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作为文学家,鲁迅的文笔很糟糕」的言论?
知乎用户 阳炎 D 发表 鲁迅《狂人日记》中写 “我” 疯了,并没有长篇大论,只消一句——“不然,那狗何以看了我一眼?” 还有非常著名的,现在知乎满天飞的“赵家人”——出自鲁迅《阿 Q 正传》:“你怎么会姓赵——你哪里配姓赵!” 除此以外, …
编者按:该公众号已遭封号,打开原文提示“此帐号已被屏蔽, 内容无法查看”。原文已不可见,文章转自“民国网”。
“二次革命”失败后中国时局变化使陈独秀深受刺激,他认为在中国搞政治革命没有意义,而欲“救中国、建共和,首先得进行思想革命”。
经过努力,上海群益书社应允发行由陈主编的《青年杂志》。
1915年9月15日创刊﹐陈独秀主编﹐上海群益书社印行(月刊)。6期为一卷。第1卷名《青年杂志》。
陈独秀所写的发刊词《敬告青年》是该刊的纲领性文章。
该文开明宗义指出“人权说”、“生物进化论”、“社会主义”这三事是近代文明的特征,要实现这社会改革的三事,关键在于新一代青年的自身觉悟和观念更新。
他勉励青年崇尚自由、进步、科学,要有世界眼光,要讲求实行和进取。他总结近代欧洲强盛的原因,认为人权和科学是推动社会历史前进的两个车轮。从而首先在中国高举起科学与民主两面大旗。
《新青年》的创刊是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敬告青年》一文则成为新文化运动的宣言书。
1916年1月15日,陈独秀在1卷5号发表《一九一六年》一文,号召国人从头忏悔,改过自新,一新其心血,以新人格,以新国家,以新社会,以新家庭,以新民族。
同时批驳了纲常名教,号召青年为三个目标而奋斗:自居征服地位,勿自居被征服地位;尊重个人独立自主之人格,勿为他人之附属品;从事国民运动,匆囿于党派运动。
1916年9月1日,《青年杂志》易名《新青年》出版。陈独秀在改刊后的《新青年》第一期上发表《新青年》一文,号召青年做”新青年”。
李大钊发表《青春》一文,在文中揭露封建制度给中国带来的危害,并强调要寄希望于”青春中国之再生”;号召青年”本其理性,加以努力,进前而勿顾后,背黑暗而向光明,为世界文明,为人类造幸福”。
陈独秀著文驳斥康有为“定孔教为国教”论
10月1日,陈独秀针对康有为一意要把孔教定为国教的论调,在《新青年》二卷二号上发表**《驳康有为致总统总理书》**一文。
文章指出孔教和帝制的关系,说“别尊卑、重阶级、事天尊君”这些孔教思想,正为历代帝王所利用。定孔教为国教,不但违反思想自由之原则,而且违反宗教信仰自由之原则。
1917年初﹐陈独秀任北京大学文科学长﹐编辑部也随之从上海移至北京。
陈独秀著文答顾克刚
7月4日,《新青年》三卷五号陈独秀发表文章答顾克刚关于政治思想问题:“本志主旨,固不在批评时政,青年修养亦不在讨论政治,然有关国命存亡之大政,安忍默不一言”,”若夫博学而不能致用,漠视实际生活上之冷血动物,乃中国旧式之书生,非二十世纪之新青年也”。
1917年初﹐先后发表了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和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正式揭起了”文学革命”的旗帜。
1918年初出版的第4卷第1期《新青年》刊登了胡适﹑沈尹默﹑刘半农的新诗创作。接着于1918年5月第4卷第5期杂志全部改为白话﹐《新青年》成为当时第一个全部用白话文宣传新思潮的刊物。
这一期上发表了鲁迅的被视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短篇小说的《狂人日记》,充满了对封建社会和家族制度,封建道德传统的批判精神。
这篇小说和以后发表的《孔乙己》﹑《药》﹑《风波》等的出现﹐显示了文学革命的实绩,它标志《新青年》提倡的文学革命已经突破了单纯理论的倡导而走上了创作实践的道路。
此后在《新青年》上发表新诗的还有李大钊、陈独秀、鲁迅、周作、﹑俞平伯、康白情、沈兼士、沈玄庐、汪静之、陈衡哲、陈建雷等人。
发表小说的除鲁迅之外,还有陈衡哲。《新青年》进行过关于旧剧问题的讨论,并发表了最早的话剧创作《终身大事》(胡适作)。
刊物还开辟“随感录”一栏,专门刊登时评及针砭旧思想旧文化的短文随笔﹐鲁迅在这里发表了许多短文,成为杂文这一独特的文学形式的滥觞。
1918年1月,陈独秀召集《新青年》编辑部会议。李大钊、鲁迅、钱玄同、刘半农、周作人、胡适、沈尹默参加编辑部。从7月开始,《新青年》采取轮流编辑办法,陈独秀负总责。
陈独秀驳斥康有为
3月15日,陈独秀在新青年2卷7号上发表驳康有为共和平议。驳斥康有为关于“中国不宜民主共和,而宜虚君共和”的种种论点,指出:“共和建设之初,所以艰难不易现实,往往复反专制或帝制之理由,乃因社会之惰力,阻碍新法使不易行,非共和本身之罪也……其反动所至,往往视改革以前黑暗尤甚,此亦自然之势也。然此反动时代之黑暗,不久必然消灭,胜利之冠,终加诸改革者之头上”。
胡适发表《建设的文学革命论》
4月18日,因倡导文学革命而倍受攻击的胡适再次在《新青年》上发表文章《建设的文学革命论》。他在文章中说:我的”建设新文学论”的唯一宗旨只有十个大字:”国语的文学,文学的国语。”我们所提倡的文学革命,只是要替中国创造一种国语的文学。有了国语的文学,方才可有文学的国语。有了文学的国语,我们的国语才可算得真正的国语。
他又说,创造新文学的次序,约有三步:工具,方法,创造。我们的工具就是白话。应该赶紧筹备这个万不可少的工具。
方法一是,多读模范的白话文学。
方法二是,用白话做各种文学。
他又说,中国的文学,大病在于缺少材料。近人的小说材料,只有三种:
一种是官场,一种是妓女,一种是不官而官,非妓而妓的文学?其次新文学创作应获得更多的创作手法。
胡适发表《贞操问题》
7月15日,胡适先生在《新青年》上发表贞操问题一文,对近来报端登载称颂贞节烈女殉夫而自杀的文章严辞抨击。
他说,中国的男子要他们妻子替他们守贞守节,自己却公然嫖娼,这不是最不平等的事吗?
他又说,我对于中国人的贞操问题,有三层意见。第一、这个问题并不是“天经地义”。第二、我以为贞操是男女双方交互的道德。第三、我绝对反对褒扬贞操的法律。
陈独秀、胡适复信易宗夔,反对其观点
10月15日,**陈独秀与胡适在《新青年》上联名发表复易宗夔《论〈新青年〉之主张》的信。**明确表示不同意易的主张,指出:“旧文学,旧政治,旧理论,本是一家眷属,固不得去此而取彼;欲谋改革,乃畏阻力而牵就之,此东方人之思想,改革数十年而毫无进步之最大原因也”。
周作人发表《人的文学》
12月15日,周作人在《新青年》杂志发表文章《人的文学》,提出他对新文学的看法。他说:我们现在应该提倡的新文学,就是“人的文学”。
他认为,人的文学应是人道主义。他说:我所说的人道主义,并非世间所谓“博施济众”的慈善主义,乃是一种个人主义的人间本位主义。
李大钊发表《庶民的胜利》
1919年1月,《新青年》刊登了李大钊的演说《庶民的胜利》一文。李大钊针对当时各帝国主义国家和北洋军阀政府宣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胜利是”公理战胜强权”,指出:”这回战胜的,不是联合国的武力,是全世界人类的新精神。
这回大战,有两个结果:一个是政治的,一个是社会的。政治的结果,是“大…….主义”失败,民主主义战胜。社会的结果,是资本主义失败,劳工主义战胜。
陈独秀发表《本志罪案之答辩书》
1月15日,陈独秀的《本志罪案之答辨书》在《新青年》第六卷第一号上发表。文章指出:在社会上非难本志的人分二种:
第一、是爱护本志的,一是反对本志的。
第二、人所非难本志的,无非是破坏旧伦理,破坏旧艺术,破坏旧宗教,破坏旧文学,破坏旧政治,这几条罪案。
文章说:本志经过三年,发行已满三十册;所说的都是极平常的话,社会上却大惊小怪,八面非难,那旧人物是不用说了,就是咕咕叫的青年学生,也把《新青年》看作一种邪说,怪物,离经叛道的异端,非圣无法的叛逆。
6月﹐陈独秀被捕﹐《新青年》被迫停刊5个月。同年12月1日出版的7卷1期起﹐仍改为由陈独秀一人主编。
鲁迅发表《随感录四十》呼吁解放孩子
1919年1月15日,鲁迅的《随感录四十》在《新青年》第六卷第一号上发表,呼吁解放孩子。
文中说:有一首诗,从一位不相识的少年寄来,题目为《爱情》。少年写道:我是一个可怜的中国人。爱情!我不知道你是什么。
我有父母,教我育我,待我很好;我待他们,也还不差。我有兄弟妹妹,幼时共我玩耍,长来同我切磋,待我很好;我待他们,也还不差。但是没有人曾经“爱”过我,我也不曾“爱”过他。
我们还要叫出没有爱的悲哀,叫出无所可爱的悲哀。我们要叫到旧账勾消的时候。旧账如何勾消?我说,“完全解放了我们的孩子”!
女性解放的宣言
9月1日,《新青年》第九卷第五号上发表《中华女界联合会改造宣言》。
《宣言》指出:最近这解放的福音吹到东方来,就是被阴阳尊卑的孔教压迫而失了精神上呼吸的中华女子,也得着一点新鲜空气,想抬起头来发出一点微声要求解敌,是我们人类可以乐观的地方。
《宣言》共分10条,包括“要求得入一切学校上学,与男子受同等教育”;“要求女子有选举权、被选举权及从事其他一切政治活动的权力”;男女同工同酬等。
不久杂志社迁到广州继续出版。
同年9月,陈独秀由广州回到上海,主持中共中央工作,《新青年》也随之迁回上海。
10月4日下午,法租界巡捕房又查抄《新青年》编辑部,拘押了陈独秀等人,后经马林、孙中山等营救,陈独秀等人被保释。《新青年》一度停刊。
中国首次大规模纪念”五一”国际劳动节
1920年5月1日,**《新青年》7卷6号“劳动节纪念号”出版。发表蔡元培“劳工神圣”的题词、孙中山“天下为公”的题词和李大钊的《“五一”运动史》、陈独秀的《上海厚生纱厂湖南女工问题》等文章。**同时,还登载了《旅法华工工会简章》及唐山、山西、长江等地的劳动状况调查。
1920年9月,第8卷,《新青年》成为上海共产主义小组的机关刊物。中国共产党成立,一度成为党中央的机关刊物,陈独秀主编。
8卷1期起﹐被迫迁回上海印行﹐实际上成为中国共产党上海发起小组的机关刊物。
1921年2月11日,由于上海《新青年》杂志社出售《阶级斗争》、《到自由之路》等书籍画报,法国巡捕房以”言词激烈,有违租界章程”为由,将《新青年》杂志社强行封闭。
1922年7月,出至9卷6期后休刊。以后改为季刊。
瞿秋白翻译斯大林著作《论列宁主义》中的《列宁主义概述》部分4月22日在《新青年》第1号上发表。《新青年》季刊1923年6月15日中共理论刊物《新青年》季刊在广州创刊,已是纯政治性的中共中央机关理论刊物,瞿秋白主编。
《新青年》季刊是继《新青年》月刊出版的,由翟秋白译的《国际歌》的中文歌词,首次在这个刊物上发表。
1925年4月《新青年》介绍了**蒋光赤的一本讴歌十月革命和社会主义制度的旅俄诗集《新梦》**是现代中国文学界的”一个响雷、一盏明灯”次年《新梦》又由新青年社作第三次印刷发行,改为横排本。
1925年4月起出不定期刊,共出5期,次年7月停刊。后期的《新青年》介绍了大量马列主义著作和国际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经验。
瞿秋白驳斥国民党右派
1926年3月25日,瞿秋白在《新青年》第3号上发表《国民革命运动中之阶级分化-国民党右派和国家主义派之分析》。
自1915年9月15日创刊以来共出9卷54号,终因内部意见分歧和外部压力所致,《新青年》于1926年7月终刊。
知乎用户 阳炎 D 发表 鲁迅《狂人日记》中写 “我” 疯了,并没有长篇大论,只消一句——“不然,那狗何以看了我一眼?” 还有非常著名的,现在知乎满天飞的“赵家人”——出自鲁迅《阿 Q 正传》:“你怎么会姓赵——你哪里配姓赵!” 除此以外, …
“吹捧”还是“赞扬”? 一念之间 作者:黄明红 我的文章《傲霜的金莲花》在新语丝发表后,我也把它分享到科学猫头鹰的群里。不少群友给予鼓励。有一个群友有不同意见,说是“吹捧文。”我问他:“‘吹捧’含有言不符实之意,您可以具体指出哪里言不符实 …
【编者按】对中国自信,是当下民族主义最外显的特征之一,从政治精英、知识阶层,到大众,近年来都不断对此进行表达、竞争注意力。同时,互联网也成为了各种论述、号召汇集,动员、举报频频发生之地。端传媒评论组推出专题,从理论到行动,从个体到组织,解析 …
当我写下这个题目时,突然就觉得 “绝望” 二字虽然是比附在鲁迅身上的,但实际上对我自己更为贴切。 记得在鲁迅研究的课堂上,我对学生说,能够和大家一起学习鲁迅是一种荣幸,但也是一种不幸! 这是一门我最想讲授的课同时也是我最不该讲授的课! 我很 …
远看郭沫若,近看是李敖 作者:易道禅 远看郭沫若,近看是李敖! 李敖去世,在网上掀起了口水激战。总体来看,反感和不屑的要偏多一些。我以为,这是一种人文的进步,更是一种思想的进步。 不过,我发现竟有不少以理性和思考擅长的人士,为李敖作不能自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