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自己觉得西方的节日越过越浓,而本国的节日却越过越淡呢?

使用CN2/CN2GIA顶级线路,支持Shadowsocks/V2ray科学上网,支持支付宝付款,每月仅需 5 美元
## 加入品葱精选 Telegram Channel ##

知乎用户 伊菲斯​ 发表

你怎么定义 “越过越浓”……

圣诞节你去教堂听圣歌了吗?没有,你顶多吃了个苹果。

万圣节前夜你扮鬼逛街,让孩子敲邻居家门要糖了吗?没有,你甚至不知道你说的那个万圣节其实应该叫 “万圣节前夜”。

复活节你有兔子和彩蛋吗?没有,你并不知道复活节是哪一天。

感恩节你吃火鸡了吗?没有,大家并不喜欢吃火鸡。

春节你知道要放爆竹吗?知道,但是禁止燃放。

元宵节你知道晚上有灯会吗?知道,但是现在每天晚上都火树银花,实在不稀罕看灯看人。

七夕你知道它叫乞巧节吗?知道,但是现在女性并不需要绣花的巧手。

重阳节你知道遥知兄弟登高处吗?知道,但是不放假,你实在懒得动。

醒醒,所有国家的节日都是越过越淡的,因为任何一个民族的传统文化都在向现代生活的实际需要低头。

你觉得本国节日越过越淡,是因为你知道本国节日应该怎么过,但你不知道西方节日应该怎么过。

——————以上原答——————

赞数一直飞涨那我补几句吧。

其实我觉得这里面还涉及到一个问题,就是,我们的现代文明,现代人习惯的生活方式,很大程度上已经被西方(尤其是美国)给定义了。

这就好像纣王的象牙筷子,象牙筷子不好么?没有什么不好的,但它和陶土碗,粗茶淡饭,简朴的服装,破旧的房子是不搭的。最后你要么放弃象牙筷子,要么把整个屋子都翻修了。

实际上不是只有中国人在抱怨 “本国节日越过越淡”,我在欧洲留学过,一样看到过欧洲人抱怨 “万圣节是美国的节日”“感恩节是美国的节日”,他们不会把这些节日认为是 “西方的”,他们认为这是美国文化对欧洲传统文化的一种冲击,当然实际上也的确是的。

为什么汉服难以复兴?因为我们的房屋装修是西式的,我们的交通工具是西方发明的,它们注定与中国的服装不相匹配——实际上它们也同样与西方的传统服装不相匹配,你穿着维多利亚时代的大裙子,比汉服还难受。

结果就是,因为我们的现代文明,现代生活方式,都已经被美国定义了,它们都已经被判定为是 “非中国” 的了,那么 “中国的” 就只剩下传统,而…… 你要让传统和现代干架?别逗,你不能拿着黄帝内经本草纲目去和 ICU 里那些先进仪器干架,它们只能和与它们同时代的放血疗法干架。

所以,当我购物、送礼、约会就被认为是 “过了圣诞节”“过了情人节”,不需要我对基督教文化有一丝一毫的了解时,如果你认为我要按照一种日常生活中已经几乎不用的历法,吃粽子吃月饼,并且知道屈原是谁牛郎织女是谁才算是过中国传统节日的话——对不起,中国传统节日必输。

这不是因为中国不比西方,而是因为传统不比现代。

那有没有办法呢?其实是有的。因为中国从来不是没有创造现代文明的能力。

“520” 就是一个中国的情人节,它的来源是汉语的谐音,它实际上是深深植根于中国文化中的(除非你不认同汉语是中国文化)。同时,对它的过节方式,我们不做要求——只要你和你的恋人一起度过,那就是过节了(我们对情人节也是这样定义的),你不用知道牛郎织女干了什么,也不用知道圣瓦伦丁是谁。

那么,这样的节日是越过越浓的吗?当然是的,因为它全然符合现代的需要。

如果你因为它是一个新节,就否定它是 “中国的”,那么对不起,你已经将“中国” 与“传统”绑定了,那中必输。

包括传统节日,我们其实也在尽力追求其现代化——春晚是春节传统习俗么?当然不是,这是八十年代才有的习俗,但是它很快变成了一个地位与红包年夜饭一样重要的习俗,直到再次因为一些我不想说的原因,以及新媒体的兴起,而逐渐变得不再符合现代需要——于是我们又有了网络拜年祭。

节日会不会越过越淡,其实关键就在于你能不能接受它必然经历的现代化改造。

知乎用户 杨威 发表

岂止西方节日,事实证明,但凡女人收不到礼物的节日 ,在中国都火不起来。

比如,三月八号的妇女节,三月十四的白色情人节,春天的复活节,秋天的万圣节。

真正能火起来的,只有情人节,圣诞节,七夕,等等等等……

所以,难道你还不明白这个世界究竟是属于谁的吗?!

………………………………………………

过千赞了。在这个问题下,我似乎开了一个很不好的头。我要反省一下 -_-#

知乎用户 lingfie gao 发表

在当下,中国人能把除清明以外的所有节日都过成打炮和购物。。。

知乎用户 中华田园熊 发表

首先,掌握网络话语权的都是年轻人,所以就从年轻人的角度看看中西方的节日有啥不同:

中国节日:必须是全家团圆的,过程是吃吃吃的,伴随着的是学生问成绩好坏,快毕业的问工作找的如何,工作了的问工资咋样,岁数差不多的问有没有男、女朋友,年纪大点的问怎么还不结婚,结婚的问啥时候要小孩……

西方节日:毕竟是外来的,所以不需要回家,都是和朋友过,而且其实都已经抛弃掉节日本身的含义,变成了一个情侣、朋友之间聚会的好理由,单身狗找单身狗,情侣过二人世界,可以约炮可以索要礼物。

亲戚家人不是自己选择,朋友是自己选择,人当然喜欢自己开心的过法啊。圣诞节、情人节啥的,你让我高兴下次就继续邀请你,你要是让我不高兴再也不和你玩了,但是中国节日呢?每次都是被七大姑八大姨还有自己的老爹老娘炮轰一通下次照常。

洒家也想过电视上那种全家团圆互赠礼物一起剪窗花贴春联其乐融融的节日,只要父母亲戚不问工资多寡感情状态造人计划就行。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今天看了河南卫视的水下洛神,有感而发,真的觉得对这个问题有了新的理解。

我武断地认为,本国节日的文化建设真的逊于西方。西方节日在现代文化传播中被一次又一次地精细描摹,电影和动画公司用一个又一个动人的故事和新奇的美术设计演绎一些文化内涵原本有限的节日,西方节日背后的宗教背景以美术和隐喻的方式间接出现在大量的主流电影中。最重要的是,这些文艺作品中的不小一部分确实足够好,足够美,足够打动人。

而国内跟节日有关的文化建设,长期笼罩在一些电视台的一些节目的阴影中。不可否认这些节目在早期做出了突出贡献,但是久而久之,它们将自己的角色家长化,权威化,以俯视的态度面对受众,考虑到了诸如社会影响,文化需要在内的种种要素,唯独不关注节目质量本身。我们缺少让人真心觉得美的,感动的文艺作品作为对节日的情绪的载体。

为什么在开头提到了河南卫视的端午节目,因为它让我敢于相信,体制内产出的作品是真的可以注重审美价值的,而且可以做得非常好。我希望这是一个开端,并且可以被更多的创作者以及单位参考。

等大家的记忆里都充满了触动人心的有关节日文化的作品时,节日自然不会越过越淡的。

——————————————————

补充一点,评论很多人站在消费和行为的视角对我的回答提出异议。这个视角是这个问题下绝大多数回答的视角,也是目前整个知乎最泛滥的视角,我没有必要再复述一遍。

我认为文化建设是 “节日过得浓” 的一部分。人们会在节日这一天做什么,能不能放假固然是感受最直观的对节日的印象来源。但是同样的,提起一个节日人们会有怎样的画面,会感受到多少这个节日的精神内涵,会站在感性而非功利的角度对其有多少共鸣也是衡量 “浓” 与否的标准之一。

知乎用户 我变成了一条狗​ 发表

以前吧,我小学那会儿,最喜欢的节日就是植树节

啊,为啥呢。

因为这一天,不光不要读书,我老妈还得给我准备 20 块钱。

我们得出去种树的呀!

中午没饭吃。

然后,我就会买两馒头吃,然后拿着钱跑黑网吧打一下午游戏。

那有人又要问了,狗哥,你不种树去了咩?

不好意思,狗哥演技派,我会跟老师说,我只要一碰花草,就会长痘痘。

我老师就理解成了,花粉过敏。

她从来就不敢要我种树,别回头搞出问题了,她遭不住。

而且,我连那个卵日记都不用写。

我们那会儿还喜欢过 51 劳动节,毕竟这可是扎扎实实 7 天假啊!(听说 00 后的 51 劳动节只有 3 天?)

但是呢,我更加喜欢植树节,因为 51 劳动节它有作业。

61 儿童节,他妈的,还要看傻逼领导扯卵谈。

还是植树节实在。

我读高中那会儿,就特喜欢学习停电。

一停电,我们就不用上晚自习。

就难为了班长,还得强压着开心跟我们说

“兄弟姐妹们!今天停电了,大家回去好好休息!争取明天有个好状态!学业为重!”

回头,散场以后,他第一个跑网吧抢机子,生怕跑慢了,兄弟们没机子了。

班长背负了太多,太不容易了。

我们是喜欢停电吗?

不可能得呀,我们喜欢的是停电以后不用学习了呀。

毕竟,停电以后,宿舍热的要死,干啥都不爽快。

再回到这个西方节日和中国节日的点上。

年轻人喜欢过西方节日咩???

喜欢个卵子,喜欢。

小年轻找个借口约心仪的姑娘逛街吃饭打摆子。

打工人随便找个借口,让自己放松一下,稍微休息那么一下子。

情侣相互送点礼物,增加一下感情中的激情。

难道你们就没发现,洋节一到,市中心开房都难吗?

什么狗屁耶稣,平安夜

不好意思,打炮才是王道。

不要问,问就是打炮约会撩对象。

这和什么洋节,有个毛关系,一点关系都不带有的。

没节日,都给你整个节日出来。

商家多赚钱,韭菜多花钱

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只有那种,到手了的人,才有可能会反感这种节日。。。

但凡那种正在追对象的,巴不得天天过节。

那中国节日,是啥?传统,是文化。

对于这种传统文化,咱们是抱有尊重滴。

当然,百忙之中,打个炮,还是应该的。

很多人提到,清明节不打炮。

这个,这个就不对了哈。

毕竟,回乡扫坟的,没见谁大晚上跑坟山吧。

那晚上搁乡里没事做,是不是就得跑城里聚个会嘞?

春节相亲,清明打炮,国庆结婚。

这逻辑,它不通畅嘛?

我是狗子

希望你幸福

知乎用户 秋海​ 发表

问题不成立。西方节日的流行只是商业活动发展,居民内需增强的副产品。

等有一天,圣诞节街头冷冷清清人们都呆在家里一家人团聚,除夕夜所有人都走上街头疯狂 shopping 的时候,才谈得上西方节日浓,本国节日淡。

知乎用户 土根儿福利社​ 发表

别的不说,周六周日是不是比传统节日过的快乐?

大家工作已经很累了,要休息,要放松,要快乐,而不是要在休息日搞这些有的没的传统。

因为国外的节日可以瞎 j8 过,谁敢说你过的不对,你可以大大方方怼回去,洋带人没说话呢你算老几啊。

但本土节日不行,我端午想快乐快乐,都得一群不知道哪来的国学大师,跟我掰扯一遍因为屈原死了,所以我不能快乐,我胆敢快乐就得开除我国籍,那我还过个 p。

中华上下五千年,出生过的人口几十上百亿。但一年就 365 天,平摊下来,天天都 j8 是忌日,每天起床也不用干别的了,先给古人哭个丧,不哭不是中国人?

有人肯定得跟我犟,啊屈原都是为了国家,就应该纪念他,端午必须哭丧!

说这话的人,知不知道岳飞是腊月二十九死的啊?他是不是为了国家?不值得纪念?你还好意思过年?

所以说,想要传统节日别越过越淡,就别 bb 这不行那不行的,那些阴间属性能去就去了。几千年的节日,想焕发新的生命力,就别往上叠让人不舒服的 buff。

清明,本来就是天气好大家出去溜达,顺便上个坟的日子,不是专门上坟的。

端午,五月初五,和一月初一,二月初二,三月初三,四月初四,六月初六,,,,没有任何区别,不能死了一个人,哭丧几千年吧。

其他同理。

你看本土可以瞎 j8 过的五二零,双十一,味不是浓着呢么。

拓展阅读:

安立桐:上海一对新人办日式婚礼,新娘被嘲像披麻戴孝,大家怎么看?

知乎用户 Enzo Jiang​ 发表

法国的节日:

1 月 1 日:元旦,这个全世界都过吧

复活节:你过?

5 月 1 日:劳动节,这个几乎全世界除了美国都过吧

5 月 8 日:二战胜利日,这个你过吗?

升天节:你过?

五旬节:你过?

7 月 14 日:巴士底日,你过?

8 月 15 日:圣母升天节,你过?

11 月 1 日:万圣节,这个大概你会过

11 月 11 日:一战胜利日,你过吗?

12 月 25:圣诞节,这个大概你会过

所以这 11 个节日里面你会过的大概也就 4 个吧,其中两个好像还是全世界差不多都会过的,怎么也不算多吧。。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随便举几个例子。

西方节:

听说过多的也就圣诞节、情人节、万圣节、感恩节、复活节

圣诞节你见过谁家摆圣诞树的?最广泛的活动还不是购物、送 “平安果”(“平安果” 还是买的)?“平安果”还是我们中国人自己发明的,因为平苹谐音,西方人可没有这一套。人们关注的文化元素也就是圣诞树、礼物、圣诞老人,你见过有几个纪念 “圣(耶稣)诞(出生)” 的?

情人节也就男男女女送送花、吃吃饭、约个会(花是买的)。

万圣节也从来没见过小孩跑来 trick or treat 的,更没见过有几个能说准万圣节的精神内涵的。

感恩节复活节更是没见人过过,连个卖火鸡、卖彩蛋的都没有。至于谁感恩谁?谁复活?更没几个关心的。

半点节味都没有好嘛。

还有个特例:啤酒节。啤酒节本来是德国的一个节日,有固定的时间庆祝,但到了国内,只要天气暖和了,谁家商场饭店搞啤酒促销都叫啤酒节,跟德国的啤酒节已经完全不是一回事了。

再来看看我们的传统节日:

春节、元旦、十五、清明、端午、中秋。

就算放炮被禁了,春节谁不放假?谁不回家?谁不走亲访友拜年?谁不贴对子?谁不发红包?还有现代才有的春运、春晚。就算 CCTV 的春晚越来越无聊,那也是全国最大的电视娱乐节目,而且还有各地方台春晚、网络平台春晚,你总要看一个。买年货,就算单纯以购物节的角度来看,年货促销活动也是时间最长、力度最大、品种最全、参与人数最多的购物节之一。更何况买年货与其他任何购物节有着最大的本质区别:买年货是你为了过年而买,过年是目的,购物是手段,而其他任何购物节,(你)购物,或者说,(商家)促销,才是目的本身。再说禁炮,禁炮了大家就真的不放炮了?总有人禁炮力度再大也要放炮,禁炮再严的地方都有炮声。

正月十五,刚过了年半个月再次全家团圆、吃汤圆、正月十五晚会,参与度还是极高。你见过情人节过完半个月全民送玫瑰、感恩节过完半个月再摆火鸡宴的吗?别的节做不到,但正月十五就是做得到。

清明节全民祭祖扫墓,谁家不参与?就算忙,没空去公墓,也要在路边画个圈圈烧点啥。(民俗先不论,路边焚烧祭品火灾隐患极高,请勿效仿)

端午节全民吃粽子,谁家不参与?(从我个人来看,端午节纪念屈原的功能已经逐渐被其他现代的爱国主义纪念活动所取代了,可以说是最接近 “吃节” 的传统节日,但即使如此也比西方节参与感更高。)

中秋节,也许快节奏的生活、丰富的娱乐已经淡化了赏月等活动,但谁家不团圆,谁家不吃月饼?带着月饼、礼物走亲访友送祝福依然是十分重要的活动。

最后再说七夕,现在的七夕可以说是照着 “人家有我们也要有” 的小学生逻辑强行把西方情人节套进传统节日的产物,但 “给西方节套一个传统皮” 这件事本身就有它的意义。假如真的忘了传统,根本不会发生这种事情。

所以,西方节大多是购物节,发起者多是商家,为了促销为了利润来推,这些西方节没有自己的精神内核,只是套了一层皮。一旦消费者玩腻了这一套,商家自然会换花样(比如把别的西方节搬出来)。但传统节日虽然我们调侃它是 “吃节”,但也只是调侃罢了,传统节日的精神内核不会丢。

知乎用户 花雷名​ 发表

因为西方的节日可以开房,我们的传统节日只能开饭。

知乎用户 here hiro 发表

你在一个以**「年轻人」为主的互联网社区,问为什么「主宰者为年轻人的」「西方节日」越过越浓,而「主宰者为中老年人」的「中国节日」**越过越淡?

你觉得呢?

一个东西受不受欢迎,既要看它本身,也要看你问的是谁。

要看**「谁才是节日的主宰者」**。

你觉得上班苦,上班累,那是因为你不是**「公司主宰者」**。

你如果有私人秘书、生活助理,在办公室里想工作就工作、想打游戏就打游戏,还有私人休息室、淋浴间、浴缸泡澡,想睡觉就睡觉。你的任何决策有好几个人给你拍马屁,你做错任何事,下属赶忙过来接锅,说领导你没做错,是我们执行错误,我们没有领会好领导的意思(你现在明白为什么领导说话都模棱两可了吧?方便甩锅。任何一个层级的领导都是这样,相对于上级说话清晰,相对于下级执行说明模糊,出事了就甩锅说下面的人没有领会好我的意思)。出去出差住高级酒店,吃的是最高级的饭菜,坐的是头等舱,还有专人司机。那你爽翻了。

你知道刘强东去明尼苏达州,和一群人开红酒切牛扒,这整件事,算什么吗?法庭定义这件事为「利用公司权威」,换言之,就是「公干」。人家这依然是属于「上班」。

开红酒切牛扒,这叫做上班。你现在明白为什么马云刘强东也可以工作一整天都不嫌累吗?

同样是「上班」,你是不是「主宰者」,感受截然不同。

如果你是给刘强东拎包的助理、开车的司机,你会快乐吗?你会觉得这「xx 味越来越浓吗」?

**中国节日,春节清明中秋,你是「主宰者」吗?**一家人一起吃饭,你是坐首席吗?

你能够决定这天的家庭活动是去上海迪士尼乐园、深圳长隆欢乐谷还是去爬山吗?

你能够决定这天的饭菜吃的是什么菜吗?

你能够决定明天走亲戚或拜访朋友的那个亲友,是你喜欢或感情很好的亲友吗?还是你最讨厌的那个三姑六婆?

你什么都决定不了!座位你只是「末席」,活动是你最讨厌的爬山,走亲访友去的是你最讨厌的三姑六婆那里,问答是她问你答,句句戳你死穴,问完学习问工作,不然问恋爱问婚姻。

这样的节日,无论是活动还是饭菜口味,全部都不按你的要求来,你怎么会快乐呢?你怎么会觉得「味浓」呢?

题主问的「中国节日」,中国节日不热闹吗?节味不浓吗?每年端午节裹粽子、中秋节做月饼、过年要买春联、贴春联、还要忙活一整天杀牲口、做菜、祭祀、走亲访友,还要准备红包包红包……

哦,对了,这些不是「你们年轻人做的」。

所以,你觉得「节日味不浓」。

以「走亲访友」来说,年轻人感受到的就是「又来了一堆不认识的熟悉的陌生人问东问西」,中老年人感受到的是「一年才见一面的老朋友」,这就是截然不同的感受。

对于年轻人来说,这个节日过得糟糕透了;

对于中老年人,真正的「节日主宰者」来说,这个节日过得精彩极了。

哪个节日是「你做主宰者」,那么,哪个节日你就会觉得快乐。

我们这里,年轻人最快乐的就是中秋节,因为这天年轻人喜欢聚在一起玩,而不是回去和家人团聚。

你看,即使是中国节日,一样可以让年轻人快乐,只要「让年轻人真正支配这个节日」,即可。

知乎用户 Damon DanceForMe 发表

现代社会没有所谓的节日,只有营销的借口。

一个节日有没有气氛,文化的决定性因素越来越淡,更重要的是能不能消费。

比如清明节就很寡淡,因为很难营销,难道搞秒杀锡纸香烛?

另一方面,为什么除了 2/14 情人节,还要炒 3/8,3/14,5/20,七夕?你可以看到这里面根本没什么文化的考虑,2/14 是西方的,3/14 是日本人搞出来的, 3/8 是苏联阵营节日,七夕是中国传统节日,5/20 根本就是生造出来的,之所以有那么多是因为逼男人给女人买东西是最好的营销手段。

懂了不?

知乎用户 林伟彦 发表

最大的改变来自于春节。 鞭炮,烟花啥的,为了环保,各种都禁了,小时候小孩子拿着各种烟花满大路跑和玩,现在没了,随着城镇化的发展,各种走亲戚都相对的少了。然后春晚还天天在电视上挣眼瞎的说,你好 high 哟。

至于其它节日,元宵还没情人节宣传的好,一到情人节,各种广告狂轰滥炸,至于元宵,怕是一些小孩子现在都没听过这个节日了。 端午还好一点,吃个粽子,赛龙舟,但是现在还有几人特意去买个粽子吃,况且粽子也不好吃。至于赛龙舟,现在的河又黑又小,也不太适合了。对端午最大的感念,可以放一天假。

剩下的比较重要的节日就是中秋了。月饼现在基本是拿来送礼,自己去买来吃的应该没几个人会这么做了。中秋是团圆的节日,要么工作读书,要么各回各家,各找各妈。况且现在中秋那假期,说实在聊胜于无。

国内的节日,既没有一些自己专属的 BGM 的歌,比如像老外的圣诞节,到处都是圣诞歌。 少有的有自己的特色固定的活动,烘托不出过节日的气氛。另外,商家也没多少可以拿来当噱头促进消费的,难不成你在路上买个粽子边走边吃吗?先不说制作复杂,吃完还各种黏手。

节日要过的不淡就是要让大家 high 起来, 弘扬自己的节日不能靠口号,还是需要有具体的措施,让大家形成固定的套路,既然以前的活动不适应现代的节奏,要有所转变才行,这个还是需要官方推动才能形成潮流。

知乎用户 盛京剑客 发表

本国的节是农耕社会的节。

西方的节是商业社会的节。

现在是商业社会。

本国也创了不少商业节,如双 11、双 12

我觉得过双 11,双 12 比过春节有意思。

建议将春节名称改为逼婚节、尴尬节、打听节、侵犯人权节、底层互害节,更恰当。

知乎用户 梦羽灵泉 发表

因为很简单,西方节日不放假,都是和同事同学圈儿一起过的,可以组织起来,而中国的传统节日都是和家人团聚的日子,我们说 “年味儿淡了” 也是因为现在的人口结构,攒不起当年儿孙满堂的热络了,但是家庭节日该有的温暖还是有的

我姥姥在的时候,五女一个老幺儿子,每年初二、过寿,都是大家三四代一起团聚的日子,我姥姥过世后,走动的机会虽然不多了,但是现在还在的我几个姨和姨夫们也都经常强调没事儿走动走动联系联系,有啥事儿互相央个一下

现在这样的场面就很少了

另外还有个挺重要的视角就是

和上面这些洋节类似,我们上学那个时候刚刚兴起的热潮,管三月七号叫女生节,用以提升学校内女生和年轻女教师 / 导员的关注度

这就是国际节日的变化

国际叫什么,国际叫英特耐雄纳尔啊

三八国际妇女节,五一国际劳动节,六一国际儿童节,都是英特耐雄纳尔的节日啊

知乎用户 石昊 发表

本国的节日背着沉重的历史负担,是建立在比较封闭的环境,小农经济的自给自足上的。

而现代资本主义社会,工业化将人们打碎成一个个孤立的原子,社缘、地缘、血缘关系的逐步断绝,人们越来越难有基于地理因素、血缘等的亲密关系。

因此建构在原先的小农经济节日,也因为沉重的历史负担,而难以有所突破。

而现代洋节,洋为中用,没有沉重的历史负担,则是建立在消费上面的、资本上面的,浓厚的现代资本主义风格,完美契合当下的土壤环境。

一言以蔽之,现代资本主义的土壤,只能诞生 “买买买” 的节日。

知乎用户 张不语​ 发表

我接触过的美国年轻人有两个比较无感的节日。

感恩节,圣诞节。

因为这两个节日要和家人一起过,所以就很烦。

别以为美国家长就啥也不问。

贬低孩子、打击孩子自尊心、挑剔孩子的不足之处、攀比各家孩子的成就,美国人简直和中国人如出一辙,尤其是活过二战的那一批父母,大家长三个字都写脸上了。

所以我一直觉得美国和中国有颇多相似之处。

电视里那种养孩子到十八岁就啥也不管了的美国家庭我还一个都没遇见过。

可能是因为美国大学学费比较贵,家长不帮忙真的不大读得起。而没读过大学的美国人我又没有渠道认识。

【歪个楼:很多时候我听一些国人大谈美国的亲子平等婚姻自由,真觉得有点好笑。我认识的白人朋友的性生活是想怎么乱就怎么乱,可一旦谈婚论嫁了,没听说哪个父母就毫不插手,除非找的对象十分靠谱。那靠谱的标准是什么呢?普遍是男的要高薪光鲜,女的要得体顾家。不仅如此,女人随夫姓是共识,不愿意改的话要和未婚夫提前说。生孩子普遍两个起步,而且孩子越优秀越能体现女性的价值。这种情况,在越上流阶级的家庭就越普遍。即便到了中层,无论男女到了适婚年龄还未生未育,一样会遭受舆论霸凌。如果对此没有感受,那只有三个情况,一是家庭氛围真的充满自由和尊重,二是亲戚太少远离父母,三是身处社会中下层,没怎么受恩于父母所以父母也自觉没有立场去插手太多。】

但是,如果他们感恩节或圣诞节不回家而是和朋友一起过,那就真的太嗨皮了。

原因很简单,不需要和不喜欢的亲人打照面,不需要看见一些人就来气,不需要唱赞歌,不需要收着自己。

当然,家庭氛围好的人,还有虔诚教徒,是一定会在这两天回家团聚的。类似于我们的中秋节,而圣诞节就像我们的春节,只要不是和家里彻底决裂都会回家,顶风冒雪都要回。而这样的人,我自然不会在这两天见到他们,也就无从得知他们对这两个节日的真实看法。

那美国年轻人喜欢什么节日呢?我感受下来,元旦新年、情人节、万圣节、圣帕克里特节是最热闹的,因为可以放开了 party,遇到看对眼的就打一炮。其次就是国庆节,教徒还会过下复活节,但没有前三个那么热闹。

所以,只要是不能恣意纵情玩耍享乐的节日,都会越来越没意思。我之热闹,彼之遭罪啊。

知乎用户 我想喝旺仔​ 发表

其实不存在的,这种感觉,仅仅是你这个年龄段特有的感觉。

你所谓看到的西方节日,无非就是给女人买东西的商业节。也就是女人要东西的一个由头。这个由头是商家用历史,爱情,性别捆绑的。比如 2 月 14 日。3 月 8 日,5 月 20 日。5 月 21 日。7 月 7 日。12 月 25 日。这些是和历史,爱情,绑定的商业节日。

还有纯商业节日,比如 11 月 11 日。12 月 12 日。6 月 18 日。我过年都不熬夜的。为了卖货。我这些日子,我都是通宵不睡的。

现在逐步流行起来的万圣节。我是感觉最近几年很火。

也是 cosplay 的兴起,由商家组织。这是一行带动多行的行业。就一个万圣节,服装设计制作销售一条龙,织布的。纺纱的,甚至种棉花的,种树的。带动一整个行业。包括收废品的。收入都会增加的。

这些节日,不是某一家,某个人发起的,而是一个利益的共同体。大家都在里面,都会这么做。让你们快乐。让我也快乐。

我现在不是很喜欢过年,衣服要自己花钱,要给小辈的包红包,打扫卫生。贴春联。做年夜饭。除了吃饭没有一样是我喜欢的。

就这个问题,我还真跟我妈妈聊过,她说过年其实本来就是这样的。只不过以前不用你打扫卫生,不用自己买衣服。不要给老人钱,就是单纯的放假,收钱。吃喝玩。

中国的节日不一样的。尤其是对一部分人,很不友好,比如聚起来,问东问西。让人厌恶,但是总会到了一定的年纪,都会变成这样的人。毕竟一年不见,没啥共同话题,我能跟你说啥?就是问问,你还好吗?所有的问题,有对象了吗?考的怎么样?生意如何?我真想知道答案吗?无非就是没啥问题,无非就是你好吗?这一个问题。

当真这个问题让你烦,你就是说有对象了,生意一年几百万,考的不是很好,年级第二。我还能深究啥。无非就是你过得不错。欣慰了。

我 20 左右,爷爷奶奶,姥姥姥爷都健在。我不知道扫墓的意义。

但是后来他们有的走了,他们陪伴了你整个童年,你说你都不愿意抽一天去看看他们?去墓地放一束鲜花?清明

当家里有一个老人走了,还留下一个?你是否会发现时间紧迫,也许见不了几面,就不会再见了?八月十五,春节。

这些日子,在你的周围没有人离开的时候,你永远无法体会。

寒食,是纪念介子推的。我看过整部前因后果

端午,是纪念屈原的,我对屈原暂时了解不多,就语文课本学的,但是能给你带来假期,不值得你祭拜?

五一,不多说,国际节日。

十一,国庆。举国欢庆,商家也没闲工夫多伺候你。没啥事,我们溜出去旅游了。

中国节是信仰。而洋节,就是让你快乐。让你有个由头能给心爱的女生买东西。和喜爱的女生约会。而中国节日会让你们分开。但是能让你更多的人团聚。

不信你去问各个阶层。

孩子们不用说了。肯定喜欢中国节日,放假啊。

上班的也是,放假啊。

老人们也是,孩子们放假,团圆啊。

也就是搞对象的年纪,一到某一个商业节。就开始准备给心爱的女生买东西,像极了春运。而我们卖货的担任了高铁飞机巴士的角色。为你们提供服务。

而你们为我们的钱包提供机会。让我们能过中国节的更加硬气。给老人们孩子的红包更厚实。

当然我很愿意告诉你这就是西方的浪漫,这就是西方的爱情。

而我,只想赚钱。

祝你幸福。

知乎用户 贡临渊 发表

那你觉得春运是什么?

知乎用户 介错屋 发表

节日原本的价值是全社会的 “团建”,大家跨阶级跨年龄聚在一起没有隔阂地 High 一下。

本国人还有跟跨阶级跨年龄段社交的欲望么?或者说大家除了拜服权威,脑子还有社会这个概念么?

这两个月的无差别杀人,其实就是每个个体对自己的同胞毫无感情,一旦自己陷入绝望就会拉别人垫背。

你自己绝望会拉自己父母子女垫背吗?通常不会,因为你爱他们。而你对 “同胞” 只存在口头上的感情,甚至陷入绝望会把一部分过错怪在 “同胞” 头上。

这就是所谓的献忠化。

知乎用户 心随明月 发表

三种节日能火起来:1,女人能收到礼物的节日 2,放假全家团圆的节日 3, 购物有优惠的节日。

另外, 其实西方的节日不能叫 “节” 日,而应该叫假日或休息日,中国古人造这个词语之初,意指节日应为人与人之间加强联系的日子,人与人的联系加强就必然容易产生矛盾,这就要求我们节制,所以叫 “节” 日,西方的那个节日大多并不注重走亲访友来加强人际关系,一般都是两个人去外地度假,放松,所以叫 “暇” 日,“暇”通“假”,所以西方的是假日,只有中国才可以称得上是节日。

知乎用户 萝卜菜 发表

对西方的情况不了解,只就后半个问题试着回答一下。

-——————————————————————–

最主要的原因是,现代生活的发展,对传统文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现代化”、“进步”、“文明”、“科学”,这几个词大概可以描述一直以来被国人认同并不断追求的道路。因为近代的屈辱历史,我们开始拼命追求这条道路,这过程中发挥较大作用,或说树起大旗的,多是知识分子。

知识分子以启蒙者自居,认为民众的许多文化是不符合科学、不进步的,所以要排斥。

这种思路一直延续到现在,比方在知乎,一些关于民俗、宗教的问题的讨论中,经常见到相当激进的言论。他们觉得不符合 “科学” 认知的文化,都可以被抛弃,因为无法证明,不进步,不适应时代;而赞同这些文化的人,会被看作是缺乏科学素养的普罗大众,大众是精英的对立面,是需要被启蒙的。

就像放鞭炮,很多人觉得这件事污染环境,有火灾隐患,何况没有人相信那东西可以吓跑年兽,所以取消也没关系。不会有人在意放鞭炮这件事当中的文化象征。

再来看看中国传统节日的一些民俗活动:

最重要的是春节,春节的民俗活动很多,比方大扫除、贴春联年画、除夕守岁、团年饭、放爆竹、拜年串亲戚;扩展开来说,元宵节也算是春节的一部分,除了吃元宵,还有娱乐游行、灯会之类的。以前春节和元宵节还有祭祖活动。

端午节的活动也很多,出游避灾、斗百草、辟邪装饰(五花绳、香囊、艾草、雄黄酒之类的)、龙舟竞渡、祭祀瘟神,还有吃粽子。

只列举这些就能发现,传统节日中有很多活动,并没有什么 “科学” 和“进步”的意义。比方端午节,之所以避灾辟邪,是因为古人认为五月是“恶月”,阴气和阳气激烈斗争,代表生命的阳气开始衰竭,代表死亡的阴气开始上升,便存在许多不利于身体健康的邪气,许多习俗都是为了辟邪而定的。

那问题就来了。

追溯这些习俗背后的文化原因,几乎都是不符合现代化思维的,即 “不科学”。按照前文提到的一些人的思路,传统节日的很多习俗就没必要保留了。没有谁相信五月是恶月,干嘛辟邪?人死魂灭,祭祖扫墓似乎也没必要了。

此外,这两个世纪以来,西方文化在在某种程度上,和 “现代化”、“进步”、“文明” 这些词是等同的。当今会有这种想法的人也依旧存在,加上西方文化的强势地位影响,相对应的,中国传统的文化便处于衰落当中。这样西方节日的流行,中国节日的衰落就不足为怪了。

所以题主会觉得中国节日的味道越来越淡。因为承载这些节日文化含义的习俗都已经消失殆尽了,剩下的只是一个假期而已,对于大家来说,端午和清明没有什么不同,都是放假。区别在于假期的长短。

另外一个原因是,想要将节日味道过得浓厚是需要时间和精力的,过去整个腊月都会用来准备过年,现在腊月里还在上班呢。现代生活节奏这么快,谁有时间去过节,端盘月饼到院子里抬头看看月亮,吃吃螃蟹,还不如看场电影,回来睡个懒觉实在。

春节里,你要发红包,要走亲戚,不仅花时间,人情压力还大,大家也不爱过。

很多答案里提到和朋友、嫁人团聚的问题,我觉得也属于这个原因。现代社会中,亲戚之间的关系是在淡化的,而传统文化中,家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两者便产生了矛盾。加上年轻人生存压力增大,和亲人一起过节也成为了负担。

城市这种状况比较明显,因为城市和现代生活密切相关。在很多农村和小城镇里,节日民俗还是保留了很多的。

-————-

评论里

@大头红薯

的回答也很有启发啊,我之前没有想到:

关联传统节日的消费文化没有起来啊。其实现在过西方节日,也就是借机过个消费节。平安夜现在都变成约炮之夜了…… 跟原来的内涵也没有关系。现在的国人过节,就几乎没有在文化内涵之下过节,只是过节 = 放松 = 做点自己想做的 OTZ

也就是说,现代社会是消费主义社会,传统节日相关的消费文化能否跟上时代步伐也影响着节日的存灭。西方节日在中国的盛行跟市场的导向有很大关联,圣诞节和情人节是比较明显的例子。而复活节不如圣诞节兴盛,宗教氛围是一部分原因,消费市场没有形成也是原因,复活节彩蛋那种东西没有市场吸引力啊。

中国传统节日相关的消费文化,是以月饼、粽子、元宵这样的食物消费为主的,很难有圣诞节那样带动各种礼品市场的影响力。

(虽然月饼市场很火爆,但中秋节的文化含义就比较淡了。就好像关于月饼的段子总是很火,但这种娱乐性质的解读,是对节日文化的消解。)

-————–

总结一下,我觉得还是现代社会带来的影响:

一、文明进化观念影响下人们减少了对传统文化的关注;

二、花费时间又没有效益的传统节日与快节奏高压力的现代社会不适应;

三、消费主义和娱乐化倾向对传统节日文化内涵的消解。

第三个原因可能最重要。

-————-

@jueves halo

提到日韩,它们也是现代化国家,但传统文化保留得很好,具有各自民族特色的节日也被保留下来。现代科学的强势也没有阻碍世界上的人对于未知世界的幻想。他还提到了文化断层的原因。

对日韩的情况不了解。为什么它们的现代化进程中,没有消解掉传统文化这个问题,我答不好,想了想可能有这几个因素吧:

一是他提到的文化断层问题。上世纪中国发生的一些事情,无疑对传统文化造成了巨大的打击,产生了文化的断层。而日韩没有经历过这样的打击。我觉得这可以归纳到上文的第一个原因。现代化是一直以来追求的目标,上世纪那些事情,其实是追求现代化过程中的歧路。

现在开始试图接上那个断层,就有点困难了。

二是政府的态度。不知道日韩政府做过什么,但看看中国的情况,我们的端午节开始受到重视,貌似是因为中韩对端午申遗的问题?政策方面,这些年才开始重视文化传统。

不过我觉得文化传统的继承与否,民众的态度比政府更加重要。比方中元节,文化断层时期应该是不允许的,但现在依旧存在。有些事情不是政府禁止,民众就会自动放弃的。文化传统的力量还是很大的。

三是针对日本的,它的现代化道路比中国走得顺利,也经历了从排斥传统文化,全面吸收西方到强势文化入侵,本民族文化衰落,再到东西文化融合,本民族特色回归的一个过程。中国可能当前处于第二个阶段吧……(纯属猜测,瞎想的)

-—————

能想到的大概就这些了。

我对现代化问题的理解非常浅薄,许多说法和定义也不是很熟悉,表达也不够条理,有问题的地方欢迎指正。

知乎用户 野生的狐狸 发表

我认为主要原因是:中国传统节日是以农事为基础开展的!

一个节日是否流行就归纳与这么几件事:

1、日期明确

2、目的清楚(有文化意义)

3、与平时生活有所不同(仪式感、特殊感)

让我们来看看传统节日有哪些问题:

1,节日按照农历。

过的是公历的日子,结果过节居然要翻另一本日历,你不觉得麻烦吗?

比如中秋节,具体是哪一天其实我不知道。我只知道快过节的时候有月饼卖了,国家放假了,才会想起还有这么个节日。

同样让人记不住的例如父亲节母亲节,什么第几个星期日…… 记不住。

2,中国的节日大多是 “聚起来吃”。

毫不客气的说,中国的几乎所有节日开头第一句就是 “全家团聚”。春节、中秋、重阳、腊八、冬至…… 然后老人们看着满桌的后辈笑的很开心……

问题是在脱离了农耕时代,人人都能吃饱穿暖的今天,为啥我们没事做捣鼓了大半天最后都是全家聚在一起吃一顿饭?

这显然从过节的目的性上来说,就让人很疑惑。

3,很多节日的筹备工作很复杂。

比如剪窗花——为啥古代人吃的这么空会去剪这么复杂的玩意?我们看看春节的时间段,冬季,地里没有活好干,闲的要死,要不就剪刀拿起来……

而现代人除了假期并没有这么多闲的蛋疼的日子,比如老一辈还有人会打年糕。小孩子会围着去看,看久了就知道这是个节日。

而现在人——啥?年糕是打出来的?开玩笑!

4,节日仪式条件日渐苛刻。

比如赛龙舟,姑且不论船或者河——您去哪里找这么多人来陪你一起划这个东西?

退一步来说…… 还有多少人划得动这个?

再比如写对联,别说写毛笔字了,很多人连对对子都不会啊。就只能等着随着报纸送来的对联自己去贴一下…… 简单的仪式自然会被遗忘。

娱乐活动发展蓬勃至今,古老的节日娱乐活动已经很难吸引到时代的新鲜血液。

====================================================

提几个比较成功的节日大家可以体会一下。

1,春节。

传统节日里硕果仅存的两个节日之一,因为仪式非常之多,惯性强大。同时国家配有政策支持(例如春晚、放假等国家政策,以及各种店家经营的迎春气氛,都是在仪式上的创新,让人感受到节日的特殊性)。

然而春节出去旅游的人也越来越多——换言之,春节在家包饺子吃年夜饭的人越来越少。也就是说,按照这个方向发展下去,春节也会沦为一个普通的假日。

2,清明节、重阳节

归纳起来就是上坟的日子(目的性很明确)。这个节日应该会长此以往,因为上坟是一个平时不能做的,目前来说不可替代的产物(仪式感,节日特殊性)。

但是同样的,这个节日也在遭到极大的冲击。比如 “在线扫墓”……

3,劳动节、国庆节。

这不是传统节日,但人人都会记得,而且还会有期待。如果再加入文化意义(劳动节弱一点)或者一定的仪式(例如阅兵、休假等),这就是一个不错的节日。

4,情人节、圣诞节

这是西方节日,但人人都会记得。因为日期好记(时间容易记)所以会有期待,有一定的文化意义和仪式(和平时绝对不一样,平时哪有这么多圣诞老头在街上走;平时的快捷酒店怎么会这么摇晃?),虽然没有假期,但是属于少数关注年轻人的节日。就流行起来了。

5,复活节

西方失败的节日,中国人几乎没人知道。时间本身不详(春分满月第一个周三,引自百度百科),也不知道这天是干嘛的(耶稣复活与我何干?),就知道有个仪式是送彩蛋。

虽然是个彩蛋,然而并没有什么卵用。

所以这个节日基本报废……

6,双 11 抢购节。

马云自创节日,无人不知。然而并没有人把这天当做节日,只说是一个活动。

-—————— 总结 ——————

回到开头三点:

1、日期明确

2、目的清楚(有文化意义)

3、与平时生活有所不同(仪式感、特殊感)

对照一下就会发现,能流行的 “节日” 都会多少符合一些,而完全不符合的就被遗忘了。

知乎用户 茶哥反鸡娃​ 发表

没有吧?

我觉得越过越浓的节日,应该是人尽皆知,各种期盼,花很多时间精力金钱去准备,然后所有人热热闹闹聚集讨论,然后节日前夜万人空巷期盼倒计时……

符合这些条件的都是标标准准国产节日啊?

比如双十一,双十二,618……

知乎用户 风大 可稍息否 发表

这个趋势确实有很明显的。

有人比较说洋节还没超过华节,这跟没说一样。

等超过了就晚了。

关键点是中国传统节日被压制得太厉害了。

你看洋节,又是送花又是砍树,还有其他杂七杂八的事情,都是很不环保的。

但是中国的节日,放个鞭炮都是不允许的。说起来就是因为放鞭炮会影响政绩。因为每年的消防指标都是很严厉的。不禁的地区相对禁的地区就很吃亏。

现在一禁了之,确实政绩上来了。

也有人表示说,现代城市火灾影响很大,禁止比较好。

说到底就是因为我们城市在消防工作上做得严重不到位,所以根本经不起火星儿。

我们常常说美国有低人权优势,我国的原子弹不够用了,还得多造,多造几十倍。其实我国还有个严重劣势,那就是长期和平劣势。

我们用和平换发展,最后得到的这个发展,十分脆弱,一点风吹草动,就立即化为灰烬。

前阵子瘟疫严重,有人就指出,这与现代人口密集有直接关系。呼吸道传染病成为重要的瘟疫类型。然后就指出古代有类似的事情。说是有个地方几个村子特别繁盛,人口众多。有人就说这个地方热闹不长。因为德行配不上这个繁荣。后来过了些年再去,这些村落就已经因为瘟疫而荒废了。

古人所谓的德行是个玄学的东西。这个事情说得明白点,就是 “居安思危”。

安逸得太狠了。基础的消防威胁全靠硬将各类消防隐患掐死来压下去。一旦要有所行动,力量有所抽离,马上就会顾此失彼。

但是目前来说,只能靠这样的权宜之计来苟安一时。

苟安就苟安吧,谁不是这样啊。

但是不能只剩下狗了,稍微也得讲点人性吧?

现在应该在划出严禁燃放区的同时,划出集中燃放时段。将这一时段的火灾火情从全年单独拉出去,不计入到全年政绩考核里面。这样这帮人禁放的热情就不那么强烈了。

就这帮人的脑子,完全取决于屁股。大气污染的主要根源是化工厂污染,结果他们硬说是汽车尾气排放。年年春节工厂停产空气质量就好,这帮人硬说是因为汽车都从城市开走了才降低了污染。汽车又没开出国,污染怎么就降低了呢?明摆着是工厂停产造成的。说到底,工厂污染才是真正问题所在。

鞭炮不过就是另外一个背锅侠罢了。

至于因此伤害了民俗,伤害了文化,伤害了中华民族的朴素感情,就没人管了。说了也没人听。

鞭炮是有危险性的,那你做好控制啊。酒还有危害呢,按理说也该禁止未成年人喝酒,你做到了吗?

治理手段粗放,这才是一禁了之的根源所在。

过洋节是正常的。因为中国节日过不了。放烟花,看花灯,简直是另一个国家的记忆。

知乎用户 清徽 发表

西洋节有多少是男女之间的节日?这样的节日,要购买礼品,要酒店开房,这都是让商家挣钱的事。当然商业上会大力推广。

加之互联网上以年轻人居多,他们参加的话题讨论才有热度。

双十一不也变成购物节吗?

知乎用户 武装保卫精神病院 发表

清明不许烧冥币,春节不许放鞭炮。本国节日还能不 “变淡”?

知乎用户 图农 TV 在 19 九酒 发表

因为节日是调休来的,连续工作十几天就为了 “被” 促进消费。不恨死这些节日就算感恩戴德了。怎么还指望越过越浓呢?

至于西方节日,不放假,不调休,谁在乎?不过打炮日罢了,炮火连天也是娱乐,反而让人开心。

我指的是晚上打二战游戏。

知乎用户 吴优 发表

来同学,我们先来数一数国内的传统节日。

春节,与家人团聚,包饺子吃饺子。

元宵节,与家人团聚,吃汤圆。

清明节,祭祀死去的亲人,吃寒食。

端午节,与家人团聚,包粽子吃粽子。

七夕,乞巧节,结彩络穿针,是女儿节

中元节,祭祀死去的亲人。

八月十五,与家人团聚,看月亮吃月饼。

九九重阳节,祭祀死去的亲人,插茱萸吃重阳糕。

腊八节,和家人团聚,吃腊八粥。

可见,中国传统节日要么去看望活着的亲人,要么去看望死去的亲人,和爱人和朋友们团聚的节日呢?!木有啊!欧洲有长达一周的狂欢节,中国木有啊。不过个人认为农村的红白喜事中低俗的闹洞房搭对台是变相的 “狂欢节”。

瞎过节日也不是中国一家。美剧破产姐妹中有一集他们在过绿帽子 (雾) 节,那是爱尔兰国庆节,和美国没毛线关系,大家还是会借这个节日开 party 。

不是有了节日,大家按照节日的规律过节,而是人有了过节日的需求,才有了节日。答主高一时开始流行平安夜送苹果,我们都知道这个说法是扯淡,但大家还是会借此理由向朋友互送苹果。

——————————————————

12 月 16 号更新。昨天上课间隙随手吐个槽,没想到挺有争议的。更新点认真回答的。

如果严肃的说原因,是因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全面衰落。近百年来动荡不安的日子使得包括传统节日在内的传统文化支离破碎。可以看看答主的这个答案:

陈丹青说「两千年文脉已断」,他的依据是什么? - 知乎用户的回答

知乎用户 石波清 发表

中国人过西方节日都是纯粹的消费,没有那些节日的文化内涵,中国人过自己的节日除了现在开始有一些消费的苗头之外,主要还是文化传统、生活习惯,坚守着节日本身的内涵,这和过洋节有本质不同。

知乎用户 咩咩羊​ 发表

没觉得,我只觉得所有节日都变淡了。

所有节日都是放假旅游,看人山人海。去长沙吃武汉烤面筋,去武汉吃长沙烤面筋。从一条条工业冷库的美食街,走到另一条工业冷库的美食街上,看着大部分都如出一辙的景点。

过去春节还能看个春晚放个炮,现在禁鞭了,春晚也只是完成政治任务的作秀,和一般老百姓的生活折叠了三个北京。

十几年前,我们部队大院里过节还会组织活动,什么下棋,扔飞镖,套圈…… 可以赢得兑换券,来换牙刷、茶杯、玩具琴。现在都没了。

我已经没有什么节日感了。大家坐在一起,聊着聊着,就开始各自玩手机了。

知乎用户 苏昕 发表

事实上所谓 “西方的节日” 气氛也大不如前了,

个人认为,这与信息时代和全球化对于各色本土文化的冲击不无关系,

说白了,用马三立的话讲,平时都能没事儿吃顿饺子,还有嘛新鲜的?

ぃょ~~ 以上

知乎用户 梦桃园 发表

你说觉得西方节日气氛约等于商场打折吗?以下以美国习俗为例。

万圣节气氛浓了,家家户户应该自觉布置自家前院,放上恐怖的造景,然后邻居小孩会结成队来要糖。

万圣节气氛浓了,所有孩子应该到处寻找彩蛋,彩蛋里面要藏着糖

圣诞节气氛浓了,大街上应该冷清的像除夕一样,家家户户团圆,餐桌上必须有一块大肉(火鸡 / 火腿……)

情人节气氛浓了,学校的孩子应该每人做一个特殊的小盒子用来收集别人送给他的情人节卡片,还要给全班的同学送卡片。成年人除了爱人以外还给亲朋好友送卡片

圣帕特里克节气氛浓了,大家应该穿绿衣戴绿帽,大游行,大量酗酒

对着看看,国内西方节日的气氛真的越过越浓吗?不是的吧,我看只有商场趁机打折而已……

知乎用户 欧阳朝云​ 发表

因为商家加入战场,宣传攻势很足。再加上引进成熟大商业运作模式,比如万圣节,就感觉洋节过节气氛热烈。

而所谓的过节,不过是借机玩一下消费一下,哪有什么真的过节。感恩节会感谢印第安人吗?美国人都不感谢了好吧,中国更不可能感谢。

这是商业逻辑,不是什么文化传统问题。

只要开发,加上时间积累,中国没落的传统节日,什么重阳节,寒食节,王母娘娘生日,只要有利可图,全能给你开发出来。中国人现在的情人节已经有三个了(没一个跟中国传统有关),商家恨不得每个月一次你信不?

只是你的钱包扛得住不?

知乎用户 清平安乐公​ 发表

其实节日气氛都很浓,只是表现形式不同。

先说西方节日,圣诞节情人节,这个是在全世界都是商业气息很浓的节日,所有商家都在这天想法子促销搞活动,商品有节日限定款,广告上新版,店面用节日皮肤,所以让你觉得节日气氛很浓,其实是商业气息很浓,谁还记得这天是纪念谁吗?

然后中国的节日,传统节日,春节,节日气氛不浓?你知道春运吗?地球人类最大的季节性大迁徙,无论是机场还是动车站,节日气氛不浓?有人说春运怎么能算春节?不为过春节,你觉得会出现那么集体的春运吗?端午节,纪念屈原,同时是节气之一,很多地方都有划龙舟的比赛,某些地方为了偷偷练习划龙舟,还淹死了人,如果你觉得这种活动没在你那边出现在你的城市,那么你是不是发现了粽子集体上市了?隔壁邻居门口都挂上茱萸艾草了?

所以并没有淡,有差别的原因很简单,因为中国的节日,它放假。你都跑出去玩了,没有好好过节。而西方节日在中国没有假期,你还得在家被商家过节。举例说明,端午节小长假,你一张机票出国马尔代夫晒鱼干去了,粽子没吃到,雄黄酒也没有,屈原顺着汨罗江也游不到马代,你好像没过节,在西餐厅里喝着鸡尾酒吃着生猛海鲜觉得节日气氛真淡啊;而圣诞节,你年底加班,点的外卖用的包装都是马瑞克里斯么撕,拿出手机发一个朋友圈,看到大家点赞,你觉得节日气氛真浓啊。

知乎用户 Burgundian 发表

跟自家媳妇儿越过越淡,跟别人家媳妇儿越来越眉来眼去,若有一天各自离婚过到一起,很快又会把日子越过越淡。

这就是家里的不如外面的

知乎用户 肥叔 发表

社会发展越快越剧烈,社会风俗改变的就越快。

人们的享乐的需求,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基础上,在日常生活中就能良好的被满足了,于是过节那几天的重要性就越来越低了。

相反,日子越过越苦,一年下来最放松最享乐的就是过节那几天,人们自然就会把美好的期盼和各种需要,放在节日里。

中国早些年经济不怎么好,打破铁饭碗的时候,多年的时候年味可足了,也是一样的道理。

知乎用户 咋整 发表

因为需要人造节日,带来一点打破常规的快乐。


2018 的所有法定节假日已经过完了。

虽然法定节假日太遥远,但我们也不都是遵纪守法的人。

为此,我们整理了 8 个人造节日思路,愿你在等待元旦的 80 天里,给自己的生活增添一点灿烂。

1


没有什么比日剧更能击中当代一线城市年轻人的痛点了。比日剧台词更容易洗脑的是日剧式的交流方式,温柔、有礼貌,还带有一腔热血少年的勇往直前。

呐,今天就和同事们好好地用这样的方式交流吧。

“今天是很好的天气呢。”

“好像把大家都吓了一跳,真的很抱歉。虽然这样的我确实是很任性,但是如果就那样被生活所束缚的话,有一点遗憾呢。”

“可恶,果然还是不行吗?”

“这样说的话,我的选题还是很烂啊。没关系,明天会继续好好努力的!”

“想要被肯定,想要看到老板您的笑容,为了那样的笑,可以一直加班也都没有关系”

其他部门的同事可能会觉得有点困扰。但是这样做,并不只是追求表面的帅气,而是想成为那种可靠而温柔的人,以这样的方式继续守护大家。

2


夏天都过去了,

我居然还从来没有成功往公司的冰箱里储存过食物。

这盒巧克力,已经放了超过一个月了吧。

这几瓶啤酒,好像也已经放了一整个夏天吧。

既然都把公司当自己家,那我作为这个家的一员,也就不客气了。

索性等周五所有人下班后,将公司冰箱里面所有东西一样一样全部吃光。

反正冰箱上都贴了条:请各位同事下班前把食品带走,保洁会定时清理。

保洁大姐也挺不容易的,就当是不记名帮她个忙吧。

3


这一天的官方叫法是重阳节

可以想见,微博和朋友圈一定会出现关于菊花的段子。

这其实是来自社交媒体的召唤:脆皮鸭看起来!

下载好最近被扫文账号大力安利的文,备好零食和快乐水。

有条件者可以邀请三五好友,举办一次声情并茂的脆皮鸭朗读大赛,交流心(羞)得(耻)体会。

当然,如果你有 Grindr 和 Blued,请忽略我们的建议。

节后综合征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看到可爱男孩子的互动会忍不住开始推测攻受。

4


不管你如何标榜自己的品味和眼光,

都必须面对一个事实:《乡村爱情》已经拍了十部了。

再怎么 Diss 它土味,觉得它 low,它就是受欢迎,就是比你憋出来的产品更能击中用户。

这个节日可以说是研究体验爆款产品的最佳机会。

办公室每个人 pick 一个角色,尽可能贴近角色造型打扮。

从现在开始,你不是徐家汇的 David,也没有房贷要还。你要考虑的是开发荒山种什么树,要算计家里养的猪仔来年能卖多钱,如何与村里的老少爷们竞争,赢得村支书女儿的青睐。

当然,也要保留一定的职业特色。

你们的对话应该是这样的:

谢广坤 cos 者:老刘,你昨天交给我的种树 proposal 我看过了,有几个 point 我们对一下。

刘能 cos 者:Kun, I’m busy now. 你找赵四去。

5

如果生活足够规(wu)律(liao),每天上班就可能会遇见同一拨人。

每次都会经过的地铁安检员,专柜 BA,和时不时会碰上的那个精致女孩。

遇见的次数多了,自然会好奇他们的生活轨迹,但又没有足够的理由开口聊天。

不如在脑内给他们编一个故事吧,想象他们的生活状态、目前的焦虑、今天要去做的事。如有基友同行,可以暗中故事接龙,乐趣 double。

那女孩每天都背着一个 longchamp 包,看上去沉甸甸的,装了电脑?应该没在大公司上班,大公司都给配台式机。

每次都背在右侧,右肩因为习惯性用力比左肩高,应该也是个长期对着电脑点鼠标的。

广告狗?运营?也可能是个秘书,长期给老板定五星酒店套房,熟知老板各位女友的偏好的那种。

她的背总挺得很直,手腕脚踝都非常纤细,小时候应该学过舞蹈,妈妈逼着压腿靠墙站,一边哭一边咬着牙坚持。现在应该很久没练过了,但底子还在。

拿着一杯 711 的咖啡。也许跟室友住在一起,早上在 711 第二杯半价,一人一杯,然后分开去赶不同线路的地铁。

或者是跟男朋友住在一起,早上刚吵完架,又为乱丢脏袜子的事,没有时间煮咖啡了,下班回家再收拾他。

啊,到站了,殴打男票的剧情明天继续。

6


如果你听说过空气吉他锦标赛,应该知道这个节要怎么过。找一些热爱音乐的朋友或同事,聚众开一次空气音乐节

乐器是无形的空气,主唱也不会发声,只动口型。你们和观众之间全靠心领神会的默契。

舞台感、个人演奏风格、与观众的互动,都会决定你是否能成为明日之星。为此必须进行大量练习,起码得确保你和队友弹的是同一种曲风。

最好能提前给观众剧透十个可能出现的曲目,这样他们可以及时在副歌切入,接到你递过来的话筒时,跟着一起唱。

否则,你以为你们在致敬 Nirvana,观众开口的口型却是:我们一起学猫叫,一起喵喵喵喵喵……

那可就非常尴尬了。

7

奶茶是不可能戒的。这辈子都别想了。

工作日如果能有一杯奶茶,效果近似撸猫——温暖,惬意,丝滑质感,而且开始犯困。

撸猫不会长胖,但奶茶会。

更何况,剩下的珍珠如果全部吃掉,上个月的瘦脸针又白打了。

这个节日可以帮助你开心吸奶茶,告别高热量,因为喝完奶茶后才是节日活动的重点:

找一间空着的会议室,拉上帘子,和同样在摸鱼的同事在白板上画一个镖盘,用吸管发射珍珠飞镖,参赛者众筹给命中靶心最多的人买第二天午饭,并山呼:您瘦了!

8

对于大部分肥宅来说,每个节日都一样。

刷朋友圈和 ins 的时候偶尔划到社交咖 po 的趴体照片,

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都没有。

也不是不想得到关注,但一想到社交话术中那么多层包装和反转,就觉得心累。

偶尔也想成为别人目光中的焦点,但又害怕承受太多的关注。

只有在这一天,戴上了头套的你,可以体会一次回头率 200% 的感觉。你可以尽情打量别人,他们也在打量你,但和平时不同的是,他们看到的是那个戴着头套的人,真实的你不必为此承受社交压力。

你可以选个自己喜欢的头套,水冰月也可以,骷髅头也可以,或试试看定制一个川普漫画形象的,包你上头条。

不用担心吓到路人,你以为摘下头套就不会吓到人了么。

搬砖的路还很长,全指望年假和法定节假日来放松,很抱歉,大部分人都是这么想的。刚过去的国庆假期里,路有多堵,队有多长,车票有多不好买,应该还都记得吧。

我们希望,以上 8 个人造节日思路,可以给你的生活提供一点放飞自我的快感,给摸鱼的工作日带来一点打破常规的快乐。

只要有一颗想玩的心,生活中还有太多给自己过节放假的机会。决定放不放假的是法律,决定加不加班的是老板,但决定能不能没事偷着乐的,是你自己。

想看更多,请移步咋整微信(id:howtozheng)

知乎用户 水木山城 发表

中国是所有的洋节中国节都越来越少文化与传统的风味。

圣诞节在中国变成了年青人的购物节与小情人节,跟西方的圣诞节相比面目全非。

何来西方文化的入侵呢?

自由、平等、独立、法制、批判性思维、知识产权保护、私人物权保护等等,这些西方文化的东西,可是侵入中国相当的不成功哈。

知乎用户 280285​ 发表

因为西方的都是狂欢节,中国的都是戴孝节。

西方的节日都可以当成情人节在酒吧里跟陌生美女嗨到 12 点以后开房,然后相忘于江湖。

中国节日你讲一句清明节快乐都要骂到你头臭去。

知乎用户 陆贽 发表

西方节日在中国的流行更多的是一种西方文化入侵的表现,与欧美文化霸权有关,其中可以从后殖民主义和消费主义的角度进行分析。

后殖民主义理论主要继承于西方后现代文化批判理论,研究的是基于欧洲殖民主义的历史事实以及这一现象在话语空间所造成的文化后果,其中关注比较多的是文化身份和文化认同的问题,比如黑人的身份政治问题。

后殖民主义通过借用福柯的 “话语——权力” 理论、葛兰西的 “文化霸权” 理论以及法农的 “民族文化” 理论来批判欧洲中心主义的话语叙事,后殖民主义理论本身具有极强的政治取向性。

在后殖民主义叙事当中,包括中国在内第三世界国家被西方中心话语秩序单一叙事想象成象征符号的 “他者” 进行言说。在这种二元叙事视角下,欧洲因此成为了世界文明而先进的世界中心,是理性、道德而成熟的,而欧洲之外的东方国家则是落后、非理性而野蛮的。

在后殖民体系中,整个东方世界整体处于主体性缺失状态,而西方文化具有极强的优越性,西方世界则掌握着文化话语主导权,利用自己的话语权优势把西方的文化标准和审美符号 “编码” 传播给第三世界国家,在文化和审美秩序上建构起西方文化的合法性,仿佛欧美文化天然比其他文化更具有先进性和优越性;而包括中国在内的第三世界国家则位于文化秩序的低生位,自身的主体性在后殖民叙事中被忽略。

由于后殖民主义的存在,我们的审美观念和文化标准是被西方中心话语重构过,我们自己并不掌握文化和话语秩序的主导权。于是,欧美掌握着主流话语权,西方文化具有天然优越性,价值观和审美秩序是世界主流标准,是我们应该模仿的对象。此为西方文化入侵的背景。

而西方文化的普遍流行更是离不开消费主义的巨大影响:

在消费社会里,人们更多的是关心物品的交换价值和符号价值。通过对符码的差异性操作,人们可以毫不指涉真实世界的意象,而仅仅通过拟像和仿真就可以建构出世界的全部。消费主义成为众人形成身份认同的重要来源。

而互联网等现代媒体的出现加快了信息要素的传递速度,并引发了公共场域的变革,加快了消费主义文化对整个社会的全方面渗透。

在共同制造西式节日流行现象的过程当中,消费主义通过文化工业对西式文化符号的差异性运作和包装生产出消费符号,并利用话语权将圣诞文化符号在公共场域以制造传播相应的消费话题,人们通过消费商品的方式来获取消费符号,进而利用消费符号建构自我个性和身份,通过种种消费行为塑造出某种 “独特” 的生活方式,并通过以此形成的价值判断标准在公共场域产生群体认同和身份归属,形成价值观共同体

在所有环节中,西方文化提供了文化符号来源,消费主义和社交关系提供文化驱动力,而文化工业提供了符号价值制造手段,公共场域则提供了传播媒介;而商家出于牟利目的进行积极宣传,而消费者出于对西方文化价值和基于商品的消费符号价值的认可,主动购买商品获取基于商品的文化符号价值或在公共场域被动无意识地传播圣诞文化符号,商家与受众在此过程中有意或无意地充当了消费主义文化符号的传播载体。以上即为西式节日在中国流行的原因。

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谈及时代思潮的转变,众所周知,热衷于西方文化和西方节日的多是年轻人(尤其是掌握话语权的一二线城市),与受传统文化的高度影响、讲究集体主义、极为注重家庭宗族人情关系的父辈不同,当代年轻人更多的是倾向于西式文化和价值观念,崇尚个体自由和自我表达,自我认知高度依赖于公共场域的基于价值观念的认同,审美趣味深受欧美审美秩序的影响,他们对西方文化极为推崇,自然会对圣诞节这些西方节日极为热衷。

然而随着中国整体国力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提升,中国在文化层面上的话语权也在缓慢增强,相应的中国人对本土文化的自信心也在提高。随着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逐渐取代 GC 主义成为国家主流意识形态,国家在文化层面也逐渐保守化,传统的文化节日开始蒙上了爱国色彩,于是,“过传统节日等于爱国” 之类的言论开始出现流传在公共场域当中。这多少体现了对西方文化强势入侵的反弹,然而中国的传统节日文化也因此而逐渐复苏了。

知乎用户 米晴晴​ 发表

现在最火的是淘宝打折节,不用出门就把节过了多好 ( ̄▽ ̄)

还要什么男朋友

知乎用户 不言之教 发表

中国文化是世俗的文化,世界上的所有节日,基督教的、伊斯兰教的,佛教的,英国的、美国的、俄罗斯的,中国人自己的节日,如果我们想开心一番,当然可以 “庆祝” 一下,购物、狂欢,旅游。

我也觉得过 “西方的节日” 有点 “外来文化”。中国人应该过“中国人” 的节日啊。

但是,中国文化的确是 “世俗” 文化,是包容的文化,所有的宗教,所有的信仰,只要不违背 “利而不害” 的基本道德原则,只要丰富了大众生活,我们觉得 “外国” 的节日 “有点意思”,为何不能拿来“利用” 一下呢?

中国文化是最为包容的文化,胡服骑射、佛教、马克思主义,都可以 “中国特色”。暴力的“蛮夷” 们,只要 “废弃暴力”,都可以是“中国人”。朝鲜,日本、越南,都是中国文化的“追随者”,都曾经以“中华文化” 自居。

再仔细看看我们的四周,高楼大厦,西装革履,遍地汽车,那里还有 “古代” 中国的影子。

看看我们的婚礼,往往穿着 “基督徒” 的洁白婚纱,使用中国的祝词“一拜天地,再拜父母”,举行婚礼的酒店可能供奉着佛祖。

大多数的中国人不是基督徒,却要过圣诞节,硬生生将宗教节日,搞成了世俗狂欢,以基督的名义狂欢一番。不知道基督徒有何感想。

知乎用户 张昊​ 发表

西方节日越过越浓也只是因为商业性越来越强而已。

“街道上空无一人,工厂停工,学校停课,政府机关大门紧闭。”

这才叫节好嘛

中国人传统观念里有一种信念,就是正儿八经的节日一定是要团聚的

中秋端午清明春节

这四个最重要的节日,离家近的人一定会回家团聚

离家远的人也一定会和朋友小聚,共同欢度

而类似圣诞万圣之类的

商家摆出豪华的圣诞树,搞着各种花里胡哨的促销活动

其实就是吸引小姐姐去喝个下午茶拍个照吃个精致的晚餐蹦个迪,大家在嘈杂欢闹的气氛中放松一下,释放工作压力。

真正有几个会在平安夜去教堂?会回家与亲人共度平安夜?

在国外,圣诞之类的节日也是需要亲人团聚的

所以说呢,你觉得洋节气氛浓只是因为你耍开心了,大家耍开心了而已

在中国,不需要团聚的节日,都不算节日,只能算个出去玩的好日子而已…

知乎用户 朝阳区卖瓜 发表

因为我端午节,不能发端午节快乐,只能发端午安康。

一群小警察,搞得我很烦啊!

我就吃个粽子,发个朋友圈,给朋友说一句端午节快乐。

知乎用户 cesium99 发表

你有 5000 块钱。

春节:

我有五个表亲,基本上每个二胎起步。就是十个孩子。

一个孩子给 200 要给吧?好的,2000 没了。

团年饭要钱么?1600 没了。

花 1600 吃一餐饭还要各种被亲戚吊。花 2000 包红包还要各种被叫穷鬼,抠。

玩儿呢?

我就不说各种送礼,各种 “自愿” 去拜年。简直是太恐怖了。总而言之钱花了被看不起还不开心。

圣诞节:

给自己买个 1000 的礼物,给女朋友买个 1000 的礼物,找个酒店行政套房。看电影,法餐,浪漫约会是吧。

自己开心了,女朋友开心了,还不会被人看不起。

就这么浪还能省个 1000+的私房钱……

知乎用户 Cheng Huang 发表

问题不成立。应该是「凡是男性被要求要送女性礼物的节日越过越浓」。洋节中有圣诞节、情人节。国产的有七夕,520 等。至于无关送礼的洋节比如复活节、感恩节、万圣节,那还是没啥人过的。

知乎用户 卧牛 发表

不考虑崇洋媚外的问题,西方节日很浓吗?还是说中国节日不浓?节日需要准确的生活和商业定位,我国的传统节日内核还停留在小农社会的定位,使题主产生了思维错位。

西方节日在中国完全去文化化,变成了商业消费节,给了中国消费者的消费理由。传统节日缺少更新也变成了消费节,同样的消费让题主有了错觉而已。

现实是中国人的精神空虚靠消费解决不了,需要一种商业消费的物质宣泄与文化消费的精神满足相结合。而且不能是以个人和家庭为单位的分散活动,必须是集体活动。

这一点可以学学欧洲日本,大众小众节日都玩出花来。要突出节日特色,要有商业卖点,特别是要有集体活动。

当然安全,环保,节约是少不了的要素。我们的传统节日许多是以家庭为单位代表团圆,现在确实不必要,莫不是也来个社会化节日。

知乎用户 赛赛 发表

连西方本土的人都嘲笑自己的节日越过越淡呢。

我在英国的时候冲着蹭好吃的,参加基督教的交流会,会有一个不知道是神父啊还是什么职业的人叽里呱啦的讲一通。为了好描述就叫他神父吧。

那天刚好是圣诞节之后的那一周。神父一通白活他圣诞节的时候去教堂的经历:

“我发现教堂里面木有一个人,大家都忙着去商场买买买了,因为圣诞节的打折力度真的很好。大家对于耶稣基督的心呢?大家都忘了圣诞节是为了纪念谁了嘛?这时候,我看到一个人竟然在教堂旁边徘徊,对,就是这位兄弟,这位兄弟之前不认识上帝,但是上帝带领着他在这个圣诞节这样神圣的日子来到了教堂,他来到了这里我就要让他认识上帝。

对,就是基督诞生的这一天只有一个兄弟认识到了圣诞节的本质,其他的人都在哪里呢?这个兄弟还是之前不认识上帝的!那些宣称着自己信仰基督教的人们呢?他们真的在过圣诞节么?”

那天我就认识了某妹子做的烤春卷,真是好吃……

可是想吃烤春卷就得听群众的叽里呱啦长达两小时,又实在忍不了。经过思考我还是放弃了春卷……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因為維持節日需要成本。

節日本身就是消耗性較強的活動,組織一次節日需要動員大量人力,消耗物資亦多。因此節日若不能帶來收益便會逐漸衰落。如端午節起於中國南方,南方以漁業維生,強壯而善於行舟的男子有利於族群溫飽,因此需要龍舟賽來選拔青壯,激勵後人。而四五月份潮濕多蚊蟲,易有傳染病,因此便有飲雄黃酒的習慣,其背後的社會作用是為了防疫。在過去,節日雖消耗物資但仍有極大收益,所以能夠長久盛行,以往的聖誕節、春節亦然。

但如今,維持節日的收益減少了許多,還說端午節,經濟轉變後行舟不再重要,城市建設也令雄黃防疫變得無用,因此今日的端午節日益衰微。同理,春節本身建基在中國古代的家族觀念下,一家住在一起,祖業相傳,因此春節的團結作用便極為重要,反之今日經濟更為流通,工作、居住環境都不一樣,大家族難以維繫,因此傳統節日衰落幾乎是必然的事情,社會不再有推動節日的意願了,傳統節日也就淡下去了。

因此,今日題主見到興盛的西方節日,都仍遵循收益大於成本的規律,它們多與商業掛勾,如聖誕、情人節,商人可以從中得到利益,民眾亦可從中得到滿足。所以會出現「女人收不到礼物的节日 ,在中国都火不起来。」「能約炮的節日才火。」的現象。同理,外國的感恩節,復活節,難以令商界得利,其背後含義也不能為中國人帶來什麼收益,所以雖然是西方節日,但沒有盛行。

知乎用户 熊丁丁 发表

传统节日太累,背负很多 “应该做什么”、“不做就代表某种背叛”、“原生家庭的束缚” 等等枷锁,所以对于现在大部分远离原生家庭的在外打拼者来说,无疑成为一些无形的压力。加之本身生活节奏很快,大家自由支配时间空间较旧时代缩短太多了,谁愿意在本就有限的时间来应付 “不得不” 度过的传统节日呢?

另一方面,外来节日一般是年轻人节日,原生家庭成员很少参与。年轻人想怎么过就怎么过,没有束缚。比较自由、大胆。这也是平时快节奏工作生活的一种真正对外发泄,反而会给未来生活减负。

对比下,不是大家崇洋媚外,而是内心情绪的选择

知乎用户 阿典 发表

西方人其实也把本国节日越过越淡,反而跑去过洋节,比如春节什么的。你不去看看你不知道。

西方内部,英美差异极大。这些年传统的节礼日 boxing day 这个 12 月 26 日的购物节,已经被美国大洋那边传过来的什么鬼的感恩节前的黑色星期五 Black Friday 之类给传染、分散掉了。哪来的越来越浓,你只看到了总体,看不到内部转移。

更不要说英国国庆的圣乔治日没啥人过,苏格兰的圣安德鲁斯日,也都没有爱尔兰的圣帕德里克绿节影响大。

其实只有美国的节在影响别人,当然欧洲人、美国人也在过春节。利物浦的舞龙舞狮什么的。有吃有喝,带小孩去看,何乐不为?

知乎用户 荡秋千 发表

所谓的节日氛围浓不浓,不就是街上有商家广告语,同事有讨论有约会吗,否则你在家吃粽子,哪怕过得很认真,氛围也不浓啊。

说白了大人过节,就是看有没有生意可以做,有生意可以做,那全社会都会来添柴火把它拱起来,你看 11.11,12.12,6.18 等等都有点氛围啊,但其根本没任何意义。

往大点讨论:

西方国家经过了 N 多年的个人自由,所以产生的很多事物很符合每个人的人性自由,随着中国的发展以及每个人对自己感受的要求提升,西方国家这种经过打磨成熟的节日,不就是为中国年轻人量身订造的吗?

换句话说:西方国家现在很多东西,我们未来都要走一遍;或者,西方国家现在的很多东西直接拿到中国来用,就相当于中国人提前接触到了我们自己 20 年后会自然产生的东西。

以西方国家为借鉴,西方国家在享受了现代社会便利之后,反而非常稀罕那些原始复古的东西,而中国的很多东西就是他们所追求的,也就是说,中国人在追求 20 年后开始享受到了现代生活,然后继续享受 20 年享受个够,然后就会开始反过头来追求那些老旧的文化,也就是我们今天看不起的端午、重阳、中秋、春节、等等。我们必须经历这个过程才会珍惜现在的东西,否则现在就让大家喜欢这些东西,不可行。就像你要先有钱,吃够了山珍海味,然后回头来吃野菜,感觉很好吃,但是如果要你现在没钱啥都没吃过的情况下就让你吃野菜吃出幸福感,很难。

所以面对中国人追逐西方文化的现象,首先要认识到这是必然出现的规律(不要只顾着抵触),其次要认识到我们自己拥有的东西未来会被重新追捧(不要只顾着贬低),一定要维护好,在逐步接受西化的同时一定要保证本土特色的比例,这样未来才有重新发芽的机会。

知乎用户 冲田总悟 发表

如果说越过越浓指的是消费和打炮的话那的确是越过越浓了。

之所以年轻人喜欢洋节是因为无论男女都喜欢消费和打炮。

我国传统节日太熟了不好下手,清明你总不能对着坟头发情,端午你也不能对祖宗不敬。

中秋和过年这种又是团圆节要招待亲友,应酬都累的半死也动不了歪心思。

洋节就好办了。

对你来说圣诞节一点也不神圣,你不关心今天是什么鸟人诞生的节日,也不关心圣诞老人和他的驯鹿会不会也产生什么超越主仆的情感。

你心里想的是今天适合打炮。

复活节你不会关心死去的印第安人,印第安人只会在你和美分对线时成为你的工具人。你也不会准备火鸡,你只会准备套套。

咱们的鬼节听起来就吓人,但是万圣节就不一样了,洋鬼害不到中国人。于是你想的是今天可以玩角色扮演打炮。

不要上纲上线,年轻人都想打炮。

能打炮的就是好节日。

知乎用户 王匡 发表

首先要说清楚什么叫气氛浓?恐怕题主所说的就是传统节日我们要做老祖宗传下来的事就叫节日气氛浓。比如我家里讲究少,我小时候拿压岁钱是不用给长辈磕头的,所以我家过年气氛就不浓吗?我觉得倒不是。我的理解,气氛无非是,节日相关活动的多少,以及大众心里重视程度。

先说活动,这方面讲传统节日丝毫不落下风啊。春节越过越淡?大家过年回老家么,吃饺子么(北方人的话),贴对联么,看春晚么。拿最近的相比,你圣诞节什么的,除了跟朋友吃个饭唱个歌(举例而已),还有什么活动?清明假期我都外出,国庆一周我也出去旅游,圣诞情人节什么的充其量也就是半个周末的感觉。有人说节日放假那些都是例行公事不算过节,你出门吃个饭就叫过圣诞了,我千里迢迢回趟家还不算过年?

心里重视程度上,所有的节日其实都在降低,难道你过圣诞是为了耶稣吗?这是不分传统和西方的。社会节奏的加快,多数人追求快餐化的东西,哪怕生活。你要让我端午节跪在家里祭拜屈原?不如找对象以过节的名义来一发。

节日气氛浓不浓受谁影响,我认为这么几个

第一,放假与否,放假的长短。假期长自然相关的事就多起来了,过年放个寒假,全国从上到下都跟平时有天壤之别,铁路为了春运煞费苦心(铁路狗习惯性提一下找存在感),医院饭店各个行业都有春节期间的应对措施,这能不重视吗,这气氛能不浓吗?

第二,娱乐类型行业的导向。类似各个饭店,KTV,商场,旅游景点,甚至电商等等。你想想,淘宝元宵节全场五折,KTV 端午节 10 元欢唱,饭店重阳节除酒水外全部八折。那是什么光景,你还会去考虑什么情人节,什么双十一?

第三,算是对中国有一定影响,就是节日日期好不好记。平时用农历的人实在是少数,看到这句话我问你今天是几月初几,恐怕多数人都得懵。当然了,除了过年期间我是根本不知道公历是几月几号的,这正是春节强大影响力的一种体现。但是你说平时,九月初九过个节,一不留神就忘了,什么五月第二个星期天,不是专门提前查或者朋友圈看到别人发恐怕也不好记起。

大概就这样

知乎用户 Jover​ 发表

关商家屁事,因为节日就该享乐,任何不以享乐为主要目的,而以情操 / 责任 / 道德以幌子的节日都是反动派。

西方在中国能火起来的节日都是享乐、消费、收礼之类的节日。

中国的传统节日在今天大多是一种责任,团聚,见长辈,汇报工作 / 学业 / 小孩 / 女朋友状况

(七夕对女性以及恋爱中的男女是例外,收礼,消费,享乐。)

以前的中国传统节日就是享乐,那样的年代,死人吃完,活人吃,对于物资溃泛的年代,绝对是乐事。

最后,我大闽南的博饼与尾牙有话说,这种吃喝玩乐的事,你们可以好好感受感受。

知乎用户 下水道蘑菇猎人 发表

有些时候,跟我们分享快乐喜悦分担负面情绪的,更多是朋友而不是亲人。但是我们传统节日里很少有与朋友一起过的节日。

过西方节日的主力是青年少年,他们要么读书在外,要么工作在外,出门靠朋友,遇到难关不愿让亲人担心,但是朋友间可以倾诉;K 歌、网游这些娱乐方式,韩寒、小四这些劲爆八卦,比利王、捡肥皂这种节操话题,父母不一定乐于参与,独生子女没有同龄兄弟姐妹,似乎除了同龄朋友没人能一起玩。

可是我们那么多传统节日都给了亲人,元旦春节元宵中秋是阖家团圆,清明端午是祭奠先祖,重阳强调敬老。似乎一放假就千方百计回家。

患难与共的兄弟,爱慕的女生,可以毫不顾忌地叫他傻逼二货鸡巴的朋友,找什么借口跟他们狂欢呢?

只能是西方节日,那时候不用放假回家。

更何况,面对家人时,青年少年有学业工作的压力,有逼婚的压力,有七大姑八大姨讨论你赚多少钱有多大出息的压力。

与之相比,西方节日里一醉方休一炮方休更爽呢。

至少从初中到现在的经历,都让我都觉得,西方节日是 “和没代沟、聊的来的人玩乐” 的机会。

这多诱人啊。

知乎用户 知乎用户 sYb1cU 发表

所谓越过越浓,

就是满 250 返 100 的广告费增长越来越快。

知乎用户 小号 发表

并没有啊。

你圣诞节去教堂了?吃姜饼了?在家里放圣诞树了?在门在挂花圈了?还是吃吃了个苹果?你感恩节吃火鸡了?你万圣节画恐怖妆了被领居家小孩敲门要糖了???

大部分人甚至都不知道 “哦,今天是复活节啊”。只有部分商家,酒吧,社团,在小众范围内搞点活动。少部分都市年轻人,正好借着由头去玩玩。

再反观清明节,有几家不去祭个祖?端午节,吃个粽子,回去看看老人都很常见吧。尤其是有得放假,单位有发东西的那些节,肯定要比洋节有人气得多。

知乎用户 周师傅 发表

我觉得对我来说也就是每年五月九日看阅兵算过了个洋节吧

知乎用户 杰斯汀的后半生 发表

传统仪轨和文化元素省的省禁的禁,就剩胡吃海塞催婚问工资了,德高望重的还得搭出去千儿八百,这玩意儿要不差放假你愿意过??

知乎用户 风逝的忧伤 发表

虽然很多人支持春节禁放,但是实话实说北京的春节越来越没意思了。

小时候父母那辈兄弟姐妹多,大家凑在一起在祖辈家里熬夜过除夕。一大家子人一起做饭,一起聊天,一起打麻将。晚上看春节晚会,到 11 点左右,全家人出去放炮竹,满大街都是此起彼伏的鞭炮声。炮竹放完了,人也冻的差不多了,回家包饺子。一口饺子一口腊八蒜,过的热热闹闹的。

现在春节北京就像一个死城一样。外地人早就回家了,喧闹的街道冷冷清清。除夕当天和平时没任何区别,加之这几年春晚也不好看,今年甚至春晚都没看,直接躺床上就睡了。

知乎用户 钛合金钢铁侠 发表

各位有为西方节日做过些什么吗,节日的流程,节日的目的,节日的实行都是怎样的,西方节日各位除了送礼加打炮之外还有什么做的。而中国的节日你做了什么你自己知道吧,中秋节送月饼,端午节送粽子,清明节拜祭仙人,春节收红包。而圣诞节,流程是送礼物,目的是开房打炮,万圣节,做下 COSPLAY,开房打炮,情人节,各种各样的情人节,根本都不明白里面的寓意跟目的,为的就是收礼物,开房打炮。

西方的节日你们除了开房打炮以外,还做了什么。

知乎用户 Ma Dr 发表

你要看看中国传统节日,传统上都有些什么活动。

合家团聚,除了春节,多少打工人根本无法团聚?而且这里有个悖论,你希望这个节日热闹,就必须有人舍弃团聚来给你提供服务,所有街面都不开张,街上人都没有,你去哪里找气氛,但有人舍弃了团聚,合家团聚的意义被消失了。而且就像每年春节都会流行催婚的段子一样,不是所有人都和七大姑八大姨聊的来的,而很多洋节,对象是朋友、情人,正是因为聊得来才能成为朋友、情人。

吃吃吃,你现在缺吃的吗?饺子馆满大街都是,你要什么馅儿的?而且过去穷,不少应节食品都是高油高糖,偶尔吃一下很刺激,现在你缺这些东西吗?天天喊减肥。

民俗方面,元宵的灯会,以现在的眼光看,很多灯太粗糙了,有啥好看的?龙舟,原本就是社区的自娱自乐,社区外的人都不感兴趣。赏月,一家人坐在院子里,等会儿,你家有院子吗?重阳,登高,但凡有山的城市,哪里不是人满为患?至于烟花爆竹,反正我是同意禁放的。

时代变了,我们过传统节日的方式方法也会变,还是按照老一套,注定也要越过越淡。小时候一件新衣能让你高兴半天,一顿饺子让你撑的直打饱嗝,看着自己的叔叔伯伯们跟邻村二狗家的叔叔伯伯赛龙舟,赢了,你能笑二狗半年,可现在你缺这些东西吗?你缺的是交心的朋友、消费的快感、放纵的乐趣,这些传统节日都给不了你,你就去找洋节。其实洋节也不是我们这样过的啊,这是我们赋予洋节的新样式。

最后,我觉得最火的不是双十一、618 吗?

知乎用户 离开海的蛤蟆 发表

逻辑关系大概是这样的。

1. 节日是全球大多数国家的消费重头戏。

2. 本土传统节日购买力已经饱和。并且购买力主体人群多为中青年、中年、老年人。

3. 资本必须引进、创造、宣传、营销新的节日。来引导年轻人消费。

4. 于是大力宣传了万圣节、圣诞节、情人节。并创造了电商节、光棍节。。。等等节日。

5. 再配合鼓吹消费主义来引导年轻人们互送礼物,索要礼物。

6. 相当一部分年轻人趁着节日送送礼物顺便就上垒,不但购买礼物进行了消费,也大幅度增加了餐饮住宿花卉行业的收入。尝到了甜头,于是开始联手作势宣传。

7. 节日气氛被年轻人烘托起来,中青年中年人开始慢慢接受,甚至也开始加入。消费人群进一步扩张。

并非把所有事情都归罪给资本,但是和钻石、牛油果、车厘子等等行为一样,很多事物的是营销出来的,本质是商家要挣钱。钻石不值钱,牛油果没那么健康,车厘子就是樱桃,节日是消费日。

传统节日对于文化传承悠久,并且根深蒂固的我国来说,并不需要营销,也不容易进行消费人群过大的消费引导,甚至饱和。并且我国传统节日大多数都是合家团聚,或者成年人为了维持社会人脉关系,攀附权贵请客送礼的日子。

所以你不可能说,今天是端午节,我们一起去吃饭,然后看电影。。。晚上去开房吧。因为感觉就不对味。但是相反,万圣节,这个西方的鬼节,你说晚上我们去开房吧,来个 Cosplay 炮,一点都不违和。

只有把引进的洋节打造成适合新的消费人群,消费市场的定位,才能获取更多的利益。

说到底,很多人收到礼物了,男孩们开了房了,商家们赚了钱了,皆大欢喜。联手把气氛烘托的越来越重,越来越浓。

不用着急,随着中产人群的数量越来越多,这些节日也会越来越多。我国中产是最想通过消费来表现出自己接近上层人,高于底层人的存在。

可能因为现在很多人三句不离资本,导致很多人总觉得别人提到资本就反感。但事实就是如此,单凭几个年轻人没可能把几个洋节烘托的气氛如此热烈。

知乎用户 死螳螂 发表

人总得找个机会让自己开心一下,要不被压力逼疯了都没人理,还得来一群闲汉自干 X 说你没有精神,不配做接班人云云。

中国传统节日现在有 “传统文化” 的金身 buff,说难听点,自己给自己姓了个走 ×,容易引发意外事件的雷区比较多,前一阵的鮟鱇臭虫就是。

所以只能借助其他文化里的载体给自己找个乐子。

所以你过的不是 “西方节日” 而是 “中国本地化了的,找个由头闹一闹 happy 一下的,借用西方节日的日期和名号本地新节

你圣诞时不看圣诞特别节目不去教堂哼哼哈嘿,你跑去单独包装的苹果,咔咔磕了然后有妹子的跟妹子哐哐哐,没有妹子的单身狗就挊挊挊,这他妈是哪门子的圣诞节?!

你知道个复活节,中等概率知道是耶哥复活,小概率知道耶哥钉架子 几天以后 复活,一说圣痕第一反应是崩崩崩妹子后背上的贴花,也不去教堂哼哼哈嘿,这他妈过得哪门子复活节?!

没有门禁卡连隔壁楼都进不去更别说要糖,恶作剧一下就有 SJW 举着大棒 “数典忘祖”“不是中国人”,自己买包糖咔咔嚼了看几个沙雕猫视频嘿嘿嘿睡了,这他妈是哪门子的万圣节?!

然后一群御用文昌跟那里 “哎呀文化入侵了” 你就跟着民族主义 hi 爆?

bank holiday 贼有英国味道,但是国内木得还一帮御用的不知道什么玩意天天 “节太多了,不能工作啊”.pdf。

知乎用户 四夕 发表

越来越浓的都是购物节,或者购物才能过的节。

光棍节是个什么节,你看搞得轰轰烈烈的。

国家禁止圣诞节商家经营,我保证没两年大家都不记得有个圣诞节。

知乎用户 董修荃 发表

同时,西方节日的中国味儿也越来越浓了

佛教本来不也是西方来的么?

放心吧,能被中国人接受的东西,最终都会变成中国的

知乎用户 沉默的翟小暴​ 发表

中国人过万圣节: Cosplay,带着小孩做南瓜灯,找邻居要糖。

感恩节: 吃火鸡,感恩父母,感恩其他人。

父亲节: 给父亲送祝福。

母亲节: 给母亲送祝福。

愚人节: 跟朋友开玩笑。

圣诞节: 送圣诞礼物,开 PARTY,送苹果,扮圣诞老人。

我年轻时过清明节: 给长辈扫墓。

端午节: 带小老虎,贴五毒,持鸡蛋,吃粽子。

元宵节: 逛花灯,吃元宵。

中秋节: 吃月饼。

春节: 腊八吃腊八粥,大扫除。小年送灶王爷上天,吃年糕。年三十祭祖,写春联,吃团圆饭,看春晚,包饺子,放鞭炮,守岁。大年初一,挨家挨户拜年。

现在过清明节: 回家看父母。

端午节: 吃粽子,回家看父母。

元宵节: 吃元宵。

中秋节: 吃月饼,回家看父母。

春节: 吃饺子,一家人吃个团圆饭。

现在的节日基本上就是吃相应的东西,然后要么自己呆着,要么回家看父母。好容易放一天假,还得折折腾腾去老家,反而更累了。

洋节呢,互动性更强,对于老人年轻人来说也更有新意,还不放假,不用折腾回家。

知乎用户 田有溪 发表

凡是可以引导消费的,商家都大力宣传而已。

国产本地节日,好多都没什么消费力,商家直接无视。

知乎用户 植发医生老尹​​ 发表

这问题,社会学家、历史学家、人类学家等等学术界人士可以攒个局,专门商讨一下。

从一个小老百姓的角度来看。

西方的节日没有越过越浓,就最火的情人节、圣诞节,在中国是一个性质:商业节。火的是生意…… 好多高赞答主说的炮节,好吧,年轻人真开放。

本国的节日也没有越过越淡,虽然过年限制放炮,但年不是二踢脚响礼花灿烂就浓,浓的是一种情绪。也就是说现在过节形式没以前那么隆重繁琐了,但过节的感情从来没淡过,每逢佳节倍思亲,中秋看月亮和平时看月亮感觉就不一样。

越来越没年味儿了,这句话我可是从小听到大,每一代人都在说,或许我说不清楚年味儿是什么,但似乎每一代人的口味儿都不一样,不是淡了,只是不符合自己这代人口味罢了。

知乎用户 陈必红​ 发表

问题提的不准确,看补充说明才知道,题主准确的问法是:在中国,(这个在中国定语很重要),中国传统的节日大家不太重视,外国传来的节日越来越被喜欢。但是这个看来不是社会问题。物理学原理而已。一个试验:一个容器,中间用隔板隔成两半,左边是盐水,右边是糖水,把中间隔板抽掉,左边咸味越来越淡,甜位越来越浓,右边则反过来。这叫熵增原理,也叫热力学第二定律

知乎用户 大力鼓手 发表

西方节日浓吗?一点也不浓。

现在浓的是给女人买礼物节,管你是西方的还是本国传统的,管你是原本就有,还是后期造出来的,只要你给女人花钱,就是节日,不给女人花钱,不给女人红包的节日,谁过?

情人节 白色情人节 38 妇女节 520 节 双 11 节 双 12 节 七夕节 春节也跑不了 ,圣诞节也算一个,还有么?

知乎用户 Hi 走啦 发表

因为国内目前除传统纪念类节日、商业活动类节日之外,还没有形成偏娱乐性的节日氛围。

当我们还在靠吃粽子、吃青团、吃月饼弘扬传统文化的时候

外国人早就把节日玩儿坏了

如果国内也有这样大尺度的搞笑节日,我们也会很积极参加吧!

来,组团观摩一下国外那些奇葩节日

到底如何秀下限

美国 • 美人鱼节

每个女孩都有一个成为美人鱼的梦,这个节日就是为那些怀有童话天使心又热衷于 cosplay 的女孩们准备的,当然每年也会有相当一部分的妖娆男士加入,可以说是个男女老少皆宜的活动了。

为了 get 到海洋的感觉,这个节日选择在一个大型游泳池举行,参赛者会在别人的帮助下穿上造价不菲的人鱼尾巴,并与职业美人鱼扮演者一起畅游 “海底”。

几百条穿着靓丽的美人鱼在池边乱显妩媚姿态,或是在游泳池中自由穿梭,不过由于参与者年龄、性别、颜值各有不同,最终呈现出的画风也是有相当大的区别滴~

举办时间:每年 1 月初举行,为期 3 天

地点:美国北卡罗来纳州凯里

主场地:Triangle Aquatic Center

马来西亚 • 大宝森节

大宝森节是泰米尔人所庆祝的一个印度教节日,是个忏悔和实践诺言的节日。据说在印度本土已经很少能见到了,但在新加坡和马来西亚,虔诚的印度教徒依旧保留这个风俗。

和其他具有欢乐气氛的印度节日不同,大宝森节比较血腥。信徒的祭祀仪式有很多种,例如:剃头,做法事,用银针刺穿舌头、双颊等,或是背着巨大的钢制弓形枷锁,场面极其血腥而震撼。

吉隆坡的大宝森节在黑风洞举办,信徒们徒步十几公里从印度庙前往黑风洞朝拜,进行祷告和献祭,并借此表示对神明忠贞不移的信仰,祈求神明的赐福。节庆为期 3 天,朝圣者可达 30 万人。

举办时间:每年在泰米尔历的 “泰月”(第十个月)满月时举行,一般是公历的一月或二月。

地点:马来西亚吉隆坡

主场地:黑风洞

日本 • 铁男根祭

说起生殖崇拜,在日本有个长得像 JJ 的神,叫 “铁男 * 根”。在古代的时候,很多青楼女子为求生意兴隆,免除性病,都会到庙里来向他拜拜。

随着时代变迁,铁男 * 根神摇身一变成为了姻缘、分娩和育儿的守护神。每年 4 月,神社还会举行一系列的祭典活动来庆祝,其中最出彩就是那颗巨型男 * 根图腾的游行。

现在,为了满足来自世界各地的游人需求,各种庆典小玩意儿都标上国际性的英文介绍,看来闷骚的日本人民还是挺会体贴各国人民大众的~

举办时间:每年 4 月的第一个星期天

地点:日本川崎

主场地:金山神社

英国 • 伦敦枕头大战

现在的都市人压力越积越大,如何自我排解非常重要,伦敦的绅士淑女们就选择用枕头大战的方式来纾解压力。

到这一天,伦敦的男女老少各个摩拳擦掌,拿着枕头,随时准备出击。这仗一旦打起来,压力 duang 得一下就消失了,就是这枕芯里的鸭毛乱飞,有鼻炎的同志们还是不参与为好。

举办时间:每年 4 月的第一个星期六

地点:英国伦敦

主场地:特拉法加广场

印度 • 打男人节

作为女性同胞,小 U 光看到这个节日名字就觉得非常的舒心,这种霸道的节日,也只有 “终将称霸世界” 的印度人可以想出来啦。

其实这一天就是印度著名的 “洒红节”,只是首都新德里北方邦布拉吉地区在这天有 “棒打老公” 的习俗,才又被称为“打男人节”。

节日里女人威风凛凛,手持木棍棒打男人,男人只能用盾牌抵挡,不能还击,这种感觉一定倍儿爽,但是打人虽爽,可不要不知轻重哦,老公是自己的,打坏了还是得自己照看的……

举办时间:每年 2 月底或 3 月初

地点:印度巴萨纳

日本 • 北海道肚脐祭

北海道肚脐祭,距今已经有近 50 年的历史,最开始只有 11 个人参加的小小可爱祭典,而现在已经成为北海道最大、最奇葩的祭典了,最多时会有近 5000 名舞者与近万名观众前来共襄盛举。

肚脐祭当天,参加者们用画笔在腹部描绘出一张张表情各异的 “脸”,然后戴着大斗笠,将脸和胳膊隐藏起来,只有肚子随着音乐不断摇摆,滑稽的景象让观众们笑声不断,现场热闹非凡。

富良野位于北海道的正中央,素有北海道的肚脐之称,在肚脐眼上举办肚脐祭,是为了祈求身体健康与人生顺遂,是不是很有创意呢?

举办时间:每年 7 月的 28 号和 29 号

地点:日本北海道富良野

主场地:市政府前面的街道

西班牙 • 跳婴节

从 1620 年开始延续至今,每年在西班牙的北部小镇 Castrillo de Murcia 都会举行 “跳婴节”。节日期间,成年男子会在经过婴儿家长同意下,戴着恶魔的面具从婴儿身上跳过去,其目的在于驱赶婴儿身上和集镇的邪恶。

这种 “魔鬼跳跃” 不比“魔鬼的步伐”,稍稍一撇脚就是危险万分,看来这个节日的真实目的其实是来测试一下父母对子女到底有多“爱”!

宝宝:我到底做错了什么要这要对我?QAQ

举办时间:基督圣体圣血节之后的周日

地点:西班牙布尔戈斯 Castrillo de Murcia 小镇

美国 • 罗斯威尔 UFO 节

1947 年 7 月,一只不明飞行物在罗斯威尔 48 公里外坠落,然后非常具有探索精神的美国人就默默开始深入研究,“外星人来访地球” 的消息不胫而走,当地也被 UFO 研究者推崇为研究圣地之一。

鉴于美国人的奇葩本性和对 UFO 的无限热爱,罗斯威尔 UFO 节就此诞生!节日期间,所有活动都与外星人有关,外星人展览、外星人赛跑、外星人大游行……

如果这个时候突然看到有个外星人在大街上游荡,千万不要惊奇,千万不要慌张,他可能只是你隔壁的邻居!

举办时间:每年 7 月初,为期三天

地点:美国新墨西哥州罗斯威尔

主场地:Robert H. Goddard Planetarium、Roswell Civic Center、Roswell Museum & Art Center

韩国 • 保宁泥浆节

韩国人爱玩爱美,听说泥浆能美容,就办了一个泥浆节,一举两得!保宁泥浆节在忠清南道的海边举行,平时在海中嬉戏、海边晒太阳的人们都跑进了泥浆里翻滚。

滚泥除了可以美容,还有舒缓压力的作用,因为任何人都可以浑身涂满泥浆毫无顾忌地大声呐喊,随心所欲地释放出自己野性,反正谁也认不出谁了。Don’t be shy,一起去泥浆中翻滚吧!

举办时间:每年 7 月,为期 7 天

地点:韩国保宁

主场地:大川海水浴场

西班牙 • 番茄大战

西班牙人向来热情,在这炎炎夏日,不来点疯狂刺激的,这热情往哪里发送?于是西红柿大战应运而生!

这绝对是一场血红色的战争,事先准备好的弹药随手可得,随着一声口令,成千上万的 “战士” 奋力将熟透多汁的西红柿掷向其他人,很快,大街就会被西红柿铺满,战士还是会坚强地奋战到底,这种坚持不懈的精神在平时慵慵懒懒的西班牙人身上体现还真是难人可贵呢!

举办时间:每年 8 月的最后一个星期三

地点:西班牙瓦伦西亚布尼奥尔


其实国内还是有很多少数民族的节日

氛围也特别浓特别欢乐

有机会可以去感受一下~

知乎用户 曙光 发表

什么叫越过越浓啊,没看懂。

我只听过花是野的香

知乎用户 微醺 发表

西方节日在国内的流行,本来就是商家需要一个热闹购物的理由。毕竟中国传统节日的购买都是有明确指向性的,例如粽子,月饼或者纸钱等,搞得大多数商家看着别人热闹心里不爽。

想要搞事,就要有个突破口,什么人最好突破,这个大家都知道,谁的购买欲望最强?如果给消费行为再加上仪式感,是不是完美?例如男送女什么女送男什么分别表达什么,让消费的意义大于消费的价值,这才是最完美的销售行为。这个时候情侣们的消费欲望会无限加强。

一个事情要做的长久一定要多方获利,所以消费之后跟上来的酒店业也跟着火了,一点也不奇怪。

所以西方节日热闹,并不是人们接受了这个节日,这只是个纯商业行为。至于说感觉西方节日热闹,中国传统节日冷清,我倒觉得现在西方节日在变得冷清。

知乎用户 苦逼小职员 发表

不同的节日,有不同的职能,简单归类一下可知:

中国传统节日

共产主义节日

西方(美国)文化节日

知乎用户 无何乡居士 发表

中国传统节日得见七大姑八大姨,洋节则可以跟男女朋友约会。

知乎用户 杨耀宗 发表

春节——原地过年

烟花——禁了

七夕——假都不放

清明——禁止明火

……

知乎用户 有田 haruyuki 发表

那些真正具有 “西方” 特色的节日,在中国并没有火起来,比如耶稣受难日、复活节、耶稣升天节、圣灵降临节、圣母升天节等等

在中国真正火的,除了圣诞节和万圣节能算 “西方” 节日外,基本上就是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这些传统节日,再不就是妇女节、劳动节、儿童节、国庆节这种体现现代政治生态的节日

知乎用户 罗夏​ 发表

都是错觉,带什么节奏。

你真以为圣诞节苹果卖的比端午节粽子卖的好?

你真以为万圣节面具卖的比中秋节月饼卖的好?

你真以为…… 哦,除了这俩,也没什么实质性的洋节了。

劳动节什么的是外面传来的,但是正儿八经的国际性节日,外国人就算不过了咱照过。

本国节日越来越淡?确实。但谈不到和洋节比,都是节日,无非就是团聚,吃喝,开房,送礼,回忆,总结。但国内的洋节嘛,撑死就是消费,开房,聚会。也就这样。

知乎用户 國仕漢蓦 发表

因为,中国节日过得是亲情,西方节日过得是商机,哪个容易被资本炒做?

知乎用户 Cairo​ 发表

说明全球化正在进行中,好事啊。等中国的文化强大到可以输出欧美了,美国人也会开开心心过春节的。

知乎用户 黑羽铃仙 发表

没有的

只不过节日的过法越来越趋同而已。

因为现在人的主要精神娱乐开始集中在线上,所以现在就不整那些花花道道了。看个过节视频,四舍五入约等于过节了

知乎用户 倔强先生 发表

因为每一个节日都被赋予了特殊的意义,

而我只想安静坐着喝杯茶,看会书。

知乎用户 岩湘 发表

…… 无语

看事情看不透本质是很可怜的,所谓过洋节指的是吃喝玩乐放肆发吗?所有洋节最后都是回归吃喝玩乐,准确说是借着洋节释压而已。中国人骨子里是非常物质取向的。

知乎用户 抱着自己前行 发表

被资本家的消费主义洗脑,需要送礼物的节日大肆宣扬,不需要送礼物的节日商家连活动都懒得搞

知乎用户 Sindax Xiong 发表

很简单啊 ···

因为本国的节日都放假啊。

放假了就好好休息。反而感受不到节日气氛。

西方节日都在上班,看外面好像挺热闹~~~

知乎用户 Caspar Cui 发表

这肯定是因为题主年龄层的问题。

题主你现在的年龄层应该正好是育龄,所以你觉得被改造过的,可以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两性关系的节日非常重要。

而一旦你的年龄段突破 35,组建家庭后的柴米油盐酱醋茶,会让你逐渐爱上传统节日。

传统节日会让人久违的相聚,获得精神上的放松(看父母就紧张的就算了),而西方节日由于 “毫无内涵” 变得可有可无。

目前来说,从促进消费角度讲,国内成功改造了很多外国节日,比如:

圣诞节:实体店年末消费冲刺节。

母亲节和父亲节:改造最成功的节日之一和之二,不仅促进消费了,还让家庭更为和谐。

情人节:女性商品消费冲刺节,旅馆年初冲刺节。

改造比较成功的节日有:

万圣节:cosplay 合法节。

感恩节:黑五电商销售冲刺节。

改造失败的节日有:

复活节:至今没几个人知道具体是哪天(今年是 4 月 4 日)。主要因为节日和清明节蜜汁撞车,你敢再清明节宣传复活节?

本土改造的节日有:

七夕节:同情人节。

520:谐音梗扣钱,同情人节。

双十一单身贵族节:成功改造为购物节。

8.8 发财节:谐音梗扣钱 * 2,成功改造为购物节。

618:无中生有的购物节。

本土改造失败的节日:

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冬至日,真 · 传统节日,改造难度极大。一般家庭会消费节日食品,但没有额外消费的动力。

无需改造的传统节日:

除夕 · 春节:传统消费节,无需改造。

五一、国庆:传统旅游节,无需改造。

无法改造的现代节日:

植树节、建党节、建军节:场景单一,无法合理改造。

那么,我们可以通过时间来排序的话:

1 月有元旦、春节

2 月情人节

3 月妇女节

4 月 - 清明节

五月五一,母亲节,520

六月 618

七月 -

八月 8.8,七夕

九月 - 中秋节

十月国庆,万圣节

十一月双十一,感恩节

十二月圣诞节

综上所述,下一个改造节日,应该会出现在 4 月或者 7 月,这两个月我称之为:无产阶级严肃月。

知乎用户 Sven Bally​ 发表

异域风情,这种异域感对人感官的影响之巨大,超乎想象。

曾经开车带一群记得有芬兰、俄德日韩澳等好几国的留学生代表经过一道山路,然后他们突然大呼小叫,说这种古味国风的景观太惊艳了,太有武侠片感了,非让我停车,长枪短炮一顿照。

那景观有多武侠感古味国风?差不多就是这德性一个农村土房。

给我两个星期、我都能亲手盖一个。

还有一次也是带一群港澳同胞,漫无目地的在摩洛哥大沙漠里开车。然后一车人又异口同声地欢呼,连我也是惊艳带着感动,啥叫阿拉伯风情?那一刻终于体会到了,耳边仿佛响起了奈伊笛、乌德琴,嘴里泛起椰枣奶香。

我们看到的、差不多是一片绿洲椰枣树里这样一个沙白色、带塔楼的阿拉伯风小院子。

然后突尼斯老师抬眼看一眼,又回头欣赏沙漠去了。

她说:这当地农民盖的破土房子,是不是千篇一律有点看腻了?没办法贝都因人盖房子就是这么又土又没创意。一会进市区了就好看了。

知乎用户 梁不凉 发表

清明节就不说了,端午节是纪念屈原的,七夕是俩苦难情侣的还是近几年给硬凑成了国产情人节,中秋你得回家陪父母不能陪女朋友了,过年也是。

国产节日都是以家为主题。

进口节日家里老人不过,年轻人可以自己玩,而且没有门槛,随心所欲,圣诞节也不需要准备火鸡,父亲节也没必要非得生个儿子。

知乎用户 龙龙 发表

1. 很多传统节日不放假(例如七夕,)这就让人失去了过节的欲望。

2. 有些节日没有庆祝的方式。 例如同样是情人节,西方可以玩个女生做巧克力送男生的游戏。而国内除了一些商场多了些画画绿绿的贴纸外,没有看到和平时有任何区别。 还例如,同样是鬼节。西方的万圣节,有布置房子,找邻居要糖果等等的娱乐活动。 中国传统的中元节呢?

3. 缺乏有效的宣传。 西方涉及圣诞节,万圣节,情人节,平安夜等节日的影视作品,遍地都是。而国内除了少量春节的影视作品外,很少在屏幕上见过其他节日的影子。

4. 有些节日与现代生活发生了冲突。 最典型的就是春节。

  • 春节最为经典的项目之一就是走亲访友。 七大姑八大姨等一大批亲戚,会聚在一起聊天说笑。 但是这个项目遇到了几个问题。 1. 现在交通发达了,很多亲戚因生活工作等原因距离很远,根本不会来串门。 2. 当年最早的一批独生子女很多已经做父母了,这也就意味他们的下一代很多根本就没有什么亲戚可转。 3. 随着时代的发展的不断加快。不同年龄段的代沟进一步加深,这就导致了可供大家聊天的共同话题在逐渐减少。
  • 春节还有一项很经典的娱乐活动就是放烟花,但这一娱乐项目,很显然与现代人们的小区生活,以及城市发展出现了巨大的矛盾。(坐标河北某小县城,已经好几年过年不让放烟花了 )

5. 得益于良好经济,使人们的物质生活得到了极大的提高。这就使得一些传统节日的一些优势不再明显。 还拿春节举例,以前人们期待过年还有一个原因,就是除夕夜里人们会准备很多好酒好菜庆祝庆祝新年。 但现在人们生活条件好了,完全可以做到每天都大鱼大肉。

知乎用户 小米汤​ 发表

中国节日特别强调全家团圆,但是现在都是小家庭,两代人还有代沟,尤其是春节中秋之类的大节。长辈会问,你自己面对他们,也会扪心自问:学业怎么样了?工作怎么样了?结婚的事儿怎么样了?男朋友有钱吗?女朋友漂亮吗?孩子准备要了吗?房子按揭还是趁过节求大姑给点。本来就够压力大的,这节还怎么过。

西方节日,什么感恩节、圣诞节和中国是一样的,全家去教堂唱圣歌,西方很多年轻人也觉得形式主义、无聊透顶。如果这类形式主义的西方节不进行中国特色改造,可能还没有中国传统文节日有市场。

西方节日在中国已经改造的万变不离其宗。就是逛逛逛、吃吃吃、买买买、啪啪啪。西方节日并没有越过越浓 ,只是年轻人热衷逛吃买啪 ,西方节日不浓,只是在消费主义和性开放的带动下,“逛吃买啪” 节越过越浓。

知乎用户 化学教书匠 发表

太累了,节日就是为了放假躺着回血。

知乎用户 Kause 发表

不是本国节日越过越淡,而是这些节日在这里没动,商家要找新的消费点,必须引入其他概念。

实际上大部分非 “传统节日”,都是商家促销,情侣打炮,单身狗挺尸罢了。

知乎用户 又可以改名了 发表

现在中国的情况是,节日要想有味道,要么全民购物,用吐槽打折方式、xx 分钟 yy 亿交易额等热搜来营造热闹的节日氛围,要么开房订餐买花,用宾馆饭店的火爆来营造节日氛围。

其实都很假。

而传统中国节日需要回家跟长辈团圆,既不能购物(否则长辈会说你乱花钱),也不能开房。

所以在很多人眼里,味道自然就淡了。

知乎用户 生抽 发表

我总觉得,一旦涉及到 “传统”,我国就保守的要死。

什么叫 “传统”?

说好听点,叫老祖宗传下来的东西。

说难听点,就是落后于时代的东西。

落后时代的东西不尝试革新,就永远落后于时代。

最大的反例就是京剧。

建国初期的京剧还是与时俱进的

但是自从京剧被拔高到国粹之后,对不起,京剧就再也没有与时俱进了。

明明如果用京剧演绎一段《战狼》,或者《红海行动》,肯定就爆火了。

可惜,改不得,上头只会觉得你在糟蹋传统文化,在瞎搞。

回到本国节日这件事上,也是如此。

今年的春节,和十年前有区别吗?

今年的元宵节,和十年前有区别吗?

今年的端午节,和十年前有区别吗?

今年的……

过中秋的时候,大家只知道白莲蓉馅,只知道蛋黄馅。

小龙虾馅行不行?老干妈馅行不行?同样是月饼,为什么它们被当作异类?

月饼上只知道印 “团圆”,印 “平安”

我印赛亚人行不行?印 “逢考必过” 行不行?甚至我还可以印小猫咪,印大卡车,印歼—20……

再发散一下,端午节赛龙舟

龙舟的花纹就那几种。

我在龙舟上画个美少女行不行?画个清明上河图行不行?再或者,像公交车一样,直接贴广告不也很好看吗?

有人觉得这是在糟蹋传统文化,那么我且问,“赛龙舟”这个活动中,核心到底是 “赛龙舟” 还是“龙舟的样式”?

如果把端午节比作游戏,那么 “赛龙舟” 就是其中一个核心玩法,而 “龙舟的样式” 就是游戏的美术设计。

玩法不会过时,但是美术会。美术风格过时了几个世纪不考虑迭代,还声称这就是 “游戏特色”,能吸引到新玩家就见了鬼了。

知乎用户 休德佩恩斯 发表

看题主的问题,应该是基于大部分年轻人的视角,那么基于大部分中国年轻人视角的话,造成这个问题应该是三个方面:

能自由选择要和哪个聊得来的人一起的,爱过;要被胁迫和没共同语言的人一起的,不爱过;

轻松无拘无束的,爱过;背负太多传统的,不爱过;

能送礼物开房(浪漫)的,爱过;不能刺激情欲(不浪漫)的,不爱过。

第一个,也是最重要的:中国年轻人过洋节,说白了就是给自己找一个撒欢的理由,可以自由选择和哪个或那些聊得来的朋友一起过。情侣或者朋友一起吃喝玩了,开心极了!但传统节日,那不行,尤其是春节,你必须在父母的提溜之下,流窜于七大姑八大姨各种亲戚家,和一群你根本没有共同话题的人强装和谐

古代农业社会,对于绝大多数老百姓来说,亲戚朋友干的都是相同的或者是有关联性的营生,地理距离上相聚的也不算远,对事物的认知和眼界也差不了太多。过年过节聚在一起,聊聊张家长李家短,聊聊天气聊聊收成,聊聊今年的赋税,聊聊明年的徭役,终归是有共同话题的。

但现在,年轻人之间都可能因为兴趣爱好、行业领域甚至是三观的不同导致没有话题,更何况是和一年见一两次、各方面都不具备共性的 “准陌生人” 呢。

每年春节,我最头疼的就是和女朋友回家,真的烦!!!我和岳父母关系不差,就算平时不怎么联系,但一年到头去陪他们几天我还是很愿意的。我头疼的是要跟着岳父母四处走亲戚!

女友是山东某县级市的,虽然是发达的县级市,但依然保留着很浓厚的北方农村文化。一到过年,走亲戚的计划能从初一排到二月二。别的不说,她家那里除夕是不守岁的,初一一大早四点就要起来,吃过饺子就到村里各家各户拜年。别说我一个人生地不熟的外来女婿,就算是本村年轻人,除了出于礼貌和对同村长辈的尊敬,没人愿意困得要死还要跟耗子似得大半夜满村乱窜。

10 年前我有个前女友,家是辽阳市宏伟区的。说是个区,其实就是辽阳石油化纤公司(简称辽化)的小王国。南方的朋友可能没概念,北方尤其是东北的很多朋友应该知道,就是超级大的一片区域都属于这个厂。车间、厂区、家属区、医院、学校、商业街等等一应俱全。前女友的父母和整个家族都是辽化的,所以她家过年特别其乐融融。当然,人家家里关系和睦也是原因之一,但更重要的原因是他们凑在一起有的聊!哪个厂区的谁谁谁死啦,哪个车间的谁谁谁和高中里的老师谁谁谁搞破鞋啦,哪个主任给哪个副厂长送钱啦,巴拉巴拉说三天都不带停嘴的。

而我们年轻人面临的问题就是,和亲戚们没有共同话题!那种家族关系特别和睦的,或者是交际能力逆天的当然没问题。但对于我们绝大多数人来说,见亲戚就是精神加肉体的极限考验。不能玩手机,不能离席,必须全程保持微笑,随时准备点头回应,精神高度戒备随时准备回答突如其来的莫名其妙问题,还要有耐心,还不能表现出你比亲戚家的孩子优秀太多,还要适时的吹捧一下亲戚家里从装修到马桶、从儿女到猫狗的任何可能被突然谈及的话题。以上几点只要一点没做到,你就是没礼貌的、让父母蒙羞的。

经历了这种种折磨,好不容易被 “释放” 了,当我们倒在床上,掏出手机给朋友或伴侣发出一句 “累死了!” 的时候,我们就更想念和他们在一起时的那一顿火锅、那一餐烤肉了。

待补

知乎用户 一如年少模样 发表

不同人群消费潜力:女人 > 儿童 > 老人 » 男人,

而国内对圣诞节、情人节这些洋节日的宣传包装,都在营造出一种浪漫婉约的气氛,贴合女性消费者心理(甚至曾看到有人说 “圣诞节在我国,都过成了情人节的感觉”)。另外同样是我国传统节日,七夕节时的商家宣传力度也丝毫不弱于端午中秋清明元宵。不管是中国传统节日还是外国洋节日,只要宣传上对女性的胃口,往往都运作的很好

知乎用户 Francis 发表

不是西方的节日越过越浓,本国的节日越过越淡。而是现代的节日越过越浓,传统的节日越过越淡。而且这是全世界的趋势,而不仅仅是中国趋势。

并不是西方的就意味着现代的,但后发现代化的现代化过程必然和西方化有重叠之处。而且在国内所谓流行的西方节日,流行的也不是其传统模式。比如圣诞节除了少数基督徒有谁去纪念耶稣?在西方圣诞夜其实更多也是以大家庭团聚的形式来过的,很显然和中国流行的趋势不符。同样,中国本土的节日比如说七夕,甚至是新发明的 520,双十一可一点都没有越过越淡反而是越过越浓了。

其背后的原因当然可以归结于消费主义的引导,但归根结底还是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所有的民风民俗都是基于其特定的生产关系和社会形态。而无论是中国的传统节日还是西方传统节日,其传统的风俗往往都是基于农业社会,至少也是大家族形态的社会关系。而当现代社会将大家庭打碎,人,尤其是年轻人完全是以小家庭甚至是个人的形态生活在社会中的时候,期待他们以传统的方法过节日完全是不现实的。

知乎用户 胖胖 发表

不是西方的节日越来越浓,而是商业性娱乐性的节日越来越浓而已。

娱乐性节日有两个重要来源,一个是西方节日,另一个是像 520 这样生造的节日。

你说为啥没有中国节日?那废话你敢拿中国节日娱乐做生意,数典忘祖不尊重传统等大帽给你扣下来你吃得消?至于洋节,至少没人骂你不尊重洋人传统吧。所以干脆 “崇洋媚外” 还安全点。

当然也不是完全没有中国节日拿来娱乐商业的,比如说七夕。

只能说,我们的传统节日包袱太重,实在是

不~好~玩~!

知乎用户 张智会 发表

知乎用户 王羊 发表

春节:和家人合家团聚的日子。

清明:和家人一起祭拜祖先的日子

端午:和家人共同祈福避祸的日子

七夕:夫妻二人团聚的日子

重阳:和家人一起秋游赏菊敬老祈福的日子

中秋:和家人赏月团聚的日子

其实说来说去不就是和家人团聚,花样太少了。

知乎用户 古德毛宁 发表

我孩子三四岁时,问过他喜欢哪个节日,他说万圣节,因为那天玩的很开心。

再看这个题目,百感交集。

知乎用户 爱勿休 发表

因为不放假的节日都是假节日,说散就散了。

大家年纪都大了,要节日的目的都是休息,而不是纪念,挂羊头卖狗肉纪念,实际就是为了休息。

国外也一样!

所以说年轻人就是喜欢花里胡哨,你问问中年人看看,都是玩剩下的。

有什么国内国外的节日?不放假叫节日吗?

知乎用户 世界的尽头​ 发表

因为中国节日都不是为了女性送东西才设计的。

最简单好用的 VPS,没有之一,注册立得 100 美金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See Also

应该抵制类似圣诞节等所谓的 “洋节” 吗?

知乎用户 西门吹雪饼 发表 郭杰瑞做过视频,纽约圣诞节期间,所有西餐店都关门,只有中国城继续营业。所以以犹太人为首的一群不信基督教的外国人在圣诞节期间养成了吃中餐的传统,有的人已经坚持了几十年,都已经成了家族传统了。连移民美国几十年的华人后 …

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中国人要过圣诞节?

知乎用户 鹏鹏​ 发表 中国特色圣诞节 加百列:约瑟公,你坐下,听俺说说知心话。约瑟公,咱都坐下,咱们随便的拉一拉。 木匠你成亲后,娶的就是玛利亚。 她没过门就怀孕,知道你心里有牵挂。 孩儿他爹竟是谁,你每天每夜睡不下。这小孩是圣灵造,借着 …

圣诞节适合我们中国人过吗?

知乎用户 Russell​ 发表 文化自信啊,同学们! 圣诞节诞生之初有宗教色彩不假,但我国许许多多有我国文化色彩的东西,不也被外国拿去用了么?而且本地化之后还用的有声有色的。 比如茶道,在日本是舶来品,现在成了本土文化。 比如乒乓球,在我 …

《丑陋的中国人》大家看了么,觉得好看么?

知乎用户 夜寐太行 发表 距离第一次看它已经十二年了。 彼时我还小,饱受鸡汤河殇,将之奉若圭臬;今日俺三观已成,往事不堪回首。 鲁迅先生像是严父,是良师,毫不留情的拆穿之后,是鼓舞你向前;柏杨则是隔壁泼妇,没有缺点创造缺点也要骂,做他邻居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