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北交大致死 3 人的实验室爆炸前曾被学生举报有 30 桶镁粉,「30 桶镁粉」的危险性有多大?

使用CN2/CN2GIA顶级线路,支持Shadowsocks/V2ray科学上网,支持支付宝付款,每月仅需 5 美元
## 加入品葱精选 Telegram Channel ##

知乎用户 海龙 发表

2019-02-13 更新:事故发生近 50 天后,官方调查报告终于发布,并推翻了本答案的推测。关于这一事件的经过,请以官方调查报告为准。

北京交通大学实验室致 3 死爆炸事故调查报告公布 - 新华网  经查,该起事故直接原因为:在使用搅拌机对镁粉和磷酸搅拌、反应过程中,料斗内产生的氢气被搅拌机转轴处金属摩擦、碰撞产生的火花点燃爆炸,继而引发镁粉粉尘云爆炸,爆炸引起周边镁粉和其他可燃物燃烧,造成现场 3 名学生烧死。
  事故调查组同时认定,北京交通大学有关人员违规开展试验、冒险作业;违规购买、违法储存危险化学品;对实验室和科研项目安全管理不到位。
  依据事故调查的结论,公安机关对事发科研项目负责人李德生和事发实验室管理人员张琼依法立案侦查,追究刑事责任。

这是一起极严重的安全责任事故,导师李德生不顾学生生死,实验方法也违背正常科研规律。追究其刑事责任,实属罪有应得。


2018-12-28 原答案:

这个问题中,「镁粉」具体指什么是个极为重要,但目前有歧义的信息,有待后续报道的核实。

简单地说碳酸镁俗称「镁粉」而且有可能用在此次实验中。若是这样,这些「镁粉」并非危险品,和事故也无关。


首先关于镁粉的用途,科学网上有从事相关研究的博主指出:

科学网 - 实验室镁粉燃烧爆炸起因推测及防范 - 汪晓军的博文还有一种高氨氮的脱除方法是**鸟粪石沉淀法,该法采用镁粉或镁盐,再投加磷酸或磷酸根,与垃圾渗滤液中的氨氮,形成微溶的磷酸铵镁——鸟粪石,从而脱除垃圾渗滤液中比较麻烦的氨氮。**鸟粪石沉淀法必须使用镁或镁盐,这也是我推测实验室中的镁粉是用于脱除渗滤液中的氨氮的关键原因。

而查阅文献发现碳酸镁同样可以用于本实验中。

合成氨废水资源化处理技术研究进展 –《环境科学与技术》2010 年 02 期

于是报道中的「镁粉」有可能实际指碳酸镁。还有一些其他理由支持这一推测,如从成本上看,镁粉比镁盐贵得多;活泼金属火灾似乎难以如此快(不到一小时)便得到控制等。当然最重要的是,如果导师真的在实验室堆了 30 桶金属镁粉,那他毫无疑问是疯了…… 我并不想优先考虑这种情况。

后续报道可能将这一答案完全推翻,我将及时更新,作出说明。也请读者留有自己的判断,不要看到本答案就信了。

感谢

@氟铂酸氧

提供思路,

@飞翔的心

帮忙查到文献。

知乎用户 谢嘉欣​ 发表

2.14 更新

结果出来了还真的是金属镁粉。。。

注意加粗部分。。跟我说的差别不大吧。。现在知道真相以后,剩下的只有心疼这三位同学了。。。

北京交通大学实验室致 3 死爆炸事故调查报告公布 - 新华网经查,该起事故直接原因为:在使用搅拌机对镁粉和磷酸搅拌、反应过程中,料斗内产生的氢气被搅拌机转轴处金属摩擦、碰撞产生的火花点燃爆炸,继而引发镁粉粉尘云爆炸,爆炸引起周边镁粉和其他可燃物燃烧,造成现场 3 名学生烧死。
事故调查组同时认定,北京交通大学有关人员违规开展试验、冒险作业违规购买、违法储存危险化学品对实验室和科研项目安全管理不到位
依据事故调查的结论,公安机关对事发科研项目负责人李德生和事发实验室管理人员张琼依法立案侦查,追究刑事责任

=============================

为了对更广大的读者朋友们负责,统一更新一下吧。

感谢评论区诸位的疑问,这是我写完这个答案就预料到的。确实根据常理,如果是 30 桶金属镁粉,真要燃烧爆炸的话,破坏性会比实际情况要大得多。也有很多答主指出,这里的 “镁粉” 很大可能是碳酸镁的俗称,那么考虑到碳酸镁的稳定性和不可燃性,那么真实爆炸的原因就不可能是这些镁粉了。原答案只是针对金属镁粉的可能性进行了讨论(虽然我也觉得可能性不太大,但是这也算是活泼金属火灾危害性的一个小小的科普了吧),并没有下结论认为事故真相就是金属镁造成的爆炸。如果各位只是觉得太长不想仔细看的话,只需要看加粗的部分

不过如果只是碳酸镁的话还是有一些疑点,比如学生如果只是发现了实验室囤积了 30 桶碳酸镁,断然不会到要去环保局举报的地步;如果真的举报了,肯定实验室里存在违规囤积危险物品的现象。考虑到信息不全,事故调查结果也没有公布,就暂且不妄加猜测了。等结果出来以后,我再集中更新。

========= 以下是原答案 ==========

谢邀。

如何看待?如果这个镁粉是金属镁单质的话,在看待之前我先科普一下 30 桶镁粉是什么概念。

一般上过初高中的人应该有印象某一堂课化学老师会展示燃烧的镁条,先用砂纸把镁条擦一擦,然后用明火点燃,就能看到镁条稳定持续燃烧发出明亮的光芒。这里告诉我们,活泼金属如镁是可以在空气中燃烧的。镁的密度 1.7 克 / 立方厘米左右,远远比常见的钢铁(密度大约 7.9)和铜(密度大约 8.9)要轻得多,所以一根镁条大概就几十到几百毫克(取决于多长),所以化学老师敢在教室里给大家展示燃烧实验,因为它可控;现在,实验室地面上摆着 30 桶镁粉,那么跟一根镁条就不再是一个数量级了。一桶镁粉,按照图片中桶的大小来估算少说也是 kg 为单位的吧,保守估计算 30kg 一桶吧,那么 30 桶就是 900kg,差不多一吨了!这要是烧起来,那就是不可控。从毫克到千克这可是六个数量级的巨大差别。

再来看形态,实验用的镁条是长条状,几十几百毫克镁条可能也要烧好一会儿才能烧完,那么问题来了,如果是镁粉呢?我们知道当物质被研成粉末之后,它的比表面积会增加,什么意思?那就是与空气接触的面会增加。镁燃烧需要高温和氧气(其实镁非常活泼甚至可以跟氮气反应),镁条比表面积小,燃烧面就小,烧的就慢且安静;如果换成粉末,与空气接触面积显著增大,一旦遇到明火或者高温热源,燃烧速率会极大增加,那根镁条一般重的镁粉堆在一起点燃,要烧完估计也就是四五秒钟的事情。而极快燃烧速率就会引发爆炸。

我想大家肯定听说过面粉厂的爆炸事故这类新闻吧,漂浮的粉尘浓度达到爆炸极限因为明火点燃不可控迅速燃烧而爆炸。面粉尚且能炸,极度易燃的粉末状金属镁却如此紧密堆积,实验室负责人如果不是蠢,那就是坏。

你以为把责任都归在愚蠢的实验室负责人身上就完事了?这个事情并没有这么简单。

我在另一个类似问题下回答过当发现实验室存在「堆放大量易燃易爆化学品」等安全隐患时,应该怎么办?

实验室里某段时间突然由于某些原因堆放了大量的易燃易爆化学品,第一件要做的事情就是要在相关安全部门备案(如公安局等);第二要尽可能快地将这些危险物品转移到相对安全的专门储藏室里,而不是相对没有安全保障的实验室工作区域;第三,在遵守安全规范的情况下,尽快将这些物品消耗掉。

现在如果回过头看,我相信这个实验室的负责人一没有备案,二没有转移保存危险品,三没有能尽快消耗掉的迹象。这种条件下,安全事故怎能避免?

在实际科研活动中,安全隐患一直都存在也是可以避免被转变为安全事故的,要防范安全事故的真实发生并与安全隐患共存并不是完全不可能,只是所需要的条件非常苛刻,一步走错就有可能酿成灾难性的后果。在这个事故中,所需要的条件并不是只有一条没有满足,而是很多条,这也是现在中国科研院校所面临的极为残酷的现实:

第一,没有完善的法律法规和监管机制。从试剂公司大量订购危险品这一过程没有专门的监管部门监督就能够实现,实在是难以置信。当年我在北大的时候,实验室要订购某些敏感试剂都是要备案的。如果只是订购 1kg 镁粉,没有备案也就算了,这可是 900kg 的大批量订购,上面居然没有备案就能发货?细思恐极。比太平洋还要水的监管机制可见一斑。

第二,实验室基础设施不完备。在美国,高校研究所都有专门的卫生安全部门负责监督管理实验室安全问题,所有相关人员都要经过专业培训之后才能正常工作。实验室基础设施十分完备,足以应对大部分常见的危险情况。可以说,实验室安全监管应该是一整套成熟的体系,中间每一个环节都应该是专业的,而要达到相应的专业程度,**这都是实实在在的成本。**美国发展到现在这样成熟,要知道他们早年也是付出了很高的成本的。以北交大为代表的广大中国高校,在这方面的投入远远不够,如果学校有专业的安全监管部门,院系有专门配套的危险物品储藏地点和专业的安全监督员,这 30 桶镁粉就不可能被这样随意放置在工作区域。

第三,导师作为实验室负责人不能清楚地预见到如此大量危险物品囤积在实验室的潜在危害,**毫无基本专业素养和安全意识。**遇难的三位同学都能意识到这样囤放危险品有巨大的隐患,作为一个导师居然还能开玩笑一般不当回事,如果你跟这样的导师共事,你不觉得你每天都在走刀山火海吗?这样的人恐怕也是普遍存在于很多高校的,而这样的人越多,安全事故发生率就越高,工作人员的安全都无法得到保障。没有基本的保障,谈什么发展?

依稀记得 2015 年底清华大学的一位博士后在做催化氢化实验的时候氢气钢瓶爆炸而丧命的事故,现在过去三年了,这样类似的事故还在发生。不管事故原因是否真的是由镁粉所引起,前述问题依然广泛存在并威胁着广大科研人员的生命安全。在可以预见的未来,只要体制不改革,我敢说这样的事情还会再发生。

衷心希望这些事故能够得到有关部门广泛重视,能得到所有工作在最前沿的科研人员的重视。几十年来国家在飞速发展,安全监管工作也得与时俱进跟上时代的步伐,出来混早晚要还的,该付出的成本是逃不掉的。逝者已矣,希望类似的悲剧不要再发生了。

知乎用户 白毛小狼狗 发表

不太相信真的是 30 桶金属镁粉,估计是镁盐之类的。要不然 30 桶金属镁粉炸起来,这半面楼都能平了。而且再愚蠢的老师也不会在自己负责的实验室放 30 桶金属镁粉的。

知乎用户 QuentinWood​ 发表

镁粉的事其他几位回答得差不多了。个人实验经验认为金属镁的几率不大,很可能是镁盐。估计是粉尘爆炸。具体看后续调查。

按理说这样规模的实验室的物品存放以及实验开展都有详细的规则的。但自从我做了实验室管理后发现,学生和工作人员们做起实验来并不会严格遵守,特别是任务量大的时候就怎么方便怎么来了。而管理人员并没有实权,没有实质性的惩罚措施再提醒也没效果,过一阵子大家又放飞自我了。

我认为这种情况通常是在师兄带师弟的过程中,坏习惯一届一届 “传承” 下来的。至于导师,只要没遇到安全大检查或者领导视察,很少有导师会过问安全问题。关注安全的只有实验室安全员和课题组长。总之安全机制的运作过程基本上是不正常的。

所以,你问我怎么看待。在我看来,这是整个课题组长期漠视实验安全造成的恶果,这三位可怜人死的真冤。

估计过不了多久北京所有大学研究机构都要开展安全大检查了。不说了,我继续整理实验室了。

知乎用户 花村妇联主席 发表

肯定不是金属镁单质,否则 30 个这么大的桶,整栋楼都给你夷为平地了。

一开始传出的 “1 桶镁粉”,就能炸出这样的效果来……

知乎用户 土豆泥酱 发表

镁粉不背锅。

这个问题可以回到导师压榨学生的老话题上讨论了。

导师不把学生当人,而是当成仆人,下人,工人,还是免费那种,要帮导师洗衣服,叫导师爸爸。

之前爆出过不少了,但现状改变了吗?

并没有!

就跟举报酒店床单那事一样,全民谴责,转头还是老样子。

导师不把学生当人看,不把学生的安全放在心上,才是导致这场事故的根本原因。

可是,一出接一出的悲剧,能改变这种现状吗?

事实证明不可以。

所以还会下一出悲剧。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有人问我脸疼吗,我当然不疼了,难道不是粉尘爆炸吗,具体什么物质甲烷还是磷酸什么的,我又没做实验

再加一张图

爆炸规模自行脑补吧

知乎用户 空一格 发表

个人推测,八成是老师把实验室当做了工厂,利用学生廉价劳动力和研究经费购买原材料,在里面搞生产创收。

不然,什么实验要 30 大桶镁粉?

知乎用户 LazyBear 发表

你乎特别幽默,系统邀请我答题,这种时事新闻,答完了你在删我的帖子吗?有啥意思啊。

这件事到底真相是什么,我不关心,反正一切以官方通稿为准,识大体顾大局嘛。

我倒是评论一下以回答里那个什么浪子无氟为代表的护校宝群体,从知乎到微博,在屡次校园新闻中都有滋滋不倦的护校宝的身影,他们勤奋、聪明、思辨能力强、角度新奇多样刁钻,不但善于在那啥里面挑金针菇,更醉心于给烂尾楼盖大棚,父母辛辛苦苦养育他们十八年,寒窗苦读十几年,到头来自己身上毕生所学、才华英质、十成内功全都用在了洗地上面。反正左不过几段逻辑。

一. 没有官方通稿前——不传谣不信谣,未出真相前,不许侮辱我母校。

二. 有官方通稿确认学校有责任,但受害者不完美——学校责任也不大,反正受害者自己也不是什么好东西,他就没责任吗?不许侮辱我母校。

三. 校方责任已确认,受害者完美,但案件不严重性质不恶劣——小概率事件不能以偏概全,学校大体上还是英明的,要体谅学校难处吧!不许侮辱我母校!

四. 校方责任实锤,铁证如山,案件恶劣到了灭绝人伦、连护校宝都心里犯嘀咕的地步——什么是母校?母校就是我自己骂一万遍也不许别人骂的地方!你们算什么东西,凭什么质疑我母校!

还有一些理工科院校啊,护校宝更善于用看似严谨的逻辑、理中客的立场、冷静的态度来循循善诱受众从各个案件发生的方面进行分析,千方百计完成逻辑自洽,看似英明睿智,成熟理智,但是通篇言论没有一丁点人文关怀,没有一丁点对年轻生命逝去的哀伤,没有一丁点对死难者家属绝望悲痛命运的体察,有的只是要么在一旁冷冰冰旁观,要么红着双眼为校方摇旗呐喊。

可惜高考不考良心、同情心、同理心,所以你们都能上的了学。口口声声爱学校,却不爱学校最基本的组成元素——同学。

知乎用户 BOBO​ 发表

写下回答的诸位从爆炸规模,粉尘用途,燃烧性质等方面分析了镁与碳酸镁的异同与性质变化,大部分人都倾向于是碳酸镁粉尘。

作为安全工程相关人员,也提出我的一些看法:

1. 根据已有线索无法确定粉尘是否用于污水处理及 ph 调节(根据学生对该材料大量聚集的反应我更倾向于这些材料与其实验无关);

2.30 桶镁粉无法确定是否全部参与反应,根据学生描述,30 桶这个数量是确有其事,但是根据现场过火情况与影响范围推断也许真正参与燃烧的并不是全部的 30 桶;

3. 不排除学生自主排除危险源时引发爆炸的可能,如果是学生自主将镁粉移放至安全区域过程中发生了爆炸,那可能就会改变事故的性质;

总结:由于实验室管理缺失,一个实验室往往要承担多种实验材料的堆放,储存,应用功能,我们不能单纯的因为是在进行某项实验时发生事故就认定事故产生的主要原因,也不能根据实验原理而类推出其使用材料性质。另外,如果真的如其他回答所说不是镁粉的话,那么就要注意信息里另一条关于水泥粉尘的堆积情况了。水泥粉尘在一般情况下确实难以发生爆炸,但是在 CH4 环境下产生爆炸区间内的水泥粉尘时,仍然会引发严重的粉尘爆炸。而在本次实验中,起初很有可能只是沼气的一次爆燃,爆燃带来的高压高温将实验室内水泥粉尘引发为爆炸物的可能性也不可忽视。

出于职业习惯,在排查事故原因时尽量保留了所有的可能性,不因为某种可能性较小就将其排除在外。30 桶镁带来的危害性十分巨大,但是如果将其隔离的看做单独的一桶镁而不是全部参与反应的危险源的话也可以理解。

事故具体原因还要等公告通知为准,想必这么大批量的药品购入,不和公安局报备也要在学校采购清单里列出来,是不那么容易隐藏的。

知乎用户 羊习习 发表

高校实验室安全就跟垃圾一样,最渣的小企业怕还要好些。对了最渣的小企业一般都是导师开的,没有研究生去做廉价高危劳动力是找不到人的。参考去年在教授公司炸死那个博士。(有一个浙大的入职同事,经常说单位烂食堂的饭好吃,我说你们浙大饭怎么可能不如这个?她说我们在导师公司打工吃的饭连荤腥都不见。)经费国家给了,1/3 给高校做管理费,然后教授和学校管理成了什么鸟样子?学生死的太冤,这件事必须有人承担刑事责任!

知乎用户 齐丽涵 发表

更新

从图片看,地板上都是灰色的物质,两名是演员身后有两桶开封的物质,里面的塑料袋子是灰色的。

镁粉有几种可能,第一种是 Mg 就是镁单质,另外几种可能是 MgO MgCO3 之类的氧化物或者镁盐之类的物质,从灰色的地板猜测,可能是镁单质。(工业上有把氧化锌粉末叫锌粉的,这个叫法很不确定)

前面已经有大佬说了镁燃烧的危险性,看图片里面通风设施的状态,应该是大型的抽风系统,并不是除尘的,这样的抽风有很大的可能把细的粉尘 “吸” 得到处都是。按举报学生的说法,每天回去身上都是镁粉,可以证明这些镁粉的细度很高,细的活泼金属粉末如果在室温下于空气、潮气等共存,不排除镁单质氧化自放热引燃的可能,况且这些原料桶没有标签注明内装物质的成分和生产厂家。

桶堆积在暖气和试验设备周围,按理来说药品库应该是于实验区域分开,堆放这么多药品在实验区域实在是隐患。

以上内容仅是我的推测,为事故中去世的三位同学默哀、祈祷,我自己也出过实验事故,并不能说所有事故都是可以避免的,但是发生的可能性是可以大大降低的,回答中有误的地方也请朋友们指出来。

希望各位从事化学、化工、材料等研究领域的同学们一定要注意实验室安全,不清楚不了解的东西就先查查资料再动手。也希望老师们负责任一些,改善一下同学们的实验环境。

唉,难受。

知乎用户 张浩​ 发表

昨天也在同学群里讨论了一下,感觉金属镁的可能性不大,估计多半还是污水处理实验产生甲烷之类可燃气体,通风不良加上静电之类原因引起爆炸,然后引燃了化学实验室总会有的丙酮、二氯甲烷之类有机溶剂。新闻说的镁粉多半是碳酸镁之类。

实验室用到金属镁的场合通常都是用韭菜那么宽的镁带,临用前再用砂纸打磨、剪刀剪成碎片。(不过搞污水处理的实验室要做格氏干啥?) 镁粉这东西。。真没见过。

知乎用户 yryan 发表

尽管北交同学肯定反对,但我倾向于相信这个消息。因为垃圾渗滤液实验产生甲烷的速度和数量,不足以支撑这样级别的爆炸。

垃圾渗滤液产生甲烷的速度是有限的,它不是煤气罐,而且实验室小试的垃圾渗滤液产生的甲烷量没那么多,引燃有可能,炸伤人有可能,到达直接爆炸炸死三人的地步,这实验室在地下室有可能。。。。

天津爆炸我跟踪过,实际上现在对易燃易爆物的保存是很厉害的,当年现场 800 吨硝酸铵也只引燃了一小部分。

毫无疑问,30 桶镁粉全炸了,那座楼早没了。另外,用单质镁也挺不正常的。

但如果只有一小部分单质镁粉开封并分散,其它镁粉放在较远的位置或转移到仓库,或者其它都是镁盐,这样引发的爆炸规模就和目前现实发生的差不多了。

附:刚问了一下留校的同学,派出所已经说明了是镁粉筒起火。

知乎用户 墨华 发表

先是 “退休教师表示地下室曾堆放易燃物,向学校反映无果”,现在又是三十桶镁粉,三十桶镁粉超级闪光弹了,难不成还能是被墙挡住。自媒体名声烂到底,如果这是假的,靠死者赚钱真是令人作呕。

知乎用户 子然 发表

与其研究是镁粉还是镁盐!还不如重视一下学术圈导师的权利这么大!!即便他让学生做危险的,有毒的东西!甚至危害生命的,学生敢说半个不字吗!反抗导师只会各种被针对,被延期,被不能毕业!!!学生算什么,连狗都不如,比奴隶的待遇还低!

知乎用户 「已注销」 发表

泻药。

因为方向不太一样,所以镁粉危险性我无能为力。但是只要提及粉尘,我就有一种它可以和爆炸联系起来的敏感性。

在我们实验室,大老板小老板和我都给学生定了一个准则,没有什么比生命更重要。我们连个气体钢瓶都是用租的。说真的,拼事业归拼事业,不代表要把命拼没了。

有一年隔壁实验室有个新来的学生把钠块丢到水槽。半夜十一点起火的时候,是我的师兄,和我的老板发现报的警,因为报的早,就烧了一间实验室。当时我早下班几分钟,错过了。

你说我们做工作不拼吗?不是的。但是,我们不能拿命去拼。安全事故和预防教育是我们每年培养学生必须做的。我们自己组开会也经常讨论实验室有没有安全问题。

像题目里这种罔顾安全问题的事,我只能说,作为一个老板,允许并且强行进行这种具有重大安全隐患的实验室管理,是明显的渎职行为,也对学生的生命极其不负责任。

各位做科研的同道,生命可贵,知识无价,花花世界也很精彩。可是人没了,就什么都没了。。。

知乎用户 孙亚飞​ 发表

很抱歉,在某网友邀请之后,到现在才来回答。

30 桶镁粉的说法,从前天爆炸发生后不久就已经出现,并且也是目前最被质疑的一个点,因为垃圾渗滤液的处理过程中用到的其实是碳酸镁。我个人认为,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相关课题组比较正式的回应,那么镁粉真实的可能性比较大,至少其中有一些是金属镁粉。

碳酸镁和镁粉的采购流程相差很大,储存要求也不同。如果我们已经默认,这些物质是违规存放在实验室中,碳酸镁不会成为爆炸源,那么事故另有原因,而镁粉却是危险品,很可能是爆炸的源头,那么从常理推断,因为这两种物质导致的案件性质有区别(前者违规存放与事故没有必然关系),如果没有金属镁粉,课题组为了接下来的责任评估,应该会就此问题解释清楚。打个比方吧,司机因为发生事故受到交警处理,但是没有驾照,如果是忘带证件,那么在被质疑 “无证驾驶” 的时候,常理推断,是一定会强调自己只是忘带证件的。

另有一点证据,从事相关实验的工作人员,通常不会采用工业上容易混淆的俗称,尤其在举报的时候,其信息应该是准确的。反过来说,如果没有金属镁粉,是否会因此而举报,这个都是疑问。

不能排除的一点问题就是,PI 可能接了私活儿,这一点

@好大的风

也在其回答中有所猜测。如果相关人员在购买 “碳酸镁” 的时候,夹带购买了金属镁,而这一点又被学生察觉,似乎就说得通了。

根据现场燃烧的照片,烟雾弥漫,应该是有很多有机物在燃烧,所以产生了一些炭黑,有可能是有机溶剂,更可能是建筑内的那些装修材料。据此推测,室内的爆炸物不会太多,并且危险系数也不会特别高,而实验人员居然不能跑出来,说明爆炸是在短时间内突然发生的,这一点也可能和镁粉有关。

由于现在事故原因还没有正式通报,所有的这些猜测还无法得到证实,有了新消息再更新吧。上个月的张家口爆炸案距今正好一个月,哎。

知乎用户 一夜南风入怀 发表

镁粉,我不太信,镁粉我们都是放在充氩的手套箱里。镁粉放在在面氧化受潮就没法用了,这个做科研的人应该知道。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发现回答所依据的信息源差别比较大,补充提供一些可能没有被看到的信息。

———————12 月 29 日更新——————

有微博爆料清华化工传出的内部通知。出处参见图片水印的微博 id。

如果属实,消防问题可能比想象的严重得多。

————————原答案—————————

首先,南方周末千篇一绿提供了微博上新闻报道没有提到的现场灭火视频。

北交大学生曾举报实验室风险?环保局:正在了解中

微博上有北交大的学生提到,在官方发布火势得到控制的消息之后,大概 11 点过又听到数次爆炸声。(在新闻下面的评论看到此信息,对可信度持保留意见)。不过当天新闻直播视频和目击人都不少,这个信息应当比较容易被证实。

消防用水灭火,火势反而变大,可听到爆炸声

这个视频其实提供了一个很多人都会忽视的角度——消防。

遇上火就喷水,真的不可行。可以看到,天津危化品爆炸的教训仍然没有被吸取。

这些问题不能因为消防官兵很辛苦就不可说,就算是为了消防员的安危着想,也更应该关注和反思化学品消防问题。

喷水后火势暴涨

从灭火视频看来,钠镁这类物质或者其他遇水易燃爆物质确实可能存在。但从火势来看,如果有单质镁存在,可能量也不会太多。

但这并不能就说明家属或者媒体造谣,因为原新闻明确写了” 根据聊天记录” 知道” 镁粉 30 桶,水泥 xx 桶……” 这里 30 桶的量也可能因为使用或搬走而减少。聊天记录是 30 桶,事故当时却不一定。

严谨地说,也有可能有那么多桶镁粉,但当时因为一些原因(空间位置氧气条件等)被引燃发生爆炸的不多。

网传的聊天记录截图 (保存自微博,不确定信息源)

从” 一身镁粉” 的表述看,该实验室没有相应的粉尘治理措施。

仅从可能性来讲,出事当天北京非常冷,实验室没有良好通风的可能性确实很大。当粉尘浓度条件达到,类似于金属加工厂或面粉厂的粉尘爆炸就很有可能发生。

另一篇新闻提供的打码聊天记录

南都新闻截图,实验室曾因异味被举报

从遇难者家属提供的事发前举报导师的信息来看,即使举报的不是镁粉,也可能是其他危险物质,他们试图举报的物质可能就是这次事故的直接原因。如果举报记录可查,相信对还原事件真相有所帮助。

最后,愿逝者安息,查明真相,追究责任,严肃整改,建立完善的安全应急管理机制。

真心不想再听见,绝大多数高校实验室都有安全隐患,事故无可避免这样的说法。

也不想再看见,因为没有建立科学合理的消防救援机制,没有安全有效的设备,而使得消防员不得不限自身于危险,用人肉抱出危险源之类的新闻。不想再看见用感动掩饰隐患。

知乎用户 北方叔叔 发表

不请自来,其实看到新闻的时候跟几个同事分享,大家也只是司空见惯的一笑,因为已经习惯了。可能跟自身工作的原因吧,基本上每周都会看到或听到一些事故,今天这死了几个,明天那死了几个的。

关于人具体怎么没的,大家其实说了好多了,里面不乏有化工大佬。我只是想提一下关于安全的重视程度。

其实国内跟国外的安全意识与重视程度真的差好多,国外在任何一个阶段,任何一个环节都有非常严格三级文件,可操作性很强,往往一页纸任何人一看就知道该怎么做,要怎么做了。相反国内一些企业,制度洋洋洒洒几千字,往往看半天不知道该怎么做,而且过于流于形式、推责,一些东西做出来只是给别人看的,我有这些东西,我就没有这方面责任了,具体执行怎么样,就不在关心了。

除了管理方面,操作人员的安全意识也是很淡薄的,很多事故其实都是操作人员未按要求操作所导致的。其实操作规程有时候已经很完善了,甚至就在墙上或者面前挂着,但是却没有人愿意多看他一眼,甚至看了也不按要求去做。当管理者来纠正的时候也只是敷衍了事,甚至认为是在故意找茬,背后说坏话等等,继续按照自己的主观意识操作,而最终导致了事故的发生。

再就是政府监管面我各人觉得还是太窄了,过去的安监局(现在应该称呼为应急管理部门)把防范的重点放在了工厂、建筑施工现场一些类似的场所,虽然这种地方容易发生事故,容易发生大的事故,但是一些学校、商场、娱乐场所等却很少进行监管(可能是因为是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的原因?只管生产,其他的就不管了?)。

以上就是我一个刚刚步入安全行业的小白的一些看法,还请各路大佬勿喷。最后还是希望我国的安全建设能够更加得到重视吧,等小到上下楼梯都要求必须扶着楼梯栏杆的时候可能又是一番新的面貌了吧?我也会一直在这个行业里做下去,不为别的,只为这一份责任。

——————————分割线

还有一点忘记说了,就是应对突发情况的应急措施,当灾难到来的时候又有几个人可以沉稳有序的应对?又有几个人会应对?美国一栋大楼着火,一位七十多岁的老人可以从二十层安全逃生,或者随意一个成年人就可以处理一些初期的事故,从而遏制更大的事故发生。相反国内我们只会等待救援,救火队员不是万能的,他们没有超能力,因为救援不及时或者处理不当而造成的事故扩大化的典型案例不在少数,所以应急能力我想也是我们每一个人应该具备的一项能力,哪怕只是为了自己也好。

——————————————

我只是说了一下自己的看法与想法,有什么说的不对或者不合理的地方还请各位多担待,如果有什么看法或者想法相互讨论的话我鼓掌欢迎,杠精的话,如果有什么想开杠的话还请绕道,并不想跟跟一些没必要的人做一些没必要的争吵。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只简单分析一下镁粉具体是什么,

镁粉,可以指镁 (Mg) 单质的粉末,又可以指碳酸镁(MgCO3),当然也可以指其他含有镁的物质(如 MgO 氧化镁等),

1. 如果是镁单质的粉末,30 桶的话,我觉得有点假,初中时大家应该都记得化学老师做的实验:点燃镁条。点燃后最明显的现象是发出白光,放出大量热,产生黑烟。倘若实验室中的 30 桶真的是镁单质粉末的话,爆炸产生的危害应该不止现在这样,

这是 2017 年发生镁(单质)粉爆炸时的照片,虽然不知道当时到底有多少镁发生了爆炸,但是化学课上那几克或者几十克的镁燃烧产生的白光足以照亮(或者说闪亮)整个教室,我想想不出如果图中那 30 桶镁镁粉(假设全部都是镁(单质)粉)的话爆炸产生的光为什么不会引起其他人的注意,或者说不会引起北交大其他化学专业(或者化学素养非常高)的人的注意,

2. 如果是碳酸镁,相信体育专业的同学们听到镁粉很熟悉,尤其是举重羽毛球双杠等专项的同学们,因为他们经常在手上涂的白色防滑粉末就是碳酸镁,俗称的镁粉,而碳酸镁就没什么好说的了,不可能是他的锅,理由如下

碳酸镁常用做耐火材料… 耐火材料… 耐火材料…

当然不排除在高温下(假设已经发生火灾,在火灾发生时发生爆炸)碳酸镁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碳酸镁在加热时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镁(就是硬水的软化,也就是最平常的烧开水中的反应),氢氧化镁… 嗯,又是一种阻燃剂… 当然,氢氧化镁在高温下也可以发生分解反应,在 350 摄氏度下分解反应生成氧化镁,

高度耐火绝缘性能…. 高度耐火性能… 耐火

3. 其他含有镁的物质,氧化镁,碳酸镁,氢氧化镁都已经排除,其他的含镁的常见物质,怪我才疏学浅真的不知道还有啥能能发生燃烧的物质

综上,个人感觉镁粉是单质镁可能性不大,其他含镁的可燃物质也有可能,也不排除其中混有其他的物质(如制取时无法完全排除的杂质)发生爆炸,

-———————— 分割线 ———————————

图源百度百科,侵立删

非化学专业,如有错误欢迎指证

只是本着分析的态度分析镁粉是什么,绝无抬杠之意,杠精请回避,

-——————————————————————–

逝者安息

知乎用户 奇变偶不变 发表

先说一个客观事实,交大位于北京海淀区西直门外,离西直门特别近,所以这个寸金寸土的位置决定了校园面积不会多大(也确实不大)并且交大没有新校区,只有西直门外的这两个校区。新校区论证了好多年,周边的很多地方都有考察过,一直定不下来,在北京,没有新校区的高校没几个了吧。校区面积小导致了很多学院施展不开手脚,毕竟资源有限,办公室,实验室等等都要占位置。

面积小,都是高层也可以呀,但是事实上不是的。硬件设施可以说不是特别好,就是有的楼很破旧了(大多是低层楼,至于为什么不拆了盖新楼,这个和北京市政策有关),好几个学院挤在一个楼里也是再平常不过的事情了。

以上是客观事实背景。

爆炸的地方在东校区,不是主校区,东校区面积很小,楼也不是很多,主要是大一同学宿舍在那边。

出事的楼应该是二层的小楼。紧挨着教学楼。

我土建学院的都没明白,土建环境系的实验室为什么没在土木楼,而在东校区的那个小楼里。可能和上面讲的客观情况有关吧,太挤了,学校学院没办法统一安排,是能插空安排,或者几个老师的学生合用一个实验室。这样就可能带来管理混乱,隐患隐患也就产生了。

堆放物品这个,可能是老师实在没地方放吧。

我们就和其他老师的学生挤一个实验室,没办法呀,位置太短缺了,整个楼没有一个空位置。

按道理来说应该每个研究生都有一个办公室工位的,事实上,只有一部分学生有,学院实在没地方了,同学只能在宿舍。我的三个室友都没有工位,只有我有。

出了这样的事,的确很震惊的,毕竟是在自己身边发生的,而且还有三个鲜活的生命。

我感觉所有的问题都是归咎到学校的管理问题。又有很多无奈。材料乱摆放,可是没位置啊。

至于为什么网上传言 30 桶镁粉等那么多材料,如果有材料储存室,应该不会放在一起吧。

不是为交大辩解什么,这么大的安全责任事故,师兄师姐,安息。

知乎用户 Ministone 发表

镁粉啥概念。

初中就教镁条燃烧了吧,过去记者拍照都是用镁打灯光的。镁粉比表面积大还会起尘,所以无论是燃烧强度还是散布面都很大,这么一桶的镁粉估计能让一个实验室的人眼全瞎。

我就不知道这个桶是什么概念了,乙醇那种桶至少能装下七八公斤的镁粉,足够炸翻一个实验室,普通用镁我还没听过镁粉,倒是有镁粒镁屑镁柱镁片镁箔,都是论克的一小包或者一小瓶,少量就要备案,因为是易燃易爆。真能有 30 桶危化品仓库都不一定装的了更别说实验室,能让他们买到,那上游商家有很大责任。

镁对于化学知识不好的人可能难以理解,它燃烧起来的威力介于金属钠和火药之间。钠遇水爆炸,都是几克几克买的。镁在空气中不仅能和氧气反应,和氮气也可燃烧。比 30 桶火药更猛。所谓 30 桶镁粉应该不是指单质镁,很大可能是运动员抹手用的碳酸镁粉,危险性可就小多了。

催化剂也都是论瓶卖的,如果催化剂用起来一桶一桶的肯定不是实验室,或者说这压根就不能叫催化剂了。

除了中科院下属所的实验室比较大,普通大学实验室我还没看到几个空旷到能一口气装下 30 桶一样的试剂的,更何况还是 30 桶易燃易爆物。乙醇作为常用溶剂洗涤液,再频繁用也不会一下领 30 桶在实验室,最多一箱 4 桶(5L)或一箱 20 瓶(500mL)。

所以这新闻多半是博人眼球,假的,30 桶镁粉估计 110 会以为你要搞恐怖袭击。

知乎用户 唐芊芊 发表

根据我个人的判断,我感觉 “镁粉” 是金属镁的几率不大,很可能是镁盐或者是氧化物,而爆炸的原因可能是因为实验室设施太差,管理混乱,操作过于不规范,导致粉尘爆炸或者其他原因,请大家对事件持续关注

实验的状况,其实就是一所大学管理,教学水平的侧面体现

有新闻爆出,出事前一天已经有学生联系环保举报这个事情,但是,不出所料,没有下文

这里的小毛同学是一名博士啊,人家寒窗苦读这么多年,就这么葬送了,太沉痛了!

能出这么严重的事故,其实就是大学管理烂到家了,老师烂到家了,学生的学习状态烂到家了,连基本的安全规范,基本的管理原则,基本的检查制度都做不到

这就是我们的高等教育现状

北京交大,就算放在全国范围,其实都是不错的学校了,其他的学校呢?

只会更烂罢了

学经济的,老师懈怠,毫无责任心,上课念 PPT,期末划重点,混吃等死,只会耽误掉一批学生,不会出人命

学文科的,老师懈怠,毫无责任心,上课念 PPT,期末划重点,混吃等死,只会耽误掉一批学生,不会出人命

其实,不能怨某一个人,老师们都是差不多的,大环境摆在那里,只是化学专业容易出事故,更容易被关注到罢了,要是比烂,更毁人不倦的学校老师多了去了

我们高等教育

越来越像是学生逃避社会,混学历,老师论资排辈,混吃等死,压榨学生的地方了

为什么拿到好成绩的华裔学生都是想尽办法,留学出去?

因为国内的制度除了极尽所能压榨学生,很难提供建设性的教育和训练,根本没有专心做学术的氛围和机会

这就是我们大学教育糟糕的现状,用毛主席的话说:庙小妖风大,池浅王八多

如果不是引起关注的爆炸事件,如果不是新闻爆开,学校会深入调查整改吗?

弄不好还在忙着捂盖子,删消息呢

就算新闻爆开了,学校给出正式的说明和调查吗?

之前那么多人爆料的高效性侵案件,最终不也是被举报,删除的一干二净吗?舆论被压下去无人再提

没用的,我们的高校已经懒到骨子里了

我们只能用舆论的力量,一轮一轮轰炸,像最终击垮权健一样,期待总有一天光会照进来!

知乎用户 安静 发表

消防行业人员来说说

如果镁粉是单质镁的话可能现场就不是这样的了。

没看更多现场照片 也可能判断错误

知乎用户 丁瀚​ 发表

二博一硕, 不可能把镁盐说成镁粉, 说是镁粉那就是镁粉. 据新闻消息, 是 “镁粉筒起火”, 而不是镁粉爆炸. 再结合现场环境及出事女事主的聊天信息 “全身是镁粉”, 可以知道, 实验室排风系统有严重问题.

那么可以勾勒出可能的事发图景. 空气中未排尽的镁粉还原污水后, 产生氢气, 造成起始的燃烧; 再加上垃圾厌氧分解出的甲烷, 激起后续的爆炸. 如果真是这样的话, 那应该庆幸镁粉桶未全部燃烧掉.

哎, 愿死者在天之灵安息, 愿生者不忘灾难, 严查到底.

知乎用户 糖糖糖​ 发表

爆炸跟这个 30 桶镁粉没什么关系吧。。。。。。。要真是这么多镁烧起来,怕不是能照亮整个北京城。

知乎用户 赵某某 发表

艹,真特么是纯镁粉!

这导师是嫌命长了还是想在帝都搞大事情?北交也是,校企项目签章审批都不看看是啥合同?

现在,回过头来看看护校宝们的言行,讽刺中带着高校教育的悲哀。

罪人将绳之以法,愿逝者安息!

知乎用户 查尔斯沃思论文润色​ 发表

愿逝者安息,科研路漫漫,莘莘学子也要注意保护自身安全。近些年,实验室发生事故的事件层出不穷,简单梳理下:

2018 年 10 月 23 日,京理工大学 5 号教学楼 9 层在设备调试时发生爆炸事故,造成一名老师、一名博士生、一名研二学生和一家设备公司两名人员受伤;

2018 年 11 月 11 日,南京中医药大学翰林学院一实验室发生爆燃事件,多名师生受伤,事故发生时师生正在实验室进行萃取实验;

2016 年 9 月 21 日,上海松江大学园区的东华大学化学化工与生物工程学院一实验室发生爆炸,两名学生受重伤,一名学生受轻微擦伤;

2016 年 1 月 10 日中午北京化工大学科技大厦一间实验室内突然着起了火;

2015 年 12 月 18 日,清华大学化学系实验室发生一起爆炸事故,一名博士研究生不幸身亡;

2015 年 4 月 5 日,中国矿业大学化工学院一实验室发生爆炸事故,致 5 人受伤,1 人抢救无效死亡。

…….

一次次为我们敲响警钟。

早在 2013 年教育部就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实验室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工作的通知》。《通知》规定,要高度重视实验室危险化学品管理工作、进一步严格管理实验室危险化学品等。

目前高校科研实验室安全管理主要存在的隐患可以分为两类。
**其一是主观隐患:**对于危险化学品使用可能造成的危害认识不足;
人身防护不足,操作规范掌握不到位,缺少必要的应急预案。
**其二是设备、物品隐患:**压力气瓶未安装固定装置或放置区域存在隐患;
危险化学品、生物危害物及废弃物保管、处理措施不及时、不规范;
部分重点部位未安装自动监测报警装置;
部分警示标语、装置使用说明未能较好放置;实验室存在电路隐患和通风隐患等。


更新!

北京交通大学 “12·26” 事故调查报告公布

2018 年 12 月 26 日,北京交通大学市政与环境工程实验室发生爆炸燃烧,事故造成 3 人死亡。事故发生后,市委主要领导作出指示,要求全力开展抢险救援,确保现场安全处置;市政府主要领导迅速赶赴事故现场,指挥部署抢险救援和应急处置。市政府随即成立事故调查组,市纪委市监委派员参加调查处理。

事故调查组按照 “科学严谨、依法依规、实事求是、注重实效” 的原则,通过现场勘验、检测鉴定、调查取证、模拟实验,并委托化工、爆炸、刑侦、火灾调查有关领域专家组成专家组进行深入分析和反复论证,查明了事故发生的经过和原因,认定了事故性质和责任,并提出了对有关责任人员和单位的处理建议及事故防范和整改措施。近日,市政府正式批复了北京交通大学 “12·26” 事故调查报告。经事故调查组认定,本起事故是一起责任事故。

经查,该起事故直接原因为:在使用搅拌机对镁粉和磷酸搅拌、反应过程中,料斗内产生的氢气被搅拌机转轴处金属摩擦、碰撞产生的火花点燃爆炸,继而引发镁粉粉尘云爆炸,爆炸引起周边镁粉和其他可燃物燃烧,造成现场 3 名学生烧死。事故调查组同时认定,北京交通大学有关人员违规开展试验、冒险作业;违规购买、违法储存危险化学品;对实验室和科研项目安全管理不到位。

依据事故调查的结论,公安机关对事发科研项目负责人李德生和事发实验室管理人员张琼依法立案侦查,追究刑事责任。根据干部管理权限,经教育部、北京交通大学研究决定,对学校党委书记曹国永、校长宁滨、副校长关忠良等 12 名干部及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党委进行问责,并分别给予党纪政纪处分。

此外,事故发生前一天下午,有群众向海淀区环保局和市非紧急救助服务中心举报,称北京交通大学东校区南门教学楼北侧土木工程实验室排放有机气体及实验室废气,经常发出异味,给附近居民造成不便。市纪委市监委对举报受理情况进行调查和取证,对相关人员进行谈话询问。调查认为,海淀区环保局、市非紧急救助服务中心对该起举报受理工作符合《关于依照法定途径分类处理信访问题的意见》及《环保举报热线工作管理办法》规定的程序和要求。

针对该起事故暴露出的问题,市委、市政府要求,各级党委政府要严守安全 “红线”,深刻吸取事故教训,真正做到 “守土有责、守土尽责”;各级领导干部要敢于动真碰硬,严格落实安全责任制,做到 “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全市要深入开展危险化学品生产、销售、运输、存储安全管理的专项整治,全面排查各环节安全隐患。各高校要深刻吸取事故教训,举一反三,认真落实北京普通高校实验室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规范,切实履行安全管理主体责任,全面开展实验室安全隐患排查整改,明确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规则,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安全管理工作制度,加强人员培训,明确安全管理责任,严格落实各项安全管理措施,坚决防止此类事故发生。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人心的坏莫过于如此了!人收不了你,自有天收!知识分子里的人渣!

知乎用户 自由飞翔 777 发表

实验室都有安全管理规则的,

但是,从上到下,都当规则是条裤子,有外人来检查的时候穿一下,自己在家怎么裸奔怎么玩。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正好在距离很近的宿舍楼目睹爆炸全过程的学生表示,爆炸的时候只是正常的火光,火光红色不刺眼,也不算很大大,应该不是镁粉

知乎用户 吾名解子 发表

夸张戏剧一点。

给我 30 桶镁粉。30 桶红磷。再来 30 桶高氯酸钾。我能把整个北京交大炸的干干净净。

当然没有人会这么干。因

为自己也可能会 gg。

知乎用户 Happy Ennding 发表

咱们看规范。

规范上写的很清楚,镁粉属于乙类火灾危险性,单位容积(镁粉重量除以实验室体积)里允许量是 0.015kg/m³,总量是 50kg。两个都不能超过。

照片里这种桶是标准的工业包装桶,一桶基本是 20~25kg。堆 3 桶就肯定超 50kg 的标。

这里堆了 30 桶!!!也就是 600kg~750kg。

有多危险?

1、镁的能量密度是 25.2MJ/kg,而黑索金才 7.2838MJ/kg,TNT 也才 4.61MJ/kg

一个比 TNT 威力大 5 倍的东西。

要是按能量密度算,完全反应时这些镁粉相当于 5000KG 级航空炸弹。

2、换算成现实武器,大概是这个东西:英国人二战时用的高脚柜炸弹

这可是能干沉德国俾斯麦级战列舰的东西(和人的大小比较下)

实验室的位置就完全夷为平地了。

3、轰 6K 机腹弹仓一次能携带的炸弹全扔下来也就这么大威力了。

PS:以上是按那 30 桶是镁粉计算,不过实际工程里碳酸镁等镁盐也会被叫镁粉。

而且如果是污水处理的话,感觉是碳酸镁的几率比较大。毕竟纯镁粉还挺贵,虽然试验用,用镁粉自己配置也有可能,但 30 桶纯镁粉堆实验室这除非导师真是疯了。

知乎用户 结衣酱 发表

单质镁粉烧起来,起码这幢楼不保,钢水都流一地的这种。

燃烧温度 4500 度,没有看到室内情况,但是过火的这块地方至少墙都没了,而不是现在碳化的状态。

这样子像是溶剂燃烧

知乎用户 霾中天使 发表

以前做镁标准溶液的时候买过一点点金属镁,换成 30 桶的话好像并不便宜。我这边一般用的镁粉都是氧化镁,我觉得 30 桶的应该不是金属镁,1 是因为太贵;2 是这样放置金属镁很危险,北京的冬天,天气干燥,一个火星都能引起镁粉燃烧,爆炸。

所以我觉得还是实验室安全方面没有做到位,通风设备可能没有开,导致室内易燃气体浓度升高,从而发生起火爆炸。

知乎用户 一介凡人​ 发表

非专业人士,但从字面意思和数量上来看,我觉得这么多东西

至少能把实验室炸成实验至

知乎用户 Wang 发表

关于金属镁粉爆炸,建议看看这个视频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70bgBKauvLw

知乎用户 Capricornus​ 发表

这是一次极其惨烈的事件,首先为遇难的三位学生默哀。至于其他的暂可不必讨论,真相只有一个,等真正的调查结果出来再说吧。具体存放的是 30 桶镁粉还是 30 桶 TNT 没讨论没啥意义,啥都不知道怎么看待,别说是不是金属镁,就算是当时有没有在爆炸现场都说不清,讨论没有啥意义。之前清华大学化学系爆炸,一个博后遇难,当时也各种谣传是丁基锂,讨论的沸沸扬扬,我们实验室还紧急处理了一瓶遗留的甲基锂,结果最后调查是氢气钢瓶爆炸。

知乎用户 aberlt-bai 发表

北京交通与北京科技大学应该是除了研究院或者研究所易制毒,易制爆实验用品量最大的学校了,以前在做科研方面的时候注意到这两个大学稀有金属要求较高,尽管我们提供的金属属于工业级,达不到分析纯甚至化学纯级别,但是金属提纯本身就是有特别大的难度,科技大学的管控比较严重,交通就没有那么严格。30 桶镁粉的储藏与搬运都是需要特定车辆运作。

知乎用户 狂野女猪手 发表

三十桶镁单质?大佬,这学校高层是准备搞恐怖袭击?活泼金属单质到底多 “活泼” 可不能仅仅看书上的: 反应剧烈。四个字就认为只是剧烈……

知乎用户 莫得感情的锅炉工 发表

我们连几瓶酒精放的地方不太对都会被巡检的设备处老师要求整改,这实验室。。。这学校,都不检查的吗,(我们只是个普通一本)

知乎用户 陆羽 发表

如果学校内部没有激烈到能够引发 “伤敌一千自损八百” 的政治斗争,那么怎么看都不重要。

最后无非是找个背锅的,然后死亡学生家庭经济补偿。

个人只希望能多补点吧。

知乎用户 helloworld 发表

来个暗黑版的解读:

会不会是这个老师做了什么见不得人的事情被学生知道了于是想办法灭口…

这么做即使上了媒体,群众也只能看见 “事故”、“安全常识欠缺”、“监管缺位” 等,但没人会看到谋杀。照我一个化学渣的理解,如果有些东西有危险性而且危险是可控的,作为学霸不去控制我觉得这学霸肯定有不可告人的目的。

知乎用户 wryjdhej 发表

读研也是勇士斗恶龙, 读成了博士当上了导师, 也就变成恶龙了

知乎用户 「已注销」 发表

我还以为是甲烷炸的。。。。。。。

不过三十桶镁粉怕不是整栋楼都给你炸没了。

知乎用户 焚琴煮鹤加香菜 发表

交大居然没有迅速把实验室定格为国家机密实验室,封锁消息啊。

知乎用户 遗臭了 发表

就算俺们这个血汗工厂,

别说 30 桶了,哪个 sb 敢在现场放一桶易燃易爆品

安全员绝对罚的他哭着找妈妈……

知乎用户 UFO 发表

危险化学品的保管是一件非常头疼的事情。我举一下我爸单位的例子。

大约 20 年前,由于化验的需要,单位进了一瓶氰化钾。后来,由于工艺改进,不再使用这种剧毒化学品,于是剩下了半瓶(数百克的样子)。按照规定,这样用不完的药品需要上交到相关部门。

然而,实际情况是政府部门都是大爷,只备案 + 定期检查,不负责回收保管。于是这瓶药还是由单位保管,成了一个烫手的山芋。

单位如临大敌,专门买了一个近万元的保险柜,保存药品。而当时普通工薪阶层的年收入也就那么多。

保险柜是特制的,有 3 把钥匙。库管、化验室负责人和单位安全负责人各拿 1 把。只有 3 把钥匙同时在,才能打开保险柜。于是,每两个月,3 个人就会碰头一次。检查封条,打开保险柜,检查瓶体,称重。一切正常之后,重新放回去,锁上柜子,贴上封条。记录下某年月日检查的记录。

这样一晃就是 20 年过去了。前几年,我爸退休,专门交待接班的领导,一定要注意单位里的这个定时炸弹。。。

肯定有人要问,为何不能用掉,或者无害化。一来单位不是专门的化工企业,没有这方面的能力,其次只要在政府部门备了案,你就毫无处置权了,从安全角度考虑,大爷们是不会给你无害化处理的机会的。就这样了,不知道还要保存多久。。。

我和老爸开玩笑说他们藏了个宝藏,我爸摇头道,真要是同等重量的金条,倒不用这么麻烦了。一旦丢失,报案就了事了,反正公司这么大,也不在乎这点钱。钱能解决的问题终究不是大问题。

知乎用户 Roc​ 发表

一听就很假,镁条也就算了,粉状金属镁一两百克都很危险。得很小心保存,随便个一不小心就是火灾爆炸的事,特么还几十桶这么堆?真这么多,这么多这个楼应该早平了吧?初中化学学得好点的都不敢乱玩,这报道明显骗眼球吧

知乎用户 秦博​ 发表

结合中学的镁条燃烧反应实验教学

以及游戏和影视作品里面的闪光弹,铝热剂炸药

还有瞎看的铝热反应,镁条反应视频

如果真是 30 桶镁粉整栋楼应该会消失并留下钢结构融化的痕迹……

知乎用户 门番 发表

更新

神了,真的是拿金属镁单质粉末制备镁盐。

然后制备过程中爆燃。

不过没写具体多少金属镁发生了反应。

不说啥了。

原答案

这要真是图里面黄色的那种大桶,里面装的是金属镁,还有 TM30 桶……

这小楼还能不能存在都不一定了吧?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无论那 30 桶 “镁粉” 是什么成分,实验室几位研究生都已经举报了,我想他们作为专业人员不会误判这些物品的危险性。

ps: 希望那些在新闻爆发时维护学校名誉的学生,能为这三个去世的校友发声。

知乎用户 两眼近视度数不同 发表

就目前为止(2018.12.31,17:09),北京市应急救援管理局官方网站

北交大实验室爆炸起火 3 名学生遇难 - 本市 - 首都之窗 - 北京市政务门户网站

上关于本案的信息如下图所示。并没有提到镁粉和具体的事故原因,因此不能武断认为此次事件中有 “三十桶镁粉” 存在。

谢邀。

先说结论吧,结合目前已知的各种和此次实验室所做实验的有关信息,我个人初步推测,在事发当日实验时,实验室在实验过程中因为某些原因没有开启换气系统,也没有打开窗子进行通风,实验室内积聚了一定浓度的可燃性气体。然后实验室某处线路老化引起电路起火,进而引爆实验室中积聚的气体,引发了这次事故。

以上只是我个人假设,真正原因需要等到应急救援部的专家调查完毕出具事故调查报告才能知晓。

给大家科普一下我本科阶段所学到的爆炸灾害相关知识。

一、爆炸灾害是一种巨大能量在极短时间内释放的过程。一般分为三种:

  1. 热分解爆炸:当爆炸物的温度升到一定的值的时候,发生的自动不可控的爆炸现象。热分解爆炸又分两种,一是凝聚相物爆炸,如炸药火药爆炸;另一种是单一气体热分解爆炸,如乙炔、环氧乙烷、乙烯爆炸。热分解爆炸的基本特点是爆炸时不需要外界提供氧气。
  2. 有约束分散系统爆炸灾害:**呈分散状态的爆炸物质在有坚固外壁的容器包围和限制条件下,与空气形成混合物发生的爆炸灾害。**分散状态的爆炸物质包括均匀相的可燃气体、可燃液体蒸汽和非均匀相的液滴或粉尘。如矿井下的煤尘或瓦斯爆炸,工厂、车间、设备和管道内的粉尘爆炸,油罐内石油蒸汽和空气混合爆炸,室内装修的喷漆液滴和空气混合爆炸等等。是工业生产中事故最多的爆炸灾害。
  3. 无约束分散系统爆炸灾害:在综合性化工企业中,尤其是油气储运过程中,由于泄露大量的燃气进入开放空间,当气象条件适宜的时候,就可能形成大面积的可燃气和空气混合云团,一旦接触火源,就可发生大范围混合燃气爆炸。这种爆炸危害极大,一发生往往就损失惨重。

还有一种情况是沸腾液体膨胀气化爆炸(Bleve 爆炸),例如装有液化石油气的罐车在外部热源的诱发因素下,罐内气体急速膨胀,形成高气压燃气,在高压作用下,气罐呈延性缓慢破裂,高压气体以极高的速度喷出,遇火发生爆炸,形成一个悬浮火球。

  1. 压力容器爆炸灾害:分为物理爆炸和化学爆炸两大类。装有惰性气体的压力容器由于容器本身的缺陷或外部加热导致内部高压气体的潜能转化为对周围介质的破坏,这是单纯的物理爆炸,例如锅炉的爆裂。失控的化学反应引起容器爆裂,例如输送压缩空气的管道壁上有积碳,与空气混合,经摩擦产生爆炸,都属于压力容器的化学爆炸。
  2. 物理蒸汽爆炸:高温熔融金属与低温液体接触或两种温差极大的液体剧烈混合时会发生物理蒸汽爆炸。如炼钢时高温钢水倒入有水分容器时,由于水急速转变成水蒸气,产生局部高压,而发生爆炸。

二、化学爆炸和物理爆炸的发生都需要一定的条件,对于化学反应来说,需要反应过程产生大量的热,需要反应过程高速进行,需要反应生成大量的气体。对于物理过程来说,需要爆炸体系有一定的能量,还需要体系以极快的速度将能量通过机械功、光或热等形式释放出来。

三、北京交通大学实验室发生爆炸原因尚不明确,实验室中镁粉爆炸一般属于 “有约束的分散系统爆炸”,**呈分散状态的爆炸物质在有坚固外壁的容器包围和限制条件下,与空气形成混合物发生发生爆炸,**实验室墙壁即为条件 “有坚固的外壁包围和限制”。但是“呈分散状态” 和“与空气形成和混合物”这个状态并不是那么容易达到,因为金属镁的爆炸下限大概是

,上限大概在

(用大概是因为这是实验条件下测得的数据,真实环境中数据肯定会有波动)。镁桶中的镁粉浓度肯定是超过了爆炸下限,同时它也肯定远超爆炸上限,它发生火灾的概率要高过它发生爆炸的概率(而且我真没见过拿桶装镁粉还什么措施都不做的)。另外,如果是储存的是镁盐,那也一定是有一定还原性的镁盐,才能发生爆炸。

那么,类比矿下最常见的爆炸灾害(甲烷气体的爆炸产生的起浪卷起了沉积在巷道底部的煤尘,进而引发了煤尘与空气的混合爆炸),可不可能是其他的爆炸产生的气流将镁粉卷到空气中,使镁粉与空气混合进而产生爆炸呢?是有这个可能,但是这种爆炸灾害显著的特征就是会有两次爆炸的过程,且第二次爆炸的威力要远超第一次。目前我没有看到有人说此次实验室爆炸灾害有两次爆炸,所以这种可能情况我在内心是给它判了死刑的。至于有的人提到水泥和石灰就太可笑了,这两者不是可燃物,他俩就算均匀散布在实验室的空间中,基本上也是不会引发爆炸灾害的。

四、倘若真是 “三十桶镁粉” 爆炸,镁在爆炸时威力巨大,往往会对建筑产生结构性破坏,且有强烈耀眼的白光,这些特征目前都没有在目击者中被证实,所以 “镁粉说” 真实性存疑。

知乎用户 龙宫里的乙民​ 发表

这话题到现在已经冷下来了吧?这时候可以好好谈一谈学校方和导师的过失

1. 学校没有起到应有的领导责任。不管镁粉是不是与实验有关,为什么不让导师和学生形成一个大批量实验药品先入化学品仓库的意识呢?要知道,哪怕药明康德再怎么血汗,也会有专门的仓库和相应的兼职 / 全职库管(一般都是萌萌的小姐姐)

这事故里面几百公斤的碳酸镁粉末啊… 不去阴凉避光的仓库,堂而皇之就堆在实验室,这安全工作做的可真是 “好可以” 啊

2. 导师漠视安全,对安全隐患视而不见。知乎用户们应该都见过哪怕是碳酸镁粉末,也容易像面粉那样产生粉尘爆炸,物料进来尽快堆仓库难道不是应该的?另外,在指导实验的时候有没有对学生灌输安全意识?污水渗滤液既然能产生气体,那么必要的安全阀和压力表装了吗?能正常工作吗?实验室有没有采取防静电措施?有没有远离明火?如果火灾原因真的是渗滤液产生的气体冲破反应装置,遇明火发生爆炸后引发碳酸镁粉二次爆炸,那可真是安全生产责任事故!!!

希望学校能够不要把安全工作当成儿戏,安全无小事,也希望三位遇难者下辈子不要再选择这个专业,就这样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同志们

我匿名回答问题,希望大家能看见这个回答,理性讨论

首先为啥匿名,因为我要毕业我要考研究生

其次,北交是有网络公关团队的,这个没什么好说的,基本上是个学校都有

所以你们说的护校宝这种东西,到底是个什么玩意你们自己搞清楚,毕竟上面有人指挥(我觉得他们的洗地水平太次,不如请我)人家也不是自愿的很多,举例,钢铁战士事件,大家懂得都懂

还有,这件事情不知道是真假,所以我不做任何评论,就是单纯的对这个事情的一部分做一个评论。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学生举报老师无果。

然后死亡。

只有我有阴谋论吗

知乎用户 我得改个名​ 发表

有,并不是问题。有没有按要求管理才是问题好吧。

而且从描述来看,并没有看出来 “举报” 的意思。

和生命相关的是找到爆炸的真正原因,加以改进。现在还没有调查结果,急急忙忙找管理方的各种漏洞,很没意思。

知乎用户 割舍不下的快乐水 发表

实验室不可能堆放金属镁单质的粉末,

除非是疯了。

按常理说是不可能堆放 30 桶的,

每个实验室都有老师负责,

并且化学药品的使用也是十分严格的。

化学药品的储存是有专门的屋子的。

就拿我们一个普通的二本院校来讲,

实验室使用药品都要经过两三个老师,

然后才能取出来。

并且每个实验室老师都会亲自去检查,

看是否有危险品,是否有容易出现危险的地方。

用于科研的实验室管理上是更为严格的。

并且在我做了有机化学实验,分析化学实验,无机化学实验,物理化学实验等等以后。

我真的觉得很多实验是不可控的,

你明明是按照实验要求一步一步来的,实验过程中还是会有很多问题,你有时候还是得不到理论的实验结果。

人命关天的事情,大家还是不要妄议。不要猜测,不要去做错误的舆论导向指引。相信有关部门一定会介入调查的,三个年轻人用他们的生命,给我们活着的人上了一堂课。

知乎用户 亲密关系的旅行 发表

怎么看待。恨!这么严重的事故,知乎没上热搜榜,恐怖。不知道还会发生多少次,但这肯定不是最后一次。那些既得者不会因为这次就去立法,三个学子的父母大概没能力促进立法,所以,

知乎用户 大漠风光​ 发表

还记得当年的朱令案吗?剧毒的铊是随便可以领到的。三十年过去了,高校对于危险化学品的管理没有任何进步。

知乎用户 木勺 发表

我就想看看在这个问题下信誓旦旦说不可能是镁粉,举报之说是无中生有的那些人如何面对官方调查结论?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三人死亡属于重大事故。

是否因先排出人为?或者动机?

疑点在于:在导师放镁粉之前师生是否存在其他矛盾,如果有是否激烈到不可调和?

一个长期从事专业研究的导师,犯下如此低级错误,令人费解。排除无知。是漠视学生生命,还是故意为之?

知乎用户 Shining 发表

结果出来了

凤凰网官微

【# 北交大实验室爆炸# 事故调查结果:确认镁粉爆燃 导师被刑事立案】经查,该起事故直接原因为:在使用搅拌机对镁粉和磷酸搅拌、反应过程中,料斗内产生的氢气被搅拌机转轴处金属摩擦、碰撞产生的火花点燃爆炸,继而引发镁粉粉尘云爆炸,爆炸引起周边镁粉和其他可燃物燃烧,造成现场 3 名学生烧死。公安机关对事发科研项目负责人李德生和事发实验室管理人员张琼依法立案侦查,追究刑事责任。对学校党委书记曹国永、校长宁滨、副校长关忠良等 12 名干部及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党委进行问责,并分别给予党纪政纪处分。http://t.cn/Ece9DkR

知乎用户 迅雷烈风 发表

如果报道的图片属实。就算是 30 桶碳酸镁,氯化镁,这个数量对污水处理实验来说,也有点大了。重质碳酸镁,纸板桶装 25 公斤每桶,30 桶重达 750 公斤。这个数量已经接近于实际应用,而不是实验了,按照 100 升污水一公斤镁盐的比例,也需要 75 立方米的污水才能耗尽这些药品。一些文献说处理污水,只需要添加每升 4-6 毫克镁盐。这个规模的污水处理实验应该在污水厂做,而不是实验室做。

知乎用户 西你 发表

这正说明化学生物环境食品专业千万不能报,难毕业,毕业工资低,看到没,还危险。愿来世远离天坑专业!

知乎用户 一山 发表

没啥看法,就是现在我们宿舍吹风机开最抵挡就直接跳闸了

最简单好用的 VPS,没有之一,注册立得 100 美金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See Also

重返象牙塔

重返象牙塔 ·方舟子· 我于1995年年底在密歇根州立大学(MSU)毕业后,第二年由于大学同班同学在密歇根的森林里聚会,顺道回了一趟母校,此后的二十一年就未再有这样的机会。我的导师今年5月退休,学生们相约在6月初给他举办一次退休晚会,于是我 …

「国产」9.6,我一星都嫌多

美剧迷眼中有哪些“神作”? 《生活大爆炸》必是其一。 最近,有什么让美剧迷嗨爆的“神操作”? **《生活大爆炸》,正版,全季,中英双字高清正式引进。 ** 什么叫爽? 不再费劲找集锦。 直接看,随时看,一口气看! 这可不激动么。 许多美剧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