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表示「2022 届高校毕业生规模预计 1076 万人,规模创历史新高」,会给就业形势带来哪些变化?

使用CN2/CN2GIA顶级线路,支持Shadowsocks/V2ray科学上网,支持支付宝付款,每月仅需 5 美元
## 加入品葱精选 Telegram Channel ##

知乎用户 中新社国是直通车​ 发表

1. 考研的会越来越多,而部分专业的研究生的价值会越来越低。

2. 价值观会越来越统一,考研会变成第二次高考。部分山东,河南,河北高校考研备战会从大一,大二开始,甚至由学校本身教学统筹。

明年考研现在开始准备是不是太早?

3. 职业院校的地位不断增加,因为需要更多的人进厂打工,目前东莞用工荒与高校毕业生就业率逐年下降形成了两道亮丽的风景线。

4. 部分专业就业压力山大,而过去极好就业的工科也会面临挑战。比如电气工程:

2021 年国家电网总报名人数超过 85 万人,报考人数上涨了 59.1%,这就意味着同学们之间的竞争压力在逐渐增加,而有些热门岗位报考和录取比例在 2000:1。

而最近开始的 2022 年国家第一批招录的累积报名人数就达到了 34 万,是近年来第一批最高。岗位仅有 1.2 万不到:

电网省直属与分部招聘:

5. 去年疫情加持之下毕业生对于国有企业的青睐超过私企:

2020 年像中国烟草、中化石油、国家电网等众多国企央企,都扩大了年度招聘计划

而且目前 2020 年从招聘计划的完成度来看,也是甩民企外企几条街的。

2021 年有 46% 的国企已经完成了招聘计划,而民企完成度仅有 18%。

6. 体制内成为热门词汇,考编制,公务员和事业单位成为大量毕业生的热词。

原因无他,大家可以参照我过去这篇文章:

如何看待统计年鉴数据显示,结婚登记人数已连续 7 年下降,2020 年创 17 年来新低?

没错,就是有些人对自己人太狠了。导致年轻人被过去这群赶上时代,获取了大量利益的人的吃相给吓坏了,都不敢动了。

7. 与现在糟糕的就业情况相反的是,新兴科技市场一片欣欣向荣,这也是转变的机遇:

深圳大学的光学工程校招硕士年薪 25w,博士年薪 40w,为什么还有很多人劝退光学工程?

甚至一些小众专业开始崭露头角,随着科技的发展,高科技人才在社会的优势会越来越突出。原因也很简单,国家几乎是在倾尽全力打科技贸易战。

此外,年轻人消费观念发生改变,新兴消费市场也在抬头:

健康,娱乐,时尚,美容,科技这里面都蕴含着丰富的巨大的机会。年轻人的思想都在这个时代迅速转变:

结婚都不爱办酒席了,这届年轻人怎么了?

8. 强制加班和 996 伤害了劳动市场,这一点我很好奇,为什么知乎从来就没人提过,过去的中国以低端劳动力为主的时候,强制性加班确实没人监管,无非就是消耗劳动力。但是现在我国大量企业过度到了技术和智力劳动,如果这些企业还是以加班为主,那么就会剥夺毕业生和周围人就业机会。

这里我打个比方,韩国前十的财阀创造了 73% 的 gdp,但却只能提供 5% 的劳动岗位,除了智力密集型产业确实不需要那么多劳动力以外,还有强制性加班,狠草年轻劳动力,获取高额利润。也就是说,这里面除了垄断,还是部分企业收割人力当牛马。

所以,就业其实跟经济相关,也跟未来发展相关,还跟企业福报作妖有关,如何化被动为主动,这就要看国家调控,个人需求和做出的选择了。

知乎用户 一言难尽​​ 发表

2020 年出生人口 1200 万人

2019 年出生人口 1467 万人

2018 年出生人口 1527 万人

2017 年出生人口 1728 万人

数据来源光明日报《从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看人口变动的长期趋势及其影响》

保持这个节奏以及高校目前的规模,十八年后,我国可顺利实现高等教育覆盖率百分之一百。

届时,我国人口素质将进一步提高,切切实实将我国的人口红利转化为人才红利和发展红利,为 2035 年我国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坚实的知识基础、教育基础、人才基础。

知乎用户 江鹭​ 发表

给就业带来变化?

能带来什么变化?还不是老生常谈的话题,史上最难就业季呗!

今年的新变化就是:零活就业人数突破 2 亿人。

在我印象里,史上最严毕业季这几个字,每年都在提,好像每年都是史上最难就业季。而今年,如果你刚好赶上毕业季,你面对的毕业季,将是空前严峻的。

人民网都这么说咯

作为一个已经而立之年的 90 年出生的老狗,我印象里 08 年经济危机以来,就开始说最难就业季。都最难了十多年了。而且这个提法会一直持续下去,就业难的现象不会那么快缓解。

老狗上班以后有一个规律,有次和一个三线城市某市局的朋友聊天,朋友就说,现在考公务员的孩子学历越来越高了,以前来个 211 的本科都觉得是来了高材生,现在 985 的硕士都来他们三四线城市当公务员了。。。经济形势不好,公考就是热门选择。看看历年报考人数就知道了。。。

10 年前,那时候的我,还在大学的象牙塔里读书,考公务员只不过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去尝试,那个时候考公机构,就是中公华图粉笔,没有现在这么多乱七八糟的小机构。考公务员也挺热门的,但是远没有现在这么夸张。

我清晰的记得几个事:

A、警校并不那么受大家热捧,只要能考个二本线,基本就能去读各地的省警校,警校就业也惨淡,没有什么警校联考,警校生也不能保证大学毕业就入警。

B、师范类院校提前批,只有家庭条件不太好的人愿意去报名,普通二本师范类专业,真的只有普通二本愿意报名。

C、五六年前,选调生政策刚刚出台,很多人就算是裸考,也能考上,并没有什么难度。经常新闻里看到一个北大清华的硕博,在基层干了两三年,就提拔为副县长了。换句话说,选调生是求着清北的人来,来了真的落实待遇。但是很多人并不会选择去当选调生。

D、我考上那个代管县级市的公务员时,同事们都说,你一个海事大学的高材生,怎么跑我们这里来了?

E、十年前,大家羡慕的是那些签了什么大厂的工作,什么世界五百强的管培生。考公务员甚至被人看不起,尤其是那些想考回老家当公务员的人,都会被同学说成认为一流的毕业生去私企,二流的毕业生去国企,三流的毕业生才考公务员。

10 年后,我在知乎上冲浪,我惊喜的发现,之前的那些事儿都颠倒了:

A、警校高考的分数水涨船高,现在基本上全部比一本线还要高出不少分了。家长都巴不得孩子去读警校,毕业出来回家考个警察,稳定的公务员多好。毕竟警校联考制度出台,警校学生,最起码能回家当个小片警,一个当地公务员收入 plus 的职业哇!从警甚至成为热门职业。

B、师范院校提前批,不比一本线高个几十分,是别想去读了。普通二本师范类专业,都要一本以上的分数才能考上,不为别的,因为师范类专业可以更方便得考教师编,教师也是非常稳定,非常好的选择。

C、今天,选调生卷到天上去了,央选神仙打架我们就忍了,毕竟部委公务员,高大上,前途无量。可是一堆清北硕士疯狂卷各种地方上的选调生甚至事业编,那是不是就有点太那个啥了?2021 年北大毕业生 800 人考公务员,创了北大最大就业群体。一些卷不了公务员的清北冷门专业的硕士,疯狂的去考什么事业编、还有临时工,这些新闻想必你也看到了。。。

D、离开那个县级市的我,偶尔在和那边的哥们聊天时,他们告诉我,现在来县级市里当公务员的,都有 985 大学的研究生,我陷入了沉思。。。那么一个小地方,为什么需要 985 的硕士去呢?是不是有点高射炮打蚊子了?

E、十年后,备考公务员是一件堂堂正正的事情,好像不考公务员的人,反而有些傻。无数名校学生疯狂的去卷什么街道。我在某街道看到本硕都是 985 的人,我知道了什么是卷到天上去。江浙那边一个随便地级市都有脸说我们招录公务员,要研究生以上,我就知道现在学历是有多么不值钱。。。也庆幸自己早早就上岸了。

这 10 年间,人们对于体制内工作的追捧,可见一斑。这十年间,就业不易,也可见一斑。

也是这 10 年间,让很多人知道,自己的奋斗是奋斗不出个所以然来。不如考进体制内,背靠大树好乘凉。拿一份普通的工作,朝九晚五,也没什么不好的。

有人说,宇宙的尽头是编制,我倒认为,是因为高校研究生大扩招,造成了如今大量高学历人才疯狂报考公务员。2010 年,研究生招生也就是几十万,2021 年,研究生招生 110 万人。我有个小兄弟,19 年来大外念某小宇宙的硕士,那一届,他老师招了 7 个学生。2020 年,他老师招了 17 个学生,2021 年,他老师招了 22 个学生。你说吓人不?

一年真的消化的了这么多高材生吗?高学历的人多了,但是好的岗位是恒定的,并没有什么增加。那除了内卷,还能怎么办?

恐怕最可怕的事情,是现在这些孩子的内卷,会最终变成无效内卷。

这是最悲哀的。

但是看看今年的考研和考公的数据吧,多么吓人!

这两个数据很能说明问题:

第一个数据

2022 年考研的报考人数是 422 万人,去年 2021 年的最终报考人数是 377 万。今年报考人数比去年多了几十万。

如果经济形势好,就业好,怎么会有这么多人去考研?并且考研的人,应届生的比例是惊人的!

2021 年研究生又一轮大扩招,最终招录了 110 万名研究生从而暂缓了就业。2022 年的研究生招生,必然扩招,话放这里,2022 年可能会招 120 万名研究生,以缓解缓解就业。

如果经济形势好,哪有那么多人愿意继续读书?

第二个数据

刚刚结束的 2022 年国家公务员考试报名。最终通过审核的人数是 213 万余人,什么概念?2021 年最终报考人数是 151 万余人,今年比去年多了 60 万人报名。而国家公务员考试,60% 以上的岗位是限制了应届生才能报名的,累计大约 2 万余个岗位职数。这么得天独厚的条件,该吸引多少应届生踊跃报名参加?这 200 多万应届生中,又该有多少人报名了国考呢?我们知道,平均一下,2022 年国考的平均报考比例是 68:1。那么这 2 万余个岗位,粗浅估计一下,就有 136 万应届生报名了。

真的有那么多应届生报名国考吗?安徽一个消防的岗位,限制应届生,限制教育学类报名,你知道吗?吸引了 1000 多人报名!你说卷不卷?

如果经济形势好,真的会有那么多人去考公务员嘛?一个西藏阿里地区的岗位,因为是三不限,史无前例的吸引了 2 万人报名!你说吓人不?

这两个数据,应该可以帮助你了解今年的就业形势吧?

知乎用户 香樟连翘​ 发表

怕不是要高校毕业人数反超出生人数……

从出生到本科毕业,00 一代基本上是在什么都不懂的时候经历了巨大的社会变迁……

(评论区有朋友说这个统计不只是本科,应该还包含专科,所以改成高校)

知乎用户 鱼昆​​ 发表

2020 年,本科录取率 50%,专科录取率 39%,合计 89%,接近 90%。数据告诉我们,大学生已经不是精英的代名词了

对就业的影响很简单:

餐馆、理发店、流水线、工地招工告示,可以明目张胆的写学历要求:大学生!因为年轻人全是大学生了。

过去没眼瞧的销售岗,可以挑名牌大学甚至硕士了。

深圳中学教职岗、杭州街道的编制岗,全都清北毕业生了。


所以二十年寒窗苦读带来了什么呢?小时候牺牲童年时光上培训班,中学牺牲青春时光书山题海,大学牺牲恋爱时光实习和论文

答案是一大串投入只让你成为一个普通人,扔在人堆里都看不出你身上的亮光。

2022 年高校毕业生超过 1000 万人了,达到一个中等国家的人口总和了,而全社会有多少高智知的岗位呢?恐怕大部分都是中学知识就能应付的吧,

所以,只能祝这届的年轻人好运了。

知乎用户 战歌​ 发表

因为疫情原因大规模裁员,随便放出一个 5k 岗位都一群人投,HR 简历收到手软。

这段时间老板们那可是相当硬气,抓考勤,加 kpi,你不干有的是人等着。

这波本来就业机会就大规模萎缩了,失业人口都消化不了,好家伙又来一千多万应届生,卷起来了。

老板们能放过这种好机会?薪资怕直接砍 2k,这一年能省多少钱?

能考研的还是考研吧,等两年经济恢复就好了,你要急于就业也没有好岗位,等等党永远不亏。

违规记录

知乎用户 秦一鸣 发表

这个情况我几年前预测过,目前的硕士学历最晚约在四年后贬值到 2000 年大学毕业生(含专科)的待遇。

问题的关键是结构性失业,中国目前的产业无法吸收这么多研究生,我们的竞争核心至今仍是廉价劳动力,产业基础仍然是房地产这种资金空转,无益于产业发展的东西,所以会出现廉价劳力荒和硕博难找对口工作。

我一个朋友在的公司是给雄安供应管道的,订单也多是出口订单,年利润在三千万左右,这么个公司,全公司上下没一个硕士,朋友直言,用不起,没必要,公司最缺的是底层工人,有手就行,越便宜越好。算是目前中国制造业的一个缩影。

哪怕是科研所搞科研的,自己也应该清楚自己干的事有多少技术含量,只要有设备和培训,谁当科研民工不是当?更何况,真正的科研全中国民企里有几个公司做的起?

到明年会更多,因为 2020 年研究生扩招,很快硕士就纯烂大街了,成为新本科,本科则退回到现在的大专甚至高中学历,高考重要性下降,属实逆向平衡教育资源了。话又说回来,共同富裕不会也是这个思路吧。

学历这玩意现在得有家境加持才能起作用了,官富二代也是卷的一比,能者上庸者退,普通人学历再高,连上场的机会都没有。

知乎用户 二冰 发表

这个问题参考我国台湾省已有先例。

据了解,台湾产业升级失败,经济低迷。每年大量毕业生无法有效就业。导致博士学历,都有在路边做烧烤的。

大陆的情况大致会卷到以下情况☞

1. 未来毕业生会有 90% 的学生考研和考公。本科教育除了计算机个别专业全面崩溃。

2. 未来有博士出来做烧烤的新闻报道是很正常的事情,大家不要大惊小怪。做好心理准备,目前已经卷到硕士送外卖。

3. 硕士学历会在 4-5 年后卷到和目前本科生一样的市场价格。不同专业会有所差别。

4. 个别性价比高的专业会受到追捧比如以前二本就能去的警校,海员。还有参军会是热门选项。

5. 和日韩情况差不多,女大学生的标签用在做直播,公关等领域会有众多油腻大叔愿意买单。

知乎用户 慕华黎 发表

刚看到的数据, 美国 2021 年高校毕业生达到约 400 万人。

考虑到美国人口不及中国的四分之一。 美国大学生毕业比例比中国要高了两倍有余。

但是美国疫情前就业率创下了历史新高。 似乎并没有受到毕业生增加的影响。

究其根本原因, 我认为是得益于美国企业的高度国际化

中国接近 1100 万毕业生, 绝大多数雇佣他们的公司直接服务的人口总数大约就是中国人口总数。大约 14 亿三千万人。

而美国企业,基本上 50% 都是面向全球的品牌。 互联网有苹果, 谷歌, facebook, 微软,paypal, 特斯拉,奈飞,ibm。其他大品牌如可口可乐, 麦当劳, 百事, 卡夫,沃尔玛,高通。这些所有的公司, 基本上美国本土收入不会超过总收入 40%. 也就是说。 海外市场的基本盘,增量都要明显高于本土市场。 尤其是国内的爱奇艺之所以连年巨额亏损, 而奈飞实现盈利, 就是应为奈飞不断的在全球扩张, 吸引会员增量, 而爱奇艺绝大多数的收入依然来源于国内市场, 海外收入比列仍然很低。

当然中国也开始有 Tiktok 这种现象级品牌出现。 2021 海外流量竟然超过了 google, 成为全网第一。 这是哪怕 2-3 年前也无法想象的事情。

如果所有的中国品牌都能有全球性的影响力,那么中国的 1100 万毕业生也能直接服务全球的大市场, 赚海外的高利润。

最后希望未来 5-10 年越来越多的中国品牌能够在海外成功。

知乎用户 Leon​ 发表

这是一个骗局,欺骗你的青春,浪费你的生命和家庭财产,贡献给教育产业。

读出来又没有那么多对应的产业接纳这些超多的大学生,只有拼命考研,又被骗三年青春,和钱。

出来发现,找不到像样的工作,年纪也大了,漂亮点的女的,就要么嫁了,要么成剩女。

那种就是以为有点学历,研究生博士生的女人,绝大多数要求高,最后找不到,成剩女。

结了婚的也要支付房贷车贷,不敢生小孩。

从一开始就不应该读书,早点出社会打拼,在房价涨之前买房结婚生小孩的,现在都岁月静好了,只有我们这些被忽悠读大学,尤其是天坑专业的,败的一塌糊涂。

缺乏独立思考蒙了的,没有见识的父母,终究成就了现在这种局面,读大学性价比最低了。

但居然还有很多父母要求还有读书,读大学,读来大学,除了浪费青春和金钱,屁用没得。当然少数好大学的好专业要好点

知乎用户 专业靠谱李律师 发表

2022 年是过去十年来最难的毕业季,却是未来十年里最好的毕业季。

之前写过探讨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文章,简单归纳一下数据就可以发现,毕业生规模每年都在攀升,特别是这两年,随着大幅度扩招,2021 毕业生为 909 万,2022 就飙升到 1076 万,这不仅是增量巨大导致存量也很惊人,这一点可以从考研人数飙升折射出来,今年考研人数达到 456 万,直接比去年飙升了 80 万。

随之而来的问题就是就业难,我之前以河南某二本理工学校作为代表,以其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 437 名 2019 届本科毕业生为例分析,2019 届毕业生升学人数为 49 人,工作人数为 273 人,**整体初次就业率为 73.68%,被 “受雇工作” 的比例为 62.47%。**而且其就业率最低的专业就业率只有 69.89%。

从大的范围来看,这几年的《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显示的很清楚,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率一直在下降,在家待业或准备考研的比例一直在上升。

最后再从专业角度来看这个问题,在大学毕业生人力资源过剩的情况下,各个专业都会陷入内卷之中,这对于本来就业就不好的专业更是雪上加霜,根据《2020 中国高考志愿填报行业用户需求及就业前景大数据分析》,2020 年中国只有 34.2% 法学专业学生从事专业相关岗位,转行从事销售行业高达 10.2%。

另外一个特征就是高学历人才开始向下迁移,网上有一张深圳中学新入职教师名单,可见一斑。

知乎用户 谦逊好学盛老湿​ 发表

就业形势在统计数据里什么时候差过?没就业证明你这毕业证怕是不好领吧

知乎用户 听风君 发表

以 22 届秋招为例说句实话,现在土木工程老八校研究生薪资水平已经本科化了。

地产进入寒冬,全包 20 + 的很少,而且 offer 都集中在头部一二线城市,还有可能入行不足一年就被裁员。

施工设计有多烂,知乎已经讨论了太多,就不赘述。

地方的甲方性质的国企,比如城投公司,这里面水比较深,不是很了解。

选调与公务员,肉眼可见很多省份选调生名额逐年减少,比如浙江,22 届就比 21 届少三分之一左右,而且岗位也是越来越不香了,当然降薪传闻我还没有去求证过。

硕士读完继续读博拼教职,我只想说土博在 985 做辅导员可能还要排队,留洋申请也不是那么简单。当然,运气好进了某些老一辈快要退休的教研组读博,还是有机会得到教职的。

所以,如果现在本科读完土木继续读研,是在赌三年以后的 2025 行业会好过 2022 吗?个人觉得,读完后可能比较好的路是去非洲追寻曹大佐。

知乎用户 离乱流年 发表

3000 块你招不到一个农民工,

但是绝对可以招来一个大学生。

变化就是几年后可能不用 3000 吧.

知乎用户 白非马 发表

中国还是太穷了……

个税 5000 起征,8.8 亿劳动力,拿工资且达到起征点的,一共才 7000 多万人,不到 10% 而已。

但,有多少毕业生觉得月薪三四千合理呢?

月入过万恐怕都觉得不够吧!

很多人会怪企业不给高工资……

民营企业工资确实低,但也确实经营困难,甚至可以说举步维艰。净利润一直在 ±5% 附近波动,拿什么开高薪?

全国,民营企业平均月薪 4500,非私营平均月薪平均月薪 7500。

10 多年了,国营、事业单位、公务员的工资一直在涨,但民营涨幅实在有限,几乎原地踏步。

国家可以用财政保就业保增长,但民企只能拿利润去追通货膨胀,而利润被贷款、房价、垄断、通胀啃完后,不但没增长,还可能越来越少。

当然,你也可以说,谁让你都是低端制造业呢,谁让你不产业升级呢……

好,那问题放这里:

是不是招聘了大学生,就能完成产业升级?

高薪招聘大学生,就可以做高端产业了?

现在的大学生,真的有那个能力吗?

这就是真实的困境:

学校教育不力,但学费不菲。

大学生能力堪忧,但想要高工资。

企业用不起高薪人员,但招不到年轻人。

(冷知识:中国劳动力平均年龄已经 38 岁)

哦对,还有很多企业在裁员……

好消息是:裁员同时也招聘

坏消息是:等你 35 也会被裁

———————

(这种情况,从 2003 年非典到现在其实一直存在,没有一眼就能看到底的解决办法,竞争就这么激烈,想要年入百万,那就必须一步一步打拼,用行动证明你值得年入百万,而不是等着别人赐给你高薪。丢掉幻想,准备战斗!)

2021 年工厂难见年轻人,一个 400 员工的工厂几乎没 90 后,如何解读这一现象?

知乎用户 单毅 发表

感觉现在本科和研究生就像两个蓄水池,之前本科是类似水库一样的功能,需要增加水量才够用。

这些年大雨频频水量爆表,而下游的用水需求还下降了。

于是就要再建一个蓄水池来储多出来的水,于是硕士开始了疯狂扩招。同时,本科的池子也在不断扩容。

但是无论怎么蓄,只要注水量大于用水量,那就会触及蓄水池的上限。

大家都知道,满足需求的水是好东西,多余的水就是涝了。

要解决这个问题,蓄水池扩容和增加只是一个缓兵之计了,如果硬来,说不定博士这个池子还可以再努努力。

根本解决还是需要新增水量 <= 用水需求量,只有这样才能逐渐降低蓄水池的水位,根本上解决各个蓄水池的储水压力以及通过各个闸口时的顺畅程度。

大家应该都能理解,水位越高水压越大,位移的时候势能越大。水压小了就是小溪流水通过各个池子,水压大了那就是瀑布了,妥妥要产生很大水花的。

知乎用户 Jarvis​ 发表

挺好的,以前看美国电视剧,物理学博士转行去干股票经纪人,

现在终于也可以看待研究生送外卖了,卖保险了。

别看工作简单,但是他也是一份工作,就要拿出十二分的敬意做好,需要高素质人参与。

这样送到手的外卖,不撒一点汤水,表面干净整洁,骑行三十里仅要 15 分钟,菜饭正好入口。

充分发挥了日本人一样的工匠精神!

知乎用户 奢侈品从业者​​ 发表

就说下全知乎劝退,破鼓万人捶的——设计院——的就业形势吧。

据一位环境工程应届研究生介绍,今年秋招,在武汉,好一点的设计院,章口就要男博士。。。

硕士想去也可以,先劳务派遣三年,否则别想转正。。。

众所周知,设计院这几年在网上的名声很臭,基本上是又苦又累又没钱的代名词。

和设计院挂钩的关键词:加班、猝死、欠薪、没人权、没前途、没对象。。。

我的某位学弟总结了土木工程的 17 个出路,设计院排名垫底。

土木工程专业的研究生毕业后更值得奋斗的方向是什么?请过来人分享分享想法。?​www.zhihu.com/question/490253177/answer/2159747617?utm_campaign=shareopn&utm_content=group1_Answer&utm_medium=social&utm_oi=920465554085670912&utm_source=wechat_session&s_r=0

我本以为,名声这么臭的设计院,应该只招得到中专生了。结果好家伙,只给博士转正,女研究生想去连简历都不收。。。

就业形势有多严峻,可见一斑。

~~~

再说下 1076 万这个数字。

高校毕业生里,硕博毕竟还是少数,咱就简单粗暴点,假设平均年龄为 22 岁,再往前倒推 22 年,那是 1999 年。

1999 年全国出生人口多少?1909 万人。

可怕不?1909 万个 22 岁的青年里,居然有 1076 万高校毕业生。

所以 “高校毕业生” 这个名头,说白了就跟没有差不多,聊胜于无罢了。

一个字,卷。

工地上,月薪一万不一定招的到一个农民工,但月薪 3000 绝对能招到一打大学生。

“因为疫情,二局工地上,一万多一个月的农民工跑了一大半,工地现场剩下的都是戴白帽子,拿着 3000 一个月的大学生。”

~~~

所以说,目前的就业形势,不是一般地严峻,那是相当地严峻。

同学们,且行且珍惜,第一选择永远是体制内,虽然也很卷,但至少是条明路。

至于为啥只有体制内是明路,这个问题说简单也简单,说深刻也深刻,我在这也不好说得太直白,建议大家没事多读读马克思。

实在进不了体制内,也要先苟住再说,我看别的答主有说自己 “家里蹲” 的,实践证明并不是一个好选择。

应届生的身份还是很重要的,该有个活干先干着。到社会上你会发现,学历什么的不重要,没有哪个工作是需要学历的,更多的都是江湖。

即使不混江湖,也可以混个职称啊,证书啊之类的,这样以后的路会好走得多,至少有个保底。

所以原则就是:千万不要一毕业就 “应届家里蹲”,即使想蹲也先混个几年再蹲。

那样至少你有些江湖人脉,或者有职称、有证书,想要东山再起的难度比 “应届家里蹲” 要低得多。

想躺平也好,不想生孩子也罢,那都是我们的自由,但自由永远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

~~~

更多深度文章与分析,欢迎关注「迟英的世界」(chiying366)

知乎用户 迟英​ 发表

这么多大学生要找工作,而且都是要找体面的工作,看来年年大学生都会遇到最难就业季。

现在不少的本科大学生看就业形势不乐观,家里有条件能支持的情况下,都可能要读研究生,我也觉得能多读书或者有能力读书,最好读研究生,甚至是博士,学历越高,相对机会也是越多的。

比如我们的互联网行业,现在虽然大部分情况下大公司招聘本科学历都可以投简历,但是实际上录取的很多都是研究生学历,而且很多都是名校毕业的。毕竟现在更高学历的人都选不过过来,那么本科生或者大专生就更加没有啥机会了。

很多找不到工作的大学生很可能就是专注考公务员,听说现在考公务员比前几年难多了,竞争大多了。

知乎用户 童毅​ 发表

灵活就业,稳中向好

知乎用户 若见花 发表

根据教育部的公开数据显示:
1980 年,高等学校毕业 14.7 万人;
1990 年,高等学校毕业 61.36 万人;
2000 年,高等教育毕业 94.98 万人;
2010 年,高等学校毕业 575.4 万人;
2018 年高校毕业生 821 万;
2019 年高校毕业生 834 万;
2020 年高校毕业生 874 万。
2021 年高校毕业生 900 万。
2022 年预计超过 1000 万。
每一年都在创历史新高。在应届生毕业的背后,有 2 大要点:
第一,毕业的背后是就业,国家和社会肯定会对应届生倾斜资源,稳定社会;
第二,98 后,00 后更倾向于考公务员、考研等来缓解就业,而不是直接进入社会。很多大学生都考虑不进私企,就想进国企,事业单位…
各种各样的政策也是倾斜不断:
1)鼓励高校扩招研究生和专升本的学生
2)鼓励应届毕业生考取公务员或参军

3)校招政策。不仅名额远高于社招,福利、待遇、晋升通道都很优待。经常听说应届生进互联网大厂,比如腾讯华为,进去就 15-25k 的,数不胜数。
4)“三支一扶:支教、支农、支医和扶贫。参加三支一扶的人员,工作岗位原则上都是在乡镇或村这些基层一线,可以快速了解民生和群众。

在竞争的同时,应届毕业生也需要了解下相应的补贴。

有很多应届生不太了解这件事,错过了好几万!

下面咱们就来说下几大补贴:

1.2.1 首先第一个,叫基层就业补贴
针对对象:毕业两年内的高校毕业生,一般只要你在中小微企业或者个体工商户、社会组织
乡镇(街道)、村居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岗位工作
具体要求:和单位签了一年以上的劳动合同,并且交了 6 个月以上的社保,就可以去申请!
补贴金额:全国 31 省都可以领取,3000 元 / 每人!
申请网站:

  1. 各地政务服务网(如广东政务服务网)
  2. 各地人社局官网(如珠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官网)

1.2.2 资格证书补贴
针对对象:缴纳社保一年,的在职员工。
具体要求:取得职业资格证书或职业技能等级证书 12 个月
补贴金额:1000-2000 元,根据等级
申请网站:各地人社局官网
1.2.3 创业补贴
针对对象:毕业两年内高校毕业生;在本市首次创办的企业或个体工商户;
具体要求:基础要求:创业组织缴纳社会保险费且累计满 6 个月,其他要求各地会有所差异;
补贴金额:上海 8000,深圳 10000,各地政策不同。
申请网站:各地人社局官网
1.2.4 落户补贴
由于各地政策不同,这里仅以深圳本市为例,说下落户补贴要求和补贴项目。
针对对象:具有本科以上学历,本科未满 30 周岁、硕士未满 35 周岁、博士未满 40 周岁;
具体要求:具有深圳户籍;在深圳缴纳了社会保险费,且社会保险关系仍在本市; 本人未享受过购房优惠政策、未正在租住公租房;
补贴金额:本科 15000 硕士 25000 博士 30000
申请网站:各地人社局官网
1.2.5 灵活就业补贴
针对对象:在毕业两年内初次就业,且就业形式为灵活就业;
具体要求:按规定在本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办理灵活就业登记手续,并按照灵活就业规定缴纳社会保险;
补贴金额:北京 951 / 月 广州 600 / 月 杭州 300 / 月
申请网站:各地人社局官网
应届生刚刚加入社会,是祖国的未来,开始发光发热,希望你脚下的每一步够扎实,你走的每一步都算数!

最后,祝所有应届生心想事成,前程似锦!

知乎用户 深蓝保​​ 发表

看来很快就实现人人上大学了。已经超过新生儿数量了

知乎用户 单车周边 发表

新闻要连起来看,才能发现规律:

新闻 1:2022 考研报考人数 457 万,相对去年增长 80 万。

新闻 2:2022 年国考报名人数史上首次突破 200 万,同比增长 28.6%。

新闻 3:我国灵活就业人员达 2 亿人。

知乎用户 托马斯​ 发表

十几年前黑龙江的本科线录取分数线大概在 520 左右 现在估计快突破 300 了 以后大家都是高校毕业生

只招 985? 凭什么 难道我二本不是本科生吗

大专进厂 985 进大厂 300 分的二本家里蹲 大家都有光明的未来

知乎用户 空格 发表

考研人数明年会进一步增加,明年 500w 应该是可以突破。不管是考研、保研、考公、转码等等都会继续更卷,没办法,好吃的蛋糕就那么一点点 。这些并不是最可怕的,可怕的是大学一入学就开始接触到各种负面信息,导致大学变成了高中的加强版。我读大一的时候大家都是参加各种社团活动,现在感觉很多从大一就开始想考研、保研的事情。很多都已经完全被卷的洪流裹挟着艰难地前行,生怕自己落后于别人。在这种状态中想思考并探索自己的兴趣是奢侈的事情。

知乎用户 Terrell​ 发表

增加灵活就业的工作。

研究生和博士生录取率增加。

经济行情不好,工作难找,显而易见。

血气方刚的大学生找不到工作要出事情的。

十年前搞乱中东的起点就是大学生小贩自焚。

知乎用户 何可可 发表

珍惜现在的规模,20 年以后,21 岁 - 22 岁这个年龄段的人数都未必能达到 1000 万,人口 7 普预估。

知乎用户 刘原 发表

更卷了呗。

考研人数猛增。2022 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报考人数为 457 万。这一数字,比上一年报考人数足足多了 80 万,再创历史新高。考研更难了,与此同时,研究生扩招导致研究生学历加速贬值。听起来讽刺吧?你比以前的毕业生费了更大的劲考上的研究生,读完却找不到同等质量的工作!

考公,考编人数猛增。尤其是这两年经济形势不理想,民企经营困难,越来越多的毕业生想要进入体制内,求一份稳定,所以考公,考编的人越来越多。2019 年国考公务员报考 134w,之后疫情,2020 年 143w,2021 年 151w。2022 年国考报名人数突破 202 万,同比增长 28.6%,创国家公务员考试人数新高,岗位平均竞争比超过 60:1。

各地的教师编报考人数与前几年比也有了很大增长,事业单位招聘竞争也更加激烈。

就连国企招聘报考人数都比前几年增加了很多,总之整个泛体制内都吸引了更多毕业生报考。

为了最大程度的解决就业问题,国家也是出了很多招,比如专升本扩招,硕士研究生扩招,博士扩招,博士后扩招,第二学士学位本来都要取消了,结果不仅保留下来,而且扩大招生。各地的公务员,事业单位,包括教师编都扩招,而且事业单位,包括教师编拿出百分之七十的岗位给应届生,就是为了解决应届生就业问题。

但即便如此,就业形势依然严峻。虽然工作机会不缺,但好的工作机会却一岗难求。

知乎用户 教师考编指南 发表

明年有 1000 多万大学生毕业,而明年的就业形势是怎么样,很多人都清楚。今年疫情反复,很大程度上影响实体企业的发展,尤其是那些小微企业和个体户,只要遇到了疫情,结束就有可能是钱打水漂了。

招聘的人少了,需要就业的人多了。明年如果这些大学生不愿意去工厂里面干苦力的话,全部都往办公室白领那边挤的话,明年白领的工资中位数,有可能再次跌破 3000 元以下。

这几年上学的大学生也是比较悲催的,别人大学四年是到处学习,到处晃,这几年上大学的人,基本上就一直在学校里面,封校管理

知乎用户 有事问彭叔​ 发表

比我大几岁的表哥堂哥 85 到 90 年的,蛮多中专大专毕业,干的活跟专业无关。去工地的,开滴滴的,做电信工程的。但是在小城市基本上结婚生子,有房有车了。

比我少几岁的远房亲戚,95 到 00 的,蛮多读研的,进入社会就 25 了,甚至复读好几次高考或者考研的,进入社会 27 了。这个时候如果学校专业好还好,不然专业一般薪资一般,面临结婚买房买车的压力还是很大的。

希望国家提高足够多的足够好的大学生岗位,不然没有家底的大学生研究生,干着工资低的工作,面临高额的房价,结婚率小孩生育率都要崩掉了。

知乎用户 旭崽子 发表

说说民航的就业形势吧——

教育部表示「2022 届高校毕业生规模预计 1076 万人,规模创历史新高」,其中民航直属院校和其他院校培养的民航专业技术人员将贡献近 3 万毕业生,占比近 0.3%。

民航专业技术人员培养单位

民航专业技术人员一般指飞行员、机务人员、持照签派员和空管行业四类专业技术人员(管制员、情报员、气象人员和电信人员)。根据直属院校培养数量和实际情况,本文也将空乘、空保人员列入专业技术人员。

民航专业技术人员的培养,主要依托 4 所民航直属院校:中飞院、民航大学、广州职院和上海职院。当然,还有民航直属院校以外的其他院校也在培养相关专业技术人员,譬如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同样也在培养交通管制人员和飞行人员。

近些年,民航直属院校每年招收学生 2.3 万。直属院校及其他院校招收飞行学生 5500-6300 人(其中直属院校招飞约 3600 人)

预计 2022 年,民航直属院校将毕业学生 23000 人,其中,硕士研究生 1400 人,普通本专科 19750 人,成人学生 1850 人。

民航专业技术人员就业单位

在民航行业内,产业发展优质资源都集中在运输航空,众所周知,中国民航的发展也是以运输航空 “单翼起飞”,所以今天不讨论早已是一地鸡毛的通用航空。

民航专业技术人员的就业,集中在运输航空公司和空管系统,通航及机场能消化少量民航专业毕业生。

运输航空公司人机比

说民航就业需求,先得说说运输航空公司人机比。

为维持运输航空公司的正常运行,一家完善的运输公司,必须配备相应的专业技术人员和各专业保障人员,包括有:飞行员、乘务员、空中保卫人员、工程机务人员、运控人员、信息技术人员、管理人员等。

保有必要的以上人员,还需考虑综合各岗位人员的总量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以有效控制运输航空公司人力成本。下表为 2019 年三大航及春秋航空人机比。

航空公司机队数量在职员工数量人机比
国航69489824129
东航72381136112
南航848103876122
春秋93848491

由上表可见,人机比 90-130 人 / 架,是运输航空公司常见人机比。这个人机比值,既能保障航空公司正常的航班生产经营,又在合理的人力资源成本范围内。

航空公司机队发展及招聘需求

既然有相对固定的人机比要求,机队的发展,则直接决定了运输航空公司专业技术人员的需求量。

2019 年以来,受民航发展特点及疫情影响,运输航空机队引进增长率直线下降。

由于飞行员的培养有提前规划、招收、训练等较明显的周期特性,且航空公司基本都采用公费出资的订单培养模式,对提前招收培养的飞行员,出资航空公司都是照单全收,哪怕人满为患也必须接收。

何老师:运输航空飞行员需求测算:三年不招也够用

由下图可见,2019 年以来,全民航机队基本没有增长。疫情下,航班大幅减量、经营遭遇严重困难的航空公司,哪怕是维持同样的人机比,也没有更多的招聘需求。事实是,近 2 年,运输航空公司,专业技术人员招聘量大幅减少。

民航空管专业技术人员情况

截止 “十三五” 期末,民航空管专业技术人员总数为 33110 人,较 “十二五” 期末增长 36.76%。“十三五”和 “十二五” 期间空管专业技术人员总数分别增长 8900 人和 9076 人,“十三五”期间人员年均增长率低于“十二五”。

从与起降架次的对比情况看,空管专业技术人员增长率与空管保障 起降架次增长率基本保持平衡。在 “十二五” 期间,空管专业技术人员 增长率为 9.85%,高于起降架次 8.57% 的增长率,这期间主要通过加大人 才培养数量来满足行业发展需要;而 “十三五” 期间起降架次增长率为 8.49%3,高于空管专业技术人员 6.46% 的增长水平,反映出这期间主要通 过新技术应用和提升专业技术人员的保障能力来满足运行需要。

由于疫情,起降架次增长率远低于专业人员增长率,由此推算,民航空管部门的招聘需求也会持续萎缩。事实也表明,以前 “皇帝女儿不愁嫁” 的空管专业学生,也出现了无法就业的情况。2020 年三校空管专业就业率均出现明显下滑。

2022 年招聘需求

疫情已经持续了 2 年,这 2 年,民航进入行业发展的 “至暗时刻”,并进入到一个因各地散发疫情而“明灭不定” 的发展时刻。只要疫情不结束并且维持零病例政策不变,民航发展很难形成有效增长,对专业技术人员的招聘需求依然会止步不前。

民航保就业措施

这两年,民航局已多次召开直属院校保就业专题工作会议。

中国民航局副局长崔晓峰曾在保就业工作会提出要求:

一要提高政治站位,坚决完成保就业政治任务。各单位要树立信心,…… 确保民航院校毕业生就业水平稳定。

二要强化政策供给,继续为保就业贡献行业力量。…… 支持民航市场主体加快复苏发展,提高行业毕业生就业吸纳能力。…… 要加强毕业生教育引导,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鼓励学生多元化就业创业,拓宽毕业生就业领域。

三要凝聚工作合力,努力实现保就业工作目标。今年保就业工作…… 坚持 “一时一策”“一生一策”,保持高强度岗位推送,做好特殊学生就业兜底……。

民航局召开直属院校保就业专题工作会议

民航局召开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做好民航保就业工作专题会议

民航局召开直属院校就业工作视频会议

知乎用户 何老师​​ 发表

祝年轻人好运…

我们这代人虽然一年出生 2000 多万,但本科毕业生并不多,500~600 万吧,还赶上了 GDP 腾飞十年。

虽然我们还是觉得卷,但现在一看,好家伙!

知乎用户 喵喵不理你 发表

灵鹫宫人数爆棚,虚竹或成最大赢家

知乎用户 朱栗敏 发表

所谓人往高处爬,水往低处流。

在这里可以给广大的毕业学子一个建议:如果你牌清北复交,学有所成,建议你进体制内,如果进不了,你可以试着去欧美发达国家,大可不必留在这个卷得不能再卷得粪坑。

如果你只是普通 985,211,那你不可避免面对巨大的竞争,会很辛苦,你如果留在国内,你要做好内卷的准备。

如果你只是普通本科,又不想一辈子平庸,我非常建议你去相对落后的国家,泰国,印度,越南,菲律宾,甚至非洲,一句话风险越大,回报越大。

知乎用户 来生绝不做舔狗 发表

教育部这是在给大家做心理建设,不要急,好日子还在后头呢!

听说过六稳六保吗?

第一位就是稳就业,保居民就业。

就业形势严峻越发严峻是肯定的,我们从目前公考报名人数连年暴增而且很多岗位并不好,就能看出我们的就业环境恶化到一定程度了。

对于一心想考公务员的同志,要抓紧时间了,以后的竞争会越来越激烈。

简单分析一下人数暴增的原因:

最主要的原因是国家落实双减政策向教培行业动手,教培人员大批失业。

70 万的教培机构,1000 万的从业人员,这其中的很多人得寻个去处。目前校外培训机构从业人员的年龄绝大部分都在 35 岁以下,而且大部分的从业者都具备本科及以上的学历,甚至不少人还有硕士、博士等学历。既然年龄在公考的要求内,那就有枣没枣先打一杆子。

因此,双减以来到现在为止的一段时间,只有国考是统一面向全国的大范围招聘。国考在这个节点上报名,出现报考人数暴增是可以预料之中的。对于这一类校外培训机构的从业人员来说,考公也是比较好的出路。

不止今年,消化如此多的教培行业人员再就业,报考人数至少还会持续五年以上的增长。

除了国考,接下来各地的省考和事业单位招考都将面临着报考人数的增加,竞争更加激烈,内卷更加严重,不妨让我们拭目以待。

其次,报考人数增加也和应届毕业生连年增加也关。

根据最新公布的教育部数据显示,2021 届我国高校毕业生总规模高达 909 万人,同比增加 35 万人,创下历史新高。2017 年应届高校毕业人数还是 795 万,五年内增长了 100 万人。

随着高校毕业生总量的增大,势必会增加就业的难度。不止是公考难,好的企业更难。

现在很多一般学校的毕业生毕业能找到稍微像样点的工作都算错了。

还有,疫情对企业的的冲击,导致招聘规模缩减,员工失业。

疫情持续了将近两年时间,虽然国内疫情防控做的很到位,复工复产成效显著,但在 9 月份经济数据体现上看,经济恢复速度已经放缓,很多行业还没有恢复到疫情前,国内 GDP 能否保 6 存疑。这对于那些现金流不好、经营不稳健的中小企业来说,肯定要节流,开始降薪停职裁员组合拳,让整个就业市场处于萧条状态。对于有实力的大企业,招聘门槛进一步抬高,让绝大部分的普通毕业生没有机会通过简历关,只好加入到考编大军,进一步加大了报考人数。

最后,在疫情防控的常态化背景下,劳动法保护不到位的当下,公务员有较高的职业安全系数,最大的特点就是稳定,不用担心失业,只要不犯大的错误,就能安安稳稳一直到退休。

对于绝大多数的普通人(学历、能力、家庭…)来说,不失为一种好职业。但一定不要为了考上而报名,不然考上比考不上还会煎熬。

(好些个公考机构为了做大公考行业好分一杯羹,真的是脸都不要了,被这些公吹们说的好像国内现在只有公务员是最好的职业一样)

但是对于有能力的极少数人,如果不是有很远大的政治抱负或者极高的政治觉悟,而且手握含金量很高的 offer 的话,可以慎重选择。

别看竞争比 68 比 1 这么夸张,实际上如果你去参加考试,大概率就已经打败了很多人,如果你碰巧基础比较好,至少已经淘汰了一半的人。不考虑诸神之战的岗位,一般情况,68 个人里面真正有竞争力的也就那么三五个人。

无论能否考上,大家都是社会主义接班人。

知乎用户 沧海一粟 发表

现在一年毕业的,都比我当年高考人数都多了。

知乎用户 lacertasl​ 发表

知乎用户 zzy 发表

2022 届毕业生,除了硕士和博士外,对应的就是 2018 年的高考生了,从高考各省 985、211 录取率来看,虽然有 1000 多万毕业生,但是全部的 985 和 211 加起来,也是没有 100 万的,也就是说,我们常说的 985、211 名校毕业的学生,找工作的压力相对来讲小很多,不愁没有工作,然而愁好工作。

什么样的工作是好工作?

大厂高薪大城市,家乡稳定公务员,这两类应该是大家比较公认的好工作了,但是很热门的岗位,哪怕是 985、211 的学生,也要抢,比如说腾讯、华为这种顶级企业,比如时常上热搜的深圳高中教师,比如家乡省会城市省直、市直单位的公务员,这些众人眼里的就业香饽饽,学历、准备、机遇、运气,都很重要。

竞争会相当大的几个地方,考公、考编、和考研。

本科毕业就业压力大的,会选择考研,提升学历的同时逃避一下就业压力;考公自然不用说,众人眼里的铁饭碗,能一直做到退休;教育培训行业黯淡,教育专业的学生出路越来越少了,一个教师编制就显得格外难得。

相对来讲,985、211 学校毕业生的就业压力是小得多的,更应该关注的是职校、大专和普通本科的院校毕业生,很好的公司不会去这些学校招聘,去的公司都很一般,太差的岗位现在的年轻人也看不上,就造成了 “就业难” 与“招人难”并存的现象。

作为 95 后还是想吐槽一句,95 后可谓是啥好事没赶上、啥破事都遇着的一代人了。

知乎用户 橘子又辣又甜​​ 发表

出生人口才 1062 呢…

大家以后不用考大学啦,人人都是大学生!

知乎用户 Cavani 发表

再创纪录!明年 1000 多万高校毕业生怎么就业?教育部表态

12 月 28 日,教育部召开新闻发布会,教育部学生司司长王辉介绍了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有关情况。2021 届高校毕业生规模 909 万,2022 届高校毕业生规模预计 1076 万人,同比增加 167 万,规模和增量均创历史新高。在严峻复杂的就业形势下,该如何应对?

**

**

2021 届毕业生就业形势复杂严峻

据介绍,2021 届高校毕业生规模 909 万,同比增加 35 万。受新冠肺炎疫情等多重因素影响,2021 届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复杂严峻,“稳就业”“保就业” 的任务非常艰巨。

在各方共同努力下,2021 届高校毕业生就业局势总体稳定。

根据国家统计局 12 月 15 日发布的数据,今年 1-11 月份,全国城镇新增就业 1207 万人,超额完成全年预期目标,其中高校毕业生就业为全国就业大局稳定作出了重要贡献。

教育部学生司司长王辉提到,今年,教育部成立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指导委员会,设立了 19 个分行业就指委,构建用人单位与高校沟通协作新机制。19 个分行业就指委已举办专场招聘活动 50 余场,提供岗位信息近 67 万条。

教育部还会同 20 多个部委,面向重点领域、重点群体,举办区域性、行业性、联盟性专场招聘会 54 场,提供岗位信息近 500 万个;组织举办 “重点领域校企供需对接会” 和“高校与中小企业供需对接网络大会”,推动部门、行业、企业和高校紧密对接。

另据统计,2021 届毕业生中,来自低收入家庭的毕业生达 50 万人以上。截至 9 月 1 日,低收入家庭高校毕业生就业保持总体稳定,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教育部会同国家开发银行等相关单位,举办 “低收入家庭高校毕业生专场招聘会”,提供岗位 5.6 万个;会同相关部门举办了中央企业面向新疆、青海、西藏少数民族毕业生专场招聘活动等。各地各高校面向低收入家庭、残疾等毕业生群体,举办了各种类型的专场招聘活动,有力促进了相关重点群体就业。

**

**

明年高校毕业生预计超千万

王辉在发布会上介绍,我国高校毕业生规模持续增加。2022 届高校毕业生规模预计 1076 万人,同比增加 167 万,规模和增量均创历史新高。

高校毕业生即将突破千万,这是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进步。

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我国拥有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人口达到 2.18 亿,占总人口的比重已经高达 15.5%。

而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2010 年,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为 1.19 亿,这意味着,10 年间这一数据增加了 1 亿。

值得注意的是,国家统计局近日发布的数据显示,在各类高等教育中,女生占比均超过男生。2020 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为 54.4%,比 2010 年提高 27.9 个百分点。高等教育在校生中女研究生人数为 159.9 万人,占全部研究生的比重达到 50.9%,比 2010 年提高 3.1 个百分点(见图 4);普通本专科、成人本专科在校生中女生分别为 1674.2 万人和 450.6 万人,占比分别为 51.0% 和 58.0%,分别比 2010 年提高 0.1 个和 4.9 个百分点。

高校毕业生规模持续增加,但疫情对就业的影响仍在持续。

王辉介绍,当前部分行业和企业生产经营还未恢复到疫情前水平。就业市场用人需求还存在不确定性,部分中小企业扩大吸纳就业的能力下降,散发疫情对校园招聘活动产生不利影响。

就业的结构性矛盾尚未得到根本缓解,存在 “就业难” 与“招人难”并存的现象,不同专业、行业和地区间用人需求差异较大。综合研判,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依然严峻复杂。教育部将切实增强使命感、责任感,千方百计确保毕业生就业局势稳定。

在上述发布会上,广东省教育厅二级巡视员邱克楠介绍了广东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有关情况。

广东省 2022 届高校毕业生总规模预计 71 万人,同比增加 6.6 万人,加上其他来粤就业应届毕业生,就业工作任务艰巨。广东省引导每家规模以上民营企业拿出 1 个以上岗位吸纳毕业生,1-9 月全省发放小微企业吸纳毕业生社保补贴超过 1 亿元。实施国有企业就业引领计划。扩大国企招聘毕业生规模,截至 11 月底已招聘 3.46 万人。毕业生在粤基层就业分别给予 3000 元、5000 元补贴。

编辑 | 卢祥勇 杜恒峰

校对 | 何小桃

每日经济新闻综合自教育部网站、国家统计局网站等

知乎用户 每日经济新闻​ 发表

首先,这都不用去讲,现在这种内卷的压力,都能知道高校的就业率,就业形势并不理想。很多专业实际上即使是非常好的学历,或者说很好的这样的院校背景,可能也会有饱和。而且很多还都是现在比较热门的潜力或者新兴专业。

比如信息技术,教育,语言或者是艺术等等,法学等等都不太容易,随着内卷压力的加大,考研或者考公务员,包括出国留学都在分流这样的学生,但是可能每一个都要付出非常大的努力,所以就业现在待遇或者是晋升空间都不好保证。所以现在很多的同学就是好高骛远的比较多。

所以,可能除了传媒或者是医疗一些现在最热门的一些专业之外,其他的都是比较困难。

不过,重点要是能否就业,还是看自己的资质和个人能力,而不只是看所谓的院校背景和一些院校排名,关注点,还是在于你能不能把你的理论实际应用。

[

考研还是留学,考公还是留学,工作还是留学,家里蹲?应怎么选择

西日韩留学吕老师的视频

 · 1351 播放

](https://www.zhihu.com/zvideo/1434574845149761536)

现在国内的高校就业率如何,就业看什么?疫情逆势而上去海外留学?(附西,英院校新政和雅思托福考试日历)西班牙留学 —2020 年留学最难毕业,就业,入学季会遇到哪些障碍?西班牙大学和政府出手挽救!留学理论分析 — 国内第七次人口普查结果公布,人口压力突出,全国 2 亿本科,青壮年劳动力不足,出国提升势在必行(附韩国世界 500 强东国大学入学毕业要求极低的中文授课传媒硕士介绍和西班牙大龄博士签证展示)

[

考研落幕,400 多万考生真都适合吗?留学给落榜的学生又一条路

西日韩留学吕老师的视频

 · 673 播放

](https://www.zhihu.com/zvideo/1459589131017482240)

知乎用户 西日韩留学吕老师​​ 发表

2021 年我国各高校毕业生人数达到了 909 万人,创下了历史新高,2022 届毕业生达到了 1076 万,这也从另一个方面反映出了今年的毕业生就业市场的激烈竞争。而这些群体大部分为 00 后,这也意味着未来的校园招聘中他们作为应聘者的主力军对企业的校园招聘及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更苛刻的条件和要求 00 后是完整接收信息教育的一代人,在虚拟的互联网规则的不断刺激下,他们本能性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都异常旺盛,社会性需求并不突出。

近年来,由于城镇化发展、第三产业转型升级,民营企业增加,伴随着跳槽流动加大,企业数量扩张带来岗位与就业机会,对人才需求进一步加大,而供给端人口红利减退,大学生毕业人数増速放缓,就业人口供给无法匹配需求,形成了人才供需剪刀差与供不应求的局面。2001 至今中国高校毕业生人数逐年攀升,但増速在 2009 年以后趋缓,也加剧了劳动力供求不足的问题。

学生对于提升学历的关注度越来越高

据教育部统计,2021 年全国硕士硏究生报名人数达 377 万人,同比增幅达到 10.6%,2022 年预计突破 400 万;考研人数再创历史新高,数据显示,超四成的高校在读学生有升学的意愿,表示第一打算是继续求学深造。其中有 54% 的大专学生打算升本科学位,还有 48% 的本科生有计划要加入 “考研大军。考研后再工作在本科毕业生中越来越常见,“高学历作为就业的一项优势” 也成为大部分人的共识。2017 年以来我国考研人数持续增加,反映出就业压力之大。考研人数能够很好地作为我国年轻一代的就业焦虑指数,加入到考研大军中的学生同样也是会选择参加公务员,教师等事业单位等其他招录类考试,侧面反映出工作越来越内卷。考研并非为了加深学术造诣,而是在 “学历贬值” 的大背景下,一方面学生希望通过考研来避开就业高峰期,另一方面学生也认为自己的本科无法带来更高的起点,希望通过考研来增强背景竞争力,获得更加充分的准备时间。

毕业生更愿意追求稳定,超 7 成毕业生青睐国企

  • 后疫情时代,毕业生更愿意追求稳定,进取心不足,更希望抵御就业市场的风险,通过个人能力提升寻求安全的职业发展环境。就业的学生则最青睐国有企业和政府机构这类较为稳定的工作,有 7 成大学生在选择 “最愿意工作的两类企业” 中首选国有企业,首选国企的人中半数也倾向 “政府机构” 的工作机会;首选 “政府机构” 的毕业生中超过六成也更愿意在 “科研或其他事业单位” 寻找合适机会。

  • 在就业环境日趋严峻的情况下,国企稳定的雇佣关系、较好的福利保障制度等优势突出,带来了员工薪酬水平和发展空间的整体改善,使得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对国企有了新的认识:国企的抗风险能力明显优越于民营企业,使得毕业生更加热衷于到国有企业进行求职工作。

  • 国家提出近两年国有企业要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国有大中型企业要迎难而上、顶压前行,带头不裁员或少裁员、保就业,努力扩大髙校毕业生招聘规模,新増岗位招聘应届髙校毕业生比例不低于 50% 等政策,使得毕业生愈发青睐国有企业,简历申请量不断增加。

  •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大学生就业观念发生转变。新兴业态衍生出的各类新兴职业、国考热、考研深造热、留学生回流、对缓就业的推崇等风潮,让毕业生有了更多选择。据中心数据统计,2021 届高校毕业生灵活就业占比 16.25%,2021 年,选择灵活就业的毕业生较去年增长 8%。

  • 对于个人未来的职业发展规划,在 2021 年毕业的高校学生中,有近 40% 的人表示会直接进入职场,超 25% 为求安稳而选择备考公务员或者事业单位,有近 18% 的毕业生表示有延缓就业继续攻读更高学历的计划;除此之外,还有超 15% 的应届生有创业或者做自媒体的计划。“大学生灵活就业是在互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应用背景下、新业态下的自主就业和创业。而统计显示,全国高校应届毕业生中有创业想法的比例达 45.85%,希望毕业后直接创业的占比 3.71%。

  • 毕业生 “慢就业” 比例增加,就业心态略显“佛系”

  • 进行找工作的规模同期收缩, 而进入自由职业、慢就业、创业、学习镀金的趋势均有扩张。根据教育部统计,2019 年教资报名人数约为 900 万,比 2018 年增长了 38.5%。一些机构预计 2020 年教资报考人数已超过千万,而同年全国高考报名人数也仅为 1071 万人。

  • 各学历应届生最看重的四个驱动力因素一致:成长机会、获得认同、工作氛围和薪酬福利。80% 的学生对未来职业发展缺乏清晰认识,不清楚自己喜欢的工作类型和行业。剩下一部分同学则表示想 “错峰就业”。

以上内容来源于海投网数据报告。

内推链接: 校园招聘 - 2022 最新校园招聘会信息 - 海投网校招 ,更多校招信息欢迎关注【海投网校招实习内推】公主号,每日发布最新求职内推信息!

热门回答:

2022 秋招已经开始了,应届生最好什么时候开始找工作?你的 2022 秋招进展怎么样了?签了三方不去报道要不要去交违约金?

知乎用户 海投网​ 发表

考研毕业后年纪 25-26 了,工作几年再结婚或者结不到婚 30 + 有孩子都算早了。

知乎用户 化学教书匠 发表

上个世纪初期有一句话。

同志,每两个人拒绝加班,就能多一个人获得工作。

知乎用户 保护之圆​ 发表

告知各位正要的小朋友,别怕

我是 2006 年毕业的,从我毕业那年开始:

年年都是 “最难就业的一年”

年年都是 “最困难的一年”

年年都是 “杀成人间地狱”

我想我毕业前开始可能也是这么说的

这种事早就麻木了,也就吓唬吓唬新人了

知乎用户 邵帅 发表

这些人都 2000 龙年出生的那批吗,哈哈哈哈小龙女小龙人们,要开始上班赚钱了吗

知乎用户 思嘉 发表

2022 年大学生毕业 1076 万人,带来的变化是社会越来越内卷,职业对人的要求越来越高,未来人才可能会卷成麻花,卷成卷心菜,只有未雨绸缪,及早准备,方能逃脱被卷的命运。

现在的大学生毕业人数,快赶上出生人口了,2020 年大学毕业生 1076 万,2020 年出生人口 1200 万。随着未来出生人口的继续减少,就会出现毕业大学生多于出生人口的奇观。未来的中国将是全员大学生,未来的工作全员大学生化。甚至会出现大学太多,学生不够用的情况。

进学校就业内卷:比如深圳外国语学校,深圳中学、华中科大附中等学校招聘老师,来自清华、北大以及国外名校的学生越来越多。那必然会压迫北师大、华东师大等一众师范名校的饭碗,把他们赶往普通的重点学校,而这些名校师范人员必然会把普通师范学校的学生往小城市赶,往乡镇和农村学校赶。再加上教育的双减,教培机构的覆没,未来普通师范学生的出路必然越来越窄,考普通的师范专业也不在是香饽饽。

进体制内卷:清华北大学生当发达城市街道办事处人员,以后这种情况会蔚然成风。未来名校硕士、博士公务员越来越多的入职公职。不光是发达城市,即使是不发达地区也会成批的涌进名牌大学生,即使是居委会人员恐怕也会鸟枪换炮,由大妈变成名校学生,恐怕未来的农村村长也是大学生的天下。

而根据清华大学 2021 年就业报告,清华大学 2021 届签三方就业毕业生总数为 3669 人,其中去往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的占比分别为 15.8%、30.3%、23.8%,合计占比为 69.9%。也就是说,清华学子近 70% 的人进入了体制内。

进企业内卷:本来互联网大厂、金融头部企业、央企等单位,应聘人员要求名牌学校的研究生。那未来稍微像样点的企业,要求人员都会是名校毕业,研究生学历,原因无他,大学生太多了,研究生太多了,招聘人员只能优中选优。名校生当前台、做内勤、干客服将会习以为常。

大学生外卖成正常:以前有报道说中国有 700 万快递外卖人员,有 7 万多的硕士,21 万的本科生。恐怕这些数字以后会成倍往上翻,毕竟未来就业的主力军是大学生。在不远的将来我们也许会看到,数万的博士生送快递,几十万的硕士跑外卖,上百万的本科生当快递跑腿小哥,而且这些外卖人员里面,不乏名校学子的身影。

各行各业内卷:未来各行各业,无不活跃着大学生的身影,前几年大学生当掏粪工,一个有编制的掏粪工,引来不少求职者。也让掏了一辈子大粪的掏粪工,在有生之年,收了大学生掏粪工徒弟。未来,大学生当掏粪工、做保洁、开出租、当保姆、干保安、端盘子、干理发、当操作工、摆地摊,将会是数不胜数,屡见不鲜。

美团的王兴曾经说过,2019 年是过去十年最差的一年,也许是未来十年最好的一年。过去的这两年已经验证了这句话,未来怎样很难说。毕竟经济进入了新常态,从高速增长转变为低速增长,而疫情长期化,与其他国家脱钩化愈加严重,房地产又掏光了人们的钱包。目前自己给自己发工资的灵活就业人员已超过两亿人,未来的宏观形势如果不发生重大变化,恐怕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可能会越来越难。

迷茫中的阳光:虽然以后大学生越来越多,就业越来越内卷。但未来也并非没有希望,找到适合自己的道路,未来仍旧有阳光。如尽早确定自己的发展方向,强化自身优势,进入未来大有发展前途的行业,比如大健康、绿色能源、电动汽车、机器人、人工智能、物联网、养老产业等。做有价值的核心岗位,不断提升自身技能和价值,提高自己不可替代的能力。普通人会内卷迷茫,卓越者会破浪前行,一往无前。

当代大学生们,要居安思危,及早谋划自己前程,做好相应的准备,只有这样,才能在波谲云诡的环境中早立潮头,先人一步!

知乎用户 职业规划高老师​ 发表

每一年的毕业生都觉得自己毕业季就是水逆的开始,无论数主观还是客观的原因,都让就业变得极其艰难,因为每一年都是 “最难毕业季”。事实上,没有最难,只有更难!

历年就业规模

2022 届就业规模又创新高,1076 万是个什么概念,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高校毕业人数,2022 年的 1076 万是 1949 年的 512.38 倍。

我们可以看到,从 2002 起,高校毕业生人数快速增长!尤其 2002 年至 2008 年间!大学毕业生人数从 133.73 万人快速暴增至 512 万!年均增长 54 万人!

2021 年,全国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人口为 2.18 亿人,占总人口的 15.6%!73 年间,大学毕业生增长至 432.88 倍!

2021 年,全国高考参考人数 1094.7 万人,其中 985 所大学招收 18.3 万人,占比 1.67%,211 大学招生 52 万人,占比 4.75%,全国平均大学录取率 90% 左右,有的地方甚至高达 95%!

就业形式

在经历了 2020 年 - 2021 年的疫情,无论是国际还是国内,经济增长速度都有所放缓,这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中国经济的整体情况。

在对未来市场环境预测不利的前提下,很多企业为了生存,采用 “断尾” 的方式求生,即采用裁员的方式来消减成本压力,缩减校招名额!

除此之外,社会对毕业生的学历要求越来越高。在应届生求职数量远大于招聘数量的情况下,企业会抬高门槛,比如抬高学历要求、学校要求,去筛选合适人选。

根据教育部发布的《2019 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来看, 2019 年高中阶段招生人数招生 1439.86 万人,他们三年后毕业参加高考,预测 2022 年高考生数量在 1400 万左右。

2020 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20 年高中阶段招生 1504.00 万人,预测 2023 年高考生数量在 1500 万左右。

按照 2020 年高考 90% 的录取率来看,未来几年的高考录取人数也有望突破 1000 万大关!所以,现在的高中生们毕业后就业形势依然不容乐观,甚至更加严峻!

这么一看,2022 届的同学们是不是稍微开心一点?

2021 届就业工作情况

**2021 届高校毕业生规模 909 万,同比增加 35 万。**受新冠肺炎疫情等多重因素影响,2021 届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复杂严峻。

报告显示,IT / 通信 / 电子 / 互联网以超过四分之一的选择占比成为毕业生最期待从事的行业,排在其后的是房地产 / 建筑业(10.9%)、文化 / 传媒 / 娱乐 / 体育(8.7%)、金融业(7.2%)。

对于偏好的就业企业类型,国企仍是毕业生首选,占比 42.5%,选择 “国家机关” 的占比则较去年翻倍,后疫情时代毕业生求稳心态更强。像公务员、中国烟草、国家电网的报名人数都远超前几年。在疫情的影响下,大家对于国企和体制内的青睐远高于其他。

在 2021 年 4 月中旬期间,在有求职计划的应届毕业生中,43.6% 的应届毕业生由于自身太迷茫,不知道应该选择什么工作而未获得 Offer,39.9% 的应届毕业生认为是获得工作机会渠道少。

2022 届毕业生就业工作形势

就业外部压力:

**1. 经济发展压力增大。**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这些压力会对就业产生影响。

2. 毕业生规模持续增加。2022 届高校毕业生规模预计 1076 万人,同比增加 167 万,规模和增量均创历史新高。

**3. 疫情对就业的影响仍在持续。**当前部分行业和企业生产经营还未恢复到疫情前水平。就业市场用人需求还存在不确定性,散发疫情对校园招聘活动产生不利影响。

**4. 就业的结构性矛盾尚未得到根本缓解。**存在 “就业难” 与“招人难”并存的现象,不同专业、行业和地区间用人需求差异较大。

就业内部压力:

**1. 自身竞争力不高:**目前考研趋势逐年上升,高校本科生的压力逐渐增大。

**2. 专业不符合社会发展:**有些同学就算读了研,但是仅仅是为了拿文凭,自身专业性不强,相对竞争力也较弱。

**3. 就业迷茫,没有自己的专业规划:**应聘时往往盲目投递,会造成不匹配,浪费时间。

政府措施:

教育部启动实施了 “2022 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促进行动”,主要目标任务就是全力确保 2022 届高校毕业生就业局势稳定。

当前,2022 届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正在有序推进:

一是各地各高校正在全面推进落实工作部署,通过印发就业政策文件、召开大型专场招聘活动等方式,全面推动 2022 届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

**二是组织开展 “校园招聘月” 系列活动。**各地各高校已为 2022 届高校毕业生举办校园招聘活动 4 万多场,累计提供岗位信息近 2000 万条。

**三是组织实施供需对接就业育人活动。**经过前期征集审核,教育部汇总发布了 281 家用人单位的 2804 个项目指南,目前正在开展校企网络对接洽谈。同时,我们还举办了 “全国中小企业人才供需对接” 活动,已有 1000 余所高校、2800 多家中小企业参与对接。

加强自身竞争力:

**1. 保持优秀成绩:**成绩在应届毕业生求职过程中非常重要,因为部分企业非常看重。例如四大,参加过四大校招的同学都知道,他们对成绩要求相当高。如果绩点不高(80 左右),学校背景、实习和相关证书要很强才能弥补。部分央企国企,在网申的时候会划一个基准线,成绩在年级排名前 20% 的,才能通过网申。

**2. 精通一项核心技能:**拿出你的手机打开任意一款求职 APP,IT / 通信 / 电子 / 互联网等热门行业中的大多数岗位 JD 都写着:能熟练运用 Python、Excel、PS、PR、MATLAB、SQL 等软件中的一种或几种。这些软件入门简单,但精通的学生还真没几个。

**3. 积累多段高含金量实习实训:**各大企业都在积极招聘具备实践经验的优质毕业生,根据 Linkedln 最新发布的数据,超过 85% 的人才是企业通过实习项目筛选出来的。

如果你还很迷茫,可以看一下 2022 年依旧前景很好的五大行业,进行选择:

1. 互联网服务行业

互联网带给整个中国经济模式的改变已经影响到了社会的方方面面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推广营销的影响范围逐渐加大,网络营销工程师将会拥有一片大好前程,善于把握机遇的人方能成为让人嘱目的成功者。

2、金融行业

金融学硕士就业人才的需求主要集中在高端市场,例如高校教师和大公司市场研究分析、基金经理、投资经理、证券公司、保险公司、信托投资公司等。目前国内金融市场,对金融人才的需求很大,尤其是急缺金融分析师、金融工程师、特许财富管理师、基金经理、精算师、副总裁级高管、稽查监管人员、产品开发人员、后台工作人员(在财务、结算、税务方面有经验)等九大类人才。

3、物流快递行业

电子商务发展创下新高,网络消费更创吉尼斯世界纪录,便捷的网络购物,丰富的国际国内资源,淘宝天猫京东等电子商务对国人的冲击,物流行业也需要很多人才。

4、能源行业

据不完全统计,去年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集团三大油企的净利润之和达到 3327 亿元,相当于每天进账 9.11 亿元。同时近年来,新能源的发展也亟需相关人才进入。

5、医疗服务业

随着我国的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和居民生活水品的提高,人们对健康的需求也越来越大,还有人口老龄化的增加 、药品和诊疗方式的升级换代带来医药行业的内生增长,需要大量人才。

就业虽然很难,但是如果能迎着风口,又有实力,那么依然可以走出自己的一条路,大家加油吧~

知乎用户 online 同学呀 发表

灵活就业加多少

知乎用户 还不衮去学习 发表

意味着同一份工作,会有更多的应聘者去申请。不再是从 “小白” 进入企业,企业逐步培养工作能力的时代了,企业更需要 “招来就能用” 的员工。

这需要同学们未雨绸缪,在校时就要提前为就业做准备,依仗自己 “在校生”(什么都不会)的身份去企业实习。在毕业后投递简历时,企业最看重的就是实习经历。

不论你想与不想,只要你不是家里有矿,毕业后你都要踏入社会,踏入职场。

而你的实习经历可以让 HR 很直观的看到你目前具备什么样的能力。

即使你实习的工作水分很高(大部分同学都如此),但你在这个过程中至少接触了职场,接触了社会,你就不会是一个傻白甜。

一份含金量足够高的实习经历,是能够让你在众多应聘者中脱颖而出的。

通过实习你还可以获得一些好处:

1. 接触社会,初步了解职场,提高自己待人接物的水准;

2. 将自己在学校学到的东西付诸实践,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3. 验证自己今后想要从事的工作,是不是真的喜欢;

4. 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的,可以通过实习去不断试错;

5. 积累相关的实习经历,为自己的简历加分;

6. 一定的薪资报酬。

在校大学生如何实习呢?

1. 亲戚朋友老师推荐

如果你还从来没有找过实习,那么尽可能的发动你身边的亲戚朋友、老师、已就业的师哥师姐,通过他们的帮助,去找一份实习,先铺一块砖。

2. 正规的求职平台,比如应届生求职网、实习僧、前程无忧

只要你有了一份实习或者校内实践的经历,你的简历上就不会是一张白纸,这时候再在网上投简历给自己盖一层楼就会简单许多。

3. 大型企业的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

如果你已经有了特别心仪的企业,那就去他们的官网或者公众号寻找投简历的入口。

时代在变化,不是单靠一纸文凭就能获得好工作的年代了。如果你还在念书,看到本篇文章,尽快去利用空余时间或寒暑假找找实习吧。

知乎用户 西安外事学院​ 发表

就业形势肯定很严峻。

2020 年可支配收入中位数是 2295 元 / 月,14.1 亿人口,8.8 亿劳动力,也就是说劳动力收入中位数约:3677 元 / 月。中国支撑不了这么高收入,劳动力中位 1800-2500 元 / 月比较合理。就比如公务员收入砍半,参加考试的人照样络绎不绝。

还有一点就是违反劳动法的情况太严重,许多企业也不给加班费。本来两个人做的事非要让一个人做,造成其他人就不了业,而就业的人长时间工作压力也大。

我建议一是严厉打击违反劳动法的单位,让 2 个人的事 2 个人做,哪怕自愿加班其实也是压榨他人就业机会。

第二点是整体降薪长远看是利于发展的,其实绝大部分人跟产业升级没多大关系,高新技术依赖的是极少数的科学家或工程师,质和量不能混为一谈,降薪也能减少土地财政的压力。

知乎用户 Timothy 发表

压力不断转移,形成连锁性反应

高校毕业生的大量增多,会影响这一年的就业形势,增大就业压力

再放长远一点,这届没有找到合适工作的毕业生,一定会有很大一部分选择去提升学历,也就是去考研究生,进一步提高自己的竞争力

这样报考研究生的人数又会增加,毕业的研究生再与新一批的毕业生一同竞争……

很无奈 很多同学也不想去卷,可是不卷行吗?显然不行啊

如果自己觉得在国内考研竞争力不太够,且家境条件不错,还是想提升自己学历的话

出国去一个全球 QS 排名靠前的院校读研,性价比还是非常高的(毕竟从时间上就已经节省很多了)

知乎用户 有录网生姜君 发表

先说结论:预计总体会比较稳定。

大家可以回顾一下最近两年的情况,2020 届就有 874 万毕业生,当时压力就已经很大了:

新华网北京 9 月 28 日电 受新冠肺炎疫情等多重因素影响,874 万 2020 届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复杂,就业工作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稳就业”“保就业” 的任务非常艰巨。
今日,教育部举办教育金秋系列第五场新闻发布会,介绍 2020 届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有关情况。教育部高校学生司司长王辉表示,在中央各部门、地方党委政府、高校、用人单位以及全社会共同努力下,2020 届毕业生就业局势总体稳定。

最终结果就是:总体稳定。

而 2021 届高校毕业生规模有 909 万,就业形势依然严峻:

受新冠肺炎疫情等多重因素影响,就业形势复杂严峻。经过各方努力,2021 届高校毕业生就业局势总体稳定。

最终结果依旧是是:总体稳定。

结合历史经验,预计 22 届毕业生依旧稳定。以上并非空口无凭,有很多方式可以解决就业问题。

1. 考研

据说今年考研规模达到 462 万,录取人数也水涨船高,和 2021 年录取的 111.4 万人相比,有明显增长(睁着眼睛说)。

报考人数减去录取人数,剩余 350 万同学准备考研,自然不能全力准备找工作,给准备找工作的同学大大减轻了压力。

2. 考公

2022 年国家公务员考试报名时间已经结束, 截至 10 月 24 日 17 时 50,2022 国考的报名人数已经突破 202 万, 183 万余人已通过资格审查, 创国家公务员考试人数新高, 较之去年同期多出 52 万人。

这里又有 200 多万同学不能全力准备找工作,再去掉准备出国的,满打满算准备找工作的也就 400 万人,这就业压力也太小了,以下一种途径就能消化掉了:

3. 灵活就业

知乎用户 苏建宽 发表

肉身出国

也算是个出路了

知乎用户 十法 发表

可能影响大家读研的意愿吧,我觉得 15 年是个坎儿,15 年之前毕业的研究生学长都认为读研究生很有用的,因为他们读了研究生之后刚好。趁着房价低上车了之后,赶上了 16 年 17 年的房价大涨,但是 16 年之后毕业的学长都很愤怒,因为如果不读研究生的话,他们刚好能攒个首付上车的,但是现在三年过后增长的房价的这个差价根本不是再打三年工能够弥补的了,都非常的失望后悔。

知乎用户 晴天 发表

都在说内卷,好像全民都在卷。但其实内卷的只有脑力劳动者,只不过脑力劳动者是网上发声的主力而已。

本科、研究生学历在全部人口中比例很低的年代,一个人只要在年轻时凭借聪明才智,努力拼一次,之后几十年都可以比较平稳体面的度过。因为放眼全国,脑力劳动者比例都很低。

现在大家之所以觉得内卷,其实是因为现在社会流动更顺畅了而已,越来越多的人得以接受高等教育,得以通过互联网向这个世界发声。

而中国的体力劳动者,反而越来越不内卷了。越是劳累、危险、不体面的工作,越不内卷。

大家有兴趣可以简单了解一下当地公务员和保姆的工资之比,从改开到今天,这个比例一直在降低。

所以,现在读书人的痛苦,根本上在于读书的越来越多,脑力劳动领域越来越拥挤,而体力劳动大家还没有准备好放下身段去做。

如果说有什么给年轻人的建议,那么以下几条可以参考一下:

第一条,也是最重要的一条,选好赛道,别进天坑专业,已经进了的,抓住一切机会逃坑(转专业、跨专业考研)。

第二条,如今的大学严进宽出,但自己要严格要求自己,在各专业都越来越卷的时代,努力做领域内的前 10%。

第三条,深入了解本专业与实际产业的融合点在哪里(赚钱的点),不要一味地追求理论的深度。要明白,所有的理论都是为产业服务的。我见过很多学霸,就是过于象牙塔作风,只能把学生时代的辉煌留在学校。

知乎用户 零下一度​ 发表

1. 越来越多的人会选择那些看起来更加稳定的岗位,导致这样的岗位持续出现 “万里挑一” 的局面,例如公务员,事业单位,国企提供的岗位。清华大学公布了去年的就业数据,70% 的人选择了公务员,事业单位和国企这样的 “” 国字辈”单位。 这是中国最有竞争力的毕业生主动做出的选择。这样的局面会导致 “国字辈” 岗位的竞争异常激烈,也就出现了博士生去中小学从教。其他看起来像铁饭碗的岗位倾向于 985,211 院校的毕业生,因为初试竞争者基数太大,用学历这样的标准可以相对 “公平” 地刷下大部分人。这些岗位是内卷最厉害的地方。

2. 越来越多的人推迟就业,导致考研的规模年年增长,去年的考研人数已经突破 400 万大关,增幅超过 20%。从就业局势来看,很多岗位并没有要求高于本科学历的要求,因为研究型的岗位相对不多。但还是很多人前仆后继,在考研的路上越走越远,因为本科不容易就业。而受疫情影响,留学的通道有些受阻,因此加剧了国内考研的竞争程度。即使是扩招也无法消化考研报名人数的增长数目。

3. 越来越多的人对行业的选择会更加谨慎,2021 年对学科培训和房地产行业的政策指导,原本两大消耗毕业生就业的行业前途堪忧。学科培训行业对那些在大学选错了专业但学习能力相对不错的毕业生是一个较好的平台,但如今随着行业的衰落,需求的减少,之前在这些行业的人不得已转行,而那些过了三十而立年龄的人转行不易,不得已留下来做最后的挣扎。相当多数量的就业者现在不愿意进入这两大行业。

我觉得思考如何减少体制内和体制外的待遇差距,缩小行业间的差距,学历之间的差距,保证我们的社会朝着一个更加公平的方向去发展,是就业趋势反馈出来的问题。过去的一百年我们在缩小阶级差距上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今天无论你是工人,农民还是商人,大致上我们已经可以做到平起平坐。但细化到行业,企业性质,学历之间还存在很长的一段路要走。体制外的企业如何更好地对待员工?保障雇佣者的劳逸结合和基本的幸福感,让投入和产出更加的合理。让一个博士生有博士的荣誉但是职业大学的人也有自己从业的骄傲和满足。让那些利润丰厚的行业做出更大的社会贡献,让被改革的行业有时间做转型和对员工进行技能培训和职业指导,而不是把他们赶上再次就业的风口浪尖,在风中瑟瑟发抖。

知乎用户 霞客佳丽 发表

别的不说,就单谈 2022 届高校毕业生就业观吧!

1076 万高校毕业生必须要有新的就业观,其社会也需要改善之前对待大学生就业态度。

不能再评价大学毕业生去从事什么工作不符合大学生身份了
高校毕业生对就业应有合理的期望

知乎用户 爆料咖​ 发表

非常完美,比 2021 新生儿还多了。

知乎用户 峡屿森林​ 发表

你不干,有的是人干!你不干,有的是人干!你不干,有的是人干!你不干,有的是人干!你不干,有的是人干!你不干,有的是人干!你不干,有的是人干!你不干,有的是人干!你不干,有的是人干!你不干,有的是人干!你不干,有的是人干!你不干,有的是人干!你不干,有的是人干!你不干,有的是人干!你不干,有的是人干!你不干,有的是人干!你不干,有的是人干!你不干,有的是人干!你不干,有的是人干!你不干,有的是人干!你不干,有的是人干!你不干,有的是人干!你不干,有的是人干!你不干,有的是人干!你不干,有的是人干!你不干,有的是人干!你不干,有的是人干!你不干,有的是人干!你不干,有的是人干!你不干,有的是人干!你不干,有的是人干!你不干,有的是人干!你不干,有的是人干!你不干,有的是人干!你不干,有的是人干!你不干,有的是人干!你不干,有的是人干!你不干,有的是人干!你不干,有的是人干!你不干,有的是人干!你不干,有的是人干!你不干,有的是人干!你不干,有的是人干!你不干,有的是人干!你不干,有的是人干!你不干,有的是人干!你不干,有的是人干!你不干,有的是人干!你不干,有的是人干!你不干,有的是人干!你不干,有的是人干!你不干,有的是人干!你不干,有的是人干!你不干,有的是人干!你不干,有的是人干!你不干,有的是人干!你不干,有的是人干!你不干,有的是人干!你不干,有的是人干!你不干,有的是人干!你不干,有的是人干!你不干,有的是人干!你不干,有的是人干!你不干,有的是人干!你不干,有的是人干!你不干,有的是人干!你不干,有的是人干!你不干,有的是人干!你不干,有的是人干!你不干,有的是人干!你不干,有的是人干!你不干,有的是人干!你不干,有的是人干!你不干,有的是人干!你不干,有的是人干!你不干,有的是人干!你不干,有的是人干!你不干,有的是人干!你不干,有的是人干!你不干,有的是人干!你不干,有的是人干!你不干,有的是人干!你不干,有的是人干!你不干,有的是人干!你不干,有的是人干!你不干,有的是人干!你不干,有的是人干!你不干,有的是人干!你不干,有的是人干!你不干,有的是人干!你不干,有的是人干!你不干,有的是人干!你不干,有的是人干!你不干,有的是人干!你不干,有的是人干!你不干,有的是人干!你不干,有的是人干!你不干,有的是人干!你不干,有的是人干!你不干,有的是人干!你不干,有的是人干!你不干,有的是人干!你不干,有的是人干!你不干,有的是人干!你不干,有的是人干!你不干,有的是人干!你不干,有的是人干!你不干,有的是人干!你不干,有的是人干!你不干,有的是人干!你不干,有的是人干!你不干,有的是人干!你不干,有的是人干!你不干,有的是人干!你不干,有的是人干!你不干,有的是人干!你不干,有的是人干!你不干,有的是人干!你不干,有的是人干!你不干,有的是人干!你不干,有的是人干!你不干,有的是人干!你不干,有的是人干!你不干,有的是人干!你不干,有的是人干!你不干,有的是人干!你不干,有的是人干!你不干,有的是人干!你不干,有的是人干!你不干,有的是人干!你不干,有的是人干!你不干,有的是人干!你不干,有的是人干!你不干,有的是人干!你不干,有的是人干!你不干,有的是人干!你不干,有的是人干!你不干,有的是人干!你不干,有的是人干!你不干,有的是人干!你不干,有的是人干!你不干,有的是人干!你不干,有的是人干!你不干,有的是人干!你不干,有的是人干!你不干,有的是人干!你不干,有的是人干!你不干,有的是人干!你不干,有的是人干!你不干,有的是人干!你不干,有的是人干!你不干,有的是人干!你不干,有的是人干!你不干,有的是人干!你不干,有的是人干!你不干,有的是人干!你不干,有的是人干!你不干,有的是人干!你不干,有的是人干!你不干,有的是人干!你不干,有的是人干!你不干,有的是人干!你不干,有的是人干!你不干,有的是人干!你不干,有的是人干!你不干,有的是人干!你不干,有的是人干!你不干,有的是人干!你不干,有的是人干!你不干,有的是人干!你不干,有的是人干!你不干,有的是人干!你不干,有的是人干!你不干,有的是人干!你不干,有的是人干!你不干,有的是人干!你不干,有的是人干!你不干,有的是人干!你不干,有的是人干!你不干,有的是人干!你不干,有的是人干!你不干,有的是人干!你不干,有的是人干!你不干,有的是人干!你不干,有的是人干!你不干,有的是人干!你不干,有的是人干!你不干,有的是人干!你不干,有的是人干!你不干,有的是人干!你不干,有的是人干!你不干,有的是人干!

知乎用户 未设置 发表

在教育部表示就业难,就业形势严峻的同时,人民日报报道了

武大硕士毕业,95 后萌妹竟成为 “女飞人”!

她叫李嘉思,1995 年出生**武汉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现在是国网杭州供电公司输电运检中心的一名送电线路工

她也是该公司成立 63 年来第一位从事高空作业的女员工。

4 名 95 后女孩坚守浙江千岛湖深山保高铁供电,月薪 2 万却被网友吐槽

4 名 95 后女孩坚守浙江千岛湖深山保高铁供电

越来越多的人投身一线基层岗位

研究生送外卖

名校毕业选择成为房产中介

毕业成为基层公务员

很多不可思议的魔幻就业,却也是旧闻重提。

就业为什么越来越难?名校毕业生到一线基层岗位,用人单位也非常喜欢,人力资源部门也能写出优质的年度工作报告。

对于内部是名校毕业生头部就业岗位不足,导致就业岗位下沉,挤占普通大学毕业生岗位。用人单位就地拔高用人需求,从本科到研究生学历以上,从普通二本到原 211 毕业以上,原本普通的就业蓄水池迅速筑起了大坝。没有进入池子的鱼活活渴死。

对外部,新行业的出现,高校与就业市场的割裂,就业的老师可能一毕业就留校了,教企业知识的压根就没去过企业。学校也没有外卖专业,快递专业和房产中介专业。企业接不到订单,用人岗位萎缩。而头部企业最先对市场产生灵敏反映,减少岗位,名校毕业生不得不接受比原来较差的单位。

未来就业的趋势,越来越多的基层岗位被接受,高学历名校就业下沉,女性会承担更多的技术体力劳动。

ps:国网供电公司杭州局,苏州局现在双 985 也不一定能进去,进去了岗位也不一定好,所以杭州局出现了成立 63 年来第一位从事高空作业的女员工。也就是女电工!还是武大本硕的女电工!那么苏州局的第一位高空作业的女员工也快出现了。

知乎用户 桃花潭水深 发表

**一、就业难度持续增加,**部分群体 “无业可就”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将我国职业归为 8 个大类,66 个中类,413 个小类,1838 个细类,虽然职位众多,却仍旧有部分群体 “无业可就”

特别是今年,应届生或将面临着更为严峻的竞争。一方面是国外疫情不稳定,不少海外留学选择回国就业,另一方面是去年毕业未就业的应届生同样也会使得就业难度提高。

二、就业期望高、就业速度慢,情况加剧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大学生就业观念发生了转变,已经从 “要找到一个饭碗” 转变成 “要找到一个铁饭碗”,最好是个 “金饭碗”

什么意思呢?就是从最初没有目的地找工作,变成稳定的工作,最好是高薪。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转变呢?不少往届生在社会摸爬滚打几年后,会慢慢产生观念上的转变,为什么应届毕业生就早早地有了这种观念呢?

疫情,还是疫情。突如其来的疫情,让不少公司、机构措不及防。不少公司为了自保更是选择缩编、减薪、裁员。疫情期间,互联网在有段时间确实充斥着类似的信息,这让即将毕业的应届生们不得不重新审视自身需求,才形成现在的这种局面。

三、面临就业边缘,要多做规划

如果你正身处大一,大二,刚进入大学生活,或者身处大三大四,面临就业边缘,不知如何选择,不妨试下这几个选择:

1、公务员、事业单位、国企

公职类的工作福利待遇方面就不多说,简单的一句话 “稳定和旱涝保收”。什么意思呢,稳定,但薪资一般,没有大富大贵,至少旱涝保收。而且应届生在公职类考试中占有很大的优势。

首先是国家政策倾斜,“近两年的招录向应届生倾斜” 这是相关政策文件里的表述,其次在国考、事业单位考试中的应届生职位平均竞争比要远远低于非应届生职位的平均竞争比,虽然较往年确实有所提高,但还没有达到几千、几百比一的地步。

2、学历提升

有能力极力建议学历提升,能考研的就考研,能读博的就读博。高学历在社会上始终拥有一席之地,虽然,三年或几年后依旧面临着就业压力,但是这对研究生及以上的学历来讲都是小事情。只要摆正心态,不骄不躁,还愁没有合适的工作?

其次,不少地区都会有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面向的就是高学历人群。待遇方面更是不用说,首套房补、车补等等众多福利。即使考公,高学历的竞争也要小很多,且转正后的级别要比本科、专科高!

3、摆正心态,放低标准

说实话,不到万不得已,小编并不愿意大家选择这一点。毕竟大家都满腔热血,对未来充满了憧憬。可现在就是这样,企业缩编,人才 “内卷”,没学历,没一技之长拿什么竞争?

现实就是这么残酷,最重要的还是心态。真的,不到万不得已,不要 “认输”

知乎用户 红海人力​ 发表

知乎用户 Wesker926 发表

低门槛的工作越来越少了,就算不喜欢自己大学学的专业,想转行,也会很难

知乎用户 whenhear​ 发表

先说一下结论:形势其实没有这么恶劣,但是也不容乐观

考研人数今年突破 450 万,但是要注意的是,这四百多万人里,相当一部分是往届生而且往届生的比例越来越高

引用一下文都的数据

抛开往届生,应届生里面,选择考研的人,大概比例为 1/6 左右。这个比例不低,但是尚且不算夸张

还有人用公务员热来证明就业环境不好,实际上公务员热确实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总体就业拉胯,但是公务员岗位的过热,与市场的不理性有很大的关系

首先说一下公务员过热的问题,2022 年国考报名缴费人数为 183 万人,平均竞争比例 1:60,各省省考大概为 1:30 左右,看起来很高,很难考,但是实际上,各位可以留心一下,国考和省考是想成为公务员最难的渠道,是全社会总体性竞争,没有之一

我们看看选调,以湖南为例

算一下比例,大概每 4-5 个人就有一个能成为公务员,注意,这是街道,是城里,不是乡镇,乡镇报名人数更少

此外,省考公务员也存在很多岗位报不满的情况,大城市扎堆严重,研究生学历都卡不住人,小地方本科都留不住人。每年,每个省都会有几十个岗位因为不满 1:5 的最低考试比例而取消

而我读研的学校,作为考公大户的法律专业,最后院办统计了一下研究生毕业去向,去公务员系统的人不到 1/4,注意,该院校是有名的考公院校,这个比例高不高,仁者见仁吧。但是如果算上事业编和国企单位,总人数就超过毕业生的一半了

所以与其说是就业总体环境不好,实际上是年轻人恐慌性前往大城市的原因更大

而且,即便如此,这种情况也会逐渐改变,目前各地已经开始了中考分流,禁止复读,很多人都知道高考实际上只有 50% 的人能考入大学,而中考分流,也就是说考上高中的人,也会不足 50%

2019 年,中国出生人口 1475 万。按照这个比例,20 年后,大学毕业生总人数仅有 330 万人

其他人只能上高职,职校

其实分流的方法,对那些原本能远高于一本线的考生来说,影响不大,粗略判断一下,如果你理科比高考一本线高 60 以上,文科比高考一本线高 30 以上,分流制度反而有可能让你考上更好的大学。

应该担心的主要是身处二本线的学生,有可能因此考不上大学,还有刚刚上一本线的学生,有可能因此落下二本

考虑到男生普遍高中开始发力学习,大学男女比例会更失调,女大学生占比会比今天更高。对于考上大学的成绩优异的男生来说,也许是个好消息,而对于女生来说,意味着就业环境可能更为严峻,如果一个岗位学历都要求本科以上,男女各招一个,女性的竞争很可能比男性恶劣得多(这一点在公务员招考里已经很明显了)

但是社会的马太效应会增强,国家需要加强职业教育的质量,在产业升级中逐渐提高产业工人的工资,社会宣传也要尽可能少去歧视他们,地方政府不能再以大学入学率作为高考的指挥棒和政绩

不然,随之而来的,必然是学历造假,价值观崩坏,生育率进一步降低,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

至少目前,如果我有孩子,我还是希望他不要去读职校

但是,我也希望国家产业能更好发展,职校毕业的人,也能有更高薪,更安全的工作,更好的未来

知乎用户 明律 发表

天才不去做天才的工作,跟我们普才卷,那就别怪我们普才去抢庸才的饭碗了。。。

别怪我们啊,要怪就去怪天才去。都是一级一级传下来的。。。

所以解决天才们的就业,是第一个问题。

第二个问题,目前博士招生数已经达到每年 10 万,这个数字多么恐怖,目前每年毕业 6 万人都足够填满一个大型体育场了。。。**10 万博士里必然天才是极少数,而普才是绝大多数。**如何给众多普才们提供合适的就业岗位也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当然博士情况还是好,硕士每年已经一百万了,建议直接一人发把狙解放台湾。

知乎用户 皇姑区乐购中学 发表

前两天刚看一条新闻说各个互联网大厂都在大规模裁员

大前天的新闻说现在毕业生预期实习工资 7000 元

现在又看到 2022 届毕业生规模超 1076 万人。。。。

只能说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曾经不被认为是工作的工作出现

赢了,感恩,万岁

知乎用户 啄狼​ 发表

变化有限,甚至好多企业都招不到人了,不乏一些世界五百强企业

预期影响现实,尽管这预期很遥远,但不得不说,即将进入社会感觉内卷程度直线降低,卷王们都有他们该去卷的地方并且喜欢扎堆,只要避开一些地方你就感受到适龄劳动人口不足的寒冬了

留得青山在,只要好好生活,**不要拿命换钱,**每个热爱生活的人都会被尊重的那一天不久就会来到

知乎用户 红旗漫 发表

蟹幺。用一个大学生一年的成本杂七杂八都算上大约一万元,如果按年息 3-5% 计算,可以认为一个人的劳动力要素约等价于 200-300 万 r 资本要素。银行放贷给制造业有多难受,应届生找工作就有多屈辱。

你问我怎么办,我也不知道怎么办,应届学生对经济的危害不亚于蒋委员长发行的金圆券,银元券。多签灵活就业协议吧,老师教你四年也不容易,别临走了还结个仇。

学校能发个 1000 块遣散费也别吝啬,农民房一天也得三四十,这师生情谊不说绵远,管一个月不过分吧

知乎用户 汪三水​ 发表

2022 届高校毕业生规模预计 1076 万人,再加上疫情的影响,这对就业的压力是越来越大了。

知乎用户 qwe 发表

数据通过比较,更能看出 “压力”

明年的 1076 万高校毕业生数量相对于 2021 年,增加了 167 万。167 万的概念有多大,他是在籍学生人数最多的大学,郑州大学在校学生的 21 倍,是江苏宿迁常驻森口的数量,也是去年走红的山东曹县 2010 年的人口数量。

另一方面。

除了千万数量级的高校毕业生外,还有 4400 万的失业大军。

知乎用户 大佛聊互联网金融​ 发表

每年都是最好的一年,目前的情况还在恶化,没几年是看不到转机的,明年肯定又有 2023 届高校毕业生怎么办,要我说家境好的完全不需要工作,灵活就业就行了,岗位还能空出来给一些人。

知乎总是在渲染一些危机,唯恐天下不乱,实际上现在发生的事都是注定的事,只是早和晚的关系。几十年前人均寿命只有 5060 都不到现在 7080,衣食住行这块,除了住正在调整,其他都解决了,医疗也因为集采便宜了不少,过去可是有一大半老了治不起病或者掏空全家积蓄的。上学这块不刻意报一些无用辅导班教育是花不了多少钱的。

当前的问题是产业大头都是中低端产业只能给那么多工资,这和企业无关,大部分企业也就 10% 到 30% 利润。

时代的发展机会就那么多,当下注定只有少数人过的好,大多数人没得选。只有当人口基数降下来才会谈更多的福利,人性化,种种不存在的幻想

知乎用户 很纯粹的世界 发表

我们要奋斗!少年们!

别听别人瞎说啥,要看做啥,卷是常态,以前不卷吗?好工作永远都是少数人。

一天天在这天天焦虑,卷卷卷,有啥用。

别想那么多,

保持好身体,少熬夜,

适度消费,别被消费主义洗脑,

做好面前事,别老想卷咋样,

该考研就好好复习,别给自己找借口,

该考公别怕人多,每天积累起来,

别躺!别躺!别躺!

躺的了一时,躺不了一世,这才是常态,

别为了卷,害怕卷,而放弃了思考,

一个个天天在这贩卖焦虑,不如多看看书。

欢迎来喷!

知乎用户 流年瑞锦彷 发表

高校是学习理论的地方,而社会是要把理论进行实践的地方,验证实践的地方。高校的学习本来应该与社会所需一脉相承,但恰恰相反,目前的事实就是二者的冲突矛盾非常之大。

大学本来是应该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但是偏偏没有几个大学把实践当回事儿。那结果会怎么样呢?

相信大家都心知肚明,企业招不到人,毕业生找不到工作。

在学院派的眼中,学历和证书那是最重要的,但企业却普遍认为自己的员工能不能干才是招聘的首要标准。

所以一旦找不到工作就继续上下去,找工作不擅长,但是上学我们很擅长。

专科毕业之后升本科,本科毕业了上研究生,研究生上完了上博士,博士上完还有个博士后。

很多人学上的越久,期望值越高,越难就业心里就越失衡,这样就越来越不符合企业招聘人才的初衷。

很多学院派看来,我辛苦上了这么多年学,一旦毕业找到工作之后,应该是享受的开始。

但在企业眼里,新手和二把刀永远得排着队。

这是中国就业界普遍存在的非常严峻的一个社会矛盾!

有人说这样的矛盾是企业造成的,企业普遍不愿意给新人历练机会!

也有人说,这是中国高等教育出现了问题,甚至是中国教育从根子上就出现了问题。

我自己是英语行业的人,我拿英语专业的学生以及就业情况举例做一个说明:

所有英语专业的学生在选择这个专业之前的梦想都是将来做职业翻译,每一个英语好的人都有一个翻译梦!

尤其是近年来很多学生把做同声传译看成了自己选择英语专业的第一目标,就是直接奔这个去的。

具体学习的过程我们就略过不讲了,反正学习都在大学,大家的学习方法和老师的教法大差不差。

所以毕业了之后,大家的水平也是大差不差。很多英语专业毕业的学生之所以被称为英语专业,就是因为他们的单词量比其他非英语专业的学生能够更大一些。

这样说来,英语专业之所以专业是因为它比其他非英语专业背的单词更多。

所以英语专业并不专业,英语专业的毕业生走上社会之后到处碰壁,由于无一技之长,大家在竞争的时候都处于同一起跑线上,但可惜的是大家大多都不是社会需要的人才。

衡量英语专业毕业生英语水平的最高英语等级是专业 8 级,但实际情况就是很多英语专业 8 级的人连一个英文句子都写不全,随便遇到一个长难句就卡壳。

于是乎,各大高校又开设了很多的翻译硕士专业。

但是这儿又有一个小可惜要出现了!

几乎没有几个翻译硕士导师自身是职业翻译,所以他们带出来的翻译硕士毕业生普遍在毕业之后处于和本科生同一条的就业竞争起跑线上。

于是乎,恶性循环就此开始!

那么你聪明的,请你告诉我,这是中国教育的问题还是中国企业的问题呢?

知乎用户 文刀刀​ 发表

年年都创新高,好股票啊

知乎用户 你竟然偷拍本宝 发表

人口红利这个说法,以及围绕着这个说法所做出的决策存在潜在风险的。当一个东西被看作是资源的时候,其潜台词就是消耗品,说的明白一点就是把人不当人看。这不由得使我想到前几天看到的一个视频——国外的某个牧场,外面下着小雪,小牛吃着瓶装的冷牛奶,在栅栏里面瑟瑟发抖。而这个视频是一个牛奶的广告,告诉大家他们家产的牛奶首先会把牛妈妈养的小牛喂饱,然后才去挤奶。

同时,看到一个关于”鸡块侠 “的新闻,说是在美国的炸鸡店里面,有些员工会给顾客点的鸡块塞爆,而收到被塞爆鸡块的客户也很感激,成这些快餐店的打工人为” 鸡块侠“,这种行为在国内也有人干。某种意义上,这算是打工人反抗资本主义的一种方式,尽管看起来那么无力。

而另一方面,资本家则是想尽各种方式占打工人的便宜,并早已经串联起来:从 996 是福报(资本家作经)的言论开始;深 x 服的员工监控系统,专门盯着员工的一举一动(讲损失消灭在萌芽);员工黑名单平台的建立(削弱和分化工人阶级);灵活就业化(资本家卸下本应该承担的责任);外卖平台苛刻的配送规则(将潜在风险留给公共空间,比如在苛刻的规则下外卖小哥不得不横冲直撞去配送)… 等等等等,不胜枚举。

如何反抗?很显然不可能通过罢工等方式,反抗资本家。本质上,资本和打工人双方都存在一种不对称性,资本家可以通过控制打工人收入的方式来控制打工人,而打工人也可以在小的方面,影响公司运营的方式来实现对抗。

鸡块侠可以算作一种方式。

公司内部人事调整也是一种方式,比如在公司里面通常会存在 35 岁焦虑,那当你是面试官的时候,你可以放水招人,将薪资倒挂形成一种传统,我不太明白为什么有些公司明明不需要那么多技术,或者说技术祭奠不需要那么深,而在面试的时候,各种刁钻问题,甚至有些刁钻问题,面试官回答得都不一定好,然后通过面试之后,又配合 HR 各种压低别人工资。这么做的后果是什么呢?就是最终公司进来越来越多的,高水平而薪资相对较低的员工,而你的晋升压力就会越来越大。因为见不得别人好,而把自己给坑了,这样的人在公司里面不在少数。

此外,搞**” 逆 “淘汰。**并不是真的逆淘汰,而是重新定义绩效。比如,有两个员工,员工 A 每天准时下班,完成工作量为 10,员工 B 每天多加班 4 个小时,完成工作量为 12。如果在某种绩效环境下,员工 B 经常收到嘉奖,那么,只能说这种环境是鼓励低效的,并且这种低效员工还会搞坏职场环境,导致大家都无效努力。我在做领导的时候,原本 3 天干的活,有人 2 天做完了,我会放他出去玩,但是不要走太远。所以制定 KPI 的时候,如果是我的话,会优先干掉那种低效员工——当一个评估准则只对某些特定的维度认可,久而久之,其他的维度将在这个评估准则下被抛弃。如果你只在乎开发进度,久而久之,代码质量将会越来越差,代码文档将会越来越少。

最后,工人的串联。在知乎上面曾经看到一个回答,说是为什么工厂不会招某个特定族群或者地区的人入场,原因总结起来就是这些地区的人作为工人进来不是一个原子化的人,而是一种组织形式进来的,甚至还能够产生一定的动员能力。我们国家的工会已经失去了对于打工人的动员能力,甚至成为资本的帮凶,而被原子化的打工人还在被几块切得不规则的肉相互撕咬。

那么,回答问题本身,我好像没有回答,但又好像说的很清楚了。

知乎用户 张坏水​ 发表

我是 06 年某垃圾大专毕业的。说他垃圾,因为我只考了 317 分,最高是一个山东的,考了 410,入学还被奖励了。我专业 80 人,毕业时,甚至没有到 06 年 6 月,就业情况如下: 进入中石油约 40 人,进入地方燃气国有企业约 20 人,进入能源类私企约 10 多人。剩下的确实有转行的或者没找到工作的,多是女生。没有考专升本的。进中石油的同学确实不是正式工,待遇也不好,但是基本上 3 到 5 年就以各种方法转正了,比如我是 08 年转正的。地方燃气国企,尤其是长三角那边的,待遇真是好。我记得很清楚进新奥燃气的同学都不愿意干,嫌太差,很多毁约的。

那么,现在的本科生就业都不如我们当时的大专了么?这是个很严肃的问题。

知乎用户 鬼子豆豆​ 发表

目前就业的结构性矛盾尚未得到根本缓解,存在 “就业难” 与“招人难”并存的现象,不同专业、行业和地区间用人需求差异较大,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依然严峻复杂。

知乎用户 阿华同学 发表

疫情反复导致中小企业难做大企业裁员

毕业生人数导致卷起来了

努力考研是你在没有工作下合理啃老的又一理由

考研后身处研究生大潮里高不成低不就的心理比比皆是

于是小城市比拼人际关系上岸

大城市削尖脑袋上岸似乎成了唯一出路

对于考公党来说万中无一的比例已经屡见不鲜了

这一万人里几千人都会落榜

这几千人日常花销不产生任何产值

而死记硬背的行测申论在不能上岸的情况下

对他们往后余生不能带来任何的价值

对他们的职场甚至毫无意义

一两年后失去了应届生身份

再面对社会他们将变得手足无措

这就是我们的教育

宇宙的尽头是上岸

十几二十年的读书学不到一门糊口的手艺

加上舆论洗脑式的高精尖

我也不知道为什么大学生毕业后的期望薪资就是 7000 以上

要多想

你每个月为公司是否带来了你薪资两倍的收益

我作为个打工的自然不一样公司剥削我

但我也知道公司不是做慈善

知乎用户 不烦世事 发表

知乎用户 金融校招大虎 发表

没关系

只要开始放水,情况就会好起来

学历贬值与劳动力贬值叠加,会让未来很有盼头

知乎用户 深海恐惧 发表

没事考研占了一半,

知乎用户 someone 发表

1000 玩的毕业数量

成功人士也就是千分之甚至万分之一百万分之一

大多数都是碌碌无为的人

不必在意就业人数

都能生存的

只是生活的质量会越来越拉开的

知乎用户 zyqiang1 发表

其实每年都是毕业生规模再创新高啊,就业形势八成还会是近几年的老样子,顶多从 “卷卷卷” 变成“卷卷卷 Plus”,但最终都会被摆平……

下面是 2021 年毕业生再创新高的数据 ↓↓↓↓↓

根据教育部公布的数据显示:2021 届高校毕业生总规模高达 909 万人,同比增加 35 万,再创历史新高!另一方面,疫情导致留学生回流,竞争也开始日益白热化发展…
数据显示,2020 年向国内岗位投递简历的海归人才数量较 2019 年
增长了 33.9%,今年春节后第二周,考研成绩公布导致更多应届生流向就业市场,求职人数同比增长 143.1%!

但是即使去年的教育形式如此的严峻,依旧被摆平了 “教育部: 2021 届高校毕业生就业局势总体稳定”~~~~

面对日益增长的毕业生人数,加之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等多重因素影响,就业形势复杂严峻,“稳就业”“保就业” 的任务非常艰巨。在 28 日举行的教育部新闻发布会上,教育部高校学生司司长王辉表示:“在中央各有关部门、地方党委政府、高校、用人单位以及社会各界共同努力下,2021 届高校毕业生就业局势总体稳定。”“根据国家统计局 12 月 15 日发布的数据,今年 1 至 11 月份,全国城镇新增就业 1207 万人,超额完成全年预期目标,其中高校毕业生就业为全国就业大局稳定作出了重要贡献。” 王辉说。——光明网

毕竟绝大多数的毕业生性价比一定比一些基层的老员工要高,平均招两个五千的毕业生顶掉一个一万的老员工,还更更换了新鲜血液。

毕业生不仅年轻、还耐造、胃口好、能吃饼,扛得住没加班费的 996,企业自然也更愿意换新人上了。

那下岗的老员工又何去何从呢?

可以灵活就业啊!

比如去送外卖,原来公司里就 20 个人点外卖,现在换成三十个四十个,外卖员得增多啊,所以岗位又出来了。

而毕业生没有孩子要养,上下班回家打个车,这网约车司机的岗位需求就又增加了。

还有不少新闻天天说现在的年轻人吃不了苦,工厂流水线没人,其实只要留心,哪哪都是就业岗位……

码字不易,小芙抖个小机灵,欢迎探讨啦~~~~

更多关于专业祛痘的知识和有意思的干货知识,请持续关注小芙本芙啊 @芙清 FulQun

知乎用户 芙清 FulQun​​ 发表

知乎看到的一个故事 ,

记者问养牛娃你想干什么,说我要养牛,养大就找老婆,然后生孩子让他养牛,

当时还觉得他没有知识挺惨的,其实有了知识也不是每个人都能当科学家,当然还是读书吧。

读书能更好的理解这个世界。

知乎用户 木夕 发表

21 年去学校招聘,大部分学生都去考研了,找工作的本科生没几个… 现在考研考公太卷了。

知乎用户 水上骑士​​ 发表

就业不管如何复杂苦难,都有解决的办法。关键在于标准和底线在哪里,由谁来评判标准和底线。

知乎用户 西柚问答 发表

总之就是就业难,但这也给很多毕业生多样的选择。

除了较为常规的就业外,可能很多人会选择**灵活就业,自主创业。**现在的中国新兴科技市场一片欣欣向荣,这也是很多人就业转变的机遇: 健康,娱乐,时尚,美容,科技这里面都蕴含着丰富的巨大的机会。年轻人的思想都在这个时代迅速转变,那么自己创业的也不在少数。但是据官方数据统计:全国毕业生每年选择创业的比例为 5%,其中成功率最高的浙江也只有这 5% 中的 4%,广东成功率只有 1%…… 全国大学生创业平均成功率占这 5% 中的 3%。数据说明,大学毕业生创业成功率很低而且明显处于弱势。

2021 年 1 月至 10 月,全国城镇新增就业 1133 万人,想要消化 2022 届毕业生,至少需要 9 个月。那么综合研判,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依然严峻复杂。

所以在竞争力越来越大的经济形势和就业环境下,更多人选择了考研考公,以此提升自身的岗位竞争力,但竞争也尤为激烈。拿考公来说:据统计 2022 年度中国公务员考试报名人数突破 202 万。以往偏远地区岗位也开始受报考者青睐,例如 2022 年的 “西藏自治区邮政管理局一级主任科员及以下” 成了热门岗位,竞争激烈程度堪称 “两万里挑一”。考研更是难上加卷:一是报考人数增多;22 年考研人数 457 万,再次刷新历史新高**。**二是考试难度上升;教育部鼓励招生单位选用统考科目试卷,这样全国统一考试竞争难度会升高。三是招生人数减少;22 年考研计划招生人数 110.7 万人,相较去年稍有减少。四是教育改革,严进严出;根据最新教育改革发展意见,研究生招生会越来越 “综合”、“多元”,考试和毕业会更加严格。例如 2021 年 1 月 21 日,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就对部分超过修业年限的研究生进行了清退处理;2020 年 10 月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清退了 56 人。研究生考试:招生人数减少,报考人数增多,竞争力增大,上岸变难。

总而言之,无论是考研还是考公都没那么容易。

而且学历真的很重要,当前我国正在进行产业结构升级,随着产业结构的升级,社会对于中高端人才的需求量会进一步提升,从这个角度来看,**社会对于学历的认可度是有差异的,学历是我们进入当今社会的通行证,是开启职场大门的钥匙,**也就是说在你持学历求职时,招聘人员一般都会将学历的含金量分为等级,学历高的竞争力也会大。所以本科生毕业去找工作竞争力相较硕士博士比较低。

如果大家想继续提高竞争力的话,小勇建议可以考虑国外申请制学校。现在申请国外留学的话,性价比是很高的,比如去**马来西亚林肯大学。**因为疫情原因不需要出国,这是很安全的。可以在国内一边上网课一边上班,只需要一年多时间就可以用在职的方式获得全日制学历。

如果大家对于留学不知道怎么选择,可以深入了解一下马来西亚林肯大学,这里有着优质的教育资源、完善的教学设备和综合发展的教学内容,小勇在这里向大家具体介绍一下。

首先含金量很高;马来西亚林肯大学是一所涵盖专、本、硕、博办学层次的全日制大学,师资团队博士学历持有率 45%,**被马来西亚高等教育部评为 “五星级大学”,与国内很多 211 院校齐名,**是中国教育部涉外教育监管信息网推荐的 63 所马来西亚大学之一。

其次课程安排合理;学校设置必修和选修两类课程,**可供选择的专业学科多种多样,涵盖范围很广。**在 MBA 商学管理和教育类课程方面突出专业优势,为学生创设出综合发展空间,从而培养全面发展的综合人才,提高学生专业竞争力与个人能力,提高学生的社交技能和责任感。

最重要的是综合优势大;学费报名费相比于其他欧美国家所需费用要低;学制 1.5 年,可先入学后补语言成绩,这对于一些还没有做好语言基础准备的同学又加了一层保护网。申请录取率高达 99%,易毕业;再有大家无需担心语言沟通障碍问题,随堂翻译配备到位,讲解更详细,答疑方便,对于疑难问题随堂解答,快速准确;同时因为疫情影响,学校选择集中授课,可以集中到节假日上课,不用出国,用在职的方式获得全日制学历,最大限度减轻在职人员的学习压力。

所以这种方法可以用一年半的时间拿到学历,同时国外学校,专业对口,也无需担心疫情影响,是非常适合大家的。机会只给有准备的人,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如果大家对于马来西亚林肯大学有兴趣或者想跟进一步了解留学,比如申请材料、申请学校、留学签证、留学费用、学习课程等,可以随时私聊。

我是留学顾问小勇,有留学相关的问题欢迎随时私信我哦!

知乎用户 海外留学情报站 发表

靠读书来逃避生活,就会导致各种问题

家里不缺钱的,一直读书一直爽,付得起学费,安排的了工作,于是把读书当成了一种职业。反正最后毕业了,也是家里安排个工作,干一些和专业八竿子打不着的事。

家里缺钱的,要么一横心去电子厂打工,要么幻想读书到一定程度当人上人,那我觉得还不如早点备考公务员,学历不是没有用,是贬值的越来越快,985 硕士毕业出来都不敢说就能找到体面的工作。

大家总是幻想去不了一线,回个二线,实在不行回老家。一线房子买不起,花一半工资租房子。二线没有互联网,没有高端制造业。老家估计连工作都找不到。是你学业不精吗,是没有多少合适岗位好吧。

在学校的时候大家都想着先做技术,后面转管理。朋友,有多少人能转管理啊,再说你管谁呢,出生人口这么少,后面都没人可管了。

你在马路上开车,早早进入实线道,前面还有长长一排的车,一抬头更前面是个 300 秒的红绿灯,这个时候你还加油门有什么意义呢,变道变不过去,超车超不完,到了最前面还有红绿灯卡着你。不如停下来安心等着。

除非,你要闯红灯,你要实线变道,你要从前面的车身上压过去。

知乎用户 福瑞曼 发表

写段对话《以旧换新》

甲:今年又有 1000 多万大学生毕业了。

乙:好啊,又有这么多韭菜,啊不,大学生进入了就业市场。

看来,我得做点大好事。

甲:做什么大好事?

乙:多招聘刚毕业的大学生!

大学生读了十几年书,花了家里许多钱,毕业了没工作,没收入,没法给自己和父母交代,该多着急啊。

我给他们提供工作机会,还不是大好事一件吗?

甲:可是你那里没那么多工作岗位吧。

乙:把中年人辞退,不就行了吗?这叫 “以旧换新”!

甲:中年人上有老下有小,多不容易啊!

你们把人家辞退了,让人家失业,这多不好啊!

依我看,这是缺乏社会责任感的表现。

乙:错!我们辞退中年人,不是缺乏社会责任感,而是富有社会责任感的表现。

甲:此话怎讲?你们难道不是因为中年人不能加班,所以辞退了人家么?

乙:非也。我们这是为了照顾中年人的身体啊。

工作那么累,中年人吃不消啊!

中年人别说加班,就是正常上班,都能累出病来。

所以啊,我们要多多辞退中年人,这样他们就清闲了,就不会被累出毛病了。

甲:被辞退了,就清闲了么?为了养家糊口,人家还要找下一份工作的!

乙:很多中年失业的人,找不到脑力劳动的工作了。

甲:那他们会去干什么呢?

乙:有人就不会再工作了。如果还想工作的,可能会去送外卖、开滴滴吧。

甲:送外卖、开滴滴,就不累了吗?就不容易把身体累出毛病了?

乙:我觉得,这些工作是有利于身体健康的。

甲:不见得吧?干这些工作,就不会被累病了吗?

乙:依我之见,脑力劳动的心之累,远甚于体力劳动的身之累!

就算送外卖、开滴滴也会被累病,他们也不是在我眼前被累病的啊。

我又不会难受。

甲:你这种思维,和富老爷觉得穷人可怜,然后把穷人赶到看不见的地方,有什么区别?

乙:当然有区别了,我是富有社会责任感的。

甲:嗯,你的理由就是,因为怕中年人累病,所以辞退他们。

乙:不是,我主要是为了促进大学生就业啊。

我们辞退中年人,不就有工作岗位空出来了吗?

我们把这些工作岗位空出来,不就能够促进大学生就业了吗?

甲:但是也造成了中年人失业啊。

乙:刚毕业的大学生,思维幼稚,一旦找不到工作,很容易走极端,于他们自己、于他们父母、于社会都很不利。

而中年人,思想已经成熟,且上有老下有小,多半会规矩老实,不会走极端。

所以,依我看,就该把中年人的工作给大学生!

再说了,没工作过的大学生,如果去创业,实在难以成功。

而有工作经验、有积蓄的中年人去创业,成功机率高多了。

如果中年人创业成功,又会给社会提供很多工作岗位,从而促进大学生就业。

因此,我会多多辞退中年人,招聘刚毕业的大学生,让人人都有机会工作!

这可是一件大好事啊!

甲:我可去你的吧!你就是觉得年轻人更卖力、更廉价、更好骗而已。

乙:我又不是搞慈善事业的,我当然想少投入、多赚钱了。

甲:你想多赚钱,直说不行吗?

非要自我标榜,天天往自己脸上贴金!

你知道为啥普通人不会被嘲笑,伪君子会被嘲笑吗?

知乎用户 乔加西​ 发表

很多评论有个误区 这个一千多万是包括了大专 本科 研究生 博士等数量总和 而不是本科生就有一千多万。。。(大专 500w+ 本科 300—400w+ 研究生 100w+)

知乎用户 往事随风 发表

超过当年出生人口了……..

知乎用户 孙鹏. eduzhixin 发表

鄙人绩点只有 2.0,校招的时候被各大企业人见狗嫌了。给母校刷低了就业率。母校、老师将以我为耻辱。

现在也没找工作,蹲在家里啃老(以考研、考事业单位编制为借口)。

因为是好学校,同学们混得都很好。高中同学就混得不那么好。无论如何,我感觉大家都比我努力。

出于对同学们的嫉妒,鄙人真诚地希望,他们工作的企业和单位都缩编、倒闭。真不爱就业。

知乎用户 知乎用户 rbpuMh 发表

50% 大部分毕业生没有工作,30% 没有找到理想或者合适的工作,10% 可以正好找到对口,5% 继续升学或者出国深造,5% 是精英,一早就被单位挑走了

知乎用户 万事随缘的 Vi 姐 发表

没有变化,都去考研了

知乎用户 星星想扣篮 发表

这应该是第 1 次破千万吧。

太难了,我们这几届。

先是遇到了疫情,疫情导致大学的课都没法好好上。在家里能学得进去的,算是学神了。反正我就会跑神,大学就这么混过去了。

然后,现在就业人数又在逐年递增,而且同时公司还在裁员,就很离谱。

而我们这刚毕业的一届,有的考研失败,有的连工作都还没找到,根本不知道未来在何方。

所以说 20、21 届的要抓紧时间了,不然就该跟 22 届的那么多人一起竞争了,唉,太难了。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这有一大半都是大专的,分开讲好一点,不分开大家还以为我们大学生太多了呢。实际上我们每年本科生也就比老美多几十万人,还是近些年赶超的,绝对数量比老美少。就算是现在,本科院校数量更是差人家一大截,但是我们总人口是老美的 4 倍。

知乎用户 思无邪 发表

这么看来,生育率下降其实也不算坏事…

知乎用户 舞剑人 发表

基本上从 13 年开始,年年最难就业季。

知乎用户 半卅​ 发表

就突出一个最难就业季呗!

看到这么多毕业生涌入人才市场,就业形势进一步加大,其实最惨的不是顶部毕业生,也不是普通毕业生,而是处在中间的毕业生。

顶部毕业生,有名校光环,有各种荣誉,大厂争先竞争,国家部委也从中薅一部分羊毛。

甚至不是出现标出 40w50w 年薪的价格。都在说明,即便明年毕业生规模达到 2000w,这部分还是吃香的喝辣的。

同样对于普通毕业生来说,毕业生规模怎么涨也无所谓。

因为这个社会上大部分岗位是不需要所谓的高学历的,打螺丝钉需要什么文凭?如果一家企业的工作岗位都是比较基础的,让他提高整体的招聘标准去招人,你看这个企业最终会不会黄摊子。

所以最倒霉的是处在中间不上不下的一拨人。

面对顶部毕业生,自己被迫加入内卷,但高级人才本身数量少,岗位也不多,媒体们天天嚷嚷着人才少,不过是因为,想要人才的地方多而已,坑位是固定的,有的人即便有了那个获得好岗位的能力,也会因为各种原因进不去那样所谓的好岗位。

下去又不行,自己付出了那么多年,虽说学校不算顶尖,但是如果去打螺丝钉,自然也不会乐意。

这时才突出一个就业难。

所以一部分人索性不再去竞争了,打不过上层,不甘愿去下层,那些对于基本要求不高的职业反倒成为了毕业生最好的选择。

连年报考创新高的公务员考试,考研,都在说着,或许国家为我们打开了一个公平的窗口,但实际上,公平的窗口反而加剧了内卷。

因为只要存在,我觉得我上我也行的岗位,内卷就避免不了,不过因为有这样相对公平的窗口,即便就业形势再严峻,我们也能表现出岁月静好的样子。

然后自然就出现了所谓的灵活就业,毕业生们会在刚开始无限挣扎,最终迫不得已去干自己不喜欢但还算比较适合的岗位。

退一步讲,就业难不难,大部分人并不 care,从看到选岗的大思想方向转变就能看出来。

大部分人已经不在乎自己想要选择的岗位是不是所谓体面的工作了。

能赚到钱就可以。

当然,对于全体毕业生来说,即便就业形势严峻,我们也不是说就啥都不干了。

提升学历这种事,可以,但是如果有一技之长无法替代或许也是方法。

考铁饭碗可以,但是或许因为有了一点考试能力,去当个机构老师也不错。

去小公司先试水,能有了经验再跳槽,可以适当的降低自己的要求,毕竟就业是关乎到自己的人生大事,即便内心拒绝,还是要去尝试。

最后清楚自己的能力,去设定一个明确的目标,总好过天天看着毕业生人数水涨船高,整体抱怨却没有行动。

以上。

知乎用户 我不是考神 发表

综合来看,如今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仍然严峻复杂。当下,我国的经济发展面临着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这些压力会对就业产生影响。另外,由于新冠肺炎疫情仍在持续,这对于就业也存在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面对 “就业难” 以及 “招人难” 的问题,有关负责人表示,一方面要坚定信心,我国经济韧性强,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不会改变,稳就业工作的基础是坚实的。另一方面要直面困难和挑战。对此,国家对于 2022 届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正在持续进行推进。首先,是各地各高校正在全面推进落实工作部署。其次,组织开展 “校园招聘月” 系列活动,开展了 “24365 校园招聘服务” 活动,以及举办专场网络招聘活动 10 场,各地各高校已为 2022 届高校毕业生举办校园招聘活动 4 万多场,为就业生提供了大量的岗位。以及,组织开展重点群体就业能力培训。

目前,教育部启动实施的 “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宏志助航计划——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培训项目” 已开展线下培训 4 万余人。最后,组织实施供需对接就业育人活动。教育部启动实施“供需对接就业育人项目”,经过前期征集审核,汇总发布了 281 家用人单位的 2804 个项目指南,目前正在开展校企网络对接洽谈。

尽管就业形势难上加难,但是相信在国家政策的引导下,配合自身的努力与坚持,每个人也能获得理想的工作岗位

知乎用户 三哥有话说 发表

高三,已经开始就业焦虑了

枯了枯了

知乎用户 为了斋藤飞鸟 发表

结果无非就是,各大企业尤其国企央企为了完成应届生就业指标,花更高价格吸引更多应届生进企业,顺便把企业里的老员工们裁掉,这其中包括入职一年两年的。怎么动手呢?应届生工资倒挂呗。

所以我们国家的企业永葆青春,但技术却始终无法提高,为什么呢,因为有技术的人还来不及做出经验或者研究出什么成果之前,就被辞退了。而新来的人靠的上一届一知半解准备被扫地出门的人教的,并不能完全学会,胜任工作,一样是摸爬滚打。真正有经验有技术的人才只要不是特别出众,最后都会下岗。

知乎用户 Ministone 发表

我们公司需要有 30 年工作经验

年龄 22~26 岁的硕士及以上应届毕业生

知乎用户 小辉辉 发表

我大学本科毕业有 13 年了,研究生毕业有 5 年了。我本科学的临床医学,研究生读的复旦在职 MBA,曾是一家医疗私募基金公司的副总裁,同时也创办了自己的教育培训公司。

我深刻感受到本科学校和专业对自己后来的成长。现在本科毕业生 1000 多万,找工作明显这两年难度比 2019 年之前增加了不少。一方面是毕业生人数增加了,另一方面是行业更替变化太快,加之疫情影响,经济波动,就业难自然是不可避免的。

我觉得之所以现在同时出现 “就业难” 和“招工难”现象,是因为现在本科毕业生根据 4 年前当时热门行业选的专业方向,放在四年后,行情已经发生显著变化了,例如四年前互联网、房地产、金融等热门行业,还是学生们钟爱的就业方向,但是这几年这些热门行业在降温,甚至出现行业萎缩情况。更何况还有很多专业,已经很多年没有什么学科创新了,例如土木工程、信息工程、服装纺织、国际贸易、英语、行政文秘等专业,现在毕业生需求显著下降,但是大学每年还是培养了大量这些行业的毕业生。还有一些基础学科,例如数学、物理学、化学等培养基础学科人才的专业,现在都需要进一步读研究生,否则毕业也很难找到适合的工作。

而国家这几年在加大对高新尖技术行业的政策推动力度,给了大量的行业资金补贴和优惠政策(例如税收优惠)。这些行业包括芯片、半导体、人工智能、电池、新能源、汽车、5G、精密仪器、航空导航、元宇宙等行业领域,虽是热门,但是大学里面对应开设的学科和课程都未必跟上了发展趋势,所以市场出现了需求不能满足的情况。

最近 2-3 年,出现了太多的变故。

(1)疫情让很多行业萎靡不振。例如酒店、旅游、服装、餐饮、航空等,导致这些行业相关专业的毕业生,毕业即失业;

(2)国家限制了一些行业的发展,例如房地产、K12 教培、游戏以及重污染行业。导致这些行业慢慢停止发展或者直接萎缩掉了。因此相关专业的毕业生,毕业即失业;

这是一个结构性匹配错位的问题。我觉得主要是本科毕业生的专业选择是存在滞后性的,这个得由政府和各高校统一协调设置建立更适合未来国家发展的重点学科和专业,调学科结构和相应学科招生人数调整才能解决错配问题。

另外,在疫情下经济增长的不确定性也会导致市场上总体职位需求的下降,这也是毕业生需要面临的系统性风险。

所以,我认为当下本科毕业生的出路:

(1)继续读研。但是争取换到热门行业读研究生;

(2)尽早考一些有含金量的大证书,例如 CPA、CFA;

(3)降低期望值,先找一份普通一点的工作,但是在工作后一方面注意积累工作经验,另外可以着手准备读在职研究生,提升自己的市场竞争力。例如 MBA、MPAcc、MPA 等等。

欢迎大家关注我的公众号:MBA 面试精英 60 天

2020 华尔街之狼跨年盛典视频分享:

[

名校 MBA 优质项目资源介绍以及名校 MBA 对个人职业发展的影响(复旦、交大 MBA)

华尔街之狼的视频

 · 343 播放

](https://www.zhihu.com/zvideo/1458863722906882048)

[

复旦、交大 MBA 在读学员精彩分享

华尔街之狼的视频

 · 459 播放

](https://www.zhihu.com/zvideo/1459196234413694976)

[

宁钟教授 - 复旦校企咨询实战案例分析(复旦、交大 MBA)

华尔街之狼的视频

 · 376 播放

](https://www.zhihu.com/zvideo/1458877691797204993)

上海五大名校 MBA 项目分享会视频:

[

2021 上海五大名校(复旦、交大)MBA / EMBA 首场面试分享会

华尔街之狼的视频

 · 7231 播放

](https://www.zhihu.com/zvideo/1349840717645193216)

[

2021 上海五大名校(复旦、交大)MBA / EMBA 面试分享会第二场

华尔街之狼的视频

 · 3695 播放

](https://www.zhihu.com/zvideo/1384865848230834177)

[

2021 华尔街之狼名师分享会第三场

华尔街之狼的视频

 · 2109 播放

](https://www.zhihu.com/zvideo/1405476268771622912)

知乎用户 华尔街之狼​ 发表

大众考研,万众考公,

千军万马独马桥。

忆范进中举,何其猖狂

知乎用户 沐雨橙风 发表

20 年后呢?

知乎用户 用户名必填 发表

高情商:人才

低情商:廉价劳动力

知乎用户 黑白玄翦 发表

从前骗小孩子:考上大学就解放了。现在得骗他们:考上研考上公务员就解放了。当然,还是骗人的啦!

95 后内卷已经卷到大学毕业之后的出路了,高考的残酷竞争都不再是拼命的终点,马拉松跑完一程还要再来一程。

从前还有很多人选择研究生出国,尤其是大部分 GPA 前 20% 的,很多都出国了,所以保研和考研还不至于挤破头抢名额。可是这两年受疫情影响,出国受阻,考研人数激增,加剧了国内高等教育的内卷化激烈程度。

从根源上来说,竞争突然变得如此激烈,是因为社会发展太迅速了。我们国家用 30 年的时间实现了西方 100 年左右的发展,中小学教育的急功近利催生了大批有竞争力的应试型学生,大家一起卷。许多专业的就业市场都供大于求,僧多粥少。高回报的新兴行业的崛起导致市场对毕业生的筛选标准水涨船高,如果不拼命学习换取高学历(现在要求 985 或 211 研究生),将在简历筛选、面试录取中被无情淘汰。

社会发展快有利也有弊,年轻人必须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利好条件,实现自身长远发展,学会应对不利条件,才能在这个风云变幻的时代站稳脚跟。

知乎用户 法学玫瑰 发表

一生一世花不完。

知乎用户 骑熊猫的九节狼 发表

就业形势每年都差不多,不用在意,大扩招都开启多少年了?高等教育对大多数人无非缓冲池,池里永远会有足够多的鱼。无非一模一样的鱼,最早商品标牌写着专科,后来变本科、研究生而已。

而最早进厂的鱼标牌叫三校生,也许以后也会这么换名头的,至少国家是希望的。

知乎用户 赤膊赤卵赤屁股 发表

没有鱼丸粗面,只有一腔热忱,两滴热血,三分冷静,抽丝剥茧陪你一起寻求答案……

2022 我们究竟会面临什么样的就业形势变化?对每一位步入社会或即将步入社会的毕业生来说,这个 2022 年的开头,格外艰难。所以作为” 过来人”,下面帮你梳理思路,在求职、考研、考公的艰难抉择中,该如何做正确的思考分析判断。

2022 届毕业生规模创新高,1076 万!!!别急,另外进入劳动力市场求职的还有 400-500 万中专毕业生、几十万退伍军人和一定数量中学毕业生等等,新增求职人数会达历史新高。此外,受国际疫情影响,返回国内就业的海外留学生也在不断增加。

如此,偏遇到现在愈演愈烈的降薪裁员大潮,该怎么办?经济下行压力,2022 年宏观经济稳增长任务繁重,实现充分就业目标困难较大,劳动力市场和就业形势不容乐观……

一边是大量的大学毕业生求职不易,另一方面却又惊现企业招工难,部分高校毕业生想去的岗位去不了,制造业企业想招的人招不来,技能人才特别是高技能人才缺口很大。

数据显示,2021 年,考研人数 377 万,考公人数 157 万;2022 年,考研报名人数达 422 万,考公人数 212 万。如今考研,考公也开启了内卷模式,所以说,放弃就业,盲目跟风考研、考公,看似在曲线救国,但实际上却并不一定是条康庄大道。

数据让我们看到,考公务员和考研的竞争一年比一年激烈;你会发现公立学校扩招研究生,把潜在失业人口吸收在学校里,从整个社会看,就是以时间换空间(人口)。

先来谈谈很多小伙伴在迷茫纠结与困惑中的**考研和考公**:

报录比
143.7 万是 19 年通过 “国考” 资格审查的人数,它和计划录用的人数的比例约为 60:1。最热门职位的竞争比,则达到了 2315:1。自从 2009 年国考报名人数第一次突破 100 万,这个数字也已经连续 12 年达到百万以上。竞争之激烈,绝对超乎你的想象。

就业形势的压力和家里长辈们的循循善诱,让很多毕业生之间,掀起一股 “公考热”。“毕业后,有一份体面的工作,又拿着一份可观的薪资,压力还比较小。” 用老百姓的话说就是旱涝保收。所以说,公务员就会成为一大选择之一。大多数人选择公考,都是为了追求稳定的工作、有一份稳定的收入,还能在闲暇时间做自己喜欢的事。所以,公务员被称为 “铁饭碗” 的存在。
但是,还请你在选择考公务员的时候,首先要考虑清楚自己是否喜欢未来的生活方式?如果只想追求简单就业的话,劝你早点放弃。在你选择考公务员的时候,最起码要怀揣一点信仰,怀揣对这个岗位的信仰。这样,才能在这条路上走得更远。
很多人选择考公是看中其长远安定
稳定的收入和生活,有良好的保障
公务员收入不是最高,但福利极好;
有一定的社会地位及相应的权限;
职业轨迹确定,工作没有太大的浮动性;
国家机构员工,本身带有荣誉性质。

但,同样存在你看不到的弊端。工作枯燥,忙起来极忙,闲起来极闲;考试没完没了,升职总与考试、考核挂钩;收入稳定,但没有大幅提高的可能,只能保持平均水准;所**以说有志从政的人、有权利欲望的人、真心想改变国计民生状况的人,那就可以去选择考公务员。**

**认同请双击屏幕,送个鸡腿
**
再来说说考研,2020 考研报名人数高达 341 万。报考人数与录取人数比例大概在 3:1 左右!研究生毕业后,毕业压力仍在,而且有了更为年轻的竞争者,压力越加沉重;(尤其是女生啊,大家都知道 2021 年已经出台了最新的法定产假时间,所以 27-30 岁之间的未婚女青年……)还有些同学,为了考研而考研,读研期间,不一定能学到对自身职业有用处的知识,白白浪费了积累经验的时间;再说,研究生扩招,会出现和大学扩招相同的结果 — 研究生学历贬值,也许毕业后只有一个选择 — 考博。研究生毕业或博士毕业后年龄偏大,失去年龄优势。学术研究,层次越高,就业面越窄,毕业后,面对更加激烈的竞争,此时却已无法放弃本专业。
所以说,在考研这条路,对应届毕业生来说,你一定要认真思考,考研只是为了规避和缓解就业压力?还是你真的决定好了职业规划路线,要在专业的路上去打怪升级!(当然你可以去膜拜考研届 YYDS 老师)

除了考研和考公,还有一条选择,就是就业。一定要好好珍惜自己应届毕业的身份!
应届生的身份到底有多重要! 如果你是应届生千万不要错过校园招聘。校招分为春招和秋招,只有应届生可以参加,往届生是享受不到的。所以,如果有校招的机会,应届生一定要把握住,试一试。而不要觉得第一份工作随便找找就可以了!应届生的身份非常重要,一定要利用好!

应届毕业生的身份,有什么作用?太重要了!!!首先,考公应届生是有很大的优势的(只要不交社保,就有两年的应届生身份继续考公);其次,哪怕你是出来找工作,许多企业对应届生还是很包容的,同时这也是进大公司最好的机会。所以现在奉劝应届生小伙伴,一定要好好珍惜应届生身份啊,一定要努力去走大公司的校招啊,不然错过了就只能后悔了啊!!!

“应届生” 身份值钱吗?许多学生都蒙在鼓里,这些优势别浪费!

1、户口优势

多数城市为引进人才,甚至提出应届生可直接落户,而非应届生想要在一二线城市落户只能通过更多的途径。而户口恰恰又决定了你买房、子女教育等问题(虽然刚毕业的你,可能成家立业还有点早)。

2、考试资格优势

大家应该了解,国考、省考等招聘考试,很多职位只有应届生可以报考。

尤其是公务员,在每一年的国家公务员考试中,都有许多职位专门限定 “应届生” 报考,我们都知道考试的竞争压力有多大,多一个条件限制,就能减少很多竞争对手。

所以应届生这个身份非常宝贵,大家一定要利用好。

3、找工作优势

如果一个企业在面对同一职位的应聘者,A 已经在社会工作了几年,但工作能力一般,B 是应届毕业生,没有工作经验,此时用人单位多数情况下会选择后者。

因为应届生可塑性很强,而且刚刚走入社会,没有其他因素干扰,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工作中。

而且目前央企和国企还有一些公司的校招专门面向应届毕业生,但是如果毕业后再想进入央企和国企就比较难了,所以这时候体现出了应届生身份的重要性。

4、心理优势

对于应届生来说,对工作充满了热情,且对社会上的各种事充满好奇心,就因为没有工作经验,他才不会被之前的圈子困住,从而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同时,在工作、生活上没有太大的压力,可以无所顾忌的去拼去闯。

人生的道路没有正确的选择,只有你自己的选择。很多人走的路不一定适合你,没人想走的路或者可能会让你大放异彩。

知乎用户 明如翦​ 发表

外卖配送费要降价了

知乎用户 不吃香菜的土拨鼠 发表

互联网会越来越卷,cs 考研分数线卷上天

2015 年,进大厂会写二分查找、快速排序就可以

2022 年,进大厂要学历、Leetcode Medium、大厂实习、cs 深入底层、中间件源码

知乎用户 Caitlyn​ 发表

二本三本升一本,带专升本科,这下全都是本科生了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1. 考研考公考编依旧是传统家庭观念的首选,尤其经历了新冠疫情,大家对个体户还有私企都没有信心。

2. 大学生大部分眼高手低,既然读了这么多年书,再去工厂车间,说白了,面子挂不住,所以低端制造业应该真的用工荒,但是高端的我国还没有形成完整的供应链,需求是有的,但是都往一些国外品牌引。问题从自己身上找,国内的一些品牌还是做好自己的质量,坚持到最后的都是消费者真正信赖的。

3. 每天喊创新,是因为创新真的很重要很重要,不仅对内需,还对外贸,更能拉动我国上个发展台阶,现在就是不上不下,而且人才培养感觉太理论化了,实践创新创业,没资金没胆魄没有社会环境的观念! 注意是观念鼓励! 绝对成不了一股风气。

隔壁谁谁创业了,大家会想到啥,可能没两年就倒了,是不是这么个想法,风险自己担着,360 天无休息,但是进国企考上国家单位或者研究生,这份风险就是递给国家或者自己的学历更高有更大可能 “坐办公室”,而不是去实践和体验。可能读这么久书都累了吧

知乎用户 韩秀云讲经济​​ 发表

(本文首发自公众号:桔说东西)

今年考研人数再创新高,说明了什么现象?


12 月 25 日,2022 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拉开了帷幕,457 万考生走近考场。

自 2017 年以来,每年考研人数以 10%~20% 的速率持续增加,今年再次创下十年来的新高。

同样创新高的,还有 2022 届的高校毕业生规模。

据统计, 2022 届高校毕业生规模预计 1076 万人,同比增加 167 万人,这是高校毕业生规模首次超千万,也是近几年增长人数最多的一年。

受疫情和外部环境等多重因素的影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许多企业收紧了招聘岗位需求,对于人才的容纳能力降低。

今年 6 月,58 同城发布了《2021 年高校毕业生就业报告》,数据显示,2021 届毕业生中,只有 34%“已找到工作”,这意味着,有 66% 的毕业生面临着 “毕业即失业” 的困境。

本科生烂大街、研究生越来越多,面对这样的情形,人们感慨:“学历越来越不值钱了”。

更有甚者宣扬读书无用论:“大学生出来还不是给初中生打工?”

以上种种,共同指向了一个应当引起我们警醒的现象——过度教育

1. 资源匹配失衡与过度教育

过度教育的本质,是劳动力市场供给与需求的结构性失调。

这个现象在上世纪 70 年代的西方出现过。二战后,西方发达国家大幅度增加了对教育的投资,教育规模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到上世纪 70 年代,大量从业人员的实际教育水平明显超过了其所从事工作对教育的要求,出现过度教育现象。

劳动经济学家 Freeman 在《 过度教育的美国人》中对 “过度教育” 这一现象进行了定义。

“过度教育即受教育者数量超过劳动力市场需求而产生的失衡现象。”

具体表现为:一些高学历劳动力从事以前由低学历劳动力从事的工作,实际所受教育水平高于工作所需教育水平。

当劳动力市场的人力资本供给与需求结构无法很好地匹配时,就会出现过度教育现象。

类似的现象,也出现在了与我们隔海相望的韩国。

2019 年,韩国央行发布的《不充分就业现况和特点》报告显示,约三成韩国大学生 “高学历低就业”,即每 3 名大学毕业生中,就有 1 人学历超过他们现任工作岗位需求;这种情况被称为 “不充分就业”。

报告显示,2000 年,“不充分就业” 人数占比为 22-23%,之后持续增长。2008 年金融危机爆发以后,“不充分就业” 人数增幅越来越大,2019 年 9 月份占比已高达 30.5%。

报告指出,“不充分就业” 的增幅反映了劳动力市场供给不均衡,高学历岗位无法满足大学毕业生就业需求。

这一现象在我国出现的较晚,与之相伴相生的,是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化到大众化、再向普及化的转变。

高等教育的普及,使得我国人口素质得到了明显提升,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人均受教育水平明显提高, 劳动力市场人均受教育年限已从 2000 年的 7.11 年提高至 9.91 年,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显著差距。

另一方面,高等教育的质量有所下滑,人才供给的结构性问题也日益凸显。

今年 9 月,习近平总书记中央人才工作会议指出:

必须看到,我国人才工作同新形势新任务相比还有很多不适应的地方。人才队伍结构性矛盾突出,人才政策精准化程度不高,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还存在 “最后一公里” 不畅通的问题,人才评价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 “四唯” 等问题仍然比较突出,等等。

研究表明,我国的过度教育发生率由 1999 年高等教育扩招前的 16%,飙升到 2010 年扩招后的 27.6%,2013 年又上升到 27.75%。

《2022 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年度报告(2021-2022)》指出:

“伴随高等教育扩招和劳动力就业难问题, 教育错配(尤其是过度教育) 日渐成为中国劳动力市场的重要就业现象。”

报告显示,我国近年来劳动力市场的过度教育发生率长期处于 30% 附近,部分时间处于 35% 以上的水平;恰好匹配发生率长期低于 50%,意味着整个劳动力市场有超过半数的个体处于一种技能 - 岗位错配的状态。

教育是强国之本,教育事业的发展能够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人才储备、形成人才供给;

经济发展又是一切发展的基础,经济主体的运作驱动着劳动市场的人才需求;

二者的结构性失调,将会导致资源配置效率低下,因此,过度教育的问题不容忽视。

2. 为什么会出现过度教育?

对于出现过度教育的原因,许多研究者给出了不同的理论模型,包括:人力资本理论、信号理论、职业流动模型、偏好理论、匹配模型等。

综合上述理论,笔者在这里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做简要分析。

2.1 宏观层面

2.1.1 高等教育扩招

2002 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超过 15%,中国跨越高等教育精英教育阶段进入了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2019 年,我国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首次超过 50%,这意味着我国已经进入了高等教育普及化的新阶段。

高等教育的粗放型扩张,为劳动力市场源源不断的输入大量的毕业生,造成劳动力市场供大于求,难以短时间内消化如此多的高学历劳动力。

近年来,我国大学毕业生的初次就业率仅维持在 70% 以上,高校毕业生群体中存在较高比例专业不对口和高离职率等低质量就业的现象。

2.1.2 产业结构变化

随着我国产业结构的变化,对劳动者的科学文化素养和能力水平提出了新的要求,也催生出一大批高端专业技术类新职业。2019 年,人社部等三部门联合发布了 13 个新职业信息,这些职业的共同特点是:需要较高的专业技术和能力支撑,需要从业者具备较高的科学文化素养。

另一方面,随着第一、第二产业的信息化与智能化,一些过去由人工类完成的工作,逐渐被机器替代,传统行业职位数量减少,容纳低端劳动力的能力大大降低。

然而,新兴职业的需求旺盛,难以快速弥补传统职业的需求收紧,二者叠加之后,仍然是劳动力市场的供大于求;造成供给端竞争激烈,许多毕业生不得不被迫转行或者从事较低层次的职业。

2.2 中观层面

2.2.1 学历门槛被迫提高

招聘是一个岗位需求与个体能力双向匹配的过程,在人力资源领域,考察求职者与岗位的匹配程度,通常使用胜任力模型(也称 “冰山模型”)。该模型认为,个体存在五种不同层次的胜任力特征:技能、知识、角色定位、自我认知、特质、动机。

这五种特征中,只有技能和知识是相对外显的,可以形象地比喻为冰山在海平面以上的部分;而自我概念、特质、动机属于潜伏在海平面以下的深层次的部分,需要经过长期接触、考察才能较为准确的评估。

个体的技能与知识水平,通常表现为其学历的层次,一般会认为,较高学历层次的求职者,具备更高水平的专业技能与知识储备。因此,将学历作为人才筛选的门槛毋庸置疑。

然而,劳动力市场中,知识型劳动力的需求增长速度,远远跟不上知识型劳动力的供给速度;对于同样的岗位,为了降低人才搜寻成本,企业不得不进一步提高学历的门槛,原本只需要本科学历的岗位,如今的学历要求变成了 “硕士以及上”。

2.2.2 学历的信号作用

根据信号理论,认为教育是一种职场信号,其作用在于雇主识别合适的雇员。

雇主在面对大量求职者时, 对他们的了解程度非常有限, 为了区分他们的能力, 筛选到合适的劳动者, 就以教育程度作为一种信号标识。

受教育程度越高就越能够反应一个人的能力, 因此人们为了获得更高的薪资待遇, 吸引雇主的注意, 增强自己的信号标识, 就去增加教育投资追求高学历, 长期下来就导致了过度教育。

即使工作不变,个体为了在求职市场上更具竞争力,会努力提升教育水平。因此,这意味着过度教育现象也许不会自行消失。

2.2.3 提高企业抗风险能力

随着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新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随之而来的,是对于劳动者的技能要求的进一步提高。

以笔者所在的计算机软件行业为例,这种现象尤为明显,从 TOIBE 公布的编程语言流行程度排行走势图中了略见一斑。

在最新的榜单中, Python 连续霸榜三个月,和 C 语言的差距也逐渐拉开;C 语言重新回归强势;Java 从 2020 年 4 月份开始就不断下跌,几乎每个月都在创历史新低。

某问答社区中,“技术更新太快,怎样做到不被淘汰?” 类似的问题层出不穷。

不管是个人还是企业,在技术不断迭代升级的时代,以不变应万变实为上策。

由于技术变迁速度愈来愈快,对劳动力的要求也愈来愈高,为了避免技术变革带来的劳动力能力不足的状况,使企业员工能够不被淘汰或减少将来培训的成本,企业更愿意雇佣那些超过当下岗位要求的高学历求职者,以应对未来的生产变革。

3. 微观层面

3.3.1 提升个人竞争力

由于学历作为一种个人能力的信号标识,在雇主与求职者信息不对等的情况下,为了获得高的职位和报酬,求职者就不断地加大教育投资去获得更高学历,向雇主传递自己的能力信号,人们对高层次教育和高学历的追求便越来越激烈,甚至超过了岗位原本所需的教育水平。

3.3.2 提高个人收入

学历与收入正相关,这一点毋庸置疑。

根据中智咨询发布的《2021 年应届生求职就业与薪酬调研报告》,有 73% 的企业会将学历作为应届生起薪的确定依据;学历层次越高的应届生,起薪也越高。

另外,期望月薪与实际月薪之间的差距,更能反映人才在劳动力市场上是否 “值钱”。

数据显示,相比于本科生,研究生更有机会得到与自身期望相符的薪资。

因此,提高收入成为了许多人选择继续深造的直接原因。

4. 过度教育的影响

4.1 资源配置低效

教育的根本目的,是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传授社会生产和生活经验,促进人的发展,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人才。个体接受教育并得到成长,进入社会并发挥自己的作用,这才是教育的价值所在。

而如果人才进入社会后,难以发挥用武之地,这将是对教育资源的极大浪费,也意味着资源配置的低效和失衡。

4.2 教育收益率降低

有学者对估算我国过度教育的收入效应发现,过度教育的收益率为 1.2%,教育不足的收益率为 - 2.9%,工作所需教育的收益率为 5.8%,从事过度教育的工作收入损失为 4.6%。发生过度教育会使个人收入收到损失。

另有研究表明,我国的教育回报持续上升,但过度教育状态相比恰好匹配状态,收入效应持续更低。说明过度教育对个体的惩罚效应在我国劳动力市场长期存在。

4.3 劳动生产力降低

上世纪 70 年代以来,在西方发生过度教育的国家里,研究者发现,进入劳动力市场的劳动者的受教育水平比以往有明显提高,然而,生产力的发展速度却没有相应提高,反而有所下降。

研究表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不仅取决于劳动者的生产能力,也取决于劳动者的态度和工作场所行为,只有当劳动者的能力得到提高并在生产劳动中得到很好的发挥的时候,才能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4.4 对于教育的信任危机

虽然我国人均受教育水平明显提高,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的提升空间;区域、城乡之间教育发展还存在明显差距,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水平有待提升,尤其是对于经济发展较为落后的地区,教育仍然是改变家庭命运的最佳手段。

而在过度教育的影响下,“知识失业” 会导致部分家庭对教育产生悲观情绪,甚至认为 “读书无用”,使一些贫困的家庭减少甚至终止教育投资。长远来看,将极大影响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5. 他山之石

5.1 美国的一系列措施

20 世纪 70 年代的美国深受过度教育的困扰,为此,美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避免了过度教育的进一步加剧。

5.1.1 制定就业政策与法规

当时的美国政府,每年都会出台促进就业的法律法规,并根据社会需要不断调整。1971 年制定了《紧急就业法》,1973 年颁布《就业机会法》、《就业和人力培训结合法》和《全面就业与培训法》三部法案,1976 年推出《均等就业法案》,1977 开始实行《青年就业与示范项目法》等等。

这一系列的法律和政策的实施,从法律体系、地方监督、消除歧视、就业培训与指导等多个层面为大学生给予了制度上最大的保障,有效缓解了大学生就业难的趋势。

5.1.2 加强通识教育

美国发现,大学生失业率的提高,原因在于人才与市场需求的脱节,教育结构与培养方式的改革势在必行。

于是,自 70 年代中期,大学开始把通识教育贯穿于整个大学四年,避免过早进行专业教育,使学生广泛地涉猎各个领域的知识,拓宽自身的兴趣范围和知识储备,使学生有更大空间进行职业选择。

通过这种基础学习和各学科相互渗透、相互结合的系统教育,极大扩宽学生知识面,适应社会能力增强,扩大了择业范围,过度教育大大缓解。

5.1.3 发展职业教育

除了高等教育,社区学院和初级学院的发展也是解决就业问题的重要力量。

从数据来看, 60 年代期间,美国的部分时间制学生和全日制学生比例基本持平,到了 1972 年,部分时间制学生的人数首次超过全日制学生。此后,部分时间制学生所占的比例呈上升趋势;到 1984 年,部分时间制学生 2826984 人,占 63%,全日制学生 1703789 人,占 37%,部分时间制学生己大大超过了全日制学生的人数。

5.1.4 完善就业指导

美国高校的就业指导中心一般由分管学生事务的副校长直接领导;除了学校的就业指导中心,院系、专业都分设了自己相应的就业指导层级体系,分管自己部门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使整个学校的就业指导工作更有层次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同时,美国高校对每一名大学生的就业指导都贯穿整个大学生涯甚至持续到毕业后。大学的第一、二年要帮助学生初步了解就业市场状况,并分析自己的特长和兴趣,确立长远的就业取向;第三年提供用人单位的各方面资料、市场就业趋势变化等,更重要的是提供实习机会和组织参加一些招聘会,让他们面对面接触就业市场,切实体验求职的感觉,减轻对未来的恐慌;最为关键的第四年,要对毕业生求职过程中的每个细节和可遇的各种情况进行系统的分析指导,除了技术层次的指导,还包括就业心理咨询辅导,最大程度的缓解毕业生的压力。

5.1.5 加强校企合作

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工作适应能力,使大学生毕业后把自身所学能够尽快应用于社会,美国政府加强了校企合作教育模式的推行。

校企合作教学模式多种多样,既有一校对一企、一校对多企的形式,也有多校对一企,多校对多企的模式;教学方式灵活多变,包括交替模式、 平行模式、学徒式等多种模式。但无论何种模式,实行方式都是学习和工作交替进行,目的都是为了学以致用,增强自身实践能力。

5.2 德国的 “双元制” 教育模式

德国是世界公认的制造业强国,制造业占 GDP 比重 26%。制造业的强大,来源于其创新能力和工匠精神,职业教育在其中功不可没。

德国的职业教育,起源于 18 世纪手工业大师家庭式培养学徒模式,后演变形成由培训企业和职业学校共同参与的 “双元制” 模式;所谓双元制职业教育,是指学生在企业接受实践技能培训和在学校接受理论培养相结合的职业教育形式。

职业教育在德国享有较高的社会地位,是社会观念、就业环境、教育模式等多方面共同作用的结果。

首先,基于历史原因,在社会上已经形成了对职业培训的高度认可和对技能型人才的尊重;其次,职业培训就业前景良好晋升渠道畅通,获得职业资格证书的专业人才与高等院校毕业生起始薪酬持平甚至更高;

再次,德国通过颁布能力标准框架,确立了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属于两种不同类型教育的地位,建立和完善终身学习体系,实现立交桥式的贯通培养,不同类型教育之间可以随时分流。

6. 我国政府的努力

6.1 政策兜底稳就业

在今年 3 月的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闭幕的答中外记者提问时,李克强总理指出,就业是民生之本,是发展之基,也是财富创造的源头活水。

为此,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多部门针对高校毕业生、农民工、就业困难人员、创业人员等不同类型的群体分别出台了促进就业创业的政策。

今年 12 月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继续做好 “六稳”“六保” 工作,要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强化就业优先导向,强调要“解决好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问题,健全灵活就业劳动用工和社会保障政策。”

6.2 引导岗位结构调整

近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公布了《国家职业资格目录 (2021 年版)》,与 2017 年版《目录》相比,此次《目录》职业资格有增有减,适应了社会发展和人才建设的需要。

这些调整,对于推动降低就业创业门槛,优化就业创业环境,持续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和社会创造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6.3 推动发展职业教育

对于目前的就业问题,有专家表示,“青年就业的问题主要是结构性的。部分高校毕业生想去的岗位去不了,制造业企业想招的人招不来,技能人才特别是高技能人才缺口较大。”

今年以来,我国在推动职业教育发展上加大了政策力度:

  • 1 月 26 日,教育部办公厅印发《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专业设置管理办法(试行)》
  • 3 月 17 日,教育部印发《职业教育专业目录(2021 年)》
  • 6 月 18 日,教育部办公厅等六部门发布《关于做好 2021 年高职扩招专项工作的通知》
  • 10 月 12 日,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
  • 11 月 18 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发布《关于做好本科层次职业学校学士学位授权与授予工作的意见》

12 月 1 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十四五” 时期,要坚持就业导向、适应市场需求,推动职业技能培训扩容提质。会议提出一系列政策措施,包括支持各类职业院校和职业培训机构开展培训,加强中央预算内投资对公共实训基地建设等的支持,加强高技能人才培养等。

由此可见,职业教育将在我国人才培养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6.4 加强应用型人才培养

在人才培养方面,过去,研究生培养重要侧重科学研究能力,以培养学术型硕士为主,未来,将会加大专业型、应用型研究生的招收比例。

教育部发布的《中国教育概况——2020 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情况》显示,国家积极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加强应用型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力度。2020 年,招收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 13719 人,占博士研究生招生人数的 11.8%,比上年提高 1.9 个百分点;招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 60.2 万人,占硕士研究生招生总数的 60.8%,比上年提高 2.4 个百分点。

在去年 9 月教育部等发布的《关于加快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的意见》中就强调,要 “优化培养类型结构,大力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适应社会需求变化,加快学科专业结构调整。”

6.5 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发展

在发展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加强应用型专业型人才培养的同时,我们必须看到,还有许多关键核心领域的 “卡脖子” 问题亟待解决,因此,提出了 “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

“内涵式发展” 是一种区别于规模和数量扩增,真正回归高等教育本身、从高等学校内部激发发展活力的发展方式。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发展阶段,高等教育也必须将重心从数量增长转向质量提升。

教育部发布的《全国普通高校本科教育教学质量报告(2020 年度)》显示,我国目前高校教育教学改革持续深化,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格局不断完善。具体工作包括:“四新”(新工科、新农科、新医科、新文科)建设、交叉学科建设、未来技术学院及现代产业学院等创新教育学院建设;“双万计划”;“双创” 教育等方面。

桔说

正所谓:天生我材必有用。

从小到大,老师和家长都教育我们要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作为教育的受益者,我们理应为国家发展、社会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过度教育是发展中国家的通病,教育与经济的失衡不可避免;中国,已经做出了许多努力。

我们要相信,中国智慧的力量!

知乎用户 拿铁桔子​ 发表

我咋感觉大学生研究生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要来了

知乎用户 我的女神李雪琴 发表

我只能说,能肉眼看的见城市非体力劳动者的工作日益卷上加卷

建议,有关系的早点占位置,没关系的选对专业赚快钱

知乎用户 瘦宅 发表

讲个笑话:学校就业指导老师可能并没有多少工作经历和经验

知乎用户 乐天 发表

现在考公这么火,可以想想,公务员其实并没有直接创造社会价值,没有做大蛋糕,反而是成为分蛋糕的人。私企的环境真不知道如何评价。

知乎用户 天下无贼 发表

当大学筛选不了,就研究生来筛选,当研究生筛选不了就博士来筛选,大学扩招的副作用。

知乎用户 宁静致远 发表

大家好,我是羽翼课堂创始人 Benny。没有毕业即失业那么惨。大多数毕业生还是能找到工作的。找不到工作的,只是少数,而且还是高不成,低不就的少数。

当然,现在每年上千万的毕业生,确实太多了,而且高端岗位是有数儿的。

所以,有一大部分毕业生去考研,缓解了一部分求职压力。当然,大部分毕业生还是要进厂打工,要么就去做销售。

甚至很多毕业生去送外卖。当然外卖送的好,月入过万也不是难事儿!

此外,毕业后创业的大学毕业生,也不在少数!

总之,中国毕业生多,但是工作岗位也多,就看你想不想去干了。只要放低态度,总能找到一份工作养活自己。

希望我的回答对您有帮助,感谢您点赞并关注!如有其它问题,请关注公众号 “scyyhd”,有专人,第一时间回答您的问题~~

知乎用户 羽翼课堂 Benny​​ 发表

首先就是稳中向好,灵活就业(狗头保命)

肉眼可见的考研人数增加,我们通常能够发现,考研人数增速似乎和经济形势好坏成负相关的关系(毕业就有好一点的工作谁考研啊),疫情影响下,在可以预见的未来,许多学生都会将考研视为第二次高考,某些学校(尤其是孔子老家那所),入学的目标就是考研,名声在外,似乎马上毛坦厂等工厂也在慢慢形成,毕竟现在研究生学历似乎成了某种必备,大家都在被裹挟着报名考试。

此外作为另一大分流途径的考公,今年人数也到历史之最,西藏阿里的那个邮政局岗位也上了热搜。往常 985 部分学校能参与的地区定向选调,也在这两年报录比巨增,在扩招的大背景下,两年后可能报录比会到达一个新的台阶

疫情之下,体制似乎成了就业的首选,毕竟在私企 996 的工作条件下(你不干有人干的情况下),不知剥夺了多少人的工作岗位。本来二十个人干的活,资本家让 15 个人 996 疯狂加班,最后付 18 个人的钱,企业节约了 10% 的成本,25% 人失去了工作岗位。在此也希望劳动法能够落实执行吧。

似乎我的天坑专业也能够找到一份好的工作,并不无脑劝退,也劝大家不要被毕业人数和知乎迷茫劝退给洗脑了。

最终落实到毕业生头上的选择,还要根据个人意愿,提前规划。最后祝愿国家繁荣昌盛,早日战胜疫情

知乎用户 北觅 发表

国际,上很少提及印度核威慑,核心问题还是没研发出运载和精确发射装置,光有子弹没有枪 [吃瓜,

@理性批判

@qq.com

@理性批判

]​。

知乎用户 中白水 发表

【这是一个酒香也怕巷子深的时代】

从 1999 年大学扩招以来,我国的高等教育在 20 多年的时间里,迅速从精英教育进入大众化、普及化阶段。

2022 年大学应届毕业生人数高达 1076 余万,大学生已经从 “天之骄子” 的社会精英跌落为高技能劳动者,逐年递增的毕业生人数,在产业转型升级的大背景下,就业形式年复一年的严峻,大学生 “内卷化” 趋势明显。

对应届毕业生来说,获得就业机会成为成功就业的关键一步,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毕业生综合的求职竞争力和就业资源的优劣多寡,毫无疑问会给求职者带来更多的求职帮助和就业机会。

综合性的求职竞争力,不仅仅是一张大学毕业证,虽然 985/211 等名校的毕业生在校招资源上比众多的二本、三本院校毕业生有着毋庸置疑的机会优势,但这种机会优势未必一定能转变成为有效的岗位优势;因此,对普通二、三本院校的学生来说,个人综合能力的高低,以及凸显个人综合竞争优势的佐证材料,才是莘莘学子在大学期间最应该追求的。

酒香也怕巷子深,机遇偏爱出头鸟。在高等教育普及化阶段,除顶级名校外,绝大部分高校都是巷子深处的酿酒作坊,酿造出的不是 “五茅剑”,而是名称有别、口感相同、五花八门、几无差异的 “口粮酒”,就业市场早已变成了 “买方市场”,今时不同往日,坐等主顾上门,待价而沽早已成为过去,放下 “天之骄子” 的矜持,无论就业环境如何变化,选择一个职业方向,用 3~4 年的大学时光,磨砺心性、精进技能才有资格成为“出头鸟”。

如何才能成为 “出头鸟”?

首先,厚理论、强技能、善沟通完全可以自学获得。即使就读的大学偏居一隅,且在寂寂无名 的 “深巷” 之中,也不是放纵自己,放弃梦想的借口。名校中有学渣,滥竽充数、不靠谱者更是不乏其人;烂校里有学霸,鹤立鸡群、理论扎实、技能出色、沟通优秀者大有其人。在大学期间要成为什么样的人,实际上从大一就开始了,大三、大四毕业时的竞争能力,只是在这期间 “瓜熟蒂落” 自己孕育出的结果而已。

其次,借助社团或活动,建立自己与优秀学哥、学姐之间的链接,拓展自己的资源,在他们就业后,借助这些资源,获取优质的就业信息,一份高质量的用人单位需求信息往往蕴含着一个就业机会。

再次,许多大学生通过社会资源来获得实习经历,实习经历不仅是人力资本形成的一种途径,有利于增加求职竞争力,而且实习单位也可能成为未来的就业单位。

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认为,劳动力市场并非统一的,而是分为主要劳动力市场和次要劳动力市场两部分,二者提供的收入水平、晋升空间、工作稳定性和工作环境等存在显著差别,主要劳动力市场上的就业质量和满意度具有明显优势。

求职者受教育的程度是影响其进入何种劳动力市场的重要因素,父母在主要劳动力市场工作的大学生,更容易获得主要劳动力市场的就业信息,通过父母的社会网络关系更容易进入到主要劳动力市场。

另一方面,由于我国地区经济、城乡经济发展不平衡,劳动力市场不仅存在着主要和次要劳动力市场,还存在着地区不平衡和城乡差异,由于大学生及其家庭拥有社会资源上的优劣多寡,也会导致大学生的就业质量存在着 “落差”。

研究发现,户口在城市的大学生进入国家机关、党群组织、事业单位、企业从事管理技术岗位的比例更高,而农村籍大学生有更高的比例从事专业技术岗位。

父母在体制内工作,对子女进入体制内工作具有一定的积极影响;家庭社会资本对大学生能否在北京和东部沿海等热门城市就业有着很大的影响,家庭地位越高,经济实力越强,越能帮助毕业生在热门城市找到工作,并解决户口问题。

总之,竞争无处不在,大学也不例外,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其实从高考那一刻就开始了,大学 3~4 年,通过个人的努力,完全可以 “改命换运”,只是个人真的做到了吗?

知乎用户 janson 发表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和高等教育的全面普及,高校毕业生的数量在日益增加,而部分高校毕业生却面对着毕业即失业的问题。

据教育部统计 “2022 届高校毕业生规模预计 1076 万人,同比增长 167 万,规模和增量均创历史新高”。

这是我今年第三次听到 “创历史新高” 这个词了,第一次是国考报考人数创历史新高;第二次是考研人数创历史新高;第三次就是高校毕业生规模和增量创历史新高。

这表明在我国就业形势还是比较严峻复杂的,因为现在学历贬值严重,就像我在网上看到一句话 “3000 元招不到农民工,还招不到大学生么!”

现在高校毕业生出来找工作要么是销售、要么在小公司里面没有什么发展,甚至是中介、外卖员,这些工作其实大部分中专生、高中生也可以做,所以高校毕业生毕业后宁愿呆在家里备考公务员、事业编或者研究生也不愿出来就业。

但是一些高端制造业却面临 “招工难” 的问题,据《制造业人才发展规划指南》预测,到 2025 年,制造业重点领域的人才缺口将近 3000 万。

甚至有的制造业开出上万的月薪都招不到人,究其原因还是制造业的工作太累,工作时间太长,虽然工资不低,但那都是自己加班加来的,所以哪怕是制造业相关专业的学生都不太愿意从事相关工作。

总的来看,22 年总体存在 “就业难” 与“招人难”并存的现象,不同专业行业和地区间用人差异较大。

这种情况这两三年内应该不会有很大的变化,等第一批教育分流的学生出来情况才有可能改善。

知乎用户 盛高教育专升本 发表

高校毕业生在 2022 年达到 1076 万人,教育部表示:就业形势严峻复杂,他们将千方百计确保毕业生就业。

知乎用户 小优爱美 发表

只看到人太多了,这些人怎么安排就业岗位

知乎用户 木头人 发表

要是不用加班,企业就会多招人,这工作岗位不就出来了。

知乎用户 社恐研究所​​ 发表

卷情还没有到达最高点..

知乎用户 制造业打工仔 发表

知乎用户 衣锦安佳 发表

只想拖延问题而不解决问题,只能面对越来越复杂的雷!

教育产业化始于 1999 年的扩招,当年教育部出台的《面向 21 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文件提出到 2010 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将达到适龄青年的 15%。

这一政策的出台本就是为了解决 97 金融危机后所面临的经济和就业问题的。

在 1992 年到 1998 年,由于国企改制,市场经济改革等原因,国内出现了大规模的下岗职工。其中 1997 年全国下岗人员为 2115 万人。

当时提出大学扩招,使得就业市场中的高中毕业生不会直接和下岗职工抢就业机会。

没想到当初的解决就业困难的政策现在成了就业困难本身的原因。


作者:Maggie

作者背景:牛津大学历史系在读,主要负责【九牛问津团队】社科人文类文书、面试、网申、套磁、选校定位、CSC 指导以及雅思语言培训

更多留学、硕博士、教育类干货请关注:

知乎专栏牛津公派博士小课堂

知乎企业号九牛问津

知乎用户 CHEN Maggie​ 发表

不好搞啊

知乎用户 一派胡言苗大嘴​ 发表

没事,形势一片大好,大半会被灵活就业。

知乎用户 流水蓝星 发表

根据中国 1995 年到 2020 年历年出生人口数据。只有 2020 年开始出生的人口出现大幅度下滑。假设大学毕业生的年龄为 22 岁。也就是说 2042 年开始,中国的劳动力市场的供给才会出现大幅度下滑。内卷从此结束。

大家可以看下面这组中国出生人口数据。现在大学生毕业的 2022 届,大概是 2000 年出生的,此年出生人口为一千六百万。从 2000 年开始到 2019 年,几乎所有的年份,出生人口都大于 1500 万。也就是说就业市场的供给将持续充裕。

再考虑到,现在读大学的四年开支的 5-10 万块对于大多数家庭都不是大问题以及中国人对于教育的充分重视。大学本科生的入学率还会继续走高。

未来二十年,中国大学生就业,只会更难、更卷,不会容易。

再加上中国经济增速,持续放缓。新的就业岗位在继续减少。内卷必定加剧。

不过幸运的是 20 年后,也就是 2022 届学生 42 岁,步入中年危机的时候,中国新生就业人口将大幅度下降(参照 2020 年出生人口一千万,比过去 20 年的出生人口的平均数跌去了三分之一)那个时候,就业压力将大幅减小。

  • 1995 年:2052 万
  • 1996 年:2057 万
  • 1997 年:2028 万
  • 1998 年:1934 万
  • 1999 年:1827 万
  • 2000 年:1765 万
  • 2001 年:1696 万
  • 2002 年:1641 万
  • 2003 年:1594 万
  • 2004 年:1588 万
  • 2005 年:1612 万
  • 2006 年:1581 万
  • 2007 年:1591 万
  • 2008 年:1604 万
  • 2009 年:1587 万
  • 2010 年:1588 万
  • 2011 年:1600 万
  • 2012 年:1635 万
  • 2013 年:1640 万
  • 2014 年:1687 万
  • 2015 年:1655 万
  • 2016 年:1786 万
  • 2017 年:1723 万
  • 2018 年:1523 万
  • 2019 年:1465 万
  • 2020 年:1003 万

中国历年人口出生数 1983 至 2020_iin729 的博客 - CSDN 博客_中国历年出生人口

知乎用户 黑洞大作战​ 发表

看到有人说,去年放水今年放水,两次加起来有 8 万亿了。8 万亿能创造多少就业岗位?至少大学生毕业一半没问题?

怎么感觉放水没什么用?水都哪里去了?

知乎用户 柳鲲鹏 发表

一边鼓励生育补充劳动力,一边就业形势严峻,不矛盾吗

知乎用户 戈奥 · 史恩特翁 发表

感叹一下,转眼已经毕业几个年头了,时间过得真快,我记得上次还是 900 多万。当年毕业也面临着工作 or 继续读书的抉择,根据当年的运势和机会,我选择了工作。(研究生的牌子本来想用在职换。后来贵人相助挂了一个全日制牌。)

当时家里还让我继续读我没听(国外我又不想去,英国的一年硕士牌子还是省力省心的,趁着洋学历还有几年市场)。要是把这几年时间单纯用在读书,可能现在还在相亲。车,房,老婆,孩子估计都没着落。


学历必然是越卷越高的,大多数人学历真就是个砖头,砸门用的。很多人前几年找不到合适的工作或者是辞职,继续深造。现在毕业了,加上应届毕业生,人数逐年提高。

就业形势严峻,也和经济上不去的环境有关。我们单位用工成本下降,压缩人力资源成本已经是秃子头上的虱子——明摆的事。各省公司都下了员工分流指标,只不过大家的政策不一样。

有的省公司直接裁员补钱。我们还比较温和,现在只校招,不社招。严进宽出,连离职谈话都省了,巴不得你快点走,大家好涨工资,21 年年终确实高了一截。

知乎用户 折叠三轮车 发表

这个世界是在不停变化的,我今年 40 岁,我听我妈妈等会他们那时上高中的时候是看家庭出身的,也就是家庭成分,有贫农,地主,富农之分,当时他们班有个地主家的女孩,一直受歧视,导致她结婚时嫁给了一个贫农出身的小学毕业的男的,婚后男的家暴!

现在我们听到这些事情感觉很陌生,其实并不遥远,我不知道以后世界会变成什么样子,对于未来,谁都不知道

知乎用户 热爱生活的人 发表

加班是提高失业率的 本来 8 小时工作制企业计划要招两个人 但现在一个人加几个小时班把两个人活儿干了 那企业付 1.5 个人的工资给他 他拿到了加班费 企业省了 0.5 个人力成本 然后市场里又失业了一个人 对于干活儿的那个人来说 他可能不想加班 但手上拿到了加班费加上生活压力逼着他狠干

知乎用户 橘子味的猫 发表

灵活就业人数再创新高!

赢!

知乎用户 丶 Rat 发表

这真是前面难,中间难,后面更难

知乎用户 666666 发表

掀起学英语潮流

知乎用户 徐怀瑾 发表

本科生已经超过出生人口了。。。产业如果不升级,根本没有那么多岗位给本科生就业,再这样下去,本科就业会越来越难。

知乎用户 鹿子酱 发表

2022 年的出生人口能有这么多吗

知乎用户 大江山岚 发表

一:就业形式的变化

1. 高校毕业规模激增,就业压力大

这是个很直观的影响,因为就业实际岗位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多,所以这也就不可能让每个毕业生都能够找到合适就业岗位。

特别是在当前的疫情形势下,导致很多中小企业不再招聘甚至难以生存,所以也就意味着部分毕业生面临无处可去的局面!

2. 岗位竞争压力大,优胜劣汰加剧

对于企业来说,用同样的薪资,如果能招聘到工作能力更好的员工,相信这也是众多企业比较喜欢的结果!

特别是毕业生人数不断增多的情况下,也就意味着用人单位在招聘新人或迭代岗位员工的时候,门槛也会提高!

但是对于应届毕业生来说,这就不是特别友好了,也就意味着毕业生们需要更加扎实的理论基础以及更加综合的能力和素质,才能够在社会大环境下不被淘汰!

3. 学历提升更重要,考研成新出路

在今年,我国的硕士研究生人数已经突破了 450 万,直接陷入了考研热潮!

而对于应届毕业生来说**,更高的学历往往能够让自己才就业竞争的过程中,取得更重要的先机!**所以本科生考研也成为了应届毕业生的一条新出路!

二:应届生就业的困难

一是高校人才培养定位与社会要求不匹配

高校扩招使得大学生数量逐年上升,而质量上不去成为高校培养人才的一大弊端。

部分高校对经济新常态下新专业的设置缺乏长远的考虑,不少高校学科专业及课程设置不合理,学科领域和专业之间联系较少。

也有部分高校对学生的培养仍停留在传统的重视知识能力的培养,而没有结合社会实际加强对学生创新能力及综合素质的培养,或者仅停留在喊口号上,而较少落实到实际的教学中,缺乏将人才培养与社会企业接轨,导致学生创新意识缺乏,很难适应新形势下职业发展的新要求。

二是大学生自身职业定位较模糊,就业观念存在误区

很多学生在经历了紧张的高考进入大学后,放松自己而导致个人能力下降。

很多大学生进入大学之门后觉得终于可以放松自己,自在玩乐了,目标感淡化,观念更行不及时,专业储备能力不够,缺乏对自己清晰地定位认识和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个人提升意识不足,致使脱离学校走上社会后,对自己适合什么样的职业很迷茫,同时自身能力也不能满足用人单位的要求,缺乏竞争能力。

在解决了这两个问题之后,那我们再从经济形式的这个宏观的概念上详细聊聊对毕业生的就业趋向

1. 在就业单位类型的选择上,从以往所谓了无风险的国有性质单位走向私营企业的中小微单位。
2. 在就业趋势上毕业生会更多的选择有广阔发展空间、就业机会多的区域就业,将不会单一选择一线城市就业。
3. 在就业区域上将由单一转向多远,更多可能出现自主就业、自主创业、自由职业者、继续深造和出国留学。
4. 就业歧视将逐渐淡化,用人单位将更加注重专业技能、创新意识和综合素质的学生,性别、学校和名度将淡化。

所以总的来说,当代大学生要在主动意识、自我意识、竞争意识和适应能力上不断提升自我,要能主动适应社会,在就业选择方面从单一性向多元化,以适应经济转型和就业形势的变化!

知乎用户 柒柒学姐 发表

说明 2022 人口红利还能继续维持,对中国经济来说有了重要的人力基础保障

知乎用户 简单​ 发表

00 后这届孩子太难了!2022 年堪称有史以来最难毕业季,但继续往后推算,可能比我们想象的要更严峻!

现在感觉自己做为 80 后的老阿姨真幸福。80 后正赶上计划生育,从小都是家里的独子独女,集万般宠爱于一身。上学又正好赶上大学扩招,只要肯学都有大学上。毕业后竞争压力也不那么大,等到谈婚论嫁,都被丈母娘催着买房,房价一涨,这届丈母娘成就了一批 “百万富翁” 。

90 后就没那么幸运了,单说房价,80 后只要把握好机会,靠自己能力买套房不在话下,90 后从毕业那天就注定不能靠自己的实力买房,不单买房,90 后大多身上都有贷款债务,压力山大!

00 后毕业即失业,2022 最难毕业季让全国人民为之焦虑,实际上是这样的吗?

我们看到的只是表象,每个年代都有自己的鲜明特色,每个年代的人也都刻有时代的烙印,有其特有的优势也同时要接受时代变迁给我们带来的影响,机遇与挑战并存。

拿 80 后来说,计划生育让我们这代人受尽宠爱,几代老人同时宠一个孩子,但时过境迁,等到我们上有老下有小的今天才真正体会到做为独生子女的不易,曾经的幸福变为如今的孤独,没有兄弟姐妹的一代,到中年身心俱疲。

那又能怎样?这才是人生,前辈就是要去试错,适合的保留,不适合的要丢弃,像计划生育已不适应社会的发展;像学习资本主义超前消费造成负债累累、社会动荡要制止;像最近几年出现的大学生就业难,往后几年,大学都会有计划的缩招。

做为家长,我们也要有前瞻,未来学历教育与技能教育哪个更适合自己的孩子,提前做好预盼,年轻人除了掌握知识外要多学习自己感兴趣的技能,老话说的好,“一技在手,吃穿不愁!”

未来,可以复制的东西变现力越来越弱,而每个人独有的特色、个性化才是不可或缺的。

大家都是哪个年代的朋友呢?也来说说自己的现状和对未来的展望吧。

知乎用户 幼幼妈妈育儿经​ 发表

2022 届高校毕业生规模预计 1076 万人,同比增加 167 万,这是近几年来增长人数最多的一年。如此多的人同时毕业涌入就业市场,他们能找到工作吗?能找到合适的工作吗?能找到合适的心仪工作吗?

单看每个学校自己统计的就业率好像一片乐观,欣欣向荣,毕竟水分满满。但从《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中显示,近些年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率一直在持续下降。

站在大环境来说,当下,受疫情、经济和多重外部因素的影响,许多企业缩招裁员,开源节流。整个需求变少了,但供给却变多了,也就会带来矛盾。

如果从数据出发的话,也能看出今年的就业形势有多严峻。2022 年研究生的报考人数是 422 万人,相比去年增加了几十万;而 2022 年国家公务员的考试报名最后是 213 万人,相比去年增加了 60 万人。如果就业形势良好、市场经济稳定,想必也不会出现上述的情况了。

**站在毕业生的角度,**每年都是 “史上最难就业季”,就业到底“难” 在哪里?

1. 竞争对手太多,卷不过

根据 58 同城发布的《2021 年高校毕业生就业报告》,毕业生们从学历占比来说,本科学历占比 64%,研究生及以上学历占比为 28%,其他则为专科学历。与往年学历结构分布相比,专科毕业生占比下降最为明显,研究生及以上学历占比逐渐扩大,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高校人才培养学历结构逐渐向较高层次变化的趋势。

那站在用人公司的角度,可挑选的 “白菜” 变多了,那对白菜的要求就会更高。毕竟到处都是又便宜又好看的白菜,可能原来某一个岗位只需要普通本科毕业生,但在竞争下,已经卷成了非研究生不要。

2. 追求稳定成为热门关键词

宇宙的尽头是 “考公”,在社会环境不安稳的时候,一份安稳的工作就成为了大家梦寐以求的港湾。考编制、考公务员、进国企、进事业单位…… 的热度此起彼伏。

据相关数据显示,2021 年国家电网的总报名人数超过 85 万,报考人数上涨了 59.1%,更有些热门专业的报录比在 2000:1。而像中国烟草、中化石油等更是大家眼里的香饽饽,一位难求。

根据 58 同城《2021 年高校毕业生就业报告》显示,71% 的 2021 届毕业生倾向选择稳定的工作,生活成本更高的一线毕业生、迟迟未能就业的毕业生则更加 “求稳”。

3. 眼高手低,想要的太多

针对大学本科毕业生来说,读了这么多年的书,终于迎来走入社会的机会。怎么能接受毕业后随便找份工作呢?大家都是有期待的有期许的,特别这是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谁不希望找一份能实现自我价值的体面工作呢。

在这样的多重因素的作用下,毫无疑问找工作变成了一件难度极高的事。

而矛盾的点是,很多新兴科技行业、高精尖行业、小众行业其实仍然面临人才紧缺,就业的结构性矛盾在现行的教育制度下很难解决。站在个人的角度来说,也只能通过不断提升自己,才能努力让自己坚挺在时代潮流中不被淹没了。

知乎用户 昂立考研​ 发表

怎么会就业难呢,灵活就业懂不懂啊。

本科找不到工作考研啊,研究生找不到工作考博啊。

手动狗头

知乎用户 白话说 发表

毕业生增多

考公招录比变大

事业单位招录比变大

考研人数增加

怎么看怎么都是一件事儿引起的呀

就业岗位少,只能每年都是 “就业形势严峻”

知乎用户 犬山 发表

之前回答被删了,这热度降的真快,好日子还在后头呢!

知乎用户 午餐肉罐头 发表

很焦虑。

焦虑到已经开始养狗。

之前看到的一个回答,很扎心,侵删。

知乎用户 李李 发表

大家有没有考虑过,这已经是 20 多年计划生育的结果了。如果没有计划生育,估计今年毕业生人数要 2000 万以上。。。。

知乎用户 行走天地间 发表

知乎用户 Cartman 发表

我国就业形势一片大好,而且可以 freelance,已经比外国需要签正式劳动合同卡死工作时间一天 8 小时强很多了。因为灵活就业保障了灵活的上班时间,灵活的工资和灵活缴纳社保。外国人只能按部就班地干,而我们已经发展到可以自主调配上班时间地点和收入了。不仅可以选择自己想做的事,更可以随时随地拿起手机开直播。

希望灵活就业更加灵活一点,这样也有利于有空生养三胎。非常符合国情,支持

知乎用户 对韭当割 发表

原本 2021 年的就业形势就不是太好,庞大的毕业生群体 + 因「双减」失业的教育行业从业人员 + 遭遇互联网寒冬被裁员的,还有容易被遗忘的往届毕业生。

未来,只要疫情一天没完,考公就是大势所趋。但通过率就摆在那里,能上岸的人终究只是少数。

其他人怎么办?要么顺应时代发展趋势,拥抱灵活就业,要么不断提升自身能力,增加自己拿到 offer 的可能性。

知乎用户 北大青鸟武汉宏鹏​ 发表

新的一轮毕业季到了,许多大学生也将离开校园步入社会,那么找工作必将是头等大事之一。

根据教育部公布的数据显示:2021 届高校毕业生总规模高达 909 万人,同比增加 35 万,再创历史新高!另一方面,疫情导致留学生回流,竞争也开始日益白热化发展…

数据显示,2020 年向国内岗位投递简历的海归人才数量较 2019 年增长了 33.9%,今年春节后第二周,考研成绩公布导致更多应届生流向就业市场,求职人数同比增长 143.1%!

2021 届大学毕业生就业大环境形势如何?多达 909 万大学毕业生的职业方向又该何去何从?

2021 年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

疫情影响仍有不确定性:2021 年《经济蓝皮书》指出:目前中国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已取得阶段性成效。但从全球范围来看,疫情形势并没有得到缓解,疫情的发展形势仍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

校园招聘岗位数量有所减少:据统计,截止 3 月 16 日,24365 校园招聘服务面向 2021 名高校毕业生已举办 25 场专场招聘会。参与企业 7.5 万+,提供岗位 256 万+。2020 年 2 月 28 日自 24365 校园招聘启动一周,便已推出 200 多万岗位。

新领域新业态从业人数增多:2021 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要 “要支持和规范发展新就业形态,加快推进职业伤害保障试点”,体现了国家对于新就业形态发展的重视。

根据国家信息中心《分享经济发展报告》的数据显示,参与共享经济的平台从业者人数,2015-2020 年增加 3400 万人,年均增长率 9%!

可以看到,新就业形态群体已经成为我国当前以及未来劳动力市场不容忽视的就业群体,是我国劳动力市场发展的重要趋势,蕴含着巨大的发展动力和潜力。

一、部分群体就业难度持续增加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将我国职业归为 8 个大类,66 个中类,413 个小类,1838 个细类,虽然职位众多,却仍旧有部分群体 “无业可就”。

特别是今年,应届生或将面临着更为严峻的竞争。一方面是国外疫情不稳定,不少海外留学选择回国就业,另一方面是去年毕业未就业的应届生同样也会使得就业难度提高

二、“高期望”" 慢就业 " 加剧

出现这种就业市场结构性失调的主要原因还是行业的资源错位。在我国经济结构的转型过程当中,传统的制造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正在进行激烈的转轨,且在国内的产业结构中依然占据主要地位,然而这些产业的工作环境总体不佳,部分行业盈利水平较低导致人才吸引力不强。相比之下第三产业快速发展,已成为吸纳就业的重要领域,以生活服务业为典型代表;伴随产业结构进一步向中高端迈进,新一代信息技术等生产性服务业、互联网经济等加快发展,将成为吸纳大学生就业的重点领域

根据对 2019 届应届毕业生的统计,毕业生主要的期望行业是互联网、传媒、娱乐等新兴第三产业。25.1% 的应届本科毕业生的期望行业为 IT / 互联网,而我国中西部地区的互联网经济和生产服务性行业发展水平相比于沿海地区仍有较大差距,在传统制造业对于毕业生吸引力不强的情况下,例如教育、信息服务、文化娱乐等服务行业成为大学生就业的重要渠道。根据对 2019 届大学毕业生的抽样调查显示,教育行业成为本科毕业生最大的就业吸纳行业,15.9% 的毕业生选择从事教育行业。一方面是疫情之后线上教育快速崛起,对于师资的需求量大增,同时家长的教育焦虑在近年来越来越严重,K12 教育培训早已是一个重要的行业风口

三、大学毕业生就业率统计情况

根据目前已经出炉的部分院校 2020 届毕业生就业报告显示,多数高等院校的 2020 届毕业生就业形式严峻。受疫情影响,春招季相当数量的企业收缩了招聘名额。有媒体透露,应届生整体招聘需求同比下降了 22%。一些院校为了粉饰就业率,将未就业的毕业生统计为 “灵活就业” 的现象普遍存在。从近日来各大院校公布的 2020 届毕业生就业情况来看,多数院校的就业形式不容乐观,尤其是财经类、政法类院校的就业率比往年明显下降。而升学已经成为解决就业的一条重要渠道,从各大原 985/211 类大学公布的毕业生去向来看,国内升学 + 海外升学的比重已经超过 30%,部分学校甚至达到 50%。而根据现有公布的数据来看,普通一本院校的就业率还要低上十个百分点。

四、国家就业保障


在就业岗位数量减少的大背景下,毕业生群体开始追求更加稳定的工作岗位,因此教师、公务员报考人数急速攀升,而国家也通过增加教师等事业单位招录人数尽量吸纳应届生就业。2020 年年中以来,我国保就业政策继续强化,一方面通过补贴、财税优惠等援企稳岗,另一方面通过各种就业创业扶持政策等扩大就业渠道,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就业压力。例如,截至 2020 年 9 月初,当年政策性岗位吸纳 280 多万高校毕业生就业、较 2019 年同期增加 70 多万。7 月以来,政策进一步鼓励灵活就业、加大创业服务支持力度。进入 2021 年,由于海外疫情影响导致出口贸易相关企业业务不振,同时 2020 年未就业大学生数量依然较多,预计 2021 年的应届大学毕业生将会面临更加严峻的就业挑战。

疫情在冲击我们每个人的同时,未必不是一个自我发现,自我充实的好机会。不要让疫情只给我们带来负面的影响。总而言之,就业难年年有,只不过现在更严重些。随着社会地不断发展,就不断有新的挑战和机遇,只要不断完善自己,有能力就不怕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就不怕失业。

知乎用户 文彦教育学考研​ 发表

一点浅见。

总的来说是:社会分工细化与大学专业泛化的矛盾。

随着社会分工的日益深化细化,前沿科技不断向纵深发展。热门高薪的企业都已经前进到细分专业的陌生领域,急需开创性人才。社会分工拉的很长很长,中间岔路太多,一不小心点错技能点就废了。

而我们的大学,还在搞着专业的通识教育基础教育,没有或者很难切入企业的痛点。更何况大学专业的同质化严重,毕业生还在婴儿潮末期,大家都在卷。

普通大学生的专业水平,自己也都知道自己的斤两。

要想走一条适合自己的职业发展道路太难了,前人的试错空间都已经走完了,自己专业选错,技能点点错,基本上就业前景就很差。

不如到专业已基本停滞不前的某员体系里混,反正职业天花板就在那,即便只能看着也安心。

去外面,天花板都看不到,就像在茫茫宇宙,多吓人啊。

知乎用户 狗头祭酒 发表

感谢国家计划生育政策,不然高考人数还得暴涨。卷其实是最大的人才浪费。

知乎用户 樊夫​ 发表

学历都高了,最后也就不值钱了,家长们努力让孩子考上大学了最后还得回去跟着父母干一样的活,想想是不是很刺激

知乎用户 仙仙 发表

有钱的赶紧润吧别跟穷人们卷了。

知乎用户 灵活爱国 发表

居然和 2020 年的新生儿数量差不多,也必然会超过 2021 年的新生儿人口总数,但是少了的人可以让这个国家更少的内卷吗

知乎用户 姜申易 发表

不由得想,22 考研人数 457 万。这毕业生一千多万。那我 23 考研人数不得破到五百以上了。不管考研还是考公,人数肯定增加的更多。卷的太离谱了,木办法,还是看眼前。担心人数也解决不了人数肯定多的问题,提升自己才是关键。

知乎用户 拟尘 发表

一年比一年的毕业生多,可见就业形势得多严峻。应届的伙伴们赶紧抓紧时间拿 offer 吧,2022 年国考报名人数超 200 万,年后的省考也即将开始… 建议求职的伙伴们,未雨绸缪,早做打算啊!

知乎用户 穿着靴子的猫 发表

结合前面考研人数增加,总觉得考研也不是出路。毕竟 “就业难” 的同时一直存在 “招人难” 问题,更多未解决的是结构性就业矛盾,而不是单纯的劳动力人口缺失或冗余。

工业和科技的发展,很多行业并不需要那么多人,服务业反倒有很多缺口。就业难和招人难问题,完善职业教育是解决问题的途径之一。

职业教育区别于普通教育和成人教育。相较于普通教育和成人教育,它更侧重于实践技能和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职业教育的目的是满足个人就业需求和工作岗位的客观需要,进而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加快国家产业结构的调整与转型。

中西方职业教育的巨大差异在于:

很长时间里,我国的职业教育体系都相当混乱。在经过国家整顿和行业洗礼后,才逐步走向精细化、专业化。而很多西方国家,已经有了多年的职业教育发展历史,所以早就形成了一套与时俱进且相对完备的体系。这其中就有美国、德国、芬兰等等。

中西方职业教育的巨大差异,源自于以下几点

  • 不同国家之间的教育体系;
  • 不同的工业化进程;
  • 民众职业观的成熟度;
  • 各国人口资源的差异。

而人口资源中的年龄结构、性别结构、学历结构、技能水平结构、出生率等要素也直接影响各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形态。国情的相似处和不同处,决定了各国职业教育的相似点和不同点。

在人口小国,职业教育会更加追求人力资源的开发效率。例如世界教育强国芬兰,人口只有 500 多万,却有着世界上最完备的职业教育体系。

在职业教育强国芬兰:

  • 职业教育 PK 普通教育,地位同等重要;
  • 职业教育紧随社会,“除旧” 也会 “迎新”;
  • 学制灵活相通,工作经验是王牌。

而在我国,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的地位完全不可相提并论。很多人对职业教育存在偏见,只有在普通教育体系中受挫时才会选择职业教育。而我们的职业教育,很多培训机构也成了部分商人敛财的工具,收取一笔学习费用,囫囵吞枣般灌输一些知识技能,具体能不能应用到市场,市场对相关人才的需求缺口有多大,他们并不关心。

像芬兰实行的是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双轨制,但在整个学制系统设计中,两轨之间有许多通道,极具灵活性。我们国家目前的职业教育体系也并未做到。你选择了职业教育,就很难再进入普通教育进行深造。这些都是不科学且有待改进的。

就业问题,还是要去蓝翔啊!

知乎用户 恋恋风尘​ 发表

光明网评论员:年轻人选择灵活就业,无需过度忧虑。

光明网(Guangming Net)是由光明日报社创办于 1998 年 1 月 1 日,是国内最早设立的新闻网站之一,也是唯一一家定位于思想理论领域的中央重点新闻网站。

知乎用户 终零时而起 发表

年度关键字: 卷。

考研卷,找工作卷。

好点的工作,工作过程中也卷。

是贫穷带来了卷,还是意识形态的变化在所谓小康中维持了卷?

奋斗固然好,但人也终究需要一些放空的机会。

知乎用户 pop percy 发表

我查到各大高校的就业率数据都很高,所以高校毕业生就业不难,只要降低标准就行。

比如,你可以把考公和考研当做你的工作,专职考个两三年,考出考不出都可以转职开培训班。

再比如可以选择写小说,开网店,做主播等灵活就业方式。虽然可能一个月收入就那么 1000 来块钱,但多少是个收入,而且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还有,考证专业户也是个不错的选择,和考公考研有异曲同工之妙,现在国家还有各种补贴,只需要找亲戚家公司挂个名就行。

实在不行,回家种田也是个不错的选择。虽然工农业剪刀差,与国际市场接轨等原因导致农民日子过得不太好,但是起码光荣,为人民服务。

以上。

知乎用户 卡里多姆​ 发表

经济不景气,就业市场情况差的时候,最好的办法就是让年轻人再多读点书,延迟进入就业市场,高校在扩招下,考研究生的再多一点。

另外这个话题每年都来一次,从我高三炒到现在,年年就业紧张年年有人就业,这批人再怎么烂也算是知识分子质量好的劳动生产力,不必太操心,自会有出路。

知乎用户 乐呵呵 发表

比出生人口都多,挺好的。

知乎用户 ShiningFish 发表

这个问题的核心有两点

1: 刚毕业的学生,除了年轻以外,有什么竞争力?

2: 社会经济是不是有序快速扩张

这个问题答案也很简单

1: 白领工作不好找

2: 倒逼高校研究生博士生扩招,拿时间换空间

3: 蓝领工作没人干,这个现场至少要持续 7 年(目前上初中的依然是之前的教育模式,高比例大学入学至少要持续到他们毕业)

知乎用户 王先生 发表

就业形势,当然是继续卷了!

作为一个互联网产品经理培训班的小编,从 2020 年开始,每年都见过这样的提问,今年 2022 年,明年 2023 肯定还有类似的提问……

从中考到高考,再到大学毕业找工作,卷就对了,最近两年网上很多人说躺平,但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躺平只是心愿,现实是不能躺平的,毕竟自己要生活,以后还要给父母养老,该奋斗还是得奋斗,找工作就和考大学差不多,努力就行了,上不了清北的可以上其他,上不来双一流的可以去普本,考不上本科的就去读大专呗,车到山前必有路,工作还是要找的,生活还是要继续滴~

对于我们个人而言,也无力去改变大环境,网上吐槽抱怨也没多大意义。

现在对于应届生毕业生来说,找工作的本质,就是竞争,起码你要比其他求职者有竞争力,才有工作机会,即便现在 2022 年移动互联网也已经过了流量红利期,但仍然不失为一个起始薪资高,未来发展前景广阔的大方向,有意转行互联网的小伙伴,可以考虑选定一个感兴趣的职业然后尽早为就业去做准备,自学,参加 IT 培训都可以的,小编也不建议大家盲目去报班,一定是先自学了解,然后再考虑要不要培训。

产品经理是互联网行业内,为数不多的一个不用敲代码,也能拿高薪的职业;

我们产品手记自成立以来,始终专注于互联网产品经理就业课程,大家如果有对产品课程感兴趣的,可以试听了解一下线上课程,毕竟试听线上课成本较低,手机上直接都可以试听。

其他的互联网职业,web 前端,软件测试,UI 设计,Java 等,也都是可以选择的方向,适合自己的,才是好的,应届生有试错的时间资本,干就完了。

知乎用户 产品手记官方​ 发表

所以说,普通人要少生孩子,越少越不卷。

知乎用户 李鑫和南方 发表

将来就为了一个字:编

文科通通去考编制

理科通通去卷编程

感谢国家吧,当年如果没有那面墙让谷歌亚马逊脸书推特这些进来,那理科也得去卷编制,就像隔壁日韩一样

知乎用户 kentmu 发表

大约 10%—40% 是找不到合适的工作的。

灵活就业人口增加。

但是根据约翰. 霍普金斯大学统计美国新冠感染者达到 7XXX 万,死亡 XX 万。

知乎用户 二次元单身狗 发表

其实整体的劳动人口是下降的,2022 届本科生大都是 2001 年生人,也就 1700 万人,比 80 后动辄 2000 多万人还是少了不少了,只不过是大学招生太多了,这毕业人数简直让一般多的人都有了大学上。

知乎用户 overlook2016 发表

灵活就业人口大增

知乎用户 半块砖头 发表

国内现在这么恐怖的吗

卷不过 还好润了

知乎用户 Bessac 发表

大学毕业生已经超过当年的出生人口了,十八年后大家都是大学生了,呜呼!

知乎用户 273S 发表

罗斯福新政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大萧条,解决大萧条的是二战,当然也可以全部送进江湖第一大势力,灵鹫宫

知乎用户 一一一 发表

跟我读

大 学 扩 招 好

读 书 改 变 命 运

知乎用户 醉猫​ 发表

年年老生常谈了。自从 08 年以来,史上最难就业季就一直被各大媒体拿出来说。也没见工厂招满人啊!实在不行,回乡务农躺平岂不是一件没事。

知乎用户 地方 发表

大学生民工化,继续贬值化!其实都已经快 10 年了。

社会大分工,各行业各繁杂的辛苦事总得有群体去做。难道真以为大部分职业真需要识字后继续学习 10 多年才能干?读大学的人太多了,也得有人去干!

知乎用户 砚池​ 发表

去年进厂还能混个工程师,今年连助工都混不上了,只能选技术员, 管理还雕的很。

知乎用户 枕头边的电插座 发表

这是过去十年里就业形势最差的一年,同时也是未来十年内就业形势最好的一年,1076 万学弟学妹们,且行且珍惜。

知乎用户 澹台木双 发表

以后估计技师都有本科了

知乎用户 波波奶绿没有茶 发表

土木缺人欢迎报名。

知乎用户 气啊 发表

还能说啥啊,本科生能干的,现在要研究生,专科生能干的,现在一律本科生,人麻了

最简单好用的 VPS,没有之一,注册立得 100 美金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See Also

毕业后待业在家是种怎样的体验?

知乎用户 庚号先生的自言自 发表 作为一个过来人,劝你慎重。 我在几年前毕业的时候就是这样,刚开始满怀希望回家,心想着大不了过个暑假也好,父母看到你的头几天也是欣喜的,毕竟孩子很久没见了,但是随着时间推移,你工作上没有进展,邻居亲戚的询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