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负增长这么快就来了,会带来哪些影响?

by , at 19 September 2022, tags : 人口 负增长 养老 孩子 点击纠错 点击删除
使用CN2/CN2GIA顶级线路,支持Shadowsocks/V2ray科学上网,支持支付宝付款,每月仅需 5 美元
## 加入品葱精选 Telegram Channel ##

知乎用户 一坨杠精​ 发表

终于,一直哼哼唧唧的宏大叙事,也不情不愿的承认现在的人的问题,的确已经成了一个大问题!

关于生娃和老龄化的问题,都登上热搜了,看来一切问题的根源,归根结底还是人的问题!

这可是 GUAN 方自己说的,可是 G 家卫健 W 的 D 组(大家原谅一下,直接打出来可能会被关小黑屋)自己公开表示的。

足见当前其实人口问题相对来说很复杂,很严峻!

你看看,因为这几年都不怎么说真实的新生儿的数据了!

当然,他们发布这个数据,是写了一篇文章的,这个文章的目的虽然是 “正能量”,但是掩盖不了很多情况!

你看,只是说说 0-14 少儿占比和新人口中二宝的占比了,那么出生的绝对值是多少呢?

不提了!

F 价太高年轻人根本买不起房,比如升学压力太大,掏光家底教育孩子,比如生存压力大,小镇做题家和普通打工人们和二舅们负重前行,周某们的大伯二伯三伯岁月静好。

所以,你看他们急了。毕竟鹅城如果真的没人了,黄四郎的 SHUI,也没办法收了!

所以他们才让大家抓紧多要点。但问题是,之前的承诺还木有兑现呢!

就是例如 80 年代就开始说的,只生一个好,那啥来养老!现在请那啥来兑现一下当年的承诺吧!

为啥不生?因为生的话,真的需要很多钱!

数据来源:Yu Wa 人口研究、Jefferies、经合组织、国家统计局

据相关的智库发布的最新数据看,平均到十八岁,要花费 48.5 万元。

其中,帝都和魔都的平均成本最高,分别达到了 96.9 万元和 102.6 万元。

数据来源:育娲人口研究

这里的计算,只是计算到十八岁成年的程度,没有包括上大学以及毕业后的后续成本,例如恋爱、结婚、买房、彩礼以及每月按揭的房贷。

如果算上上大学的各种成本,那么从生到大学毕业的平均养育成本就变成了 62.7 万元。

然后看个数据,第一就是灵活就业的人数两个亿。

那边星辰大海,如你所愿,这边冰火双煎,自我阉 GE。

算一下:

有帝都魔都这样的超级一线,也有已经萧条的小村子,我们取个中间值,按照一般的三四线城市计算吧!

首先准妈妈怀了,养胎安胎的成本就算 10000 吧,这个数字很低了,包括每月孕检,日常补充营养的费用,这点钱真的没多算。

在三四线,顺产差不多 5000,刨腹产从 1 万到 10 万不等,因为产妇面临的情况不同,我们按照低数据计算,就算 1 万吧。

以上是一次性投入,因为这个钱不会在花了,接下来大头来了。

从 0 岁,到三岁上幼儿园,每个月奶粉 500,尿不湿玩具等算 200 吧,这块儿没多算,三年我们就算 700*12*3,下来是 25200。

上幼儿园了,咱不说贵族双语什么的优秀幼儿园,也不说公立(因为大多数进不去),就说普通幼儿园,一个月 1000,加上每个月的杂七杂八的开支 200 元吧,从三岁到六岁上小学就是 1200*3*12,这就是 43200 元。

上小学了,每年学费书本费,按照少的算,就算每个月 200 元吧,每个月吃饭花销也算 1000 元吧,现在不让补课了,就报一个兴趣班吧,每月就算 200 元,这就是一个月 1400 元了,六年下来 1400*12*6 一共 100800 元。

初中高中我们一起算,孩子每个月还是生活吃饭文具花销 1000 元,学费每个月 200 元,兴趣班继续上每个月还是 200 元,每个月 100 元零花钱(已经过的相当节省了),计算下来是 1500*12*6 一共是 108000 元。

好了,高中毕业了。我们计算一下上大学的花费,因为和外国不一样,家长对孩子是负责,外国 18 岁就不管了,我们这边有的 40 多了还啃老呢。

上大学一年就算 15000,包括学费和生活费,四年下来是 15000*4 就是 6 万。

好了我们不再往下算了,因为毕业结婚、买房等,那都是巨款。

现在计算一下:15000+25200+100800+100800+60000,一共是 32 万左右,嗯这是三四线城市的成本,没有计算其他任何的费用。

如果你要三个,那么就是 90 万左右,我们计算需要在 20 年左右,挣出来 100 万。

合计每年攒下来五万,这是纯积蓄,不是毛收入。因为每个月还要柴米油盐,米面粮油,肉蛋奶鱼,蔬菜水果的生活开支,各项人情支出,家里家居电器更换,父母养老医药,水电暖汽网,这都是支出。

这个计算,已经把成本压缩到最低了,而实际养中,成本只会比这个更高,就这样,我们还没计算结婚买房等支出。

而且计算的是表面成本,很多隐性成本还没有计算。例如时间、精力、由此耽误的工作减少的收入、放弃的个人自由和娱乐,以及教育着急上火复出的焦虑等,这些还都没有计算。

所以成本,才是影响意愿的最重要因素之一。

说白了就是基础的食物贵、房子贵、交通通信成本高,其实医疗和生活服务也高,但是不是每个人每天的必须开支,分解一下,就感觉支出不多了,毕竟不是所有人每天都去医院要吃药,也不是所有人每天去看电影、理发等开支。

房子不用多说。3 代人 6 个钱包,才能换首付。

现代很多人房贷就占了月收入的一半甚至以上,食物也就是基础生活物资这几年一直在涨,交通成本和通信成本也是越来贵,这一点在日常物价涨幅上也能感受出来。

数据来源:wind 泽平宏观

所以没钱,才是不生的主要原因。

无论是砖家们的 “提高 S 育意愿”,还是相关的 “增加配套设施”,似乎都没什么效果。

因为毕竟喊着一个亿容易,而真有一头牛。

带风向带进下水道了,一直喊,数据越来越拉,装 B 不成反被 X 了。

几十年的计 S 下来,“多子多福” 的观念已经转化;其次是大家兜里很诚实,养一个需要的费用和时间精力都是天价计算的,搞不起啊!

疫情收入不稳,自然不敢花费开支,一般的消费都是能省就生了,搞个孩自然更不敢。况且疫情时代本身工作不稳定,有个孩子只能更加影响工作,影响收入。

没结婚的不想结婚,结婚的不想要孩子,有了孩子的不想多要。这就是一个现实。

没人敢随便开脑洞,因为怕开成了脑瘫!

为了解决年轻人的 “恐婚” 问题,以及不想生的问题,他们提出四条建议:①提升个人婚恋素养,让 “未恋” 可以 “能恋”;②加强体系化的正确婚恋教育,让“恐婚” 的“不恐”;③出台相关措施,如推婚租房,让 “想结” 敢“能结”;④进一步加强生育的配套措施,让 “怕生” 努力“敢生”。

别的不说,就这个加强 “系统化婚恋教育”,让年轻人觉得扎眼,die 味十足。大家想不明白,不婚不恋碍着谁了,不生孩子碍着谁了,怎么还要别人跟“die” 一样的直面教育了?

说教育其实也不完全,还有洗地的成分,但是没洗好,溺水了,缺氧时间长,成了脑血栓了。

大郎病得不轻,该吃药了。

进入 21 世纪以来最多的是一年是 2016。那一年正式实施 “全面二 H”,当年达到 1883 万。这其中有 45% 是第二个,就是说那时候新的还在 1000 万以上。

从 2017 开始逐年下降。减少了 52.6%。5 年减了一半。这是前所未见的。隔壁邻居小日子过的不错的那帮人,从 1980 到 2020,才降了 45%。也就是说,隔壁快半个世纪走的路,这边 5 年就走完了。

是不是星辰大海的 Z 途?是不是如你所愿的 S 世?几十年的努力成功了。

背后的原因绝对让人暖心。

这些年要延迟、放开三 T,因为老龄化的速度和规模前所未有。按照数据看,到 2060 年 65 岁的占总人口 35%。

这数据不对劲啊,难道是对面大漂亮的美稀宗又打什么牌了?还是说登子又吃炒黄豆加凉水,拉的止不住了?

三分之一以上是银发族。这样的情形,不是不好玩,而是很惊悚。老龄到这个程度,不可能还保持高速发展,不可能幸福生活。

所以急了,因为生不生,已经不是自己的事了,都是代价让普通人承担的时候。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天。

然而客观情况和背后原因都很魔幻。

这个问题很复杂,总结一下就是 “你这里,如果生,它保熟吗?不保,我生了,你吞进去?”

几十年的措施,让大家行成了惯性思维,观念已经彻底扭转了。

古时候大家讲究 “多子多福”,相对好养活,没有奶粉辅食,没有幼儿园早教班,没有择校没有手抄报,没有中 K 高 K 分流,没有选专业给孩子买房还月供,能让孩子吃饱长大就行。

而现在,越多负担成本越大,而且前几十年刷在墙上的标语以及那 “扒 F 牵牛” 的并不久远的记忆还在提醒大家,千万别把. TXT 当成. EXE,有些东西,反着听就对了。

然后是兜里没米,的确现实所迫,即使个别人真的想多要,但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首先现代的社畜自己过的很艰难了,吃着冷冻包外卖,穿着并夕夕特价,华光六个钱包搞个首付,每个月大头收入都要还月供,还要被迫吃着老板强行给的大饼 + 鸡汤,活得已经很累了。就别让孩子来了。

还不如摆烂躺平,把自己弄好过舒服点就可以了。

你说不生是缺乏责任感?啊对对对,啊是是是。

而且这几年明眼人都看的出来经济不行,连风口互联网行业都在 C 员保命了,地产、教培、A 股、中概、金融,没一个强劲的,生产加工制造业附加值低,盈利能力差,开不出高工资大家不进厂;中小微企业生死煎熬,疫情、静态、不能生产、不能发货、成本支出越来越高,却没有收益;个体商户和小商铺更是冰火双煎,夫妻店也好,雇人也好,薛定谔的开业,静态摇摆,水电、房租、人工开支一样不少,扛不住;灵活就业就更好玩了,摆烂,人多卷的更厉害,提供的服务和产品也没什么人要,自然没钱。

大家都没钱,身体特诚实,那么娃拿啥养啊?让他也跟自己一样一出生就固化的做社畜?

没有信心,很多东西其实不怕现状烂,毕竟可以调整,就怕失去信心。因为做过的下大棋的事情太多了,对面打牌的都不敢跟,四个二带俩王都压不住。

从只生一个好那啥来养老,结果延迟了这件事开始,到现在疫情中许多魔幻的事情让大家看清了很多,谷天才少女被强行安利,终于让大家明白自己没有桶粘价值,就是耗材,人家不是 Z 国人都能搞两个亿,一句谢谢就跑了,你让大家怎么办?

所以想要让现代人 “不 K 婚,不 K 恋,积极 S 育”,是艰难、漫长、系统的事情。

嘴上喊的响没用!

要出台一系列、多方面、覆盖全生命周期的真正的一揽子支持举措,例如学习北欧,真金白银的发钱,真金白银的给福利。

更还要对大家给予必要的理解,别在高高在上的 die 味十足的指责 “躺平”“不生不负责任”。

因为躺平已经是最后得温柔了,还要 D 打躺平,礼貌吗?

最后一起 “夜磨刀”,站起来喊 “敌在本能寺”?就高兴了?

D 打躺平,十年脑血栓严重到这个程度了?

舍不得成本投入就要回报,那就是白 P!

白 P 是要挨打的!

你出去看看街上还有多少路灯杆?

谢谢各位赏脸,

辛苦大家来下卫星号 “一坨杠精”,全网同名,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许多文章不能通过。

就能看到全套的避免割韭菜,不交智商税的内容。

真的谢谢你们给面子,

谢谢

知乎用户 肥托尼 发表

人口负增长带来的影响就是所有的资产价值都要重新估计,尤其是受人口影响最大的房地产,房地产泡沫破灭,房价还要继续暴跌。

现在所有人都看到的房地产不行了,现实其实早就已经不行了,这是客观规律。

2022 年 10 月份党的二十大再提房地产税,12 月底全国房地产信息联网,2023 年在深圳杭州厦门首先试点房地产税。这是彻底压垮房价的最后一根稻草。

指望以房养老的还是算了吧,中国的房子是用来收税转移支付给公务员和基础设施建设以及银行自己狂收利息用的,所以读书多而且聪明的年轻人才不买房:白嫖永不为奴。

土地财政寿终正寝,房地产税势在必行。

中国是稳汇率还是稳房价?跟美元 PK,能稳住汇率就不错了:中国房价还要暴跌。

2022 年第一季度,国家统计局给人看的数据全国新房均价降到每平米万元以下,同比暴跌 10.3%,新房都量价齐跌,二手房更加惨不忍睹。

仅仅 2022 年第一季度全国各类返乡入乡创业人员就超过 1100 多万,全国总人口实际从 2020 年就开始每年减少了:全国重点城市房价因为总人口每年减少和乡村振兴人员回流所以还要继续暴跌

老百姓不消费,投的那么多大消费怎么赚钱?投的那些硬科技企业劲儿往哪儿使?

新冠疫情两三年了,俄乌战争给中美战争打了个样板,2018 年中美贸易战没有觉醒,现在老百姓已经普遍觉醒了,所以在降低自身负债,增加持有的现金。

千万不要被所谓的改善型需求给洗脑了!租房才是消费,买房就是投资。中国房价泡沫还会继续破灭,普通家庭辛苦赚的钱不要给房价泡沫做了陪葬。

跟谁有仇,劝谁买楼。

流动性是金融资产的生命:甭管你什么时候买的房,买的哪里的房,只要卖不出去,没换成现金,那都是纸面财富,啥都算不了。

2022 年美元加息 7 次并从 5 月开始每月缩表近 950 亿,还带着欧元英镑港币一起加息,这个时候的人民币降息降准,A 股还得跌,中国房价还要跟着暴跌。

2022 年第一季度房贷负增长,新增的贷款也是在借新还旧。说明居民房贷能力已经到极限了,全国制造的韭菜盒子过剩而韭菜不足,而且韭菜的接盘能力没有了:没人买房接盘,中国房价就是继续暴跌。

少子化降低房地产需求,老龄化加剧房地产抛压,房地产产能过剩供大于求,政策性住房保障性租赁住房加速加量降价供应,美元提前缩表又加息,房地产税加大房子持有成本、缩短限售期到期踩踏式卖房:中国房价断崖式暴跌

只要是泡沫,必然破灭。这是不以人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忽悠老百姓房价软着陆是自欺欺人的,泡沫早刺破比晚刺破害的人更少,剩下的人才能以大消费为主的内循环:房地产不死,大消费不兴;打掉房地产,经济内循环!

说好的房价永远涨,买房抗通胀呢?!房价怎么一直在暴跌?想打折低价卖房平台不让上架?房产中介忽悠的大通胀在哪里?

一方面忽悠别人忽悠自己 “钱放在手里会贬值”,另一方面 “能贷款就别全款”“能贷多少贷多少,能贷多久贷多久”——现在又抱怨房贷利率太高了,贷款利息比本金还多:这是多么前后矛盾的人生啊?自欺欺人!

租房才是刚需,买房就是投资。投资买在了房价泡沫最高点╭╮高位买房接盘,那就是 30 年的接盘侠。

这么好的买房机会,你自己怎么不多买点儿,发动你亲戚朋友代持也行,你干嘛大张旗鼓煞费苦心地说出来,然后忽悠别人买房接盘?

2022 年第一季度 20 多家房地产上市企业宣布延迟发布 2021 年财报,美元 5 月开始每月缩表近 950 亿并加息 7 次,房地产美元债爆雷,人民币内债又集中到期:房企爆雷越多中国房价越暴跌

吃不穷,穿不穷,买房接盘一世穷。

阿 Q 买房接盘后房价跌了卖不出去,首付现在不见了!说是算被儿子拿去了罢:我比没买房的阔多了,你算什么东西!他使尽了平生的力卖房,生怕被人笑话,立志要卖出去,但这可恶的新房二手房不但很多,并且不好卖…… 但是不多时他也释然了:孙子才卖得出去房子呢。

2022 年清明假期重点城市新建商品住宅成交面积同比下降 64.7%,房地产二手房和新房量价齐跌,互相促进,恶性循环。

疫情、战争等加速所有国家的总人口减少,包括中美战争,总人口减少房价就暴跌,因为房住不炒。

租购同权、老龄化少子化 + 房地产税导致的负动产时代,租售比过低导致的现金流黑洞,日元升值(人民币也在国际化升值),日本房价泡沫破灭后,东京核心地段房价暴跌到最高点时候的 1/9。2019 年 12 月的新冠疫情,2020 年的远程办公、在线学习、火遍全球的元宇宙未来,全社会数字化转型,都是对所谓的核心地段价值的削弱——土地被技术平权了。学区房是炒作起来的中国最大的智商税,移动互联网的现在和元宇宙的未来,炒作核心地段是为了自己脱手变现而已。

贪婪和恐惧,买房接盘的人全都占了。他们自己还不敢承认 30 年的房贷是真金白银被人割了韭菜,还执迷不悟地对客观事实进行否认。

学区房是炒作起来的中国最大的智商税。北上广深房价暴跌就是从学区房开始的。

数据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全国 2021 年出生并已进行户籍登记新生儿共 887.3 万。中国总人口实际从 2020 年开始就已经负增长了——国家统计局的数字维稳工作是掩盖不住客观现实和社会历史规律的。

2015 年至今买房接盘的人会高位套牢一辈子,他们不仅买在了房价泡沫最高点╭╮而且永远也找不到接盘侠了,他们因房致贫成为新穷人:房价上涨觉得自己跨入高资产人群成为人上人;房价下跌又把自己归类到底层人民。

全中国所有城市都缺人,都在想方设法大规模抢人,中国总人口实际从 2020 年就已经开始负增长了:在总人口萎缩的时代,没有任何城市能够成为所谓的抢人大战赢家。

为什么全国的房价一直在暴跌?不仅暴跌,还卖不出去?不仅卖不出去,还要收房地产税?

为什么全国断供房法拍房的数量连续每年增加?

新冠疫情这两年多,法拍房数量为什么激增?

为什么房地产企业无论规模大小,都排着队爆雷?

为什么房子严重供大于求,政府还要加速加量供应保障性租赁住房?

为什么深圳这样的城市要搞商改租?

为什么香港在 2019 风波事件之后要建设北部都会区吸引内地人才?

为什么 2016 年 12 月房住不炒之后,新生儿越来越少,连印度都超越中国变成人口世界第一?

为什么房企借了那么多美元债,而且美元要在 2022 年房企还债高峰年强势缩表又加息?

为什么部分地方政府降首付吸引买不起房的人去贷款买房?

为什么年轻人选择躺平,不婚不育保平安?

为什么关于楼市的任何问题,知名经济学家和专家的结论都是要老百姓买房?

为什么不看泡沫化程度就炒作核心区域居然还有人傻乎乎相信?

跟电商刷单一样:房子挂在网上的价格是给国家统计局和老百姓看的,真实的价格都是大幅度打折的,而且即便是打折也很难成交。没有交易量的价格都是虚伪的价格。

中国比日本更快速度进入老龄化少子化社会,而且是以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的身份。日本的房地产负动产时代,中国进入定了!

2022 年中国房价还要暴跌,并周期性下跌到 2035 年。新时代 2012 年出生的人口 2035 年也才 23 岁。周期之下,玉石俱焚。永言配命,自求多福。

1985-1995 年出生的人对房子的价值观还是受到了 “必须买房,不然不能结婚孩子没学上” 的恶毒影响,土地财政、开发商、炒房利益集团等房地产利益相关者正是利用这种痴念般的社会文化观念,相互配合大规模地 30 年房贷割韭菜的。老韭菜割完了,而 1996 年出生的人大学毕业就是 2018 年中美贸易战,房价开始隐裂,只是绝大部分人还没觉察到而已;1996 年及其以后的人对房子的价值观改变了:不会觉得买房是必须的,婚姻和孩子也不是必需的,所以社会文化观念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已经连续三年出现幼儿园和小学招不满的情况了,2022 年是第 4 年幼儿园和小学招不满。

国家金融委、央行、银保监会再次强调房住不炒。房住不炒写入 2022 年中国政府工作报告,2018 年来 4 次将房住不炒写入中国政府工作报告。正如郭树清所言 “押注房价永远涨的人要付出沉重代价。” 中国房价还要暴跌

狼吃肉,狗吃屎。狼吃完肉已经离场了,剩下的狗还在吃屎,狗吃屎不说,狗还以为自己吃的是肉,屎没有交易量了而且价格暴跌了,还说吃屎很香,还嘲笑其他狼说你们连屎都没得吃。

“拥有超出其抚养能力的子女数量的个体,大多数是出于愚昧无知才这么做的,而不能称之为恶意滥用,在我看来更应该受到质疑的是那些刻意鼓励这种行径的人。”——《自私的基因》

“新冠一代” 出生的婴儿,普遍在大运动、精细运动和沟通技能测试中平均得分偏低,言语、运动、整体认知能力显著下降。新冠病毒会加重孕妇早产和死胎概率: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旧金山分校生殖内分泌科 Marcelle Cedars 教授分享了相关数据研究,指出妊娠过程增加了女性感染后患严重疾病、机械通气甚至死亡的风险。妊娠早期感染病毒会增加妊娠并发症如早产和胎儿死亡的风险。

2022 年政府工作报告 4 次提及保障性租赁住房,保障性租赁住房作为十四五期间国家基础设施建设会加速加量降价供应,跟商改租一起,分流新房和二手房的需求:新房更难卖,二手房不仅比新房更难卖,还租不出去

香港北部都会区,定位在科技生活区,容纳 250 万人口,既可以吸引香港人,也可以吸引深圳人,等于是同时增加了香港和深圳的土地供应,降低了香港和深圳的房价。

印度超越中国成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我国平均年龄 38.8 岁,印度平均年龄 29 岁。中国老龄化少子化的速度和趋势比所有资本主义国家美国欧洲日本都要快!中国总人口从 2020 年就每年减少了:人口负增长房价就暴跌

年轻人要晚婚晚育少生优生,尽量不生,多存钱给自己养老,先把自己活明白,不要害了自己,更不要害了别人。不要被房价泡沫、消费主义和自由主义所愚弄。

十四五期间制造业由东部地区向中西部转移,人口也要随着制造业朝中西部转移,本来全国总人口从 2020 年就实际减少,东部地区房价还要暴跌。

房地产税是直接税,可以直接调节贫富差距,还能转移支付给乡村振兴战略,支持乡村建设行动。国防开支也需要房地产税,房地产税有助于共同富裕。深圳杭州厦门的房地产税已经确定了,北上广深杭房价泡沫正式破灭。

房地产高排放高污染高能耗还产能过剩,碳达峰碳中和之下中国房价还要暴跌;共同富裕要取得实质性进展中国房价还要暴跌;房地产税加大房子持有成本中国房价还要暴跌;中美战争摩擦美元提前缩表又加息中国房价还要暴跌

人口负增长的时代就是房地产长期下行的年代,日本主动房地产去杠杆,中国被迫房地产去杠杆,房地产去杠杆时代就是通货紧缩的时代:现金不仅是王道,还很霸道。

知乎用户 冷剑白狐 发表

作为一个基层的工作人员,人口负增长对你个体来说,短暂的 10-20 年而言全是好事。

1. 你找工作容易了。

2. 你当月嫂保姆外卖电子厂等人力工作工资会大幅度提升。

3. 你买房子也容易了,哪怕生娃,妇产科都不用排队,上学,学区名额也足够了。

对于国家而言,人力也是国力,努力干活的人多了,国家(资本家肯定也高兴)。

至于长期,再过 30-50 年,年过半百,60-70,生命无多,跟你又有啥关系呢?你还想被割韭菜么?

所以完全看你立场,你要是资本家和国家,你肯定担忧,你要是打工人,你应该在你生命质量最好的几十年,这是挺好的事。

加更一下。人口负增长对整个国家肯定是有害的。但是只不过我判断,那些有房收割你的老年人房东和资本家损失的更多一点,资本的回报率会显著下滑。相反能提供劳动力的人会显著受益,或者即便损失也损失的小很多。

举个最简单利益,好多二线城市房价那么高,房租却很低很低,对于租房的外地年轻人是不是很友好?

知乎用户 一阵风吹过​ 发表

人口再怎么负增长也不耽误老爷们享受,房价再涨一涨,底层奴隶多干点活,老爷们照样稳如泰山

知乎用户 韩灭郑​ 发表

1. 乡镇合并,乡镇甚至县城学校合并,乡镇基层公务员和小学幼儿园老师越来越不好混。

2. 县城的妇产科、儿科医生越来越不好混

3. 老年病医生越来越吃香。

4. 需求减小,所以制造业生产的汽车、家电等生活必需品减少,所以订单少、从业人员也少了,赚钱和以前差不多,制造业从业人员还是很累。

5. 房价长期看人口。三四线及以下城市房价暴跌,一二线城市郊区房价也暴跌。(顺便提一句,学了机械、化工、材料环境、生物制药、能源动力甚至电气等传统工科专业,制造业从业人员为了在郊区工厂就近上班,大概率只能在工厂周围郊区买房,房子贬值

  1. **养老行业大好,殡葬业大好,**供不应求(但护工上班也更累了),是朝阳行业,能赚钱(相对的失能老人就惨了)。

7. 人均资源变丰富了,例如水资源、矿产资源、木材资源,至于能不能生活变好不好说,俄罗斯 1.4 亿人,巴西 2 亿人人均资源是我们的 7 倍以上,结果人均 GDP 和我国差不多,但美国 3 亿人就能更富裕。日本人均资源比我国更少,人均却更富裕,说明人均资源与富裕相关性不大。

即使是食物链顶端生育率**低的动物,老虎狮子大象也不止生一胎,**否则 8421 一代比一代少,不到 1000 年就灭绝了。而且部分猛兽数量过少濒临灭绝,所以大象犀牛老虎大都成为保护动物。

中生代哺乳动物被恐龙按在地上摩擦 1 亿多年,昼伏夜出并大量繁殖。白垩纪末大灭绝所有非鸟恐龙消失。几百万年后,哺乳动物占领了生态系统各个角落,成为新的统治者。
冰河时期灭绝事件中,剑齿虎、猛犸象、地懒等大型动物灭绝。苍蝇蚊子老鼠数量庞大,人类各种苍蝇拍电蚊拍、蚊香杀虫剂、粘鼠板老鼠夹都用了,都消灭不了。

每当环境剧烈变化,体型大的、生育率低的,位于食物链顶端的动物首当其冲地灭绝,较小的动物取而代之。

没有谁能永远高高在上,谁掌握了小型生态位,就掌握了未来。

真理就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后代一代比一代少,当然是被 “自然选择” 淘汰了。

现实就是要么选择做中生代的哺乳动物或者现在的蝼蚁老鼠一样苟且偷生,

要么被像非鸟恐龙、猛犸象剑齿虎一样 “自然选择” 淘汰灭绝了。

养老金、养老院和护工实际上更加靠不住。

养老金是年轻劳动力养老人,现在东三省养老金已收不抵支,靠南方支援。421 结构交养老金的年轻劳动力少,领养老金的老龄人多,有流言 “2035 年养老金被耗尽”。

另外护工也是劳动力,老人多年轻人少,护工将来也会供不应求,更何况护工殴打虐待老人经常报道。

知乎用户 晓松话养老​ 发表

在我继续回答之前想先和知友们讨论我所认为的人口负增长的原因:

我今年 46 岁,我的童年更多是对弹球、拍烟纸、扔纸飞机、骑马打仗、滚铁圈的记忆,直到现在每次想起这些都让自己倍感幸福和快乐,至于童年被母亲 “呵斥”,被父亲“暴揍” 的画面都会被这些开心的记忆所淡化。

我 12 岁的时候就在想等自己以后有了孩子一定把这些 “技术” 都交给他(她),而且要让他(她)胜过所有同龄的孩子。

21 世纪的孩子除了学习和补习班,就是面对父母的抱怨和呐喊。考第一可以看 30 分钟手机,考第二 10 分钟,考。。。。。。接下来应该是 “灾难”。

21 世纪的孩子也许有时间想过孩子的问题,坚决不让自己的孩子将来如自己一样受苦受累。但是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21 世纪年轻人的工作压力和生活压力越来越大,再回想起自己童年的经历,有勇气生孩子的年轻人越来越少,未来用 “凤毛麟角” 来形容都不为过。

人口负增长最明显的影响——加快了少子化和老龄化的进展速度。

少子化和老龄化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中国自 2015 年开始劳动年龄人口开始逐年下降,2022 年 15 岁—64 岁的劳动年龄人口为 10 亿,从 2022 年开始,中国劳动力人口每年都会减少 1000 万左右,而且将持续 15 年,原因是 2022 年,1962 年出生的人开始进入退休年龄,1962 是是中国生育高峰期的开始,而劳动力减少和人口老龄化导致的结果是限制了技术进步和储蓄率的下降。

到 2035 年将出现 8.1 亿劳动年龄人口 (15~64 岁) 对应 2.94 亿老龄人口 (65 岁以上) 的局面,减去在校生、失业人口和未达纳税起征额的低收入人口,将出现不足两个纳税人供养一个养老金领取者的局面,被众多专业称为 “老龄社会危机时点”。

少子化和老龄化对老百姓生活的影响:

目前 2022 年是我国老龄化的第一波高峰期,65 岁及以上老人占人口总数 14%。2027 至 2038 是我国老龄化的第二波高峰期,65 岁及以上人口占人口总数 27%。2050 年老龄化达到顶峰,65 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 34%,到时会有超过 3 亿老人。

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进步,很多中外专家预测未来人类的寿命能达到 120 岁,未来具体是哪年咱也说不好,但有一点很关键就是长寿就意味着未来满大街都是老人,21 世纪的人大部分都是 “亚健康” 的状态,这种亚健康等到人年迈的时候就会转变成各类慢性病。

**以我为例:**自己今年 46 岁患鼻炎近 30 年,年轻时还好,现在喝一瓶啤酒就会感觉鼻子难受,痰多。偶尔一天过 11 点休息,次日也感觉鼻子不舒服。

机会永远都是给有准备的人

虽然人口负增长对社会发展和百姓生活造成了各种负面影响,不过有挑战,就有机遇。随着人口老龄化的日趋严重对养老机构、养老护理员、老年能力评估师、老年心理咨询师、老年人健身康复师、适老化家居设计师、智能适老化产品的研发和销售的需求会越来越大。面对实际存在的问题,我们每一个人都必须重新调整自己的人生规划。

规划我们的生活习惯,规划我们的工作方式,规划我们的社交方式。

愿未来在乐享晚年、安心养老的大道上能与大家不期而遇。

感谢阅读,请分享给更多朋友助力每一个人以积极阳光的心态面对生活每一天。借题主所问,点赞、收藏、喜欢、关注晓松与您分享更多关于身心健康、养老理财、养老规划的话题。欢迎大家评论我们一起探讨。

知乎用户 Jason​ 发表

羊不生崽,急的是狼。

知乎用户 陆仁贾​ 发表

谢邀。

人口还没有负增长啊,不要胡说!

统计局:2018 年人口总量平稳增长 城镇化率持续提高全年出生人口 1523 万人,人口出生率为 10.94‰;死亡人口 993 万人,人口死亡率为 7.13‰;人口自然增长率为 3.81‰。

1523 万(出生人口)-993 万(死亡人口)=530 万(正数表示人口净增加)。

所以这个问题在目前不成立!

如果说未来,只能说有负增长的趋势,还没来。

人口负增长最大的问题是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及育龄人口减少,前者会导致养老问题及年轻人社会负担加重,后者会导致人口进一步减少且增加越发困难。

知乎用户 寄生羽毛 发表

难以预测,但是该来的都会来的,欠了债就别想跑。

知乎用户 有事问彭叔​ 发表

如果说人口真的负增长了,那么就算那些大城市,它们的人口流入速度,也会越来越慢的,而且随着人越来越往大城市聚集,反而又会加快人口负增长的速度。

因为大城市的生孩子的压力,是大于了小城市的预期。现在看大城市的生育率比小城市的高,是因为小城市的年轻人都跑到了大城市去了,小城市留下来的年轻人数量比较少,所以就算小城市的年轻人再怎么能生,比例也会低于大城市的。

也就是本来小城市的年轻人能生 2 个孩子,他去了大城市以后,就只能生 1 个,就这样人口负增长就会越来越明显。

当人口负增长达到一定比例的时候,哪怕是大城市,人口也很难继续增加。

再说的通俗点,年轻人在小城市是正常的,可以生育的,但是小城市没有产业留不住人,大城市有产业,但是大城市压力太大,年轻人去了大城市被高价压的没了生育能力,也生不出来。

知乎用户 一条有梦想的韭菜 发表

2021 年,随着中国人口净增长数额下滑至四十八万,人口出生率下滑至 7.52%,老龄化社会已经近在咫尺。

人口出生率为什么会发生跳崖式下跌,这一点前文已有分析,今天这篇文章主要讲讲人口下跌会带来什么后果。

首先看下我国的人口结构历程

世界银行将一个国家的人口转变阶段分为四种:

①前人口红利阶段:这个阶段生育率高,幼龄人口比较多,而劳动力比较缺乏,所以生育负担比较重

②早期人口红利阶段:这个阶段幼年人群逐渐成长起来开始劳动,国家形成了一定人口红利

③晚期人口红利阶段:这个阶段人口有些老龄化,但是仍然有大量适龄劳动力可以带来人口红利

④后人口红利阶段:这个阶段国家进入老龄化社会,劳动力不足,人口红利消失

我们国家一共出现过三次婴儿潮,第一次婴儿潮出现在 1950 年 - 1957 年,这是首次婴儿潮

第二次婴儿潮是主力婴儿潮,1962-1973 年,这一段时间的年均出生人口达到了整整 3000 万

第三波婴儿潮是回声婴儿潮,1981-1991 年。

再看第二张图

1981 年 - 1991 年出生的孩子在 2000 年后就开始逐步进入劳动力市场了,2002 年 - 2010 年,我国 15-64 岁人口整整增长了 11%,15-59 岁适龄劳动人口突飞猛进,享受到了极大的人口红利,这一时期属于早期人口红利阶段

然而 2010 年,15-59 岁适龄劳动人口达到峰值,同时,我们第一波婴儿潮是 1950 年 - 1957 年,从 2010 年开始,第一波婴儿潮出生的小孩儿就开始逐步步入 60 岁,开始变老。

(2010-2020,65 岁以上人口增加一倍)

所以 2010 年是一个转折点,它标志着中国的人口红利开始走下坡路、人口老龄化负担开始逐渐增加,我们开始从早期人口红利阶段转变为晚期人口红利阶段,这个拐点在国际上也有一个名词:第一次人口转折点。

俗话说的好,有一就有二,那第二次人口拐点是什么意思呢?

就是总人口达到峰值,然后开始负增长

这个第二次人口拐点之前有专家预测会在 2030 年到来,但是 2021 年新增人口只有 48 万,如果出生率继续有小幅下滑,2022 年,就会迎来第二次人口拐点

更可怕的是,一方面,1962 年开始的主力婴儿潮在 2022 年后将会正式步入老年,老龄化压力会翻倍上升,另一方面,2016 年之后的生育率断崖式下降的影响,还没有显现。

等 2032 年,2016 年之后出生的娃开始逐渐步入劳动力市场,届时恐怕我们的劳动力数量会出现跳崖式下跌,供给侧会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

接下来说说人口结构巨大转变对我们有什么影响

2010 年我们迎来第一次人口拐点,在之后劳动力逐渐减少,劳动力成本开始大幅增加,这会驱使一批劳动密集型企业逐渐离开中国寻找劳动力成本更低廉的国家,比如越南。

而 2010 年开始的经济基本面的走弱,奠定了 2015 年那场危机的基础

未来随着我们逐渐步入后人口红利阶段,劳动力成本会不断上升,供给侧受到的冲击的同时也会对我国的外商投资与出口产生巨大影响

另一方面,人口直接决定了需求,决定了未来长期的通胀走势

人类是有消费周期的

小的时候零收入,基本什么东西都是父母买,支出极少,在 22 岁大学毕业后,收入增加,同时开始租房,自己负担起吃喝拉撒几乎所有的支出,之后还会买房子(这几乎是最大的支出),再之后若有保障性住房,则消费曲线会再创巅峰,在 50 岁左右之后,人的消费曲线会开始下降,一方面房贷基本还差不多了,另一方面人老了,吃喝玩乐不可能像年轻一样了,消费能力开始下降。

因此在人口步入老龄化后,老人的消费能力会下降,同时由于年轻人人口少于老年人,导致老年人养老金不可避免的下滑。这又会让老年人的消费能力雪上加霜。

消费的下滑不只会出现在老年人身上,还会出现在青壮年身上,由于老年生活没有保障,所以青壮年必然会开源节流,增加储蓄为以后的退休生活做准备。

从日本的例子来看,日本虽进行了多轮量化宽松却久久不能摆脱通缩的陷阱,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人口老龄化带来的需求萎靡。

所以在未来老龄化已成定局的中国:

①供给侧会受到极大冲击,由此会引发外资撤离、出口业受到冲击。(正在发生)

②需求侧严重受损,长期趋势下通缩不可避免

③养老体系出现资金缺口,由此会带来延迟退休、养老金减少,极有可能走日本新加坡的路——部分老年人终身工作

④年轻人为了保护现金流,不婚、丁克现象会成为未来很长时间的常态

知乎用户 坚持乐观吧 发表

你用现在的收入基础考虑养娃支出够不够用,是会掉坑里的。

因为你还年轻,所以觉得养娃是你最大的一笔支出。其实现实哪有那么轻松。

但是,从你父母 60 岁左右开始(平均数,个体也有四五十的,也有七八十的),你必须考虑给他们养老的支出。

父母体制内退休的,你只用考虑人力,父母企业退休的,部分人力和经济都要考虑,父母是农民的,人力经济医疗,都必须考虑。

此外,遇到父母身体好的,算你买彩票中奖了。

遇到父母重病的,你的负担是没有上限的。

各种癌,中风瘫痪,老年痴呆,是我身边老年人常见三种大病。夫妻双方四个老人,随便摊上哪一个,都够你受的。

比如我家,我妈高血压和神经衰弱失眠症,我爸脑出血一次救回来了,没大遗留问题,谢天谢地(我叔和他一个病,早不会走了)。我老公公冠心病,住院好几次了,上个月刚出院。

其他亲戚朋友里老人癌症六七个,高血压导致的心梗脑梗三四个,糖尿病七八个,老年精神疾病如老年痴呆,老年焦虑症等两三个……

这么说吧,这些老人发病前没生二胎的,子女已经顾不上生二胎了。生完二胎病的,儿女们的日子是人仰马翻一地鸡毛。有个别老人在子女婚前发病的,子女根本直接没有结婚。

当然那不是最倒霉的,更倒霉的是老人病的同时,年轻的子女也病了。

计划生育造就的那一代独生女是没有资格回家当家庭主妇生一堆娃的,你有独生子一样的给父母养老的义务。工作挣钱养家是你不可推卸的责任,你的父母你不管,没有别人有义务管。

知乎用户 荀晓 发表

刚刚看了一个问题,日本高龄退休科学家移居中国。

然后就看到这个问题,人口负增长快要来了。

实际上这两个问题是一体两面,可以这么去想,一个地方是越新越好,还是越旧越好。

越新,说明这个地方没什么积淀,没什么历史包袱,一切都可以推倒重来。

越旧,说明这个地方有太多历史,同样也有太多历史性的人物。

人口负增长这件事情,属于特别特别正常的情况,因为一个社会,能养哪些人,不能养哪些人,基本上都已经形成共识了。

就比如日本,为什么日本共存派的声音那么高,主要原因就在于,年轻人的内心想的就是鱼死网破,最好病毒不断地升级,不断地感染,这样一来的话,很多老年人可能经过一两次的感染,就死了。

至于年轻人,本来就是找乐子的,只要年轻的时候把乐子全都享受到,那么死亡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

也正因此,日本肯定有一大批人,想着通过病毒,出清一大部分老年人,甚至是体弱多病的人。

就跟当时欧洲黑死病时期,死了一大批人一样。

一大批人死去?对一个社会有什么太大的影响吗?就比如日本那些拿了诺贝尔奖的人全部在这次疫情中死去,难道日本的科技就不发展了?

很有可能,日本的科技反而会因为更加年轻化发展到另外一个程度了。

这是日本社会的想法,年轻人认为老年人吃的太多了,占了社会资源很大的一部分,如果没有这种流行病毒的话,很多老年人可能不会有一个机会大规模死去。

如果日本的这种人口负增长真的出现的话,那么就要看社会的财富分配究竟如何运转了。

日本老年人的养老金比例很高,老年人由于年纪大,所以在泡沫经济前可能就买了房产。

一旦成规模的老年人死去,那么社会必然会有一大批资产流转出去。

以日本目前的尿性,年轻人的生育欲望其实早就没有那么强烈了,根本做不到一下子生七八个了。

最多最多也就是两个。

而如果日本年轻人选择躺平,选择享乐,选择不婚不育,或者结婚也不生孩子,就是玩乐一辈子,那么社会思潮会变得更有趣。

人口、经济、分配,反映了一个社会的思想。

假如人口不愿意劳动,但是经济反馈给这个人的资产还不少,那么这个社会肯定会变得压力很小。

但如果一个社会一大批资产被一群人掌控着,大量的人口辛苦的劳动又被收割,而且所有人都认为不劳动是一件可耻的事情,那么整个社会只会变得越来越压抑。

日本的状态其实就是后一个社会的心态。

所以年轻人才想着让一批既得利益者们去死。

怎么说呢,人口负增长,基本上就是你死我活的对立,看谁活的时间长了。

日本人其实如果积极跑路,其实选择还是挺多的。

对一个人来讲,最珍贵的莫过于时间而不是财富,如果一个人在他拥有的时间里面,好好享受过了,其实就是值得的。

但如果一个人,在他的时间范围内,不断地被规训要做什么样的人,要去付出多少劳动,要去为自己挣得一小块落脚地,要传宗接代,那么这个人即便活成社会榜样,也不值得羡慕。

人口负增长,一定程度上就是有人不想让自己的后代成为一个把自己的劳动以及时间全部交付给既得利益者的反映。

至于影响,对日本来说当然是五雷轰顶,对咱们来说丝毫没有影响。

知乎用户 后知后觉是种撕裂 发表

没什么特别的影响,大不了吃糠咽菜,反正能活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人口负增长的恶果至少要二十多年之后,才能彻底显现。

地产泡沫爆炸,就是眼下的事儿。

短时间内,你会看到 zf 出台大量保地产的政策,同时,不要期望 zf 立马出台有具一定力度并且具有一定成效的促进生育政策。

寒冬将至,首先是活下来,才能考虑未来。

知乎用户 天平​ 发表

我对中国的实际感情并不复杂,我真的非常爱这个国家,我喜欢这里,我尤其着迷于它的文化。

我对中国的概念是一个整体,它的名字叫中国,秦汉唐宋元明清在我眼里都是中国。

我希望中国能一直长久不衰兴盛下去,我也希望中国的百姓能活的越来越幸福、越来越舒适。

但,我还是要说一句:

曹刿点了个赞

司马迁点了个赞

杜牧点了个赞

知乎用户 宣武门大官人​ 发表

1、人口刺激政策会加大力度。

2、经济还会转型。情感陪伴类型的行业进一步发展。

3、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技术还要大发展,替代劳动力不足的问题。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十室九空,有什么奇怪的,哪次不是这样?

知乎用户 鸭鸭 2019 发表

  1. 上学更容易了,受教育的人口、比例更多了(尤其对于中国这种受教育人口总体上非常少的国家而言,很重要),人的素质更高了,工作更好找了,工资收入也提高了;
  2. 房价至少恢复收入可承受的水平了(涨不涨与货币政策有关)
  3. 自然生态变好了,雾霾少了;
  4. 熊孩子少了。

知乎用户 香酥辣 发表

人口负增长证明了从劳动力数量下降到人口负增长的阶段的政策没有取得好的成果,,人老龄化口问题分为两个阶段,从劳动力数量下降开始,到人口出生率负增长是一个阶段,再到人口数量负增长有是另一个阶段,中国的人口问题比日本更为严峻的原因在于,日本的一个阶段是十年,而中国的一个阶段是五年,而关于原因,我写了这篇文章,虽然不专业但是很全面:快乐的单身狗:工业化之后的人口问题分析

可能的影响我只写了老龄化,

人口老龄化——欧洲与日本

知乎用户 醉酒老狸 发表

不废话,直接说

1,养老问题。中国目前人口 14 亿,但是因为执行多年的独生子女政策,人口结构以 421 型为主,也就是爷爷奶奶外公外婆~ 爸爸妈妈~ 孩子,人口结构极端不合理,而且第一代独生子女的父母已经步入 70 岁,也就是说将来中国老年人占很大比重,而且和发达国家发展历程相比,可以说已经是, 未富先老。看到有人说等这一批老年人去世了,人口不但会降下来结构也会年轻化,这纯属做梦,421 中的 4(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会逐步死亡,2(爸爸妈妈升级成爷爷奶奶),1(重新组成 2),也就是说现在和未来两个青壮年面对赡养四个老人一个孩子的局面,养老压力将消耗掉大量社会财富,使其无法投入到社会再生产过程中。大家都属于 421 中的一份子,残酷的养老现实谁都逃不掉,有钱人不在此列。在目前中国居家养老传统模式下,老年人只能祈祷自己到死前都能够生活自理,否则会持续给自己和子女带来痛苦,肯定还会有人说养老院,只能说就目前来看养老院并不美好,有多不美好,可以在知乎搜索。

2,中国有多少人合适。很多人说人家美国才 3 亿人,也是发达国家等,这事错误的。经济上我分为两类,资源型经济和工业型经济,资源型经济国家如北欧,澳洲,卖资源为生那自然是人越少越好,但是中国作为工业国家,还是需要一定人口数量,美国只有三亿人,但美国是西方社会的代表,而整个西方社会其实是一个包含了北美,澳洲,欧洲,日韩在内总人口高达十多亿的发达经济体,他们通过经济体内不同分工共享红利,拆开看是错误的。比如荷兰的光刻机,上面装了美国的激光,德国的镜头,法国的阀门,瑞典的轴承,荷兰卖出一台机子,大家都有钱赚,就等于把光刻机需要的工业人口分散到各个国家。假如西方接纳中国进入自己的小圈子,中国人口数量少一点活的也会很滋润,但现在的问题是西方不但不想和我们玩,还想弄死我们,所以如果我们想造出光刻机,就要把所有零件都自己弄出来,前提就是中国有人研究激光,镜头,阀门,轴承,所以如果中国想和西方竞争,简单的理解就是必须要有和西方社会(北美、欧洲、澳洲、日韩)差不多的人口数量,也就是 10 亿左右。

3,人口少了,我们的生活真的会变得更好么。很多人畅想人少了以后生活有多滋润,收入增高,城市不再拥挤,结论是做梦。说这种话的人都是用当前的物价硬安在少量人口环境上面。首先收入工业生产成本和生产数量是相关的,中国拥有十四亿人的大市场,而且国内不存在贸易壁垒,再加上人口数量能支持的起全产业链,所以中国人享受到物美价廉的商品和服务。举个栗子你买个手机壳拼夕夕 8 块钱就包邮,生产手机壳需要制作模具,彩印,颜料,设备等,面对 14 亿人口的市场,很容易就能收回成本,数量一多价格也就降下来了,反过来 3 亿人口的市场还会有这么多人需要这么多手机壳吗,生产成本不会降,那就只会加在手机壳价格上,还想 8 块钱?18 都不一定能买到。再比如叫个外卖,外卖小哥出来一趟还能是 2 块配送费?所以人口少了必然会带来人力成本上升,市场萎缩,将来物价必定全面上涨,所以就别再想着将来能拿着高工资享受到现在价格的物价和个人力服务,有点像大城市高收入高房价高消费。

4,人少了会不会内卷。这个问题和人口数量有一定关联,但不全是,中国现在处于中级制造业的顶端,容纳不下太多高学历高层次人才,这些人必定会向下抢夺工作岗位,也就出现了博士生考公务员的奇葩现象,减少人口并不能解决这个问题,前面说了,人口减少会带来人工物价的全面上涨,资本家是逐利的,必然会带来企业外迁,更有可能引进外国劳动力,如德国法国(前几年已有专家鼓吹引进亚非拉劳动力),造成工作岗位的减少,无助于解决内卷化,所以解决内卷只有两条,一是中国成功冲击高端制造业,比如类似盾构机,刚开始国外卖一台吃好多年那种,中国能站在这种科技高度,二是开拓新的市场,输出产能,让大家都有工作,比如和东盟签贸易协定,一带一路,深耕亚非拉市场。

最后总结一下,人口减少会必然会带来人力成本上升,市场萎缩,将来物价必定全面上涨,人工服务价格高昂,养老是个大问题,如果中国能成功晋级高端制造业,并且像美国那样建立一个自己控制的经济体系,人口少一点问题不大,但是就目前来看,整个西方社会不会主动让出利益给中国,所以面对西方发达国家的全面打压,个人认为中国保持 10 亿规模的人口,是保证中国有能力和西方开展全面竞争的基础。

知乎用户 金橘 发表

今年己注定负增长。五年以后出生人口大约五六百万,学生减少一大半,幼儿园小学初高中教师将减少失业转岗。10 年以后出生人口在二三百万左右 。

2016 年出生人口 1786 万 ,2022 年大学毕业生 1076 万人。2016 年以前出生的考大学还是竞争激烈,有 700 万人上不了大学。

2022 年人口必定是负增长了,几年后每年灰飞人口将增多至 2000 万左右,几年以后每年新生约五百万左右,而灰飞高峰期将到来建国婴儿潮当年出生是 2500-3000 万。

灰飞高峰期将在 2030 年左右,几年之后年灰飞 2000 万左右,比现在增加一倍,现在每年灰飞 1000 万多点。

体质内吃皇粮的世家大族 潮汕的 西南的 少数民族的 绿白的 河南山东的 很多 2 个以上。

00 后找不到工作普遍躺平,啃老不工作,不婚育不买房,00 后的下一代新人口降至一两百万。很多村小学早已关闭了,一个学生都没有,有也全部集中在区县上学。60 人大班改小班 20 人也不会有了,估计只有 10 人,或两三班合并才有 20 人。一二十年内退休的教师可以,年轻教师肯定会受人口大减影响波及。涨价祛人口效果极端显著啊,韭菜炮灰奴工是越来越少,00 后的人口生命中将不能承受之重 1.5 亿吃皇粮的群体。

知乎用户 大巧不工​ 发表

一、高等文明的人口数量是有明确限制的,资源有限,文明宝贵,自然会反过来限制人口增长,以避免资源匮乏,文明毁灭,越是向高等文明挺进,现有资源只会反向迫使人类主动出清人口

对于普通人,普通家庭无疑是灭顶之灾,对于国家,企业而言,则是极大的利好。

人口在数量上的优势已经成为在经济发展,职能履行,文明享受的重大障碍。

出于对于地球资源现有恒定的资源总量,地球已经无法负担,而人类文明的等级逐渐提升,高等文明的趋势下,人类只能被动减少人口,以高成本,高代价的方式,维持高等文明的续存。

文明是需要成本的,文明是需要资源来赎买的,不是简简单单几句话,人类就都进入文明了。

更为重要的是,在历史上,人口不足是常态,人口富裕是特殊行情,对于过去的国家而言,努力生育,增加人口才是第一位的事情。

所以老龄化,少子化,是放在当前每一个现代化国家的新课题,新挑战。

日韩是一直装死,不敢动,不想动,等着破局,等于是现在交出一份白卷,准备日后抄袭欧美,不过引入移民的做法可能有些障碍,索性继续装死。

所以这个问题将持续发酵下去,正如前文所提及的一样,国家希望轻装简行,企业国内不行还有国外,像提到的几个大国无不是出口型大国,国外还是更加重要一些。

二、对于普通人而言,家庭结构的单一化,原子化,抗风险能力,社会资源的掌握,地位快速下滑

对于普通人,普通家庭而言,对于社会掌握资源的能力进一步衰弱,社会价值,社会地位极速下降,尤其是在固定方向上的简单,机械性的运动,作业逐渐被机器人,人工智能所取代,能够给予的中低端岗位逐渐萎缩,给予的中低端产业的利润迅速摊薄,在支出的刚性与物价的持续上涨过程中彻底陷入幻灭。

利润,回报率快速向中高端领域靠拢,这个已经是历史的大趋势,普通人的家庭结构单一,老龄化,疾病,教育水平单一,整体层次不高,作为竞争单位,在面对国家而言,则处于下风,且这个过程不可逆,哪怕再学习,再继续社会学习都很难跟上。

三,国家需要瘦身,企业有海外市场,只要定价权,规则在它们手里,经历经济周期过后仍然还会存在,普通家庭没了就真的没了,两者是有很大差别

对于企业,国家而言,伴随科技以及互联网加持,对于社会资源的掌握,动员能力大大增强,主要表现在对于岗位的清理,科技,机器人在岗位的逐渐运用调整,各项改革,出清紧锣密鼓,将原本的成本可以顺当转移到家庭,个人之中。

这就是国家,企业不鼓励生育,不刺激生育的关键,核心

人家要的是质量上的人才归集,而不是数量上的计算。

相比于古代需要依靠的人力物力,国家,企业重视人口的力度要比现代化国家更为在意,重视,因为人口的多少,寡众将意味着国家在资源吸收,动员,利用的潜力。

现在恰恰相反,通过逆向选择,淘汰,出清人口,并没有使得国家,企业对于资源,力量的丧失,反而进一步强化对于社会控制力度,对于社会资源的掌握更为精细化,更为科学,并且将吸收门槛与方向的人才培养成本最终,彻底甩给家庭,个人,通过养蛊的方式,坐等吸收优秀人才进入自己早就设计好的圈子,利益范围内。

有这个想法是受到刘慈欣的《赡养地球》的启发和冲击。

在故事里到最后,一个星球被 20 个家庭所支配,到最后的最后,一个星球仅仅被一个人所支配而已,其他人只能被迫流浪。

不用危言耸听,日本,欧美低生育率这么多年,社会结构进一步稳定,对外控制力量不弱反强也是最好的证明。

知乎用户 6 由胜洋 zc 发表

祖国的发展让人心血澎湃,几十年完成人家几百年的成绩这点大家都看在眼里。但是,唯独这件事我一点不可怜。

为什么不生孩子,大家都门清。

对经济发展有什么影响?

国家未来的人口红利将在 20 年内逐步消耗殆尽,如果没有高新科技带动人均收入上升,那以后就不好办了。

贫富差距依旧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

就这点,除非把经济在短时间内增加起来,我说的是人均。否则,大家不会再生孩子了。

还一件事,资源的分配问题,这个问题目前在医疗和教育上有这样的风声。但是这些无论怎么改最终需要落实到经济和收入,只要房地产的经济不能被其他产业替代,老百姓就需要承担高昂的房价,而高昂的房价背后是一系列金融游戏。(银行贷款)它本身就需要市场环境要好,以前我们领导们主导做大蛋糕,大家有的玩,贷款买房虽然苦,但是大家咬咬牙也在坚持。

但是,新冠肺炎清零政策的实施,经济问题就出现了。我在这里不抨击国家的防疫政策,我只提出现象。清零体现的是国家的关怀,但是,这个时候我个人以为不是仅仅体现 “爱民” 的时候,保住经济也是体现 “爱民” 的另一个方面。

因为病毒对老人和小孩死亡率相对更高,年轻人死亡率低。把重心大幅度放在清零,那就意味着要牺牲年轻人的经济能力去保证老人小孩的生命。

但是,我们现在也老龄化了,老人的退休金压力大,年轻人也不赚钱,所以怎么生?自己养活自己刚刚好,哪来的闲钱再去结婚生孩子,经济下行钱又难赚,我反正现在就是只敢单身,你要说需求,那么多社交不是不能找啊,甚至于现在那种生活服务类的平台例如 助助,这上面也同样有很多女生爱玩的,我有一个同事就是,当时他家里门窗坏了,本想上面下单一个修门窗的师傅,但是发现居然还有兴趣活动这个栏目,水真的深,就是邀请同好可以一起兴趣活动,他就在这个助助上面下单约个女生出来唱歌,看电影,结果才见面了两次就躺平了,根本没有足够的了解,所以啊对眼了谈个短期爱或者各取所需的其实也大有人在,根本不用在意年轻人这种需求没地方发泄。

所以,真要搞,就必须做到 “清零”+“经济复兴” 双管齐下,两头抓,两头都要硬。(对,不是做选择题,是全都要。)

这样,是最适合当下发展,让老百姓敢生孩子的唯一方式。缺点只有一个:对政府的能力素质要求极高。

未来的中国不应该以人口红利为主,人口红利的背后就是强大的养老压力。而且人口过高就会启动计划生育政策。

其实人口红利周期大家都知道了:

1. 大量生。

2. 大量发展,集中力量干大事。

3. 大家生习惯了,第一批出生的孩子们长大结婚,他们如果也大量生,人口将爆炸。

4. 计划生育,只生一个好。

5. 第一批一胎成为这个世界上最苦逼的存在,他们没有兄弟姐妹(亲的),还得面对四个老人,还有小孩。

6. 人口劳动力下降,第一批大量生的人需要养老。

7. 逐渐开放生育政策,但是独生子女一个人活习惯了,未必会选择生。

这里面唯一一个变数就是经济,经济好也许还能刺激一把,你想现在是 90 后为主要的生育军,90 后本来就是独生子女,经济还不好,你说大家生不生。经济是催化剂也是抑制剂

8. 最终,极有可能重复到一,鼓励大家多生。以此循环。

知乎用户 Frank 发表

确实是要用数据说话。

在新中国成立之前,中国人都有四万万(4 亿)同胞的说法,可是在 1954 年第一次人口普查公布的是 6 亿出头的数据,说明虽然经历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摧残,旧中国的人口还是是不止 4 亿的,5 亿多人是有的。

中国实际人均寿命有可能是低于 78 岁的人均预期寿命的,就以 78 岁为准,对应 2022 年,就是 1944 年生人,而以周围实际观察,1930 年代的老人已经占比非常低,可以参照一些大人物,作为标本和缩影,找一些具有代表性的(高标准):

金庸,1924 年出生,2018 年去世,94 岁,

李敖,1935 年出生,2018 年去世,83 岁;

单田芳,1934 年出生,2018 年去世,84 岁;

李泽厚,1930 年出生,2021 年去世,91 岁;

袁隆平,1930 年出生,2021 年去世,91 岁;

倪匡,1935 年出生,2022 年去世,87 岁;

…………

等等等等,仿佛 2018 年为界点,一个时代过去了,就是上个世纪 30 年代出生的人已经凋零了。实际上现在观察周围 70 岁以上的老人,大多数已经是 1940 年代的人了,特别是 1945 年以后,没有了日本鬼子的疯狂屠杀,估计人口出生率应当是有一拨小升浪的,以平均每年 1200 万人的出生人数为预估,那么是从 1945-1954 这十年里大概有 1.2 亿多人。

这也意味着今后很多年去世的人数可能会维持在千万级别以上,而人口出生很难维持在千万级别,基本肯定,如果不人为的进行数据作假,人口持续负增长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了。

影响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

1,农村地区会出现空旷现象,大量农村会消失和荒废,人口减少了,人均资源占有量会有一定的提升,争夺资源的现象会减少,以前农村地区为了几根木头,为了一点点农田水源,为了一小块菜地发生械斗,打的头破血流、闹出人命的事情将大大减少甚至不复存在。农村的宗族势力已经完全被消解。这也为村镇的集体合作社、平整土地和大规模农业生产提供了现实基础。

2,人口红利彻底终结。中国再也不可能出现像 90 年代到 2015 年这二三十年那样,GDP 动辄百分之十以上的增长率,因为底层人口几尽掏空了,甚至维持百分之五的增长都很艰难。

大量没有竞争力的小企业和血汗工厂会持续倒闭,比如最近电子大厂爱高集团的停业和老板跳楼的事情就是这种时代背景下的一个缩影。

点外卖的费用会越来越高,大家会尽量在家做饭。社会零售行业会越来越内卷。

3,以土地财政为基础的房地产泡沫会被击穿,财富逐渐会从地产行业转移,重新洗牌。

深陷在此中的各路人包括炒房客,接下来要用余生来为之前疯狂不理性的行为埋单。

财政无以为继,以吃财政饭为生的公务人员和老师、幼教甚至国企事业单位等职业,会从现在的香饽饽变成一般性的、收入中等偏下且不再稳定的职业。government 为了寻找稳定和可持续的大税源,房产税会以某种形式开征,甚至 governments 直接经营房产当房东收房租。

4,government 掌握了太多资源,为了盘活经济,会持续向社会释放一些资源,比如很多没有卵用的国企,特别是一些地方性质的国企,说得好听让他们市场化,其实是甩包袱。甚至一些半公共性质的不挣钱事业,也会让其部分私有化。这种行为,很多国家在遇到财政危机的时候就是这样干的,而中国历来的精兵简政,缩减编制,裁撤机构,国企改革,员工下岗,百万裁军,等等,莫不如此。

5,城市会出现大量的贫困阶层,两极分化,这种贫困阶层和农村的贫困阶层是不一样的,因为农村再贫困,事实上农民是拥有一定资产的,比如农田,菜地甚至山里的林木和草料等,都是资源,只不过它们都没有进行货币化而已,至少勉强有口饭吃;而城市里一旦有经济危机,贫困阶层只能去翻垃圾箱和到菜市场捡烂菜叶吃,这也是马克思的理论里说,真正的无产阶级,只可能出现在城市。

6,中国的国际影响力扩张之路会衰减,中华民族族群人数的降低,老龄化少子化,注定了没有血性,会成为国际上的软蛋,外强中干,色厉内荏,比如现在的发国。

7,总而言之,财富的创造和增长会越来越难,大家钱都不好挣了,吸血的人也不一定好过。如果产业升级进行不畅,不进行像样的分配制度改革,情况就会随着人口的衰减,一天不如一天。

知乎用户 夏天的雨​ 发表

近代以来每一次的转型升级,隐藏的 buff 或者 debuff 都是人口,因为人口再生产是人类基本生产之一,而且人们往往会进入一种不可避免的困境,那就是 “越富有越贫困”,国家也发展了,收入也增加了,但是好像过得更紧张了,这就涉及人们收入的分配和生活成本的增加。

在收入分配方面,除了人们熟知的资本和工资的较量外,还有一个可能被人忽略的收入分配方式,那就是信贷。信贷扩张会提高物价,变相增加普通人生活成本,而得到好处的主要还是资本。

生活成本的增加一方面体现为物价上涨,另一方面还体现为消费项目增加。比如说,过去生育孩子除了住老宅子,只需要增加一双筷子就行,也就是多吃一些面和简单的蔬菜,衣服穿哥哥姐姐们替下来的,现在呢,生育一个孩子从相亲开始,到房子、车子、彩礼、备孕、产检、生产、奶粉、培训班、旅游、营养品、房子,还有化妆品、手机、电脑、钢琴等等,新增了许多过去没有的消费项目,很多人生活成本增加的速度应该是超过了收入增加的速度,所以要么更拼命挣钱,要么躺平不婚或者不生以减少生活成本,后者来的更简单有效。

而人口负增长带来的,可能就是某些消费的利空消息,没有孩子必须消费的压力,人们会轻松一些,这有点像财富上的 “推恩令”,只不过施术者变成了老板们,鼓吹各种节日和排场,抬高别人的生活成本,增加自己的收入。

再一个就是地区的不平衡,有的地区人口继续流入,有的则减少,这对于有些地区不友好,但对整体不一定是坏事。一方面就像上面说的,可以趁机轻装上阵方便转型,转型比较怕的一部分人失业和生活下降,人口少了这方面压力就小了。另一方面是可以趁机合并行政机构和行政区,减少治理成本和治理难度,减少腐败机会,行政区大了也便于集中力量找到新的产业立足点。

至于说整个社会经济受影响则不见得,因为一方面是国内消费不仅看人口数量,也看人均收入,要不美国消费比我们和印度这两个人口大国都多呢。另一方面是还有国际市场,一个国家要想成为世界大国,一定是离不开世界市场的,市场越大,就像食物越丰富,自然长得越好。所以,可以通过增加人们收入和扩大国际市场来弥补人口减少。

知乎用户 杨逢空 发表

人口少了,我们子孙的生活自然就幸福了。

可惜,减少是非常缓慢的过程,需要好几代人后才会降到合理水平。

知乎用户 浏览历史 发表

看看日本和一些负增长的国家就知道了 。老龄化,消费萎缩,创新减少,整个社会趋于保守..…… 所以,人口负增长其实并不是好事。

知乎用户 沈三白 发表

1,产业升级的脚步会加快

我们控制人口的目的,是为了产业升级,减少卡脖子行业。但是,很多公司依赖于人口红利,而不愿意产业升级。

为此,国家统一内部认知,要求计生部门每年少报出生人口数量,以此刺激相关产业人员,尽早进行升级。

换言之,这都是上层的一步棋。通过少报人口数量,引起社会舆论,进而倒逼产业升级。

实际上的出生人口,以我本人调查的结果来看,周围一胎生两个的有之,三个的有之,四五个的也不鲜见。重要的是,这些宝妈全都表示会继续生。

2,进一步提升年轻群体的生育欲望

由于一直强调人口减少,全国的年轻人都陷入了一种焦灼不安的情绪中。

一方面,一对夫妻在未来要赡养至少四名老人;另一方面,统一大业尚未完成,如果谁都不生,难道让中老年人上战场,解放全世界吗?

在这两种不安的情绪下,很多十七八岁的年轻人,决定先生娃再领证。

尤其是伴侣式婚姻,在年轻群体中非常流行。

所谓伴侣式婚姻,即不领证结婚,孩子可以是你的也可以是别人的,只要生下来,两个人一起照顾。如果觉得不合适,可以直接分手,投入到下一段感情中。

这样,十分有利于中国新生人口数量保持增长。

为他们的觉悟点赞!

3,养老产业蓄势待发

经历过婴儿潮红利的企业创始人都懂,婴儿潮会带来诸多行业的发展。包括尿不湿、奶粉、奶瓶,甚至是房地产。

那么,人口减少,步入老龄化社会,也自然会催生出无数个以老人为核心的产业。

通过以上三点,我们可以知道:人口减少的数据是故意泄漏的,原因是我们要倒逼产业升级,减少卡脖子行业、产品。但是,年轻人为了祖国的未来,已经不惜一切代价努力生娃,提高新生人口数量了。

这就叫,上下同欲者,胜!

知乎用户 撒墨 发表

从大的方面讲,我觉得中国的经济水平很快就要不增长了,名义增长率会跟物价上涨率齐平,甚至还有缩减的可能。如果一个人有两个孩子,他就会想一切办法去打拼挣钱,如果他只有一个孩子,他还会努力,但是劲头肯定没有一个孩子那么足了,如果他没孩子甚至不结婚,那他只要有一份轻松的工作就行了,工资低也没关系,够他自己生活就行了。如果这个人有两个孩子,那他可能一个月要想办法挣到 6000 块钱,如果有一个孩子,他可能要想办法挣到 4500 块钱,如果他没孩子或者不结婚,那么 3000 块钱就行了,要说需求,现在其实陌陌啊悦技这些也很容易找,尤其悦技直奔主题,约个电影娱乐的,对眼了各取所需或者只恋爱玩玩的也大有人在,一人吃饱全家不饿就好了。财富都是每个成年劳动者创造出来的,当上述的趋势大量出现成为普遍现象时,劳动者创造财富的欲望以及创造出来的数量会大量缩减,即使生产率提高的情况下,财富也不会增长了。一个国家经济水平不上长,其他方面也就不长了,别说什么追赶发达国家。这是很简单的道理。

从小的方面讲,这也不是我们小老百姓所能改变的,这样下去将来生活是个什么样子也很难想象,听天由命吧。

-————–

我是个农村人。就我观察,多数农村男人过了 60 岁还要去工地上干一天 12 个小时的重体力活(我们那里有个人 60 岁了,不愿意干重活也不愿意做买卖只种地,被人说是懒),有的人过了 70 岁还想方设法做点小买卖赚点钱,这些人都是在给儿子攒钱或还债,当了光棍的男人常年自己就种点地,甚至连地都不好好种,上了年纪的光棍男人直接地都不种了,只靠领低保活着。实际上不只是农村人,全世界绝大部分人都是这样,绝大多数人一生的财富大部分用来养育子女了,那些没有子女的也就不怎么劳动挣钱了。如果一个人子女多的时候,被逼着不得不去辛勤劳动,如果子女太少的话,就不需要辛勤劳动,甚至不需要劳动了,全世界恐怕都是这样,中国人更是这样。

知乎用户 失去祖国人 发表

好似喵好似喵,喜大普奔。

知乎用户 冷柯文 发表

我国目前仍然是 “全球第一人口大国”,2021 年末我国的总人口达到了 14.126 亿,比上年末增加 48 万人。**不过有消息指出,今年的四季度印度就会超过中国,成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4 月末,印度和我国的人口差距已经缩小到 300 万了,考虑到印度的生育率是我国的近 3 倍,所以这种说法在一定程度上是比较可信的。

当然,也有学者认为,可能在 2018 年前后,印度的实际人口就已经超过我国了。理由是印度印度对基层的掌控力太差,统计数据严重落后于真实情况——印度的很多城市贫民和偏远农村的出生人口没有被及时纳入数据之中。

争 “全球第一人口大国” 的荣誉没有多大意义。实际上,我们现在也有点自顾不暇了——我国的人口出现了很严重的问题,2021 年出生人口仅 1062 万,创历史最低纪录。2017-2021 年,每年的出生人口数量更是迎来“5 连降”。**更重要的是,不少知名专家都预测,今年我国很可能人口负增长。**比如社保中心主任郑秉文、中国人口学会副会长原新、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教授梁建章等。

**以韩国的前车之鉴,人口一旦负增长,将可能出现四大不利后果:**首先,劳动力减少,社会生产力大幅下降。事实上,根据联合国 2019 人口报告的数据,中国 20-64 岁人口在 2015 年达到顶点 9.34 亿后,便进入长期下降的态势;其次,长期持续的人口负增长,会导致社会高度老龄化和人口衰退,进而引发诸多严重社会经济问题;再者,劳动力大幅减少,伴随老年人口加速增长以及人口平均预期寿命不断提高可想而知我国养老保障负担将不断加重;第四,正如美国经济学家哈瑞 · 丹特在其《人口峭壁》一书中提到的,“人口负增长将是中国债务、房地产泡 · 沫加速破灭的根本原因。”

一句话,人口问题事关国计民生、事关长远发展。基于此,在专家们看来,我们的当务之急是,尽快找到 “催生” 妙计,提振国人的生育意愿,扭转人口严峻局势,解除人口警报。

在我看来,想 “催生” 就要先找到“病根”。俗话说得好,对症下药,才能药到病除,否则一通乱医,只会加重病情。直白点说就是,要先弄明白两个根源性问题:1、我国的人口到底出了什么问题?2、为什么大家都不愿意生孩子了?

第一,我国人口形势呈现三大显著特征:少子化、老龄化、不婚化

**少子化:**前面提到了,自 2016 年实施 “全面二孩” 政策以来,我国的出生率非但没提高,反而迎来大幅下降,这打脸了很多专家——2016 年出生率是 13.57‰,到了 2021 年我国的出生率仅有 7.52‰,为建国以来最低。过去 6 年我国每年的出生人口分别是:2016 年 1786 万、2017 年 1723 万、2018 年 1523 万、2019 年 1465 万、2020 年 1200 万、2021 年 1062 万。

**老龄化:**七普数据显示,2020 年我国 60 岁及以上人口 2.6 亿,占总人口数的 18.70%。统计局数据显示,2021 年我国 65 岁及以上老龄人口占比升至 14.2%,为有统计数据以来最高。按照国际标准,我国已经进入 “深度老龄化社会” 阶段。这不是最糟糕的,根据联合国 2019 人口报告,2035 年,我国 60 岁及以上老人数量将高达 4.15 亿,其中 3.02 亿是 60-74 岁的低龄活力老人。

对于一个国家来讲,如果 60 岁及以上老人数量严重超标,意味着这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就要停滞——年轻人太少,一点人口红利都没有,大量年轻人辛勤工作也未必养得了这些老年人。日本就是最好的例子。

**不婚化:**不婚化指的是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在到达适婚年龄之后,并没有选择结婚或是无法结婚。而且是一种日益普遍的社会现象。根据民政部数据显示,2013 年我国的结婚率为 9.9‰,此后逐年下降,2021 年结婚率下降到 5.4‰,仅有 763.6 万对夫妻登记结婚。婚姻,是人类繁衍生息的基础,年轻人不婚化,自然也会导致我国的出生率大幅下降。

为什么近年来结婚率大幅下滑?新华社曾经一针见血指明了原因:房、车、彩礼新 “三大件” 花费少则五六十万元,多则上百万元,成为了一些适婚青年背不动的“大山”。

第二,为什么年轻人都不愿意生孩子了?

现在的经济水平、医疗技术等较三十年前,不知道提高了多少,但年轻人的生育意愿却不增反降,尤其是很多农村年轻人,现在面对父母长辈们的 “催生”,也开始变得无动于衷了。反倒是江浙沪广等发达城市里的年轻人,还在积极生育。2021 年全国“最敢生” 的省份,不是山东,也不是河南,而是广东。

2018 年 3 月任泽平做了一个 16 万人参与的生育意愿大调查。调查结果显示,选择生 0 个、1 个、2 个、3 个、4 个及以上孩子的比例分别为 15.0%、28.1%、33.9%、14.7%、8.3%。

年轻人生育意愿越来越低,归根结底是三方面的原因:

**1、教育水平逐渐提高,认知明显提高,**尤其是女性,有了独立自主的意识,完全不受别人的思想左右,什么时候生,生几个,他们有自己的思想。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大众受教育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人的自我意识开始逐渐觉醒,相较于迫于他人、社会的压力而恋爱、结婚、生子,现在的年轻人,不仅极力追求享受,更崇尚自由。再加上,现在社会包容性更强,个人主义的观念相对加强,在多元文化冲击下,外在的规范约束力变弱,生孩子主要看个人意愿。全国 1.7 亿 90 后,结婚率不到 1000 万——现在的年轻人连婚都不结了,更何况生孩子;

**2、沉重的养娃成本,经济负担重。**任泽平、梁建章等发表的《中国生育成本报告 2022 版》显示,我国是全球养育成本第二高的国家——把一个孩子抚养到刚年满 18 岁所花的成本相对于人均 GDP 的倍数,澳大利亚是 2.08 倍,法国是 2.24 倍,瑞典是 2.91 倍,德国是 3.64 倍,美国是 4.11 倍,日本是 4.26 倍,而中国是 6.9 倍,仅次于韩国的 7.79 倍。

养育成本主要来自于 4 方面:住房开支、教育开支、医疗开支和生活开支。这其中住房成本是最大头。归根结底是我国的房价普遍偏高,尤其是经过 2015 年 - 2018 年这一轮上涨后,全国住房均价突破万元,连很多县城的房价都超过了万元,这意味着购房门槛显著提高。普通商品房如此,优质学区房价格涨幅更高,这些都是隐性开支。教育开支方面的压力更是不容忽视,调查显示,中国家庭每年用于补课的直接花费超过 6000 亿元。

**3、无人照看。首先是社会公共托育资源严重短缺。**以超大城市上海为例,2018 年 0~3 岁婴幼儿入托率仅为 4%,远远低于一些发达国家 50% 的比例;其次,家庭托育能力也极其有限,面临着较大的压力。再加上现在职场对女性的歧视现象,导致越来越多的女性不愿意生孩子。

城镇户籍夫妻基本都要上班养房养车,一旦打算要孩子,意味着夫妻二人有一人必须全职带娃,其代价就是家庭经济来源锐减。调查显示,“工作挤压”、“生育能力焦虑”、“对孩子成长环境担忧”,是年轻父母们不想生孩子的主要原因。

凡此种种,并不是年轻人不想生孩子,而是生不起、养不起、没人带——这才是影响这一代年轻人不生孩子的三大 “生育堵点”。

因此,要鼓励年轻人生育需要多点发力,打通 “生育堵点”,比如尽快出台相应的配套措施,比如发放生育补助,加大生育支持力度,使之能够对年轻人形成足够的吸引力,帮助家庭缓解一孩、二孩的养育困难和压力。在梁建章看来,高房价在很大程度上成为了抑制年轻人生育意愿的第一因素,所以鼓励生育,一定要想方设法把占大头的住房成本 “打下来”,不能把房子当生意做,只有做到这一点,才能真正达到催生的目的。说得直白点就是,要尽快 “推翻住房这座大山”。

那么问题来了,现在 “推翻住房大山”,还来得及吗?

答案是,无论任何时候都不晚。根据中国人大的研究,25-29 岁的育龄妇女中,房价每上涨 10%,人口出生率便会下降 1.5%,足以看出房价对于生育率的影响有多大。反过来说,如果在未来 5 年,我国能把房价打下来 30%,或许意味着我国的人口出生率会提高 4.5%。事实上,由于住房成本的大幅下降,出生率提高幅度可能远不止于此。

要知道,住房成本下降,生育率提高,是得到央媒社论认同的:顺利解决大城市住房问题,让年轻人尤其是新住民乐业安居,不仅有利于经济的持续发展与活跃,也将化解一个制约城市人口生育率提升的重要因素。

试想一下,如果困扰国人多年的住房问题得到有效解决,那么大家就有更多的资金和精力来生更多的孩子。当然,如果能多点发力,同时把教育、医疗等成本降下来,把托育服务进一步完善,把收入提上去,降低人们的育娃养娃压力,那么对于人们生育才会起到一定的正向促进作用。

专家提出新建议,剑指三大 “生育堵点”,受到父母们的一致赞同

在人口专家梁建章看来,鼓励生育,让更多的适龄年轻人多生孩子,敢生二胎、三胎,已经不是个人和家庭的问题,更是整个民族和国家的希望之所在。既然如此,催生就要加大投入,换句话说,除了常规的配套措施外,国家应该趁年轻人生育意愿未彻底消失,提前加大资金投入解决。

对此,梁建章提出了新的建议,主要包括四方面内容:

1、加大购房补贴力度。降低首付款比例、降低首套房利息,是必须要做的。与此同时,要给予多孩家庭购房优惠,比如二孩家庭买房打七折,三孩家庭购房打五折。再比如,给予三孩家庭,每月发放 2000 元的房贷月供补贴等;再比如,三孩家庭,优先获得申请保障房的权利;

2、教育改革。减少高考内卷,缩短学制。具体是要普及大学教育,推迟普职分流到大学甚至是研究生阶段,取消中考;

3、加大托育基础设施建设,构建完善的托育保障体系。比如由国家牵头建设 10 万个托幼中心,0-3 岁孩子,完全免费。不仅如此,每月给二孩以上家庭补贴 2000 元营养费;

4、发放现金补贴和税收减免。对于二孩家庭子女,给予每月 1000 元的补贴。给予三孩家庭的每个孩子,每月 2000 元的现金补贴,直至孩子到 18 周岁。

梁建章的新建议为什么能得到父母们的赞同?说白了,这 4 条内容,基本解决了当前制约年轻人生育的三大痛点:生不起、没人带、养不起。尤其是发放购房补贴、教育补贴,兴建托幼中心,等于是直接剑指三大 “生育堵点”。这其中“三孩家庭购房打五折” 措施的威力是最大的,这等于帮助购房者直接减半了购房成本。而这些节省下来的资金,完全可以作为 “生育基金” 来使用。尤其是对于原本就有生育三孩打算的人来说,这种类似于 “发福利大礼包” 的新建议,简直就是加速其生孩子的“催化器”。

我的微信公众号:军师柯文,欢迎关注,一起聊投资。

关注柯文的五大理由:

(1)看不懂 k 线图,MACD,KDJ 等技术指标

(2)不会选股,无法区分劣质公司

(3)把握不住市场主线,风口行业总是错过

(4)买入总是被套,卖出总是卖飞

(5)炒作没有计划,买卖全凭运气

本文不存在任何推荐,所聊到的股票不构成任何推荐仅供参考学习,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作者:楼市新观
来源:今日头条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知乎用户 提名下下周 发表

消费萎缩,出生人口,自然影响婴幼儿,像奶粉,衣服,鞋袜之类行业。像幼儿园,小学数量肯定减少,老师减少。这只是明面上的。

这只是第一层总量。第二层就是究竟哪里在减少,就是北上广深四个一线,生育率最低,二线因为人口聚集,生育率微量的减少。三线以下因为总人口流出去而减少。

第二层减少会有什么影响?对于一二线,无所谓,反正行业够多,土地够值钱,幼儿园少了就少了。公立的,私营的,走不同路线,无非是学费之类的又变高了点,买国外奶粉少了点,月子中心又贵了呗。对于三线及以下,又不一样了,本身量大支撑的很多行业,变少了,就会引来巨变,比如乡镇幼儿园小学搞不下去,这些家长要么往远了送,要么去县城搞个房子,除非你无所谓孩子的学习,县里搞个房子?正好现在地方在号召。其次就是相关的消费场所,涨价是撑不住的,要么店铺门面费降低,要么老板倒闭。倒闭可能性更大,过去因为县城里不断扩张,城区里门面和住宅都大幅增加。但人口密度低了。人口总量要走下坡路。小地方门面费撑不动的,要知道还有个网购在等着呢。

第三层,就是人口少,除了出生人口少,另一面就是老龄化带来的,死亡人口增加,这个老龄化影响很大,一二线老人无所谓,反正地方财政兜底,有大把外地人过来工作,三线及以下,是靠转移支付过日子的。比如公交车停运那个地方。说白了,公交车就是地方福利,给学生,给老人,给低收入人群出行的福利。

问题就在于,一二线老龄化要消耗更多东西,财政转移怎么实现 ?有一种办法,就是牺牲外地人的福利,比如,公共交通涨价。大中介做租房,就可以收到租房税。像之前疫情发的菜,住家收到一份,合租的几户也是一份,就是典型。甚至有的公寓,送的很少。说白了,人家压根就不想给你花钱。给你花了,那转移的钱就不够了。如今,有些地方检测就开始收费了。上海免费检测一直往后推,因为没办法,他们也不想免费,但是依靠的就是流动人口过来干活,只有免费。

未来,随着人口出生进一步减少,老龄化加剧,又会出现新的格局。老龄化,意味着更多外出打工的返乡,出生人口减少,意味着更多外出打工的光棍会返乡。一线,二线也会面临抢年轻人的局面。因为年轻人普遍学历提升了以后,去一线按不了家,但能在低一点城市安家,就会往二线走,往省会走,往老家走。别忘了,老家的体制内工作还是很热门的,老家有些产业还是能稳住不少人就业的。

这也意味着,有的省会或者副省级城市承载人口还会进一步增加,比如成都,西安,武汉,长沙,合肥,芜湖,济南,青岛等。

知乎用户 冯天羿​ 发表

好起来了啊,以前 14 亿人分的经济增长,现在可能 10 亿乃至 9 亿人分啦!

什嘛?你说分饼的不变,做饼的少了?

增发流动性的雷要炸了。高房价是改开以后经济高速发展的代价,为了防止几个 “四千亿” 流入市场引发通胀,房价抗下了所有。而房价的高速增长又由巨大的人口基数及增长率来支撑,这本是一个完美的闭环逻辑。

直到现在…… 失去人口支撑,房价没有增长率兜底,有房的不看好前景开始出售,需求端减小供给不变,价格也就大头朝下了。房价无法稀释通胀的话……

接下来再印钱,那就是结结实实的通胀啦。好日子来了……

知乎用户 少年宫主孙连城 发表

知乎用户 魂匠​​ 发表

谢邀,人口恶化的后果比想象的严重,可以参考隔壁小日子过的不错的邻居

2006 年,日本 NHK 拍摄了一部纪录片《穷忙族》,当时的日本,经历了 “失去的二十年”,出现了消费降级,以及更严重的 “穷忙族” 现象。在《穷忙族》这部片子里,有一个扎心的灵魂拷问:为什么我工作这么努力,还是这么穷?在《穷忙族》播出将近 10 年后,日本 NHK 又拍摄了一个纪录片,就叫《老后破产》,讲的是推动二战后日本社会发展的团块世代,步入老年后面临破产的窘境。这两部纪录片在中国火起来是 2018 年,之所以两年前突然被翻出来并引得共鸣,自然有其原因:那时的经济因去杠杆正在经历阵痛期,股市大跌,伴随着大量 P2P 的暴雷,网络上消费降级的说法也铺天盖地,很多人专家说,我们今天面临的经济和社会状况,和二十年前的日本很像。其实,按照社会经济发展阶段横向对比,我们现在倒是不像日本二十年前,但二十年后,很可能会遇到片中日本韩国已经遇到的社会问题。作为整体,一国的社会经济发展自有其规律,这些问题可能再所难免,但是作为个体,应该从中吸取什么经验教训,如何避免以后面临片中的困境,或许是更有意义的。

1. 社会发展的困境

所谓 “穷忙族”,就是指一群整日奔波劳动,但是却始终无法摆脱贫困、生活在最低保护水准以下的人。日本,曾经是拼命工作必能获得回报的社会,当时的日本却已经有 400 多万家庭属于穷忙族,占到日本家庭总数的十分之一。穷忙族中即有三十几岁的年轻人,他们普遍受教育程度偏低,二十几岁时还能打零工,三十多岁后零工也很难找,不得不露宿街头;也有四十多的中年人,山田先生受过大学教育,五年前,因为经济不景气,公司经营不善,他被解雇,开始在不同的加油站打零工。

原来在公司上班时,他的年薪是 600 万日元。但是现在,他一个人打三份工,一周四天干计时工资最高的深夜工作,年收入还是只有 260 万。

因为自己是大学毕业生,山田知道教育对于孩子未来的重要,但即使如此拼命工作了,他还是没办法攒下钱来给孩子上大学。

山田的大儿子想当律师,但是知道父亲工作很辛苦,也攒不下钱来,才上中学的他,就已经考虑要放弃上大学了。

当然也有已到退休年龄却为了维持生活不得不继续工作的老年人。74 岁的老人铃木勇治经营着一家西装裁缝店,以前经济状况好时,他一年能收到 100 多套定制西服的订单。但是随着泡沫经济破灭,现在他一年都接不到一两单生意,只能帮人改改裤脚、修修尺寸。经营状况的恶化,让他陷入了 “穷忙族” 的命运,每年收入只有 24 万日元(相当于 1.4 万人民币),加上每月 6 万日元的养老金,根本不够用。为了节省开支,第一步就是消费迅速降级。铃木先生每一餐饭的花费只有 100 到 200 日元,采访那天,他的午餐就是 99 日元 3 盒的纳豆(相当于人民币 7 元 3 盒),除此之外别无他物。单亲母亲生活更加艰难,企业为节省成本,派遣工和临时工等非正式工增多,就业女性中非正式工占一半以上。铃木里美女士每天打两份工,晚上回家要深夜 2 点以后,每天只睡四五个小时,每月收入合计人民币 12000 元,去除房租、水电、教育费用只剩 1300 元,加上政府发放儿童补助,才能勉强维持生活。

他们年轻时是穷忙族,一直努力工作,却怎么也存不什么钱来。到了老年,就陷入老无所依的处境。这种现象被称作 “老后破产”。推动二战后日本社会发展的团块世代约 1000 万人,其中八成是工薪阶层,是当年支撑日本经济高速发展的脊梁。团块世代:指日本在二战后 1947~1949 年出生的婴儿潮一代,约有 1000 万人,学者堺屋太一将这一时期出生的人称为团块世代。

这一代人赶上了日本高速发展的时期,过去一直被认为是经济富足的,但是他们中的很大一部分,在晚年却面临着严峻的现实,陷入经济拮据的困境。

日本内阁府调查结果表明,虽然部分人有 2000 万日元以上的存款,但没有存款或存款不足百万日元者也为数众多。(阿沐:一万日元约合 600 多人民币)

2. 东亚模式

二战后,日本经济经历了上世纪 50 年代到 1973 年的高速发展时期,期间年均增长率达到了 9.3%,1974 年到 1990 年稳定增长及泡沫期,平均年增长率 3.7%,以及 1991 年泡沫破灭到世纪之交的低速增长期。

韩国经济上世纪 50 年代年到 90 年代中期年,经历了长达 40 年的增长,年均增长率达到 8.8%,被称为称汉江奇迹;亚洲金融危机到次贷危机期间,进入年均 5.5% 的中速增长期,08 年至今,维持 3.1% 的增长率。

台湾自二战后至上世纪 80 年代末,也经历了近 40 年的高速增长,90 年代到次贷危机前,保持 5.9% 的近 20 年的中速增长,08 年至今,进入 2.7% 的低速增长期。

安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高善文在 2019 年投资策略会发表了名为《知止不殆》的演讲,其中提到我国经济增长过去十年经历了长时间的趋势下降,形成这一趋势的原因有周期性的、有金融危机后全球经济贸易低增长的背景。但是,十年减速的主要原因还是中国经济内在的,即随着生活水平提高、复杂度提高由模仿追赶向创新驱动的转型,从出口、投资驱动转为消费、服务驱动。这样的驱动方式的转变,反映了经济结构的变化。

展望未来,他把中国经济与其他东亚经济体横向比较研究,以人均 GDP 为基础,以二产相对三产的比例作为观察指标确定我国现在与历史上日本、韩国、中国台湾的类似发展阶段。

以中国 2010 年作为对标元年,参照日韩台经济体的经济增长情况,认为我国的经济减速还未结束。

同样的,我国在 2017 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提出,经济进入新常态,经济增速换挡回落,从高速增长转换为中高速增长。

究其主要原因,从供给端和需求端看,中国经济近年来的高速增长主要得益于人口红利和全球化红利,然而这两大红利目前正在衰退。

从供给端看,人口红利拐点出现,劳动力资源数量下降,劳动力成本上升,潜在增长率下降。从需求端看,全球化红利衰退,外需减弱,外资退潮。2008 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西方发达国家受到了巨大冲击,全球经济遭遇重创。

世界银行曾总结过东亚奇迹的共性——强势政府主导型的经济体制;出口导向型的外向经济发展战略;以银行为主的间接融资方式;儒家文化为特征的社会文化;发挥后发优势,实现高速经济增长。而纵观东亚几个主要经济体,会发现它们大多都有两个明显的 “经济增速换挡”。

牛津大学《全球经济史》作者罗伯特 ·C. 艾伦认为,日本经济繁荣的终结有其深层次原因,那就是支撑日本经济迅速发展的各种条件已不复存在,日本已经填平了与发达国家之间的鸿沟,经济增长速度只能和世界技术前沿的拓展速度保持一致——每年增长 1% 至 2%,“日本经济增长放缓是不可避免的结果。”

我想,韩国、台湾,都是与日本一样,经历了经济增速的放缓,包括中国,也不会例外,东亚国家经历的发展历程,对我国的未来有很强的借鉴意义。他们在经济增速下行以后出现的问题,我们很可能也会遇到。

3. 如何应对

站在当下,30 岁至 45 岁的中坚力量,20 年后,如何在未来社会经济的趋势性演变过程中,避免片中 “穷忙族” 及“老后破产”的窘境呢?我不会说要理财、要投资指数基金获取复利威力等空话,务实一点,我想或许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珍惜当下

现在我国的发展速度还能保持中高速发展,社会中还有相当的机会,包括就业、投资等方面,阶层的跃升之门虽然越来越小,但比起发达国家还是有 “中国梦”,大学生就业率还好于日韩欧美,城镇化也仍在进程中。

但是某些领域也在逐渐走向内卷化,比如国企工资近七八年几乎增长停滞,相比 70 年代的大学生,80 年代毕业生工作后晋升机会减少,重点大学农村孩子比例明显减少等,以至于发出 “寒门再难出贵子” 的感叹。

根本原因还是我们已步入 “高质量增长” 阶段,经济快速增长时,蛋糕一直在做大,分配矛盾不突出,进入存量阶段后,矛盾开始尖锐,分化开始加大。

二、保持稳定的工作

片中几位陷入经济困难的一个共同点是没有稳定的收入来源,由于各种原因,靠打零工为生,由于收入较低,就不得不打两份、三份工,疲于奔命。2019 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合著的《贫穷的本质》,也强调了一份 “好工作” 对于摆脱或避免陷入贫穷的重要性,即工作稳定是中产阶层与穷人的一个界限,稳定的工作意味着可以为未来做长远打算,有耐心为子女教育投资,更容易获得贷款及医疗服务等等。

在工作中占据真正的竞争力和资源,可以增强安全边际,不容易受到负面变化的影响。

三、子女教育

孩子教育无论对家庭还是国家都非常重要。《老后破产》中很重要的一点是老人在赡养上一代的同时,还不得不接济成年子女,原因多是由于子女没有正式工作和收入,无法自立,以至于啃老,在长大后仍然成为老人的负担。《贫穷的本质》中也着重强调孩子教育对于摆脱家族困境的作用。

《全球经济史》中总结落后国家要在工业化道路上赶超,必须实现的四个目标:一要废除内部关税并改善交通条件,建立全国性的统一市场;二要征收外部关税,保护民族工业;三要成立银行,稳定货币,提供商业贷款;四要建立大众教育体系,加快新技术的引进和发明。

对于国家,工业化是富强的必由之路。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国家繁盛兴衰,最主要的原因是工业生产。据《全球经济史》数据,1750 年,世界上的多数产品由中国(占世界总量的 33%)和印度次大陆(占世界总量的 25%)制造。到 1913 年时,世界格局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和印度次大陆占世界制造业的比重分别下降到 4% 和 1%。

在此近 200 年的历史中,英国和欧洲、美国分别经过工业革命或完成了工业化,英美欧占世界总产量的 3/4, 而以中国和印度等帝国为主的亚洲,则从世界制造业中心彻底沦为只会生产并出口农产品的典型不发达国家。国家地位更是一落千丈,中国承受了 100 多年的屈辱史,印度则成为英国的殖民地。

四、健康

为预防疾病投入金钱和精力,而不是为治疗疾病花钱。努力保持健康,健康是工作和收入的基础,也是避免大额医疗开支的基础。

五、保险

如果力有所及,除了基本社会保障以外,最好再购买补充医疗保险。保险的本质是以小成本对冲小概率但影响重大的风险。

上述书中提到,穷人像基金经理一样,要面对更多的风险,唯独不同的是没有基金经理的高收入。比如穷人大多经营小生意和农场,天气、经济波动都更容易影响他们,本次疫情也很明显,经济增速降低,公务员和大企业职工的收入并没有收到直接影响,受影响最大的农民工。

保险公司则更不愿意为他们提供保险,或者需要付出更高的保费,保险服务的缺失,也是导致更难摆脱困境的原因。

六、合理消费

为什么很多有固定工作的中产阶级,抵御风险的能力也很差呢?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控制不合理消费,往往收入越高,支出也越高,即没有为风险投资保险金,没有积累下存款和资产,一旦面临重大变化,家庭财务就很脆弱,很容易陷入财务困境。

《富爸爸穷爸爸》中说的陷入了 “老鼠赛跑” 游戏,穷人与富人的区别就是,穷人一直在为了钱去工作,而富人让钱为他工作。

七、收入多元化

合理消费的目的是减少不必要支出,积累本金和资产,这样才有机会让钱为你工作。要逐步建立资产性收入与知识性收入,不要始终处于靠体力和时间赚钱的模式,年龄增加体力精力下降是自然规律,步入中年后不能仍然与年轻人在体力和精力上竞争,你的优势应该是经验、知识、视野及资金。

收入多元化还体现在对收入的掌控上,要建立自己完全掌控的收入,而不是依靠什么人允许你做一份工作上。建立自己的事业,老板和靠知识工作的人,才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工作到什么年龄,而不是必须退休。

以上。

参考回答:

东亚人为什么活得累? - 魂匠的回答 - 知乎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0214063/answer/2565935367

INTJ 如何完成深层次的进阶? - 魂匠的回答 - 知乎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07265153/answer/2565980889

参考文献:

Baidu.com. (2020). 烽火楼市. [online] Available at: https://author.baidu.com/home/1677527923732351 [Accessed 24 Jul. 2022].

知乎用户 一个 UFO 维修员 发表

粮食自给率提高

知乎用户 lisn 发表

汇率、股市、以及人口

就在刚刚,外汇市场上传来了一则重磅消息:美元兑人民币汇率自 2020 年 7 月后再一次回到了 1 :7 的关口,自 8 月中旬以来,受到美联储对于超速通货膨胀的强力态度影响,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实行对美货币贬值的政策,这其中,英镑、日元等国对美元贬值 5% 左右,欧元对美元则跌破 1:1。

人民币贬值,从乐观的方向看,将有利于我国产品的出口,但是增加进口的成本,尤其是购买天然气、石油大宗商品的价格,我们是出口导向型国家,受到未来国际形势的影响,我们将面临几个月的输入性通胀。考虑到 2.7% 的上涨率远低于世界主流国家的平均水平,通胀问题并不是当前经济的关键。

另一方面,今日市场的表现却不是很乐观,截止今日收盘,上证指数 3126.39 点,比上个交易日下降 2.3%,振幅 2.04%,成交额为 3551 亿元。由于疫情以及欧美通胀的影响,股市出现了明显的下跌,但我们需要注意到,3551 亿的交易额相比于去年同日的 6739.6 亿,后者相比上个交易日仅下跌了 1.33%。市场的活跃性严重下降,我们很可能没有从资产负债表类型的衰退中走出来。大部分人仍然紧握着钱袋子,尽管银行在鼓励人们贷款,但大家并没有踊跃的参与到下一轮的生产、消费之中。

所谓资产负债表类型的衰退,指的是当一个地区的经济出现增速放缓或者出现下降时,企业所持有的资产价格大幅度的下跌,但是债务维持不变,一些经营良好的企业,由于资产价值的下跌无法偿还后续的债务,从而陷入技术破产,但企业的利润表仍旧正常,这时候在相当长时间内,企业为了避免破产,开始将大部分的经营所得用于偿还债务。而对于个人来说,由于债务数量不变,自身持有的资产价值下降,就会降低自身的其他支出,从而维持现状。在这个时间点,由于大家都在解决因为债务所造成的逾期问题,企业降低未来的投资,而个人降低了未来的消费,各方都降低了自身的指出扩张,进而影响了社会的总需求,而生产调节具有滞后性,必然会出现螺旋型通货紧缩,经济走向衰退。

如果从人类历史上来说,资产负债表类型的衰退是一个结,社会的总体趋势是上升的,但并不代表这个上升就是一条直线,而是一个跌宕起伏的曲线,某种程度上说,当前我们所取得的成就,恰恰证明了我们不能通过简单的对于原有产业的升级来继续使得经济保持增长。对于资产负债表类型的衰退,解决方法也是众说纷纭,但在我看来,根本原因是因为社会已经触及到了发展的上线,而我们并没有找到未来下一步的发展方向,只能在存量竞争中抢夺剩余的市场。如果我们只是对于原有的产业进行细节的完善,也只能解决一小部分人的问题,任何的发展都必须存在取舍,在使用人工智能代替人力之后,就会有一批人失去自己的工作。我们拥有着全世界最为丰富的产业结构,但仍然有相当大一部分人的年收入仍然在 12000 元以下,这并非是低端产业多,高端产业少,而是因为大量的人口对于当下的工业社会来说仍然是过剩的。

由于经济放缓,人们的生育欲望也出现了下降,在 2021 年的出生人口只有 1000 万多一点,而另外一方面,越来愈多的人开始加入到考研和考公的队伍之中,考虑到从 2018 年人口开始大幅度下跌,未来 15 年每年仍然会有大量的劳动力进入就业市场,尽管从今年起第一批 60 后婴儿潮的人口走向退休,但从目前市场上的反应来看,所空出的岗位大部分是来自于传统制造业、农业以及清洁类型的服务业,而大部分年轻人想要从事的并不是这类职业,而是互联网、教育、金融这类服务业。而这些企业受到疫情影响,今年的情况大部分是缩招或者不招聘以偿还未来债务,结构性失业摩擦不断加剧。

很抱歉,不论你选择哪一个赛道,情况都不是很乐观,凡是与人重度相关的行业,其未来的发展前景都是悲观的,由于出生人口的减少,首当其冲受到冲击的是幼师行业(2016 年出生人口 1846 万人,来自于卫健委,而 2021 年为 1062 万人),从现在开始,开幼儿园将会成为一门亏本生意,因为学生的数量减少了,三年后是小学,九年后是中学,最后就是大学,但人口减少并不可怕,我们需要做的,是根据人口的走向,做出相应的调节,做出合适的那个选择。

知乎用户 自由成 发表

出生人口很难降低到 800 以下。六七年后,人口大概为现在的 99%,

能有多大影响?

知乎用户 我去买几个橘子​ 发表

关于人口负增长带来的影响,很多回答都已经提到了,但值得思考的是,人口负增长到底是因还是果?

市场经济下,当经济增长趋势放缓。工人和资本家同样在苦恼,但不同的是工人是为他的生存而苦恼,资本家则是为他的钱财的赢利而苦恼。

我们且举社会可能所处的三种主要状态,并且考察一下工人在其中的地位。

一、衰退期

如果社会财富处于衰落状态,那末工人所受的痛苦最大。因为,即使在社会的幸福状态中工人阶级也不可能取得像所有者阶级所取得的那么多好处,“没有一个阶级像工人阶级那样因社会财富的衰落而遭受深重的苦难”。

二、成长期。

财富正在增进的社会来看。这是对工人唯一有利的状态。这里资本家之间展开竞争。对工人的需求超过了工人的供给。

但是,首先**工资的提高引起工人的过度劳动。他们越想多挣几个钱,他们就越不得牺牲自己的时间,并且完全放弃一切自由来替贪婪者从事奴隶劳动。**这就缩短了工人的寿命。工人寿命的缩短对整个工人阶级是一个有利状况,因为这样就必然会不断产生对劳动的新需求,这个阶级始终不得不牺牲自己的一部分,以避免同归于尽。

其次,社会在什么时候才处于财富日益增尽的状态呢?那就是一国的资本和收入增长的时候。但是,这只有由于下述情况才可能:

(a)大量劳动累积起来,因为资本是累积的劳动;就是说,工人的劳动产品越来越多地从他手中被剥夺了,工人自己的劳动越来越作为别人的财产同他相对立,而他的生存数据和活动数据越来越多地集中本家的手中。

(b)资本的积累扩大分工,而分工则增加工人的人数;反过来,工人人数的增加扩大分工,而分工又扩大资本的积累。一方面随着分工的扩大,另一方面随着资本的积累,**工人日益完全依赖于劳动,依赖于一定的、极其片面的、机器般的劳动。随着工人在精神上和在肉体上被贬低为机器,随着人变成抽象的活动和胃,工人越来越依赖于市场价格的一切波动,依赖于资本的运用和富人的兴致。**同时,由于单靠劳动为生者阶级的人数增加。工人之间的竞争加剧了,因而他们的价格也降低了。在工厂制度下,工人的这种状况达到了顶点。

(c)在福利增长的社会中,只有最富有的人才能靠货币利息生活。其余的人都不得不用自己的资本经营某种行业,或者把自己的资本投入商业。这样一来,资本家之间的竞争就会加剧,资本家的积聚就会增强,大资本家使小资本家陷于破产,一部分先前的资本家就沦为工人阶级,而工人阶级则由于这种增加,部分地又要经受工资降低之苦,同时更加依赖于少数大资本家。资本家由于人数减少,他们为争夺工人而进行的竞争几乎不再存在;而**工人由于人数增加,彼此间的竞争变得越来越激烈、反常和带有强制性。**正像一部分中等资本家必然沦为工人等级一样。由此可见,即使在对工人最有利的社会状态中,工人的结局也必然是:过度劳动和早死,沦为机器,沦为资本家的奴隶(资本的积累作为某种有危险的东西而与他相对立),发生新的竞争以及一部分工人饿死或行乞。

工资的提高在工人身上引起资本家般的发财欲望,但是工人只有牺牲自己的精神和肉体才能满足这种欲望。工资的提高以资本的积累为前提并导致资本的积累:因而劳动产品越来越作为某种异己的东西与工人相对立。同样,分工使工人越来越片面化和从属化:分工不仅导致人的竞争,而且导致机器的竞争。

因为工人被贬低为机器,所以机器就能作为竞争者与他相对抗。最后,正像资本的积累增加工业的数量,从而增加工人的数量一样,由于这种积累,同一数量的工业生产出更大量的产品;于是发生生产过剩,而结果不是有很大一部分工人失业,就是工人的工资下降到极其可怜的最低限度。这就是对工人最有利的社会状态,即财富正在增长、增进的状态所产生的后果。然而,这种正在增长的状态终究有一天要达到自己的顶点。那时工人的处境会怎样呢?

三、鼎盛期。

“在财富已经达到它可能达到的顶点的国家,工资和资本利息二者都会极低。**工人之间为就业而进行的竞争如此激烈,以至工资缩减到仅维持现有工人人数的程度,而国家的人口这时已达到饱合,所以这个人数不能再增加了。” 超过这个人数的部分注定会死亡。**因此,在社会的衰落状态中,工人的贫困日益加剧;在财富增进的状态中,工人的贫困具有错综复杂的形式;在达到繁荣顶点的状态中,工人的贫困持续不变。

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人口下降是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结果,是 “果” 而不是“因”。

知乎用户 秤砣 发表

回答前半句。

人口下降不是这么快就来了,而是来了好久了。只不过因为好多原因(不要问什么原因,我不会说的),一直没公布。

大道理就不讲了,举两个例子。

2000 年前后,麦当劳、肯德基之类的快餐店有无数学生在打零工,服务员也是年轻人。但从 2010 年善后,年轻人就越来越少了。你现在去这两个地方看看服务员的平均年龄。

2008 年(之所以记得,是因为那年开奥运会)。我家附近有个饭店,里面有几个服务员,一看岁数也就是 15、16 岁。我好奇的问了一下,他们都说自己已经 18 了。但 18 岁和 15、16 岁是一眼就能看出来的。后来熟悉了,他们和我说,只有 16 岁。在老家不上学了,就出来打工。那个时候,农村的 18 岁以上的劳动力就已经不足了。

劳动力不足,至少是十多年前的事了,只不过到今天我们才关注而已。

知乎用户 海良 发表

作为 85 后,从上幼儿园到小学、中学、大学,我所在的年级人数都是最多的,一个年级通常会分 2-3 个班级,每个班级大概 30 人左右。去年国庆假期回家,路过小学校门,我发现以前的校舍已变成了村办公场地,旁边保留一间教室,只有 4-5 个小学生在那里上课。

这是我第一次切身感到 “少子化” 带来的影响。

在我的童年记忆里,每到上学、放学,路上都有三五成群的小孩子奔跑玩闹。如今儿时的校舍早已空落,从 20 多年前 “村村有小学,户户有学童”,到如今十几个村合并一个小学,这背后折射的,则是严峻的人口形势,以及我们未来的养老。

一、2.3 亿的 80 后,将来要靠 1 亿 20 后养老

最近看到一组数据,中国 1949-2019 历年出生人口(万人),从 1993 年后,出生人口跌破 2000 万,到 2021 年出生人口逼近 1000 万,作为 80 后,我首先看了我们这一代到底有多少出生人口。如下如所示。

按上述计算,80 后总人口大约 2.3 亿人,如今年龄大多在 33-42 岁之间,正是年富力强的时候。我们按 30 年一代人成长算,到 2050 年以后,现在 2020 年 - 2029 年出生的人开始成家立业,我们 80 后也开始步入老年。

2020-2029 年这一阶段的出生人口是多少呢?国家统计局数据,2020 年出生人口 1200 万人,比 2019 年减少了 265 万人,2021 年全年出生人口 1062 万人,出生人口创下 1949 年以来新低,且出生率和死亡率很接近,总人口接近零增长。

最近各省陆续公布 2021 年人口数据。截止 3 月 24 日,18 个省份公布的 2021 年出生人口数据中,有一半省份人口自然增长率竟为负,包括江苏、湖北、湖南、内蒙古和山西均是近几十年来人口自然增长率首次转负

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2022 年以后新生人口会逐渐降到千万人以下,整个 20 后的新生人口数量有可能不足 1 亿人。当这不足 1 亿的 20 后参加工作缴纳社保的时候,我们 2.3 亿的 80 后正好进入老年。

**那么,问题来了,这不到 1 亿的年轻人,能支撑起 2.3 亿 80 后的养老吗?**要知道,由于” 转轨成本” 的存在,当下我们缴的社保,实际上是给正在退休的人使用。等到我们 80 后年老,养老金大概率是使用 20 后们缴纳的。

更糟糕的,据《中国养老金精算报告 2019-2050》预测,**2028 年我国养老金将将出现负数,并会加速扩大,直到 2035 年,养老金将耗尽。**当然,这个预测存在大量的假设条件,但它也意味着,单靠社保并不足以支撑我们养老。

二、社保不足,我们的工作收入够养老吗

网上有段子调侃 80 后:

读小学时,上大学不要钱,读大学时,上小学不要钱;没工作时,工作是分配的,工作时,得自谋职业;没挣钱时,房子是分配的,能挣钱时,发现根本买不起房,娶不到老婆;没有进入股市时,傻子都在赚钱,兴冲冲闯进去时,发现自己成了傻子。

80 后的成长,在伴随着改革开放在享受时代红利的同时,也面临着更大的压力。1982 年,计划生育被确定为基本国策,许多 80 后成为了独生子女,而当他们成家立业的时候,中国的房地产行业恰好一路 “高歌猛进”,一平米数万元,许多人一个月的工资都不够,为此不得不背上了沉重的房贷。等到 2015 年开始,我国开始实行二胎政策,已经结婚的 80 后们,再一次成为了生育的主力军,有了第二个 “吞金兽”。

3 千甚至近万的月供房贷、几千元的每月家庭生活开支、2 个小孩教育花销、水电物业等固定开支,同时还要赡养 4 个老人,再加上每年出去几次旅游、人情往来等等,大部分一个 80 后家庭的收入能够平衡开支已经非常不错了。

实际上呢,尼尔森曾发布过一份《2019 中国年轻人负债状况报告》,80 后负债人均超过 20 万。如今受 2020 年、2021 年疫情影响,许多人遭遇失业、降薪等,收入进一步缩水。

要知道,人一生工作赚钱的时间仅仅 35 年,如果我们不能在这 35 年的奋斗期赚够 65 岁后的养老钱,我们将的晚年将生活得很惨。日本纪录片《老后破产》已经为我们提了醒!

那么,一个家庭养老到底需要多少钱?

三、养老到底需要多少钱

要计算养老需要多少钱,我们得知道从退休到老去有多少年。2021 年 12 月 21 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中国妇女发展纲要(2011—2020 年)》终期统计监测报告,女性平均预期寿命突破 80 岁。

随着医疗水平和人们健康饮食以及相关意识的提高,一般 3-4 年平均寿命会延长 1 岁,我们预估一下 80 后女性的平均寿命,30 年也就是 2050 年以后,80 后女性寿命大概在 87 岁左右

那么,按延迟退休政策,她们 57 岁 - 59 岁退休(男性 63-64 岁退休),那还有 30 年左右的养老生活。想一想,工作时间仅仅 30 年,退休生活同样 30 年,之前辛苦工作赚的钱够用吗?

养老有普通养老和品质养老还有富足养老之分。普通养老就是满足自己基本生活,吃饭穿衣,偶尔出去旅游一下;富足养老则生活花销充裕,每月搭配保健品、营养品等,每年还有 4 次外出旅行等等。

为了便于计算,我们按现在夫妻两人,60 岁退休,平均寿命 85 岁,来看看基本养老和品质养老各自要花多少钱。

普通养老

假设夫妻二人每餐 30 元,一日三餐每天 90 元,25 年共需 821250 元;水果和营养品,每月 2000 元,共 60 万元。
水电燃气等费用,每月按 300 元计,共需 9 万元;物业费、供暖费、维修费等按每月 500 元计,共需 15 万元。
日常出行每月 100 元,共需 3 万元,每年旅行 2 次,每次 1 万元,共需 50 万元。
日常通讯费用、网络费用,每月 200 元共需 6 万元;服装等其他开支每月 200 元共需 6 万元;还有压岁钱、人情来往等额外支出每年 2 万元,共需 50 万元。
普通养老:总共需要大约 281 万,每月需 6000 元左右。

品质养老

夫妻二人每餐 100 元,一日三餐,每天 300 元,25 年共需 2737500 元;水果、营养品、保健品等,每月 5000 元,共 150 万元。
每月水、电煤气、物业费、供暖费、维修费,按 1000 元计,共需 30 万元,增加保姆一名,每月 5000 元,按 15 年计,共需 90 万元。
日常出行每月 1000 元,共需 30 万元;每年旅行 4 次,每次 2 万元,共需 200 万元。
日常通讯费、网络费每月 300 元,共需 9 万元;服装等其他支出每月 500 元,共需 15 万元;压岁钱等额外支出,每年 4 万元共需 100 万元。
品质养老:总共需要约 897 万元,每月需 2 万 - 3 万元左右。

以上这些,还没有算他们赡养父母和接济儿女的钱,以及出现大病治疗和康养的费用。

这么多钱,在 30 多年的奋斗期你能赚够吗?大多数普通人是不行的。怎么办?如果你不想 60 岁以后还要找工作赚钱,唯有现在奋斗期提前规划。

四、从现在起,就为自己制定退休计划

怎么提前规划呢?给自己建立一个活多久领多久的现金流养老计划。怎么建立呢?一份**商业养老年金险**就可以解决。

为什么是养老年金而不是银行存款理财、基金、股票、房产呢?

首先,每年银行存款利率在下降,银行理财产品如今也开始不再 “保本”;基金和股票收益波动大,养老的钱放进去可能缩水大半,而房产流通性不足,无法保障持续的现金流。唯有养老年金保险,只要你活着,就有钱领,它和我们的生命绑定在一起,可以有效避免长寿风险。有一个词叫 “寿多则辱”,你可以细品品。

35 岁女性,每年只需存 4 万,存 20 年,从 60 岁开始每年领 7.5 万元,也就是每月领 6000 元左右,就能基本保障自己有一个安稳的晚年生活,活多久领多久。不再像日本纪录片《老后破产》里的老年人那样,60 岁后还要上班赚钱。

想存钱,但手头没有怎么办?

可以采用月缴的方式来存养老年金保险。每月存 3500 元,一年下来就能存 4.2 万元。许多人之所以存不下钱,都是每当工资到手后,先规划怎么花费再去想储蓄,而那些理财达人则是把钱一分为三,先放理财账户安排未来,再放储蓄账户备用,最后才是当下消费。

我是明亚保险经纪人有恒,想要咨询养老年金或其他保险的朋友,可以私信我,或者加我微信~

作者:张海良,笔名有恒
保险经纪人 / 业余生涯规划师,本文首发自个人公众号:Become。
欢迎加我微信 zererers,沟通交流。

知乎用户 超投必投 发表

人口负增长这么快就来了,根据政府的应对措施,主要会带来二方面的影响:

一是在市场经济体制内小打小闹,影响是人口的持续负增长;

二是在市场经济马太效应体制外,新增源自老子《道德经》的张弓效应机制,可以实现人口正增长。老子《道德经》的张弓效应机制,来自《道德经》第 77 章。

全球所有市场经济体制国家,都在不遗余力地推行马太效应体制,没有一个国家有实行老子《道德经》的张弓效应机制,所以全部都面临除了贫富差距的世纪难题,还有人口负增长大问题。

这是因为市场经济马太效应 “越穷越见鬼、越富越发财” 的机制,造成的贫富差距,对人口这个特殊商品,劳动力商品本身再生产的伤害、反人性(人性的异化)严重到崩溃的边缘,其标志是这些国家的生育率越来越低!

老子《道德经》第七十七章云:“天之道,其犹张弓欤?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

用现代大白话说就是:

大同理想社会的法则,不就像开弓射箭一样吗?瞄准目标高了,就把它压低;低了就把它向上抬高;力道大了就减小一些,不够就补足一些。理想社会的法则,是减去有余的并且补上不足的;世俗经济社会的法则就不是如此,是减损不足的,用来供给补贴有余的。

《圣经》、《道德经》都指出了马太效应的形成机制,不同的是《道德经》指出了修正方式,即天道的张弓效应机制。

张弓效应是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 (机制上的引富济贫),

马太效应是 “人之道,损不足以奉有余” (越富越发财的机制)。

马太效应与张弓效应,是哲学、社会、文化、经济等领域的一对范畴;马太效应有效率,赢家通吃;张弓效应讲公平,机会平等。

什么是马太效应?

土豪从王保长手里夺过那一千银子,交给有一万银子的张盖茨去继续管理的社会经济行为机制,就叫马太效应。

马太效应机制,是能力认证机制、信用认证机制,并且是钱生钱的财富增值机制!

只有这样的机制,土豪的财富、公司的财富、社会的财富,才会在像土豪、张盖茨、李巴菲这样有才能人士的手里,达到保值、增值的目的。马太效应更残酷更进一步的剥夺现象是,王保长、普罗大众等工人挣了工资,有了点钱,转眼就会被土豪通过高房价、高房租、游戏、食品、饮料等方式夺走,充分体现应马太效应是 “人之道,损不足以奉有余”,是 “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有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

国是大的家,家是小的国。大的家、小的国齐心协力,有钱出钱有力出力,破解三孩新政难题!

三孩政策的困局,除了中央财经大学社会与心理学院副院长丁志宏所说,生育、养育成本外,育龄夫妇对未来生活质量的考虑,也影响着育龄夫妇的生育意愿。同时,不知道是不是灯下黑,可能是财力原因,国家起码有运用张弓效应机制的四个措施支持,能够促进三孩政策尽快出效果!

一是,三孩父母的社保方面的补贴;

二是,三孩家庭房贷的三五年延缓;

三是,三孩家庭小孩的个性化兴趣教育;

四是,三四线城市的消费立市。

三四线城市的消费立市,是逆转人口负增长、提高人口生育率的根本!(详情请参阅后文。)

一二线城市的超大城市圈,聚结了金融、房地产、先进制造业等高端价值产业链,其发财致富机会、高薪机会,相比其他城市,拥有无比丰厚的条件,在市场经济马太效应机制作用下,其虹吸效应明显。

人口跟着财富走。超大城市圈的人口虹吸,必然伴随着财富虹吸。三四线城市为避免人口及财富被一二线城市虹吸效应,消费立市的变道超车机制显得格外重要。

一二线城市的市长,因为其配套产业链的完善,仍然有条件招商引资,从生产供给端来经营城市、产业园区、产业链;但是三四线城市,因为条件所限,招商引资效果甚微,就不再适用于城市经营模式;而城市经营模式弊端非常明显:争抢资本来生产、制造产能过剩、产品服务内卷;争抢总部来落地,炒高房地产。。。

一、三孩父母社保补贴

生育三孩的父母,除了应该享受国家和政府规定的生育政策及其他优惠政策外,还应该发动国有资产对三孩父母进行社保奖励,充分体现家庭养育三个小孩的国家人力资源价值,体现国人 “养儿防老” 的传统文化。

生育三孩的父母社保的十年分别奖励主要包括:每个小孩从出生到满十周岁,父亲奖励的十年社保,是每个月总额二百元的五险一金,母亲奖励的十年社保,是每个月总额四百元的五险一金。养育三个小孩十年,父母社保所得十年的分别奖励,足以体现国家倡导、国人认可 “养儿防老” 的传统文化,同时体现母亲在养育小孩方面的辛劳付出。

生育三孩父母社保的十年奖励,为什么是目前性价比最高、无本万利的三孩鼓励政策?

其一,从国资委资产按照生育指标划拨资金,对社保基金大力补充,是国资委投资国家人力资源、能够在全社会形成广泛共识;

其二,不需要财政掏现金,以时间换空间,父母退休时,三个小孩已经创造了巨大的社会财富;

其三,生育三孩父母社保的十年奖励,变相催婚、催生,若不婚、不生,养老必定吃亏!

详情请参阅:

性价比高的三孩鼓励政策:父母社保的十年奖励

二、三孩家庭小孩的个性化兴趣教育

顶级流量明星易烊千玺,不屑于小镇做题家,中考都能糊弄过去,没做几道题,唱了几首歌,一唱成名、一鸣惊人的财富高度和社会经济地位,让做了几万道难题的小镇做题家,奋斗几十年都无法企及:这样的顶流明星得蜀望陇,走捷径要跟小镇做题家争编制:没有比较就没有伤害,小镇做题家,刚刚不想内卷、刚刚不想躺平,刚激发奋斗的心,马上就拔凉拔凉的,你说小镇做题家弱弱的心,怎么不破防摆烂?

从人教社的毒教材事件到顶流明星与小镇做题家争编制,其实都是义务教育阶段,单一教育垄断惹的祸!

是时候反思义务教育法、考虑修订义务教育法,破除毒教材和小镇做题家的 “余毒”!

“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

几十年来的素质教育,抵不过 “高考凭分录取名校” 这根指挥棒!

要破除小镇做题家的前途自嘲与忧虑,除了破除拥有财富是成功的唯一标志的 “拜金主义” 风气,除了破除单一义务教育阶段的垄断,还应该建立有兴趣基本收入保障体系。

义务教育阶段的非多元化、单一垄断,是小镇做题家存在的基础,其结果导向是培养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九年义务教育制度,好像是为独生子女政策量身定做的:宝宝要德智体全面发展,培养出来就必须是社会的精英,逼的父母双方 6 个家里长辈重点照顾,鸡娃从此诞生,不能输在起跑线上也成了宿命。

破壁这种教育内卷:三孩新政下低成本教育新方法:兴趣小学、兴趣现象教学法!

三孩政策来了:「实施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政策」,考虑到三孩养育的巨大成本,首先应该给九年义务教育法开一个口子,让三个的小孩,可以选择兴趣小学培养兴趣爱好技能,能够做一些兴趣工作,尽早为家庭赚钱,同时不会耽误小孩子的豆皮应试教育!

三孩政策,牵一发而动全身,所以从一娃到三娃,首先要从破除九年义务教育制度的垄断开始!

如同易烊千玺一样,出名、挣钱,都要趁早!

以义务教育名义垄断的应试教育内卷,束缚了儿童的天才、天性。

国家是 “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中小学教育历史上,也是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中小学教育历史上的 “合” 是指,教育不分课程的有教无类、因人施教的综合教育、目前流行芬兰的兴趣现象教学法;中小学教育历史上的 “分” 是指,中小学教育的分科教育,分为数学、语文、政治、物理等。

其中综合教育与分科教育的二个极端是,达芬奇的伟大和中国足球之粗劣。

达芬奇的伟大,不仅指他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著名艺术家,而且是开创性的工程师、科学家。他在绘画、雕塑、建筑、科学、音乐、数学、工程、文学、解剖学、地质学、天文学、植物学、古生物学和制图学等领域都有极高的造诣和成就。

中国足球之粗劣,不仅是指这个足球是著名的臭球篓子,而且在中国球迷心目中臭名昭著。大多数球员自身素质差不自律,踢球不用脑子。如果中国球员在中小学学习中应用现象教学法,从小多开展 “自律对球员生命周期的重要性” 课题讨论,就不会拿自己的足球生命周期开玩笑,职业生涯一有钱、一有机会就吃喝嫖赌,把自己可能成为李宁、姚明那样的人生,打回原型为普罗大众。所以中国足球这么臭,应该是追求分数的分科教育的结果。

详情请参阅:

三孩新政下教育新方法:兴趣小学及兴趣现象教学法!

三、三孩家庭房贷的三五年延缓

笨蛋都看得出,经济下行在疫情、中美贸易战的压力之下,最主要的困难是缺乏强劲的国内消费需求;笨蛋也看得出,内需缺乏是因为高房价下对房奴消费需求的挤压;笨蛋也知道,作为中产阶级主流 — 中国房奴的消费需求,一旦释放出来,还怕什么贸易战?笨蛋不知道,房贷如果结合三五年的月供等额消费贷,合资格房奴的首套房贷,只要展延三五年,必定能激活万亿内需。

三孩家庭合资格首套房贷展延三五年的内涵

合资格首套房贷展延三五年,其内涵是在房贷基础上,给首套房贷业主以三五年的月供等额消费贷优惠;就是说,业主这三五年原本用于房贷的还款,可以月供等额进行消费三五年,三五年之后再继续还款房贷;在完成房贷还款后再还款这三五年消费贷 + 房贷的组合贷;期间由于长达十几年、几十年的时间差,其组合贷的通胀贬值及巨额利息补贴由中央与地方的财政按照税收分配比例承担;故在房贷暂时不还,业主可以借未来的消费贷等额月供金额消费,是房贷 + 消费贷的组合贷款优惠,房贷在消费贷基础上展延三五年!

详情请参阅:

激活万亿内需,只需首套房贷展延三五年

四、三四线城市的消费立市

三四线城市,房租不高,菜品新鲜,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广大群众,具有无比巨大的吸引力;如果能够筑巢引凤,解决他们的工作机会、发财致富机会,三四线城市才能应对超大城市圈的人口虹吸、财富虹吸而不致沦陷。

三四线城市是养育三孩成本性价比高地区。三四线城市的工作发财机会多,生活配套齐全,将成为三孩政策效果的爆发地!

三四线城市的消费刺激起不来,除了缺乏消费的第一推动力—消费立市以外,还缺乏全国消费人员的流动性。如果一个 80 万 - 90 万人口的三四线城市,吸纳了 3 万 - 5 万的大学毕业生创业就业,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 3 万 - 5 万的兴趣爱好者来长租,来养老休闲、教学进修、创业就业,这个城市的活力、消费源头活水就有了。

一个如鹤岗这样房价白菜价的三四线城市,吸纳大学毕业生创业就业 5 万—10 万人,为他们改造建设配套兴趣直播长租公寓 3 万套 - 5 万套(其中一半面向大学生、一半面向全国乃至全球的兴趣爱好者),发行公租房 REITs 债券 10 亿 - 20 亿,申请有兴趣基本收入保障试点,5 万—10 万大学毕业生配套三年青年文化强国基金 5 亿 - 10 亿;申请本市消费分税制试点、本省头部企业大股东超投必投机制试点,在本市 5 年平均社会消费总额(SCG)的基础上, 今后 5 年社会消费总额年均增长可以达到 10% 以上,REITs 债券、青年文化强国基金 5 年后年度收益率 5% 左右。

如果有四个如鹤岗这样房价白菜价的三四线城市,2 个东北、2 个华南的城市,组成消费立市兴趣产业联盟,四个城市一起吸纳大学毕业生创业就业 20 万—40 万人,同时向全国人民推荐、推广东北、华南四地的 “天南地北任我行”3 个月的短租生活体验,入住每个城市短租兴趣直播公寓,以消费立市、三年青年文化强国计划(有兴趣基本收入保障)之青年文化强国基金、REITs 债券、超投必投机制等,创造强劲国内消费需求 10% 以上,以消费立市产业联盟名义,联合向国家有关部门申请上述机制的综合试点,有机会获批吗?

得到国家营业税费、所得税费的按比例返回,三四线城市发展消费的劲头就更足了。

例如中国工商银行总部在北京,假如全国工商银行的年度营业额 1 万亿,纳税一千亿,所得税五百亿,二百亿给工商银行总部所在地北京财政和中央财政,三百亿按照全国各地的营业额,作为消费分税返回,比如成都,其工商银行的营业额是 100 亿,可以占 1%,凭借强劲的金融消费市场,成都市政府,可以免费获得返回工商银行消费分税所得 3 亿。

三四线城市市场可以轻轻松松通过消费您工商银行的产品、服务获得消费分税返回,我干嘛还要吃力不讨好的像河南保护当地村镇商业银行?如果你消费了我的市场,我财税还一无所得,干嘛不地方保护主义?

三四线城市消费立市的政绩考核指标,唯有 SCG;一二线城市可以 GDP、SCG 兼顾,主要以 GDP 为主。从 GDP 到(TR)SCG 的考核,可以让三四线城市市长的升迁,不唯上,只唯下!

三四线城市本地 SCG 增长率政绩考核,能够真正体现为人民服务:只有服务好本地市民、发展消费、消费立市,本地 SCG 增长率的考核,才能遥遥领先同级领导,想不升迁都难。同时本地 SCG 增长、消费政绩可观,通过省以下财税改革,可以得到更多的财税转移支付,发财了。

所以,三四线城市本地 SCG 增长率政绩考核,既能够按照年度消费总额排座次,也能够升官发财,而这正是三四线城市消费立市的目的。

详情请参阅:

省以下财税改革与三四线城市消费立市

超投必投:兴趣产业联盟是消费立市主力军

知乎用户 小行星撞击地球 发表

1、人均资源拥有量多了

2、自然环境会得到极大的改善。

3、孩子们会得到更好地教育,升学率会提高。

4、劳动力不再过剩,年轻人找工作更容易。

5、老年人可以得到更多的医疗保健资源。

6、老百姓的衣食住行会更优质,物价会更低。

7、不会太内卷了,不用太辛苦了,更幸福了。

8. 犯罪率更低,环境更健康。

知乎用户 苏瑾 发表

工业化国家都会进入出生率暴跌的,只不过本国来的有点快

所有已知的比如,放弃婚姻制度,放开几胎限制,发钱鼓励生育等政策都没有拯救出生率的成功案例

所有国家为了维持人口数量,最后都是一定程度或者全面放开移民

本国能做到扭转生育率是奇迹,扭转不了是常态,只是说明本国肉食者也是普通肉食者,本国被鼓吹的各种文化也得遵从一般规律

再说一句,所有阴阳怪气在哪里讽刺什么房价,核酸,什么贪腐都上来的,都是在无脑发泄情绪

幼儿园时期已经过去了,不会因为谁哭得声音大,就会被塞进嘴里一块糖

知乎用户 Sfoceanstars 发表

希望各级领导带头冲锋,为祖国的生育大计献出自己的宝贵力量!

知乎用户 00wind00 发表

知乎用户 Yjkiller 发表

负增长的问题的本质在哪里?

这个问题就要回溯到 1949 年了。

49 年新中国跟西方世界的差距应该是在 200 年左右吧。西方世界完成工业化的原始积累,靠的是掠夺殖民地,这个是大前提,而新中国成立的时候已经过了这个时期了。所以最后必然只有一条路可走,那就是疯狂内卷。

工农剪刀差,房地产掏空六个钱包。。。只有刀子向内,并且大幅透支未来,才有上桌打牌的可能,就这,拿的还是一手烂牌。

计生就是在这背景下推出来的。摆明了就是要极限激(ya)发 (zha) 人口红利的潜力,副作用?已经顾不上了。实力不够,再多的人口只能成为印度,一亿人口,十二亿的牲畜。资源有限,人口名额也是有限的,多出来的只能说牲畜了。

所以,中国奇迹是个没有第二种选择、无法停止、也不可复制的道路。正因为不断刀刃向内,今天我们才有了跟美国叫板的实力,换 7 年前你说中国敢跟美国叫板,是要被喷死的;但同时停下就是反噬,我们必须要在五年内完成产业链向高端的转型,万一转不了后果我是不敢想象的。

所以回归正传,人口负增长咋办?只能继续前进了,因为后退就是深渊。等中国产业链登顶全球之际,这些问题就会像过去日本可以直接喝的厕所水一样,随风消逝。

既然谈到计生,那就多说一句把。极右是死路一条,但极左也不可取,极左口号喊的震天响,但你让他们真去治理个基层试试?就像前几天 4v 的事件一样,一旦事情的发展稍微不如这些人的预期,巨大的心理落差会让他们马上就会转进到投降派。说白了,极左就是极右,这些天真的货根本就经不起挫折,犯得是幼稚病。

知乎用户 俗士 发表

有专家预测今年中国就会进入人口负增长,我认为开始负增长的幅度不会大,对社会造成的影响也不会大,但对人们心理影响会很大,而且远远大于实际上的影响,从现在还没进入负增长,全国人民,尤其是人口专家、经济学家、房地产利益集团就已经陷入深深的焦虑之中了,天天吵吵着要开放生育、鼓励多生…… 完全无视中国人口有 14 亿之多,到处人挤人,资源严重匮乏的实际情况。

从长远看,1. 中国进入人口负增长是一件好事,这意味着中国人口太多与资源匮乏之间的矛盾开始逐渐缓解;依赖 “人口红利” 增长的中国经济可能会遇到一些困难,比如,短时间内,找不到保持经济增长的方式方法,不过危机与机会是并存的,它会促使中国经济向高技术、高效率方面转型,而不再只靠低价占领市场;2. 原来按按人口增长规划和配置的各类设施,如住房、道路、学校、医院、交通、通信的公共设施会出现大量富余;3. 老龄化问题更加严重,不过我多次指出老龄化问题的根源是社会进步造成人均预期寿命提高而不是生育率下降和少子化,所以不能也无法靠鼓励多生应对,只能直面问题找出解决之道①,而且我认为这也是保持经济增长的一个路径。

2022 年 4 月 26 日

注:①《老龄化焦虑与文明的冲突》https://zhuanlan.zhihu.com/p/502666051

知乎用户 后山客​ 发表

简单的说三个主要方面的影响,1. 经济的疲软,2. 社会的不稳定, 3. 大国地位受到挑战

1. 中国经济的疲软

很多数据分析将近几年的中国经济增速疲软归结于中美之间的贸易制裁,但其实另一个没有被看到的原因在于老龄化的到来,有数据统计,当 40~64 岁的人口,开始超过 15~39 岁的,人口时,经济就会走向衰退,而 2016 年,中国的 40~64 岁的人口开始超过 15~39 岁的人口,意味着中国的经济衰退即将到来

另一个影响因素是,由于计划生育导致消费者的数量不足,未来消费者的短缺也势必会影响市场的信心和热情,毕竟创业又不是搞慈善,只有足够的规模预期才能形成正向的投资趋势

如果消费人口降低,市场萎缩,创业冲动也就那样,毕竟大家都不花钱,你创业卖给谁?

正如法国哲学家和社会学家孔德感叹说:人口决定命运

而另一个很好的借鉴是日本失落的三十年,究其原因,广场协议是被提到频次最多的一个词,但其实日本人是无 “人” 为力了,由于制造业所需的年轻劳动力补给不足,导致日本劳动力中从事工艺的比例,从 1993 年的 34.3 下降到 2009 年的 27% 同期,从事中工业的劳动力人口从 2,200 万下降到 1,700 万,并且结构呈现老龄化,出口占全球的 9.9%,下降到 4.8%

年轻人既不搞对象,也不生孩子,就呆在家里抱着二次元傻乐,政府也是有心无力,印了一堆钱,发行一堆国债(日本的国债风险可能比中国的房地泡沫还要大,总存续量面值为 1,021.1 万亿日元,与之做对比,日本政府的税收收入仅有 60.4 万亿日元)来增加福利措施,结果呢,超发出来的货币全堆在银行仓库了,日本民众照样我行我素,就好像在说 “就不消费,就不生孩子,你能拿我怎么着?”

2,性别比例失衡导致的不稳定

由于我国长期以来存在重男轻女的思想,认为 “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而如果没有儿子的话,家里的血脉香火会断。根据 2022 年 1 月 17 日,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男性人口 72311 万人,女性人口 68949 万人,总人口性别比为 104.88(以女性为 100)。男性的数量要比女性多出 3164 万

书中仅作了保守预估:光棍将在 2022 年超过 2,000 万,2028 年超过 3,000 万,到 2041 年将超过两四千万,而今后 4,000 万光棍的存在,必然会影响中国传统的婚姻观,造成家庭的不稳定

人口结构必然导致不稳定的经济结构,社会结构和政治结构,年龄结构不稳定,导致养老危机,高失业压力,国防危机,性别结构不稳定导致光棍危机,民族结构不稳定会导致民族矛盾。

3. 大国地位受到挑战

从世界人口结构来看,世界经济格局将发生巨变,中国经济中心即将再次改变,发达国家的经济衰退给中国东部沿海提供的贸易和就业机会将会减少,中国人口东流的势头将得到遏制

由于欧洲人口即将负增长,结构在不断老化,国家影响力在不断下降,美国将寻找新的盟友,重返亚太是美国必然的战略选择

而根据人口结构来看,印度将成为亚洲为数不多的、可以保持其劳动人口的大国,预计到本世纪 20 年代中期,印度 GDP 排名将从第 7 位升至第 3 位 。到 2100 年,人口总数居全球前五的国家分别为印度 (约 10.9 亿)、尼日利亚 (约 7.9 亿)、中国 (约 7.3 亿)、美国(约 3.4 亿) 和巴基斯坦(约 2.5 亿)。

重点今后中南亚和西亚将成为世界经济最有活力的地区,将在全球 1/3 的市场将给中国西部带来发展机遇,推动中国经济中心西移,整个西部地区只有四川盆地承载人口的能力最强,其中长江边上的重庆在水资源上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周边建设面积广阔,区位优势明显,有希望建成一座国际化的大都市

知乎用户 光指引我前行 发表

我认为人口是有自我调节能力,有变化规律:

人口激增,导致劳动力过剩,导致单位人工费用低,导致要获得更多资源就要付出更多劳动时间,导致没有资源与精力养育后代,导致人口骤降,导致劳动力紧缺,导致单位人工费用高,导致公司为节约人工成本不允许加班,导致人口恢复活力。

人口红利的消失真的说明从民生的角度,中国在走向好的方向。所以人口负增长代表我们下一代的生活会很幸福。

知乎用户 波波大师​ 发表

影响经济

有空再来补充总结经济

过段时间总结一下,稍微有点乱

影响房地产

截止到 2022 年 6 月,全国在建商品房 84.88 亿平,其中住宅 59.94 亿平。

按照目前情况,竣工面积往往都不会达到四五年前开工时候的面积,简而言之就是 “阑尾” 了。

假设现在开始所以地方停止土拍,按照 80% 成功渡劫的计算,那么 5 年内将会有 60×0.8=48 亿平,约 4800 万套住宅上市,再按照 15% 空置率计算,那么有 4080 万套可居住,每套住 2 人,那么总可居住人数约为 8160 万人,占全国人口比例为 5.8%。

2021 年底,城市化率约为 63.9%,城市户籍人口约为 45.5%,其中差值基本上就是在城市工作但自己没房的外来租房一组,约 18.4%。

那么如果将上面数据 5.8% 分别加到城市户籍和城市化率上去,得 51.3% 和 69.7%。

51.3% 暂时简单粗暴的认为是有房一族,包含一套及多套者。

灯塔国目前自有住房率约为 65%,日不落约 56%,德国 50% 不到点。比较发现自有住房率已经很接近发达国家水平。实际上自有率要达到跟城市化率一样是不可能的,这意味这无人要租房,那租房市场也就不存在了。按照英美折中计算,自有率 60% 应该是我们的极限,空间还有 8.7%,即未来土拍只能提高 8.7% 了。如果按照城市化率计算,未来极限假设 80%,减去现在在建未来能建造完成的,80%-69.7%=10.3%。

不管从哪个方向看,都只有 8.7-10.3% 的空间了,当然这是除掉目前在建面积的,如果算上那个 5.8%,也就是 14.3-16.1%。

如果按照 2035 达到此目标,2022 年起计算,则年增长约 1.2%,即 1680 万人,折算到住宅,约 800 万套 / 年,折算成面积约 8 亿平 / 年,约为峰值的 50% 多点。

如果按照土拍计算,则只有 10% 空间了。

目前发达国家达到 80% 以后,基本上新建住宅套数,大约是出生人口的 20-25%,也就是当我们达到 80% 以后,按照 1000 万出生人口计算,每年只需要 200-250 万套新建住宅就够了,那就只需要 3 亿平施工面积,约 2020 峰值时期的 20%。

可能有人会问置换,其实置换对此计算不产生影响,因为置换掉的房子只有两种去向,一种就是售卖,一种出租。如果售卖,那就变相增加世面上房源,以一换一,如果出租,那么也会增加租赁市场供给,而且未来置换难度是会越来越大,非常难置换。因为当 60% 人有住房时候,购房需求基本也就在 20% 左右租房人群里了,而其中能买得起的不会很多,其次就是想置换的都很多,到时候二手房溢价应该会减少甚至不存在,当然如果楼市价格不崩盘,应该也是不会比新房低很多,低多了房东自然也就不置换不卖了。所以置换不影响这个大致的计算。

2021 年全国房地产销售总额 18 万亿,其中住宅估计约 15 万亿。如果按照上面估算,2035 之后最多只需要 300 万套每年新房,即使单价变成三倍,也只能达到 9 万亿的住宅销售总额。约为 2021 年的 60%。实际上随着经济增速的放缓,2035 年不一定能达到 24 万 / 人鸡蛋皮(汇率不变 6.5 计算,则有 3.67 万美元 / 人)。

因此想要达到 3 倍价格难度还是很大,当然未来地产商如果向一二线城市转移,三线之后衰退,那么拉高平均数也是可能的。

所以从这点看来,以时间换空间难度也是极大。

举个例子,万可市值约 2000 亿,年销售额约 4000 亿,假设未来能维持,其中利润 400 亿。目前杠杆大约 79%,即权益:负债=2:8。如果要使得杠杆下降至国际安全水平,即负债低于 50%,通常在 30-50% 之间。目前万可权益资产约 4000 亿,负债 1.55 万亿,总资产 1.95 万亿,要降下来就需要下降至 50% 杠杆水平,需要减少 1.15 万亿负债,而年权益增加仅为 400 亿,需 28.75 年。这是在所有利润都用于偿还负债的情况下,才能通过 28 年把杠杆降至 50%。即 4000 亿比 4000 亿。

缩小的市场,高企的负债,万可唯一解决办法就是加大占有率。而这只是其中资产负债表较好的一个企业,如果将全国的地产公司算进去,那么资产负债表根本不能通过时间换空间来消化,必然会有大量房企破产。毕竟在销售不景气情况下,每年无法产生利润,也就无法用于偿还负债。

利用万可推导,4000 亿销售额对应 2 万亿总资产,那么全国 15 万亿销售额,对应房企可能有 75 万亿总资产,打个折扣,约 50 万亿总资产,其中 40 万亿负债,10 万亿净资产。要减少 30 万亿负债,如果每年有 1 万亿利润用于还债,需要还 30 年,这是在地产公司即使有利润也完全不分红情况下的结果。如果地产持续不景气,无法获得年 1 万亿利润,那么就根本不可能还债。如果下降至 5000 亿利润,那么就需要 60 年时间。

(补充其他行业例子,2022/8/19)

可能有人对企业债务不太了解,可以比较其他行业的上市公司。

华新水泥 2022 年一季度总资产 525 亿,负债 231 亿(44% 负债),利润目前是 40-50 亿每年。如果要下降 20% 负债,即 100 亿,按照目前的情况只需要两年就可以达到负债率 25% 左右。

万华化学 2022 年中报总资产 2073 亿,负债 1328 亿(负债率 64%),中报利润 100 亿,假设全年 150 亿。如果要下降 20% 负债,约还 400 亿,则需要 2.7 年。

比亚迪 2022 年 1 季度 3170 亿总资产,负债 2117 亿(负债率 67%),最近几年利润在 16-42 亿之间,取 25 亿年利润计算,如果降低至 50% 负债,需要还 538 亿,需要 21.6 年。当然比亚迪目前处于上升期,利润极有可能继续大增。

房地产跟其他行业对比,还债时间在 30-100 年,相对来讲实在太久了,而其他行业(除银行保险,因为低层经营逻辑不一样)都在 3-20 年。

再用单个企业来计算一下

目前房企表内资产负债表负债率大约为 80-95%,虽然官方并没有公布,但是保守估计 90% 左右。算上表外比如商票,大部分房企实际上是资不抵债在运营。

用具体企业举个例来看是否可以安全活下去。假设某地有一家房企,总资产 100 亿,负债 90 亿,2021 年销售额 30 亿(实际上这已经是顶级房企才能做到的高周转高销售了),4.5 亿利润,利润率 15%,即各种费用成本(含税、债权人支出等)25.5 亿。但 2022 年销售额大幅度下滑,由于投资成本中,50% 是土地成本,20% 左右是建筑成本,10%-20% 是财务成本以及税费,剩余为利润。因此不管今年销售如何,这家房企固定成本就至少要原先的 80% 左右,那么如果今年销售额下降 30%,只有 21 亿,而成本是基本接近去年的 25.5 亿,即使少也只会少 1-2 亿。那么这时候房企就出现了严重亏损,达到 2 亿。销售额继续下降至 50%,只有 15 亿,而成本还是要 22 亿左右,此时该房企产生巨额亏损,达 7 亿。其实就这就财务和经营杠杆下放大了收益以及亏损。

房企通过 10 亿权益,如果在景气时期,可以年赚 4.5 亿,非常划算的投资,但是这是 10 倍杠杆的情况下在运营。

而根据最前面对全国范围内房企的估计,未来销售额下降 20-40% 应该是常态化事件,而只要下降 10-15%,房企就处于保本状态,下降 30% 那就基本上都是严重亏损了。

为什么财务报表病并未显示目前放弃亏损,这就涉及房企的财务计算方式了。首先房企今年结算的并不是今年新造新卖的,而是 2 年前的,一般房企结算周期在 18-30 个月不等,大部分两年左右,而 2021 年前房企的利润都是非常好看的,当然 2021 年触顶,但目前房企已经看到地产总量下滑,必然会平滑财务报表。于是就会把 2019 年成交且目前在结算的一小部分推迟到下年度结算,2020 的继续推迟到 2023 年结算算,这样 2022 年即使营收大幅度下滑,可以通过平滑的方式,使得 2022 年最终反应到报表上不会很难看,尤其是利润。我想这应该是目前地产公司会采取的财务手段,毕竟好看的财务报表,显示公司的运营技术,同时也有助于借债输血。

所以在目前这种状态下出台任何措施都只是扬汤止沸,但是此时釜底抽薪也是于事无补。

时间换空间基本不可能

那么最终会出现何种结果呢?我个人觉得就是最后让一些小型房企破产。这样就可以勾销一小部分,然后剩余大的,让他们慢慢磨磨个十几二三十年。

当然也可能类似出现 “钟国华容” 这种资产管理企业,剥离不良资产,风险转嫁。毕竟银行现在是地产的背书人,地产这几十万亿负债都是顶在银行这里的。

影响社保

截止到 2020 年底,参保人数达到 9.99 亿,其中 1.2 亿人已经退休,即 8.79 亿在缴费。实际上并不是所有人都会从参保开始缴费至退休,应该打个折扣,虽然并没有公布准确的数据,但我预计在 0.6 左右,即从 20-60 岁,40 年,平均缴费年限约 24 年。因此目前实际缴费人数约 5.28 亿。而 2021 年收入约为 6.5 万亿,也大致符合一人年缴费 1.25 万。

以下计算都按照 60 岁退休估算。

2021 年社保参保人数达到了 10.02 亿,实际上可以看到增量已经极少了,也接近 出生人口的增量,因此提高社保收入已经很难通过人口来提升,而只有另外一条路,即让已经参保的多缴费,如增加缴费年限以及缴费基数。

7 普结果,50-59 岁人口为 2.3339 亿,60 岁及以上人口数量为 2.6402 亿。根据前面已经退休并领取养老金的人数可以计算:1.2÷2.64=31.68%,也就是实际上目前 60 岁及以上人群只有 31.68% 的人有退休金,其余部分人是只能靠自己的。

因此目前实际上的养老比例,并不是公布数据的 2.8,即 2.8 个年轻人养 1 个老人,实际上很多老人没钱拿。真正比例大约是前面算的 5.28÷1.2=4.4,即 4.4 个年轻人养一个老人。这也就是为什么如省会城市,普通工薪阶层缴费一年 1 万多点(含企业部分),退休人员少则 2000,多则五六千甚至更高。因为平均下来的确可以有 4-5 万 / 人。

但这样的情形,会在未来十年迅速发生改变。

目前 50-59 岁 2.3339 亿,其中预计 50% 是有社保,那么能领取社保人员将达到 1.167 亿。

70-79 岁年龄人数为 1.0829 亿(十年后西去人员),30% 有退休金(60-69 年龄段比例应该在 35% 左右,高于前面 31.8%),约 3248 万人。也就是未来新增退休人员约为 1.167-0.3248=0.8422 亿。总领取人数为 1.2+0.8422=2.0422 亿。

实际上参保人数的增加,并不会增加缴费人员了,因为目前 10-19 岁总人口约 1.58 亿,而 50-59 退休却有 2.339 亿,减少约 0.75 亿。因此到 2030 年,在缴费年限内的可缴费人数会从目前的约 8.79 亿下降至 8 亿。因此如果要维持运转,必然的结果就是要开源。如提高最低领取的缴费年限,15 年变成 20 甚至 25 年。那么平均缴费率可能就会从现在的 60% 提高至 65% 甚至 70%,也就是实际缴费人数变成 5.2-5.6 亿。可以看到,即使提高最低缴费年限,也并不能让当前(2020 年估计值 5.26 亿)在缴费的人数有巨大提升。

预计 2030 抚养比例为 5.6÷2.0422=2.742,从 2020 年的 4.4 骤降至 2030 年的 2.74。

为了维持系统继续运转,加最低缴费年限,延迟退休是大概率会采取的手段。

如果延迟 5 年,那么一来一回,能让养老比例又回到 3.5 甚至 4 以上,减轻压力的效果是很大的。

但是这对于现在缴费人群来说是极度不公平,尤其是 70-90 年代的人。

缴费年限最长,领取年限最短。当然对于那些吃黄粱的,并不会有多大影响,毕竟大头不是自己出。

实际上如果计算 2035 或者 2040,会发现如果按照目前缴费年限和领取年龄来算,到时候比例可能会变成 2,甚至不到 2。0-39 岁约 7 亿,而目前 40-59 岁约有 4.3 亿,其中 75% 人是有的领取的,因此即使 0-39 岁人群在未来缴费 40 年,也要以 7 亿人养 3.25 亿,比例为 2.15。如果说按照 80% 缴费年限算,那就变成 5.6 亿养 3.25 亿,比例 1.7。

因此在未来十年,对于社保的政策必然会大幅调整。

当然这么做,对未来的要缴社保或者目前刚开始缴社保的都是一种打击。

很多人谈到人口下降防内卷,增人均,人民生活更幸福,这有点想当然。

实际上,人口的下滑很可能并不会导致生活水平的提升以及人均分配的增加,很可能朝相反方向走。

前面已经提到地产下行、社保压力巨大,那么大概率要延长退休年龄,而且这个是在 10-20 年内就必须执行的。目前人口下滑时间是在 2020 年前后,这些娃长大开始工作,要 20 年之后,刚好错开这时间段,跟我们是不太相关的。未来 10 年内,即 2010 年前出生的都在 1500 万以上,因此竞争压力并不会很大改善,反而如果十年后开始被迫延长的退休年龄,会挤压 2010 年以后出生的生存空间,老的不退休,年轻人哪来的岗位可选。要知道目前 50 岁年龄段的这批人,每年 2000 万零点,如果其中假设一半人在企事业单位工作,那么就直接挤压了 1000 万就业岗位。到时候就会出现政策的两难,保大还是保小,保大就是保社保,保小就是保未来。

于是就可能出现情况就是年轻人被迫降低预期薪酬,企业反而多了谈判筹码,一些人为了保饭碗反而更加卖力的内卷 996。

这就是未来 10-20 年内可能出现的情景,更内卷,更追求学历来挤压竞争者,想尽办法建立竞争优势。

但是 20 年后,情况可能会有所缓解。第一就是延迟退休已经执行了几年了;其次就是 2020 年后出生人口的急剧下滑导致 20 年后新增就业人数并不是非常多,的确会使得就业压力开始缓和。

但其他问题的会出现会打破这个短暂平静期。3 线及以后城市开始萎缩,人口持续被一二线城市吸收,甚至一些省会也会受到影响而萎缩。尾部城市的企业开始无法招到工人,从而企业被迫搬迁或者倒闭,进而导致地方财税收入大幅减少,形成负循环,更难吸引人。就如同目前日韩的一些中小城市一样,越来越小。但一二线可以通过吸收他们继续发展,但想要让大城市人口继续增长基本不可能了,只能维持稳定。

最后又开始新一轮的内卷之路,一线城市终极撕莎。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的城市化率可能会继续被动提高,包括农村地区老年人的离去和继续一线城市集中租房。预计 2050 前后可能能达到 85-90%。这会是前所未有的终极大内卷,人口约 12 亿(目前 50 岁以上约 5.0 亿,未来 30 年出生年均 800 万,从 1000 万到 600 万),约 10.5 亿住在城市,目前是 8.96 亿。

想要逃过内卷,不可能的,等人口结构稳定后再看有没有机会吧,至少在 2050 甚至 2070 年之后了,但那时候我们这代人不是已经入土就是在准备入土的路上。

另一方面,少子化必然追求精养

当孩子数量减少,父母的文化层次提高,为了保持让下一代也处于自己的层级甚至往上跨阶层,必然在培养的过程中更加不遗余力的投入。

2020 年之后出生孩子的减少,也降导致 15 年后高校缩招和兼并,导致一些普通高校出现招生难的局面,同时也可能降低外籍留学生的准入门槛。

但是这并不表示人人有大学读或者人人有好学校读。

首先一些优质高校不可能缺学生,他们肯定会在选择过程中,更加优化自身招生模式,如果学习或者相关技能不够的,门槛肯定很难进去。其次就是普通高校,一旦招生人数不达标,就可能会选择关闭某些专业,从而产生普通高校大量缩招的情况。而目前全国高考大约是 40-60% 有大学读,大约 10% 为一批。未来这比例应该也不会产生很大变化,主要是通过缩小部分高校招生规模来实现。

因此想躺着上大学也是不太可能的,到时候社会对学历的认可度可能标准会更高。比如现在一些好的企业 211 也要,到时候非 985 不招。反而在这种模式下,导致教育资源变相被中产(非目前概念下的中产,未来应该是父母高学历、高收入人群,而非仅仅收入高)垄断。这批人从孩子出生阶段就开始抓娃的教育了,是普通父母靠学校教育无法企及的。

未来公共教育资源肯定是公平的,但校外资源肯定是掌握在少数精英手里,他们可以通过家教等方式继续提高。

读书想躺平也没戏,如果躺平,可能未来几代人都躺平了

实际上很多人都不会去分析数据,但是一旦仔细分析后就会发现其中隐患很大。

恒大在 2021 年时候皮带哥还想搞一波特殊分红,想尽办法掏空公司,最后被债权人给阻止了。其中原因可想而知,就是公司高层在分析数据后得到了公司运营不可持续,必然会走向衰败,于是想趁破产清算之前捞一把,但对外却宣称一切运营正常。

实际上上面有着翔实的数据,到底难到什么程度一清二楚,但是都在看后人智慧。

我们只是在经历经济周期中的不同阶段,小周期可以通过一些小刺激来缓和,但积累到一定程度,必然会遵循大周期的规律,只能延缓不能避免。

“越南” 经济的缺点

我们整个经济制度是建立在以银行为基础的体系之上的,这个体系既有优点又有缺点,最致命缺点就是杠杆容易拉太高。

目前货币乘数已经破 7,也就是 1 万亿基础货币,会产生 7 万亿的 M2。

在 1990 年左右,日本货币乘数也拉到了 7 以上,主要是当时日本也是银行为主的经济特点。目前日本已下降至 2 多点。

货币乘数高实际就是杠杆高,一旦出现波动,容易造成整个体系大波动。而我们的货币效率又比较低,大约 2M2 能产生 1 鸡蛋皮。相对来说是世界上排名比较靠后的,这也跟我们以地产来刺激经济有一定关系。当然最终原因还是抵押来贷款的这种模式造成的。

因此整个体系应该朝降 M2 增速,增货币效率,增直接融资比例的方向改进。但是 MLF 利率的降低,实际上还是回到了加杠杆的模式上。

刺激经济组合通常是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结合,而目前货币政策的实施实际上已经是风险大于收益,而财政政策给企业减负才是另一条较为可行的道路,也就是勒紧自己人的裤腰带,同时缩减部分基础设施建设,比如给人烟稀少的地区通高速,通高铁,但明显他们不太愿意这么做。

杠杆的瘾的确是谁都很难戒的

而一直以来提倡的直接融资,实际上也并没有取得很好效果。

其他除人口外存在的问题,又可反过来作用于人口的问题

股市

全国约 5000 家不到上市企业,14 亿人口,约 28 万人有一家上市公司,相当于 1000 万人口的城市只有 35 家。

而目前韩国大约有 2000 家上市公司,日本 3900 家,美国在主板的大约有 8000 家。

相对于人口比例来讲,我们应该在 2 万家比较合适。但目前年上市数量只有 5000 家,即使不退市按照目前 IPO 速度要达到 2 万需要 30 年。

事实上我们老百姓的钱足够支撑 1 万多家上市公司。2022 年上半年增加了 10 万亿储蓄,如果分配到上市公司,一家 10 亿,能够支撑 1 万家企业,这能促进多少企业创新?!

目前股市本身也存在很大弊端,就是水池太小,机构用网围剿散户。实际上通过撑大水池,水池(总市值)变大到目前的 2 倍,企业数达到目前的 4 倍后,很多上市公司 pe 就会减半,相当于半价买目前股票,也等于提高了分红比例,鸡狗的网自然也很难抓散户,炒作某个概念也会变得非常困难,投机性也会在某种程度上降,近几年的扩容,不难发现妖股数量大幅度减少了。

灯塔国金融市场与社保结合的非常完美,形成了一个非常好的闭环

他们的个人社保实际上类似于我们的共同基金,个人往该账户存钱,可以按自己要求购买一些特定指数基金的方式来投资股市和其他金融市场,但不可以随意支取,而且可以避税,其次年投资额是有上限的。这些要求的存在,也算是在某种程度上抑制贫富差距,促进资本市场繁荣,同时资本市场繁荣又反过来促进个人投资社保。

目前我们的资本市场发展程度根本不允许我们实施这个计划,投资内容少,波动性大。因此未来解决社保这难题,靠股市投资很难,毕竟股市改革太慢。

有兴趣的可以查阅资料,401K,IRA。

人口问题影响下的经济转型

房地产基本上已经不可能作为主要产业了,但还是会有一定影响。即使出台各种刺激政策,也不可能过度放水。

前面提到目前已经达到 63.8%,如果加速到 1.5% 年增速,那么 5 年后就达到了 70% 以上,那时候房企的资产负债表会继续等比放大,债务可能会达到 100 万亿 - 150 万亿。根据日韩情况,70% 以后,城市化率必然开始急剧放缓,年增速可能也就 0.5%,那时候的压力会比现在更大,百姓杠杆率会更高,鸡蛋皮靠地产 5 年拉翻倍不可能,一旦失速,会比现在更严峻,因此寄希望于继续放水方式拉起来是不可能的,还是大概率按照之前说的,任小的自生自灭,或者创立资产管理公司来拖延。

新能源汽车

很多人可能会想新能源等来取代地产,实际上这些都体量只有地产的零头。虽然也有万亿规模,但地产是十万亿级,差距太大。

首先我国乘用车年销量大约 2600-2700 万量,一辆 15 万,那即使全部换成新能源也就只有 4.05 万亿,实际上目前新能源汽车的销量大多集中在 5-15 万元,平均售价达不到 15 万,其次新能源的出现,只是取代了传统燃油车,而不是增加了乘用车销量,是此消彼长的。唯一希望就是新能源车的出口,但目前来讲,国内汽车还不太容易得到欧美日韩百姓的认可,销量虽然在增长,但离万亿规模还有很远差距。

这些都是以全国经济作为考虑对象,而非个别企业。

另一个就是新能源电力

目前全社会用电量大约在 8000 万亿左右,其中 65% 为火力发电。事实上绝大部分火力发电为 2005 年后开始建设,火力发电的使用寿命在 20 多年,因此要目前来淘汰火电厂完全不可行。下图为火电装机图。

如果关闭火电厂,那不就是国有资产流失浪费么。

因此很难短期内像发展地产一样来建设风电和光电。下图为近几年风电光电装机量以及保有量。

其中风电每 Kw 大约是 2000 多远成本,算上配套储能电站,也不会超过 3000 元,2020 年装机 0.7148 亿千瓦,也就是 2144 亿。同时光电投资也差不多是几千亿,两者总和不到 5000 亿,而随着光电和风电补贴的退坡,近几年增速会下滑,同时由于目前电力系统实际已经可以满足电力供应,即使有碳中和的前提,也会适当考虑经济效益,毕竟钱不是大风刮来,嘴巴说一说就会来的。当然不排除为了刺激经济,继续补贴,促使两者新增装机量又较 2020 翻倍,但这也只是增加了几千亿的投资,地产下跌 2% 销售额,就可以彻底抵消。

同时我国适合安装风电的地方实际并不多,只有西藏地区和沿海大陆架附近有较好的风力资源,其他地区风俗较低,年发电小时数极有可能小于 1000 小时,一旦小于 1000 小时,那么风电就很难回本。一般情况下,优质风力资源区风电回本年限在 7-10 年,而发电小时数都在 1500 左右。

因此风力发电的瓶颈主要是风力资源问题,也不是可以无限拓展的。

其他如水电,也比较难有想象空间,我国目前水资源的 60% 以上已经被开发,剩余发展空间不大,且水电站考察周期长,需要多次环评。

核电站投资成本较高,每 Kw 约 20000 元,按照 7200 发电小时数算,80000 万亿电量,需要 11 亿千瓦装机量,约 22 万亿投资,即使把所有电站换成核电站,也只够地产一年半的量。而且核电建造周期为 7-10 年,也就是年平均投入只能有 3 万亿。

其余诸基建投资,如高速高铁,目前大部分地区已经成网,剩余部分投资的经济效益已经很低,很容易造成亏损。如果扩大基建投资,到最后就变成了固定资产。

不管从哪个角度来看,新能源、基建都无法替代之前地产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实际上目前经济增速的下滑,主要愿意就是地产投资的下滑,而其他任何行业,都只有地产零头。

地产的下滑与人口下滑两者又是互相作用的,人口下滑导致未来买房的减少,房价增高也是年轻人结婚难的部分原因。

目前的经济已经有点进入了死局

毕竟产业转型并不容易,即使转型成功,也是无法供养所有人的。

我们是按劳分配,因此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就业问题,产业转型虽然在某种程度上能带动经济增长,但它不一定能解决就业问题。

两个简单的思考就可以想清楚这个问题。一、产业升级必然导致生产效率提高,那么可能需要的工人也就变少,如果保持工人不变,那么生产的产品必然会更多,国内无法消化就只能出口,于是最后还是回到增出口的路上。二、产业结构升级过程中和升级后,必然需要对应的人才,目前的从业者是否能适应新产业结构下的岗位,如果不适应。

有空整理过在写。实际上一句话就是无破釜沉舟的决心,缺少了当年总设计师的决心,可想而知当时需要多大的勇气。

当然还有前面提到的经济和地产,有空写。

知乎用户 好好吃饭饭 发表

人口负增长还没来,但是的确要来了,具体什么时候来以官方说法为准吧。

关于人口负增长,前几天看了一个纪录片。

是英国作家肯 · 福莱特做的,讲述的是黑死病

在这个纪录片里面,主要是讲述黑死病如何从欧洲蔓延到英国,最终导致英国因病致死了大量的人口。

纪录片虽然大篇幅都在讲黑死病多么多么恐怖,但是结尾的时候还是十分光明的。

在黑死病之后生存下来的人,不少都从之前的家庭或者社会的边缘人群成为了拥有资产的人。

因为大量人口死亡,导致社会的资产出现了再分配。

除此之外,人工价格也大幅上升。

我个人没看过多少黑死病的解读,我不知道黑死病的发生和英国资产阶级的诞生有没有关系。

但是从这个纪录片中,能够看出,假如人口开始负增长,那么必然会引起一个问题,那就是财富的再分配。

因为现如今基本上大部分人都明白了一件事,那就是中国的大部分资源其实都在年纪较大的人群手中。

而普通人能拥有的房产,其实大部分也都集中在了年纪较大的人群手中。

所以,问题来了,如果人口负增长,社会财富会不会发生再分配?

比如说之前几家企业垄断某一个行业,如果一旦人口负增长的话,那么这些行业会不会给其他人一个机会?

如果社会财富没有再分配,反而更加集中的话,那么很可惜,这个负增长带来的影响基本全是负的。

而除了社会财富的分配之外,便是房地产资源的稀释。

房子是用来住的,但是假如住房子的人都没有了,那么房子的价格会是什么局面呢?

现如今,在人口还没有负增长的今天,不少乡村就逐渐消失掉了。

乡村的消失对于房地产的影响还很微弱,毕竟农村房产不会进入公开市场交易。

但是从目前很多新闻来看,许多小县城的人口其实也开始趋于流出状态了。

新闻媒体特别爱报道大城市房价如何如何,其实这个逻辑我不是很理解。

想要更好地了解中国房产,其实就应该从最基层下手,看农村人口与房子是否还大量保有,看县城房地产是否还在扩张。

如果农村收缩,县城收缩的话,那么大城市的房地产基本上属于无根之木。

因为不要忘记,大城市的房地产大量掌握在老人手里,但是真正要为此时此刻房子买单的,是年轻人。

房地产的开发是源于城镇化的进程,而房地产的衰弱也是因为城镇化的进程。

现如今的房价高企,使得出生率下降。

而出生率下降之后,也会使得房价下滑。

人口负增长时代,其实最大的难题就在于,如何分配社会财富,如何让房地产市场平稳滑落。

欧洲人其实有过两个至暗时刻,一个是黑死病时期,一个是二战时期。

黑死病带来了一批新人获取了财富,而二战之后,英国开始征收遗产税,直接导致了贵族的没落,平民阶层的崛起。

从目前的东亚现状来看,想要做到欧洲那样敢于冲击既得利益阶层,恐怕有点难。

知乎用户 摸鱼躺平摆烂 发表

楼市销售变难。不管是开发商还是炒房者,想要卖掉房子就必须要有充足的购房需求接盘才行,而人口负增长却会让市场上购房需求减少。因此在人口出现负增长之后,对房地产市场最大的影响就是,开发商和炒房者手里的房子会变得更加难卖掉,这也是现在专家建议大家尽快抛售手中多余房产的原因,否则后期手里有房的人就可能会成为最后一批接盘侠。

青壮年劳动力减少。这几年我国一直都面临着一个问题,那就是老龄化不断加重。老龄人口比例上升,那么青壮年劳动力人口的占比就会下降,这对未来会造成一定的影响,毕竟不管在什么时候,人口都是经济发展的基础推动力。更重要的是,人口负增长会导致我国劳动力继续下降,毕竟随着出生人口的减少,老龄人口的数量占比还会进一步增加。而第七次人口普查也证明了我国的劳动力人口在减少的事实。

知乎用户 一切安好 发表

人口负增长,新生儿越来越少,老年人越来越多,适龄劳动力越来越少。

正所谓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使命,我想 85 后和 90 后的使命可能有点多,也就是意味着有可能我们要被收割 3 次。

第一次是房子,这个就不多说了,懂得都懂,痛的都痛。

第二次是税收,老年人越来越多,他们的养老金和医疗等,要从我们这些中青年打工人的税收中抽取部分给他们,以后税收的种类可能会有所增加。

第三次是养老,现在新生儿越来越少,等我们老了我们的养老金和医疗等费用从哪里来呢?之前 100 只羊剪 100 斤羊毛,现在只剩 10 只羊了还要剪 100 斤羊毛,羊不得跟你急啊。

第一个即将过去,第二个和第三个还未到来,我们要尽量避免,这就体现出了 “体制内” 的重要性。国家也在尽量避免这种情况,但是政策的结果都有一定的滞后性,等到结果出来可能要等几年甚至十几年,所以我们也要做好准备,养成储蓄的习惯,强制自己进行储蓄,手中有粮心里不慌,真正出事了除了自己谁都靠不住。

其实有一招能够彻底解决这个就是:共同富裕。现在国家也在进行试点,至于结果会怎样这就要看 各方博弈了。悲哀是我们这些底层的人没资格上博弈桌。

知乎用户 她的妈妈不爱我 发表

从两方面说一说吧

房价方面:

中国城市的房价过去二十多年不间断上涨的根本因素就是人口红利,农村人口不断涌入城市,小城市人口不断涌入大城市,城市购房需求快速增加,需求推动之下,外加炒作需求,房价节节攀升。

人口一旦转向,人口红利便终结了。首当其冲的便是三四五线城市。

在当下人口红利仍在的背景下,全国就有 140 多个中小城市进入了人口通缩阶段,当人口红利终结之时,这个规模会进一步扩大。

这就意味着,未来大多数中小城市的楼市,将失去金融属性,只有居住属性。

至于中心城市,人口红利还会延续,毕竟人口还是会往汇集了各种优质资源的中心城市流入,但规模也会换挡降速。

经济方面:

有人说咱们中国这么多人,人口减少一点是好事,看看人家美国不过三亿多人口,不也创造了世界第一的经济吗?

这根本无法比拟。美国是金融资本强国、科技强国,人家的 GDP 主要是金融服务业和科技服务业支撑。

我们中国是产业资本大国、制造业大国,人口是我们的优势。当人口转向之下,我们的优势便不再。

当一个国家人口开始减少的时候,尤其是还叠加着老龄化加剧,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纳税人减少,财政收入减少,劳动力减少,而需要财政支撑的老年人却在增加。这会对经济造成利空。

日本就是前车之鉴。日本过去三十年,经济几乎停滞,根本原因在于其人口红利的终结,而日本又有严格的移民政策,导致其无法补充人口缺口。

同期的德国,同样面对着日本的难题,但德国通过相对宽松的移民政策,源源不断地吸纳欧洲的技术人口流入,不断扩大自己的纳税群体,才使得德国成为了欧洲地区难得一见的高增速国家。

劳动力人口减少对经济的影响,去年央行发布的一篇论文中,也给出了佐证。

​上图是我们国家的劳动人口占比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

劳动力人口占比与 GDP 增速几乎是正相关,1998 年至 2008 年,劳动力人口占比上升,中国经济增速也在不断增加。

2008 年之后,劳动力增长放缓,中国经济在劳动力放缓的同时,又遭遇到了全球金融危机,GDP 增速也在放缓。

当 GDP 放缓之时,我们的财政压力、社会养老压力会更大。

知乎用户 奶爸保 - 嘉林​​ 发表

8 月初,国家卫健委在《求是》杂志发了篇文章——《谱写新时代人口工作新篇章》 :

明确指出中国当前人口五大难题,比如:

生育水平持续走低、“十四五” 期间将进入人口负增长阶段和少子化、老龄化程度加深等。

对结婚、生子,我们可能会觉得:不管结不结、生不生,都是我个人的选择。

无论催三胎催得多么轰轰烈烈,我仍不为所动。

这次提到的人口负增长,对我们个人来说影响大吗?

虽然说结婚生子是个人行为,但是人口负增长确实对我们会产生比较大的影响。

01 是什么改变了人口方向?

按理来说,人口拐点不应该这么早就到来。

毕竟国家在 2016 年已经全面放开二孩政策,

2021 年更是鼓励生育三胎,并取消征收社会抚养费,

算是全面放开生育政策了。

即使这样,也没能止住新生儿出生率年年下跌的趋势:

从 2016 年到 2021 年,仅仅 5 年时间,每年新生儿人数减少了 700 万。

各地统计局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

2021 年,不少城市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现了负数,

比如江苏、河北、湖南、湖北、山西、重庆、黑龙江、内蒙古等。

利好的生育政策下,为什么大家生娃的意愿越来越低了呢?

最最最重要的原因,就是生活成本、教育成本和医疗成本的节节攀升。

2016 年初是人口出生率的拐点,

也是全国楼市拉开牛市大幕的起点。

房价再次大涨,房贷、租金也跟着水涨船高。

加上这几年因为疫情,不少人的收入、工作的稳定性等都受到影响。

加班、内卷、大厂裁员屡上热搜。

生活的重压下,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甚至连婚都不想结了。

即使结婚生了一孩,为了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教育成本就占了大头。

各种兴趣班、网课等等,吸干了大半家财。

如果遇上小孩或者家人得重病,不少人甚至要辞职照顾家人。

一边看病花钱如流水,一边却是 “经济赤贫”。

想生二孩、三孩,可钱包、时间和精力都不允许。

人口负增长时代,提前到来。

02 对我们有什么影响?

人口负增长、老龄化、少子化,其实影响的是我们每个人。

简单说一下:

1、就医难,看病贵

早前医保交够 15 或 20 年就可享受终身医保,即交满一定年限,在退休后,不用再交医保的钱,也能享受医保待遇。

但随着人口负增长,能够持续给医保交钱的年轻人却越来越少。

池子里的钱减少了,但医疗支出却在增加

这也正常,年纪越大,身体机能在逐步下降。

据国家卫健委数据显示:

中国 2022 年人均预期寿命是 77.93 岁,但是健康预期寿命却不足 70 岁。

也就是说,大致有 8 年左右的时间带病生存,

慢性病、老年病、老年照护都需要支出大量的费用。

而大部分老人需要去公立医院就诊,才能进行医保费用的报销。

目前公立医院看病都已经人满为患,医疗资源分配不均了。

如果想要享受优质医疗服务,比如去私立医院、国际部或者特需部等,

往往需要支付更多的费用。

一旦得重病,医保报销范围和金额有限,

此时老人家又没什么收入,单靠退休金那真的是杯水车薪了。

2、养老难

少子化叠加老龄化,最突出的问题就是养老。

从以前的三代同堂的 421 家庭,到未来四代同堂的 8422 甚至 8421 家庭,家庭养老负担或越来越重。

“养儿防老” 模式,显示已经不能满足未来社会发展趋势。

虽然不少人都参加了国家的社保养老,

但我们目前的社保养老制度,是现收现付制度,

也就是拿年轻人交社保的钱,给老年人发退休金。

当以后年轻人越来越少,老年人却越来越多时,

养老金总额增加少、消耗大,国家养老压力不可谓不大。

尤其是未来 15 年,将有 3 亿多人迈入 60 岁

婴儿潮变退休潮已成为板上钉钉的事实。

人怕老来贫,树怕老来焦。

这一部分人,该如何养老?是个难题。

单靠社保养老,很明显不足以应对未来这一波退休潮。

提早给自己补充好退休金才是上上策。

03 要怎么应对人口负增长?

未来年轻人越来越少,

我们应当如何应对老龄化、少子化带来的医疗和养老问题呢?

抛开社会层面问题,我们简单说说个人力所能及的事情。

可能会有朋友说:你不会是上面派来的,想骗我们生二胎、三胎的吧!

虽然现在人们的普遍共识是 “养儿难防老”,但终归也是一个可能靠得住的选项。

当然了,生育这件事情,愿意生当然最好,

不想生,那就不生!

除了生娃,更重要的是提前做好规划。

比如针对未来可能会发生的医疗风险。

除了积极锻炼身体,早睡早起外,

每年定期的体检也别忘了做。

早发现早治疗,避免小病发展成大病。

此外,也可以适当增加重疾险、医疗险等保障,

降低因病致贫的可能。

养老方面,虽然社保不多,但总比裸奔好。

所以该交还是不能停。

同时,可以做好未来的财富规划。

比如适当增加未来现金流收入,可以通过年金险、增额终身寿险来实现。

趁年轻有为,收入比较高的时候,

每年定期存一笔钱,再通过时间复利增值。

为年老的自己多准备个钱袋子。

04 奶爸总结

人口负增长、老龄化、少子化社会已经避无可避,未来养老、医疗等面临更多的不确定因素。

我们除了依靠社保保障外,更要提前为自己做个人规划,做好充足准备。

写在最后:

我是**奶爸保 - 嘉林**,专业的保险测评机构。

以下精华文章,在买保险之前看一看,可以帮你省下几万的冤枉钱!

各大险种测评榜单:

知乎用户 wuwu 发表

像我们这样的二线省会城市,平均收入 1w 以上的单位基本都生一胎以上,但全国还有 6 亿人平均收入小于 1k。

所以当务之急要么提高平均收入,要么降低负担。哪个都是动一下死一片的存在。前者涉及财富首次分配,就算再平均分配以我们当前的财富总量也没办法都解决大家在温饱以上的需求。而后者涉及二次分配和转移支付,在不解决投资扩大再生产的困难之前,是无法解决这个问题的,根本无法解决钱从哪来的问题。

所以核心就是产业升级,无论如何像比亚迪,华为,中兴,米哈游,字节跳动这样赚世界美元的公司越多,同时茄子平头哥这样的只能吃中国饭的公司相对越少,所能带动的高薪岗位就越多,所围绕产生的衍生岗位就越多,财富才能自由的在人群中流动。因为不可能所有人都 985、211 一样,不可能所有人都拥有高新岗位的资格,因此围绕强力第二产业所产生的第三产业才是全民富裕的根基。

因此国家才会限制版号发型,并推进游戏走出国门赚美元,通过扶持新能源让国产品牌换道超车,通过和美国博弈保护华为、tiktok,以上种种都是保证我们能从外循环中获得强有力的第二、三产业(游戏算三产,但米哈游走出了二产的味道)。

以前的强力公司比如神股茅台,平头哥企鹅,都是所有业务都在国内的公司,所谓内斗内行外斗外行,根本没能力在国外尤其是欧美日等财富富集地留下只鳞片爪,因此像华为,比亚迪,中兴,米哈游这样打出国门的企业就显得弥足珍贵。

如果以目前的人口趋势,2035 年绝对要遭,巨大的老龄化人口压力会在最后的婴儿潮(80-90)步入 50-60 岁的工龄中晚年时带来灾难性地财富血崩,也就是 2035 前后。

但如果我们在财富 500 强中有至少 200 个企业其中至少有 100 个企业有半数以上的财富来自国外,那么我们将能很好地支持我们的国家应对危机。就像上文所说,围绕强力二产的丰富三产是共同富裕的关键。房价和 996 是少生晚生的直接原因,却不是根本原因。

知乎用户 火星宏观 发表

生育率下降,人口萎缩,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只是在我国,还未迈入高收入国家门槛,生育率却领跌一众发达国家,引起了大家紧张、疑惑和不解。特别是恒大前经济学家任泽平的一篇印 2 万亿人民币买生育率的雄文,更是将中国的人口问题推升到罕见热度。

8 月 16 日,国家卫健委官网发布了《17 部门发布关于进一步完善和落实积极生育支持措施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再一次聚焦人口问题。

《意见》指出,深入实施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将婚嫁、生育、养育、教育一体考虑,完善和落实财政、税收、保险、教育、住房、就业等积极生育支持措施。持续优化服务供给,不断提升服务水平,积极营造婚育友好社会氛围,加快建立积极生育支持政策体系。

此外,该《意见》还特别地浓墨重彩地提及,住房政策要向多子女家庭倾斜。

人口问题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经济现象。上世纪 50 年代北大马寅初教授写了一本《人口论》才把人口问题给专家学者们说清楚,但当时的领导们看完了还是一脸懵圈,完全没有看懂,随后把他打成反革命狠狠批斗。而目前,在发达的网络上,对人口问题各种粗浅的错误观点非常之多。有的的确是关心人口问题,有的可能纯粹是利用人口问题发表一些耸人听闻的意见赚取流量,比如任泽平。

我熟悉统计学、人口学与经济学,从综合与理性的角度,我们应该怎么看待目前的人口问题?

一、中国人口在 2023 年即将迎来负增长

大家对中国人口问题印象,最深的应该是 2021 年出生人口 1062 万,死亡 1014 万,全年只增加 48 万人。但我们从专业角度看问题,更重要的不是看这个结果指标,是看造成这个指标的上游指标。

大家看看上图,全国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从 2017 年开始大幅度下降,但 22-50 岁适婚人口的增长率,实际上在 2013 年就开始断崖式下降,2012 年还在增长 17.8‰,2013 年就下降 3.4‰,2014 年再下降 12.9‰。之后直到 2021 年,一直在以超过 10‰的速度下降。

适龄结婚人数大幅度减少,必然导致结婚人数减少,进而导致出生人数减少。

而死亡人口受 50 岁以上人口规模影响很大。2021 年我们 50-85 岁人口为 50448 万人,到 2033 年,这部分人口到达峰值为 52351 人,之后逐年减少。因此,在出生率与死亡率不变的情况下,我国在 2023-2033 年这 10 年之间,存在出生人口逐年减少,但死亡人口逐年增加,导致人口自然增长为负数的问题。

实际上,我们还面临着结婚率下降、生育率下降的问题,因而实际的人口自然增长会比上述固定出生率与死亡率的预测数据更低。

二、人口负增长是一种从发达国家最早出现的自然现象

5 月份,特斯拉与星链的创始人马斯克突然关心人口问题。他在推特上说,美国的生育率近 50 年来都低于可持续更替的水平。

他还表示,与许多人的想法相反,一个人越富有,他们的孩子就越少。 我是一个罕见的例外。我认识的大多数人只有一个孩子甚至没有孩子。我正尽所能帮助解决人口不足的危机,崩溃的出生率是迄今为止人类文明面临的最大危险。他还表示,总有太多的人觉得地球人口过剩,但如今的出生率趋势非常明显地走向人口崩溃。

此外,马斯克还对日本、欧洲、中国等世界多地生育率持续走低的趋势表示担忧。他认为,人类文明如果想要发展,尤其是走向浩瀚的太空,就必须保持人口正增长。

据美国人口普查局今年的最新统计,由已婚夫妇及 18 岁以下子女组成的 “核心家庭” 只占全美住户总数的 40%,大大低于 2001 年的 48%。与此同时,单身家庭高达 3700 万,占家庭住户的 28%,与 1960 年的 13% 相比,增加了一倍多。2020 年美国约有 360 万婴儿出生,比前一年下降 4%,为 1979 年以来最低。

日本官方公布的数据也显示,截至 2021 年底,日本总人口为 1.255 亿人,比上一年减少了 64.4 万人,减少幅度为 0.51%。这是日本人口连续第 11 年减少,降幅为 1950 年以来的最大值。

韩国统计厅发布的数据显示,2021 年韩国新生儿数仅为 26.5 万人,比上一年减少 2.7%,而 2020 年又比 2019 年减少了 10%,创下历史最低值。但去年死亡人口数却创下历史新高,达到 31.78 万人,同比增长 4.2%。这意味着,去年韩国人口数净减少约 5.28 万人,比上一年净减少人数增加了 60%。这是自 1970 年以来,韩国死亡人数第二年超过出生人数。

根据俄罗斯统计局的报告,2022 年第一季度该国出生了 32.04 万儿童,比去年同期减少了 1.66 万,减少了 4.9%;一季度减少 26.43 万人;俄罗斯妇女生育率已经下降到 1.5,而一般来讲在发达国家总和生育率至少要达到 2.1,才能达到世代更替水平。

作为人口大国,印度也面临生育率降低的局面,《经济学人》此前发文称, 2021 年印度生育率已降至 2.1,城市区域已降至 1.6。这意味着,虽然人口仍会增长,会在 2022 年超过中国总人口,但是将会更早更快达到人口峰值。《经济学人》认为,印度人口可能会比预期更早开始减少。

联合国发布的《2022 年世界人口展望》透露,世界总和生育率持续下降,2021 年,全球这一数字是每名女性平均生育 2.3 个孩子。

根据 UNFPA《State of World Population Report 2021》中的数据,中国育龄女性总和生育率已经下降到 1.7,即使在发达国家中,也属于较低的水平。但基于中国生活的压力、社会保障制度水平也较低,参考韩国、日本的现状,我们的育龄女性总和生育率还会继续降低。

三、生育率持续降低的原因是什么?

我们研究生育率持续降低的原因,切不可只囿于中国的情况来探寻,这样一定会误入歧途。比如,当前社会上流行的一个大多数中国人都以为的观点,即人们越来越不愿意生孩子,是因为养育孩子的成本越来越高,不愿意多生孩子是因为无力抚养。

这样的观点在我们这似乎站得住脚,但放在欧洲、澳大利亚等这样高福利、具有十分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的国家,就显得非常可笑了。

我有个忘年之交的朋友,几年前他在体制内处级岗位退休后即去了澳大利亚女儿家,他妻子比他早去好几年。他经常告诉我澳大利亚的福利如何好,说他女儿生了两个孩子后,澳大利亚政府发给他们的奶粉钱,一家人吃饭都用不完。但他女儿也不愿再生了。

大家看看上图,欧美澳新国家,除了经济水平差一些的墨西哥为 2.1 之外,其他国家的育龄女性总和生育率都在 1.8 以下。经济最差的非洲都在 3 左右。

从总和生育率的历史曲线来纵向分析,再结合同一时段不同收入与生育率国家的横向比较,我们都不难得出一个准确而科学的结论:生育率与经济收入高度相关。收入越高,生育率越低;收入越低,收入率越高。即使在不同宗教、文化、语言、人种的国家,生育率都存在这样的变化规律。

所以,聪明如马斯克,他也会在推特上表示:一个人越富有,他们的孩子就越少。 我是一个罕见的例外。

我们必须承认,人类的生活水平越高,对物质生活之外的东西,追求得就越多。因而,收入越高的人,越向往自由的生活,越不愿被孩子所束缚。女性在这方面比男性表现得更为明显。

当然,在收入这个主要的原因之外,孩子的养育成本也会是一个次要的因素。因为不愿生育孩子的,或者只愿意生育少量孩子的人,不会过多地去考虑孩子的抚育成本。只有那部分越来越少的愿意生育更多孩子的人,才会去考虑。

四、我们必须要更多的人口吗?

大家将各种现实状况摆放在一起就会发现,面对人口问题我们是多么地撕裂。比如,一千万的大学毕业生我们嫌多,各种宣传灵活就业、延迟就业、大学生创业等。但一千万的新生儿就嫌少了,各种宣传多生孩子,春晚小品都在催婚催育,偏远地区生八、九个孩子的新闻也不断出现在短视频中。

在生育率不断下降的同时,人类的期望寿命在不断增加。比如我国,1949 年人口的平均预期寿命仅为 35 岁,2018 年达到了 77 岁,2021 年增加到 78.2 岁。从不同国家看,越富有的国家,人均期望寿命也越高。我们特别需要注意的是,一旦媒体披露的一些延长寿命的新技术落地,人类的寿命还将大大延长。

与此同时,机器人替代劳动力岗位的现象越来越普遍,无人工厂越来越多,无人驾驶的脚步也越来越近。随着机器人智能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劳动岗位将被机器人所取代,我们的各种产业对劳动力的需求也将越来越少。

我们对出生人数减少的担忧,主要还是出于对劳动力减少可能影响经济发展的考虑。但我们在考虑人口和劳动力问题时,切不可一味的将焦点放在增加劳动力数量来促进 GDP 增长上。我们必须看到人类期望寿命不断增长、工作岗位机器化、智能化替代劳动力这个发展趋势。

事实上,劳动力规模减少,驱使企业增加科技研发经费,通过科学技术的发展来创造新功能的产品而扩展市场,通过技术的进步来提高工农业生产、商业服务的自动化水平,从而降低人力要素成本,正是发达国家包括我们自己正在经历的一条经济发展之路。

工业革命实现了规模化生产,蒸汽机的发明让机器成为重要的劳动工具并提升了劳动生产率,互联网的诞生带来的信息化革命促进了产业链的形成与发展,进而推动了效率更高的专业化生产协作。而智能化的发展、智能机器人的应用,将取代人在经济活动中的简单劳动,从而实现对人类体力劳动的解放。这条科技发展驱动经济增长之路,是一条与劳动力规模越来越远、与劳动力素质越来越近的道路。

从这个角度看, 生育率降低、人口负增长,何尝不是与科学技术进步对人类劳动力数量需求减少的自然适应过程呢?

五、千万不要将严肃的人口政策沦为挽救房地产的工具

前些天长沙出台一个政策,生育三孩的家庭可以多一个购房名额;成都也出台了支持政策,二孩及以上家庭可在现有限购套数基础上新购买 1 套住房。

还有更搞笑的。吉林省给年轻夫妻,最高提供 20 万元婚育消费贷款,按生育一孩、二孩、三孩给予不同程度降息优惠。

北京市则提出,未成年子女数量较多的家庭,在申请公共租赁住房的,可以纳入优先配租范围,并在户型选择等方面予以适当照顾。江苏省、安徽省提出,在配租公租房时,对符合当地住房保障条件且有未成年子女的家庭,可根据未成年子女数量在户型选择等方面给予适当照顾。

6 月 27 日,浙江省发布《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支持推进 “浙有善育” 工作的若干意见》,鼓励对符合共有产权住房保障条件的三孩家庭,在同等条件下优先购买共有产权住房。

这次 17 个部门的《意见》也特别强调,住房政策要向多子女家庭倾斜。比如鼓励各地通过提高多子女家庭住房公积金贷款额度来帮助他们解决住房难题。为了提高政策效果,不少地方还将激励生育多孩与 “买房子” 挂钩。部分城市上调了住房公积金最高贷款额度,对多孩家庭给予购房优惠政策。

优先买房,优先配租,优先照顾,这个政策是不是很好?大家仔细琢磨,想出这些个政策的人,是不是大聪明?你这到底是在鼓励大家生孩子呢,还是鼓励大家买房?是打着鼓励生育的旗号鼓励年轻人为陷于困境的开发商做接盘侠呢?

【作者:徐晓伟】

知乎用户 油头 boy 发表

不生孩子成为主流,生一个孩子是非主流,生两个孩子是另类,生三个孩子是怪物,生四个孩子是变态,生五个孩子是非人类

知乎用户 dream0711​ 发表

一定阶段的人口负增长是人类社会发展必不可逾越的阶段,没必要焦虑。

我们现在经常看到这样的字眼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人口越来越集中……”。那么,从原始社会一定人口数量的部落群居,到相对离散独立、自给自足的个体户,再到现阶段的大规模人口集中,这一集中——离散——再集中模式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随机结果还是必然结果?人类社会发展的下一阶段又是什么样子?现在我们从能流进化论的角度给予解析。

能流进化论认为,生物是自然界中的能量向相对均衡状态演变过程中的产物,其在自然界中的价值是驱动自然界中的能量分布相对更加的均衡,因而生物体在本质上是一种能量传递介体。生物体的能量传递能力决定了其在自然界中的价值大小,也决定了其承受自然选择压力的能力。我们人类作为地球上的一种生物,能够以多种物质作为能量供体(食物),换句话说,我们人类是多种需要释放能量的能量供体的能量传递介体。在人类的作用下,自然界中很多能量相对较高的物质被转变为能量相对较低的物质,难以释放和流动的化学能被转化为相对更容易在自然界中流动的热能……

对于任意物种,其调整能量传递能力的措施主要是调整种群数量和个体能力。个体能力主要体现在对能量供体和能量受体的获取能力及个体的代谢能力方面。对于我们人类而言,没有微生物一样的繁殖能力,没有鸟一样的可在天空翱翔的翅膀,没有豹子一样的奔跑速度,没有老虎一样的利爪和牙齿…… 这些特征意味着在原始社会阶段,与我们人类共享特定食物的物种中,我们人类获取食物的能力是相对较弱的。换句话说,在介导特定能量供体和能量受体之间能量流动的众多能量传递介体中,人类单个个体的能量传递能力是相对较弱的。例如,野猪是我们人类和老虎的共享能量供体,一个人捕获野猪的能力要弱于一只老虎,而一群人捕获野猪的能力要强于一只老虎。因而,我们人类只能通过群体的力量提高物种的能量传递能力,进而在与其它能量传递介体的竞争中取得优势。虽然群体中的人与人之间也存在对能量供体的竞争,但人类与其他物种之间的矛盾要远大于人类自身的矛盾,因此,在原始社会阶段,人类是以部落或一定数量人口相对集中的模式存在。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我们人类可以通过种植、养殖等方式主动获取充足的能量供体,有效缓解了与其他共享能量供体的物种之间的竞争压力。例如,我们人类可以自己去养猪,而不用再去和老虎竞争。再者,工具的发明与使用也大大提高了我们人类单个个体的能量传递能力,例如,弓箭、刀、枪的使用也会让老虎对我们人类忌惮三分。此时,人类内部之间对能量供体的竞争矛盾逐渐取代人类与其他共享能量供体的物种之间对能量供体的矛盾而成为人类社会发展中的主要矛盾。在这个阶段,人类逐渐从以群落为主的人口集中模式向以家庭为单位的相对更加离散的个体模式转变。

到了现代社会,人类内部之间的竞争变得更加激烈,如对石油等能源的竞争、对教育资源的竞争、对产品市场的竞争、对土地的竞争等等。此时的能量供体不只是食物这种纯能量状态的物质,还包括以其它形式存在的 “一般等能物”(就像货币是一般等价物一样),如知识、产品、任务等,它们虽然是无形的,但它们在经人传递的过程中,在驱动自然界能量分布均衡方面的影响更大,例如,知识的传递可极大的提高一个人的能量传递能力、生产一件产品的过程同时也是组成产品的材料及人和机器工作所需能量的再分配过程。

产品的生产往往不是一个人就能完成的,越复杂的产品,需要参与生产的人就越多。随着我们人类对产品种类、数量、质量等要求的提高,个人之间的竞争升级为群体之间的竞争。随着竞争的加剧,参与竞争的群体的规模越来越大,人口也越来越集中,城市化随之就出现了。例如,对于衣服这一产品而言,最初的粗布麻衣,主要包括种麻,做线、制衣等过程,只需要一两个家庭就可以完成。随着人们对衣服质量和款式的追求,这一过程越来越复杂,包括蚕的培育与养殖,蚕丝的生产,桑树的培育与种植,织布机、印花机、缝纫机等机器的研制与升级、能源的开采与利用,服装的设计,市场的调查以及上述过程中参与人员的技术培训和日常衣食住行的维持和发展等等。对衣服的要求越高,参与生产这件衣服的人就越多,生产这一产品的厂家越多,竞争就越激励,不同群体之间的人员配制就越需要优化,最简单的措施就是生产这一产品的人彼此距离比较近,这样就可以大大提升生产效率,结果便是人口越来越集中。以城市中的综合体为例,一个人在买上衣的时候可能还想买条裤子或鞋子,带的孩子可能突然想吃冰激凌或者买玩具,逛饿了又想尽快找个地方吃饭…… 因为人的需求,各种店铺就集中在了一起,成了一个综合体。为了上班方便,在这个综合体上班的人就又住在了综合体附近;他们的孩子需要上学,就需要各种老师;他们的健康维持,就需要各种医生……

透过上述分析可以发现,随着人与人之间竞争的加剧,路程上的时间成本成了增强竞争优势的主要优化对象。然而,路程在缩短的同时,也加大了交通压力。当交通压力无法缓解时,城市化的进程也就遇到了进一步优化的瓶颈,因为单位面积的人口承载量是有限的。此外,人口的高度集中必然伴随着对环境造成影响的各种污染物的量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进而导致与我们人体健康及舒适度密切相关的环境恶化,如水、空气、土壤等的污染加剧。

自动化、智能化、云系统的发展,不但缩减了完成一件产品所需要的人员数量,还有效缓解了交通压力,因为人只需要在家里就可以办公了…… 此时,距离不再是社会发展优化的限制因素。人类对环境质量要求的提高,必然加强对环境的治理。目前,人类在水污染、大气污染、土壤污染等方面的治理技术已得到了很大的提升,然而,最有效、最理想的办法就是人在自然界离散分布,通过降低单位土地面积的自净能力提升自然界的整体自净能力,进而使得人在地球上的生存环境得到有效的改善。在这个阶段,人类开始从大规模的人口集中,逐渐向相对更加离散的状态转变,进而引发出生率低等现象……

这一状态会持续到人类需要再一次通过人口集中来提高能量传递能力时……

隐藏的动力:生物在自然中的价值》是一本基于热力学定律,从生物在自然界能量流动方面价值的角度阐述生命起源与进化问题的书。该书共分为六章,第一章介绍了从能量和价值的角度探讨生命起源与进化问题的缘由;第二章介绍了自然界中能量流动所遵循的基本定律及生物在自然界能量流动中的价值;第三章从生物在自然界能量流动中价值的角度,探讨了生物是如何从非生命态一步步演变为生命态的;第四章从生物在自然界能量流动中价值的角度,探讨了生物的演变缘由、演变方式和演变方向;第五章提出了 “能流矛盾论” 学说,借以阐释了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现象;最后一章通过实例探讨了能流矛盾论在农业、医学、经济等领域的应用。

隐藏的动力:生物在自然界中的价值》一书电子稿可从该链接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479210-1308965.html 免费下载。

知乎用户 暴流雪 发表

说个稍微跑题的。

我们常听闻的那些,总是用来对比,视作潜在对手什么的那些外国,不算印度,其他几个英法日美德俄澳加韩这些国家,他们这几个加起来,人口也才十亿不到。

而我们中国一个国家,就有 14 亿人口。

作为一个领土并不广阔,资源也算不上异常丰富 (相对比上面那几个国家集合体),也不需要全球驻军的国家,我们真的有必要维持这么多人口吗?

或许我们人口跌到七八亿甚至四五亿才是正常的?那样说不定我们也可以搞大农场和人均大别墅了。。。

知乎用户 陈冲 发表

影响巨大,拿将来养老来说,你请不起保姆了,因为没有那么多低廉的人口红利了。

知乎用户 别人的诗 发表

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对社会治理思想和分配方式的冲击,外儒内法这些年终于让人们切身感受到了法的反人性,并且解构一切附庸在主流价值观上的人皮鬼。兴亡百姓皆苦,可如果孤身一人,不过一场游戏,怕什么?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人力成本上升,迫使社会发展科技,提升个人生产效率,带来第四次工业革命,人口再次增长,长期利好。

知乎用户 猎虎 2018 发表

众所周知,

骡马作为马和驴子杂交出来的物种,

没有生育能力,

也不被允许有生育能力

(好腾出,生存空间给天龙族)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五胡乱华那时候,人口锐减到几百万,中华民族今天不照样十三亿。操那闲心干嘛?该吃吃该喝喝。

知乎用户 庄建西 发表

人口负增长这是一个世界性问题,发达起来的中国文化圈会更厉害!家庭解体生育率下降正在逼迫人类社会走向共产公有制社会,这是人类社会今后一二百年的大趋势!谁也阻挡不了的大趋势!

知乎用户 石头剪刀布 发表

产科会迎来一个极长的淡季。相应的,儿科这种本来就是缺少医生的科室,将更加养不起一个科室。

知乎用户 理昂​ 发表

这不是应该普天同庆吗?

要我说这程度还不够啊,应该继续负增长啊。

等什么时候 “你不干有的是人干” 这种话消失了,也就差不多了。

知乎用户 rickyescu 发表

显然,人少了,大家的生活会越来越好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不一定的,现在二三孩政策引导产生人口红利,国内工作岗位不够,就会导致压工资,欠工资,996。

举例: 当服务员,每月工资,3000 美元和 3000 津巴布韦币,哪个能剩余,自己算算就知道了。

解决方式:

出国

经济全球化:

1,越靠近水源,取水清澈

2,越靠近水源,取水便捷

加美法德,选一

问题原因:

人口红利产生内卷

拿上一次工作经历来介绍,或许会明白。

避免五毛党私聊喷我,举报开个匿名再回答:

先说下,上一份是银行工作,工作时间 886,虽然银行 5 点关门,但是,人走不了。

收入不过万,压力比山大:

白天单位,天天排查,处理投诉,接业务

晚上回家,天天担心发的银行卡暴雷,10 点还能接到客户电话,约明天准备的业务,有时睡着突然从梦中惊醒,生怕自己遗忘了什么。

才 25 岁,头上就已经长了白发,二孩和三孩的政策 ,让我看到了人口红利,未来会更卷。

我自认爱国,但是 12 个小时工作,让我想通了,既然都是工作,为什么不换个国度,都是为了资本打工。1000 美元,10 万津巴布韦。我更倾向于前者。

目前准备去美国看下,不行,再去加拿大,做好两手准备。

知乎用户 赤火荧光 发表

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可怕,最恶毒也最无解的攻击是什么?

我们是最后一代,谢谢。

如果连中华民族都不存在了,还有什么伟大复兴

知乎用户 娘口 33​ 发表

我就一乐子人,我巴不得看个乐子。见证见证历史,我就算生了三个,官府给我发证么?不发生个球啊。现在给我整的不给我好处谁给你干活啊,给了也不干。嘿嘿

知乎用户 flsjy 发表

我是真有点乐了,有帮人还搁这拿三十年后说事呢,三十年后看这问题的还能剩几个?为什么总能觉得还有三十年的和平,中国人口减少剧烈印度巴基斯坦朝鲜还没这么剧烈吧,到时候兵源都没了就是让人杀了吃肉的猪。内部十年内家庭这个基础维稳单位的大量消失,光棍主体早晚会成为社会主流。这样的环境可能一会成为一个国家一个政党吗?

知乎用户 老楚论股 发表

中国总人口即将迎来负增长,这意味着什么?

2021 年中国净增人口 48 万,不到 2018 年(净增人口 530 万)的十分之一,中国出生人口和生育率过去几年出现断崖式下跌,根据国家卫健委的预测,十四五期间,中国总人口将负增长,这也是官方首次承认中国人口负增长阶段的到来。

人口增长放缓后,到达零增长,然后会转向常态化负增长,而一旦进入负增长,会从缓慢的负增长变成加速负增长,意味着人口数量下滑趋势不可逆转,如果长期下跌,便难以实现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而如果人口出现长期负增长,那么在较长时间里,国内的劳动力供给将会出现持续萎缩,对制造业来说影响较为明显,会出现用工不足以及开支增大的情况,而这又会导致产能减少,出口放缓,对宏观经济造成影响。

生育率下降,意味着人口老龄化会进一步加剧,在劳动力萎缩的情况下,年轻人需要赡养更多的老年人,生活压力会进一步加大,同时养老金支出压力也会上升,产生一系列的影响。所以人口问题不是一个简单的数字问题,关系到人口均衡以及国家长远发展。

但是,我觉得也不必过度焦虑,未来科技发展,智能时代到来,其实可以优化劳动力,如果房价能降下来,其实很多家庭的压力就会下降,这可以弥补养老方面的不足,任何问题都是一体两面的。

欢迎关注公众文章号《妙手擒牛》,一起交流学习,分享每日复盘,实战教学。

如何看待 2022 年 8 月 2 日 A 股大跌?释放了什么信号?作者:财经宋建文
来源:今日头条

知乎用户 追忆不易 发表

多发几个文,继续开发 4 胎,5 胎,18 胎。

人口不就来了么,哦不是人口,他们想要是韭菜,还是耗氧量低的那种。

知乎用户 脑洞局 发表

影响会比较大

必须缓解缓解

不如听我一策

可令繁衍增大↓

如果出台新法律政策《家族法》,三胎家庭可以自行设立受法律承认的新姓氏,是否可以有助于提高生育率?

知乎用户 双洎河畔 发表

我国有两个重要的人口变化转折点:第一个是 2010 年 15~59 岁劳动年龄人口数量到达峰值;第二个是 2022 年前后,可能会达到人口总量的峰值。

人口,是一个国家的基本国情。人口的数量、素质、结构、分布情况,更是一个国家做出战略规划必须考虑的基本要素。全面准确掌握我国人口的发展底数,对于刚刚迈上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的中国,至关重要。

“十四五” 时期,我国将迈入中度老龄化阶段,60 周岁及以上人口可能突破 3 亿人。与此同时,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表明,2020 年我国育龄妇女总和生育率为 1.3,低于总和生育率警戒线 1.5,与人口自然更替率 2.1 尚有较大距离。这两个数据表明,我国人口形势正进入高龄少子化阶段。

一边是老龄化,一边是少子化,人口结构变化的基本情况,提醒我们更好地回应养老和育儿之需。老龄化、少子化、长寿化,这是当前我国人口结构呈现出的趋势。

纵观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形势,呈现出两个明显特点。一是老年人口规模庞大。2.6 亿,这是 “七普” 数据显示的我国 60 岁及以上人口数量,占总人口数的 18.70%。二是老龄化进程明显加快。根据第六次和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2010~2020 年,我国 60 岁及以上人口比重上升了 5.44 个百分点,65 岁及以上人口上升了 4.63 个百分点。与上一个 10 年相比,上升幅度分别提高了 2.51 和 2.72 个百分点。

与人口老龄化同时存在的,是长寿化。国家卫健委发布的《2019 年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9 年我国居民人均预期寿命提高到 77.3 岁,比 2018 年提高 0.3 岁。“七普” 数据显示,十年来,我国高龄老年人口比重持续提高:2020 年,80 岁及以上人口有 3580 万人,占总人口的比重为 2.54%,比 2010 年增加了 1485 万人,比重提高了 0.98 个百分点。

目前我国 60 岁以上老人的平均余寿为 20 年,预计 2050 年会达到 27 年。

与此同时,我国人口结构还呈现少子化特点,突出表现为出生人口数量呈下降趋势、生育率降低。

2021 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全年人口出生率为 7.52‰,人口死亡率为 7.18‰,人口自然增长率仅为 0.34‰。在 2019 年,这三个数据分别为 10.48‰、7.14‰和 3.34‰。

在人口死亡率相对稳定的条件下,人口出生率下降对我国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产生了显著影响。

近十年的年度出生人口数据显示,我国出生人口数量呈下行趋势。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1~2015 年,我国年出生人口数都在 1600 万人之上。2016 年,全面两孩政策实施,出生人口在当年达到 1786 万人,2017 年达 1723 万人。

2018 年之后,全面两孩政策的生育势能基本释放。全国出生人口数量分别为:2018 年 1523 万人,2019 年 1465 万人,2020 年 1200 万人,2021 年 1062 万人。

中国的人口结构在 “变老” 的同时,人口规模也呈现出 “变小” 的趋势。这既是挑战,也是机遇。

从经济社会发展的人口视角观察,我国 “未富先老”与 “未富先小” 同时存在。如果 “变老”“变小” 趋势进一步发展,人口结构性矛盾,将对经济运行全领域、社会建设各环节、社会文化多方面产生深远影响。

我国劳动年龄人口增长缓慢,新成长劳动力减少,对经济的潜在增长率产生了多重影响。

劳动力短缺,意味着企业要用资本替代劳动,用机器替代劳动者。同时,新成长劳动力减少,农村劳动力向外转移的规模和速度下降,资源重新配置的空间变小、速度放慢,生产率提高更需要依赖人口外的其他因素。另一方面,我国每一代新成长劳动力的人力资本素质均高于上一代,新成长劳动力减少后,劳动力素质改善的基数也在减小。

出口、投资和消费 “三驾马车” 角度分析人口结构变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从出口看,随着人口数量减少,劳动力不足会加大工资上涨速度。在制造业方面,会导致劳动力成本的比较优势下降。

从投资看,人口增速的下降,会削弱国内的投资需求。我国的投资增长率从第一次人口变化转折点的 2010 年起已经在持续下降。

从消费需求看,人口规模通过三个效应影响消费。一是人口总量效应。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人口增长快慢与消费增长成正比。二是收入分配效应。人口总量减少后,如个人收入不增加,则总消费倾向偏低。三是年龄结构效应,老年人的消费能力和消费倾向通常较低,人口老龄化将直接产生抑制消费的自然倾向。

知乎用户 大化自在天 发表

我 93 的估计是要 80 退休了有得熬了

知乎用户 初来驾到 发表

耗材不够了,人民有机会当家做主了。真百年之变局

知乎用户 吃瓜群众 发表

我做一个推论,人口开始减少,国家的经济发展不会突然下降。每年退出劳动人口将导致就业人口下降,人均产值增强。劳动力议价增强。当然对资本以及资本领导者就不是好事了。因为劳动力下降。劳动内部竞争将持续下降。剩余将逐步降低。对于既得利益者来说不是好事。

知乎用户 那山那伟人 发表

没有任何影响,如果非要说有影响,应该是往好的方向发展。

物以稀为贵,当牛马的人应该会有些尊严了吧

知乎用户 黄金港 发表

可能比想象的更严重。

知乎用户 梅是 发表

只说一个,教育行业将会越来越卷。

教师岗位的需求将大大减少。教师招聘急剧下降,甚至教师下岗都变成可能。

学校合并将会变成一个大趋势。大学校兼并小学校,学校的数量将会下降。

教师不再是一个稳定的职业。教师的工作将会更难。

知乎用户 文轩 发表

人口负增长意味着未来内卷会加剧。因为,人口减少之后中小城市和农村会彻底失去希望,年轻人持续涌入特大城市,中小城市和农村被抽干的同时,大城市更加人满为患,年轻人会面对越来越高的生活压力和越来越严重的内卷。比如,韩国在年轻人口负增长乃至总人口负增长之后,内卷反而更加严重,因为韩国的农村和中小城市越来越凋敝,年轻人纷纷涌入首尔,推高了首尔的房价的同时,加剧了内卷程度。

知乎用户 清傲​ 发表

如果只是喊喊口号。

那还会继续。

如果真想提高人口,先把房价压下来吧

知乎用户 唐熬夜 发表

其实很多人都想错了一件事

知乎的我们,从来都不是大数据

当你上了大学的那一刻,哪怕只是专科,你已经超越了至少百分之五十的同龄人

在我们看不见的地方,有很多在社会底层的同龄人根本不刷知乎

我今年二十五岁,算是适龄结婚人群

我目前正处于

“只要有一份稳定的工作,就一定能找到女朋友,并在 28 岁结婚,30 岁之前生孩子” 的状态

哪怕是混的差一点

我家里还有房有车,虽然都不是我的

我父母毕竟双职工,有保险,我只要工作稳定,在婚恋市场上总能买出手

我有做老师的母亲,和普通国企员工的父亲

他们工作清闲,还能帮我带孩子

可是,如果没我这个条件呢

依然用我认识的人举例

我妹,表妹

目前是一家公司的妆娘,跟婚庆,早出晚不归

工资不知道多少,直觉上感觉不高

母亲是我二姨,在我家门口的超市做服务员

父亲是工人,现在行情不行,基本上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四口人住在出租屋里(我妹,我姨,我姨夫,还有我妹她对象,想不到吧)

请问,这样的家庭如何生孩子养孩子?

请问,全中国有多少个我,有多少个我表妹?

谁才是生育的主力军?

知乎上那些小资情调看的我都想笑

你在一线城市二线城市,说着自己晚婚晚育,不婚不育,觉得自己是独立女性,躺平男性

谁在乎你们啊

不会真有人觉得自己周围的一切就是全世界吧?

大家都是享受红利的人,还在这装无辜

在座的有人送过快递吗,有人做过服务员吗,有人在网吧当过网管吗

有人在后厨炒过菜吗?

明明就是一群小资,竟然还把自己当底层了

学不会认清世界,至少学会闭嘴好么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爽啊(我是养猪户)

爽啊(我是草地猪)

知乎用户 qwert​ 发表

人口少一些也没什么大不了的,本来资源就不多。你看看毛子,人家卖卖石油天然气,人家卖卖西伯利亚的木材。小日子过得不知道有多滋润。人均资源实在太丰富了。你看看西欧国家,都是高福利国家,那是因为人少,人多了肯定不能这么干的。按现在这个速度,降到 8 亿那也得很多很多年,到那个时候人口数量自然就稳定了。即使下降到 8 亿,那也是世界第二。

知乎用户 是千大人呀 发表

对于人口负增长,现阶段在东北和在广东的人体会是不同的,在哈尔滨和在上海的体会也是不同的。

现阶段对于人口负增长在农村和在大城市的体会是不一样的。

现在的东北就是十多年后的全国,现在的哈尔滨就是未来除一线核心外的所有大城市。甚至更甚。

二十多年后,60 后,70 后,80 后,分别 80,70,60 岁左右,这波史上最大婴儿潮有六亿➕的人,因为历史原因他们有财富,有影响力,退位不让位。二十年后,00 后 10 后 20 后分别 40,30,20 岁左右,社会财富的创造者,有 4 亿➕的人,他们没有财富,没有资源,作为主要劳动力要养老人,生小孩,平均一人负担两个人。还要负担社会运转费用。现在 90 后的辛苦他们要双倍三倍体验。

年轻人现在的压力和二十年后比根本就不是压力。现在想躺平,以后只会想躺板。

知乎用户 玩忽职守的 acct 发表

法国近几年来,工人从资产阶级那里学会了节制生育:或者完全不生孩子,或者不多于一两个。工人极端贫困以至于根本不可能养活大家庭。结果发过的人口几乎没有增长。

法国资产阶级感到兵员不足了。他们大声疾呼:“民族要灭亡了!德国人口增长的比我们快!他们的人口比我们多!”。顺便说说,那些即使参军的士兵,也是一年比一年糟糕:身材矮小,肺部虚弱,力单体薄。于是,资产阶级顿时 “慷慨起来”:亲自起来主张为工人阶级进行某些改善,恢复元气,多生一些孩子。

要知道如果把母鸡给杀了,那它再也不会生蛋了。

———布哈林《共产主义 ABC》​


威廉二世:我要引领我的国家走向繁荣,顺从我的我就支持,反对我的我就把他消灭。我要让全世界都惊呼我们德意志的旗帜,但是这些没有工人就不行,我想过了,给他们点好处,要限制童工周末休息,甚至可以加点工资。


“你们必须要早生!多生!”

“那你们怎么办?”


“印度人口已经超过我们了!”

“那就恭喜印度了!”

“你怎么能这么说?!”

“哦,抱歉,那就恭喜 zg 了”


知乎用户 Will 发表

稍微有点逻辑应该会理解,在资源一定的情况下下,人相对越少,人均占有的资源就越多,普通个体的生活应该是越幸福才对。人在非常多的情况下,幸福的可能不是个体,而是少数的既得利益者,尤其法制不健全的地方更是如此,所以不太懂一直鼓吹的人口减少威胁论。理论上来说,对于普通个体,人越少,个体越重要,活的相对越有尊严。比如越南,朝鲜,这些法制不健全的地方,你觉得他们普通个体过的幸福么?只有我们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依法治国的国策下,大家才能更加幸福!

知乎用户 大灰灰​ 发表

龙生龙,凤生凤,牛马生的继续打洞

知乎用户 静静 发表

现在少生孩子也算是积德行善了

知乎用户 寰宇视野 发表

这让我想起了科幻史上最有名的歪理邪说:

科幻史上最著名我歪理邪说 ····

其实人口减少了还是有很多益处的。

如果我们国家只有 8-10 亿的人口规模,日子会比现在舒服多了。

毕竟资源总量和人口总量都在这里。

人少了,人均水平自然就提高了。

有人说,人口少了,会不会影响国家安全?

也不会,国家安全取决于核武器,例如俄罗斯,就不到两亿人口,北约这不是也拿它没辙;

人口少了,劳动力没有那么过剩了,资本家们才会珍惜打工人。这样大家就没有这么卷了。

人口少了,污染也少了。

所以整体来讲,人口减少一点,真不是什么坏事。

欢迎关注知乎第一流氓,职场专家,传说中无所不能的老王 / 期货作手,原号:寰宇视野

欢迎关注公众号:交易哲学家

知乎用户 西域工人 发表

现在的情况就是只有有一定资产的人才配生育,我们根本就不是人,我问问你,一个住不起房,看不起病,谈不起对象的人还算人吗?

你要生孩子?

我问问你你为什么要生?生下来和你一样受罪吗?

知乎用户 柯文 发表

当前,中国的人口发展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大转折阶段。今年 7 月,联合国发布的《世界人口展望 2022》报告提出,中国最早可能在 2023 年出现人口负增长。8 月,国家卫健委在《求是》杂志发文,指出中国总人口增速明显放缓,“十四五” 期间将进入负增长阶段。人口负增长的新局面会对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必须尽早规划、积极应对。

人口负增长的出现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结果,主要是由于低生育率,这是工业化、城市化社会的重要人口特征,受到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文化变迁、城市化等一系列因素的影响,在短期内很难逆转。目前,一些欧洲国家和日本经历的人口负增长也都是因为这个原因。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中国的总和生育率降至更替水平以下,人口内在自然增长率由正转负,积累起了巨大的人口负增长惯性。在此背景下,人口再生产类型最终将呈现出 “低出生率、低死亡率、负自然增长率” 状态,人口负增长已是必然的发展趋势。

不同国家的经验表明,人口负增长对经济影响的方向最终是多种合力作用的结果,其具体机制还需依赖于更多的实践加以验证。但人口负增长与经济增长两者能够并存,是目前已知的事实,虽然各国之间的差异很大。学界对人口负增长如何影响经济结论不一:有观点认为其影响是不利的,包括人口减少带来劳动力减少和年龄结构老化、经济增速下降、有效需求下降、消费支出减少、企业利润减少以及储蓄和投资减少等;也有观点认为,其对经济增长有利,当人口负增长时,劳动力投入减少,引发劳动密集型技术向人力资本密集型技术的转变,有利于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型和经济持续增长;还有观点认为,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并不确定,各个国家地区异质性很大。

总体来看,人口负增长的影响是长期的、渐进的、缓慢的,不必过于恐慌,但一定要及早规划、积极应对。其他国家的经验已表明,人口负增长一旦出现,人口总量持续减少的态势难以在短期内逆转。

作为一个基层人员,人口负增长对于个体来说,短暂的 10-20 年而言全是好事。

1. 找工作容易了。

2. 当月嫂保姆外卖电子厂等人力工作工资会大幅度提升。

3. 买房子也容易了,哪怕生娃,妇产科都不用排队,上学,学区名额也足够了。

所以从个人立场来看,你要是资本家和国家,你肯定担忧,你要是打工人,你应该在你生命质量最好的几十年,人口少这是好事。

如果一个人有两个孩子,他就会想一切办法去打拼挣钱,如果他只有一个孩子,他还会努力,但是劲头肯定没有一个孩子那么足了。

如果他没孩子甚至不结婚,那他只要有一份轻松的工作就行了,工资低也没关系,够他自己生活就行了。

如果这个人有两个孩子,那他可能一个月要想办法挣到 6000 块钱,如果有一个孩子,他可能要想办法挣到 4500 块钱,如果他没孩子或者不结婚,那么 3000 块钱就行了。

但是对于地方上来说

人口负增长的恶果至少要二十多年之后,才能彻底显现。

再就是经济层面。

大家都知道,经济的底层是信心,一方面是信心代表着未来的市场预期,为什么拼多多年年亏,还有那么多人给钱,为什么美团年年亏,还那么多机构看好,说白了就是信心。

拼多多对底层市场的垄断,美团对生活市场的垄断,加上中国庞大的人口,这些就足以让投资机构给钱。

而企业拿到钱后,就可以扩大规模,招更多的人,做更多的业务。有更多人有工作,拿到工资后,就有更多的消费,进一步扩张需求。

反之,如果人口下降,代表着未来的预期缩小,就没有机构愿意投钱,那些企业看到未来的预期不行,也不愿意扩大生产,甚至会缩小规模,裁员,就会进一步压缩购买需求。

一句话,人口负增长代表着未来预期不行,企业不会扩大规模,机构不会狂砸钱,消费会萎缩,这个就会让未来的预期马上变成现实。

也就是原本 5 年后 10 年后才会萎缩的市场,现在就会马上萎缩,然后企业进一步缩小规模,更多人失业,消费进一步萎缩,恶性循环。

我的微信公众号:军师柯文,欢迎关注,一起聊投资。

关注柯文的五大理由:

(1)看不懂 k 线图,MACD,KDJ 等技术指标

(2)不会选股,无法区分劣质公司

(3)把握不住市场主线,风口行业总是错过

(4)买入总是被套,卖出总是卖飞

(5)炒作没有计划,买卖全凭运气

本文不存在任何推荐,所聊到的股票不构成任何推荐仅供参考学习,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知乎用户 购火火​ 发表

8 月 1 日,《求是》杂志刊发了一篇署名为国家卫健委党组的文章《谱写新时代人口工作新篇章》。文章指出,新时代我国人口发展面临着深刻而复杂的形势变化,人口负增长下 “少子老龄化” 将成为常态。国家卫健委亲自官宣,强调我国未来人口面临的主要问题:

(1)随着长期累积的人口负增长势能进一步释放,总人口增速明显放缓,“十四五” 期间将进入负增长阶段。

(2)我国生育水平持续走低,近年来总和生育率降到 1.3 以下,低生育率成为影响我国人口均衡发展的最主要风险。

(3)老龄化程度加深,预计 2035 年前后进入人口重度老龄化阶段(60 岁以上人口占比超过 30%)。

(4)家庭小型化,2020 年平均家庭户规模降至 2.62 人,较 2010 年减少了 0.48 人,养老和抚幼功能弱化。

(5)区域不平衡,一些生态脆弱、资源匮乏地区人口与发展矛盾仍然比较突出。

人口进入负净增长的问题非常严重,尤其是中国。人口负增长导致劳动力红利消失,导致劳动力供给恶化,包括结构性恶化。对于中国来说,最严重的问题:谁来照顾老人。

人口负增长会加剧少子化程度,使劳动年龄劳动力的增长潜力消失。同时,老年人口将急剧增加,青壮年人口将急剧减少,在职职工领取的养老金将下降,养老金总量增加小,消费大。也就是说,领取养老金的人数急剧减少,而领取养老金的老年人人数急剧增加,养老金差距会更加突出。

最严重的是,包括养老在内的服务业需要大量劳动力,人口负增长,劳动力缺口更大。大胆预测,未来扫街的劳工将难觅踪影。一句话:谁来照顾老人?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影响是我们这些普通人不用那么焦虑了,我不想活的太累了

知乎用户 STG 发表

无效人口可有可无。人口多当然更好毕竟能更好的创造财富,毕竟人口红利。没有那么多无效人口也无所谓。

那么什么是无效人口呢,就是产出的东西自己都消费不了。实际上 zg 很多人口都是无效的人口。产出的东西自己都消费不了,所以只能廉价出口到外国,让他们消化产能享受我们的劳动成果,真是讽刺。生的人口越多劳动产出越大越是生产过剩。越是要出口国外求着别人享受我们的劳动成果,贱不贱啊?

人口少一点好啊!人也精贵一点。自然资源总量就那么多,人少一点自然资源给到每个人都会多一点。人少了劳动产出的东西更贵了,掌权的自然会分配多一点资源给你,用来再生产劳动力继续压榨,毕竟人口是可再生资源。

有人说人口减少消费市场萎缩。但是想一想美国才 3 亿多点人,市场比中国大多了,美国人消费能力多大啊?

人口减少是好事。

知乎用户 哆啦 A 保​ 发表

用今天写的 “人口负增长后怎么养老” 文章作答,希望对大家有启发。

一个曾经 6 万人口的全国工业百强镇,

一年级新生入学仅 3 人,半年多没有一个新生儿。

投中资本 CEO 杨晓磊回乡亲身经历引发网友关注:

与此同时,一位上海的幼师在网上发帖称,

自己被裁员了,原因是幼儿园招不到孩子。

从人口流失最严重的黑龙江,到中国人口最多的城市之一上海,

都在结结实实地感受着新生人口的断崖式下降

8 月初,国家卫健委党组在《求是》杂志刊登文章——《谱写新时代人口工作新篇章》 ,

文章称,我国人口将在 “十四五” 期间进入负增长

这是中国 60 年来首次人口危机。

有朋友可能想问,“跟我有什么关系?”

关系可大了,人口负增长将给我们带来的是一系列的社会经济问题

那么,究竟是什么导致人口趋向负增长呢?

N1

为啥出现人口负增长?

2016 年,国家已经全面放开二孩政策

去年更是鼓励生育三胎,

有些地方政府甚至出台各种优惠政策,以此来刺激出生率。

但即便这样,结果依然不容乐观。

大家不愿意生娃,究其原因,

不外乎来自三座大山的压力:教育、住房和医疗

高昂的房价,使得一套房就要掏空两家人的腰包。

不过这还不是直接导致年轻人不想生的原因。

最直接的原因是高昂的育儿成本

各种早教班、兴趣班、培优班等,榨干了无数家长的半数以上收入。

“看病难,看病贵” 的老大难问题,一直也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

再加上这两年多的疫情重压,不少人面临收入锐减、裁员等等,

年轻人连婚都不敢结,何谈生孩子?

就更别说生二胎、三胎了。

人口负增长,必然出现。

N2

人口负增长,对我们有什么影响?

2021 年,我国出生率仅为 7.52‰,创历史新低;

另一方面,65 岁以上人口占比达到 14.2%,突破深度老龄化门槛。

少子化叠加老龄化,中国人口负增长已经是难以逆转的趋势,最快今年就会发生。

人口代表着经济、生产力、未来发展……

一旦人口负增长,房价、消费等都会受较大影响。

但对我们影响最大的,还是养老金拿多少的问题!

人口负增长将加剧少子化程度,

同时,老年人口急剧增加,

导致挣钱的人少,拿钱的人多

两头夹击,养老金缺口会更加突出表现出来。

(图片来源网络)

虽然国家养老金每年都在涨,但未来不可能支撑起现有的水平。

2019 年有研究报告预测,养老金结余将在 2035 年耗尽

而一个残酷的现实是,现在打工人的养老钱,基本都得靠国家养老金。

这也是为啥,人口负增长,会直接影响我们的养老金能拿到多少。

现在大家都有这个共识,光靠社保养老是不够的

2000 年以前,我国的社保养老金替代率曾高于 70%,但之后一路走低。

根据人社部的数据推算,2021 年的城镇职工养老金平均替代率只有 40.2%,创历史新低。

也就是说,如果退休前的工资是 1 万,退休后的收入约为 4000 元。

目前的替代率水平,远远低于国际警戒线 55%

世界银行组织建议,要维持退休后的生活水平不下降,养老金替代率需不低于 70%国际劳工组织建议养老金替代率最低标准为 55%。

如今人口负增长,社保养老金兑付压力增加,替代率还可能继续下滑。

面对如此形势,国家也接二连三地号召大家,

自己提前存钱准备部分养老金:

  • 2021 年 12 月,第一批养老理财试点;
  • 今年 3 月,专属商业养老险试点推广到全国;
  • 今年 4 月,个人养老金制度来了;
  • 7 月,特定养老储蓄试点。

那么,除了国家亲自上手带的这些方式,

我们还可以选择什么途径来补充养老呢?

N3

补充养老,这 2 种方式靠谱!

对于个人来说,商业养老金是我们能找到的最合适的养老工具。

它包括养老年金险和增额终身寿险

这两种产品刚性兑付,收益明确

可以达到复利 3.5%,甚至更高。

而且都会在合同里白纸黑字写明,不受外界经济波动影响。

但这两者也有很大的区别

增额终身寿险灵活性强

领多少、领多久,都能根据自己的需求安排。

养老年金险比较死板,领取时间和领取金额固定

也正是因为死板,养老年金险才能源源不断地提供一辈子的现金流,非常适合用来养老。

N4

写在最后

利率下行,对于普通人来说,

已经很难找到收益高、又安全的投资方式了。

于是增额终身寿和年金险都成了抢手的香饽饽。

最后再提醒大家,形势已然严峻,

国家也一直在催我们自己准备养老金。

用自己的钱包打造美好的养老生活,才更靠谱!

我叫哆啦,是专业的保险测评师**。**

如果你有理财险问题,欢迎点击小卡片,免费咨询哆啦,哆啦给你一对一解答

1 对 1 解答您的保险问题

知乎用户 摘客 发表

哪有什么负增长,负增长也叫增长?谁给的矢量性?

准确来说叫做

“人口下降”

“人口萎缩”

“出生率低”

“人们不愿意生孩子”

……

知乎用户 六六六 发表

强行计划生育政策当初就不应该,应该是引导为主,多宣传少生,多鼓励少生。而不是剥夺人的生育权。而且早该放开生育的,还放开晚了,30 年的独生子女政策,当初就没有专家会数学吗,就没算到人口会下滑吗。

现在还好意思嘲讽美国的堕胎法,想想自己国家的妇女惨了多少年了,这才放开几年…

还有人说因为计划生育,这些年经济发展上去了,要没有计划生育政策,现在咱们跟印度一样。

我是觉得经济可以慢慢发展,但是那么多孕妇肚子里失去的孩子是再回不来了,不是么。

以前说什么计划生育政策好,利国利民…

唉…

只希望以后不要颁布什么违反人权的 flfg

知乎用户 大叔 发表

人口增长有自然规律,计划生育违背了这个规律,现在是还账的时候了。什么时候还完了自然就上来了。古代人口增长的快了,一场战乱下来降九成的时候也有。人少了荒地多了,不到百年就恢复个七七八八。现在与古代不一样了。科技发展,婴儿死亡率降了,人均寿命增长了。加上西方所谓的所谓普世价值,政治正确。全球人口增长的早不正常了。等到了一个临界点。不死人维持不下去了。一场战乱饥荒下来人口数量就下来了。所以就期盼国力强大吧,到时候自己不是被迫灭亡的那一批人吧。西方再好你没钱没才会接受你移民吗。真到那时候那些移民的人就是二战时德国的犹太人。

知乎用户 彬彬 发表

其实用更宏观叙事方式来说没什么影响,什么解放,崛起,复兴,称霸,都会变得毫无意义。地球上毕竟大灭绝事件都 5 次了。从人类内部历史开看,统治阶层对人的定义一直在扩大,但从来都不是全部。从生物角度来说老鼠实验和现在的人类社会也差不了多少,别以为加个高级智慧形容词就不是动物了。所以说活着不就是图个舒心,不管这感觉来自于权利,财富,还是其他。认清自我,有能力愿意改变就让它改变,不愿意就去争取更多的利益;没能力,看着就好,也用不着怨天尤人。不要让别人的意志在自身上体现。怎么都好。

知乎用户 嘉镁​​ 发表

8 月 1 日国家卫健委在《求是》杂志中指出:“十四五” 将进入负增长阶段,这是中国 60 年来首次的人口危机。

伴随着人口负增长而来的是一系列的经济问题:人口红利的消失,养老负担的加重,收入增长放缓等等。而导致负增长的罪魁祸首,就是新闻里经常见到的老三样:教育,房产,医疗,这三座大山任一座都压的民众直不起身,所以 出生率放缓了,死亡率 变高了,人口陷入了负增长了。

为了缓解百姓的心头难处,政府前不久开始动刀教育——打响 “双减” 之战,效果算是立竿见影,同时也逼得不少教育企业转型求生存。

至于房地产,这是拉动国家 gdp 的第一生产力,国家没敢大动,只能通过 “遏制炒房”,广推“租赁房”&“刚需房” 的方式,逐步减轻民众负担。

最难抓的是医疗。孩子可以不上补习班,房子可以租,但是生病可不能拖着。然而 “看病难 看病贵” 的问题,自 21 世纪以来,就没有过好的解决方式。核心是在于——国家对大病医疗无法给予充分保障。

还记得 33 岁的复旦博士——阎宏微吗?终于迎来毕业的灿烂时刻,结果不幸被查出乳腺癌晚期,只有靶向药可能可医,然而一盒帕博西尼,就要 3w 块,只有 21 粒,且一盒难求。与此同时,这些治疗癌症的药品均不在医保报销范围,100% 自费!

长期支付如此高额的负担,普通家庭怎么承受的了!大多数人都跟他一样,病不起 也不敢倒下,因为你身上背负的 除了你自己的使命,还有父母的生活和期望。

所以我真的建议大家,不要心存侥幸,不论是健康人群或者带病体,一定要好好考虑如何给自己和家庭做好疾病导致的财务风险转移。

有疑问可以私信我 / 给我留言,知无不言。

知乎用户 超级弟中弟 发表

人口负增长不是好消息吗?看看欧美发达人口负增长看看印度非洲人口增长速度妥妥的说明了我国转型成功步入了发达国家行列。而且未来房地产的产能溢出可以喊印度人非洲人来买啊要有灵活的思考能力。家人们还是看看要解体的美国吧! 当地时间 7 月 25 日,根据美国约翰斯 · 霍普金斯大学(JHU)数据,截至美东时间当天 17 时 20 分(北京时间 7 月 26 日凌晨 5 时 20 分),美国累计确诊新冠肺炎病例 90550633 例,累计死亡 1027308 例。

知乎用户 刚刚 发表

都不明白有些在那兴高采烈的欢呼什么。人口老龄化带来的肯定是内需不足,消费疲软。你以为人少了工作好找了?错了,工作会更难找。物价也会持续增加。你们以为自己不生孩子不给资本家当血汉工具,资本家就会像你妥协?别做梦了,第三世界国家人口多的是,大不了把工厂投资都撤走转移到其他国家。到头来最受苦的还是咱们普通老百姓!

这世界上最惨的不是被资本家剥削,最惨的是那些没有机会被剥削的人。

知乎用户 乌尔基欧拉​ 发表

知乎用户 老舟 发表

促进国家尽快改革拿出实际可行办法。

知乎用户 幕后煮屎者 发表

咸吃萝卜淡操心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中国不会有老龄化的,你放心!说个细思极恐的回答,众多因素你们漏掉了最重要的一条!那就是 80 后打上的不一定活得到退休!

就不说前几天猝死的 22 岁女孩和连续加班 130 小时死亡的工人。

你就查看看这十几年绝症率增加了多少?高峰期是哪个年龄段?再详细一点,就拿胃癌来说,全世界发病最高的是在哪里?

知道为什么吗?如果你在吃着泡面、喝着奶制品看看配料表,然后查一下里面的添加剂就明白了!

我就说几个:

反式脂肪酸是几乎所有糕点奶油类,饮料奶必备的食品添加剂,他很难被排出体外,会诱发各种心脑血管疾病,泡泡龙就是这么走的。奶茶用的叫奶精、蛋糕饼干叫人造奶油….

炸鸡类食品比如烤鸡翅的鸡叫白羽鸡,35 天出笼,没有三次六腿,但那是用抗生素和各种药、激素灌大的。危害不言而喻。

你们知道为什么你们喝饮料容易发胖吗?很简单,甜味剂,他是肾脏的杀手,能引起肝肾和泌尿系统的疾病。比如糖尿病、尿毒… 比如你搜索一下糖精!

这都是常见的添加剂。还没说地沟油催熟剂等等数不胜数的东西。

最细思极恐的是无论是中企还是外企,给中国和国外是俩套标准,比如韩国好丽友的小蛋糕,给中国的是含有反式脂肪酸的产品,外国的是标准动物奶油。最重要的还是相同的价格..

更细思极恐的是,这个国家的职能部门明明可以管,却不为之,甚至牛奶的含菌量还有国内外两套标准..

如果我们吃的是安全的,为什么高层开始吃特供了?这不就说明了我们常吃的东西他们已经不敢吃了?就算是自己正常煮,那么你买到的也是廋肉型猪肉、转基因番茄玉米土豆和各种催熟剂蔬菜瓜果…

现在还有人给汉堡洗白,说汉堡有菜有肉够营养不是垃圾食品。但是给你个激素鸡加两片转基因小番茄,喷上一点反脂肪酸小沙拉酱加上两片不知道放多久的小面包,可乐是甜味剂碳酸饮料,有营养不?

再说说奶茶,你以为奶茶是牛奶 + 茶 + 糖?你错了,实际上是奶精 + 甜味剂 + 增稠剂 + 各种口味的增味剂。一个不到一块钱的成本卖给你们十几二十几块钱,咖啡是用一块钱的速溶咖啡包冲的。我开过奶茶店,这种要签保密协议的。

再者,你们看看旺仔牛奶的配料表、看看方便面的配料表…. 你会发现什么?居然还有人洗白方便面不是垃圾食品….

所以说… 优化人口并不是增加出生率,还有增加老人的死亡率,这就是为什么我一直说中国不会有老龄化的原因。而你们所交的社保也绝大部分被别人白嫖了!

**重点来了:**我还要说另外一件比这个更细思极恐的事,就是因为揭露这件事导致我的账号频频被限流。发这答案很容易被 “知识荒原”!所以各位可以复制我的文字发到其他平台,说是你写的都可以!

各位先猜猜:在中国有一个群体正在中国悄悄的开枝散叶,你们猜猜是什么群体?

答案是:黑人!

当我揭晓的时候你们觉得没什么,但是一旦了解他们的本性后你才会知道事情的严重性!我就说一点:黑人艾滋全球最高,排名前五位的艾滋感染率超四分之一。从 2010 年开始,我国取消了入境人员的艾滋检测,就在短短 5 年时间里,艾滋增加了 34 倍。前几天我还在知乎看到有一个人说他堂姐被黑人传染了艾滋,为了照顾小混血找了个中国接盘侠,最后接盘侠因患艾滋跳楼了…

除此之外有些现象我真的不明白!

▇中国足坛频现中非混血球员,只有一人父亲中国籍、母亲非洲籍,其余均为母亲中国籍、父亲非洲籍……

▇一个来自非洲科麦隆的黑人决定留在中国,然后轻而易举的在 985、211 的哈工大学读半年。最后十以内加减都弄不明白的他居然可以在黑龙江宝清县第二中学任职口语外教….. 中国大学只要不是中国人都可以免试免费就读… 不但免费还有每年 23 万奖学金;不但有奖学金还强迫女学生跟他们住一起美乎其名 “学伴”。

▇疫情封校期间,许多高校开除了许多爬围墙、非法聚集的中国学生,但是非洲留学生却能大摇大摆的走出校园,甚至有的学校还在为一个非洲留学生的生日强制让中国女学生聚在一起给他过生日… 宁波工程学院黑人外教被判了,你还记得刚开始学校是怎么处理的吗?封锁消息、抢遗照….. 而中国人犯同样的事早就全校通报….. 这也就是为什么工程学院外教事件让广大网友愤怒的原因。

▇说到网络,你是不是可以看到越来越多的中非情侣中非混血儿多幸福优秀的视频?就连知乎,反歧视黑人的影评比如《绿皮书》、《肤色》、《土拔鼠日记》频频置顶,但是揭露华人被歧视,揭露中国人被黑人欺负的视频缺惨遭限流和折叠。各种黑男中女的宣传插图频频出现;

其实这手段早已经不是什么秘密了,但是还是有许多人不了解。男女对立、田园女拳、贬低本国男性、宣传丁克、抬高外国男性、鼓吹混血本身就是一体的。这计划的实施还要从一个人说起:

迈克尔迈德(音译),原籍尼日尼亚,2005 年加入中国国籍,是在华黑人运动领袖,2012 年发起了在中国建立黑人自治区的运动。在华黑人正在谋求少数民族待遇,希望驱逐广州中国人并建立黑人自治区,2014 就有 18 万黑人加入此项运动。直到 2020 年还有个小黑人在抖音叫嚣中国不属于中国人,中国是他的!

你有没有发现在中国的黑人越来越多了,但是让移民融合是不可能的。大多数情况是这些移民来中国后第一时间基本上就是到处找女孩然后拔吊走人。接着开始扰乱治安。当移民成为大多数以后,移民基本都是直接宣誓主权了!

当年的北美印第安人,接受了西欧移民以后,试看今日之北美,是谁的天下?

当年的巴勒斯坦人,接受了欧洲的犹太难民,试看今日之巴勒斯坦地区,是谁的天下?

你看看香港咯,是不是越南移民一多,港独就开始了?

看看南非,黑人数量压倒白人会怎么样?白人现在被从房子和农场里赶出来住进贫民窟。而且生命安全根本得不到保障。

法国在 1990 年巴黎街头几乎没有黑人,但现在法国巴黎出了的大量的黑人社区,据说法国黑人婴儿比例已经超过白人,而这只用了 30 年的时间。

现在很多所谓媒体和专家都宣传引进非洲移民解决劳动力和老龄化问题。先不说能不能解决劳动力,你就看看这几年有多少中国人在中国被黑人欺辱、有多少女生被猥亵强奸、又留下多少单亲妈妈?

会不会是有些人嫌我们太聪明不好管,所以换一批….

知乎用户 把史记读完 发表

减少就是减少 负增长个屁

知乎用户 暗刃 发表

人口断崖式下跌,到底是好事还是坏事?

知乎用户 机器猫的口袋 发表

吃瓜群众表示毫不关心,自己过的舒服就行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人口负增长对资本家坏处多,但是却利于百姓。

知乎用户 会是你吗 发表

计划生育的伟大决策 在今天二十年后已经成绩显著了 然后就是一群单身小伙 躺平了 房子已经收割不到他们了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战术上的勤奋掩盖了战略上的懒惰。

知乎用户 罗小七​ 发表

只会越来越好,工资增长,岗位竞争难度下降,房价下降,我们不再是廉价的人口福利

知乎用户 微笑的旁观者​ 发表

个人愚见: 没啥影响!甚至是好事!

知乎用户 慕名乎 发表

快吗?太慢了,我现在就想看烟花

知乎用户 穆小义​​ 发表

各方面的 recession,没有人,各类价值无立锥之地,没有年轻人,生活将趋于清淡,价值更趋于保守。

知乎用户 木木 发表

影响房地产、学校、企业,从而影响大城市的经济,人口集中在大城市,势必导致某些发展受限制。人口负增长是各方面的内卷,就是有种类似一定要吃到冬季的 “卷心菜” 这样子,大家都有躺平的思想,越来越普通,以后就是常态化吧。缺乏劳动力,机器人来代替。

知乎用户 卓一航 发表

计划生育是基本国策,这就是迟来的伟大胜利嘛,放烟花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丁克们 60 岁前努力赚钱消费给别人发生育补贴

丁克们 60 岁后自行了断不给别人添负担

还有这好事?未来的年轻人一定会感谢你们自行了断的,希望你们能贯彻下去,将来会给你们发勋章的

知乎用户 zonda 发表

感觉没影响 是正常的交替啊 当年计划生育晚婚晚育 一胎不就是要这个结果吗. 爷爷辈有 5-6 个兄弟姐妹到你了独生子女. 8-4-2-1-0.5 不是很正常吗. 现在爷爷辈寿命快到了不就是负的吗. 和平的话大概 60 年期间都不会有正增长. 现在开发三胎了感觉. 等 90 后死亡后 一直到人口 4-6 亿才慢慢均衡停下来.

知乎用户 烈文哲 发表

人口增加有什么好处?人口减少有什么坏处?这些问题蕴含着一种价值逻辑: 人是手段而不是目的。即人的数量增减能对社会、国家、个人带来什么样的影响,人变成了影响社会、国家、个人利益的因素、手段!

1. 把人当作手段可能的后果:

①把人当作实现某目的的手段,会因目的的特征而导致人受约束:

通常,把人当作实现某目的的手段,该目的都是一些远大的、看起来能给大多数人甚至所有人带来某些现在不具有的、善的后果。但这其中有一些问题不得不考虑,即达到该目的的影响因素有哪些? 该手段对达成该目的的影响程度有多大? 社会可能的变化对该目的达成的影响有多大?也就是说,如果目的不能达成,手段将毫无意义,而且把人当作手段本身就意味着对人的约束,如果不能达成上述目的,这种约束将毫无意义(由于实现目的的过程的不可逆,后果的严重性也就很难弥补,即使能弥补也会造成对其他资源的挤占。)。即达成目的不必然性极有可能导致为这一目的而对人的约束无意义。

②对个人幸福、选择造成人为的限制:

把人当作手段而不是目的,极有可能在理论上为各种利益集团以某些目的奴役人提供 “合理性” 证明、辩护!同样,把人当作手段,在人口问题上也会带来相应的对人的约束。即为着某些目的,比如看起来对所有人有好处的目的——人多力量大,有意识地计划、设计人的自然发展,从而导致个体人的幸福、自由受到限制。讲得具体点就是,有的人有意愿生育更多的孩子,有的人没意愿生养更多的孩子,但为着上述的那些目的,这些意愿、自由都会受到限制。

③把人当手段增加人口调控、计划的难度:

把人当作目的,而不是手段自然不会有人口计划、调控的问题,只需要围绕人口的自然发展进行相应的社会政策以适应人口情况即可,不需要像人口计划那样,从人口端入手解决问题(也不得不承认,有时候调整人口的可计算的社会代价会小于调整物质等政策的代价,可计算的社会代价是指排除了对个体权利、自由等不可计量的成本。),自然也就没有计划人口的难度。

同时,随着社会条件的变化,人口计划会变成 “棘轮效应”,前一期的人口计划回影响以后的现实,如此期期预期误差叠加,极有可能最终导致人口计划难以形成,即使形成也难以准确预期下一阶段的现实状况,从而导致人口计划与现实人口趋势脱钩。鉴于人作为社会发展的目的(即使人口计划实质上是以人为手段,但其仍以人的所谓的更大的利益为目的)。

④把人当作手段可能会激烈冲击传统人伦道德:

把人当作手段实行计划,很有可能冲击传统社会既有的社会、伦理结构。有人也许会说,冲击就冲击呗,传统的社会、伦理结构有不全都是适应现实情况的!这种看法显然忽视或者低估了传统社会、伦理结构对各类社会行为的调节作用。可以这样说,传统社会、伦理结构不一定是社会运行最好的规范制度,但却是社会运行成本较小的规范制度,至少对传统社会进行激烈的毁灭在重造的代价小(这涉及经济学界所谓的 “渐进式改革和激进式改革” 的争论)。也就是说,渐进式的调整风险远远低于激进式的改革的风险,激进式发展的后果很难控制。

也就是说,把人当作手段,会导致激进式改革,即人当作手段可能为激进式发展提供理论上的合理性。但如上所言,激进式发展的后果难以控制。

这里仅仅列举说明与人口计划相关的可能后果!

2. 不得不承认,人口发展确实对现实社会产生影响,但不应该将其作为手段。

人口对经济、社会乃至政治都有极大的影响,以至于孟德斯鸠直接指出人口与政体相关,即 “从自然物质来说,小国适宜于共和政体,中等国适宜于君主治理,大帝国适宜于专制君主治理。”(当然此处“大”、“中”、“小” 均有人口多寡方面的含义)。这个事实是不能否认的,人口客观上确实对其他领域产生影响,对其进行理论上的研究,对其趋势进行预测都是应该的,但是如果把这种研究、预测居于某种用于人口计划目的之下,很有可能导致上述问题。

总而言之,我的看法是谨慎将人作为手段。

知乎用户 月白 发表

人间在天堂和地狱之间。生与死即是天平两端。哪头重了,说明我们距离某个世界更近了。

知乎用户 天下无码 发表

正增长的时候都觉得正常,负增长就不行?不可能一直增长呀,一直正增长人会越来越多,这也不是什么好事

知乎用户 KkOma 发表

负增长?这么无耻的词都来了,这问题还需要说?说了还有用?它们还会在乎有什么影响?

知乎用户 远山 发表

不买房,小孩入学难吧,这个够恶毒的。

知乎用户 忘记过去 发表

经济发展快到头了

过去几十年经济发展的本质是政府把土地渡让给百姓,换取百姓未来几十年的收入。两千年后的经济奇迹就是这么来的

人越多收的钱才越多,人口一旦开始下行,这套就玩不下去了,然后政府收入急剧下降,这时候就会有一波又一波的救市政策,等薅完最后一波羊毛,土地卖不动的时候,房产税就会出台了。不过到那时也就是聊胜于无罢了

经济将进入下行通道,开始比较缓慢,后期将加速,以后的日子都不好过,大家珍重,反正我已经做好躺平准备了,自己都过不好还怎么生孩子给孩子好日子呢,单身吧也挺好,至于需求,陌陌啊悦. 技这些也能找,尤其悦. 技直奔主题,约个电影啊娱乐的,对眼了各取所需或者短期恋爱的也大有人在,一人吃饱全家不饿吧,也挺好,

另外说说我们的人口观念,长期以来一直被西方洗脑了,单纯认为人口是负担。殊不知在基本资源和教育能够保证的前提下,人口是最大的财富。

我们过去取得的各方面成绩,都离不开庞大的人口支撑,有效的人口是什么?不但不是负担,而是需求,是资源,是市场,是基本盘。

现在长期强制一胎化的恶果马上就要显现了,人口这几年的极速下降就是最好的证明,政府虽然开放了生育,不过是杯水车薪罢了,基本上不会有太大作用。

所以现在想想,计生委 30 年间让中国少生 4 亿人,原来计生委才是降房价的第一功臣…

知乎用户 哦我们接下来 发表

知乎用户 易泽保​ 发表

8 月初,国家卫健委党组在《求是》杂志刊文指出,新时代我国人口发展面临着深刻而复杂的形势变化,人口负增长下 “少子老龄化” 将成为常态

虽然人口负增长和少子化、老龄化一样,是一个经常被谈到的问题,和以往的预测不一样,这次官媒直接在当前人口发展出现的五个问题中,承认了这一点。

首先是,长期积累的人口负增长势能进一步释放,十四五” 期间将进入负增长阶段;

紧接着是少子化和老龄化,总和生育率降到 1.3 以下,老龄化程度加深,预计 2035 年前后进入重度老龄化(60 岁以上人口占比超过 30%)阶段;

一方面我们可能会面临延迟退休、养老金不多的情况,另一方面因为劳动力稀缺,各种养老方面的服务也会越来越贵。

有些小伙伴乐观地以为,人口老龄化会带来全新的养老市场,推动养老行业的科技进步,即使未来劳动力稀缺,也会有养老机器人承担相关的服务,不用过于担心。

任何时候,稀缺都意味着高价,越高端越智能的机器人价格自然也就越高,说回来还是钱的问题。

我国养老金有三大支柱,第一支柱社保养老金不给力,第二支柱职业养老金覆盖范围小,只能第三支柱,个人养老金,也就是自己多给力。

这也是上层的意思,从去年推出的养老理财试点,今年的个人养老金制度,再到最近的个人养老储蓄试点,国家都是在不断提醒我们要为养老多打算。


具体影响包括几大方面:

1、有些城镇可能会突然消失

人口的急剧减少及人口高龄化,让城镇和村庄面临消失的危机。日本南部有个诡异的 “娃娃村” 叫名顷村(Nagoro),村民们制作了 300 多个玩偶娃娃放在各处,希望给无一年轻人的村庄增添活力。

我国浙江的后头湾村也有类似景象。**曾经资源丰裕、村民富庶的渔村,如今已荒无人烟,沦为 “鬼村”,**连摆放娃娃的人也没有,废弃的房屋墙头与屋内野草丛生,阴森恐怖。

**随着人口持续负增长,城市边缘地区的空房、鬼城可能会越来越多。**若干年后,我们也许会发现某个乡、某个县城已不复存在。

放眼世界,人口自然增长率极低的国家立陶宛,倘若每年人口按目前的速度持续下降,甚至可能 “空有地没有人”,整个国家就此消失。

2、低欲望社会,无梦想无干劲的年轻人

**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没有梦想,没有干劲,婚恋 “低欲望”,生孩子更是 “低欲望”。**他们甚至对金钱也不再热衷,不愿意承担房贷,对奢侈品嗤之以鼻,对攀登富裕顶层的观念不屑一顾。

出生率持续下降,形成恶性循环,最直接的后果就是消费萎缩。曾经盛行的 “消费主义” 一去不复返,取而代之的是 “佛系” 和“丧”文化。

3、养不起老,也养不起老人

预计到 2050 年,我国老龄化水平将达到惊人的 35.1%,平均每 3 人中就有 1 位老人。

缴纳养老金的人越来越少,领养老金的人却越来越多。

新生婴儿不足,导致未来劳动人口不足,与之对应的是深度老龄社会的到来。无论政府还是个人,赡养退休老人的压力都巨大。

人口负增长加剧了老龄社会的困境,目前的养老金、护理和医疗制度或将难以为继。

4、市场失去活力,经济衰退甚至停滞

人口规模萎缩、人口结构老化也会拖累经济。新生力量薄弱,未来的年轻劳动力难以填补市场空缺。在对消费市场的刺激,和对市场活力的贡献方面,老人无法与年轻人相比。

事实上,只有欠发达国家才把人口当成本,发达国家都把人口当作宝贵的财富。

总体来看,人口负增长的影响是长期的、渐进的、缓慢的,不必过于恐慌,但一定要及早规划、积极应对。

其他国家的经验已表明,人口负增长一旦出现,人口总量持续减少的态势难以在短期内逆转。

具体规划有多种,保险年金觉得是里面一个非常重要的一环,想了解更多请点击头像进行沟通。

以下精华文章,在买规划之前看一看,可以帮你做一些参考!

易泽保:信泰如意尊——金融动荡时代的王炸

易泽保:现价之王 - 长城山海关

知乎用户 fggg 秋之森 发表

一切的根源都是分配问题,只可惜温和的手段根本解决不了。

知乎用户 黄龙 发表

古雅典城邦里底层没有人时,阶级就会滑落。

知乎用户 萨秋风 发表

得很八哥们网爸

知乎用户 Tenlanh 发表

不听谣、不传谣。

知乎用户 匿名玩家 001 发表

对你我没什么影响。

人多,劳动者廉价,太廉价了,

再过几十年,人口少一半,7 亿,打工仔的工资才会上涨,待遇才会变好,

也许

知乎用户 平淡人生​ 发表

人口负增长的结果,所产生的社会尖锐的两性比例的失衡 ,女少男多不争的事实,使男性的择偶问题矛盾突出,可选择的方法也就制约住了男人的羞涩的口袋了,高昂的财礼和结婚的成本让它们望而却步,止步不前,犹豫焦虑不安,能力有限的直接放弃,不再选择不靠谱,充满风险不稳定因素的婚姻陷阱,转而投象国外廉价负担轻,压力少,财礼要得少的周边国家的婚姻上,这是双赢的选择,不比国内的女人差多少,是国内女性择偶更加的困难,大龄化剩余女性比例高,选择性太挑剔 ,无法满足他们的味蕾 ,是婚姻的状况更加的不稳定 ,也不断的催生了国内各类婚姻问题的产生与矛盾 ,这也是不可避免的,现实的社会状态 ,带来的老龄化少子率也使国内婚姻市场竞争压力更加激烈,争夺优质资源的男女双方的心理承受度与心理压力大,造成了婚姻选择性过于狭窄,资源过剩最后的结局还是孤老终身,无儿无女,或者人工受精成了单亲母亲的局面里,或者放弁一切做单身贵族了却一身,这也是现实社会的写照。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未来 5-10 年的中美实力差距,大概会是未来 50-100 年的最小值了。

知乎用户 梦寻梦忆梦阑珊 发表

二八定律维持不下去了

知乎用户 笑脸 L 发表

90 后这批人,绘声绘色地诠释了什么叫生错了时代

知乎用户 砚芽​ 发表

我有个养鸡场,这几年由于一再下降饲料成本,一再节省厂房面积,最近母鸡下蛋的数量开始变少了。

这可怎么办,没有鸡蛋我就没有资金去买饲料,租更大的养鸡场,这让人急死了。

于是我和其中几只鸡说,我半夜给你们开小灶,但是你要记得白天的时候在鸡笼里给别的鸡加油打气,这样大家多生蛋了,我就能给你们所有人都改善生蛋环境了,这样就是双赢。你们这些能开小灶的鸡,叫先生蛋带动后生蛋,叫标兵好鸡。

由于标兵好鸡的存在,确实鸡蛋产量得到改善了,但是由于新厂房筹建,目前的蛋量还是不够啊,那可怎么办?

边上的养鸡场正好再卖新品种黑鸡,黑鸡好啊,吃的少,肉长得多,不生蛋也没事,我还能卖鸡肉。更好的是,我把黑鸡和普通鸡混养,那就能产生竞争关系,让那些原本只生蛋的鸡知道,不生蛋了就会被卖去做鸡排,那不生也得生了。

普通老鸡最后因为过度生蛋累死了,还是被做成了鸡排。

黑鸡的比例上升了,但也被做成鸡排。

我的二期厂房开工了,这次不养鸡了,我改牛羊应该也行。

鸡还是要养的,我发现随着鸡一代一代繁殖,能够吃更少的饲料,但能生更多的蛋。

实在不行我就把空余厂房租给别人吧,多的收入就给鸡当饲料钱好了,这是它们的福报。

让我把存款拿出来买饲料?那不行,养鸡还亏本搭进去点?


愿你开心,咕咕。

知乎用户 南国山河 发表

什么房价食品价格那只是片面的显示,当一个人或者几十个人消耗的资源能相当于几千万人的时候,就是如此。鲸落才万物生。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关于人口增长率断崖式下跌:你能想到的上面会想不到?海量专家精确计算早就算出来了,这是上面下的一盘大棋。

关于人口下降导致的结构失衡,就业率等问题:国家这么大,上面不可能面面俱到。

知乎用户 蒲柳 发表

这下真的稳中向好了

知乎用户 下雨时的烟火 发表

你能想到的国家会想不到?别急,上面在下一步大棋,总之别急就是了

知乎用户 在逛知乎小心挂科 发表

人类也是一种动物。位于食物链顶端的高级的动物只会是数量最少的那一批。这个世界上没有国家民族和性别,只有阶层。

知乎用户 礼拜八的白天睡懒觉 发表

需要减少一部分非必要人口以达到人口在 7-8 左右的先决条件下完成轻装上阵的产业升级。

知乎用户 李子​ 发表

我说一个关键的点。

做决策的领导是怎么被养大的,决定了他做决策时候用哪半边屁股想事情。

慢慢爬上去的哪个不是兄弟姊妹一大群,从小跟牛马一样放养长大。天降二代哪个不是一大群,神仙日子过着,不见凡尘的。

这已经明确了他们不会理解现在大部分人对孩子的概念。

影响,影响就是未来的孩子们统战价值太高了。

知乎用户 恩情永不忘 发表

不卷了

知乎用户 风涛晚 发表

惯他贱毛病,就不生。今天他 zf 发不出来工资,明天就知道难受了。

知乎用户 K 线论道 发表

韭菜长的慢了

韭菜不愿意在菜园里呆着了,开始往外跑了

韭菜苗更贵了

没跑走的韭菜更爱扎堆了,因为那里被卷死的韭菜多,肥料多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时日曷丧,吾与汝皆亡

知乎用户 小小豆丁丶 发表

该吃吃,该喝喝,好日子就要来了。

知乎用户 灯塔 发表

呵呵呵呵

不缺人的时候

你如果敢多生!

罚款!罚款警告!

罚款,黑户!

缺人的时候,

给我生!tnnd!

为什么不生!

我就想问问

你把人当什么了啊

哦你缺人我就生

不缺我就绝后?

凭什么,凭纸上的几个字?一纸通告?

知乎用户 芃芃 发表

5 年内看不到影响,10 年后再说吧

知乎用户 粪坑里扔石头 发表

不会有什么影响。

有些人担心的劳动力不足,根本不是问题。解决办法就是机器人自动化设备大规模使用,提高生产力才是正道。淘汰血汗工厂,在人性上也是正确的,那玩意太折磨人。

另外,适当减少人口,环境会更好,人也活的舒服点。现在这个人口密度,走到哪里都有人,有点过分了。

知乎用户 一生相随 发表

90 后 00 后的日子会更苦

知乎用户 观弈闲人 发表

狼都不急,羊急什么?

知乎用户 艾特我会出现雪花 发表

影响我了

就跟 lol5 杀,就跟看了爽文一样!

知乎用户 ljqgxddd 发表

不得不提 计生办其实对人口增长是起到了积极作用的 因为 2000 年后人们普遍被罚怕和一胎化教育的深入人心导致不愿多生 这时的计生办为了增收盈利 不辞劳苦上门游说多生 我同事就是这样被他们的热情打动 讨价还价半年以五千价格成交了 最后这边生娃 那边交钱 一看男娃 皆大欢喜

知乎用户 天狼星人 发表

好处可太多了。农民工工资能多涨一些。

知乎用户 计初丹 发表

真 TM 慢啊!

知乎用户 菜菜闯天下 发表

韭菜被伤到根了长不出来了

知乎用户 chill 发表

计划生育不就为了人口负增长…????

知乎用户 无懈可击 发表

能有什么影响,这个结局大家都是能看得到的,但是依旧没能避免

知乎用户 汉 le 府 发表

有利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知乎用户 法国就是培根 发表

。没卷没这么厉害了

知乎用户 天启星移民办事处 发表

无所谓,人总是要死的

知乎用户 luguo12 发表

我死后哪管洪水滔天的成奎安啊。

知乎用户 涵养 发表

在达到能够养活的条件时,人口作为一种劳动力资源,按道理是越多越好的。而当能给予一定的培养,发挥人的聪明才智时,人口将能产生更大的价值。

可现实并非如此,有了丰富的人口红利,随便做点低级的产业就可以赚的盆满钵满。而底层人过得好不好完全影响不到上层人。

因此,人多反而会抑制产业的升级,因为搞出太多的精英反而会影响自己手中的权利。

目前产业链和订单大规模被转够跑了,工作岗位越来越少了。由此可见,人口负增长是科学合理的,离最适合生存的 6 忆人□还差得远呢。

知乎用户 和悦 发表

喜闻乐见啊,人口减少多么好的事情啊。前三十年有很多的不平等,城乡二元、皇粮制度、接班制度等等数不胜数,但是有个权利是绝对平等的,就是交配权平等。城里工人娶走乡下漂亮姑娘,那女知青下乡也让农村光棍尝尝城里娘们的味道。所以么就是那些农村光棍死命的繁殖,造成喜闻乐见的人口大爆炸。所以现在就是恢复理治的时代,所有的城市剩女本质上就是社会上层的云妾、云通房丫鬟。不控制那些光棍的繁殖欲,等着二三十年后再来一波计划生育?

知乎用户 jibuzhuF 发表

越劳动会越穷,zb 增殖率早就高于劳动回报率啦。

知乎用户 人在古城 发表

资产严重缩水,人力成本提高,没有人劳动,财富也是虚假,寄生阶层会相互掐架

知乎用户 涅罗​ 发表

关我屁事

知乎用户 Bob701 发表

只有先辈爬过雪山过过草地的,或者赶上时代浪潮(比如某些时代的房地产,互联网,直播等),

或者天生头脑聪明,自上 c9,几年有事业,十年财务自由的 top3% 的人群,有这个实力和意愿二胎三胎吧。

可惜大多数都是普通人。

当然,末流 5% 人群的生育欲望也很强,但是此类 99.99% 人群,连盛世的韭菜都算不上,最多最多是餐桌上的餐巾纸,甚至是厕所里的草纸。

最简单好用的 VPS,没有之一,注册立得 100 美金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See Also

如何看待 2021 年全国净人口增长 48 万?

知乎用户 写輪眼 Kakashi​ 发表 非必要,不结婚 非必要,不生娃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面对人口问题,我们需要拿出新水平、达到新境界,通过新举措、新发展,形成新突破,为此,我们必须重视新方法、看清新形式、厘准新要求,只有这样,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