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家让科研人员更多的时间花在科研上的倡议下,高校行政如何改革才能实现服务型,而不是大爷型?
知乎用户 孙谦浩 发表 复旦姜文华事件之后,有国内的同学跟我聊天,说他们学校分管人事的书记态度突然变好了很多。之前有人正常离职却被卡了很久,死活不给签字,结果这两天也放行了。 一个国家事业单位的行为居然需要靠恶性事件来约束,感觉挺无奈的。 …
看完乐一下得了…… 不要赞了,过去很久了……
——————————————
网上的一张关于新闻媒体和科研工作者的图……
因为很多从业者科学素养基本上为 0,当然就看不懂科研成果了。
这方面按他们给我这行当扣的帽子讲,真是” 缺乏大和民族的那种工匠精神 “。
报道海洋科学新闻说深潜器下马里亚纳海沟了,写马里亚纳海沟仅距离地心十几公里;
报道天文现象,媒体说,麒麟座流星雨来了,市民要观看夜晚朝着天空观看即可;
报道历史新闻,朝代谁先谁后都能搞错;
报道个天然气船突破,刻画了了半天殷瓦如何贵如何难焊接,全文下来殷瓦是哪种化学元素做的观众都不知道;
报道云南有个陨石掉下来了,什么类型的陨石都不知道;
报道个桥梁工程的出事新闻,连承包商是哪个国家的都搞不清就在通篇痛心疾首了。
就这样一帮媒体从业者,要他们看懂 21 世纪的科研成果,可能吗?
以上这些雷人新闻有大陆的媒体写的,有台湾、香港的媒体写的,为什么我敢说雷人呢?我也不是全知全能的神,知道雷人新闻哪里雷人,也是当年我找英文、日本语的同一事件报道对比阅读之后才知道的。好比说发达国家的媒体搞”新闻 “是” 专业解读 “;中文新闻那就是一个告诉我” 欲知详情请 Google 之 “的引子,其中有些雷人新闻我在知乎也挂过了,这个回答不再贴任何超链接,有兴趣自搜。现状就是动动手指我都可以查到的” 是什么“,他们懒得查,甚至找各学科业余爱好者问一两句都懒得问,这种克里空们写出来的新闻,能信吗?
我国当前的主要矛盾之一就是科研人员不断提高的研究水平与新闻媒体长期滞后的职业素养之间的矛盾。
-————————
从规模和质量综合来看,重工业,IT 和基础科研,是中国目前少有的能够比肩世界的行业,除了美国之外鲜有严重落后;而新闻媒体,估计得落后国外同行至少 100 年。
题主你直说科研体制有问题,科研道德低下不就完了,还何苦拐个弯把其他无辜辛苦做科研的为混口饭吃的人也跟着含蓄地骂了一遍。
模板:媒体称 X 国 XX 经费超 XX 亿,但效果寥寥,原因何在?
绝壁一骂一个准
-——————————————–
第一名第一条评论说:“我用着 design by us 的苹果手机,感冒吃着老毛子合成的阿司匹林,住着欧洲采用着的钢混结构住房,好吧,今天中饭还是老样子开封菜(KFC),也只是中国引进培育全球月屠宰量 1.4 亿只的白羽鸡。”
美帝建国 238 年,欧洲列强的科学研究史也别开始得太早,就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吧,大概也有两百五十多年了,咱大天朝科研走上正轨大概从 49 年开始吧,那就是 65 年,什么,你说民国也是有科研的,那既然脸皮这么厚,那我们从中国第一所现代现代大学——北洋大学(天津大学)开始算起总行了吧,1895 年,也就 119 年历史,还是被列强们甩了一百年出头。有人硬是指着因为是我国 65 年科研成果没列强们 200 + 年的多导致自己妄自菲薄,做人没自信,那我绝壁是认了的,真的,一点没冤枉科技工作者。谁叫清朝那时的祖先们不争气啊,这里面想必也包括了这些人的祖先吧,一起顺带都骂了吧,骂个痛快!
还有的人呢,觉得美国造得出苹果,中国的华为就不是再算手机了,那人家还一大把不能造手机的国家都可怎么办才好啊?美国能太空行走,苏联也能太空行走,羡慕嫉妒恨,等我国能太空行走时,嗤之以鼻,这算什么东西,人家几十年前就玩得不玩的东西了天朝还稀罕。那韩国那失败那么多次的 “罗老号” 还到底搞不搞啊,您倒是说句话啊?还那么多年火箭都不会发射的国家在您眼里绝壁都没当人看,“蠢得死还想做人”。终于有国产的手机芯片了啊,华为海思系列!得了吧,那哪是国产的,用的英国 ARM 构架,构架人家都直接设计好了的好吧!哪您就不说三星的猎户座系列也是 ARM 构架,全世界所有的智能手机芯片不是 ARM 构架就是 intel X86 构架,完了,除了英国和美国,其他国家用手机都没自豪感,索尼和三星尼玛原来也是血汗组装货啊,谁叫你们也不是完全国产的呢!
只有第一才是优秀,后面第二第三都是蠢材,都要直接无视。第二第三付出的汗水直接给无视了。世上只有一个第一啊,话说当年不知道这些人考到全省第一没?但全国也就 34 个省级行政区,但这种人貌似不止 34 个唉,不信您去新浪评论里去数,妥妥的没错。。。
现在是有问题,但总有人喜欢觉得就全部都是问题,总喜欢一竿子打死所有人。不知道有没有基本的哲学逻辑,除了黑就一定都是白吗?
-———————————————————————————————————
刚好最近两天要求刷中科院院历史,温故了一些我国的科研成果,索性就慢慢补些寥寥的成果权当科普吧(该成果不分中科院和其他单位)
1. 杂交水稻,这个应该不用说了吧,没有这个说不定您就得饿着肚子刷知乎了
2. 屠呦呦从青蒿中发现青蒿素对疟疾的显著疗效,没这个发现,要不被蚊子咬了您还得小心小心。 救了多少人啊
3. 张亭栋作为主要人物从砒霜中发现三氧化二砷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他们的成就给全球的疟疾和白血病病人带来了福音。这个白血病跟喷子们没关系,反正你们也没白血病,觉得这就是一无用的发现。
4. 维生素 C 合成法,兩段發酵法是中國微生物學家尹光琳發展出來的,所有的中國維生素 C 藥廠都採用此法。 許多西方藥廠也得到此法的專利使用權,包括 Roche 和 BASF-Merck 合作的計劃。此法的設備費用及操作投資都較低,生產成本只有 Reichstein 製造法的三分之一。你们有老毛子的阿司匹林,还要维 C 搞毛线啊
5. 我国第一次合成具有生物活性的牛胰岛素,这有屁用啊,是牛的,有本事就合成人的。问了下度娘,人工牛胰岛素制品还是有医药作用地。当然这背后的意义,喷子们肯定是看不到的
6. 今年 8 月 19 日高分二号卫星成功发射,为我国民用遥感图像数据进入亚米级时代提供了保障。喷子们告诉我据说美国的卫星还能看到你手上报纸上的字,说得他亲眼看到了似的。还有热心网民告诉我,你这才亚米级,人家 GPS 系统能精确到分米级。光学成像精度和导航系统定位精度相比?我反正瞬间是思密达了
7. 当年人类基因组计划,我国只测了其中的 1%,喷子们觉得天朝太衰了;现在有来了个人类蛋白质组计划,我国占的比例在 30% 以上,喷子们又觉得当了冤大头,没什么技术含量。随你们怎么说咯,反正你们都有理。
8. 天朝发射了好多卫星飞船,一般都会放血种子植物什么的。喷子:这么浪费纳税人的钱,就放点种子植物在上面。。。你们发射了这么多航天器,浪费了这么多钱,就没看到你们做的东西对我们老百姓有什么贡献过?估计做植物育种的人和航天工作者们老血都要吐出来了吧,哈哈哈~
9.13 年 10 月 26 日,我国科学家宣布成功研发出人感染 H7N9 禽流感病毒疫苗株,喷子说:H7N9 都过去了,你们做这还有甚意思,有本事做个艾伯伦疫苗出来
10.13 年 6 月,中国科学家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亚纳米分辨的单分子光学拉曼成像,将具有化学识别能力的空间成像分辨率提高到前所未有的 0.5 纳米。国际权威学术期刊《自然》杂志于 6 月 6 日在线发表了这项成果。喷子们看不懂哎。。。
11.13 年 8 月,北京大学研究团队,成功将体细胞制成多潜能性干细胞。此前,通过借助卵母细胞进行细胞核移植或使用导入外源基因的方法,哺乳动物体细胞被证明可以进行 “重编程” 获得“多潜能性”。邓宏魁团队的方法则更简单和安全。喷子们还是不懂。。。
12.12 年,中国科大潘建伟小组利用自主发展的高亮度、高纯度量子纠缠源技术,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了八光子薛定谔猫态。该项研究成果 2 月 12 日发表在《自然—光子学》上。潘建伟小组还与中科院上海技物所、光电所等合作发展了高精度的光跟瞄技术。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了百公里量级的自由空间量子隐形传态和双向纠缠分发,通过地基实验证明了实现基于卫星的全球量子通信网络的可行性,成果以封面标题的形式发表在 8 月 9 日的《自然》杂志上。
13.12 年,中微子混合角θ13 是物理学中 28 个基本参数之一,它的大小关系到中微子物理研究未来的发展方向,并和宇宙起源中的 “反物质消失之谜” 相关,是国际上中微子研究的热点。由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等来自全世界 6 个国家和地区 38 个科研单位组成的大亚湾反应堆中微子实验国际合作组,在 3 月 8 日宣布,发现中微子新的振荡模式,并测得其振荡振幅,精度世界最高。该结果加深了人类对中微子基本特性的认识,得到国际高能物理学界的高度评价,并被《科学》杂志评选为 2012 年度十大科学突破之一。
14.12 年, 中山大学教授余思远领衔的科研团队,成功地在硅基光波导芯片上首次集成了 “漩涡光束” 发射器件阵列。研究成果作为封面报道发表于 10 月 19 日出版的美国《科学》杂志及其期刊网站主页。余思远团队发明的集成光漩涡发射器件,尺寸只有几个微米,比传统光学元件小数千至数万倍。该器件基于硅基光波导,可以在光子芯片上通过光波导互联,构成大规模的复杂阵列,并可用标准的集成电路工艺制作。
15.12 年,由华中科技大学生命学院教授谢庆国带领的团队,经过 11 年努力,攻克了高端医疗仪器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仪(英文缩写 PET)数字化这一世界级难题,研制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世界首台数字 PET 小型机器。一年多来的小动物实验表明,其主要性能指标成像图像空间分辨率已达到 0.87 毫米,即可以检测到最小单位为 0.66 立方毫米的病灶,为癌症患者带来福音。专家验收认为,这一成果利用自主研发的 PET 高速闪烁脉冲数字化获取和处理的关键技术,实现了中国在 PET 领域的技术突破。谢庆国团队现有授权专利 17 件。这项成果的论文发表在核科学与技术的顶尖国际期刊 IEEE TNS 上。
16.11 年,发现大脑神经网络形成新机制。复旦大学脑科学研究院马兰教授研究团队发现一种在体内广泛存在的蛋白激酶GRK5,在神经发育和可塑性中有关键作用。这一发现给神经元发育异常引起的孤独症和唐氏综合征等疾病的治疗和药物研发提供了新的思路
17.09 年,中国科技大学教授杜江峰领导的研究小组和香港中文大学教授刘仁保合作,通过电子自旋共振实验技术,在国际上首次通过固态体系实验实现了最优动力学解耦,极大地提高了电子自旋相干时间。该成果发表在 10 月 29 日出版的《自然》杂志上。他们的研究显示,即使在常温下,这样的方案也是可以工作的,这为用固态材料研制出能在室温下使用的量子计算机奠定了基础。
因为媒体只把 “诺贝尔获奖” 作为“成果”。
其他都不算。
本文重点讨论初级科研人员待遇问题!
本文重点讨论初级科研人员待遇问题!
本文重点讨论初级科研人员待遇问题!
重要的事情重复三遍吧……
文章负面情绪比较多
~~~~~~~~~~~~~~~~~~~
分割线
~~~~~~~~~~~~~~~~~~~
匿名发一个
我同意严格管控科研资金使用 但是我更同意提高基层科研人员待遇 毕竟他们才是真正做科研的人
记得以前听别人说过 看这个行业发展如何 就看看在这个行业干了 5 年的人混得怎么样
来自某国家重点工科实验室 读研的时候 看看那些为实验为老板辛辛苦苦 5 年拿到博士文凭的学姐学长 为了 3000 多一个月的留校名额挤破头 完全没有任何美感可言 而同一届很多很有才华的同学 也不忍自己以后变得这样 选择不继续读博而是开始工作 所以按这样的模式 留下读博得不一定是最优秀的学生 而可能是家里负担小点的学生
机缘巧合外加父母 “逼迫” 选择了出国 (当时我无法理解为什么我买考公务员的书籍 父母会如此伤心) 现在读博的待遇够养活自己 省点可以每年支持家里几万 婚礼的费用可以自己攒出来 可以在进商店的时候没有当初的茫然 同时看看自己在国内已经博士毕业 某 211 高校任教 可到现在不敢也没钱给自己相恋 7 年的女友一场婚礼的同学 我只能说自己是幸运的
欧美副教授水平待遇大概每月 4 万 RMB 起 请媒体告诉我们这 5000 亿里面给科研人员的待遇是多少,平均下来有多少?
告诉我文革欠账和断层 你希望我们初级科研人员每月 3000,副教授 7000 内几年内补齐? 10 年 还是 20 年?几十年前经济困难,搞原子弹不如卖茶叶蛋,现在呢?
我认识的大学教师 他们的贡献绝对对得起国家给的工资 在严控科研经费使用情况下 他们靠自己能有套自己住房的唯一途径(找个少奋斗十年的人结婚除外)就是学校分房 但是听说今年这事儿也被严格控制了
美国联邦政府 2015 财年的支出总预算约为 3.9 万亿美元,其中科学研发预算为 1394 亿美元,遥遥领先于世界大多数国家。约合 8000 亿人民币。
然后呢,美国的科研经费很多是以军费的形式花掉的。(中国估计也类似,不过有数量级的差别)
然后呢,美国科研的大头其实不是联邦政府,而是企业和各级地方政府。美国真的是一个企业比政府强势的地方。
参看下面问题里面 talich 的答案
政府资助科学研究这一模式是怎样形成的?在此之前的科研资金来源有哪些? - 历史
一个文献称
美国 1993 年的科研经费,43%来自联邦政 府,51%来自工业企业,6%来自其他方面。
而 talich 的答案里面指出如果不光算基础科研,商业研究是政府拨款 6 倍。
贝尔实验室的经费,有 22 亿美元和 40 亿美元的不同说法,估计是年代不同,是同时期中科院的 1.5 倍。
中美科研人员数量都在百万人左右。
中国的经费大部分用于买仪器这种基础设施,而美国起码有 1/3 是用于人员工资。反映的是中国的基础设施严重不足,需要补课。
最后,中国的研究经费近年来可以说是指数增长,之前几十年的经费加起来还没有最近四五年多。大家都知道研究有个结题时间,要说现在的成果,起码要算四年前的科研经费才对,而四年前的国家科研经费连现在的一半都不到。真要说成果,严格说起码要倒推十年(除非研究者是从国外带着课题回国继续研究),那样经费就更少了,大概是如今的十分之一左右,和国外一家公司的经费差不多。(比如前几天听报告,某位 intel 公司的大牛,光做减少绝缘层电容一件事情,花的钱就已经和国家到现在为止批给 cpu 的所有经费差不多了)
然后呢?你觉得,就靠人家几十分之一的总经费,你还想出什么大批前沿成果?
高票答案不少提到体制问题,我来补充个具体的例子吧。
我是一个(推眼镜),科学家。天津市区,上班十年,正式编制。
每月现金收入 3k 公积金 4k,年底还有 1w 上下的奖金。注意,我上班十年了。
新入职的孩子别说过上体面的生活,活下去都挺难的。
每次听说有清华北大的孩子来单位报道的时候,我总会情不自禁的很心疼:
“你说他是不是浪催的?”
万幸的是,一般孩子们听说新职工入职什么待遇之后,扭头就走。
我觉得这些孩子还是挺有前途的。
没想到又被关注了。这篇答案不允许以任何形式的转载,包括分享到任何地方,包括各位的朋友圈。你们在知乎看看,看看就过了就好了。知道又能怎么样呢
真的是赤裸裸的制度问题。
我不会告诉你清华的实验室是按照平米数要交房租的。
钱拿下来都是层层剥皮的。你问我都拿来干什么了,我无可奉告。
至于一线人员「贪污腐败」。这么说吧,老师组织几个研究生做一个课题,做到 12 点多,要吃点儿东西吧?
5 个人,一个人吃 30 的麦当劳过不过分?就是 150。
通宵肯定不是一次两次,一个大项目下来,通宵个 20 回不过分吧?就是 3000。
这笔钱谁掏?走项目资金过分吗?
你一个老师好意思带着研究生通宵不给夜宵吗?
但是你说总是老师掏钱你觉得合适吗?
要求报销很过分吗?
诸如此类,不胜枚举。
一线研究员工资之低实在让人震惊,几千元也不懂是不是在打发叫花子。
北京帝都,年薪 20w 的人大概 35 岁左右的小中层一抓一大把。我记得上次曝新闻,说国外 20w 就从一个研究员手里买了机密。
你年薪 20w,会为了一年薪水卖机密?!
同样的工作,跳槽到 BAT 外企大型企业分分钟年薪 15W,为什么要在国家拿着 5.6W 的工资还要熬资历?
我国不是资金不够,也不是一线人员多么不努力。
而是资金落实不到人手上。中间剥皮,早就不知道多少人拿手揩油过了,一块大蛋糕,人人要吃。
基层薪水之低,令人发指,人才流失严重根本难以维系,同时外行领导内行,看资历,资金被瓜分,几层审批下来早就不是那么多钱了。
多余的话不多说了。
祝大家科研顺利
绝大多数媒体人的智商和知识结构都不足以支撑一场关于某一具体学科的讨论,即使讨论对象是个刚学完专业课的本科生。
成果肯定不少,但是震惊世界的大成果不太多。
为什么呢?体制问题是一个大原因。包括项目的经费分派,人员管理,激励措施等等。
但是体制问题里有一个最大问题。
科研人员工资太低!
不是说大教授们,而是我们硕士博士研究员们。
我们大五道口的博士们,都 27,28 了,一个月才一两千元,最多才三千多!更别提小硕们一个月几百元,连生活都不能独立!这能忍?假如博士收入能达到一万以上,我们立刻动力十足,假如达到两万,立马终身献身科研!
两万元买一个聪明脑袋造福社会,多么划算!但就这么点钱都不愿意出
这就是为什么每年那么多博士硕士愿意去银行,券商,做金融民工。虽然也挣得少,但是至少每天离钱近点,有一种虚幻的满足感
都是被逼得啊
才 5000 亿?国内那么多院校,实际够塞牙缝么
以化学为例,我老板现在岁数大了准备养老了,我组基本上只做些难度不太高的东西——就这样还花钱如流水,得找企业接各种私活赚外快才能维持我组正常运转…… 隔壁组最近做一个项目,用的进口药 5g 售价 1200 块钱,偏偏那玩意分子量还特别大,一个当量得投好多下去……
像是辉瑞这种国外药企,每年砸在研发上的钱基本上就相当于国内做中成药的药企全部身家了——而且还不一定成功。中国那么多院校,欠账那么多,5000 亿够花?
科研不是一个短期行为,必然是长期系统的投入才能看到回报的
而且
几百年前,工业革命的时候我们在干啥?
近几百年间,西方在物理化学数学等自然科学方面的发现和成果灿若星辰,我们在干啥?
50,60 年代,电子科技新革命爆发的时候,我们在干啥?
才奋起直追了十几,二十年,就想一步登天,世界上哪有这么好的事?
其实逻辑很简单,科研体制的确有问题,但目前的落后还是因为系统性原因,落后了几百年,不是 10 年 20 年就能赶上来的,科研不是暴发户,是需要积累的。
update: 一直觉得比较可惜的是,每次新科技革命的前 20 年(发展最快,制定标准,形成生态圈的前 20 年),我国要么闭关锁国,要么内部瞎斗,直接导致后来的科技工作者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去赶超。
我曾经是一名科技人员,想用自身的经历谈谈科研经费和成果。
首先说说科研经费的来源,大抵可分为国家投入,企业投入,个人投入,企业又能分为,国企,外企,私企。
我做过国家投入的项目,外企项目,私企项目,还有个人投入项目,只差国企了。
有过 5 次部委级的成果鉴定,得过部级的科技成果奖,有 3 个项目我是主要负责人,还有 2 个项目没有进行鉴定验收。我自己为这些项目进行评定的话,那两个未鉴定的项目反到含金量比较高,一个是在全国省级审批机关使用,一个是在全国县级机关使用,而且都是 1.0 版。而那些经过正规鉴定的不管达到神马先进水平了,基本上都是束之高阁了。
这些都是 1999 年以前的情况,我那时属于体制内的体制外,三产或者叫开发岗。之后留了一个尾巴在体制内,停薪留职了。
2000 年以后,给体制内干过活,给外企干过,自己干过,给私企干过,看起来挺杂,其实只是两套软件。如果给这段做个鉴定,我认为是我的最高成就,因为这期间我有三个软件被盗版了,其中我和朋友合作开发的软件还上了盗版光盘,这是给我的最高荣誉,因为市场认可了这个软件,那家外企也是从网上找到我们,并且收购了我们。另一个盗版我到不太在意,因为它还是依赖于体制的垄断作用,居然盗版者当着我的面跟我谈盗版体会,靠!十几年过去了,后续者也没超过我的 1.0 版多少,画面比我的强多了,这个必须承认。
第一个大型国家项目是机械部组织的 24 个机械 CAD 项目之一,大马力拖拉机及配套农机具设计制造,我不知道这个项目总投资是多少,我知道我们研究院有几百号人都参加了这个项目,我最初参加的是强度测量,后来是有限元强度计算。1990 年全部项目鉴定验收,一个个子项都要验收鉴定,在验收我们组时与部里的验收专家聊天,说我们的程序离 CAD 的概念还差得很远,做得不好。专家说,你们做得已经是非常出色了,你不知道,有的子项居然拿盗版的 AutoCAD 画了两张零件图就算完成了,十几万元就打水漂了。这样应付的不止一家两家,而是一大批。
我不知道我们研究院的两台高端设备是不是借这个项目买的,一台高速摄影机,据说能拍子弹飞行的,只是试机时开过一次,之后就再没用过,因为摄影机是为了拍摄犁地过程当中土壤的抛送动态影像的,杀鸡用牛刀啊,简直荒唐。还有一台高精度三坐标测量仪,也是压仓库的命运。也许是假借我们的名义?这也许是最善良的解释了,但愿如此吧!
24 个项目恐怕要几亿元人民币了,在国家最需要钱的时候,这样的所谓科技攻关,我们都是直接参与者,国家的钱按时给了,但是效果呢?要有人过问吧?没有,不行要及时止损吧?也没有,就这样各干各的,花着国家的钱。
一个子项中的子项,计算机动态模拟结构变形,另一个组的项目,做不出来了,转给我们组,钱花没了,只转了一万元过来,我做的动态显示程序,算是通过了验收,先算出各个节点各个工况的位移,成图,再连续放,看上去有连续的动作,还是基于图形显示,没进入图像视频技术范畴,算是应付过去了。
那时候也没人懂,谁会吹牛就有钱来,做不出来也无所谓,这种买卖太好做了,要说收获,我们这批人也许算吧,不过代价太高了。
当时进口的大马力拖拉机约翰迪尔,咱们拆开来测量,三坐标仪就是干这个用的,人家说,你们不用测,全套图纸都送给你们,你们现在也造不出来。我不知道现在我们能不能造出来,反正当时仿造的拖拉机只能在院子里转转,一下地就趴窝了,然后用约翰迪尔拽回来。
再说外企的,所谓的外企实际上是挂外企的招牌,有优惠政策,不去计较真假了。
在当时合作中他们的第一目的是要上市,上市有很多硬性条件,我们就是这些条件的内容,他们主营的是机械部分,电脑控制是另外一家公司的产品,不属于他们,这样他们就从北京找了几家公司合作,投资研发电脑控制部分,和数据流控制软件,类似数控机床,我们做数据流控制软件。这两部分他们都在用那家公司的产品,我们则是从头开始,要追人家谈何容易?国际上的同类产品更有代差,但是国内产品只有国外产品的一半价钱,他们又是国内做得最好的一家。
我们经过一年多的时间,样品都做出来了,如果贴着需求走下去,也能有起色,但是人家并没抱多大的期望,上市一成功,我们就马上没用了,他们的目的达到了,同时还借我们扎了一下原协作厂家。
我们驻场研发期间,人家可是好吃好招待,住贵宾客房,和老板、高管们一起吃饭。上市成功了,老板们谈分成的时候没谈拢,我们马上就被切割抛弃。
为什么会选中我?2003 年一位朋友希望我帮他做个小程序,说纯帮忙,如果好用就拿出去卖,因为他们的同行都非常需要,就口头上一个约定,一个月就给他做好了,然后就是一通改进,他满意,自己用着很顺手,开始跟自己同行推荐,结果一发不可收拾,几十个用户,再收集他们的工艺计算,一综合成功率很高,最关键在于好用,当时市场上最好的同类软件卖 2 万多,我们定价 2600,因为当时我们还比较简单,后来我们涨到 5000,这时在网上搜索时,我们的软件居然被评为性价比第一,我们自己都没想到,最主要的就是好用,无需培训,而且速度很快,做一个设计几分钟就完成,十几个参数输入进去设计单就可以打印了。而同类中公认的老大,出一张单子大约要半小时,但是他可以做自由设计,做异型款,我们只能做标准款,不能做异型款,但是我们能满足 90% 的订单设计,足够用了。
但是盗版的来了,武汉一家公司,花 2 万就把我们的加密狗给卸了,自己再加上密,他们专干培训的,同步卖软件,他从正规渠道买你一套软件,然后获得你的正常更新,出了问题再转达给我们,后来我们也知道他们的套路,他也就不瞒着我们,公然说,要不是我们做培训,你们也卖不出去这么多程序。他说也有道理,确实有些客户是从他那里过来的,因为他们希望得到直接的售后服务。
再后来盗版的更多了,直接上中关村的光盘了,就那种 10 块钱几百个应用软件的光盘,我后悔当初应该买一张留作纪念。
后来生意越来越差,很多打电话的是非购买用户,不过还是会答复他。
08 年初一个陌生人约我谈合作,他后来成了我的老板,因为是他收购的我们,钱是那家预备上市的公司出的。而我供职 (外聘) 的一家单位也准备跟我解约了,因为有一家公司想跟他们合作,我在中间就比较尴尬了,再加上我同时做着两份差事,肯定不会全心全意为他们服务,这是最好的借口,之前我并不瞒着他们,因为他们给的外聘的钱太少了,事业单位能给的钱已经顶格了,我给他们可是没少挣钱,很对得起他们。2001 年开始做程序时,他们的合作人还在跟我讨论框图,我两个星期就把框架给他们搭好了,积累很重要,基础框架可能是几年的积累过程,但是换个方向就很容易了。
好啦,就吹到这里吧,该说正题了。
国家投资的研发项目很难控制研发过程,一是管理人员不懂,二是也没办法插手,三是脱离具体应用,做出来也未必有人用。
而企业,尤其是私企,功利性太重,利字当先。
很多时候不是钱多钱少的事,而是要有钱景,预期。这样的例子很多,技术入股,干股。
再就是管理体制了,事业单位是非常好混的,一哥们对我说,他考了微软的认证,有资格给别人搭建服务器,一单活儿,几千几万,在外面兼职没少挣钱,比我们这些编码的容易多了,看着一个个游手好闲的,有藏龙卧虎的,不过多数真的是游手好闲的。
续。
现在有些话都不敢说,一些网友的情绪让人有所顾忌,一提美国这些人气就来了,不骂几句似乎就不爱国,其实在我看来,真正的爱国是找出阻碍我们发展的问题,突破阻碍我们才能更好地进步,骂要是能解决问题到简单了,骂的不分青红皂白时伤及理性就不可避免了。
还是斗胆提提美国,美国的科研力量主要在企业,基础研究在大学,对比我们,我们的企业以前科研力量比较弱,大学也比较弱,我们有大量的科研院所,科研力量大量地集中于此,最近 20 年似乎有所改变,企业和大学的力量加强了,科研院所在弱化,这个趋势是应该支持的,国家针对事业单位的改革,实际上就是针对这些问题的,但是进展非常缓慢,现在的情景下,事业单位更成了躺平的大通铺,你若是在体制外躺平,你一无所靠,在事业单位虽然待遇低,但是还有个铺位。
事业单位是前苏联的国家体系的组成部分,前苏联的很多科研是不计成本的,很多东西是一次性的,很粗糙,给人留下傻大黑粗的印象,在市场经济下竞争力低下,这个不能不与其科研技术体系相关联,研究的不生产,生产不研究。
很多技术的发展是源于技术的雄厚积累,只有企业具备这样的能力,而我们的研究所是随项目走的,今天这个项目来了就做这个,鉴定完成交给国家,所以就诞生出一个科研成果产业化的怪胎。
美国国家也投资,但是他是买产品,F22,F35,F15,都是出标准买产品,你怎么做出来的我不管,洛马太强了,他也会给波音一些订单,比如 F15E,洛马,波音去研发、去积累,就像我们现在的华为。我不知道美国有没有 “事业单位”,应该也有,例如太空总署,有了解美国科研体系的朋友可以多聊聊,本老土没出国留学过,瞎说容易被人笑话。
如果国家投资公开投标,对国企,民营,私企,甚至外企,一视同仁,我就买产品,洛马敢卖我就敢买,成飞,西飞,沈飞也是参加公平竞争的,华为可以聘外国工程师,收购外国研究机构,那大家都可以这样做啊,高铁不是也这么干的吗。
瞎议论一下,反正现在是退休老头了,不怕被笑话了。
原因是:不是成果寥寥
认真的看了楼上的诸位大神的回复,这时我在猜测,获得的赞最多的前辈代表的就是科研人员,会不会为了自己代表的人说话,乱攻击新闻人,而我自己对这些东西并不是特别了解,所以我在怀疑我应该相信谁?然后我点开了辣个新闻,
这是责任编辑的名字
然后我百度了一下这个名字
我点开了百度上排在第一个的新闻
中新社东京 7 月 27 日电 (记者 王健) 日本神奈川县 27 日在相模湖交流中心举行追悼会, 悼念二战时期在修建相模湖水库中罹难的中国、朝鲜、韩国和日本劳工。
相模湖水库是日本第一个多用途人工湖, 于 1940 年开始修建, 现已成为神奈川县居民不可缺少的饮用水水库、发电站和休闲胜地。为修建这座水库, 日本当时总共动用了 360 万名劳工。除朝鲜、韩国和日本劳工外, 还有被侵华日军强掳到日本的近 300 名中国人。由于极其恶劣的劳动条件并遭受欺凌, 共有 83 名劳工丧生, 其中 28 名来自中国。
为让后世铭记这段史实, 日本有识之士和进步团体成立了 “相模湖建设殉难者联合追悼会实行委员会”, 从 1979 年起, 每年 7 月下旬都会为此举行追悼会。
当天的追悼会上, 500 多名与会者依次向象征罹难劳工之灵的三炷烛火敬献鲜花。追悼会上播放了日本大学生松本光制作的有关题材纪录影片《灯灯无尽》。当地市立北相中学的 55 名学生则以歌声表达对蒙难劳工的哀思。
中国驻日本大使馆一秘孟素萍在与会致辞中表示, 当年日本军国主义发动的侵略战争, 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 也给日本人民带来了不幸。战争中有数万中国劳工被分配到包括相模湖在内的日本许多地方, 在极恶劣环境中强制劳动, 其中很多人命丧异国他乡。我们不会忘记这一历史, 也绝不允许悲剧重演。
与会的横滨华侨总会常务理事符顺和表示, 如今日本的一些政治人物对过去的历史采取视而不见乃至抹杀的态度, 非常令人担忧。
长年坚持向年轻学生等讲述有关相模湖大坝建设历史的桥本女士对记者表示, 尽管目前中日关系严峻, 仍希望两国民众能够友好相处, 而为了让后世记住这些不应被忘记的往事, 她会一直继续讲述下去。
责任编辑: 屈舒芹
原谅我比较傻逼,我看了 n 遍,没看出来标题和文章有什么关系。
也许这是两个编辑,但是这种编辑写出来的文章,是对什么负责?人民币还是良心?
看的人多,补充一下。这里的 “为自己说话” 仅仅指公关,科普是太庞大的目标,不需要强加在专业院所身上,也只能是完成基本沟通之后再追求的目标。
-———
这个问题上骂媒体 sb 没有错,但是作为科研机构需要自己为自己说话,不能坐视 sb 媒体把自己描述成 sb。
美国的科研机构其实都很强调这方面,他们的用词叫做 “outreach”。比如很多学校经常会举办面向社区的讲座,每次由几个教授出马,把自己的科研内容、背景、应用前景等等简化到一般公众能理解的水平,配上丰富的图片、视频资料。我因为好奇去过一两次,偌大的礼堂里坐满了各种退休的老头老太太,还有很多下了班带孩子来的。大家其乐融融氛围倒也不错。天文系也办过面向公众的超新星观看活动,游客也是络绎不绝。
还有些活动包括开放日、与 K12 合作(美国的基础教育)、专门机构建立参观区等等。
比如著名的 JPL 每年会有一天开放日,把火星车什么的实物跟模型都拉出来展览,男女老少都可以去。今年据说去了有 7 万人,高速出口堵了三个小时。
网页: http://www.jpl.nasa.gov/events/open-house.php
基础教育的方面,他们也会举办一些比如中学教师培训、中小学生参观等等的活动。比如橡树岭国家实验室的网页:K-12 Students and Teachers Opportunities at ORNL
开放参观的部分也很多,比如 canaveral 角的航天基地买票就可以去看,某些核心部分美国人随便看,外国人验一下护照也能看。里面有完整的登月设备、航天飞机实物、土星五号部分,航天服等等。还有各种简化过的模拟器可以体验着陆、起飞、调姿过程。男女老少玩的不亦乐乎。
Astronaut Training Experience
再比如哈勃望远镜拍的很多照片都放在网站上给公众随便下载:HubbleSite - Gallery, 我就弄了很多来做桌面。。。
-——————
总而言之,搞科研的人不能用 “爱信信,不信滚,不要打扰我飞升” 的态度来面对公众。. 这个年代科研机构的工作是拿国家、人类的钱来给未来买彩票,钱花完了金主却听不到个响,某些媒体再来渲染一下,也不怪公众觉得科研工作者们站着茅坑不拉屎。
当然科研机构内部的经费分配使用方面,问题确实很多。。不过这是另一回事。。。短期内也很难改革,只能期盼着给真正一线干事的人好点待遇,对害群之马早点清除。毕竟大多数想升官发财的人不会选择这一行,选了这一行的,看重的也只是同行、公众的一点认可和自己心里的一点满足。
四年前,追着国际最新的点,想做一个巨噬细胞分型调控的课题,万事俱备只欠资金,自己垫钱做了个预实验,实在无力继续,遂放弃。
(在读研究生能申请的课题受限,自主程度低,还是要跟着导师的指挥工作)
到今年,看到这个问题刚刚被一个业内专家申请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做得风生水起。
只想说,不希望自己的遗憾,竟然是各个领域科研人员都需要面对的遗憾。
抱着专业书睡了三年办公桌,不是事儿
作息完全紊乱,胆囊出问题,不是事儿
精神高度紧张,常心悸失眠,不是事儿
做实验没时间,跟男友分手,不是事儿
为了课题笨拙滴应酬、周旋,不是事儿
那种痛心和打击,心中一团热火化灰…… 才是…… 最让人无力的伤啊……
我觉得,会不会是,我们做出来成果,他们看不懂?以前在驾校的时候,有个教练听说我在读研,就问我是学啥的,跟他说是电磁场微波专业的,他说我是不是做微波炉的,我说不是,跟他解释了一下我做过的东西,比如振荡器滤波器啥的,他并没有听懂,反而说学这个有个屌用,还不如学一门手艺,比如修车啥的,还说现在那些个教授研究的都没啥实际意义,把钱拨给他们都是浪费云云,我觉得媒体是不是也是类似的情况
大概就是这样:(科研人员)研究成果~(媒体)感觉没吊用~(所以)研究成果不算成果~(科研人员)懒得和你说那么多~(媒体)果然被窝问得哑口无言,大新闻啊大新闻(完结撒花)
我曾在某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工作,这些年参与的科研项目经费加起来超过一千万了,对当前我国科研界的一些现状有自己的看法。
首先,我接触的科研项目都有一个特点:重开题,轻结题。申报项目时需要把前景吹的天花乱坠,但签合同时往往又把约定的成果写得含含糊糊。这样,只要项目能拿下,就肯定能顺利结题。这是因为参与项目结题的专家基本上都是混一个圈子的,今天我评你的,明天就轮到你评我的了,至于项目结果好不好,没人关心。
其次,形成了科研寡头,越是大老板越容易拉到项目,可惜这些大老板都不怎么愿意潜心做科研了,拉来的几十万、上百万的项目都是由博士生、硕士生甚至本科生完成的;另一方面,高校科研的主力,讲师和博士后,却很难申请到大项目。
此外,整个科研界重论文,轻工程的思想也导致了科研成果转换率低。闭门造车用在可研究最适合不过,很多论文为了突出某些指标牺牲了其他指标,有严重的短板转换率不高。但高校偏偏就只认文章、专利,却从来不看这些成果有无转换的价值。
以上就是我的看法,虽然不怎么全面,但也反映了一些问题。
对这么大的一个国家只有 5000 亿的研发经费感到震惊
不同意吵架式回答。
这并非科研工作者不敬业,恰恰相反,非常多的科研工作者值得钦佩,他们以自己的努力,在有限的条件下创造了尽可能多的成果。
有限的条件就是科研经费的分配体制,或者说是整个科研管理和激励体制。这不是政治问题,是机制问题。合理的机制能够让选手们有更好的表现。
归根结底,需要好的游戏规则。科研、学术圈有自己的游戏规则,不少在国外做研究的朋友,和我聊时,一想到回国,最大的顾虑就在于此。而国内科研和学术圈的朋友也常常有同样的抱怨。高智商的一群人,大量的创造力被挥霍于形式与规则上,精力浪费在各种不合理的要求上,在行政层面的争夺中。
合理的机制,应该让钱到真正需要的人手里。五千亿经费,真正用在科研本身和优秀科研工作者激励上面的,能有多少?各种角色都来分一杯羹,难道不是众所周知的秘密么?真正靠谱的科研工作者却得不到支持。
前些天和一位在研究所工作的同学吃饭,他说他对和他一起做事情的研究人员一条根本的要求,就是不要作假。又和我聊了不少体制之下的痛苦,如何有智慧的在行政阻挠中做出科研成果。我很欣赏像他这样的科研工作者,再糟糕的环境,他们一直在前进。
我国的科研经费不是太多,是太少了。
你的科技实力比美国落后那么多,每年的科研经费却不及人家零头(这里特指某些领域,比如基础软件,航天等),你怎么赶超?用爱吗?
不知哪里听来的说法,我是比较认同。就是用美国 1.5-2 倍的科研经费,能达到美国 80-90% 的科技水平,就已经非常成功了。现在显然远远不及。
科研人员是要吃饭的。请睁大双眼看看那些科研单位的基层科研人员,曾经都是天之骄子,30 多岁每个月 7,8 千块,大城市好点可能有个 1 万多,并且有着论文压力,升职压力,项目压力的人有多少。干纵向?纵向钱再多有什么用?这里面没有一分钱是用来鼓励科研人员的。
上面说到升职压力,不在科研体系内的同学可能不知道,这真的是 “压力”,不是说升不了职躺平就好了,而是规定时间内升不了职直接卷铺盖滚蛋。问题是,升不了职是他不努力吗?并不是。我见过太多在岗位上矜矜业业,成天加班的朋友,做出了一点小成绩,但就是无法升职只能含泪走人的案例了。
-—-%%%%%
刚才忘记说了,补充一下,大学、科研单位属于事业单位,事业单位和公务员是不受劳动保护法保护的,劳保法管不着,劳保法管不着,劳保法管不着,单位有的是手段整你。因此,如果你离职了,不仅单位不会陪你一分钱,有时候你还得退单位钱。离职倒贴钱,你见过吗?我是见得太多了。
-—-%%%%%
有些同学可能会问了,至少你们不用加班,工作相对轻松呀。那请你来试试,你来试试。我见过一天看 5 篇以上论文,做两组实验,每天早上 8 点到,晚上 2 点走,一周 7 天都这么肝的朋友。这是很多组的工作常态,常态。问这个问题的人,你来试试,看你能不能挺过半年。
又有些同学可能又会说,国家养着你们,至少你们不用为项目发愁呀,安心科研不就好了。我只能说,同学,你太天真了。各大院校,科研院所,特别是科研院所,有哪个组不为项目挤破头。为什么,因为第一考核指标不是你论文做了多少,质量多高,而是每年的人均经费是否达标,经费,是经费,重要的事情说 3 遍。如果经费不达标,有些所是要求这个组直接走人的,或者不给这个组任何资源(这里的资源指的是不给职称名额等非常重要且要命的资源,不是什么项目资源,项目资源从来不用指望别人。),逼人走。那么,本就不太擅长搞项目搞经费的组,就越拿不到项目,最后只能走人。千万不要幻想国家会养着你。国家只给你发 3000 块的基本工资,其它的绩效都是从你组挣到的横向经费里发的。
那么横向项目和纵向项目有什么区别呢?纵向项目是由国家部委、地方政府发布的科研项目。横向项目是企业项目。他们的最大区别就是,纵向项目经费不能,不能,不能用来奖励项目成员,横向项目则可以用来奖励组员。所以,你别看有些组一年拿纵向几千万甚至几个亿,实际上他们组员很有可能不如旁边一年拿几百万横向的组有钱。
现在我国科研现状就是一个字 —“卷”。越好的高校或单位越卷。下面二本三本,或者地方上的小单位可能还好一点。所以,家庭情况不太好的同学,比较缺钱的同学,希望通过知识改变命运的同学,科研热情没那么高的同学,做科研请三思,这里竞争比社会上激烈多了,而且和你竞争的往往是一路学霸走来的王中王,你不仅要承受经济上的压力,还有承受随时被干掉的心理压力,还要承受科研压力。做科研上限很高,做得好的很多人 30 多岁就是杰青了,努力努力再过个 20 年说不定能当院士。但这都是凤毛麟角,凤毛麟角。做不上去的人可海了去了,而且这些人很多都是学霸王中王,你和这些人竞争会非常累。还不如找个好工作,即便成天 996 也比做实验肝论文轻松太多倍了。关键你能拿到的工资是你做科研的数倍甚至几十倍,搞不好还能达到 100 倍。又能获得社会认可和成就感。何必在科研单位这棵树上呆着呢。
共勉!
谢邀。
原因在于某些人没文化,一边享受着电子、医疗、材料、生物等各方面的科研成果,一边叫嚣:“成果呐?成果呐?!你们这群科研小婊砸,有本事你们出成果呐!你们有本事拿纳税人的钱,怎么没本事出成果呐?!”
没文化真可怕。
————————————
附注:邀请我回答时没有任何题目描述,不管之后再加上什么内容,我不打算改答案了。
然后来张截图(来自答案最下面接近被折叠的一个匿名答案中题主的评论):
题主,您怎么会没想到吶,是您邀请的我呀!
我没有深刻反思痛批科研体制问题,真是让您失望啦!
我就是您眼中的科研小婊砸!专注为科研界洗地一万年!
—————————————
我似乎被很多人反对了。
希望我认真回答的请移步至我在这个问题的答案:http://www.zhihu.com/question/24571021/answer/28247800
本人原则是好问题好好答,烂问题狠狠吐槽。
我个人觉得认真回答这种充满个人主观偏见的一句话问题是一件吃力不讨好的事情。
以德报怨,何以报德?
原文的连接已经看不到了,所以不知道这个 5000 亿怎么出来的。而且标题是中国科研经费超过 5000 亿,下面是一年 5000 亿是被贪污了。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
我查了下,我国 2020 年科研投入是 2.4 万亿人民币,5000 亿被贪污,也就是说 25% 被贪污了。我们组在院士领导下,也算是有几个国家重点项目,加之搞工程的,算是经费不少了。几年千万级别的项目都见过的。我们每次结题的时候被审计的啊,脱层皮都是轻的。贪污 25%?别说贪污 25% 了,25% 花的不对都是要亲命的事儿。而且现在情况下,严查关联交易,很多可能家用的东西都是政府采购,怎么贪污啊。。。。
我现在就想问:我们组这么大经费体量,我们都根本贪污不到。那贪污的份额都被谁拿走了?
所以这个数字一看就是扯淡的。。。。
啊,吃了五个馒头就饱了。
好浪费,早知道不吃前面那四个,直接吃第五个就好了!
7.13
那七成的浪费,不是什么 “合理损耗”,也不是什么 “润滑剂”,他甚至还不如贪污懂吗,哪怕导师拿这个钱去做按摩,也比这么浪费了好。
那只是由于导师的无知和漫不经心完全浪费掉的钱,最后拼凑一下变成一个个的虚假的文章和数据。
这就像是去研究女性前列腺癌的治疗一样。你可以拿这个梗去骗骗父母辈的人,但你自己的主治医师都没抓住这个梗问题就很大了。
——————————————————————
贪污只是小问题,真的。
真正做科研的,都应该知道找到真正靠谱的方法,理论有多重要。
中国 xxx 大学的 xxx 教授用的这个方法,提出的这个理论,能不能信?我用同样的试剂,能不能重复?
他的文章发在 3 分的杂志上,8 分的杂志上,还是 15 分的杂志上?
我以前看过一个数据,说是中国人七成的文章数据没法复现,是真是假大家的心里应该有数。
当然,对于个人而言,只能是尽量参考高分文章,比如有些导师就很爱说,低于 10 分以下的文章都是垃圾~
但问题是,管他 3 分还是 30 分,这些文章都是用的科研经费做出来的啊,而且低分文章是占大头的,任何领域都遵从二八定律,八成的文章都是垃圾?我们 80% 的科研经费,做出来的东西连重复性都没有?
而且,最最严重浪费,是对人的浪费,每个研究生国家花了多少钱去培养?而导师又是怎么用研究生的?
应该庆幸,我国公民的科研素养还很低,如果有三分之一的公民有一般的科研素养,能看懂各位教授导师究竟在做什么工作,各位教授导师现在就应该蹲在牛棚里了。
下面说的事情可能会暴露我是谁,所以我可耻的匿了
首先成果不是寥寥,详情可以参见排名靠前的答案,媒体的意思是拿不到诺贝尔奖不算成果。
我主要想给大家讲一下待遇问题(以我们单位为例)。
我本科毕业于非 985 211 高校,专业是苦逼化工,现在在中科院某所读博,给大家讲几个我们所研究人员的待遇的小故事吧。研究所地点在青岛(一个苦逼的城市)。
我师兄,博士毕业三年,能力很强,一直是老板的左膀右臂,三年不顺,青基一直没中,所以一直没有升到副研。前几天给我讲的他每月工资,全部加起来 9000 块左右,扣掉五险一金剩下 6000+(我们所五险一金还是看的过去的),住在所里,租所里房子扣掉 1800,每个月到手是 4000 块,他要用这 4000 块养活老婆孩子还有丈母娘,今年刚生的孩子,奶粉纸尿裤等等都要用进口的。每个月剩下的钱很少,最近还想买房。
另一个师兄是硕士毕业留所工作(这种情况是最尴尬的),毕业五年,全部工资 7000+,五险一金扣完剩 5000+,每个月房租扣 1500+,剩 3500+,最近老婆怀孕,要各种花钱,每个月的钱全部用来养家剩下的也很少。
我们课题组的情况算是好的,老板人很好,能体恤员工学生。在所里大老板有相当大的权利影响你的工资,昨天听说我们这有个特别变态的老板,因为今年上半年经费情况不如去年同期(他们课题组已经很有钱了),宣布开始扣绩效工资,一个员工这个月扣完到手只有十块钱(这个月扣了冬季的取暖费,按照住房面积扣,多的 2000+),那个员工还有一家人要养,都快崩溃了。
研究生方面,相比很多非 985 211 学校来讲,中科院的研究生待遇算好的,在全国属于中等偏上(我只能说说化工化学专业),我们所的待遇是这样的,硕士(二年级,三年级)每个月北京会发 500,课题组给 800-1000(具体由导师决定)所里给 400。博士(二年级,三年级)每月北京发 1000,课题组给 1300-1800(具体导师决定),所里给 400。每个学生每月有 320 块饭补(导师一半,所里一半)。所以从上面来看,一个学生发的钱很多还是从老师课题组来的。
我们所来说,研究经费的使用管理非常严格,所有的钱(横向纵向)全部在所里的账号。要使用的话要层层审批,我们到外面测试公司做个检测,回来拿发票报销,财务都要看我们的测试结果。每年课题组要向所里缴纳各种费用,办公室实验室中试车间的房租水电等等,买药品的话找代理商,你直接找他订,他拿订单去找所里要钱,那价格肯定不是你能决定的了。据说每个课题组每年没有 200 万,这一年你别想能撑下来,我们所里现在已经有几个课题组因为没钱撑不下去解散了。所以这些老板们压力很大,年初的时候拼命跑项目,好让自己松口气。
我觉得我导师活的就很累,虽然他能力很强,但是他带着这个将近 50 个人的团队(工作人员有 20+)每天都工作到很晚,发邮件经常夜里三四点钟,年纪轻轻的腰已经不行了。
中国的科研人员并不是不努力,也不是不出成果,现在我们这个研究领域中国人做的也很好。主要是现在的科研管理制度,他们要让你在思想上成果上超越欧美,但是他们在制度上又赶不上欧美。相让马儿跑,又不给马儿吃草(这是小平同志说的?)是现阶段最大的问题。
手机码字好累啊。有问题请指教,大家讨论一下。
因为中国媒体不关注科研,只关注噱头。
中国媒体对科研成果的唯一认识就是:有没有得诺贝尔奖。
我勒个去,媒体所谓科研成果就是像苹果一样牛逼的手机吗?你家的瓷砖就是粘土烧烧上个色就行啦?你家的日光灯节能灯那么亮那么白你以为都是外国进口或者中国代工的?你以为那么纯洁的 A4 纸制造专利都是日本的?你有没有想过如果不是广州水泥行业开展垃圾回收再利用项目,广州早就垃圾满城了?拜托你去不了 Web of science 查不了国内科研工作者山一样的科研论著,起码也得去知网了解国内普通研究生水平的研究成果,再来这里大放厥词可好?为什么我最近都不想看报纸的科技版了,一个活在上世纪,一个活在当下,代沟太严重了。
五千亿是怎么得出的→_→,记者真轻松,我们写篇论文各种引用出处才敢用。现在有几篇新闻是有注释的。这样无聊的新闻真是…… 炒冷饭
众所周知,中美的科技水平相差却越来越小,已经小到美国都焦虑的程度了,一大批企业大学进了美国实体清单,按照某些媒体的说法,中国科研成果寥寥,说明中国啥都不用做就可以躺赢美国,实在是太厉害了。
可耻的匿了。
一方面说待遇的事儿。话说做科研的人也要吃饭养家不是,你是可以忍受那份清贫,可你的家人你的老婆你的孩子忍受不了啊。欧美的科研人员的待遇,不说别的,研究生是给的足足的,导师就更不用说,至少中产算吧。有些国家的科研人员待遇,网上可以查,比如加拿大。国内呢?这个问题咱说了不算,问问广大的丈母娘么,妓者同志可以去北上广作个调查,这个不难对吧。同时,目前在位的或者掌握实权的,都是 50 后、60 初,这些人吃过苦,但一大特点就是抠门,把钱看的特别重,也进一步加剧了待遇问题的恶化。
另一方面,说机制。建国初期那些知识分子无私奉献,一心为国,不谈贡献和回报。但是,时代变了,正常人再也忍受不了,“要坐轿子先抬轿子”,荣誉都先归领导归团队之类的,毕竟大家都是吃五谷杂粮的。华为讲:“我们不让雷锋吃亏,雷锋也是要富裕的,这样人人才想当雷锋。” 这才是人性化的管理方式,和激励方式。同样,管理者是 50 后、60 初,这些人也同样没有像任正非那样的觉悟,巴不得你多给他抬几年轿子呢。如果这些管理的体制、机制上不去,投入再多,也未必出得了大成果。这不仅仅是钱的事。
同意楼上的一个观点,这不是新闻界的观点,而是上面的意思。密集发文的背后一定是有考虑,有大动作。记者么,也是为了国家宣传需要。
难道没有人质疑一下这 5000 亿是什么鬼?原文提到 “全国公共财政科技支出超过 5000 亿元”,这钱都花在什么地方了?我觉得这 5000 亿里面绝大部分不是用于基础科研的……
2014 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拨款总额只有 119 亿多点,这应该是用于科研项目最大金额的拨款了吧,才 119 亿!而其他项目的拨款总和应该也超不过 119 亿!可见用于科研的部分连 5000 亿的零头都不到!我想着给所谓高科技公司退点税可能也算科技支出了~ 全国哪哪修建个高科技产业园可能也算科技支出~ 总之大部分应该是跟科研没什么关系的支出!所以,这种报道只是偷换得一手好概念而已!
============== 更新 ===============
特意去网上扒了一些数据:
2013 年全国公共财政支出决算表
其中:科学技术 5084.30 亿
-————– 其中:基础研究 406.66 亿
-—————————– 其中:自然科学基金 171.29 亿
以上科学技术 5084.30 亿,就是文中说的那 5000 亿。而其中基础研究 406.66 亿,才能和普通人心中的搞科研扯上关系。而最后自然科学基金 171.29 亿,这才是科研工作者真正能够申请的经费!我想原文的意思就是要拿这 171.29 亿的产出来质问那 5084.30 亿的投入…… 这不是偷换概念是什么?!请原谅我不知道科学技术支出下面那么多庞杂的科目代表什么意思,但我可以肯定大多数科目和普通人心中的科研扯不上半毛钱关系……
作为医学狗就大概说两句
说实话 5000 亿,看完原文直接瞎了,原来才 5000 亿,讲讲自己熟悉的方面,5000 亿能不能把洛赛克、耐信、雷诺考特、倍他乐克、络活喜、立普妥这些做出来?恩绝对问题重重,我还没把最出名的几个诸如蓝色小药片和阿司匹林放进去呢
前两天从网上有人表示 3000 就够生物实验室,楼主去查一下 WB 实验一抗二抗的报价,基本算是最常用最普通基本每人都会的实验了,我倒想知道 3000 块你敢开生科的随便那项实验?
顺带个人还对化学研究较为深入,听闻学长某隔壁实验组做贵金属催化剂一坩埚一万 +,废了只能倒掉,你说呢?
成果寥寥,一方面媒体恐怕成果摆在面前也看不懂,另一方面他们终于能理解的成果,你觉得这点钱多少年能出一个?
隔行如隔山,没事别瞎逼逼
我只说我的情况:
1. 本人副高职称,在某科研单位算是做得不错的了,所有工资上卡,加公积金,补贴,年终等年终,可以保证基本生活收入,但一直不能让我安心的面对父母,子女的现在及将来的花销。
2. 靠专业知识今年挣了点银子,数年收入吧,第一反应是,这下好了,我可以安心搞科研了。
3. 真的有那么一群人在不计回报的热爱科研工作的。
4. 科研管理上存在的问题总是会有的。没有问题,哪儿来的进步?
当你怒喷国内学者配不上那么多的科研经费时,就不要鄙视那些学成出国不回来的人了。科研做得好,人会很自由,可以定居的国家很多,而且不需要投资移民。
只要求奉献,不讲待遇,是反人性的。
题主提到的这种功利心态恰恰是基础研究最大的阻碍。
或者说这个问题本身就是答案。
所在的学校在国内算一流名校了。自黑下我们实验室。
之前我们实验室和其他几个名头非常响亮的单位一起申请重大专项,我们这边的项目申请书是一个学弟写的,老师们心里根本不清楚原理细节,也不清楚项目最后能干啥,照样能把申请书吹得上天入地无所不能,差一点点申请到八千万的项目。
我只想说,纳税人的钱真好骗!
真实的情况就是,干实事的老师寥寥无几(这部分老师还不一定有好的地位),大部分老师的第一要务是申请项目(我所在的学校算不错的了,其他差一点的学校我相信更严重)。你要是能申请到几千万上亿的项目,养着一堆老师和学生,你在系里面,甚至学校里面的地位,简直无可撼动。
至于这些项目最后怎么结题的,呵呵呵呵呵… who care…
前面很多答主说到成果寥寥是科研经费太少,我觉得应该加个限制,是最终给到实际做事的科研人员的经费太少。
前几名的答案是有多大怨念啊… 我们一定要站在公众的对立面吗?
公众对科研经费利用效率不满,学术界就有义务向公众解释。科研投入本来就是财政拨款,每年拿了那么多钱,无论怎么样都该有所交代。
所以前面几个答案的意思是,学术界只需要向上面的人有所交代来争取经费,完全不需要管公众意见?
这样真的好吗?这可不是科学界的惯例啊。
向包括公众在内的资方解释自己工作的重要性和意义是学术界的义务。
这种时候更应该向公众认真解释,而不是批评公众无知。公众的科学素养不高,所以更需要学术界在各种公开活动中通过宣传科普提高公众科学素养。
最好的关系应该是,学术界和公众相亲相爱,而不是 “浪费那么钱搞什么鬼‘,更不要” 跟那么傻 b 的公众费什么话,他们又不给经费“。
整体科研待遇很低。真正在科研口做到贪污不是那么容易,尤其在中科院这样层层严格审计的体制。李宁院士事件,在三四线城镇一个镇长眼里也许根本不算什么。
拿我来说,中科院博士毕业的待遇,助理研究员 6k 不到。老板申请一个 2000 万的 973 项目,要 20 个人分这杯羹,而且这区区 2000 万前期预算、申报、繁琐冗余的程序真的让人崩溃。
所以,对于这个新闻,只有科研圈里的业内人士才真正的无语了。哎。。
最近我糊是怎么啦?
带节奏,各种瞎鸡儿冲,摸黑各种行业各种人,
kpi 有那么重要?
各种提问的方式,一看就是号召键政喷人,
比如这个提问。
我就想问问,中国的科研经费这么低,成果真的不算少了,好歹和全球比一比,拿点数据说话。一开口,都是喷人的。
从一个理智,智慧的 APP. 逐渐变得狰狞,
吃枣药丸。
媒体人不是无知,只是利用了一些人的无知和嫉妒心理来制造舆论争议罢了,从医生,到公务员现在到科研人员,只要是这种高学历或者看着体面的工作总能挑起某些人的敏感神经,其实这么多年来这些叫媒体的东西有什么能叫成果的成就么,呵呵,真是可笑
70 周年阅兵式上,99A 坦克、歼 20、隐形查打无人机、东风快递一堆堆,哪件武器搬出来都能让这个星球上绝大多数国家馋得流口水,某些武器,就是那个不太亮的灯塔都得流口水
新闻还特地说了,全部是国产武器
怎么到某些人嘴里,就科研成果寥寥了?
东风快递就该给这号就知道说风凉话的人送过去
14 年的问题,咳咳,7 年过去了,不知道现在是什么样呢?
那么庞大的科研经费支出,效果当然是明显的。
C919 大飞机、500 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中国天眼 FAST)、探索号科考船、复兴号高铁、北斗导航等一系列科学技术成果表明国家花的钱并没有完全打水漂,说明增大科研经费支出对于打破卡脖子技术壁垒还是很有效果的。
不过我说没有完全打水漂说明其中有一部分经费还是打了水漂,养了许许多多以水文章为身的科研工作者。虽然你不能说他们做的工作完全一无是处,毕竟他们也贡献了大量的高 IF 论文,促进了一些领域的发展,但还是想说他们花着纳税人的钱讲了一个个很难走出实验室的故事,更别提其中一些人想法设法为了获得更多的科研经费,为了从科研经费中套现而不择手段。
但我们决不能因为这些人的所作所为而降低科研经费的投入,目前,我们还有许多卡脖子的技术难题,国家是想把科研经费花出去,虽然知道科研转化率可能不会很高,但只要基数足够大,那么最终成功的课题也相应会提高,而依托这些成功的课题,最终算下来还是赚的。
报道科技新闻的记者,或者媒体科技版面的责任编辑应该有一定的科研背景。
否则,只能胡说了。
我觉得,应该有正反两方面的分析。
先说反面,也就是同意题目观点。
原因是,我们不太重视基础科学科研,因为发展急顾不上。至于这样的好处和隐患,大家都看见了,我想国家也不傻,有钱了慢慢改方向嘛。
另外我们科研为行政服务,学术环境,官僚主义,学术造假腐败等等问题,也是客观存在。咱们就假装美日印没有这种问题,人家都是完美体制,那也没关系,学习借鉴就好。
再说说正面的,也就是不太符合题目的一种观点。
看看我们的制造业,航天,医药水平(出国的人才有体会啊各位),基础建设(比如能源高铁等等)…… 哪一个没有技术,不需要科研。
当然还是那个话,如果应用科研不是科研,只有研究数学上什么猜想,宇宙起源或者生命基因工程(我们其实也领先)才是 “科研” 的话,我也无话可说。
只是想晒晒图。
这是娱乐。
这是好玩。
这是逗乐。
这是听响。
这是解闷。
以上都和科研无关。
我估计是国家觉得,春节禁放烟花爆竹,让大家图个热闹搞得。
不属于科研,属于文艺战线百花齐放。
科学家的肚,是杂货铺。
科学家会武术,流氓都挡不住……
1. 成果并不寥寥
2. 科研经费只有五千亿,维稳经费都有七千亿了,你认为那么大个国家那么多人,五千亿能干嘛?
要提高自己的姿势水平
实名反对
的观点。作为一名科研人员,你的戾气那么重,不知道你科研搞得怎么样。
现在越吐槽的东西,越说 ZF 不好的观点,点赞越多,真是越来越无语。无论什么样的新闻,总是有人混淆视听。在知乎上游行的网民大多数是知识分子,大家要了解事情真相之后,再点赞或者发表意见。
我说下我的情况啊,我前些年老板一年都不发钱(无论硕士和博士),你没听错,一年到头不发钱。现在学校强制学校里的每个老师对硕士生发 200 块 / 月,博士 600 块 / 月。我没必要为了两百块说 ZF 的好话。没错,本应该属于我们的钱归入老板的腰包了。
你说
清华的实验室是按照平米数要交房租的。钱拿下来都是层层剥皮的。你问我都拿来干什么了,我无可奉告。我们学校也是这样。应该每个学校都这样。我就纳闷了,做试验经常要用到大功率的设备,或者循环水,那么多仪器设备齐开,消耗掉的水和电,难道不需要钱么?难道这笔钱每年学校给老师交么?又不是家用电器,使用频率那么低,一年到花不了多少钱。每个实验室每年用掉的电费和水费其实是相当可观的。按照这样的逻辑,学校就应该给学生无条件地提供宿舍,不应该收费。网上搜到得浙师大科技实验大楼科研用房收费管理办法
科研人员从事的科研工作确需学校提供场地的,学校将根据办学成本,收取一定的使用费,促使科研人员树立成本意识、效率意识、竞争意识。为规范科技实验大楼科研用房的收费管理,特制订本办法。
一、收费标准及管理
1.收费标准:每平方米(按使用面积)每年支付 50 元。
2.收取时间:科研用房使用费一般按年度收取,第一次在签订用房协议时收取,以后在每年初收取。
3.房费来源:从课题经费(校级课题除外)或教师工资中列支。
4.收费用途:科研用房的使用费直接交计划财务处学校专用科目,作为实验室使用效益奖励资金或实验室条件改善基金,由设备处负责管理使用。
至于你说的
至于一线人员「贪污腐败」。这么说吧,老师组织几个研究生做一个课题,做到 12 点多,要吃点儿东西吧?
5 个人,一个人吃 30 的麦当劳过不过分?就是 150。
通宵肯定不是一次两次,一个大项目下来,通宵个 20 回不过分吧?就是 3000。
这笔钱谁掏?走项目资金过分吗?
你一个老师好意思带着研究生通宵不给夜宵吗?
但是你说总是老师掏钱你觉得合适吗?
要求报销很过分吗?每个基金都有劳务费的,大哥 / 大姐。面上项目和青年项目的劳务费最高比例是 15%。国内的科研经费只有很少的潜能用于劳务,这是国内一直存在的重物质、轻劳动者收入现象。在国外,科研经费的大部分都是用来雇人的。一般博士后、助研的费用都是老板从科研经费中出的。
其次你说
一线研究员工资之低令人发指,几千元也不懂是不是在打发叫花子。基层薪水之低,令人发指,人才流失严重根本难以维系,同时外行领导内行,看资历,资金被瓜分,几层审批下来早就不是那么多钱了。
工资确实是很低,这个我承认。无论是对于一个讲师 / 副教授,还是对教授,工资是非常低的。我所在的学校,教授一个月也是 1 w 多 / 月。更不用谈讲师,博士博后了。这也是很多硕士博士出国读书的一个很根本的原因。无可否认,硕士生和博士生其实是主要从事一线科研工作的人,无论是大小项目还是什么,硕士生和博士生人才的流失,对中国的科研有很大的阻碍作用。不过好消息来了.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管理出台新规 确保科研经费用在 “刀刃上”。这个制度上的问题应该会有好转。教育部:财经纪律要成为直属高校 “带电高压线”,” 教育部关于直属高校落实财务管理领导责任严肃财经纪律的若干意见。
扩大劳务费开支范围,并取消了比例限制
建立项目间接成本补偿机制,将项目资金按直接费用、间接费用划分
现在我们可以说说我们国家科研实力真的怎么样了。这是最新出的 “中国 SCI 论文的五年表现”(原文链接(科学网—中国 SCI 论文的五年表现)侵权删)。
基于科研产出对科研活动进行测度,是评估国家科技发展水平的视角之一。科学论文是科研产出的主要形式,也是文献计量分析方法进行科研评价的主要依据。汤森路透集团发布的 Web of Science(WoS)数据库收录了全世界 10000 余种重要科技期刊,可以较为全面地反映科研产出的概况。本文基于 WoS 数据库论文(按照国内科研界的习惯简称为 SCI 论文),对中国的科研产出进行定量分析,并与世界主要科技国家进行比较,揭示 2009~2013 年中国科学整体发展态势。
2009~2013 年,中国的 SCI 论文表现出以下文献计量特征。
一、产出规模
2013 年,中国继续以 SCI 论文产出大国的形象活跃在世界科技舞台上:SCI 论文数量达到 21.9 万篇,占世界总量的 16.2 ,进一步缩小了与美国 SCI 论文量的差距。整体而言,中国 SCI 论文保持高速增长的发展态势符合新兴科技国家处于起步阶段的典型特征。
Fig.1 2009~2013 年 TOP10 国家 / 地区 SCI 论文数量(a)及论文世界份额(b)TOP10 国家 / 地区按 2013 年论文数量遴选
Fig.2 2009~2013 年 TOP20 国家 / 地区 SCI 论文数量增长率 TOP20 国家 / 地区按 2013 年论文数量遴选
二、学术影响力
中国 SCI 论文的学术影响不断提升。2009~2013 年的引文数量列世界第 3 位;2004~2008 年、2009~2013 年这两个五年期相比,论文的篇均引文由 3.19 次增加到 4.54 次,论文引用率从 55.22 上升至 63.35 。但数据显示,论文总量的快速增加是中国整体学术影响力提升的主要原因,与欧美科技强国相比,中国 SCI 论文的影响力仍有待提高。中国科研成果的总体影响力主要源自中国研究规模迅速扩张带来的红利。
Fig.3 2004~2008 年、2009~2013 年主要科技强国与新兴科技国家的篇均引文
Fig.4 2004~2008 年、2009~2013 年主要科技强国与新兴科技国家的论文引用率
三、学术引领性
2008~2012 年,中国引领指数的世界排名从第 13 位上升至第 9 位,在全球引用网络中的影响力有所提高。与引文数量排名居世界第 3 位相比,中国论文的引领指数表现不及前者。这说明中国论文的被引总量虽高,但被其他国家引用不够广泛,学术影响力的辐射范围相对较窄。如何产出具有广泛影响力的高水平科研成果,提升中国科研工作的学术引领性,将是未来需要着力思考和关注的关键问题之一。
Fig.5 2012 年 TOP10 国家的引领指数(按 2012 年引领指数遴选和排序)。
在 2012 年引领指数得分排名 TOP10 国家中,美国的引领指数为 0.278,其余国家的得分均在 0.1 以下,这表明美国在全球引用网络中处于核心位置,学术影响力具有绝对的领先优势。
Fig.6 2008 年、2010 年、2012 年 TOP25 国家 / 地区引领指数排名(按照 2012 年引领指 数得分遴选和排序)。
美国、英国、德国和法国在 3 个时间节点稳居排行榜的前 4 位。除俄罗斯外,中国、韩国、印度等新兴科技国家的引领指数排名呈现稳步上升的状态。这说明新兴科技国家正逐步走向国际科研舞台的中心位置,科研成果被引用的强度和广度都不断提升。
四、国际合作
2013 年,主要科技国家 / 地区的国际合作率相对于 2009 年均有所提高,揭示出各国 / 地区积极推进国际合作研究的整体趋势。中国在 2013 年 SCI 论文的国际合作率比 2009 年上升了 1.6 个百分点,为 25.9 。同期,中国开展了更密集、更广泛的国际合作,在国际合作网络中的位置日趋核心。
Fig.7 2009 年国际合作网络图
Fig.8 2013 年国际合作网络图
2009 年、2013 年国际合作网络。①在合作频次阈值均为 300 次的前提下,2009 年国际合作网络中有 49 个国家 / 地区,2013 年国际合作网络中有 57 个国家 / 地区。②图中连线粗细代表国家 / 地区之间的合作频次的差异,国家节点颜色的差异表明该国合作国家的数量有所不同,可以揭示不同国家合作广泛程度的区别。
2009 年,中国的国际合作接近中心度为 0.6,位列世界第 13 位。2013 年,中国这一指标上升到 0.757,世界排名跃居至第 6 位。表明中国在这五年正在逐渐向合作网络的中心位置靠近,在国际合作中的表现日益活跃。
然后咱们再来讲讲中国近些年做科研的顶级工作:Science,Nature 和 Cell 数量的变化。(科学网—清醒认识国人学术论文量多质劣的残酷现实)
在《自然》、《科学》和《细胞》三大牛刊上数量从 2007 年的 74 篇,增加到 2013 年的 224 篇,绝对数量增加了 200%。但是和美国等国家相比,绝对数量实在太少,即使是 2013 年也不足美国的 10%(中国 224 篇, 美国 2392 篇),这和论文总数量占美国的 59% 相比,相对差距竟然是 6 倍。
顶级工作,虽然和美国比,还是不行,但是不可否认,近些年来增加速度是非常非常快的。
再说科研经费问题,Chinas rapid rise in glob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China’s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intensity – which accounted for 1.98% of GDP – has “increased sharply” and has caught up with the combined European Union expenditure of 1.97%, according to OEC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dicators released on 17 January.
While historically Japan had higher R&D intensity than most other large economies, several countries have recently surpassed it. Currently, Israel has the highest ratio at 4.4%. South Korea is second at 4% and Finland third at 3.8%, while Japan and Sweden are both at 3.4%.
Other countries ranked by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Indicators 2014 as having a high research intensity include Denmark at 3.1%, Taiwan at 3%, Germany and Switzerland both at 2.9% and the United States in tenth position at 2.8%. 这个说明,中国科研投入力度其实还不算是大的,现在才赶上欧盟(科研占 GDP 比例为 1.97%),日本投入科研比例占 GDP3.4%。
最后说下,近些年来,大家对科研成果越来越重视,对自然科学方面的诺奖越加期盼,但是科研腐败等问题层出不穷。大家总是容易被新闻媒体中抓人眼球的噱头的新闻标题说吸引。以为中国科研人员啥都没干,就干了贪污腐败潜规则学生的事。事实上,中国真正走入科研正轨也没多少年,近三十年才真正有科研环境,近二十年才有钱搞科研。China’s research is work in progress|Comment |chinadaily.com.cn
Our research suggests that Chinese enterprises most likely overstate spending on R&D to meet “official” criterion set for companies to achieve “high-tech enterprise” or “innovative enterprise” status. Local governments may overstate spending on R&D to meet the central government’s growth targets and win intercity or interprovincial competitions, and managers of state-owned enterprises or local governments may exaggerate spending on R&D to score higher on performance reviews and secure promotions.
Even if China is set to surpass the US in research spending by 2020, this only shows that the gap between China and the US in R&D spending is narrowing. But this does not equate to the closing of the technological gap between the two countries. Technological advancement is a gradual and long-term process of knowledge accumulation, which requires a sustainable approach to investment designed to enhance an economy’s capacity to innovate.
We should also remember that the US has enjoyed a far longer period at the top table of innovation. In 2013 Chinese R&D intensity reached 2.08 percent, a target that the US readily achieved back in 1957 when its R&D intensity reached 2.15 percent.
World-class R&D spending does not guarantee the production of world-class research. Indeed, Chinese R&D spending is not all spent on R&D. According to The Investigation Report on the Status of Science & Technology Workers in China by the China Association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 2003, only 40 percent of the budgets for R&D programs were used for actual research programs. Chinese scientists are preoccupied with quick outcomes and immediate returns under the current performance evaluation system. Misuse or abuse of research funding is also widespread.
While the international science community faces a long struggle to preserve research budgets in the face of government spending cuts, many will look at China in envy as it begins to outspend the US in R&D. But a more complex picture lies behind the statistics: China has a long way to go to not only increase its investment in R&D, but also significantly enhance its innovative capabilities through effective and efficient use of this increased R&D spending. 在 2020 年,中国的经费会超过美国,但这并不会意味着中国的科技能超越美国。科技进步是一种螺旋前进和长期的积累过程。美国积累了那么多年,中国是后起之秀。大家又何必太苛责。近些年,大家(尤其像我们这种天天实验室教研室的科研汪)应该可以明显感觉到,在顶级期刊中国的科研越加频繁得出现在封面,大家的日常生活中也能感受到科技的进步,尤其是前段时间填海的事。科研制度上的漏洞,会一个个被补上。
最后一句,作为科研人员,要保持赤子之心,不要戾气太重,大家平常私底下吐吐槽就够了,或者在小木虫上这种科研专业网上就好了,不要再发到大众网上来。你不喜欢科研穷,那你完全可以去干个别的赚钱的。但是真正喜欢科研科研搞得好的,现在的学校政策和国家的政策真的很好,完全不用担心生活的问题。对非科研人员,希望大家保持一颗求真的心,不要轻易被网上一些吐槽声混淆视听。
我也热忱希望诺奖有中国籍的科学家站在领奖台上。
评论里都在批评我不让人们发声。不是这样的,我是说让科研人员不要乱吐槽,并没有不让普通民众不发声。普通民众有权发声,因为他们是科研的买单者,科研人员是最懂得真相的人,也是执行者,是当事人。当事人可以好好说话,说存在的问题,客观冷静地分析问题,不要戾气乱行,不要乱吐槽。大家都懂得,吐槽的时候一般会喜欢一棒子打死或者一刀切,这情况会让人觉得科研人员的基本素养的缺失,更为重要的是当事人乱吐槽会让普通民众觉得好黑暗好腐败,但事实情况是都在一步步变好。大家在网上要谨言慎行。
总体来说,离国际领先水平还很远。
少部分领域有些人跻身世界前列了,但是主要还是近几年引进的海归在出力。
不过做科研这种事情,并不是今年投钱,明年就能马上出成果的。比如一个顶级的文章,它是需要 90% 以上的基本功再加 10% 的新东西的,而国内由于前几十年完全没积累,现在还在追别人前些年的基本功呢。不排除直接跳过前人的东西直接干新东西的,但是那种只适合推倒重来的领域。一般还是得累积的,也许以前别人干 20 年的东西,我们只要 5 年就能复制出来了,但是绝不是一两年就搞的定的。
再过 5 年,中国的科研在国际的影响力应该会更明显一些。刚过去的五年就已经有看得见的变化了。
——————
刚有看了那个新闻,和前几天的那个贪污 2500 万想呼应,应该是要整顿了。
结论: 我认为,在目前科研经费充足的情况下,较低的博硕士工资难以吸引高素质,多见识,又用功的优秀本科人才在国内读博。
以我所在的 zky 某所为例。
相比国内高校,所里对硕博待遇已算差强人意。(硕博连读工资大体几年级就几千,封顶四千)。
作为国内待遇最好的博士培养地之一,吸引到的学生质量也是良莠不齐。
以我为例,答主本人 985 毕业,本科期间经历了无数次智商,见识上的碾压。但上了研究生发现,鲜有出现这种情况了,甚至经常变为我碾压别人。。。同学们更多的是在用功程度上远远碾压我。
有人也许说,做科研不需要智商和见识,我认为,在进行科研的量变研究 (已经有成熟体系,只是需要将此体系应用于更多反应) 时,智商和见识并不是很重要; 但当进行科研的质变研究时,这两样必不可少。
因此,我觉得提高待遇,吸引很多优秀人才在国内做科研才是重点。
科研成果不取决于科研经费,取于孤愤。这不是我说的,是司马迁说的:
盖西伯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 乃赋《离骚》;左丘失明, 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 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 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被关在监狱有啥经费?有啥科研经费!
被放逐有啥科研经费?
瞎子有啥科研经费?
瘸子有啥科研经费?
……,……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谁又给腐迁科研经费了呢?他穷的连两蛋都保不住。保住两蛋要交五十万,他没有那么多钱,他就受刑。但是他还是有个公职,年薪一万美元。所以他没有两蛋,也能孤愤。
所以说,伟大成果都是出于孤愤,两弹一星即是,这些灿若星辰的科学家有啥科研经费?给你一千亿,你能演出周易吗?你能吗?
我国若有孤愤的人,也就会有科研成果了,只可惜这样的人大海捞针,所以被卡了大脖子。
那么孤愤如何创造呢?那就得有个基本的福利保障。也就是社会福利保障。没有科研经费不要紧,没有吃穿的保障就不会有孤愤。
看那些科技强国,深知这一点呐!2005 年美国家庭贫困线是:单身年收入 9570 美元、两口之家 12830 美元、三口之家 16090 美元、四口之家 19350 美元、五口之家 22610 美元。如果一个家庭的年总收入低于当年联邦政府划定的标准线,就被认定为贫困家庭,有权获得政府资助。全国统一贫困标准的设定,保障了多数低收入家庭被纳入到社会救助体系之中,维护了社会救助制度的公平与公正。
在 2005 年,美国就知道,一个人,要是让他能孤愤,一年最少一万美元,让他吃饱喝足,他就或许能孤愤。所以,低于一万美元的政府就给救济了。让每个人都有孤愤的前提,这才能培养出孤愤,这才能产生真正的科研成果。
人就是这样,人有三大本能,食欲、色欲、求知欲。不足一万美元的都给补齐,他们也就一定会产生求知欲,一定会孤愤,一定会卡别人的大脖子,就是这样。
目前,长春市区月最低工资标准为 1780 元, 非全日制用工最低工资标准 17 元 / 小时; 吉林、松原市区月最低工资标准为 1680 元, 非全日制用工最低工资标准 16 元 / 小时; 四平、辽源、通化、白山市区和延吉市、珲春市、前郭县、抚松县月最低工资标准为 1580 元, 非全日制用工最低工资标准 15 元 / 小时; 白城市区、长白山保护开发区、梅河口市、公主岭市和其他县 (市) 月最低工资标准为 1480 元, 非全日制用工最低工资标准 14 元 / 小时。
其实哪有十四呀,昨天吃肯德基,服务员妹子还是个中南大学的毕业生,回家备考硕士之余就去肯德基打工,我大长春肯德基,一个小时十一块钱!985 本科毕业啊。我说你为啥来肯德基?她说:哥,你看工资不高,一天也一百呢,还可以卖萌,只要卖个萌,就赏我一个炸鸡翅的,她一瞬间眼睛就亮了,一天卖十个萌,就给我十个鸡翅吃!
卧槽!咋卖萌?她就过来,坐到我身边,夹起一个鸡翅,伸出鲜嫩的红舌头,舌尖舔着鸡翅,啪的一声拍了照片,传到朋友圈,她缩回舌头,垂下目光,她告诉我:这就是卖萌,卖一个萌,给一个炸鸡翅。
卧槽!我看呆了,你这舌头真不错!来来来,再给你一个鸡翅,你再卖个萌!她就又伸出红艳的娇滴滴的舌头,啪!又拍了一个!
啊!天呐,竟然还有淡淡如芳草的唾沫气息!你给我吃两口舌头吧,给你两个鸡翅吧!不不不,给你十个鸡翅吃吧?一百个行不行?一千个!这舌头真不错的!这样,你研究生学费+生活费哥都给你包了!
这个收入,何来孤愤?都得跪下,伸出鲜嫩的舌头,苟延残喘。衣食足而知廉耻,知廉耻乃有孤愤,这不是服不服的问题,这是差距所在。
宗师按:文王拘的前一句是: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
给你讲个鬼故事
AA(地名)大学的老师即使是拿着安家费,拿着工资和公积金,想要在 AA 凑一个至少不差的学区房的首付是很难实现的。TA 会发现几年前上车的同事现在身价翻了好几番,而刚入职的自己看着就像个 XX,TA 还会发现自己几十万上百万的经费比起当地房价就是个 P。至于 AA 大学附属小学质量如何,很难评价
其实关于大学的学术成果这块,大家在喷的同时还是要理性一定,不要盲目就骂。现在中国大学科研主要都是都是六七十年代的人,那时候的人拥有的科研资源太少,又缺乏良师带,英语也不行,没机会接触一流的文章,这些人指望他们做出很大的成就有些牵强的。我之前开一个国际学术会议,看一个内地老师,年纪不小了,用非常不流利的英语讲他的研究,我真是能体会到他的不容易。
然而,好的一面是,近几年来大量的国外名校的中国博士生回国任教,高校的门槛越来越高,顶级杂志能看到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在投稿。在接下来 5-10 年中国的科研水平会大幅度提高,这简直是一定的。
才 5000 亿 RMB,就好意思在这里吹?就这么点点钱,怎么超越米帝!
中国科研的费效比比美国可高太多了……
我在科研单位读博,今天早上 7:30 起床去上英语课,下午和晚上捣鼓程序,22:30 离开办公室,每月补贴 2700,未来 3 至 4 年将一直是这种状态。单位里的师兄师姐年纪一大把,好多都还没对象,补贴大概都 3000 左右。今年开始每年收 10000 的学费了。
我的导师学生多,经费都用来付学生补贴了,花钱很省,买电脑都要考虑一下。别人组有很慷慨的导师的,自己省吃俭用给学生买电脑。
至今没见到过哪个导师拿钱不干活。那些出活不多的相应的也申请不到经费。
主要还是不重质量,糊弄事,完事大吉
这钱是不花白不花,花了也白花,自然不会有效果,60 万亿全用上也不会有效果,只会多出些移民海外的人,
所以为什么不可以让科研面向市场呢,难道这其中除了监守自盗之外还有什么其它让人参不透的意味吗。
我经常在想,如果一个人做事,老是考虑,做这件事,钱到底够不够,是没办法做好一件事情的。只有当他不为钱所虑的时候,他才会全身心的投入。
…………………………………………………………………………5000 亿到底够不够,够不够,够不够????有谁统计过一个获诺贝尔奖获得者到底要花多少钱么??
……………………………………………………………
为什么没人关注钱够不够。5000 亿对于如此大的一个国家,是不是偏少????
……………………………………………………………………
我以前遇到一个客户,花了 5 万多块做一个很小的配方研发。N 多次没成功。老板毛了。说:再加 15 万。1 个月拿出方案。不行,你们全部走人。后来当然成了。
媒体归中宣部管,中宣部归中央管;中央颁布《关于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方案》师出有名,万众归心。
这条新闻上第一段已经说得这么明显了,你们还不懂?活该在中国混不好!
如果以获得科研成果来看目前国内的科研制度,那么整个科研系统内的有些逻辑是讲不通的,比如说拿基金重申请不重结题的逻辑。
但是如果换个角度,从让科研相关产业获得利润的角度去看,就会发现很合理,你会发现目前好多科研制度的设计都有意无意地在让科研相关产业链上的各个企业尽量获得利润,而这些企业绝大部分都掌握在外国人手里。
先占个坑,有机会细说。
科研经费 5000 亿,一个国自然不到 200 万,呵呵
题主 你无知不是错 无知还不谦虚就是错了啊 我们学校这边几个组我给你数数 有个做 stem cell 的 以后除了成果器官移植的供体就省了 直接拿自己的细胞培养个出来 好 你说你没病 你总得老吧 这里有个做 age 的组 别看人家现在天天玩线虫 玩明白了以后用到人身上没准让你活到 150 教我们计算生物学的老师 刘小乐 MACS 作者 MACS 你大概不知道是啥是吧 ChIP-seq(染色质免疫共沉淀) 数据分析用的 基因表达调控的研究最重要的方法之一 老外都得用她的软件 我在的组就比较弱没啥好说的 什么代谢组学啊估计题主也不知道是啥 最近在干啥来着 帮 GSK 分析了一套药物审批的检验数据 题主你还敢黑我们生病没药吃了啊
可能是我现在所处的学校决定了我的眼界吧。
某课题组,老师手上有四五个每个几十万的项目,但是,一瓶凡士林,甲基橙都要去其他实验室借,说没钱,呵呵
实则是每个月给我们打 800 研助(最高 800,多发就要纳税的),然后我们再转给她,刚开始支付宝转账就行,后来怕被查出来,取出来给她现金
以各种名义拿到发票报出来
与试剂公司联手,买试剂开两份发票(买个试剂,可以开两种不同的发票)
就这样掏空科研基金
丝毫没有愧疚之心地说: 年轻老师都是这样的啊~~这是我辛辛苦苦写基金得到的啊~~
这样,能出什么结果,所有的实验只能硬着头皮做下去
想想我以后纳税的钱全给她拿去买包,我就不想纳税
昨天与一个被科研和临床工作折磨得痛不欲生的医生聊完,突发灵感!不知别的领域如何,医疗领域科研基本都是逼着临床医生去做的,根本是不对的。发了一个微博刚,贴这里:
相传上古巨兽 “磕岩” 复活于神州! 相传兽血… 来自李旸
相传上古巨兽 “磕岩” 复活于神州! 相传兽血含 SCI!相传 SCI 点石成金!消息一出,全民抢着成为带头 “教兽”,领着小弟去打兽!小弟分三等,硕兽、博兽、博兽后,拼着小命去打“磕研” 兽。进副本发现:“磕岩”非巨兽,是小兽!掉一个 SCI 要打一万个小兽!并非所有 SCI 都能炼金!最坑爹,副本进了就没出口
大明朝毁在谁手里?
言官?太监?皇帝?百姓?文武大臣?东西厂?
就是有一群人,掌握舆论,什么都要批斗,犯错了批斗,为国立功了批斗。驱倭寇的批死了,抗清的批死了,倒不是这些英雄真有什么错,那些言官就是要批,打着为国为民为皇帝的旗子批,只想吸引眼球,为自己留的身前身后名。
科研就是砸钱的事。掌握核心科技的美的,其科研人员的待遇和我天朝比,如何?大家自己去想。
我觉得科研投入还不够,应该再增加投入。现在社会太浮躁,都在向钱看,提高科研人员待遇,至少活得有尊严一点吧!
科研经费透明化,多少比例是科研酬金明确,一级一级拨下来到每一级是多少?
当然要透明化,首先要提高待遇。明初官员工资低吧!想不贪都不行。
言官误明。
建议大家首先把科研定义弄清楚,我们国家到目前为止可能还没有几个人知道真正的科研是什么,科研要做什么。(这句话要伤一大批人,但这的确是事实)
建议大家在真正弄清什么是科研的时候,去考察一下中国到底有几个有科研天赋的人,这些人又在哪里,他们又都干了些什么。尤其调查一下科研单位里面有几个人是有科研天赋的人,在中国好象能读书有学历的就是科研料子,其实这是不懂科研和不负责任才得出的结论。
在我的观点中,中国目前基本都不知道什么是科研,从上到下都这样,不能说有学历有官位的就知道科研。真正有科研天赋的人所占的比例更加少得可怜,在中国这种体制和文化环境之下,有科研天赋的人基本都死得快,要不就永远不能被利用,除非他有后台。有科研天赋而有后台的人基本不要干事也能吃喝玩乐地享受,有科研天赋没有后台的,最终会被社会主义制度管死而没有作贡献的机会和场所。
科研经费基本都被一些不知道什么叫科研的人在用,这样的情况下只会有一大批 “中国式的科研成果”,最终将成为档案里的成果,作为晋升职称和官位的基石。什么是科研都不知道,那就更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成果,如果问题中所说的“成果” 只是说中国式的成果,那就多了去了,只要你有后台,只要你通过活动,你就能获得经费并做出“成果”,如果问题中所说的成果是真正的科研成果,那在中国就真正很少,而不是一般的少。
目前科研经费报销制度也有特点,由于怕人贪污科研经费,使得报销科研经费比完成科研任务还难,还复杂。真正搞科研的人没有时间去折腾就报不了账,而方便那些整天吃喝玩乐买发票折腾的人,结果还是使真正的科研人员不愿意要经费,那些天天守着发票折腾的人倒高兴。这样的科研经费管理方式也只利于不做实验,只做假成果的人发财。
另外在中国的科研院所里,科研的主要任务是搞钱搞经费,不管你使用何种手段,只要你能够撮到经费了,你就可以升官发财得奖励高薪水。至于成果嘛,大家都知道,能拿到科研经费的人基本都是打通关节了,没有成果没有科研过程同样可以结题交差,科研经费发放的和科研管理的以及科研主持人全都满意,只是知道内情的旁观者太羡慕太羡慕罢了。如果哪一天中国对科研评审中有一项科研成果产出率(100 万元出真成果的数量),那搞科研经费的就不是拿到经费就升官发财得奖励高薪水了,估计还要做点什么实验之类的了,当然如果中国的成果评定措施不变,估计只是成果数量多,而不会增加真正有应用价值的成果。
可能这种观点有点负能量,当然随着社会的进步,随着管理的提升,这种现象肯定会很快得到改正,但愿这种现象从此以后成为历史,只有这样才会使这种现象一提起来会让人感觉高兴。还有就是我身为科研人员有一种职业习惯,那就是找缺点,所以大家不要怪我,我这样说是因为我有病,是职业病。
我觉得中国科研经费应该多投入到人文、社会科学研究。
省的出现这样的新闻。
中国教育确实在文科上太差了
我一表哥 X 大生物系研究生毕业,也是属于适合科研的人才,只不过,中国科研体制比较坑人吧…… 第一次自考全校第 4 保送哈佛被导师留下了没去,不过第二年自己自费考哈佛还是去了(他家里条件不好,但是他是非常用功读书的那种,希望通过读书改变命运,虽然现在还是欠债着。),现在已经在哈佛任教好几年了…… 然后他回国结婚时候跟我说,应该是等 40 几岁时候会回国。但是中国多少这样的人才人生会最辉煌最有成就的时候选择留在海外? 而且留下来的那些人又有多大的经济压力?
觉得文章里面大部分媒体里面得科研人员只能叫科研工作者,甚至科研从业者。能叫到 “家” 的,每个行业都是顶尖人物。所以文章里面就是拿着科研初级从业者的身份,觉得自己应该受到科学家的待遇,来揶揄整个科研体制。说实话一个能叫上家的。都是 2w 多个小时的专业学习和进步。
顺便说一句,不是一个新闻从业者就是新闻家,也不是你自己受到的待遇差,就说整个行业不行受人管控。
说点可能是题外话。
top2 高校某理工专业,不到五十人。本专业保研第三名大约 rank50%。
学霸基本跨专业保研(金融与经管居多)或者出国(也不是相关专业)。
至于工资 / 助研津贴什么的就不说了
所以经常有人说: 没本事的才读博 / 做科研。
这种环境下,对未来表示担忧
因为媒体看不懂
1、实际上科研经费不是多,而是少的过分,这当然是和美国比。以两国的科研人口体量,并考虑到人工成本不同,至少中国科研经费得是美国的 1/3~1/2,那才算是充足。现时还完全达不到。
2、当前科研经费的确存在诸如:分配不合理、中间环节过多、重实验轻理论等问题,是需要改进的方向。
3、科研一直是个产出率极低的东西。想要有 1% 真金实银的科研成果,就得接受 99% 的经费没什么产出,至少当前没什么产出。
4、科研啊军事啊,其实都是大国专属,极其烧钱。
我去,题主,你收了好多钱?还媒体?
我们的优良传统去哪里了?枪杆子、笔杆子、钱袋子、称杆子都去哪里了?
现在笔杆子这么软吗?还有点做人的底线没?
不把我们搞垮,不罢手是不是!
什么叫成果廖廖?
我们拿数据说话好不?上数据。
【中国基础研究水平?- 哔哩哔哩】
[中国基础研究早已赶超日本,为什么我们没有发现?_哔哩哔哩_bilibilib23.tv
](https://link.zhihu.com/?target=https%3A//b23.tv/UdG1qy)
你不为我们添砖加瓦就算了,作为一个人,至少要做到不信谣、不传谣、不当带路党吧!
这个世界上大部分事情都是少数人起到创新性作用。剩下的芸芸众生都是在混日子,做着一些没有任何创新意义的重复性工作。
芸芸众生们有没有意义?芸芸众生的意义就是从中诞生那些改变历史的英雄人物,并且将那些创新性人物从繁琐的简单的工作中解脱出来。
因为那些创造伟大事物的人物的诞生是不可预见的,随机的,小概率的,所以让他们必定出现的唯一办法,就是扩大那些芸芸众生。
贪污浪费是不对的,但是以打着贪污浪费的口号缩减芸芸众生的行为不是蠢就是坏。
我们真正应该在意的不是有多少钱做了多少无用功,而是应该在意那些做有用功的人是不是没有得到钱和机会。
这个世界上大多数喊着制度不公平并离开从事行业的人,把体制的错误和自身离开或失败相联系,不过是给自己找个体面的借口。
事实的真相是,自身的退却和失败和体制的好坏没有半毛钱关系。自己注定是芸芸众生的一部分,自身的没有改变社会的能力,自己只是命运大潮中的一片落叶,高低不取决于自己。
我国当前的主要矛盾之一就是老百姓不断提高的知识水平与科研人员长期滞后的宣传意识之间的矛盾。
看看这个
NASA 搞得了科研、抢得了头条… 围观科研帝是怎样成长为一代网红的丨全媒观
养着近 500 个 SNS 账号,和一堆兼职网红
John Yembrick 是 NASA 成立的社交媒体团队负责人,他表示,NASA 自从 2009 年开始就开始运营其社交媒体事业,如今已在各大平台上建起了近 500 个账号,有 10 个不同领域的员工负责。现在 NASA 的 Twitter 账号关注者已达 1290 万,Instagram 上 530 万的关注者。NASA 还在 Facebook 上开设了许多以科研项目或探测器名字命名的社区和页面。
除了 NASA 自己的账号很红以外,在 NASA 工作的许多宇航员和工程师也开设了各自的社交媒体账号,当起了兼职网络红人。
中国航天机构最近在这方面有进步,比如月球车玉兔开了微博,毕竟每次宇宙探测都是弘扬国威的,要举国欢庆,大书特书。但是其他科研机构有考虑过大部分人吗?
比如 MIT Media Lab 的 YouTube 主页,几十分钟的长视频是讲座,几分钟的短视频一般是研究项目的介绍视频。
你如果说 MIT Media Lab 名字带着媒体两个字肯定特别时髦,那就再来看看哈佛的 Wyss Institute,主要研究仿生的,大部分都是科普性质的短视频,简单介绍研究意义。
再来看看以中科院为关键词都能搜到什么鬼
本质上中国科研人员花的不是纳税人的钱,是从官老爷那里讨来的,凭什么要花时间让一般老百姓知道科研成果呢?宣传根本就没必要啊
又是撕来撕去
一直不出活,骂媒体喽?抱怨大家没耐性喽?骂待遇没 google 等研究院好喽?
我说微观的。
其实看看那些科研人员(特别是很 nb 的科研人员)整天干什么就知道了
他有多少时间在看论文、做调研、做实验、写文章?
不都是花着时间想着当评委,捞课题,评院士?
做实验和做报告,哪个时间花得多?
写文章和写申请,哪个时间花得多?
有多少文章是真的只是署个名?
有多少课题不是申请的时候吹得 nb 无比,验收的时候严重缩水?
谁头上没几个主席评委的头衔,都不好意思说做科研。。。
那些为了毕业的博士生
不用太激动
你可能做科研的时间比很少坐实验室的老板多
但这里的科研人员指那些以此为业的人群。。。
不匿。我相信我们的民族还是会有科技振兴的那一天的,但需要点滴的时间积累。既然每天的时间占比那么小,那就多耗个几十年吧。。。
科研狗、觉得主要有三个方面:
首先、待遇太低了、真心的。你能想象我吃宵夜的时候会默默计算一下白天已经花掉了多少吗。不是付不起、而是我已经二十五岁了、我要生存。我这样的绝不是个案。其实、我是幸运的、老板是我们这个领域里国内前几名的大牛。我的工资比认识的同学都多、可是依然在底层挣扎、挣扎。前几天有个师弟讲了个笑话:搬砖的民工那叫生活、我们才是生存。另外、有个很有意思的现象:我们周围几乎没有二代、为、什、么?
其次、学生教育有很大问题。本科生教育就不说了、你懂的。研究生教育比本科生教育还水。我的研究生课表其实看起来一点都不水。但是、老师不愿意上课、那么低的课时费谁愿意挣啊、要不是为了职称、上什么课呀;学生不愿意上课、那么水的课谁愿意听啊。平均基础也就那样吧。科研做的好不好和老板的水平成正相关。
第三、我们的体制有很大的问题、现有的研究生评价体系太有问题了。我们的很多科研成果是 leading 级别的(绝不吹牛,以小丁丁发誓)。但是、把理论成果工业化的过程太 TM 痛苦了。首先作为学生、没人愿意干这种活、补助低到令人发指、还不能发文章啊、还 TM 累呀、我就是那个时候学会的抽烟啊。然后、老板也受打击啊、有次中期汇报、我的老板竟然被一群领导(某大型国企)批的体无完肤啊。屁股决定脑袋呀(工业化是老板的梦想、所以他忍了)。可是、那帮领导也有苦衷、我们的体制下、不作为、熬资历可以升官。但是、如果拿出钱来给我们做的工业化做砸了、是要受处分的、至少对升官发财有很大影响。那么、问题来了、国家投了那么多钱、去哪了。每笔钱、学校、学院、研究所都会从中间按百分比抽、MLGB 的、凭啥呀。这是明着的、还有好多不知道的或者不能说的呢。唉……
语无伦次说这么多、其实就是吐槽一下。我热爱科研、热爱这个国家。我深深的知道、在这个世界上、科研创新能力不够、民族的复兴永远都是梦。不说了、搬砖去了。(手机码字、所以标点除了 “、” 就是“。”)
成果寥寥?这是哪个比养媒体
知道为什么成果寥寥吗?因为中国科研走了歪路,中国科研总是研究一些,在立项时是国际高精尖技术但在中国的科研所攻克的瞬间就变成了落后技术的科技项目。如果都是这样研发出来的都是落后技术,怎么可能取得重大成果。
知乎用户 孙谦浩 发表 复旦姜文华事件之后,有国内的同学跟我聊天,说他们学校分管人事的书记态度突然变好了很多。之前有人正常离职却被卡了很久,死活不给签字,结果这两天也放行了。 一个国家事业单位的行为居然需要靠恶性事件来约束,感觉挺无奈的。 …
知乎用户 腾讯新闻 发表 更新: 没想到这个答案的热度这么高,那我再说点我知道的事吧。 如果各位有在研究所或者事业单位工作过的话,应该知道想要从这些地方离职并不是一件特别容易的事,特别还是有编制的人,一定会慎重慎重再慎重。就算决定了要离 …
对中国科学院植物所“科研岗考核方案”的异议 作者:助研 植物所在征求“科研岗考核方案”的意见。这里借用新语丝,异议植物所的“科研岗考核方案”。 既然是对科研岗考核,为什么只对副研和助研,而不对研究员进行考核?这种怕强欺弱,找软柿子捏的做法, …
长江学者分掉50万科研经费被判贪污 称是体制问题 拥有长江学者、山东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山大医学院神经生物学系主任等多个头衔,陈哲宇却被50万元“绊倒”了。2016年年底,济南市天桥区人民法院一审判处他及3名同事犯贪污罪,陈获刑4年、被处罚 …
知乎用户 封面新闻 发表 作为学术界同行,我比较关心这几个问题: 姜在复旦难以留下来,主要是因为学术水平不够,还是因为性格原因导致的重大教学事故? 姜在复旦期间为什么没有申请到任何基金 / 人才项目,是学术成果的因素还是有其他因素? 如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