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评任泽平谈生育,称「少一些『任泽平式』的哗众取宠」,这反映了哪些问题?

使用CN2/CN2GIA顶级线路,支持Shadowsocks/V2ray科学上网,支持支付宝付款,每月仅需 5 美元
## 加入品葱精选 Telegram Channel ##

知乎用户 经济观察报​ 发表

世上最有趣的事,就是看聪明人装傻,

作为一名年薪 1500 万的首席经济学家,你可以质疑他的专业水平,但不能质疑他的嗅觉,肯定是嗅到了什么特别的味儿,才甘愿当马前卒,被千夫所指,

无利不早起,开黑必有瑶,

反正都是说瞎话,我也要瞎答,

下策:

为缓解人口压力,大量引进东南亚人口,非洲黑叔叔,中东难民,

为方便交流,官方语言得改成四国语言:英语,法语,阿拉伯语,汉语,

官方历史改为:法国历史,英国历史,非洲历史,阿拉伯历史,中国历史(选修),

大量修建宗 X 建筑,饱读经书,满足人们的心灵需求,

中策:

重启 X 万亿计划,涨价去库存,

救活所有大大小小房地产企业,xu 家如闪电般王者归来,

把户籍和三胎深度捆绑,房价再翻五倍,

大兴土木,圈地拆迁,把商品房建到喜马拉雅山,

反正都到这儿了,不如再多印几张,一口气买下美国,

上策:

建立 “人造子宫生产车间”,开启克隆人计划,

克隆基因只从模特,科学家,艺术家,哲学家,运动员中选取,不要经济学家,

进行孟德尔配对实验,打造出智力,体能,力量,敏捷,精神完美的克隆融合体,并命名为 “新人类”,

新人类是为彻底替代自然人所造,我们作为最后一代自然人,要确保他们获得人类进化史上最后的胜利,

这一招不但解放了女性生产力,女性再也不受分娩之苦,婚姻之苦,育儿之苦,

还可以禁止自然人交往,连男女之间的爱情也消失了,大家都是竞争关系,卷起来不分男女,心无杂念,更适合 996 工作,

每年需要多少新人口,就在机器上输入一个数字,轻轻松松,

我建议选上策,格局大一点,要为人类的未来负责!

知乎用户 猫浪 发表

如何解读任泽平的看法,取决于你是觉得他蠢,还是觉得他聪明。

如果你认为他蠢,那么他这个说法确实就是 “哗众取宠”。

但你如果认可他聪明,那么他的这个提法就可以从另一个角度看了。

印钱撒钱,从 “聪明” 的角度来看,其实是唯一的办法。因为现行分配机制有问题是人都知道,不分聪明还是笨。但是从发言里看,怎么解决这个问题才能看出这人是真的聪明还是笨。

改革改革,说得好听。实际上,改革就是杀人。尤其是涉及钱财利益的改革更甚。所谓 “断人财路如杀人父母” 不过如是,你杀人父母了,人家要报杀父杀母之仇,这个反补的伤害谁去吃,你去?反过来,跟着分一杯羹,自己获得滋润润,底下的人是死是活关我屁事,你们还能翻天不成?

所以,直接印钱反而是最简单有效的办法。而且,不要忘了,已经上车的 “既得利益” 团体,可也不只是上层建筑,本地土著一样也能喝口汤,只有外来飘着的才是接盘的。所以,只要一边印钱,一边从政策上掐死你家乡的活路,再用转移支付让你家乡不死透了,你除了来城市接盘还有别的路走?没有。所谓的问题也不过是遗患后代,但是儿孙自有儿孙福啊,谁又能真的“谋百年”?

但是,事可以这么干,但是不能直接说。直接说了,就不能这么干。任泽平这么说了,还闹得这么沸沸扬扬,站在我国的 ZZZQ 立场上,官方必须批评。问题是批评完了你肯定短期内不能这么干了,至少要等属鱼的大众 “集体失忆” 才行。所以任泽平这大嘴嚷嚷的满世界都知道了,很难说到底是谁的友军。

知乎用户 公孙远方 发表

任泽平最大的错误就是直接说超发两万亿。

现在老百姓又不蠢,谁不知道超发意味着啥,你这不是给你的衣食父母喂 s 吗。

但凡加上

重要性、紧迫性、自觉性、主动性、坚定性、民族性、时代性、实践性、针对性、全局性、前瞻性、战略性、积极性、创造性、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可讲性、鼓动性、计划性、敏锐性、有效性;责任感、紧迫感、危机感、认同感、荣誉感、成就感;多层次、多方面、多途径、多渠道、多措施、多力量、多元素。出发点、切入点、突破点、落脚点、着眼点、结合点、关键点、着重点、着力点、根本点、支撑点;不松劲、不懈怠、不退缩、不畏难、不罢手、不动摇、不放弃、不改变、不妥协;法制化、规范化、制度化、程序化、集约化、正常化、有序化、智能化、优质化、常态化、科学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新水平、新境界、新举措、新发展、新突破、新成绩、新成效、新方法、新成果、新形势、新要求、新期待、新关系、新体制、新机制、新知识、新本领、新进展、新实践、新风貌、新事物、新高度;活动力、控制力、影响力、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感染力、亲活力;热心、耐心、诚心、决心、核心、内心、外心、中心、甘心、攻心,进取心、责任心、上进心、公仆心;政治意识、组织意识、大局意识、忧患意识、责任意识、法律意识、廉洁意识、学习意识、上进意识、管理意识;找准出发点、把握切入点、明确落脚点、找准落脚点、抓住切入点、把握着重点、找准切入点、把握着力点、抓好落脚点;激发巨大热情,凝聚无穷力量,催生丰硕成果,展现全新魅力。当前工作要有新水平、队伍建设要有新面貌、廉政建设要有新举措、自身建设要有新发展、内部管理要有新突破。政治认同、理论认同、感情认同;历史的必然、现实的选择、未来的方向。立足当前,着眼长远,自觉按规律办事抓住机遇,应对挑战,勇敢顺潮流而为突出重点,分步实施,找准切入点实施全面推进,统筹兼顾,综合治理,融入其中,贯穿始终,切实抓好,扎实推进,加快发展,持续增收,积极稳妥,狠抓落实,从严控制, 严格执行,坚决制止,明确职责,高举旗帜,坚定不移,牢牢把握,积极争取,深入开展,注重强化,规范程序,改进作风,积极发展,努力建设,依法实行,良性 互动,优势互补,率先发展,互惠互利,做深、做细、做实、全面分析,全面贯彻,持续推进,全面落实、全面实施,逐步扭转,基本形成,普遍增加,基本建立, 更加完备,逐步完善,明显提高,逐渐好转,逐步形成,不断加强,持续增效,巩固深化,大幅提高,显著改善,不断增强,日趋完善,比较圆满。推进,推动,健全,统领,协调,统筹,转变,提高,实现,适应,改革,创新,扩大,加强,促进,巩固,保障,完善,加快,振兴,崛起,分工,扶持, 改善,调整,优化,解决,宣传,教育,发挥,支持,带动,帮助,深化,规范,强化,统筹,指导,服务,健全,确保,维护,优先,贯彻,实施,深化,保证, 鼓励,引导,坚持,深化,强化,监督,管理,开展,规划,整合,理顺,推行,纠正,严格,满足,推广,遏制,整治,保护,健全,丰富,夯实,树立,尊重, 制约,适应,发扬,拓宽,拓展,规范,改进,形成,逐步,实现,规范,坚持,调节,取缔,调控,把握,弘扬,借鉴,倡导,培育,打牢,武装,凝聚,激发, 说服,感召,尊重,包容,树立,培育,发扬,提倡,营造,促进,唱响,主张,弘扬,通达,引导,疏导,着眼,吸引,塑造,搞好,履行,倾斜,惠及,简化, 衔接,调处,关切,汇集,分析,排查,协商,化解,动员,联动,激发,增进,汲取,检验,保护,鼓励,完善,宽容,增强,融洽,凝聚,汇集,筑牢,考验, 进取,凝聚,设置,吸纳,造就,给力,聚焦,支撑,展现,体现…… 关系,力度,速度,反映,诉求,形势,任务,本质属性,重要保证,总体布局,战略任务,内在要求,重要进展,决策部署,结合点,突出地位,最大限 度,指导思想,科学性,协调性,体制机制,基本方略,理念意识,基本路线,基本纲领,秩序,基本经验,出发点,落脚点,要务,核心,主体,积极因素,水 平,方针,结构,增量,比重,规模,标准,办法,主体,作用,特色,差距,渠道,方式,主导,纽带,主体,载体,制度,需求,能力,负担,体系,重点,资 源,职能,倾向,秩序,途径,活力,项目,工程,政策,项目,竞争力,环境,素质,权利,利益,权威,氛围,职能,作用,事权,需要,能力,基础,比重, 长效机制,举措,要素,精神,根本,地位,成果,核心,精神,力量,纽带,思想,理想,活力,信念,信心,风尚,意识,主旋律,正气,热点,情绪,内涵, 管理,格局,准则,网络,稳定,安全,支撑,局面,环境,关键,保证,本领,突出,位置,敏锐性,针对性,有效性,覆盖面,特点,规律,阵地,政策,措 施,制度保障,水平,紧迫,任务,合力。文稿示例以求真务实的态度,积极推进 XXXXX 制度化。以优化服务为目的,积极推进 xx 工作正常化。以提质加速为责任,积极推进 xx 工作程序化。以畅通安全为保障,积极推进 xx 工作智能化。以立此存照为借鉴,积极推进 xx 工作规范化。以解决问题为重点,积极推进 xx 工作有序化。以服务机关为宗旨,积极推进 xx 服务优质化以统筹兼顾为重点,积极推进 xx 工作常态化。一、求真务实,积极推进 xx 工作制度化二、建立体系,积极推进 xx 工作正常化。三、规范办文,积极推进 xx 工作程序化。四、强化责任,积极推进 xx 工作有序化。五、注重质量,积极推进 xx 服务规范化。六、统筹兼顾,积极推进 xx 工作正常化。一是求真务实,抓好调研工作。二是提高质量,做好信息工作。三是紧跟进度,抓好督查工作。四是高效规范,抓好文秘工作。五是高度负责,做好保密工作。六是协调推进,做好档案工作。七是积极稳妥,做好信访工作。八是严格要求,做好服务工作。一、理思路,订制度,不断提高服务新水平二、抓业务,重实效,努力开创工作新局面三、重协调,强进度,尽快展现工作新成果四、抓学习,重廉洁,促进队伍素质新提高 1. 着眼全局,做好 XXXX 工作。2. 高效规范,做好 XXXX 工作。3. 紧跟进度,做好 XXXX 工作。4. 提高质量,做好 XXXX 工作。5. 周密细致,做好 XXXX 工作。6. 协调推进,做好 XXXX 工作。一是建章立制,积极推进 xx 管理制度化。二是规范办文,积极推进 xx 工作程序化。三是建立体系,积极推进 xx 督查正常化。四是注重质量,积极推进 xx 工作规范化。五是各司其职,积极推进 xx 工作有序化。机关公文常用词汇集锦动词(一字):抓,搞,上,下,出,想,谋,订,定,给,出…… 动词(二字):分 析,研究,了解,掌握,发现,提出,推进,推动,制定,出台,完善,建立,健全,加强,强化,增强,促进,加深,深化,扩大,落实,细化,突出,建设,营 造,开展,发挥,发扬,创新,转变,发展,统一,提高,提升,保持,优化,召开,举行,贯彻,执行,树立,引导,规范,整顿,服务,协调,沟通,配合,合 作,支持,加大,开拓,拓展,巩固,保障,保证,形成,指导名词(二字):体系,机制,体制,系统,规划,战略,方针,政策,措施,要点,重点,焦点,难点,热点,亮点,矛盾,问题,建设,思想,认识,作风,整治,环境, 秩序,作用,地方,基层,传统,运行,监测,监控,调控,监督,工程,计划,行动,创新,增长,方式,模式,转变,质量,水平,效益,会议,文件,精神, 意识,服务,协调,沟通,力度,领域,空间,成绩,成就,进展,实效,基础,前提,关键,保障,动力,条件,环节,方法,思路,设想,途径,道路,主意, 办法,力气,功夫,台阶,形势,情况,意见,建议,网络,指导,指南,目录,方案形容词(一字):多,宽,高,大,好,快,省,新形容词(二字):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公平,公正,公开,透明,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祥和,优良,良好,合理,稳定,平衡,均衡,稳健,平稳,统一,现代,新潮,落后,滞后。副词(一字):狠,早,细,实,好,很,较,再,更副词(二字):加快,尽快,抓紧,尽早,整体,充分,继续,深入,自觉,主动,自主,密切,大力,全力,尽力,务必,务求,有效副词(三字部):进一步 XXXX(可用排比三至五条)后缀(2+1 字):XX 化,XX 型,XX 性,XX 感,XX 型,XX 力(性:必要性、重要性、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感:使命感、责任感、危机感、紧迫感、荣誉感。)词组: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认清形势,明确任务,加强领导,完善机制,交流经验,研究问题,团结协作,密切配合,真抓实干,开拓进取,突出重点,落实责任,各司其 职,各负其责,集中精力,聚精会神,一心一意,心无旁骛,兢兢业业,精益求精,一抓到底,爱岗敬业,求真务实,胸怀全局,拓宽视野,夯实基础。用心去感受

不就妥了吗

知乎用户 顿顿蛋炒饭 发表

曹操 “生民百余一,念之断人肠” 真实内涵是:我大汉的人口红利只余全盛时的十分之一,想起这个就让我们这些 “上品” 之人焦虑得断肠了!

知乎用户 KaelemdenTheorox 发表

王辉耀: 引进难民,培训东南亚劳工,放宽签证,培养更多外国留学生。

媒体:值得研究,大力推广。

任泽平:给生孩子的中国人发钱!

媒体:哗众取宠。

知乎用户 江小猎​ 发表

任泽平这个小机灵鬼,上次搞问卷调查翻车了,本来想引导舆论让货币来大放水,结果上次投票的时候大部分人都投了要求降房价,房价压力太大。

结果这次任泽平就改了一个说法,把第一个设置成了养孩子开支太大,导致生活质量下降,而把房价太高,生活不易调整成了第二个,这样的话,大部分都会选择第一个,因为给孩子买房也就算在了养孩子开支太大里面了,这就能让最终的投票结果,变成他想要的样子。

这就是典型的经济学家想要利用舆论,来造势,让货币放水,进而可以让有钱人变的更加的富裕一些。

生育基金两万亿,看着这个钱不用你出,直接印就行了,但实际上我们国内的基础货币,这么多年了,几乎都没有增加,要是真的增加了 2 万亿的基础货币,搞了个生育基金,那么这个水,就是滔天大水了,最后的结果就是有钱的人越有钱,没钱的人,越没钱。

任泽平一直期待的猛踩油门,就是等大水。

彭叔建议与其直接印 2 万亿来让年轻人生孩子,还不如把这 2 万亿全部修成房子,只要生孩子,就奖励一套 60 平的小两室。

其实相对于直接印钱促进人生孩子,还不如直接发房子更省事,直接就在城市远郊区的那些荒地上,那些地没人住,不值钱,征地的成本非常低,而现在房子一平方米的建安成本也就是 1500 到 3000 之间,就算按照 2000 一平的价格来算,地价算个 1000 元,一亩地是 666 平,也就是征一亩地给个 66 万,这个价格在郊区绝对能征到地了,一个 60 平的小房子地价再加上建安成本,成本价在 18 万左右,有个两万亿的话,等于能直接盖出来 1100 万套生育房。

1100 万套生育奖励专用房,只要肯生孩子,生一个,给一套,人口直接增加 1100 万人,比发 2 万亿增加 5000 万的人口出生量强多了,而且盖那么多房子,又能拉动很多人就业了,直接发钱,还容易被那些有钱人截胡,更容易导致物价上涨,穷人更穷。

发钱不如直接发房子。

知乎用户 艾伦小星​ 发表

任泽平的公众号我跟着看了近两年,类似的 “暴论” 属实不算新奇。他在开放二胎政策的时候就明确讲,政策不会对生育率提振有啥实际作用;全国在讲房住不炒的时候,他在讲央行其实在偷偷防水,财政部左右为难;近期放开三胎的政策一出来,人家就明确讲,生育率降低是现代社会的癌症,全世界所有发达国家各种利好政策出尽,也没有什么卵用。

况且,他的文章风格一贯是摆数据、讲道理,不管和主流官媒的调调有多大偏差,人家都能讲出自己的道理来。这次他在微博上,也就 2 万亿的问题做了补充说明,明确讲这个金额不是拍脑袋的,而是按照世界其他国家的较为有效的激励政策水平,即占 GDP1%-2% 的比例,结合中国 104 万亿 GDP 的体量,计算出来的。并且,他也详细说到,这些钱不只是直接发补助,更要投资到社会化抚养机构、降低用人单位负担、兴建社会福利设施、完善生育保障体系上来的。

所以说,任泽平的结论绝对不只是 2 万亿这个数字这么简单,而是希望政府能够像为企业配套建设水、电、地、路等基础设施一样,为保障人口生育建立一整套完善的社会设施和福利体系,从而在长远上解决生育率过于低迷的问题。

而且就生育率低迷对民族、国家、社会、经济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任泽平对此持有相当悲观的态度。他在此前的文章中已经详细计算和分析过,如果继续保持现有 1% 左右的生育率,未来 2030-2050 年,不仅是老龄化带来的各种问题,整个社会都会因为劳动力不足、创新力不够产生巨大的问题。现在中国规模庞大的各类工业门类、各大产业及服务业最终都会因为消费力不足,社会劳动力紧缺而逐渐消亡。仅以 10-20 年的中长期周期来看,未来中国可能会面临相当艰难的局面。

以我个人在金融和政府投资行业的浅见,一方面,目前由于生育率提振和社会福利体系的建立不能成为政府的 “绩效指标”,所以各地、各届政府少有高屋建瓴者,真的对此有多少关注。而且,相关体系的构建需要政府极高的精细化治理能力,囿于现届各级政府主要领导班子的年龄分布(50-70 后不等)情况,你指望他们能提出何种有效举措并不现实。目前的一些政策,无非是在中央的文件要求下的 “交作业”,缺乏长期一贯措施的出台和执行;

另一方面,政府财政紧张早已是事实。无论是地方政府卖地财政无以为继,中央财政也面临债务压力、外交军事支出加大、经济不振、防疫支出巨大等问题。随着老龄化问题的逐渐爆发,中央财政对于维稳(包括社会、政治、转移支付等支出)的压力进一步加大。肉眼可见的是,以后很难指望通过我们的小金库来直接覆盖提振生育率的巨大支出。

任泽平的建议绝非哗众取宠,而是在综合考量现有财政能力和悲观未来下的一种大胆假设。我个人认为,央行 2022 年随着美联储加息节奏和大放水的趋势已成定局,与其把这笔钱拿去给房地产业的债务兜底,不如直接发钱刺激消费。毕竟水能载舟亦可覆舟,没有人民消费这个源头,无论何种政策、产业最终都是难以为继。

知乎用户 木易佳鸟 发表

很显然,作者没读原文 39 页的报告,而是看了些 “微博节选”。

任泽平微博言论节选,可以简单的总结为为解决人口低生育率的问题,国家短期内需要通过发 2 万亿左右债,投入到鼓励生育,趁 75-85 年这一代还能生的时间窗口。

那为什么是 2 万亿债呢?

因为他研究发现,OCED 国家家庭福利开支占 GDP 比重 2.4% 左右,但仍不足以鼓励人口生育率回复到 2.1 的左右,只有法国、冰岛等少数国家,将家庭福利支出提高到占 GDP3.6% 左右,才勉强把人口生育率提升到 1.7——2,而日本、韩国家庭福利支出占 GDP 比重只有 1.6%、1.4% 左右,所以生育率持续下降。

也就是说,实际上根据任泽平的数据,即便把家庭福利支出提高到占 GDP2.4% 左右(也就是 2 万亿稍多),中国的人口生育率可能也就是不再下降(而不是提升)。

为什么说经济观察报作者没看原文呢?

因为作者批评:

他所建议的 “央行超发两万亿” 为例,听起来仿佛是找到了一劳永逸的解决之道,但央行印钞绝不是开动印钞机那么简单,对于物价、货币价值、资产价值都会产生难以预估的连锁反应

而读了原文,你就知道这两万亿根本不是什么 “一劳永逸的解决之道”,而是一项永久性财政支出;

现阶段只发两万亿债,只是因为现阶段我国 GDP 就是 100 万亿出头,所以以后可能要 3 万亿、4 万亿;

数据也不是因为他拍脑袋想出来的,因为 OCED 国家平均就是这个数。

任泽平报告好玩在哪里呢?

在于他的文章里,连土耳其家庭福利支出占 GDP 比重的数据都有,而没有我国的数据,任泽平只能补了句 “个人改革时将 3 岁以上子女教育经费纳入抵扣项,固定为 1000 元 / 月”。。。

我国 “家庭福利开支” 根本就没有纳入财政预算,而财政收入在一定时间内又是几乎固定的, 那么在人口生育率滑坡的阶段,如果要鼓励生育、提高家庭福利支出,不发债,怎么办?

其实,任泽平原文的数据,也不只是家庭福利开支,还有:

各国产假对比——OCED 国家产假平均 4.5 个月,育儿假平均 9.2 个月,我国产假 18-23 周(差不多一样),无育儿假。

各国机构托幼率——OCED 国家 0-2 岁幼儿平均 34%,中国 0-3 岁 4.1%。

各国男女就业率差距——可以说我国非常好,但 OCED 国家是从 26.1% 降到 16.8%,我国是从 11.6 扩大到 14.8%(为什么我国退步了,参见《世界经济》上的论文:《中国女性劳动供给为何降低:来自流动人口的证据》)。

其实我是不怎么看好任泽平提议的,原因倒不是 2 万亿的债会引发物价、货币价值、资产价值连锁反应,我觉得发 4 万亿甚至更好~

问题是,占 GDP 比重 2% 不具政策可行性。

教育是政府最大的财政支出。

2020 年我国公共预算教育支出是 3.6 万亿,占 GDP 比重不到 4%,其中地方政府支出 3.4 万亿。

做个对比,同期国防支出是 1.3 万亿。

按照任泽平的计算,生育福利支出几乎要占到地方政府教育支出的 60%,才能避免生育率不下滑,而要达到法国的水平,则是和现在的教育支出完全一样。

更为关键的是,由于这笔支出是长期的,而且是比例性的,所以长期看通过税收还是债务(财政还是货币)影响和模式都是一样的,实际上都需要挤占其他领域的财政支出——也就是说财政支出需要优化。

(开源,提高财政占 GDP 比重,不现实,特别是在这些年经济不稳 + 减税的宏观背景下)

那么在义务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养老失业)、科学技术等领域本身就投入不足的情况下,哪些领域的财政支出可以削减呢?

唯一可行的,且是政府大头的,也许只有基建~

也就是交通运输和农林水支出——合计 3.6 万亿左右。

而其他的财政支出项,多是千亿级别,削减开支,不够填牙缝。

知道为什么发达国家基建几乎停滞了么?

为什么中国要加大交通运输和农林水改革?

因为要增加居民福利,必须削减相关投入。

但是中国这些领域的改革和发展,不可能一蹴而就的。

知乎用户 Orz 辉​ 发表

任泽平是真正关心中国未来的。中国有影响力的,真正关注国家民族未来的,没有几个。梁建章算一个。这个驳斥任泽平的新闻来源很有意思,说明什么呢?说明有能力发 2 万亿的不急。

任泽平的建议是必要的,但是没人听,也不会有人听。或许十年后有人说当时听任泽平的就好了,但是那时候再做什么也都晚了。

所以,救不了。没得救。不破不立,事物总是向极端方向发展,能自我改良稳住到中间的,世界没几个国家能做到,有,米国可能算,但是不包括咱们。

知乎用户 臧大为 发表

任泽平说的有些道理,确实 90-00 生育意愿不强。

但是,根本原因主要还是 2015 年全国房价普涨的情况下,这批人无法买房上岸。最大 90 年出生的人,那年才 25 岁!这没有父母的支持怎么可能买?那年深圳龙华的房价 1.5 万 / 平米,现在是 6.8 万 / 平米。现在普通家庭的父母就算支持也没太大用处。年轻人说亚历山大不为过!

房子的问题没有解决,很少人会考虑小孩。有的人甚至婚都不愿意结。

任泽平曾经是恒大的顾问,在做顾问期间一直宣传房价要涨!期间恒大拼命的扩张。终于去年恒大爆雷了!他也被开了。水平还是有的!

这么看来,00 后 - 90 后走到今天这样不愿意生育,他还是有一份 “功劳” 的嘛!

任泽平默认 70 后 - 80 后已经买了房,只要考虑生就行。一套校区房,小孩都长大了,空着也是空着,生孩子边际成本低!稍微鼓励一下,就有意愿生。这么看来任泽平还真是学经济出生,够 “专业”

但我觉得,

如果任泽平能让房价降下来。

如果任泽平能降低生育成本,促进教育公平,让出生下来的小孩有前途有希望。

如果任泽平能让公公婆婆都能带小孩,给年轻人减负。

如果任泽平能让生育变成轻松而快乐的事情,我觉得媒体就不会喷你了。

治标不治本,还要放弃一代人?媒体喷你不怨。

两万亿砸下来,是为了救恒大吗?

知乎用户 光圀 发表

你们以为任泽平 2 万亿是胡说的?

你们看看恒大欠多少?1.95 万亿。

印完不刚好还上么?

真是为了恒大处心积虑,忠心耿耿啊!

(逃)

知乎用户 刘延 发表

没什么好反映的,我只是对他提到的

“一定要抓住 75-85 年这一代还能生的时间窗口”“不要指望 90 后 00 后”。

这句话感兴趣,尝试分析下。

其实这和我的判断接近,或者说和国家的判断也接近。

第一,如今生育率暴跌,一胎都生不出来,国家何必放开三胎,这个政策实际上就是给还能生想生的家庭准备的。

当初全面二孩放开时就有不少 70 后抓紧生了一波,效果很显著,这次放开也是临时救急之策。

第二,为什么国家特别重视婚姻和离婚率问题,事实上我看网上有人算过婚后第一年生育的家庭占 6 成,头三年绝大多数家庭都会生育。

所以真正的问题在于只要是稳定婚姻和提高结婚比例自然就会提高生育率,影响婚姻目前最大的问题就是债务,或者说就是房子。

第三,核心家庭规模减小,很大原因可能是流动导致的居住和经济不稳定导致。根据《中国家庭发展报告(2016)》,2 人户家庭中有 81.7% 是夫妻共同流动,而 2016 年的时候 2 人户家庭就已经占家庭总数的 21.9%,今天只会更高。

也就能看出就近打工的重要性,只是单方面发展大城市对人口只有负面作用。2016 年家庭户均还有 3.02 人,2020 年只有 2.62 人,也说明丁克家庭和单身家庭比例在扩大。

一般来说影响家庭生育的主要问题就是经济水平,基于家庭债务困境最直接的影响因素就是收入和就业。


综上所述,对于未婚家庭主要是要解决房子问题,房子问题目前只能靠公租房和房地产税来解决,这需要时间。

而已婚家庭主要要解决收入问题,很长一段时间内中国经济增长引擎就是房地产,只要是吃到了房地产增值红利的家庭,就有足够的收入空间应对二胎三胎。

次贷危机以来一共有两波房地产红利,一是 2008 年至 2010 年左右,一波是 2015 年至 2017 年左右,我们算算时间就能推测出家庭生育潜力,放大一点以 20 至 45 岁为区间。

第一波是 1963-1988 年,第二波是 1972-1995 年,综合起来就是 60 后至 95 后,其中重叠部分就是 70 后和 80 后。全面二孩政策已经把 2010 至 2017 年家庭生育潜力全部释放,接下来就是释放 2010 年以前的。2017 年以后有房家庭只有一胎生育潜力,等到 2040 年左右随着房贷压力大为降低和头胎子女成熟,可能会有一波老年生育潮。

这位专家提的观点虽然不靠谱,却明锐抓住了家庭生育最大难题和现实结构,还是有点意思的。

一个经济政策和生育政策调整,改革得当前提下也需要 20 年左右才能见效。可以预见接下来中国人口问题会进入一个比较严峻的下行区间,顺利的话会在 2040 年前后触底反弹。

知乎用户 卧牛 发表

任泽平最大的问题就是把金融现状说的这么简单直白,你但凡稍微说得委婉些,说得专业些,也没那么多人来给你拍砖。

首先,2 万亿很多吗?就以我们普通的视角来看,2 万亿简直多得离谱,如果直接印钱,轻则分配不均,重则通货膨胀,说出这样的话,简直是哗众取宠!

但如果换个说法呢?比如鼓励政策引导资金进入有利于生育的领域,参考发达国家,投资 GDP2% 的资金比例大力投入教育、降低购房门槛、降低育儿门槛,提高母婴用品、儿童医疗、二胎、三胎家庭福利,这样看起来是不是就没那么刺耳了?

但实际上,GDP 的 2% 就是 2 万亿,降低育儿门槛就是在间接给生育家庭发钱,就是在用全国纳税人的钱给这部分人某福利,其实在这篇文章之前,任泽平至少发过 30 篇以上的文章鼓励生育,为什么只有这一篇出圈了?就因为建议太简单直白,是个人都能怼两句。

其实这个建议被抨击也是常事,用财政资金补贴做基建,并不是直接给生育家庭发钱,整体还是推动了社会进步,大家都能理解,但你要是直接发钱,甚至直接通过通胀从普通人兜里拿钱来补贴,瞬间就能激起社会的强烈反感。

很久以前关于这种事就有广泛的争议,例如征税,国家征税和个人纳税永远是一个不可能平衡的对立关系,国家想要培养军队,想要全国更均衡,想要投资基建,想要有更强的国力,必须要提高纳税,但如果直接从百姓兜里拿钱,轻者暴乱,重则起义,所以后面发明了盐铁专营,这种垄断资源不让私企来赚钱,财政赚钱了再来补贴人们,这种社会的意见就会少很多,毕竟没拿自己的钱。

回到任泽平这件事,为什么会让人有这么强的反感呢?因为在互联网的科普之下,印钱 = 通货膨胀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去年猪肉价格才涨了这么多,今年菜价这么离谱,所有的物价都在上涨,偏偏工资不涨,你这个时候来说印钱补贴生育,直接动了大多数人的奶酪,不被喷死才怪。

其实看了任泽平言论的第一瞬间,我也觉得相当反感,想要从专业的角度来详细抨击

首先,人口真的那么重要吗?我们有没有必要牺牲很多东西去提升人口?要知道,我国 2021 年全国 31 省交通基建投资总额也才 3.2 万亿,这是要把超过一半的资金拿去做这个短期十年都看不到经济效益的事。

根据我自行研制的凌氏定律,人口价值 = 人口数量 × 人口质量,只要我国整体的质量提升,那对于推动国家经济和发展应该能够抵消人口减少的弊端,细数当前的某些经济大国,他们的人口也不是很多,例如德国、法、日,我们是否能走通这条人口减少效率提升的路呢?

就比如日本,在 1985—1995 年的时候,日本 GDP 占美国的 70%,全球前三企业,全是日企,前十企业中,日本占 6 家,那个时候日本人口也仅仅只有 1.25 亿人,这个案例是否能证明经济跟人口没有必然关联呢?

答案是不能,如果深挖日本经济增长案例,还是会发现其黄金十年伴随有人口红利,从 1960 年到 1995 年人口一直在稳定增长,反而是随着人口红利的消失,其经济增速快速降低。

这个数据反倒说明不管人均产值有多高,科技水平有多好,人口才是科技、经济发展的持续动力,只有拥有人口红利的国家才能持续升级产业,人口确实非常重要,再怎么强调都不为过。尽管从个人的角度来说,养孩子会降低生活质量,但是从国家层面来说,这是在投资未来,牺牲当前利益是有必要的。

02

央行出钱不合理

既然生孩子很重要这点成为了共识,那我们来质疑第二个问题,为什么要让央行出这笔钱呢?理论上应该财政部出的啊。

昨晚任泽平对这个问题的回复是因为现在疫情、经济下行压力大、土地财政下滑,政府、企业和家庭都没钱,所以印钱生娃。

表面上很合理,但实际上极度不合理,要知道,央行是一个只会借钱,不会送钱的机构。

首先,央行确实是有印钱的能力,但货币从来都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会用相应的资产去等价兑换,银行想要获取央行贷款,需要用债券做抵押,或者记录银行负债,到期要还本付息的;国家想要用央行的钱,需要用国债抵押,到期由国家还本付息;外贸企业需要人民币,也是需要用美元或者其他货币来抵押,换取对等的货币,人们呢虽然喜欢说印钱、放水,但所有的放水其实都是借钱,而不是送钱,想靠央行送钱给生育家庭,减轻财政压力,央行表示:不是我不帮,是没这个能力啊。

那你或许会问了,央行为什么不能直接送钱呢?

各位想一下,银行会直接送钱给你吗?它能借钱给你就很不错了,你今天说生育很急,需要央行开个后门送钱,明年说社保很急,也需要开个后门;后天说地方财政很急,需要开个后门;大后天说军队很急,再开一个。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央行干脆别叫银行了,叫中央慈善机构吧。

所以,这钱万万不能让央行出,顶多是由财政部出,无论怎么说,生育都是国家发展问题,属于社会基础产业,这钱应该由纳税人、国企、国家财政部来承担,让央行直接印钱,轻则通货膨胀,重则人民币信用受损,损失更大,得不偿失!

03

年轻人的事,交给年轻人做

第三个问题,其实就是任泽平的核心论点,一定要抓住 75-85 年这一代还能生的时间窗口,不要指望 90 后 00 后,他们连婚都不想接。这句话合理吗?这句话有用吗?

这句话确实反映了当前现状,但是现在来提这个建议,恐怕为时已晚,而且治标不治本。首先,他说抓住 75 后——85 后这一代,我掐指一算,他们现在的年龄差不多是 35——45 岁,超过 35 岁那是妥妥的大龄产妇,现在还来让这一个群体生孩子,是不是有点太难为他们了,而且你还要他们生十年,到时候 85 后都 45 岁了啊,经济学家当真只考虑经济?

其次,所有考虑断代的生育政策,那都是镜花水月,无法扭转人口趋势。任泽平的意思,好像是完全放弃 90 后 00 后这一代,爱生不生,让 80 后生就行了,但就算 80 后现在生了,那十年后 80 后们生不动了怎么办?还是一样断代、还是一样人口危机。

所有的政策都一定要注重效用性和连续性,与其花大精力去鼓励 75 后,还不如好好听听年轻人的声音,降低房价,降低养育成本、提高女性工作地位,提高年轻人的幸福感,这才是长久之计,当代年轻人生育率提高 20%,绝对比 75 后人群生育率提高 40% 更有价值。

最后,总结一下,任泽平提出的这个问题确实非常值得讨论,人口是中国发展的大事件,但是不是第一重要的事件还有待商榷,这一次的论调太不专业,首先是生育资金不能由央行来发,只能由财政部主导;其次是不要将重心侧重到 75 后,年轻人的事交给年轻人做,增强年轻人幸福感才是大事,政策不可过于急功近利。

最后,我详细看了下微博上关于这条热搜的评论,那是清一色的骂,不管是发钱机构还是主力生育人群,都错了,长期来看,提高生育率的方法只能循序渐进。

如果只是考虑短期提高生育率,你给我把股市涨到 10000 点,啥也别说了,我生三胎!

最后,更多干货内容欢迎关注公众号:原来是凌乐

知乎用户 凌乐​​ 发表

我觉得,大部分人认识这位仁兄,就是从这篇研报出来的。他可谓开启了网红口号式卖方研究的新潮流。当年 12 月份开始启动的为期 6 个月的大牛市,更是一代股民至今仍魂牵梦绕的 “销魂春夏”。(他后面又有所谓的桃子姐等等各色“口号式” 卖方,什么《和尚, 你又在与哪个女人纠缠?》,不看内容,你根本不知道这篇在写什么。。。。)

任泽平出身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据说之前量化考核(咱也不知道怎么个量化考核法)排名非常靠前(具体多少人参评,咱也不知道)。随后到了国泰君安,借助 15 年大牛市,一炮走红,之后辗转方正,然后皮带哥的恒大,最后落脚于东吴。

作为一个金融行业的半个老人,其实我从 15 年后,就没有看到这位 “大佬” 的其他什么非常准确的言论。倒是 17 年进了恒大后,一直在发文聊城镇化,人口老龄化,一二线城市等等。虽然据圈里人说,这位离开时,还不忘 DS 一下许老板,“控诉”皮带哥没有听他的建议去杠杆。但是说实话,老马这几年一直有关注他的文章,真没注意到他喊了类似的内容(别忘了,17-18 年,可是去杠杆最痛苦的时候,那时候恒大要是急流勇退,也不至于今天这样)。

这些年,他的口号倒是喊了不少,什么 “新 5% 比旧 8% 好”,“5000 点不是梦”,“一线房价翻一倍”、“经济 L 型”、“新周期” 等,这其中有多少应验了,有多少符合客观规律,我想大家心里都有数。

然后就是这两天他提出的 “2 万亿鼓励生娃” 的内容。我觉得但凡有点经济学常理的人,看到后都会呵呵一笑。但是这就是他的风格,口号往大了喊,故事往大了讲。至于内在的逻辑,可能存在很多漏洞,甚至严重的问题,但是 who cares?!流量赚到了就好,眼球赚足了就好,实操性的问题,不是他需要关心的。

任作为一个已经 N 年没有提出什么建设性意见的人,我觉得可能已经彻底走网红路线了吧。前两天,所谓的抖音直播,刚喊出 7 大风险(还是 9 大风险来着?老马忘了),后脚就被切断了直播。。。。。只能说,和之前老马接触的一众踏踏实实做宏观研究的卖方(有国内的,也有海外的)相比,这位真是让人摇头。

宏观研究本来就是金融市场研究体系中最困难,最难出成绩的领域(老马之前学校导师说过:“Macroeconomics research is like catching fish in black box. You believe you have methodology, but most of time it just won`t work.”),恰恰又是最统领整个研究方向的领域(方向判断错了,下面所有细分行业走向都完蛋了)。我想,可能网红方式,恰恰是极度内卷后自然而然的伴生现象吧。

PS:他倒是提出了一个现象,抓住 70-80 后还能生的窗口期!这个倒是很值得关注,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对于游戏,二次元,娱乐视频等等方面,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受到的打压就很厉害。这可能意味着这些文娱对年轻一代思维的影响已经受到了重视。促进生育,目前全球看来,还没有什么特别好的办法,也许,我们能探索处一些不一样的办法吧。

打个广告,东线《第聂伯河系列》:

[

血战东墙 – 1943 第聂伯河会战(3):血祭 “鲁缅采夫” 行动

前言:“从 7 月 5 日到 12 日,我们的部队在可歌可泣的防御战中抵御住了法西斯军队的进攻,并把他们牢牢牵制在库尔斯克南部。从 7 月 24 日开始到 8 月 2 日,沃罗涅日方面军和草原方面军都在巩固防线,并为下一步突破敌人防线,进行决定性一击做着准备。进攻方向将会是…

216 赞同 · 47 评论查看完整文章

](https://zhuanlan.zhihu.com/p/454538862)

[

血战东墙 – 1943 第聂伯河会战(2):赢得战争最后的机会

前言:为什么说第聂伯河会战很重要这一篇文章,没有军事地图,也没有各个军事单位的武器分析,人员配置,它主要会讲述 1942-43 年德国工业生产,政治构架的方方面面。战争,从来都只是表面的现象;战争,只是政治的延续,牢记住克劳塞维茨的这句话,就会意识…

488 赞同 · 71 评论查看完整文章

](https://zhuanlan.zhihu.com/p/442788560)

[

血战东墙 – 1943 第聂伯河会战(1):山雨欲来风满楼

前言:1944 年夏季灾难的渊源探究正如之前所说,老马打算在自己的 “美国内战系列” 之中偷个懒,写一写德军库尔斯克战役后到 1943 年深秋这段时间发生的事。一则,的确整理了不少资料,如果不赶快串起来,时间和懒惰会消磨掉老马的热情(别担心,“美国内战系列…

454 赞同 · 92 评论查看完整文章

](https://zhuanlan.zhihu.com/p/436336974)

知乎用户 伊利里亚的马库斯 发表

文丨 BT 财经 Han

喊话央行多印 2 万亿,来解决人口老龄化少子化问题——因为这样的言论,“网红” 经济学家任泽平又又又上热搜了。

任泽平 “认真提建议” 被评哗众取宠

先是一条微博引发舆论强烈讨论,再跟上两篇公众号文章发布《中国生育报告》和《关于 “鼓励生育基金” 的几点回应》,任泽平这两天频上热搜,把流量 “拿捏” 死死地拿捏在手里。

发生什么了?

前恒大集团 “首席经济学家” 任泽平 1 月 8 日发微博,对时下备受关注的人口问题大谈特谈,并发表了自己的观点:建立生育基金,央行多印 2 万亿,用 10 年社会多生 5000 万孩子,解决 “老龄化” 和“少子化”问题。

上述言论直接引爆了网友的讨论,评论区不少人开始讨论起宏观经济,从货币、物价聊到房价、就业。也有人点评道,“说句实话,(这条微博)真不像个经济学家该说的话”。

1 月 10 日,任泽平在自己的 “泽平宏观” 号上正式发布了《解决低生育的办法找到了——中国生育报告》,其中 “一定要抓住 75—85 年还能生的时间窗口”、“不要指望 90 后 00 后” 等观点,更是烈火烹油,将舆论激辩推向新的高潮。

BT 财经看到这篇《报告》全长超 2 万字,洋洋洒洒从中国近 70 年的生育情况,写到国外发达国家刺激生育的经验,并提出了 “加快构建生育支持体系” 的建议。读后感用现在的流行话说,就是“听君一席话、胜似一席话”,好像说了什么,又好像什么也没说。

今天(1 月 11 日)任泽平又发表文章,回应了 2 万亿是怎么算出来的、为什么是印 2 万亿而不是拨款 2 万亿等问题,评论区里选择性置顶了多个发声支持他的读者留言。

面对网友的讨论和质疑,任泽平还表示这样讨论生育和人口的研究,“我们是认真的”。

澎湃新闻》文章写道,与其说任泽平提出了一份决策建议,不如说是他做了一份当下的热搜关键词集合,还评论道 “少一些任泽平式的哗众取宠吧”。还有人评论道,看了任泽平的言论,觉得反而是这几年以人口学者形象活跃在大众视线的携程创始人梁建章更像是一位经济学家。

那些年任泽平喊过的话

本文我们先按下复杂的人口经济学问题不表,来回顾一下那些人任泽平那些年 “震动舆论场” 的言论。

任泽平有人大经济学博士学位,在清华经管院做的博士后,在历任于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后辞职 “下海”,进入券商机构。2014 年曾经喊出 A 股 “5000 点不是梦”,一年后沪指果真在 2015 年的大牛市里冲击至近 5000 点,更令任泽平声名大噪。

但众所周知的是,资本市场是需要严格合法合规、不能口无遮拦大放厥词的,监管曾经出手干预过任泽平充满情绪性的市场点评,2016 年 8 月,证监会证券基金机构监管部曾经通报分析师发布研报或言论不合规的案例,其中就有任某发表标题为 “变天了”、“干,空间 20%” 等文章标题明显夸大、具有诱导性。

近些年任泽平的 “画风” 则有些偏门,这要从他 2017 年底加入恒大开始说起。

直到今日,任泽平的百度百科介绍里,“前恒大集团首席经济学家、研究院院长”仍是第一个出现的名号,后面还有 “副总裁级” 的补充描述,尽管他目前已经加盟东吴证券拟出任首席经济学家。

2017 年,恒大风光无限,当时给任泽平开出 1500 万年薪的消息更是全网刷屏,羡煞旁人。

不过后来恒大大举开启多元化扩张的道路,为如今的资金和债务危机埋下伏笔。2021 年任泽平离职恒大,当时有观点好奇任泽平在恒大的战略决策中起到了什么作用,甚至有观点表示 “1500 万年薪的任泽平坑了许家印”。

任泽平是怎么回复的?**他一面表示 “恒大是前东家,做人要少落井下石、要厚道”,另一方面却把自己择得干干净净,表示曾经早就谏言恒大降负债,但反而被批格局不够。**据《中国基金报》,任泽平在恒大期间 “并不在公司核心决策层”。他称自己常年在北京,公司总部却在深圳,很多会议和决策参加不了,“倒也超脱”。

对这样的说法,多数网友也只能一笑了之了。

一个有意思的插曲是,恒大旗下理财产品兑付出现问题,不少公司离职员工的本金没有收回,据说其中也包含了任泽平。

如今任泽平已经在东吴证券开启了新一段职业生涯,吃瓜群众又要准备就位了。

欢迎关注【BT 财经】,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版权所有,禁止私自转载!如涉及侵权,请联系删除。

知乎用户 BT 财经 发表

任泽平搞标题党翻车了,刚开始说 2 万亿,现在都到了 20 万亿了。

我为大家盘点一下这件事:

前恒大经济参谋,著名经济学家任泽平发布了一个报告,标题写着明晃晃的几个大字——解决低生育的办法找到了!

这句话吓得我虎躯一震,没想到有生之年还能看到有人解决这个世界性的难题啊,这不得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

带着崇拜和好奇,我颤抖着双手点开了报告内容,结果看到了下面这行字——央行多印 2 万亿,用 10 年时间多生 5000 万孩子,解决人口老龄化少子化问题。

毫不意外,没过多久,任泽平的微博就被网暴了,有几位比较理智的朋友还友好地提醒了任泽平,如果钱流入了楼市,那乐子就大了。

可能骂他的人太多,负面评论已经删不过来了,受了委屈的任泽平又发了条微博,希望大家可以多一些理性的讨论,不要对他进行人身攻击。

可是你光叫网友们理智有啥用?就连主流媒体澎湃新闻都看不惯他的言论,发了一篇文章说他雷人,缺乏基本的经济常识,为了流量哗众取宠。

然后网上有很多人提醒任泽平,2 万亿听起来很多,但平分到每个人手上真的没多少钱,所以对于促进生育的作用也许微乎其微。

任泽平也算是广纳良言,在今天早上他就对自己的那篇报告进行了专门的解释,其中主要回复了一下几点:

1. 不是总共 2 万亿,是每年 2 万亿,10 年就是要印 20 万亿。

2. 为什么要印钱?因为他知道这笔钱太大,政府拿不出这么多钱。

3. 会不会引起通货膨胀?他说不会。

事情大概就是这样,大致了解之后,我再来分析一下大家比较关心的几点:

一、生育问题靠发钱到底能不能解决?

二、印 20 万亿真的不会引起通货膨胀?

三、为什么 90 后 00 后都不愿意结婚生娃?

先看第一点,之前我发过一篇文章,我说中国年轻人不愿意生育的原因不只是因为钱,还和女性受教育程度有关系,很多人不同意,在后台骂我,这事其实也简单,我们找一些世界各国的数据看一下就知道了。

这是世界银行在 2019 年发布的一个数据图,横轴是妇女生育子女数量,竖轴是发达水平,可以非常明显地看出——越是发达国家,生育率越低。

世界上生育率高的地区主要有哪些呢?非洲和中东,要么是穷得叮当响,多生了一个就多一个劳动力,要么就是由于宗教原因,对女性活动有极大的束缚,比如说伊斯兰地区,不让女人出门,不让女性工作,让女性把人生重心放到生育上,人口自然也就上去了。

除了这些地方之外,全世界其他地区,欧洲生育率连年暴跌,美国生育率降到了近 50 年来最低,东亚我们就不说了,中日韩都一个样子,甚至就连我们印象中很能生的印度,总和生育率也下降到了 2.1。

发达国家中,唯一一个生育率很高的,只有以色列,他的数据是 3.1,至于原因,也很简单:

1. 犹太人二战被屠杀怕了,对于人口增长有很大的执念。

2. 技术发达,政府会提供人工授精。

3. 以色列极端正统派哈瑞迪犹太教徒,对于生娃有超乎常人的向往。

所以,如果不是有某些特殊历史原因以及宗教对思想的控制,人类社会发展的大趋势,就是越发达越不生娃。

如果对人群再进行细分,我们又会发现,穷人和富人的后代都挺多,中等收入群体反而才是最不愿意生育的群体。

从这个角度来看,很多人说自己之所以不愿意生娃,是真的因为缺钱,这的确是事实,因为我国目前的国情就是:穷得叮当响的人不多,超级有钱的也不多,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人超级多。

你不要否认,只要你出来能找一份稳定的工作,月收入有 3000-5000,你就已经不是绝对意义上的穷人了,现在年轻人的主体就是处于这一收入水平,所以,我国的生育率低也是能够理解的事情。

但是,到底给年轻人多少钱才能让他们愿意生娃呢?

任泽平说的是每年 2 万亿平分给 1500 万个家庭,我们做一个简单的数学计算,可以得知每个家庭可以分到 13 万元左右。

是不是感觉不少了?但是如果你仔细计算一下,彩礼钱(20 万)、买房(50 万首付)、买车(15 万)、孩子教育(30 万)、孩子就业结婚(上不封顶),是不是又觉得 13 万还是没能解决根本问题?

有人计算过,我国在一二线城市养育一个孩子的成本基本在一两百万之间,这是一个非常庞大的数字!

所以,任泽平认为一年 2 万亿就能解决我国的生育问题,那是低估了民间疾苦,而且,我还没有计算金钱之外的东西,半夜带孩子看病、365 天哄孩子睡觉、下雨天给孩子打伞、一把屎一把尿的拉扯……

养一个孩子除了钱的问题,还有精神和心理压力,因为实在是太费神了,这也是年轻人不想生的原因之一,不能只盯着钱这个因素,现在很多年轻人为钱所困,所以觉得自己不结婚不生娃只是钱的问题,但是等到他们真的结婚生娃之后,他们又会发现,养一个孩子,金钱的付出真的只是其中一部分。

想靠印钱就解决生育问题,而不考虑年轻人的个人意愿和自主思想,任泽平也想得太简单了,要不然美国年年大放水,直升机撒钱,生育率为什么还连年暴跌?

当然,我虽然不同意他让央行印钱的方案,但是我认同他的一个观点,那就是需要成立生育鼓励基金,适当地减轻年轻人的生育压力,然后在其他方面给与优惠,比如说:

1. 年轻夫妻生娃买房 5 折优惠。

2. 孩子从 0-18 岁教育费用全免。

3.0-3 岁前国家补助一部分奶粉钱。

虽然这不能解决根本问题,但是至少能让一部分真的缺钱的人有机会去生孩子,我觉得这很有意义。

再看第二点,印 20 万亿真的不会引起通货膨胀?

这是一个基本常识问题,任泽平说这 20 万亿是定向资金,不会流向市场,那就有意思了,在中国干什么,钱才不会流向市场?给孩子买奶粉、给孩子交学费,这些钱不流向市场那会去哪里?

所以,如果央行真的印了 20 万亿,现在 5 块一碗的素面,几年后就有可能变成 12 块一碗,毕竟 2008 年也才 4 万亿,你现在一开口就是 20 万亿,你想干什么?

作为前恒大参谋,房地产领域经济学家,他说这句话你自己想想有没有问题?

最后看第三点,为什么 90 后 00 后都不愿意结婚生娃?

我在网上看到了太多批评的声音,很多人说年轻人自私自利,没有责任心,只顾自己所以才不结婚,不生娃,但我说一句实话,当代年轻人其实是很有责任心的,他们之所以不想生娃,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收入太低,自己都生活困难,觉得无法给到自己的孩子很好的教育和生活环境,所以才一直犹豫。

现在已经不是以前那个给口饭就能养活的年代了,以前大家都穷,没有攀比,都是散养,所以农村一家五六个没问题,但是现在时代变了,信息透明化,每一天都能从网上看到外面的世界,看着别人的孩子穿漂亮衣服、上贵族学校,你忍心让你的孩子跟着你挤在出租屋里吗?

每个人都站在自己的角度看问题,所以会出现很多偏见,马上到年底了,我建议那些催婚催生的父母,也一定要好好的和自己的孩子进行沟通,你都不了解他们的真实想法,就妄加批评,真的不太好。

最后总结一下吧,虽然我不同意任泽平这种急病乱投医的做法,但生育问题确实是一个大问题,只有政府主导,对影响结婚率、生育率的天价彩礼、高额房价、教育成本等领域进行积极的调控,未来才会看到一些转机。

原文首发于我的公众号 “枫冷慕诗”。

这是原文链接,大家喜欢可以关注下。

为了提高生育率,经济学家建议央行印钞 20 万亿

知乎用户 枫冷慕诗​ 发表

超发货币,印钱放大水?

拜托啊!要知道,为啥不少老百姓很没出息的要求政府来个普惠制发钱?

看看好像是目光短浅是吧?可能有这个感觉对不对?

我告诉你,这老百姓都不傻,你政府直接发钱到穷人,看上去就顾了眼前,似乎就用完花光算数,对吧。

但是要知道,你普惠制发钱,还有可能给老百姓一点点好处 - 毕竟这钱是直接发给到个人手里。

如果是超发货币,印钱大放水,你看着吧,这多出来的钱,一分也不会给老百姓的。

房地产老板,包工头,做工程,做项目的,骗各种补贴的,给你瓜分的一干二净的。

然后,资本富豪们赚的盆满钵满的,再资产一转移,嘿嘿。。。。。

所以说啊,老任在恒大集团的工资可不能白拿啊!

知乎用户 五角场喵叔 发表

印钱的本质是全民的 “铸币税”。任泽平这个“央行印两万亿” 的政策,翻译成人话就是:

不生三胎的人,集体纳税,给三胎家庭云养娃。

你这是拿全国人民当绿帽奴呢。

知乎用户 令狐冲​ 发表

错在直说发两万亿

改一下话术 说应该给全民每个适龄人员发 xx 数额现金 立马就另一种舆论评价 不信去搜下疫情初期 b 乎发钱提问

知乎用户 hilalv 发表

人家其实是说得印钱。。。现代货币体系吗,没毛病,毕竟读桥水那个(原则)的人实在有点太多。

知乎用户 SALADIN 发表

即使是暴论,也总比媒体整一堆谁都知道的废话强!

一定要站队的话,我站任!

————————————————

事实搁这儿摆着,生育窗口就这么短。媒体提出什么方案了吗?等你啥都计划和配套好了,生育窗口早就过了。

媒体最擅长的就是迎合大众的直觉。A 方案不行,动了 xxx 的弱势群体的利益,B 方案不行,不环保,C 方案不行,D 方案不行。

明眼人都知道这个方案有缺点,但是可行。想啥也不付出,或者啥都计划好了再干,哪有那好事儿?就往那一站,背着手挑错,那谁不会啊?你说这个方案不行,那什么方案行?工作总得干吧。问题总得解决吧。

斜着往前走一步,那也是走了。比东张西望原地踏步强啊。秀才造反,三年不成。

听媒体的,啥也不用干了!

————————————————

以上都是无奈的情绪发泄。但这两天看了一些感觉更好的方案。供诸位评判。

这儿 提出一个叫 “成年劳动力养育交换比 “的概念。呼吁在各地像建社区医院一样建幼儿园托儿所。降低养育成本。不要再增加女性产假了,而是要争取男女同休产假。

如何解决生育难问题?印钱能解决生孩子问题吗?_哔哩哔哩_bilibili

翟东升:他这里不是专门讲生育,但是本来生育问题也不是单一问题。讲的真的非常好。比如福利分配应该倾向年轻人而不是老年人。因为每个人出身都是不平等的,然而智商和潜力的分布是平均的,要尽量拉平这种不平等,才能激发社会的活力。比如贫富差距。

https://b23.tv/7W4cHkg

知乎用户 张垚 发表

实话实说,相比增加产假,修改计划生育法之类半推半就、隔靴搔痒的政策。

促进生育最有效的方法还是发钱

发钱不能涓滴,涓滴只会肥了高层,发钱要精准发到每个父母手上,

一孩 10 万,二孩 20 万,三孩 30 万,以此类推。

简单粗暴,但绝对有效

但这笔钱不普发,只发给在人口净流出地区注册户籍并在该地缴纳社保的新生儿父母。

对于人口净流出地区,经济欠发达地区的新婚家庭,这笔钱是足以改变生育意向的。

人口净流入地区的一二线城市年轻人胃口更高,生活压力更大,这笔钱未必能够改变他们的生育意向。就算生了他们也没时间养,干脆不发,让他们安心工作发展经济就好了,创造出的价值用于补贴人口净流出地区的生育家庭。

未来的中国会:生产基地向生育基地补贴财政,生育基地向生产基地补贴人口。

知乎用户 唐吉可德 发表

我估计批评他的人根本不知道过去几年广义货币供应量 M2 有多少。

数据来源:财经数据 _ 货币供应量 _ 数据中心 _ 东方财富网 (eastmoney.com)

知乎用户 尊尼小叔​ 发表

人家能说出别指望 90 后 00 后生孩子说明人不浑,心里跟明镜似的

揣着明白装糊涂罢了

知乎用户 九度山 发表

任泽平这话确实荒唐,现在提超发货币,在萧条期就意味着通胀,非常不和谐。


不过吧,这路子听着荒唐,但不排除会发生。

技术层面投放问题:数字人民币是具备溯源功能的,也可以做到直接投放 M0 能力,到时候发放本身不是问题。

技术层面资金来源问题:略。

需求层面,及不靠谱的推演:

1、现在来看,人口出生率一路走低,对于未来经济的预期影响巨大。

毕竟人口数量 + 消费升级 = 需求上升,需求上升了才是高发展国家,才有这繁荣经济和较高的资产价格。

一旦预期下降,经济危机的烈度会相当之大。

怎么破? 只有自己多生,要不然就引入移民。

2、说说引入移民,目前人口过剩的国度很多,但移民倾向强的,是越南和非洲。

来来来,少年,你选一个当老婆吧。

不开玩笑,人种太多也是不太好搞的。

3、自己多生。

有可能会发币解决。 相当于全民承担了这一笔生育税,或者政府承担一笔债,没区别。

为什么是 4 万一个孩子?也是有考量的。真要是敢放 10 万一个,估计会出现不少骗补的,那就是另一个版本的悲惨故事。

4、为什么不排除会发生?

当前这种情况,不曾有过先例,没有成功案例可以参考。人在这种情况下,与其坐以待毙,不如冒险。

到时候移民派和多生派的博弈。。。想想就头疼啊。

知乎用户 碎碎念的杰哥 发表

看了这个问题以及相关问题回答,都是嘲讽的,其实这次任的提议非常好,只是不讨喜而已。

放弃幻想,接受现实。

1,大城市人口占比越高,出生率就是下降,能提高的就是小城市和农村。而这个额度的金钱对小城市和农村是有明显作用的。

2,越年轻越城市化率高,这个 85-95 确实是最佳时间段。后面的时间可以继续做成为国策,效果要好,则展开要马上。

3,从国外看,明显效果。比如美国,一直有墨西哥人生 6-7 个小孩子,就靠生娃脱贫致富的。美国也就靠黑人和墨西哥人在维持生育率。

但是:不满足城市为主年轻人为主要客户的互联网和媒体的需求。

就知乎这年薪百万,工资够高了,晚上空闲了不 996,房价不贵了,学校旁边就有了,会生吗?

这就是类似欧美日了,只要在大城市,就不会生。还是得靠下层人士来生。

外国就是发钱鼓励下层人士来生的解决办法。

整个知乎看到的:

现在就是一群不生的人,不允许给会生的人发钱。

add:

整个中国经济政策里面,这个 2 万亿专项印钱我可以肯定说,是唯一一个靠谱的印钱。

一般经济政策,比如腾笼换鸟,比如 N 带 N 路,给个 2 万亿,可能能 40% 达到用的地方,25-30% 可能有效。(也许最坏的就是西安 2700 万预算,27 万写软件)

这 2 万亿至少 95% 能达到用的地方,80% 达到有效目的。

如果真执行到位,钱直接到了老百姓手上,领导和政府官员怎么分?

知乎用户 谢丹​ 发表

任泽平的水平肯定比 99% 的砖家高,与其放水搞钢筋混凝土丛林,真不如放水鼓励生孩子。通货膨胀?你真以为现在没超发货币?

知乎用户 澎湃的海​ 发表

(一)不能 “放水”

1 月 10 日,“网红经济学家” 任泽平发布《解决低生育的办法找到了——中国生育报告》称,“建议尽快建立鼓励生育基金,央行多印 2 万亿,用 10 年社会多生 5000 万孩子”“一定要抓住 75-85 年这一代还能生的时间窗口”“不要指望 90 后 00 后”……

这段话很高明,抓住了当前生育率过低的痛点,卖的 “药方” 则是要放水 2 万亿,实属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我先来说明一下为什么不能放水这个问题。

疫情下世界各政府都在印钞票大水漫灌刺激经济,然而我们国家一直采取非常稳健的货币政策,甚至面对输入性通胀的巨大压力也没有拧松水龙头。为啥呢?因为大水漫灌滋润的是精英阶层,普通民众那里依然 “干旱”:资本家们有一万种方法截流住放出来的水,但是普通民众依然没有钱去消费、进而促进生产,最后漫灌出来的水只是推高了有价证券和土地的价格,进而引发通胀,让老百姓更加艰难。

疫情一年间,美国最富有的 2% 人群,资产普遍增殖了 20%,福布斯富豪榜上个名次的财富全部都创下了历史记录——就是第一名是历史新高,第二名财富也比历史上所有的第二名都有钱,第三名也是历史上最有钱的第三名…… 感受一下美国放出水来就是这个效果。而最贫穷的 10% 人群中,负债率上升了 40%。

放出来了水,被资本家们 “截留”,老百姓自己的零星存款再受到通货膨胀的影响贬值。本质上讲这个“水” 不是央行放出来的,而是一种高明的转移支付、隐蔽的割韭菜方式,通过资产增殖和货币贬值(通货膨胀),把人民口袋里的钱转移到精英阶层手中。

2019 年,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在《求是》杂志上发表署名文章《坚守币值稳定目标,实施稳健货币政策》,其中非常明确的指出:“即使世界主要经济体的货币政策向零利率方向趋近,我们也应坚持稳中求进、精准发力,不搞竞争性的零利率或量化宽松政策,始终坚守好货币政策维护币值稳定和保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福祉的初心使命。” 这话已经说的很明显了——国家不防水是保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福祉。

我们曾经也搞过 “大水漫灌”(四万亿),但是其负面效应——如重复投资、产能过剩、推高土地价格(进而推高房价)——这个副作用我们消化了将近十年。大家可以先读一读我这篇文章《十八大之后,局势已经肉眼可见地好起来了》虽然有些话题没办法写得特别深,但是主要精神可以感受的到:不止是政治层面,经济层面也有了一个新准则。

简而言之,现阶段放水,只会抬高资产价格。众所周知,资产阶级有资产,无产阶级少、或者没有资产,那么鼓吹放水的经济学家和资本家们安的什么心,已经昭然若揭来了。

(二)明修栈道

但不得不说,这位 “网红经济学家” 为了暗度陈仓,修得这个 “栈道” 还挺好看。他说让 75 后 85 后多生孩子、别指望 90 后 00 后了,其实是有社会经验的。话虽然难听,但道理是这个道理:75、85 后大多都赶上了房地产爆炸增长前的末班车,别管好坏吧至少上车了,90、00 后们是真买不起房了,打死也买不起了,只有一条路就是透支历史和未来:历史是榨干父母六个钱包,未来是要背几十年的房贷。穷则独善其身,说的就是我们这代人。
2015 年是房价最后的疯狂,这一年美元回流,金融内鬼引爆股市,李嘉诚打响了资本外逃的发令枪,资本家短时间内几乎买光了欧美市面上所有固定资产,马云看实在没啥好东西了,去美国买了一大片森林:态度很明确,就是买树也不把钱留给你。这波资本外逃让城市中产们都开始恐慌性的兑外汇,一时间经济形势如山雨欲来。再加上彼时府与院相争不下,庙堂博弈之后,房地产然而终究成为了最终的选择。
后面的事我们大家都知道了:棚改落地,房价起飞,彻底断了一代人的生育欲望。

所以说房价其实是最成功的绝育手术。我们这一代年轻人是不愿意畅想未来的,因为看不到未来。连房子都买不起,更何况将来的教育、医疗、养老,哪个不是大头?贷款买房,我三十五岁被 “优化” 了怎么办?去年年底,我发了一条朋友圈,就是我亲眼所见的现象,一点也没有危言耸听:

有些人说,你顶多是在一线城市买不起房,为什么不回老家呢,这购房压力可轻松得多了吧?但是我回家乡做什么呢,我在互联网大厂 996,好歹还能赚几分血汗钱,家乡有那么多工作机会给我么?而且越小的地方,越是看人情、看关系的社会,回去了无非也是指望父辈祖辈的 “蒙荫”。这话虽然难听,但是很真实:如果你爹不是“乡贤” 级别的人物,那么去大城市卖血汗是年轻人唯一的出路。

资本确实吸血,但也比封建好一些嘛。这个比烂的现实生活就是这么艰难,艰难到三十五岁之后的未来都看不清,哪里有勇气迎接一个新的生命来到这个世界上呢?

所以我说这个 “网红经济学家” 是有社会经验的,没有经验冒的坏水都没有用。他说的对,不能指望 90 后 00 后了,只能指望买房上了车的 75-85 后。等到两万亿的水一放,资产价格一抬高,有房子的人一看自己房价涨了,这就非常开心了,就对自己的未来有了一个更乐观的预期,于是多生个孩子也是非常合理吧。然而这终究只能是饮鸩止渴。

(三)饮鸩止渴

放水刺激经济不是不可以,但是我们有太多的金融内鬼在,我们有太多的买办阶级在,一旦放水只会变成特殊利益集团对全体人民的掠夺,所以现在国家必须拧紧水龙头。

我去年写恒大问题的时候讲过金融业在房地产业中的角色,可惜那几篇文章都因为众所不知的原因被…… 这里可以简单再叙述一下:

银行这个角色非常特殊,经常赚了最多的钱,却躲在幕后不会获得过多的关注。房价高涨的时候,大家知道骂地产商,却不知道骂金融资本。银行其实是最完美 “闷声发大财” 的典范。土地财政、银行、地产商就是 “铁三角”,银行放贷往往是地产商拿到“天价地王” 的关键;而且银行不光给地产商贷,还给买房的消费者贷,一边贷款给建房的,一边贷款给买房的,地价越高房价就越高利息就越高,赚钱两开花。更厉害的是还能装出一副人畜无害的样子——就这放给你贷款你还得感谢人家呢,银行其实是最完美 “闷声发大财” 的典范。

房地产集团的膨胀,银行输血是关键。国家为了调控房价,严格限制了银行对房企的贷款。然而上有政策下有对策,银行可以不要存款了,推出年化 5% 的理财,老百姓出于对银行的信任(主要是信任政府),自然对这样高收益的理财产品趋之若鹜。银行再把这些理财的钱交给中介资管公司打理,这些往往是大银行傀儡的公司再去购买房地产企业的有价证券。相当于银行没有吸收存款,房企没有贷款,但是钱还是兜兜转转到了他们兜里。此时此刻,恰如彼时彼刻。

银行收集储户的钱发行理财,不经过银行本身,而是通过第三方金融公司操作,这种行为叫做 “影子银行”。影子银行是指游离于银行监管体系之外、可能引发系统性风险和监管套利等问题的信用中介体系(包括各类相关机构和业务活动)。影子银行引发系统性风险的因素主要包括四个方面:期限错配、流动性转换、信用转换和高杠杆。

国家限制了商业银行对于房地产企业的贷款,但是银行依然想在地产投机中分得一杯羹,所以就通过 “影子银行” 进行操作,而这其中不可避免的进行了高杠杆,增加了整体经济的系统性风险。开始银行通过信托公司把钱注入给房地产企业,这有个名词叫做 “银信合作”。国家一看不行你这是瞎操作,马上对“银信合作” 出台了非常严格的限制,结果银行把钱委托给券商的资管计划,券商再把这笔钱交给信托公司,信托再去借钱给房企,这叫做“银证信合作”。钱每倒一次手,都会增加一笔杠杆,中间商都会白赚一笔“手续费”。金融机构闷声发大财,结构性风险转移给了消费者和整体经济。

“影子银行” 最大的危害还在于信用转换,老百姓买银行的理财产品是出于对银行的天然信任,这种信任不是来源于银行如何,而是对于政府的信任,老百姓都认为政府会给银行兜底,不会让大家的储蓄凭空蒸发。但银行在消费这种信任,模糊银行发行的理财与银行存款之间的关系:讲道理,我要是知道你银行在搞什么 “银证信合作”,我为啥不直接去买证券公司的产品呢,中间还省了你一道手续费;我要知道你最后直接把钱给了地产公司,我还不如直接买地产商的股票和债权的,这二者好歹还能在市场上买卖,你理财产品买了就等着暴雷呗。

21 世纪初,我国金融业增加值占 GDP 的比重大约在 4% 左右,而到了 2015—2019 年平均达到了 8%——大家可能不知道这个数字有多夸张,我们横向比较一下:2003——2007 年,金融海啸爆发之前,美国的这个数据也是 8%。而且我们跟美国不一样啊,美国是全世界都买他的金融产品,美元定期回流必须要靠这样的 “蓄水池”,华尔街玩金融投机也玩了一百多年了,而我们才是一个怎样规模的金融市场啊?何德何能跟它美帝匹配同一个风险指数啊?

可以看到,高涨的房价背后,有多少利益集团在大快朵颐,这背后是老百姓们 “六个钱包” 的供养。这些集团不管是出于傲慢还是死硬,就是对国家的大政方针置若罔闻。再后来国家出台资管新规,着力解决经济 “脱实向虚” 的问题,砍掉无数杠杆。对于包商银行的处理也释放了明确的信号:政府不给乱搞的银行兜底。这些利益集团的日子越来越不好过了。

所以说,想要放水刺激经济第一步,先要清理所有的金融内鬼,先要清算所有的买办集团。现在对柳传志反动势力动刀子,就属于历史回归正轨的一部分。但是我们可以看出来,真的很难啊。柳传志尚且如此,更何况那些根深蒂固的金融巨蠹呢?

这其实是一个历史遗留问题,我们国家金融体系上上下下,从决策层到执行层,都被某高校某学院某专业的毕业生们所把持,导师提携学生,师兄庇护师弟,学长和学姐联姻,形成了一个牢不可破的门阀联盟、朋党团伙。而且关键是他们的操作不像买办那样一眼能看出来,金融里面的门门道道太深了,就像我上面写的 “影子银行” 的问题,都不一定所有人能看懂,更何况这些窃国大盗们的 “覆雨翻云手”?想要让金融体系真正为经济发展服务,想要让“放水” 真正为全国人民所享用,必须清理某高校某学院某专业的门阀和朋党。言止于此。

(四)公平,公平,还是公平

从上面的分析我们不难看出,只要一放水,基本就会漫灌到房地产市场。而现在又是中央要坚持 “房住不炒” 大原则,并稳定推进房地产税改革的关键时期,那么这时候再鼓吹放水的是何用意,已然是司马昭之心了。宪法里规定:我国以按劳分配为主体。那么劳动者的收入要交个人所得税,而且是累进制税率,最多超出的部分要交 45% 的税。而房产是资产,多年以来房地产升值了多少,有人为这些升值交税吗?也正因为此,大家都发现炒房划算。所以诚实劳动不如玩资本游戏,这是一个很不好的风气。

我们经常调侃,谁谁谁 996 拼命:三年时间工资涨了一万多;谁谁谁好吃懒做,三年时间他爸给他买的房子涨了三百万。很明显就算这是经济规律的一部分,也是属于需要干预的经济规律,国家应该从法律与政策层面调控这一现象。我支持对高劳动收入群体适当减税,同时对资产收入采取累进制税率,这是符合按劳分配基本原则的。

我是 2014 年底来北京实习,2015 年毕业后正式工作开始交社保,到去年的时候正好是够了五年买房条件的,我爸妈是一直想让我买房的,他们的理由如下:第一,在相亲市场上,买房和北京户口是两个硬条件,没这个基本门槛就不配去跟女方谈。当然这是我爸妈在相亲市场上总结下来的经验,我对此不置可否,反正是你们张罗着的事。第二,本来我是打算去国外再读个博士的,19 年准备了一年材料论文英语考试啥的都准备好了,结果疫情来了;然后今年印度又爆炸了,目前来看五年之内国外都出不去了,所以我家里人觉得铁定出不去了,不如就在北京 “扎根” 吧,既然要 “扎根” 那就得有房子吧。

而对于我来说,买房的热情并没有那么高。首先我肯定无法靠我个人实力承担一套北京的房子,就连首富也肯定要靠父母支持的。我父母也是普通工薪阶层,他们要支持的方式也是卖掉一套在家乡的老房子,那这样就会使我父母的生活质量大打折扣。我还没有给父母尽孝心呢,先从他们拿出上百万来,于心何忍?我如果不靠父母支持,在类似燕郊这些偏远地方买了房子,也会让我通勤时间巨增,让我的生活质量大打折扣。所以面临的选择就是——要么我要么我父母,二选一生活大打折扣。那我还不如现在继续租房子呢。

我并不想背几十年的房贷,这个问题我在以前的文章里分析过——对绝大多数劳动者而言,他们无力全款购房,只能通过贷款来实现,于是资本就会借助住房贷这种形式对劳动力进行控制。很简单的道理,类似的故事我已经听到了至少几十次了:我的工作很蛋疼,我的老板很傻逼,我干了五六年了没有加薪,今年又取消了我的年终奖——但为什么我不辞职,因为我每月要还房贷啊。这就是为什么中国劳动者往往 “吃苦耐劳” 的原因,房子要还贷、孩子要上幼儿园、父母有慢性病要烧钱,996 就 996 吧,工资压得低就压得低吧,总比丢了工作好。

最关键的是他们很多人还绕不过这个弯来:明明贷了银行几百万,这是比无产阶级还惨的 “负产阶级”,但是因为有房有车有工作,偶尔还能去个高档餐厅消费一点奢侈品,就忙不迭地给自己贴上了“中产阶级” 的标签,并且还心里不平衡地哀嚎:中产阶级太苦啦。也不反思一下自己,哪里配得上 “中产” 二字了。所以哈维非常犀利地指出:“如果无产者通过贷款买房,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他就成为了资本主义制度的维护者。”我现在不买房,心理上还是一个骄傲的工人爷爷;我怕我买了房之后,就不得不做一个工贼孙子了,还要自欺欺人安慰自己:多少人想挣钱还没这个机会呢。

我通篇分析了房地产市场的问题,还没说教育呢,还没说医疗呢,大家可以触类旁通去思考一下。举了我自己的例子,其实就像以小见大证明一点:年轻人生育欲望低,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经济问题。有些人想借着这个问题夹私货,我们把他拍死就好。但是为了国家的发展,为了民族的未来,想要年轻人开开心心愿意哺育下一代,有一点是绝对的必要条件:

公平,公平,还 TM 是公平。

相关阅读:

开放 “三孩” 是治标,共同富裕是治本年轻人不是不愿生孩子,只是他们单单养活自己,就要用尽全身的力气了不结婚不生孩子、家里宅、低欲望社会——当代年轻人反抗资本的 “卢德运动”

知乎用户 赵皓阳 发表

国内有 100 个棒棒糖(资源)

也有 100 块钱(货币)

那么对应的就是 1 个棒棒糖 = 1 元

现在你再印 100 块钱

棒棒糖还是 100 个

就变成了 1 个棒棒糖 = 2 元

物价上涨了,亲。

然而,你的工资涨了没?

吃不起棒棒糖了,差评!

知乎用户 王小春 发表

重点不是要 85 后生孩子,而是让央行多印两万亿,这样他的前老板许皮带又可以玩女明星了,他说不定又可以找一份年薪一千五百万的工作了。

知乎用户 鲱鱼罐头 发表

明明很好啊!救企业印得几万亿,救生育印不得吗?总比杨宜勇王耀辉之流,要求引进一亿亚非拉劳动力,要求让中国女人去和亲,好一万倍,

知乎用户 卫龙 发表

任的言论实际上指出了我国现在除了劳资矛盾之外存在的另一对的矛盾冲突,即以 85 年左右为分界点出生的两拨人在财富上的代际差距。伴随着劳动作为生产要素在财富分配中的占比不断下降,目前看这个差距只会越拉越大。

在这里我要摆明我的观点,即:**解决低生育率问题实际上和共同富裕是一体两面的关系。**当我们实现共同富裕的时候,生育问题自然会迎刃而解,在此之前生育问题不可能单独得到解决。

然而共同富裕的实现具有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的特征,但是人口变化也确实存在某些特定的 “时间节点”,过了就是过了。这一对矛盾如何解决,目前看,还真就只能不停“打补丁” 争取腾挪的时间。从这个角度看,任的方案并不激进,2wy 反而有点少了。但是如果只打补丁,不干正事,那这个补丁打了也是白打。

知乎用户 菠萝和萝卜​ 发表

国家正想这么干

结果你一个在野经济学家跳出来把国家要做的事说完了

那国家还做不做呢?

做,证明你对的?

不做,等生育率继续崩盘?

所以说啊,给上级建言献策,不能用囔囔的方式

不然必被官媒打脸

知乎用户 曾轶​ 发表

近日,经济学家任泽平在其个人微博发文称:尽快建立鼓励生育基金,央行多印 2 万亿,用 10 年社会多生 5000 万孩子,解决人口老龄化少子化问题,让未来更有活力,而且不增加老百姓、企业和地方负担,我们研究认为现在只有这个办法最务实有效可行。

如果印钱管用的话,任博士就不需要离开恒大了。

经济学家有个习惯,就是把很多因素都理想化成真空球形鸡,没有动态的去考量。

日本经济研究中心 12 月 15 日发布的估算结果显示,中国的名义国内生产总值(GDP)将在 2033 年超过美国。预计到 2050 年美国将再次反超中国。日本经济研究中心认为,从长期来看,中国人口减少导致的劳动力短缺将会成为 GDP 增长的绊脚石。

这个预测,和任博士的思路如出一辙,初看起来很有道理,

但他们的测算模型中,却忘了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

社会财富积累到一定程度、且人口总量开始下降的时候,压力反而减轻的年轻人,自然而然的愿意多生了(当然,前提是一二三次分配到位了)。

中国人口差不多是美国的 4 倍、日本的 10 倍、德国的 16 倍、英法的 22 倍… …

我建议经济学家们分析中国的人口,不要机械的一刀切,北京朝阳区的人口和青海共和县的人口是不能用同一个公式计算的,要分区域分城市去理解。

北上广深的人口会断崖式下降吗?永远不会的。

任博士的初衷是好的,但解决办法过于书生气。

真正解决的方式是什么?

看看 A 股上市公司大北农怎么操作的:

农牧业上市公司大北农 (002385.SZ) 对员工推出了鼓励优育方案,从 2022 年 1 月 1 日起执行:一、产假:第一胎在国家标准上加一个月,第二胎加三个月,第三胎 12 个月。二、第一胎奖励三万,第二胎六万,第三胎九万。三、准男性员工陪产假 9 天。

1 月 10 日,大北农集团党委副书记张国平证实了公司确有此公告:一是为了响应国家政策,鼓励生育。二是基于提高员工的福利待遇方面,走向共同富裕的考虑。

就像之前我提到过的,现在不给员工涨工资加强人才建设的,和 20 年前不搞生产线自动化改进的一样,终将会被淘汰。

大家都明白,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但科技的背后是什么?

人才。

知乎用户 诗与星空​​ 发表

两万亿是多少呢,假如给中国 14 亿人每人平均分配发钱,每个人会得到 1400 多元,且不说这些钱够干啥,也不考虑通胀,这些钱够干什么,买几罐奶粉,买几包尿不湿。然后钱迅速的向资本转移了,接下来一切回归正常。没有一丝波澜,也没有一丝顾虑。

也就是说年轻人不愿意生孩子的困局一丝也没得到改善,钱会自动向资本聚拢。这和美国的困境是一样的,美国仗着自己全球货币疯狂印钱给穷人撒钱,这些穷人收到了钱就去消费,然后钱迅速回流到资本手里,所以疫情期间很多商业大佬资产迅速增值,但穷人貌似得到了短暂的实惠,实惠过后底层生活仍然毫无改变。这还是美国印钱造成的通胀全球买单的情况,这要是换别的国家这么搞物价不得上天了。

我一个普通人都知道的道理,任老这种『高端』人才应该懂吧,博取流量的小丑,简直可笑

知乎用户 AustonLee 发表

总比超发进房地产好的多的多吧。

这位老哥起码知道,想让人生孩子得给钱。

知乎用户 一点通 发表

最近某地产经济学家再次抛出神论。

在 “拿掉猪肉之后都是通缩” 的神论后,又冒出 “印钞生娃” 的神论。

客观来说,在这篇洋洋洒洒 2 万字的 “研究报告” 里,还是有大量详实的数据内容。

但是呢,在经济学领域,有一个很普遍的现象,就是数学模型、数据内容,都可以做得非常详实,但这都是为经济学家所想输出的观点而服务。

所以,在这篇有大量详实数据内容的 “专业” 研究报告里,却充斥着大量不专业的私货。

这些私货主要集中在 “导读” 里,正文的专业内容倒没有什么太大问题,数据也比较详实。只可惜被一个歪了的导读给带歪了节奏。

比如在导读开头就提到 “尽快建立鼓励生育基金,央行多印 2 万亿,用 10 年社会多生 5000 万孩子”。

这个建立鼓励生育基金倒是没啥问题,我也支持。

但央行多印 2 万亿来直接注入到这个生育基金里,就有很大的问题。

并且按照地产经济学家的说法,是每年印 2 万亿,而不是 10 年印 2 万亿。

还声称这样可以 10 年多生 5000 万人,等于一年要多生 500 万人,而 2020 年的出生人口才 1200 万人。

这样的 “大跨步” 提高生育的想法,着实有点不切实际。

也难怪有媒体也都忍不住吐槽。

“印钞生娃” 这个神论,确实有点哗众取宠。

首先,发钱谁不喜欢?

要说给你发钱,我想没人会拒绝吧。

所以,首先这个建议,本身就有点抓住民粹的特点,类似欧洲高福利社会,谁不喜欢?

但问题得一个国家能负担起这样的高福利体系,否则就会沦为希腊化。

这样直接 “印钞生娃” 跟直升机撒钱有何区别?

从某种角度看,所谓 “印钞生娃” 也是一种懒政思维,试图只靠印钞就能解决生育问题,不但只是异想天开,而且容易产生某种舆论误导。

当前人口生育率断崖式下降,确实是一个很大问题,要扭转生育率问题,更多还是要从高房价入手,要解决育儿成本过高,降低人们育儿的资金成本、时间成本、精力成本。

这是需要我们全方位政策配套去支持,但这绝不是有一个万能药,只要用了就可以一劳永逸,这是懒政。

这份报告,看似专业的数据内容,却夹带着各种不专业的私货。

比如,某地产经济学家认为,每年额外印钞 2 万亿,只要专款专用,就不会引发通胀、不会让房价上涨,这就缺乏最基本的经济常识。

只要央行额外印钞,不管这个钱是不是专款专用,只要流通到市场里,必然会加剧通胀,也会助推房价上涨。

再比如,我也支持建立鼓励生育基金,但为何要让央行每年额外印钞 2 万亿?

这其实就露出狐狸尾巴了

其实说白了,某地产经济学家还是千方百计要鼓吹大放水、鼓吹降息印钞。

从当年的 “拿掉猪肉都是通缩” 神论,到现在“印钞生娃”,某地产经济学家频频抛出神论,更多只是希望央行降息大放水,而这最直接利好的自然是房地产企业。

从这点看,虽然地产经济学家已经辞职离开房地产,自诩为已经改型成人口问题专家,但本质还是地产经济学家,为房地产服务。

本文会来详细分析一下这件事情。

(1)涸泽而渔

我觉得,这份报告里,夹带的一个私货里,有一个很离谱的观点。

比如其中提到

“一定要抓住 75-85 年还能生的时间窗口,抓紧出台鼓励生育基金,再不出台就晚了,不要指望 90 后 00 后…… 原因也很简单,就是 75 年 - 85 年的这批人还有多子多福的生育观念,而 90 后和 00 后不要说生二胎或者三胎,很多人甚至连结婚都不愿意。”

我看到 75 年的时候,还愣了一下,还特意用计算器算了下,75 年出生今年都 46 岁了。

连超过 40 岁的高龄产妇,都要纳入到鼓励生育的范围里,我认为这未免有点太过了吧。

而且像我这种 87 年的,岂不是被某地产经济学家给华丽的无视了?

像我和我老婆都很愿意生二胎呀,我老婆也是 90 后呀。

说白了,这种鼓励 75 后~ 85 后生育的看法,是非常脸谱化、标签化,缺乏普遍性。

指望靠单单鼓励 75~85 后生育,来实现地产经济学家 10 年多生 5000 万人,也就是每年多生 500 万人,这基本就是不可能的,完全就是痴人说梦。

该地产经济学家,连基本一个问题都搞错了,所以整篇报告不管数据罗列得再多,也没有太大价值。

人口生育的主力军,现在是集中在 90 后身上。

而某地产经济学,却反其道而行之,不想着解决 90 后 00 后不愿意生二胎、三胎,甚至不愿意结婚的问题,直接说 “不要指望 90 后 00 后”,就这样给 “放弃了”。

转而把目光看向已经步入高龄产妇的 75 后~ 85 后……

这不是本末倒置是什么。

而且某地产经济学家,其实从这段话来看,也很清楚,当前我们整体生育率下滑这么严重,更多是 90 后不愿意多生,甚至都不愿意结婚。

那么我们正常人的思维,应该是想办法针对这个问题,去解决 90 后不愿意多生,不愿意结婚的问题。

而不是另辟蹊径想着去压榨高龄产妇,这种 “放弃式” 思维,本质上就是涸泽而渔。

说白了,只是为了某种利益目的,只奔着短期利益去的,而完全不顾长期利益。

我们退一万步说,即使按照某地产经济学家那样去鼓励 75 后~ 85 后多子多生,大力度资金奖励。

但五年后,十年后呢?

不根本解决当前年轻人不愿意多生,甚至不愿意结婚的问题,是无法解决根本问题,那么就只是停留在表面,只为了其一些利益在喊口号罢了。

(2)夹带私货

地产经济学家在这份研究报告的导读里,贴了两份调查。

一份是关于 “不愿意生的原因”。

其中排名第一的是 “生养孩子成本太高,影响生活质量”。

排名第二是 “房价太高”。

地产经济学家基于第一个原因,提出应该尽快建立鼓励生育基金,并做出第二份投票。

问人们是否支持鼓励生育基金吗?由国家或央行出资金,对每孩每月给予现金奖励。

结果也不出意外,支持的人占了多数。

但问题在于,地产经济学家在这个投票里,是明显夹带了一个私货。

他把自己希望央行印钞的这个 “私货”,夹带进生育基金里。

通过绑架人们对生育基金的支持,变相支持其希望央行额外印钞 2 万亿的私货。

比如,我们如果把这个投票稍微细化一下。

变成:

“支持在财政允许范围内,设置理性适度的生育基金。”

“支持由央行印钞来设立生育基金,把生育货币化。”

“不支持设立生育基金。”

假如选项变成这样,恐怕这个投票结果,就会大不一样。

另外,地产经济学家夹带私货的痕迹,也可以从另外一个细节看出。

比如,在他自己发起的投票里,关于人们不愿意多生的第二个原因是 “房价太高、生活不易”。

但是呢,该地产经济学家,通篇研究报告里,却没有一点是提高应该降低房价,而只一味鼓吹其印钞生娃的 “万能药”。

虽然该研究报告里,有稍微提及房价快速攀升所带来的的问题。

但其末尾却是这样说的。

“五是加大教育医疗投入,保持房价长期稳定,降低抚养直接成本。”

这我就不太理解了,你明明知道房价过高导致人们生育意愿大幅降低,却还在房价仍然高高在上的情况下说 “保持房价长期稳定”,是怎么得出可以 “降低抚养直接成本”?

这句话说得好像房价已经降了一样。

这其实已经充分暴露了其真实意图。

就是帮已经半死不活的房地产企业,喊一喊救命水,希望央行能开闸放水,把这些房地产企业救活。

要不然,也不至于,整篇报告,都不提一下,让房价 “长期稳定的基础上,平稳下降”。

他只要稍微提一下类似让房价稳中下降的话,我都能敬他是条汉子,会认为他从房地产企业里辞职后,确实成为一个独立、客观的人口问题专家,而不是一名地产经济学家。

但很显然并不是。

我当然也不希望房价暴涨暴跌,同时相比房价下跌,我更不希望房价暴涨,因为房价再暴涨,我们的未来就是一片渺茫。

同时,既然都很清楚高房价是导致人们生育率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为何在这样一份声称 “找到解决低生育办法” 的研究报告里,却不敢提一个字“房价降低”?

要真正解决当前低生育办法,就不可能绕开高房价的问题。

而且从长期来看,随着每年出生人口锐减,未来 10 年后,房价肯定是随着刚需人群规模的锐减,除了能长期保持人口净流入的超一线城市之外,其他很多二三线城市的房价不可避免要走入一个长期下降的通道。

这种情况下,对房价问题避而不谈,显然并不是一个真正试图解决问题的态度。

在这个基础上,试图把印钞当做一劳永逸的灵丹妙药,是真正意义上的 “懒政” 思维。

其实现在美国就有这个问题。

不管遇到什么问题,印钞,一副印钞解万愁的意思。

但即使美国有美元霸权,可以把通胀转嫁给全世界,但仍然在 2020 年 3 月的直升机撒钱后,现在出现很多副作用。

包括当前美国失控的通胀,包括美联储迫不得已开始准备大幅货币转向,可能导致美国经济硬着陆等等,未来甚至可能因此引发美国的金融危机。

这一系列问题,都根源于美国过去十几年无底线的量化宽松。

这已经让欧美等国沉迷在印钞可以解决一切问题的幻觉里。

但很显然,只靠印钞,没有其他配套措施,是不能根本上解决问题,只是强行用泛滥的洪水,去掩盖已经存在的问题和矛盾。

这并不是一个解决问题的态度,只是在躲避问题。

所以某地产经济学家,才会如此干脆的放弃 “90 后和 00 后”,根子上就只是在逃避问题。

而且,我们并不是美国,我们没有货币霸权。

假如我们学美国那套无限印钞模式,把我们 “债务货币化”,甚至地产经济学家鼓吹的 “生育货币化”,都只会把我们推入万丈深渊里。

我今天为了避免被媒体断章取义误导,我今天也是耐着性子把这份长达 2 万多字的研究报告给看完了。

其实客观来说,如果删掉某地产经济学自己撰写的 “导读” 部分的内容,剩下的正文内容,还是比较详实的,特别是在阐述我们当前面临的出生人口快速下滑可能造成的问题,还是罗列比较详实的数据和内容。

只不过,这份本来还算比较专业的数据内容报告,却被地产经济学家自己撰写了一份夹带各种私货的 “导读”。

导致这份研究报告,变得不伦不类。

比如,其正文和摘要里,其实没有一个字提到 “央行印钞”。

只有在导读里提到 “印钞生娃”。

比如,其在导读里,有提到这么一段话。

“支持生育家庭现金补贴、个税抵扣、企业所得税减免、购房租房补贴、建设托儿所等,这在 OECD 国家行之有效、能够改善生育率。设计可以参考棚户区改造工程和央行碳减排支持工具,最终由央行印钱,不增加地方政府赤字和企业负担,让更多的年轻人生得起、养得起、敢生。”

这段话,我们可以分为两部分,前半部分其实说得也没啥问题,都还是一些可行的措施。

但后半段就变为了,比如 “设计可以参考棚户区改造工程和央行碳减排支持工具,最终由央行印钱”。

这就有点匪夷所思,其实大家也知道,2015 年开始的那波房价暴涨,跟 “棚户区改造” 有很大关系,这是“棚改货币化”。

结果现在某地产经济学家,说要把鼓励生育,去参考棚改货币化,这不是生育货币化是什么?

就这样,他还好意思说额外印钞 2 万亿不会导致通胀,不会让房价进一步上涨。

这完全就是睁眼说瞎话。

不过回过头来说,我在过去一年,其实也写过不少分析我们人口问题的文章。

所以,我们就事论事的说,人口问题也确实要重视。

关于我们人口问题,以及可以考虑的一些比较具体的解决办法,我会找个时间再来单独写一篇。

我们的人口问题,确实还是比较严重,也应该出台各种配套措施去解决。

但这是一个全方位的社会大工程,而不是仅仅认为,我们可以只依靠印钞就能解决的。

是需要全方位降低人们对的育儿成本,包括 “资金成本”、“时间成本”、“精力成本”。

而不是只着眼于资金问题。

很多人是因为双职工家庭,甚至双 996 家庭,别说生小孩了,谈恋爱都没时间,被资本压榨得都没时间了。

这是很多人不愿意生多胎的很重要的原因,很多人不是不想生,也不是不愿意生,甚至也不是生不起,而是不敢生,因为没时间带,没人带。

所以,不解决当前社会各个层面育儿成本太高的问题,而只看到资金成本,却没有看到其他方方面面的问题,是无法根本解决问题。

包括当前我们结婚率低,完全是结构性问题,难道 “印钞能解决结婚问题吗?”

我今天就跟朋友吐槽,很多人连老婆都还没有,难道印钞帮忙买老婆吗?

这显然不现实。

这种依靠印钞,就当做万能药,可以一劳永逸的懒政思维,是不可取的。

甚至抓着印钞就说 “只有这个办法最务实有效可行”,更是一种充满夹带私货的行为。

幸好这样的地产经济学家,是远离我们的决策圈。

只能网络上博人眼球,当一些利益集团的发声筒。

本文来源 “星话大白” 公众号。

我每天都会写分析文章。

原创不易,多谢赞赏和关注支持!

知乎用户 星话大白​ 发表

所谈问题不具备充分性

所提措施不具备可行性

所提结论不具备可验证性

以恒大经历来看此人人格比较低下,从这次发炎来看此人专业能力比人格还要低下

哗众取宠用在他身上都是美化,就是个跳梁小丑

知乎用户 我是红领巾 发表

我对知乎的阅读理解不抱希望已经很久了,这一次也一样。

问题是(你对任的理论已经被定性为 “哗众取宠” 是何态度),结果一堆人开始分析任的理论对不对?

跑题啦亲。方向性错误,明白么?

我也觉得他的理论华而不实,除了哗众取众没用,高成本低收益。实施起来,效果上短期内远不如限制非医学需要堕胎立竿见影。

知乎用户 坚持乐观吧​ 发表

不能说他不懂经济,这文章又不是给生孩子人看的

任泽平,男,汉族,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博士后,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博士。前恒大集团首席经济学家(副总裁级)兼恒大经济研究院院长。

巧的是恒大欠 2 万亿,他建议发 2 万亿。

一大堆眼花缭乱的头衔,据说就是专家。北大方正,清华紫光的破产里不知有多少专家,他自己服务的这个恒大,更是债台高筑。

所以专家是考试的专家,阅卷的也是专家,是专家间灵魂的碰撞。

所以经济是市场的经济,阅卷的也是经济,是啪啪打脸的现实。

当一个个天方夜谭的建议出自专家之口,只能说他们是精致利己主义的专家和考试的专家,不是行业的专家。

他们的可怕在于,通过明知不可为的建议,来出卖大众利益,获得私人利益。

知乎用户 雪友​ 发表

我纳闷的是,为什么直到今天,眼看着全世界各国的生育率都已经普遍下降,但不论是在知乎上还是在某些所谓的经济学者、人口学者嘴里,却还是有人觉得只要钱给够了,就会有人生孩子?

以前我跟女朋友家里打算养狗的时候,前后还纠结了几年,原因是那时候我们经常出去旅游,觉得把狗放在家里不放心,找人帮忙养也不放心。哪怕那个时候你白送我们一条狗,我们也不会去养的。

一个宠物尚且如此,怎么就有那么多人觉得,钱只要给够了,孩子就可以随便生了?

有些人虽然嘴里一直唠叨着不生二胎是因为生不起,可我身边认识的人里,家庭条件好的人并不在少数。那些哪怕生个四胎、五胎也完全养得起的女性朋友里,除了个别母爱泛滥的,几乎所有人所能接受的生育上限就是二胎。

生得再多,就意味着自己这一辈子,要全部绑定在孩子身上。有钱自己去嗨不好么?两个孩子还不够养的?

当代年轻人有没有经济压力?有。但是,如果你是一个男性,在觉得只要给钱就能生孩子之前,不如先找个身边的女性朋友去问一问,如果政府一个月发 1 万块钱,让他生三胎、四胎,她愿不愿意接受。

归根结底,今天所有觉得只要给予经济条件就能解决生育问题的人,无非是把人口当成了可以买卖的资源,觉得只要开个价,自然有人生孩子。严格来说,这种想法倒还真没什么问题——毕竟,代孕就是这么一个行业。

但问题在于,受教育程度、经济水平跟代孕是反过来的。如果说乌克兰今天能有中国这样的经济水平,无论如何代孕也不可能发展成一个如此巨大的产业。而对于受过高等教育的女性来说,能接受用补贴来换孩子的,比例也不会太高。这不单单是因为补贴本身作为一种经济行为对生育的刺激有限,更重要的是,只要想好好养育孩子的人,是很难在多个孩子身上投入同样的经历的——那意味着她要放弃自己的大半人生,转而成为职业主妇。

目前几乎所有的研究结果,都承认工业化、城市化以及受教育程度的提升,是减少生育率的最主要因素。不管在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这一点都没有失效过。除非直接停下这三个趋势——但那样的话,一个又穷又弱的国家,纵然空有百亿的人口,对高层以及普通人来说又有什么价值?

所以,这样一来,就有了一个悖论。即想要经济发展高质量劳动力,而高质量劳动力需要更好的教育,但更好的教育和更好的经济水平会降低生育率,同时给予的生育补贴越高就越需要高端的经济来支撑,高端经济体的生活成本却也不会低…… 如今的发达国家,也正在进入这个死循环里。从日本韩国到挪威瑞典无一例外。

在这个意义上说,不管是媒体还是所谓的 “经济学者” 真的想要不哗众取宠,最好的方式就是少拿着用钱来 “买” 孩子的想法来说事。真要有这心思,好好琢磨琢磨人造子宫,或许都还靠谱一点。

知乎用户 Zpuzzle​​ 发表

别印钱,印钱 = 借贷 = 还钱,没啥用

不如提高税率吧,年收入在 200 万以上的,税率提高到 80%

直接从高收入人群里面宰

然后把钱免费发给中低层收入,毕竟这些人占比最高,才能生出足够多的娃

知乎用户 迷途知返 发表

说明有些高知人群家国情怀严重缺失,肆意挥霍自己的影响力,他们眼里只有自己的利益,而不管国家社会健康发展。

世界有两种坏:

一种是因为自己无知做坏事,另一种则是自己明明清楚却故意为之。毫无疑问,后一种更可恶!而且任毫很大可能属于后者,他不至于水平那么差。

即便如此,我也反对有些人给任一个聪明人人设,这种就是阴谋论看多了,以为什么资本家、专家就先天聪明,前面恒大股价崩溃,有人也是这样评价刘銮雄的,首先给刘銮雄一个聪明人人设,结果呢?在恒大折戟几十亿!

为什么明知道哗众取宠,任网红也要做呢?这其实与其现在的设定有关,其现在的设定是网红,而网红就是靠流量赚钱,哗众取宠言论是最容易引起网络讨论并获取流量的。任自从从恒大跳槽到东吴证券,在各网络平台全面开花搞直播、卖课程和 VIP 会员。

任的薪资肯定是和其流量挂钩了,不然也不至于如此卖力。

我们新闻媒体最近几乎天天报道美国大放水,导致通胀越来越严重,人民生活水深火热,现在好了,我们的经济学家现在唆使国家也印钞放水,难道一点常识都没有吗?

这还不算最扯的,任泽平最扯淡的是生孩子不指望年轻人,居然想依赖 40 岁左右的高龄产妇,奇葩思维。建议任经济学家身先士卒,现在开始发挥余热每两年生一个小孩。

下面两个新闻报道的评论直指任的要害(主流媒体评论很多,本文只选取两个):

要提升生育率,不能仅仅指望高龄产妇,主要还是要指望年轻一代,尤其是 20-34 岁的女性。90 后和 00 后不少人的婚恋意愿和生育意愿下降,婚育观念改变固然是一部分原因,但现实困境也该纳入考量。例如,对于许多年轻人来说,买房是结婚的前提条件之一,高房价就会成为一种现实障碍。当相关政策减轻年轻人的住房成本,无疑就有利于提升年轻人的结婚和生育意愿。
要提升生育率,归根结底还是要从降低结婚成本和生育、养育、教育成本着手,构建一个生育友好型社会,营造一个有利于多生多育的社会环境和文化氛围,提升年轻人的生育意愿。

以下内容为我的驳文,

1、驳斥任泽平:每年央行多印 2 万亿,用 10 年社会多生 5000 万孩子,解决人口老龄化少子化问题。

我国促进生育的根本途径并不是印钱,而是要做好两件事:去资产泡沫和分好蛋糕。

胡乱印钱只会推高金融资产泡沫并加剧贫富差距。贫富差距从来不是因为薪资差距,而是由金融资产(我国最主要就是房地产,欧美就是股票)贫富差距造成的!

因为富人拥有最多的金融资产、穷人则几乎没有金融资产,如果助长金融资产泡沫,那么无异于在贫富差距上火上浇油。胡乱印钱只会利好有钱人,加剧贫富差距。

目前房地产泡沫这么大,窝都买不起,怎么生孩子?必须推进房地产税落地,遏制住房地产的金融属性,打破供需单方面利好炒房客的局面,让房价归回合理价位。

谈到房地产税,很多人(实则炒房客制造舆论)说交不起房地产税,真搞笑。如果所在地普遍交不起房产税,那不就赤裸裸证明房地产泡沫巨大吗?你税都交不起,买房更加买不起,那就必须降价。

或者等你们都出来卖了,房价也会自然回归合理价格,也会有更的人既买得起也交得起房产税。(社会如果普遍交不起房产税,就足见房地产泡沫之大!)

为什么这么说呢?比如 1% 税率有人说太高了,交不起税,但是目前房贷利率 6%,首付三成算,新买房人仅房贷利息的支出就是所缴纳房地产税的 4-6 倍。(下图为计算)这房贷利率不比房产税厉害?

对于只有一套房的家庭基本上无需担心房地产税太重啥啥的,那是 N+2 套房家庭需要考虑的问题。

不打掉房地产泡沫,就是明晃晃压榨新购房人群,割年轻人韭菜。如果所在地普遍都交不起房产税,那就证明所在地房地产泡沫巨大!你税都交不起,买房人则更加艰难,那就给我降价。

如果财富分配存在严重不公,那么生孩子干嘛?生个奴 li 吗?奋斗也毫无意义!

GDP 都 100 万亿了,我国有钱人资产数千亿了,你可别给我说什么蛋糕还不够大?到底是蛋糕不够大还是分配不公平,值得全国上下系统性研究清楚。

很多学者感觉就是别有用心传递错误的观点和结论糊弄一些不明真相的群众。

此前还有 “六个钱包经济学家” 居然和欧美日一些别有用心的经济学家或者政客沆瀣一气,泯灭良心说什么我国房地产没有泡沫,很健康。是何居心啊?

高层明确说出了房地产是中国金融系统最大的灰犀牛、押注房地产永远涨的人会付出沉重代价。最广大人民群众被高房价搞得精气神都没了,躺平文化盛行,这些专家还居然胡说八道!

我们应该警惕这种知识分子、智库学者的 “背国离民” 行为。调查他们的现金流以及资产流动情况,以及亲属流动情况。

2、驳斥任泽平:称不要指望 90 后 00 后生孩子

任泽平的观点看多了就会发现其观点比较后知后觉,而且有时候前后矛盾。很可能是网络看了其他人观点,然后 “引用” 的。前面促进生育明明不是他最先一批,也往自己身上揽功。

比如这个观点我就说过,不能指望 00 后,但是 90 后还是有潜力的,总不能指望 40 岁的 80 后吧!?任泽平所谓不能指望 90 后就是胡说八道,90-95 其实是第三波婴儿潮尾巴,是可以寄托的。你可以说不能指望 00 后,但是 90 后还是可以的,只需要降低结婚成本和生育成本。

以下为我一年前的观点,任泽平和我一年前观点内核高度一致,但是他喜欢危言耸听迎合特定人群。旧文论述如下:

任泽平最近两年内写过很多自相矛盾的内容,在职恒大时候不遗余力论证房地产还有前景,离职恒大后开始反转。下面这篇数千字文章就是证据,是我火力全开抨击任泽平看多房地产的反驳文,当时其还在恒大任职。

如何看待中国生育报告显示「全面二孩政策后反而出现生育断崖」,人口老龄化、少子化时代加速到来?

后记:

我非常想不通:为什么那些屁股坐在自由女神像的经济学家、专家可以在我国指点江山?

这种人肉身都不在这里,凭什么相信他们是为中国着想的,是全心全意为中国出谋划策?

我国面临深刻人口危机已经成为全国上下的共识了,接下来还会有雷霆行动,不然人口下降速度比预想还要狠。

PS:更多人口、房地产、经济发展、世界趋势、金融投资等研究内容详见公众号【悟空新之助】(五个字,谨防假冒)。

知乎用户 pure 日月​ 发表

微博热搜马上下了,很能反应上面对任的态度了。

哗众取宠,中肯。

知乎用户 大可 Duck 发表

1 月 11 日,据泽平宏观微信公众号消息,任泽平、育娲人口等发布关于 “鼓励生育基金” 的几点回应,以下为回应内容:

在《解决低生育的办法找到了——中国生育报告》,我们建议建立鼓励生育基金,“印钱生娃”,印 2 万亿,用 10 年社会多生 5000 万孩子,降低生育养育教育成本,解决人口老龄化少子化问题,让未来更有活力,而且不增加老百姓、企业和地方负担,我们研究认为现在只有这个办法最务实有效可行。

对热议的问题简要回应:

1、未来 10 年多生 5000 万是怎么来的?也就是每年多生 500 万。2021 年总和生育率 1.1,新生儿 1000 万左右,而代际平衡需要每年 1500 万,即每年多生 500 万。

2、印 2 万亿怎么测算的?OECD 国家鼓励生育相关的家庭社会福利支出占 GDP 比重 2%-3%,中国 GDP110 万亿,所以鼓励生育基金应该是至少 2 万亿,注意,是每年多印 2 万亿用于鼓励生育。

3、为什么是印 2 万亿,而不是从财政预算出?因为现在疫情、经济下行压力大、土地财政下滑,政府、企业和家庭都没钱,所以印钱生娃。

4、会不会引发通胀和房价上涨?不会,专款专用。短期有助于拉动需求、稳增长,长期有助于社会活力、经济长期健康发展。

5、会不会产生不公平?不会,生娃有成本,生的孩子是国家的未来建设者,不给予鼓励支持和现金补贴才是不公平。具体可以针对不同收入家庭有所区别,高收入家庭的育儿补贴少一些,低收入家庭的育儿补贴多一些。

6、这个建议不是临时起意,是我们此前在《中国人口形势报告》《中国生育报告》《中国人口预测报告 2021 版》《德国人口报告》《日本人口报告》《美国人口报告》等的研究基础上得出来的,是经过长年的研究探索和国际经验比较得出来的,是经过科学论证的。鼓励生育基金,印钱生娃,初听很劲爆,细想很有道理。就像我们在 2020 年呼吁 “放开三孩” 一样,全网 5.6 亿阅读,从学术讨论走向社会共识和公共政策。

7、为什么 75-85 年出生的是鼓励生育重点,不能指望 90 后 00 后?其实鼓励生育是普惠式的,如果加大鼓励生育基金力度、降低生育养育教育成本,90 后 00 后的生育率也会提升,这里主要是说生育观念、多子多福在代际之间的差异。

8、这个建议,我们是认真的,是经过长期的科学研究和论证的。以科学家的精神,建设性的态度,做有温度、有情怀、有责任的研究。

知乎用户 经济观察报​ 发表

支持任泽平的是想生孩子么?

我看是只想要钱吧

知乎用户 吴大胖​ 发表

量化宽松印钞与出生率之间不存在相关性,认为印钞能提升出生率纯属民科和无稽之谈

任泽平的行为属于为房地产企业游说行为,鼓励量化宽松加大力度印钞,推动房屋资产价格上涨,提升房地产企业开发商利润,拯救僵尸房地产投资人、开发商及高管

好之后旋转门跳槽去下一家房地产企业继续拿他的 1500 万人民币年薪

而没钱为你们所在阶层游说的你们该怎么办呢?

知乎用户 就不告诉你我是谁 发表

这个人不是蠢,是坏。

要补贴涉及的是资源分配,而不是胡乱印钱。

都知道生育问题的背后有很多经济问题,而发钱当然可以解决一部分问题,只是额度是多少,以及钱从哪里出,这两个问题才是核心。

任泽平给出的答案是:两万亿,通过印钱即可。

世纪难题被他轻轻化解,他可真是个人才啊。

其实照他的思路,我国能解决的难题可太多了。扶贫?印钱给穷人即可。贫富差距的问题也解决了呢。养老金不足?印钱即可。老百姓就医贵?印钱即可。

两万亿不够,那就二十万亿,让未来有活力,而且不增加老百姓、企业和地方的负担,真是聪明绝顶了。

知乎用户 小仙儿老师​ 发表

按照他说的,每年多印 2 万亿奖励 500 万生育,那就是平均每个孩子奖励 40 万。

可以预测与此相关的所有产业包括房地产等,将会大幅度涨价,人民陷入新一轮的内卷当中。不婚和丁克会消极工作抵触政策,低收入人群通过多生孩子获取财富增长,这种躺平式致富滋生享乐主义,多孩教育成为问题,女性生育被当做赚钱工具。这种当前阶段大量鼓励生育,造成的人口断层式增长,在几十年后引发比现在更严重养老危机和人口危机。

如此既不能治标,更不能治本,出自一个 “经济学家” 之口,除了哗众取宠,那就剩下脑子有屎。

知乎用户 夏虫不可语冰​ 发表

建议大方向没啥不对,只不过大家目前无法接受社会化抚养概念。。。

发钱十年太多,可以发六年,起步第一年也就不到两千亿,六年后最理想也不过是一万亿出头,每年财政收入几十万亿,拿出这点钱鼓励生育没有任何问题,也不会引发通胀。

大家拼命批评的无非是央行印钞,这也是任泽平故意为之,因为说从财政拿出两万亿,会动了原来的利益分配,阻力太大。。。

另外说年龄段生育意愿,也没啥意义,九零后未必不愿意生,不过是压力太大,高房价模式就是所有人合谋压榨年轻人,这个年轻人压力大的问题,任泽平也知道不好说,减轻年轻人压力就是要房价崩盘,这个话,他也不敢说。。

最后很多人急吼吼的反对,无非是想用生育率崩盘,逼国家降低房价,如果生育补贴真的让农村生育率暴涨,很多人最后的希望就破灭了,这些人为了自己的希望坚决反对这个方向。

房价当然应该降低,目前的房价收入比当然完全不合理,高房价模式把所有的压力都推给后上车的年轻人当然很不人道。贫富分化差距太大,分配当然需要优化。社会保障不足,当然应该提高。。。只不过这三个最应该做的,短时间都不可能做,不敢面对房价崩盘的剧烈社会动荡,所以短时间的办法肯定还是年轻人再忍忍。这也就是为啥任泽平不提年轻人的事。

当然高房价模式本身走到了今天也是错漏百出,有些后继无力,开发商债务的旁氏化,居民负债高,基建边际效用递减,但是主动刺破还是不太可能。。稳的意思就是拖,拖到拖不动为止。

未来如果不想让生育加速断崖,发钱的社会化抚养模式不可避免,一个月发一千块,也是杯水车薪,可能也就是对农村有些帮助。。。大家想拿生育逼迫解决一切矛盾也是有些想当然

任泽平用逃避问题的方式成功的刺激了大家敏感点,这点很成功,但是社会化抚养也是大势所趋

知乎用户 春树 发表

又不是没试过,当年新加坡发钱发房,没用的

知乎用户 不想上吊朱由检 发表

任某人你翻一下其过往言论,只是精致利已者而已。

聪明肯定比一般人高出不少(单接触的层圈信息就比一般人远甚),但这种人那有好坏用心之分,这种人说话重视自己是否得利,真话少,假话多,私货更多,过度解读反而正中下怀。

所以 “哗众取宠” 的评价真是恰如其分。

知乎用户 未睡前 发表

任泽平式网红经济砖家应该限制流量,打击这类不干实事哗众取宠的假货。

1. 任泽平让国家抓住 75-85 这波人生二胎三胎,他心里咋想的?75 后还会生孩子么都四五十了!就是能生,生出来会健康么?这是添丁加口么,是增加风险和负担!你让抓住 80 后这波人继续生,你这不是继续坑 80 后么,人家都过 35 岁了,甚至过 40 岁了,打工都不要 35 岁以上的,你让人家用啥养孩子?国家给 35 岁以上的 80 后发钱生孩子养孩子看病么?最苦的就是 80 后,你踏马还揪着 80 后坑,想把 80 后薅死么!

任泽平最明智的选择就是隐姓埋名!还如此这般,真是不知事务。

2. 任泽平这种经济砖家,你看看把恒大坑成了啥?人家给你平台,把你扶上去成了名,你倒做军师把人家放倒了!假货假把式现在又来坑国家坑 80 后么?一个企业坑了还不够,还要整点更大的么?不作死就不会死!

钱是疯狂的,资本是疯狂的,让砖家不顾礼义廉耻!不顾公序良俗!不顾道德良知!不顾知识求是!不尊重客观规律!总想搞投机搞反规律动作。

知乎用户 一骑红尘 发表

反映了他急需流量变现,至于为什么要变现,估计恒大比较清楚。

知乎用户 进步​ 发表

变相的单身税有那么难理解吗 而且这个变相还涉及了其他的经济问题

说这个话的人已经不能说是哗众取宠了 尤其是他有相对的经济学知识 只能说是包藏祸心了

知乎用户 虬刑 发表

典型的拿来主义!西方式的资金比例和步骤。变相收单身税喽,恶心的家伙。

知乎用户 索尔 发表

现在超发的货币已经是 GDP 的三倍了

再超发两万亿怕不是要年轻人还到 2122 年

知乎用户 Vale 发表

网红经济学家就仅仅是 经济学家

就经济的层面来说,确实这么走是个法子

但宏观经济以外的人?他不闻不问

要是就按他这么搞一波,现在的年轻人直接在未来几年没法活了

放水意味着物价上涨, 就目前的市场来说,人口意味着内卷

孩子怎么说也是 20 年后的事情,但放水可是现在的问题啊

因为生孩子不能指望 90 后 00 后,所以就把这部分人往死里整?

而且从过往的放水经验来看,有多少的水是能老百姓喝到的?

房价翻几倍了,各位的收入又有多少上涨呢?

楼市股市数字货币可是无底洞的深渊

生孩子不能指望 90 后 00 后的主要愿意是收入低,“你不干有的是人干”

衣食住行,对于年轻人来说这四点都非常讲究,衣食行怎么说都还能将就下

住这块连讲究的机会都没有,就当地的收入来说,有多少买得起当地的房的?

有人说租房,有人能有多余的房出租,有的人连自己唯一的住房都没有

讽刺不?

脱离理论从现实出发,某网红的言论的确哗众取宠

知乎用户 luvian 发表

都发钱等于都不发钱!

发钱最后都发到房地产了!

不发钱就不会发到房地产,房价就不会涨!

发钱促进不了生育,所以不发钱了!

发 2 万亿,这么多,通货膨胀怎么办!

知乎用户 武汉 发表

看了很多评论真是笑死我了,总结下来就是:

任泽平:建议给 P 民发点钱!

P 民:哗众取宠,我们坚决不同意!

说真的反正国家每年印 20 万亿,房价涨不涨的、物价通不通胀的也不差这 2 万亿。好不容易从大 ZB 嘴里扣十分之一,没想到 P 民竟如此发扬风格,我们不要!哈哈,真是绝了!

知乎用户 猥琐的心​ 发表

本文是为清华大学五道口财富实验室(caifushiyanshi)撰写的特约供稿,同时转发于本人公众号将军箭(jiangjunjian31),欢迎关注与讨论。

人口专家任泽平:解决低生育的办法,是央行每年印一个恒大?

(节选)

其实任泽平的问题在于,道理他都懂,数据比我们更详细,但总是由于屁股问题坐在大众常识的对立面,也就是管不住一颗驿动的心。

注意:任泽平说的 “央行多印 2 万亿,在 10 年鼓励国民多生 5000 万” 后,还在 1 月 10 日再次发文强调,这个补贴力度有两个定语:

至少、每年。

你没听错,每年 2 万亿,持续 10 年,共计 20 万亿。这就是他的计划。

1,这是个什么概念?

2008 年的 4 万亿计划其实是延续到 2010 年底的,折算下来刚好是 2 万亿 / 年;恒大 2020 年年报中的表内负债是 1.95 万亿。所以,任泽平的大计划,足以支撑不间断地实施 5 个四万亿计划,或者一口气救下 10 个恒大。

2,钱从哪里来?

任泽平坚持央行执行货币宽松政策,其理由更是奇葩:

为什么是央行印 2 万亿而不走财政预算?因为现在疫情、经济下行压力大,政府、企业、家庭都没钱。
会不会引发通胀和房价上涨?不会。因为专款专用,短期拉需求稳增长,长期有助于社会活力与经济健康发展。
会不会产生不公平?不会。生娃有成本,不鼓励不不贴才是不公平,难道还奖励不生孩子的行为吗?

问题是,央行印发 2 万亿货币,就意味着释放了 2 万亿的流动性。这部分新增的流通中货币,最好是要沉淀下来,而不是在市场中反复快速地流通。所以,新增货币对于通货膨胀造成的潜在压力,最小的是固定投资(用于生产或基础建设),其次是不动产(如楼市),最后才是消费。

而任泽平鼓吹的 “生育基金”,为生育家庭提供现金补贴、个税抵扣、房屋补贴等,其实就是刺激消费,其压力一定会传导到通胀端最后不还是全社会背锅,最底层的老百姓最吃亏吗?

3,能不能起到预期作用?

任泽平这套组合拳看起来很眼熟…… 不就是东瀛曾经风靡一时的安倍经济学吗?曾在 2008-2013 年间出任日本央行行长的白川方明,在《动荡时代》中愤怒地提到:

日本经济面临的最大问题是通货紧缩。但它是一个经济运行的结果反映。宽松的货币政策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刺激股市与房地产,但如果超出某个 “拐点”,将导致更深远的负向反馈。

而白川所说的 “拐点”,就出现在人口红利不足以支撑货币信用的关键时点

人口红利的实质就是劳动年龄人口的比重。人口红利结束后,经济活力、创新能力的全面下降将导致劳动生产率的下降,此时即使加大资本刺激力度(即宽松的货币政策),只会产生低于预期的 GDP 提振。

其后果,甚至可能导致通货膨胀与经济停滞并存,也就是谈虎色变的:

滞胀。

任首席这番虎狼药,是不管病人的死活,直接把自来水龙头一步到胃,后果是怎样的完全可以想象。话说回来,如果央行印钞这么好使,尝到 4 万亿甜头之后,何不每年都用这招?

4,补贴的激励方向是什么?

如果把每年 2 万亿补贴分摊给 1500 万新出生人口(即目前 1000 万婴儿 + 政策刺激后的 500 万新生儿),每人可分得 13.33 万元。如果以培养到 18 岁成立为止,则每人每月获得的实际补贴金额为:

133333/18/12=617 元。

因此从逻辑上讲,在 617 元 / 月 / 人的生育补贴的刺激下,各阶层的反映可能是:

① 富裕阶层几乎是不受影响的,因为完全看不上这点补贴;

② 中产者也不太可能热烈响应,因为补贴无法覆盖住房、教育、医疗等方面的高昂成本。

③真正可能导致生育意愿的,反而是抚养成本较低的低收入阶层,因为这无非是 “粥里多加一瓢水” 而已。

先抛开公平不公平的讨论。单说这个政策导向下,新增人口的家庭背景偏差很可能意味着抚养、教育方面投入的不足,并由此导致多子化下的人口质量下降

而现代社会正在从劳动密集型走向了技术密集型,我国老龄化,缺乏的是具备相应劳动技能的适龄人口,而不是把新增人口驱赶到流水线上,和 AI 控制的机器人搞劳动竞赛。

如果产生这样的后果,不但起不到抑制老龄化的初衷,反而是对新增人口的机会不公平,必然导致社会财富差距的进一步拉大、产生更大的资源浪费与社会问题——看看局势动荡的某些非洲国家,不正处在这样的困境中吗?

全文请参阅:

人口专家任泽平:解决低生育的办法,是央行每年印一个恒大?

更多内容请访问公众号将军箭(jiangjunjian31)。左走天堂,右走金盆,弓开弦断, 一往无前。本号关注财经与民生,虽是自娱自乐,仍求立足干货!欢迎关注,欢迎转发!

知乎用户 deemer 发表

任泽平收了房地产公司的钱,总不能不干活吧

知乎用户 吃饭饭的小可爱 发表

媒体的笑话不比这个报告少。

他们只盯住 2 万亿,却只字不提生孩子应该靠奖励。

任泽平至少指出了人口问题是由于意愿不足,而不是指标不足,但媒体却都揣着明白装糊涂,只知道说孩子还是三个好。

光说指标不说鼓励,有用吗?

先吃第三个馒头就可以直接吃饱吗?

不投入就想把事办成,这不是做梦么。

知乎用户 塔哥 FRM​ 发表

这几乎是一个举世难题。

正解局原创

这两天,有个很热的话题,不知道大家注意到了没有。

前恒大首席经济学家任泽平发表了一篇文章。在文章中,他就建议,央行多印 2 万亿,用 10 年时间让社会多生 5000 万孩子。

而且要尽快。

其实,逻辑也很简单,多补贴,多发钱,大家负担轻了,自然愿意多生娃。

来源:澎湃财经

但信息,往往得相互结合起来看,才有意思,才能分出真假。

这两天,还有一条很简短的信息:新加坡生育率跌至 10 年来最低。

有多低呢?

总体生育率只有 1.1。

新加坡生娃就发钱,也就是 “婴儿花红”,第一、二胎能拿到 8000 新元(差不多 3.8 万元人民币)的现金补贴,三胎、四胎补贴更多。

只要你愿意生,就有钱补。

但实际情况呢?生育率创下 10 年新低。

可见,发钱,根本解决不了生娃的问题。

而且,现在还有一个观点:大家不愿意生娃,是因为房价太高,买不起房。

但是,我们知道,新加坡的组屋制度是十分完善的,全国 80% 以上的人口住在组屋里。

就算有了房,甚至有了大房子,还是解决不了生娃的问题。

新加坡的一处组屋

李光耀,大家应该都是知道的。

他是少数可以算得上政治家的人。

但是,李光耀生前曾经说过,如果要我说出哪个问题对新加坡的生存威胁最大,我会说是人口问题。

但悲剧的是,他承认:

这个问题我无从解决,也早已放弃。

新加坡、韩国、中国香港、中国台湾与经合组织和世界的总和生育率对比

先前,我有不少文章已经分析过日本、韩国、法国以及中国台湾等很多地方的人口问题。

今天不讲大道理。

就说下李光耀对提高生育率为什么这么悲观?他到底是怎么看待人口问题的?

这里有不少地方,很有启发意义。

今天这部分内容,不少来自李光耀在 2013 年 8 月时出的书《李光耀观天下》。这本书出版不到 2 年,2015 年 3 月,他就去世了。

新加坡是李光耀一手立国的。他在书里回忆道,1959 年,他刚当上总理的第一年,新加坡有 6.2 万个婴儿出生。

但是,2011 年,新加坡出生的婴儿已经下降到 39654 人。

现在,新加坡一年的新生儿数量勉强保持在 3 万出头。

但实际上,新加坡的总人口呢?1957 年时,不到 145 万,现在将近 570 万。

总人口翻了几番,但是每年新生儿的数量却大幅下滑。

1970 年代,新加坡曾经推行过 “两个就够了” 的计划生育政策。

但是,不到 20 年,李光耀就发现了问题,迅速停止了计划生育政策,开始鼓励生育,口号也变成 “如果能养得起,就生三个或更多”。

低生育率就像一个漩涡,现在很少有国家掉进去,还能爬出来的。

包括新加坡。

新加坡的生育支持政策非常多,用香港立法会的一个报告说,新加坡的生育支持措施,在亚洲是 “最为全面的”。

除了上面说到的 “婴儿花红”,还有非常多的政策,比如子女免税额、家长税务回扣、在职母亲子女估税回扣。

子女满 7 岁前,家长每年最多可放 6 天的有薪育儿假。

新加坡鼓励家长把孩子送到托育中心,2-18 个月大的小孩,每个月补贴 600 新加坡元(约合 2800 多元人民币),接下来一直到 6 岁,每个月补贴 300 新加坡元。

有意生育的父母能优先分配组屋。

人工授精,体外受精,冷藏胚胎移植,政府最多能报销 75%……

有统计数据显示,有两个孩子的新加坡家庭,当孩子年满 13 岁时,经济方面累计的资助可以达到 118000 美元(约 75.2 万元人民币)。

新加坡托育机构里的老师和孩子们

但是,李光耀说,如果他还主政,会把 “婴儿花红” 定为新加坡人平均年薪的 1 倍,让孩子从出生到小学的全部花销都能被包下来。

但是,这会大幅度刺激生育吗?

李光耀说,不会,即便有巨额的奖励,还是不会起到太大的作用。

现在新加坡节节下跌的生育率,的确也证明李光耀的判断是正确的。

但他为什么希望这样做呢?用他的话说,就是为了证明低生育率和经济或者财务因素不大。

在书中,李光耀还反驳了一个观点:房价太高,房子太小让人们不愿意生孩子。

李光耀说,去过一些地方,人们的生活环境更拥挤,但生的孩子却更多,现在,即便是有更大更便宜的房子,到头来,可能还是只会生一个小孩。

那么,问题出在哪儿?

李光耀认为,生活方式、思维观念已经不一样了。

现在,女性受了教育,有了更好的就业机会,也要像男性一样打拼事业,周游世界,不再为子女所牵绊。

包括很多人不知道年轻人为什么找不到对象,不结婚。在李光耀看来,其实就是年轻人想要让自己过舒适的生活。

新加坡的人口金字塔

简单来看,新加坡鼓励生育的政策很难成功。

出路在哪儿?

李光耀指出了两条路。

一是像西方一样,接受同居文化,承认非婚生子女。

补充一句,非婚生子女的比例在法国已经达到 50% 以上。

第二就是移民。

实际上,新加坡虽然是个移民国家,但是现在反移民的声音越来越强。

李光耀也承认,处处见到长相、口音、行为举止与我们不太一样的人,自然会让人感到不自在,他也宁可多看到熟悉的脸孔。

可是,放开移民,是政府几乎在无计可施之下才出的下策。

不然,就只能任由新加坡持续萎缩、老化、失去活力。

李光耀的儿子,也是现任的新加坡总理李显龙也喊话,“为新加坡的未来拟定了许许多多的计划,因为有梦想,也有野心。但是万事俱备,只缺一样,那就是下一代人数不够。”

知乎来源:正解局:“新加坡人口问题,我解决不了”:李光耀去世前为什么绝望?

原来源:“新加坡人口问题,我解决不了”:李光耀去世前为什么绝望?

正解局,穿透信息迷雾,正解中国成长的力量。正解局是一个有见识、有深度、有诚意的时势财经大号,华尔街见闻、雪球、蚂蚁金服、世界经理人等多家主流财经社区特邀入驻,每天全网阅读超过 200 万人次。欢迎微信搜索正解局(ID:zhengjieclub)关注。

知乎用户 正解局 发表

反应了媒体本身不专业和强烈的偏好性。

首先,如果要驳斥一个观点,需要拿出证据。

任泽平至少写了几十页详尽的研究表明自己如何得出这个观点。

解决低生育的办法找到了——中国生育报告

媒体要反驳的话也要拿出相关研究和证明吧。

然后看看这家媒体说了什么:

媒体说 “这种研究无视了市场运行的基本规律,更没有意识到经济转型升级,在政策制定上所面对的压力和挑战”。请问这家媒体,这段话用在哪个反对意见上不是百试百灵?请问所指的市场运行的基本规律如何被违背了?

媒体说 “低估了个人的选择和个体的权利”。请问个人选择和个人权利不就导致现在低生育率的情况?没有政策的指引,生育率会在“个人选择” 后提高?这种说法恰恰表明了这篇文章作者的意图:作为中产阶级希望选择培优路线来教育孩子,精心培养一个孩子,并为此抗拒所有鼓励生育的政策。就像是一个富人在抗拒税法时强调“无代表不纳税 No Taxation without Representation” 不想交税就说不想交税,还找冠冕堂皇的借口想站道德高地。生育的时候谈“个人选择”?你咋不在应征当兵,为国抗敌的时候谈个人选择呢?

下一段媒体说 “央行超发 2 万亿会产生无法估量的连锁反应”。请问正确的回复方式是“我们要对 2 万亿造成的财政变化(附:现在中央每年财政赤字就有 2 万多亿)进行量化分析”,还是“诶呀呀这个无法估量所以放弃改革的打算吧”?按这个媒体的态度,以后教育、医保、住房改革,都可以用“无法估量” 来打发走了。

最后,媒体写到 “生育是个人和家庭基于生存环境和个体需求作出的综合性决策,它需要从政策环境、社会养育成本、个人特定条件等多方面综合考量。如何提供更有利于生育决策的社会环境,才是鼓励生育的出发点所在。” 写过论文的人都知道,在文章最后加这一段废话就是免责条款,别人说你论点不明考虑不周时就拿出这段话:“看,我不是说了吗,要综合考量啊。”

知乎用户 仓鼠的兔子 发表

那之前说了算的呢?

知乎用户 南方的北极​ 发表

经济学家太自大了了吧…… 总觉得玩玩货币变变魔术就能改变世界了,明明以前经济学家很有自知之明。

不过经济学家本来就各种风格都有,有一个观点就一定有一个反面观点,这种那么自信的应该也只是少数

知乎用户 竹取缘 发表

任说的话无所谓对错,只是观点和态度的问题,究竟怎么来看待人?

只要把人物化,就可以说出这样的话,生呗,毕竟大多数人都有生育的能力,繁殖还不简单?

当然正常人都觉得人不是猫狗,不过对于任来说,这都不算个问题,问题是这都是别人家的猫狗没法上手而已,否则估计他连 Q 至受晕的主意都会出。

对正常人来说,关键是生育的人数和质量到底怎么选的问题。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去附近的乡村看过真实的生存环境,是的我说的是生存,不是生活。

对于很多人来说,生存就是最大的意义,不要说什么传承、创新、光宗耀祖,只是活着就已经拼尽全力。

几乎每个自然村都会残留几个有缺陷的人,他们或肢体残疾,或智力 C 障,或兼而有之。这样的人有的会得到很好的照料和看护,有的就如风中野草角落里散居的猫狗一样,在垃圾桶里觅食,在露天睡觉。

再到各家各户,几乎都会遇到养老问题,面对人生大限,有的老人直面痛苦,默默忍受;有的老人各种作妖,折腾亲生儿女。送走一个老人,需要多少劳动力?这很难说,有的人善良又健康,可能直接活到九十岁,然后一梦而归;有的人就算是皇帝,都能把所有人给折腾完。路易十五说过,我 S 后哪管洪水滔天,就是这样。

所以说到底多少人足够?非生不可?

据说害怕断崖式下滑,但我看到的是高考和工作越来越难越来越卷;老三届的卷子不知道你们有没有见过,反正我看完以后就觉得,去他的天赋英才,就这,就这?我初中都能给做个八九十。

慢慢降低人口,让环境宽松些不好吗?

给自己一点空间,也给自然一点喘息的余地不好吗?

安全阈值是需要冗余来保证的。有谁工作是一上班八小时流水转的?

记得我 05-06 开始工作的时候很奇怪,为什么每天大部分时间都在玩电脑?当时的我还以为,工作就像流水线上不停地动。

但是带我的小姐姐告诉我,咱们是跟单,不是流水线上打螺丝,有空时就休息,旺季来临的时候可忙了。

不过后来才发现,旺季来的时候也就那样,我上着班,刷着晋江一堆小说,真的太幸福了。

为什么公司不辞退我们?

笑话,辞退我们拿什么来保障旺季?便宜不要尽占,会遭反噬的。

之后去的公司,其实整体环境还算宽松,但是直管中层尤其 EMM。

你们知道是为什么?农村出身,升职加薪有点权,只要上班,看不得我们休息,于是各种各样的花式折腾。写文章,就要一个标点都不错;做表格,错一个数字扣一百块。

结果我大部分时间都在修改公众号文章,都是一堆不情不愿的同事写的应付的字,我就是在屎上雕花,推送后阅读量只有几十个人。

一辈子没使唤过人就会这样,生怕自己吃了亏,非要把人往死里用。今天雇你干一天活,恨不得你明天累到吐血才觉得自己物有所值。

任就像那个领导,发现上班 8 小时之后你们居然有空刷手机、看视频、吃饭聚会看电影,我的天哪,不会吧不会吧,有空闲时间和精力,就要投入扩大再生产啊,你们去生孩子啊,有更多的人才能赚更多的钱啊。

有的人不愿意,那我的爱好呢,我的娱乐呢,我的小众文化圈,我的星辰大海呢?

哈?这是什么东西?耽美、动漫、弹幕、脱口秀、这么大人还打游戏?于是直接预警,一切非主流通通都要扫进垃圾堆,你们玩的都是什么东西,一点营养都没有,反串?女装?什么乱七八糟的!无助于经济和人口增长的思维都有害!!!

话说回来,任是真心想要人口升高吗?也许是吧,毕竟从各种电视剧里都见过,有人为了挽救病入膏肓的孩子,再生几个来勾兑,捐血、捐骨髓,器官移植。

如果再想得阴暗一点,为了挽救生育率是不是也是这样呢?要用年轻人的 X 和汗水,来勾兑逐渐迈入 SWANG 的老年人?

足够清醒的年轻人会说,不乱生孩子,是最高级的自律。这是对尚未存在的后代负责,然而对于任来说,这是一种低效,用经济学的观念来看,高效就是要乱生,乱生才能在足够短的时间里看见数量的变化,然而,后果又是由谁来承担呢?法律上谁来养,有问题谁负责?

还有一点,任关心的不是你的幸福与否,而是自己影响力的问题,流量也是影响力,说不定人家正就着骂声在数钱呢。

其实这么简单的问题,根本没必要用这么多字说清楚,太阳底下无新事,大家都去多看书,一切就都明白了,历史不会重来,但总是押韵,偏巧咱们都活在韵脚上。

[

乌合之众 让你看清现状的一本书 众人皆醉我独醒

知乎自营

¥13.00¥59.80

去购买​

](https://www.zhihu.com/xen/market/mall/detail/1356588382844522497?mcn_card_id=1464204225320808452&source=goodsRecommend-pc&zh_nav_left=back&zh_nav_right=empty)

当然,如果你实在不想看大部头经典,连通俗小说里都说得够清楚,都去看,未必要买书,去图书馆借,几乎所有市级图书馆都会有。看完你也许会哭,哭自己终于懂得了自己的可怜和不易,但这才是醒悟的第一步,要对自身和时代有所认知,不要浑浑噩噩人云亦云。

[

陆犯焉识(典藏版)看懂了一个时代的凡人无奈

知乎自营

¥33.00¥46.00

去购买​

](https://www.zhihu.com/xen/market/mall/detail/1357297871285567488?mcn_card_id=1464205564061974528&source=goodsRecommend-pc&zh_nav_left=back&zh_nav_right=empty)

[

严歌苓作品集(共 8 卷)一个时代的韵脚被她弹得那么真

知乎自营

¥156.00¥200.00

去购买​

](https://www.zhihu.com/xen/market/mall/detail/1356304263245840386?mcn_card_id=1464205981563875328&source=goodsRecommend-pc&zh_nav_left=back&zh_nav_right=empty)

知乎用户 傻谈​​ 发表

首先,所谓的 “网红经济学家” 这个头衔真的令人忍俊不禁。第二,要看看这个所谓的学家平常拿谁的工资,端的谁的饭碗。第三,发钱绝对不是劫富济贫,而是劫贫济富。发钱就是拉高一线城市核心资产价格, 领了 4 万的家庭杯水车薪, 没领到的等于挨了一剪刀,专家们在一线城市的资产,直接拉涨停。然后领到 4 万的人,家庭更加困苦,没领到的人情绪焦躁,生于不生的矛盾更激烈对立。我看有的专家是想花国家的钱为自己谋福利,要么本身就是行走的 50 万。国家现在的政策就是对的,直接把资本家和高收入群体的收入拿来回流实业和民生。这些个专家,提了各种建议,就是夹带私货,回避了对先富人群的带富责任。

知乎用户 萧鸣 发表

这样搞的话,又该怎么补偿当年严格响应国家独生子女政策的失独老人啊……

知乎用户 老鬼 发表

作为金融行业做创新研究的,曾经在某几个公开场合见过任泽平老师。

任老师一般他都是作为开场存在的,让人印象深刻,为什么?

因为他讲的宏观经济的判断都是对的吗?不,因为他比其他学者,更擅长演讲的艺术。

所以我们要明确任泽平老师的定位。

对他来说,著名经济学家这六个字里,“著名” 是最为重要的。

至于宏观经济,未来经济走向,谁能说得准,只能各执一词。

但是,不管他的判断对否,只要全国人民多一个人认识他,他就会更加 “著名”。

知乎用户 声声慢 发表

这种专家真的砖家,多印 2 万亿,不就等于货币放水,反而会压力更大,钱更难赚,赚的更不如支出,贫富差距会更大,整天不想着怎么搞分配,就光会想一些饮鸩止渴的歪点子。

知乎用户 游途观山海​ 发表

.

你们真的以为任泽平是在讲鼓励生育吗?

.

知乎用户 言雀​ 发表

这两万亿是给恒大还债的吗?

知乎用户 忘忧草 发表

任泽平没权没势,是个软柿子,也就只敢评论一下任泽平了。

知乎用户 雅楠市血液中心 发表

去年把焦点聚焦在 90 后 00 后身上,今年转移目标至 75-85 后(明年估计又得换目标了吧)。

75—85 如今都已经 37—47 岁,而且女性从年龄上划分属于高龄产妇了,就这还要薅???

看来,人口问题真的很严峻了。

知乎用户 琳 Talk​ 发表

反映了澎湃新闻内部的高层可能有不少 70 后和 80 后吧。

说句实在话,我觉得任泽平的这个建议其实挺好的。

无论很多人说任泽平的原文是阴阳怪气,还是正话反说,但是有一说一,任泽平的这个建议与观察其实还是很符合当下中国社会的现状与现实的。

如果我们认同一定程度的社会达尔文主义,认同能者多劳,认同谁有能力谁有本事谁就赚钱。

认同子宫经济学、人口红利学,以及认同出生时间也是一种运气,出生地点也是一种运气的话。

那么任泽平说的这一套理论,真的没什么不对的。

比如说,北上广深的 70/80 后们,但凡有学历有文凭的,是不是大多数都已经买房成家,现如今的资产数量都已经很高了呢?

也正因此,对于这部分人来说,如何激发他们的生育性,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

任泽平提的建议是,通过发钱来提升他们的生育性,这个建议很合理。

我可以很明确的告诉大家,大城市高学历的人群,都是潜在的炒房团、炒股团,你可以发现这群人身上,除了很强的社会达尔文主义之外,还有很强的赌性以及虚荣心。

黄金 70 后,白银 80 后,有着社会达尔文主义,赌性、虚荣心,这一切都可以用钱来把这群人钓上来。

举个简单的例子,前一段时间北京中关村三小的毕业典礼上了热搜,其实仔细分析的话,就能明白,那不是小孩的毕业典礼,那是家长低调的炫耀。

而中关村三小现如今的家长是谁?大部分都是定居北京的 70 后和 80 后。

中关村三小应该放一放数据,比如他们学校里面家长的年龄分布,其实这一点明白了,就会发现任泽平的话绝对不是胡言乱语。

我个人很认同你行你先上,能者多劳这类概念。

如果一个群体中的大部分人能够享有这个社会绝大部分的资源,那么这些大多数就应该积极为这个社会的一些事情做出牺牲。

对于大城市高学历的买房及中高收入人群,如何让这些人发挥子宫经济学的威力,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

对于已婚已育群体来说,生一个生两个都是生。

无中生有难,但是好事成双却很简单。

从一线城市到二线城市,应该让有资产的人先生多生,这个做法不仅有利于社会的稳定,也有利于平衡各阶层的利益。

所以我并不认为任泽平是在哗众取宠,我认为这个建议很具有建设性与前瞻性。

知乎用户 好好吃饭饭 发表

看了任网红这份报告,第一感觉他不是在建议,而是在挖坑。一片作文式的报告中,数据论证的东西太少,抓热点话题的词汇到是没少用。

2 万亿用于提升改善 “低生育率”!

一旦 2 万亿大水发放,怕是生育率还没提升起来,先把物价提升起来了吧。

而低生育率的问题,不只是家庭经济考虑,而是越来越多人对生活品质的考虑。所以单一发钱只能刺激一部分人。

其实任经济学家自己也知道这是现代人观念转变的一个趋势,所以他后面又说,靠 90、00 后是不可能了,一定要抓住 75-85 年这一代还能生的时间窗口。

这句话直接让 80 年代出生的中年朋友坐不住了,必会感叹:第一批九年义务教育没赶上,经济发展大浪潮也晚了一步,好不容易到了不惑之年,可以轻松下来。任老板又安排个这样的差事,(你可真是个好人呀!)

这篇报告的娱乐价值比过了本身的经济价值。极有可能没有反复过稿就发布的。

只要稍微有基础知识的人都知道。时代发展,一是靠资本驱动,二是靠人文。资本可以让科技发展,人类进步,但不能直接影响一个人的思想。

马斯洛的五大需求,也能说明这一点。当大家都满足了生活生理需求的时候,就会去寻觅更崇尚的是心理需求,自我实现。而这一部分就是已经脱离了资本约束。

知乎用户 脱钩先生​ 发表

任泽平们:是蠢?是坏?还是不要脸?

别了,任泽平!

你说任泽平是谁?

前恒大集团副总裁级首席经济学家,兼恒大经济研究院院长,现东吴证券首席经济学家。

A、任泽平们:赑脸真大?臭名远扬?

之前全国人民并不知任泽平是谁。

自从恒大和许皮带臭名远扬之后,许皮带狗头军师任泽平暴得大名,也是顶风八百里臭名远扬,弄得大家都知道有这么个反派。

恒大高管分脏不要脸人尽皆知:

——恒大高管和许皮带们不要脸地转移财产。

一边恒大资不抵债,一边给自己高额分红;

一边坑公众坑员工坑供应商,一边给自己发高薪。

——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

许皮带任泽平们人品如何?公众心里都有一本帐。

中国经济学家?

绝大多数都是欺骗中国人民的欺世盗名之徒、沽名钓誉之徒。

这帮叫做著名经济学家的人能解决问题么?不能。

他们能的仅仅是利用问题,捞一笔。

哪你说这帮经济学家是啥?

简单概括:事后诸葛亮。事前猪一样。

归根到底,还是既得利益者骨子中透出的坏。

B、反复横跳:任泽平们是蠢?还是坏?

这两天任泽平提出:印钞万亿鼓励生娃。

但凡有点经济学常理的人,看到后都会呵呵一笑。尤其是全国人民对十年前的 4 万亿增发,带来的富者愈富贫者愈贫有着深刻的体验。

**解决问题就是发钱:**多 2 万亿入世,通货膨胀不说,钱在老百姓手中过了一下,最终又会流入何人之手?

这和老美遇到问题就发钱有什么两样?

解药就是毒药。这已经是经济学常识。

印钞万亿鼓励生娃:可能骂他的人太多,负面评论已经删不过来了,受了委屈的任泽平又发了条微博,希望大家可以多一些理性的讨论,不要对他进行人身攻击。

之前任某人还做过表演:

2021 年 12 月 27 日晚八点,著名下海经济学艺人任泽平开始在网络平台抖音直播,解读《2022 年最大的风险和投资机会是什么》,并在 27 日傍晚时分发布了预告:

当晚,其解读的正式主题是 “2022 年的七大危机”,

在解读到其微博预告片中的第二点时,抖音果断将其封杀。

任泽平这小号赑脸在公众面前被左右开弓打的啪啪直响。

直播吹牛逼成了大型直播打脸。

不知道这货脸疼不?

直播封杀发生的第二天 12 月 28 日,微信公众号 “金融人事 plus”

以《任泽平直播被封,网友:五大危机就这样被轻松化解了》为题对这件事进行了报道。

然后,任泽平立马反转观点态度。

这样反复横跳的货是什么人?

都是小流氓习气!

这个货和五个馒头白岩松本来就是一路人。

——老白白岩松的痛苦在于真和假之间

「不会吧?!」

是他在 2021 年 1 月份说的。

然后呢,大型翻车。

老白急于扭转败局。

这一段话,是他在 2021 年 5 月份说的。

「几年前我就说过,当房价超过三四万,再怎么涨,就跟普通人没什么关系了,反正,也买不起。

而潜在失业的压力,流动的压力,将来孩子教育医疗的压力。这一切都使年轻人觉得,连自己都很难照顾,而且是疲于奔命,我还怎么去扶育下一代。」

没错,四个月时间:

老白一身正气地说了观点完全矛盾,立论完全相反的两段话。

简直了……

这是什么样子的精神?

错把平台当本事,总贪天功为己功。

这样反复横跳的货是什么人?

就是小流氓习气!

不是小人是什么?

C、所谓学术:半是谤文,半是恫吓。

任泽平们的所谓学术,罗列一大堆常识性的数据摘抄一大堆资料:半是谤文,半是恫吓,半是过去的回音。

是蠢?是坏?

本质是江郎才尽或者根本就是绣花枕头不学无术。

低生育率:是工业化国家的普遍问题。

根本原因在于人民无产,即自工业革命以来那些可以让所有者参与社会分配的生产资料,相对于人口始终是一种稀缺状态,劳动者和生产资料相分离。

生孩子始终面临存在产出过剩劳动人口的风险,养孩子的个人成本要大于社会成本。

经济发展与人口成反比例,是全球各个国家都面临的问题。

一些发达国家的对生育的奖励政策应该是非常好了,从教育到养育除免费还补贴,但是二三十年过去,收效不大;这是一种人类发展的规律。

任泽平白岩松们真正让人讨厌的

——不是因为他们人模狗样,故作深沉。

而是他们一个嘴炮想吃两头甚至于吃三头。

既想做权贵喉舌,又想做买办喉舌,还想混充人民喉舌。

吃相不仅有些难堪,而且战术动作难度极高。

恒大是任泽平的难言之隐,洗都难以一洗了之。

「不会吧?!」是白岩松的难言之隐,同样难以一洗了之。

任泽平白岩松们很适合代言恩威药业的洁尔阴广告

——难言之隐,一洗了之!

可惜洗不干净!

现在的专家教授,何以沦为过街老鼠?

这是因为:败类太多,妄顾操守不要廉耻不屑毁誉,甘当利益集团代言人。

乐滋滋阿附权势甘为家奴,或逞邪媚或充打手,所发言论纯为捞取私欲。

**直白地说:**现如今公众观感中,专家压根不是与专业、严谨、高级等词关联在一块的,

而是高级文痞兴风作浪、伤风败俗的标签。

甚至简直就是人渣 + 骗子合成的碳水化合物。

为了拉拢人民,为了收割流量,高级文痞们挥舞着诱惑人心的旗帜。

但是,每当人民跟着他们走的时候,他们一不小心就会露出皮袍下面藏着的小来,

而且上面带有 P2P 式的旧的纹章,于是就哈哈大笑,一哄而散。

别了,白岩松。

别了,任泽平!

知乎用户 妖刀明月​ 发表

[

中国缺的是两万亿,还是五千万?

把恒大吹爆了的任泽平少了东家以后,就无形中多了几分家国情怀,不再替具体的个人鼓吹政策,开始从民族大义的角度看问题,鼓吹大事件。 这不,他最新的言论,就是印两万亿,多生五千万人口出来。 幸亏他是真正科班经济学家,是把文凭刻在脑门子上的人,真材…

16 赞同 · 9 评论查看完整文章

](https://zhuanlan.zhihu.com/p/455827657)

短期来看,中国缺的是人,长期来看,中国缺的还是钱。

知乎用户 铁树心 发表

四线城市滞后于二线城市,以湖北襄阳、宜昌、荆州、孝感、十堰、鄂州、黄冈为例,疫情的避险需求如何刺激楼市成交?

在统计全国数据时我们惊人的发现,一线和四线都明显强于二线和三线,2021 年 7、8、9、10、11、12 月份,热点主要城市均出现了小规模的投资者断层,而一线城市二手房成交量暴跌,新房跌幅不大,四线城市竟然出现了逆势反涨的情况。

疫情对于我国房地产市场有什么作用呢?

疫情加深了居民对于避险的需求,疫情前认为买房可以缓一缓,疫情中流离失所和酒店隔离让无房者痛下决心一定要买房,因此 2020 年 6 月至 2021 年 6 月是我国新房成交的一个高峰期,达到了历史新高。这个大前提就是居民收入和房价毫无关系,主要体现在二线热点城市,以武汉为例,一套商品房价格在 2w / 平左右,以 150w 元 / 套计算,首付需要 45w 元,普通居民年收入大概是 5w 元,攒齐首付也需要 10 年,因此疫情导致大规模的失业,但是并没有导致商品房销量下跌,反而加速了商品房的成交。

![](data:image/svg+xml;utf8,)

但是对于四线城市的居民来讲,房价在 6000 元 / 平,首付 20w 左右,六个钱包合计均摊 3.4w 元左右,因此**在四线城市买房的人,普通刚需较多。**而投资者断层理论,前期也主要针对的是投机客断层,后期才会发生为购买力断层。

四线城市紧挨着农村根据地,普通农村结婚在县城买房是获得优先择偶权的必要条件,尤其是人口流出型城市,而疫情对于四线城市的购房者的收入影响更大,因此四线城市的购房高峰期比二线推迟了一年。

我们以湖北为例,分析湖北经济的主要城市襄阳、宜昌、荆州、孝感、十堰、鄂州、黄冈的具体月份商品房成交面积,以此来佐证这个结论。

襄阳 2020 年新房成交明细要比 2019 年强,2021 年整体出现前高后低,有点类似于二线城市的成交特点,但是总体上襄阳 2021 年后半年成交断层不明显,**这种避险情绪导致的购房热情目前没有退潮迹象。**荆州的成交高峰期在 2020 年 7 月到 11 月,此后保持平稳,2021 年 6 月份以后稍微有回落但是不明显。

宜昌的数据显示成交高峰期依旧是 2020 年 6 月至 2021 年 6 月,之后个别月份出现回调,但是没有形成趋势性的下跌。

孝感整体市场平稳,2020 年 9 月份启动的这一波成交热潮,到目前还没有退却,还在持续发酵。

十堰新房成交高峰期在 2020 年 11 月至 2021 年 6 月,目前成交数据虽有回落,但是幅度非常的小,只能判断为成交高峰期刚过,但是成交断层尚未出现

鄂州 2021 年 6 月、9 月份成交出现了间歇性的放量,目前原因尚不可知,有可能是有房企集中促销、集中网签导致的,整体上成交量也并未出现暴跌。

黄冈的新房成交密集区在 2020 年 10 月至 2021 年 10 月,目前仍旧高于 2019 年的当期成交面积。

-—

湖北由于特殊的历史因素,对于避险性质的购房需求比全国任何一个地方都要强烈,去掉西藏以后,全国商品销售同比增速排名第四,

以湖北省会武汉为例,本来在 2021 年 7、8、9、10、11 月份随着全国趋势出现了初步的投资者断层趋势,但是 12 月份却放量成交,仅次于去年高点。

一部分原因是开发商确实在打折促销,另一部分原因是避险需求尚未耗尽,因此买卖双方达成了交易,促使商品房成交面积反弹暴涨。

与杭州涨价去库存相比,不管是哪种模式促进商品房成交面积上涨,都意味着未来更大的成交断层。现在的成交只不过是透支未来的一种手段,现在的繁荣只不过是建立在对未来的负债之上,不可持续也终将崩溃。我们认为这种避险需求可能导致楼市投资者断层延后 6-12 月发生,但该来的还是会来。

[1] 古语云:一而再,再而衰,三而竭;以哈尔滨为例,一年避险四五次,最后避险丧失了对楼市成交的刺激作用,甚至产生了副作用,最终导致楼市成交量开始真正的不可逆转的下跌。

参考

  1. ^2021 年 21 个主要城市 12 月商品房成交面积出炉,降价去库存能持续多久?佛山数据到底说明了什么?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U1MjE5MDAzNw==&mid=2247486747&idx=1&sn=84773f6a84ef3c508be6bc0bd202dc39&chksm=fb84a421ccf32d372ae043661b7f6c1b53b421765dac7a8ee9de71620623e9cbf40229376b4b&token=2124115862&lang=zh_CN#rd

知乎用户 娱乐人间 发表

但把这种蠢话推到前台,进入公众视野的,又是谁呢?

世上说蠢话的人多了,

千奇百怪的蠢话也不胜枚举,

但只要让它们乖乖地待在自己的角落里,

慢慢沉淀下去,

就与我无妨。

但有人偏要把它们端上台面。

我没理由去讨厌粪坑里的屎,

我讨厌的是把粪掏出来泼撒在公共场所的人。

知乎用户 断祸根 发表

简直笑死了,只有不能认识这个问题严重性的人才会觉得什么改良能解决这个人口问题。

说难听点,问题是如何让两个劳动力去养活四个老人,不能理解这个现实根本不会觉得可怕。

人口老龄化的问题是锅要 10 00 和 20 背,但 10 00 人太少背不动你是要怎么解决 60 70 80 养老的问题。

人造子宫肯定更贵了,理论上哪怕是自造子宫鸡也是几百万一只,你整个人起码几千万,就算科技再进步也撑死降到几百万。

知乎用户 没救了自动出院吧 发表

这媒体怕是要遭,

这媒体还停留在任是亨搭的人这种认知上,就跳出来反驳任,

染鹅任可不是亨搭的人

知乎用户 朱栗敏 发表

核心是放水

生育是幌子

知乎用户 从不毒舌可达鸭 发表

中国近年来生育率逐年降低,老龄化已经来临。面对即将失去的人口红利,该如何应对人口下降后对国家民族的长期影响已经迫在眉睫。近日,有经济学家发文称,“解决低生育的办法找到了:应尽快建立鼓励生育基金,央行多印 2 万亿,用 10 年社会多生 5000 万孩子,解决人口老龄化少子化问题。”

呵呵,如果印钱最简单有效,何不直接印钱进入共产主义社会!只怕是实际效果刚好相反,越印钱,生育率越低。越印钱,钱越贬值,物价越来越高。这些多印出来的钱,最终都会通过各种渠道,被各种手段流入到资本家的口袋。

那么,到底是什么抑制了生育。让现在的年轻人不爱生,不愿生了呢?找到这个问题的答案,自然就能找到解决低生育率的方法。 其实,降低生活成本才是关键。降低生育和养育成本,在教育、医疗,居住成本方面下功夫,生育率自然提上来了。不是有一句话说,房价是最好的避孕药吗?所以归根结底,还是生活成本太高,大家承受不起,只好自动节育了。

至于说什么二胎发多少钱、三胎发多少钱等等都没用;到时候再来个涨价去库存,房价涨到 5 万、10 万块一平米,人生一样灰暗!

[

现货正版】中国城市大洗 xi 牌 未来三十年国人生存指南

天猫

¥29.30

去购买​

](https://s.click.taobao.com/t?e=m%3D2%26s%3Dd3h38HEB5JRw4vFB6t2Z2ueEDrYVVa64yK8Cckff7TVRAdhuF14FMUeKDS7YfRNXlovu%2FCElQOvYgTowxmleH2awSAde2iPtGg0scLnmgfqtv6TEtgWCa9ThQdxQXnbgqGXK58Jc1%2BhtJfOipEYQaaRQ4KNE66E8vGr8Cuuy9oWySbHmSI7wOtef%2FroYqRld%2FufIeaShmLs1BuDcQMomrAnD4qta78pBCEJlXSxGQZYa2Bmd%2BzfSauR2KbePhjdkP1cycc7nVA2dAPE9ZyAUqrvJYyN7f5V9jZndpieetyDuhOtPc8RUDWCY072fSIx0QkNtTkXPFtVQGNYb8l%2BVKwC%2FJeSfTd6eyInoxq%2BxiZ%2BiZ%2BQMlGz6FQ%3D%3D&union_lens=lensId:TAPI@1641946457@21072244_0907_17e4ba2a6fa_adeb@01)

知乎用户 也余 发表

找借口印钱,把钱印出来恒大就有救了

任泽平自己就是 70 后,他生了多少?

知乎用户 相关规定 发表

建立基金无非是印钞。

印钞无非是冲淡储户的财富。

谁是储户呢?不还是广大攒钱买房,攒钱结婚的普通人。

富人资产多样化,不怕。

结果就是,大多数穷苦的人花钱养活少数中产。

这就是你要的结果?

云绿帽吗?

知乎用户 FFAA 发表

任泽平先生、姚洋先生理性讨论、辩论一下。

前言:纯辩论一下,可能我是错的,对方是对的。但是无论谁对谁错的,我们都是中国公民,我们是有序言论自由的社会,也都只是多元中的一种声音,和而不同也无妨。

壹:来龙去脉

最近有两个新闻:

1 月 10 日,“网红经济学家” 任泽平发布《解决低生育的办法找到了——中国生育报告》。内容说:“建议尽快建立鼓励生育基金,央行多印 2 万亿,用 10 年社会多生 5000 万孩子”“一定要抓住 75-85 年这一代还能生的时间窗口”“不要指望 90 后 00 后”……

还有个新闻就是如下。

在 2022 网易经济学家年上,当被问到 “是不是上职高就没有出息时”,北大国发院院长姚洋表示同意,他表示社会上的现实就是这样。所以不应该在男生还没成熟时,就把他们送到职高,而应该给他们尝试上大学的机会。

很直白的说,上职校就是没出息。

我的观点:

1、任泽平先生可能分析错了,个人认为生育提升问题和钱大无关。

如果多印 2 万亿,最后只可能是核心资产价格暴涨,什么是核心资产?我不知道,但是据说很多人认为是房子。
如果说印钞的结果是大宗商品原材料、核心资产价格暴涨,那你觉得这对房价意味着什么?这些钱会最后流到什么地方?我不知道,你知道吗?
而是这种模式西方已经尝试过了,最后补贴全部是非本土的低文化人口拿了,这些人去生育,加速了另类本土人口失衡。

2、我反对唱衰分流,我支持分流,职高本科化,教育资源倾斜职高是改革发展的大趋势,不应该被唱衰。

因为职教这些年才开始被重视,是起步阶段,你说目前不如本科肯定是有部分道理,但是不要去做空这个事。
从去年一系列政策来看,就是鼓励人去制造业,发展专精特新的。
这时候一个北大大佬跑出来发出唱衰的声音,何必呢?要多利好,得把这个事盘起来。
只有做大做强职高,普通人才能轻轻松松获得中产阶级的收入和生活,这样生育率的经济基础才能得到保障,而不是去学美利坚印钞 2 万亿。

下面开始详细说一下。

贰:年轻人不愿生育的原因

对任泽平先生的提议方面:

我的观点就是,低生育率本质是文化原因。

大家可以去查查资料,你去看看高生育率的国家都是什么国家?都是非常穷的国家好吗!

——非洲穷国、阿富汗等等,就是典型。

那些说贫富差距和生育率有关系的人,就是打死也不愿意承认这个实打实的数据。

类似北欧、日本、新加坡都是生育福利非常好的国家,没一个生育率高的!日本、新加坡极限补贴的结果,也就是提升了一点点。

再比如新加坡生育率几乎是全球最低的,本地人直接有公屋政策,住房根本不是问题。

说补贴可以多生,本质就是走北欧、日本、新加坡模式的老路。这个模式已经被证明没有用了。

现实是什么?

——现实就是核心问题是生育意愿,而不是条件。

年轻人不愿意为资本家的繁荣去生育,你说再多,给再多,也没有用。

而且人家真正要的价格,你也给不起。

在 B 站,很多人强行把生育率问题和阶级问题挂钩。

但是只要我们去查列数据,就可以很清楚的证明一件事,生育率和经济、福利、社会平等度是完全没关系的。

但是如果这么说。

这些年轻人马上就炸锅、直接骂街、开始阴阳怪气,完全不讲任何道理。

我告诉你为什么会这样吧,很多人不敢说,我来说。

因为他们把生育当做了一种现代化的 “罢工” 模式。

我这么说,不是说我支持贫富差距有理。

我认为:这是两个大问题,要二套解决方法。要共同富裕 + 文化改善。

而部分类似知乎、B 战年轻人认为这是一个问题,只要一个解决方法,就是给我阶级跃升。

下面开始解释上面这些话是什么意思。

现代人因为科技爆炸,生产力极度发达,导致很多普通人享受的生活,比古代的帝王还舒服。

现在普通人的吃穿住行,在古代都是奢侈品,这就是科技代差导致的。

古代普通人没机会天天吃肉、没机会夏天吹空调、天天还有丰富多彩的手机娱乐。

古人大部分都是种地或者放牧的。

如果他们的农产品、畜牧业遇上个天灾人祸,那真就是颗粒无收,搞不好连盐巴都吃不起。

因为没有退路,所以古代农民起义造反,是真的背水一战。

人家是真活不下去,真要拼命了。

而现代社会以后,特别是发展起来的国家,类似古代这种农民起义就越来越少了。

在发展起来的国家内,就是要饭的,他攒一下钱,也能时不时去吃个鸡腿饭了,绝对的生存底线被大幅提升了。

千万不要小看鸡腿饭,对非洲穷国或者古代人来说,吃白面也是奢侈的,更别提还有肉。

人性是非常现实的,只要日子还能凑合,人性就是躺平。

李自成当年造反都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多次被逼以后才造反的。

但凡能有机会凑合,谁愿意去干掉脑袋的事情?

现代工业化还发明了马克沁,这玩意大幅提升了农民起义的物理成本。

以上就是为什么全球发展起来了的国家,容易出现躺平的人。

因为现在这个时代,对全球迷茫的年轻人来说,就是个鸡肋的心态。

饿是饿不死的,肉有的吃,娱乐还挺丰富。
如果不老实,有什么什么想法?
去看了看马克沁这一梭子,感觉水太凉,想了想还是算了…

但是在阶级跃升的思维下,又感觉自己人生毫无希望。

最后思来想去,还是拒绝生育吧,你们牛,我玩不起我不玩了!

这就是为什么相对发达、富裕的国家,总是生育率比阿富汗这种穷国低的根本原因。

以中国人现在的生活水平,如果有强大的生育意愿,多努力一下,生 5、6 个完全没问题,但是…

为什么要这样呢?

哦,我咬牙苦一苦,给你资本生一大堆,做燃料?

我观点恰恰相反,我认为中国人完全生得起,只是在效率经济下,大家都是阶级跃升逻辑,没人可以说服别人给自己生 “韭菜”。

你想上去,那凭什么我来燃烧?

这也解释清楚了,为什么新加坡这样的资本主义国家,无论怎么补贴生育都没有用。

因为资本主义精神,就是利己的精神,多生育利好的是集体,而不是个体。

任泽平先生说要补贴生育,我说行,你给我一个亿,我保证生十个。

在效率经济的逻辑下,你给不起的,你的二万亿,连普通人的牙缝都塞不满。

这不是任何人的错,这本质是效率经济无法解决的问题。

叁:效率经济的局限性

社会生育率高的就两拨人。

一个是巨富,你看看香港豪门,很多生好几个。
一个是绝对的社会底层,以前不是有个广西表哥的新闻吗?人家家里一穷二白,就生了一大堆。

人家真正穷人和中产阶级不一样啊,人家不图阶级跃升。

很多中产阶级一看这个新闻,说生这么多,补课得多少钱啊,大学学费怎么办啊,以后岂不是得去大城市买几套房子啊…

然后就开始论证怎么怎么生不起。

这就是中产阶级思维,你是以阶级跃升为前提的,你觉得的必要跃升花销,在人家眼里根本不存在。

所以人家不需要压缩子女数量,来堆积、集中化教育资源。

现在全球生育率都在下降,本质就是大家都在想踩着别人上去,没人愿意多生孩子去做大市场的。

而越是这样,很多人就越渴望上去。

以此来应对全球市场缩小、经济下行的压力,而不是扩大人口。

——最后就是极度内卷。

我们都知道解决全球经济下行的方法是什么,那就是只有人口循环、扩大,市场才能变大,才能再度全球经济腾飞。

如果大家都不生育,你以后做什么行业都是前途增量黯淡的。

因为市场只会不断的缩小,没有任何增量,而越是这样,很多人就越是渴望踩着上去。

这就好像,一个小学题目。

题目:让我们来做一个小实验。

找五个一端系有长线的小球一同放入一个瓶颈较小的瓶子中,瓶口宽度只能允许每次取出一个球。
请你又顺利又快速地取出瓶中所有小球,说说你的办法是什么?
这个小实验告诉我们什么道理?联系你的生活实际举一个类似的事例。

【答案】

方法:5 个小球排好顺序,然后按顺序依次取出。
这个小实验说明了集体主义精神的重要性,生活中比方很多人出电梯,不能一涌而出要有序进出。

所有人都知道,大家都多生孩子,下一轮经济才能增长。

但是大家都不想做底层,都想最先出瓶子去,结果就是全部堵死在了瓶口,也许有少数可以冲出去吧。

这个瓶子困局的根源是什么?

如果你玩效率经济的话,这个事永远都是无解的。

因为谁都不是傻子,谁都是有自己的利益的,要人家替你当燃料的价格,你也是出不起的。

这是效率经济的死局。

唯一的方法就是强调集体主义精神。

人踩人的阶级跃升概念,本质是资本主义的思维方式,弱肉强食,一将功成万骨枯。

只有金字塔社会,才存在 “跃升” 的概念。

所以我才说,这是文化原因。

肆:集体主义是根本方法

对姚洋先生说的方面:

我觉得地要休耕、海要休渔,市场经济也要要维护的,机器转快了容易发热,歇一歇散热也很重要,才能继续。

公有制经济和市场经济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部分,不应该相互否定。

都是为伟大祖国经济发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的。

之前我们发展了这么久的效率经济,就一定会被西方影响,出现人踩人的 “阶级跃升” 思维。

真正要恢复生育率,就要强调人人平等、劳工神圣、工农最伟大、无产阶级最强大的概念。

中国工人阶级的地位,现在不够神圣,得更神圣,这样生育率才能上来。

工农阶层就是大多数普通人。

普通人要有主人翁意识,就得有社会地位。

要有社会地位,就先得有文化地位,才能有随后的社会资源全方位倾斜,人有尊严了,开心了,生育率才能提升。

思考一下这些问题。

为什么现在你不愿意做底层,很多家长不愿意自己的孩子做江歌?甚至很多人不喜欢伟大的雷锋精神?

因为今天社会的现状就是,如果你进了技校、职校,就被打上了失败者的烙印,而成功者的模范,被资本描绘成为了他们需要的单一形象。

即考上名牌大学,理想的专业就是互联网和金融,然后成为办公室的白领,最后去大城市好地段买个学区房。

每一步都是基于鄙视底层的,每一步都是巨大的花销,这样消耗到最后,总有压垮骆驼最后一根稻草的时候。

这就是绝对效率至上的价值观,我不认为完全是错的,但是中国人讲中庸之道,有过之而无不及。

你回忆一下,曾经毛主席时代,我们的价值观是怎样的?

当时有人会觉得伟大的工农阶级是 “屌丝” 吗?

当时人会觉得雷锋可耻吗?

那时候人人都争做雷锋啊!可做雷锋赚钱吗?甚至可能赔钱!但是为什么大家愿意?

因为对社会地位认定,是不一样的。

如果没有建国初期的人口积累、公有制建设打的基础,就没有改革开放后的经济高速增长。

需要集体主义精神的回归,大家都来为社会奉献,这样才能给下一轮市场经济腾飞打基础。

大家都愿意做雷锋,和钱没有一毛钱关系,这是关于文化、价值观、社会地位、重视程度的问题。

改革开放这么多年,为了培育民族企业,我们给了企业家很高的地位,客观来说工农阶级是负重前行了的。

现在我们的企业家已经发展起来了,甚至有点,怎么说呢?

就是躺平了的感觉,很多老板不重视提升自己的管理水平,不去多学习,动不动就折腾员工,说到底还是过于倾斜老板这边了。

是不是应该强调一下劳工神圣的时代了?(这几年政策是这样的趋势,国家很给力)

中国生育率最高的时代,不就是劳工神圣、工农阶级神圣的毛主席时代吗?

给工人阶级社会地位,重新回归一下,强调一下,这样生育率才能回来。

回来以后下一轮在发展效率经济的基础也就有了。

集体主义积累动能,效率经济发展经济,然后经济发展以后会出现各种问题和透支,就需要又开始强调公平和集体,就是这样一个循环啊。

而这种集体主义的 “文艺复兴”,必然带来一部分既得利益者的阵痛。

比如传统的大学本科社会地位、教育经费、人才分配等等,都会往职校分配,甚至职校可能会高于本科的资源。

当然不可能一瞬间就超过,因为倾斜过去有一个过程,但是这个过程就是正在发生的。

先分流,然后开始修改相关职业教育法规,后又提出要建设职业教育的本科、985、211 等等。

我知道很多很多人很错愕,会觉得姚洋先生说的对,确实职校就是 “废物” 的聚集地啊,谁傻谁去啊。

那是因为你们的思维还停留在上一轮,现在集体主义价值观正在龙王归位。

以后不会再是无序扩张的资本盛世了,没有这么多人上人了,对最终实现共产主义来说,没有人上人才对我们很重要。

以后是全国人民热血沸腾建设祖国、建设地球的时代来了。

实体经济才是人类文明的精髓,我们需要的就是更多更多的大国工匠!需要更多愿意为了祖国无私奉献的人。

至于为什么会愿意为祖国无私奉献?这就是公平问题了,当年铁人王进喜也没拿够拼命的钱,但是他还是拼命了。

因为在集体主义社会,你会认为全社会都是你的财产,你作为工人傲视群雄,社会地位极高,俯瞰苍生,自然愿意 “死战”。

如果一个事情是私人的,不是中华民族的,你愿意干吗?除非给钱,否则没戏。

只有这个事是国家的、民族的,你干成以后功成名就,永载史册,你兴不兴奋?很多人就是很兴奋的。

甚至发展到悟道后的状态,会愿意为了集体连名都放弃,愿意一辈子默默无闻,深藏功与名。

这就是价值取向、这就是文化的力量。

之前看见姚洋先生说:

不支持再提高个税免征点,5000 块钱收入已经很高了,我们现在交个人所得税的人,占到全部拿工资的人大概就 14% 左右,是非常低的比例。

我不太认同,我更倾向于董明珠的建议,提高个税起征点至 1 万元 / 月。

5000 块钱收入已经很高了这个事论点,可能有待商榷,因为闷声发大财的人太多了,很多人超过这个数的收入都是被各种方式隐藏了,并没有被计算。

要共同富裕,对更富裕的阶层展开合理的征税是很重要的。

至于具体怎么做,由国家定夺,我相信国家强大的智慧一定会做出最合理的规划。

但是就对富人不要过度征税这个事,我觉得不太好。

现在很多人活得缺乏尊严,一方面是缺乏该有的文化地位,镜头对准他们太少,一方面是缺少工薪阶层的福利。

我不赞同任泽平先生说的印钞解决生育问题,因为这可能会救了很多房企。

而真正要解决生育问题,就应该看看我们生育率最高的年代,伟人时代工农阶级的地位是什么样的?

现在中国正在产业升级,很多老板是水平真的一般,需要资竞一下,卷一下。

就好像加入 RCEP 可以倒逼国内企业升级一样,加强富人税收,提升工薪阶层待遇,加强劳动法,资本的用人成本就会上升,上升以后就会产生倒逼老板工作更努力提升自己水平的结果,也就是资竞效果。

只要中国千万老板的水平都大幅提升至马斯克这种类似的创新水平,我们对美国的科技优势才能更加强大。

才能有更多创新型企业,相比员工躺平,老板、企业家躺平才是一个民族的悲剧,需要给予一定程度的动力。

而中国的整体经济现在也在往脱虚向实的方向发展,把原来属于类似姚洋先生所在本科的资源,一部分倾斜给职校,才能让职校超越高中,发展职校的清华北大,这都是国家鼓励的大方向。

我们需要理解,而不是有点酸溜溜的唱衰。

我相信一个工农阶层伟大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正在来临,这是势不可挡的。

要思考根源问题,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没意思。

我支持工人阶级伟大,所以我支持资源倾斜职校,支持集体主义精神文艺复兴,现在就是开始的过程中,应该继续加大力度。

文章来源 公众号 每日怡见

知乎用户 每日怡见​ 发表

“还好,任泽平说了不算”

那就来看看说了算的人的成绩单呗。

2021 年各地出生人口与生育登记情况统计汇总(2022-01-06 更新)

知乎用户 夺了鸟位 发表

有答案说了,任泽平虽然是个水货,但是起码知道现在 90-00 后生育困难是生不起

是没有钱!

是没有钱!

是没有钱!

而不是某些人嘴里随着工业化城市化,好像很自然而然的生育率就降下来了

现在的年轻人被房租(别说房价了)医疗这两社会铁拳给打的躺平了

别说结婚了,更别说结婚后的生孩子和教育投入了

他说的方案虽然是博眼球吸引流量,但是指出了一个问题

那就是如何降低年轻人生活难度,给他们一些生存繁衍的资本是当下最紧急的问题

不然的话,再雄伟的建筑,基础不牢,只要稍微有点晃动就是大厦将倾了

知乎用户 大舔狗 发表

离开恒大的任泽平,并没有离开经济研究的前沿,目前什么经济话题最受政策关注?生娃,确切地说是如何挽救下滑的生育率,80 后生了不想再生,90 后直接犹豫生不生,再后面的还没到生育年龄,怕是到了也不想生。

经历了地产理财泡沫的任博士,痛定思痛,直接给出了解决答案——印钱。

而且起步就不能少了,要给出足够的刺激,他给出的数据是 2 万亿,而且是在经过研究的基础上得出的。也就是说,任博士并不是跟当初万达老王一样随口喊出来的小目标,而是一个清晰的措施。

具体来说概括这么几个措施:

一、增加生育目标是多生 5000 万,具体计划每年多生 500 万(注意不是出生数量,是多出生 500 万)。这个是靠计算出保持代际人口平衡的底线数字。

二、这个生育基金 2 万亿,按 GDP 算出来的,占比 2%,直接在 GDP 中划出一部分来作为预算。

三、这样印钱看似是增加了通胀,让全体分摊了成本,但是由于个人、政府、企业都没有钱,所以不能直接转嫁成本,只能间接通过印钱来让全社会承担。

不愧是专家,后面列举了之前的一系列严谨成果,原来对人口预测做了这么多报告,不过之前无论是在券商还是房企,任泽平的研究方向必然离不开人口红利这个因素。看到这里作为一个 80 后,直拍大腿,任专家你怎么不早发声啊,我们生孩子早的没赶上你建议的政策啊。

虽然

即使有了政策也未必就愿意生,这是宏观层面分析,并非我个人角度,但有政策起码能解决一部分成本,国家给补贴就多了一些可能。

其实任泽平的这番观点虽然有点学术理论的意思,具体实施显然更复杂,但是这个事情大方向倒是靠谱,起码是一个值得试一试的点。而后在完整的对外发声中,任博士还提到为什么现在要做这件事,因为目前 75~85 这批人还具备生育能力,且生育意愿比后面年轻的要强烈。

也就是说先用政策去刺激最有意愿的群体,而且这批人目前在 30~45 岁之间,是社会上总体经济状况最好的一批人,工作多年有积蓄而且赶上了之前的经济红利期,总体处境可能比后面 90 后要更适合做决策去生孩子。

其实我觉得目标针对 80 后这代人,还是有个观念的原因,而并非经济原因。因为我们看到现在经济环境好、福利环境好的国家,也未必就有生育率回升的迹象。比如新加坡、日本都在补贴生育,孩子生出来直接给钱;还有西欧部分高福利国家,普通人压力小,养孩子不花钱,但也就那样。我只能说任泽平这个建议是一种尝试,搏一搏。

然后紧跟着网上的吐槽就来了,一种是说这个方法太简单粗暴,而且真正生育得靠现在年轻人而不是人近中年的 80 后,另一种略有点水平分析每年印 2 万亿的钱会直接导致通胀,这个锅还得大家来一块背。难道说曾经年薪 1500 万的任泽平这不是在搏一搏生育率,这是在博眼球?

其实不能断章取义,很多人顶着他发的那点微博上的几句话,其实这么短内容说不清楚这个话题。任泽平团队的报告向来长篇大论,内容充实,也许不一定都对但肯定没那么简单。而且脱离房企恒大回归研究的任泽平也不可能靠噱头来维持。

说白了这是钱的事情,也不是钱的事儿。

纵观发达国家的福利覆盖水平,孩子从出生到上学家庭的支出很大依赖国家福利,但是国家福利来自税收,高比例税收也等于是所有人在均摊抚育后代成本。在某些国家甚至将补贴生育的福利称之为 “变相的单身税”,你不结婚生子,你交的税就给别人用,例如德国,有孩子的家庭、是否结婚等等都影响家庭成员收入的纳税比例,大家各不相同。所以福利也好、印钱也罢,就是钱的事情怎么分配,去鼓励什么而已。

说不是钱的事儿,因为后面的年轻人生育的动力不全是成本问题,经济条件好了,生活选择多了,诱惑也多了,享受生活的机会多了精力有限不如用来给自己而不是消耗在孩子身上。一个小孩子不仅仅是吞金兽,而且也是时间消耗的无底洞,孩子长大了父母也老了,估计 00 后的想法是享受自己的人生,而不是为他人的人生负责,所以不生人。

观念的崩塌和更迭不是一下子出现的,也不会有单一的原因,而且观念是不能强求的,能强制的只能是政策,例如福利、税收等等。但是政策必然导致整个社会的成本投入增加,比如说如果父母双方享受更长的产假,用人企业的负担是国家补贴么?在没有这个补贴的时候,企业是尽可能降低招聘适龄生育的女性的,这就是一个社会倒逼人们做取舍的地方,要升职不要生殖就成了很多人的选择。

综上所述,用政策推一把,起码现在还有可能,如果不能在大家习惯不婚不育之前,让大家接受在福利条件下生孩子,那么以后即使陡然增加福利也难以转变生育率下降的局面,那时候经济好了更不生,靠政策就刺激不了了。

知乎用户 有才的微薄之盐 发表

并不哗纵取宠啊。

参考欧洲和日本的例子,你会发现除了大量的发钱,其它任何手段都无法挽救人口危机。

实际上任泽平从 17 年底就发文章研究人口危机的到来,并且他的数据非常科学详尽,他被人喷一方面是主流媒体看不惯他,另一方面底层群众觉得他总是以国家视角看问题,对普通人不友好。

知乎用户 帅到被人砍​ 发表

解决办法确实是个极具争议的办法

但要是连问题都假装不存在就有点搞笑了

更何况,能尝试用经济手段驱动生育总比那些以为把生育限制放开就能解决问题的人好多了

知乎用户 格于上下 发表

知乎用户 德川家康薛定谔​ 发表

任泽平的 “印发货币两万亿作为生娃基金” 观点,用我自己理解就是七个字“人口问题货币化”。

关注了任泽平将近一年了,有一种感觉,这是一位极度精明的利己主义科学家,更确切的说是一位网红经济学家也许更贴切。

他一直称呼自己为有情怀、有温度、有社会责任的经济学家,“房价短期看金融,中期看土地,长期看人口”,“A 股 5000 点不是梦”,“房价翻一倍” 所有这些他的被证实的观点,经常挂在嘴边。

对于其个人和团队的观点还是一直在选择性的借鉴和学习,可总是感觉商业味道和利己思想特别浓,总是能够利用社会热点问题为自己贴金,与其自己一直宣扬的有情怀、有温度、有社会责任言论相距甚远。

而这次赤裸裸的说出 “印钱两万亿生娃言论”,总感觉是在增加其个人关注率,而把这种争议的话题随随便便的抛出来,是极不负责任的一种自私自利行为,其行为让人总感觉有些哗众取宠的意味,似乎有点明星为了流量而做出一些过格的事情。

众所周知,人口问题和货币问题都是非常敏感的社会性问题,国家在处理这些问题上都是相当谨慎。

为了提高生育率,直接给生娃的个人或者家庭发钱不是不可以考虑,可怎么个分法,钱发多久,会不会引发新的社会问题,特别是在毛衣战和科技突围的节点,两万亿货币下来总是让人联想到 2009 年四万亿的可怕后遗症。

在经济和就业如此羸弱的当下谈放水两万亿基础货币,如果再加上货币乘数那就是更可怕的数字了。而且人民币不是国际货币,那也就是说两万亿都是在国内流通,通胀问题想过吗?社会公平问题考虑了吗?

作为一个有一定知名度的经济学家,随便对敏感社会问题发表看似是有责任的观点,实则是给社会抛包袱,给政策制定者出难题。

我们作为普通老百姓也都知道人口问题关乎国家前途和民族未来,正是问题如此重要,作为公众人物是不是更应该对自己说出的观点要经得起时间的检验和负得起未来的社会责任呢……

知乎用户 深度海洋 发表

看到了刘亦风写的一篇文章,分享下。


其实,我们的人口结构,现在正处于这么一个魔幻的现实中:

近五年,每年的生育数据,都是二胎远远多于一胎。

这也验证了任先生的报告里的一个观点:别指望 90 后,00 后了。

如果不是这群 75-85 的老叔叔老阿姨们拼命的生二胎,生育数字根本无法直视,而如果不逮着这群早就被各种风吹雨打打惯了的苦逼群体继续薅羊毛,往后的生育数据更惨不忍睹。

那么,为什么年轻人不愿生娃?

很简单:

世界不爱年轻人,它只会告诉走出象牙塔的他们:穷鬼,不配拥有爱情;万一撞了大运碰到了一个不要牛奶的姑娘,但婚姻也不爱年轻人,它会告诉他们:滚蛋,房子都没有,还想谈婚论嫁。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好不容易结了婚,从互联网到房地产再到实体业,处处内卷的工作大环境又不爱他们了,它会告诉他们:降薪!转岗!你他妈的都 35 岁了,爱干干,不干卷铺盖立马走人。

车贷房贷各种贷贷贷高升的他们,很多连自己都不想当自己的孩子,当然就不会想着生个下一代继续被祸害了。

这些普通人面临的难题,掌握了流量密码、处于金字塔顶端的网红经济学家们,无法感同深受,他们甚至不明白,提高生育率首先得结婚,而结婚最大的成本就是房子,这属于:

前置性刚需。

明白了这一点,如果真想给建议,我觉得任先生还不如建议国家直接发房子,比如:

年轻人交够三年社保就发一套十年长租房,结婚生娃了,发一套可以就近入学的长租房,生三胎了,这套长租房直接转成个人的大产权房。

把年轻人从高房价中解放出来,让他们成为解决「人口问题」的主力军,这才是最基础条件啊。

至于后置的婚姻成本、工作环境、育儿成本等等等,先解决好前置条件和基本条件,才能徐徐图之。

所以,比起「给 4 万生个娃」更重要的是「给年轻人一份对未来的希望」

「让他生」才是王道。

至于那些将西方经济学当为宝典圣经,已经掀开底裤的网红经济学家们:

尤其是曾先后在方正证券、恒大集团担任首席经济学家、颇有指路冥灯意味、去哪哪凉,搞啥啥黄的任泽平先生,别再嚯嚯咱们老百姓了,如果实在精力旺盛,建议去美国!


还有更凶猛的,请看原文。

任泽平,掀开了底裤

知乎用户 赞哥​​ 发表

能接受发债盖楼不能接受发债育儿?

扩张货币规模(印钱)是不可避免的。

很多人朴素的反对扩张货币规模的信心是建立在有效储蓄之上的,殊不知,不扩张货币规模怕是工作都要没了还储蓄啥?

很多人以为扩张货币规模有钱人的纸面财富就增加了,殊不知,通缩环境下资本集中的速度更快,只不过是你以为有钱人受损了,实际上穷人受损更严重,衡量账面货币财富是相对值而不是绝对值。

很多人认为自己是铁饭碗,通缩有利于自己,殊不知,通缩来临的时候,生产乏力面临的可是票据经济。你想抄底去抢购固定资产之前想一下要不要铁饭碗了,还是换到笼子里去吃饭?

还有一群不知道持有什么资产的鼓吹缩减债务规模,怕是怀着二心跃跃欲试的准备入场抄底的。

我不知道任泽平打什么主意,反正别理他,按照自己的节奏做好宏观经济政策就好了,也不要太在意网络声音,网络是个音量放大器,听网络是需要修正下音量的。

知乎用户 bluetrees​ 发表

我反对澎湃新闻的这篇评论的观点,但也不完全赞成任泽平的观点,我认为社会对老龄化问题的认识仍处于严重不足的状态,社会不应该过度乐观。

大家应该要清醒地认识到现在由于美国加速没落而导致国际环境向好,从而抵销了近些年出生人口下降所造成的负面冲击。但是,这不代表就万事大吉了,相反,这是在温水煮青蛙,大家以为还有的是时间去想办法应对老龄化社会问题,但实际上却是时间已经过了。

即使现在就开始使用有效的应对方法让出生人口回升,要影响到就业市场也需要 20 年以上,也就是到 2041 年以后劳动力市场才有好转的可能,至于中间那 20 年就是神仙下凡也没救了。

我不否认现在国内的总体政策是有效的,但生育数据证明这不包括生育政策,而没有充分的出生人口为未来兜底,长时间保持社会发展平稳是几乎不可能的,至于 20~30 年是不是太长,这真的很难说。

当然,我也不否认未来存在引导华侨归国等补充劳动力的移民政策空间,但这仅仅是数据上的可行,这些人的就业及参与社会建设的问题还没有有效的理论支撑,这是没有办法的办法。而且从外国实践的经验看,这种方法具有极高的社会风险,很有可能把外国的祸水引入到国内,动摇国之根本,不到万不得已千万不可使用。

大家应该清楚地认识到现在国内还没有可验证的有效的鼓励生育方法,而且受疫情影响,出生率还加速下降,可以说形势仍是极度不乐观。

大家也应该清楚地认识到在大多数人的认知里劳动力增长都是经济发展的不可或缺的要素,而社会老龄化就意味着必须打破这条定律才能让大家的生活质量不会出现下滑,这不仅仅是房地产行业要面对的现实,而是所有人都需要面对的。

为了正确应对这一社会危机,我们首先应该抛掉不懂装懂的毛病。例如说任泽平说每年印 2 万亿,这并不代表着会引发通胀,相反,随着人民币国际化的推进与持续的过度的贸易顺差,这 2 万亿起码有一半是可以转嫁出去的,最终停留在国内持续流通的仅仅是一小部分,所以不会有通胀的问题。

其次,我们不应该乱贴标签,不能因为他是搞房地产的就觉得他的方案就是为了一己私利的。

其三,我们应该加大向公众宣传相关信息,同时不要粉饰太平,也不要净是散播焦虑。澎湃新闻不应该给任泽平戴抢流量的帽子,而任泽平也不应该随便说出 “不要指望 90 后 00 后” 这样极度悲观的言论,公众需要清楚地认识到现状,这样才有可能找到出路。

其四,我们应该清楚地认识到这个危机不是靠个人的力量能左右的,没有国家的主导,什么方法都成不了事,所以网络上说的仅仅能起到表达一种声音的作用,不要寄予过分的期望。

知乎用户 alexention 发表

加更一下:

其实,新生儿保持稳定人口总基数,会导致另一方面的政府财政开始,那就是接下来人口老龄化的公共开支,医院负担急剧加大,养老开支也捉襟见肘。

本来有现成的公共资源,例如那么多的扩招的学校,以后学生少了,进行院校合并,多出来的学校建筑加装一个电梯,都是养老院的规划方向。那一间间的教室,不都是未来的一间间麻将馆、棋牌室吗? 现在如果新生儿数量稳定,那政府就得批地,就得开发建设,都是很大的一笔开支。

当然也有一点好处,教育医疗通讯能源必须国有,养老…… 私有化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嘛,以后说不准就会出现很多学习湖南的地方,口号是:大力发展老人经济,建设成全国老年人权益最有保障的城市。

毕竟,人都怕死的,为了活下去,过好点,多花点钱又算什么呢。

首先,任总说的没错。但是有一点不行,对于一线城市生三胎的,每月补贴 2000-3000(记不清,应该是这个范畴)。那么,一个城市,例如上海,一年新增五万三胎婴儿,每个婴儿发放的育儿金(取中位数)2500,一年是三万,那么整个上海的财政支出每年会增加 15 亿,政府现在的债务是多少,能承担的起这样的代价吗?

虽然人口增加会带动房地产市场繁荣,抬升房价,但是,上海现在还拆的动老城区么? 更别说,如果上海是个试点城市,那么那些愿意生三胎,并且有能力落户上海的人,开始往上海挤,加剧内卷化。随后就会出现各种限号,比如社保满几年,落户人员学历要求等等一系列的条件会更加严苛。假设法定三胎儿到 12 周岁都可以领取这个育儿金,那么一个新生儿一生能领到 36 万。而且这个数字会随着政策实行的年限,在第十二年达到顶峰,每年市政府要多开支 15 亿 * 12,180 亿元。

其次是两万亿的生育基金,并不是发放(假设这个政策与上面的不重合)。这些钱完全可以用来做更多的事情,比如开设更多的育儿所,幼儿园,补习…… 这个不算,加强师资力量。其次是给予父母的一些补贴,例如社会性的生育保险,产假的延长,陪护假,这些事基金给予企业的保障。再有就是对于家庭的实际补贴,婴儿用品优惠券、现金形式等,但是,个人感觉,效果可能很难(准确来说是绝对不可能)如预期所想。

问题来了,有能力生三胎的,可能不在乎你这每年三万。不想生三胎的,再多三万可能也不愿意生,卡在有能力养育二胎但是对三胎心有余力不足的,且还能生的家庭,真的有那么多吗? 毕竟三胎不是空中楼阁,需要你先一胎,再二胎,最后才是三胎的。

房价上涨百分之三十,不算爆发式增长,只是符合市场规律。

股市暴跌百分之五十,只能算正常波动。

出生人口只下降了百分之十几,能算大事?

知乎用户 你打我呀​ 发表

既然纠结印钱会通胀的问题。要不稍微变换一下。

从马爸爸,刘爸爸,许爸爸的信托基金里没收两万亿。用来建立生育基金。这个解法如何?

知乎用户 正在吃你家米 发表

说实话,并非完全是钱的事情。

过去我们的爷爷奶奶有钱吗?
不还是生了好多七大姑八大姨的吗。

为什么,因为闲着没事,没有那么多事情干,所以就生呗。

现在的企业动不动 996,007,一共在家没有多长时间,怎么生?

谁来看孩子?

谁来陪着孩子?

引发 2 万亿是好事,主要太难了,不如先从规范工作制再说。

知乎用户 萌哥哥 发表

主公,我有一计,不用花钱,还可以提高生育率

只要规定家里生二孩,不论大小,中高考全部加 10 分,生三孩,中高考加 20 分。

知乎用户 啊毛​ 发表

30 多年来,媒体天天鼓吹晚婚晚育,少生优生,只生一个好,独生子女光荣,时不时向全国人民显示一下丁克家庭生活是多么美好,加上地方严格执行,视二胎三胎为洪水猛兽,30 多年成功将一个喜欢多子多福儿孙满堂的民族改造成了一个不愿意结婚,更不愿意生育的民族。造成现在生育困境责任不在任泽平,媒体至少有一半责任。所以即使任泽平在哗众取宠,也轮不到媒体指责!

知乎用户 IT 网站设计 发表

请任君为国破家先。

知乎用户 tom pareto 发表

任泽平在抛砖引玉,结果玉没引来,倒是引来一堆华而不实的废话。

我上党课的时候,教授说我们共产党人,就是要抓住主要矛盾,解决主要矛盾,不要在次要矛盾上扯皮浪费时间,最后一事无成。

次要矛盾爆发天塌不下来,而且解决了主要矛盾,很多次要矛盾也会跟着一起解决。

现在你谈人口,他们和你谈经济,说没钱;你谈经济,他们和你谈周期,要遵循历史规律;你谈周期,他们和你谈预期,预期可以被政策短期影响;你谈预期了,他们又会告诉你人口决定长期预期。

要我说,“既要又要还要全要” 也不是不存在,但是得分个主次排出个实现顺序,现在就应该抓住人口这一主要矛盾,现在是没钱,但是人口问题会导致预期向坏,最后别说现在没钱了,以后也没钱。

这才多少年,“存地失人,人地皆失,存人失地,人地皆存” 就忘了吗?失地不会破坏生产吗?不会影响军民信心吗?那为什么还要保人?

人口多,市场就大,高素质年轻劳动力就多,资本怎么算都是有利可图的,不怕它不来。

没有人,你就是跪下喊爸爸,资本也不会来。

知乎用户 江萧忆 发表

金钱不能改变中国目前生育率下降趋势,对于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二十多年前出生九零后,后来的零零后,要从他们成长大环境,社会结构多元化,生活品质提升,尤其是其独立个性和自由选择性发现提升生育意愿因子。

要渲染传统文化的多子多福,传承家族概念,从电影,电视剧,各种文化宣传,提升生育率,对家庭,对社会,对国家的贡献,尤其触发丈夫内心深处敏感基因,激发人性弱点,再付诸各种财务补助。如果不改变这种观念,再发钱,也是没有多少帮助的。

同时政府对于提升生育率各种扶持政策,要基于人性,把提升生育率,作为国策,关乎国运可持续延续角度,高度重视。

知乎用户 彼得杨 发表

说实话,为了快速启动抵抗人口负增长的机器,发钱确实是一个好手段。

2002—2004 年,政府全民鼓励买房子,也是开放了银行贷款政策,并且设立了公积金制度。

这两个政策都是能够覆盖到每一个人的,记得那个时候个人可以申请十倍杠杆率买房。

这样的 kpi 鼓励下,房地产机器启动,直到最后裹挟了太多的利益群体。

生娃要是能有对口的现金补贴,应该能够开启一波生育潮的。至于远期效果是好是坏,这,那谁能想到如今房产能变成这样一个吸血的庞然大物呢?

有什么样的 kpi,就有什么样的潮流。

任泽平再想蹭热搜,这个招恐怕还真是有用的。

知乎用户 牛油果的脸 发表

就是字面意思

所以我的回答被吃了两次

知乎用户 问号 发表

任某之论,不但是哗众取宠,简直是祸国殃民——然而经过知乎 er 的 “深入解读”,居然也能讲出一番道理来,不得不说是一个奇观。

究其根源,无论在任某还是部分知乎 er 眼中,是不存在 “结不了婚者” 这一人群的。

却恰恰是这一人群,不但存量众多,流量也正在加大,这其中包括农村劳动者、城市劳动者——以及部分我乎 er——如果他们愿意承认的话。

或许也不奇怪,毕竟 “任先生” 们早已超脱凡俗、拥有无穷无尽之神仙眷侣,已然能够操破宇宙、享有此案与彼岸永恒之幸福;而我们部分一直以 “为民请命自居” 的、好心善良的、高贵清醒的 B 乎 “先生们” 虽然谦虚的很,不敢如 “任先生” 们那般贪心,但也默认自己可以悠然于红尘之内、获得有限之人间佳偶、轻松干穿地球而已。

不过我要给 “任先生们” 和我乎的这部分人提个醒,请你们睁开你们那因探索仙界进入冥想与大圆满境界而紧闭的双眸,来看看这世间的可怜的人吧——如果你们还把他们当成同类的话——便不得不承认一个浅显的、不配进入修仙者思考范围之内的事实,那就是:

当下出台任何以生孩子为目的的政策——特别是人为加剧这种有配偶者与无配偶者之间的撕裂的政策,都是在未来的前进的道路上布陷阱、埋火药。

你们能想象那些无牵无挂的人,一边看着自己像条狗,还要一边看着部分人拿着生育补贴,推高物价,分担别人的生育成本,养别人的孩子,以至于自己尾巴冲主人摇晃的再美丽,也就确乎成为一条狗的事实这样的场景吗?

相对于生育危机,婚姻危机才是当下最严重的危机。在解决生育危机之前,如果不能解决婚姻危机,那就是自寻死路。

在这里我们要说——即使解决不了,也要让人感觉到你有解决这个问题的诚心与决心——如果这个姿态都没有,直接将这一大部分人排除,“抛开最大的事实不谈”,而在此基础上立论,不是祸国殃民的 “暴论”,又是什么?

知乎用户 荣耀大铿 发表

。。开放二胎。。催生三胎。。加大离婚难度。。

无论是从哪个方面来看。。貌似现在做的跟任泽平说的一部分措施都一毛一样。。

除了让央行多印两万亿以外。

知乎用户 来生回首望今世 发表

今天任泽平再次语出惊人,**经济学家任泽平在其个人微博发文称:尽快建立鼓励生育基金,央行多印 2 万亿,用 10 年社会多生 5000 万孩子,**解决人口老龄化少子化问题,让未来更有活力,而且不增加老百姓、企业和地方负担,我们研究认为现在只有这个办法最务实有效可行。

人才啊,不亏是网红,造势的功底不愧一流,张口就来个热搜。

网友:怪不得恒大倒了…

澎湃评论:少一些 “任泽平式” 的哗众取宠

…….

今天沪指红盘上方窄幅震荡,创业板指再度翻绿失守 3100 点;截至收盘,上证指数涨 0.39%,深证成指涨 0.44%,创业板指跌 0.04%。两市全天成交 10514 亿,连续第 7 个交易日突破 1 万亿元,外资净买入 47.58 亿。

北资继上周五大买净买近 100 亿后,今日继续大幅流入近 50 亿,北资的逆势大买,一定程度上给了市场做多信心,因此,在市场连续大跌后,周四十字星 + 周五冲高回落 + 今日探底回升。

基本可以说,短线止跌了!

但止跌的是沪指这,创业板还是没到底,那接下来的主要方向就要先避开创业板,除非创业板出现明显的见底信号,否则就暂时观望下。

既然见底,那就可以在不到重仓的前提下,逐步加仓了,主要方向还是低估值底部放量起涨的一些绩优股,有业绩保证,之前涨多了的股就先放一边再说。

文中个股不代表任何推荐,请勿跟票!!!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知乎用户 搞笑视频 KTV​ 发表

看完原报告。荒诞,但是现实。

任泽平用一种非常知乎的态度,提出了这个问题从经济学角度的解法。

就和知乎 “如果你投球接近光速会怎样”“如何从沙子里手工制作一枚 CPU” 的之类问题一样。用一种经济理性的角度,去分析了一个几乎不可能的问题的解法。

经济发展人口生育意愿下降是当今全社会的共识,虽然原因如何,有无数种理论,有说人们都着重于自己,有说是卷的太厉害,等等。

但是那都是原因,就这个问题的解而言,目前看来,生育率下降无解。甚至连被丘吉尔称为 “饥荒是他们自己的错,他们繁殖起来像兔子” 的印度人,都开始头疼生育率的问题了。

作为一个宏观经济学家,用宏观经济学的手段解决问题,他选择了唯一的办法,抄作业。

按照先行者的经验,通过这种办法可以抑制住生育率进一步下跌。当然其中的巨大投入是我国不太可能模仿的。除此之外,几乎没有任何办法被认定为有效。

他的办法,并不是能够真的拿来抄作业的办法。但是至少可以让我们认清,人口问题是个大问题,甚至会影响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大问题,并不是很容易解决的。

而这个提问的报纸,就更透露出一种盲目的自以为是。就好像大家一起寻思寻思,这个问题就能解决了一样。如果以一个严格的标准而言,说任泽平是哗众取宠,并不能真正解决人口问题,没有错。但是照这个标准,提问者,就是半斤八两,同样的哗众取宠,还蹭任泽平的热度。

就如同 “只要斯坦纳发起进攻,一切就会好起来的”。

知乎用户 柳铭 发表

雍正写了大义觉迷录,给自己正名。

但是乾隆即位之后,直接把他亲爹的这本书,封禁,然后把当事人曾静给宰了。

为什么?

很简单,太阿倒持,对人不利。

这种原则性的问题,对于封建统治者而言,谈论这个东西,本身就是对皇权的一种伤害。

人口问题,也是一样,谈论,就是一种错。

知乎用户 肥塘鹅 发表

杀人放火金腰带,颠倒黑白财上财。

这个世界上,说难听点只要你敢于放弃尊严和人格,总是能比大多数普通人 “富贵”。

如果再加上心狠手辣,不择手段,那更容易 “成功” 了。

皮带哥年薪 1500 万请他去撑场面,等到皮带哥要垮台了,他反手就是一个背刺,说什么早就不看好恒大模式。

现在又开始蹭热点,胡说八道要多印 2 万亿,逼 75-85 后生孩子云云……

但凡脑子正常的人类都会觉得他就是个跳梁小丑,别谈什么经济学家了,没有十年脑血栓绝对说不出这番疯话。

这位跟老前辈**郎咸平**真是一时瑜亮,以后谁说自己是经济学家,我都怀疑他跟这两位是不是一路的。

知乎用户 常无欲 发表

本身确实就是哗众取宠

翻身做主跟着一起骂两声娘

怎么

还不让人骂娘了?

知乎用户 高安路老实人 发表

吸取日本和韩国年轻人以及美国锈带的历史经验教训,年轻人要晚婚晚育少生优生尽量不生,多存钱给自己养老,把自己活明白先,千万不要被房价泡沫、消费主义和其他人愚弄。

“拥有超出其抚养能力的子女数量的个体,大多数是出于愚昧无知才这么做的,而不能称之为恶意滥用,在我看来更应该受到质疑的是那些刻意鼓励这种行径的人。”

“我们必须把利他主义的美德灌输到我们子女的头脑中去,因为我们不能指望他们的本性里有利他主义的成分。”

计划生育是科学的伟大的正确的基本国策。

知乎用户 肥托尼 发表

恰恰相反,想拿钱的那一批人恰恰是生育意愿最低的,这么发钱,最后只会是物价上涨,90、00 后养老压力变大,还要照顾一个小弟弟小妹妹,教育又卷了起来,贫困人口增加 (因为相对而言,受教育率和生育成反比,而贫穷的人普遍教育程度都不高)

一线城市人口完全是净流入,本土出生率没办法看。保证职高中专充分就业,大力发展护理专业 (对应养老),别一股脑都去盲目考研考公,给生产后的妈妈实质性福利,打击网络平台借性别对立促进消费或流量的行为,大力推进和发展居家办公。这些比漂亮话实际多了

知乎用户 卢璐陆鹭禄辘麓泸 发表

“经济学家” 任泽平在其个人微博发文称:尽快建立鼓励生育基金,央行多印 2 万亿,用 10 年社会多生 5000 万孩子,解决人口老龄化少子化问题,让未来更有活力,而且不增加老百姓、企业和地方负担,认为现在只有这个办法最务实有效可行。

这则新闻让我瞠目结舌,给任泽平先生经济学家的称呼加上了引号。众所周知,引号有种特定用法,里面的内容是反义词。没错,就这么大胆,给这个公认的经济学家打了引号。

正经经济学家都不会赞同政府超发货币,那怕是凯恩斯主义。近一年欧美政府超发货币纾困,导致物价大幅上涨,货币发多少物价涨多少,增发货币只是稀释了货币总量,社会物资可并没有任何增长。

普通人觉得政府增发货币大家都有钱了还情有可原,作为经济学家难道不知道增发货币是全民征收货币税吗?我想他一定知道,就算他经济学是体育老师教的,这个基本常识也必然讲过。

货币发行必须有锚,有对应的财富才能印刷相应的货币。人民币的锚是美元和国债,有多少外汇储备印多少人民币,另外发行国债补充流动性,外汇储备对应的货币叫外汇占款。外汇占款理论上没有成本,但会因外汇流入流出产生波动。但央行通过公开市场操作或发行债券方式投放的货币需要支付利息,利息一般需要用国家未来的税收支付。

任泽平倡议增发 2 万亿不可能是外汇占款,只能是央行发行债务。而这几年因为种种原因,财政赤字(政府负收入)严重,偿还原有的负债已经困难,再增加的债务只能转嫁到企业和劳动者身上,就是所谓的增税。

假设社会是个大市场,管理者通过收摊位费维持市场的运转、宣传、维护。市场越火爆,管理者收到的摊位费越充足,也有涨价的空间。市场冷清,管理者就得减收、缓收管理费,让各摊位可以维持经营,降低成本,吸引消费者光顾。如果反其道而行,生意冷清收的摊位费变少,为满足自己的需求加征摊位费,结果必然是逼走更多摊贩,加速店铺倒闭。

政府发行 2 万亿看起来并不多,不过是货币总量的 1%。但基础货币发行 2 万亿,M2 增加的可不是 2 万亿。2020 年 8 月份,中国的货币乘数已达 7.17 倍的历史新高,增发 2 万亿人民币等于向市场投放 14 万亿信用货币。货币爆发式增长必将引来严重的通货膨胀,2008 年 4 万亿,2015 年 1.9 万亿殷鉴不远,再来这么一下子会有什么后果呢?

通货膨胀买单的一定是社会底层,以前文章讲过,增发无锚货币,货币首先流入到有关单位、个人手中。这些人会用增加的货币购买资产或者投资,货币继续流入生产领域,变成原材料等存货。在存货变成商品的过程中,增发的货币会以工资的形式流入普通人手中,且普通人会用增发的货币购买终端商品。然而货币增加,商品供给量未变,物价嗖一下就涨了上去。结果是普通人收入或可增加,但实际购买力却降低,白高兴一场。

有工作的人不算最底层,最底层的人是收入极低甚至没有收入的人群,增发的货币几乎没有办法流入他们的手里,其结果就是他们的收入未变,但购买力大幅下降。而这些人原本的收入可能就是勉强维生,通胀袭来他们连维生都做不到。这就是全世界范围只要严重通胀必然导致贫富分化更加严重的根本原因。忍受通胀的恶劣后果,出生率是否能提升呢?

任大经济学家的逻辑是降低抚养成本,刺激妇女生育意愿。但在出生率调查中可以看到,低收入人群是生育的主力军。但增发货币最大的买单者恰恰是低收入人群,2018 年,中国的育龄妇女是 2.65 亿,2 万亿平均到每名育龄妇女身上不到 1 万。

在穷困地区,一万元的补贴确实有吸引力,但不要说北上广深一线城市,就是在三四线城市,和育龄妇女打商量,补贴一万你多生一个孩子,恐怕都会让人觉得幽默感爆棚。

然而通胀带来的损失正是由最贫困的人群承担,日子过的更加紧吧,工作更难找,她们根本不知道**任大经济学家**的计划正是她们陷入贫困的本源。

2 万亿生育计划基金只能产生一种结果,高收入人群不在乎,该生几个生几个。中等收入人群被通胀压的喘不过气,更加不敢生育。低收入人群生计艰难,婚姻稳定性变差,也不敢多生。只有最偏远地区的人才敢多生,毕竟多生一个多份收入,不觉间沦为生育机器。

提高生育率的正确姿势是:“促进经济发展,提高国民收入。” 这和前面说的高收入地区生育率低并不矛盾。家庭的生育意愿有个收入门槛,当家庭收入可以轻松覆盖抚育成本,房贷不再是重压,才会有更多人敢生孩子,且有能力为孩子投入更多教育成本。

**经济稳定发展,人们有清晰的未来预期,才是稳定增加生育率以及改善人口结构的根本办法。**而实现这一目标,只能是经济更自由的发展。作为一个 “经济学家”,您不去倡议自由市场经济,反而打控制女人的歪主意,摸摸自己的良心疼不疼?

知乎用户 愚者读财 发表

任的水平比大部分人不知道高到那里了。现在的经济和抗疫局势让有房有产一族的生娃的难度远远小于让无房甚至无业的年轻人生娃。

把有限的资源给有生娃能力的 80 年后而且还比较传统刺激效果 远远大于那些没有生育条件的年轻人。

提升生育率这可不光光是给年轻人一点钱,解决工作 解决住房就办成的。

任泽平背后深意其实是认为收单身税、不生育税成本太高,而纯粹补贴生育,起不到惩罚不生育者的目的。所以,他虽然表面上说是印钞来补贴生育,本质上是先印钞来用铸币税起到单身税的作用,让每个人都承受通货膨胀的结果,然后补贴生育者,对冲他们的压力而已。

知乎用户 mindu15 发表

我来提两点吧 别喷我 觉得有道理的给我点个赞哈哈

1. 放开农村生育管控 建立社会福利抚养制度和抚养补助 996 是国情需要 指望城市里的人多生不现实

2. 开放试点广西云南,引进东南亚外来女性,促进结婚率 彩礼是国情需要 指望女方不要不现实

知乎用户 Darkness​ 发表

阶级矛盾

知乎用户 小黑屋长住人口 发表

什么提高生育率都是借口,这是直球鼓吹 MMT。

知乎用户 喵蕉君 发表

任老在中国屈才了,应该在美国跟拜登把酒言欢,然后商量如何花 2 万亿美元,这多过瘾!!!

知乎用户 小毛孩 发表

别的不说,85—90 这一波,可能真的是生育最后的窗口了。这往后所有人都会接着奏乐接着舞,但是不会再有人愿意生孩子了。

知乎用户 凌凌毛​ 发表

研究报告指出,没有实质性有效的鼓励生育政策,生育率有持续下降到 1 的风险. 中国目前的大城市的出生率为 0.7-0.9。

出台鼓励生育政策后,鼓励生育的财政资源可以达到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GDP)为 1-3%,因此生育率可能保持在 1.2 左右。

[

生育制度(社会学家费孝通 * 满意的杰作,为何农业社会

天猫

¥22.40

去购买​

](https://s.click.taobao.com/t?e=m%3D2%26s%3D77V4rD5PiIlw4vFB6t2Z2ueEDrYVVa64yK8Cckff7TVRAdhuF14FMRjks%2BpdiaUY79%2FTFaMDK6TKwZFS6HvNsnO%2BsqMIlzI3LreGeyRO3uW%2FJjIyop9UirHO18I0oCx2qGXK58Jc1%2BhtJfOipEYQabxN6YsSAwkC5f78dsgMD97OwDMfXFgMfnRXRi6hhvqBYJjTvZ9IjHRCQ21ORc8W1VAY1hvyX5UrAL8l5J9N3p6xlXRCsuTXmiro56Ne3F4Bi%2F7TsTYgMHGRCUms4757Av61MgKCuzV3IXo9Hpa%2Ffj5o%2BI8ssrVDqUTkTm3o5eKOToc1vbQZVKjGDmntuH4VtA%3D%3D&union_lens=lensId:TAPI@1641946449@21056993_08ba_17e4ba2865c_8c89@01)

但是,这也引发了一些担忧,特别是关于产假延长可能影响女性就业的讨论。任泽平认为,假期激励将增加企业负担,变相导致女性在就业市场上受到歧视。“如果有三个孩子,三年内就消失了。这可能会增加妇女在就业市场的困难。” 他认为生育成本应合理地承担个人,企业和政府的三个角色。

“今年,三胎完全放开。但是不幸的是,根据不完全统计的地方数据,今年的生育率持续下降,即使在分娩的背景下出生意愿也不高。原因实际上并不复杂,现有政策从根本上解决了低生育率困境。” 任泽平说。

上述预测报告认为,中国人口出生率下降的主要原因有三个:一是中国大城市住房成本高;二是教育压力和教育费用高。

根据任泽平的说法,目前出台的政策缺乏现金奖励和补贴,包括个人税扣除,购房给予家庭一定的支持以及加强妇女就业权益保护。

[

正版 健康中国 2030 规划纲要 辅导读本 国家卫生和计划

天猫

¥27.30

去购买​

](https://uland.taobao.com/ccoupon/edetail?e=kv6OVORPs26lhHvvyUNXZQst4RUgB%2BQM1dI5raycii4uynEbLfMGNpuwdvbsxuix2yZugn64OL4UcLJJYP0Uq8czbr%2FSWb0FSrZXCUS0f14sepdaGPGt5TmE0dXcA%2B7c8WGd7nK%2Fqe1pw6kyWmt5y6SA1KIKw74%2BKGnuyQ5kZRYh3EkHy1X03dB9ouzdKEAoip6ZlQ9mTjsFqUbgTT1jazsQof7ewrprPjF%2Fp%2F0Qm6JcWS%2Bm3TBlHTVQHi%2BzDnEJStQrX%2FBeBwUtOVPfINlGeoLoRLS%2FASZ5cg9q4mi5oDdA3AzWw4SnAJRflg7Ed0gZI9PBmkI8OJhEGb1yDmHk19LkwzTbdwxuSB9Oxyt7%2BcB%2BMcw1PGxgpAIau621gO82&traceId=2133ebbf16419464493332686e3036&union_lens=lensId:TAPI@1641946449@21056993_08ba_17e4ba2865d_8c8a@01)

但是具体方法尚无一致的看法,其中最激烈的争论是 “分娩基金” 制度 - 在某些学者看来,这是解决生殖问题最方便有效的做法;但在其他人眼中,这种想法忽略了现实和复杂性,不仅有助于解决低生育问题,甚至可能适得其反。

该文章建议,作为鼓励人口生育的中期手段,应尽快建立强制性和保障性分娩基金制度,以实现二胎补助的自我运作。

任泽平:在国家级层面设立 “三个孩子生育基金”。文章指出,为避免增加政府和企业负担,可以由央行或财政部设立三胎生育基金。

陆克指出,2 万亿专项资金专用,短期内将有助于扩大需求和稳定增长,长期有利于社会活力和社会健康发展。

针对 70 年代后,建立鼓励生育基金,设立了鼓励分娩的资金。根据任泽平的说法,按照发达国家的经验,大多数鼓励生育资金来自中央政府。这一听不就是哗众取宠嘛,哈哈

知乎用户 嘻哈五爷​ 发表

好像商界的马大师啊,估计是感觉不少 “同道中人” 都在受到生育率降低带来的利润减少困扰,所以顺应 “大家” 的意思喊几句忽悠忽悠年轻人,“有枣没枣打一杆子再说”。。。

知乎用户 夏天的雨​ 发表

我觉得这个专家别的不说,对我们 90 后和 00 后,确实是有清醒的认知,生育这事确实靠不了我们 90 和 00 后。

80 后毕业的那个时候房子没那么贵,基本都是在 15 年涨价前上车的,然后 80 后的思想相对传统,没有我们 90 后和 00 后那么开放,不管从经济和思想来看,他们都是比我们 90 后更加适合提高生育率的人群。

但是年龄是个问题,80 后最小的都 33 岁了,最大的都 42 了。。。

知乎用户 璃婼 发表

到底是谁在断章取义,哗众取宠?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说别人哗众取宠,麻烦自己做个调研拿出个方案出来分享给大家。?

知乎用户 之语 发表

没学过经济学,凭借朴素的生活常识推理一下:

印钞——货币贬值——通货膨胀——资本流入某个或某几个领域

对于个体而言,短期内直接获利,刺激一波生育

对于整体而言,长期内利好房市,刺激一波经济

房市稳定——经济稳定——就业稳定——千秋万代基业永固

三赢了属于是。

所以为什么要骂他呢?

手动滑稽。

知乎用户 Washington​ 发表

人口问题的核心,是社会化再生产的问题。所谓的印两万亿解决五千万人口的说法,其实是有道理的。任泽平其实看到了问题的关键,比起钱是不是问题,可以肯定的是钱越来越不是问题。这个说法其实是在说,趁着给钱还管用的时候赶紧用,再等等,给钱也没用了。很多人没有意识到,如果单就个体而言,从任何角度来说,生孩子都是不划算的,即便连抚养都不需要也一样。因为,孩子对于每个个体而言,不但不是自己的生存的保证,反而是负担和潜在竞争者。因此,真正从个体效益的角度来讲,钱给的越多,越不应该生,因为这恰恰证明比起生育,当下个体的劳动本身价值更高。或者说,将所有个体平均化,比起生孩子所花费的时间精力,自己去工作,一定更容易赚到比政府补贴更多的钱,否则政府压根不需要去补贴。

举个例子,如果一个社会需要一百个劳动力创造一百万块钱才能维持自身运转。那么,如果其中五十个选择去生娃,那么创造一百万的机会,就落到剩下五十个人身上。本来,所有人都值一万,现在,五十个值两万,剩下的一文不值。值两万的人里,拿出十万补贴给一文不值的五十个人,每个人平均二千。如果是你,你愿意当那五十个人吗?

再比如,每个人的基础价值为一万元,单纯保证自己的工作、学习、娱乐的话,随着经验积累和技能丰富,每年可以增加一千元价值。但如果要生娃,每年增加的价值,降低为一百。十年后,不生娃的人,价值两万。生娃的,价值一万一千。二十年后,不生娃的,价值三万。生娃的,价值一万两千。生的越多,价值增加越慢。三十年退休后,不生娃的价值四万,拿一半退休金,还有两万。花钱雇佣生娃的娃,美滋滋的享受退休生活。生娃的,退休后拿不到对方三分之一的钱,还得花钱补贴同样生娃的娃,然后和娃一起,被不生娃的雇佣。如果是你,你怎么选?

个体,从来也不是,将来也不可能成为,承担社会化再生产的单位。社会化再生产的主体,从来都是共同体。归根到底,当代社会科技发展所带来的社会共同体的消解,才是出生率下滑的真正原因。如果看不透这一点,出再多的政策也是瞎忙活。

知乎用户 纪木林森​ 发表

虽然解决方法很蠢,但是至少承认了几个问题

  1. 需要提高生育率

2. 90 后 00 后不愿意生

知乎用户 笑一笑 0258 发表

使劲印钞两万亿,这多出来的钞票去哪啊,是房地产还是日用品?

知乎用户 战锤 发表

洗地开始了

上一轮,上上一轮也有人说为了一些其他目的印钱不会有副作用,或者不会怎么怎么样,比如不会拉房地产

结果呢,后果来的时候没有出来担责任的

尝试代价太大,在你想放水给生孩子发钱能解决短期生育问题的时候,为啥不考虑一下当年拉地产空降钱给拆迁户也提升了他们生育意愿

只是把问题推后,又无法解决,且到了你下一代生育意愿更难看

知乎用户 红旗漫 发表

完蛋了。

他们真的打算这么干

知乎用户 wonder 发表

以前,我觉得任泽平是首席经济学家,恒大军师,现在,我认为他只是个网红,而网红经济学家这个名词中,经济学家只是衬托网红两个字而已。

什么是网红呢?能吸引眼球、吸引流量的才是。

为了吸引眼球和流量,当然要语不惊人死不休了。

知乎用户 川叔院子 发表

结论:任更专业,该媒体进一步暴露了自己的浅薄。

原因:至少与目前不少地方出台的延长女性产假以鼓励生育的政策相比较,任提出的建议更符合经济学常识、具备可行性。

简要分析:

延长女性产假政策:增加女性就业成本导致企业不愿意雇用女性,从社会层面而言,行鼓励生育之名实为剥削女性之实、让女性承担了绝大部份生育成本。最终结果就是,同为理性人,女性绝不会增加生育。故该政策不可能达到鼓励生育的目的。

任博士建议为每孩直接发放生育津贴:

1,本质是收全社会的税,让全社会均等承担生育成本。与上述剥削女性的政策相比,更公平。

2,如果了解下我国过去 40 年 M2 平均增速 15%,就不难分析出来每年 2 万亿用于鼓励生育完全可以接受。

3,假设该政策起到了鼓励生育的目的。从企业雇用女性的角度来看,女性真实提高了的生育意愿会实际增加企业成本,但是与上面政策会产生的赤裸裸的成本相比,本政策成本相对隐蔽、不易为企业察觉。所以虽然本政策也会一定程度削弱企业雇用女性的意愿,但是并不比上面政策更严重。

综上分析,任博士的方案更专业,也就更能落地。

除非该媒体能提出更专业、更能落地的方案?否则建议少给别人盖几顶帽子,多打打自家的专业地基。

知乎用户 跳大神​ 发表

说到发钱就说人家哗众取宠了

也对,反正都发等于没发呗

知乎用户 nyu nga 发表

我觉得任并非哗众取宠,

他就是奔着钱去的。

经济学家嘛,不寒碜。

知乎用户 千纸鹤不吃鱼 发表

这是个绝妙的主意!

央行受制于民意不能救楼市,多少人望眼欲穿盼放水。

2 万亿下去,都发给生三孩的 70 后,多了个孩子要买房吧。

货币化安置去库存的翻版,购买力又有了。

名义上还打着鼓励生育的旗帜。

其实我还有一个更好的主意。

在除北上广深的二线以上城市,每年建设 1000 万套共有产权房。按照现在建安价格 1500 平成本算(不含地价),每套造价 15 万,合计 1.5 万亿。

凡是生头胎者,可按 15 万价格购买。孩子小学毕业未离婚即可获得完全产权。

每年增加 1000 万孩子,想想就刺激。

还缓解了贫富分化,缓解了地区差异。

知乎用户 和珅 发表

媒体真让我作呕呀。

到底是谁把民众当傻子。

任?还是媒体?

知乎用户 清都山水郎​ 发表

媒体看破还说破,你小子想救恒大?做梦吧你!

知乎用户 我次饭超腻害​ 发表

这朵奇葩,堪称 “国葩”,看了真的觉得好怕。

《解决低生育的办法找到了——中国生育报告》,看标题就对得起 “网红经济学家” 的光荣称号。

当然,更来劲儿的是:《找到了!找到了!震撼!解决低生育的办法我任泽平找到了——中国生育报告》——反正网文标题不怕长。

我奇怪的是,任先生竟没有发一篇《找到了!找到了!震撼!帮助恒大地产走出困境的办法我任泽平找到了》吗?那才是你该做的吧。

这是祸害完恒大了,又要祸害人口领域?

“一定要抓住 75-85 年这一代还能生的时间窗口”——很不幸,这话让 “75-85 年这一代” 看见了。“任国策高参”计不能行矣。

“不要指望 90 后 00 后”——生育率能不能指望 90 后 00 后不敢说,正经事是万不敢指望任泽平的。

看截图:

任泽平的可靠程度,在以上截图中排第五。

知乎用户 张小山 发表

虽然我不信任泽平,但比起国内媒体,我还是信他吧。

知乎用户 与梦同开 发表

这说明了啥,说明了不光专业的研究人员,就连媒体都觉得任泽平的建议不靠谱

任泽平作为经济学家,说他没学过货币经济学是假的,但依然提出这样匪夷所思的建议,只能说要么他水平确实一般,要么就真的只是哗众取宠刷存在感。想想恒大为了这货付出年薪 1500 万,想想这钱花得真冤。

知乎用户 孙启林​ 发表

可以发行 2w 亿的 25 年的长期国债,印钱把这批孩子生下来。

25 年后向他们征税,把国债赎回。

知乎用户 王若谷​ 发表

2 万亿的确是大鸣大放了

但是抛开吐槽,背后蕴含的是有道理的

什么对人是最重要的,是希望。

比如苏联,有希望时,全国死伤成那样,仍然在坚持,没有希望时,即使根本不可能战胜也解体了。

任何一个指数级衰退的市场都是没有希望的,投资都要打多个问号的。

显然,中国现在人口问题到了这个份上了。

真到了每代人指数级下降的时候,傻子也知道三四线以下房地产毫无投资价值(没人接盘),更遑论提振消费了。

人口本身就是新基建的一个最重要部分。如果在这个关键领域给外界的回复是自己家国民都没有信心时,那么何以谈伟大复兴,区域整合?毕竟有人才有未来

欧美疫情大放水,中国不可能免俗。但是怎么放水放的有价值,是门艺术,作为生育基金很有价值

80 后中很多人享受了城市房价启飞红利。条件比 90 后 00 后,强不知多少倍。

80 后这代人作为第一代中国普遍工业化人口,生育欲望比 90 00 强不是一点半点,这点是世界普遍规律

现在人低估了人类生育能力,40 岁当然风险比 20 几岁黄金期差,但是没有到不能生的地步,而且现在医学发达,没有那么可怕。解放后中国人口大增长时,很多孩子也是在母亲四十岁后出生的。

直接发钱比各种复杂政策都来的真实有效有诱惑力。

并没有感觉中国人不够,是结构太差,能抓一波是一波,是不错政策,只要人口不出现绝对意义上的断崖,问题都不大。

人口结构太差,带来的长期投资信心断崖(比如三四线城市房产的接盘问题)是无法预知的

知乎用户 涅槃 发表

为什么要反对,因为有些人知道后面是什么。把另一个答案贴过来

没有任何问题,任泽平先生提出的,就是我完全认同的

这就是现代货币主义

央行印钱就是增加负债

然后,必须利率为零

最后由收税和罚款调节通胀

国内应当步子快一点,完善生育补贴 教育补贴 托儿补贴和企业生育免税以及廉租廉价房。鼓励企业建立幼儿园,恢复厂办、校办托儿所解决职业和学业女性后顾之忧。降低结婚年龄到 18 岁,已婚已育的高考考研考博加分

政府放开手脚借钱,央行合并到财政部,取消其功能,由财政部统一规划负债与税收

把利率降到零

加快数字人民币进程,尽量在 5 年内实现。

大税收与大罚款并举,主要针对高收入人群和资产所有者,遗产税要提上日程,加快房产税部署。

总言之,

印:提供充足的社会流动性

抽:保证合理的社会流动性

补:把印来的钱直接发给需要的人

拉低贫富分化,刺激生育同时完成

大家都应该支持,除非你是不生的有钱人

知乎用户 伊壁鸠鲁主义者 2​ 发表

纵观这类喋喋不休的所谓专家、学者

的确是

哗众取宠

他们喋喋不休的输出各种奇闻论调

无非是为了

恰流量饭

毕竟不犯法

只要脸皮厚

即使有朝一日过期

那也在短时间内攒足了后本生的钞票

知乎用户 雨木 发表

首先要承认有问题,才有哪怕万分之一的解决问题的可能性。

中国社会对于解决人口结构危机的共识水平,堪比美国解决新冠疫情的社会共识。

任泽平的暴论,如果能激发更多人的关注,就有正面的贡献

知乎用户 STARR 发表

瞎几把干不一定死,啥都不干只能等死。

知乎用户 J Wu 发表

咱文化人能这么说话吗?合适吗?啊?(手动狗头)

他应该说

我们应该通过宏观经济学手段进行适当金融宽松调控,让年轻人生得起,养得起。跨周期调控,从而实现……………

知乎用户 TechTorch​ 发表

财政支出和央行发钱是不同的概念。任被骂是因为鼓吹央行发钱来支持生孩子,超发货币就是全民征税,那这个鼓励生育的钱为什么不从房产税里出?不敢生,房价是一个重要原因,高房价抑制了其他支出。任担心人口是真的担心中国的未来么?未必!任恐怕担心的是人口下降,房价不涨了。担心流水线,996 后继无人 [滑稽]。中国的发展为什么不能是优先提高人口素质呢?不能是优先解决教育,医疗,养老这些社会公共服务供给和质量问题呢?凭什么房地产既得利益集团造的孽要普通老百姓来共同承担?最后提醒诸位,超发货币对当前手上债务越多的人越有利,这下明白有利于谁了吧!任这些所谓的经济学家其实就是利益集团的宠物而已,几千万年薪也不能白拿 [滑稽]。

很多人是无法理解财政支出和央行发钱之前的区别的。财政是在货币供应量基本不变的情况依靠税收重新分配财富。央行发钱是在货币供应量增大的情况下稀释货币对应的财富,这种情况下对负债越多的人越有利,你要有本事借个两万亿,你也希望央行大水漫灌。

社会发展还是要一步一个脚印,要脚踏实地,不能寅吃卯粮,遗祸子孙!先把医疗,教育,养老这些社会公共服务发展好,先把人口素质提升上去,别老想着让下一代上流水线,996 了。

社会公共资源多向三四线城市,多向农村,多向不发达地区投入,不再集中资源发展大城市,把教育,医疗迁出一部分。分散到中小城市。生活节奏慢了,自然有时间投入到伟大的造人事业中去了。现在年轻人为了机会都朝大城市涌,三四十岁没结婚的非常普遍,工作压力大,生活节奏快,房子没着落,哪里有心思结婚造人?

九边调侃的建议一步到位,人民币直接发成金圆券,没准直接新中国的平方了!才七十几年,这些人就忘了滥发货币的危害了,这些人还是不肯哪怕拔一根毛出来。

最简单好用的 VPS,没有之一,注册立得 100 美金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See Also

致贱人:任泽平

给古原老师打 call 任泽平的建议就是让中国不想多生孩子的穷人,为想多生孩子的另一批人买单。 任泽平的建议中,还有一个问题,没有考虑到,那就是政策的效用递减的问题。 我算是想明白了,任泽平为什么入职恒大了,恒大为什么又会倒了。因为他们都太 …

如何看待 2020 合肥出生人口暴跌 23.4%?

知乎用户 知乎用户 IHVIxS 发表 我记得之前看一个大神的回答说得很好,现在的房价,赚的都是断子绝孙钱。 知乎用户 墨儿 发表 最先是一个省会城市公布了消息 接着是其他几个市 然后一个省 几个省 等到陆陆续续公布出所有省份的数据 发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