,很多大学生都不敢下刀的小白鼠小学生为什么这么熟练啊!
6 年级学生搞的农业技术研究:
6-BA 细胞分裂素对提高蟹爪兰嫁接成活与生长率的研究。
为什么这些字我都认识但连成话我就不知道它再说什么?!
五年级小朋友做的鸡蛋中抗生素残留调查。
本来看标题报姐以为还比较简单,但一打开就被检测方式震惊了。
用嗜热脂肪芽孢杆菌检测,在含有抗生素的标准样和不含有抗生素的标准样的培养基中,利用溴甲酚紫作为指示剂,接种嗜热脂肪芽孢杆菌在 65℃的条件下培养,含有抗生素的标准样呈黄色,不含有抗生素的标准样呈紫色。
…
其实不止有科学研究类的,获奖项目从市政规划到社会学无所不包,有一些选题详细到你都觉得不可思议。
比如有研究铺路砖块到底应该怎么摆放的
有专门用来给猪崽喂食药物的…
该作品由免疫奶配制箱、灭菌愠温箱、仔猪吸盘及灭菌电热管、粉碎电机、恒温传热棒及显示屏、吸盘、电源开关等组成,经中草药粉碎,过滤成适量药汁,加上适量牛奶粉,配制成免疫奶,然后消毒温控,输送到免疫奶吸盘,让仔猪自吸,这样让缺奶仔猪吃到奶液,即补充营养又增加免疫功能,试验证明效果显著。
还有研究十字路口如何设计最优化的。
尤其是这个交叉路口模型居然还提供了 CAD 图!没学过土木工程的同学可能不知道,CAD 图是最专业的制图设计工具。一般大学里面学工科的同学会有一整节课就专门学怎么用这个工具。
两个五年级小学生把这图做的如此整洁,如此美观…
社会类的一样很硬核:川剧生存现状调查。
调查问卷搞的真的有模有样, 还有实地考察的照片,可以看到是真的走访了很多乡镇上的草台班子。最后得出的结论之详实,细节之丰满,真的让人自愧不如:
观众多为 40 岁以上的中老年人, 川剧表演在公司和其他场所的演出中,多为串场演出,且多表演喷火、变脸、顶灯等川剧绝技,折子戏几乎没有。大部分群众对川剧不了解,多数群众明确表达了观看川剧的愿望。 政府应加大对川剧投资力度, 大力扶持民间川剧协会的发展,鼓励川剧进社区、进校园等,多方面、全方位的培养群众观看川剧的爱好。
说实话这是我看到过最感动的一篇文章,关注这种民间传承下来的文化遗产。不知道重庆的高校研究人员有没有搞过类似的调查,如果没有的话,还不好好向小学生学习学习。
看完这些小学生的科研项目,高中组的自然不甘落后。大家随意感受一下:
根据网友的调查,大家发现了一个非常巧合的点:
写 c10orf67 的陈同学的爸妈,恰巧也都是生物学的研究人员。
并且陈爸爸,还就发过与 c10orf67 有关的论文。
这能推导出什么,报姐就不多谈了。当然你也可以说青出于蓝,陈同学就是和爸爸学习了 C10orf67 的有关知识,然后自己进行研究。
其实在大赛的官网上,报姐也看到过一些有意思的,一看就是小学生自己的想法。
比如这个 “掐头金甲”,用来掐农作物的茎。
作者说因为看自己爸妈干活掐植物容易伤手,所以才想发明这个东西来帮自己爸妈。
但更多的,是那种小学生理论上来说的确可以做,但一看就是爸爸妈妈帮了很多忙的项目。
最后还有一部分,就是陈同学那种,从标题开始就是天书的论文级别的作品。
教育的军备竞争,可以说已经完全白热化。
唯一值得庆幸的是,从 2020 年开始,这个大赛已经不再和升学挂钩。
只是不知道,过去 40 多年来,有多少人已经利用这种办法得到了不应得的加分,又有多少人的升学受到了不公平的挤压…
source:
http://sourcedb.kiz.cas.cn/zw/zjrc/201207/t20120711_3614214.html
http://castic.xiaoxiaotong.org/index.aspx
https://new.qq.com/omn/20200705/20200705A008UV00.html
人家就是自己人弄个比赛玩一下,要你们老百姓说三道四?!
给你们补几张图
来源是导师评价网。我其实是来推荐这个网站的,年轻人要善用工具以求避开人渣,不要一天天想着厚黑学、与人斗其乐无穷。事实证明,大家都是战五渣,根本斗不过。
律师行业何时能做这么个网站呢?
我觉得他也是受害者。
要说这牛是他主动发起要吹的,我是不信的。无非是被家长绑架到虚荣的战车上,比如说不参与吹牛皮暑假就不让出去玩,那么也只好吹牛皮了。
小朋友还很无奈的写着第一天并不了解什么是基因,意思就是:宝宝什么也不知道,宝宝是无辜的。
知乎用户 李明 发表 不止是小学组 高中组也这样 像这个一等奖 还发了一篇文章,知网可以查到 再一看,还有一篇硕士论文 指导老师都是这个易龙,这种直接拿硕士毕业论文参赛真的没问题吗 比赛网站上的相关图片都是直接用论文里的 比赛网站链接 [在 …
每当看到别人家的孩子神通六艺,岛叔总忍不住想把自己的儿子揪起来揍两下。 都是小学生,看看人家,要么钢琴弹得行云流水,要么成绩名列前茅,再瞅瞅自家娃,干啥啥不行,吃啥啥没够,当家长的能不焦虑吗? 还有,刚看的新闻,云南一名小学生凭 …
知乎用户 稻草芭比哥 发表于 7/12/2020 本人已向中科院昆明动物所和国家自然基金委投递实名举报。 从其他知友那儿得知,这个研究还是一个自然基金面上项目,我觉的我是应该给中科院和基金委写封举报信了,我们国家的钱都糟踏在这种事上了。 …
知乎用户 发表 日前,国家统计局、科学技术部和财政部联合发布的《 2020 年全国科技经费投入统计公报》显示,2020 年我国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总量突破 2.4 万亿元,达到 24393.1 亿元, …
知乎用户 发表 _抑郁_症不是简单的“坏心情”,而是一种疾病。_我国青少年抑郁检出率_随年级增长呈上升趋势,一些孩子长期处于情绪低谷。(人民日报) 知乎用户 心存星光 发表 我上高中的时候,那是一个青春疼痛文学盛行的年代。当时,我们年级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