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门:一个麻醉医师目睹的分娩巨痛

使用CN2/CN2GIA顶级线路,支持Shadowsocks/V2ray科学上网,支持支付宝付款,每月仅需 5 美元
## 加入品葱精选 Telegram Channel ##

分娩是产妇一个人的挣扎。在医学疼痛指数上,产痛是仅次于烧伤灼痛的第二位疼痛。2017年榆林产妇跳楼事件后,国家2018年颁布了相关政策,在全国普及无痛分娩,设立了一批试点医院。那年,我国的麻醉分娩镇痛开展率仅为16.45%。

王晓霖是深圳市某三甲医院的麻醉科医生,日常工作的一大项是为产妇提供无痛分娩。推行无痛分娩后,王晓霖看到,许多不必要的疼痛被消灭了。但她依旧指出,女人们的付出没有被完全知晓。

以下是王晓霖的口述:

产妇的尊严感是怎么消失的

没有另一个科室像产房一样集中了这么大规模的疼痛。

上无痛分娩值班的时候,我需要一整天守在产房里。产房分待产间和分娩间。产妇从肚子痛到生宝宝出来,还需要痛很长一段时间。所以,每次去上班,到门口都能听到里面此起彼伏的喊叫声,十几二十个待产的、上了产床的产妇在里面喊叫。每当这个时候,我就很想给她们都打上无痛,让她们安静地休息一下。

见得多了,我们都知道生孩子的时候人会痛成什么样。我见过太多产妇,打上无痛分娩前痛得五官扭曲在一起,面目全非。有几次她们生完小孩出来,面容平和之后,我完全认不出她是谁。

打无痛分娩时,我们需要产妇侧躺,在她的腰椎间隙进行穿刺,注入少量药物来降低产妇正式分娩前的疼痛。打无痛分娩不会影响产妇的意识,只是让她们舒适地度过前面的产程,保存体力面对最后的分娩。在现有的条件下,不是每个人随时都能打无痛分娩。因为担心太早打无痛会影响产程,我们规定一般等产妇宫口开三指才能打无痛分娩。

我经手过痛得最久的产妇,在满足打无痛分娩的条件之前痛了3天。

那天我值夜班。接到产房的电话时已经是深夜。当时产科的同事没有告诉我她已经痛了那么久,只说有个产妇需要无痛分娩。

在待产室,我见到了那个产妇。她满头大汗,扎起来的头发已经完全散乱,衣服彻底被汗水浸湿了,十分狼狈。一见面,她就跟我说:“你终于来了,快来救救我。”声嘶力竭地,声音一直抖。

我检查了她的状况,她的衣服、皮肤上沾染了血、呕吐物和分泌物,她在这么恶劣的情况下待了两三天,才熬到了可以打无痛,整个人都在发抖。检查完毕,我告诉她会先去找她的配偶签字,给她打了滞留针后,就上无痛分娩。

她当时就不愿意了,说:“不行,你再不给我打,我真的要死了。”

我只能赶紧去找她配偶签字,尽最快的速度给她打无痛分娩。

打无痛之前,我问她的病史。她跟我说,这已经是她痛的第三天。我看到床旁边有个袋子,里面全是她的呕吐物。因为太痛了,扯纸巾的时候,她把纸巾也抓得乱七八糟,呕吐物和纸巾混在一起散落一地。

给她打无痛分娩时,由于她身上沾的脏东西太多了,我只能先用纱布给她把背部清洁一遍才能下针。

打无痛分娩前,她都憋着劲跟我说话。在产科,很少有产妇说话时会有气无力,不是因为她们的疼痛不熬人,恰恰是痛感迫使她们一直处于高位状态,就算体力透支,也不能平静喘息。

在等待无痛分娩的两三天时间里,那个产妇在持续的疼痛刺激下,完全无法睡眠。给她打完分娩,我告诉她让阿姨帮忙换身干净的衣服,等没那么痛了,吃一点东西,然后好好睡一觉,因为等到第二产程要生宝宝的时候,产妇还要用力,还需要与疼痛对抗,需要提前保存精力。

交代完后,我到办公室帮她完善资料。只离开了10分钟,回到病房的时候,她已经睡着了,衣服都没来得及换。

在我们科室工作过的,都知道人在分娩痛楚下会变成什么样子。即使是麻醉科的女医生,都躲不开这份狼狈。同事们只要生小孩,全部打了无痛分娩,分娩的时候没那么痛,但还是会很狼狈。

平时干干净净的一个人,不管平时是什么职业和社会地位,当你躺到待产床或者分娩床里,每个人都免不了跟自己的排泄物、分泌物、血、汗和呕吐物躺在一起,尊严感就是这么消失的。

“理所应当”的疼痛

2017年榆林那位家属不同意无痛分娩后跳楼的产妇,我和同事都很理解她。我们见得太多了,说痛得想跳楼一点都不夸张,真的。

在试点推广无痛分娩前,我工作中遇到提出无痛分娩的产妇,大概有一半会遭到拒绝。

最难的在于改变大家的既有观念。家属,包括产妇自己,经常会觉得疼痛是生孩子必须承受的。产妇自己也会觉得,我的妈妈、婆婆也是这样,这是正常的情况,那我应该忍受。

更多的情况下,是婆婆不建议打无痛分娩。老一辈的家属完全没有无痛分娩,但也照样生小孩,所以她们可能会觉得无痛分娩是多余的。有一些人会担心对宝宝有影响,或者担心产妇腰痛、神经损伤,而不让她们打无痛分娩。偏激一点的,会以为这是医院弄出来骗他们钱的东西。

如果不是老一辈有意见的话,一般配偶都会同意。许多丈夫听从母亲的意见,是因为觉得父母那一辈生育过好几个儿女,相信他们的经验。但其实,没有人比产妇本人知道自己是否需要无痛分娩。

待产室和家属中间隔了两道门,产妇自己在里面,她老公跟她婆婆,甚至亲妈都不知道她在里面到底有多痛。她不是植物人,也没有丧失理智,其实完全可以凭自己做这个判断。

作为麻醉科医生,有一句话我觉得很荒谬:不痛怎么生小孩,舒舒服服地躺在那,哪来的力气把孩子生下来?

实际上,无痛分娩在世界上已经有100多年历史。美国分娩镇痛率达到85%,英国达到90%。但2018年时的统计,我国的麻醉分娩镇痛开展率仅为16.45% 

其实当小孩的位置已经准备好,产妇也能用力。疼痛是宫缩带来的不良反应,可以不必经历。

另一种,是畏怕无痛分娩给宝宝和产妇带来身体损伤。其实,无痛分娩的药物不经过产妇血液,因此也不会经过胎盘、作用于宝宝身上,一般没有问题。真正存在的风险是神经损伤,这点我们会和产妇、家属沟通清楚,的确有这个风险,但是风险比较低。

每当家属表示拒绝,我们就只能让他们先商量一下。

通常,商量的结局就是产妇也说不打了。她会被家属说服:“再忍一忍。”可等宫口开大了,疼痛更加剧烈,她们会提出:一定要打、不管谁反对她都要打。

作为麻醉医生,我觉得她白受了两三个小时的疼痛,但产妇会认为,自己又坚持了两三个小时。挺让人心疼的。

麻醉科医生通过药物调配,可以做到控制镇痛程度。譬如你的疼痛是10分,我可以帮你降到3分,如果产妇身体条件允许,完全可以把疼痛降为0。但是,现状就是大部分人没办法把“生产”和“疼痛”分开看待。有些人会因为感受不到宫缩一直抬头看胎监仪,怕胎心没有了、宫缩没有了,持续焦虑。

无痛分娩的目的,是让产妇比较舒适地度过分娩的过程,至少让产妇分娩前能够充足休息。如果完全无痛感会让产妇焦虑,反而达不到目的。在国内,因为有这样那样的顾虑,我们用药会偏保守,一般都不会把产妇的疼痛感觉降为0——就是完全没有疼痛,会保留一些痛感,让产妇感受到宫缩。在其他国家和地区,用药积极的,会让产妇完全感觉不到疼痛,一直到宫口开出来,他们再指导产妇用力。

因为人体的差异,我的一些产妇打完无痛分娩,还是会感觉不到宫缩。这时我们就会安慰产妇说,助产士其实有一个屏幕,可以看到你们所有人的胎监仪,只要有一个胎监仪发出报警, 马上就会去处理。

无痛分娩使用的局麻药跟剖宫产使用的基本一样,但是剂量浓度会比剖宫产小很多。但是,在国家重视无痛分娩的科普前,只有一半进入产房的产妇提出想打无痛分娩。剩下的,有一部分人最后选择剖宫产,其实是为了避开待产时的疼痛。

中国的剖宫产率一直位居高位,一部分原因就是非医学必要的剖宫产。世界卫生组织的剖宫产率警戒线为15%,而2011年,中国的剖宫产率一度达到46.5%,为世界第一。近几年来,这一数字不断下降,到2018年仍有36.7%。

虽然剖宫产手术的过程不痛,但术后要面对的事情很多很多。最大的风险来自瘢痕子宫,再分娩时如果胎儿着床在疤痕上,会造成子宫破裂等致命危险。此外,术后的疼痛和愈合、尿潴留等不良的反应,也是剖宫产需要面对的风险。

无痛分娩的推广,降低了剖宫产手术的数量。试点推广无痛分娩的政策下来后,虽然产妇还是会畏惧生产,但我们可以安慰她说,你先打个无痛看一看,如果感到舒适,可以一直舒适到宫口全开再去分娩。许多人还是可以接受的。到现在,我所在的医院,十个进入产房的产妇里,有七、八个会选择无痛分娩。

分娩,女人的孤独时刻

一个同科室的师姐,生得高高大大,平时在医院风风火火,我们都以为她能顺产。但我去见她的时候,她满头大汗地混在孕妇里,在坐瑜伽球,想让宝宝的胎位转过来。身边没有人能理她,即使有人也很难提供帮助,只有她自己和宝宝能转过来。

一个女人生产的时候,旁人能提供的帮助是那么有限。

尤其是顺产,准妈妈们需要独自承受更多。在宝宝到门口之前,助产士会口头指导产妇用力和呼吸,但终究没办法帮准妈妈出力,也没办法帮妈妈把宝宝从肚子里直接拽出来。只有等宝宝到门口了,助产士才能帮忙拽一把,这个过程顺利的话只需要一两分钟,如果宝宝被脐带缠住了帮忙“解围”,也不能花费过长时间。

在此之前,数以小时、天数计算的疼痛过程都是产妇一个人在熬,和宝宝一起努力调整胎位。

那些分娩过的师姐,因为体会过分娩的痛苦,所以会对产妇非常有耐心。

她们知道躺在产床上的女孩子为什么会这么声嘶力竭,因此绝对不会嫌弃产妇身上有分泌物和排泄物,还会努力让其他没有分娩过的同事理解产妇的处境。

刚入职时,因为突然进入上一个夜班要做20、30个无痛分娩的状态,很累的时候有时无法兼顾情绪。当产妇很痛,没法配合摆出打无痛的姿势的时候,有时会忍不住心态开始急躁。这些师姐们会提前告诉你:“要尝试去理解她们,等你当了妈妈就知道了,她们不是故意扭来扭去不配合你,她们是实在不行了。谁不愿意很体面地把小孩生出来,但她们做不到。”

我在产房每看到一个产妇经历痛苦,总会想到我的妈妈。有了无痛分娩她们都这么痛苦,当年没有无痛分娩,有一些妈妈还是在家生的,我想象不到她们经历了多大的痛苦。

妈妈跟我说过,她生我的时候是在冬天,晚上吃完饭她就开始肚子痛,到卫生院去熬到半夜五点多就生下了我。她记得很清楚的一点是,生我的时候全身一直在抖。妈妈说,因为太冷了,“那个冬天好冷”,医院的被子也比较薄,所以她进了产房直到生我,一直抖得很厉害。

小时候听她讲不觉得有什么。后来在产房里看到那些抖得很厉害的产妇,我就会想,当时我的妈妈应该也是这么抖的。

我刚工作的时候,会经常打电话给我妈,哄她开心。妈妈只知道我是个小医生,不知道我能看到这么多东西。她不会像我这么多愁善感。不知道人是不是真的有一种保护机制,让我们忘记极端的痛苦。我遇到过一些二胎的妈妈,她们痛起来会一直喊:我为什么要生二胎,我不要生。有时候关系好,我会调侃她们,你知道这么痛还要生二胎呀?她们会说:我不记得一胎这么痛。

麻醉科医生的挣扎

在妇产科专科医院当麻醉医生,我们上班时间长,中间没有休息时间。

每天早上交班前,麻醉科会组织20多分钟的早课。主要是告知医生们当天和前一天手术病人的情况,如果有疑难病人或重大手术,则会更细致地讲解。

早课会在8点半前结束,随后,医生们会到当天的岗位各司其职。我们院区一共十来个手术室,一个麻醉医生管一个手术间一天,一直到当天排的手术做完才下班。此外,无痛分娩每天会派两个医生,白天一个,晚上一个,确保产房24小时都能提供无痛分娩。加上无痛人流和口腔科等其他任务,每天需要二十几个人上班。我们院区一共也就二十几个麻醉科医生。

我们属于市三甲医院,一些基层单位人手紧缺情况更甚。一位从基层医院来进修的麻醉医生告诉我,他们科只有5个麻醉医生,一个负责值夜班,无痛分娩得到国家重视后,专门派一个医生负责产房的无痛分娩,剩下3个麻醉医生,一天支援不了几台手术,这种条件下他们不到万不得已不敢请假,因为只要有一个人请假,就会影响到近一半的手术量。

很多科室里,医生到了一定年资,就不需要做写病历、换药之类最基础的事情。但我的一些前辈,即使资历已经到了副主任医师,也一样要值夜班、做所有小医生要做的活,还要随时准备支援新人。

当初选择这个专业其实是瞎选的。刚进大学的时候,学校让我们填分科志愿,之后按照我们的学习成绩排名顺序录取。我的第一志愿填的是口腔科,第二志愿填了麻醉科。但当时我不清楚麻醉学到底是什么。

一些追求职业成就感的同学,不会选择麻醉科。我们在一个病人生病到治愈出院的过程中,存在感很低。麻醉科无论招生还是招聘都比其它科难许多,所以从业人员数量这么多年来一直处于匮乏状态。2017年的数据是,全国麻醉医生的缺口有30万人。

每个临床科室都会有医疗纠纷的风险,麻醉科也不例外。

在无痛分娩得到推广前,我们一个比较资深的麻醉医生遇到过一件事。当时产妇自己签了同意书,但家属不知是去买东西还是办手续,不见踪影。等到产妇痛得快晕过去,出于人道主义精神,他答应产妇先打了无痛分娩后,再找家属补签同意书。这不符合规则,也引发了混乱。

等他找家属签字的时候,产妇的丈夫作势就要打他,质问他:“你为什么没有经过我的同意,就给她做了这个。我现在不同意这个操作。”

从此之后,我们科室严格规定,一定要家属同意之后才能给产妇打无痛分娩。虽然我们会觉得不合理——产妇就在你面前痛得面容扭曲,而你知道她完全有能力做这个决定——但为了规避纠纷,我们只能严格遵守规定,尽量快地帮产妇拿到家属的同意书。

打了无痛分娩后,我们还需要对产妇进行监护,如果出现新的疼痛,要评估是否需要加一些药物,出现不良反应的则进行治疗。成功分娩后第二天,还会有麻醉护士去随访,看产妇恢复得怎样,是否出现因麻醉产生的不良反应需要处理。

忍耐疼痛的女人们

妇产科有一类特殊的女性,她们痛阈很高。这些身患肿瘤或者乳腺癌的患者,她们的肿瘤非常大,如果放在普通人身体里早疼得受不了。问她们是什么时候发现长了肿瘤,或发现皮肤开始溃烂、阴道出现腐臭的气味,她们都会回答我:很多很多年之前就发现了,但为了家庭、为了小孩读书有人照顾一直忍着。

她们往往是年老的女性,大多从贫困地区来,家庭条件不是特别好。发现疾病之后,刚好小孩要中考了,忍一忍;小孩要高考了,忍一忍……直到孩子长大了,家里负担没那么大,才会出来看病。

所以,不是年老的女性更能忍疼。而是这些女性从年轻的时候开始,十几二十年地把痛苦长时间地忍下来,熬到年近迟暮才到医院看病,被我看见。

她们让我感到心酸,你会从她们身上看到女性身上的负担。

还有另一个极端。宫外孕我们现在采取的都是微创手术,20、30分钟就做完了。

但实际上,很多宫外孕妇女麻醉醒了以后会一直哭,她们会一直说肚子痛,给了她止痛药以后也还是一直哭。除了宫外孕本身带给她们的焦虑,有的在手术中还要把输卵管切掉,这对于女性来说是很大的打击。所以一些女人手术出来确认自己切了输卵管以后,很难接受现实,只能通过哭、通过不停地跟医生护士说这里不舒服、那里不舒服来宣泄情绪。

在妇产科,你能看到女人和她家庭的关系。

有一些来做剖宫产的产妇,此前做过6、7次剖腹产,子宫已经薄得跟保鲜膜差不多。有时候透过子宫壁,医生能清楚地看到小孩的手、脚。这样的情况,不仅做剖宫产手术很危险,怀孕期间如果子宫破裂,母亲和宝宝都会有生命危险。

但她们还是义无反顾地怀第七胎、第八胎,因为想要个儿子。曾经有一个妈妈,在产房里得知生的是女孩后哭了,说还要再生一胎。

我们会有点恨铁不成钢,会替她着急,告诉她,你的子宫都已经这样了,不能再怀了。但我们也都知道,只要她或者她的家庭没有达到目的,这个女人很可能会一直生下去。她会有侥幸心理,想着再生一个可能没什么关系。但我必须说,这很危险。

在一些产妇的观念里,生男孩是帮助她提升家庭地位的保证。你可以说她们很盲目、很无知,对自己的生命、健康、安全置之不顾。但是,等她跟我聊到她们的生活的时候,我觉得我能理解她们。有一部分女孩当家庭主妇是因为没有知识和谋生技能,要靠老公养、靠婆婆养,跟长辈住在一起,要看婆婆的脸色行事。

虽然她们的做法不可取,但我没办法指责她们。我有工作、受过教育,完全可以自食其力。但还是有一些妇女,全部的生活来源都依靠在另一个人身上。

她的世界就这么四四方方一个房子,身边的人反复在耳边念叨着要男孩。身体和生命,其实不握在她们自己手里。

*口述者王晓霖为化名

- END -

口述 | 王晓霖,麻醉科医生

撰文 |  温丽虹

最简单好用的 VPS,没有之一,注册立得 100 美金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See Also

“李建雪医生无罪”

太原某医院手术室外,一位医师在走廊内休息。图文无关,图源CFP。 **摘要:**2020年6月11日,福建省福州市中级人民法院作出终审判决,宣判李建雪医生无罪。作为福建首例“医疗事故罪”,该案曾引发巨大的社会关注,从医学界的讨论、媒体报道到 …

坠楼护士父母发声:我们只针对一个人!_手机网易网

导读 毕淑敏医生说,人生就是一场苦旅。当我们常常以为自己顶不住的时候,其实,并不是最后的时刻,而是我们精神崩溃了。 来源:****“江淮医学” 微信公众号 **作者:**叶正松 护士的待遇和人文关爱确实应该提高,或许,就是因为平常缺乏关爱, …

无问西东:中国顶级医院的前世今生

1931年,武汉遭了一场大灾。 华中地区从1930年冬季开始便大雪不止,第二年春季,融雪汇集了没断过的梅雨,让江淮地区的河流水位逐渐上涨。到了7月份,长江流域更是连降20多天的暴雨,整个湖北境内江河湖泊几乎全部溃堤,而当时被称作“东方芝加 …

当你看到医生在推荐羟氯喹

当你看到医生在推荐羟氯喹 作者:李长青 新冠疫情期间的羟氯喹闹剧貌似还远未结束,这两天陆续听说和看到有人在各个微信群里建议大家吃羟氯喹防治新冠肺炎。我对这些愿意以身试药的人没有什么期望,这些年我只把限制和监督我老婆和两个女儿的服药当做自己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