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既然知道努力就可以进步,为什么还是会不努力?

使用CN2/CN2GIA顶级线路,支持Shadowsocks/V2ray科学上网,支持支付宝付款,每月仅需 5 美元
## 加入品葱精选 Telegram Channel ##

知乎用户 发表

本问题已被收录至知乎圆桌「非常想问 | 人类的本质」。你也不懂自己为什么会这样的问题,欢迎关注~

知乎用户 李松蔚​ 发表

有一点,上面的答案都没有说到。
「努力就可以进步」,这个信念本身,就是很沉重的。——越是把这句话当回事的人,生活中往往越是受到束缚,有压力。他们很可能会取得进步,但是,需要克服远远更多的阻力。

下面是详细解释:

什么叫努力?努力并不是一种客观的对行为的定义——小明今年看过 100 本小说,还在豆瓣写了 100 篇书评,每天都写到凌晨 1 点。请问这个行为是否叫努力?我想大多数人的答案是:不一定。
一方面得看小明做这些事的状态,他是很享受做这些事呢?还是硬撑着勉为其难?
——假如这就是小明的一个业余爱好,看得高兴,写得轻松,我要说小明是个努力的人,你多半会撇撇嘴不同意:这就算努力了啊?我刷美剧还刷了 100 部呢,每天还能刷到凌晨 2 点呢。
所以,努力这个词本身,必须要包含「克服痛苦」的元素在内。

但是克服痛苦,就可以算作努力了吗?也不一定。
在「为什么心急如焚时间很紧的人反而更愿意选择游戏?」这个问题的说明里,提到过一个现象:
「题主并不是一个喜欢游戏的人,实际上我玩游戏并得不到快感,并且觉得厌烦」。那么,他强忍厌烦,一遍一遍地打着毫无快感的游戏,这一行为克服了大量痛苦,但似乎也不算努力?
对此你会有一个很通俗的解释:光克服痛苦有毛用啊?干的又不是正事。
所以,什么是正事,对于努力与否的判定也很关键。
前面的问题,如果加一个预设条件,小明今年准备考研,但是他每天不看书复习,而是焚膏继晷地看小说和写书评,这些事他做得很辛苦,也并不快乐,但他就是忍不住做啊做,反正就是不复习。现在他积累了丰硕的成果,但你还是会觉得他不努力——因为你觉得他干的不是正事。
可是,如果小明是一个专栏作者,职业写书评为生,或者他是大学里研究通俗文学的博士生,总之看小说是他的「正事」。然后,他做出的行为和前面的情况一模一样——已经快看得吐了,但还是很辛苦地看啊看,每天看到凌晨。这时,你一定会对他肃然起敬:真努力啊!偶像啊!

所以一模一样的行为,有时叫做努力,有时不叫做努力,完全取决于参照系。
「努力」逼着你把全部的痛苦聚焦在所谓的「正事」上,也就是,你希望取得「进步」的地方。

现在我们来说进步。
什么叫进步?为什么不是左步右步?不是退步?
「进」代表了一种时间关系上的参照,即「未来要比现在更好」。至于这个「好」在哪里,则取决于不同人的价值观,俗一点不妨是挣钱多少,高尚一点不妨是知识能力的高低,对这个人是复习考研多看两页书,对那个人是多写一篇专栏的稿子,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当我提到「进步」的时候,我其实就暗含了一个思想:现在这样,是我不满意的。我不想继续像现在这样。

把以上几点结合起来,我们把「努力就可以进步」这句话,可以翻译如下:
现在这样,是我不满意的。我不想继续像现在这样。我希望能够针对我不满意的方向,持续做一些特定的事情(我知道需要克服大量的痛苦)——但愿,我就终于不用像现在这样了……
「努力就可以进步」,你以为是很积极昂扬的,健康振奋的。
不是,它的潜台词,实则是很阴暗沉重的。最沉重的一点就在于:现在,我不满意自己。

现在,我不满意自己。好好想想,这个信念潜移默化地,给你带来了多少压力。
会让你不快乐,让你觉得现在这些时间都没有价值。
会让你耽于幻想,沉迷于将来有朝一日成功后的如释重负。
会让你忍不住泄气,自怨自艾,精神萎靡,缺乏动力。
「啊,还是先睡一觉,先吃点零食,先刷刷淘宝,养精蓄锐再开始努力好了……」
因为啊,努力,一定是
痛苦
的。

被这个信念坑苦了的人想:我不想那么痛苦行不行?能不能找一件让我快乐的事情去努力?
把兴趣当做努力方向不就可以了吗?从今以后就研究美剧、电影或游戏为生了不就可以了吗?
这样是不是就乐趣百倍,没有痛苦了啊?——不,这样的结果只会是你慢慢失去兴趣。
然后重新感觉到痛苦…… 感觉到肩上的担子一天比一天重。
原理很简单:既然努力,你就要当正事来做。
做正事,你一定会想要「进步」。
「进步」我们说过了,就等于说现在——你,还,不,满,意,自,己。

大概就是这样了。努力就可以进步,这句话本身就是一个怪圈。它创造了痛苦(对自己的不满),同时又指导你用痛苦(努力)去克服这种痛苦。然后如果你做不到,你就会更痛苦。至于说,为什么我做不到?从目前的答案来看,最通常的解释无非就是:因为你还不够能忍受痛苦呀……
我有时会尝试另一种思路,试图帮助别人建立不一样的信念,这样问题会清爽很多。但这个过程非常艰难,也没法通过这道题目解释清楚。我在这里把这个信念写出来,供大家参考:

「做事就可以有结果,不管做的是什么事,都一样。」
这句话和「努力就可以进步」,实质上是一回事,但是它们背后的情感含义完全不同。如果你用这句话来取代「努力就可以进步」,也许做事对你来说就会容易一些。大家感受一下。

知乎用户 河森堡 发表

空旷的训练馆里传来时断时续的砰砰声。

“年轻人,你为什么还没走?” 教授走到发出声音的位置问道。

小伙子转过头,见是教授,于是气喘吁吁地回答:“我想多练一会,打会沙袋,今天要打够 1000 拳再走。”

教授走过去看了看小伙子流血的拳峰,摇头道:“打沙袋?我看是沙袋在打你,空手道不是这么练的。”

“那您说该怎么练?”

教授紧了紧腰间的黑带,退后了两步,冲小伙子招了一下手:“来。” 说罢,眼神凛冽地摆出了实战式。

小伙子愣了一下,咽了口吐沫,向教授行了个礼,也摆出实战的架势,朝教授慢慢蹭过去。

在压抑的呼吸声中,两人越来越近,最后指尖轻轻触碰在了一起,小伙子突然发力,一记左平勾掏向教授胸口,刹那间,小伙子心里一惊:“触感不对!” 紧接着白光一闪,小伙子就觉得迎面吹来一股风,再睁眼一看,教授的腿已经停在自己脖子上。

“这一腿要是不收力,明天的实验课您也就看不见我了。” 小伙子沮丧地坐在地上:“看来我真的不适合练空手道。”

教授收腿站好:“你说什么?”

“我说我不适合练空手道!!” 小伙子有些恼怒,说完不再看教授。

“年轻人,你说了一句彻头彻尾的蠢话。”

“蠢在哪了?您看我多下了多少功夫?!吃了多少苦?我连校赛的第一轮都过不去!我没这个天赋!” 小伙子委屈地举起伤口绽裂的双手给教授看。

教授:“你蠢就蠢在迷信上,你就好像斯金纳的鸽子。”

“什么的鸽子?”

教授:“斯金纳的鸽子,斯金纳是一代心理学宗师,他在 1948 年曾经发表了一个广受关注的论文,以解释鸽子的是如何在实验环境下变得迷信的。” 教授戴上眼镜不疾不徐地说。

“这个实验具体来说是这样的,斯金纳将 8 只鸽子分别置于彼此独立的 8 个箱子内,箱内设有机关,每隔 15 秒就会有食物落下给鸽子喂食。几天之后,两个独立的观察者分别记录了这 8 只鸽子的行为。观察者们发现,这 8 个鸽子中有 6 只都在行为上出现了明显的变化,有的鸽子会刻意地逆时针转圈,而有的鸽子则会反复地用头部撞击箱子的某个角落,这些行为都是之前未曾观察到的。”

小伙子不耐烦地摊手:“您老毛病又犯了,讲个道理非得扯出八百里远再绕回来,鸽子吃饲料和我练空手道有鸡毛关系?!”

教授:“你知道鸽子为什么会不停地重复奇怪的行为吗?斯金纳认为,那是因为鸽子迷信了,鸽子们认为一定是自己做了某个动作才导致饲料出现的,如果想让饲料再次出现,自己也就要重复之前求食舞的特定动作才行,像鸽子这样,在时间上仅仅有先后顺序的两件事之间强行建立因果关系,就是迷信的本质。”

小伙子听到这,慢慢站起身来,疑惑地看着教授。

“这个世界上并不是只有鸽子会迷信,人也会,从梯子底下走就会倒霉,打碎镜子就会有血光之灾,拜某个观音像就能怀孕,转发杨超越的照片就能摇上号,这些都是迷信,但还有一种迷信在这片土地上四处弥漫,危害甚广,可绝大多数人都意识不到它的存在。” 教授语音越发地低沉。

小伙子听得有些害怕:“什么迷信?”

教授双眼盯住小伙子的脸:“很多人认为,只要在学习的过程中承受痛苦,人就能取得进步,然而,这根本就是彻头彻尾的迷信,这是在痛苦和进步之间强行建立的因果关系,其实这种因果根本不存在。”

“可是超凡的技艺难道不是努力苦练的结果吗?!这是常识啊!” 小伙子迫不及待地反驳起来。

“话是不错,但你理解反了,努力取得进步的过程中确实有很大可能承受痛苦,但承受痛苦并不一定带来进步,痛苦和煎熬并不是进步的真正原因。”

小伙子:“那什么才是进步的原因?!”

教授:“科学正确的训练才是。”

小伙子满头问号地站在原地,说不出话来。

教授慢慢走到小伙子身边:“用两位美国心理学家艾利克森和普尔的话说,如果你真的想在某个领域里取得进步,你需要做到三个 F。” 教授说着竖起三个手指。

小伙子:“什么三个 F ?!”

“所谓的三个 F,就是 Focus 专注、Feedback 反馈、以及 Fix it 修正,概括来说,3F 就是一种刻意为之的练习,这样做是取得进步的一种有效手段。” 教授指着小伙子训斥道:“像什么‘我没有这方面的天赋’,‘我不适合干这个’,‘我天生就不是这块料’,这都属于概而括之大而化之的屁话,只能打击人的信心,对你一点实际帮助都没有,要想真的提高水平,你需要在练习中解决一个个具体切实的小问题,不断地积跬步为千里,积小胜为大胜,才能最终脱胎换骨,只要有科学正确的训练,凡人也能成为大师。”

小伙子一脸不解:“那我具体应该怎么做呢?”

教授:“首先,第一条,集中注意力,你先把你那无线耳机摘了,练习时要心无旁骛高度集中,而且训练时间不宜太长,否则注意力一下降就谈不上什么训练效果了。” 小伙子赶紧把耳机摘了。

“第二条,反馈,所谓的反馈就是你每做一次动作,就要知道你做的正确与否,你现在最大的问题在于你的拳法不能解决问题,因为你的拳头力量虽足,但落点不准,勾拳打在对方胸口上根本没用,你要打这…” 说着,教授用手指点了点小伙子的身侧,“你要用拳峰勾对方的第 11 根肋骨,这根骨头很脆弱,容易折断,而且挨着肝脏,甭管对方多么强壮,被拳法震荡肝脏也只有满地打滚的份,现在你做进攻方,我给你反馈。”

小伙子于是贴上去,用勾拳连续进攻教授的肝部。

“落点不准… 再来…”

“步伐没跟上… 再来…”

“别光用胳膊的力量,转腰… 再来…”

“很好,这下有了,记住这种感觉,争取在下一次重现,很好,再来…”

半个小时后,小伙子累的满头大汗,气喘连连,教授也微微出汗:“很好,你注意力一直很集中,之前的臭毛病也改了不少,现在已经能连续地打出 10 次正确的勾拳了,说明技术在渐渐稳定,这就是第三个 F 即修正要达到的目的,今天就先到这,离比赛还有一月,咱们每天都来练。”

小伙子累的直晃悠:“教授,您确定这么练真的有用吗?”

教授一边往外走一边说:“1968 年的时候,美军飞行员在越战中吃了亏,一度被打出 1:1 的战损比,也就是说每击落对方一架战机,自己也要损失一架,这个成本是美军难以承受的,所以美军开展了王牌飞行员学校计划。”

小伙子跟在后边一边走一步调侃:“嚯,您这又扯到越战了,然后呢?”

教授:“然后美军组织了最好的飞行员做教官,让学员不断地模拟空战,并且把演习过程记录下来,学员落地以后,立刻开展作战报告会,教官会对之前的演习进行批评总结,然后学员们带着这次教训再进行下次空战,就这样不停地反馈 - 修正 - 反馈 - 修正,等双方 1970 年再次交手时,你猜战损比达到了多少?”

小伙子:“大概 1:2…?”

教授:“按美国人自己的说法,特训后,他们平均每损失 1 架战机,就能击落敌方 12.5 架战机,美国人说不定在吹牛,但受过特殊训练的那部分飞行员在战绩上大大提升了却是真的,其他没接受同样训练的美军飞行员战绩依然很挫,这就是刻意训练的结果,只要有大量科学的训练,就能够诞生高手,不仅仅是驾驶战斗机和空手道,各行各业都是如此。”

小伙子跟在教授后边怀疑地问:“真… 真的吗?”

教授停住脚步,转过头看向小伙子:“年轻人,我知道你想说什么,你或许想说,这世界上有些人就是生来有问题,也许他们天生不能辨别颜色,也许他们天生无法听准声音,这确实会在美术和音乐等领域带来麻烦,但那毕竟是少数,是特例,这个世界上绝大多数声称自己不适合做某事的人其实根本就是在胡扯。”

教授意味深长地补充道:“他们没有取得进步是因为他们没有以正确的方式练习,他们无法坚持下去是因为他们迷信地认为只要承受痛苦就能取得进步,可当痛苦过后没有迎来进步时,他们又觉得是命运欺骗了他们,于是开始自暴自弃。”

教授完全转过身来,神色凛然:“而且你要记住,就算你是特例,你生来就具有某些缺陷,也不意味着你无法成为高手,人的命运是二级混沌系统,这意味着你对它的态度会反馈回它本身,一个人对自己命运的预期最后往往都会成真,所以你绝不能对自己有任何怀疑,那是在毁你自己。” 说到这,教授拿出手机递给小伙子看。

屏幕上是两张照片,一个没有四肢的年轻人在和人摔跤。

小伙子一脸震惊:“这人是谁?!”

教授:“他叫 Dustin Carter,5 岁的时候他有过一次严重的感染,为了保全性命不得不截去四肢,如果没有器械的帮助,他只能在地上靠蠕动前行,但我再告诉你一件事,后来 Dustin 开始练习摔跤,然后在比赛中一路碾压,把各界高手摔得七荤八素,最后这个没有四肢的人取得了州际摔跤冠军。”

小伙子犹如被雷电轰顶,愣在原地说不出话来。

教授收起手机盯着小伙子:“所以,年轻人你要记住,你命由你不由天,以后像‘我天生就不是这块料’这样的屁话不要让我再从你嘴里听到。” 说罢,教授转身消失在体育馆的门口。

一个月后,教授正在教室里写着板书,突然,教室的门开了,小伙子捧着一个巨大的奖杯走进教室:“教授,很抱歉我迟到了,您知道,冠军领奖被安排在了最后,耽误了一些时间。”

教授举着粉笔笑了:“你可真是一个天才,我一早就看出来了。”

知乎用户 盐选推荐​ 发表

因为,努力取得进步的过程中确实有很大可能承受痛苦,而「避难趋易」是人类的默认天性。

我们做不成事,并不是因为愿望不够强烈,也不是因为意志力不足,而是因为默认天性太过强大。

我猜很多人并不真正了解自己,甚至从未了解过,所以才会对自身的各种问题困惑不已。这里我说的「自己」,特指自己的大脑部分,因为没有大脑,我们什么都不是;有大脑,但不了解它,我们就只能凭模糊的感觉生活,而那样的生活通常不是我们想要的。

从大脑开始,重新认识自己,我们会再「进化」一次。

三重大脑

人类能成为这个星球上最高等的生物,完全仰仗那智慧的大脑。在人们眼中,它精密无比,堪称完美,科学技术发展至今也无法完全解开它的秘密。然而事实证明它并不完美,甚至问题重重,这些问题也正是让我们感到无能和痛苦的根源。要想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先了解大脑的进化历程。

起初,地球上并没有生命。但在数十亿年前,远古的海洋中出现了一些「复制子」,在进化的力量下,它们逐渐成为单细胞生物,接着又演化为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等,之后动物这条分支进化成各种原始鱼类,遍布大海。

约 3.6 亿年前,它们开始向陆地进军,地球进入属于爬行动物的时代。为了适应陆地生活,爬行动物演化出了最初的「本能脑」。本能脑的结构很简单,只有一个原始的反射模块,可以让爬行动物对环境快速做出本能反应,比如遇到危险就战斗或逃跑,遇到猎物就捕食,遇到心仪的异性就追求等。爬行动物既没有情感也没有理智,体温随外界变化的特性也让它们无法在寒冷的环境中活动,但依靠这种简单的本能反应,它们不仅生存了下来,一些动物还活到了我们这个时代,比如鳄鱼、蜥蜴、蛇等。所以很多学者把本能脑也称为原始脑、基础脑、鳄鱼脑、蜥蜴脑,或者干脆叫爬行脑。

到了大约 2 亿年前,哺乳动物开始登场。它们为了更好地适应环境,不仅让体温保持恒定,还进化出了情绪。有了情绪的加持,哺乳动物就能在恶劣的环境中趋利避害,大大提升了其生存优势,比如恐惧情绪可以让自己远离危险,兴奋情绪可以让自己专注捕猎,愉悦情绪可以增强同伴间的亲密度,伤心情绪能引来同情者的关爱等。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喜欢把猫或狗当成宠物,因为这些动物很容易和我们产生情感上的交流,懂得取悦和照顾我们。相应的,哺乳动物的大脑里也发展出一个独特的情感区域(边缘系统),脑科学家称之为「情绪脑」。在哺乳动物中,猴子经常被人类当作观察和实验的对象,因此情绪脑通常也被称作猴子脑。

直到距今约 250 万年前,人类才从哺乳动物中脱颖而出,在大脑的前额区域进化出了「新皮层」。这个新皮层直到 7 万 ~20 万年前才真正成形,成为一个无与伦比的脑区,它让我们产生语言、创造艺术、发展科技、建立文明,从此在这个星球上占据了绝对的生存优势。人类沉迷于自己独有的理智,所以把这个新的脑区称为「理智脑」,当然,也有人喜欢称它为理性脑或思考脑(见图 1-1)。

图 1-1 人类的三重大脑

大家都知道《伊索寓言》中「农夫与蛇」的故事,故事讲述一位农夫在寒冷的冬天发现路边有一条冻僵的蛇,他心生怜悯,把它放到自己怀里,用身上的热气温暖它。蛇苏醒后非但没有感恩农夫,反而咬了他一口。农夫临死前后悔地说:「我怜悯恶人,我该死,应该受报应。」事实上,如果这位农夫懂得一些大脑知识,就不会犯如此低级的错误了。蛇这种冷血的爬行动物根本就没有发达的情绪脑,它不知感恩为何物,只会依靠本能行事,遇到危险要么战斗、要么逃跑;而愚昧的农夫竟然以为蛇和人类一样有善恶之心,会知恩图报,结果使自己命丧黄泉。

可见我们人类与这个世界上的其他动物已经迥然不同,在我们的大脑里,由内到外至少有三重大脑:年代久远的本能脑、相对古老的情绪脑和非常年轻的理智脑。

但大多数人并不知道这些,只是凭感觉认为这个世界上所有的动物都只有一个大脑,而人类仅仅比它们聪明一点。这种错误的认知使我们像那个救蛇的农夫一样,经常做一些愚蠢的事情。

高低之分与权力之争

很显然,我们的大脑并不是预先设计好的,而是由不同模块「堆砌」而成的,就像一台七拼八凑组装出来的电脑,主板是老的,显卡是旧的,中央处理器却是新的,所以它们在一起工作时必然会出现很多兼容问题。

令人欣慰的是,高级的理智脑是我们人类所独有的,它使我们富有远见、善于权衡,能立足未来获得延时满足,从这个角度看,本能脑和情绪脑确实要低级些。不过我们若是因此而沾沾自喜,未免高兴得太早了,因为理智脑虽然高级,但比起本能脑和情绪脑,它的力量实在是太弱小了。细数起来,理智脑弱小的原因至少有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从出现的年代看,

知乎用户 黄辛​ 发表

因为缺乏立竿见影的时效性。

让我们看看人都喜欢做什么:
旅行,很多人喜欢旅行,到了地方,疯狂的拍照留念,吃好吃的,一个地方最重要的景点,可能一天就收在自己的相机里了,这是时效性。
赌博,你把筹码放上去,下一秒就知道输赢,就算去参加世界扑克大赛,从六千多个人里决出胜负也只要七天而已。这种及时反馈的游戏让人乐不思蜀,不用坐在那里拼命工作才能拿到月终那点薪水,坐在这里,搂着美女,谈笑风生,钱就流进来了(当然也可能流出去)。
玩。比如说游戏,游戏也是随时带着立即反馈的效应来吸引玩家的,只要你投入时间玩,你就会提升等级,获得更多的钱,亮闪闪的装备,这和现实如出一辙,只是现实中人们,只是游戏中一个月能达到的成就,现实中可能十年也达不到。喝酒,召妓,吸烟,这些能带来立即快感的东西,也让人流连忘返,人们都喜欢用最少的付出来获得及时快乐。

而努力呢?大家都知道努力是好的,可是大多数的人,都缺乏努力的方向和动力。一个是不知道从何努力,一个是在努力的路上很快就忘记了为何努力。很多人都后悔小时候没有坚持学钢琴,可是让你再回到小时候,你还是会被好玩的所吸引,尽量逃避枯燥的练习。

所以速成的方法总是很受到欢迎,比如什么一周减二十斤,七天背完 GRE 单词,三天之内拿下女神,看完这本书你就成为百万富翁。

明明知道成功不可能这么廉价,但是人们还是会前赴后继的去尝试,反正,也不花什么时间。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我是一个懒惰的人,来说一下我自己的情况。

我从小养成拖延、贪玩的习惯,直到高中时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开始试图改变,在这个过程中,我试着看一些如《拖延心理学》之类的普及书籍,学习各种各种的方法,也看如老罗那样的励志书籍或演讲,也经常在深夜的街头对着天上的星星发誓,一定要做出改变。

但努力最多只能坚持 3 天,无法更久。

每次几乎都是一个循环的过程。

首先,是因为看了某一个鸡汤、励志演讲,或者是读了一本改善自我的书籍,或者是经历了一次失败的打击。这个时候,不管是理性的自我改变的愿望,还是感性的鸡血上头的作用,就会开始下定决心,要努力学习,改变自己。

也许是肾上腺素激增之类的缘故,刚开始的时候能够专注,但这种专注力并不能一直持续。

渐渐地,注意力就开始涣散了。

我忘了从哪听来的一个说法,平均一个人每天会冒出 3000 个念头,也许不准确,但我们应该都有这样的体会,并不是每个想法都是受自己控制产生的,很多想法会莫名其妙的大脑里窜出来,而如果是你在工作学习的时候,大脑不受控制的产生了一些想法,比如一会吃什么,早上见到的那个妹子好漂亮之类的,我们常称之为 “开小差” 或者“走神”。

当课本比较枯燥时、或者因为完美主义而对做的事情产生抵抗情绪时,诸多原因,就会造成注意力的下降,这个时候,那些莫名其妙的想法,那些搅局者就开始入侵了。

非常遗憾,它们入侵的时候总是不会先打声招呼、下个战帖什么的。防御工作一定是在它们入侵之后才开始的。

第一念头来了,“今天中午吃什么呢”,我马上意识到自己开小差了,开始对抗,理性的想法是 “中午吃饭的时候再想也不迟,所以现在不要想了,继续学习看书”。理性获胜。

过一会儿,第二念头又来了,“我靠,今天星期二,万万没想到更新了,上次那集超搞笑,大锤竟然…… 要不先看看在学习吧 “这个时候意识到自己开小差了,又开始对抗,“不行,我这次一定要努力,一定不能再拖延了……” 半分钟后,下定决心继续学习。
……
……
……

但渐渐地,越来越多的念头入侵,而理性的防御力量,“愿望、梦想、目标、成功”等等,就会变得越来越脆弱,思绪也越来越浮躁。这个时候,就很容易被打败,抱着 “就一会,放松一下” 的心态,随手摸出手机看看,或者干脆打开电脑打一局英雄联盟。

更糟糕的是,即使下定决心坚守,在规定时间内绝不碰学习以外的事情,但这个时候,经过一连串的各种念头的入侵,注意力可能已经完全崩溃,脑子里一团浆糊,已经丧失克了处理信息,理解知识的能力,不管什么知识,读过一遍就忘了。单词背了 50 遍,翻一页就不记得了。

到了这种状况时,真的很糟糕,因为这会让人绝望,至少当下是绝望的,理性的力量不复存在,开始投降。

然后,可能会选择游戏,或者看电影、出去玩等等,因为是自己喜欢的娱乐,其他的念头就不那么容易入侵,注意力也会开始回归。但同时,也会引发进一步的放纵,反正我已经违反了自己的计划,不如就多玩一会吧。

最后,终于离开了娱乐,躺在床上,或者走在大街上,深深的自责和无奈感拍打在身上,疼的想哭。

我知道不是所有不努力的人都是这种情况,但应该有一部分人,那些很希望更努力,更刻苦,但却总显得懒惰、拖延的人来说,注意力的涣散应该是很重要的一个原因。

可能有人会问,每个人都不能做到持续的注意力集中,都会有注意力不集中的时候,凭什么别人就可以克服,你就不行。

我觉得这还应该很大脑有关系吧。人的各项能力都不一样,智商有高低,体能有强弱,注意力应该也是有差别的吧,至于我,除了先天因素的可能性,应该还和童年养成的一些不良好的习惯有关,不展开说了。

另外,我也很明白,也很认同社会不关心过程,只看重结果的价值观,我绝没有为自己开脱、找借口的意思,也没有这个必要,只是寻找问题的原因是我的习惯而已。

我还在想办法来改善自己的注意力,硬办法是冥想、觉察、远离诱惑源,软办法是做自己更喜欢的事情,这样就能减少注意力的涣散。软硬结合,至少比起以前,工作学习上还是要顺利不少。

至于未来会怎么样。我不再像以前那样,觉得自己只要随便一努力,就一定会特别厉害,但我还是会相信,只要不放弃自己,有目标,有理想,渐渐地,生活还是会越来越美好吧。

知乎用户 凤红邪 发表

感谢邀请。

Ⅰ、

世上的努力可以分为两种。

一种是「清醒」的努力。一种是「不清醒」的努力。

其区别就在于 “努力者” 的主观意识层面是否明确且清晰地知道自己在做什么、自己想要达到的是一个怎样的方向或目的。

理论上讲:一个人一旦能够清醒的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并付出行动去追求的话,那么他就会自然而然的进入到一种在别人看来可以称之为努力的状态。而对于 “努力者” 自己而言,他并不会在意自己是不是努力的。

但我们也必须意识到两个前提条件的存在:

第一,我们是否能够付出行动去追求自己的目标往往会还会受到思维观念(对自己为什么要努力的主观认知)、意志力(能否坚持不断地付出行动)、行为习惯(打破固有的行为习惯总是非常困难的)、反馈时长(我们的付出需要多长时间才会得到回报)等方方面面因素的影响。

第二,人是一种群体性生物,所以总会不可避免的受到普世价值观(给人类行为贴上的好坏善恶等标签)、集体无意识(参考《乌合之众》)、别人的看法和评价(大多数人都倾向于从别人那里获得认同)、社会的奖惩体系(什么样的努力能得到回报,什么样的努力得不到回报)外界诱惑(网络游戏,香烟毒品,色情)等各个方面的影响。

这两个前提条件的存在看起来似乎令我们想要 “努力” 看起来会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因为无论是主观还是客观层面都有着这么多的限制和影响会令我们懒惰,消极,找不到方向。

但是当我逐渐接触到越来越多形形色色的人之后,通过对不同类型的人观察、分析、交谈,和我自己的内化与尝试之后,我发现想要 “努力” 其实是一件很简单的事。

Ⅱ、

我们对于努力的错误认知:

当我们谈论到「努力」这个话题的时候,往往会因为这个词的词性而和励志、超越常人、忍受痛苦坚持付出等概念联系在一起。

诚然,「努力」的确是和这些概念有着相关性,也的确存在许多的「努力」的事迹令人很感动。
但事实上就我所接触到的那些正在努力的人们中,只有很少一部分会以为自己的「努力」是值得吹嘘的资本,他们也很少会觉得自己的努力很励志,觉得自己比普通人强上许多,甚至他们也很少会意识到自己正在努力。

他们基本上都不会去思考自己要怎样才能努力,他们也很少会纠结于自己要不要努力,他们本身就已经是处于努力的状态之中,他们只会去思考如何将问题解决,怎样提升效率,他们更多的是着眼于如何把事情做好。

我们可以将努力视为一道门槛,对于没有跨越这道门槛的人而言,他们看到的只是「努力者」外在的状态和表现,他们对于努力的概念完全是来自于他们对于努力的「想象」,并将「努力者」完全理想化。

由此便产生了两个最大的错误理解,这两个错误理解是令大多数人无法努力的最根本的原因。

Ⅲ、

第一:将努力视为一种牺牲。

在大众的潜意识里,努力意味着舍弃快乐,放弃享受,要减少社交,要承受痛苦,要忍耐枯燥,要坚持不断地付出等。

但实际上,对于真正清醒的努力者而言,「努力」并不是牺牲,也不意味着要放弃什么,努力是本身正是一种享受,是一种自我认同感的不断延续,是在向着自我实现的目标不断地前进。

我反复强调过很多次,人无法坚持做他不**「想****」做的事**,如果你不喜欢背单词,你不喜欢跑步的话,那么你几乎不可能仅凭着一种 “要努力” 的信念坚持下去。

如果对你而言努力意味着一种牺牲的话,那么当你试图去努力的时候,在这个过程中你根本无法真正的沉下心去付出努力。

你只会不断地被痛苦折磨,你的心中会有一种来自惰性和习惯的声音不断的干扰着你要你放弃,你会因为 “理性” 上要求自己付出努力和 “感性” 上提醒你这并不是你想做的而产生的冲突变得越来越焦虑和烦躁,你会找出无数个理由来拖延说服自己明天再做也没什么。

你至多只能够在外在的行为上做出一副很努力的样子,你可能也的确会看很多书,背很多单词,花很长时间用来写作,但你真正记住的、真正写出来的根本就没有多少。

最可怕的是,有相当大一部分的人很喜欢用这种「只是看起来很努力」的努力来自欺欺人和自我感动,他们只谈论自己「付出」了多少,却刻意的忽略了是否是真正、有效的付出。

所以你现在应当意识到,努力并不是意味着一种牺牲,当你努力的时候也并非是要和痛苦抗争,你不是在通过「强迫自己做自己不想做的事」「不断地和自己的负面情绪与惰性做抗争」等这种痛苦的方式来进步。

努力其实是一种「愉悦」的付出,努力这个过程本身对于你而言就是一种享受,因为你清楚地知道你的「努力」是在令你不断的向你想到达的目标前进,你会在「努力」的时候体会到一种精神贯注的状态,努力是基于你整体的认知模式的一种 “正向” 的提升,你根本不需要去纠结和焦虑,你也没有必要在努力的时候有一种「被剥夺感」。

你用来努力的时间的确原本也可以用在打游戏、躺着玩、吃零食等这些 “享受” 的地方,但这绝对不意味着牺牲,这并不是说你放弃了享受。
你选择努力这是你自己的一种**「主动」选择**,努力在你的认知体系里是一种比打游戏、吃零食等更为高级且「收益」更大的享受。

但正是因为我们对于努力的错误理解,我们将努力视为一种牺牲,所以我们付出努力的行动的时候内心总会感觉到有些不情愿,我们感觉自己的努力要付出 “放弃享受” 的代价,我们想要努力的意愿会不断的和想要「止损」的意愿抗争,这就导致我们在努力的时候无法全身心的投入,所以努力的
「效果」必然会大打折扣。

久而久之,我们就会不再「信任」努力,因为在我们潜意识的认知里,努力是一种既要牺牲和付出、又得不到多大回报的「负收益」投资。所以我们就不愿再努力。

如果你能将这种思维观念转变过来,将努力视为一种主动选择的愉悦享受的话,那么你不仅能够更好的努力,而且努力的效果也会有很好的提升,因为你不会再在努力的时候做无意义的自我消耗。

但也并不是说我们要将所有的努力都视为一种主动选择的愉悦享受。
因为努力真的可以成为一种享受的前提的是,这种努力你是主观意志上真正愿意去做的选择。

这就涉及到我们接下来要谈论的第二点。

**Ⅳ、
**

第二:我们努力所想要达到的目标多数并非我们主观意志上真正愿意去做的选择。

大多数人对于他们想要通过努力到达怎样的层次、达成怎样的目的并没有一个清晰的概念。

我们从小就被灌输要努力的理念,社会、家长、环境告诉我们,要努力读书,将来才会有个好出路,要努力工作,才能获得体面的生活。

媒体总在宣传和美化一些励志的故事,如:JJ 三厘米的老王身残志坚努力三十年终成亚洲花式撸管大赛的冠军,郭东林努力在动物园假扮狗熊终于迎娶到他的女神野生范冰冰,一个狗在保定努力卖驴肉火烧终于月入 2300 达成每天都能吃烤串的小康生活。

我们从小所受到的教育和环境给我们造成的最大的一个限制就是:我们都是在追逐着别人告诉我们「应该」去追逐的目标,我们的努力是为了达到一种在别人看来很好、别人都推崇的目的。

我们被社会和他人捆绑着向前,我们总是为了别人而活。

但是实际上你的内心深处并不一定想要个大房子,你也不一定想结婚,你也不在乎必须要有一份体面的工作,可现实的压力和思维的惯性一直在强迫着我们去追寻我们本身并不想要的东西,强迫我们为了一个我们并不想达成的目的而努力。

像那些通过自身的努力而成为万众瞩目的明星,成为身价百万的富翁,成为指点江山的风云人物的确在普世价值观中是很厉害的人,许多人都对这些人崇拜有加,甚至示其为偶像。

但是无论这些人多么厉害,如果他所达到的成就并不是你所想要达成的,那么你根本没有任何必要去羡慕这些人。因为他们和你并不在一个频率上,他们的成就或光环对于你而言也并没有什么值得参考和借鉴的价值。

比如:马云的确是通过努力才做成了阿里巴巴商业帝国,许多人都在分析他的思维方式,生活习惯,将他说的一些听起来很有道理的话奉为金句,去了解他过去的生活和人生节点,仿佛如果他们能从马云身上学到些什么,他们能像马云一样努力的话也一定能成功了。

但马云之所以会努力去做阿里巴巴那是因为他热爱自己的事业,他所做的是他真正喜欢,真正想做的事。你让马云去唱歌,去参政,他做着这些他并不喜欢做的事你觉得他有可能成功么?

许多人正是因为社会洗脑和思维惯性的影响令他们总是试图向着在社会价值观内那些光鲜亮丽的目标努力,但他们的内心深处却又在不断地提醒着他们:你并不想当个律师,你根本不喜欢学英语,你讨厌做产品经理。

在这种情况下,你根本不可能做出真正有效的努力。

所以努力的前提是你要先确定你努力的方向的确是出于你的本心,是你真正想做的事。当你朝着一个你内心并不认同,你自己并不喜欢的方向努力的时候,在这个过程中的努力就的确是一种牺牲了,并且,这也是对你人生的消耗。

如果你在做着你自己想做的事,那么你根本就不需要任何激励,不需要任何励志、自我感动的手段来给予自己力量,不需要任何促使你变得努力的方法,因为你本身就已经处于努力的状态中了。

但是你也要意识到现实的诸多限制因素。
我们不可能总是都可以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我们很多时候也总是不可避免的必须要去做一些我们不喜欢做的事。甚至有许多我们不喜欢做的事也需要我们 “努力” 去做。

但是如果我们生活的整体的大方向是向着我们所喜欢做的事、向着我们真正想达成的目标前进的话, 那么那些你不喜欢的、你讨厌做的事也是处于你整体宏大的使命感之下,你也因此会清醒的为之付出努力。

Ⅶ、

「清醒**」**比努力更重要。

努力在本质上只是你达成目的的手段之一而已,它和投机取巧,依靠父辈的资源等并无优劣之分,只不过是在社会的价值观中我们给努力赋予了更多正面的、积极的意义罢了。

但是你自己必须要清楚,你没有必要用「努力」来自我感动,踏踏实实做事的人比投机取巧的人并不高贵,其区别只在于你就你目前的意识层面和认知水平在对事物做了衡量之后作出了不同的选择而已。

这也是为什么我说**「清醒****」**比努力更重要的原因,一旦你知道自己的目的何在,你就能够很清楚的去选择对你而言最有利最便捷的达成目的的方式,在这个时候你并不是一定要去努力,努力对你而言只不过是在众多的可选项中你在这一次的抉择中所选择的一种。

大多数人虽然看起来是在活着,行动着,思考着,但他们其实和在睡梦中并无区别。他们很少会主动地去思考问题,他们也并不知道自己每天的所作所为意义何在,他们从没想过自己究竟要去向何方。

所以你看到许多人浑浑噩噩的上学,浑浑噩噩的毕业,浑浑噩噩的工作,浑浑噩噩的结婚。他们也许的确也曾努力追求过什么,也的确沉下心坚持不断的付出过,比如上学的时候努力的学习,谈恋爱的时候努力的为对方付出,但他们却从没想过自己为什么要努力学习?自己是想通过努力学习达到什么样的一个目的?为这个人付出合不合适?他是否是真的想和对方在一起?

他们只会被生活推着走,毕业了就随便找个工作,到了该结婚的年龄就去相亲,到了周末就躺在家里一整天。

如果我们不能为了自己而活,如果我们这一生都只是匆匆忙忙的体验些什么却从没有深入而沉静的融入,如果我们囿于社会的道德标准,别人的评价,现实的种种限制而不得不去做一些自己并不喜欢的工作,如果我们还没有遇到自己真正喜欢的人却因为害怕孤单而随便找了个人恋爱,那么我们来这世上走了一遭又有什么意义呢?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会越来越在生活中体验到一种失控感和茫然,我们会发现有些事情做也可不做也行,有些人见也罢不见也无妨,有些行为既非对也非错,所以我们会逐渐的感觉生活好像变得越来越不真实,不知不觉间时间就那么过去了,而我们却什么都没有留下。

这种失控感和茫然其实就是来自于我们从来都没有做过真正的自己,我们也没有明确且果断的去追寻过自己的目标,所以未来会变得越来越模糊,越来越不确定,我们的内心也就越来越空虚,越来越浮躁。

在我没有下定决心要做我真正想做的事情之前,我所过的每一天都觉得无比的煎熬和痛苦,因为我很清楚我只是在虚度光阴,我只是在不停地变老,我只是在消耗自己的生命。

我那时很清楚,我其实是想成为一个作家,当我的智慧和能力积累到了足够的层次后我还要办培训班授课,将智慧传递给别人,让更多的人「觉醒」。

然而一直有两年的时间,我基于现实层面的考虑为了生存而一直在做着和我的梦想毫不相干的工作,在这两年间我内心的那个声音不断地在提醒着我:凤红邪,你现在是为了一时的金钱和对未来愚蠢地估量,而在消耗和浪费着你宝贵的生命。

直到三个多月前我终于开始为了我这个目标去做一些尝试,我开始关注于自己的内心世界,我开始主动地结交有趣的人,我开始走出去见识更多的风景,这段时间我的成长和进步比我过去二十多年那空虚的生命加起来都要多得多。

有很多人开始说我很有智慧,说我坚持精心打磨写很长的文章很努力,说我很有行动力,whatever,这些对我而言都无所谓,随着我学到的越多,便越觉得自己的无知与渺小,我也并没有觉得自己有多么努力。

但回过头来想想才发现,当我完全沉浸在我所感兴趣的书中,当我费尽心思花一周的时间写一篇文章的时候,我的这些行为就已经是很「努力」的了啊。

我知道你看到这里或许会觉得略有些励志,但我必须在最后这一部分提醒你,我的确是在鼓励你不要畏惧各种各样的限制,要勇敢的去追求你想做的事。但我一直也在强调**「清醒****」。**

清醒的意思是,你可以选择去做你想做的事,但同时,你也完全可以不去做你想做的事

你对此拥有百分之一百的绝对选择权,我们不可能将现实层面的所有限制全部忽略不计,假如说你父母身患重病,家里八个小妹都还在上学,你们还欠了一百万的外债,这个时候你说你要追求梦想去造火箭,很明显,做出这样选择的你并不清醒。

Ⅷ、

但无论你是否会选择努力去追求你的梦想,那都不重要。

重要的是,你得很清楚自己在做什么。

如果基于现实层面的各种因素令你的确不能去做自己想做的事,那么就没必要再为此纠结。因为做自己想做的事并不是你必须要做的选择,这也不是一件多么高贵的事,所有的选择在本质上都是平等的。

最根本的、也是我这篇文章真正想传达给你的是:

你应当从浑浑噩噩的生活中清醒过来,你应该学会为自己负责,从现在开始你要意识到你所做的每一件事都应当是你「主动的选择」。

人生的旅程就是不断地做出一个又一个的选择,如果每一个选择都是你清醒主动的选择,那么,
在你的这段生命中,你就是你自己完全的主宰者。

而这样的生命,无论怎样对你而言都会是值得骄傲、且精彩纷呈的。

完。

我在公众号弄了第二期的送书活动,会是一本电子版的能令你获得心智成熟的书。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看看。

知乎用户 丧心病狂刘老湿​​ 发表

我给你讲个故事吧,真事儿。

有一种遗传疾病,叫 “囊肿性纤维化”。这种病会导致人体分泌的黏液变得过于粘稠而无法被顺利排出体外——没错,正如你所料,肺是这种疾病的主要受害者之一。患者的肺部可能会被无法排出的黏液慢慢堵塞、填满,然后在反复感染中一点点的失去功能。由于肺的冗余量非常之大,因此这个过程可能要持续很多年,最后患者在痛苦中死去。

做个不太恰当的比喻,这种病就像是你喝下去一瓶百草枯,然后找人在你身上放了个时间减缓的魔法,把死亡的进程拉长了几百上千倍。

这种病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是绝症,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案,大家只能看着一个原本活泼可爱的孩子一天天的衰弱下去,然后在 30 岁之前活活憋死。

然后有一天,忽然有人发现:哎你不是黏液太黏无法自主排出么?那我手动帮你排不行么?扬州搓澡、拍背按摩了解一下(大雾)。

这种治疗方案说穿了十分简单,患者趴下,然后找人在他的后背上拍击半个小时,帮助他把肺部的黏液排出,每天两次,风雨无阻。然后他的寿命就可以 Biu~ 的一下翻番了。

然后精彩的来了。

虽然这个方法疗效极好,然而大夫们发现,还是有一部分患者的病情会出现反复。

大家百思不得其解——我这个方案应该没问题啊?怎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难到是这病变异了?

结果仔细一问才知道,不是这病变异了,是大家坚持不下来。

开始几个月,效果立竿见影,这痰什么一出来,人也活蹦乱跳了,看着也好起来了。

然后一天拍两次变成一天拍一次。

每次半小时变成每次十分钟。

咱们说过,这病是个慢刀子割肉的病,你这么偷工减料,一时半会是看不出问题的,然而在你的身体的最深处,黏液涓滴成流,一点一点的又汇聚起来了,直到有一天,他们会发现自己老毛病又犯了,这次终于想起来要拼命捶打了——然后会发现好像症状又减轻了。

可是他们不知道的是,自己的肺,可能原本还能剩下 80% 的功能,这么一折腾,只剩下 60% 了。

然后好了几天,又懈怠了,反反复复,最后终于任你怎么锤也没效果的时候,就只能等死了。一般到了这个时候,他们都会后悔,后悔自己以前为什么没好好努力、不折不扣地按医生的话来做。

你看,我觉得没什么例子比这个更好了——要说其他领域里,你努力了其实也不一定就能有进步,然而这事可不一样:你只要努力了,真能延长自己的生命,那可是命啊老铁!没谁不想要的。然而就是会有人觉得太麻烦而坚持不下来。

所以说一千道一万,努力这玩意就是个 “反人类” 的事情。大部分人的本性是什么呢?是今天我做了,明天最好就能见效——上一秒做了,下一秒能见效更好。要是不行,那就只好偷个懒,摸个鱼,反正日子还能过。

您说不努力就会死,那就等死到临头的时候再说。

所以你想用自己的意志力来战胜自己的天性,基本上输的一定会是自己的意志力。

那用什么来战胜天性呢?

咱们还说上面那个故事,医生们最后思前想后,做了一个背心,里面塞进去几个机械装置,通了电以后可以代替人力进行拍打,你穿上这背心,定个闹钟就搞定了。

所以你说拿什么来战胜天性?

机制。

努力的保障机制,本质上就是三点,一是强制,二是冗余,三是奖励。

比如说你给自己搞了个自动化流程,每天早上五点钟起来直播背单词,要是哪天起不来就自动发女装照给你爸妈,这就叫强制。

你知道自己每个月可能发烧感冒偷个懒什么的,所以你设定每个月可以请假五天,这就叫冗余。

背单词很辛苦,所以你跟你女朋友约定了,每周她考你一次,要是你能记住 90% 以上的单词,就让她跟你来嘿嘿嘿,这叫奖励。

大概就是这么个意思,我懒得详细再写,大家领会精神就好。

最后我还是要多说一句。

所有的天赋中,努力可能是最容易被人忽略,而又最难以获得的。这代表着你要忍受经年累月的孤寂,连续几个甚至十几个小时集中注意力,面对着层出不穷的难题仍要保持旺盛的斗志,尤其是在你完全无法预知成败的情况下,面对那些可能到来的嗤笑、流言和冷眼仍然能够坚持自己的选择。真正的勤奋不是几百条打卡的微博,不是几个哭诉发奋的帖子,不是你每天迟迟不关的灯,不是你手机上凌晨四点这个城市的太阳。它是绝望,一种巨大的、深沉、压抑的绝望,是命运给予你最沉重的考验。

祝你成功吧。

知乎用户 阿笠​ 发表

我来到了人生的十字路口。毫无例外的,我总是知道哪条路是正确的,我知道,但是我从不走那条。你知道为什么吗?因为那太他妈的难了。

瞬间真相了。。。

另外,我一直有个观点,努力是一项很强的技能,是个人硬实力很重要的一部分。千万不要低估激发自己努力状态,维持自己努力状态的难度。有些人喜欢瞧不起努力的人,经常非常不屑地说:“他们也就是比我努力一点嘛”。**潜台词就是自己很聪明,不愿意努力,要是努力起来连自己都害怕,分分钟爆掉别人。**我分析了下,这种人就是懒加怂,不努力的话不成功好歹还有个借口:‘我自己不屑于努力啦。’
大致如此。

知乎用户 李栩然​ 发表

因为自律是一件很难的事情!我是从一个伟大的人物身上,学会自律的。

01

1945 年,重庆。

这座 70 年后在抖音上火得一塌糊涂的「网红」城市,一定没想到,自己在这一年的 9 月比半个世纪后还要红。

因为,一场举世瞩目的谈判正在这里举行。

国共两党的主要负责人,在美国的斡旋下,进行了马拉松式的一系列会谈。

马拉松要跑 42 公里多。

而重庆谈判也谈了 42 天多。

当蒋介石给毛泽东发出电报邀请其来重庆会谈时,估计也没有想到毛泽东真的会来。

他原本的想法大概是只要毛不来,就一把掀翻谈判桌,摊着双手对着所有人大喊:看,毛泽东对和平谈判没有诚意,都不敢来重庆,我也很无奈啊!

偏偏,毛泽东居然真的来了。

仅这一消息就已让全国都沸腾了。

毛泽东之所以敢赴「鸿门宴」,各方面其实考虑了很多因素,也做了最坏的准备。

但蒋介石认为,毛泽东之所以来主要是因为天命所归。

他在日记里写道:毛泽东果应召来渝,此虽威德所致,而实上帝所赐也

这既是两个老对手十几年较量后的一场面对面交锋,更是一场关乎国运,关乎两党未来,并最终影响了历史走向的大事件。

在这场被后世称为「重庆谈判」的 40 多天里,有太多的明枪暗箭,风起云涌。

也就有了无数的唇枪舌战、针锋相对,甚至就连重庆谈判期间,围绕毛泽东创作的《沁园春 · 雪》,都有一箩筐的精彩故事。

但所有的这些故事,都没有一个非常不起眼的细节让我震撼。

02

据统计,重庆谈判期间,毛泽东与蒋介石的直接会谈差不多有 10 次左右。

在谈判桌上, 双方围绕政府、军队等重大原则问题,进行了激烈的辩论和斗争。

谈判之外,毛泽东还要参加各类宴会,出席各种公开场合,会见各个派系的代表人物,时不时和别有用心的记者们谈笑风生。

压力之大,精神之高度紧张,可以想象。

出人意料的是,虽然毛泽东每天都需要竭尽心力斗智斗勇,但在重庆的时间里,原本烟不离手的他,却像戒烟了一样,从来不靠香烟提神醒脑,,思考论战。

在和蒋介石进行的数次会谈中,更是一根都没有抽!

特别值得说明的是,这个细节并不是我发现的。

真正第一个注意到这个细节的人,是蒋介石。

重庆谈判后,蒋介石的亲信陈布雷问他对毛泽东的评价。

蒋介石回忆了一会儿,深有感触地说;

「毛泽东此人不可轻视。他嗜烟如命, 手执一缕, 绵绵不断, 据说一天要抽 50 支烟。但他知道我不吸烟, 在同我会谈期间, 竟然决不抽一支烟**。对他的决心和精神, 不可少视啊**! 」

从这段评价里,我们至少可以得出两个结论:

第一,蒋介石虽然一开始并不把毛泽东和红军放在眼里,动辄斥之以「共匪」,但对手多年,惺惺相惜,他依然尊重对手,并给予了公正客观的评价。这种心胸值得我们肯定。

第二,毛泽东居然能够对几十年的老烟瘾说停就停,这是何等惊人的意志力和自控能力!这样的自律更是值得我们去探究学习。

当然,除了毛泽东,客观来说,蒋介石年轻的时候也有过一段痛苦悔恨后,刻苦自律的经历。

而且两人都推崇的曾国藩,也是一个自律到极致的人。

曾国藩还经常引用一句名言来激励自己:

律己足以服人,量宽足以得人,身先足以率人。

而毛泽东拥有这样的自律能力,真的不是天生的。

1921 年 1 月 28 日,他在给彭璜写的一封信里吐露**: 「弟有一最大缺点而不好意思向人公开者,即意弱是也。兄常谓我意志强,实则我有自知之明: 知最弱莫如我之**意志!

但仅仅二十年后,他的意志力和自律能力就让蒋介石感到震惊。

这种意志力和自律能力一直保持到了他晚年。

1972 年 2 月,中美建交,毛泽东与尼克松、基辛格进行了一场历史性的会见。整个会见的过程是在幽默、轻松的气氛中展开的。

但从实质上看,并非一般说笑,毛泽东在会见的全过程中始终贯穿着自己坚定的原则和意志。他漫不经心、诙谐随意地驾驭着整个谈话。

以至使基辛格感到,除了戴高乐之外,从来没有遇到过一个人像毛泽东那样具有如此高度集中、不加掩饰的意志力。他成了凌驾整个房间的中心。

其实,毛泽东之所以能够有惊人的意志力和自律能力,正是因为他在年轻的时候,就意识到了自身意志的薄弱,更意识到了意志力对于人生的重要意义,经过刻苦修炼后的结果。

这段苦心修炼的经历值得每一个想要自律、想要升华自己人生的人学习。

我综合了大量史料,深入分析后,将这种修炼的过程,分为了四个层次。和大家一起分享。

03

第一个层次:学会从小事小节开始修炼自律

早在湖南第一师范求学的时候, 毛泽东就有意识地到喧闹的地方去练习闹中求静, 静中求学。

有一次, 他拿着书到长沙市最热闹的南门口去阅读, 任凭人来人往。声音嘈杂, 他只顾自己专心致志地看书。

有一位同学问他: 「你怎么到这种地方来看书啊? 人来车往那么乱, 能看得下去吗? 」

毛泽东说:「就因为乱, 我才要来这里看。我要锻炼自己。」

同学又问「这是练的哪门子功?」

毛泽东答道: 「我们的国家不乱吗? 我要锻炼自己不为乱所动, 在乱中仍然集中全部精力去办成一件事, 朝着自己的目标走下去!」

在闹市中坚持读书,只是一件非常不起眼的小事。

却是修炼心性的一个好方法。

因为,成大事的人,首先就是要管得住小节。

要想修炼自律,从来都不是天天想着:现在自律不重要,等哪天要做大事了,需要了,我再来修炼。

因为真正要做一件大事的时候,需要的是你全身心的投入,已经没有精力和时间来给你练自律了。

不要一上来就给自己设计如何宏大的自律改变计划。

从一个小目标开始,形成一种习惯,让自律成为本能,又不带来很大的心理负担。

很多人就是因为调子定的太高,一尝试后发现根本做不到,而变得更加堕落的。

自律的关键,就是在私底下、无人时、细微处能否做到慎独慎微。

在这件事上,小的、连续不断的改变,比憋半天放个大招要有效的多。

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加强自律,都是从定期整理房间、每天去健身、早上背单词开始的。

因为这样坚持起来比较容易,而效果又非常明显。

每天自律一点点,就能一点点自律起来。

04

第二个层次:学会借助各种方式帮助强化自律

1912 年的时候毛泽东曾经有过一段时间的退学。

退学后的毛泽东寄居在湘乡会馆

知乎用户 弗兰克扬​​ 发表

因为只是懂得 “只要努力,就可以进步” 这样的大道理,却并不知道努力的路径在哪里,努力的细节是什么,以及怎么样努力才能够拿到什么样的结果。

如果我告诉你,只要把屋子里的这一百块砖搬到外面的院子里,我马上就给你一千块钱,并且当场就把钱点好放在桌子上,我相信你马上就会弯下腰去认真努力搬砖,并且在拿到一千块后,还会用充满期待的眼神看着我,问我:“请问,明天还会有一百块砖让我搬吗?”

你之所以会这么积极,完全是因为两点:第一,你清楚地知道怎么样才能把砖从屋里搬到院子里,而且你知道这件事对你来说很容易完成;第二,你知道只要你搬完,肯定能拿到一千块钱。

而许多事情并不像搬砖拿钱这么简单,现实中的许多事情都是模糊而又充满着各种不确定性的,不仅没有一个明确的努力了就能进步的线性关系,而且很有可能努力了还会退步。

所以,面对这种不确定性,许多人不愿意去尝试,更不愿意承担损失,而且会列举许多理由,表明自己已经输不起了,已经没有资本再去试错了,这次只想来个稳的。

而人生中的许多选择都像是在重重迷雾之中站在一条分岔路上一样,你走的那一条路有可能是通往成功的平坦大道,有可能是条崎岖的路,也有可能是一条绕了一圈又回到原点的路,也有可能是一条通往断崖的路。

没有人会为你为你照亮前行,你只能独自上路,边走边摸索。

许多人面对这样的选择,往往就会颓了,然后站在原地,不知所措,觉得原地不动可能就是自己的最优解。


另外一种情况就是,知道努力了肯定会有进步,但是也知道,这种努力带来的进步实在太小,付出和收获严重不成正比,可自己暂时又没有改换努力的赛道的能力,于是只能选择躺平不动。

比如,同样是 996,甚至是 007,有的人在 BAT 年薪百万卖命,有的人则在一泡污工厂年薪几万卖命,但是大家一样的不止是 996,还有一样的年龄和学历,可为什么会这样呢?

面对这样的现实,自然会没有了努力的欲望。

更可怕的一种情况是看透了悲剧人生的本质,觉得人生就像是推着石头上山的西西弗斯一样,虽然努力推,就能往上走,可是他知道,推上山顶的那一刻,就是归零,再次无意义重复循环的那一刻。

于是选择了绝望。

知乎用户 KnowYourself​ 发表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我们先抛开很多答主提到的 “事实上,很多时候你努力了也未必会进步” 这样可能的客观现实,来看看——即便当人们知道 “努力就可以进步” 时,为什么他们还是会选择不努力。

有一些人其实是因为,尽管他们知道这个道理,他们也并不相信 “努力了自己就可以进步”。他们觉得 “我与其投入了努力之后,承受沉没成本的痛苦,不如索性不努力,似乎也就没有损失了”。TA 们也许没有意识到,其实不努力便失去了努力会带来的更多可能性。换句话说,不努力事实上也是有所损失的。(所以,与其说努力就可以进步,不如说努力才有可能进步吧~)

而另一些人,他们虽然相信努力了就可以进步,但却仍然不努力。这又是为什么呢?

这可能是因为这些人缺乏对未来的现实感,无法共情未来的自己。心理学家们认为,人们对于 “未来的自己” 很难有足够的理解力和同理心(Swanson,2016)。研究也证实了这一点,通过对大脑的功能性核磁共振(fMRI)发现,当人们在想象十年后的自己时,脑部被激活的区域与他们在想象他人时,脑部活跃的区域相似。然而,在想象未来的自己和当下的自己时,脑部被激活的区域却是完全不同的(Ersner-Hershfield, Wimmer, & Knutson, 2009)。也就是说,对我们的大脑来说,未来的自己,对于现在我们而言,更像是一个遥远而不相关的他者。我们不能真的体会到未来的自己的感受。

为什么说缺乏对未来的现实感、无法共情未来的自己,TA 就会选择不努力呢?

同样的东西,当它属于未来时,它便会显得没那么珍贵了。心理学家们发现,**未来需要等待,一种被称为 “延迟折扣” 的感觉会影响人们。**也就是说,当我们的努力需要等待很长时间才能看到结果的时候,它可能带来的进步对我们来说的价值好像就变低了,仿佛打了折扣一般。在现在这个鼓励 “即刻享受” 的时候,很多人缺乏延迟满足(delay gratification)的能力(即为了达到长远的目标,而能够抵御眼前的诱惑的能力),更愿意 “出售未来”。信用卡之所以能够被广泛接受,和这一点有直接的联系。

另外,当一个人无法共情未来的自己时,可以说,TA 在做很多事情的时候,往往更多是受到了外在动机的驱使,而非内在动机(不是为了 “未来” 的自己而是为了外界)。然而,心理学家们认为那些被自己内在的目标和需求驱动的人比较容易抵御眼前的诱惑,更愿意为了长远的目标而做出努力。也就是说,当你在做一件你非常渴望的事,你更容易持续地对抗各种各样的诱惑,做出努力;而如果你是出于外界而被迫做一件事,你在诱惑面前就会不堪一击。

你相信 “努力了就可以进步” 或者 “努力了才有可能进步” 吗?如果相信,你会为了眼前的快乐而出售未来吗?来评论区告诉我们~

以上。

Ersner-Hershfield, H., Wimmer, G.E., & Knutson, B. (2009). Saving forthe future self: Neural measures of future self-continuity predict temporaldiscounting. Social Cognitive and Affective Neuroscience, 4(1), 85-92.

Swanson, A. (2016). The real reasons you procrastinate and how to stop.The Washington Post.

了解更多与心理相关的知识、研究、话题互动、人物访谈等等,欢迎关注 KnowYourself - 知乎

宇宙中最酷的心理学社区,人人都能看懂,但只有一部分人才会喜欢。

知乎用户 人神共奋​​ 发表

为什么明知努力很重要,却还是不肯努力?

因为 “不努力” 有时是一种印象管理手段;

因为老师的这句 “是个聪明孩子,只是不够努力”,害了你。

1、为什么老师的这句话害了无数学生?

小时候,你是不是经常听到老师这么说:“是个聪明孩子,只是没有用在正道上,努力起来,不会比 XXX 差。”

现在你知道了,所有的老师对所有的家长都这么说,目的是想激励你奋发图强。

可惜老师并不知道,这句话在学生心里的实际效果却可能是这样的:

前提一:我知道我这次肯定考不了 100 分。

前提二:如果我真的很努力,还是考不好,岂不是证明了我不聪明?

结论:还是继续玩游戏,下次再努力吧!

工作后,你就变成这样:

前提一:这个项目难度肯定不小。

前提二:就算拼命加班,万一还是没拿下,岂不是让别人笑话我能力差?

结论:还是下班吧,下次有好项目再努力!

**这种心态,心理学称之为 “自我妨碍” 效应(self-handicapping),就是估意设置障碍,以阻挠自己获得成功。**你也许要说,谁会干这种变态的事?遗憾的是,这是一种常见的心态,它往往以不同形式潜藏在你我的内心深处。

2、为什么在重大比赛中反而不敢拼尽全力?

上个世纪的网坛传奇女将纳夫拉蒂洛娃拥有 59 个大满贯冠军头衔,有一段时间状态不佳,在连续败给几个小将之后,曾经对媒体反省自己的心态:

“在比赛时不敢尽全力……,唯恐发现自己虽尽全力仍被击败,因为一旦如此,就证明我完了。

纳夫拉蒂洛娃说出了所有运动员内心最大的恐惧。对于运动员而言,“不好好准备、不努力比赛……”,这些都不是大问题;真正的大问题是 “状态下滑是因为过了运动生涯巅峰期”。

为了逃避内心最大的恐惧,就会出现 “在比赛时不敢尽全力”,甚至 “赛前准备不投入”,来证明自己只是不够努力而已。

更要命的是,这种心态非常微妙,大部分运动员都很难像纳夫拉蒂洛娃那样有清醒的自我认知(所以她才能走出低俗),往往用情绪不佳等含糊的问题掩饰过去。

很多优秀运动员在状态刚刚开始下滑时,都会经历这种心态,导致状态与心态的 “双杀”,下滑得更厉害。

不过,运动生涯毕竟比较短,运动员有这种心态也很正常,而在学习和工作中的 “自我妨碍” 心态,还有更深层次的原因。

3、为什么明知努力很重要,却还是不肯努力?

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大概的老师和家长都给我们灌输过两条价值观:

1、笨 + 努力 = 成绩好、聪明 + 努力 = 成绩最好;

2、聪明 + 贪玩 = 成绩差、笨 + 贪玩 = 成绩最差。

从公式里看,“努力”比 “聪明” 更重要,确实,大部分关于努力的格言都是正面的,大部分关于聪明的格言,都是中性或负面的。

可在现实中,“努力”的个人形象并没有 “聪明” 那么受欢迎。比方说,衡水中学和人大附中的北清录取人数差不多,高中排行榜上也是并肩,但如果有个北清圈子聚会,自报 “人大附中” 出身的人,大家一片羡慕嫉妒恨,而自报 “衡水中学” 的人,大家的反应通常是:“噢,就是那个搞题海战术的中学啊……”。

这恐怕才是我们心里真正想说的话:人为什么要努力呢?为什么要自律呢?为什么不能给自己一点不劳而获的惊喜呢?靠自律换来的分数,靠努力得来的成功,是多么的没创意啊!

我们为什么会这么心口不一呢?

假如你有一个很用功的女儿,成绩名列前茅,但实际上,你并不喜欢别人夸 “你们家女儿真努力” 这句话,这让你感到害怕——当别的孩子都开始努力之后,你女儿的优势会不复存在,暴露了她只不过比别人用功早而已。

事实上,在小升初时,因为没有统一入学考试,招生老师常常会对成绩稍差一点的男孩子网开一面,理由是 “有潜力”——通常这个年纪的男生都没有女生用功。

在大部分人看来,努力和聪明来源不一样。“努力”完全是一个主观的行为,想什么时候努力,就可以什么时候努力;而 “聪明” 至少有一大部分是来自遗传。

再加上那些年年拿奖学金的学霸们,张口闭口就说 “这次考试啥都没复习又要挂了”,聪明就成为一种比努力更稀缺的东西,如果说“努力” 是品质升级的 “中产生活必需品” 的话,那 “聪明” 就是奢侈品。

所以,在印(装)象(逼)管理中,我们是这么排序的:第一等是 “聪明”,第二等是“努力”,而“笨” 是一种比 “贪玩” 更 low 的形象,所以第三等是“贪玩”,第四等是“笨”。

这样就好理解了,如果你不能给人一个 “一等(聪明)+ 二等(努力)” 的印象的话,那么,你宁愿选择 “一等(聪明)+ 三等(贪玩)”,也不愿选择“二等(努力)+ 四等(笨)” 的印象,这就是“自我妨碍”。

所以,“自我妨碍”其实是一种自我保护的 “印象管理” 策略:当你信心不足,或者预判自己可能会失败的时候,为了在 “外在的观众”(他人)和“内在的观众”(自己)面前保持更好的形象,预先放弃“努力” 等次要形象,维护 “聪明” 等主要形象。

“自我妨碍” 导致了很多人在重要的考试(会议)前,越没有把握,越不肯用心复习(加班准备);

“自我妨碍” 导致了很多人在接到重要任务后,会当众故意作出消极反应,就算努力,也不会在他人面前表现出来,以预防失败后对自己形象的影响。

“明知努力就可以进步,却还是不努力”的心态,就像有人说 “大众汽车性价比不错” 时,你嘴一撇:“我只喜欢玛莎拉蒂,所以老子现在什么也不买。”

再列举几个和 “我只是不够努力而已……” 类似的 “自我妨碍” 的心态:

我只是觉得能赚钱最重要,理财能多出几个钱?(事实是你看到数字就头大)

我只是更喜欢一个人待着,懒得理他们而已。(事实是你的沟通能力已经退化到学龄前儿童了)

我随时可以戒烟,干嘛急着现在戒?(事实是你已经戒了十八回了)

4、“不努力的聪明人”,你的印象管理成功了吗?

“自我妨碍” 最大的好处是缓解情绪压力,但仅此而已。

每一个 “自我妨碍” 者都知道,“聪明但不努力”就是个骗自己的借口而已,但骗着骗着就习惯了。所以他们永远有理由不努力:一开始不努力,是因为到时候再努力也来得及;后来不努力,是因为再努力也来不及了。

从 “印象管理” 的效果看,有研究表明,旁观者很可能会被表面的印象迷惑,真的把你当成 “不努力的聪明人”(Hirt, E. R., McCrea, S. M., & Boris, H. I. 2003 “I know you self-handicapped last exam”),但问题在于,旁观者并不喜欢和这一类人合作,因为 “自我妨碍” 者在与同伴的交流中,通常会释放着出大量负能量(Luginbuhl, J., & Palmer, R. 1991. Impression management aspects of self-handicapping)。

遗憾啊,他们猜中了开头,却没有猜中结局。

5、只有 loser 才吹嘘智商

“自我妨碍”有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 “不努力” 行为一定要公开表现出来,才能起到 “形象管理” 的作用。比如学生故意引起老师对他的公开批评;员工虽然不敢当面和领导作对,但常常私下里在同事中散布“失败的预言”。

这就说明 “自我妨碍” 行为与环境有相当的关系。在普通人中,智商分布不均,“聪明”比 “努力“更稀缺,更倾向于把“不努力的聪明人” 当成自己的形象标签,并把 “努力却没有成功” 看成一件可耻的事。

在这种环境中,你因为害怕嘲笑、害怕被孤立,更有可能出现 “自我妨碍” 的心态,这就是普通中学比重点中学的学生更容易放弃努力的原因(以前叫“学风不好”)。

一但到了同样都是 “高智商” 的群体中,不仅 “努力” 比“聪明”更稀缺,格局、价值观、运气……,哪一样都比聪明更重要。

智商 160 的霍金说:“只有失败者才吹嘘智商。” 成功人士更崇尚努力,并不是他们虚伪,而是看多那些凭着一点小聪明最终一事无成的人。

微信公众号 “人神共奋”(ID:tongyipaocha)首发,每周两篇原创,颠覆你对职场的看法

相关热文

乐观不是一种性格,而是一种习惯(ABCDE 乐观训练法)

内向性格:越是做自己,就做得越好

为什么生意最好的甜品店,总是开在减肥中心的隔壁?

知乎用户 路小疯​ 发表

8 年前,我一个人背起行囊第一次踏出我们小县城,来到省城读书。

住寝室的第一个晚上,我躲在被子里偷偷的哭。

我让我的父母失望了。在本应该挥洒青春热血,努力拼搏的高三,我选择了沉迷游戏和电视剧。我爱看兽族步兵手持利斧将人族步兵砍的鲜血四溅倒地的画面,爱看 SKY 面对兽族选手时酣畅淋漓如行云流水般的拖家带口的一波流;我爱爆了李云龙的战前动员,爱爆了他的 “狭路相逢勇者胜”,“打的就是你狗娘养的山崎大队,板垣师团”。

然而,我终究没有成为勇者。当其他的子弟拿着一张理想中大学的录取通知书昂首走进自己母校时,我却只能一次又一次在家中焦急的等待,忍受着父亲的责备,母亲的无奈。我自己每天躲在家中不敢出门,第一次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抑郁。

高考只是人生漫长旅途中微不足道的一站,事后的我们,当然可以坦然这么说,但回到当时的情境,每个人都不敢拍着胸脯说,我压根就不在意结果。

既然参与做了,当然还是希望有一个好结果。

当然,最后我有幸被我的母校录取了。

入学很长一段时间,我都提不起精神来,一直自卑。审视自己 18 年来的成长,一无所成。唯一带给我希望的是,高中暗恋的女孩就在母校不远的另一所重点大学。

高中无法明恋,时间场合机遇不允许;大学就不一样了。

我决定大胆追求我的女孩。

于是找了另外一位与我私交颇好的女孩,她与我喜欢的女孩同在一所学校,我想她表明了我的意思,让她牵线搭桥。她心领神会,于是在我的示意下开始组织三人活动,我对女孩各种献殷勤暗示,女孩却很冷淡。

终于有一次,我买了玫瑰花,然后大胆向女孩表白了。

然后就被拒绝了。

你很好,但不适合我。

18 岁的那年,我记忆中整个天空都是灰色的。

你说人既然知道努力就可以进步。
光知道有什么作用呢?
你有没有一两件事是真正触动你灵魂,让你有再不努力就活不下去了的冲动?
如果有一天你身后就是悬崖,再不往前走一步就会掉下去。你会不会努力起来?

18 岁的那年,现在回想起来都是无关紧要的小事,但是回到当年,理由已经足够。每当我回想起父母双亲失落的眼神,责备的语气,回想起喜欢的姑娘一脸嫌弃与鄙夷。我就发誓此生决不让这样的事再重演。

那时的我有什么?

基础知识一踏糊涂,英语单词不出 apple、school,学习习惯一踏糊涂,精神状态萎靡不振,自卑又敏感,穿着邋遢又不会将就打扮,县城出身,第一次出远门读书,又没有什么见识,身无长技,举目无亲。我就是校园里一个谁也不认识的 nobody,一个彻头彻尾的屌丝失败者,没人会在意我的感受,会观察到我的一举一动,光是接近我已经足以被我的负能量光环于 10 米开外秒杀。

彼时的我,连自己都看不起自己。

但我拥有了两样东西:一是再不努力改变就活不下去了心;二是时间。

既然情况已经糟的不能再糟了,那我也没有什么好失去的。

23 岁的那年,我跟彼时的女朋友一起做着有关人生的重要抉择。我们都准备考研,她决定南下,我决定呆在本省。她问我,异地恋闹矛盾怎么办?我回答:只要心在一起,就总有办法化解。她点点头。其实我也担忧,但我更知道努力的意义,不能因为自己的私欲阻挡她人追求个人目标的决心。

相恋四年,经历了很多,我原以为这辈子一定会在一起。因而把自己最真诚也最稚嫩的一面展现了给她。分分合合,每一次,我都靠着我的真心和诚意将挽回来。

当然,每一次,不包括最后一次。

读研的头一年,我在身旁所有好伙伴的安慰下度过,消瘦了许多,原本 120 的体重在一段时间里锐减到 105 斤。因为我把一个人看的太重了,成为了生命中超越我的存在,成为了我人生的另一个支柱,直到这棵支柱轰然倒塌。

如果知道当初的结果,我还会不会因为尊重一个人的努力而放她远行?

“when the world turns its back on you, you turn your back on the world.”

在我人生第二次失意的时候,我反复念叨着《狮子王》中的这句经典台词。这一次,我仍决心努力,但再也不为任何人,不为父母,不为喜欢的女孩,只为我自己。

26 岁的今天,我已经来到了本专业最知名优秀的九所大学其中的一所。拿到了博士的一等奖学金,包揽了硕士期间两次的国家奖学金,其他可以拿该拿的荣誉已经拿全。人模狗样的能够回到曾经的母校向新进的学弟学妹传授我的大学经验。四六级?那是很久很久以前的事了。

我再次找到了自己心爱的姑娘,成了家,有了自己的宝宝。

只是现在的我与 18 时的我已经截然两人。

我不再抱有哪些不切实际的幻想,寄予那些空洞洞的梦想和希望。我变得更加坚决和冷酷,要做什么事,不论成败,就一往无前去做。

我不需要任何人的怜悯和同情,我也无须从任何人身上需找精神力量和寄托;我不在意任何人的想法,我只要达成我的目的。

残酷冷血,但也更加高效。

18 岁的那天,我无意间按下了努力的按钮,然后演化了无数的事件和连锁反应,我得到了我想要的很多东西,也失去了很多我曾经拥有的东西。想想是非常后怕的,如果有时光机让我穿梭回去,阻止我 18 岁时所做的决定,我的人生会不会又是另外一副光景?

我会不会还是那个什么事都提不起兴趣的大男孩,没事逃课,徘徊徜徉在女生宿舍的楼下,在夜幕降临的时刻照亮几缕烛光,怀抱着吉它,向自己喜欢的姑娘倾诉衷肠?

我会不会成为一个背包客,一个人踏上未知的旅程,风餐露宿,看到不一样的美景,饿了啃面包,渴了喝开水,当思念起某个人时会心血来潮拨起手中的电话?

我会不会因为成绩太差退学休学去大理,在苍山洱海边开一间毫不起眼的小旅馆,每天躺在院子里只是懒懒的晒太阳,心里盘算着如何多招揽几个客人,如何找到自己老婆打发好自己的下半生?

这一切都是假设,都有可能。但我已经没有假设的可能,努力的基因已经浸透到了我的骨髓里,每当我发愤进入更高的平台的时,我就愈加碰到此前没有的更大的挑战,继而愈加燃起我的求胜之心,在求胜的路上,一定要有一个你死我活。

走到这一步,我就有了更多的野心和欲望,只为自己。

不冷酷、不残忍、不现实的人就是在这条道路注定是走不下来的;而所有的冷酷、残忍、现实,在指向他人之前,首先得指向自己。

努力所要付出的代价,你可曾知晓衡量?

没有这样的决心和毅力,让自己成为另外一个人,说服自己接受一个全新的人。也许,不努力也挺好的。

我的人生已经像一辆疾驰的火车,再也停不下来,也许会到达梦想的彼岸,也许会在某一段路摔得粉身碎骨。

我没得选了,但你们还有的选。

后悔吗?

不后悔。

知乎用户 刘下​​ 发表

非常慎重写下下面的文字:

先说下个人的一些前置定律:

我们都是被意志力 + 成就感这 2 样去推动着前进的。如果意志力弱了,就使用成就感弥补。如果成就感弱了,就使用意志力去弥补。

这就好比我们看到的很多努力的【学霸】,实在很刻苦,百折不挠——怎么都打击不到他们,终究历经多次考试的失败,终于涅槃。

这就是典型属于【意志力强】。

再说另外一个类型,有些学生一开始刚进入的时候并不强,但是他们就是每次考试都进步,或者说长期来看处于一个不断进步名次的过程,然后在高考一飞冲天。这种就属于典型的【会找成就感】。

除了以上 2 种,自问尚未见过第三种路径成长起来的学霸。

所以,我先自信地认为就这 2 种成长路径吧。

先说前一种【意志力强】。这种人是我比较佩服的——他们对于激励和我们一样渴求,但是却比我们克制得多。他们这个性格的养成,前期是靠教育环境的熏陶和引导,后期一定是自己占了巨大的甜头,才会养成这个正循环。

再说后一种【会找成就感】,大部分的人其实最初都是走这个类型的。但是为什么大部分却没有坚持下去成为学霸呢?因为这里我得字是【会找】而不是 “成就感驱动”。想方设法让自己的路变得平滑,那么就要不停去给自己加里程碑,让自己进步。

【意志力强】的人特点是能扛得住很久的寂寞。缺点是外面的环境变得太快了,如果不快速迭代自己,那么只能对【考试】这种变化较少的事物适应能力强的离谱。

此消彼长,前者的强,就是后者的弱。因为成就感没那么容易找——你的路太平滑了,平滑到大家都看懂了,都去走一遍了,最后你就没有路走了。

所以,题主提到的人【一般】就是 “努力了” 但是“没有成就感”。这个过程持续的有点久。

===============================================================

破 200 赞,我说说该怎么破局,绝对不是鸡汤,立字为证。

===============================================================
漫长地等待,终于破了 200 赞。。。现在开始更新。

首先吐个槽,我发现互联网上的人其实还是友善的,不太友善的是你身边的人。。好不容易写了点东西,后来发现都是以前的同学和学弟去点的反对或者没有帮助。各种招黑。。。你写的绝对了他去找你的逻辑漏洞,你写的主观了他去各种杂糅你的材料扒你的人,你写的太严谨了他会说没有看点。

后来我学着去忽略和看淡,只为支持的人而写,让别人说去吧。因为如果不和我沾上边,我觉得他们一个千赞答案估计都比较难吧。

是吧,就是这么残忍,他们,是你身边的熟人。因为你拿到了赞,而他们没有。

好。现在开始用心去码字,有的时候考虑太多为了堵上别人的嘚瑟反而不是我,所以我觉得下文可能是破绽百出的,但我依然觉得可能有用。

正文:

前面已经总结了,目前只有 2 个套路,一个就是能忍,漫长迭代;一个就是步步为营,快速迭代。

第一个套路非常难练成,需要时间(坚持很长一段时间而没有回报其实也很难)。

第二个套路其实比较简单,对先天的要求不高,甚至我都可以说一大部分这个套路的人,是因为做不到第一个套路,或者觉得第一个套路太危险。

以下高能:

客观说,第二个套路的特点就是【平滑】,那么平滑的原因就是每一步都尽可能找到【成就感】。成就感的来源其实是用心良苦地【计划】。

继续推理,计划的根源是【看得远】,知道了未来的路径,所以能够提前规划好【前几个】里程碑。一旦这几个里程碑达到了之后,自然就可以看清后面的不长不短的一段路,然后继续决定怎么去找成就感。

还是举个例子来说这事吧。。。

比如编程入门(不是主要为了考试)这事。

先说下我认为的【错误】路径:
1. 配置环境,写完 hello world
2. 立刻上套路:数据类型;if 判断逻辑;循环判断逻辑;函数调用
3. 然后是难度更大的面向对象

这样下去,最后一大部分学生会为了应付考试而去努力,学的时候不是特别有体会,考完了就会忘记不少。

遗憾的是,其实很多人都是这么一路走过来的。

然后说下我认为【正确】的路径:
1. 首先搞清楚学编程是为了什么(想写一个什么代码?游戏?算法?爬虫?为了把工程计算更加简单?写论文?数据可视化?就是快速上手当成技能?等等等等)
2. 选定一个方向。找到 3 个【为你好】的【懂编程】人。然后询问他们为了达到你的目标,最快的方式是啥?(之所以选 3 个,是因为真的有人会把这件事描述地很难,三个人一起回答是肯定不会错的)
3. 然后按照最后【合成】的答案,想办法去【拆分】成每个小段,争取每个小段做完都能有成就感
4. 这个成就感一般来说就是【可以展示】,比如你的目标是 “数据可视化”:
4.1 首先你学会了简单的编程传递参数部门
4.2 然后你学习了对应的控件:开始想办法建立坐标系,然后简单为一个点去编程,随便让这个点去乱动
4.3 然后你开始愉快地和这个控件玩耍,想方设法用初中数学就能搞定的数学,去为这个点编辑路径
4.4 然后你开始想怎么调用键盘,控制这个点的轨迹
4.5 然后你发现数据其实可以用一个 sin 或者 cos 函数来一直给出嘛,然后把 xy 坐标传给控件就行啦
4.6 是啊,就这样,就搞定啦。其他无关的,统统不要学。
4.7 如果你对编程依旧有兴趣,那么有了这么点立竿见影的例子,你会上手非常快

然而,目前,很多人都不是这样的。当然,这绝对不是唯一路径。我只能说,上面的例子里,最大可能让【每一步】都【看得见】。

================================================================

他们也奋斗过很长的一段时间,也期待过,但是被残酷现实打回来的时候,也曾想是不是再坚持一点点。可是一个声音在旁边说:“干嘛那么累”“大部分人本是连井也不会打”“你已经很优秀了”。

犹豫了很久,他们中的大部分都信啦

没有再坚持一点点,哪怕是变着法坚持一点点,找到一点点依据和自信。

然后觉得这口井,是打不出来水啦。

下次再遇到一个好地块的时候,他们就会想起这次经历,所以他们会先打一点点看看

可是这样的深度怎么可能有水呢,这个时候压根不是看水的时候啊。

就这样,娶了妻,有了娃,有了别的寄托。打过井,却不知道其实打井的其实有好多人;感动过自己,却不知道也有好多打井人也感动了自己;觉得人生不过如此,其实这话对也不对。

夜已深,他们轻轻在星空下里点下一支烟,刚陷入了回忆,手机屏幕又亮了——妻说外面冷,回来吧。。

================================================================
插播一条,社招社招社招!!

只要社招的。优秀的简历。只要有职位。你又没有同时私自投递网易(我讨厌对于一家公司还一稿多投)。

如果我这边觉得质量可以的话,你也是真心想来网易的话,我一定帮你把简历放到负责人案头,要个说法。

非诚勿扰。非诚勿扰!

把简历放在百度云盘,然后把链接私信我即可。

知乎用户 Juan 发表

【努力】是双子星,大多数人却只看到了一颗。
假如【成就】是一座矿山,那么【努力】应该有两个部分,一个是【找矿】,一个是【挖矿】。
学生时代特殊的一点,就是不需要自己【找矿】,因为路径都是教育体系规划好的:学习 - 考试 - 进好学校。学生只需要在既定的【矿山】上【挖矿】就可以了——仔细听课、做题、研究学习方法。
长年累月下来,人对【努力】的理解就有了思维定式:努力 =【挖矿】。
在这个学生模式里,明知道持续挖矿会有成就还是不想努力,原因就如诸位答主所说,反馈不够,意志力薄弱等等。

但我重点想说的是工作以后,【就是不想努力】的原因还需要多加一条:当事者忽视了【找矿】的难度,或者说【找矿】的困难让他们感到非常挫败。

工作以后,除了医生等少数岗位,社会不会给你一个现成的矿山。也就是说你必须为自己找到一条适合的道路,并且这条道路还在社会中处于上升的趋势。

同时符合上述两点是很难的。上升通道中的行业和领域并不是那么多,而在其中你还要找到自己最能发挥所长的那个点。当然有一些人运气非常好,稀里糊涂刚毕业就撞上了大运。比如有个姑娘声音特别好听,原本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做新人,遇上今年音频应用大爆发,各个音频平台给她推,现在已成超级大咖。换一个时间,她会在体制内电台熬上很久,这就是时运的力量。

但大部分人是没有这么好的时运的,相反,很可能刚毕业进了一个行业,然后眼看着行业走下坡,毫无招架之力。出去找工作?工作经验都是这个行业的,再跳还能跳哪里去?换行业?换哪个? 又涉及到【找矿】问题。
即使行业很好,但自己不适合,那么也难有大发展。想要在既定行业里发现自己能发挥长处的点,也是一种【找矿】.

如果一个人聪明、勤奋,那么找到方向以后【挖矿】,无非也就是专心工作,和团队搞好关系,业余学习最新相关知识,职业道路就会顺着往上。
但痛苦的就是【挖矿】之前的【找矿】。不是反馈不好,而是根本没有反馈!

你可能尝试着去开奶茶店、开公众号、偷偷申请目标岗位的工作、大周末的去听老师们的分享课、积极参与豆瓣和各个学习类自媒体的社群和线下活动——但是,没有用,你还是找不到矿。
完全没有收益,甚至也完全看不到自己的进步。
这个时候是最痛苦的。
也是大部分人熬不过去的。
此时很容易就放弃努力,毕竟努力了半天,毛都看不到。不努力,反正也有一份饿不死的工资,养家糊口够了,小老百姓要知足。

努力的人会怎么做呢?
已经 84 天捕不到一条鱼,老人还是坚持出海。
能战胜【找矿】过程中漫长的一无所获所带来的的挫败感,不被绝望所打到,这就是【努力】宝贵的价值所在。

知乎用户 二师弟运天​ 发表

几乎看了所有回答,没有一个人提到这个问题:题目和描述有一定区别,提问很不严谨好吗?
“努力可以进步”怎么就变成了 “努力可以最大程度的实现梦想” 了?!!!看起来好像相同,但是还是有差距的好吗?
原题如下

  • 首先先分析一下题目中所说的 “努力可以进步”。

首先:努力可以进步,但短期时间内不能产生明显的效果。
先说明一下,我认为努力和学习还是有一定可比性的,固借用《把时间当朋友》节选来解释一下。
(原谅我已经买了此书的纸质版,但还是下载了电子盗版。。)

──李笑来《把时间当朋友》

所以他们不努力的答案如

@黄辛

所说,我归纳他的答案为:大多数心智不成熟者都没学会推迟满足感,他们想要的是即时满足感。

  • 关于 “努力可以最大程度的实现梦想”?

前面说的是进步,现在又说起梦想了,乱七八糟。

引用

@GayScript

的回答青春的我们更应该立足现实还是坚持梦想?
大三的时候经由朋友提醒我明白一件事:梦想可以有,但一定要先立足当下。你首先得填饱肚子,才有力气追求未来。当时我厌学情绪很严重,觉得做开发没意思,总想着要退学,宁可回头在网上写写网络小说,当个写手,至少在干自己喜欢做的事。后来我两个朋友跟我聊天,一个跟我举海岩的例子,说人家海岩的本职工作是公司董事,就算不当作家,也能养活自己。有了一个稳定的工作,也能够更好地追求自己的梦想,不是吗?另一个朋友跟我说,你觉得你现在有什么资格当写手,你写出什么成果来了吗,有很多人看你写的东西吗?如果你现在写出什么东西来了,已经有读者群了,我也会支持你退学,但你现在什么都没有,我不太支持。
后来我自己也想了很久,差不多想明白了,不管是出于对自己还是对家庭的负责,我首先要有一份稳定的工作。稳定的工作能跟安抚我的家人,更能够安抚我自己。如果生活不能够安定,我还拿什么去追求梦想?别说笑了。吃都吃不饱,梦想能填饱肚子吗?吃好穿好了,才能更好地做自己。
最近我看到一句话,就是讲这个道理的:“年轻时如果还没想好要干什么或是不确定自己适合干什么,又不想浪费光阴的话,要么努力多赚点钱,要么用心多读点书,想要让自己更自由,这二者都是必不可少的。”——熊培云
生活是很残酷的,电影小说里的那些艺术家的确也有穷困潦倒之后走向辉煌的,但如果你非要把自己逼到那步田地,我也不会强求。但你有那么决绝的信念与那么强大的能力吗?显然没有。有的话也不会来提问了。
所以我建议,一定要先找一份稳定的工作。
许多人说,但是我不喜欢这份工作啊。
拜托,工作是用来赚钱的,如果你喜欢自然是好,不喜欢又如何?老板给你钱了,你还不乐意吗?从前我也很矛盾,我不喜欢这份工作,还要做这份工作吗?后来我搞清楚一件事:工作是工作,兴趣爱好是兴趣爱好,工作要负责地干,兴趣爱好要用心去做。
坦白告诉你,作为一个程序员,我只是负责,但从来不 Geek。组长交代给我的工作,我只求完成,却从来不深度研究什么,除非组长有额外要求。因为我知道这份工作对我来讲就只是一份工作,是用来赚钱的,不是用来实现自我价值的,干完了该干的,别的时间就该用在别处。比如此时此刻,我干完了手上的项目,在知乎上回答题目,自己组织语言,写下这篇回答。
每天八小时的时间我交给公司,公司给我钱,这是等价交换,是交易,我不必喜欢,也不必内疚,这只是为了生活。八小时之外或者有时候工作闲暇的时候,我用心看书、用心学习写东西、锻炼语言组织能力,那是我个人私事,是我的青春梦想,与公司无关,我会用心去做,即使没人给我钱。
有句话说 “工作之外的八小时决定了你是什么人”,我觉得这话说得很对。工作的时候就是工作,图什么?赚钱。八小时之外才是我个人追求梦想的时候。
谁说鱼与熊掌不能兼得?下了班少玩点游戏、少刷点微博,追求个人梦想的时间多得是。不要懒得工作又沉迷于游戏和社交网络,还口口声声说残酷的现实不允许我们实现梦想,我会笑话你的。
又有人问,一天工作下来很累回去觉得没有精力做自己的事了怎么办?我回:所以那些实现梦想、追求自我的人才如此难能可贵。维持生存与追求梦想不是不可能,只看你有没有这份心。机会就在眼前,是你自制力太差、自己不把握,不要把罪责推卸到社会身上,世世代代都是如此,换个年代你也一样不能自制。

@GayScript

他在工作方面的努力和他的梦想可以一概而语吗?

再分享一个有关我自己的事:
家里没电脑,寒暑假回去有时候和朋友们去网吧通宵。通宵时间截止至早上 7 点,我一般 7 点半回到我家里。
回到家的时候瞬间惊呆,家里的灯还亮着,我爸还在沙发上没睡觉。写到这里,你也许会觉得这是鸡汤,多么伟大的父爱啊!?
你造吗?我爸从他 20 来岁的时候看小说,看到他现在 40 多岁。我通宵回来他还在家里看,过年不打牌也整天拿着手机看小说。一年他有 9-10 个月在外地跑业务,你猜他工资多高?工资现在估计还不超过两千块,我读大学他每个月给我五百块吃饭。爸妈早已离婚并各自再婚,我跟我爸。
**你有见过这么不努力、不靠谱的父亲吗?**我想绝大多数的人都没见过。
还好我妈给力,虽然高中还没毕业,但也骨气勇气脱离湖南的那个三线城市,跑到广东混。从销售开始做起,到现在创业颇有成效。一路艰辛我没法想象。
(说点故事外的话,我还是很爱我的父亲的。我印象中,从小到大他从来没打过我。对我管的很松,很宽容。)

我能说我努力的原因是我不想让自己的儿子有一个这样的父亲吗?

  • 不努力的原因有很多,但是最重要的原因是因为许多人没有心智成熟

心智不成熟,所以大家
不懂得推迟满足感。——解决方法可参见《自控力》和《把时间当朋友》
不懂得如何更有效的行动。——

@warfalcon

有一百天行动教大家 100 天行动的解释 – warfalcon – 传送门
不懂得获取更多的知识来想办法让自己努力。——人丑就该多读书,人蠢更该多读书。
不懂得如何坚持 or 告别拖延症——我是一个什么都学,什么都懂能道出一二的,但什么都不精,可以说什么都半途而废,我该怎么办啊?

多读点书,让心智更成熟,然后再来谈如何有效的努力。
(会不会是一个悖论?多读书和努力,好吧,我不知道)

知乎用户 高冷冷 发表

提供另一种略为奇特的思路。

不可否认的是,我总是显得不够自信,明明自己可以完成一天背 200 个单词,明明自己好好做一件事,可以做得很精彩,时间却总是在 “我到底要不要做呢”、“我真的能做好吗” 这样的想法中,慢慢消逝。(@ Dependable dale)

这只胖友的这条留言,太有共鸣,非常有共鸣了好伐。做事之前:

我到底要不要做呢?
我真的能做好吗?
我过程中会遇到很多困难吧?
我为什么要做呢?我不做行不行?
今天有 xxx 等问题,明天再开始吧。

内心戏可以说是非常足了,舞台全部都是你的。

/ 01 /

哈佛大学幸福课中,Tal 谈及阻碍运动的障碍之时,说到 “潜意识障碍”。

具体来说,“潜意识阻碍” 是指:虽然我们说,我们想得到幸福,我们会拥有美好的未来,我们会努力。

但在潜意识中,我们对一切美好的期许的答案,实则是持否定和悲观态度的:不,我不值得幸福;不,我配不上我所想要的一切。

Tal 对此的解释是,自小的成长环境中,我们接触的是偏向于负面的严苛环境。

譬如 “别人家的孩子”,譬如 “你看看别人,你再看看你”。很少有人生活在温柔鼓励的环境中。

即使家庭温暖、充满善意,学校也是一个严苛的环境,在成绩排行榜,在优等生和老师的批评面前,生出许多自责和愧悔之心。

成长中的一切声音,都在告诉你:你不行,至少不如别人行,你不应该快乐,你不值得幸福。

而长大后,**这些声音就成了你的潜意识。**在你想为自己的快乐和幸福作出努力时,立刻跳将出来:不,你不配,给我停下,继续拖下去,继续纠结下去,继续做一个 loser 吧,那才是你应有的样子。

当然,这些声音不会这么直接地表达。下文会说。

/ 02 /

Tal 指出,运动是可以让我们变幸福、平静愉悦的最强效药物。但 “如果我的潜意识认为,我不值得拥有这些感觉,不值得幸福,它就会阻碍我运动。”

大脑**不喜欢想法和现实、内外的不一致。**所以潜意识认为我们 “不值得幸福” 时,我们外在的行为就会趋向于接近它:我不能去跑步,否则比潜意识所认为的更幸福了怎么办。

表现就是,在决定跑步之前,潜意识会告诉你:“不要做,你没有时间,还有别的事要做,你明天再做,你下周再开始定期运动。”

看,这个声音,如此委婉,如此理直气壮,如此令人心服口服、缴械投降。

哦,胖友。看看这个心理活动,是不是和你要做一切正事、实行一切计划前的内心戏都一致。

所以怎么解决呢?说来残酷,“最好的办法就是运动”,“把它规律化,不要分析太多,尽管去运动就行了。你知道一周三四次运动对你有益,尽管去做。”

潜意识暂时是无法改变的,当想法(内)无法改变时,能改变的唯有现实 / 行动

(外)。改变行动时,想法也会慢慢趋向与外在一致。

当你跑步 / 做出其他努力后,你变得快乐,潜意识也会慢慢认为:哦,我值得快乐,值得幸福。

过年在家,我忽然想通一件事:神奇的是,我虽然无法控制自己的想法,却可以控制自己的行为。

胖友们,认真体会一下这句话。在你想做任何会让你后悔的事情之前,在你每次想懒惰,想放弃努力之前,你是可以控制自己的行为的,即使恐惧,即使面对诱惑。

还记得 5 分钟启动法么?我觉得,这就是 “潜意识阻碍” 的致命克星。无论你做什么事,哪怕是你非常喜欢的事情,在开始之前,你都很大可能会排斥、不愿去做,但是,让自己先做 5 分钟,然后就可以进入状态。

熬过一开始的 5 分钟就好了。

“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 03 /

“潜意识障碍” 是 Tal 简略提及、阐述的一个小点,对我却产生了莫大的启发和改变。

我曾多次说过,我非常喜欢一段话:

“你的生活并不像一头雄狮,哪怕一分钟也不是,远远不是。你年复一年地过着一头绵羊还不如的生活,并且你知道不得不那样生活。”(特雷 · 伊格尔顿《二十世纪西方文学理论》)

作为一个内心戏非常足,每天自己跟自己打仗很久、胜负难分的人,一个我想做狮子,另一个我一直在阻碍我,告诉我我是绵羊。

不,静下心来,拨开云雾,认清并不理会潜意识驳杂的声音,那都是你成长过程中,曾给予你伤害和打击的外界的声音。

然后。辨别出真正的自己:

你想要变得快乐,变得幸福;你值得拥有快乐,拥有幸福;你可以直接去做,直接去努力。

当你意识到 “潜意识阻碍” 后,一个很好的结果是:它让你找到一个可以甩锅的对象,是外界、是他人,在阻碍你去行动,令你拖延。不是你自己的原因。

那些想法,也不是真正的你自己的声音。

然后,这便减少了诸多内心斗争带来的内耗,你会减轻许多自责、焦虑等负面情绪。

当你相信:真正的我自己,是想去做事的。这比任何东西都更有力量。

一句简单粗暴的话,对戏精冷非常有用:去你妈的潜意识,老纸就是想跑步 / 学习 / 看书。

不用分析太多,直接去做就好了。

你就是狮子,不是绵羊。

感谢阅读。

码字不易,费时费心,如果文章对你有帮助还请花 1 秒钟点个赞。:)

答主:高冷冷(哈工大化学本科丨北大中文硕士丨知乎 55 万关注)。我有 20 个万赞干货答案,我的学习类和心理学类干货,获得了 130 万赞同 + 310 万收藏,在知乎总排名第四学习型答主排名第一

小小声告诉你,我的公众号 “高冷冷” 更值得关注,我给所有(300 篇)干货做了便于查找的目录(在菜单栏 “隔夜面包”),学霸养成丨心理丨思维丨方法论,数十万人在这里得到了真正的改变。——我的读者总说要把我藏起来,就是不愿意给我点在看。我好气 0.0,只能自己给自己打广告啦。见谅。

知乎用户 王昱洲 发表

从上高中开始,我就坚信一点:如果我真的想做一件事,那么我是一定能够成功的。

如果我想进哈弗,我可以天天背单词,一天学习 18 个小时。托熟人,找关系。参加各种讲座,抓住一切机会。将全部的精力都放在这上面。
如果我想成为运动员,我可以辍学,找最好的教练,每天坚持练习,四处参加比赛……

但是我并没有这么做。我仍就是一个平凡的人。
因为我认为,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件事情值得我做出那么多的牺牲。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目标,或大或小,或远在天边,或近在咫尺。但是,很少有人心中是仅仅只有一个目标的。而愿意为了一件事情而放弃全部的人就更少了。
大多数人,都有着很多很多想要做的事情。而不幸的是,这些事情常常是矛盾的。

我想要不挂科,但是我也想要睡懒觉,如果这两者相矛盾,我们就必须做出取舍。至于具体如何取舍,则是因人而异的。要是有人说,我宁愿挂科也要睡懒觉,于是选择了睡懒觉,这也是无可厚非的。他也是为了自己的梦想(睡懒觉),而放弃了一些他认为有价值的东西的(不挂科)。这难道不是一种努力么?

努力,本质上不过是一个为了目标而进行取舍的过程。是否努力,与目标是什么并无关联。
为了睡觉而选择挂科,本身也是一种努力。

那么什么是进步呢?
进步就是接近自己的目标的过程。同样的,是否进步,与目标是什么并无关联。
如果我的目标是睡懒觉,那么我通过选择挂科,多睡了一个小时,那就是努力过后的进步。

一个不努力的人,并不是那些认为睡觉比学习重要,所以不学习整天睡大觉的人。而是那些认为学习比睡觉重要,却仍然不去为了学习而付出睡觉时间的人。由于他们的行为与价值观不统一,后悔便是他们的常态。

为什么会有人不努力呢?
是因为他们”自身的价值观 “,与他们所认为的” 自身的价值观“不同。

就好像一个人喊着” 我要减肥,我要少吃。” 可是等到吃饭的时候却管不住自己的嘴。他以为自己认为减肥比吃更重要,但是实际上,他还是认为吃比减肥更重要的。说白了,就是没有 “看清自己”。

总而言之,一个人不努力,是因为他并有看清自己的价值观。他以为自己认为重要的东西,与他实际上认为重要的东西不一致。“后悔” 则是这种不一致的直接表现。

从中我们也可以推出:一个努力的人是永远不会后悔的。

知乎用户 张小鸣​ 发表

在我小的时候,父母经常会监督我的学习。

如果在学习的时间里,看到我在看电视,或者看小说,那免不了又是一顿批评,当然板子也没少挨。

我那时候正是贪玩的年纪,又担心屁股开花,所以想了些办法瞒过老爸老妈的「法眼」。

比如说看小说时,在小说上面放一本教科书,只要父母一进房间,我就用教科书覆盖住小说,营造一种正在刻苦学习的假象。

父母频频点头走出房间后,我又把教科书移开。

那时候,我正为这样的「小聪明」沾沾自喜,可是期末考试的成绩排名却给我当头一棒。

而当我父母发现我的小伎俩之后,我才体会到什么叫做自讨苦吃。

等我上了大学,以及后来毕业进入社会,我发现,原来有许多人跟小时候的我一样,非常热衷于使用这样的小聪明。

01

不信你看看自己的周围,肯定存在这样一拨人:

上课的时候,躲在下面玩手机,看到老师在黑板上写了一堆公式、理论,赶紧用手机拍下来。下课了,围追堵截找老师要 PPT 课件。

但也仅此而已,这些存在手机里的照片、课件,从此被「打入冷宫」,再也没光顾过。

有一天,想安装一部游戏,发现内存不够,于是将这些课件一键清空,给游戏腾出位置。

在网络上看到一篇学习干货,启发很大,果断一键收藏。然后,就没有然后,收藏夹里已经积了几米厚的灰。

下定决心好好学习,买了一堆书籍,囤了十几门课,但购买之后就没打开过,仿佛忘记了一般。转头就掏出手机,进入「TIMI」。

嗯,还是王者好玩。

离谱的是,有些人装给自己看还不够,进入社会后,还要装给别人看。

我入职第一家公司的时候,有一个领导,老板在公司的时候非常积极,「百忙之中」还不忘抽查我们这些新入职员工的学习成果。

只要老板一出差,上司就会泡好一杯茶,拿着手机在那刷剧。

但结果是不会骗人的,后来因为业绩太差被老板开了。

我们经常会在网络上看到某些人的抱怨,说自己多么上进、多么努力,到头来,除了自己的年龄,其他的没什么变化。

于是开始怀疑努力是否有用。

说句扎心的话,有些人可能只是包裹着一层「努力的外衣」,其内核还是混吃等死的主。

如果你感觉受到了冒犯,先别急着 diss 我哈。希望你耐心看下去,也许能找出自己身上存在的问题。

02

先来聊聊,一个人热衷于「表面上的努力」,有哪些深层次的原因。

第一,缓解内心的焦虑。

看到别人都在努力上进,,书本翻的哗哗响,而自己一天比一天颓废,这让你感受到了危机,自己要是再不做点事,心里就会慌的一匹。

因此要给自己营造一种「我也在努力」的既视感,别管有没有用,哪怕是做做样子,只要让自己不再焦虑就成。

第二,享受被人膜拜的快感。

你每天早出晚归,回来后,还在台灯下努力的样子,让室友们对你竖起了大拇指。你在朋友圈发布自己学习打卡的图片,获得了几十个鼓励和点赞。

这这种被人吹捧、膜拜的感觉,让你甘之如饴。

第三,用行动上的勤奋来掩盖思维上的懒惰。

有些人看起来很勤奋,实际上只是机械的努力,不断重复某个简单的动作,这种努力产出的效能很低。

不信你看看那些记笔记最勤快的人,不管老师写什么,都一字不漏的抄下来,以为记了笔记就掌握了高分秘籍,其实该挂科的还是挂科。

再看看那些在公司加班最积极的人,每天最早来公司,最晚回去,但依然做不出好结果。实际上他们只是做一些「复制粘贴」的工作,耗费了大量时间精力,却没有起色。

这类人,有个词可以很准确的概括他们,叫行动上的巨人,思想上的矮人。

知乎用户 迎刃 发表

重点还是缺乏科学高效努力的方法。

本文较长,如没耐心,可拉倒底部看总结,但你会错过很多精彩。

有一天,有个读者留言问『为什么看了你很多文章,也学习了其他资料书籍,花费很多时间,也很努力,却没有改变?』

碰到这样的问题,我其实已经见怪不怪了,然后熟练的输入一大堆反问『你看完文章、资料、书籍后,有做笔记、总结吗?你花费的很多时间,具体有多少?你所谓的努力,努力到了什么程度?天天废寝忘食吗?你是否有根据文章资料里提到的方法,去实践过?实践的次数有多少?结果如何,是否有总结反馈和别人交流等等?』

过了一会,对方回复到『只是看,没怎么总结和实践,但我看花了很多时间。』

果然又是一个,自以为很努力,却是无效努力的骚年。

然后又问对方『你多大?』

读者回:20 岁,刚大三,我好怕,很多同学朋友都比我厉害,我怕再不努力就来不及了,总是这样努力没有结果,但又不想颓废,每次重新努力又坚持不了多久,就放弃了。

作为一个 30 多岁的大叔,我想对你说『你才 20 岁啊,为什么害怕来不及?究竟是哪里来不及呢?』

接下来,我要给这位小喷油,讲个励志故事。。。从前。。。。。。。。

【画面暂停,磁带倒转声。。。。。。】

停。。。。。等等。。。。。。。我倡导的是学习成长,情感提升干货,请不要进入,先讲个狗血故事,然后说一个然并卵的心灵鸡汤道理好吗?!!!!!

我们不是不爱喝鸡汤,而是鸡汤喝得够多了,都要吐了,喝了,只能鸡血一时,却毫无实际行为指导意义。

好吧,我们就直接讲讲如何高效的努力学习,快速获得成长吧。(基本适用任何领域)

以下方法都是我自己亲身经历过,所以感同身受,我相信,我能帮助你们改变。

从以下 5 个方面的给大家讲解。

1,

人要想努力学习获得成果,首先需要了解,学习成长的路径原理是怎么样的。

很多人错以为,自己的时间精力投入,可以换来直接的成果,以为努力与时间是成正比的。

参考下图。

举例,我有个朋友是做服饰造型搭配的专家。帮助在非常缺乏审美的朋友,提升时尚感,让他们穿衣更有品味,外形更吸引人。

刚开始他也做一些在线培训课程,教那些宅男们如何穿衣搭配。

但很多人,有个狭隘的观念,以为穿衣打扮是件很容易的事情,只要自己看一遍理论方法,自己就可以搞定了。

实际上是,很多人学完后,自己尝试去搭配买衣服,穿出来的效果还是欠佳。

于是就容易怪罪老师教得不好,学了没效果。

殊不知,我那个专家朋友,为了能熟练的教别人,自己首先就花了几万元投资,去学习各种形象造型的高级课程,自己作为买手,买过的衣服估计也有几千套,以及平常关注大量的时尚杂志,节目等。同时,还有长达几年下来的咨询培训经验的积累。

他之所以能教人,就在于他在这方面不光投入了时间学习,他还有多项实践经验的累积,和不断的试错,矫正的过程。

而一般的学员,只看到了老师呈现出来的教学内容,却忽略了老师也是经历过大量的训练,才有现在的专业度。

如果学员在学完理论后,没有进行大量实践,效果自然不明显。

大家看下图: 学习成长曲线图

很多人,都在『缓慢开始区』,尝试了一小段时间,发现没什么变化,就放弃了,于是又换了很多其他方法,也一样。

无论他换任何方法技巧,即使所谓的速成的方法,都要经历这样的学习过程,才能发生改变。

他们不能看到马上努力后的效果,担心无法实现,白费力,索性就放弃了。

心智不成熟的人,不懂得『推迟满足感』,他们想要的是『即时满足感』,也就是急功近利心态的表现。

然后有小部分的人,在进入到『加速提高区』,他们获得了一定的成果,但离非常牛逼的状态还有一段距离。

极少数人,经历了非同寻常的磨练,或是更长时间的积累,才突破进入高原区。

大家应该都听过 科比有个段子式的语录**『我知道洛杉矶凌晨 4 点钟的样子。』**这说说明他的努力到什么程度。

这也是为什么,他是目前为止唯一能和乔丹相提并论的 NBA 球星。

我这里申明一下,这个原理,就是我通过去学习别人的研究成果,以及结合自己的学习经历,得出的经验总结。

以上是的理论,引用自维基百科,李笑来,采铜等人的资料书籍文章。

2,刻意练习。

刻意练习就是要稍微远离舒适区一些进行学习,才能扩大你的能力边界。

刻意练习的目的就是帮助大家突破『缓慢开始区』和『加速提高区』的临界点。

成长曲线图上的红线就是临界点。

说白了,你不是不努力,你是不会努力,是无效努力。

比如:

很多人的学习方法,就是把书,资料,课程过一遍,然后就再也没有打开过,没有做笔记、总结的习惯。囫囵吞枣,很多概念或精髓,无法消化和吸收。

还有,学霸,为什么能成之为学霸,某种程度就是他刷的习题比别人多。

各种类型的题目,解法都做过了,正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你已经把书读透,读厚,深度理解,那运用起来自然得心应手。

3,如何消除焦虑

由于很多人不了解,我前面说的学习成长路径理论。

他们想努力,却因为缺乏刻意训练,没有产生成果而感到失望,进而产生焦虑感。

焦虑是某种压力的体现。

压力有阈值大小之分,未超过一定的临界点,就会形成动力,超过就会形成逃避。

这也就是为什么,有些人遇到压力能解决问题,有些人则不行,因为每个人的压力阈值点不一样,抗压力程度不一样。

压力过大有 3 个原因:

1,能力不匹配

2,工作量大

3,拖延习惯

这 3 样会综合发生作用。

一个人一开始定了一个不切实际,超越自身能力的目标。

比如,有个粉丝说,我想通过天天写原创文章,来练习自己的写作能力。

说实话,天天写原创,并且言之有物,还能被别人认可,对一个新手来说是非常难的。

而一旦有一天没实现,就会出现累积崩溃,就会接连几天都提不起笔。

最后这个事情就会不了了之。

所以,努力也请量力而行,定一个自己能承受一定压力的目标,循序渐进的完成,才能保证你的刻意练习能产生效果。

4,学会消除焦虑,和激励自己。

这里推荐我自己亲身实践体验过的方法。

方法就是:有氧运动 + 激励歌曲

建议以慢跑为主。跑步时听歌最方便。

运动大量出汗的时候,可以把肌肉内的压力激素皮质醇排除,焦虑感就会降低,同时身体容易产生内啡肽激素,让你产生愉快感。

在这双重作用下,会让你暂时性的远离负面思想。

同时,你在运动中听一些比较激励、激发人心歌曲,例如,我有次无意中听到火隐忍者的插曲——My Name,虽然听不懂歌词,却被音乐的快速节奏,热血情绪所感染。

附上我在网易云音乐的激励歌曲歌单

网易云音乐 听见好时光

歌曲会不断更新,大家运动时可以拿来听听。

就这样在第 3 重刺激下,整个人嗨到不行,会让你感到跑步其实没那么累,反而很爽。

如果,你一直以为自己是个内向的人,你会体验从未有过的畅快感。

我在另一篇答案内向、不善社交的人如何建立人脉? - 迎刃的回答有讲解相关内容,推荐阅读。

在这三种同时作用下,很容易让你,进入一种日常不会有的,前所未有的,无所不能的,自我价值感爆棚的状态。

甚至会让我感觉自己的潜能都被激发出来。

我有时候的写作灵感,或创意都是在跑步时产生。

这刚好印证了心理学有个『酝酿效应』。

心理学家认为,酝酿过程中,存在潜意识层面的推理,储存在记忆里的相关信息,在潜意识里组合,人们在休息时得到答案,因为个体消除了前期的心理紧张,忘记了前面不正确导致僵局的思路,具有了创造性的思维状态,所以,如果你遇到难题时,把问题放在一边,先去放松,答案就会自然浮现出来。

而身体的运动,也会让大脑放松,甚至是激发思维快速运转。

如果你是从事创造性的工作,这个方法既可以帮助你消除焦虑,又能带来灵感,加速工作效率。

5,参考游戏模式,制造反馈机制。

很多人为什么看一小时课本会感到很难受,精神涣散;而玩一小时游戏却精神抖擞,兴奋异常。

最大的区别就在于,看书不是一个可以让你马上产生收获和反馈的行为。

而游戏则可以,因为游戏设计者就是通过让游戏更好玩,让你不停的接受信息和处理信息,让你大脑处于兴奋状态。

例如,酷炫华丽的招式,热血的背景音乐,以及你打怪升级过程中获得的金钱、经验、装备等收获,综合下来,就会让你乐于不停的游戏。

我们完全可以借鉴游戏的机制,运用在我们的学习中。

每学完一段时间,或一段内容,就给自己一个奖赏激励反馈,以及信息记录。

奖赏激励可以让你马上产生反馈和收获感、愉悦感、甚至多巴胺,借此来『欺骗』大脑,认为学习其实是件很开心的事情,人的本性是唯乐原则,开心就会激励你不断重复这件事。

而信息记录的好处,就是当你每次都做出的学习形成一个进度表格,每隔一段时间回顾总结。

例如一个月为测量单位,你就会发现,原来自己一个月下来竟然读了 10 本书,写了 20 篇文章,做过 20 份报告等等。

这样的记录,就类似与每次游戏过关的分数总结,也会容易让你形成,成就感,激励你不断做下去。

6,

最后总结一下吧。

我们如何让自己的努力有价值?
1,了解学习成长曲线理论
2,每项技能都需要刻意练习,才能实现突破。
3,了解焦虑的来源。
4,解除焦虑和自我激励的方法。
5,参考游戏模式,制造反馈机制。

经过以上 5 个步骤,你就能通过科学的方法,保障你高效率的努力学习工作,时间一长,就会形成习惯。

也许你没别人聪明,如果能科学有效的努力,你最坏的结果也就是大器晚成。

最后的最后,

献上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的一段话,与君共勉:

『种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行为;种下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种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种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

END

这碗鸡汤好喝么?!

【拓展阅读】

如何区分有效社交与无效社交?

参加陌生的聚会有什么技巧吗?

在和女生交往中你吸取了什么经验教训?

自信来源于什么?

有哪些人际关系方面的小技巧可以保护自己?

内向、不善社交的人如何建立人脉?

约会时除了吃饭看电影还有其他推荐吗?

和喜欢的女生聊天 15 分钟以后就找不到话题了怎么办?

知乎用户 赵劼​ 发表

因为,努力了不一定会成功,但不努力一定会很轻松哟。

知乎用户 许戈戈​ 发表

马克,这个问题我绝对要回答~

--------------------------------------------------------------------------------------

在我看来,一个人不努力的原因很多情况下只有一个:懒惰

你要相信懒惰是一种习惯,而且,因为懒惰,你会慢慢培养出一种定式思维

我为什么这么说?从我个人经历说起。

我一直是个比较喜欢抽风的人(对,我就是这么形容我自己的),大概是一年前,我和几个朋友去某地愉快的玩耍~当时我们人生地不熟,我们所有人都跟着一个我们中据说方向感比较强的人走,但后来才发现,我们兜了个大圈子。

就在我们休息吃饭时,我忽然想到:为什么我要跟着他走?很简单因为他比较认路(因为我方向感强)。

那我为什么不不认路呢?因为我方向感不强。

虽然我方向感不强,那我难道就不能查查路吗?当然可以。

那我为什么没查?因为他查了。

那他查了我就不能差么?可以。

那我究竟为什么没查?我没想到

我为什么没想到?因为我没这个习惯。

那假如他不在我会查么?会。

为什么?因为如果他不在,我没有人可以指望了,那就只能是我自己画功夫查了。

那么我愿意么?显而易见,我不愿意,如果我愿意,那么我会查的。

为什么我不愿意?因为。。。我懒得查,太麻烦了

那我为什么懒?

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利心态,所以很多时候我们的选择都是对自己有利的(我个人思考时的理解),而我懒,证明这种状态对我来说是舒适的,我选择什么都不做跟着别人走,我不愿意花时间,可我最后却花了很多时间。当时我对自己说:“懒惰是种愚蠢的而且收益很低的自利心态。”

因为我懒,所以我没有动手跟着他走,多花了那么多时间。表面上看是我没想到,我可以为自己辩解说我没有这个习惯,但你为什么没有这个习惯?

为什么有些事别人做到了而你做不到?

真的完全是天赋的原因么?

当然不是,那是因为有些时候,你和这个人是两类人,具体点说,是思维方式不太相同的人两个人。

你要相信,一个人一旦陷入了一个思维定式,那么这对他做任何事情都会有限制,一些细微的小事,其实就是他思维定式的集中体现。

再举个例子,我上大学后一直励志当学霸,大一的时候,我很快 “融入环境” 与周围人各种玩儿。

大二上学期,我决定好好学习,于是每天去上晚自习,但很多时候都在玩儿手机,而且我经常上课走神,结果发现,我上课不好好听,下课有些东西不懂也不钻研,很多东西越落越多,结果学期末考试有的虽然还算不错,但有的很惨。

大二下学期,我决心好好听课,基本不翘课,我做到了,但我发现我复习时比上学期强,但很多东西一知半解,我又发现,原来学霸不光是好好听课,人家笔记作的各种齐全,而我最多是上课听听,课后也不复习,所以自然是这种结果。

大三上学期,全勤,而且上课做笔记,周围人奇怪我为什么成绩猛然提高,只有我自己知道,我一直在追,但因为习惯太差,始终达不到学霸的努力程度。

当然现在,我现在依然是个学渣,离我所欣赏的那种人还是有很长一段距离。

而且在知乎上越来越发现,成功不光是你花时间积累方面的问题,而且需要经过深思熟虑精心设计的方法,(求大神在提高效率等诸多方面这方面指点我~)

你不努力,是因为你懒,你有懒的习惯,却没有努力的习惯,你开始努力,以为自己很努力了,却发现人家比你做得好太多,是因为,你还在以某人为目标时,而某人已经在某个努力的程度上太久了,这已经是一种习惯了,早已经克服了你现在才要客服的细节和实践问题,我从那时,才明白为什么 “优秀是一种习惯”。

所以一个人不努力,不光是因为懒,而且还与习惯有关(思维定式)。

以上就是就是我个人长答案的处女作~

另外,我写这么多,有一个原因,是因为我最近遇到了瓶颈期,苦于不知道该如何提高效率,而我相信很多比我厉害很多的人,早就明白这个问题了,于是苦恼的我不愿动手去做别的事情,决定写篇长答案杀时间。你看你看,我这不是又犯懒了么~^_^

知乎用户 伍亦勤​ 发表

请确信一点:人的行为忠实于大脑真实的连接。

再强调一遍:人的行为忠实于大脑真实的连接。

我们常常把对知识的描述认为是知识,其实只有大脑内真实的链接才是知识。

食谱是知识的描述,去做菜而在大脑产生做菜的连接回路,这个才是知识。

人知道 “努力就可以进步”,表明头脑里存储了这个描述;不去努力,表明大脑没有形成相应的连接。

那么如何形成知识的连接呢?

答,只有通过输入输出的练习。不去游泳,永远学不会游泳;不去做菜,永远学不会做菜。

有人勤于思考,因为已经有无数通过思考得到正反馈的例子,使大脑产生了 “思考有益” 的链接。

有人勤于努力,因为已经有无数通过努力得到正反馈的例子,使大脑产生了 “努力有益” 的链接。

只有练习才能把 “对知识的描述” 变成“知识”

只有行动才能塑造大脑。

知行合一的精髓正在于此,“真知即所以为行,不行不足谓之知”。

这就是为什么 “子路有闻,未之能行,唯恐有闻。”

分清了 “对知识的描述” 和“知识”,就会真正谦卑下来,反思自己的行为,回顾已往的经历,就会发现自己对很多的道理都只是略知一二而己,无怪乎“听闻很多道理,仍然过不好这一生。”

知乎用户 LinkedIn 领英中国 发表

因为你的逻辑反了,正确的顺序应该是 “越成功,越努力”。

我是一个讨厌心灵鸡汤的人。
因为我发现,大多数心灵鸡汤,无论是 “自己选择的路,跪着也要走完” 还是 “没有在深夜痛哭过的人,不足以谈人生” 本质上都是在描述一个很简单的逻辑:越努力,越成功。
我倒不是觉得这个逻辑有错,事实上,这个逻辑十分正确,就像 1+1=2 一样正确。
但只知道 1+1=2 的人,照样很难成功。


1

我讨厌关于努力的心灵鸡汤,不是因为它错了,而是因为它把问题想得太简单了。
煲一碗鸡汤,其实很简单,我现在就能用我自己的故事写一篇鸡汤给你们看:
我热爱写作,从学生时代就坚持写作,最开始在人人网上写,后来人人网没什么人用了,就开公众号写,每月至少一篇,风雨无阻。
写文章时为了思绪不被打断,经常一整天不吃饭、通宵不睡觉。
毕业以后,尽管自己所在的系排名全国第一,还是毅然从事了与自己本专业无关的新媒体,终于写出 10w + 文章若干篇证明了自己。
然后我就可以像所有的鸡汤文那样告诉你们:只要努力,就会成功,哪怕你学的专业与你梦想无关。

这样写故事,很省心也很省力,但我的良心告诉我,这篇文章,不能这么写。
因为这个故事,虽然是真的,但却省去了很多细节:
中学时,我其实一点儿都不爱写作,还经常因为不交周记而被罚站。
大一时我选了一门以科幻小说为主题的选修课,那门课的期中作业就是写一篇科幻小说。
这是我人生第一次写小说,写完这篇小说以后,我觉得就这么交上去只给老师看太可惜,枉费我一番心机,于是晚上睡觉前顺手就把它发在了人人网上。
结果一觉醒来它就点击过万,身边的同学都半开玩笑地叫我 “作家”“网红”。
我想,换作任何一个人,如果你第一次写小说就点击过万,你肯定也会写下去,因为一天不吃不喝的辛苦,比起你的文章被数万人点击,数千人点赞的成就感,实在是不值一提。
到大二暑假的时候,我就已经写出了自己人生的第一篇点击破十万的文章。
而我的专业课成绩,其实一直都很普通,所以大学毕业时,选择新媒体行业而非本专业对我而言,也并不是一件需要多少勇气和决心的事。

所以讲故事的人,大多都只愿意讲前面的故事,而会隐去这些细节。
然而,这些隐去的细节,对成功的贡献一点儿都不比前面的励志故事要小。
所以当我仔细审视自己的经历,我觉得我的故事,最能说明的道理其实是:

越成功,越努力

讨厌辛苦,是人之常情。
对于大多数普通人来说,真正能够维持努力的是成就感。
2

其实想获得成就感很简单,比如学生时代,120 分钟的数学考试,你 90 分钟就把题做完了,这时你环顾四周低头答题的同学,肯定会油然而生一股成就感。
如果这个时候老师来表扬你,夸你数学天赋好,鼓励你去做更难的题,你一定会很开心地去做,然后你的数学就会越来越好。
这就是我说的越成功越努力,在这个过程中,老师不需要拿着鞭子督促你去努力,顺着你的天赋给点鼓励,你就会心甘情愿去做了。

但可惜在这种情境下,你一般不会得到老师的鼓励,而会遭到警告:做这么快,一定不仔细,还不好好检查。比别人快有什么用?都是虚荣心!
明明没有付出比别人更多的努力,却取得了比别人更多的成就,在很多人看来是可耻的,是虚荣心。
在这种观念的熏陶下,无数人即便找到了自己的天赋点,第一反应也是压制自己的 “虚荣心” 却没想过把它变成梦想和追求。
这样的鸡汤,让无数迷茫的人把没梦想当做了自己不努力的借口,又让无数人还没尝试自己人生的可能性就偏执于自己并不擅长的事业中。

其实,梦想也可以从 “虚荣心” 中来。
黄渤在高中就做了歌厅的驻唱歌手,还在全国各地演出。学生时代就开始做音乐,简直是音乐梦想的典范。
但他当了很多年歌手,还是一点名气都没有。
而他第一次拍电影,出演管虎执导的电视电影《上车,走吧》,就获得了 2001 年度金鸡奖 “最佳电视电影奖”。
也是因为这一次刺激与鼓励,黄渤才报考了北京电影学院。
而他的发迹,源于在小成本电影《疯狂的石头》里演了个配角。别的配角都没红,就他红了。
做歌手的黄渤,起步早,还很努力,而且就算没人欣赏也坚持了很多年。
做演员的黄渤,第一次拍电影就拿奖,演配角都能红。
按照传统的眼光,黄渤的歌手梦应该更为可敬。

但作为观众,我只会说,好在黄渤被虚荣心刺激去了北影,没有一直做一个歌手。
比起天赋排在后 10%,靠前 1% 的努力来让自己成为人群中的前 10%,我更希望自己能够找到自己天赋排在前 1% 的事,再用 1% 的努力来让自己成为人群中的万里挑一。
3

那么问题来了,如何找到自己天赋排在前 1% 的事呢?
随便打开一个搜索引擎,搜索 “如何找到自己最擅长的事”,你会得到一大堆干货和方法论。
所以我不想条分缕析的告诉你关于如何找到自己天赋的一二三点,这样的文章,相信你看过以后转头也会忘记的。
我只想说我觉得最重要的一点,如果你还觉得迷茫,没找到自己的天赋点,就千万不要让自己陷于 “一个人” 的状态。
不是说身边一定要有个人陪,而是你一定要与和这个世界保持联系。
迷茫最容易让人封闭,让人想要把自己关到小黑屋里,苦苦的思考人生的方向和出路。
但方向和思路其实通常隐藏在你和这个世界的交流之中。

**

**

当我回首我的经历,我发现,如果不是选了那门科幻小说的选修课,我或许永远都不会去试着写一篇小说。
如果不是在毕业季,我在和师兄闲聊时他偶然提起有一份新媒体的工作他觉得很适合我,我或许永远不会把写作当做职业。
在写作这条路上,所有的转折点,都不是我坐在小黑屋里一个人想出来的,也不是看各种 “深度好文” 看出来的,而是我在完成一个个任务,和一个个人推心置腹地聊天时的赠品。
有的人总觉得,自己迷茫,自己没有梦想,是因为没有资源,没有钱,没有时间,所以就没有信息,没有尝试的机会,于是就总找不到自己想要的东西。
但如果你睁开眼去看看身边的聪明人,你会发现聪明人总是对这个世界保有旺盛的好奇心,他们总能在习以为常的场景中,找到事物运行背后的规律,就像牛顿从落下的苹果中发现万有引力一样。
他们也总喜欢和其他有好奇心的人相处,即便没有去过很多地方,做过很多事,却总是懂得很多。
真正的聪明人都明白,每个人都是一个世界,是一个积累了几十年信息的宝库,而这个世界上事物背后的逻辑和规律通常都是共通的,你不必什么事都去尝试之后才能发现自己该做什么。
你觉得自己找不到天赋,是因为你总在封闭地冥想,总在一个人待着。

**

**

于是你可以做得比别人优秀的事你都还没尝试过,你明明做出了成果却没人告诉你 “你真棒,你可以做得更好”。
所以最后你在等待梦想的焦虑中蹉跎了自己的二十多岁,或是在辛苦付出却观者寥寥的寂寞中郁郁寡欢。
最后,用我最喜欢的寓言结尾吧:
一只狐狸在悬崖边立了块牌,上面写着:如果你不勇敢地跳下去,怎么知道自己不是一只鹰?
于是,在接下来的日子里,狐狸每天都在悬崖下炖吃着跳下来摔死的鸡。
希望你不要明明很努力,却成了那只摔死的鸡。


本文由 LinkedIn 原创,首发于 LinkedIn 微信平台,作者陈昌。

知乎用户 斯特林 发表

首先,我觉得 “努力就可以进步”,这句话本身就有很大的误导性。

有多少年轻人,因为坚信 “努力成功学”,而最终却往往一事无成。

这就好比打篮球不要去朝球的位置跑,而是要朝传球的方向跑,否则你跑的再快也没用。

我身边就有一个很好的例子。我有一个朋友,性格内向,不善交际,但偏偏选择了卖保险的工作。因为他觉得自己性格内向,以后会在工作上很吃亏,就想要改变自己,于是去卖保险锻炼自己,但无奈怎么锻炼都没有太多提高,关键是不开心,也做不出什么成绩来。

他平时业余喜欢写作,胡思乱想,我就建议他说,为什么你不去当文案呢?

于是他先在网上写作试试水,没想到得到的反馈很好。后来也就真的去转行了。

现在的他,依旧性格内向,但在工作上顺风顺水,每天也都非常愉快。

可见,想要进步,必定要去努力。

但比努力更重要的,是方向。

只有你的方向找对了你的努力才有资格被称为努力,不然只是一场无意义的徒劳与自我感动。

为什么有人选择不努力?很有可能就是因为,之前错误方向的努力给他留下了一个 “阴影”——努力有什么用?我努力过了不还一样没有任何效果?

这种失落消极,惧怕失败的心理很有可能埋藏在你的潜意识里,连你自己都不曾发觉,从而当你需要努力时,却丝毫提不起力来。

所以,请你一定要记住,如果一条路总也走不到目的地,很有可能是你走错方向了。

这时,只要去进行合理的分析,规划好新的方向即可,我相信你有那个劲头与意志力,你不是三分钟热血,你愿意为你的目标千千万万遍的经受锤炼。

当然,还有一些,甚至是绝大多数人不会努力的原因就是因为——懒。

“懒” 这个字很有意思,一个 “心”,一个 “赖”,所谓的懒也不过就是心在耍无赖。你明知道这件事是该去做的,但你就是在地上打滚犯浑,就是赖着不去做。

实际上,你也不必为此而感到羞愧,懒是人之常情,不懒的人只是有较高的自制力,克制住了懒而已。

我突然想到白居易的一首诗:

架上非无书,眼慵不能看。
匣中亦有琴,手慵不能弹。
腰慵不能带,头慵不能冠。
午后恣情寝,午时随事餐。
一餐终日饱,一餐至夜安。
饥寒亦闲事,况乃不饥寒。

“一餐终日饱,一餐至夜安。” 一顿饭管一天,除了睡就是吃,除了吃就是睡。是不是跟你的情况一模一样?

所以,在犯懒,不愿意努力、行动这件事上放平常心,不必过分苛责自己,但要去改变

那么,我们就来研究一下,为什么人会有犯懒,不愿意去努力这种情绪?

1. 没有明确的结果与参照

举个例子来说,游戏之所以会让人感到有吸引力,想继续玩下去是因为什么?

因为你能清晰的看到你游戏的变化,不管是加分减分,是输是赢,你都会得到一个结果。而这个结果会激起你大脑的兴奋皮层,促使你继续玩下去。

倘若 “跳一跳” 没有数值的比拼,你永远不知道自己哪一次是最高记录,或许就很难将游戏进行下去了。

而在现实中,我们所做的努力往往又是为了一个长远的目标,短期内得到回报与结果基本是不可能的,在这个过程中就产生了迷茫、无助、与失落

我曾经在凌晨,看到我的一个同事发的朋友圈,大意如下:

我以前很讨厌考试,觉得考试考试,整天考他妈的试。

后来长大了,进入社会了。

猛然发现,考试好歹还有一个参考答案,我至少能知道自己到底是对是错,该去怎么改。

而生活,却吝啬的连一个 “略” 字都不给。

他的这段自白,可以说是当代大部分年轻人的内心写照了。

尚不明晰的未来,是努力的最大心理障碍。

2. 缺乏紧迫感与足够的动力

这一点你们回想一下自己高考 / 考研的时候就能明白。平常看书,学习,大家都不爱做,但到了这几个时段,有谁不是抱着书埋头苦读的?

当然,凡事无绝对,我高考的时候,班上就有几个不努力的人,一个是富二代,毕业后就去继承家产了;一个过目不忘,智商奇高;还有一个爱写小说,早就成了签约作家……

一件事,只有当你真正需要,非做不行的时候,你才愿意不顾一切的,为之付出十二万分的努力。

出于娱乐目的,你想去学游泳,你可能买了泳衣之后,学游泳这件事就算是完成了。

但如果你老板说,一个星期你学不会游泳就辞退你,还在业界封杀你,你学不学?

如果没有强大的自制力与内心,又缺乏足够的紧迫感和动力,努力往往会因拖延症而被搁置。

3. 设立的目标太过宏大

年轻人比较容易被一些励志鸡汤所洗脑,与 “努力就会进步” 并列的还有一句叫“不试试怎么知道?”

我告诉你,就是知道。

假如你成绩平平,既不天资聪颖,也没有条件请外援讲师,但你就是有一个目标:要考清华北大。

扪心自问,可能吗?

这不仅是一个能力上的问题,在你奋斗的过程中,你可能会无数次的动摇,自己真的能行吗?这个目标这么遥远,未来的路是不是更加难走?

你的身心都会饱受摧残,这就是目标过大的弊端。

人最重要的,就是看清自己。

不管是在学业还是在职场,不要去高估自己的能力,你甚至比你自己想象中的还要弱上许多。

这让我想起来,我司最近在招聘。来了好几个求职者,既没有高学历也没有拿得出手的像样的作品,一问薪资全都要 1w+,着实把我惊吓了一把。

去为之努力的目标也是一样的,先去想自己想达成什么,更要去想自己到底有没有能力做到,花多长时间才能做到,花费的时间精力与得到的回报又是否成正比。

最后,用蔡康永的一段话来结束我的回答吧。

15 岁觉得游泳难,放弃游泳,到 18 岁遇到一个你喜欢的人约你去游泳,你只好说 “我不会耶”。18 岁觉得英文难,放弃英文,28 岁出现一个很棒但要会英文的工作,你只好说 “我不会耶”。

人生前期越嫌麻烦,越懒得学,后来就越可能错过让你动心的人和事,错过新风景。

知乎用户 周筠​​ 发表

哈哈哈,每次看到这样的问题时,耳边就会响起八戒同学应对唐僧教训的声音:师傅,知道了!
有时候我也忍不住痛骂自己两句:你个八戒,知道了,知道了,不改。不过,我也常常不忍心自责过甚,人生不易,该放自己一马时也得大度地扬扬手。
话说回来,楼主的问题是 “人既然知道努力就可以进步,为什么还是会不努力呢?”——我觉得问题或许恰恰在于人其实并不真的知道努力就可以进步
暗时间 (豆瓣) 的作者刘未鹏在设计你自己的进度条中写道:

>> (摘录开始)

过早退出的原因往往在于对于未来的不确定性,对于投资时间最终无法收到回报的恐惧,感受到的困难越大,这种恐惧越大,因为越大的困难往往暗示着这个任务需要投资的时间越大。所以其实我们都是直觉经济学家,当我们说 “畏难” 的时候,其实我们畏惧的不是困难本身,而是困难所暗示的时间经济学意义。

然而,我们的情绪大脑毕竟比较原始,仅根据碰壁的次数或硬度来判断事情的难易并不一定靠谱,如果你遇到困难,不妨用一用互联网,用一用群体的智慧,看看别人当时是怎么想怎么办的,绝大多数情况下你并不孤单,你遇到的问题早就有人遇到过,你踩过的坑里面尽是前人的脚印,不要仅仅因为一时摸不着头绪,找不着出路就退出,这不是 informed decision,问一问自己作出退出的决策是否基于足够的信息,我是否进行了足够的调查,至少,是否去简单用了用搜索引擎。

模仿高德纳先生的名言:过早退出是一切失败的根源。(摘录完毕)«

刘未鹏在暗时间 (豆瓣) 里,多处引用了脑科学的知识来帮助我们认识自己原始的情绪大脑,很多人都津津乐道他的这篇逃出你的肖申克(三):遇见 20 万年前的自己

>»(摘录开始)

人类的高级认知模块是在相对较近的进化年代出现的,然而原始的情感和条件反射模块却在千万年的进化长河中忠实地保护着我们在自然环境中生存下来并努力繁衍后代(《Mean Genes》),这些模块似乎 “理应” 拥有更强大的力量,然而工业时代的到来将人类生存的环境极大的改变了,我们大脑的原始模块适应的是远古时期的生活,以采集狩猎为主题的社会构成,这跟现代工业文明相差颇大。

我们对于未来的惩罚和收益都估计不足,倾向于就眼下的损益进行决策。这就导致我们天性在决策方面目光短浅,一个典型的例子是我们会在大学阶段花费大量的时间去进行学习之外的娱乐,这些娱乐都有一个典型的特点,就是能够立即获得愉悦,并且并不会导致立即的损失。毕业看似遥遥无期,我们很难提前几年就设想几年后的危机,毕竟,未来的事情谁说得清呢?也许我们的远古生活告诉我们的真理就是,几年后的潜在收益跟眼下唾手可得的好处无法相比。

很多时候我们只是生活在信息社会的远古人,然而人类进入工业文明才短短数百年,英特网的历史则更是短的几十年,和漫长的进化长河相比仿佛一瞬,我们匆匆忙忙把自己推入了一个完全不一样的世界,而进化的齿轮转动得却慢了很多拍,于是我们都成了进化时滞的牺牲品,我们用远古的双眼打量着这个世界,关在笼子里的老虎完全不必害怕,但我们还是会汗毛倒竖,汽车酿成的交通事故每天无数,而我们过马路却置若罔闻。一句话:我们的情绪大脑仍然停留在 20 万年前,而 20 万年前是没有汽车这种物种的。(摘录完毕)«<

看了前面的分析,一些同学可能会悲观:我是生活在信息社会的远古人,我没救了… 哈哈,慢来,要是刘未鹏仅停留于此,《暗时间》也就不会一刷再刷,到现在已经印刷 11 次了。且看他接下来怎么讲——

我们的大脑喜欢事情往积极方向发展,有这样一个实验:研究者让被试将手放在冰水中一段时间,有两个选项可供选择,一是将手放在非常冷的冰水中 60 秒并取出,另一是将手放在非常冷的冰水中 60 秒,然后再在逐渐变得不那么冰的冷水中放 30 秒再取出。绝大多数人认为第二种选择更为不那么痛苦。然而从经历的 “客观” 痛苦上讲,很明显第二种情况下人要受更多的罪。但是那种 “情形正在变得越来越好” 可以带来明显的正面情绪,于是第二种情况下的主观痛苦要小于第一种情况。而 GTD 的原理正是如此:通过提供不断的进展,让执行者意识到事情正在朝向完成不断迈进,这种正面趋势所带来的积极情感能够进一步激励个体把事情执行到底

善于规划的人,会将目标分割成一个个的里程碑,**再将里程碑分割成 TODO 列表。如果你把任务分割了,你就有了进度条,你就知道,事情在不断的进展,你总会完成任务或到达你的目标,你会有一个时间估计。**反之如果没有这个分割,整个的任务或目标对你来说就只有两种状态——“完成”和 “未完成”,如果不幸是一个比较漫长的目标,那么你会发现你的进度条总是“未完成”,一次又一次的等待未果会耗尽你的耐心,让你下意识的产生“这事什么时候才能完呢?” 的疑惑,没有分而治之,你就不知道未来还需要付出多少努力才能达到目的,这就会让你心生怯意,不敢进一步投入时间,免得血本无归。在这样的心理下,不少人就会选择保守策略——退出,以免到头来花了时间还一事无成。

所谓的规划其实就是针对这种心理弱点的做事方法。如果你对整个目标的几个重大步骤有清晰的界定,能够对每个步骤的耗时作出靠谱的上界估计,你就不会被不确定的未来,不确定的时间投入感到恐惧,就不会被这种不确定感压迫到过早退出

总之我们发明各种认知方法来 “诱使” 或“要挟”我们的情绪大脑同意去执行一件事情:我们向朋友承诺我们要做的事情,于是我们的情绪大脑会迫于信誉受损的压力而去主动完成这件事情。而加入互助学习小组则本质上是利用大脑的从众本能和同侪压力。《Nudge》上提到很多这样的例子,比如 “一百美元的论文催缴金”:为了“逼迫” 自己在计划时间内完成论文,戴维将三张 100 美元的支票预先交给泰勒,戴维每延迟一个月完成论文,泰勒便可以提取其中一张支票并将钱用于开聚会(而且还不邀请戴维参加:)),显然,戴维的情绪大脑很难容忍这样吃亏的冤枉事,所以为了避免它,便忠实地督促戴维把论文按时搞定了。此外还有 “减肥违约金”,“夏令时”,“圣诞节省钱俱乐部” 以及著名的 “Save more tomorrow” 等很多有意思的例子。

最后,经常动用理性思考也能够锻炼理性大脑的 “实力”,在更多的决策场合获得压倒性优势。神经科学显示,大脑的模块的确遵循用进废退的原则(《The Brain That Changes Itself》),一个经典的证据是钢琴家的大脑中对应手指的神经回路占用面积要比正常人大很多。另一个有意思的证据是,如果一个人失明了,那么负责接受视觉信号的神经回路往往会被听觉所侵占(人们常说瞎子的听觉格外灵敏难道便是这个原因?)

上帝给了我们一个过了时的原始大脑,但同样也更新了我们的新皮层,能否不被 20 万年前的自己绑架,取决于你是否认识到关于大脑的进化历史,和能否正确使用你的理性大脑。(摘录完毕)«<

我来讲讲身边的故事。有好些朋友都和我聊到难以坚持阅读,更难以坚持写作的苦恼。问我该怎么办。我说,我自己受到刘未鹏在《暗时间》里多篇文章的启发,一方面化整为零地坚持阅读,一方面尽量挪出一天中的一块时间用于阅读,并把阅读和写作当作一天中绝对要保证的事情去做(我的理念是:阅读和写作,前者为思考提供养料,后者为思考提供力气,所以是一天中必须保证时间去做的事情)。我提到自己一个颇觉受益的从阅读过渡到写作的方式是:从摘抄书中段落并分享开始。——我经常在微博上分享书中段落,认为这是思考的开始。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摘抄,就意味着取舍,取舍就意味着选择——人只要开始面对选择,就是在训练自己的判断力。善于判断的人必然善于思考。而公开分享则意味着你的判断力要接受他人的检验,这可能需要一点勇气——不怕看自己丑脸的勇气。

但是,这么简单的方法,讲出来一点也不神秘,不高大上,反而显得 “苦哈哈”,所以每每说给人听,对方只是和八戒同学一样点点头 “知道了”,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然而,最近一位年轻朋友的来信让我颇受鼓舞,他的努力印证了刘未鹏上面说的 “我们的大脑喜欢事情往积极方向发展”。他的信是这样写的:

>»(摘录开始)

今天在地铁上读到胡适的两篇文章:

《读书》原载于 1925 年 12 月《学生杂志》第十二卷第十二号

《为什么读书》1930 年 11 月下旬在上海青年会的演讲

为此,我摘了两段发在了我的微博上:

#地铁阅读#发表是吸收知识和思想的绝妙方法。吸收进来的知识思想,无论是看书来的,或是听进来的,都只是模糊零碎,都算不得我们自己的东西。自己必须做一番手脚,或做提要,或做说明,或做讨论。自己重新组织过,申述过,用自己的语言记述过,那种知识思想方才可算是你自己的了。胡适《读书》

#地铁阅读#为什么要读书,有三点可讲:1 读书是接受人类知识学问和经验的遗产。2 为要读书而读书,读了书便可以多读书。王安石说” 读经而已,则不足以知经”” 致其知而后读”,读书固然可以扩充知识,但知识扩充了,读书能力也越大。3 读书可以帮助解决困难,应付环境,供给思想材料。胡适《为什么读书》

关于第一段,是周老师在之前一直强调过的写作的重要性。从我个人角度来说,我前几年开始读书的时候,并没有做过任何的读书笔记和相关的总结,甚至也没用意识到这样的重要性。直到去年,受周老师的启发,才尝试发些书摘在微博上,形成 #地铁阅读# 系列,刚开始的时候,就是一整段的摘,后来慢慢地开始做简单的总结归纳,为了****140 个字的限制,有时不得不对某些段落进行精简。上个月开始,把所有这些文摘按照书名整理成文。没想到这大半年下来,光手动敲的文摘就有好几万字了。

再者,对于第二段中 “2 为要读书而读书,读了书便可以多读书”,胡适做了更多的解释:

读书不是那么容易的一件事情,不读书不能读书,要能读书才能多读书。好比戴了眼镜,小的可以放大,糊涂的可以看得清楚,远的可以变为近。读书也要戴眼镜。眼镜越好,读书的了解力也越大。王安石对曾子固说:“读经而已,则不足以知经。” 所以他对于《本草》、《内经》、小说,无所不读,这样对于经才可以明白一些。王安石说:“致其知而后读。”

杨老师第一次推荐大家读《宅兹中国》和《我们为什么谈东亚》时,阅读起来困难很大,理论晦涩。当这半年读了《中日之间》《暧昧的日本人》《左宗棠传》《重说中国近代史》《寻找. 苏慧廉》等书籍后,对于东亚之间的恩恩怨怨,有了更多的了解,当再次翻看这两本书的时候,就容易多了。(摘录完毕)«<

我分析了一下,为什么这位同学就能坚持呢?我觉得这可能和他个性比较平和、心态比较开放有关系。他比较能就事论事,不在乎面子,也不崇拜权威。他没把读书当成个不得了的高大上事物对待,也因此没把比他书读得多的人看成高不可攀(须知,如鲁迅先生所讲,一些书读得多的人,食书不化,不善于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不过是两脚书橱)。一句话,他的理性大脑比较健全,没那么容易受情绪大脑支配。所以一方面他能分辨出他人建议的有用与否,另一方面他也能认识到以往的阅读方式的局限带来的低效——在持续改进中,他的阅读量越来越大,阅读效率越来越高,思考力也就随之提升了。尝到了甜头,也就更加愿意坚持改进阅读方式。

当然,我继续在给他建议,建议他开始尝试用自己的话来表达,向写作更加靠近一步。

BTW,我的虚晃一枪 - 知乎专栏 上,有几篇文章与此相关:

为什么捡芝麻的人总是漏掉西瓜 - 虚晃一枪 - 知乎专栏

人总得自己强迫自己 - 虚晃一枪 - 知乎专栏

为什么写作很重要 - 虚晃一枪 - 知乎专栏

知乎用户 令狐龙马​ 发表

因为心理学上有一个术语叫 “习得性无助”。

“习得性无助” 是美国心理学家塞利格曼 1967 年在研究动物时提出的,他用狗作了一项经典实验,起初把狗关在笼子里,只要蜂音器一响,就给以难受的电击,狗关在笼子里逃避不了电击,多次实验后,蜂音器一响,在给电击前,先把笼门打开,此时狗不但不逃而是不等电击出现就先倒在地开始呻吟和颤抖,本来可以主动地逃避却绝望地等待痛苦的来临,这就是习得性无助。通俗的说,所谓习得性无助用东北话来表达就叫 “放挺了”。

类似的例子还有传说中的火烧杯底让跳蚤一次次撞击玻璃盖杯口,然后撤掉盖子跳蚤也蹦不出来的故事。现实生活和历史记载中的例子也比比皆是。比如我脑海中第一个浮现的例子是秦末赵高诬陷李斯造反,一次次派人去监狱里扮演皇帝使者过来询问,每次李斯辩诬自清,就会遭来一顿毒打和酷刑,等到最后皇帝真派使者过来询问的时候,李斯已经接受了谋反的罪名,不做任何辩解了,这就叫习得性无助。 而当一个人一次次尝试、一次次努力,却一次次遭受失败和打击,最后开始接受现实不再挣扎和改变,这就叫习得性无助。

社会中好多人都在各自的阶层和生活中苦苦周旋和挣扎着,我一直坚信每个人都在他当下的能力、思维、各种制约局限条件下做到了最大的努力和自认为最合适的选择,而当你不了解一个人的迷茫、痛苦、失意、困顿、内心纠结的时候,你是不会理解他为何走到今天这一步的。假如你和他易地而处,按照对方的经历重新再走一遍,也许你还会发现和对方的结果一样,甚至还不如对方。对方不是没有努力,而是在一场场孤独而又艰苦卓绝的战斗中屡败屡战渐至屡战屡败的。放眼人群,你会发现失意落魄的悲剧英雄到处都是。

在此分享一段我很喜欢的话: “一个人虽然在同不可战胜的厄运的搏斗中毁灭了自己,但他的心灵却因此变得无比高尚。所有的这些在一切时代都是最伟大的悲剧。”

所以已识乾坤大,犹怜草木青,真正见识过人间百态的人,是不会发出 “何不食肉糜” 的感慨的。真正遭受过受挫失意、体验过落魄和孤独的人,也是不会问 “既然努力就有进步,为什么有人不努力” 这种问题的。

众生皆苦。

以上。

知乎用户 acel rovsion 发表

很简单,从投资的角度来说,人们所认为的最佳投资策略就是 “短,平,快”,这是理性和感性成分都存在的决策。而这种决策方法,延续到人生态度上,也是一样的,但问题在于,对于大部分人生命题是无法“短,平,快” 的。为什么都会趋向于选择“短,平,快”?无非是两个原因:
1,长期投资太过复杂,能力达不到。
2,对于 “收益风险” 的恐惧。。

现代社会对于 “取巧” 和“借势”的评价相对比较主流,凭 “灵光一闪轻松借势” 相对逼格似乎更高,而 “努力” 貌似成了一个无奈的后补选择,很多人不屑于 “努力者”,当然,在很多高收益行业上,这种论断是没错的,但是我不认为非得嫁接到人生态度上。。。因为这种态度让人忽视了“努力” 是一种能力,而不是一个单纯的行为或者备选方案。。
比如:
一个努力的人他需要怎么明白如何保持 “努力” 的状态。

他需求学会分析努力的 “方向”。

他需求学会如何安排和协调 “努力”。

他需要学会如何衡量努力的总目标和阶段性目标。。

他需要学会如何用有限精力发挥最大的 “努力” 效能

等等。。

这些其实都是非常重要的 “能力”,所以努力不是一个方案,不是一个单纯的态度,而是一个非常系统化的能力。不是简简单单说做就做的。。

所以很多人明知道努力却不去努力,实质上很可能,他根本就不会 “努力”,这个“不会”,不仅仅是下不了决心,而是“系统性” 的“不会”。。“不会”演变成了“不想”,甚至是“不屑”。

其次,就是对于 “收益” 的恐惧。这个分为两类:

1,对于 “收益” 阶段性预期的恐惧,也就是说这拨人希望投入 “努力” 立马要有些影子,最好是可视化的 “成果”,最好可以马上收益多多,也就是过分重视时效性,否则他找不到继续“投入努力” 的理由。。他们讲 “投入努力” 这种过程,切断得过于零散,以至于忽视了其整体性,在 “风险面前” 过于慌张,以至于手足无措,在这种慌张积累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会选择退出,或者不敢去碰。。自然也就是,“明知道努力可以收益,但是却不去做”。

2,对于 “最终收益本身” 的质疑,也就是怀疑自己 “最终努力的成果” 是否是自己想要的。对于 “投入努力” 这种过程与刚才那类正好相反,他重视了“整体性”,和忽略了“阶段性把控”。失去控制力,会让他陷入一种矛盾中:
比如:
常识告诉他努力可以有收益,但是也可能没有。
常识告诉他努力工作是积极的,但是悠闲平淡却也是美好。。

因为他立了一个 “大方向”,以至于“完全没有方向”,不会阶段性去分割,而失去掌控力,陷入这种矛盾的惶恐之中,从而开始质疑“努力本身” 的意义,从而退出或者不敢触碰。。故而陷入 “明知而不敢去做” 的怪局。。。

总结:无非就这些个原因,一种是 “傻” 却喜欢 “端着”。另一种是,“自作聪明” 玩得过了头。。。

知乎用户 盐选成长计划​ 发表

人总是有舒适区的,听懂道理很容易,有决心迈出自己舒适区的却不多。学会打破自己的舒适区,总是让自己处于「不舒服」的状态下,只有这样,你才有内驱力驱动自己去做那些很辛苦但却能促使你成长的事情。

想要让自己总是处于「不舒服」的状态其实并不难,学会向让你不舒服的人去讨经验、重视那些让你觉得不舒服的建议、在外部寻找建议时尽可能找到跟你匹配的标签。做到这三条,持续突破自己的舒适区,保持成长的状态水到渠成。

子轩最近和自己的一位师兄处得有点不太愉快。原因是他向这位师兄讨教写简历、找工作的经验,而师兄总是批评他,说他简历写得不好,最好是再改改,否则肯定没法通过 HR(人力资源)的筛选。

子轩抱怨说,我向你请教是尊重你的意见,你怎么就不能尊重尊重我的意见呢?子轩的这番话听起来很有道理,但的确是这样吗?

其实,很多人都会面临这样的问题,在你想要努力,改变一下自己的时候,会觉得那个给你提建议的人没有用正确的方式帮助你。

比如「前辈讲话的口气实在太凶了,否则我一定会听他的」;再比如「我知道你们讲得是对的,但你们不懂我」。不过,在我看来,学习原本就是一件反本能的事,想要舒服地学习、成长,几乎是不可能的。

大多数让你很舒服的事情都是陷阱。学习就是一件反本能的事,等到万事俱备才开始动手,可能就晚了。走出自己的舒适区,找到那个让你不舒服的状态,人会更容易得到成长。

这是因为对于每个人来说,得到与付出都遵循着某种价值规律。我的朋友,知名媒体人申音,他也是「罗辑思维」的前创始人。他发过这样一条朋友圈,原文如下,和你分享:

和我妈聊天,为啥比她文化程度高的,比她年纪轻的都买保健品,她就不买?初中文化的她说法如下:

第一,远离诱惑,坚决不占人便宜。不去领免费鸡蛋、免费大米。

第二,把时间花在自己花钱上老年大学和户外锻炼上,不把时间浪费在免费保健课上。

第三,善待朋友邻里,同时保持距离。远离一切试图熟络亲热的陌生人,远离糊涂人。

第四,学会用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不用老人机,少开电视,多看儿子的朋友圈。

第五,把退休工资花在穿好一点儿,吃好一点儿上,定期去检查,不要节约省下来钱买一万多的水疗床垫。

这位妈妈虽然已经上了年纪,却还是比其他人有智慧,就是因为她知道,让人太舒服的事情之中,有可能藏着陷阱。

对于职场人和创业公司来说也是如此。如果你连着一个星期都很舒服,就要开始想想,是不是哪里出了问题。作为一个职场人、作为一家公司,你天生就是要去解决问题的。舒服的状态哪怕不是人为的陷阱,至少也不会带来什么成长。

你能都想要又轻松、薪酬又高,而且还稳定的工作。真有这样的一份工作摆在你面前的时候,建议你还是想一想。凭什么其他人没来做这样的工作,难道是因为他们笨吗?

职场中真的有很多人,觉得太轻松的钱我不能赚。这种人能够躲掉很多绵里藏针的坑事。大学的时候,有人给我介绍一个实习的机会,说只要加入他们,就能赚到很多的钱。

我大概了解了一下,他们在卖一种会发热的坐垫,这种坐垫看起来成本不过几十块钱,但这种产品的定价却是一千多块钱。我当时就觉得这太诡异了。这个钱为什么会这么好挣?利润为什么会那么丰厚?当时很多同学都起了疑心,但挡不住机会诱人,一些其他院系的同学还是去了。

后来随着阅历的增加,我才知道,这就是那种不正规的直销。加入这样的组织,可谓害人害己。

什么样的人容易被忽悠,容易上当受骗?

知乎用户 芊迪 发表

以前听一位前辈 / 师兄讲一句话:很多人都高估了自己在短期取得成就的能力,却低估了自己通过长期积累取得成就的能力。
无比赞同!我们很多时候就是这种心态。自勉。

知乎用户 冯起升​​ 发表

01

我以前一个学生,前段时间找工作,来咨询我。

因为一直还是保持着联系,所以,我即便不是她老师了,也还是不厌其烦地给她做咨询和辅导,而且是免费的。

从求职到简历到面试,我都一一给予指导,结合她的意向岗位,引导她去提炼岗位需求,再针对简历做详细地剖析,并结合自身,明晰优劣和不足,甚至帮她制定改进方案,还帮她引荐相关的有经验的职场人士。

过了一段时间,我问她情况怎样了。

结果是,几乎没有任何进展。

哎,我好有挫败感。

难道她不知道努力就可以进步吗?当然知道!

可为何懒呢,其实原因也很简单。

因为生活没什么压力,内心深处有着安全的港湾——父母都是体制内的公务员,成都土著,也有两三套房,虽说终究还是要经济独立,但确实也没有那么急迫的压力。

02

大家应该熟悉湖南卫视《变形计》,里面农村的孩子就多半是少年老成、勤俭持家,外加学习努力,少有懒惰,是城市里父母可劲地把孩子往这个方向培养的对象。

城市里的孩子则恰恰相反:游手好闲、吊儿郎当、不务正业、游戏人生还桀骜不驯。

(变形计好像也有故意这么挑选来造成强烈反差,赢得收视率的吧!)

农村的孩子有生活压力,比较的对象就是身边的城市同龄人。

两者现状相差太远,连自欺欺人都说不过去。

知耻而后勇,知不足而后奋勇向前!

在这个比较过程中,有了目标,动力就产生了。

城市的孩子则相反,普通子弟辛苦追求所要得到的东西,他们早已从父母那里获得,本无需付出多大努力,即使再努力,至多也就只是在同一个社会阶层爬升一点,收入高那么一点,吸引力不大。

但生活也有很多相反的例子:

有的同学家境不是很好,也明知道努力可以进步,但为什么还是会不努力呢?

一:受周围大的环境的影响。(没有比较、没有目标和动力)

比如你周围的同学都是逃课、翘课,完全无心学习,平时从不努力,考前突击,甚至连突击都懒得进行,考试靠抄袭,甚至连考试都懒得去。

以前有个学生给我抱怨,早上七点起来想去自习室看书,寝室的都在睡懒觉,出门学习反而被周围的人笑话,大家都像看傻 × 一样看你,时间久了你真可能觉得自己是傻 ×,尤其是这种坚持一时半会看不到什么希望的时候。

不说四年,一两年下来,你就很容易被同化,就算不被同化,学习的劲头也不足了。人本来就是很容易被环境同化的,超级努力超级自律的人绝对是稀有动物!

要不然为啥家长特别重视学校呢?!还是有它的道理的。

二:方法不奏效,缺乏良性反馈

一些父母受过良好教育的的孩子一直有父母的指导,甚至在成长的过程中就跟随父母见识过很大的世界,知道自己想要的啥、该往什么方向走,差不多就能实现目标。

可是很多家境不好的孩子真的是见识和阅历太有限了,完全找不到方向。你努力考高数、学马原或者理化生,看起来似乎也没多大用处(其实只是没有直接的反馈),久而久之心生懈怠,甚至放弃。或者有时候感觉自己和周围人的差距实在太大了,怎么努力都追赶不上。

条条大路通罗马,可人家就出生在罗马呀!

参考这个快破万赞的回答:冯起升:一个精英的诞生,家庭因素有多大?

还有些呢,真的很努力,曾经多少次暗暗发誓要努力奋斗改变命运。可是,或许是资质有些欠缺,或者是头脑还没开窍,或许是方法有些欠妥。

总之,就是没什么用,很努力地在做着看似徒劳的无用功。

空谈意志力是行不通的,人的意志力都是有限的,没有正向的反馈和刺激,真的没几个人能坚持下去

打个比方吧,我在知乎上也发了很多文章,现实中也坚持写作、思考和开发课程。很多人可能觉得我超有意志力。

实际上这是一种假象和误解:意志力固然是一方面,可是正向的反馈和刺激可能更为重要。学习 / 工作的成就感、胜任感、自主感以及外部的反馈和认可是影响动机非常重要的因素。

  • 认真写一篇文章,讲一个观点,把它写好、讲清楚,自己有胜任感;
  • 别人的点赞、评论,关注,让自己有成就感;
  • 我偶尔会接一些个体付费咨询,这种外部激励也不可忽视。

要是没有这些反馈,肯定过不了多久就放弃了。

我有个朋友,最开始他也在知乎回答问题、写文章,天天坚持。后来坚持了一个月,最终还是坚持不了,因为没有反馈呀!

很多人的减肥不也是一样吗?一开始踌躇满志,发誓要减肥健身,最开始每天坚持,可后来没有反馈呀,然后,就没有然后了……(有关减肥失败的原因分析,请看文末链接文章。)

怎么办呢?自然有对策来解决!

一:没有比较、没有目标和动力

对策:跳出自己狭小的圈子,接触那些优秀的人,感受他们所做的事,体验那些壮阔的波澜和五彩的斑斓。

见识与经历,是获得动力的重要途径。

动力是最难培养的,没有任何一个学校或老师可以教你,世界上也没有这样一门课程。有的话也是成功学,现场激昂,三分钟热情,下台后了无踪影。

你必须亲自去经历、去参与、去感受、去体悟,如此你才可能产生强烈的震撼或是认同,才能触动内心深处的灵魂,真正激发你持久的热情。

二:方法不奏效,缺乏良性反馈

对策:慢下来,分析过程,找到正确的方法,取得正向的反馈

整天打鸡血,其实没什么卵用。找到正确的方法,分析其中的逻辑和规律,取得好的效果与反馈,这才是关键。

首先,目标要合适,稍微跳一跳就能达到

你要是跳起来还摸不到目标,那是很令人沮丧的。就类似减肥,200 近胖子一下要减 30 斤,太困难了,还不如先保持体重就行。

具体可参考此文:去你的意志力(公众号里才能跳转链接),作者 @关爱失业狗人士

其次,对事情本身分析,把握规律,取得好的效果

比如,你想做新媒体,想在知乎吸粉,那就得去分析和琢磨:

  • 点赞的一般是引起共鸣,表示别人认可。
  • 关注的一般是价值传递,别人觉得关注你能够获得一些价值。

像拨洋葱一样层层深入分析:

  • 怎样才能引起别人的共鸣?是追热点、煽动情绪、讲故事、还是抖机灵?
  • 怎样才能传递价值?看美女是一种价值、愉悦身心,所以你长得很好看爆照就可以吸粉,好文章是一种价值,但你最好能够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嘛,那就要去提升写作技巧咯。(就不展开讲写作技巧了)

这里只是举个例子,想说的是,做什么事情,不要光靠努力或是所谓的意志力。

找到方法和技巧,获得好的成果与反馈,兴趣和动机才能激发和持续。

我画了个思维导图,供大家参考:

(完)

推荐阅读:

南风疏狂:一个精英的诞生,家庭因素有多大?(10000 + 赞)

南风疏狂:为什么很多人辛劳一生,仍然生活在社会底层?(4000 + 赞)

南风疏狂:三本学生没有出路吗?(3000 + 赞)

原创不易,如果觉得不错,别忘了点赞哦~有反馈,才更有动力~~

更多文章,欢迎关注我的公众号:思维灯泡

转载请联系公众号获得授权。

如有问题,关注公众号后回复数字 “2”,助手会拉你入群。

知乎用户 纯净苍穹 发表

此答案有一些悲观主义,也有可能跟努力不是太沾边,是中午和一位美女吃饭聊天的一些感悟,希望能给看到的朋友带去一些帮助。心理承受能力不是太好的朋友,可以忽略本答案。

故事是这样子开始的,我给这美女看了一条新闻

在我经过多方求证之后,我得知此间酒吧确实是因为 “茶水费” 没有到位,你们懂的,自动脑补。对面的美女就开始问我,这么污啊。我说不一定,要看地区,分人,不是所有人都这么污。

其实早在我第一次做娱乐场所的时候,我就知道类似的事情。那老板是我大一下学期三月份开始招人的,我们在那儿做清洁,尽心尽力地做了很多前期准备工作。有一天下午,我看到了穿着制服的几位消防哥哥们左手拿着蓝色的文件夹,右手拿着签字笔走了进来。老板全程陪笑,当这几位工作人员离去之后,老板急匆匆走进了办公室,把门一摔。

晚上六点多钟,还在做清洁的我们二十来个人被老板叫上一起去吃饭,在饭桌上,他喝了很多酒,老板从前是个混混儿,二十多年终于混出了人样,开起了自己的娱乐场所以及隔壁的游戏厅,他是个耿直人。他给我们这群单纯的学生在一起称兄道弟的,他喝多了,开始骂:“狗日的屁眼虫,说好的 8 万就可以了,还要 20 万,太黑了。” 他连连摇头。老板当晚告诉我们一个事儿,他暂时无法支付工资,他要去筹钱解决事情,如果我们还要做,这个月不用上班,一个月之后再回来,如果我们不做,明天下午就去领钱。

由于我没有做多久,心想老板也不错,我第二天就找了另外一家酒吧去做,这边的工资我也没要了。五一劳动节之后,他们开业了,后据我打探,原来的老板是转让了这家 KTV 给了某个可以在当地通天的人。转到手里没有一个星期,新老板就开业了。当时我们那个大学城没有正规的档次高点的 KTV,那是第一家,我下午才问了那边的老朋友生意好吗?他们说生意非常好,我不禁为以前的那位老板感到愤愤不平。可是我们又能做什么呢?更多的是无能为力吧。(我不是为了黑某个群体,这老板既无人脉,钱也不够多,跑伤了关系,看到有人能把前期的装修金给他,还能给予不错的补偿就欣然答应了,已经算是比较好的结局了,后来新老板赚钱是后话了)

我把这个事儿讲给了我对面的姑娘,她是比较单纯的人。她问我那底层老百姓像是蚂蚁一样吗?我们那么容易就被他们踩死啊?你给我说的,让我觉得好沮丧,她瘫软在了沙发上,低着头。

我给她解释了社会阶层的来龙去脉,告诉她通过自身努力可以实现阶层的提升,不过想要真的飞黄腾达真的不容易。我告诉她我们要平常心,在这个大多数人都渴望成功的年代,我们不要太心浮气躁,顺势而为,但求无愧于心。她唉声叹气地说,那你这么说,是我投胎不够好哟?我告诉她你努力一点的话,你的孩子会觉得投胎投得不错。

其实我们首先要明白一点,世界上有些事情是可以通过努力去完成的,比如背诵单词,比如背诵《阿房宫赋》,比如学会钢琴,只要你用心了,坚持不懈,这种事情通过努力是有很大的客观可能性的。但是你说你要娶川普的女儿当妻子,你要给贝克汉姆当老婆,你要成为委员,这些事情即使通过努力也是基本上无法完成的。有可能性,但是微乎其微。

我们是否努力之前,首先要自身对这件事作出判断,我能否完成。你通过努力可以瘦十斤,但是你仅仅通过自身努力,想要长到一米八三确实不大可能。生命中有很多努力是徒劳的,所以大可不必为每一件事努力。当然还有一些事情,如果你不努力,你就输了。

可是这份努力的动力一般会因为 “懒惰” 而磨灭,我们可以回忆一下,曾经我们努力的原因:

父母的要求或者家人的嘱托;

个人为了实现远大梦想的成就感:

心爱的人的一句话,一个眼神……

当我们努力了很多次以后,还是不成功,还是没能实现自身的愿景,我们容易说服自己,这辈子算了吧。这种事儿容易发生在中年人身上,特别是小城镇的中年人,我希望读到这篇答案的年轻人们我们不要灰心,不要放弃,一起加油。

我回到老家的县城,可以发现很多失业的中年人坐麻将馆,一般是四十多岁到五十多岁,他们谈不上人生奋斗的努力,但是他们配得上在麻将方面下了功夫。白天一张牌没打好,晚上入睡前会思考好几遍。他们中很多人会把希望放到孩子身上,告诉小孩:“好好努力哟,加油学习,爸妈就是吃了没得文化的苦,你一定要好好读书,改变我们家的命运。”

我不止一次听过中年人说这种话,他们可能年轻时候确实努力过,但是能力有限,没有达到想要的生活,干脆就不努力了;他们也有可能压根没想过这辈子需要努力,毕竟所处的那个世界如此的小。我没有嘲讽任何没有离开过老家的人的意思,只是我知道上知乎的绝大多数人不想过那种生活。太安逸的环境,真心会让人失去奋斗的动力,下班了跟同事们喝喝小酒啊,下象棋啊,打麻将啊,挺好的吧,怎么会独树一帜地一个人回去学英语,毕竟一般的小县城没有多少针对成年人的英语补习。只不过呢,我确实见过那种在小城镇依旧保持着努力,甚至报了网络一对一的外交课程进行学习的姑娘。我不会嘲讽小城市的生活,那种惬意也是他们的一种归宿。只是我不想要罢了,这里只作为客观描述,不带感情色彩。

我唯一读硕士的好友是东北那边的,他在去上海念书,学法律的。他家就他一个儿子,在他毕业之后父母要求他回到四平下面的一个辖区上班。我十月份去东北的时候,他跑来见了我。见他第一眼,明显发现他胖了。他大学的时候可是标准的篮球运动员身材啊。他给我吐苦水,这儿我没有志同道合的人,他明确地给我表示他看不起这些乡里的老干部以及临时工中的年轻人,他没有什么竞争对手,他不努力看书了,也没有了努力打篮球保持身材的动力,他的意思是:没有姑娘看他,也不能约,锻炼个啥啊?

他最经典的一句原话是:原本以为看到了更大的世界,可以在那片广阔的天地徜徉,结果现实中被活生生拉回了荒芜的土地,这种感觉是最难过的,空有一身武艺,无法施展得来,我被打回了原形。

很少有人不受环境影响,他周围的人都不努力,他慢慢习惯了周遭的不努力,也跟着他们选择了安逸,失去了继续奋斗的动力,该上班上班,该下班就下班,该喝酒就喝酒。如果当时,他毕业了留在了上海的一家竞争激烈的公司里,也许他还是不太会努力,至少他应该不会像现在这样完全不努力吧?

他也告诉我,在我 25 岁的年纪,我看到了 52 岁的模样,而这一切,我不管是否努力都不能有太大的改变,我何必干脆不努力算了呢?他的悲观情绪没有影响我,尽管我劝了他,我告诉他世界上的太阳,要靠我们努力地朝它方向奔跑去追逐,然而,那里的厚厚的雪早已经冰封了他的心,不是寒心,是跟老年人一般地缓慢跳动。本该有的那股青春热血,被环境给蚕食掉了。

也有一部分人可以抗拒环境的封锁,自动选择努力,对于这种自觉性超高的兄弟姐妹,我佩服你,也祝福你继续保持,长年累月,你必定比一般的普通人强。

其实说回我们这个行业,说句不好听的,我服务的地方所有条件都比隔壁的 SOHO 好很多,但是生意就是没它好。老板想了很多办法,做了很多努力,都无济于事。他现在其实认命了。在 SOHO 隔壁分一杯羹其实也是不错的了。

邓肯勤奋练习三分能超过库里的准度吗?我个人是不太相信的。库里认真学习抢篮板,能抢过邓肯吗?

奥沙利文学作曲,拼得过周杰伦?周杰伦打斯诺克,超得过奥沙利文?

我相信通过他们的努力,会在自己不擅长的领域有很大的提升,但是想要完全变革,不太容易。毕竟钱伟长老先生这样子的文转理的天才不算多

任何事情都有一个临界点,努力可以弥补你先天的不足,但是不能完全依靠努力实现一切梦想。天赋上的差异,出身的截然不同,有些是可以通过努力弥补的,有些是基本不可能被改变的。

不过作为一个普通人,通过坚持不懈地努力,此生过上不太幻想的生活,符合实际的幸福生活是完全有可能的。

欲望不太大,方向把握准确,坚持不懈地努力,热爱着世界与生活,你说怎能不幸福呢?

凡事不要想太多,各位帅哥美女加油吧。

共勉.

知乎用户 目目老师​ 发表

前提就错了

14 年前知乎还经常看到先问是不是再问为什么的严谨风气

其实努力了还真的不一定就会进步,我们并不是真的知道也不是真的相信努力就能进步。

因为也许爱一味死磕的人比大家想象中的要多一点

还有一句话就是很经常看到的,已经不知道是谁说的了(自媒体经常说是雷军说的)

不要用战术上的努力去掩盖战略上的懒惰

我加一句,更加不要高估自己的抗压能力

实际上努力了得不到回报产生的焦虑和挫败感是会让有些人喘不过气的!

特别是抗压能力比较差,比较脆弱敏感的人,专业点说叫逆商太低的人

我讲个事情,你们就当段子听得了

我有个学生,他跟我学,按我的教程练气泡音(第一节课),一直没有进步,发不出气泡音,然后就 ·······

躲在被子里哭

二十几岁的大小伙子啊,大学生啊

明明上个星期还参加系里的唱歌比赛拿了个什么奖我具体不清楚,他自己本来的声音条件也不错的啊

我认为他高估了他努力这个行为本身的价值,而且他也不喜欢问

明明我的课程是包括了课前课后的提问的(好了不说了,再说变成广告)

咱们可以务实一点,想想,要怎么样努力才能进步

这才是我们为什么要努力的答案

而不是理所当然地认为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无脑地一根筋地去蛮干

然后一事无成,又 ······· 躲在被子里哭

我们是不一定知道努力就可以进步的,所以我们需要好好思考,如何努力才能确实进步

我们需要一个判断自己有没有进步的标准,设定一个时间期限去看这个努力的方法对不对头

从这一步开始做起,去验证我们的努力,到底有没有价值

知乎用户 城市猎人 发表

看完上面的回答,不得不说都只回答到了枝节问题,没有回答到最核心的问题。

假设甲、乙二人,前者天赋高、后者天赋低,相差比较大。那么无论是学习还是工作(尤其是难度较大的),前者进度快、后者进度慢;前者效果好,后者效果差。

学习本身或者工作本身,带给甲的愉悦感很大,带给乙的只有焦灼感。甲当然愿意很努力,乙当然不愿意努力。

有兴趣的人可以去搜索诺奖获得者的工作情况,人家得奖后依然很勤奋,比无数智商低的人勤奋。因为人家勤奋得有愉悦感,智力差的人勤奋的时候就会浑身不舒服。

顶级智商——勤奋带来愉悦感
中等智商——勤奋的过程是 “痛并快乐着”
蠢货——勤奋的过程很痛苦,于是干脆放弃。

当一个人知道努力很重要但是依然不努力,最核心的原因是努力带给他的痛苦远远大于快乐。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不是鸡汤,从人类的本质出发。造成这个原因有三:

  1. 你其实并不知道。

知道做不到,等于不知道——这是王阳明对知行合一最经典的注解。

当你以为你知道了努力的重要性,但是你却不去做,说明你不知道努力很重要。

知乎上很多是大学生,中国绝大部分学生的学费和生活费,都是父母提供。你住在国家和父母资助的相对便宜的教育和 1000 多一年的宿舍(这钱出校门估计 2 月都不够),吃穿不丑,衣食无忧,老师也似乎只要去上课就能教你,当然会觉得努力似乎就是有没有那几百块奖学金的区别。

如果突然有一天,你经济来源突然断了呢?你需要日夜打工才能凑齐学费的时候,你马上就会意识到努力学习的重要性了。

这点我在美国留学的时候深有感触——留学生努力的程度,靠家里给钱过来的富二代最低(反正爹妈不缺钱),靠奖学金的次之,一边打工一边读书的往往最高。因为交给学校的那上万的学费,每一刀都是年纪轻轻的他们,下课时间辛辛苦苦打工赚的。这种靠打工争取来的留学机会,上学还不努力听课,那就是自己把自己辛苦的血汗钱打水漂了。

爸妈给的 1000 块钱跟自己做服务生端盘子赚来的 1000 块,对人的心理意义是完全不一样的。我记得以前有个 case:一个男生说,自从他自己缴纳学费以后,上课认真了 3 倍。因为社会很残酷,大家只会问你结果,做不好滚蛋或者挨骂,不会像老师一样你做错了还态度和蔼的教你如何改正。

人类的天性就是好逸恶劳,这是普遍天性。很多大学生,从没进入社会,不知道钱怎么来的。没吃过苦,没有被社会强奸过,以为自己知道努力就能进步,其实连努力是什么意义,努力的动力源都没有。

2. 适度的压力与及时的正反馈,大脑才会努力。

是不是压力越大越好,不是。

对人类而言,太少的压力就是大脑乏味区,就像现在很多的大学生状态,丧,半死不活。

如果你觉得自己丧,你真应该跟父母说,让我这个暑假去打个工或者什么,试着去承担 20%+ 的学费。

相信我:贫穷和金钱的逼迫,马上就会让你不要丧了。

可是太多的压力也会让人崩溃。如果一下子让你全部像美国学生一样,自己付学费生活费,估计你就崩溃了干脆不读书了。这也是为什么我说你只能从 20% 逐渐往上增加到 50% 的原因。也别一下子被社会强奸的崩溃了。

但是这些还不够,持续的努力需要持续及时的正反馈。

1. 简单的赏罚机制,即时反馈 简单的赏罚是最简单最有效的心理控制手段,即便有无限的任务,只要保证你的每一个操作都是有奖赏或者惩罚等即时后果的,每一个操作都能得到即时反馈,你也会出于人类趋利避害的本能,潜意识对很多无聊、简单、重复的事情上瘾。
2. 阶段性目标,里程碑 **完型心理,**是人们固有的一套心理机制,人们都渴望一个做到一半的事情能够被完成,这种机制会驱使着人们不断的去完成任务,不断的去升级,这种短期阶段性目标的达成会让玩家不断自我肯定,并且获得尊重与认可。

如果你的努力,像跑步一样,需要很长时间才能正反馈,一个里程碑也完不成,你坚持不了几天的。

所以,根据你个人的情况,设定好压力区间,反馈频度,阶段性目标,都很重要。而这些,不一定靠自己就能完成。

3。 缺乏指导方向的努力,跟进步毫无关系。

上面那个曲线是压力小的时候丧,压力大的时候焦虑,但是现在还有一种人。他们能够跳过中间阶段。

丧——知道丧不对——但是不知道怎么努力——焦虑度日——时间浪费——毫无改变——更焦虑——更丧。的死循环。

这种情况需要外界的刺激,靠自己思考只会走入死胡同。

如果有条件,多去跟一些有经验又愿意帮你的人接触,看看他们是如何打造自己的习惯跳出这个圈的。一个努力的人不是代表他不会丧,而是他能够有很好的习惯,从丧圈里面跑出来。

有的人是通过锻炼,让自己的激素分泌提高——这是用生物学打败心理学。

有的是通过跟朋友吐槽,看笑话释放自己——这是通过社交

有的是通过蓝天白云,看励志片,听史诗音乐来燃气斗志——这是独处的乐趣

尽量不要撸管或者约炮——一般情况下这种会带来短暂的爽,和更深的丧。

如果没有条件,你觉得自己丧,而内心又焦虑不满意的的时候,动起来,搬搬砖,发发传单,感受一下人间烟火气,都可以让你接受一些努力的刺激。别留在学校,别呆在宿舍!

未完待续吧

知乎用户 Tyler Caple 发表

你好!我是一个学中文的美国大学生。今天我的作业是回答一个知乎的问题。我觉得你的问题很有意思,因为这周我的中文课学 “滥竽充数”。根据我对滥竽充数故事的理解,虽然南郭处士不会吹竽,但是因为皇帝喜欢听很多很多人一起吹竽,南郭处士可以假装吹竽。很多人跟南郭处士一样。他们觉得如果老板,老师,父母不会知道他们不努力,他们就可以不努力。在我看来,不管别人会不会知道你多少努力,你还要认真的做事情。如果你不认真的话,你就会伤害自己。

知乎用户 龙猫​ 发表

在公司 / 学校的强制任务安排以外,绝大多数人为自己的事而努力,表现为:

1、越努力进步,越无力,被身边人嘲讽夸夸其谈。

2、1 份精力努力,0.1 份结果,10 份精力打游戏 / 追剧 / 看八卦对抗焦虑。

3、再努力也拼不过有资源的。

4、当下解决麻烦和未来想要的结果不能联系起来,觉得现在做的一切,是违背心意的勉强。

当被人安排时,无论是在公司 / 学校,都偏向于,让自己看起来很忙。

如果没有强烈的企图心和压迫感以及抗击打能力,普通人真的只能躺平等安排,做一个最稳的基层螺丝钉。少数人才能应聘的高薪岗位,面试时就会拒掉那些不会自我努力的人,不管他们嘴上说的多好听。进而努力的人聚在一起拼,不努力的人也聚在一起躺,躺的久了,便不知道怎么努力了,没见过身边谁努力。

所以努力真的有点难度,**不是简单的时间、动作累加,有心境、方法、资源、钱、荣誉等很多因素在里面。**进而产生了一个怪圈,一批人知道努力就可以进步,可就是没法努力,不会努力,原地踏步。一批人根本不需要刻意努力,自然而然的事都会做到位,钱也挣了,什么都有了。

你要是想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如何能改善,就看完这篇文章。

01. 越努力进步,越无力,被身边人嘲讽夸夸其谈。

买一大堆课,从早上 7 点到晚上 11 点排的满满的,从月初到月末,每一天计划好了,撑满。这还不算完,为了全方位优秀(其实是刷抖音刷知乎停不下来看的理想状态太多),还用待办 app 和收藏工具 app 之类的,收集了一大堆能让你变的优秀的东西。

你比如一个姑娘的收集里,

给自己安排的待办有 “MBA 教不了的财富课”、“如何理清自己的财务问题”、" 仿写 1000 字”、“科学护肤”、“水滴筹”、“赚钱课”、“199IT”(数据报告的集合网站)、“猪八戒文案方面找兼职”、“九宫格”(摄影构图的一种)、“了解更多的金融诈骗”…… 洋洋洒洒 50 多项,遍布至少十个领域。

有一句话叫 “优秀的人跟普通人比,优秀是全方位的”,意思哪都比普通人强,比化妆、比长相、比职业水平、比财务能力、比耐性等等,都强。他以为自己也需要都强,所以啥都得懂。你有没有过这种 “贪得无厌” 的时候?

结果所有事几乎都是无限延期,一年又一年,好多东西浅尝即止,深深陷入无力。你再提努力,身边人都觉得你不靠谱、夸夸其谈,还是老老实实低头搬砖得了。你又很焦虑,一旦停下来,不早起晚睡的拼命学,就觉得日子没法过了,很快身边人就会都超过你。

因为你 “贪得无厌”,你定的目标,从来没有合理上限,累死你也干不完,始终都在努力,拿不出结果。同时你会对身边的人也有不切实际的过度期待,觉得谁都不够好,恨不得 100 块钱办 1 万块钱的事。

慢慢你就被孤立了,靠谱的人和事都不找你了,说你夸夸其谈手里没活,身边一群不咋地的还嘲讽你学啥啊装 X,谁跟你在一块都觉得别扭。还不如不努力,就做个醉生梦死的俗人、做个到点下班的咸鱼,好歹轻松开心。

好,我们突破这个瓶颈:

之所以贪得无厌,因为**没有明确的目标,只好把努力当目标。**其实努力就是个基本手段,仅此而已。

你说我有目标啊,我要做个优秀的人,要做个年赚百万职业自由的人,这不够明确吗?

我问我老婆,你晚上想吃什么?她说我要吃好吃的,要人均 200 块钱以上的餐厅。

那你知道她想吃啥吗?你不知道。同样的道理嘛。

你其实习惯了就一句理论拉倒,后面的等领导给你安排,自己根本**没有投入资源去明确具体的短期目标。**比如今晚就吃三块牛排,比如这周我们学完第一章。然后不断获得一个短期的正反馈,高效高质量完成。

学校给你布置当晚的家庭作业,公司给你开早会分配任务,这么多年下来,习以为常。殊不知,学习和做事的方法,已经都教给你了,最高效的努力就是拆成短期目标去尽力做到极致,不是抱着多句远大的理论去畅想未来。

我常说,把一个事做到不需要怎么动脑也能干好,再去干下一件。

这个姑娘几十条收集的待办事项,都该删掉。

99.9% 的进步是完全没必要的,真正要记的只有一件,你接下来要做的事的灵感和优化。

每一条都要落地。

她反驳:“比如里面的 “金融诈骗”,金融诈骗为什么不需要了解呢?因为刷小红书的时候看到一个刚毕业大学生被骗子以京东金融额度什么的骗了 16.6 万,一部分借的亲友,一部分从借贷平台套现的,家庭条件差他不敢和父母讲。现在的社会情况,自己不去提高防范意识,普通人指望银行、指望法律来为自己保驾护航吗?只怕最后走一遍法律程序你都得脱层皮,后续的结果是我料到的,报案以后没有太大进展,警察劝他心态好些,可能要不回来。

你觉得要不要了解呢?

这是没必要的进步!

我这么看:你需要借钱的时候才需要了解,**就这么简单,一切为了行动。**而且借钱的时候,要解决问题时不一定学习,比如某个平台靠不靠谱,去知乎找个相关人花个几十块值乎一下就够了。穷人才什么都要,什么都不花钱,不讲时间上的浪费。导致精力不能专注在身价和事业提升上,循环没钱。只有老板强制安排的任务才会做,才能领到钱。自己安排的都比较扯。

她改了以后过了半个月左右,跟我反馈,现在每天都有推进,没以前那么乱了,事越做越好,心情越来越舒畅了。

02.1 份精力努力,0.1 份结果。10 份精力打游戏 / 追剧 / 看八卦对抗焦虑。

白天有空就打游戏,刷上抖音就没够,各种八卦第一时间去追。明明知道自己距离目标远得很,还比较差。甚至事情做不好,会给身边人带来终身的痛苦,你也还是不想开始做,拖到最后慌慌张张做了一点,然后就废了。

这种心态不一定是废材身上才有,我在优秀的人身上也见过。有人管束让他当螺丝钉的时候,做事真的不差,甚至是佼佼者。没人管了,坠落的速度简直没底线。

曾经的全科学霸,大学毕业时候英语都没四级,直接回去家里安排了国企基层坐班的工作;曾经的军人,退伍回来两三年没勇气出门天天打游戏,被家里人赶着出去安排了类似保安的工作;曾经的 985 名校生毕业校招斩获一众名企 offer,自己待了小半年,居然连寻找商业合作机会,了解行业变化的勇气都没了;一个高难度学科的硕士,能放弃学科,想要复制黏贴一些文案就做赚钱培训;一家公司的总监,十几天不去公司,不敢给员工开会…………

你每天都很焦虑,没时间了啊,做点事需要 A,需要 B,需要 C,我还啥都没有呢,事已经就要来了!这时候给一个 “温暖的窝”,就钻进去死活不想出来,每天都难受自己咋还没做出点事来,每天还真就不努力做事,啥也没干。

慢慢的身边人对你就失望了,觉得你就瞎折腾,不好好上班,一天天的空中楼阁,吹牛说自己会怎样怎样的,结果就干一点点事,都在玩,最后结果不好意思说,浪费钱浪费时间浪费感情,让寄予期待的人彻底失望。蠢人说你不是那块料,好一点的人说你还需要沉淀沉淀。然后就逐渐回归平庸,自己什么事都不担了,当个普通螺丝钉,挺好。

好,我们突破这个瓶颈:

之所以就干一点点事,都在玩,是因为你对自己的要求太高了,对结果来的时间预期太高了,导致你压力太大,心急如焚。

你说不高啊,这就是应该如此的,要不然我就失败了。

可你凭什么这次就一定要成功呢?你就应该大概率失败!

拿个篮球投篮,没有教练教你,第一次摸球你就必须 100% 投进个 3 分,这不是扯淡吗?同样的道理嘛,事每多一个环节,成功的概率就低一点。你只能留出时间和资源去容错,怎么可能必须成功?刚开始投球,投不进去才正常,你刚投就恨不得和科比肩并肩,是谁给你的错觉和要求?科比这样顶级的球员,整个生涯的投篮命中率是 44.7%,超过一半的球投不进去,这还是顶级的职业团队在背后,汇聚了世界一流水准的配置。你一个普通人,只会更低。

当你要求自己不能失败,必须简简单单干了就马上成功的时候,这种不可能的预期和要求,会造成压力无限放大。压力让你很难受,你本能会想,哪怕给我一点让我好受的东西也好呀,烟、零食、游戏、搞笑视频、下单购物、明星八卦等都会让人分泌多巴胺物质(人身体里快乐这种情绪的源泉),这个时候人就会去追求那些。

与此同时,你在难受状态下,本身就要消耗大量精力去承受这种不舒服,就像你胃疼的时候几乎没法工作,精力被消耗了你还得休息,躺着休息不如打游戏等开心,那还是打游戏等活动好啊。打完游戏发现事没干多少,更焦虑了,日子没法过了。

压力带来动力,那是在目标合理的时候,而把目标定合理,是每个成熟组织都有的管理经验,所以当螺丝钉你会顺利,甚至会成为佼佼者。当你自己去定目标的时候,或者一个管理水平不到位的人定目标,少有人能发现其中的不可能,并且能接受无数次打击,直到你明白什么是现实什么叫可能。在此之前,压力更容易带来拖延,死循环。

处理方式并不复杂,那就是接纳犯错,留容错空间。你想科比一场比赛也是大多数球都投不进去,多了解一些名人,你会发现,精英也三分之二的尝试是错的。这样你大幅度减少焦虑,剩下那一点点压力,可以吃零食和打会游戏来排解。

不给自己那么大压力以后,我这有好几个人,一两个月就做出了之前一两年也没做出的成绩,量变加一点运气就能带来质变。当你真正把 10 份精力放在做事上,而不是 10 份用来承载负面情绪,那努力就一定会让你顺利起来。

03. 再努力也拼不过有资源的。

如何拿一个好的考试分数,全国有一样的规则。如何做出一个好的 KPI,公司有同事都在用的流程。如何让你赚到钱,如何让你拥有成就,这个玩意百家争鸣,没有什么来衡量。

你考试考得差,爸妈会送你上辅导班,你 KPI 做得差,公司依然不能欠薪,还有领导帮你提高或者让你辞职换个地方。你做出属于自己的成就,赚自己的钱,这个玩意没人给你兜底了。

没人兜底,没有明确的规则时,你敢动吗?

风险偏好极低、环境家境极闭塞、没有商业经验的人根本就不敢动。不敢动还努力什么?嘴上说的好听要变强,实际啥人事都不干,**一看自己拼不过专业的,拼不过有爸爸的,拼不过有团队的,拼不过有几年经验的,拼不过打广告的…… 谁你也竞争不了。**慢慢的身边人知道你一旦离开了兜底的组织,就只会喊口号,曾经因为你历史成绩聚过来的人,逐个散去,只留下你一个人累的吐血,事勉强维持。

好,我们突破这个瓶颈:

之所以不敢动,是太在乎钱了,一直在想,我得多长时间才能攒这点钱啊,一下子就花完了。“攒” 这个动作就代表穷的稳定,月薪 6K 的攒,和月收入 4 万的剩,效率和生活品质不是一个量级。

每家公司都有一个词叫 “预算”,员工们琢磨花老板多少钱来办事。那你想过没有,老板为什么要给预算呢?因为 “钱” 是成你手里的事必不可少的资源。那你想过没有,预算为什么会有一个数字,而不是越多越好呢?因为老板的 “钱” 也是有限的,重要紧急的事多给钱,重要不紧急的事也会给点,紧急不重要的员工凑合一下得了,不重要不紧急的不给钱。

有些人没活明白,他只玩免费的和能凑合的,只干不紧急的活,把钱最大化攒起来,责任最小还得无风险,这就是月薪 6K 的攒,他想努力也不可能,靠自己一个人办不成啥像样的事。

那你把钱做个预算,哪怕每个月 2000 元去做风险投资,连续 12 个月,是 2 万 4,差旅费够飞二十多次一线城市,课程学习够买 2-5 份高质量私教,试错投广告能买几万次精准潜在客户曝光,礼品能送至少六七个意见领袖和行业前辈分享给你经验…………

连续几年去持续风险投入,你所需要的资源和经验,多多少少手里都会有的,比绝大多数打工仔和行业底层强,你想努力的时候真正能有方向动起来。没人兜底的同时,也拿走了你的天花板。

04. 当下解决麻烦和未来的结果,不能联系起来,觉得现在做的一切,是违背心意的勉强。

“我就不适合干这个活!我应该转行。”

“为什么?你觉得你适合干嘛?”

“我干了小半年,还没你指点我一天的进展快。我应该去卖化妆品,多简单呀。”

“你还不如说,动脑子的事你都不适合呢,卖化妆品才赚个几千块钱你那叫干好了?”

“那我都这么努力了,我还是没干好你交代的事啊,我一定不适合。”

你是否有过这样的现象?努力之后,并没什么进步,事情还是很糟糕,跟强手比起来弱的不堪一击,**稍微寸进,就要面对一大堆自己根本不懂还没见过的东西,又难又没希望。**所以你觉得自己一定是不合适,就自暴自弃,觉得会有更合适的等着你。

慢慢的就混到 **30 岁左右了,也没等到。**你很迷茫,到底什么才适合你呢?你一上去,三下五除二就做的很完美,大家都夸赞你天赋异禀,十分有优势?反正现在的不合适,违背你心意了。

好,我们突破这个瓶颈:

之所以你觉得自己不合适,因为你的努力多数时候是无效的,是把忙碌 = 努力,这样衡量干啥你都合适不了,现在忙碌 = 努力 = 等于未来成绩应该很好,不好就是不合适,这个理念本身就是愚昧。

成绩好是怎么来的?拿上学时来说,是刷题刷出来的,刷题是一个练习的过程,首先专注的答题,然后老师指点你答案哪里有问题,最后修正错题。同样是每天一大堆自己不懂还没见过的东西,但是你手里的习题册,会由编写了 N 年习题册的人设计逐渐加深难度,老师会每日划几个题布置作业,只要你好好学习了,就有希望能做好。不好好学习的学渣,才觉得又难又没希望。

你试试自己拿一本数学书从头看到尾,马上来份试卷,考个及格就不错了。错了的那些题,没有人指点,你靠一本数学书始终是解不开的。书给了你最基础的知识,但试卷往往是无数的变量在刁难你,甚至一定要刻意出 20 分的特难题,来筛出一批准备最充分,头脑最清晰的人。

靠一本数学书忙着翻来翻去,以为是努力了,这和成绩好没有必然关系。真正有必然关系的,是专注练题,发现自己的不足,修正补齐。还有被你忽略的那位老师和背后几个编写习题册的专家,他们都在安排你当下面临的难题和未来考好成绩的进度。

进入社会以后,事情就变得复杂了,没人给你按难度划题做了,没人强制安排你家庭作业了,所有的信息是随你心意来的,所有的目标会随时堆给你。**你很难分清楚当下处理的某个麻烦事,和未来自己想要的结果有没有关系,是不是必经之路,进而迷茫,好逸恶劳,逃避麻烦。**所以更多人想成才,需要一家好公司,公司会继续安排你每天 8 小时的工作,领导和流程会把环节拆给你,告诉你做什么事,就能达到 KPI 拿更好的薪水。

当你为自己努力的时候,一样要传承组织设计好的高效工作法:**先借助成熟专家的视野纵览整条路,看到终点的生活是否是你想要的,如果是,那就合适。**然后拆分成每天每个小环节,专注干活,发现问题,修正补齐,这是一种常态。

觉得什么都不合适的人,如果不是纯粹的好逸恶劳,通常是因为他没有花资源去纵览整条路,在其他人都有成熟专家扶持的情况下他选择自己猜。这就导致他的进步远远落后同行人,干活还神游天外,应付交差,给他列好的工作任务都能漏项

上班下班就像数学书翻来翻去,他以为自己努力了,实际上都是无效的,一些岗位甚至能做到三天上手,用三年不提出问题不换样不精进,日子过得没一点长进。你手上的工作始终停留在完成,稍微有点麻烦的不知道的马上刻意忽略,而不是不断找方法修正补齐,那么你不算什么努力,仅仅是忙碌而已。这样不自知的咸鱼螺丝钉挺多的。

当你克服了追求 “贪得无厌”,克服了执行 “焦虑拖延”,克服了资源不敢 “风险投入”,克服了 “把忙碌当努力的愚昧”,你便能一切顺利(即便失败也仅是尚未成功)、心态平常、节奏随心、稳步推进得去持续努力。缺了任何一点,看不透任何一点,都能导致人空有焦虑和口号,不会努力行动起来。

毕竟,硬着头皮去解决问题,批量收钱的总是少数人。多数人遇到问题就放弃,躺着是真舒服。

此文去解,人明知努力就会进步但还是会不努力、戒不了游戏和八卦等奶头乐、面对难题无限拖延、做了事却没进步没结果这些问题,都可通用。

作者:龙猫
「反螺丝钉教育」不再依赖打工生存,让事业、自由成为你的人生可选项。
文章常年收藏次数超过 99% 的同级创作者;
赞 / 收藏达到 1:2,60 次回答 13 万 + 粉丝;
知乎「盐选会员」内容签约作者;
知乎「付费咨询」特训营带盐人;
知乎「2020 盐选口碑作品」唯一职场专栏作者。
如果你想获得更多关于独立生存,突破职场天花板,走向自由生活的极简方法,那么你应该来我的公众号「同往自由之路」获取系统思维。
我制作了「一份地图」免费领取,能让你从内心、思维、方法、解惑、陪伴式成长五个方面看清普通人走向自由生活的通路。同时整体提升你自身的商业水准,在先行者经验中避坑,深度突破僵化思维。

相关推荐:

1、90% 的废人,都有这项能力缺失的问题。

什么能力很重要,但大多数人却没有?

2、错过身家上亿老板的赏识,只因夸夸其谈。

怎样才能成为一个靠谱的人?

知乎用户 奕铭​ 发表

这是个很有趣的问题。

但这个问题后面有两个比较残酷的事实:

一、“努力可以进步”是对的,但 “努力就可以进步” 往往是错的。

二、很多时候光 “进步” 是没有什么用的,“进步”得比别人快才有用,“进步”达到一个质变才有用。

正是因为很多人认识到了或者潜意识中认识到了以上两个残酷的事实,所以他们选择不努力是一种很好理解的行为。

第一点,大部分的进步都伴随着一定的努力,但很多努力往往是无用功,人生最难的事情之一,就是分辨你现在做的事到底是不是正确的。如果在一件注定失败的事情上艰苦奋斗,那再多的努力最后也是一场乌有,化作他人一声叹息。“臣等正欲死战,陛下何故先降” 的故事大家都知道。

第二点,很多进步是没有用的,进步必须比别人快才有用,如果只是自己纵向对比进步,但和别人比没什么显著变化,连你自己也不会觉得自己进步。比如你原来打 0 分,现在打 5 分,这不得不说是进步了,但有什么意义呢?由于倒数第二打 10 分,所以你虽然 “进步” 了,但还是倒数第一。什么时候别人才会觉得你有进步呢?你超越了原来的倒数第二,比如 “进步” 到 11 分,这时候你的 “进步” 才会被认可。再比如,中国平均工资水平一直在提高,纵向对比来看,绝大部分人的生活都在变好,但绝大部分人都觉得自己进步了吗?相反,随着两极分化与财富集中,很多人反而觉得自己生活是倒退了,也就是说,这种“进步”,连自己都不认可。

所以很多人在现实的打击下,他们要么根本不认为努力会进步,要么认为自己就算进步也没别人进步的快,所以选择了当一条咸鱼。

假设努力一定能换来自己和外界都认可的 “进步”,没几个人会选择得过且过。

以上毒鸡汤完毕,最后回归正能量:怕什么真理无穷,进一寸有进一寸的欢喜。

知乎用户 李鑫 发表

人一旦迷醉于自身的软弱,便会一味软弱下去,会在众人的目光下倒在街头,倒在地上,倒在比地面更低的地方。

知乎用户 门森特 发表

说说我自己。

就在前一段时间,我陷入了人生的最低谷。

变胖得特别厉害,进而变得极度自卑。不愿意见人,只要是人多的地方,我就感觉浑身不自在。因为觉得自己太丑了。

在商场里坐电梯的时候,呼吸都不顺畅了。就想马上逃离这些人群。

亲戚大老远从北京过来,问我要不要去吃饭。我给拒绝了。一方面,我知道现在都状态没办法见人;另一方面,完全不想见。

只想在家呆着,穿着宽松的睡衣,没人管你好不好看,最舒服。饿了就叫外卖,也不会有人在乎你把油吃得满桌子都是。

感觉自己再也瘦不下去了。将尽 200 斤的体重,真是不知道怎样才能恢复到正常身材。

信用卡欠了几万块,不算多,但是真的完全无力偿还。因为不知道怎么去赚钱。每每想到都心惊肉跳,后来干脆不想了。

有时候想要赚钱,于是打开电脑,研究淘宝店,研究微商,研究公众号。往往是三分钟热情。想做的事情太多,但每一样都无从下手。

每天都在本子上写,“今日计划”,1. 装修淘宝店,2. 自媒体保持更新,3. 健身两小时…… 但是往往写的时候浑身热血,写完了就转化成了打炉石的动力。

做什么事都没有心情。就算是打游戏,心里也烦躁无比。因为自己知道是在浪费时间。但是无法摆脱。不想去面对自己,也不想面对生活。

一边打游戏,一边还在自我安慰,“游戏打好了也能赚钱,没准儿我把水平练上去,以后也当个大主播年入百万呢!”

借此来逃避生活。

于是,攥着鼠标,一打就是一天。

每天最痛苦的时候,就是天亮睁开眼睛。因为不知道这一天要怎么度过。

每天最开心的时候,就是夜里躺在床上刷手机。反正一天又过去了,有什么烦心事儿,明天再说。

有时候会想去以前看过的一篇新闻,讲什么 “三和大神” 的。当初就是当奇闻、当笑话看。现在竟然心底生出一丝羡慕。

有点儿向往那样的生活。没有人认识,没有人在乎。身份证随随便便就可以拿去抵押换钱。没有明天,也不必抱有希望。得过一日,便是一日。

有这样的想法,我自己都觉得可怕。

想过自杀。感觉自己深陷沼泽,无法挣脱,也跳不出来,只能眼睁睁看着自己一点一点被吸进去。那还不如一死了之。

见一个许久未见的朋友,他第一句话问我,“你是不是吸毒了”?

听了真是太难受了。我怎么变成这个样子的?

不想去做,去努力的原因,也许是害怕,即使努力了也没有做到,那时候的人生将全无退路吧?

回想起当初,意气风发,自己是个把妹高手,工作狂人,参加七八个社团,还在院系比赛中打进过 C 罗一样的脚后跟进球。那时天那么蓝,风儿清澈有甜味,我的人生似乎就是一路向上向上,高潮地掉不下来。怎么就变成现在这个样子?

那时的我,从来不去想 “努力就会进步” 这样的东西。我只知道,我有很多想做的事。并且每件事,都有一条道路通向它,我只要顺着走就好了。

喜欢漂亮的姑娘,那就每天健身,学吉他,看电影,内在外在双修。然后在路上搭讪就可以了;

想找一个互联网公司的工作,那就学做 PPT,学做创意设计,学营销。然后投简历就可以了;

想进外企,那就每天早点起来,背单词,听英文演讲,找老外聊天。然后投简历就可以了;

想进校队,那就每天练球,多看比赛,多打训练赛。然后去校队考试就可以了……

每一项都是如此,我从来没想过一定要努力做什么事情。都是想做什么,就直接去做了。

可是怎么变成这般样子的?

在今天,我却每天都在想,要努力。“不能再这么下去了。哪怕真的身在泥潭,只要努力,也一定可以挣脱的。”

在死亡一样的颓废中,这个想法简直成了我还活着的唯一信念。

但是,在后来,这句话,更多的时候变成了一句自我安慰:“既然努力就会进步,那从明天开始努力也不晚。“

于是就更加行尸走肉一般地活着。

到底怎么才能挣脱?

我知道,只要逼着自己去健身,哪怕每天只有半个小时,两个月下来我的身体都会有翻天覆地的变化;

我知道,只要出去找一份工作,哪怕每个月只有三千块钱,但是回归到正常的生活,多和人接触,我的心态也会有所好转;

我知道,所有的事情都没办法一起做好,我只要盯紧一件事情认真去做,就一定会成功;

我知道……

我知道,只要努力,就一定可以进步。

但就是做不到。

直到有一天,我拿出小本子,在睡前写下了我第二天的计划:

1. 早上起来直接去健身。(练完心情好,身体舒服,才有力气去干别的)

2. 不要吃外卖,回家自己做鸡胸肉。

3. 一天不打炉石。

4. 回家之后,在今日头条和百家号各发一篇文章。(不管质量怎么样,发了就好)

5. 为自己的补习班项目设计传单。

6.12 点以前睡觉。

7. 做每件事的时候什么都不想。去做就好了。今天就这几个目标!

第二天, 我就把这页纸放在身上,每做到一样,就划掉一样。我不去想我要多久才能瘦下来,也不去想多久才能赚到钱。就一样一样地把事情做好。

就这样坚持了一周,我想过过嘴瘾,就去吃了顿火锅奖励自己。

不去想一顿火锅会带来多少热量,要去多跑几十公里,反正吃的时候爽到了。

然后,继续带着写有计划的纸,做好一样划掉一样。

就这样坚持了一个月。皮肤变好了,瘦下来一点了,也愿意和人聊天儿了。我的项目有点起色了,并且开始跟人合作,去做大型的销售活动了!

还是什么都不去想,依然每天一张纸,做掉一样划一样。

一直到今天。那些当初让我痛不欲生的事情,我再也想不起来了。

没有什么曲折的剧情,也不是什么神转折,一切就这么变好了。

一切的起因,就在于一张纸,“做每件事的时候什么都不想。去做就好了。今天就这几个目标!”

想想还真是神奇。

也特别感谢当初的我,自己拯救了自己。

回到问题,“人既然知道努力可以进步,为什么还是会不努力?”

从我个人的经验,生活简直就像泥石流,像是雪崩——一个不那么乐观的人,在生活的压力面前,真是分分钟被它吞噬。很多时候,不是不知道这个道理,也不是不想去努力,而就是从人性上做不到。

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心底一直有个声音在吓唬自己:“如果努力之后失败了,你的人生是不是就彻底绝望了?”

当然,这是在自己吓唬自己。但是人性很难反抗,就好像在煤气泄漏的房间,你很难让自己活蹦乱跳,跳上一段芭蕾再逃出生天。

而且,一个人如果每天都用这样的想法来激励自己,那他的生活已经出现严重的问题了。

所以,正常的态度,就是什么也不去想,直接去做。生活中就无数琐事要去担心,菜不够味就要多放盐,有啤酒肚了就要去锻炼,想拉屎了就直接去厕所,客户少就要去开拓,想认识姑娘就要去搭讪——哪儿有那么多时间,留给你去想自己要不要努力?

说了这么多,给大家看看我现在爬出泥潭的样子!

从低谷走出来非常不容易。我也非常愿意和大家交流。面对生活的重压,我们需要互相鼓励,拥抱取暖。

最后,第一次尝试在知乎办 live,讲一点儿我最近在做的赚钱项目——就是产说会,一次产说会就可以签单几十万。也算是我从低谷走出来之后,做的最有成就感的事情!如果你想赚钱,或者对销售感兴趣,或者就是想和我聊天交流,不妨过来听听。

产说会:简单高效的销售绝招

知乎用户 郑庄公​ 发表

努力就可以进步,这句话是不对的。努力教害死人。

有人可能要问我: 你所说的努力指的是不科学的努力吗?不科学的努力当然不能使人进步啦,还要你说?

不对,我所说的努力就是指科学的努力。

为了得出正确答案,我就假设全世界所有人的努力都是科学的努力,方法正确,方向正确。

那么在科学的努力之下,就一定会进步吗?不一定。

进步分为两种,一种是非竞争性的自身进步,这是纵向比较,是自己与自己的过去相比较的进步;另一种是竞争性的名次进步,这是横向比较,是自己与别人相比较的进步。

一个学生努力学习,掌握的知识逐渐增多,这种进步就是第一种自身进步。

一个学生努力学习,从 30 名挤到 20 名,这种进步就是第二种的名次进步。

从理论上说,努力就可以进步,对于第一种进步是成立的。但是对于第二种进步是不成立的。因为第一种进步是非竞争性的,没有名额限制,谁努力都可以进步,所有人都努力就可以都进步,而第二种进步是竞争性的,有名额限制,所有人都努力一定不能都挤到高位上去。

所有人都努力锻炼,都可以使身体健康,但是都能拿到冠军?不可能。

所有人都努力学习都可以增加知识,但是都能成博士?不可能,博士有录取名额限制。

所有人都努力工作,都可以使收入增加,但是都能成首富?不可能,首富只能有一个。

私有制市场经济社会,是个竞争的社会,无论哪方面都要排名次,所以大家努力的目的都是为了让自己的排名靠前,而不是为了自身进步,自身进步在竞争社会里是没有意义的,名次进步才能把别人踩下去,能享受荣华富贵,这才有意义。

但是无论大家都怎么努力,总要有人被挤下去,不可能人人都成第一名,或者进前十名,前一百名,前一千名,挤进荣华富贵圈。所以努力就可以进步,就是骗人的鬼话。

努力教经常拿努力成功的个例来欺骗人,掩盖大量努力失败的例子,或者说他们都不努力,或者说他们的努力不科学,不懂方法技巧。努力教这么做的目的无非有两个,一是欺骗底层穷苦大众都努力干活,为上层人创造财富;二是让底层穷苦大众都肃静,保持社会和谐稳定,让上层人都能长久而又安稳地享福。

努力教害死人,反人类,反科学。

知乎用户 冰镇火龙果 发表

因为所谓知道努力是对的,不是真正的知道,而只是知道了一半而已。

智力理解和感官体会是人类认识事物的两大方式。

智力理解的意思是以逻辑推理,科学认知的方式对一件事物进行了解认识,感官体会指你通过触觉感觉味觉等感觉的方式了解事物

这两者之间是并列关系,不能相互转化,智力理解永远无法向人准确的描述出真实感官体会,一个没有被火烫过的人,你跟他用尽各种方式去形容被火烫的感觉,他脑海中所形成的感觉都不是真正的,准确的被火烫过的感觉,最多是很贴近真实感觉而已。感官体会也永远无法像智力一样科学严谨,对于被火烫了的感觉永远也无法表达的像公式一样清晰明确。

随着科学的不断发展,出于强烈的求知欲望,人越来越趋向于用逻辑推理,总结归纳去理解外界事物,而忽略了人原本特有的,用感官体会本能去认识事物能力的使用和对其的研究。

只有智力理解和感受体会两者并存的时候人才会产生确定感。为什么要努力和学习的理由是智力理解性质,缺少切身体会,再多的理由,还是会有不确定感和不适感,注定难以坚持继续。

当智力理解和感受体会并存的时候,才会有确定感,而确定感给予人安全感和方向感,有了一生都在渴求的安全感,把握感,才能真正的做到,才是真正的知道努力是对的,坚持下来就才很简单。

当亲身体会到学习努力带来的好处和用处,需要去学习和努力就变成一种感觉,需要去做的感觉,就是需要,不为什么,没有理由,内心的感觉自己会推动着我继续下去。(智力理解的东西每个人都早已经知道)而想要亲身体会到学习和努力得来的好处就必须首先去努力和学习了。

知乎用户 Gunter Schoech​ 发表

Animals always do the minimum required, never the maximum possible. Why should humans as highly developed animals be much different?

Consider a lion which as successfully hunted. It will sleep 16 h a day, and do nothing for the rest of the time. Why should it?
To hunt another gazelle it can’t eat? Then what? Buy a fridge? Sell one gazelle to buy a fridge to cool a third one?

Only man has put himself into such a “hamster wheel” of endless growth. Sometimes, that seems very good and normal and justified (e.g. consider our life expectancy and comforts today vs. 10.000 years ago).
But it also comes at a huge price, that “hard work to improve”, e.g. hunting 2 more gazelles instead of relaxing and enjoying almost all the time.

It think the more interesting question is: What made man become a “different animal” from the others?

知乎用户 陆仁贾 发表

说两点。

1、不确定性

努力就可以进步,底层逻辑是付出必有回报,而且回报与付出成比例

然而在实际生活中,付出和努力是存在不对等甚至完全无关的。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方向错了,南辕北辙这个词大概都听过吧。

有些事情就是个人不擅长的,比如炒股有个段子:

初入股市,投资三万试水,因为对相关知识了解有限、对标的选择有有误,甚至踩雷,浮亏 20%。痛定思痛之下,努力学习相关知识,不断向各路大佬咨询学习,加大投资额度,到现在已经亏损十几万了。

这种努力是进步吗?付出是确定的,收获是不确定的,这是减少付出的借口之一。

我说这个事情不是为了给拒绝努力辩护,只是想说明,并不是万事都是努力可以进步的,有些事情不擅长就要避开。

简单来说,就是要抓住确定性的事情努力,这样才能看到收获,收获对努力具有激励的能动作用。只不过很多人努力的方向不对,没有或者短期无法看到收获就放弃了。

所以要努力之前,选择方向和罗列计划是很重要的。

2、痛苦

不痛苦的事情大概无需有意识的努力去做,因为快乐的事情会下意识的努力去做。

努力的最大成本是什么?是快乐,努力的初期要做的事情几乎很难带来快乐。

这世间努力要做的事情刚好是自己喜欢并且能带来快乐的例子,太少太少。

努力不等于痛苦,在努力的过程中痛苦不是一直持续的,但痛苦一定存在,也一定会成为努力的阻碍。

知难而退就是用来形容这种情况的。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如果不努力,结果不好还能说我就是懒,我要是努力起来,连我自己都害怕。

如果努力了,结果还是不好,那就会连最后的遮羞布都没了,成为了智商低和基因差的典范。为了避免出现这种情况,我选择不努力。

知乎用户 温酒 发表

1. 进步不等价于成果
2. 进步不能吃,成果可以吃
3. 大家想要的是能吃的东西

知乎用户 丧丧猫 发表

因为不知道努力的方向

知乎用户 老杨叔聊志愿填报​​ 发表

在电影《闻香识女人》里,阿尔帕西诺扮演的盲眼上校说过这样一句话:

如今我走到了人生的十字路口,我知道哪条路是对的,毫无疑问,我知道,但我从不去走,为什么?因为那太他妈的难了。

因为努力太他妈难了!

知乎用户 阿猫读书​​ 发表

很多人是看不到希望,所以努力也没有意义,自然就不想努力。

如果知道结果的人,或看到希望,例如说努力 3 年就能给你 100 万,大多数人都是愿意的,就好比为什么大多数人都在努力工作,因为能拿到确定性的月薪。

现在的我,对于努力有个挺颠覆的认知,往往越是底层的人,他们反而是越努力的人,并且他们也极为信仰努力,这仿佛是他们唯一的救赎了。

可是,越往上走,你会发现,努力真的越来越不重要,至少占成功比例越来越少,他们更重视的是思维、认知、格局这种比较抽象的事情,而且这些能力越强,所需的努力越少。

当然,大多数拥有这层思维的人,反而会变得更加努力,因为他们看到了结果,会更有动力,并且是乐在其中的,所以普通人看到牛人非常努力,会以为他们是努力才成功的,实际可能是一开始的选择就成功了,然后再去努力。

牛人的努力是:先看到(预测)回报,再去快乐的努力。

普通人的努力是:先有痛苦的努力,才会回报。

所有普通人在年轻气盛的时候,都知道要努力,但等时间久了,发现回报不如预期,他们就会进入两种极端的状态:

1)彻底颓废,开始变得佛系,嘲讽自己是打工人

2)疯狂灌鸡汤打鸡血,期待只要继续努力就有回报。

第一种基本就是彻底隔绝了上升通道,向命运投降,不再有梦想,“做个平凡人不是挺好”。

第二种人运气好的会给他真的熬出头,但运气一般的,迟早会变成第一类人。

那牛人是怎么样的呢?

他会不断地提升认知思维能力,让自己拥有看得更远的能力,以前我会觉得这很玄。

现在自己也有一点了,所以我觉得这绝对是一种可习得的能力,类似于选择大于努力的感觉,至于如何习得,文章第二点会谈,但也是没什么新意的方法。

一旦我运用看得更远的能力,我确信未来大概率会如此,一旦有了确定性,这就会推动我变得努力。如果你想要更多成长干货和学习方法,欢迎你到我的公众号「阿猫读书」找答案

如果真的体验过努力带来的回报,你就会变得越来越努力,人生会感觉越来越有希望,努力也会感觉更快乐。

2019 年 3 月份,我写了这篇文章 “你失去当前,却赢了未来”。

文章谈到了过去 2 次成功的预测,里面还谈到了将要进行的第 3 次预测,当时还没有成功,现在过了 1 年多了,我觉得也同样预测成功了。

我其实是个特别懒的人,至少在没有看清未来的时候,我是很不愿意付出努力的,因为我害怕无意义的努力,所以这种懒,反而成就了我。

但一旦我确信某件事情是真的值得做的,做过了充分的阅读、思考、研究、咨询前辈,那我一定会选择全力以赴。

所以我妈以前老叫我要努力读书,但我和她说,你应该要和我说:

努力读书的意义到底是什么?

如果不读书会有什么后果和代价?

为什么有些人不读书也成功?

诸如此类。

思考的这些问题越多,你读书的动力就越大,像是为什么有人不读书也成功?

因为中国教育普及程度还是很低,有 5 亿人还没有机会读书,但当然也会有小比例的人成功,只要有 5% 就意味着有 2500 万人不读书也成功。

但读书的人很少,1000 万里面却有 80% 读书成功,那就是 800 万人。

你在生活观察到更多的却是,哇,原来更多的人不读书也成功,2500 万比 800 万人多了吧,然后你就决定不读书了。

但你却不知道原来只是基数不同,你只看到成功的人,却看不到一大堆炮灰,在不读书的人里面成功概率是 5%,但你读书了成功概率一下子上升到了 80%。

单纯一句「努力读书」,换来的只是「道理我都懂」,我们应该多去思考背后的原因。

2/ 提升预测力和减少单项任务所需要的努力

其实又是老生常谈的读书、读书、再读书,思考、思考、再思考,以至于我昨天在星球发了这个感悟:

我谈多了都觉得无聊了。

信息掌握的越多,你对未来的预测就越准确,不一定是百分百,但必定是能提高概率的,就好比咨询公司做过调研的人,一定比你更清楚某个行业和公司未来的发展。

除此之外,读书还有一个更大的好处,那就是优化方法,降低事情所需要的努力。

例如新手做一个 Excel 表需要几小时,但老司机知道方法,只需要 5 分钟就搞定了。

最近这篇文章 “我在京东买了这本书,不看亏大了” 分享的《决断力》。

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少努力,多找方法」**。

如果你习惯读书的话,读书是一件不需要太努力的事情,不像上班一样,需要跑腿、需要不断修改方案、想着如何让老板满意。

读书就是一件在找方法,试图透过找到更优质的方法,从而让生活中做出更少的努力。

但很多人不把读到的东西运用在生活当中或进行持续的复习巩固,这读了相当于白读,所以虽然读了书,但也会推断出读书无用。

像是在星球 100 天的写作活动,努力肯定也是需要的,但如何减少努力,就要透过找方法的方式,来让自己可以付出更少的努力达成目标。

更少努力做一件事情有一个更大的价值,就是你可以在别的事情付出更多的努力,你总体能做的事情就更多,文章第三点会谈。

例如,阿猫想到的就是,你能写满 100 天就返还入场费,实际上这一个方法,就是在降低主观需要付出的努力,用奖励来替代这一份努力。

我假设每一个人的努力都是有一个上限的,需要做的某件事情也需要对应的努力才能够达成。

所以,努力也是一种能力,我把他叫做「努力能力」,类似于意志力。

例如,单纯没有任何激励完成 100 天 100 字写作,那需要的「努力能力」就是 8 分,然而每一个人「努力能力」都不一样的。

某种程度上,从任务的第一天开始,就能够透过估计你的努力能力,来判断出你能不能完成任务。

你的努力能力只有 5 分,而你需要完成没有任何激励的 8 分努力能力的写作任务,你是这辈子都完成不了的。

有了这个概念之后,你就要顺着从这方面入手,我到底是提升我的努力能力呢?还是去降低这项任务所需要的努力能力。

例如,阿猫想到的返现活动,就是从原本需要努力能力 8 分的,难度降低到了 6 分。

原本努力能力只有 7 分不能完成的人,也因为有了这个激励,从而能够完成了这项任务,后期也真的有几百人可以完成。

生活中很多事情都是如此,例如我们最常听说的「拆分任务法」。

假设你想要拍一个视频,拍完整视频所需要的努力能力是 9 分,而你只有 7 分努力能力,那你自然无法完成,但你有方法降低这个难度,就是拆开来。

例如文案、拍摄、剪辑,这每一项任务需要的努力能力是 6 分,那你就可以一样一样完成,最后就能够拼凑成一个需要 9 分努力能力的视频。

方法有很多,不需要强迫自己努力,还有包括微习惯,也是降低任务所需要的努力能力,例如坚持 100 天每天 100 字,你觉得这个也很困难,那你就减少字数或天数,从而使自己能够达成任务。

当然,如果你是个努力能力就是很低的人,例如只有 3 分的努力能力,这方面就需要有强迫了。

例如我们的高考就是很好的例子,经历过高考的人都是尝试过把努力能力 push 到接近 10 分的人。

但是,我觉得每个人实际上有 6、7 分努力能力就足够了,没必要逼自己到 9 分的努力能力。

这会带来过大的压力和焦虑,得不偿失,更应该的是想想还有什么方法能够把任务所需要的努力能力降低。

这方面还包括很多很多,例如兴趣越强,天赋越强,方法论越多、有榜样指引、加入星球上进的环境氛围,这些都可以让你所需要付出的努力越少。

如果你想要更多成长干货和学习方法,欢迎你到我的公众号「阿猫读书」找答案。

3/ 单项任务所需的努力越少,总体能做的事情就越多

还有一个好处,你试图把任务的努力能力降低,那也就意味着,你能把努力能力分配给其他事情。

例如,我在公众号上刚开始所需要的努力能力是 8 分,我几乎把所有的努力能力奉献给它了。

但是,我又想做更多事情,那我不可能只依赖自己的努力,而是把公众号这份任务的努力能力需要降低到 5 分以下,甚至越低越好,那还有 3 分的能力,我就可以做更多的时间,例如再开读书群、搞知识星球、做 B 站。

在举个比较明显的例子,马云创造出了价值万亿的阿里巴巴,他肯定不是手把手天天干活努力挣出来的。

说实话,他在创造阿里巴巴前期也许付出了努力,后期所付出的努力可能是接近 0,因为他聘请了上万的人为他工作,所以他不需要努力。

但是他转移了努力的目标,从而做更多的事情,例如把这份努力放在了战略思考、公司未来的方向、拓展新的业务,这些能够有机会创造更大价值的事情。

4/ 常见的努力误区

最后再来列举一些,很多人常见的努力误区:

1)宁愿年复一年的每天 8 小时以上的努力工作,却不愿意花每天一小时读书。

读书越多,你走的弯路就越少,反之就会像 4 这条线一样,永远都走不到终点。

2)老板要求你努力工作,但不会和你说要改善思维、认知、理财等等。

因为前者能榨干你,短期的付出对公司收益最大,榨干了就可以换人,这更像是重复劳动,后者在不断地提升你的竞争力,你可以换公司,这才是努力的价值。

3)宁愿四处询问亲朋好友的建议,也不愿意付费咨询一些有经验的人的建议。

前阵问得再多都不会有改变,因为这就是你的圈层,你的想法本身就被圈层了,后者让自己跳出圈层,去多维度理解别人的想法。

4)宁愿委屈着忍受原本的环境,也不敢跳出现在的环境去尝试不同的生活。

离开父母,自己租房;离开小城市,去大城市打拼;离开旧朋友,认识新朋友;一边嘴上说讨厌现在的工作,行动上却既不培养副业也不尝试新的工作。

这些简单的选择无疑都是要有勇气且需要承受代价的,但在我看来,要比你去思考如何和父母更好地相处、如何在小城市发展、如何维系旧朋友的关系、如何忍受这份工作等更加轻松,长期来看反而是一个更好的选择。

知乎用户 薇灵 发表

不是因为你不想努力,而是你一直得不到你想要的结果。

我们不想坚持下去的原因往往是付出了那么多的努力,目标还是无法实现!

我相信大多数人的情况跟我相似,一个非常普通的人。从初中到高中,学习就一直平平,自己好像已经很努力的,但是成绩也就这样。

直到考大学的时候,才有点意识到,如果没考上大学,自己的人生好像就没什么可能了。第一次感受到真正的危机,所以才开始发奋学习。

每天早上 6:00 起床在家学习,晚上肯定看到 12 点才会睡觉,这是我在以前肯定不会出现的状态,用一句话说就是打了鸡血。如此努力了在几次模拟考中也并不是很如意,前进了一点点而已。

所以当时的自己也非常怀疑自己,感觉坚持不下去了。

终于有了一次较大的进步,考取了班上的第七名。我才开始有了坚持下去的信心。

由此可见,努力 + 想要的结果才能更长久的坚持下去。

努力的过程中,我们也会遇到很多的问题。

我们在遇到困难的时候,你一般会怎么思考?

是会感觉天都要塌下来了,还是觉得你一定有办法解决。

对于一件看似有挑战的事情,你通常是觉得不能做还是想办法怎么去做。

我以前的思维模式通常就是遇到有挑战的事情,觉得自己肯定不可能做到,也不敢去争取什么机会。以前的我是一个比较自卑而且不自信的我。

因为每一次努力而获得的成果,让我一直没有放弃,而且慢慢有了自信。

**《万万没想到》的作者万维钢,**分享的『一个关于新时代下迅速成功需要满足的三个条件』:

1、就是你要有真本事 2、运气好; 3、善于利用现代世界的快速上升的通道

所以不断的增强自己的能力是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关键。

那如何不断增强达成目标的能力呢?

在以往的学习实践中,我实践总结了几种对我非常有效的方式。

一、就是学习,不断的充实自己,而且尽可能掌握学习的方法,让自己高效的学习。

除了纸质的书本,还需要善用线上的学习,线上学习的平台很多,比如国内的知乎、在行、得到、36 氪、虎嗅、各种知识型公众号,都是很好的平台,还有国外的很多信息平台,比如 Techcrunch、CNET 等。

有很多时候,我们都因为信息差制胜。在中国尤为明显,不管是过去还是现在,多少人都是因为利用了国内外的信息差而占据先机,并获得成功。

学习除了书本,还有就是跟高手学习,真的得感谢互联网,给我们创造了很多跟牛人接触的渠道。跟高手学习可以避免我们少走弯路,拥有更多弯道超车的机会。

二、就是实践,只有学习了实践,才能变成是自己的

我从不相信成功可以复制的,只能借鉴,学习了通过自己的摸索去转化成自己的,才是关键。

就像《刻意练习》中所提到的观点,是我认同的。

《刻意练习》中的观点甚至颠覆了我以前的认知。比如”一万小时定律 “,但书中提出“一万小时定律“并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只有通过可以练习的” 一万小时“才有用。通过练习我们是可以获得和天才一样的表现。

虽然我们付出了很多努力,但是如果用了无效的努力,你的努力也是白费,只能徒增焦虑了。

所以我们不是简单的实践,而是有有针对性、有目标的刻意练习。

书中提到了几种刻意练习的方式:

1. 明确高效的目标,你才能将力用对方向。有一句经典的话是:选择比努力更重要 2. 尽可能找到该领域最优秀的专家或者书籍来学习,这个的目的是为了我们有一个参照的标准,不断的给予自己反馈 3. 研究这些优秀导师或成功案例背后的原因 4. 不断的投入时间和精力去练习

这个过程肯定是需要付出很多努力的,而且会出现失败的可能,那就可以回到上面提到的心态调整的方式,也可以主动去搜集相关的知识与分享。

三、你除了要制定合理的目标,更需要管理好你的目标

学习和刻意练习都需要有一个非常明确的目标,在制定目标方面,我也在不断的学习。

在目标制定的过程中,我们通常会面临两个问题:

1. 制定的目标太高

2. 不知道应该制定什么目标

针对第一种情况:制定的目标太高,是最容易造成焦虑而坚持不下去的原因。

所以建议调整的方式是制定可落地的,符合你自身情况的最小目标。

比如举一个最常见的例子,就是关于早起的例子,我们看到周围的很多优秀的人都有一个早期的习惯,能够早起想象一下是多么美好的感觉,阳光空气状态一切都很美好,是吧?

但现实是,你根本无法早起,可能早起了几天,就无法坚持下去了,就会埋怨自己,怎么这么一点小事都坚持不了,真没用。

可是,你知道吗?从无数的研究发现,早起根本与你个人的未来与发展没有直接的关系,有些人就是晚上精神状态好,那为什么一定要早起,这里的关键是用好你一天中精神状态最好的时刻。

一天中我们会处理很多事情,有些事情很重要,有些事情不重要,这些重要的事情往往对你的目标起关键作用,但是我们往往都没有做。

就像之前说的二八法则,这个法则也适用于目标管理上,20% 的事情决定了 80% 的结果。所以你必须将 20% 的最重要的事情列出来,并优先处理。

而可能并不是早起,这里的关键是:我们要做最重要的几件事,而不是什么都做。

以我的例子为例:

早期我的工作状态是来到公司先跟同事寒暄一下,聊聊天,然后再看看邮箱,偶尔还会看看微信有什么信息,一会儿这个同事让你帮一下忙,我去处理一下,一会儿上司叫我处理一个紧急事情,所以一天上午的时间就很快过去了,午休后,调整状态,准备开始准备重要的事情,结果有被其他的事情打断,比如顾客的电话,谁又来拜访了,最后到了很晚发现重要的事情没做什么,而且一天还精疲力尽,感觉像在救火,也没什么成长。

关键是不知道,一天到晚到底干了什么?

我身边有很多这样的情况,小姑娘很努力,工作经常带回家去加班,多好的小姑娘呀,她肯定能做出一番事业。

**可现实是,**她被开除了,原因是她虽然努力,但是给不了公司想要的结果。

后来发现这样不行,必须提升自我管理的能力,所以开始运用这些方法来管理自己的生活与工作。

大家都知道 GTD(Get Things Done),翻译过来就是 “把事情做完”,GTD 的核心理念概括就是必须记录下来要做的事,然后整理安排并使自己一一去执行。GTD 的五个核心原则是:收集、整理、组织、回顾、执行。 主要原则在于一个人需要通过记录的方式把头脑中的各种任务移出来,通过这样的方式,头脑可以不用塞满各种需要完成的事情,而集中精力在正在完成的事情,是一种消灭压力的高效工作方法。

我借鉴了 GTD 的原则并做了相应的改良,变为了收集、安排、执行与回顾。

1. 收集

收集的核心是把你脑子里想到的会做的事情,都放在一个你专门收集的地方,以便不占据你大脑的精力。

我这里叫做**『收集宝库』**,但后来慢慢理清楚了一周的事情大概会做什么,所以我又将收集宝库做了分类,将一个目标阶段的事项做了分类。

我的分类方式是,跟自己目标达成相关的板块放前面,没有太多关系的尽量放后,这样就更容易关注重点事项。然后一想到什么事情,就马上填写上去。然后在回顾的时候直接打钩。

类似下图:

这里我的原则是:

(1)无意义的事项马上删除

(2)如果是一个参考信息只需要归档保存即可,不需要付诸于行动

(3)对现在要做的事情进行安排。

2. 安排

安排的核心是在还没有开始一天的工作前,将收集里最需要立即解决的重要事项进行梳理,我梳理的地方叫做『核对清单』。

我按照『四象限法则』进行处理,将主要的精力放在重要且不紧急,但优先处理重要且紧急的事项。四象限法则有 ABCD 四级,我只给自己做了一个 ABC 三级,A 是紧急重要的事项,需要尽快完成;B 是重要不紧急的事项,C 是紧急不重要的事项。D 级直接就不会放入核对清单了。

**这里我的原则是:**每天将精力最好的 20% 的时间花费在重要且不紧急的事项,为目标的实现做好准备与铺垫。

3. 执行

执行的关键是将目标进行拆分,拆分到你可以马上行动且简单的程度。这也是处理焦虑的方式,特别是一个事情很困难的情况下,你对这个事情进行拆解后你会发现原来还挺容易的。

举个例子:我今天有个计划是去新西兰旅游,那旅游需要的是时间,钱,还有一个很棒的行程与准备。接下来我对这个目标进行了拆解。做完一项就可以打钩。

**这里的原则是:**你拆解的每一个行动是你马上且简单去做的程度,如果你发现在执行其中一个行动有阻碍的时候,那就证明拆解的不够,还要继续拆解,拆解到你可以行动为止。

4. 回顾

一天睡前 30 分钟和一周周末晚上时间段都是非常适合回顾的时候,回顾的重点就是对已经做完的事情进行删除,对未做完的事情进行再次梳理,并将你的收集宝库做及时的更新。

**这里的原则是:**在梳理完后,一定要对自己做一个复盘与总结哦,以便自己能够不断的精进。

四、对自己好一点,要学会奖励自己

我觉得这点是非常重要的,也是我们前进的动力,每一点的成长都值得我们高兴,因为你离目标更近了一步,所以在完成一些阶段性目标时,应该让自己一个小奖励。

你会更有动力!加油!

-———————————————————–

最后给几个可以让我们更加努力的方法:

1. 一个人的一生,如果按 100 岁来算,我们一共有 87600 小时,你已经用了多长时间?你还剩多长时间?清晰的了解自己的时间一天天过去,你还有很多事情没有做。

身边有很多朋友用了这个方法,让自己发生了改变。但是我想强调的是,让自己执行力强不要觉得是一件苦逼的事儿,而是会让你有更多时间去实现美好的事儿。我可不希望大家都活在苦逼当中。

2. 公众监督,可以找到一个可以监督你目标达成的群体,甚至可以交一定的对赌金。

3. 从一点点容易实现的小事开始,养成成功和快速完成的信心,一开始不要太难。

4. 不要定长时间的目标,尽量以一天作为标准

最后推荐大家一些比较好的书单:有什么优秀的书年轻人是需要读的? - 知乎,希望有帮组。

如果觉得有帮助与有同感,记得点赞与关注我哦!也希望和大家有更多的交流。

知乎用户 知旅的小世界 发表

因为你不够喜欢。

若重要,总会想办法;不重要,总会找理由。

努力对于很多人来讲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达到什么样的程度算努力?努力是为了什么?

是为了让别人看到你一直都有在努力吗?

不是的,维持别人眼中的你太辛苦。

曾有个朋友跟我聊天时,说:我是那种不能放过自己的人。

这句话乍听好像很励志,说明她对自己要求很高。

换一个角度来看的话,其实是因为她很在乎别人的眼光,希望别人眼中的自己,是很优秀很上进,生活工作感情都很好的人。

我们很多时候都是为了别人眼中的自己而活,而忽略了内心深处自己的声音。

你有没有什么事情,此刻想起来会令你心潮澎湃,愿意放弃贪睡,放弃追热门的剧,放弃周末和小伙伴一起吃饭的。

我有,是写作。

日常的点滴,都是我写作的灵感。

白天没有时间写,就在便签里记录下关键词,晚上整理成大段的文字。

因为喜欢,开始做自己的个人公众号,目前更新到第 11 篇。

知道自己知识浅薄,买了很多写作的书籍,一边看,一边做笔记。

想到自己内心所思所想,可以通过文字呈现给别人,给他们带去帮助和温暖,就觉得是件很幸福的事情。

便签记下的碎片,帮助自己写作时回忆

晚上根据白天记录的碎片,整理成完整的文字

接下去想啃的一些书

因为写作,内心变得平和充盈,对于外界的评价也看淡了许多。

努力写作,是因为自己足够喜欢。

所以不管是熬夜写推文,坐电脑前打字几个小时不动,或是放弃大段娱乐聊天的时间。

我都觉得很正常,没有觉得自己是在很努力做一件事。

它仅仅是因为我喜欢,想到去达成目标,自发去做的事情。

所以对于你来讲,找到自己的兴趣爱好,真正想做的事。

你才会从内心真正想为之努力,每时每刻、每点每滴,都试图进步哪怕那么一点点。

把这种意识浓缩到自己的灵魂里后,你会越跑越快,越跑越快……

-— 我是可爱的分割线 ——-

欢淫手动搜索微信公众号……..【知旅的小世界】,同你分享一个小姐姐,眼里的美好世界。

后台回复【你也可爱】,有我目前在看的 31 本互联网营销书籍,已经为你整理好,打包拿走就好 ^_^

知乎用户 凡事都有解​ 发表

感谢邀请,实名反对以上所有答案,来给你们开个脑洞。
欢迎大家加入我的公开课直播 QQ 群:凡事都有解直播群 B 338245123

  这两个动漫都看过吧?你们有没有想过,其实我们的身体,根本就是一个巨人,或者就是一个高达而已,而你自意识体,其实就是高达里的驾驶员。
1、已发之中
  大多数时候,我们都是处于自动运行状态,你在这个状态中是不具备意识状态的,我把这个状态叫作 “已发之中”,很典型的一个例子是,不管你是打游戏还是看电影,你点开那个图标的动作决定了你的身体、心理和思维决定启动了这个程序,你自己很难做到强制中断,除开这时候有外力的干扰,比如你在看岛国片撸得正爽的时候突然有人敲门,这个就好像电脑运行某程序,即便你要关闭它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程序本身有惯性,除开你强制切断电源。
  已发之中有小和大的区别,小的已发之中,就是我们每天启动的各种事件后的状态,一旦你在 “进行中” 的状态,不论你是工作、刷手机、煲剧还是赖床,都无法马上停下来,而大的已发之中就是我们常说的习惯,不止是睡眠有生物钟,你每天到了某个点要做某事,同样有生物钟提醒你,这是我们身体已发之中的一部分。
而题主描述的状态,显然是身体不受控制的状态,也就是说,你每天的所作所为完全与你的主观意志相违背,比如说什么晚睡拖延症、游戏上瘾、不受控制地翻手机,这说明你处于大的 “已发之中” 状态,这是一个大程序的循环,你每循环一次,执行你的行为,就加强一次生物电流的强度,由此进入恶性循环,就如同嚼了炫迈一般根本停不下来。
  我看了高票答案,说你要通过冥想什么的去改变,我跟你们说千万不要被这种半吊子的人误导,一看就是自己在生活中没有实修的人,自己都做不到的事情不要在这里忽悠别人。
2、未发之中
  既然我说了一个人的心有已发之中,那么什么是未发之中呢?其实这个未发之中就是你去设计方法和步骤控制自己的状态,而不是由着你的习惯和情绪去做事情。什么意思呢?就是你在动念之时停一下想一想,最高级的 “未发之中” 按照佛学的说法是深度禅定中的“静思维”,在这里我觉得不需要讲那么深,我说的广义的未发之中,就是当你有了某种贪图、偷懒或者怯懦的念头时,能够敏锐捕捉到然后在未发展起来时候能够控制住,如果你每次都能做到,那么你就能成功地控制自己的行为完全朝良性的方向发展。
  比如说赖床的人说早上起不来,尤其现在天冷,假如你给自己设定每天 6 点半起床,很多人都会说,这根本做不到,尤其还有晚睡强迫症的人根本就做不到,那么如果你清楚身体的机制,首先你去分析,起床最快的状态就是不管你睡了多久,只要醒来之后第一时间把被子踢开,然后迅速穿上毛衣毛裤,这个动作要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然后直奔厕所给自己脸上打一下冷水,然后整个人就清醒了。
  因此你在未发之中的时候就要为这个事情做准备,比如说设定好闹铃,把空调和暖气开到尽可能舒适的温度,把衣物放在离手边最近的地方,然后在床头摆一盆冷水,每天睡前甚至可以刻意地练习一下穿衣裤的速度。然后给自己设定第一步,就是听到闹钟马上弹起来,你会发现,只要你启动了这第一个动作,后面的动作自动完成,这个程序短时间内 2~3 天可以形成,时间长点一个星期,如果你超过 1 个星期还是养不成这个习惯,我提着自己的人头来见你。
  跟你们说了这个方法之后,你们会发现,其实你们缺乏的是对自己身体的了解,就好像驾驶高达的驾驶员一样,你不知道也没有意识如何给你的身体编码设定程序,然后实施控制,所以你要往东,你的身体总是按照习惯性地不听指挥,如果不明白这个道理的,你们可以去随便玩一个乐器,你会发现如果你不刻意地去重新给自己的两只手设定程序,找到节奏感,你根本无法控制你的双手做出你想要的音乐。
3、精力
精力就好像高达的电路系统的电流,用于连接人的主观意志和身体,你如果晚上睡觉不好或者总是撸管之类的,你就会发现你的神经电流命令的到达率受阻,当然,还有特别情况就是你遭遇了重大的打击萎靡不振,这时候你的主观意志对身体发出的指令根本就不管用,或者说你的主观意志会因为精力状态的低迷而处于模糊状态,人在缺乏精力的时候就是 “浑浑噩噩”,然后说话做事都感觉脑筋短路,记忆力下降,更无力去思考问题,只是随着身体的各种欲望而行动,导致你除了拖延、娱乐以外的所有事情都一无所获,更差一点的就会酗酒、嗑药等等,人在这种状态下只会进入长期的恶性循环之中,因为你如果任由欲望去行动,只会更加消耗你的精力。
  所以为什么无法控制自己,就是因为你主观意志输出的电流太弱,无法刺激你的神经发出反应,所以身体只好进入自动运行状态,这就是为什么我常说人要培养自律性,你自律性上来了,你的所有行为就与你的主观意志相符合,你需要进行自制而消耗的精力就越少,所以我在这里强烈建议所有人你们千万不要做事半途而废!因为一件事情如果你决定做了就要坚持到底,坚持所需要付出的精力远远低于你重新启动所消耗的精力。
  推荐两个回答,如果还要详细追问的看这 2 个回答就行了
自制力的本质是什么?它是怎样形成发展的? - 猫爵士的回答
怎样才能戒撸?提高正能量? - 猫爵士的回答
  看了文章的,你们用不着感谢我,想要进步学习的可以来参加我们凡事都有解平台的付费课程进行系统学习,课程咨询 Q2357521534 和 800136299
-———- 广告,微信 gz-evolution——–
如果你有任何情感、自我成长、自我管理、思维体系、情商的缺陷,欢迎关注我们,大量资料和录音可以帮助你解开巨多的困惑,我敢在这里说,国内没有比我们做得更好的课程。

http://weixin.qq.com/r/IUypsfPE1K6rrbfS9xkz (二维码自动识别)

知乎用户 蒋晖 发表

因为努力是最难的。

努力就可以进步,这句话看起来是多么富有逻辑同时又巧妙地散发出一股轻松顺畅的气息。

但其实,努力这件事情本身,就是一件非常非常难的事情。

胖的人明明知道努力减肥就可以变美,为什么还是瘦不下去?

普普通通的人明明知道努力读书就可以拥有另一番人生,为什么还是会放弃?

究其根本,原因有两个:一是懒惰,二是怀疑。

努力是一件需要坚持的事情,而大多数人用懒惰斩断了它。

缺乏行动力

很多人喜欢在朋友圈喊:我要暴富!我要暴瘦!然后继续去刷朋友圈。

喜欢说这些的人大部分都是屌丝。

想赚钱想变美最快的途径是什么?是意淫。

这些人光是想想自己暴富暴瘦就要开心的跳起来了,过个嘴瘾而已,问题不大。

所以这些人基本上也就和暴富、暴瘦无缘。

我经常在知乎看见有人问:我想创业,已经有了一个好的想法,但是没钱怎么办?

甚至有人更直接:我啥也没有,但我就是想创业,有没有大神带带我?

要我说,这些光知道躺在床上做梦但丝毫不会为自己的想法付诸行动的人,是不可能成功的。

人们总说万事开头难,难就难在第一步都跨不出去。

表面作秀

以前我的公司有位员工,每次看见他都特别的忙碌,偶尔看到他的朋友圈也是各种学习的打卡,参加很多学习培训,但是在工作上又确实没啥进步,进公司大半年没有特别突出的成绩,小错误倒是不断,但都无伤大雅。

直到有一次,他犯了一个特别大的错误,把我们课程的一个链接直接删了,给公司造成了几百万的利润损失。

我没有让他赔偿,但我开始观察他。

发现这个员工在上班的时候多次打游戏,有一次我站在他身后好久都没发现,由此可见沉迷的程度,我直接就辞了他。

如果单看他的朋友圈,你会误认为他是一个多么努力的人,但其实都只是假象。

现在微信朋友圈,很多人会定时定点打卡,晒自己坚持背英语单词,晒自己每天坚持早起,晒自己每天坚持去跑步。

所有的这些,目的都是在告诉别人:我在努力,需要大家监督我,点赞我,肯定我的努力。

然而,真正的努力,绝不是为了做给别人看的,那只不过是在企图用自己的懒惰麻痹自己罢了。

重复单一劳动

你以为自己有十年工作经验,其实不过是一个经验用十年罢了。

现实生活中,很多努力都名不副实,只是看起来很忙,但效率很低。

很多人都会犯这个错误,自认为自己很努力,但是就是出不了成果,那是因为我们懒得用脑子思考。

比如,同样的两个学生,一个一天学习两个小时,一个学习六个小时,我们理所因当的认为后一个孩子很努力了,但实际上后者六个小时有五个小时都在神游,而前者把两个小时完全用来认真学习。

所以,我认为努力不仅仅是付出体力的劳动,更多的是善于用脑子。

有的人就像驴子拉磨,眼睛被蒙住,只知道不停的走,还认为自己走了很远,殊不知自己一直在原地转圈。

这样的努力,有什么意义呢?

「选择大于努力」的观点让大多数人开始怀疑努力的意义

我年轻的时候常常幻想,如果有一个人能在每一个重要关头给我指明正确的方向,那么我累死我也愿意!

选择一条正确的路确实很重要,但大多数人没有那个眼力。

所以很多人在事情还没开始的时候就开始怀疑自己努力的意义。

“我不是不愿意锻炼,只是我是易胖体质,根本瘦不下去”

“我不是怕吃学习的苦,我只是没有那个天分,我怕我的努力没有意义”

你不是怕没有意义,你是怕离开了炸鸡火锅自己营养不良,你是怕书看多了容易脱发。

很多人都鼓吹 “选择大于努力”,认为只会努力的人没前途。

可谁又知道:

「选择」本身就是一种需要大量练习、大量努力来磨练的技能。

大部分人面临的情况都是没得选,只能靠努力,只有少数人靠不同的选择走上了成功的捷径。

打个不恰当的比喻:“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才是新闻”。为什么成为新闻,就因为它的稀缺性。

同理,靠选择走上人生巅峰的人是少数,物以稀为贵,所以其事迹被无限夸大。这样一对比,通过努力而获得成功的人太多了,稀松平常,所以无人问津。

人们更加喜闻乐见的是一夜暴富,是屌丝逆袭。所以一旦有人走了运,做出了正确的选择,大家就会觉得:嗯,选择果然比努力更重要。

从而轻视了自己眼下毫无进展的努力。

虽然我总是在创业过程中告诉大家要学会看风口,看机遇,以至于大家认为我是一个喜欢投机的人,但我没有告诉大家的是,我之所以可以有那么多的选择,是因为我为我的选择做出了足够的努力。

当然,我不否认选择的重要性。选择对了一条路确实大于你在错误的路上付出的十分的努力,方向选对了可以事半功倍。

如果我后来创业没有及时转到电商,而是还在做着大学刚毕业的 SEO,现在可能也不是现在这样了。

但是这些情况也有前提,我在进入电商前,曾经参加各种社群的学习,加上我 seo 的基础,才有了我现在电商的成绩。

努力就可以进步,这句话没毛病,信的人很多,但能做到努力的人却不多,毕竟努力真难啊~

我是蒋晖,创业十三年。如果你对电商有兴趣,可以看一下我写的书《如何做好淘宝》,里面不仅有实用的电商干货,还有我十多年的个人创业经历。线下实体书销售超 5W 册,此书目前有电子版。

联系微信:75320263,备注:电子书,免费发你。

有其他任何电商问题都可以咨询。

知乎用户 方生 发表

因为这是对的!

人知道啃树皮可以压饿,为什么还不去啃树皮?

因为这是对的!

一份工作,工作一年给你一百元的工资,你会去吗? 去你妹的!
为什么不去呢?一百元也是钱啊!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为什么不去呢?
去你妹的!
咦?你怎么这么浮躁呢?难道我没给你钱吗?难道一百块钱不是钱吗?
去你妹的!
重要的不是 “有钱拿”,工作不是“有钱拿” 就可以!所有的工作都有钱拿。但是一年一毛钱是有钱拿,一年一元钱也是有钱拿,但我们难道要去干那种工作吗?还有其它很多更有钱的!我们要选择自己最满意的!

努力也是如此。 努力就会进步, 废话,努力当然会进步,任何努力都会进步,你做任何事情,都会有进步,但进步有快又慢,你跑一百步是进步,挪一寸也是进步。有跑一百步的机会,我为什么要傻逼呵呵地挪一寸呢? 努力可以进步,我就应该努力?树皮也能压饿,给人们打鸡血的成功学大师为什么不去啃树皮呢? 因为有更好的选择嘛! 树皮当然可以压饿,但我有面包吃,为什么要去啃树皮呢?

任何事情,不是有价值,有意义,我们就应该去做的。 因为我们时间有限,因为我们精力有限,因为我们选择的权力有限。 很多情况下,我们只能选择一个,然后,就再也没有选择的机会了。 选择,才是更重要的。

如果你不明白这一点,你就会盲目地被各种各样的事情填满,多学几门语言好不好?好。于是你就拼命地学英语、法语、日语、韩语。多学几门运动好不好?好。于是你拼命地学篮球、羽毛球、潜水、滑雪、射箭。多掌握几门才艺好不好?好。于是你就拼命地练习 K 歌,舞蹈,钢琴,手工,烹饪。 然后你得到了什么? 你能得到什么? 你只会越来越慌乱,越来越迷茫。越来越搞不清楚自己想要什么!

为什么? 因为你没有内核。 这些语言啊,运动啊,才艺啊,都是工具,是廉价的填充物,不是你的内核。 这些工具根本就不足以作为你的内核。 它们没有资格。 你必须建立起自己的内核,然后用自己的内核去选择它们,而不是让它们来选择你。 你必须根据自己内核的期望,来把自己塑造成自己想成为的人;而不是让这些外物,来把自己塑造成随便一个什么人。 你必须根据自己的内核来行动,而不是根据 “有进步” 来行动,也不是根据“有意义”’来行动。

所有的事情都有意义,你找不到一件完全没有意义的事情,所有的事情,总能找到那么一点点意义。 任何行动都会丰富你的经验,你找不到一件不能丰富你的经验的行动,所有的行动,总能在某种程度上丰富你的经验。 但你要做所有的事情吗?但你要做所有的行动吗? 你忙得过来吗?你有那个时间和精力吗?你这辈子还玩不玩啦?! 你还享不享受人生啦? 你活着就是为了承受 “努力” 的痛苦吗?就是为了那一点点微不足道的 “进步” 吗?

工具!你把自己当做工具! 你从来没打算做生命的主人,从来没打算过。 所以你永远不可能成为自己生命的主人。 你就像一个皮球,被习俗、规则和偏见踢来踢去,被命运的大手拍来拍去。 工具。一个会说话的工具。 一个 U 盘,存着一堆垃圾的 U 盘。 一块行走着的蛋白质! 然后湮灭了,就湮灭了。

内核,重要的是建立起自己的内核。“我是谁?”“我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我要过一种怎样的生活?” 然后根据自己的内核来做选择。只要有内核在,选择就是清醒的,就是稳定的。 然后才是行动,事实上,行动根本不需要努力。行动就是行动,行动怎么会需要努力呢?它只会消耗一些能量,它怎么会需要努力呢?怎么可能耗费心力呢?

由内核而做的选择,由选择而发的行动,根本不需要努力,它只会消耗 ATP,但它不会消耗心力。

它不会让你的心理疲惫。也不会再有冲突。不会再问 “大家都在努力,可以我为什么不能努力?我真的好废物啊好无能啊!” 这种问题,别这么伤害自己。没有任何事情值得你这样伤害自己。事情很简单,对自己好一点。

知乎用户 Newbroken 发表

大部分人都被努力,执行力之类的词给骗了!

领导和掌权者是以对结果的评判来控制员工和组织的:

某某非常努力,某某效率高,某某实力好,某某执行力强,还有白猫黑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的等等。

但是对于具体去达成目标,解决问题,这些评判性的标准就是假大空,让人没办法去控制和改进。

所以,其实像: 努力,敬业,效率,实力,执行力等等本质都只是对确定了的结果的评价罢了,不是可执行的方法论。

为什么明明知道努力是好的而做不到努力,效率是好的而做不到效率,本质就是因为努力和效率是对结果的评价而不是可以执行的方法论。

用他去评判他人或者事实结果会发现很好用,去用他去尝试执行,解决具体问题会发现无从下手一点用都没有!

你要尽快忘掉这些标准,然后以具体的目的为中心,去摸索学习建立自己的方法论!

这个我会拆开说清楚。

比如努力的本质:坚持长期高效率的输出。这明明就是对输出结果的评价,哪里是方法论了?

要达到和维持努力:要去看具体要拿到什么结果,要拿到这个结果需要争取哪些资源,解决哪些问题。

然后就具体的去攒资源和一步步解决问题。

最后结果很好,别人就会评价你一句:真努力!

综上,努力是一种对结果的评价,具体在做事情的过程中这个标准一点用都没有!

知乎用户 「已注销」 发表

努力这个词用的太宽泛了。真正在努力的人根本不觉得自己在努力,他们只不过觉得自己在正常地生活而已;他们看其他庸庸碌碌无所事事的人,可能反倒不理解为什么每天那样子生活他们竟然能忍受得了。
有点偏题。但是我我觉得核心思想就在于:知道努力≠知道怎么实现梦想。这两者之间根本没有必然的关系。人在迷茫里面是最容易堕落的,所以 “知道要努力却仍不努力” 的内在原因,其实是根本不知道想要什么和该做什么。

知乎用户 kun yu 发表

因为努力就可以进步本身就是错的啊。

首先,很多人对于人的前进路程的看法从根本上就是错的,他们觉得人是静止的,努力了就会开始移动。
不,其实人始终都是移动的,随波逐流。
当然从这点来看,其实人随时随地都在进步。
但另外一个问题就是,所有人都在随波逐流啊。
有的人在缓慢一点的河里。
有的人在湍急的水流里。
所以其实有人一出生就进步得比别人快了,之后拉开的距离会越来越大。
努力是啥呢,是划桨。
问题是,其实并不是你划了,就会更快的。
如果不得法的话,反而会慢,弄不好还会翻船。

有人觉得自己随波逐流就挺好了,喜欢自己所在的位置。
有人看清了自己能力的限制,选择了省力。
也有人越努力越慢,因为没有掌握好方法。

知乎用户 蒋志豪 kivv 发表

是不是看了一堆文章,道理都懂, 就是做不到。之前是怎么吊样,现在还是怎么吊样?

是不是知道奶茶、烧烤不健康,就是忍不住这张嘴??

很正常,真的太正常了。

我思考过 努力 的这个问题挺久的,后来因为经过了点事情想通了,所以我也想分享一下自己的经验让大家迷茫的人赶紧出来。

我会从三个维度告诉大家(全部是我血泪经验,求赞!)

一、正反馈

二、目标

三、人性

一、正反馈

正反馈这个词,咋一看 看不出什么玄机,但是这个对于努力的影响是十分显著的。

跟大家讲一个故事吧,关于挖钻石的故事,你们应该知道

第二个人,还差一点点就能够挖到钻石了,还是往后退出了。就是是因为路上的时候,一直都是石头,心理一直没底。不知道这件事是否正确,越投入越多越怀疑自己。

就好像公众号我写文章的时候,许多的写手都是写文章,粉丝少、阅读低。次次都怀疑人生,想要放弃。就是这个原因。

如果说一个公众号的号主能够持续的得到粉丝的回应,得到关注。今天发文章有 10 个人关注,明天发文章有 20 个人关注,这些人数虽然很少,但是是一种对今天努力的反馈。

有了正反馈,你就会一直努力下去。

但是现实是,你写了很久的文章,日更了很久的文章,无人问津,就很像一个睿智的自嗨。

我很早就知道正反馈对于努力的作用,上面那个公众号的号主写的就是我自己。:-) 很高兴的是,我还是退出了公众号。

我带着对正反馈的疑问,想去测试一下,我也想培养自己的一个爱好。

我去学习了一门乐器——尤克里里

我就想试试,看看学会一首歌,带来给我的感觉是什么体验?

第一天到手,摸会了指弹,学了挺久的小星星,最后弹出了一首完整的小星星以后,我确实很大的成就感,是一种促进的力量。

每天我都会弹 1 个多小时的尤克里里,慢慢的也学会了 《小星星》《天空之城》等,每一次完整的弹出一首曲子的时候,都特别的满足。

如果说,放在平台上面,有人肯定我的成绩的话,那对于本人来说是更大的正反馈。

不过对于许多人来说,大家都没有正反馈,正反馈可遇不可求。

老板、马云还有大早上起床的王健林,他们为什么能够持续的努力?

公司的利润都进了他们的口袋里,这是一个巨大的反馈。试问 如果你能够 996 一天,给你 1w 人民币,你不把班都加烂???直接高强度加班,拖都拖不走。

公司的甲醛就像毒 /// 品一样,让我无限上瘾

二、目标

我之前在思考努力的时候,我就只感触到了正反馈,但是我觉得,不仅仅只有这个原因,感觉支撑不住远大的目标。

后来看了某个视频以后,点醒我了。

还有个 原因 —— 目标

我运用目标最成功的案例就是高考了,200 多天冲着 高考这个目标,每天苦哈哈的,都是毅然的干下去。

压力巨大,天天失眠。但是我竟然还是能够依靠目标,坚持下去。真是奇怪

我就想复制高中的这个模式到我的公众号之中,做到 10w 粉丝。然后每天呼哧呼哧的干啊,越干到后面越怀疑人生。

开始有点打退堂鼓了。

就特别的窒息,我看过一个场景,特别合适这个状态。

你弯曲身体爬进了通风管道,你只能一直往前爬,但是每爬一次,你都特别难受,你不知道通风管道的出口在哪。

我看到这个场景,虽然没有讲出这个道理,但是我能够感觉到那种感觉。头皮发麻。

我为什么高中的目标能够成功,现在的不能够成功

这是为什么?

我觉得还是,高中是一个明确的时间的目标,就是目标非常的明确,时间也很明确。但是公众号那个并不是这样。

我并不知道我什么时候有 10w 粉丝,什么时候有 1w 阅读。

然后我知道了,想要持续的努力,需要有精细的目标拆解到可执行的小目标然后小目标的持续完成,就成就了大目标。

我想起了一个日本马拉松的故事。

每次比赛之前,他都要乘车把比赛的路线仔细地看一遍,并把沿途比较醒目的标志画下来,比如第一个标志是银行,第二个标志是一棵大树,第三个标志是一座红房子…… 这样一直画到赛程的终点

这样的目标,就不会是几十公里的终点,而是几公里的一个小目标,到达了小目标,对于赛程也有了数,人对事物有了掌控感的话,更有自信一点。

三、人性

人性就是懒惰的,我非常非常的认同,我觉得能够勤奋的人,能够赚钱的人,都是反人性的,都是强烈克制自己的人。(赚得到钱的人可以是时运,赚大钱的一定是反人性的)

有一些毒鸡汤说得好啊

努力不一定成功,但是不努力一定很舒服
今日事今日毕?不用着急,明天也不一定能够完成

其实说的真的很对很对,这就是现实,但是太过于悲观了。推荐大家不要深信,要有自己的思考在里面。

很多人都好面子,所以大街上摊煎饼的阿姨月入 2w 不差你个鸡蛋,就是别人能够长时间站着,并且推出小车在人群呼哧呼哧的干。很反人性。

深圳的搬砖工比你办公室里面的行政白领工资高几倍,为什么没有很多人冲过去搬砖?因为搬砖巨累,要晒太阳。很反人性。(深层次 是搬砖没有积累,但是工作有积累)

别人问你借东西或者求你办事的时候,就是因为好面子不好拒绝,所以就弄的自己很麻烦。

人性这个东西,完全阻隔不了。

人就是懒的,你能怎么办?不过问出这个问题的答主,也不用急着改变或者干嘛,因为这才是大家的常态,如果你不满足做普通人,你才需要改变。

如果没那么高要求,当条咸鱼才是最爽的。国企朝九晚五回家,然后玩游戏吃外卖,花花钱,无忧无虑挺好的。

不追求奢靡的生活,你赚的钱加上普通家庭的啃老一下,完完全全够你美滋滋生活了。

我很纠结的一个人,我身体是渴望懒惰的,渴望咸鱼的,但是精神缺是想要与众不同。所以对于努力也有我自己的思考,我也在自己的实验。

努力不是没有方法的,正反馈、拆解目标,能够助你成功,如果你能克服人性的弱点,你就能成功。

(不过… 雷总也说了,不要用战术上的勤奋掩盖战略上的懒惰,做人很难,赚钱难过吃屎。)

知乎用户 张萌萌 blingbling 发表

有时候会得不偿失

知乎用户 Eidosper 发表

我们先不讨论 “努力是否一定会进步”,以及 “如何正确的努力”,先讨论 “道理都懂,可啥都做不到”。

我们通常有四种状态

  1. 情感上想做,理智上想做
  2. 情感上想做,理智告诉自己不可以
  3. 理智上想做,情感上抗拒
  4. 理智和情感都抗拒

举几个例子:

  1. 放假了,你想打游戏,你能打游戏,你就去打了(玩了会很爽,不玩很不爽)
  2. 放假最后几天了,你想打游戏,但作业还没写(玩了回后悔,不玩会难受)
  3. 放假最后几天了,你坐在书桌前,告诉自己一定要写作业,结果不想动笔(写着很难受,不写会后悔)
  4. 刚放假,你妈叫你写作业,你不想写,也觉得没必要这么早写(写了会很不爽,不写会很爽)

这四种状态具体发生了哪边的事情,有外力的时候,就是自己和外力的对抗。如果没有外力的情况,1 会做,4 不会做,2 和 3 都是内心理智和感性作斗争。
理性的部分,我们可以用道理说服,但是感性的部分则需要去体验来修正。前者讲道理就行了,几乎人人都知道;但是后者鲜有人能搞定,能搞定的人通常被称为 “情商高”。
当然,以上四种状态不是一成不变
的,可能随着时间转换:

  1. 开始感性上抗拒,后来感性上接纳——通常被称为口嫌体正直
  2. 开始理性上抗拒,后来理性上接纳——通常是 “道理说明白了”
  3. 开始感性上接纳,后来感性上抗拒——你看看你办的健身卡用了几次就知道了
  4. 开始理性上接纳,后来理性上抗拒——“觉今是而昨非”

理性的部分如何解决,我们可以参考 “辩论中的各种谬论”,以及一些比较严格的推导方式即可解决。关键在于感性部分,通常人都不认为这需要解决——“真矫情” “为赋新词强说愁”。

但是感受是存在的,不解决的话就会 “坐在作业前面不想动笔”。

优秀的父母和老师,通常善于引导这种感受的塑造。所谓培养兴趣,就是感受这件事带来的乐趣,要点在于知道乐趣在哪,要点还在于如何感受

这种东西还是挺难的,以我的经验,上一辈人万中无一,通常这种人能改变一个人的命运。是知乎故事中的我有一个老师,我有一个邻居,我有一个哥哥,改变了我啥啥啥。引导兴趣是个极其耗神的活,还需要持续性,一天两天未必有效。

**蓝鹅,现实是家长老师遇到第二种第三种,就开始鼓吹 “理性战胜情绪”,真是可悲。**这让学习变成了一种无比艰辛的过程,因为这样相当于强行让学生感受负面——通过 “战胜” 的方式,还会不断扩大负面感受——最终学习似乎成了令人望而却步的事情。

然而学习本身,和玩游戏一样,是个中性的事件——这不像失恋、患病这种典型的负面事件,也不像追到女神,性快感这样典型的正面事件——学习和玩游戏一样,有苦有乐,关键是你是在追寻其中的苦还是其中的乐。

讽刺的是,没有家长和老师教过的玩游戏,反倒是比较接近它的原本面目。假如要是在 “玩游戏” 里面也像教学过程中那样,鼓吹“理性战胜情绪”,鼓吹“玩游戏是痛苦的,拿冠军是欢乐的”,鼓吹“冲杯一百天,一辈子上传奇”——要是有人天天这么号召,那玩游戏估计也会变成一种比学习还巨大的痛苦。

从来都不应该是战胜,那是理性和感性的自相残杀。如果恰好这人意志坚强,每次都能杀到一边挂掉,那挺好,抑郁症欢迎你。

多去想想,是什么让你体验到了什么,从而阻碍了你做事?

是一天的碌碌无为,让你感受到了焦虑,焦虑阻止你睡觉,更确切的说,是你的理性排斥焦虑,让你去刷知乎来安抚焦虑,最后更睡不着了?到最后疲惫的感受覆盖了焦虑,最后才能睡着
如果能坦然接受,人生碌碌无为也很正常,不是每天都要高效率,心安理得之后很快就睡了。

是什么阻碍着你努力?是情绪,是你理性排斥情绪,需要先安抚情绪。有人写作业前要吃个冰棍,就是如此。

是什么驱使着你努力?也是情绪,是一种积极心态,一种所谓的年轻激情。你就想想,打游戏的时候你感受到了什么,尤其是一群哥们儿打团,那正是年轻的激情。

如果你看《上低音号》这种日常番剧,你会发现里面的 “引领者” 都是在塑造着大家的感受——甚至 SOS 团、SSS 团也都是如此——这种精髓,才是乐趣所在。

动漫中的女主角,通常也是会引导男主角去体验,长此以往,男主角才从低潮中走出,如同《冰果》。

你又在努力中体验到了什么?你又是如何体验的?
打字时指尖的触感,写字时笔尖的声音,课本的装帧和里面文字的力量,公式的奇妙,做完题目的成就感,考差的沮丧感,做作业做的久的疲惫,手的酸,上课加班的困倦——每个事情都是五彩斑斓的,你可以去感受你想感受到的体验,去寻找你所喜欢的触觉,然后自己引导着自己的心,往前走。

知乎用户 金迪 发表

其实这不是努力和进步的问题。
因为大多数人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进步,所以不努力的。
例如天朝的最大问题是,大家都喜欢钱,比较俗。
奢侈品,跑车,别墅,提到了之后很多人都会想要的。但是真正去努力(自己学习工作),而不是靠运气(彩票,动迁)的人很少。为啥呢?因为我们并没有那么的想要这些东西,只是别人说这个好,这个贵,自己就觉得想要了。得到之后会怎么样,努力了成功了又怎么样呢?不知道,所以大多数人不努力。努力也只是因为压力,读书要考试,结婚要养老婆之类的原因罢了。所以能不努力就不努力是常态。和进步没有关系。
眼睛一睁一闭,活着,只是为了一口气,一张皮。
这就是百姓。

知乎用户 去者 发表

因为努力这个词带有极强的克服困难的意味
短时间人会有精神 长时间便倦怠放弃
所以 现在我几乎不提努力这个词 想做什么事 就做好了 累了 就休息休息偷点懒好了 这样反而会让人更顺其自然的做下去
长久而淡然的进行远比激励和克服有效果

所以 在我的字典里 努力这个词 我永远不会和家人朋友和孩子说

话说我要是早点明白这件事就好了..

知乎用户 赵雅君 发表

因为 tmd 找不到目标!没经历过的人不知道那是种什么样的煎熬,神马工作压力大都是小事情好嘛?是爬山难还是从沼泽中爬出来难?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我一直在想,所谓 “惰性是人的本性” 这说法中,惰性的实质是什么?

归根结底,在我看来,是能力和勇气的问题。人总是要追寻一个问题的答案:即我为什么要活着?虽然看起来很多时候人的想法和行为都是不理性的,但是其实内在却是有着其非常理性却自我察觉不到的衡量的。人若是有足够的能力以认清这个世界和自身,有足够的能力把某件事做到大放光彩,那么应是能找到人生存在的意义并且去执行的。它让你觉得你的生命更有价值,让你确定你能够获得的远远多于你努力中失去的那一部分,那么怎么还会不努力呢?

然而人们大都没有能力确定一件事自己是不是可以做好,甚至是无法确切的知道自己能做什么事的。于是陷入了徘徊和担忧之中,许多人不敢做这凭自己的能力尚无法估计其期望的投资。当你没有做的时候你的付出和回报都是零,这是平衡的;而当你去做的话就不得不面对一个可能是坏的结果了。保守的想法可能带不来好处但是也至少不会带来坏处,这就是大多数人心里的稳定至上的想法。

之所以大多数的人短视,只看到眼前的利益而不考虑长远的事情,不是因为他们不想追求高级,而是因为短期的事情的回报是最可以确定是否能得到保证的。在能力不足以预见长远的事情的情况下,这是一种胆小的规划模式。

然后他们发现这样想的同伴其实还挺多,于是找到了集体,不再感到自己活着那么没希望,至少自己还不算是活的最没意思、最差的那一群人嘛(其实这有时是一种假象,” 最差的一群人 “的数量远远多于人们所以为的数量,只是当人们处在一个群体中的时候总是会想当然的认为群体的就是正确的、至少是不低级的)。

然后,不做的人永远有对做的人的评论权,这导致了一些努力后失败的人要面对比这件事做失败本身更大的压力,就更没多少人敢于去努力了。

所以,除了那些天资秉异、能够认清许多事情而做出最合理的判断、找准最优的方向而不停努力的人以外;那些愿意为了一个美好的信念而一头冲进迷雾中不停地往前奔跑的人,即便失败了,也是很令人敬佩的,不只是因为他们的坚强毅力,也因为他们的勇气打破了常理而使得这个世界更有趣。

知乎用户 Vic Lee 发表

一句话:痛苦不够
现实的痛苦不够,努力过程中的痛苦更多。

知乎用户 田林哥哥​ 发表

因为努力的收获充满了不确定性,但是不努力的好处却是眼前实实在在的。

我有一个朋友,想要进步,所以一度下定决心要周末七点半起来看书。

坚持了一个周末,第二个周末就放弃了。

我问其原因,他说是因为自己没毅力,起不来。

然后我就问他:“你平时上班几点起?”

他说:“七点半啊。”

然后我反问他:“那为什么上班要早起你就起的来,学习要早起你就起不来?”

他一下子就愣住了。

是啊,为什么老板要我早起我就起得来,学习要我早起我就起不来呢?

答案是因为努力学习这件事情的收获的不确定性。

当你早起上班的时候的时候,你明确地知道:

只要我坚持上班多少天,我就可以在下个月领到几千块的薪水。

而如果我睡懒觉迟到了一小时,那么我可能会被扣掉多少多少的钱。

但是当你早起努力学习的时候,你并不知道自己今天努力学的东西究竟会在多久之后用到?用到之后究竟能带来多大的好处?

你也不知道今天睡个懒觉不努力,相比于早起努力,究竟会损失什么?

努力在未来所能带来的收获充满不确定性,但是偷懒的好处在眼前就可以明明白白地感受到。

所以很多人虽然知道努力有好处,却还是会选择偷懒。

知乎用户 李傲文​ 发表

不要看轻 “想要努力就能努力” 这一点呢,因为,“会努力” 这一点,本身就是一种天赋啊。

知乎用户 占浒 发表

良心回答:客观现实——想做一件事,进而将这件事情做好,真的非常难。

在没有坚持努力去做一件事情的时候,甚至对 “我是谁” 和“可能的自我”都是感到迷茫的。

一方面,并不是自己不想努力,而是害怕努力了也没有一个好的结果(未来是虚幻的),并且努力和结果真的不是必然的。

另一方面就是做一件事情,达到自己想要的结果,这个过程非常的慢,可能几个月甚至几年。而且努力的过程中,并非一直向前走,而是反复前进后退,对自己的自信心真的是非常大的一个打击。

很多时候,自己真的看不清楚未来,现在却时时刻刻在折磨自己(读书,学习,工作)。

每天都想将自己置入到一个早起晚睡,努力学习工作中。甚至赌咒,发誓。却在第二天的早上,就体会到了一丝丝的低落。

因为昨天的努力,并没有看得见的前进,甚至有可能后退。

一天天的赌咒发誓,却一天天的沉沦堕落。将自己陷入到了发誓——堕落的重复循环中。将自己的自信心彻底摧毁。

努力是痛苦的,你需要每天必须强撑着自己向前走,不敢向后看,因为真的没有退路。也不敢向前看,因为真的看不到阳光。

往往我们都是一个有自尊却没有自我效能感的人。

自尊告诉我,我从小是别人眼中所谓的 “别人家的孩子”,我不能失败,这样我就无法面对我自己,也无法面对父母,伴侣甚至周围人。

因为我害怕一旦我努力了,却没有结果,我在他们眼里面一文不值。我将失去自己所有的一切,包括以往在他们眼中的形象。

我想到了解决自己的自尊和害怕失败的办法——不努力。

在不努力这个办法中,我找到了更好的表达自己不努力,但不会影响自己形象的方式——自我妨碍。

我给自己设置障碍,来阻止我自己为了获得成功而努力。发现了这种行为可以最好的保护我自己的——自尊(自我形象)。

为了让自己明天可以起不来,但满足自己可怜的自尊心,我故意晚上睡的很晚。

为了让自己不对未来的自己失望,我故意选择在可能失败的任务中,不尽全力(事后可以安慰自己,不是自己不行,只是自己没做)。

为了让自己避免面对失败的可能,凸显自己的无能,我故意选择在考试的前一天不做任何复习。

因为我要照顾自己仅存的那点自我形象。

自尊保护了我们的自我形象,却也毁掉了我前进的可能。从某种程度上来讲,自尊是必须的。但是缺乏了自我效能的监管,自尊变得无所顾忌。

自我效能,就是对自己的能力和效率的乐观信念,可以获得很大的回报。

我们在很小的时候,父母帮助我们建立了自尊,却忽略了自我效能的建设。

如果你相信你有能力做一些事情,这就是自我效能。如果你是真心的喜欢你自己,这就是自尊。

父母从小告诉我们你是特别的,你是漂亮的,帮我们建立了自尊感。却很少告诉我,我知道你能行,你真的已经很努力了,帮助我们建立自我效能感。

想要改变不努力的状态,获得最大程度上的进步,其实没有任何方法。因为所有的办法,围绕的都只是一点——你必须亲自做。

所以我们读了数不清的鸡汤,学习了数不清的技巧,却仍然没有任何的改变。因为你从开始,就没有相信你自己能做到。

在努力的过程中,不展望未来,不回首过去,不关注现在。每天将自己定下的详细目标,全部做完。不问结果——因为有很多结果,到了时间,自己就会出现。

知乎用户 核聚​ 发表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天道酬勤”,努力就一定有收获,这样的话不知道害了多少人。努力和进步完全是两回事儿,努力距离有成何止十万八千里。

1. 方法

有一种努力叫做无望。

我在高一和高二的上学期之间就一直生活在焦虑中。在长达一年半的努力过程中,我的成绩没有明显进步。这种努力包括买各种参考书,包括延长学习时间,学习到夜里 12 点。在这个过程中,我的学习进展是很不理想的。

当我们坚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时候,耕耘而不收获,于是导致了自我怀疑,怀疑自己的智商,怀疑自己的能力。

那么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这个几乎成为谚语的认知是否正确?答案是错误的。任何一个农民都知道这句话是错误的。这句话是文人编出来的,而不是任何一行的实干家所写。这里所说的文人是诸葛亮所说的这种类型:“若夫小人之儒,惟务雕虫,专工翰墨,青春作赋,皓首穷经,笔下虽有千言,胸中实无一策。”

一个人无论认真对待任何一件事情,无论是农事、还是写一篇文章,都是如此。如果仅仅播种,而没有后续的劳作,不会有收获!甚至播种方式不对,也不会有收获!实际上,人在做任何一件事情上,都有足够多的可能性让人得不到令自己满意的收获,甚至劳而无功!

如果说,你已经付出了足够的努力,效果不尽理想,那么此时你该思考你的学习方法是否有效。到了高中阶段,几乎所有的学生都想过学习方法的问题。但问题是,这种思考深入到何种程度?对学习方法进行足够认真的思考会动摇我们根深蒂固的一些判断。例如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那么做一件事情怎样才可能有收获呢?只有指向清晰的目标、运用高明的方法、并付出足够的努力,才可能得到令自己满意的进步!

努力却没有进步,甚至没有任何进步的第一个原因是方法。

做好任何一件事都不容易!任何一件事的成功都是一系列系统操作的成功!

所谓方法,就按照法则进行的操作。一个人做事如果违背了相关的法则,那就是浪费时间,空耗精力。例如,一个人可以学一样东西,学了 1000 遍仍然学不会、记不住。因为,他不懂得遗忘规律,不懂得周期性复习的重要性。相反,如果把握了周期性复习的规律,复习 5 遍,就很难遗忘了。

见我的另外一篇文章。

2. 学习方式和工作方式

许多一流的笔杆子都不是好学生(虽然不是全部)——温斯顿 · 邱吉尔就是一例。在他们的记忆中,上学往往是十足的折磨。听课让他受不了。然而,他们的同学有这种记忆的却很少。这些笔杆子可能在学校里得不到什么乐趣,对他们来说上学的最大痛苦是无聊。有关这个问题的解释是,笔头好的人一般不靠听和读来学习,而靠写来学习,这已成了一种规律。学校不让他们以这种方式学习,所以他们的成绩总是很糟糕。丘吉尔在从政之前做记者。从政之后,靠写作,当然也包含他的著名演讲,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

欧拉是科学史上最多产的一位杰出的数学家,据统计他那不倦的一生,共写下了 886 本书籍和论文,其中分析、代数、数论占 40%,几何占 18%,物理和力学占 28%,天文学占 11%,弹道学、航海学、建筑学等占 3%,彼得堡科学院为了整理他的著作,足足忙碌了四十七年。欧拉,平均每年写出八百多页的论文,还写了大量的力学、分析学、几何学、变分法等的课本。历史上很少有记载欧拉和同时代人的频繁交流(除了伯努利兄弟),他也没有发表过什么演讲,他是阅读和写作型的。

有一位公司总经理,他把一个平庸的小家族企业发展成行业领军企业。他习惯于每周一次把全体高层管理人员召集到他的办公室,随后对他们讲上两三个小时。他总是提出政策性问题,在每一个问题上提出三种不同观点。但他很少请这帮同事发表意见或提出问题,他只需要听众听他讲话。这就是他的学习方式。虽然他是一个比较极端的例子,但是通过讲话学习绝不是一种少见的方法。成功的出庭律师也以同样的方式学习,许多诊断医师也是如此。德鲁克是这种学习方式,马云也是这种学习方式,乔布斯更是这种学习方式。

所以,为了有明显得进步,乃至成功,你必须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和工作方式。

德怀特 · 艾森豪威尔担任欧洲盟军最高统帅时,一直是新闻媒体的宠儿。他的记者招待会以其独特的风格出名——不管记者提出什么问题,艾森豪威尔将军都从容地对答如流。无论是介绍情况,还是解释政策,他都能够用两三句言简意赅的话就说清楚。十年后,艾森豪威尔当上了总统,当年曾对他十分崇拜的同一批记者,这时却公开瞧不起他。他们抱怨说,他从不正面回答问题,而是喋喋不休地胡侃着其他事情。他们总是嘲笑他回答问题时语无伦次,不合乎语法,糟蹋标准英语。

原因是,艾森豪威尔不知道自己属于读者型,而不是倾听型。当他担任欧洲盟军最高统帅时,他的助手设法确保媒体提出的每一个问题至少在记者招待会开始前半小时以书面形式提交。这样,艾森豪威尔就完全掌握了记者提出的问题。而当他就任总统时,他的两个前任都是倾听型——富兰克林 · 罗斯福和哈里 · 杜鲁门。这两位总统知道自己是倾听型的,并且都喜欢举行畅所欲言的记者招待会。艾森豪威尔可能认为他必须去做两位前任所做的事。可是,他甚至连记者们在问些什么都从来没听清楚过。

找不到适合自己的学习和工作方式,你很可能一败涂地。

3. 趋势

雷军的风口论,已经流行好几年。虽然在 1988 年雷军就参与创办了金山软件,比腾讯、百度等互联网企业早了 10 年多,但还是在互联网大潮到来之时尝到了落后的滋味。他不认为自己比马云、马化腾懒惰,相反他入行早,而且异常勤奋,人称互联网界的 “劳模”。他想不通,自己怎么就没那么成功。想了两三年,雷军终于想通了,就要顺势而为,他认定移动互联网是未来,所以想要赢在未来 10 年,就要在这上面下工夫。他说:“把握战略点,把握时机,要远远超过战术。一头猪在风口,台风大,它就能飞起来。” 战术上的勤奋弥补不了战略上的懒惰!

这就是尽人皆知的风口论,猪论。许多人因之欢呼雀跃,还有许多人猛烈批评。但无论你怎么批评。你造一个小米试试看。

从个人的发展看。在我们这个时代,无论一个人把马掌钉的多好,也不会有多大发展空间。

相反比尔盖茨、马斯克和扎克伯格,这些人都是计算机兴起的时候,接触到了计算机编程,首先成为技术上的牛人,然后在产业界兴风作浪。

雷军做小米前前后后几年的经历,总结出的最重要的一句话就是,“于万仞之上,推巨石而下”。巴菲特即便再神,如果没有股票市场,如果美国美国经济长达 1 个世纪的大发展,他也不可能成为股神。马斯克也是一样,如果没有互联网兴起,没有新能源的大趋势,没有星际移民的大趋势,他也不可能成为钢铁侠,特斯拉电动车、SpaceX 的火箭,都不会有。他们踩在时代的脉搏之上。往小了说,唐家三少如果没有互联网阅读,他的玄幻小说没有一部能写得出来,因为第一部小说就决定了他有没有饭吃。

有了超强的学习能力和掌握了一项核心技能,才能把握趋势,把握机遇。马云以他的超强的学习能力看到了互联网电子商务的大趋势,通过他的演说能力、组织能力,把握了这个大趋势。马斯克看到了人类星际移民的大趋势,通过他的超强学习能力,他断定火箭发射成本可以降低成千上万倍,通过他的组织管理能力、演说能力,他实现了可回收火箭技术,并且秉承了一个成功的商业项目,他要在火星上退休。

这就是趋势的力量。

只有万分之三的人能把握住趋势。

在马云看来,一个人把握未来的大趋势取决于这个人如何面对新鲜事物,如何认识新鲜事物。

在大趋势面前,在机遇面前很多人都失败了,原因是什么?在马云看来有四个原因:第一看不见,第二看不起,第三看不懂,第四来不及,这实际上是四个认知过程。在电子商务这件事情上面,比如最初淘宝上线,有多少人看出了电子商务是未来的发展大趋势,当然有一部分人看到了,然后他们开淘宝店,淘宝商城,发展起家了。很多人是没有把握到这个趋势,原因就是这四个原因。

对于把握住趋势的人,正好是与之相对的,是个相反的原因,第一,要及时看到这个趋势。第二是要及时看的起他,所谓看得起呢,就是说要意识到那个新生事物,代表着未来发展的新趋势,第三呢是要看得懂那究竟是什么?第四呢要赶得上。究竟有多少人能赶得上未来的发展大趋势呢?我们根据 80,20 的法则,算下来只有 0.16% 的人,也就是说,一万个人里面只有十六个人能够赶得上未来发展的大趋势。这个是怎么算出来的呢?很简单,百分之百作为起点,那么面临新生事物,其中只有 20% 的人能够及时看得见这个新生事物,看得见里面的只有 20% 的人能够看得起,看得起的人里面又只有 20% 的人能够看得懂,看得懂的里面的又只有 20% 的人能够赶得上,也就是说,百分之百乘以 4 次 20%,结果就是 0.16%,也就是说,1 万个人里面只有十六个人能够赶得上这个未来发展的大趋势。显然,赶得上上还不够,还需要抓得住这个大趋势,那么什么人能够抓得住呢?在赶得上的人里面,要有足够的耐心,足够的能力和技术,才能抓得住这个趋势。也就是说,百分之百乘以 5 次 20%,只有 0.032% 的人能够抓得住这个大趋势,也就是 1 万个人里面只有 3 个人能够抓得住未来的大趋势。

4. 地图

生活像爬山,像旅行,也像打怪升级。如果没有地图,会很惨。在游戏里,很快就会死掉。

生活的残酷面被远远低估了。打怪升级很好玩儿,没有地图,技术不够娴熟,应变不够快,再没有战队,很快死掉是必然的。现实生活中虽然不像游戏中那么容易死掉,但是可能付出的代价,是难以想象的。这种代价,不但是时间金钱,还有重要得多的东西。有的人,自此一蹶不振。

没有目标,就没有计划。没有地图,就没有目标。所以,第一步是绘制你的人生地形图。就像诸葛亮给刘备建议取西川。三顾茅庐的时候,这事儿已经定了。但为什么不行动呢?第一,实力不够;第二,没地图。但这两样都有了之后,马上行动。

绘制你的人生地形图。这个地图,你会绘制很久。但是,如果努力的话,大学时代基本可以绘制的比较完整了。所谓绘制地图,就是看明白社会,看明白人生,看到各种可能的路径,各种可能的高峰,尤其是看到各种人生中的陷阱和大坑!怎么做?抽时间,像读小说那样,读一百个名人传记。读传记有所得的标志是,你能就其中任何一个人滔滔不绝的跟哥们儿或者闺蜜,滔滔不绝地讲上一个小时。尤其是当代风云人物的传记。现在社会全方面都在指数发展,未来能指数发展的一切都将以指数发展。所以,你必须了解当代叱咤风云的人物,它们是社会发展的缩影。例如,马云、马化腾,马斯克,库兹韦尔,等等。你以为经常会听到他们的名字,看到他们的新闻,读到他们的文章,看到他们的演讲,所以就很了解他们了。实际不然。这是大多数人的错觉。标志就是我刚才说的标志。你一旦做到之后,就会发现,你对许多事物的认识和判断,都比以前深刻。100 个人物经历,应该是 3 个月的业余时间做到的事情。见韩国人二志诚写的书《书都不会读,你还想成功》。每天读一本书,相对于社会平均值而言,算的上一个大计划了。但比之于,巴菲特每天读 500 页,马斯克每天读两本书,还有差距。

建立人生地图取得突破的标志就是有了人生坐标。这个坐标不复杂,横坐标是主动性,纵坐标是事情的风险程度。坐标原点就是你的能力。人就是在这个坐标下开疆扩土,一方面不断增长自己的能力,另一方面规避风险,并从不确定性中获益。

5. 定位

在社会上,不是总有进步就能安然无恙的。如果你的收入增幅,跑不赢通货膨胀。那你仍然是失败的。

杰克 • 特劳特全球顶尖的营销战略家,“定位”之父。特劳特 1969 年提出商业中的 “定位” 观念,并在实战中不断开创与完善了定位理论。目前是特劳特全球伙伴公司(Trout & Partners - Strategic Positioning | Books, Consulting, Speaker)总裁,该公司是美国最负盛名的国际营销咨询公司之一,在全球 26 个国家设有分公司。他的作品有《定位》、《重新定位》、《商战》、《什么是战略》等畅销书。

《人生定位》是特劳特写给年轻人的一本书。他用轻松幽默的语言向读者讲述了通向成功的方法。更努力地工作、更坚定地相信自己、更积极地思维,并不能让你取得成功。成功不是你能自发产生的结果, 成功的关键是你能与外界因素产生怎样的合作、联姻和耦合。

特劳特把人生比喻成赛马。每一种学习、工作、生活类型的人,度赔率都不同。例如完全依赖努力型的人,度赔率只有 100:1。也就是说只有百分之一的成功几率。

特劳特把人生旅程分成高中低三大类风险类型。

高风险赛马

努力型赛马:100∶1

智商型赛马:75∶1

教育型赛马:60∶1

企业型赛马:50∶1 /

中等风险赛马

高风险赌注意味着完全依赖自己身上的某种东西,买中等风险的赛马就是认为成功要部分依靠自己,部分借助外力

才华型赛马:25∶1

爱好型赛马:20∶1

地利型赛马:15∶1

宣传型赛马:10∶1

低风险赛马

低风险的赛马就是把成功的希望全部寄托与外界重要因素的联姻上。

产品型赛马:5∶1

创意型赛马:4∶1

他人型赛马:3∶1

伙伴型赛马:5∶2

配偶型赛马:2∶1

家族型赛马:3∶2

对于不具备这种认知的人来说,上述结论是触目惊心的。如果你想在事业上有成,在这个社会上过上有尊严的生活,那你就得好好思考自己的定位了。这一切以努力为基础,但努力却是远远不够的。

6. 耐心

即便你一切做的都是对的。在起初的时候,你的努力和收获似乎是不成正比的。因为,即便你的进步是指数式的增长,由于基础值很小,那个增量,是你看不上的。但事实是,那个微笑的进步,累积起来是惊人的。

正如巴菲特。

巴菲特 99% 的财富都是 50 岁之后赚到的。在巴菲特 633 亿美元的财富中,有 627 亿美元是 50 岁之后赚到的,其中 600 亿美元是 60 岁之后赚到的。是不是出乎预料?但这就是指数增长的必然。

巴菲特 1964 年开始接手伯克希尔公司。伯克希尔公司 1965 年到 2013 年共 49 年中实现年均复利(复合增长率)19.7%,增值 6707 倍,惊人吧?《巴菲特 25 岁时(1955 年)拥有 12.7 万美元》,决定 “退休”,并回到老家奥马哈做专职投资。假如 1955 年到 1964 年这 10 年也能实现年均复利 19.7%,那么,1955 年 - 2013 年这 59 年实现近 40509 倍收益率。如果再考虑巴菲特从 11 岁开始投资,11 岁到 24 岁这 14 年投资赚 2-4 倍 (年均仅 8.16-12.18%),那么,巴菲特 11 岁时的一点原始资金到 2013 年底这 73 年有可能实现了 10-20 万倍甚至更高的收益率。

这一切都是复利(指数增长)的力量。

所以不要小看每天 1% 的进步。实际上,为了那持续的 1% 的进步,你必须竭尽全力,同时,还必须抱有强大的耐心。

== 核聚相关文章 ===

  1. 逆袭利器:自强学习法和进步本 —核聚专栏文章

  2. 努力就可以上清华北大吗?如果可以,怎样做? - 核聚的回答 - 知乎

  3. 怎样才能从英语很糟糕的人变成英语很厉害的人? - 核聚的回答 - 知乎

  4. 如何长时间高效学习? - 核聚的回答 - 知乎

  5. 能很好地控制住自己是一种什么体验? - 核聚的回答 - 知乎

  6. 人最重要的能力是什么? - 知乎核聚的回答 – 知乎

  7. 碎片阅读如何形成知识体系? - 核聚的回答 - 知乎

  8. 怎么样才能让学习体系化,效果更好?- 核聚的回答 - 知乎

  9. 对获取知识的方法论的疑惑? - 核聚的回答 - 知乎

  10. 每天坚持英语学习为什么还是学不好? - 核聚的回答 - 知乎

  11. 你有什么道理后悔没有早点知道? - 核聚的回答 - 知乎

知乎专栏: 核聚

微信订阅号: 核聚

知乎用户 暖石网 CEO 小马​ 发表

其实很简单,因为很多事情做了之后没有产生效果,所以就懈怠了。
心态:妈的努力了这么久还是这个鸟样,不努力了,玩守望先锋去
对策:
1,认准你的目标,坚定你的信念:
我曾经是个大胖子,体重 220 斤,这样是肯定不行的,必须减肥,怎么办?
我先看了数不清的减肥攻略,这样的攻略大家可能看过很多了,有各种各样的食谱啊,运动啊,有氧无氧啦…… 这时候第一步其实是多看看鸡汤,在心里告诉自己,别人这么做成功了,人与人之间的差别没有这么大,我这么做也能成功,即便一开始没有什么成功,但是坚持下去肯定没问题,也就是说——不断告诉自己做正确的事情,并且坚持做正确的事情,在懈怠的时候不断暗示自己,常常能够继续坚持下去,而成功,说白了,很多情况下,比的还是同样的事情谁能坚持地久一点。

2,抓住成功的苗头,鼓励自己:
很多成功来得并不容易,但大多数成功都有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我减肥的时候,也不是一开始就瘦成闪电的,而是经过了漫长的 6 个月,才从 220 斤减到 150 斤的,一开始的时候,减得非常缓慢,而我当时恰巧又是一个比较急躁的人,今天体重 220.3,明天变成特喵的 220.6 了,这怎么办?
很简单,丢掉体重这个不稳定的数据,去看一些更明显的改变。
比如我虽然体重没有下降,但是我发现昨天自己做了 10 个俯卧撑就歇菜了,今天居然做了 15 个,这就是 50% 的进步,相当牛逼。我昨天骑 35 公里自行车花了 2 个小时,今天只花了 1 小时 57 分钟,这也是看得见的改变。说白了,关注那些看得见的改变,让自己产生成就感。

3,尝试多种解决方案,找到最有效的:
我减肥的前三个月,一直在骑自行车,每天平均下来大概能瘦个 100 克,这样好慢啊不是吗?虽然每天都有进步,但是进步太小,时间太长的话,心里也会厌烦,后来我尝试了以下 INSANITY,哇塞,第一天就特喵的瘦了 1 斤(有可能失水过多了哈),于是接下来我就不断做 INSANITY,平均下来几乎是一天掉一斤的速度,这时候真的是动力爆棚了,毕竟每天只要锻炼了就能瘦他娘的一斤哟!这样持续了大概三个月,后期瘦的慢了,但是已经养成了这个习惯了,不管下班到家的时候多忙多累,只要打开电脑开始跳 INSANITY,立刻满血复活,不跳不舒服。

4,成功一次:
后来我用了 3 个月的时间从 200 斤瘦到了 150,每天睡前喜欢摸着一层薄薄的脂肪底下的腹肌,跟腹肌说话,类似于母亲跟肚子里的小孩说话那样,这时候的我,再做其他事情,也在不断践行前面我说过的三条,而且因为靠自己的力量瘦下来了,成功过,所以自信心十分爆棚,之后的其他问题,即便比减肥更难,也都这么扛下来了。

就是这样,祝大家成功。

知乎用户 役心 发表

阳明先生说: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未有知而不行者,知而不行,只是未知。

知乎用户 松塔 发表

“进步” 是什么?能吃吗?

会做一些努力,就是为了凑合先活下去。因为不管怎么说,就那么放任自己死了,难度这么大的一件事,好像还是做不出来。
在此基本线以上,没有动力。
没得到过好的东西,爱是什么,不知道,在视野之外,想都想像不出来。
所以,健康的身体有卵用,钱有卵用,成就有卵用。进步有卵用啊。

那人生是为了追求什么呢?也不知道。
只有先活下去,再看吧。
不然能怎么办。
难道去死。
死又死不掉。

知乎用户 王科科 发表

越热情越认真的人,更需要结果的承认。
不然热情就会燃烧殆尽。

人性本就如此。

知乎用户 威猛炒股人 发表

这个问题的答案真的是说的很充分了,我来补充一点自己的浅见。努力是可以进步,但努力本身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就好像你说 “钻石可以换金子”,为什么别人不去换,因为钻石也很难搞到啊,对吧。努力需要一定的意志力、身体耐力、固执的内在精神、外在环境允许、健康。这些要求对于现代人来说还真的有点高。其实不是人类做不到,是现在人退化了,原来的人天天活都不一定活得下去,撒丫子跑啊斗啊,自然就意志很强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就是讲的这个道理。因为没在一个必须努力的环境下,所以无法施展你最好的魄力,就成了咸鱼之类的。

所以安乐不一定就是好事,尤其是这个时代为了割韭菜,资本家为大众塑造了一个过于方便又太容易得到廉价快乐的生活环境,只卖物质啦虚荣啦,打压文化和自觉意识,而大部分人还蒙在鼓里。这样下去有两个结果,一个是未来简史里写的人类两极分化,一个是整个世界金融危机秩序破灭文化崩溃,然后有生命力的人重新回来创造文化,但无论哪个结果,甘当懒人的都不会有好运,一起加油吧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很简单,努力太累了,我又太懒了。

我自然知道去图书馆、自习室学习,去健身房撸铁,去参加各种比赛活动对我有好处啦。

可是躺在床上刷剧吃零食实在太舒服了鸭。

知乎用户 Vicky.G​ 发表

关注这个问题很久了,今天,我愿认认真真回答,一是为了为能看到的朋友一个警醒,二是为了给自己一份鼓励吧。

我出生在一个很不幸福的家庭,小时每当看到别的家庭亲密的聚集在一起,我都会在夜晚默默的偷偷流泪,我指的不幸并不是诸如父母逼问学习,强行赋予价值观之类的,它是一种压抑的痛苦的,对我今后的生活,以及价值观的形成造成了很大影响的氛围,现在想起来年幼的我常年躲在支离破碎的玻璃下发抖的情况,但为了怕老师同学笑话,天天在学校编着家庭幸福的谎话的我,迷惑老师朋友,以为我生长在一个多么幸福美好的家庭的我。当然后来,在日渐失败的人生中,我也意识到了我过度的估计了这些负面因素对我的影响,因过度自怜,使我在人生最关键的十年,在一张白纸上沾染了很多无法擦拭的污渍,曾经工作后有一位老师告诉我,人生就像是一张白纸,年少时,能够落笔的地方很多,所以我们涂涂画画,任性洒脱,而随着年岁的增长,我们发现这张白纸可以落笔的地方越来越少,年少的时候,每一笔每一划都是那么重要,等发现无处落笔时,那结局往往已成定局了。所以我多么希望各位,如果有能力在年轻的时候就认识到自己,认识到世界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话,那么会在这个世界里以更好的姿态生活下去。

首先是对于成功的定义,什么是成功?如果这个社会脱离了人,那么我们会发现成功的概念根本无从下手,因为成功源于对比。有些人为什么会意识到自己成功或不成功,即使他没有详细的概念,但在他的潜意识里,一定会有这样一个标准。这个标准也许是周围实时存在的人,也许是听来的故事,也许是别人家的孩子,但是,这个无论是清晰明朗还是模模糊糊的人,作为一种符号,某种程度,是一种目标与动力。此外成功源于自身的定义,例如对于一个学富五车的教授来说,他觉得自己不一定是成功的,因为他远没有达到自己的学术目标,而对于一个从事纯体力劳动者的辛勤劳动者来说,他很有可能认为自己比那些教授成功,因为他不愁温饱,家庭幸福,而且不用去操心太多。当然,对于劳动来说是不分高下的。“做自己最想做的事,生活在自己喜爱的环境里,淡薄宁静、与世无争,这难道是糟蹋自己吗?与此相反,做一个著名的外科医生,年薪一万镑,娶一位美丽的妻子,就是成功吗?我想,这一切都取决于一个人如何看待生活的意义,取决于他认为对社会应尽什么义务,对自己有什么要求” 摘自《月亮与六便士》。但我今天的文章是写给那些并不满足于现在的自己,和我一样,觉得自己有能力完成梦想但由于各种因素,至今还未实现的人。

虽然可以说,遗传与环境,无论从人的软件和硬件来说,都是最主要的,但我始终坚信方法学,我相信科学。我相信一切问题都可以用理论解释及试验验证,即使现在仍有我们未阐明的规律,但这只是未被人类阐明,而物质仍以它有规律或者无规律的方式存在于这个世界。所以我想以我的经验给大家说一些浅薄的方法。

STEP1 自我认识

一个人能正确认识到自我是很难的,因为走进去容易,跳出来很难。所以科学家一直致力于研究人类认识自我,并正确剖析自我的方式,例如哲学,心理学。而在这里最重要的是要有跳出来的意识。这个过程又不仅仅是做了一件事,判断对错那么简单。而所谓的对错,也只是长期生活中外源性赋予的价值观,例如,从小我们形成的三观,顶撞别人不礼貌,努力就会有回报,尊老爱幼,积德行善,一夫一妻合法。有人去想为什么在人类发展过程中,在历史的长河中,我们为什么需要去遵守这样的价值观,因为周围人说的对错,它就真的是对错吗?我们为什么要遵守它?当然我在此并不是告诉大家去挑战那些既有的价值观,也许我举得例子也不得当,除了太阳会晒黑人,不喝水会渴这样的事,有几个人真的思考过,这些约定俗成之事其价值与意义。因为我们跳出自己的安全区,去思索是有悖于人类安逸的天性的,所以很多行为只是重复我们的惯性罢了。

所以一般人只意识到了,这件事我做的对错,我需要改正,但是,对于一件事,为什么会这么做?为什么不那样做?为什么我会对?会错?什么是对错?我的每一步对于整个事件最终的影响是什么?我的智力、体力处在一个什么样的水准?我在社会里能做些什么事?我擅长做哪些事情?我希望得到的目的是什么?通过我现在的能力是否能得到?我是否适应现在的生活?一般人总是对自己有个大致的认知,上述问题总能大致的讲个一二三,但很少有人能系统的分析自己,分析这个社会的,当然也就无从使用各种科学的方法了。而相比不能系统分析自己的朋友来说,更可怕的是没有自我认识的意识!也就是说,遇到问题时,是抱着一种听天由命的态度,觉得是运势决定了有些不可解释的事情,最终使生活失去了可控性。

对于具体自我认识的方法,在我人生最低谷的时候,我是这么做的,我觉得方法非常有效,虽然在路上可能会有一些问题,但事出在其他因素,在这方面效果还是很不错的。首先,得学会冥想,不需要具体想什么,不需要做到大彻大悟,旨在集中注意力,摒除负面情绪,我指的负面情绪包括浮躁、自满、不专注,等等。我的缺点就是太浮躁,吃了很多年的亏,这和成长环境有很大关系,当然,主要还是自己的问题,这在下文会讲,但是说自己浮躁控制不了就要放弃自己订立的目标吗?一定要长期坚持和自己的缺点作斗争。所以,冥想是个很好的办法,专注于自己的呼吸频率,不要多想。第二个关于自我认识中重要的一点:学会跳出来看问题,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接触过思维导图这个东西,以前思考问题时,丝毫没有逻辑,现在想问题时,会缩小它,扩大它,在脑海里会有一定的思维导图,其实做任何事都一样,它会让你看问题更全面,我说的跳出来看问题就是这样,就像有些人说的 “站在上帝的视角”,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一个事情劝别人说时都明白,到自己就不明白了,一个道理。这个方法最实用的地方在于,能快速的把自己和某些外因区分开。例如有一段时间在总结文献,当时和一个室友住在一起 ,室友比较勤奋,每天都花很多时间在学习,我自认为受到了她的影响,因此每天连续学习十几个小时,对自己非常满意。一段时间过后,室友更换了,另外一个室友每天必须要自己做饭,每当她花两三个小时用来做饭时,我精力非常不集中,走神,而且没法集中注意力完成工作,一停顿就耽误好久,日子一天天过去,工作还是滞留。所以我把原因归结为,环境对我的影响,并且缩短与其相处的时间,我发现仍然无法集中注意力长时间工作,认真总结才明白,原来是前期做的工作都是一些不费脑的重复性工作,后期的则是需要高度集中注意力且难度较大的工作,而我有一遇到困难就容易放弃的毛病,所以影响我的并不是环境不好,意志力差等,而是我遇到困难就容易退缩的性格,下次遇到此类问题时,提前鼓励好自己,知道自己注意力不集中是因为工作难度,所以遇到难度大的工作时,时刻提醒自己会犯这样的错误,把精力集中起来解决难题,果然效率提高很多,工作时坚持的痛苦是短暂的,但得到后的喜悦是持久的。此外,每日要做自省,每晚睡前,可以记录在笔记本或者备忘录。把每天大致回顾一遍,归纳总结,对于之前的错误,一定要注意回顾有无改变,任务有无完成等,如果没有完成,是不是订立的目标过多?这是纵向,即与自己对比的方式。还有一种是横向,例如,人人都有自己的偶像或竞争对手,当然要有一定水准的对手,每当处理问题时,多问自己一句,如果是对方,会怎么做?这样汲取别人有而自己没有的优秀能力,会指引自己走的更远。

还有一项重要的关于自我认识的内容,有些人喜欢用简单的好或不好来形容,我建议大家可以多读一些关于生理与心理方面的书,举个例子,很简单,判断一个人聪明不聪明,我们初步通常只是看其反应速度之类的。其实关于智商和情商,包含了很多内容,例如思维方式,解决问题能力,记忆力,反应速度,语言能力,形象思维,逻辑能力,计算能力,自我意识,自律,调节情绪等等,如果有条件,我们可以通过量表或者软件对自己制定一定的训练方式,从而明白自己哪个环节比较薄弱,通过训练后,定期测评,哪个环节有了进步,在遇到问题时,最好能扬长避短,当然统计数据是麻烦的,但是这个大数据时代,通过数确实能得到很多东西,只有充分认识了自我,才能充分发挥自己,控制自己,自己能控制住自己就是最大的成功了。Follow ur brain cause ur heart is shit!

别说别人没缺点,人无完人,在漫长的人生,有些人一辈子就是和自己的缺点作斗争,别让缺点控制了自己的人生,如果觉得我好累啊,为什么还要想这么多,我就一门心思用强大的意志力控制住自己不就行了,真的不要相信自己的意志力,意志力就是一团 shit,战争还讲究个战略战术,在这条路上的磕磕绊绊完全是可以通过千变万化的战术追赶的。方法,知识改变命运。

STEP2 环境认识

有些人说,我不行,我从小性格懦弱,我是从事着一些低级的不用费脑的体力劳动,但我不甘心啊,我就是想有钱,有权,有文化。但我不行啊,我从小,家里环境不好,家里经济不好,我出生的地方落后啊,我周围都是不学无术的学生啊,我自己脑袋笨啊,工作后,环境所迫,要结婚生子啊,但我本身人是聪明的,就是生不逢时啊,再说,你看阶级这个东西,大家都说了,是跨越不了的,别挣扎了,挣扎也没用,不如舒舒服服过日子呢。

以上,我相信大部分人都会这么想,即使没有说出来,心里也是把失败归因为外部的。是啊,连世界首富都曾说过,感谢自己生在长在美国,可见环境对自己的影响有多大。再说人类的智商包括情商都有可能与遗传有关,一个人被遗传到的编码的基因,以及现在表观遗传学所研究的非编码的基因的改变,都是影响一个人的重要因素。也就是说,懒可以遗传,悲伤抑郁遗传,自救能力也可以遗传。何况还有更大的环境因素,而环境因素与遗传因素会交互影响,一起慢慢改变一个人。也许你要说,一个基因又懒又抑郁,在一个长期负面环境生长起来的人,怎么能突破这种不可抗力呢?所以说上帝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呢,信念的力量不可忽视,只要信念不灭,并存在一定的方法学,不怕麻烦,最终是有很大可能完成自己的梦想的,所以人常说,志气不能掉,是有一定道理的。当你又没有意志力,又不聪明,又很难坚持的时候。至少梦想不能丢,会有人笑你,什么梦想啊,吃都吃不饱了,扯淡。但自己一定不能人云亦云,一定要听自己的脑子,就相当于目标地订好了,我是走得慢,我走走歇歇,我被人嘲笑,但我一直在走,我想停下来时,我自己踹自己一脚,我继续走,而有些聪明人走着走着看到鲜花,就停下了,看到舒服的麦田就躺下了,还有看到房子,就安居乐业了,而我,一直走着,我抑郁,我痛苦,我感到生活好坚信啊,我像是苦行僧,停下来的人说说笑笑,好幸福。很多人留下了,有些人继续走。即使我再慢,我垂暮,我到达了我的目的地,纵使这个时候早已无人到达,无人鼓掌,只有我独自一人欣赏落日美景。我觉得那画面特别美,特别值,我知道,我完成了自我的救赎。说的远了,回到原题,道理即为虽然各种事实看似已成定局,不要忘了,再无法改变的附加因素都不是主要的,重要的是你自己。要跳出来,时刻进行自我认识和环境认识的分析。人是社会人,要认识社会中的自我,环境中的自我。时刻分析,反省。

STEP3 一些小建议

大战略有了,我与大家分享一些个人的感悟。

知乎上的牛人太多了,关于教育与学习,有很多系统的方法,说的已经很清楚了,我的建议无大家醍醐灌顶的功效,但写这些也算给自己一个交代和鼓励吧。

1. 别怕麻烦:这点非常重要,我小时候养成的习惯,遇到事情不善于归纳总结分析,要知道在工作中解决各类问题的时候,归纳能力是多么重要。各种事情就是浅尝辄止,不敢深挖。而且我发现越来越多的人有这样的问题,这真是一项很大的问题,遇事不求甚解,后来,学会了跳出去思索,事无巨细,自省的时候,会在每天自己犯懒而没有思考的时候自责。时间一长,你会发现自己不仅仅在学习这一方面没有做到事无巨细,以至于在生活的各个方面,都没有挖掘到生命的真谛。只是懂得一些浅显道理,在系统地讲述知识的时候无从下手。而人生的某种乐趣一定程度上是从自己深深的挖掘才开始的。

2 第二点小建议,该浅尝辄止的地方要博学,广泛地吸纳各方面的知识,但在自己的专业领域有所精通,有所专研。我们有了一定的阅读量和知识量之后,发现所有的问题都会串联起来,即道。天才总是善于归纳总结的一类人。而科技与知识真的可以改变人生的,我不是指在功名利禄上有所改变,而是改变自己对这个世界的认知,一个头脑清晰的人很可能是痛苦的,因为懂得太多。但一个一无所知的人一定是会被社会淘汰的。

3. 就是要有明确的目标设定,一个明确的目标,就像是指引灯都一样,我们知道支撑一个人走下去的力量有很多有,亲情,友情,爱情,事业等,而当这些不确定的因素消失的时候,那么理想便成为支撑我们走下去的唯一力量,不怕被嘲笑,这是我在低谷时期总结出来的。

4. 意志力,现在的人过多地夸大了意志力,我倒觉得意志力它是一个有限的资源,他不会长期在我们的生活中起重要的作用,但我们可以把这个有限的资源,巧妙地分散利用在各个关键的节点,首先要做的就是养成一定的习惯,让习惯驱使着我们从事每天的运动,那么在某天定会有薄弱环节,这时我们运用意志力去解决问题。

5. 永远不要夸大既往经历,以及遭遇到负面因素对自己的影响。有时候,这只是给自己人生失败的一个借口。

6. 最后呢,我想说的一个叫做情怀的东西,有人看过月亮与六便士这本书,褒贬不一。我们每个人生在世界上都是孤独的。每个人都被囚禁在一座铁塔里,只能靠一些符号同别人传达自己的思想;而这些符号并没有共同的价值,因此它们的意义是模糊的、不确定的。我们非常可怜地想把自己心中的财富传送给别人,但是他们却没有接受这些财富的能力,因此我们只能孤独的行走,尽管身体相互依傍却并不在一起,既不了解别的人也不能为别人所了解。每当我读到,满地都是六便士,而他却抬头看到了月亮,都会有一种悲壮在里面。

最后,不要过度的夸大人际关系处理对自身带来的影响,打铁还需自身硬,只有自己实力过硬,所谓的人际关系才是一个锦上添花的过程,在信息爆炸时代,人际意味着带来大量的信息,最终还是要靠自己的思维去处理分析的。

给大家说一个感悟吧,最近我在做动物实验,每当接到一批新的老鼠,我都在想,这些老鼠一辈子都生活在一个比自己身体大不了多少的牢笼里,每天吃喝睡打架。一辈子也不知道它可以出去这个牢笼,而当它出去之日,就意味着生命的结束。但它们对此丝毫没有意识。每年会有几次,饲养员挑出最好最壮最好斗的来,做种鼠,当几个月中那群弱小的老鼠相继为科研事业献身的时候,种鼠不但好吃好喝,还能取得交配权,度过了自己最壮年的美好时光,活的比任何一位时间都长,虽然活的好辛苦,每天经历无数次打斗,浑身是伤,但只有继续打斗,才能保持做种鼠的权利。也许有人会说了,那即使是作为种鼠,我活的比其他平庸之辈多几个月又能怎么样,我仍旧只能生活在这个弹丸之地,没有自由,逃脱不出这个牢笼,仍旧难逃一死,还生活的这么艰辛。试想,对比浩瀚宇宙,人之为人,又何尝不是如此,也许悲观才是人之本性吧,但要给我选择,我会选择做那只遍体鳞伤的种鼠。你们呢。

知乎用户 natasllik 发表

我认为进步是一个概念,是一个力度的概念,而方向却不在进步所要探讨的范围之内。假设我们的意念有很多个方向,有很多个区域,我们向什么地方进展,才能得到意念的进步呢?我觉得这个概念似乎是一个已经陷入某种对立的概念。进步是一种动的概念,而意念的安住是一个静的概念。由此可以得出,进步是动的力度,而方向尚未确定,努力也是一个动的力度概念,方向也尚未确定,而且,进步是动的概念,安住是静的概念。也就是说,除了努力、进步这些力度性的概念以外,还有一些区域这个问题没有涉及到。

所以,可以得出几个结论:1)方向也许和力度同等重要;2)安住也许和进展同等重要。在此基础上来说,人生不应该只是一个在不确定方向的情况下进行努力和得到进步的盲目过程,也不应该是总是持续努力和进步的一个过程。至于他们的重要性和什么时候利用他们得到一种最佳的人生状态,就是需要配合智慧来观照的了。

知乎用户 清宁 发表

因为懒更让人舒服,说是懒倒不如说是没兴趣,或者是恐惧,害怕面对未知。
对于真正喜好的事情来说,并不存在所谓的勤奋,一个爱看性交动作片的人,能够彻夜通宵搜索下载,乐此不疲。
因为没体验过通过努力进步而获得的喜悦与踏实。或者说不敢踏出那一步,那个第一步。
固步自封获得安全感,虽然这安全感是如此不稳定,遭遇一次小的意外就可能会被击打地粉碎,但这一刻的悠闲自在又显得如此之真实。

真正的安全感源自:此心不动,随机而动

知乎用户 Vincent​ 发表

因为他们还没到不努力就觉得自己活不下去的地步

知乎用户 沈潜 发表

谁说努力就是进步的?没有选择好方向,努力掉坑是吧?为什么会不努力?因为有人替他努力了。

知乎用户 欧阳 发表

因为有的人在粪坑中可以看到未来!
而有的人只能在粪坑中看到更大的粪坑!!

努力的根本立足点是:要有希望!
你努力学习考公务员,因为考上了有人关照,青云直上!
你努力工作无私奉献,因为你叔叔是老板,你有了贡献和声望之后可以踏入核心管理!
你努力学习做学霸,因为国家担保你的学历可以洗干净泥腿子,人生有了最低下限!

没有希望做药引,努力这味药将只有三天药效!

知乎用户 syu jinall 发表

努力是一种支出(消耗)。

进步是一种收益(获得)。

入不敷出的状况比比皆是,大家并不觉得自己肯定能赚,所以不努力也比比皆是。

有人在起点日更一万,写了三百多万字,收获几百块。所以有更多人经常断更、偶尔甩坑。

如果日更一万连续三年就能保证把 ip 卖给游戏公司得个三五百万,大家都能做到努力更新不太监的。然而并没有这种保证。

知乎用户 浪漫形容李白 发表

你还是清醒又荒唐吗?清醒是知道自己必须努力才有出路,荒唐是知道自己需要努力但又不努力!

因为本性,大脑的本性就是过度简化(也就是不干费脑子的事),身体也是一样,人都是极度追求舒适的。

努力肯定要用脑子去记忆去学习,这违反了人的本性(向往舒适),所以即使脑子清醒的,也不会去主动学习。

如果自己没有主动学习,我们又会产生愧疚感,为了逃避这种愧疚这种心理,我们一般有两种方法。

  1. 去主动学习,消除愧疚感。
  2. 去找一件事让自己进入心流状态,这样就会暂时摆脱愧疚感。

不过主动学习会让你累,但是你的大脑多数情况下不会选择学习。

这时候抖音,王者荣耀,吃鸡,电视剧就成了你不二之选,又容易进入心流,又会摆脱愧疚。

阻挡你自律的不仅仅是自身的懒惰,更重要取决于你所在的环境。

我们通常在网上学到的自律的方法大多是在基本能够自律的框架下的更优化的细节方法。

网上会教你和手机对抗,拒绝手机就是自律的第一步。

或者说养成好的习惯,可是如果我们能养成好的习惯,我们还会不自律吗?

听起来这些大道理都很条条是道,可是在我们身上好像并不适用,我们就感觉自己不够自律。

可事实上,每个人的意志力**都是差不多相同的,**可是为什么有的人能坚持学习,有的人却一直赖在床上呢?

大多是被环境所影响,比如说在床上是不可能学习的,比如你经常在床上打游戏,当你准备在床上学习的时候。

你的身体会习惯性的想打游戏,或者犯困。

但当你处在一个优质的环境,大家都在学习,只有你在打游戏的话,你也会不好意思的,这时候就不需要你的意志力,而是环境的束缚。

另外一个阻挡你努力的点是什么呢?

**拖延,**这个词大家都很熟悉,甚至大家每天都在经历。

明明该做的事情很多,却还是什么都不想做。

明明有大量的时间可以去完成,却非要等到最后半个小时去做。

你明明立下社死 flag,但却还是无动于衷。

因为担心自己做不好,所以一直不敢行动,或者暗示自己「要准备好才可以行动」。(比如开一场演讲)

事情本身难度过大,或者需要耗费大量时间精力,导致难以入手。(比如某个盘根错节、事务繁琐的项目)

事情本身的吸引力不够,导致我们缺乏动力去做。(比如养成健身、读书的习惯)

例如你做一件事,你一直考虑要不要开始做,这时候你的意志力就会被消耗。

如果你直接开始做,开始着手里面的想法和方案。你的意志力就会完全投入到你想做的这件事情,也就不会拖延了!

你愿意做一件事的时候,大部分是因为动力大于阻力。

比如你出去买奶茶,外面很热,但是一想到你就出去几分钟就可以喝到好喝的奶茶了,这时候你的动力就远大于阻力。

这件事情也就不会被拖延了。

反之,如果你出去并没有奶茶,动力不足,自然会拖延。

摆脱拖延的方法也很简单,加大**动力,**比如说开始一件事的时候,现在自己内心构建完成这件事的预期,自己会收获很多利益,这回大大增加你想做这件事的的动力。

预期效果也就达到了。

其实阻碍我们努力的方法方方面面,最重要的是我们所处的环境。

你处在一个什么样的环境,你看到什么样的人,就决定了你的格局,你的未来,你的动力。

要去寻找好的环境,比如图书馆,自习室,多认识那些优秀的人。

t 趁着这个还能说梦想的年纪。在合适的环境里去做合适的事吧!

还有我自己的公众号,在线求关注。每天更新浪漫的诗,音频和有趣的文章。

这这里是浪漫形容李白 会持续更新的哦。

知乎用户 应如是 发表

“你们要进窄门。因为引到灭亡,那门是宽的,路是大的,进去的人也多;引到永生,那门是窄的,路是小的,找着的人也少。”——《圣约:新马太福音》7 章 13-14 节

人选的 “宽门” 那么从本性来说是非常容易的,不需要努力,不用警醒自己。迷茫在腐朽的路上

但是苦了 不一定有结果

不苦 不一定没结果

我们在神的面前忏悔,身处浊世中,
追寻主指引的荣光,行 “窄门”。

坚持你我所坚持的
赞美你我所坚持的

我们有过彷徨,有过失望,有过怯意。

蒙主荣光

前行的道路不是黑暗

蒙主恩赐,
这一生我们无愧自己的努力

努力过后的收获

正是我们无悔的生命本身。

阿门

知乎用户 该隐被放逐者 发表

先问是不是。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我来讲一下自己的故事。

1

我有段时间玩起了王者荣耀,听说这款游戏的最高荣誉是「最强王者」,别人三个月就能单排到王者。于是我就给自己定了个目标,六个月打到这个段位。之后我就开启了没日没夜的路人单排模式。我用四个常用英雄:狄仁杰、亚瑟、老夫子、芈月,花了一个月多的时间到达了铂金段位,在白银黄金阶段也经常拿 MVP。然而,当我冲到铂金 I 这个段位时,我就再也上不去了。偶尔有一次打到钻石 V,也很快就下来了。经过几次「挫折」之后,我放弃了,卸载了王者荣耀,再也没了以前「再来一局」的强烈欲望。

当我在王者荣耀上发现自己的能力界限后,我就不再「努力」去冲段位了。

2

卸载了王者荣耀以后,我感觉心里轻松了不少,以前总是想着要冲段位,不停地排位,搞得自己很累。我想做点有意义的事情——毕竟沉迷王者荣耀不是件好事。当时自媒体公众号正火,我想,就写点文章,做做自媒体吧,大 V 们说只要坚持写总会有收获的。于是我就陆陆续续写了十几篇文章,发布在朋友圈里。结果阅读数和粉丝数都是寥寥,这个公众号就被我搁置起来了。

当我发现自己写的文章没有获得他人的反馈和认可时,我就不再「努力」去写文章了。

3

微信公众号上这么大的平台没人看,我是有点泄气的。我不知道是自己到底写得不好还是其他什么原因,心里想着自己终究还是有点喜欢写字的,就到公司的媒体平台上投稿吧。幸运的是,公司的内刊上经常会刊登我的文章,还有稿费拿。于是我隔三差五地写上一篇投给公司内刊,也获得了一些内部荣誉,甚至有篇报道还被推荐到外面,获得了省里面的新闻报道类文章三等奖。对于我这个业余玩家来说,这算是很大的鼓励。后来我被调到管理部门,因为琐事繁多,且有新的知识领域需要学习,花在写文章上面的时间就渐渐地少了。内刊主编有时问我,咋没见你投稿了呢?我总是不好意思的笑笑。

当我发现有更重要的事情等待我去完成时,我就不再「努力」去投稿了。

4

我在新的岗位非常努力,对于新知识的渴求可谓孜孜不倦。由于我以前是做技术开发的,转到管理岗位后还颇有些不适应。改变不是特别容易,从思维习惯到行为方式都要变。但这也是我期望的,人应当学会改变自己。所幸的是,我很快适应了后来的工作岗位,基本工作都能有条不紊地完成,效率也算不错,领导也看在眼里,适当地会给予认可。然而,很长一段时间内,在打绩效的时候,因为公司崇尚【平衡】的文化,领导给的都是平均值。好几次我都觉得有些心累,自己「努力」工作到底是为什么?到头来还是和别人得到一样的绩效分?

当我发现自己的付出无法得到应有的回报时,我就不再「努力」工作了。

5

我把注意力转移到了股市——这个曾经接受教训的地方。我并不打算来这个地方碰运气,运气这个东西是难得的,没法眷顾我一辈子,我相信利弗摩尔说的话:投机是一门事业,不可向门外汉看齐。我看了几本经典的股票交易书籍,学会了阅读技术图形和财务报表,建立了一套属于自己的交易系统,并开始慢慢实践。在一年左右的时间统计中,我的收益不是十分稳定。前半年常常是小赚大亏,后半年是经常是大赚小亏,但小亏次数太多,也没赚得什么钱。总体来说,一年下来还是交了一些学费。这主要和自己的性格、对交易系统的理解、对股市的信仰以及心态有关。然而在这一年里,我又找到了「努力」的感觉——那种之前打王者荣耀时的废寝忘食的劲头。

当我发现自己的「努力」能够在市场上得到及时的反馈和验证,并可以产生正向激励时,我又开始「努力」了。

好了,我的故事讲完了。这是一段真实的经历,包含了几段「努力」到「不努力」的循环。我想借此总结一下我的观点:

1、人既然知道努力就可以进步,但还是会不努力,可能是因为他的努力没有得到及时的反馈,也可能是缺少正向的激励。还有可能是因为他的努力使他到达了能力界限,尚未获取如何突破这个界限的方法或技巧。

2、「努力」其实是一种有限的可再生资源,用在某一个点上的「努力」多,用在其他点上的「努力」就少。这样就表现出局部的「不努力」行为。(偏科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3、要想进行持久的努力,必须具备几个基本条件,它们是:

  • 努力的目标必须是可实现的,在你当前和潜在的能力圈以内。
  • 努力的方向只有一个,不会因为其它方向改变当前的状态。
  • 努力的过程中必须有及时的反馈,无论何种类型的反馈都可以。
  • 努力的结果必须得到阶段性的正向激励。

所以当我们带着批判的眼光去看那些「不努力」的人时,我们需要意识到:有些人是因为认知到自己的能力圈界限而不再努力,有些人是因为努力的方向没有明确,还有些人则是因为所处的环境中缺少合理的反馈和激励机制。

他们不一定是主动选择了「不努力」,也有可能是被动丧失了「努力」的意愿。

而这就是大多数人的生活。

知乎用户 大师兄快乐一家人​​ 发表

被洗脑了,该删减的不删减,时间拱手送给别人。

一刷一个抖音半天,说要努力了,打开知乎,看一下娱乐新闻,再顺便收藏几个关于学习的回答,在收藏里和其他几百个回答一起吃灰。

之后想吃点东西后再努力,点个外卖,东西吃完了,有点困,睡一觉。

周末不服输,还想发奋一下,努力 15 分钟,放空 2 小时。

想要再活 500 年,结果刷抖音 100 年,粉某主播 100 年,看各种片 100 年,喊口号下定决心要努力 100 年,最后 100 要不再规划一下?

努力只活在口号里,活在梦里都不一定,因为梦这个东西不好掌控。

活在口号里,比梦里还实际一点。

工作后,每天主要时间给了工作,剩余时间给了娱乐,再加上家里的一些鸡毛蒜皮。

活了个几年,脑力值没有增长多少,体力值还下降了。

时间成了副作用力。

想要改变?

很简单,不要管你昨天做了什么,刚才做了什么,不要收藏这篇回答。

看完之后,断掉任何不适合你的东西,删掉一堆洗脑的娱乐软件。

打破它们在你生活中的生态系统。

比如说你删除了一个软件,那么这个植物就从这片土地移出去了。

可能这块土地会再种上新的东西,其实也就是这块时间,总有一样新东西会来占领。

你移出去了一样东西,才有可能让其他的活动占据这块时间,比如说阅读。

再怎么好的果树也要有地可耕。

至于有空地后,有时间后,如何努力更有效果,要看你的目标了。

你的目标是长跑冠军,结果别人给你一堆书去读,比如说 “如何成为长跑健将”。书当然有用,但是实践性强的目标就是要有一个高的实践比例,比如说百分之 20 阅读,百分之 80 实践这样。

当然这个黄金比例也是要你自己通过实践找到的,别人怎么努力,怎么成功,也是因为他的天时地利人和,和你的情况不一样。

天不是同一天,地点不一样,人当然也不同,找适合自己,并且结合自身实践后的方法,最有效。

当然,先要努力从床上爬起来,你准备好了吗?


请给我一个赞,励志路上有个伴!

关注 @大师兄快乐一家人 Learn and play. Happy everyday!

知乎用户 一只鱼 发表

“人既然知道努力就可以进步,为什么还是不会努力?”

我看很多答主都是从 “因为努力看不到确定的结果,所以不想努力” 这方面分析的。但只能说这只是一个方面,更大的原因可能有些戳心,甚至可能会引起很多人的些许不适,但请你思考一下,现实是不是就是如此:

我们大多数人并没有那么强烈的渴望去真正地追求进步。

如果你不相信,请你先反思一下自己:

如果你现在还是一名学生,你是一直在追求成为班级第一吗?回想一下自己的学校生活,除了班里的前三会暗暗较劲以外,其他多数同学似乎并没有特别在乎名次,虽然嘴上喊着 “不行了”,但过两天该吃吃该喝喝,前进一名、后退一名似乎都对自己产生不了太大的影响。

如果你已经上班,是每天都在努力工作,还经常利用下班时间提升自己吗,还是动不动找个机会摸摸鱼、能躺一会是一会?

如果我猜对了,请麻烦双击一下手机屏幕,给我点个赞,让我知道一下呀~

没关系,这是大多数人的状态,因为 “懒”、“追求安逸” 是人的天性,而 “学习”、“努力”、“进步” 这些极具正能量的词语反而通常是反人性的,它往往意味着强烈的痛苦与不适。

当然,这也意味着你要进步,就必须拿出行动,经历一些反人性的痛苦,这种痛苦往往又会把你拉回原来的舒适区。这时候,要不要进步对你来说似乎也没那么重要了,躺着还是挺舒服的。

所以说,**如果你已经知道努力就可以进步,但还是会不努力,那只是说明你还不够惨,现实社会的打击还没能促使你一定要进步、一定要改变、一定要有钱、一定要有社会地位。。。**大多数人的生活都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因此自我感觉现状还不错,这时候努力追求进步也就没那么急迫和重要了。

研究发现,这个社会上最难跨越自己阶层的人是处于中间层级的人群。那些出身贫苦的人,在很多时候会放手一搏,从而实现了阶层跨越。而那些出身上流的人,也可以利用自己的家庭资源获取更多的收益,从而向更高阶层跨越。反而是我们这群处于中间层级的人,只能眼看着抖音、微博、破乎上的人年入百万、千万满眼羡慕,可自己又没有足够的资源,又不敢去承担巨大的风险,于是只能安安稳稳地过好一天是一天。

我们生活中发生着太多太多的事,与这件事的本质都如出一辙。考不上 985/211,上个普通本科也能说得过去;不想在一线大厂修福报,回家凑合找个工作也够养活自己;到年龄了,随便找个人嫁了算了。现实告诉我们,我们并没有强烈的意愿去努力进步。

于是,你虽然知道了努力就可以进步,但还是没有选择努力。就像我们常说的那句话:

听说过很多大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

但是很多人说:我想努力,但总是找不到努力的方向,难道真的没救了吗?

如果你真的想做出些改变,那我就分享四个切实可行的方法,也是我自己现在正在使用的方法,亲测有效,你确定不试试?

好啦,话不多说,直接上干货吧!

1、设想一个美好的愿景,坚持不住的时候就多想想自己的愿景。

研究发现,在做某件事情之前,事先设想一下它已经被完成时的图景,能够极大地增强行动的动力。比如你想学习吉他,可以先设想一下你学会了之后,在喜欢的女生面前弹唱她最喜欢的《晴天》,然后感动地扑进你怀里的场景。再比如我,每次在知乎上花大半天的时间写一篇回答之前,总会先设想一下这篇回答会有好多朋友给我点赞的场景,于是就很有动力地去认真完成每一篇回答了。

所以在努力做一件事情之前,不如先在脑子里设想一个美好的愿景,这个愿景可以不用很大,过高的愿景反而失去了激励作用。当你坚持不下去想放弃的时候,就在脑子里想想这个美好的愿景,用未来的你带动现在的你。

2、如果你还是没有动力,就把赚钱当做自己的愿景。

对于很多人来说,赚钱就是最大的动力。刚刚有讲到,不努力是因为还不够惨,想想自己每个月到手的几千块工资,再想想以后还要买房买车、娶妻生子,哪一项不需要钱?你的几千块工资够吗?

虽然阶层跨越很难,但从几千块的收入提升到上万貌似也并没有很难。比如你是做销售的,不论看书也好,在网上看视频也好,花一个月的时间系统地学习一下销售技巧,学习之后能够马上实践,能够立马出单带来收益,这就是努力带来的正向反馈。

再拿我自己举例子,从去年开始,我就在有意地学习理财知识,通过看书 + 看公众号 + 社群与有经验的人聊天等方式,也掌握了一些理财的知识和技巧,去年一年的收益大概有 25% 左右,今年刚过 20 天,也已经有了 7.68% 的收益,每天看着支付宝里的钱在增加,当然就是我不断学习理财知识的动力啦。(PS: 如果你也想试着理财, 可以与我一起交流哦~)

3、不急于求成,每次只进步一点点就满足。

太急于求成反而会翻车,因为完成跨越式的进步实在是需要经过 “非人类” 的历练,我们大多数人都只是普通人,慢慢来就好了。美国作家斯蒂芬 · 盖斯从 2012 年开始,每天至少做 1 个俯卧撑,看 1 页书,写 50 个字。两年之后,他拥有了梦想中的体格,写的文章是过去的 4 倍,读的书是过去的 10 倍。他把这称之为「Mini habit」,翻译过来就是「微习惯」。这些任务非常小,小到不可能失败,因此它不会给你造成任何负担,但它可以帮助你养成良好的习惯,并慢慢改变自己的生活。

4、预设行为流程,遇到特定情境,触发响应行为。

这种方式是由美国组织行为学家希思兄弟提出的,他们为这种方式起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名字,叫做「行为触发扳机」。具体是什么意思呢?就是遇到特定的触发情景,就扣下相应的行动扳机。比如你总是推迟去健身房锻炼的时间,不如给自己设定,每天下班(特定情境)之后第一件事就是换好衣服直奔健身房(扣下行动扳机);每天早晨一睁眼(特定情境),就立马摸过床头的书看上 3 页(扣下行动扳机);每天早晨的第一杯水之后(特定情境),就开始制定今天的工作计划(扣下行动扳机)。这个方法的价值在于我们事先预设了决定,大量节省了决定环节反复思量和犹豫的步骤,要知道你每多犹豫一秒,就多了 5.49% 放弃的可能性,你离预期的进步也就远了一大截。

写了这么多,大家也看累了吧?帮大家总结一下,既然知道努力就可以进步,为什么我们还是会不努力?一个现实的问题就是我们大多数人对进步并没有那么强烈的渴望。如果大家有心去改变这种现状,可以从先设想一个美好的愿景开始,坚持不住的时候就多想想自己的愿景。如果还是没有动力,就把赚钱当做自己的愿景,不要觉得俗气。不急于求成,每次只进步一点点就值得满足了。当然,你还可以尝试一下 “行为触发扳机”,真的很有用~

终于写完啦!为了完成这个回答,从下班回家一直坐到半夜,如果你觉得对你有点帮助,不如奖励我一个赞~ 能够及时给予他人鼓励的人最可爱~ 先谢谢大家啦~

知乎用户 乔颂 发表

因为有退路。

知乎用户 曾旻 发表

题主和答主都太苛刻了,没有人生来懒惰,谁不想成为一个光芒闪耀受人羡慕的人。大家都挺努力的其实,有些人看起来之所以懒惰拖延,只不过是因为努力了半天没力气了而已。他们不愿意接受自己也是人,也会累的现实,而误认为自己的本性是懒惰,久而久之,也就真成了一个不思上进懒惰的人。

如果累了,就好好锻炼一下身体,和朋友聊聊天,在公园里散散步,看几本一直没机会读的好书,甚至发发呆,啥事也不做也挺好。恢复了能量以后再往前进,不也完全来得及嘛。

不要对自己太苛刻,慢一点,往往是到达终点最快的办法。

知乎用户 李生 发表

我不但有病,我还有药,可我就是不想吃。

知乎用户 Mr.Wish 发表

有一点,前面的回答都没有提到,就是:不确定性。

1. 努力是痛苦的。人的本性是回避痛苦的。

2. 往往缺乏及时的反馈。

这两点是非常重要的,但是除此之外,还有一点,就是:不确定性。

也就是说,努力并不一定能够获得进步,我们常常不清楚多大的努力到底能获得多大的进步,也不清楚自己的努力,到底会通往什么方向,最后会走到什么地步。

这种不确定,会给当事人带来更大的压力,从而导致更大的痛苦。

努力并不一定能够获得进步。

虽然大部分时候我们可以说 “努力总会有进步”,但有些时候就不是这样的。比如有时,你在单位勤勤恳恳的工作,反倒不如另外一些什么都不做的人更得到领导的赏识。

有的时候,你认真学习,反而不如一些整天上课睡觉的同学学习更好,这会让人感到焦虑和痛苦——虽然那个同学背后也可能下苦功夫(也可能没下),但这个我们不知道。

努力真的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除了努力(学习、工作)本身所带来的辛苦外,还有心理上的各种负面情绪,焦虑、痛苦、烦躁……

人的生物本性是趋向快乐、回避痛苦的。

当我们说 “效果” 的时候,我们肯定是有一个 “量” 上面的标准的。

比如说,我如果失业了,每个月政府会给我 1000 元钱。但我去找了份工作,努力赚钱,然后一个月赚了 1200 元钱,但没有了政府的 1000 元救济金,虽然比原来强了,但肯定很多人都会觉得 “不值当”,不值当为了多的这 200 元钱去努力工作,还不如领救济金更划算。

但如果我努力了,能每个月赚 3000 元,那么我可能努力的动力就会强很多了。

但是,在很多时候,我们并不知道自己的努力到底能换来多大的收益(进步)。

在电脑游戏中,我如果刷怪一个小时,那么我能够确切的知道自己能够打到(比如)100 金币,经验也会很确切的涨(比如)5000 经验值,当然也可能会有一些意外,比如突然遇到了某个玩家心情不好把你给 PK 了,但大致还是确定的。

我们明确的知道:只要我去刷怪,那么我就会有更多的金币和经验,就会比原来更厉害。而且这个 “更厉害的程度”,也大致是有一个标准的,至少大家都是一样的。

但在现实中,你做上一个小时的数学题,你能确切知道自己有多大进步吗?根本不知道,你根本不知道这一个小时的努力,到底能换来什么,能对最后的高考有多大影响。——事实上,平时做一个小时的数学题,最大的动力,可能还是来自于学校老师的要求。

还有可能你刷上十个小时的题目,成绩上面一点点都没有变化(甚至反而下降了),这个时候,你就有可能会对 “努力就会进步” 产生怀疑,这种怀疑还会对自信心造成一定的冲击。

如果归因方式错误,将这种眼前的挫折归到 “我天生就不是学习的料” 或者“我就这样了”,就会导致“习得性无助”。

信心和自我效能感会因成功而加强;反之,也会因为不断的挫折、失败而削弱。

从这点上来说,“努力” 其实价值是有限的,“经过引导的努力从而获得成功” 才是最重要的。

我们还常常不知道自己沿着某个路径走下去最后的结果是什么样的。

比如,某个高中生小明,在外面补习了 1 年某一门学科,他自认为自己很努力了,但最后的高考时这门学科仍然考得和不补习之前差不多。(小明虽然 “进步” 了,但并不能看到这个进步,也就是说,“进步”并不能转化成分数。)

——和游戏不大一样吧,游戏中,你刷了一天的怪,那么你的经验值和等级自然会上升,你的金币会比原来多,你的装备会比原来好,你会使用原来所不能使用的技能,你能打得过原来打不过的一些怪物。这些都是确定的。如果你一直玩下去,那么你总能够达到顶级,这是一个非常明确的流程。

而在现实中,这些都会变为不确定的。

如果说高考还算是一个确定的事件(毕竟多刷题虽然笨拙,但的确要好过啥都不做),那如果放在创业中,这个不确定就令人非常痛苦了——我根本不知道自己做的这些事到底有用没用,到底有多大用,我更不知道自己需要做多长时间,最后能达到什么样的效果。

现实中往往是这样:你付出 10 的努力,效果为 0;你接着付出到 100 的努力,效果还是为 0,;然后你接着付出到 200 的努力的时候,效果就突然暴增到 100.

如图:

在前面的那 100 的努力当中(即图中的 AB 阶段),所承受的压力是很大的,因为根本看不到效果,很多人都是在这个过程中放弃的。

如果能完全确定前期的积累,以及后面的爆发,那么我们还能够坚持下去。就跟高考时一样,我在前几个月的学习根本看不到什么效果,但我明白自己是刚开始学高中知识,所以知道这个情形也是必然的,然后一模以后开始上升,一直到高考时第一次成为班里的第一名。

我知道这个趋势,所以还能够坚持。但生活中,还有很多时候,是根本不知道这个 “爆发点” 的时机的,甚至,根本不知道这个爆发点是否存在。

举个例子:就像我在知乎上发帖子,前面发的几十篇帖子,根本就没什么赞,里面也不乏我(自认为)认真回答的帖子,但也没什么人赞(这个时候看看别人随便的一个抖机灵都上千赞,感觉颇为不爽);但没有想到一个随便的回答,突然之间赞数就多了起来。相信不少人都遇到过和我类似的情形。

但还有很多人,我相信,是不管回答多少都获得不了多少赞的,也就是对于他们来说,很可能付出 1000、10000 的努力(回答问题),都是没有效果的。

这件事,当然也是可以专门进行研究和针对性训练的。但我们并不总能知道 “正确答案”,我们也不知道自己接下去所做的努力到底有没有效果——是在积累?还是在白白浪费时间?

你以为一定是图 1 的曲线吗?不一定的。还有可能是下图的曲线的。

所以,现实中的努力,常常需要为了一些 “不确定” 而去拼搏,在看不到进步的时候坚持,并且会承担着 “竹篮打水一场空” 的风险。

影响着 “进步”(成果)的主要因素有:

1. 天赋

当然有天赋的影响了。不同的人,在不同的事件上有不同的天赋值。

比如,我累了 18 个月,倾尽全力才考到浙大;而另一些人却轻描淡写的说 “答完一张高考数学卷只需要 50 分钟”、“两周之内可以自学完高中数学并考到 130 以上”,这种事情,要么就是吹牛逼,要么就是天赋过人。没什么好说的。

再比如,在知乎上面答题,很明显长得漂亮、身材好的女孩爆爆照片,就很容易获得几千、几万的粉丝,这就是天赋的一种。还有一些人,也没有刻意进行训练,但生性就说话有趣,将这种风格带到了知乎中,也很容易几千、几万的赞。

天赋过人的人,总是存在的,但总不是你我。所以,这个因素通常考虑进来也没有太大意义。

2. 方向

站在风口上的猪,也能飞起来。反过来说,如果逆势而为,或者看错了某个关键点,那么也可能选择到错误的方向。

四年前,我遇到了一个开旧书店的老人。收集一些旧书,然后以非常低的价格卖给、租给别人看。我当时告诉他,我说这件事是逆趋势的,最好不要做。但老人说,他的愿望就是让更多的人有机会看书。他贴上钱,房租、员工费用,贴上时间,还找了一些人(比如媒体)来做广告…… 坚持了两年以后还是倒闭了。(他是搭进自己的退休金做这件事的。)

方向错了,努力真心是白搭的。

3. 配套的方法

方法错了,就算方向正确,但也可能出不来成果,或者成果很微小。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高考。比如同样是三天的放假时间,小明每天花费了 12 个小时,做了 20 套试卷。小军每天学习 8 个小时,弥补了自己的两个知识漏洞。

那么,最后的结果是:这三天的时间,转化成的分数,肯定是小军比小明高出去很多。虽然小明看起来更努力。

再比如,我追求林黛玉,我在她面前炫富,送她一辆宝马,请他喝酒撸串,满口的 ×××;我追求孙二娘,跟她谈论诗词歌赋,送她一堆的书籍,我还好意跟她说:多读书对你有好处的。(估计孙二娘听了这话会很想把我做成人肉包子。)

4. 其他不可知的因素

我们并不总能够知道做成一件事的所有因子的。

做事后诸葛亮可能更容易一些,但没什么意思。我们更喜欢的是:事前进行预测。

预测是不确定的。

越是不确定度高的事情,做成的概率越低,人们也就越会避开在这种事情上的努力。

知乎用户 小代同学呀 发表

其实我感觉,很多不去努力的人,比如我,并不是他们不懂努力后会给自己带来怎么样的好的改变,而是惧怕,惧怕自己没有那种能力,惧怕自己努力了得不到自己想要的,同时,不仅坚持不住蜕变的过程,在未破茧之前就放弃了,他怕,怕自己破茧后发现自己不是美丽的蝴蝶,可是,如果你不破茧,你只是一只丑陋的虫子。或者说你因为惧怕,而不去行动,一直观望,然后在迟疑,发呆等待中一天就荒废了。就像学东西,看厚厚的书,心里就想着好难,自己肯定就学不会,心里暗示,就放弃了,其实很多东西,试一下,发现其实自己可以的。怎么说,起初人都是有虚荣心的,而且很强,它让你向着更好的地方去拼,小的时候都有美好的志向,长大后被现实消蚀了,可是,每个人内心都想着自己变好的,想改变,但仅仅是想,而惧怕行动,懒只是借口,你是怕,怕自己做了不如别人,不要觉得已经晚了,还不如沉迷在自己的温柔乡里,觉得自己不可能更好了,努力不会让你有轰天震地的变化,不是说,你努力了,你以前颓废的时光就没了,但你努力了,至少你比上一秒强一点,至少你变好了。
恩,舒服是留给死人的。
额,若伤莫怨。
没想着答题,仅仅是送给现在想着改变现状的自己,没有任何灌鸡汤的意思,如果侥幸,希望也能让和我一样你在迷途中,浪子回头。恩,你我都可以更好的。
恩,自习去了。
最后. 苦心人,天不负,三千越甲可吞吴,有志者,事竞成,百万秦关终属楚。

知乎用户 木西 AlexanDENG​​ 发表

因为没找到发力点啊。

不努力分两种:

一种是客观条件上无法契合,比如非要音乐天才学化学,要 70 岁的文盲学英语等由于客观或者已经无法改变的主观条件决定的某件事无法通过努力获得成就,而不得不弃疗的情况。

一种是客观上适合或者可行,或者不得不做的事情,但由于主观上的人性之恶,可以是懒惰可以是自卑可以是懦弱而导致的放弃或者半途而废的行为。比如说好的减肥,背单词,考证,不挂科等等。

而我想大多数时候我们可以自发改变的都是第二种情况,第一种情况跟家庭教育,先天智力方向,先天性格都是有很大关系的,不是参与者本人可以决定的。而第二种则是典型的自己和自己的战斗。

所以第二种情况下的努力并不是针对某件具体的事情或者某项事业不断奋斗,而实际上是要战胜自己身上的人性之恶,比如懒惰,懦弱,自卑等。所以大多数想要头悬梁锥刺股硬上的情况都是失败的。

因而发力点就不应该仅仅是在敦促监督自己去努力做某一件具体的事情,而是全方位的改变自己生活的状态,

总结起来八个字:先易后难,全面包围

因为懒惰而不去背单词的人可以先从坚持锻炼,坚持早睡早起,坚持每天看 80 页比学单词容易但又有一定难度的书,坚持一个兴趣爱好,坚持跟爸妈聊天 15 分钟等类似的事情开始,而非一来就要头悬梁锥刺股地硬上:因为你要战胜的是懒惰而不是那几本单词书。等你整体生活状态都充满了斗志,并且精神饱满而身体健康的时候,很多看起来很难坚持的事情也变简单了。

因为懦弱而不敢承担努力可能白费的风险,因而直接弃疗的人,就应该想办法获得勇气战胜懦弱,而不是一味地强调 “努力”。比如努力学习一样新的技能,考个证书或者培养一个爱好,懦弱者很可能担心自己学不会,浪费时间浪费钱耽误了所谓的正事儿,他跟懒惰还真的不一样。那么这类人应该从简单的小事情小技能入手,学习一个小游戏并玩的很好,或者学习制作一些小的手工玩意儿,或者跟朋友定时定期小赌,逐步感受到承担一定风险带来收益的快乐。

因为自卑而不愿意面对自己的缺陷,进而不愿意努力去完善自己的人,最应当做的事情是面对自己。因自卑而心态失衡者常见的情况是做错了找借口掩盖自己的问题,做对了要装逼搞得自己毫不费劲一般。那么他们最需要做的从每一件小事开始,不找借口不找客观理由,做错了当着大家的面承认,做对了给自己点个赞,甚至小小地炫耀一下都很自然。这类情况,真诚地面对自我了之后,才有可能坚持地努力下去。

人性之恶各不相同,找到问题的根源是最重要的,找准了才有正确的方法去攻克之,盲目地治标,强行地治标难以根除。

知乎用户 Anna 发表

或许对一部分人来说,同样有着疑问:人为什么要努力要进步呢?

在 “努力” 的想法和行为上产生矛盾的朋友也许可以先尝试弄清楚 “进步” 对自己来讲到底意味着什么。

知乎用户 李米 发表

小时候我爹地和别人爹地谈完孩子问题后回来告诉我,人家孩子爸爸说他儿子很聪明,但是就是粗心,考试总是分数不高,一看,全是粗心造成的。我爹地说,听着是挺好听的,聪明啊,不过粗心而已嘛。但事实呢,粗心就是不聪明!要是聪明的话,就知道就要细心,就知道要完美。

后来我把我爹地的理论扩展到了很多领域。比如这题。

既然都知道努力就可以进步了还不努力,就是不聪明。不努力的都是笨蛋呀。

知乎用户 猎头老王​ 发表

攀登顶峰,这种奋斗的本身就足以充实人的心。人们必须相信,垒山不止就是幸福。——加缪

一些职场人都认为 “只要努力,就可以进步” 的大道理,却并不知道努力的背后需要你有强者的心态、系统的知识和已经 “规划” 好的目标,以及脚踏实地走好当下的路;更不知道路径在哪里,节点如何选择、努力的细节该如何做,以及怎么样努力才能够得到更好的结果;更不知道职场上,没有人会给你灯光、为你照亮前行的路,你只能独自上路,边走边摸索,在摸索中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的职业发展路径。

昨天,老王在高铁上,看到一位朋友的微信留言,说自己的工作时间基本上是 007 了,已经非常的努力,但就是没有挣到钱,职业发展很一般。

看到这位朋友的留言,老王在想:很多时候,光靠努力是没有什么用的,需要有努力的目标和努力的方法,还要比别人快才有用,在规定的时间内达到从量变到质变才会有用

还有一些职场人,当自己拼命的工作后,没有达到自己的预期,就索性不干,不再努力,得过且过。这样的职场人不少。

8 月 10 号的活动后,和纪老师、景老师一起吃饭时,景老师给老王分享了一个很励志的案例。他说,一位没有背景、没有家世、农村出身的 HR,靠打工实现财富自由的故事。

这位 HR 大学毕业就加入了深圳一家非常有发展潜力的互联网公司,属于该公司前 500 号员工。当别人都不看好公司纷纷离职的时候。他坚定地认为公司有发展前景,并且拿出多年 “省吃俭用” 的积蓄,买走其他员工认为 “不值钱” 的股票。而如今,公司上市二十多年了,他实现了财富自由。

他为什么如此自信呢?因为他有一个简单的判断逻辑——两点:

1、观察和了解公司创始人每次开会的时候,是否有人和创始人为公司项目或发展而 “争吵”

2、观察和了解公司创始人下班后是加班还是参加商务活动,还是 6:00 下班后就联系不上了

正是这两点判断逻辑,让他坚信公司很有发展前景、公司股价一定会上涨。所以,努力是有方法的,不是闷头瞎干

为什么很多职场人,认为努力很重要,却不愿意努力呢?老王认为:

1、没有目标,缺乏科学高效努力的方法,总想着立竿见影的时效性。从上面这位 HR 案例来看,努力真的需要方法,但结果一定不是立竿见影,而是一个过程。

在这个浮躁的社会里,很多人每天想的是短平快的项目,快速积累财富的路径,但最后都成为别人的韭菜。老王认识好几位职场人,靠自己打工积攒了几十万现金。去年春节后,看到 “币圈” 可以快速实现财富自由,自己不但搭上全部积蓄,还透支了信用卡购买了类似 “空气币” 性质的区块链,结果连还信用卡的钱都没有了……

老王认为,所有的努力,都不会立竿见影,如果一付出就见效,一定是一场骗局

2、潜意识障碍,行为上设限。潜意识会让一个人的努力白费。

职场上,你会发现很多这样的现象:很多人在遇到事情时,首先考虑事情的困难,然后在内心中不断劝自己 “我不行”,在行动上给自己设限,心理默认自己不行。结果,他就真的不行。

还有一种人,不但认为自己不行,还认为别人不行。当别人一有想法时,他不是去鼓励,而是用自己潜意识障碍否定别人也不行、甚至嘲笑别人。为什么呢?因为他们自身潜意识障碍阻碍了自己,也阻碍了别人。

老王认为,只要你有潜意识障碍,你在行为上一定会设限。这样,不管你怎么努力,你都不会成功的,最后还会成为一个整天抱怨的人。

老王建议,你必须通过刻意练习来突破自己的潜意识障碍,不要给自己设限。这样,你的努力,才可能会成功

3、总想着退路。不想努力的另外一个原因就是总想着退路。一些留言或咨询的职场人总会询问老王:在一线城市发展不好,是不是应该回到老家县城发展等。总考虑退路的职场人,注定职业发展一定不会好,因为他们没有考虑全力以赴、背水一战,而是考虑如何给自己铺设退路。正是这种想法的影响,暗示自己——失败了还有退路。你才会面临困难选择回避或者逃避,绝不是果敢向前、坚持不懈。

老王建议职场人,不要老想着退路,当你老想着退路时,你的努力和付出都不会有好的结果,最后只是在别人铺路或者成全他人而已

到底该如何解决伪努力、不努力或瞎努力呢?老王在即将出版的自己新书《登峰 - 顶级猎头眼中的职场进阶法则》(新书预售中,购买签名版新书,请私信老王)中,有详细的解决方案。下面是内容节选:

1、要像个强者一样去拼搏,那些你希望发生的事,才会如期而至强者心态,并不是居高临下,也不是恃才傲物,而是一种信念,一种思维,一种不畏竞争不畏艰难的生存之道。让它成为深深扎根在你内心的力量,你就会是自己的主人。

2、要拥有专业的知识,这些都是打仗的硬本领,是陪伴你走过风霜雨雪的必要装备。职场不是童话,也不是痛饮几碗鸡汤就能解决现实的问题。成功,拼的都是素养。这是来不得一丝虚假的必备标准。

3、要保持系统的学习能力和思考能力,不要片面地看问题,不要孤立地理解世界。眼光在哪里,价值就在哪里。看人看事,你要迅速捕捉重点,看得高,看得远,看得透,看得开,看得真,这世间还有什么事是不能解决的呢?

写在最后

爱因斯坦说过一句很经典的话:在天才和勤奋两者之间,我毫不迟疑地选择勤奋,她是几乎世界上一切成就的催产婆。说明勤奋才是成功的前提,有目标有方法有思路的努力,才是更好的努力。

知乎用户 近灰​ 发表

首先必须感概一下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努力。一个奴 ,两份力。

啧啧,看着都累

又是为奴又是压榨劳动力的,谁愿意干啊?

再来看看人,

人的本性是什么?好逸恶劳,趋利避害……

努力这两字本身,就是在和刻在我们骨子里的基因作对嘛

其次,为什么要进步?你想清楚了吗?

因为全世界都告诉你努力上进才是正确的,

于是你寻思着,嗯,不错,我要进步,我要努力。

于是,你一面命令自己要违背天性,去努力。

一面却连原因都没想清楚。

缺少了属于自己的内在驱动力,怎么可能努力。

什么?你说你知道为什么?

努力是为了考上好大学!
然后呢?
找份好工作!赚大钱!
然后呢?
然后就可以躺着做一条咸鱼尽情享受了嘿嘿~

那我是不是可以理解为,你的努力是为了享受。

显然,这个答案并不够。

否则你的身体怎么会依旧遵从本性,好逸恶劳…

能靠着绝不站着,能躺着绝不坐着。

工作能拖则拖,没有考试逼上门,绝不主动学习…

是你吗?

万一说中了不如双击屏幕击掌示意我一下吧~

下面总结一下,努力失败的原因有以下两点

1. 努力违背我们的天性

2. 缺乏想要强烈实现的事情

接下来,请你认真的思考一个问题。

对于现在的自己,你满意吗?

如果你仔细一寻思,发现自己想要的都已经拥有了,没啥值得自己努力的了

那就请双击两下屏幕让我悄悄羡慕一下。然后关掉我的回答,下面的内容对你已经没什么意义啦~


如果你发现自己真的很想改变颓废的现状,很想努力,想成为更好的人,

那就请拿出纸笔,准备好小板凳,双击两下屏幕,告诉我你已经准备好了!

内容不长,都是精华~请耐心看完噢~

第一点是历史生物学范畴,这咱改不了,只能专注于剩下的一点啦~

找到真正想要实现的目标?

乍一看,是不是觉的这太简单了。

我想当世界首富啊!特别特别想!做梦都相当!!

事实上,它并不是你发自内心真正的热爱,只是一个你为了过过嘴瘾,而产生地比较随意的幻想罢了。

如果这样的不算,那该是什么呢?该怎么做呢?

圆梦三步曲来啦~

第一步,静下心来,好好的思考自己真正想要的、热爱的事情究竟是什么。

坐下来,深呼吸,把自己想要的写在一张纸上。

只有真正开始写了之后,你才能弄清楚自己内心到底想要什么

一定要写下来!大脑里模糊的想象与白纸黑字清晰的呈现是完全不一样的!

第二步,不要怀疑,明确目标,转化心态。相信自己想要的,就已经是你的了。

第三步,行动。

??这我还能不知道?
我要是想行动就能行动,还在这儿听你瞎 bb??

哎哎哎,别着急,还没说完呢!不要那么暴躁嘛~

这儿的行动并不是指我们平时所说的那种非常拼搏,需要逼着自己,“自虐” 才能达成目标的行动。

而是指受到启发的,自然而然地行动。

这种行动是毫不费力的。你会感觉非常美好,想到自己要去做的事情时,浑身充满动力,充满热情,想到自己即将实现的成就时,激动到按耐不住马上就想实施行动的冲动。

你这说的也太神奇了,怎么可能嘛?

是不是没看前两个步骤??出来挨打!

这样的行动是有产生条件的!!

只有看清自己内心真正热爱想要实现的事情,并且坚定不移地相信自己能做到,这样不可思议的事情才会发生。

什么?还是不信??

没关系,我知道我们每个人都或多或少的经历过一些失败和挫折。

我们总会因为一些事情的发生或一些人的出现,慢慢的意识到自己的平凡与普通。

而这种认知会逐渐变成一道枷锁,把我们自己与生俱来的天赋、能力和热爱都束缚起来。

创造奇迹的能力也被一同封锁住了。

但事实上,我们能够实现自己真正热爱真正想要实现的事情。


阿匪是我朋友,我一直觉得她是一个卡通世界的人物,好像做什么充满热情,最热爱的事情就是挑战自己,尝试从来没有做过的有趣的事。

大一那年,学校有个迎新晚会,按照历年的流程,语院的学生要用自己专业的语言表演话剧。

我们是学日语的,那时候她也不怎么好好学习,学期过半,连假名都认不全。

【夸张程度等同于 abc 没学会就去参演英文话剧】

可是她丝毫不认为这有什么好在意的,一拍脑袋就去面试了。

于是,毫无表演经验,日语水平菜的抠脚的阿匪同学,几经波折,终于在无人竞争的情况下面试上了… 一位只有一句台词的小配角…

我们都为她长舒一口气,不错,总算没给自己太大压力,一句话而已嘛,划个水就是了。

阿匪不愧是卡通世界一把手,什么魔幻的事情都能被她遇上,女主扮演者因为一些事情和话剧管理人产生了一些矛盾,撩挑子不干了。最为一名职业划水人员,阿匪正好在旁边乐的清闲…

话剧没有女主怎么演呢?阿匪上!

一开始是作为替补,后来大家一寻思,哎,这不有个现成的嘛,还重新面试个啥呀?集体可怜兮兮的拜托阿匪来担任女主角……

“姐妹们姐妹们!我变成女主角了!!”

瞅着她满眼小星星一副觉得自己撞大运的神情,再瞅瞅她手上一沓台词,我们都觉得这小孩完蛋了。

连假名都不会,怎么演?“学呀~很快的~”

把不认识的汉字先注上假名,发现假名不会读再注上罗马音,从一个词一个词都读的磕磕绊绊,一句话完全连不上来,不懂如何断句…

因为演的僵硬的像个木头,一点都不生动灵活,她就一遍一遍的尝试……

从夏天到冬天… 演出服装缺依旧还是夏天那个薄薄的纱裙和镂空高更鞋,冻的瑟瑟发抖却一次训练都不曾缺席。

后来的那场演出,我只能想出惊艳两个字来形容。

金色皇冠,白色纱裙,镂空高更鞋,自信从容的表演,阿匪整个人都在发光。

台下的评委几乎不敢相信这样流利生动的口语是大一学生完成的,太不可思议了。

我们曾问她是怎么做到那么努力的。

阿匪说,其实自己也不知道,也知道自己各方面能力都挺菜的,但是**不知道为什么,总觉得自己可以,表演呀配音呀,它们都太有意思了,一旦开始就好像停不下来,然后不知不觉就真的做到了!**嘿嘿,我是不是很厉害!!!

是的,你超厉害,特别特别酷!

这是阿匪的配音哦~ https://www.zhihu.com/video/1336992343380557826

这是阿匪的配音哦~

热爱本身就是一项伟大的判断力和能力。

多想,多尝试,找到它。

然后你会发现,你真的有能力,也擅长这件事,你全部的力量都会被激发出来完成它。

成为更好的自己,真的没有你想的那么难。


码子不易,喜欢可以点个赞呀,又不要钱嘿嘿

我是近灰,英日双语小能手,一个积极的悲观主义者,喜欢好看的皮囊,更钟情于智慧发光体,渴望思想的碰撞,正为了成为一名有马甲线的心理医生而努力,你呢?

欢迎关注,希望在你变好的路上我可以出一份力。

【害羞】

知乎用户 乔木​ 发表

非不知,实不能也

知乎用户 Iris Pan​ 发表

因为注意力不集中。

举个例子,在学英语的时候,遇到生词要查,于是拿出手机想查英汉词典,结果看到微信上的小红点就直接进微信了… 最后过了两小时才想起来拿手机的就初衷是要学英语啊!

一条任务流就这样跑偏了。所以注意力集中,沉浸在你正在做的事当中是相当重要的。

知乎用户 憨憨九 发表

我来更新啦

已经开始复读,成绩在慢慢回升。

为什么不努力,可能是因为没有尝到过成果的甜吧。

毕竟曾经站在顶峰的人,不会轻易让自己跌回谷底!

-------分割------

不请自来:

也许我就是你口中那个不努力的人,听听我的故事吗?

我,一个普通的人,普通到放在人群中都找不出来。没有漂亮的脸蛋,没有好的身材,没有什么才艺,偶尔爱好古诗文却不精通,没有显赫的家庭。普通到不能再普通。

我,一个老师眼中的乖孩子、好学生,父母眼中不用他们操心的女儿,同学(部分同学除外)眼中的 “大佬,学霸”。

我,一个被重度抑郁症、重度焦虑折磨到绝望的人,被自己的懦弱、自卑打击进万丈深渊的人。

我,很糟糕

我休学了,每天在家里混吃等死。每天睡觉睡到天昏地暗,不想出去社交,不想好好吃饭,每天把自己所在房间里不停的流泪,曾经的豪言壮志早已经被我抛至脑后,什么厦大,什么武汉大学我都放弃了。不想努力,不想学习,每天在生死之间徘徊。

也许我是个懦弱的人,我不敢死或者是我不甘心去死,遭受校园暴力的是我,我什么都没做错,凭什么让我来承受这些。

在微博看到了这个。是,只有活着才可能被爱。可是,我,没有什么资格、能力去让别人爱。

我在想什么,我也不知道。就是浑浑噩噩的混日子。但是,这样很爽,起码比那种表面努力的人爽很多

这世上始终没有感同身受的人

我讲的是心事

你听的是故事 ​​​

我可以说我自己的坏话,但是你不可以,如果你说了,我只会说你是个憨批。

附加:

一个憨批与另一个憨批的对话

知乎用户 执悲今厄​ 发表

因为正反馈太低了。

绝大多数普通人,在决定做某件事时,是根据 “做了之后导致的看得到的实际好处的多少” 来决定自己是否做的。

而努力的话,短期努力看不到实际好处。

所以不努力。

本质上,是因为他们无法克服自己的潜意识本能。他们大脑表意识,意识到了努力的重要性,但本能潜意识没意识到。

知乎用户 Mayzero 发表

我想让各位知友看看,高中老师和同学是如何回答的。
这是今天市质检作文要求。话说我今天考试时,看到知乎二字,一口老狗血差点要喷卷子上了。看完后深刻体会到干货的重要性。

((≧∇≦)我的挫字请自动忽略。)
============ 更新线 ================================== 第一次用好激动。
1· 老师做的分析。

市适应性考试作文分析

“知乎”网站上有一个关于 “努力” 的讨论,很多网友认为,大家都知道懒惰是不对的,也知道努力就可以进步,问题的关键在于——

既然知道懒惰不对,努力可以进步,人为什么还是会不努力呢?

上面的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感悟?请就此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

要求:(1) 必须符合文体要求;(2) 角度自选,立意自定,标题自拟;(3) 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4) 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题意简析】

材料中涉及的两个概念 “懒惰” 与“努力”,在通常语境下其褒贬色彩不言而喻,“懒惰”是应该批判的一种人生状态和情绪,没有目标、不思进取、不爱动脑、依赖他人、推诿、不负责任;而 “努力” 则是一种积极主动的人生态度,不满现状,不甘人后,坚持于目标、敢于吃苦、任劳任怨、不拍打击和坚毅顽强的精神。

从命题形式看,这道作文题材料真实具体,倾向性和指向性明确,直接抛出文章要思考和讨论的问题(论题):都知道懒惰不对,努力可以进步,但人为什么还是会不努力?

这种思想认识与现实行动的脱节,根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作文应重在对原因的分析,借以反思、省察自身和社会。

就主观原因来说,以下几点值得思考:

(1)趋利避害,好逸恶劳,是人性的常态。要努力就需要改变现状,突破常规,其过程是艰辛劳累的,而现状则安逸满足。害怕辛苦,害怕付出,所以选择安逸,选择拖沓延宕,放弃努力。

(2)意志力薄弱,缺乏坚定的信念和坚韧不屈的意志。要努力,必定会遭遇困苦、挫折、失败和痛苦的打击,没有顽强的意志力去克服内心的恐惧,就会放弃努力,选择安逸。

(3)对努力的方向和为什么努力缺乏清晰理性的认知,以致于一旦出现方向的偏离,动机和目的的错位,马上就选择了怀疑,选择了放弃努力,回归庸常的状态。

(4)对努力的价值认识糊涂,将 “进步” 常常归结于外在事功的成就,陷入庸俗成功学的泥淖,而忽略了内在精神人格的成长。这样单向度的价值取向,使得一旦所努力的结果与期待不符合时,就失望灰心,干脆不努力。

……

就客观原因来说,以下几点值得思考:

(1)当今社会,价值观扭曲,功利浮躁,物欲盛行,一夜暴富者大有人在,无需踏实勤勉的努力,辛勤汗水的付出,就可以获得意想不到的名利,直接消解了努力的价值和意义。

(2)当今社会,竞争激烈,生存压力巨大,贫富分化、阶层固化等等社会问题严重存在,拼爹拼人脉,官二代、富二代、星二代养尊处优,而社会弱势群体要获得人生发展和进步的管道与空间却日渐狭窄,直接冷淡了人们特别是底层年轻人为人生而努力的热情。

(3)一个社会的主流价值弘扬什么、提倡什么,如果与整体社会心态相悖,或者说在文化氛围的营造,价值理想的宣传上不力,不能形成整体的社会共识,就会造成这种诸如好逸恶劳、无需努力的价值扭曲。

……

本题类似于思想评论的写作,应将思考和讨论的内容集中在材料所提供的论题范围之内,具体就这一思想所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如何纠正这一思想,具体的条件、措施与办法也是建立在对原因的分析基础之上的。

另外,本题写作时还可以有深入质疑的策略选择,也就是说,对论题所涉及的概念 “懒惰” 与“努力”,实际上也不能一概孤立地予以否定,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从外在行为选择背后发现其价值取向的差异,由这种差异而看到个体生命的一种可贵的坚持。比如,站在世俗功利的角度来看,贾宝玉厌倦仕途经济,不满禄蠹人生,是一种不思进取的懒惰行为,可是就贾宝玉个人的生命选择来说,他觉得自己的选择恰恰能够让生命获得一种自由的舒张,让自己的价值获得充分的实现,他不愿意过那种束缚自由和性灵的人生,他也不认为以贾母为代表的那种世俗的价值不对,但是他就是不愿意委屈自己的内心,不愿意选择那种世俗的努力,你不能因此而否定贾宝玉的生命毫无价值。实际上,人生的方向是多样的,在儒家的经世致用之外,还可以有道家的宁静无为;在有意义的人生之外,还可以有有意思的人生。而世人却往往坚执于外在事功的努力,追求看得到的可以考量的所谓进步,却忽略了内在心性的宁静与满足,忽略了生命内在的圆满,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思想认识上的误区。而这种思想认识的误区又导致选择的单一,选择的单一使得这个社会失去了圆融与包容的气度,只要出现价值背离的选择,马上异口同声地挞伐,这无异于是对生命的一种蔑视。

2。同学的范文。

知乎用户 fishenal​ 发表

因为大部分人每天做的事情无非是欲望和兴趣,吃饭睡觉是欲望,其他的是兴趣,如果让你做一件自己并不想做但是只要做了自己会变好的事情,这也许就是楼主所说的努力。

健身很厉害的人,他乐在其中,不会把锻炼本身当做负担,情愿如此。不喜欢健身的人告诫自己我要减肥,要努力,我们佩服他的毅力,但是永远不及天生就热爱健身的人。

学生学习的时候,每个人都知道努力就能达到好成绩,喜欢学习的人知道我能得到好结果,不喜欢学习的人,他们有其他的爱好,比如踢足球,打电动,他们学习的时候告诫自己要学习,学完了可以去踢足球打电动,而学习好的同学,他们就是热爱学习,想把问题搞懂,学习完了就睡觉或者继续学习。

我觉得每个人在世界上都有自己的兴趣,国内家长非常愿意给孩子灌注只要努力就会成功的思想,而我认为努力必须用对方向。你喜欢踢足球就去踢球,喜欢游戏就去游戏,他们都不是不努力的孩子,因为他们踢球的时候可以挥汗如雨,打游戏的时候可以彻夜通宵。所以说教育的本质不是让别人努力,而是启发别人的兴趣。

知乎用户 常成卡通 发表

3 个字:

懒、急、贪

知乎用户 韩东燃​ 发表

你的意识核心知道某件事情是对的并不代表它有能力控制你的整个大脑和身体。

这就是专制和民主之间的平衡。

知乎用户 红烧番茄 发表

因为反馈太差。

努力只是进步的前提,而进步前面还有一大堆前提。

代入具体的栗子,比如人们知道种瓜就可以吃瓜,为什么还是会不种瓜。

事实上种瓜(努力)与吃瓜(进步)之间有一大堆前提,土壤,种子,天气,种瓜技术,每个因素的影响都决定了能不能吃到瓜。

种瓜不一定吃瓜,需要满足相关条件,才可能有瓜吃,种瓜只是吃瓜的前提。

所以知道种瓜就可以吃瓜,为什么还是会不种瓜?

原因就在于有些人种瓜无数却从没吃到过瓜,种子不行的,天气不好运气不行的,土壤有问题的,技术不好的,他们都没尝到过瓜的甜头而放弃种瓜了。

而有些人是不会种又懒得种,你说可以学啊,但人家学个 p,人家直接去买别人种好的瓜了。

当然大多数人都在辛勤种瓜,想办法满足各种条件,期盼有个好收成。

努力不一定进步就像努力不一定成功,无论是成功还是进步都需要满足其充分条件,努力无法摘出来跟进步划等号。

你看 lol 那些打了上千场还在青铜白银的人,重复了上千场在外人看来只是把菜加深了。

你能说他们不努力么,他们那场次,那不亚于职业玩家的游戏时长堪称勤劳。

很多人会老生常谈身体跟思维努力的区别,说很多人是思维懒惰,青铜白银都是不用脑子玩游戏的,顶级选手是用脑子玩游戏。这话听上去没错,的确很多处于青铜白银的玩家只要花时间去研究攻略结合实战,让出装,对线,英雄克制,局势把控,整体的游戏理解提升后,的确是能达到一个较高水平。

话虽如此,但并不是知道这些东西后就一定能做到的,就像你知道怎么操作怎么应对,但就是反应慢操作跟不上失误多,而那些顶级选手却没什么失误,你可能再带脑子也打不过人家随便玩玩,你在执行这个层面被碾压了。

理论的东西大家都知道,但执行才见真章。

这也是人们常说的 “懂得很多道理,却过不好一生” 的原因,知道与能做到一步之差,云泥之别。

古今中外那么多人看过孙子兵法,但有几个成了真正的战神?

那么多人看王者大师直播,研究其套路细节,有几个成了王者?大多不都是看个乐。

成功案例那么多,一帮人专门研究分析甚至开课,但有几个成功了呢?

理论不能实战,还比不上纯粹图一乐。

忽略先决条件与随机因素,等于东施效颦,守株待兔。

有时人们会一边强调努力,一边又否定别人的努力,然后强调努力的区别,说得好像别人不知道努力,不知道用脑一样,事实上很多时候既努力还用脑也不一定就有好的反馈。

努力跟努力是不一样的,思维跟思维也是不一样的,客观个体再怎么努力,再怎么用脑,都受个体主客观的资源环境所限,而事物的达成有其客观标准,如果两者相差甚远,再怎么努力也无法满足事物所需条件,纵有愚公移山般意志,可能也于事无补。只有两者匹配或高于目标的情况下才可能获得好的反馈,而这还是理想的状态,现实是任何结果都是多方因素影响下的综合体现。

同样现实世界处于底层在各种岗位上努力生存的人们,常常也会被一些人简单的归结为不努力的结果,忽略众多因素单单把努力摘出来说事,其心可诛。

生而为人,谁人不努力呢?

只不过有的人越努越强大,有的人却努着努着不见了。

地球 OL 中很多人发现自己再怎么努力,看起来也像在努力堆场次,虽然他们看到了现实,却缺乏一颗强大的内心,很难摆正心态去找到自己的定位,把一个沙盒养成游戏玩成纯 moba 游戏,能不变成一个消极的玩家吗?

内心脆弱的分奴比平庸更致命,他们把一时的成败看得太重,不能接受负反馈,而物极必反,哪怕他们到过的位置再高,也会因某次失败被击垮而放弃,最后退出历史舞台。

而那些能苟到最后的不一定是最狠的,甚至看起来平平无奇,但他们往往都有一颗强大的内心,他们能接受失败,哪怕屡战屡败也能屡败屡战,哪怕沦落到卧薪尝胆也能伺机而动卷土重来。

知乎用户 飞焰 发表

我根本就反对 努力就会进步

很多时候,努力只是白费甚至有副作用

当然,努力是有价值的,但不可能是一切

努力就会进步,即使不强调其定义不清,语义不明,本身就是个假命题,更不用说人都知道。。。。

楼主应该知道 无授权,不代表 吧!

知乎用户 鹏鹏​ 发表

人不是理性人,人是理性感性并存的,甚至很多时候是非理性的。

知乎用户 堆城 发表

个人尝试尽量简洁地解读吧:

一、知道是一回事,感觉到是另一回事。

二、真正能促使人去努力的是感觉到,而不是知道。

三、只有深切地感觉到努力了就能马上 “感觉到更好”,至少是 “感觉不再那么痛苦”,人才有动力去努力。

四、而只有明确地知道眼前这一步或下一步努力的**具体操作方式,**感觉到有可能达到具体目标,人才方向去做出实质的努力行动。

五、而进步这种东西,也不是说说就行,不是知道这个道理就行,也得实在地感觉到,即所谓的 “信息回馈”,哪怕是失败这种回馈,至少有能让人知道并感觉到错在哪里,明确怎样再进步。

六、然而现实中太多人太可怜,永远只是停留在知道,而没有多少福分去 “感觉到、明确到、行动到、回馈到”。

七、没错,我说的是就是福分。很多时候,别说什么 “有进步、成功” 这种结果性的东西,哪怕能投入去努力,就已经是一种福分了。

知乎用户 励志少年派​ 发表

知乎用户 关漓​ 发表

有时候真的是没有力气,要相信无能为力不是一个借口。

知乎用户 无常 发表

高三生,明年高考。

前几天教师节去找原来的语文老师唠嗑,说着说着还是谈到要努力学习,他说:“你得有像小时候想让你妈给你买糖那样努力地争取才行,你想想当初你为了糖那么努力”,我笑了,说:“现在大了好像也没有那样特别想要的东西”。他说那考大学难道不是特别想要的吗?

我也想考大学,也知道大学有多美好,道理都懂,但是就是没有学习那种劲头,为什么?

后来我发现我小的时候其实并没有那样为了一颗糖而那么努力过。

如果三四岁的我和我妈进超市,绝对不会出现 我想吃糖,妈妈你不给我买糖就又哭又闹这种情况,也不会有妈妈说你只要在幼儿园得第一名或者写完作业就给你买糖这样的情况,更不会有一直缠着妈妈向妈妈撒娇求着妈妈给买糖保证以后乖乖的这样的情况。

反而应该是:一进超市,我还没来得及看到超市里的各种零食,我妈就会问:“你要不要吃糖,要不给你买这个,想吃这个味还是那个味?”

从小到大也都是这样,虽然我的家庭条件也不好,但是父母会想方设法各种使我满足,鸡鸭鱼肉,各种脂肪,各种糖饮料酸奶,各种碳水化合物等等,基本供的全全的,刚好我妈还是手艺很好很会做饭的人,而刚好我是个易于满足的人,如果我妈跟我吵架了一顿麻辣烫就能解决的人。(这也是我一直比班里同学敦实的原因)别的方面也一样,看到电视上练跆拳道的很酷,我妈就送我去练习跆拳道,结果说不想去就不想去了,小时候觉得跳舞的女生好好看,然后就送去跳舞,也是不告而终。今日的天线宝宝播完了(当时的天线宝宝很流行,是我的最爱)就带着到很远很远的地方买光盘(仿佛有这么个事,记不太清了),等等等等,很多方面基本没什么可忧虑的。

不算锦衣玉食,但是供给绝对充足(其实引申一下也和独生子女父母明明家庭条件不行却一个劲地溺爱有一定程度的关系)

因此说,我从来不是为了一个特别想要的东西而努力的人。

人没有了后顾之忧是很可怕的。

为什么有很多农村的孩子努力学习然后考上大学的事例,因为他们有一个强烈想要改变现状的欲望以及现状的窘迫,反而是像我这种没有欲望的人,每天幻想未来,幻想美好,却不在实际中行动,只有父母对你有多好你要好好报答父母的想法。

所以我也曾和朋友说过,人啊,得让自己 “痛苦” 起来才行。

痛苦并不是说一种单纯的痛苦,具体是什么我也说不上来,懂的人应该能听懂,大概是,一种欲望?一种上进?一种窘迫?又或者是这些情感混合起来的东西?或许从哲学上讲,应该是一种矛盾(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放在我自己身上,应该是想要考大学开阔眼界并且赚钱报答父母的欲望和没有足够努力好吃懒做之间的矛盾。


补一个以前和朋友说的关于 “痛苦”

知乎用户 樊翔宇 发表

大家的回答都很有道理,但最近正好看到了有关的书,所以从另外的方面来补充一下。

首先来引用一段,《清醒思考的艺术》第 52 节
  你是宁愿在
一年后
得到 1000 欧元还是在一年零一个月后得到 1100 欧元呢?如果你像大多数人那样思考,你会选择在 13 个月后得到 1100 欧元。这是有意义的,因为其他地方不会有 10% 的月息 (或 120% 的年息)。这利息远远弥补了你多等一个月会冒的风险。
  第二个问题:你是宁愿今天拿到 1000 欧元还是一个月后拿到 1100 欧元呢?如果你像大多 数人那样思考,你会决定今天拿到 1000 欧元。这令人惊讶。在以上两种情形下你同样都是必 须多坚持一个月,为了多得 100 欧元。在第一种情形下你会对自己说:我既然已经等了一年, 那我也可以再多等一个月。在第二种情形下则不是。因此,随着时间长度的不同,我们作出 的决定是不一致的。科学里称这一现象为双曲贴现。意思是:一个决定离现在越近,我们的 “情感利息” 就越多。

这就是当下(裆下)的力量。。

还有一本书叫**《隐性格》**,其中也讲到了类似的观点。

简而言之,类似于近大远小的道理,把各种快乐的感觉放在时间轴上,娱乐活动什么的你可以马上就从中得到快乐,而进步带来的喜悦也许比娱乐活动要大的多,但是由于距离太远,所以预期的快乐感就要小的多,所以自制能力不够强的话,当然会选择娱乐当下,而不是为了未来而努力。

回答完毕,看官辛苦了。

知乎用户 赵岳 发表

努力不一定成功,但不努力一定很轻松呦。

知乎用户 原子丹 发表

这就相当于大家都知道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但是大部分年轻人还是不努力。因为生命太短,醒悟太迟,我们还未曾完全拥有这样一份经验就已老去。然后又开始苦口婆心的劝年轻人要努力。

到底是哪些因素阻碍我们努力呢?

1. 很少或几乎没有尝到过努力所带来的甜头

我们家有三个孩子,哥哥、妹妹和我。记得小时候,爸妈外出打工了,我们几个由爷爷奶奶照看。哥哥是个男孩子,在重男轻女现象很严重的农村,他毫无疑问得到爷爷奶奶的偏爱和重视。妹妹最小,长得好看还聪明,甚是讨人喜欢,所以备受宠爱。而我,夹在中间,又胖又丑,还比较笨,从小受爷爷奶奶嫌弃。

打骂是家常便饭,干活是我应该做的,有什么好东西也从来不会留给我。

每当我和哥哥吵架了,他们会责怪我,说我哥哥是男孩子,我不知道让着点。当我和妹妹闹矛盾的时候,他们也会骂我,说妹妹比我小,我不知道让着点。谁又会让着我呢?

爷爷奶奶去镇上赶集的时候,通常都带着哥哥,有时候妹妹哭的不行,就把妹妹也带上。而我,习惯了被留在家看门,他们走的时候,我不哭不闹。直到上小学三年级参加统考,我才第一次去了镇上。考完试以后,大家可以各自回家。在考场外,看到很多家长来接他们的孩子,我的那些同学们,在亲人面前开心得蹦蹦跳跳,缠着他们去买好吃的。**我竟也不难过,只觉得幸福是他们的,与我无关。**我握着手里仅有的一块钱,买了一根麻花,5 毛钱的麻子,一个人悻悻地走回了家。

村里人也喜欢拿我开玩笑,见到我之后,都说我是捡来的。当时只觉得很害怕,害怕见到那些说我是捡来的大人们。

我上学比较晚,大概八岁才上的学。习惯了被家人嫌弃,在学校,也受同学排挤。她们都用异样的眼神看我,我的同桌不跟我说话,在桌子上画了三八线。坐在我后面的几个同学在嘲笑我,他们甚至都不担心我会听到。因为我,软弱又沉默。

那时候太小,还不知道死亡是什么,所以不至于想过自杀。但却常常会想:所有人都不喜欢我,我为什么会存在?

直到小学三年级的一天,班主任把我的作文当作范文在全班同学面前读了一遍,同学们给了我热烈的掌声,并投以羡慕的目光。这是我第一次感觉到被看见,被尊重,被认可,感觉到以前从未有过的快乐。

这就像一根救命稻草,给了我生活的希望。从那以后,我努力看书,努力学习。小小年纪的我,每天早上五点钟爬起来看书,晚上熬夜到 11 点左右。后来,我的作文几乎每次都被当作范文读,我获得的奖项也越来越多。我开始站在全年级同学面前分享我的学习经验,甚至鼓起勇气参加校级的演讲比赛。

我至今对那位老师满怀感激。他让我发现了自己的优点,给了我生活的希望,更让我明白了努力的意义。

别人的经验再有用,也不是你的,所以你不会在意和重视。从小周围的人就告诉我们要好好读书,可是当我们没有尝到过读书所带来的改变和好处时,这种经验在你这里是不成立的。只有自己经历了,拥有过通过自己的努力而获得极大的奖励或者改变的经验,才会在该努力的时候全力以赴。如果你至今还没有,就尝试去给自己创造一个成功的深刻经验。

2. 总以为 “还有明天”、“还有下次”

今天忙得没顾上给家里打电话,明天再打;老板突然让我赶项目,不能和老朋友一起吃饭了,下次再约;本来要陪女朋友看电影的,结果太冷了,不想出去,改天再看;今天决定早起呢,哎呀实在太困了,明天再开始吧……

我们总以为自己还年轻,时间还很多,什么时候开始都不晚。我们麻木到感觉不到时间的流逝,只觉得重复的日子过得那么枯燥而疲惫。殊不知,时间是这个世界上最公平的东西,每个人的每一天都只有 24 小时,1440 分钟,86400 秒,你用或者不用,它就在那里,悄悄地流逝,每天都会清零。试想,你上一次痛哭是什么时候?你上一次见到父母是什么时候?到目前为止的这段时间里你又干了什么呢?一片空白还是很充实?

《奇特的一生》中,作者描述了柳比歇夫对时间的精确感知,让我很是震惊。

多年来经常看表的结果,柳比歇夫肯定形成了一种特殊的时间感。在我们机体深处滴答滴答走着的生物表,在他身上已成为一种感觉兼知觉器官。我作出这样推断的根据是:我同他见过两次面,在他日记中都有记载,时间记得十分准确——“一小时三十五分”、“一小时五十分”;然而当时他自然没有看表。我同他一起散步,不慌不忙,我陪着他;他借助于一种内在的注意力,感觉得到时针在表面上移动——对他来说,时间的急流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他仿佛置身于这一急流之中,觉得出来光阴在冷冰冰地流逝。

柳比歇夫一生发布了 70 余部学术著作,他研究分散分析、生物分类、昆虫学、地蚤分离等,还写过不少科学回忆录。各种各样的论文和专著,他一共写了五百印张,等于一万两千五百张打字稿。即使以专业作家而论,这也是个庞大的数字。正是因为他感觉得到时间的流逝,才倍加珍惜,在有限的生命长河里创造了很多不可思议的作品。

千万个方法也比不上亲自尝试一次。我试着像柳比歇夫那样去感知并规划自己的时间,在笔记本上记录了自己的日常(有些 app 也很方便),分析自己的时间都用在哪里,哪些方面还可以做得更好。后来我发现,人的精力比自己想象的还要多,我竟然可以在普普通通的一天里干那么多事情。工作之余,在一个月读完四本书轻轻松松就可以完成,我还有时间看 TED 演讲,看系列纪录片、在中国慕课上学习课程、练吉他等。

这个方法于我最大的好处就是:每到下一个一刻钟,我都觉得自己应该做点什么。

所以,如果你还不知道怎么开始,那就先努力尝试去感知时间的流逝。拿出纸和笔,花一周时间记录一下自己每天都干了些什么?每件事情花费了多少时间?每周总结一下自己把时间都花费在哪里了。只有体会到时间无情地流逝,我们才有紧迫感,才会珍惜。

3. 控制不住自己的大脑

李笑来在《把时间当朋友》这本书里说**:你的大脑并不是你,你的大脑是(属于)“你的” 大脑。**仔细琢磨这句话,觉得很有意思也很有道理。

我们每天有一百次想努力的念头,却有一千次被自己的懒惰打败的经历。

有个 TED 演讲,名为《你有拖延症吗?》,演讲者用一个很生动的例子来比喻有拖延症的人的大脑。他说,我们的大脑里都有一个理性决策者和一只及时行乐的猴子,理性决策者会选择去做一些长期的、困难的事情。而猴子只关心两件事:简单和快乐。

所以当你想要开始执行任务时,天性贪玩的猴子都会提出反对意见:“我们先玩一会儿吧。” 这时,你会想着看看家里有什么吃的,过会儿再翻翻手机,看看微博上有没有什么八卦新闻,优酷上有没有好玩的视频,或者打开微信玩玩跳一跳。等你真正想要开始工作时,已经没有时间了!

生活中有些事情是有截止日期的,比如写毕业论文、交项目报告等。但有更多的事情是没有截止日期的,比如看望家人、锻炼身体、追求你的梦想等。如果你不能控制自己的大脑,任凭及时行乐的猴子掌舵,你的生命也会被一点点浪费完。

所幸,我们可以通过刻意训练来控制自己的大脑。

每天早上花 15 分钟,列出你当天要干的很枯燥但是你确定对自己成长有利的事情。然后作为首要的任务去努力完成。不要贪多,列出一两件就行,习惯的养成就像锻炼身体,是个循序渐进,慢慢增加强度的过程。太多了反而让人吃不消,很容易就放弃。然后慢慢增加其他你需要培养的习惯,需要学习的技能……

万事开头难,每一个好习惯的养成都必须经过好几轮的挣扎。但是相信我,坚持一段时间后,你会发现自己可以有意识的控制自己的大脑,进而控制自己的行为。努力把一些习惯强化成一种自觉的无意识的行为(就像刷牙),你才能抽出时间和精力去做好其他的事情。

千万种好方法都抵不上你的一次行动。现在就拿出纸和笔,记录一下你今天的时间都用在哪里了吧!

知乎用户 溟 · 盅 发表

因为我真的不喜欢背单词和刷题海。(举高考为例)

是的,努力可以进步,但这份努力太沉重,沉重到每一条肌肉都不愿再努力。内心只剩一个念头了,得过且过吧。

后来到国外学习后,比较教育制度后所带来的反思是,

为什么我们国家的教育那么强调努力,也因此社会上如此暴戾啊。这都一回事。我们都在无限制地在使用我们的意志力、强权、暴力…… 不仅对自己暴力,残忍,也对他人残忍、暴力…… 没有自由,没有选择,只剩下目标。我们早就失去了温情,也失去思考的自由,因为没有选择。失去了反省,也失去了自觉,只剩下被无意识驱动的欲望,被条条框框限制的现状,无休止的所谓的 “人生” 目标,很可怜的是,我们似乎越来越像个机器。

除了努力,我们是否可以多一点反省和自觉,反思我们的方法和方向?

只剩下努力的人,真的是很可悲的。对自己,对他人都过于残忍了………

知乎用户 折纸的平原 发表

因为努力就会进步,但是进步不一定有回报。

有些人努力是目的性的,是希望通过努力去得到等价的事物。有些人的努力是心源性的,是为了自我内心的满足和对自己的要求。

前者容易放弃,后者不会。

照我自己的想法,只要我努力,我就知道自己是在不断变优秀的,这就是最让我开心的点。

当然,还有一些人根本不想进步,只想待在舒适圈。

知乎用户 笨吉祥​ 发表

在知乎日报看到该题,于是屁颠儿跑来答:

“玩游戏能立刻爽到,而读书或许几年后才爽到。”

这句大白话能够解释题主的 “为什么”——因为大多数时候的努力过程不会让人感觉 “立刻爽到”。

那么为什么努力过程中不能 “立刻爽到”?

因为大家对努力到进步中 “量变到质变的飞跃” 过程有误解。

这个答案可能很跳跃,接下来我具体解释下:

努力并获得进步其实是为了实现 “学会”,而从“学” 到“学会”其实是 “量变向质变的飞跃” 过程。这个大体规律相信大家都懂,但是据我预测,绝大多数人对于这个 “飞跃” 过程存在误解。

大多数人误认为学习中 “量变向质变飞跃” 的过程是均量递增的线性变化(左图),实际上它应该是逆向式长尾过程(右图)。如图:

(1)我将 “质变” 描述为 “可感知变化”,即大家在学习中可真切产生“终于学会了麻麻再也不用担心我的学习!” 这类可感知收获;

(2)纵轴中 0 到质变的区间为 “量变” 过程,是到达 “质变” 所必须的积蓄过程;

(3)横轴则为 t,表时间。

图画得糙,但是大概意思已经表达出来了。

我主要想说的是,人们以为(有本书叫做《你以为你以为的就是你以为的吗?》你造么?)每天学习一点,每天就会感到进步,即认为 “每天学一点每天就可以立刻爽到”,其实不是的,这是一种误解。事实上,大多数的时候,每天学习一点,我们比较难能感知到进步,所以当天立刻爽到不可能。如右图所示,我们在比较长一段时间的量变过程中,会感觉到今昨无异,感觉到“努力了也没什么进步”。然而其实每一天的积蓄变化是存在的,只是比较微小,未达到个人的可感知范围。所以“努力了也没什么进步” 或许可以说是一种错觉,因为变化微小所以你以为没产生变化。

以上感知不到变化进步的过程我也不知道要等待多久,这要看个人天赋、自学能力、领悟力等因素,但可以肯定的是,最后这种每日难以感知到积蓄变化势总会在未来某一时刻有一个爆发性的飞跃,在仿佛一瞬间这么短的时间内完成量变向质变的转化。由于是大转变,人们明显感知到了变化和进步,这个时候人们才会感到爽。

所以可以说,学习过程中有种 “high 爽滞后” 的现象存在;所以可以说,“豁然开朗” 亦才是学习过程中的常态。了解并正视这一规律,或许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就不会再有 “咦,怎么没感觉到有进步。咦,好像还跟昨天一样。咦,怎么一点效果都没是不是我不行……” 这类质疑自我、质疑积累过程、质疑学习价值的问题存在了。少了质疑,人也会坚定许多,至少不会那么容易就放弃了积累,那么快就停止了学习。

不过对于那种缺乏长远目光永远只能被眼前利益激励的人而言,他就算知道了这种质变过程也不会愿意去坚持去努力的。所以我说的这些只是想针对性地帮助那些耐得住寂寞肯学习的人,希望可以减少他们学习过程中的质疑而坚持下去。

这小规律是大二的时候听了个讲座然后悟出来了,不过初三的时候已有经历体会,本想现身说法说下初三体育考试时候早晚练习丢铅球和练短跑练跳远时候的事,不过上面码了那么多字,所以还是省了。

知乎用户 M 国脱口秀 发表

知乎用户 lynco 发表

膝盖深深中了一箭!这个问题我一定要答。
排名第一的答案 “缺乏立竿见影的时效性” 仅仅是描述了 “对时效性不同的两种事情人采取了截然相反的行动” 这种现象,并未解答出为什么有此现象,有必要深挖一下。

我认为,这是一个伪命题。
基本可以认定,如果事情百分百肯定有回报,人们也百分百肯定会付出行动。
马洛斯需求层次也认为,不断进步、寻求最大的自身价值是人的终极追求。
那为什么大多数人都不去努力呢?

因为这些人不是真的相信 “努力就可以进步”。更准确的说是:不相信短时间的努力可以收获进步。
他们相信的是:长时间的努力有可能得到进步。
但是,人们更清楚,在一段不算短的时间里持续地付出努力,太难了。他们少有的自知之明:我没有,我也知道自己没有这样强大的毅力。
如果现在投入努力去做某事,可能成功也可能失败,你咬牙坚持了一段日子,但最终放弃了。这一段日子就成为了沉没成本。
无论成功与否,都已经永远失去了它(时间与精力)。

我认为是人规避风险的意识,阻止了人们去付之行动。
几千年的进化,我们的大脑成长为无比细致的理财师。它清晰的计算着付出成本和预期收益的点点滴滴,每一分付出都必须是为了更好的生存。但注意,是生存,不是未来。历代残酷的生存环境造就了人类的着重眼前利益的生存方式,但它明显已经跟不上近几百年的飞速发展。
明明都知道炸鸡块、炸薯条是垃圾食物,高脂肪高热量危害健康,为什么人们就是停不下口,觉得好吃?明明知道水果、蔬菜、杂粮多吃有益身心,但就是觉得不好吃?因为古代生存环境恶劣,处处危机四伏,食物是严重稀缺的,而高脂肪高热量的食物可以提供更多的单位能量,极大地增强人的生存机会。只有没饿死的才能繁衍种群,经历很多代之后它刻入了你的基因,成为了你的本能。
但人的本能只能让你吃饱,而人的学识才能让你吃好。
呃,身为一枚骄傲的吃货,自觉不自觉都是要跑偏的╮(╯▽╰)╭

长期付出 + 收益的不确定性 VS 短期付出 + 确定性的收益,落后的大脑本能多会选择后者。
这样看来,学习输给游戏,工作不及赌博,找女朋友还不如撸管,就再正常不过了。

这个意识并非一开始就如此强大,但它在我们的幼年时期就开始了生根发芽。
六十年代美国心理学家在 “延迟满足” 实验中,给 4 岁的小孩提供 2 项选择:“立刻得到一块糖”或者“等待 15 分钟后得到 3 块糖”。少数成功坚持 15 分钟的小孩在其后的 30 年追踪回访中,明显比大多数没忍住的小伙伴学习成绩更出色、婚姻更幸福、犯罪率更低。
小正太的任意门:延迟满足的棉花糖

及时行乐是大多数人的天性,而野心永远属于少数人。

在天朝体制下的小学至高中,只有科目学习才是正统。大约只有前 10% 的学生能获得足够的成就感,并驱动他们继续努力。尖子生往往相对稳定,后面的学生很少有机会能找到突破、到达前列。这些人不是没尝试过认真学习,努力上进,但结果是他们大多数都没能达到预期目标,无论是自我的还是长辈的。
从小开始,这些人经历的一次次失败导致他们对同类事件的判断出现偏差。
什么同类事情?就是 “需要坚持一段时间或者累积一些努力才有回报的事情”。假设有些事情需要努力 100 天才有可能收获回报,尝试的人很多,有人在 60 天时退出了,有人撑了 80 天才退出了,当然有少数人坚持到最后。那些中途退出的人会在内心为自己的行为暗暗自责。下次再面对同类事情的选择,这些人极有可能会比之前更早退出,目的是避免更大的损失(时间与精力)。如此循环,会慢慢形成错误的思维定识,终于任何事情都浅尝即止。

许多人的一生都没有这样一种经验:经过长期的坚持,最终收获大额回报。
是的,世界就是这么残酷,身边大部分的人都没体验过坚持努力最终成功的滋味**。**反而到处是即时获得奖励的事件,反复累积,在意识里根深蒂固,此消彼长,他们的耐性变得更差,更容易短视,不愿意长期投资,最终造就了碌碌无为的一生。

更残酷的是,他们的周围往往都是同类人,缺少成功经验的交流,也一定程度上妨碍了他们去更好地认识世界。
他们眼中的世界模型往往是这样的:80% 努力的人没坚持到最后,15% 的人坚持到最后因为环境原因还是输了,只有 5% 的人成功了,但他们付出了超越想象的努力,而且他们往往在关键节点有着无可匹敌的运气。
因此成功真的太 TMD 难了。

其实,这远不是事情的真相。
在成功个案的报道上,往往与事实相差很远。这里有媒体的渲染、夸大其词。也有成功人士的不自觉说谎,人都需要夸大过程的艰辛来突显自己的能力,这是一种生存需要,有时并非他们故意为之,但记忆往往非常不靠谱。

若抛开多变的环境因素,一个人的过往经验和视野局限,大致上决定了他的行为。

知乎用户 任卡卡 发表

我决定重新答一遍这个题。
努力就能进步。这是一个 “若 A 则 B” 的命题。
A:你努力。
B:你进步。
看起来挺对的哈。
基本的逻辑学认为:
“A->B”等价于 “非 B-> 非 A”
也就是说,这个命题等价于:你没有进步,那么你没努力。这对吗?
经典物理学已经很久没有取得什么大的突破了,也就是没有进步,是物理学家们没有努力?这明显不对嘛。
所以,假设命题不成立,后边的等于废话。

另外我还想说一句:努力还有可能是个可以量化的东西,然而进步却是个主观的东西。比如说努力与否可以用每天学习或工作的时间来量化,进步怎么量化?你上次数学考 120 这次考 130 就是进步吗?不一定,很可能是出题人出的知识点恰好是你会的那部分呢。

知乎用户 Christ 发表

谁说努力就会进步,还有量变引起质变呢

知乎用户 灯谜 发表

因为想努力就真的可以努力也是一种能力叫作 “自律”。

知乎用户 刁云逸 发表

因为不努力也不会死啊!

知乎用户 刘昭心理咨询师 发表

明知道努力就会进步,而为什么不努力,
听起来像是一种矛盾。

但这种矛盾,往往会自然而然的存在。
因为 “明知道” 是你的想,是你的意识,是你很清楚的一种结果,
但 “就是不这样做”,却是比前者更为执拗和执着的内心。

意识清楚,可能无大用,
更需要清楚的,是你内心为何去拒绝如此,
而这并没有统一的答案,
都与单个的自我相关,每个拒绝都有着背后真实的感受与潜台词。

比如,我明知道,在考研之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但也曾在学校里浑浑噩噩的过着,一边要求着自己,一边会果断的参加各种聚会玩乐,且越有要求内心越想逃离,
现在想来,是这条路与我而言还没有那么坚定,只是一个选择,却不是唯一的选择,而再当它拉着我离开 “惯性” 的生活时,内心的 “受拘束不舒服” 就开始了消极抵抗,哪怕,“明知道这是我应该好好去对待的”。。
但,无用。

所以这个问题相信对每个人来说,都会给出各自不同的答案,不会太统一。
但唯一统一的,就是 “你没办法硬去要求自己做什么,如果这种状况是与你内心相悖的,那纠结痛苦折磨甚至拖你的后腿,都会冒出来,无能为力。”
只有能看到自己的内心,搞的清楚它为何如此,
自我看到本我,
才可能协调 “现实焦虑”。

知乎用户 宛霖​​ 发表

其实,大家都很努力。

我在心理咨询的过程中,不止一次遇到这样的故事:孩子不好好读书,家长看了很着急,拼命地给孩子请家教,请好的老师教他学知识,努力做好 “贤内助” 的工作,让孩子吃好穿好;

大学生毕业了,出来上班,在各个人才市场上东奔西跑,工作一段时间后,发现待遇和近况不如人意,然后离职,再去其它公司寻觅良机。

恋爱后的两个人,家庭条件不同,背景不同,经历不同,为了磨合,竭尽全力地改变自己,努力要求自己,让自己变得更为优秀。

但是,努力这个词并不好,对我来说我并不喜欢它,我觉得光凭努力还远远不够。

01

小宇是一名刚毕业的大学生,他的家庭条件并不好,家里住在农村,父母供他上大学,耗掉了很多积蓄。为了缓解家庭的压力,他在找工作的时候给自己定下了一个目标:我要找一份有钱的工作,赚到钱后,好好赡养父母。

这个想法,本身是没有错的,我也觉得小宇有这么一颗孝心,是值得赞扬的事情。可是,几年过去了,他一直不停地换工作,做过超市收银员,房地产销售专员、教育培训专员…… 几乎每隔一年,他就要跳槽换工作。

我问他为什么要频繁跳槽?

他跟我说,老师,钱拿得太少了,每个月我才拿 2000 多块钱,我在外面还要租房,除去租房的费用,我还得给家里面寄生活费,这样下来我每个月可以用的收入就只有几百块钱。几百块钱能干什么?买部手机的钱都不够。

老师,你知道吗?每工作一段时间,我就感觉自己特别迷茫,工作是为了什么?不就是为了拿高薪,提高自己的生活待遇么?我一直努力地工作,拼命地赚钱,可人家就是看不起我,我也赚不了钱,我还要谈女朋友,结婚…… 都快 30 岁了,我看不到我的未来在哪里。

“你知道吗?小宇。当努力工作变成一种负担,当眼光全部局限于金钱时,你的职业前景,只会越来越乱,到最后就失去了方向。”

“我的目标,就是多赚钱点,好好照顾父母,然后买房、结婚,过上普通人的生活。难道我的这个想法是错的吗?”

“没有错,这想法是没有错的。关键是你实施这个想法的过程中,在行动上出了一点问题。”

“什么问题?”

“徒劳无益。”

当时,我就对小宇说了这四个字,他一直不理解我,我也没跟他说答案。我知道,哪怕我说出答案了,他也不知道为什么。在他眼里,工作就是金钱,金钱就是目标,他的眼界,只是井底之蛙,他考虑问题的深度还不够。

他不明白,只追求金钱的工作是无法产生事业的。

02

一个人一旦在感情上受过伤害,那么在她的心里,就会留下永恒的疤痕,也许过了好多年,也无法走出来。

雨薇是在法院上班的工作人员,平时工作很忙,她跟我说过,自己的办公室都被堆积如山的文件包围着,每天看着这些东西都会让人想吐。

正因为工作压力太大,到了 29 岁,也一直没有谈对象。

家里面很着急,给她找了一个,是通过朋友认识的,雨薇也觉得这个男的还不错,交往下来性格等方面也比较好,也有要和他在一起的想法。

但是,雨薇的工作性质实在是太特殊了,经常要加班,一忙起来天天不在家里,都扑在了工作上。有好几次雨薇的男朋友要约她出来,她都以加班为由拒绝了人家。

他们曾经吵过架,为了工作上的事情争执起来。

“你工作这么忙吗?连出来的时间都没有。我邀请你,想叫你出来吃个饭,你都不理我,我们还怎么谈下去?”

“你明明知道我这么忙,这么努力工作,你怎么就不能体谅我呢?”

“工作再忙,难道有比生活重要?”

我了解雨薇的性格,她是一个对工作及其负责人的人,法院涉及的工作强度大,时间紧,对人的专业能力和业务水平要求极高,一个细微的差错,就会导致案件的误判。所以,她认真、细致的工作态度我是很欣赏的。

可证正因为如此,感情上才会不顺利。

太忙了,忙得连双方沟通的时间都没有。她打电话找我不停诉苦,问感情相处为什么这么困难?

“不是困难,是身不由己,双方的默契还不够,这不是你的错。” 我对她说。

后来,发生了一件让雨薇撕心裂肺的事情,她男朋友出轨了,找了一个新女友。

出事当天,她拉我出去喝酒,我见她一杯一杯地喝个不停,我一口也没喝。

“呐~ 你觉得我以后感情还会顺利吗?” 她对我说。

“不知道。除非你工作能放一放……”

“我能放吗?真放不下…… 工作的事又不是我能决定的…… 我竭尽全力想在工作和感情之间找平衡,可就是不行…… 再努力也没用……”

03

我举的这两个例子,跟我起的标题有点冲突,我的标题是 “人既然知道努力就可以进步,但为什么还不努力?” 我说的,却都是努力的过程。

但是,这正是我想表达的观点。

人之所以不努力,不是因为不知道努力会取得成功,而是知道自己努力了,会很痛苦,会承担不了事态发展的结果,对未来缺乏信心,会失败,而失败的代价是难以承受的。痛苦,是努力必须带来的代价。

所以,很多人选择了逃避。

这才是这个答案的核心要素。

我见过太多的人努力了,努力过了头,却没有找到努力的 “钥匙”,大家都在瞎忙。人家工作很有钱,好羡慕,我心里慌了,就去追求金钱,找一份有钱的工作,也不管自己事业的目标是怎么样的。

人家结婚了,穿着婚纱,参加婚礼,度蜜月,朋友圈看了好嫉妒,怎么办?赶快找个人娶了或者嫁了吧,免得自己年纪大了没人要。

努力地去追求这些,达到想要的目的,却忘了自己的初心。

什么样的努力才是正确的呢?

一是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坚持不懈地做下去,哪怕事情再小,微不足道,短期看来收益较小,但这件事能为你个人能力带来提升的,这种努力就很有价值。

二是合理的努力。方向是对的,方法是合理的,这种努力就有动力。就拿做数学题来讲,有道应用题很难,你怎么想都不明白,这时你该怎么做呢?很简单,请求学霸和老师,传授做题技巧。掌握方法,你做事才有效率。

一味瞎忙的努力,在别人看来是多么了不起,觉得你很勤奋,其实是你自己自欺欺人,掩饰自己无能的表现罢了。

你明明是足球运动员的天赋,却偏偏要去游泳;你明明擅长建筑施工,却要拿起文笔写文章,学文人装模作样。

你如此做作是做给谁看的?

比起知道努力而不去努力,那种瞎忙的努力在我眼里看来更恐怖。

知乎用户 半世 发表

努力会让你进步吗?
有的人可能就会说:“是因为不够努力才导致没有进步的”。其实不努力也是源自于没有方向,不是不愿努力。比如你告诉他每天早上八点,楼下的花坛里会长出大量的百元人民币,取之不尽,而且合法没有风险。我相信这个时候人肯定会很努力,再爱迟到的人,都可能不再迟到。
如果不是努力作祟,是方向作祟,那又说明了什么呢?说明很多人不了解社会结构,不了解钱是怎么来的,不了解做什么和挣钱是相关的。
本文从发现优势和发挥优势方面为大家阐述如何努力才是正确的!

知乎用户 小刘爸爸 发表

因为没有方向、没有目标,或者目标太高,实现目标的难度太大。

以上结论的根据:期望理论,北美著名心理学家、行为科学家维克托 · 弗鲁姆(Victor H.Vroom)于 1964 年提出。

这个理论可以用公式表示为:激励力量 = 期望值 × 效价。

激励力量决定你的努力程度;期望值是对实现目标概率的判断;效价是目标对于个人的价值。

知乎用户 罗林 发表

谢谢邀请!

这个问题挺有趣的,它先是一个因果论述,后来又变成一个因果问题。这也是多数人的困惑所在,他们相信努力的结果,却又不知道努力的原因。而前者的信念和后者的迷惑一样可疑,这使得这个因果链没头没尾。我们不禁开始思考努力的前因后果: 为什么会不努力?努力会有进步么?

第一个问题:为什么会不努力?这个问题把努力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但心理学家并非那么重视努力。**努力只是行动中耗费资源和精力的部分,不是行动中引导方向和推动发展的部****分。他们更看重行动的动力和原因。**心理学家相信,我们的行为都是有原因的,它们构成我们行为的动力基础和内在机制。这些原因就是我们的动机。动机作用于我们身上,驱动我们行动,它就是我们行动的力。打个比方,努力就是速度,而动机才是加速度。它让我们的行动不断维持,甚至变得越来越快。这个行动 “力” 的解释,是心理学的因果论解释,也是我们每个人的因果信念。我们相信自己的行为是有原因的,也会产生后果,甚至相信好的原因会产生好的结果。无法说明这种解释是否客观,但是如果没有这种因果信念,我们生活和行为就缺乏意义了。

在这种因果论解释下,我们的行为变得有迹可循。在社会生活中,我们的行为动机很多来自外部。外部动机指的是我们行动的原因来自外界,比如外部的奖赏和惩罚。小时候的我们,会为了小红花好好听老师的话;长大的我们,可以为了成为万人迷不断修饰自己,这些动机来自外部的名誉。我们会为了巨额财富奋不顾身,也会为了眼下危险夺命狂奔,这些动机来自外部的利害。这些外部动机其实都意味着我们是社会动物。**我们需要在社会中不断地奋斗和求索,满足我们的归属需要、尊重需要、权力需要和成就需要,以及伴****随而来的物质财富。**这些动机构成了我们团体生活的组织和活力。而高明的人力资源人员正是通过灵活运用这些外部动机,来激励我们更好地为企业勤奋工作。

但是,外部动机只能管一时,缺乏无法长久刺激我们的行动。这就是我们每个人学习倦怠和职业倦怠的开始。我们都知道好好努力就可以上好学校,就可以找到好工作,就可以升职涨工资。但是我们还是无法有效行动。而且每次重复类似行动,我们获得的动力感越低。因为这些动机脱离我们行动的目的。它们只是一种手段,一种外部的标准,甚至会成为约束和负担。特别是当手段成为了目的本身,我们原有的目的感也消失了。我们的情感越来越单调和枯竭,我们越来越觉得自己和周围环境格格不入。我们充满无力感和低成****就感,对自己的评价也越来越消极。在外部动机的驱赶下,我们自己的面目越来越模糊。当我们不知道为何而努力的时候,努力本身也成为一件奇怪的事情。

第二个问题,努力会有进步么?进步意味着一切都在朝着一个方向不断变好。但是进步这个概念本身就是模糊不清的,它发源于于启蒙时期的进步史观,19 世纪末与达尔文的理论结合形成社会达尔文主义。但达尔文的理论本身并不认可进步。在进化论(其实该称为演化论)看来,并不存在进步的方向。生物体只有在自然变异基础上对环境的不断适应,称为自然选择。**我们的努力也是为了适应环境。换句话说,我们通过不断试错、模仿,尝试因果推论和解释,或许也包含天赋,逐步向环境标准靠近。**这个环境标准指的是社会标准、社会生态。如果环境本身是恒定不变的,我们的适应确实有固定的方向。但是环境本身是复杂多变的,这样适应的结果不仅取决于我们,也取决与环境标准和变动情况。

有一个寓言,一个老人感慨自己文武双全,却总没有做官的机会。有人问,既然他富有才华,为何一生一次机会也没遇到。他说,年轻时努力学文史,正到学有所成时,老君主喜欢用有经验的老人。等到老君主去世,新君主却喜欢武艺,他改变主意,弃文学武,等到学武有成时,重视武艺的君主也去世了,年轻的君主喜欢提拔年轻人,自己也生不逢时、垂垂老矣。可以看到,寓言中的老人一辈子都在努力适应环境,但环境的变化却摧毁了他努力的结果。这篇寓言出自王充《论衡 · 逢遇篇》。王充自己的评语是,当官是有时运的,不应当强求,投机取巧都达不到目的,何况一辈子坚守一个志向呢?王充借助这个故事,或许也在感叹自己一生攻读经史却仕途不顺。既然努力不一定有结果,那么我们努力的目的何在呢?

其实**我们每个人的行为,都是对自己环境适应的结果。**我们都在自己的环境中努力着,努力去适应自己的环境。只是这个环境是局部的,还是整体的,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取决于我们自己的经历和定义。这些环境中各自标准的差异,会使我们在环境变化中不适应。比如一个内敛、专注、细致的人,让他来到需要外向、表演、活跃的环境。一个习惯用语言形象思维的人,面对一个需要逻辑运算推理的工作。其中的反差和不适非常明显。**这时,我们会迷惑、困住、无法动弹。表面上看我们似乎没有努力,其实我们依旧耗费精力****和资源。只是这种消耗没有效果,也让我们充满无助感。**我们原先对环境的适应机制,也在被急速地改变甚至扭曲。我们的心灵也遇到适应或崩溃的尖锐冲突。

这个时候心理咨询师要做的,就是让来访者**慢下来、静下来,避免心灵因过快运转造成空耗和混乱。这个基础上,我们可以更好的去审视自己的内心,去理解自己曾经生活和成长的环境,去触摸自己的情绪、记忆、自我以及动机。**这里的动机不是外部的,而是内部的。**内部动机是植根于我们行动本身,是活动本身带给我们的奖赏和快乐。它可以是一个高峰体验,也可以是一个心流状态。**活动是我们真正想要做的。它可以成为我们行动的起点和参考。特别是在外部环境多变不定的时候,内部动机往往更能成为我们心灵的方向灯。自我决定理论认为,如果我们能充分决定我们的行为,我们就可以摆脱外部环境带给我们的束缚。去满足自身原有的原先的能力需求、自主需求和关系需求。.

总之,努力不一定导致进步,我们目前的困境也并非源自不努力。**也许我们更需要的,是回到自己,审视自己,理解自己。在了解自我的基础上,去寻找和发掘自我的力量。**这样我们就不会因为变化多端的环境疲惫迷茫。**努力也不再成为迎合外在环境的适应手段,而是实现自我愿望和价值的方式。**我们也会在真正享受活动的心态中开展行动。

欢迎关注微信号 szhswx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Well, some people prefer to take a short-cut. They might be frustrated enough to take a risk and e.g. cheat on exam instead of studying for it.

知乎用户 一沙一世界​ 发表

这是一个好问题,这个现象最集中最有代表性的是悲惨的黑非洲。洞悉黑非洲穷困愁苦的本质,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为什么整个族群、整个大陆上千千万万的人没几个努力的,从而可以理解一个人、一个组织、一个国家如何才能摆脱成长的陷阱,走上努力

(本文根据我一系列人生成长文章之一的《悲剧的黑非洲》略作改编)

世界的本质是简单的,而其表象是复杂的、多变的、难以捉摸的。透过万花筒般的表象看见本质影响因素才能掌握命运的踪影。

本文力图揭示的就是非洲各种落后贫穷表现形式背后的本质。这种本质对我们在生活中的成长、对子女的教育、对社会的治理等等方方面面都有着启示作用。

正文开始:

我们从小上课就学过:内因和外因中,内因是决定性因素。

而实际上,决定内因命运的往往是外因!尤其是渺小的人类(内因的力量)与宏大的外部环境(外因的影响)的悬殊极大时!

古代非洲是人类的发源地。早在 3000 多年前,古埃及第十八王朝西替一世坟墓的壁画上,就以不同的颜色将人类分为四种:黑、赤、黄、白。现在我们知道世界上有三大人种,白、黄、黑。(赤色的埃及人实际上属于北非白人)

奇怪的是,从非洲走出来的人类在其它大陆上相继创造了各种辉煌的文明。比如白种人创建了希腊文明、罗马帝国、伊斯兰文化、阿拉伯帝国,发起了文艺复兴运动,开始了工业革命。黄种人创建了中华文明、蒙古帝国、大唐王朝等等,并从近代的落后挨打中再次崛起,成为当今世界的中流砥柱。

唯独上万年来一直占据着人类发源地的黑种人,从未有过辉煌的文明。即使到了今天,依然处于极其落后野蛮愚昧的状态。很多到非洲工作过的人都深有感触,非洲黑人就像是猴子穿上了现代化的衣服,拿起了现代化的武器,享受着其他人种的科技发展带来的福利,而其骨子里却依然是几千年前未开化的原始人。

在今天的非洲,人们依然相信巫医是无所不能的。比如相信用秃鹫的头磨成粉入药就能通灵;相信用带有巫术护身符的鳄鱼头就可以让别人听命于你;相信用男孩祭祀就能发财从而导致数以千百计的男孩惨遭毒手,死于非命;认为和处女性交就可以治好艾滋病,导致强奸满地,艾滋病传播更加广泛。

在东非马拉维共和国,巫医说,白化病人的身体是非常珍贵的药材,可以包治百病、有求必应,而且能带来财富和社会影响力。因此每年都有大量的白化病人被莫名其妙地杀害和肢解。马拉维总统彼得 · 穆塔里卡无奈地说,“迷信、愚昧和无知”驱动着对白化病人肆无忌惮的杀戮。“巫医告诉人们食用 “魔法” 药剂可以发财,但他们衣衫褴褛,都不能让自己变富,人们怎么能相信他们所说的呢?”(搜狐新闻)

黑非洲,群众愚昧而野蛮,受过西方高等教育的上层政要则绝望地束手无策。

人们不禁要问,黑非洲是怎么了?!

有很多研究和解释,比如黑人普遍智商低,没进化好;非洲气候干旱、高温多雨、不宜耕种;食物无法保存;没文化、没产业、没有好的教育、穷、生孩子太多,被普遍殖民过、动乱多、疾病肆虐啊等等。

无论观点有多么不同,有一个事实大家几乎都是赞同的:非洲黑人普遍都懒惰。

懒惰自然就是不上进的,不努力的;不上进不努力自然就不可能好好上学,自然就会没有文化,没有文化自然就会愚昧、迷信、巫医横行;自然也就没有能力建设好工业体系,没有强大的经济和生产体系,自然就没有竞争力,没有竞争力当然就穷。这样的生态社会一旦遇到灾荒当然就是饿殍满地,当然就是暴力抢劫偷窃和欺骗充满了整个社会。

黑非洲,整个种群的懒惰,成为了社会文化和风俗,深入骨髓,代代传承。也因此一直深陷于这种恶性循环之中。

那么,非洲黑人的这种懒惰从何而来?

应该说,来自于上天的赐予。

事实上,非洲并不是我们想象的那样干旱和贫瘠。相反,南部非洲是真正的沃土千里,天府之国,物产极为丰富。

非洲是世界农业的发源地之一,约有 250 多种农作物,如高梁、麦子、白色玉米、芝麻、可可、扁豆、南瓜、油棕、咖啡等都起源于非洲。种下去的作物,几乎不需要照料,就会像野草一样繁衍出去。山林里烂掉的果实比人们采摘的还多。人们不需要辛苦劳作,只需要依靠采摘和打猎就可以满足生存需要。也正由于如此得天独厚的生存环境,当东西方文明在激烈竞争的求存中不断发展到了工业革命的时候,黑非洲还依然停留在采摘和打猎的原始文明阶段。

饿了,就去领地摘点果实;渴了,天上就会下雨。生活如此美好舒适,为什么还要努力呢?

付出了辛苦劳作,收集的食物第二天就腐败了,那么为什么还要多收集呢?

在黑非洲,劳动失去了意义。存储失去了意义。及时行乐、懒惰就成为了必然的选择。贫穷成为了必然的结果。

任何一件事情一旦没有了意义,也就无法持续发生了。

-————————————————-

有一个教徒问上帝,我应该如何对待我极其讨厌的人呢?

上帝拈花微笑道:

“恨 TA 吧,拿走他(TA)的希望,恨死 TA”。

“爱 TA 吧,给他(TA)一切!爱死 TA”。

-————————————————-

恨,可以杀人;爱,也同样可以杀人。

黑非洲就同时活在 “爱死 TA”(无需劳动:溺爱)与 “恨死 TA”(无法保存劳动成果:剥夺)的模式中。在这两个模式中循环千万年后,造就了黑非洲独特的人类文化与生存方式。他们像非洲的野草一样,雨季来临时,瞬间枝繁叶茂,开花结果;旱季来临时,一片枯萎,不毛之地。

环境是这一切故事的塑造者。我们亚洲人、欧洲人和美洲人莫不如是。我们都是我们祖辈适应环境的产物。黑非洲人就是以他们野草般的方式顽强地生存了数千万年,至今依然在顽强地活着。

只是在其它被上帝眷顾地区的现代人类看来,这种生存方式相当不可思议。

-——————- 三个问题 ———————

如何让积极努力更有意义?

如何让积累而不是过度消费更有意义?

如何塑造你的环境让你变得更强大?

答案都在上文中。

后续文章将展现人生成长的四个区域对应的四种模式,扭转模式是我们这些普通人一生的使命…..

知乎用户 小紫盒 App 发表

根据哈佛大学研究得出:阻止你前进的,可能是以下这九大根源。

哈佛大学:阻止你前进的 9 个根源

知乎用户 白露苍茫 发表

最忙的时候一周三个制作案白天编成狗晚上录完音天都快亮了第二天还得盯混音母带,很多人会说北漂真不容易,我觉得真他妈开心爽死了。

看待 “努力” 的角度很重要。

知乎用户 墨闻 发表

可能对于很多暂时处于舒适区的人来说,会比较安于现状,心理上都想变得更好,然而很多人却只停留在想的阶段,或者也开始去做了,方向或者方法不一定对,这也是为什么会常有 “不要假装起来很努力,结果不会陪你演戏!” 这种说法的原因。

身边也存在很多这样的案例,其实也能多多少少存在一些危机感了,但是更多的只是停留在喊口号阶段,却无法下定决心,光空想不行动注定徒劳无功。

很多时候,只有当危机感越来越强烈,而且自己也能找到合适的途径去改变自己,才能慢慢找到感觉,进入良性循环,比如多花时间进行大量阅读,首先从改变思维和眼界开始,但很多人往往只知道看书有好处,却会说一看就犯困,很难静下心来,所以总是容易半途而废,这时候就需要自己不断总结得失,合理安排好自己的时间,并尝试问问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在哪?

如果想要过上更好的生活,是不是应该下点功夫?但凡对自己有点要求的人,应该都不会太随心所欲,有自己清晰的目标和规划,也能让我们走得更远、过得更加充实!

知乎用户 幻觉 发表

人生就是追求满足。

你认为牺牲是更大的满足你选择愿意牺牲

你认为爱情是满足你追求爱情

你认为事业是满足你努力工作

然而生命有不可承受之重,你逃脱不开生死,逃脱不开基本的物质生存,逃脱不了注定的父母亲人。逃脱不了的不仅仅如此,逃脱的了得却比你想象的多。你在什么样的境界决定你的内心,导致你的行为与结果。

而所谓的逃脱,其实就是选择。人生就是不停的做选择。

七情六欲,即使科学技术能阻断嫉妒、爱、恨、自卑等等,但那至少也不是现在的世界。

而时间是人生最大的敌人。至少现在人们不能逆流时间,也不能穿越未来。珍惜当下,认清现实。为你所愿的努力,不努力如何满足。因为你同意逃脱不了自身的愿望,哪怕是死亡,有时候都是愿望的一种。

当你努力的时候,你会满足,满足是这个生命过程,结果真的不是最重要的。然而努力就会进步,就会有你心中的结果,这是错误的思想。谁说努力就一定会进步,努力只是让我一生不后悔,让我生活在我愿意开心的过程之中。

不努力的人,只是没有找到自我的人,人有需求,欲望,有的会消失,有的贯穿一生。生存是本能,死亡同样也是,这也是需求。你的需求就在那里,无论你看得到看不到,就算你失去了思想的大脑,就连你的肌体细胞都会记录你的需求,提示并促发你的追求。就算肌体记忆失去,似乎还有灵魂。

你可以选择对抗,你无非要承受法则的反噬。有多少人生来就是为了享受痛苦。人们享受的依旧是满足与快乐。

知乎用户 无忧精英网​ 发表

几年前,一个探险队计划攀登马特峰的北峰,要知道,在这之前从来没有人能潘登上去。

随性的记者对这群来自世界各地的探险者进行了采访。

记者采访探险者 A,问道:“请问,您计划登上马特峰北峰吗?”“是的,我将尽力而为。” 探险者 A 有礼貌的回答。

记者又采访探险者 B:“请问,您打算登上马特峰北峰吗?” 探险者 B,一边整理这装备一遍说:“是的,我一定会全力以赴的。”

记者用同样的问题采访探险者 C,探险者 C 对着记者用力的点点头 “我将竭尽全力。”

最后,记者看到角落里一位啃着干粮的青年人,于是走过去问道:“请问,你也打算登上马特峰的北峰吗?” 这个青年人双眼直视着记者,说:“我将是登上马特峰北峰的第一人。”

……

你们猜,最后有没有人突破自己登上北峰?又是谁登上了北峰?

结果只有一个人登上了北峰,只有那位说 “我将是登上马特峰北峰的第一人” 的年轻人。他此行的目的很简单也很明确,最后他做到了。

有位朋友经常有临时安排的出差,所以经常为了满足最快抵达的时间而无法买到有座位的票。但是很奇怪的是无论长途短途,无论车上多挤,他总能找到位置坐下,大家百思不得其解,难道他真的很幸运?

事实上他用了看起来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扫地式的一节车厢一节车厢找。他说每次都做好了扫完整列火车的心理准备因此即使经过那些特别拥挤甚至难以移动的车厢,他都丝毫不会为这些现象所迷惑,坚持直到找到位置为止。

我们很多人在遇到挫折的时候,时常会认为困难会接踵而来,因此对不确定的未来产生了怀疑,因此固步自封左顾右盼被其他的事情所迷惑,要么就是放任自流、止步不前,导致目标无法达成。

高中的时候,我很清楚英语很重要,无数次下定决定好好背单词,却还是不由自主的去玩游戏,看小说玩手机。每次考试不理想,都做了深刻的反省,只有女里学习,才能提高成绩。但还是会在准备努力学习的时候打瞌睡,在家长出差,老师不在的时候,看小说、传字条甚至跷课。

为什么?

因为我目标不明确,只知道学习很重要,但里究竟怎么个重要法,学好了对自己有什么好处?学不好又会怎样?怎样才叫努力学习?努力学习过程会遇到什么困难,困难怎么解决?

知乎用户 艺术呓语 发表

当你看见有些人在不停的努力,不停的进步时,你认为他是在努力。其实他的努力并不是你认为的主观上的,带有强迫性的。他是觉得后面有一股无形的力量在推动他,或者说他要做的那个事儿有一股吸力,他被牢笼都是吸引,磁力一样。但是你无法模仿他的主要原因,就是你想强迫自己努力,凡是带有强迫性的努力,没有人能坚持很长时间的。

那么这种力量来自于哪里?

人性中有是带有一种诱惑,喜好癖好,爱好嗜好,人各有一好。饭吃懒做也是一好,吃喝嫖赌也是一好,,,就像有人说,爱好绘画,爱好音乐。爱好,打游戏,爱好看电影,爱好科研,物理化学。。。等等,无奇不有。这些顶多是属于喜好癖好,爱好。谈不上嗜好。当一个人把爱好转化为啫好的时候,这种力量就产生了。甚至不能自拔。

你看见了那些常年、一生都在努力做事情的人,就是这类人。这人也能形成,一是遗传基因。二是书读的多,明理,看得透。他知道只有这么做,才有可能达到目的。

有啫好的人,都是有大爱的人,可以出生忘死的人,所以他们很容易做成事儿。

知乎用户 吃瓜瓜 发表

因为并不知道努力过后是否一定会有好结果,比如我考研的时候,看似在考研,其实专业书都没怎么看,基本就没看就直接去考了,可想而知能有什么好结果。有时候心态太好了会阻止自己进步,总觉得反正车到山前必有路。早就知道自己肯定考不上,一点也不难过,毕竟也没有努力。“我一定是因为没有努力,所以才没有成功”,所以无所谓。

知乎用户 孙汩初 发表

从心理学和哲学两方面补充几点。

上面 Ky 说的无法同情未来的自己的另一个版本可以称为为延迟满足缺陷,即每个人生来延迟满足的能力是不一样的,儿童心理学实验表明,儿童的延迟满足能力可以预测成年后延迟满足的能力,一个儿童时期就能够在今天忍住而不吃糖的儿童,大体在成年仍然保持着延迟满足的能力。命运不公平的一个表现就在于,对一部分人来说,努力不是难事,它写在他们的基因里;而对另一些人,或者说大多数人而言,努力并不是他们的天赋。所谓拖延症患者主要并不是真正很糟糕,而是运气不好在基因上出于劣势地位。

而另一个未被提到的原因是环境影响,即我们之中的许多人处于一个缺少努力氛围的环境当中 。也许你真的很想努力,比如在第二天六点钟起床复习大学英语,但是对大多数人而言(由于缺少延迟满足基因)这种计划并不容易被执行,除非刚好你的室友是个大学霸每天早上跟你约好起床背书。这就是为什么许多家长都希望把孩子送进毛坦厂中学或者清华大学之类的地方,因为那些地方普遍有一个努力的氛围,你不努力,室友(舆论压力)把你从床上揪起来努力。

总之,心理学家对于 “进步” 的研究基本可以概括为:如果你想在一件事情上做到精通,那么你必须有两个条件:反复练习 + 即时反馈。然而,这二者都要求基因和环境的配合才能达到,并不是简单的 “下决心” 可以解决的事情。有延迟满足基因和优秀成长环境的人,手里的牌是最好的;有延迟满足基因但没有优秀环境,或者无延迟满足基因但有优秀环境的人,手里的牌是不错的;而二者都没有的就很惨了,这些人必须想办法改善自己的环境了,否则也许一辈子也体会不到努力的滋味了。

另外,李松蔚的回答 - 知乎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2866524/answer/24739101 认为努力即可进步是一个让人很沉重的概念,它预设了:努力是痛苦的,我对自己不满意。这让人眼前一亮,但我补充一点,即一个真正投入努力的节奏的人,其实是相当的快乐的,因为你每天都感觉到自己完成了什么。哲学家托马斯 · 里德(苏格兰常识学派创始人,法国哲学的鼻祖之一)在其著作《论人的理智能力》中有一段极佳论述可以说明努力的感情价值:

“假设我们想象这样一个存在者,他的幸福在于相同的不变感觉或感受的持续,而他自己没有任何的能动活动。无论这是否可能,人显然不是这样的存在者。他的善在于能动的、理智的能力在合适对象上的活泼施展;他早就是为活动和进步的,没有活动和进步,他不可能感到幸福;他的享乐似乎由自然赋予,与其说是以享乐为目的,还不如说是为了鼓励他各种能力的施展。有些人认为人的幸福在于灵魂的宁静,但它不是死寂,而是一种有规则的进步性运动。“

祝每个人都越努力越开心。

知乎用户 无三知 发表

前提不对,所以结论难讲。

努力未必带来进步!往往当你踏上一条路时,就意味着拒绝其他道路。当你走着走着发现自己记错了路,再怎么努力往前卖力,恐怕已不会觉得进步吧。

我比较认可,不需要太努力就可以进步,太努力往往便是倒退。对于自己有兴趣的事物,一个人往往表现出他的天赋。天赋是不需要努力个人就可以拥有的潜力,当需要你太努力的时候,说明在这方便你没有天赋的,时间一久极容易懈怠放弃。到头来一事无成,悔不当初选择这条路。

知乎用户 韵神逸 发表

所以这就不得不问一个诛心的问题:

为什么要进步?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世上也无易事,有太多无心人。

你要是能凭空每天给我一个小目标,那我很乐意;

但如果你说只要我付出最大的努力,就一定可以在有生之年每天赚一个小目标,抱歉,我很不乐意。

绝大多数人都不是见了利益就能忘记一切的人,不会见缝插针地攫取一切利益。


可以,但没必要。


回答你的问题:

一般能达到 “努力” 的程度,不是看努力能**得到什么,而是看不努力会失去**什么。

知乎用户 熙程​ 发表

因为现在这个时代,并不需要普通人的努力进步。

继续聊现代社会后资本主义时代的养殖大法,其实题目不加问号还有点不太适应。但现实就是这么残酷且无聊,被高反馈撕碎的大多数已经是统计学意义上的事实了。昨天挖坑的时候没想过,发出去没多久就有知乎评论让我写高反馈和执行力。

基本逻辑很简单,适应了轻松,就失去力量。所以我们还是从这句话开始:

人是适应力极强的动物

宏观讲: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承平日久,人不知兵。多难兴邦等等群体性案例太多了,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国家是现存最有效力的社会组织。

回到个人,修身是第一步。但物质极大丰富的后资本主义时代对人进行了系统性、制度性、自上至下的限制。阶级流动在任何一个文明都不应当是主旋律,稳定的阶级固化才是组织的基本诉求

现代社会的基本条件是物质极大丰富,根据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原理。摧毁思维并不需要限制知识,与以往用有限的知识资源来愚民教化的方式不同,发达的信息高速公路可以灌输思想。与其让牛羊的大脑空空如也,不如让韭菜的思维中全是垃圾。

古希腊让奴隶脑中空空如也不许学习、封建制度让佃农只想着宗教传统、资本家让工人沉醉在新闻里。

所有时代金字塔的基本诉求都是一致的,那就是让塔基排除在金字塔之外,资源在金字塔内稳定的适度流动,这就要求塔基无法拥有知识

但人类对知识的渴望与生俱来,猩猩头领没办法阻止年轻的黑猩猩找食物吃,顶多是让竞争者吃的不太好。一无所知、白首穷经、垃圾信息都没办法阻止人类对智慧的追求。

毕竟乞丐的最好出路是当皇帝,再稳定极端的环境都挡不住人类的进取心。那怎么办?人类的上进心就像是不稳定的洪水,构筑河堤有作用是基础,把他们引到歪路上才是杀手锏

黄赌毒游戏文娱短视频

**这都是人类历史上有效的发明,提供高反馈满足人成就动机的毒药。**反馈和人的关系也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囊括从行动的巨人到语言的强者。

成效滞后——即时满足——成瘾,和信息——知识——智慧的体系不同,这边是反过来的,越能忍耐成效滞后和低反馈的人,成功做事的概率就越大。即时满足是大多数人所处的状态,既没有卧薪尝胆的勇气,也不会成为欲望的奴隶。

最后则是字面意义上的娱乐至死或者说成瘾,这个瘾只用危害程度判断,电子竞技不是瘾,玩到猝死才是。抽烟不是,毒品才是。斗地主不是,赌到家破才是。

性是人类作为动物,生理构造所进化出的最高享乐。但人比动物更聪明,如果说赌博作用于大脑施加想象中的刺激,那么毒品就是从生理上对大脑强制高潮。

不得不说人类在享乐的领域投入颇大,性是基因通过生理结构给大脑灌多巴胺

、赌是人类通过想象力利用理性刺激情绪、毒则是直接把大脑泡在激素里面享受。

自产自销还要肉体运动的基因表示人类真会玩,惹不起惹不起。久赌者家破人亡自己失去生存能力,基因表示简直糟蹋。吸毒者直接身体崩溃,基因直接无语凝噎。多巴胺是让你繁衍生息的甜头,为了快乐毁掉自己真是出乎基因的预料。

当然作为组织并不是每一个国家都用这么极端的手段搞塔基,漂亮国炸鸡可乐喂着还要吸便宜大份墨西哥草的是少数。

所以才诞生出现在简单、高效、低成本的游戏文娱短视频作为摧毁行动力的工具。信息爆炸摧毁好奇心的前提是你有获取信息的执行力,高反馈面前热辣新闻也就是个弟弟,读都读不下去。

大部分人可能都有这样的困扰,我是一个 adhd 患者,所谓 adhd 患者,指得是大脑无法在较枯燥的环境分泌多巴胺的人群,平时的表现有:

  • 意识过度活跃。
  • 多动,肢体动作过多,如上课抖腿,看书时搞这搞那的。
  • 很难静下心来做需要消耗脑力的事情,大段文字很少能逐字逐句读完。
  • 拖延,尤其是对不感兴趣的事,能拖则拖 (我小时候寒暑假作业都是拖到最后一天都写不了一页,在这个过程当中内心极其挣扎,但就是无法像正常的孩子那样把它做了)。
  • 阅读和思考,或做其他需要静下心来才能做好的事时,感到极其煎熬。
  • 邋遢散漫不爱整洁。
  • 做事无秩序。
  • 组织大脑的想法感到困难。
  • 学习困难,大部分 adhd 患者都有大程度的学习障碍。
  • 自制力极其极其差劲,大部分患者做什么都虎头蛇尾,三分钟热度。

是不是觉得你也可能是一个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患者?可能我说了这个病症的中文名你就觉得的自己不是了。而且我虽然觉得自己有这些症状,但是还是想挣扎一下说自己其实没病。

并不是每一个小孩天生就是肥胖患者,大部分都是被工业化食品喂成猪的。当你适应了高反馈的环境,也就顺理成章的退化为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患者。

高反馈的行为会培养人的惰性,而且工业化创造则更聪明:人的上进心是有目的的,成为爱豆的头号粉丝也是上进心的表现。人的行为是追求结果的,多少人无限次的解锁手机又啥也不干,奇怪无聊却戒不掉。

我的手机解锁次数是 100 次每天,但我并没有收到 100 次高质量信息或者有 100 件大事需要我亲征。可是通过高强度的使用手机,我感受到了支配欲的满足、高质量的反馈、拥有 “我在做事” 的幻想。

让我对高反馈成瘾的不只有手机,还有电视电影、游戏娱乐、垃圾新闻、炸鸡可乐。一切触手可及的欲望看似成本低廉,实则代价高昂。

这些时代赠与的礼物,其实都标好了价格。

上进心、自律、进取拼搏、成就动机等难以明说的状态都是以行动为表现,以结果为标准的。

你可以说健身者对好身材的欲望大于食欲,也可以说他们是能容忍成效滞后延迟满足的苦行僧。但他们日复一日的训练和年复一年的饮食做不了假,最终他们身上刀刻斧凿的痕迹比什么宣言都有说服力。

适应了低成本的快乐,就无法忍受高成本的投入,即使最终的快乐相差无几。

如果一个人不使用精神药物,那么他的快乐上限也超不过生理极限。人是感知变化的动物,夏日炎炎的第一口冰可乐比空调房里没气的最后一口快乐水好喝的多。

如果你能够利用基因定下的规矩,那么你活的的快乐更长久。低反馈的持续努力就像饥饿,能让滞后的成效比无法承担的赌局更有快感。

物质不丰富的年代,这样的享受属于富家子弟。工人、农民、奴隶需要最基本的行动力以满足社会生产需要,但是现在不缺干活的人只缺欲望无穷无尽的消费者

政府面对经济危机都不想着增加投资,让人民多一点工作岗位创造更多商品。而是下猛药刺激消费,让没有收入的消费者花光最后一个铜板促进经济发展。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富足的社会不需要饿死骨,但是少不了胖死鬼。生存资源充足的时代,你要面临的不是付出没有回报,而是回报过多让你失去付出的能力。

人的意义在于创造价值,因为某些人需要你消耗他们创造的价值,所以大环境就让你失去了创造价值的能力。消费者的意义在于消耗,消耗资源促进经济,消耗自己满足欲望。

这样的生活失去了人的尊严,人类不应当以成为消耗资源的牲畜为目标。变强是不需要理由的,发展才是人最根本的需求,所以理想社会应当是这样一个地方:

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知乎用户 云麓山人 发表

个人是这样看的:
1,努力和成功不成正比。人都是趋利避害的动物,会判断做一件事情是否值得。假如我们量化付出和收获的值从小到大为 1 到 100,那为什么我一定要付出 80 的努力收获 60 呢?比如假设以月赚 10 万为成功标准,为此每月需要累得要死,天天通宵工作,身体垮了,私人时间也没有,那这种努力不见得人人都会去做。所以有人宁愿每月只赚几千,但至少我这个月不忙碌,不辛苦。虽然我收获值只有 10,但我付出也只有 10,那我权衡就会觉得值。
2,努力不一定必然成功。成功和努力之间其实并没有充分必要性。很多人努力了一辈子也没有成功,这既有机遇的影响,又有努力方式的影响,还有选择上的影响。很多人在努力以后如果没有坚定的毅力和信念支持,放弃也是情理之中。比如搬砖的民工难道不努力吗?但如果靠搬砖来达成月收入 10 万的成功那就凤毛麟角很难做到了(没有歧视的意思)
3,有句俗话叫勤能补拙,很多人理解为巧拙是先天决定的,勤惰是后天决定的。但其实努力才是最大的天分。努力不仅仅是勤苦付出,更需要一种信念或者执着支持,而这本身不是人人都做得到的,对某些人而言痛苦得要死的事情,但对另外一些人来说或者甘之如饴或者能够忍耐(比如读书)。
最后我想说人和人的感受是不一样的,对成功的定义也不一样。最痛苦的不是不成功,因为不是所有人的人生目标都是成功,而是想达到自己心目中的成功,而又不去努力,最后每天自怨自艾。
归根到底: 只能说你不够 “爱” 你的成功。

知乎用户 向伊梅 发表

因为觉得今天不努力也差不了太多。说白了还是拖延症……

知乎用户 REflection42​ 发表

敢于胜利。~毛泽东语录。

不是敢于失败。

我们经常默认每个人都是渴望成功的。

但是往往忽略了成功可能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

习惯了失败,其实也没什么,因为熟悉。

但是若是从未成功,那么成功于之就是未知的,成功之后的状态也是未知的,说可怕应该可以理解吧。

所以,到底是不能,还是不敢,值得思考下。

确定努力就会进步,会成功(虽然不一定),但是当事人如果害怕进步和成功(很多时候当事人意识不到自己对成功的恐惧),自然会用各种原因不努力了。

渴望成功,但是又害怕成功后的惩罚。~精神分析称之为,俄狄浦斯情节。

知乎用户 曹磊​​ 发表

Now I have come to the cross-roads in my life. I always knew what the right path was. Without exception, I knew, but I never took it. You know why? It was too damn hard.
如今我走到人生十字路口,我总是知道哪条路是对的,但我从不走,为什么?因为妈的太难了
Lieutenant Colonel Frank Slade Scent of a Woman 1992

知乎用户 韶波馨文张 发表

知道如何努力,比知道努力更重要。

知乎用户 小鱼 发表

知乎用户 苗景科老师 发表

最简单好用的 VPS,没有之一,注册立得 100 美金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See Also

身边的有钱人教会了你哪些道理?

知乎用户 Valak 发表 坐标武汉。认识一搞安保的,经常以公司名义接私活,我闲的时候经常叫我去做兼职,去年他接了一个帮人看房子的活,叫我过去。此为背景。 房主两口子湖北人,做生意,因疫情资金链断裂导致千万欠款还不上,被强制执行名下房产。房 …

90 后即将迈入奔四行列,你们的生活怎么样?

知乎用户 发表 咱默认90后今年30,然后进入了奔四行列,下至99年也算,哈哈哈,强行拉高了他们的年龄。生活不易,各位小仙女,小仙男们还得奋斗哇,个别秀恩爱的,嗯,拖出去,斩立决!!! 记得十年前初中同桌是个妹子,当时给我说90后即将奔三 …

什么样的人适合从政?

知乎用户 发表 本人本科在校大学生,明年夏天毕业。一直对考公务员很感兴趣,一来是认为政府职能是管理社会,公务员是很锻炼人的,二来觉得在这样的工作岗位工作,可以实现我的人生价值。可是很多学长告诉我像我这样的年轻人考上公务员以后在单位里只能做一 …

「他们对于生活的想像不是这样的」

不久前,一所职业学院的「学姐查寝」视频引发全网热议。视频中,几个学生会干部官味十足的作派引发「群嘲」,身处教育焦虑中的家长们关心的职业教育生态也再度引发关注。江苏师范大学讲师杜连森发表于今年6月的一篇名为《「打工人」的困境:去技能化与教育 …

整天看到有人在说赋能,赋能到底是个什么鬼?

知乎用户 艾小仙​ 发表 这个比较难以理解,那需要先学习下下面这些词,得放在一起以便于理解。 二字名词: 漏斗,中台,闭环,打法,纽带,矩阵,刺激,规模,场景,维度,格局,形态,生态,体系,认知,玩法,体感,感知,调性,心智,战役,合力,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