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美国穆斯林高中生在大学申请上写了100遍 BlackLivesMatter 被斯坦福大学录取?

使用CN2/CN2GIA顶级线路,支持Shadowsocks/V2ray科学上网,支持支付宝付款,每月仅需 5 美元
## 加入品葱精选 Telegram Channel ##

知乎用户 知乎用户 发表于 4/6/2017

我们公司是500强,我们公司高管的子女,除了一些特别牛比的,基本都在我们公司实习或者短期工作过,而他们并不需要什么笔试,面试,直接来就行,高管和人力资源打个招呼,再和自己相熟的VP或总监打个招呼,安排一个位置就是一句话的事。

“曾于某500强企业实习(工作),负责……”

把这句话加到简历里面,有些人需要日日夜夜的努力,有些人只需要有个好爹妈。

我并不是抱怨,我只是想说很多光鲜简历的背后,其实并不是什么励志的故事,听听就行,别信,因为不可复制。

回到这个事,Ziad Ahmed是谁?

他的爹地叫Shakil Ahmed,计算机专业,伯克利的本科,耶鲁的博士。1994年毕业以后的第一份工作就进了摩根斯坦利,跟着彼得穆勒做PDT。彼得穆勒是什么人,大家可以去搜搜。Shakil可不是小角色,穆勒在的时候专门负责海外PDT,等穆勒一退休,Shakil就接掌了整个PDT。PDT是摩根斯坦利最赚钱的业务之一,利润都是论10亿美元计,而PDT自己可以分到利润的20%,Shakil作为骨干,年薪妥妥的超过当时摩根高层的平均水平。2008年从摩根出来以后,Shakil又跟着前老板Vikram Pandit去了花旗,干到2013年自己出来搞了一个hedge fund,钱不缺,华尔街的人脉不缺,华尔街口袋里的政治资源估计也是不缺。这也是为什么他儿子Ziad可以轻轻松松上一个学费过三万美金的私校。

说完了当爹的,再说当妈的。Faria Abedin。自己有一个物业管理公司,同时兼任8个慈善组织的board of directors,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社会活动家,人脉广泛。

当初把Ziad Ahmed拉进白宫和奥巴马吃饭的是Rumana Ahmed,也是孟加拉裔,提携自己民族的年轻人,无可厚非。对了,这个Rumana后来被奥黑留下来恶心特朗普,就是那个干了8天就受不了,愤而辞职的穆斯林,前一段也上了新闻。

这样的18岁孩子就应该是上藤校的,不上才是新闻。

知乎用户 陈航 发表于 4/9/2017

感谢

@留学干货君

的邀请

其实这个孩子就是典型的一个**“Development case”,按中文的意思来说就是“保录”**。高票答案

@豆子彩虹爸

已经讲了Ziad Ahmed详细的家庭背景,以他这样的家庭背景,不管在文书上写什么,也不管他的标化怎么样,他都一定会被录取。

我之前做过3个中国学生的“Development case”的申请,也算对这美国大学这一特有的招生制度有一定了解,在这里就跟大家分享一下我之前发在

@留学干货君

公众号上的一篇文章,详细的介绍一下这种独特的招生制度。

1.“Development case”是什么?

首先,我们都弄清楚,“development case”是什么?答案很简单,这是一种在美国大学以**“申请材料,综合评定”体制招生模式下,针对权贵学生**特有的一种招收学生的方法。表现形式体现在通过名人关系、家族影响力或者捐款进入大学。为什么要叫这样子的学生为“Development case”呢?是因为这些学生的资源将用于发展学校。

2.为什么美国顶尖名校会接受这样的保录呢?

很简单,就是因为资源!是资本主义在美国高校招生中的一种体现!对于常春藤这样的私立名校来说,他们建立的初衷本来就是为权贵服务的。对于学校来说,能够出这样一笔钱的学生以及学生背后家族的价值,肯定是要远远大于普通学生的。

3.保录的作用究竟有多大?

举个SAT分数的例子,如果普通学生需要满分的分数,对于保录的学生来说,可以降低400~500分录取,也就是说,对于保录的同学来说,1100进常春藤足够了。这里还举了一个非常生动的例子,保录就是能让原来只能申请到中等排名公立学校的学生,比如UCSCUCR(2017年最新US NEWS综合排名分别为79、118),轻松进入常春藤!

4.每年通过这样保录方式进入学校的有多少人?

对于常春藤盟校来说,每年保录的同学占总录取人数的4%~5%,也就是有100~125人。当然,对于其他排名稍微靠后的学校来说,人数就更多了。

5.保录该怎么做呢?保录正确的“打开方式”方式是怎么样的?

这中“Development case”其实从学校诞生那一刻,就一直存在了,经过几百年的发展,早已形成了一套特有的运行体系和法则。当然不是像某些暴发户那样,说我出多少钱,直接让我孩子进学校。这种直接砸钱给招生办进学校,肯定不是正确的做法。如果你本身就是名门望族,自然而然学校会主动来找你。像这位写了一百遍BLM的Ziad Ahmed同学,他就是如此。但对于很多并非名门望族,但是却有财力的人,比如中国学生来说,想要通过保录,就需要借助一定**“桥梁”渠道来向学校委婉的表达出你想要成为“Development case”的意愿,比如上文中提到“Private counselors”**,他们往往起到一个“中间人”的作用,一端连着有钱的家长,一端连着有权的人,比如学校校董、招生办的老师、一些教授、知名人士。通过额外推荐信的方法来实现又一种方式。

这就是美国大学招生中的权钱交易,只不过它更加规范,更加直白,类似于美国政治“献金”制度,已经有了其一套独特的运行体系。

知乎用户 知乎用户 发表于 4/8/2017

最近一直在上跟种族相关的平权案子,其中包括了很多公立大学的录取讨论,

Regents of th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v. Bakke:医学院每年预留16%名额给少数族裔学生,判违宪

Grutter v. Bollinger:密歇根大学法学院浏览学生申请时把少数种族作为加分优势项进行考虑,并结合申请人的其他各项背景看他能不能给学校带来所需要的多样化氛围,判不违宪

Gratz v. Bollinger:密歇根大学本科审阅学生申请时把他们用150分制进行衡量,少数族裔直接加20分,而其他的比如课外活动优异只加5分,判违宪

Fisher v. Texas:UT-Austin每年预留75%录取名额给德州所有高中前10%的学生,这样在种族隔离的德州能够招到更多的少数族裔学生,而剩下的25%名额综合考虑学生的其他方面,包括种族。原告没有拿到25%中的名额,这个案子告了两次到高法,法院给出标准表示学校有自由选择种族多样化是不是他们教学目标中的重要目标之一,并无法通过其他手段实现。

说真的三观还挺震撼的,因为自己在美国那么多年,一直偏见的觉得“黑人拉丁美洲裔不就是LSAT155进哈佛的吗?”。其实人家理论上来讲是不认同这种做法的。

平权有两个理论,

1. 等级制度理论,就是我作为大多数族裔如果把10%的名额特意留给你,其实还是表明了我们白人是比你们优异的种族,所以我们要施舍一些名额给你们。而这是违反了第十四修正案的,因为不管是歧视还是优待,都是不平等待遇。

2. 个人主义理论,如果只是因为我的少数族裔身份而平白的加分录取,那就是忽视了我作为个人的特征,只看到我身上少数族裔的标签,而这也是一种不平等。并且如果你录取我是因为我能够给群体增加多样化,那我就变成了工具。(这点是很显著的因为每个法学院都喜欢宣传自己有多少的少数族裔比例)同时个人主义理论还可以用来表达第十四修正案其实是用来保护每一个人的,所以不论你是属于哪个群体,你作为个人在遭受不平等待遇的时候都应该受到宪法保护。

所以法院给出的标准是,除非学校录取的时候有特别强烈的教学需求和目标,并且这种需求无法通过其他种族中立的政策达到,而同时学校的录取政策是完美契合这种需求,才能够使优待少数族裔的录取政策不违宪。

听起来很棒,虽然斯坦福大学是个私立学校,我们在上面的讨论中可以看到,法院是赞同**公立大学根据自身需求录取学生的。**那私立大学的自身需求是什么?也许是钱,也许是学生的成绩好,也许是学生来自上流阶级的家庭,也许是学生来自不同的种族环境,也许是学生有创造力大胆创新……这些也许这位小哥都有啊。

当我们说到merit-based的时候很容易直接把它等同于“成绩好,课外活动棒”,但是其实merit-based也是要看“需求”。比如音乐学院,那录取谁钢琴弹的更好比录取谁数学更棒更符合merit-based,而也没有人规定美国大学录取的需求就是成绩好,人家根本不吃这一套,灵活多变适应时代需求跑得比谁都快。

所以斯坦福完全可以说这是merit-based的录取,这种人特别符合他们的教学需求。大学录取的时候都喜欢说自己“综合考虑这位学生的方方面面”,所以这个问题让我想起了几年前国内媒体疯狂报道一位Personal Statement写喜欢吃泡面而录了罗切斯特的小哥,最后证实他成绩特别棒,如果不写吃泡面可能能去更好的学校。

最后聊一点种族方面的东西,上周律所的朋友来我们学校参加社团晚宴,他们律所有一整张桌子,于是我在“黑人学生组织”和“拉丁美洲裔学生组织”的晚宴中艰难的选择了后者出席。整个晚宴很美好,他们请来了我们学校的两个Dean,一群大佬,和毕业很久的优秀校友(似乎是麦当劳的COO)来做讲座,整场晚宴有一种“如果我是拉美裔学生我会很自豪的感觉”。结果回去问了一下我们亚裔社团的晚宴,两位Dean以“事情多”为由没有出席,并温馨的削减了我们的经费和资源。

这学期的种族批判性理论上的我也很头疼,我以为都是批判性理论了大家好歹中立客观评价一下,没想到我们法律根本没有方法论,所有人放飞自我,觉得主观才是真正的方法论。每节课上课必备项目就是集体哭惨,白人学生在边上看的一愣一愣的。上学期我的同学终于忍受不了怒气冲冲的杀进了office hour,说“他们为什么上课都在嘲笑南方白人?”,被教授安抚了十五分钟以后冷静了下来,在电梯里问我,“我上课会不会显得我非常的激动不合时宜?” 我真想安慰她,错的是这个社会。

公众号:陈诺诺咿呀咿呀哟(chennuo12121),写一些关于北美法学院和法律相关的东西

知乎用户 邓铂鋆 发表于 4/5/2017

所以,他并不是美国的张铁生,而是自由民主的五道杠。

知乎用户 知乎用户 发表于 4/5/2017

我觉得,在美国的华裔们应该好好看看这个案例,了解下真正在美国社会有地位有话语权应该是什么样,或者“上流社会”四个字是怎么回事。

其他几个答案也说得很明白了,该小哥并不是靠复制黏贴BLM上斯坦福的。**这位小哥放在天朝的语境里面,就是背景好,根正苗红,政治过硬,履历漂亮,又给大领导做过事,领导点过头。**这样的小哥,同时被三家藤校录取简直太正常了。甚至可以说,他交申请书不过是走个过场而已,白卷都无所谓。

这样的下一代,才是代表族裔地位的宠儿,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是真正的接班人啊。

那么,华裔们呢?

就算进了藤校,学生和学生还是不同的。相比之下,华裔死命刷GPA千军万马过独木桥,成绩比黑墨绿高几百还要被挑挑拣拣严格限制,和接班人小哥比起来,就是被秒杀的份。

什么时候华裔们也能靠根正苗红而不是靠刷GPA挤进藤校,那才是有地位了。作为外来民族,上位的步骤是:

1.遵守游戏规则,

2.在规则下获胜,

3.最后成为修改规则的人。

华裔们只停留在第二步。所以当做到了第三步的高玩们开始改规则按族裔录取的时候,华裔们只能眼巴巴看着,然后开始在新规则下互相踩踏。

然而这位穆斯林小哥,他赢了规则,又靠规则玩了一把斯坦福,以后很有可能也会成为修改规则的人。等他有权改游戏规则的时候,你猜他会偏袒哪个族裔?不管你怎么嚎叫,人家就是比你高好几层楼。同样是外来族裔,为什么人家就可以玩得那么顺溜?华裔们自以为GPA刷得高就比别人高级就是成功人士了,真是幼稚可笑。“上边没人”算什么成功?

知乎用户 知乎用户 发表于 4/5/2017

只能说, 斯坦福是真倒霉. 这孩子在有了俩藤校 Offer 的时候乱写东西申斯坦福没啥, 无论是故意还是搞笑, 一个少年嘛爱怎样怎样, 但是斯坦福很尴尬的面对了一个录取也不是不录取也不是的履历, 你说怎么办?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于 4/5/2017

其实真相是,孩子的父亲认为耶鲁不是很好,强迫他报斯坦福。他在考卷上写100遍“黑命贵”,来消极抵抗,以违父命。但最终,还是被斯坦福给录了……

证据:下面是转Ziad的华裔同学的comment.(得到同意)

“hi everyone!! I’m one of Ziad’s best friends so feel free to ask me any questions about him if you’re curious. I’m very proud of him for getting into all these amazing schools, he is one person who definitely deserves it.

“Ziad loves Yale (EA) and if the decision were up to him he would choose Yale over any school. However, his dad forced him to apply to Stanford because he thinks that Yale is not good enough. Currently his dad is pressuring him to choose Stanford“.

知乎用户 发芽 发表于 4/6/2017

这件事一定要从美国的种族抱团文化上来看。

这个小哥背靠的是孟加拉穆斯林族群。这个族群主要集中在纽约和新泽西。注意:他们可不是像老一辈唐人街华人从底层做起的。他们是1970年代孟加拉独立时外逃的孟加拉上层阶层,本身是携带大量财富来到美国的。因此现在的孟加拉穆斯林族群以宗教为纽带抱团在一起,在纽约和新泽西的经济政治领域享有一定的话语权,并有大量房产。这个小哥每一个荣誉的背后都是孟加拉穆斯林族群用钱、权堆出来的。在科学上有天赋的孟加拉穆斯林青年,也会在族群的力推下一路享受奖学金待遇往上走,即便他们和其它族群青年相比科学有劣势。但是显而易见从事科学领域的孟加拉穆斯林青年就不多。

类似的再比如印度族群,例如商业方面的Bhargava族群,学术方面的西孟加拉邦人。

同样,华人族群后代多选择走Intel Science Talent Search和Olympia竞赛这种爬藤方式,是因为留美华人很多是高知教授、工程师,族群优势是学术智力而非钱权商业方面,因此族群后代以这种上升方式冒头的几率大。

所以在美国的每个族群都是在尽力发挥自己的优势,不要以为华人社群不推政治明星就是没有远见,一件事情存在要探究背后的历史和现实合理性,不要认为除了自己别人都是傻子。

知乎用户 汣是我 发表于 4/8/2017

我在题目中看到一个有趣的国外言论

这几乎是普通人能做到的顶点,然而还不能考上藤校。
但我相信,即便她换个肤色,也是考不上的。
不因为她,因为爸妈。
只是他不承认。

其实素质教育就是这回事,没钱没权自然就没素质。
我做教育时间不短,越发现爸妈对儿女的重要性。
说得不是什么“陪伴、沟通、爱”那些虚无缥缈的玩意,是妈妈能不能给你找到好的培训老师,是爸爸能不能找到好的展现舞台。

做个小假设:

小赵生在有钱有权的家庭,从幼儿园开始就能作为团队领袖出场(大合唱比赛是妈妈找到退休的著名红歌演唱家二舅进行指导),接触各种大场面(人家爸爸带去找省委伯伯串门,顺便合照一番)。
假设他到了小学,要竞选个什么队长。一同竞争的还有那个三科考了100分的小明。老师上来就说了,我们这个队长要求综合素质,只凭成绩不行。小明落选。
中学团支书,要求小学做过什么队长才能选,小明连门槛都进不去。
高中时小赵第一批入党,小明在台下鼓掌,心里想着“他是我们班的光荣”。
小明和小赵做了几年同学,基情满满,说好一起上清北。结果那年清北要改革,素质优先,小明连忙去社区做服务,拿各种街道大妈给他发的证书。
清北不傻,肯定先招小赵,至于小明就看心情吧。
最后出来社会,两人分歧越来越大,小赵觉得小明他们不努力所以混不好;小明觉得小赵好牛逼,能上大台面,自己能给小赵打工,已经是种小确幸。

没人会想到以前他们是一所学校的。

我不知道会猜中多少,全错最好。
只不过幼儿园的部分,我已经验证了,小赵是真实存在的。
现在素质教育的改革呼声还那么高……

“黑命贵”写一百遍进藤校并不是个笑话,它是打在美国普通家庭脸上响声清脆的耳光。
我国,可能也会听见这响。

(๐•̆ ·̭ •̆๐) 呼呼~别绝望啦!
虽然“富人靠科技,穷人在建国以后不能成精。”
但还请各位趁现在还能努力,好好争取一番,让下一代“赢在起跑线上”。

知乎用户 金从周 发表于 4/6/2017

更值得思考的也许并不是因为政治正确写一百遍BLM被录取,而是大家看到这人显赫的家世和耀眼的履历后觉得:这才像话嘛,看来我们的社会仍然按着常态轨道运行。

有质疑BLM质疑政治正确的勇气,却在面对阶级这个鸿沟时,一致哑然失声。

最简单好用的 VPS,没有之一,注册立得 100 美金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See Also

斯坦福本科毕业年级的众生相

斯坦福大学校园 **编者按 ** 这是《斯坦福校报》首次开设的毕业生调查专题。我们共回收327份问卷,这个数字略低于1800名左右应届毕业生的20%,因此调查结果值得商榷。欢迎读者反馈意见以便我们今后对此予以完善。 2020届毕业生面临斯坦 …

美国亚裔与非裔之间是对立的吗?《Time》刊登了一篇文章

魅力休斯顿网Merryhouston.com之“休斯顿在线”微信平台每日推送休斯顿、德州、美国精选信息。点击上方“休斯顿在线”关注我们妥妥没错! 编者按 佛洛依德之死和“黑人同命”运动掀起了全美对于公平、正义的反思,也在海内外华人圈里引起了 …

一个加州华人资深教育专家对ACA5的肺腑之言

编者按:6月24日,旨在恢复加州平权法案的ACA5议案通过了加州参议院公投,意味着该法案将正式放入11月的公投选票。 参议院公投现场,华裔议员Richard Pan这样说。”因为结构性的种族歧视,有色人种没办法得到公平的机会。除了对非裔的歧 …

美国公校的左派历史教育对华二代的恶劣后果

(点关注,看更多,防失联,加微信) (点中间“吹号角的凌飞”关注公众号) 最近其实都在和一些华二代在交流,包括一些大学生和一些高中生,我发现一个非常可怕的事 ——那就是美国的公校的(左派)历史教育,是非常片面的教育,这种教育不去分析任何历史 …

愚人者也愚己

愚人者也愚己 作者:黄未原 有感于看到一些主要观点建立在极其低级的逻辑错误之上的文章,却被发表在高档次的学术报刊上,而且流传广泛,我前段时间写了《低级愚蠢为什么不能被解决在社会低层次上和小范围中》一文。今天我想说的事情,性质与此类似,但表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