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宇琛|解读董明珠的 ‘海归间谍论’

by , at 27 April 2025, tags : 海归 格力 人才 点击纠错 点击删除
使用CN2/CN2GIA顶级线路,支持Shadowsocks/V2ray科学上网,支持支付宝付款,每月仅需 5 美元
## 加入品葱精选 Telegram Channel ##

编者按:该文章已经在微信平台被 404,但是在网易上仍可正常浏览。

文 | 难得君

2025 年 4 月,珠海格力电器股东大会的聚光灯下,71 岁的董明珠以压倒性优势开启第五个任期。

这位曾带领格力从年产值不足 2000 万的小厂蜕变为千亿帝国的 “铁娘子”,本应在这个时刻展现企业家的睿智与格局。然而,当被问及管理层年轻化议题时,她的发言却让全场哗然:“绝不用一个海归派,海归派里有间谍!”

这句话犹如投入湖面的巨石。

次日,“董明珠称海归有间谍” 的词条在社交平台阅读量突破 10 亿,某知识社区相关话题下,留学归国人员集体发声:“我们带着技术回国,不是为了当’背锅侠’。”

舆论场上,支持者搬出 “国家安全” 大旗,反对者则翻出格力发展史,从朱江洪时代引进日本压缩机技术,到 2013 年设立美国硅谷研发中心,格力成长的每个关键节点都深深烙着国际化的印记。

当情绪化的争论甚嚣尘上时,智联招聘《2024 中国海归就业调查报告》给出客观答案:2024 年回国求职留学生同比激增 20%,其中 79.3% 拥有硕士以上学位;在人工智能、新能源等战略领域,海归优先岗位平均月薪达 15440 元,较本土毕业生高出 28%。

深圳海归专场招聘会上,某新能源企业 HR 坦言:“我们需要既懂国际技术前沿,又能理解国内市场的复合型人才。”

这些数字背后是鲜活的故事:斯坦福材料学博士张晓琳放弃硅谷期权回国,带领团队攻克钠离子电池寿命难题;剑桥教育学硕士陈默在云南山区推行双语教学改革,让 2000 多名少数民族学生获得国际交流机会。

正如北京海外学人中心的统计显示,海归创业企业 2024 年贡献税收超千亿元,创造就业岗位 120 万个。

董明珠的言论之所以引发强烈反弹,源于格力自身发展历程的悖论。1995 年,正是朱江洪力排众议引进日本大金空调技术,才让格力摆脱 “组装工厂” 的困境;2016 年与德国博世联合建立精密模具研发中心,直接推动格力空调能效比跃居全球前列。当下格力布局的新能源汽车、智能装备等产业,核心技术专利中 35% 来自国际研发团队的贡献。

这种矛盾折射出传统制造企业的转型焦虑。在空调市场趋于饱和的背景下,格力手机折戟、新能源车尚未打开局面,2024 年财报显示研发投入占比降至 3.2%,低于行业平均水平。

当技术创新乏力时,“不用海归” 的宣言更像是对国际化战略受挫的情绪宣泄,而非理性的人才策略。

将 “海归” 与 “间谍” 简单划等号,暴露出三个深层次问题:

其一,在全球化退潮的背景下,部分企业家的开放心态正在萎缩。某跨国企业高管指出:“如果连最渴望报效祖国的群体都遭质疑,我们如何吸引真正的外籍专家?”

其二,反映出某些企业对人才评价体系的懒政思维。网络安全专家李明认为,“与其搞’海归洁癖’,不如建立科学背调机制,某某对全球人才’敞开大门 + 严格审查’的模式值得借鉴”。

其三,暴露出传统制造业在转型升级中的认知局限。正如某投行分析师所说:“当特斯拉上海工厂 30% 的工程师有海外背景时,排斥国际化人才实质是自我封闭。”

更深层的危机在于社会信任纽带的撕裂。据统计,改革开放以来,留学生回国率从 2000 年的 23% 升至 2024 年的 82%,这些带着国际视野归来的建设者,不应因个别案例被污名化。

国家安全固然重要,但防范风险的正确方式绝不是 “把孩子和洗澡水一起倒掉”。

解决这场风波需要多方理性作为。对企业而言,应当建立 “能力本位” 的人才观,某汽车集团的人力资源总监分享经验:“我们既招聘清华博士,也引进麻省理工团队,关键是用专利贡献、项目成果等量化指标考核。”

深圳近期试点的 “人才信用积分” 制度,通过整合教育背景、专利记录等 20 个维度数据,为用人单位提供参考。

对社会舆论,则要警惕将个别现象群体化的倾向,就像不能因某地出现食品安全问题就否定所有餐饮从业者。

格力事件最终演变为公共议题,恰恰说明在百年变局下,中国比任何时候都需要凝聚共识。

从钱学森、邓稼先到当今的海归创业者,历史反复证明:一个国家的进步,既需要自力更生的骨气,也要有海纳百川的胸襟。

当我们谈论人才战略时,真正要防范的不是留学背景,而是封闭僵化的思维。

最简单好用的 VPS,没有之一,注册立得 100 美金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See Also

董明珠称“绝不用海归派”,“保守”得过头了

原创 狐狸罐头 四环青年 一家企业真正的核心竞争力,并不在于人才的出身背景,而在于能否构建激发各类人才创新潜能的有效机制。 人才战略的封闭化最终会导致企业丧失战略弹性,当企业用人标准开始变得绝对化,创新活力也就会逐渐枯竭。 **文 **|  …

董明珠称「绝不用海归派,只在国内高校里培养人才」,国内高校培养人才有哪些优势?能支撑格力发展的需要吗?

知乎用户 励志脱坑的化学妹​ 发表 **不愿意要海归派的根本原因在于——海硕有钱难压榨,**间谍什么的都是借口。 去海外读书的孩子,平均家庭条件好于土硕,而经济条件不差意味着没必要为了糊口无底线地迁就公司、任劳任怨做老黄牛,这种不太差钱,没 …

确实应该严防海归间谍窃取格力核心科技!

头图由豆包生成,提示词:海龟趴在空调上 格力电器董事长董明珠女士日前在公开会议上表示: 格力电器在人才培养中绝不用一个海归派,因为海归派里面有间谍,而且不知道谁是谁不是,所以一概不任用。 认真说,保护国家安全需要防范政治间谍,保护企业利益需 …

司马南走了,董明珠来了

原创 敏敏郡主 玖奌杂货铺 1、 绝对不用海归派,因为里面有间谍。 类似这样的言论,乍一听,还以为是司马南又出来作妖了。看到视频才发现,原来说这番话的是董明珠。 司马南从舆论场消失以后,董明珠扛起了反智排外的大旗。 2、 董明珠说,海归派里 …

那十年,与“海归间谍”势不两立的董明珠,也是被打倒的对象

司马南掉在地上的碗,被董明珠捡了起来。 2025年4月22日,格力电器董事长董明珠用一句“绝不用一个海归派,海归派里有间谍”引爆网络流量,宣告自己接过了司马南的衣钵。 有人说,董明珠这段话放在格力显得尤为讽刺:其引以为傲的空调压缩机技术源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