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四事件30周年临近 一个镜头引发的争议

使用CN2/CN2GIA顶级线路,支持Shadowsocks/V2ray科学上网,支持支付宝付款,每月仅需 5 美元
## 加入品葱精选 Telegram Channel ##

A man stands in front of three tanks Reuters

“坦克人”这一画面成为历史定格。

近日,一条带有六四“坦克人”历史经典画面的短片在网络走红。这条影片被指由德国相机品牌徕卡(Leica)拍摄,为纪念中国“六四事件”30周年而传播。而徕卡是中国电讯设备制造商华为的合作伙伴,影片发布后随即引发热议。

影片是什么内容?

这条长约5分钟的影片以一系列暗示冲突的镜头开场,包含逃亡难民、持枪土匪、武装士兵等。接着画面出现“1989年,北京”字样,以此背景设计故事主线。

影片中,一位外籍摄影师涉法躲避中国警官的注意,拍摄窗外的境况。背景声音可以听到清晰的中文:“你们正在非法占领…请即刻离开…这是最后的…”。仿佛1989年6月的天安门广场,大喇叭通报北京实施戒严。

影片结尾显示这位摄影师镜头内的画面,是广为人知的六四“坦克人”——一位手无寸铁的年轻人站在坦克前方。这幅画面成为中国历史的定格,象征着“六四事件”中的官民冲突。

影片是谁拍的?

上传该影片的Youtube帐号是一间乌克兰制片公司,页面显示的两位导演为巴西人。不过,影片最后出现“Leica”的官方标识,令公众将矛头指向德国相机品牌徕卡。

据《南华早报》报道,徕卡发言人安德森(Emily Anderson)周四表示,这段视频并非徕卡公司官方授权的宣传影片。

她表示,徕卡公司要与视频中显示的内容划清界限,并对这段广告带来的误会表示遗憾。她说,已经采取措施确保影片不在公司的社交媒体上分享。

BBC中文尝试联系徕卡公司在香港的公关部,截至发稿未收到回复。

争议点在哪里?

1989年4月,前中共总书记胡耀邦去世,群众自发举行悼念活动。后来悼念活动变成大规模的示威游行,引起当局不满。双方矛盾激化,当局在6月4日凌晨下令向学生开枪,造成重大伤亡。

中共试图抹去这段历史,在每年这一时期,任何关于坦克、蜡烛等纪念图片和文字都无法在中国大陆的网络和社交媒体中传播。

每年香港都有纪念六四的活动,人们不愿遗忘历史。

香港大学新闻及传媒研究中心副教授傅景华通过追踪10万多个微博帐号对此现象做学术研究。他在几天前发布结果,称在2012年至2018年每年6月初,有上千条与“六四事件”相关的图片或文章被删除。

这条以“六四事件”为背景拍摄的短片引起不少网民赞扬,他们认为,谁拍摄了影片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内容本身。

一位名为“白眼革命”的网民在影片下留言,“历史可以被抹黑,被扭曲,被隐藏,但不会被遗忘”。这条留言带来500多位网民点赞。

因孟晚舟事件成为公众焦点的华为是徕卡镜头的合作伙伴。有网友担心华为受到牵连,谴责徕卡“不配与爱国的华为合作”。但也有网友讽刺道,“哪怕你的华为手机有最牛的徕卡镜头,也看不到六四的照片。”

最简单好用的 VPS,没有之一,注册立得 100 美金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See Also

英国解密“六四”镇压细节 称一万人死亡

Getty Images 1989年6月4日,天安门广场附近的一辆装甲输送车在燃烧 英国最新解密的文档显示,“六四"事件中,中国军方杀害了至少一万人。 该数字由时任英国驻华大使阿兰·唐纳德(Alan Donald)通过 …

六四军官追述惊心动魄的戒严经历

Read the story in English 周二是天安门广场大屠杀(俗称六四)的三十周年纪念日。在中国,这场对1989年亲民主运动的血腥镇压已被从历史中抹去,但亲眼目睹那场席卷北京的动荡的人却依然铭记于心。 关键看点: 李晓明被认为 …

2000张冒险带出的"六四"底片: 永恒的瞬间,历史的见证

华盛顿 — 去年底的一天,刘建无意中问他17岁的女儿:“你知道 ‘六四’吗?” 女儿漫不经心地回了一句:“‘六四’是什么节?” 刘建觉得自己身上一根特别敏感的神经突然被触动了。 “这么一场轰轰烈烈的,政府连枪都动用起来的(运动),居然在中国 …

“几代人的失语”:被中国年轻人遗忘的“六四”

梓鹏 BBC中文记者 Getty Images 北京人印小小18岁那年看完美国传来的“六四”天安门影片,心里满是不敢相信,不知道发生了什么。 90后青年陈诚对“六四”的理解,来自当年在北京当工人的父亲。父亲提起过,半夜里“有解放军跑到宿舍拿 …

六四30周年:美国外交官的“艰难抉择”

姚意 BBC中文 1989年6月3日晚,一阵砰砰枪声突起,打破北京城夏夜的平静,闻者的心脏无不砰砰加速。 美国驻中国大使馆的一队人员飞奔到使馆大楼前的院子,把正在搭帐篷露营、一脸惊诧的孩子们转移到室内内。“完全出于巧合,当晚使馆计划了一项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