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王辰院士:别以为已经胜利了,大家只是对新冠缺乏想象力?

使用CN2/CN2GIA顶级线路,支持Shadowsocks/V2ray科学上网,支持支付宝付款,每月仅需 5 美元
## 加入品葱精选 Telegram Channel ##

知乎用户 kkhenry​​ 发表

我们打的是 “社会组织仗”,而不是 “科技仗”,这是王院士的谦虚。

“谁头脑清楚谁就可以胜出”,这是王院士的担忧。

这个担忧是什么?这个担忧就是:

我们以为,我们的医疗体系相对完备,足以应对如此规模的疫情了。

甚至认为,

我们的医疗体系相对成熟,已经可以媲美发达国家水平了。

武汉的胜利,胜在举全国之力让武汉挺住,让湖北挺住。

14 个方舱医院,40 多个定点收治医院,3 个专门的传染病医院,4.6 万名全国支援的医务人员,以及数十万的基层干部到一线扫楼一般的应收尽收。

单点爆发的传染病,我们可以只封锁湖北,可以一省包一市,可以将一个千万人口的城市直接按照半战时体制管理。

但试想如果这个传染病是多点爆发,是数个一线、二线城市同时出现大规模感染,我们的情况,还会比美国好吗?

所以真正反映我们公共卫生体系的现有状态的是什么?

是疫情初期的武汉。

无论是执政者当时的错误预判,还是疾控部门的不充分反应,放在大局来说,初期的武汉,一个准一线城市的公共卫生体系,妥妥的败给了单点爆发的传染病。

而后,当患者逐渐积累、相互传染,逐渐涌向各级医院、急诊的时候,又凸显了我们的医疗条件是多么脆弱,即使是有三十六家公立大医院的武汉。

诚然,如此规模的疫情,冲击到全球的任何一个城市,都会造成医疗体系的崩溃,但这并不代表这样的常态是可以妥协而接受的。

这就是为什么王院士说:

“能引起全局性改变的因素,是疫情”

因为这样一个疫情,把我们的社会体制中薄弱的方面全都揭露了出来。

防护物资短缺且短时间供给不上、谣言四起舆论恐慌、人与人、城市与城市、国家与国家哄抢各类医疗资源、美国爆发股灾、全球经济衰退……

在这场疫情中,没有人是赢家;甚至我们骄傲的 “中国式模范答卷”,背后也包含着经济、社会的重大损失;

我们控制的这么好,但你看看疫情之后,企业是不是更难了?工资是不是低了?工作是不是不好找了?很多行业是不是都处于崩溃的边缘了?

所以 “叽叽喳喳地念叨” 我们做的多么多么好、我们的卫生体系反应多么迅速、我们的医疗队伍集结的多么快,这是 “不聪明” 的。

“头脑清楚地” 想想我们还弱在什么方面,我们的公共卫生体系还薄弱在哪些环节;我们的医疗救治还有什么缺陷;我们的社会体制还有什么不足,这是该 “痛定思痛” 的。

医学界的人都知道,2003 年的非典,几乎让中国的公共卫生体系推倒重来,我们虽然强化了传染病的传报体系、监测体系,但放到新冠这场疫情面前,却还是十分脆弱。疾控、医疗、基础研究,几乎都在割裂的做着自己的事情。

所以王院士说,“必须把临床和预防高度结合起来。”

COVID-19 让全世界认识到,我们的医疗卫生体系仍然十分脆弱,我们的基础研究水平仍十分有限,我们对突发事件的应对和处理仍十分不成熟。

这就像长跑比赛里新发出的一声枪响,对于那些跑在前面的国家来说,大家又几乎在同一个起跑线上。以怎样的姿态去完成接下来的长跑,就从这一声枪响开始了。

立下大功的医学家,在举国赞歌中仍保持着清醒的头脑和洞察的分析,真国士啊!

知乎用户 王子君​ 发表

赞成。

这次防疫,展现的是优秀的动员能力,是一种 “动员后” 的状态,不能把这个状态,当作没有启动动员的常态。

人的记忆又不是金鱼

武汉当初的应对,无论如何不能说好看。不懂医学不乱说,讲个侧面细节:上面对疫情有疑虑,专家小组下地方,前两轮居然看不到东西。

我国自始皇帝以来,上下穿透的能力就是衡量中央集权质量的核心指标。平时在钱粮上乱一点,可以归因于体量过于庞大,信号传递总有失真。

但疫病是和兵乱、民变、饥荒并列的灾情,是少数地方可以不用担责,大胆向上报的。上面不问就算了,上面主动派人下查,还把这事瞒着。换作从前,全家脑袋当球踢。

专业人士会讨论专业问题,例如武汉的医院在第一波疫情冲击时准备是否妥当。但对我们一票键盘侠来说,奉旨下查的专家小组在地方近乎一无所获,就是这个角度能看出的一个糟糕信号。

这是 “动员前” 的一个缩影。

在动员后,我们的防疫效率飙升。无数人为此做出牺牲,取得了即使美帝极右翼都无法直接否认的成果,这是我们体制的优越性。

但这种动员是有代价的,在前线是医护、军警、行政、社区等人员的消耗甚至牺牲;在后方是巨额防疫开支和空转的生产停滞;对每个普通人最直观的冲击,就是经济严重下行。

动员不能乱用,代价巨大,必须是在应急时刻。

王辰院士在讲话里还带出了一个更现实的问题:一旦疫情会持久化,那我们还能用持续的动员状态来应对吗?

从当下,就是要做好切换,用低代价低动员成本保持防疫效果;从长期,就是要加大医学投入、打破行政壁垒,在钱和心思上花功夫。

把常态的能力拉高,减少需要动员的局面。

王辰院士的讲话,人日做了观点总结:

通过这次大疫,我们民族必须增长的智慧,就是对医学科技的高度重视。目前我国的抗疫战,主要打的是社会组织的仗,而非科技仗。我们应该少一些说漂亮话的人,多一些目光冷静、头脑清醒、行动稳健迅捷的科学家

1. 对医学科技一直不够重视。特别是在市场化改革后,对基层医疗及防疫系统,还有医护人员的收入,投入都在低位;

2. 发挥核心作用的是国家动员,医疗系统是有不足的。单靠医疗系统肯定不够,但确实有没尽到责任的地方;

3. 有人急着邀功。

我国目前疫情防控效果明显,但对新冠病毒的认识还远远不够,对其传播规律也缺乏想象力,所以还不是歇口气的时候,还要对疫情是否反复保持足够警惕。

1. 对一个传染病,隔绝传染和理解这个病,是两件事。伍连德可以在不了解是什么病的前提下隔绝 1910 年的肺鼠疫,但要真正能应对这个病,还是要研究,要投入;

2. 在不理解的情况下,放松是危险的。

一些西方国家施行实质性的 “群体免疫” 策略,以牺牲年老体弱者的生命为代价,换来人群整体免疫水平的上升,疫情之后能够放心打开国门。而我国将人民生命健康放在首位,不放弃一个患者,后期可能面临被动局面,对我们的经济社会发展、国际交流和开放带来不利影响。

1. 群体免疫是无情的。但外面防疫能力的极限摆在那里,就算他们想扑灭疫情,最后也很可能全面蔓延,形成事实上的群体免疫;

2. 到那个时候,我们出于正常发展,不可能隔绝于世,也不可能一直高强度动员防疫。怎么用一种低成本的机制来应对?  

我们在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上的一个最重大的问题,就是必须把临床和预防高度结合起来,这才是人间正道。世界上的经验、社会发展的经验都证实,概莫能外。重视什么就把什么独立出来的管理体系,容易变成一种画地为牢的局面,其结果就是独木难支。

1. 临床和预防一直没有结合好;

2. 出现一个业务就立一个衙门,这种冗员追编制的行为要不得。条块要打通,授权要放开。否则一出事,相关部门一大堆,抵事的还是那几个。

中央防疫领导小组已经明确提出,各地尤其是重点疫区,要通过核酸及血清抗体检测进行健康人群的流行病学调查。其中,通过核酸检测可以发现无症状感染者;通过抗体检测可以反映人群的免疫水平;两者结合可以对病毒规律和疫情走向有一个科学的评估,对于疫情防控有着深远意义。

1. 武汉当时特殊,要应收应治,于是可以直接按症状来判断是否得新冠肺炎,检测可以暂时放下。但这种暂时必须是暂时;

2. 要重新抓起检测,更精准掌握真实发生的感染数据。否则病毒一有变化,一切又要重头开始。

个人角度的解读。

王辰院士通篇说得非常直白,有些话相当不客气,但道理又很浅显,推荐一读。

这也不是单单防疫系统的毛病,我朝在相当多部门上都有这种 “九龙治水、八龙干张嘴” 的毛病。这篇讲话是一份难得的思考素材。

知乎用户 Vigorous Cooler​​ 发表

解读一下——

新冠疫苗的研发、评价要提速。(群体免疫

只在国自然里设一个医学部是不够的,需要一个 NIH 类似的机构。(钱)

疾病预防控制不能 CDC,医院单打独斗,要整合各方力量。(思考)


关于最后这一点,这方面最典型的就是狂犬病,反正我对中国达到 WHO 的目标不乐观(2030 年消除犬源狂犬病)。

这就是一个各方扯皮的最好例子——

宠物,流浪动物由公安部门管理。

农村地区动物,畜牧兽医等由农业部门管理。

狂犬病治疗由医院负责。

狂犬疫苗由 CDC 负责。

那,

谁来做主消灭狂犬病呢?

每年 100 亿的人用狂犬疫苗市场,没有托底的话哪个医药企业愿意投钱做动物口服狂犬疫苗?

现在的现状是各方企业一窝蜂的抛弃绿猴肾细胞疫苗,投产人二倍体细胞疫苗,做 “高端” 人用狂犬疫苗。


至于第二点的医学科技投入,懒得吐槽了。

国内随便找一个医学或者生物科技实验室,里面的高端仪器设备几乎都是欧美日进口。这方面的基础投入呢?国内电子显微镜企业都快完蛋了。

每年 NSFC 医学部的面上和青年项目资助金额是多少,可是这里面又有多少技术方面的投入呢?

所以组建类似 NIH 的机构单独对医学领域进行择优资助可能更为科学合理。


至于疫苗,也要评价效果和潜在风险,并且根据结果做好后续扩大生产的准备。不过这方面我根本不担心,等科学研究结果就好。

知乎用户 方可​​ 发表

我们确实要对接下来的疫情风险和决策中的问题有更清晰的认识

**“缺乏想象力” 不符合原意。但这个别人起的标题拿来泼冷水,我认为这个场合是可以接受的,并不是不得体的。对一个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新型传染病,我国未来的防控压力和疑难问题很多,从医疗技术上到社会治理上都存在。**王辰院士提出的问题,一点没错。想象力的缺乏,在这里,指的是现实技术条件、资源投入和现有研究资料的有限性。

正如卡尔 · 波普尔说过,“我们不可能用合理的或科学的方法来预测科学知识的增长”。人的想象力在未知的现实面前,有时候确实是不够用的。从去年 12 月底至今,整个事件进展多次反转,我们的认知一次又一次刷新,这次疫情对全人类认识世界的方式都是一个考验。很多事情我们确实没把握,很多事情一开始想不到,后面也依然很难预测。所以,人们才需要更多切实的科学研究和资料收集去发现新知,这里的标题党是切中要害的,而我们探索的道路,还很漫长。

国家的生物医学和临床医疗技术对疾病的治疗能力起决定性作用,从早期筛查的化验手段、疾病的人群监测技术、早期干预疗法、危重症救治和疫苗研发,都可以改变疾病对人类社会的总体负担,大大改善疾病预后。而我国在这些方面的资源投入和技术能力依然是有限的。包括医院、危重医学、感染性疾病和呼吸系统疾病方面的建设,国内的能力和资源相比发达国家是有差距的。典型的例子就是每 10 万人的 ICU 床位数,或者能收治的危重患者数量,比发达国家是有不足的。

每个国家的医疗卫生条件是不同的,我国的能力是很有限的。**一个更脆弱的医疗系统,自然很难应对短时间出现的大量患者。**所以就算西方国家能靠强大的生物医学研究、人均医疗资源、自身雄厚的国家财力、国际金融贸易中的优势地位(甚至霸权地位),来采取更消极的策略,节省直接的开支,让人们直接暴露在病原体之下,实现一个不太可靠的群体免疫,我国的卫生国情也是不允许这么操作的。况且西方国家的许多政要和专业人员也一样感染了,群体免疫短期内的代价是非常惨痛的,对我国而言,少数受过专业训练的高技术人员和指挥者,是更加稀缺的人员,在疫情防控时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就应该得到充分的保护,不可能像英国那样让首相因病住院。我国的家底没有那么多本钱去输掉少数关键的资源。在这里,基础的医疗卫生资源、科研实力、经济实力,确实可以换取一个国家的政策调整空间和战略纵深,让一个国家 “输得起”。

在我国经济和医疗卫生发展不均衡、人均资源短缺、技术能力有限的情况下,要结合自身的国情,基于全球公认的高质量研究,想办法做出成本适宜、效果显著的适合本国的防控策略,这是很有难度的。

千万不要忘了,目前这个病还有一系列难题:

  • 依然没有疫苗,开发难度大,预期开发进度缓慢,并非一日之功。如果是发达国家先开发出来了,还有专利独占,我国能不能买得起?
  • 病死率是流感的数倍,对危重医学资源的占用远在流感之上,而流感对我国冬季医疗系统的冲击就足够大了。
  • 治疗效果不满意,目前药物研究发现的可能有效的办法不多,即便都用上,病死率仍然没有降低到让人可以接受的水平。
  • 人群传播能力的参数高于流感,新冠病毒 R0 在 3,甚至 3.5 以上。而流感,最最保守一般报道也在 2.5 以下。
  • 大量的无症状感染者,目前比较高的估计比例可能甚至接近 50%,早期检出和感染者自我隔离都比较困难。
  • 疾病的起源是什么?中间宿主是什么?现在从动物身上检测到病原体,有没有其他的没发现的中间宿主?如何防止动物向人的传播?

所以这个疾病一旦再次流行,社会负担依然是很大的。这些基本的问题目前还没有变。需要在医疗技术和社会治理上有所突破才能解决。王辰院士讲得更多的是生物医学技术进步方面的问题,而多学科视角的问题,各个学科(生物医学、预防医学和其他社会科学)领域基础研究的进步,对后续疫情防控工作的开展,都是很重要的。

而在疫情的人群流行方面,由于这个疾病是一个人类历史上新出现的前所未有的传染病,疾病的生物学模式和社会传播模式并不是非常清楚,所以**我们目前远远谈不上消灭了这个疾病,或者摆脱了疾病的威胁。我国通过高强度的隔离检疫措施,以及广泛的社会动员,还有医护人员为代表的大量一线人员的辛勤劳动和无私奉献(至今很多人的补贴都很低甚至反映没有到账),在这一阶段把疾病的流行控制在了较低的水平,成功避免了感染者可能到达的一个高峰,甚至给全球减少了大量的输入病例,这个过程的代价和牺牲也是巨大的,对经济的影响、对失业率的影响也是明显的。**在对外贸易和服务业领域的影响,在中低收入人群中的影响,根据目前媒体报道,是尤其显著的,而且其他行业也普遍受到影响。在远期来看,我们的整套应急机制和群防群控手段,以及早期的信息收集和决策能力,都有更大的提升空间。虽然全世界 50 名左右,相比于我国的人均经济水平(70 名),和医疗卫生投入占比(70 名),是一个很高的指标,但是这个水平仍然需要提高。

此外,目前在人群传播规律上,目前仍然有许多疑点。包括慢性携带者问题(虽然我们有一些倾向,如果王辰院士都单独把人群 / 个体慢性感染的问题拿出来,可见这里还是有隐患的)、无症状感染者问题,以及第二年冬天潜在的再次爆发的可能性问题,虽然目前我们都有一些研究资料和倾向性的判断,但问题仍然不是十分有把握的。因此,其实下一步国内范围具体操作的问题也有很多

  • 接下来一段时间,各地怎么复工,怎么开学,人们的外出活动增多后怎么防控?
  • 比如说,让什么人在什么地方戴口罩?如何批准和举办大型活动?电影院等地方开不开?
  • 对动物,尤其是目前报道的猫科动物,我们需要做什么?
  • 夏天如果确诊例数少了,医疗系统压力小了,国内届时能用这个宝贵的时间窗做什么?
  • 如何为防范来年冬天的疫情做准备?下次如果是哪里的本土病例或者输入性病例,能不能早发现?有什么技术手段?
  • 如果来年冬天疫情又反弹了,我们能不能第一时间识别出来疫情的爆发?
  • 如果疫情爆发了,我们是再来一波大规模隔离和经济停摆,还是有没有更省钱损失更小的办法?
  • 如果疫情同时在几个人口多的城市爆发了,甚至出现极端糟糕的击穿医疗卫生系统的情况,我们有什么更好的应对策略或者兜底策略?
  • 我们是居家隔离还是集中隔离?我们是让经济停摆,让更多人承受失业带来的健康风险和次生灾害,还是让更多的人冒着感染的风险继续工作?如果非要两者选其一,什么才是相对损失小的办法?有没有两方面兼顾的最优解?
  • 上述所有问题有赖于群防群控,我们如何做好信息公开和健康宣教,确保信息传达透明及时?

我们对上述问题的认识是感性的、直觉的,因为对于一个新发传染病,本身可用的客观资料就不多。我们其实是参考临床医疗工作经验、以往传染病防控的经验,以及一些缺乏客观数据的主观偏好,结合起来制定的方案。在实际操作中,具体政策实施起来也可能被扭曲,或者难以落实。这方面国内的整体资料都很难支撑起一个在全球有说服力的方案,目前也只是正在做。**而全世界的资料,如果追求科学化,目前也都同样依靠数学模型预测,模型的参数一旦发生原则性错误,结果也就不好用了。**所以总体来看,全世界范围内,客观的资料和数据,能帮助我们做决策的准确信息是不多的。

由于我们早期的检测和筛查能力有限,许多疾病流行的情况是缺乏资料的,比如武汉实际感染者的比例、无症状感染者的比例,以及人群中抗体的水平。因此,下一步的针对人群的抽样筛查是十分有价值的,对全人口的普查是成本高昂,效率低下,不切实际的。需要合理的抽样检测方法,选择合适的人群和样本量,对一般的社区人群中的抗体水平进行调查和了解,以此掌握疾病在人群中流行程度、传染能力的基线指标,这个宝贵的研究资料可以用来制定下一步的防控策略,用来了解这个疾病到底如何才能出现免疫屏障。用来评估干预措施的力度,避免过度的隔离带来的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最难的一个问题其实是国际层面的疫情防控问题。各国的防控策略、经济水平、人口结构、医疗卫生条件千差万别,跨国传播非常容易发生。而**我们对各国的一手资料和疫情评估的情况,能拿到的数据是很有限的。**比如瑞典至今仍然没有采取强力措施,主要靠人们自觉。英国和美国也都采取了限制人们出行的措施,而韩国、新加坡这样的国家主要靠高强度的检测和流行病学调查,作为隔离的基础。**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检测能力,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医疗卫生可及性,人们生病了不一定能去医院检查。因此,我们对数据的解读不能只看几个公开的数字。如何评价各国的医疗卫生能力,掌握公开的卫生资料情报?充分理解和预判各国报告背后的实际情况?其他国家有没有瞒报或者检测不过来?**如果资料不足,我国在下一步的全球卫生和国际合作中,会遇到很多技术上的困难。包括国际贸易的开展、经济损失的控制、国际舆论的改善等问题上,难度都很大。

**这里的一个难点是群体免疫,西方发达国家的防控措施,整体上倾向于拉平曲线,而不是完全消灭疫情。**但是一个人群中大量人口都有免疫屏障的群体免疫状态,如果是靠感染者的话,到底能不能达到,有没有其他风险,怎么达到,会不会长期让这个疾病流行,这依然是有问题的。**群体免疫的效果,表现可能是新发患者例数减少,数字上达到拐点,但之后的零星发病依然不可避免,并不是彻底消灭疫情。这种情况下,输入我国是大概率事件。**而一些其他的发展中国家,**甚至还有欠发达国家或者一些处在战乱中的国家,整个国家都没有检测能力和防控手段,这些国家的疫情怎么评估?这些国家又有没有免疫屏障?我国如何掌握这些国家的情况,出入境政策如何制定,又能帮助这些国家做些什么呢?**这都是问题。所以,我国在资料有限的情况下,如何面对世界上 150 个以上的国家和地区的出入境人员,如何监测和管理呢?这方面的技术细节是需要详细的调查研究的。

至于国际形势、世界格局、经济、政治、军事、文化领域的其他问题如何应对,这超出了本回答涉及的范围,但毫无疑问,这次疫情,已经彻底影响了世界历史的进程,也很可能影响未来的形势走向。中国人如何在这个地球上生存和立足,如何保护好国民的利益,为人类做出更大贡献呢?

我相信王辰院士在疫情防控的第一线,能掌握最多的数据资料。但是如果想做出更科学合理、有数据和证据支撑的防疫措施,他一定能深切体会到现有高质量研究资料的匮乏、现有资料质量的局限、生物医学技术和医疗资源的限制,以及决策的难度。

我相信,关注疫情的围观群众,如果稍有医学知识,肯定也知道,现在的很多措施,不论是治疗上还是社区防控上,其实仍然处在摸石头过河的阶段,那些高成本而收益不确定的政策,其实是不计代价,不考虑风险,甚至不计牺牲情况下的尝试。经济账怎么算,能不能持续得下去都是个疑问。**所有这些问题,我们并不是一开始就胸有成竹的,甚至至今也不是。真正权威可靠、稳定准确的资料,能拿来指导决策、让用来让决策有科学证据支持,有明确预期和评估手段的信息,是很有限的。**我国需要自己想办法,整理自己的资料,整理全世界的资料,加大研发投入,开发普遍适用易于推广的生物医学技术产品,为解决本国国民的健康问题,解决全世界的健康问题,做出更大的贡献。

知乎用户 米团​​ 发表

这样的提醒,最好天天都有。

不然天天热榜国外疫情,今天这个国家破几万了,明天那个国家多惨了,吃瓜群众一个个都搬了小板凳只顾着看国外的戏。

看着国外的疫情肆虐,对比国内的疫情趋缓,渐渐产生了一种暂时的安全感。

很多人已经觉得生活已经变得正常了。

街上戴口罩的人开始减少了,不少人也已经开始心思活络的准备聚会聚餐。

都忘了疫情其实一直阴魂不散。

就像恐怖片里常有的场景:

最危险的时候,不是怪物追着你跑的时候。

反而是,你自以为摆脱了怪物,长舒一口气,甚至开始哼起歌来。

其实怪物可能已经偷偷绕到身后了…

知乎用户 杨超越黑粉头子站 发表

王辰院士是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院校长、方舱医院提出者,还提出了及早进行医学干预、早上呼吸机等建议,可以说居功至伟。他在这个时候给大家敲响了警钟。

现在根本不是歇口气的时候,我们对这个病毒在国外大流行后到底会怎么样依然缺乏想象力,有可能就是会与人类一直共存了,一些国家是根本没有能力去消灭病毒的,所以基本上已经是持久战了。在这种情况下,人人防疫的意识不能松懈

第三点记者总结的不好。群体免疫成果的可能性也很小,院士本身的意思是这只是一个很小的可能,毕竟我们对该病毒的想象力不够,这只是决策层的御敌从严,并不是在支持这个观点**。院士主要还是为了引出后面的那段,我们可以更低的代价达到相同的效果,就是加钱做医学研究做出疫苗,这是在强调尽快研制疫苗的紧迫性**。

原话是这样的:

在将来就可能出现一个情况,就是欧美人群受了大的损失之后,他的人群免疫能力就上来了,他可以敞开国门,他不怕的,他有免疫力,出去的话呢,他也不是疫情高发国,进来的话呢,他也不是人群易感国。我们反过来有可能面临这样的局面,对于 14 亿人口这样人均医疗资源较低的国家来说,既要重感情,还要保持社会稳定,还要保持国门的开放状态,谁能做这个事儿?只有医学能帮国家。

英国群体免疫的想法是建立在预期死亡率 1% 的,现在起码是 5%,意大利都 12% 了,击穿医疗系统以后的死亡人数就是现代社会完全无法承受的了,所以人家现在自己也开始造方舱医院了。

之前有人算过群体免疫的情况,答案是病毒不变异的情况下英国怎么也是死几十万人,用的还是 R0=2.2,死亡率 1% 的数据。

最严重的情况,人类在反复的新冠大流行下人均寿命不会超过 40 岁,必须努力生育,然后大概持续一千年就可以群体免疫了。

群体免疫靠的是疫苗,而不是自己生病获得抗体。
我们按照一个人 30 天接触 6 个人,抗体有效率 E 为 80% 来计算
\frac{1-\frac{1}{R_0}}{E} = 1.04
大于 1,也就是说即使人人具有抗体,平均每个人仍然会感染超过 1 个人,所以疾病永远无法结束,直到人类灭绝为止。
即使拿 R0=3.77,死亡率 10%,那一年也要死几千万人。
假设 R0=2.2,染病后终身免疫,死亡率 0.924%,单英国就要死几十万人。

我们疫情取得了阶段性胜利,但这更多层面上是组织上的胜利,是工业体系的胜利。我们在对在新冠病毒的医疗科技上未必很有优势,我国生命科学的研究经费占比并不高,我们的检测试剂能快速判断一个人是否感染吗?是否能避免假阴性?我们疫苗的研发速度足够快了吗?这些都未必。

2019 年 A 股投入研发费用最多的是恒瑞医药,38.96 亿元,而美国多家药企研发投入超过所有 A 股研发投入之和,强生 2018 年研发投入 818 亿人民币。

现在我们就是在和病毒赛跑,看病毒攻陷国外反向回传的快还是科技攀的快,在这种情况下,减少聚集防止二次爆发是有必要的。当然,复工也是必须的,尤其是制造业,让我们的工业体系赶紧转起来,演唱会这些性价比低又可能造成大规模聚集的可能要慎重点了。

王辰院士说的就是一句老梗:bu yao yi wei ni ying le

知乎用户 丙等星 发表

补充一下背景:王辰院士虽不像钟南山、张文宏般家喻户晓,但他却是提出了 “方舱医院” 这一实际举措的关键人物。

遥想 20 年 2 月初之时,武汉的感染数字直线上升,雷神、火神二山根本杯水车薪,一天的新增量就能把医院填满。那种深深的绝望感我记忆犹新,当时我们这种外行人就只有干着急,根本不知道还有什么后招。然后就出现了方舱医院,迅速改变了一床难求的局面。正是方舱医院的建立,成为了国内战疫的转折点。王辰院士将之比喻为 “关掉溢水的龙头”,方舱医院显然是一种应对大规模疫情的有效 “社会措施”,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以很小的成本控制传染。

有人说方舱医院不是新发明,某某电影里就有。然而你要知道,方舱和方舱是不一样的。有的是医院放不下了,找个地方堆积病人;而我们的方舱,则是目标明确地收治所有轻症病人,是一个战略上的缓冲点。只有真正达到 “应收尽收” 的战略高度,才能彻底阻绝感染源。

对比一下,欧美国家自认为医疗条件优越,为什么还是控制不住?原因有很多,但不得不提的一点,就是 “居家隔离”这个方案。如果 “居家隔离” 的意思是放任感染者到处溜达,那后果可想而知。哪怕感染者真的乖乖关在家里,不可避免的结果也是把病毒传染给家人。美国也有专家指出,80% 的感染者来自于家庭感染,也就是说每 5 个人里就有 4 个是被自己家人感染的。

王辰院士的曝光率不高,但每一次发言都直指问题核心。甚至早在三月初,王辰院士便提议,可以将方舱医院变成一种城市建设的规范,未来再建设大型场馆时就应提前考虑,能够迅速改造为方舱医院。这是何等的远见卓识啊!

最后再说一句,当年的西班牙流感,前前后后一共有三波爆发,而且第一波的死亡率是最低的。尤其是,第一波爆发的感染者,因为产生了抗体,在第二、第三波时候反而得以幸免,那些第一波时没有接触病毒的人却是频频遭殃。

这正是王辰院士所说的:“一些西方国家施行实质性的 “群体免疫” 策略,我国后期可能面临被动局面。”

-— 更新于 2022 年 5 月 —-

这个帖子发布两年了,“我国后期可能面临被动局面”,预言已经兑现,就看怎么应对吧。

知乎用户 阿源老师​​ 发表

其他的我就不说了,各位答主说了很多了。

有人把王辰院士的话理解为支持英国式自然筛选式群体免疫了。

一些西方国家施行实质性的 “群体免疫” 策略,以牺牲年老体弱者的生命为代价,换来人群整体免疫水平的上升,疫情之后能够放心打开国门。而我国将人民生命健康放在首位,不放弃一个患者,后期可能面临被动局面,对我们的经济社会发展、国际交流和开放带来不利影响。

这群人真的是牛逼

群体免疫为什么不能支持,除了上面回复的死亡人数以外(这一点王辰院士的原话是「我国将人民生命健康放在首位,不放弃一个患者」),我在下面这个问题讲过:

病毒突变、抗体持续时间、死亡人数造成的社会稳定性问题、搭便车问题。媒体称英国官方承认有意让大多数人感染新冠肺炎,以获得群体免疫,是真的吗?结果会如何?

同样上面我也讲过对中国的冲击问题:

结合前面说的搭便车问题,其实中国人就属于没有免疫力的人群,英国由于不做防御,那么他将长期作为输出国,中国防输入所投入的工作量将大大增加,影响的就是我们所有人的安全和收入问题了,以及在英国留学的留学生、外派工作人员的安全问题也将受到冲击。

这一点王辰院士的原话是:「后期可能面临被动局面,对我们的经济社会发展、国际交流和开放带来不利影响」

所以我们需要疫苗,希望疫苗早日开发成功。

知乎用户 李鸿政​​ 发表

谢 @yuwell 鱼跃邀请

作为一名支援武汉抗疫的一线医生,看到目前国内新冠肺炎疫情大为好转很开心,但需警惕有反弹可能。王辰院士说的很对,我们还有很多东西是没搞明白的,如果本次疫情是多点爆发,我们是不是还能做到现在这个结果?难说。我们赢在了社会组织上,而不是医学科学上。真的要在医学科学方面取胜,我们必须借助疫苗等科学产品,但现阶段仍然未能达到期望。借今天这机会,跟大家介绍一个容易忽视的指标:血氧饱和度。

对于我们每一人来说,做好自身防护,避免感染新冠病毒才是最关键的。万一不幸被感染,也不要太担心,配合隔离治疗便可。毕竟大多数患者都是轻型、普通型,少数是重型、危重型。那医生是如何判断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呢?靠以下 3 个指标:

(1)呼吸频率:患者呼吸频率≥30 次 / 分,出现气促,考虑重型。

(2)指氧饱和度:静息状态下,指氧饱和度≤93%,考虑重型。

(3)氧合指数:氧合指数≤300mmHg,考虑重型。

患者(成人)达到上述任何一条,都要考虑是重型新冠肺炎,如果达不到,那就还是轻型或者普通型。对于普通人来说,如果觉得自己气促,可以数一下呼吸频率,静息状态下超过 30 次 / 分,意味着缺氧明显;如果你比较紧张,没办法很好测量自己或者家人的呼吸频率,那就用血氧仪检测指氧饱和度,这个测量出来的数值比较客观,可以辅助判断病情。

什么是指氧饱和度呢?

很多人可能第一次听说这个参数,殊不知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评估是否缺氧的参数,要获取这个参数也是非常容易的,用血氧仪套上手指,几秒钟就会出来结果。我们临床医生,评估一个病人病情严重程度,第一眼就会看四个指标:血压、心率、呼吸、指氧饱和度。我希望通过今天的讲解,能让大家进一步熟悉指氧饱和度,就好像大家熟悉我们的血压、心率、体温一样。

我们先从血氧饱和度讲起。人体血液中有很多红细胞,红细胞里面有血红蛋白,血红蛋白的作用就是装运氧气(给组织细胞使用)。如果把血红蛋白比喻为无数艘小船,那么氧气就是乘客。氧饱和度,就是现载量与满载量的比值。正常情况下,这些小船(血红蛋白)几乎都会被乘客(氧气)挤满,饱和度会有 94%-99%,多数会有 97% 以上。缺氧时,乘客(氧气)减少了,船(血红蛋白)还是那么多,所以氧饱和度会降低至 94% 以下,此时必须做出医疗干预,否则可能引发严重后果。

那怎么检测血氧饱和度呢?有两个方法,一个是直接抽血化验,数值稳定、准确,但这是有创的,需要打针抽血,如果需要频繁检测时就会比较痛苦。另一个方法则是无创的,就是我们刚刚提到的便携式血氧仪,也是我们病房、ICU 最常用的方法。血氧仪小巧玲珑,直接套手指几秒钟就可以出结果,其外观长这样:

这种夹手指的血氧仪测出来的血氧饱和度我们称之为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也称指氧饱和度,其数值跟抽血检测的数值非常接近,而且测量简便、可以持续动态测量,病人无任何痛苦,故而临床使用非常广泛,也是临床医生高度依赖的一项重要指标。

它的测量过程和原理是这样:将探头指套夹住病人的指端甲床(任何一个手指都可以,但不要涂抹指甲油,以免影响测量),利用手指作为盛装血红蛋白的透明容器,使用波长 660nm 的红光和 940nm 的近红外光作为射入光源,测定通过组织床的光传导强度,从而计算出血氧饱和度。整个过程仅需几秒钟,可谓是触手可及,非常简便。有了它,临床医生如虎添翼。

新冠肺炎期间,对所有病人进行血氧饱和度的监测是必不可少的。如果是居家隔离(比如美国),血氧仪就是一个非常必要的工具。你可能平时买了放家里不怎么用,但是关键时刻,你会发现这东西发挥了重要作用。据我了解到的,很多患者在疫情前期慌张错乱,医院挤不进,只好居家隔离,但不懂得监测血氧饱和度的重要性(尤其是对一些老人家而言),家里也没有备着好的血氧仪,有少数病人具有一定的医学常识,知道血氧仪是一个在关键时刻能辅助判断病情的工具,从而做到心中有数。血氧仪虽然使用场景多元,但却是标准的医疗产品,所以要选择专业医疗品牌。以这个鱼跃血氧仪举例:操作很简单,只要你把血氧仪夹住任意一个手指头(一般是食指或中指),像这样:

把血氧仪套入手指头后,几秒钟就能显示出来两个数据,一个是指氧饱和度(SpO2),一个是脉率(PR), 这些数据都可以实时、连续监测的,如果显示指氧饱和度低于 93%,意味着缺氧相对严重,多数人这时候会有气促表现,但少数患者可能耐受缺氧能力较强,不一定会有明显气促,只有轻微胸闷甚至无明显不适,但无论如何,此时你是缺氧的,需要吸氧治疗。如果监测到的血氧饱和度低于 90% 甚至更低意味着有呼吸衰竭可能,此时往往伴有呼吸困难、口唇发绀等表现,此时最好尽快就医,安排吸氧及其他治疗。另外,大家也要观察脉率的变化,一般来说,缺氧时脉率也会加快(但脉率加快不一定就是缺氧),缺氧越严重脉率也会越快,这是因为缺氧时心脏需要跳动地更快才能满足氧供。脉率一般等同于心率,除非本身有心律失常(比如房颤)。

还有哪些人应该在家里常备血氧仪呢?

答案很明显,就是那些有慢性呼吸、心脏疾病的患者,比如最常见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支气管哮喘、肺癌间质性肺炎、肺纤维化、心功能不全(比如冠心病、高血压、心脏瓣膜病等引起)等等。这些患者在院外容易发生病情变化,出现缺氧,如果不及时发现,容易拖延病情。假设你家庭药箱里常备血氧仪,当你感到不舒服时,可以拿出来检测一下血氧饱和度,如果发现指氧饱和度低于 93%,尤其是同时有胸闷、气促时,应尽早就医(当然,即便你没有血氧仪,有上述不适时也应尽早就医)。对于这部分人群来说,家中应常备血氧仪,就好像血压计、体温计一样,能为健康保驾护航。部分患者由于长期缺氧(比如慢阻肺),对缺氧耐受较好,一般维持指氧饱和度有 90% 以上就足够了,具体应咨询医生的建议。

最后,大家在使用血氧仪的时候也要注意一些细节,下列情况可能会导致数值不可靠或检测不出:手指皮肤太厚太粗糙、手指太凉、周围环境光线太强、涂抹指甲油等。如果长期不使用,请取出血氧仪的电池。血氧仪尽量不要碰水,尤其要确保内部不能进入液体。

打赢疫情,靠的还是科学应对,我们仍需坚持一段较长的时间,口罩还不能摘,要勤洗手,有序复工开工。万一不幸被感染,科学应对最关键。

知乎用户 心内科阳地黄​​ 发表

长期以来我们都把医疗看成是一个单纯的经济问题,医疗改革总想着怎么省钱,怎么追责,甚至要走向欧美已经失败的医疗市场化的老路。表面上看好像能解决所谓 “看病难,看病贵” 的民生问题,实际上极大的限制了医疗产业的发展,医疗产业没有足够的冗余,一旦遇上类似新冠疫情这样的大型传染病,很快就会出现武汉早期的医疗资源的挤兑,而如果医疗系统被击穿,则会像意大利一样不可收拾,长远来看是不利于民生的。

医疗问题是国计民生的大问题,它只能属于人民,而不能属于某一个阶级。医疗问题同时也是战备问题,要上升到国家安全的高度,“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尤其是医疗科技的发展,需要国家持续不断地投入。

非典之后,相关的科学研究和疫苗没能进行下去,公共卫生防疫部门进过一段时间扩充之后又迅速萎缩。个中原因固然有王辰院士提到的科学家缺乏脚踏实地的精神,更加重要的是国家投入的迅速减少。这是造成我们在抗击疫情初期的被动局面的根本原因。

好了伤疤忘了疼”,这正是王辰院士所担心的,也是他刻意强调的,只有加大在科研方面的投入,提高我国的医疗创新水平,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大型传染病防治的问题,甚至是生物战争主动权的问题。

“备战,备荒,为人民”。

知乎用户 灵椿八千 发表

有人说 “一个健康社会,要容得下不同的声音”。

我个人认为,这句话本身是对的,但是太宽泛,什么样的 “不同声音” 是真正对社会有益的?

在万马齐喑中,要有人依旧保持热忱。在欢腾喜庆时,也要有人保有冷静。

王院士的话,就是我认为的促进社会健康的 “不同声音”。也为一些已经过于放松警惕的人泼泼冷水。

就目前看来,无论是国外疫情的进一步蔓延,还是一些动物检测阳性进一步证明跨物种传播的可能性,都在预示着这次疫情可能没有那么快结束,甚至可能和人类世界常伴。

如果真的实现,那么西方的 “群体免疫” 的政策可能成为最后 “不得不” 的结果。

当然,让大部分人直接去感染显得不人道,也太过激进,可能衍生有很多不可控的后果。

最好的方法,当然是疫苗的出现,并且实现可控的群体免疫,但即使是这样,也要预防新冠流感化。

而当下,自然是还要提高警惕,有序的恢复社会节奏的同时,不要忘记尽量避免聚会,注意戴口罩,勤洗手,出现症状及时就医等。

理性的看待,不要太情绪化,也不要立场化,这些都不利于思考问题。

知乎用户 胡悠 发表

院士怎么说,咱们怎么做就行了。

不要把这些人的发言单纯的看成他们自已的发言,而是要考虑到其背后,无论是钟南山、李兰娟、又或者王院士,都是出于工作需要而站在了台前。整个防控决策体系,不是光看台前这些人的,更有许多幕后英雄,王院士原本也是其中之一。他们毕竟是专业人员,有些话,说出来大家更信服,这样效果就更好。不能像某大国的统领一样,抢专业人员的风头,最后搞得老百姓不知所措。

所以,王院士的话,不仅仅是他自已的观点,也是幕后决策层希望他传达出来的信息。

实际上,国内关于这个问题的应对,早在 2 月底 - 3 月初就开始筹划进行了,各省市复工复产的同时,医护人员和基层干部、志愿者安排休整,就是在为疫情的长期发展做准备。上个月 28 号的禁航,境外人员隔离管理,也是出于同一目的。

中国这次抗击疫情,社会组织的力量起到了极大的作用,非常疲敝(医护人员和基层干部差不多连轴转了两个月),目前正在恢复。另外今年是脱贫攻坚决胜年,很多事情还等着他们处理,预计要缓冲一段时间才能回到正轨。

另一方面,长时间的封闭管理,整个社会心理体系还很脆弱,也需要恢复。这点在知乎上也有体现,很多人一边陶醉于中国的抗疫成就,惊叹中国的基层组织动员能力,好像病毒没什么大不了。同时却对于少量的新增零星病例谈虎色变,害怕再次封闭管理,本能的无视、甚至是心理上抵触疫情反灌的可能性,麻痹自已。

这是一种群体性的心理创伤,中国正处于创伤的恢复期,疫情未彻底结束前,是很难痊愈的。这也导致人的心理活动产生了变化,有的人变得保守,有的人开始浪。

目前,做好长期防疫思想准备的,主要还是医护、基层组织、党员和志愿者等参与了基层防疫的群体—— 这里的长期,是指未来的一年甚至是两年。普通国民有没有做好心理准备,这个就很难讲了。

但是也不用太悲观,控制好聚集性传播,配合管理,不要浪,做好防护,这样就行了。社区防控体系已经建立,按照相应的流程,基层组织的压力会减轻很多,休整之后,能够应对。

这里提到了群体免疫,不知道怎么又有人为此帮洋人洗地。王辰的意思很明白:他们可以躺平,我们不能躺平,别被这帮猪队友连累,所以疫苗的研发要加快,国民也不能大意。真正解决问题,还是要靠疫苗,有的人觉得病毒传播那么广,发生变化后疫苗无效。那么群体免疫更是个笑话,首先你得感染一大波,死一大批人,经济严重受损,而且同样面临疫情反灌的可能:病毒变化了啊。

无论是张文宏,还是王辰,其实都透露出了这样的信息:做好长期准备,不能麻痹,等疫苗研发。欧美疫情的爆发恐怕仅仅是一个开始,拉美、中东、印度、东南亚、非洲、土耳其等等国家和地区,检测能力不足,医疗水平低下,社会组织无力,很可能成为更危险的爆点。一旦出现这样的局面,疫情的延长是很难避免的。

这不仅是张王二人的观点,更是幕后决策层的意见,借他们的口告诫国民而已。

实际的各种措施早就在研究、制定、出台,普通公民到时候配合即可。

最后修改一下:某些群体肯定会利用王院士的发言制造紧张和悲观情绪,这个要注意一下。其实照目前国内的防疫措施,只要配合管理不浪,即使反灌,也就是一个韩国或者新加坡的结果,慢慢等疫苗。之前那么干,是因为被疫情突袭,现在逐渐控制住,自然不必那么紧张。工厂、饭店、学校这些地方预防集体传播,及时上报,公民配合,做好长期打算。

这样会造成持久的心理压力,但是强度并不大。

凡事就怕比较,看看那些 “群体免疫” 的国家,他们的承受的经济损失难道比我们少?他们的国民现在的心理压力是什么样? 反正我之前接收去集中隔离的欧美境外回国人员,多多少少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损伤

医护人员自杀,国民囤枪,又没有足够的储蓄,中国人的生存和心理压力会比他们更大么。

认真去面对,科学防治,对自已和他人的健康负责,做到这个就够了,王院士只是希望国民猥琐发育不要浪,而不是 “我们死定了”。

真到了中国死伤狼藉那一步,那些 “群体免疫” 的国家还能活多少人,怕是很难说。

知乎用户 敏敏张 发表

王辰院士的意思是别嘚瑟赶紧麻溜整疫苗,国家该投钱赶紧投钱,一点也没看出来给欧美群体免疫站台的意思,“解读” 中的第三点断章取义,夹带私货。

奇怪的是还有不少人为 “群体免疫” 摇旗呐喊的,我就想问你们一句话:为了群体免疫而牺牲家人的话,你们做好心理准备了吗,你家里哪一个是可以去死的?你不至于蠢到到今天还在幻想可能唯独自己家的人就不会病死吧?

如果说必须用家人的生命去换来经济发展,哪怕外贸不做了也好,闭关锁国也好,房价跌到破产也好,家徒四壁也好,那我也选择生命,去他妈的狗屎群体免疫,家里人好好活着比什么都重要。

意大利给我们的教训还不深刻吗,美国还没有把中国人惊醒吗?不要以为病情再次泛滥时,事情还会像在武汉时那么幸运,这次我们的运气已经用完了,一旦疫情在中国多点泛滥,是不可能再来一次一省包一市的,没有人能送来医生防护服蔬菜和猪肉,我们将面临是真正的失控和死亡。

苟吧,想活命就苟到疫苗出来,只要有一口饭吃就别浪同胞们,别幻想马上生活就能回到正轨了,回不去了!你们猜美国人现在想不想回到正常的生活?你们猜意大利人现在想不想回到正常的轨道?他们能吗?

知乎用户 Dr.Yan​​ 发表

2020-2-1

2020-2-5

. 普遍用的核酸检测可能只有 30~50% 阳性率
. 方舱医院的确不好,但现在要抓主要矛盾
. 并不清楚湖北还有多少患者,有恶化的可能
. 每天增加的确诊病例数是核酸结果,实际可能比这个还要高,但必须实事求是
. 是否有特效药,需要临床试验验证,不是个例能说明问题
. 疫苗不容易开发,我们对病毒认识依旧有限
. 所有 “拐点” 的预测都没有依据

2020-2-20

2020-4-3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

疫情以来,大批专家,不乏顶级大佬巨咖,人工肝、干细胞、血浆回输,新技术新疗法捷报频频,

王老师大概只有这 3 次露面,也是曝光最少的一位,从来不是 “好消息好消息,全天希望曙光”,每一次讲话都是最冷静、最专业、最实际,也最具洞察力,更是疫情中心扭转时局定夺乾坤的最核心成员。

实在太幸运了,无论是 03 年还是 17 年后的今天,我们都有那决胜千里的伟大人物。

院士,我只信他。

作为医务工作者,我更是对王老师五体投地。

知乎用户 安好心​ 发表

我比较担忧的,不仅是我们对病毒没有想象力。

我们对病毒带来的影响缺乏想象力才是最可怕的。

这个想象力匮乏不是来自智商问题,而是你愿不愿意去深思,你想到了的话,你愿不愿意接受这种可能性。有些推演是需要一步一步来的,可能你第一步都不愿意承认,第二步无从谈起。

你再不待见特朗普,他也是当了几十年富翁,最后座上美国总统高位的人。

你看他接受现实吗?这是个四月份会消失的小病毒!结果呢?英国首相快他马消失了。

他觉得复活节能复工了!结果呢?没人希望复工,倒是真想复活。

回想疫情早期,有几个国家不是把检测标准提得高高的?老老实实封城有几个?

现在全世界还有很大一票人觉得停工停学封城不如照常等死好,结果你看看数据如何?数据一天比一天吓人。科学家把数据推演摆出来了,政治家不愿意想象未来的模样。现实都不愿意面对,还要求啥想象力啊。

面对现实是想象力的第一步。

我们马上要接受的现实是,将有很长一段时间我们都没法过回原来的生活了。

想当年和朋友谈天说地吃香喝辣,喝到半夜两点,蹦迪蹦到明天,全国全世界跑业务,想裸辞就裸辞总会有人要你,只要努力什么都会有,只要心在远方说走就走。

注意了,那都是过去式了。我们大部分人将有很长一段时间要过一种类战时状态的生活。疫情的持续性,和国家停摆的不可持续性,将是全世界最难面对的矛盾。

要是强行回到过去呢?别想了。

世界范围内疫情还没有达到顶峰呢,你就想着自我解禁,那不就是回光返照吗?

你会发现和你一起玩的人里,总有一个朋友不愿意出来了,总有一个业务往来的朋友失业了,总有分工作不能再和往常一样处理了。原来我们天天嚷嚷的经济拐点都是假的,2019 年的 “资本寒冬” 不过是小打小闹。疫情导向的经济危机才是真正的经济危机。

疫情可能会超出想象力的变化,不仅今后它会去一些我们很难想象的不发达国家肆虐,产生一些新的衍生黑天鹅诞生。而且它自己会进化,进化成以前我们不敢想的一些状态。甚至我们不知道它是进化了,还是它又意外发现好自己长处了。

比如就像现在已经在动物身上检测出阳性,若在动物身上爆发,又要重新塑造我们的生活,如果感染任何一种我们爱吃的食物?每一种肉类身上大流行?宠物身上大流行怎么办?还没有这种事情之前,就有人摔死自己的宠物,如果这些事情真的诞生了,我是没法想下去的。

如果真要思考,那么接受老虎被感染这个现实,就是第一步。

我们不想面对的还有很多,还有来自国际社会的多方面压力,还有我们华人在国际上的生存环境。

总有受灾的国家嚷嚷要清算我们,要我们为此负责,说我们隐瞒了数据。甚至说这些话的媒体曾经在武汉疫情初期是中国政府反应过度,为了加强专制夸张病毒危害。正反都让媒体说了。好处都让政客站了,是这些媒体和政治家脑子有病吗?不是,是他们过于聪明了。

就像电信诈骗者变聪后,反而开始装秦始皇打钱,而不是古老的 “蜂麻燕雀” 栩栩如生。为什么?因为他们在筛选。有大数据是一方面,筛选的思路也是一种优秀的成本考量。

他们不怕自己的这些反华言论有多弱智,他们时刻都在有人试探性发表言论,因为这样可以低成本的试探出现在的老百姓吃哪一套。如果有一套民粹被他们的 “民意” 接收了,后面就会诞生一连串我们不愿意深入想象的问题。

对,那时反华主义就真的抬头了。

就像电信诈骗广撒网后,你家的老人真的回复了那个 “秦始皇”,注意!!!看住家里存折!!!

是我们想象力不够吗?当然不是,在特朗普把 Corona Virus 的演讲稿改成 Chinese Virus 之后,美国的华人社区建立互助团,持枪帮助可能受到种族主义攻击的华人。

这种美国社会分裂极大的刺激了特朗普,所以吓得特朗普赶紧解绑了 Chinese 和 Virus 的字面上的关系,只国际上派人游说,一部分州改成 Wuhan Virus。因为 Chinese 是中国人,也是华人的意思,词义上不做区分的。

海外华人在新冠疫情期间确实被骚扰,这样的环境下听见特朗普改稿 Chinese Virus 的事,马上就明白接下来要发生什么了。这种最深层的想象力大陆人不是没有人想过,平时不愿深思。一旦如海外华人一样受到威胁到生存安全,任何人都会做好最坏打算。在生命面前,想象力的情绪障碍,就不算什么事了。

民间一直很有想象力,人们会囤积粮食,囤积口罩,把喂鸡的双黄连买下架,当年非典买的盐到现在都吃不完。有很多时候想象力用错了地方。

真正需要想象力的是,接受我们 “回不去了” 的现实,全球萧条下可能只能保证很低的生活条件,能活着,吃喝拉撒睡就算不错。就像我们父母爷爷奶奶走过的路一样,接粮度荒,时刻备战,面对生活永远不会自暴自弃,不是我胡乱赞美上一代,而是他们若没这些品质,我们根本就没法出生。

我们要接受疫情后有些产业永久性消失,导致这技能终身无用。说不好听的前半生积累的很多东西你都要重新做打算。也可能有些产业突然爆发,你想象力足够就直接搭上风口,当所有人吃土的时候,你比往日没疫情时过的还好。而且如果你的风口对现实生活很关键,还不会有人说你发国难财,甚至大家愿意看你挣钱。

现在的一切变化都太快了。当时听说武汉出现不明原因肺炎的时候,你我还在想带点什么回家过年,我们还在想怎么应付三姑六婆的催婚,怎么给父母讲述这一年来的辛苦和快乐,或是下载个什么游戏玩玩。谁会想到整个疫情让世界都惶惶不可终日,连查尔斯王子都被查出阳性,谁会想到鲍里斯都进了 ICU 生死未卜…….

其实也不尽然,至少鲍里斯的事,在他握手时你就想到了,因为换了你是英国首相你一定不敢二、三月份时这么装 x,只要你承认这一点,你就有足够智商意识到他当时处于危险的。可你为什么不敢预测,不敢说出自己的判断?

因为你没准备好,你还不习惯这个 2020。即使你绝不会这么做,你还本能的相信一个首相敢这么做一定有什么神秘的你不知道的保护措施。

事实就是,没有,就如所有正确途径知道的消息一样,没有。

阻碍我们对未来生活正确想象的,有一部分是理性,更大一部分是感性。

理性部分是指我们的分析能力,如何处理我们收到的信息。

感性部分就是接受现实的能力,现实变化太快会导致我们认知失调。不要以为只有西方人才会被环境影响得不乐意带口罩。咱国家很多地方现在复工了,照样有人不想戴,也不好意思戴。

“大家都是自己人,戴个什么劲,你不相信我吗?这么怕死就不要出来赚钱了。”

怎么办?光靠想象病毒会有多恐怖,够用吗?

这时还好国家有政策,复工也得带,反正有人检查。这台阶给足了,你就可以立刻怼回去。

“怎么能是不相信你呢。街道有规定上班必须戴,咱别给公司找麻烦,赶紧戴上吧。”

有了共识什么都好说,没共识就用法规强制共识,这样,一厢情愿能回复到从前状态的想象力缺乏症就得到缓解。当初封城戒严的时候,也是给很多宗族大聚会的取消下了台阶,也许每个人都想取消,但若没有台阶下,谁敢先开这个口?

其实给了科学的论据,在一些显而易见的事情上大家都能推出结论,想象到后来的惨状。阻止我们的是这所谓 “磨不开” 的面子。

解决自己的想象力问题,除了服从规章制度,我们自己也要靠克服情绪。但是想太深,我又怕你睡不着觉。

例如王辰院士观点:

一些西方国家施行实质性的 “群体免疫” 策略,以牺牲年老体弱者的生命为代价,换来人群整体免疫水平的上升,疫情之后能够放心打开国门。而我国将人民生命健康放在首位,不放弃一个患者,后期可能面临被动局面,对我们的经济社会发展、国际交流和开放带来不利影响。

初次听说群体免疫的事,我想了到了和这一模一样未来(在知乎我多次提及),真的睡不着觉了,我是真的对着新闻骂街。我们尊重老人生存权还尊重错了???这就是现实????

所以我也一直告诉自己那是自己多虑才能睡好。我就当自己是杞人忧天吧,虽然这些日子,喷别人杞人忧天的人之中,不是的有写 XX 日记被打烂脸,就是舔柱子得上了新冠。

别忘了,总有人为我们负重前行,他们不仅更理性,他们也克服了自己的恐惧与焦虑,替我们作着最坏的打算,完成我们未尽的想象力。

他们时时刻刻都在承受着我一直回避的痛苦。

想到这里我不禁觉得,我们也得对家庭负责,为家庭也要弥补一下缺少的想象力了。接受衰退的现状,接受新的有距离的生活方式,开始对健康进行风险管控,不要轻易的强行回到过去吃喝玩乐的状态,囤积物资一定要理性,别陷入那种自我安慰式的囤积那样浪费资源浪费钱。

为了应对未来做出种种准备,离不开我们的想象力。第一步就要接受现实,适应它,第二步搜集资料,不要因为恐惧情绪而盲信谣言,或是只选择自己愿意信的信息。

第三步就是接受未来可能发生的现实。有些事不一定多难判断,只是我们不太愿意面对。

知乎用户 经济日报新闻客户端​ 发表

在刚刚过去的清明小长假,个别景区的游客严重拥挤现象引起社会广泛关注;随着天气转暖,尤其是国内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个别人认为 “疫情已经过去”,不再像此前那样认真戴口罩,麻痹思想有所抬头;还有个别人近期私接归国亲属回家,不按相关规定向社区报备,受到有关部门处理和通报…… 这些情况都表明,个别单位、个别人员的疫情防控意识有所放松,需要引起足够警惕。

其实,只要关注一下国内外疫情防控的复杂形势,人们就能获得全面且清醒的认识,就会发现 “歇歇脚”“松松劲” 的放松心理是不应该的。

从国内来看,尽管以武汉市为主战场的全国本土疫情传播已基本阻断,疫情防控呈现形势持续向好、生产生活秩序加快恢复的态势,但是零增长不代表零风险。近期,一些地方不时发现无症状感染者,或出现已治愈出院患者 “复阳” 病例,警示人们潜在风险仍然存在,容不得任何麻痹思想、厌战情绪、侥幸心理、松劲心态。同时,随着各地经济社会秩序加快恢复,人员流动和聚集几率明显增加,由此带来疫情传播风险有所加大。

从国际来看,目前国际疫情仍在快速蔓延,输入性风险显著增加。截至北京时间 4 月 6 日 16 时,全球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总数超 120 万例,增速迅猛、总量巨大。除了要做好航空、海运方面的风险防控,陆路口岸的境外疫情输入风险也需防范。我国陆地边界线长达 2.2 万公里,陆地边境开放的口岸 91 个,还有数量众多的边民通道、便道、小路,情况非常复杂,须从入境前、入境时、入境后等方面全力筑牢防线。近期多省份报告了境外输入病例的关联病例,从某种角度看,这正是对个别放松心理的严厉警示。

从疫苗研发角度看,目前情况仍不明朗。有分析认为,即便采取最有效、最严厉的新冠病毒遏制办法,也只是减缓病毒传播速度,要从根本上消除全球疫情,最终仍依赖疫苗。目前,各国科学家正在加快步伐研发疫苗。不过,人们对新冠病毒传播规律和变异特点的认识还远远不够。有关专家曾表示,疫苗研发可能需要 18 个月乃至更长时间。这意味着,在疫苗研发成功并投入人体免疫之前,我们仍需要尽最大的努力遏制病毒扩散蔓延,仍需要从自身做起,对疫情传播保持警惕。

国内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局面来之不易。但行百里者半九十,各地各部门乃至每一个人都应继续保持如履薄冰的心态,进一步做实做细防控举措,抓紧时机安全推进经济社会秩序恢复。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处于历史长河的汹涌波涛之时,我们无法知道下一秒的浪花会是什么样子。

我十分欣赏王辰院士在这样的时刻跳出主流的风向,从另一个视角分析新型冠状病毒以及世界未来的可能趋势。

诚然,群体免疫论真正能按照西方国家的想象施行,非常困难;诚然,王辰院士提出的未来中国处于被动局面的可能性也许并不算高。但是,我个人认为,王辰院士一针见血地指出了我国目前阶段战胜新冠肺炎的主要原因,也准确地指出了我国对于现代医学的不足。他提出的问题是我们国家的生命科学、医学研究者需要重视的。真正研制出能够快速检测、能够真正的有效的药品,的确是为了消除这种可怕的可能性的唯一路标。

作为普通人的我,没有方法能够帮助科学家研制疫苗。我只能希望,盼望有一天疫苗能够研制出来,现代医学能够得到长足的发展;我只能希望,盼望科学家能够重视这个问题。我感谢我国对于每一个生命的尊重,也欣赏每一个敢于跳出主流的论调提出各种未来走向的人们。毕竟——

对于我们无法准确预测的未来,唯有提高警惕,全面分析各种可能的走向,并且权衡利弊去进行干预,才是最安全的方式。

知乎用户 知乎用户 0v8z1h 发表

实干家厌烦了场面话作秀,实在是公共人物不好意思爆粗口,大佬言外之意很明确:

各位小老弟,

少放厥词多施肥,多干实事少自夸。

说的再好做不好,不如回家种种花。

王院士对 “群免” 的态度还是很客观,群免是不人道,但是付出这么炖代价之后也必然会有回报,前提是达到 “群免” 预设的伤害值后,这能达到它预期的效果。想要在这场战疫后保存最大的实力,所有的可能和变数都要考虑进去,提早做好应对,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防疫战斗已经进入白热化状态,马上到来的夏季,蚊虫叮咬是否会成为一种传播途径还尤未可知,新冠本身是否会再次变异,曾感染过新冠的病人预后会是怎样,很多很多的问题都不容轻忽,现在还不是我们能大意的时候。

总之,疫苗未研发出来之前,要做好长期与 “新冠” 战斗的准备。

知乎用户 严清然​​ 发表

很中肯,现在冷静一下很必要。

我国的医学科学在这次疫情中,只能说拿到了先手,但技术上劣势还是明显存在的。

先下最急需解决的问题可以算有 3 个方面:疫苗,治疗和流行病学。这是真正的下半场竞争,也是决定最终战局的竞争。

疫苗,这个我是外行。形势暂时看上去还算可以。中美两国已经都开始上临床。但是效果究竟如何是很大的未知数。后续的量产阶段我们的工业能力应该还可以,但如果美国疫苗拔了头筹,而我国迟迟拿不出有效的疫苗。。这本来也不是事,但现在这个国际环境,事情就变得棘手了。

治疗,我们有先手优势,但很难说到下半场还有优势。1、2 月份医学届的大佬都很忙,只要能搞到新冠资源的基本都扑了上去。爆炸式增长的临床试验注册数字就已经很有画面感了。但这么多个临床研究同时上,很多的设计水平并不尽如人意,但分流了很多病人。临床研究虽然结论看着简单,但技术含量一点也不低。看着有些中药拿着单臂的有效率数据在大众媒体上大行其道,我实在是非常痛心。大量患者被强制使用某些药物(对,我说的就是部分中药)、患者收治入院太迟等原因导致很多研究无法纳入合格的患者。现在新增患者急剧减少,很多研究就只能不了了之。比如我曾经回答过的妥珠单抗的问题 (中科大一附院申请托珠单抗治疗新冠肺炎的临床试验,有望逆转重症患者的细胞因子风暴吗? - 严清然的回答 - 知乎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71659564/answer/1058830955),18 例患者的小样本看上去效果很好,但我们雷神山的同事用的几个患者都没有救过来。我不知道还能不能等到大样本 RCT 的数据。而如果美国做了这个研究呢?他们病人现在不缺,研究水平也不缺,如果最后是美国同行证明了有效、发表了论文,学术界也就是一声叹息,而舆论场会怎样呢?

流行病学,我们也有先手优势,如果数据运用得当,可能还会有好成果。我国有社区传播的湖北省和以输入为主的其他省,正好是两个不同的传播和防控模型可以比较。对于大家都关注的无症状携带者、传染性持续时间、恢复后免疫等问题,都有希望做出一些比较有说服力的回答。但现在这些数据可能比较分散,如果集中给有资源的大佬团队做,可能最后一线医护是不能分享研究成果的(就像疫情初期我们圈内批评过的抢论文问题);如果各自为战,低水平重复的工作又占绝大多数。

另外,强烈要求不能再强调” 把论文发在中国大地 “了,现在国外舆论场已经耳朵一堵我不听、我不信了,但国外学术圈还在看我们的文章呢。要是发成中文,可就真的只有自己人看了。那干得再好也是输。

知乎用户 温酒 发表

他很委婉了。

我们赢在社会组织上。

言下之意是什么?

是社会组织解决不了的问题,我们需要面对。

举个例子,现在航班停了各种。

飞行员咋办?空乘咋办?要恰饭的呀…

物流也停了,海运咋办?海员咋办?要恰饭的呀…

商业歇息了,老板咋办?员工咋办?要恰饭的呀…

社会组织能隔离病毒,但是能解决恰饭问题吗?

我们接下来要做的,就是怎么在防止外面流入的同时,解决恰饭问题…

两条路。

第一是经济手段,大家都要恰饭。

第二是医疗科技手段,也就是院士说的,得恰饭,啊不,得砸钱。

都是技术活。

不要以为你赢了。

知乎用户 单毅 发表

先说观点:

原始讲话没问题,小编归纳有问题。断章取义,曲解原文!

王辰院士的讲话,包含了医疗卫生、社会伦理、 经济发展、科学研究、国际关系等多个领域,字字珠玑,振聋发聩。

王辰非常客观地评价了我们的现阶段成果,也指出了潜在危险,并给出了一些方向性建议。

原讲话没有废话,值得通篇仔细阅读。

————————

补充一下:

**这个归纳并非来自官媒,也不是来自正规新闻从业人员。**本人不才,还做过 1 年记者,所以第一眼看见就觉得别扭得很。

不过,各大网媒为了「抢时效」竟然原文刊载,也是缺乏底线,真的要反思下了。

下面是写那几点归纳的公众号。

鉴于不是「正规记者」所为,原答案里的「记者」改成了「小编」。

————————

小编的汇总归纳有问题!

尤其是第 3 点,算是「曲解原文」的解读。

来,看看王辰院士的原话:

而疫情并未远去,先要考虑现在我们和欧美之间的差别。**他们会比较理性地,在资源短缺的情况下,会断指求存。**我们是比较感性的,重感情的,一定要把每个人到维护住。于是,在将来就可能出现一个情况,就是欧美人群受了大的损失之后,他的人群免疫能力就上来了,它可以敞开国门,他不怕的,他有免疫力,出去的话呢,他也不是疫情高发国,进来的话呢,他也不是人群易感国。我们反过来有可能面临这样的局面,对于 14 亿人口这样人均医疗资源较低的国家来说,既要重感情,还要保持社会稳定,还要保持国门的开放状态,谁能做这个事儿?只有医学能帮国家。
因此现在疫苗如果能出来的话,那这个事情就好很多,但冠状病毒的疫苗不是个简单的事儿,这不是个流感。现在不但国家医学科技创新体系要打造,在新冠病毒的科技研究上我们现在到底是一个什么状态,也必须头脑清楚,眼光不能偏狭,要认清楚自己到底是个什么样的状态。

对比王辰院士的原话和小编归纳,区别如下:

1,小编认为群体免疫是可以成功的,通篇用的是「肯定语气」。但王辰院士只是【假设这种可能】。

用例子来讲:

小编说:他家里大火都烧一遍,是群体过火,然后就可以放心打开国门了。

王辰院士说:他们家里大火一直在烧,万一一部分人练成孙猴,我们怎么办。

2,小编归纳用了一个词「疫情结束之后」,代表群体免疫可以扛到疫情结束,但王辰院士并没有说疫情结束的状态,他说的是「疫情不会结束」。

用例子来讲:

小编说:他家里大火都烧一遍,然后家里火就灭了,就可以放心嗨皮了。

王辰院士说:他们家里大火一直在烧,如果有人浑身冒火来我们家,我们怎么办。

2,【最关键的】小编用肯定语气讲了问题似乎这是两种选择最终要对决,但实际上,王辰院士讲这些风险只是铺垫,重点是「因此疫苗出来就好很多」。

用例子来讲:

小编说:他们家里群体过火,人人练成孙悟空,这个选择前面损失大,但后面就厉害了,所以欧美路线是有道理的……

王辰院士说:他们家里大火一直烧,人都烧光之前就可能有人冒着火来我们家,所以必须抓紧出疫苗,要加大研发投入,要系统性重视起来,要做好长期持久战的准备,要用实际行动坚持到底,才能不会惹火上身,取得最终胜利。

如果你看完记者归纳也觉得别扭,上面就是症结所在。

我不知道这个小编如此归纳是何动机。

但归纳的水平确实太差,既不是正确的舆论导向,还把脏水泼到了王辰院士身上。

看得我很想骂人!!!

————————

那第 3 点应该怎么归纳呢?

我试着归纳了以下,大家可以体会一下:

欧美国家断指求存,所以造成了大范围的人群感染,他们敞开国门也不用担心再有新增,但我国要维护每一个人的安全,还要保持国门开放的状态,就必须依靠医学,必须完善医学科技创新体系。

这才是王辰院士真正要表达的东西!

————————

关于 群体免疫的补充:

有一部分人对「群体免疫」有误解,以为全感染了就没事了……

历史上所有传染病,包括天花、鼠疫、麻疹、淋病等,都有过大流行,实现了所谓「群体免疫」 。

结果是:因为这些病导致人类死亡率一直很高,大量青年、少年、幼儿、孕婴因此死亡。

确实,没有群体免疫的印第安人死亡率更高,但不代表五月花上的那帮人活得很健康。

当然,如果你认为中老年人就该死,那我们说的确实不是一回事。

只不过,现在新冠可不是只对老年人下手啊,欧美的如意算盘里也没算到年轻人如果也有 10% 死亡率该咋办。

隔离或群体免疫都是延缓策略,疫苗和科技才是一锤定音,这也是王辰院士希望大家重视起来的问题。

对新冠的群体免疫,有 2 个致命漏洞:

1,新冠真的不会复感吗?

如果感染过一次的人还会再次感染(无论是不是变异),那么所谓群体免疫就是扯淡。

而且如果产生 ADE(因为产生过类似抗体导致再次感染变异病毒人体免疫失灵),那么死亡率会更高。

目前有猜测,美国纽约之所以年轻人重症率较高,可能就是 ADE 问题导致。

复感,还有一个大问题,也是当下很多人不愿意太多提起的:

如果真的会复感,疫苗的研发将会遥遥无期,而且实用价值将大打折扣。

这真的是个噩耗,但也更接近真相。

因为中央已经说了:要有底线思维。

品,你细品。

2,死亡率能不能扛住?

0.1% 的死亡率,那就是美国流感,事实上也没啥,可以忽略。

1% 的死亡率,这个可以算是边缘试探,英国最早提出来,也是在这个边缘。

10% 的死亡率,是医疗被击穿后真实的新冠死亡率,参考意大利和西班牙……

而一旦医疗被击穿,可不止是新冠能要命,所有疾病都可能杀人!

全民不要医疗的状态裸奔?等 60% 人感染?

这不就是社会达尔文吗?

这和纳粹的优胜劣汰有什么区别?

而且,最终结果难道不是社会崩溃吗?

60% 感染后,重症还能进 ICU?

群体免疫到底是收割老年底层的借口,还是一个行之有效的理论,很难辨别吗?

知乎用户 六朝何事 发表

真的是说到了点子上。

我国的社会组织能力使得能够迅速封城,阻止疫情扩散到其他城市,同时全国动员,把 4 万多医护人员送到湖北。如果是多点开花,恐怕也是回天乏力。

衷心希望大家能够痛定思痛,总结经验教训。

抗美援朝其实也是应在组织能力上,而不是武器装备。从此 PLA 患上了火力不足恐惧症,现在还没治好 (狗头)。

希望新冠疫情之后,我们也能换上医疗不足恐惧症,让医疗系统能上一层楼。

知乎用户 现实主义理想者​​ 发表

在我国疫情明显好转的时刻,院士挺身而出发出冷静审慎的声音,个人非常赞同。

加大医疗方面的经费投入,提高相关科研力量,这些都是当务之急。

毕竟,部分国家疫情防控不太顺利,我国外防输入压力极大。

前两天,广东本土新增 5 例感染,尽管目前看并没有爆发,但也提醒我们不能盲目乐观。

坚持防控,严格筛查,戴好口罩,我认为完全有可能阻止病毒的二次爆发。

同时,本人一直以来都旗帜鲜明的反对群体免疫

个人认为院士原话是对西方国家 “群体免疫” 结果的客观描述,而非赞同群体免疫政策。

个人坚定认为,所谓 “群体免疫” 政策,不仅违反道德,而且代价太大收益却不明确。

首先,病毒还在不断变异,没有足够证据证明新冠属于 “一次获得、终生免疫”,“群体免疫” 的根基并不稳固。

其次,要达到群体免疫,至少要有 60% 的人感染。

在如此庞大的基数下,如果不拉平曲线,必然超过任何国家的医疗系统负荷能力,结果就是重症率基本等于死亡率,最终 10% 的人失去生命。

而如果拉平曲线,且不说消极防控下本身难以控制病毒扩散速度,即使真的做到保证死亡率维持在可接受的水准,以各国的床位数量,需要近二十年才能保证足够人数感染新冠。

不论是否拉平曲线,代价都极其惨痛!

而一旦死亡人数达到一定程度,我不认为 “群体免疫” 能够执行下去。

生命永远是第一位的,只要有足够积蓄,我相信大多数人宁可失去工作,也不会选择冒着 10% 的死亡风险出门。

最终病毒只能感染没有积蓄、不工作就会饿死或居无定所的穷人。

在疫情已然失控的时刻,探索减少损失的方式,我认为是合理的。

如果证实已感染的人群就此免疫,通过健康证等方式组织生产流动,我认为也是可尝试的思路。

但这不是从一开始就选择群体免疫的理由!

在闹到如今这一步之前,有几个人相信美国的感染人数会朝着百万级别一路狂奔呢?

在欧美各国疫情失控之前,有几个人认为应该以损失 10% 的人为代价执行群体免疫呢?

如果欧美在早期足够重视,何至于闹到需要讨论群体免疫的程度?

失败就是失败,就别找太多理由。

知乎上几个大 V,当初对于美国疫情是何等乐观?

微博上三联等媒体,当初对于国内的人命又是何等在意?

怎么到了欧美,数十万甚至数百万的感染,一路飙升的死亡率,未来 10% 的人口损失,都变成合理的代价了呢?

双标就是双标,别找太多借口。

知乎用户 难得糊涂​​ 发表

“最要紧的是,我们首先应该善良,其次要诚实,再次是以后永远不要遗忘。”

——陀思妥耶夫斯基《卡拉马佐夫兄弟》

王辰院士告诫我们:

医者,特别是医学专家必须善良,医者仁心,除了为民治病,还要为国分忧,“不为君王唱赞歌,只为苍生说人话”;

其次要诚实,实事求是看待我国疫情防控取得成功并不主要来源于医疗科技,而是强大的组织动员能力;

再次是永远不要被胜利冲昏头脑,不要遗忘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 “发展初级阶段” 的事实,而是要吸取教训,补齐短板。

知乎用户 程墨 Morgan​​ 发表

只要疫苗一日不研发出来并且全民注射,就根本没有胜利可言。

靠隔离和保持社交距离 (social distancing) 只是治标不治本啊,同志们,上个周末清明『小长假』期间,很多人就按耐不住内心的寂寞了,就要出去各种景点浪了,就不怕人群扎堆了,唉,不来点强力手段还真不行。

知乎用户 明镜磨心 发表

还记得前几年的一个词么,“新常态”。

如今中国的抗疫形势世界最好,但这是在牺牲经济的前提下实现的。

新冠没有特效药,疫苗还没被证明有效,一旦疫情重来,抗疫的过程再牺牲一波经济,这种事要是成为常态、新常态,哪家企业的资金链吃得消?

所以对疫情的控制还是要继续严抓,决不能松懈。为我国抗疫表现喝彩的同时更要冷静地意识到,这是制度的胜利,不是医学的胜利。在对国外疫情发展幸灾乐祸过嘴瘾的时候千万别觉得他们的事和我们无关。疫情影响世界经济,中国在世界经济整体看衰的趋势下不可能独善其身。

社会在面临疫情时候必须转型求生,但这只能止血不能回血。整体经济实际上吃不消这种疫情之下的新常态的。

知乎用户 你也太可爱了吧 发表

以下都是我个人的一些观点仅供大家参考,希望大家理性讨论。

我认为病毒发生了两次明显的变异。

美国 3400 万人感染流感

后被证实死于流感的人,可能死于新冠肺炎

我姑且称之为初代新冠病毒,但是和现在流行的新冠病毒并不是同一种。从传播速度和危害性来说,并不是一个级别。

根据中日友好医院副院长曹彬等科研人员 2020 年 1 月 24 日发表在《柳叶刀》的论文,早期 41 例确诊病例显示,第一例新冠肺炎患者于 2019 年 12 月 1 日出现症状。

我们可以推测,11 月中下旬极有可能已经出现新冠肺炎病毒开始传染。

但中国 1 月底,才开始封城。两个半月的时间,武汉作为千万级的城市,应该早已全部点燃全国,确诊数应不只有八万人。

首批 41 例确诊病例中,27 例去过华南海鲜市场,14 例没有华南海鲜市场暴露史。最初发病的 4 例确诊患者中,有 3 例无华南海鲜市场暴露史。
其中,首例确诊患者的发病日期为 2019 年 12 月 1 日,他的家人均未出现发烧或任何呼吸道症状。首例死亡病例曾持续暴露于华南海鲜市场,在持续 7 天发烧、咳嗽和呼吸困难的情况下入院治疗。
这位患者发病 5 天后,他 53 岁的妻子也患上肺炎,并被收治隔离病房,没有华南海鲜市场暴露史。从官方通报得知,上述死亡病例于 1 月 9 日去世。

首例确诊患者家人未出现症状,但是出现在华南海鲜市场的却出现了死亡,妻子也被感染。

我推测,首例患者是**初代新冠病毒,传染性弱,症状轻,不易察觉发现**。**但是初代病毒在华南海鲜市场发生了烈性变异,成为第二代新冠病毒,传染强,伤害高。**所以一开始冒出华南海鲜市场是发源地的传闻,首批病例也大多跟华南海鲜市场有关。而且华南海鲜市场,环境恶劣,野生动物众多,携带的病毒也数不清。

第二次变异我觉得,发生在欧洲,无症状患者比例大幅度增加,我称之为第三代新冠病毒。

中国无症状比例多少呢?我觉得中国的这个数据都不可靠 。所以我选择了韩国以及钻石公主号的数据,韩国最初病例都跟中国有关,钻石公主号的首例确诊患者是一位香港老人。

钻石公主号上的 3711 名乘客及工作人员上,有 18% 的感染者从来没有出现过症状。
韩国无症状比例在 20%, 检测样本人数在三十多万。

所以我假定二代新冠病毒无症状比例是 20% 左右。

我们再来看下欧美国家。

冰岛是全球每百万人口检测数最多的国家,大约一半的确诊病例都是无症状感染者。
意大利北部小镇采血站近日爆出,该采血站在对 60 名献血者进行病毒筛检中,发现 40 名献血者对新冠病毒呈阳性反应,均为无症状患者。

德国确诊 95391 人时,其中无症状人数为 38072 人,无症状患者比例在 40% 左右。

第三代新冠病毒,感染人群无症状病例明显增大,更加难以发现,对于疫情防控要求更高,目前还是非常严峻。

4 月 5 日 0—24 时,31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确诊病例 39 例,其中 38 例为境外输入病例
4 月 5 日,31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无症状感染者 78 例, 其中境外输入无症状感染者 40 例

目前国内好像无症状感染者并不纳入确诊病例当中,但境外输入病例当中无症状感染者极高。

新冠病毒目前已经在第三发展中国家蔓延,巴西、印度贫民窟,人口多环境差,将来新冠病毒将会如何发展?我们已不得而知。

这场战役还远没有结束。

知乎用户 独自等待 发表

杭州东站,出站必检查旅客行程,只要有中高风险地区存在的地级市来杭人员一律边上承诺书,电脑登记拿小纸条。只针对国人,老外放行。就问能不能不犯贱?

知乎用户 花村妇联主席​ 发表

有疫苗或者特效药之前,当然不算胜利。

知乎用户 守正出奇才 发表

【转】一个一线医生(2020 年)的一点心得建议:

一线小医生一枚,坐标美东离纽约不远,参与治了十几个旁观了几十个新冠病人,有点小心得小建议,给大家报告如下:

1,**新冠的神药近期内是不可能有的。**中国试药比美国宽松得多,试过了无数的药。之前中国呼声最高的是抗爱滋病药 (克立芝) ,但随后中国医生自己做的双盲实验证明了它没用,这结论 3 月 18 日发表后克立芝立刻打入冷宫。氯喹的前景更不乐观。很多风湿性关节炎和红斑狼疮病人长期服用氯喹,但并没有报告说这类病人就不容易得新冠或者变成重症。因为氯喹没太大的副作用 (但也是有的),我所在医院给所有住院病人都用上了,但我没有感受到它有减少转成重症的作用。人民的希望双盲实验已经做了很久,如果很有效的话肯定会提前揭盲结束 (早结束可以早卖早赚钱),所以估计也没多大的希望。从流感的经验来看,传统的疫苗效果也不会很大。值得关注的是美国搞的全新型 mRNA 疫苗,但效果也难以预计。

2, 医院虽然没有神药,但是靠氧气和呼吸机这两样法宝,还是可以挽救一些生命的。轻症去医院的主要目的是吸氧,所以居家隔离恢复,在确认不缺氧的前提下,是安全可行的。确认不缺氧要靠指尖血氧计 (pulse oximeter) ,但很可惜这个神器远不如体温计普及,虽然它在正常价格的时候跟体温计一样便宜 (<$20),也一样好用。因为没有普及 pulse ox,所以美国医生经常只能告诉病人有了呼吸急促 (shortness of breath) 再去医院,但是不同人对缺氧的耐受程度是不同的,有少数人血氧非常低了也不呼吸急促,等到去医院已经晚了。这应该是这次新冠得病有人"扑街"或者在家猝死的主要原因。因为血氧计相当便宜,不少美国家庭尤其是本来就有慢性肺病的还是有它的,或者至少现在买个贵的也来得及 ($100 以内在 local 药店还是能买得到的)。但是不少美国穷人家庭甚至连个 $10 称体重的秤都买不起,也就没有自己测血氧的能力。

3,不论如何造成的,今天新冠已经在全美广泛流传了,而且已知有很多无症状感染者,也就基本上不可能扑灭了。所以象流感一样,大部分人在接下来的有生之年,迟早都会得上一次新冠,而且得了一次也不保证过几年不再得一次。这是人类医疗水平决定的,也是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有些虽然现在貌似扑灭了,但一旦打开门还是会要面对。所以,你我将来多半都会得上新冠,但如下所述,对此完全不必恐慌。

如果你将来出现了类似流感的症状 (发烧干咳嗓子痛) ,可以就当作你得了新冠或流感。居家休息,和家人严格隔离,电话告知医生,加上自我密切测量血氧 (每 4 小时测一次,保证 >95%),就足够了。因为没有神药特效药,所以不必纠结于去测试。去测试并不能改变什么,顶多满足一下你自己的好奇心。即使测出来是阴性,如果你症状很象,那测试也可能是假阴性,你还是该隔离和密切监测。如果发烧,只吃 Tylenol (acetaminophen) ,按瓶子上所写计量吃。

如果吃了药烧退了,血氧也保持在 95% 以上,就不必看医生。此外,我觉得在家治疗一般会有两个误区

第一,狂喝水。这个病在医院治疗的时候是要尽量少给水的,以避免肺积水 (pulmonary edema),所以在家喝水喝到满足自己口渴的程度就够了,不要刻意多喝水,象国内那种动不动吊瓶水更是不可取的。喝水要保持盐分,所以 chicken soup 比白水更好。

**第二,长时间一个姿势卧床。**这个病多睡觉多休息很有利康复,但是长期卧床可能出现血淤导致肺栓塞 (pulmonary embolism),在医院都是给注射化血淤的药避免这点,在家则可通过多运动来避免。建议至少每四个小时起床一次在家慢走个一刻钟建,而且卧床时也多动动腿,多变换变换姿势(时不时趴着睡也有疗效,即所谓 proning)。

从长期来讲,新冠的确是象个大号的流感,绝大多数得了新冠的都是无症状或者轻症就自愈了,也没什么后遗症。我亲眼所见,即使需要住院的新冠病人大概四分之三都出院直接回家了。因为美国已知新冠是无法扑灭的,所以出院标准比较宽松,例如不发烧不需要吸氧 48 小时即可出院,不需要重复做核酸检测,医嘱在家继续隔离 14 天即可。这不是因为没床位,事实上我院普通床位现在一点都不紧张,而是因为呆在医院里没必要了,毕竟医院没有家干净。

但是为什么近期内我们还是要严格停工隔离呢?因为新冠它是全新的,而不是象流感一直都在。在美国,流感每年死几万人 (这点绝无高估,每个医院里的医生每年都实际感受得到),但是新冠把这一年的病压缩到几个星期里发,造成单日发病数很高,医院爆棚。Flatten the curve 的意思只是把单日发病数压下去,对这个 flattened curve 做积分的总发病人数还是不会少的。但只要每天医院不爆,就能保证该给氧的给氧,该上呼吸机的上呼吸机,就能救回一些命。

新冠严重到要进 ICU 上呼吸机的是少数,但如果上了呼吸机,不说九死一生,活下来的可能也最多只有一半了,这也是人类目前医疗水平决定的。所谓抗细胞因子风暴的药我院也用,效果貌似很有限。病情严重到要上呼吸机一般都不是因为病毒本身,而是因为 ARDS,可以通俗的理解为肺的过激反应。各种病毒和细菌,乃至一些非感染类的病,都可以导致 ARDS。如何避免 ARDS 一直是老大难问题,重点研究几十年了没有很多进展,不是近期可以解决的。就我这次亲眼所见,也只能说,会不会变成 ARDS 全都是靠命。虽然统计上来说有基础病的更容易得 ARDS,但确实有年轻没有基础病的病人也得 ARDS 然后去世了,而有些高龄病人有很多很重的基础病,比如肾衰长期靠透析,心衰,肺阻滞,因为他们的基础病严重了要住院,然后医院几乎给每个病人都查新冠也查出来他们得了,但他们只是轻症,过几天也就出院了。

因为新冠在美国已不可能扑灭,而且致死率低,我认为只要疾疫控制到平时流感的程度,也就是正常运转的医院能有床位接纳需要住院的新冠病人,就可以复工了。一直停工直到几乎没有新冠病人,既不现实,也没有必要。比如像华盛顿州目前的情况,貌似就可以在保持 social distance 的前提下在一两周内逐步复工了。

但可以肯定的是,新冠作为呼吸道病毒的一种,在半年之后秋冬季时还会来犯。所以这半年里可以开始谋划如何应对第二波了。我建议等到这波疾疫过去,夏天东西不那么贵的时候,屯好:血氧计(每个人都学会如何自己使用),体温计,Tylenol,鸡汤 (罐装可长期保存的)。如果工作需要经常旅行或者去人群密集处的话,根据风险程度屯好_普通口罩,N95,护目镜_等。能复工的时候多挣点_钱_存着,做好再次居家隔离的准备。

知乎用户 知乎用户 uzZLeC 发表

再看国内经济,王辰院士昨天那个讲话我认为其重要性超过清明的一切消息。人家骂的很隐晦,但是话说得很重。第一,宣传口吹 NB 说漂亮话的人给了医疗系统过大的压力;第二,二次爆发几乎不可避免;第三,我们第一波抗疫的策略是一次性的、不可复制的。

知乎用户 周明 发表

不要过分解读,其实王院士表达的核心意思就是

不要误会,不是说王院士这么做不对,这是他应尽的职责。

跟每年拜年海陆空军就把最老掉牙的装备拖出来是一个道理。

知乎用户 奕铭 发表

这就是再次提醒有些人不要嗨过头了。

现在网上嗨过头的声音已经太大了,所以中央三番五次从不同人之口传达 “不要过度自我膨胀” 的精神。回到正题,应该说,我们取得了初步的胜利,横向对比他国,交出一份非常可以的答卷。但这份答卷背后的问题,很多人完全无视掉了,一看英国“群体免疫”,再看美国天天破纪录,再看日本的讲究工匠精神的增长数字,再看法国德国意大利,已经开始觉得我们天下第一了,实际上我们天下第一的是什么?

在这次疫情里,唯一可以确定天下第一的就是我们的人民,任何一个国家,有我们国家这样的人民,都不会差到哪里去。比如法国,为了限制出行,居然要动用宪兵,这说明什么?这说明中国式的封城和限制出行,在西方国家完全不现实,因为他们的群众根本不配合,想象一下,如果中国人民在封城和限制出行以后,大量年轻人像西方人那样肆意出行,我们的警力真的可以支撑住吗?显然是不行的。但问题的关键在于什么?在于中国人民根本不需要强制就可以居家隔离,我们吐槽归吐槽,不爽归不爽,但我们知道为了打赢战争必须待在家里,就算不能支援前方,但起码不给国家添乱,当一个国家大部分人民都有这样的胸怀和觉悟,自然就可以 “封城”,就可以举全国之力先控制住武汉疫情,就有前仆后继的医护人员,就有默默奉献的无名英雄,所以西方国家最不理解最害怕的不是我们的体制,而是我们的人民,他们难以想象一个国家的人民居然可以如此牺牲自己的“自由” 而配合国家的政策,这是超出他们认知范畴的东西。

所以这份答卷,是伟大的中国人民共同交出的,是每个人默默牺牲但都觉得理所当然才成就起来的,然而,这份答卷所暴露的一些问题,我们目前仍不知道答案:

地方疫情的上报机制以及追责机制到底该如何改进?如何在下一次类似的疫情到来时不重复我们这次在疫情初期所犯的错误?地方政府初期极力试图掩盖疫情,卫健委连续多日没有疫情通报,甚至中央专家组前两次实地考察一无所获,这到底是因为追责制度太松还是太紧还是无关松紧只是不合理?

中国红十字会的声誉没有最低,只有更低,在灾难面前,它总是显得特别扎眼,总以一个负面形象出现,透明度和工作效率为什么这么多年没有丝毫进步?

大量令人敬佩的医疗工作者从全国各地赶赴武汉一线,为控制疫情做出卓越的贡献。然而在医患关系如此紧张的背景下,在 “劝人学医,天打雷劈” 的背景下,在医护人员高负荷高投入低回报的背景下,我们的医疗人才是不是可持续的?万一出现断档或者医疗人才开始大量涌向私立医院,再次出现类似的疫情,我们如何应对?

如果新冠肺炎变成常态化,那才是真正的考验,但我相信中国总是有办法通过各种考验,因为有中国人民和中国共产党。

再次向伟大的中国人民和伟大的中国共产党致敬。

知乎用户 幼安 发表

关于我原回答最后一段中对于王辰院士话语解释为 “我觉得王辰院士会认为外国获得群体免疫成功的原因并不是因为群体免疫这个策略,而是基于这些国家医疗科研水平而做出的一个判断。”这一句话很有歧义,那我先解释一下,这个获得群体免疫成功不是指外国的 “群体免疫” 策略,更别说为它洗白了。实际意思是指人群对于冠状病毒的免疫力上升,而这样的判断的原因是因为他们较强的医疗科研水平可能会更快的研制出疫苗。现在有歧义处已改,改成王辰院士原话,希望大家发现我的不足和错误后可以指正出来,请不要随便扣帽子,虽然大家对于这一类事情都很气愤,但是请先认真阅读稍微冷静一下再发表言论,不要误会的认为我思想歪了,谢谢。如果产生误会了,希望这次可以解释清楚。我觉得不需要我先骂外国一通再发表言论吧(x_x;),我觉得我已经说的很明白了。

外加在第一段关于也做了小修改,加上了我为什么会扯到之前的一篇报道上面原因。

以下为回答:


我刚看到人民日报的报道的时候也是愣了一下,因为我开始也想错了,我觉得王辰院士肯定不会说出第三条那样的话。后来看了视频才感觉是断章取义,然后就思考为什么王辰院士会这样说,所以我查了一下王辰院士以前的一个发言,是说对于我国医疗未来的一个担忧(记得不是很清楚,标题好像是:医生都不希望自己的子女从事医生行业),是说我国从事医生和医药研究的人员相比于欧美太少了。结合这个报道我才明白为什么这样说,让我们冷静一下。以下是我的一些想法。

我感觉此次的发言也是包含着这样的一个想法,确实,我们不得不考虑一下我们的医疗科研水平了,我们虽然凭借着组织能力打赢了当下的胜利,但是我们也付出了很大的代价,如果我们的医疗科研水平更高一些,那我们面对相同情况和预防未来再次爆发的情况是不是就会减少很多损失。

所以我总结出王辰院士在发言中的两个期望:一是期望我们不要盲目乐观,我们在新冠肺炎这场战役中还没有取得真正的胜利,不能盲目的乐观。二是反应了我国医疗科研水平的不足和短板(希望我们能够重视这一点,提高我国的医疗科研水平。)

但是我认为人民日报总结的五点中的第三点有断章取义的嫌疑(和前面几个答主的想法相同),将可能的一种情况变成了一定会发生的情况,而且隐隐有一种为群体免疫洗白的感觉(自己揣测,可能最近见了太多公知和夹带私货的人,有点敏感了)。我觉得王辰院士的原话:“而疫情并未远去,先要考虑现在我们和欧美之间的差别。他们会比较理性地,在资源短缺的情况下,会断指求存。我们是比较感性的,重感情的,一定要把每个人都维护住。于是,在将来就可能出现一个情况,就是欧美人群受了大的损失之后,他的人群免疫能力就上来了,他可以敞开国门,他不怕的,他有免疫力,出去的话呢,他也不是疫情高发国,进来的话呢,他也不是人群易感国。我们反过来有可能面临这样的局面,对于 14 亿人口这样人均医疗资源较低的国家来说,既要重感情,还要保持社会稳定,还要保持国门的开放状态,谁能做这个事儿?只有医学能帮国家。” 只是想要表达欧美国家的较高医疗科研水平可能会早研制出疫苗外加死了一大批感染者后,他们群体对于冠状病毒的抵抗力就上升了;但是我们国家都是人,有着孝心,是感谢的,我们不可能做出抛弃老人这样不是人干的事情,所以我们必须着眼于未来,不能陷在当前,考虑可能会出现的问题(指医疗科研水平不足),要重视并解决这个问题。

知乎用户 maomaobear​​ 发表

看回答说一下。

说群体免疫的是想多了。

这个病的死亡率不存在自然群体免疫的可能。

鼠疫群体免疫了吗?天花群体免疫了吗?

人类文明社会承受不了群体免疫的死亡率。

群体免疫理论,是英国书呆子没看懂论文背后的事实,以为死亡率低于 1%,想出来的。

现在英国死亡率已经过 10% 了。这个病在医疗崩溃后死亡率是 20% 到 50%。

英国出院人数和死亡人数比例奇葩的超过 1 比 20。

这个病只有消灭,没有与人类和平共存的中间路线。

疫苗消灭还是隔离消灭的区别。

所谓英美国家群体免疫,死光了老人,去掉养老金负担,国家重生,那是想多了。

在此之前,国家已经崩溃,进入争夺生存资源的动乱。

英国迅速转向,就是认识到群体免疫不靠谱,还是要防治。

知乎用户 知乎用户 1e7xOm 发表

我看有人可能不太理解为什么王院士说西方是 “理性” 的,觉得是在夸人家。这样说吧,西方所谓工具理性本来就不见得是一个好词。小胡子更是被当作成了工具理性的反面典型。

打个比方,如果你说你的一个邻居理性到极点,可能他在你心目中不大可能是一个睿智和善的朋友,反而极有可能是一个锱铢必较、自私自利、以邻为壑的白眼狼。

用最近大火的入关学的词汇来说。所谓理性感性的分野是大明大儒看待关外蛮夷搞华夷之辨的话术。理性比感性高级本来就是朝贡体系下大明士绅对建州女真的刻板印像,也是建州女真在文化上臣服于大明的标志。

那么建州女真想要 “入关”,首先就要破除这种“理性是先进,感性是落后” 的思想桎梏。做一个爱恨自如,不搞克己复礼的热情蛮夷,是走向自信的标志。

说到这,你还觉得王院士说西方 “理性” 是在夸人家吗?我觉得正是我们的 “感性”,正是我们 “不抛弃任何一个患者”,才说明我们是活生生的人,而不是冰冷的机器。


刚才看了下,有的人似乎在搅浑水?把王院士的话曲解成支持群体免疫,然后 diss 王院士?

我就说一句吧,是王院士提出来的方舱医院策略,他救了我们 wh 人的命。如果你不认同群体免疫论,请不要陷到某些答主话术里去了,他们就是想把王院士讲话和大众对立化,然后强行垄断其讲话的解释权。


下午看了原文,深深折服于王院士严谨而理性的发言。

但是现在又看了某些回答,心中真是冒火。

王院士说的明明是西方搞群体免疫抛弃掉一些人之后会导致后期我国承压,讲的是一个可能的隐患所在。并且他的建议是加大疫苗和特效药的研发,加强公共卫生队伍建设。怎么在某些人眼里就成了 “群体免疫有效” 了?怎么在有的人那里就又习惯性开始批判所谓“我国网民科学素质差”?

抱歉,虽然我很不想用这个词。但是你们这些 muyangquan 能不能不要再把这些大牛的话当作自己撒私货的理由啊。之前歪曲消费了张主任还不够?现在又开始歪曲消费提出方舱医院策略的王院士?

???

知乎用户 潘大人 发表

三年过去,大家发现疫病并未超出大家的想象,倒是……

知乎用户 电商狗 - 老李​ 发表

截止到今天,武汉的新增病例为 0,存量确诊人数只有几百人了,和武汉决定封城时的确诊人数相当。

中国疫情确实缓解了,可以说是取得了初步的胜利,但离彻底的胜利还差得远。这个时候,很多人开始麻痹大意了。我这两天也出去走了一圈,发现有不少人不戴口罩乱串,也有去超市买东西取下口罩的,这里可是疫情风暴中心武汉市。

武汉都是如此,部分人开始松懈了,中国其他省市更是如此。这样的苗头要不得。

要知道,现阶段中国还没有根治新冠疫情,既没有特效药,也没有疫苗可以投入临床使用,还有很多无症状感染者根本无法彻底筛查出来,无症状感染者也是有传染性的。

再者,全球疫情越演越烈,全球有百万级别的感染者,每天都是几万数量在爆增。中国的输入性病例(比如留学生回流)也不容乐观,稍微一放松隔离,疫情可能就会像星星之火一样可以燎原。

现阶段又和之前不一样了,之前因为集中在武汉,可以追踪武汉的人口流动来追踪疫情。现在全国已经开始复工复产,一旦有感染者,感染者来源五花八门,大家相互交叉感染的概率比之前高得多,追踪的难度也高得多。

所以,大家千万不要麻痹大意啊,出外一定要戴好口罩做好隔离,既是对你自己和你的家人的生命安全负责,也是对全社会负责。

戴口罩就一会儿,憋不死人。

如果看见不戴口罩的人,大家也多提醒一下,真的还没到可以松懈的时候。

为什么洗碗机在中国不流行?现在小米 10 Pro (5499)和 iPhone 11 (5499)哪个更值得买?

精彩推荐:

扫地机器人哪个牌子好?2020 年最新扫地机器人排行榜(前 10 名)

2019 年中国智能手机销量排行榜(TOP10)

家用破壁机什么牌子好?2020 年破壁机销量排行榜 (排名前 10 名)

最受欢迎的平板电脑有哪些?2020 年平板电脑销量排行榜 (TOP10)

2019 年笔记本电脑销量排行榜(TOP10)

知乎用户 甄昊元​ 发表

我的想象力是够了。

先吹嘘一下自己,3 月 2 日 ,我也提出过类似的隐忧。当然,我不是院士,所以我的看法不会被开题讨论。

一个不成熟的想法:现在看起来,欧美可能…

王院士说的没错,这次疫情 ,本质上我们是靠社会管理手段取得了胜利,而不是靠医学技术。

甚至其中还有很大的运气成分。如果没有春节假期的存在,我根本无法想象我们的结果。

而英美的群体免疫思路,一旦成功 ,确实会造成和我们全民抵抗力之间的差异。他们就会像是潜伏 的丧尸,一旦进入到我们的领土,就会演化成新的瘟疫。

如果真的是这样的结果,那确实我们很吃亏。


对待流行性传染病,社会组织控制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伍连德先生在哈尔滨控制鼠疫,新社会消灭血吸虫,以及全球化消灭了天花。技术是其中一个方面,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才是最重要的因素。

天花是到目前为止,人类唯一已经消灭的传染性疾病。而且,消灭天花的工作,基本上是在社会主义国家苏联的领导和主导下进行的……

那个时代,全人类的政府从战争中恢复不久,还有对人类共同命运的思考和努力。


我在一篇回答中提到,英国政府企图用群体免疫的手段来应对新冠病毒,是一种纳粹主义行为。这种群体免疫枉顾病毒可能对一些身体脆弱、抵抗力低下的族群的危害,而所谓群体免疫,也可以是本国居民成为面对病毒的优势人群,从而在国际交流中将病毒当做是一种武器以打击他国。

和他们用天花消灭美洲印第安人的手段如出一辙。

在这个过程中,英美政府唯一错判的,是这个病毒的传染性和致死率。

他们以为这是一种类似流感的传染性疾病,如果这种疾病类似流感,有着极高的传染率和较低的致死率,那么严格的隔离防控,在经济上是不划算的。一个流感季节死 2 万人,对于整个人群来说是不足道的损失,然而防控他所付出的代价会造成一个季度的经济停滞,这种停滞会导致执政党下台。

在死 2 万人和执政党下台这两个选项之间,很多政府聪明地选择了死 2 万人。美国由于人口基数比较大,这个标准就定为死 8 万人。

就是这么回事。

他们以为牺牲点人命就能救得了经济……

存地失人, 人地皆失; 存人失地, 人地皆存。

这话是毛泽东在 1946 年说的。当今世界的领导人没几个读过毛选,所以他们做不出正确的选择。


由于新冠肺炎传染途经、传染率和致死率,它可能是天花之后,对人类各个年龄层和各个社会阶层危害最大的疾病之一。

人类的医学技术和对抗疾病的技术已经和 60 年代对抗天花完全不可同日而语。然而人类如今的分裂,也与 60 年代 70 年代不可同日而语。

没有了冷战的两大阵营对抗,所有国家都降低了自己的道德标准,大多数国家不再把人类共同的命运作为自己的思考方向。

以邻为壑,画地为牢。

当大火烧了邻人的住宅你肆意嘲讽,不意火苗窜上了你家的柴草垛……

某种程度上,我们人类从整体上看,今日的愚蠢,是二战以后的顶点。

也许只有中国这样有着几千年文明的国家,经历了一切苦难,对此事有一些清醒的认识。然而你最多只能给邻居递水桶,却拿邻居自己火上添柴的行为无能为力。


现在看来,我倾向于认为,在当前的这个全球政治格局下,新冠肺炎很久都不会消灭,只能眼睁睁看着病毒战胜这个世界。

时间重回到中世纪,国门之外,尽是瘴疠蛮夷。

我们能做的,就只是在全世界都尝试群体免疫的时候,堆钱堆技术,提高我们自己的免疫能力。开发疫苗、全民接种。戴套戴罩,洁身自好。保持合理的社交距离和节制的生活。

慢下来,享受我们的平安宁静。

保护它们,不让任何人伤害我们。


世界如独轮车,在看不到尽头等等小路上跌跌撞撞地前行,而人类在车轮上循环往复,将一切愚蠢与悲欢不断重演,这一切,也许只有这位诗人的这首诗能说的更加贴切:

七律二首 · 送瘟神 · 其一

作者:毛泽东

绿水青山枉自多,华佗无奈小虫何!

千村薜荔人遗矢,万户萧疏鬼唱歌。

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牛郎欲问瘟神事,一样悲欢逐逝波。

知乎用户 寰宇视野​ 发表

院士说的很对,我们的确赢在组织能力上,而且目前看来疫情才刚刚开始。我们要做好最坏的打算。因为目前为止,我们对病毒知道的依然太少。

其实最可怕的情景是什么?就是这个病毒有流感一样的特性:

第一,病毒不会像天花一样,得过一次就不会得了,而是跟流感一样,每年来一波;每年带走生命。因为迄今为止,这个病毒从哪里来的,0 号病人是谁?从哪里感染的?都是个迷,这如同一根刺一样,让人不寒而栗。埃博拉恐怖之处 除了高死亡率之外,就是来无影去无踪,莫名其妙的爆发,消失。

第二,目前已经治愈的人短期内应该不会再被感染了,但是难保长期不会。病毒会不会变异?往哪个方向变异?会不会传染其他动物?那些药物能治疗?

第三,目前为止,看不到国外有完全消灭疫情的迹象,即便欧美消灭了,广大的亚非拉美也没有可能。国外虽然感染的比较惨烈,但是最终活下来的人的确会得到群体免疫。这样我们将会面临极大的被动,甚至,我们需要长期佩戴口罩。到时候的国际环境肯定是异常恶劣。我们的人员物质贸易将全面收到影响。

因此,我们不得不把技能点全部点到疫苗和药物上,疫苗是这个问题终极的药匙,但是很明显这不容易。对待疫情长期的胜利取决于医疗和科研。

面对疫情第一波,我们赢在组织能力,我们的医护人员极尽所能降低了死亡率。接下来的事明显就是科研人员的了。但我们的科研体系的确离欧美有巨大的差距。科研绝对不是科研界的事情,背后考量的是整体国力。

如今外部输入的压力很大,而目前国外疫情看不见被控制的希望,防疫这根弦不能松。根据墨菲定律,我们做好最坏打算的完全准备,那么最坏的情况就不容易发生!

经此一疫,欧美对中国的实质威胁被证明不大,但是口水仗一定会更大,不要指望欧美日后会对中国帮助抗疫会有感激。礼义廉耻是中国的特产!

中国必须强大,全方面的强大,这是唯一的路,任何退缩,妥协都是末路。

所以,王辰院士说的没错,甚至我认为他说的还有点轻描淡写了,对事情的严重性估计不够。

尽管前路看起来迷雾漫漫,但是我们胜算很大。本来我想来句,天佑中华 ,但是想起了一个吉祥物——超越妹子,轻松一下。

知乎用户 精一 发表

关于问题,大家的意见还是很统一的,说一说王辰这人吧。

关于王辰院士,他其实是一个非常低调、做实事的专家,他不是随便发声的专家,每一次发声都是深思熟虑的,因此,他的话,至少我是信的!

这次疫情,他的贡献可以说非常之大,可以说起到了扭转战局的作用,因为他提出了建立方舱医院,“应收尽收、应治尽治”,这个是这次抗击疫情的关健之举。

今年年 2 月 1 日,王辰从北京匆匆赶赴武汉,看到超负荷运转的医院,辗转一夜,他首次提出建立 “方舱医院”,对患者要应收尽收。话音落地,48 小时后首批 3 座方舱医院开舱!4000 多张床位,就是隔离在家、孤立无援的患者生命的绿色通道。

半个多月过去,随着更多方舱医院加入,武汉定点医院终于不再 “一床难求”,甚至还完成了“床等人” 的逆袭。

幕后英雄王辰院士却低调之至,迄今只接受过三次采访。

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这次战疫中,钟南山院士、李兰娟院士的事迹都广为人知,而王辰院士还让人不甚了解。

部分内容引自华人周刊,感谢~

知乎用户 yuwell 鱼跃​ 发表

王辰院士的话,至少释放了一个信号:

虽然中国在抗击新冠疫情中取得了成绩、展现了能力,但是我们【理应】做得更好我们也应当迅速调整节奏建立科学的、体系化的预防系统而不是一味沉浸在【事后治理】中。

一个国家 / 一个民族如果具备保持清醒的能力、看透事物发展本质的能力、勤于自我反思、自我批判的能力,那就等于手握生生不息的法门。

王辰院士的话,还释放了一个警号:

1% 的错误和松懈,会抹杀前面 99% 的成功和努力。

说的痛一点,中国的自豪感不应当来源于跟其他国家在防控疫情中的比较,我们真正的坐标系是自己。

即便我们前面 99 步走得凶险万分、走得荡气回肠,但是只要最后一步没走完,遑论成功。

应该说,在近端时间国内愉悦的氛围里,在公众为自己的成绩和付出拍手称赞的时候,能站出来 “浇一盆冷水” 是需要勇气和资本的。

抛开王辰院士的学术地位不谈,只看他创造的【方舱医院】。

这个被称为带来转折点的 “生命方舟”,在之前的人类抗击传染病历史上,还没有先例。

从 2 月 3 日提出建设,到陆续有 14 家方舱医院投入使用,再加上一系列科学有效的医护措施,这一 “生命方舟” 成为了决胜的关键之举,也创造了抗击疫情的中国经验。

现如今,这套中国方法论已经被包含英美法意等 20 余个国家借鉴、沿用。

但必须要承认的是,方舱医院能取得巨大成功,靠的就是【组织力量】。

但正是颠覆性践行方舱的提出者,却在告诫我们:要打科技仗。短短几个字,藏着的确是科研从业者的执着与领悟。

方舱医院内上演了太多的痛与爱、绝望与希望,凝结了驰援武汉的医护人员艰苦卓绝的泪水与努力。

所以看到清明节黄山景区,王辰院士简直要气晕在科研所:全国上下、社会各界动用这么多力量,集结这么多武力取得的半成功却要面临这么高的风险。

何况,从 12 月发现首例新冠肺炎患者至今,已经过了 4 个多月,我们在新冠肺炎病毒面前仍有许多未解之谜,世界在疫情之中仍然在一片慌乱之中。

  • 病毒源头究竟来自哪里?
  • 新冠肺炎夏季会消失吗?
  • 新冠病毒消失后还会卷土重来吗?
  • 治愈患者对新冠病毒的抵抗力有多强?
  • 无症状携带者比例多大?
  • 新冠病毒的毒性究竟有多强?
  • 新冠病毒能否变异成更毒的病毒?

还身处战斗,却已在为胜利庆功。

这才是最值得害怕的:人类对于灾难的记忆太淡薄,比缺乏警惕更恐怖的,是遗忘。

以下附上,本官号最认同王辰院士的一段观点。

知乎用户 谢流远​ 发表

“我们打的是社会组织仗,不是科技仗”

这话很对,科技不能打败病毒,至少以人类的科技水平,在绝大多数病毒面前都是束手无策的。

工业革命以来二百年,火箭上天潜艇下海,抗生素压制了大多数细菌,但是广谱抗病毒的药物遥遥无期。小到口腔溃疡大到新冠,面对病毒人类靠的主要还是自身免疫系统。

医学能做到的一个是减轻症状,在免疫系统发挥作用前续命。另一个是开发疫苗,提前激活免疫系统,但是这个非常慢,也不是对所有病毒都有效,面对突发传染病根本来不及。

其实不只是病毒,现代药物研发主要还是靠试错,相对于神农尝百草的主要进步是加入了对照组。现代医学对人体的理解,比起阴阳五行只能说进步有限,对于各种化学物质的作用只有模糊的猜测,距离像计算行星轨道一样精确计算人体运行还差十万八千里。临床诊断有一半都是误诊。

不过乐观一点看历史上很少有一个物种被一波病毒消灭的例子,就像狼不能把羊吃光一样。西班牙大流感流行三波以后自然消失了,新冠也有很大几率会在流行一两年以后消失或者毒性大幅减弱。

但是在这之前该防还是要防,韩国经验证明在不全面停工的前提下,积极追踪隔离可以防住输入性疫情。躺平实现群体免疫是不现实的。现代社会非常脆弱,美国才感染千分之一的人口,离 60% 的群体免疫目标还有 59.9%,股市就已经跌了 1/3 了,真到 60% 恐怕社会秩序已经完全崩溃了。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疫情只是全球经济危机的导火索,不是根本原因。全球经济秩序从 08 年开始就走上了绝路,美联储前几年装逼式加息挣扎了几下,假装自己还能抢救,现在已经认输了。

上一次出现这种局面是 1930 年代,最终埋葬了大英帝国。我们面对的是百年经济经济周期的终结,在旧秩序毁灭新秩序重建之前,经济不会全面复苏。

知乎用户 吾谁与归 发表

这句总结,就是诛心。

“别以为已经胜利了,大家只是对新冠缺乏想象力。”

多么诛心的一句总结呀,意识形态从否定中国抗疫入手,多么具有挑唆性的语言。

王院士说了那么多话,挑出哪一句不行呀,非要挑这么一句话,杀人诛心,带一句有明显意识导向的话,下一步由公知带领节奏,打舆论战?

明显左倾的带 “否定抗疫成果”,明显右倾带 “中国战疫是失败的”。不管什么节奏带起来,一带一个准。

新闻来源是:who 知道。一个可能是个人的公众号。

这个时候,真希望这群吃惯了人血馒头的记者或者公众号朋友们,这种事,贴个原文,说一句。内防复发,外防输入,或者说句防疫形势依旧严峻。

不行吗?

贴一下原文。你们自己感受下,阅读理解下王院士的原文。

现在看来,国家医学科技在当今世界上,其重要性无以复加。这次新冠疫情事件使我们更感受到医学科技的重要性。它跟国家的三件大事关系紧密,第一个是最基本的民生问题,民众的健康和生命;第二个是最重大的社会经济发展问题,因为健康产业是第一大产业;第三个是最突出的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问题。
  很多人说 21 世纪是生命科学的世纪,没错,其核心就是医学部分。因此医学发达与否,医学科技发展与否,就关乎整个社会、经济、民生、国防安全这样一个大的格局。
  你大概知道现在是百年未有的大变局,我们天天念叨这句话,但你能不能理解这句话呢?变局有很多的因素,有文化的、经济的、政治的、科技的等等若干因素,其中一个极大的搅动因素,能引起全局性改变的因素,是疫情。它的全球影响还在继续,会影响到全球的大的战略布局。
这中间谁头脑清楚谁就可以胜出,谁在这里叽叽喳喳地念叨很多事情,但不聪明少智慧,再加上私利作祟的话,这个全球格局就会变了。卫生界如此,科技界如此,社会国家都如此。因此这个时候,一定是在这个大的疫情之后,痛定思痛,我们怎么办?
  而疫情并未远去,先要考虑现在我们和欧美之间的差别。他们会比较理性地,在资源短缺的情况下,会断指求存。我们是比较感性的,重感情的,一定要把每个人都维护住。于是,在将来就可能出现一个情况,就是欧美人群受了大的损失之后,他的人群免疫能力就上来了,他可以敞开国门,他不怕的,他有免疫力,出去的话呢,他也不是疫情高发国,进来的话呢,他也不是人群易感国。我们反过来有可能面临这样的局面,对于 14 亿人口这样人均医疗资源较低的国家来说,既要重感情,还要保持社会稳定,还要保持国门的开放状态,谁能做这个事儿?只有医学能帮国家。
  因此现在疫苗如果能出来的话,那这个事情就好很多,但冠状病毒的疫苗不是个简单的事儿,这不是个流感。现在不但国家医学科技创新体系要打造,在新冠病毒的科技研究上我们现在到底是一个什么状态,也必须头脑清楚,眼光不能偏狭,要认清楚自己到底是个什么样的状态。当我们还为这些假阳性、假阴性,尤其假阴性所困惑的时候,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有的国家已经是一滴指血十分钟,就能准确率很高地测出来了,已经可以分发到家庭里边儿,像糖尿病一样的自己测一下填报了。我们知道在检测上做到充分、准确和动态,对防控有多大的意义。这就是科技的力量。
  我们在这场战役中,现在打的很大程度上是社会组织的力量。科技的力量有吗?有,但是打得特漂亮吗?这个留给以后评价,留给在跟其他的国家的比较中去评价,这就是我们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所以现在的方舱医院,都是社会组织管理方面的力量起作用,科技方面的力量,我们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状态啊?我们应该少一点说漂亮话的科学家,多一点真正的、更多地看到问题的科学家,应当多一点目光冷静、头脑清醒、行动稳健迅捷的科学家,这是我们要做的事情。
  中国的科学界搞很多的事情,但真正的塌下心来的,按照目光冷静、头脑清醒、行动稳健迅捷这样去做事情的,有,但还有很大的增长空间,这就是我们面临的问题。所以在研究中,我的研究组始终说的一句话就是,真正的拿到什么数据的时候都别激动,它必须是以冷静的目光,一定要头脑清醒,平和地去做事。
  尤其是现在的情况下,不是歇口气的时候。现在恰恰在疫情的变化期,谁能知道这是长期的阶段性回来的像流感,还是人个体上能够慢性感染像乙肝,还是倏然而去像 SARS,还是第四种、第五种可能性?我们现在还都缺乏想象力。
  因此我们需要好的国家医学科技创新体系。这也是通过这次大疫,我们民族必须增长的智慧,就是对医学科技的高度重视。能不能真正地战胜疫情,最核心的影响因素就是科学技术手段,这个是最核心的生产力,因此发展好医学科学和技术是符合国家民族的整体利益的,全国和整个社会都要思考怎样把医学科技放在重要的位置上。大家知道我们国家现在医学科技的投入、医学科技的体系建设是远远不够的,缺乏科学合理的设计。
  在国际上,发达国家医学生命科学的研究经费,占到了人口科技经费的 40~70%,我们国家低得多得多,这就是我们面临的情况。而实际上医学科技的发展直接关乎整个民生,是关乎健康产业发展,也关乎我们的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因此,在这次之后怎么能够坚定地推行国家医学科技创新体系的建设,是中国医学科学院为代表的这样的机构必须考虑的,也是我们整个国家必须思考的,代表国家意志和人民利益所必须坚定推行的一个社会发展取向
  我们在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上的一个最重大的问题,就是必须把临床和预防高度结合起来,这才是人间正道。世界上的经验、社会发展的经验都证实,概莫能外。重视什么就把什么独立出来的管理体系,容易变成一种画地为牢的局面,其结果就是独木难支。
  中央已经明确,要求地方特别是重点地区和地方,要组织人群的流行病学调查,主要就是核酸和血清抗体,调查的目的能明确到底有多少所谓的无症状感染者。要严格地、更科学、更经济地设计和抽样调查,不是简单地找几个健康人做检查,也不是对所有人做检查。
  通过这个抽样,要能够对人群整体的免疫力状况和无症状感染者的比例摸底。现在着手做这件事,可以反映当前的基线水平。三个月、六个月后复查,则可以反映未来群体的免疫力和疾病流行情况。这个依据拿在手里,我们才能制定科学的防控措施,才能在世界各国普遍受到疫情影响的情况下掌握主动权,不至于陷于被动。

文章的主体是,没有任何的节奏点,肯定了中国抗疫中社会力量的巨大贡献,对中国抗疫中的科技力量表示了担忧。

唯二的两句话被摘出来了,这一句是王老演讲的题目吗?我不信。

他们做报告的标题都很中性。

整篇文章的主体,提高中国抗疫中科技的力量,积极的利用医疗手段和科学技术的力量去战胜病毒。并且解释了一些措施。总结更多的数据,更科学的抗疫。

还说了一部分抗疫局势,和一些对疫情的估测。说了一些我们国家医疗方面,尤其是科技与发达国家的一些差距。

当然,我感觉还有有点:人大,打钱!那个味儿。

我不懂学术和科技,但是我能听懂人话。

美国都这个样了,那些克林顿基金和福特基金还有钱发工资呀。

如果这都不是密集型采访,那什么是呢?

……………………………………………………………………………………………………………………………………

我的天呀…… 到现在了居然有人还在相信所谓的群体免疫?群体免疫你个鬼呀!

夏秋大疫,人偶生一赘肉隆起,数刻立死,谓之疙瘩瘟,都人患此者十四五。至春间又有呕血者,或一家数人并死。——崇祯十四年七月,刘尚友《定思小计》
大疫,人鬼错杂。薄暮人屏不行。贸易者多得纸钱,置水投之,有声则钱,无声则纸。甚至白日成阵,墙上及屋脊行走,揶揄居人。每夜则痛哭咆哮,闻有声而逐有影。——崇祯十六年二月,抱阳生《甲申朝事小计》卷六
上天降灾,瘟疫流行,自八月至今(九月十五曰),传染至盛。有一二曰亡者,有朝染夕亡者,曰每不下数百人,甚有全家全亡不留一人者,排门逐户,无一保全。——崇祯十六年八月,谷应泰《明史纪事本末》

疙瘩瘟显然是疙瘩病,也就是腺鼠疫,崇祯十四年七月的病症和崇祯十六年二月京中病证都是腺鼠疫。

但是到了崇祯十六年八月的时候,天津的疫情已经变成了朝染病,晚上就死的肺鼠疫。每天不下数百人死亡。

腺鼠疫到肺鼠疫的变化,只用了六个月的时间。

鼠疫是继发性的,尤其是发展到黑死病,那基本上就是两手一摊,死多少看老天爷吧。

尤其要注意的是鼠疫(plague)是由鼠疫耶尔森菌感染引起的烈性传染病,众所周知细菌的稳定程度高于病毒。

新冠肺炎是病毒性质的,它突变起来,谁能控制得住?

群体免疫真的弄五六个月无法稳定疫情,信不信新冠肺炎给你整个 “超级病毒” 出来?

群体免疫这玩意儿,崇祯当年大约是信过。

知乎用户 圣范锦意​ 发表

今天我的一个朋友就和我说了一个担忧。

他说,现在全世界很多国家都在弄全体免疫法,我国是认真对待了,并且利用超高的执行力在进行防疫管控。可是,等到国外确实出现全体免疫力了,而我国并没有群体免疫力,到时候怎么办?

虽然这个担忧乍一听有些天马行空,甚至是幼稚。

可是我回到家以后,确实越想越觉得不寒而栗。

王院士说的一点没错。

我们对这个病毒,理解的太少了。

流行病五大要素。

第一,这个病从何而来?

第二,这个病如何传播?

第三,这个病如何筛查?

第四,这个病如何医治?

第五,这个病如何预防?

这五个问题,其实没有一个得到解决。

从何而来,这个我们就不去说了。

传播的途径其实也没有特别准确的说明。刚刚有的新闻,似乎在猫的身上也发现了阳性。

试剂盒的准确性其实并不高,往往需要结合 CT 还有其他的临床反应。而且现在还高频的出现了一个词语叫【无症状患者】。

如何医治,也不知道。不知道什么是特效药,一切都在实验中,进度如何也不可知。

预防的话,我们只能勤洗手,少接触,多换口罩,还能怎么办呢?疫苗何时出现?还是不会出现。

这些问题,才是真正的解决疫情的问题。

而行政的手段,社会的组织架构,都只是治标不治本。

鲍里斯约翰逊现在住在 ICU 里面,究竟如何还不知道。

英国的社会制度,能确定首相如果出事了,下一个由谁来替补。也可以确定,女王或者王储万一有个万一,第二,第三,第四顺位是谁。

但是,他们没有办法动员口罩和呼吸机的生产,也没有办法让群众长期隔离在家。

我们可以,但是,治标不治本。

因为,流行病五大要素,一个都没解决。

所以,路还很长,真的不要觉得天气热就没事了。澳大利亚现在快要入秋的,之前就是夏天,但是澳洲的疫情,一点都没有减缓。

社会组织可以组织一场 98 年的抗洪。但是想要真的治理洪灾,需要疏通河道,还有植树固土,合理的修建水坝水库。

社会组织可以组织一场北京的 apec 蓝天,但是真正的蓝天需要持之以恒的环保手段以及产业升级

社会组织可以做到停航停船,停工停课,但是社会组织不能解决经济快速下滑的问题。

社会组织可以让所有人短时间之内带起口罩,但是社会组织不能改变很多人戴口罩只是应付,一个口罩反复使用半个月的问题。

社会组织可以让每个人出入社区扫码登记,但是很多人的生机就是靠着社会流动,比如导游,比如景区的工作人员,比如零售业的服务员,航空公司的雇员。他们现在很多人处于半失业状态。

真的没有到胜利的时候。

所以,这是一场持久战。

谁都不能松懈下来。

因为病毒,不会松懈。

欢迎关注圣范锦意,一个对生活有独特洞察力的人。

同名公众号:圣范锦意,每日更新更多精彩问题。

知乎用户 掷雨撩云 发表

王院士的担心很有道理,他指出了我们的防治体系还是有需要进步的地方

1、我们打的是 “社会组织仗” 而不是 “科技仗” 说明我们控制疫情的关键在动员能力、决策能力和执行能力。但王院士说我们打的不是 “科技仗” 是什么意思,个人理解就是我们的医疗科研能力和西方发达国家还有差距,尤其是最前沿的医疗技术、生物制药、顶尖医疗设备(比如 ecmo)的制造等等。我们自己的优点要发扬,不足要补上。

2、对传播规律缺乏想象力,这是什么意思?个人理解,就是长潜伏期、有明显症状前即可传播、无症状感染者这三条,新冠的恐怖之处就在于此,也许他没有 SARS 致死率那么高,但是靠这个可以快去感染大量的人群。

我国目前依然还有零星国内新增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所以防控态度不能松。

3、外国采取群体免疫,可能给我国造成压力,什么意思?个人理解外国群体免疫后,可能出现大量健康带毒者,而我国没有经历所谓的 “群体免疫”,大部分人没有抗体,可能会被外来的健康带毒者传染,造成有一次疫情爆发。

院士的意思应该是:一严防输入,二抓紧研制疫苗。

4、针对最后一点,对健康人群进行核酸检测院士的意思应该是,要看看健康人中到底有没有带毒者,如果有比例有多大,同时也可以预估新冠在我国流行的程度到底是多大。

我是很喜欢王院士的,讲话理性,而且可以说得上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别忘了王辰院士是提出 “方舱医院” 的人,这个决策大大改变了我们的抗疫形势。

智者忧,说的是智者总是忧虑的,全国都在普遍庆祝疫情得到控制的时候,院士必须看到形势一片大好后面潜藏的危险。如果说中国人总是被英雄保护的很好,那院士肯定算是当代的英雄群体其中的一个。

【新闻 1+1】疫情 “拐点” 出现的因素有哪些?_哔哩哔哩 (゜ - ゜)つロ 干杯~-bilibili

对于那些故意歪曲王院士的话,说他认为 “外国的群体免疫比中国的防控措施高明” 的人,纯属是带节奏,王院士强调了,我们没有放弃每一个人,谁敢说我们做得不对?

我们选择了不放弃每一个人,包括高龄老人,哪怕是有境外输入风险我们也一起承担。拿老人当炮灰那是鲍里斯干的事,我们不做这种事。而且鲍里斯自己也进了 icu

知乎用户 靴子穿 发表

王辰院士采访发言原视频

很喜欢听王辰院士讲话,问题说的通透、不疾不徐、还爱对公众讲实在话。

视频来自 id:who 知道。

知乎用户 胡仙君 发表

胜就是胜,别想那么多。

群体免疫,就是说每个人得病然后好一遍。意味着很大部分好转的人肺部纤维化,肺的所有能力全部下降。

假如在这群肺部纤维化的人中间突然流行起流感来,可怎么好呢?

流感是最常见的传染病,我国平常每年出国那么多人,有几个带流感的也是很合理的?

就算我们不出国了,tiktok(抖音国外版)是接 Google 广告的。你可以每年秋冬提取视频里有咳嗽声的,声音后几天忽然比前几天沙哑的,然后给他们推送旅游广告。伦敦塔桥有多么优雅,大本钟有多么古典,威斯敏斯特教堂诚然是哥特艺术的典范,你不想去看看吗?

群体免疫,是一辈子的事,难道有那么容易过去了?

知乎用户 负二​​ 发表

用不会吓到大众的语言,委婉地表达了对新冠疫苗研发和未来防控的悲观预期。

我国生物科学研究水平相比国际先进有差距——而先进国家已经开始 “断指求生”,走上事实上的“群体免疫” 之不归路(说明西方发达国家对疫苗已不抱希望)。

所有人脑子都要清醒,未来很长一段时间社会的稳定和开放还是要靠医学(的救治,而不是寄希望于疫苗或是社会组织型防控)。

谁脑子清醒(这里主要指防疫科学从业者,从国际国内疫情中积累更多数据和治疗经验,而不是把重点歪到搞政治,保经济上)谁才能获得最后的胜利。

以年为单位抗疫已成定局。

知乎用户 lovegy 发表

很对啊。

承认跟列强生物医学科技方面的差距,承认对新冠病毒的认知还不够,承认未来西方群体免疫后会对我国大大不利。。。。

说到心坎里去了!

具体办法嘛,加强基层疾控中心与医院的检测能力,必要时收编一批优秀的第三方检测单位,使病毒检测标准化,规模化。迎接新冠的季节性传播,也为即将到来的抗病毒药最好准备。(因为治疗跟诊断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然后就坐等疫苗了。。。

其它方面的差距只能慢慢追了

知乎用户 进击的下铺菌 发表

王辰院士说得太好了,简直说出我的心声,这段时间中国交出来的答卷太漂亮了,漂亮到让所有饱受疫情摧残的国家都犯嘀咕。我不敢说有没有极个别地区存在瞒报或者怠慢的现象,至少在大多数中国人的观感中身边呈现出来的都是疫情已经被控制得很好的状况。

现在不要说普通民众,就连医护人员群体中都开始出现放松警惕的趋势,我希望有更多的人能听得进去王院士的忠告,在病毒面前继续保持自己的谦卑。

知乎用户 杨建东​ 发表

既然提到了想象力,那就来几个脑洞,有些已经被证实,有些还没有,但是一定要警惕,防范于未然

1. 空气传播

2. 粪便传播

3. 吐痰传播

4. 个别患者有漫长的潜伏期,比如终身

5.ADE 效应

6. 更快更猛烈的变异

7. 更强的后遗症。目前有部分患者出现了智力下降,下半身瘫痪,胸口疼痛等异常情况。还有丧失嗅觉,大脑出现幻觉看见川剧脸谱,还有破坏生殖功能。

8. 下半年入秋后开始第二波,甚至第三波

9. 性传播

10. 动物传播

11. 无症状传播比例攀升

12. 这病会不会和其他病毒联合起来玩组合拳?

13. 最最可怕的。是这病会不会像艾滋病那样,一直潜伏着,那些所谓治好的人,只是暂时把病毒数量压制到了较低的水准,一旦将来免疫力下降,又会复发呢?

14. 非洲印度等地爆发之后完全无法检测和控制,该怎么办?

知乎用户 装甲熊 发表

王辰院士说的其实非常委婉了,很多话都是点到为止。

讲话实录:

而疫情并未远去,先要考虑现在我们和欧美之间的差别。
他们会比较理性地,在资源短缺的情况下,会断指求存。我们是比较感性的,重感情的,一定要把每个人到维护住。
于是,在将来就可能出现一个情况,就是欧美人群受了大的损失之后,他的人群免疫能力就上来了,它可以敞开国门,他不怕的,他有免疫力,出去的话呢,他也不是疫情高发国,进来的话呢,他也不是人群易感国。我们反过来有可能面临这样的局面,对于 14 亿人口这样人均医疗资源较低的国家来说,既要重感情,还要保持社会稳定,还要保持国门的开放状态,谁能做这个事儿?
只有医学能帮国家。

对欧美目前实际施行的 “群体免疫”,王辰院士认为是 “比较理性” 的行为。

而对我国目前的防疫措施,王辰院士认为是 “比较感性,重感情”。

作为院士,说到这一步已经是极限了。

因此现在疫苗如果能出来的话,那这个事情就好很多,但冠状病毒的疫苗不是个简单的事儿,这不是个流感。现在不但国家医学科技创新体系要打造,在新冠病毒的科技研究上我们现在到底是一个什么状态,也必须头脑清楚,眼光不能偏狭,要认清楚自己到底是个什么样的状态。
当我们还为这些假阳性、假阴性,尤其假阴性所困惑的时候,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有的国家已经是一滴指血十分钟,就能准确率很高的测出来了,已经可以分发到家庭里边儿,像糖尿病一样的自己测一下填报了。我们知道在检测上做到充分、准确和动态,对防控有多大的意义。这就是科技的力量。

这段话说了两点,

一,疫苗短期内不要幻想了。

二,对于新冠病毒,我国目前还不具备 “充分,准确,动态” 的检测能力。

我们在这场战役中,现在打的很大程度上是社会组织的力量。
科技的力量有吗?有,但是打得特漂亮吗?这个留给以后评价,留给在跟其他的国家的比较中去评价,这就是我们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
所以现在的方舱医院,都是社会组织管理方面的力量起作用,科技方面的力量,我们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状态啊?
我们应该少一点说漂亮话的科学家,多一点真正的,更多地看到问题的科学家,应当多一点目光冷静、头脑清醒、行动稳健迅捷的科学家,这是我们要做的事情。

这段话说极其委婉,但语气中带着愤怒,大白话就是我国目前疫情之所以能防控住,实质靠的是全国性的停摆,是政府高强度管控,而并不是在医学上有了对新冠肺炎的特效药。

所谓的 “我们应该少一点说漂亮话的科学家”,有没有让你想起那些高喊着。。。参与有效率百分之九十几。。。中医在抗疫中占主导地位。。。轻症无一转重症。。。的中医大师们。

尤其是现在的情况下,不是歇口气的时候。现在恰恰在疫情的变化期,
谁能知道这是长期的阶段性回来的像流感,
还是人个体上能够慢性感染像乙肝,
还是倏然而去像 SARS,
还是第四种、第五种可能性?
我们现在还都缺乏想象力。

这句话提出了好几种可能性,你猜王辰院士其实真正想要说是哪一种?

因此我们需要好的国家医学科技创新体系。这也是通过这次大疫,我们民族必须增长的智慧,就是对医学科技的高度重视。
能不能真正的战胜疫情,最核心的影响因素就是科学技术手段,这个是最核心的生产力,
因此发展好医学科学和技术是符合国家民族的整体利益,全国和整个社会都要思考怎样把医学科技放在重要的位置上,大家知道我们国家现在医学科技的投入,医学科技的体系建设是远远不够的,缺乏科学合理的设计。

这段话从头到尾都在不停的强调科学技术手段,强调医学科技,直言不讳的说 “能不能真正的战胜疫情,最核心的影响因素就是科学技术手段”。

“大家知道我们国家现在医学科技的投入,医学科技的体系建设是远远不够的,缺乏科学合理的设计。”

这一段,你猜这是说中医呢?还是说中药呢?还是说中西医结合疗效好呢?

最后再说一句。王院士的这个讲话视频到目前为止没有被删除,而且知乎居然也允许对王院士的谈话进行讨论,这本身就说明了政府的一种态度。

知乎用户 高群 发表

这回答或许初衷是好的,但实际上舆论发酵后方向已经歪了。

哪怕这个问题下面,也已经开始了 “西方群体免疫政策比我国的防疫政策更为优秀有效” 的呼声,然后话题顺势跳转到中西之争,最终逐渐演变为又一次意识形态大斗争。

这不是王辰发言的本意,但可能已经不得不成为他的 “本意”。

这种舆论再发酵下去,只会反噬王辰自己。

所以说到底,搞科研的真的不能碰政治,主动被动都不行,因为分分钟你的人和你的声誉可能就都没了——搞科研的脑子,未必适合搞政治斗争。

一个人最可怕的不是不知道自己在说什么,更不是知道自己在说什么。而是以为知道自己在说什么,但说完以后看听众的反馈才发现自己不知道自己在说什么。

知乎用户 李得 发表

王辰院士的观点堪称诤言谏言。

实际上,新冠病毒这件事上,对中国对全世界的影响,并不是一定具有长期可判定性!

换句话说,随着节点转换,可能一瞬间会立刻颠倒,优势变劣势,劣势变优势。

比如,在中国和西方美欧之间,已经发生了第一次节点转换引发的瞬间颠倒。

那有没有第二次呢?或第三次呢?

我认为完全可能,而且麻烦的是,还只能严密跟踪,理性判断,却又不可预知。

比如疫苗竞赛问题,

比如病毒变异问题,

比如中国倒底有多少无症状感染者,说不到 2000,你信么?

至少我觉得违背常识。

还有疫苗研发中的 ADE 效应

还有历史规律上潜在的第二波破坏力更大于第一波的可能性

包括外部世界事实上抗疫失败变成群体免疫,而我们因严控没有群体免疫,黑变白,白变黑,做的最好的中国人民反倒全成了小白鼠?

种种节点交织,的确可以说一瞬间,节点出现,个把月,就会翻盘颠倒,而且有些是自然因素,完全不在你掌控之内!

所以,

当我们是被嘲笑者时,我们却又成功了。

当我们因成功成为嘲笑别人的人时,我们同样可能面临失败的危机!

至少从新冠第一轮看,谁越自大谁越受惩罚!

但愿小成不是走向失败的诱饵!

要抛去一切宣传文化制度民族种族偏见,

甚至要抛去一切政治军事历史现实竞争因素,

客观理性谦卑谨慎责任,这大约就是——人类命运共同体。

知乎用户 Real 二十三画生 发表

我们看到第二层的意识形态碰撞,shzy 可以比 zbzy 更好的保护我们的生活;

王辰院士看到第五层:病毒是如洪水一般自然的铁律,中国只不过是铸造了一个岌岌可危的堤坝,未来的时间里,我们能逃出溃坝的阴影吗?

中国防疫的 “阶段性” 胜利,是包括医务工作者无私奉献在内的社会组织性胜利。

西方防疫的 “群体免疫” 逻辑,是达尔文思想的实践。

用三体的思想来演绎:群体免疫是 “要兽性的生存,不要人性的坚守”;

中国防疫是 “人性的坚守在自然铁律面前苦苦支撑”。

哎,只有疫苗和特效药等自然铁律方可完全化解中国的防疫风险,诸君努力吧!

知乎用户 Dr. 张狒狒 发表

记得几年前有人问过一个问题:中国为何不举国之力研究核聚变?

因为还有很多其他急迫的问题需要尽快尽完善地解决。

同时,希望这一次不会广泛质疑 “中国为何不举国之力研究医学”。

如院士所言,头脑需要清楚一些:

农业技术要不要抓紧解决?

教育技术要不要抓紧解决?

能源技术要不要抓紧解决?

还有支撑一切的数学,物理学,化学,哲学,社会科学等等等等。。。

知乎用户 之痕 发表

腾讯网址安全中心是这么看待的

知乎用户 抱补子 发表

看了一圈答案下来,可以大致把答案分几个类了。

第一类,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型。这个不必多说,我认为这个是最正常,最直接也最理性的看法,这个不多赘述。

第二类,你瞧瞧你们膨胀成什么样型。大意就是王院士这个哨吹得真及时,终于有人给沉醉于抗疫成绩的人泼凉水啦,终于有明白人说明白话啦。对于这种说法,我想说,我们确实不能放松警惕,不能过度膨胀,但是,做得好的地方就是做得好,没做好的地方也只能慢慢来,一口吃不成大胖子。

第三种,“群体免疫”支持者。这种人,全然不顾王院士的顾虑是建立在 “群体免疫” 成功的基础上的。他们就从来没有考虑这个 “群体免疫” 到底有多大的成功概率。王院士都承认我们对病毒知之甚少了,那么很明显,“群体免疫”是否成功也是未知数。就目前而言,群体免疫就是个梦。

王院士的言论,不仅是要做最坏的打算,还是要从最根本上解决新冠病毒。只有你把研究真正的搞透了,才真正的有可能达到战胜瘟疫的效果。很明显,就目前的科研水平,欧美优势明显。

所以,王院士的逻辑链是这样的:把科学技术搞好,把武器备足,哪怕发生 “群体免疫成功” 这样的万一,我们也不用怕。这才是真正的长远的道路,才是真正的万金油,有了扎实的科技,下一次瘟疫就能更好的解决。毕竟,且不说我们还没真正战胜新冠,未来我们会遭遇的对手,也不止一个新冠吧?而且,不把新冠研究透,用医学技术击败它,只靠封锁隔离限制它,终究不是长久之计啊!

结果某些人把逻辑链整成了因为 “群体免疫” 能成功所以行政手段是错的,西方各种迷惑行为反而是对的?

我说,靠行政手段压制疫情扩散速度,难道会耽误科研工作者研究病毒不成?

知乎用户 呆蛙 发表

稍微头脑清楚也知道这阵子不能搞啥聚集性活动,黄山刚被点名没几天吧,云台山马上搞一个古风蟠桃会了。这阵子还号召全国的都来聚,聚在一起送人头呢……

知乎用户 茶哥反鸡娃​ 发表

补充几个吧。

第一,从国外现在大规模全面的惨烈抗疫情情况看,我们第一次(侥幸?)考了高分,但是舆情有点 “得意忘形” 了。希望这个看法是错了,吃瓜群众不清醒,有关部门保持警惕也可以。

第二,不要第一波过关了就目空一切,其他国家也有先进经验,值得我们参考和学习。

很多网友说国外 “作业都不会抄”,说得好!

那么现在人家对付变异以后的疫情了,对付输入疫情了,对付突发爆发了,对付…… 这些我们没经历的 “作业” 我们要不要也虚心参考一下?

第三,几个我觉得现阶段国家、有关部门和每个人要注意的。

在疫情完全过去以前,在疫苗大范围有效铺开以前,也就是可能 2022 年以前,我们应该保持:

社交距离。

限流。

聚集居住和公共区域的最坏打算。

戴口罩。

别得意忘形,现在只是 2020 年四月,战役还有两年……


几个体会。

第一,新冠很能打。究竟多能打,打多久,有没有变招,真不知道。

还不是说我不知道,而是全世界,业内目前都不知道。

前几天,已经有目测业内的讨论新冠全面压倒 “西班牙大流感” 了,不想过两个月有人说,“伤寒天花黑死病也没这么狡猾”……

题目里那个 “想象力” 一词特别好,也很可怕。

第二,目前看,最有可能美国会在医学角度领先突破,解决问题。也希望如此,因为说明我们医学上之后没有新东西可研究,而美国人各种各样新病例,新打法……

不是幸灾乐祸,实际情况就事论事。

第三,论持久战。

疫苗兜着说也是一年以后,也就是两年以后铺开这种理想预测,参考 SARS 吧。

各种特效药谣传,目前看都是在拉股市收割,当然政治社会目的也是有。

看到美国医生也在 “想象力”,有提出不要局限肺病的,有提出什么“高原病” 的,神经官能症的,免疫风暴高压仓…… 不明觉厉,加油加油!

最后,流行病学研究+社会资源调配,这个是初期主战场,也是网友得意洋洋的 “不会抄作业”,其实各国没办法抄作业;也都在兢兢业业摸石头过河惨不忍睹的试探。

而其中几个关键点,现在都解决不了。

穷人怎么办?

输入怎么办?

口罩怎么办?

就当胡说,至少在很多国家的某些区域,由于大量隐性和轻症出现,看来 “自然免疫” 已经快了。

百分之六十感染,你以为是天方夜谭?

爆发以后的隔离区,这可是发达国家。

网图,侵删。

知乎用户 赤羽白鸦 发表

勿借词给 “群体免疫”招魂。没有任何现代化后的病毒是靠 “群体免疫” 消灭的。

最糟糕最糟糕最糟糕的结果,无非也是将来能够戴口罩的人类一律戴口罩和手套,能够执行不戴口罩手套禁止出门的地方,都严格执行不戴口罩手套禁止出门。

把拘留所改造成单间,顺便环境整妥善点,让摄像头抓住不戴口罩手套出门,正好就地 14 天隔离。

再顺便,别管出国还是入境,先隔离 14 天再给签证。公务出国大不了也就是报备一下,等熟悉过来也不是适应不了。

至多以后口罩和手套变成袜子一样,咱们世俗人也不好意思嘲笑 hijab 罢了,人类群体适应新习惯是很快的。

再说一遍,没有任何现代化后的病毒是靠 “群体免疫” 消灭的,就算是第三世界中的现代化成分,也承受不了 “自然筛选” 的代价。

知乎用户 大天空寺 发表

1. 论点:呼吁国家加大疫苗,特效药研制的投入。

2. 论证:如果我们没有加大对医疗的投入,万一成功的西方的群体免疫将可能会使我国处于 “被动” 地位

3. 总结:院士并没有为西方的群体免疫作背书!!!

人民日报的记者没有抓到重点,把论据作为了主论点,这是远胜于双黄连的错误!!!

以下是讲话实录:

现在看来,国家医学科技在当今世界上,其重要性无以复加。这次新冠疫情事件使我们更感受到医学科技的重要性。它跟国家的三件大事关系紧密,第一个是最基本的民生问题,民众的健康和生命;第二个是最重大的社会经济发展问题,因为健康产业是第一大产业;第三个是最突出的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问题。

很多人说 21 世纪是生命科学的世纪,没错,其核心就是医学部分。因此医学发达与否,医学科技发展与否就关乎整个社会、经济、民生、国防安全这样一个大的格局。

你大概知道现在是百年未有的大变局,我们天天念叨这句话,但你能不能理解这句话呢?变局有很多的因素,有文化的、经济的、政治的、科技的等等若干因素,其中一个极大的搅动因素,能引起全局性改变的因素,是疫情。它的全球影响还在继续,会影响到全球的大的战略布局。

**这中间谁头脑清楚谁就可以胜出,谁在这里叽叽喳喳地念叨很多事情,但不聪明少智慧,再加上私利作祟的话,这个全球格局就会变了。**卫生界如此,科技界如此,社会国家都如此。因此这个时候,一定是在这个大的疫情之后,痛定思痛,我们怎么办?

而疫情并未远去,先要考虑现在我们和欧美之间的差别。他们会比较理性地,在资源短缺的情况下,会断指求存。我们是比较感性的,重感情的,一定要把每个人到维护住。于是,在将来就可能出现一个情况,就是欧美人群受了大的损失之后,他的人群免疫能力就上来了,它可以敞开国门,他不怕的,他有免疫力,出去的话呢,他也不是疫情高发国,进来的话呢,他也不是人群易感国。我们反过来有可能面临这样的局面,对于 14 亿人口这样人均医疗资源较低的国家来说,既要重感情,还要保持社会稳定,还要保持国门的开放状态,谁能做这个事儿?只有医学能帮国家。

因此现在疫苗如果能出来的话,那这个事情就好很多,但冠状病毒的疫苗不是个简单的事儿,这不是个流感。现在不但国家医学科技创新体系要打造,在新冠病毒的科技研究上我们现在到底是一个什么状态,也必须头脑清楚,眼光不能偏狭,要认清楚自己到底是个什么样的状态。当我们还为这些假阳性、假阴性,尤其假阴性所困惑的时候,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有的国家已经是一滴指血十分钟,就能准确率很高的测出来了,已经可以分发到家庭里边儿,像糖尿病一样的自己测一下填报了。我们知道在检测上做到充分、准确和动态,对防控有多大的意义。这就是科技的力量。

我们在这场战役中,现在打的很大程度上是社会组织的力量。科技的力量有吗?有,但是打得特漂亮吗?这个留给以后评价,留给在跟其他的国家的比较中去评价,这就是我们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所以现在的方舱医院,都是社会组织管理方面的力量起作用,科技方面的力量,我们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状态啊?我们应该少一点说漂亮话的科学家,多一点真正的,更多地看到问题的科学家,应当多一点目光冷静、头脑清醒、行动稳健迅捷的科学家,这是我们要做的事情。

中国的科学界搞很多的事情,但真正的塌下心来的,按照目光冷静、头脑清醒,行动稳健迅捷这样去做事情的,有,但还有很大的增长空间,这就是我们面临的问题。所以在研究中,我的研究组始终说的一句话就是,真正的拿到什么数据的时候都别激动,它必须是以冷静的目光,一定要头脑清醒,平和地去做事。

尤其是现在的情况下,不是歇口气的时候。现在恰恰在疫情的变化期,谁能知道这是长期的阶段性回来的像流感,还是人个体上能够慢性感染像乙肝,还是倏然而去像 SARS,还是第四种、第五种可能性?我们现在还都缺乏想象力。

因此我们需要好的国家医学科技创新体系。这也是通过这次大疫,我们民族必须增长的智慧,就是对医学科技的高度重视。能不能真正的战胜疫情,最核心的影响因素就是科学技术手段,这个是最核心的生产力,因此发展好和医学科学和技术是符合国家民族的整体利益,全国和整个社会都要思考怎样把医学科技放在重要的位置上,大家知道我们国家现在医学科技的投入,医学科技的体系建设是远远不够的,缺乏科学合理的设计。

在国际上,发达国家医学生命科学的研究经费,占到了人口科技经费的 40~70%,我们国家低得多得多,这就是我们面临的情况,而实际上医学科技的发展直接关乎整个民生的,是关乎健康产业发展,也关乎我们的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因此,在这次之后怎么能够坚定的推行国家医学科技创新体系的建设,是中国医学科学院为代表的这样的机构必须考虑的,也是我们整个国家必须思考的,代表国家意志和人民利益所必须坚定推行的一个社会发展取向

**我们在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上的一个最重大的问题,就是必须把临床和预防高度结合起来,这才是人间正道。**世界上的经验,社会发展的经验都证实,概莫能外。重视什么就把什么独立出来的管理体系,容易变成一种画地为牢的局面,其结果就是独木难支。

中央已经明确,要求地方要特别是重点地区和地方,要组织人群的流行病学调查,主要就是核酸和血清抗体,调查的目的能明确到底有多少所谓的无症状感染者要严格的、更科学、更经济地设计和抽样调查,不是简单地找几个健康人做检查,也不是对所有人做检查。

通过这个抽样,要能够对人群整体的免疫力状况和无症状感染者的比例摸底。现在着手做这件事,可以反映当前的基线水平。三个月、六个月后复查,则可以反映未来群体的免疫力和疾病流行情况。这个依据拿在手里,我们才能制定科学的防控措施,才能在世界各国普遍受到疫情影响的情况下掌握主动权,不至于陷于被动。

知乎用户 方丈住持在挂单 发表

说实话,我从他的话里听出了很多的愤怒。好像从来没见过他生气的样子,也没说过重话。愤怒在哪里,我推测一下:

1. 好了伤疤忘了疼。盲目乐观和过度恐慌共存,媒体一鼓吹,民意一沸腾,谁还管科学和冷静。

2. 今日果,往日因;今日因,明日果。没有风骨的科研土壤,结不出好的科研果子。都顾着抢论文,抢数据,跟欧美动员起来的科研能力一比,啪啪打脸。

3. 为了数据好看,不做血清学流调,不尊重科学和客观事实。

4. 山头主义严重,疾控搞疾控,医疗搞医疗。

知乎用户 发呆真是太好了​ 发表

大多数的人以为疫情的爆发周期仅仅可能是这样的:

其实,如果放松了警惕,还有可能是这样的:

第一波疫情基本控制住的国家,会不会和发源于美国的 1918 年西班牙大流感一样,后续还会有多轮爆发?还未可知。这正是传染病可怕的地方,健康人只是暂时还未感染,不能放松警惕。

以上是第一点。

第二点是,我们对新冠的认知还是基于历史数据的判断,开始时的 “不存在医护人员感染”,到后来的 “有限人传人”,从空气传播到气溶胶传播、粪口传播,这样的说法本身是没有问题的,足够严谨,我们也不要苛责他们。但是,过往的数据可能很快就过时了,新冠是会动态变化的,不会说我老老实实等个一年,等你疫苗出来消灭我。

第三点,我们对新冠的致死性认知不足。我国的 4% 是控制住的情况,如果医疗体系奔溃,死亡率会是多少?海外的整体死亡率已经到了 5.6%,英国、意大利的死亡率都已经到了 10% 以上,还在持续走高,这还是发达国家,印度、非洲这些国家会怎么样?新增确诊现在还在猛涨,分母变大一定程度上让死亡率看起来不那么可怕,等死亡人数开始跟上,才会更糟糕。

其实群体免疫这点,我反倒没有那么担心,中韩的做法目前来看仍然是最优解。以美国为例,全部感染,几亿的量级下,医疗基本可以忽略,死亡率大概率 20% 以上,民众会没有反应?先崩溃的一定不是我们,太远的也不要想太多了。


wh 核增了 1000 多例死亡,死亡率从 4% 变更为 5.5%,对这个病的致死率的认知是不是更深刻了?

发呆真是太好了:各国疫情数据及浅析

知乎用户 呵呵哒 发表

还是那句话,管他们国外干啥,人家都没当回事,咱们急什么。现在国内疫情有卷土重来的可能,严防输入,做好检测,还不是扎堆去浪,不戴口罩的时候。

至于什么 “科技战”、“组织战”,那就看看其他玩“科技战” 的后面搞成啥样再说。

知乎用户 知乎用户 5G2hF5 发表

不少人又逮着群体免疫高潮了,看把你们憋的,这玩意要有这么容易群体免疫,流感早免疫几百年了。

我早说了,911 奠定 21 世纪前十年的主基调,08 金融危机奠定第二个十年主基调,新冠很可能将奠定第三个十年的主基调。

看不清这点的,不会知道危险,也不会知道机遇。

知乎用户 萌阿萌 发表

还记得两年前的开学典礼上

正是王辰院士作为校长给我们作的讲话

当时不期间淅淅沥沥下起了小雨,许多同学都本能地撑起了伞

但是王辰院长却依然独立在雨中发言,并且即兴说了下面一段话,我的印象极其深刻:

“值此独特的雨中露天开学典礼,我想跟大家谈谈我的感受。同学们看到了,老师们都是这样立于雨中的,他们身后有雨棚屋檐可栖,但他们主动迈前,与同学们一同站在雨里。想起上次毕业典礼的时候,那天非常炎热,我们很多毕业生把学位帽摘下,当作扇子。我们有毕业生是着短裤,露腿毛,穿着 T 恤来参加毕业典礼的。那时,我对毕业生提了一些要求,我希望,今后毕业典礼的着装将源自同学们的自觉自省。在协和医学院,师者要堪为其师,生者也要优为其生,这样才能成其为协和。

刚才,当你们转回身,看播放协和历史的大屏幕的时候,同学们或打伞、或不打伞。面对协和历史的恢弘画卷,如果依然打着伞,即使不怕遮住自己的眼界,难道不怕挡了他人的视野?人的心中要有所信奉执守,更要懂得为他人计。后来,当奏唱国歌的时候,我觉得伞应当是自觉地拿下来的。作为协和的学生,如果在奏响国歌的时候,还需要提醒才收伞,该补课了。彼庄严时刻,老师们挺立雨中,除受言传之外,老师们的身教同学们更应当感悟到。今天只是小雨,还是颇具浪漫的早秋细雨。如果遇到疾风暴雨或凄风苦雨—好比着现实中的困苦,大家能够挺身而立吗?特别感到欣慰,同学们是有觉悟的。看,伞都收起来了,此为后生可教。我不想让你们淋雨,我很心疼你们淋雨,但是我更在意和珍惜的是你们所应该持有的精神。今天,协和的老师和同学们迎雨而立,这是协和百年精神的写照,全体师生,要以这种精神投身事业,完成学业。同学们作为入门学子,还没有受到协和的系统教育,就已经展现出良好的精神素养,对你们,学校深具信心。

不想大家多淋雨,就讲这些。啰嗦一句,特别叮嘱大家要锻炼好身体。年轻时要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一直保证身体的强健,使你们高尚的精神有坚实的依托,这一点至关重要。预祝同学们学业大成!”

今日看到王辰院士在民众陷入一种空前高涨的民族自豪满足感时

却仍能保持如此睿智冷静的头脑 点透问题本质 保持内忧外患的自肃精神

其实与他一贯真实深刻踏实的讲话风格和工作作风非常吻合

此外他既是临床大夫又是科研大家,在临床与科研上都是真正从一线走到目前这个位置

对我国现阶段的医疗水平和医学科研的真实情况深深明晰

因此王辰院士作为我国医学大局掌舵人之一,实乃国之大幸!


“我心疼你们淋雨,但更在意你们应该持有的精神:

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请务必保有 颠扑不灭的热情和未敢稍歇的担当

我辈会永远铭记在心,自强不息

山河无恙,匹夫有责。

知乎用户 艾伦小星​ 发表

还是那句话,这个病毒感觉像是那种,只要有一个感染者还在外面蹦跶,不论他是在七大洲四大洋哪里,不出十天半个月,就会导致全球各地都爆发。。。。。或者感染者增多。然后就会有没完没了的一天。

到最后,可能人们就不得不接受一个现实,这个病毒就是要一直共存下去了,谁感染上就自认倒霉。

就好像每年都有不少人感染艾滋,乙肝或者其他传染病,但是也没有举国之力或者举全世界停工停产之力来扑灭这些病毒。

那些感染上的人也只是自认倒霉,普罗大众该咋生活还是咋生活,该防范就防范,更多时候是防不胜防时只好自认倒霉。

当然,现在这个病毒是比上面的例子可怕得多,传染性强很多。

知乎用户 湖海散人​ 发表

其实通篇就写了两字: 打钱。

知乎用户 黄继斌医师​​ 发表

最近中国工程院王辰院士在 4 月 3 日接受采访说的一番话,让人内心震动很大,堪称警世恒言。

先介绍一下他的观点。
他说,我们要考虑到一种可能,若西方国家通过断腕求生,实现了对新型冠状病毒的群体免疫力怎么办?
那时,西方国家可以敞开大门,让物资及人流自由流通,而我们国家就会陷入被动,因为我们不可能时时处于高度紧张的社会动员状态。

下面是我的看法。

这儿暂且不谈由于病死率过高,病毒 ADE 效应,RNA 病毒不断发生变异等等情况,西方国家可能无法实现群体免疫
但是,要是它们确实实现了呢?

其实也不是没有解决的办法。

1、继续提倡全民戴口罩,维持口罩的产能,直到疫情落幕

从大数据看,全民戴口罩的地方,新冠感染率很低。例如,在新冠肆虐的意大利托斯卡纳,那儿的 “小中国城” 普拉托社区,官方统计在册的当地近 2.5 万华人、华侨无一人感染新冠病毒。这是因为这些华人,早早地就全部戴上口罩,注意洗手,重视消毒,特别自律。可见全民坚持自我防护,就是低成本的 “群体免疫”。
全民戴口罩,还有助于国内的制造业复苏,创造就业机会,避免产业空心化,提升中国医疗产业的整体地位。

2、生产和储备充足的抗击新冠的中药

我特别赞同王辰院士的说法,要加大对医学科技的投入,发展好医学科学和技术。
但是我们也要冷静地看到,中国的西医水平与世界最先进水平,有着较大的距离,仍需努力追赶。
根据《Lancet》2018 年 5 月 23 日的全球医疗可及性和医疗质量榜单的排名,冰岛、挪威、荷兰位列三甲,意大利是第 9 名,中国是第 48 名。
中国要在一年内赶上意大利的西医水平还是很困难的。
好在我们还有另外一个医疗服务体系中医。
通过真实世界研究(Real World Study,RWE),我们发现中医在抗击新冠疫情上,取得了一系列的真实世界证据(RealWorldEvidence,RWE)。
先看看居家隔离的情况。
武昌社区开展了一项关于新冠肺炎轻症患者使用寒湿疫方(武汉抗疫方)干预的前瞻性研究。
该研究由仝小林院士团队团队、武昌区政府、湖北省中医院、中国中医科学院刘保延团队、北京中医药大学刘建平团队等共同完成。
他们以武昌区隔离点居家治疗的确诊新冠肺炎患者为目标人群,以寒湿疫方(武汉抗疫方)为暴露因素,服用寒湿疫方的患者为暴露组,未服用任何该药(包括汤药、配方颗粒)的患者为非暴露组,分析两组患者的转重率及患者转重的影响因素。
最终进入分析的共有 721 例,寒湿疫方组 430 例,对照组 291 例。最终新冠肺炎病情加重率:寒湿疫方组为 0 例(0.0%),对照组为 19 例(6.5%),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再看看集中隔离的情况。
通过大数据回顾性研究也发现,中药全覆盖的武汉方舱医院,轻症转重率均在 2%-5% 之间,远远低于新冠病毒 10% 左右的自然转重率,粗死亡率更是降低到了 0.7% 以下,其中中医管理的江夏方舱医院实现了 0 转重。
可以初步判断,中药对于阻拒轻症进一步发展为重症,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通过英国首相鲍里斯 · 约翰逊的病例,我们能清晰地看到,他罹患的新冠重症,就是由轻症发展而来。
3 月 27 日鲍里斯 · 约翰逊确诊感染新冠肺炎,症状轻微, 在唐宁街自我隔离,同时接受英国顶级医疗队的治疗,却于 4 月 6 日传出病情恶化,转为重症。
可见阻拒轻症发展为重症,并没有想象中的容易。
经常看到有人声称新冠病毒目前没有特效药,但通过真实世界研究我们发现,尽管对于新冠病毒尚无特性药,对于新冠肺炎却是有特效药的,中药通过扶正祛邪的方式来调理患者的身体,我们应该大大方方地说,新冠肺炎的特效药就是中药。
所以,生产和储备充足的抗击新冠的中药,有助于我们抗击可能发生的新冠疫情,也有助于保障药农的生计,助力三农发展,建设好美丽乡村。

3、做好应对疫情结束后外部复杂环境的准备

在全世界疫情结束后,中国的外部环境可能会出现相当复杂、严峻的局面。

部分西方政治势力可能会通过各种方式来诋毁、攻击中国,以此转移其激烈的内部矛盾。

所以我们应该加大对外支援及供给医疗防护用品的力度,同时抓住较短的时间窗,加快推进新基建(指以 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为代表的新型基础设施,本质上是信息数字化的基础设施)建设,力争先于西方点燃新的工业革命,此外,还需要适当扩核,加紧建造航母,尽快形成威慑力,为和平赢得时间和空间。

做到以上三点,我们就能坚守到疫苗的诞生,坚守到全球疫情彻底结束的那一天。

知乎用户 你说的都对 发表

快三年了回过头来看,当初还真是缺乏想象力。不仅对新冠缺乏想象力,对世界对人类也缺乏想象力。

知乎用户 Pounding 发表

其实,我不在乎王辰王院士说的具体内容。但是,我在意王他说了些不同的话,还见报了。

这此疫情,有香港的 “国家敌人” 曾先生说话,有钟南山说话,有高福说话,有石秀丽说话,有李兰娟说话,有张爸说话,现在又有王辰出来说话。这些人,级别不同,身份不同,代表的团体不同,说的话,内容也不同。但,最后都能传到我们耳朵里。

在过去十年来的舆论氛围下,放个口子,让这些人说这些话,很难得啊,这背后有多少人在默默的牺牲和斗争啊……

要感恩,那些听不到看不见的人们,也是活菩萨。

谢谢你们!

知乎用户 莱瑞蕾 发表

我从没觉得我们在这场仗里打的有多漂亮,事实上我们就是惨胜,而且目前还没胜,这里也没有所谓的中国速度,起码中国速度不应该是这样一种迟钝的,不理性的。我们不能处于一种常态化的压抑状态,更应该好好的想一下以后怎么办?

有人说面对这种疫情所有的国家都无法做到准备充分,我想说的是这不是一个大家都差所以我就可以无所谓的问题。难道现在体系存在问题我们就可以视而不见了?我们是否有把传染病防控作为始终贯穿我们日常医疗体系的一环?针对未知的病毒我们是否能足够冷静的去看待它?是否有勇气把我们所要面临的问题抛出来,科学的,更准确的认识他?我们的疾控体系还有城市官僚管理体系能否根据科学的结论来进行部署?我们的社会医疗生产体系是否时刻准备着应对这样规模的疫情?

钟南山之前在采访中就说过,SARS 那时候是把手放开了,这次不行了。为什么放开了?是不是因为我们当时没有更加深入的研究这个东西导致我们现在面对一个和 SARS 很类似的病毒的时候依旧 “不聪明”?SARS 当时留给我们可以研究的东西有很多,包括检测的优化,对病毒的识别,我们能不能做到碰到下一次疫情的时候不会因假阴性等问题而感到困惑?面对治疗方法我们能不能少一些道听途说,多一些脚踏实地?恕我直言这次国家卫健委的指南里写了数个药物,但并没有强调药物之间的相互配合作用,现在无论是我们还是欧美都处于一种 “也许这个有用” 的状态。如果我们能抢先一步找到行之有效的成体系的治疗方案呢?换言之如果这次欧美研究出了更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呢?所以我觉得我们应该少说些漂亮话,多做些实事,认真的想一下面对这种疫情我们还能改进的有哪些?

最后我要说一点的是,我们能不能加大对医疗科学的研究?包括不限于冠状病毒,还有丝状病毒等等,我们可不可以给我们的科研人员一个好的环境?可不可以少一些阴谋论,多一些群众信任?我们是不是该思考我们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在我们整个社会中所处的位置太低?你们总说吹哨人吹哨人,我觉得一个是我们能不能不要吹一些 “捕风捉影” 的哨子?我们是否能将疾控体系和临床体系互相结合?第二个是我们能不能在做到科学的吹哨的同时,理性的看待哨子背后的意思?能不能少一些“英雄的城市”,多一些中国速度?我觉得这都是值得我们深思的事情

知乎用户 猫骑士 发表

王院士有些危言耸听,但大方向的看法是没有问题的。

我两个星期之前就持的观点,随着新加坡的沦陷,基本上已经得到印证了:只有在爆发初期就把疫情控制到足以复工复产的程度,并且始终保持管控力度,才能赢得胜利。

除了这条路,其他所有的方法都不行。

疫情考验的是政府管理能力和物资生产能力,打击的是全社会的经济循环,消耗的是物资储备,

如果在疫情的第一波爆发里没有回复到复工复产的程度,整个社会就会进入一个恶性循环,封锁 - 无法忍受 - 复工 - 爆发 - 再次封锁,

很快就会摧毁整个社会的金融流动性和物资储备,以及群众在物资和精神两方面的抗压能力。

我可以断言,目前看起来已经稳住的意大利,还是又紧张起来的新加坡,再次完蛋只是时间问题,至于英美法德,已经迈入地狱之门了。

在全世界大多数国家陷入这种境地之后,那些无法自给自足的国家,即使在前期抗疫胜利,依然免不了要沦陷。

新冠疫情的未来走向,必然是在全世界范围内反复爆发收割人头,直到廉价有效的治疗方式出现。

如果一直找不到廉价有效的治疗方式,恐怕就真要面对群体免疫这条路。

如果新冠确实点了 ade 天赋导致群体免疫也不行,恐怕世界未来的样子会让我们每个人都无法想象了。

总之,疫苗研发要加快,社会生产能力不能再受影响,现在做的一切不仅仅是为了救中国,更是为了救世界。

知乎用户 月见目闲 发表

看到很多人说:疫苗普及才是最终胜利。喵喵喵?没听钟老说过 “没有证据表明新冠不会重复感染,群体免疫方法无效。” 言下之意就是——有了疫苗也顶多保证 1-2 年安全,等疫苗失活了,还是有几率被感染,你得定期疫苗,并且你不知道疫苗什么时候失活,还得定期检查……

如果全世界都放弃抵抗了,你要不要打开国门?不然要么经济衰退而亡,要么就是重走大清闭关锁国老路……

最担心的是:到时候不得不做出战略改变,不得不开放国门。但是,如果疫情在国内全面开花,政府还有财力兜底治疗吗?全国的医院还有能力一直 HOLD 住不被挤兑吗?

COVID-19 已经改变并将永远改变世界秩序,但是 “严重程度” 其实可以十分悲观。

有时候我在想,也许武汉一开始瞒报,也能走出一条血路——那就是:把新冠当做变异的流感,不知者不惧。你看包括日本在内的发达国家第一选择都是这样的:既然无计可施,那不如末日狂欢吧~

这真的是末日:

别以为年轻人可以扛过去,这意味着人类的平均年龄可能会被压缩到 60 岁。

别以为年轻人扛过去就没事了,事实证明它是有后遗症的,让人变虚弱之后,第二次第三次还遇到的话,就躲不过去了。

别以为只是平均年龄缩短的问题,同时面临加速 “少子化” 问题——他能让男性不育。

别以为只是所有人少活几年的问题,这对大家 “养老” 和“养房”的态度会发生根本性的冲击,经济秩序将被改写………

你也许没想过,这可能是人类结束的方式。

看到有报道说:因为新冠而世界减产的原因,地球生态环境正在加速修复——看吧~ 再一次证明了 “存在即合理” 的道理~

知乎用户 百事可乐的喜欢 发表

这个只是一个提前预警而言。国内媒体和广大百姓就不要过度歪曲理解了。

国外的 “群体免疫” 其实很多人都还是没理解明白。

中国这次遇到疫情采取隔离制度,用社会组织方式击败新冠病毒说白了就是前期的疫情反应实在是严重的官僚作风,拖拖拉拉,隐瞒实情。导致新冠病毒集中性爆发,从而导致医疗系统承受不住如此巨量的治疗需求从而被击穿。

所以说根本问题是疫情的跟踪检测。只要这个弦没有放松,发现即可治疗,那么就不会出现医疗系统被击穿,就算被感染也能得到及时的治疗。从而避免死亡。也就是说将爆发性集中性的病毒感染情况缓解为均匀的平均性的,而这个数字控制在当地医疗治疗承受能力范围内的。

从而以一种很隐蔽的,缓慢的可接受的实现 “群体免疫”。

而新冠病毒的可怕是其在医疗系统被击穿后的高死亡率上,如果是有足够医疗支撑的情况下,其死亡率其实是很低的。这也是英国医疗专家提出 “群体免疫” 的动机来源。包括美国开始将其当做大号的感冒,都是这个原因,而不是说他们多无知。中国老百姓用脚趾头都知道这病毒很猛烈,要赶快隔离防疫,怎么人家都不急!

说白了,就是中国在全国征调 4 万多医疗精英支援武汉,外加全国性其他辅助支援,从而导致中国在 2 月中旬后就开始缓解了医疗紧张局势,在有足够医疗资源支撑下,让新冠病毒这个王者在中国变成了青铜都不如的一个情况。欧美各国在看到中国数据后都大大松口气,以为新冠病毒不过如此。然… 然…. 意大利是第一个品尝到新冠病毒真正威力的国家,死亡率急剧攀升。于是整个欧美哗然,终于再也不敢小看疫情。

大致就这情况,其实就算欧美集体获得了免疫力,中国就算和其交往,只要做好防疫措施,不间断不放松进行疫情跟踪防治,外松内紧。保证当地医疗资源不被击穿,就什么事都没的,国民也会在不知不觉中获得 “群体免疫”

所以说国外获得 “群体免疫” 真的是很对中国不利吗?真的不算什么。关键还是在于及时快速的疫情反应机制。……………….

也就是说各位不要歪曲理解国外 “群体免疫” 后好像就是金刚不坏之身,然后跑中国来,中国人没这个免疫力被感染,从而象白人用天花病毒灭印第安人一样搞中国人。或者说搞得中国不能放开国门。你只要记得新冠病毒对于有足够医疗物资支撑情况下,它就是个青铜。虽然有致死率。只有医疗系统被击穿,它才是王者。后期国家机器进入正常启动了,口罩和连花清瘟一类药物容易买了,新冠就是个大号感冒了。

“群体免疫”这个不稀奇,中国人早就在 “群体免疫” 这条路上走在。只是国家要保证这个 “群体免疫” 不能让百姓付出惨重代价而已,要把人命放在压倒一切的位置。信不信,如果现在国家对武汉进行一次地毯式核酸检测,不知道要查多少无症状者出来。问题没必要,只要你不发热不发病,十有八九是有抗体免疫了,就算有毛病了,现在医疗资源丰富,能基本保你不死了(致死率低)。这不就是 “群体免疫” 的路子吗。所以你担心国外什么 “群体免疫” 干嘛呢。

(关于只要有足够医疗资源支撑,死亡率会很低的,你们可以查看除开湖北其他省份城市嘛!其他省城市的医疗系统没被击穿,有足够资源收治,你看死了几个人?就是这个情况,所以老外喊着中国骗了他们,就像衡水中学的考生参加联考,说好简单。你信了,于是没怎么去复习,结果考个稀烂,于是骂衡水的你丫的咋骗人。)

………………………………………………………………………..

群体免疫_(herd immunity,group immunity)_,是指人群牲畜群体对传染的抵抗力。群体免疫水平高,表示群体中对传染具有抵抗力的动物百分比高。因为,疾病发生流行的可能性不仅取决于动物群体中有抵抗力的个体数,而且与动物群体中个体间接触的频率有关。如果群体中有 70%—80% 的动物有抵抗力,就不会发生大规模的爆发流行

麻烦问我的人好好看看,细细想想。印第安人被天花灭,不是其没有免疫力,而是接触天花的几率有关。因为没有防疫措施,导致接触的几率很大。所以被群灭。

中国现在是人为进行了干预,阻隔的新冠病毒的接触几率。未来只要是建立合理合适有效的疫情警报机制,就算有新冠病毒发生,也是不会产生大规模传染和社会问题的!

………………………………………………………………..

对于国外放弃治疗的那种 “群体免疫”,无症状感染者不代表就是产生抗体。对新冠病毒的免疫是指的是人体检验出来无新冠病毒传染性才是免疫。比如艾滋病毒,潜伏期从感染艾滋病病毒(HIV)开始,到出现艾滋病症状和体征的时间。人体感染艾滋病后需经过 0.5~20 年,平均 7~10 年的时间才能发展到艾滋病期。谁敢肯定你就一定获得真正免疫力?那些无症状者依然能查出阳性,这不就是超长待机的潜伏期?

更扯淡的是:冠状病毒会变异啊,不靠科技手段标靶式提高免疫的广谱能力,一旦病毒变异呢?前期的 “群体免疫” 是不是要重新再刷一次?它变异一次刷一次,有多少人能在“达尔文式淘汰” 中存活下来?开什么玩笑?不要瞎理解人家院士的本意好吧!

最后我要提醒各位:早期中国防疫时候,美国对自己位置认识是隔着河看笑话。现在火烧它自己身上了,开始启动防疫了,不要小看美国的。现在世界主流国家:中国,韩国,日本,俄罗斯,德国,法国,英国,意大利,美国,都重视防疫,虽然有的还在水深火热中,但没谁真敢放弃。只要世界主体经济国家在防疫上不玩 “达尔文式淘汰治疗法的群体免疫” 其他国家如果不跟上,就必然被整个世界抛弃,到时候扣上你一顶 ““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英文简称 PHEIC)” 你就知道什么叫生不如死。世界把你隔离。直接等着回到石器时代吧!原来是美国在隔河看笑话,现在是你要是不防疫,有极大可能坑美国,把美国拖进去,美国人哪怕是亲爹都会翻脸!到时不是说中国急不急问题,是全世界着急!

知乎用户 薛定谔的猫 发表

看了王辰院士的全部讲话内容,瞬间变粉丝。当然,我也是钟院士的粉丝。

直面问题才能解决问题,王辰院士看的非常透彻,我们前期取得这么大效果的原因更多的是社会干预,而最终解决问题需要疫苗。

不可否认,像群体免疫这种方法,在我们国家根本行不通,基本会被大家认为是 “草菅人命”。但问题在于,在疫苗研究出来之前,如果西方国家通过牺牲小部分人而大部分人获得了免疫力,那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我们如何保证在全球供应链畅通的同时,又把自己保护好,是我们需要思考的。

总之,我坚信也很庆幸祖国有这么优秀的一批人,把我们保护的很好,谢谢你们!

知乎用户 圣光出鞘​ 发表

不要过度解读,就是字面上的意思。

1. 我们确实是靠组织能力赢的,我们对待这场疫情,技术上所做的和 100 年前伍连德在哈尔滨处理鼠疫没什么两样,本质上都还是从传染病的三要素(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入手。

2. 钟老也说过类似观点,我们要建设疾控中心,培养更优秀的疾控体系,给疾控中心更大的权力,以在下一次做的更好。

3. 对新冠还是不能轻视,无论是疫苗还是药物目前都还没取得突破。

4. 关于群体免疫,我个人认为,先等国外群体免疫成功了再说吧。王院的意思更多是谨防境外输入

知乎用户 瀟雨​ 发表

因為控制新冠疫情,唯一有效的辦法就是 shut down。關閉所有非生存必須的公共場所,停止所有非生存必須的物資的生產,禁止所有非生存必須的出門。

但這是個「殺敵一千,自損八百」的方法。對經濟、對失業率、對人的精神健康、甚至對家庭關係都有極大的影響。

就這麼一次還好,但是社會承受不了反覆發生。

然而,除非新冠病毒像 SARS 一樣,最後因為無人可傳,就徹底絕跡。或者有了疫苗而且很有效,導致大家不再怕這個病毒。否則,這個病毒就會長期跟人類共存。

要讓新冠病毒像 SARS 一樣徹底絕跡,恐怕是不可能了。因為先是中國爆發,再來是歐美國家,接下來可能換成第三世界的貧窮國家了。

而貧窮國家不可能像中國或歐美一樣 shut down,那樣的話餓死的人會遠比病死的多得多。

而如果病毒長期跟人類共存,在這個病毒的傳染力這麼強,一旦一個人中了,馬上就會變成十個,再變成一百個,而且疫情初期還很隱蔽不容易被發現的情況下,結果就是新冠會時不時就在某個地方爆發一次。

然後時不時就有某個地方要 shut down 一次。每次的 shut down 至少要持續兩個月,就像現在的中國和歐美國家一樣。

要是真的以後時不時 shut down 變成人類的日常生活的話,那人類的文明就完全被改變了。

知乎用户 不文超 发表

真巧,我这个回答不久,隔壁 B 站拍摄了《后浪》

在此也做一首打油诗,来致敬一下

长江后浪推前浪,后浪死在半道上。

还拍《后浪》喊 “加油”,骨灰洒在你坟上。

昔日拜年黄鼠狼,而今摇身变前浪。

五四青年成绝响,人间空设假灵堂。

—————————————以下为原答案———————————————

王辰院士说的很含蓄。

实际上吧,中国目前经济下行,已经是许多人心里都明了的事了。阶级越来越固化,资本越来越压榨,加上和欧美明里暗里的各方面非武力的战争,实际上民众生活是越来越难了。“中国式” 经济危机在酝酿。

其实疫情暴露了很多问题,同时也掩盖了一些问题。毕竟很多城市苦苦支撑的 “面子”,掩盖经济下行,甚至危机。如今都可以找借口,让疫情 “背锅”。

一方面疫情某种程度上加速了经济下行,另一方面也做了保护伞——

这个不能说的太细。毕竟各个省份发展程度不一。不过有的省份已经支持不住了。

我老家是东北砍省两个鸭子哪儿的。可能许多人都不知道,前年,那里爆冬了…… 只因为总督进京说了一句 “我们还可以(从不拖欠工资)”。还有鹤岗等地,形式也不乐观

其实全国除了一线城市,二线往下,内卷已经严重到一定程度了。

王辰院士意思话里话外很明显——有些问题,不是因为疫情而暴露了。而是早就暴露了,但是又给盖住了。

所以疫情是控制了,可问题还在那里,没有解决。

王辰院士很明白,有的问题,上面会解决,但有的问题,很可能一带而过,甚至视若无睹。

所以,王辰院士也没别的意思,也就是尽自己职责本分的提上那么一句。至于上面能听进去多少,恐怕他自己心里也没报太多希望……

ps:评论区可以友好讨论,禁止 YYGQ,和自以为是。否则直删不谢

———————————————————————————

做了一档音频节目,《三好浪说》,几个年轻人的胡比瞎侃~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

三好浪说在线收听_喜马拉雅 FM

知乎用户 王一桥 发表

王院士还是有洞察力的,说的也是事实。不过知乎也好,微博也好,中国并没有一个真正的公告板系统,甚至医生专业内部,也没有一个公共媒体系统,都是被各种带节奏的资本媒体集团操控的,伪装成新媒体的传统媒体。

所以即使有什么好的见解和意见,也没法吐露或者补充。

知乎用户 坏嘟嘟 发表

现在很多人认为中国的疫情已经过去了。欧美的疫情应该到秋季之前也过去了。然后新冠这个瘟神到年底就嗝屁了。胜利近在眼前。

如果我们开一下脑洞,往坏处想想呢?

如果第三世界国家普遍爆炸。

如果可以通过动物传染回人。

如果新冠抗体不能保证长期免疫力。

如果瘟神连续发生变异。

如果疫苗和特效药迟迟开发不出来,或者虽然开发出来了但是追不上瘟神变异的速度。当年的西班牙流感就是爆了两波。第二波和第一波已经不是同一种病了。

那现在应激性的组织动员机制可能就要演变成一些长期机制。世界有可能相当一段时间都恢复不回疫前状态了。

我觉得院士主要说的还是加大医疗和科研投入的问题。对于普通人来说,至少口罩还得接着戴着。

知乎用户 大王派我来炸山 发表

老百姓可以吃瓜,但国家的政治精英层必须要当理中客,不断得自我纠错,这才是这个国家得以继续昌盛的源动力。

知乎用户 之乎 发表

3 月 19 日我在头条发表观点,新冠的无症传染特性决定了只要病毒传染到人类,不管从哪个地方开始,基于有现实可能性的决策行为,都不可能阻断新冠爆发和蔓延全球。没有一个社会可以按照网络舆论一面倒的对任何病毒疫情 “宁可错杀不可放过” 思维去决策。或许在现在复盘可以讨论出更佳的应对措施和时间点,减少国内爆发蔓延程度,但是明确信息是 1 月初在海外就有确诊病例(是确诊时间不是感染时间),任何证据都不支持武汉做到 12 月底 1 月初封城(那种病例下封城,欧洲的前车之鉴很可能反效果)。而且病毒到底是否单点来源,来源哪里,何时传染蔓延到今天都毫无科学结论,唯一确定的是去年 12 月前就传染到人。 武汉什么时候封,如何封,如何做,都不可能扼杀病毒在武汉里面。 对比现在,我们知道疫情控制后 130 万入境人员,也清楚一定有一些无症感染者已经不在隔离观察里,现在集中隔离 14 天和检测达到的阻绝率也只是 90%(国内分析数据感染后 14 天发病 90%, 21 天 99%, 14 天隔离只是拦住 90% 感染者, 现实也不支持统一隔离到无限接近 100% ) ,这风险比武汉 12 月底情形更高而且更明确着,但是我们也不可能把这 130 万一个一个再控制,也没意义。

任何决策都是在风险和代价中寻找平衡,极端回避风险是幼稚思维和不现实的。可以调查武汉湖北以及专家组等等相关人的行为决策是否有过失,并且追责,但是网络一面倒的潜意识 “如果当初武汉等怎么做,疫情就不会爆发蔓延” 的情绪非常不科学,不理性。 出现的很多情绪化声音和事件到今天还被欧美作为 “证据” 攻击和抹黑。

在美国意大利欧洲等等, 政治人物的傲慢轻视也确实让疫情走向更黑暗,但是疫情无症传染期间,病例不多的假象也让大多数民众当”流感 “对待,这些决定了疫情爆发蔓延无可避免,政治人物决策更积极的话可以减轻或者延缓。 但是就如我们现在外防和内控,不可能以” 极限降低风险“来操作, 社会各方面平衡不允许,也没有上帝之眼穿越看到未来。

欧美和全球的蔓延爆发,欧美有很多甩锅中国的声音,国内有抨击他们傲慢的意见,现在看来这些都不重要。 事实上没有一个国家可以阻挡病毒渗透和爆发, 美国 1 月底第一个对我们封锁,但是没任何可能对全球封锁(即使那时美国真实没有一个病例), 封锁也不可能按照现在的入境检测核酸 +14 天集中隔离 + 检测核酸( 那时试剂没有,也不了解假阴性,现在数据感染后发病 14 天只有 90%, 21 天 99%。。) 那时都被我国和世卫反对,也证明那已经是 “超常严厉” 的措施了。随着更多证据呈现,钟南山对新冠传染性也从不如 SARS 到超过 SARS 的判断转变,这都是医学科学 “循证” 的逻辑体现,社会决策莫不如此。

所以,如何看待? 新冠对全球社会,经济等等全方位的灾难才刚开始,对于每个国家每个社会每个人都还是黑暗中前行, 包括我国,远不是大多人想象的光明一片,黎明何时开始倒计时还没人知道。强烈建议医学科学界多拿出科学证据,科学论证,科普解释,多发表文章和观点让全民包括全球人民真实了解新冠病毒爆发和蔓延的本身独特性, 各国政府的傲慢或者自私或者无能有导致疫情爆发蔓延程度的责任,民众个人偏见和观念也有 “雪崩中的雪花” 的责任,但是任何人和机构的决策都不可能带有上帝视角,深刻认知这些非常重要,放下偏见,战胜新冠需要全球各国,和全人类同心协力,才能见到曙光。对于我国,人民真正了解新冠疫情的现实,减少怨气,才能在未来漫长艰难时期坚决万众一心同舟共济,也不会再输出对人类合作无益的声音(虽然委屈,但是全球一荣不一定共荣,一损肯定俱损)。

知乎用户 土豆爹 发表

1910 年的东北曾经爆发鼠疫。

清政府指派天津北洋陆军医学院副监督伍连德为全权总医官赴哈尔滨,开始了大规模的鼠疫防疫工作。

要知道,那个时候的中国积贫积弱,医疗物资几乎没有。

伍连德的方法在当时惊世骇俗:焚尸。

这一个做法曾经在讲究入土为安留个全尸的东北遭受到很大的抵触,险些激起了民变。

但伍连德上书清廷:“不照我说的做我就不干了。”

于是摄政王载沣拍板,无视汹汹的民情,大规模火化尸体。

这个做法如今很好理解,这是以焚烧的方式减少传染源,加上人与人之间的有效隔离,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我们也能取得抗击疫情的胜利。

只要尊重规律,认真做事,哪怕是晚清政府,也可以做出漂亮事,何况今天?

我们的确胜在社会组织上,但面对流感疫情本来就是防控隔离大于医疗科技水平。

所以这没毛病啊。

因为流感特效药本来就是往往会滞后很久,所以其实千百年来人们面对流感的防控手段,实际上没有本质上区别。

而我们的制度优越性可以让我们在组织结构上更好的集中力量办大事而不是像美国一样各州相互推诿。

这不香吗?

知乎用户 果酱君​ 发表

2003 年非典突然来了,又突然走了,我们的科学界当这个是个偶然事件。

在今天,如果一个人说非典和新冠的来源问题,多半会被一群自以为是的人扣上阴谋论的帽子。

正是因为 “阴谋论” 这三个词,我们的科学界才不会认真的研究非典,才导致十几年后,新冠来的时候,束手无策。

事实上,新冠和非典,非常蹊跷,有多少个巧合,这些巧合如果不加以认真对待,那是缺心眼。

非典发生的时候,中国是重灾区,而中国在 03 年具有什么特殊性呢?

在 03 年,是资本最可能逃离美国去中国的时间点。

你知道 2000 年美股科技股泡沫崩盘吗?在道琼斯指数上,2000 年以前是一个日线级别上涨,并且出现顶背驰,从此之后,美股有三种演化形态,日线下跌,周线或者更大级别盘整,与最近中枢为周线中枢

这三种演化形势分别对应转折力度由强到弱的三种可能性,美国人希望的,是这个向下的转折尽可能的弱化。最好是采用第二或者第三种形式,一旦这种形式形成,理论上,就可以继续原有的向上空间。构建向上的多头陷阱,将潜在有可能取代他成为下一届经济周期发动机的经济体肢解。

经过美国的统治者一系列精湛的操作,(当然,那些认为 911 为中国创造了发展机遇的人可能该说我胡说八道了,911 也是这一系列精湛操作的一部分),美股成功的选择了美国人希望的剧本。

通过小布什一系列的伟大操作,美国达成了这一目的,最终走势选择了一个周线盘整,但是,这个周线盘整的形态是一个向下的倾斜状走势,如果想要让走势之后能够突破这个周线中枢继续向上,必须得依靠震荡的力量,通过震荡将人心汇聚起来,这就要求在接下来的向上段走的比较有力才行。这个时间点,正是 2002 年底。

(看上图第一段向下密密麻麻反反复复的样子,就知道美国的金融操作者有多么伟大,正是他们神一样的操作,将不可能变成了可能,当然这对于我们是不利的)

知乎上不知道有没有对走势图有感觉的,你看看上面第一个向下段,想像下这个下走的有多么的不容易,不知道你看没看到这走势背后美国的金融操作者的高超技巧。

站在 2002 年底,想要让走势向上走出强势,非常难!

原因是什么?

走势图刚刚从底部下来,在 2000 年的顶部以纳斯达克市场的科技股暴跌为代表,大量资金来不及逃离,被套牢,上面全是抛压。

在这个时候如果向上冲关,就必须保证到压力区的时候那些被套牢的资本抛盘意愿不能太强。

这一点可以通过美元贬值来部分达成。于是我们看到,2000 年到到 2003 年 6 月,美国利用 911 等一系列事件将美元从 120 贬值到了 92,确保了货币相对于欧元的低位,为那些套牢资本外流施加了某种套牢的阻力。

(为了给美股反弹时解套的资本套一个汇率的套子,美国人煞费苦心的将美元在一两年内从 120 跌到了 90 多)

但还有一个麻烦,就是中国。

中国此刻有着庞大的体量,也就意味着有着庞大的空间,更恐怖的是,中国在当时实行固定汇率制度,也就是说,无论美元怎么贬值,美元和人民币都是绑定在一起的。

这尼玛要了亲命了啊。

如果美股在这时候向上,内有上面天价套牢盘阻挡,外有中国这么大的经济体抽离资本,美股是断断不能走出美国期待的金融剧本的。

这时候怎么办?

别忘了,金融的本质是人心,而人心,是可以操纵的。

最直接操纵人心的,就是病毒。用病毒将一国经济发动机暂停,期间利润率就会走低,对外的资本吸引力就会暂停。

事实上,我们看到,中国非典直到 8 月份才告一段落。这保证了,在 2003 年几乎大部分时间内,中国经济体对外资的吸引力下降,正因如此,道琼斯指数才能在抛压最大的地方构建出一个平台,之后破位向上,走出了这一个力度比较健康的上。

也正是如此,美股才会在 08 年次贷危机之后,转头向上,构建多头陷阱。

没有当年的非典,美股短短不会有 09 年到 19 年的牛市。当然,这是最后的多头陷阱。

在知乎上回答问题,有时候非得照顾那些啥也不懂的人,其实也很可悲。人的无知之处在于,当看到一个自己没有听过的东西的时候,本能的抗拒和排斥。就像我说新冠病毒非典病毒一样,一样有其在走势图上的时机问题。而如果爆发的时机巧合,就说明不简单。结果被人们骂成了大傻子。

后来我专门找了一大堆新闻,心说,新闻报道都有据可查,如果用逻辑将一些新闻串联起来,肯定就有依据了吧,于是我写了一篇有事实有逻辑有推论过程的文章,而且我觉得这个文章的逻辑应该大家都能懂。

你猜结果呢?

我又一次被骂成了大傻子。就是这个答案。

如何看待 4 月 5 日美国新冠肺炎确诊人数突破 33 万,累计死亡人数接近破万?

事实上,只有真正的大傻子,才会用阴谋论这个词,形容那些从另一个视角审视出问题的人。

这就像一个聋子,在嘲笑另一个人,只因为另一个人说交响乐很美。

用走势图的视角,看得出,这个非典和新冠都不简单。

那么科学界,你这次还能像上次一样,打哈哈,哈哈哈哈就过去了?

难道中国人都记吃不记打吗?难道,以后我们都做傻白甜,人家用阴谋阴我们,我们面对这阴谋,只会给质疑阴谋的人扣上阴谋论的帽子求得心里安全感?

醒醒吧,干点正事吧。

还等什么,点赞,评论,关注我吧。

去我公众号做做客,或许有你想看的呢?

公众号:果酱观

[

投机理论源头

京东

¥418.00

去购买​

](https://union-click.jd.com/jdc?e=jdext-1230988129957134336-0&p=AyIGZRtfEAYbD1IfWR0yEABUH1gSBxsGUhNrUV1KWQorAlBHU0VeBUVNR0ZbSkAOClBMW0sZXBQGEQBQEloSCg1eEEcGJUoUQwp%2BKRd5d0YzWh5pX0hVAngNZ1QeC2UbUhUAGgZUG1wWMhIGVBtfEAERAVQraxUHIkY7G1oUABUFVB5rFDISA1wcWBMDFwJUElMcMhIPUSuNu5bHj%2BrC67DUuKmAluvAi7nT651rJTIRNw5OD1xHDgdWGVodCxsHVhNTEQQSBVAZWRIeEzdVGloWAhMOVxlaewN8B10cWBUEEA9cG2sVMhI3Cl8GSDIQBlQZWQ%3D%3D)

知乎用户 如水 发表

坐标英格兰,打完字去写 essay,王院士说的对,我们这次做的好,真的是我们众志成城的结果。而且我们整体民众政府对生命极度尊重,尽管在过程中也出现了多次不幸,但我们从上到下都表现除了齐心协力共度难关的态度,并那么去做了。而这次疫情同样暴露出我们很多问题,比如初期的防护用品产能不足,以及实际医院数量过少,医务人员数量少待遇不够等等。我们不能盲目自大,应该清醒的认识到,没有多点爆发是中国人历来积德和湖北地区以及多地人民牺牲自己的春假以及其他的缘故,而不是我们真的是地表最强了。我们必须在今后的日子里尽快改正问题,比如加强地区医院建设,改建更新老旧设备,并培养更多的相关工作人员。同时也可以带动我国医药以及医疗设备产业进一步发展。我们需要做的实在太多了,而不能在这沾沾自喜。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王辰院士这时候出来给大家泼泼冷水挺好的,现在就过于乐观不是什么好事。个人觉得没有必要因为只言片语就对王院士的话持否定态度,原文通篇读下来是很有道理的,切不可断章取义。如王院士所说,我们的医疗系统仍然不够健全,医疗科技距离发达国家仍然有差距,断不能因为一时的胜利就发昏。而且王院士有些话很有深意,我们应当警惕在国家大事上眼光短浅只知道谋私利的人,应当重视实践,凡事理性分析,头脑清醒才能使得万年船。切勿一上来就站队,不读院士原话就急着上纲上线口诛笔伐。

特别是王院士关于群体免疫的观点,个人认为王院士此言主要是为了强调医疗科技投入、疫苗开发的重要性与紧迫性。并非强调群体免疫是对的。但作为一个业余人士,我个人对群体免疫仍然抱有疑问。看王院士的说法,虽然西方群体免疫未必对,但可能是有效的。且不说伦理道德价值观的问题,毕竟道德伦理并非一成不变的。单说可行性,按照之前知乎高赞回答给出的估算,想要获得群体免疫,怎么也得三分之二的人感染。依照美国的人口,差不多得两亿人感染才行。虽然美国现在三十万的数字与实际数字有可能相差甚远,那照常识估计至多也就百万余人感染。这怎么看都与两亿差的太多了。而且真要两亿人感染,且不说医疗的问题,社会秩序显然会崩溃。但是院士这么说肯定有院士的道理,希望懂专业的大佬可以从科学的角度而非伦理的角度来回答一下这个问题。

知乎用户 木兰她哥哥 发表

提醒的及时到位,国士无双。

本质上来说,我们的医疗资源是很不充沛,我们考了七十分的原因是砸了天量其他资源,那种资源再用一次也很难,以至于到了今天我们还在舔舐那深深的伤口,复工复产何其艰难。

另外所谓的集体免疫淘汰老弱病残很扯淡,就拿英国来说,五千万人口,不管真假,还是话反着说,一开始是打算群体免疫的,按照 10% 的重症,五百万重症,按照他们一开始的设想,死亡重症 1% 也就是五万人,这踏马不是扯淡吗?就为了淘汰五万人,然后又多了 490 万半残废,这 490 万重症至少产生五十万比老年人还麻烦还虚弱的人群,这账怎么算的?是不是我搞错了概念,还是数学不好?

知乎用户 南宫安梦 发表

现在国内的抗疫战争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同时,国外疫情的蔓延与各种人间迷惑行为也让我们在最近疯狂吐槽——大洋彼岸和懂王大统领的迷惑操作已经快把知乎段子手和大佬们的脑细胞给榨干了。。但毕竟,当初在我们最艰难的时刻,他们对我们摆出了怎样的恶意与傲慢,我们现在做出舆论的谴责与反击具有不言而喻的正当性与合理性。

但有一说一,我们在肯定自身巨大成就的同时也不能因此而飘了,其间暴露出的问题,王院士作为顶级的专家肯定比我们看得更加透彻,希望我们的领导层、医学家、科学家与广大人民,能在这来之不易的阶段性胜利的基础上戒骄戒躁、继续巩固胜利果实,不卑不亢,科学地看待与分析暴露的问题,让我们的国家与体制更加完善,走向更好的未来。

知乎用户 并非如此 发表

我知道我的回答一定会被很多人骂, 但是我必须为我国的科学家点赞, 同时谈谈我的理解。

这份报告只有一个目的,就是提醒国家我们必须有一个新的战略应对欧美乃至世界的突然变化。

我先说说德国的情况, 根据 4 月 6 日最新的报告, 德国近 10 万的感染者, 死亡率 1,5% ,死亡平均年龄 82 岁, 82 岁是个什么年龄, 恰恰是德国人当前的平均死亡年龄,目前意大利够惨吧, 当前的平均死亡年龄依然有 77 岁, 还高于我国预期人均寿命, 你们一定在想, 我这是给欧洲唱赞歌, 其实我内心十分焦虑, 因为我和我的家人目前都好好的在家隔离,物资储备丰富,打算多挺一阵子,可是在赤裸裸的数据面前, 你们知道德国,奥地利, 法国, 瑞士甚至意大利都开始开始讨论什么吗, 复工, 解禁, 而且不是少数,而是大范围讨论, 奥地利,复活节后就要有步骤的开始解禁, 是不是很魔幻, 在我们眼里这些国家都要崩溃了, 但是他们却有计划的放弃治疗, 而且每一步都有大量的数据提供给质疑者, 似乎全程都按着 “科学” 的指导前进, 他们如果复工,我在德国就要跟着复工, 幼儿园开门,孩子不去, 老婆就要停薪留职在家带孩子。 这些困难在我身上其实都是小事。 但是我们国家怎么办, 如果整个世界放弃治疗, 恢复生产, 继续全民免疫路线, 我们怎么办, 这个问题才是这篇报告的主要目的, 我们的眼睛只盯着这些发达国家, 看他们一个个在榜上你争我赶, 其实这些发达国家对疫情是有一定控制能力的, 而那些没有声音的国家在干嘛, 在被迫全民免疫, 在悄无声息的被迫完成这一步。 所以如果发达国家都放弃治疗了, 我们可能是世界上最后一个健康者, 这个局面难道不值得我们深思和进战略防御吗?

声明一点, 我并非支持全民免疫, 根据德国的数据显示, 新冠的威力没有想象的大, 德国在加大测试力度, 同时开始大规模测抗体, 然后逐步解禁, 同时之重点保护老年人, 也就是他们不会等待疫苗或特效药的出现在, 也不在乎是否全民免疫, 而是跟着数据走一步看一步, 将经济损失降到最低, 最重要的是, 民众似乎很支持这种做法。和我们对待疫情的态度截然不同, 而我们也不可能一直等到疫苗特效药的出现才打开国门。

所以如何和这些国家打交道做生意, 是我们一个非常现实的话题, 而且几乎就在当下。

下面链接是我的数据来源, 这个网站每天都会生成英语, 德语的 pdf 报告

https://www.rki.de/DE/Content/InfAZ/N/Neuartiges_Coronavirus/Situationsberichte/Gesamt.html

知乎用户 直挂云帆 发表

嘲笑欧美没有利用好中国艰难抗疫赢得的两个月时间窗口时,是不是也反思一下,现在的阶段性胜利,是否也是我们自己难得的窗口?我们有没有珍惜?

要做的可做的很多。

老百姓天天看到零确诊,如果二次爆发,民众的心理承受得了吗?社会、医疗、保障体系应该有更多的准备,并且建立公开透明的平台向全社会发布指导意见。我们需要了解下一步可能发生什么?作为国家怎样应对?作为个体怎样配合?

你看最近连丁香医生天天都不是减肥就是美肤。

知乎用户 超越者 HY 发表

那黄山还那么多人,知不知道被外国人黑成什么样了?比川普发布会惹来的黑的新闻的热度更高

知乎用户 今宵 2046 发表

03 年,以为赢了的时候还有下半场。

不说大范围爆发,就是再爆发一个 “武汉”,都扛不住。

只要有一个城市爆发第二波,那可能就是全省停摆和全省隔离。

刚开始恢复的生活和经济都扛不住病毒的卷土重来。

骄傲自大只会让病毒趁虚而入。院士可能是这个意思。

知乎用户 夏末遇见伱 发表

牺牲全国经济社会发展才艰难惨胜,结果引来上下的狂欢与对国际社会疫情的冷嘲热讽,很多人更是飘了,以为兔子已经牛得冒烟了。

这场全球疫情初期,中国,中国湖北,中国武汉诚然是遭遇战,但是暴露出的体制和一些领导层的执政能力,医疗体系,社会体系的问题还很多。

现在兔子的发展还不是你我狂欢的时候,正如这场疫情一样,兔子家大致控制下来了,然而疫情并没结束,诸如境外输入,无症状感染者以及复阳问题还存在,稍微麻痹大意,可能就会导致第二波疫情爆发。

所以,大家随时都要居安思危,不要以为现在天下太平了。

新中国开国大典前,关于国歌有这样一段历史记载:

对歌曲里 “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这句歌词有争议。有人说 “现在北平(当时北京叫北平) 已经解放,新中国即将成立,怎么能这样唱呢?”最后,郭沫若决定把这句词改成“中国民族到了大翻身的时候”。这一情况,也引起了有关方面对制定新中国国歌问题的重视。

考虑问题十分细致和稳重的周恩来总理,对这个问题是早有所思的,他及时地发表了自己的意见,提醒大家要居安思危,安不忘危。他说:“我们面前还有帝国主义反动派嘛! 我们的建设发展越快,敌人越嫉恨我们,想法破坏我们,你能说现在不危险了吗?倒不如留下这句词,使我们耳边警钟长鸣的好。” 周恩来的这些话,使人豁然开朗。毛泽东也赞同周恩来的这一意见。

知乎用户 长安电波 发表

我记得白岩松在回忆 98 抗洪还是 08 年汶川地震的时候提出,**我们现在的问题是硬件太软,软件太硬。结果硬件不够软件补。**在这场抗疫斗争中,我们还是处于这样一个尴尬的地位。

**我们的 “软件” 就是如同王院士所说的“社会组织”。**在此次疫情中,我们比发达国家胜出的是国家动员速度、生命第一的导向、一省包一市的支援。武汉保卫战的胜利,是武汉乃至全国的医务工作人员,服从大局的武汉市民、听从指挥的全国人民以及无数奋战在社区一线的基层工作者所共同缔造的。相比于国外的群魔乱舞,我们应该为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民族拥有这样的凝聚力和行动速度而感到自豪。

但是,“软件太硬” 使我们赢得了上半场比赛的胜利,“硬件太软” 却可能成为制约我们下半场取得最终胜利。

我们确实有理由为中国在抗疫上半场取得的成就感到骄傲。但是这并不能掩盖在此次抗疫过程中医疗体系暴露出来的不足。在武汉抗疫期间,我们可以说是集中优势兵力打赢歼灭战。武汉乃至湖北省的低死亡率,是拿整个中国的医疗资源压下去的。

但现在随着抗疫进入下半场,全国各地开始复工复课,人员流动加速。这才是真正考验各地医疗系统承载水平的时候。毕竟**全国各地现在面临着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双重压力,如果某地再次发生聚集性疫情的话,其余地方很难再腾出手来实施饱和式救援。**我认为大家一定不能因为复工复产就放松了防疫警惕,否则疫情多点爆发的话,中国的情况不会比现在的美国好到哪里去。

**其次,抗疫下半场不仅限于防止国内出现二次疫情反弹,疫苗的研制也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疫苗的研制要符合科学规律。纵使嘴炮强者特朗普,也不能加速疫苗的研制。无论你的 “软件” 多硬,也弥补不了这种 “硬件” 太软造成的缺憾。**我对国内疫苗的科研实力并不了解,从新闻上来看,国内疫苗研制的进度和国外差不多的。我对此时奋战在科研一线的疫苗研究人员者表达崇高的敬意。但是在疫苗没有彻底研制出来之前,谁也不能盖棺定论我们绝对能成功。假使,出现这样的一种情况:国外的疫苗已经上市了,我们的疫苗还在研发过程中。我们是继续坚持研发自己的,还是采购国外已经成熟的技术?如果不采购,公知们 “国家置十四亿国民的生命安全于不顾”、“小民安全比不上大国脸面” 的论调第二天就会满大街。如果采购,那我们上半场取得的优势就要拱手让给别人,“人类的希望还是自由世界”这样的论调将不绝于耳,同时十四亿人的刚需市场,毫不夸张的说,我们现在辛辛苦苦卖口罩赚的钱,还得给人家还回去。至于有没有别的附加条件,依照洋大人们的尿性,估计也不难想象……

**综上,我们的制度优势保障了我们取得了抗疫上半场的优势,但是全国整体的医疗水平、以及疫苗研发的速度才是取得最终胜利的保障。**我想这应该也是王辰院士此次谈话的重点,至于谈话中涉及到的关于西方社会群体免疫的问题。西方人是有前科的,印第安人感染天花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但我认为从当前情况来看,群体免疫已经事实上破产了。如果西方世界继续实施群体免疫的话,影响可以参考我这个回答

如何看待基辛格的《新冠病毒大流行将永远改变世界秩序》?

至于我们自己,现阶段如何保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高压策略,如何加快疫苗的研制速度,才是应该关注的重点。**只要自己稳住,就不怕他们的群体免疫。**毕竟,小小寰球,有几个苍蝇碰壁。嗡嗡叫,几声凄厉,几声抽泣。蚂蚁缘槐夸大国,蚍蜉撼树谈何易。

最后,武汉已于今日零时解除离汉管控。再次向在封城期间顾全大局,付出巨大努力和牺牲的武汉人民致敬。没有一个冬天不会过去,没有一个春天不会到来。相信疫情过后,这座英雄的城市将依旧美丽,九省通衢将照旧繁荣。

知乎用户 莎鸥​ 发表

提出了我一直以来的疑惑,几个月后,国外群体免疫完了,疫苗又没研发出来,我们要不要打开国门?

王院士强调的是提高医学科技水平。要在几个月内大幅度提升的可能性有多高?恐怕是很难。

不过西方真的能靠群体免疫控制住吗?目前看来他们也没这个信心。提出群体免疫概念的英国政府已经改变策略,3 月 20 日发布指引让全体国民社交隔离。美国一些州也有严格的隔离措施,隔离的越早的州控制的越好。西方媒体上也不少质疑群体免疫的。回过头来,东西方可能殊途同归,最后还是靠隔离。

知乎用户 心尖上的刀客​​ 发表

4 月 3 日,“中国医学科学院武汉感染性疾病及肿瘤研究中心” 落户武汉大学中南医院。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医学科学院院长王辰接受采访。

核心观点如下:

  1、通过这次大疫,我们民族必须增长的智慧,就是对医学科技的高度重视。目前我国的抗疫战,主要打的是社会组织的仗,而非科技仗。我们应该少一些说漂亮话的人,多一些目光冷静、头脑清醒、行动稳健迅捷的科学家。

  2、我国目前疫情防控效果明显,但对新冠病毒的认识还远远不够,对其传播规律也缺乏想象力,所以还不是歇口气的时候,还要对疫情是否反复保持足够警惕。

  3、一些西方国家施行实质性的 “群体免疫” 策略,以牺牲年老体弱者的生命为代价,换来人群整体免疫水平的上升,疫情之后能够放心打开国门。而我国将人民生命健康放在首位,不放弃一个患者,后期可能面临被动局面,对我们的经济社会发展、国际交流和开放带来不利影响。

  4、我们在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上的一个最重大的问题,就是必须把临床和预防高度结合起来,这才是人间正道。世界上的经验、社会发展的经验都证实,概莫能外。重视什么就把什么独立出来的管理体系,容易变成一种画地为牢的局面,其结果就是独木难支。

  5、中央防疫领导小组已经明确提出,各地尤其是重点疫区,要通过核酸及血清抗体检测进行健康人群的流行病学调查。其中,通过核酸检测可以发现无症状感染者;通过抗体检测可以反映人群的免疫水平;两者结合可以对病毒规律和疫情走向有一个科学的评估,对于疫情防控有着深远意义。

王辰院士是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校长、方舱医院提出者,还提出了及早进行医学干预、早上呼吸机等建议。

王辰院士的发言表达了中华民族一贯的优良传统——谦虚谨慎,也表达了无双国士应有的职业素养——未雨绸缪。

我们打的是 “社会组织仗”,而不是 “科技仗”,这是王院士的谦虚。

“谁头脑清楚谁就可以胜出”,这是王院士的担忧。

这个担忧是什么?这个担忧就是:

我们以为,我们的医疗体系相对完备,足以应对如此规模的疫情了。

甚至认为,

我们的医疗体系相对成熟,已经可以媲美发达国家水平了。

武汉的胜利,胜在举全国之力让武汉挺住,让湖北挺住。

14 个方舱医院,40 多个定点收治医院,3 个专门的传染病医院,4.6 万名全国支援的医务人员,以及数十万的基层干部到一线扫楼一般的应收尽收。

单点爆发的传染病,我们可以只封锁湖北,可以一省包一市,可以将一个千万人口的城市直接按照半战时体制管理。

但试想如果这个传染病是多点爆发,是数个一线、二线城市同时出现大规模感染,我们的情况,还会比美国好吗?

所以真正反映我们公共卫生体系的现有状态的是什么?

是疫情初期的武汉。

无论是执政者当时的错误预判,还是疾控部门的不充分反应,放在大局来说,初期的武汉,一个准一线城市的公共卫生体系,妥妥的败给了单点爆发的传染病。

而后,当患者逐渐积累、相互传染,逐渐涌向各级医院、急诊的时候,又凸显了我们的医疗条件是多么脆弱,即使是有三十六家公立大医院的武汉。

诚然,如此规模的疫情,冲击到全球的任何一个城市,都会造成医疗体系的崩溃,但这并不代表这样的常态是可以妥协而接受的。

这就是为什么王院士说:

“能引起全局性改变的因素,是疫情”

因为这样一个疫情,把我们的社会体制中薄弱的方面全都揭露了出来。

防护物资短缺且短时间供给不上、谣言四起舆论恐慌、人与人、城市与城市、国家与国家哄抢各类医疗资源、美国爆发股灾、全球经济衰退……

在这场疫情中,没有人是赢家;甚至我们骄傲的 “中国式模范答卷”,背后也包含着经济、社会的重大损失;

我们控制的这么好,但你看看疫情之后,企业是不是更难了?工资是不是低了?工作是不是不好找了?很多行业是不是都处于崩溃的边缘了?

所以 “叽叽喳喳地念叨” 我们做的多么多么好、我们的卫生体系反应多么迅速、我们的医疗队伍集结的多么快,这是 “不聪明” 的。

“头脑清楚地” 想想我们还弱在什么方面,我们的公共卫生体系还薄弱在哪些环节;我们的医疗救治还有什么缺陷;我们的社会体制还有什么不足,这是该 “痛定思痛” 的。

医学界的人都知道,2003 年的非典,几乎让中国的公共卫生体系推倒重来,我们虽然强化了传染病的传报体系、监测体系,但放到新冠这场疫情面前,却还是十分脆弱。疾控、医疗、基础研究,几乎都在割裂的做着自己的事情。

所以王院士说,“必须把临床和预防高度结合起来。”

新冠病毒让全世界认识到,我们的医疗卫生体系仍然十分脆弱,我们的基础研究水平仍十分有限,我们对突发事件的应对和处理仍十分不成熟。

这就像长跑比赛里新发出的一声枪响,对于那些跑在前面的国家来说,大家又几乎在同一个起跑线上。以怎样的姿态去完成接下来的长跑,就从这一声枪响开始了。

最后用王辰院士的原话结尾:

在将来就可能出现一个情况,就是欧美人群受了大的损失之后,他的人群免疫能力就上来了,他可以敞开国门,他不怕的,他有免疫力,出去的话呢,他也不是疫情高发国,进来的话呢,他也不是人群易感国。我们反过来有可能面临这样的局面,对于 14 亿人口这样人均医疗资源较低的国家来说,既要重感情,还要保持社会稳定,还要保持国门的开放状态,谁能做这个事儿?只有医学能帮国家。

知乎用户 漫步红尘 发表

跟我以前的预研观点差不多(后面上以前朋友圈提醒朋友们的截图,其它的还挂在圈里)。

![](data:image/svg+xml;utf8,)

种花家是以接近全国全社会一段时间停摆的代价,采取得了如今疫情相对平静的结果。

但现在还不是彻底放松,大肆放开警惕的时候。因为疫情反复波的隐患,目前还是存在一定概率。

看到全国有些地方不戴口罩,不做任何防护就扎堆聚集的情况。

其实是捏了一把冷汗的。

新冠病毒远比,想象的狡猾,也比想象的凶残!绝不只是大流感,在医疗系统被击穿后,的死亡率其实不低!轻症完全不治疗,是有一部分是会转化成重症的……。完全不治疗就会自限自愈,只能是一部分!

在没有特效药和安全有效的疫苗,国外又没有控制住疫情的情况下,还不能不做防护,扎堆太浪

知乎用户 每颗晨星​ 发表

本节选摘自微信公众号 forca,每天这个团队都会翻译德国抗疫首席顾问 Prof.Drosten 的每日播客:

————————————————————————

德国 NDR(北德意志电台)从三月开始每日连线采访 Christian Drosten 教授(柏林夏利特(Charité)医院病毒学研究所所长。SARS 病毒的共同发现者之一,并且首批研发出 SARS 病毒诊断方法 PCR 实验。),他给民众答疑新冠病毒疫情的种种问题,而且时长感人。回答客观真实,严谨详实,这是德国一贯的作风。以下是 4 月 7 号播客的摘录:

Q1:今天另一个主题是抗体检测,现在在夏利特医院也开始了这样大规模的抗体检测研究,为了找到所谓的 “黑数”(Dunkelziffer),即那些无症状已经自愈的人。那么我们对于这样的检测研究可以抱有多大希望呢?

Prof.Drosten: 首先许多大学医院已经开始了抗体检测,我们需要去真实地了解,到底已经有多少人已经无意识的感染了病毒但又自愈了。但是抗体检测也是有它不足之处的,因为抗体检测盒是存在假阳性率的。首先几乎所有的抗体检测都会存在交叉反应(Kreuz reagieren)的情况,比如有些人自己已经有了抗流感或者其他冠状病毒的抗体,那么他也许在 ELISA Test(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又称酵素免疫分析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显示有 lgM(免疫球蛋白 M)抗体,但是他实际并没有感染新冠病毒。

Q2:您之前也感冒了,并且在做了 PCR 检测呈阴性之后,是不是在四周以后的抗体检测中也会存在部分阳性?

Prof.Drosten:是的有可能。总的来说,因为一个月以前还是流感或者感冒季,所以有很多人都会有这种 lgM 抗体来对抗感冒型冠状病毒(Erkältungscoronavirus)。同时我们要注意的是,我们还在一场 covid19 大流行的开端,我们只有极少数的人对于 covid19 免疫了。而在这样早期我们就开始的抗体检测,给一些人造成了错觉,觉得似乎半数的人都已经对 covid19 免疫了,半数的人都是无症状自愈者,再加上 covid19 如此高的传染,更易造成这种错觉。但我必须遗憾地表示,这种情况几乎是不可能的。我们最终的目标是 70% 的人都对新冠病毒有了免疫力,那么大流行就结束了。而我们之所以在流行早期就做这种抗体检测,不仅是看看有多少人已经免疫了,更要看到这种免疫的速度有多快。这个时期的抗体检测可以做一个基调,在现在这种社交隔离的措施下,有多少人已经免疫。而当这种措施缓慢放开,每周又有多少人通过了抗体检测,那么我们就可以了解不同措施下人群免疫的速度有多快。

Q3:特别是在措施放松的情况下是吗?

Prof.Drosten:

因为措施放松之后,显而易见感染数会更快地上升,R0 会相应增高。这里介绍一个名词:Serokonversierte Leute(血清抗体转换人群),即这个人在两周前是没有这种抗体的,而两周后有了这种抗体,并且这两周期间是无症状的。

那么我们需要通过抗体检测去了解的就是,这样的 Serokonversierte 的人在不同措施下比例有多少,也即这些是真正属于无症状免疫人群发展速度是有多快的。

而必须强调的是,我们之所以在最开始就做大规模的检测而不是单点检测,是因为现在的传染源许多都是随机的,传染链是不清楚的,这样做可以更清楚地看清传染链。

(总结 Q1-Q3:德国目前采用的抗体试剂盒检测推广,目的是筛出更多的无症状感染者和无症状感染并自愈者。而 Q3 提到的血清转换,就是又进一步强调了,他们的目的更倾向于测出有多少人是因为无症状者自愈的(产生免疫的)。)

—————————————————————————

王辰院士说:我们应该少一些说漂亮话的人,多一些目光冷静、头脑清醒、行动稳健迅捷的科学家。

深以为然。

————————————————————————————————————————————————————————————————————————回答分割线————————————————————————————————————————————————三月份就早早开始呼吁武汉做流行病学调查和抗体检测的低调的王辰院士终于站到了前台,说明问题已经刻不容缓。真侠之大者,为国为民。严谨求真务实。

身处德国,德国目前相对欧洲其他国家而言还是相对疫情好一些,德国的抗疫目标从最开始就是医疗体系不崩溃,大量检测,压平增长曲线,增长曲线在医疗极限之下,同时能够让 R0 压到 1 一下。并且最开始就告诉国民我们要跑一场马拉松,在有效疫苗出来这一两年内,我们要达到的目标就是医疗体系不崩溃,因为认识到新冠流感化反复的可能,就没有想过要消灭这个病。这些观点张文宏医生在与德国科学家交流后也提到过,详情可见科普中国的文章。

回到前面,为什么王辰院士站到了前台。德国最早的重灾区 Heinsberg 在近乎封城的情况下已经几乎零增长,这个区的流行病学报告包括抗体检测无症状感染者等等都马上就要出了。慕尼黑这种大城市也开始进行大规模抗体检测,为了更完整的认识新冠,找到那些隐藏无症状治愈者的数量。但是国内的流行病学调查迟迟还未全面展开。其实战胜疫情最终都要靠群体免疫,区别在于怎么达到群体免疫,是严防死守加上一两年后的疫苗达到,还是韩国甚至于德国欧美这样在医疗体系不崩溃情况下不完全消灭但是复工复产再加上一两年后的疫苗(德国的政策都在努力抄韩国作业),又或是医疗体系极差的印度非洲近乎老达尔文主义?个人觉得王辰院士这个时间点站出来,很好地提出了这个问题:接下来,我们该怎么办?

  1. 一个月后欧洲的第一波疫情大概能控制住,这里所谓的控制不是清零而是医疗体系不崩溃,然后会慢慢放开,那么我们该怎么办?奥地利已经准备在复活节后开始有序开放商店和学校。
  2. 两三个月后美国也大概控制住,这里的控制同理也不是达到零增长,然后慢慢放开,我们该怎么办?
  3. 欧美发现其实有大量无症状自愈者怎么办?那么武汉那些自愈者可能就是下半场的中坚力量
  4. 国内已经几乎没有病例,但欧美有的是病例,可以做大规模流行病调查,医疗调查,药效疫苗测试,这些科研结果都被欧美垄断了怎么办?
  5. 国内的经济能不能撑过这两年,这几十年中国作为全球化最大受益者,那么接下来的全球闭关锁国,中国也会是逆全球化最大的受害者,君不见复工之后其实大量订单取消,无工可做,我们已经付出了巨大经济代价,这个又能持续多久,那么我们怎么办?
  6. 这两年间欧美已所谓断指求生达到了一部分群体免疫的目标,但同时又能稍微正常复工复产,那我们怎么办?
  7. 如果韩国甚至之后德国欧洲多国都证实了将流行曲线压低是可行的方案,那么在人均医疗极限不高的我国该怎么办?
  8. 不同于西班牙大流感的 w 型致死曲线,对美国而言,如果疫情长久持续下去,那么一两年后,到底为了保护致死率高的少数老年人而经济停摆致使大部分年轻人失业吃不上饭,那要怎么做抉择,那时候我们又该怎么办?
  9. 封城结束之后,这么多人的整体心理问题,古云:一鼓作气,再而竭,三而衰,当一波又一波疫情来临,我们该怎么办?
  10. 那些第三世界国家经历了一年残酷的达尔文主义,绝大部分还是会幸存下来,那时候他们就可以到处浪了,那么我们怎么办?第三世界国家的贸易做不做了?
  11. 相信科学,尊重自然,我们的科技水平跟欧美比还是在远远追赶的姿态,媒体这时候是否应该更多一些科普导向,而不是断章取义?当媒体整天嘲讽川建国鲍中堂之时,德国的病毒学家以及许多大众媒体却在普及严谨详实的新冠研究和措施。殊不知骄兵必败,更易放松警惕,韬光养晦居安思危还是长久之道。
  12. 张文宏医生说不要把大希望放在疫苗上,不要说一两年后了,如果这一年中关于疫苗的结果没有突破性进展怎么办,大家的信心怎么办?

人类共同体,君不见上半场才刚刚开始,中国大概只是赢得了第一节比赛,还远远未到整个人类胜利交卷的时候,环球如此凉热。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大概只有时间能解答了。道阻且长,我辈当自强。在时代的巨轮下,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一步,我们该怎么办?

能咋办,作为 p 民觉得太难了。。。

知乎用户 有事问彭叔​ 发表

说话的这个人是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医学科学院院长王辰,彭叔把他话总结一下,就是:

一、别看现在国外疫情那么严重,如果国外真的采用了群体免疫的方式来面对疫情,那么做为以人为本的我们,将反而成为孤舟。因为到时候全球除了我们别人都得过一次了,就我们没得,我们反而就成了另类。

二、我们的科学水平和国外还有差距,这次国内抗疫成功,主要靠的是各个基层组织严防死守,而本该发挥最大力量的科学家却在这次疫情中发现根本不够用。

三、国内目前的人均医疗水平和发达国家比还处于较低水平,如果我们也学国外进行群体免疫,那我们的死亡人数将会超过其他国家。

四、未来一定要重视医学科技方面的发展。我们目前在医学科技方面的投资和国外比还有很大差距,最直接的一点就是当我们还在为疫情测试是假阴性、假阳性而研究时,国外一些国家就已经可以做到一滴血,十分钟就能测出得没得,就像测血糖一样方便。

现在疫情只是走完了第一阶段,进入了第二阶段,未来怎么走,谁也不知道。

只有一点可以确定,未来房地产绝对不会再成为发展的重点。当连 985、211 的大学生都为城市里一套房而烦恼的时候,这就已经不是个体问题了。

知乎用户 梁大状 发表

断指求存,指断了会不会活下来?王院士的原话是有可能。如果没活下来的后果呢?王院士没说,但从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两方面来看,很可能要颠覆现在的人类社会,是无法承受的。

可记者一归纳变成了[断指就能开启无敌状态],这种肯定的说法,语言逻辑就错了,表达的意思是大错特错。

你看,很多牛鬼蛇神又跑出来鼓吹[群体免疫了]。

这个标题我就觉得阴阳怪气的,说不出的别扭。

知乎用户 树袋猫耗子​ 发表

不说其他的,光六月的蚊子说不定就是个大问题…… 现在可没人知道这个病毒会不会通过昆虫叮咬传播…………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医疗系统的整体水平考验的是你可以收治多少病人,社会组织水平考验的是你把疫情传播控制的如何。

我国医疗系统可以打 70 分,社会组织能力可以打 90 分,中央也有壮士断腕的决心去封城,所以新冠疫情可控。

很多西方国家医疗系统可以打 90 分,社会组织能力只能打 20 分,综合起来还是不及格,疫情的蔓延无法控制。

收治病人数量肯定是有限的,而病人传播数量却可以是无限的,以有限打无限,必败

英美等发达国家都是在这方面吃了大亏,所以深陷泥潭无法自拔。

据意大利民事保护部门 2 日发布的数据,截至当天 18 时,意大利累计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升至 115242 例,累计死亡病例 13915 例,治愈病例 18278 例。
该部门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意大利累计新冠肺炎死亡病例比上一日增加 760 例,累计确诊病例和治愈病例分别比上一日增加 4668 例和 1431 例。累计治愈人数在平稳增加,接受重症治疗的人数在减少。
据意大利有关医学机构当天发布的数据,迄今意大利有超过 1 万名医护工作者感染新冠病毒,69 名医生在抗击疫情中去世。

医护人员倒一个少一个,但患者越来越多,病人每天几万几万的增加,纸面上的医疗水平数据再高也不顶用,如果再不想办法提高社会组织水平,政府把隔离工作做好,老百姓把口罩戴好,想办法减少每日新增病例,医疗系统崩溃是必然的。

社会组织水平极强哪怕医疗水平稀烂也能扛得住病毒,朝鲜整体封国,反倒好操作了。

怕就怕印度这种医疗水平和社会组织水平都很烂的国家,惨状想都不敢想。

知乎用户 老疙瘩汤 发表

首先,这种冷静值得称赞,因为他是这方面的专家,知道新冠病毒的厉害,以及人们的弱点—病毒来了,无谓的恐慌或麻木不仁,病毒看似走了,开始盲目乐观,任何不理智的判断,都会造成严重的后果。

其次,医学专家和政治家看待问题的着眼点肯定有区别,医学专家只需要考虑如何保障人们的健康就好了,至于物质保障,伸手要就好了,政治家则需要考虑更多的问题,比如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等,没有经济发展,防疫哪儿会有物质基础,没有社会稳定,防疫也就无从谈起了。

所以,医学专家只需要做一道送命题,做好了,及格,良好甚至优秀,一片赞誉~政治家呢,同时在做几道送命题,及格者不多,更不要说良好优秀了。

知乎用户 英语不会不改名 发表

给真国士点赞!

疫情在中国控制住了,随着他国的成绩出来很多人都有点飘了…

不要忘了起码我一开始是抗拒口罩的,不要忘了一开始对逃出武汉的人的指责,不要忘了医疗机构被击穿的惨状!不要忘了医护人员义不顾身的伟大光辉!

今天因为抽烟上公交车没戴口罩被驾驶员训斥了… 他叫我不要多 BB 赶紧戴口罩,我忍着屈辱给他点赞…

知乎用户 知乎用户 CK1LLO 发表

谢邀,其实这就是卫生系统学和流行病学里的一些具有很强科普性质的基本观点,并不是多深层的知识。

归根结底,我国疫情爆发前的几个医疗系统所面临的状况,至今仍没有什么积极地变化和改进,可以倒着来说:

(4)我国基层医疗体系依然很不完善,人才少,待遇低,技能差,前途窄,缺了这一层,想要在医疗系统中联合临床和预防,其实根本是不可能做到的。要改进这一点可能需要国家下大血本建设基层医疗和砍医疗系统的各大专科山头…… 但目前好像还没有什么积极变化,当然这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3)“群体免疫” 策略其实最终的实施者未必是欧美(很多国家的政策导向目前已经变了),更可能是第三世界国家(没资源实施积极抗疫),而且南亚和中东都和中国陆地接壤,如土耳其现在患病人数正在急速上升,要是未来越境一批人跑来新疆,恐怕也会给中国造成极大的疫情威胁。所以中国对疫苗的需求,确实已经非常急迫了,可以说就是在抢时间。

(2)现在的国际局势有点像塔防,全世界患者超过 200 万已是大概率事件,未来几个月中国会持续面对外来疫情威胁,机场封堵 + 14 天 + 多次筛查的防控策略包虽然目前还很稳,但天下没有攻不破的防线,迟早总会有漏人的时候,这就需要全社会保持警惕去及时识别和抓取高危者,以为就此万事大吉,可以马放南山的人肯定是太乐观了。

(1)看着前段时间知乎的各种 “满分作业” 言论,真的是让人很绝望的…… 中国所以挡住了第一波疫情,就是因为认清了自己医疗系统还不完善的现实,没盲目乐观,而尽最大努力动用社会资源直面了问题。而现在的现实就是未来几个月全球疫情大概率是继续恶化而非好转,所以现在最需要的还是赶紧继续筑坝,而非站在一个破堤上不知死活的笑着看戏。

最后…… 现在最重要和急迫的,其实还是赶紧把该发的钱发了,否则人心散了,再完善的防疫系统也是得罢工的。

知乎用户 执悲今厄 发表

敌人踏上了一条凶险的幽森古道,你应该如何埋伏他?

答案是:在终点处埋伏。因为那是敌人最脆弱的位置。

你踏上了一条凶险的幽森古道,你应该如何防止埋伏?

答案是:全程绷紧,包含首尾。因为危险随时可能发生。

当病毒被消灭后,我们才算走到了终点。

而现在,还很远。

知乎用户 zz - 暮光森林​ 发表

从武汉目前的情况来看,每天依然有两位数的核酸阳性无症状感染者

还有很多人复工体检的时候还发现了抗体阳性的问题,隐性感染的基数很大。

其实在武汉这种地方在一段时间完全杜绝新冠病毒传染源是不太可能的。

准备做好与新冠病毒长期抗战的准备,一旦大意或者放肆了,很有可能直接回到了去年 12 月份或者 1 月初的状态。

从传染病控制角度讲,我们的确实初步实现了对新冠肺炎的控制,但是那是付出了巨大的社会代价的。900 万武汉人在家圈了七十多天了。

而从技术上讲,

新冠病毒疫苗还没出来;

治疗的药物依然有限,现有的一些药物只能称得上是有效,依然没有真正的特效药。很多病人依然会转为重症,需要上呼吸机。

国外的情况更是糟糕,在更长一段时间,输入性的压力会存在并且持续。而防控一旦松懈,那在局部形成 12 月底或者 1 月初也是极有可能的。

所以,做好长期战斗的准备吧!

知乎用户 庞九林律师​​ 发表

看到英国首相被感染住进 ICU,就知道新冠肺炎病毒有多么厉害,我们离胜利还太远太远。

知乎用户 何是何非 发表

点到为止,不把话说透。明白人自然明白。

提几点吧,1, 现在的半休克状态持续到何时? 2,是不是只能等疫苗或者特效药出来? 3,疫苗、特效药出不来怎么办? 4,现在,我们似乎处在抗疫战斗的最优位置,以后会不会有变化?

大家岂止是对新冠缺乏想象力? 新冠会变异,新冠影响下的地球也会变异。

知乎用户 David Lee 发表

当前的形势确实对我们非常不利。不过再想想王辰院士既然敢提出来,能提出来,相信中央也会有办法应对。

表面上看是中国本土抗疫率先取得了胜利,而其他国家的人民正 / 即将面临新冠的威胁。但是现实情况下欧洲和美国不愿也不能复制中国模式,他们也从来没有中国共产党 “为人民服务”“把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 的承诺。这意味着在西方发达国家的价值观,牺牲底层人民(或者说就是自然选择只不过权贵存活概率极大)来达到群体免疫并没有什么问题,也就是院士说的断指求生,我认为甚至是断臂求生,考虑到实际上的无症状感染者比例,对他们来说最终不过是损失了一小部分人口,只要保证达到群体免疫期间社会秩序没有崩溃,那就自然而然地挺过来了。现在他们的一个维稳骚操作就是宣传中国瞒报论,让人民相信即便是中国严防死守也死了几万人,所以本国死人多也很正常,宣传中国病毒论转移矛盾,甩锅中国掩盖自己抗疫不力。只要社会秩序不崩溃,人民不造反,死多少人都没事。

根据钟南山院士的说法三天感染人数翻一翻,6 月西方国家就能全员感染了,而那个时候疫苗大概率还没出来,到时候中国国门开也不是不开也不是。我们不能像他们一样做这种自然选择的事情,就变成了他们光脚的不怕我们穿鞋的。

知乎用户 莫寒山 发表

先帮院士摆一下利益相关:西医呼吸病学与危重症医学大佬,瑞德西韦临床实验医院前负责人。

再来翻译一下:

1、通过这次大疫,我们民族必须增长的智慧,就是对医学科技的高度重视(中医不科学你们不要搞错方向)。目前我国的抗疫战,主要打的是社会组织的仗(政府管理能力很好),而非科技仗(你们中医就算了,有用也不科学)。我们应该少一些说漂亮话的人(中医有效也不配说),多一些目光冷静、头脑清醒、行动稳健迅捷的科学家(研究神药才是正确的方向,尽管没啥用,但我是冷静清醒又迅捷的 boy)。

3、一些西方国家施行实质性的 “群体免疫” 策略,以牺牲年老体弱者的生命为代价,换来人群整体免疫水平的上升,疫情之后能够放心打开国门(西医没特效药,老外的做得没错)。而我国将人民生命健康放在首位,不放弃一个患者,后期可能面临被动局面,对我们的经济社会发展、国际交流和开放带来不利影响(我们也应该这样操作,要死一起死,不然最后海外纯西医治愈率和国内中医参与的数据一比较,不得啪啪啪打脸,我们还怎么混)。

4、我们在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上的一个最重大的问题,就是必须把临床和预防高度结合起来,这才是人间正道。世界上的经验,社会发展的经验都证实,概莫能外。重视什么就把什么独立出来的管理体系,容易变成一种画地为牢的局面,其结果就是独木难支(你们这些搞中医的,别以为有效果就企图从西医的压迫下独立出来,呵呵哒,就要压着你们)。

知乎用户 初冬​ 发表

人口太多,密度太大。我们没有资格谈群体免疫。人家地广人稀身轻如燕能软着陆,我们体重大,不控制,传播速度比别的国家快很多。将是全球最脆弱的国家,恐怕硬着陆直接死翘翘。国情不同。这个硬着陆,恐怕会摔掉几百万的人命和几十年的发展成果。

印度呢?他本来爬的就不高。经济上相对中国光脚不怕穿鞋的。但人命也是控制不了的。死亡率是基本很高的。

知乎用户 嘉天​ 发表

论持久战有三个阶段,一是战略防御,二是相持阶段,三是战略反攻。

对战疫情的这场战争,考虑到其特殊性。

单纯国内范围应该是进入到了战略反攻阶段;但是放大尺度到全世界范围,可能还只是战略防御的阶段。

知乎用户 梧桐酥​​ 发表

这次疫情是有很多个如果的:

如果病毒传染给了武汉的百万大学生,再跟着他们奔赴全国各地送入千家万户呢?

如果爆发地点不是集中在一个武汉,而是多个比武汉人口更多的城市,比如北上广深呢?

如果疫情爆发在更早的时间,早到社会还在开工,几亿农民工还在城里,那么是让他们继续集体住宿交叉感染,还是各自回家导致扩散呢?

如果大规模防控因为种种原因又拖拉了一周,拖到春节大规模的拜年聚餐、人口流动聚集已经发生呢?

这么多如果,个个命悬一线细思恐极,即便经过两个月的严格防控和集中救治,我们看到了遏制疫情的曙光,这些潜在的风险也绝对不能忽视,需要有应对的方案。

何况现在也远远不到交卷的时候:

境外输入怎么办?

无症状感染者怎么办?

外国躺平了一顿群体免疫,病毒变异出十七八个新特性再来找萌萌哒我们怎么办?

居安尚且思危,何况我们不安。像王院士这样的专业人士,肯定要从不同角度,思考好中差等不同结果下的影响和对策,提示各类潜在的风险,呃… 专家们加油 (‘ω’)

太专业的话题我们也看不懂,就注意防控、好好生活,主动配合接下来的防控政策吧 (ง •̀_•́)ง

另外 2 月初陈薇院士的一个访谈,我作为吃瓜群众也觉得她讲的很好,推荐一下:

“建立传染病长效科研防控机制”

首席科学家拥有更大的权力,几个课题组互相竞争”

“利用大数据技术快速反应挖掘”

“支持一些科研组,就研究一个或几个病毒,几年、十几年把它搞明白,不管它来了还是走了”

https://m.weibo.cn/1729014640/4467838980478362

知乎用户 Tackey 拓真 发表

就算医药技术水平,人均经济收入水平,环境卫生水平高如瑞士。

到目前也有 2 万多确诊,接近 600 死亡。

瑞士人口才 850 万,感染死亡率也达到 3%。

中国比瑞士 gdp 厚多了,但是论医药水平,瑞士的罗氏,诺华,一个世界第二,一个世界第三。罗氏更是抗肿瘤,免疫疾病,抗感染类的世界最强最顶级制造企业。

诺华则是我不是药神电影那个白血病药品的原型。

这样的国家,尚且无力面对这种百年一遇的病毒,我们现在就算全部投入到医药,技术和相关领域,能否就解决了?这还不论我们的人均收入,环境卫生等其他客观条件。

就像我们在芯片领域的落后,我们现在立刻砸 10 万亿进去,能造出 i9?

指出不足是没问题的。但是国民的信心和希望这种在大灾难前像金子一样珍贵的东西更要重视。

中国全城抗疫,肯定有损失,西方躺着等死,肯定也有损失。不管疫情还要再来几波,我们总是要选择出方法去面对。

而不是中国先损失了,然后西方死完又祸害中国,中国又倒霉了,中国要面临大危机了,中国又要输了又被坑了又怎么怎么样了这种论调层出不穷。

我们与西方国家的差距,大家都明白,大家都清楚,没人会以为我们一夜之间就全方位的超越英美了。

照院士这样讲,西方损失完了又把中国引爆了,那第二波中国爆发完,接着再影响国外呗,国外再死完再影响中国,还有第三世界在中间嚯嚯呢,就循环着来呗。

就看谁命硬呗。

院士是敬业的专家,我很钦佩和尊重他,但是这种论调总是没完没了的说,除了让人丧气,真是没什么实质性用处。

阶段性取得胜利让我们振奋一下人心,也缓一口气,大家都知道这个是持久战。闷家里 70 天不能下楼,是不是也得下楼喘口气再继续坚持呢?

别刚想缓口气,松松弦就开始被戳着脊梁骨指责,大家都不容易,大家都很害怕和对未来对未知恐惧。

但是为了更好的前行和坚持,走一段缓一缓,给自己鼓鼓劲,就别再出来指责了。

知乎用户 Eugene​ 发表

“我们应该少一些说漂亮话的人,多一些目光冷静,头脑清醒,行动稳健迅捷的科学家”

现在能够接触到的很多论坛,都在疯狂报道国外关于疫情防治的各种让人 “大跌眼镜的”,“捧腹的”,“啼笑皆非的” 奇闻轶事。

不好意思,我更关注的是,在这场整个人类防护疫情的过程中,我们可以从其他人身上学到哪些,是不是有些地方我们可以做得更好?

就目前来看,这次疫情可能持续更久,我们应当摆正姿态,做好应对潜在危机的准备.

知乎用户 陈必红​ 发表

好象得过新冠又好了的有抗体的人已经不传染吧?对中国已经没危害了吧?因此有抗体的人可以随意出入国境,无抗体的隔离 14 天不就得了?

知乎用户 行渊者耐莫萨拉 发表

……… 就实话呗

现在的情况就是新冠被从国内推出去了

但是还在全球,中国以外的地方开心的瞎 JB 的 FRAM。

随时有可能刷的爽了,变异一波,更新了配置又传回来。

而现在我们还没有做出疫苗,一旦传回来,各种防控手段稍有松懈,就是开局复刻。

客观规律不为主观意志所转移,那开局复刻就必是跟指数暴涨 ,又是重返艰苦抗疫剧本。

就有点类似一个肿瘤科医生跟病人说:你身体里现在是没有可以直接看得见的瘤子了,但是很难说杀完了,你现在别急着浪,该定期来体检定期来体检,该吃药不能停。别觉得割了就没事了,就开始骚了,我怕你过两个月又疼了……

或者换个更准确点的:现在一个屋子里几十号人,已知有一种流行病正在传播,没有疫苗。作为最早发现这流行病的人,你折腾了老久,总算是把自己治好了。但是你虽然花大代价治好了,这种治疗手段并没有让你具备抗体。好,那么作为一个没有抗体,也没有疫苗的,坐在一堆病人中间的健康人。你现在能放松了开始骚么?

知乎用户 李华梅 发表

姑且不论新冠肺炎的是否有 ADE 效应。

也不论新冠病毒到底有没有点虫媒,也不论会不会和西班牙流感那样,冬天来第二波。

就目前而言,我们最重要的任务是防输入和稳外贸。

防输入因为现在停了绝大部分航班,目前可以控制住。

那稳外贸呢?

现在外面这情况,除了口罩,呼吸器还有一些药物外,其他需求一路跌到底。

要知道,2019 年我国外贸占 GDP 总量 35%,有多少人要吃外贸这碗饭的。而这些人的吃喝拉撒又带动了多少人就业?

我国还是有很多穷人的,他们都是手停口停的。而且近些年来消费主义享受主义盛行,他们如同印度人一样。只是印度人惧怕饿肚子比新冠肺炎更甚。而他们则是惧怕房贷,车贷,花呗,借呗比新冠肺炎更甚。

所以我们真正胜利除了零新增,零输入,还有最大程度把新冠肺炎对社会经济的影响降低。

知乎用户 这个逻辑不对 发表

评论已关。并非不想交流,只是绝大部分发表评论者都有个共同且特别大的误区——中国没被逼着开发新技术,以及美国没被逼出逆天的技术,都不代表美国被逼出来的技术风气(思维、文化沉淀)不强于中国(或者没有意义)。


这都是大实话啊,热泪盈眶。真的要少一些说漂亮话的人,多一些冷静清醒的科学家。

单说这个病毒,说很多人缺乏想象力一点都不假。有几个研究,一是发现对受体蛋白结合能力强与 sars 百倍,二是在感染后第一时间开始上呼吸道传染,浓度高于 sars 千倍。三,大部分人症状轻微。四,潜伏期最长三十天左右,绝大部分在 3-14 天内。就这几点就是要命的节奏。这些东西简单想一想就知道多可怕,但问题是很多官员利益相关者,在对威胁麻木以后开始照顾自己的利益,不照顾别人的风险和大局。这时候脑子就不清醒了。

这个时候想着找员工回去,或者中学生回去,或者研究生回去干活的老板,校长,老板们,都 tm 去 XXX 吧!

如果一个院士都说并不应在科技上,那对我国科技水准应该有个清楚的认识,尤其结最近新闻中西方国家各种新技术的开发——过去两个月的国内,听说过吗?如果确实有,为什么没有中文报道,而现在报道国外的,长他人志气?要我说的话,我国技术水平跟国外的差距是系统性的大。很多时候,不是我国技术人员在同样的场合无法做到一样的事,而是也许想得到,环境不鼓励他做下去;长此以往他也不会去想新技术。

就比如说,美国报道的呼吸机分支给多个人使用,其实就是多通路塑料管,加一些技术调节。这种事情我国做不到?不可能。也是在美国,开发出 n95 口罩循环使用的方法,是过氧化氢 + 紫外线,我国没有足够的过氧化氢和紫外线灯?不是的。甚至单纯的紫外线都很有可能直接杀灭所有微生物而不破坏微米尺度性能。最近报道技术创新都不在国内,这就是铁一样差距,没什么不服气的。在民间,科普类的内容,可以说都是搬运,没有推演。但这真的很难吗?关于指数扩散的严重性,未见国内科普视频流行。国内的科普在关注什么?定义,什么东西是什么不是什么,历史是什么。从批判的立场上讲这根 “回字有四种写法” 的知识在一个层面——都是看热闹和嚼舌头,脑嗨。

第一版诊疗指南,就已经提到 CT 片的特异性。当时我觉得是考虑到 CT 室似乎很难每次拍片子后都彻底消毒,所以无法推广。

PCR 诊断率 3-5 成,从古典概型的角度说,是什么概念?最糟情况下,连续三次测试,有 34% 漏诊,最好情况 1/8 漏诊。我们采用了多久才转为临床 + 核酸 +CT?

技术性思维上我国水准仍然很低,这也是针对性的开发新技术所缺失的东西,也就是王院士所说并未科技的胜利;即使是美国,最终可能也不是科技的胜利。

特别段落。关于重复使用口罩,大陆:

如何看待中国首款可重复使用口罩上市,过滤达 N95 级可使用 20 次?是否科学有效?买不到口罩?这样处理可以重复使用!- 新闻 - 科学网陈建峰院士团队 “口罩荷电再生重复使用技术” 得到中央领导同志充分肯定中国新闻网深圳国际研究生院与材料学院共同研发可重复消毒使用口罩的纳米纤维过滤膜材料金点子化为新神器,“上海发明” 多点开花助抗疫

重复使用 N95 口罩,杜克大学:

有助解决资源紧缺问题 杜克大学找到能可重复使用 N95 口罩办法 - 科学探索 - cnBeta.COM

N95 口罩消毒研究,台湾:(大陆和台湾虽然尚未统一,但两岸同属一个中国的事实从未改变,国家领土和主权从未分割、也不容分割。)

N95 口罩使用有什么限制?可以重复使用吗?能用多久?能否清洗?

所以这些对重复使用口罩的讨论,有多大的技术差距和思维差距?没有?不显著?

以及,我跟你说现有公开信息可以判断出缺乏技术思维,你一定要说这是因为他国缺资源?一定要总分低于别人,才会承认单科分数低于别人?

认为没有明显差距的用户,劳烦请解释下,为什么会出现 “吹干荷电处理” 这种鬼说法(不是问什么意思),以及背后对应的社会现象?

关于呼吸机,纽约:

纽约州允许两名患者共用一台呼吸机,医学协会联名质疑安全性疫情之下的纽约:呼吸机两人 “共享”,医疗战略储备缘何短缺?_腾讯新闻

就是,虽然报道倾向于负面,但是其中的事实是 “安全风险好于直接死人”。美国体制确实不适合应对这种灾难,但对于具体的医院、医生,这时候你更在乎书本和协会的安全性规定,还是考虑公用,可能多救一条人命?

特别段落结束 hhh。

此外,我国疫情严重时有很多大媒体都在渲染恐慌情绪,为什么没人管?因为我国管孩子就靠吓,从而媒体所谓的 “好意” 行为,也是吓读者。这不是好意,这就是在侮辱个别清醒的脑子。我国民众的形态就是危机时听政府,能被报纸吓唬住,大风大浪过后忍不住在危险边缘试探,如现在的号召复工,导致部分人中招——才有王院士的第二点。

第三点,有些人可能会生气,那么,真的,这阅读能力,英语四级都过不去。我国做法符合国民期待,以及我国文化背景;西方现在做法肯定也有文化根据,你看看西方神话里多少乱伦和弑父的就知道了。这就是客观存在啊,文化的区别导致对同同样的疫情不同的态度,最后导致人家有优势。然而现在确诊总量前排的都是大经济体,和国际知名国家。最后的都是没听说过的国家。寒冷对病毒影响似乎不大,较热地区可能会缓和。印度,法国,非洲,都是现在的大憨憨;加州还要搞万人马拉松。这么搞下去,谁被动还不好说——完全取决于确诊量。至于问题,个人认为这是其他国家自找的。

第四点有趣。临床和预防结合起来。我国临床不能说差,这个预防,可能才是真想说的——我国对于大公共卫生事件预防能力差。当然这也是现在每个人都知道的。怎么解决,呵呵。

这个疫情我不太相信会在国内长期流行共存。想想各路毒王,和聚集性比例。谁都受不了在日常情况下,突然一家子都住院,或者一个聚会上有几十个确诊,再加上隔离的几百号人,这只会导致疫情死灰复燃。更可能的是开发出准确率不低于 95% 的检测办法,再次入境的所有人都要检查,或者隔离。在没有靠谱的检测办法前,求稳只可能严格检查、隔离进入国界的所有人。

我们对于未来的判断往往基于社会和世界的局面稳定。但是真的稳定吗?即使没有疫情,国内瑞幸早晚暴雷,中日逐渐亲近,西方国家还是打心里看不上中国,我国就业率不好看,年轻人被变相压榨,高教系统弱,刚刚结束脱贫,房价变化影响所有人。其实本来这个假设就是错的,人们只是在根据过去的轨迹画趋势线,尝试预判,并没考虑到这种预判已经被少部分有影响力的人考虑到,进行决策,从而在未来的竞争胜出。对未来的预判,起码应该考虑到这些有影响力的少数人一定会屈服的因素,然后判断他们会造成的影响,然后明确未来局面,然后去考虑未来自己的行为。

对于这次疫情,还是有一些基本情况。我个人认为疫情主要靠隔离战胜(或者说现在这科技能力还没隔离这种土办法更好用),所以中国其实已经占优势,输出了一波政治,而且局面明朗。我国我国还有全世界最成熟的产业链,有医药企业,而且部分中药确实有用。这都会输出一波经济和文化。若干年内的趋势都会增强线上经济,互联网化。快递员和外卖派送能进入小区,也许经济不会那么糟——比起世界。如果中国 2 年内完全正常,国外难讲得很。在非洲,伊斯兰国家的投资很可能会搁置。

个人对全球情况乐观。原因在于世界确诊总人口还非常低,而且现在已经有足够的诊断能力,治疗方案和药品,全球化,网络技术,超算暴力求解,信息技术,飞机,低价石油 hhhhh。

个人对国内情况乐观得多。中国现在的政府、产业结构、经济几乎最适合应付这种情况。如果长年累月闹起来,对于个体也没有更好待的国家了。

知乎用户 下一轮姐 发表

看新闻 1+1 白岩松连线王辰院士时,真的眼前一亮的感觉,这位院士语言表达流利,逻辑清楚,信息量大,瞬间被圈粉,哈哈 。这次王院士又带头将公共防御引领到医学科技的专业防御的大方向,这就是院士的影响力和洞察力,虽然自己不是学医或者,也不再学习生物专业,但希望如果可以,尽自己的绵薄之力。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这还用解读吗?这不是大白话吗?

难道院士都是阴阳人?还是大家都不认识汉子?

知乎用户 杜嘟嘟​ 发表

我在这儿仍然蹉跎在广西深山里跟老头老太一块儿养着生。

无数小伙伴问我怎么还没回来,现在已经差不多了呀,我的回复都是不敢回。

疫苗没出来,没有全民注射,病毒也不长眼睛。不可逆的伤害谁沾上谁折寿,这么急干嘛呀,留条狗命苟活着不好吗?

虽然我爹非常想他老婆,但是他理智尚在,准备光速买个房车来接我们娘俩,而不是要求我们自己坐飞机回来。

我老公也非常想他老婆,一看车程 33 小时,现在等着我爹把房车买了再说。

目前的我们都不敢走公共交通。

害怕。

不敢回。

知乎用户 妙嘴瓜瓜 发表

答主来说一下自己的贴身感受
自己家乡处在中俄边境附近

是距离通俄口岸最近的大城市

也是附近唯一一个有三甲医院的城市
而由于俄罗斯的防疫政策

如何看待俄罗斯拒绝中国驻俄大使馆停止歧视中国人的防疫政策?

以及大量的入境人员涌入

截至 4 月 6 日 24 时,累计报告境外输入确诊病例 62 例,其中:黑龙江省 22 例,其他省份 40 例;现有境外输入重病病例 4 例。追踪到境外密切接触者 759 人,已解除医学观察 295 人,尚有 464 人正在接受医学观察。(黑龙江卫健委)

导致我们这座城市产生了前所未有的抗疫压力
通俄口岸绥芬河的病人基本全部转入我市进行隔离治疗

你会看到各大酒店隔离间住满

这样一个边境城市,因为疫情而变得喧闹

这里的生活,任然没有回归正常
小区登记,行人测体温,戴口罩

新冠的阴影甚至在武汉褪去,可大潮又在边境重涨
高中开学因为吃饭问题只能上半天课
学校门口设立隔离带
整个城市的心,还在和疫情连在一起
医院里任然是忙碌的身影
支援武汉回来的护士任然要冲锋陷阵
新冠,远比你想象的来的更快
身处环境下,才最懂那份心
可能这就是唯一一次祖国的天比国外的蓝吧

疫情知冷暖,冷暖见人心

作为中国人,我看到祖国这样接待我们的同胞,我感到自豪
但作为家乡人,我看到宁静的边陲小镇如此喧闹,我感到不安

习惯了家乡的那份纯洁,宁静
也见证了祖国的那份实力,魄力

边境绥芬河调集全省的医护人员
关闭通俄口岸
一天就建起了容纳六百人的方舱医院

疫情可拍,但是祖国让我们安心


通过国内外的对比,你就会发现
一个国家的社会组织形态很大程度上决定一个国家的国运

为什么这么说?
对比中美两国,医疗水平的差距在短时间是无法弥补的
这也就是大多数国内知名医生都有海外留学史
而大多数医疗顶级专业期刊也多为国外知名实验室发布
拥有如此之高的医疗水平
面对新冠,却坐以待毙
因为美国盲目的相信自己的医疗水平

而这种自信究其根本也是来自于其社会组织形态

大家通过这几天的吃瓜也了解到

如何看待美国参议院情报委员会主席在 2 月 27 号提前通知自己的金主新冠疫情严重,并抛售个人股票?

美国本质任然是血腥的资本主义

只不过通过 “民主” 的方式包装了自己

给世人强调其美好,自由的一面从而进行文化输出,文化渗透

在资本主义,强调丛林法则

弱和强通过资本的方式体现出来

美国的电影就深刻的体现出这点
《2012》卖的昂贵船票,《生化危机》的人类清洗

同时通过 “灾难” 的形式,来对中下层人民清洗,拯救高资本人士
艺术来源于生活,正是由于美国的政治主张,催生出了这样的核心价值观
反映到现实

高资本人士拥有最好的私人医生,医疗水平最高的私立医院

他们不需要为生病发愁
在美国他们能获得比中国更好的治疗待遇
VIP 病房,落地窗,随叫随到的隔离管家等等

所以对于新冠,资本主义一开始就没有把其当作人民战争来打响
目的都不一样,,产生的结果自然不同

中国很早就对全世界公开毒株
对于美国这样全世界医疗水平最先进的国家
不可能不知道 RNA 病毒新冠的传染程度
这时候,各位在想一想,是不是结果就了然于心
新冠很可怕,但更可怕的是不把人当成人的政府

当人和资本画上等号

任何牺牲也就变得理所当然


关注我的公众号,更多想法等你挖掘

知乎用户 张煜医生​ 发表

这是一场战役,还是规模宏大的一种,现在极有可能只是初战告捷,更困难的还在后面。

国家的有识之士眼界比常人看的深远的多,在不断的收集信息,尝试做出准确的判断、猜测,评估现实状况预测未来,从而争取做出最好的选择。

这世界不光中美和欧洲,还有人口数极多的发展中国家。这些国家政府的能力不足,疫情很有可能大概率完全失控,成为极其可怕的人类灾难,我一直在担心这一点。

列举了 4 个可能

比较严重的情况下,我们可能会看到:

新冠在数十亿人中肆虐。

造成 1 亿人以上因疫情和饥饿死亡。

社会动乱,无数人成为难民流离失所,到处都是人间地狱。

整个人类社会受到严重创伤,中国不可能置身事外。

最可能出现的情况:

高达几十亿的人群竭力抵抗新冠,但因为无法做到完全隔离,新冠仍然在数年内不断感染更多人造成群体免疫,因为数量极其庞大,造成中国之外类似于禁地一般,中国人一旦出国,必然感染新冠。

那时候,中国可能会采用最原始的闭关锁国,与国外的交流几乎断绝,旅游是别想了。与国外的仅存交易都是在佩戴标准 PPE 的情况下完成。经济遭受严重创伤。

最好的情况:

疫苗在短时间比如 1 年之内研发完成并证实有效,中国拼命生产接种全世界后保护人类,在今后数年灭绝冠状病毒。

出现极其有效的抗病毒药物,任何人一旦确诊服药后迅速好转。

最坏的情况:

疫苗研究失败,感染后的人群出现的抗体只能保护较短时间,比如 1 年,1 年以后再次易感。病毒大规模流行后出现多种变异,产生更高的传染性和致死率。

因此造成 6 成以上的人类社会完全崩溃,现在的我们做梦都想象不到的恐怖场景。

但我相信至少中国能够苦苦支撑,幸存下来的国家无论是一个还是十个,中国必然是其中之一。

总结:这次疫情面前,人类是共同体。别指望美国引导世界,中国应该承担起重任,联合所有可以联合的力量,不惜一切代价研发疫苗和抗病毒药物。同时不遗余力的援助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比如印度和印尼,协助阻断或者延缓病毒蔓延,争取时间。

救人即是救己!如果成功,中国的声望会到达新的高峰。

我一直认为:中国目前应该督促印度、印尼等政府为所有穷人提供有效的可重复使用且有效的廉价口罩,一人 2 个,就可以减轻病毒流行,别放任穷人自制些没用的口罩,出现方便面桶或者水果壳罩在口鼻的笑话。

其实伍连德口罩就完全可以胜任,稍微改良一下更好。如果对方政府提供不了,中国可以为他们提供伍连德口罩,反正成本非常低,一个不到 1 人民币。印上中国两字做宣传,以成本价或者免费提供个几十亿口罩对于中国国力不是难事,而且意义可能非常深远。

知乎用户 隐秘 发表

真是人才 说话真好听

知乎用户 堡垒​ 发表

集中精力办大事≠常态化

有能力打赢组织仗≠日常性靠组织动员

对新冠缺乏想象力。

常规的科学预防很有必要。随着各省复工,强制性措施撤离,不少人觉得病毒被 “消灭” 了。很多不学无术的中层觉得防疫就是集中力量 “干” 几天,在家躲几天就能把病毒 “闷” 死,复工就开集中大会,为 “树” 信心口罩也不好好戴。

所以大家应该保持冷静,继续做好自身的保护。新冠肺炎在疫苗研发投产成功前会存在一段时间,不要放松防疫要求,不要从众。

知乎用户 LAKE ZHANG 发表

看了原文

都是大实话

毕竟这病毒就是打脸病毒

说大号流感的, 不戴口罩的, 群体免疫的, 自然消失的, 高温国家没有的,

这些事实都粉碎了

而且每天我们都有新的疑问:

而外媒都在等着我们犯错,

这不, 热乎的

所以确实很考验我们的平衡能力

知乎用户 醉鸟忆风 ty 发表

王辰院士这段话不是说给群众听的,也不完全是说给 “中国医学科学院武汉感染性疾病及肿瘤研究中心” 与会的医生听的,不过,这些话也可算作替这些医生说给上面听的。

看王辰院士这段话才是他所想表达的最重要的核心,外国的断指求存 VS 中国的三方兼顾。

  而疫情并未远去,先要考虑现在我们和欧美之间的差别。他们会比较理性地,在资源短缺的情况下,会断指求存。我们是比较感性的,重感情的,一定要把每个人都维护住。于是,在将来就可能出现一个情况,就是欧美人群受了大的损失之后,他的人群免疫能力就上来了,他可以敞开国门,他不怕的,他有免疫力,出去的话呢,他也不是疫情高发国,进来的话呢,他也不是人群易感国。我们反过来有可能面临这样的局面,对于 14 亿人口这样人均医疗资源较低的国家来说,**既要重感情,还要保持社会稳定,还要保持国门的开放状态,谁能做这个事儿?**只有医学能帮国家。

如果外国断指求存(不论是主动还是被动)成功了中国怎么办?那中国的重感情,社会稳定,国门开放这三方还能兼顾吗?

如果必须要舍弃其中一方国家会选择哪一方呢?

基于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我想最优的选择是不言而喻的,但阻力一定是很大的,而这些阻力往往不是来自民间而是决策者中的一部分人。

如果一定要三方兼顾,那就如王辰院士所说的 “只有医学能帮国家”。

但,怎么帮?下面这段话是他整个谈话内容的真正诉求。

我们在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上的一个最重大的问题,就是必须把临床和预防高度结合起来,这才是人间正道。世界上的经验、社会发展的经验都证实,概莫能外。重视什么就把什么独立出来的管理体系,容易变成一种画地为牢的局面,其结果就是独木难支。

中国医疗体系医疗科研就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和政策支持,公共卫生防疫是个跨部门跨学科的事情,是需要很多政府部门和社区及民众配合支持的长期的事业,所以相应的权利和权限也要增加。

知乎用户 然而是你 发表

covid 19 糖基化比 hiv 病毒还多,使得抗体找受体会比较难,而且 RNA 病毒高突变性,感觉疫苗有点难度… 医学科技远远还没达到可以让人类傲慢的地步,在治疗有限的情况下,就应该以预防为主!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我今天特别想就这个问题发挥一下,但是比较难。

王辰院士的最核心观点其实就是两条。

第一是要正视医学技术的落后。

第二是要重视医学科学的发展。

其实这两条也可以看做同一条,但还是要分开来看。

因为第一,这个社会上有很多丢掉节操的科学家,只会歌功颂德,不会踏踏实实做事。这些人的存在甚至会阻碍科学的进步,因为他们挡在了做实事的人的路上。

第二,重视医学科学。

这次疫情出了很多洋相,很多裹挟着私利的利益方在其中。做可笑的就是中医药的乱象,甚至发明出了参与治疗率这种可笑的不知所谓的名词出来。王辰院士也曾经很无奈的说过,一些意义不大的临床项目占用了实验资源。院士指的什么项目,大家都心知肚明。但是流连他也不敢说出口。

所以这些都是需要大家继续努力的方面。

医学科学的落后,还是需要重视的。

知乎用户 外行看门道 发表

不认同他里面的说法。

疫情防治的结果来看我们就是胜利了。而且做的非常好。

新冠病毒也并不狡猾。我们的方法对付它非常有效。

现在的问题就是作为人类。我们遇到了众多猪队友。如果我们的队友都能够跟我们或者说跟韩国一样,与我们同一时间防控这个病毒。那么现在这个病毒对人类基本上就不存在什么太大的影响了。很快就可以战胜病毒。

现在的问题实际上已经不是病毒瘟疫的事情。而是复杂的政治经济,军事国际间的问题。这些东西怎么演化是不好预期的?尤其是很多敌手,丧心病狂起来,不知道会发生什么事情。

我们最大的麻烦还是人,不是病毒。

至于西方的群体免疫。真要搞成了,那要非常巨大的代价和相对漫长的时间。在这时间要死亡大量的人口,不知道又要发生什么事情。(而且这个过程可能要远远超过病毒抗体的有效期。群体免疫很难成功。如果病毒变异了,那就更麻烦了)。

那么在这段时间,各个国家也是不相往来的。中国也只能是严防。

而如果他们真的群体免疫搞成功了。那么病毒也会随之消失。

当然有人会说,还有一些落后地区会拖后腿。

但是我觉得落后地区可能群体免疫速度更快。毕竟没有医疗干预和人为干预。病毒传播起来更方便,更快的提早实现群体免疫。

倒是像美国这样的国家,今天防,明天又复工,反反复复的要折腾很长时间。

等他们太平了,病毒也就基本绝种了。

所以倒不必担心我们会变得被动。

当然,在这个漫长的时期,如果我们研究出有效的疫苗,或者是发现了特效药,或者是比较有效的药物,那么就更能够挽回我们的局面。

较好的就是我们现在有一个安定的社会环境。可以专心致志地生产。专心致志的搞科研。也要提前预设各种突发情况的应对。

现在我们国家就是在防的方面漏洞太大。各个地方各自为政,没有统一部署。居然能够出现隔离人员外出跑步就餐,甚至咬伤医护人员,这样的事情。这些问题不高度重视,不解决,那就可能星火燎原。而且不应该将外来人员接受点设置的过多,每个省市都有是不行的。应该统一在全国设置几个接收点。和国内的无疫情环境应该严格的区隔。国内尽快恢复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

另外各地的医院也没有进行传染病诊疗改造。这个事情应该积极的,尽早的落实。而且要大力推行医患免接触式诊疗。电子化诊疗服务。远程诊疗服务。科学设置挂号就诊付费检查治疗的流程。最大程度减少人员交流接触。优化流程,提高效率。而且应该培养一批医疗志愿者。在必要的时候可以从事医疗服务。作为医生和护士的助手。否则的话出现多点爆发就很难应对。

知乎用户 prink chen 发表

想象力意味着直觉主义,把通常的线性思维转换为指数思维,超前预判后续工作,而不是根据历史信息步步为营。

想象力可以帮助我们做出以下预判:

1. 南亚东南亚等国家控制不住新冠流行,当地社会秩序逐步崩溃,需要大规模援助或者撤侨。需要在国内建设大规模隔离设施。

2. 国内消费端和生产端受到双重打击,失业率大幅度上升,整个社会必须向低密接度转型,放弃高密接度行业。

3. 国际关系进入大断裂时代,人流物流双重收缩,信息流真假混杂。部分国家整体转型为海盗,大规模掠夺他国物资财富。

知乎用户 阅思​ 发表

王辰院士这个表态不是要不要赞成的问题,而是如何化为具体策略,迅速、深入的全面铺开应用的问题。

中国人认为自己已经胜过了欧美,这个基本没什么问题了。在疫苗出现之前,没有任何人能拯救美国及欧洲大部分国家了。什么医疗体系、医疗水平都已救不活了。疫苗出现之后呢?大家一同告别新冠,翻篇了。

但中国人如果认为自己战胜了病毒,这个问题就很要命。

王辰院士的发言重点并不是 “比较中外”,这点微末的舆论工作知乎众做就够了,不用麻烦专家。王院士分析的是 “我们为什么没有战胜病毒,又能通过怎样的手段战胜病毒”。

什么叫做 “我们赢在社会组织,而不是医疗水平” 呢?

这句话的重点不是哪个国家能够或者已经仅仅 “通过医疗水平战胜病毒”,现阶段的人类医疗科技水平连这个病毒的尾巴都赶不上。

仅有社会组织能力,没人能天天战时状态,因为这毕竟不是真的战争。

这句话的重点在于,这个病毒需要相当的社会组织能力 + 医疗水平(尤其是体系层面),才有战胜希望。

几乎没有社会组织能力,只有医疗水平,美国、英国。

有社会组织能力,医疗水平不够,朝鲜按理说是唯一符合的,但这个国家的经济站位太特殊,不能够作为参考。(自带闭关锁国属性,不用取舍)

中国就卡在,社会组织能力 SS,但医疗水平 B 或者 A - 的阶段:顶尖的是真顶尖,医疗器械总量和生产能力吓人,但人均医疗资源不足,分配极为不均,医疗体系、疾控体系有较大的结构性问题,而非美国式的行政能力问题。(有体系不用能怪谁)

而这个病毒,包括这个疫情,最大的问题就在于,它传播的极为隐秘,又极为迅速。如果在没有相应常态化防疫体系支撑的情况下,贸然放松,则必然会迎来 “第二次爆发”,毫无悬念。

如果想要复工复产,就必须依赖结构性支撑,依赖专业、负责、无孔不入的防疫体系,依赖全民时刻存在的防疫意识。

不过悲观的看,想要全民包括医疗体系保持这种意识,非得小规模二次爆发不可。如果真的认同了中国现阶段的医疗体系短板,以及王院士的 “社会组织路线不可持续” 的判断,那么接下来就不是合十祈祷没有第二次爆发,而是准备应对、控制小规模的二次爆发,并且借机将防疫工作系统化、常态化,而不是再依赖彻底堵死的方式。

至于群体免疫……

先不提变异的问题,如果哪个国家能靠献祭老年人和相当数量年轻人走通了这条路,而不造成大规模动荡,倒是给政治学的发展带来了一个巨大的里程碑式的发现:

民众原来可以贱到这种地步,贱到公开、直白、全国性的献祭人命式 “政策”,都不会引起任何对政权有威胁的反抗。

从政治学角度看,这可真是令人绝望的发现。

知乎用户 晒太阳的过客 发表

我们并没有战胜病毒,是以巨大的代价抗住了病毒的第一波攻击。

你有狼牙棒,我有天灵盖?

如果说我没有被你弄死,就是我赢了,那么我们就赢了

病毒来自哪? 怎么传播出去的,那些该负责的人负责了吗? 现在世界大流行,很多人隔岸观火,以后中国人的歧视问题怎么处理。

必须认识到,一张针对中国的包围圈正在悄然形成。最终广大民众因世界抗疫失败而积累的愤怒,都会被各国政府转移到中国身上。这个病毒很有可能让我们的复兴之路戛然而止。

知乎用户 青山雪岭 发表

说句废话,就目前情况而言,疫情的影响是广泛而且深远。

做个对比,疫情对生活的影响甚至超过信息渠道(互联网)和移动端(手机)。互联网号称万物互联,移动端开发了个体最大传播和最大吸收能力,但是两者加起来都比不上 “新冠”。

东西方制度都是以人为核心建立,而疫情恰恰跟每个人都会产生交集,无视阶层、无视肤色、无视财富、一律平等。

知乎用户 Crohn 发表

部分国家还在第一层,而王院士已经在第 NNNN 层了。

武汉保卫战胜利了,但这只是这一阶段胜利而已,台湾没解放全国能叫完全统一吗?新冠病毒没消灭,防控机制还不够完善,我们还能叫完全胜利吗?

这一次新冠病毒把人类全部打趴了,无一幸免,表现最差的在甩锅奥巴马,表现最好的我们,经济受到重挫。

万一再来一次天灾人祸,战争冲突,再来一次新的疫情,还怎么过日子了,还要不要实现两个一百年了?

现在别的国家还陷在里面,我们得想在别的国家前面,为人类,对,就是为全人类想办法,想办法避免以后出现这种情况,让病毒不会像这次一样击穿武汉医疗系统,少死点人,然后让大家生活少受点影响,经济少损失一点,日子更好过一点。

我们更得抓紧时间,把现有的风险降到最低,投钱投人投设备,研究疫苗和特效药,开足马力,发挥优势,补足短板,创造条件,快马加鞭,反正怎么快怎么效果好怎么来。

等工作都做好做完善了,真正的胜利才能到来。

至于其他的那些表现差的国家的和人,我们和他们已经不在一个层面了,对于病毒我们缺乏想象力,对于我们现在即将面临的后病毒时代大家也缺乏想象力。

知乎用户 金珍妮的猫​ 发表

现在看这个问题,可以说是神预言了

三年了,面对疫情仍然只有社会组织力量

知乎用户 ZachTeo 发表

确实是这样啊,在没有特效药和疫苗的前提下都很难说未来会如何。

比如东北口岸封闭,比如广州黑人社区,比如大量海外人士回国,这些都是稍不注意就按不住的。

而且在我国真是得到了迅速控制,所以我们认识的病毒是武汉二月到三月的病株,新的形态和传染方式及特性都不懂,确实要小心死灰复燃

知乎用户 黑夜彩虹 发表

就这个知乎上,二月份就开始宣扬新冠肺炎对中国的积极意义了,可谓夸的惊天动地。三月份嘲笑了三十天国外水深火热,风景这边独好。四月份再不泼点冷水,恐怕五月份宇宙都装不下我们这颗膨胀的心。

而一片惨淡的社会状况,再牛逼的键盘也敲不出个花。

知乎用户 纸老虎刀叨忉忉​ 发表

智慧,也要有充分的信息获取,和必要的知识。

哪有什么智慧,现在只有立场。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真正的国士,国家在任何时候都需要一群头脑清醒、踏下心认真做事的人。

武汉疫情初期,由于执政者错误预判,疾控部门的不充分反应,错过了最佳防控时期,尽管后期在防疫上取得了即使美帝右翼也无法直接否认的成果,但付出的代价是惨重的,是前线人员的消耗甚至牺牲,在后方是巨额的防疫开支和空转的生产停滞,是经济、社会的重大损失。

所以动员是不能乱用的,必须在紧急时刻。我们要在当下,正确认识世界防疫情形,思考应对措施,不能让自己处于被动状态。要保持警惕,做好切换,以最低的动员成本保持防疫成果,加紧疫苗的研制。同时要做好重点地区和地方的人群流行病学调查,通过核酸和血清抗体检测,对人群整体免疫力状况和无症状感染者比例摸底,对病毒规律和疫情走向有一个科学的评估,科学的制定防控措施。

能不能真正战胜疫情,最核心的影响因素就是科学技术手段,在长期来看,要加大医学科技的投入,推进医学科学体系的科学合理设计,这样我们才能在下次疫情来临时真正做好准备,对于这次疫情我们要痛定思痛,认真反思。

一场疫情将我们社会体制的薄弱方面全都揭露了出来,2013 年 SARS 几乎让中国的公共卫生体系推倒重来,虽然强化了传染病的传报、监测体系,但面对这场疫情仍然十分脆弱,疾控、医疗、基础研究,几乎都在割裂着做着自己的事情。所以王院士说必须要把临床和预防高度结合起来,重视什么就把什么独立出来的管理体系,容易变成一种画地为牢的局面。

对于传染病而言,隔离传染和理解是两回事,目前我们取得的防控效果主要依靠病毒隔离,对新冠病毒的反复性、无症状性等认识还远远不够,对其传播规律也缺乏想象,真正应对新冠的还是要靠医学技术,只有等疫苗真正研制出来后才能放松警惕。

知乎用户 嗨派 HiPai 发表

家是我们自己的家,国是我们自己的国,没有人不爱自己的家,不爱自己的国,没有大家就没有小家。

事实证明现在的防疫方式是最简单,最原始,最落后的方法,两三年了,口罩也戴了,疫苗也打了,隔离的也隔离了,封闭的也封闭了,疫情一样没完没了,事实证明这种防疫方式是错误的,需要与时俱进,需要更加客观,理性,科学看待疫情,寻找一种更简单有效的方法。有问题不可怕,看不到问题才可怕。

请问专家是研究出了可以预防不被感染的药,还是研究出了可以治疗不怕感染的药。不要尽说假大空的话,受苦受难的是老百姓,一拳不一定打死一只蚂蚁,但一个指头可以轻松捻死一只蚂蚁。换种方式两年前疫情就结束了。

知乎用户 橙子颖儿 发表

路上不戴口罩的人越来越多了,各种餐厅都允许堂吃了,抽烟的人也开始随意摘下口罩吞云吐雾了!

上海境外反向输入者也开始出现了。

所以,肯定是不可以那么掉以轻心的,口罩还是好好戴,回家还是认真洗手,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还是别那么近,聚会还是不要搞,我家周围的财经大学、复旦大学、同济大学,一个都没开学呢,严防死守是对的。

知乎用户 协同教育​ 发表

而疫情并未远去,先要考虑现在我们和欧美之间的差别。他们会比较理性地,在资源短缺的情况下,会断指求存。我们是比较感性的,重感情的,一定要把每个人都维护住。于是,在将来就可能出现一个情况,就是欧美人群受了大的损失之后,他的人群免疫能力就上来了,他可以敞开国门,他不怕的,他有免疫力,出去的话呢,他也不是疫情高发国,进来的话呢,他也不是人群易感国。我们反过来有可能面临这样的局面,对于 14 亿人口这样人均医疗资源较低的国家来说,既要重感情,还要保持社会稳定,还要保持国门的开放状态,谁能做这个事儿?只有医学能帮国家。

王辰院士关于欧美群体免疫的观点还需要数据支持,冠状病毒是有可能存在 ADE 效应的。我们当然要实现群体免疫,但我们不能学欧美用人命去填,我们需要高效的疫苗来实现群体免疫。欧美现在这种方法风险非常大,无异于是养蛊,加速病毒变异速度。

当我们还为这些假阳性、假阴性,尤其假阴性所困惑的时候,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有的国家已经是一滴指血十分钟,就能准确率很高的测出来了,已经可以分发到家庭里边儿,像糖尿病一样的自己测一下填报了。

不清楚王辰院士说的一滴血十分钟检测是什么原理,是检测抗体,还是抗原,还是核酸。如果是抗体检测,我们二月份就能做到十分钟出结果了。这个我们跟国外不存在技术代差,顶多是准确率上的差距。如果是核酸检测,能够做到十分钟出结果,这个技术我们就可能存在代差了,我们要加大这个方向上的补课。希望王辰院士能够明确下这个问题,或者有准确信息的达人能够提供信息。

对于王辰院士的提醒我们要非常重视,现在病毒越来越狡猾,无症状感染者会越来越多,防控会越来越棘手。

当前的形势,我认为社会防控和科技防控不可偏废。在高效疫苗研发出来之前,我们还是要做好口罩,防护服,呼吸机,ECMO 的储备。援助该停一停,我们已经为世界做得更多了。境外输入一定要严防死守,排查每个死角,尤其是外国人。对所有外国人要做拉网式的排查,不配合的立即驱逐出境。

科技防控需要过程,疫苗,特效药,人才培养都不是几个月就能赶上的。社会防控要为科学防控争取更多的时间。我们不能假设疫苗马上就能研发出来,万一效果不好,万一对变异病毒无效,万一有 ADE 效应呢?

王辰院士提议的加大生命科学,医学投入长远看是非常正确的,但必须要承认临时抱佛脚是不现实的。现在我们需要的是时间,是人才技术,这些成果需要长期的砸钱,需要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我国各个学科都追赶都需要长期稳定的投入,要有长期系统的规划,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关键医疗设备我们一定一定要能够自主生产。

王辰院士是科学家,更注重科技手段防控是可以理解的。但从社会科学角度,社会科学也是科学,隔离,戴口罩就是尊重传染病传播特点一种有效防控手段。我个人认为社会防控和科技防控不可偏废,不可盲目偏向哪一个方向。

知乎用户 早为 发表

比如无症状感染者,在封城时期几乎没有威胁。

但在现在基本放开的情况下(坐标浙江,许多老人和小孩都没戴口罩),无症状感染者将会成为非常有威胁的不定时炸弹……

比如被新冠病毒打得抱头鼠窜的欧美国家,他们为了经济没有采取严格的隔离政策。

但中国同样到了必须保护经济的时候,具体情况我不清楚,但’之前我们杭州市长带头摘口罩,说明浙江的经济情况不能再拖了

广州上海最近的问题也是如此,地方考虑到经济等因素,对于新冠疫情事实上已经松口子了。


不过题目中关于群体免疫的说法,我觉得仍然难说,目前没有证据说欧美七八成的人感染新冠后就可以高枕无忧了。

疫苗研发仍然是重中之重。在特效药和疫苗完善前,建议大家都别摘口罩。

知乎用户 三只喵星 发表

在武汉疫情爆发初期,肺炎超话多少人间惨剧,多少居家隔离发不出声的人,官员们还在打官腔,重复说着物资充足,排查率 99% 的废话的时候,王辰院士在新闻 1+1 说出了大量患者没有收治的事实,并提出方舱医院建设,全程回答条理清晰,逻辑思维缜密,不得不服,作为武汉人真的特别感谢王辰院士。

他今天又为大家敲响警钟,这话,我信

知乎用户 听月上官 发表

我对这段采访视频里的群体免疫的观点没有具体论述持保留意见。

知乎用户 知乎用户 T8WV8e 发表

感谢这名院士,目前国内的小孩们认为中国已经无敌,医疗水平,救治能力已经达到世界发达水准。各个方面可以鞭打美帝国主义了。

需要人把大家从互联网拉回现实。

知乎用户 李华 发表

抗击疫情是个长期过程,我们离真正的安全还很远,这里既包括热议的无症状感染者可能造成的小面积感染,也包括境外疫情的严峻形势下,中国很难独善其身的忧虑,这里包括有些国家消极抗疫,最后可能会让我国的积极防控的成效付之一炬,即问题补充里第三点,王院士的表述。

所以啊,大家**该保持社交距离就保持社交距离,该戴口罩洗手就不要含糊,**不要刻板地认为新冠肺炎病毒已经不存在了,实际上,它仍有可能分布在我们身边。

疫情是撬动国际关系的一个东西,美国拒绝提供公共健康产品,还把海外的美军物资往回运,与之前向全世界投放部队和资金的做法完全不同,这也是美国实力相对下降的表现。

而中国凭借扎实的制造业,出口和援助海外国家和地区口罩等医疗产品,做的正是原来美国该做的事情。

如果当真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那么疫情下的中国当时得道者,而美国失道,后期中美崛起期间的竞争将有更多的国家支持中国,赢得更多的机遇。这是个人对王院士第四点表述的理解。

知乎用户 BLUE 发表

在这阵民粹主义狂欢的风向中,有些话,真的只有王辰院士这样的人才有资格去说。

而疫情并未远去,先要考虑现在我们和欧美之间的差别。他们会比较理性地,在资源短缺的情况下,会断指求存。我们是比较感性的,重感情的,一定要把每个人到维护住。

从来没有哪个国家是躺平任嘲的,都是建立在每个国家不同国情上努力抗疫的。没有按照 “中国式抗疫” 的模式走下去就注定失败的想法只是愚蠢和傲慢而已。

侮辱我们的对手,就是在侮辱我们为止奋斗的一切。

就拿前段时间被知乎众黑出翔的英国抗疫来说,你们只抓着一个 “群体性抗疫” 就开始高潮。

但是试想,一个政党轮替国家,人均教育程度更高,人均 GDP 中国三倍的国家。如果某党首相说出了反人类的话,怎么可能通过继而形成政策?更何况德国和瑞典也在默默模仿。

人家选择这样做,就像王辰院士说的,只是 “资源短缺下的断指求存” 罢了

封城锁国,商户停业的情况下,以欧美大量底层民众上有老下有小,零储蓄,吃了这顿没下顿,按小时或天拿工钱的情况下,真能忍住几个月 lockdown 而不暴动吗?控制疫情而饿死底层,这样就好吗?就能少死人吗?

你以为国内没有类似情况吗?只不过都是咬牙硬撑再加上媒体不报道罢了。

**而且人家施行群体免疫的前提就是默认新冠疫情大流行已经不可阻挡。**换句话说,人家觉得就算自己付出了血的代价解决了疫情,别的国家解决不了依然不管用,就像现在的新加坡,体量决定了他们根本无法与世界隔绝,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这场疫情到底会持续到何时,看的其实拉美、中东、印度、东南亚、非洲、土耳其这些国家和地区,他们才是更危险的爆点,欧美疫情爆发只是个开始。

**更何况,就是真的愿意付出代价就能抗疫成功吗?别的国家能有我们的组织能力?14 个方舱医院,40 多个定点收治医院,3 个专门的传染病医院,4.6 万名全国支援的医务人员,以及数十万的一线基层干部是谁都能拿出来的?**意大利、西班牙等国和英国体制类似,但都努力地在采取封城隔离等措施,效果如何大家也看到了。真不是我们能做的别人就能做到。

尤其是现在的情况下,不是歇口气的时候。现在恰恰在疫情的变化期,谁能知道这是长期的阶段性回来的像流感,还是人个体上能够慢性感染像乙肝,还是倏然而去像 SARS,还是第四种、第五种可能性?我们现在还都缺乏想象力。
因此现在疫苗如果能出来的话,那这个事情就好很多,但冠状病毒的疫苗不是个简单的事儿,这不是个流感。

这些话我在我自己之前的回答里都说过,却被怼的生活不能自理。

BLUE:日本真的控制住疫情了吗?

我们只是在这场抗疫中先行一步,在全球疫情刚开始的情况下,我们根本谈不上已经交卷。

@未泽香

@是夢還是想

而像这哥们一样的人真的太多了,其实对新冠病毒并不了解,也对国内抗疫情况知之甚少,但刷点知乎微博就开始对千里之外的国外抗疫言之凿凿。

不要整天只想看个大新闻,为了满足自己的民族自信心,恨不得全世界除了中国都疫情大爆。

爱国不是靠在网上网暴别人,民族自信心的培养也不是靠嘲笑两句他国疫情。还有,覆巢之下真的没有完卵。

ps. 目前顶级医学刊物上的主要文章基本都是王辰院士团队发的,然后他毫不居功,功劳全部推到社会组织上,这是真的高风亮节。

知乎用户 谦仔二号​ 发表

千层饼第一层

外国疫情大爆发,持续输入病例,可能造成入境口岸二次爆发

千层饼第二层

国内各项社会活动复苏以后防疫形势严峻,会不会形成第二个武汉

千层饼第三层

目前这个病没有特效药和疫苗,万一出现第二个武汉是不是又要封城?

千层饼第四层

万一外部进口瘫痪的基础上,国内的高端医疗器械能不能实现自给自足?尤其是重症救护的 ECOM

还有就是第三点

很多人以为是支持什么狗屁群体免疫,但院士的意思明明就是骂街了好吧?

定语是什么?

一些西方国家:以牺牲年老体弱者的生命为代价

我国是:人民生命健康放在首位,不放弃一个患者

这是什么意思?那些生番最好不要没事跑来中国连累中国人,但是这些生番全死光了又怕影响外贸经济

这都是很现实的问题,而且不是杞人忧天,毕竟这个病如果人格化来说绝对是一位战略大师级的对手,超长潜伏期、无症状感染者、病情恶化速度极快,所有病毒特性全奔着逼疯传染病学领域去的。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我来唱个反调,人日总结的核心观点有问题,我们先不看。而且院士说话,总会把正反两方都带到,有些矛盾的确切观点他会同时表达,也是很圆滑了。讲下科学,下面直奔讲话实录:

1.“先要考虑现在我们和欧美之间的差别。他们会比较理性地,在资源短缺的情况下,会断指求存我们是比较感性的,重感情的,一定要把每个人都维护住。”

实际上来讲,无论科技怎么发达,对于传染病最重要也是首要手段,绝对是 “溯本求源”+ 切断传播途径。过去如此,现在如此,未来亦然。从来不是按什么理性感性,重感情之类的做出这种决定,**这本来就是科学的决定。这种强制性的手段,并不是医学为主导,是以行政为主导来实施。**所以医学发展的再发达,发达如美国,那也是得靠强力的行政手段去执行,要不然就是美国当今的局面。同为医学工作者,我当然明白医学的进步很重要,但是无论什么学科,皆有其边界,呼吸病学亦然。

2.“当我们还为这些假阳性、假阴性,尤其假阴性所困惑的时候,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有的国家已经是一滴指血十分钟,就能准确率很高地测出来了,已经可以分发到家庭里边儿,像糖尿病一样的自己测一下填报了。”

我没见到这种便捷、准确率高、假阳性假阴性很低还能够户户发放自行检测的产品新闻,这种神器不知道院士从那地方看见的,请赐教。而且一滴指血十分钟的,大概率还是 IgG/IgM。这种东西户户发放去检测?这是忘了西班牙案例了?Abbott 那一个不能算,只要还是 PCR 原理,准确率基本就是 30%-50%。Abbott 的 POCT 设备假阴性率甚至会更高一些。

3.“我们在这场战役中,现在打的很大程度上是社会组织的力量。科技的力量有吗?有,但是打得特漂亮吗?这个留给以后评价。”

切断传播途径的手段绝对也是必须行政主导,无论什么时候,这场战役要想胜利也是得主要依靠社会组织的力量(水处理、电力供应、食品供给、通信建设、社区管理等等)。**而溯本求源与前瞻性研究,则是科技力量的范畴。**对于科技的力量,不用留给以后评价。起码除了双黄连,武汉病毒所做的很不错,医科院病原所、动物所,广东呼吸所、军科院、疾控中心等等都做的很不错。我不知道院士说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本来研究病毒的单位就这么几家,几乎每家都有标志性的研究成果出来。目前是做的 “还不够”,但是我并不认为这次科技力量打的不漂亮。对于我个人来讲,我对国内研究进展可以打 80 分。而且这些结果是建立在国内仅有 10 几家 P3 被批准能够开展新冠病毒研究的基础上。而且就目前的舆论环境,还是需要对这些机构与科研人员多多鼓励,多多肯定。

分离新冠毒株后,中国 69 家实验室为何陷入 “沉默”

4.“我们在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上的一个最重大的问题,就是必须把临床和预防高度结合起来,这才是人间正道。世界上的经验、社会发展的经验都证实,概莫能外。重视什么就把什么独立出来的管理体系,容易变成一种画地为牢的局面,其结果就是独木难支。

后面这句话我个人持反对观点。中国新闻周刊详述了这几年感染科的起起落落,哦对不起,是落落,没有起起。其实我们的临床大夫是可以判断出危险的,无论是张继先、艾芬或是 XXX 等。主要问题真的是临床没有结合预防吗?主要问题真的是大量的临床医生无法识别传染病吗?是因为 CDC 是单独单位而导致的吗?希望王院士这句话不是为各地把 CDC 并入医院开道。在目前的情况下,CDC 是绝不能被合并与取缔的。就王院士目前的发言来讲,我更坚信专业的人员做专业的事情很重要。

重建大感染科,一个张文宏救不了这个 “不赚钱的科室”

最后,批评容易,嘴一张一闭,而 建设 任重而道远。送给王院士,也送给我自己

知乎用户 一头活猪 发表

王老头脑清醒。

就说到这份上吧,说交了满分答卷让人抄作业的,基本都是头脑不清醒。

知乎用户 bapee 发表

我还是很重视,可政府带头去饭店吃饭了,这其实,不是好信号。饭店危险性还是存在,去饭店还是不可避免被感染。

知乎用户 yeer​ 发表

我认为王辰院士的担忧是非常有道理的。理由如下

A. 此次疫情中,美国的一些抗疫手段是目前我国无法采用的,比如:

  1. 美国以发放签证为条件,从世界范围内征召医生,吸收医疗资源。
  2. 可以大量印发货币,割韭菜,救济国内。
  3. 检测试剂盒几天更新一代,且马上要普及类似验孕棒一样的检测试剂盒等。
  4. 一方面财大气粗的抢夺别国医疗资源,一方面又有台湾这种上赶着援助口罩的地方。
  5. 不担心死亡率,毕竟想移民美国的年轻人一抓一大把,只要还有钱,就一定有新的移民。

所以即使纽约州确诊病例几万几万增长,但是医疗体系依然没有被击穿。但是美国这次的疫情应对也暴露出自身的诸多短板,比如制造业空心化,政党互相拆台,挖墙脚等。而我国在此次抗击疫情中,是靠着自己调动全国资源,付出经济代价强行压下的,而且没有危机时常出现的内部分裂等,反而万众一心,凝聚力更高。所以我们靠着自身造血,美国可以全世界吸血。

B. 舆论导向

因为爆发疫情,中国甚至亚裔在海外收到歧视的例子数不胜数,譬如丹麦,荷兰等国家对中国的不友好表现得很直接,而很多海外媒体都在抹黑造谣抨击中国,只是这些负面糟心的信息被国家过滤掉了;相反,在美国发生大型传染病,诸如 H1N1 时,国际舆论并没有像现在这般抹黑。那么在争夺话语权的方向上,我国还任重道远。

在疫情初期,海外一些公知自媒体疯狂唱衰我国发展前景,抹黑造谣,这些舆论工具都可能在其他危机时形成阻力。

C. 疫情后续情况

因为相当一部分无症状病人的存在,以及最近发现的动物携带病毒患病传染的例子(如,猫科动物,犬类等),使得完全消灭这种病毒变得愈发困难。美国现在的目标不是完全消灭它,而是让曲线尽量平缓,不要压垮医疗系统,但是感染人数和感染比例是在不断增加的,更何况有印度等第三国家世界,马上要炸开花儿。如果我国要经济开放,援助第三世界国家,势必还有引爆疫情的可能,鉴于这是 RNA 病毒,极不稳定,很可能需要像应对流感一样,每年研发更新疫苗,这个就非常考验医学科技水平和医学体系的稳固性。

如果此波疫情对传统劳动密集型制造业造成持续威胁,需要转换生产方式(自动化,机械化),我国是否有能力依然保持制造业优势,转型升级能都应对妥当,这都是需要考虑的。如果未来又出现新型烈性传染病(毕竟病毒也在进化,生化武器谁手里都有几个),不小心遍地开花儿了,我国有没有备选的末日方案,有没有足够的应急物资和食品维持正常秩序运转。还有,像英国首相中招一样,如果中南海也中招了,军队也中招了,我们有没有王炸可以保护自身安全。

D. 医疗系统内的管理

此次疫情出现一批大家尊敬的学者专家,这是好事儿。但是,也要看到很多管理人员岗位任命的问题,比如个别机构领导专业水平差劲,靠关系坐到一把手的位置等,在关键时候,很可能会因为缺乏专业素养,做出决策失误,踩爆雷区,导致连锁反应。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为忧国忧民,冷静有见地的院士点个赞。有这样的人在,我这个小老百姓就放心了

知乎用户 怪子 发表

真正的科学家。其实四个字就够了:国士无双。

知乎用户 皮皮鲁 发表

无法接受英国式的群体免疫,因为疫情中也有年轻人也在死亡,我不确定我是否能扛过去。采取这种群体免疫,不是理性,是对生命的残忍。

我更愿意接受疫苗带来的群体免疫。

知乎用户 所罗门的鬼神 发表

王辰院士的话可以说是非常理性科学,而且有着定海神针的作用。我一个学识尚浅的医学生听到后有一种莫名的感动。

他的话是对当前形势和接下来的科研和治疗方向的定海神针

院士的话很明确,我们要少些说漂亮话的,也就是说要尽可能发挥科学家的作用,把事情交给专业的人士,不要让官僚挡在面前。

当前的形式一点也不能放松,未来的变数太大了,这话在当前媒体疯狂嘲讽国外抗疫的时候无疑能让许多人从自满中醒过来。

我也本来 “骄傲” 地认为,我们的力度大,我们的医护人员英勇,我们的抗疫比国外的先进不知多少倍。

当然从现状看是这样,但是院士的看法很客观,理性。如果能够做到真正的群体免疫,那么西方国家可以在疫情过去后敞开大门,牺牲老弱病患,换来经济的维持。我们则存在和病毒进入缠斗的风险。

但是我们做错了吗?没有,院士也说了我们是重感情的民族,我们不会放弃任何一个人,即使付出巨大的经济代价,也要尽可能抢救每一个人。从他的话中能感受到那种感情。但是我们不能因此居功自傲,我们要看到每一种可能,没人知道未来的情况如何,每一种做法都是豪赌,因此现在完全不是乐观和嘲笑别国的时候。

听完他的话真的深深被震撼,深觉自己凡事想的还是太简单,看待事物的角度还是不够科学,夹杂了太多个人情感。

道阻且长啊

知乎用户 艾灵 发表

在人类共同的灾难面前,我们需要王院士这样头脑清醒、有远见卓识的人,需要钟南山这样有担当、有责任心、行动能力强的人;需要李兰娟院士那样勤奋忘我、科研能力强的人;需要那些舍生忘死、勇敢逆行的医护人员。的确,我们现在对新冠病毒还有很多不知道的地方,我们的疫苗还需要验证,我们还没有特别行之有效的特效药物,我们对病毒的传播还缺乏想象力……,我们只是发现得早,在制度和民众支持的优越条件下,让疫情得到了很好的控制,但不能沾沾自喜,还需要高度警惕,消灭二次爆发的条件。我们离胜利还有一段距离,还不是庆祝的时候。要谨防美国狗急跳墙,再发动生化攻击

知乎用户 费凡 发表

我觉得院士说的很好了,复工复产之后也要保持警惕,做好长期斗争的准备。同时不间断的推进系统优化。

只是这个标题吧…… 第一眼看到的时候老给我一些违和感

因为…… 我觉得…… 大家对于这个病毒的想象力…… 已经非常丰富了

知乎用户 岁月无限 发表

大佬说得对,中国必须抓紧分分秒秒研制疫苗。

群体免疫半年之内达不成。按每天感染一千万人至少也需要一年多两年才能完成。

何况病毒会攻击男性生殖系统。长期危害远远超过提出群体免疫的政客想象。

知乎用户 友善的老金 发表

其实就是一个简单的问题,假如病毒一年两年三年都清除不掉,世界其他国家真的群体免疫了,中国怎么办?

疫苗?前几天看有说法,新冠疫苗可能和艾滋病疫苗一样难,那就不是几年的问题了。

假如外国就算死了几百万人,真的群体免疫了呢?意大利已经有小镇 70% 抗体了,这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假如人家都病毒共存常态化了,中国怎么办?

假如人家扛着病毒就复工了,你怎么办?要不要做生意?

这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

中国是靠饱和式疾控,用 120% 的功力压制 100% 的病毒,但是这力度不可能永远保持。

更可持续的方式是用 60% 的功力压制 95% 的病毒,但这需要更科学更理性的理解病毒,中国人能做到么?比如纵使终南山等专家已经不断说了,保持距离的前提下室外口罩不是必须的,中国主流还是看到外国人公园室外不戴口罩活动,就跟看死人一样。再比如假如一个人严格做到独自出门跑步锻炼,回家洗手消毒,是完全健康可行的,口罩都不用戴,但是在国人眼中就是跟犯罪一样。

中国社会看待病毒的方式有些地方很妖魔化,对某些防疫措施又过度神化,总之是很难做到科学化的对待。

用 120% 的功力解决 100% 的病毒难么?当然难。但是对中国来说,用 60% 的社会成本解决 95% 的病毒,更难,是更大的挑战。

======================

我真是被杠精们的理解能力气得肝疼。

我说我支持群体免疫了么?杠精们一张嘴就是你群体免疫无知缺德草菅人命,看懂话,行么?

我说的是,西方国家目前是肯定无法做到病毒清零,而如果疫苗也无法做出来,会是什么结果?必然是西方社会以某种形式,与病毒共同生存在一起,你叫他群体免疫也好,叫他带毒生存也好,这是一种必然结果。这 tm 不叫我支持群体免疫,懂么?

假如病毒灭不掉,也没有办法免疫,那又能怎么样啊?难道都不活了?难道西方国家就此灭亡,死绝了?可能么?

群体免疫,带毒生存又能怎么样?病毒死个几百万呗,每年都爆发一两次,每年都死个几十万呗,平均寿命减少几年呗,老龄人口减少百分之 50 呗。So what?

我 tm 不是说我支持这种事情发生,我是说这种事情假如发生了,怎么办??懂么?气死我了。

你不做生意了?你生产出来的东西卖给谁去?不交往了?你不出国旅游了?孩子不出国留学了?你 tm 闭关锁国一百年是么?

知乎用户 王超然 发表

中国特色不自信 不是指王院士 是指在写抒情散文的各位答主

中国大部分人不带口罩了 x

中国大部分人都没看王院士的全篇讲稿 ☑️

不过反正我们小心点总没错 所以随便他们说吧 这样我国外交进可攻退可守

知乎用户 大有天帝​ 发表

不是大家只是对新冠缺乏想象力,而是对大自然的可怕缺乏想象力。

我们在工业时代创造的温室下被保护的太好了,强大的生产力,高效的组织度,发达的科技。让我们蒙蔽了眼睛,觉得大自然不过如此。而这次大自然显现了自己的威力,大自然的威力是立体的是全方位的,新冠只是一个爆发点。因新冠造成的后遗症更大问题还在后面。

知乎用户 知乎用户 2x7BIw​ 发表

第一,我不喜欢这个院士,他提出病毒性可能减弱说法的时候,我就不喜欢他。他提出来这个病要作为流感来看无法消灭,我更不喜欢他。这个病一定要当成肺鼠疫来看,必须消灭,出现一个消灭一个。让一个自然致死率 10% 且传播性极强的病毒与人类长期共存就是扯淡。传染性强不是无法消灭的借口。

第二,我们已经胜利了,现在打的是歼灭战和保卫战,因为放回来大量的归国病例。必须进行处理,英国的群体免疫在他看来相对我们居然还有优点,还设想歪国群体免疫成功了,作为一个院士你不知道群体免疫要死多少人吗?什么以老人为代价,青壮年死了多少你不会不知道吧,后遗症什么的你也不会不知道吧。歪国真要成功了让他们死一圈呗! 让我们得免疫者去跟他们的免疫者打交道不就得了,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而且钟南山说这个病不是像天花这种一过性的,得了一次,终生免疫。

第三,由于社会存在不明传染源,出去戴口罩还是必须的,不要聚集,这也是每个专家强调的事情,不是他单独一个人提出的什么 “清醒观点”。黄山那个活动纯属作死。但是我们这种措施不代表我们没胜利,我们要巩固胜利的果实,不能大意。特朗普死 10 万人都可以说胜利,我们为什么不能说呢,国内沐羊者太多,要有自信心。

第四,如果你觉得我说的是瞎比比,请听钟南山的,其他人的说法(包括院士),不要听。不要觉得院士就高大上,院士里面也有名不副实的人,即使是有实力的人,也会说一些昏话,所以,要有怀疑精神,看见个院士头衔就怕了,就不敢怼了,这是严重违背科学精神的。(即使是钟院士的话也不是都那么严谨,不过都相信是基本没问题的)

第五,现在复工复产,明显要教大家做好防护,整了一句:缺乏想象力出来,这不是吓唬人吗。要对我们的党和国家有信心,解剖到溯源到传染率这么多论文发出来了,这段时间对病毒的了解也是越来越深,作为一个院士现在说出这种模糊的话是不及格的。

第六,我从来也没否认过王辰其他方面的贡献,例如方舱医院的提出。不过他的作用远没有第一波专家那么大。钟南山第一个说出人传人,全国警醒,李兰娟提出了封城,保住了其他地区。而且方舱医院只是应收尽收政策的对策而已,应勇书记和中央督导组的决策才是最重要的。

不要因为王辰做出过一定贡献就把他捧到一个非常高的位置。你若摒弃自己冷静思考的能力,把他讲什么都奉为圭臬,简直是胡闹。

第七,说我断章取义的评论我已经折叠,我不想听无聊耍赖皮的人在这里墨迹。我对他所有的反驳都结合了上下文,有兴趣的自

己去搜搜他详细说过什么。例如:“王辰院士:新冠肺炎可能转为慢性,像流感一样长期在人间存

在。” 他发出这种言论后没几天钟南山也说了,目前没看到病毒变弱的迹象。他还说过国内新型冠状病毒试剂盒的检测准确率在 30% 到 50% 之间。国家给批准合格

的试剂检测准确率在 80% 以上。钟南山的说法是初期因为操作问题导致的检测准确率不高。他一下子给到 30% 的检测准确率下限,30% 意味着测三个人要漏 2 个以上,太扯淡了。

知乎用户 Aluminum 发表

每次看到王辰都会想

都是首医 5+3+3

人和人的区别怎么就那么大捏

知乎用户 坏掉的老凝酱 发表

外行人,说点外行的话。

我眼里看到的这句话让我感受很深,“目前我国的抗疫战,主要打的是社会组织的仗,而非科技仗。”

这证明我国人民确实有强大的凝聚力。

就其他国家来说,比如欧洲的一些国家,大小也就和我们一个省大吧?中国共计 34 个省级行政区,放在其他地方来说,真就是 34 个国家。武汉爆发疫情,全国支援湖北,几乎就等于说是一国有难,33 个国家无条件,全力支援。于是,武汉的疫情被控制了下来。

期间再加上这 33 个 “国家” 内部的人员还非常配合,个个都老实在家防疫。

中国强大么?当然强大,人民伟大!

可我一寻思吧,全世界,也只有中国有这条件啊。一党领导,多党合作,没别的党派跳出来使绊子,政令可以上通下达。人民又团结,能够同舟共渡。

反观国外,没这条件啊,真要有这条件,他们真不会比我们差。我们不要妄自菲薄,但也绝对没必要看不起国外。我们嘲笑国外总说 “国情”,但他们是真没我们这国情,不是么?

这疫情的成果,终究是社会组织的成果,是靠人民堆出来的成果。

我不知道怎么说我的心情,有种,明明做的是乘法题,9*9=81,我不会乘法,愣是用 9+9+9+9+9+9+9+9+9=81 算出来的。题是做出来了,人却快乐不起来。

或许会有人说,不管黑猫白猫,抓到耗子就是好猫。但我还是希望,不管乘法还是加法,我都能会,都能灵活运用。

我妄自猜测一把,王院士大概就是想告诉我们,别觉得解了题就自负,明明是乘法,却用加法得出的答案。以后还是多学学乘法,别老想着用加法解决问题。

至于这 “乘法” 到底是什么,大家心里都有数。

知乎用户 agamennon 发表

现在是 2022 年 4 月 4 日,2 年时间,每一句话全部印证,上海估计需要他来坐镇了

知乎用户 何裕坤 发表

理性思考是什么时候都需要但缺乏的东西。

这个时候我会相信专家的意见。

作为一个普通人,我能够接触的渠道和资信是相当有限。(当然,如果把所有自媒体都计算在内,那是不计其数地多。)这个时候,权威渠道的资讯就是最好的判断依据。我们是在有序恢复中,但面对的困难还是相当严重。能够在线办公的,尽量在线处理,减少人员流动。能够不聚会聚餐的,少聚会聚餐,实在需要支持餐饮业的,支持一下外卖吧。

每个人都只能做有限的帮忙,但如果每个人都可以做出自己有限的贡献,我们一定可以扛过去的。

知乎用户 随意​ 发表

为设么是缺乏想象力?不是缺乏准备,而是想象力。

抗疫需要想象力么?为什么需要?

这句话就是说会有我们绝对想不到的情况发生!而且是坏的方向。阴谋论在我脑海又占了上风!

来脑补一波

如果是变坏,那就是疫情会二次扩散。

而想象力代表不是常规情况。

国家现在严防死守是境外输入,这个大家应该能想象到,不需要想象力。

那就是,无症状感染者!

有消息说无症状感染者潜伏期长,感染率低。两下综合,因为隐蔽性强,再加上国内疫情控制住了的乐观情绪和麻痹大意的趋势抬头。所以大家还是加强防护吧。

另外,病毒在美国好像已经变异,感染的年轻人变多,死亡率更高。而随着疫情蔓延加上美国笨拙的防疫措施。美国势必会随着感染人数增多,而逐渐群体免疫。那时中国没有感染过的人群还能再挡住疫情么?那时欧美世界疫情过去,中国如果再发生传播,那中国的境地非常不妙,很可能将面对国际的热拳冷语。

最后就是印度为首的亚非拉最不发达的发展中国家。他们的疫情是第三波,会是彻底的地狱。这很院士说的可能是我们的想象力无法达到的地方。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结尾我放了王辰讲话的全文,跟题主一样,那篇介绍文章也对王辰的话做了 “总结”。但是不难看出“总结” 所表达的语境有一定的编辑个人观点在里面,而这可能也正是王辰发文的原因。我们通过王辰的原话可以看出知识界的真实意思,虽然有些话不好讲,但大多数意思表达出来了。

王辰为什么要发表这样的讲话?当然是针对目前社会上应对疫情的状况而言。也就是说,一个知识分子觉得他需要吹哨了。

我一直的观点是,疫情没有结束前不要下结论,甚至对 “集体免疫” 我们都有不能肯定的地方。初期应对靠的是运气,靠病毒本身不是更凶猛,后期靠科学与冷静。

国外为什么没有利用好 “窗口期” 目前还是个谜,这有待以后去解开。但可以肯定的是哪国都不傻。在这个时候不管出于什么目的去恶语刺激其他国家都是愚蠢的、结果会适得其反。

王院士从专业出发提出了专业领域看法。而我们则要清醒的意识到后面非常严峻的国际形势。中国驻美大使崔天凯 5 日在《纽约时报》刊文指出 “此时此刻团结至关重要。要保持清醒、明辨是非,对那些企图煽动种族主义和歧视仇外、把别国或别的种族当成替罪羊的愚蠢言行说不。因为这样的言行不仅会严重破坏中美当前合作抗疫的努力,也将埋下猜疑甚至对抗的祸根,将两国的人民拖入险境,甚至殃及全球。

但是正如基辛格所说,新冠肺炎大流行将永远改变世界秩序。

王辰院士:别以为已经胜利了,大家只是对新冠缺乏想象力_疫情现在看来,国家医学科技在当今世界上,其重要性无以复加。这次新冠疫情事件使我们更感受到医学科技的重要性。它跟国家的三件大事关系紧密,第一个是最基本的民生问题,民众的健康和生命;第二个是最重大的社会经济发展问题,因为健康产业是第一大产业;第三个是最突出的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问题。
很多人说 21 世纪是生命科学的世纪,没错,其核心就是医学部分。因此医学发达与否,医学科技发展与否就关乎整个社会、经济、民生、国防安全这样一个大的格局。
你大概知道现在是百年未有的大变局,我们天天念叨这句话,但你能不能理解这句话呢?变局有很多的因素,有文化的、经济的、政治的、科技的等等若干因素,其中一个极大的搅动因素,能引起全局性改变的因素,是疫情。它的全球影响还在继续,会影响到全球的大的战略布局。
这中间谁头脑清楚谁就可以胜出,谁在这里叽叽喳喳地念叨很多事情,但不聪明少智慧,再加上私利作祟的话,这个全球格局就会变了。卫生界如此,科技界如此,社会国家都如此。因此这个时候,一定是在这个大的疫情之后,痛定思痛,我们怎么办?
而疫情并未远去,先要考虑现在我们和欧美之间的差别。他们会比较理性地,在资源短缺的情况下,会断指求存。我们是比较感性的,重感情的,一定要把每个人到维护住。于是,在将来就可能出现一个情况,就是欧美人群受了大的损失之后,他的人群免疫能力就上来了,它可以敞开国门,他不怕的,他有免疫力,出去的话呢,他也不是疫情高发国,进来的话呢,他也不是人群易感国。我们反过来有可能面临这样的局面,对于 14 亿人口这样人均医疗资源较低的国家来说,既要重感情,还要保持社会稳定,还要保持国门的开放状态,谁能做这个事儿?只有医学能帮国家。
因此现在疫苗如果能出来的话,那这个事情就好很多,但冠状病毒的疫苗不是个简单的事儿,这不是个流感。现在不但国家医学科技创新体系要打造,在新冠病毒的科技研究上我们现在到底是一个什么状态,也必须头脑清楚,眼光不能偏狭,要认清楚自己到底是个什么样的状态。当我们还为这些假阳性、假阴性,尤其假阴性所困惑的时候,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有的国家已经是一滴指血十分钟,就能准确率很高的测出来了,已经可以分发到家庭里边儿,像糖尿病一样的自己测一下填报了。我们知道在检测上做到充分、准确和动态,对防控有多大的意义。这就是科技的力量。
我们在这场战役中,现在打的很大程度上是社会组织的力量。科技的力量有吗?有,但是打得特漂亮吗?这个留给以后评价,留给在跟其他的国家的比较中去评价,这就是我们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所以现在的方舱医院,都是社会组织管理方面的力量起作用,科技方面的力量,我们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状态啊?我们应该少一点说漂亮话的科学家,多一点真正的,更多地看到问题的科学家,应当多一点目光冷静、头脑清醒、行动稳健迅捷的科学家,这是我们要做的事情。
中国的科学界搞很多的事情,但真正的塌下心来的,按照目光冷静、头脑清醒,行动稳健迅捷这样去做事情的,有,但还有很大的增长空间,这就是我们面临的问题。所以在研究中,我的研究组始终说的一句话就是,真正的拿到什么数据的时候都别激动,它必须是以冷静的目光,一定要头脑清醒,平和地去做事。
尤其是现在的情况下,不是歇口气的时候。现在恰恰在疫情的变化期,谁能知道这是长期的阶段性回来的像流感,还是人个体上能够慢性感染像乙肝,还是倏然而去像 SARS,还是第四种、第五种可能性?我们现在还都缺乏想象力。
因此我们需要好的国家医学科技创新体系。这也是通过这次大疫,我们民族必须增长的智慧,就是对医学科技的高度重视。能不能真正的战胜疫情,最核心的影响因素就是科学技术手段,这个是最核心的生产力,因此发展好和医学科学和技术是符合国家民族的整体利益,全国和整个社会都要思考怎样把医学科技放在重要的位置上,大家知道我们国家现在医学科技的投入,医学科技的体系建设是远远不够的,缺乏科学合理的设计。
在国际上,发达国家医学生命科学的研究经费,占到了人口科技经费的 40~70%,我们国家低得多得多,这就是我们面临的情况,而实际上医学科技的发展直接关乎整个民生的,是关乎健康产业发展,也关乎我们的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因此,在这次之后怎么能够坚定的推行国家医学科技创新体系的建设,是中国医学科学院为代表的这样的机构必须考虑的,也是我们整个国家必须思考的,代表国家意志和人民利益所必须坚定推行的一个社会发展取向
我们在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上的一个最重大的问题,就是必须把临床和预防高度结合起来,这才是人间正道。世界上的经验,社会发展的经验都证实,概莫能外。重视什么就把什么独立出来的管理体系,容易变成一种画地为牢的局面,其结果就是独木难支。
中央已经明确,要求地方要特别是重点地区和地方,要组织人群的流行病学调查,主要就是核酸和血清抗体,调查的目的能明确到底有多少所谓的无症状感染者。要严格的、更科学、更经济地设计和抽样调查,不是简单地找几个健康人做检查,也不是对所有人做检查。
通过这个抽样,要能够对人群整体的免疫力状况和无症状感染者的比例摸底。现在着手做这件事,可以反映当前的基线水平。三个月、六个月后复查,则可以反映未来群体的免疫力和疾病流行情况。这个依据拿在手里,我们才能制定科学的防控措施,才能在世界各国普遍受到疫情影响的情况下掌握主动权,不至于陷于被动。
(原标题 王辰:别以为已经胜利了,大家只是对新冠缺乏想象力)

知乎用户 澜蓝鹿 发表

说的真的很好,我人在武汉,封城还没结束,这几天周遭氛围肉眼可见和之前不同了,出门拿菜的时候看见几十个拿菜、取快递、拿外卖的人一窝蜂的堆在小区门口,虽然所有人都戴了口罩,但是绝大多数人与人的距离基本上不到半米。

路上看见家长也开始带着小孩出来散步了。

疫情爆发期那会,出门拿菜的人数少,而且所有人都自觉离附近的人远远的。

而且社区也不再消毒了。

这些现象看着就让人担忧。现在我们的疫苗还未研发出来,我们只是达到了阶段性抗疫胜利,真正的胜利还在远方,现在所有人都觉得自己已经获得了最终胜利,渐渐的放松警惕,这样真的不会让疫情卷土重来吗?

知乎用户 皓博 hobo 发表

4 月 3 日,“中国医学科学院武汉感染性疾病及肿瘤研究中心” 落户武汉大学中南医院,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医学科学院院长王辰接受采访,谈当前的疫情发展态势和疫情带来的思考,干货很多,值得认真研读。

梳理其核心观点如下:

1、通过这次大疫,我们民族必须增长的智慧,就是对医学科技的高度重视。目前我国的抗疫战,主要打的是社会组织的仗,而非科技仗。我们应该少一些说漂亮话的人,多一些目光冷静、头脑清醒、行动稳健迅捷的科学家。

2、我国目前疫情防控效果明显,但在对新冠病毒的认识还远远不够,对其传播规律也缺乏想象力,所以还不是歇口气的时候,还要对疫情是否反复保持足够警惕。

3、一些西方国家施行实质性的 “群体免疫” 策略,以牺牲年老体弱者的生命为代价,换来人群整体免疫水平的上升,疫情之后能够放心打开国门。而我国将人民生命健康放在首位,不放弃一个患者,后期可能面临被动局面,对我们的经济社会发展、国际交流和开放带来不利影响。

4、我们在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上的一个最重大的问题,就是必须把临床和预防高度结合起来,这才是人间正道。世界上的经验,社会发展的经验都证实,概莫能外。重视什么就把什么独立出来的管理体系,容易变成一种画地为牢的局面,其结果就是独木难支。

5、中央防疫领导小组已经明确提出,各地尤其是重点疫区,要通过核酸及血清抗体检测进行健康人群的流行病学调查。其中,通过核酸检测可以发现无症状感染者;通过抗体检测可以反映人群的免疫水平;两者结合可以对病毒规律和疫情走向有一个科学的评估,对于疫情防控有着深远意义。

以下是讲话实录:

现在看来,国家医学科技在当今世界上,其重要性无以复加。这次新冠疫情事件使我们更感受到医学科技的重要性。它跟国家的三件大事关系紧密,第一个是最基本的民生问题,民众的健康和生命;第二个是最重大的社会经济发展问题,因为健康产业是第一大产业;第三个是最突出的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问题。

很多人说 21 世纪是生命科学的世纪,没错,其核心就是医学部分。因此医学发达与否,医学科技发展与否就关乎整个社会、经济、民生、国防安全这样一个大的格局。

你大概知道现在是百年未有的大变局,我们天天念叨这句话,但你能不能理解这句话呢?变局有很多的因素,有文化的、经济的、政治的、科技的等等若干因素,其中一个极大的搅动因素,能引起全局性改变的因素,是疫情。它的全球影响还在继续,会影响到全球的大的战略布局。

这中间谁头脑清楚谁就可以胜出,谁在这里叽叽喳喳地念叨很多事情,但不聪明少智慧,再加上私利作祟的话,这个全球格局就会变了。卫生界如此,科技界如此,社会国家都如此。因此这个时候,一定是在这个大的疫情之后,痛定思痛,我们怎么办?

而疫情并未远去,先要考虑现在我们和欧美之间的差别。他们会比较理性地,在资源短缺的情况下,会断指求存。我们是比较感性的,重感情的,一定要把每个人到维护住。于是,在将来就可能出现一个情况,就是欧美人群受了大的损失之后,他的人群免疫能力就上来了,它可以敞开国门,他不怕的,他有免疫力,出去的话呢,他也不是疫情高发国,进来的话呢,他也不是人群易感国。我们反过来有可能面临这样的局面,对于 14 亿人口这样人均医疗资源较低的国家来说,既要重感情,还要保持社会稳定,还要保持国门的开放状态,谁能做这个事儿?只有医学能帮国家。

因此现在疫苗如果能出来的话,那这个事情就好很多,但冠状病毒的疫苗不是个简单的事儿,这不是个流感。现在不但国家医学科技创新体系要打造,在新冠病毒的科技研究上我们现在到底是一个什么状态,也必须头脑清楚,眼光不能偏狭,要认清楚自己到底是个什么样的状态。当我们还为这些假阳性、假阴性,尤其假阴性所困惑的时候,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有的国家已经是一滴指血十分钟,就能准确率很高的测出来了,已经可以分发到家庭里边儿,像糖尿病一样的自己测一下填报了。我们知道在检测上做到充分、准确和动态,对防控有多大的意义。这就是科技的力量。

我们在这场战役中,现在打的很大程度上是社会组织的力量。科技的力量有吗?有,但是打得特漂亮吗?这个留给以后评价,留给在跟其他的国家的比较中去评价,这就是我们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所以现在的方舱医院,都是社会组织管理方面的力量起作用,科技方面的力量,我们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状态啊?我们应该少一点说漂亮话的科学家,多一点真正的,更多地看到问题的科学家,应当多一点目光冷静、头脑清醒、行动稳健迅捷的科学家,这是我们要做的事情。

中国的科学界搞很多的事情,但真正的塌下心来的,按照目光冷静、头脑清醒,行动稳健迅捷这样去做事情的,有,但还有很大的增长空间,这就是我们面临的问题。所以在研究中,我的研究组始终说的一句话就是,真正的拿到什么数据的时候都别激动,它必须是以冷静的目光,一定要头脑清醒,平和地去做事。

尤其是现在的情况下,不是歇口气的时候。现在恰恰在疫情的变化期,谁能知道这是长期的阶段性回来的像流感,还是人个体上能够慢性感染像乙肝,还是倏然而去像 SARS,还是第四种、第五种可能性?我们现在还都缺乏想象力。

因此我们需要好的国家医学科技创新体系。这也是通过这次大疫,我们民族必须增长的智慧,就是对医学科技的高度重视。能不能真正的战胜疫情,最核心的影响因素就是科学技术手段,这个是最核心的生产力,因此发展好和医学科学和技术是符合国家民族的整体利益,全国和整个社会都要思考怎样把医学科技放在重要的位置上,大家知道我们国家现在医学科技的投入,医学科技的体系建设是远远不够的,缺乏科学合理的设计。

在国际上,发达国家医学生命科学的研究经费,占到了人口科技经费的 40~70%,我们国家低得多得多,这就是我们面临的情况,而实际上医学科技的发展直接关乎整个民生的,是关乎健康产业发展,也关乎我们的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因此,在这次之后怎么能够坚定的推行国家医学科技创新体系的建设,是中国医学科学院为代表的这样的机构必须考虑的,也是我们整个国家必须思考的,代表国家意志和人民利益所必须坚定推行的一个社会发展取向。

我们在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上的一个最重大的问题,就是必须把临床和预防高度结合起来,这才是人间正道。世界上的经验,社会发展的经验都证实,概莫能外。重视什么就把什么独立出来的管理体系,容易变成一种画地为牢的局面,其结果就是独木难支。

中央已经明确,要求地方要特别是重点地区和地方,要组织人群的流行病学调查,主要就是核酸和血清抗体,调查的目的能明确到底有多少所谓的无症状感染者。要严格的、更科学、更经济地设计和抽样调查,不是简单地找几个健康人做检查,也不是对所有人做检查。

通过这个抽样,要能够对人群整体的免疫力状况和无症状感染者的比例摸底。现在着手做这件事,可以反映当前的基线水平。三个月、六个月后复查,则可以反映未来群体的免疫力和疾病流行情况。这个依据拿在手里,我们才能制定科学的防控措施,才能在世界各国普遍受到疫情影响的情况下掌握主动权,不至于陷于被动。

知乎用户 厉子卿 发表

中医不是已经治好了吗?

中医不是已经有预防的药物了吗?

难道都是骗人的吗?

知乎用户 怀灏 发表

王院士真正着眼点不在一次疫情,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医学科学之用。对于目前疫情得到控制,他作为重要参与者也很坦诚,目前是打赢了社会组织的仗,而不是科学的仗。

王院士思考有深度,说话有水平。

我们应该少一点说漂亮话的科学家_,多一点真正的更多地看到问题的科学家应当多一点目光冷静、头脑清醒、行动稳健迅捷的科学家,_这是我们要做的事情。

民主透明的社会体制自然会为包括医学科学在内的所有科学的发展提供保障_,_否则只能是缘木求鱼。

新冠的专治不服特性,目前唯一正确的态度就是中国在第二时间里的最高防御思路。但是现在最需要的是清醒冷静客观谦虚,后面拼的是科技。

这一次, 我觉得后期_王辰_院士提出的方仓医院作用最大, 火神山和雷神山事是 SARS 时期的经验,也可以振奋人心,但是不如方仓医院应收尽收的作用大,因为新冠病毒的传染性要更强。

所以,事实求是和因时因势做出应对很重要。

相反的是,欧美如果早一点大力建方仓医院,估计会少死很多人;早一点提倡戴口罩,也会减少很多感染。实际上疫病戴口罩和方仓医院都不是中国人发明的,以前西方防疫也都曾经这么做过。当初说中国雾霾,老外尤其是西方过来的都喜欢带个口罩以示不同的。但是这次他们一开始就为了抹黑中国而凭空赋予了方仓和口罩以限制人的专制色彩。结果,到他们疫情爆发之后,又有点一时转不过来。

意识形态太专注,就和神棍一样。

这次的疫情,把各种神棍的底裤都扒了。西方舆论打嘴炮抹黑中国习惯了,无视科学规律,结果就造了这种孽。所谓以文害质,还有比这更过的么?所以说,要讲赛先生,不止中国人的事;当然,从这次的事情看,中国人的德先生其实讲得不差,疫情期间各种求助的呼声都得到了回应,这才是最根本的民主。感觉比灯塔国的混乱以及一线至今被压制着、专家说话都不让多说强多了。

怎么说呢?我们要反对原教旨主义的意识形态宣教固化,既要防止左的教条化,目前看也要防止西方那一套话术在中国代言人的洗脑,什么自由主义啊, 普世价值、西式人权、自由、明主啊,这些右的原教旨主义也僵化得很,遮蔽了有些价值的真义。

所以,平时大家该打击的舆论得打击揭露,煞笔浓度太大了,正常思维就难行。不止谋财,而且害命. 外国的血的教训也是教训,我们一样得吸取啊。

知乎用户 秦风 发表

每个人站的角度不角度不同看问题的方法不同,想问题的结果也会不同的,那么普通老百姓关心什么呢?我想大家都知道衣食住行柴米油盐酱醋茶而已。如果我们真的像美国现在目前这种情况的话,我们有这样的心理承受能力吗?我很怀疑。

所以那个时候疾病即便没有打垮我们,而我们自己却已经垮了,结果都是一样,那又何必呢?至少我们现在还有机会。

知乎用户 蔓小草 发表

新冠闯王刚刚起事的时候,在建州一顿乱棍就能打走。但是闯王去了大明,那是抄了老爷的家当攒武器,而大明还放开了让闯王随便拿。建州的智者担心的是,从大明再回来的闯王,武器升级的,不好打了。

关键还是得赶紧备好红衣大炮。

知乎用户 胡冰涛 发表

也难怪大家觉得胜利在望,放眼全世界,海外确诊人数为 1277036,而中国确诊人数为 83095,

数字依然很大,但是排在美国、西班牙、意大利、德国、法国之后,中国的新增缓慢,而其他国家却是正在快速增长的阶段,当然,很有可能,这里面还要加一个随时会爆发的印度,

而且,中国不像他们,已经度过了面对疫情最艰难的时期:医疗物资紧缺,面对病毒一无所知,谣言四起,人心惶惶,现在的我们,强行隔离 14 天的方式已见成效,口罩、呼吸机等医疗物资的产能已经基本恢复,剩下的,就只需严防境外输入

而西方国家呢,先是不承认病毒的传染性和危害,再是花费大量的时间来论证戴口罩的可行性,到了现在,快顶不住了,又来说应该戴口罩,并且某国的 CDC 高级官员,还亲自演示如何用衣服充当口罩,这是现在的我们感到非常的荒诞(这不禁让人想起前段时间有人在网上用内裤当口罩)。

总之,看了几个月的戏,以为和自己没啥关系,可现在,自己也进入了剧情,他们慌了,他们开始手忙脚乱地东补补,西补补,几个月前他们还在对中国进行封锁,现在,全球的新冠都在肆虐,中国,似乎变成了唯一的净土,

他们开始满世界的购买医疗物资,当然,主要是中国,因为我们巨大的产能,几千万、几亿的数量,都不在话下,到了这个时候,似乎全世界都需要中国,

我想,这个时候很多人的内心都是这样:门的一边摆着一把椅子,一边摆着医疗物资,我们坐在椅子上,喝着茶,旁边的物资你爱买不买,总会有人买的(前段时间被拒的 kn95 就是这样类似的想法),

是的,我们从被看的一方,变成了看戏的一方,有的人开始沾沾自喜了,王辰院士说大家对新冠病毒缺乏想象力,

我认为也不尽然,还有可能是大家太容易忘记,或者说,大家以为现在的阶段性胜利,来的太容易,

正因为目前来说,我们是控制的最好的,所以我们选择性的忘记了那些为了和病毒战斗,离开我们的医护人员,付出的是怎样的艰辛,

可能他还是记得的,但因为这所谓的 “胜利”,把这份记忆冲淡了。

所以,我们不该这样,我们不该就在此时放松,因为,在这个全球化的世界上,对于传染性病毒而言,有效控制,直到消灭,并不是取决于做的最好的那个国家,而是取决于做的最差的那个国家,这样看来的话,其实,我们仍然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我不想现在的我们,变成几个月前嘲笑我们的他们。

知乎用户 王天一​ 发表

王辰院士圈粉了!

如果年轻的时候能跟着这样的导师学习,该有多棒!

知乎用户 浮一大白 发表

终于有大佬出来泼凉水了!!!

前段时间我对于疫情相关回答下随手评论了一句,大概说的是这次疫情中暴露出来的一些问题不足和后期需要改进的地方。没过不久一堆回复表达的意思基本都是: 我们比国外做得好多了!你为什么要否认我们做出的成绩?是不是不爱国?

。。。给我整无语了,小朋友的确有很多问号

我不知道这些人是看了太久每天热搜上的国际新闻看嗨了?是本身语言理解能力就有问题?还是过于乐观?

前期武汉政府怎么样有人分析过了,懒得老生常谈,我想说如果不是中央及时察觉不对劲,钟南山院士身赴前线揭开了井盖… 在全国多点爆发的情况下,还能做到一省包一市?

还看到有一种言论是,人类就是无法完美抵抗这么大规模的疫情,总是会有不足的地方

。。。给我气笑了,基本上这话的意识相当于我知道我肯定逃不过一死,所以也就不用吃饭了

如果说 03 年的非典我们只做到了 50 分,那新冠我们可能做到了 70 分,这种进步是在非常惨痛的代价下获得的。我们可能做不到 100 分,但是只要进步多一点,很多人就可以不用死!

中国做出的成绩大家都能看到,但有必要沉浸在里面吗?劫后余生之时看到国外水深火热除了优越感是不是也要有后怕?差点,差点…

非典距今不过 17 年,下一次未知的病毒何时会来突袭?按照世界传染病出现的规律,我们无法心存侥幸,只能发现不足尽力完善做好准备

不要跟别国比了,人家都要群体免疫,自由凌驾于生命之上了。我们得跟自己比,毕竟谁也不想成为扣除的那部分分数的牺牲者

知乎用户 水月镜花 发表

国外的群体免疫也得是病毒不变异的前提才有效,否则没用。群体免疫也不是短时间内能达到的,既然病毒不变异,那疫苗的研究是不是就容易一些了。

还是要取决于疫苗的进度。

病毒变异,那大家都没用。

知乎用户 追黄埔 发表

没有能力做什么专业分析,只能说说作为一个小白的读后感

  1. 这个文章的标题有标题党的感觉,能理解作者这么做的原因,但是个人不喜欢这种做法
  2. 王院士的话可以从战略和战术两个层面理解,战略上他提醒我国医疗体系,这次疫情的控制,是社会行政组织力量的成果,不是医学能力的体现;战术上他强调我国的医疗体系在工作中应该同时重视临床治疗和传染病防控两项工作
  3. 对于同时重视临床治疗和传染病防控的提醒,我想起陈平也在节目中强调,这次的疫情前期的失控应该警醒我们,让一线的医疗人员能垂直向中央的专职部门汇报潜在的传染病因素,而不是通过地方行政部门转发,加强对疾病的管控,以及相应的速度。

知乎用户 李劼 发表

我的个人理解:

敦促:医疗科研战线继续奋斗,希望搞出特效药,疫苗。

底气:能依靠组织和动员能力控制甚至切断传染链,压制疫情传播,从而为复工复产营造相对稳定安全的环境。

提醒:大家不能掉以轻心,还是要提高警惕,注意戴口罩,勤洗手,勤消毒,少流通,少聚集,少接触,第一,第二产业的复工复产优先,第三产业的吃喝玩乐靠后。避免再次爆发。

期盼:原有的 “高消耗,高杠杆,高流通,高强度,低储备,低保障” 的自由主义市场经济模式受到严重冲击,搞不好要研究 “疫情经济学” 来应对新的时代,这对宏观,意识形态层面,既是挑战,更是机会。

至于啥子群体免疫,有一定学术研究价值,但目前不能指望这个过日子。且不说实现的可能性到底多大,要是实践起来一轮又一轮,动辄死亡几十万,几百万,经过好多代人,几十上百年,最后才跟新冠病毒磨合到和平共处呢?坟头都长出参天大树了。

知乎用户 Koyy 发表

说句实话,就算新冠疫情结束了,我们中国还面临一场规模更宏大,环境更残酷的全球经济战要打……

国内的复工复产也只是一个开端,这是场百年难得一见的世界大变。

这次新冠疫情,正逐渐改变原有的世界格局,也刷新了人们对中国力量的认知。

现在起此彼伏的国际舆论战只是一个征兆,新冠这只蝴蝶煽动的更多风暴还在蓄势待发中。

2020 年之后的未来发生什么,谁都无法预测。

但中国人什么大风大浪没见过……

胜利者永远属于笑到最后的。

知乎用户 知乎用户 U89REn 发表

凡是玩过瘟疫公司的都知道,一个高传染,高变异,高致死的病毒配上解药研发进度缓慢,民众卫生程度一般的社会最终会变成什么样。

知乎用户 送給你真心的祝福 发表

我认为王院士他讲的也很全面,观点也非常好。

他在文章里非常详细的提到了医学技术的重要性,提到了医学技术对于民生保障方面的重要性,也提到了我们抗疫中的一些不足。

我们到现在为止为抗疫已经付出了很多,不论是人力还是物力。民生方面我们做的确实还有很多不足。我来分析一下民生保障方面的一些不足。

先说说近期的疫情保供问题。明明城市现有的运力非常充足,政府偏偏只让个别企业的部分运力参与保供。大部分的社区街道都采取了独家垄断或者少数几家企业参与的那种保供模式。这样的保供能做得好,那才算出奇了。

目前严重疫情时的保供疫情严重时如何保供才能做到令百姓满意?甚至达到挑不出毛病的那种地步如何看待疫情时期的物价飞涨?

还有最近核酸检测的一些乱象,也是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从开始就有这些问题,到现在仍然还有这些问题。最终让防疫花了巨大人力物力,取得的效果极为有限,频繁爆发于情。

精准化防控有多难?目前核酸检测的现状目前防疫中的乱象

最后说一下游子回家的问题。在外国疫情严重的时候,我们没有启动撤侨,甚至经常性的开启航空熔断,天价机票阻断了多少在外侨胞的归国路。如果这是一个短时间的行为,说我们国内没准备好,这可以说得过去。万万没想到这是一项长期坚持的执行政策,导致有大量的同胞病死于异国他乡。

疫情下游子回不去的家

知乎用户 比记 APP 发表

确实过分乐观了。可能大家都会注意到,最近大街上已经有很多人不戴口罩了。

甚至比记菌本人,有的时候出门都会忘记戴口罩走到楼下才想起来又噔噔蹬跑上楼拿。

王辰院士其实在 2 月份的时候就提醒过,“新冠病毒可能会长期存在。”

意思就是说,新冠病毒,可能会转成慢性病,就像流感一样长期在人间存在的病,这个可能性是完全存在的。

有些人可能不知道王辰院士是谁:

王辰(1962.08- )呼吸病学与危重症医学专家。山东德州人。1985 年毕业于首都医科大学医疗系,1991 年于同校获医学博士学位。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常委。现任中国工程院党组成员、副院长。
长期在北京朝阳医院、北京呼吸疾病研究所、北京医院、中日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从事临床、研究、教学与管理工作。任中国医师协会呼吸医师分会会长,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荣誉主任委员,国家呼吸临床研究中心主任。是我国呼吸衰竭与呼吸支持技术、肺栓塞与肺动脉高压、新发呼吸道传染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烟草病学等领域的主要领军者与推动者之一。做出序贯机械通气、肺栓塞减量溶栓疗法、确证中药对流感疗效等多项创新并进入国际指南,指导改善临床实践。曾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 1 项,一等奖 1 项,二等奖 3 项,并获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世界卫生组织控烟杰出贡献奖等多项奖励。
2013 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正是他,让武汉在短短 24 小时之内,迅速建成 3 所 “方舱医院”,增加了 4000 多张床位,是火神山医院床位的 4 倍还多。

王辰院士最近发表讲话说:中国目前为止在医疗科技中的投入只占全球的 1.2%,投入是远远低于正常水平,通过这次大疫情后,我民族要学会的智慧就是要对未来医疗科技有足够的高度重视!

武汉初爆发之时,造成的社会乱象就是体现了我国的医疗科技以及应对突发疾病的真实水平。但是也好在国家出手及时,策略正确,在最短的时间内挽救了局面。

回顾一下比记菌这次疫情的记忆,应该也是大多数人的记忆:

春节放假前几天还在公司时,有部分消息称有疫情发生,但大多数人都还没有感知到,

到了 1 月 20 号左右,大家都看到新闻了,有疫情发生,

再到 1 月 22 日比记菌返乡途中,路上已经 90% 的人都戴上了口罩,

1 月 23 日,武汉封城,整个春节高度敏感,口罩一罩难求。

每天关注疫情动态,大门不出二门不迈,提醒所有亲戚要戴口罩,客厅卧室五日游。

整个疫情爆发到到政府控制其实是很快的一个速度,大概就一周左右,全民就有了防疫意识。

但这个防疫意识在大家憋了两个多月之后,开始迅速下降。

先是全面复工,再然后是商场饭店堂食开放,比记菌认为现在国民意识降低,和餐饮业的全开放低管控是有很大关系的。

1. 虽然每天看到广告语说使用公筷,但是最近比记菌也外出就餐了很多次,除了海底捞,没有一家餐厅是主动提供公筷的。

2. 最近的餐厅已经开始排队了,人满为患,不隔开用餐,甚至自助餐也是正常营业中。(前两天看见自助餐里满满当当的人,还有小孩)

3. 虽然国家对餐具这块不主动提供一次性餐具,但是那种包装好的陶瓷餐具比记菌真的觉得比一次性的要脏的多,大家用完厂家回收,曝光过的视频应该大家也都看过,卫生基本上是不能保证的。我国也很少有人会出门自备餐具。

4. 没有分餐制,人多图个热闹,吃开心了谁管这些。

现在周末各大景点、餐厅都是人多到不行,试问谁走出去看到这种门庭若市的景象,还会记得我们还处于疫情管控中呢?

天气也越来越晴朗,温度也逐渐上升,想让国民提高对新冠肺炎的意识,还是要加强管控,就像春节期间一样。

毕竟现在普通人所接受到的都是利好信息,认为国外的跟我们没关系,自然也就缺乏想象力拉。

比记菌还是提倡大家,尽量还是少出门就餐,一定想出门就餐时避免人流量特别大的餐厅,如果能自带餐具,保证干净卫生,那是更好了!

知乎用户 大大的中华 发表

这一次的抗击疫情的战役确实是像王辰院士所说的那样,这一场战役我们的的确确主要是赢在社会组织上 ,而非医学科技上。目前我国的抗疫战取得的惨烈胜利,主要打的是社会组织动员全国各方面资源的仗,很少方面涉及医疗科技创新和临床、预防的仗。我们下一步应该多一些目光冷静、头脑清醒、行动稳健迅捷的科学家,少一些说大话空话官话漂亮话的人。

我国目前疫情防控效果明显,但在对新冠病毒这一全新的病毒的认识还远远不够,对其传播规律也缺乏想象力,未来是否还会在人和自然界中发生大的变异,所以目前还不是喘口气的时候,一定还要对疫情是否会反复,保持足够警惕。

一些西方国家施行实质性的 “群体免疫” 策略,以牺牲年老体弱者的生命为代价,换来人群整体免疫水平的上升,疫情之后相比较我国而言,能够放心打开国门。而我国将人民生命健康放在首位,不放弃一个患者,后期可能面临相对被动局面,对我们的经济社会发展、国际交流和开放带来不利影响。。。因此,我们在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上的一个最紧迫和最重大的问题,就是必须自上而下地把临床和预防高度结合起来!

知乎用户 知乎用户 V6omJF 发表

嗯,很清醒。但也不宜过度解读,而妄自菲薄。

我不是说中国的医疗渣,我是说在座的都是渣,在传染病面前。

因为人类历史上面对天花霍乱麻风黑死病的遭遇战,从未有因医疗而获胜的记录,H1N1 也没有,艾滋也没有。

然而阶段性战争胜利、局部战争胜利还是有的,虽然稀少。比如拉古萨威尼斯之隔离黑死病,中国隔离新冠。正因为这是人类历史上少有的遭遇战胜利,在院士善意冷静提醒之下,我们仍然可以自豪。

医学是最终解决天花霍乱黑死病的全面胜利的终极手段。但是,面对遭遇战、遭遇战、遭遇战,人类唯一的胜算是社会组织,而不是医学。这没什么可耻的。

知乎用户 Leorance 发表

全球大爆发的情况下,社会组织动员管控疫情好比扬汤止沸;疫苗、药物、快筛等科技手段才是釜底抽薪。

前一个我们是强项,制度优势。现在很多人高兴过头了,笑美国笑欧洲;殊不知后面的科技战役,我们和美帝差不少。院士自己心里清楚中美医学科研和转化实力的鸿沟,说这个话给大家泼泼冷水。

知乎用户 山阳 发表

真的很担心二次爆发,输入病例太多了,还有无症状都是雷。我们国家应收尽收尽力防控之后,欧美现在这么搞对我们很不利。我们输入压力这么大就是因为欧美光甩锅,不尽力抗疫,之后对我们经济开放肯定也有不利影响。我们要意识到这些影响想办法应对。至于欧美成不成,代价也是欧美的老百姓去付的。

知乎用户 卡了吧唧​ 发表

感觉现在就是陷入了三角不可能 impossible trinity 的情况。经济复工,疫情防控,人员流动,三个目标很难同时达成,怎么平衡就很考验人了。

知乎用户 沁书悦读 发表

居安思危!!!!!!!!!!!!!

知乎用户 汉志驴 发表

专家从技术角度来阐述问题,确实就是如此。

知乎用户 肥小猪猪猪 发表

讥笑欧美的都是自媒体。

如果疫苗很难,病毒又不自己消失,中国最终也不得不采用群体免疫。不是愿意不愿意的问题,是没有办法的问题。

人定胜天其实并不存在的。

东亚欧美其实可以控制病毒,但是没什么用,世界太大。

知乎用户 知乎用户 P3y1FP 发表

如果说疫情是战争,我们现在还只是打赢了防御战,我们还没有反攻,所以还谈不上胜利,武汉的解封就像二战时苏军打赢了斯大林格勒战役,可以说迎来了转折,但战争还没有结束。

至于什么时候才算胜利,不要说研制出了特效药和疫苗,最起码也得全球疫情控制到一定程度,我们的生活能恢复到疫情之前的时候,例如不再需要戴口罩,电影院能重新开放,可以毫无顾忌地挤在人群中进行新年倒数。

比起世界上其它正在遭受病毒蹂躏的国家和地区而言,我们现在安全得多,但是要珍惜这份来之不易的安全,这是无数人没日没夜在一线奋战甚至很多人牺牲生命换来的。

知乎用户 理猹 发表

对里面某些细节不太认同吧…… 比如对西方群体免疫的描述。目前西方国家已经几乎通通戒严封锁(可能封锁方式和中国不同),没有在搞群体免疫的了。

有人会说居家隔离,可如果见识过国外的居住密度就能理解,居家隔离的效果可能赶不上中国的方舱收治,但效果肯定高于在中国采用居家隔离,因为城市规划的差距,国外居住密度普遍较小,亲身体验(瑞士)来看现有的隔离政策已经大大减少了人流量,室外空间已经空了。

此外的就全是细枝末节上的不赞同,大体上是同意的。最近解封后出现的新增案例也说明,新冠病毒在中国销声匿迹还要有一段时间,尤其是在我们对新冠病毒的了解还极为有限的这个前提下。国外相继爆发疫情,这个时候如何在尽可能保持双边交流的同时还控制境外病例输入,防治疫情倒灌,会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现阶段的防疫目标大概就是两点:防治境外疫情倒灌,防治国内再发生武汉那样的爆发。最好能够建立更强效的预警机制,保证不出现早期武汉那种两眼一抹黑的情况。考虑到新冠病毒的传染性和在世界各地的广泛存在,这会是一场持久战,只有在世界范围内消灭病毒,中国的胜利才可以说真正到来。

千言万语总结成三体里的那句话:

弱小和无知不是生存的最大阻碍,傲慢才是

知乎用户 思维武器库​ 发表

只说一点,鼓吹群体免疫的,非蠢即坏。

英国首相能扛过去再说吧。

知乎用户 萌系笑花 发表

王院士说的是,自省,

聪明人”是习惯痛定思痛的,但如果思考的点不是关键点,那是不是就只能做个 “聪明人” 了呢,我们什么时候能客观地做一个人?

1、“我们民族必须增长的智慧,就是对医学科技的高度重视。”

我们的医学科技并不发达,西方国家的医学科技相对发达,是不是?他们每天上升的死亡数又是怎么回事呢,医学科技在其中究竟起到了什么作用?再问一句,怎样的科技才可以应对这样的事件?科技即使再发达,有没有尽头?

2、对新冠病毒的认识还远远不够,对其传播规律也缺乏想象力,所以还不是歇口气的时候,还要对疫情是否反复保持足够警惕。

不得不说,我们始终要保持警惕,“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也不是我们现在才提出的道理,那应该警惕什么,警惕为什么没有掌握病毒的传播规律吗?即使掌握了新冠病毒的所有信息,如果再来一个新的病毒呢?又要如何应对?需要花多少人力物力,去猜测可能会发生的病毒?那下一个病毒,你知道在哪吗,它是什么,有什么传播规律,我们怎么控制和打败它?

3、“在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上的一个最重大的问题,就是必须把临床和预防高度结合起来。”

看到这一点,我起初是很有触动的。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为什么没有把临床和预防结合?可能是系统的问题,但是不是突发性卫生事件并没有那么频繁,没有这么多练兵机会呢?一个天天靠演习,靠想象力的士兵,一旦放到真正的战场,怎么可能有战斗力?也正因为如此,看到八十多岁的钟南山院士奋战在疫情一线,我不想说什么 “国士无双”,我一直想问为什么没有年轻一点的人才?

4、“百年未有的大变局,我们天天念叨这句话,但你能不能理解这句话呢?”

听到最多的就是,中国的国运来了。我也不知道为什么得出这样的结论,一样都是疫情重灾区,是我们从中收获了别人没有的经验?是我们从中得到了别人没有的利益?还是证明了我们体制的优越性?人们只看得到漂亮的数字,却为什么看不到百业凋敝、生灵涂炭?

归根结底,只是忘了一个最重要的因素:自然。

或许,很多人已经认定,自然不过是人类的玩具,人类在不断改造自然了,自然已经很听话了,是不是?所以,当我看到英国的 “群体免疫” 时,第一时间跟大家的反应一样,“怎么会这样处置,连剧本都不敢这样写”,仔细想一想,面对自然我们究竟能做什么呢?

我们总在思考,人与人,人与社会,却往往忽视了人与自然,我们不断强调要怎样发展科技,有没有想过,要怎么认识自然?面对自然,我们会不会成为第二个恐龙?会不会再造 “诺亚方舟”?我们从科学的角度说,人都会死,一旦死亡摆在面前时,我们又说为什么不早点发展科技?科技是万能的,人类是万物之灵,是地球的主人,是永生不灭的。

我们总在说如何消灭病毒,是不是,也该想一想,为什么会有病毒?

知乎用户 来来往往 414​ 发表

现在问题的核心,新冠病毒到底是什么样的病毒?是类似于 sars 那样一闪而过,还是类似于流感那样会长期存在的病毒?

如果是 SARS 那样的情况,中国的管控措施就非常成功。如果类似流感那样长期存在人类之间的病毒,那么中国当下的措施只是完成了一时之功,很难保障下一次爆发是什么样子,甚至于会出现丝毫不亚于美国的情况。因为病毒会永远都在哪里,而中国的人口密度和生活习惯并没有因为这次疫情发生大的改变。

病毒不会短短几个月就会在中国销声匿迹,哪些消毒措施根本无法彻底消灭病毒,在合适的时间或者合适的人群范围内,新冠病毒同样会大爆发,而疫苗研制出来的时间绝非今年之内可以期待。

而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和主要的论文显示,新冠病毒完全不同于 SARS,更像流感病毒那样可以长期存在与人类社会的病毒种类。按照这样子的逻辑,中国防治新冠病毒的战役只是打赢了第一场而已,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毕竟大规模的人群聚集在中国绝非个例,不管是地铁还是超市,不管是中国任何一个城市都会存在大量的人口聚集事件。

即使疫苗研制出来,要完成大规模的人群接种都需要时间。因此,也许王院士的考虑更切合新冠病毒的实际。

知乎用户 王旭东​ 发表

我们确实有点飘了,如果没有人给我们敲敲警钟,我想我们会重蹈欧美覆辙。

知乎用户 china1198bak 发表

不要吓唬自己,疫苗研发再不济,其中最简单的灭活疫苗也能成功,哪怕安全性稍微差一些,也比西方国家的群体免疫强百倍,,,要说新冠病毒变异了,原有疫苗失效,那么,西方所谓群体免疫同样失效,,,所以,无论怎么看,目前我国的防疫现状比西方国家好很多。,,,不能动摇防输入防扩散,坚持一段时间,等待疫苗,决不能被西方所谓群体免疫所迷惑。

知乎用户 MeeLu 发表

这是 2020 年说的话,惊为天人啊!

知乎用户 八潮 Rui 发表

![](data:image/svg+xml;utf8,)

部分国人心态有点像,二月份的歪果仁。现在国内外一转攻势,我们这里疫情得到了控制,国外爆发了。

居安思危这个道理相信大家都懂,归根结底还是之前歪果仁只想看我们笑话,没引起重视,以致于今日之局面。所以我希望我们能继续重视防疫,而不是摘下口罩看老外中招。

况且我们并不是真的居安

知乎用户 一太 发表

中国在 80 年代以来一直秉承理性治国的宗旨,关键时刻从不乏头脑清醒的国士。

看 Burks 和 Fauci 在美国的遭遇,回来看钟院士、张大夫、王院士、李院士接受采访、发表意见,其话语权、表达意见的广度和探讨问题的深度,都非常明显的、比美国的专家高出一两个级别。老百姓对这些专家的信任程度,也不是美国老百姓能比的。我甚至觉得有些感动。

即便我们国家科研的体系还是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的。

知乎用户 hikaru2046 发表

如果真的按照目前最新发现在猫和老虎上都检测出新冠呈阳性,甚至最后变异成哺乳动物之间都能传播感染,那乐子就大了。。

知乎用户 征途如画​ 发表

完整的看,觉得应该是:生命至上,时间第一,科技为本。院士讲对了第三个,毕竟我们连人工肺膜这种材料都没法生产,抗疫的科技贡献率不高是事实。但是前面两个也很重要。老人也是人,如果牺牲一些可以,死你家一个试试?没有严密组织起来对抗疫情,怎么争取修正错误、研制疫苗、生产供应、调配资源、科研攻关的宝贵时间?

知乎用户 奉为上将​ 发表

王辰院士说的巨在理,对病毒科学上的认知还很不足,提高警惕也没错。但是看底下一水儿的回答,全是方方式的 “没有胜利,只是暂缓(结束)”,还纷纷在预测国内会有第二波大流行,第三波大流行,甚至鼓吹群体免疫的合理性,你们这阅读理解能力,真的,英美文学意义下的一百分。

第一,现在当然是这场战役已经胜利,剩余的周边有隐患,内部有火星。但非要拿着前期惨烈或者未来脑海中构思的 “外来丧尸包围论” 说没胜利的,你的逻辑真是呵呵。那抗日战争前期惨烈不惨烈,45 年之后还有没有内忧外患?所以就可以说抗日战争 45 年之后不能算胜利?

第二,第二波大流行肯定不会来,不信打赌。但不管大流行来不来,不提高警惕,保持口罩佩戴长久化,即使是局部反扑,受伤的也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

第三,还在嚷嚷群体免疫的,你知道章子怡的女儿叫什么吗?黄毛都那样了,还非要说群体免疫有其合理性的,你怎么不代你的英美父上阵,体验下群体免疫?

至于说别人都群体免疫了,咱们这样岂不是很脆弱,你的这种想法就是当年苏联的想法,全世界好多都资本主义社会了,社会主义社会数量好少,从经济上看社会主义国家还敌不过资本主义国家,那干脆放弃抵抗,拥抱资本主义?

坚持正确的,而不是因为别人烂,就无可奈何地嚷嚷着 “我独善其身有啥用”,然后号召大家拥抱别人的烂。

对,欧洲猪国,美国这次疫情就是一个大写的 “烂” 字!看着美国越走越烂,我特喵的感觉要到八月份才能出门了!

知乎用户 黄金老虎 发表

我理解的就是除中国外的其他国家在付出巨大生命代价的情况下,被动的群体免疫了,然后他们就正常的开始生活了,咱们怎么办?咱们是用隔离病毒的方式躲过了瘟疫,后来竟然不得不接触病毒携带者,然后再跟着被动来一次群体免疫?

知乎用户 陆仁依 发表

没问题呀,现在远不是放松警惕的时候

知乎用户 孤岛渔夫 发表

我觉得在一片歌功颂德和笑看国外翻船的声潮中,王辰院士的话是难得的客观理性全面之声!我们现阶段采取的这种组织高压管控的办法其实是不可持续了!如果新冠不能像非典一样在六月神奇消失 ,如果不能短期内研发出有效疫苗或者特效药,甚至不能提升目前的检测技术和准确率(更主要是降低检测成本和提升效率),那么我们要保持住牺牲巨大赢得的阶段成果,势必且只有靠目前这种抑制社会活动的办法来控制疫情再次爆发!但是,试问你我他诸位还有多少耐心和毅力继续坚持?试问你我他诸位家底还有多厚继续坚持?我们需要和时间赛跑,更要和国外赛跑!我们只看到了国外如燎原之势增长的病例,但有没有看到国外检测技术的进步?有没有看到国外疫苗研发的进展?有没有看到国外经济的快速恢复?不要低估我们的对手,也不要过分乐观我们的形势!有那么多闲心去看别人翻船,不如看看我们国内经济实体目前的一遍哀鸿遍野!我们的外贸,我们的消费,都被重创!如果你真的是实体从业者,我相信应该能听懂王辰院士话里面的意思!

知乎用户 lion wu 发表

看了王院士的话,其中一条对英国 “群体免疫” 的说法,个人以为这个结果不是不可能,但是这个免疫几率是用人命堆出来的!而且成功的效果不会很大,首先要确定它免疫结果,分两种情况,一种是全面感染,优胜虐汰,还有一种就是母婴遗传,进化出成功的免疫系统!

这两种情况都是建立在人命的基础上,就只问一句,“谁愿意成为那个不成功的人?” 这里就涉及到国家制度问题和伦理道德问题,中国能这样做吗?欧美这样做,他们说是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中国这样做呢?

今年的一整年,这个病毒不会消失,直到疫苗成功的研制出来!中国在病毒肆虐期间能做到目前这种情况,不能说做的不好,但是现在国外的情况只能说做的不好!“人命关天” 的事情,中国政府一直是放在第一位的~

知乎用户 哈斯塔​ 发表

我不是专业人士,仅仅依靠最近了解到的讯息提出疑问。

王辰院士第三点说:“3、一些西方国家施行实质性的 “群体免疫” 策略,以牺牲年老体弱者的生命为代价,换来人群整体免疫水平的上升,疫情之后能够放心打开国门。”

这是默认群体免疫有效?

但是最近新闻说美国出现了新冠的 ADE 现象,已经免疫的人反而更容易被变种感染,并且快速重症。这个不需要考虑吗?

就算那些国家群体免疫了,但是一旦放开国门,接触到别国的变种病毒,可能结果会更惨。

知乎用户 黑白 发表

我说不上啥意见,就想说这才是真正冷静的声音,热度推上去让更多人看见。

而且,这个问题下,无论大家意见多么不一致,但是有那么多人讨论,这本身就是件好事。

知乎用户 温水煮时光​ 发表

本文是含有种族歧视以及无友善度的低端政工文:

再次强调,首先这次疫情是新冠病毒这种邪恶下贱的异族对人类发起的战争,战争目的就是病毒随意白嫖我们的肉体,想必各位也不是喜欢被人嫖的抖 m 对吧?

这群野蛮狡诈的低等种族侵略者,它既不是鼠疫杆菌这种就图杀个爽的铁憨憨,能让人一看就怕,也不像低致命性流感这种嫖完不给钱的人渣,它们真的是那种,很特别的那种。

硬要比喻的话,新冠病毒就是杀人强奸犯,手段比邻国鬼子还要杀人诛心,邻国鬼子对待我族同胞,那是大家都懂,心中的痛,新冠病毒就更 tm 畜生了,先奸,然后给你整怀孕了,然后用你的身体来给它生娃,用完了再给你杀掉,大家仔细想想病毒的繁衍模式,是不是这回事?

然后,这次中国迅速战争动员,再加上人类同族友邦衬托,这场烂仗目前我们打得最好。但是大家要明白,“战争动员” 虽然有效,对病毒进行维度打击效果贼好,但本质上是一种比烂的行为,我们是在用自己的储备资源集中高效运用与病毒繁殖变异传播速度去博,博我方资源储备能不能耗得过对方的战争潜能。

在博弈过程中不止我们的基因常常当猪队友给我们添乱(指细胞因子风暴),我们用模因殴打病毒基因也不是那么一帆风顺,总存在这样那样的漏洞(瞒报病情到处放毒的,无症状传播难以识别的,MAGA 式抗疫的等等),这些都会大量增加我方战略物资的无谓消耗,而我们对病毒的战争动员,跟二战时在大洋彼岸的再伟大的国家那会不一样,人家是直接解放生产力,但抗疫动员是非常影响战略物资再生产能力的。

同时我也不知道新冠病毒的天灵盖是不是被一本叫做《论持久战》的神作拍过碎过天灵盖顺便拍通了任督二脉,竟然学会了用我们的手段对付我们,我们开启了战争动员虽然光复了大量省份,但至今也还没能完全把它彻底闷气在神州大陆上,更别说病毒还在我们战争动员管不到的海外还建立了根据地了,虽然病毒不得不承认现在是我们比较强,但持久战能力还是病毒强,不服不行,不服打到你服。

所以,看穿一切的院士出来发话了,他意思就是告诉大家,不要觉得我们能三个月灭亡新冠,现在对面用我们以前用来对付对手的套路来对付我们了,我们不能还用现在的手段陪它们耗,我们要开动想象力,寻找一条不影响工作生活经济发展的道路,来跟新冠病毒打持久战。你要战,我便战,人类套路千千万。

遗憾的是,目前人类的 “想象力” 还没开发得出来,还没找到什么能秀病毒一脸的猥琐套路。莫得办法。

现阶段只能从个人防护角度作应对,提高警惕,降低风险,我相信每一个有对象的都不想自己的对象被个畜生拿去育种,还带先奸后杀那种。每一个单身狗也不想在还没找到心爱的对象前就被讨厌的东西给上了,还给它生孩子最后却被它杀掉对不对?

ps: 我觉得国家的宣传机器,可以考虑一下如何把营销号收编收编,为我所用了。

知乎用户 伊理雅通心理中心 发表

为什么大家会对新冠疫情之后的发展缺乏想象力?

答案在于进化是如何设计我们的思维的。我们人类的天性就是不会意识到未发生的抽象的生存威胁,这是我们进化发展的结果。

纵观人类进化史,人类只应对迫在眉睫的威胁。例如,当人类遇到捕食者时,结果要么是逃脱,要么被淘汰。那些从迫在眉睫的威胁中逃脱的人胜出了 (他们更有可能把自己的基因遗传给后代),所以这种心理机制保留在我们今天的大脑中。

由于我们的思维是为了应对迫在眉睫的威胁而进化出来的,所以我们大多数人天生就不太会关注未来的抽象风险 (例如病毒大流行)。因为对未来抽象风险的关注,并不会经由优胜劣汰和自然选择这种目光短浅的生存过程胜出。看看王辰院士的发言,就知道专家也认为我们大家并没有为潜在的危险做好充分的准备。我们愿意为胜利欢呼,愿意相信现在已经没有什么好担心的了,而避免去看见还未发生的危险。

那些担心未来灾难和生存威胁的人没有胜出。相反,那些能很好地应对迫在眉睫的具体威胁的人胜出了。**因此,我们往往会忽略可能存在的灾难性事件,直到它的影响变得迫在眉睫,而且难以应对,我们才能注意到。**而一旦危险迫在眉睫,我们又会陷入争夺资源的恐慌中。

希望王辰院士的话能让我们大家清醒过来,,希望每个人都能记住我们人类大脑存在这个盲点: 我们无法想象没有发生的事情。希望我们不仅仅只是说,“哇,我们胜利了!” 然后就回到日常的工作生活中去。如果说,这次新冠疫情还能让我们有一些反思和领悟的话,那就是我们应该认识到,我们不应该忽视科学家们和一线医护人员对那些看似不太可能发生的、不可预测的、但却是灾难性的事件发出的警告。**因为一旦灾难发生,再来逆转就太迟了。**我们今天已经在品尝之前缺乏想象力造成的苦果了。我现在发出这个呼吁,是因为,很不幸,我们对这类事件的记忆很快就会淡忘,我们又会回到最初的水平。

以上回答,来自广州伊理雅通心理咨询中心网站的专业心理科普文章:

为什么聪明并且忧心忡忡的美国人,竟没有认真应对这一场可以预测的灾难? - 心理科普 - 广州伊理雅通心理咨询中心

知乎用户 tom pareto 发表

首先,我们需要面对一个问题:这次疫情本质是什么?

我不知道别人是怎么思考怎么回答的。不过,我们可以做两个假设:如果有足够的医疗资源,那么疫情会有这么严重吗?如果新冠病毒并不致命,疫情还会这么严重吗?接下来,我们还可以观察到一个现象,在没有特效药的情况下,治愈了几万例患者。

因此,似乎可以得到一个结论,这次疫情的本质是一场大规模的、突发的、critical event / 遭遇战。事实上,我们在计算机系统的设计中,常常见到这种情形,自从上个世纪 80 年代以来。比如说,12306、电子商务、1996 年亚特兰大奥运会的服务器、双 11 支付系统、小米手机预约 F 码,等等。事实上,直到现在,才有了一定的好转,具有较高的可用性。转机是 2006 年正式发表的云计算(到今天也有 14 年之久了)。

我们再来做一个假设。如果新冠病毒没有那么致命,传播能力没有那么强,美国还会出现 100 多万的感染者吗?美国还会死 6 万多人吗?难道美国这几十年就没有发生过其它传染病吗?这几十年,美国对其它传染病的应对并没有太大的问题啊?为什么美国会误判?现在都归到特朗普身上,归到美国人身上,似乎并不科学、不能令人信服。

谷歌发表著名的云计算三篇论文之前,业界实际上已经进行了二十多年的工作:并行计算机、并行算法、并行调度、CPU 亲和力、并行数据库、并行文件系统、并行编程模型,并行操作系统、高速互连网络、共享内存、组播、分布式计算机、CAP、一致性、可用性、鲁棒性、集群计算与集群计算机、集群调度、存储、P2P 计算、数据中心、服务器农场、磁盘 layout、数据 layout、内存数据库、反向代理、LSM 树、trie 树,等等。说实话,谷歌三篇论文一出,大家似乎也没觉得特别了不起,相关的理论与技术早已经存在。

那么,总的来说,如何高效地可扩展地低成本地处理大规模的、突发的、critical event?云计算总算较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云计算是一种体系的创新。因此,我想,王院士的话,似乎可以理解为,不要简单地粗暴的堆服务器,而是要进行体系创新。以前服务器扩容,要停机、要 2N 的扩容。而云计算不用停机,可以 + 1 的扩容。云计算可以用 on the shelves 的服务器,不用重新整。这次肺炎也是用了已经有的药,虽然效果不知道好不好。

知乎用户 纯粹午饭 发表

思维很严谨,思路清晰。逻辑分析也比较容易能分析到是这种结果,只不过敢于客观说话的很少,至少在面对媒体时。很多国家的做法最终会拖累来之不易阶段性的胜利。大规模的流调很有必要,毕竟传染源在哪至今是个迷,只有找到传染源并切断传染源,控制住输入,疫苗出来后才有可能走向胜利。

知乎用户 鱼吉​ 发表

央视新闻 02-05 22:11

中国工程院副院长、呼吸与危重症医学专家王辰在《新闻 1+1》节目中表示,武汉形势严峻,大批患者没有及时收治到医院里来,这是面临的一个很大的压力,这批患者在社会上的流动,在家庭中的居住,会造成更进一步的家庭和社区的感染,这是加剧疫情的最重要因素。 ​

这是从疫情开始的时候《新闻 1+1 》白岩松和王辰的连线,走到这个位置,还是句句实话,真的是难能可贵!

依然相信王辰院士这次的判断!

知乎用户 高科技​ 发表

王院士吧,医学上可能有其专业性,但不得不说,他不了解欧美。

欧美没有一个国家采取的是群体免疫策略,一个都没有。当年叫嚣最厉害的英国,现在在大力修建方舱医院,封城限制出行。资本主义世界的老大美国,现在每个周都几乎停掉所有非必要活动。虽然手段不够严格,但是确实起到了一些作用。欧美国家是不可能群体免疫的,这个代价太大,没有政府承受的了。

或许你们不明白什么是群体免疫吧,我看个别答案居然说很多人都集中感染了,人就会产生免疫力,真是滑天下之大稽。群体免疫是当人群中得过病的人的比例高于一个值之后,病毒的实际传播系数小于一,也就是说病毒感染者会越来越少,最终病毒消失。所以这个过程就是让大家都得病的过程,根据新冠肺炎的 r0 是 3,那么得病者比例大于 70% 时,就能实现群体免疫。

这样算来,美国会有 2 亿人感染(我在美国,就以美国为例),感染人数多了以后致死率会显著上升。就以 10% 来算,2000 万人死亡。呵呵,特朗普想连任? 死两千万人不让他去太阳上连任? 欧美作为一帮民主国家,谁能承受 7% 的人口死亡? 带着瘟疫复工? 谁敢去上班? 美国人民是希望政府控制好疫情好去工作,而不是顶着巨大生命危险去上班。如果美国真死 2000 万人会是一副什么场景你能想象吗?家家户户屯枪,犯罪横行,抢夺物资,还上什么班,抢多方便。

说这么多,意思就是发达国家绝不会走向群体免疫这条路,也许他们效率缓慢,麻痹大意,但是生死存亡还是有数的。

我担心的,反而是发展中国家,比如印度。就真的只有这么少吗?落后的医疗条件,一旦爆发,能得到及时的医治和检测吗?庞大的贫民窟,怎么管理? 住那么近,卫生条件那么差,多容易传染啊! 而且这些国家,真的会饿死人。

不过不必过于悲观,起码和第三世界国家的人口交换和贸易往来没有那么的密切。剩下的就只能祈祷疫苗赶快出来结束这瘟疫吧。

知乎用户 缸中之脑 发表

王院士说的很在理很明白了,现在外出人数明显增多,而且我身边甚至出现了不戴口罩出门聚集的现象,这种时候需要有人发声警告民众不可掉以轻心。而且国内这次的阶段性成果,正如王辰院士所说,是来自于社会体系,而不是说我们的医学科技有多么的先进发达了。欧美这次正是吃了傲慢的亏,我们不能重蹈覆辙啊。

说实话,全球的网民的平均素质并没有太多的不同,很多看欧美热闹的人其实和喷国内政府、吃李医生人血馒头的是同一拨人,现在到处乱跑的说不定也是他们,而且其中大多数对任何地方的抗疫没有做出丝毫的贡献,敲敲键盘而已(当然不否认也有很多人是在抗疫前线,为疫情的发展心急的仁人志士)。这个问题下面我看到竟然有评论在怀疑钟院士,这我还能说啥呢?捧一踩一真的是凸显了很多人的智商呢。

知乎用户 大青蛙 发表

吃瓜的这段时间看到国外无法复制我们的模式时,对于后期防疫形势的担忧总是挥之不去。今年欧美的进口瓜确实没能吃好,而王辰院士只是把这实情说得更直白了而已。

事态恶化的可能并不是题目中提到的 “想象力” 问题,而是非常符合“逻辑”、能够推演出来的一系列可能。在某些情况下,这些逻辑推演的结果很可能会转变为现实。这是我们不愿意看到的。

国内传媒的狂欢确实来得太早,很多自媒体也在跟风带节奏,国人这会儿还在自我膨胀。这桶冷水浇得很及时。而现在最重要的是这桶冷水的影响力可能还远远不够,未必能让传媒完全刹住车并将焦点转移到涉及层面更广、内容更复杂的后续解决方案的研讨上去。

知乎用户 金先生 发表

换个世界线。

假如疫情从巴西爆发,

碍于金砖国家的友情没有严格控制出入境人员,只是量量体温。

多地大量无症状感染者输入,而巴西人对于无症状感染者的比例传播能力等等没有可靠的数据,我们也无从判断实际风险。

结果一下冒出了十几个武汉。

如果无法应对这种状况,就根本谈不上胜利。

知乎用户 hlaf35​ 发表

说的挺对的,媒体的弯曲也挺好的,等别的国家大疫之后,我们将异常被动,如果我们的疫苗还没产出的话,时间不会太长。6 个月后就会面临这种局面。

不要把对手当傻子。

知乎用户 幻月矩阵​ 发表

普通人只看到了第一层: 我们打赢了一个很难的 boss,终于可以喘口气好好庆祝一番了。

王院士已经看到了很多层: 这个 boss 有没有二阶段? 有没有复活技能? 有没有死后触发技能? 周围有没有潜伏着的残余小怪? 它有没有给我们上了我们不知道的 debuff? 打掉的会不会只是它的幻象? 我们打这个就消耗这么多补给品,接下来的 boss 会不会打不过?

看看这种长远的眼光和严谨的态度,难怪有的人能做院士,有的人只能做普通人。

知乎用户 法学是哥哥 发表

王院士说的很中肯了,就不多讨论了。但是我很疑惑知乎怎么又掀起群体免疫的认同大潮来了?

群体免疫是一个社群概念而不是生理概念,是值得足够多的人感染了后,无免疫力的人不容易遇到感染源。

他最不确定的点就在于个人免疫的效果。不要在那儿讨论群体免疫的效果多好了,那是建立在个人免疫卓有成效的基础上的一个概念,我们需要讨论的是新冠病毒是否会重复感染,是否如乙肝一般长期携带,是否会复阳,单类型感染是否可以免疫另一种类等等。

而且答案很有可能是否定的,试想有生物常识的人应该都知道除了抗原疫苗,其他种类疫苗本质还是在激活免疫系统,我用低毒性的疫苗能取得和实际感染一样的效果为何不可?如果病毒变异身体器官无法对付,那么直接感染后免疫和疫苗接种生成的免疫有何区别呢?

大谈特谈王院士认可群体免疫论的人甚至颇以为是地说英伦人民这是 “兽性的生存”,而我们则是 “抑于人性的脆弱的坚守”,自以为参透了达尔文主义和三体世界中宇宙的残酷。然而问题在于这个病毒真的无法控制吗?中国和韩国的控制难道不够有代表性吗?

这种论调典型就是可以当人但偏偏为了显得自己勇猛而选择当兽。

王院士另一个论点也值得我们反思,我们是靠着组织打赢这场仗的,回顾这场疫情的发展,中央的决策几乎没有太大的问题,决策的及时和果断弥补了医疗愈科技上的弱势。还是加油发展医疗才是重点,否则人民只能在 21 世纪却依旧要陷如优胜劣汰的怪圈中

知乎用户 正跃跃欲试的小 W​ 发表

被 60 后嘲讽缺乏想象力,不能忍啊。

咱们来设想一下最好情况和最好情况,最后分析一波一般情况。

最好情况:

欧洲已到平台期,再一个半月就压制成功;美国一波爆发,扛过去了,金毛 maga,六月中欧美疫情收尾。大洋洲在北半球国家敲锣打鼓吹唢呐的提醒下,做对了所有的事,疫情控制完美。因而秋季也只有零星病毒回流。

卫生系统较差的发展中国家,由于国际贸易率和人员流动不高,病毒输出能力较弱。各大流氓扑灭自家火星后,支援国际组织协助解决他们的病毒防控,同时发现当地的某种传统疗法是新冠病毒的特效药。在 1-2 年内,伴随着疫苗的成功开发,病毒毒性的弱化,和有效的控制,新冠病毒逐步销声匿迹。

最差情况:

病毒击穿多个发达国家卫生系统,引发暴乱。进而将动乱和病毒输出到其他国家,世界经济崩溃,全球化过程终结,社会秩序混乱。大批难民挤入治安相对安全的国家,大规模自我毁灭性的军事行动开始,世界陷入混乱。

病毒在不断变异中获得了更强的隐蔽性和传播能力。比如更长的潜伏期,更快的突然爆发能力,更高的毒性,能感染不同物种交叉传播的能力,对已产生抗体的迅速适应性。在全球陷入混乱的基础上,医疗科研能力急剧下降,完全无法追赶病毒变异的脚步。最终只有少数人类幸存。

一般情况:

多数国家成功压制疫情,少数国家与疫情共生,国际交流受阻,世界贸易体系紊乱。部分国家一边继续加强边境检疫,一边向世界各国传播抗疫经验提供物资;部分国家疯狂印钞掠夺全球价值;部分国家疫情无法控制,卫生系统被击穿,用加强舆论宣传的手段,设法将仇恨转移,停止疫情公布,洗脑被隔离中缺乏信息获取渠道的民众。

病毒随着季节变换,毒性会削弱,潜伏性会增强。静待下一次爆发。第二次爆发因为人们的充足准备,效果削弱不少。但几年之后,病毒可能积累了足够多的变异,再杀一到两次回马枪。

卫生体系薄弱的发展中国家,抗疫能力低下,甚至会产生食物危机,引发大规模骚乱。由于某些爱搞事的国家正在忙于研发新式印钞机,因而骚乱和人道主义危机的新闻多半不会为我们所知。

知乎用户 Dbythestation​ 发表

我们普通人也想过这些问题,不过没有院士说的这么有水平

所以疫苗研究要加快脚步,还要国际合作。个人非常担心中外病毒有差异,疫苗是否对所有类型有效

知乎用户 shundcd 发表

疫情防控就怕似是而非,就怕刻舟求剑,就怕不观察变化死脑筋。

2020 年 4 月份的新闻,2 年后的现在还当做现在的思路在搞?国家防控方案都已经是第 9 版了!!第 9 版了!!

在 20 年,没有疫苗、没有药物前提下,防控的胜利,主要依靠力量,就是国内的组织性,防疫人员早期判断,社区及时转运、封控,社会忍耐性地停止,经济停滞……

知乎用户 flybird 发表

大家只是对动态清零缺乏想象力

知乎用户 海阔天枫​ 发表

1. 这篇采访是在 2020 年 4 月份,那个时候确实没有疫苗,科技手段也少。

2. 但到了 2022 年 6 月,疫苗有了、单抗药物好多种、口服小分子药物也有。然后呢?新冠疫情全球大流行结束了么?没有。

科技的力量是不可缺少的,但目前战略性决胜性的科技成果,还没有。

3. 下面是采访原文,我就想问 “一滴血,十几分钟,准确率很高” 这个检测方法为什么两年了都没有广泛运用呢?还是本身这个表述就有问题呢?

要认清楚自己到底是个什么样的状态。当我们还为这些假阳性、假阴性,尤其假阴性所困惑的时候,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有的国家已经是一滴指血十分钟,就能准确率很高的测出来了,已经可以分发到家庭里边儿,像糖尿病一样的自己测一下填报了。

知乎用户 优雅的流氓 发表

最让人担忧的是,如果最终结局是这个 “新冠” 与同属 RNA 链的艾滋病毒一样难以攻克,无法找到特效的解药。那么或许 2020 年之前就是人类最美好的历史。

知乎用户 幻神兽 发表

国际贸易太重要了,包括国与国之间的相互交流,中国动员了极大的社会力量终于把疫情压下来了,但是这也使得中国在世界上处于一个特殊的位置,目前世界各国正在走向实质性的群体免疫,全世界尤其是东南亚已经很难控制疫情发展了,那在为了疫苗出来并且大范围接种以前,难道中国还能够闭关锁国吗?

大家也都知道中国出口量是非常大的,目前中国采取了

一周一国一航班

外国人全部禁止入境

但是这些政策还能实施多久?在中国有着多少贸易商务合作只要外国人频繁进入的?中国又有多少企业破产倒闭,尤其是进出口公司?

美国作为全世界最发达的国家,以高新产业为支柱的国家都出现了几百万的人领失业金,那作为人均 GDP 只有美国几分之一并且较为依赖与国际贸易的中国,你觉得真实情况是受到了多大的影响?

中国的网民普及率刚刚突破 60%,然而还有近 40% 的人根本没法述说他们的痛苦

现在在菲律宾有一句话 “我或许会死于新冠肺炎,但饥饿一定会要了我的命”

疫苗要一年研发,中国就关闭一年

疫苗要两年研发,中国就关闭两年?

那疫苗研发不出来呢?中国就再也不和外界交流了吗?

知乎用户 与尔同销万古愁 发表

昨天看这问题的,然后切实感受到了王院士说的话。

这就发生在我们身边。相关医院的院长副院长同时被免职和撤职。

知乎用户 王铭之​ 发表

我是非常悲观的。

我是美国崩溃论者,但是我对世界其他国家更不乐观。

这是 10 亿级的灭世灾难。

我们要活下来,成为废土世界的超级大国,人类文明的重建者。为了活下来,什么都可以做。

做好闭关锁国 5 年以上的准备吧。

知乎用户 暂时想不起来名字 发表

先定一个基调:就算是目前这种局势,主张 “群体免疫” 不是蠢就是坏。原因很简单,首先病毒会变异,其次病毒抗体的有效性、存在时间、ade 均不明确,是否会带来不可逆的损伤也很难说(重症有很多报道,轻症大概不会但谁知道呢),最后极高的传染性和重症率会快速击穿医疗系统,直接变成大号意大利,这个代价承受不起。

现有问题:新冠一定时期内必定在许多国家大流行,而且很可能是轮流流行,你方唱罢他登场,国内不可能永远封锁,该怎么办。

个人的想法:首先明确一点,全面封锁直到病毒消灭是不可能的,虽然病毒会要人命,但我们必须知道,停工每延长一天、经济发展降低的每个百分比,都会直接或间接地带来死亡率,换句话说过于严厉的封锁所导致的死亡人数甚至很可能多于新冠,因此逐步复工是必须的。要知道,到目前为止全国除武汉外省份的死亡率是 0.8%,虽然也高于常见疾病,但如果经济长时间停滞,其带来的死亡人数很可能更高。虽然很残酷,但在这么一个大前提下两害相权取其轻是必须的。

其次再说我认识我们应该做的:通过长期戴口罩、注意保持距离、健康证明等方法尽可能地压制 r0,与此同时通过应收尽收和密切接触者的筛查尽力隔离感染者。

新冠的 r0 之前认为 3.7 左右,就按 4 算,假设口罩和相关措施能降低 50% 的感染几率,大致上相当于把 r 压到 2,我们只要保证每代感染的密切接触者尽量锁定,尽量不遗漏超过一个感染者,就能基本保证这个病不发生大流行。当然这是理论数据,实际情况复杂的多,但按照这个思路 至少可以避免大爆发。还有就是一旦某地有爆发的迹象,可能需要快速动员进入封锁状态,避免问题进一步扩大。这里还要注意一点,武汉虽然封城了依然有几万感染,并不是因为封城封不住感染,而是因为之前悄悄传播了太多加上初期没做到应收尽收。如果能在感染人数很低的时候就采取措施,他的传播不会那么恐怖的,毕竟病毒也得讲究物理规律。

作为个人我们要做的就是注意自我防护的同时及时警惕,有问题或者接触史赶紧注意。

除此之外就是治疗手段的更新,虽然说目前没有特效药,但对症治疗也是可以显著降低死亡率的,这方面国家一直在更新治疗手册,相信后续死亡率有可能被进一步压低。

最后别只关注新冠,以现在这个趋势,经济危机是随时会爆发的,大萧条所带来的死亡人数甚至可能超过新冠 所以趁着现在国内还好的状态抓紧恢复生产,这时候打下的底子可能是接下来面对经济危机的关键。

知乎用户 郑重 发表

聪明人常常容易犯一个错误,想太多。

回顾一下专家组们的历次发言,特别是张文宏医生的,结合王院士的讲话,其实就是告诉大家常态化,持久战。

在疫苗或者治疗药物面世之前,大众应该做的就是养成良好个人卫生习惯,饭前便后要洗手,回家以后要洗手,认真洗。简单来说就是把大家熟视无睹的爱国卫生运动重视起来。

分析来分析去,累不累。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其他的不评价,但凡有人对于新冠的 “群体免疫” 寄予一丁点的希望,我都认为他不讲科学。

知乎用户 ZHAOMAX 发表

说句政治不正确的话:好希望新冠赶紧变出个新花样来,把传染性和致死率都拉的高高的。这样一不负我们抗疫表演的卖力;二彰显专家的语重心长。

你个傻 X 病毒,你倒是变啊!这样半死不活的平白吊人胃口,是不是想憋一波大?专家们裤子都脱到地板上了,就这…. 呸!

知乎用户 星尘 发表

有一说一,王院士讲 124 点就可以了,本人赞同,但他非要讲第 3 点,哪怕原文只是 “可能”,都是不合适的…… 开内部会议怎么说都行。

作为技术人员 OK,但更高一层次,技术人员身兼公众人物的层次,还得看钟老……

各位不信请看各处微博、微信,已经有一堆人借着 “院士圣旨” 发挥,反对防疫政策,鼓吹“群体免疫”。

林子大了无奇不有,就怕真有脑残给一鼓动,主动跑去 “免疫”…… 暗搓搓跑回来不配合隔离感染更多壬,最后来一句 “我是为了锅架和壬民”。

知乎用户 一只特立独行的猪 发表

湖北和武汉所做的牺牲还是有意义的,就是为我国争取了很大的时间,第二波大爆发似乎是 100% 的事情,如果不在这段时间生产足够的 ICU 和呼吸机应对下一波,某种程度来说是失职。

知乎用户 李大为 发表

这是一个面对病毒的博弈。

事实上欧美已经进入了实质上的群体免疫,虽然牺牲了一代老人,但一旦成功,很快就会从被动变主动。而我们目前都还是易感人群,长期封锁边境不现实,不封锁边境,随便几个病毒携带者都会搞得不得安生,后面将会非常被动。

如果病毒没有变异,群体免疫的成果会先于疫苗和特效药,短期内我们会陷入被动,直到疫苗和特效药出来。

如果病毒变异,群体免疫和疫苗都会失败,一代人白白牺牲,病毒继续收割人群,欧美会更加被动,我们依然掌握主动。

前段时间王辰院士已经提出,要充分利用我们作为疫情先发国的优势,对武汉无症状人群和康复人群进行大范围的抗体研究、传染性研究和症状发展研究。不要以为解决了有症状人群问题就万事大吉了,对无症状人群和康复人群研究更为重要。好像意大利已经开始了对康复人群的大范围调查研究。而我们无论是领导还是科研人员更多沉浸在 “胜利” 的喜悦中,似乎把这个最重要的事情忘记了了,这很危险。

对于老百姓来说,配合国家抗疫禁足两个月,后面还要生活,可以先不管抗疫的事情了。但对于抗疫相关部门和科研人员来说,对无症状人群和康复人群的大范围深入研究应该才刚开始,任重道远而且非常紧迫,千万不能懈怠,现在远不是歌功颂德的时候。

知乎用户 神马​ 发表

让公知们看到翻盘的希望,尤其是在公知们的遮羞布日本进入紧急状态后,希望是比钻石还要珍贵的东西啊。会各种过分解读和曲解王辰院士的话,不联系上下文的截取段落,然后来踩钟南山、李兰娟等等,从而否定整个中国抗疫的结果,会说中国科技差,就靠社会组织,除了社会组织什么都不是。但其实他们忘了他们能在中国爆发新冠两月后,平稳的打出黑中国的这些话,都是因为祖国爸爸用他们口中不够科学的办法控制了疫情的发展,让他们活下去了。真的是吃的太饱了,做个人吧。

知乎用户 Elseeyes 发表

王辰院士是现任中国医学医科院院校长,是呼吸科临床出身,最早在北京朝阳医院呼吸科做临床工作。

前两任协和医科院院校长是曹雪涛院士,刘德培院士,两位都是科研出身,我是刘院士时代的协和学生,一度以科研为标准,曾总觉得王辰院士学术上不如两位前任

但此次疫情,让人充分看到了临床出身科学家的视野,其实是非常宽广的,这也和目前转化医学方向一致

他的话,充分说明了对基础医学科研和医学的投入,在之前的若干年,有多么的不重视,现在知乎上喧嚣甚上的,生化环材劝退更可见一斑

100 年了,世界除了 2 次大战,并没有一场灾难能像今天一样将全球经济和交流停摆。

现在一来,才明白**预防医学临床医学,基础医学,转化医学有多么的重要!!**

教训深刻,会以死亡十万计数的生命来警示

新冠病毒何时消失,依然是个谜

以后,可能会有更可怕的病毒袭来,而我们,准备好了吗?

知乎用户 淘气的桃子 发表

十七年之前的非典,已经是一个教训了,如果我们在这次疫情时期没有完成对疫情的应为策略,那么推测是不是会产生第二次的爆发呢?

**我赞同王辰院士的观点,**在年初的时候,是在我国武汉大面积爆发,后期引导全国的爆发!经历 3 个月我们群众的努力下基本战胜了病毒,随后全国大面积的爆发,但是每个国家的应对策略都是不一样的,曾经在网上看到了这样的视频:(我认真的去找了,但是没有找到视频,只能用我口述了~)

视频一:我认为这个病毒现在还影响不到我,因为现在病毒只是在身体比较脆弱或是老人的身上,我每天健身和跑步,抵抗力强,所以不会传染到我的,我现在每天依然坚持在跑步。
视频二:我认为我们国家现在让所有人都不出来,这样做都是无用的,这个病毒就是感冒病毒,只要我不感冒就可以了,我从来没有带过口罩,而且也不会都戴口罩的!
视频三:我有口罩,我会随身携带,但是我没有带过,我认为没有必要,不过我现在从外面回来,我会洗手,在洗手这件事情,我做了很多。

(这些是视频的大概意思)

因为我们国家,人民团结,所以病情才会逐渐褪去

我们在明白,现在我国的疫情,虽然得到了控制,但是世界上的其他国家,还处在危机时刻,如果打开外贸的大门,我们还是处在不是很安全的地带。

为了避免疫情的再次爆发,我们应该做好充足的准备,例如:在医疗上要一直克服种种困难,继续研究病毒的来源和病毒的疫苗,怎样可以通过自身的免疫力打败病毒。

如果在 2003 年非典结束后,我们一直立志于研究病毒,就不会在出现一次场景再现,也不至于现在的手忙脚乱,更不会因为疫情,导致很多优秀的医务人员牺牲,人民的生命得不到保证。

所有我比较认同王辰院士的意见,我们还是要时刻保持警惕,让我们的寒冬顺利过去,在迎来下一个寒冬的时候,不会再次出现这种情况。

大家一定不要放松警惕,虽然现在春天已经来临了,但是我们不敢保证病毒就会离开。保护好自己,也就是保护好他人!

知乎用户 佩波中士 发表

迫切需要王辰院士公开哪个国家新冠病毒检测到家庭并且有几分钟就可完成!!!!!!!!!!!!!

知乎用户 知乎用户 5e78NG 发表

看了下其他答案,王辰院士也是你配喷的?

中国医学科学院 - 协和医学 校长

中国工程院 副院长

呼吸与危重症专业 中国工程院院士

———————分割线————————–

事实上,只有院士有资格说这些话,才会被普通人重视起来

其实在二月初,发现病毒在潜伏期具有传染性的时候,至少我就推演出现在的局面了,但我不敢说,我相信其他专业人士也可以

所以,王院士的讲话就理解成官方在吹风吧…

不要悲观,但更不能盲目乐观

这次疫苗能否及时研制成功,直接决定国运甚至世界的格局

知乎用户 知乎用户 jk6i45 发表

讲道理,我国是靠隔离,全国之力才遏制住疫情大规模爆发的。

单点爆发,将多个点的力量去帮助单点。

这个前提是单点爆发、政府有能力动员。

那么如果国外已经群体免疫了呢,我们还怎么样和国外打交道?

怎么防止国外输入,万一多点爆发,该怎么办?

所以阿,疫苗才是王道!

知乎用户 李雁北 发表

我觉得有必要提高一下记者群体的准入门槛了……

我们就说一下争议最大的第三点,我主要就是因为这一点去阅读了原文,以下是对比内容:

总结:

3、一些西方国家施行实质性的 “群体免疫” 策略,以牺牲年老体弱者的生命为代价,换来人群整体免疫水平的上升,疫情之后能够放心打开国门。而我国将人民生命健康放在首位,不放弃一个患者,后期可能面临被动局面,对我们的经济社会发展、国际交流和开放带来不利影响。

原文:

而疫情并未远去,先要考虑现在我们和欧美之间的差别。他们会比较理性地,在资源短缺的情况下,会断指求存。我们是比较感性的,重感情的,一定要把每个人到维护住。于是,在将来就可能出现一个情况,就是欧美人群受了大的损失之后,他的人群免疫能力就上来了,它可以敞开国门,他不怕的,他有免疫力,出去的话呢,他也不是疫情高发国,进来的话呢,他也不是人群易感国。我们反过来有可能面临这样的局面,对于 14 亿人口这样人均医疗资源较低的国家来说,既要重感情,还要保持社会稳定,还要保持国门的开放状态,谁能做这个事儿?只有医学能帮国家。

首先第一点,“群体免疫”这个词在院士原文中根本没有出现!他说的是 “欧美人群在受了大的损失之后,人群免疫能力就上来了”。这不是现实吗?但这是鼓吹“群体免疫” 吗?“受了大的损失”是鼓吹?

而且最关键是第二点,这一段文字最后一句 “谁能做这个事儿?只有医学能帮国家。”

有没有这句话,这段文字描述完全是两个意思。而在总结中,这一句被刻意隐去了!包含这句话的话,院士的意思就是 “我们要发展医学,才能经受住挑战”,而不包含这句话,就成了 “他们的策略使得我们很被动”。

就好像说,“考试很难,你现在考肯定不及格” 与 “考试很难,你现在考肯定不及格,但参加我的辅导班就不一样了”– 故意把最后一句删掉的,怕不是想激化矛盾

然后是第三点,位置的重组。如果你去看原文,院士的这一段话是在相当前面的,是一个导入,而不是判断的内容。也就是说是下文讨论的背景,而不是讨论的内容。

请问,这篇文章核心是什么?是强调医学发展的重要性和应当如何发展医学。如果认为 “群体免疫” 比管控更有效,那还发展个卵子?院士的本意是说,西方现在是光脚的不怕穿鞋的,我们不想吃亏就要做好准备,所以我下面告诉你如何准备。结果被理解为:西方光脚的不怕穿鞋的,嘿嘿,我们把鞋也脱了吧。这阅读理解能力,建议送回初中继续九年义务教育。

这个总结的槽点不止这一条,就说第一条的一个细节更是让人气愤!暂且不说第一条是把不同上下文的内容拼贴起来的,就说一个点:

总结:

我们应该少一些说漂亮话的人,多一些目光冷静、头脑清醒、行动稳健迅捷的科学家

原文:

我们应该少一点说漂亮话的科学家,多一点真正的,更多地看到问题的科学家,应当多一点目光冷静、头脑清醒、行动稳健迅捷的科学家,这是我们要做的事情。

原文中这里是讨论科学发展问题,形容的都是科学家,然后总结故意把第一个科学家换成了 “人”!

这什么意思?是造就科学家和一般民众的壁垒,是意指 “说漂亮话的” 都不是科学家,那进一步就是“你们说好话就是不科学”

这几点总结其心可诛!我看了总结就感觉不是很能同意院士的观点,但看了原文才发现大部分想法其实是一致的,我最不舒服的几点都是媒体刻意挖出来自己改造的!

不过除了上面说的内容,有一点我是不同意院士观点的,就是这个 “西方人的理性”

实际上,他们这并不是理性,或者说,这只是一种 “最后的选择”。也就是说并不是理性地取舍之后得到的结论,而是拖得没有办法了被迫选了一个还可以接受的方案。

比如说一个道德困境的案例:两艘船,上面有炸弹。必须牺牲一搜船的人才能保护住另一艘。

西方是等了半天,炸弹要爆炸了,于是最后理性地选了一艘,另一艘上天了。

中国是重新审了下题,发现可以全救;就是一是要早行动;二是要肯花钱。所以中国就全救了。

这是理性问题吗?如果西方真的理性,现在就不会存在一边疫情泛滥,一边 party 不断的令人窒息的场景。

西方虚弱的地方是组织能力,还保持优势的是医学,我们既要知道自己的弱势,也要知道自己优势,同时更要重视问题。这个大的方向是最重要的。

知乎用户 崇易 发表

王院士的提醒很中肯,也很及时。处在这个阶段的国内舆论场特别需要这种理性和冷静的声音。认清国家社会面对这场疫情的优势和不足,这样的声音和讨论应该多一些,为国家的医疗,公共卫生管理等方面提供更多的可参考和选择的改革方案。

知乎用户 blahblah 发表

3、一些西方国家施行实质性的 “群体免疫” 策略,以牺牲年老体弱者的生命为代价,换来人群整体免疫水平的上升,疫情之后能够放心打开国门。而我国将人民生命健康放在首位,不放弃一个患者,后期可能面临被动局面,对我们的经济社会发展、国际交流和开放带来不利影响。

这一点我已经思考了一个月了,这应当是除了二次爆发之外最最需要战略考量的地方。

众所周知,新冠肺炎作为一种无差别攻击的病毒,传播能力致死能力都极为惊人。虽然我国最先爆发,但在极端铁腕的治理下,目前就像 who 说的一样,已经进入了缓疫阶段。大家可以回想不久前的那两个多月,我们付出了多么巨大的代价和多么强大的动员能力基层组织能力。可以说,这是只有我们中国能做到的伟大抗疫举措。

可坏就坏在只有我们中国能做到,首先要引出一个核心观点,在没有有效疫苗出现之前,只有全面封锁防控物理隔绝才可以控制疫情,并且疫情和经济是绝对互斥的两方面。要控制疫情,大家就别想好好开工经济就别想恢复正常,要挣钱,就必然有全社会的人员流动,就不要想完全控制疫情了。

由于我国率先在早期付出经济代价防控,目前我们步入了复工新阶段。世界为病毒所困相互封锁,各国都处于经济长期停摆局面,我们反而有了战略优势,我们最先熬出头,那对不起,在你们都在家里瑟瑟发抖战战兢兢的同时,中国经济引擎可以继续运行,还可对外输出大量医疗物资,这是我们目前所处的阶段。这也是各位网友能在网上天天吃瓜的最大本钱。

但形势渐渐起了变化,我国恐怕也没能料到西方政府如此无能,以至于局面几近失控。试想一下,现在几乎所有的国家都在以经济为代价为了宝贵的人命在硬抗肺炎。如果终于有人意识到,即使医疗系统被击穿也无法组织肺炎蔓延,那抗不抗疫就迅速转变为在短时间内躺平继续经济社会运行或者在长时间内坚持抗疫最后人财两空中二选其一,你是领导人,你会怎么做? 要知道,肺炎会死人,几个月没饭吃死的人更多。既然不能不吃饭活到肺炎结束,那这个问题根本就没得选择。

就比如英国,假设感染几十万人,医护人员感染一半,拐点仍未到来,说明这个拐点永远也不会来了,你们觉得还有必要为了虚无缥缈的人命关天政治正确继续下去吗。还有印度这种完全没有能力根本就办不到的,防不防控不控的本质区别在哪里呢? 一旦事态严峻下去,一个国家两个国家祭出群体免疫大法,其他国家就会步步紧跟。那到时候咱们国民一个个纯洁无暇的有什么用,你出也不敢出进也进不来,这是彻彻底底的封锁,搞闭关那一套也行不通啊。

介时,一方是已经付出的抗疫努力和取得的抗疫成果以及十四亿被守护好的国民,另一边是大千世界,怎么选?

所以,疫苗是根本中的根本,在如今不光对深受疫情影响的外国有用,更是中国人民的核保护伞。

其二,对于国外的医疗物资输出乃至援助决不能停,宣传也要到位,要竭力防止西方政界出现的对全新事态关于疫情和经济两者平衡点的新界定。尽可能延缓他们判断防疫政策失败的时间点。既为中国争取疫苗研发和经济发展的时间,也是进一步更长时间消耗他们积累的国力。

总而言之,一切才刚刚开始,也请做好再次面对黑暗的准备。

知乎用户 Epoch 故事小馆 发表

按照官方通报,截止 4 月 7 日 24 时,黑龙江已经有 87 例境外输入病例了,其中 84 例从绥芬河入境。微博上,# 中国公民切勿通过绥芬河口岸回国 #的标题被顶上了热搜第一。

这个边陲小城陷入了从未面临的危机。武汉爆发疫情的时候,绥芬河相对平静很多。

医院的警惕性当然是最高的。市医院派人加入了黑龙江医疗队,并将闲置已久的传染病医院加速清理出来,医务人员轮流值班,加强警示,排除隐患。

那时大家最担忧的是,全国性疫情能否得到控制,但在绥芬河本地,并未有确诊病例出现。

毕竟,这里离疫情爆发中心太远,人口少,娱乐活动也少,没有高危的大型聚集地,病毒传播的风险也大大降低。人们提高防护意识,多待在家里少出门,就是在为全国抗疫做贡献。

三个多月过去了,国内疫情终于得到控制,生活逐渐恢复正常,绥芬河的 “灾难” 却降临了。大量境外人员回国,作为中俄之间唯一开放的口岸,这座 “十八线” 小城成了一线战区。

知乎用户 白天不懂夜的灰​ 发表

最新出炉,美国病历初次感染是轻症,二次感染是重症。。。

知乎用户 酸水杨 发表

可以换种说法:

1. 我们考政治制度赢得,没啥好炫耀,医疗还是不行,很有可能捡了芝麻丢了西瓜,好多人由于非新冠而去

2. 国外靠此次机会,减小人口老龄化,同时加强年轻群体免疫力。到时候我们的人出国将很危险(如果没有疫苗),但是疫苗又可能增加 HIV 感染。所以 emmm,国际上我们回吃亏,除非新冠突然消失

3. 对新冠研究要继续,现在仍处于未知,不搞明白复工复产还有可能大爆发,封城有点治标不治本的意思

知乎用户 心雨 发表

我们要了解几个事实,一:病毒没有被消灭,只是被隔离了,它还在我们身边潜伏着,随时准备进攻。二:疫苗还在研发阶段,网上的信息是最理想六个月研制成功,年底可以大规模投放市场。三:病毒是生物,不是机器,它有更多的不确定因素,随时会异变或者进化,这是不可控制的。

知乎用户 傀儡師 发表

对比之下,现在知乎甚至全网那种膨胀上天的氛围真的让人既担心又愤怒。

特别最恶心的是知乎上那些职业或半职业的写手、大 v 们。他们打着反公知、为民发声、马克思主义者之类的旗号,顺应膨胀的民族主义气氛疯狂带节奏,以春秋笔法炮制一篇篇大字报一般的爽文,以此来收割流量韭菜。

甚至我都觉得,以前把中国和 tg 贬得一无是处的公知们,和现在打着反公知旗号把外国黑的一无是处的写手们,很大程度上是同一批(pei )人……

知乎用户 把脚埋进土里 发表

马上武汉解封了,全国各地除了境外输入的也很少新增了,这给了国人一个假象:国外水深火热,国内形势一片大好。只要机场海关把好国门,咱这就是最安全的地界。酒照喝舞照跳,口罩不好买也可以不用带了。

王院士作为一名冷静客观的科学家,这时候泼泼冷水,让大家认清形势,找准差距,明确目标,恰逢其时。

知乎用户 嘴馋 1 只猪 发表

病毒来了,有三种方式应对:

1. 隔离,把病毒传播阻断。我们的路。

2. 歌照唱,舞照跳,期待人体免疫和疫苗。欧美的路。

3. 生死在天,早死早解脱。其他落后国家。

第 3 种我们不去理会,这种不怕死的,没法!

第 1 种,我们是通过社会的组织能力,隔离阻断,等待疫苗。如果真的其他国家人民超生抗体,我们这就是被围城了。必须尽快研发疫苗!

第 2 种,我觉得欧美是保经济和研发疫苗,毕竟他们科技实力比我们这边强。有很大可能,他们会在我们之前研发出疫苗。世界上最先进的制药公司,都在欧美那边。

目前我们的组织能力,小胜一局。但是病毒这种东西,阻断不等于被消灭。所以最后决胜,还是疫苗。谁先研发出有效疫苗,才是真的胜利。

欧美社会组织松散,我们社会组织比较紧密。

两种体制,面对同一道难题。就目前的答卷来看,中华文化的辐射范围内都做的比欧美那边好。接下来,就是拼科技。

第 2 条路,最担心就是人体不会免疫。比如 100 个人死 10 个,然后又复发,还是 100 个人死 10 个,这就笑不出来了。

你看英国首相这么壮,挨一下,就重症了!

要是美国川大统领挨一下,他够呛,不敢想。

知乎用户 胡大曰 发表

我算了服了知乎了。

半个多月前,我就在知乎上发帖子说新冠病毒有可能是无法消灭的,我们很可能要做好和病毒长期共存,甚至接受群体免疫的思想准备。

然后一大帮人喷我是脑残。

现在王辰院士出来说同样的观点,大家一片支持,并开始居安思危。

你这么搞还要啥论坛啊。

知乎用户 暨大我爱你 发表

作为院士肯定看的角度比我们高,目前全世界很多西方势力都在找背锅侠,从中国到 5G 无所不及,已经乱了心智了根本没人去关注病毒变没变化,从病毒目前的一些特征,美国人说年轻人都很快感染,还说中国说谎,这个病毒还是原来的病毒吗,所以我们一定要做好防输入,小心无大差

知乎用户 田一乐​ 发表

认真地读完王辰院士的讲话实录,吹捧的话就不说了,院士的身份已然说明。带给我更多的是倒吸了一大口凉气。**我们在这场战役中,现在打的很大程度上是社会组织的力量。科技的力量有吗?有,但是打得特漂亮吗?这个留给以后评价,留给在跟其他的国家的比较中去评价,**这就是我们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王院士说得很委婉,但是每句都有重点,挑明了接下来的挑战。

关于新冠,当前各方面的媒体都在对比国内数据与国际数据,其实现在恰恰在疫情的变化期,谁能知道这是长期的阶段性回来的像流感,还是人个体上能够慢性感染像乙肝,还是倏然而去像 SARS,还是第四种、第五种可能性?我们现在还都缺乏想象力。

关于新冠的诊疗手段,当我们还为这些假阳性、假阴性,尤其假阴性所困惑的时候,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有的国家已经是一滴指血十分钟,就能准确率很高的测出来了,已经可以分发到家庭里边儿,像糖尿病一样的自己测一下填报了。

关于不远的未来。欧美在资源短缺的情况下,比较理性地断指求存。我们则重感情,一定要把每个人到维护住。于是,在将来就可能出现一个情况,就是欧美人群受了大的损失之后,他的人群免疫能力就上来了。我们反过来有可能面临这样的局面,**对于 14 亿人口这样人均医疗资源较低的国家来说,既要重感情,还要保持社会稳定,还要保持国门的开放状态,谁能做这个事儿?**只有医学能帮国家。

关于疾控的未来,我们在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上的一个最重大的问题,就是必须把临床和预防高度结合起来,这才是人间正道。世界上的经验,社会发展的经验都证实,概莫能外。重视什么就把什么独立出来的管理体系,容易变成一种画地为牢的局面,其结果就是独木难支

关于科技创新,在国际上,**发达国家医学生命科学的研究经费,占到了人口科技经费的 40~70%,我们国家低得多得多,这就是我们面临的情况,**而实际上医学科技的发展直接关乎整个民生的,是关乎健康产业发展,也关乎我们的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

知乎用户 三脚插头 发表

行百里者半九十,院士说的没错啊。我们面临的危险或许比以前小的多,但面临的威胁,可能比以前还更大,一字之差,性质就不一样了。

有症状的感染者治愈了大半。但是,每天依然还有几十个新增,不全是外来输入性病例,并且还发现了很多无症状感染者,病毒在动物中间也可以传播了。

无症状,意味着之前那么大力度的防控,还是免不了有漏网之鱼,一节列车,一个商场,一个小区,无论保安再怎么仔细的量体温,还是可能有感染者走进来,而且感染者自己都不知道。

动物传染,意味着病毒宿主的活动变得更加不可控,病毒变异的可能性也增大了。两个月前,世界卫生组织关于动物传播有过一次发言,但是,很多人误会了这次发言。WHO 的原意,是说无证据证明动物传播,言外之意,不敢保证一定不会传播,我们只是暂时没有证据。可是,很多人误以为这就是在说,动物一定不会传播。直到现在,很多人对于猫猫狗狗缺乏警惕性。也许,现在你还是觉得没事,毕竟还没有发生一例动物传人的病例。但在防控人员看来,一旦发生第一例,那么第二例,第十例,第 100 例,可能眨眼之间就会到来。

继续戴口罩,少接触流浪猫狗,自己的宠物可以继续遛,但务必看管好。

抗疫这事,得有耐心。

知乎用户 后厂村村民甲 发表

王院士的话要结合 1918 年超级流感在一战中发挥的作用来看。

1918 年,美军开始大规模流行流感,疫情缓和后美军开始介入欧洲战场。当时英法盟军节节败退,德军士气正盛。美军介入后,英军有意识的使英军感染流感,并实现群体免疫。等到英法盟军度过这个困难阶段以后,德军开始大范围感染,此时英法美开始反攻,结果不言而喻。

对于中国来说,现在是一个研发疫苗的机会窗,一旦惨烈的疫情在西方国家以群体免疫的结果结束,我们必须有其它方式实现群体免疫,比如疫苗。否则,我们的国门打不开,西方就可能借这个机会形成统一市场。美国人 2 月份说的话就可能变成现实。

如果美国人要在周边搞事情,那就更麻烦。

知乎用户 飞鱼 发表

人类从历史中获得的唯一教训就是: 没有教训。

就像每一代父母都会说:“不好好学习,将来你一定后悔!” 可是每一代孩子照样还是无所谓的态度,心想:“我这不好好的吗,学习不好又怎么样?”

非典和新冠距离了差不多 17 年,这个时间距离足够让人淡忘了,所以这个结果的出现毫无意外。大胆预测下,再过 17 年,假如再发生一次其他病毒的大流行,人们在初期的反应还是一样样的,只是到发展严重了,或许处理起来的效率会高一点点而已。

这就像学生考试,虽然部分人会有一个 “错题本”,但是不可能所有人都能做到错过的就不会再错、学过的就能都会。

人性使然,我们能做的只有好好教育下一代人,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某些爱吃野味的地区更应该好好革除陋习,教育好自己的孩子以后别再养成吃野生动物的习惯了!

知乎用户 Yiming 发表

如果我们仅仅停留在 “防疫” 或“医学”角度去看待这次的疫情,那恐怕是真的 “缺乏想象力” 了!

我们其实更应该去观察和思考这次的病毒,将要给我们的日常生活、经济产业、国际格局,乃至整个人类文明带来怎样的变化!

首先越来越多的证据和现象表明,无论源头在哪里,人类这次确实是触碰并打开了一个可怕的潘多拉魔盒……

首先,目前世界上存在着大量无症状者,使得病毒防不胜防,而病毒可以感染部分哺乳类动物(已知猫科动物、狗),这也将带来了一个相当大的传播隐患,疫情是一场持久战、拉锯战的可能性越来越高。

这意味着,今后相当长的时间里,我们的日常生活上

  • 离不开各种防疫用品的武装;
  • 各种亲朋、商业上的往来 & 聚会聚餐,都需要持续被压缩到最低限度,不免产生疏远;
  • 体育赛事全面停摆,大型演出也不复存在,生活会有些单调;
  • 我们还要思考如何对待流浪猫狗、甚至是宠物……

这个病毒,将在人与人之间,人与动物之间树立起一道道隔膜。

在经济产业上

  • 大量的人员要面临长期失业的状态,大家要做好学习新技能的准备;
  • 对线下办公据有强依赖的企业,尤其是劳动密集型,风险显著增强,稍有不慎出现一例感染,就要面临随时停工或减产情况出现;
  • 实体服务业损失惨重,随之而来的是电商的新一轮发展;
  • 游戏、电竞产业将取代传统线下文体娱乐方式,迎来一轮大发展;
  • 线上远程办公方式会愈发普及……

这个病毒会让大量企业,甚至一些产业面临突然死亡的局面,裁员、降薪的影响面会随疫情的延续而扩大,通货紧缩危机来临。

国际格局上

  • 由于各国的不同国情和现状,一部分国家要论持久战、一部分国家被迫去刷群体免疫副本、还有一部分会爆出大量逃亡难民,也许还有个别国家可以大隐隐于世 。但无论哪一种,在病毒不能被有效克制之前,都会加速全球化退潮,全球闭关锁国时代或将来临;
  • 如果一些国家,尤其是西方发达经济体付出巨大人员牺牲后,真的换取 “群体免疫” 出现,而我国有效疫苗尚未出现的真空期下,我们要如何他们打交道?会不会导致现在看似有利的国际形势,瞬间反转?如果找不到合适的的途径,就很可能意味着我们在一段时间内被排除在世界新秩序之外,而丧失许多机会和优势?
  • 全球化的粮食危机也已经来临,多少人会陷入饥病交加的困境之中,冲突或许也在所难免……

病毒在国与国之间也树立起一座座无形的高墙,而所有的伪善都会被撕下面具。

对整个人类文明而言,这次的病毒带来的不仅仅是病痛,而是在其恐惧阴影下恣意生长的冷漠、自私、欺骗、贪婪和歧视,随之而来的会是各种冲突、杀戮与战争,我们将可能再次见到一个残酷的世界!而我们又会在其中扮演一个怎样的角色呢?

当然,还是希望病毒在不久之后就会散去,我们的生活都能够重回正轨,所处的这个世界也能更加美好~~

知乎用户 知乎用户 v28Za2 发表

那个一滴血 10 分钟的检测方法,中国早就造出来了,那是测抗体的方法。但是抗体是需要一段不短的时间才能产生的,潜伏期可能根本测不到抗体。但是潜伏期可以传人。

然后,难道他不知道 ADE?他不知道冰岛有人得了两次新冠?或者他真的不知道,以为自己得过一次就不会再得了。

知乎用户 独人 13 发表

新冠病毒就像科学还未破解的未解之谜,对病毒不敬畏,就是对大自然不敬畏,族群对病毒的盲目乐观,只会招来病毒和大自然的天谴,人体免疫力本身就是大自然,只有用人体大自然去对抗病毒大自然才能获胜,可能很多人还意识不到,这个时候是关乎民族存亡的大事,,,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说多少都没用,
十多天前我醒来一看,国内81518,好对称的数字,当时全国多地20多天0增。
我长长地舒了一口气,总算赢了。
结果反转了,境外一看,原来国内安全了啊,
好,好,好!
买,买,买!
回,回,回!
于是乎,你看看现在的数字
当时武汉封城,明面上也才800多例

知乎用户 明空为镜 发表

新冠病毒不讲政治,不循伦常,没有道理,无法沟通,性质还在研究中,规律还在探寻中。

就以为已经战胜了?很傻很天真。

知乎用户 山海关后的武举人 发表

大家都在一步一步的摸索,今年真的是迷幻的一年,如果我们翻一翻两个月前的回答都不知道自己在说一些什么。

疫情刚刚开始的时候,我们以为是吃蝙蝠。把武汉人一顿骂,都是你们武汉人瞎吃吃出来的。现在更多的证据证实了不是

西方以为是只传染亚洲人黄种人的病毒,结果欧美的传播更为可怕。现在全亚洲也才不到 30 万,黄种人为主的东盟 + 3 + 蒙古差不多 14 万左右,只占全球确诊数的 8% 左右。

我一开始看到武汉有几天确诊一万多一万多都觉得哇,吓死人了。不得了了。

现在看看,毕竟还是太年轻了 too 。。。sometimes。。。

一开始韩国什么教会搞事情的时候就觉得韩国要完了,结果,唉,韩国好像和中国一样,疫情稳定了。

本来以为国内快完事了,复工复产,可以往境外倾销医疗物资了,今年别的外贸别指望了,就靠他了。结果,又冒出来一个无症状感染者这种好神奇的东西。

大家一开始看到国内的死亡率就觉得这就是大号流感,去世的都是本身就很弱的。现在看看国外的死亡率

本来以为钻石公主号已经够可怕了,但是你突然发现有个十万吨级的东西更可怕。

知乎用户 知乎用户 fCILTT 发表

3、一些西方国家施行实质性的 “群体免疫” 策略,以牺牲年老体弱者的生命为代价,换来人群整体免疫水平的上升,疫情之后能够放心打开国门。而我国将人民生命健康放在首位,不放弃一个患者,后期可能面临被动局面,对我们的经济社会发展、国际交流和开放带来不利影响。

不说别的,就说第三点,能够做到如此冷静、如此客观的分析,实属不易!

然鹅!国内这群盲目自大狂们,还沉浸在羞辱英国首相的恶趣味中……

杀死人类的_不是弱小和无知, 是_傲慢。”–《三体》

知乎用户 知乎用户 RcQOz1 发表

看到黄山乌泱乌泱的游客的时候,看到小区开始有人不带口罩的时候,我深切认为我们需要王院士给我们敲响警钟。第一波我们挺过去了,后面的挑战依然严峻,不可松懈大意。

知乎用户 吃货 发表

以前也爆发过瘟疫,相信这一次也会过去吧。

知乎用户 牟某人 发表

在迷茫中给予指导,在绝望时给予鼓励,在高亢中给予冷静,在松懈时中给予提醒。

对于正确的行为给予肯定,对于忽视的短板给予重视,包容面对未知病毒的进退失措,打消面对未知病毒的盲目乐观。

病毒从未远离我们而去,不管它是不是新冠病毒。我们应该记住这个教训,而不仅仅只是记住这个事件。

知乎用户 喵星球的汪星人 发表

“王辰院士强调我们赢在社会组织上 ,而不是医学科技上。”

既然社会组织能弥补医疗条件的不足,那在全球大部分国家都无法应对突发传染病的情况下,或者医疗技术的提升远远赶不上病毒变异的速度的情况下,提高社会组织能力和动员能力就是阻止传染病的有效方法呀,其实我们应该向全世界输出社会主义吧

知乎用户 spring 发表

其实在现阶段来说,这番话也算作是一个提醒吧。现在不是我们放松警惕的时候,疫情也没有结束,目前,我们并没有战胜病毒。

而且我们确实是因为各种隔离措施和社会组织的防疫手段,疫情才得到控制的,当然还有每个一户人员的付出,不过我想他强调的应该是我们目前需要发展科技,用科技来战胜病毒。

但实事求是地说,从全球来看,隔离和防疫措施是现阶段最好的控制疫情的手段,即使是科技先进的一些国家,目前对于新冠病毒也是手足无措,从新冠爆发到现在其实已经很长的时间了,科技和医疗是需要时间的。

相信这次的疫情或多或少都能促进科技和医疗迅速的发展,这是人类与 “病毒” 的一场战争。这番话主要是一个提醒,疫情还未结束,最近确实大多数人都放松了,甚至一些小城市可能都已经不戴口罩了

总之最后还是提醒大家注意防疫吧!疫苗没出来之前真的不能放松!因为我们目前还没有战胜病毒!

1、戴口罩. 带口罩是最基础的,因为很多感染案例中,大多都是不戴口罩而被传染. 看到有地方说可以摘口罩了?kidding?

2、75% 医用酒精。可以随身携带一瓶,及时给接触过的物品消毒,一些也可以对皮肤消毒,出门带上免洗洗手液.

3、生理海水的鼻喷. 主要用来洗鼻,洗鼻可以清除有可能残留的病毒,相对来说,像诺斯 清那种喷雾式的洗鼻器比较方便。

4、84 消毒液。用于居家环境等清洁,兑水后可拖地、洗厕所… 可以杀灭多数病菌.

5、一次性 pvc 手套. 避免基础性的感染,比如电梯、公交扶手、外卖、快递等等场合,可以用的. 避免用手摸脸、摸皮肤等等.

6、作息合理,补充 vc。多做一些有益于免疫系统的行为. 说到底,免疫系统才是我们能否活着的关键. 自己做饭、不出去吃、尽量不点外卖等等.

……

个人觉得王院士就是在提醒我们:可别别太自信了!

知乎用户 MySgrKID 发表

简单的说,先赢不是赢,最后的赢家才是真正的赢家。

想一想,中国如果搞不出新冠肺炎的疫苗或者特效药,而新冠肺炎成了与人类长期共存的病毒,那么中国反而有可能会是最后的输家。

因为无论是通过自然感染还是疫苗特效药实现群体免疫的西方能很轻易地实现了对中国的封锁或者孤立。

知乎用户 SK561GF 发表

我们胜利了吗?到了庆祝的时候了吗?胡闹!

——陈独秀(1919)

一百年前的话,放到今天仍然不过时

知乎用户 微笑幸运 发表

大家很明确一点,为什么中国付出很多代价也要动态清零?

因为全面放开的代价是传播速度过快,患者人数过多,医疗会不堪重负,很多本可以活的人会因此遭受巨大的风险。而且不是治好了新冠就没事,要注意很多新冠患者是有后遗症的!

生命至上!

知乎用户 筛子 发表

单就西方国家 “群体免疫”,“断指求生”,分析一下。

以欧洲医疗资源最为充裕,目前广受赞誉,且有群体免疫想法的德国为例。

德国人口近 8300 万,按 8000 万估算,实现群体免疫按感染 60%计算,共 4800 万人感染,医疗资源不挤兑情况下死亡率按 1%计算,48 万人死亡。

目前德国确诊人数约 10 万人,死亡率约 1.8%,治愈人数为 3.6 万。我们假定,假定德国政府可精准控制月增 10 万确诊病人,且医疗体系不被击穿,那么,从现在起,德国实现自然状态下的群体免疫需要多久时间?470 个月,也就是 39 年 11 个月。假定有 50%的无症状感染者且能自愈,不计入统计数字,那么实现群体免疫也需要约 20 年。

如果不采取干预措施,任感染人数指数级增长,固然很快能达成群体免疫目标,同时也会彻底击穿医疗体系,死亡率起码得按 10%计算。那不叫断指,叫断肢。

知乎用户 jesoen jesoen 发表

先说结论,单个国家的群体免疫是不可能的!

人类对病毒的群体免疫主要分三种,一是病毒对人进行筛选,身体好的活下来,不好的死去。二是病毒自身进行筛选,高致死的病毒灭绝,留下普通毒性的病毒。第三种是最可靠的,就是利用疫苗。

第一种情况在一两代人中实现是不可能的,懂得基本生物学知识的人都知道,变异是在换代中产生的,要获得一个有效的变异方向需要很多代人。除非在很短的时间里所有人都被感染一遍,同时还要寄希望于病毒不发生变异,人产生的抗体长期存在。这前提一个都不可能,西方国家领导层全部都去得病赌命吗?如果他们没有免疫,那他们一样无法恢复正常生活。

第二种情况有可能性,因为病毒换代速度很快,但是人类要付出惨痛的代价,可能是以亿为计量单位的死亡。1918 年的大流感很好的解释了这个事,持续两年,感染世界三分之一的人,死亡人数过亿,这还是在潜伏期不长,致死率只有 2 的前提下。这一条如果成立,就是全人类一起免疫,因为病毒变弱了。

第三种才是真正有效的短期群体免疫。就是通过隔离减缓病毒传播速度,然后用疫苗实现大规模群体免疫,最终消灭病毒或者等病毒完成毒性减弱的变异。

无论怎么分析,都不会出现西方国家群体免疫,而中国不免疫的情况。文中的第三条其实是个反科学的结论。

王院士是什么专业的院士?

有一点我很赞成,现阶段我们还没有到庆祝的时候,病毒可能卷土重来,可能变异的更加凶狠,大流感的历史已经告诉我们了,大家还需要保持警惕。

知乎用户 邹莹 发表

只是暂时的把病毒隔离了,阻断了传播,但并没有消灭病毒。什么时候疫苗出来了才算彻底胜利。

知乎用户 张楚教授​ 发表

邓公曾说过,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对于战胜疫情来说,何尝不是这样?新冠病毒这场疫情,不仅是高度全球化的副产品,而且,也是人类科技发展不平衡的体现。过去,各国在科技领域的投入上,太注重信息产业等短平快的项目,却在生物医药等方面投资不多,导致了如此被动局面。现在是深刻反省的时候了。总之, 王院士讲得好!

知乎用户 司马非​ 发表

句句在理

只是希望要认清机会成本 不要走过头 特别是人员构成上

知乎用户 周佩 发表

幸存者偏见,目前我们基本控制住了 相比其他国家更为安全 认为离胜利不远了 奈何其他各国都还在地狱中。如果全球控制不住 我们也难幸免。

知乎用户 木剑先生 发表

学医的我也想不到这件事情已何结局收场,理论上只要有一个感染的人就有再次爆发可能。无症状携带者你也不能像鸡鸭一样填埋了。群体免疫是扯淡,死的不说,20% 重症肺损伤脑损失嗅觉味觉受损,活下来也残废了,哪个国家能承担这样的损失,不单损失这么多劳动力,还要养着他,你不养他他就要自己寻活路,尤其老美拿枪还容易。 国家应该从中吸取的教训是应该明白医护人员医疗资源是国家的宝贵财富,而不是负担,以前卫生部地位最低,主管人员也多是门外汉,趁着前段时间争取的宝贵时间赶紧储备医护人员吧,这事没完呢,别看欧美笑话了,2 月前他们也是这么看我们的,现在哭爹喊娘。

知乎用户 龟丞相 发表

终于看到一个脑子还算清醒的观点了 怕吓到大家 还是不多说了 记住以后无论发生什么天灾人祸 这都是民族的命运 是天意

知乎用户 胖胖子 YE 发表

确实,我们并没有完全克服新冠肺炎。只是强行把病毒给熬死了。

换句话说,只要我们遗漏了一例新冠肺炎的感染者或者是潜伏者,就有可能死灰复燃。这才是最要命的。

西方的群体免疫真的无语,我不敢苟同。但是,现阶段大家都只能这样熬着。

知乎用户 tiany7 发表

这次疫情中国以 “人员伤亡较轻” 的情况下取得了初步的胜利,从其他地方的数据也看到了。但是同时也暴露出来了很多问题,这是今后亟待解决的。同意王院士,不要过分自大,一个老百姓相信我们的队伍战无不胜那是很正常的,但如果指挥员信了这话就是百分之百的愚蠢。

这场战斗让我们看到了中国人最务实的一面,在疫情面前,什么有用用什么,去批评某些人的不作为,去想着如何提高医疗体系都并非最切实际的做法,我们做不到的是一天之内改变整个体制,但是能做到的就是严防死守,围追堵截,不是相互指责,怨天尤人,这是最让我感动的一点。前方医护人员拿命在拼,后方城自为战,村自为战,人自为战,我的省份离湖北那么近,感染率相当之低,离不开全民战争。不论如何,有相当一部分人没有看到来年的春天,这是令人遗憾而痛惜的,但是也有相当一部分人因为这次战争而有幸看到了来年的春天开出的绿叶,这是令人欢欣鼓舞并且必须得到承认的。

但是快要胜利了,我们需要考虑的是如何巩固现有的成果,如何改进和加强自身。一些网民过于膨胀,肆意诋毁其他国家抗疫,将自己列为胜利者而高度自满,甚至自己随意决定 “救或者不救”,这是不应该的。全球化的今天没有人能够独善其身,病毒的流动是没有任何规律可循的,全世界 200 个国家被波及正说明了这点。境外疫情一天不灭,海关出入境,医护人员就没法真正休息,这是事关我们自己,也是事关别人生存的事情。而且各国合作紧密,产业高度依赖,别的国家的疫情对全球经济都会造成下行压力,这个时候嘲笑国外抗疫的人也许有一天就因为需求链的减少而失业,当然,这并不是自己 “运气不好”。所以还是希望这次疫情赶紧过去。

至于防控体系,新冠疫情算是一次磨刀石,希望涉及到的各方能够解决存在的问题。寒假才读过一本记录中国现代三件大的挑战的纪实文学,疾控预防占到了两件,一次是 sars,一次是援非抗击埃博拉,疫情算是涉及国家安危的大事,其实从书上得到,结合这次疫情,祖国的能力还是值得肯定的,但这是留给咱们一般人说的,永远有更好,永远都要记住自己的不足。

知乎用户 lij 发表

院士把话说的这么明白了,有人就是看不懂啊。

我国医疗科技整体处于中下游的位置,看看我国医疗设备企业在产业中的地位就知道了。

医疗体系能力一二线城市还行,三线城市及以下即使不击穿,面对新冠也可能有不低的死亡率。

这个肺炎会来回游荡,我们骄傲的社会动员能力,就是打鸡血,顶的了一时顶不了一年,时间长了经济跳水,治安也够呛。

技术上的悲观之处就在于,生物在知乎是劝退专业,医院积弊多年没解决,医生的能力也不是几个月就能上去的。

疫苗可能要买,医院只能短期砸钱建硬件添设备。我国是个地区差异很大的发展中国家这一点,再一次表现的很明显。

现在我只想,在有疫苗之前怎么保护好老人,年轻人只能做比较坏的打算。

武汉可以做大规模抗体检测吧,看看这一波过去之后人群的情况。

知乎用户 下雪了 发表

家人对待疫情不警惕不重视我也没办法啊。

我倒是能做到每天戴口罩,然而昨天,我爸从另一个城市回来了。聊天后才知道他一路上完全没有戴口罩!也就是说如果他在路上被感染了,那么我和爷爷奶奶都要被他传染了!遇到这种家人我能怎么办?除了气愤,没有什么解决的办法。即使是现在知道了我爸不顾我们的生命,给我们带来被感染的风险,爷爷奶奶依旧对我爸嘘寒问暖的,我现在戴口罩和家人保持距离已经晚了,因为我已经和他们亲密接触了。

知乎用户 知乎用户 kGgHYr 发表

我觉得群体免疫和疫苗的本质是一样的。无非是身体感染过病毒特征的东西,产生了对病毒的抗体。那么问题来了,如果群体免疫可行,那么疫苗就一定会出现,但如果病毒爱变异,导致疫苗出不来,那请问群体免疫的该如何自处?继续感染一遍?

知乎用户 Rainy30 发表

官媒天天除了宣传我们的 “成功” 就是骂别国防疫不利。

试问有几个民众知道美国的核酸检测时间已经几分钟就可以出结果了?咋不说说人家发达国家的科技水平我们永远赶不上呢?

啥叫胜利?医护、基层工作者、群众的牺牲换来的就能叫胜利了?再来一次,再封一次还能胜利吗?

知乎用户 秋水​ 发表

对防疫手段的想象力拉满

知乎用户 无所知之 发表

我们目前还是很需要有这样敲响警钟的声音。

我国的疫情目前来看基本控制,全国形势一片大好。现在我所在的城市街道小区已不再封闭,街上的人群也多了起来,菜市场里人声鼎沸,小区里也有很多不经意间摘下口罩,呼吸新鲜空气的人。随着假期来临,各个景点的人也多了起来,黄山的人群都直接上了新闻 ······

大家已经逐渐放松了警惕,没有 2 月份时的小心翼翼。

相反国外,几乎所有的国家都因为开始的傲慢轻视,而现在吃到苦果。感染人数、死亡人数节节攀高,不少政府高官都中招。为了稳定他们国内的民心,挽回他们政府的面子,很多政府都开始甩锅中国,谎称我们没有及早的提醒他们。可是我们从 1 月末封城武汉,整个春节全国封闭,他们可是知道的呀,现在的国外爆发,完全是各国的傲慢、迟钝所造成。可以说在中国外,疫情已经是无法控制,已经蔓延开来,世界各地到处都有,我们已经面临着与病毒长期共存的局面。

现在打开新闻,基本国内都是平和向好,而国外一片哀嚎。大家讨论的已多是股票,经济,开学等等。但我感觉威胁从未消失掉。毕竟国外疫情的大爆发,终将引发全世界经济的倒退,在当今地球村下,谁也不会独善其身,最终会影响到中国的经济。未来一段时间,下岗、贫穷的人数将会大比例上升。而且,随着疫情的发展,全球性的粮食减产,出口封闭等,会造成国内的粮食、油、肉类都将大幅上涨价格。还有疫苗,这个病毒最厉害在潜伏期长,传染性强,变异速度快,疫苗的发展有可能跟不上它变异的速度。虽然疫苗已经开发中,但是否能短期内成功研发并达产,投入使用?目前看效果很难说会在短期出现。而且也不可能疫苗推广到全球每个角落,我们还是会面临与病毒长期共存的局面。

现在国外大国都在谴责中国,各种污蔑。虽然都是他们国内政府发起的谣言,但俗话说的好,谣言动动嘴,辟谣跑断腿。更何况我国就算已经辟谣,他们国内的媒体得公开播放,他们的国人才会知道呀。现在是各国的从政府到媒体都在污蔑中国,外国人民在他们的带节奏下,自然会相信他们政府的话。现在外国国内反华的情绪十分高。即便疫情结束,在人的本性驱使下,外国人也会选择性的忘记我们国家做出的贡献,而只会记得病毒带给他们生活的困境,从而反对我们国家,从民意上获得侵略我国利益的支持。比如现在的美国,军事行动更加频繁,而民众谴责我国的人数占到 70%,就算他们总统说要打击我国,他们的国民也会盲目的支持。因此我们在防范病毒的同时,也要防范美国为了转移国内矛盾,或者是为了让我国一起跟着他们衰弱、玩完,而发动世界性战争

不知道未来如何。疫情已经改变了世界运行的轨迹。很难说我们未来会面会疫情的爆发,粮食的短缺,还是战争的威胁。长久的太平生活,使我从没想到,我们还是活在一个危机四伏的世界。我也担心我的孩子面临的未来究竟是怎样,还能否平安的成长。

和新冠的第一次交锋,我们只是阶段性的打赢了疫情防控战,这场战役我们知道了我们的政府、人民的伟大,知道了国外的虚伪和脆弱。疫情的影响还将继续,后期的危险道路还有很远。我们要相信政府,居安思危,为了自己,为了孩子,努力活下去。

知乎用户 老水 发表

冷静下来,扎扎实实做好阶段性总结,褒扬没问题,更重要的是总结经验教训,发现问题不足。大佬就是大佬啊

知乎用户 小小羊 发表

疫情确实是还没完全胜利,接下来还有一个大挑战

解封之后境外输入病情的问题 两个问题,一是解封,二是境外输入

大量的中国人,包括留学生(英语国家居多),出国打工(意大利等西欧国家大量中国工人从事纺织业等工作),务农(俄罗斯远东大把中国农民)。

这些人肯定是要回国的,留学生不用说,学业结束后留在国外干嘛……..

工人农民等大部分收入较低,本来就想着靠着在国外挣欧元兑换成人民币赚个国家发展差距的钱,现在国外很多工厂也停工了,本来就是想着挣欧元花人民币的,现在你让他们全花外币了,他们的经济基础肯定受不了。以在意大利的工人为例,大部分人都是省吃俭用,去除自己花费后每月给家里汇个 5000 块钱的水平,现在没工作了,收入没了,吃住又贵,能不回来吗?

而这些人,难免有一两个是携带病毒的。

不让他回国吧。与法与理都说不过去啊,人家有中国国籍,法律赋予他回国的权力。

再说平时总是 “无论身在何地不要忘了背后有强大的祖国”。这一出事立马又撇清海外国人了,这脸都丢没了。

解封之后吧,平日里交通工具,工作地点,消费地点,人员是多么的密集,大家深有体会,这情况再来一次……….

知乎用户 同源重组杰主任 发表

南京用一种大家都不愿意的方式让大家回忆起王院士的话。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自我批判是必须有的,王院士的话也非常有道理,当前科技有待发展,疫苗是需要时间开发和时间来验证的,战胜传染病最重要的就是时间,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前期主要的就是科技帮助快速筛选患者和科学的隔离预防,分类科学治疗

但是有些人已经开始拿王院士的话全盘否定中国的努力合成绩,我是闭卷考了八十多分自我批判怎么考满分,而不是你们这群开卷还没及格,还想把拉到跟你们一个级别

知乎用户 漂流人世 发表

王辰院士的上帝视角。作为普通民众的我们确实不该放松警惕,但绝大多数的事情我们只能选择听天由命和坐享其成。也许我们间接的参与了所有的发展或者直接参与了某项发展。但终究只是井底之蛙,井外之辽阔、天空之高远也只能靠想象与猜测。群众终须在党的带领下才能走得更远。

知乎用户 你压到我头发啦 发表

可能在疫苗出现之前,新冠疫情就已经达到峰值并有所下降。疫苗可以挽救许多人的生命,但在大规模生产之前,我们最大的希望是尽可能地控制这种疾病的传播

《卫报》同时指出,虽然各国科学家正在快马加鞭研发疫苗,但这一过程注定充满阻碍。研发过程中最容易出错的阶段就是临床试验或人体试验阶段。临床试验通常分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由几十名健康志愿者参与,通过监测其不良反应测试疫苗的安全性;第二阶段通常由受该疾病影响地区的几百人参与试验,以研究疫苗的有效性;第三阶段则是由几千人参与,同样研究疫苗的有效性。这是监管机构批准生产疫苗的基本前提,但不是所有候选疫苗都能顺利通过这三个阶段。

伦敦卫生与热带医学院新现传染病学家安妮莉斯 · 怀尔德 - 史密斯 (Annelies Wilder-Smith) 教授表示:“与大多数疫苗学家一样,我认为新冠疫苗不会在短于 18 个月的时间内研制出来。” 她认为即便在没有发生任何意外的情况下,18 个月已经是非常快的速度。

知乎用户 yhynb 发表

关于所谓的群体免疫,只是西方部分政客等少数人提出的一个理论罢了,又不是英美等国的真正抗疫方针,更不是西方政府和民众抗疫的圣经。西方人不戴口罩很大程度是因为不够用。英美国家体制决定政府和民众对疫情的反应速度不及中国,但是针对疫情仍然是在大规模动员社会资源进行防治的,像中国一样逐渐正常只是时间问题。

钟南山院士已经说了,把病毒消灭地一干二净是不可能的。这是场与病毒的战争,是场持久战,战争带来的牺牲是不可避免的,无论是妖魔化还是速胜病毒都是不现实的。目前应该做的,就是准备长期防治病毒,口罩是可以适时摘掉的,只要不出现大爆发就可以了。

知乎用户 刘籍 发表

看新闻,不是对新冠缺乏想象力,而是对防疫政策缺乏想象力,对一部分利用政策压迫另一部分人的能力缺乏想象力。不仅仅新冠,这些才是真正的敌人。

知乎用户 snowy smile 发表

首先,我赞同这个观点。

依照自己这些天搜集、整理来的信息,结合自己大学里学了四年基本的算法知识,尤其是对图论模型的理解,说几点自己的 “天马行空的想象”。仅仅是我的想象,请不要当真。当作平行世界的低劣科幻读物就好啦。

1,病毒可能真的含有人工合成的 HIV 基因片段,倘若感染后不能及时阻断,便会被病毒修改人体的 DNA 基因片段,进而具备 AIDS 一样的 “被摧毁免疫功能、终身带病、无法根治、反复复发” 的特性。

2,基于 1,绝大多数目前被人们认为可能治愈的病人,依然存在复发的可能。

3,基于 1,参照艾滋患者的处境,要知道 —— 人体的免疫系统被摧毁是很可怕的一件事,意味着很可能会因为各种常规细菌、病毒的攻击而再次发病,或者被小的疾病杀死。

4,结合 “武汉 9 月份就有采取过新冠病毒事件的演练活动”,猜测感染患者体内的病毒的平均潜伏期可能超过一两个月,只是一小批感染者在 10 天之内发病了而已,剩下的更多人是无症状患者

5,无症状患者具有感染别人的可能,感染性一般是在其自身发病前的数日、或几个星期之内开始逐步体现。

6,基于 4,全国各地实际感染的人数可能非常多,现在这些地方可能类似于 12 月~1 月初的武汉。病毒依然存在着全国大规模爆发、全国武汉化的可能性。

7,病毒除了会攻击人体的肺、心、肝、肾、脑外,还可能攻击人体的生殖系统,造成不孕不育

8,病毒存在通过蚊虫传播的可能性。在环境恶劣、蚊虫盛行的季节和地区,可能会有病毒更惊人的传播力。

9,结合 8,当夏天到来的时候,可能并不是如同 SARS 时的病毒消失,而可能反而造成更大规模的传播感染。

10,对 9 做补充,炎热状态可能是病毒活性较弱的环境。但是炎热环境横行的蚊虫却有利于病毒的传播。这意味着,虽然病毒可能在夏天前有二次爆发的可能性,而真正地狱模式的启动,会是在秋季。(当然,如果 8 不成立的话,9 和 10 自然不成立)

11,这个病毒可以无差别感染全年龄患者,只是免疫功能弱的人先发病了,年龄大的人先离世了。年轻人不是就多么能挺得住,而是没来得及死。换句话说,年轻人和老年人一样走在死亡的路上,只是这条路更长一点罢了。

12,这个病毒很可能是人为研制出来的。但它也是造物主借机的顺势而为,是造物者忍痛对现存人类做清洗,对人类文明起到审判、洗牌、推动的 “高科技降维打击” 一样的“修复程序”。

13,基于该病毒是高变异可能的 RNA 病毒,以及艾滋病疫苗的难度。我认为 —— 哪怕人们听到再多所谓利好的消息,而真正成功的疫苗研制时间,很可能是在 2023 年之后了。

14,灾难真正结束的时间可能是 2024~2025 年。可能仅有不到一半,甚至可能不到 20% 的人才能以存活下来。而那时候,人类将进入新时代。

再重申一遍哦,这仅仅是我的想象。请不要说我是耸人听闻、制造恐慌哦~~

如果你连人们想象的权利都看不惯而想要剥夺,那么你一定是个迂腐而缺乏创新能力者。请不要这样子哦~~

知乎用户 蒸笼天子 发表

大家都说这是个比烂的世界,只要其他国家比你烂就行。

但是,我们的确要清醒认识到:这是比烂,说到底,自己也烂,不能别人比我们烂我们就继续维持在现在 “烂” 的水平。

亡羊补牢,但是现在的问题是 “羊” 还在 “亡” 啊!

知乎用户 雪娘子 发表

坏消息!据科学巨匠王辰院士表示: 疫情过后中国可能陷入非常被动局面!外界情况并不像媒体说的那样乐观,中国可能会让情况变糟糕。

王辰院士最近发表讲话说: 中国目前为止在医疗科技中的投入只占全球的 1.2%,投入是远远低于正常水平,通过这次大疫情后,我民族要学会的智慧就是要对未来医疗科技有足够的高度重视!王院士真正看到了这次抗疫背后的本质,是唯一一位头脑清醒的医疗卫生科学巨匠!邪恶已经打开了基因武器的潘多拉盒子,我们需要警惕,警惕,再警惕!

目前我国的抗疫战,主要是社会集体组织战,要说成功只能是表面的动员组织成功,而不是医疗科技的成功,我们对病毒的认知只停留在盲人摸象阶段。

所以我们要保持清醒的头脑,站在科学的高度去提升医学科技领域的盲点,我们少说一些漂亮的话,多一些行动迅速的科研和培养更多这方面的人才!同时我们还是要加强中医发展,才能更好的服务中国人!

真是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由衷钦佩王院士,清醒,智慧,不盲目自信!网友认为: 希望祖国多点这么有远见的科学家!

知乎用户 winww 发表

王辰院士说的很好,我们只是暂时遏制了新冠病毒在中国的大规模传播,新冠太 nb 了,疫苗出来并证明可以对抗新冠之前确实不能说是胜利了

知乎用户 聆听 发表

如何看待?

我觉得挺好的,疫情我们是赢了,但确实存在很多问题

而且我们赢疫情靠的是强大的组织能力,在科技能力上,现在大家都在同一起跑线上

作为院士

我觉得说出来这些话,真的挺好的

知乎用户 CC 维尼 发表

如果说 SARS 是一战,那么新冠就是二战。肯定有很多意想不到的东西出现

知乎用户 无邪气恶魔 发表

中国呼吸界最高奖项 - 终身呼吸成就奖,有两个人,一个是钟南山,另一个就是王辰。

王辰院士一直是一个对社会现状有敏锐洞察力,并且拥有强大领导能力的一个呼吸专家。

和只会做科研写文章的技术性人才不同,王辰是一个能带兵打仗的帅才,是典型的有家国情怀的实干家。

我本来是对于中国的医学环境失望透顶的,学术造假严重,医生工作累待遇差,靠灰色收入续命,医生收入分配极度不均等等。但是每次听完王辰在大会上演讲后,很庆幸中国医疗领域有这样的人领导实在踏实,总觉得未来很光明。因为能感受到,他对于自己能做什么,应该做什么非常清楚,也在尽全力去做。

这次疫情,我们国家确实取得了非常了不起的成就,但是主要还是归功于党和政府的强大动员组织能力,使得我国除了武汉以外的其他地区都没超过医疗系统的承受能力。

这里每一个中国人都有功劳,但是成功只是暂时的,并不是我们已经战胜了病毒,一次战斗的胜利并不代表整场战役的胜利。

全球疫情没有停歇,病毒随时可以反攻中国,并且随着病毒在全球范围内感染病例数的激增,病毒可以大规模出现变异,这些变异绝大部分都是无关紧要的变异,但是有的变异会增强传播能力,有的变异会增加致死能力,直到某个变异的病毒同时拥有了极致的传播能力与致死能力,也就是超级病毒。这种病毒扩散开后唯一的办法可能就是疫苗了。

最后,我觉得英国的群体免疫,这种方法无异于给了病毒最好的培养基,每个英国人体内的病毒都可能变异,如果病例数多到某个超级病毒可以脱颖而出,那将会是全世界的灾难。

知乎用户 Better-me​ 发表

首先很开心**不是只有一种声音存在。**我们的自信不用建立在贬低别人的基础上,在这场战役中没有赢家,每一个生命都值得被尊重,人类本就是命运共同体。我们不要因为现在本国的疫情控制下来了,就去看别国的笑话。

其次,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认识自己,改变自己,战胜自己。王辰院士的一席话让我们明白在举国赞歌的情况下仍要保持大脑清楚,要有独立的思考能力,信息来源要广,才能有更深刻全面的思考,盲人摸象是不可取的。张文宏医生访谈中也说到美国人数多也体现了人家检测能力强,美国 12 天已经更新了 6 代新冠肺炎检测试剂,效率越来越高,2 天—1 天—6 小时—3.5 小时—1.5 小时—5 分钟,准确率均大于 95%。科技方面我们同美国还是有很大的差距,需要冷静踏实地做研究,未来才有希望。要谨记王辰院士的教导:“中国的科学界搞很多的事情,但真正的塌下心来的,按照目光冷静、头脑清醒,行动稳健迅捷这样去做事情的,有,但还有很大的增长空间,这就是我们面临的问题。所以在研究中,我的研究组始终说的一句话就是,真正的拿到什么数据的时候都别激动,它必须是以冷静的目光,一定要头脑清醒,平和地去做事。

最后,一直努力在让自己做到的一点是真诚地欣赏别人的成功,承认自己不行好像很难,但后来才发现**学会真诚地欣赏别人之日就是得到别人更多欣赏之时。这也是真正的自信。**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不能轻敌不能被眼前的胜利冲昏头脑。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毕竟,我们还没搞清楚这个病毒,接下来可能是一场科技战争,谁研究领先谁就占领了高地。“群体免疫” 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是达尔文进化论思想的延续,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一旦有国家完成,我国的组织性抗疫策略将面临巨大考验。这次胜利是社会组织与决策者果断性的胜利,医学安全依然需要科技力量前行,这里我们还有太长的路要走。

知乎用户 一只小恐龙 发表

因为谁都不知道眼下别的国家是什么情况,你能看到美国的疫情超过 10 万感染者是因为美国能检测,但是你觉得古巴闲杂什么情况?越南呢?或者就挑个真 · 低人权优势国家,回头出口转内销就恐怖了……

知乎用户 东南有风 发表

人类一想象,上帝就发笑

想象力没有边界,却跳不出牢笼

释迦牟尼佛出世时,人寿约百岁

佛经说目前人类处于减劫中,每一百岁减一岁

如来语者是实语者

好多质疑古代能活那么久

现在科技发达,

人饮食越来越科学,营养越来越充分

作息越来越牛逼,

西医越来越威力无穷,

……

一切都大步往前走

人寿只可能越来越往上走

绞尽脑汁,也不出来啥是减劫之因

减劫之缘有哪些

欲壑难平,这是人话

南阎浮提,举止动念无不是业,无不是罪

业力之大,能敌须弥,能深巨海,能障圣道。

一说话太狠,一看就不是人说的。

若罪业有形,遍及虚空不能装下

德胜那会,还能鹰击长空,鱼翔浅底,

是万类霜天竞自由

现在只是人类自己竞自由

命运共同体前面加限制词人类

甚至人类整体的竞自由也不可得

人的规则是一套赤裸裸动物世界,

弱肉强食,人性越淡

“人心不古,世风日下”

所谓自由不可得

飞禽变成走禽,敢自由飞的鸟逐渐绝了

走兽变成笼兽,能自由走的逐渐绝了

连水里能自由游的,也逐渐绝江河而到海

土地就像是奴隶,使劲催肥,加农药,加化肥,以竭地力,社畜 996,土地 996 更深,地下水亦是

草丛里,土地里昆虫越来越少

金山银山,绿水青山两个都想要

国在山河破,城春生灵劫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千百年衰减,不若数年力

冤冤何时了,终究恨难平

这自然界逐渐成为毒蛊

长更狂的欲,造更深的业

炼最厉害的毒,养最牛的人

剩下的都是狠人?

这娑婆前面有巨虫时代,后面小型化了,

破坏力大减

前面爬行动物巨兽时代,小型化,现已演化成啃的起豪华午餐

前面哺乳动物巨兽时代,小型化,已成寻常走兽

即是最近也有巨人时代,

神州以前名号巨人之国,古代历史人物几百斤兵器分分钟钟自如,用拳头锤大虫

现在平均跑几步都喘

人整体再小型化几次,资源不足,短期立马能变成按需分配

寿命再减短点,

90 天速成鸡,60 天速成鸡,45 天速成鸡…

再在基因上改变几次

……

冠状病毒等在人体内大搞自由,是病毒

人在谁体内大搞自由,是不是病毒呢

知乎用户 知乎用户 SrV54R 发表

个人理解,请自行甄别。

想象力?有的呀。

新冠病毒SARS 病毒不一样,SARS 病毒是呼吸系统病毒,新冠并不是,新冠本来只是消化系统病毒,传播方式非常有限,症状类似疟疾,特点是解码能力最强。

19 年秋天,新冠得到机会得以传播,在冬天掌握了呼吸系统解码,得到大传播能力。

在冬天很短时间迅速发展,获得数量优势,不断破译人体其他位置信息,出现的症状越来越多,跨度极大从无症状到肺部纤维化

为什么无症状?因为新冠属湿,新冠喜欢湿气环境。原本新冠入侵消化系统就是为了破坏消化系统功能,产生更多湿气。

如果人本来身体就有湿气,新冠进入体内可能会比较 “安逸” 和适应,也可以说湿气阻碍拖延了新冠的攻击。

为什么有些人更容易出现肺部纤维化?年轻人居多,新陈代谢水平高,湿气少,免疫系统比较暴躁。新冠病毒的攻击类似啃食,破坏结构,引发炎症,有点化脓的感觉。免疫系统抓捕新冠的时候会捕获一些被损坏的人体组织,新冠混入群众扰乱了抓捕工作,没空审案只能尽数除之,正常细胞也被标毒,免疫系统无差别攻击导致更严重的反应。即使杀灭病毒,人体仍然会遭受攻击,一定要冷静慢慢来。

一开始新冠只是一个默默无闻的消化系统病毒,是可以在所有人种地区传播,但比较佛系,有湿气就很满意。

新冠不断的解码破译不同人种的身体以后,新冠成了一支大军,各自掌握的技能完全不同,有精英全能大将也有单科小兵,新冠和人类爆发了异次元战争。

给病毒分类其实没什么意义,理想化条件下,新冠能进化出超级形态,一切皆有可能,从一个小兵能变成皇帝,不同患者会死于各种症状。但是现实不是理想化条件,病毒的宿命就是长夏。

新冠病毒生于长夏,在秋天传播,冬天肆虐,春天收敛,入夏猛攻,亡于长夏。一般的秋天机会不是很大,常年默默无闻,有了机会一鸣惊人。

随着天气转热,人体的湿气或多或少会减少,潜伏的新冠病毒在春天停战期之后,环境越来越不利病毒的情况下,殊死一搏。

病毒在春天懈怠了,给了人类机会,人更应该警惕,尽早搜查湿气地带。

无症状,体弱,沿海等。有湿气的人是可以自愈的,病毒在体内攻势弱缓,给了人大量的时间和机会。无症状患者要格外小心,病毒已经入侵才会阳性,天高皇帝远,病毒还没有坐大示威。沿海地区和岛国等情况一定要小心注意,天气越来越热的时候,身体出现情况或者所在地区出现零散病例,一定要重视。

很多国家和地区没有长夏,也没有夏天,尤其是地中海气候地区。有西海岸的地区都要谨慎一些,如果新冠没有亡于今年长夏,那可能要变成流感到两年后了。

消灭新冠的环境应该是巩固身体到内陆地区的长夏时。和火神山雷神山的玄学概念是一样的,人很难在战疫中获胜,大部分靠田忌赛马战术,人要不停的堆优势才能获胜。

对抗新冠病毒应该对症下药,病毒攻哪里就帮救哪里,坚守人体阵地,能不能打赢看身体是不是具有田忌赛马的优势。一味的靠湿气拖延可能会陷入 3 年战争。隔离、口罩、洗手等办法当然是有效的,隔绝病毒是最有效的没有之一。如何巩固身体,在疫情完全结束前不要吃辣除了必须吃辣的地区,油腻生冷等凡是不好消化的都尽量少吃,加强营养少食多餐不要暴饮暴食,规律作息减少熬夜,放松压力等等,做一些运动提高代谢可以增强免疫力。适当的吃点醋,酸味都可以。

知乎用户 楼闲​ 发表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我真的觉得大部分国人对中国的情况太过于乐观,中国疫情稳定后,大家的注意力便又转移到国外的疫情上,在吃瓜的同时一方面都在为中国取的成绩感到骄傲自豪,一方面对西方的某些国家加以调侃,总之,在这样的氛围下给人的感受就是中国已经已经非常强大了,国外的某些昔日的强国在这次疫情中显得很弱,领导人不太聪明的样子。

中国的崛起这是大家的共识,我同样为我的祖国感到骄傲和自豪,但是我依旧在想,我们是否盲目自信和过于乐观了?如果西方社会真的如我们所看到的那样,那样的 “愚蠢“,那样的” 无耻”,和中国比起来是那样的没有底线,平日里不干正事只会一股脑地给咱们抹黑,那么中国的强国之路似乎走得不会太难?

许多人说西方媒体只会抹黑中国,让世界看不到真实的中国,这或许是事实,但如果我们也像这样只拿他们的不足之处来说事,来看待西方的某些国家是不是也是片面的?不客观的?

中国在这次疫情战役中取得的成就是辉煌的,也是惨痛的,我们失去了许多同胞和英雄,没人能说这场战役我们打得很轻松。对于医学界怎么看待新冠病毒我没有发言权,但我非常赞同王辰院士的:

谁在这里叽叽喳喳地念叨很多事情,但不聪明少智慧,再加上私利作祟的话,这个全球格局就会变了”

因此这个时候,一定是在这个大的疫情之后,痛定思痛,我们怎么办?

居安思危” 是真理,一昧地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中是不会有收获和进步的,只有不断反思,痛定思痛,才会让我们走的更远。

我至今对小学语文老师的教导记忆犹新,讲到中国的屈辱史时,他悲愤地告诉我们,帝国主义亡我国之心不死!“。

过往的历史不能被遗忘,遗忘就是背叛。

现在的中国可以说已经强大起来,取得了许多非凡的成就,但我们必须清楚这些成就是一代又一代的前辈们努力拼搏换回来的,**不是凭空出来的,更不是去拿自己的优势去比别人的劣势比出来的。**正如王院士所说,这次疫情带来的全球影响将改变全球格局,对中国的影响谁也不能说好还是不好。

作为普通人,我们能做什么?我想引用毛主席曾经说过的话:“丢掉幻想,准备战斗”。吃瓜之余,热爱生活,勤奋努力,客观看待,居安思危。

祝愿祖国在全国人民的努力下早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

知乎用户 吃土客栈 发表

这次武汉爆发疫情,我们举全国之力相助,14 个方舱医院,40 多个定点收治医院,3 个专门的传染病医院,4.6 万名全国支援的医务人员支援湖北。通过了两个多月的努力离汉离鄂通道管控在明天就会解除,在组织层面我们国家体现了欧美国家做不到的组织能力。

但是,请注意我们打的是社会组织的战,在科技层面上我们国家仍然存在缺陷。我们的检测盒子够用了吗,是否会检测出假阴性。疫情初期,执政者的错误判断,疾控部门缺乏重视导致疫情在初期的迅速扩大,然后武汉的医疗系统被扩大疫情击穿,湖北开始向全国求助,在疫情的爆发下武汉的医疗系统的脆弱被反映出来。我国的抗疫战,主要打的的社会组织的仗,而非科技仗。

诚然这次疫情的爆发已经击穿了包括欧美部分国家在内的医疗系统,相较而言中国对这次疫情交出了一份优秀答卷。但是,疫情暴露的问题,造成的影响都是我们不能忽略的。

**我们在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上的一个最重大的问题,就是必须把临床和预防高度结合起来。**这次疫情的爆发导致我们国家停摆一个多月,工厂停止生产,国民禁足,在这期间我们的失业率大大增加,很多的中小型企业破产,国家为了抗击疫情增加财政支出,地方财政赤字严重,很多医护人员到现在还没有得到补贴。在我们抗击疫情效果显著的背后,是经济上损失惨重。如果我们预防措施到位,是不是就能大大减少这次疫情的影响了。

**我们对于新冠肺炎病毒的认识还远远不足。**最近报道了老虎新冠肺炎病毒检测呈阳性,说明病毒的传染性超出了我们的意料。全球大范围的感染使得病毒变异的可能性非常大。只要有病毒变异方向是更高致死率,更长潜伏期,更难检测,那么我们抗击疫情的难度就会大大增加。从目前疫苗的进度来看,我国仍然需要大半年的时间才能完成疫苗的研发。如果病毒在我们国家完成疫苗研发之前就反卷会我国,在我国造成二次爆发,我们该怎么办。现在就是我们的疫苗研制与病毒之间的赛跑了。

**一些西方国家施行实质性的 “群体免疫” 策略,以牺牲年老体弱者的生命为代价,换来人群整体免疫水平的上升。**西方国家的这种漠视声明的做法,我是持谴责态度的。但是,当病毒再国外发展起来,再反卷会中国我们该怎么办。我们不可能一直保持这种状态。再次停摆是否可行?经济上是否能吃得消?如何在解决二次爆发之后防止三次爆发?这是我们需要思考的。

这些问题在形势好转之后暴露出来,我们可以清楚的意识到,这次疫情尚未结束,还有很多的问题需要我们去解决。**我们缺乏的不是说漂亮话的人,而是目光冷静,头脑清醒,行动稳健的科学家。**这次疫情爆发在这个特殊的时代,在这个中国正在快速发展的时代。它极大的影响到了世界的秩序,各国,尤其是美国的反应,是我们值得注意的。我们应该开始思考,我们下一步该怎么做。

知乎用户 觉醒者​ 发表

鞭尸嵩县?批驳入关?曹县不出来管管?

知乎用户 好玩不 发表

非常认可!

王辰院士的水平我个人给予高度评价,方仓医院是王辰院士提出的,也是方仓医院彻底扭转了武汉抗疫的局势,从各个方面看王辰院士是一个既能纵观大局,也能细微见真知,既有专业素养,同是表达能力突出,具有在纷乱复杂的乱象中抓住本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务实专家,非常看好他!

从 2 月 19 日白岩松 “新闻 1+1” 采访王辰院士就这样认为了,白岩松的每个问题不管多敏感,多尖锐,他的回答从不逃避,不绕圈,逻辑严密,语言简练但干货满满,既有专业素养,又能让大众听懂,同时难能可贵的还有,普通话标准,吐字清晰,声音还好听,真真的不可多得的人才。

知乎用户 法学一班张同学 发表

王辰院士的话听完有种醍醐灌顶的感觉,现在中国疫情控制住了,反观国外的疫情严重程度在不断上升。而且,看到中国仍有余力去帮助其他国家去抗击疫情。这些综合到一起,我心中唯一的感觉就是,中国的社会制度优越性将国外的媒体舆论啪啪打脸,随之而来的就是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感叹自己生活在这么一个国度。顺便对于国外的群体免疫政策,不尊重科学的硬要要求半年之内研究出来疫苗的措施与言论感到啼笑皆非。但是却从未考虑到疫情背后,我们所付出的代价。

这次疫情就像是千层饼,我们普通人只能看到表面的一层,即中国举国之力战胜了疫情,而其他民主国家各自为战,民不聊生 。但是却从未看到,我们在抗击疫情过程中牺牲了多少医生,消耗了多少物资,又加大了多少企业压力,疫情过后破产的企业可以说是比比皆是。房地产传统的阳春季,可以说是一波小高潮,但今年却也是颗粒无收,反而很多中小企业直接原地崩盘了。这些我们都没有考虑过 。而且,提起抗疫,我脑海里首先浮现出来的是中国体制强大,动员能力惊人,已经付出生命的医生 ,就是唯独没有感到中国医疗水平很强大 。第一感觉还是很能说明问题。我们现在的确不可以掉以轻心,毕竟此次疫情人类历史上都未出现过,而你我皆为历史的见证者,只是我们深处其中,所以才未曾察觉。未来历史上,我们之后的抗疫是功是过,就要看如今的疫苗研制速度已经,是否会对医疗加大投资的操作了。

最怕的就是名为治平无事,而其实有不测之忧。人类唯一能从历史中学到的教训就是,人类从来不吸取任何教训。希望,可以雄起吧。

知乎用户 阿迦陀​ 发表

李毅对这个问题有清醒的认识。

新发视频中强调,

不要错看了美国。

死 3 千人就有公知带节奏,

怎么解放台湾?

怎么与世界诸强争雄。

冷酷,但是真正的慈悲。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 的精神,

现在还有多少,

世界最大的中产阶级群体,

不要成为最大的待宰羔羊。

知乎用户 巧克力喵喵岛​ 发表

人家十分八分的,那是人家的事。

不能因为全国交了及格的答卷,就掉以轻心。

更可怕的是,全班要是算平均成绩怎么办?

我们难道永远闭关锁国,不然 5 分 6 分的地方来人?

更何况勉强合格的答卷也是 30 + 欧洲中型或以上国家级别的省一起做出来的,单靠湖北一个早崩了,不要产生我们整体满分甚至单省也能满分的错觉……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这问题是 2020.4 的问题

今天 2022.9,两年半,看看那时候的回答,想想现在的现状。

真是沧海桑田

知乎用户 黑白 发表

大家主要还是对你们缺乏想象力。

知乎用户 林子言 发表

不用院士们说,这次疫情本身就会让人觉得人类现在这点科技,真的是只能解决的小问题。

我就深深的感觉到,面对疫情,铺天盖地宣传英雄逆行,确实值得敬佩。可是,我们能不能够发展自己的科技,让这些人能够不用去逆行呢?

院士说得对,我们胜在了组织关系上,这属于社会学科。但,并没有生在生产力上,生产力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 冷兵器时代你的兵法再强大,面对枪炮都是无能为力,科技的发展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源。

我们应该是努力的发展为人民服务的科学技术,让科技造福人类。而不是整天沾沾自喜在社会组织上。

知乎用户 ABC 发表

王辰院士的方舱振救了武汉,李兰娟院士武汉封城振救了全国。

真正的学者是默默干活的,我敬重他们。

知乎用户 宇之时 发表

谈的是免疫落差,认为要靠加强科技、医学去解决,怎么这么多说王院士赞同自然 (原始) 群体免疫的解读?

因为跟欧亚的免疫落差,当年美洲土著文明阿兹特克和印加被坑死了。王院士这时候提出来是点了关键点。

张主任之前说新冠疫情的解决不取决于控制的最好最快的国家而是最差的那个,现在难道还有人觉得能解决南亚、东南亚、中东、拉美、非洲的新冠?平时欧美加东亚全腾出手也不一定能解决那些地区这种规模的疫情,何况现在自顾不暇。

知乎用户 临碣 发表

不废话,希望我能挺到疫苗出来!

要是能有疫苗的话

知乎用户 天悬星河 发表

《中国复兴之路容易忽视的 “关键变量”——自然科学》

我们首先要反省一件事情,我们对科学技术发展的关注太少了。很多人对科学技术和科学家的了解远低于对明星八卦的了解。谁才是这个国家的英雄模范?国家复兴的关键是什么?

一、理论公式。

1、社会生产力 = 社会劳动力 X 科学技术水平 X (其他因素)

2、社会人均生产力 =(社会劳动力 / 总人口) X 科学技术水平 X (其他因素)

3、从公式中可以看出,提高【社会生产力】的 “关键变量” 是【科学技术水平】。

下图反映的人类社会进步历程比 “五段论” 更准确直观:

二、现代科学的思维过程。
以色列学者尤瓦尔 · 赫拉利在他的《人类简史》中这样总结:现代科学的思维过程就是承认无知、探求新知、获得力量。同时三者首尾相接的循环发展。

三、缺乏关注力和行动力。
(一) 关注力不够。
1、虽然国家领导人不乏对自然科学的论述,但是自然科学发展方面在理论体系中被边缘化。
2、社会关注度不够。民众对科学的关注力不够,日常生活中关心科学发展的人占比很低。例如百度科学吧仅有 14 万的关注量。
(二) 行动力不够。
1、中国自然科学领域缺乏超越意识和原创意识。虽然我国近几十年取得了许多科技成就,但是主要都是跟随发达国家的脚步。他们发现了什么,我们就钻研什么。
2、把科学研究作为终身目标的学者比例不高。

(三) 相关数据。
1、诺贝尔奖比例:(截止 2019 年数据)
第 1 名:美国 (381 人次,不算获奖后加入美国国籍的人)
第 2 名:英国 (132 人次)
第 3 名:德国 (108 人次)
第 4 名:法国 (69 人次)
第 5 名:瑞典 (31 人次)
第 6 名:日本 (27 人次)
……
第?名:中国 (2 人次)

2、G8(八国集团):八大工业国美国、英国、德国、法国、日本、意大利、加拿大及俄罗斯的联盟。G8 中没有中国。
3、顶尖科学家比例。总人数: 美国在数量上超过中国 4 倍多。人均:18 倍多。

(四) 警示。
中国复兴之路的一个关键【变量】需要我们重视——这就是【自然科学发展水平】。
1、如果西方发达国家通过原创性科学和我们再次拉开高科技工业差距,那么中国赶超他们就更加困难了,中国复兴之路会更加漫长。
2、晚清开展 “洋务运动”,以为做了枪炮和军舰就万事大吉了,结果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很快又落伍了。我们应当吸取教训。
3、如果我们未雨绸缪,“把自然科学发展挺在前面”,就能够把握【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主动权。

四、自然科学的重要性。
第一次现代科学革命发生于 16 世纪,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于 18 世纪
(1765 年)。此后又产生了多次科学革命和工业革命,人类的社会发展进入指数增长阶段。
认真计算一下发现,工业革命开始距今才 255 年,但是世界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而且好戏才刚刚开始,未来大有可为。

五、民族精神
国外学者说,中华民族具有抗争精神。
如果我们把这种民族精神和科学探索精神结合起来,力量将是无穷的。
国强民富,是防范所有反华势力最直接、最有效的办法。

![](data:image/svg+xml;utf8,)

六、大航海时代 2.0。
我们常常感慨,我们错过了大航海时代。
但是一个新的大航海时代即将到来,我们能否把握?

七、倡议。

请大家对科学发展予以更多的关切:

1、树立现代科学的思维:承认无知、探求新知、获得力量。

2、如果你在学习阶段,可以考虑将来从事科研工作。把探求原创性、前沿性科学作为自己的终身奋斗目标。

3、如果你现在已经工作,请多关注科学技术发展。在具备足够物质条件的情况下,为科技发展做力所能及的贡献,包括亲身投入从事科研工作。

4、平时加强各类自然科学的自学,增长见识。

5、形成每一个人都崇尚科学的良好氛围。增强对身边亲友的科普,增强对后辈亲友科学技术教育,鼓励支持后辈亲友从事科研工作。

6、多做对自然科学发展有益的正向宣传引导,让科学之光在中华大地闪耀。

7、如果喜欢本文,请转发。

知乎用户 yi bbbian​ 发表

这明白人说明白话,教育和医疗是一直需要补课的。

另外,老美放毒实锤,下一次也许更残酷。

知乎用户 华尔街老兵​​ 发表

如果在 2019 年的夏天,你读到一本小说,告诉你,

未来的世界,全部带上口罩,居家等待。在百年一遇的高温下,还要核酸检测病毒。

也许你会觉得是脑洞大开的科幻小说。

———

欢迎关注知乎号

华尔街老兵​​​​​​​​​​​​​​​​​​​​​​​​​​​​​​​​​​​​​​​​​​​​​​​​​

http://www.zhihu.com/people/tucker-73-55

Quant 通常需要什么样的教育背景和知识结构?

有没有你相见恨晚的金融学或经济学方面书籍?

近十年量化交易领域最重要的十本参考书是哪些?

一个 28 岁工作了两年的量化研究员,没有做出策略,该怎么办?

知乎用户 知乎用户 xKTj95 发表

非常清晰的逻辑,非常适合的时间,院士价值的体现。国之大幸。

侧面说明高层对于疫情和今后的演化路线非常清晰,知己知彼中知己已经做到了,后面要知彼,防患于未然,在西方社会已经撕破脸进入丛林的时候我们绝不能躺在功劳簿上。

疫苗是这次疫情的决定性因素,

知乎用户 好奇的小猪 发表

两种防疫方法都平行操作下去,群体免疫让他国去试吧,试验成功也是对人类做出贡献,试不成功,那就等疫苗吧。

知乎用户 ozozozoz​ 发表

因为很多人都预设新冠会在六月结束。但是欧美的这一波让人怀疑会不会到 8 月还结束不了。。。那就麻烦了。中国几乎清零了,但是其他国家还没清零,那任何国家就不可能独善其身。一个季度或半年的封闭一个国家还是能承受,但是战线拉长的话,太难。

说实话彻底清零不太可能的,其实为什么要像现在这样做,是因为怕医疗系统被击穿,死亡的人数就无法控制了。那么把全球确诊患者控制在一个很小的阈值范围内,各国医疗系统绝对可控,那么这场世界性的战役可以说是取得胜利。

前提是全球共同战役

知乎用户 知乎用户 9F084W 发表

真知灼见,头还铁。

1、国家高层应该有了这样的预判了,也就是新冠肺炎会长期和人类共存,至少近几年不会彻底消失。

**2、对中外防疫措施的对比,有着高度提醒作用,也说明中国防疫现状比较好。**如果新冠肺炎致死率 1%,那么全国全部感染,至少死亡 1400 万,如果因医疗资源挤兑,导致致死率攀升至 10%,那么全国全部感染,死亡将超过 1.4 亿。如果中国的防疫现状不太好,王院士敢说那样的话,早就被骂成狗了。说国外是断指求生,而不是断腕求生,还说他们是理性的,下一阶段承受的损失将远小于中国,这有非常强的警示作用,即提醒大家不能大意,小心大意失荆州,这是对未来防疫的的一剂预防针,也提醒大家,我们需要有针对性的科技手段。

3、对于前一段防疫中,各项工作的评价,既有谦虚之处,也有求真之处。传染病防控中,一旦爆发,社会管理将占很重要的地位,和国外相比,中国这次防疫至今阶段表现较好,很明显社会管理因素更大。你不可能说,中国现有的医疗和科技比欧美发达国家,尤其是美国,要好吧?在没有特效药的前提下,医疗的贡献,毕竟是还是一种经验总结,虽然前期很多地方表现不错,但是具体和欧美比较,好坏真未必清楚,所以需要等后世评价,当然以中国湖北省外的致死率来看,医疗的表现也非常不错,所以也带有谦虚姿态。至于科技嘛,前期基因测序、检测等都有巨大贡献,但是在特效药和生物疫苗两个未来长治久安的工程中,科技贡献还是不错。这也是针对未来预判的情况下,针对中国的防疫现状,对科技要加大贡献的的一种敦促吧。对科研团队的那几句评价,很隐晦,也符合整个科研界的现状,也符合新的国家对科研的要求。此外,通过前段防疫实践,也对未来医疗卫生体系的合作和提高,提出新要求

4、更高层面的表述,我认为这和萨缪尔森的在《经济学》一书强调的 “热情的心” 和 “冷静的头脑” 是一样的。前者是确定目的,后者是凭借手段,都不可或缺。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匿了,扛不住啊

社会声音应该多元

有不同意见不行吗

好意我理解

是说让别放松警惕

但是这表达太宽泛了吧

但是改变不了本质上是

危言耸听

标题党

没有数据张口就来

院士要自重啊

随口一说社会得付出多大代价

破产多少企业

失业多少人

这都哀鸿一片了

还在恐吓大家

医治好治不病以为医

回头来句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咋都是你有理

知乎用户 一觉醒来又赢了​ 发表

我就奇怪了,怎么莫名其妙就 “胜利了”?

对付一种疾病,只有研发出特效药,可以彻底治愈这种病毒,那才叫胜利。比方说肺结核,以前是绝症,无药可治,现在有药了,得了病不再是等死了,那才叫胜利。

现在我上班一天八个小时都戴着口罩,这是哪门子胜利?有这样的胜利吗?

知乎用户 jiang11366 发表

这次国内疫情最后决定性的一手是封城下的应收尽收政策,最重要的应急措施是方舱医院而不是两神山

抗住疫情完全是靠的组织优势和决策优势,单凭医疗资源来抗的结果参见初期武汉,绝对比现今的欧美要惨多倍。

国际疫情现在根本见不到减缓迹象,这场疫病甚至有愈演愈烈的趋势,国外的状态根本无法预测。

院士的这个发言我觉得是老成之道。暂时控制住只能说是一个良好的开始,之后可能经年的持续防控是重中之重。

知乎用户 sj wang 发表

前面的高赞已经从多个方面分析过了。

他说的话我是认同的。我们目前的科学技术和发达国家存在很大的差距,这次控制住疫情是得益于我们的组织结构。

至于疫情之后的各种问题,是需要去反思,去溯源,去整改的,这是决策者回避不了的问题,所以决策者不能放松。

至于我们普通人,在保持警惕的同时稍微乐观一点也无妨,毕竟生活太苦,一直绷紧神经太难受。

知乎用户 蓝生脑医 发表

非常赞同!真的希望所有人,尤其是那些放松警惕、天天盯着国外的疫情数字幸灾乐祸甚至沾沾自喜的人都能听听王辰院士的话。

居安思危!更何况我们还没有安呢。

是,虽然目前我国的疫情已经从 “遏制阶段” 进入到“缓疫阶段”,但这是迁举国之力换来的,4.6 万的医护人员先后分多批驰援武汉,才使得武汉一步步从困境中走了出来。但如果当时不止武汉一个地方爆发疫情呢?我们又要去哪里多找第二批 4.6 万个医生呢?

而疫情刚开始爆发时,武汉的应对也不好,那如果是换做你的城市呢?应对的会比武汉好吗?还是比武汉还要糟糕呢?

我们国家的医疗体系和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着不小的差距,这次的疫情给我们敲响了警钟:我们国家的组织能力和动员能力世界有目共睹,但医疗科技还任重道远,有关传染病的经验、前期筛查和防控、后期疫苗研发都有很长的路要走。

知乎用户 梅花下酒 发表

作为一名高校搬砖工,我希望可以至少打开 Google scholar 或者有稳定镜像。再不然由知网购买国外顶级期刊的论文。

很多学科真的跟国外差距很大,也真的不是有意生产学术垃圾。但我真的最近用镜像很不顺利。

知乎用户 xcvfoxl 发表

从国家层面不能放松,要时刻保持警惕,我们只是顶住了第一波攻势,并没有消灭病毒。以后,我们一定要避免再面对这么强势的进攻。现在,新冠病毒只是回到培养皿里吸取能量,随时会变身来战。

从民众角度来看,不要过火不要添乱,但是不要紧张不要怕,我们的守护神还在,而且会变得更加强大。

至于医学发展和战略防御方面的病毒研究,就不用操心了。

知乎用户 Stchang 发表

王辰院士不亏为国士,简单直接道出 “疫情后” 国内的病状。

国内还未脱离疫情,线上便是一片欣欣向荣的情景,对国外疫情的讨论度远大于国内。最危险的是,国外疫情逐步加重和国内疫情的回缓让人们产生了傲慢情节。让国人已经不能理性反省这次疫情中体制的问题,开始抨击和反击国外寻找安慰感。

知乎用户 HTPC​ 发表

基本上可以概括最近发生的事情

1. 疫情并没有消失,疫情和我们打了一把以后杀到国外,目前已经发展至百万之众

灾难性的是,很多第三世界国家缺乏检测手段,纸一样的医疗防护体系被新冠轻松击破

而且发展了多少个变种,毒性和传染力如何,第一手数据大部依旧不在我们手上

  1. 可遇见的将来,新冠病毒将和人类长期共存

3. 这次之所以我们能抗下来,主要原因确实不是医疗系统多发达,而是靠社会体制严防死控下来了

一个星期建成双神山医院,数日改十多个方舱医院,大家休市休学休工自我隔离,小区道路各种阻断,靠如此放血才有今天的成果

一百多年前的伍连德已经证明了,无论多厉害的传染病毒,隔离做到位,传染病即可自控制

4. 王院士的话,是在往后遇到类似情况,可以做出更快的响应的意见

毕竟疫情的初期,能够发展到这个地步,也是 “定体问” 嘛

5. 不要过分乐观

比较建州入关以后,第一时间不是去京师享受大豪斯,而是和闯军打一片石大战

知乎用户 知乎用户 R0ZQoW 发表

讲白了,就是我们还不够痛.

我们现在靠什么比别的国家情况好?是强大的动员能力,万众一心和无数人无私的奉献. 但是医学技术呢?我们有一个人敢夸吗?

现在看来我们是表现最好的. 那下次呢?下次是空气传播呢?动物蚊虫传播呢?

社会组织能力起不到那么大作用了呢? 就像古代战争靠人的意志,怎么都有一战的可能. 你让古代人拿弓箭打现代化装甲部队试试,人人都是敢死队都没有用.

而现实就是很大概率我们真的要上演一场原始人大战航空母舰了.

而且周边还有一堆敌人,现在看来你还几乎没有朋友,他们还打算给你落井下石.

悲观点想,人类文明结束的开始也不是没可能.

现在放松狂欢就是在吹响葬礼上的号角.

希望疫情真的就此结束. 我还年轻. 我还想蹦迪,我还想去玩剧本杀狼吃火锅

知乎用户 知乎用户 3bVWuL​ 发表

信息量很大,稍微归纳几点:

  1. 认为目前国内疫情控制主要靠的是社会组织的力量(方舱医院属于这里**)“但”** 科技的力量发挥的漂亮吗?院士的回答是 “留给以后评价,留给在跟其他的国家的比较中评价。” 这个论述的上一段刚讲完 “当我们还为这些假阳性…… 困惑的时候,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有的国家已经是一滴指血十分钟,就能准确率很高地测出来了。” 这个对比,意思很明显,国内科技发挥的力量很有限。
  2. 肯定了欧美 “群体免疫” 的有效性 (肯定不代表我们要学,每个国家国情不一样)。对他们政策用的形容词是 “理性”、“断指求存”,对他们的后期判断是 “人群免疫能力就上来了”、“可以敞开国门”、“出去… 不是疫情高发国”、“进来… 不是人群易感国”。对国内的判断是,“而反过来….”
  3. 人日给高红的部分:“叽叽喳喳地念叨很多事情”。叽叽喳喳?念叨的很多事情包括什么?以及加上谁“私利作祟” 可以使得 “全球格局就会变了”?然后指出 “卫生届”、“科技界”、“社会国家” 这三个层面都存在这样的现象。大家可以根据最近两个月发生的事,自行脑补。
  4. 院士自问自答,科技方面的力量,我们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状态?回答是 (且被人日高红)“少一点说漂亮话的科学家。” 意思就是说漂亮话的科学家不少,那么谁在说漂亮话?又是说给谁听的?
  5. “所以在研究中,我的研究组始终说的一句话是,真正的拿到什么数据的时候都别激动。” 所以,指代哪些科学家看到数据激动了?还说漂亮话?
  6. 院士对疫情的定性是之后的极大不确定性。给出的方案是进行医疗科研体系革新加大医疗科研经费的投入、结合临床和预防、地方贯彻执行流行病学调查

回顾反思一下,网上对西方 “群体免疫” 的群嘲,对我国科技力量的满满自信。谁在推波助澜说些让大家脑淫开心的“漂亮话”,谁又跟着全盘相信了?对海外非理性的群嘲和自吹自擂的漂亮话们是否帮助了我们抗疫?

知乎用户 坚持到地底 发表

新冠病毒是现实的生化危机的 “G 病毒”。

他的出现,迫使全人类对社会制度进行深度比较、将危机下的人性赤裸裸的展现出来。

其中有勇敢的 “逆行者”,光荣的“践行者”,也有自私的“隐瞒者” 和可耻的“谬论者”。时代

会变、科技手段会更新,唯有人性永恒。

纵观历史,人类不乏花样的作死手段。这个时期,正是各种英雄辈出的时代。而且每次作死时期过

后,世界格局都会有一个大变动。

王辰院士所说的 “是百年未有的大变局” 正是这个新的世界格局的开端。而每次新旧格局的变动都

不是和平交接的,冲突已不可避免。可是,现代社会的竞争早不是单纯军事对抗,而是全方面立体

式的比试。根据 “木桶原理”,决定实力的大多是最短的木板。因此,我们虽然在前期取得一定优

势,但是仍然需要补全短板,继续提高自身的实力。只有这样,在 “大变局” 中我们才能取得更大

的优势。

因此,王辰院士是在说:别以为已经胜利了,新时代将要到来。补强短板,争取更大的胜利!!!

知乎用户 哪吒 发表

这这这反转也太快了吧?一直以来知乎上的高赞回答都是满满的自豪感呢,今天一下子就被泼了一盆冷水…… 这可如何是好?

知乎用户 提了废 发表

王院士担心内容里,有一个我也想到了。

就是说咱们国家用非常大的损失换来了一次对战新冠的阶段性胜利,但是国外不待见这个病毒,该怎么样怎么样,那以后咱们国家还会面临着持续防控病毒输入的问题。

这就是双倍乃至多倍的损失,这是里外里二百里的事儿。

目前来看,病毒输入防控造成国门压力这个问题已经产生了,邻国印度的 “冷处理” 也基本完成了。以后咱们对印的防控就非常蛋疼。

现在最好的情况是什么呢,就是疫苗和特效药赶紧出来,只有疫苗和特效药出来了,才能算是完全胜利。针对病毒的特效小比较难,还是等等疫苗吧。

知乎用户 正经向明胡说八道​​ 发表

宠物都可以传染了,已经超出了大家的想象力了。既然想象不出来,大家就得听话戴好口罩、不要扎堆,按照专家说的措施来做好防御,嗯,这个肯定没错!

知乎用户 小青龙 发表

我不寡,反正我不同意群体免疫这个方法,你喜欢你自己弄去。

知乎用户 张三 发表

我觉得不只是对新冠缺乏想象力,而且对人类应对新冠的反应也缺乏想象力。

新冠再怎么厉害,说一千道一万,就一个字,死,花样再多也是奔着要人命来的,它不会让人类长出八条腿来。

知乎用户 轻风 发表

怪不得这问题热度这么高,看了回答明白了,鼓吹群体免疫的有了王辰的圣旨,组织的一次舆论反攻而已

知乎用户 乖噜噜 发表

王院士的意思很清楚:第一,不要盲目乐观,在新冠面前,我们都是弟弟;第二,中国现在的主动局面来之不易且可能会遭受更大的冲击与破坏。

这个冲击与破坏,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个是别的国家的防疫形势严峻对我国输入型病例传染的威胁,**特别是印度,特别是印度,特别是印度,绝对是王炸;**还有我国国内存不存在游离在医疗救治体系之外的无症状感染者?有多少?新冠病毒是否已经变异,变异到什么程度了?猫狗身上发现病毒特征意味着什么?

第二个方面的冲击是舆论和意识形态的交锋。这个交锋可能激烈到无以复加的地步,国外特别是西方国家及其走狗会把抗疫无能的事实和大面积死伤的局面归咎于中国,这是他们一直在乱咬的事情。别看现在哭唧唧的在求援,缓过劲来绝对会疯狂反扑,不这样难以转嫁国内矛盾和愤怒。这会对中国的国际环境、对外贸易等造成多大的影响?会影响多少人的饭碗?会多大程度影响我国经济?

这些都是需要反思的问题。现在还不是举杯庆祝、盲目乐观的时候,我们已经取得了一个好的开始,但是接下来如何应对,依然考验着我国各方面的能力。

我贴一篇 4 月 6 日的环球时报评论,我觉得说得非常中肯,值得深思。

来源:环球时报。侵删。

———————以下内容为引用——————


我们必须清醒:时间非常紧迫,中国或将面对更大风浪

社评 环球时报

新冠肺炎引发的危机很可能刚刚开个头,接下来还会有从疫情到国际政治领域更多也更严峻的挑战。作为最早走出疫情危急状态的大国,中国接下来将会面对极其复杂的局面,我们需要在精神和物质上做好充分准备,积极应对,处变不惊。

疫情看来不会很快结束。现在它已在全世界传开,疫情的震中不断移动,而且一些与人类密切接触的动物正在成为病毒的新宿主。新冠病毒很可能会对人类社会反复冲击,它大概只能被控制,却短时间里无法消灭。

中国的感染人数和死亡人数与欧美比起来总数和比例都是低的了,中国实践了真正的人道主义。但是如果疫情长期流行,这一轮感染比例和死亡人数高的欧美社会就可能形成一定的适应性,那时的抗疫格局亦可能出现新变化。中国必须加快疫苗和特效药的研制,赢得与病毒的下一阶段赛跑。

中国的复工复产与抗疫的关系需要动态调整。在疫情主要集中在中国的时候,随着情况的缓解,我们的任务就应是全面恢复经济,使之达到疫情暴发前的水平,甚至出现弥补性反弹。**但是随着欧美整体陷落,全球经济衰退已成定局,世界经济格局前所未有动荡,**中国复工复产的条件出现紊乱,该如何把握,也面临了新的公共卫生及国际政治场景。

我们认为,此时复工复产应当有两大目标,一是确保中国经济整体上运转起来,减少企业倒闭,最大限度地保障就业,进而维系所有国民的正常生活能力。二是要让中国的经济恢复水平处在全球主要国家的最高之列,从而维护中国的全球制造业中心地位,牢牢掌握国家的战略主动权。

新冠疫情必将严重冲击世界秩序和国际格局,导致一系列动荡甚至失控的出现。极端民族主义和民粹主义会有更多大爆发的机会,中国有可能成为美国等西方国家转移国内失望和愤怒的头号标靶。冲动和不理性将在西方世界代替应有的反思,中国或面临比疫前严重得多的国际政治风险。

中国现在就要针对发生剧烈冲突的风险开展全面准备,尤其是强化能够震慑挑战者、迫使他们冷静下来的战略工具。我们要有清醒的意识:时间非常紧迫。

在中国国内,最重要的工作是提高社会的真实团结和凝聚力,它们需要经得起前所未有的高压而不被瓦解。这次危机所表现出来的公众大的不满一个都不能忽视,要切实解决或改善相关问题,解开疫情暴发以来老百姓的心结,使得官民同心同德、社会各界凝心聚力更加牢不可破。

要看到,全球疫情格局出乎意料的变化不断刷新了中国人对这场疫情的认识和对国家抗疫的评价,中国处在实事求是解决问题以及塑造共识和信心非常有利的位置上。前方虽然有巨大不确定性,但中国作为已经控制住疫情、国民经济各个行业最为齐全且政治和经济紧急动员力都很强的国家,完全有能力战胜那些挑战,维护战略安全,确保中国人民的利益不被侵犯。

知乎用户 李识 326 发表

王辰院士的理解到位,解释透彻。

知乎用户 凰呀 发表

所以这两年时间就是对内恐吓,对外嘲讽,然后完善医疗研究体系的事啥都没干,检测和中药利益集团吃的饱饱

知乎用户 夜弹月下琴 发表

我觉得大部分原因是出于对国外疫情的担忧,远的不提,光看看印度就够了。

如果新冠病毒在印度这个各种疾病横行,人均喝恒河水牛尿涂牛粪的国家里发育壮大,不知道会变异出什么特性。

知乎用户 知乎用户 eUHD1O 发表

本来我也觉得我们安全了,直到我看见了黄山。

这些人也真敢去,去了看见那么多人也敢往里挤,挤进去了还敢不戴口罩!

知乎用户 超格君 发表

没有反思就没有未来,支持王院士。

知乎用户 格林的雪国 发表

有一说一,我认为中国能控制的那么好,而西方国家崩的那么厉害,还是在文化方面的冲突。东方说不出去大家都乖乖的不出去,西方行吧到处溜达 ······

我个人认为和意识形态以及国家体制关系不大,中国强在调动了全国的资源(甚至调动 - 购买 - 了全球的资源)倾注于湖北,像意大利他们那些欧洲国家因为本身就这么大,没地方调资源,而美国其实和中国有点点像,也是可以用疫情不严重的地方调资源集中。这个资源集中包括了政府调用,商业购买等行为,像我国初期购买全国和全球物资,也是一种资源的集中。

而现在的情况下,国内疫情确实已经控制住了,我们要关注从一两个的感染到大爆发不是一下子就有了,以我们现在的控制能力,可以在一两个感染的时候就压制住,这和最初不一样,最初是因为已经爆发了,完全追踪不到谁传了谁,如今案例很少很少的情况下,流行病相关是相对容易的。

当然这不是说现在大家放松警惕到处跑,运气这个东西它真说不好~~~万一,是吧

知乎用户 我是胡说的 发表

貌似新冠之所以加新字就是因为已经有几种旧冠状病毒会长期感染人类导致流感了?貌似所有的冠状病毒都是 RNA 病毒,变异的风险其实差不多?

知乎用户 海上孤鸿 发表

看微博上舆论的确有些过分乐观了。

福祸相依,新冠最初爆发的时候,给贸易战中的中国一记重创,可我们挺过来了,用最少的代价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

走出疫情的中国可以隔岸观火,看着欧美因为傲慢与偏见渐渐坠入疫情的泥沼。但强弱之势并未扭转,中国仍然面临逐渐恶劣的外部形势与大量的负面舆论攻击。

利空出尽即是利好,如果等美国这波缓过来,群体免疫加上清除贫弱人口,利用自己的霸权去获取全球青壮劳力,届时或许美国制造业又会重新复燃。

中国还有很多的问题,我们有限的注意力应该更多的聚焦在还未解决的问题上,而不是长久沉醉在已经取得的成就中。我们不能保证运气一直站在自己这边,只能不断积累实力,不论发生什么,都能像这次疫情一样,有力量去击败它。

居安思危,我们需要有更多这样冷静的声音,而不要带节奏,打标签,将不同的意见视做异端。

知乎用户 紫陌红尘 发表

说明 21 世纪是生物的世纪

学 CS 不能救中国人,只有学医学生物才可以

知乎用户 米恩 发表

王院士的大意就是:别以为打赢了一波团就是推了对面水晶了,别浪。

对疫情提前做好准备永远不亏。

知乎用户 Sloan​ 发表

上面好多人拿群体免疫说事,这跟群体免疫没什么关系,跟你的医疗承载力相关。

第一波感染的人多,产生抗体的人多,能够长期安全复工的人就多,自然第二波医疗压力就会减小,可以承担在复工的情况下同时控制疫情。

另外告诉一些人,免疫系统有一个特征是免疫记忆。

知乎用户 剑书神侠 发表

现在头疼的是: 哪些人是无症状感染者?他们可能自己感觉不到已被感染,但对其他人来说,是有被这些人传染的风险的。

知乎用户 笑看 发表

新冠流感属于中等烈度的罕见突发传染病,因为以前没有新冠病毒,以后也不一定会继续有,且病、死率不是很高。

新冠病毒侵入人体,首先从肺部远端的肺泡和毛细支气管开始搞破坏,与 ACE2 竞争受体,使其不能正常发挥作用,肺泡和毛细支气管壁的血管就会长时间处于松驰状态,导致渗出增加形成痰液,并附着在肺泡和毛细支气管壁形成隔离膜,阻断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氧气进不来,废气排不出,人就会窒息,而且这个过程是进行性加重的,让人对缺氧有一个渐进的适应,所以患者一直到死,意识都基本是清醒的。在清醒中眼看着自己一步步走向死亡,却无能为力!是多么痛苦的一件事情?

为什么说新冠病毒很狡猾呢?因为它的破坏行为颇有 “从农村包围城市” 的意思,明知道它在搞破坏,却拿它没办法。先从肺远端开始大量生痰,再逐渐向中心区推进,等你感觉到呼吸困难,就很难挽回了!西医遇到这种情况,基本上是束手无策。灭之?没有特效药;吸痰?痰在肺远端的肺泡和毛细支气管中,一上负压,肺泡和毛细支气管就会发生坍塌而造成粘连,不仅不能解决通气障碍问题,反而是进一步加重肺泡和毛细支气管的损伤;不吸痰?生成的痰液又会不断增多,进行性加重肺的换气功能障碍,等病人感觉到缺氧严重了,不上呼吸机,只能眼看着病人因窒息而死,上呼吸机,又会因为加压通气把更多痰液推向深处,加重病情的不可逆。吸氧的作用也不大,因为这种缺氧并非肺不张或呼吸肌无力造成的,而是隔离膜阻断了气体交换。医者必然陷入两难境地。

另外,人体不是有免疫系统可以吞噬病毒或形成抗体么?新冠病毒又可以诱发细胞因子风暴,使免疫系统对人体自身形成无差别伤害,要抑制细胞因子风暴,就必须大量使用激素,又会造成严重后遗症……

等你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研发制造出特效药和疫苗,新冠病毒跑了,不再来。这一系列的努力又成了瞎子点灯白费蜡。不研发制造特效药和疫苗吧,又怕它再来。又是两难!

有些国家把希望寄托于群体免疫?新冠流感属于中等烈度的罕见突发传染病,群体免疫会导致大量的人死亡,而且最终所获得的群体免疫力可能还是一次性的。

面对这个狡猾的病毒,人类就真的没办法了吗?非也!西医开始试用非特效的瑞德西韦、阿比朵尔、羟氯喹、阿奇霉素、硫酸锌等单独或联合治疗,还有医生使用甘草酸二胺、辅酶 Q 等。这其实也是给西医指明了一个方向:面对一种新型病毒,并非一定要针对其特异性下手,还可以针对同类致病因子的共性下手…… 比如针对某种共有的关键物质的合成、针对 RNA 复制过程共有的环节,等等。

知乎用户 墨浅 发表

确实,似乎国人对战胜新冠有点太乐观了,似乎有点掉以轻心。我确实没什么想象力。

1. 蚊蝇是否可以传播?水和食物是否可以传播?万一蚊蝇可以传播,入夏后会是个大的考验。

2. 何时有疫苗?如果没有疫苗,整个社会将始受到新冠威胁。

3. 何时有完善的治疗方案?目前治疗方案不够完善,对阻止转重症无把握。

4. 何时能实时检测?如果可以短时甚至实时检测,才能真正安全的公开活动。

5. 万一其他国家先研制出疫苗和药物,并对我国进行封锁,怎么办?并不是每一个国家都像我们一样善良,愿意帮助其他国家共战疫情。万一某些国家先研制成功疫苗和药物,会立刻改变整个世界的疫情风向,中国一定会遭受攻击,会非常被动。

6. 假如,我只是说假如,存在威力加强版,或者类型突变版,或者沉默爆发版,或者人为造成多个地区同时突发,我们有能力继续抵抗吗?

综上,我们需要居安思危,提高全民防疫意识,做好应急预案。

知乎用户 切糕小鹿 发表

理性客观,中国有这样的国士,真的是修来的福气。

中国第一阶段,拼的社会组织能力,可以看的出来已经取得阶段性胜利。

现在进入第二阶段,陆续复工,刺激内需,提振经济。

第三阶段,也是贯穿全局的,对于医学的加大投入,拼的是生物医研,科学,疫苗和特效药是否能研制出来。

这次疫情九九八十一难,不要高兴太早,后面难题会更多,也更棘手。

我们在困境中,掌声中,更应该保持理性客观冷静,偏见和傲慢是会杀人的。

中国加油,中华加油!

知乎用户 何威利 发表

和杨振宁那篇反对建立加速器的文章一样,有一些道理,但主题思想还是 “我的学科很重要,请给我的学科打钱”……

知乎用户 聂鬼 发表

此次疫情来势汹涌,第一波中弹倒下的是中国。中国以世所罕见的壮士断腕的精神和魄力,力挽狂澜才遏制住了疫情在国内的快速蔓延和扩散,为世界抗疫战赢得了宝贵的时间和经验。

但是,现在回头反过来看。中国的抗疫战争取得胜利的核心关键还是使用的是举国上下全面铺开的 “人海战术”,“土办法”,依托数以万计的基层政府工作人员、街道社区人员、村干部等等下沉社区、街道、楼院、村庄 24 小时彻夜蹲点守候而取得的,能够获得如今短暂的安宁和胜利是背后不计代价和成本取得大量,非常之艰难。跟解放战争时期的淮海战役类似,靠着小米加步枪,才最终取得了全国的解放。

实际上,经历了 2003 年的非典的人,恍惚觉得这次新冠疫情又是一次加强版的非典。很多 17 年前熟悉的操作手法,一点都没有变化,原原本本地又出现了。看看那些惊现在全国各地社区和村庄,悬挂的令人捧腹大笑的抗疫标语、口号就知道了。

中国曾经引以为傲,引领世界潮流的大数据、移动手机生活,在这场新冠疫情下,似乎突然间被打回了原形,不再起作用了。老一套的做法又开始死灰复燃,野蛮封路封村封社区,手写盖章证明,街头人力检查劝返,手写表格疫情申报等等,这才是当下中国最真实的存在。互联网科技、大数据运用,还是各自为政,到处都是断头路,没有真正解决人们的各种生活问题。关键时刻,还是红头文件、现场执法来得痛快、直接和管用。

5G 时代已经来临,但很多国人的思维和观念还停留在 2G 时代里,完全跟不上形势。湖北红十字会面对堆积如山的口罩等防疫物资,束手无策,还用几百年前登记库房老账本的做法,用纸和笔来管理救灾物资,完全跟时代和社会脱节,就是一个最明显而直接的例证。

所以,国人引以为傲的中国硬核抗疫成功经验,放在其他国家和地区,别人是根本没法学习和直接照搬的。不值得我们反复去津津乐道。

高技术含量的,精细化社会管理的防疫举措,我们能够拿出来分享给世界的几乎很少。所以,这方面是我们需要向其他国家深刻反思和学习的。比如,新加坡和日本,选取了对整个社会和国家伤害最小化的处理方式,社会和经济至今运行的井井有条,未出现严重疫情。

美国很快就研发出了快速检测确诊的简易工具,像糖尿病一样,患者自己就可以检测,只要 10 分钟,而且精确度很高,不需要专业医护人员。美国单日新增确诊数量两三万,与研发出来的这种快速检测工具,功不可没。欧洲,估计暂时还没有研发出来,公布的确诊数量可能就会慢很多。在时间就是金钱和生命的情况下,这个检测技术已经很了不起了。而国内,至今没有研发出来类似的快速检测技术。不能不说,这就是中美之间的巨大的科技实力的差距啊。

照目前世界疫情进展的速度,欧美是中枪倒地的第二波,数量已经令人举世震惊。而病毒在世人面前一律平等,是不分国家、民族、种族,富人和穷人的。欧美发达国家对此,尚且如此吃力,那些亚非拉发展中国家,如印度巴西的贫民窟,土耳其的难民集中营,非洲和美洲的原始丛林部落,上述地区目前都已经发现有确诊病例,自然就是另外一个世界了。

所以,世界疫情的第三波,肯定会比第一波中国和第二波欧美,爆发得更加迅速,更加彻底,影响波及的范围,广度和深度,更加深远,数以亿计的穷人会受到影响,影响和持续的时间将更加久远。当前欧美哪些令人震惊的数据,到那时候就都会变成为小儿科级别的了。世卫组织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说,近 30 亿人,占世界人口的 40%,“缺乏洗手的基本设施”。一个国家别说感染人数上千万,死亡上百万估计都会很轻松。灭族、灭姓、灭国,可能都不会是什么危言耸听的事情。

一旦,亚非拉贫穷国家控制不住,新冠疫情肆虐全球。目前来看,是不可遏制的,大概率事件。全球化停止,各国都进入一定程度上的闭关锁国状态。但任何一个国家都不会独善其身。人类与新冠病毒的战斗,就只会变成如流感一样的常态化斗争阶段,长期共存。

论对待病毒的长期作战的本领和能力,中国可能就此就无法再追赶上欧美等发达国家了。

所以,在此情况下,中国未来是危险的。

知乎用户 utopialaw 发表

目前疫情释放出来的信号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对国内疫情防控局面有了积极意义,武汉即将全面解封,复工复产正在稳步推进,各项数据都在想好转变;而国外疫情的爆发则是此起彼伏,很多地区甚至进入失控状态。

国内外一对比就会发现,很多人就会有一种错觉,国内疫情已经胜利,殊不知,此时国内只是正在有序恢复,但也是最脆弱的时候,如果稍有不慎导致反弹,将会造成更加严重的后果。

所以,现在尽量配合各项隔离措施,争取早日摘下口罩。

知乎用户 road xcity 发表

1,提醒我们有不足之处,和未来形势的不确定性是对的。无论是医疗的组织,疫苗的研发,我们都要改进。

2,我们在疫情中的表现,现在是全球第一,什么和其他国家同一起跑线,不存在的。领跑者的问题是,前面到底应该怎么办,只有靠自己去找,没啥可以借鉴的。

3,朝鲜战争的时候,我们有技术优势么?我们要对自己的体制有自信。疫苗当然很重要,但是印度拿着疫苗,和我们拿着疫苗,对疫情的防御程度,一样么?接种疫苗也是个很考验社会组织能力的事情啊。即使是美国,也有不理智的对待疫苗的思想在。如何组织研发疫苗,考验的同样是社会组织能力。

4,“一些西方国家施行实质性的 “群体免疫” 策略,以牺牲年老体弱者的生命为代价,换来人群整体免疫水平的上升,疫情之后能够放心打开国门。”

“现在恰恰在疫情的变化期,谁能知道这是长期的阶段性回来的像流感,还是人个体上能够慢性感染像乙肝,还是倏然而去像 SARS,还是第四种、第五种可能性?我们现在还都缺乏想象力”

既然知道对疫情发展缺乏想象力,那么 “换来人群整体免疫水平的上升,疫情之后能够放心打开国门” 这事是不是一定会发生,还是未知之数。

知乎用户 莫西先生 发表

举国沉浸在看戏吃瓜上,

任何一篇热血小爽文都能获得无脑高赞

新冠在一边偷笑

下把潜伏期超级加倍玩玩

知乎用户 布拉格的秋天​ 发表

不仅仅是对病毒,事实上我们对太多太多的事情都是缺乏想象力的,人脑大多数时候只能转一个弯。我们可以沉痛的去悼念发出不同声音的吹哨人,而对后面发出不一样声音的人却缺乏基本的宽容。

我们在面对着一个史无前例的灾难,后面甚至可能是悬崖,群体免疫也好,力度空前的经济停摆也罢,每个国家都给出了自己的答卷。这个时候我们应该对这些答案宽容以待,没有谁,没有哪个国家准备好了应对这个灾难。我们的强力管控是有力的抑制住了病毒的传播,这并不意味着这个就是唯一正确的答案,甚至是正确的答案。但凡能往前看一步的人都能看到这种管控的弊端,我们是以扼杀流动性为代价的,长期没有流动性的经济,崩盘是迟早的事。我们有没有能力去承受长期的萧条,西方为什么上赶着复工,一方面你可以说他不尊重生命,但另一方面人家也有人家的紧迫。

再说人家的群体免疫,很多人甚至对群体免疫的概念都没弄清楚就开始拒绝他了。再不济,那也是一个尝试,也是一个答案,每一次试错都有他的意义。是的,这种试错代价很大,但是我们是在面对一个史无前例的灾难,不是在小孩子过家家。群体免疫只是让我们的医疗系统不会被轻易击穿,不是要扼杀这个病毒。

王院士的话可以做很多理解的,组织的胜利不代表着科技的胜利,动员出来的力量不是常规力量,这不是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的时代。也不是凡是敌人赞成的我们都要反对,凡是敌人反对的我们都要赞成的岁月。

说白了在知乎上混的,都不是社会的最底层,甚至在网上混的都是这个社会上识文断字的人。长时间的停摆经济,那些没有积蓄,没有选择,生活压力沉重的人,也是最容易崩溃的,也是在网上无法发声的人。

我们也许要若干年后才能去更理性的看待这场疫情,现在我们能做的只是让子弹飞一会。迫不及待的煽动民族情绪,甚至在这个节点大呼伟大复兴…… 复兴不复兴那是后话,最起码把复兴建立在一场灾难之上,不是每一个国人都愿意看到的。

知乎用户 知乎用户 6CgbyC 发表

非常好,在大家被憋了半个月到两个月不等,防控措施有所松动,加上国外疫情对比,大家情绪开始要飘起来的时候,需要有一个敢说真话、能说真话的人来泼一下冷水,让大家清醒一下。

最简单好用的 VPS,没有之一,注册立得 100 美金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See Also

为什么国内相对安全的时候,我们仍然鼓励接种新冠疫苗?

知乎用户 菲利普医生​ 发表 谢邀,问题中都说了嘛,“相对” 安全,当然要保持高度警惕。所以我们的海关对货物和出入境的人员都在做严格的检疫检验与隔离工作,各地疾病控制部门和医护人员都保持高度戒备,同时各地都在组织免费的新冠疫苗接种。为了方便 …

历史上存在没有疫苗接种却实现 ‘群体免疫’ 的先例吗?

知乎用户 李华梅 发表 有的。 1952 年,澳大利亚为了控制野兔数量,引进了美国的兔黏液瘤病毒,效果是当年就杀死了 99% 的野兔,但是好景不长,到了 80 年代末期,野兔产生了对病毒的免疫能力,种群开始恢复,到 90 年代末期,澳大利亚 …

你觉得新冠疫情会持续多久才能彻底结束?

知乎用户 框框框子​ 发表 感觉结束不了了…… 新冠在巴西玛瑙斯的传播已经彻底控制不下来了,按理说这个级别的感染率应该已经能达到最终的群体免疫效果,但是压根没用,甚至还进一步提升了,压根没有缓解。 按照刚才的最新消息来看,玛瑙斯的病毒不但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