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把技术带到中国了吗?
知乎用户 陌上秋 发表 不知道。 但网上天天营销号发的什么 6000 底薪,全年发十三个月,包吃住什么全是假的。 那段时间很多人特别亢奋,大夸特斯拉人类之光。 评论区一波接一波的吼着别让拜登打工资牌 我也不知道这和拜登又有什么关系。 …
真正的问题是,小鹏汽车连 20 个学生的 Offer 都要毁约,这说明了什么?要按照平时,因为这样的问题上了热搜,可能营销的钱都比这多。但是现在竟然都这样了。
但是话说回来,毁应届生的 Offer 对于学生来说影响很大。在应聘招聘时,学生和企业是不对等的。招一个人对于企业只是很小的成本,万分之一,而对于学生来说则是 100%。一个学生如果在这个时候被毁约,接下来很难这么快找到新的工作。马上毕业,学生也失去了应届生的身份,只能走社会招聘,就更难了。
企业不到万不得已,千万不要毁约,对于学生真的不公平。企业里的人,也都是从学生时代走过来的,应该知道这对学生意味着什么。
所以说,现在 20 个学生的 Offer 都要毁,说明造车新势力有多艰难。因为供应链的问题,新车生产出现问题,整体的运营成本又很高,现在压力巨大。
5 月 19 日消息,在理想汽车被曝出毁约校招生之后,小鹏汽车也被曝出了同样的情况。目前 “小鹏汽车被曝毁约 20 余名应届生” 的话题已经冲上了热搜榜第四位。
据一名网友在职场社交平台上爆料,他近日收到了小鹏汽车毁约的短信,内容显示双方已经就《三方协议》解约事宜以及补偿金额达成一致。小鹏汽车为被解约的校招生提供了 5000 元的补偿。这一点与理想汽车不同,理想汽车提供的是一个月的工资作为补偿。
另外还有一点不同的是,理想汽车曾解释部分面临解约的校招生会得到内部转岗的机会,但此次小鹏汽车被曝解约事件中,爆料人并没有提及这种选择。
被小鹏汽车毁约的毕业生在网上批评道:“这公司真的毫无诚信”。
之前在理想汽车出现解约校招生时,子弹财观就曾提到过,现在已经是 5 月中旬,各大公司的校招基本已经结束,再加上今年的就业形势十分严峻,这些被解约的毕业生面临着毕业就失业的窘境。
即使公司有 5000 元甚至是一两万元的解约补偿资金,但作为毕业生,他们真正想要的应该是一份长期的工作。
值得一提的是,在过去两年,小鹏汽车发展迅猛,他们对人才的需求也很大,2020 年 11 月,何小鹏曾发布内部信,其中他提到了 “从现在开始进行大量超前布局”,明确提出要 “以优秀毕业生为核心,建立更强大的组织体系,研发部门要接纳更多优秀硕士博士毕业生”。
何小鹏写道:
所有主管都要重视有潜力的应届生,对他们要有更多耐心,要肯花时间培养有潜力的毕业生。年轻的高潜人才有很好的学习能力和适应能力,通常经过 6-9 个月培养,就会展现出非常快的成长速度。
2021 年,何小鹏还曾亲自下场去招募大学毕业生。他们甚至为此推出了《挑战吧!新鹏友》的微综艺,何小鹏亲自与大学生交流并面试。一篇报道中还称何小鹏是蔚小理三家公司老板中,唯一一个这么做的人。
但 2022 年,疫情的反复对汽车行业造成了不小的打击,何小鹏曾在今年 4 月份表示如果上海找不到复工复产的方法,5 月份所有整车企业会面临停产的危机。
不过目前汽车行业已经在积极地复工复产了。
今年第一季度,小鹏汽车交付汽车 34561 台,是去年同期的 2.6 倍,依然保持着高速增长。但在 4 月份,小鹏汽车的交付量没有突破 1 万台,仅有 9002 台,同比增长仅为 75%,创下 2021 年以来的新低。
小鹏汽车今年 4 月的交付表现在蔚小理三家公司中还算好的,另外的理想汽车和蔚来汽车的交付量都在 4 月出现了负增长。
在这种背景下小鹏汽车都开始毁约校招生了,不知道蔚来汽车最近过的可好?
Offer 是一种通俗的说法,实际的性质为录用函、邀约函。Offer 中一般会写明工作岗位、工作地点、劳动报酬、试用期、福利待遇等条款,以及询问应聘者的意见。
应聘者在收到 Offer 后,如为信赖 Offer 而花费时间和金钱成本,则可向企业要求赔偿。
多数企业遇到 OFFER 毁约,一般直接就躺平不管了。
当然也有应聘者去法院起诉要求赔偿的。但是法院判决赔偿金额同样有限。
北京法院判决企业赔偿了 3 个月的工资及社保损失,共计 9 万余元。
(2020) 京 02 民终 9799 号
法院酌情确定赔偿 3 个月的工资损失和社保损失。具体来说,工资损失是 23565×3=70695 元,社保损失为 8907.57×3=26722.71 元。关于体检费 229.3 元,系易鲸捷公司给蔡浩造成的直接损害,易鲸捷公司应予赔偿。以上损失共计 97647.01 元。
上海一中院的判决,结合各类因素,最终判决企业赔偿 1 万元。
陆某诉掘新科技(上海)有限公司劳动合同赔偿纠纷案
最终结合录用意向书承诺的工资标准、被告的过错、原告自身的就业条件、所应聘岗位的月工资水平、停止工作时间以及因停止工作而可能减少的权益等因素,酌情确定被告赔偿原告未签订劳动合同造成的损失。被告掘新科技(上海)有限公司应于判决生效之日起十日内赔偿原告陆某经济损失 10 000 元。
OFFER 毁约属于缔约过失责任。
而缔约过失责任的赔偿范围以信赖利益的损失为限,即劳动者在合同缔结以前的状态与现有状态之间的差距,而非合同的履行利益。
所以,如果以 Offer 中约定的月薪为赔偿金额,则很难得到法院的支持。
但是如果为履行 Offer 而辞去原工作的,主要的赔偿项目为:
①工资损失,离职与拟入职的时间差对应的工资,可以以原单位工资标准为计算依据
②社保损失及公积金损失;
③体检费用损失
④交通费及食宿费,需要以发票为依据
很多应聘者会要求的的精神赔偿金,法院则一般不予认可。
在实践中,如果应聘者确实发生了以上损失,并且无法和企业 HR 协商赔偿的,可以考虑诉讼解决。
知友提醒该违约可能是三方协议。
对于三方协议补充如下:
三方协议与 OFFER 不同,三方协议一般定义为一般民事合同,除根据协议本身内容之外主要依据现有的毕业生就业政策和法律对合同的一般规定来加以解决,尚没有专门的一部法律对毕业生就业协议加以调整。
对于一般毕业生来说,建议是入职后,尽快签订《劳动合同》明确双方权利义务关系。
首先需要澄清的是,小鹏汽车毁约校招生所毁的约并非是 offer,而是《两方协议》。因为按照约定,《两方协议》签署后,以《两方协议》内容为准,offer 自动失效。就好像一旦双方签署劳动合同,那么《两方协议》内容自动失效,是同样的道理。
既然小鹏汽车毁约的是《两方协议》,那么处理方式与 offer 毁约其实并不完全相同。因为绝大部分公司 offer 既没有加盖公章,也不会约定任何一方毁约 offer 后会承担什么后果(在实际招聘中,候选主动毁 offer 要比企业毁 offer 的情况多太多了)。但是,大多数企业提供的《两方协议》模板中(学校提供的三方就业协议也是一样),对于其中一方单方面毁约 / 违约都是有专门条款约定的。
既然有专门条款约定,从法律角度讲(特别强调,是法律视角),双方在缔约的时候,至少就如下两方面内容是有共识的:
既然如此,小鹏汽车该单方面毁约后,应该向学生承担的毁约责任就是明确:
所以,大家在对小鹏汽车的毁约事件进行道德批判前,建议先看一下双方签署的《两方协议》关于此事是如何约定的。毕竟,如果小鹏汽车连法律底线都不遵守了,道德审判又有何意义呢?
更新,其实我觉得小鹏理想非常短视的一点在于,事实上他们的校招对象是非常好的潜在购车群体。
名校(至少一本)毕业,毕业后三五年收入一般足以购车,对新事物有非常强的好奇心。
还是好好做公关吧
钱多的时候一切从头定义,我们要颠覆行业,
没钱的时候一切从简,我们不要应届生了。
我能理解形势不好,业务收缩,但是你当时忽悠应届生来的时候,也是说的新部门大有可为吧,也门槛拉的很高吧
我还记得小鹏的校招宣传语是
让梦想落地
自动驾驶还没正式落地,校招学生的梦想就这样在毕业前几天被你们摔得粉碎。
理想,小鹏,我不知道接下来还会有谁。
你们就用这样的方式去实现你们颠覆世界汽车业的梦想吧,祝你们成功。
只是求求你们,不要让这些刚毕业的学生成为你们试错的代价。
更新,好像有人没理解我说的跟校招生一个价这七个字是什么意思。我本来是想表达企业支付的违约金不应该和学生支付的违约金同一个价。另外,说 5k 的,建议去问问他们友商赔了多少,少在我这 yygq
原以为拿到意向书就稳了,被某些厂鸽了才知道要有 offer 才算稳。现在好了,offer 拿了提前去实习还不行,还得拿 “入职确认函”。
看来以后立字据也没啥用了,说翻脸就翻脸。以后应届生签 offer 的时候,企业的违约金必须得高,tm 跟校招生一个价的趁早润,老子缺你这 5k?
每经记者 孙磊 北京报道 每经编辑 裴健如
5 月 20 日,小鹏汽车对此前网传的毁约校招生事项进行了回应。小鹏汽车方面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2021 年初至今,小鹏汽车新增员工超 1 万人,其中已入职的应届毕业生约 1600 人,待入职的应届毕业生约 900 人,预计在今年 7 月规模到岗。近期,由于部分部门岗位调整与绩效优化,涉及了少量应届毕业生和相关员工的调整,小鹏汽车会继续沟通,妥善处理。
在此之前,据一名网友在职场社交平台上爆料,在广东广州,大四的王同学反映,他去年通过校招途径,获得了小鹏汽车科技有限公司发放的 offer,随后与该公司签署了就业协议,但今年 5 月,公司 HR 称因为业务调整,不能提供就业岗位。
同时,王同学还表示,小鹏汽车公司为学生提供 5000 元补偿,和他一样被毁约的学生有 20 多名 ,而给出的理由则各种各样,比如学校不行,又比如说不太适合,还比如公司运营之类。
据了解,到 5 月底,校招已经基本结束,相关渠道将完全关闭。而有网友在社交平台表示:“基本上大家都是签完,毕业后要到小鹏去,但这个时候毁约,赔偿 5000 块钱了事,就这么低成本地把我们应届生前途给毁了,基本上现在都找不到工作。”
对于此事,小鹏汽车方面还表示,2022 年小鹏汽车和生态企业会持续投入战略性创新业务,加大研发和人才投入,继续招聘包括研发、制造、数据、销服等在内的员工,同时,应届生招聘仍会是小鹏汽车招聘工作的重点。但也会控制和调整部分非核心业务和中后台业务,进一步练好内功,提升管理效率和经营业绩。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报社联系。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一般情况下,企业不到万不得已,不会采取主动毁约的操作。
对于大学应届毕业生来说,在拿到企业 offer 以后,offer 生效但不意味着锁死,这时候求职者和公司之间签订的 offer,类似于 “两方协议” 的签订,就是问题中提到的这种。
这种 “两方协议” 一般会约定违约金,与此同时,企业会给求职者一定的考虑时间,让求职者决定是否将三方签定给这家企业。
那么,这种 “两方协议” 的牢固性如何呢?
其实在实际操作中,这种两方协议往往对求职者来说更有利一些。
签订两方协议后,企业已经认可求职者通过了所有考验,将求职者纳入到招聘计划人员当中,企业一般情况下是不会反悔的。
如果企业真的出现反悔的情况,企业一般都会按照要求支付违约金给求职者。
只看问题中的描述的话,这个话题的情况其实就是企业对 “两方协议” 违约的做法,而且企业有按约定支付违约金的打算,从流程上讲其实没什么大问题。
而对求职者来说,在企业规定的考虑期内,求职者有两个选择,一个是放弃 offer 去找其他工作,另一个则是和这家企业签订三方协议。
在企业规定的时间内放弃 offer,不会影响企业正常的招聘计划,企业一般不会让求职者支付违约金,至少在我的亲身经历和了解中是这样的。
所以两方协议在现实中,反而对学生有利一些,这也使得求职者可以同时拿很多 offer 后,挑一个自己最满意的留下来,再去签约三方。
再不济,企业支付了违约金后,一般招聘期还没结束,求职者仍然有继续求职的机会。
而在签订三方协议后,违约金的效力就变得非常牢固了,企业和求职者都必须遵守,这个大家应该都没有什么异议。
一般企业要求签订三方协议的截止日期,大都放在企业秋招或者春招完成之后。
这个时候,企业已经完成预定的招聘计划,而求职者则完成了秋招或者春招,投入到毕业论文,实习等其他事项中。
那么这个时候,对于求职者来说,一旦企业反悔,自己就会措手不及乃至进入失业状态。
而对于企业来说,求职者反悔也会打乱企业的原有招聘计划,让企业出现岗位空缺,部门缺人,工作开展等方面的问题。
除非你有公务员,升学,军队等去向,这种情况下违约金是无条件取消的,特别是公务员和军队这两个去向,再强硬的企业也得无条件服从,升学的情况我还是有了解到一些要求支付违约金的情况的。
至于违约金的合理性上,五千元是合理范围内的,而且好像是国家规定的最高线。
然而在实际情况中,更高的违约金数额很常见,我见过六千的,八千的,甚至一万的,我自己校招的时候也拿到过约定八千违约金的 offer,当然了,因为只签约了两方,也没耽误人家招聘,拒绝后对方没要求赔偿。
只看上面的话,好像也没什么明显的问题。
然而,在 “人口红利”“资本无序扩张”“劳动权益保障缺失” 的现在,企业掌控绝对的话语权。
企业会在规则允许的范围内,让事情倒向对自己有利的一面。
最为典型的,企业在和求职者签完两方协议后,会急于让求职者交出三方,只给求职者很短的考虑时间。
比如说,你 19 号面试了一家企业,两方协议在 20 号签订,企业却要求你 25 日前就作出决定交出三方。
这就意味着,如果你想考虑一下 25 日之后面试的企业,你就只能放弃 offer。
这大大降低了求职者 “比较 offer” 情况的出现,强迫求职者做出选择,很多能力优秀的求职者,因为现在找工作难,心里发慌,因为这个原因被迫加入了一些本来配不上自己的公司。
然而实际上,企业根本没有结束招聘,他们只是通过压缩你的考虑时间,让你的放弃成本上升,增加求职者的焦虑感,这样就能招聘到很多本身企业招不来的人。
否则正常来说,这些企业的 offer 一般是你比较后放弃的那些。
另外在实际情况中,三方协议其实对求职者也是不公平的。
求职者违约三方,不但要赔偿让自己肉疼的几千块钱,还得提前找好下家,而对企业来说,无论是社招,还是临时的紧急招聘,再或者让部门其他人兼任空缺的岗位工作即可,损失很小。
然而企业违约三方的话,几千块钱赔偿就和春风吹过一样,而且求职者这个时候丢工作,会导致巨大的沉没成本,一般这个时候已经没工作可找了。
通俗来说就是,企业的违约成本不够高。
然而即便如此,企业仍然不会轻易违约两方和三方协议!!!
比起违约本身的成本,互联网时代,流量经济下的社会,违约之外的成本是十分沉重的。
比如说这个话题,大家知道某公司违约校招生了,即使企业正常给了赔偿,它还是上了热搜,给大家留下了不好的印象,互联网的发达,让全国人都知道了这个事情。
而在流量经济时代,企业的产品销量,全靠社会大众的青睐程度,除非你有苹果微软的品牌壁垒,或者谷歌的黑科技。
很可能因为这种不好的印象,更多的求职者不愿意来这家公司,潜在的消费者不购买自家的商品,这里涉及到的损失,可能巨额的公关费用和营销投入都挽救不回来。
所以我猜测,大概率是经济急剧下行的趋势,逼迫企业在原定招聘计划的基础上,被迫缩减了招聘数量。
而且即便是裁员,由于影响力和国家就业要求的背景下,企业一般情况下也不会裁掉应届毕业生。
很可能企业缩减和裁掉的社招名额更加巨大,后来发现还是缩减不到理想的情况,这才决定对少数应届生开刀。
由此可见,目前国内经济形式还是比较严峻的。
至于经济方面的具体分析,我就不在这里聊了,就说这些吧。
最初看到这个问题时,感觉到一丝丝悲伤。一方面很多人都讨论过,因为校招生身份是一次性机会,找到好工作能够帮助刚职场新人打下良好的职业生涯基础;另一方面是因为 2020 年之后,在业内的朋友就陆续说反馈小鹏设招 offer 越来越小气,涨薪幅度变小,竞争力没那么充足了。
但是当我知道拒绝 offer 的应届生仅有 20 人时,还是相当震惊的。按今年行情,小鹏的应届生 offer 均价远低于 30w,就按 30 万算吧,20 个人也就省了 600 万。对于这么大一间公司来说,600 万算什么呢?
整车研发费通常在几千万到两亿左右,如果是红旗的整车研发更夸张几十亿到百亿都有。
创新项目费用最少的几十万,大的也上亿元。对于上千万规模的项目,采购侧节约一下,就能省下三五百万来。
如果真的愿意,如果真的愿意守信诺,600 万随随便便就能从年度预算中省出来。所以这不是什么危急时刻节衣缩食的问题,这单纯就是想不想、愿不愿意的问题。
有人会说 20 个应届生进来并不是一锤子 600 万的买卖,而是每年持续的人力开销,甚至开销会逐年增大。
关于这块儿企业的对策早就很成熟了,大可不必担心。
比如试用期劝退。
比如让应届生直接进项目组,利用其的单纯和热情,鼓励主动承担责任,勇于做决定和拍板,然后把项目的黑锅往他头上扣,最后合理辞退。
总之等应届生进公司之后再想办法赶人走的方法多的是,即能维护表面的道德声誉,又让被辞退者被分化,难以产生社会热点。
所以小鹏这波应届生毁约的这么急,内部可能有更大的降人力成本指标还没浮出水面,只是按照惯例先苦一苦没有靠山的的应届生罢了。
如果说这件事真的给我们了什么启示,那我想应该就是:
快跑!
看小鹏这些年做了什么…
再看看孔子老师怎么说的。
最后,观迎新同学来到社会,这个不怎么有信用冷冰冰的又浮躁又没人情味儿的 XO 社会。
珍惜守信的人,珍惜善待你的人,因为真的不多了…
5 月初理想汽车毁约 2022 届应届生的热度还没下去,小鹏就立马接棒了 “鸽掉” 校招生的“毁约新势力”。
去年还一年增员 1.8 万人、频传薪酬翻倍的 “蔚小理”,已经有两家接连不堪供应链与现金流的双重压力下,从“抢人大战” 沦落到毁约校招生的尴尬境地。
电池涨价、持续 “缺芯”、销量大跌,正在紧急“刹车” 的造车新势力们,是仅在行业低迷时的短暂调整、降本增效,还是在行业野蛮扩张数年之后,终于在决胜圈里,要拉开 “倒闭潮” 的帷幕?
反向索赔、套路不断,小鹏 “毁约” 始末
“如果上海和周边的供应链企业还无法找到动态复工复产的方式,5 月份可能中国所有的整车厂都要停工停产了。”
今年 4 月,在何小鹏发博称 5 月可能停产的几天后,小鹏汽车就被传出了比例达 30% 裁员计划。但还未入职场的应届生们,对这些传闻并不敏感。
被小鹏 “毁约” 的刘峰告诉凤凰网《风暴眼》,他在去年 11 月份通过小鹏汽车官网投递简历,通过笔试和三轮面试拿到的 offer,后来签下三方协议。
签下协议的刘峰之后便忙于论文,对后来频频传出的供应链问题虽然有些了解,但并没有想那么多。直到今年 5 月 17 号,小鹏汽车 HR 电话通知因疫情影响和公司架构调整,优化人员,已经毕业了的刘峰遭到了猝不及防的 “毁约”。
与刘峰经历类似的王鹤钧,也是在去年年底通过三次面试签了三方协议,在今年 5 月 15 日突然遭到解约,并陆续联系到了许多被通知解约的同学。
“毁约” 事件在校招群内引起广泛讨论后,HR 迅速联系了被毁约的当事人,并向群内表示 “该同学表达的情况并不代表普遍现象。”
但王鹤钧告诉《风暴眼》,这只是 HR 的托辞,实际上,与他一样正在 “分批” 遭到毁约的同学并不在少数。
为了避免毁约消息进一步传播,HR 还停用了微信群,转而让校招生们加入了飞书群。
王鹤钧告诉《风暴眼》,因为飞书需要实名认证,还有水印,这就让大部分人将消息 “泄露” 的操作难度更大。
此外,在 “小鹏毁约校招生” 登上热搜后,小鹏方面不再强行“解约”,而是开始做三选双选,除了签约岗位之外,让校招生们自行选岗位志愿调配,且有部门双向匹配才可以。
王鹤钧告诉《风暴眼》,所谓可调配的岗位其实就是不对口的岗位,一来很难通过部门的双向匹配,二来大多数人可能并不愿意选择被 “调剂” 的岗位,主动选择解约。
刘峰则表达了另一层担心——即使其他的职位匹配成功,也很有可能在试用期被辞退。
目前,小鹏汽车已经开始转变策略,否认之前解约的事情,转称并未通知刘峰解约,只是在 “咨询” 他的意见。
剧情反转,HR 甚至倒打一耙,称刘峰主动解约需要赔付 5000 元违约金,让刘峰觉得自己在被变相 “逼迫” 入职或放弃赔偿。
原本还对入职小鹏抱有一丝希望的刘峰等人再也没了耐心。
反复的 “套路” 之后,他们对小鹏最后的信任被消磨殆尽。
对员工不真诚,对客户一样也不走心
在 “毁约” 事件中频繁套路应届生的小鹏,不但对这些可能加入自己的员工们不真诚,对待客户也一样不“走心”。
作为一家对标特斯拉的新能源车企,去年以来小鹏汽车屡秀科研实力,飞行汽车、智能机器马、自动驾驶等花式营销多次刷屏。
小鹏汽车董事长、CEO 何小鹏不久前也对媒体表示,正在思考用汽车的方式做飞行。“这辆车既可以低空飞行,又能够类似车一样开。”
但天马行空的营销创意背后,是其频频出现的安全问题与对用户的 “套路” 不断。
1、安全问题频现,小鹏又 “燃” 起来了
2022 年 3 月 28 日,小鹏再现 G3 起火事件,重新引发公众对其安全问题的关注。
而这并非小鹏汽车首次出现类似事件。2021 年 4 月 14 日,网上有疑似小鹏 G3 发生自燃的视频流出,事故发生地直指广州大都会广场。
4 月 14 日晚间,据南方 Plus 报道,小鹏汽车确认此事属实,事发后公司团队已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处理现场车辆和人员安全。
在 2019 年和 2020 年,小鹏汽车也出现过自燃事件。2020 年 8 月,广州一辆小鹏 G3 发生冒烟起火,小鹏官方回应是由于电池箱底部受损导致;2019 年 12 月,广州一辆小鹏 G3 发生自燃。小鹏官方对此回应称 “自燃” 不属实,只是尾部出现明火。
小鹏汽车出现的安全问题不止起火和自燃。就在今年 3·15 前后,小鹏汽车还被曝出了刹车失灵的问题。
据《新民周刊》报道,北京的一名小鹏 P7 车主在驾车车库出口经过闸机的过程中刹车失灵,失控撞墙,导致右手腕骨折。
此前,东莞、武汉等地均出现过车主质疑小鹏汽车 “刹车失灵” 情况。
小鹏汽车还曾针对失速问题启动过召回。去年 1 月,国家市场监督总局曾发布《关于部分小鹏 G3 电动汽车召回的通知》,要求召回小鹏 G3 共计 13,399 台。
2、“套路” 太多,被警告罚款
安全问题频现外,小鹏被吐槽最多的就是对用户套路不断。
据北京小鹏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提供的《小鹏汽车购买协议》里的规定:“如果双方未协商一致解决该等争议的,则任何一方均有权将争议提交至广州仲裁委员会进行仲裁。”
如果一位北京车主对小鹏不满,还得去广州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维权成本被瞬间抬高。
北京小鹏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也因此,被北京市朝阳区市场监督管理局以规定不公平合同条款、侵害消费者权益为由,警告并罚款 3000 元,还遭到官方媒体《 经济日报 》点名批评。
小鹏对此回应称:“小鹏汽车的购车合同是‘预设合同’,是为了方便协商事先拟定的条款,消费者如果对其中有异议,可以协商修改合同,不存在强制客户接受合同条款的情况。”
但实际上,由于小鹏的 “新零售” 体系,其旗下相当一部分车辆是通过 APP 销售,在 “我已阅读并同意用户协议和隐私政策” 是常规操作的情况下,同样冗长的网络格式合同更难让用户读的进去,其中时不时埋下的 “暗桩”,更是让让消费者频频陷入小鹏的“套路” 之中——
此前,小鹏曾通过发布较短交付周期的消息的方式,吸引了消费者签订购买合同,但在消费者支付定金后却推迟交付时间,并利用条款措辞,撇清延期交付的责任。
2021 年 12 月,一篇《小鹏预定车主对小鹏 P7 480 车型不配车、变相加价、恶意宣传联合声明》在网上广泛流传,声明指出,现如今交付已经逾期或即将逾期,却没有一位 480 车型车主配车成功。且 “670 车型后订都是秒配车现象,官方不给任何解释,存在变相加价、恶意宣传等行为。”
同时,小鹏在销售环节频频出现的退车、合同纠纷等问题,正是因为其弱化直营的销售模式。早期,小鹏为争夺授权商抢滩门店,给出的加盟条件都相对较低。
这就导致这些半直营半授权模式的门店更像是一帮 “中介”,常常出现销售人员“乱忽悠” 的问题。
2021 年 12 月 8 日,荔枝新闻就曾报道过小鹏涉嫌利用国家补贴政策,引导客户签订阴阳合同的行为——销售主管将合同金额降至 30 万元以下,在交付时再以其他理由让消费者补上差价,并在记者暗访时称 “所有车子都是这样去弄的”。
小鹏对此回应是管理失误,后续将履约。
但这种对一线销售人员管理上的失序,显然不是靠 “甩锅” 个人就能摆脱责任的。
行业输给大环境,“销冠” 也一样扛不住
在《风暴眼》的采访中,刘峰表示,最初选择小鹏,是因为他认为新能源是未来的趋势所在。
这确实没错。
新能源汽车这些年来,几乎成了 “造富神话”。从险跌破 1 美元红线又在一年之内冲破 60 美元的 “炒币不如炒蔚来”,到一年飙涨 9 倍市值的小康股份,激进的造车新势力们一度是资本市场最大的投资热点。
但到 2022 年,“芯片荒” 迟迟未解、电池原材料价格不断上涨、市场消费意愿降低,开始让造车新势力们愈发乏力。
2022 年 3 月 28 日,小鹏汽车发布财报,显示,2021 年全年,小鹏汽车总交付量为 9.82 万辆,同比增长 360%,位列新造车企业榜首。
今年 1-3 月,小鹏销量依然傲视群雄。
但在销量快速增长的同时,小鹏汽车的亏损也在进一步扩大。3 月 28 日小鹏汽车发布的最新财报显示,2021 年净亏损达到 48.63 亿元,相比上一年扩大 43.8%,相当于卖一辆车要亏损近 5 万元。
从 2018 年到 2021 年,小鹏经营亏损分别为 17 亿元、37.8 亿元、42.9 亿元和 65.8 亿元。截止 5 月 18 日美股收盘,小鹏汽车最新股价为 23.04 美元,最新市值 197 亿美元,与 2022 年年初相比已然腰斩。高瓴资本四季度已经率先清仓小鹏,目前持股为零。
上周与小鹏同样曝出 “毁约应届生” 的理想汽车,在今年一季度由盈利转为亏损,净亏损 1086.6 万元。
同样是在 4 月初,理想也被传裁员计划已经写入理想汽车 CEO 李想 Q2 季度的 OKR 中,并将从 5 月开始,以员工工时为准,按照从高到低排序末位淘汰。
同时,为了应对供应链上游原材料涨价和芯片短缺的压力,包括小鹏汽车在内的几乎所有新能源车企都选择了涨价。
据 IT 之家报道,小鹏汽车 3 月 21 日起全面涨价,三款主力车型均在涨价之列。具体来看,爆款车型 P7 只有 562E 性能版没有涨价,其他版本车型均有不同程度的涨价。
此外,今年还是补贴政策实施的最后一年。补贴政策规定,2022 年新能源汽车补贴标准在 2021 年基础上退坡 30%,到 2022 年 12 月 31 日新能源汽车补贴正式终止。
一直走价格亲民路线的小鹏,彼时或将迎来更大的经营压力。
即使没有反复套路的 “毁约” 行为,小鹏汽车的前路依然坎坷。
(应采访者要求,文中刘峰、王鹤钧均为化名)
参考资料:
《经济日报评小鹏汽车因不公平合同条款被罚:别让消费者为合同套路叫苦》,中国经济网
《骗补、加价、搞阴阳合同!小鹏汽车,又翻车了 》,功夫财经
《小鹏汽车因不公平合同条款被官媒点名批评,近半年遭到三次处罚》,大家车评论
《小鹏汽车、哈啰单车同时被曝大规模毁约校招生,此前已暂缓人员扩张》,雷峰网 leiphone
我今天在微博上看见一张图,很受启发,
是灵活就业的类型介绍,
em…… 再生资源回收是指什么?
理想、小鹏,都学小米开始坑应届生了。
应届生太难了,还没踏上社会,就被社会上了一课…
再说大公司现在连 20 人就业岗位都宁愿毁约了,可想而知,整个就业环境环境有多差了。
可以说非常良心了,违约金的目的是为了保证合同履行,当小鹏觉得自己因客观原因无法履行合同时,提前告知并且自动赔偿违约金,像这样良心的企业非常少了。如果应届生觉得违约金少了,可以向法院申请调高。
任何人签合同时候都要预料到对方如果违约,应该怎么办,如果觉得约定的违约金不能覆盖损失,提前做好 damage control 的预案,而不是合同一签就完事,什么都不想,觉得一切都会 100% 发生,最后对方真违约了,就怪对方没有契约精神。
很多无良企业的做法是,明明知道自己不能履行合同了,也要把应届生招进来,然后再以试用期不合格为由解除合同,你找谁说理去?
你真要小鹏也这样做才满意吗?
有一说一,作为航校毕业的学渣,见惯了国企央企违约的恶心程度。刚去爱丁堡求职时,秋招签的第一份就是某航八院,签的还是劳务派遣合同(以 xxxx 机电公司的名义签),后来 HR 违约了一分钱没赔,当时秋招到尾声差点翻车。然后就是有的同学去了爱丁堡某航发,结果也是遇到违约了,打电话给 HR 说,HR 还大言不惭道: 今年哪怕是你们应届生主动违约,你们也不用交违约金,这样我们就扯平了(当时还有人违约了华为上研所去航发结果翻车了)当时人就麻了,这就是大魔都吗?
小鹏干这事不厚道,但是至少是按三方规定的发放了违约金。当然不是洗小鹏,这个时间点连春招都赶不上,违约基本意味只能靠第二年的秋招弥补了,和同等应届生竞争确实压力大,不过大部分企业看重的应届生的三方合同,同学们面试的时候只需要圆一下第一年秋招翻车的情况,机灵点,别说大实话,这种事情他们没办法背景调查的。
看到各种人在持各种观点洗,真的是无语的很。
首先,很多人觉得应届生能毁约,而企业为何不能毁约?那么我想问,你自己应届生的时候你没有对比过企业再做选择么?企业可以面试这么多的学生,可以研究甚至半年才给 offer。但是学生呢?在面试的时候有可选择权么?有思考的时间么?没有吧!往往是等几个月来一个 offer 让三天内答复吧?你收到了 A 公司的 offer,完全不知道 B 公司怎么样,逼你三天内决定你签不签?企业要是同样给学生 3 个月甚至半年答复期你觉得还有毁约这个事情存在么?所以,学生毁约的本质是什么?不还是求职者和企业之间的不对等关系么?
其次,请不要拿学生毁约和公司毁约进行对比,为什么,因为这个成本和代价根本就没有可比性。公司面试 N 个人,一个毁约可以给下一个候选人发 offer。哪怕没有候选人了,发招聘也会有大量的求职者上门求职。而换过来,应届生呢?错过了应届季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好的机会可能已经没了,家境贫寒的孩子可能全家都在焦虑,可能原本优势的条件,就被这次毁约给毁了。别和我说应届生身份不重要!应届生应届季的求职和社会人士的求职难度有可比性么?说这个话的人,你自己没上过大学么?
再者,对于这些毁三方,动态裁员的企业。只想说,没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一样社会也不会多认可这个企业的存在。一直打着民族汽车品牌的旗号,拿补贴,要融资。可是国家就业季困难的时候这些企业做了什么?形势不好的时候又做了什么?我不否认对于老油条,混吃等死不肯搞干活的人应该早早开掉,公司不养闲人。但是,对于这部分应届生,完全就是企业没有任何社会责任感下经济不景气的牺牲品。那么试问,以后有多少学校敢给你招聘?有多少优秀的学生敢去投简历?
也别跟我说什么谁规定企业就要有社会责任感,就要在经济不景气下有所承担。那如果没有,也别在以后得广告里面宣传我们是民族的希望,要国人支持,也别拿国家这那的补贴和政策支持。可是实际上,这些企业呢?拿不补贴了吗?要政策扶持了吗?忽悠消费者的时候打了我们是国人希望的民族品牌旗号了吗?都有吧!
最后,奉劝各位站在制高点的朋友,你我都曾年轻迷茫过,你我都曾因为应届求职焦虑过。你我都曾对行业,对社会了解不深,没有判断能力过。请不要用你已经几年,十几年,甚至几十年对行业,对社会的了解去批判一个在学校学习十几载的应届生。即使没有感同身受,也请别拿针扎人行不行?
也别在哪里说话不腰疼什么社会第一堂课,自己要为自己的选择负责,就要承受不要玻璃心。他们不承受他们还能干嘛?要死要活么?就事论事就说事。你以为被毁约的这些学生就咋滴经不起风浪么?
最后的最后,如果有应届生看到。希望你们不要迷茫,所有的经历都有意义。此地不留爷,自有留爷处。别因为一次机会的失去,否定自己。相信,大厂面试成功的人,能力在,在哪里你们都会发光!同时,以后也要多留个心眼。自己的利益只能自己保证,不要太相信资本主义的嘴脸。特别是对于没有什么社会责任感的企业,要慎重。这个时候了,没有必要再花时间纠结和浪费精力跟这些企业争辩对错。花时间再新的招聘机会,同时看看事业编,看看有没有熟悉的师兄师姐同学单位招聘。
作为这次被毕业的校招生谈一谈我的经历
1. 经历
我是通过在小鹏电驱部门暑假实习后转正得到的 offer,当时并没有明确的关于转正的规章制度,只要实习生有不错的沟通交流能力,学历较高基本都留住了。转正后跟部门的 hr 因为签三方的协议具体事宜有过几次交流,但通常都是我问了两三个问题,电驱部门的 hr 就回一句,甚至是过了一两天才回消息。而且也跟周围的实习生聊过这个问题,有可能小鹏确实还是不在意校招生吧。
再次跟小鹏联系便是今年的五月初了,当时刚准备回学校准备毕业答辩的事情,就得知自己要被调岗,调岗的话还得重新进行面试,而且不调岗就只能自己再找别的工作。而五月初的时候绝大部门企业面对 2022 届的毕业生已经停止招聘了,在这种情况下我只能参加了调岗的面试,面试完两个星期也没有消息了。
而后便是这次小鹏毁约应届生被上了热搜,我主动联系了 HR,得知自己又可以回到原先的岗位了。想想之前斩金截铁跟我说不调岗就只能自己去找工作,我自然也懂了这其中的缘由了。先前便听说小鹏公司会毁约应届生,在试用期结束会进行裁人。现在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便可猜到小鹏公司如今的操作无非是想降热度,先让应届生进入公司,有可能在试用期还没结束的时候就找个理由把你裁了。
2. 感受
其实最近中国经济确实有着较大的下行压力,企业过得不好在合同范围内进行裁人也有情有可原。但是正是这种时候,也可以提现一家公司的文化。我一个同学今年秋招进了贝壳找房,房地产跟新能源行业一样在经过一段困难的时期,据他说也进行了 50% 的裁员,但是那边 hr 给的答复是说并不会裁应届生。我也听闻去到腾讯的同学也进行了调岗,但他们的调岗好歹是技术岗调技术岗,我听闻这次电驱部门调岗,很多技术岗的同学直接被调到设备维护岗或者工艺岗,这不是逼着应届生解约吗?
而且若要进行人员变动公司也应该有相应的前瞻性,到了 5 月份了,现在的校招生可以选择的工作的面已然非常窄了,现在裁应届生或者进行调岗,无非是不给应届生后路。
最后再说一点,经过我的暑期实习和调岗经历可以看出小鹏现在还是处于刚起步的阶段,有可能真的不会太重视校招生的培养,校招生过去基本是直接上手干活,并不会画心思对你进行培养。而且小鹏的加班还是挺严重的,至少我去实习的时候,工程师们九点十点下班时常态。因为人手较少,工程师的压力也非常大。
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有可能这次被裁也是一件好事,提前跳出了一个深渊。以最近爱看的一个主播常说的一句话共勉这次被裁的校招生吧,都是好事!
理想汽车回应校招生被拒,「因业务有调整,提供调岗或解约赔偿」,具体情况如何?
原来以为小鹏只是普信,现在看来小鹏不仅普信而且还巨垃圾
垃圾且自信
活该
一个以先侮辱女性后侮辱男性为营销的企业
请杨大师代言的企业
哪个应届生敢说不知道?
你凭什么觉得,这缺德公司会把你当自己人?
仅仅因为你是他们的员工?
公司是你家的么?
你跟领导有亲戚吗?
在目前劳动法无法得到保障的情况下
你自己都不懂保护自己选择用脚投票
与恶人为伍结果遭背刺
意外么?
来自一个投了无数家车企但不包含小鹏的应届生
PS: 因为理想 HR 太拽,拒了口头 offer,感谢老天保佑,我太幸运了
市场经济自有其客观规律。
小鹏汽车也好,应届生也好在客观规律下不过尘埃,随波逐流。
当然有的人不信邪,因为他们逆规律而动,承担后果的是其他人。毕竟枪炮也是规律。
其实小鹏有钱赔给你已经算是仁至义尽了,很多狗血公司不赔的,可能你觉得自己名校出身不应该受到这种底层打工的对待,不过很遗憾,社会的残酷从你踏出校门的时候才拉开序幕~ 不然你以为为啥现在名校本硕博出身扎堆考公考编?
应届生 offer 被放鸽子或者裁员,正常现象,顶多就赔偿一点违约金而已,只能说多看看民法典和劳动法,争取尽可能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很多 985211、研究生刚毕业或者校招的时候拿到了 20w~40w 的 offer,尤其是计算机互联网,你看看知乎上那些什么刚毕业多少工资之类的话题就知道了,一大堆什么 top N(N=1,2,3…)本硕、海归、常青藤,实际上就是 18k * 15 薪,20k * 16 薪,30k * 14 薪甚至更高(画大饼,14 薪、15 薪、16 薪、年终奖 5w、10w、15w…,有的公司月薪制,有的年薪制),除非是拿到 SSP,能拿到 SSP 都是凤毛麟角的存在,高手中的高手,但是很多大厂应届生做不到一年就被裁员了(开开心心入职不到几个月就被裁员的大有人在,现在叫 “毕业”),或者你被 hw 选中是 “计算机天才”(这个是年薪制,百万那种),年终奖不属于工资,年终奖发多少,什么时候发,由公司说了算,把你裁了就不用发了,裁应届生就算执行 n+1 赔偿,也就赔偿 1 个月而已,大厂每年会去 985211 等名校进行大规模校招,因为要 “养蛊”,一般先招进去,然后在数月内筛选淘汰。
顺便科普一下,程序员的工资多少跟种类的关系很大,程序员也分种类的,外行人开口闭口说程序员很容易工资过万,想啥呢?只不过高薪那堆人整天到处炫耀自己牛逼和凡尔赛(你把他们学历扔掉,让他们在太阳底下撸起袖子和裤脚下田插秧看看,很多压根没有吃过苦头,而且欲望太大,让他去工厂流水线试试站在那里工作 10 个小时看看还敢凡尔赛不?),不过万的程序员不敢吭声而已,一般做人工智能、算法、信息安全这三个的工资 > 前端开发、后端开发、运维,想做前者很难,不仅要学历高(名校本硕),而且智商肯定要高,后者才是大多数本科生的选择。
不过受疫情影响,现在各行各业都难,而且裁员不一定是员工能力不行,原因可能是行业市场不景气、公司资金不足(就是养不了这么多人了)、你所在的那个部门的业务收缩(上面指定要裁掉 5 个人,你恰好不幸被选中或者整个部门或业务模块砍掉)、你 leader 不喜欢你、同事排挤你、员工能力不行等等,你看看最近那个 k 某疫苗公司就算赚了上百亿,转身就大规模裁员,跟员工能力有什么关系?那个象某 app 赶在 20 天内开发出来,整个部门的员工通宵加班加点做出来,结果换来了集体被裁员,还以为努力工作就不会被裁员不?努力工作没错,但不要过度,自己小命才是最重要的,加班加点工作猝死或者压力大自杀的案例不少了吧?上海陆家嘴一程序员加班后吐血、去年年底的时候北京某心脏跳动公司一程序员加班后身亡(我不知道 ta 是没有风险意识还是胆子真大,敢在北京贷款几百万买房,如果没有猝死的话,他是真的可以)、深圳科技园那里员工因压力太大跳楼(不止一次了,好几个在这地方跳楼,不信你可以百度查查),很多人中学的时候天天做题,通宵熬夜复习,也不见得就考上理想的大学,成绩也就那样。
我高中同学(那时候在我们眼里他是学霸级别人物,他南大的)刚毕业那年拿到了某心脏跳动公司的研发岗 offer,25w,干了不到半年就被辞退了,还哪来的 25w?被裁了之后失去应届生身份,不照样投简历找工作?至于后续,看个人造化和机缘了,大厂出来一定好找工作?不一定,因为校招的时候,名校光环效应的作用加持下拿到 offer,可能,可能本身能力欠缺一丢丢或者一点而已,但是应届生被裁员后就是社招,社招难度比校招大得多,又不止他一个名校毕业的,其他名校本硕、海龟抢破头去大厂(离开大厂,其它公司的待遇各方面都大打折扣,比如鹅厂,应届生每月房补就差不多 4k,国内有几个公司能这样待遇的?屈指可数)。
如果家里要是有钱的话,很少很少很少人会去做程序员或者去互联网内卷的,之前一个广州本地的同学刚毕业去面试前端开发,被某些公司的 leader 直言不招广州本地人,说他没有买房的压力,而且那个面试官还是个主管,不是 hr。很多时候 HR 只是一个傀儡,只有少数 HR 掌握员工生杀大权,有不少做 HR 的女生内心太 “善良” 而转行转型的。
大多数 985211 计算机毕业就算是大厂也就 20w + 左右,行业里面叫 “白菜价”,说是白菜价,实际上比起 80% 的普通本科院校计算机专业毕业的学生已经高出很多了,一般中小公司给不起这个价位给一个刚毕业的大学生,除非是计算机强校,一般院校计算机本科刚毕业厉害一点的就 10k 出头(可能是自己做过什么项目或者早早就去实习的),大多数是在 4k~8k 这个范围(前提是没有去过什么培训机构,如果是北京上海深圳的话,同等岗位薪资可能稍微高个 2k 左右,广州就低一点,在广州,650~900 块钱能租个近地铁且一厅一房的出租屋,在北京上海深圳能不?估计租个单间都够呛)。
刚毕业拿了高薪 offer 肯定敢在网上到处炫耀(脸上大写着满足:“我刚毕业就过万!”),拿几千块的程序员敢说什么?国内互联网自主研发的公司占不到市场 30%,剩下的几乎都是人力外包或者项目外包,干不了就走人,现实就是这样的,你想靠吃学历的话,去头部大厂或者转行金融经济、律师(除了那几个学校外,国内还谁敢硬刚?门槛都够不着)、医生(现在大城市公立医院的医生超多名校硕士博士学历)、大学教师(大学教师通常都是合同制的)、大城市编制中小学教师等(参考深圳的中学招聘录用名单,几乎都是本硕博 985)。
除非是公务员或者事业编等编制的工作,凡是签合同的工作,95% 都没有稳定这个说法,你看看教育培训辅导行业,什么越老越吃香,整个行业一夜之间就垮了(明明之前还说教育行业前景一片大好),就算是国企央企也一样,某康 w 视大国企照样裁员,以为签了无固定期限合同就高枕无忧?想多了,自己查查看吧,只要是个公司,它就存在倒闭、破产风险的可能性,就算签了国企央企的无固定期限合同照样被裁员的也不少(你能签到无固定期限合同说明很可能已经是 30~50 岁这个年龄范围了,之前体制内过得那么安逸,还愿意花多少时间去提升自己?**离开体制内,能力是否匹配的上自己的年龄?**房贷车贷怎么办?就算不裁员,也往往会降薪,待遇收缩,或者恶心、变相逼员工自己走人),我身边有些贷款买房的,本身就是签合同的工作而已,不幸遇上裁员,由于断供,又找不到愿意 “接盘” 的人接手他们的房子,被银行强制执行以低于市场价拍卖,前两年还的都是利息,相当于给银行白打工两年,现在房子没了。
![](data:image/svg+xml;utf8,)
去年校招生,曾经自己拿到大厂 offer,生怕被解约,后来为了不被解约早早入职,一年后觉得不是自己想要的跳走了。以上为经历,以下为一些思考,希望可以帮助到被解约的校招生:
1、覆巢之下无完卵,别把自己想的太重要:回头看,入职前还充满学生思维,自认为解约是小概率事件,严重影响企业声誉。工作后再回看在发现自己当时多幼稚,当整个行业都走下坡路的时候,没有人管你是什么身份,企业是资本家,以盈利和不倒闭为目标,自己都生存不下去了当然要裁员。而当初我以为的 “影响声誉” 其实根本不存在,这个行业的人都默认了这个规则,等想招人了,给够薪资,照样大把的人争着来。这里主要是想告诉一些现在很气愤的被毁约者,你们的心情可以被理解,但是这些事真算不上什么大事,也基本符合法律,投入过多精力最后可能最多是多拿点赔偿,却浪费了找下一段工作的大好时光。
2、高薪倒挂的不合理:我拿了一年所谓的高薪(但其实也没有多高,税前 20K+),父母说是二三线城市几十岁之后的工作,都很羡慕。但我只是最低档,比我高的例如算法大佬们,30K 也不是没有。然而我们自己真的值这个价么?0 经验,却拿着倒挂几年经验的薪资,试问自己的产出真的比得过工作几年的人吗?要裁员了,不裁这批人裁谁?所以眼光放远一点,现在校招生薪资一年高过一年,甚至现在都说 “想加薪延毕一年就行了”。这本身就是极度不合理的,互联网已经过了红利期,这种高薪大厂可能都支撑不起,更别说中小厂了。这种持续高新的结果个人认为就三种,一种是高薪招人没钱了疯狂裁,第二种是入职即巅峰,几年内不怎么涨,第三是互联网应届生薪资逐渐回归正常化,符合市场经济规律,即经验高的薪资高经验少的薪资少。而这几家车企显然走的是第一种,甚至可以被预想到,只不过是毁约还是试用期还是买你两年青春再裁而已。
3、毁约其实也是一种新的机会:并不是站着说话不腰疼,我自己进大厂的时候并没有完全想清楚,其实我是风险厌恶者,非常害怕失业和不稳定,因此互联网其实并不适合我。所以从入职第一个月我就很焦虑,甚至想过趁着没交第一个月社保跑路,保留应届生身份,找找国企和考公,但没有勇气,后来工作遇到 PUA + 能力差的老板,一度差点抑郁,开始羡慕那些毕业没有第一时间找到工作的人,我有的同学毕业没有拿到满意的 offer,于是暂时性失业,后来靠着应届生身份找到了国企,而我当时早早提前批拿到了 offer 被人羡慕,后来却后悔不已。所以就是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你可以静下心来认真思考这个公司、这个行业真的符合你的诉求么?不要像我一样,稀里糊涂去了互联网,然后拼了命的想出来。
以上是一些感悟,没什么逻辑,但是希望可以有一点帮助。
**单从法律上来说,小鹏没什么问题。**双方没签劳动合同,虽然可能签了三方协议,但三方协议并不等于劳动合同,现在毁约属于缔约过失责任,赔偿学生相关损失就可以了。5000 块钱虽然不多,但对于应届生来说一般就是 3000-5000 左右,社招的人为了这份工作离职,可以要求的赔偿就更多些,从离职至找到下一份工作的工资、交通费、体检费等都可以算进去。
但有些损失是没法用钱衡量的。5 月中旬毁约,这个时间点有点晚,很多好的公司可能已经招完人了,再招人也是补录了,名额有限,可能这些被毁约的学生就错过了自己心仪的工作,所以对于学生来说丧失的是机会成本,这才是比较气愤的地方吧。
对于有些评论里说现在辞退比试用期辞退更好,这点要澄清一下:**试用期企业也不能随意辞退员工。**公司试用期如果违法以 “不符合录用条件” 辞退员工,也是要支付赔偿金的,那对公司来说才是得不偿失。公司试用期以员工不符合录用条件辞退需要满足下面的条件:
就业本身是一种双向选择,对于不道德的毁约应届生企业,良心上谴责它,但是理智上该为自己以后的出路做好打算,该去做的事情尽快去做。
毕竟你被企业解约后,这已经是既定事实了,哪怕就是这事已经闹上热搜、舆论给企业施压,也改变不了你再也不可能入职这家企业的事实,而且就算你进去了,你还有实习期,企业真的不要你,他有一万种方法逼你走,就不要对这种公司再抱有任何不切实际的想象了。
所以这时候最重要的是保障自己的利益,保护好自己的应届生身份,因为现在对于应届生的就业保护是越来越好了,很多公考或者国企招聘,也开始认可两年内的应届生,所以可以去考虑考虑准备公考、准备国企的招聘考试,实在是想要去一些民营企业,也可以等到今年 9 月份再去试试秋招,甚至有的企业为了抢人才,已经把秋招提前到了 7、8 月份,离现在也没有特别久了。
说了这么多,总结就一句话,保护好应届生身份后,着手准备考虑新的就业出路。
这个比较重要,置顶一下:
关于试用期开人的问题,有答主做了回答,我直接引用了 如何看待小鹏汽车毁约校招生,告之补偿金额 5000 元,该违约金是否合理?校招生权益如何得到更好保护? ,
试用期开你请你千万千万千万不要填离职申请单,因为 HR 们会千方百计地胁迫你引诱你这么做,遇到了这种情况不要慌,他们是只想最低成本的开掉你,没有真心为你着想的 HR 活菩萨,不要因为慌了神而被他们带着走。
-—
【现状是这样的,“到了一线城市就成了一线城市人”,你还会发现一线城市很多公司甚至是不按规定交公积金的,只按最低档交社保,加班费根本没这一说,明明是裁人 HR 还有可能诱导你胁迫你提离职申请,要不工资许你 2w 然后合同上写个 3000 其他的钱按保密津贴禁业补贴绩效考核给你发,国货经典神舟的操作更骚有兴趣的可以查查知乎上应该还有。真说到 “校招生权益如何得到更好保护”,只有天知道。】
我所知道的坑就有这么多,不知道可能更多。放资本和你同时自由以后,他就一定会比你更自由,自由到你甚至不会因为他侵犯你的权益仇恨他而是觉得自己应该变成他。
为什么不违法:
在校生连劳动关系都没和企业建立,《劳动合同法》还没排上队来管辖这个事了,怎么赔一个月的工资啊,N+1 的这个 N 还能是 0 的吗?
三方协议上如果白纸黑字盖章了签字了约定了违约金 5000,那对各方都合理,没约定的话 5000 也差不多了,不算黑。
我记得以前是 3000 来着,这个钱也不宜太高,因为学生也能违约的,一个月工资如果 1w5,你作为一个学生违约要赔 1w5 你接受吗?
应届校招生能有这个政策已经是保护下的结果,要是社招 offer 跳票维权还没这么容易了。应届毕业学生也是 20 多岁的成年人了,【学会看合同,学会看条款】,应届生所享有的照顾本身也是看你们太弱了才给你的,又不是因为你比社招的更高贵,你以为你是天子骄子所以造了个应届生身份加冕你么。
又呼唤自由,又觉得自我以下达尔文,所以自己不会是自由的成本。全改成国企加强劳动者保护、普遍就业但降个体工资及限制劳动者流动是不是又没人同意了,国家到这可不会再派一个辅导员保护你们了。
三方违约金就这个价……
非常合法
最高档是 5K,低的档 3K,违约是双向的
不过过去校招还真没有企业违约,一般是学生违约,小鹏汽车一己之力坑了全国私企
其实我们之前签约也就是明白私企加班累但是给钱多,冲着钱也会很多同学拒绝国企 offer 去私企
但是私企曝出来招聘信用问题,估计以后人才质量跟国企只能越拉越大,本来私企就难招人,大家更加规避私企了
答案是没办法。
人活着,总会遇到各种问题,有各种风险,要学着自己承担。
前些日子小米毁约校招生的时候我就说过,这就是正常的商业操作。
很多时候,都是因为有获得额外收益的可能,才会有人出来奔走呼号。
比如,自己摔了跤碰瓷好心人的。
再比如,骑共享单车出事故讹共享单车公司的。
被电三轮撞了和被宾利撞了,预期的赔偿金数额都不同。
还有被积木盒子坑了全网声讨小米的。
被斐讯坑了找京东要说法的。
大概率都是这种人。
说回毁约校招生,这是裁员的是小米,是字节,是理想,是小鹏,给你一种能多要赔偿的错觉。
如果是一家名不见经传的小公司呢?直接倒闭了呢?找谁要赔偿?
法律能够保护的,都已经给你列出来了,你妄想的,既不合理又不合法。
无外乎觉得自己是天之骄子,人上人,不应该受到这种底层人民的对待罢了。
我只能说,好日子还在后头呢。
百度 MEG 继续调整;B 站开始毕业;同花顺裁员;小鹏毁约校招生
校招生权益本就没有受到侵害,保护个啥?人家按协议都赔了 5000 了,还想怎样?但凡企业狠一点,招进去再裁,一分钱不用赔。要我说应届生有点作,矫情。
区区违约而已,小鹏竟然还给应届生钱,太过分了!
堪称背叛了资本家,你这哪是打某些国企的屁股,分明打人家的脸,没你好果汁吃……
ps;应届生也好打工人也罢,签合同之前一定要谨慎谨慎再谨慎,至少白纸黑字写下来比嘴上功夫靠谱的多。
前面一个回答被删除了,再写一个。
今年毕业的同学们,你们就偷着乐吧,还没上班就领到 5000 元了,珍惜这来之不易的钱吧,这可能是接下来几年你唯一挣到的钱了。
现在上海封了两个月了,还没有解封的迹象,我想上海大部分公司今年都不会招新人了,甚至能不倒闭就不错了。房子也不行了,这牵扯的企业又是不计其数。和美国、欧盟的关系都很差,相关出口企业也收影响。
今年北上广深这几个大城市吸收应届毕业生的能力肯定大大缩水,大环境就是如此,覆巢之下无完卵。希望那些对资本家喊打喊杀的人,能抬头稍微看下大环境的情况,搞清楚这些事情背后的深层次原因
这不很好嘛。
正好去烟草,流水线都是 985,人尽其才。
造啥汽车啊,烟草才是高科技行业。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72023038
小鹏:让梦想落地。
校招生:让我们的梦想落地。
小鹏拥有最终解释权:对,让我们的梦想落地,but 我们不包括你们。
本狐为知友们提供更多信息:
【互联网裁员潮持续:阿里 N+3,小鹏汽车毁约,校招生毕业即失业】
近日,阿里巴巴被证实 N+3 裁员,造车新势力理想汽车也因 “业务调整”“火线” 解约校招生。要知道,在今年高校毕业生规模预计有 1076 万人,规模和增量均创历史新高。在此背景下,“求职潮”遭遇“裁员潮”,原本就不容乐观的就业形势更添阴霾。
5 月 18 日,互联网招聘平台拉勾招聘发布《2022 疫情期间上海人才趋势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在疫情围困、业态疲软、消费不振、国家反垄断防止互联网资本无序扩张等多重因素叠加下,迅猛增长的互联网行业迎来 “急刹”,从 2021 年底开始很多互联网大厂进入裁员潮。
报告数据显示,2022 年 1 月招聘需求同比减少 36%,2022 年春节后(同年 2 月),企业招聘需求回缓,同比增长 16%,3、4 月因疫情反弹、多点爆发,未迎来原本的 “金三银四” 招聘旺季,全国招聘需求月均减少 36%。其中,成都人才求职活跃度受疫情影最小,北京上海最为严重。4 月上海因疫情影响,48% 的候选人暂停换工作计划。
从 2021 年 12 月开始,拉勾网上处于 “离职” 状态的用户数量不断增加。至 2022 年 3 月,超 276 万用户处在待业状态,比去年同期增长了 2.1%。这些人主要来自北京(15.1%)、深圳(10.6%)、广州(10.1%)、上海(9.6%)、成都(8.3%),重点分布在消费生活、游戏、人工智能这三个行业。
除了互联网行业的离职人,2022 年春季,被 “双减” 到近乎消失的教育培训行业和处于下行周期的房地产行业,都出现了裁员、人才的外溢。除原工作所处行业外,不少求职者也都溢出到了互联网。
不过,互联网 “裁员潮” 也没有想象中的可怕,只是目前整个行业的招聘规模增长在低位,而 “离职” 人员同比增加。各大公司一边冻结 HC,一边也在筹备对现有人员“换血”。互联网公司留人和招聘,已经从行业高增长期的规模优先,千金买骨式的 “抢人”,到如今对每个员工的平均产值精打细算。
比如,在 2019 年,只要你是名校毕业 + 大厂实习经历,简历就轻松出圈。如今,可能还要叠加更多的项目经历,而且薪水和工作强度、成长空间,也未必让人满意。因此,如今越来越多的清北等名校毕业生的就业首选变成了 “公务员”。
近日,有网友在脉脉上爆料:理想汽车将在今年第二季度裁员 15%,采用末尾淘汰制度。同时 据实名认证的员工在脉脉透露,目前小鹏汽车已开始今年的第二波人员优化。
据实名认证的员工在脉脉透露,目前小鹏汽车已开始今年的第二波人员优化。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 2 月,小鹏汽车也被曝出正在裁员的消息。部分小鹏汽车内部员工在某招聘社交平台上留言称:“最近内部很动荡,部门正在调整中,部分部门的裁员比例达 30%~50%。” 但上述消息的真实性并未得到小鹏汽车方面确认。
新能源行业这么火,为什么还要裁员?据统计,2022 年新能源发电、新能源汽车的职位量增速分别达到了 451% 和 365%。有脉脉网友认为:目前,新能源行业仍处于烧钱阶段,每卖一辆车都是在倒贴钱,高额的研发费用和人力成本必须 “内部刹车”。
新冠疫情肆虐两年多来,深刻影响着实体经济和就业形势。
5 月 16 日,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4 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上升 0.3 个百分点至 6.1%,创 2020 年 3 月以来新高。而年轻人的就业问题最突出,16 岁 - 24 岁人口调查失业率明显高于总体 6.1% 的水平,4 月录得 18.2%,较上月上升 2.2 个百分点,创有历史数据以来最高!
疫情之下,就业难,但今年高校毕业生数量却首次超过千万人,创下历史新高。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依然严峻复杂。
根据教育部通报,2022 届高校毕业生规模预计 1076 万人,同比增加 167 万,规模和增量均创历史新高。
教育部高校学生司司长王辉指出,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面临困难和挑战。
具体来说,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这些压力会对就业产生影响。疫情对就业的影响仍在持续,当前部分行业和企业生产经营还未恢复到疫情前水平。
就业市场用人需求还存在不确定性,部分中小企业扩大吸纳就业的能力下降,散发疫情对校园招聘活动产生不利影响。
此外,就业的结构性矛盾尚未得到根本缓解。存在 “就业难” 与“招人难”并存的现象,不同专业、行业和地区间用人需求差异较大。
来源:搜狐《狐瞰》、时代财经、中青报、教育部网站、统计局、网经社
说校招学生端相关的两个问题,
1,学生自己真的不知道这个公司和团队是新兴的,还不稳定的业务吗?那为什么自己没有风险意识?不选择另外的公司,或者是稳定的业务团队
2,校招阶段,公司和学生之间会有一个违约合同。如果公司违约应届生是不对的,那应届生违约公司,是不是也是如此。如果按合同,公司违约只给学生 5000 是不合理的,那是不是学生违约只给公司 5000 块钱是不合理的?
看了评论,还得补一点:
3 很多学生有一个常识性的错误: 公司不是求职的基本单位。大厂有很多团队,你最终参与的是其中的一个业务团队。而业务就有核心和边缘之分,比如一些给财务做后台的团队,或者做没有技术含量的团队。
这些团队很多人拿到了也不去,所以才出现了大厂的春季补招。要不然秋招的备胎池子也能捞够
这只是社会教做人的第一步,接下来漫长的人生里还有更多说话不算话,谈好的不作数,签订的不认账,板上钉钉的东西转头就没影了……
这不是人生常态么?
刚出校园觉得委屈大了,想不通了,这个世界怎么能这样
根本没这个必要,以后你就会习以为常了,不要把全部身家和未来寄托于别人,凡是都要做两手准备
放心,好日子还在后头呢。
现在形势那么差,而且,动不动就封城,动不动就停工停产断物流,你可能经历的,是未来几年最好的一年。
先匿了,师兄签了 offer,被坑了,重点不是违约金的事儿,重点是他什么时候裁的,我师兄五月初才收到的消息,这个时候春招都结束了,上哪投简历去,好的 hc 早就没了,连差不多的公司都已经没有 hc 了。
他现在就建议我们别去卷算法,投入产出比太少,公司不做赔本买卖,特别是现在大环境也不好,再一个智能驾驶这玩意儿,在咱这只能是 ppt 方案,不可能上路的,除非交给 zf 用于公共交通。反正就是别碰。
市场行情屡次受挫,收缩编制也是大厂很常见的事情,但是做事要做得漂亮,做得合法合规,赔偿金还是要按照规定的协议履行,事情发酵之后就难看了
总比把人喊去两三个月直接毕业丢掉应届身份强
专家呢?怎么不出来呼吁进厂了不要进体制了?
不懂就问,虽然我觉得浪费了学生的时间,也可能推了别的 offer。
但是,就算入职了还是试用期。。
试用期公司不是可以随便裁吗?并且没有补偿。。。
这样不是一样的吗?
这还没入学呢,就提前毕业了?!
![](data:image/svg+xml;utf8,)
小鹏这波解约 20 个应届生,造成的负面影响比裁员 200 人还要大。
大厂里社招被裁掉的员工还好,一般不愁找工作,很多中小公司抢着接盘。应届生就不一样了,没有工作经验,校招是最容易上车大厂的一次机会了。
而且这个时间点裁员,这 20 个校招生基本没有去其他大厂的机会了,因为校招期都结束了,这些学生说不定要躺平啃老一年。
小鹏这一波,的确坑人,建议加入应届生找工作黑名单中。
最后,续写一下典中典:
阿里:向社会输送人才
京东:顺利毕业
美的:有序收缩
小鹏:岗位调整与绩效优化
20 世纪 50-60 年代一场轰轰烈烈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从经济方面看,主要目的是为了缓解大城市青年就业危机,安置城镇中学毕业生,“上山下乡” 就成为了解决剩余人口就业问题的一个重要举措。
2020 年突然起来的新冠疫情肆虐全球,对全球经济造成了巨大的重创,据相关媒体报道,截至 2022 年 4 月 17 日,全国 1076 万高校毕业生去向落实率为 23.61%(毕业生去向落实率其计算包含了毕业生的协议和合同就业率、创业率、灵活就业率和升学率)。从字面来理解,去向落实,可能并不单单指就业率,可能包括就业,升学等各种方面,如果这样算,仅仅抛开考研考博升学的,仅仅算就业的,可能数字会更低,有可能会低于 20%!意味着有 700-800 万应届生毕业生面临没有工作的境遇。
北上广深多年来都是应届生最青睐的首选就业城市,更好的行业发展机会意味着更高的收入和未来定居在一线城市的希望。高大上的外企,996 的互联网等是年轻人追求财富积累的主要行业。
受疫情影响很多外资企业全球供应链受到严重断货风险。疫情结束之后很多外资企业会考虑将总部和核心供应链转移到新加坡,东南亚等国家分散风险。此番疫情过后外资企业的应届生需求下降会非常明显;
再看 996 的互联网也逐渐流行的 “躺平风” 中遭到应届生的唾弃,何况大厂互联网近期的人员优化和 “毕业” 骚操作更是让应届生们不寒而栗。
少数芯片半导体等朝阳发展中的行业由于门槛颇高,大部分应届生都无法企及。
反观四大一线城市的房价,已经到了掏空 6 个钱包可能连一线的郊区都上不起车的境地,定居一线城市的大门对 2022 年毕业的普通家境的小镇做题家们连个门缝可能都看不到。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但也是螺旋式的上升。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的意见》,**大力发展县域经济,一方面可以吸纳农民进城,提高城市化率,另一方面可以接受回流的知识青年,可谓一箭双雕。
例如毗邻上海的昆山 / 太仓等县级市,承接一线城市建设自身特色的的县域经济产业链,房价友好,环境优美,交通便利,发达程度远超很多二三线城市。
目前国内经济处于康波周期的衰退期,为了对冲经济下行的压力,国家层面此时推进县域经济的发展将会带来巨大体量的机会,无论是基础设施投资还是产业支持政策,对绝望中的应届毕业生们来说无异于是一场酒酣的甘霖。
不要再纠结于一线城市的摩天大楼和灯红酒绿,收拾好行李,去建设社会主义新城镇,找寻机会赚到人生的第一桶金,为下一个经济康波周期的启动蓄势吧!
不用在北上广的鸽子笼里窒息地喘不过一口气,在新县城的大别墅里享受自由的生活!
你有一所房子,
面朝大海,
春暖花开。
签署三方协议的时候,一般会约定一个违约金,算是对未能按时入职的情况的交代。
比如说考研考公上岸了,或者有了更好的出路,就不来贵司了。
我毕业那会儿,多的是考研上岸、换个单位发展,用人企业方毁约校招生,这么些个违约情况听说的比较少。
可能那会儿的企业都比较 “温和”?因为和我同一期培训入职的小伙伴,中途退出的也有,回家考研二战的也有,后来了解到 HR 老哥都给一笔带过了,违约金提都不提。
校招生权益,说这个就不得不先吐槽一下《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协议书》,也就是三方协议,这玩意儿究竟能起到什么作用?
首先是学校的就业率,众所周知,签三方 = 就业,有的学校为了保障三方协议的回收,甚至不上交三方就不颁发毕业证,倒逼学生就业。
长期以来高校就业率的水分一年比一年足,仅凭三方协议和调查问卷统计就业率,说实话挺搞笑的,
三方协议真的能够保护应届生吗?不能。
在我看来,应届生是绝对的弱势群体,学校的态度是不签三方不发毕业证你看着办,至于毕业后你去干嘛了我不管,我只看三方。
企业不会哭着喊着求着你签三方,你不来有的是人来,每年优秀企业优质岗位的竞争不亚于过独木桥,校招面、二面、负责人面,还可能有笔试、群面,校招也很卷。
招收应届生对企业来说有补贴,也有指标,企业每年都有人员汰换,应届生是新鲜血液,是廉价劳动力,是培养性强,潜力高的人才,但并不代表着少了应届生企业就不能运转了。
这次毁约对应届生有多大的影响?
现在已经是五月中下旬,所谓 “金三银四” 早就过去,在校时间还剩不到一个月,这个时间点失去了原本到手的工作,意味着这些应届生很有可能要在社招市场另寻出路,而且原有的计划安排也被打乱,甚至还会受到心理上的伤害。
虽然应届生的身份还在,但并非所有企业都有补录名额,并非所有企业都承认出了学校的应届生。
那么毁约对小鹏汽车有什么影响?
5000 元的违约金,但很可能应届生们在实习阶段就已经为企业创造了不止这个数的价,更不用说企业的市值了,5k 违约金于小鹏汽车估计如同一根头发。
其次是小鹏汽车在社会层面和校招市场的口碑声誉会有所下降,但这对它来说真的很重要吗?我看未必。
小鹏汽车的客户大多是有买车需求的人,买车的时候你关心的是汽车的颜值性能,价格税费;谁会考虑造车背后打工人的待遇有多少呢?更别说被毁约的校招生了。
再退一步说,就算这次违约了,明年小鹏汽车的校招就会无人问津吗?不存在的。
你不来,有的是人来。
今年这种行情,骂企业没有任何意义。好日子才开始呢,只能说有些人,少钻营权术多学习技术,屁股上没有 502 就别一直赖在椅子上不起来
世面上,基本只要 25 岁以上 35 岁以下的了。
经济不好,这仅仅是大环境下的一个缩影。可能未来几年都这样。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很关键,胜,则继续壮大蛋糕,跟着喝汤;败,……。只希望胜!
对个人而言,最近几年都应该以稳健为主!
今年毕业生人数比去年增加 160 万,首次超过一千万,偏又赶上这种经济形势。。希望各位毕业生都能找到合适的工作吧
所谓的互联网思维,有钱了就高薪找人,没钱了就裁员,反正仔卖爷田不心疼。
我周围的同时去很多新能源企业都是做好了被裁员的准备捞一笔就走的心态。去这种企业工作不能当成工作,要当成投资,随时可能被裁。
作为一个部门的小负责人,每年招聘 5 位左右应届生,毁约一半,5 月份还得招聘(非常难招),那企业的权益根本没讨论过,企业也习以为常。已经做了补偿,合情合理,双向选择。
第一 如果你是一个 HR 或者从事招聘工作的职业,你会觉得这个情况很正常不过。而且明白事的人也觉得小鹏处理方式没什么太大的问题。
第二 如果你在大厂或者知名企业工作,你也会觉得很正常
那么问题来了 那这事为什么成为新闻了
原因是两个标签
一个应届生 一个是毁约
应届生被人们看做成了若是群体 人们在看待事情上总是对弱势群体有一定怜悯心,事实上应届生比正常人找工作都容易很多
甚至比那些毕业两三年换工作的人找工作还容易
这个事情变成这样 就是给一些不懂得人看,通过他们进行发酵
毁约 小鹏是毁约不假,但是也是严格按照书面 offer 的赔偿金额进行赔偿,虽然 offer 看不到,但是相信 5000 是一定大于等于赔偿金额
所以处理方式也没有任何问题。
那么有什么问题???
综上所述 个人认为,小鹏有问题但是处理方式得当。也不用替那些应届生操心,能面试进小鹏的学生不会太差,他们未来肯定比 95% 看这个新闻的人挣得多
他们只是丢失了一个大厂的工作心里不爽就是了,认为自己的价值一定大于 5000 块钱。这种事在职场比比皆是,如果是做开发和做项目的一定深有感触。
选择就业行业就是这样,任何行业都会有崩塌的危险。
我说大部分人不懂吧 还真的是。发一个我跟大厂 HR 聊这个事的一句话
大环境来讲,裁毕业生不是新鲜事。毕业生每年工资上涨,0 经验入职薪酬倒挂两三年的员工,站在企业用工成本来讲,缩减业务后裁校招生是迫不得已下的最优选择,这个道理相信任何社会人都能想通。
可能有人会说,那去年为什么要招?
去年能知道今年环境这么差吗?
有人说赔偿 5k 不合理,那就看本身三方约定的价格是多少了,如果本来就约定 5k ,那真的合理的不能再合理。三方本身就是约束大家的,你不能接受,那当时就不应该签订。
事情发酵是因为大家对应届生的同情,把事件摊上台面上说,可以看到企业没有过失,该赔得陪,HR 说话也很客气,只是站在学生角度上情感失去了公允。企业钱都挣不下去了还要情感公允?媒体今天抨击小鹏明天抨击理想,后天抨击阿里腾讯小红书小米等等
抨击现象而不讲本质都是耍流氓。
只想喷那些说 “现在毁约要比试用期辞退良心” 的人,您们以为这是普通的工作吗?这是应届校招生,走的是校招通道,能拿小鹏 offer 的手里肯定有其它的,但最后选择了小鹏,五月底叫的出来名字的企业都关闭校招通道了,让这些被毁约的同学去小公司?又或者参加社招?这不就是毕业就失业吗?如果是小鹏的研发,一年几十个 w 没一点问题,这个点了去哪找薪资、平台差不多的公司?这不就毁人前途吗?
有些既得利益者差不多得了,某高赞真是吃相难看啊
什么理想,蔚来,小鹏,自称车企其实全是互联网公司,对于自家产品的自主设计深度估计都达不到小米的一半就这小米现在也还是个互联网公司,造汽车的,结果搞得东西全是软件层面,潮水退去这些互联网车企就会像十年前的手机公司一样,一个一个完蛋。不过车企不至于像手机那样决赛圈只剩五六家,但是十几家是绝对有可能的,除去那些现在正在积极转型家底相对厚实的传统车企,决赛圈还会给互联网车企留下几个位置呢?
买这些公司的车一定要做好你这个车开到报废年限还没到一半生产商却倒闭了的准备。
我在秋招的时候就和同学说过,大学毕业时候就业签的三方协议,就业意向书等,对学生极度不公平。
学生有啥保障?学生只能签一份协议,学校也只让和一个公司签约,后续你感觉现在公司不好,有其他好的公司签你,你要交违约金 5000-2 万不等,公司给你发解约函,你拿着解约函给学校,学校才会让第二份三方协议
但是,公司面试你签约你这一套流程,能耗费那么多人力物力吗?这个违约金合理吗、公平吗,合法吗?一个还没进入社会的小年轻还没工作就出那么多违约金,差不多是在校三个月生活费了,这个制度是谁规定的?相关部门为什么不管?,学生的权益谁来保障?法治社会为啥这么突出的问题没人来提?人大代表在干啥?
学校只会让你就业,不会帮你任何。企业想违约出几千块钱完事,但是学生错过了黄金时间再想找到合适的工作,难度不可同日而语,这个机会成本是简单几千块就能解决的吗?
就今年这就业形势,别说四月违约,三月份被违约,想再找一份同等待遇的工作都难。
现在毁约的有很多大公司,脉脉上都有爆料,理想第一年校招就毁约应届生 offer,大家一股脑去国企,考公不是没有道理的。
这是哪?
这就是中国!
文|郭宇
编辑|赵成
“小鹏汽车(NYSE:XPEV/http://9868.HK)被曝解约 20 余名应届生”,手机弹窗出现这条消息时,毛亮还住在离小鹏汽车广州总部附近的城中村出租屋——这是他此前为入职小鹏汽车专门租的,但现在用不上了。
5 月 19 日,广州一名大四毕业生表示,自己去年通过校招获得了小鹏汽车的 offer,并签署了就业协议。但今年 5 月公司 HR 通知称,因为业务调整,不能提供就业岗位,将按照就业协议赔偿违约金 5000 元。
该名毕业生称,像他一样被解约的学生有 20 多名,HR 给出的理由各种各样,比如学校不行,或是不太适合等等。
和这 20 多人相比,毛亮是更早被小鹏汽车解约的应届毕业生之一,也本应是更早一批入职的应届毕业生之一。他 2021 年底从海外院校毕业,按照和小鹏汽车的两方协议,本该在今年春节后入职。
但春节过后不久,小鹏汽车 HR 告诉毛亮,入职要延期了。
从 2 月到 3 月,毛亮一直沉浸在 HR 那句 “延期入职” 的幻想里,直到 3 月底,幻想破灭。“由于组织架构调整,我们没有适合您的岗位,只能跟您解约。”HR 对他说。
无独有偶,同样身为造车新势力的理想汽车(NASDAQ: LI)也在今年 5 月上旬被爆出与应届生解约。有媒体报道,5 月 11 日,理想汽车开始取消部分 2022 年毕业生的聘约或对其转岗,主要涉及产品和企业系统、智能驾驶中的传感器开发三个部门。
对和应届生解约一事,无论是小鹏汽车还是理想汽车,公开回应的理由均为 “业务调整”。
对此,小鹏汽车回应称,近期,由于部分部门岗位调整与绩效优化,涉及了少量应届毕业生和相关员工的调整,会继续沟通,妥善处理。
小鹏汽车方面表示,随着智能汽车业务的高速增长,小鹏汽车及生态企业持续加大人才和研发投入。2021 年初至今,新增员工超 10000 人,其中已入职的应届毕业生约 1600 人,待入职的应届毕业生约 900 人,预计在今年 7 月规模到岗。
每年毕业季,似乎都是 “最难就业季”。智联招聘《2022 大学生就业力调研报告》显示,2022 届我国高校毕业生预计 1076 万人,同比增加 167 万人,规模首次突破 1000 万人。这还不算那些海外留学的归国毕业生。
临近毕业被用人单位解约,疫情有阻隔了距离,焦虑被无限放大了。
雪崩来临时,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事情是从什么时候开始不对劲的?对毛亮们来说,是被通知延期入职或者被解约的那天;对车企来说,是 4 月的疫情、腰斩的销量以及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和芯片短缺。
“入职极慢,解约极快”,车企招人也纠结
春节刚过,毛亮便在广州寻觅合适的房源。最终,他在小鹏汽车广州总部附近的城中村落脚,租期六个月,每月租金 2800 元。
接到延期入职通知时,毛亮刚收拾好自己的新家。“统一等到七月份入职。” 小鹏汽车 HR 在电话那头说完,毛亮盯着对面墙上刚装好的投影幕布思索着。
他不理解,明明几个月前拿到 offer 时,HR 还在不断催着他在 2021 年 12 月入职,如今怎么就不着急了?
尽管不解萦绕心头,但毛亮依旧抱着最糟糕的打算——最晚 7 月入职 (不过,他当时没意识到最糟糕的是被解约),也做着最积极的努力——和 HR 沟通能否尽量提前入职。
实际上,毛亮也在纠结要不要放弃眼前的 offer,寻找新的工作。彼时的他没有收入,但房租还要按月交,继续等下去只能坐吃山空;但他转念一想,小鹏开出的薪资待遇还不错,也许可以先打点零工或者让家人支援一下,撑到 7 月入职,“先苦后甜”。
但延期入职的日子一天没定,毛亮就一天心里没底。在那段漫长的日子里,毛亮靠着积蓄、家人的支援和 “总会入职” 的信念坚持着。平时,他也会找点兼职做,以降低房租等固定生活成本。
在与小鹏汽车 HR 的反复沟通中,毛亮意识到,车企或许比他更纠结。“他们根本没想明白要招我进去做什么。”
不如发放 offer 时那般着急,HR 收到毛亮的提前入职请求后,进度几何全靠毛亮主动催促。“能不能提前,提前多久也不给句痛快话。我从 2 月问到 3 月,刚开始说 2 月底会有答复,拖到 3 月说在走流程、等审批,3 月下旬还是说审批中,4 月肯定能入职。流程这么慢,我看他们部门根本不缺人。” 毛亮向_财经汽车(ID:caijingqiche)_表示。
实际上,小鹏汽车董事长兼 CEO 何小鹏也意识到了企业在招人方面的矛盾与纠结。
“去年遇到的很多挑战,都是管理跟不上造成的。如何在快速奔跑中保持效率,避免陷入混乱,是小鹏汽车接下来要解决的重要问题。”3 月的第一天,何小鹏曾向媒体这样说道。
而何小鹏口中的保持效率,被更多地解读为 “随时上岗,立刻出活儿”,但这对工作经验几乎为零的应届毕业生小白来说并不友好。因此,像毛亮这样的求职者便成为最容易被企业抛弃的人。
“小鹏真的说解约就解约,要给赔偿金解除 offer 了。”3 月底,午睡中的毛亮被 HR 打来的解约电话吵醒,挂了电话,他向好朋友发了这段话。
他没心思愤怒,更没心思去想如何争取到更多的赔偿金,在他的潜意识下,“找工作是最要紧的。”
“自从被告知解约后,小鹏汽车的工作效率反倒提高了很多。” 毛亮说,后续他和 HR 的沟通顺畅了很多,速度也快了不少,“基本上第二天就能反馈。而且对方还特别积极、特别主动。” 用毛亮自己总结的话就是 “入职极慢,解约极快。”
被解约的不止应届生,还有刚入职不久的人。
在职场社交平台上,有网友称自己 1 月下旬入职小鹏汽车,不到一个月就因为 “降本增效” 的理由被裁员。另一位被认证为小鹏汽车的员工发帖称,入职不到一年,在 2 月下旬被约谈并签了离职协议。“同部门也有好多校招被裁的。”
快速扩张的 “后遗症”
去年,车企招人有多着急?看看增长的员工数量就知道了。脉脉人才智库近期发布的数据显示,在 2021 年新增职位量最多的新经济行业排名中,新能源汽车行业位居第二,新增职位量同比增长 365%。
以新造车三兄弟 “蔚小理” 为例,各家车企过去一年的员工数量翻了两至三倍。
2021 年底,蔚来汽车(NYSE:NIO/http://09866.HK/NIO)拥有 15204 名员工,相较 2020 年底(7763 人)翻了一倍。理想汽车员工从 2020 年底的 4181 人增至 2021 年底的 11901 人。要知道,2018 年时, 理想汽车的员工还只有 1593 人。三年间增长了近十倍。截至 2021 年底,小鹏汽车员工数量超过 1.39 万人,2020 年底这一数字还是 5084 人。
人员增加,成本自然跟着上升。
理想汽车财报显示,2021 年职工薪酬总计 34.8 亿元,同比提升 237%,人均薪酬成本超 29 万元。
职工薪酬也体现在研发费用和三费(销售、一般和管理费用)里。小鹏汽车财报显示,2021 年研发投入 41.14 亿元,同比增长了 138.4%。三费方面投入了 53.05 亿元,同比增长了 81.7%;蔚来 2021 年全年研发费用为 45.919 亿元,比上年增长 84.6%。三费方面投入了 68.78 亿元,同比增长 74.9%
对于费用的增加,蔚来汽车解释称,主要原因是研究和发展职能的人员费用增加,以及新产品和技术的设计和发展费用增加;销售及服务职能的人事费用增加,与销售及服务网络扩展有关的费用增加等。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虽然成本不断上升,亏损逐渐收窄,但 “造车三兄弟” 至今并未正向盈利。
在毛亮接到延期入职小鹏汽车的通知时,_财经汽车(ID:caijingqiche)_发现,小鹏汽车的港股股价已经震荡下跌了两月有余。
2021 年 10 月至 12 月,小鹏汽车港股股价一路上行,12 月初到达 218 港元 / 股的高位。但此后一路震荡下跌,截至 5 月 20 日收盘,小鹏汽车股价跌至 97.2 港元 / 股,半年间市值缩水超 2000 亿港元。与此同时,小鹏汽车美股股价也下跌了 54.5%。
4 月,毛亮拿到了小鹏汽车的解约赔偿金,结束了 60 天的漫长等待。
另一边,在小鹏汽车试用期将满六个月的王同学也在 4 月接到了裁员通知。“在小鹏的试用期快结束了,却被通知部门有个裁员名额,这个名额落到了我头上。”
同样是 4 月,理想汽车开始被传出裁员。有网友在职场社交平台表示,理想汽车的裁员计划已经写入其 CEO 李想今年二季度的 OKR(目标和关键成果)中。5 月,这场风波扩散到了应届生中。
5 月 11 日晚,理想汽车公开回应称,由于业务调整,部分岗位被关闭,涉及部分今年尚未入职的校招生。至于涉及到的校招生比例有多少,理想汽车表示具体人数暂不方便告知。
而在回应前一天,理想汽车刚刚发布了一季度财报:2022 一季度实现收入 95.6 亿元,同比增长 167.5%,经营现金流量 18.3 亿元,同比增长 98.0%,连续八个季度经营现金流量为正;现金储备 511.9 亿元。
一位曾服务于理想汽车的招聘人士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过去一年,在新能源行情一片大好之下,理想汽车规模的快速扩张带来了内耗和部分员工效率低下的问题。他透露,此番调整主要是部分员工无法匹配组织发展的要求了,这也是按照工时和绩效对员工进行优胜劣汰的原因。“高层希望团队和架构更有效率,所以进行梳理。”
遥想去年底今年初,车企的信心仍在。就像小鹏汽车 HR 今年年初宽慰毛亮的话一样:“你可以放心,我们不会因为组织架构调整就裁员的,我们现在还在招下一批应届生。”
未曾挂下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与心急如焚找工作的毛亮一样,车企在面对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和芯片等关键零部件短缺等问题上同样焦头烂额。此外,叠加三月暴发的新一轮上海疫情影响,车企们的头更大了。毕竟,上海是长三角汽车产业链 “链主城市”,全国第一大集装箱港口。
面对新伤旧疾,车企们不仅要医内,还要医外,可医外谈何容易。
4 月 14 日,何小鹏在微博公开喊话,若上海和周边的供应链企业无法顺利复工,国内所有的整车厂 5 月都将面临停工停产的风险。
电池原料中,核心原料的价格则从去年涨到今年。以碳酸锂为例,2021 年 1 月碳酸锂的价格大概是 5 万元 / 吨,今年 1 月已经快到 40 万元 / 吨,一年的时间涨了将近八倍。镍、钴等稀有金属价格也大幅上涨。如今的价格虽然不再继续高涨,但也依旧徘徊在 50 万元 / 吨上下。
至于芯片短缺问题何时能好转,就连全球汽车零部件巨头博世也不乐观。博世中国总裁陈玉东在 5 月的新闻发布会上坦言:“这个月芯片依然供不应求。希望今年下半年芯片供应能有好转,明年可以有根本的好转。”
实际上,很多车企以为自己能扛一阵子,谁也没有想到妥协竟来得如此之快。
受动力电池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影响,3 月有近 20 家新能源车企宣布涨价,涉及车型近 40 款。
3 月 18 日晚,小鹏汽车官宣,从当月 21 日起涨价,补贴前售价的上调幅度为 1.01 万 - 2 万元不等。3 月 23 日上午,理想汽车宣布,4 月 1 日起,对理想 ONE 的售价进行调整,将由目前的 33.8 万元上调至 34.98 万元,上涨 1.18 万元。此前声称暂不涨价的蔚来,也在 4 月开始调价。而特斯拉更是在一周内三连涨,单次涨幅高达 2 万元。
随后,蔚来汽车董事长李斌公开表示,受疫情影响,自 3 月份以来,该公司位于吉林、上海、江苏等多地的供应链合作伙伴陆续停产,由于上述原因,近期不少用户的车辆会推迟交付。同时,原本计划于 4 月发布新车的理想,也因为北京车展延期而推迟。
蔚来汽车发布的数据显示,4 月,其交付新车 5074 辆,位居当月新能源汽车销量排名第四名,和第一名的零跑汽车销量(9087 辆)差了近一倍,创下其今年以来月度交付量新低。
不只是蔚来,销量腰斩成为 4 月车市的真实写照。中汽协数据显示,4 月中国汽车产销分别达成 120.5 万辆和 118.1 万辆,环比下降 46.2% 和 47.1%,同比下降 46.1% 和 47.6%。
这一结果不光是汽车生产端承压造成的,消费市场的低迷情绪也给本就艰难的车市浇了一盆冷水。
达摩克利斯之剑依旧高悬,那些被解约的个体的命运,只能自己扛下去。“22 届应届生 5 月被小鹏解约,已经错过了春招,现在还有哪里可以投递吗?”在职场社交平台上,网名为 “迷惘的大海星在改简历” 的网友发出了这条帖子。
讲完自己的经历,毛亮又看了一眼 “蔚小理” 的校招进展:小鹏汽车已经停止招聘,蔚来汽车在补招 33 个岗位,理想汽车还有 333 个岗位在招。
(以上受访者均为化名)
匿名说点不那么好听的。
这事你要按照广大网友的角度看,那你冲就完事了,人小鹏的员工一个月拿多少钱,你一个月拿多少钱,你给人鸣不平,咱们配么?
再一个赔违约金了么?赔了
那标准够不够?这个不知道,讲道理你能冲的就是这个。
而且 3、4 月份就讲电动车行业都生产不出来车了。这个新闻大家有看到么。蔚来发的那个声明直接导致当天股票暴跌,疫情之下没有人的日子好过。这个时候不招人,或者放弃招聘计划真的也没啥好说。
疫情背景下,纸面 23% 的就业落实率?这个数据我是没看懂,希望是我理解错了。
不说风凉话,平心而论,小鹏也赔钱了,你说的维权除了让你去上班这个结果是好的,其他的再赔你 1 万也并不能不改变什么,咱们普通人真的没啥办法,再找个工作吧。
失望
小鹏汽车?校招应该基本都是招的 985 吧,算是大厂了,不过除了给你赔点违约金之外,你还能咋地?准备接受社会的毒打吧,小伙子。我身边一大堆名校出身的,加班加成狗,hhhhh 大多数都是这样过来的,放宽心态吧,后面日子长着呢。
知识分子的软弱性,也包括我
前面的回答该说的都说了,没什么好补充的,
我就来个不一样的吧。
何小鹏,小鹏汽车创始人,
他是前段时间这条传的比较广的朋友圈的发布者,
毁约校招生其实不算什么,
这种事情发酵所产生的恶劣影响, 远远比毁约本身要严重,
可是, 是什么原因所造成它需要去这么做呢?
“时代的一粒灰,落在个人头上,就是一座山”
现在经济不是很好,我们只能去祈祷不会再有下一次 “黑天鹅” 了,
让这次难关平稳度过,不然, 未来还会更难。
知乎老哥还是挺有人情味的,有时间, 有闲的话,
可以看看这个网址下其他人的评论。
小鹏汽车回应解约应届生:个别部门岗位调整所致,900 名应届生陆续到岗 (baidu.com)
说个不乐观的观点:这种情况下,学生们的维权其实并不有利。真正走法律渠道的话,学生们未必能得到超过 5000 元的赔偿。
学生收到公司的 offer 后,,是否就意味着建立了劳动关系?
其实不是!
劳动合同关系与其他合同关系不同,不是说收到 offer 后,劳动关系就存在。严格意义上来说,双方签订了劳动合同后,也并不意味着劳动关系存在。
劳动关系是从实际用工开始后才建立的!
依据是《劳动合同法》第七条:“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即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
意味着什么呢?
首先,这场纠纷,不属于劳动仲裁的受理范围。需要到法院直接起诉。
其次,这种用人单位的缔约过失,对于学生而言,索赔标准并不具体、统一。
第一种标准,按照 offer 上约定的一个月工资标准进行赔偿。
从法律角度而言,学生方可以住在这个属于预期利益的损失。
但主张这个标准其实有个大漏洞:月工资是在劳动者付出劳动的前提下才支付的,现在双方未建立劳动关系,学生未提供劳动,直接按照月工资的标准进行赔偿,合理性与公平性是否有点缺乏呢?
第二种标准,按照该学生因 offer 而拒绝的其他公司就业机会导致的损失。
有一个相似案例:(2015)三中民终字第 05267 号。主审王黎法官在法官说理中谈到:
“北京某咨询公司向杨某发出入职通知书,杨某基于合理信赖认为自己已通过背景调查与原单位办理了解除劳动关系的手续,此后北京某咨询公司以短信方式通知其未通过背景调查拒绝录用杨某,其行为属于有违诚实信用原则的缔约过失行为。基于此过失行为,导致杨某与原工作单位解除劳动合同后,与该单位又未能订立劳动合同,必然给劳动者造成损失,对此北京某咨询公司应承担赔偿责任。对于应赔偿损失的数额问题,法院认为损失数额不应超出合同的履行利益,同时对于损失的期限应考虑杨某的个人情况,就业环境等因素综合确定。”
最终赔偿了多少呢?
上家单位因杨某离职而扣除了其绩效工资 16350 和 1 个月工资 15000 元,最终法院只判决该咨询公司赔偿杨某 15669 元。
为什么会这样呢?法官会认为,你和上家的纠纷中,上家公司扣除你的金额未必是合理的,你还有主张的余地。所以,并不会直接把这个损失转嫁到目前缔约过失的公司头上。
当然,在目前高校就业压力极大的背景下,这种新科技公司的违约问题,容易被快速发酵为热点,媒体、舆论的介入,有可能会为该问题的解决提供另一个视角和切入点。但仅仅从法律视角而言,我的观点不乐观,这种缔约过失之下的损失救济,实践中很难得到满意的结果。
这日子口,除了做核酸检测的,哪还会招人?
继理想汽车毁约应届生以后,5 月 18 日广州 20 多位应届生也被小鹏汽车毁约了。
和理想汽车情况基本一致,应届生通过去年秋天的校招和小鹏汽车签订协议,然后最近小鹏 HR 称业务调整,不能提供就业岗位。
虽然赔了几千块钱的赔偿,但很多应届生很不开心,在五月份毕业季找工作非常难找。“赔偿 5000 块钱了事,就这么低成本地把我们应届生前途给毁了,基本上现在都找不到工作。”
相信这些应届生已经上了人生中重要的一课,随时随地要做好最坏的打算,工作是随时会丢失。理想和小鹏汽车所作所为应该是合法,但不那么合理合情吧,要怪都怪疫情吧。
理想汽车、小鹏汽车都被爆毁约校招的应届生,对此,小鹏汽车回应称,近期由于部分部门岗位调整与绩效优化,涉及了少量应届毕业生和相关员工的调整,会继续沟通,妥善处理。
这件事小鹏汽车做的合法,但不一定合情合理,应届生在去年秋天和小鹏签约就业协议,然后就不再去找工作了,到了五月份,马上就要毕业了突然解约,短时间,让应届生很难找到工作。
对于应届生而言,找工作挣钱只是一方面,他们急需实际的工作经历来锻炼自己,提高职场技能。可以说,在刚毕业那 3 到 5 年的工作经历,可以决定一个人一辈子的工作方向。
理想小鹏汽车耽误了应届生几个月的工作时间,产生的蝴蝶效应,可能会对他们未来 3 到 5 年产生影响。
一篇网络 赵宏民
能有钱就不错了,试用期把人裁了才是真恶心。现在毁约至少还能赶上春招尾气和准备准备还能搞秋招。不行的话就去找实习,有实习经验,他们不会卡你,基本都能找到工作。
辞退员工一般都是优化员工结构,把卷剩下的那一部分优化掉,还算是符合利益的正常操作。
但是辞退应届生就有意思了,人家还没来大浪淘沙就给辞了,那就只能说这公司真的没希望了。
三个字,没钱了
对小鹏来说,拿 5000 元就了事儿,
对一个应届毕业生来说意味着失去了其他很多机会,
这个机会成本真的是没办法拿钱来衡量。
企业的这种操作真的极少见,大厂更少见。
对小鹏来讲,最起码在广大应届生眼里意味着信誉扫地了。
其实我想说小鹏汽车这还不是最没道德的,最不道德的是等你入职工作半年试用期后裁员,让你失去应届生身份,这是最缺德的。当然了,违约三方也不是啥道德的事,这种建议学校黄牌警告,以后再有学生要签三方要重点警告。
大概率两方协议上协定的写的双方违约金就是 5000,现在怎么这么多无聊的输出情绪的人,网络警察了属于是
资本主义还是有值得学习的地方。
让梦想落地成盒。
这年头,当个应届生也要看毕业年份,所以继续深造才会变成一个蓄水池。
09 年毕业的工作都特别难找,但感觉也没有今年难找,因为毕业生实在太多了;金融危机后的 10-11 年,就业就回弹了,因为金融刺激,还有就是实际对国内的影响较低。
普信厂就是这样的
违约金的确是少了点,不过经济的下行导致大学生难找工作是客观事实,企业以追逐利益最大化为目标,政府指望企业来办慈善和一百年前指望列强扶持效果差不多,真正的问题是经济的下行,违约只是表象,如果今后还是靠房地产经济,这样的事情只会越来越多。
梦想确实落地了,脸着地的
我才是最惨的,不肯对终止合同负责加暂缓发工资
有没有一种可能,是这些校招生过于普通且自信
做过校招的都懂,互联网软开和算法岗,在不砸钱只给市场白菜价的情况下,国内学生违约率一般是 30%—40% 左右,海归要好点,违约率没这么高。
学生违约一般就赔钱了事,有些人品不好的直接失联,公司通常也就算了,不会起诉学生去要那 5000 的违约金。比如电子科大学生,拿个华为 offer 保底再挑其他公司都成了基操。几年前和辅导员聊天,意外得知他们的学生违约率已经高到很多企业向学校抱怨的程度,后来学校就把学生违约再申请新三方的流程整得很严格,然并卵。
校招毁约这件事学生一直在做,学生,学校,企业,都心知肚明甚至企业会默认一定的流失率,没有任何舆论风波。从来没有人问学生在 5 月毁约了企业错过春招,HC 不满足,规划好的业务缺人手怎么办。
呵呵,自从杨笠之后,我告诉自己:
小鹏,狗都不买。
毕竟是杨圣指定品牌,不整点狠活都对不起被乱拳打死的老师傅们
新能源汽车厂将来会越来越难,如果是汽车专业的还是去广汽这种国企吧
难道不觉得这就是现在经济环境使然吗?泥沙俱下之时,多少人可以幸免呢?企业会比个人境遇更好吗?这显然已经不是权益如何保护所能解决的了。只希望常识归位、科学归位,我们早日走出困境!
大学毕业也是成年人了,自己的选择自己接受,之后继续努力向前就可以了。另外,我觉得奇怪的是,知乎对于创业失败的普通人似乎没那么同情,反而很多骂他们活该;那么,请问毕业生为自己的选择买单有什么问题?双方都是吞下选择失败的苦果而已。
我记得清零派有说过什么来着
哦对了
““动态清零” 和经济发展是相互协同的 不是对立的”,
“疫情、病毒才是拖累经济的罪魁祸首”
“我们可能在实行某些具体策略和措施的时候,在短期之内,牺牲了一些局部地区和一部分人的生活便利性,使局部地区的经济在短时间内受到一定影响,但是我们可以换取最广大地区、最广大人民的正常生产生活和经济发展。”
看来我就是被牺牲的那部分人了。别怕我们换取了最广大地区、最广大人民的正常生产生活和经济发展。
都是新能源车行业内的人了,这算小场面。
记性还好的话,记得 2018 年某行业第一的电池企业校招生吗?
我就问你们
现在知道外企和特斯拉的好了吗?
同花顺毁约校招生赔偿 8000 元,我吐了,5.21 日通知,断后路啊
非常恶心,小鹏理想京东都这么干。另外洗地的人也很恶心,完全不考虑一个事实,就是这些学生其实非常优秀,但为了进这些所谓的大厂,推掉了其他的好 offer,现在他们还能怎么做?延毕咯,985 211 你难道要他去做年薪不够 20w 的工作?
都给了,要什么权益,依法办事。
确实力度不大
别东一个看待 西一个合理了 比这家黑的可不少
不买小鹏汽车就是对校招生最好的保护。
请各位大学生广为宣传,号召自己的亲友自觉抵制
小鹏最起码还给点钱,秋招的时候进了某研究所,福利待遇编制都说好的。今年四月直接毁约,要么变成劳务派遣五险都不交全,要么就滚蛋。连五千块赔偿都没有,找谁说理去。
我觉得这些被毁约的校招生应该给小鹏汽车补偿,因为小鹏汽车给这些学生上了出社会的第一课!
1. 正常;
2. 毕竟小鹏汽车其他校招生 900 多人都按时到岗,毁约的也就 20 余人;
3. 并且,小鹏汽车对毁约赔偿金额也具体给出了数字;
4. 企业在自己经营活动中,需要及时调整自己各方面计划,包括用工和生产指标,不要说校招生还没有到岗,就是工作几年了,也可以按相应要求解约;
5. 感觉这只是一个信号,估计以后企业大裁员和倒闭还在后面,说句老实话,现在人力资本成本实在太高;
6. 如果对赔偿金额不满,可以对此提出诉讼,赔偿金额多少,国家对此应该有明确要求的,企业和个人都应该按国家规定做,该得到多少赔偿就应该拿到手多少;
脸都不要了
应届生真不错啊,还有补偿
如果是小米公司,早就上热榜了。
小鹏汽车之前请杨笠代言,千万不要放过他
新能源泡沫的毁灭,从新势力开始。
甚好甚好。
如果毁约都赔钱了,还要怎么维护?
怪谁?怪这些企业挣不到钱,不招那么多人吗?
只要坚持疫情防控,坚持动态清零 100 年不动摇,别说校招生了,所有人一起下岗
大学生为了星辰大海,为了盛世,牺牲一下,怎么了?没看教培行业几百万人都牺牲了
年轻人,不要搞特殊
恭喜蔚来
与此同时,微软给全球范围内级别较低的工作人员加薪 25%
小鹏现在招的应该都是 985 的吧?
一毕业就被 punch 晕了
违约金是否合理不好说,合法是一定的
资本家的首要目的是挣钱,再不济也要保护自己的利益,所以他们做任何事情前都会考虑后果。换言之他们都能规避风险。
小鹏汽车的违约金肯定是事先和学生签订好的补充协议中规定的,这种事就算学生觉得不好不够,闹到法庭也占不了道理
更何况现在谈钱多钱少没有意义,5000 能不能顺利到了学生账户,这也是个未知数
这个点毁约的公司,有一个算一个,都是垃圾。
如果协议写了,就是合理的。但是很恶心
最近小鹏汽车解约应届生的新闻上了热搜,新闻中小鹏汽车是在与学生签署了三方协议之后毁约,并承诺会赔偿学生,车企的毁约肯定会影响应届生的二次求职,可能会造成应届生无法按时找到工作,进而失去应届生身份,失去许多应届生独有的政策红利。这里不讨论对于应届生身份造成的影响,仅讨论毁约从法律效力上的问题。
应届生签约后往往会签署一份学习、企业、应届生之间的三方协议。
三方协议是《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毕业研究生就业协议书》的简称,它是明确毕业生、用人单位和学校三方在毕业生就业工作中的权利和义务的书面表现形式,能解决应届毕业生户籍、档案、保险、公积金等一系列相关问题。三方协议在毕业生到单位报到 (凭《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本专科毕业生就业报到证》或《全国毕业生研究生报到证》)、用人单位正式接收后自行终止。
因此,三方协议并不是正式的劳动合同,虽然通过三方协议明确了用人单位与应届生之间确立了 “劳动意向”,但并没有真正建立受到《劳动法》《劳动合同法》保护的劳动关系,调节三方协议内容的法律规范应当是《民法典》合同编的相关规定。
因此,如果三方当中一方,主要是用人单位和应届生,提出解约,那么是不能按照《劳动法》《劳动合同法》的规定主张经济赔偿金或者经济补偿金,而需要按照《民法典》中合同违约的规定予以赔偿,这里的赔偿金额就要看双方合同(三方协议)当中的约定,以及应届生或者用人单位遭受的实际损失来确定。
新闻中,小鹏公司对于应届生的解除协议补偿据说是 5000 元,这个数额是否合适,首先要看双方协议中约定的违约金数额,如果违约金数额低于 5000 元,那么赔偿 5000 元是符合合同规定的。如果应届生对于 5000 元的赔偿金额不满意,可以根据对方违约给自己造成的损失进行起诉。
《民法典》第五百六十六条 合同因违约解除的,解除权人可以请求违约方承担违约责任,但是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
第五百八十五条 当事人可以约定一方违约时应当根据违约情况向对方支付一定数额的违约金,也可以约定因违约产生的损失赔偿额的计算方法。
约定的违约金低于造成的损失的,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可以根据当事人的请求予以增加; 约定的违约金过分高于造成的损失的,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可以根据当事人的请求予以适当减少。
因此,如果应届生对于约定的违约金不认可,认为违约金低于自己损失的,可以要求增加赔偿,比如自己按照公司要求自费参加了某种培训、购买了公司的工装,以及其他为了履行合同而支出的费用,都可以要求违约方进行返还。
第五百六十六条 合同解除后,尚未履行的,终止履行; 已经履行的,根据履行情况和合同性质,当事人可以请求恢复原状或者采取其他补救措施,并有权请求赔偿损失。
最后,希望经济形势能够早点好起来,否则以后类似的新闻只会越来越多。
只希望呼吁大家集体抵制小鹏汽车这种无良企业!
我更好奇为什么选择毁约。毕竟招到人已经很好了。还要毁约。
近期裁过不少人,说说我的感受。
从实用角度,裁员是有优先级的,先试用期员工(无成本),再应届生(低成本),再低阶员工(低成本)或短工龄高阶员工(ROI 高)^^
但对于小鹏,我只能说 SB,不知道知乎是学生的主阵地啊,不知道不能得罪高级知级分子啊,不知道微信、短信都很容易被截屏啊……
丢失应届生身份,想获取一份好工作,真滴不容易
说到底,是公司、HR、资本家,对人性的漠视,当诛当诛
当然是支持国产啊,不支持不是中国人?
三方协议没有多大效力
不等同劳动合同
实质上就是高校以及教育局统计就业率的
20 个应届生都要毁约,真棒,小鹏真棒
有一句放之四海之类皆准的话,评价一个公司 / 人,不要看它 / 说了什么,要看它 / 他做了什么。
2020 年,突发疫情,影响了所有的实体产业。我司在 19 年已经已经结束了 20 年的校招,有几百名将要在 7 月份入职的学生,市场上出现了很多毁约的情形。当时我们集团的人力资源部也收到各个子公司反馈的意见,纷纷想要毁掉 offer。迫于压力,人力资源部就此时专门组织了一个高官协调会,讨论应届大学生的安置问题。会上各个子公司也表达了自己的经营状况,表示无法提供这么多岗位。
时任总裁只是说了一句话,我看你们谁敢毁掉一个 offer?
那一年我们没有放弃任何一个大学生。
这也奉劝各位同学,在选择一个公司时,不要被搞雇主品牌的那帮人迷花了眼,多问问认识的人,在里面工作的人,去判断一个企业到底如何。
不仅是小鹏,腾讯京东今年也大规模劝退 2022 届应届生。
而且腾讯京东不愿意主动违约,反而要学生违约。当然补偿也是没有的。
![](data:image/svg+xml;utf8,)
挺好的,还有违约金,之前公司有一年招人招多了,大学生结束军训后以各种理由把人辞了
那批大学生还没上岗就结束了第一份工作,到现在公司的名声都不太好,去那几个学校招不到人,学校气愤至极
行业内的人应该能猜到是哪家公司吧
“站在风口上,猪都能飞起来。”
“只有在潮水退去时,才知道谁在裸泳。”
为什么不是入职,一周内,因为试用期不合格辞退啊?
有没有大佬可以帮我解释一下的?
是因为良心吗?
哦,真以为搞新能源造车就能当资本家老爷剥削校招生啦?
说白了和互联网大厂资本逻辑没啥不同
这个企业给大学生上了一节生动的社会实践课,从学生到打工人的转变!!!
规定:之前,教育部的官方账号 “微言教育” 专门发布了《应届毕业生就业流程三步走,收好这份指南》的文章,针对违约金额度,教育部建议不超过 5000 元。
原因:主要出于为大学生考虑,现在我国的大学生,一般情况下,毕业之后,起薪往往都能够达到 5000 元左右。因此,5000 元以内的违约金,即便大学生反悔,确实也容易承受。
所以现在三方协议上的违约金设定大部分都是赔偿 5000 元。
但实际操作方面,从某种方面,两者伤害的程度是不同的
以公司而言,大概可以根据往年的违约率,今年可以多招收一些应届生,便可以控制自己的目标,实在不行,社招也是可以完成的途径
而对于应届生而言,公司违约即意味着没有太多时间去拿到其他 offer,失去应届生的机会
从这方面而言,法律条文上来说,两者受到的约束和赔偿是对等的,但从实际而言,却是应届生受到的伤害最大。
而从法律条文而言,小鹏汽车赔偿给应届生 5000 元后毁约,是成立的,应届生可能并没有其他办法去拿捏公司,甚至很难说去仲裁提高赔偿额度。
只能建议:应届生多长个心眼,在未办理编制之前,给自己留足备胎
在劳动法方面是否能做进一步优化,只是不太清楚,法律合同方面尽管权责对等,但是受伤害程度不同,赔偿方面是否有可能不对等。
离小鹏最近的一次是:21 年面试小鹏测试工程师,面试官让我加他微信,把面试的答案拍照发给他。我当时纳闷,这是啥意思呢
人家老板就已经给你们工作了,你还不赶快回报。
世上哪有新鲜事。
19 年迈瑞就干过一次,后来不还是灰溜溜的
把撕掉的 offer 缝起来。
对于一家大企业来说,这是非常非常不该出现的情况。
许多企业对是否是应届生这个身份卡的比较严,工业方面更是如此,很多企业不想花费成本培养新人。
你有这个身份对你入职的容忍度就高。你没这个身份,就要求你综合能力。
如果你入职半年一年走了,经验有了再跳没关系,如果啥也没学到还毁了你的应届身份,那我只能多嘴问一句,能说 x 话吗?
可能今年的汽车行业也受影响,特别是传统汽车行业,销量都不理想,今年各行各业都在裁人了。应届生能争取到赔偿,然后还有几个月的时间,赶紧找新的工作,比亚迪现在卖好,可以考虑比亚迪啊。我知道的,我亲戚在武汉法雷奥也是在招人啊。。相对于其他 专业,汽车行业这几年的工作还是挺好找的。毕竟 无人驾驶啊都在投钱研发。
理想赔 3w
都是个人选择,愿赌服输,应届生又如何,小鹏仁至义尽
为什么他们不是破坏大环境的人要承受这些?还有王法吗?
知道父母为什么要你们考公考编进央企了吧
谁分配的必须招人的指标?都怪企业么?
企业也要有责任感。
传统汽车行业里,毁约应届生的企业,基本没有,包括倒闭前的宝沃。
按超出实际用人需求量校招,等学生们毕业,在试用期择优转正的企业,很少有人关注。
因各种原因,用人需求变动,在学生们毕业前通知无法履约,并给予赔偿的企业,却遭到很多人谴责。
在校招中,学生和企业本就不是平等的。比起那些先让学生们入职,再想办法在试用期把他们辞掉的企业,小鹏汽车的做法,不论对企业自己,还是对学生们,相对来说已经算是比较负责的了,个人认为是无可厚非的。
如果这些把事情摆在明面上来讲的企业遭到了太多谴责,那么今后再有企业遇到一样的问题,他们又会怎么做呢?
校招生权益如何得到更好的保护?
像汽车产业链上游供应商的员工那样被保护在家里 2 个月你说吼不吼啊
你可以违约企业,企业也可以违约你,就看互相条件怎么满足了
那个,学生可以违约是一件很平常的事。
为什么到了企业就舆论这么大!
保护不了,赔偿五千也好,两万也好,都弥补不了校招生受到的损失。
只能面对现实,一边找工作,一边问问之前拒绝的公司能不能再发 offer(其实愿意再发 offer 的公司还不少,身边有人这么做过)
另外
尽可能地去好跳槽的行业
去工资给的最高的行业
比如互联网、金融……
别说那些行业太卷啊,裁员多啊,不稳定啊。传统行业也一样裁员多不稳定,而且给的钱还少
不是什么新鲜事儿,能赔钱就不错了,大把企业放飞机连电话都没有,冷暴力处理,比如,某绿色银行
小鹏销售转正后待遇咋样啊?工作累吗
招聘本身不就是一个双向选择的过程吗,在这其中什么事情都会发生,所以不论是学生毁约企业还是企业毁约学生,这都是一个正常的选择。并且在签订三方协议时,对于违约金的赔偿也都标定好了,所以企业按照约定来赔偿了应该没有问题。但是从情理来考虑,现在就业市场供大于求,并且毕业学生往往是处于弱势地位,可以一定程度考虑一定的违约金额的倾斜,比如企业毁约学生这种情况应该提高一些赔偿金额。但是从根本上来讲,我认为企业是没问题的。
李想:听我说谢谢你,因为有你,温暖了司机。。。
幸亏小鹏蔚来没有出来打枪 ,发个声明说支持国家稳就业稳经济的方针,一定要共度难关。
现在都在玩跑得快了,理想打个 3,小鹏赶紧把 4 扔出去了。还有谁会跑,真是不好说
上汽目前还有一些岗位,主要是底盘开发岗位,有兴趣的简历可以给我!
比起小鹏汽车销售虚假承诺、虚假宣传,这点小事还不是小巫见大巫,自己自营店销售承诺的东西问官方售后说销售不负责售后,销售说的听听就好,这种骗子公司什么事做不出来呢
基本合理
校招生过去叫做实习期
和试用期不同
实习期甚至连五险一金都不用交的
也就没有劳动合同的提前三天提离职
或者公司提前三天提醒你滚蛋
讲真公司可以提前 3 天告诉要解雇你
然后付 3 天薪水
实习生 3 天薪水能给到 5000 的太少了吧
所以大家只是看到实习生在这事上的受挫
实际上企业真的已经良心了
疫情下大家都不好过
希望这个问题下支持的人不会被廉价劳动力顶替而失业
小鹏,狗看了都摇头
这种不负责任的公司,你指望他能造好车?名声都不要了,还指望他不要偷偷在看不见的地方省钱?
东芝赔钱 资本主义亡我之心不死
小鹏赔 5000 你们要支持民族企业
小鹏:让梦想落地。
注意,是地狱的地。
好家伙,我大学学位证还没拿到,你就恭喜我毕业了!
小鹏除了公关市场部,其他都是垃圾包括产品!汽车零部件有跟小鹏打交道,公关部确实很厉害。请各位应届生擦亮双眼多方面了解一个企业,不要被蒙蔽了双眼。
用你了是人,不用了是狗,丢根骨头还不滚吧。
卷王都被抛弃,那普通咸鱼不是更惨,我非常好奇喊完保就业的口号后准备有啥行动。
某航青岛基地校招时也毁约过,好像是 17 年
普信车 够都不买
这件事告诉我们,三方别签,签了一点保障没有,企业想毁就毁,至于违约金,写高了应届生付不起,写低了企业觉得毛毛雨,不如不签或者找老师随便给你搞一下,自己实习的时候多面几家当备选
接 OFFER 的毕业生可以毁约,企业迫于生存压力,这也无可厚非吧。。。
退一步说,相比于毁约几十个 offer,企业形象受到的负面影响更大。
而我们看到不止一家大企业相继毁约,背后是经济的实在不景气。。。。
要是企业发展的好好的,何必裁员。
既要企业配合那啥停工停产,又要像以前一样提供工作岗位,是不是还要肩扛伟大复兴的重任啊?
有些东西不能质疑动摇,那就让黑心的资本家背锅吧。
毕竟仇富的底层最喜欢这些了。
感谢这些校招生为 Fy 做出的贡献。
家里有老人的,也得感谢一下他们。
得亏没买小鹏汽车
啥玩意
在大经济不好的前提下,在企业经济不好的前提下,裁员是不可避免的。
只要企业给的赔偿符合法律法规,符合被解雇员工的需求,那么大家也算好聚好散。
但突然毁约校招生,并没有提前告知,而且给的补偿金并不能弥补对方的损伤,换谁都会很郁闷的,随着人数越来越多,大家情绪越来越激动,最终会对这种企业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
企业有难处,大家也是会理解的。但做事这么不讲究,那么就别怪大家来鄙视你了。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违约金约定过低,不足以弥补守约方经济损失的,守约方可以向法院主张增加违约金赔偿。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五百八十三条 【违约损害赔偿责任】
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 在履行义务或者采取补救措施后, 对方还有其他损失的, 应当赔偿损失。
第五百八十五条 【违约金】
当事人可以约定一方违约时应当根据违约情况向对方支付一定数额的违约金, 也可以约定因违约产生的损失赔偿额的计算方法。
约定的违约金低于造成的损失的, 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可以根据当事人的请求予以增加; 约定的违约金过分高于造成的损失的, 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可以根据当事人的请求予以适当减少。
法律上认为违约金过低是指双方约定违约金低于守约方受到经济损失的 30%。经济损失包括直接经济损失,也包括预期可得利益损失,预期可得利益损失是指双方正常履约的情况下,依照合同价款,守约方可以获得的利益。
本案中校招生受到的直接经济损失包括重新求职的成本开支(交通费、住宿费、简历制作文印费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五百八十四条 【损害赔偿范围】
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 造成对方损失的, 损失赔偿额应当相当于因违约所造成的损失, 包括合同履行后可以获得的利益; 但是, 不得超过违约一方订立合同时预见到或者应当预见到的因违约可能造成的损失。
此外,小鹏汽车在三方协议中承诺的入职后月工资发放金额,在法律上属于预期可得利益损失,也属于校招生受到的经济损失,只要校招生在主动求职且一直没有找到类似的岗位性质和待遇的工作,小鹏汽车就应当支付每月的工资损失。
但这并不意味着校招生一直不找工作,在家躺平所遭受的工资损失都可以找小鹏汽车主张,一直不找工作,在家躺平属于守约方没有采取适当措施防止损失扩大,法律不支持主张该损失扩大部分的赔偿。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五百九十一条 【减损规则】
当事人一方违约后, 对方应当采取适当措施防止损失的扩大; 没有采取适当措施致使损失扩大的, 不得就扩大的损失请求赔偿。
当事人因防止损失扩大而支出的合理费用, 由违约方负担。
还没入学就毕业了
不是国家强制规定的吗
知乎有些人吃相未免太难看了点,平常键政一个个反资本怎么这又要学生反思了。
分享下我周围人就业情况吧。某中流 211 计算机相关专业,简历过学校关一般不会被筛。21 年秋招一般以上的人准备考研,就业的很少,最后考上的 10 个出头。秋招就业形势感觉比春招还是强不少的,可选择面广,除了 bat 这种大厂难进一点,国央企,中厂基本问题不大。春招部分人选择就业,公司与秋招比普遍差,还有几十个选择继续二战,截止四月底的签约率是 40%。
小鹏要黄了吧,不是说零件都断供了吗
可以去小米.
去做年轻人的第一辆车.
哎!~~~~
突然发现, 雷总这辆车不错哎~~~~
一般来说呢,校招签的三方协议除非有特别离谱的公司,否则一般赔偿金也就是 3k、5k、1w 上下。
能找某人代言的企业出现这事不奇怪昂
普信了昂
上一个这么干的是吉利汽车,现在吉利啥样大家也看到了,从能跟比亚迪掰手腕到现在被甩下。
公司内部收缩可以理解,毁约也可以理解,但是你要赔偿到位,按照合同或者劳动法规定的进行赔偿,别想随便给点钱就把人打发了。
上海情况这个模样,我认为受此影响,小鹏管理层也是无奈之举。
企业不会管你啥身份啊
我 20 校招 因为疫情试用期被裁 还没赔偿呢
赔偿金额 5000 元 一般三方规定的都是 5000
赔偿金挺合理的
裁员这个事儿 目前这个经济环境
裁员的太多啦
哈哈!高管拿几亿的薪酬,却连几十个毕业生的工资都发不起!
疫情封锁之下,国内造车新势力的日子似乎不太好过。今天,据多家媒体报道,小鹏汽车毁约 20 多名应届毕业生,而该词条也冲上了微博热搜。一名来自广州大四的应届毕业生反映:去年自己通过校招途径,获得了小鹏汽车发放的 offer,随后与其签署了三方协议,但到了今年 5 月份,接到小鹏汽车 HR 解约通知:因为业务调整,不能提供就业岗位,将提供 5000 元补偿。据了解,此次解约涉及的岗位包含 UX 岗、前端岗等。
同时,该同学还表示,和他一样情况的学生有 20 多名,其中解约的理由也是各种各样,有表示学校不行,也有表示不太适合等理由。
该同学说道:“校招 5 月底已经基本结束,相关渠道将完全关闭。基本上大家都是签完,毕业后要到小鹏去,但这个时候毁约,赔偿 5000 块钱了事,就这么低成本地把我们应届生前途给毁了,基本上现在都找不到工作。”
其实,4 月上旬,小鹏汽车就被曝出裁员计划,有些部门的裁员比例高达 30%,据一名小鹏汽车内部员工向媒体透露:“小鹏汽车的人员流动一直很频繁,所以也不好说它就是裁员,因为有些部门裁员和招人是同时在进行的。不过从毁约校招生这件事情看,我们内部都认为是在收缩了。”
**毁约校招生的影响显然要比裁员大的多。**作为另一家造车新势力,“理想汽车” 显然已经因为前不久裁员应届生导致了网友的 “口诛笔伐”,口碑受到不小的冲击。
相关链接(点击进入):
StrongerTang:理想汽车裁员校招生,回应称将赔偿一个月工资网传理想汽车裁员 15%,蔚来自动驾驶高管章健勇也将于近日离职,新势力造车的日子是不好过了吗?
上文提到的 “三方协议” 是学生,学校、企业三方之间就毕业事项达成的一项协议,保证了应届生的许多权益,校园招聘有一个被学校认可的过程,所以大多数毕业生觉得签署三方之后,工作就板上钉钉了,违约重新找工作的成本很大,尤其是已经临近毕业。裁掉应届生对企业来说,是成本最低的 “降本增效” 的方式之一,但对应届生自身利益的损害却不是这 5000 元或者一个月工资的违约金所能弥补的。从大环境来看,近来由于疫情影响,4 月份大部分的汽车销量都出现大跌的情况,而上游的原材料价格上涨也给企业带来了很大的成本压力。
想起前两年,造车新势力品牌纷纷上演 “抢人大战”,招聘岗位数量也出现井喷式增长。开出的岗位薪资也高于传统汽车制造商。然而,在现阶段由于疫情、零部件供应、原材料价格上涨等因素影响下,造车新势力们也不得不暂停人员的扩张。
裁员确实是企业降本增效的有效手段,但裁应届生操作实属负面,真要裁的话,也早点啊,给应届生留一点找工作的时间。
最近,看到不少行业寒冬的观点和文章,小汤个人保持乐观,但大家也确实要 “居安思危”,储备一定的备用粮,也提升自己的核心技术,不然可能某天也会是 “下一个”。
作为打工人,鼓励大家抱团取暖,积极行业技术交流。欢迎对目标跟踪、目标检测、目标分类、语义分割、深度估计等计算机视觉任务及自动驾驶技术(感知、融合、规控、定位、建图、传感器等)感兴趣的朋友、同行,加入技术交流群,一起学习,一起玩!群内免费分享各类相关学习资料、行业资讯、技术问题讨论,坑位不多,欢迎加入!添加小汤 v 的 xin:TQ1508420095,请备注:进自动驾驶群!
不管怎样,保持乐观,疫情终会结束,自动驾驶也定将逐步落地!也祝愿每一位打工人顺利度过 “寒冬”,加油!
从评论可以看出,小鹏的公关确实厉害
普信车是这样的,毕竟杨笠代言呢
依法办事
可以用道德规范企业行为
但是为什么没有任何一项显规则或潜规则规范学校教育呢?如果学校教育出来的本科生能造车,会被选择裁?会怕被裁?
批量制造垃圾的是大学,好像没受到过什么谴责耶
不合理啊, N 等于零你还有加 1 啊??
感谢
邀请。
类似的题之前答过:
网友因字节跳动口头 offer 放弃其它工作机会,之后公司变卦,该怎么办?如何避免同类事件发生?
不重复了。
1,合理合法,违约是双方都可以违约
2,小鹏不道德,确实浪费了别人的时间
3,应届生权益怎么保护?多找几个公司对比,权衡一下薪资和未来风险
4,目前政策上对应届生已经有优待了,请别跟个巨婴一样
5,倡导大家发泄情绪,把不道德的公司名声搞臭
正常的商业行为,没什么大不了的
知乎用户 陌上秋 发表 不知道。 但网上天天营销号发的什么 6000 底薪,全年发十三个月,包吃住什么全是假的。 那段时间很多人特别亢奋,大夸特斯拉人类之光。 评论区一波接一波的吼着别让拜登打工资牌 我也不知道这和拜登又有什么关系。 …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小鹏汽车因非法采集人脸照片被罚10万元,其供应商曾遭央视3·15点名。小鹏汽车并非第一次因为用户信息发生问题,此前APP被查出存在三项侵害用户权益行为及一项安全隐患问题。 钛媒体编辑丨张洪锦 “当你凝视小鹏的时 …
知乎用户 一直住顶楼 发表 境外势力大开眼界。 三座大山指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三大敌人,即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这三大敌人,好比三座大山,沉重地压在旧中国人民的头上 知乎用户 下北泽 2042 发表 如果扣押身份证拖欠工资 …
知乎用户 恩恩 发表 等着吧,等着阿里华为字节向社会输送的人才大军到了那些外企。 他们一定会享受我们一样的福报的。 不得不说,有些东西,就像瘟疫。 身边已经有不少案例了,一个原本岁月静好,其乐融融的公司团队。自从一时冲动,招来了几个上述大 …
知乎用户 陆家嘴李某 发表 这篇文章我是从头到尾认真看了两遍的,说实话,媒体们只是挑了这句最吸引人眼球,最容易引口水的话做了标题。我敢肯定大部分直接开喷的人都没有完整看过这篇文章。 这篇文章算是任正非对华为未来人力资源改革的方向的大体思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