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发布「超量」供地计划,住房用地增加 44.7% ,将产生哪些影响?

使用CN2/CN2GIA顶级线路,支持Shadowsocks/V2ray科学上网,支持支付宝付款,每月仅需 5 美元
## 加入品葱精选 Telegram Channel ##

知乎用户 每日经济新闻​ 发表

住房用地增加明显是利空房价的,这也能解读为” 房价要涨 “,我看有的人是真魔怔了。

会这么做我个人觉得有几个可能的原因

1、全国人口可能 2022 出现负增长,也就是从今以后城市争的人口不是增量而是存量。那么对于城市之间,你如何让在南京、杭州、苏州、无锡 2-3 套房的家庭愿意让孩子来上海工作吃苦 996 呢?增加房屋供应压低房价,让来上海成为一个优质选择而不是砸锅卖铁,有利于未来继续保持优势。

2、人口流向从北上广深向二线城市转型。过去说到人口流入,上海和深圳是当仁不让。但 2021 年,上海 1 万人,深圳 4 万 + 人,2000 万量级的城市,这么一点人口流入,能起什么波澜?作为对比,武汉净流入 100 万 +。但作为中国的一线城市,让大家不再想来一线城市的唯一原因是什么,我想大家都知道。

3、过往的建设用地和耕地用地是每个城市都有的指标,但是现在已经可以出现跨市交易指标了。极大的释放了一线城市的土地利用效率,允许了一线城市提供更多的建筑用地,当然也包括居住用地。

总之,房价下跌的趋势长期是不可能避免的了,短期之内或许有反弹有稳定有利好,但是长期,在人口大战,人口流入大战和人才吸引大战三个大战的 “增量转存量” 市场,倒逼城市需要降低房价以迎接新的人口,以确保未来竞争力。这次上海的新增用地着重了新区建设,也可见一斑。

知乎用户 斯帕不爱卷​ 发表

真没那么多大棋。

说白了就是封控了这么久,上海财政只出不进,想着赶紧靠卖一波地来回笼资金,赚点钱给体制内人员发工资发福利,顺带应付起下半年的政府开支。

你真要说影响实际也没什么。

对于上海这种超一线城市来讲,不管防疫做的有多么拉胯,但在经济问题上,他总是可以通过转移代价来把自己保护的很好。

而且由于独特的区位优势,上海房地产还是相对最不容易崩盘的那种,保值性强,升值率高。

毕竟作为楼市风向标,如果连北上的房价都稳不住了,那全国楼市就真成一堆废铁了。

人文影响倒有一些:

在经历这波疫情之后,所有人都会明白一件事:

不管做对或是做错,作为领导城市,总是可以将犯错的代价转移给他人,维系自己的根本利益。

知乎用户 曹多鱼​ 发表

早该这样了,放水刺激经济的同时加大土地供应才对

一直不肯加大土地供应,一边又紧缩,结果就是房价跌不下来,经济一塌糊涂,最后搞不好房价崩了,大家只能变烟花了(不好意思,大多数人没资格看烟花,大家都是燃料)

一边加大土地供应,一边放水刺激经济这才是对的么,甚至我觉得豪宅都可以放开随便涨价,反正房地产商的利润现在是限制的,房价几乎都是政府在赚,赚来的钱去填补刚需造新加坡那种组屋多好。

房地产明明可以学新加坡,偏要摸石头过河,你都摸完了,美国还怎么砸脚,合着你是怕美国砸着自己脚了不成?

知乎用户 我不做镰刀很多年 发表

上海也准备加入调控 “松绑” 行列了吗?

但这次不是针对购房者,而是针对房企。近日,上海规自局表示,从 2022 年第二批集中供地开始,拟将土拍监管资金比例从起拍价的 110% 降至 90%。而第一批集中供地由于已完成报名,所以仍按原标准执行。

在此之前,上海的土拍,需要房企分别缴纳起拍价 20% 的竞买保证金,以及起拍价 110% 的土地监管资金,也就是在竞拍前,房企需合计缴纳 130% 的起拍价。

如果此次土拍的相关优惠政策能够落实,那么房企需要缴纳的土拍监管资金就能够降低 20%。土拍监管资金的降低,无疑能够减轻房企的资金压力。

以一块起拍价 30 亿元的地块为例,当土拍监管资金降低 20% 后,房企就能够少缴 6 亿元,而 6 亿元资金被封存产生的利息成本约为 60 万~ 120 万元左右。所以土拍资金门槛降低,对房企来说,是重大利好。

不过,拿地门槛降低后,也不可避免地会带来过度竞争,从而使得土地市场过热。

上海加量供地

在宣布中止首轮集中供地一个月后,4 月底时,上海公布了加量年度土地供应的计划。其显示,今年计划供应建设用地 2567 万㎡,同比增长 18%;其中宅地供应面积达到 522~592 公顷,同比增长 45%

虽然供应计划并不完全等同于实际挂牌,不过这还是让很多关注上海土拍的房企们感到兴奋。

从区域分布上来看,五大新城成为今年上海的供应主力,嘉定、青浦、松江、奉贤、临港五个新城的商品住房用地供应计划较去年明显增加,总计共增加 155 万㎡,占到上海今年商品住房用地新增总量的 90%。业内人士认为,五大新城的建设都需要钱,而大规模的建设需要大量资金支撑,供地就是其中一部分。

另外从供应结构上来看,上海今年住宅用地供应的比重明显增加,而保障性住房和租赁住房用地供应的比重则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这与上海当前需要积极补库存、缓解购房市场的供求矛盾等有关。

在土地供应量增加的基础上,如果真的能够降低土拍资金门槛的话,那对于不少房企来说,是个不错的机会。

上海楼市成交量下降

在防控的影响下,上海楼市成交持续下滑。有资料显示,今年 3 月上海新房成交面积为 56.5 万㎡,环比减少 30.2%;而到了 4 月,上海新房成交仅为 9.72 万㎡,环比下降 82.8%,成交套数仅为 832 套,两个数据均创下今年单月新低。

而据 58 安居客房产研究院公布的相关统计数据显示,今年 4 月,上海二手房成交断崖式下跌,仅有 100 多套房源通过网上成交。另外二手房挂牌均价较 3 月也下滑了约 2 个百分点。

在此形势下,有业内人士认为,缺乏销售回款,房企流动性停滞,即使是上海,土拍市场也很难再回到 2020 年时的百花齐放充分竞争的状态。

不过,58 安居客房产研究院预计,随着防控的稳定,加上信贷政策等的支持,楼市有望逐步恢复常态、走出低谷;新房市场在防控稳定后的 6 月份,也或将迎来需求反弹

关于拟降低土拍资金门槛,你怎么看?欢迎下方留言。

知乎用户 安安聊楼市 发表

福寿膏这个东西,失血了,疼的受不了,拿来镇一镇没什么,而且是必要的,总不能把人疼死吧?但该戒就得戒,怕就怕吃的口滑,念上这一口了,断不掉。

当然,实在断不掉也没啥,你就老老实实承认自己是个大烟鬼,然后想办法以贩养吸,武装押运,把福寿膏卖到海外去,赚洋人的钱,自己抽它个痛快。

怕就怕假清高,装体面,一边口头说着房住不炒,去杠杆,一边再吸一口,最后一口,就一口。白白错失了拓展势力范围,给洋人卖福寿膏,以贩养吸的战略机遇期,然后到头来还是只能吃祖产,霍霍自己人。

另一方面,上海这次之所以疯狂卖地,说白了不就是没钱了,而没钱是因为经济停摆,停摆是因为防疫不利,而防疫之所以如此失态,说白了是企图既要表面上看上去在搞防疫,又要把疫情对 GDP 的影响减少到最小,于是就采取了事实上的美式防疫法。

然而我们都知道,既要又要的结果就是啥都没有。

上海试图把防疫工作对 GDP 的影响减少到最小,结果就是防疫没防成功,GDP 也寄了,实际上上海真要在疫情刚爆发之初就狠下心来,舍掉两三个星期的 GDP,把门关死,全城封禁两三个星期,谁出门谁打断腿,那外滩恐怕也就不至于长草了,财政失血也不会那么严重,经济损失也不会那么大,也就用不着像现在这样嗑药式卖地,高强度复吸了。

长痛不如短痛,这道理人人都懂,防止坏死蔓延的最好办法就是果断截肢,但真正敢于壮士断腕的勇气,又有几人具备?而得过且过的敷衍,那是人人俱备。

存人失地,人地皆存,存地失人,人地皆失,这句话真的可以作为世界观层级的方法论载入人类思想史,因为现实在一次又一次的印证这一点。

靠着卖地就能继续熬下去和既要假装防疫又要保 GDP,这实际上是同一种思想的两种不同的表现形式,本质上是得过且过的绥靖行为,只要靠着卖地就能熬下去,既要又要的绥靖思想就会持续下去,只要 GDP 不是失血到无法忽视的地步,下狠心封城的命令就不会下达,以贩养吸的决心就不会下,断了这口瘾的决心更不会下。

毒狗戒毒,不能光靠他自己的意志,要其他人来帮他一把。

拒绝买房,拒绝接盘,就是救国。

保卫祖国的时刻到了!

知乎用户 托卡马克之冠​ 发表

抗疫让上海实际停滞估计要达到一个季度。收入大幅下滑,还有高额的抗疫支出,几百亿债券是不够用的,政府必然要提起夜壶重新来一把。而要稳这个夜壶,必须要让新房涨价,开发商才有动力拿地,2020 和 2021 上海土地拍卖其实已经高位了,积分在 2021 年末已经明显下滑,而现在还要增加供应。一个是上海的住房限购措施必然会在年底开始放宽,上海人口去年仅增加一万,户籍人口还是减少的。接盘侠不够只能开发存量,改善需求,那么带来的将是二手房入市增多,这本身又是一个二手房价利空,并且为了在上海买房,很多人会抛售二线房产来凑首付,上海新人最多的安徽人,安徽人买房最多的南京。所以利空南京楼市 ,这句话更多是在玩梗,全国人口基本不增加了,各地都还想增加土地拍卖收入,那必然是抢存量,上海解封后不仅会增加供应,还会放宽条件,那么对周边城市必然有挤出效应,一线城市加入促销大战肯定会利空二线楼市。

目前全国人口不增长了,没了增量市场,就是开发存量,此起彼伏,城市内部分化,和城市分化已经再所难免了。还有一段黄埔棚改加市区少量供应,必然是为了利用这群人再炒高市内价格,凸显出五大新城性价比。把人口挤向新城。很多人从来没理解国内房价是啥,是一种未来税收,你收税一个人一年才能交收入的多少,靠这点东西根本满足不了大基建和 GDP 目标。一套房可以收上来几十年收入的税,房产本质是,zf 加杠杆负债,这个钱由地产商去银行贷款给 zf,最后由居民负债给地产商,民营不行城投国企上,完成负债转移。本身跟市场关系不大,越大城市越明显,房价的推手从来不是市场。土拍抬房价目的只是单纯为了增加财政收入,跟人才市场没一点点关系。尤其是现在所有城市都要解燃眉之渴,会更加变本加厉。毕竟这个是最快的直接收入。至于未来,谁管未来。

知乎用户 宝宝大葱 发表

土地出让一波,给政府的钱袋子加点预算,好事儿。

多拿出来一片地,多养活一批房地产,好事儿。

房地产市场货源增加,房价估摸能下来一点,老百姓住房压力减小了,好事儿。

新房源能吸引更多外来人口,帮助上海进行城市建设,好事儿。

总的来说,都是好事儿,大家都赚了。

问题是,你也赚,我也赚,那谁亏了呢?

总不能是多赢吧?

啊?

这么简单就能多赢的话,那早就赢了,哪需要等到今天哦。

———————————————————

这么简单个事儿,评论区还能整出几种不同意见。

房地产经纪对于中国来说有着特殊的意义。

由于我们的土地政策,每年国家土地出让收入高的惊人,这都是国家替咱们老百姓卖地挣得钱。

然后这个地被开发商买过去,开发一波,又是一波的生产和增值,老板有肉吃,打工人有汤喝。

最后这些房子被你们买到上,虽然这一套房可能比你一辈子的日常消费都要贵,是你这辈子除了看绝症以外花过的最大一笔钱。但是这样一来,你有了房子,就也能安居乐业了。

以上过程,都是理想当中的状态。

然而现实是,国家土地是公有的,地方政府卖土地实际是帮你把土地卖出去,然后赚的钱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在用回你身上,当然,这个过程你感觉不到,但在这一过程中,你除了把自己养活了以外,实际上还养活了你们地方政府,当公务的亲戚过年见了你应该给你磕一个。

同时,国家的地卖给开发商开发,开发商要找银行借钱给政府,银行在中间赚了笔也提供了相应的就业岗位,而且银行能缴税,国有的还能上缴收入到国库,国家又赚一笔,那国家赚就是老百姓赚。

接下来,开发商把房子卖给你们,开发商赚一笔,也成功的提供就业发展经济,于此同时又给国家缴一波税,国家又赚了,你也赚了。

而你呢,再这一过程里需要做的事情最简单,掏钱买房就行了,不够的话就去找银行贷款,很显然,又是一波银行赚了,国家赚了,你也赚了的大好事儿。

所以只要老百姓贷款买房,那对经济的磅礴发展,百姓的生活福祉,社会的和谐稳定,国家的繁荣富强那就是大大的利好。

但是,过去以来国家还是太保守,他们一直在担心一个莫须有的问题,那就是房子太贵老百姓会不会买不起?

现在上头看开了,民间的购房积极性还是很强的,可以挖掘的潜力还是很大的。

地,都可以卖。

楼,都可以盖。

房,总有人买。

到头来,那就是大家一起赚的共赢时代。

同志们,现在全球经济不景气,还要靠咱们中国的发展新动力,还得靠各位买房为世界经济提供动能啊,再说房子保值效果不比存银行强多了?多适合应对可能的经济危机啊?

别手软,赶紧来,不用担心什么泡沫,真要有泡沫那一天,拿咱们就能再一次住上房改房了。

知乎用户 喂喂喂 发表

在宣布中止首轮土拍一个月后,4 月 26 日,上海公布了一份加量年度土地供应计划:2022 年计划供应建设用地 2567 万平方米,同比增加 18%,其中备受关注的宅地供应面积达到 522-592 公顷,同比增加了 45%(使用中位数计算)。
尽管供应计划并不完全等同于实际挂牌,但这仍然让许多关注上海土地市场的房企投拓们感到兴奋。

在疫情导致各行各业停工、防疫保供成为第一要务背景下,巨量土地供应也引发了热议:上海财政缺钱缺到这个地步了吗?是否与 3 月份本轮疫情直接相关?
若按照过去 5 年卖地收入除以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公式计算一个城市的土地依赖程度,上海约为 32.6%,在全国排名倒数第二,仅次于深圳。
此时,被称之为楼市风向标、土地依赖症较轻的上海如何卖地,更吸引了全国其他城市土地部门、开发商的目光。

自去年下半年以来,部分 “命悬一线” 的房企已经停止拿地,前 4 月百强房企拿地总额同比下降 56%,前 50 强房企中,超三成“粒米未进”。巨量供应下,开发商又能否接得住?土地供需两端各自打着什么算盘?
总体加量 局部猛供
2022 年,上海预计供应商品住房用地 522-592 公顷,占全市供地计划的 22%。如果按中位数计算,这一数字同比增加了 172 万平方米。其中,五大新城占了新增供应量的大头,嘉定、青浦、松江、奉贤、临港五个新城的供地面积均有增加,总计共增加 155 万平方米,占到今年商品住房用地新增总量的 90%。
而黄埔、徐汇、长宁、静安等浦西市区 7 个区在内的商品住房用地供应面积则大幅缩减,2021 年,浦西市区 7 个区的供应总量为 35 万平方米,2022 年,这一数字缩减至 23.5 万平方米。
尤其是黄浦区和虹口区,2021 年时,商品住房用地供应量为 8 万平方米,而今年的供应量为 0。但在今年旧改供应的宅地中,黄浦区供应量达到了 40-45 万平方米,若以中位数计算,占到了今年旧改供应宅地总量的 8 成。相较于 2021 年的供应计划 20-40 万平方米,今年旧改供应的宅地增幅也达到了 75%。
相反,五大新城中,临港新城新增总供地面积达到 125 万平方米,是五大新城中新增量排名第二的奉贤区的整整 10 倍。2022 年,临港商品住房用地供应量达 190-200 万平方米,供应量较去年新增近 180%,在今年全市的商品住房用地供应中占比超过 3 成。

一位曾拿下临港多块地的投资负责人郑凯说,五大新城的建设都需要钱,而大规模的建设需要大量资金支撑,供地是其中一部分。上海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也在今年的供地计划中提到,今年,上海将引导重点发展区域土地供应布局,对临港新片区、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张江科学城、五大新城等规划确定的重点发展区,加快并优先实施土地供应。
“浦东新区基本上所有指标都给临港了。” 一家 TOP25 房企华东区域投资负责人王岩介绍,临港一直是政策高地,每年有几百条政策,而早在今年 4 月,临港就曾对购房政策进行放松,将原《购房资格确认函》调整为《临港新片区人才住房政策认定函》,有效期由原 6 个月延长至 12 个月。同时,2022 年重点支持单位中工作的人才认定时间须在新片区工作满一年以上缩短为 3 个月或 6 个月。而土地供应通常影响的是未来 1-2 年的新增住宅供应。“假设按照供地计划上的 190-200 万方的量供出来,还要再乘以容积率,这批地就可以释放出 300-400 万平方米的新房面积。” 王岩说。

供应节奏变量
2019-2021 年连年上涨的卖地金额也使得上海土地财政依赖度在不断提升,如果用卖地收入与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之比来衡量土地财政依赖度,2019 年上海土地财政依赖度为 28%;2020 年这一数字突破 40%;2021 年为 42.8%,同比上年有小幅微增。虽然这一数字在全国处于低位,但多家房企仍然感受到财政的紧张。
王岩讲,4 月底,上海多个区政府的人都曾打电话询问过她所在企业的拿地意向和资金情况。有几个区政府都说到,今年比较缺钱,要加大供应。
上海一家本土房企的投资负责人张燕说,虽然地块供应是市里统一安排节奏,但各区都想把自己的地早点挂出来,这些地块都是区里提前准备好的。“不过得排队,比如这批次挂了三块某个区的地,暂时就只能把另一个区的缓一缓”。

3 月疫情爆发以来,上海社会面进入静止状态,税收锐减的同时,抗疫等财政支出增加,不过,疫情影响今年上海供地计划的可能性并不大。
一位熟悉上海土地市场的人士介绍,上海全年供地计划由市局制定,一般是各个区报计划,市局协调、统筹汇总,统一在每年 3、4 月发布。
“通常,上海全年供地计划在去年 12 月或今年 1 月份基本成型。” 郑凯表示,“我们拿到的计划里包括大概是哪些地块、面积总量多少,虽然没有精确的价格,但我们可以根据周边地价估算。”
就近三年的经验看,房企年初拿到的供地计划一般和最终供地计划较匹配,不会有太大变动。“总量不会有大变化,但可能会有微调,比如供地节奏,原本三季度供的地,可以加快到二季度推出”。
临时主动增减地块的情况不大可能出现,张燕介绍,一块地的推出从最开始的村里、镇里,再到区里、市里层层审批上报,流程手续复杂,而且上海市政府在规划制定方面非常严格,旧改地块比普通地块更慢,“是需要 10 年、20 年为单位做的事情,越是城区的地越难处理,更不能用一两年的供应数据增减来比较”。
不过,一些客观因素的变化可能会导致地块进度变快或慢。
一家 TOP50 央企投拓负责人刘尚介绍,比如土地整理上遇到了一些问题,拆迁、管线配套、修路等原因影响了推地的进度。他解释,原则上,上海的土地都要七通一平,路要基本修到位,所有土地地面要全部平整完。
还有些地块则是因为地理位置偏僻或搭配的产业没有特别理想的落地方案,而造成的延迟。
刘尚介绍,比如 2021 年,卓越和京东在上海市区拿下一块综合性用地,其实已经连续三年列在供地计划中,只是一直没人摘。“一方面,地块里有产业,一般的开发商不太愿意碰,而政府对产业地块的准入也有一定门槛”。2021 年,每个区大概都有 1/5~1/4 的土地没挂出来,要今年才上市,这也导致今年整体供应量的增加。
此外,政府对土拍热度的控制也会影响当年供应量。某闽系千亿房企投资负责人表示,以 2021 年为例,第一批土拍中挂出的许多地都是 2020 年的地块。“2020 年上海三至四季度没有怎么挂地,其实每个区在不断向市里报批,但是市里没让拍。” 他解释,一是因为当年土拍溢价率太高了,二是卖地金额太多,当年已经将近 3000 亿了。所以一些地没有挂,推迟到了下一年。

![](data:image/svg+xml;utf8,)

避风港
虽然因为疫情原因,上海今年第一批次土拍报名被迫中止,但郑凯在疫情居家办公期间的主要工作就是 “摸地”——研究摸排上海第一批次推出的地块。
去年这时候,郑凯还在奔赴上海周边许多城市摸地,但今年,他准备把钱 “all in” 在上海。郑凯所在的房企目前在上海的拿地资金有几十亿元,第一批次的地中就报名了 2 块,因为报名还未截止就被迫中止,无法判断竞争情况,“但是上海市场一定是有钱就想进入的市场,无非是有没有资金”。今年,郑凯已参与托底某新城地块。
作为一名从业超过 10 年的投拓人,郑凯认为,当前市况下,上海是全国最好的市场,这一判断主要从利润和销售两方面得出,他算了一笔账,按照其所在企业的操盘能力,杭州今年第一批次供应地块的利润在 6%-10% 左右,上海第一批次的利润则更高一些,在 8%-10% 之间。而苏州第一批次的地贵,许多地利润率仅在 5%,有些地块甚至账都算不过来。
“如果能投还是要投在上海,这几乎是我身边所有同行的共识。” 张燕表示,去年一些企业还会看江浙地区二线城市的地块,甚至考虑下沉,但是今年不论大小企业基本上只看上海。“除了一些本土房企,比如常年只在某个城市、地区性太强的企业外,大家的认知基本趋同”。
刘尚分析说,现在还有资金的开发商拿地策略比较一致,以往,大家还会选自己深耕的区域进行错位竞争:有的公司选房地价差比较大的,有的选市中心,还有的选资金占用少的。但现在,思路基本一致——只选安全边际最高的城市,选风险最低的市中心。这也是企业的一种避险行为。“不管国企民企,也不管土地什么性质,不管资金占用是多少”。
看好上海市场不在于利润有多高,张燕解释,“杭州今年第一批有的利润能在 10% 左右,而上海市政府正好卡在 8%,这是一般企业的拿地平均水平”,最看重的还是上海稳定的市场需求,这也保证企业的现金流稳定。而且,从目前市场行情来看,其他城市拿地卖房还要花费高昂的营销费用点数,上海卖房是 “朝南坐”。张燕认为,当前情况下,选择上海是求稳、保稳。“高增长时代过去了,稳健是企业当前首要的考量”。
尽管对上海市场看好,张燕今年已确定无缘上海土拍。摆在张燕和许多投资人眼前的事情都是——没钱。在许多长期关注上海市场的投拓人眼中,即使上海土地供应量增加了,也不代表民营企业有能力参与。“确实在一段时间之内,都不会看到民营企业的身影。” 张燕说,这也是地产投拓圈某种程度的共识。

克而瑞数据显示,2022 年一季度,全国 21 个重点城市二手住宅成交量环比下跌 15%,同比则下降近 5 成。今年 4 月,一线、二线和三四线城市同比、环比齐降,其中 4 个一线城市同比降幅近 50%,三四线同比降幅超过 6 成。
在 1-4 月份的销售排行榜里,仅有碧桂园、万科、保利销售金额超过 1000 亿元,而去年同期有 9 家,今年 1-4 月,销售额超百亿的房企有 57 家,约为去年同期的一半,销售额百强房企 1-4 月的销售额均值同比下降了 5 成。
缺乏销售回款,房企流动性停滞,在张燕看来,即使是上海,土拍市场也很难再回到 2020 年百花齐放的充分竞争状态。“央企、国企唱主角的局面会维持很长一段时间,个别民营企业还能撑一撑,但大部分民营企业已经销声匿迹”。
“不过从我的感知看,上海去年最惨淡的情况过去了,今年土拍还有很多企业持资金、有意向买地。” 张燕表示,虽然许多高周转企业有历史问题要处理,但上海市场中,民间资本还是很活跃,目前市场上既有钱又想买地的企业很多不是传统房企,而是金融机构转型或是外地来的企业,这些企业大量存在。由于不具备拍地资格,他们往往隐藏在买家身后作为实际出资人,一旦土拍准入资格放宽,这些企业就会涌现出来。
此外,在张燕看来,土拍门槛放松也是一件必然的事,以前是僧多粥少,现在要让更多的僧进来分粥,但绝对不是无序的状态。“4 月份,上海政府其实已经在和一些企业沟通拿地事宜了”。
目前,上海尚未解封,供地部门也尚未全面复工,土拍事宜暂时搁置。王岩介绍,自己认识的许多区政府工作人员大部分时间都在基层抗疫保供。“很多都住在单位一个多月了,白天办公,晚上睡帐篷,像集体宿舍一样。每天都固定值班,没有休息过。” 在上海抗疫期间,本职工作先放一边,每天只有在忙完防疫保供的工作之后,业余时间才来联系企业。
前述熟悉上海土地市场的人士也表示,自己和同事们目前都被隔离在小区,首要任务是配合居委做好疫情管控工作,在家每天除了做志愿者,搬物资、发抗原,剩余时间在研究各地市场和松绑情况。

知乎用户 LOL 手游 小白 发表

2022 年到底还买不买房呢?

按照惯例,为阳明先生做一次广告:

王阳明 ·《传习录》读书笔记

买房这件事情也是需要格物的。格物,就是把事情放在正确的位置上。

比如买房这件事情,中央一直在说,房子是用住的,不是用来炒的,这句话就是一句典型的格物。

虽然说大家都知道炒房不好,而且现在实际上也没有什么炒房的空间,但是已经买房的人不希望房价下降,而我们中的很多人,却依然在做着暗暗支持房价上涨的事情。

什么事呢?那就是买期房。

中国房地产有两大毒瘤,期房和建筑面积。

建筑面积要取消,的确很难,但是在期房这件事情上,主动权在购房者手里,而且,只要大家不买期房,建筑面积这件事情,迟早会被取消。

所谓期房,就是在房子还没建好的时候就开始卖,这在整个世界上,也就中国有。

这个政策,我能理解,毕竟刚开始的时候需要刺激房地产市场,但是现在房地产都这样了,还需要这种政策吗?

政府拍卖地块,开发商实际上只需要保证金就可以拍下地块。之后,他们可以用地块做抵押去银行贷款付给政府。所以,这里的资金杠杆高达几十倍。真正进入开发阶段,只要开发初具规模,就可以开始卖期房,接下来建楼的钱都是买房的人在付。

有良心的开发商,兢兢业业的建楼交付。

没有良心的,就挪用购房款去开发别的楼盘,甚至去做其他更赚钱的生意,万一赔钱了,资金流断了,那对不起,买房的人根本找不到人赔钱,楼也只能烂尾。

开发商有良心的多吗?答案很清楚。

所以,在整个开发过程里,大家看到了吗?真正在付钱盖楼的是谁?买期房的人。

如果大家都有诚信,这里的确没有任何问题,但最大的问题就是,往往开发商没有诚信,而政府并不会兜底。

为什么中国的房价越来越高?都是期房害的!

就是因为有期房,所以才能让开发商用极低的资金撬动几十亿上百亿的楼盘。他们根本不愁卖,反正就没花什么钱,楼盘开发也是建筑商先垫资,等期房一卖,钱就哗哗地进来。

既然成本这么低,为什么不等房价高的时候再卖呢?

他们的底气从哪里来,就从房子还没建好就可以卖期房来的!

所以,你只要买了期房,你就是在支持房价上涨!这跟买期货其实是一个道理,你买了一两年后才能建好的房子,不就是看涨吗?难道你是因为房价会跌,才去买期房吗?

抛去这些上纲上线的论调不谈,我们讲点实际的。买期房真的风险很大啊!

而且在将来,买期房的风险越来越大!

而且在将来,买期房的风险越来越大!

而且在将来,买期房的风险越来越大!

买现房不好吗?房子有什么问题一眼就能看出来。

建筑质量问题。

面积问题。

小区环境问题。

周边配套问题。

交通问题。

买期房呢?鬼知道他们最后交付的是什么玩意啊!

质量不行,你能拆了重建吗?只能修补。

面积不对,你能怎么办?最多退钱。

小区环境问题,自求多福吧。

周边配套和交通问题,开发商只会推给政府。

而且,他们能给你套房子就算对得起你了,他们如果要烂尾,你能有什么办法?要打官司,人都找不到!

如果大家不买期房,会是什么结果?

开放商要想回笼资金,只有保质保量的在最短时间内造出房子。

如果房子不好,开放商就连裤衩都要赔掉。

而且因为要早点回笼资金,房价不可能太高。

新房的房价低了,二手房的房价还撑得住吗?

现房的建筑面积要是注水,还能卖得出去吗?所以建筑面积在现房上是行不通的,最后也只能取消。

所以,请那些想买房子自己住但是又觉得房价太高的同学(炒房子的滚出中国),在将来买房子的时候,一定不要买期房!买二手房也是很好的选择,起码配套成熟,该暴露的问题早就暴露了。

将来房地产的价格走势都拜托你们了!

千万不要被别人蛊惑,千万不要听别人说什么大家都买,所以你也要买。

在中国,有个非常不好的思维模式,就是看着别人过日子,自己不知道该怎么生活,所以都是在模仿别人,别人结婚我也结婚,别人买房我也买房,别人生孩子我也要生孩子。

你真的不要问问自己,到底想怎么活着吗?

我举个例子,在印度,印度教徒有个很神奇的癖好,就是喝牛尿。虽然我没有去过印度,也不知道这个癖好有多么流行,我们先姑且假设印度这个国家就是有好几亿人喜欢喝牛尿吧。

如果你去了印度,生活在印度教徒中间,他们劝你喝牛尿,然后说,我们这里几亿人喝牛尿呢!

你喝不喝?

反正我是不会喝的,虽然印度有几亿人喝牛尿,但是全世界有几十亿人不喝,即便全世界都喝,那也不是我要喝牛尿的理由!

如果你是从小就生活在印度呢?如果你从小就被灌输牛尿是好东西呢?你会喝吗?

我相信肯定有很多人已经陷入了沉思。

同样,在中国,我们从小也被灌输了很多,比如人一定要好好学习,好好工作,赚大钱,买房子,结婚生孩子。

比如说买期房,买新房都是买期房。

可期房就跟印度的喝牛尿一样,全世界独一份啊!

你可能要说,要买新房,中国就找不到卖现房的楼盘!

同学,钱在你手里,你可以选择不买的!你也可以选择分享这篇知乎,让大家都知道买期房是一件风险很大的事情,买期房就是在看涨房市,推动房价上涨!

二手房你没法控制,但是现在市场上持币待购的新房潜在买家大部分都不希望房价上涨吧?

那就很简单啊,不买期房,只要大部分潜在买家不买期房,那些希望买期房来炒房的人就会赔钱,他们也就不会买,期房卖不出去,就只能卖现房,卖现房,房价必降(以前不好说,但是现在开始,必然如此)。

同学们,不要买期房,再坚持坚持,好好做一次房地产市场的静态管理,房地产的泡沫就能清零了。

===================

有同学问为什么卖现房会降房价,成本高了房价难道不应该更高吗?我觉得这是很多人的思想误区。

价格是由供求关系决定的。

成本高了,价格就高?那有很多手工艺品成本都很高,最后还不得跟流水线生产出来的商品一个价格水平?

当然,房子有它特殊的地方,不能和其他商品简单类比。

但是有一点请你注意,如果是现房销售,开发商的资金流动速度就会大大降低,而对于资本家来说,资本流动的速度才是利润产生的关键。

那么资本家还会愿意捂盘惜售吗?

当然是在有利润的时候就赶紧卖掉,而不是像现在这样一直等到房价涨了。

所以,开发商一旦拿到地,就会赶紧造房子卖,市场上就会有很多现房,供求关系就不会像现在这样离谱,价格就自然不会离谱。

现在之所以房价会高,不是因为没房子,而是开放商一点点的把房子放出来,人为制造供需不平衡,就跟卖钻石的套路一样。

知乎用户 淮阴不二生 发表

为知友们提供更多信息:

住房用地增加 44.7%!上海发布 “超量” 供地计划,能否对冲疫情影响?

每经记者 包晶晶 上海报道 每经编辑 魏文艺

全面停摆了一个半月后,上海 5 月 16 日起分阶段推进复商复市。

因疫情防控按下暂停键的上海楼市,也随着上海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 4 月 26 日《上海市 2022 年度国有建设用地供应计划》(以下简称《供应计划》)的发布而重新恢复了关注度。

《供应计划》显示,2022 年上海计划供应土地面积 2427-2707 公顷,比 20221 年计划供应面积 1920-2420 公顷总供应量增长明显。其中计划供应商品住房用地 522-592 公顷,同比增幅达 44.7%。

“2022 年宅地供应明显增多,商品住房用地和旧改宅地增加显著,主要是受供求关系影响。上海主要城区土地较为稀缺,同时受人才引进等其他人口增长等因素影响,需求较为旺盛。”

中指研究院土地事业部负责人张凯 5 月 16 日下午通过微信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在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等政策背景下,增加土地供应量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起到稳定楼市的作用,同时也能补充土地财政收入。此外,旧改、城市更新等是房地产市场调整重要方向,能够改善老城区居民的住房条件,对于稳定房地产市场也有积极作用。

住房供地面积同比增加 44.7%

根据《供应计划》,2022 年上海涉住宅用地计划供应面积为 927-1067 公顷,较 2021 年的供应计划基数增加 30.6%、上限增加 17.3%。

具体来看,上海预计供应商品住房用地 522-592 公顷,占全市供地计划的 22%。如果按中位数计算,这一数字比 2021 年商品住房用地供应增加了 172 公顷,增幅达到 44.7%。

值得注意的是,从今年上海土地供应结构看,产业用地仍占比最高;涉宅用地中商品住房供应占比 21.7%,比 2021 年的 17.7% 增加了 4 个百分点;而保障性住房、保障性租赁住房的供应占比略有下降。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梳理了上海近 10 年的土地供应情况发现,2018 年之前上海每年供地计划均在 2000 公顷以下,2018 年起正式跨入了 2000 公顷阶段;2019 年划供应各类国有建设用地 2800 公顷,为近 10 年最高。自 2020 年起各类用地计划划略有下降,2020 年三类涉宅及商办、产业用地合计供应 2055 公顷;2021 年加上一部分旧改用地后,供应计划增至 2170 公顷(中位线)。

从实际完成情况来看,上海在 2021 年 6 月、10 月、12 月的三次集中供地均无流拍地块,且整体走势平稳。2021 年上海涉及住宅用地供应计划 710-910 公顷,宅地实际供应约 794 公顷,完成率约 98%。与其他热点城市相比较,房企在上海仍然保持拿地热情,即便市场整体下行,上海土地市场对房企仍有较大的吸引力。

而上海新建住宅供应仍稍显紧张,正如张凯所言,上海主要城区土地较稀缺,但需求仍保持旺盛,因此新房库存面积自 2020 年开始就呈现逐月回落的态势。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百城住宅库存报告》显示,近 27 个月来上海商品房供应总面积为 1989 万平方米,总成交面积 2254 万平方米,市场长期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存销比截至今年 3 月底已经降至 6 左右,远远低于北京 16.5、深圳 12.6 和广州 10.9。

因此,对于近两年上海住宅的供应节奏,业内认为比较理想。上海中原地产市场分析师卢文曦 5 月 16 日通过微信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分析认为,“2021 年上海开始分批集中供应房源,从推盘总量来看在增加,而且各种调控手段上之后极端现象有所缓解,从总体情况来看,市场得到有效引导和控制。去年一共集中供应 6 批房源,平均下来 2 个月一次集中供应,总节奏还是控制得不错。”

区域供地 “不均衡”,购房预期能否被催热?

尽管上海的宅地总量上大幅增加,但区域分布仍不均衡。

从供地计划来看,嘉定、青浦、松江、奉贤、临港等 “五大新城” 占了新增供应宅地的绝大部分,总计共增加 155 万平方米,占到今年上海商品住房用地新增总量的 90%。

而上海市区核心区域的黄浦区和虹口区,2021 年商品住房用地供应量为 8 万平方米,今年的供应量为 0。此外,徐汇、长宁、静安等 7 个区的商品住房用地供应同样大幅缩减,特别是长宁区仅 2 万公顷、徐汇区 5 万公顷,7 个行政区的供应总量减至 23.5 万平方米。

但在旧改供应的宅地中,黄浦区供应量达到 40 万 - 45 万平方米,占据今年旧改供应宅地总量的 80%(以中位数计算),同时也超过了 2021 年的全市旧改宅地的供应数量。

“五大新城要承担起吸纳人口、产业等功能,而且是今后开发建设的重点,因此土地供应集中在这些区域以及外围是不可逆的大格局。加之今年情况比较特殊,疫情带来经济下行压力,房企也不一定有足够资金去拿市中心地块。”

卢文曦认为,下半年不排除在上海经济恢复常态后,根据市场需求适度补充一些市区地块,但是也只是小幅调整,中心区土地供应少的大格局不会改变。”

由于疫情影响,从 3 月底开始,上海市场新房销售受到巨大冲击,在‘金三银四’‘红五月’几乎全线 “封冻” 之下,加大供地能否重塑市场信心,追回失去的销售黄金期?

对于上海市场的基本面,卢文曦仍然充满信心,“目前来看,疫情对上海的冲击还是比较大的。楼市停滞后,市场情绪和预期会有摆动。当然,在此期间会酝酿新的需求,而且各部门都在出台相应的托市举措,稳定市场情绪。疫情影响是短暂的,上海的基本面没有发生改变,因此一旦恢复后会很快回到正轨。今年土地供应计划大致确定,接下来就是抓紧赶工,有机会补上落下的时间。”

张凯也表示,未来依旧看好上海土地市场。“日前结束的 18 个集中供地城市中,城市之间分化趋势较为明显,城市基本面较好的一些城市受房企关注较高。上海作为长三角地区头部城市,城市基本面稳定,长久以来房地产市场量增价稳,开发利润对比其他城市也较为可观。此外,在土地市场竞拍规则上企业公平竞争拿地也一直以来受其他城市效仿学习,出让土地规模、价格落位均匀,房企参与度较高。目前虽然受疫情影响今年首批集中供地延期,但未来上海房地产市场依旧会备受关注。”

知乎用户 每日经济新闻​ 发表

鸦片只要上瘾,只能通过逐步减少供应量强制戒断,但是不能一次性戒断。

如果出现身体不适了,还得适当增加供应才可以。

封了 3 个月,不管是财政收入还是 gdp 都很难堪。

卖点地,增加点收入,同时加大投资建设,搞点 gdp。

团体领导的一切决策只可能是为了对权力和权力考核下的业绩负责。不可能对其他任何人负责。

知乎用户 实话商人​​ 发表

想法挺好,

但是谁肯拍地来做开发商呢?

恒大?融创?还是碧桂园?

想想皮带哥正在冒烟的祖坟,看看门口堵着一大堆不分肤色不分国籍不分语言的债主,听听会议室里撕破脸在骂娘的股东,绝大部分开发商就不说话了。

what? 问银行贷款?三条红线知道不?那么多张家李家王八家的 2 万亿的帐都还不上,银行拿什么贷给你?

就算有开发商肯盖房子,谁来买房呢?

上海居民杠杆率已经高达 66%. 而 教培行业被清零,旅游业 7 成失业,航空一塌糊涂,互联网恰逢毕业季,汽车四月份销售是 0. 是的,你没有看错,四月份新车销售是 0. 至于餐饮,文化,影视,…… 。就有点长了。有人说外资,看到美领馆陆战队求助西红柿黄瓜的消息后,从甲骨文到日立,知己正在一声拜拜告别这都市,外国人也不是铁打的,也要吃饭,还有蔬菜。有央企的跑来炫富,这也是不长眼的,全国地方债务百万亿级的大窟窿,如果卖不了地,央企不要说年终奖,就连工资都能给你扣个七零八落,喝西北风。

县城里的富人看看脉动瓶子里所剩不多的存货,想想自己在居委会里也没有太多的亲戚,听听国际歌的激昂旋律和锅碗瓢盆奏鸣曲,也就不说话了。

纳尼?为了子女教育?你现在办个护照试试看,办个投资移民试试看,办个留学教育试试看,只怕你连亲妈都认不出来。

就算还有人来买房子,他怎么走到售楼处?

他可能需要跨过苏州高速的铁丝网。他可能核酸阳性被隔离在酒店,他可能和大白争执被拘留,他可能太久没吃东西饿晕在家里,他可能忙于在垃圾堆翻胡萝做晚餐,他可能因为公司被注销正在申请劳动仲裁。他可能连小区的铁丝网都出不去。他可能没带 u 盘连账户都登陆不上,他可能叫不到出租正在徒步前往三十公里外的售楼处而通行证只有六小时有效期。

啥?为什么不吃肉糜?来,走两步,到小区院子里对着全体居民,大声说。

他很有可能走不到售楼处

知乎用户 强哥 发表

看来房地产税目前不会征收了,因为有更折中的路可以走,就是一线城市天量供地,大量建房,你问地哪里来?已经研究出来了,上海拿耕地建房建厂,然后落后地区交易耕地指标,把钱给贫困落后地区,把他们的地买了,或者给钱给他们开垦荒地为耕地。像上海地方肯定能赚个差价,因为贫困地区的耕地和上海的耕地虽然都是种粮食,但价格肯定不一样嘛。

所以都赢了。。。

上海卖了更多的地赚了差价,同时抑制了房价

贫困地区拿了钱,维持住了财政

老百姓因为大量建房买到相对便宜的房子

最后等天量房子卖完了,再收房地产税比现在收的多

我愿称之无敌。。。。

知乎用户 格栅 发表

结论:根本原因在于缺钱,影响是是更加依赖土地财政,今后政策出发点在于如何多卖地,如何多卖房,如何推高房价。

,都已经发行再融资专项债借新还旧了。

而原计划 2022 年财政收入是增长 6%,原因是扩大内需,稳外需。

既然供应大幅度增加,上海市今年第一轮集中供地相比去年收入肯定是增加了,等上海土拍之后我再来更新文章。

全国 2022 年第一轮集中供地和 2021 年第一轮集中供地对比

知乎用户 思考的水​ 发表

挤牙膏的方法:要想实现刷牙的利益最大化,每次刷牙的时候只需要挤一点牙膏,这样既能保证当下可以顺利刷牙,也不至于太早把牙膏用完。挤的时候用力不要太猛,而且要从尾部开始挤,这样的好处是头部的牙膏永远看起来很饱满,哪怕尾部已经被挤扁了,也没人在意,刷牙人只会关注头部的牙膏以及尽量让这只牙膏能长时间发挥重要作用。

直到有一天,刷牙人发现头部的牙膏不那么饱满了,本来到了买心牙膏的时候,但是他想着还能挤几天,就一直没有买新的牙膏,直到挤完最后一滴牙膏后才发现已经挤完最后一滴,第二天就没有牙膏用了。刷牙人发现,必须到了买新牙膏的时候了。由于刷牙人习惯了挤牙膏,第二天竟然也没有去买心牙膏,这可急死刷牙人了。于是,刷牙人灵机一动,发现牙膏瓶子内壁上还挂着少量牙膏,用力挤勉强还能寄出一滴够一天使用。

刷牙人痛定思痛,一定要去买新牙膏了。可是,新的一天很快又开了,刷牙人还是没有买新牙膏。但是刷牙人有了上次的经验,他发现牙膏挤挤还是有的,于是又用力挤,刷牙人明显感觉到还有一丢丢牙膏附着在牙膏瓶子内壁上,但是怎么也挤不出来。突然,刷牙人灵机一动,用口把牙膏瓶子吹胀气,然后再猛甩,又甩出了一天的量,这一天刷牙事业又顺利度过了。

刷牙人知道一定要买新牙膏了,但是由于习惯了嗟来之食,新的一天早晨刷牙人还是没有买来新牙膏。可是,这次无论刷牙人怎么吹气,怎么甩,都甩不出半滴牙膏了。这个时候,刷牙人灵机一动,又想到了一个新的方法。

知乎用户 不才 发表

上海和深圳为了维持房价,一直都是在限制土地的供应量。现在供应变多了,说明政府不愿意再饥饿营销了,也就是上海新房价格到顶了。

另外,不同于其他城市,比如杭州和成都这些房地产依存度极高,甚至超过财政收入的城市(一帮囫囵吞枣的,心累啊),上海和深圳对于房地产依存度并不高(都低于 50%)。所以他们有底气增加土地供应以限制房价,由此看实体经济(房地产其实也属于实体经济,但是目前金融属性远高于实体属性)对于一个城市可持续发展是非常,非常,非常重要的。

看上海的房价,最大的风向标是三价就低政策。另外这次疫情对于市区老破小是否会造成较大负面影响,也值得观察。

知乎用户 青浦​ 发表

旧上海滩:

欢迎光临:

知乎用户 天窗上的狐狸 发表

其实无论从观感上还是规划上,上海可以用来盖房子的地不少。

其中大多数并非从保留地块中抠出来,而是从将要清退的工业用地,城镇化集约化后的农村地里来。

大量原工业用地经过清退,企业搬迁(去向外地或者本地集约化工业园区)后,土地会经过重新平整、场调、生态修复,恢复到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有些还会恢复到林地标准。

这些地什么时候能变更规划拿出来用,是个技巧性的事,总之既要坚持房住不炒,又要保证平稳发展。

但该拿的时候,就得拿。

另外,你们不要忘了,五个新城也是有人口和 GDP 的 kpi 要求的,这种东西就像鞭子,始终在头上挥着呢。

知乎用户 华夏英灵​ 发表

过去几年,我一直看好上海的房价。

可这次的疫情,让我对上海的房市有点吃不准了。

这次疫情不只是上海元气大伤,更让整个长三角跟着受牵连。很多产业的核心零部件出现问题。

现在疫情过去,很多人估计会思考: 将至关重要的核心产业链放在一个地方,是否风险很大?过去给上海的优惠是不是太多?有没有必要分散放置分散风险?

毕竟,谁也不知道今后几年的国内外形势下,是不是可能有其他突发事件。

上海仍然会是长三角第一大城市。但也许,该分散点上海的担子给其他城市了。

——————————

我毕业的时候做了几年供应链管理,对对于简单耗材,尽量本地化,因为技术含量低、容易替代。但是核心部件,其中一个要求是避免集中,不仅是避免集中一地,进口物料甚至要求避免集中一国。

曾经我们需要的一款胶水,全部产自日本,因为他们突然大面积停产,搞得很被动。后来,陆续试用了欧美的几款胶水。

分散风险,不只是一个企业,一个国家更要注意。

知乎用户 小楼卧听雨 发表

上海的形势真不乐观。有钱人在市区,也得眼睁睁看着最贵的房价下行。

不止教培、旅游、会展、文娱、餐饮不行,工业物流还基本断了,即使大厂得到优待,配套产业链没法运配件进来,也照样没法正常运作。一个城市关两个月,什么行业能挺住?很多制造业的小老板,利润率本来就千分之几。做服务的干赔俩月谁受得了?这可不是光赔利润,上海的买卖本钱不大你能开张?

这时候缺少资金过手,税收肯定大幅度下降了,只能用最狠的招,拿最快的钱,最快就是卖地。

全国人才和资金盘子就那么大。一线加速拿走更多,二线苏杭就得想更狠更绝的招,给户口给工作,抢下面更多城市的。光这还不行,得加大招商力度,出奇招,否则人都不来。

再下面无锡南通等小城一看,你们这么过分,我就得琢磨着,能不能从欠发达地区抽血,弄点学历不太高的年轻人来,哪怕先没钱,只要过来了,早晚要买房。

不出意外的,上海会部分放开限制政策,吸收更多资金和人才的同时,工业领域也吸引些原来看不上的制造业,比如汽车配件这种低利润的,先把人留住。直接倒霉的是周边的二三四线所有城市。地皮都刮光了,南通湖州嘉兴还等着资金外溢呢,现在看上海不准备给他们机会了。

上海以前也卖地。但卖地有技巧的,不能一下卖出来。需要预热(指郊区大片的,不是市区的单个小地皮),否则核心地皮卖价低。也就是连片投资开发,先以教育医疗交通炒热附近二流地皮,价高后集中突击最贵最大的地块。之后人走茶凉。

这个手法的预热步骤现在已经成熟,在几个新城的周边,尤其临港,可以进行核心地块的收割了。正好疫情来了,不如加大力度,闭上眼干,其他城市由他去吧。

所以日本高铁的虹吸效应是必然的,我们也会把小城小镇抽干。这种虹吸是自发的,强力的,必然的。日本人的房地产曾经闹得凶,人最后都跑到东京和关西两小块。而德国没有,因为德国人强力分配了教育和医疗,几千人的地方也有资源轮调。也照顾了体力劳动者,重视公平。

我们要是光玩丛林法则,不提前准备,也会成日本那样。北京前一段不是试着轮调教师么?现在也没能推动,逐渐没人提了。上海北京有话语权,住了很多政策制定者,不用担心太多分配问题,小地方的生态倒值得担忧。

知乎用户 夏目属实​ 发表

谢邀。

预料之内,本轮疫情上海静默约 2 个多月,损失巨大,不亚于武汉。

政府财政急需补血,这就是为什么供地骤增的原因,不是首次啦。

20 年上海也是因为疫情,供地大增,当年卖地收入同比翻倍,一举把杭州赶下卖地金额第一的宝座。不仅如此,21 年上海也是卖地收入第一城市,杭州连续两次区居亚军。

在【中国大陆最硬城市】里面我就这么评论过上海:目前看就剩下北京、深圳、武汉等极少数几个城市了(上海实现社会面清零应该就会稍微刺激购房,静默这么久损失太大了)。

pure 日月:pure 日月 / 悟空新之助:【中国大陆最硬城市】候选名单所剩无几!

前几天特斯拉工厂选择上海扩产,也是因为上海急需大项目提振信心,当时的评论如下:

选择上海最大原因很可能是本次上海疫情经济损失较大,急需大项目提振上海经济发展信心,这个时候,特斯拉第二工厂落地无疑是很强的强心剂,很可能上海本次也给了一些政策才让特斯拉留在上海扩产能。

特斯拉选择上海扩充产能,一方面是地方需要,另一方面是近水楼台先得月,上海相当于特斯拉在亚洲的基地,新能源汽车配套产业链完善,不仅如此有大港口方便分销世界其他地区(水运价格优势明显),而且上海有美国驻上海总领事馆。

媒体称特斯拉将在上海投产第二工厂,年产能或提升至 100 万辆,特斯拉为什么再次选择上海?有哪些优势?

据说特斯拉觅第二工厂最重要要求:航运方便、有美国领事馆、汽车配套产业链完善。像税收、土地、融资这种优惠没什么难度,狠下心都可以拿出来,但是港口和产业链以及领事馆可是很稀有的优势,

实话实说,就这几条,国内就没几家可以选,只剩下:上海、广州、武汉、天津(靠近北京)、青岛也算但是产业链较弱。像郑州和成都几乎就不可能(没有水运,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也不全面,特斯拉不可能为了四川市场单独设厂)。

特斯拉选择上海扩产到产能 100 万其实是正常的,我原先看新闻就有说特斯拉原本的超级工厂就要扩产到 100 万,后面还有更惊人新闻说是上海特斯拉场内要提高到 200 万。当时还发布过消息:

现在,有很多上海的人将特斯拉第二工厂落地上海作为国家不会疏解上海功能的例证,这其实是不准确的,这个例子根本就不能作为例证。

上海功能会不会疏解主要看后面国家会不会给其他城市的港口和机场扩权,我认为疏解绝对少不了。我国经济不能被几个少数城市卡脖子。

即便没有上海疫情,基于我国共同富裕战略,我国也会疏解上海部分窗口和平台功能!

【本轮上海疫情关于疏解上海功能的话题很有意思,我其实建议北上广深独占功能都应该疏解】

我看出来啦,一群上海土著或者说搭乘上海高速发展红利而富起来的人(讽刺的是:这群人很多移民了),特别担心上海未来前景。可以调查一下,上海土著的年轻一代还有多少人在国内、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做贡献,中国有没有成了他们在外潇洒享受的粮仓,他们不断转移中国财富到国外享受?

他们很可能并不是真的担心上海发展,而是担心其上海的房产贬值了,影响自己的资产总量。

疏解上海窗口、平台功能就故意解读为肢解上海,这怕是吃独食吃惯了,现在看到可能 “特权” 没了,然后拼命无理取闹反对。

我强烈建议疏解上海的港口、航空、金融等部分功能,这是上海最重要的三个功能,影响长三角甚至长江流域经济社会发展。

宁波港承接部分洋山港功能、甚至苏州港也小小分担一下上海港压力,航空枢纽功能向杭州、南京、武汉、成都、郑州等城市疏解,金融方面加强北交所建设、碳交易所分解到武汉(解决碳交易分居问题)。

北京、深圳和广州类似。

知乎用户 pure 日月​ 发表

本次推地会比较顺利。

1. 上海财政收入压力也很大。

2. 在楼市中,一线城市房产算核心资产,相对保值。

3. 以上是地方 zf、地产商、群众的共识。

这次全国各地方 zf 都在推行房地产方面支持政策,与经济下行压力和财政收入压力关系很大。

强如上海也是如此。

但现实往往事与愿违,有可能奏效的,不是郑州这样的城市。大概率还是一线城市,以及本身仍有购买能力没有释放的新一线、强二线城市,如南京杭州之类。

啥叫购买力?看看北京这个万柳华府拍卖,不到 300 平拍出来 1.09 亿。

这就叫作一线城市购买力深不见底。

知乎用户 碎碎念的杰哥​​ 发表

更新:回应一下评论区,城市更新,尤其是住宅这块,有很多方案,比如改造。原住民改不起,其地段价值也会吸引地产企业,通过市场化方法进行更新。为什么要打包给开发商,以卖地的形式更新呢?是开发商一个个谈价格太麻烦,太不划算了吗?所以,到底是谁在这场游戏里损失利益了呢?

另外注意,旧改项目里很多是独栋和联排,见图。怎么在限墅令下开出这些项目的,谁得利了,请你们喷之前三思。

原回答:

作为文化行业人士,我无法接受的影响是,黄浦旧改将彻底破坏上海老城厢风貌,抹除维系上海本地居民的历史记忆。但凡那些里弄全部是改造,就算卖再贵,我都能接受,恰恰其中很大一部分是推了旧的,仿造新的。造什么呢?独栋和联排?!都已经规避掉限墅令了,还不如一步到位把地直接卖给富豪,开发成新时代的建筑师乐园。因为后者仍在构建新的文化,前者只有破坏文化。并且,就算是建国后的各种新村,其中部分地块也应该尽可能大面积保留、改造,因为这种建筑文化的特征就在于它的重复性,是对一段重要历史最好的记忆。

我在网上看过已经建成的项目,简直令人发指。那些住宅建筑是在是丢脸,根本称不上建筑,只是房子而已。除了面积和地段优于动迁房,文化价值上两者没有区别,甚至前者是令人作呕的,后者则只是无奈之举。

我在罗马留学时,市中心每一栋楼没有说不出历史的,很多民宅能追溯到 16-17 世纪,其间的所有易手和变化也都尽可能留存档案,甚至在近代,这些建筑中发生的大事也会记录在案。作为艺术史研究者,罗马似乎就是天堂。而我的故乡上海呢?呵呵。我们家的经验告诉我,至少当历史具体到一桩楼的层面时,她的历史是可以篡改的。

我国大计是产业转型升级。要转型就要有相适应的市场和消费者。我恰好懂意大利设计在该国产业转型期的重要性,两相对比,只能泪目。以家具设计为例,想要做出品牌,就必须有作品。什么作品?能在国际上斩获奖项的设计吗?如果一直要靠国际奖项维持其品牌形象,那就一直受制于人。真正的作品是从建筑到家具的整体设计,一种生活方式和风格的设计。并且不一定是豪宅设计,恰恰相反,意大利设计的爆发是 20-50 年代城市化进程中的经济房建设支持的。设计师提交的作品是从建筑到内部家具的一整个系统,即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并且,除了建筑和室内设计,人家连商场一起规划了,商场举办设计大赛,积极推广本土设计;媒体、杂志也给足曝光;然后学术界一顿吹。尽管内部矛盾肯定有,但总的看意大利设计界拧成了绳。

那我们的市中心豪宅呢?用新古典大师安格尔批评 1840 后沙龙展的话,就像个乱哄哄的大巴扎!什么意思?xx 国的冰箱、xx 牌的柜子,看似把最好的拼在了一起,其实和家装城有何区别?就是个迷你家具城仓库,再好的设计给这么搞,也就只有土气。

从内到外一点空间都不给文化生长的话,那建筑就成了装载必有一死者的墓碑。

就说这么多吧,再说就危险了。这两年很关心黄浦旧改,抖音上有人专门在做采访记录的工作,我非常敬佩这些人的努力。

知乎用户 庄泽曦​​ 发表

一样老老实实找工作等 5-7 年,

你们为什么不多学一门外语呢……

上海真的不灵,对外地人性价比很低的。

尤其是今年,性价比底线都没了。

学好英语数学计算机,走遍天下都不怕。

知乎用户 温酒 发表

接下来七月毕业季,看落户会不会再次放开。

前年四所高校毕业自带户口、去年硕士生工作五大新城就给户口,今年呢?

户口对于应届生最大好处就是直接可以买房。

去年六月前上海房价一直上涨,最后是三价卡了二手房贷款稳定了房价。

估计接下来二手房贷款可能又要放开了,五年社保时间缩短、家庭拥有房子数量也会解锁吧。

可能到了那天房价的上限就到了吧。

知乎用户 zpeng​​ 发表

疫情停摆两个多月,预期一个季度,政府每天都在烧钱,虽然上海政府的财政状况是全国最健康的,但也经不起长期的折腾,这波是无力之举。

增加供地,政府收入提高,后面二手房提高,一线城市的房子不愁卖,这个好物疑问,但很多投资人却不这么想,大家会卖掉二线三线的房子,然后买入一线的房子,作为投资品。

别说,房子和股票,虽然说好的住房不炒,但懂点金融的人都知道,一线的房价一定很保值,但二三线就不一定了。

二三线城市大多数都是人口净流出,人口净流出的城市,房价上不去,这几年大家看向天津,房价真的不贵。

但南方的城市,很多都是人口净流入,地产自然随人流上涨。

此举利好上海无疑。

知乎用户 东哥​ 发表

讲个笑话

非上海户籍的单身狗终身不得买房

你们随便

在这条奇葩的限购取消之前说明他们压根就没急过

知乎用户 从不看视频 发表

地方财政自救。但是在房地产企业在去杠杆过程中非常需要资金自救的今天,到底多少人还会加杠杆值得怀疑。

央行必须配套大量放信贷,不然地方政府多卖地并没有什么用。

其实还不如推旧城改造来的更实际点,推了旧城区,又解决现实问题又创造需求,一举两得。

知乎用户 何晔​ 发表

在上海最多的是江苏、安徽人叭

现在上海要多卖房

南京合肥挺住

![](data:image/svg+xml;utf8,)

近期有几个上海朋友问苏州房子,说这边放开了,也便宜,想炒一手~

真不怕自己下不了车嘛?

知乎用户 周国峰 发表

两个目的

1、停摆以后财政收入扛不住了,要卖地赚钱。

2、进一步打压上海房价,吸引人口,来弥补这一波人口的亏空。

至于影响

上海的地属于硬通货,房企肯定会上的,所以目的 1 应该可以达到。

目的 2,大家有没有接盘的意愿,有没有接盘的能力,3-5 年后见分晓,现在说还太早,拭目以待吧。

知乎用户 CCCBC 发表

没有什么比让房地产王者归来更能让沪市感受到信心的送温暖行动了?

没有什么能超过房地产,让消费者无怨无悔,甘心情愿付出一生来爱的供养的生意?

稳低价,保房价,就是保护投资消费信心的基础。

上海解封后,恢复经济需要这样的” 猛药 “,当然也需要做好风险控制政策来防范新的经济泡沫形成,要知道这个国际资本聚集的城市,每一秒钟都是财富裂变的过程。

融创和恒大及碧桂园及绿地等房地产公司,面对的高杠杆金融工具沉淀的泡沫需要消除,这个消除泡沫过程需要时间和空间,消费者和投资机构能给他们多长债务时间,法律和政策能给他们多大的发挥创新空间,这都决定他们在资本和实体二元并行的生意里的生存几率。

上海爆发式的集中土地供应上市,一批大型项目集中开工,这拉动城市经济恢复和资本市场信心是巨大的,当市场恢复了投资和消费信心,那么整个经济循环就会活络起来。

在上海采取这种基建和土地供应调节方式来快速热启动经济之前,深圳已经做了尝试且效果非凡,我们从深圳第一季度经济数据看,受疫情影响深圳第一季度财政收入下滑了很多,在解封后深圳地铁十四号线及大学城项目和前海自由贸易区推动粤港澳一体化产业项目都被一系列刺激性政策推着加速,整个深圳现在热火朝天的局面,于是深圳经济快速恢复过来。

深圳和上海的经验,也将为北京及其它城市提供经验,中国内循环市场的资源调配需要地方政府发挥更大自主性,统一大市场建设打通市场各要素过程中,最关键的是打通政策限制市场流通的人为障碍,用法治思维和市场经济理念及为人民服务宗旨来制定好地方经济恢复规划方案,这就会是一个风险可控有地方特色和保持核心竞争力的好方案。

知乎用户 唐果​​ 发表

上海作为一线城市,也是长三角城市群的核心,是会保持经济和人才的虹吸效应的

这几年的数据显示,上海的供需市场是不平衡的。简单来说就是供不应求,无论是新房库存的去化,还是二手房的供应都远低于市场需求,乃至于楼市调控也调了个寂寞。

大家都仍看到上海的楼市还是涨,毕竟交投活跃嘛!

要解决上海的住房问题,就不是一刀切的调控政策能解决的,解决供需关系才是关键。

当然,上海历史至今有不少移民,这些移民人员的房子估计是大量闲置的,这也是导致供需失衡的一大原因。

增加商住土地供给,当然可以解决供需问题。不过,这需要等待新房入市,仍有较长的时间。

要加快解决,还是得动动这些移民人员的物业,外国国籍的外国人,占用国内资产资源,不征收高额闲置税,还要帮他们资产继续增值不成?

知乎用户 P 先生的地产观​ 发表

550 万平方米商品房。

1400 万平方米产业用地。

200 万平方米办公

200 万平方米保障

200 万平方米租赁

按 1.5 到 2 的容积率来看。

就是 10 万套商品房

5 万套保障房

5 万套租赁

大概可以解决 50 万人的住房改善需求。

其实上海对土地财政的依赖度并不高。

从产业用地激增来看,上海的新增工作岗位也会随之激增。

知乎用户 恩恩​ 发表

上海这一波疫情财政可能掉的很厉害不得已而为之。真成了王熙凤那句话 “大有大的难处”,上海平时开支就大,不说别的,公务员工资都高其他地方一节,平时风光,遇上麻烦就发现包袱一点不比小地方好到哪里去,必须放大招补大血。

好处是短期内上海不愁卖地。

长期看的话由于处置不利,老百姓的信心收到致命打击,负面影响会一步步浮上来。

如果说疫情只有一次,忍忍就过去了。但是现在傻子都知道疫情肯定不止这么一次,下一波说来就来。

下一次。。人在上海,刚团完菜,摸着自己良心问问还有心情玩下一次吗?

萌新找工作,一听工作地点在上海,就问你心里打不打鼓?刚上班工资没多少,租房吃喝下来月光族一个。万一又拉胯了,人受罪也罢,钱没准还得倒贴给团长。

本地土著都难顶,你一个新外来户能顶的住?

关键是,这个概率还蛮大的。悲观点说,是必然会发生的。

傻子都知道疫情还有下一轮,下一轮并不远,也许就是几个月以后,甚至就是下个月。

而暴露出来的不足是系统性的,哪怕是想改也需要很长一段时间。但是病毒变异说来就来,人家可不等你。

以后的日子,那叫一波一波又一波,换个姿势,然后再来一波。。目前还没有看不到终点。我就问你敢不敢赌。。

下一轮,疫情初期的时候百分之百就出现一大波离沪潮,大家都是平头老百姓,被你整怕了,没信心,能润干嘛不润?

上海人均收入本来就高,换个地方,哪怕酒店长租客房,算上吃喝拉撒也不见得就比在封在上海从团长手里买菜亏多少,反正都是上不了班,既然破财消灾,起码自己混个不生病也是好的。

而且南方还不像北方,南方很多同级别城市明显比北方好很多,真能考虑。

没人不喜欢离家近,没有外来户是真的喜欢大城市的生活节奏,只是有很多合适的岗位只在大城市才有罢了。我身边的非土著就没有一个心里没有润的心思的,只不过综合考虑下来 “还是算了”、“就这样吧”、“再等等” 而已。

不是不想,是下不了决心。城市管理者要是今天踢你一脚明天坑你一回的这么反复折腾。城市走下坡路是早晚的事。

所以这才是真正的担心的事情。

只不过习惯了刻舟求剑的相当一部分土著会拍手叫好,说硬盘赶紧走吧,好像没有面包,大不了吃蛋糕一样。

知乎用户 没吃饱睡不着 发表

这么大个坑放在那里,短期内要坑掉不太可能,稍微夯点土进去垫吧垫吧,让坑看着不这么寒蝉,可以用的材料也不多,之后为了留住企业,大概率还要出税收政策,作孽。

所以基本政府可以快速来钱的方式就是两个:

卖地、抄家

移民政策卡死,多多少少也有这方面的考量。

知乎用户 早月先生​ 发表

上海市区中心范围不可能增加住房用地,这些地段只能是偏远区域了。

短期影响————ZF 可获得财政收入

长期影响———— ???未知

跟房价没什么关系,不会指望今天办完手续明天盖好后天装修大后天就卖出去吧?

市中心的房价一直是高,哪怕是老破小,本地人不太会愿意换到郊区。

至于郊区,身边几个外地偏远买的房子在奉贤 周浦这种的有。大多还是普通打工人可以承受的。

说白了,新房子主要还是针对外地人的。

外地人的财富积累,除了自己的工作收入,有 不少还是自己老家的资产带过来的。

意思懂了吧?

房价关系很复杂,不是一个政策就能怎样的。

一线城市的房子 永远是供不应求。

关键是取决于 ZF 想让房价怎样?

现在上海的限购政策一直很严没有松口。

想象一下,上海放宽限购政策,上海 211 985 大学生毕业就可在上海买房,会是什么场面,就知道了。

知乎用户 日小月 发表

各方大神,通过这么个计划就解读上海楼市,说涨说跌

你们是高估了这个计划,还是低估了上海楼市?

收收神通吧

知乎用户 狼外婆的守护者 发表

只有卖地才能刺激经济,疫情期间发了国难财的人,最终还要买房子,因此谁才是最大的赢家呢?

房价心理博弈期 - 2:“玻璃心”的民族文化与 “民粹主义” 的羊群效应一定会导致什么,日本的两次自我纠错得到了什么?

广协与 S-U t a

房价心理博弈期 - 1:二手房价跌破 1w?是谁向谁低头?五一成都、贵阳、昆明、重庆、合肥、青岛、郑州、武汉、深圳、南京新房成交量,》《民族主义和民粹主义如何导致 1990 年日本房地产泡沫崩溃?》《基建鼻祖慈禧与北洋水军覆灭记:修建颐和园到底花费了多少钱?

其实以上三篇文章应该作为一个合集推出,它们共同组成了一个反思日本房地产泡沫的一种思路,除去经济条件失误以外,日本作为资本主义国家中 “言论限制” 最严重的国家之一,也是促成其崩溃的原因之一。

**明治维新以后,日本为了赶超大清,制定了诸多国策,其中天皇为了买最先进的海军战舰,不惜号召全体公务员捐出部分工资,并以身作则。(当时慈溪为了过生日挪用海军军费,形成了鲜明的对比)**1990 年泡沫崩盘以后,又是日本公务员集体宣布停止退休金上涨,**2012 年提出官民平等,公务员退休金被提案降低。(与某些国家公务员工资是社会平均工资的 2-3 倍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种集体性的行为在欧美看来是很难做到的,因为它首先需要大部分人取得一致的认同,必须拥有文化认同感。

1998 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以后,韩国居民纷纷拿出自己的黄金,交给政府抵御亚洲金融风暴,同样韩国政府规定公务员不能持有多套房,违者立即接受调查(又与某些国家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

**民族认同感与民粹主义会自动地屏蔽一些 “杂音”,这种认同感在经济学上称之为羊群效应,羊群效应就是催生泡沫的关键力量。**同样 2022 年韩国的住户部门杠杆率非常的高,但是房价收入比只有 30 倍,我国高达 60 倍,这就说明我们的羊群效应要比韩国还要大一倍。

目前的韩国存款基准利率为 1.5%, 市场预期韩国 5 月还将继续加息,如果也效仿美联储加息 50 个基点,那么 6 月份韩国的存款基准利率将达到 2%,当韩国的存款利率超过 3% 时,其国内的房地产泡沫也就面临崩盘了,英国的存款基准利率也已经上调到了 1%,英国的存款基准利率上浮到 2% 也将对贷款利率形成压力,房贷利率必然上调。

-—-

**为何 1990 年以后日本的消费一蹶不振呢?**按道理说,房价便宜了,新一代的韭菜消费能力增加了,幸福感也增加了,必然能促进社会发展。

尤其是丰田、本田、三菱等企业的待遇远超我国资本家企业的待遇,为何日本人的消费不如我国呢?我们认为很大的原因就是民族记忆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1990-2000 年严重的失业潮和破产潮使得国民受到了自然规律的严重教育,喜欢高储蓄,不愿意借贷消费。因此日本居民的消费需求没有弹性,完全是刚需消费,剩余的资金被储蓄下来,日式金融危机没有解决就业公平、内卷、财富分配的问题,反而加剧了垄断,破产潮没有带来机遇,反而带来了垄断和低欲望社会,和我们当下非常类似,一家企业倒闭,赢家通吃。羊群效应导致的消费高峰,又会作用到一个消费低谷,情绪传染以及男女比例失衡导致了一种特殊的社会文化。

日本消费的高峰期,是社会求偶婚配带动的消费的低谷期也是由不婚不育造成的,为了婚配,必须买房买车,不婚配了,那么车房及消费品就成为了弃子。

对于欧美,日本的高福利社会来的有点迟,而高福利是解决失业的重要手段,发达国家通过征收中产的税来养活无产,这是社会生产力进步导致的失业潮必须选择的道路。

高福利是社会生产力的进步,少部分的农民即可养活大部分人,少部分的工人即可生产出便宜的商品,而大部分人从事服务业体力劳动,消费越多,就业越多,这就是发达国家。

从我们对发达国家的定义来看,日本的宅文化就不属于发达文化,无法带动社会发展。发达社会,必须要多休息,少劳动,多消费,**而中国制造业强大,生产的商品就是美国人消费,如果一旦美国人不消费或者是生产力进步了,生产力被越南替代了,我们就失业了。**因此我们要提高内循环的消费力,但是失业了,问题怎么办?几亿农民退休金太少怎么办?

其实很简单,针对师医公程序员等高收入者征收重税,反哺给农民,工资实现内平衡,减少无效基建,增加全民医疗、教育支出,解决房地产泡沫,那么一切问题迎刃而解。

-—

历史上,只有经历过痛苦人类才会长记性,比如日本,我们也一样,欧洲也一样,羊群效应是社会发展的动力,也是社会危机的源头,当一个社会缺乏纠错机制时,那么它将会付出惨重的代价。

有人说,我们遇到的问题可能比日本还要多。

不管是明治维新还是 1990 年的日本,日本人自我纠错能力非常的强,**天皇可以自降工资来发展国家,日本可以加息自己主动刺破泡沫,这说明日本人是一个了不起的民族,也是一个不容小觑的民族。**羊群效应与自我纠错,这是一个社会发展所必须具备的机制,包括我们每一个人的认知,无数日本人认为刺破泡沫是正确的,如果当初不刺破泡沫,日元可能和卢布一样早就贬值上万倍了。

我们也有自我纠错能力,明治维新时期日本举国学习西方文化,吃西餐穿西服,1980 年以来我们举国学习英语,所以这四十年来改天换地 —–

-—

[1]20 年后不知道我们的子孙后代是否认为刺破泡沫是正确的选择,反正现在的中产 - 既得利益者宁愿核爆全球也不愿意刺破,当然等待着他们的是一场腥风血雨的场面。

参考

  1. ^ 房价心理博弈期 - 2:“玻璃心”的民族文化与 “民粹主义” 的羊群效应一定会导致什么,日本的两次自我纠错得到了什么?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U1MjE5MDAzNw==&mid=2247488061&idx=1&sn=4b0cf9f683df0f3028d913d8fdeefe40&chksm=fb84bb07ccf3321111679c4e0388c8d4b726a90a7c27e31f16b5dd5abdcb1f4de3385d5a7b3d&token=659970327&lang=zh_CN#rd

知乎用户 房住不炒科技兴国 发表

抢割韭菜。对韭当割,晚割韭菜就没了。

知乎用户 陈圣 发表

增加土地供应,理论上有利于降房价,当实际效果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房价的逻辑是这样,短期看政策、中期看土地、长期看人口。

短期看政策——

政策对房价的影响,是比较快速的,短时间内很容易造成波动,举个例子,比如突然出一个政策,说外来大学生,可以花更少的钱买房,这时候一下子就会增加很多购房者,房价短期内就会产生波动。

但这是短期的影响,当这一部分政策背后的潜在购房者释放完以后,房价波动就恢复正常了。

中期看土地——

这点比较好理解,咱们拿玩游戏给大家举例子,都玩过模拟经营的游戏吧,比如你需要建设一座小岛,这岛上只有这么多土地,你买的时候,土地价格比如是 10 块钱块,然后越好的地块比如靠近市中心,或者地理位置有山有水,就会相对贵,城市边缘或不怎么好的地块,就会比较便宜,在这些土地上盖的房子,价格也相对固定,咱们不考虑那么复杂,基本的逻辑就是地贵,房价就贵,因为建筑成本高。

结果这时,小岛周围突然又发现了一大片地,物以稀为贵,供应多了,价格就下来了。

所以简而言之,土地多,价格相对便宜,之前只出让这么多让你盖房子,现在多给你一些,房价就会产生一定波动。

这次的供地计划,就是增加了很多商品房建筑用地,从具体供应情况来看:

商品住房用地供应计划为 522-592 公顷,占比达 22%;

商业办公用地 155-210 公顷;

租赁住房用地 135-160 公顷;

保障性住房 220-260 公顷;

产业用地 1320-1400 公顷。

长期看人口——

其实这点也不难理解,还拿玩游戏来举例子,你在小岛上盖房子,说到底不是给人住的吗,所以长期房价的支撑,不是你这个房子盖的多漂亮,格局多么合理,而是有没有人源源不断的往你这来,小岛上的居民都没了,那你的房子卖给谁?没人买就只能降价。

反过来,如果你这个小岛上,源源不断的有人来,大家都要有地方住,买房需求上升,房价也就起来了。

人口迁徙不太能被政策左右,因为这是自然规律,大城市里,居住条件好,就业机会多,学习环境好,人口不断涌入,这几乎是可以看得见的。现在是,以后基本也是。

好,理解了上面三个影响房价的基本因素后,你就明白开头我说的理论上利于降房价,但实际情况要具体分析了。

因为 3 个因素,你不能说满足了 1 个,房价就立刻会走单边,这是不切实际的。

从政策上来看,房价的调控,这要从几年前说起了,但政策是稳房价,暴涨暴跌对我们生活都会造成影响,暴涨就不用说了,大家感觉奋斗无望,就会降低工作的积极性,但暴跌同样不好,很多人都是贷款买房,跌了如果你不还钱了,银行把房子收回去卖掉也还是亏钱,这种情况多了以后,银行的亏损压力得多大,这对经济影响很大。

所以是稳,不让暴涨暴跌,所以从短期政策来说,不具备利空。

中期,增加土地供应,也不是说凭空增加,也可能就是之前就不够,因为大城市人才是不断流入的,现在拿出一些来,继续建房子,去应对原本就有的需求也不是没可能,这个具体还要进一步分析现在存量市场和购房需求之间的关系。

长期,北上广深这样的大城市,对人口的吸引一直都很大,人口流入越多,购房需求就越大,对房价支撑就越强。

知乎用户 罗元裳​ 发表

疫情暴露上海种种缺陷 会流失大量外来人口 房价下跌 如果再批量供地 房价会不会大头朝下?

不朝下 疫情后大家都没了购买力 肯定优惠出刺激政策 取消限购等 然后有钱的继续炒 没钱的逃 最后有钱人握着一把房子努力还贷

知乎用户 脑洞太开 发表

一点都不超量

内环内的老弄堂普遍超过 70~90 年房龄,

中环内的各种村最短超过 35 年,

普遍在 40~60 年的老破小,

上海是没地吗?

浦东内环内的还有农村自建房 中环内大片菜地

浦西也一样,内环内也有各种空地,

中环内还有工厂 菜地等着建 CBD

至于你们是拎马桶还是睡公园

关 zf 啥事情

知乎用户 乐行玫瑰 发表

涨价时你没地,囤积居奇这顶帽子戴不到你头上,因为你头大,因为你从不放火,你只点灯,烟灯、花灯。

掉价了,你立刻要为人民服务,挤兑式供地,你到底是为哪里哪位人民服务?是在美国的与你姻亲血亲的特定人民?

割韭菜你就割韭菜,人民是韭菜,麻烦你亲自割。但千万不要再打为人民服务的牌,要有点底线意识,尊重底线,那也是你的安全线。

英国历史学家托 · 夫勒说:“一富遮百丑。”

在当下之中国,一地见百丑。

知乎用户 思想花园​ 发表

记不得去年大批的土地流拍了?

第一,房地产的基本面受金融形势影响,钱多就类似通胀,房子面积和价格双涨。钱少就类似通缩,房子面积和价格双杀。有人问,房子多了怎么价格还涨呢?因为目前的生产力水平,房子实际上是跟不上居住需求的。旧城区的土地供应不足,新城区的工作岗位和基础设施跟不上,这就是目前这个生产力水平的局限。总有中介忽悠说某某新城 20 年后就发展起来了,其实 20 年后也发展不起来,除非生产力大跃进。

第二,一线城市现在最紧张的不是住房,而是生产用地。比住房价格上涨更快的是商用和工业用房租金。买房子之前先想清楚,人首先要工作,然后才有资格生存,才有资格买房。如果工作机会没有了,社会就会无情淘汰你,别说房子了,根本就不会给你生存的机会,人口自然淘汰。现在一线城市工业已经在大面积退出,贸易和零售、低端服务业也快要生存不下去,比生活成本上升更严峻的是工作岗位减少,底特律是怎么成为废城的历历在目。

知乎用户 正午马天尼 发表

受到疫情管控的冲击。

今年上海 GDP 负增长。

怎么办?

如果能通过卖地,多卖回来一点钱,也是好的,财政压力会小很多。

如果地能卖出去,那么意味着未来房地产投资会持续增加,经济活力增强。

为什么加大力度卖地会被使用?

效果立竿见影的快。

地卖出去了,钱就到政府兜里。

开发商为了回款,也会抓紧时间开工建设。

这样,政策效果就会非常的直接。

比通过货币政策刺激来的直接。

货币政策扩张,让你感觉富裕了,才增加消费和投资。

上海房价会涨吗?

不会。

因为市中心的供给很少,市中心只有先拆迁才有新的地块出来。

所以一时半会市中心的供给不会大幅增加。

如果新的地块都在五大新城附近。

那些区域本来房价就不算太贵,大部分都低于上海 5 万的均价。

反而会拉低上海新房的销售价格。

知乎用户 娓娓道来 886 发表

有没有可能是上海政府做空上海房市,高位套现,不然之后卖不了这个价了。

知乎用户 Gahole 发表

这个事情让我想到四月份说上海会跌落一线,包括什么制造业金融业内迁的言论。当时什么人都有,但我唯独记住一句:秦失其鹿, 天下共逐之。

现在开始地产大放水了,天下资本究竟会往哪里逐,恐怕也快要揭晓了。

在全国都在饮鸩止渴的时候,上海慢慢放下手里的杯子。现在上海又从装酒的桶里开始舀了,各位可能会发现,哎连毒酒也是限量的啊?

发动机工作不畅的时候,修理工不会拆了旧发动机去重新造一个新的,修理工只会从工具箱里拿机油和新零件喂给发动机,期待他能重新正常工作。

当然好消息是,全国很多城市的房价真的会 “回归正常”,前提是没人拦着。

知乎用户 杰洛士​ 发表

“我要吸 114514 口!”

知乎用户 xyPROBLEM9x 发表

我的曾曾祖父,也就是我外婆的爷爷是实打实的地主,只不过后来我外婆的几个叔叔沾上了大烟和赌博,家道中落。我外婆十岁就出去做工了。

所以我经常能听到外婆说以前的事情,包括去听戏能坐最好的雅座,因为戏院是她爷爷出钱最多。当然也包括她爷爷去世后几个叔叔分家产拿去变卖,她母亲是大户人家的小姐抹不开面去打零工,她十岁就不得不去给别人看孩子干活。甚至我妈都知道外婆好不容易留下一块做纪念的袁大头都被她叔叔骗走了。

不管是啥大地主,穷的时候还是只能变卖家产

知乎用户 弈剑听雨阁小师弟 发表

看到这句话没?

知乎用户 南瓜包子来俩 发表

众所周知,

上海的外地人很大部分都是来自周边的江浙皖,

这批新增的住房用地,基本都集中在五大新城,

上海本地人不需要,江浙人看不上,

多半只能找一些安徽人接盘

知乎用户 胡师傅你好 发表

面包卖不出,供应再多的面粉有什么用?就目前大部分房地产开发商半死不活的状态,上海这些地能找到接盘的?

知乎用户 jacky’s 发表

知乎用户 笑一笑 0258 发表

虽然有钱人不会来混知乎,但是有钱还是可以去上海买房的,最好是现房。无论你是卖核酸,还是当团长。只要有钱且在上海没有房子,这一波买卖还是可以做的。

在中国有钱人的投资途径并不多。

首先是存银行,中国的存款利率还是蛮高的。这些存款者话语权也大,存款利率一时半载不会下降。

其次就是买奢侈品。郑州奢侈品店四小时卖断货,说明还是相当多人不知怎样花钱。当然也有收藏古董文物,量力而行同样没问题。

最糟糕的的是投资实业,科兴赚了九百亿就转房地产,恒大造车一地鸡毛。所以实业投资最要不得。一句话,家里有矿,混吃等死可以挥霍三代,搞企业经营可能就很容易败光家产。

在上海买一两套房,自然是很正常的行为。以前没机会,现在机会来了,没啥好犹豫的。政府说房住不炒,对这些人来说很贴心的警告。政府可没说有钱人不能住两三套房。老家一套,深圳两套,上海三套。

所以,上海放宽房市,利用一线城市的虹吸效应,还是有人愿意买单。考虑到这一点,开发商还是会竞拍的,土地流拍的可能性不高。当然,这时候没人管耕地红线,高喊粮食安全。

至于房产泡沫,经济硬着陆,需要考虑吗,我大胡建不好签证,爱丁堡想润可容易多了。

知乎用户 冷血豆腐 发表

用地供给增加,未来 3-5 年新建住宅供给相应增加,如果限购措施不放松,上海房产价格会稳中有降;而我相信随着疫情防控的趋稳和上海的逐步解封,上海的楼市调控新政肯定还是是出台,不然怎么消化这些新增供给?

知乎用户 茶人孙明伟 发表

房价还能涨。。狗头。。

由简入奢易,由奢入简难。

知乎用户 淡定 发表

他们曾经都想留在这个城市。

知乎用户 import 潘多拉​ 发表

挺好的,全国房价彻底垮就靠上海这批地了

知乎用户 Youcannotredo 发表

不论是由于疫情影响财政困难,还是别的什么原因,反正从结果来看,上到 zy 同意默认房地产松绑,下到各地方抢跑都想靠房地产担负救财政和经济的大任。毕竟过去几十年都是它。

看看第二季度数据怎么样,不出意外的话会相当惨烈。

知乎用户 不叫感恩怪 发表

今日热榜

一边超量供应,一边劝阻要理性消费。

知乎用户 竹杖芒鞋 发表

虚假的发展房地产:拉高房价。

真正的发展房地产:增加土地供应。

房地产是第二产业,而不是什么金融业。

只有多盖房子,多造家具家电,才能把 gdp 拉起来,否则你地价就算上太阳了,那也不算在 gdp 之内。

单纯拉高地价,只能让居民负债率越来越高,对实体经济其实是有害的。增加土地供应才能真正推动实体经济发展。

知乎用户 回眸一笑倒苍生​ 发表

非专业人士。

是不是政府债务率过高,需要卖地还债了。

知乎用户 月儿​ 发表

房子都已经成为奢侈品了,

对于普通人来说,奢侈品涨价还是跌价,你会去关心吗

知乎用户 氕氘氚 发表

疫情在上海折腾了这么久,财政收入最少腰斩了一大半,这种情况下,什么办法能产生大量的 GDP,就要采用这种办法来刺激经济的发展。所以,地皮和楼市就成了必然的选择。

知乎用户 zydchina​ 发表

意思是:是卖一波地来回笼资金,疫情影响的在土地这块收回来。同比增幅达 44.7%,大概能赚回 1485 亿,可以弥补损失

观点供参考

知乎用户 经传股事汇 发表

对比上海历年的土地供应面积,今年这个量,远远称不上 “超量” 的级别。

为什么特斯拉工厂可以神速建成,居民买房却被限购,新房甚至要积分摇号?

因为上海,或者说所有大中城市的核心土地价值观,可以用十个字总结:

【低价工业化,高价城市化

2003-2018 年中国地级城市土地出让交易状况及时空动态特征 - 百度学术

知乎用户 龙在野 发表

一公顷是 1 万平方米,我们取中间值 550 公顷,则是 550 万平方米,折合 8258 亩地。

这是个什么概念呢?

大概相当于复旦大学 + 上海交大加起来这么大。

看起来很多,其实没多大。差不多是上海面积最小的区的黄浦区的四分之一。如图:

知乎用户 豆丁 发表

看了昨天的发布会,应该是缺钱的无奈之举

![](data:image/svg+xml;utf8,)

下面是市经济信息化委主任吴金城做的介绍:

关于企业复工的情况说明

目前全市中小企业复工复产率还偏低,其中一部分工业企业已经复工,餐饮、文娱及维修、检测、物流等生产性服务领域受疫情影响很大。
全市 “专精特新” 中小企业中,通过线下或线上方式维持生产经营的约占 65%(其中,封闭生产的约 15%,线上线下结合办公的约 10%,全线上办公的约 40%),维持生产经营的企业中,75% 的企业员工线下返岗率不足 30%,80% 的企业产能利用率不到 50%

这个数据触目惊心,不上班就没有收入啊。

关于企业纾困帮扶政策

综合实施减税降费、房租减免、财政补贴、金融支持、援企稳岗等措施;
减税降费方面,落实国家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优先安排小微企业享受,预计 2022 年可以为全市相关行业和企业减负 1400 亿元左右,100 多万户次企业可享受税收优惠。

简单来说,减税降费,这一波相当于支出 1400 亿元左右。

关于房租减免

房租减免方面,预计国有企业房屋业主将为中小企业减免房租 100 余亿元,鼓励民营企业、产业园区等非国有房屋业主为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减免房租。

这一波又支出 100 亿。

关于金融支持

通过金融支持帮助中小企业 “增” 发展韧性活力。信贷支持方面,目前上海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利率约 4.96%,为全国最低地区之一,3 月份以来,本市各金融机构向受疫情影响的 1 万多家企业发放贷款 723 亿元。
信贷支持方面,目前上海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利率约 4.96%,为全国最低地区之一,3 月份以来,本市各金融机构向受疫情影响的 1 万多家企业发放贷款 723 亿元。
融资担保方面,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担保放大倍数不低于 5 倍,担保代偿率可以达到 5%,帮助企业续保续贷;对符合条件的中小微企业 2022 年新申请的银行贷款,市融资担保中心融资担保费率为 0.5%,对创业担保贷款继续免收担保费。

关于助企服务

“上海市企业服务云”平台开设了 “守沪战疫” 专栏,汇总和梳理各级政府惠企政策 300 余项,发布 2022 版惠企政策和涉企公共服务两个清单,主动对接企业融资、防疫物资等需求,帮助企业克服疫情影响。

简单总结一下,政府目前的问题就是,收入减少,开销多了,急需回血。

知乎用户 白日梦想家 发表

知乎用户 赞美猴小猴​​ 发表

上海也真的是缺钱了,根据前几天上海公布的 2022 年土地供应计划来看,今年上海商品住房用地比 2021 年多了 44.7%,

换句话来说,也就是今年上海土拍不流拍的话,那么明年上海楼市上市的新房数量,将会远远超过了今年。

强如上海,在遇到了疫情之后,也需要靠卖地才能回血,那么想想那些遇到疫情的普通城市,他们对卖地的渴望会有多高。

上海为了保证不流拍,肯定还是会拿出一些好地来的,再加上上海疫情过后,一部分外地无房户会离开,这会让上海的刚需新房更容易买到,积分的要求会低一些。

想要在上海买房,还是尽量的买新房为主,二手房划不来,上海新房供应量那么多,二手房价值会被压到的。

彭叔房产粉丝群第 15 次拉人了,全国各地房产群都有,不卖房纯交流

知乎用户 有事问彭叔​ 发表

上海这种地方,有一说一,房价涨是涨不动了,但是八成会跌。

首先它不像北京,坦诚地说北京周围都是穷比地方,这没什么不好承认的。

所以有着很大一堆想削尖脑袋混去帝都的心…

共识嘛,也是价值,每个省有一百万这样的人,很容易找,北京就跌不了。

但是上海周围,富户多啊,人家吃多了蛋疼放弃家里条件去吃苦去…?所以论接盘后备队,江浙的决心就不行。

其次,北京更多是政治资源,而上海主要是有钱……

这块儿也是巨大的差异,前者多少能给人一种靠的近了可能会沾到光的认知,所以还能吸引一点有能力付首付且愿意拼一下过去的人。

后者那明显的,大家又不是傻缺?别人有钱跟自己有钱是两码事儿,反正赚钱这东西到哪儿都是靠自己,我老家能有来钱道我何必跟你这儿折腾。

所以可预见的:未来如果还能涨,北京一定会涨,北京还会继续坐拥数个穷逼省份,拥有这些人口资源,能够继续吸引周围穷逼地方的小中 R 玩家。

而上海一定会跌,上海的人口资源和 R 玩家,很大可能会被江苏浙江分流,甚至被崛起的湖南湖北分流。

知乎用户 无敌铁憨憨​ 发表

核心原因,缺钱了,就这样。

至于房价,放心,这么点土地上海消化起来会非常容易,基本不会有太大影响。

而且如果能抑制一下房价,还可以消除下封城的负面影响,那些封城期间说要逃离上海的保证会立马自打脸,真香的。

总之,到上海这个地位和身份,怎么浪都不会输。

让人实在不禁感叹世界的参差,不止人,城市也是这样。一些小城市如履薄冰,战战兢兢,一旦一次战略决策失误,怕是就再也没有翻身的机会。背上沉重的债务,经济彻底沦落。而上海这样的城市,家大业大,地位高崇,就是故意败家,都不会衰落。

知乎用户 UUBall 发表

所以有些 nt 就不要抱怨自己月薪 3000 了,这能解读成房价继续涨,你不 3000 谁 3000?

疫情直接导致了中产群体的购买力下降,需求减少的同时市场供应又大幅度增加,你动动嘴皮吹房价上升不要紧,成交量下滑导致流动性暴雷的房企可是用脚投票的。

上海未来要担心的应该是,政府会不会出台限跌令。

知乎用户 云上的日子 发表

深圳呢?

知乎用户 星期八 发表

上海是这样的,不吃大亏不撞墙不会好好想办法的,这次也一样,拍脑袋想拉高卖地收入,但你配套措施都不出,还指望上海人靠 5-7% 公积金系数,制造业极低薪酬,体制内极端低额收入(事业单位年收入 8-9 万,公积金 1200 一个月) 这样一个城市来抬高房价?做梦呢? 赶紧放开限购条件,让全国土豪来买啊,让公积金一个月 5k 的地方的人来买啊,上海人就这公积金买啥买? 北京深圳杭州南京 他们居民什么水平,你上海居民什么水平? 同级别同类别事业单位,天津到手也是 8-9 万,但人家公积金可以达到 4k,人家当然可以抬高天津房价。同级别同类别事业单位,南京到手 12 万,公积金 4k+,人家当然可以抬高南京房价…. 苏州深圳就不谈了,你上海什么收入福利水平?人深圳土地少,有大量高薪互联网体制内人可以抬高房价。人北京,有大量的体制内和高端互联网和高端金融,并且有大量的超优质教育医疗资源(北京公积金上限可是 12)。你上海土地这么多,岗位呢?还全都是些低薪制造业群体,一小撮低端金融,还有一小撮低端互联网群体(挣不了钱的)体制内钱少事多… 什么破城市,还矜持?以为自己天朝上国?外地土豪会来你上海交社保 5 年?你凭什么?同样交 5 年社保,人家土豪不会去北京买房? 你还觉得自己了不起? 既然没本事拿不到互联网金融地产风口,既然没本事给上海居民中高收入和中高福利,既然没本事搞好教育资源(复旦和几十年前比垃成什么样了?复旦引领的一干上海院校这几十年垃成什么样了?) 没能力,就老老实实放开限购,让外地土豪低门槛进来买房抬价

知乎用户 不要改变初衷 发表

单就上海这一波卖地而言算是短期救急行为,凑合着把日子过下去。然而以全国视角,房地产普遍复吸是很糟糕的事。民生大家说得很多了,问题是哪怕不聊民生,就内在原理而论,卖地财政也是不可持续的。说起不可持续,总容易给人以远虑的感觉,远虑再有道理,眼前的难关先过了再说,但事实上这已经是迫在眉睫的近忧了。卖地是为了盖房,盖房是为了卖房,房子越造越多,谁来买呢?以往的答案是城市化,农民进城买房,市民改善居住条件。然而截止 2021 年,中国城市化率已达到 64.72%,要知道,发达国家也不过 80%,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也已达到 39.8 平方米,靠提升城市化率或改善住房条件来支撑房地产市场已经没有多少空间了,何况一眼可见的老龄化问题,人口不增长,房子却不停得造,如何持续?事情难在取代卖地财政的方法,一般认为是房地产税,然而兹事体大,牵扯太多,一直未敢真正推出。其实疫情期间是个解决卖地财政的时机,看似不应增加困难,而实际上,疫情期间全世界都困难,中国在控制住疫情的情况下,2021 年其实是个推动改革的时机,地球村都很惨的情况下,咬咬牙承受改革阵痛也就那样,反正全世界没有好过的,关键是人口不再增长的今天,继续拖下去的余地并不多。不敢动的结果就是,永远找不到解决问题的良好时机,讳疾忌医,只能导致病入膏肓,非常危险。卖地财政不可取,这条路只会越走越窄,每一年都是未来回头看解决问题的当前最好时机,晚动不如早动,就像上海这波疫情,封城会面临巨大损失,但科学抗疫就必须封城,拖了这么久,还是要静默,比起一开始就下定决心封城,损失大了很多,另加其他负面影响,自欺欺人要不得。

知乎用户 长弓玄刃 发表

奇怪,疫情期间的钱都去哪里了呢。

知乎用户 天才的 zz 发表

断供潮爆发, 当房奴需谨慎。

疫情停工、裁员,企业倒闭,房价下跌,越来越多的人还不上房贷了。

全国法拍房市场正在翻倍,过去五年,全国每年挂拍的住宅用房数量由 18.6 万套增加至 34 万套,几乎成倍增长。截至 2022 年 2 月 20 日,全国住宅用房法拍房数量已经到达 175 万套。

多地 “断供” 现象的急剧增加,就是个危险信号。

去年就有人在网上宣布要把自己的房子白送,因为实在是负担不起贷款了。

而一些人最终选择了弃房断供。

就在今年 3 月,一篇《燕郊断供者的自述》在社交平台广泛流传。这篇文章的作者于 2017 年在河北燕郊买下一套 140 平方米的三居室,总价 426 万元,贷款 298 万,月供 16800 元。结果一晃 4 年过去,燕郊房价腰斩,他的房子跌到了 240 万,等于卖了还要倒贴银行五十多万。他决定断供,结果断供之后被银行起诉,还要承担利息、罚息、案件受理费、起诉费等费用,将近 20 万。最终成为了失信被执行人,未来贷款、就业、子女教育等都会受到影响。

如今,这样的故事正在持续发生着。

2021 年中国个人住房贷款余额达 38.32 万亿元,覆盖个人住房贷款人数高达 4 亿人。

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报告》显示,中国 30-40 周岁群体中,住房贷款总额是家庭年收入的 11 倍,其中,占比四分之一的低收入家庭中,贷款总额达到了他们年收入的 32 倍。对于这些人来说,这部分家庭每年仅房贷的利息支出,就将近全家收入的两倍。

在经济增长时,收入的稳定性肉眼可见,房贷压力并不会产生焦虑;一旦经济下行,房贷账单就是一道道 “催命符”。很多人问,现在这种情况下,能不能暂缓还贷?

工行、交行、邮储 3 家银行对此的回应是,确因疫情影响可以延迟。

农行上海、深圳出了内部公告,可以申请房贷延期,疫情不是特别严重的地区如北京等没有。

中国银行回应:广西、陕西、吉林以及上海、深圳等部分地区已有相关贷款延期还款政策,但具体情况还要看当地要求。

![](data:image/svg+xml;utf8,)

如果你正遭遇还款困难,可以尝试和贷款行沟通一下,看是否可以延迟还贷或者延长贷款期限,毕竟银行的目的是挣钱,而不是收房。

国人对房子是有执念的,买房能带来强烈的心理安全感。买房时亲朋好友帮忙凑首付,之后是沉重的长达几十年的房贷压力,严重影响生活品质和幸福感。

世事无常,还是要未雨绸缪,建议:

1、 努力工作,增加自己的市场竞争力;

2、 持续储蓄,积累备用金;

3、 慎用高杠杆透支未来。

加油!

知乎用户 张立园​​ 发表

增量大多数是五大新城的地,中环内还是少的可怜,估计未来中环内价格依然是稳中有进。

而至于对房价走势走势影响,疫情这一波过后,买不起的依然买不起,但又多了一些 “疫情暴发户”,这些人将成为新的买房主力。

财富再转移而已,想想疫情爆发几年,奢侈品在中国都实现了大幅增长,这是普通老百姓想的事吗,富豪永远有,可惜不是你。

经济虽然有可能下滑,但养活这些有钱人还是绰绰有余的。

按着这种趋势,阶级分化会越来越明显。

知乎用户 NII 丶 发表

“我们没钱了,快来买地啊!”

知乎用户 红瑛 发表

大城市化,像日本一样?别发梦了

是建立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人均收入走出中等陷阱后,人人去大城市买得起房子,人口才会向那边聚集

建设好县城,少考虑大城市,看看法拍房行业蒸蒸日上,不就是给普通想去大城市的人最好的警示吗?

普通人,不要加杠杆买房,现金最重要,万一未来哪一天房贷利率高于 GDP 增速,我希望大家的利益不受到损失

知乎用户 红旗漫 发表

趁着还能卖的出去再卖点。

如果救市失败,房产税试点是必出无疑。

在房产救市失败的前提下把在面前的只有两条选择:

  1. 财政收入枯竭,经济停滞,市场失去活力,通过降低人力成本,争夺国际市场的占比;通过政策导向,引导国际资本投资内地。
  2. 主动刺破泡沫,放弃一定阶段的经济发展,改善分配模式,调整居民收入结构,解决自身发展中出现的问题。

当然,以上两个任何一个发生,普通人的日子都不会好过,只能是说难过和更难过。

知乎用户 Marvelous sky 发表

真的!就一口!

知乎用户 老好已疯 发表

一线城市,二线城市,只要愿意卖地,还是有不少人会接盘的。

三四线城市,地不一定能够卖出去。

知乎用户 旭崽子 发表

饿急眼了,在人口净流入快要归零甚至负增长前夕拼命挥镰刀,都不按部就班,徐徐出卖以求高价了,能搞多少搞多少。

当时乐视卖 100 年会员的时候,彼时彼刻

知乎用户 松子鱼 发表

离沪潮之下,房卖给谁?所以,供地不重要,重要的是赶紧亡羊补牢,改革行政系统,让人们重新对上海有信心!

更多内容,请参考知乎专栏

人间正道是沉着 - 2022 抗疫健身日记

知乎用户 中国石锁老李 发表

我猜,以下全都是我猜的

大多数时候,不到荒年,仓库里面的存粮总是满的

但一到荒年,原来满满当当的粮食,就全不见了

库管们心里清楚的很,这么些年

你拿一点,我拿一点,早就挪到西历 2030 年

本来挪到外面给皇商们放高利贷、割韭菜的银子

现在全玩砸了,窟窿太大,补不上了

这样下去,到时候就是全国人民耳熟能详的

钦差一到,放火烧仓!

所以现在只有赶快一边卖地一边巡盐

搞新银子!

只要新银子能顶住这一轮!

只要不用库里的银子,那库里的银子就永远在!

否则闹出事情,钦差发现其实库里一两银子都没有

上了秤

可就一千斤都打不住了

但是呢,大家就都别去上海当人肉干电池了

这段时日,我的心里只有怨气

满心满念只想着两个字

杀他们的头!杀他们的头!杀他们的头!杀他们的头!杀他们的头!杀他们的头!杀他们的头!

知乎用户 qqq1qqq 发表

价格不合理利率降到 0 我都不买,你绑医疗我健身,你绑学区我不生,你绑丈母娘我不结婚,敢收单身税我就进去蹲。

B 站复制来的,随意转。

知乎用户 风雪夜归 发表

前两天杭州楼市政策松动的时候我就说其他一二线城市可能会跟进,跟进的手段有很多,目的就是一个,吸血。超量供地需要更多的人来买,肉眼可见上海要挖人尤其是有钱人来上海买房甚至落户了。

知乎用户 东西南北流 发表

全面停摆了一个半月后,上海 5 月 16 日起分阶段推进复商复市。

因疫情防控按下暂停键的上海楼市,也随着上海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 4 月 26 日《上海市 2022 年度国有建设用地供应计划》(以下简称《供应计划》)的发布而重新恢复了关注度。

《供应计划》显示,2022 年上海计划供应土地面积 2427-2707 公顷,比 20221 年计划供应面积 1920-2420 公顷总供应量增长明显。其中计划供应商品住房用地 522-592 公顷,同比增幅达 44.7%。

“2022 年宅地供应明显增多,商品住房用地和旧改宅地增加显著,主要是受供求关系影响。上海主要城区土地较为稀缺,同时受人才引进等其他人口增长等因素影响,需求较为旺盛。”

中指研究院土地事业部负责人张凯 5 月 16 日下午通过微信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在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等政策背景下,增加土地供应量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起到稳定楼市的作用,同时也能补充土地财政收入。此外,旧改、城市更新等是房地产市场调整重要方向,能够改善老城区居民的住房条件,对于稳定房地产市场也有积极作用。

住房供地面积同比增加 44.7%

根据《供应计划》,2022 年上海涉住宅用地计划供应面积为 927-1067 公顷,较 2021 年的供应计划基数增加 30.6%、上限增加 17.3%。

具体来看,上海预计供应商品住房用地 522-592 公顷,占全市供地计划的 22%。如果按中位数计算,这一数字比 2021 年商品住房用地供应增加了 172 公顷,增幅达到 44.7%。

来源:上海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

值得注意的是,从今年上海土地供应结构看,产业用地仍占比最高;涉宅用地中商品住房供应占比 21.7%,比 2021 年的 17.7% 增加了 4 个百分点;而保障性住房、保障性租赁住房的供应占比略有下降。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梳理了上海近 10 年的土地供应情况发现,2018 年之前上海每年供地计划均在 2000 公顷以下,2018 年起正式跨入了 2000 公顷阶段;2019 年划供应各类国有建设用地 2800 公顷,为近 10 年最高。自 2020 年起各类用地计划划略有下降,2020 年三类涉宅及商办、产业用地合计供应 2055 公顷;2021 年加上一部分旧改用地后,供应计划增至 2170 公顷(中位线)。

从实际完成情况来看,上海在 2021 年 6 月、10 月、12 月的三次集中供地均无流拍地块,且整体走势平稳。2021 年上海涉及住宅用地供应计划 710-910 公顷,宅地实际供应约 794 公顷,完成率约 98%。与其他热点城市相比较,房企在上海仍然保持拿地热情,即便市场整体下行,上海土地市场对房企仍有较大的吸引力。

而上海新建住宅供应仍稍显紧张,正如张凯所言,上海主要城区土地较稀缺,但需求仍保持旺盛,因此新房库存面积自 2020 年开始就呈现逐月回落的态势。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百城住宅库存报告》显示,近 27 个月来上海商品房供应总面积为 1989 万平方米,总成交面积 2254 万平方米,市场长期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存销比截至今年 3 月底已经降至 6 左右,远远低于北京 16.5、深圳 12.6 和广州 10.9。

因此,对于近两年上海住宅的供应节奏,业内认为比较理想。上海中原地产市场分析师卢文曦 5 月 16 日通过微信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分析认为,“2021 年上海开始分批集中供应房源,从推盘总量来看在增加,而且各种调控手段上之后极端现象有所缓解,从总体情况来看,市场得到有效引导和控制。去年一共集中供应 6 批房源,平均下来 2 个月一次集中供应,总节奏还是控制得不错。”

区域供地 “不均衡”,购房预期能否被催热?

尽管上海的宅地总量上大幅增加,但区域分布仍不均衡。

从供地计划来看,嘉定、青浦、松江、奉贤、临港等 “五大新城” 占了新增供应宅地的绝大部分,总计共增加 155 万平方米,占到今年上海商品住房用地新增总量的 90%。

而上海市区核心区域的黄浦区和虹口区,2021 年商品住房用地供应量为 8 万平方米,今年的供应量为 0。此外,徐汇、长宁、静安等 7 个区的商品住房用地供应同样大幅缩减,特别是长宁区仅 2 万公顷、徐汇区 5 万公顷,7 个行政区的供应总量减至 23.5 万平方米。

但在旧改供应的宅地中,黄浦区供应量达到 40 万 - 45 万平方米,占据今年旧改供应宅地总量的 80%(以中位数计算),同时也超过了 2021 年的全市旧改宅地的供应数量。

“五大新城要承担起吸纳人口、产业等功能,而且是今后开发建设的重点,因此土地供应集中在这些区域以及外围是不可逆的大格局。加之今年情况比较特殊,疫情带来经济下行压力,房企也不一定有足够资金去拿市中心地块。”

卢文曦认为,下半年不排除在上海经济恢复常态后,根据市场需求适度补充一些市区地块,但是也只是小幅调整,中心区土地供应少的大格局不会改变。”

由于疫情影响,从 3 月底开始,上海市场新房销售受到巨大冲击,在‘金三银四’‘红五月’几乎全线 “封冻” 之下,加大供地能否重塑市场信心,追回失去的销售黄金期?

对于上海市场的基本面,卢文曦仍然充满信心,“目前来看,疫情对上海的冲击还是比较大的。楼市停滞后,市场情绪和预期会有摆动。当然,在此期间会酝酿新的需求,而且各部门都在出台相应的托市举措,稳定市场情绪。疫情影响是短暂的,上海的基本面没有发生改变,因此一旦恢复后会很快回到正轨。今年土地供应计划大致确定,接下来就是抓紧赶工,有机会补上落下的时间。”

张凯也表示,未来依旧看好上海土地市场。“日前结束的 18 个集中供地城市中,城市之间分化趋势较为明显,城市基本面较好的一些城市受房企关注较高。上海作为长三角地区头部城市,城市基本面稳定,长久以来房地产市场量增价稳,开发利润对比其他城市也较为可观。此外,在土地市场竞拍规则上企业公平竞争拿地也一直以来受其他城市效仿学习,出让土地规模、价格落位均匀,房企参与度较高。目前虽然受疫情影响今年首批集中供地延期,但未来上海房地产市场依旧会备受关注。”

知乎用户 头榜之乎​​ 发表

我好奇这次大上海保卫战到付花了多少钱?

知乎用户 朱黎 发表

负货币发行诱捕行动,又开始了。

国内,自然土地技术社会资源被货币定价了,货币又被少数人掌控,少数人又不能利用已掌握的货币提高发展处完整独立的生产技术体系;被哄骗搞上负货币的一部分人,只能参与社会生产劳动出卖劳动力赚取货币来获得资源谋生,负货币就是山压着他们不断前行;零货币少货币的一部分人,看不到能够安稳公平获取货币的途径,选择了躺着,不婚不育不再贡献游戏底层参与者劳动者。

国外,美元货币发行者发现 RMB 货币发行者,是唯一可能威胁其全球货币发行地位的敌人。要把中国从这个美元货币运转体系中剥夺出去。

前 20 年国内货币发行游戏,能够运转下去的原因。一是获得工厂、获得了美元体系下的石油粮食资源、二是有前仆后继游戏参与者作为牺牲品供养了美元体系换来了工厂和石油粮食能源。现在美元货币体系不让你玩了,国内的游戏参与者压力太大极度不公平也不想玩了。

国内的货币发行者已经分化了、有的左右摇摆想媾和重回美元体系、有的想搞独立体系但手下没能人 — 自己有雄心但具体操作如何操作一头糟 — 甚至被对手利用扛着红旗反红旗 — 自己能力分辨能力有限手底下聚集着一批无能溜须拍马之辈 — 只会口号一刀切没有运筹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的能力 — 也没有从繁杂事物中抓住本质真刀实枪干的能力;占据绝大多数货币的既得利益者绝大部分只想当买办人上人、不想搞完整独立的生产技术工业体系;它们在激烈的对抗、有的货币发行者把货币正常有序流通粗暴的打断了,导致零货币负货币的人得不到货币,也就是不能参与到这个货币发行游戏。

如果越来越多的人被迫退出了这个货币发行游戏,就意味着货币发行游戏结束了,但零货币负货币的人没有资源,零货币负货币的人没有话语权,它们只能顺从趋势、唯一能做到的就是尽量不要负货币手上有货币来换取资源。但大部分人做不到,它们只能破产甚至被逼走上绝路。

国内货币发行游戏想继续下去,无非就是发展出完整独立技术生产体系,能源有光伏新能源、粮食可以不断开垦荒漠沙地乃至海洋甚至扩展领土、技术生产体系无非就是一项项公关突破,能在什么都没有的情况下搞出两弹一星的精气神没有什么攻克不了、游戏参与者的数量要让游戏参与者能够较公平获得货币,难度要变小变得合理愿意玩的人才会多。

说白点就是看能不能出代表绝大多数游戏参与者的雄才霸主或者雄才霸主联合体、彻底扭转这个游戏,让这个游戏变得好玩参与者变多都能找到好玩的点希望。

知乎用户 刘明 发表

又发布供地计划了啊?

原来的地产商埋的雷,解决了吗?

融创开立的虚假预售资金监管账户,被上海的融创业主给举报了,因为 “融创未来金融城” 售楼处公示的预售款监管账户里没有一分钱;

然后银保监会答复了一份这样的内容:

1、首先,融创这个楼盘,没有开立预售款资金监管账户;

2、其次,融创在售楼处的 “预售款资金监管账户”,其实是陆家嘴信托某个信托产品标的物的销售回款账户;

直白的意思就是,【业主掏钱购买的购房款,别融创直接还信托债务了,所以没有所谓的监管资金来继续盖房,至于会不会烂尾,还要看融创及上面的政了】;

**不止如此,融创为了将上海所有可回款的项目一梭子全售卖了,**唐镇、临港、市中心项目遍地开花;

5 月 12 日,融创中国(http://01918.HK)发布公告称,公司 4 月陆续到期的 4 笔美元债优先票据利息,无法在相关的宽限期内进行利息偿还。分别为 2023 年 10 月票据、2023 年 4 月票据、2024 年 10 月票据、2024 年 4 月票据。
截至 2022 年 4 月底,融创中国累计实现合同销售金额约 859.3 亿元,同比减少约 49.75%,债券违约,商票预期,也不是啥保密的事了。
股市、债券、企查查、上海票交所、等各种债务渠道都有报到;

所以,上海这次要供地给谁?

哦,对了值得一提的是,不是融创自己违规不建立监管账户,

是,上海一直都没有对房屋预售款没有强制资金监管要求,包括二手房交易也一样;

所以,;烂尾及监管失职,是谁的错?

所以如此亲地产商的魔都,这次打算把房子卖给谁?

外籍?

知乎用户 Tom 发表

用超量进行供地的计划?

![](data:image/svg+xml;utf8,)

![](data:image/svg+xml;utf8,)

![](data:image/svg+xml;utf8,)

知乎用户 钢刈与问者​ 发表

为了维护高房价,导致青年们不得不去 996

知乎用户 不需要冷静​ 发表

这就是上海的韧性吧。

虽然大家现在都骂,等疫情结束后,慢慢又想去上海买房了。

财政压力靠卖地,市场不景气,就把户口放开一点。这点上,比深圳广州要强。毕竟深圳广州户口不值钱。有了上海户口,那个不想买个房把户口落下来呢。郊区远点也是上海啊。

但是这个也是上海最后一招了,用不了几次就这么回事了。

知乎用户 呵呵 发表

我国渔业部门规定,渔民出海捕鱼应用直径超过 39 毫米的渔网,但中国渔民捕鱼时普遍使用的都是直径不足 1 厘米的渔网,这种渔网被称为 “扫地穷”、“绝户网”,它不仅网孔极小,入水后还会越沉越深,形成一条直线,像扫帚一般随着渔船的移动而“扫荡” 所经过的海域,可将 2-3 厘米长的小鱼也全都捞上来 。

鱼虾有个可悲的习性,就是碰到网就有挨着鱼网一直前进,绝户网又叫迷魂阵,网是固定在水里不动的,是鱼儿小虾自投罗网,鱼儿只要进到直网顶头的阵里,进去就出不来。这种迷魂阵在内陆淡水湖里,长江边上,更是普遍使用。

“我们用的渔网孔很小,想多捞一点嘛。”陈老板说着用手比划出一个一元硬币大小的圈,这就是在当地被称为 “扫地穷” 的捕鱼网。记者在码头经常看到 “扫地穷”,它不仅网孔极小,入水后还会越沉越深,形成一条直线,像扫帚一般随着渔船的移动而“扫荡” 所经过的海域。由于连两、三厘米长的小鱼都捞得上来,它还有一个更露骨的名字——绝户网 。

知乎用户 江南望北 发表

这次疫情之后,北漂、沪漂会发现,买房无法考虑周边城市,环京环沪的概念彻底崩盘,哪怕就是花高价买个郊区,在行程区划上属于该城市,那也是不一样的概念。

因此,大城市的价格会更高。更多人去抢。而周边不在城市区划范围内的会崩盘。

知乎用户 游戏想法 发表

这都不是再吸一口的程度了吧。。。


知乎用户 邵小七​ 发表

香港公屋推行成了吗?

知乎用户 冷冷清清 发表

养了这么大一帮尸位素餐的蛀虫,别的地方刮不到,那就只能多卖地咯

知乎用户 哟哟哟 发表

记得有个支持上海房价会再度起飞的公众号分析。

这波供地,增量主要集中在临港,次集中在其他外环外区域,中心区域反而变化不大甚至有地方减少。

有利于中心区域继续涨价。

按这个思路下来,明年的新房均价不变的情况下,上海房价是不是又长了一大截?

中心区域占比继续下降,远郊们都站上 5w 这样均价还是六七万。

上车门槛从 300w 继续提高到 400w

讲真,挺好的,割不到我这颗韭菜了,长得不够壮不是。

知乎用户 金圣 发表

很明显的信心操作。

毕竟,上海一不小心暴露了自己大棺材的属性。

知乎用户 赵少嵻 发表

好哇!卖地—买房—经济增长!大好事呀!

知乎用户 路子墨的小白 发表

看着好看,实际上没啥用!

当全球经济疲软,各国通胀持续走高,底层消费减弱………. 房产已经无力挽救经济强劲增长了。

别说上海了,就是米国和欧洲各国也都一样。

加上本次疫情之下上海的拙略表现,让更多人看清楚了本地人的丑陋嘴脸,大量外地人流出上海,这将给上海持续发展带来不可预估的后续不稳定性…………….

当几百年才有的红利期消失之后,未来数十年将是低迷的缓增长阶段,大家需要做的就是收缩战线,保证先活下去,等待时机,再图发展。

知乎用户 考拉熊 发表

住房用地增加,和房价并无直接关系,政府土地拍卖价是多少,才和房价有直接关系。

知乎用户 达老爷 发表

诸君,我喜欢烟花

知乎用户 剑圣 发表

挺好啊,扩大供给,生产出更多的房子,让有需求的人来消费。

知乎用户 StoneChuanm​ 发表

稳住 GDP

知乎用户 猪猪侠 发表

新一轮的地产腾飞要来啦!!!!

接着奏乐接着舞!

知乎用户 不系之舟 发表

早预见到政府要祭出夜壶 - 放水,但没想到如此粗暴。

这种低水平的政策搞出来,就是病情危机猛打一针鸡血,只会死的更快

知乎用户 丹尼斯 发表

财政没钱啦,财政没钱啦,我就看哪个房企刚拍下,又是哪些人敢入市。

知乎用户 budongdashi​ 发表

咱有一说一,上海的土财依赖程度是最小的一级,从某种程度上说,相较于全国其他区域,上海的房价是被低估的,价值也低估的,注意我说的是相较于全国其他区域

知乎用户 Tobamovirus 发表

说明对目前的经济情况没什么好办法。

知乎用户 KingCho 发表

草台班子拍破戏

知乎用户 PSHD 发表

“每个单元楼只能派出 1 名代表!”

“该代表将购买整个单元楼的物资!”

“每次出行时间为 60 分钟,超时取消外出购物资格!”

“出去采买时,不能驾驶任何机动车辆!”

……

你没看错,这看似让人无语的通告,不仅是真的,而且还出自上海北蔡莲溪某小区

该通告的标题**‘特大喜讯’**几个字,还特意加黑加大,饮水君看完后都忍不住沉默了。

前几天,北蔡地区大量抛洒消毒片,致使猫咪上树老鼠窜出下水道,让多人呕吐、头痛的事件闹得沸沸扬扬,一度冲上多个平台的热搜。

然而该事件过去没几天,北蔡又又又又一次出名了。

按理说,在疫情有所好转的情况下,派遣住户外出购买物资,是一件在正常不过的事情了。可是,北蔡莲溪某小区发布的‘特大喜讯’,其公示的内容,实在太迷幻了。

一整个单元楼只允许派遣一名代表外出采买,且限时 60 分钟。

好家伙!

饮水君直接好家伙!

不说他们的对应的商超,距离小区有多远,单就一人采买整栋楼物资且限时 60 分钟这件事,就实在是离谱!

假设,咱们提个假设啊。

假设一个单元楼有 30 家住户,每户各种物资需要的总重量在 20 斤。

那么整个单元楼 30 户人家所需要的物资总量就有 600 斤,在不能驾驶任何机动车辆的情况下,他们如何将 600 斤重的物资带回去?

靠手提?

亦或是用扁担肩膀抗?

这确定不是新式铁人三项赛?

饮水君若是没记错的话,就算是举重中的重量级挺举选手,也只需要挺举几秒钟吧?

再者,仅仅 60 分钟的时间,采买一整个单元楼的物资,时间上真的够吗?

在饮水君看来,能够同时完成这几项要求的人,或许只有超人或者绿巨人吧?

果不其然,当这则消息传出后,顿时在网上引起了万千网友的热议!

不少网友看到这个‘特大喜讯’后,表示这可真是‘特大喜讯’啊。

这是在选拔田径运动员?

被选出来的人,真的是倒了八辈子血霉了!

![](data:image/svg+xml;utf8,)

有网友认为,让一个人买一栋楼的物资还不能使用交通工,还限时 60 分钟,铁人三项赛都没这么玩的,这是在玩死亡搁浅的游戏吗?

有网友表示,采买 1 户人的物资 60 分钟都可能不够,60 分钟采买整个单元楼

采买的人的能力,至少得跟漫威里的超级英雄‘快银’有的一拼吧?

还有网友表示,这确定不是在录制新一期的极限挑战吗?

当然,也有聪明机智的网友,给出了‘灰常’人性化的建议:他建议被选中的采买人员,步行 25 分钟到超市门口,观望 5 分钟发现超市门口需要派代,再立刻选择返回,一来一去才花费 55 分钟,完全合理合规!

当然还有更多网友,则认为居委会发出的通告,根本没有为用户考虑。

就算一栋楼只能派遣一个人,去采买整栋楼的物资,那么也应该适当放宽采买时间,并且允许其使用机动车辆拉货!

对于北蔡发布的这则采买‘特大喜讯’,你怎么看?

你觉得在 60 分钟内,在不使用任何机动车辆的情况下,1 人有可能购买带回整栋楼的物资吗?

欢迎留言讨论!

创作不易,喜欢就点个关注吧!


往期精彩:SPACE 饮水:限时 60 分钟,每楼派 1 代表购买整楼物资,上海北蔡迷之操作又来了

往期精彩:SPACE 饮水:真实又魔幻,上海黄牛加价倒卖离沪车票被抓,临走还要割波韭菜?

往期精彩:SPACE 饮水:8 天感染超 580 例,四川邻水零号病人曝光,源头直指上海返乡人员?

知乎用户 SPACE 饮水 发表

好日子还在后头呢,大小企业坐吃山空了三个月,不会这么简单结束的。

知乎用户 nianzhu 发表

最近最重要的一个新闻,无疑是 “央行发声称房地产是实体经济”,再加上各省接二连三地降低房贷首付比例,最近房贷利率也稍微下调了一些,不得不让人怀疑国家又要用这根丢在一边好久的拐杖了。

我把我这段时间的思考写出来,不一定对,大家可以结合其他人的分析交叉参考下。

其实说房地产是 “实体经济”,也没啥问题,之前有人测算过,不少人引以为傲的重工业,25% 以上挂钩房地产,也就是中国重工业产出的钢筋水泥化工产品机械重工,有 1/4 以上是服务房地产的,房地产不景气,这些产能都成了 “过剩产能”。

我国 “城市化” 推动了“工业化”,某种意义上讲,是房地产对工业化的作用居功至伟。

此外下游的家具家电装修设计餐饮什么的,都跟房地产挂钩,这两年政府抑制房地产行业,最明显的就是这些行业也跟着惨不忍睹。

所以,说房地产是实体经济一点问题都没。

还有一部分是服务基建,基建的钱大头也是从房地产出,一般是把卖地收入当首付,再从银行贷款或者融资去搞基建,将来准备继续卖地外加收税还贷款。

也就是说,老百姓贷款买房,预支未来三十年的收入,这些钱开发商拿小头,地方政府拿大头。

地方政府拿到钱后,可以改善市政,修地铁,搞基建等等,更关键的是,搞产业园,最起码的,如果有企业想进驻某个地方投工厂,直接搬过去就行了?当然不是了,政府得先把台子给搭好,最起码得搞个 “七通一平” 吧,也就是通路、通电、通水,通气,通暖,还有通网线,此外还得把那一块地给平整硬化了,这样大家才能去那里搞投资。

现在我国很多企业去越南经商,就面临这个问题,当地政府是很支持大家去建厂的,但是这类该做的配套工作一塌糊涂,甚至电力都得从广西进口,要不是很多工厂在中国完全招不到人或者其他不可抗力,工厂主死都不会过去。

最近二十年我国城市面貌焕然一新,进一步促进了上下游的大发展,甚至压了老牌发达国家一筹,其中很大的一个原因,就是政府从房地产当中拿到了钱,然后投入到了其他领域。

这里就有个问题,政府操纵房价故意高价卖给大家?

是,也不是。

一方面房价是个高度市场化的东西,那玩意价格不是政府或者开发商能控制的,比如你们所在城市开盘了,你觉得他们的房子价格高,不去买,看谁能抗过谁,没人用枪指着你去买对吧?最后 “房价高” 这事其实就是大家愿意花钱,鹤岗政府倒是想卖高价,也没人买啊,他们的价格自然高不了。而且今年大家看出来了吧,房子积压了,地方政府比谁都急,也不太有办法。

另一方面,政府确实控制了 “预期”。

啥预期?供地速率、货币预期和收入预期。

收入预期倒也谈不上控制,其实是自然形成的,中国人正好摊上了一个长达四十年的 “黄金时代”,也就是说,美国德国日本韩国这些国家,历史上都有这么一个长达四十年左右的快速发展阶段,主要是因为技术铺开后会产生巨量红利,此外叠加人口进城,技术红利加城市化,再加上国家主动投资的大基建,经济发展非常稳,老百姓收入增加也很快。

但是 “黄金四十年” 一结束,各国都进入了“低速增长时代”,或者“微增长时代”,也就是大家现在看西方发达国家那副造型,很可能我们也躲不开,或者说已经进入了微增长时代。

另一方面政府确实控制了房价预期,经济学里基本假设就是供给和需求假设,猪肉产量超过需求就会降价,产量不足就会涨价,咱们国家很多城市房地产供应量其实一直都被压着。

最明显的就是深圳,商品房实在是太少,这也是为啥稍微有风吹草动,深圳那边就使劲追高,因为几乎所有有钱人都在对赌 “供低于求”,都在加杠杆对赌房产价格还得涨。

至于将来这些赌狗到底能不能从中赚大钱,我也说不准,因为接下来几年深圳的产业结构、银行利率,首付比例,发钱水平,二套房贷比例,这些都会大幅影响房价。

比如深圳如果真能产业升级成功,那将来房价超过香港也没啥问题;如果继续大放水,富人拿到钱没啥可投资的,只能是去投房子;但是如果政府继续不给二套购房者放贷,不但不放贷,还不让大家随便买,那客观上限制了 “需求”,房价可能长期横着,收益率还不如存银行,谁都赚不到钱,那还不如不投。

再加上我国的货币是一定程度上以美元为锚(黄奇帆说的),基本美国放水咱们就得跟着放,大家都已经形成了一个预期,未来货币会越来越多。

4 月开始让大家进的牧高笛(603908)和华润双鹤 (600062) 到现在都已经实现了方倍,前段时间提到徐家汇(002561)和湖南天雁(600698)也都吃了一波肉,这足以证明笔者的实力!

想赢,不一定要有实力和本钱,最重要的是要有信心和胆识;放弃就一定会输,尝试还有一半的机会!

5 月机会:

1、目前处于一个整体的低位,2、量已经起来(量在价先),3、短期调整到位,正是进场的时候 ,4、也属于 “十四五” 现代能源体系的规划

今年的大妖基本都是出自热点板块中的低位票,接下来的一个空间不容小觑。感兴趣来公 种 號(里):鬼 谷 军 师,打出 “机 会” 即可!

有些人认为,货币本身是幻觉,房子和实物才是财富本身。

之前天涯上有个帖子,很早很早以前了,说是资产和货币的关系就是一口锅里煮着一堆肉,会一直往里边添水,你尽早把锅里的舀到碗里,你碗里就不会被持续稀释了。有些人不一定能说清楚这些年这个市场发生了啥,但是也感觉到了。

此外几年前我弄明白一件事,那些机构炒股跟散户不一样,他们有超级复杂的估值模型,可以根据利率、企业利润、未来产能等等,算出来某个股票现价应该值多少,如果现价低于这个值会一直加仓,这也是为啥每次加息什么的,股价会随之波动,因为把利率输入他们的模型后,现价跟着变了。当然了,中国这边不一定,他们可能单纯是拉高股价割散户。

而这些模型的基础,都依赖一个叫 “现金流折现理论” 的东西。这个理论说简单也简单,现在给你 100 块,或者一年后给你 100 块,脑子正常都会选现在的 100 块,因为大家都觉得一年后的 100 块肯定不如现在的值钱,但是到底一年后那 100 块值多少钱,就得“折现”,折现完了可能剩下 95 了。同理,如果让你在现在的 100 和一年后的 106 之间选,可能你就选 106 了。股价按理说应该是未来赚的钱折现到现在。

比如马斯克的特斯拉股价之前为什么那么高,木头姐他们计算逻辑就是认为 2030 年,马斯克的产能会达到恐怖的 2300 万辆(具体这个数怎么得出来的,这就是一堆常春藤名校毕业生的具体工作了,也可能是纯忽悠),他们认为,那时候马斯克的公司一年赚的钱超过捷克的 GDP,现在股价高点怎么了?最关键的是他们这套理论真有人信,真金白银地往里砸。我刚查了下,马斯克现在的目标是 2030 年生产 2000 万辆,股价已经跌掉了一大截。

房价在某种意义上讲,也是未来价格在现在的 “折现”,倒也不一定是理性的计算,但是很多人确实凭感觉领悟到了上边的那套逻辑,他们觉得北上广未来房价会突破 30 万,所以现在 15 万买也划算。

那为啥有人觉得未来值 30 万呢?赌狗们可能觉得会一直放水,可能觉得会放开限购全国人民都去投,也可能觉得北京会成为全世界的超一线城市,反正就是值,就算不值,将来也可以卖给相信这套话术的人。

可能你纳闷,疯了吧,怎么会有 30 万一平米的房子?主要是现在已经有很多了,大家自己去查吧,而且那些房子都非常非常大,一套动不动三四百平,想拿下需要上亿的资金,反正有钱人已经有钱到六亲不认的地步了,想象力的空间被击破,格局打开,疯狂加仓。

比如万柳书院刚拍了一套 300 平的房子,竟然每平米 36 万,总价一个亿,简直匪夷所思,不过大家也别惋惜,觉得早买就好了,这个小区我已经关注很多年了,很多年前开盘就一平米十几万,啥时候都买不起。

描述的可能有不严谨的地方,但是大概就这么个意思。

回到本文正题,这次房地产松绑,无疑是想给地方政府扎一针,不过现在效果存疑。

道理也不复杂,如果说一线房地产是靠全国富人给撑着,他们的收入不依赖工资,二三线就是靠当地自己人给撑着,主要是工资。

这也推导出另外两个结论,一线房价最大的限制是 “限购” 和放水速率,二线最大的限制是工资。

在 2021 年,国家为了保护小企业,发放过一波救市贷款,这些贷款进入市场后,从全国各地涌向了深圳,当时就有人开创了 “证券化买房” 先河,这人今年刚被放出来。

随后北京这边起飞,学区房和豪宅引领了一波大涨,主要还是主打稀缺,我跟不少有钱人聊过,他们的观点其实就是 “稀缺”,他们觉得钱其实就是个数字,无限供应的玩意,但是土地可以吗?一线大城市有魄力继续大规模扩建居民区吗?

现在的情况是中国一线都在控制人口,结果就是土地供应有限,年轻人们不断 “适者生存”,每年一大堆人涌入一线,然后跟从一线退下来的人擦肩而过,最后剩下的都是能接盘的。

而稀缺当中更稀缺的,无疑是教育和医疗资源,你去你们县城看病,搞不定,县城医院让你去省会,省会搞不定,会让你上北京,北京这边还能让你去哪? 这就叫终结者资源,学区房的概念其实也是一样的,主打稀缺。

还有啥稀缺?豪宅,130/160/180/210 平的带电梯小区有绿化的房子,没有人不想要,只有买不起,而北京这边这类房子盖得特别少,因为我国好像在刻意回避 “富人区” 这个概念,只要是豪宅地产,边上一般要搞点经济适用房或者回迁房,所以豪宅非常少,不信大家可以找个 app 拉数据出来去查一下。

更关键的是,我说的这些东西的本质是一种 “观念”,并不一定要实现,只要有人信就行了。类似比特币,主力玩家们真的相信那一串串数字是真的财富?不一定,他们本质是在对赌总有越来越多的人相信这玩意。

之前有个大佬(实在想不起名字了)在加州理工讲过,他说这些东西的本质都是观念,大家觉得值钱就值钱,觉得不值钱就一文不值,问题是类似 “国家”、“品牌” 之类的东西,都是观念和想象。

国家是想象共同体,品牌更是完全用钱砸出来的,但是就是有人愿意给国家去牺牲,可口可乐的饮料只要磨掉品牌哪怕便宜一半都卖不出去。

他说,真实和虚拟之间的界限没那么大,所有伟大工程和产品,都是先有愿景,然后才有了实物,《人类简史》最牛逼的一点,就是道出了这个现实,人类一直都是先编一个想象的东西,然后那些相信这个想象的人拿出资源去开工,说不定就成了。编织伟大愿景的人,做成了是大神,搞黄了是骗子 。

同理,未来会越来越好,或者越来越坏;房价永远涨或者马上要崩;放水是不是永恒的;美帝会不会走向衰亡;等等,其实都是观念,未来能否实现,很大程度上决定于相信这些观念的人有多少,比如大家都觉得未来越来越差,都不投资,年轻人没工作,可能真越来越差了,反过来也适用。

一线房产,接下来的本质,其实就两点,通胀和观念,对于未来所有的预期,本质都是对赌。

还有一个问题,不是说大家没钱吗?拿啥去赌?

还是那句话,一线房地产的本质是货币现象,货币发出来会堆积在少数人那里,他们的观念直接决定了未来一线的走向,跟大部分人的观念无关。

经济变差这事确实导致大部分人没了收入没了工作,但是换一个角度,很多人本来可能拿着几百上千万准备去投资实体,现在实体一片萧条,他只能是存银行等着,如果实体一直不好转,可能就转投房地产追高去了。大家可能纳闷,现在还有人有存款?

确实有,中国这个国家太大了,没钱的人有很多,有钱的人也有很多,下边是央行的最新数据:

央行发布了一份金融报告,一季度人民币存款增加 10.86 万亿元,其中,居民存款新增 7.82 万亿元,比去年同期多增了 1.14 万亿元,是有记录以来的最高值。居民存款新增 7.82 万亿元是什么概念?也就是说,在 90 天时间里,平均每天有 800 亿存款涌进银行。

大家注意一下,银行的钱整体符合 “1:9 法则”,10% 的人占着 90% 的钱。如果你没存钱,那肯定是有人存了,估计他们正在纠结接下来这些钱去干啥。

但是二三线就不一样了,除了少数盘,大部分盘还是靠着老百姓的工资扛着,最明显的是天津,挨着北京,这两年房价一塌糊涂,因为有钱人只要拿得出来钱,都去北京投资了,天津地也卖不出去,这样进一步打击了大家对未来的预期,如果大家觉得天津某套 100 万的房子 2030 年依旧值 100 万,那现在值多少?

更重要的是,这一点正在逐步形成共识,这种共识对未来影响会非常大,很可能导致土地财政无以为继。

其实已经无以为继了,所以这两天急了,各种政策轮番上,一般来讲,着急的地区房子都不太值得投资,值得投资的地方一般又是限贷又是限购。至于如果地方政府一直卖不出去地,没钱运营,接下来怎么办,我也不太知道,有从事相关工作的小伙伴可以私信我一下。

文末总结几句吧:

1、除了少数城市,绝大部分城市房价慢慢会稳定下来,没啥投资价值,自然也就没啥泡沫,房价稳中向下,大家反而会过得轻松一些。

2、一线上涨的共识可能依旧在,主要也是富人没啥可投资的,股市又一遍又一遍狂虐那些相信它的人,所以每次股市崩了,房地产就会有动作,因为丢失了信仰的人又跑房地产去了,也有人在股价高位套现买房去了,而且放水预期也在,只要放水总会跑到一部分人那里。

3、更关键的是,疫情这三年,全国各地整体是很艰难的,一线的很多区域还在逆风上涨。与此同时全国各地都出现大量法拍房,前几天才知道,现在的法拍房都是前两年的,今年的还在处理中。

4、一线不太需要卖地收入,其他城市需要,可历史上每次都是一线带头涨,其他城市才会跟进。如果一线城市纹丝不动,其他城市大概率没啥动静,没动静大家就不着急买房,说不定等等还能等下跌呢。那如何看出来一线的态度呢?主要是限购政策和首付比例会不会有变化,这俩非常关键。

5、问题是这次感觉就算一线带头,缺钱的那些地方老百姓都不一定跟进。

全文完,既然看到这里了,如果觉得不错,随手点个赞吧。

作者:九边 Pro
链接:今日头条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知乎用户 喵喵倒着看你 发表

你看,地皮卖了,账面增加了。

至于你开发商能不能交付,会不会楼盘烂尾暴雷,这和我收你期房房贷有关系么?【doge】

知乎用户 妮可的胖爸​ 发表

房产兴国,

赶英超美,

人人富豪!

知乎用户 AI 宇宙同盟王国 发表

急了急了。

知乎用户 修兵​ 发表

因为疫情,上海经济出现了较大的损失,如何快速的弥补?

上海房地产供不应求,地方政府让些利润,让地产企业来买地,快速开发,会快速拉动经济增量,提振就业,刺激消费。

同时大量的土地出让金也可以缓解后续上海政府的出台较大规模刺激经济的财政及现金流压力。

知乎用户 王涛 发表

你知道怎么哄小孩子不

小孩子躺地上闹

眼看来硬的不行,只能来软的

你说:“快起来,起来带你去玩”

没反应

“今天不写作业了”

有点反应,但反应不大

“带你出去玩!”

有反应了,到还不够

“给你买玩具!”

小孩子不哭了,很开心

其实哄大人也一样

一点一点增加诱惑与筹码

直到感恩戴德 握手言和

他们手段很多

我们唯一能做就是别被哄到

知乎用户 八股文战士 发表

恒大、碧桂园、融创赶紧准备去上海拿地啊 [狗头]。

知乎用户 令狐小怂 发表

上海土地并不稀缺,人为调控成稀缺而已,大量的土地出让金可以让上海再起飞一波,房地产拐点到了。

知乎用户 kingdom 发表

团长们在疫情期间赚钱了急需要进行下一轮投资,刚好政府缺钱,团长们趁机再炒一波房价,政府有钱了,团长也有钱了,皆大欢喜。

知乎用户 无限风光在险峰​ 发表

留点地盖方舱吧

知乎用户 昆图库塔 发表

上海市年前定的 GDP 指标高了,现在因疫情影响有压力了,要找补回来。我就记得当时就北京定了一个明显比较低的 GDP 目标,现在相对压力小些。

知乎用户 Ting 发表

中国已经 37 亿套房子了。脸都不要了。

![](data:image/svg+xml;utf8,)

知乎用户 清澈又神秘哎 发表

韭菜们,人口红利们,交出你们的现在和未来吧!!!

知乎用户 织女的工作 发表

炒房断供跳楼的,活该

好自为之

知乎用户 sweeety 发表

哈哈哈,傻子现在还敢去上海,两个月毁了百年形象和信誉,载入史册啊。

知乎用户 QUEEN 发表

难道是听从了她的建议?

知乎用户 红尘破劫 发表

复吸了啊,真开心

房地产的毒越吸越开心

知乎用户 吐槽能量暴走 发表

上海这波疫情封城直接干进 ICU 了,都要靠卖地打强心剂抢救了,明年估计更难了,上海今年没啥钱上缴给中央,明年欠发达地区转移支付都没钱了,小地方今年卖地财政收入也下滑,有些地方减薪发不出工资,明年情况估计更难。

知乎用户 名字不重要 发表

1、要是为了解决民生问题,投放土地,平抑房价,解决城市中下阶层居民住房问题,那毫无疑问是个善政。

2、要是为了解决财政问题,投放土地,推高房价,解决城市运行管理所需资金问题,那毫无疑问是个善政。

3、要是为了稳定市场信心,多卖土地,扶助房企,解决超发资金无法流入实体问题,那毫无疑问是个善政。

知乎用户 白马啸西风 发表

也不知道之前上海发的地方债券卖的怎么样,这次卖地大概率也是为了填补疫情导致的财政亏空。

个人来看,上海做了两件其他省市不敢做的事,

第一是疫情发现后长时间不划定中高风险区,

第二是超量供地,也就是多卖地,

第一条已经有其他省市开始效仿了,先划管控封控区,至于中高风险划不划就不好说了。

第二条,估计很快也会有后来效仿者了。

知乎用户 长街 发表

用毁掉上海发展根基的方式,给全国续命罢了。

上海是什么地方?公认的奶牛场。以 2020 年全国上缴份子钱举例,当年 GDP 前三的广东(含深圳)GDP 110760 亿,江苏 102719 亿,山东 83095 亿,而这三者上缴的份子钱分别为 9295 亿(含深圳),6650 亿,3980 亿。GDP 和上缴份子钱的比分别是 8%,6.4%,4.7%。而当年的上海的 GDP 只有 38000 亿(排名第十)却上缴了 6530 亿的份子钱,GDP 和份子钱的比是 17.1%。

现在这头奶牛受到重击,产不出奶了,那可是不行的,那么多嗷嗷待哺的地方怎么办?至于让那些 GDP 排名前几的多挤出来点,难度不是一般的大,花的成本或许高于产出。所以对着直辖的奶牛硬挤是代价最小最经济的。

另外这个世界是由物质组成的,而不是靠精神意愿。所谓的防疫说白了就是靠钱堆出来的。没钱的例子可以看看隔壁朝鲜,难道小胖不想学中国?不是不想学,只是没钱学罢了。因此只能对奶牛割脉了,以血代奶也是没办法的事情,否则大局怎么维持。

什么?奶牛的死活?再不想办法挤奶采血,整个大盘都维持不下去了,奶牛的死活等熬完这阵再来考虑吧。

知乎用户 窃符救赵信陵君​ 发表

已梭哈浦东建设,上海港湾,徐家汇

知乎用户 阿贝 发表

城镇化奔 100%去,彻底都市化,领先太阳系三十年。

知乎用户 大罗天羽 发表

前几天发行地方性债券,

今天又增加住房用地。

看样子抗疫的确花了不少钱。

知乎用户 Amber​ 发表

有答案说上海政府缺钱 土地增值的预期下 zf 都是捂地惜售 没钱抵押土地融资以求增值 上海政府超量供地的行为 本身就说明了它自己的看法

知乎用户 水月轩 77 发表

大喜事!稳房价、满足市场需求,对从疫情中脱困的上海,一项亟需的城建和民生策略。

量大,要量大,最好把一套房的均价中枢稍微下移(不一定是降价),不仅吸引本地刚需、投资人来拼一拼,还能对半个中国产生吸引力,东西南北中的大家都来赶一次上海滩房市。上海,中国经济的发动机。

来看看 2022 年度这次土地供给明细

不算其它性质土地的产值,只看商业住房用地 = 592 公顷 部分,那

最高销售总价约 =

我没看错的话,是不是算错了?所采信住房价格是按上海均价来的:

容积率 2.5,不修别墅的话差不多,最高嘛。

真是没办法,北上广深一线城市也要祭出房地产这个大杀器,居民杠杆 62%?再升 10 个点先。还是老话,汇率可以贬,RMB 计价的资产绝对不能降。

又一想,听惯了郎才尽的诸如 " 房地产是屁股坐在火山口上的生死营生 “腔调,没想到他一直在上海偷偷便宜买房,让那么多忠实的观众粉丝损失了好多亿,一大片子!没事的。

加油,上海!加油,香海宁!


” 爱科学,一定要搞科学!“

知乎用户 高登高 发表

下一步是不是叠巨大喷流出饼蛙?

知乎用户 夹卡夹卡酱酱夹卡酱 发表

这只能说明这一波上海伤到底子了,不过没事,那么多团长都发财了,藏富于民不挺好的嘛.

知乎用户 路过 发表

谁了保证粮食安全?

知乎用户 王廷​ 发表

我能掏出一分钱,算我输

知乎用户 秋雨桂花香 发表

很多人都在幻想着大量持有的上层套现后会润,润什么?十几年前 “谷爱凌” 就是上层主流了,你们还在想着人家应该怎么润,对冲才是王道。

润的都是不给自己的后代留后路的人,一心只想着自己。

知乎用户 会思考的丘丘人 发表

估计只能内部消化了,区域外面的人不受待见,不敢去买房啊。

知乎用户 饺子 发表

相当于股灾发新股

知乎用户 时域法师 发表

之前钱花了。现在赚回来。

知乎用户 星罗万象先生 发表

上海哪都好,就是房价贵

贵出了贫富差距,

贵出了三六九等。

增加供地计划,我觉得好事啊。

房子涨价,上海人民再度富裕

房价降价,给优秀的外地人更多机会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这轮抗疫下来外地的应该不会接盘老破小了,老破小的置换也会等等。 但是卖掉二三线来上海一步到位买得起的毕竟还是少数。

像楼下说的暴涨估计难的。 估计几大新城的回涨点加大吸引外地人才,魔都老龄化太快了。

知乎用户 simple 发表

将产生无法挽救的危险!!!读【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土地是全民所有的!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没招了只能只有卖和印了。房地产是 “牛二” 泼妇打滚,不给钱不输血,不打激素强心针就死给你看!黔驴技穷了…….. 熬一天算一天了,只等着房地产这个七彩斑斓的超过地球的气泡 “噗” 的一声破灭…………

知乎用户 红缨枪 发表

单看自然是房价要跌

然而由于上海停摆小半年,下半年中央必然超发货币

超发的货币接下超发的地产,配合房贷利率降低,楼市新政

最后整体地产价格名义又要上扬,贫富差距再度加大

倒霉的自然是手里一堆法币的韭菜

2022 年,拿 A 股这种垃圾,都比法币来的好

知乎用户 观察者 发表

知乎用户 ziyo 发表

之前谁说的北上广深房子不愁卖、价格不会跌呢。

奥对,还没跌,还不愁卖。

知乎用户 水寒 发表

这不过是其他城市发展的老路罢了!

二季度对于上海来说,是一个不小的考验,静态管理很多都是只进不出,难免会有压力!!

是否还稳住经济龙头的地位,这要看五月下旬和六月一整个月的的收入来源了!

没错,一提到来源,很多人第一个想法就是房地产!!!

以前的房地产是靠人口红利,人们手里有积蓄,所以能卖的动!但是现在,看看自己所在的地方就知道了,房地产中介关门的一大批,上班路上关门的店铺,与房产有关的占了一半。

很多城市都这样,这个时候上海推出超量供地计划,不禁让人手心捏了一把汗!!!

如今的房地产已经今非昔比,祝上海好运!

知乎用户 解忧杂货铺​ 发表

上海没钱了,买地把疫情的窟窿堵上。

知乎用户 9527 发表

噶韭菜的前提是给韭菜施肥浇水才能长出韭菜来。现在撂荒就剩韭菜根和野草了,关键韭菜根不可食用。

知乎用户 星星之火 发表

迟早的事……

南京杭州都发政策了,一线早晚有动作

只有北京说不好,我看深圳也快了

广州本来就偏松

知乎用户 前行​ 发表

这对于上海是一个重疾猛药的方法。

相信经济手段和市场手段,在上海这个大市场里面都能够良好、健康的消化,在经济恢复层面对于上海这样一个市场经济成熟的城市来说,是完全没有问题的。也相信通过这样的手段能给社会给社会经济主体增加多样的信心,稳固上海经济发展的基本面,实现上海经济的快速发展,对于上海这样的人口大城市来说,土地供应能够得到有效的平衡跟均衡,不存在绝对过量的问题。

但是用土地的手法略显得着急了一些,应该推动多样化的、全面化的复工复产。

城市是对于风险有一定抵抗能力的,在这次疫情过程之后,上海将体现出它作为国际化大都市的一个韧性,实现经济、社会、人员精神的各种全方位的复苏。

这样还有一个小小的好处,就是加大土地供应量能够有效的缓解和抑制上海的房价,这样对于那些可能想离开上海去外地发展的同事来说,会是一个小小的吸引和定心丸

知乎用户 胆小的巴乔​ 发表

这次抗疫让上海经济陷入了停滞状态,收入大幅度下降,更何况还有高额的抗疫用品支出,政府现在也支棱起来了,支棱起来的结果就是新房涨价,同时,大多数普通人的房租也会有所上涨。

KAN 丘比特弓小金条口红 (19.9yuan)

今天 520,收到了第一支口红,浓郁的牛血色,拍照氛围光感口红。

今天也是暖暖的浪漫,柔润的质地,很显白的哒,黄皮也可以闭眼入的!

莉兹定妆粉饼(8g)30yuan

最近被种草一个宝藏粉饼,粉饼摸起来很细腻柔滑,平常早上定妆就可以用到,相对自然服帖,补妆也可以用到粉饼,小众产品价格也不贵,哇哦,30 元一个粉饼。

知乎用户 诚聊购 发表

如果,没有房企参与,那岂不是很尴尬?

即使有企业参与了,但是没有达到目标价,那岂不是更尴尬?

即使企业拍到了土地,建好了房子,但是没有接盘侠,那岂不是更更尴尬?

即使房子都被接盘侠买了,突然爆发俄欧冲突,房价下跌,那岂不是更更更尴尬?

所以,还是等等吧。

知乎用户 mtdl1985 发表

新一轮的刺激要开始了?

知乎用户 初善君​ 发表

上海疫情这么一折腾,几乎搭进去一个季度的经济发展,带来的后果可想而知。可以说上海政府在财政上应该是捉襟见肘了,所以需要寄希望于房地产拉动经济。

不过其实也挺难的,毕竟上海的房价就摆在那里,短时间是肯定不会降低的,不然先上车的人咋办,土地卖不出价钱咋办。但是疫情这一的操作,也让后来想上车的人开始观望,更别说还会有更多的人选择逃离上海了。

之前有个问题很火,疫情结束之后会不会离开上海,我估计能跑的一定会跑,跑不了的就不折腾了,更纠结的是那群咬咬牙能留在上海,但是疫情期间突然对上海丧失信心的人,他们可能短时间内不会考虑在上海买房了吧。

所以上海发布这个计划好像对我没什么大的影响,不过要是考虑到房地产开发商的良心,好像其中的弯弯绕绕也不是我这平民百姓能看得清的。

所以走一步看一步吧,现在我只想能解封,只有上海的经济和公信力恢复了,后续才发展才有相应的保证和可能。

知乎用户 角落里的猫大人 发表

疫情快两个月半,政府只出不进,再吸一口回回血这很正常。

至于影响?疫情后房价?

楼龄新,特色性建筑,地段核心处涨,老破小,稳。现在很多人都想换掉老破小,增加住房用地,新房一出,置换老破小的又有一波。像上海这种超一线城市,只能说防疫确实做得不咋滴,但是想缓和财政,回笼资金,肯定没问题。

至于会不会成为泡沫的导火索,个人觉得不会。都渴望泡沫破碎后的抄底,zf 也在其中,到时候就变成了另一场游戏,也不知道入门门槛是多少呢,实在是令人玩味。

知乎用户 一沪好房​ 发表

地价才是硬道理。

知乎用户 房住不炒抖泥丸 发表

知乎房产板块发泄情绪居多,我不是房多,但是上海的房子真不愁卖,好多改善用户在市区根本没得买,90% 的供地都在郊区,市区真不打算批,也没多少地,把人往郊区赶。其实我一直不明白为什么会有无户单身不能购房这种规定,北京都没有吧。

知乎用户 静安吴彦祖 发表

虽然这意味着我家房价要跌,但是我很开心。。。6.1 儿童节就能回沪了,更开心了

知乎用户 超模学妹 发表

几个睡城七宝、九亭、泗泾二十年了没啥变化,二十年前还有点上海气息,现在你看看跟县城有区别吗?

知乎用户 钦若昊天 发表

说句暴论,互联网大厂不死,房价不止。

一线城市大部分房地产负债的转移最终要靠的是高收入群体的工资来接盘,他们是房地产永远涨的预期的最关键一环。

如果这部分人能做到不结婚不买房不生孩子,任这个链条上面的其他利益集团怎么搞,这个房价都不可能涨,所谓的刚需,在活着面前,都是笑话。

一直以来就很厌恶刚需这个词、什么时候买房也能成为刚需?最基本的需求难道不是空气、食物、水吗,刚需是离开它就活不下去的东西。

回归正题,如今互联网增量到头,总算把这个行业的成长性耗尽了、各大厂商为了活下去裁员是必须的。

高工资收入群体的减少也意味着有意无意接盘侠的减少,政府 - 银行 - 地产商 - 个人或接盘者 这个链条的最后一环即将彻底摆烂,第一层的人对危机感知是相对滞后的、倒数两层则是直接相关人,感知的最早。

互联网大厂的衰落,只是客观规律不以个人意志转移的开端。

知乎用户 随风 发表

所以说不能随便搞什么城市更名项目。

好好的上海,非要改名爱丁堡,这下好了,混到了要卖祖上的地产续命的地步。。。

知乎用户 山药当归枸杞够 发表

明明是政府没钱了要卖地,但不能这样说,不然你们不就联合压价了吗?!

要告诉你们,上海房子和低需求旺盛,人才不断涌入,我们要多满足市场需求。

2021 年下半年以来全国土地流拍率居高不下:

现在老百姓手里没钱,还失业,谁买房?

地产公司没钱,不让贷款,不让降价卖房,哪里来钱买地?!

知乎用户 训哥投资笔记​​ 发表

帮大家划重点

中心城区大幅缩减保房价,郊区新城大幅增加割韭菜。

以下为报道原文:

“尽管上海的宅地总量上大幅增加,但区域分布仍不均衡。

从供地计划来看,嘉定、青浦、松江、奉贤、临港等 “五大新城” 占了新增供应宅地的绝大部分,总计共增加 155 万平方米,占到今年上海商品住房用地新增总量的 90%。

而上海市区核心区域的黄浦区和虹口区,2021 年商品住房用地供应量为 8 万平方米,今年的供应量为 0。此外,徐汇、长宁、静安等 7 个区的商品住房用地供应同样大幅缩减,特别是长宁区仅 2 万公顷、徐汇区 5 万公顷,7 个行政区的供应总量减至 23.5 万平方米。”

那些说增加供应是好事,房价会降的傻眼了吧,摊牌了,不装了,黄老爷又高又硬!

知乎用户 让我也康康 发表

sh 也绷不住了?

看烟花咯

知乎用户 斐波那契的美 发表

卖地收入占比很低的城市主要就是北京上海深圳,一旦工商业停摆导致增值税锐减,卖地收入就变得重要起来了

知乎用户 六朝松 发表

卖地是为了卖房,但是地可以先卖,房能不能卖得出去就不知道了。因为老龄化、城镇化跃迁和政策面的国家意志摊牌,可以说房地产行业的形势更加严峻了!上海说再吸一口吧,最后一口。房地产长期看人口、中期看经济、短期看政策的观点,其中人口是根本点。为什么要超量供地,因为收入下降、支出大幅上升,而且想不出别的办法了。

2022 年大概率是中国人口下降的元年,而北京、上海、深圳、广州的房市,是全国的富人支撑的。北上广深的房子如果不限购不限贷,确实还有人买,但影响有限。中国的基尼系数要高于美国、日本、台湾、韩国等,贫富差距要高于资本主义国家和地区。2021 年全国商品房销售额 18.19 万亿,而 2021 年全国居民存款总额 98.55 万亿,全国居民贷款总额 70 万亿,居民负债率已超 70%,超过日本房价泡沫崩盘时。

招行金葵花及以上的客户总资产是 7.3455 万亿元。1.9% 的客户掌握了招行零售总资产的 82.1%。全国人口的 1.9% 是 2800 万,其他银行的比例也应该大致如此,这 2800 万人相当一部分人已经居住在北上广深,大概率为子孙已经买好了房子。另外每年新出生近 1000 万人,对应每年就有近 400 万对夫妻,和 600 万新生儿,总有人要买房,但是能在新一线以上城市买得起能有多少呢。之前有相当数量的人能买得起房是因为货币化棚改,如果政府不拆了他们的老房子,再给一笔现金,他们也买不起。远水解不了近渴,但是未来的水可以先拿过来喝,以后有没有的喝就不知道了,这就是贷款的魅力。

房地产产业化之前,房子不需要很多钱,产业化之后,买房需要很多钱,可房子只是用来住的。绝大部分人因此活得更加劳累,人们却感觉很富有,这是不是一种错觉?如果全国所有人都想把房产变现,到那一天,房子一定就不值钱了。

2022 年一季度,是全国性的土地出让金大福下降,上海只是其一。

中国威胁论是美军的财富密码,关于房地产的各种绯闻就是有些人缺钱了的暗号。很多城市建新区,老城的房价就会下降。一些人的存款和未来的收入变成了房地产商的现金和农民工的收入,以及政府的收入。上海大幅提升土地出让面积,就意味着有更多的开工面积,有更多的农民工就业,但是,是买房的人买单的。知道存款是怎么来的吗?一个人和另一个人交易,一个人的钱(支出、负债)就变成了另一个人的钱(收入、存款)。现在的房地产就犹如一只 ST 股票,而且各种基本面指标都意味着这只股票没什么搞头了,但是、资本之所以是资本,就是其不可能束手待毙,他们还得造势一波,让投机客接盘啊。

2022 年 1 到 4 月,批发、建筑、住宿、餐饮下跌将近 10%,至于上海土地增加供应 44%,会补上前 4 个月的跌幅,GDP 的目标在那,但同时会让以后卖房更难,击鼓传花的游戏,早晚都会有最后一击。

知乎用户 蛋壳 TALK 发表

为啥会有人觉得这是『再吸一口』。

房价问题一直是二类住宅用地受指标辖制人为制造稀缺带来的。

像这种增加指标供应的操作,才是真正的戒毒措施。

不仅应该提倡,更应该大肆提倡。

建议各省市积极效仿上海,

每年指标都比上一年增长 44%。

不出十年,青年又会开始生孩子了。

知乎用户 阳佳一 发表

房价能够让普通人买得起吗?

能像新加坡一样提供大量的廉租房,让大多数人买得起房吗?

知乎用户 索菲 发表

扶我起来 我要吸一口

知乎用户 没有立场的回帖机 发表

再来一口

知乎用户 达人 7 发表

深圳也天量供应啊,最后怎么了?

有供房动作,你要想下目的是什么?

是建广厦千万间,天下寒士俱欢颜吗?

其实如果上海是为了这个,可以建立一个贵价房。

全部是精装 35 平(室内面积)2 房一厅,家庭收入超过中位数可以申请。住房租金是租客的收入的 70%,自动转换为 30 天有效期的消费券,可以在相关商圈消费抵现使用。

每三年更新一次居住条件,达不到中位数的家庭退租,拉入新人。但是如果居住超过 15 年,可以自动转化为正式物业持有人。

这样,来沪飘零的人也可以有瓦遮头了,也不会有人问,我没有房,我是不是下等人了。

知乎用户 齿轮与气缸 发表

乘着房地产松绑啊,考虑在内陆的三四线城市买套房。

知乎用户 MiaLuks 发表

结合 zf 发行 600 债券,货币化棚改概率极大。实际流动性就能释放 7-8 千亿…… 上海的地产政策面 都不需要调整只需要调整三价合一的最低价核税价 就能多释放 20% 流动性 置换一开启 ,今年还能保住 4 万亿 运气好配合 lpr 整冲击一下 4.5w。可悲的是上海都沦落到卖地别的地方可想而知。

知乎用户 lonkihote 发表

应该是为了降低上海房价吧,过高的房价限制了城市的吸引力。

知乎用户 我是大于 发表

上海的楼市,我是非常不看好。

其实,就差一个契机来引发楼市负循环,也许本次疫情就是。

楼市如果只从居住属性看,无非就是钢筋混凝土,也是有折旧的。现在主要是鼓吹无限上涨者,给楼市附加了很多不属于楼房的属性,其实很多是制造焦虑。任何资产,当预期升值的空间不存在时,需求就会减少,其价格就会向下寻求平衡。

供求,是受多重因素影响,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总是会到来。尾大不掉的行业,已成众矢之的,还能持续多久?

日本房地产泡沫破裂的时候,其居民负债率在 70%,上海是多少?

我知道,大多数人都被房地产长期升值趋势洗脑,可能没有多少人会对一线城市楼市下跌有多少相信,这个是不需要争论的,我们看实际吧。

知乎用户 lixiansheng 发表

数字都是他们说的

真正落到老百姓手上有几个?

我觉着一只手数就够了

知乎用户 你的热心网友 发表

这是觉得 16 号线还不够堵吗?

知乎用户 不会数学的数学汪 发表

不能收割外国人的钱吗?老是嚯嚯自己人,靠,改革了这么多年,都他妈在吃老本!

知乎用户 小兔纸乖乖 发表

还嫌房子不够多吗

知乎用户 忘言子​ 发表

爱丁堡的团长们,正好赚了乡巴佬的钱。这波可以说是,精准供地

知乎用户 知乎故事会 发表

没钱了,卖地回血。

知乎用户 社会主义不养懒汉 发表

打着改善居住条件的幌子占你家的老房子,盖高楼,自己赚了便宜还卖乖,真是绝绝子

知乎用户 Ambei 发表

就怕疫情反反复复!

知乎用户 伊利丹 · 怒牛 发表

都是些什么奇奇怪怪的回答。放开供应量,使房地产不再囤积居奇不是好事吗?难道我们真的希望几千人抢一套房吗?不会吧,不会吧

照我看,增加 44.7% 供地还是太少了,只有房地产商房子积压,清仓大甩卖的日子才是好日子。

知乎用户 Miraitowa 发表

疯狂卖地卖房,拉 GDP 了吗

知乎用户 艾伦 发表

上海缺钱了呗,加大卖地行不通还可以放宽户口准入嘛,毕竟是东南经济龙头,还怕没有接盘侠?

还好上海没有学有些城市托底民生物资,这要是每户 2 天 150 元支出,上海能哭死,

现在卖了 3 个月高价物资都能哭穷。。这么多钱到底进了谁的腰包啊?

知乎用户 唔悦 发表

这是因为团长在封控期间赚了不少,满足下他们的需求嘛~ 安徽挺住啊

知乎用户 追忆不易 发表

根据国家粮食安全政策,请把耕地面积保障之红线画上!

知乎用户 lauv 发表

供需关系(有能力买卖才算人)决定价格,

作为全国房价最坚挺的城市,上海这波疫情购买力下降 + 润人外流 + 供给大幅增加(这点影响不是实时的)+ 高薪互联网行业裁员,

如果再打不下来房价,那就只能麻烦我们的人民在北上广深打工的再受受苦交重土地税或者被卷死的逼回老家了

知乎用户 emmmmmm 发表

人是善忘的!如果你做了什么事情都会随风而去。

人生在世,蝇营狗苟。

蝇营狗苟,这一成语最早见于唐代大家韩愈的作品《送穷文》,原文为:“蝇营狗苟,驱去复还”,说的是五个穷鬼缠身,左右摆脱不得。
而蝇营一词,最早出自《诗经 · 小雅》,有 “营营青蝇” 的诗句,用来比喻搬弄是非,费心钻营的小人。
在韩愈先生扩充之后,用重叠的两个同音字,分别指代两种常见生物及其行为,名词动词加名词动词,加强了鄙视语气,特别有助于提升 “君子固穷” 的良好自我感觉。
然而,这一个成语却代表着绝大部分人的生存状态。总体来说,人可以分为两种,一种靠自己,起早贪黑东奔西走,忙忙碌碌辛辛苦苦,不正像是在身边嗡嗡飞舞的苍蝇吗?苍蝇一直是以生存为第一法则,凡是可食物品,荤素无论香臭不拘,都会大饱口腹之欲。生于五谷轮回之所,奔赴世界广袤大地。如果是一个人,被逼到走投无路的绝境,大抵如此并无二致。
另外一种靠别人,奴颜媚骨卑躬屈膝,哼哼哈哈唯唯诺诺,这不仿佛看人脸色的狗子吗?狗子从来都是看主人的脸色行事,所有主人的喜好厌恶,就是狗子的行为准则,以便得到主人的一点赏赐。不过,狗子也是以生存为第一法则,“狗不嫌家贫”,也可以吃米糠,也可以啃骨头。如果是一个人,被逼到走投无路的绝境,大抵如此并无二致。

人生大抵如此,会做不如会说的,奖懒罚勤,因为勤劳只能解决暂时的温饱。

知乎用户 苏苏陈陈 发表

一堆高赞什么玩意?就是因为疫情缺钱了而已,卖地收入最快

知乎用户 乐无异 发表

从政府角度来看,一方面” 卖地 “可以增加财政收入,一方面可以一定程度上稳定房价,一方面为人才引进和城市人口扩展做好房源准备,一方面可以一定程度提振房地产行业士气,刺激经济复苏,一方面。。。。。。总之,“卖地” 好处千万条,完成经济指标第一条。

从老百姓的角度来看,有人说地皮多了,房价就会下降,但是如果地皮的价格没有下降,房价能下降吗?财政收入增加了,给老百姓发福利了吗?引进人才和人口流入是保证了,那么老百姓的工作竞争是不是更激烈了呢?生存压力是不是也更大了呢?优胜劣汰原则,高级人才多了,那么其他人才是不是需要减少?城市扩大了,那交通是不是会更拥挤呢?我是看不到这能给老百姓带来什么好处,相反,还有很多 “坏处”。

诚然,措施政策规划,要事实求实,不仅要评估对现在的影响,更要评估对以后的影响,切不可只看眼前这几年而不考虑今后的百年大计。

总之一句话,促生产振经济,保民生提发展没有错,但是万事都要有度,切不要过而不及伤了元气,只为保住个人身家,而败了城市的气运。

知乎用户 业余写手​ 发表

中国根本就不缺地,缺土地指标,缺规划手续

知乎用户 aquila​ 发表

继续卖,不要停,18 个钱包。

知乎用户 湛炫 发表

除了北京,全国各个城市都像发身份证一样发户口,连这个这个囤货自居、左脚踩右脚的祖师爷上海都开放用地了,房价真的要降了

知乎用户 2 号通缉犯 发表

卖地回血

就是不知道后续会不会放松限购➕降低落户标准…

知乎用户 文案找棋迹​ 发表

下一步是链接吗

知乎用户 紫君最棒 发表

有种提线木偶的感觉,操纵房地产于手掌之中

知乎用户 云遮月 发表

从强制戒毒所出来的第一件事就是先来一口

知乎用户 钞微懒猫​ 发表

虚晃一枪,增加信心,望梅止渴而已。

然后信心有了,钱没有还是没啥用。

知乎用户 大宋 发表

除了对 GDP 有用之外,看不出对民生有什么影响;

房价会因此涨还是跌?关联性应该不强,决定房价高低的是政府和中介,决定成交的是消费者购买意愿和市场流动性大小,从当下的经济形势来看,上海房地产市场会出现价升量跌的趋势。

知乎用户 财经社 发表

一点都不意外,5.5 的目标还在那呢?经济停摆一个季度,拿什么完成指标,上海会这样,其他城市也都会这样,不然就只有让统计局的人完成 5.5 的任务了。

知乎用户 天凉好个秋 发表

把钱给卖高价菜的商人,核酸厂商。钱不够了再转嫁给其他人。

把 XX 给某个群体,代价转给 XX 群体。这个模式,古今中外屡见不鲜。

知乎用户 10 号 发表

饮鸩止渴,内地经济香港化,除了地产就是金融,最后没了制造业,又通过一带一路培养起无数跟自己竞争的对手,如同自掘坟墓。

知乎用户 和音 89036 发表

一句话:房价不可能降的,这辈子都不可能,卖的地再多都不可能降,否则业绩怎么来?

知乎用户 大头曹 发表

我就想问问越南政府除了卖地还会别的吗

知乎用户 不知道叫什么才好 发表

上海 5 月 16 日起分阶段推进复商复市,2022 年上海计划供应土地面积 2427-2707 公顷,比 20221 年计划供应面积 1920-2420 公顷总供应量增长明显。其中计划供应商品住房用地 522-592 公顷,同比增幅达 44.7%。

上海预计供应商品住房用地 522-592 公顷,占全市供地计划的 22%。如果按中位数计算,这一数字比 2021 年商品住房用地供应增加了 172 公顷,增幅达到 44.7%。

涉宅用地中商品住房供应占比 21.7%,比 2021 年的 17.7% 增加了 4 个百分点;而保障性住房、保障性租赁住房的供应占比略有下降。2021 年上海涉及住宅用地供应计划 710-910 公顷,宅地实际供应约 794 公顷,完成率约 98%。

对于上海这种超一线城市来讲,不管防疫做的有多么拉胯,但在经济问题上,他总是可以通过转移代价来把自己保护的很好。

住房用地增加明显是利空房价的,这也能解读为” 房价要涨 “,我看有的人是真魔怔了,房价下跌的趋势长期是不可能避免的了,短期之内或许有反弹有稳定有利好,但是长期,在人口大战,人口流入大战和人才吸引大战三个大战的 “增量转存量” 市场,倒逼城市需要降低房价以迎接新的人口,以确保未来竞争力。这次上海的新增用地着重了新区建设,也可见一斑。

在防控的影响下,上海楼市成交持续下滑。有资料显示,今年 3 月上海新房成交面积为 56.5 万㎡,环比减少 30.2%;而到了 4 月,上海新房成交仅为 9.72 万㎡,环比下降 82.8%,成交套数仅为 832 套,两个数据均创下今年单月新低。


有需要的可以点头像看看

知乎用户 如果那时 发表

这个地可以卖,但是这个房,买不得。

我劝,外地人在上海耗子尾汁。

上海的房子还是要留给上海人住。

走了,我,走了哈。

知乎用户 蒋大仙儿 发表

上海的新房确实一房难求,毕竟价格太香了,基本出来就是秒没。今年陪朋友去看过房(我认识到了自己有多穷,有钱人是真多),那售楼部堪比菜市场,申购人远超过房产数量,多数楼盘积分 70 分左右,意味着要缴纳八年社保才能入围。

停摆了这么久的经济钱从哪里来,还有比卖地更快的吗,卖地建新房才能再吸一口,有钱人是真的多。

我估计最大的影响是上海的二手房,基本处于有价无市,供应土地也算是打击了炒房的,非核心区域的二手房再不降价是真的卖不动了。

知乎用户 酸辣味的分子筛 发表

又要割韭菜了。

知乎用户 嘀嗒 发表

在上海买房还不如润呢

知乎用户 狗头教主 发表

早干嘛了

知乎用户 之友 发表

能逃离上海就赶快逃离吧,就这拉垮程度,外国可不就盯着这里投毒吗?再封上几次,普通人还活不活了。。。

知乎用户 悠悠梦里无处寻 发表

最近针对楼市真是措施多多,三年内建议观望不宜上车

知乎用户 公考小学霸 发表

那房价肯定跌啊,还用说么。供应方面更充足了,需求端还是那么多,不跌才怪。但是,也不会大跌,也不会一次性供应那么多。

知乎用户 灭绝师姐 发表

饮鸩止渴

知乎用户 可莉鸡块真香 发表

民企都基本退出拿地了,当地国资估计要发力了

知乎用户 随风 2223 发表

想致富少生孩子多种树!

知乎用户 66666 得不行 发表

对普通人没影响,因为现在谁会去高价买房?而且就这次这个情况,外资也不敢在这里投了。

卖地收钱,这个可以有,反正最后有国有房企去接盘,相当于左手倒右手,这个问题不大。

长远来看,国外经济都在高速发展和回复,我们在玩不动摇。

不过这也不是第一次了,也不用太过惊讶。毕竟亩产可以上万斤,锅碗可以炼钢,科学家可以扫大街。15 分钟核酸圈完全是小意思。

加油卖地!房价世界第一我相信用不了多久!

知乎用户 lovenocchi 发表

人大啊,是人民选你们出来的,改管管政府了啊。。。

知乎用户 SosO 发表

房价能降 44.7% 吗

知乎用户 张二 发表

炒房就是要不停的制造热点和新闻,把话题炒热,不管你信也好,不信也罢,夸也好,骂也好,黑红也是红,流量时代流量为王

知乎用户 臦芔 发表

那也不够啊…. 杯水车薪而已。

知乎用户 pasta618 发表

好事呀,妈的,老是捂盘惜售,抬高房价,最好以后都这样搞,不过苏锡常房价可能会受影响

知乎用户 疯狂的蜗牛​ 发表

鬼买?

知乎用户 无聊中 发表

烟花

知乎用户 百里登风 发表

手头紧,卖点地

知乎用户 玩耍的石头​ 发表

“我 4 万米的大刀早已饥渴难耐”

知乎用户 山明治 发表

上海这么大方,这住房是不是免费送啊?

知乎用户 云往哪飞 发表

说明上海受疫情影响非常大,经济停滞几个月,政府也撑不住,需要卖地自救。

从武汉的经验来看,国家并不会对受疫情影响严重的城市单独给予政策利好,所以上海这波也不会有特别的利好扶持,虽然这次封的时间比武汉那次还要长。

上海的影响力是巨大的,百年商业中心,地位远远高于武汉,如果连上海都要靠卖地求生,说明经济从冷却到启动是非常难的。我们可以看看外企跑了多少。

从房价角度来说,加大土地供应量,有利于稳定房价,但是不清楚具体的地块,如果都是边角料,意义不大。

知乎用户 天予天成 发表

这是好事,一方面花出去的钱找补点回来,一方面吸引人,上海老龄化能得到抑制,真的不错

知乎用户 半钱江山 发表

通过这轮疫情,上海看到了土地人群集中地坏处,疫情初期因为人群的集中,导致很多地方出现了吃不上饭的情况,管理混乱,下狠手,将上海市扩大些,能让人群密度减少,应对以后会出现的其他类似于疫情的突发公共事件,我认为是合理且必要的

知乎用户 柚可 发表

电池没电了,再弄点来。

知乎用户 最爱魅影武士 发表

换个角度看,上海公务员们要吃饭的,封城后财政又没钱,快速的来钱方式就是卖地,毕竟要保障公务员薪水

知乎用户 哦哦哦 发表

么得

知乎用户 旧城​ 发表

去年过完年,上海就偷偷摸摸普遍涨了一大波,然后赖在学区房上,一边涨一边叫嚣着给百姓看看怎么打压一下学区房。精明啊,可以理解是疫情财政支出,但是你一遍遍的来,虽然这次明牌了,有钱人也还是会来买的,毕竟有钱人得孩子每年都有①波来上海工作,为难怪随便一个国外回来的留学生,就六个月落户,配套各种政策。上海(甚至整个长三角)是食物,水,自然环境好,人文环境好?还是污染少?医疗资源真好?教育资源真好?有些人没有能力像美国那样输出矛盾,总是想着怎么抽家人的血,国外各种房产,就不说了吧。一不对外输出。。,二不对外输出。。,这叫本事?

知乎用户 白垩纪​ 发表

芜湖,起飞

知乎用户 分享你吹 B 的故事 发表

欧巴累!!我拔除一个超量素材获额外得住房用地 44.7%!

另外我想问一下还剩几个超量素材。

不是牌佬。

![](data:image/svg+xml;utf8,)

知乎用户 将军走此小道 发表

治大国如烹小鲜,不能运动式,抽风式,想要管控就一刀切,行业垂死了下猛药,不管哪个行业,都禁不起这么折腾。

知乎用户 Joe Zhang​ 发表

地主(爱丁堡)家也没余粮啦,疯狂卖地,上海房价必跌!

房价短期看政策风向,长期看供需关系,这不明摆着财政没钱了,增加了卖地量吗?

还有人能经过一系列的分析得出上海房价必涨的结论?我也是佩服这些张口就来的!

打个比方,以前上海过得好的时候卖房靠零售,现在穷的叮当响,转成打包批发了,你说零售价高还是批发价高?

我做城市规划十几年了,我可太了解今年各地土地财政有多困难了,就这次抗疫这表现,房价跌了都不一定留得住更多外地大蒜,还敢再推涨?

就不怕像广州一样地卖不出去,底价让国企接盘,或者干脆连国企都不愿意接盘的直接流拍?

知乎用户 羽公子 发表

这是给团长们准备的房子,这次疫情结束他们手里有大把大把的资金去购置

知乎用户 种田娃 发表

不要问我怎么看!

我想知道深圳怎么看。

人上海增加土地供应了,深圳你呢?

知乎用户 多啦小梦 发表

房地产 YYDS

这么搞的话积重难返是早晚的事儿

还有这算不算路径依赖?

知乎用户 自然呆 发表

这是不是意味着 2025/2026 年住宅面积增多?然后大家预期那时候可能房价下降?然后最近不买房?没量最近是不是就会降房价了呢?

知乎用户 赵好困 发表

经济面临下行压力,需要房地产出来扛大旗

知乎用户 安融征信 发表

再来一口,最后一口

知乎用户 鸡肋 发表

这次疫情,上海很多方面真的不行,但不否认再管理经济预期时候,上海真是一个预期管理非常出色的城市。

疫情导致大量人看空上海,觉得外资集体撤离,然后给特斯拉好条件,快速宣布扩产稳定军心。

疫情后,大量人逃离上海,上海反而加大土地供给量,我让房子变便宜,郊区远点地方多供土地,总价便宜了,上车门槛更低,给企业的土地价格便宜了,比其他一线城市香,你们可以网上声称逃离上海,但我用更香的土地价格和供应量,让很多企业和购房者人用脚投票去留。

打开地图看下,上海还有大面积土地还在种田,没办法。

知乎用户 zanetti 发表

有用吗?

知乎用户 马略的百夫长 发表

这么多人排队等火车离开,又超量供地,明年再收房产税。要崩到什么情况才止得住?

知乎用户 是来了来了 发表

房价会涨吗?

答: 会。

泡沫怎么办?

答: 钱到手了,你们死活关我屁事。

知乎用户 墨丹尘 发表

为了 5.5,又经了这么一波,不多卖点地怎么办?

知乎用户 Bayek 发表

简单一点,卖地挣钱

知乎用户 专业的 HR 发表

这是国家在房地产领域的新思维新布局,我们拭目以待。

知乎用户 Incompetent Fury 发表

针对杰克 和邓 的。

知乎用户 Zxc 发表

2020 年武汉解封以后,放松了备案价

知乎用户 湖畔稻草人 发表

不再做香港了

知乎用户 很好 发表

因为工业用地过盛

二三线的福州 到处 cbd、商住两用,个别楼盘都多少年了 还能接到销售电话

知乎用户 梦亦逍遥 发表

落户是不是该放松了?上海

知乎用户 Ai 拱 fire 发表

不长记性的人随便去,下一个 xx 者就是你(狗头)

知乎用户 小乾 发表

为啥不早点 “超量” 供地呢?非要搞成高价房?

知乎用户 无业流民 发表

韭菜割的还不够测底啊,还要继续割,你背自己的贷款还不够,要把你孩子的也给背了

知乎用户 挨着云 发表

你以为是想卖给你啊,是想租给你,你要是买得起房子怎么会租国家的房子呢

知乎用户 嗯嗯 发表

真不戳啊,这么多人离沪还涨房价呢?是梁静茹给上海的 “勇气” 嘛?

5 月 18 日【供应链 · 大咖 - 供应链数字化的新变化】直播中,宫迅伟老师邀请了一位在服务供应链数字化行业深耕多年的大咖:甄云科技总裁姚一鸣姚总。

姚总也说到最近一段时间,在市场上看到了一些新的变化,所以今天把在市场上看到的一些新的情况来和大家做一个分享。

2022 年,供应链数字化有哪些 “新” 变化?

知乎用户 喜顺 发表

看到回答说上海政府缺钱需要卖地我就觉得扯淡:上海的财政收入非常健康,上海是全国为数不多仅仅靠税收就能完全覆盖支出的城市。上海今天卖地多我个人觉得有两个原因,一是《大国大城》基本是以后国内发展的主要方向,长三角东京化是趋势。二是财政转移支付,奶牛自己吃饱不产奶可不行,牛没事,人可是要饿死的。

知乎用户 yonex 发表

我一直认为,不论是增加土地供应,还是降低购房利率,亦或者是降低落户门槛,首当其冲的必然是老破小。

上海这一波肯定是要通过加量卖地缓一缓财政的,今年或者明年我个人估计会对落户门槛,再进一步降低,下一步上海就会将所有 211 以上硕士纳入落户范围,这是我个人猜想的。

为什么老破小将失去价值?

年轻人受制于积分等种种限制,摇不到新房,只能购买老破小,并不少老破小能够满足年轻人的需求,现在土地供应突然加大 50%,上海又卡在一个人口接近停滞的状况,新鲜血液是不够的。

中年人换房也不会考虑老破小,这次疫情过后,我个人认为手持几套老破小的市民有很多会出手闲置房屋,改善自己的住房环境。

上海内部的贫富分化将真正拉开。

知乎用户 阿狗 发表

上海原先是想捂着这些地,慢慢一点点儿放出来维持高位的地价和房价的,毕竟在没有房产税的情况下,存量的地是卖一块少一块,那必须每一块都压榨出最大利润。

现在受疫情影响,经济和财政都吃紧,那就顾不得长远的利润了,先过了眼下这一关再说,增大供给之后地价房价会降,但毕竟卖得总量多了,今年的进账也多。

现在关键问题就在于,长三角的其他城市会不会也跟进?

长三角的其他城市如果还维持原先的捂地策略,那么就会被上海狠狠地偷一波家;如果跟进了那么整个长三角的地价房价就有了崩盘的趋势。。。

知乎用户 1781 的小提琴 发表

5 月 20 日央行发布最新一期 LPR 利率,5 年期 LPR 下调了 15 个基点,从 4.6% 下降至 4.45%。这也意味着,个人住房贷款利率也将同步下降。

按照此前的规定,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以最近一个月相应期限的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为定价基准加点形成。其中,首套房个人住房贷款利率不得低于 LPR,二套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不得低于 LPR 加 60 个基点。

此次调整之后,首套房和二套房的最低贷款利率将同步下调,最低分别达到 4.45% 和 5.05%。

5 月 15 日,央行、银保监会发出通知,首套房贷利率下限可在 LPR 基础上最高下浮 20 个基点,最低可达 4.4%。但二套房贷款利率并未做出调整。

两次调整叠加,首套房和二套房的最低贷款利率分别为 4.25% 和 5.05%。

根据贝壳研究院的监测,2022 年 5 月,103 个重点城市主流首套房贷利率为 4.91%,二套利率为 5.32%。因此,无论首套房还是二套房利率,都有一定的下调空间。

这一政策的最直接影响在于购房成本下降,其中首套房购房者受益最大。以首套房贷款 100 万元、30 年期计算,按照调整之前 4.6% 的贷款利率,购房者月供为 5126.44 元;按照调整之后 4.25% 的最低贷款利率,月供则降至 4919.4 元,下降了 207 元。

5 月 14 日,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讲席教授、副院长, 北京大学数字金融研究中心主任黄益平表示,我们还是应该采取 - 一些不计 - 切代价的政策。今年 4 月份的经济数据非常不好, 可能要采取比较大力度的措施。但在每 - - 次主要需要应对的问题不太 - - 样, 这也意味着政策措施需要有一些变化。

黄益平指出, 目前客观的问题是很多企业和家庭在抗疫第三个年头时流动性变成了非常大的问题,如果流动性断裂, 即便他们的资产负债表没有问题, 生存也会有困难。所以维持现在的抗疫政策, 可能需要采取一些更直接的措施支持企业、支持老百姓的生活。只有采取更大力度的稳定经济的措施,重点保障中小微企业特别是老百姓生活的稳定, 然后才能考虑下一步的经济复苏。

对于那些贷款买房的人群有一定的缓解,贷款额度高面临的压力就大,面对必要买房的人要考虑自己的经济实力,买经济能承受住的房子就不用每天抱头苦恼,现在有负债的人多的是,有的偿还容易,有的无力偿还,面对高额债务不知所措,有的人会以贷养贷,可是你不知道后果多严重,积累的越来越多,翻身的机会就会更渺小。我想告诉大家的是,要做能力范围之内的事,不要扮猪吃老虎,但是有问题一定要及时解决,规划好目标和钱财,一路同行。

知乎用户 李木子​ 发表

不论如何,上海买房总是不亏的

知乎用户 一棵小草 发表

那么同调,融合,灵摆供地计划在哪里呢?

知乎用户 城里的自由色 C 发表

再吸一口,就一口!

知乎用户 山己几 发表

卖波地,回口血。

怎么也得把三季度财报给扭转回来

知乎用户 谁夹了我的红烧肉 发表

土地供应只是第一步,第二步跟着央行的脚步下调上海市场的房贷利率,第三步放宽买房限制,水到渠成,GDP4 个月的损失,总得在下半年通过其他地方一点点找补,房地产是毒药,但是吸着爽,欲仙欲死

知乎用户 ma 小二 发表

这波「超量」供地计划下来,房价涨不涨暂且不谈,随着经济增速下滑带来的房贷利率下跌,就会让前几年进场的人难受若干年了。

20 年左右房贷利率高的都到 6.2 了,现在部分二线房贷利率降到了 4.4,随着经济增速下滑,未来房贷利率降到 4 以下也不是不可能,假设明年房贷利率降到了 4.0,那么 300 万商业贷款的还款总额会减少 116 万,20 年左右买房真的是买在历史顶点。。。

知乎用户 天天向上的小玉 发表

每天看外聯部嘲笑這個嘲笑那個,實際上內部早已爛掉

知乎用户 喂老虎吃花生 发表

超量供地无非就是割了地产商一波韭菜

地块主要集中在临港新城

临港什么地方?一个发展十多年到现在如果你对哪里不是很熟都找不到吃饭的地方。一个比从嘉善花桥到上海人民广场都远的多的地方。一个晚上八点以后路上很难遇到人的地方。一个一万多一平还能买到房的地方。上海房价都涨了几倍临港还有不升反降的地方。

临港房子不好卖生活在上海都知道,偏偏却加大供应?如果真缺钱不说卖点大虹桥的地,哪怕卖点偏远点青浦和嘉定都比这赚的多。以我个人理解 gov 又想拿到卖地钱拉高本年 GDP 又不想楼市被推的过热。一石两鸟政策,但苦了拿地房产商,不知道多久能消耗掉库存。

知乎用户 小小小辰 发表

政府没钱了,就这么简单

知乎用户 問竹​ 发表

人在成都,工薪阶级,单位同事说,有上海亲戚找他们借钱 100 万换房,同事没有钱还要买车,该亲戚要求他们将同事房屋抵押贷款借给他们,说这点钱都不是事儿。 这波啊,这波上海房价因为疫情关系跌入谷底,上海人 100 万都不是事儿,利好房地产(手动狗头)

知乎用户 丁路加​ 发表

收割全国

知乎用户 三个救火少年 发表

怎么向人大反应啊,老百姓苦房价久已,希望人大监督一下政府,不要动不动就炒房价,这些最后都是老百姓来补的,遇到问题就卖地来填坑。

我们现在没有退路了,种不了地了,就让我们好好活着吧,有个小破房子住吧!

知乎用户 万有引力 发表

都超量了啥时候出灵摆?

知乎用户 爱吃肉的熊 发表

买房只买徐汇的,物资发的多

知乎用户 815355721 发表

核心是没钱了,吸一口

之前上海房地产占比低,加之捂盘拱房价。导致手里的子弹还有不少。对房地产影响不大。

其次,增加对于人才吸引力,留下中等收入人才。毕竟这轮疫情对上海整体形象冲击太大。上海梦被打破,上海梦甚至比北京户口还难,没房子的年轻人可能会润走。预计下半年上海买房落户政策要松动了。上海口袋没粮食了,就套牢原来看不上部分人,让之成为上海人。关键结合一,这还是你情我愿。

最后,利空全国需要吃转移支付的地方。

毕竟上海等一线城市,靠着红利吸全国各地的血,然后上交给中央,中央在靠转移支付补贴到地方。达到一定程度的公平。

而卖地收入的大头是上海政府。

知乎用户 风语者最后的呐喊​ 发表

再来一口

知乎用户 姑苏城 发表

翻译:没钱了

知乎用户 达旺 发表

乱打王八拳,方寸已乱。

知乎用户 管宇​ 发表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知乎用户 依然范特西​ 发表

难道不是因为疫情,导致没钱了,卖地割一波韭菜?

知乎用户 耶耶耶 发表

香港是因为没地供应才导致的地价高嘛

知乎用户 枫晚于 发表

京沪好地段的房价,永远涨!!

知乎用户 呆石头 发表

还不快去买 当人上人的机会来了

知乎用户 奋斗吧 发表

七年一个轮回,以峰值为第一年,第二三四年回调或横盘,第五年左右超过原峰值,第六年左右一波速涨,创造峰值进入下一个轮回。

类似于股市的牛短熊长,但多普通人来说比股市被割的概率小很多。

知乎用户 无涯​ 发表

上海楼市对周边产生虹吸效应。

利空南京苏州杭州。

南京迅速作出应对。

知乎用户 六岛 发表

相当于上市公司第一大股东减持股份。

知乎用户 不懂就问真君 发表

2009 年 12 月,在参加央视《面对面》节目时,作为副部级官员贺铿批评政府炒地,自曝靠工资自己也买不起房子。实录如下:

贺铿

随着房地产市场的不断升温,未来地产政策走向备受关注。在这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没有再提支柱产业的说法,只是说到要增加普通商品住房供给,支持居民自住和改善性购房需求。会议闭幕后不久,国家发改委主任张平就明确表态,要抑制投机性购房,舆论认为这是主管部门发出的抑制高房价的信号。

对话记录

记者:我冒昧地问一句,您是副部级官员,以您的工资能买得起房吗?

贺铿:买不起。我说你买一套也挺难的。

记者:我反正买不起。

贺铿:你这样的收入,名主持人,我这样的干部级别都不能为自己买一套像样的住房,那更多的人就没有办法买了。

记者:所有人都很关心现在的房价正常吗?

贺铿:房地产现在的问题。一个是有泡沫,第二个是在炒房,而不是真正有人买得起房子,不是使居者有其屋。

记者:您的观点很鲜明?

贺铿:我的观点一直是非常鲜明的,房地产部分城市有泡沫,原因是两个,一个是政府炒地,另外一个是社会资金炒房。

记者:政府炒地?

贺铿:我们的地王是怎么出现的?为什么会形成?地都是国有的,都是政府管的,这不是政府炒地是什么?

记者:地方政府说我是按土地挂牌拍卖的制度卖,有人愿意出高价就卖了,这怎么叫炒。

贺铿:我说把你的土地转让金由中央收了,你看地方政府的领导怎么说话。

记者:地方政府觉得我就靠这点土地出让金了。

贺铿:你能靠吗?土地不是国有的么,是你地方的吗。

记者:现在分税制,大部分钱交给中央政府了,我发展城市其他的资金从哪儿来?从土地出让金来,这是现实。

贺铿:从你的财政用钱来讲,你就不从国家经济的安全性来想。既然土地是国有,中央财政收回来应该是合理合法。然后中央拿了这个钱,该转移给你的转移给你,该转移到更需要钱的地方,我转移到更需要钱的地方。

记者:同样是一个盘子里的钱为什么要按您建议的这种方式再流一遍呢?

贺铿:那我为什么让你把这个地价越炒越高,使房地产形成泡沫呢。北京有一位学者算了前不久出现的地王,在那儿盖房子的话土地的价格使得能盖起来的房子已经超过两万一平方米。

知乎用户 二当家的 发表

峰峰吗沙发水电费是范德萨发生地方水电费撒地方是的撒地方撒地方水电费水电费是大方撒发撒发撒地方水电费水电费 沙发撒发撒发水电费水电费水电费撒的发生地方水电费水电费水电费似懂非懂沙发撒负担 水电费水电费似懂非懂沙发大方撒范德萨发撒地方水电费水电费水电费第三方说的发生范德萨的范德萨范德萨范德萨范德萨范德萨发水电费撒发撒的发生东方四大发生发生的范德萨发的沙发 的沙发水电费三大放送大发生地方水电费撒

知乎用户 毛壮 发表

跟疫情没太大关系,主要是为了给五大新城导入人口

知乎用户 呆呆的小虾米​ 发表

刺激经济的正常手段!

知乎用户 虫控标准化王老师 发表

套牢锁仓继续割普通人的票子嘛,没啥大钱的群众离开的成本大幅增加。

知乎用户 泵动式穿甲车厘子 发表

说明这波水应该挺大的,不止要保证房能应卖尽卖出去,还要保证买房有一个可观的收益率,再就是物价要普涨,这样手里有存款,还在观望的人,不买房,过几年可能首付都付不起了。

知乎用户 姑妄言之 发表

先上结论:看戏的心态。

最近关于房地产的新闻密集不断,大大的两个字浮现在我脑海里:缺钱。后面还跟着一句暗示:请打钱。

如果说,中国威胁论是美国军费的财富密码,露出大长腿是抖音网红的流量密码,那么,房地产政策各种松绑就是缺钱请打钱的暗示密码,勿谓言之不预也。

然而,尽管如此,哪怕房价真的如葱了,那也是翡翠做成的葱,不是穷人能买得起的,奢侈品。

尽管我也想支持一下,奈何兜里真的没有钱。这几年又是疫情又是暴雨,能活下去就已经很不容易了,我还想每天都有肉吃,每晚都有酒喝,所以,兜里剩下点钱都用来买吃的了。

猪要养肥了再宰,现在都是一群瘦骨嶙峋的病猪,真要宰了,无异于杀鸡取卵,竭泽而渔。固然能吃饱这一顿,往后就是饿死的命。

藏富于民,而不是使民众陷入穷困潦倒,再去收割韭菜,终会割断韭菜的一切生机,最终导致韭菜被连根拔起,韭菜也就绝后了。

知乎用户 默铭 发表

大家都让开,最后一口我来吃

知乎用户 稌雫 发表

2022 现在离开的人,会不会又回去?

知乎用户 锦衣卫心 发表

上海真贱啊

知乎用户 产业园招商人 发表

关于房产发展,想看过去,越南就是例子,起飞在即;想看未来,欧洲发达国家就是例子,德国核心城市柏林的核心地段房价就是一直涨

知乎用户 脑子是个好东西 发表

未来十年内魔都买房最佳时机即将来临,刚需的你准备好了么!

近期,一则 “央行上海总部出台 20 条配套纾困举措:重点加大对首套、小户型、新市民购房信贷支持” 新闻传遍朋友圈,针对疫情影响个人房贷还款能力等问题,多数银行在上海地区推出延期还款、调整还款计划等措施,为客户提供 1-3 个月的还款宽限期。

与此同时,上海公布 2022 年供地计划,宅地供应量增加逾 4 成,市区供应依旧紧张,五大新城供应充足,临港供应量同比增加 150%,结合落户政策,五大新城规划和近期临港限售放松可以未来依然希望更多的新上海人的导入方向。

从金融政策到土地供应,一方面可以稳定市场预期和情绪,另一方面,多卖土地可以为上海带来更多收益,为今年设定的经济增长目标贡献。

正所谓:短期看金融,中期看土地,长期看人口,结局还得看政策!

在看二手房方面,老破小在这一轮的表现相当拉垮,物业 / 居民素养等短板一时难以提升和弥补,外加 16-17 高位入市的那一批刚需现在面临满五唯一的置换节点,疫情之后置换抛售将会对二手房带来充足的供应;

之前深受 2021 年新房摇号以及三价合一等政策影响的刚需们,如同久旱逢甘霖,现在将会迎来 3-5 年最佳的上车机会,相信近期会有更多落地的金融支持政策精准支持刚需首次置业,第一批次新房由于疫情推迟摇号,很多高分选手还没放出来,二三批次新房有消息称将合并,对上海楼市来说将是一次难得的大批量供应,可选范围非常高,很多热门盘分数肯定会降低。摩拳擦掌焦虑症了一年多的刚需们,赶紧准备好炮弹和现金流,无论是新房还是二手,买家都将会有更多的机会和余地!

最后,大城市第一置业对个人及家庭未来财富增长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买错一套房,十年白茫茫,下面两条建议无常分享给准备上车的刚需朋友们:

  1. 能买新房不要二手,税高潜在问题多,特别是不要去接盘 “老破小”!
  2. 新房除了关注城市界面和交通,未来产业和人口导入层次等也非常重要!
  3. 不要图一时便宜卖硬伤的房子,不好置换。例如动迁,顶楼(贪图阁楼,有了小孩子,婴儿车能把你的臂力练出八块腹肌那么大),一楼(潮湿),二楼(反水),靠路 or 靠学校(每天有人免费叫你起床晨练),塔楼(1 梯 N 户,房型诡异,什么手枪型之类的,流通性差舒适性差)!

最后,㊗️每一个刚需今年都能上车买到自己心仪的 !

知乎用户 一碗醍醐​​ 发表

既,又,更,还

知乎用户 腊鱼不辣 发表

沪漂过 9 年的人来答(现已离沪)。

成熟的一二线城市,中心城区的住宅都是饱和的,新盘很少很少很少,即使有,那也是很贵很贵很贵。

看看主城区二手房价格,贝壳上随手截图的。

所以这些新增的供地,不用看也知道,一定 99% 都是不怎么发达的行政区(宝山,奉贤之流),可能在外环以外,十环以外。

这明显根现有的住房市场达不成竞争关系啊。

知乎用户 豆思颖 发表

也许灵摆不会远了。

知乎用户 没想到吧 发表

知乎用户 几两几斤 发表

求求你了,让我再吸一口

知乎用户 葉赫呼啦圈 发表

政府没钱就开始卖地了

知乎用户 萝卜丝儿 发表

大部分都是郊区供的,虹口杨浦好像也有两块,对市区有个啥影响,挤不进去的还是成把抓,还有积分要求,仍然各个楼盘爆满,上海楼市的下跌,很长一段时间内都不会出现。只是以后不会涨的那么吓人罢了。

该买不起还是买不起。

知乎用户 小白狼不是小白凉​ 发表

这个标题很容易误导读者

《供应计划》显示,2022 年上海计划供应土地面积 2427-2707 公顷,比 20221 年计划供应面积 1920-2420 公顷总供应量增长明显。其中计划供应商品住房用地 522-592 公顷,同比增幅达 44.7%。

同比增幅 44.7%!!!!!!!

是 2022 年的商品住宅新增用地比 2021 年增加了 44.7%

知乎用户 呦呦呦西西丨 发表

哈哈哈哈,这就是制度的优越性

知乎用户 夜班经理 发表

天天吸一口吸一口,吸魔怔了?

土地超量供应不是提高新房供给吗?就算 90% 在五大新城,那不也是变相迫使这附近的二手房降价吗?三价就低政策出来锁流动性的时候不见人影,现在又在这瞎喷

我反正是真搞不懂,说政府限制土地资源控制供给的是他们,说新盘就是吸一口的也是他们,我是真搞不懂他们想让房价涨还是跌?

知乎用户 我了个呵呵哒 发表

以后上海房价会更加容易买到了,所以让 50w 恨国党失望了,我们中国人民就是好日子还在后头,别再拿中国房价高抹黑国家不努力奋斗了,你要是块金子,上海落户买房不是梦。只有懦夫和别有用心的恨国党整天阴阳怪气房价高。

知乎用户 McFu2t-05 发表

大爷来玩嘛~~~

知乎用户 玉米 发表

财政缺钱了呗,这么大一个国家机器总得先维持运转吧,影响么大家都清楚,这都靠着土地财政多少年了,提前透支消费力呗

知乎用户 李得胜 发表

别想太多,跟鲁迅作文一样

鲁迅:老子当时都没想到

上海:我只是单纯缺钱卖地

知乎用户 海洋 发表

现在不卖,以后只会更便宜,更不好卖

知乎用户 lee sin 发表

通过这波疫情,市民的财富聚集到团长们手中,现在政府和开发商要通过这个手段,把这些钱再拿回自己手里

知乎用户 借不到的太阳 发表

用地产促进经济嘞呗!

知乎用户 有空没空 发表

利好于李嘉诚之流,利好地方财政收入,造成的后果,只要经济地位不变,长期来说,房价该升还得升,短期有波动属于正常。

知乎用户 Allwell 发表

可以预见的是由于新房市场供应的急剧增加,二手房市场会收到较为强烈的冲击,部分地区二手房倒挂的现象会得到减缓甚至消除。

新房市场受到限价政策的影响,按照上海市及区房管局口径,新房售价每年会出现 3~5% 的涨幅,因此新房市场价格并不会出现回落。

还可以预见的是,后续上海市限售限购政策将同浙江一样,有较大的调整,部分开发区落户政策也将有所放松,主要目的是释放需求,以应对新房市场的超额供应。

综上,上海这一波超额供地的目的就显而易见了:为了缓解疫情带来的经济下行压力,上海市政府不得不又捡起房地产这一马车,以拉动经济增长,同时缓解各区财政压力。

知乎用户 Kris Du 发表

疫情封了这么久。卖地回回血也有人骂?

少卖地。不行。托高房价。

多卖地。也不行?

知乎用户 小梁同学 发表

看了几个高赞,还是爽文比较得民心啊

知乎用户 Bike 发表

文中有这么一段。

从供地计划来看,嘉定、青浦、松江、奉贤、临港等 “五大新城” 占了新增供应宅地的绝大部分,总计共增加 155 万平方米,占到今年上海商品住房用地新增总量的 90%。

这不就是为了财政拿出一些边角料卖钱嘛

知乎用户 Ji Yu 发表

我倒不觉得是为弥补短期财政缺口,应该是从长线考虑,为打造全国统一大市场而做的试水

知乎用户 大地异行者​ 发表

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但再仔细想想,反过来。要用之于民,只有取之于民这条最快捷的路。

大炮一响,黄金万两

抗疫也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知乎用户 鼎香楼里有皇军 发表

赶快让江苏家里有两套房的孩子,去上海卷!什么 996,007,再靠学区房带上 30 年贷款。浙江人估计不怎么 care 上海,可苏南地区可把东方小孟买奉为神啊!

知乎用户 小小掠影 发表

真能霍霍

知乎用户 听说人 发表

饭都快吃不饱了,工作都黄了个屁的了,现在要增加商品住房用地?

看来真的是因为这个病毒让财政没钱了啊。

前两天还在看苏州、杭州降低购房政策来着。

割吧,我已经躺平了,反正镰刀下来有大个顶着呢。

绝对支持啊,支持以此获得财政收入。

不然那些对我吆五喝六的老爷们吃啥,那些” 可爱的 “大白们还怎么给我做核酸。

知乎用户 小贝勒 发表

住宅应该是够了,但是高档住宅还不够,格局打开,全国 GDP 预计会达到 500 万亿 RMB

知乎用户 四四四 发表

目的就是吸收人口,控制房价,增加就业,拉动经济,产业升级转移,辐射周边地区,增加财政收入

哦,看来建材又要涨啊……

知乎用户 古城发 发表

趁房价不稳之前赶紧把手里的地卖了,把该挣的挣了

知乎用户 null 发表

竭泽而渔

知乎用户 随心而行 发表

深圳:我没地了!!!

知乎用户 ccss​ 发表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为中华民族崛起而买房

知乎用户 归居于尘 发表

今年疫情封控对上海影响太大,伤筋动骨了,不卖地怎么完成年度目标。

知乎用户 漫布 发表

再吸一口,最后一口,真的,我用我的人格担保。

知乎用户 emmmm 发表

超量?什么巨大喷流?

分割

一线城市地产有升值的可能,可是和我这样的普通人没有什么关系 不如玩烂梗。

知乎用户 acg 发表

报复性买房

知乎用户 酷啦啦 发表

上海啊,疫情防控跟国家唱反调,房地产政策又接着唱,谁叫人家是世界的呢

知乎用户 我要过注册 发表

老烟鬼说,再让我抽一口吧,最后一口,抽完这口我就戒了。你还以为他在下一盘大棋。

知乎用户 炼金巨师 发表

现在是地方一旦缺钱花

手拿把攥先提夜壶

反复使用夜壶也不嫌臊得慌

怕是里面装的是人血吧

知乎用户 马梦李 发表

大病初愈,让我大吸一口,补补身子。

知乎用户 莫名 发表

知乎在房地产这块水平很低,除了一些发泄情绪的吸 DU 论、苦一苦百姓论、人口崩溃论外,就是一群无脑房价崩溃骗点赞的言论;当然这也与知乎的用户画像偏一二线青年为主,这群人包括我自己都是深受近 20 年房价飞速增长之苦。

在此我与大家分享一下自己的心路历程,不瞒诸位,我在大学的时候,也有这种想法,房价不崩溃不买。可是随着年龄的增长,组建家庭的需求,被迫开始看房,直到上海 2020 年经营贷 + 学区炒房组合拳,彻底被打傻了。毕竟之前根据知乎的主流观点 2017 年棚改货币化结束后,房价已经到头了,疫情导致经济下行,上海房价应该下跌。

经历过这次浩劫之后,我不在看那些发泄情绪的观点,而是阅读了许多看空和看多房地产的观点,其中天涯大神 kkndme 的帖子对我帮助最大。我们的房地产本质与欧美、日韩都不同,别人往往只有 1 到 2 个属性,即居住 + 金融,而我们有三重属性,居住 + 金融 + 税收。看透这一本质,近年来一系列政策就少见多怪了,就是受疫情影响想加税。说实话,这招很绝,比华尔街玩金融厉害多了,毕竟股票债券你可以不碰,房地产不买难道睡大街吗?

当然,也不得不承认既然具有金融属性,那么房价必然就有泡沫。可那些等泡沫破裂的朋友们,这里是上海,由于稀缺性,及时崩溃也是最后一个,人生苦短你等到的那个时候吧?另外纵观世界,有很多像俄罗斯、土耳其这种大放水来保资产的国家,比较资产泡沫再大,也比纸值钱。

最后,诸公日哭夜苦,日嚎夜嚎,难道能哭低房价?哭低地价吗?老老实实交税吧。

知乎用户 大清草民 发表

连个新冠都这么拉胯,出这么幺蛾子,先干点正事吧、把这些无能的先卸载吧

知乎用户 我爱地球 发表

不讨论大局,我也不太懂房市,就搁自身利益,我是期望疫情狠狠影响上海经济,然后放宽购房限制,然后是二手房限制,目前二手房首套首代也要七成首付。

因为我首付钱不多,急需买个近一点的老破小,所以以上三条路走到底才有利我,二手房首付降到原来的 35% 立马买。

知乎用户 janemeng 发表

没钱了。

知乎用户 Chaos 发表

各个城市经济都不好, 那就看谁能抢到更多韭菜了. 卖地没力度, 就看各个城市抢人的力度了

知乎用户 欢喜无忧 发表

只要不是灰犀牛或经常黑天鹅事件,还是保值的……

知乎用户 怀疑世界韭菜园 发表

看着这么多人在逃离上海,这是准备把房价降下来还把人拉回来?

知乎用户 沙雕知 发表

发生的事情对人的心理会产生长远影响的,也会产生集体意识。如果对发生的事情避而不谈,轻贱人民的需求,那结果也是显而易见的。

知乎用户 野米安 发表

影响就是全部会变成上海市民的房贷。

知乎用户 苏檬 发表

买,拿什么买

知乎用户 牧羊少年的梦 发表

1. 抗疫政府花了好多钱,政府缺钱。

2. 目前上海新房存量少,二一手倒挂严重。

3. 猜测两次土拍会合在一起,加大新房供应,缓解抢新房局面,拉低二手房虚高房价。

所以新房供应多一些还是很好的。

知乎用户 程卡酷 发表

经济复苏,需要加大支持

知乎用户 河南博威胡琴 发表

真棒,房价要降了,现在就蹲一个 二套房限购放开 + 利率 7 折扣。参考 2008 年的房地产救市

知乎用户 烂泥 发表

再吸一口,狠狠吸一口!

知乎用户 涛涛 发表

地有,房很容易盖。

仅此而已

知乎用户 君子折 发表

我觉得吧,这波过去,狗都不买。

知乎用户 Mystery​​ 发表

没钱了,卖地,就这么简单。

知乎用户 远游瘦 发表

利好黄金

知乎用户 zilrep​ 发表

将产生垂死挣扎的影响

知乎用户 华山 发表

先搞定疫情防控问题!想想这次疫情寒了多少人的心。逼走多少外出打工者!买买房?没有全款不考虑买房!首付再➕二十年到三十年的贷款 利息 这是又要套空几代人的存款 贷款买房 你的资金链不能断 超三个月断供 银行有权收房 法拍 到最后欠一屁股债的还是老百姓 疫情反反复复 经济大萧条 很多人工作都找不到!

知乎用户 九三 发表

流拍。

知乎用户 杨帆​ 发表

最后一口,就一口。

知乎用户 lpy 发表

房价要是能降低 44.7% 就好了

知乎用户 1yghgtra​ 发表

我有必要相信是上海市政是经济危机或者上海商品房求大于供,市民倒闭市政放量吗?

我宁愿相信疫情让上海经济痛了也不愿意相信上海要将房价降一半,欢迎全国愿意签协议的奋斗者

知乎用户 心问 发表

呵呵

知乎用户 轻沐 发表

两个字:夜 hu

知乎用户 ittt 发表

因为 6 月份解封后上海住房需求量将会暴增,均价必然暴涨,到 23 年底可能会翻番。

  1. 本来就有计划的购房者
  2. 原计划今年 3~6 月购房计划被抑制后会集中释放,必然迎来需求暴涨
  3. 满足社保条件的无房者意识到租房不便,马上上车
  4. 还有购入指标的有房者意识到房产是稳妥投资,还可以带来稳定的收益,继续买房
  5. 外地富豪通过各种操作买上海豪宅
  6. 老外害怕病毒,又对自己国家躺平政策失望,羡慕中国的安全环境,来上海购房定居
  7. 大量离沪人群导致劳动力市场空缺,让更多人来上海寻求机会,又是一大波潜在客户。
最简单好用的 VPS,没有之一,注册立得 100 美金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See Also

如何看待上海虹桥火车站离沪潮?

知乎用户 Sky Chen​ 发表 这个不是离沪潮,但接下来会有离沪潮的出现 疫情期间以及之后会有一批企业倒闭,因为上海大量的制造业企业在疫情期间订单转移,也不是说转移到了国外,很多都转移到其它省份了,这样就会有一批工人没有工作; 小企业在 …

上海的拉胯和落后为什么在突发事件面前才暴露出来?

知乎用户 西斯特尔 发表 我个人猜测,上海的拉胯的原因是,平时堪堪能用的基层体系,在疫情时期垮掉了 很多个方面的原因 一来,上海行政权力相当集中,很多有效权力最低也是到区级,街道办和乡镇别看级别较高(县级),但是实际能管到的,也就是辖区内小 …

上海 2022 年疫情后,会跌落成二线城市吗?

知乎用户 慕容鹉 发表 不是我批评题主,不过题主真的一点逆向思考的能力都没有。 你应该这么想,上海这次疫情表明上海政府就是一个累赘,一个 debuff,一个负能量。 然而上海地区的人民顶着这个累赘,debuff,负能量把上海建设成超一线城 …

为什么上海会变成这样?

知乎用户 氓之蚩蚩​​ 发表 这个问题根本是不成立的。 “变成这样”是变成哪样?还是认为在 “这样” 以前上海是好的样子。 1、上海很多问题一直存在。比如社区结构上煤卫公用的二级旧里、“两万户” 老公房等劣质住宅比例全国前列;人口结构上老龄 …

关于电话亭女子,有几个问题要问上海!

一个漂泊的女性,也许是来上海找工作的,也许是她已在上海漂泊了数年,年前选择离职,在新一年找寻新的的工作机会,但不幸赶上了疫情,手中的积蓄花没了,只能拎着自己的行李从酒店抑或租住的房子内出来,像流浪人一般住进那个红色的电话亭内! 相比初来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