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呦呦当选美国科学院院士,在4+4的衬托下更有价值了
近日,由肖飞和董袭莹的烂事顺藤摸瓜还牵扯了协和医院4+4模式,甚至还牵扯出了一些院士。 比如董袭莹在协和4+4的导师邱贵兴也是中国工程院院士。 特别的一点,邱贵兴作为一个骨科权威专家,却成为董袭莹妇科影像学的导师。 这跨度之大,让人震惊。 …
从肖飞董袭莹事件看中国学术圈的交易现象
作者:杜克林
在刚刚过去的劳动节假期,一场由中日友好医院副主任医师肖飞引发的风波在网络上持续发酵。事件起因是其妻子实名举报他与多名女性存在不正当关系,且与协和医院医生董袭莹维持婚外情并致其怀孕。此事迅速引发舆论关注,涉事各方均被“人肉”曝光,最终肖飞被中日友好医院开除党籍并解除聘用关系。
但更引发公众关注的并非肖飞本身,而是董袭莹的背景。她本科就读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一所文理学院的经济学专业,后被协和医学院校长王辰院士“破格”录取为其主持的“4+4”博士项目学生。根据王辰在央视采访中的说法,该项目原本旨在面向全球顶尖大学的文、史、哲等基础学科优秀本科生,经过四年医学培养,授予医学博士学位。董袭莹正是以哥大经济学毕业生身份获录。
网友质疑董袭莹并非毕业于哥伦比亚大学本部,而是其附属的巴纳德学院——一所独立运作但共享教学资源的私立女子文理学院,学位证书标注“巴纳德学院,哥伦比亚大学”。尽管巴纳德在2025年全美文理学院中排名第14,与哥大关系密切,但在北京协和医学院“4+4”项目的2019年招生简章中,认可院校仅列明哥大,未提及巴纳德,因此其招生资格引发争议。
有朋友第一时间将董袭莹的博士论文全文转给我。我浏览后发现,其正文部分仅有29页,且内容极为可疑。论文题为医学图像处理和分类,研究方向明显偏向电子信息与人工智能。对一名经济学出身的文科生而言,几乎不可能独立完成此类技术性极强的课题,尤其是涉及深度学习图像识别等专业方法。
随后有网友发现,该论文中的部分内容与北京科技大学的一项专利高度重合,而该专利的发明人正是一位计算机专业博士研究生赵基淮,其共同署名人之一是董袭莹的姑姑——北科大的一位计算机学院班晓娟教授。从论文的格式混乱到标题表述不通,多个自媒体据此分析该论文疑似由其姑姑“代笔”或“代写”。
这一事件让我感慨万千。近年来,AI在医学界被滥用已非新鲜事。许多医生将几组数据、几张影像,稍作处理便使用陈旧的神经网络模型跑出分类结果,最终包装成论文投稿。由于医疗数据私密性强,几乎没有公开数据可供复现验证,这些研究的可重复性极低。而大多数医生也并不具备算法改进能力,常年使用过时方法却依然能频繁发文。我是《Scientific Reports》编辑,2023年处理的100篇论文中,其中中国医生的投稿占比5成,100篇中我仅录用14篇,远低于该刊当年的平均录用率(46%)。2024年,即使我适当放宽标准,录用率升至21%,而该刊整体录用率却降至33%。
此次事件还揭示了更深的“关系链”问题。据网友挖掘,董袭莹的父亲是央企中冶的一个公司的总经理,其母是北京科技大学同专业学院的副院长,姑姑和舅舅均为该校教授,其外公和爷爷皆为中外院士。此外,其博士导师邱贵兴亦为院士,邱贵兴的两位孙女也通过同一”4+4”项目获得博士学位。据网友调查,这个项目所有的学生都是权贵家庭,显然是为“资源家庭”量身定制。更令人震惊的是,董袭莹甚至还主编了面向全国骨科医生的治疗指南,在多种场合被包装为医学新星。
作为一位多年来在国内高校求职屡遭拒绝的专业人士,我不禁悲哀地意识到,原来高校事业编岗位早已被特定家庭、圈子和能够提供资源的人员垄断。董袭莹这样的“星二代”在资本、关系和学术包装的助力下,日后极有可能顺利跻身教授甚至院士行列。要知道,曾有原铁道部高官为谋求院士身份,不惜以3000万行贿。烟草公司、酒企也曾培养所谓的“烟草院士”“茅台院士”,只因能为高校输送项目资金。在这样的体制下,普通青年即便拥有真才实学,也只能在这些权贵之下,做一辈子的“科研打工人”。
此外,据我了解,许多中国富裕家庭很早便为子女的升学规划布局,从小学起便参与各类竞赛和科研项目。在北京和上海,曾多次出现小学生“发明成果”达到博士水平的案例,实质上往往是家长将自己的研究或研究生的成果包装成孩子的作品。起初,公众惊叹于“天才儿童”,但如今见多了也明白,这些定制化比赛和成果只服务于特定圈层,普通家庭难以企及。
一些富裕家庭还会刻意包装其已成年的子女,使其尽早跻身社会名流,为将来继承家族资源和产业铺路。比如在2022年,我曾参与某市的人才项目评审,一位大型企业老板的儿子在卡内基梅隆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后回国进入家族企业,并由公司为其申报政府认定的人才项目。在他的申报材料中,出现了多项申请至授权仅用三个月、且仅列他一人为发明人的中国发明专利,显然是家长动用了企业资源和特殊渠道为其“加持”。这是评审专家们首次遇到如此操作方式,尽管如此,这位“包装”得极为出色的申报人最终还是成功入选。
即便是曾在网络上以“良心学者”形象示人的饶毅,其女儿在中学期间也被列为8篇博士级生物医学论文的作者和主要贡献者之一,最终被耶鲁大学录取,入学后转读文科。当前,中国不少高校在研究生招生中将本科生发表SCI论文作为加分或免试条件,催生出一条由家长出资代写论文的灰色链条。虽然这些现象早已广为人知,但我始终选择不参与其中——成年人不应带着孩子走上造假的道路。
事件仍在持续发酵,我们拭目以待官方最终如何回应。但不容忽视的是,此事已然揭开了中国学术体系潜藏多年的一角冰山。
(XYS20250430)
近日,由肖飞和董袭莹的烂事顺藤摸瓜还牵扯了协和医院4+4模式,甚至还牵扯出了一些院士。 比如董袭莹在协和4+4的导师邱贵兴也是中国工程院院士。 特别的一点,邱贵兴作为一个骨科权威专家,却成为董袭莹妇科影像学的导师。 这跨度之大,让人震惊。 …
今天是4月最后一天,“五一”长假前一天。写多了消耗脑力的长篇理性文章,偶尔也想轻松一下,写一篇短小的随感。 小时候,我的家境并不富裕,所以很遗憾,没能培养出演奏乐器或绘画的技能。特别是绘画,我觉得真的非常实用。很多用文字不能表达的意味,用一 …
今天(4 月 29 日),“知网已搜不到董袭莹论文”话题冲上热搜第一。男医生肖飞被妻子实名举报 “脚踩 6 只船” 的医圈大瓜,炸向医疗教育界,火速把一个医学教育关键词——“4+4”也顶上了热搜。 桃色新闻扒出速成医女 肖飞妻子的实名举报信 …
一个不伦不类的文科一级教授 作者:关德款 九八五综合性大学四川大学2024-25年开始评选文科一级教授。文科一级教授是国家下达指标评的。川大原来有文科杰出教授,是学校内部评的。不过学校的文件一直说,杰出教授在校内享受院士待遇。什么是院士,就 …
拿什么来拯救我们的院士! 作者:万振文 1999年我博士答辩那天,导师招待答辩委员会同行。同行们除了说些“祝贺袁院士又收获一员猛将”之类的客气话,几乎没有相投话题,席间十分沉闷。一位答辩委员会老师说到收入,感慨年轻人和其它行业都接近甚至超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