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疫情变成这样,背后真正的原因有哪些?
知乎用户 一直住顶楼 发表 2 月份我和一位投资检测实验室的朋友聊天时就说上海这个精准防疫的成功率在我看来完全不符合正常的逻辑。这个完全依赖于全链条没有人犯错也没有 1 型错误的基础上。这个能持续显得非常违反直觉,只要是人,就会犯错。上海 …
这里更新一下,按着今天新闻联播的数据,R0 目前还有 1.23,并没有降到 1 以下,所以情况短期不会有太大下降。
另外大家关注的方舱够不够用的问题,目前看也是不够的。
密接有 31 万,已经都在隔离点了。现在方舱有 27 万床位,应该刚刚勉强维持住,明天的新增如果又 2 万多,那还不知道往哪里放,还要继续投入方舱建设,什么是时候新增和方舱出院能打平,就能维持住了。
知乎大概是慢了 1 拍半的节奏。
这个模型用的是 2 月 24~4 月 12 日的数据,从目前数据判断,这个模型是趋于乐观化的。
这个图里边有几个综合曲线,首先是红线的 R0 值,R0 值我们可以理解为是病毒的传播速度,比如 R0 大于 1 的是时候,我们认为病毒传播人数在增加,小于 1 就是在减少。Omicron 的 R0 在不受控的状态下大约是在 12 左右,而在进行防疫措施以后从 12 压低到 1 以内,这就是疫情防控的作用。
南开大学的模型认为 4 月 10 日以后,R0 低于 1,为 0.96 后续下降到 0.87, 进入受控状态,也就是我说的平台期。但实际上看实际数据,R0 在 13 日又上升了,14 号虽然数据下降了,但可能是数据受到天气的影响,要看明天和后天发布的数据,也就是说 R0 的有预测值并没有像模型估计的一样快速的下降。
另外就是累计感染人数也过于乐观了,目前模型上最终累计感染人数的预估是在疫情感染人数累计 33 万到 45 万左右。而实际上今天,也就是 14 号的数据就超过 30 万了。而且如果 R0 没有迅速的下跌的话,可能未来 4-5 天就会超过 40 万。感染人数增速从 10 万到 20 万,以及从 20 万到 30 万的增速都是 4 天。也就是说最终感染人数可能 50 万都打不住了。
所以看这个预测项也能直观的感受到,预测的还是过于乐观了,目前看 18-19 日两天能新增低于 1 万的可能性也不太大。
那么为什么模型预测的偏差会这么大呢?其中考虑的一个因素是,上海的 “全域静态管理” 的效果如何。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上海的这个 “全域静态管理” 相比于其他城市,哪怕是吉林和长春效果都不如,所以也导致模型偏差较大。
当然这个模型里边最值得一看的是最后的分析,也就是如果上海没有执行全域静态管理的话,我们现在的感染人数,怕不是奔着 100 万去了,月底的时候可能会突破 500 万。
任何一个搞过数据分析的人都知道,哪怕你只是一个刚上了两节 stata 或者 R 还是其他什么软件的大学生都会知道,如果想让模型是有效的,首先数据必须是有效的,或者有办法调整成较为有效的。
做这研报的人有没有想过一个问题。
上海的新冠现在的数据是感染 27 万,重症 9 个,0 死亡。
这明显跟香港就不是一种新冠。跟吉林都不是一种新冠,吉林好像是 100 多重症,还有死亡。
我真不是开玩笑,也不是揶揄上海人。
我是真心建议研究者去研究下,咖啡和新冠的关系,并不一定只限定是咖啡,还可以从其他生活饮食习惯,还有水质空气气候。
甚至可以从玄学来分析。比如上海是不是因为处于长江水龙脉吐息之地,龙喷气降低了新冠病毒的伤害。
总之,分析现阶段数据没有任何意义,还不如算命来的靠谱。
5 月底应该是结束不了,毕竟今天都 15 号了。
上海人都支持动态清零的,怨气主要是集中在生活物资的保障和抗疫的拉跨方面。
最后一百米不及时送到,逼着居民自己下楼去取,造成聚集,病毒传播风险很大的。
老百姓没有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造成对现实的悲观,对未来的工作、收入等等的担忧与日俱增。
连续做了 15 天的核酸抗原,有的小区还会有病例出现,不能找潜伏期为借口,要去看看各项措施不折不扣地执行了吗?
精准防控是快速+清零+可控的前提。做不到精准,一切都是浮云!
中国新冠疫情防控的动态清零,建立在城镇 “社区(党总支)一一网格(党支部)一一居民小区(党小组)管委会一一居民户” 善治服务体系+农村 “村(党支部)一一村民小组(党小组)一一农户” 善治服务体系的精准防控的坚实可靠基础上。这是中国独有的根本政治和善治优势。
基层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如果一个地方,在平时不下大功夫夯实这两大基层善治服务体系,则必然难担精准防疫重任。
亡羊补牢,犹为未晚!应勇敢直面问题,彻底消除侥幸心理,对症下药,迅速改进上述两大基层善治服务体系之不足,必能立竿见影,收全面实现动态清零目标之事半功倍之效。
最重要的还是民生得到保障、生命得到保障不能因为封城导致比疫情更严重的次生灾害。现在最主要的问题是管理者太怕担责了,动不动就解除职务,这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之道。难道民生物资和物流上海的管理者不想放开吗?一旦因为放开而造成几例感染就会被问责,现在动不动就谁拍板谁负责,谁放行谁负责,都怕了。
就拿北京弹窗来说,只要弹窗了,人不在北京想把弹窗去除十分困难,打 12345,在公众号提交都没用,为什么没用呢?就是因为谁要是解除了,出了问题他得负责。如果不是特别重大的主观故意错误导致的疫情蔓延,应减少问责,让管理者担负起应有的责任和义务,更多向下负责,考虑民生问题,兼顾民生和疫情防控。
幸亏是疫情封控,如果是遭遇突发战争,以这种应对状态,不敢想象。。。
这种估计是有问题的,采取的数据源只使用了阳性人数这一个数据源
导致数据信息获取的维度过于单一
首先上海每日新增的数据受到了收治能力的严重影响
注意,是**收治能力,**不是检测能力,很多阳性患者是无法得到收治的
所以当感染人数来到 2 万 + 的时候,这个数据实际上是经过 “人为操纵” 过后的数据
要引入其他的数据源
我被上海的数据教育是因为上海浦东的数据,在某天上海浦东的感染人数稳定在 3000 这个位置 5 天之后,突然跳变到了 7000,照正常的感染模型来说,在应收尽收的情况下,是不可能在全封闭 7 天后还产生这种跳变的。
所以,在以后的估计中我引入了新的数据,即:密切接触者的人数,以及阳性患者的总人数
两个数据作为综合研判
我们已知,上海的收治能力是有限的,那么这个比值是可以估计目前阳性患者的当天的传染能力的
即使有没有收治的患者,用这个比值也可以推测上海疫情的传染情况。
同时这个密切接触者的绝对数值,也会对将来的上海的疫情数据产生一定影响
所以,我的研究判断结果就是:
上海疫情已经进入了下降通道
目前密切接触者已经降到 2000 人,创下了 2 周的新低
今天新增的阳性 22765
和阳性者关联的密接比例已经降低到了 8%,这个类似于传染效率的数据已经降低了很多
而且这个 “传染率” 还会继续降低
有人说上海下雨什么的,上海的疫情数据会延迟几天,3 到 5 天左右,昨天下雨也不太影响今天的数据出炉。
为什么有些人对中国的数据从来都持怀疑态度,但唯独相信上海疫情的轻症 重症 死亡数居?
净想好事儿,当地上上下下都是抗拒封城的力量比支持封城的力量大,数据已经尽可能美化。
人家就没想你能清零成功,要的就是封城也不能清零而且还让人无法生活,好坐实了封城不适合孟买特有情况。
阿拉孟买和你们外地不一样哒,侬晓得伐。不能清零的,清零还怎么赚钱。
还真要 3 个月啊,我这乌鸦嘴。。。
4 月 13 日社会面新增 259 例确诊和 598 例无症状,一共有 857 例社会面新增阳性。
4 月 12 日社会面新增 299 例确诊和 641 例无症状,一共有 940 例社会面新增阳性。
4 月 11 日社会面新增 282 例确诊和 504 例无症状,一共有 786 例社会面新增阳性。
仅 4 月 12 日一天就排查出 16254 人密接,问题是次密接只有 930 人,这个差距也太大了,不知道是什么标准。每天好几百社会面新增和上万人的密接可不少了,这个规模想要清零没一个月确实下不来。
现在传染难点一是普筛,二是物流,三是接下来可能的防范区自由流动。
现在真就是和时间比赛跑,看看能全国人力能不能把上海填平。不想让自由流动停止,就靠人力强化筛查和隔离速度。
现在某外省最大的问题不是疫情
而是思想流毒
人们现在还关心 “外溢阳性” 的不确定性!
为什么直到现在,还有上海来的旅客抵达后检测出阳性?
为什么上海来的人可以直接回家,然后被集体隔离?
其实上海如果真的实行了静态管理,像初期的武汉,后来的西安,现在的吉林。只要把所有病例集中控制,防止因为外溢,导致其他各地自顾不暇。全国各地就可以腾出手来,集中所有力量支援上海,那么动态清零,才是真正的指日可待。
omicron 在韩国新加坡日港乱杀,回国就变人畜无害了,难道病毒也爱国?
只能说上海的数据不值得研究。
8800/26=338
33800/338=100
结束不了的。上海仍然存在共存派,除非统一思想实事求是,否则抗疫不会成功了
对比一下陕西调配给上海和吉林市的新冠康复者恢复期血浆数量,再对比一下上海和吉林市重症的数量,就能看出端倪来。
还有全国重症专家去上海援助,如果外省真的只有 9 例重症,需要全国重症专家支援吗?
屋漏偏逢连夜雨,对疫情居高不下的上海来说很准确。
因为一场大雨让隔离设施里的人们手足无措,设施内出现严重的漏雨问题。
密密麻麻的隔离床位上,全部都是黄色塑料袋勉强搭成的临时避雨装置,无法想象在这样的环境下要如何生活。
在单独的隔离设施内,漏雨问题也没有减轻,人们拿扫帚和脸盆清扫积水,但是还是很多。
日本新闻提到出现漏雨的原因,是因为确诊者增长速度太快,所以上海市政府紧急建设隔离设施,有些是半成品就已经入住。
有网友评价:“在这样的环境下是无法帮助病情恢复的。如果风变大的话,担心(隔离设施)会不会倒塌。”
不过也有好消息,听说上海现在部分小区,已经可以解除隔离了,也能走出小区自由活动,离不开不同岗位人的努力。
堵小溪能成功,从没见过堵黄河能堵死的。
继续堵,继续造,反正上海底子足够厚耐操。
检测核酸,是监测一个人当时是否感染新冠病毒;检测抗原,还是检测新冠病毒感染;检测抗体,是检测一个人在接种疫苗后、或感染后,体内存在的丙种球蛋白(IgG)量、或针对新冠病毒的抗体量、甚至能够专门抑制新冠病毒的中和抗体量。
检测核酸,全球很普遍。检测抗原,有多大意义,有争议。检测抗体,似乎没有很多讨论。其实,对于是否应该检测抗体,检测什么抗体,可能现在应该严肃讨论。
在新冠病毒流行的时候,及时收集抗体数据非常重要。而不流行的时期,检测抗体缺乏对比,难以建立抗体种类、抗体量与免疫有效率、病症降低率的关系。
也就是说,错过这种机遇以后,大家打疫苗,个人并不清楚究竟应该打几针疫苗才有效,因为每个人的反应可能不同,检测抗体,有可能是最接近检测免疫力和抵抗力的。当然,如果有抗体之外的免疫力产生,单纯看抗体并不全面反应,但其他免疫力不是很好检测,而抗体不仅可以检测,并有一定的可能性抗体与其他免疫力也有相关性,从而检测抗体也同时反应了非抗体依赖的免疫力。
现在,我国有能力比较大规模的检测抗体,特别是 IgG,而中和抗体也能够检测。检测不同抗体的能力、通量不同,但可以达到有意义的程度。
检测了抗体,可以统计抗体量与预防感染、抗体量与减轻症状的关系。多次检测抗体,可以掌握疫苗接种后,有效维持的时间,指导应该间隔多长时间接种一次。
以上数据,可以指导群体疫苗接种,更可以指导每一个人的疫苗接种。有这些数据在手,对国家防疫政策也有很大帮助。无论是坚持清零、还是放开,这些数据都帮助。
如果知道一个人的抗体情况,而且知道抗体在什么水平之上可以预防、或者可以减轻症状,那么抗体水平达到足够水平的人,就不一定需要居家、而可以考虑正常工作生活。
如果全民百分之多少达到足够抗体水平,就可以考虑全部放开。用核酸数据,能观察追踪病人;用抗体数据,如果有可靠的相关性结论,可以预计健康,预见轻症,从而有利于个人、有助于国家。
大敌当前,唯有同仇敌忾、众志成城才能取得胜利。我们也一定要明白,这座光荣的城市从来与广大市民互相成就。我们坚强,上海坚强;我们勇敢,上海勇敢;我们理性,上海理性;我们美好,上海会还你满城春色。
作为超大规模城市,上海的战疫只要不取得全胜,那么外溢将不可避免。现在应该有这样的共识,奥 2 不仅可以冷链传播,还可以通过快递乃至运输车传播,其隐匿传播的能力冠绝已知传染病。上海将推高每个城市的防疫成本,一旦上海的防疫失控乃至决堤,中国将爆发前所未有的新冠大流行,每个人每个家庭,都应该为此做好充分的准备。
无法及时有效转移和隔离阳性及密接,是连日来新增阳性不断爆表,社区传播未有效切断的根本。这种调度和响应的不及时,会严重拖累业已隔离多日的 2500 万人的隔离决定,造成既有政策和民意进一步的撕裂。
政府一定要充分利用好当前的窗口期,痛下决心解决好难点,堵点,热点和爆点。不能说死医院叫死,死家里拉出去烧了就不叫死,这叫掩耳盗铃。上海人手紧缺,可以全国抽调精锐来压一压,现在的上海就像一锅煮着新冠病毒的高压锅,一旦外溢严重,各地只能自求多福。
0 死亡的背后,是上海的日均死亡人数从 240 上下已经蹿升到现在连续多日到了 310 左右了,防疫策略推高了正常的死亡率也是一种防疫代价,更不谈每天 200 亿的直接经济损失了。既然封城了,就该把防疫死角找到并清理干净。否则,再来 10 个方舱都不够用。
最近,无数人来问我:全面封城都半个月了,所有人都已经足不出户了,为何上海的数字始终看不到拐点呢?这不合理啊。我请教了一些专业人士,试着来回答一下,最主要的是三个原因:
很多人会认为只要核酸检测出阳性了,就可以立即计入到每日新增的数据中。但在实际操作中,没有这么理想。如果是混检阳性,还要进行单人单管采样复检,抗原检测阳性者需要进行核酸复检,核酸检测出结果也需要时间。数据汇总、整理、复核、上报也都需要时间。按照规定,疾控中心的流调人员还要对每一例阳性感染者进行流行病学史调查,这些工作都需要时间。
阳性数量的增速超过了转运能力,使得那些完全不具备居家隔离条件的阳性及密接也来不及转运,导致聚集性感染。我们不要以为一个 2600 万人口的城市,每个人都有一个 “小区房” 可以住。实际上,有大量的人生活在简易群租房、工厂集体宿舍、建筑工地简易房等等,还有很多人因为各种原因突然被封控在某个室内场所,比如医院、商超、写字楼、学校、地下车库等等。
随着时间的推移,大白们精疲力竭,防护意识逐渐放松,再加上不少大白在上岗前没有时间接受培训,防护不到位,又是易感人群,导致一些大白也可能成为传播链的一环。
所以,目前最紧迫的事情,除了尽力扩大转运能力,优先安排有可能导致聚集性感染的人群尽快转运至集中隔离点外,就是对大白们的培训。
上海疫情集中爆发,3 月 27 日晚,上海发布做好全市新一轮核酸筛查工作时,上海居民疯狂抢购食物,笔者当时还援引 “深圳朋友还吃着上一轮抢来的菜,并且一个月还吃不完” 的话,劝告上海人不要去抢菜,结果没几天就被 “啪啪打脸”,上海到处都是缺食物的声音,一小区居民甚至拿起空碗比划缺粮,还有居民因为食物多次与居委会人员发生冲突。上海何以至此啊?那个“精准防控” 的典范,那个不让疫情影响经济大局的上海,那个商业精英最多的大上海为何就混乱到这帮田地?
有个上海工程师总结了几点:
1 恐慌,导致的集中抢货;
2 哄抬物价,囤积物资;
3 街道管理能力低下;
4 人员复杂,管理难度增大,隔离期间,还有老人拾荒后感染;
5 企业要求人员住家工作,影响志愿者募集;
关于他说的 5 点,归根结底还是基层组织管理能力低下、社会动员不够造成的。
上海有全国最优秀的年轻人和工人,中外企业骨干、技术专家和学者,结果把这些人封在家里,让办公室坐上来的官僚和微信都不会用的村居委会大爷大妈来指挥。
可北京也是居委会作为防疫的基础主力,为何 2020 年承担了北京 70% 以上的蔬果供应的新发地市场出现疫情后,北京没有出现买不着菜或者买高价菜的情况呢?
当初新发地疫情发生后,按照上边指示,也是采取 “精准管控” 办法,并没有大面积封区。2020 年 6 月 14 日,上海张文宏医生还发微博称,精准防控不伤全局,将是中国抗疫常态。他还表示,北京所做的精准防控,及时处置,不影响全局的防控策略,应该是今后全国各地防控的常态。
可为什么北京控制住了疫情呢?北京居民也没有出现缺衣少食的情况呢?
基层毛细血管太强大、执行力也强
2020 年 6 月份,北京新发地发生疫情的时候,笔者就住在离新发地 8 公里左右的丰台西南四环边上,按说生活受冲击会比较大。可笔者所在小区除了重新要求进门要出示 “登记卡”(写明名字和门牌号)外,基本生活并没有受到影响,该买菜买菜,该上班上班。即使是笔者一个住在新发地疫区的朋友,除了被叫去做了多次核酸,居家隔离外,没有谁缺衣少食的。
为什么北京抗疫就没出过什么大乱子?因为这是 “北京”,中国政治中心,这里政治动员能力极强,基层组织建设最完善的地方。早在新发地疫情爆发之前,北京已按计划完成了 7029 个村(居)公共卫生委员会组建任务,基层群众参与公共卫生治理的网底基本建成。
这是什么概念呢?比如 2020 年春节结束,社区居委会人员会参加 “敲门行动”,一户户敲门,全面摸排社区人员基本情况,了解居民出京、返京情况以及健康状况等。
为了便于通知一些事情,居委会人员每人负责一个小区几栋楼,笔者所在小区共有 6 栋楼,其中三栋就归一个居委会网格员管,有什么事情都可以发群里 居委会网格员,白天消息基本上都是秒回,甚至连物业和小区居民的纠纷,都发群里由网格员调解。
通知全员核酸检测,除了大喇叭喊外,微信群也起到很大作用,每个小区、每个楼去哪检测说的清清楚楚,甚至排队人多少?什么时候去人少?都弄得妥妥的,方便、效率也高。
比起上海那些不会用微信的居委会大爷大妈,笔者所在居委会成员就很少看到 50 岁以上的人,基本上都 35 岁以下小年轻,笔者有几次去居委会办事,接待笔者的都是年轻人,用起微信来都非常熟练。
今年因为去有疫情的地方出差,回北京健康宝弹窗了,去居委会解绑,居委会同志让笔者在微信里面登陆北京健康报填写本人信息报备,结果发现 “本人信息报备” 锁定了,没法自行填写,居委会同志就直接在电脑上给笔者操作了下,取消了弹窗。之后安排笔者 14 天内去做了两次指定地点的核酸,一切生活回归正常。
新发地能直通中央部委
再说下新发地市场疫情,这样承担了北京 70% 以上的蔬果供应的市场歇业后,北京人的生活为何没受到影响呢?
首先,为保障市场供应,新发地批发市场已在其它地点设置了蔬菜、水果交易专区,并在新发地国际水产城和盛芳国际花卉市场开辟了两个临时性市场;其他商超门店也启动了紧急调货准备。
关键是 2020 年新发地疫情期间,各地防疫措施之前就已经层层加码,蔬菜、水果怎么就能畅通无阻到北京呢?
笔者专门查了下 2020 年 6 月份新发地疫情爆发前如何做的?当年 4 月份北京日报有篇报道提到,如此庞大的货源能及时调拨,离不开新发地在国内各地自建的蔬菜基地。新发地在全国各地建设了 300 万亩种植基地和 10 多家分市场,对保障首都 “菜篮子” 供应起到了重要作用。
如何保证这些基地的菜能送到北京呢?当时新发地董事长张玉玺就遇到过这个困难,武汉疫情发生后,不少商户都遇到了产地 “封村” 问题,张玉玺急忙向商务部门反映情况。经政府出面协调,问题当天就得到解决,商户拿着通行证明就能顺利进货。
原来关键就在于 “一个菜市场的管理者竟然可以直通商务部门”,这就是政治中心的优势,通过中央部委协调、下发通行证,哪个地方敢不放行,这点上海做不到、深圳、广州更做不到,大家都平级,凭什么听你的?
新发地可以直通社区直营店
可如何保证这些蔬菜、水果分发到各个社区去呢?张玉玺表示,新发地农产品流通在 2003 年 “非典” 期间受到巨大考验,超市货架上的蔬菜日益紧缺,但新发地市场里的蔬菜堆积如山。
所以从 2003 年之后,新发地就开始想办法打通蔬菜进社区的通道。此后,新发地 “菜篮子” 直通车和社区直营店队伍日渐壮大,在此次疫情中也发挥出独特作用。
比如说 2020 年 6 月份新发地疫情发生后,从 6 月 13 日开始,北京大型商超紧急加倍备货,连夜将各地的直采蔬菜运往京城各大门店。据不完全统计,家乐福、物美、超市发、华冠、华联、京客隆等超市已经连夜将超过 3000 吨的果蔬运到京城,14 日超市果蔬上市量远超平时,以满足市民的购物需求。
另外,北京不少民间团体也是常讲政治的,当时新发地疫情发生后,京津冀农产品行业联盟紧急组织来自河北的会员企业组织蔬菜货源,号召会员企业 “组织蔬菜进京,做到不涨价、不断货、不囤货。
还有一点,北京几次爆发疫情,从来就没有断过商业团体的 “财路”,各家外卖平台照常运行,外卖小哥只是不让进小区而已,这样最大限度保证了物资供应和畅通。
说实话,全中国没有哪个地方有办法抄北京的作业,首都就是首都,当笔者老家曾经猪肉涨到 30 元一斤的时候,北京直接投储备猪肉平抑物价,也不干涉 30 元一斤的市场猪肉价格,但你要是居民买 20 元一斤的肉,还是买高价的市场肉呢?
既然都是 “大政府” 模式的城市,其他城市也可以学北京加强基层组织应对灾害的能力,可以学北京充分发挥市场与政府两只手的力量,可以学动员一切可以动员的力量,尤其是庞大的公务员队伍。
数据科学里边有句老话讲的好:Garbage in, Garbage out.
上海这个数据你分析它没有意义,数据都是 A4 雕花将综合各方考量,在内部尚未统一思想的情况下发布的
光就微博上爆出来的死亡病例就很多了。
杨浦区东海护理院
宝山区爱以德护理院
…
你拿着这样的数据一顿分析猛如虎,是打算让 A4 雕花将参考吗?
有一个很离谱的事情是上海居然在封城执行了半个月之后,发了一条明确不能下楼,下楼可以警察强制执行的通告。
就离谱,这玩意不是应该第一天就发或者默认如此吗?如果没有强制力那封城是封了个寂寞?
不会吧!原本我打算清明节回家,看看孩子。
然后,清明节回不去,封控在上海。
我想那就五一回去吧!现在这情况五一都不可能清零。没有清零我肯定回不去,因为回去要隔离 14+14 天,没有那么长的假期。
现在,你们说我端午节能不能回去看孩子?
原本我来这上班,答应了家里,最长 40 天回去一次,如今我从过年后来上海已经离家 2 个多月了。
孩子说: 妈妈,等你回家的时候,我都已经长高了!
前天孩子还在视频里哭,说想妈妈了…
五月时,孩子五岁生日。她特别期盼过生日,我现在只希望上海早点解封,我能回去陪孩子过生日吧!
行了行了行了,你可别预测了,你预测预测我本学期能不能返校就行了…… 返校前一天我们家出疫情导致回不去了,你关心上海不如关心关心自家学生,不如关心关心什么时候解除封校,整那没用的干啥你说是不是,我呼和浩特的室友和我搁家都要长蘑菇了,咋不算算我俩能不能在五月底之前返校呢
不好说。上海现在每日新增确诊四位数,无症状感染者五位数,还没有呈下降的趋势。而且他们部分隔离人员在往江浙送,很多城市都承担了部分风险。不爆则安然无恙,一爆就很头疼了。
前两天万里学院出了个确诊,昨天绍兴柯桥也搞出一个,各地零零散散的确诊,我们现在时不时就会全员核酸,南京更惨,有些学校还在上网课。
我今天还听老师在说,有人预测五月三号之前清零。嗯……… 希望吧,哎
和兰州大学预测一样
没用 骗人的东西
如果数据真实 封控严格 下降曲线遵循概率的高斯分布右侧曲线 中学生能搞定的
可估计现在感染的真实数据更多
上海能 10 月控制住疫情就不错了
可期:我的算法没问题;
不确定性:但我不知道原始数据有没有问题。
自家学校还封着呢,还预测上海
麻烦预测下什么时候解除封校
主要是现在上海各种操作,不确定因素太多了,加上数据真实性,时效性,理论模型不一定能适用。
按 55 天暂停键是什么结果呢?
通过数据进行模拟预测有三个基本前提:
1)公开数据是准确的,没有滞后也没有 “校正回归”;
2)疫情防控的措施(封控 - 检测 - 隔离)是有效的、及时的;
3)没有人在暗中帮倒忙。
不知道他们是不是剽窃我的成果?但是原创和抄写肯定不是一个水准!
我的预言和判断是,被感染高峰 4 月 10 日日增被感染 10-12 万,依据是同为城市的新加坡和香港疫情的高峰确诊和无症状感染者之和是总人口的千分之 4-5‰,根据 10 日确诊和无症状 26000 多,全民核酸检测 26000 异常,相加就是五万多,考虑到全民核酸检测还有 360 万混管还没有出结果,这个数应该是 55000-56000。
因为 omicron 变异不到两天传播翻一翻,被感染两天才能够咽拭子检测出来,所以被感染和检测高峰相差两天左右。所以 4 月 12 日检测高峰大致 11 万。
因为全民核酸检测并不是天天做,所以有积累效果偏高,所以有可能高峰预言偏早不到一天,这是因为确诊和无症状感染者之和达到数量级不会造成太大的偏差。
也就是说,如果上海的核酸检测速度跟上,那么检测高峰应该是 4 月 12 日或者 13 日。
我根据新加坡疫情预言香港疫情的高峰期误差不到一天!我对香港高峰的预言是被感染高峰 2 月 28 日,检测高峰 3 月 2 日,峰值 32000 左右。实际检测到的是 29000 多,对我来说误差比较大,但是比起其他权威他们连我的学生的水平都够不上!知友们可以验证。记得不要理睬待定和抗原检测。
但是,上海因为这几天封控严重影响核酸检测速度,并且一直不处理全民核酸检测结果,所以报告的检测数据会严重失真缺乏代表性。因此,以此作为依据展开定量分析本身就是严重的错误。
全世界新冠疫情大致遵循新冠病毒引起的疫情规律。
新冠病毒是毒性较低的病毒,人体和新冠病毒接触大多数人根本不会被感染,只有一成左右被感染成为无症状感染者,其中九成自愈只有一成左右转变成有症状感染者。
有症状感染者九成自愈,只有一成左右演变成重症危重症得不到及时的治疗就危及生命。
所以,最终被感染也就是总人口的一成左右,也就是 250 万左右。即使是毒性显著降低的 omicron 变异也不会超过两成左右也就是 500 万。什么理论极值 1600 多万,实际检测值 600 多万?我可没有这么教!
另外,疫情已经过了高峰期高峰,所以是自然衰歇而不是什么控制的结果。可能是因为体制内没有办法美化决策?搞笑这是科学吗?
根据香港的基本上自然衰歇数据,高峰日增确诊和无症状感染者之和是 29000 多近 3 万,其衰歇到十分之一也就是 3000 花了 16 天下降到 1000 花了 32 天。
所以就算从 4 月 10 日计算,相当的日期是 4 月 26 日和 5 月 12 日。只不过这些被感染数据应该是香港的倍数。虽然规模带来有些差距,但是对半定量分析是足够准确的。
因为上海的人口规模和干预有可能有所拉平,但是已经不是可控范围,所以拖晚不了多久的。也就是说上海五月底进入尾声基本结束疫情可以期待。
可笑的是,有几个关键点和我的判断吻合,只不过解释不同。有可能是不得已还是角色所限?
科学是根据科学原理设定模型展开分析,而不是剽窃造假凑数据。
懦弱的人
9 次咨询
5.0
15893 次赞同
去咨询
上海疾控主任朱谓萍:
上海这一波疫情,几乎百分之一百的感染者,不打针不吃药,会在十天左右,顶多半个月内自己痊愈,核酸转阴。(得病没事儿)
如果被通知新冠阳性,目前最佳的应对措施,就是居家隔离。(社区传播)
上海自 3 月 1 日到 4 月 1 日,没有发生一例重症,更不要说死亡病例,上海卫健委没有丝毫隐瞒。(以后重症死亡医疗挤兑不关我的事儿,我只是疾控专家)
上海疾控不彻底整顿,一定清不了零。
不请自来
上海疫情存在的大的不确定性,不能从数据去分析,要从 ZZ 博弈去分析。
上海疫情到现在也有一个多月了,按照中国速度来说一个月已经足够清零了。但现在还是每天 2 万多的增加,根本完全看不到拐点。这种事出突然的情况,里面必然是各种复杂的博弈,不透明,也不能说。
对全国范围来说,上海市目前最让人头痛的是有人到处去它省投毒,搞得其他地方也被动封禁。大家对上海的情绪输出也来自与此,你感染了就感染了,为什么要跑来投毒?
对于上海的居民来说,最大的问题是缺吃的,现在媒体报道在以物易物,虽然看起来挺有意思的,但这是一个极度危险的信号,说明居民没有什么吃的了,这种情况再持续下去一个星期,就会发生恐怖的事情。
反正希望上面能重视,早点下铁腕手段,别再肉了。
预测错了不吃点什么吗?
划重点:上海疫情确实还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希望研究机构多开展各种比对试验,排除一切可能的干扰因素,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强烈呼吁:市民多配合,防疫人员再努力,科学研究人员更要善于发现和解决问题!
看南开也就图一乐,真预测还得看东方卫视抗疫晚会。
庆功会都打算在昨天开了,你还敢预测五月底?
恶意预测
高考还能考吗?
除了严格落实以往的防疫措施,应该鼓励居民家中尽可能长期的开窗通风。持续的用没有新冠病毒气溶胶的室外空气快速的更换室内空气,使室内空气中新冠病毒气溶胶的浓度快速降低。
在家中不可能长期戴口罩,如果在防疫指引的 “勤通风” 的每天一、两次的有效开窗通风,即便装了有效的全屋新风系统,也仅仅是每一个多小时更换一次,如果采用长期开放通风就可以几分钟更换一次,也相当于在家里带了口罩。
长期开窗通风就是防疫措施 “勤通风” 的防疫效益最大化。因此,如果在室内外温差相差不大适合开窗通风时,最好选择公共集聚室内场所长期开窗通风和公共交通工具长期开窗通风这一举手之劳的实惠、有效的防疫方式。
如果没有办法坚持长期开窗通风,就一定让家中体质差的人吸入的空气是没有新冠病毒气溶胶的空气。也就是长期吸入的空气是室外空气或者是杀死新冠病毒的空气。具体实现可以有两种方式:
一种是专用的定向送风装置,保证吸入的空气是没有可致传染的新冠病毒气溶胶的空气;二是简单的无管道新风系统保障窗户面进风房门排风,并且房间的气压高于家中公共气区域的气压。
反正先把时间说到这,
还有一个半月,
蒙的准说明我们运筹帷幄,
说不准,反正你们都忘记了。
谈上海问题总归是敏感的,说得太多,就会不小心被扣上 xx 主义的帽子。所以,基于人类悲欢并不相通原则,给上海送个祝福是必须的。上海加油。
疫情的不确定性,并不取决病毒本身。因为病毒只是把人类当成了宿主,并且多了凑热闹的属性。如何抗击疫情,依旧是人类战斗经验的课题。
我们第一次遭遇规模战,是在三年前的武汉,初始大约在冬季。当春天来临时,我们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这个阶段性的胜利,也几乎奠定了之后每次战役的基调和信心。
只要我们众志成城,我们可以赢,我们一定赢。
对大多数并不处于战役中心地带的人而言,歌颂胜利往往更容易,而战斗中死里逃生的人,则更深刻的铭记牺牲和苦难。
厌恶战争,才是战斗的原因。于是,接下来这三年,武汉乃至湖北,都成了抗疫效果最好的地区之一。
献血淋漓的胜利,是为了给后人警醒。时间久了就会麻痹大意,这是人性的通病。于是病毒变异之后又回来侵蚀防线,德尔塔几乎要在西安上演翻盘,但终究在一片骂声中,我们全力反扑,再次清零。
信心比黄金更贵重,所以我们没输。
这一次,奥密克戎的攻势,更加凌厉狡诈。南下深广,北上吉林,兜兜转转,把开 party 的地点放在了东方明珠。
之后的事情,大家很清楚了,举世瞩目的城市标杆瞬间变成了口诛笔伐的落水狗。
封城的钮在舆论中迫不得已的按下去了,却只按了一半。因为剩下一半,按不动。
当一个两千多人口万的城市,感染人数和感染率都上升到一定数值时,必然面临着某些系统瘫痪的风险。
时间多流逝一天,病毒就多攻占一片,对所有人而言,都是未知的危险。对此刻的千千万万处于抗疫中心的人来说,曾经建立起来的信心的消退甚至崩塌,才是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里,最大的不确定性。
我不知道何时会结束,也不敢预测。我所关心的,是卷入其中每个人将会以各种方式付出多大的牺牲。
那些无助的呐喊,还不够多吗。
我觉得上海这次疫情要么连累全国一起崩,要么有望赶上 7.1 建党!
现在直接说五月底了?
如果从三月中旬到五月底六月初…… 上海的情况真的无法想象,而上海还是全国最发达的地区、财力最雄厚的地区……
真是在不断的经历只有历史书里才会有的内容……
可能不止吧,毕竟粽子都发了,坐等月饼
先预测一下:
上海这次的疫情依然会控制住,不会变成香港模式。大概六月中旬结束。
预测对了回来刀我。
我听着像下次一定
目前这个简单的物资供应链没做好你指望好好控制疫情,你个小可爱
做数据分析,不如救救这个孩子的妈妈!
疫情时间长又怎样,急需手术的人可等不了
弟弟的妈妈疑似恶性胆管癌
如果切除,五年中位生存期 20-30%
如果不紧急手术,发生转移,就无法手术,中位生存期 12 个月
**
可能,预测,仍存在不确定性,又不是一定**
说明自己预测的都没底
前一个预测是兰州大学
转自丁香园:
已经在 13 号出现偏差
现在很多地方都躺平了,请问这种居家转阴的算不算?
小区和街道已经通知阳性居家,直到抗原转阴,再测核酸,阴性之后再观察几天就能解除封闭
我小区 9 号阳性的,现在都没出现在发布上
南开的模型:
现在就看看 14,15,16 的结果就瞬间明白了
现在怕就是怕变成香港模式
最后选择躺平了
目前,对于阻断传染,由于现在 30 万的感染基数较高,上海最大的困难应该是隔离设施不够充裕。如果不能及时隔离阳性感染者和密接,新增感染可能会在高位持续较长时间,从而形成较长时间的僵持,感染人数也会累积的越来越多。
以香港为例。
4 月 14 日,香港新增 935 例,其中 471 例核酸,474 例抗原自测。
从 2 月底的高峰日增 5 万到现在的 900 多例,香港用时一个半月,累计感染 116 万。
我觉得,香港的实际感染人数肯定比 116 万多很多。
香港总人口 739 万,以香港的居住密度,恐怕绝大多数的人已经感染过,只不过没有去检测或自测而已。或许,正是由于绝大多数人感染而形成的免疫屏障是现在感染人数不断减少的原因。
关到 5 月,上海人吃土,中国经济塌陷
我再给你加一句
除非五月底之前出点别的新鲜事
比如过几天兜不住了,公布真实数据
我就说一件事儿:
那些说上海数据和香港差距大,所以上海造假的人,你们到底研究过国内的统计口径和香港有什么区别吗?
你们有没有去香港卫生署好好看过他们的每日统计报表吗?
连两者统计口径都不一样,就在那里拿个百分比去乘,还好意思说数据造假。
你们怎么不说再吉林数据造假呢?
除了上海吉林,全国其他省市也积累为数不少的感染者了,那么其他省份数据也造假??
或者军事化,或者香港化。
前者意味着 14 天结束,后者意味着和国内对海外疫情防控一齐结束。
英法韩新等国家已经用肉身和钱包证明了没有第三条路。
个人建议封锁上海。
物资和交通全部切断,设立禁飞区。
封锁时间以病毒共存时间为准。
病毒不消失,封锁不解除,实现上海与病毒共存的梦想。
时间上限可以以一亿年为单位。
。
[
上海六院: 新冠疫情笼罩下的 “丁丁保卫战”
一粒尘埃的视频
· 1 万播放
](https://www.zhihu.com/zvideo/1466284614331772928)
从全局的危机管理战略看:
1、上海必须达成动态清零,这是整体危机处理结果上赢了,避免了全国性实际防疫灾难发生。
2、质疑和保护 “防疫政策” 的舆论战,也必须要打赢,因为事关 ZYZF 治理能力和公信力。这个方面目前没有看到很明确的布置,不是删、撤稿子,而是于法于情于理的逻辑劝服。为什么不能躺平,至少不是现在。要不断强调,对得上关注点、强度才可以。
就算不封,两个月也结束了
陕西调配 3.38 万毫升恢复血浆驰援上海,但上海重症就那么几个。陕西调配 2 万毫升恢复血浆驰援吉林,吉林重症 100。到底是陕西搞区别对待呢,还是其他原因?这种血浆理论上给重症用的。上海没几个重症,要这么多血浆做什么?别浪费国家资源啊。
除了会掩盖真香,歌功颂德。
还会什么?稍微有点起色你就大肆报道,出了问题就全力掩盖?
上海高三生只关注高考、等级考怎么办?
上海急需一个力挽狂澜的人出来
每天 2 万 + 的新增,数据降了,以为拐点要来了
结果新的高峰又来了
无症状跌下 2 万了,结果确诊又加了
总之,疫情结束遥遥无期
上海的盆友已经被封 1 个月了
我们作为周边城市也是忐忑不安
现在终于盼头了:5 月底!那就再坚持下
我们不怕 5 月底,还是 6 月初
我们怕的是遥遥无期
上海的盆友,坚持住哦!
浙江为你打 call
能发声的人都是不差钱的人,差钱的人现在都在琢磨怎么搞钱呢。
防疫肯定是要做得,但是别把那些不能发声,兜里没有钱的人忘了,因为就算你忘了,银行不会忘了他们,贷款不会,房东不会,房租不会。
知道为什么 4 月 13 上海会有抗疫晚会吗?因为有消息说 4 月 10 号疫情会结束。
现在说五月底前结束,呵呵… 这不正好对标之前说五一解封的消息又泡汤了吗。
现在就立 deadline flag 是不是早了点
药研丁真,鉴定为
纯属放磷(P)
感染不断上升的原因是啥,采取哪些措施了?
没看到有减少感染的迹象,因何止住?
上海人经济头脑都非常灵敏,这场灾难,上海经济成啥样?
这种数据模型的数据不对一切都是瞎扯淡
不是约翰霍普金斯大学 我很难认可
我觉得今年南开报考人数肯定存在很大不确定性,但这个问题一出,我确定一定下降。
从科学事实上来说彻底消灭新冠病毒显然是不可能的
但我们现在仍然不能选择共存,要说原因也极为简单:共存派总是出现在防疫失败之后
我希望未来有一个国家或地区,能够以成功的共存姿态,来为我们指明道路
至于何为 “成功的共存”,标准也很简单:非丛林法则
现阶段共存派的观点总是诸如 “客观上不可能完成清零”,“新冠就是大号流感”,“共存的经济代价小于清零” 等等
总结起来就是一句话 “这波不亏”
不论如何论述,共存派的信仰底色还是一百年前的 “绝对的自由”,这种自由会带来什么,以及为什么“国际社会” 现在也都不这么自由了,都已经是历史问题了。
同时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的话:
一般来说,自由市场里 “增长的时候卷去有利的高位,在危机里依靠体量耗死下位者,然后兼并” 是最常见的做法,那么共存之后究竟是经济有救了,还是秃鹫有救了?本轮疫情发国难财的乱象,是今天才想起来的,还是一直都这么干的?
一般来说,年轻力壮,医疗发达的地区更有利于对抗病毒,而代价则会落到老龄化乡村的头上,那么共存之后到底是先富带后富,还是死道友不死贫道?本轮疫情的各类排外乱象,放大五十倍再看看呢?
一般来说,高增长的环境催人奋进,纸醉金迷,而随之而来的泡沫则是全民承担的,那么共存之后究竟是有新一轮增长,还是仅仅全民一起挨更狠的打算了?天要下雨娘要嫁人,不防疫经济危机就不打你了吗?
总而言之:没人愿意做安安饿殍,丛林法则不是文明。上海这次严重失利的抗疫活动,完全无法为共存背书,探索共存,必须是在积极治理成果的支持之下。
PS:复读 “这波不亏” 只能证明你是个脸皮比较厚的菜逼。
我们厂从 3.25 全封闭管理。3.27 号发现几例确诊,28 号晚上停工。截止今天 4.15 最少做了十五次核酸,抗原从五号以后开始做的。最疯狂的时候一天一核酸两抗原。这事儿给我的感觉就是不测出阳性不罢休一样。
前几天宿舍断烟了,我偷摸让外边超市送了几条,回来时候被防疫组截住,怕下边人给我贪墨,就闹了闹,闹出了负责人,怼他说: 如果从停工到现在一次核酸不做,全员静态管理,这会儿都该结束了。那个大哥一脸无奈的解释说上面要求的。
根据我浅薄的物理学知识,我不觉得频繁的人员走动核酸检测能降低感染风险。
这次上海疫情,给人的感觉就是纵容疫情传播,逼外地人持续流出,,,,,
瞅瞅那些疯涨的中药股,新冠相关个股……
我不反对共存,但坚决反对挂羊头卖狗肉的被迫共存。浪费了多少资源,寒了多少人各地抗疫人员的心。
以上猜想若是成立,相关人员枪毙十次都不为过
如果四月底能实现社会面清零,那就再好不过了。
好多在那喊集中隔离的人,他们忽略了一个问题。
我们只基于 2022 年 4 月 15 日的现状:上海目前累计确诊(含无症状)已经超过了 20 万例,开始接近 30 万例,武汉疫情之初,即便是到今天累计确诊都没有超过 6 万,如果考虑到密接和次密接,上海估计涉及到的应隔离人员已经突破了 30 万。
如果集中隔离目前无外乎三种途径:酒店(目前上海有酒店约 2000 家,基本上五星级酒店床位 300-500,汉庭这种 150 左右,2000 家还包括了小于 50 张床的小旅馆,粗算酒店床位约 20 万张,其中还不包括外来人员被封城时被隔离占用酒店的情况)、方舱医院(目前新闻报道方舱医院约 4 万张床)、医院(上海目前有 17 万张病床,但是如果全部征做隔离点,意味着上海医疗系统将完全停摆,为新冠患者服务,所以不会采用这种方式,就按最乐观 7 万张用作隔离吧)
20 万 + 4 万 + 7 万 = 31 万张床,也就是说上海目前能够最多、最乐观集中隔离也就是 30 万人。
目前新增基本还保持在 2 万人 / 天,所以对于目前的上海而言,一刀切的集中隔离已经不具备条件和时机了。
并非为上海洗白,我也不想吐槽上海,两种声音已经充斥在网络上太多了。只是目前的上海,必须要探索出一条新的方案来解决这波疫情了。知乎这么多网友,大家不妨集思广益一下,就是基于现状,上海应该如何做。
另外,我个人不太赞同躺平放开,中国老人太多并且医疗资源紧张,一旦放开,医疗系统应该会被击溃。具体原因不想展开了,发这个回复的目的,更多的是希望大家能够集思广益,不喜勿喷。
这还用你研究吗
一个零死亡的疾病
咋可能那么可怕
天方夜谭
要么不是这样
要么那个 number 是错的
我也预测 上海疫情五月底肯定结束了 但结束方式未知
只要不测,也就控制住了。
“精准防控,动态清零” 就是一种共存方式。
支持就完事了,不过现在每天新增这么多,是不是封的还不彻底啊?
我是南开大学毕业的人。
我有比较要紧的事情需要南开大学解决,我连南开大学给我一个敷衍都求不到。
也求到了,一个值班的同志告诉我,要等到疫情结束。
疫情怎么结束,也问到了,要等指挥部根据天津疫情具体情况而定。
比较要紧,我不敢夸张地说必须怎么怎么样。
但是我在微信,南开大学学校首页,百度热搜,知乎热榜,都看到了南开大学的名字。
好,配合,忍。
请南开大学让我联系到不止一个人,多告诉我一些情况。
也别让我找南开大学的行政人员找不到,就天天隔空看见南开大学怎么怎么样了。
谢谢。
你南开大学,我曾经在这呆了四年的学校,跟华为一样就天天蹭热度,控流量。
那我把南开大学的证件都撕了算了,我意见有点大。
我不信,之前封禁,通行证满大街都是,这要半年,国庆之前能干完不错了
现在是什么机构都出来预测,反正预测准了,以后就有的吹了,到时候再大肆宣传一下,知名度一下子就上来了,商业价值不言而喻。
不准也无所谓,毕竟理论和实际总有会误差,而且客观条件那么多变,最重要的是也没人关心!
那我也预测一下:5 月中旬就可以结束,期待中…….
大胆点,过年吧
国庆前能结束就烧高香了,很可能的结果是无法清零,然后被迫躺平。
不确定性应该主要在于能否有效清理买办药代。
还是想想怎么解决上海外出的人别有那么多阳性吧
什么兰州大学、南开大学之类的,这种没谱的伪科学、假预测,就不要给学校牌子抹黑了。
上海那边的人男的帅,女生美,又都很有钱,难道就不能后年春节结束再解封么?在线求解答
拿着健康云和随申办的数据做的预测吗?
那为什么数据要弄到两个平台呢?
真的吗?我不信。
南开大学这个预测要是不准影不影响学校名誉啊
不愧是爱丁堡
建议 5.1 放开,上海对中国经济影响太大了。
模型都是快稳住了,才放出来!
前面干啥去了?
九月底能结束就不错了
拿着明显有问题的数据在那里分析来分析去的,果然是电费太便宜了。
既然不确定,凭什么期待五月结束?菩萨告诉你的么?
希望五月份能结束吧
坚决怀疑上海流行的不是新冠,而是带有新冠抗原的大肠杆菌
病毒加速变异 最终与人类如何相处?
变异加速进行中
因为传染源一直存在着,这个病毒就会存在一个温床,不断的变异重组,BA.2 和 BA.1 已经重组了,重组了一个叫 XL 的变异株,还有一个叫 XE 的变异株,它传播速度更快,传播速度更快是为了什么?是为了它能够生存下去,因为它传播速度更快的话,它就能找到新的宿主。
跟人类相处的三种方式
从人类和病毒作战的历史上来看的话,要么这个病毒消失了,现在唯一一个消失的病毒就是天花,通过接种牛痘(天花的疫苗),人体就主动免疫了,主动接触之后,然后产生终身的抗体,所以它没有生存的空间,这个病毒就消失了。人主动能消灭的,只有这个。
要么就是这个病毒在人的世界当中没有了,就像 SARS 还有其他的一些病毒。历史上发生的有记录的那些瘟疫的大流行,到最后就是适者生存,那些生存下来的人对这个病毒就完全关上门了,根本就感染不了,它没法以人作为宿主,所以它在人群当中逐渐就消失了,咱不知道它是到动物里边,还是说生存在其他地方,但在人类社会里边没有了。
要不然就像流感这样的病毒,每年可能固定的时间(流感季),在你免疫力比较低下的时候,或者是适合它大量繁殖的时候(季节交替),那么可能就会感染一波。但是其他时间,我们不知道它在什么地方,可能在人体当中潜伏着,也可能在环境当中潜伏着。
新冠到底是怎么样的一个结局,咱目前为止还看不到。
应该得到五月份美国加息之后结束,现在就看中美两方谁能撑得住了。美国的通胀水平创新高,影响美国的中期选举,是必须降下来的政治任务,所以美国采取了以下几个手段,一是加息缩表,让美元回流,同时美俄已私下达成协议,拜登和普京会谈时定的,俄罗斯发动战争,拿到自己的利益,美国对外宣称不参与战争,避免北约和俄罗斯直接冲突,让自己置身事外,成为资金安全流入地,促使欧洲资本进入美国。二是挑动中印,香港,南海,台海等事端,促使亚太资本流入美国。三是利用宣传阵地鼓吹疫情躺平政策,使中国像 08 年一样持续输入廉价商品,抑制通胀,中国则采取对抗政策,疫情多点开花,严重影响产能,逼迫美国通胀上涨,当然自身经济社会承受很大压力。
南开大学连自己学校都还搞不定还封校呢,就去研判别人
预测是需要建立在真实的疫情资料之上的,而上海 4.3 之前提供的数据都是随口报的,预测出来也基本没用,基础数据就失真,属于白费功夫。
另外,预测还应该加入对当地抗疫态度的观察,其他省市都是全力抗疫,上海之前就没有好好抗疫,估计最终百万都止不住。
其他省市的都是可以预测的,因为人家的数据都是真实数据。
既然南开大学的预测是会在五月底结束,那我就预测一个不会在五月底结束吧。
吉林 100 多重症 陕西才支援 2 万血浆,上海个位数重症,陕西支援 3.38 万血浆,这还有什么好说的,懂的都懂
五月底前 别意淫了 看看长春 最高峰才几千这封多久了 眼看 2 个月了 上海六月彻底清零都是红宝书发威
他们的依据都是不准的。每天得到的数字先要确保准确。
首先 别拿香港 日韩的数据了 他们老年人打疫苗比例真的比上海低。。。。
拿吉林的数据 只能说明一点 经济水平高真的能促进身体素质 从小吃喝的好 瓜果肉蛋奶均衡 终生受益。要不然你以为上海平均寿命比吉林高 就仅仅体现在活得长上面吗?
不是我在这里扯 东北人一到冬天蔬菜就只能吃土豆豆角茄子大白菜 海鲜河鲜也只能吃冷冻的 真的不够 尤其是如今 50 岁以上的东北人 你问问他们童年吃的啥 跟同龄的上海人比一比 。
4 月底的时候估计上海就得乱了,还想撑到 5 月底?
建议回归农业社会,这样就不用天天流动了,快递也少了很多,也不会有疫情感染了
能不能预测一下南开啥时候解封
我认为应该还需要三个月
一个月让上海继续秀
两个月中央来接管封城
(武汉都封了两个多月
上海下一轮核酸什么时候测)
首先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要确保就是每天的官方数据是准确的情况来分析,截止目前为止本次上海疫情累计确诊病例 15284 例,无症状确诊 291652 例,累计总人数为 306936 例,因 3 月 28 日之后上海实行封城管理后,每天的数据依旧在高位徘徊,如果检测覆盖人员到位,病人可以即确诊即转运的话,那么在全市大排查后也就是 4 月 5 日后的第三天,应该出现了明显的拐点,但是从官方公布的数据来看,数据依旧高位徘徊,可以猜想如下,有不足或者不对的地方请大家理性分析:1. 在封城之前就已经查出几万甚至十几万阳性了; 2. 这些确诊的阳性没地方去,因为方舱不够,所以只能在家里等着,不转运官方数据不体现;3. 阳性拉不走,小区就不解封,我们就不能自由活动;4. 阳性健康云上查不到,是因为,让你知道你是阳性,又不拉走,会引起恐慌;5. 为了维稳,不能报出来,只能挤牙膏,每天报一些,逐步释放数据;6. 为了每天挤牙膏,所以每天还要大家重复测,要是不测,那每天的阳性哪里来的? 那就露馅了,我们是在配合他们撒谎;7. 这里面还是有漏洞,全市人民都关着这么多天了,为啥每天还会有那么多阳性? 他们已经顾不得圆这个谎了或者到目前已经不重要了。这也从侧面证明,每天报出来的数字,不是当天的,是在消化前几天全市大排查的数字;8. 最终结论,等有足够的方舱后,可以容纳 N 多万人了,阳性都可以关进去了,再过三五天,就可以快速社会面清零。
老预测这个干啥,预测的又不准,谁知道又有那些不确定性,闲的。
你用谎言去验证谎言,得到的一定是谎言
哪些信息值得关注?
1. 养老院问题是真的还是假的,解决了没:
东海养老院、书香苑兰公馆养老院、宝山区联泰路养老院、静安区乐宁老年福利院…
2. 医护人员求助真的假的,解决了没:
第二康复医院、精神卫生中心闵行分院 、浦东新区亲和源医院 、欧阳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谁能预测一个不能预测的东西
预测得先找到规律 现在面对一个失控的态势 谁知道他会往哪个方向走 但凡预测对了 也不过就是穷举法罢了
还是多尽人事
什么预测也不好使
某张姓医生还曾打包票疫情会消失 结果呢 比这个更不如的 某张姓院士还在到处吹针灸治疗新冠呢
干点人干的事吧
吹牛逼呢,五月底前能本地 0 新增不错了。结束下半年再说吧。
上海,学校 12 号下午做的核酸,第二天早上查出来有人结果异常,做抗原是阳性。一层楼的人都应该拉去隔离,到现在都没有拉走,现在还在楼里……. 不知道明天会不会拉走。
我记得咱们从疫情爆发初始到这波上海开秀,全国的数据加起来都没有他多。
为上海疫情发声!
坏了的表每天也能准两次
上海的数据你得考虑迪士尼的魔法。毕竟 3.16 号新闻发布会说上海本轮疫情重症率千分之一,过了半个月就神奇的没有重症了,咖啡虽然对无症状率有效,但是显然不能让以前的重症消失,想来想去只有迪士尼的魔法可以了(狗头)
尊重祝福
没说哪年五月底前
研究这干啥?有这时间不如研究研究学校啥时候解封
众所周知,艾滋病也没办法直接导致死亡。
感觉过于乐观了
进退两难!清零吧,看看每天的数据和小道消息真的很难!不清零,前期封城付出的各种代价犹如笑话!疫情两年多,发生在一些城市的一些教训如出一辙…
预测模型要建立在数据准确的基础上。
现在上海的数据官方都承认存在延迟,并且结合互联网上我看到的信息,还存在部分确诊阳性患者没被拉走,还没上报处于可查询的情况。
我只能说 请谨慎乐观吧。
能不能研究一下天津疫情?南开大学什么时候解封?
依我看十一月能结束就不错了。只算经济账,在这片土地上行不通。
被迫封城,疫情肆虐,动态清零的抗疫计划迟迟无法生效,一线抗疫人员累的要死,普通老百姓生活物资无法保证,有钱人天天搁那泛娱乐化,造谣辟谣天天在路上,整体给人一种手忙脚乱,混乱无序的感觉。
个人感觉,如果上海不采取更有力的措施应对传播力如此强的病毒,五月底结束不太可能。
都要开庆功宴了,重症和死亡都几乎没有,绝大多数都是无症状,怎么还要那么久结束
预估时间半个月~ 这种估计有啥意思
那个五月底不会说的是下年吧
希望如他所说能在五月底前结束,全国人民都在盼着呢
我感觉还是研究咖啡奥密克戎疗法比较靠谱。
不错不错,说了句废话,上海疫情还有可能明天结束呢,只不过可能性有点小而已,但是也不能忽略这微小的奇迹概率把?
预测准确的前提是有有效的基础数据,,,
按最好预期
就算是五月底结束了
6.7 高考 学生们怎么办?
这种论述毫无意义
从数据分析和总体防控举措看,全面清零短期内可能存在一定压力。
但就目前发展看,一些社区的管控已经取得一定成效。社区内传播被切断。一家一户可以出去,附近商户可以有条件解除关门的囧境。这是一个好消息。
随着各大学防疫成功,社区核酸筛查方式和居家表面抗原的群体认知提高,聚集性传染降低了。这对于抗疫非常有利。
下一个周,各种数据是一个重要的参照标准。14 日的新增结果出现了一个下降的趋势,但并不具有重要的指示作用。
当前上海民生中的主要问题,在各地支援之下,特殊人群救助,方舱医院的建设,物资配送环节正在打通,老百姓的基本生活得到了基本保证。 但封控日久,中低收入人群会越发感到生活的压力。 房贷车贷要还的吗。支出没有少,收入没有了。这谁受得了。当然,在这样一个千万人口的超大城市,问题出现不是一天积累的,解决也无法一蹴而就。
上海还需要时间。希望 5 月中,可以基本面上 局部能够放开。清零工作继续以定期核酸形势常态开展。经验告诉我们,这样做虽然繁琐,但是有效。
是数学模型出了问题,还是模型之外的问题?
同一个团队在 4 月 6 日、10 日、13 日都做了预测。我把 6 日和 13 日的结果贴出来,大家对比下时间点。
我大致看下来,直观感觉是:经过 7 天,重要时间节点平均往后推了 10 天。
什么意思?随便举个例子,2200 年媒体说实现可控核聚变还需 20 年,然后 2220 年改口说还需 30 年。问:按这个趋势下去,需要多久实现可控核聚变?
预计 100 万吧,不知道准不准,哈人
还有一个多月啊, 好艰难哪,祝愿大家疫情期间有个愉快的生活,让我们一起为抗击疫情做出自己的努力,不在疫区的人多加加油,在疫区的好好配合工作,不要给基层工作人员添堵。
按照以往的经验,可以按照死亡率推算,目前看大批未被检出。
实际情况都不知道,预测什么,纸上谈兵,书生误国,绝知此事要躬行。
今年上海减少上缴税收,降低转移支付可咋办
知乎用户 一直住顶楼 发表 2 月份我和一位投资检测实验室的朋友聊天时就说上海这个精准防疫的成功率在我看来完全不符合正常的逻辑。这个完全依赖于全链条没有人犯错也没有 1 型错误的基础上。这个能持续显得非常违反直觉,只要是人,就会犯错。上海 …
知乎用户 龙头马 发表 问:上海疫情为什么会发展成这样? 答:因为上海背后的确有高人! 三个月前, 某网络大 V 一篇吹捧上海防疫的文章: 《上海背后有高人》, 轻松拿到了 10W+。 对于那篇歌颂型的文章,其中观点笔者并不以为然。 但是, …
知乎用户 一直住顶楼 发表 2 月份我和一位投资检测实验室的朋友聊天时就说上海这个精准防疫的成功率在我看来完全不符合正常的逻辑。这个完全依赖于全链条没有人犯错也没有 1 型错误的基础上。这个能持续显得非常违反直觉,只要是人,就会犯错。上海 …
苏州的防疫检查点(图源:搜狐) 前些天,圈群里流传这么一条消息:上海出城的高速公路口,防疫人员都用上了生命探测仪,防止货车里藏有从上海逃出来的人。 这已被迅速辟谣,但问题真正的关键并不在此,因为谣言的信息或许为假,但它背后的社会心理却是真实 …
知乎用户 独孤茕 发表 2020 年时,我没有骂过武汉一个字,谁在我面前骂武汉我骂谁。 但今天我没憋住骂了那个什么 “外省”。 我是苏州的,我们二月中旬已经抗击过一轮奥密克戎,22 天清零。然后,孩子准备开学的 3 月 14 日当天早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