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医的保护下,为什么古代中国人平均寿命不长?

使用CN2/CN2GIA顶级线路,支持Shadowsocks/V2ray科学上网,支持支付宝付款,每月仅需 5 美元
## 加入品葱精选 Telegram Channel ##

知乎用户 萌之侈侈 发表

古代人均寿命的估算是很不严谨的,所以我更倾向于用 5 岁以下婴幼儿死亡率来佐证平均寿命水平。

如果按照严谨的平均寿命统计方法,那么 30% 以上的早夭率,就会大大降低平均寿命。假如某一年出生了 10 个人,他们的预期寿命是 50 岁,其中 3 个人 5 岁之前就死了,那么平均寿命就会降低到 35~36.5 岁;如果 4 个人 5 岁之前就死了,那么平均寿命会降到 30~32 岁。

所以从逻辑上来说,一旦婴幼儿死亡率超过 30%,平均寿命就不可能高到哪里去。

传统医学虽然形式上千奇百怪,但是内核都有着很大的共同点:基础医学非常薄弱。

传统中医是没有产科的,也没有免疫学。前者的缺失造成了大量围产儿死亡,后者的缺失则因为疫苗的不出现而导致了大量非围产婴幼儿的早夭。

那么中国古代的婴幼儿死亡率是多少呢?

根据《清代男女生育行为的考察》(郭松义,中国史研究,2006.2)一文的结论,统计清代鼎盛时期 146 位士绅家庭的婴幼儿生存情况,得出在该 146 个家庭样本中,婴幼儿死亡率不低于 34.41%(存在记不住死了几个、因围产儿而未曾计入或未序齿则不计的现象)。

在此样本中,样本个体上至尚书大学士,下也至少是个监生、秀才,其中还不乏顾炎武、纪昀、蒋士铨这样的历史名人,应该可以排除或至少控制住战乱、饥馑、迫害、意外、溺婴、医疗覆盖等非疾病因素对婴幼儿生存状况的影响。

那么,以上述结论为逻辑基点,士绅家庭的婴幼儿因为营养状况、医疗覆盖状况、溺婴发生率明显地优于普通民众,因此是否可以得出推论:士绅家庭的婴幼儿死亡率是低于全体水平的?也即,清代鼎盛时期的整体婴幼儿死亡率高于 34.41% 的水平。

假如只依靠传统医学,卫生观念不会改变,优生优育观念不会出现,产前筛查不可能,疫苗不可能,抗生素不可能,那么,一个孩童在成长过程中,需要抵御住包括但不限于:先天疾病、基因缺陷、天花、小儿麻痹、流脑、肝炎、肺结核、肺炎等常见致命疾病。

而在今天,最微不足道的肺炎都可以成为非围产婴幼儿死亡的第一杀手,因为更致命的疾病已经被现代医学制服了。随着肺炎疫苗的普及,相信我国的婴幼儿死亡率会在短期内进一步下降,并达到发达国家水平。

知乎用户 白蒺藜​ 发表

科学的一个方法,叫控制变量,这个很多人会说,上了高中就会。

但是呢 ?

就说平均寿命的问题吧。

古人和现代人的平均寿命,且不说数据哪儿来的准不准确。

就说,你用几千年的数据,对比近几年的数据,这样真的是控制了变量?

假设数据这个因素一样了。

古代人和现代人的生产力水平一样吗?

生活环境一样吗?

政府控制力一样吗?

社会安定程度一样吗?

等等等等很多因素。

都假设一样,然后就想通过这个比较医学水平……

这假设的是不是有点儿多……

我们可以做一个类似的比较。

美帝目前疫情有多嗨,大家也都知道。国内疫情啥情况,也不需要细说。

从医学角度来讲,美帝没有中医国内有中医。

这个可以说明问题吧?

当然中医黑们是不愿意承认的。

这时候想起来严谨了?

知乎用户 Zpuzzle​ 发表

康熙一共有 35 个儿子,其中 11 个儿子因为夭折而未进入排序。在列入排序的 24 个皇子中,又有 3 个死于 10 岁以下,1 个死于 12 岁。也就是说,康熙所有的皇子中,能活到成年的一共是 20/35,不到 60%。

在活到成年的 20 个皇子中,所有皇子的平均寿命在 50~60 岁之间。换句话说,对于皇子们来说,只要能挺过 10 岁,基本上就可以奔着五六十岁以上去了。

做个算术题就知道,假设死去的 15 个皇子平均年龄 2 岁,活下来的 20 个皇子平均年龄 55 岁,那么康熙所有皇子的平均寿命是 32.2 岁——这跟所谓 “古人平均寿命 35 岁” 基本一致。

在当时的中国,皇家能享受到的医疗资源可以说是国内最顶级的。即便如此,也有 40% 的人活不到 10 岁。@萌之侈侈 的答案里也提到,清代士绅家族幼儿夭折率在 34% 左右。这个水平基本代表了那个时代最高的医疗条件。在这个角度上说,工业社会以前人类的平均寿命之所以低,其实都是被过高的夭折率拉下来的。

放在今天,我们都知道小孩子之所以容易夭折,是因为孩子的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全,对疾病的抵抗力比较低。所以,我们要给孩子打疫苗,要给孩子营养配餐,只要孩子发育完全了,那么自然也就能活到五六十岁了。而工业社会对人类带来的最大价值,就是降低了婴幼儿的死亡率,从而让绝大多数人都可以安稳地活到成年。

客观上说,在康熙皇帝生活的时代,工业革命还没有开始,西方的医疗条件并未见得比中国好太多。所以,我们也无从说当时中医比西医差的问题。但是,如果你在皇帝和士绅的孩子都有 1/3 活不过成年的情况下,硬要说清代中医能胜过 20 世纪的西医,那就只能让人呵呵呵。同时,这下面用所谓古人五六十岁的人遍地、乾隆皇帝举行千叟宴等等来证明中国古代的医疗条件特别好,或者是不明白什么叫幸存者偏差,要么就是故意在使坏。

当然,如果有人说 “高手在民间”、“真正的名医都只是给老百姓看病的,皇帝和达官显贵他们理都不理”,所以民间婴幼儿的夭折率远远低于宫廷,那你们自己要信,就继续信吧。

PS:

评论区一堆人还是拿《二十四史》里人物的年龄来说事。那些说《二十四史》里记载的人物平均寿命五六十岁的,你们可长点脑子吧。

能进《二十四史》的人物,哪个不得有点功绩?而且,一般来说,人都是活得年龄越高,做大事的概率越高。三十岁的人能当个县令都算是人才,但县令能干出什么大功绩来?想干大事,那就得三四品以上的大员,可要成为三四品的大员,没有个五十岁往上的年龄,基本上就不可能。

而那些不到十岁就夭折的孩子,能干出什么事来?

连什么是 “幸存者偏差” 都理解不了,真没有必要在这里丢人现眼了。

更何况,康熙皇帝的 35 个儿子不是史书里记载的?这 35 个儿子,每个人的名字都记载的清清楚楚,你们怎么不去看看。

知乎用户 十五 发表

本文很长, 字数 12000+, 做个简单摘要:
本文涉及到的内容
1 古代人均寿命被早夭率拉低, 排除早夭情况后, 再计算剩余群体的人均寿命, 更符合历史认知.
2 计算非早夭人均寿命时, 引用了多篇不同研究方法 (文本统计, 墓志统计, 族谱统计, 骨龄统计) 的论文, 各统计结果虽略有差异但都集中在 50-60 岁附近
3 比较中西方的非早夭人均寿命及人口规模, 得出西方人口规模与寿命受瘟疫影响大于中国, 并分析归因, 认为中医在其中起到了一定的正面作用 (注意, 是相关性而非决定性作用).
4 夹带一些评议传统医学和现代医学的内容, 基本结论是从整体上讲, 中医比传统西医有效, 不如现代医学高效, 但中医在一些局部又有可取之处, 做好中医现代化, 就能与现代医学相辅相成.
文章观点或论证方式不一定正确, 有质疑可以留言, 我会看, 然后反思改进.

引入

当下流行的古代人均寿命数据不足三十五岁, 是统计学骗人的例子.

杜甫曾说, 人生七十古来稀, 杜甫一生艰苦, 漂泊羁旅见过很多人, 为什么得出这样的结论?

如果古代人均寿命数据不足三十五岁是指大部分人三十五岁不到就死了, 那为什么他不讲人生四十古来稀?

而且还不止杜甫, 很多史料都表明古人并不止活到三十五.

我举一些检索到的数据:

  • 奇多的老龄名人

我们最熟悉的诗人:陆游 85,白居易 74,苏辙 73,王安石 65,欧阳修 65,曾巩 64,苏轼 64,李白 61…… 都远超生活更优越的皇帝。

这些并不是个例,《唐诗鉴赏辞典》中有寿命可查的 80 位诗人,平均寿命 60 岁,《宋词鉴赏辞典》里寿命可查的有 137 位,平均寿命高达 64 岁。

更值得一提的是,唐朝 80 位著名诗人中,70-90 岁的居然有 17 人,占总数的 21.3%。

康熙五十二年(公元 1713 年)三月二十五日,康熙帝在畅春园正门前首宴汉族大臣、官员及士庶,年 90 岁以上者 33 人,80 岁以上者 538 人,70 岁以上者 1823 人,65 岁以上者 1846 人。

史泠歌博士在《帝王政治与健康 - 宋代皇帝疾病问题研究》的附表 3 中依据《宋史》对宋代统治阶级上层男性 1095 人的平均寿命进行了统计,得出的结论是:他们的平均寿命为 64.55 岁。

姚荷生在论文 <我国历史上 3088 个著名知识分子的寿命的统计分析> 中指出, 古代知识分子, 排除砍头自杀的, 还有数量过少的女性, 其平均寿命 65.18 岁, 艺术家的平均寿命最高 67.95 岁, 文学家最低的 62.32 岁,

可见上层阶级有不少人口活到六七十岁。

  • 奇怪的古代法律

1,隋文帝颁新令,男女三岁以下为黄,十岁以下为小,十七岁以下为中,十八岁以上为丁,以从课役,六十为老乃免。开皇三年,乃令人以二十一成丁。炀帝即位,户口益多,男子以二十二为丁
2,大唐武德七年,定令男女始生为黄,四岁为小,十六为中,二十一为丁,六十为老。玄宗天宝三载十二月制:自今以后,百姓宜以十八以上为中,男二十三以上成丁。
3,大明律:其民年四十以上无子者,方听娶妾,违者笞四十。
4,汉法:民年十五而算,出口赋,至五十六而除;二十而傅,给徭役,亦五十六而除。是且税之且役之也。(15 岁才开始赋税,56 岁后免除。20 开始给徭役,56 岁免除。要服役 36 年。)
5,《唐律 · 名例》规定 “诸年七十以上、十五以下及废疾,犯流罪以下,收赎。八十以上、十岁以下及笃疾,犯反、逆、杀人应死者,上请;盗及伤人者,亦收赎,余皆勿论。九十以上,七岁以下,虽有死罪,不加刑”。

法律的制定是要参考实际情况的,

如果古人大部分都活不到 35 岁, 那么这些法律就完全没有意义.

都活不到 35 岁, 还定什么 40 岁娶妾?

都活不到 35 岁, 还定什么 56 岁退休?

都活不到 35 岁, 70 岁开始犯罪减刑, 90 岁免刑是随便写的吗? 如果他是不切实际的, 那为什么我国刑法修正案 (八) 相关条目也借鉴了这条法律?

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故意犯罪的,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过失犯罪的,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 为什么统计数字特征和大量实际现象会存在冲突? 仅仅是因为幸存者偏差?

说明有更深层的问题没有被发掘,

  • 奇高的夭折率

根据《清代男女生育行为的考察》(郭松义,中国史研究,2006.2)一文的结论,统计清代鼎盛时期 146 位士绅家庭的婴幼儿生存情况,得出在该 146 个家庭样本中,婴幼儿死亡率不低于 34.41%(存在记不住死了几个、因围产儿而未曾计入或未序齿则不计的现象)。

可见古代婴儿夭折率很高, 把这些不足 1 岁当 0 岁处理的婴儿算进来, 巨量增大了分母, 却对分子贡献为 0.

假设古人确实普遍活 60 岁左右, 那么乘以幼童存活率 0.6, 就得到了所谓平均年龄 35 岁, 这是一个期望年龄, 有数学意义, 但却很反常识, 跟我们接触到的史料差异甚大.

所以这就是我说为什么古人平均寿命无法反应大部分古人能活几岁的原因,

因为样本方差过大分布极端不均衡, 极端数据影响了整体特征,

就像掷骰子的数学期望为 3.5, 这是一个不存在的点数, 我们仅从这个加权平均中, 得不到掷 100 次骰子的点数的实际分布情况.

这时候单看平均数就是个障眼法, 像你和马云平均收入过亿一样, 他什么也表现不了, 什么也解释不了,

小结

我们只能从夭折率知道大概三成的人刚出生没多久就死了, 问题是剩下六成多的人到底能活几岁?

有些人喜欢说幸存者偏差, 这是没错, 但我要讨论的, 正是这六成的幸存者的死亡年龄分布, 他们才构成了我们的历史记忆.

这时更应该看看中位数和众数看看死亡年龄的分布, 或者剔除掉极端数据再来看总体水平, 总之维度要增加一点,

幼儿死亡率较高, 拉低了平均寿命, 表明中医在维持幼儿生命方面的技术较差, 而根据历史常见现象, 活下来的人有不少活到 35 岁以后, 中医在其中一定起到了一些作用.

因为一旦能活下来, 寿命能比同期欧洲高出一大截.

同期大部分欧洲人能活到几岁? 我在查中世纪美弟奇家族资料的时候 (出处忘了), 看到一句话说,

绝大多数平民活不到三十岁, 但不少美弟奇贵族能活到六十多岁, 主要原因是贵族的卫生条件非常好.

首先西方的幼儿早夭率也很可怕: 雍正江 <中世纪西欧有产农民养老模式的特征> 提到

一份中世纪调查数据显示,有明确年龄记载的 945 个孩子中,25% 的孩子死于 1 岁以前,48% 的孩子死于 2-3 岁

王振霞 <古罗马的人口和人口政策浅论> 提到

在古罗马, 有 2/3 的婴儿能安然度过幼儿期的成长, 其中只有 1/2 可能会活到 20 岁.
许多人在中年就死亡了, 活到五六十岁的人不多.
根据对墓志铭的研究, 当时居民寿命极短, 死亡的男性寿命大约为 22.07 岁, 死亡女性的寿命大约为 19.72 岁.
只有不到十分之一的人能活到老年.

在中医还没成型前的先秦时期, 焦培民 <先秦人口研究> 提到

通过测骨龄得出, 整个元君庙墓地人口平均寿命 20 岁左右, 史家墓地人口的平均寿命为 20 到 22 岁.
从以上几个仰韶文化遗址得到的人骨鉴定来看, 我国公元前 4000 年左右的居民大多死在青年时代.
夏商时代人口的年龄结构资料较少, 宋镇豪据 <殷墟出土人骨报告> 推算殷墟居民平均死亡年龄在 28.2 岁

中西方都是二十来岁, 可见我们的起跑线是差不多的.

然后来看看中世纪的英国:

来源: 李化成 黑死病与英国人口研究

上表为中世纪黑死病前中后期, 英格兰地主阶级的预期寿命, 可清楚见得不同年龄层还能活多少岁, 普遍四五十岁之间.(注意黑死病爆发于 1340 年附近, 就是 0 岁预期寿命 17 岁的那行)

来源 王红印 14-19 世纪中英人口数据梳理分析

表格说明, 中世纪时期, 英国过半的人在四十多岁就死了, 可见大部分英国人活到四十来岁是比较合理的解释.

然后来看看宋明时期的数据

来源: 吴志浩 宋代士人平均死亡年龄考

上两图可以看出宋代大部分士族阶层的人死亡年龄在 56 到 70 岁之间, 也就是他们能活到 60 + 岁的概率很大.

明代有墓主的人平均死亡年龄达到 60 岁左右

郑丽萍 <宋代妇女婚姻生活研究> 基于墓志资料的研究, 指出:

宋代人死亡高峰集中在 61-70 岁, 占比 24.44%, 其次是 51-60 岁, 71-80 岁, 分别占 20.81%,19.80%.
经过计算夫妻样本的平均死亡年龄, 可知男性死亡年龄平均为 60.69 岁, 女性死亡年龄平均为 62.31 岁

有人说怎么能拿我国的士族和有墓者去比英国平民的寿命?

其实英国的数据也是不包括普通平民的, 李晓光 <黑死病与 14—15 世纪欧洲社会历史的变迁> 提到

目前史学界通常使用资料保存完好的英国少量的城市和庄园的死亡率以及教区牧师的死亡率来推算欧洲的死亡率,这些记载死亡数据的花名册,记录的都是成年男性而且他们代表的是城市和农村中有稳定收入、财政状况良好的纳税人和能支付得起租金的阶层,而构成中世纪社会底层的穷人、缺少财富和土地的劳工阶层、下层佃农、临时工人诸如此类的人却被排除在外,由于他们不能承受任何赋税,因此也就没有必要记载

因此中西双方统计的基础, 都是有一定经济地位的个体, 所以这样的比较是妥当的.

以上关于中国古人寿命的研究论文, 存在两个小瑕疵.

  • 1 死亡年龄和预期寿命

首先大部分文章主要讨论的指标是平均死亡年龄, 而非平均预期寿命.

这是因为我国古代的人口年龄结构统计很简略, 大多按劳动力和非劳动力分三档 (幼壮老), 很难像计算英国人均预期寿命一样去直接计算古代中国不同年龄段的预期寿命.

不过也有学者认为平均死亡年龄在样本数足够大的时候, 可以等同于平均预期寿命, 这样就有了一定的可比性.(王峰, 何平 < 论平均预期寿命与平均死亡年龄>, 认为在传统生命表下, 预期寿命与死亡年龄并没有本质区别, 当前年龄加上预期寿命就可以看作死亡年龄, 二者虽然计算途径不同, 但却是一致的)

预期寿命与死亡年龄方差的关系, 来源: 张琼 基于韦伯与正态分布非线性估计的我国人口死亡年龄分布

我觉得预期寿命如果只看 0 岁的那一行, 除了无法代表大部分人的寿命, 还有一个问题是, 假设预期寿命在 100 年内相对稳定不变, 那为什么不看 20 岁的预期寿命只看 0 岁的?

六成多人能从 0 岁活到 20 岁 (因为趋近期望值), 那么他们到 20 岁时, 由于预期寿命总表不变, 那为什么不能看 20 岁的预期寿命, 也就是六成多人中可能死亡一小部分, 但还有很大部分还能再活 37 年?

如果能综合看每个年龄段的预期寿命, 就能更贴近现实.

再比如, 我国 50 年代的 0 岁预期寿命只有 50 多岁, 也就是说大部分 50 后只能活到 50 岁左右, 这符合现实吗? 2020 年了, 50 后大部分都去世了吗? 不符合现实.

单看 0 岁预期寿命, 反映的只是一种当前医疗卫生条件下的幼儿存活能力和存活可能性, 可以用来相对比较不同时空的同年龄段人口, 数值高的只能说医疗卫生条件好, 这个数值绝对不是对应什么事实年龄.

而医疗条件又是随时间变化的, 不同年龄的预期还不一样, 没法反应大部分人活了多少岁, 所以综合成年的人口年龄结构与各阶段预期寿命来看, 才更好反映现实.

  • 2 统计的数据基础

大部分论文主要使用的数据来自有墓者的墓志, 或者上层阶级的文字记载, 这是因为民间的数据比较少见, 同时也缺乏足够的早夭数据.

简而言之, 记录的都是有钱人的非夭折死亡年龄数据, 所以所得数据应该虚高于总体寿命, 不会高太多, 这些研究也是有参考价值的, 至少可以作同阶级比较国内外的平均寿命, 也能推出高出一大截的结论.

不过由于本文的目的就是在讨论非夭折的这六成多的人能活多少岁, 以更综合的符合实际的角度, 看待古人寿命.

所以为了提高数据的可信度, 我查资料再补充平民阶层的寿命:

一份基于普通家族族谱的数据, 付永贤 <清末至民初人口结构实证研究> 提到:

有的学者对族谱资料的研究得出, 自 16 世纪中到 18 世纪中, 凡年龄十五岁以上者, 平均死亡年龄约在五十一到五十三岁之间.

一份基于平均预期寿命计算的数据, 倪加林 <我国人口平均期望寿命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这份数据是大多数人最常引用的, 他的增扩版中纳入了 1940 年中国 0 岁预期寿命为 31 岁, 于是很多人觉得年代再往前推也不会比这个更好, 于是就有古人活不到 35 的传言, 但须知 1940 年中国还在打仗, 还闹旱灾, 其准确性我认为有待商榷.

不过早夭率确实很高这是不争的事实, 古代中西医都没有解决办法, 早夭率差不多.

但从表中可见, 我国其他年龄段的预期寿命, 还是比同期 (工业革命前) 西方高很多, 我们 20 岁能活 37 岁, 对方 20 岁只能活 28 岁, 而且对方还是地主阶级的寿命, 这种差异, 我认为就是中医的效用.

下面的研究涉及到了北宋平民阶层的死亡年龄 (陆岩 < 北宋人口死亡年龄研究>):

来源: 陆岩 北宋人口死亡年龄研究

可见中下层阶级的寿命确实不如历史留名的上层阶级高, 但还是比同期的西方人高, 更不用提所谓活不过 35 岁的梗了. 缺点是这份统计还是基于墓志的.

以下研究基于测骨龄,可以更随机,更好地撇开阶层的影响。

来源 孙蕾等 郑州地区汉唐宋时期居民死亡率的初步研究

来源同上

缺点:由于未成年人骨较少, 如果早夭率 30% 是可信的数据,那么以上骨龄测试就不能反映夭折等死亡数据。

所以我剔除了这部分不准确的数据,做了一个只有成年后的死亡占比统计,也就是剩余六成人的死亡年龄占比,由于骨龄测试得到的年龄在一个区间上,并不精确,所以用年龄段划分。

对上面统计图的解释:

中国的数据来自论文 孙蕾等 《郑州地区汉唐宋时期居民死亡率的初步研究》。

其中汉唐宋人骨均出自郑州荥阳薛村遗址,皆为小型墓葬群,是平民的概率较大。

北魏人骨来自山西大同南郊区田村遗址,墓主社会地位还不清楚,非平民概率较大,因为陪葬品很多。由于是测骨龄得到的结果,属于一手证据,可信度较高。

我将未成年的死亡数据剔除,将青年,壮年,中年,老年期的死亡率占比总和作为分母,算出排除未成年死亡率后的各年龄段死亡率各自占比,以反映剩余六成人的死亡分布。

英国的数据来自论文 王红印 《14-19 世纪中英人口数据梳理分析》。

年龄统计基于家庭纳税记录,属于有产阶级,社会较富裕对象。

我将中世纪的生命表做同样的处理:按青壮中老将年龄分对应四层,减掉 15 岁之前的死亡人口,690 人为初始人口,分别计算各成年年龄段的死亡人数占比,同样也能反映剩余六成人的死亡分布。

得到的结果是显然的,中国的数据中,这活下来的六成多人,除了汉魏时期,唐宋均有超 60% 的人活到了中老年,对比英国则只有 55%,表明唐宋平民的寿命比中世纪英国有产阶级还高一点。和英国时代接近的宋朝数据最好,近 75% 的人都活到了中老年。

英国的数据为什么差,主要原因是在青壮年时死亡率较高,仅汉魏两代青壮年期死亡率略高于英国,唐宋的青壮年死亡率皆低于英国,可能的原因有食物充裕度不同或医疗卫生水平不同,但在统计的那个年代,英国人口处于增长期,粮食不足的可能性较小,我认为还是卫生水平不够所致。

如果用之前提到的基于墓志研究唐宋死亡年龄的论文数据来做这个统计,则表明唐宋时期活下来的那些士人阶层,有 85% 都活到了中老年,远超英国有产阶级。

剩下那六成多的,对历史产生实际影响的古人,至少有一半都活到了中老年。

再纳入三成夭折率来看,有至少三分之一的人活到了中老年。

但老年死亡比例又少于中年,因此这三成中老年人,死亡年龄集中在 50-60 岁之间的比例应该是最大的。

可见杜甫说 “人生七十古来稀”,其判断是合理的。

中欧人口数据差异的原因分析

人口规模和人均寿命受到很多种因素的影响, 卫生条件, 瘟疫疾病, 天灾气候, 人祸战争, 等等.

不过我认为我们的人均寿命比他们高, 主要是因为中国有当时世界最先进的中医医疗体系, 以及有官方主导的卫生防疫体系.

  • 有人不理解我的论证思路, 太长不看, 总结在这里:

1 欧洲人均寿命低, 死亡率高, 有很多原因引起, 其中的主要原因是医疗卫生水平低.

理由是当时卫生水平最高的城市纽伦堡, 在两次黑死病中的死亡率全欧洲最低, 只有 10%, 与其他城市至少 20% 平均 50% 最高 70% 的死亡率呈显著差异, 所以卫生水平对欧洲人均寿命与人口规模影响较大.

2 瘟疫在中国的影响比在欧洲小, 中国人口剧烈波动的主要因素是战乱, 战乱致死的比例远高于瘟疫致死的比例.

3 由中欧的瘟疫影响差异, 医疗卫生在黑死病中起到的作用, 中国人口死于战乱多过死于瘟疫, 三者得出是中国相对先进的医疗卫生系统, 使得中国免于爆发黑死病级别的瘟疫, 从而对延长平均寿命起到一定帮助.

以上就是我的论证思路, 下面会给出论据.

  • 中国悠久的医疗卫生系统

秦代就有了下水道, 阿房宫底下就有大规模的下水道系统,

汉代出现方舱医院 (庵庐), 洒水车(翻车, 渴乌竹) 会喷水扫地, 公共厕所(都厕),

还有专门的疾控官员, 定期除草, 除虫 (“以艾熏之”,“雄黄驱蚊”), 清洁水源疏通河道,

宋代有法律规定公共场所不得乱倒垃圾 (“其穿垣出秽污者杖六十”), 政府拨款成立综合慈善机构 (安济坊),

疫情期间, 历朝历代都会组织防疫工作, 抚恤民情, 如宋代 (“赐死者一家六尸以上葬钱五千”)

古人还粗浅地知道一些卫生知识, 如

吃熟食, 不吃腐肉 (《周礼》"炮生为熟,令人无腹疾", 孔子"色恶不食, 臭恶不食"),

喝开水 (《吕氏春秋》"九沸九度"),

勤通风洗澡, 发生人传人要隔离, 对病人的衣物用蒸煮法消毒 (《本草纲目》“初病人衣,蒸过,则一家不染”), 强调抵抗力(正气) 预防,

古代中医就意识到 “大灾之后必有大疫”, 气候变化与瘟疫流行高度相关, 多运动可以强身健体, 等等.

其实我们的先祖没有我们想的那么蠢, 我看下来感觉至少有我们中学水平的卫生知识.

(详见 董维 中国古代防疫思想变迁的研究)

所以中国虽然也有大规模传染病, 这没办法, 时代所限 (医疗发达的今天也拦不住新冠), 但拜这套相对先进的医疗卫生体系所赐, 从来没出现过像欧洲黑死病级别的传染.

因为很多时候疫情是可防可控的, 太平年间, 只要政府机构运转良好, 部门各司其职, 做好防疫工作, 就能防微杜渐, 大事化小, 在和平年代, 我们能把大规模疫情控制在平均十五年一疫.

  • 有人不相信我们没有黑死病级别的传染?

一个很有说服力的证据是, 英国黑死病后, 其人口有近 200 年没有恢复过来, 整个欧洲黑死病爆发期间人口甚至锐减过半.

来源 刘耀春 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城市社会研究

而大规模瘟疫最多的明清时期 (明 64 次, 清 74 次大疫, 占总大疫 50%, 来源 < 董维 中国古代卫生防疫思想变迁的研究>),

在人口密度人口基数都远高于同期英国的情况下, 第一没有过半的人口锐减, 第二灾年过后也不需要 200 年去恢复人口, 这足以说明当时的行政手段 + 医疗手段, 有效遏制了大规模疫情升级为毁灭性疫情.

清代数据更好, 就不放了.

伯恩斯《世界文明史》提到

黑死病对欧洲的袭击使得欧洲人口在 1300~1450 年间减少了至少一半,甚至是减少了三分之二。

另外邓铁涛 <论中医诊治传染病> 中也指出, 我们没有过黑死病级别的瘟疫

公元 1347 ~ 1350 年欧洲有 2 000 万人死于鼠疫 。 16 世纪末欧洲再次爆发鼠疫 , 至少有 2 500 万人死亡 。 历两千多年 , 中华大地传染病一次流行其死亡人数达 1 000 万以上者未之有也 。

其中, 中医的作用一定是有的, 因为中世纪的西方医学就不行, 聂文 <中世纪西欧流行病及其防治研究> 指出:

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 中世纪的医生们都不足以应对其时代的流行病. 中世纪的医生给人们的印象几乎人他们完全沉迷于华服美食, 只会验尿和在一定的时候行放血术, 这足以说明当时医学的贫乏状况.

李晓光 <黑死病与 14—15 世纪欧洲社会历史的变迁>

医学院向医师们传授的仍是自古流传下来的希伯克拉底和盖伦的医学理论,以及阿拉伯人的诊断疾病的方法。
他们认为疾病的发生是人体内四种体液平衡紊乱的结果。几乎所有的医生都写过有关传染病方面的论文,但面对黑死病的时候,没有人有直接的经验,也就找不出疾病的病因。

可见同样是基于朴素唯物观点发展出来的传统医学, 传统中医比传统西医要有效得多.

中世纪医生还在用忏悔, 占卜, 驱魔来治病, 要知道我国从汉朝开始就已经巫医分离, 发生大规模疫情的时候, 政府明令禁止巫术活动, 但会免费发放草药.

所以我们今天能防疫成功, 先辈们的防疫经验总结, 从治疗手段到行政手段多少是帮了点忙的,

看看这次西方的应对, 就知道他们为啥会中好几次黑死病了.

  • 另外有人以 1910-1911 年东北鼠疫为例说中医毫无用处?

确实, 查了些资料, 东北肺鼠疫中医毫无办法, 王银 <1910-1911 年东北鼠疫及防治研究>

其惨状如民政司张贞午亲临防疫会演说词所说 “人世之最惨者莫如瘟疫 , 而瘟疫中遗害最毒者莫如百斯笃一种 。 别种瘟疫传染犹缓 , 而 百斯笃 (即肺鼠疫) 传染最速 , 别种瘟疫医治得手可救十之五六 , 而百斯笃一发即死 , 无可医治 , 别种瘟疫因热而生 , 遇寒即灭 , 而百斯笃不然 , 虽遇零数度 以下之严寒仍然猖撅 。 ”
造成民众恐惧的另一个主要原因是中国传统医学的不足 。
于是 , 民众在防疫上表现为丧失理智性 , 转而迷信鬼神。“乡民们 不知是病之原由 , 谓邪气所致 , 家家用桃木小弓配以五色线 , 并用小袋装黑豆挂之 门首谓可除邪 , 其愚可怜己极 , 然不足怪也 。”

可见当时肺鼠疫是最为棘手的一类传染病, 中医毫无办法, 走投无路时巫术迷信也出来了.

但同时期的岭南也爆发过鼠疫, 不过是稍温和的腺鼠疫, 岭南的中医在救治过程中探索出了新的治疗方案, 稳定了疫情.

屈志勤等 <岭南名中医抗击“甲午鼠疫” 述评>引用了 <鼠疫汇编> 的数据指出

“是年见症几三百,施药二百七十余干,共死四十余人,除误医与不服药二十余人外,尚救九成有余。合观二年,上年鼠死少毒轻,少服药亦收全效;本年鼠死多毒重,倍服药止救九成”[6]66。
黎佩兰在其书中也记载了他用罗芝园方治鼠疫,治轻症疗效甚著的情况:“轻症早服者,十全;重症而能放胆连服获愈者,十仅一二而已。”[10]

腺鼠疫的致死率在 30~50% 左右, 中医参与治疗虽然不能高效治愈, 对重症也基本无效, 但也能将致死率下降到 10% 左右.

由两场瘟疫可见, 中医并非包治百病, 但也非质疑者所说毫无用处, 还是有一定作用的, 寡人有疾的故事, 也说明中医很早就意识到了自己的局限性.

  • 有人觉得, 是不是黑死病是特殊的一次最大瘟疫?

不是, 同级别的瘟疫在欧洲还有好几场, 比如查士丁尼大瘟疫, 造成东罗马帝国人口在 541-600 年间锐减 40%-60%,([拜占庭] 普罗柯比 < 战争史 >), 我们国家人口锐减的主要原因是战争, 比如张献忠屠蜀, 汉末大乱等, 高过瘟疫对人口的影响.

  • 有人发了很多史书上记载的某某地方大疫, 十室九空, 死者不数, 来证明中医无法防疫?

这才是犯了幸存者偏差的错误却不自知, 反驳角度有两点,

1 数据的局部性, 某些地方行大疫十室九空, 不代表全国十室九空, 通常是描写一个村子, 就像现在的武汉是中国疫情中心一样, 武汉的疫情严重不代表全中国的疫情严重, 而欧洲当时是整体死亡率 50%, 整体和局部不是一回事.

2 数据的新闻性, 能被记下来的数据都是大规模防不住的瘟疫, 但是能被中医防住的瘟疫就不会被记下来了, 因为稀松平常还记什么. 这就是幸存者偏差.

但中医到底防了多少疫, 历史难以考证, 我们只能比较中西方这些被记下来的瘟疫谁更严重 (就是所谓比烂).

明清最严重的一次纯瘟疫死亡, 即瘟疫主导, 其余灾祸影响有限, 算是万历年间的, 疫区北直隶 + 山西 + 河南死亡率高达 25%, 但算到全国总人口也才 4%. 最严重的非纯瘟疫死亡, 即瘟疫 + 天灾 (蝗灾旱灾饥荒)+ 人祸(清军入关屠杀, 明政府瘫痪) 一起上的那种(直接就当自然死亡算了), 是崇祯年间的, 同样北直隶 + 山西 + 河南, 死亡率达到 40%, 可见还是欧洲比较严重(数据来自<中国人口史>).

  • 有人觉得中国人口明清时期暴涨是因为美洲作物传入?

其实不是的, 如果是这样为什么同期的欧洲没有暴涨? 人口从明初的 1 亿到清代的 4 亿, 最大的影响因素是明政府推行的 “一条鞭法” 和清政府推行的 “摊丁入亩”,“滋生人丁,永不加赋”.

这是两条一脉相承的税收政策, 废除了数千年来的人头税. 在过去, 生出男丁要交人头税, 要去做徭役, 这两条政策生效后, 人头税算到了土地税上, 徭役可以花钱转让, 解放了劳动生产力, 使民众敢生了, 才有的人口暴涨. 摊丁入亩 - 搜狗百科

其实一亿人口离中国农业社会土地承载极限还差得远, 还轮不到要靠新作物才能提升人口, 这种想法的人, 只看到了科技的作用, 忽略了历史的综合性.

此外, 逻辑矛盾的是, 如果古人的医疗卫生手段真的对瘟疫毫无作为, 无法防范或收效甚微, 在明清那么多大疫下, 为什么不像欧洲那样人口停滞两百年? 反而人口暴涨?

  • 有人觉得是中世纪欧洲交通发达导致的死亡率高?

交通发达确实会导致传播变快, 死亡率变高, 欧洲沿海港口城市的死亡率确实高于内陆城市, 比如

英格兰东部地区、意大利地区、斯堪德纳维亚部分地区死亡率均在 50% 以上, 内陆如波西米亚地区和加西利亚等地区的死亡率则在 20% 左右.

但是在李晓光 <黑死病与 14-15 世纪欧洲社会历史的变迁> 提到的黑死病高死亡率的原因里没有交通发达这条, 他提到的 5 条主要原因有, 1 鼠疫致死率本身就很高, 2 黑死病频繁发作, 3 十三世纪末开始出现食物贫乏, 抵抗力下降, 4 公共卫生水平低下. 5 中世纪医学水平落后.

其中我觉得最重要的就是医疗和卫生水平, 证据是黑死病中纽伦堡死亡率仅有 10%, 为什么纽伦堡死亡率这么低? 因为他是内陆城市? 不是, 哪怕是内陆城市多数也是 20% 起步.

其实是因为他的公共卫生是全欧洲做得最好的:

纽伦堡完全是个特例,它在公共卫生系统方面有着显著的优越性,废物和垃圾被严禁倾倒在街道上,牲畜与人分离,纽伦堡在 14 世纪早期有 1.5~2 万人,公共浴池却有 14 个,并有严格的审查制度确保市民是干净的。
黑死病爆发时,该市的市政医生们推测死尸、极差的通风环境、密集的街区造成了鼠疫,于是迫使市政府颁布法规,把死尸葬在城外,神父也要减少布道时间,尽早结束宗教集会,死者的衣服用具都要被焚烧,纽伦堡杰出的公共卫生系统在限制黑死病传播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这些在中国古人看来是常识的东西, 他们居然只有一个城市能做到, 怪不得能死那么多人.

此外中国东南沿海的水路交通也很发达, 但也没造成这么可怕的死亡率, 所以只能说交通发达对死亡率有影响, 但要达到黑死病级别的影响, 是不足够的, 必有其他更重要因素在起作用.

  • 有人说, 卫生水平能代表中医水平吗?

当然可以了, 卫生观念就是基于医学观点得到的, 我们现在知道要杀菌消毒, 也是基于现代医学观点得到的.

自然古人的卫生观念也受当时的中医影响, 上火就是个中医观念, 传统西医和现代医学都没有的, 我们却有防上火的意识.

前面提到的卫生工作, 用的也是中药驱蚊除虫, 一些地方特定季节吃什么食物可以防止什么病, 这都是中医的朴素唯物视角下的卫生保健思想, 所以卫生是医学的延伸, 古代的卫生水平就代表了中医的水平.

  • 有人说, 中国古代疫情控制得好难道不是因为中央集权的作用?

中央集权带来的对地方的高效管理能力, 当然能让防疫措施更好地实施, 一件事情做得好, 因素往往不是单一的, 不可否认中央集权在防疫工作中具有优势, 没有强力的中央政府, 一些防疫工作也无法贯彻到地方执行.

但是也请注意, 罗马帝国也是中央集权的, 中世纪末期, 英, 法, 西建立的民族国家也是中央集权的, 普鲁士统一德国建立的也是中央集权国家.

何谓中央集权? 就是中央政府直接拥有军队, 直接向地方征税, 直接任命地方官, 这种高效的控制和行政能力, 应该很好控制疫情吧? 然而罗马帝国时期别忘了查士丁尼瘟疫, 中世纪末还有第二次黑死病.

可见中央集权并不是瘟疫能够被控制的唯一起作用因素, 只是其中的重要因素, 还需要配合其他因素才能发挥出作用, 我认为另外两个重要因素, 一个是优秀的卫生医疗体, 一个是对人民负责的政府,

以上几个西方中央集权国家为什么在拥有控制大规模疫情的行政能力后, 依旧无法控制大规模疫情? 因为他们的政府并不对人民负责, 这种不负责是根植于他们的文化中的, 如今各国的新冠疫情乱象也可以说明他们并不把人命当回事.

我国 08 年打过粮食战争, 为了抗击国际资本炒作粮价上涨, 不停地放出储备粮以稀释粮价, 最终打赢了战争, 保护了粮价. 我们的储备粮制度是自古就有的, 自古有大规模饥荒就会尽量开仓放粮, 而 19 世纪的英国发生了土豆减产引起的饥荒, 当时的政府就对这些饥民不管不顾, 使他们纷纷远渡重洋, 逃到去加拿大避灾.

为什么会有这种差异? 我认为是儒家中的 “节用爱人” 思想影响了政府对人民的负责态度, 不说古代儒家就是正统思想, 就连现代, 虽然已经不再提儒家了, 但儒家的那些思想依旧根植于我们许许多多的事物中, 也包括了我们的政府, 而西方是缺失了这种看似常识的道德观.

所以我认为只有对人民负责的指导思想落实到中央集权的行政制度上来, 才能发挥中央集权在防疫赈灾中的作用.

可见中央集权 + 医疗卫生 + 同情人民, 三者需要合作才能对疫情的控制起到显著效果.

温铁军教授在一期视频 [1] 里指出, 中国农村在缺少现代医疗卫生条件的情况下, 能安然度过新冠疫情, 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农村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模式可以在与外界沟通的情况下维持日常生活, 以及中医中草药的低成本易获取, 使得疫情在农村更容易控制.

注:

正如有些人指出的, 本分析的一个缺点是没有纳入古代的资源贫乏因素影响, 因为农业社会就那么点生产力, 尽管卫生理念可能比欧洲先进得多, 但很可能存在地方性的偏远地区的落后.

那里的人医疗卫生水平可能不见得比同期欧洲人高多少, 也就是说中国是一个很大的国家, 存在非常严重的地区差异, 地区差异使中国看起来像是三个世界拼成的国家, 就算现在也是如此.

但总体而言, 高于西方是毋庸置疑的.

综上所述, 对照古代中西方的非夭折寿命, 人口数据, 防疫能力, 可见中医对延长古代中国人的平均寿命是有帮助的.

转折

下面谈谈西方平均寿命是什么时候赶上来的? 工业革命时期.

可见工业革命开始后不久, 英国平均寿命就达到了宋代水平.

生产力迅速提高 + 卫生条件迅速改善 + 现代医学的诞生 (特别是几支疫苗的作用), 使得英国的早夭率快速下降, 他们进入了起飞模式, 把我们反超了,

而我们明清时期的平均寿命还是和宋代差不太多, 这寿命可能已经是农业社会的顶峰了.

同时也可以回答两个问题, 第一, 我们为什么会先超越西方? 因为有中医. 第二, 我们为什么又落后于西方? 因为没有工业革命.

加上这个转折, 我们可以更客观地看待中医对寿命的影响, 它是农业社会的巅峰之作, 却只抵得上工业社会的萌芽状态, 可见, 又一次验证了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是颠扑不破的真理.

中医的现代价值

上述分析也可见得, 中医在保障人均寿命方面落败于现代医学的关键, 是受制于农业社会的卫生条件不行, 而非中医无效. 中医是有效的, 虽然他的理论基于朴素唯物观, 不识细菌病毒, 但依旧不可否认他的效果.

偶尔治愈一两个人, 一两千个人, 可能是凑巧, 但中医已经治愈了数千年几十代人, 中医凑巧的可能性非常非常小, 从置信区间角度去讲, 我有很充分的把握相信中医是有效的, 不是猴子打出的莎士比亚.

与此同时也要认识到, 农业时代的中医虽然有效, 但确实不如诞生于工业时代的现代医学高效和准确, 那么中医的现代价值是什么, 明明在民国时都快要被废止了, 国家为什么还要给中医续命?

SARS 一战, 是说明了很多问题的, 主要有两点,

  • 中医对免系统调节的竞争力还很强.

免疫系统对于现代医学来讲还是太复杂了, 难以控制平衡, 比如 SARS 治疗中, 众所周知糖皮质激素虽然能治愈重症病患, 但对人体有严重的副作用影响.

而中医在阻止轻症转重症方面很有效果, 并且无副作用, 靠的就是对免疫系统的有效调节, 从而实现治愈.

现代医学想达到同样效果, 要等复杂性科学有突破进展才行, 在这之前, 中医还是有不可替代的价值的.

  • 中医看病用药使用的整体视角.

区别于现代医学的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局部性视角, 传统中医对一些病理机制不那么明确的疾病, 通过整体性视角去头痛医脚脚痛医头, 有时能打出意想不到的效果.

中医的免疫系统调节就是一种整体视角的产物, 中医药经常多味复合使用, 从现代视角看就是同时作用多个靶点, 效果更好, 还减少了耐药性, 也是一种整体性视角.

所以我认为中医在经过工业社会的改造 (中医现代化) 后, 还是能成为现代医学的替代方案的, 与现代医学相辅相成.

另外注意我提倡的中医现代化, 不是废医验药, 不是把中医理论丢掉直接去研究中医理论配比出的现成中药, 而是要求现代医学按照现代科学的方式, 彻底理解中医理论和配药思路.

传统中医和现代医学最大的不同是思路的不同, 用药是次要的, 应该吸收借鉴传统中医的用药思路和理论, 将阴阳五行的朴素唯物外衣褪去, 留下真正能被现代医学理解的理论内核.

不过本文主要在讲述人均寿命问题, 中医有效性的论述, 包括双盲, 药理等, 知乎上已经有了很多回答, 随便一搜都是.
如何看待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公布清肺排毒汤治疗新冠肺炎患者总有效率可达 90% 以上?
如何看待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公布清肺排毒汤治疗新冠肺炎患者总有效率可达 90% 以上?
黄连素(盐酸小檗碱)能治疗糖尿病吗?
为什么这段时间官方突然开始力挺中医 ?
是否存在一种只有中医能治好而现代医学对其无可奈何的疾病?
如何看待钟南山向欧洲推荐中药连花清瘟胶囊与六神丸?推荐阅读, 重塑三观系列:
历史上有哪些如神一般存在的人物?(8000 字)
哲学系的人是如何看待马哲的?(9000 字)
在中医的保护下,为什么古代中国人平均寿命不长?(10000 字)
如何解读博尔赫斯的小说《永生》背后的众多典故?(35000 字)

参考

  1.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zk4y167vM

知乎用户 秋天 发表

现代医学的进步在提高人均寿命上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中医不是喜欢用个例说事嘛,我就举身边的例子。我的太爷爷、曾祖父、一位堂爷爷都是当地有名的的中医。
有人说中医治肺结核挺灵,那是瞎扯。我们祖上就恰恰以治肺结核成名,抗生素普及前肺结核在我们祖宗看来就是绝症。我亲耳听我曾祖父说过不止一次 “得了肺痨(结核)就是阎王爷下了请帖,不由得人不去”;“我们抗不过阎王爷,但能让本该三更死的人拖到五更,让本该绝后的留个后代根再死。这就是功德无量了。”——注意了,这里说的“肺痨” 是指所有出现症状的结核患者,在抗生素普及前这病的可怕程度不亚于现代人眼中的艾滋。——艾滋还可防可控呢,古代人连肺结核的病因都不清楚,怎么防控?
我们家虽以治 “肺痨” 出名,整体水平在中医里也不算差。过去讲 “中医是个大宝库” 时县里大办中医学习班,我曾祖、堂爷爷就是教员,至今乡镇医院院长还有许多是他们的学生。可感染性疾病真正是他二位的短板。
我小时候发烧,吃中药效果很薛定谔,可 APC 一两片立刻退烧,搞的我们家两位老中医很没面子。——当然,那时候不知道小儿用阿司匹林风险其实蛮大,现在我肯定不会再推荐小孩用 APC 退烧。
发烧有烧成傻子的,但和寿命关系不大。我三哥的事就玄了:他六七岁时干农活(驴拉着生产队的车上坡时他帮着推车,小屁孩看不出危险,手指在车和树之间碾压)挫伤了手指,一开始不当回事,请曾祖给看了看。没几天手指流脓溃烂,体温也蹿得老高。曾祖不敢再给治了,送乡医院打针吃药,很快康复。——如果不是现代医学,我三哥有死于败血症的危险,他那年才六虚岁。
五弟身体最好,平时连感冒发烧都少见。可他上初二那年偏偏在一场 “感冒” 下躺倒,高烧、乏力、痰中带铁锈色,连我都瞧出肺炎的可能性很大,我堂爷爷还拽着他手给号脉呢。号半天脉还是建议送乡医院,青链霉素加磺胺,一天烧就退了、精神头也明显好转。——肺炎球菌这货专门欺负平时一粒药不吃的人(当年),真成肺炎了靠传统医学也是凶多吉少。如果只靠老中医,我五弟极可能活不到初中三年级。
我二十八岁阑尾炎,手腕骨折都可以坚持把一套拳打完的主,彼时疼得打不了电话。试服 654—2 后疼痛迅速缓解,当晚手术、抗菌治疗腹膜炎,十四天完全康复。这病要完全交给我曾祖治也是八成得死:他老人家健在的时候我们村有个棒小伙,肚子疼的打滚。太爷爷倒是立即说出三种最大可能:阑尾炎、消化道破裂(患者有胃溃疡史)、肠梗阻。他老人家还不忘中西医结合,又加了个 “绞肠痧” 的诊断,就催着人家快去县医院了。非常不幸的是路途远,病人未到医院就休克,县医院给出的死因是阑尾炎。
别人不说,就我们弟兄五个,如果没有现代医学的进步,完全靠中医的关照,很可能三哥夭折,我英年早逝,五弟爱归哪头由阎王爷定义。无论如何,我们三兄弟都有极高的概率拖 “平均寿命” 的后腿。
另外,我二嫂初中时得过肺结核,她和我是初中同班同学。二哥 “大撒狗粮” 前我们家已经知道,那时候大家早不把这病当什么大事。

知乎用户 丁丁猫 发表

一夫多妻制。

诚然,一夫多妻可以在最大程度上使后代繁衍数量达到最大。

心理学家和管理学家梅奥曾指出,人是社会人而不是经济人(工具人)。

因此现实中的一夫多妻制带来了这样的后果:女性之间为了争夺子女的继承权,不惜对竞争者及竞争者子女使用一些不可描述的手段,从而使自己利益最大化。

也就是说,这些非正常的手段拉低了古代中国人的平均寿命!

步入现代社会以后,一夫一妻制的推广,使得大多数人不再需要争夺子女的继承权,人人都会用心抚养自己的后代,以保证自己的血脉得以保留,从而人均寿命得到了显著的提高。

Ramen!

知乎用户 NIky 发表

医疗资源不均衡和从古至今一直存在的,就算是现在平均寿命的提高,由医疗水平提高所贡献的成分也不是很高。平均寿命增加最主要的是生存环境的提高,预防设施和制度的建设,以及生活水平的提高,特别是饮食水平的提高。古代大多数穷人吃饱都是问题,更别说对疾病的抵抗了,而现在吃饱已经没有什么问题了。

知乎用户 wolfccb 发表

这个问题基本上可以等价于:现代人平均寿命的延长,为什么不是中医的贡献?

具体从定量上分析是很困难的,因为平均预期寿命的计算本身就包含了若干假设。但能够达成共识的是:抗生素、无菌操作和围产技术,是现代寿命提高的最主要因素。

  • 抗生素:极大降低了急性感染的死亡率。急性感染没有明显的年龄特征,抗生素的发明惠及了所有人。
  • 无菌操作和围产技术:极大降低了产妇死亡率和新生儿夭折率。建国前后新生儿夭折率高达 250‰,意味着众多婴儿的寿命在 0 岁戛然而止,对寿命统计的冲击极其巨大。现在,新生儿夭折率已经稳定在千分之几的水平了。

在这两个方面,中医毫无寸功。如果哪位觉得有的,请指教。

附人均预期寿命数据:夏、商时期 18 岁, 周、秦大约为 20 岁, 汉代 22 岁, 唐代 27 岁, 宋代 30 岁, 清代 33 岁, 民国时期约为 35 岁——林万孝《我国历代人平均寿命和预期寿命》 ​

以上。

西双版纳暴走的老狼

知乎用户 三符 发表

战乱,瘟疫,洪水等都是严重影响寿命的因素,典型如清朝的天花,北方几乎人人会得。

康熙年间南方的接痘术开始传入北方,天花才得到缓解,加上社会开始稳定下来,所以二千万人口到了咸丰年间发展到了两亿多。

对于古人什么平均寿命不到三十五,或是死亡率约百分之三十的说法还是不要当成严谨的数据看,很多从史料上计算的数字有明显的地域偏差。

例如以清朝皇室的死亡率计算,看起来夭折率很高,但是爱新觉罗家族毕竟也曾历史上曾经同一时期高达十四万的家族人口,那么按死一半算,等于同个时期也夭折近十万人?

又比如咸丰年间有两亿人,按百分之三十算,不算自然死亡的,光是夭折就死了六千多万人,这六千多万个坟头在哪儿?

那么大规模的死亡人数,是否有史料明确记载?

所以这很违反直觉,仅仅以个别皇室或是清朝官员的死亡率计算,未免有以点带面。

如果要进行一个合理的统计,应当搜集各地家谱进行统计一下。

按家谱传统:

殇  7 岁及其以前身亡,或作 “早殇”。
夭  8 岁至 15 岁,未成年或称 “早夭”、“夭折”。
亡  16 至 30 岁,短寿曰 “亡”。
卒  31 岁至 50 岁,中年称 “卒”。
享  51 岁至 59 岁,“半百”老人方可称 “享年” 或“终年”。
寿  60 岁及以上可称 “享寿”、“寿终”、“高寿”。
耄耋 80-90 岁高龄。
期颐 100 岁以上

统计下数据,才能得到可参考的数据。

另外,现代的堕胎,如果把每年过千万人次的堕胎也算成夭折的作为数据统计的话,也好不到哪里去。

知乎用户 张长 发表

建议你去了解下中国古代城市规模,人口数量,再对比下同时代西方的情况。比如南宋时期。

知乎用户 草履虫 发表

这个问题我实在看不下去了。

古代中国人平均寿命不长?你从哪里看来的不长?我们统计的二十四史古代诗人、古代名医、古代名将、古代书法家画家…… 的平均寿命可都是接近甚至超过现代中国人的平均寿命的。

咱就不说古代了,就说现在的中医国医大师: 国医大师张震(91 岁)、国医大师颜德馨(享年 97 岁)、国医大师朱南孙(98 岁)、国医大师石学敏(81 岁)、国医大师段富津(89 岁)、国医大师刘敏如(86 岁)、国医大师张琪(97 岁)…… 你搜一下中国上百位国医大师,可有任何一位低于 75 岁的?

每年那么多人在家吃中药吃的好好的,可是进了西医院就不行了。连著名的中医大师倪海厦老师都是死在了西医院里。每年几万几十万人死在西医院里,甚至连那么多著名或者不著名的中医大师都是死在了西医院里。你可曾听说过中医院里死过多少人?西医西药对中国人的残害难道还不是昭然若揭吗?

扁鹊可以 “视见垣一方人,以此视病,尽见五藏症结,特以诊脉为名耳。” 能看见墙另一边的人,因此诊视别人的疾病时,能看五脏内所有的病症,只是表面上还在为病人切脉。就是说扁鹊可以透视(出自《史记. 扁鹊仓公列传》),而现在西医却需要 CT 需要 X 光机。

中医在几千年以前就可以完成人体器官移植,而不用顾及排异的问题。而对于西医来说,直到现在器官移植的配型依然是最重要也是最困难的一个步骤。也就是说中医在外科上几千年以前的水平就已经超过了现在的西医。中医黑们却依然攻击诋毁中医,不觉得羞耻吗?

原文:鲁公扈、赵齐婴二人有疾,同请扁鹊求治,扁鹊谓公扈曰:“汝志强而气弱,故足于谋而寡于断,齐婴志弱而气强,故少于虑而伤于专。若换汝之心,则均于善矣。” 扁鹊饮二人毒酒,迷死三日,剖胸探心,易而置之,投以神药,即悟,如初,二人辞归。 (选自《列子 · 汤问》)

译文:鲁公扈、赵齐婴二人有轻病,就一起请扁鹊治病,扁鹊对公扈说:“你的志气强身体却很弱,有计谋却并不果断,齐婴你的志气弱身体却很好,没有谋虑却过于执著。如果把你们的心脏互换,就能平衡病也就好了。” 扁鹊让二人喝了药酒,他们昏死了很多天,剖开他们前胸找到了心脏,将它们互换放置好,然后给他们吃了神药,于是二人过了一会便醒了,就像刚开始一样的健康,后来二人就向扁鹊告辞回家了。

中医在公元 100 多年也就是 1800 多年以前就可以施行开颅手术——华佗为曹操开颅,可惜曹操不信。在 1800 多年之前就发明了麻醉药——华佗的 “麻沸散”。他用自制的麻沸散成功地进行了腹腔肿物摘除和胃肠吻合等大型手术,在进行手术之前,他先让病人用酒冲服麻沸散,等到病人失去知觉以后,就用刀剖开病人的肚子,然后把肿瘤割掉;如果是肠胃有病,就要把胃切开,除去病疾以后,再缝合,然后在切口处敷药膏。大约一个月,病人就可以痊愈。要知道西方一直到 19 世纪,才真正有了手术无菌的概念,一般小手术都极易感染,更别说开颅了。也是到 19 世纪,也才有了稳定可靠的麻醉剂,而且直到现在口服麻醉剂依然是世界性医学难题。在这之前西方的手术就是九死一生甚至十死无生。

知乎无数的中医都可以把脉验孕,说把脉验孕是中医基本功,甚至还可以知男女。而西医却还需要试纸需要各种机器。孰高孰低还需要比吗

中医看病是需要缘分的。现在 99.99% 的科班毕业中医生都是在用西医思想指导中医,已经不是真正的中医了。真正的中医大神在民间、在贵人们的高墙里。还有无数的骗子冒充中医。你因为遇到了庸医遇到了骗子就攻击中医,就好像因为遇到了骗子就说全世界所有商人都是奸商一样。你自己找不到神医,就说中医不能治病,你不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反倒攻击中医,这难道不太扯淡吗?

中医中药,这种流传五千年的瑰宝,是需要我们发掘维护,而不是攻击抹黑的。无数的历史事实也证明了中药的确切效果。中医黑们闭着眼睛罔顾事实,到底是何种居心呢?

国医大师条件: 从全国中医药系统从事临床工作的中医药(包括民族医药)人员中遴选出来的,均为省级名中医或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同时还要具备品德高尚,获得社会广泛赞誉;为发展中医药事业作出突出贡献;中医药理论造诣深厚,学术成就卓越,在全国及行业内具有重大影响;从事中医临床或中药工作 55 年以上,在群众中享有很高声誉等条件。

再附

精彩回答链接

https://www.zhihu.com/answer/1093219851

知乎用户 「已注销」 发表

[在中医的保护下,为什么古代中国人平均寿命没有延长?​www.zhihu.com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40278865/answer/794964069)

@刘海光

1.3K 高赞答案里,我评论是诡辩,没几下就被拉黑,碰巧今天想杠一下,抽了点时间来打中医脑残粉的脸。

该人的主要论点是:

①致使古代中国人平均寿命较短的最主要因素是战乱、生存条件差,而非中医的不给力
——中医不背锅

②相反,中国传统中医非常给力,有效阻止了重大传染病在中国的传播

——中医有功劳

古代人均寿命没有系统性的人口普查资料,平均年龄可信度较差,先不做讨论。


且看诡辩者如何证明重特大传染病在中国没有造成相对重大死亡呢?

人类史上十大传染病死亡事件里,没有一起是中国。

得看清楚,是十大传染病死亡事件,而非十大死亡人数最高的传染病事件

 一、像羊群一样地死亡着 雅典大瘟疫
  “人们像羊群一样地死亡着。病人裸着身体在街上游荡,寻找水喝直到倒地而死。由于吃了躺得到处都是的人尸,狗、乌鸦和大雕也死于此病。存活下来的人不是没了指头、脚趾、眼睛,就是丧失了记忆。” 公元前 430 年的一天,希腊史学家修昔底德如此记录了这场席卷整个雅典的瘟疫。
  这场瘟疫是人类历史上记载较详尽的最早的一次重大疾病,直接导致了近 1/4 的居民死亡。

充满文艺气息的第一条,20 万人的雅典城邦,死亡比例才近 1/4,而看看中国古代记录

  762 年,唐宝应元年,壬寅年,江东大疫,死者过半,摘自《新唐书 · 五行志》。
  763 年,唐广德元年,癸卯年,江东大疫,死者过半,摘自《旧唐书 · 代宗纪》。
  789 年,唐贞元五年,己巳年,是夏淮南浙东西福建等道旱,井泉多涸,人渴乏,疫死者众,摘自《旧唐书 · 德宗纪》。
  806 年,唐元和元年,丙戌年,夏,浙东大疫,死者大半,摘自《新唐书 · 五行志》。

可以说,在中国古代,区域性过半死亡的瘟疫并不少见,但是死亡人数多为大半、十之八九、过半之类的表述,暂时未发现有系统性研究整体死亡人数的报道。中国距离十大事件只差了一个修昔底德。

不过偶然间看到一个新闻

[世界史上最恐怖的五次大瘟疫,有两次竟发生在中国 | 鼠疫 | 黑死病 | 印第安_新浪网​k.sina.com.cn

](https://link.zhihu.com/?target=http%3A//k.sina.com.cn/article_6463540007_18141cb2700100623v.html)

都是不严谨的媒体文章,你拿的出,我也拿的出。就此打住,不在这上面杠。


1918 年” 西班牙大流感”,这答主将同为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的印度与中国对比,通过死亡人口的巨大差异来或明或暗的论证中医对抵抗流感的巨大正面作用

对于传染病来说,人口越多越密集,疾病的传播就应该越广泛,死亡人数也越多才对。

别看整篇文有板有眼的在论证,然而在关键位置的重要论据却随意的很,这是诡辩者善用的一招。

作为门外汉,都知道传染病疫情的影响因素有

  • 传染病源(病源种类,传入规模)
  • 传染速度(密集程度、传染途径)
  • 人群免疫力(营养摄入、既往病史)
  • 社会防疫能力(政府介入)

普遍认为源自欧洲的 1918 大流感,对印度是一次空前绝后的灾难!

宗主国忙于欧战从印度调运粮食运往欧洲前线,更征调 130 万人进入军队远赴欧洲同奥匈帝国和德意志德国作战。

抽调大量劳动力也会导致社会生产力下降,民众缺衣少食,虚弱的体质会导致机体抵抗力下降。**而欧战归国的这些士兵,也直接将流感病毒带到印度各地。**百多万难以管控的流动传染病源,想想就酸爽好么。

至 1911 年时,中国已经拥有了 9900 多公里的铁路
印度铁路里程 1861 年为 1588 英里,1871 年为 5077 英里,1881 年达到 9891 英里(折 15918 公里
这种疾病在不同地区的平民中传播和传播。运输系统有助于疾病的传播。就印度而言,卫生专员在其报告中 [33] 注意到 “铁路在不可避免的情况下发挥了突出作用”(第 61 页;另见 Pyle 和 Patterson[12]).

中国 1911 年铁路里程居然还不如 1881 年的印度,说明什么?中国的人口流动能力还不如当时印度!

从传染病源、传染途径等来看,印度所面临的境地严重得多。流感死亡人数能用于对比防疫能力的高低?

脱离外部条件,只谈寿命是不是很蠢?

恩,脱离外部条件,只谈瘟疫死亡人数,不蠢, 很秀!


说到最后,哪怕是最纯粹的中医黑,都必须认可防治瘟疫,医疗条件的改善、卫生环境的提升以及防疫能力的提高三者缺一不可。

然而该答主却颇为得意的称

不过呢,当时人们用清代大家吴鞠通的 “银翘散” 来防治。

我想,不需要多说什么了。

知乎用户 还是左云枫​ 发表

中西医之争最大的问题,是容易陷入一个误区。

那就是西医绝对正确,而中医一无是处。

身为一个中医爱好者和中医学习者,我个人从来没有否定过西医的科学性和西医的重要性。从来没有否定过西医对世界的发展和对人类健康做出的贡献。我自己得了病,也经常去看西医。

问题就在于西医把自己当成了绝对真理,所有一切西医自己治不了的病,他都认为中医不可能治得了。一旦一个病西医治不了,他就会宣布这种病是不可逆的,这种病是绝症。很多时候任由患者去承受痛苦。

但其实很多情况下这种病中医是有办法的,为什么就不能让患者去试试中医的疗法?

昨天我刚看了一个患者,他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西医治不了,但中医很好治的病。

他是右侧的屁股疼,然后同时有阴道松弛,妇科炎症,他自己描述,他感觉他的整个子宫都好像要往下掉一样,自己还弄了一个带子把肚子绑起来说怕子宫彻底掉下去。

昨天找我之前刚刚从南京回来,在鼓楼医院和军总医院,神经内科,外科,骨科,妇产科都查过了,拍了一系列的片子,但是找不到病症。西医讲他是神经病,是自己心理问题。但现实情况就是他疼的都走不了路,一直在持续的疼他,觉得他都要死了,受不了了。

这个时候那些说他是心理问题,它的疼痛不是真的疼痛的西医全都是垃圾。就是典型的自己治不了,就说他有心理问题,就是典型的化验指标没有问题,就说人没有病,完全不顾及人的主观感受。

昨天我跟他检查了一下,其实是比较典型的,L3 横突综合症。是的,你没看错,我用的西医术语。这个本来是一个比较简单,比较典型的骨科症状,然后西医竟然诊断不出来。

不过我大概能猜到他们为什么不会给他下这种明确的结论,因为这个病西医是束手无策的。即使确诊了也治不了。

但这个病中医非常好吃,用小针刀和针灸效果非常好,喝汤药也可以效果慢一些。

这种时候西医片面的否定了中医,就是否定了这个患者病情治愈的可能性,就把这个患者完全推到痛苦的境地里去,丝毫不考虑他的感受,这就是我身为一个中医学习者最厌恶西医的地方。

任何一个患者得了一种很难治疗的疾病,肯定是先找西医看看西医,没办法再找中医看看中医,作为一种不同于西医的治疗方法,为患者保留着一条希望,保留着一条路,而且确实有很多西医治不了的病人,被中医给治好了。

只有患者只有病人才会体会到保留中医这一条路对他们来说的重大意义。

知乎里面所有反中医的我估计都是些小毛孩子,自己没得过,慢性病自己没得过疑难杂症,自己没有感受到西医在这些病症面前的无力。

知乎用户 尼德钦达耶 发表

看了一些答案,简直呵呵了,现在敢怼现代经济学的人有,但是不多,而且会有很大概率被人耻笑,应该是因为能赚钱?那些怼现代医学的人,你们知不知道现代医学是建立在现代数学物理化学地理生物学的基础上的?如果想说现代医学不行,能不能顺便把以上学科的不行都论证了?

到目前为止关于中医的回答,唯一没有被 diss 过的答案我再写一次。

我不管你们用什么原因理由道理原理来解释中医。不管是人均寿命平均年龄人口密度素质历史条件。

我就问,哪个能罩住战场救护,哪个就牛逼!哪个能罩住战场救护,哪个就牛逼!哪个能罩住战场救护,哪个就牛逼!

剩下的你就别吹 B 了。我看到给我推荐的答案说非洲人均寿命在现代医学条件下也是三十多。各种举例子说现代医学在这些地方不是照样不行?我简直被这种严肃的搞笑逗乐了。

现代医学是建立在现代卫生条件下的东西,非洲那津巴布韦通货膨胀到论斤称钱买东西,钞票不如纸的地方,人口五分之一感染艾滋,吃的差活得差,这不就是以前人们生活的状态?人均寿命起不来不是正常的?为啥?现代医学没法在这种条件下站住脚。

还有,艾滋已经有了阻断药。跟中医等传统医学没有关系。这玩意儿大概在非洲才是急需。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不是专业人士不敢乱说,但是时代是在进步的嘛,平均寿命可不是靠医学单方面提升的。战乱,饥荒,不都是减少平均寿命的因素吗?以前可没有这么高产的粮草,况且以前非机械化的年代,怎么对抗天灾呢?抛开其他单方面谈这事简直是乱来嘛…… 对比下几百年前的欧洲,不也是一死一大片吗?一样的,这不是中医的锅,虽然我大概猜到你这问题要钓的是什么答案了,但还是想反驳一下。不可否认,西医填补了很多医疗上的空缺以及做到了很多中医做不到的事,也为平均寿命增长做出了很大贡献。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医就一无是处呀…… 中医一样有西医做不到的地方,取长补短,中西结合。为什么非要讨论出一个非黑即白的答案呢?有打着中医旗号的骗子,但西医不也有乱开药滥用抗生素的庸医嘛… 写的有点乱,而且知识水平有限,如有误请斧正!

知乎用户 刘海光 发表

津巴布韦马胡塞夸镇的中津友好医院

有评论说这个医院不存在, 所以我给出来源和谷歌卫星图.

来源∶http://paper.people.com.cn/rmrbhwb/html/2015-12/01/content_1637421.htm

谷歌地图地址​www.google.cn

津巴布韦, 男平均寿命为 37 岁,女平均寿命为 34 岁。导致过早死亡的原因之一是高达 20.1% 的人都携带者 HIV 和艾滋病原体。

请问,在现代医学的保护下,为什么现代非洲国家平均寿命这么短?

在清代,曾经举办过 4 次千叟宴,就是请 1000 个老年人在一起吃饭。这顿饭不是别人请,而是当时的皇帝,其中康熙办过两次,乾隆办过两次。

康熙五十二年(公元 1713 年)三月二十五日,康熙帝在畅春园正门前首宴汉族大臣、官员及士庶年 90 岁以上者 33 人,80 岁以上者 538 人,70 岁以上者 1823 人,65 岁以上者 1846 人。

你让津巴布韦来一次试试。


脱离外部条件,只谈寿命是不是很蠢?

  历史上很长一段时间,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到 1850 年,中国人口为 4.5 亿,占世界人口的 38%。在那之后,中国经历了持续的战争和各种灾难,减少了人口。到 1949 年底,中国仍有 6.12 亿人口,占世界人口的四分之一。在 1850 年之前,中国的人口统计数据很少,与世界人口的比较也很少。但是,汉,唐,宋,明两代,根据当时的发展情况,也应该是当时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中医在人口延续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保障人口延续的关键是粮食跟和平。

很多中医黑以古代人的评价寿命计算,事实上犯了几个错误:

第一,数据来源不准,没有排除战争和生存环境因素

比如这个表格,我们就能看到端倪。

三国时期由于战乱,人均寿命是下降的,元朝由于战争和人种歧视政策,人均寿命也是下降的。

第二:皇帝的寿命并不完全是医疗问题

在中国历史上一共出现了 83 个王朝,共有 559 个帝王。历代中国的皇帝中,由于早殇、累于政事或沉溺淫乐,短寿的皇帝很多。

比如明朝就是个特殊情况,因为皇帝的平均寿命低于上图明朝的人均寿命。

明朝皇帝多短命,一方面是因为天天加班,另一方面就是自己作死。[其实还有朱棣之后遗传基因的问题]

  • 比如炼丹信道

明朝十六位皇帝,直接服丹药而死的就有五个:明宪宗朱见深、明世宗朱厚熜明穆宗朱载垕明光宗朱常洛明熹宗朱由校

但同样是皇帝,清朝 12 帝,有 7 个是 60 岁以上。

而上文的人均寿命表格显示,清朝男性人均 31 岁。


那么是不是古代中医对于中国的种族延续和人口增长就完全没用呢? 也不是。中医在很多时候发挥了很多重要的作用。

中医黑经常说 “物种能繁衍到今天,与任何医学都没有关系,只要种群足够大,食物足够多,适应能力强,就能传下来。古代尽管有大规模的瘟疫,也不能使人类灭绝,总有部分人能挺过来,继续繁衍。”

但是中医黑忽略了 “种群足够大” 是需要医疗保障的。

比如美洲原住民的种族灭绝,既有战争屠杀,也有欧洲人带来的 “天花 “。

当然了,欧洲人从美洲也带回了 “梅毒”,导致了

光是死于梅毒的欧洲人就可能达到一千万人

人类毕竟有智慧,事实上疾病导致物种灭绝的最有名就是 “大麦克香蕉灭绝案”

[香蕉已经死过一次,请不要让它再死一次 | 果壳 科技有意思​www.guokr.com

](https://link.zhihu.com/?target=https%3A//www.guokr.com/article/443020/)[人类史上十大传染病死亡事件_新闻中心_新浪网​news.sina.com.cn](https://link.zhihu.com/?target=http%3A//news.sina.com.cn/w/sd/2009-04-29/141917714174.shtml)

人类史上十大传染病死亡事件里,没有一起是中国。

当然了中医黑经常会用清朝的鼠疫来证明中医的无能。

对于传染病来说,人口越多越密集,疾病的传播就应该越广泛,死亡人数也越多才对。

事实上,前文说过,中国人口长期世界第一,但是清朝云南鼠疫死亡 147 万人,相对清朝 4.36 亿这个人口基数来说,已经很少了。

而 1918 年 3 月,“西班牙大流感” 首先爆发于美国堪萨斯州的芬森军营,在一年之内席卷全球,患病人数超过 5 亿,死亡人数近 4000 万,相当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死亡人数的 4 倍。而当时,1916 年美国人口刚刚突破一亿,欧洲人口才 1.9 亿。

当然了,中医黑经常说流感是自限性疾病,所以中医都是安慰剂。 这个例子也可以打脸二次。

有人说了,我用鼠疫对标流感,不公平。

1918 年 4 月,大流感登陆中国广州。之后,如一位在上海的观察员所描述的那样一” 它如海啸一般席卷全中国 “。中国人根据这次流感的发病特征,还为它取了中国名 “骨痛病”、“五日瘟”。

在这次大流感中,中国到底死了多少人并没有详细的统计数据,有一种说法为至少 300 万,虽然与印度 1200 万的死亡人数不能相提并论,但中国所遭受的破坏并不算小。

不过呢,当时人们用清代大家吴鞠通的 “银翘散” 来防治。

1918 年中国人口基数为 4.6 亿人,死亡 300 万人,而欧美一共才不到 3 亿人,死亡 4000 万。

利益相关∶西医家属

知乎用户 runner time 发表

伟人曾经说过:“我提倡中医,可是我自己不信中医,不吃中药,你看怪不怪?”

知乎用户 李依 发表

寿命长不长与卫生习惯有关吧……

知乎用户 易无象 发表

这个题目要不就是题主历史学的差,要不就是有混淆视听的嫌疑。**首先中医没有条件也没有能力保护古代人的寿命,**为什么这么说。得先要从中医所处的环境、地位、时代的发展水平局限性等方面说起了。都说士农工商,中医在古代比之商人的地位都不如。学医的自然就不多了,中医的医生覆盖率没有现代那么高,而且古代很多穷人是看不起病的。

古代没有电,没有什么交通工具,交通运输也不给力,能坐马车看病的都是有钱人,大多是病人生病了还要走回家。另外药材保存很原始,熬药也没现代天然气,更没啥消毒概念。时不时出现的天灾人祸闹饥荒,使中医更加速手无策。粮食问题还是袁隆平开发出杂交水稻后才开始有大改善。如果以为建国后没闹过饥荒的小朋友,请了解下六十年代初三年大饥荒。在古时候和平年代发生饥荒是常有的事,中医是治不了饥饿的。古时候吃不饱吃不好严重的影响到人的寿命。中医是经验学科,强者恒强,弱者恒弱,再加上浑水摸鱼的多,中医更形成不了对普通人的健康覆盖。所谓的太医院,有时候连皇帝的病都治不好,还是请民间中医治好的。典型的例子:唐太宗李世民一次得了痢疾病病情严重,太医院的医生多次尝试都治疗不好,还是有个名叫张宝藏的民间医生,看到朝廷的诏令后,用中药荜拨一味,以牛奶给李世民煎服。李世民很快腹痛消除,腹泻就止住了,拖了多日的痢疾霍然告愈了。唐太宗非常高兴,关照宰相魏征提拔民间医生张宝藏为五品官。由此可见在当时的社会,中医高手通常在民间,典型的张仲景主要职业是太守因为兴趣爱好学的中医,孙思邈是道士。

另外中医有它薄弱的地方,它受封建社会影响没有外科(有那么一点在华佗的手里还没开出花结果被曹操所杀) 另外它只有妇科,没有妇产科。所以中医对于生孩子出问题的时候也束手无措,中医还没有成体系的瘟疫科,在大规模瘟疫上中医很多时候也是速手无策的。所以很多中医黑针对总是拿车祸、疫苗、小孩出生夭折率来反对中医,问题中医有这三科么?要反对你要拿中医擅长的科种来妇科、内科跟现代的妇科、内科来做对比。不要拿外科来对中医内科这么不讲道理。

对比下同时期的西医,诺贝尔的《早期现代英国文学和文化中的药用食人主义》,和另一部英国杜伦大学理查德? 萨格的作品《文艺復兴至维多利亚时代尸体入药史》,都指出,包括从王公、牧师和科学家在内的欧洲人,经常食用人骨,利用血液和脂肪来治疗从头痛到癫痫的一切病症。这种药用食人行为在十六至十七世纪达到顶峰。在整个欧洲,几乎没有人对这种同类相食提出异议,掘墓人会偷盗并贩卖尸体,西方现代解释是此行为让解剖学有长足进步。

也就是说西医只有三板斧食人骨、放血 、最后最恐怖一招截肢,这些搞不定就祈祷祈祷。也就是说感冒放血、胃痛放血、头疼放血。知道美国的开国总统华盛顿怎么死的么?就是放血死的,想想华盛顿所在的时代,就是处于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时代,之前的西医还那么的愚昧不堪,更不要说中世纪大规模的鼠疫差点让欧洲人灭绝!

总结下,古代中医从业率低、覆盖率低、社会地位低、经验学科容易让骗子有机可乘、天灾人祸多、生产力底下、饥荒太多、信息传递闭塞这么多因素在中医能保证人均寿命么?不能,不过即使是这样也比同时期的西医成体系现进的多。

要知道最重要的一点,现代中国人平均寿命提高还是因为科技生产力的提高,以及世界范围内生物、化学、电子、机械等有高速性的发展。再加上国家大力建设医疗体系完善了医疗体系,才提高的人均寿命。看看建国后的人均寿命,新中国成立后共进行五次人口普查,人均寿命数据:1949 年 35 岁,1964 年 64 岁,1982 年 68 岁,1990 年 68.6 岁。2000 年 71.4 岁。 由此可见科技生产力的综合提高,才是人均寿命的提升关键。

知乎用户 邪魅一笑的我 发表

中医虽然落后于时代了,腐朽了,但好歹也庇佑了国人几千年。

黑现在的中医没毛病,黑过去的中医可就是没良心了。

知乎用户 颜暮雪 发表

因为医疗不是影响寿命的唯一因素。迁移、粮食产量、杀婴、战争、洪灾、旱灾…… 也会影响平均寿命和平均死亡年龄。

笔者在前人研究基础上, 选取墓志中唐代前期 (618-755 年) 人口资料进行统计分析, 在抽出的 3309 例样本中计算得出唐代前期人口的平均死亡年龄为 61.0879 岁 (虚岁), 死亡高峰集中在 61-75 岁之间。通过抽取 470 对夫妻样本进行对比, 得出男性平均死亡年龄为(虚岁)63.71 岁, 女性平均死亡年龄(虚岁)64.71 岁, 男性死亡年龄与女性差别不大, 女性死亡的特殊原因是怀孕及生育。按皇室、官僚、处士、僧道、宫女、平民的阶层划分, 平均死亡年龄(虚岁) 分别为: 48.32 岁、60.62 岁、63.78 岁、69.46 岁、64.60 岁、57.06 岁, 各自的政治经济地位、生存环境对他们的寿命产生一定的影响。 按唐高祖、太宗、高宗、武后、中宗睿宗、玄宗六个时期划分, 平均死亡年龄 (虚岁) 分别为: 49.86 岁、60.37 岁、62.66 岁、61.12 岁、61.17 岁、59.94 岁, 唐高宗时期平均死亡年龄最高, 自武后时期起开始略有下降, 其变化趋势基本印证了旧史记载的唐前期政治、经济情况和人口的变化状况。by 关珊珊《唐前期人口死亡年龄研究——以墓志资料为研究中心》

本文研究的主题是南宋特定人群的平均死亡年龄, 主要依据的史料来源于《全宋文》中所搜集的传世墓志文献, 通过解读墓志史料, 统计关于南宋特定人群的生卒年、死亡原因、生死观等方面的内容, 从不同角度对南宋特定人群寿命水平加以了解。第一部分主要是对南宋特定人群平均死亡年龄进行总体的估算。本文搜集到有明确生卒年人物的南宋墓志史料总共是 2166 篇, 由此计算得出南宋特定人群的平均死亡年龄为 63.6677 岁。by 李娜 《全宋文墓志所见南宋特定人群平均死亡年龄研究》【注:梁洪生先生的《宋代江西士、宦之家人口诸问题初探——以墓志为古代人口抽样资料进行统计的尝试》得北宋成人平均死亡年龄为 59.98 岁;程民生先生的《宋人婚龄及平均死亡年龄、死亡率、家庭子女数、男女比例考》则得出宋人平均死亡年龄应在 56.70 岁】

当然某些人可能会说 “中国古代从秦始皇到末代溥仪期间生卒年份可考的 300 名皇帝里,摸到 70 岁的只有 16 人,这 16 个里面活到 80 岁的仅有 5 人(详见《帝王政治与健康 - 宋代皇帝疾病问题研究》),剔除非正常死亡的 92 人后,剩下的 208 人也是疾病缠身,平均寿命仅 47.6 岁。哪怕到了清朝,从顺治帝到道光帝的 200 多年里,六朝帝王后代们的平均寿命仅为 18-26 岁,幼儿夭折率 21%-43%,两个数据都与野生猩猩差不多。他们可是享用最优秀的中医资源的权力中心啊。(当然,你仍可以辩解说是内乱,战争,近亲结婚,宫斗,真正的中医在深山老林里等等)”

然而

皇帝们之所以寿命很短暂, 而且疾病缠身, 究其原因, 首先与他们所处政治地位有关, “皇帝是天下的主宰, 是秉承天帝的意志来统治万民的”, “通过一系列制度与政权机构稳固地操控全国的政治、 经济、 军事、 刑法乃至文化诸方面”,“以一人而率天下”, 因压力大使身体免疫力降低, 增加了感染、 精神疾患等疾病的易患性。 其次, 皇帝们富有四海,“举天下以奉一人”, 使他们有条件养尊处优, 饮食肥甘厚味等食物, 易患膏粱之疾, 《黄帝内经》 又称 “高粱之疾”, “凡治消瘅仆击、 偏枯痿厥、 气满发逆、甘肥贵人, 则高粱之疾也”。“消瘅, 热消也。 仆击, 暴仆如击也。 偏枯, 半身不随也。痿, 痿弱无力也。 厥, 四肢厥逆也。 高粱, 膏粱也。 肥贵之人, 毎多厚味, 夫肥者令人热中, 甘者令人中满, 热蓄于内, 多伤其阴, 故为此诸病”。肥甘厚味食物胆固醇含量高, 易使动脉粥样硬化而发生高血压、 心、 脑血管疾病、 肥胖症等, 还易出现痈、 疡等急性感染; 嗜酒、 服食丹药等易导致中毒和神经、 精神疾病。

一、中毒

中毒,是皇帝们的常见疾病之一,有药物中毒和饮酒中毒两类,从中毒方式上来看, 有自身服食丹药中毒和被人毒害两种,皇帝们多数属于前一种。自秦汉时期始,许多帝 王们追求长生,希望通过服食丹药达到长寿愿望,然 “金石之丹,皆有大毒,即钟乳朱 砂,服久皆能杀人,盖其燥烈之性,为火所逼,伏而不得发,一入肠胃,如石灰投火, 烟焰立炽,此必然之理也”。 皇帝们之中不乏因服食丹药中毒,甚至丧命者。如东晋哀 帝司马丕“雅好黄老,断榖,饵长生药,服食过多,遂中毒,不识万机”。 北魏太祖道 武帝拓跋珪是典型寒食散中毒:“(天赐)六年夏,帝不豫。初,帝服寒食散,自太医令 阴羌死后,药数动发,至此逾甚。而灾变屡见,忧懑不安。或数日不食,或不寝达旦。 归咎群下,喜怒乖常。” 因为服食寒食散中毒,致使道武帝“喜怒乖常”,使大臣人人 自危,怀恨在心,寒食散中毒虽不致道武帝于死地,却是导致他被杀的重要原因。 古诗云:“服食求神仙,多为药所误”。 虽有东晋哀帝、北魏道武帝等服食丹药中 毒的前车之鉴,隋炀帝所费巨万、费时六年、金丹“不成” ⑤的骗局在前,唐代诸帝仍 “多饵丹药”,或许因“风疾” 之故,为治病养生而服用丹药。 “唐朝 21 帝中,迷恋 金丹服饵术者至少有 11 帝,即唐太宗、唐高宗、武则天、唐玄宗、唐宪宗、唐穆宗、 唐敬宗、唐文宗、唐武宗、唐宣宗、唐僖宗”。“如唐太宗因服食胡僧配制的长生药,“遂致暴疾不救”;唐宪宗李纯,“服金丹,多躁怒”;唐穆宗李恒,“方土稍复因左右以进,上饵其金石之药”,中毒暴亡;唐宜宗李忱 “饵医官李玄伯、道土虞紫芝、山人王乐药,疽发于背。八月,疽甚”";唐武宗李炎,“重方士,颇服食修摄,亲受法策。至是药躁,喜怒失常”,中毒身亡。另南唐先主李昪,“晚为方士所误,饵硫磺丹砂” 中毒,致使性格躁怒。

明代皇帝也热衷于服食丹药。明代 21 帝中,就有 9 人服食丹药,其原因除了求长生,还有治疗疾病、“助淫与求嗣”。明成祖朱棣因为风湿之疾,服食 “灵济宫符药”,“药性多热,服之辄痰壅气逆,多暴怒,至失音”。明仁宗朱高炽“嗣统未及期月,奄弃群臣” 的原因,“皆憸壬小夫, 献金石之方以致疾也。 ”,明熹宗朱由校进食霍维华所进仙方灵露饮“帝初甚甘之,已渐厌。及得疾,体肿”。清世宗亦不吸取前代教训,仍痴迷于丹药,饵丹药而亡。

饮酒中毒也是皇帝们常见的中毒之一。酒作为饮料的一种,在古代的社会生活中有重要作用,满足了帝王们礼仪、社交与联络臣下感情的需要。然 “酒者,水谷之精也,其气剽悍而有大毒”。“饮酒过多, 酒毒渍于肠胃,流溢经络,使血脉充满,令人烦毒昏乱,呕吐无度,乃至累日不醒。往往有往往有腹背穿穴者, 是酒热毒气所为”。过量饮酒,酒中的有害物质如乙醇等在体内发生蓄积时,即可引起急、慢性酒精中毒,即“饮酒过多”。急性酒精中毒者如吴越钱俶, 端拱元年(988 年) 秋,与宋太宗派遣的 “赐生辰物使者宴饮至暮,是夕暴卒”。“蒙古国太宗窝阔台也可能是急性酒精中毒致死者,十三年(1241 年) 十一月,窝阔台出猎返回时,“奥都刺合蛮进酒,帝欢饮,极夜乃罢。辛卯迟明,帝崩于行殿”。“窝阔台 “欢饮极夜” 而亡的原因很可能是大量饮酒,使酒中的乙醇等有毒物质迅速在体内蓄积,抑制大脑呼吸中枢,导致呼吸衰竭而亡,还可能是大量饮酒引发急性脑血管疾病而亡。 慢性酒精中毒者,如北齐文宣帝高洋,即位 “六七年后,以功业自矜,遂留连耽湎, 肆行淫暴”,“沉酗既久,弥以狂惑”,“暨于末年,不能进食,唯数饮酒,曲蘖成灾,因而致毙。“。高洋长期大量饮酒,出现慢性酒精中毒症状,后来竟以酒为食,“因而致毙”。武成帝高湛“酒色过度,恍惚不恒” 出现慢性酒精中毒的幻视症状。“。陈后主叔宝亦“荒于酒色”,“君臣酣饮,从夕达旦,以此为常”。五代时,吴杨隆演因为“少年嗣位,权在徐氏,及建国称制,非其意,常泱泱【笔者注:史料原文为:非其意, 常怏怏】,酣饮,稀复进食,遂至疾卒”,因慢性酒精中毒而亡。

除了丹药和酒精中毒,还有南朝齐明帝萧鸾为壮阳药中毒,明光宗朱常洛红丸中毒,清光绪帝砒霜中毒 (砷中毒) 而亡,清末帝溥仪退位十年后曾经煤气中毒 (一氧化碳中毒) 等。

八、消化不良

消化不良,相当于中医所称之 “食积”,即“盖日用饮食,稍过或多,停滞难化,或吐或呕,或泻或痢。…. 化失宜,久之必成积聚、癥瘕矣”。食 积最严 重者是南朝宋明帝刘彧,贪吃“逐夷(用石首鱼等鱼腹、肠肚以咸水淹成) 以银钵盛蜜渍之,一食数钵”,因食之过多,明帝积食,“胸腹痞胀,气将绝。左右启饮数升酢酒,乃消。疾大困, 一食汁滓犹至三升, 水患积久, 药不复效。”,终因无节制的贪吃糟汁至撑胀而死。南朝梁元帝萧绎就曾是食积患者:“梁元帝尝有心腹疾,乃召诸医议治疗之方。咸谓至尊至贵,不可轻脱,宜用平药,可渐宜通。(姚)僧垣日:‘脉洪而实,此有宿食。非用大黄,必无差理。’梁元帝从之,进汤,讫果下宿食,因而疾愈”。后唐明宗李嗣源在长兴四年(933) 也因贪吃李子,造成食积,直至第二日方愈。by 史泠歌《帝王的健康与政治—宋代皇帝疾病问题研究》【降维打击都把题目给出来了,某教教徒高潮前不看看原文吗?如果没有看过就点赞,我要对某些人的科学精神表示怀疑。如果看过了还点赞……】

至于御医到底行不行呢,我们还是来看史料

许胤宗,常州义兴人也。初事陈,为新蔡王外兵参军。时柳太后病风不言,名医治皆不愈,脉益沉而噤,引宗曰:口不可下药,宜以汤气熏之,令药入腠理, 周理即差。乃造黄耆防风汤数十斛,置于牀下,气如烟雾,其夜便得语,由是超拜义兴太守。陈亡,入隋,歷尚药奉御。武德初,累授散骑侍郎。时关中多骨蒸病,得之必死,递相连染,诸医无能疗者,引宗每疗无不愈。by《旧唐书. 许胤宗传》

之才医术最高,偏被命召。武成酒色过度,怳惚不恒,曾病发,自云初见空中有五色物,稍近,变成一美妇人,去地数丈,亭亭而立。食顷,变为观世音。之才云:“此色欲多,大虚所致。” 即处汤方,服一剂,便觉稍远,又服,还变成五色物,数剂汤,疾竟愈。帝每发动,辄遣骑追之,针药所加,应时必效,故频有端执之举。入秋,武成小定,更不发动。和士开欲依次转进,以之才附籍兖州,即是本属,遂奏附除刺史,以胡长仁为右仆射。及十月,帝又病动,语士开云:“恨用之才外任,使我辛苦。” 其月八日,敕驿追之才。帝以十日崩,之才十一日方到。既无所及,复还赴州。在职无所侵暴,但不甚闲法理,颇亦疏慢,用舍自由。by《北齐书. 徐之才传》

正德中,武宗得疾,杰一药而愈,即擢御医。一日,帝射猎还,惫甚,感血疾。服杰药愈,进一官。【即《武进县志》载一日,上射猎还,口出血,杰进犀角汤,愈。】自是,每愈帝一疾,辄进一官,积至太医院使,前后赐彪虎衣、绣春刀及银币甚厚。by《明史. 吴杰传》

即召入便殿,令诊脉。寅奏,上脉有风湿病,帝大然之,进药果效,遂授御医。仁宗在东宫时,妃张氏经期不至者十月,众医以妊身贺。寅独谓不然,出言病状。疏方,乃破血剂。东宫怒,不用。数日病益甚,命寅再视,疏方如前。妃令进药,而东宫虑堕胎,械寅以待。已而血大下,病旋愈。by《明史. 盛寅传》

许绅者,京师人。嘉靖初,供事御药房,受知于世宗,累迁太医院使,历加工部尚书,领院事。二十年,宫婢杨金英等谋逆,以帛缢帝,气已绝【你要说这能靠天意自愈,我也没办法】。绅急调峻药下之,辰时下药,未时忽作声,去紫血数升,遂能言,又数剂而愈。帝德绅,加太子太保、礼部尚书,赐赍甚厚。未几,绅得疾,曰:「吾不起矣。曩者宫变,吾自分不效必杀身,因此惊悸,非药石所能疗也。」已而果卒,赐谥恭僖,官其一子,恤典有加。明世,医者官最显,止绅一人。by《明史. 许绅传》

知乎用户 deuxeau 发表

#更新一下,讲下我的立场

我以前是个中医黑,中医黑,中医黑

但我黑的是骗子,黑那些不懂医学常识道听途说胡扯的人,黑那些居心叵测的人

(这些人比认真做研究的人,认真从事中医工作的人的说话声音大多了,让清醒的人都觉得中医就是骗人的)

over

原答案:

不知道最近为啥中医问题飘首页

之前我是一个中医黑,后来听了我科老师的一席话,感觉我的观点太片面了。

第一个,古代中国人的寿命没有延长,这个论点怪怪的,你怎么知道中国古代人本来应该的寿命呢?

第二个,疾病并不是决定古代人平均寿命的绝对因素,贫穷饥饿战争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路有饿殍,药石无救。

第三个,医疗资源在古代是极为稀缺的,不然为什么郎中地位高呢?

第四个,想想诺贝尔奖青蒿素吧,难道不是中医的衍生?还有治疗急性早幼粒白血病,我国研究的砷剂,正经是从中医基础而来。我研究的也不多,事情要辩证地看,中医不万能,不用神话,但不要因为骗子太多就否认中医。WHO 还把针灸写进某些疾病的指南里呢。

唯一觉得可惜的是,中医不符合现代科学的逻辑,有许多现代科学无法解释的因果,批量教学也困难,但科学地揭开玄学的面纱,两大逻辑整合之后,必然会为现代医疗注入新的血液的。比如疟疾和 APL 的治疗。

说实话,郭嘉要大力发展中医药,难道上层都是傻子吗?他们是最能接触真正有本事的中医的人,既得利益者,由不得不信呀。

知乎用户 壳谣 发表

呼友 十五 的高赞答案,不敢苟同,看似认真严谨,其实也是赤裸裸的选择数据,都是统计,五十步笑百步而已。

先说拿名人开头,个人成就跟年龄成正比,所以能记录在案的名人本身就年龄偏大,典型选择数据。

再说拿英国对比,中世纪欧洲的体制是大量小领主,长期征战,缺乏拉高平均寿命的长时间和平,好不容易有段长时间内部和平,也会开十字军圣战自己作死,那个年代战场受过伤的人缺胳膊少个腿,就算活下来八成也比同龄人活的短。地位高的人住在城堡里由于封闭反而卫生条件不一定强过野外的农民,而且这些骑士领主还是战场的主力。土地狭小食物无论数量还是质量都没法跟中国比,这点相信大家都有自信,英伦三岛就更别提了。这些综合因素如果作用在一千多年时间里就会表现出对平均寿命的影响,而不是单纯看社会地位高低和当时都差不多落后的医疗条件。

分娩夭折这是外科技术不算还勉强说得过去,把十几岁以下的低龄去掉这就不对了,不管几岁治病用的不都是中药(西药)?年龄小免疫力低,吃药没有增强了我的免疫力死掉了当然是药效有问题啊,凭什么长大了自身免疫力高了吃药就算有用?小的时候自身免疫力低吃药没用死了就跟药效没关系?而且中医不是最讲增强免疫力么?

再说反对拿皇帝做例子的诸位,皇帝其实是最有代表性的样本,因为数据准确度高,年龄死法清楚纪录可以把异常死亡者去除掉,问题是去掉异常死亡平均年龄也不高。无论年龄朝代都能用到最好的药材和医生,且都记录在案条件均等,不会像拿名人做样本那样因为年纪小没突出成绩被忽略。且所有皇帝都有工作压力,群体内部足够公平。做官的士族可不一样,勤政的可以鞠躬尽瘁,懒政的写写诗也能舒服的应付完这辈子,群体内部压力就不一样。而且皇帝历史悠久,就算不跟平常人比,自己的样本数量也足够大,这么算下来,几千年来皇帝群体的寿命变化就是中医学实际发展水平的最佳样本。

这种选择数据跟 “西医” 比效果,没有意义。中医或 “西医” 历史上该有的作用就是那么大,互相之间怎么辩也都是断章取义,你就算有用也是在现代社会以前有用,必然是落后于时代的东西。

知乎用户 心如止水 发表

决定人群平均寿命的因素很多,不在乎以下几个方面。

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物质财富的丰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其寿命逐渐延长。经济水平对寿命有明显影响。文献报道,1975 年世界各地人的平均寿命约有 59 岁,但在非洲极贫穷国家,寿命只有 40 岁左右;而在工业发达国家,人的平均寿命在 70 岁以上。
婴儿死亡率与人口年均寿命密切相关:在比较贫穷的国家,婴儿死亡率较高,因而平均寿命较短;比较富裕的国家,其婴儿死亡率明显降低,人的平均寿命较长。即使在一个国家因其经济情况不同,寿命的差异也甚大。根据印度公共卫生学院 1939 年报告,英国本土的人平均寿命为 63 岁,而印度人的平均寿命仅为 27 岁。肺结核死亡率在伦敦是每 10 万人中为 87 人;而加尔各答是每 10 万人中为 270 人;美国黑人肺结核死亡率比白人高 3 倍,黑人男子平均寿命比白人少 11.6 岁,女子少 13.3 岁。
经济水平与疾病有密切关系,在比较贫穷的国家主要致命的疾病是传染病如痢疾、肺炎、结核病等。此外,营养不良食物缺乏热量与蛋白质等,也可缩短人的寿命。经济学者米高 · 沙斯顿认为:“营养不良和传染病,是穷人的基本疾病,这些疾病引起贫穷国家儿童的死亡,占儿童死亡总数的 70~90%。而工业发达国家中,引起死亡较多的疾病则是两种非传染性疾病即心血管疾病和癌症。传染病和营养不良现象则逐渐消除。在较富裕的国家中,心脏病约占所有死亡原因的 l/3;心脏病与中风和癌症死亡的人则占所有死亡者的 2/3。
许多资料表明,由于经济方面的发展,使人们的收入普遍增加,营养状况大为改善,饮食与公共卫生设施也明显好转,从而减少了传染病,增进了健康,导致人类寿命普遍延长。
医疗卫生水中的提高,随着时代的发展,文化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医疗卫生水平也不断提高,这对维护人体健康,延长人类寿命也有一定的作用。如医疗设施的扩大与卫生防疫机构的普遍建立,卫生宣传教育工作的开展,预防接种的推广,疾病的早期发现和处理等等。都有效地保护了人群健康,促进了人类寿命的延长。

但是说到底,人均寿命取决于医学的水平,古代极其低下的医疗水平并不能显著提高人群的整体寿命,即使排除战乱动荡等社会因素影响,在目前看来一些常见疾病如细菌感染,缺乏抗生素的年代,任何的细菌感染都是超级细菌,对人都是可能致命的,也严重制约人群的平均寿命。而某些传染病,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慢性病也会显著影响人群的寿命。

不管是那个国家的传统医学在古代的环境下并没有很好的起到保护人群健康的作用。

衡量一个国家的医疗水平往往参考平均寿命和婴幼儿死亡率和孕产妇死亡率这几个指标,一门医学的有效程度也可以参考这几个指标。

知乎用户 [已重置] 发表

因为中医太超前,太高深,现代人都没法掌握它,真正的好中医,举国上下,凤毛麟角。所以,在古代,能够完全掌握它的人就更少,所谓的名医也只是混到鲁迅所见的级别,好的医生太少,和没有差不多,对古人来说,确实没有多大帮助。

有人会说,皇家的医生应该是最顶级的吧,怎么皇族的平均寿命也没有明显变长。这是因为,皇家的医生也只是矮子里面拔将军,比鲁迅遇到的名医也好不到哪里去,真正厉害的中医,早都成仙了,凡人哪能遇得到。

知乎用户 「已注销」 发表

现在网上的大部分民众舆论,都是走两个极端,要不就是一黑到底,要不就是一吹到底。中医有他的优势和特点,但并不万能也不神话。关于死亡这个问题,是多种因素造成,而且其中有很大的一部分因素还和中医的劣势有关。中医的优势在于经验主义和辨证疗法,往往能用一些保守的疗法治疗一些多因素引起的疑难杂症。但中医的劣势是效果无法量化、速度慢上,而很多引起死亡的,往往不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你不可能通过调理去解决死亡问题,所谓治病不治命,真正出现极端接近死亡的状态下,中医大部分时间就是没有西医管用。

这个问题有两个前提定语,一个是平均,一个是古代

简单地说,万事一平均,就全完了。人类发展史上,大部分的时间都在打仗,我们也不例外,全国性战争不说,局部性的少不了,死人是很正常的。另一方面,初生儿死亡率太高,生的多死得多,既然是古代,那医疗和社会保障体系在这方面肯定是做不到的,也穷,如果生个男的倒还好,全家供着,如果是女孩,溺死的不说,多少都疏于管理的,跟样鸡鸭鹅差不多…… 但人类作为哺乳动物唯一的早生儿,可不如鸡鸭鹅经得起折腾。所以从平均的角度来说,这些拉平均数的因素实在太多,不可能都怪在医疗上,甚至很多人穷,压根就不看医生也未曾可知,你怎么能怪医生?

另一个重要因素是古代,古代知识、认知、资源都比较原始,根本不可能谈系统的医疗,而且没有抗生素,没有医疗保障,健康就保障不了,没有健康保障,就没有好的医疗环境,所以古代没有抗生素的年代,别说中医,西医更惨。而且作为中国,人口众多,更容易因为卫生问题引起群体健康安全事故,说白了就是瘟疫。那时候没有卫生知识,过多的人口聚集,卫生条件必然变差,可以看看工业化后的英国,已经工业化后,英国还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解决不了城市的废水和粪便排放问题,臭气熏天…… 欧洲的瘟疫事件更多。没有抗生素,就解决不了因为卫生问题造成的感染问题。真正开始认识到卫生和医疗的关系,包括西方在内,也就是这 200 年内的事,说白了如果将中国传统医学对抗生素重要性的认识程度,西方现代医学比中医领先不了多少年。我记得在哪里看到过,那时候的西医,甚至不知道做手术前应该洗手……

所以,古代平均寿命低,不能全怪在中医身上,并且西方寿命也低啊…… 而且影响寿命的因素也很多,未必是医疗问题,这是一个极为系统的问题,比如现在,医疗发达了,可是北京的平均寿命,可能还不如一个偏远山区的长寿村高,那个村可能连像样的医院都没有,你能说北京的医疗水平低么?

更何况,如今,统计一个地方的平均寿命、数据、因素都这么难,那古代的数据统计起来,那得多难?!古代有多少人统计数据?就算统计了,有多少人细分?更不用说系统分析了。而且统计的数据准确度有多少,黑户有多少,那时候可不联网,没照片没身份证的。当时的人都说不清楚的事,让几百年后的人统计,这不是开玩笑么。


对中医的看法

这只是我的个人看法,对于中医和历史,我都不是行家。只是觉得将古代、和中医这两者联系起来,来评判中医是欠妥当的。而且中医是发展的,也是在走科学的道路,很多人就认为中医不能科学,科学了就不是中医了…… 大搞意识形态路线,我觉得这也不可取。这感觉就像是说,扬我国威就不能用枪似的…… 必须全都大刀砍死对方才是真正中国军队…… 这些人的认知,还不如以前《神鞭》电影里说的明白 “鞭没了,神留着,老祖宗的东西再好,该变的时候,也得变,一变还是绝活”。中医的科学化,应该是将中医理论里面,可以科学和量化、有研究价值的东西保留下来,将现有的有用的科技手段结合起来,不玩中医迷信也不玩科学迷信,以求真和管用为原则,继续发展。我一直认为,中医在养生与医疗的关系和辨证调和的理论上,相比现代医学,是有很大的借鉴意义的,而且很多现代医学也是这么做的,也是朝着这个方向发展的,一起造福人类不好么,不要动不动就阶级斗争意识形态。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和生产力有关,其实无论中医西医,没有充足的生产力,都会导致人均寿命下降。不过抗生素是真的吊!尤其是头孢,吊中之吊,没有这头孢我 ym 死十次了,我的命就是头孢给的,我下辈子想投胎做个头孢。

知乎用户 五爷 发表

因为儿童夭折率高,所以平均寿命就会被拉低。

@刘海光

说过一个事件,他儿子腹痛去医院检查,最后查不出是什么原因腹痛。

当然这时候作为家长,他是需要做点什么的。

所以他给孩子做艾灸。这燃烧的艾条,温度最少在 300 到 1000 度之间,跟烤肉其实也没多大差别。

其实呢,给孩子做滴蜡,我觉得比较安全可控一点。

这么折腾一个患病的孩子,夭折率想不提高都难啊。

知乎用户 疯狂绅士 发表

这种问题最无聊。

类似的还有如下形式:

1、如果没有中医、中国人怎么活下来?古代人怎么看病!

2、早上一杯凉白开会浇灭体内冉冉升起的阳气,长期以往将导致女的痛经等,男的阳痿……

3、女的穿露胳膊露腿的衣服,尤其是露肚脐眼的衣服,会导致痛经等一堆的妇科病,所以不要穿比基尼。

4、现在的医疗卫生很失败,你看去医院看病的人每年都升高。死在医院的人每年都升高……

……

——————

这类问题说好听点,叫归因错误,就是归纳有问题。

以题主问的问题来说。

古代中国人的平均寿命低,它有多少个原因列出来。这些人都能享受中医的(三个字划掉)医疗服务吗?

生产力低下占所有原因的比例是多少?

战争所占的比例是多少?

婴儿的死亡率占比是多少?

……

然后把这些原因好好归类一下,基本得出一个结论,就是生产力的水平低下,导致的寿命这么短,这个才是根本原因!!

————————

上述归因错误,继续按照那个逻辑搞下去就很有意思了。

比如按照第 3 条来说 。

[中医黑或者反对中医的人你们的最终目的是什么?​www.zhihu.com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63259951/answer/740457260)

看看会是什么结果

知乎用户 肥羊 发表

因为中医不看妇产科和儿科,所以出婴儿死亡率和幼年夭折率居高不下拖累了中国古代中医的伟大成效。

建议中医书籍加上一条,本学科所述医学内容仅对 18 岁以上的成年人起效,且不包含孕期妇女。

知乎用户 楓林晚 发表

如果古代中国医生少,药品难获得,信息传播慢,就算华佗活 500 岁能治多少人?恐怕也就是方圆几里地的人罢了。

知乎用户 海屋添筹 发表

因为那是古代。至于古代比古猿时代强不强,是个好问题。

知乎用户 硕鼠 发表

此次瘟疫之初,有人说:中国古代瘟疫死很多人,证明中医是骗子。现在美国瘟疫死了 14 万人,是不是同理可证,“现代医学” 是骗子?这帮人又开始转移话题了。哈哈哈哈………………………………………………………………………………………………………………………………………………………………. 不是我肺活量大,这只是分割线。江湖传闻,中国古代,平均寿命 35 岁。你是哪几篇论文统计出来的?数据采集的标准是什么?杜甫说,“人生七十古来稀”,说明在公元八世纪,活到六十岁很常见。英国的数据,15 世纪起,300 多年,平均寿命就没超过 40 岁,最低时是 33 岁。是不是说西医在十八世纪的水平,还赶不上八世纪的中医?

我真的很想被中医黑说服。但是他们怎么个个不学无术,只会偷换概念?

知乎用户 潘松 发表

因为战乱啊、饥荒啊、卫生环境啊、劳动强度……… 好多好多因素啊

知乎用户 田三川难波兎 NO.2 发表

因为古代中医还不会在复方里添加地塞米松止痛,也不会借助抗生素培养民族医学自豪感,更不会义务教学让你们这些泥腿子认字,所以想用黄帝内经洗脑都很难成气候。

知乎用户 飘的白衣 发表

不知道题主多大了,想问题好单纯可爱。

人均寿命如果只和医疗水平有关,估计是实现全球共产主义了。

试问,在西医的保护下,古代欧洲人的寿命如何?

知乎用户 知無 - 不言 发表

中医的理念基于天人合一。视自然生态是一个整体,尊重自然选择。

现在人提倡改造自然,进行人为选择。导致的结果有目共睹,全球生态恶化,极端气候,物种大灭绝。甚至全人类大灭绝的危险越来越高。

知乎用户 易凡 发表

因为中国助产士这个职业一直没有成型,所以婴儿的死亡率奇高。所以平均寿命怎么长?顺便说一句,产科这个决定人平均寿命的关键可是,无论在东西方很长一段时间都不算在医学里面。所以别争了。

知乎用户 自然生长 发表

最好不要在中医黑密集地谈这个,不信中医可以不看就是了。

知乎用户 胖枪兵 发表

其实中医特别差,庸医治死了无数人呀。祸害了中国老百姓两千多年呀。。。。

远的咱不说,清朝末年太平天国起义,人口锐减 1 亿人,你以为当时的火枪有多厉害,就是鸟枪打不死人的,大多数都是中医把伤员给治死的。

随后同治某乱,人口锐减 2 千多万,都是回族中医给治死的。。。。。

再往后日本侵华战争,小日本也学中医呀,NND 和汪精卫手下的中医治死 3000 多万呀。。。。

结果到 1949 年新中国建立,才 5.4 亿人口呀,只占世界人口的 22%,都是中医霍霍了两千多年,才把中国人口霍霍到世界第一了。

为啥中医那么差,中国人口还能世界第一,悄悄告诉你吧,解放前中国人都是生四胞胎起步的,你生个双胞胎都不好意思和人打招呼。

笑话讲完了,认真说两句:其实应该发展地看待中医,看看中国和整个欧洲的对比

中国和欧洲的面积上旗鼓相当,耕地上欧洲差不多是中国的两倍;平原欧洲是中国的六倍。

1300 年欧洲 7300 万人口,1393 年中国 6600 万人口,初始人口基本相同,中国还晚了 93 年;

到明朝末年,欧洲经历过黑死病之后,人口几乎没有增长,中国人口保守估计 1.6 亿,还有估计 1.9 亿的,保守估计这 300 多年,中国人口从不到 1 比 1 到达整个欧洲人口的两倍。

1700 年,欧洲 1 亿人口,大清 1.7 亿人口,这还是经过了明末清初的残酷战争之后。中国人口还是遥遥领先整个欧洲。

可以说中医曾经在世界医学上,长期处于领先地位。

当然现在中医肯定是需要与时俱进,中医黑喜欢拿 1800 年前的《伤寒论》说事,用了什么奇怪的药引子如何如何、说的津津有味;您怎么不说说 50 年前的四环素牙,您怎么不说说 70 年前的脑叶白质切除术(lobotomy)。现代医学在进步,中医作为医学的一个分支也在进步。

知乎用户 维也纳的夏天 发表

你应该正着问,中国人的平均寿命,或者说皇室寿命,中医是否在治疗疾病上,延长了他们的寿命

倒着问,你的倾向性就很明显了。

逻辑上很多人容易被你这种所谓反问带着跑,然而,也就没自己思辨能力的人才会被影响。

因为,只有在可以说的原因太多,而且自己不利的因素太多,才会反着问。

例如我问,我造谣你是小偷,你该怎么证明你自己不是小偷?

我不需要拿出你是小偷的证据,只要造谣就行了,而且,我就坐着等你去辟谣,你辟谣会非常费力,你辟谣一个,我再继续造谣另一个。你就被我拖到泥潭里了。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中医粉:因为古代条件差,所以体现不出中医的伟大效果。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嗝

如果你穿越回古代,带什么东西回去可以大幅提升古人的寿命?蓝色生死恋只让你带一本,你会选择哪本?

挑厚的带?那就完了,不管你带的是内科学还是外科学都会被原生中医粉打死的。

最该带的就是那本卫生学,穿越回去之后要记得顺便翻译一下,把各种涉及理化生的理论内容全删掉,只留下结论,把它变成一条一条指令,可以让古人的公共卫生水平有了质的飞跃。

不需要知道细菌是什么,知道洗手就行了;不需要知道流感是什么,知道用布做个口罩就行了;不需要知道性病怎么治,知道性病是怎么传播的就行了。

但是,你穿越回古代也没有什么权力,没那本事推动公共卫生发展的。

如果你对于现代医学这也不知道、那也不知道,你是永远无法发展出正确的公共卫生观的。

你如何用中医体系教会医生洗手?你如何用中医体系教会大众用避孕套预防性病?你如何用中医体系教会病人戴口罩?

别说什么吃饱、吃不饱了,如果中医体系是主流,那连现代畜牧业也发展不起来。

中医粉想要的,就是大家先用一整套现代科学理论把卫生条件发展起来,随后再欢迎伟大的中医登场。让别人先把有难度的事做完了,然后大家再一起呵护中医。让中医在良好的条件下大有一番作为,和在温室里种花差不多。

还扯非洲艾滋病呢,非洲就有很多人认为艾滋病是西方人编出来的阴谋,不愿意接受所谓的西医治疗,不愿意接受疾病防疫控制,所以才会艾滋病泛滥,和极端中医粉真的很像。

知乎用户 恕我直言 发表

根据《中国古代人口史专题研究》的概略统计,二十四史中人物的平均寿命,西汉 60.5 岁、东汉 64.5 岁,但到了乱世,三国降到 57.3 岁,西晋剧烈下降到 52 岁。南朝宋齐梁陈依次分别是 54.7、55.3、56.6、59.5 岁。 北朝也不高,北魏 56.6 岁、北齐 57.9 岁、北周 57.6 岁。可见战乱对寿命影响之大。

隋朝国祚短暂,战争频繁,平均寿命只有 55.3 岁。到了唐朝,辉煌的盛世为人们提供了良好的生活环境,平均寿命提高到空前的 65.6 岁。

五代十国乱世,平均只有 61.8 岁。宋朝 64 岁,元朝也是 64.9 岁。

55.3 岁。到了唐朝,辉煌的盛世为人们提供了良好的生活环境,平均寿命提高到空前的 65.6 岁。

五代十国乱世,平均只有 61.8 岁。宋朝提高到 64 岁,元朝也是 64.9 岁。

到了明朝,由于和平时间持续较长,加之土豆、红薯、玉米等高产农作物引入,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平均寿命达到了 70.4 岁。清朝更是罕见地达到了 71.3 岁。

知乎用户 鬼将军 发表

一直有人说皇帝享受的是最好的医疗,

我就反对一下这个观点,

1 民间中医徐灵胎被皇帝传召治病三次。三次。

2 和珅,他的腿疾太医院治不好,是在等待官职任命的业余中医 陈修园 治好的。

3 张仲景是长沙太守,不是太医。

4 孙思邈是道士,也不是太医。

5 黄帝是皇帝,岐伯是天师,伊尹是宰相,都不是只学医的太医。

其他太多了,不说了,有兴趣自己去查一查。

古代,因为科技,工业,农业,文化限制,中医没能得到各方面的支持,反而有诸多束缚,

所以古代中医在很多疾病上无能为力,这是事实,

中医黑总是拿车祸和疫苗来反对中医,你们这主要是反对中医外科和瘟疫科,这不用你们反对啊,已经退出历史舞台了。

中医现在基本只剩妇科,内科,骨科,康复科。要反对也可以拿现代医学相应的科室来。

不要拿外科来反对内科这么不讲科学好哇。

就好像拿外科来反对西医内科,太无聊了吧。外科能治内科病?

你的外科再牛逼,我现在失眠,你是想给我动手术吗?

至于人均寿命。。。

这是逼古代中医要做工业革命科技创新?

交通运输药材不给力,病人居然还要走回家,药材居然还没到,

药材保存不给力,熬药居然没有天然气,

打仗死人了怪中医不给力,

饥荒死人怪中医不给力,肚子饿都治不好,

最关键的是,生孩子死人也怪中医不给力,

你们是真不知道古代中医只有妇科,古代中医没有产科吗?

这些都是社会环境决定的。

苏联解体后人均寿命下降了五岁,这还没打仗呢。

最后,谁受到的是最好的中医医疗呢?

是古代这些出名的中医自己,还是他们学成之后才开始的,就这样你也得考虑他们的劳累程度,天灾人祸,生活条件,等等各方面。

看下文时请记住,古中医不负责产科,大部分古代人根本没有条件找医生治病。

[中国古代人民的平均寿命是多少?怎么统计出来的?​www.zhihu.com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0578265/answer/353551399)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这种问题是在考验人的智障率吗?

1、为什么在西医的保护下以下国家只有中国人的一半不到?

中非 41.71 埃塞俄比亚 41.24 斯威士兰 39.47 卢旺达 39.33 津巴布韦 39.01 马拉维 37.98 安哥拉 36.96 莱索托 36.94 赞比亚 35.25 博茨瓦纳 32.26 莫桑比克 31.30

2、为什么在西医的保护下以下国家干不过中国?

罗马尼亚 70.62 阿尔及利亚 70.54 埃及 70.41 爱沙尼亚 70.31 美属萨摩亚 70.11 越南 70.05 摩洛哥 70.04 维德岛 69.83 尼加拉瓜 69.68 立陶宛 69.60

结论:人均寿命和经济、环境、饮食、科技、和平环境………………100 个因素有关,什么时候跟中医成必然关系了??带节奏中医黑也不至于问这么智障的问题吧。

知乎用户 水木杨 发表

首先拿出古代中国古代人平均寿命短的具体证据,论文专著都可以。要回答这个问题这个是前提!

我到目前为止没看到,如果随便在网上找的数字,就别和我说了,我要的是具体是谁用什么方法对从几几年到几几年对什么地区的人口从哪些历史资料中做的统计。这个年代是否能代表古代,这个区域是否能代表全国人口寿命现状再另行论证。

如果一个问题,前提都还没有证实,那让人如何回答呢?

知乎用户 摄心 发表

你怎么知道古代人平均寿命不长?有没有考虑其他因素?比如战乱而死的人。

知乎用户 「已注销」 发表

古代中国人民全部人都有条件看中医??全部都有钱买药? 再说古代科学水平有现在高??卫生条件有现在好?社会有现在稳定?。影响人均寿命医疗因素也只占 8%。 题主这个问题的意思好像医疗能 100% 影响人均寿命,想误导不了解的人是吧 。 还有些人把现代人均寿命的提高都归功于医学,还举例古代皇帝享受最好的中医寿命却很短,这种人不是无知的话就是故意引导大家往中医没用的方向想,再普及下知识,人的寿命医学因素只占 8%。世界卫生组织指出:人均寿命和健康长寿的影响指数中,遗传占 15%、社会占 10%、医疗占 8%、气候占 7%、自我保健占 60%

美国斯坦福大学曾公布一项研究表明,百岁老人体内并不存在长寿基因,因此长寿无法遗传给下一代。美国长寿研究专家丹 • 巴特纳研究了世界上的长寿区域,《生命时报》结合丹 • 巴特纳的研究结论,总结出长寿区居民的 12 种饮食习惯。既然世上没有长生不老灵丹妙药,寻求提高生命质量的良方靠什么?无疑是健康生命的四大基石,即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一个都不能少。

又一个把人的寿命全都归功于医疗的 人的寿命医疗因素只占 8% 左右 我懒的和你科普 自己去百度

知乎用户 众包骑手 发表

不错啊,这个角度来黑中医,厉害厉害。

知道 90 年代农村怎么喝白酒吗?酒盅,就是一口一杯的酒盅,大概一节大拇指那么大,为啥?因为没有酒,慢点喝。现在都是一次性杯子,8 个人两瓶。

知道 90 年代农村怎么卖猪肉吗?是一个人推着自行车,带半扇猪,走一天才能卖完,四个村子转完。现在我们村一天两头猪(还有两个肉铺,我说的两头是离我们最近的)

吃过野菜吗?吃过槐花窝头吗?知道榆钱儿饭吗?凉拌柳芽儿什么味道?

寿命短仅仅医疗问题?靠中医拯救??

古代,不考虑战争,不考虑新生儿,不考虑传染病。

仅仅一个风调雨顺,都需要向雨神风神火神烧香,一切听天由命。

旱灾,洪灾,蝗灾,随便一个就能让庄稼绝收。

亩产会是多少斤呢?当时可没有化肥,没有机器,都是纯手工。彭老总的《一分实验田》读过吗?一分田产粮 90 斤,一亩地就是 900 斤。这还是彭老总专心只中一分地,农村有个五六亩地不是问题吧,50 倍的彭老总。

对了,古代还没有抗生素,被锄头剌一下基本就破伤风了,狗啃一口就狂犬病了。

古代没有知乎,现代人有知乎,所以知乎使人长寿!

知乎用户 南城余晚 发表

在现代医学的保护下,为什么 21 世纪初非洲有些国家的人均寿命没有提高到 50 岁以上?

脱离社会背景谈医学对人均寿命的影响没有意义,变量根本就不统一。

另外,祝福把我原来的答案举报了的那位朋友全家长寿千年。

我好累。你们说的非洲医疗不普及就是社会背景啊,同理古代中医也没有普及啊,所以比较就没有意义啊。

知乎用户 花盆 发表

1. 不赞同 “古代人口平均寿命不低” 的说法。

有的回答列举了个别朝代高龄老人的数据…… 这说明不了什么。特殊存在总是有的,但寿命平均值不是几百几千几万的高龄老人能拉高的…… 夭折婴儿的寿命是 0-3 岁,得有相同数量的百岁老人才能把数字摊成 50 岁,可夭折婴儿在古代有多少?高龄老人又有多少?

其实古代人口平均寿命低不低… 大家心里都有数,信奉 “是药三分毒” 的人怎么倒怀疑 “七十古来稀” 了呢?

为中医辩护不要妄顾事实。

2. 也不赞同 “古代人口平均寿命低,所以证明中医不行” 的说法。

影响平均寿命的因素太多,医疗是一方面,频繁战争和食物缺乏、过度劳动等等都是重要影响因素。是不是也要考虑这种可能:即使中医比现代医学更有效,以古代的生存环境以及医疗资源的普及程度,古人的平均寿命也未必高于现代人。

质疑中医也不应武断。

3. 用古代人平均寿命低来证明… 是证不出的,但有一个人群可以啊。

皇室 (因为有人说皇帝寿命短是因为操心国事,后宫嫔妃寿命短是因为宫斗,那就把皇帝及其后宫去掉)。

明朝的王爷及子孙后代们,这个庞大的群体,不缺营养、不劳累、不服兵役劳役、不挨冻、不为生计发愁、不操心国事、不宫斗、不缺乏医疗资源…… 以上哪条都不比今天的普通人差吧?

而且食品绿色天然、空气质量良好、药材无化肥无添加、家庭医生随叫随到…… 比今天的普通人好得多吧?

他们有几个活过了七十岁呢?早夭 (6 岁前死亡) 的又有多少呢?

知乎用户 赌圣小小 发表

人类寿命的大幅延长

和古代医学没关系

现代医学之前的医学,都属于一种碰运气的疗法

而且能治疗的很多病,属于靠自身免疫能解决的。

从细菌学,病毒学,现代医学规范等开始,人类寿命才延长的

哪怕是一个防护口罩

如果没有这些,新冠发生在古代,灭国的事

知乎用户 水墨行云 发表

人类平均寿命第一次得到大幅度增长是在抗生素被发现和广泛应用之后。。。

知乎用户 呼噜呼噜毛 发表

这么说吧

在无菌术和抗生素出现之前,全人类都差不多

这和中医西医没关系,是科学技术的伟大胜利

知乎用户 弓长白告曰京 发表

不请自来,某个刘答主看不起贴吧的链接,我闲得无聊帮他转到知乎上。

以下内容来自贴吧,侵删。

880 年,唐廣明元年,庚子年,春末,贼在信州疫疠,其徒多丧。赋众疫疠,摘自《旧唐书 · 僖宗纪》。

880 年,唐大顺二年,辛亥年,春,淮南大饥,军中疫疠,死者十三四,摘自《旧唐书 · 昭宗纪》。

1127 年,南宋建炎元年,丁未年,三月,金人围汴京,城中疫死者几半,摘自《宋史 · 五行志》。

1131 年,南宋绍兴元年,辛亥年,六月,浙西大疫,平江府以北,流尸無算,摘自《宋史 · 五行志》。

1132 年,南宋绍兴二年,壬子年,春,涪州疫,死数千人,会稽时行痢疾,摘自《宋史 · 五行志》、《续名医类案 · 痢类》。

1161 年,金正隆六年,辛巳年,诸道工匠至京师,疫死者不可胜数,天下骚然,摘自《金史 · 完颜匡传》。

1164 年,南宋隆兴二年,甲申年,冬淮甸流民二三十万,避乱江南,结草舍遍山谷,暴露冻绥,疫死者半,仅有还者亦死。是岁浙之铠饥民疫者尤众,摘自《宋史 · 五行志》。

1181 年,南宋淳熙八年,辛丑年,行都大疫,禁旅多死。宁国府民疫,死者尤众,摘自《宋史 · 五行志》。

1191 年,南宋绍熙二年,辛亥年,涪州疫,死数千人,摘自《宋史 · 五行志》。

1209 年,宋嘉定二年,己巳年,夏,都民疫,死去甚众,淮民流江南者,饥与暑并,多疫死,摘自《宋史 · 五行志》。

1210 年,南宋嘉定三年,庚午年,四月,都民多疫死,摘自《宋史 · 五行志》。

1276 年,南宋德佑二年,丙子年,数月间城中疫气薰蒸,人之病死者,不可以数计,摘自

1297 年,元大德元年,丁酉年,八月,真定、顺德、河间旱疫;河间之乐壽、交河疫死六千五百余人。(十二月)般阳路饥疫,兵多死于瘴疠,摘自《元史 · 成宗本纪》、《新元史 · 史耀传》。

1308 年,元至大元年,戊申年,春,绍兴、庆元、台州疫死者二万六千余人,摘自《元史 · 五行志》。

1331 年,元至顺二年,辛未年,疫疠死者十九,摘自《元史 · 文宗本纪》。

1332 年,元至顺三年,壬申年,宜山县饥疫,死者众,摘自《元史 · 文宗本纪》。

1408 年,明永乐六年,戊子年,正月,江西建昌、抚州、福建建宁、邵武,自去年至是月,疫死者七万八千四百余人,摘自《明史 · 五行志》。

1410 年,明永乐八年,庚寅年,登州、临海诸州县自正月至六月,疫死者六千余人,摘自《明史 · 五行志》。

1413 年,明永乐十一年,癸巳年,六月,湖州三县疫;七月,宁波五县疫;邵武大疫,绝死者万二千户,摘自《明史 · 五行志》

1444 年,明正统九年,甲子年,冬,绍兴、宁波、台州瘟疫大作;及明年死者三万余人,摘自《明史 · 五行志》。

1456 年,明景泰七年,丙子年,五月,桂林疫,死者二万余人,摘自《明史 · 五行志》。

1475 年,明成化十一年,乙未年,八月,福建大疫,延及江西,死者無算,摘自《明史 · 五行志》。

1485 年,明成化二十一年,乙巳年,新野疫疠大作,死者無虚日,摘自《名医类案 · 瘟疫》。

1493 年,明弘治六年,癸丑年,吴中大疫,常熟尤甚,多阖门死,摘自《都公谭纂》。

1506 年,明正德元年,丙寅年,六月,湖廣、平溪、清涼、镇远、偏桥、四卫大疫,死者甚众,靖州诸处自七月至十二月大疫,建宁、邵武自八月始亦大疫,摘自《明史 · 五行志》。

1523 年,明嘉靖二年,癸未年,七月,南京大疫,军民死者甚众,摘自《明史 · 五行志》。

1525 年,明嘉靖四年,乙酉年,九月,山东疫,死者四千一百二十八人,摘自《明史 · 五行志》。1530 年,明嘉靖九年,庚寅年,痘災盛行,死者过半,摘自《痘症理辨 · 序》。

1534 年,明嘉靖十三年,甲午年,春,痘毒流行,死者十有八九,摘自《疫症集说》。

1582 年,明万历十年,壬午年,四月,京师疫,霸州、文安、大城、保安,患大头瘟症,死者枕籍,摘自《明史 · 五行志》、《顺天府志 · 祥异》。

1586 年,明万历十四年,丙戌年,大梁瘟疫大作,甚至灭门,摘自《万病回春》。

1622 年,明天啟二年,壬戌年,(时行疫痢)夏末秋初,沿门阖境患此,病势极为危迫,摘自《先醒斋笔记 · 痢门》。

1681 年,清康熙二十年,辛酉年,晉宁疫,人牛多毙;曲阳大疫,余姚痘疫盛行,摘自《清史稿 · 災异志》、《学箕初稿 · 天花仁术序》。

1703 年,清康熙四十二年,癸未年,春,琼州、灵州大疫;五月,景州大疫,人死無算;六月,曲阜大疫,东昌疫,巨野大疫;八月,文登大疫,民死几半,摘自《清史稿 · 災异志》。

1704 年,清康熙四十三年,甲申年,春,南乐疫,河间大疫,块獻县大疫,人死無算;六月荷泽疫;秋,章邱、东昌、青州大疫,福山瘟疫,人死無算,昌乐疫;羌州宁海、潍县大疫,摘自《清史稿 · 災异志》。

1723 年,清雍正元年,癸卯年,秋,平乡大疫,死者無算,摘自《清史稿 · 災异志》。

1727 年,清雍正五年,丁未年,夏,揭扬、海阳大疫;秋,澄海大疫,死者無算;冬,漢阳疫,黄冈大疫,钟祥、榆明疫,摘自《清史稿 · 災异志》。

1732 年,清雍正十年,壬子年,昆山大疫,死者数千人;夏,会城疫,摘自《洄溪医案 · 瘟疫》。

1733 年,清雍正十一年,癸丑年,镇洋大疫,死者無算;昆山疫;上海、寶山大疫,摘自《清史稿 · 災异志》。

1786 年,清乾隆五十一年,丙午年,春,泰州、通州、合肥、赣榆、武进、苏州大疫;夏,日照、范县、莘县、莒州大疫,死者不可计数;昌乐疫,东光大疫,摘自《清史稿 · 災异志》。

1821 年,清道光元年,辛巳年,三月,任邱大疫;六月,冠县、武城、范县大疫,巨野疫,登州府属大疫,死者無算;七月,东光、元氏、新乐、通州、济南大疫,死者無算,东阿、武定、滕县、济宁州大疫;八月,乐亭大疫,青县时疫大作,至八月始止,死者不可胜计;清苑、定州瘟疫流行,病毙無数;滦州、元氏、内邱、唐山、蠡县、望都大疫,临榆疫,南官、曲阳、武強、平乡大疫;九月,日照、沂水大疫,摘自《清史稿 · 災异志》。

1832 年,清道光十二年,壬辰年,三月,武昌、咸宁、濳江大疫;四月,蓬莱疫;五月,黄陂、漢阳、宜都、石都大疫,死者無算;崇阳大疫;监利疫,松滋大疫;八月,应城、黄梅、公安大疫,摘自《清史稿 · 災异志》。

1846 年,清道光二十六年,丙午年,夏,暑风甚剧,时疫大作,俱兼喉痛,亡者接踵,摘自《冷庐医话》。

重要的事情说三遍!重要的事情说三遍!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这份收集并不完全,不完全,不完全!浩如烟海的历史文献找起来很困难。

最后,奉劝一句,给传统医学们(包括放血的传统西医)一个盛世,也不可能挑起 60 岁的平均寿命,连历史上有名有姓且善终的王侯将相也一样。(他们穷?他们没权?喔,可怜的百姓岂不是更惨了)

但是现在任何一个正常国家的屁民,这个数据都是小菜。

http://blog.sina.cn/dpool/blog/s/blog_13f8be6630102zyer.html

知乎用户 露露 发表

题主知道古代吃不起饭,穿不了衣服,住不好房的人有多少么。

题主有知道古代因战争死亡的人有多少么。

题主知道古代看的起病的人有多少么。

题主知道古代怎么接生的么,因生孩子子母双亡的有多少么。

题主又一个被土匪强盗弄死的有多少么。

题主知道误食中毒,在外被毒虫野兽弄死的有多少么。

题主知道因被人陷害入狱被折磨而死,或灭族而死的有多少么。

题主现代有下乡去偏远地区看看现代医疗的普及当地使用传统医疗的人有多少么,那些人的平均寿命有多少。

题主有知道古代最高年龄是多少么。

虽然中医可能没那么好,甚至可能有很多错误的地方,但两者有关系么。动不动把中医跟古代平均寿命扯在一起,你咋不说中国古代有中医,让中国有 5000 多年的历史了,国外哪个国家有这么久的历史。

知乎用户 笑千帆 发表

在西医的庇护下,欧洲人也没有逃过黑死病啊?

知乎用户 秦淮逍客 发表

中医本身是好的,非常非常好,好到早在几千年前就已经发展成熟达到临床水平的顶点了,以致于后人千百年来都无法超越,只能奉为经典,全盘继承,并发扬光大。

但是既然如此,却不能让中国古代的老百姓寿命得到延长,哪怕比外国人多个三两年也好啊!原因很简单,是因为我们古代处在万恶的旧社会,百姓生活艰苦,累倒饿毙者众,病亡者罕。所以人们早死,怪不得中医,所谓中医治病,不治饿不治累,也不治命也。

知乎用户 Starboy 发表

古中国的平均寿命跟其他古文明差不多,中医其他古文明的传统医学也差不多。只不过其他古文明或多或少有断代甚至绝迹所以没有留下来。

不过问题应该这么问,“在中医以及中西医结合的帮助下,为什么现代中国人的平均寿命落后于欧美日韩?”

知乎用户 潜水党 发表

提问者麻烦清楚一个事实,我国大规模普及基本医疗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赤脚医生,即亦农亦医的农村医疗合作制度。

看过中医书的人都知道,中医没有一定的古文功底根本是看不懂的。比如神农本草经,皇帝内经。更不要说辩证下药,用什么方子,下几分药都是有讲究的

古代的教育水平来说,识字率和现在是比不了的,清代大概 10%

这里面有多少学医?

人均寿命的算法是平均,连覆盖基层都做不到,如何能说明中医的保护?

知乎用户 干物仓鼠 发表

中医和西医,一直以来想都没有解决掉一个人类社会发展遇到的基本问题:

人,如何能不吃东西也可活命

这个问题,医学解决不了,所以,人,只能从事生产,生产的不够,人就会饿死,为了人不饿死,就只能扩大生产,继续开垦土地,这样,你开垦土地,对面也开垦土地,你们俩遇到了一起,就是你想抢他的,他想抢你的

于是,有了两边打架,打架,有一边打死了另一边人,于是,他们也会打死你的人,最后,斗殴发展成了战争,接着,石头、木棍、狼牙棒、青铜剑、铁剑、汉剑、唐刀、杨家枪、诸葛连弩、木炮、火绳枪、火统、早期前装步枪、后装步枪、克虏伯火炮、三八大盖、波波沙、AK47、56 式、八一杠、95 式 、QLU11 榴弹发射器、155 榴弹炮、精确制导武器、东风系列弹道导弹、分导式多弹头、原子弹、氢弹、MACROSS 战舰……

所以,题主,中医在古代,没能解决古人,甚至在你爷爷奶奶辈也没能解决

如何不吃饭也能活命

这个问题,所以古代中国人的平均寿命,都不长啊

所以,题主,还有在座的同学们,大家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这个问题,等你们长大了,就教给你们解决!

知乎用户 胡静怡​ 发表

死了的都是不信中医的

知乎用户 古事 发表

我觉得,现在人脑子不够用。

就说现在,看不起病的人多不多?

那古时候,看得起病的人多不多?

我生个孩子,有老婆就可以。

我孩子病了,得花钱。

对于穷苦人说,选哪个?

有没有爱心泛滥的朋友,借我点钱去割个包皮,割完必有重谢。

情况明显了吗?

中医是神仙啊?

我中医坐堂,左手把脉,右手掐指。

突然站起身,坏了,东南方有婴儿要咽气。我得去救他,然后,我来个影分身,一边治病,一边去治病的路上。

我真是太牛逼了。。。

可惜啊!像我这么牛逼的,没有一窝。

再有。

中医怎么治病?

中药啊!

现在人工种植,药材看起来多了不少。可是,硬货奇缺。。。

好点的药材,拍卖一下都能几十,上百万。

那古时候呢?

我坐堂的时候,是不是还得分个身去采药啊?

这样看看,一般的医生,得劈成至少三份使用。

还有。

古时候,行动不太方便。

没有滴滴,出租。

时效性方面也挺差。

搁现在,西医能把尸体都凉的病人治好吗?

怕是大多数会发病危通知单。。。

所以,中医还得自备飞毛腿。

要是路上遇见个毛贼,还得会武术。

这要是想想,中医还真轻松。

张口就来。

把中医放到现在的环境下,去推断过去的情况。

是哪个睿智的大哥想的法子?

所以,中医应该灭亡,谁叫他没有活神仙的本事呢?

被骂几句,也是应该——用你的时候,不在场,要你何用?

emmmm,总感觉,有点泼妇骂街的感觉。

好怕怕。。。

知乎用户 林哥 发表

古代的医生连自己都保护不好自己

哪里保护得了古代中国人?

人生中,医学从来都是锦上添花,而不是一锤定音的东西

古代落后的生产力让普通老百姓饭都吃不饱,如何长寿?

君不见,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古代恶劣的气候环境古人根本没有足够的技术手段保护好自己,如何长寿?

君不见,心忧炭贱愿天寒

古代封建的政治体制,让底层人士根本没有人权可言,如何长寿?

君不见,苛政猛于虎

在古代的环境中,人命根本不是医生能决定的。华佗一代神医,不也死于枭雄之手?这是医术高就能活得久的时代吗?

题主这个问题其实提得非常可笑,但也是以现代思维审视古代现实的矛盾冲突。中学课本上那么多古代文学作品,不仅是用来背诵用来翻译的,更重要的是体会到 “人民” 二字的沉重。

知乎用户 future 发表

有史料证明,古人寿命并不短。

孔子说,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愈矩。从三十而立开始意味着大多数人是能活到三十以上的。

在战国时期《庄子 · 杂篇 · 盗跖》中,就已经提到 “人上寿百岁,中寿八十,下寿六十,除病瘐死丧忧患,其中开口而笑者,一月之中不过四五日而已矣。” 这说明,在春秋战国时期活到一百并不罕见,活到寿命八十可能是普遍现象,活到六十就算时间比较短的了。

有的现代文献把人均寿命按照历史线性增长了,所谓 “夏商时不超过 18 岁,西周秦汉为 20 岁,东汉为 22 岁,唐为 27 岁,宋为 30 岁,清为 33 岁,解放前为 35 岁,解放后 1957 年为 57 岁,到 1981 年为 67.7 岁”,这种说法基本是拍脑袋臆想。

所谓现代人均寿命大幅提高只是跟古代战乱和饥荒年代相比具有宣传意义,而战乱和饥荒年代也主要是婴儿和年轻人死亡大幅拉低了人均寿命,并不是说古人寿命都很短。

知乎用户 君迁子 发表

卫生条件差的古代对婴幼儿是致命的。不可否认,无菌化分娩是中医绝对做不到的,喝药是中医最重要的方式,根本不能保证婴幼儿能够喝进去中药,同时溺水,猝死等不能进行自主吞咽的意外,疾病是中医无法继续治疗的,是中医的局限性。这样一系列导致夭折率很高,因此得出古代平均年龄只有 30 岁。

但凡学过数理统计知识都知道这是极其错误的。(数理统计知识应该很普及,但不知道还是这么多人相信平均 30 岁)

即使啥也不会你也能想明白,为啥 70 叫古稀,不是 40?不是 50?30 为啥叫而立,不叫半卒?

再不济要是平均 30 岁,半数人没见过爷爷奶奶,姥姥姥爷;两国交战,一群小屁孩上去舞枪弄棒?;算你 15 岁有孩子,你孩子 12,你 27,你俩谁做饭?谁种地?12 岁孩子你让他种地?你 27 岁的老头子还能不能拿得动锄头。古代还有啥 “孝” 的概念,我刚懂事,我父母就没了???

这种数据看个笑话就得了,我是肯定不信现代医学能把人平均年龄提高 40 多岁。

中医的局限性和不能很好的普及是寿命较短的原因之二,现代医学的普及确实为寿命提升做出大贡献。

知乎用户 齐乐 发表

问下老人,还记得 “60 大寿” 这个事不?

再思考下,为啥不是 “50 大寿”?

想一下,现在还有人过 “60 大寿” 不?

现在过得都是 “80 大寿”,是不?

很简单了,过去 50 好过,60 不好过,所以是 60 大寿。

现在,70 好过,80 不好过,所以是 80 大寿。

“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耳顺。”

“人生七十古来稀。”

“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叫自己去。” 听过这个民俗谚语没?

没有大批的长寿数据支持,怎么能产生这种谚语?

西方有类似关于寿命的谚语么?他们觉得多少年纪是 “坎”?

遇到谈平均寿命的,我总想问翻车鱼的平均寿命是多少。

觉得中国人寿命长短跟中医无关的,我不理解其中逻辑。

知乎用户 王博 发表

大概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一生存环境恶劣

二医疗水平不高

三古代女人生育年龄过早

四战乱影响

也并不是说谁都能请得起中医,中医就医的门槛从来都没降低过,不是说随便一个老百姓都能请得起中医给自己看病,把中医想得太简单了

知乎用户 orange 发表

我是个中医黑,不过把平均寿命的增加全部算在医疗的进步上就极端了,个人感觉医学的进步顶天造成 10 年的平均寿命差距

知乎用户 猫眼 发表

说真的,像这种问题问出来,差不多就是 “何不食肉糜” 的水准。

在古代,国家与国家的战争,村与村的械斗都不死人是吧?造反的农民,流窜的溃兵,山上的土匪,剪径的强盗,河中的水贼,海上的倭寇都是温良恭谦不伤人命是吧?什么人相食,易子而食,溺死女婴都是史书乱写是吧?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什么的,全是夸大其词是吧?

当时的医生很多吗?能看得起医生的人很多吗?哦?皇族平均寿命,我们先不谈这个阶级的特殊性,我们只谈太医的水平,如果有兴趣,可以查一查,在中医里面,比较出名的医生,哪个当过太医?我的记忆,好像只有钱乙。为什么?医生在古代的地位不算高,士农工商,医生属于工。一个医工,你敢直视这些贵人?不怕犯大不敬之罪?你敢碰?有什么病情往往只能问太监,这能怎么诊断?用药也有忌讳,稍微有点毒性就不敢用,这怎么治?真要看古代中医有没有用,不妨查一下历史上各个名医自己的寿数。

知乎用户 猫猫 发表

都是中国人,为什么马云那么有钱,而我没钱

都是中国人,为什么领导薪水很多,而我很少

都是中国人,为什么房叔几十套房,而我要租房,说好的人均一套房呢

都是中国人,为什么有些人能到处旅游,逍遥自在,而我连 996 都混不上,说好的 996 都是苦逼的

都是中国人,为什么有些夜夜新郎,频频磨枪吃药都补不上消耗,而我要天天放空枪

凭什么

说白了,中医是中国的医疗体系,但是这个平均寿命有毛线关系

医疗体系能覆盖全国,还是毛时代赤脚医生政策才实现的,村村通电通网也是前几年才完成的,既然吃饱了撑着,出去跑跑步,清醒下大脑再提问。

知乎用户 一人千面 发表

有几个原因

第一医生数量少

以唐朝为例,开元 27 年长安每千人拥有太医署医生大约 0.33 人,地方州县大约 0.05 人。而在 1999 年我国的每千人拥有大概 1.7 位医生。

第二医生质量参差不齐

在古代有句俗语 “有疾不治,常得中医” 意思是得了病不去医治便是得到了中等治疗,这句话体现了当时人们对医生缺乏信任。

第三环境

古代人没有处理污水的能力,以至于污水污染了地下水。

第四迷信

唐朝的孙思邈后人尊称他为药王,即使是这样的医生也曾说过:“故有汤药焉,有针灸焉,有禁咒焉,有符印焉,有引导焉。斯之五法,皆救急之术也”

第五竞争

民国时期的名医伍连德曾说:“数千年来,吾国之通病,偶有所得,秘而不宣,则日久渐就湮灭”

在《备急千金要方》中也曾记载一个医生开完药,另一个医生就在药里投毒,为的就是搞臭别人。

知乎用户 twopig 发表

这个问题问的不好,如果可以的话,请改成 “在中医保护下,为什么古代中国人新生儿破伤风感染率和死亡率这么高”。我先看看你是怎么被爱国粉们万箭穿心的。

知乎用户 Peter 的爸爸 发表

如果有人质疑我的数据,请想清楚,中医所谓的经验和疗效,是否和我的数据一样。

从汉到清,人均寿命 34.56 岁。因战乱致死 12345678 人。因自然灾害致死 9876543 人。

将战乱与灾害致死人口刨除,人均寿命 36.78 岁。

89% 的人接受过至少一次中医治疗。

43% 的人长期接受中医治疗。

张仲景治好过 2345 人,治死了 54321 人。治愈率 4%。

为什么在中医保护下寿命低?因为中医水平高啊。

知乎用户 杰出的花花​ 发表

能不能不要狂妄自大啊人类!

你们的所有科技在生物本身面前就是渣渣,不管你是建立在数学基础上的现代医学还是建立在凭感觉随即试错再总结基础上的中医,本质上都一样的。

世界这么复杂,居然想这么简单就洞悉生命?

不管是西医还是中医,都是水平差不多的隔靴搔痒。

知乎用户 野稽 发表

在现代物理发展到这么牛逼的情况下,人类为啥还没进移民火星呢?

知乎用户 白衣折扇剑归鞘 发表

讲道理,影响人均寿命的因素是非常复杂的。

医学的确能够有效提高人均寿命,但是没你想象的有那么大的作用。

总结起来,遗传、情绪、营养、运动、疾病、习惯、环境等都能影响寿命。

首先,古代中国不反对近亲结婚,现在我们知道近亲结婚有很大可能会生出畸形儿,畸形儿的寿命都偏短,在古代中国,我估计刚出生就被弄死了?还有一些遗传病,别说古代中国,现在都没办法。

其次,情绪,过得比较开心的人比整日悲观的人寿命长。情绪会影响神经调节以及身体代谢。

再者,营养,身体得到充足均衡的营养供应也能够帮助延长寿命。就古代那个产量想达到营养均衡,你在想啥?

运动影响寿命这个不用说了吧?

疾病这个得算到医学的头上,没的说。

至于习惯,起居无常、饮食无节、睡眠不足、劳逸不均等等都会破坏人体的生物钟,而导致身体代谢紊乱,加速衰亡的进程。

而环境总是在直接或者是间接影响人体的衰老,比如污染的空气、急速变化的温度、噪声都会加速细胞的衰老,使人加速衰亡。

你猜古代的环境能有多好?


以宋朝为例,靖康之变前夕的宣和六年(公元 1124 年)全国人口达到了约 1.26 亿。而医生有多少呢?没有查询到相关数据,不过我这里有一个宋朝 “安济坊” 的考核标准,说最顶尖的级别,是每年治疗一千人以上,且治愈率最少为八成,二等则是每年治疗五百人,治愈率最少八成,再往下的普通医生,则是看考试是否合格了,没有详细数据,我们就以一等二等的最低标准计算吧。

假设宋朝都按这个考核制度,一等二等医生数量相同且没有数量变化,每个一等医生和一个二等医生为一组,那么每年他们想要达到标准最少要治疗一千五百个病人,假设所有病人都是每年看病十次(实际上老百姓一般很少看病,因为没钱),那么就是一组医生每年需要治疗一百五十个病人。那么需要多少组医生呢?八十四万组,计一百六十八万人。

可是宋朝有这么些医生吗?大概率是没有的。

而且这还只是个简单计算,实际上宋朝不是所有医馆都用这个标准,一二等医生数量也肯定有差别,二等肯定多些,普通医生最多,而一个医生每年也不一定能有这么多的病人,治愈率也是个问题,也有些远超这个数据的。

计算这些变量,你可以估计一下宋朝每个医生平均下来每年要看多少病人,真以为医生是神不会累且二十四小时都能治病的?


快来黑我快来黑我,我急需盐值。

知乎用户 风隐归藏 发表

因为医疗水平是不能脱离社会环境单独存在的。

平均寿命的影响因素: 生产力水平,政治稳定,社会环境。

医疗水平不知道得排到哪儿。

知乎用户 我心狂野 发表

楼主的意思应该是古代只有中医所以寿命都不长,现在有了西医寿命都长了。其实不能这么讲因为这和我们的饮食有关系。我们古代物资匮乏吃的不好现在不仅吃的饱而且营养越来越好。我们古代常说人活七十古来稀。但在日本能活到五十就算高寿了。因为日本比我们物资更匮乏。

知乎用户 德拉克劳 发表

在 9 年义务教育下,为什么还能提出这种问题?

最简单好用的 VPS,没有之一,注册立得 100 美金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See Also

美国现在的疫情发展到什么程度了?

知乎用户 chenqin​ 发表 两个多月前,1 月 27 日,计算各地区中国疫情。 今天,4 月 5 日,用同样的方法计算美国疫情。 美国有一个优点,他公布的数据特别完整。比如之前我计算中国疫情时用到的人口流动数据,实际上是运营商信令数 …

有19万具尸体,在豆瓣上狂欢

大家好 之前仝卓的线上作死秀 想必你们都看了⑧ 论起坑爹,人工卓绝对算是 比比见过的一流好手 堪称为坑爹界永远滴神! 而最近我在微博上冲浪的时候 偶然间又见证了一场更高水平的 民间坑爹行为艺术表演 小朋友纯真烂漫的笑脸 让比比感受到了青春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