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报造假应有根有据——关于饶毅举报的学术造假
举报造假应有根有据——关于饶毅举报的学术造假 ·方舟子· 这几天据说中国发生了“学术界大地震”,首都医科大学校长饶毅实名举报一名院士两名教授造假。实际情况是这样的: 饶毅最近到首都医科大学当校长。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给该校发函,说有人举报 …
现在这种氛围 饶毅老师能够在国内自由发声的日子怕是不长了。
只希望各位 在未来饶老师被贴上各种负面标签的时候 记得这个人。
他不是院士 但他回国时的学术实力超过国内同领域所有院士。
他是自由派 但他同时也是放弃个人利益回国推动中国科技发展的爱国者。
他大概率会被污名化,但请不要忘记,他是为了学术界公平正义,奋斗过的人。
笔者一直以来,对于饶毅教授的人品,学术风骨之类的,就挺欣赏的。饶毅教授挺不容易的,我其实挺能理解他的这种处境,这样的举报,其实对于自己也是有一定的风险的,有可能会被打击报复,也有可能让自己在学术同行眼中变成一个不敢接近的人。饶毅做人很坦坦荡荡,不玩阴的。总之,支持饶毅。
至于为什么要表达出来呢?表达出来可以让他知道,他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不是一个人在孤军奋战,他的背后是有许许多多支持他的人的,不要害怕,不要担心。
有棺察者网的味道了,天天说外媒如何春秋笔法,到了自己这里毫不含糊啊
今天,科技部正式通报裴钢院士未造假,饶毅刚刚则回应:正式举报!谬误不会因为裴钢一人在中国有权势就能变成真理。
经过将近一年的严肃调查处理,1 月 21 日,科研诚信建设联席会议联合工作机制发布《有关论文涉嫌造假调查处理情况的通报》(以下简称《通报》),通报了对网络反映南开大学曹雪涛院士、中科院裴钢院士、中科院上海药物所耿美玉研究员、首都医科大学饶毅教授、武汉大学李红良教授等人相关论文涉嫌造假问题的调查处理结果。该通报称:以上五人经调查未发现有造假。
就在刚刚,2021 年 1 月 21 日星期四 晚 10:25 分,饶毅发文称 “正式举报裴钢为通讯作者的文章涉嫌学术不端” ,全文如下:
发件人: Transmissome yrao@pku.edu.cn
日期: Thursday, January 21, 2021 at 10:25 PM
至: Gang Pei gpei@sibs.ac.cn
抄送: oy@itp.ac.cn, mgzhai@mail.iggcas.ac.cn
主题: 正式举报林 - 裴 (1999) 论文涉嫌学术不端
中国科学院第六届道德建设委员会
裴钢主任
欧阳钟灿、翟明国副主任
丁汉等委员
兹正式、公开举报现任中国科学院生物化学和细胞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第六届道德建设委员会裴钢为通讯作者的文章涉嫌学术不端。
这篇文章于 1999 年发表于《美国科学院院刊》:Ling K, Wang P, Zhao J, Wu Y-L, Cheng Z-J, Wu, G-X, Hu W, Ma L and Pei G (1999) Five transmembrane domains appear sufficient for a G protein-coupled receptor: Functional five-transmembrane domain chemokine receptors.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USA 96:7922-7927.
以下简称该文为 “林 - 裴 (1999)”。
这是本人第一次向中国科学院举报该文涉嫌不端,也是本人第一次正式向任何机构举报该文涉嫌不端。
全世界的科学界都公认 G 蛋白偶联受体(GPCR)是七重跨膜蛋白。几百个 GPCRs 都是这样的。1999 年全世界科学界是这样公认的,2021 年全世界科学界还是这样公认的。这二十一年来,全世界全部教科书没有一本因为 “林 - 裴 (1999)” 论文而改变共识。
具体被批评的是, “林 - 裴 (1999)” 论文在图 3、4、5 中显示 CXCR4 和 CCR5 两个 GPCRs 可以只要五重跨膜就能够起功能。对于全世界的共识(七重跨膜起功能)来说,这一发现,如果是正确的,是非常大的突破。因此不可能没有人试图重复。
对于一个重要突破是否能够重复,是验证其可靠性的关键。在 “林 - 裴 (1999)” 论文发表 21 年 · 之后,没有任何实验室发表了能够重复这些结果的论文,也就是证明了 CXCR4 和 CCR5 两个 GPCRs 只要五重跨膜就能起功能作用。
其中,裴钢实验室就没有发表重复自己工作的论文。
在 2020 年 12 月 4 日上午上海徐汇区的一个法庭上,裴钢承认,他实验室还有第二篇文章,证明 CXCR4 和 CCR5 两个 GPCRs 可以只要三重跨膜、一次跨膜就能够起功能。这一承认可以通过法庭录像证明。
如果 CXCR4 和 CCR5 可以不用七重跨膜,只要三重或一次跨膜就起作用,这是生物学界的天方夜谭。事实上,在我当年指出他实验室结果不能之后,裴钢自己也不敢相信,从而不敢发表所谓第二篇论文。他现在在法庭上声称不记得我告诉他我实验室重复了他实验室的工作,那么怎么解释我会知道他有第二篇、没有发表的文章?
在 2020 年 12 月 4 日法庭上,因为我指出全世界没有任何人能够重复他实验室 1999 年的结果,裴钢用这篇没有发表的文章作为有人重复了的 “林 - 裴 (1999)” 的证据。
那么现在就容易验证裴钢是否撒谎:如果他相信第二篇文章,里面既验证了五重跨膜的 CXCR4 和 CCR5 能起功能,又发现了 CXCR4 和 CCR5 三重跨膜和一次跨膜就能起功能,那么他应该发表这篇论文,而不是不敢发表。Cell Research(《细胞研究》)就是他主编的英文杂志,现在还有 1999 年没有的 PLoS One 等不用同行评审的杂志,也很容易发表。他应该发表出来。
裴钢如果大大方方把第二篇文章公布于众,我也认为他真相信他的实验室没有人造假。如果裴钢不敢发表他本人已经当庭承认的第二篇文章,有理由推测他自己就怀疑自己实验室有人造假。
如果裴钢继续坚持自己实验室的论文没有学术不端,不用听信裴钢或我个人任何一方的意见,按照国际金标准,非常简单:重复实验,如果能够验证就可以还裴钢实验室一个清白。
中国科学院道德委员会,不用采信任何个人观点看法,应该请第三方重复 “林 - 裴 (1999)” 论文。
如果 “林 - 裴 (1999)” 论文的结果可以被中国科学院道德建设委员会邀请的第三方严格重复,那么饶毅就应该公开道歉。
如果 “林 - 裴 (1999)” 论文是错误的,那么就应该按国际惯例,由裴钢致信《美国科学院院刊》提出撤销论文。
澄清 GPCR 到底是七重跨膜还是五重跨膜、三重跨膜、一次跨膜起功能作用,有重要的科学意义,也对教育生物学和医学的学生有普遍意义。所有教科书,包括所有中文教科书的标准内容认为 GPCRs 是七重跨膜起作用。如果裴钢坚持错误,那么就导致中国所有老师在教这一部分内容时的难堪:是按世界标准继续教七重跨膜,还是按中国裴钢一个实验室、“林 - 裴 (1999)” 一篇论文教学生说 GPCR 是五重跨膜。
谬误不会因为裴钢一人在中国有权势就能变成真理。
饶毅
2021 年 1 月 21 日星期四 晚 10:25 分
来自饶议科学公众号
不把这些人干下去,你们想回国当青椒的就继续卷吧。一个萝卜一个坑,由着学术造假的人占着大块肉,左手搂着二婚的美女推车,右手随便一指就划拉你们十年的科研经费,留一大堆青椒挤着喝肉汤。
就一句话:青椒博后什么的,不去支持饶毅老师干 tmd,活该你们拿着万把块钱非升即走。
活 该 啊 (笑
只能说,饶校长是真的勇士,向裴刚委员举报裴刚院士论文造假。。此时裴刚内心 OS:粘上这么一个犟脾气,甩都甩不掉,TMD 烦死了。。。
饶毅要是当初想跟那些 ps 改图院士搞到一起,就不会愤然宣永远不参加中国科学院院士评选了
吹进来,是不是 “如沐春风”?
科学,难道也是人情世故?发个论文也要讲人情世故?对
搞科研那不是推公式,做实验,搞思想,冲在第一线的打打杀杀,那是人情世故。
结果是什么,到处溜须拍马,到处学阀门第。不以潜力能力排坐次,而是出身。只要你是大佬或者其学生,就可以得到资源倾斜,即使造假也可以摆平。这可是公开的学术论文啊,都这样?
那群人想让你干啥?
让你别为了盛名 (学术规范) 而来,玩坏了,出现低估也别跑路,跟他们一起和光同尘
这样四面八方的小溪才能汇聚成大江。
当年跟你一起喷的小伙伴,院士头衔拿到了,清华副校长拿到了,去了西湖大学就当了正的,偶尔有空开公司,跑跑马拉松,和光同尘,无比幸福。而你为啥从北大学部主任就升不上去了,给你整个差点被北航合并的首医当校长还老折腾,是不是想提前退休了?
嗯,全 TMD 人情世故。
新冠的起源不是说的挺好吗,科学问题回归科学本身。怎么换一个场景就不一样了。
饶老师跟我很像。不过他名气比我大的多,影响力也比我大。但是一个人的力量去撼动一个利益集团,要是举报有用,何至于今天科技部的通报成这个样子,再举报,接着举报。业界良心啊
不过我想,在职场,如果一个团队,连最基本的职业操守都保证不了,腐朽到一定程度,其生命周期也就块结束了,别看现在好像规模很大的样子。我个人真心希望,这样的学术举报能够得到公正的对待,这对所有科研人,所有公民都是一个交代。
当然,现实往往,不过没关系,只希望饶别折进去。毕竟在利益面前,背后什么下三滥手段都可能使出来。保护好自己。再去跟他们斗。
仅仅在媒体上举报呼呐喊是不够的,要报团,此处无法展开
向裴钢举报裴钢。
学部科学道德建设委员会 —- 中国科学院学部与院士www.casad.cas.cn
裴钢:堂下何人状告本官?
我真是太爱饶毅了。
还是那句话,饶毅是中国知识分子的良心。中国学术界目前浮躁,造假之风可以说已经到了触目惊心的地步。幸亏,我们还有饶毅,他让我们在黑暗之中仍然对中国科技的发展抱有一丝希望。
铺天盖地的处理结果的信息。很有意思的处理结论。
1 月 21 日,科研诚信建设联席会议联合工作机制发布《有关论文涉嫌造假调查处理情况的通报》(以下简称《通报》),通报了对网络反映南开大学曹雪涛院士、中科院裴钢院士、中科院上海药物所耿美玉研究员、首都医科大学饶毅教授、武汉大学李红良教授等人相关论文涉嫌造假问题的调查处理结果。该通报称:以上五人经调查未发现有造假。
其中讲到了——图片误用
曹雪涛院士的 63 篇论文,很多有图片误用,然后处罚是——取消曹雪涛院士申报国家科技计划项目资格 1 年,取消作为财政资金支持的科技活动评审专家资格 1 年,取消招收研究生资格 1 年……
李红良的 21 篇论文,很多有图片误用,然后处罚是——决定取消李红良教授申报国家科技计划项目资格 2 年,取消作为财政资金支持的科技活动评审专家资格 2 年,取消招收研究生资格 2 年,责成其对存在的问题作出深刻检查。
耿美玉——少量图片误用,没有处罚。
裴钢院士的 1 篇论文,经调查未发现有造假。没有图片误用。
饶毅,本来就没有问题,是方舟子质疑他跟另外一个人合作的,而且是之前美国的论文,有图片误用也是另外一个实验室的。
这里一看就知道,图片误用,跟学术不端的关系。但是还隐藏着另外的一个问题,就是论文的逻辑对不对的问题。
姓名 | 图片误用与学术不端 | 数据与结论是否正确 |
---|---|---|
曹雪涛 | 有 | 最早是有气功的研究 |
李红良 | 有 | 有 |
耿美玉 | 有 | 有——争议非常大 |
裴钢 | 无 | 争议非常大,倾向于有 |
饶毅 | 有,非饶毅实验室的 | 无 |
所以饶毅很不服气,正式的,第一次的公开举报裴钢。
生化环材造假基本就是很简陋的 PS。上面那些都是。
当然那些都是大佬。要毕业的,或者急着发文章的一定要注意论文的逻辑关系
[发表 SCI 有多难?www.zhihu.com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10925973/answer/1683853795)
看到有这么多人点赞,我再补充几点:
饶毅举报的是谁?裴钢,中国科学院第六届道德建设委员会主任。
饶毅是向谁举报的?中国科学院第六届道德建设委员会,主任是裴钢。
饶毅什么时候举报的?是科技部于 2021 年 1 月 21 日发布《有关论文涉嫌造假调查处理情况的通报》后的两个半小时左右。
饶毅举报的内容是什么?是对《通报》中的第四条对裴钢院士论文的调查结论 “对网络质疑裴钢院士的 1 篇论文,经调查未发现有造假。” 进行的正式的实名举报。
饶毅和方舟子们最大的不同在于,饶毅向来是基于自己的学术知识在评论自己所擅长的领域,他从没有越界,不会去做狗捉耗子的事情,所以他的举报是极有分量和权威的,即便相关部门消极应对,也是极有杀伤力的。
我之前一直在强调,饶毅在做的事情,是一个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典型的 “出力不讨好” 的行为,毕竟都是混圈子的,今天我得罪了你,明天不得提防你给我穿小鞋?所以,这就是饶毅的伟大光辉之处,他现在的所作所为完全是在和中国整个体制内的学阀在硬刚。结局呢,想必很清楚,XX 部这群 LJ,说不定又把饶毅给逼走海外了。
心疼饶毅,中国现在的环境,中国相关部门这样的做事风格,真的不配拥有饶毅!
[薛动谔的喵:如何看待科技部通报曹雪涛、李红良、耿美玉、裴钢、饶毅调查结果:未发现有造假,前三者存在图片误用?www.zhihu.com
](https://www.zhihu.com/answer/1690467601)
我是个迷信的人,倘若饶毅教授在处理结果出来前,因为任何原因去世,包括心脏病高血压哪怕被雷劈了,我都会归罪于被举报的这几位身上。
饶老师是中国科学界的脊梁
子好勇乎?吾尝闻大勇于夫子矣。自反而不缩,虽褐宽博,吾不惴焉;自反而缩,虽千万人,吾往矣。
在框架下生活很容易,只要不去触碰框架,那所有的东西都会按照既定的规则运行,所有的东西都会整整齐齐。日子可以过得很轻松,可以安逸,只要在框架内,你怎么做都行。
但也只是在框架内罢了。
所有敢于触碰框架,甚至需要打破框架的人,心中都怀着勇气
他 / 她们做的是一般人不敢做的事,冒的是一般人不敢冒的风险,放弃的是一般人舍不得放弃的安逸
而他 / 她们带来的收益,却是给与除了既得利益者外所有人的。
我愿称这些人为——
勇士
© 犬君拌汪酱
教授这次又错了,
你还举报那几个小喽罗干嘛,
摆明了就是当官了要护着他们呀;
古话说伐木须从根上动,
我倒准备直接举报科技老爷了,
从生活工作各个角度入手,
包括经济、言论、生活作风,
没错,就是对人去的,
欢迎知情的朋友们给我提供线索哦,
我没家没口,没有顾虑。
学术界应该是很简单的,黑就是黑,白就是白。若是有人一直假装论证黑是白,那其他人不能因为对方位置或者是帽子就附和说黑是白。科学研究可以有错误,可以有争鸣,但最起码的底线是,绝不能造假。若研究没问题,同行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和质疑去解释是值得的,若研究主观造假,请严惩。
莫寒了千千万万学术路上求道学子的心。
友军掩护,给饶毅老师挑个错。
饶毅老师举报的 PNAS 文章的一作,Kun Ling,怎么看也不是姓林呀。
昆凌?难道是杰伦夫人?
查了一下,周夫人 93 年出生,99 年才六岁。。目测小学一年级,应该不会是这篇文章一作。而且人家英文名叫 Hannah Quinlivan。。
Ling 这个拼音,大概对应的姓氏只有凌、令两个,而 Kun 有昆、琨、坤等几个。排列组合再加上裴钢院士名字搜索一下。
找到了几篇中文论文和会议搜索结果如上图。对应到作者名字应为凌坤。
综上,饶毅老师举报信存在重要信息疏漏,其举报的 “林 - 裴(1999)” 论文作者姓氏翻译有误,正确表达应为“凌 - 裴(1999)”。望饶毅老师改正。
身为南方人(江西)的饶毅老师,普通话还是要加强一下呀~
无论是学术圈还是娱乐圈,美丑善恶都展现的淋漓尽致。2020 年代了,卫星早已上天,网络早已普及,知乎人均都快 985 了。 用图片误用的措辞难道是想验证一下知乎是不是人均 985?搞笑。
“我们走后,他们会有所掩饰,不再明目张胆弄虚作假,辱弄学术。这不是因为他们良心发现,也不是因为他们变成了好人,而是因为我们曾经来过。”
——饶毅们
多少年了,还搞那一套解决不了问题就解决提出问题的人的把戏?
饶毅此次没被查出学术不端,且在 kjb 调查结果出具后立马回应调查,正式举报裴钢院士,足以说明饶毅身正不怕鞋歪。
试想一下,假如你是负责调查此案件的负责人,你想和稀泥不疼不痒处理该问题还没有后遗症,你会怎么做?
比较好的办法就是各打五十大板,然后冷处理,等待舆论过去。但这种情况必须是要双方都存在污点才可以。而且也不是最优的办法,那最优的办法是什么呢?
大家回想下,如果此次饶毅举报对方学术不端,但饶毅本人也被查出学术不端,那么关于此次学术不端举报的意义和影响是不是就会完全被带偏了?
我敢打赌,有相当相当一部分网友和不明群众都会把此次举报事件当作学术圈的利益之争,毕竟谁也不会一天到晚盯着这件事儿看,去追究事情的本质。那么主导调查的人,在结果的操作上自由度就会很大,而且能够完全隐藏在舆论后方。
我想这也是饶毅被调查学术不端的原因,不仅仅是被对手举报。作为一个正常人,如果自身就存在学术不端,还去举报别人纯属自爆,所以我认为饶毅被调查是和稀泥的可能性最大。
想法很棒,操作起来也很 nice,可是坏就坏在饶毅的文章还就真的经得起考验!他们不知道饶毅敢举报就不怕被查吗?他们当然知道,但是浮躁的学术圈和造假追责基本不现实的环境,让他们以为只要是有点地位的人,多多少少都会带点泥巴。
你问我这件事怎么看,谬误是不是不会因为权势就变成真理,我可以很负责任的告诉你,你有大炮短时间内你还真就能让谬误变成 “真理”。
这次饶毅的回应,能激起来多少水花,我不知道。但我明白,抗争就算没有结果,仍具有积极意义。因为前期看似 “羸弱” 的质疑和反对,会像蝴蝶效应一样,在后期产生巨大的链式反应。
所以,我站饶毅。
我随便截取几段,
我不过是官降几品,照样穿着这身朝廷命服。
知道为什么吗?
就是因为天底下像我这样的官太多太多,像你这样死心眼的太少了!
时至今日孩儿才明白: 若要世道清明 除恶扬善,单凭我等仗义执法 查凶审案,是无济于事的!https://b23.tv/ep131789b23.tv
众所周知,饶毅是著名的华人反川人士。
现在拜登上台了,经费这不就续上了嘛。
这波是境外势力抹黑中国科技发展。
这篇值多少钱?裴大人请联系我,我还有好多好多 idea 可以接着写,绝对不是误用图片的那种。
举报文章造假和举报人作假,是两个不同概念的事情。前者说文章有问题,后者说人有问题。文章有问题,未必是人有问题,通讯作者也不例外。虽说通讯作者理论上需要对文章负责,但在国内,因历史和现实原因,这个说法未必成立。
稍微有点意识的,就会知道,那调查报告,实质明确说曹、李的论文是造假了,曹、李责任很大,耿文章也有问题,但耿问题不大。
调查报告关于裴、饶的结论,我解读是这两个人是没问题的。
饶其实也很清楚举报文章和举报人的区别,估计也知道裴本人应该没啥问题,但文章他觉得应该有问题,所以举报本身是针对文章去的,追责是追究通讯作者没有负起通讯作者的责任。
如果能解决造成通讯作者无法担起通讯作者责任的历史和现实原因,至少现阶段比追究裴的文章是否造假或不端,影响更大。因为这现实原因,至少包括招生名额、实验室管理、学生培养规范、科教机构目标、学术评价、资源分配等等问题。这些问题解决不了,通讯作者就很难担负起通讯作者责任,对于文章造假或者不端的追责就比较麻烦。
https://www.pnas.org/content/96/14/7922/tab-article-infowww.pnas.org
争议文章是这篇,饶毅觉得这个结论就是错的,实验重复不出来。这的确是个不寻常的结论,在现在也是。
应该是裴钢在上海诉饶毅名誉侵权,基层法院判裴钢胜诉,饶毅上诉,维持了原判,饶毅说法庭上有第二篇文章,就是在这里,饶毅同学真的出庭了。
不过我觉得,涉及科学争论,法院怎么判的呢,而且那个结果真的不能重复。
既然科技部发明了一个 “图片误用” 的新定义,那咱就接着看看还有什么新概念能被发明出来吧。
诚然,这块涉及中国科研圈顶流的遮羞布被撕下来,会很羞耻。
但若能正视本质的问题,不恰恰更能反应国家整体科研水平与环境的提升么,处理得当,至少对中国未来几十年的科研环境都有深远的影响。
当然,中国科研圈还有饶毅老师这样的人,实乃幸事!
树大根深,山头林立
首先学术造假一定是要抵制的,其他答主也在情绪上表达了这个观点,这里不再赘述。
但我对信中提到的主要观点:即针对 G 蛋白偶联受体 GPCR 有 “全世界的共识(七重跨膜起功能)” 有所怀疑。
这个观点其实包含两层内容:1. GPCR 有七次跨膜区;2. GPCR 需要七次跨膜才能起作用。而受争议的、或者说涉嫌造假的论文 [1] 主要结论就是五次跨膜的突变体足以行使 GPCR 的功能。
G 蛋白偶联受体(GPCR)是一大类膜蛋白家族,包含七个α螺旋组成的跨膜结构域。那么一个显而易见的问题是体内是否天然存在非七次跨膜的 GPCR 呢?其实是有的。2004 年发表在 JBC 上的一篇论文 [2] 发现了大鼠中枢神经系统中的一种 GPCR NTS2 存在一种五次跨膜的 variant vNTS2。
这个变异体与 NTS2 相比与 neurotensin 的亲和能力很弱,但是能够快速激活 ERK1/2 通路,具有功能活性。
除了 5 次跨膜的 GPCR 变异体,1 次,2 次,4 次跨膜的 GPCR 变异体也同样存在 [3](如下图所示)。同时这些变异体也能够对钙信号产生应答。
另外我还翻到了一篇 12 年的 review[4] 专门讨论了体内大量 GPCR 变异体存在的问题和其可能的功能,有兴趣的人可以查阅。
虽然我对 GPCR 的了解只是小学生水平,但就简短的文献检索而言,开头讨论的问题即使没有定论,也仍然达不到 “全世界的共识” 的水平。如果有理解疏漏之处,望批评指正。
评论区
提到了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裴 99 年的这篇论文之后再也没有 follow up”,(注意,这和饶信中表述并不相同,饶指出 “全世界没有任何人能够重复他实验室 1999 年的结果”)这是否是真实情况呢?首先论文 [1] 在 google scholar 上被引用过 88 次 [5],说明并非无人 follow up。另外我注意到引文中一篇去年发表的相关论文 [6],该论文通过将膜蛋白疏水氨基酸亲水化的方法系统筛选 CXCR4 和 CCR5 相关变异体(即论文 [1] 中涉及的两类 GPCR),获得了多种仍有功能的 CXCR4 和 CCR5 相关变异体。该论文部分验证了论文 [1] 中的结论,例如对于 CXCR4 的配体结合效率 “EC2 区和 EC3 区很重要但 EC1 区不关键” 以及 “截短的 CXCR4 和 CCR5 可以插入到细胞膜中“等。
看的其实蛮心疼的。
大家留意一下这封举报信的收件人,是中国科学院第六届道德建设委员会的主任:裴钢主任。
举报的内容,是裴钢的学术抄袭。
说明什么,道德建设委员会的主任坏了,相当于八府巡按拿钱了,相当于巡视组……
这就是自净机制的完全扭曲,正规的反馈机制已经完全失效了。
身处这个环境里面的人,发现大魔头和督察者的身份重合了,能怎么办。
只有发起这种行为艺术一样的自杀式冲锋。
尤其是,科技部刚刚做了通报,曹雪涛、李红良、耿美玉、裴钢、饶毅调查结果:未发现有造假,前三者存在图片误用?
也就是说,科技部刚把裴钢给摘干净了,刚给曹雪涛、李红良、耿美玉定了性质,「误用」。
这就是咱们老百姓经常期望的青天大老爷来主持正义的情况已经被堵死了。
任何对中国生态稍微有了解的小伙伴都知道,要一个部委打脸自己,是需要多大的勇气。
「顶风作案」都不能来形容这样的行为,「向风车发起冲锋」才能勉强描述饶毅的行为。
明知不可为而为之!
某种意义上,饶毅其实是给我们这帮广大的老百姓发了一个邀请,因为他知道,他冲锋的时候,为他摇旗呐喊的人数的量级,决定了他最后的命运。
尽管我们不是科技从业者,我自己甚至要看很多遍才勉强能看懂饶毅举报的内容具体是什么,但是这是一个量可以决定质的邀请。
只有一万人的话,很快我相信科技部就会修改他们的调查结果,饶毅也会存在造假行为。
如果有一百万人的话,科技部要开始权衡,调查结果里面存在「误用」的,要不要包括裴钢。
如果有一千人的话……
裁判要判罚自己犯规是啥感受?
hhh 饶毅就是很刚,
学术是很纯粹的,这份纯粹需要有人维护
没别的,只希望饶老师好好活着,这样人多一个是一个,是学界之幸
看看鼎鼎有名、客观公正的观察者网是怎么报道的:
如果一个人只看观网,再看到饶毅举报的新闻,大概会认为他的行为属于挟私报复吧。
造假的人,成为院士,中国科研的希望在哪里?造假在中国学术界是触目惊心的,所不及时整治,整个圈子就这样烂下去,毁掉中国的未来,怎么推动科技的发展。没有好的科研人员,不能点亮尖端科技,中国拿什么同美国对抗?中国怎么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我持悲观的态度,这很可能是对中国学术的重重一击。(以下都是个人观点)
饶毅地位水平如此之高的人,如此正式、正面、言辞激烈地举报学术不端行为,如果曾不能损山之一毫,那对学术界的风气是致命打击。
这代表整个体系从上到下,公开承认造假无罪。以前即便造假成风,那也是潜规则,没人敢这么大张旗鼓地放到明面上宣扬。
希望越大,失望越大。这一次如果没有结果(极大概率),那将会让所有尚抱有希望的人心灰意冷,导致学术风气的彻底堕落。
很早以前我就跟我同学说过,
如果当代中国还有大师,
那他一定姓饶名毅,
这是中国学术界的脊梁。
饶老师这是断人财路啊,真不厚道,啧啧。
须知这些大掌门们靠给人评院士,那收入都不是小数字。你饶老师为了你的清名,坏了大掌门们的清名,乃是坏了规矩!
别问我怎么知道的,问就是亲叔叔要评院士借了几十万去北京打点关系。
科研成果不是带铭牌的求发现,
科研成果是一堆沙子里分辨哪一颗有啥价值。
每一粒沙子都有价值,但分辨出对应的价值,是科研的努力所在。
错误的科研操作,会让真真假假混乱,辨认失去意义,也就是导致科研无意义了。
而且,领头人错误的科研操作,影响的是无数科研子弟的操作规范性。
科研成果不是靠某一人的单枪匹马,它是要靠无数子弟制造的数量基础,才能增加成果被发现被辨认被确认的机会。
无数子弟的错误操作,就会让科研成果土壤都被破坏掉。
~
♦科研就是一场追求辨认的事项,
科研人员本身就更应该经得起推敲。
如果领头人能经得起逻辑盘问,那他就算不做实际科研,这个完整的逻辑盘问,也是科研子弟的有益锻炼。
科研就是搞逻辑盘问啊。
科研不是政治,不是艺术,它最终结果不是创造,它是追求逻辑的显现。
所以,面对被举报,就应该正面回应,用一场科学的逻辑盘问来促进科研界的思想进步。
经查饶毅教授由于工作压力巨大,长时间处于超负荷工作状态,认知能力产生偏差,并长期处于抑郁状态,导致思想产生偏激,最终导致 xxx 惨剧,希望以后科研工作者能平衡工作和生活压力,提前给饶毅教授写好,希望用不上吧
哪里有学术不端了?明明是有人感染了 “图片误用综合症”,他们都不约而同地在多篇论文误用图片,明显具有人传人特征。
建议赶紧研发疫苗,传播开来就麻烦。
什么?原来这是 “富贵病” 啊!那我们就不用担心。
“老乡,我们中国人都投降了,还有中国吗?”
——杨靖宇
如果学术不端不能得到有效整治,对科研环境是极为恶劣的。篡改数据,可能会坑掉一群后来者,浪费大量资源。
科研最重要的就是摸方向,中国军工为什么能够这么快赶上美帝?原因很多,其中之一就是我们可以摸着鹰酱过河,有现成可行的技术路线走,可以将有限的资源投向确定的方向,而美帝就不一样了,看看美帝这么多年死了多少项目,这得浪费掉多少资源?
在科技盲区里,总有向前走的路,每条路其实都可以去走走看,但你不知道前方有多少坑,这些坑在现有技术条件能不能跨过去都是未知的。一条光明的路被探出来,背后是无数摸到死路的探路者。
现在有那么一群人,结成利益网络,甚至让没有科研领军能力的人占据大量的科研资源,他们不去填坑反而将坑掩饰成陷阱。而掉进陷阱的后来者为了自身的前景往往也只能原前人的慌,于是…… 谬误虽然不会因为有权势就能变成真理,但可以被描述成 “真理”。
经济领域有个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gl 组织结构也是一样的, 要发展总要有人要去抗争的。
忽然联想到邪不压正的开头片段。
我们现在的学术水平和民国那是天壤之别,
或许学术道德也是天壤之别?
呵呵,权势就是可以为所欲为,甚至胜天半子。
支持
我不知道裴钢院士有没有造假,算不算是得到错误结论,毕竟人类文明进步史这样的事不在少数,什么 “力是维持物理运动的原因” 啊,什么 “大球比小球先落地” 啊,这些类似的。
其实举报信写这么多完全没有必要。既然已经正式举报,到这么极端的程度,饶毅老师把自己重复实验的结果直接 P 出来,分析为什么不可能?为什么结论是错误的?(信中有提到自己重复过啦)
只是希望能看到更加实在的证据,既然有重复实验的结果,直接拿出来分析,用逻辑盘问来诘问不太有道理的样子。
仅仅是激动人心的话语和至此累积的舆论环境来引导的话不利于科研氛围的维护,因为其实大多数人都是局外人,并非专业人士,不乏跟风会导致更严重问题的出现,毕竟不是每个人都有宋运辉那样的好运气,都有宋运辉所处的时代。既然正式举报,我们应该更加严肃地看待这个问题:看证据,不看话术
其实吧,科研里面如果真的每次有举报就要正面回应,那科研也别做了,还是需要举报人拿出一定的证据,不能只是在逻辑盘问。不然科研可能就成整天喊打喊杀的批斗了,可能成为意见不同关系不合的研究人员之间互捅刀子的手段。
我个人认为饶毅老师的确值得尊敬,因为这个事已经二十多年了还没类似重大结果,确实值得质疑。
但是造假事实不能是仅仅根据既有的科研事实推断,还需要拿出实在的证据,不能只是逻辑盘问,哪怕是能稍微有苗头的实验证据都可以。
其实饶毅老师算是生物科学的通才,他大可自己重复一下来说明问题,而不是逻辑盘问,都到正式举报的份上了,还是希望看到真正的证据。
等待一个饶毅的好基友,西湖大学施院士的回应
饶毅大概就是当代鲁迅了……
数据是论文的灵魂,图片是论文的门面,图片是外在,数据是内在
多少科研工作者夜以继日就为了得到一个漂亮的数据,做出一张漂亮的图
很多人得出的数据和预期的结果不符,不是思考预期是否有问题,而是想方设法让实验数据匹配预期
如果 p 图都不算造假,恶意篡改数据都不算造假,那大可找个专业 ps 来做科研了,既省经费,效率又高
我想知道是什么人去调查裴李等人的?是否利益相关?
在中国一定要记得一件事,如果你相信一个人就一定要坚持相信。
饶毅是学术界的良心。所以只要不是我能判断的错误。通过媒体或者其它地方得到的,我坚持选择相信饶毅先生。
一直相信下去。
什么叫图片误用?正经的学术论文上会出现这个?
饶老师微信推送发出以后,微博话题迅速被撤。这是心虚吗?
这里给文章留个照片,怕微信链接也留不了多长时间。
论点:存在外星人
A、有人进行讨论,给出推测性的结论,发表文章。
B、有人发表实验性论文,表示自己吃了 3 个西瓜,喝了 2 瓶罐装红牛,玩 1 把吃鸡游戏,再蹲个坑,就发现了外星人,还将该试验过程进行总结发表论文。
B 这种咱不懂,太高端了,试验嘛,行不行再来一遍就好了。
按童话里情节,骗子忽悠国王,他有只会下金蛋的鸡,国王不信,让他带着鸡当众做试验,下不出金蛋就砍头,多简单的事儿!
就是改数据,什么叫做图片误用?
一般老师拿这些文章去申请基金,恐怕都会被拉进黑名单吧!
从心底里佩服饶毅老师,一个人对抗咱们整个学术界的 XX!respect!
但正如
所说,中国不配拥有饶毅。
一、敬佩。中国学术界能有这样的人,我们一定要敬佩这些人,至少他是一位有良知的高级知识分子。
二、何许人也:
1、裴钢,男,1953 年 12 月生于辽宁省沈阳市,中共党员,1970 年参加工作。裴钢 1978 年初进入沈阳药科大学学习,1982 年获学士学位、1984 获硕士学位。1987 年进入美国北卡大学学习,1991 年获生物化学和生物物理学博士学位。1992 年至 1995 年 2 月在美国杜克大学进行博士后研究。1995 年 3 月回国,应聘担任德国马普学会和中科院共同支持的青年科学家小组组长,研究员。2006 年 6 月受聘为同济大学名誉教授。2000 年 5 月至 2007 年 11 月任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院长。2007 年 8 月起任同济大学校长。裴钢教授 1999 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2001 年当选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现为中国细胞生物学会理事长,中药全球化联盟副主席,《Cell Research》主编和国际多种学术刊物编委。并担任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 计划)第四届、第五届专家顾问组成员,“干细胞研究” 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第一届专家组召集人,国家重大基础平台建设专家组成员等。
2、饶毅:首都医科大学校长。著名生物学家,教授、博士生导师,首都医科大学校长,北京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理学部主任、生物学讲席教授,北大麦戈文研究所创始所长,北大 - 清华生命科学联合中心创始主任,北京脑科学与类脑研究中心创始主任。
3、两位都是中国知识界顶级人才。
三、这个举报,最好证据要十分充分,并且以一个人的力量真的很难改变整个学术界的 “文章之风”,但至少有人站出来了,值得庆幸,希望更多的人站出来。
四、不管最后结果怎么样,真的希望这样的事没有发生!
举报造假应有根有据——关于饶毅举报的学术造假 ·方舟子· 这几天据说中国发生了“学术界大地震”,首都医科大学校长饶毅实名举报一名院士两名教授造假。实际情况是这样的: 饶毅最近到首都医科大学当校长。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给该校发函,说有人举报 …
饶毅质疑裴钢论文造假,专家称证据不足,裴钢导师不愿评论 记者:钱炜 彭丹妮 中国新闻周刊 11月29日,首都医科大学校长、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终身讲席教授饶毅实名举报国内3名科学家学术造假的文章在网上流传。当日,《中国新闻周刊》向饶毅求证这 …
再说饶毅、管坤良实验室联合发表的论文数据造假 ·方舟子· 昨天我发出《关于饶毅、管坤良实验室联合发表的论文数据造假的分析》后,饶毅转给我他当天登在其微信公众号的文章《饶毅、管坤良就论文图片的分析》(以下简称饶文),作为对“有人匿名散发指饶毅 …
关于饶毅、管坤良实验室联合发表的论文数据造假的分析 ·方舟子· 几天前有多个人分别给我寄来一篇匿名文章,声称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饶毅实验室发表的多篇论文数据造假。我将其转给饶毅,希望他能做出解释。由于饶毅不愿意我透露他的说明,下面所述完 …
知乎用户 潜水艇 发表 如今三年又过去了,我所有认识的和张裕卿有关的同学都毕业了, 我也没有任何可担心的了,所以我决定举报他。 吕同学真是有情有义,123 页长文论述得比毕业论文还要详细,我心里的不走运的优秀毕业生。这才是天大品格,实事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