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生活
在上海呆久了,原来说,好的,现在都讲,好的呀。 我小时候,九十年代末,本地很多年轻人,南下去广东打工,史称“川湖填广”(我称的),当时有两首歌,作词者虽是广东人,但在西南小镇非常流行,一首是杨钰莹的《我不想说》,另一首是甘萍的《大哥你好 …
明崇祯十五年的六月,顺天府世德堂书馆里,老板打开一包新印刷好的**《水浒传》**,摸了摸厚实的纸张,看了看漂亮的字体,发出一阵会心的微笑。最近坊间都在热推这部书,应该能卖个好价钱。
这时书馆突然闯进一群如狼似虎的捕快,为头一个劈手夺过老板的《水浒传》,扫了一眼,恶狠狠地说道:“早就看你有问题,果然是个反贼!拿下!”老板目瞪口呆,我就卖个小说,怎么还成反贼了?开天辟地以来,哪有这么个罪名?
▲长按识别图中二维码,解锁更多“禁书”故事
这位老板虽说是刻书印书的文化人,但大概历史学的不好。因看禁书而获罪的,历史上可多了去了。
商鞅居然是烧书狂魔
历史上有记载的禁毁书籍事件,最早发生在春秋战时的秦国。秦孝公任用商鞅变法,商鞅为了统一思想做了很多事,其中比较狠的一条就是禁书。
禁什么书呢?商鞅对秦孝公说,《诗经》《尚书》等这些儒家书籍,都是使黔首变聪明的东西,如果黔首们个个满腹经纶,个个都有自己的一套理论,那么国家还怎么统治他们?
▲长按识别图中二维码,解锁更多“禁书”故事
秦孝公对商鞅言听计从,于是立即下令秦国**“燔《诗》《书》而明法令”**。
这次焚书还相对温和,没有因为书而株连到人。但正是商鞅开了恶例,后来才出现了秦始皇变本加厉的焚书坑儒,造成社会文化的一次大浩劫。
魏晋南北朝专治神棍书籍
两汉统治政策相对宽松,虽然在文化思想领域实施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但在大部分时间里,并没有对实体书籍进行禁毁,允许民间保有各种书籍。
到了西晋,朝廷开始重点禁毁谶纬、星象、图历之书。
什么是谶纬呢?举个例子就明白了。东汉末年分三国,当时社会上流行着一个说法:代汉者,当涂高也。
▲长按识别图中二维码,解锁更多“禁书”故事
很多人都对这句话进行解读,把天命往自己头上揽,说自己和当涂高有各种联系。
袁术声称,自己的字是公路,路与涂、途通解,这个当涂高就是我袁公路。于是在淮南称帝。
袁术虽然后来被曹操狂打脸,宣布了“当涂高”与公路并没有什么卵关系,但社会上对这句话仍然津津乐道,后来曹丕篡汉,一群舔狗政客也想办法把魏和“当涂高”联系了起来。
▲长按识别图中二维码,解锁更多“禁书”故事
类似于这种话,就是谶纬。就是社会上一些方士、儒生利用自然天象,炮制出的政治预言,当时人们对这种东西趋之若鹜,都希望通过谶纬给自己增加政治号召力。
西晋建国后,马上就宣布禁止人们私藏谶纬之书,发现者判两年徒刑。
后来的东晋、南北朝,社会形势混乱,割据政权一个接一个,历代王朝为了巩固统治,也都不遗余力地封堵禁毁。
总的来说,南北朝以前,禁书次数并不是很多,关注的也主要是与政治、统治直接相关的书籍,禁书的破坏性不是特别大。
宋朝奇葩政策:对人不对事
唐朝的情况与汉朝类似,国力强盛,文化昌明,没有怎么大规模禁过书,只是在南北朝、隋代基础上,继续禁谶纬、禁天文星象之书,并加了一项对兵书战策的禁止政策。
▲长按识别图中二维码,解锁更多“禁书”故事
兵书专业技术性太强,老百姓生活富足了没什么人爱研究这玩意儿,因此唐朝对禁书几乎没有什么感觉。
宋朝是古代文化最为昌盛的时代,一大票文化大咖当官执政,诸如欧阳修、王安石、司马光、苏东坡,本来应该是文化界的幸事,谁料和政治掺合起来,却闹出非常奇葩的禁书大瓜。
王安石变法引发了新党、旧党之争,后来又有洛党、蜀党之争,各种政治派别竞相输出政治理论和政策,写了不少书**。不同派别之间,谁上台就打击对方一切行为,包括禁毁对方的书籍。**
▲长按识别图中二维码,解锁更多“禁书”故事
苏东坡同时得罪了新党和旧党,两派都不待见他,于是乎苏轼的文章被朝廷全部打入禁毁之列。“乌台诗案”连同其父苏洵、其弟苏辙,乃至于“苏门四学士”秦观、黄庭坚、晁补之、张耒的诗文,也都被一同禁止。
苏轼这番待遇,在唐宋所有文化大家,真乃是独一份儿。
不过宋朝政治氛围还是相当宽松的,禁书的手段并不残酷,有事说事,不过度株连,也不搞肉体消灭。
而且禁止之书,有相当一部分是出口管制,不让中原的优秀文明成果流通到辽、金、夏等外国,对内其实有时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长按识别图中二维码,解锁更多“禁书”故事
所以尽管宋朝禁书的范围非常大,时间也非常长,但都是禁而不毁,文化成果都保留了下来。
明清禁书:不让老百姓看小说
大才子金圣叹说过,人生最快意的事情之一,就是在冰天雪地中一个人躲在家里看禁书。
▲长按识别图中二维码,解锁更多“禁书”故事
金圣叹生活在明末清初,康熙年间被处死。他生活的时段,正是明清禁书最狂暴的时候,禁书非常难得一见,所以金圣叹才被逼得养成了雪天看禁书的特殊爱好。
明清两朝的禁书政策,把历史上所有朝代的成果都保留了下来,同时还进行了极大的扩展。
明成祖夺建文的帝位,对本朝史、皇帝实录、民间私撰之类有可能记录靖难之事的书,一律统一审查,政治不过关统统禁、焚。
内容不雅、对君父不敬的书也不行。比如明英宗时,江西万安有一个叫罗学渊的,搜集了三百多首诗歌,取名《大明易览》献给皇帝,谁知英宗看到里面有咏狗、嘲讽丑女人,以及阿谀奉承朝中高官的内容,英宗一怒之下命人烧毁。
▲长按识别图中二维码,解锁更多“禁书”故事
戏曲剧本、章回小说在明朝首次成为禁毁对象,但明朝前期并没有列明哪些剧本、小说必须禁毁,直到崇祯十五年,由于当时农民起义愈演愈烈,出于政治需要,崇祯帝下令彻底禁毁《水浒传》,不准印、不准卖、不准看、不准藏,逮住就治罪。
清朝的文化管制政策达到封建时代的巅峰,比明朝严厉了不止一个数量级。
历朝历代的禁书种类,清朝照单全禁,但禁书的力度、残酷程度,都达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
清朝禁书达到5360种,其中违碍书籍2890种,科举时文245种,剧本小说389种,妖书1585种,天主教经典251种。
▲长按识别图中二维码,解锁更多“禁书”故事
举个例子看看清朝禁书有多狠。违碍书籍中史书是重灾区,著名的**“明史案”**就是个典型案例。
此事由浙江一个瞎了眼的富人庄廷鑨而起。庄羡慕春秋时左丘明眼盲而作《国语》,也想著一部史书而万代留名。他买下朱国桢写的《史概》,补写了晚明和南明部分史事,刊刻出一本**《明史辑略》**。
这本史书对清朝并无半点不恭敬之处,从不敢用建州虏、女真奴等侮辱性称呼,只是因为沿用了明朝的年号,而触怒朝廷,结果制造出一场超级大案,**从当事人庄廷鑨的宗族,到刻书工匠、买书的、校对的、作序的,以至于最初审案不力的县官,都统统治罪,前后被杀七十余人,被发配者几百人。**这本《明史辑略》也被彻底禁毁。
▲长按识别图中二维码,解锁更多“禁书”故事
清朝的禁书政策就是这么无厘头,不知道哪个角度不经意间就会触怒朝廷。大量极具历史价值、学术价值的宝贵书籍,都被清朝彻底销毁。
特别是乾隆,自身颇有学术功底,知道文化人的心思,采取一招寓禁于修的政策,打着修造《四库全书》的幌子,向全天下征集古本珍本。
各地的藏书家、儒生们千辛万苦保留下来的珍贵书籍,就这么被朝廷骗走,其中许多不合朝廷思路的珍贵孤本、绝本,都被清朝弃若敝履,永远地消失了。
**一部《四库全书》固然规模空前,但它的诞生过程,伴随着同等数量珍贵书籍的彻底毁灭。**可以说,这是封建社会禁书政策最典型的代表了。
▲长按识别图中二维码,解锁更多“禁书”故事
当然,通过这篇文章,我们知道了不止清朝搞过思想钳制的“禁书”运动,然而清朝由于是异族统治,加上入关后的大肆屠戮,引起了不少汉人的反抗,越反抗越镇压,思想控制也就更激烈。
可是思想上的角力,虽不像战场上那么血雨腥风,却可以**“杀人诛心”**。
清初的吕留良就援引春秋的“夷夏之辨”给了满清王朝统治的合法性穿心一箭,逼得雍正帝不得不亲自出来辩白。
▲长按识别图中二维码,解锁更多“禁书”故事
这是怎么回事呢?
想深入了解的朋友们,看鉴君给大家送福利了。
与国内北大,人大,复旦等名校历史学专家合作,钻研大量古今中外知名禁书,最终选出包括《聊斋》在内的9本经典禁书,并做成一档全新的精品视频专辑——《看鉴禁书》系列。
只需9.9!一杯奶茶的价格
即刻探秘《最美禁书》!
戳下方卡片,马上开启探秘之旅↓↓↓
我们另辟蹊径,选取原著要点,以全新视角解读。
比如《甄嬛传》火得一塌糊涂的时候,我们认为小说作者文笔很好,然后编剧功夫过硬,实际上都不是,最大的功劳是雍正本人,他自己编撰的**《大义觉迷录》**。
本来是为了应对吕留良的发难,不经意间却暴露了许多满清宫廷秘辛。
康熙诸子勾心斗角,争夺储位这些套路化的宫斗故事,其实都是四爷自己亲口说出来的。
在干货满满的同时,每个视频专辑篇幅短小,可随时充电,在你等候公交,饭后睡前的碎片化时间里,随手点开一集即能迅速充电。
只需9.9!一杯奶茶的价格
即刻探秘《最美禁书》!
戳下方卡片,马上开启探秘之旅↓↓↓
点击“阅读原文”,马上开启探秘之旅**!**
在上海呆久了,原来说,好的,现在都讲,好的呀。 我小时候,九十年代末,本地很多年轻人,南下去广东打工,史称“川湖填广”(我称的),当时有两首歌,作词者虽是广东人,但在西南小镇非常流行,一首是杨钰莹的《我不想说》,另一首是甘萍的《大哥你好 …
在新书 Good Economics for Hard Times 中,两位新科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 Abhijit Banerjee and Esther Duflo 讲怎样与偏见作斗争: 偏见不仅是行为的原因,更是行为的结果。 人们认为世 …
作 者:典小韦 来 源:正和岛(ID:zhenghedao) 改变人类历史的“小切口” 纵观人类历史,改变这个世界的,往往只是一个小切口。 人类历史上有很多“惊天动地的重大发明”,比如蒸汽机、原子弹、人造卫星。也会有很多看似不那么起眼的小发 …
Giorgio Morandi,Still life with vases on a table 我将来要做些什么?这其实不太清楚,最多只有一个模糊的影子,往往走几天,发现这影子也在飘移。 这问题令人困扰。如果你追求未来的确定性,像一本打开 …
今天记得听音乐 来自武志红 00:00 03:29 作者 | 看见心理漫画团队 💬第17期**/咨询师/**栏目 (番外篇) 最后的话 《摩登家庭》里有一集,4岁的Joe问Jay“爸爸,我会死吗”,Jay却满不在意地回答: “不会。过去人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