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座城是如何被亿万传薪人点亮的?

使用CN2/CN2GIA顶级线路,支持Shadowsocks/V2ray科学上网,支持支付宝付款,每月仅需 5 美元
## 加入品葱精选 Telegram Channel ##

这是半佛仙人的第251篇原创

1

疫情最严重的时候,我在家里真的待了很久,足足一个多月没出过门。

那段时间里,我最大的感受,其实是一种疏离感。

明明我就在城市之中,但我却觉得自己好像被城市抛弃了。

这种感觉非常奇怪,因为我其实一直待在家里,待在这个和往常似乎没有太大不同的城市里。

那些属于城市的标志性的东西,那些高楼大厦,钢筋水泥,交通要道,他们都还在,就连红绿灯都不曾少掉一个。

但是当我打开窗户往外看,发现那些过去熟悉的、甚至有些觉得腻了的声音和汹涌的人潮全都消失不见了的时候。

我突然发现,没有人的城市变得陌生了起来。

或许城市并不是只由那些建筑物和钢筋水泥组成的,这两个字的背后,其实还有更多。

清晨在街边叫卖的小贩,戴着红袖章走来走去的大妈,CBD三十层的写字楼里做对冲交易的Vivian和楼下正在送快递的王二蛋,这些才是城市的核心。

只是在平时,他们一直都在,仿佛永远不会离开。

以至于我们从未真正想象过一种情况,那就是如果一个城市里没有了人的参与,会变成什么模样。

疫情到来后,这个问题有了答案。

城市会失去它的光。

以往很多人喜欢用各种数据来描述一个城市,在这些数据里,人的存在是被数字量化了的。

一个清洁工和一个霸道总裁,他们挣到的钱和他们创造的GDP当然是不一样的,人好像被数字区分开来了。

但是在疫情里我们忽然发现,这个城市不能缺少总裁,但同样也不能缺少清洁工。

在本质上,他们是相同的,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

可能有的人力量大,有的人力量小一些,就好像光有蜡烛灯火,也有夜色霓虹,但它们都是带给城市色彩的存在,少了任何一个人的参与,城市都会褪色一分。

每一个人都是不可或缺的。

人需要城市。

但城市也同样需要人。

2

有人会觉得是城市成就了人。

但疫情到来以后,我发现人也在成就城市。

今年4月8号的时候,武汉终于解封了。

那天我在微博上看到了一个新闻——说是新闻,其实内容非常寻常,只是一家热干面馆前面,排起了长队而已。

但这家排起长队的面馆,是在武汉。

提到这个词的时候,这副画面忽然就变得不一样了起来。

甚至不需要过多的解说,只看着面馆前的人头攒动,看着队伍里的老人小孩和年轻人,看到这个场景的任何一个人,不管他是武汉人还是中国其他任何一个城市的人,都一定能感受到他们内心的情绪。

很难用语言表达,但一碗热干面却可以传递得淋漓尽致。

那是武汉人每天过早都必备的东西,甚至是他们开始一天生活的仪式的组成部分。

但在封城的那段时间里,丰富多样的“过早”没有了,很多人的主食变成了各种速食品。

也许在此之前有很多人都想象过,解封的第一天他们要去干如何如何的事情,要怎么度过,怎么弥补自己。

但是真到了这一天到来的时候,武汉人做的第一件事,还是来买一碗热干面。

这并不是什么特别贵的食物,但却是他们那些平凡且平淡,但又安心的往日生活,重新归来的证明。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种人间烟火气,胜过世间一切美味珍馐。

因为正是这股人间烟火,让城市成为了城市。

看起来,是人在渴求重返城市——

排完了队,有人把热干面打包带回家,有人迫不及待,站在路边开吃,有人加了能加的所有料,吃了一碗豪华版的热干面。

还有更多人,在吃下第一口热干面的时候,就开始有些咽哽。

但是城市又何尝不是因为这些一个个的普通人的归来,才重新拥有了自己的灵魂。

3

很多人,不同城市的人,都在关心武汉的复苏。

知乎上曾经有过一个热门问题,封城一个月了,武汉人还有钱吗?那个问题下有许多武汉人回答说,基本的生存其实没什么问题,最大的问题其实是没办法工作,那种坐吃山空的感觉让人恐慌。

武汉解封后,除了那一口热干面,更让所有人欣喜的是那些在武汉的工厂和武汉的企业,又重新可以开始运作,那些阔别已久的人,他们又回来了。

车间里开始有了机器发动的声音,CBD里遵守dress  code着装严谨的上班族终于能够走出家门朝九晚五,过去那些让人厌恶的无趣的生活,在此刻忽然变得充满了吸引力。

5月7号的时候,有个网友在微博上说,在武汉封城前的最后一天,她往武汉寄了一个邮件,时隔三个月后,终于收到了回函。

在那条微博里,她说自己的心情特别复杂,连用了很多个“哭出来”的表情。

武汉的确是在恢复到往日的样子,无论是生活还是生产,都在回到那条可能不刺激,但是令人安心的正轨上。

5月13日,武汉市26个重点项目集中开工,从物联网到无纺布产品。从高新技术到最贴近生活的接地气的那些生活用品,一切都正在回归之中。

其实在复苏的又何止是武汉,这个网友自己的城市,也同样在复苏之中。

很多不同的城市,无论是北上广深,还是哪怕一个小县城,都正在努力回到那条正轨。

前几天,央视的新闻频道做了一个调查,那些在疫情期间压抑了太久的普通人,正在把之前想吃但是吃不到的东西、想做但是做不了的事情,加倍补偿回来。

这个调查显示,五一假期中,北京、上海、深圳和成都是出门到店消费最多的城市;

上海人放假的时候喜欢在公园喝咖啡,昆明人点了很多烧烤。

哈尔滨人下了最多的麻辣烫外卖订单,长沙和西安人偏爱小龙虾。

每一个城市都在用自己的方式解冻,回到寻常的生活中。

在这个特殊时期,这种努力甚至是显得非常有趣的,透出了不同城市的人们,相同的智慧与乐观——

重庆人离不开火锅,于是他们在不同桌子之间垂下长长的帘子,用来减少接触;

天津人喜欢吃煎饼果子,于是店铺前装了一个“滑梯”,刚做好的煎饼果子可以顺着滑梯送到客人手里,不用面对面接触;

甚至连甘肃兰州的剧院,也改在了黄河游船上演出今年第一次舞剧《敦煌飞天》,用直播的形式播放给几百万游客观看。

大家都在用自己的方式,表达着对城市复苏的期许,甚至是参与一个线上点亮自己城市的活动,即使并不为了奖金,这也是一个具有象征意义的祈愿.

每个城市的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度过这个后疫情时代。

重庆人吃着火锅唱着歌,打着麻将泡着茶,便度过了一天的闲适时光;

天津人排队买煎饼果子,和陌生人又说起了对口相声,这是属于老天津人的生活方式;

兰州人在家门口看到了敦煌飞天,迎接到了阔别已久的游客,这座旅行城市又积蓄了自己的能量,焕发出新的光芒。

大家都在消费,都在生产,都在成为自己城市的那道光。

4

这些天以来,我越来越觉得世界正在变好。

城市也正在回到我曾经熟悉的模样。

虽然疫情还没有完全过去,进出小区还是需要健康码和体温测量,甚至去很多城市还要准备核酸检测报告。

但是街面上的人流肉眼可见地变得多了起来,恢复营业的商店越来越多,除了那些生存所必须的超市、便利店,我们生活所依赖的健身房、公园甚至是电影院,也在陆陆续续地开放。

从“疫情期间”到“后疫情时代”,城市仿佛在做一道数学题。

先是一个大刀阔斧的减法,减去了几乎所有的生活娱乐和交通出行,也减去了人与人在现实中的沟通。

在后疫情时代,这些东西都在一个个被加回来,每回来一部分,城市就变得更完整一点。

其实我以前经常会觉得城市里的人太多了,甚至会想如果城市能够清净一些就好了。

但是此时此刻,我却为街上越来越多的行人而感到无比欣喜,因为这就是城市在复苏的征兆。

我知道,等到一切都变回原样的时候,等到地铁又变得拥堵,饭店里酒桌上,又充满嘈杂和高谈阔论,CBD和商业街的人流又变得密密麻麻的时候,其实城市就真正活过来了。

这样的城市可能很普通很平凡,和以前没什么两样,但正常的生活,本来就是很平淡的啊。

在经历了疫情以后,这种平淡的人间烟火,反而让我觉得特别安心。

就像疫情期间,那个从广元市出发,去支援武汉的护士赵英明,在送别现场她的丈夫喊出了2020年最动人的情话之一:

“赵英明,平安回来!你平安回来,一年的家务我包做了!”

那一刻这个平时不做家务的男人心里是真情实意地愿意付出一切,只要他的妻子能平安无事。

这个画面的确很感人,但是如果可以,无论是赵英明还是她的丈夫,其实都不希望这句“最美情话”出现。

因为它只会出现在特殊时期,出现在生活剧变,遭遇危险的时候。

那些平常的日子里,可能两个人还会拌拌嘴,吵吵架,互相嫌弃。

但是平常且平安,这就是生活的底色。

我们所付出一切拼命追寻的,也不过就是这样一份平安啊。

前段时间,护士赵英明终于从前线回到家,全国人都在关注她丈夫到底会不会实现诺言。

有记者专程去采访,赵英明说老公最近确实没让她做家务了,但是却买了一个扫地机器人。

她丈夫的“小机灵”让很多人又好气又好笑,但这个听起来有些滑头的做法背后,却是一个已经没有那么沉重的、容得下轻松和笑容的气氛。

这个小段子,是我们的城市正在走出疫情阴影的最好证据。

疫情期间有很多很多非常深沉的死生契阔,但是后疫情时代这种淡淡的温情,同样美好温柔。

5

在疫情最严重的那段时间里,我们在家里隐忍着,等待着,努力不给前线的医护人员添麻烦。

其实支撑我们坚持下去的,就是那份坚信城市终究会复苏的希望。

就像这个视频里展现的那样——

有你,城市才有光!

我们穷尽智慧和妙想奇思,把漫长的宅家日子过得有趣,才最终等到了城市的解封。

这种坚忍的守候,就是一道道微茫但却不可忽视的光。

每一个不曾放弃的普通人,都是我们城市的传薪人。

而在这个后疫情时代,我们都在走出家门,用每一件细微的小事,通过每一次消费和生产,为城市注入久违的生命力。

并不需要多隆重——

也许只是点了一份麻辣烫,一碗热干面,或是在商场买了一件心仪的衣服,规划好了下一次旅行。

不光是我们这些普通人,企业同样在为城市的复苏付出他们的努力。

这段时间,平安壹钱包举办了一个活动,叫“520集能量点亮全国”。

5月20日前,用户只要参与活动就可以获得10个能量点亮一座城市,还可以通过邀请好友,参与pk赛等方式获取并积攒能量,再点亮其他城市,最终点亮全国。

点亮全国的用户就可以在5月20日当天瓜分千万复苏补贴,还可赢取锦鲤大奖,最高可获得18888元全国旅行基金。

积攒的能量点亮城市后并不会消失,这些能量都有概率兑换现金提现,或是翻倍卡券奖励。

努力在现实生活中点亮城市之余,我们不妨也参与到这个活动中,在线上点亮更多的城市,乃至全国。

因为,

有你,城市才有光。

向左滑动,为你喜爱的城市打CALL

-———————-

公众号:半佛仙人(ID:banfoSB)

B站:硬核的半佛仙人

微博:半佛仙人正在装

知乎:半佛仙人

这是一个神奇的男人,你完全猜不出他会写出什么,他自己也不知道。

长按下图二维码关注,你将感受到一个朋克的灵魂,且每篇文章****都有惊喜。

戳下方点亮你的城市

赢18888元锦鲤大奖!

最简单好用的 VPS,没有之一,注册立得 100 美金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See Also

疫情政治化:中英舆论争议热点面面观

蒙克 BBC中文 Getty Images 英国作家吉卜林(Rudyard Kipling)在将近100多年前(1924年)曾写过一首《东西方民谣》,诗的头一句被广泛引用:“东方是东方,西方是西方,它们永不交汇”。今年初中国湖北武汉开始的疫 …

方方日记该在海外出版吗?|面面观No.27

对方方日记的争议已持续多日,成为疫情爆发以来最大规模的朋友圈撕裂事件。过去一段时间,争议达到白热化,在4月22日甚至成了微博热搜第一位。 / 图源网络 / 1月25日,武汉封城后两天,被禁足城内的武汉作家方方开始记录封城后的生活,并在网上发 …

何不将武汉升格为直辖市?

今天,全国都在下半旗悼念新冠疫情中的死难者,这固然是沉痛反思的时刻,但相信对于武汉人来说,眼下更重要的,是如何面对今后的生活。 灾后重建,需要很多钱,而疫情之下,国库财政收入也受重创,但至少有一个办法,是国家可以不用花钱,却能通过政策杠杆拉 …

华生:武汉警方跟本没有查处8名造谣者 假新闻出台背后

在假新闻的制造与传播背后…… 华 生 正在准备这一篇时,接到好几个朋友的电话,主要说我文章分析的确有一定道理。但由于文章已产生相当影响,而现在就此次疫情的病毒来源及中国是否瞒报因之影响了世界的问题,美国一部分政客正在攻击中国。因此,这个时候 …

最后问一次:蔡莉去哪了

From 蔡莉不应该被遗忘。 这次疫情就是一场战役,既然我们为李文亮等医生树起了一座英雄的丰碑,那么也有理由为蔡莉等人准备一座耻辱柱。只有这样,才能构成对这场灾难的完整记忆。 但是蔡莉们正在被遗忘。这篇标题之所以用怂怂的“最后问一次”,是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