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常会最新部署,实施 6 方面 33 项措施稳经济,释放了哪些信号?
知乎用户 王克丹 发表 读者觉得我们经济体在和什么做斗争?疫情反复是一个,更重要的是经济规律的自发出清。经济下行灰犀牛来源于分配不均下的居民收入不足、房地产对居民储蓄和负债的挖掘,导致的消费不足引起内部经济循环的阻塞,疫情只是加速了这个 …
5 月 31 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印发扎实稳住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的通知。提出的六个方面 33 项具体政策措施及分工安排。
【1420 亿元】
预计新增留抵退税 1420 亿元
进一步加大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力度。在已出台的制造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业、民航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等 6 个行业企业的存量留抵税额全额退还、增量留抵税额按月全额退还基础上,研究将批发和零售业,农、林、牧、渔业,住宿和餐饮业,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教育,卫生和社会工作,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等 7 个行业企业纳入按月全额退还增量留抵税额、一次性全额退还存量留抵税额政策范围,预计新增留抵退税 1420 亿元。抓紧办理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留抵退税并加大帮扶力度,在纳税人自愿申请的基础上,6 月 30 日前基本完成集中退还存量留抵税额; 今年出台的各项留抵退税政策新增退税总额达到约 1.64 万亿元。加强退税风险防范,依法严惩偷税、骗税等行为。
【3.45 万亿】
3.45 万亿元专项债券力争在 8 月底前基本使用完毕
加快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使用并扩大支持范围。抓紧完成今年专项债券发行使用任务,加快今年已下达的 3.45 万亿元专项债券发行使用进度,在 6 月底前基本发行完毕,力争在 8 月底前基本使用完毕。在依法合规、风险可控的前提下,财政部会同人民银行、银保监会引导商业银行对符合条件的专项债券项目建设主体提供配套融资支持,做好信贷资金和专项债资金的有效衔接。在前期确定的交通基础设施、能源、保障性安居工程等 9 大领域基础上,适当扩大专项债券支持领域,优先考虑将新型基础设施、新能源项目等纳入支持范围。
【30 亿】
计划安排 30 亿元资金支持融资担保机构进一步扩大小微企业融资担保业务规模
用好政府性融资担保等政策。今年新增国家融资担保基金再担保合作业务规模 1 万亿元以上。对符合条件的交通运输、餐饮、住宿、旅游行业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鼓励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提供融资担保支持,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及时履行代偿义务,推动金融机构尽快放贷,不盲目抽贷、压贷、断贷,并将上述符合条件的融资担保业务纳入国家融资担保基金再担保合作范围。深入落实中央财政小微企业融资担保降费奖补政策,计划安排 30 亿元资金,支持融资担保机构进一步扩大小微企业融资担保业务规模,降低融资担保费率。推动有条件的地方对支小支农担保业务保费给予阶段性补贴。
【40%】
将预留面向中小企业采购的份额由 30% 以上今年阶段性提高至 40% 以上
加大政府采购支持中小企业力度。将面向小微企业的价格扣除比例由 6%—10% 提高至 10%—20%。政府采购工程要落实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政府采购政策,根据项目特点、专业类型和专业领域合理划分采购包,积极扩大联合体投标和大企业分包,降低中小企业参与门槛,坚持公开公正、公平竞争,按照统一质量标准,将预留面向中小企业采购的份额由 30% 以上今年阶段性提高至 40% 以上,非预留项目要给予小微企业评审优惠,增加中小企业合同规模。
【6 个月】
对 2022 年 6 月 30 日前发放的商用货车消费贷款给予 6 个月延期还本付息支持
鼓励对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货车司机贷款及受疫情影响的个人住房与消费贷款等实施延期还本付息。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继续按市场化原则与中小微企业 (含中小微企业主) 和个体工商户、货车司机等自主协商,对其贷款实施延期还本付息,努力做到应延尽延,本轮延期还本付息日期原则上不超过 2022 年底。中央汽车企业所属金融子企业要发挥引领示范作用,对 2022 年 6 月 30 日前发放的商用货车消费贷款给予 6 个月延期还本付息支持。对因感染新冠肺炎住院治疗或隔离、受疫情影响隔离观察或失去收入来源的人群,金融机构对其存续的个人住房、消费等贷款,灵活采取合理延后还款时间、延长贷款期限、延期还本等方式调整还款计划。对延期贷款坚持实质性风险判断,不单独因疫情因素下调贷款风险分类,不影响征信记录,并免收罚息。
【3000 亿】
支持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发行 3000 亿元铁路建设债券
加快推动交通基础设施投资。对沿江沿海沿边及港口航道等综合立体交通网工程,加强资源要素保障,优化审批程序,抓紧推动上马实施,确保应开尽开、能开尽开。支持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发行 3000 亿元铁路建设债券。启动新一轮农村公路建设和改造,在完成今年目标任务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金融等政策支持,再新增完成新改建农村公路 3 万公里、实施农村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 3 万公里、改造农村公路危桥 3000 座。
【500 家】
2022 年新增支持 500 家左右专精特新 “小巨人” 企业
稳定和扩大民间投资。启动编制国家重大基础设施发展规划,扎实开展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试点,有力有序推进 “十四五” 规划 102 项重大工程实施,鼓励和吸引更多社会资本参与国家重大工程项目。在供应链产业链招投标项目中对大中小企业联合体给予倾斜,鼓励民营企业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参与攻关。2022 年新增支持 500 家左右专精特新 “小巨人” 企业。鼓励民间投资以城市基础设施等为重点,通过综合开发模式参与重点领域项目建设。
【100 亿】
及时发放第二批 100 亿元农资补贴,弥补成本上涨带来的种粮收益下降
健全完善粮食收益保障等政策。针对当前农资价格依然高企情况,在前期已发放 200 亿元农资补贴的基础上,及时发放第二批 100 亿元农资补贴,弥补成本上涨带来的种粮收益下降。积极做好钾肥进口工作。完善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落实好 2022 年适当提高稻谷、小麦最低收购价水平的政策要求,根据市场形势及时启动收购,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优化种粮补贴政策,健全种粮农民补贴政策框架。
【3—6 个月】
2022 年对服务业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承租国有房屋减免 3—6 个月租金
推动阶段性减免市场主体房屋租金。2022 年对服务业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承租国有房屋减免 3—6 个月租金; 出租人减免租金的可按规定减免当年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并引导国有银行对减免租金的出租人视需要给予优惠利率质押贷款等支持。非国有房屋减免租金的可同等享受上述政策优惠。鼓励和引导各地区结合自身实际,拿出更多务实管用举措推动减免市场主体房屋租金。
【1500 亿】
增加民航应急贷款额度 1500 亿元
加大对民航等受疫情影响较大行业企业的纾困支持力度。在用好支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交通物流、科技创新、普惠养老等专项再贷款的同时,增加民航应急贷款额度 1500 亿元,并适当扩大支持范围,支持困难航空企业渡过难关。支持航空业发行 2000 亿元债券。统筹考虑民航基础设施建设需求等因素,研究解决资金短缺等问题; 同时,研究提出向有关航空企业注资的具体方案。有序增加国际客运航班数量,为便利中外人员往来和对外经贸交流合作创造条件。鼓励银行向文化旅游、餐饮住宿等其他受疫情影响较大行业企业发放贷款。
【25 亿】
中央财政安排约 25 亿元支持加快农产品供应链体系建设
29. 统筹加大对物流枢纽和物流企业的支持力度。加快宁波舟山大宗商品储运基地建设,开展大宗商品储运基地整体布局规划研究。2022 年,中央财政安排 50 亿元左右,择优支持全国性重点枢纽城市,提升枢纽的货物集散、仓储、中转运输、应急保障能力,引导加快推进多式联运融合发展,降低综合货运成本。2022 年,中央财政在服务业发展资金中安排约 25 亿元支持加快农产品供应链体系建设,安排约 38 亿元支持实施县域商业建设行动。加快 1000 亿元交通物流专项再贷款政策落地,支持交通物流等企业融资,加大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对稳定供应链的支持。在农产品主产区和特色农产品优势区支持建设一批田头小型冷藏保鲜设施,推动建设一批产销冷链集配中心。
【400 亿】
中央财政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奖励资金安排 400 亿元
完善农业转移人口和农村劳动力就业创业支持政策。加强对吸纳农业转移人口较多区域、行业的财政和金融支持,中央财政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奖励资金安排 400 亿元,推动健全常住地提供基本公共服务制度,将符合条件的新市民纳入创业担保贷款扶持范围。依据国土空间规划和上一年度进城落户人口数量,合理安排各类城镇年度新增建设用地规模。拓宽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渠道。重大工程建设、以工代赈项目优先吸纳农村劳动力。
【1547 亿】
保障低收入群体基本生活,用好中央财政下拨的 1547 亿元救助补助资金
完善社会民生兜底保障措施。指导各地落实好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及时足额发放补贴,保障低收入群体基本生活。用好中央财政下拨的 1547 亿元救助补助资金,压实地方政府责任,通过财政资金直达机制,及时足额发放到需要帮扶救助的群众手中。做好受灾人员生活救助,精准做好需要救助保障的困难群体帮扶工作,对临时生活困难群众给予有针对性帮扶。针对当前部分地区因局部聚集性疫情加强管控,同步推进疫情防控和保障群众基本生活,做好米面油、蔬菜、肉蛋奶等生活物资保供稳价工作。统筹发展和安全,抓好安全生产责任落实,深入开展安全大检查,严防交通、建筑、煤矿、燃气等方面安全事故,开展自建房安全专项整治,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编辑 陈莉
经济短时间内下降过快,有滑出合理区间的风险,需要采取强力措施力挽狂澜。
-3 月份以来,特别是 4 月份,经济指标明显下滑,5 月份截止到会议时,发电量、运输量和新增贷款还为负,经济有滑出合理区间的危险;
- 作为这么一个大的经济体,一旦运行滑出合理区间,要想再拉回来,不付出巨大代价和长时间是很难做到的;
- 年初提出的增长目标是 5.5%,但从实际出发,二季度的目标调降为,保住经济正增长;
- 如果经济滑出合理区间,矛盾和各种风险隐患将被集中暴露;
- 由于居民担心后面有困难,居民存款在增加,贷款却在减少,对经济带来不利影响;
2022 年 1-4 月,居民存款增量达 7.12 万亿,过去五年的平均增量是 5.08 万亿;
2022 年 1-4 月,居民贷款增量仅 1.04 万亿,过去五年的平均增量是 3 万亿;
-「保住 5 月份」成了银行系统的紧急任务;
近日央妈会同银保监召开了 24 家主要金融机构的会议,部署金融机构扩增量,稳存量,全力以赴实现 5 月份新增贷款的合理增长。;
- 高校毕业生就业签约率远低于往年,不少毕业生家庭比较困难的,却面对毕业就失业的窘境;
- 消费是经济增长的主动力,疫情对接触性聚集性服务消费,造成严重冲击;
- 作为就业主体的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面临倒闭的风险,进一步影响就业市场的稳定;
面对如此困难的形势,负责人在会上就提出,我国还在偏重经济发展的阶段,解决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还是在于发展。
除了上述的稳经济一揽子措施,各地也会陆续出台相关配套,目标只有一个,就是把经济快速拉回来。
如果经济表现依旧不理想,力度更大的措施必然还会出台!
每日商业财经点评,欢迎点赞关注 @九霄 ^_^
要搞清楚是他的危机还是你的危机,现在是他的危机,等你上了杠杆,接了他的债务,就会变成你的危机。
不知道谁能回答 到底是谁 把经济祸害成现在这幅样子
措施都挺好的,如果是 19 年甚至更早的时候,能有类似的措施,估计大家都能乐疯了。
但现在局面不一样了,比如消费和房地产的部分措施就像辣子鸡丁多加辣椒。
看着分量足、颜色好,实际上吃不饱、还伤胃。
这一套组合拳跟上海的重振提法很类似,有兴趣的可以看看我那篇文章。
上海发布《上海市加快经济恢复和重振行动方案》,有哪些信息值得关注?这 50 条措施会带来哪些积极作用?
这里想从其他角度来看看怎么恢复。
大家其实都知道,经营一家企业或者门店,最核心的东西是 “连续正常运营”,特别忌讳上下波动很大的情况。
虽然大家会给困难期留些储备,但是没有人是会无上限做准备工作的。
而且大家只会在收入和成本能够稳定在一定水平上的预期可控阶段,才会更加积极的选择信贷扩张。
现在要做的第一步其实就是恢复生产,夯实普通人的收入预期。
收入不能得到保证,甚至原地踏步,消费和房地产都是无源之水。
消费和收入几乎就是同步的,房地产则是利用了一些盘外招超额掏空收入和储蓄。
如果想真正恢复这两项,收入必须先行。
而收入的关键就是企业,尤其是广大中小微企业的恢复。
目前看下来有这么几条会比较有用。
加大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力度;加大政府采购支持中小企业力度;扩大实施社保费缓缴政策;降低市场主体用水用电用网等成本;推动阶段性减免市场主体房屋租金等
其他政策其实很考验当下普通人的消费信心和企业的生产信心。
于个人而言,对职业生涯的担忧已经从 35 岁进一步加速到了明天、后天会不会被优化。
于企业而言,发展目光已经从远期规划,逐步变成了下次再暂停营业我还有没有储备资金坚持了?要不还是关停一部分业务吧。
金融措施再好,没信心也不会借的,大家都在过紧日子。
其实过去两年小微企断断续续暂停营业时间一点也不短,只不过没有这轮声音大,就根本没见到什么扶持帮助。
那种不停地消耗,对很多企业和人来说总有顶不住的时候。
最后,急着拉可以理解,但首先需要给大家一个如三年前一般的稳定环境,让大家恢复正常心态,不再战战兢兢。
要么就把现在这些纾困措施,常态化制度化,至少让大家不去担心不稳定的经营环境会给自己带来重大困难。
否则,再纾困,也很难治本。
如果对金融、宏观经济、房地产感兴趣,可以关注公众号:白菜研究所
如果你想从事经济分析类的工作,可以看看我的这篇关于分析方法的文章,文中整理总结了我在行业分析方面关于思考视角、分析工具、分析方法和分析案例的详细经验,有兴趣的可以看一下。
Jarvis:金融分析师 | 如何像金融咨询公司分析师一样去进行行业分析
如果你想详细了解 CPA 的备考过程,可以看看我整理的 CPA 备考攻略,方方面面全都有,我的 CPA 通过经验都凝炼在这里了。
如果想要走 CPA 法考双证路线,但是又不知道双证持证的作用,可以看看我的这篇文章。
如果对于房地产、宏观有兴趣,可以移步我的知乎文章和回答~
央行决定于 4 月 25 日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 0.25 个百分点,这释放出什么信号?
央行发布中国 3 月份货币供应 M2 同比增长 9.7% ,透露了哪些信息?
此次上海疫情是否会成为上海这座城市的滑铁卢,导致大规模企业和人才流失?
六方面 33 项是 5 月 24 日会议提出的,今天算是正式发布。
上面看经济跟咱们看经济是不一样的。
咱们看经济,要比较这双鞋和那件衣服哪个划算,要哪个公司给的工资高。但上面看经济,不看细节看大数。
比如今年 GDP 计划是 5.5%,需要投资消费和出口分别出多少数,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怎么分配等等。把这些大块划拉完,整体就心中有数了。
比如去年 GDP 增速 8.1%,其中投资、消费和出口对经济的贡献分别是 13.7%,65.4%,20.9%。
那么今年这三驾马车如果能够保持同样增速同样贡献的话,那么今年经济就可以取得跟去年同样的成绩。
至于里面这企业那产品,这破产那失业,在这些大数跟前没什么意义。
当然,今年目标是 5.5%,所以允许大家比去年少增。
只是目前的情况是,实体经济刚刚经过疫情的洗礼,普遍比较悲观。
尤其失业率、毕业生签约率等指标更是刺眼。
不过,我倒是比之前乐观了许多。
咱们这个国家的特点其实是不怕困难,反而有点儿怕顺风,因为容易飘。
我们往往在情况比较好的时候,就容易嘚瑟,容易暴露自己,容易出错。但在困难出现的时候,反而能够冷静下来,拧成一股绳。
那么眼下是个什么情况呢?
显然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都比较吃力。
第一个就是净出口。
外贸是个外生变量,它取决于国际市场情况。
去年我们外贸高速增长其实是占了疫情的便宜。
疫情导致欧美主要市场的生产出现了停滞,这就给中国企业留出了充分的发挥空间。
在生产过剩的年代居然出现卖方市场,作为世界工厂的中国显然不会浪费这个机会。
但随着欧美各国的生产恢复,这一情况显然不可持续。
从增速来看,我国一季度外贸虽然表现很不错(出口増长 13.4%,进口增长 7.5%),但已经显著低于去年的 20% 水平了。
且二季度由于长三角遭受疫情重挫,我国外贸全年能否高增长,要画个大大的问号。
内外不利因素的夹击之下,今年净出口能够不拖后腿已经是阿弥陀佛。
第二个消费的压力也是非常大。
看一下各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萎靡情况,你可以直观的感觉到消费的压力。
即使我们不看疫情肆虐的三四月份,消费从去年下半年就趴在地板上,那个时候其实还是我们比较正常的时候。
也正因为如此,去年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才会做出三重压力的判断。
那就只剩第三位投资了。
所以在六方面 33 项中,财政政策的内容是最重的。
然后,大家再翻看一下去年的三驾马车情况,了解一下它们的状态。
2021 年,投资拉动 GDP 增长 1.1 个百分点,**对 GDP 增长的贡献率仅为 13.7%,**比上年下降 67.8%,较疫情前的 2017-2019 年平均水平低 23.5%。
从投资的三大领域来看:
基建投资同比增长 0.2%,近两年平均增长 1.8%,大幅低于 2017-2019 年平均 6.7% 的水平;
房地产投资同比增长 4.4%,成为固定资产增长的拖累项,低于 2017-2019 年平均 8.8% 的增速。
**制造业投资在出口和利润增速较快带动下,实现了较快增长。**全年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 13.5%,近两年平均增长 5.4%,与 2017-2019 年平均 5.8% 的增速较为接近,特别是 2021 年初以来,制造业两年平均增速持续攀升,成为拉动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的重要力量。
看完这些,咱们从大的分类上就明白下一步该怎么办,能怎么办了。
1、出口别拖累,所以要通过出口退税加大对出口企业的支持力度。
2、投资有很大潜力可挖。
固定资产投资中的基建才增 0.2%,房地产才增 4.4%,都远低于前几年的平均水平。
房地产因为有支柱企业的特点,最好办。只要把房地产政策放开,开发商就会自动把房地产投资推上去。
那么中央的重点就只有大基建了。
所以,2022 年一定会出现又一轮基建高峰,其力度甚至会高于 2008 年。
很多人可能会对这种高负债和抡大锤的土木工程有些不屑,觉得这不过就是凯恩斯主义的做法,没啥科技含量。
但它好使。
中国太大了,需要做的事情太多了。
如果我们放开财政赤字和负债率带来的压力,完全可以使使劲再跑一跑,把中西部和边疆地区的基础设施搞上去。
同时,通过货币政策将金融杠杆放开,放大政府投资的倍数,那么投资对 GDP 是完全可以拉到 2% 以上的。
这对保增长来说,是立竿见影的效果。
3、消费确实是有压力。
从中小企业和就业情况来看,缺少收入信心的消费者很难爆发出强大的消费能力。
所以六方面 33 项用了最大的篇幅来进行支持。
下一步,一是通过稳产复工加大扶持来帮助中小企业活下去,二是通过消费政策来补贴消费者,降低消费门槛。
开源节流,来扩大消费。
从市场环境来看,2020 年坚持过疫情的中小企业曾经拿到过一部分政府红利;现在同样的情况会再次出现。
另外,我们也不能低估消费的潜力。
大家还记得 2020 年奢侈品的销售盛况吗?
这说明有大量的消费能力等待消费意愿的引导。
预期不光是引领投资的重要抓手,也是引领消费的决定性因素。
所以面对三重压力(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要把预期当做牛鼻子,进行重点引导。
这样才可以打破 “消费羸弱 -> 盈利下降 ->企业艰难 ->居民收入下降 ->消费羸弱”的恶性循环。
就六方面 33 项本身而言,说的非常清晰了。
而且上面生怕意思被人曲解,前两天还特意开了万人大会,把政策意图穿透传达到县乡镇里面。
一方面,这是省去了政策在省市两级层层传达过程中的信息衰减和曲解,提高了信息的准确度;
二一方面,也是为了提高信息传播速度;
三一方面则是为了扭转预期,要让大家看到中央对中小企业和民生的意愿。
总的来说,各种内外难题中的主要困难还在于疫情。
现在疫情拐点的出现,给预期扭转创造了一个很好的条件。
防疫成果会成为预期扭转的牛鼻子,随着中央层面暖风频吹,带动社会方方面面复产复工,修复失业和经济。
国务院稳经济 33 条举措细节公布,其中财政政策备受关注。
5 月 31 日,国务院公开《关于印发扎实稳住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的通知》(下称《通知》),明确了 7 项具体财政政策,不少企业等市场主体将收到更大减负红包。
北京国家会计学院李旭红教授告诉第一财经,《通知》中七项财政政策包含税收、社保、专项债、政府采购、融资担保、财政支出多种财政工具。这是近年来较强的一次释放拉动经济的积极信号,通过全面使用多元组合的积极财政政策工具,拉动下半年的经济增长。
7 大行业享 1420 亿元留抵退税
根据《通知》,稳经济 33 项政策首项是进一步加大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力度。
《通知》称,研究将批发和零售业,农、林、牧、渔业,住宿和餐饮业,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教育,卫生和社会工作,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等 7 个行业企业纳入按月全额退还增量留抵税额、一次性全额退还存量留抵税额政策范围,预计新增留抵退税 1420 亿元。
多位财税专家告诉第一财经,增值税留抵退税直接增加企业当期现金流,目前实施效果较好,明显缓解了企业资金压力,因此国务院决定进一步加大退税力度。而在行业选择上,此次新增的 7 大行业不少都是此次疫情冲击较大的困难行业,将这些行业纳入新增留抵退税范围,有利于缓解这些行业大中型企业资金压力,帮助企业渡过难关。
“7 大行业是根据目前疫情所受影响较为严重的行业以及保民生所选择的行业,尤其是服务业受疫情影响问题较为严重,给予其存量流动退税,无疑是返回了一笔重要的资金以解当前的燃眉之急。” 李旭红说。
随着此次新增 1420 亿元留抵退税,今年全年留抵退税规模高达约 1.64 万亿元,力度空前。4 月份以来,财税部门加快办理留抵退税,实际退税规模预计已经超过 1 万亿元。
《通知》称,抓紧办理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留抵退税并加大帮扶力度,在纳税人自愿申请的基础上,6 月 30 日前基本完成集中退还存量留抵税额。
专项债支持新基建、新能源
《通知》第三条举措,是加快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使用并扩大支持范围。
《通知》称,抓紧完成今年专项债券发行使用任务,加快今年已下达的 3.45 万亿元专项债券发行使用进度,在 6 月底前基本发行完毕,力争在 8 月底前基本使用完毕。
目前新增专项债发行规模已经超过 1.8 万亿元,如果 6 月底前基本完成 3.45 万亿元专项债发行任务,这意味着 6 月份新增专项债发债规模将超过 1 万亿元,创全年单月新高。
多位财税专家表示,前期财政部已经发文要求各地加快发债进度,参考往年经验和当前各地项目储备充足,预计 6 月底能基本完成发债任务。
《通知》要求,在依法合规、风险可控的前提下,财政部会同人民银行、银保监会引导商业银行对符合条件的专项债券项目建设主体提供配套融资支持,做好信贷资金和专项债资金的有效衔接。
另外,《通知》明确在前期确定的交通基础设施、能源、保障性安居工程等 9 大领域基础上,适当扩大专项债券支持领域,优先考虑将新型基础设施、新能源项目等纳入支持范围。
财政部政府债务研究和评估中心主任宋其超曾介绍,将围绕新基建等加大支持力度,研究将具有公益性且有一定收益的信息基础设施、融合基础设施、创新基础设施作为专项债支持重点。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关于促进新时代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一揽子政策支持新能源发展。未来具有公益性且有一定收益的新能源项目有望获得专项债支持。
李旭红表示,基建投资是我国近年来拉动经济增长的关键,大规模的专项债发行,并加快专项债的发行使用进度,可以进一步增大财政政策稳定经济的效应。
对政府采购、社保等加大支持
未来进一步加大对中小企业纾困力度,《通知》要求,加大政府采购支持中小企业力度。将面向小微企业的价格扣除比例由 6%~10% 提高至 10%~20%。
在对公开招标的政府采购项目中,企业报价是一个关键考量因素。为了支持中小微企业,目前对非专门面向中小企业的项目,给予一定比例的价格扣除,小微企业扣除比例提高,有利于企业中标。
另外,《通知》要求,政府采购工程要落实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政府采购政策,根据项目特点、专业类型和专业领域合理划分采购包,积极扩大联合体投标和大企业分包,降低中小企业参与门槛,坚持公开公正、公平竞争,按照统一质量标准,将预留面向中小企业采购的份额由 30% 以上今年阶段性提高至 40% 以上,非预留项目要给予小微企业评审优惠,增加中小企业合同规模。
李旭红表示,以上政策不但考虑到当前中小企业的困难,并且找准了帮助中小企业的途径,通过增大市场机会,给中小企业带来生存的空间。
在扩大社保费缓缴方面,《通知》明确了对符合条件地区受疫情影响生产经营出现暂时困难的所有中小微企业、以单位方式参保的个体工商户,阶段性缓缴三项社会保险单位缴费部分,缓缴期限阶段性实施到今年底。
另外,《通知》称,在对餐饮、零售、旅游、民航、公路水路铁路运输等 5 个特困行业实施阶段性缓缴三项社保费政策的基础上,对受到疫情严重冲击、行业内大面积出现企业生产经营困难、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导向的其他特困行业,扩大实施缓缴政策,养老保险费缓缴期限阶段性延长到今年底。
除了社保费缓交,失业保险在稳岗支出方面也明显加力。
比如,《通知》明确,将大型企业稳岗返还比例由 30% 提至 50%;企业招用毕业年度高校毕业生,签订劳动合同并参加失业保险的,可按每人不超过 1500 元的标准,发放一次性扩岗补助,具体补助标准由各省份确定,与一次性吸纳就业补贴不重复享受,政策执行期限至今年底。
李旭红认为,就业是民生的关键,年轻人是国家的未来,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增加困难行业、企业社保费缓缴时间和范围,充分考虑今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加大稳岗支持力度来保就业,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此外,《通知》还要求加快财政支出进度,加大盘活存量资金力度。结合留抵退税、项目建设等需要做好资金调度、加强库款保障,确保有关工作顺利推进。
李旭红表示,这一方面反映出客观对待不同地区的财政情况存在差异,正视部分地方财政的困难,通过优化资金配置,确保此次各项积极财政政策得以顺利推进。另一方面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盘活存量财政资金,对于结余资金统筹管理,使资金用于经济社会发展急需支持的领域,通过积极财政政策的提质升级,降低财政风险,提高财政效能。
《通知》还表示,研究今年内对一定排量以下乘用车减征车辆购置税的支持政策。财政部不久前明确,阶段性减征部分乘用车购置税 600 亿元,进一步提振汽车消费。
国务院稳经济 “33 条” 公布:1420 亿退税扩至 7 大行业
前 70 年的积蓄以及透支后 30 年的收入,挥霍一空,现在急咯,可惜晚了。只剩还债了
从上往下倒水得过好几层,层内满的差不多了流到下一层,可是你这水归根到底是从最下面抽上来的,最等着用水的还是最下面的那层啊。
要我说,非常时期非常之举,不如直接发钱。甚至不用太多,每人 100,全国 1400 亿,哪怕发成 100 减 50 的消费券,都可以极大拉动的消费。
看消息提醒里面,评论还是被删的有点多,那都不是我删的。。。
还是另一个 4 万亿,或者说残废版里根经济学超级加倍。杠杆准备加起来,问题是还有多少余力加杠杆。
实际上还是有的,政府部门和居民部门还有余力,企业资产负债里国企是主体。国企负责国家重资产投资,何况最近国企在逐步接盘最重的民企房地产。
2020 年,中央企业资产总额 94.0 万亿元、负债总额 62.5 万亿元、国有资本权益 19.6 万亿元,平均资产负债率 66.5%。
2020 年,地方国有企业资产总额 174.5 万亿元、负债总额 109.0 万亿元、国有资本权益 56.4 万亿元,平均资产负债率 62.4%。
其中杠杆最低的反而是地方政府,这次主力还是让政府放开了投资。
居民消费无力,政府替居民消费。
企业投资无力,政府帮企业投资。
可以前大基建有效前提是城市化,归根结底还是分配问题。不解决居民一次分配难题,最后债务三高就彻底没辙了。
希望能够利用所剩无几的机会起到社会主义责任,走向亲劳动方向。遗憾的是我从政策中只看到老路径超级加倍,下面看分析。
在已出台的制造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业、民航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等 6 个行业企业的存量留抵税额全额退还、增量留抵税额按月全额退还基础上,
研究将批发和零售业,农、林、牧、渔业,住宿和餐饮业,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教育,卫生和社会工作,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等 7 个行业企业纳入按月全额退还增量留抵税额、一次性全额退还存量留抵税额政策范围,预计新增留抵退税 1420 亿元。
基本上覆盖了大多数行业,从基础性民生和制造业外延伸到服务业等消费领域。本来增值税就是税收大头,这下子就没多少钱了。
督促指导地方加快预算执行进度,尽快分解下达资金,及时做好资金拨付工作。
这句话的意思是别管年度计划了,有多少钱赶紧花,先花了再说。
抓紧完成今年专项债券发行使用任务,加快今年已下达的 3.45 万亿元专项债券发行使用进度,在 6 月底前基本发行完毕,力争在 8 月底前基本使用完毕。
这和上面那段话意思一样,别管年度计划先花了再说。
至于剩下几个月的财政和债务额度,意思很明显上面托着。
用好政府性融资担保等政策。
加大政府采购支持中小企业力度。
扩大实施社保费缓缴政策。
加大稳岗支持力度。
不仅给企业减税,还要帮助增信稳贷。社会缺消费政府直接给订单,只要不裁人政府给钱。
可地方政府敢增信吗?前提只能是中央给地方做担保,否则地方政府还是畏首畏尾不敢跃进。
第二大类的货币政策没什么好说的,就是配合财政政策加大融资,央行估计也要加把劲了,但也有问题。
发挥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作用,引导金融机构将存款利率下降效果传导至贷款端,继续推动实际贷款利率稳中有降。
存款利率市场化,贷款利率还只能引导传导,这不是耍流氓吗。观全部货币政策还是以加大放贷和暂缓还贷为主,真到了利率问题就缓缓了。
当然我也不赞同完全的零利率负利率让银行没了利润,其危害性也很大。实际上六大行不缺钱,问题出在地方银行,他们的流动性也有问题。
短期内注入流动性没问题,长期看省级层面整合域内小银行是趋势。
加快推进一批论证成熟的水利工程项目。加快推动交通基础设施投资。
因地制宜继续推进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
拜登看到都要馋死了,这不就是他们梦寐以求的大基建。双车道变四车道,四车道变八车道,又想起了高铁加速的时代。
好处自不必说,中国人口陷入负增长前提下基建能有多少效果存疑,资源浪费和债务叠加就是现实问题。
就算不考虑资源和债务,科学是能听政治动员的吗?许多国计民生项目加快论证是否会有安全隐患,也是存疑。不过眼下都快活不下去也就不管了,代价后人解决吧。
在供应链产业链招投标项目中对大中小企业联合体给予倾斜,鼓励民营企业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参与攻关。2022 年新增支持 500 家左右专精特新 “小巨人” 企业。
结合上面政府加大订单,我认为纪委的工作量会加大。
充分发挥平台经济的稳就业作用,稳定平台企业及其共生中小微企业的发展预期,以平台企业发展带动中小微企业纾困。
我对平台稳就业存疑,刘强东有段视频就是讲淘宝的,包括拼多多美团外卖真的有稳就业稳企业?
优化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站)投资建设运营模式,逐步实现所有小区和经营性停车场充电设施全覆盖,加快推进高速公路服务区、客运枢纽等区域充电桩(站)建设。
汽车方面放宽各种限制和补贴可以理解,全部小区建充电站就很绝了。基建投资有了,居民物业消费涨了,新能源汽车消费量增加了,一举多得。
第四大类保粮食能源安全政策没啥好说的,能源问题是常规问题,重要的是稳产能稳增长稳补贴稳贷款。
这次倒是没提电力价格市场化问题很有趣,目前看各地售电公司最大成就是打破了电网垄断,仅此而已。
电力需求是一条非常平稳顺滑的曲线,可预测可计划,煤电联动利润互补完全可以做到。同样用电大户是工业,根据生活用电调峰就已经够搞笑了。最了解本地工业的毫无疑问是政府,根本不需要售电公司。只需要政府当中间人对接本地工业吃下全部绿电,差价就能成为政府利润。
降低市场主体用水用电用网等成本。
降低的都是增加政府债务,正常加杠杆。
推动阶段性减免市场主体房屋租金。
2022 年对服务业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承租国有房屋减免 3—6 个月租金;出租人减免租金的可按规定减免当年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并引导国有银行对减免租金的出租人视需要给予优惠利率质押贷款等支持。
非国有房屋减免租金的可同等享受上述政策优惠。
减租有了减息呢?关键的是很多私营房东是根本不接受减免,就那点优惠措施就能让私人房东减免不是在开玩笑,在没有房产税前提下房东除了物业和折旧外毫无压力。
居住房屋方便更换,商业用房可不方便更换。根本理论是商用房东地主吃着就是垄断暴力的地租,不在乎那点损失。除非政府直接给房东发钱,这可能吗?
有序增加国际客运航班数量,为便利中外人员往来和对外经贸交流合作创造条件。
利好海外中国人回国,可考虑到疫情实际难度会很大。
严禁限制疫情低风险地区人员正常流动。
上海多久的低风险,漏了多少疫情到其他地区,各省敢信吗?现在出省旅游难度极大,首要问题不是严禁限制疫情低风险地区,而是省内外防疫政策一视同仁。
统筹加大对物流枢纽和物流企业的支持力度。
这个也没什么好说的,这次疫情才把之前的短板全部暴露出来,让人感慨早干啥去了。
在已纳入工作专班、开辟绿色通道推进的重大外资项目基础上,充分发挥重大外资项目牵引带动作用,尽快论证启动投资数额大、带动作用强、产业链上下游覆盖面广的重大外资项目。
比如苹果撤离就直接把整条产业链带走了,具有优势地位定价权的外资产业不仅能带动就业,还能把整条产业链都带过来,这次特斯拉就是如此。不仅是特斯拉,就连富士康这种企业都具有非常强大的带动作用。
总之,必须惠。
中央财政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奖励资金安排 400 亿元。
重大工程建设、以工代赈项目优先吸纳农村劳动力。
最后的民生反而是老生常谈,推动城镇化和以工代赈才是主轴。城镇化能够拉动基建,现在还有一些城镇化余地,可以拉动下基建投资。
总之,该说的前面都说了,解决办法早就有,无论是民企还是国企都为了自身利益很难让步。
这次政府加杠杆能撑几年,接下来才是最艰难的时刻,预估还是会走到私有化甩包袱。
这次我们来反推,从今天下午股市的抢筹码可以推测利好哪些行业。
这个政策发布的时间,是今天中午 12:10 分。按历史规律来看,这不是常规操作,常规操作应该是收盘后发,可见政策的急迫性。
先说利好哪些? 再说分析具体政策方向 和 政策的未来预测
1、利好出口 + 制造
今天立讯、歌尔、蓝思都像吃了药一样,还有安克这种有自己品牌的也拉了下
2、利好新能源
包括风能、光伏、新能源车供应链。
3、利好媒体和广告
今天分众终于突破了前期高点。
4、利好种植业
敦煌种业、北大荒这种也是强势拉升。
5、利好数字经济中的网安板块
比如深信服
我个人其实除了制造和种植没怎么碰,其他的板块最近都在玩。
目前来说,政策底基本已经接近,目前的股市还不至于用 “终极大招” 的地步,比如“暂缓 IPO”。
我们再来分析下,政策的出发点:
抗疫政策的最终目的在于 “三保”: 保内需、保企业、保生产。
一、保内需
共有三处政策着力点。中国内需无外乎三块,地产、消费和基建。所以保内需政策自然围绕这三块需求展开。用补贴或退税方式刺激汽车消费,因城施策方式维持地产稳定,放开融资条件带动部分基建投资。
但是从历史规律来看,地产永远只是个尿壶,用完就废,没有太大的可持续性。
基建中,传统基建属于一次性工程,最多也就拉拉今年的业绩,明年可能就饿死。
所以只能看看 可持续收费的基建 和 消费中的新能源汽车 。
什么叫做可持续收费(收割)的基建了?
比如,你装个传统摄像头,是一次性的钱,但你如果加了一个 AI 功能,再给你做套 智能管理的软件,这就不是一次性收费了。
之前我们投资很多纯软件公司,有个先天的 BUG,国内客户对纯软件收费,很难卖高价。
那么最好的方式就是 硬件 + 软件,又能卖高价,又能持续收割。
所以,海康的模式其实是最爽的,只是这次收到丑国制裁的影响,跌成了狗。
另外除了摄像头,以后的基建还会出现大量的机器人,比如巡逻、消毒、服务这类,都是属于持续性收费的企业
至于汽车消费,主要是 4 月的销售数据太惨了,直接砍半。
车辆购置税减征是常见的汽车消费刺激政策,核心逻辑是降低消费者缴纳汽车购置税, 效果等同于降低汽车售价。
指望现在年轻人去买一台车,相对来说会比买房轻松,相应的跟房子相关的产业我也一概不看好。
而且新能源车的产业链,目前是可以出口的,所以还有一批蓬勃的海外青年。
相对来说 新能源车的产业链要比 房企靠谱多了。
至于其他消费,今天 美图 和 巴比食品(卖包子的)的强势已经说明了很多,可能对于这种 “刚需消费” 会更稳妥一点。
然后就是消费品的广告
消费品公司自己可能不赚钱,但给他做渠道的,做广告的,这个钱还是稳赚的,所以这就是 分众和腾讯广告 的逻辑。
之前分众一季度营收是下降了近 20%,和腾讯线上广告下降的数据接近一致,所以可以看出防控政策是对广告业影响比较大的。但是随着上海的开放,和各地疫情防控套路的常态化,这类广告主还是会慢慢回来的。
二、保企业
主要依靠金融财政两大政策手段。保企业的核心逻辑在于稳定企业现金流。 具体有两类操作,一是财政端,利用减税降费减少企业经营现金流压力; 二是金融端,延期还本付息、定向结构信贷等融资手段维持企业融资现金流。
这类适用于那种经常要垫款的企业
这就好理解了为什么今天苹果供应链 和 OEM 的企业涨的这么猛,因为他们要给客户爸爸垫钱,非常吃现金流。
同时,政策里面还有个一个是提高 中小企业的采购比例,等于以后中小企业可以更多的接政府或者国企的订单了,对于 TO G 的创业公司是个利好。
三、保生产
强调供给约束缓解。当前对中下游企业生产造成约束的主要有两个因素,上游能源供给不足和定价偏高问题; 4 月华东疫情以来物流供应链约束问题。保障中下游制造业生产,关键是缓解上述两大供给层面的约束。
这里可能会影响一部分上游原材料、传统能源、矿 企业的利润,这里要值得注意。
毫无新意,这就是国常会 33 条的具体细则,之前写过回答,这里加上股市分析:
“凡有的,还要加倍给他使他多余;没有的,要把他剩下的也夺走。”——《新约 · 马太福音》
1. 我一直在呼吁刺激消费,但是万万没想到,刺激的是汽车消费!
汽车虽然不是啥罕见玩意儿,但是按照目前保有量,平均 10 个人里面一辆,那基本上是人群里面收入前 10% 的人!
要知道,汽车企业,基本上都是中大型企业,去年产销量均创历史记录,虽然今年下滑了点,但是谈不上任何困难吧。
而大批餐饮、零售,都处于亏损和破产的边缘,反而却没有享受到什么好处。
2. 降低房贷,不用说了,房地产依然是夜壶,不过现在到了需要他的时候了。不过好歹算是降低了存量的房贷利率,也算是减轻了一点负担吧。
其余的,基本上没啥新意,都是已经用过的措施了。
3.4 月 27 号就预测了股市低开高走,形成国运底(见知乎想法)。
此后,我就一直看好股市。
本周,股市最重要的压力是 3150,而上周六我就预测本周大概率会突破:
目前来看,市场消息在最近两周都不会有重大利空,市场情绪也在好转,
毕竟刺激政策出来了并开始落实施,北京和上海的疫情拐点也看到了。
所以,第一目标是看到 3400!
我是时代之,茫茫人海,我们终会相遇,祝你幸福!
据中国政府网 5 月 31 日消息,国务院发布 “国务院关于印发扎实稳住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今年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各地区各部门有力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政府工作报告》部署,扎实做好 “六稳” 工作,全面落实 “六保” 任务,我国经济运行总体实现平稳开局。与此同时,新冠肺炎疫情和乌克兰危机导致风险挑战增多,我国经济发展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面临新的挑战。
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这是党中央的明确要求。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最大程度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统筹发展和安全,努力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现将《扎实稳住经济的一揽子政策措施》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要加强组织领导,结合本地区实际,下更大力气抓好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和《政府工作报告》部署的贯彻落实,同时靠前发力、适当加力,推动《扎实稳住经济的一揽子政策措施》尽快落地见效,确保及时落实到位,尽早对稳住经济和助企纾困等产生更大政策效应。各部门要密切协调配合、形成工作合力,按照《扎实稳住经济的一揽子政策措施》提出的六个方面 33 项具体政策措施及分工安排,对本部门本领域本行业的工作进行再部署再推动再落实,需要出台配套实施细则的,应于 5 月底前全部完成。近期,国务院办公厅将会同有关方面对相关省份稳增长稳市场主体保就业情况开展专项督查。
各地区各部门要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在工作中增强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担当作为、求真务实,齐心协力、顽强拼搏,切实担负起稳定宏观经济的责任,以钉钉子精神抓好党中央、国务院各项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切实把二季度经济稳住,努力使下半年发展有好的基础,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国务院
2022 年 5 月 24 日
(本文有删减)
**1. 进一步加大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力度。**在已出台的制造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业、民航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等 6 个行业企业的存量留抵税额全额退还、增量留抵税额按月全额退还基础上,研究将批发和零售业,农、林、牧、渔业,住宿和餐饮业,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教育,卫生和社会工作,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等 7 个行业企业纳入按月全额退还增量留抵税额、一次性全额退还存量留抵税额政策范围,预计新增留抵退税 1420 亿元。抓紧办理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留抵退税并加大帮扶力度,在纳税人自愿申请的基础上,6 月 30 日前基本完成集中退还存量留抵税额;今年出台的各项留抵退税政策新增退税总额达到约 1.64 万亿元。加强退税风险防范,依法严惩偷税、骗税等行为。
**2. 加快财政支出进度。**督促指导地方加快预算执行进度,尽快分解下达资金,及时做好资金拨付工作。尽快下达转移支付预算,加快本级支出进度;加大盘活存量资金力度,对结余资金和连续两年未用完的结转资金按规定收回统筹使用,对不足两年的结转资金中不需按原用途使用的资金收回统筹用于经济社会发展急需支持的领域;结合留抵退税、项目建设等需要做好资金调度、加强库款保障,确保有关工作顺利推进。
**3. 加快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使用并扩大支持范围。**抓紧完成今年专项债券发行使用任务,加快今年已下达的 3.45 万亿元专项债券发行使用进度,在 6 月底前基本发行完毕,力争在 8 月底前基本使用完毕。在依法合规、风险可控的前提下,财政部会同人民银行、银保监会引导商业银行对符合条件的专项债券项目建设主体提供配套融资支持,做好信贷资金和专项债资金的有效衔接。在前期确定的交通基础设施、能源、保障性安居工程等 9 大领域基础上,适当扩大专项债券支持领域,优先考虑将新型基础设施、新能源项目等纳入支持范围。
**4. 用好政府性融资担保等政策。**今年新增国家融资担保基金再担保合作业务规模 1 万亿元以上。对符合条件的交通运输、餐饮、住宿、旅游行业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鼓励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提供融资担保支持,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及时履行代偿义务,推动金融机构尽快放贷,不盲目抽贷、压贷、断贷,并将上述符合条件的融资担保业务纳入国家融资担保基金再担保合作范围。深入落实中央财政小微企业融资担保降费奖补政策,计划安排 30 亿元资金,支持融资担保机构进一步扩大小微企业融资担保业务规模,降低融资担保费率。推动有条件的地方对支小支农担保业务保费给予阶段性补贴。
**5. 加大政府采购支持中小企业力度。**将面向小微企业的价格扣除比例由 6%—10% 提高至 10%—20%。政府采购工程要落实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政府采购政策,根据项目特点、专业类型和专业领域合理划分采购包,积极扩大联合体投标和大企业分包,降低中小企业参与门槛,坚持公开公正、公平竞争,按照统一质量标准,将预留面向中小企业采购的份额由 30% 以上今年阶段性提高至 40% 以上,非预留项目要给予小微企业评审优惠,增加中小企业合同规模。
**6. 扩大实施社保费缓缴政策。**在确保各项社会保险待遇按时足额支付的前提下,对符合条件地区受疫情影响生产经营出现暂时困难的所有中小微企业、以单位方式参保的个体工商户,阶段性缓缴三项社会保险单位缴费部分,缓缴期限阶段性实施到今年底。在对餐饮、零售、旅游、民航、公路水路铁路运输等 5 个特困行业实施阶段性缓缴三项社保费政策的基础上,对受到疫情严重冲击、行业内大面积出现企业生产经营困难、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导向的其他特困行业,扩大实施缓缴政策,养老保险费缓缴期限阶段性延长到今年底。
**7. 加大稳岗支持力度。**优化失业保险稳岗返还政策,进一步提高返还比例,将大型企业稳岗返还比例由 30% 提至 50%。拓宽失业保险留工补助受益范围,由中小微企业扩大至受疫情严重影响暂时无法正常生产经营的所有参保企业。企业招用毕业年度高校毕业生,签订劳动合同并参加失业保险的,可按每人不超过 1500 元的标准,发放一次性扩岗补助,具体补助标准由各省份确定,与一次性吸纳就业补贴不重复享受,政策执行期限至今年底。
**8. 鼓励对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货车司机贷款及受疫情影响的个人住房与消费贷款等实施延期还本付息。**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继续按市场化原则与中小微企业(含中小微企业主)和个体工商户、货车司机等自主协商,对其贷款实施延期还本付息,努力做到应延尽延,本轮延期还本付息日期原则上不超过 2022 年底。中央汽车企业所属金融子企业要发挥引领示范作用,对 2022 年 6 月 30 日前发放的商用货车消费贷款给予 6 个月延期还本付息支持。对因感染新冠肺炎住院治疗或隔离、受疫情影响隔离观察或失去收入来源的人群,金融机构对其存续的个人住房、消费等贷款,灵活采取合理延后还款时间、延长贷款期限、延期还本等方式调整还款计划。对延期贷款坚持实质性风险判断,不单独因疫情因素下调贷款风险分类,不影响征信记录,并免收罚息。
**9. 加大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力度。**继续新增支农支小再贷款额度。将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的资金支持比例由 1% 提高至 2%,即由人民银行按相关地方法人银行普惠小微贷款余额增量(包括通过延期还本付息形成的普惠小微贷款)的 2% 提供资金支持,更好引导和支持地方法人银行发放普惠小微贷款。指导金融机构和大型企业支持中小微企业应收账款质押等融资,抓紧修订制度将商业汇票承兑期限由 1 年缩短至 6 个月,并加大再贴现支持力度,以供应链融资和银企合作支持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
**10. 继续推动实际贷款利率稳中有降。**在用好前期降准资金、扩大信贷投放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作用,持续释放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形成机制改革效能,发挥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作用,引导金融机构将存款利率下降效果传导至贷款端,继续推动实际贷款利率稳中有降。
**11. 提高资本市场融资效率。**科学合理把握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IPO)和再融资常态化。支持内地企业在香港上市,依法依规推进符合条件的平台企业赴境外上市。继续支持和鼓励金融机构发行金融债券,建立 “三农”、小微企业、绿色、双创金融债券绿色通道,为重点领域企业提供融资支持。督促指导银行间债券市场和交易所债券市场各基础设施全面梳理收费项目,对民营企业债券融资交易费用能免尽免,进一步释放支持民营企业的信号。
**12. 加大金融机构对基础设施建设和重大项目的支持力度。**政策性开发性银行要优化贷款结构,投放更多更长期限贷款;引导商业银行进一步增加贷款投放、延长贷款期限;鼓励保险公司等发挥长期资金优势,加大对水利、水运、公路、物流等基础设施建设和重大项目的支持力度。
**13. 加快推进一批论证成熟的水利工程项目。**2022 年再开工一批已纳入规划、条件成熟的项目,包括南水北调后续工程等重大引调水、骨干防洪减灾、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灌区建设和改造等工程。进一步完善工程项目清单,加强组织实施、协调推动并优化工作流程,切实提高水资源保障和防灾减灾能力。
**14. 加快推动交通基础设施投资。**对沿江沿海沿边及港口航道等综合立体交通网工程,加强资源要素保障,优化审批程序,抓紧推动上马实施,确保应开尽开、能开尽开。支持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发行 3000 亿元铁路建设债券。启动新一轮农村公路建设和改造,在完成今年目标任务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金融等政策支持,再新增完成新改建农村公路 3 万公里、实施农村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 3 万公里、改造农村公路危桥 3000 座。
**15. 因地制宜继续推进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指导各地在城市老旧管网改造等工作中协同推进管廊建设,在城市新区根据功能需求积极发展干、支线管廊,合理布局管廊系统,统筹各类管线敷设。加快明确入廊收费政策,多措并举解决投融资受阻问题,推动实施一批具备条件的地下综合管廊项目。
**16. 稳定和扩大民间投资。**启动编制国家重大基础设施发展规划,扎实开展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试点,有力有序推进 “十四五” 规划 102 项重大工程实施,鼓励和吸引更多社会资本参与国家重大工程项目。在供应链产业链招投标项目中对大中小企业联合体给予倾斜,鼓励民营企业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参与攻关。2022 年新增支持 500 家左右专精特新 “小巨人” 企业。鼓励民间投资以城市基础设施等为重点,通过综合开发模式参与重点领域项目建设。
**17. 促进平台经济规范健康发展。**出台支持平台经济规范健康发展的具体措施,在防止资本无序扩张的前提下设立 “红绿灯”,维护市场竞争秩序,以公平竞争促进平台经济规范健康发展。充分发挥平台经济的稳就业作用,稳定平台企业及其共生中小微企业的发展预期,以平台企业发展带动中小微企业纾困。引导平台企业在疫情防控中做好防疫物资和重要民生商品保供“最后一公里” 的线上线下联动。鼓励平台企业加快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操作系统、处理器等领域技术研发突破。
**18. 稳定增加汽车、家电等大宗消费。**各地区不得新增汽车限购措施,已实施限购的地区逐步增加汽车增量指标数量、放宽购车人员资格限制,鼓励实施城区、郊区指标差异化政策。加快出台推动汽车由购买管理向使用管理转变的政策文件。全面取消二手车限迁政策,在全国范围取消对符合国五排放标准小型非营运二手车的迁入限制,完善二手车市场主体登记注册、备案和车辆交易登记管理规定。支持汽车整车进口口岸地区开展平行进口业务,完善平行进口汽车环保信息公开制度。对皮卡车进城实施精细化管理,研究进一步放宽皮卡车进城限制。研究今年内对一定排量以下乘用车减征车辆购置税的支持政策。优化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站)投资建设运营模式,逐步实现所有小区和经营性停车场充电设施全覆盖,加快推进高速公路服务区、客运枢纽等区域充电桩(站)建设。鼓励家电生产企业开展回收目标责任制行动,引导金融机构提升金融服务能力,更好满足消费升级需求。
**19. 健全完善粮食收益保障等政策。**针对当前农资价格依然高企情况,在前期已发放 200 亿元农资补贴的基础上,及时发放第二批 100 亿元农资补贴,弥补成本上涨带来的种粮收益下降。积极做好钾肥进口工作。完善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落实好 2022 年适当提高稻谷、小麦最低收购价水平的政策要求,根据市场形势及时启动收购,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优化种粮补贴政策,健全种粮农民补贴政策框架。
**20. 在确保安全清洁高效利用的前提下有序释放煤炭优质产能。**建立健全煤炭产量激励约束政策机制。依法依规加快保供煤矿手续办理,在确保安全生产和生态安全的前提下支持符合条件的露天和井工煤矿项目释放产能。尽快调整核增产能政策,支持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煤矿提高生产能力,加快煤矿优质产能释放,保障迎峰度夏电力电煤供应安全。
**21. 抓紧推动实施一批能源项目。**推动能源领域基本具备条件今年可开工的重大项目尽快实施。积极稳妥推进金沙江龙盘等水电项目前期研究论证和设计优化工作。加快推动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区为重点的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建设,近期抓紧启动第二批项目,统筹安排大型风光电基地建设项目用地用林用草用水,按程序核准和开工建设基地项目、煤电项目和特高压输电通道。重点布局一批对电力系统安全保障作用强、对新能源规模化发展促进作用大、经济指标相对优越的抽水蓄能电站,加快条件成熟项目开工建设。加快推进张北至胜利、川渝主网架交流工程,以及陇东至山东、金上至湖北直流工程等跨省区电网项目规划和前期工作。
**22. 提高煤炭储备能力和水平。**用好支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和合格银行贷款。压实地方储备责任。
**23. 加强原油等能源资源储备能力。**谋划储备项目并尽早开工。推进政府储备项目建设,已建成项目尽快具备储备能力。
**24. 降低市场主体用水用电用网等成本。**全面落实对受疫情影响暂时出现生产经营困难的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用水、用电、用气 “欠费不停供” 政策,设立 6 个月的费用缓缴期,并可根据当地实际进一步延长,缓缴期间免收欠费滞纳金。指导地方对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水电气等费用予以补贴。清理规范城镇供水供电供气供暖等行业收费,取消不合理收费,规范政府定价和经营者价格收费行为,对保留的收费项目实行清单制管理。2022 年中小微企业宽带和专线平均资费再降 10%。在招投标领域全面推行保函(保险)替代现金缴纳投标、履约、工程质量等保证金,鼓励招标人对中小微企业投标人免除投标担保。
**25. 推动阶段性减免市场主体房屋租金。**2022 年对服务业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承租国有房屋减免 3—6 个月租金;出租人减免租金的可按规定减免当年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并引导国有银行对减免租金的出租人视需要给予优惠利率质押贷款等支持。非国有房屋减免租金的可同等享受上述政策优惠。鼓励和引导各地区结合自身实际,拿出更多务实管用举措推动减免市场主体房屋租金。
**26. 加大对民航等受疫情影响较大行业企业的纾困支持力度。**在用好支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交通物流、科技创新、普惠养老等专项再贷款的同时,增加民航应急贷款额度 1500 亿元,并适当扩大支持范围,支持困难航空企业渡过难关。支持航空业发行 2000 亿元债券。统筹考虑民航基础设施建设需求等因素,研究解决资金短缺等问题;同时,研究提出向有关航空企业注资的具体方案。有序增加国际客运航班数量,为便利中外人员往来和对外经贸交流合作创造条件。鼓励银行向文化旅游、餐饮住宿等其他受疫情影响较大行业企业发放贷款。
**27. 优化企业复工达产政策。**疫情中高风险地区要建立完善运行保障企业、防疫物资生产企业、连续生产运行企业、产业链供应链重点企业、重点外贸外资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等重点企业复工达产 “白名单” 制度,及时总结推广 “点对点” 运输、不见面交接、绿色通道等经验做法,细化实化服务 “白名单” 企业措施,推动部省联动和区域互认,协同推动产业链供应链企业复工达产。积极引导各地区落实属地责任,在发生疫情时鼓励具备条件的企业进行闭环生产,保障其稳定生产,原则上不要求停产;企业所在地政府要做好疫情防控指导,加强企业员工返岗、物流保障、上下游衔接等方面服务,尽量减少疫情对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的影响。
**28. 完善交通物流保通保畅政策。**全面取消对来自疫情低风险地区货运车辆的防疫通行限制,着力打通制造业物流瓶颈,加快产成品库存周转进度;不得擅自阻断或关闭高速公路、普通公路、航道船闸,严禁硬隔离县乡村公路,不得擅自关停高速公路服务区、港口码头、铁路车站和民用运输机场。严禁限制疫情低风险地区人员正常流动。对来自或进出疫情中高风险地区所在地市的货运车辆,落实 “即采即走即追” 制度。客货运司机、快递员、船员到异地免费检测点进行核酸检测和抗原检测,当地政府视同本地居民纳入检测范围、享受同等政策,所需费用由地方财政予以保障。
**29. 统筹加大对物流枢纽和物流企业的支持力度。**加快宁波舟山大宗商品储运基地建设,开展大宗商品储运基地整体布局规划研究。2022 年,中央财政安排 50 亿元左右,择优支持全国性重点枢纽城市,提升枢纽的货物集散、仓储、中转运输、应急保障能力,引导加快推进多式联运融合发展,降低综合货运成本。2022 年,中央财政在服务业发展资金中安排约 25 亿元支持加快农产品供应链体系建设,安排约 38 亿元支持实施县域商业建设行动。加快 1000 亿元交通物流专项再贷款政策落地,支持交通物流等企业融资,加大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对稳定供应链的支持。在农产品主产区和特色农产品优势区支持建设一批田头小型冷藏保鲜设施,推动建设一批产销冷链集配中心。
**30. 加快推进重大外资项目积极吸引外商投资。**在已纳入工作专班、开辟绿色通道推进的重大外资项目基础上,充分发挥重大外资项目牵引带动作用,尽快论证启动投资数额大、带动作用强、产业链上下游覆盖面广的重大外资项目。加快修订《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引导外资更多投向先进制造、科技创新等领域以及中西部和东北地区,支持外商投资设立高新技术研发中心等。进一步拓宽企业跨境融资渠道,支持符合条件的高新技术和 “专精特新” 企业开展外债便利化额度试点。建立完善与在华外国商协会、外资企业常态化交流机制,积极解决外资企业在华营商便利等问题,进一步稳住和扩大外商投资。
**31. 实施住房公积金阶段性支持政策。**受疫情影响的企业,可按规定申请缓缴住房公积金,到期后进行补缴。在此期间,缴存职工正常提取和申请住房公积金贷款,不受缓缴影响。受疫情影响的缴存人,不能正常偿还住房公积金贷款的,不作逾期处理,不纳入征信记录。各地区可根据本地实际情况,提高住房公积金租房提取额度,更好满足实际需要。
**32. 完善农业转移人口和农村劳动力就业创业支持政策。**加强对吸纳农业转移人口较多区域、行业的财政和金融支持,中央财政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奖励资金安排 400 亿元,推动健全常住地提供基本公共服务制度,将符合条件的新市民纳入创业担保贷款扶持范围。依据国土空间规划和上一年度进城落户人口数量,合理安排各类城镇年度新增建设用地规模。拓宽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渠道。重大工程建设、以工代赈项目优先吸纳农村劳动力。
**33. 完善社会民生兜底保障措施。指导各地落实好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及时足额发放补贴,保障低收入群体基本生活。**用好中央财政下拨的 1547 亿元救助补助资金,压实地方政府责任,通过财政资金直达机制,及时足额发放到需要帮扶救助的群众手中。做好受灾人员生活救助,精准做好需要救助保障的困难群体帮扶工作,对临时生活困难群众给予有针对性帮扶。针对当前部分地区因局部聚集性疫情加强管控,同步推进疫情防控和保障群众基本生活,做好米面油、蔬菜、肉蛋奶等生活物资保供稳价工作。统筹发展和安全,抓好安全生产责任落实,深入开展安全大检查,严防交通、建筑、煤矿、燃气等方面安全事故,开展自建房安全专项整治,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很好!
我个人最喜欢的部分是新能源汽车下乡。
众所周知,农民伯伯是最适合开特斯拉的。
其一,充电桩位置充裕,院子里就可以安装。
其二,省去加油的麻烦。农村加油站密度不如城里,新能源自己家里就可以充电,便利了很多。
其三,绿牌,上路不会被限号。虽然乡下本来也不限号,但是连不存在的问题都能解决,正说明功效卓著。
有些 1450 可能会说,如果村子里普及了新能源,电会不会不够用?确实,作为工程狗,我看过一些农村的电力配置。大城市郊区还好,小地方负载配置确实比较低,村子里如果同时充电的车多的话是不大够用。所以我献计再来一波柴油发电机下乡,和新能源汽车下乡形成互补配套,解决电力负载的隐患。
回答只讲数据说事实:太稳了。理由容我细细道来:
宏观经济学有个指标叫做采购经理指数(PMI),是通过对企业采购经理的月度调查结果统计汇总、编制而成的指数,它涵盖了企业采购、生产、流通等各个环节,包括制造业和非制造业领域,是国际上通用的监测宏观经济走势的先行性指数之一,具有较强的预测、预警作用。PMI 高于 50% 时,反映经济总体较上月扩张;低于 50%,则反映经济总体较上月收缩。
说的简单直白点就是用 PMI 来判断经济处在扩张期(PMI>50%) 还是收缩期 (PMI<50%),前者意味着就业提升,收入增加,消费有劲…… 后者比如今年 4 月 PMI=47.4,失业充分,收入骤降,消费萎靡……
本文通过研究历史制造业 PMI 数据来分析历年中国的经济形势。
先上一幅国内有记载以来的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走势图:
再上一张长图表格,PMI 低于 50% 的用红底标记:
国内有记载的历史上,制造业 PMI 低于 50% 的年份有 2008 年、2009 年、2011 年、2012 年、2015 年、2016 年、2018 年、2019 年、2020 年、2021 年、2022 年
考虑到一些月份 PMI 偏低是延续上一年的走势,并不代表该年整体情况,因此可以删掉 09 年、11 年、18 年、20 年,那么可以把【08 年】、【12 年】、【15 年】、【16 年】、【19 年】、【21 年 - 22 年】定义为经济衰退或收缩的年份。
截至 2008 年,这时期全球金融危机,国内汶川地震,北京奥运会;
截至 2012 年,这时期换届,举国欢庆;
截至 2015 年,这时期股市从 3000 点涨到 5000 点,又从 5000 点跌回 2500 点,社会上有很多跳楼的人;
截至 2016 年,这时期全国的房地产正在进行 “涨价去库存” 活动;
截至 2019 年,这时期全国的房价都翻了一倍以上,不过还没有遇到疫情;
截至 2021 年,这时期疫情断断续续持续了 2 年;
截至 2022 年,这时期疫情断断续续持续了 3 年。
回溯过去 18 载,真正经济形势严峻的年份有【08 年】、【15 年】以及还未过半的【22 年】(不知道读者认不认可周期是” 柒 “年?)。
08 年有 4 万亿,15 年有涨价去库存,22 年呢?目前的居民与政府负债率都极高了,光印点废纸给银行还能有用吗?
不知道父母 G 们有没有每日三省其身:为民谋而不忠乎?为官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这问题居然没扇,看来是真的觉得要吻经济了?
国用不足的本质是百姓不足,是 996 压榨太苦,不是资本家不足!
这一揽子计划里哪一条是给老百姓涨工资,要求企业严格贯彻劳动法的。
政策的本质是一种分配调节、时间贴现,本质上是一种手段,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其中分配调节是好事,能让政府少收税,给基层人民分配转移一些,从这个角度上是好事,但是政府拿的少了,后续的很多集中力量办的大事会耽误,有可能逐步蔓延到教育、国防、重大科研甚至医疗投入上。
发债券,搞大基建等,都是一种时间和人力成本的贴现使用,把现有的人力和经济潜力用透支的方式导入到某些领域,减少现有人力(gdp)的浪费。但这种透支有可能造成某些领域的过度超前建设,造成远期的浪费。
一般而言,我们不应该大规模采用非常规手段刺激经济,而是尽量用温和手段,点燃经济发展的大火苗。吹太大的风,容易让经济的火柴快速透支。而这次应该也是有点无奈了。
还是希望回到本质上,减少疫情对经济 “自由” 的限制作用,把层层加码的防疫策略规范化,那是更能从本质上改变经济势头的良药。
今年以来,我国经济运行总体实现平稳开局。与此同时,新冠肺炎疫情和乌克兰危机导致风险挑战增多,我国经济发展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面临新的挑战。
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这是党中央的明确要求。日前,国务院印发《扎实稳住经济的一揽子政策措施》(下称《政策措施》),从财政、货币金融、稳投资促消费等、保粮食能源安全、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保基本民生等六方面提出 33 条措施,最大程度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统筹发展和安全,努力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
财政方面,在更多行业实施存量和增量全额留抵退税,预计新增留抵退税 1420 亿元,今年出台的各项留抵退税政策新增退税总额达到约 1.64 万亿元。将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和 5 个特困行业缓缴养老等三项社保费政策延至年底,并扩围至其他特困行业。将大型企业稳岗返还比例由 30% 提至 50%。将失业保险留工培训补助扩大至所有困难参保企业。企业招用毕业年度高校毕业生,签订劳动合同并参加失业保险的,可按每人不超过 1500 元的标准,发放一次性扩岗补助,具体补助标准由各省份确定,与一次性吸纳就业补贴不重复享受,政策执行期限至今年底。
货币金融方面,对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货车司机贷款及受疫情影响的个人住房与消费贷款等实施延期还本付息,原则上不超过 2022 年底。将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的资金支持比例由 1% 提高至 2%。将商业汇票承兑期限由 1 年缩短至 6 个月。支持内地企业在香港上市,依法依规推进符合条件的平台企业赴境外上市。
稳投资促消费等方面,加快推进一批论证成熟的水利工程项目。支持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发行 3000 亿元铁路建设债券。再新增完成新改建农村公路 3 万公里、实施农村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 3 万公里、改造农村公路危桥 3000 座。2022 年新增支持 500 家左右专精特新 “小巨人” 企业。引导平台企业在疫情防控中做好防疫物资和重要民生商品保供 “最后一公里” 的线上线下联动。各地区不得新增汽车限购措施,已实施限购的地区逐步增加汽车增量指标数量、放宽购车人员资格限制。全面取消二手车限迁政策
保粮食能源安全方面,针对当前农资价格依然高企情况,在前期已发放 200 亿元农资补贴的基础上,及时发放第二批 100 亿元农资补贴。在确保安全清洁高效利用的前提下有序释放煤炭优质产能。提高煤炭储备能力和水平。用好支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和合格银行贷款。压实地方储备责任。
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方面,全面落实对受疫情影响暂时出现生产经营困难的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用水、用电、用气 “欠费不停供” 政策,设立 6 个月的费用缓缴期,缓缴期间免收欠费滞纳金。2022 年中小微企业宽带和专线平均资费再降 10%。2022 年对服务业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承租国有房屋减免 3—6 个月租金;出租人减免租金的可按规定减免当年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非国有房屋减免租金的可同等享受上述政策优惠。增加民航应急贷款额度 1500 亿元。支持航空业发行 2000 亿元债券。优化复工达产政策,完善对 “白名单” 企业服务。全面取消对来自疫情低风险地区货运车辆的防疫通行限制。客货运司机、快递员、船员到异地免费检测点进行核酸检测和抗原检测,同等享受免费政策,所需费用由地方财政予以保障。有序增加国际客运航班数量,为便利中外人员往来和对外经贸交流合作创造条件。
保基本民生方面,受疫情影响的企业,可按规定申请缓缴住房公积金,到期后进行补缴。受疫情影响的缴存人,不能正常偿还住房公积金贷款的,不作逾期处理,不纳入征信记录。各地区可根据本地实际情况,提高住房公积金租房提取额度。完善农业转移人口和农村劳动力就业创业支持政策,中央财政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奖励资金安排 400 亿元。指导各地落实好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用好中央财政下拨的 1547 亿元救助补助资金,及时足额发放到需要帮扶救助的群众手中。针对当前部分地区因局部聚集性疫情加强管控,同步推进疫情防控和保障群众基本生活,做好米面油、蔬菜、肉蛋奶等生活物资保供稳价工作。
别问老百姓
问就是稳中向好
措施非常好,时间有点晚。
如果这些刺激政策是在 2019 年出台,相信效果会好很多。
如果没有过去一年对教育、对互联网、对房地产的打压,那么这些政策的效果也会好很多。
现在出台,说实话没那么看好。
毕竟很多人的信心,真没了。。。
就问一句话:有多少人还敢创业?有多少人还敢做小生意?有多少人还敢借贷消费?
反正我是不敢了。。。
说实话耶,这类文件其实有个规律,就是目标越具体,内容越聚焦,责任越分明,效果也就越大复杂点的如扶贫攻坚和十四五规划、简单的有 “货币化棚改”(结果虽然不好,但市场反馈很大)、家电下乡、新能源汽车补贴、出口退税等,这些文件看完后就知道哪里花钱来钱,有多少钱,什么情况下能合法的挣到这些钱;相关企业或大骗子自然都很积极的扩大投资。
而目标宏大却不具体,内容东拉西扯遍布各行各业,未完成的责任不知道谁来负责。那么这份文件就是个学习会发言稿和拨款账单。说难听点,大骗子都看不上,只有些投机的才想办法来多弄些钱出来。
市场要重振信心,需要的不是不是一揽子计划,而是一个方向一个目标一个投入数字,这三个明确了,市场自己就会行动起来。说一堆话大伙谁都不知道这三个答案,那就掌声之后大伙继续躺着了。
释放了救富不救穷,救官不救民的主体原则思想。
必须要绝了发钱给老百姓的想法,毕竟,白花花的银子都散给穷人,作孽!!!
受此消息面影响,今日(5 月 31 日)股市表现不俗,成交量较前几日也是温和放大。这次一揽子政策举措的印发,可以说对下半年各地方政府振兴经济工作的开展,起到了很好的指向标作用,具体该如何做,在此次国务院印发的通知中,都做了较为明确的指示。
上层的风向标和态度已经明确,接下来就要看各地如何去执行和落实。从今天的盘面来看,此消息对各行业起到了极大的提振作用,对于接下来的实施过程,投资者也有了重拾信心的迹象。
不过举措的最终实施效果,还需要时间来检验。相信在年末时,国内经济相较于第一季度,会有较大改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同时舒张,对于商品价格会起到一定的助推作用。当下想刺激经济发展,退税和降低利率并行,或许也是最为合适的举措。总的来说,此次背水一战,只能成功不能言败。
【财政政策】= 拉动经济增长的关键
加大退税力度、加快发行专项债…… 多元化财政工具释放积极信号
解读:稳住经济的一揽子政策措施,其中就有 7 项是财政政策,是一揽子政策措施中的核心重点内容。具体而言,这 7 项财政政策有四方面特点,首先,7 项财政政策包含税收、社保、专项债、政府采购、融资担保、财政支出等多种财政工具,多元化的组合财政工具释放了拉动经济的积极信号;其次,财政支持的资金额度较大且突出重点,预计将产生较强的经济效应。例如,《通知》要求,抓紧完成今年专项债券发行使用任务,在 6 月底前基本发行完毕,力争在 8 月底前基本使用完毕。同时,在前期确定的交通基础设施、能源、保障性安居工程等 9 大领域基础上,适当扩大专项债券支持领域,优先考虑将新型基础设施、新能源项目等纳入支持范围。
基建投资是近年来我国拉动经济增长的关键点之一,加速发行、使用专项债可以进一步放大财政政策对稳经济的作用。因为财政资金通常能产生乘数效应,再加上前期我国已经出台积极的财政政策,预计在高效统筹疫情防控与经济发展后,这些财政资金能带动投资,从而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带来经济增长。
财政政策着力为市场主体纾困,针对性较强,如研究将批发和零售业,农、林、牧、渔业,住宿和餐饮业,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等 7 个行业企业纳入按月全额退还增量留抵税额、一次性全额退还存量留抵税额政策范围,这些都是目前受疫情影响较大以及保民生的相关行业,给予其存量留抵退税,无疑提供了一笔资金以解当前的燃眉之急。
对结余资金和连续两年未用完的结转资金按规定收回统筹使用,对不足两年的结转资金中不需按原用途使用的资金收回统筹用于经济社会发展急需支持的领域;结合留抵退税、项目建设等需要做好资金调度、加强库款保障,确保有关工作顺利推进等。相关政策一方面反映了中央正视部分地方面临的财政难题,通过优化资金配置,确保此次各项积极财政政策得以顺利推进,另一方面也盘活了存量财政资金,提高了财政效能。
【货币金融政策】= 贴息渡过难关
普惠小微贷款 “补贴” 翻倍,商业汇票承兑期限缩短至 6 个月
解读:目前普惠小微贷款余额大约是 20 万亿元,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于 2023 年 6 月底到期,在此期间地方银行新增的普惠小微贷款及延期还本付息形成的普惠小微贷款,将获得央行支持,相当于 “贴息”。
预计今年初到 2023 年 6 月底,普惠小微贷款增量会有 6 万亿元,其中地方银行增量将在 3 万亿元左右。此前央行按照余额增量的 1% 提供资金,即大概有 300 亿元的支持。本次央行支持比例提高到 2%,按照前述规模估算,则央行 “贴息” 规模将翻倍至 600 亿元。
此外,通知还提出,指导金融机构和大型企业支持中小微企业应收账款质押等融资,抓紧修订制度将商业汇票承兑期限由 1 年缩短至 6 个月,并加大再贴现支持力度,以供应链融资和银企合作支持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
企业原来一年才能去承兑,现在 6 个月就可以承兑,对企业来说,拿到这个汇票可以较快地从银行获得资金,加快资金周转。
【资本市场融资】= 投资,是 gpd 中的马车之一
解读:在这一系列措施之下,符合条件的企业在资本市场进行融资能够得以加速推进,资本市场的融资对接效率将会提高。无论是 IPO、再融资,还是债券融资都会提速、增效、降费,也就是说,符合条件的企业发行股票或债券的审批周期会缩短,效率会提升,融资各个环节的费用有所减免,将会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
接下来资本市场融资政策方面会更加积极和高效,包括资本相关政策、企业上市相关政策及融资相关政策。其次,预计接下来企业上市、融资的数量会更多,规模会更大,这对于资本市场的提升有积极的作用。在数量扩张的同时,结构性分化的特点会更加明显,会有更多的企业能得到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的融资,但并不是所有的企业都能融到理想的资金。另外,融资端的扩容对投资端相应也提出了更多挑战。无论是在一级市场还是二级市场,股票市场还是债券市场,资本市场的投资有更多的选项,这对投资机构的专业性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保民生稳就业】= 解决核心失业率
实施住房公积金阶段性支持政策,就是受到疫情影响较大的企业,可以缓交住房公积金或到期以后补交,这个是减轻企业负担的一种做法。因为原来的一些比如社保、税收等方面的减缓免政策已经比较多了,而公积金的缓缴也是对企业在困难时期的一种支持。
实施住房公积金阶段性支持政策,就是受到疫情影响较大的企业,可以缓交住房公积金或到期以后补交,这个是减轻企业负担的一种做法。因为原来的一些比如社保、税收等方面的减缓免政策已经比较多了,而公积金的缓缴也是对企业在困难时期的一种支持。
观点供参考
周而复始
我就说一点,上海想去苏州入职,苏州说你本地没房子,不能来。
如果上海是中国经济的一大引擎,周边省份因为疫情不让它转动。上海再折腾复工也最多有一半效果。
既要又要,是要发挥极大的创造性的。目前没有这个迹象。
我是真没想到,上海内部已经是一派祥和了。除了不能堂食,周边完全恢复了往日的气息。
恍如隔世。两月有余,除了核酸和偶尔的快递几乎没下过楼。古代的千金小姐也就如此了,体重轻了六斤。每日的生活仿佛回到的九十年代,能吃上鸡蛋就是好的。
战战兢兢。在 72 小时的核酸机制下,以后只会是打地鼠模式,全封应该不会了。但谁又知道地鼠会在哪出现呢?
这些上面至少上海肯定都知道,有没有想办法就不知道了。
上海内部再有活力,不为周边所认可,千斤的气力又能发挥多少呢?况且,上海真的恢复了吗?只要关注每日地址发布的人应该都有疑问。
真难啊,真难。
核心就是 “返还理论”
最近,各项经济数据都显示,内需太弱了
YQ 影响、行业整顿、摁倒地产等,对于内需的打击巨大。很多老板都不投资了,还投资个毛啊?心态都坏了,做什么行业都被疯狂抽耳光。
本质上,抽走了民间大规模的储蓄后,民间早已购买力枯竭,又遇到行业整顿和疫情打击,自然大家都不做投资和消费了。
这种情况下,要实现生产出来的东西有人买单的经济循环,怎么办?
“返还理论”
大家注意到没有各项政策里面都是延期、暂缓、减免、鼓励等等
抽走了就不能直接返还,财富归属权算有形之手的了。但是,不返还不行,没有内需了,企业要吐血了。那就用贷款返还给民间。即,财富归属权是有形之手的,但是 “借” 给大家用一下,你们可是要付利息的哦,早晚要付的
中国要长期遏制宏观杠杆率的飙升,近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你不飙升,大家马上就没有购买力,然后经济就是螺旋往下,大家一起吃土。
但是,要返还,总要有途径和方法啊。
尤其是用借贷的方式返还民间购买力,更是需要抵押物和项目依托。
纵观当下的国内市场,除了地产,真的找不出其它的大规模产业可以做到了。
事实上,中国的楼市首先就是金融属性第一,而不是实体属性第一。
不信,你拿着股票、存款去银行作为担保抵押,马上就会被各种拒绝。
只有围绕房子的全产业链,是银行高度认可的抵押物,更是放贷的重要项目。
宽货币——> 央妈放水给商业银行
宽信用——> 商业银行放水给社会
现在处于什么位置呢,前一步已经做到,就看后面一步啦
普通老百姓看了只是爬起来鼓掌三下,然后接着躺下去了。为什么?因为真的没钱了,真的不敢再贷款了,毕竟房贷还没还完,哪天收入突然没了,那就一家人只能餐风露宿,还得被银行追讨债务
老百姓们只图个安居乐业,但是不可能的
毕竟有些人大肉吃久了,你再叫他回去跟大家一起分肉汤喝,谁会干呀
文件中和普通打工人关系比较大的几个政策,给大家罗列一下:
1、扩大实施社保费缓缴政策。
在确保各项社会保险待遇按时足额支付的前提下,对符合条件地区受疫情影响生产经营出现暂时困难的所有中小微企业、以单位方式参保的个体工商户,阶段性缓缴三项社会保险单位缴费部分,缓缴期限阶段性实施到今年底。
在对餐饮、零售、旅游、民航、公路水路铁路运输等 5 个特困行业实施阶段性缓缴三项社保费政策的基础上,对受到疫情严重冲击、行业内大面积出现企业生产经营困难、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导向的其他特困行业,扩大实施缓缴政策,养老保险费缓缴期限阶段性延长到今年底。
2、加大稳岗支持力度。
优化失业保险稳岗返还政策,进一步提高返还比例,将大型企业稳岗返还比例由 30% 提至 50%。拓宽失业保险留工补助受益范围,由中小微企业扩大至受疫情严重影响暂时无法正常生产经营的所有参保企业。
企业招用毕业年度高校毕业生,签订劳动合同并参加失业保险的,可按每人不超过 1500 元的标准,发放一次性扩岗补助,具体补助标准由各省份确定,与一次性吸纳就业补贴不重复享受,政策执行期限至今年底。
3、实施住房公积金阶段性支持政策。
受疫情影响的企业,可按规定申请缓缴住房公积金,到期后进行补缴。在此期间,缴存职工正常提取和申请住房公积金贷款,不受缓缴影响。受疫情影响的缴存人,不能正常偿还住房公积金贷款的,不作逾期处理,不纳入征信记录。各地区可根据本地实际情况,提高住房公积金租房提取额度,更好满足实际需要。
总结
五险一金缓缴三险一金,这个力度不能说不大,能享受到的企业记得申请。
![](data:image/svg+xml;utf8,)
想了解更多,请继续关注我们 @51 社保,如果还有薪酬个税、五险一金、劳动法等人力资源相关问题,欢迎随时来撩~
所有政策都是想通过扩大支出,特别是政府支出来支持经济增长,但是如果没办法调动人民的投资和消费单纯依靠政府的基建投资和政府采购根本没办法支持起经济的发展。
我个人认为社会(企业和个人)收缩消费和投资最大的原因还真不是差钱,真正的问题是大家被不确定性因素的恐惧笼罩着就算是有钱不敢花、不敢消费、不敢投资。
花钱(投资或者消费)力度 = 拥有或者能调度的钱 × 意愿 / 风险
当不确定因素(风险)无限趋近于无穷大的时候,你就算是发再多的钱大家都也不敢去投资和消费。
一个病人的了癌症第一时间应该是去手术和化疗,而不是各种喝中药,然后自我安慰 “在治了,在治了,喝完这服药可能就好了”
我觉得现在出台政策,非常好的一点就是各部门已经行动了,而不是政策出台之后,再慢慢行动。
比如这段时间税局一直在推进增值税留抵退税的事情,上周我还在想,怎么突然这么积极这么全面在做这个事情,今天看到新闻,原来!
还有稳岗补贴也是,今年都不需要提交申请就到账了,原来!
很不错,以后的政策都照这种进度来吧。
六个方面 33 项具体政策措施整理成图片如下:
今天市场再度发飙,很多我们熟悉的股票大涨,上涨家数明显占优,市场表现出极好的赚钱效应。对比前几天温和放量,两市成交额超过 9000 亿元。
目前政策利好不断出台,今天中午,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印发扎实稳住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的通知》,通知包括了六个方面 33 项具体政策措施及分工安排。
这里面提出,继续推动实际贷款利率稳中有降。在用好前期降准资金、扩大信贷投放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作用,持续释放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形成机制改革效能,发挥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作用,引导金融机构将存款利率下降效果传导至贷款端,继续推动实际贷款利率稳中有降。
这个意思就是说要保持市场流动性宽松。
通知还提及要稳定增加汽车、家电等大宗消费。各地区不得新增汽车限购措施,已实施限购的地区逐步增加汽车增量指标数量、放宽购车人员资格限制,鼓励实施城区、郊区指标差异化政策。
这个很明显就是要促消费,最近消费类板块的持续反弹,比如白酒、医药、医美、家电、汽车、食品饮料,这些都是消费啊,都是位置超跌 + 政策刺激的结果。
2022 是决战决胜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的收官之年,反应到资本市场就是:2021 年 12 月以来,指数羸弱,但是在国资改革这条主线上确实走出了一大波行情!出现了一大批翻倍股,甚至多倍!
京城股份:北京国资委,股价涨 5 倍;
精华制药:南通国资委,10 天 9 板;
西仪股份:GWY 国资委,13 连板;
浙江建投:浙江国资委,股价上涨超 6 倍;
天保基建:天津国资委,股价上涨 5 倍
不仅仅是这些,再看看近期的新华制药、中通客车、徐家汇等等,这些市场最牛个股的股东背景!
这些强势股的背后真正的逻辑明面上都是属于题材,实际上暗线上都指向:央企国资改革!而且,这很可能是贯穿全年的大主线!
如果你错过了第一轮的机会,那就不要错过接下来的大机会。我结合政策、重组预期以及资金关注程度。已经从国企改革概念股中筛选了一批有望拉升的低价潜力股,其中有一只符合拉升条件,并且有资金异动,基本面有相当的预期差,说是下一只 6 倍浙江建投都不为过,在公 | 众?号(竹子颜报)打出 “机会” 自取,收到后可以放入自选重点跟踪一下。
不光盘中放利好,盘后再放大招,5 月 31 日,财政部、税务总局发布关于减征部分乘用车车辆购置税的通知,对购置日期在 2022 年 6 月 1 日至 2022 年 12 月 31 日期间内且单车价格 (不含增值税) 不超过 30 万元的 2.0 升及以下排量乘用车,减半征收车辆购置税。
这是继国常会释放 600 亿元购置税优惠 “大礼包” 后,该政策的具体落实细则。符合标准的车型购置税从 10% 下降到 5%,力度超市场预期。
燃油车作为民生车型,对拉动消费、改善入门级消费群体的购车需要有重大的推动意义。“车购税优惠放宽到 2.0 升亦能惠及到换购群体,在 2022 年进入换车周期,如果这些消费群体有效的换车,就能够支撑车市的增量市场。” 据此,乘联会预计购置税减半优惠政策将带动 200 万辆的增量。
除了购置税的减免,相关部门还推出了一系列的组合拳提振汽车消费市场,重点是两方面:一是稳住增量,增加新车消费;二是盘活存量,扩大二手车流通。
今年原材料、油价持续上涨,持观望态度的消费者相比以往更多。在减征购置税细则出台之前,很多人都在等待,但随着国家鼓励汽车消费一系列政策的落地,对潜在消费群体的刺激作用将更加明显,随着疫情影响逐步好转,加上政策的利好,汽车上下游产业链将加速复产复工,汽车产销量有望快速回补。
在推出购置税减半的同时,汽车下乡活动今日正式落地,还联合发布《关于开展 2022 新能源车下乡活动的通知》,时间为 2022 年 5 月~ 12 月,选择三四线城市、县区举办若干场专场、巡展、企业活动。
直接利好汽车整车和汽车零部件板块,此前政策都是偏向于新能源车,这次对于燃油车也出了相当有力度的政策,要想稳住经济增长,确实得多方位去考虑。
整车板块最近已经连续震荡小调 4 天,在政策的持续刺激下,有望反复走强,目前板块内中通已成妖,江淮较为强势,重汽最为超跌,广汽盘子大走的稳,比亚迪则作为老大哥镇场子,长城和长安则作为板块情绪的参考标的。
而汽车零部件这块,也是震荡了几天,正好给了接下来表现的理由,主要看广东鸿图、拓普、文灿、华阳集团等有辨识度的龙头。
其他方向就不重复说了,因为 5 月几乎就是一个普涨修复行情,特别是对于以前跌幅较深的赛道,修复都比较明显,也是很多人比较熟悉的领域,甚至很多人以前买卖的股票,现在又可以重新做起来。
行情太好确实也没啥太多好说的,超跌板块都是轮流大涨来的,包括一些有名的好公司,在经过长时间大跌后,也都陆续有了明显的修复,仓位上了的老铁躺着即可,分仓几个方向不亦乐乎,如果再考虑配置一些 etf,那就比较稳当了。
目前市场没啥大的风险,即便后面有调整,也是风险可控的调整,经历了 4 个月的至暗时间,总该看见阳光了,而且就算短期有分歧又怎样呢,站在中长期维度,指数和很多个股就是低位低价,至少对于中长线选手是高赔率 + 高概率的选择。
我把近段时间在疫情、经济类话题下的观点进行了整理,总结如下:
1、房租、房贷顺延;(√)
2、房租、房贷核销;
3、更加公平的医保政策,公务员、企业职工、城市居民、农村居民享有相同的医保承担比例;
4、免费医疗;
5、更加公平的养老政策,农村人、城里人,打工人、GWY 理应有大致相同水平的基本养老金;
6、提高残疾人、低收入人群的基本社会保障;
我不断呼吁、索求、喊话的核心要旨其实很简单,提高社会保障水平,解除人民后顾之忧,释放养老钱、救命钱入市,提振消费。
经过对照,房贷是顺延了,算勉强达成了吧。
所以现在,我其实很矛盾,一方面,我希望一揽子政策措施能够立竿见影,经济立即稳住;另一方面,我又很担心经济稳住了,就不会倒逼出台进一步的、期望中的措施。
以前嘲讽甘地,龙应台,觉得他们很可笑。
现在…… 原来咱们还不如人家。
其实 15 年那次,真有魄力的话,内需和产业升级是有可能走向正轨的。
可结果是……
房价,飙涨;
地方和房企,债台高筑;
年轻人,生不起孩子;
消费,萎靡;
社会,内卷化;
外汇,快跑~
新能源汽车下乡
利好五菱 mini EV()
是疫情影响了我国经济,而不是 “清零” 防控措施。
现在还有好多嘲讽 “清零”,给“共存” 洗地的。
那今天就让大家开开眼,看看 “共存” 后的台湾现状
5 月 31 日中国台湾新增本土新冠确诊病例 80656 例,死亡 90 例,目前当地疫情防控如何?
台湾省最近十天日均确诊 8 万以上(人口 2400 万)
这么直观的 “共存” 对照组,这么严重的疫情,没上过一次热搜
舆论阵地,我们不占领,“共存派” 就会占领
请大家多多点赞,关注,评论,分享到微博、朋友圈,你的点赞会影响到话题热度
最近会持续更新的
今日继续更新中国台湾省论坛面对 “共存” 的声音
希望大家早日看清到底该支持什么
一、标题:
文章热门评论(按赞同数排序):
二、标题:
文章热门评论(按赞同数排序):
三、标题:
文章热门评论(按赞同数排序):
四、标题:
文章热门评论(按赞同数排序):
提示一点:
台湾 2400 万人口,是我们的 60 分之一,热评赞同、疫情规模请乘 60。
近期台湾死亡人数屡创新高,还有很多小朋友也不幸离世
所以台湾也只有 “清零” 一条路可走,“共存”是行不通、草菅人命的
台湾的医疗条件比大陆好很多,可是面对疫情,还是出现医疗挤兑,看不上病,买不上快筛
**最后,“共存” 了的台湾最近数据:(台湾约 2400 万人)**近十天平均每日新增 8 万多
舆论阵地,我们不占领,“共存派” 就会占领
希望大家积极转载,转载到微博、朋友圈(随意转载,感谢!)
“共存” 派老在说核酸挣了多少钱,好像国外 “共存” 后就不再核酸一样。
5 月 29 日:美国新增 13 万,德国 1.4 万,韩国 1.6 万,日本 2.7 万,澳大利亚 3.8 万。
不核酸,他们随便写的吗?
之前的回答:
5 月 30 日台湾新增 60042 例本土新冠病例,目前当地防疫情况如何?5 月 29 日中国台湾新增本土新冠确诊病例 76539 例,死亡 145 例,目前当地疫情防控如何?5 月 28 日中国台湾新增本土新冠确诊病例 80835 例,死亡 127 例,目前当地疫情防控如何?5 月 27 日中国台湾地区新增本土新冠确诊 94808 例,死亡 126 例,目前当地疫情防控如何?5 月 26 日中国台湾新增本土新冠确诊病例 81852 例,死亡 104 例,目前当地疫情防控如何?5 月 25 日中国台湾新增本土新冠确诊病例 89352 例,死亡 76 例,目前当地疫情防控如何?
抛开事实不谈,抛开事实不谈,抛开事实不谈;重要的事情讲三遍!!!
稳住经济(狗)一揽子政策,不是很好么,安家乐业,终于可以继续贷款了,毕竟目前牛马才透支 30 年,我们还有大好年华,这是多么美妙香甜的政策啊
平均年龄按照 80 岁算的话:
25 岁六个钱包买一套;
55 岁还清了,贷款再来一套;(把家里闲置的别墅出租出去,把家里豪车用来开滴滴,就有首付了)
65 退休了(把家里闲置的别墅出租出去,把家里豪车用来开滴滴,就可以还贷款了)
85 岁终于偿还掉贷款,快乐的撒手人寰,不是很好么。(民政局作为遗产继承人继承你的两套房产)
赢麻了啊 狗子们!
(手动狗头)
鼓励….. 延期还本付息。
商业银行等… 等自主协商,… 本轮延期还本付息日期原则上不超过 2022 年底。
要还的钱,少一分都不行;房地产稳住,还必须出去消费拉动经济增长。
我提议啊
把当初搞次级信贷,把搞涨价去库存,把爆破性控制教育产业的拉出来游游街,莎莎头。
老百姓信心就足啦。
【题文】“梅隆拉响警笛,胡佛敲起警钟,华尔街发出信号,美国往地狱里冲。” 这首流传于 20 世纪二十年代末、三十年代初的美国民谣描绘的是 ( )
越来越多人开始反对发展经济。发展经济不是目的,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才是目的。当 GDP 增加对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边际效应减至零甚至负数,就应该停止发展经济,而把工作重点放在公平公正的分配上。
现在的经济学有很强烈的政治立场和倾向。例如它说推动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是投资、消费和出口。听起来似乎是说投资、消费和出口养活了 14 亿中国人,似乎是印钞票搞投资消费出口的人养活了中国人。这根本就是洗脑。
实际上,经济是 14 亿中国人劳动创造的。是工人农民日以继夜的辛勤劳动养活了那些印钞票搞投资消费出口的人。
举两个例子。
一是美国人吹嘘他们印美元养活了全世界。似乎他们买中国的产品是给了中国人恩典。其实中国人一天不对美国出口,美国人就会物价暴涨,没东西可买。
二是上海经常吹嘘自己的财政盈余,说是它养活了全国。但其实是全国的产品被制度安排在上海交税,上海是包税人的地位。同样的,中国人民一天不卖东西给上海,上海就立刻瘫痪,饭都吃不上。
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是靠劳动创造的产品和服务,而不是印钞机印出来的钞票。是劳动人民创造了经济,而不是经济养活劳动人民。
现在的所谓经济,把房价物价涨上天,不劳动的人身价亿万,劳动者却勉强维生。这样的经济,不应该再发展,应该立刻停下来。
不能公平分配的经济根本就不该存在!
释放的信号挺多的。
但是,光释放信号已经没卵用了。
如果 19 年能实施,疫情之后不对地产教培互联网猛打,大众不会是现在的预期。
现在真是各种怕,不确定。
暗地里搞会加剧俩极分化,迟早会出大事的!遮遮掩掩分钱,还不如跟老美一样对冲,普惠性发钱吧,直接通胀跟悄咪咪通胀其实都一样。现在的中青年已经不那么好糊弄了。
人行印发
有效
形势一片大好,经济有弹性。
其实我非常讨厌新词说什么一揽子政策,说那么多对于普通老百姓的我来说有啥利好,全是利空
可以延期还钱,可以免罚金
问题是现在水流不动了,有水的不放水,没水的只能卖血了
快买房?
反正老百姓几代人现在都被房子榨干了,你看怎么提振经济吧
六个钱包空了没关系,再贷六个钱包还付不起首付吗?
羊毛是指出在羊身上的毛。
不能改变的说明改变不了,
能改变的说明改了也不起作用。
以上两句全是废话。
——《列夫,托尔斯基》
冰冻三尺,哈点热气就想解冻是不可能的。
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地价稳,则安泰。
在公路货运体系恢复之前,看都不看。
你现在集装箱运输都整不明白,指望贷款提振经济?
你这是唯心主义世界观啊。
玩原神学到了一个新词:割裂
你不能一边掐脖子一边输氧
不能一边放血一边输血
不能既不让人张嘴又让人必须吃饭
更不能雨天跳楼的时候只递给别人一把伞
请问就这样稳住经济的?靠意念吗?
端午假期河南对省外入豫人员赋黄码,目前当地疫情情况如何?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35405381
医病要刮骨疗毒才能根治,光靠打麻醉药只能暂时缓解疼痛。国内经济指数为何出现 “断崖式” 下跌,难道某些人心理真的没点数吗?靠广发钱、缓交贷又能续多久的命?套在国内经济头上的紧箍是什么,真的没人敢说?不把这个紧箍摘掉,什么手段都是空谈,无非是多上几剂麻醉药。
中国这些年之所以能稳定发展,靠的是经济增长和持续投入大量维稳经费的成果。但这段时间的一系列操作真的让人看不懂,一顿组合拳下来,打得中国经济元气大伤。
疫情反反复复,在 “清零” 之下,居民隔离,工厂停工,企业裁员,商户关门,物流受阻,瓜农的西瓜运不出去,货车司机被堵在高速上吃馒头,产业链瘫痪,消费市场低迷,人人都捂紧钱包过日子,内循环根本循环不起来――这是第一拳。
敲打资本、到强调做大做强实体经济,对教培、文化、游戏等方面加强管制乃至一刀切,导致互联网企业的业务大受影响。腾讯、阿里、京东、字节跳动、爱奇艺这些大厂纷纷裁员,除非是风向原因,否则不可能会有这么强大的 “连锁反应”。疫情只是润滑剂,加快了互联网经济崩塌的速度。
防止资本无序扩张本身是没错,但不该用这种 “霸道” 的方式一刀切,不然跟当年的国企改革有什么区别?一刀切下去,成千上万人丢了饭碗。
把大企业整倒了,然后又要花钱去帮助中小企业度过难关,可中小企业又能吸纳多少就业人口?偷税漏税的又有多少?加上疫情原因,能不能活下去都是个问题,靠财政输血又能续多久的命?这就等于,把参天大树砍倒了,然后让人们去小树木底下乘凉,这笔账划得来吗?小厂能提供大厂给的工资、福利吗――这是第二拳。
为了敲打资本,为了在舆论上造势,允许 “左” 的声音在网上泛滥,甚至敢攻击基本国策,你说背后没有某种力量的引导和指示,打死我都不信!
资本倒是被敲打了,成了过街老鼠。但是年轻人被灌输了 “左” 的观念之后,也开始 “觉醒” 了,不愿被剥削了。反正干得再累也买不起北上广深的房子,干得再好也只是给老板买豪宅豪车,那还不如选择躺平。这一躺平,连生育率都受影响了。生孩子干什么?继续给资本家 “剥削” 吗?
用极 “左” 的方法去对付极 “右”,本身就是蠢得不能再蠢的方法。看到年轻人躺平了,官方又开始着急了,这下又“左” 得过头了,于是乎让人日、青年报出来喊话,又开始强调个人奋斗了――这是第三拳。
众所周知,经济的高速发展,确实可以掩盖住很多社会矛盾。而近期的 “组合拳” 则是反其道而行之,打得越狠,经济就下滑得越快,而经济下滑就会使得社会矛盾愈加突显,当一个人的收入甚至于无法偿还债务利息的时候,我不知道社会会变成怎样。
我们就看看三驾马车,用末位淘汰制来考量,那一匹动不了了,直接先放弃,还有的怎么治疗还能动,不就清楚了。困难不要讲,办法自己想。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有困难要上,没困难制造困难也要上。最后问一句,涨薪,落实劳动法,减税,提高高素质人才待遇(包括切不限于经济上的和政治上的),做到这些就这么难吗?
不折腾比什么政策都强
经济形势一片大好
如果你过的不好,那么一定有人把你的那一份好拿去了
如果喊口号有用,中国早就统一地球了。
凡是都得看清现实,讲究科学方法。
发不发,都挺稳,咋们稳了几十年了,那肯定是稳上加稳,在我们这里,不稳是不行的。
简单看了下,大受震撼。
姓资的按人头发钱,姓社的只给有钱人发钱。
小薇企业这半年就像夏日里的蚊虫,被你们随意摁死。
本金都没了,你跟我们聊退税减税?
一揽子政策,不如管管层层加码。
没有一例社会面的病例。歇了 20 天,还不知道再歇几天。
不把有些篮子剔除,再出两揽子政策也不好使。
公共卫生的短板,要平摊到每个企业,每个百姓头上,而且已经无以复加。真让百姓企业难以存活了!
信心不足,不光对经济,不光对未来预期,对其他方面也信心不足了
关于杠杆部分很尴尬
对于小微企业,要说是应该贷款支持的。
但是行业不景气也不是一天两天了,贷这笔款,也不过晚死几天,还要增加企业主欠债,所以这种企业不会贷款
对银行,谁都知道小微企业死亡率高,贷出去收不回来的话,风险还是得银行承担,国家光是嘴上鼓励,坏账了可不管擦屁股。
所以结果就是,贷款政策不会有太大变化,小微企业不敢和贷不到款,银行尽量把钱塞给大企业,有钱人等能还得起钱的人,天量贷款余额也发不出去
简单的说用处不大
有用吗 一没工作二没钱
你让他干嘛
再好的厨师也得有食材啊
=== 经过疫情一折腾
工作没了 贷款还不上了
还扩张生意 你在想屁吃吗
==== 大企业 没有问题
有经济积蓄的没有多大问题
关键是现在的年轻时月光族
经历这么一折腾
得养一段时间
无息贷款可以发放吗
个人贷款可以延迟还款吗
只有有了赚钱的工作 才可以继续享受优惠的政策
要不然
真的是不好说
别天天 一揽子 经济政策了
我只要能天天买得起一篮子菜,我就谢天谢地了
先把人教的问题解
基础不解决再好的方案都是画饼
当油价破 9 的那一刻我就已经知道了,他们什么也稳不住。
《吴中田妇叹》
— 宋代 · 苏轼
今年粳稻熟苦迟,庶见霜风来几时。
霜风来时雨如泻,杷头出菌镰生衣。
眼枯泪尽雨不尽,忍见黄穗卧青泥!
茅苫一月垅上宿,天晴获稻随车归。
汗流肩赪载入市,价贱乞与如糠粞。
卖牛纳税拆屋炊,虑浅不及明年饥。
官今要钱不要米,西北万里招羌儿。
龚黄满朝人更苦,不如却作河伯妇!
罗斯福新政的评价:
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经济危机,有利于美国经济的恢复。
但再不改变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前提下不可能从根源上解决经济危机。
等着看烟花咯
我是指美国
实在不明白为什么老是要发贷款,跟没法一样,我们要实实在在进口袋的钱
其他看不懂
只看到灵活延期还款
灵活
都可以灵活
好日子还在后头呢!
我存款 1W,如果普发 1W 我存款翻倍,敢消费了 以前不敢买的也可以考虑了
那么消费促进了没有?肯定促进了
现在是 我存款 1W 他们让我再借 1W 然后到时候还 1W1 要让我拿着借来的钱去考虑以前不敢买的
拜托,我又不是傻逼???!!!
不是说中国经济稳中向好吗?
一切都是稳中向好!
没有人会背叛自己的阶级!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损不足而奉有余!
希望能虚心学学 “实事求是”
现在不给说是 1 2 w 亿 投 资,只准说一揽子政策措施。4 万亿实施之后也说要纠正了。
我就我的个人想法和认知来谈谈这 “一揽子政策措施”
…… 需要出台配套实施细则的,应于 5 月底前全部完成。近期,国务院办公厅将会同有关方面对相关省份稳增长稳市场主体保就业情况开展专项督查。
实施细则十分紧急,从制定到落实中间的时滞,决定了这个计划能否在今年就出现成果,现在就是全力保 5.5% 来保下半年,下半段也说了。也说明了现在情形不容乐观是真的。
……. 预计新增留抵退税 1420 亿元。抓紧办理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留抵退税并加大帮扶力度,在纳税人自愿申请的基础上,6 月 30 日前基本完成集中退还存量留抵税额;今年出台的各项留抵退税政策新增退税总额达到约 1.64 万亿元。
这笔钱是保企业,虽然是出钱了,但实际上是没收钱,和把今年要收的钱还回去。
…… 抓紧完成今年专项债券发行使用任务,加快今年已下达的 3.45 万亿元专项债券发行使用进度,在 6 月底前基本发行完毕,力争在 8 月底前基本使用完毕。……. 在前期确定的交通基础设施、能源、保障性安居工程等 9 大领域基础上,适当扩大专项债券支持领域,优先考虑将新型基础设施、新能源项目等纳入支持范围。
专项债券是每年都有的,不能理解成是突然新增 3.45 万亿,而且财政部说
截至 5 月 27 日,已累计发行新增专项债券 1.85 万亿元,较去年同期增加约 1.36 万亿元
这是给地方做专项投资的,这个 “适当扩大…… 支持领域”,就是要多多投资,多多方面投资
今年新增国家融资担保基金再担保合作业务规模 1 万亿元以上。…… 深入落实中央财政小微企业融资担保降费奖补政策,计划安排 30 亿元资金,支持融资担保机构进一步扩大小微企业融资担保业务规模,降低融资担保费率。推动有条件的地方对支小支农担保业务保费给予阶段性补贴。
这笔是掏出来的,现在的怪圈就是,发钱给银行让它们去给企业贷款,银行不敢放,企业贷不到,个人贷不了,钱在银行里面出不去,现在就是督促银行发钱了,坏账率略高一点给你兜着。估摸着这几天央行也得发文了,但作用有多大要看后续。
…… 优化审批程序,抓紧推动上马实施,确保应开尽开、能开尽开。支持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发行 3000 亿元铁路建设债券。启动新一轮农村公路建设和改造……
发债开动,赶紧开工赶紧开工!以工代赈,凯恩斯的老套路了,手停了吃不了饭了。
…… 针对当前农资价格依然高企情况,在前期已发放 200 亿元农资补贴的基础上,及时发放第二批 100 亿元农资补贴,弥补成本上涨带来的种粮收益下降。
稳稳农业农民,别逼下一个丰城,要应对现在全球的粮食危机,顶过这一轮,总会有人倒下,至少比烂也要进决赛圈
增加民航应急贷款额度 1500 亿元,并适当扩大支持范围,支持困难航空企业渡过难关。支持航空业发行 2000 亿元债券。
空难事件进一步暴露了航空业在疫情下的困境,但一个国家总不能没有航空业,先熬一熬吧,就算没有了疫情,也没钱坐啦
中央财政安排 50 亿元左右,择优支持全国性重点枢纽城市,提升枢纽的货物集散、仓储、中转运输、应急保障能力,引导加快推进多式联运融合发展,降低综合货运成本。2022 年,中央财政在服务业发展资金中安排约 25 亿元支持加快农产品供应链体系建设,安排约 38 亿元支持实施县域商业建设行动。加快 1000 亿元交通物流专项再贷款政策落地
物流业是物资流动的血脉,疫情封控让很多物流陷入困难,实际上帮周转率和消费。周转率低的高库存,是一笔不少的费用,看过一点点物流链的教材,看到举的例子我自己都心疼。
…… 中央财政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奖励资金安排 400 亿元……
市民化顶住房价,本质就是保房价需求端嘛
…… 用好中央财政下拨的 1547 亿元救助补助资金,压实地方政府责任,通过财政资金直达机制,及时足额发放到需要帮扶救助的群众手中。
给困难群众和受灾、疫情分控区的困难群众保障生活的,兜民生。但上海的光辉历史让我不太乐观。
加大政府采购支持中小企业力度
(价格抵扣提高,份额阶段性增加)
缓交钱的政策:社保费
个人住房与消费贷款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货车司机贷款(支持金融机构去做)
实施住房公积金阶段性支持政策,就是要提额、减少逾期记录和征信记录
生产经营困难的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用水、用电、用气 “欠费不停供” 政策,设立 6 个月的费用缓缴期…… 指导地方对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水电气等费用予以补贴。清理规范城镇供水供电供气供暖等行业收费,取消不合理收费
减免市场主体房屋租金
(不是你现在住的)
投资类:
加快推进一批论证成熟的水利工程项目
利用水资源和防灾基建,基建开工
推进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
不会真要分地上世界地下世界了吧,利好地下房地产
鼓励和吸引更多社会资本参与国家重大工程项目
让企业开工,发钱给企业
抓紧推动实施一批能源项目。推动能源领域基本具备条件今年可开工的重大项目尽快实施。积极稳妥推进金沙江龙盘等水电项目前期研究论证和设计优化工作。加快推动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区为重点的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建设,近期抓紧启动第二批项目,统筹安排大型风光电基地建设项目用地用林用草用水,按程序核准和开工建设基地项目、煤电项目和特高压输电通道。重点布局一批对电力系统安全保障作用强、对新能源规模化发展促进作用大、经济指标相对优越的抽水蓄能电站,加快条件成熟项目开工建设。
应该是前期已经投资了,但是还没开工或者在停了。也是基建投资和开工。
企业:
优化企业复工达产政策…… 推动部省联动和区域互认,协同推动产业链供应链企业复工达产…… 尽量减少疫情对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的影响。
我担心的是 “白名单” 制度会不会成为一个寻租的、出经济腐败的地方。另外一方面有可能是推动全国大一统市场(疫情复工全国白名单)
稳应届毕业生就业,招一个 1500 块
稳定增加汽车、家电等大宗消费。
哈哈,真当民间有钱。
2022 年新增支持 500 家左右专精特新 “小巨人” 企业。
鼓励平台企业加快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操作系统、处理器等领域技术研发突破。
虽然产业升级陷入困境,但私认为国家还是在想办法努力发展高端产业。
健全完善粮食收益保障等政策
有序释放煤炭优质产能
提高煤炭储备能力和水平
加强原油等能源资源储备能力
能源真得控在手里,国际格局风云变幻,原油储备不能少,粮食也得在保住,碳中和的任务太重了,还有民生保障
提高资本市场融资效率。科学合理把握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IPO)和再融资常态化。支持内地企业在香港上市,依法依规推进符合条件的平台企业赴境外上市。
捏麻麻滴给我抢外面人钱,在自己家内斗,一辈子都别想升级。
现在真的有困难,而且困难远比我们想象中的严重,民间信心极度不足,外资还在观望
房价是不能降的,房地产税现在还没能利益交换完,不知道地方财政要往哪里走了
发钱给我们是糟蹋了,不仅不发钱,还要再苦一苦我们了
凯恩斯那套再用,现在不是 08 年,房价还没那么过度离谱,居民负债率也还没那么高,不知道民间的钱从哪里来了
准备看大烟花,如果能在外面看大烟花,也值了。
说明了现在的经济环境是真的不好,该到了国家出手,进行宏观调控的时候呢。
我希望我的国家越来越好,那我才能越来越好。以后给我这样会发帖的孤寡老人说不定为了宣传,会加大照顾。年轻吃不上红利,临了得吃一口。
信心比黄金重要,需要一个契机重振信心,最直接的就是新冠了,看下一次的处理方法,以及上海的后续表现。但是从北上两座城市处理问题的角度看,我对上海没有一点点乐观,是偷偷传话了,还是核酸老爷大发善心,今天就解封了?
赋予人民希望,而不是失望!
观音土。偷着乐
关于乌黑兰的战争的兵力布署与战争的控制问题。乌克兰把国家地区由美国任意使用用于研制包括新冠病毒在内的各种病毒与细菌。主要用于危害世界,或者针对中国的生化武器,灭亡中俄。世界各地受到上述病毒与细菌的伤害。乌克兰属于负面的与伤害世界。俄罗斯去乌黑兰找到美国在乌克兰实验室研制新冠病毒与其他生化武器的证据。并予反人类的武装较量。波兰买美国武器,以志愿军名义进入境乌黑兰与俄军战斗。推测俄罗斯必定用导弹予入乌黑兰的外国兵团或任何进入的各种武器予全新的战争。
直接发钱吧,发消费券吧
几百上千亿的…… 好像跟我一毛钱关系没有
现在出本市都费劲 还想发展经济?典型的既要又要啊……
目前形势稳中向好,实在不行也没招,总得说点什么做点什么吧
越是缺什么,就…
那能咋办呢
兄弟们,又看爽文呢。
现在的情况要么是对外干一票大的,要不就是对内干一票大的,要都干不成,就只能被内部干一票大的,这是历史规律。
-- 节选自知乎用户 “袁牧” 的某篇回答
贝壳财经自问自答没有什么反响,我来附和一下。
释放的信号很清楚,就是我们希望经济好,我们也付出努力了,大家要赶快鼓掌拥护。
看到最近的清零和振兴经济,我想起来我小时候学自行车的经历。刚开始学会骑自行车之后,我在马路上骑车,总想着玩些什么花样,其中有一种操作是这样的:突然把刹车捏死,然后使劲蹬车。
大家也知道,这个时候其实不管怎么蹬也是没有用的,车只会在惯性的作用下走一段,迟早会停下来。如果突然松开刹车,还一直蹬的话,车有很大的概率翻进沟里,如果路边儿有沟的话。
好好好,也好听也好吃 都好都好
如果永远有一把刀悬在空中:
再大力度的刺激政策,迎来的只能是短期市场投机者的狂欢,过后更是一地鸡毛,善后可能比维稳更难。
烫知识,老板有钱了缓口气来了也不一定加投资,更不可能给你加工资。那收入和消费的恢复更是在那之后了
有关部门要放大招了。
就在今天(5 月 31 号),国务院下发最新通知,共 6 方面 33 项,目的是重振中国经济。
那么,这个新通知到底有哪些具体政策,释放了哪些信号,我们今天的内容里,一起来分享感受。
01
中国经济三驾马车:出口、消费、投资。
在出口受到中美关系剧烈影响之下,消费和投资就变得极其重要。
内循环今年多次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被提及,各位应该都略有耳闻了。
咱们都知道,内循环的根本就是让老百姓消费,自己花钱买自己生产的东西,全国供应链、产业链借此打通。
消费越多,企业就越赚;企业越赚,员工(老百姓)就越有钱。消费促进生产、生产带动消费的正循环就转起来了。
现在我们的经济遇到什么问题了?
三四月份国内疫情多点爆发,生产被按下暂停键,基于对未来的巨大不确定性,老百姓都不愿意消费,转而把钱存起来,为未来的不确定做准备。
从一组数据可见端倪:
今年 1-4 月:
居民存款增量高达 7.12 万亿,往年同期是 5.08 万亿(2017 年 - 2021 年均值);
居民贷款仅增加 1.04 万亿,近 5 年平均都是 3 万亿。
这两个数据告诉我们的是:今年以来,老百姓都不愿意贷款消费,反而喜欢存钱了。
数据不骗人,看看咱们身边的朋友和亲戚,大家基本都这样。
是吧?
02
既然 5 月的最后一天,有关部门出台一揽子政策措施,想拉动经济重启。
那么,首先要解决的第一个问题是什么?
老百姓愿意消费,就得有钱,得对未来有信心吧?
那么,为什么没有信心呢?想一想,老百姓的钱从哪里来?
大多数都是靠上班赚来的。
当企业有稳定的生意,老百姓才能持续有稳定的收入,消费才能起来。
那么,如何解决企业有稳定生意这个问题?
03
用财政和货币调整提供政策向扶持,用投资(基建)把钱流向企业,老百姓赚到钱,有信心消费,正向循环转起来,逐步就能稳定市场信心。
具体怎么做呢?一个个来看。
首先是帮中小微企业开源节流。
怎么搞好呢?就是让中小微企业能增加收入、减少交税、容易贷款、延缓支出,甚至于多获得政府来的订单。
具体来看:把留抵退税更快地返还给企业,并且在原有 6 个行业基础上,扩充到更多行业,帮助企业喘口气(具体参考文件);要求地方将转移支付尽快的发放,花不出去的都回收,立即重新分配;
扩大专项债发行,扩大支持范围;让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给符合条件的交通运输、餐饮、住宿、旅游行业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提供融资担保,容易拿到周转资金;加大政府采购中小企业服务的力度。
不仅如此,暂时遇到经营困难没有钱交社保的企业可以允许缓交;吸纳应届生就业的给予经济补助;未裁员的企业提高稳岗返还比例(上交的失业保险金按更高比例返还);降低贷款利率、提高融资效率等等。
不仅中小微企业受惠,涉及到个体工商户、甚至个人的,比如货车司机的车贷还不上,个人房贷、消费贷没钱还的,都允许延期,而且规定不影响征信记录,免收罚息等等。
仅仅是帮中小微企业开源节流还不够,有关部门还想帮企业多开通路,赚到更多的钱。具体怎么做呢?
其次,就是稳投资、促消费
具体思路上,有关部门的做法是推进大型水利工程项目落地;推动对沿海沿江沿边及港口航道等交通基础设施项目落地。
政策中这几个字比较干脆:应开尽开、能开尽开。
不仅如此,稳投资还包括要求对各城市老旧管网改造,推动 “十四五” 规划 102 项重大工程的实施,其中专门要求对中小企业联合体给予倾斜,鼓励民营企业参与。
在促进消费上,政策要求各地不能对汽车新增限购,要求对新车和二手车交易尽量放开,要求家电下乡,汽车下乡。利好什么,各位可以自行揣摩。
接下来,就是保供应链、产业链
企业运转起来之后,涉及到上下游的产品供应、运输供应,也制定了很多具体的政策。
比如将企业的用电、用水成本下调;房屋租金下调甚至减免,减免部分可以抵税;牵头建立大型物流枢纽,对物流企业进行扶持等等;对于那些在先进制造、科技创新领域带动作用强、上下游覆盖面广的重大外资项目,投资在中心部和东北地区的,给予重点扶持等。
最后就是要保粮食能源安全
大家都知道,俄乌冲突对能源、化肥、粮食安全的冲击巨大,文件中专门对这些大项进行了具体要求:
要求保证农业安全、能源安全,继续推进建设沙漠、戈壁、荒漠地区的重点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建设抽水蓄能电站,和允许符合条件的煤矿开扩增产能、开采煤炭等等。
这些方向将利好什么,大家可以自行分析。
受限于内容篇幅,我在这里就是蜻蜓点水,简单提几句,感兴趣的可以自行下载学习该文件。
04
总而言之,经济想重振,内循环想转起来, 消费要先行;但想让消费起来,就的让老百姓先有钱和信心。
而想让老百姓重拾信息,就要让市场主体的中小企业都能稳定的、持续的赚到钱。
投资带消费是一条路径。
我知道,有朋友会怀疑这个不靠谱,他对经济重启这件事不抱任何希望。
但你要知道的是,未来本来就是一件极其不确定的事。
这一切都要取决于制定政策的有关部门的决心。
2022 年满打满算还有 7 个月,能不能实现全年 5.5% 的增速,目标早就定了,具体能不能实现,就要看有关部门的落实程度了。
总而言之,与其关注自己怎么想,不如多留意有关部门怎么想、怎么看、具体怎么做。
在这个当下,如果回头看 2008 年和那个四万亿,是不是有点似曾相识?这个时间点,还是挺有意思的。
你可别被拉下了。
都说中国经济有韧性。是吧?!
经济不行了,大家加油把它吹起来啊,要不然各级 ZF 的政绩在哪里啊,没有政绩怎么往上爬,你们不花钱这得埋葬多少人的前途啊。
每个人都知道问题所在,百姓知道,政府知道,但是所有政策却只字不提如何解决问题,说明问题很大,大到无法解决,目前只能任其发展。
一边各种政策和措施把我们锁在家里,不能走动。一边又想各种办法让我们出来消费投资。NMD,
搞得我好头痛哦,你们到底想要干嘛?简直就是精神分裂。
29 号上海发布加快经济恢复和重振行动方案,今天浙江发布稳经济 8 方面 38 条措施,同一天国务院官宣稳经济 33 条。
上海疫情接近尾声,政策从上到下全面铺开。下半年到了努力实现 GDP 增长 5.5% 的关键时刻。
先不去讨论这些政策能不能对症下药,是不是真的有提振经济的作用。至少国家下定了决心去做这件事,也加强了对各地政府稳经济任务的考核,多少会带来点积极影响。
更何况这些政策里,对普通人来说也有实实在在的利好。比如上海购买新能源车补贴 1 万,新增客车牌照指标 4 万个,浙江准备发放各类消费券。房产方面,此前多地下调房贷首付比例,房贷利率向底线靠拢,都是在降低消费成本。
有人会说,政策力度不够大,激不起我的消费冲动,除非政府直接把钱发到我的手里。
美国在疫情后就是这么干的,结果造成了巨大的通货膨胀压力。我们国家一向习惯用投资拉动经济增长,有利好也有弊端,比如 08 年 4 万亿放水后造成的房价飙升,产能过剩,但与此同时也确实拉动了就业和整个社会的收入水平。可能中国传统思想是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所以才会有这样的政策差异。
现在除了经济下行的压力外,国家想搞经济和大部分人心态悲观之间的矛盾也很突出,所以银行才会资金充足但是放贷放不出去。这种情况也很正常,毕竟失业、收入下降、经营困难确实是很多人现在的困境,人在低谷期,还能保持心态乐观积极向上,确实很难做到。
20 年疫情期间经济状况也很差,疫情过后经济迅速恢复。现在的情况比那个时候糟糕,想恢复可能需要更强的政策力度和更多的时间。当然,在各方面都好的时候少折腾,或者折腾力度轻一点,也许在不好的时候花费的时间精力也就不需要那么多了。
最近看了一些经济学家的评论,有句话印象挺深刻的,“悲观者正确,乐观者前进”,不知道这些人是肚子里憋着真话不方便说,只好灌点鸡汤,还是真的这么想。不过从长期的角度来说,经济有波动,危机中孕育着机会,是真理没错。但是普通民众每天面对的就是车贷房贷,柴米油盐酱醋茶的生活压力,眼前的才是最重要的。眼前的压力无法解决,谁还有心思去想诗和远方呢。
信心丧失可能只需要一两件事,信心的恢复却是一个慢慢累积的过程,现在也不搞大水漫灌,也就不能指望经济能够快速企稳回暖。
别一揽子了,直接发钱吧,别告诉我通货膨胀,通货膨胀才好呢,至少富人被剥削的比穷人多,也是一定程度上的 “共同富裕” 了
今年是房企偿还美债的大年,单单过去这五个月,已经有包括融创、绿地在内的 TOP 级的大鳄暴雷,通杀民企国企,后面七个月的偿债金额据说更大,业内据说碧桂园和中交(绿城)都已经在暴雷边缘,在这样局势极其恶劣的形势下,各地出台的购房激励政策我觉得是一种恶政。其他地方我不清楚,反正我们浙东这么富裕的地方也已经有不少烂尾楼,这可都是老百姓穷极一生才能攒下的财富啊,房子一旦烂尾,政府有没有相应的补救措施?没有,赤裸裸的管杀不管埋!15 年已经响应号召帮助房地产涨价去库存,今年老百姓还有余粮吗?好多地方还鼓励在校大学生买房,让这样没有固定收入的群体来接盘庞大的库存,把韭菜根都刨掉真的好吗?通货膨胀就膨胀吧,为了资产保值最后落得 P2P 的下场就得不偿失了!
稳住,房子不降价,单单降一点首付和利率,亏的还是我们!
青青草原发生旱灾
狼村给灰太狼一家发钱,灰太狼到灰次郎开的肉联厂买肉吃,肉联厂有订单请了灰太狼来工作,灰太狼有了工作和收入,狼村度过危机。
羊村给喜羊羊开的毛纺厂发钱,想让毛纺厂开工请其他羊工作,羊羊们有了钱能去毛纺厂买毛线,毛纺厂有了订单,羊村度过危机。
结果喜羊羊吃喝嫖赌欠下 2.5 个亿,卷了村长发的钱和羊村银行的贷款,带着美羊羊跑路了。
一揽子?是狗揽子的那个揽吗
不信谣 不传谣
一揽子是什么意思?能不能整点书面用语?
是谁通过房价吸收了人民的存款加上三十年的债务,还怪人民不消费的?
哦,是美国干的(`Δ´)!
为什么要用一揽子,是怕有人听不懂普通话吗?
但经济发展已经到了比起做蛋糕人民更倾向于分蛋糕时
国内的主要矛盾就已经从_____变为______
美国人民都已经吃不起肉了
咱们还急什么嘛
希望吧,反正就是现在就希望这个经济稳定形势和消费水平等提升上来。但是内卷压力导致的就业问题和新冠这种管理政策导致的工作不稳定和待遇降低的问题。补助跟不上来。反正就是你指望着说一揽子这种措施能完全的实际应用,或者是下面能执行的特别好不太可能。
不过你指望这就能改变目前的内卷和生活或者就业压力,这是不可能的
所以你只要不改变目前严格的动态清零的管理政策或者是改变目前的国内的很多行业因为新冠导致的成本和消费恐慌,或者是说人民的很多的物质和待遇水平下降,你不能改变基本政策变成共存的状态,就是采取八百个措施也是杯水车薪,治标不治本。
一个人天天进医院、逛门诊、扫药店,还隔三差五进 ICU,这个人一定身体很好。
股民们大概满脑子都是这个:
2022 年开年来大 A 就头也不回,一路向下!
早就盼着有点利好了。
扩大有效投资
基建作为稳增长的重要抓手,此时发力刻不容缓。
国务院办公厅 25 日发布《关于进一步盘活存量资产扩大有效投资的意见》,从六方面提出 24 条意见,聚焦重点领域、重点区域、重点企业,通过推动基础设施领域 REITs 健康发展、规范有序推进 PPP、支持兼并重组等方式,有效盘活存量资产,形成存量资产和新增投资的良性循环。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表示,接下来政策对投资的支持力度会持续加大,包括基建项目审批速度加快,更主要的是拓宽资金来源。
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称,从政策的发力方向来看,主要还是扩大有效需求,特别是投资需求。相关措施可以较快盘活存量,也可以释放增量的流动性,为新增投资提供更好支持。还有助于改善企业的资产负债,并为市场增加一些可投资的方向。
在各地提出的稳经济落实举措中,扩大有效投资也是一个高频词。比如,北京市 25 日经济工作电视电话会议提出,发挥有效投资关键作用,扩大生产性投资,加大力度,提升新型基础设施发展优势,发掘城市更新领域投资潜力,实现项目建设能快则快、能开早开、应开尽开。
湖北省也表示,要抓实项目、扩大投资,抢抓国家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重要窗口期,在紧盯谋划、审批、进度上下功夫,抓紧谋划实施一批水利、交通、能源、新基建、新型城镇化等领域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加快形成实物工作量。
王青分析,下半年基建投资在稳增长中的作用会进一步凸显,全年基建投资增速有望达到 10% 左右,对 GDP 增速的拉动作用可以达到一个百分点。
除了扩大投资,保市场主体、助企纾困也是各地政策的主要发力点。浙江要求,按照 “全面顶格、能出尽出、精准高效” 要求,全面落实助企纾困各项政策,一项不漏、一点不漏,推动政策精准滴灌、直达快享,让市场主体早受益、真解渴。抓住稳产业链供应链和保重点区域、重点行业、重点企业“两个关键”,更好发挥工业在稳增长中的主支撑作用。
湖南省提出,紧盯市场主体抓好推进,全面落实新的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结合湖南省出台的稳工业 “26 条”、促服务业 “36 条”,用好留抵退税、减税降费政策等政策举措,全面推行惠企政策 “免申即享”“直给直兑”“应享尽享快享”,着力破解难题、疏通堵点、畅通循环。
清华大学中国发展规划研究院执行副院长董煜表示,稳住 1.5 亿多户市场主体的预期,才能稳住中国经济的基本盘,从而克服发展中的困难和挑战。
积极财政政策加码
稳经济离不开财政货币政策等宏观政策的支持。
积极财政政策明显加码,包括税费支持力度加大、专项债发行使用速度进一步提升、财政支出进度加快,以进一步为企业纾困,扩大有效投资,保基本民生,推动经济运行稳定在合理区间。目前相关部门正细化政策实施细则,5 月底前将出台。
近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了稳经济 33 条举措,其中税费支持政策加码是一大亮点。比如,在更多行业实施存量和增量全额留抵退税,增加退税 1400 多亿元,全年退减税 2.64 万亿元。
普华永道中国间接税主管合伙人李军表示,预计新增 1400 亿元留抵退税所涵盖的范围,将会更多考虑稳经济相关的行业、受疫情影响较大的行业、保就业保民生的行业。
除了留抵退税加码外,国务院还明确,将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和五个特困行业(餐饮、零售、旅游、民航、公路水路铁路运输)缓缴养老等社保费政策,从今年二季度延至年底,并扩围至其他特困行业。另外,阶段性减征部分乘用车购置税 600 亿元。这些政策细节都待出。
对受疫情冲击较大的特困行业,财政补贴、融资担保等也上阵。比如,26 日,财政部、民航局发布相关通知,对国内客运航班实际收入扣减变动成本后的亏损额给予补贴,设定最高亏损额补贴标准上限为每小时 2.4 万元。
为进一步支持小微企业等融资,国务院决定,国家融资担保基金再担保合作业务新增 1 万亿元以上。
近日财政部发布《关于发挥财政政策引导作用支持金融助力市场主体纾困发展的通知》,要求地方各级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对符合条件的交通运输、餐饮、住宿、旅游等行业的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提供融资担保支持,及时履行代偿义务,推动金融机构尽快放贷,不抽贷、不压贷、不断贷。2022 年,将上述符合条件的融资担保业务纳入国家融资担保基金再担保合作范围。
积极财政政策的另一大抓手是加快专项债等发行,为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筹资,以扩大有效投资对冲经济下行压力。
今年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 3.65 万亿元,目前新增专项债发行规模超过 1.7 万亿元,明显超过去年同期水平,发债进度快。根据地方发债计划,今年 5 月底新增专项债发行规模将略超 2 万亿元。
此前财政部要求各地 6 月底完成大部分新增专项债发行工作。前述国常会进一步要求新增专项债在 8 月底前基本使用到位,支持范围扩大到新型基础设施等。
接受第一财经采访的专家普遍认为,这意味着专项债发行将继续提速,6 月份将迎来发债小高潮,预计新增专项债发行规模超过 1 万亿元,以稳投资稳增长。
腾挪更多信贷资源保小微
货币政策方面,此前国常会要求,将 2022 年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额度和支持比例增加一倍。
26 日,央行印发《关于推动建立金融服务小微企业敢贷愿贷能贷会贷长效机制的通知》(下称《通知》),要求做好资金保障和渠道建设,夯实能贷的基础。发挥好货币政策工具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用好降准、再贷款再贴现、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持续增加普惠小微贷款投放。
近年来央行持续加大小微企业金融支持。数据显示,截至 2022 年 4 月末,普惠小微贷款余额 20.7 万亿元,同比增长 23.4%,连续 36 个月保持 20% 以上的增速,普惠小微授信户数 5132 万户,同比增长 41.5%,是 2019 年末的 1.9 倍;4 月新发放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利率 5.24%,处于历史较低水平。
但金融机构在服务小微企业方面仍有短板,比如激励约束机制发挥不充分、内生动力仍有不足、“惧贷”“惜贷” 现象仍然存在等。
为此,《通知》坚持问题导向,提出健全容错安排和风险缓释机制。包括改进针对小微企业的不良贷款处置方式、强化银政担保缓释风险等。其中,特别明确 “优先安排小微企业不良贷款核销计划,确保应核尽核。用好批量转让、资产证券化、重组转化等处置手段,提高小微企业不良贷款处置质效”。
同时,完善激励制度和评估考核机制。包括优化贷款定价机制;加强财政金融政策协同,推动有条件的地方将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情况与财政奖补等挂钩。
“目前,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已经步入深水区,应从追求规模和速度转向追求质量和效能,通过建立金融服务小微企业敢贷愿贷能贷会贷长效机制,优化小微金融服务生态,提高金融服务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有效性、精准性。” 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董希淼对记者表示。
在持续增加小微企业信贷供给方面,《通知》提出,各金融机构要围绕普惠小微贷款增速不低于各项贷款平均增速的目标,结合各项贷款投放安排,科学制定年度普惠小微专项信贷计划,鼓励有条件的金融机构单列信用贷、首贷计划,加强监测,确保贷款专项专用。
在拓宽多元化信贷资金来源渠道方面,鼓励金融机构通过信贷资产证券化等方式,盘活存量信贷资源。通过加大利润留存、适当控制风险资产增速等,增加内生资本补充。继续支持中小银行发行永续债、二级资本债,配合有关部门指导地方政府用好新增专项债额度合理补充中小银行资本等。
转载:财经日报
释放了 国务院印发扎实稳住经济一揽子政策 的信号
市场信心在慢慢恢复,A 股刚刚传来 5 条重要消息,其中每一条消息,与 2 亿股民息息相关!
两周,A 股市场明显进入风格频繁切换的活跃状态。
从大基建、到汽车、到能源、到医疗、到消费,资金配合每一个政策刺激对相应板块进行快速轮动,不断试图撩拨市场情绪。
在其中,这段时间也有大量不属于这些热门概念的个股突然盘中突然直线涨停,甚至连续几天拉出连板,但由于一直隐身于各大板块中,很少人能明白这种异常波动的背后究竟是什么原因。
直到本月国资委召开地方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推进会的新闻陆续见报,这一个板块才重新引起市场的关注。如果认真对比翻看这些国企改革概念的异动情况,不难发现其实它也是近期非常值得关注的一条主线。
比如 12 连板的中通客车,13 连板的西仪股份,成妖的新华制药等等,都是因为国企改革直接爆发的大妖,不过这些现在都已经很高了,再追进去很可能被套在山顶,第一轮翻倍的机会已经错过,那么接下来第二轮翻倍的机会就不要再失去了!我周末复盘 2000 家公司年报季报,再结合近期政策,已经主力动向,已经挑选出第二轮国企改革概念的龙头!当前正是 “低位 + 低价”,在大周期底部横盘震荡 5 年多,叠加众多利好,横有多长竖有多高!
这次笔者选出的国企改革龙头,笔者信心十足,预计 120% 入袋,已经有启动的信号出现,具体详情,公 (这)-. 中呺 (里):解套君,发 “ 国企改革” 就出来了,机会出现就要把握住,要遵循市场的法则,说实话不要想着自己会是那个幸运儿,今年是大长腿大年,摩擦拳脚,紧跟脚步!
1、国务院印发扎实稳住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的通知
解读:按照《扎实稳住经济的一揽子政策措施》提出的六个方面 33 项具体政策措施及分工安排,政策措施实施细则的,将于 5 月底前全部完成。
也意味着下半年,中国经济大复苏工作将全面开启。
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经济恢复能力是值得期待的!
2、国务院:继续推动贷款利率稳中有降
解读: 经济大复苏的时候,降利率,有利于经济快速复苏!
3、国务院:加快推进一批论证成熟的水利工程项目
解读:中国湖泊多,汛期周期长。
需要水利工程的完善,利国利民。
这个时候,推进水利工程,对稳住经济大盘是至关重要的。
4、国务院:加快推动交通基础设施投资 启动新一轮农村公路建设和改造
解读:农村公路要不要建设和改造?
太需要了, 中国多少落后农村道路难走,道路不通,严重影响经济发展。
不要低估我们的稳增长的决心!
5、国务院:抓紧推动实施一批能源项目
解读: 新基建这个时候需要发力。
通知指出,加快推动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区为重点的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建设
直流工程的规划和前期工作。
这些将利好新基建板块
6 月开始,我们的经济大复苏工作将全面展开。
信心比金子重要!
努力干活!
有关部门要放大招了。
就在今天(5 月 31 号),国务院下发最新通知,共 6 方面 33 项,目的是重振中国经济。
那么,这个新通知到底有哪些具体政策,释放了哪些信号,我们今天的内容里,一起来分享感受。
中国经济三驾马车:出口、消费、投资。
在出口受到中美关系剧烈影响之下,消费和投资就变得极其重要。
内循环今年多次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被提及,各位应该都略有耳闻了。
咱们都知道,内循环的根本就是让老百姓消费,自己花钱买自己生产的东西,全国供应链、产业链借此打通。
消费越多,企业就越赚;企业越赚,员工(老百姓)就越有钱。消费促进生产、生产带动消费的正循环就转起来了。
现在我们的经济遇到什么问题了?
三四月份国内疫情多点爆发,生产被按下暂停键,基于对未来的巨大不确定性,老百姓都不愿意消费,转而把钱存起来,为未来的不确定做准备。
从一组数据可见端倪:
今年 1-4 月:
居民存款增量高达 7.12 万亿,往年同期是 5.08 万亿(2017 年 - 2021 年均值);
居民贷款仅增加 1.04 万亿,近 5 年平均都是 3 万亿。
这两个数据告诉我们的是:今年以来,老百姓都不愿意贷款消费,反而喜欢存钱了。
数据不骗人,看看咱们身边的朋友和亲戚,大家基本都这样。
是吧?
既然 5 月的最后一天,有关部门出台一揽子政策措施,想拉动经济重启。
那么,首先要解决的第一个问题是什么?
老百姓愿意消费,就得有钱,得对未来有信心吧?
那么,为什么没有信心呢?想一想,老百姓的钱从哪里来?
大多数都是靠上班赚来的。
当企业有稳定的生意,老百姓才能持续有稳定的收入,消费才能起来。
那么,如何解决企业有稳定生意这个问题?
用财政和货币调整提供政策向扶持,用投资(基建)把钱流向企业,老百姓赚到钱,有信心消费,正向循环转起来,逐步就能稳定市场信心。
具体怎么做呢?一个个来看。
怎么搞好呢?就是让中小微企业能增加收入、减少交税、容易贷款、延缓支出,甚至于多获得政府来的订单。
具体来看:把留抵退税更快地返还给企业,并且在原有 6 个行业基础上,扩充到更多行业,帮助企业喘口气(具体参考文件);要求地方将转移支付尽快的发放,花不出去的都回收,立即重新分配;
扩大专项债发行,扩大支持范围;让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给符合条件的交通运输、餐饮、住宿、旅游行业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提供融资担保,容易拿到周转资金;加大政府采购中小企业服务的力度。
不仅如此,暂时遇到经营困难没有钱交社保的企业可以允许缓交;吸纳应届生就业的给予经济补助;未裁员的企业提高稳岗返还比例(上交的失业保险金按更高比例返还);降低贷款利率、提高融资效率等等。
不仅中小微企业受惠,涉及到个体工商户、甚至个人的,比如货车司机的车贷还不上,个人房贷、消费贷没钱还的,都允许延期,而且规定不影响征信记录,免收罚息等等。
仅仅是帮中小微企业开源节流还不够,有关部门还想帮企业多开通路,赚到更多的钱。具体怎么做呢?
具体思路上,有关部门的做法是推进大型水利工程项目落地;推动对沿海沿江沿边及港口航道等交通基础设施项目落地。
政策中这几个字比较干脆:应开尽开、能开尽开。
不仅如此,稳投资还包括要求对各城市老旧管网改造,推动 “十四五” 规划 102 项重大工程的实施,其中专门要求对中小企业联合体给予倾斜,鼓励民营企业参与。
在促进消费上,政策要求各地不能对汽车新增限购,要求对新车和二手车交易尽量放开,要求家电下乡,汽车下乡。利好什么,各位可以自行揣摩。
企业运转起来之后,涉及到上下游的产品供应、运输供应,也制定了很多具体的政策。
比如将企业的用电、用水成本下调;房屋租金下调甚至减免,减免部分可以抵税;牵头建立大型物流枢纽,对物流企业进行扶持等等;对于那些在先进制造、科技创新领域带动作用强、上下游覆盖面广的重大外资项目,投资在中心部和东北地区的,给予重点扶持等。
大家都知道,俄乌冲突对能源、化肥、粮食安全的冲击巨大,文件中专门对这些大项进行了具体要求:
要求保证农业安全、能源安全,继续推进建设沙漠、戈壁、荒漠地区的重点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建设抽水蓄能电站,和允许符合条件的煤矿开扩增产能、开采煤炭等等。
这些方向将利好什么,大家可以自行分析。
受限于内容篇幅,我在这里就是蜻蜓点水,简单提几句,感兴趣的可以自行下载学习该文件。
总而言之,经济想重振,内循环想转起来, 消费要先行;但想让消费起来,就的让老百姓先有钱和信心。
而想让老百姓重拾信息,就要让市场主体的中小企业都能稳定的、持续的赚到钱。
投资带消费是一条路径。
我知道,有朋友会怀疑这个不靠谱,他对经济重启这件事不抱任何希望。
但你要知道的是,未来本来就是一件极其不确定的事。
这一切都要取决于制定政策的有关部门的决心。
2022 年满打满算还有 7 个月,能不能实现全年 5.5% 的增速,目标早就定了,具体能不能实现,就要看有关部门的落实程度了。
总而言之,与其关注自己怎么想,不如多留意有关部门怎么想、怎么看、具体怎么做。
在这个当下,如果回头看 2008 年和那个四万亿,是不是有点似曾相识?这个时间点,还是挺有意思的。
你可别被拉下了。
都说中国经济有韧性。是吧?!
普通人千万不要买账,他们自己的烂摊子让他们自己去收拾。。。
总结,发钱是不可能的,只能发发传单了~
先把油价降了再说其他,总得让人民看到一点希望吧。
赢
不知道释放了什么信号,我只知道老板 3 月份的工资还没发下来,端午节礼品没有了,新一轮大裁员开始了,不知道还能不能挺到曙光来临。
或许下个月我就要失业了吧
经济任何时候都要稳,不稳不行。你想想,你贷着款买着房,吃着火锅唱着歌,突然就危机了。所以,没有危机的日子才是好日子
2022 年 05 月 19 日,国务院国资委发布国资发财评〔2022〕40 号《关于中央企业助力中小企业纾困解难促进协同发展有关事项的通知》,即 “央企帮扶中小企业举措”。具体有哪些值得关注的呢?全文共包括七大项 27 条具体举措,七大项具体为:
一、及时足额支付账款,助力缓解中小企业资金困难。
二、切实加快减免房租,助力支持服务业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渡过难关。
三、大力实施降费提质,助力降低中小企业运行成本。
四、有力支持资金融通,助力缓解中小企业融资困难。
五、持续加大创新支持,着力推动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
六、不断强化引领带动,着力实现大中小企业协同发展。
七、切实加强组织保障,着力推动各项措施落实落地。
从以上七项不难看出,国务院国资委真的是从 360 度全方位助力中小企业发展,点赞。从公司财务角度来说,第一项及时支付账款,缩短账期,有利于提速中小企业现金流运转效率,减少资金链断裂带来的风险;第二项减免房租、第三项降费提质使企业费用支出减少,对于中小企业来说,房租占据了利润的比重较大,这一措施将有利于中小企业节约更多资金用于生产和流通;第四项支持资金融通,直接提出中央企业可支持中小企业对应收账款进行确权,支持应收账款融资和供应链融资,这对于本身融资能力有限、可用来抵质押的资产已经全部使用的中小企业来说,无疑是大福利。央企本身的信用不会放大市场风险,而该举措却能提前释放缺乏活力的资金。有利于增加市场资金流通和中小企业发展;第五项加大创新支持,创新是经济发展的原动力,始终要摆在重要的位置;第六项强化引领带动,作者认为,该条是央企主动作为,为大中小企业提供更多机会和业务来源的指导意见,央企将向市场释放更多红利。
作者认为,该通知可以看作是国资委管理的央企帮助中小企业 “开源节流” 的指导意见。从市场实践来说,大企业有话语权,占据主导优势,本身是市场行为。但本次国资委以通知的方式进行“市场调控”,使中小企业获益更多,是国资委和央企主动作为,帮扶中小企业的重要表现。着实应该点赞!
最后,用文末一句话总结 “各中央企业要…… 落实落细各项支持政策,让上下游广大中小企业 “看得见、摸得着、有感受、得实惠”,关键时刻彰显央企担当。
声明:本文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仅供参考。另外,疫情期间,大家注意身体。
原文链接:关于中央企业助力中小企业纾困解难促进协同发展有关事项的通知-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sasac.gov.cn)
不是说好了 “总体向好” 吗?
发钱发给谁?这不是一目了然吗?
终究避不开马恩的魔咒:
∵全国工商业产值 = 进货 + 工资 + 利润
∴消费<工资<产值
消费降级,贸易下跌,债务到期,养老断裂。
小心再来一次布尔什维克啊
我不会分析经济
我之所以回答这个问题是因为我看到题目里 “一揽子” 这三个字就点进来了
这三个字太熟悉了,我初中的时候就听胡锦涛主席提到过一个一揽子计划,那是在 2008 还是 2009 年来着?
那个时候我就不懂啥叫一揽子
现在我依旧需要靠别人给我分析啥叫一揽子
唉…… 这么多年,我从没懂过政府的经济计划
钱发给穷人会像欧美一样养懒人,不利于为社会创造财富。救企业有工作岗位就多了一双创造财富的双手。社会制度设计就是希望通过通胀、鼓励消费主义,国三国四车辆报废、禁摩买汽车让你手中的钱加快消失,然后拼命赚钱再消费。不能躺
好一个自问自答,
从不看信号,你自己看信号吧
他们急了
五眼联盟已经决定制裁部分中国官员的海外资产,李自成,张献忠什么时候来
钱从哪里来?钱会用在哪?钱要怎么还? 前两个算是回答了,第三个呢?
大清快完啦
经济不好就得支持国家 没有国哪有家 通货膨胀算什么 你们这些贱民们吃韭菜吗
暗示我们国家重新回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基本路线上来。现如今除了疫情之外最让政府头疼的就在于就业问题。现如今失业率高,就业率低,而他带来的负面影响不止于此,这可能直接导致韭菜们都不想奋斗了
至少我实验室学弟学妹就有直接拒了五六十万互联网大厂 offer,考公考编卷起来,因为私企大面积裁应届生,曾经的大厂 offer 现在变成了求职陷阱,这对社会的影响暂时可能看不见,但是影响或许非常深远
如果有一天我们国家大量的年轻人毕业以后找不到工作,如果有一天我们国家大量的年轻人刚刚工作一年就被企业优化掉,如果有一天我们国家的年轻人在私企辛辛苦苦工作一年却远远不如公务员,最后只会让这个社会的躺平主义者越来越多。如果国家辛苦培养出来的大学生最后都去做网络主播,自媒体营销号,或者失业在家三战,四战考研。那出生率只会越来越低,经济只会越来越差。不过毕竟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政府只能对打工人收更重的税去养活那些躺平主义者和懒人,这同时又会去打击牛马们打工的积极性,恶性循环,最后所有人都会选择直接躺平,然后甩锅给万恶的资本主义。
(1)资金的主要通途是解决当前有效需求不足问题。
A. 保中小企业,从而保就业,进而增加内循环的有效需求。具体而言,保中小企业的措施:鼓励政府和企业多采购中小企业的产品并及时付款等增加中小企业现金收入,通过提供担保提高金融企业愿意贷款给中小企业的意愿和降低贷款利率增加企业的贷款意愿,进而增加中小企业的现金收入;通过减少租金、缓交费用、用保函代替现金的形式、延期偿付贷款降低中小企业的现金支出;进而确保中小企业的生存。对于愿意雇佣毕业生的,每雇佣一个人就多补助最高 1500 元,从而增加企业的雇佣意愿。
B. 对困难的大企业提供经济支持
主要以航空业为主、附带着餐饮、住宿、旅游行业的中小企业。
C. 加大金融机构对家电购买的支持力度
(2)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最主要的用钱大佬)
水利、水运、公路、物流等基础设施建设等重大项目的资金来源多元化,包括财政支持、政府专项债务、鼓励银行贷款(包括国家政策性银行)、保险资金、资产证券化等等。
继续的完善现有能源体系的健全(主要是煤炭的开发与利用、原油的存储),以应对当前国际局势的不确定性。
(3)为新能源做规划
A. 出钱支持新能源的发电项目
B. 推动新能源车的销售
结论:主要的钱从金融机构来,到各个大项目上(水利、公路、物流和基础设施建设、新能源项目),收益者多为企业,而不是个人。通过保企业和促进企业投资的方式提升市场的购买能力。
(1)专精特新的 500 家企业
(2)与水利、公路、物流和交通有关的企业
(3)与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家用电器等有关的企业
(4)煤炭、能源的建筑企业
(5)欢迎补充。。。
2008 年的 4 万亿以后,钱大多去了房地产了,当然也有小一部分去了股市。那么这次的 12 万亿投入之后又要去哪里呢?
个人猜想,有一小部分仍然回去房地产,大部分会分流去股票市场。理由如下:首先,现在的房地产政策已经不是 2008 年的政策了,而且人均拥有的房产数量在过去的 14 年间也上升了很多,有很多人的购买意愿会下降;而股票市场恰好是一个需要钱的地方(毕竟政府也说要鼓励 IPO 和再融资的嘛),而且中国人民也需要一个像美国一样的大牛市嘛。
工资又没按时发放,政策咋努力我也没法花啊,我也想买吃的玩的穿的用的,可是。。。
释放经济不行了,现金流为王
我有个小小的问题就是我觉得那些长篇大论分析的非常好,但是我不知道他们自己信不信他们发的那些话术
稳经济促发展,正式现在要面对的新的课题,一揽子政策,仿佛看到了曾经的经济刺激政策,看到了成效,也展现了弊端,从房地产支柱性产业变革以来,各行各业的经济都有所影响,政府要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也要有防范走歪路走远路的意识。
稳?先把房价收进去的 1% 的钱拿出来就稳住了
三碗豆腐,豆腐三碗。
都是人家耍剩下的,就那点伎俩,变着花儿玩。
其实最想说的是啥呢?
看来贴着地皮也割不到多少了,要往下挖了!
怎么稳,抓车吗
玄幻小说里修行者的境界有很多等阶,斗者,斗师之类的。
修行者等阶的突破有很多种方式,最主要的有两种,一种是自己扎扎实实吸纳天地灵气稳步提升,一种是磕药短时间内迅速提升,前者虽然进步缓慢但是稳扎稳打根基稳固,后者进步很快但是根基虚浮影响未来提升的潜力,搞不好还会掉回去。
其实和现实世界的道理是相通的,中国过去几十年里经济的腾飞,有相当一部分的经济是靠地产经济拉动的,地产经济的本质其实就和磕药差不多,好处就是中国迅速的提升了实力,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弊端也同样是巨大的,居高不下的房价、居民高的吓人的举债率,最麻烦的是各地的经济发展形成了对地产经济的路径依赖,科技创新上基本没有什么动力,逻辑很简单,地产经济来钱太容易,地方卖地,开发商盖楼,只要所有人都相信房价会涨,居民就会放心大胆的掏空六个钱包加杠杆买房,进而推动房价继续涨,地方财政拿到了钱开开心心提高体制待遇,开发商卖了房开开心心继续买地盖楼,居民虽然背着大量的债务,但是看着自己买的房价上涨,内心有稳稳的幸福,三赢。科技创新呢,要付出大量的金钱,大量的时间突破技术壁垒,还未必能成功,成功了也未必能变现,等你变现了说不定我的房子价格都已经翻了三倍了,自然没有人愿意干。
一片繁荣的景象下暗藏着巨大的危机,一方面随着中国实力的不断强大,美国开始正视中国的威胁,开始了万年不变的打老二战略,对中国各种围追堵截,另一方面,国内所剩无几的人口红利和房地产的副作用带来的生育率低下(全面出台双减其实也是有降低居民的教育开支压力,从而促进生育率的目的,但坦白讲,教育是结婚后才开始考虑的问题,而房价是结婚前考虑的问题,在生育率提升的作用,恐怕有限),再加之疫情这一黑天鹅事件的到来进一步影响了中国的经济,经济形势不好,有钱的不敢买房,没钱的更不敢举债买房,而疫情对大量行业的冲击,也更让没钱的越来越多,市场信心下滑,没人看好房价继续上涨,有钱的不敢再投资,手上有房产的都在寻求变现,没钱没房的都乐得看泡沫炸裂,抱着看烟花心态的人不在少数,土地财政玩不动了,而且随时有暴雷的风险,可以说,现在的形势就是山雨欲来风满楼,一个搞不好就是全面崩盘。在这种情况下,想靠内部发力稳住经济,几乎是一件不太可能的事情。
不过,当今的世界已经是一个比烂的世界,在比烂的世界里,重要的是看谁先扛不住。谁扛不住,谁就要动,谁先动,谁就被动。换言之现在所有的政策不是为了解决而是为了拖延,推迟那个崩溃结局的到来,只要别人先崩我们就不用崩。
接着清零
提高收入才是王道
我就想知道北京购车指标今年会不会增加,上海广州深圳都增发指标了。
要民众愿意消费,不说现在期望都是走低的问题,至少手上有钱吧。房地产透支的钱一分不少的得还,只是让你缓一会儿。那至少收入要提升吧。疫情全国的产业都不好过,人老板巴不得快点裁员,还能给你涨工资不成?归根结底就是国民收入不匹配,大家都穷。再往下,其实就是分配的问题,阶层分化的问题。老爷们也算揣着明白装糊涂一直绕着核心问题不管,逮着中产(我们国家就算月收入 5000 以上的人吧)猛薅。看能到啥时候吧,反正干票大的。
会议指出,科技政策要扎实落地。要实施科技体制改革三年行动方案,制定实施基础研究十年规划。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发挥好国家实验室作用,重组全国重点实验室,推进科研院所改革。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深化产学研结合。完善优化科技创新生态,形成扎实的科研作风。继续开展国际科技合作。
受疫情影响,全球经济受到巨大冲击,唯独中国经济保持平稳恢复态势,一方面得益于人口红利的先天优势,另一方面国家出台了支持数字经济发展方面的若干政策,推进数字经济发展和信息技术变革,推动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不断深化,助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云控蜂核始终坚定地探索数字经济,在 web3.0 时代下,构建虚实共生的社交场景——11D(也叫 11 维空间),打开未来商业想象空间;将数字技术融入实体产业,推动传统行业数字化发展。因为,我们始终相信科技向善,才能更多造福人类。
看落实吧,政策信号有啥用,图一乐。地级市基本不担心,能传导到。城区、县份再往下就难说了。“应 x 尽 x”这种话头,在好多地方都是有心无力的。现状就在企业外派的分公司里,所在县份的状况,那是一言难尽。zf 倒是很积极的 “试图” 解决企业问题,但是都是态度良好,无力回天。YQ 检测防控的窟窿太大了,实在是填不上。汛期疏通排水(地处南方台风区)的大事都没法搞定,欠我们企业的用地退距款也无法支付…… 凑合过吧,我是很难想象这些东西能落实几分几两下来,意思一下肯定要做,但是吧,对吧,都明白的
什么?!又是一揽子计划?仔细一看,哦还好,只有 1420 亿。只要不超过十万亿我就支持
希望有效果
今年四季度到明年二季度间可能发钱,盲猜春节有大红包。
不然只能靠武统台湾凝聚人心了。
现在环境不再支持放水发钱了,疫情机会错过了。
世界三大主要经济体,欧盟因乌克兰战争持续失血,战争再继续它就废了。
大玩家只有中美了。
目前美国的加息控制不了通胀,美股美债眼看着不行了,美债规模也不支持它像七十年代那样大幅加息。只能再放水才能苟下去,但这次不能单独放,得拉着中国一起。
中房美股,中国也有放水需要,但中国人民能忍,中国定力大于美国。
美国还能吸欧盟血,咱们却因为爱丁堡疫情错过了,不然筹码能更多点。
就看两边怎么谈了,要么一起水冲世界,要么熬着看谁先死?
经济差时台湾就是中国的牌。
又双叒叕可以去刷一遍《觉醒年代》了,虽然老子已经五刷了。
先说结论:未来经济形势一定向好!
首先,2022 年 GDP 增速 5.5%要必保,但因疫情原因,靠消费拉动几乎是不可能的了,所以只能靠新基建,这也是各种 reits 开始上市并且国家鼓励引导更多 reits 项目上马的目的。
国家年初说了上半年是关键,但就在这关键时刻各大经济重点地区同时疫情爆发(背后原因我只能自己脑补),等同于给生产力按下了停止键。如果这样下去三五个月,别说必保 5.5,也别说把希望寄托于新基建,今年我们经济不歇菜那都是条汉子了。(这也是无论如何都要坚持动态清零的原因)
但是,可但是,但可是,经过这一到两个月政府的强力措施,咱老百姓也忍受很大痛苦、牺牲了很多个人利益,这一关没倒下,咱中国老少爷们儿生生把局面扭转过来了。(作为国人一份子我虽然也很难受,但我也骄傲)
那接下来必然要全力恢复经济,一揽子政策就很明白的表达了行动意图。
总结成咱们老百姓能懂的意思就是:减成本降压力,以促消费、促生产,从而全面恢复整体经济运转!
所以,坚定信心不用怀疑,会好起来的!
对穷人的我无关,本人 36,在浙江没有社保无车无房无老婆 2000 一个月,刚好够自己吃住
不管效果如何,之前已经开始扩大基建了:
中国移动已经提出 “确保在党的二十大前 5G 基站总数超 100 万个”,如何评价之前挖苦讽刺华为 5G 的人?
上述是投资,这次是消费。
还有出口:
王毅谈中美关系,称「中美关系不能再恶化下去了,必须做出正确抉择」,如何看待这一表态?
钱不是万能的,没有钱万万不能,现在连检测核酸不少地方都支付不起:
国家医保局发函不得用医保支付大规模核酸人群核酸检测费用,还有哪些信息值得关注?
第一批蛋蛋后要大学毕业了
就像降低房贷首付 弄得跟不要钱似的
国务院发文稳经济 中小企业迎多项政策利好
日前,国务院发布《关于印发扎实稳住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包括六个方面共 33 项措施。其中提出 “鼓励政府性融资担保”“加大政府采购支持力度”“水电气等费用补贴”“承租国有房屋减免 3-6 个月租金” 等多项利好中小企业的具体措施。
《通知》要求抓紧办理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留抵退税并加大帮扶力度,在纳税人自愿申请的基础上,6 月 30 日前基本完成集中退还存量留抵税额;今年出台的各项留抵退税政策新增退税总额达到约 1.64 万亿元。
同时,用好政府性融资担保等政策。今年新增国家融资担保基金再担保合作业务规模 1 万亿元以上。对符合条件的交通运输、餐饮、住宿、旅游行业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鼓励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提供融资担保支持,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及时履行代偿义务,推动金融机构尽快放贷,不盲目抽贷、压贷、断贷,并将上述符合条件的融资担保业务纳入国家融资担保基金再担保合作范围。深入落实中央财政小微企业融资担保降费奖补政策,计划安排 30 亿元资金,支持融资担保机构进一步扩大小微企业融资担保业务规模,降低融资担保费率。推动有条件的地方对支小支农担保业务保费给予阶段性补贴。
还要加大政府采购支持中小企业力度。将面向小微企业的价格扣除比例由 6%-10% 提高至 10%-20%。政府采购工程要落实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政府采购政策,根据项目特点、专业类型和专业领域合理划分采购包,积极扩大联合体投标和大企业分包,降低中小企业参与门槛,坚持公开公正、公平竞争,按照统一质量标准,将预留面向中小企业采购的份额由 30% 以上今年阶段性提高至 40% 以上,非预留项目要给予小微企业评审优惠,增加中小企业合同规模。
在社保缴纳方面,《通知》提出,在确保各项社会保险待遇按时足额支付的前提下,对符合条件地区受疫情影响生产经营出现暂时困难的所有中小微企业、以单位方式参保的个体工商户,阶段性缓缴三项社会保险单位缴费部分,缓缴期限阶段性实施到今年底。
在货币金融方面,《通知》鼓励对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货车司机贷款及受疫情影响的个人住房与消费贷款等实施延期还本付息。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继续按市场化原则与中小微企业(含中小微企业主)和个体工商户、货车司机等自主协商,对其贷款实施延期还本付息,努力做到应延尽延,本轮延期还本付息日期原则上不超过 2022 年底。同时,加大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力度。继续新增支农支小再贷款额度。将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的资金支持比例由 1% 提高至 2%,即由人民银行按相关地方法人银行普惠小微贷款余额增量(包括通过延期还本付息形成的普惠小微贷款)的 2% 提供资金支持,更好引导和支持地方法人银行发放普惠小微贷款。指导金融机构和大型企业支持中小微企业应收账款质押等融资,抓紧修订制度将商业汇票承兑期限由 1 年缩短至 6 个月,并加大再贴现支持力度,以供应链融资和银企合作支持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
此外,为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稳定,《通知》要求全面落实对受疫情影响暂时出现生产经营困难的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用水、用电、用气 “欠费不停供” 政策,设立 6 个月的费用缓缴期,并可根据当地实际进一步延长,缓缴期间免收欠费滞纳金。指导地方对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水电气等费用予以补贴。清理规范城镇供水供电供气供暖等行业收费,取消不合理收费,规范政府定价和经营者价格收费行为,对保留的收费项目实行清单制管理。2022 年中小微企业宽带和专线平均资费再降 10%。在招投标领域全面推行保函(保险)替代现金缴纳投标、履约、工程质量等保证金,鼓励招标人对中小微企业投标人免除投标担保。
还要推动阶段性减免市场主体房屋租金。2022 年对服务业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承租国有房屋减免 3-6 个月租金;出租人减免租金的可按规定减免当年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并引导国有银行对减免租金的出租人视需要给予优惠利率质押贷款等支持。非国有房屋减免租金的可同等享受上述政策优惠。鼓励和引导各地区结合自身实际,拿出更多务实管用举措推动减免市场主体房屋租金。
《通知》还提出优化企业复工达产政策。其中,疫情中高风险地区要建立完善运行保障企业、防疫物资生产企业、连续生产运行企业、产业链供应链重点企业、重点外贸外资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等重点企业复工达产 “白名单” 制度,及时总结推广 “点对点” 运输、不见面交接、绿色通道等经验做法,细化实化服务 “白名单” 企业措施,推动部省联动和区域互认,协同推动产业链供应链企业复工达产。积极引导各地区落实属地责任,在发生疫情时鼓励具备条件的企业进行闭环生产,保障其稳定生产,原则上不要求停产;企业所在地政府要做好疫情防控指导,加强企业员工返岗、物流保障、上下游衔接等方面服务,尽量减少疫情对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的影响。
黑马科创云通过全方位的对各种不同企业产品和技术的专利、商标或著作权信息的智能检索和分析,掌握现有技术中的最新成果,避免侵犯他人的知识产权的同时可在此基础上助力你进行创新,研发出专属自己的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创新技术。并通过研发的新功能助力企业运用好商标、专利和版权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领到至高点,为企业品牌构造牢固的技术壁垒。从现在开始无论企业属于什么规模一定要有属于自己的保护知识产权的途径,因为知识产权是突破企业瓶颈的有效方式,而黑马科创云可以用数字管理知产,用 AI 监控风险,线上线下随时联动,让知识产权保护更为简单,让科技为企业赋能!
各大企业是不是也想要快速获取国家政策补助呢?想要进行专精特新企业认定、商标注册的公司,可以直接来黑马企服官网咨询我们。作为以数字化、智能化为核心的专精特新的企业知识产权 saas 上有丰富的经验,有关任何相关问题都可来黑马企服科创云 hmkcy - 公众号可以交流有问必答。
只有准确把脉,找出 “病因” 才能为企业知识产权管理开出“良方”。通过黑马企服科创云中小企业知产发展报告,我们希望向各行各业的知识产权决策者、研发决策者以及企业决策者传递对知识产权的深度观察和前瞻判断,提供知识产权的经验借鉴和决策参考,更希望与知识产权领域的各方主体一起砥砺前行,共同推动知产在企业中持续发展和“长风破浪”。
想在 5 秒内知道自己的企业满足专精特新申报条件吗?黑马企服科创云专精特新智能评测分析可免费为您快速且精准的测出当前企业那些条件已具备,那些还需要培育或者完善,重点是免费!免费!快来测测吧 !
中小企业知产报告kechuangyun.com/url/zcbg
33 项措施,不可谓不多,力度不可谓不大。在当前防疫任务沉重的前提下稳经济难度不小。因而,客观上会出现民间经济趋于冷,与此同时国家主导的新老基建为代表的投资增多。一减一增方能完成年度经济增长任务。
今日择其要者,简略分享和分析,投资的方向国家已经给出了,如何行动就看大家的了。
专项债扩大支持范围,新能源成为受益者
如上图所示,地方政府专项债的使用范围扩大,特别强调了对新型基础设施和新能源项目的支持。因此,光伏、风电等新能源板块必然迎接中期上涨行情。当然,传统专项债支持的交通基础设施、能源、安居工程等领域也是受益板块。
上述基建板块的上游也会一起受益。
(光伏设备日线走势分解笔)
从日线级别看,光伏板块自 4 月 27 日触底反弹以来,走势强劲,近日再度形成类 3B 买点机会。未来,仍旧有上行空间。当然,为了防止获利回吐风险,此时应注意控制仓位。在小级别上尝试寻找买点进入,做些小周期,看长做短。
风电设备板块也是类似的,就不再罗列赘述,大家可以自己开大软件加以了解。
水利板块近期多次出现利好政策
水利板块多次出现利好政策,各种机会值得把握。对水利不熟悉,则应知道水利的上游少不了水泥和钢铁,这两个板块在基础设施各种建设热潮中应该有些反应。尽管无法确认水泥和钢铁的未来有多大空间,但是必然蕴含机会的。
(水利板块日线走势分解笔)
水利板块目前在红色中枢上方回调过程中,倘若不进红色中枢,则易形成 3B 点。此时值得观察 3B 良机。在政策不断利好的刺激下,个股也应有不错机会。今日龙头钱江水利继续涨停。预示着行业机会的来临和继续。
民航板块受到特别支持
疫情期间,民航等行业遭受的寒流最为严重,板块个股跌幅很大。在上海即将解封,北京疫情好转的时候,再有国家扶持政策加持,相关板块的个股应有表现机会。值得大家深挖并捕捉相应机会。
(航空运输日线走势分解笔)
从上图日线走势分解笔看,航空业已经上行一段时间,在高级别黄色中枢上沿,若有遇阻回落走势,可以观察是否形成红色中枢的 3B,或可成为很好的介入机会点。在解封的预期下,航空板块尽管前期下行很多,但是依旧有所反弹。相信未来疫情必然结束,经济必然全面恢复正常,在这样的预期下,我们布局受疫情影响较为严重的行业,就是在做一个行业级别的困境翻转的投资策略。疫情之下,这类困境行业并不在少数,有心者可以再多加考察了解。
我们面对疫情冲击下的经济困境,寻找备受打击的板块做困境翻转;同时寻找政策支持的板块做宏观或者行业政策类事件驱动策略型投资。
机会永远有,一个好的投资策略加上软件对买卖点的技术性提示,我们必然如虎添翼,在动荡不安的市场环境里,找到属于自己的港湾。
我的微信公众号:姬雪雅,欢迎关注,一起聊投资。
关注雪雅的五大理由:
(1)看不懂 k 线图,MACD,KDJ 等技术指标
(2)不会选股,无法区分劣质公司
(3)把握不住市场主线,风口行业总是错过
(4)买入总是被套,卖出总是卖飞
(5)炒作没有计划,买卖全凭运气
本文不存在任何推荐,所聊到的股票不构成任何推荐仅供参考学习,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作者:升斗财经
来源:今日头条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知乎用户 王克丹 发表 读者觉得我们经济体在和什么做斗争?疫情反复是一个,更重要的是经济规律的自发出清。经济下行灰犀牛来源于分配不均下的居民收入不足、房地产对居民储蓄和负债的挖掘,导致的消费不足引起内部经济循环的阻塞,疫情只是加速了这个 …
知乎用户 lemon Pie 发表 就像拯救一个溺水者 所有的医院专家在岸边开病情研讨会 给出的方案大到开颅手术 小到西药内服,中药外敷 就是没有专家提出 先把人从河里捞上来 知乎用户 指尖华尔兹 发表 这次财政扩张的主力,一个是减税降 …
知乎用户 每日经济新闻 发表 知乎用户 奶包的大叔 发表 如果你读过高中,你就会发现,每年 9 月 1 号入学的时候高中学校的横幅会有: 恭喜 XXX 同学和 XXXX 以及 XXXX 同学考上清华大学,北京大学。。 如果没有考上的,就会 …
知乎用户 晓伟宏观 发表 4 月份的金融数据,犹如黑夜中依稀可见萤火虫在闪烁 央行维护资本市场的稳定用心良苦,原本每月 12 日前公布的金融数据,挨到周五晚上才公布,因为央妈知道,如果周四公布,周五股市定会轻松跌破此轮反弹底部。 无论从哪个 …
知乎用户 Terminus 发表 房价再放一轮水!再让统计局的同志们加加班! 知乎用户 杳辰公 发表 绝对不会有影响,2022 GDP 必定是 5.4-5.6%。 知乎用户 特立独行侠 发表 影响要到 7.8.9 月之后才能看出来,看谁先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