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曾被寄予厚望的某些高材生,从清华北大毕业后,赴美留学发展不归?

使用CN2/CN2GIA顶级线路,支持Shadowsocks/V2ray科学上网,支持支付宝付款,每月仅需 5 美元
## 加入品葱精选 Telegram Channel ##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厚望不厚望,高材生不高材生,咱也不知道。倒是我们一家三口,加上我马上过门的媳妇,确实都是北大校友。

在异国他乡的凉夜头疼得睡不着觉,刷着手机,突然看到了一位本硕好友的朋友圈——自然也是北大的。她或许应该还在德州,就是刚雪灾过的那个,现下似乎找到了下家,要去大纽约了。朋友圈一派喜气洋洋,同学们纷纷恭喜。我却心里有些悲欣交集的意思。自然是为朋友高兴的,但是心中又闪过很多往事。

至此,我人生前二十年最好的朋友们,我喜欢过的人和喜欢过我的人,大概全定在国外了。而如果没有什么意外,大约夏天我就要带着媳妇一起回国了。

九十年代

二十多年前我还是个小学生的时候,有一阵子放学经常往我爸他们实验室钻,去玩红警 2、三国群英传 2。我爸不让我在家玩电脑,虽然家里的游戏都是他买的。但是他管不了他同事在办公室玩。有一个叔叔玩的最多,经常在我卡关的时候救场,但另一个叔叔在电脑前的时间更长,听说他是他们组编程最好的,如果把我爸这种现学现卖的野路子菜鸟刨掉,大概可能是一个大组里当时唯一” 会 “编程的人了。家父当时还年轻气盛,偶尔回家喷队友菜是难免的,但是他对这位程序员叔叔一直没有过负面评价,反而有几分同辈间的敬重和信赖。叔叔的样子我已经记不清了,只记得人很和善,也不像现在大家形容的程序员模样,言谈上也去得,甚至堪称仪态风流。

后来有一天我发现他不在了,去北美了。我这辈子再也没有见过他。

程序员叔叔的离职可能标志了我家长达三五年甚至更久的一场路线分歧。那是众所周知的九十年代,移民成为风尚的年代,新东方生长发芽的年代,满大街李阳疯狂英语的年代,一个清北校友随便移民的年代。家母力主我们也移民,但父亲一直模棱两可。既不反对,家里的移民指南越来越多;也不行动,朋友们出去的越来越多,我们家一直没有动静。到现在,我家书架上还有半米多半新不旧的移民书籍。

我的态度隐隐成了关键——至少是表面如此罢。平心而论,跟着父母走南闯北,彼时刚学会当地方言的我实在不想挪窝。但是说到出国,又仿佛是美丽新世界。出了国的朋友经常打电话跟父母叙旧,我听说了牛排红酒大 house,听说了海边的别墅或者林中小院。最吸引我的是程序员叔叔说住的地方时不时能够看到熊和鹿——我一直很想成为一个动物学家。我当时还不知道,我跟熊鹿最近的接触恐怕是 war3 的暗夜。我也不会知道,牛排红酒大 house 会在今天成为新的网络流行语。我更不会知道,随着年龄增长,出国朋友的话题,会跳到我的身上,变成了藤校。

一零年代

大概五年前,我出国前,有一次令我毕生难忘的对话。父亲带我去银行办出国的卡。其实类似的事情我早就自己办过好几次了。但是我知道父亲只是想多跟我待待。这可不容易,平时我妈想把我爸从办公室拖出来得费老鼻子劲,经常还得让我出马。

银行等号的时候,我不知怎么跟父亲聊到了职业和收入,我说我有一个同学,刚北大硕士毕业,去了银行,月薪差不多一万五吧,不过有十八个月。父亲突然沉默了。” 那比我挣得都多了”,父亲抿了抿嘴说道。

那三五秒的平静是我三十年里内心最大的波澜。

那之前的一年,父亲因为心脏病突发叫了 120。我当时在燕南,一周后母亲才敢告诉我,我赶紧跟导师打了招呼坐高铁赶回家。父亲身体很好,以前破过学校的田径记录,这病,多半是职业病。在岗二十多年,全单位公认的工作狂。当时没有 996 的说法,父亲大概算是 10-12-7,往往是 9 点起床,10 点上班,抛开午饭晚饭和之后一个小时的电视剧时间,要在电脑前趴到晚上十二点回家睡觉。这还不算去野外现场的辛劳。

我最近时时想起父亲年轻时的豪言壮语,尤其是现在我接近博士毕业的这两年。一开始,父亲说想冲个院士——这其实也算不得什么豪言壮语,他们师门不缺院士。后来,父亲转行做应用,说想给单位给国家做一个亿的项目。这是我第一次听说这种 “小目标”。我不知道到如今这第二个目标到了没有,以及一个亿到底该咋算。我只知道父亲二十年正高,一个博士生都没有带过。

零零年代

出国还是土鳖的路线之争持续了很多年。等我长大一些了,曾经问父亲他到底是怎么想的。父亲没明说,只说觉得是党和国家培养了他。他是农家子弟,同辈三个只有他作为老大读了大学,为了家庭还降档去了师范,“吃饭大学”,他跟我们说,每个月能有补助,给家里寄钱。他经常回忆跟我妈刚认识的时候,那时候已经是研究生了,他说刚认识的时候我妈请他吃了顿饺子,后来在食堂也经常分红烧肉给他,他就是因为这个追的我妈。

虽然这么说,父亲自己终于没有出国,甚又发下了一个亿的宏愿,但是他们俩一致觉得我该出国。“必须出去,哪怕出去后再回来。” 他老是皱着眉头这么说。母亲一直是家里最随和开明的,但这件事情上我知道她心里一直有遗憾。她年轻时喜欢三毛、徐霞客,书架上有不少游记和各国风土,环游世界一直是她的梦想之一。另一方面,他们也说,觉得国内很不容易,国外可能更适合我。

他们单位不乏清北的校友,但一个个都是逍遥派的老黄牛。

这种吹风式的劝说到我高三达到了顶峰。我是个散漫人,时间都用在看闲书打球玩 dota 上了,成绩不温不火,虽是名校,往往只到中游。单位同事也是闲人,一个个开始炫耀自家孩子去了美国什么什么大学。“连二本都考不上。。。”爹妈表示理解不了,但是有点儿酸有点儿羡慕。更神奇的是他们在美国的老同学,我妈一个闺蜜,居然问我要不要申请他们那儿一个 “三本” 院校,觉得纵使不如清北,总比其他 985211 强,何况还能顺势照拂尽量留在美国。

我当时完全没想这档子事。北大有啥稀奇的,又不是没见过,能上就上,不能上我想去川大,觉得应该美女多,或者北师,至少女生多。这种混蛋想法一直持续到我真的迷上一个姑娘。

姑娘想出国,她向往纽约;我向往姑娘,但我来不及准备 SAT 了。

好在姑娘又拿到了北大的保送,我赶紧问人家北大要你了你去不去。她说去。我高兴坏了,妈蛋那还等啥,北大北大北大。我三个志愿写的都是北大。

五年后,我和她坐在松林吃包子。

“你还是要去美国了?”

“是呀,你怎么好像快哭了。”

“。。。因为我就是快哭了。”

干,早知道我还不如当初去川大。

八零年代

我失恋了。其实也没恋过,我五年也没有追上人家。

我妈为了安慰我,把她当年的初恋都消费来安慰我了。“原来是真的啊,我还以为我爸是吃飞醋。。。“那位叔叔来家里做过几次客,送过我不少我不爱玩的玩具,都搁到书架顶上吃灰了。我的小伙伴们倒是很羡慕。据说这位叔叔当初在北大也是佼佼者,他们本科毕业就分手了,因为那位叔叔要出国。听说后来他太太当了家庭主妇,家里有游泳池和菲佣,孩子跟我同年,还(被)开过娃娃亲的玩笑,后来好像去了 MIT,又或是斯坦福,也可能都去了。

我妈说,我当时对自己说,只准难过三天,三天以后就翻篇——然后就过去了。我说,妈你真是女中豪杰。

我没好问为啥我妈不跟着出国,我猜可能是她年纪小,加上要强。她简直神童,16 岁上北大,上课睡觉,高数还满分,我望着我 69 分的高数 C 卷子留下了崩溃的泪水。我只继承了上课睡觉,这一定都怪我爸。

不过我这乐观豁达的脾气是随了我妈。随即就开始八卦这位叔叔的近况。” 听说不太好,年龄到了,升不上去,被外派到哈萨克斯坦还是中亚哪儿去了。“我说去那儿干嘛呀。” 算是退休前最后升一级当地区主管呗。“我说那还不如不去呢,搁家呆着有菲佣泳池,话说我那娃娃亲呢?我妈说,人家还不是想再进一步,你那娃娃亲没戏,人家有男朋友了。

一零年代

然而我还是走上了出国的路。本来是想跟着恩师直博的,恩师没点头,让我先读硕——我猜除了名额问题主要还是我绩点太烂了。读了两年,看着师兄师姐们的就业,我开始犹豫了。一个美国 50 名往后学校的海龟,用 16 篇彼此风马牛不相及的论文,把我们一个师兄给挤掉了。后来我开会见过这位十六姐,聊了两句,连控制变量法都搞不明白。其他师兄师姐倒是好些,但是没有去 985 的,连一本的都很少。

我开始相信爹妈的先见之明了。“哪怕出去再回来呢。”

册那,镀金嘛,谁怕谁。也不图出去学个什么,就当学个外语换个马甲得了。

在北大,硕士再申请出国有一个巨大的好处——你的几乎所有朋友都是你的引路人。从各色真题到 G 经再到文书指导,哥几个包圆了,从五大湖到墨西哥湾,我们的分舵无处不在,美国好山好水好无聊,就等你过来跟我们开黑了。

不过我后来还是没去美帝,一个是因为那个老板有点儿令人发憷——如果我去了,那就是,他有俩学生,一个是中国人,另一个也是中国人。另一个是我觉得美国人特煞笔,早晚又要新一轮亡我之心不死了。所以我就决定来腐国。只是没想到这么快,咣咣川普上去又下来了,美国人民迎来了美国肺炎、老逼登和新一轮揍亚裔活动。

对了,当初录我那学校离德里克堡还挺近的,妈了个鸡的。

二零年代

写饿了,摸了包零食边吃边写。媳妇睡熟了,顺手把卧室门关上了。

要说腐国的生活,其实真没啥不好。人少,方便,环境也不错,小城市的话人也还算友善。丈母娘不认得几个英文,来了居然能自己出去逛街买菜甚至点 subway,令人啧啧称奇。除了一点,没东西吃。媳妇日常嫌弃。她爱吃鱼爱吃瓜还是蔬果,结果腐国本土几乎啥蔬果都没有,瓜和鱼都是祖国最丰饶,尤其是水产养殖和西瓜。

不过西瓜倒也不是没有,贵一点而已,算下来二十块人民币买一个脸大的西瓜,搁我年轻那会儿还不够我一个人吃的。质量更是一言难尽。好在鄙人出身瓜果之乡,略通相瓜之术。不过在超市捧着瓜拍有点儿友邦惊诧的意思,好几次有嬢嬢过来请教,我也算是传扬了些许国粹?想来有点儿后悔,其实应该先问她们要 ATAS 的。

ATAS,是英国防贼的玩意,留学生都知道。

我的老板是英国人,但是实验室非常欧洲,法国人德国人都比英国人多。英国人爱讲冷笑话,就是一桌子人一半听得懂一半听不懂为佳,所以我当然经常就成了听不懂的。于是老板耐心的给我一个人普及英国文化知识。后来德国妹子跟我说,其实我也听不懂。法国小姐姐说,我不知道她在说什么。我只好跟他们笑笑。其实我后来基本上都能找到笑点,不过我们中国人是讲武德的。

英国人又爱扎堆喝酒,实验室的英国妹子经常开趴,邀请我们去。学术圈同事的趴一般也就喝酒聊天玩桌游,但是我不喝酒,也玩不来他们的桌游,就很无聊,后来就不去了,德国妹子也不喝酒,还很直率,法国小姐姐忙着带她家狗子,所以后来又变成了英国人自己玩。我听毕业了的北大师姐说可以教他们玩狼人杀三国杀,我想了想,有点麻烦。我是个懒人,最终也没有尝试过。我倒是想过在 youtube 上开个频道给老外讲讲三国,然后我看了 CA 出的三国全战。打扰了,告辞。

我经常说,英国人跟北京人特像,喜欢足球,喜欢装绅士 / 爷跟别人讲 “礼儿”,特别是喜欢喝酒吹牛谈论政治。英国的劳动人民尤其是出租车司机尤其如此,你不跟他聊,可能 uber 还给你差评。三五年前,英国阶级兄弟们见到我,一般是骂大英政府傻逼的,尤其是苏格兰人,反皇室反官僚反资本家的不要太多。中国在他们眼中往往反倒带着些浪漫主义色彩。到了一八年,情况就逐渐变了。一九年所有人都问我疫情,我说我觉得就是大号流感可防可控,我也没咋担心。同事们还会接着问我那你父母呢,那会儿还是春节后没多久,我说就在湖北隔壁,没啥事。后来搞得我不好意思见他们,好像我骗了他们一样。到了今年虽然没怎么出门,但是我想我是不敢跟陌生人多聊了。

不止陌生人,学校也是。英国政府有笔给学生的疫情钱,由学校支配。通知发给我了,我申了,不给我,说不符合。我的导师们义愤填膺跟学校大战了三百回合,没办法,英国人就是能把规矩写的清清楚楚,装的公公平平似的。后来研究生主任开会还专门提了这件事,说觉得对不起我,还说其实那笔钱剩了好多,想让我再争取一下。我说算了算了,我知道你和我亲爱的导师们都是好人我知道,作为中国人我习惯了。走他们的规矩申请特例,其实就是服了这个软,我要有空,还不如直接告学校歧视呢,这不写论文没空么。

钱的事,其实没有多大。我从小节俭惯了,头几年奖学金攒着的够花到回国了。其实如果不回国,在英国和欧洲随便找个博士后,也是挺有钱的。有一个北大同学在欧洲做博后,他说他的工资,比我们当时一班去了国内大厂的同学高。这位同学是知乎一位大 v,日常唱祖国反调,但我知道至少这件事他没说错什么。我问老爹,你们那儿博后现在一年多少钱。老爹说看有没有帽子,没帽子八九万,有帽子看帽子,十几万吧。我还待再请教些人生经验,结果他忙着钓鱼养猫去了。

老爹从病后就有些心灰意冷了,多半时间倒是回乡下老家休养身体,陪陪我奶奶。对我的期待,好像从我出国读博以后,也差不多到了头,甚至跟进了曹营的徐庶一样。

不过我倒是知道,老爹还是觉得我应该接着进科研圈。我倒是对科研没丧失信心,毕竟从小看到大,读博啥的也就那么回事儿,科研亦非难事。我是对科研圈丧失信心了。说起来,国家没有亏待我们家。富是不可能的,但是当然不算穷。甚至,因为赶上了房价将涨未涨,在一线先买下了一套房。其时全单位都在看房,买房,我们从三五千观望到了八九千,一咬牙还是买了。一看同事都买两套了,但是好歹也算是上了车。倘若不然,现在全家存款怕是只能买半套了。

父亲从此染上了看房的毛病。甭管一线三线十八线,有机会就想琢磨着买一套搁着。我一个长在红旗下的孩子哪见过这个啊,房子是住的,怎么能用来投资呢?终于有一天,老爹回老家的时候跟亲戚一块看房,我在边上支吾,直接挨了一耳光。那可能是我最后一次挨父亲打。现在回想起来,真是又好气又好笑,想起和父亲在银行那一幕,心里又堵的发慌:“那比我挣的都多了。” 如今我找工作,脑中总是响起这一句话。

然后对于那一耳光,我反倒替父亲觉得憋屈。

但是我同样记得父亲另一句话,国家培养了他。我前两天很想在博士论文的致谢中感谢我的祖国,说我从小学到研究生毕业,总共花的学费还不如在这儿一年的学费的零头。有朋友听了笑话我,说你老板能干么。我说,关她们什么事,而且这不是事实么。

其实欧洲很多国家比我们还社会主义,他们几乎啥都不花钱。前几年我也曾想过去这些国家找份工作,环境好,工作生活平衡,待遇高福利好。但是我想到了我的媳妇。我一个 190/190 的男子,平均每周在街上遇到一次种族主义骚扰。我也想到了未来的我自己。我更想到了我们未来的孩子。她们会像我那个娃娃亲那样,抿着嘴,一句中文不说吗?当她们长大了,她们会像我理解我的父亲那样理解她们的父亲么?

我想到了我的祖国。

我拿什么留住你——我给你我已死去的祖辈,后人们用大理石祭奠的先魂:我父亲的父亲。

我拿什么留住你——我给你关于你生命的诠释,关于你自己的理论,你的真实而惊人的存在。

我拿什么留住你——我给你我的寂寞、我的黑暗、我心的饥渴;我试图用困惑、危险、失败来打动你。

我们一家大约从未被给予厚望。我也不知道怎么做才是更好的选择。我更不知道该怎么看待题目所说的一切。天蒙蒙亮了,我准备给那位去纽约的朋友点个赞。我不知道该如何言语,只能在心里为所有这些好友,为我曾经爱过的人和曾经爱过我的人,送上一个祝福。

陌生人,我也为你祝福

愿你有一个灿烂的前程

愿你有情人终成眷属

愿你在尘世获得幸福

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完)

——谨以此文,致敬我父辈的青春

辛丑年三月初四 / 二零二一年四月十五 零时区

知乎用户 Phosphates​​ 发表

假设我们现在不考虑其他的因素,有两个工作摆在你的面前:

工作 A:996,工资一般般

工作 B:一周 40 多小时,工资是 A 的至少 2-3 倍以上

请问你选择哪个?

估计基本所有人都会选择 B 的吧。

那么这时候我告诉你,A 是回国的工作,B 是留美国的工作,请问你选择 A 还是 B 呢?

我只能说,选择 A 的那些人,我很敬佩他们;但是我选择 B。但凡 A 工作的时薪能达到 B 的 50-60%,我估计都会毫不犹豫地选择 A 了。实际上,在 2 年之前,我是坚定地想回国工作的,但是后来了解到了国内的薪资以及美国的薪资,以及每周工作时长后,我还是决定在美国工作了。

我爱国,但是这不等于我就不爱钱,这也不等于我喜欢 996。如果我有千万家产等待继承的话,我估计就毫不犹豫地回国了吧(笑)。但是我仅仅是一个普通的家庭,如果在北上广做着 A 这样的工作,可能一辈子我都买不起房子了吧。所以我为何不选择 B 工作?

前段时间我还和一位朋友聊天,他已经在美国工作了近两年了:

他:你为什么选择在美国工作呢?
我:国内 996 还工资低啊。
他:(笑)我也是基本是因为这个原因。你有计划未来回国吗?
我:看情况吧。等钱赚够了,可以回;或者能获得足够的名声,也可以考虑回国。否则回去太累了。
他:我也是这样想的。

996 这个事情,如果不改变,未来回国的年轻人才,一定会越来越少的。另外,工资这个事情嘛,想招顶尖人才又不想出钱…… 这让我们很为难啊。之前贵州天眼招人,要博士学位,对物理理论要求还挺高,还要求蹲守深山、不能玩手机、只有台式机可以用,而且半个月才能出来回家一次…… 工资只有年薪 10 万,还是考虑了各种福利以及加班费后的结果…… 最后领导还要感叹一句,“这样的待遇为什么招不到人呢?” 是啊,为什么招不到呢?自己心里没有数么?

总的来说,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情况呢?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工作的人并没有得到足够的尊重,只是被当作 “工具人” 罢了。目前我国的一些资本家,真的是比资本主义国家的资本家要更加资本主义得多。

如果真的只是他们给不了那么高的待遇,我觉得还是可以接受的——建国初期回国的那些科学家,虽然如果留在美国能有更高的工资,但是中国真的是尽全力给他们提供待遇了。而现在,那些资本家们,自己赚着我们 996 换来的钱,却教育我们要不计报酬 996 工作…… 我想起了一个笑话

一个资本家新买了一辆车,并且炫耀给他的工人看。最后他对工人们说:如果你们继续努力工作的话,我很快就能买第二辆了。

我希望对我说的是:如果你努力工作,很快你也能买一辆了。

你们看看很多著名的回国人才,其实都是功成名就之后再回去的,这样甚至会比在美国获得更好的待遇。但是对于年轻人才,回去太早了等待他们的就是 996 和低工资了。

很多人都喜欢拿建国初的那批留学生来说。这样说吧,当时给他们的待遇在全国都是顶尖的,而且备受尊敬。

知乎用户 摸鱼的王同学​ 发表

只有深耕专业领域的才算人才。

举个例子,一个有天赋的学生,取得微电子专业博士学位,并在世界一流的半导体公司(比如台积电)工作了十年以上,担任过中层管理岗位,主持过若干项目,这才叫 “我国急需的半导体产业人才”,国内半导体公司请猎头挖的是这些人才。

而不明真相的吃瓜群众对人才的定义是什么呢?考入名校就算人才。现代科学的复杂程度,本科培养根本不足以被称为 “深耕专业领域”,即便是清华本科特奖,也只是在本科阶段提前接触科研训练,开始产出 SCI 论文罢了。优质工作岗位的优质项目经验,比教育体系更能培养人才。

我从不觉得 “清北本科生” 能被寄予什么厚望,可以被称为人才,毕竟猎头从来不会盯着本科生应届生挖人才。

中国教育培养的本科生苗子太多,国内就业市场能提供的 “优秀岗位和优秀项目” 实在太少了(这两位出国时间是 2005 年左右,那时候的确如此),把人强行留在国内也不会多出几个大牛。

就身边了解的事迹来看,清北本科的好苗子,没有经过合适的工作岗位和项目锻炼,大部分最后就是 “混得好的中产” 罢了,给这些 “混成中产” 的清北毕业生施加太多压力,根本没用。

知乎用户 Richard Xu​​ 发表

感觉这种问题我已经复读多次了。

现在都新世纪了,观念该变变了:不应该是 “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去”,而是 “到祖国需要你的地方去”。

这两者的区别之一在于:祖国可以需要你不在祖国。

知乎用户 优秀的小马​ 发表

因为他们不是真的被寄予厚望。


抱歉我怂了,上一个三万多赞的回答被删了,一个月十条违规,我号要不保,我重新说:

因为他们被金钱物质迷惑,沉迷其中无法自拔,所以放弃了回来建设祖国的光荣使命,投入了万恶的美帝的怀抱。他们辜负了人民的培养,辜负了祖国的养育恩情。

必须谴责,否则我国科技事业何以发展。

以上是我的真实想法,至于我以前的错误思想我已改正,想批判我的请根据评论区讨论对我进行批评指正。

知乎用户 花村妇联主席 发表

送 “高材生” 出国大约等于买猴米的抢购码。

需要的时候只要花不是太高的代价,就可以把他们买回来。

我很早以前就说过,对中国而言人才外流其实是个伪问题,中国缺的不是人才,而是给人才发光发热(或者叫自我实现)的岗位,中国有 14 亿人,百里挑一的人才都有 1400 万,根本用不完。

百里挑一看着比例不高,实际上约等于每个班只挑第一名(如果是小班制那就是 2 个班挑第一名),或者一个学校的年级前十。

在河南,985 录取率差不多就是 1%。

不要说百里挑一,甚至万里挑一的人才都有 14 万之多。

知乎用户 Minamoto​ 发表

打着爱国主义旗号来攫取超额利润是资本家的常用手段。

谁能从骂清北留学生中得到好处?

清北人在不在国内,流水线上的工人工资也不会涨,农民种庄稼也不会得到更多钱。

清北人口本身十分少,就算在国内花钱也不能怎么拉动消费。

清北人在不在国内,都是可以搞科研的,而现阶段在海外科研条件还更好,清北人才在海外还能更出成果。

绝大多数清北留学生都不是国防建设专业的人,就是去了海外也造不了武器来打中国,再说现在米国国防工业政治审查这么严,你一个中国人能有几个机会去帮米国研究核心武器科技?

清北人才是优秀的,去了米国,给其他 985 大学生腾出坑位,让其他大学生更好找工作,这不是更利好工人阶级?能去外国挣外国人的钱就是极好的,难不成中国人都不该去国外,中国人就该永远蜗居在这狭小的空间里内卷不成?其他大学生当然也可以去米国,只不过其他大学生留在米国的机会没那么高而已。

清北学生去了国外,帮外国资本家开发出高科技收专利费割韭菜,难道在国内帮国内资本家开发出科技,国内公司就不收专利费割韭菜了吗?

只有一种人最喜欢骂清北留学生不归,那就是国内的资本家,他们巴不得全中国的劳动力都去不了国外蜗居在中国天天内卷,从而拉低劳动力价格。他们自己掏不出好的待遇或不愿意掏出好的待遇,就只好用爱国为由绑架清北优秀人才,从而实现低工资聘用高级人才的目的。

无产者要看清现实,资本家加强剥削的一个重要手段,就是让资本的流动快于劳动力的流动,利用这个流动速度的差别来获得更大的优势,爱国绑架就是这之中常见的一种。

你看看全中国多少富豪投资移民的,都没几个人骂。清北去一些高材生,他们就煽动群众来骂了,为什么,因为资本家就是要实现 “资本无国界,劳动力有国界” 的剥削状态。

只要投资移民没有被全面禁止,我就支持清北人留美不归,我不仅支持清北人才留美不归,还认为全国的学子,能去留学留在国外的赶紧去留在国外,哪里工资高就去哪里,只有这样,国内的资本家才会被逼得涨工资。

知乎用户 知三道四 发表

很多人喜欢找个例,比如 xxx 拿着公费出国了不回来。

那我也找个例。

颜宁,毕业于清华大学生物系,取得普林斯顿大学分子生物学博士学位(导师是施一公),后来留校成为普林斯顿大学分子生物学系博士后。2007 年回国担任清华大学医学院教授、博导,成为清华历史上最年轻的教授和博导。至今已在《自然》、《科学》和《细胞》等国际主流刊物上发表论文 10 多篇,主要科研成果有葡萄糖转运蛋白的结构与原理等。

2017 年,颜宁离开待了 10 年的清华大学,成为普林斯顿大学分子生物学系首位雪莉 · 蒂尔曼(Shirley M. Tilghman)终身讲席教授。颜宁离开清华大学的决定,在国内引起了很大关注和讨论。此前,颜宁曾在博客中批评中国国家自然基金会,称他们不愿支持风险较高的研究。

颜宁现为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在此之前,她落选中国科学院院士评选。

然而,颜宁则表示离开是为了换个环境,她认为 “改变环境能对学术突破带来新的压力和启发”。

现如今,一些人趁着现在民族主义高涨的大环境,天天鼓吹一些歪理,例如不应该派留学生,例如不应该去交流。

我想问一问,这些鼓吹的人以及认为有道理的人,是历史没学好吗?闭门造车的时代,我们才刚刚过去了多久?现在又开始怀念闭门造车的日子了吗?

还有人说,时代不一样了,今夕不同以往了。

是的,时代不一样了,但是你们是自媒体文章看多了,真觉得我国的科学事业,就已经和西方旗鼓相当了?

我们顶多是在个别领域做出亮眼成绩,处在世界前列,但是如果全面来看,我们和人家的差距,不是一时半会写几篇自媒体文章就可以追平的。不谈基础科学,就光说应用方面,我们真要是和别人差距很小了,也不至于被芯片卡脖子。

科学上,我们还远远不是世界中心。

文化上,我们也不是世界中心。

政治上,已经被国外妖魔化很久了

只有经济上目前可圈可点,但也还没做到中心,因为还是在美国的框架下运行。

还有这么多要发展的地方,要提升的地方,现在有些人开始鼓吹闭门造车了?是不是再过四五年,网络上就要开始鼓吹 “天朝上国,物产丰盈” 理论了?

知道一些美国人为什么看起来那么蠢吗?因为长期的强大让他们一些人养成了自以为是的毛病,觉得自己最牛逼,别人都是傻 X。而现在我们中国一些人,也有了这种自以为是的毛病,关键是我们还没有做到最强。

再说到这个提问。赴美留学发展不归,这情况肯定有,但是你没看到的是更多的留学生是回国了的,而且是越来越多。现在你抓着这一小点说事,想要以点带面来否定整个留学政策吗?那可真是会带节奏呢。

话说回来,从英国去美国的留学生,也有很多不回英国了;

从日本去美国的留学生,也有很多不回日本了;

甚至还有美国到中国的留学生不回美国了,请问是不是也值得你们这些人来探讨一下,问出个所以然呢?

知乎用户 Chris Lex​​ 发表

看到有评论认为邓公的言论是改革开放之初,如今已时过境迁,中美差距很小并不适用。我不是完全认同。首先,我们可以认为正是因为当初邓公敢于选派人才派出,敢于开放国门,才推动了我国的进步。其次,真正大国的风范是任君选择,而不是束缚。改革开放之初邓公尚且敢如此,更何况如今。作为大国,就是要有这样的自信和胸襟。

-——

原回答

1、1978 年 6 月 23 日, 邓公听取蒋南翔等人关于清华大学的工作汇报时,作出了关于扩大增派留学生的指示。

邓工提出:“我赞成留学生数量增大….. 要成千成万地派, 不是只派十个八个。为什么要这样派? 这是提高我们科学教育水平的重要方法之一,同时也是为了科技强国。为了科技强国我们花多少钱都值得。”

即便如此,还是有很多官员对选派留学人员很有顾虑,担心派出去的人出问题, 不回来。但邓公的话为他们打消了顾虑。

邓公讲:留学生只要十分之一能够回来,我们的政策就是成功的。”

-——-

2、1978 年 7 月,在与美国安全助理布热津斯基会面后,邓公正式提出中国要派优秀人才美国留学。这个决定让布热津斯基非常震惊,要知道跨越意识形态的阻隔,直接派遣留学生到他国进行留学。这在当年,实际上是非常罕见的事情。小平同志不以为然,认为中国应当和西方国家进行有益的交流,不能阻隔受教育的年轻人同西方接触。 邓公做出这个举措,确实是十分自信。旅欧六年的经历让他深刻意识到:要想同世界接轨,完成追上世界赶超先进国家的目标,中国需要走更快的道路。 当时国内领导提出一种担心,认为盲目派遣中国留学生前往美国,将会给国家带来巨大的人才流失危机。当时西方国家和中国之间的生活水平和工资收入,都有着明显的差异。是否会给国家带来人才缺口的问题,成为所有人都关心的话题。邓公很有定力,直接对这种观点提出反对意见,他明确指出: 对于中国留学生,我们不作任何的限制。” 老布什多年之后,还感叹道小平同志的决策十分英明。中国学生在美国学到的知识和财富,为中国改革开放事业作出许多的贡献。能做出如此惊人的决策,也是因为中国具备有大国自信的魅力。

-—- 摘自 1978:留学改变人生:中国改革开放首批赴美留学生纪实

知乎用户 runner time​ 发表

开发 mRNA 疫苗的美国科学家卡里科原来是匈牙利人,一直非常落魄,不被重视,最终失业。1985 年跑路美国,因为美国大学给了她工作机会。

当然,她在美国也没有过上什么好日子,因为 mRNA 技术需要长期攻坚,她一直没有做出成果。但即便如此,她在美国的年收入也在中产水平,也没有人轻易地歧视她、打压她。

她一直有一些经费赞助,然后遇到了几位贵人,都是美国科研界的大佬,非常赏识她的技术和执着。随后又拉到了投资,最后分别发展成了两个公司,一个是 Moderna,一个是 BioNTech。

后来的事情大家应该都知道了,这两家公司最终在这次疫情中以 mRNA 技术取得了历史性的突破。

现在,卡里科成为了顶级的科学家,收入也非常不错,有希望获得未来的诺贝尔奖。她的女儿,拿了两次奥运会金牌。

35 年后,卡里科说,当年跑路美国是最正确的决定,如果留在匈牙利,她什么也不是,永远不会成功。她说匈牙利是一个靠关系才能上位的地方,科研单位的管理者都是什么也不懂的人。

马斯克也曾说过类似的话,如果他留在南非,他永远不会成功。

爱因斯坦也毅然地跑路美国。

21 世纪确实是生物的世纪,但是科研的成功,主要由美国产出,而不是连实验都无法重现的……

知乎用户 特殊的临时工​ 发表

从我眼见的例子来看,我认为我们国家对出国留学的政策是成功的。

没错,绝大多数出国留学的留学生并未回国。但我国高校能在最近二十年,在国际上的排名飞速前进,回国工作的海归功不可没。而如果没有绝大多数出国不回的高材生,就没有这少部分建设祖国的海归。

在这点上,虽说我国实行的是典型的人海战术,给人一种投入高而产出低的感觉,但是人才流失这种现象其实是普遍存在的。不要说中国,发达的欧洲国家亦是如此。二战以前,欧洲才是学术发达的地方,区区美利坚,只能接收一些在欧洲混不下去的家伙。美国人以去欧洲留学海归为荣。所以我有时就想,为啥宋子文作为哈佛大学的经济学毕业生,操弄国民政府财政搞成了如此的烂摊子,恐怕是因为当时的哈佛大学,也并没有那么的牛吧……

而二战后,欧洲科学家去美国发展,绝不仅仅是美国在二战期间挖了德国科学家的缘故。而是美国的科技地位已经炼成,学术氛围浓厚,所以欧洲大学的教授持续几十年往美国跑。

就连欧洲都止不住人才流失,更遑论一穷二白的中国呢?!

本人导师当年去美国访问,据他说,他的导师希望他劝说一位在美国混得不错的同行回国任教。我导师到了美国,见到这位同行。同行给 show 他刚买的车,说国内有不?我导师说,北京这个越来越多啦!同行载着我导师去超市,问这个国内有吗?我导师说,开始有啦!此君遂回国。而我师母说,当年我导师那一辈回国的一大堆人,都是老婆不愿回国要过好日子,老公要回国建设,分了好几对。

这是本来就愿意回国的。不愿意回国的呢?就算国家出钱,他真不想回国,某个年代,宣布自己被某 zf 那啥了,绿卡容易得很。

留在国外的,也未必就没有为中国做贡献。扎根国外,成为国外学术圈翘楚的亦不在少数,他们会更倾向于收中国人,培养成后,亦有不少回国的。

举个例子,我听说,丘成桐先生那里,简直就是中国人的窝。李政道先生,之所以长期比杨先生名声好的重要原因,就是他几乎以一己之力,搞了影响颇大的 cuspea 考试,让一堆物理学者得以突破当时保守的留学政策,成功出国,所以这些人感念他的恩德。

可以说,留在海外的中国人,就算他没有直接建设国家,很多人也成为国内学术界通往国际的桥梁,成为在国外孵化海归人才的孵化器。

这个投资在短期看来,绝对是亏本的。因为我国政府对高校的补贴力度,在全世界也是罕见的。一个台湾同胞曾经自豪地告诉我说台湾高等教育便宜,听了我说的我大学的学费时,他才感叹不如大陆便宜。但现在,回报还是来了。

等到我国经济稍有好转,就总有人,无论是出于建设祖国的感情还是处于经济利益,愿意回来分一杯羹的。

九十年代,确实高价招进来一堆骗子。但现在,一般的海归已经很难在国内的好大学里拿教职了。虽然最好的还是回不来,但是情况比二十年前好太多了。

这些人不仅带回来研究的成果,其实他们也在塑造国内的学术生态乃至行政和学术的关系,以跟国外能够接轨。

所以,九十年代我们自己的学术圈自己干自己的,与世无争默默无闻,发在国内杂志的论文,人家听都没听过。而现在,我可以说,来自中国的论文,人家至少真的会认真参考了。

这里有所有出国留学人员的功劳,包括大量留在海外不归的。

而现在,我们国家确实开始提高科研工作者的待遇了,不仅是海外的中国人才,在认真考虑回国报效的选项,外籍人才也在开始往国内跑了。

我妈作为那个年代从出国亲戚那里见识到差距的人,曾经质疑道:“那些在国外的还是没有回来呀!”

然而我要说,趋势已经开始了,虽然存量仍需时间消化。我亲眼看到一位美国白人同事,在我诚恳地告知,你在国外看到的黑中国的言论确有一部分在落后地区可能是真的的情况下,咨询了他在上海工作的亲戚后,仍然决定接受国内某高校的橄榄枝。而之前他的日本妻子因为担心中国的雾霾影响子女,不让他来中国工作。还有一位英国同事,告诉我他的亲戚在英国仍然担心他来中国后的安全问题,而他还是选择了到中国工作。

这说明洋人中有脑子的,早就不尽信他们海外媒体的 “客观报道” 了。中国已经开始对世界的人才有一定的吸引力了。

所以大家不再纠结哪个人才出国不回的时代,指日可待。

知乎用户 曾云​ 发表

先问别人为什么走,

再问别人为什么不愿意留下来,

最后才有资格问别人为什么不愿意回来。

用待遇留人,用工作留人,用感情留人,

待遇是基本前提,工作是必须条件,感情才是附加产品。

别把顺序给弄反了。

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当然好好学,

但不能成为掩饰自己无能的遮羞布。

祖国培养了他二十年,他却为敌国效力这件事,

从本质上来说,

最失败的不是 “他”,至于是谁,

我不说,大家也知道。

说了,搞不好这回答就没了。

知乎用户 黄鹤楼 1916 发表

请看图回答,北大硕士去教 1➕1 了,港大硕士去教 a,b,c 了。我们要那些国外高材生回来干什么?

国内现有的人才都用不好,成天惦记国外的人才回来搞什么?

国外的人才回来,到底是为资本家多了一些韭菜,还是国内普通大学生继续降薪内卷?

七十年前,钱学森那些两弹一星元勋回国,毛主席待为上宾,给权给经费给待遇给职衔主持国家大计。

四十年前,海外高材生回国,专业领域带头人的待遇肯定是给的,分房安排相亲结婚也是有的。

二十年前,海归博士硕士,在大城市私企当个经理也是可以的,打拼几年也是有房有车。

今天呢?人家回来,给房还是给车? 给教授研究员职称还是企业部门经理待遇?

啥也没有不说,还比国外工资少了 70%。

无脑爱国的人,对国家的发展,有百害而无一利。

知乎用户 孟浩巍​ 发表

谢谢邀请,作为以后立志在国内做科研的一名普通科研工作者,简单谈谈看法。

第一 比起建国初,由于教育水平的提高,现在国家对人才的待遇实际上是下降的。

建国初期的时候,对于科研院所的工作人员,由于总体人数少,除了工资低(各行各业都低)以外,其余的像住房、社会地位、子女教育、医疗全部都是由国家解决的。

而现在,哪怕是有各大高校的正式编制的工作人员,更不用说企业单位,对于科研人员的配套支持福利政策都是下降的。不要看你每个月到手的那些明面的工资好像不少,但是真的对于体制内的隐形福利真的下降太多。我们国家改革以来,培养了大量的优秀人才,这些人才数目的增加,反而形成了内部压力,导致了相对福利的下降,逼着很多人不得不向外走。

第二 国内对高端人才的需求远没有想象中的高

除此以外,国内因为长期的科研投入缺乏导致的科学技术的落后(没错不要怀疑,就是落后!),造成了国内的产业界对高端人才的需求没有各位想象中的那么高。

就比如国内顶级的互联网公司,腾讯也好,阿里也好,美团也好,字节跳动也好,他们距离 alphabet,甲骨文,微软等老牌公司的底蕴还差得太多。

再比如国内生物医药产业,几十年来,我们连一款自研分子药都没有,也没有一家可以有底蕴的大型的生物医药企业。无论感冒也好,新冠也好,还是非典也好,流感也好都是让大家喝板蓝根,连花清瘟胶囊。我是做生物行业的,我自己知道这有多么可笑,并不是说这些中成药一点作用没有,而是想说,生产板蓝根也好,连花清瘟胶囊也好是不需要一堆生化化学、分子生物学、基础医学的高端博士的。

所以,需求没有那么多,自然就是会导致大量优秀人才外流。

解决办法: 要承认科研水平的差距,要继续加大科研的投入

如果想要破解我们刚才说的第一点和第二点,我们就要明白我们还得继续在科学领域持续投入。

科研的本质就是花钱买知识,产业的本质是把知识变成技术。过去很多年,我们都热衷于后者,而轻视前者。但是要知道,花钱” 买到 “的知识才是技术高度的决定因素。

我们要承认,在科研投入方面,和一流的西方国家尤其是美国还是有差距,不能仅仅统计国家层面主导的经费投入,因为研究和产业界应该形成良性互动,现在国内更多的时候是由国家主导,由国家经费支持做科研,产业界反哺科研的阶段还远远没有到达。而国外很多时候是有一套成熟的体系由工业界牵头投资孵化科学家进行科研过程。

科研领域没有什么捷径可以走,跟西方国家几十年的差距也不是一朝一夕能够赶上的,我们只有继续持续加大科研投入,等待量变引起质变的那一天。只有真的有了科研的制高点,才能获得技术的制高点,才能真的建立一批经济效应巨大,对社会有巨大贡献的企业。到那时,对人才的需求上来了,自然就不会再问题目类似的问题了。

几句心里话

因为学校和方向的原因,我是有机会出国的,而且很自信地说,条件要比平均水平要高。

但是我还是放弃了,选择继续留在国内,选择把我可能这辈子最有干劲的博士后这几年时光留在国内,看看自己到底能不能在国内一样做出牛逼的科研,牛逼的成果。无论是否做得出,我都相信,总有比我更优秀的人会走到时代的浪潮之巅,引领我们国家的科研不断向前。

各位就好好活着,等着这一天的到来吧!~

知乎用户 穷码农​​ 发表

我倒是觉得题主生在福中不知福呢。

少了一大堆聪明的人来和抢饭碗,为啥还要抱怨呢?

咱们都想过,如果自己考上清北,那该是多好的事儿。可是能考上清北的人,真的是很少很少一部分人,他们真的是天之骄子。

虽然我猜,他们也有七情六欲,也会遇到困难。但这帮人的优秀,真的是普通人赶不上的。他们一般学习能力肯定都不错。基础都比较扎实,如果想转个行啥的,其实比普通人来得轻松。

当然了,他们读书搞科研,能出好结果的概率,也比普通人高。

而且呀,他们出国留学的概率和实际情况,也比一般学校的也好很多很多。

他们中有一些,出国之后,就不回来了。

现在题主觉得被寄予厚望的某些高材生的高材生们,应该回来报效祖国。

但他们回来,也是要吃饭睡觉的。就凭他们的能力,能拿比普通人拿更多的钱。到时候,你只会觉得内卷更严重。

所以,就让他们去消耗欧美国家的资源不好么?

一来能挣到外汇,个人挣到的外汇也是外汇呀。

二来给国内的人更多的发展空间。

反正现在很多发展框架已经搭好了,大家努力拧好螺丝钉就能坚持宽广的马路和宏伟的建筑。

这些搬砖的工作,大家伙都能做,也都能完成得很好。

少了一大堆聪明的人来和抢饭碗,为啥还要抱怨呢?

知乎用户 伍亦勤​ 发表

一个备受推崇的择业观是,将个人的命运与时代的需要结合起来。

早年赴美赴日赴法…… 的留学生,很多都选择回国建设家乡。其中一个不容忽视的原因是,他们被热切地需要着。

物质条件虽然艰苦,但精神上非常愉悦。

现在的情况则不同, 留学生并不被需要。很多人觉得,最好别回来,否则更卷了。

因为不被需要,颜宁不就回来之后又走了嘛,到被需要地方去了。

如果被热诚地需要,我相信她应该是很愿意回来的,很多留学生也是如此。

知乎用户 El Facil 发表

经过国内专家的研究调查和精确计算,最终宣布不回国的都不是人才

知乎用户 爱咖啡的歪歪​​ 发表

谢系统邀。

坊间传闻。

某年 钱老重病 温总理前去看望。

问:国家现在有钱了 把钱花在哪里最值?

答:把人送出国学习。

问:人不回来 怎么办?

答:人留在国外 也会对祖国有贡献。而且 祖国越强大 回来的人会越多。

于是 第二年 有了研究生公派留学计划。

知乎用户 青山布衣​ 发表

国家一直以来坚持的方针,一言以蔽之,12 个字:

支持留学,鼓励回国,来去自由


关于建立海外高层次留学人才回国工作绿色通道的意见​www.most.gov.cn/kjrcgz/rczc/200806/t20080619_62555.htm

三、积极为高层次留学人才提供入出境及居留便利
15、已加入外国籍回国工作的高层次留学人才及其随任家属在我驻外使领馆办妥 “Z“字签证来华后,需长期居留的,可申请办理 2 至 5 年的《外国人居留许可》;需多次临时入境的,可申请办理 2 至 5 年长期多次 “F“字签证。上述人员须提交人事部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司、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或各省级政府人事部门等一类授权单位公函以及《回国(来华)定居专家证》等证明文件。上述人员的外国籍配偶及未满 18 周岁的子女可享受同等条件的入出境便利。
16、已加入外国籍回国工作的高层次留学人才,符合《外国人在中国永久居留审批管理办法》要求的,可凭人事部出具的推荐函或身份确认函以及《回国(来华)定居专家证》,按有关规定办理《外国人永久居留证》。上述人员的外国籍配偶及未满 18 周岁的子女可享受同等条件的入出境便利。
17、对回国工作的高层次留学人才回国时的国际旅费、仪器设备托运费及安家费等给予补贴,所需资金从现行经费渠道解决。
18、已取得外国长期或永久居留权回国工作的高层次留学人才,回国时携运进境的自用物品,按照海关对非居民长期旅客进出境自用物品监管有关规定办理手续。
19、回国工作的高层次留学人才,回国后因工作需要确需从国(境)外进口少量试剂、原料、配件,可由其所在单位按照科学研究和教学用品以及科技开发用品税收优惠政策的规定办理有关手续。
20、回国工作的高层次留学人才申请再出国(出境)进修、考察、参加学术会议的,有关部门、单位应积极提供支持。

[第六场:介绍 “十三五” 期间教育对外开放工作情况[图文直播] -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政府门户网站​www.moe.gov.cn/fbh/live/2020/52834/twwd/202012/t20201222_506910.html

](https://link.zhihu.com/?target=http%3A//www.moe.gov.cn/fbh/live/2020/52834/twwd/202012/t20201222_506910.html)


知乎用户 水陌轻寒​ 发表

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能每年安排五百万理工科毕业生按自己的专业就业,所以中国很多毕业生从事和本专业无关的工作,譬如我,读理论物理的,现在做知识产权。

以中国基础教育之扎实,以及大学录取的比例,中国上大学的学生平均水平不比美国的差,中国差的是高等教育,美国的学术氛围我们没法比,所以确实更能吸引高端人才。

不过我们也可以这么想,中国那么多高材生留在美国为美国服务,美国自己又培养那么多精英,理论上中美的科技水平差距会越来越大才对,但中美的科技水平差距是越来越小的,已经小到让美国焦虑了。这说明,美国的颓势不可避免。

知乎用户 头像狗头保命 发表

国家并没有对高才生 “寄予厚望”,国家的资金调配存在着严重的精英主义倾向,他们寄予厚望的是已经成名成家的一小撮人。高校的政策重点是教授而不是学生,并没有把改善大学生生活条件放在心上。

99 年入学,在清华大学住的宿舍不足 20 平米,六人一间,三张架床再放两张桌子后空间极其逼仄,没有空调,夏天闷热人手电扇,但 11 点停电。。。说实话还不如三年前在市重点高中住过的宿舍。听说后来修了紫荆宿舍,状况好了很多,但只供本科生,硕士和博士住的还是老宿舍楼。

食堂水平参差不齐,有的食堂口碑较好,有的食堂就是猪食,但实际打饭的时候全看运气,口碑较好的窗口也会出现猪食。

最难顶的还是学习和科研。中国的大学没有以教学为中心的,教授评职称全看科研文章,教学对他们来说是负担。大学四年基本是自学,好老师有,也遇到过,但大部分老师的作用一言难尽,上课基本是自己事先学一遍大致搞懂了再到课上听听有没有遗漏或者理解不到位的地方,遇到坑一些的教材如线代,只能上图书馆借习题集靠做题家天赋混过去,我特么至今都不能理解大学线代教材为什么要上来先讲行列式。科研大部分是老实人,但也遇到过一些抢文章的恶心事,明明实验是你做的,论文是你写的,他在国外到处飞,回来改几个字就要注一作,这种事情当时无法禁止,全靠导师良心发现。有的同学,特别是科研能力强出得了突破结论写得了好文章的同学,坚决出国。留在国内?再让那些草包当枪使吗?

很多同学说清华 4/6/9 年,不是你上了清华,是清华上了你。回想大学生涯,真是欣慰与恶心并存,欣慰是自己没有荒废辜负青春,恶心是当时确实有很多让人不适的东西存在。这些恶心的东西时刻提醒你,你爱怎么想怎么想,国家并不在乎。

国家在乎的、寄予厚望的是那些在海外已经成名成家的人,资金划拨到位,服务跟进妥帖,学校行政回应很快,数百学生一怒,不如海归教授一顾,可以说学校就是为这些大人物存在的。但我国科研的中坚其实是博士、博士后,他们正当科研产出的鼎盛年华,长期被忽视,拿的薪水买个厕所都困难,很多年过耄耋早已过了巅峰期产出很少的所谓名家大家,却享受着丰厚的待遇。我们亲身经历着无视,亲眼看到长江学者的特权,有人不愿意回来也是很正常的,无可厚非。

知乎用户 马福报 发表

讲个笑话

大陆企业现在确实喜欢高薪抢员工抢高管. 美名其曰抢人才.

抢高管就不评价了. 我不是高管.

抢员工的, 互联网拼夕夕那种, 我有命拿也是没命花的.

提问者想必问的 (设想中的) 是实体高科技工业. 所以互联网这种抢人不提也罢.

=================================

三角区的实体工业中 , 大多都是台资老板开的密集劳动型血汗工厂 . 招的都是大专或者垃圾大学的提桶员工.

机械式工种, 没什么留存率 , 三年用废一批就换 (不是换机器, 是换人)

嗯哼, 生产环境不达标, 不管员工死活, 对吧. 你不在乎, 市 ZF 不在乎, 老板也不在乎.

=================================

你若不想前沿制程的芯片被美国制裁,就只能自己找低地国家买设备雇员工找美日德买耗材。没错,仅这些设备和耗材怎么用,就是一门顶尖工艺 。最小规模的生产都需要至少成百上千名工程师 , 最低门槛是双一流大学工科本科. 还要至少二三成是一流大学的硕士 . 两成是顶尖院校的硕士 , 稍微接触一点中前沿技术, 还要有一成要顶级大学的博士 . 如果要进行大规模建厂量产, 几百名是不够的. 要以千为单位. 这个千可不是什么低学历操作员. (你点开我国上市半导体产业, 员工薪酬一栏里, 99% 的人基本都是操作员.(而且这个是建立在我国的大学工科教育足够成功的前提, 但实际上, 我国的教材, 教师, 教具都是有问题的, 效率大打折扣))

假设你完成了这一步.

你再往下就是这设备怎么造。因为哪天白宫一纸公文下去你设备和耗材就买不到了 . 你没有自己的设备是不行的 . 然后发现这设备要用多的数不清的各色各样的顶尖光学原件,传感器,电气零件组装。光这些零件怎么用又是一门顶尖技术。你需要有行业经验的顶尖院校的各系物理学博士组个百人千人天团折腾个十几年 不然你想都别想

到这一步你其实就已经傻眼了. 你昨天看大 V 讲座说没我们做不了的东西. 今天就发现这些零件也一样产自欧美日 . 美国一纸公文下去你还是什么都买不到. 我到头来白忙活??

没办法, 打破封锁 , 靠自己双手 . 你琢磨这零件怎么造。走到这一层的时候只要不是傻子, 都能看出来欧美日究竟是如何维持他们的发达国家地位了。上万种中间化学品和光学 \ 电气零件 , 一个不起眼的基座用的材料的纯度和其背后的工艺复杂度都超乎国内化工行业的想象。你发现你自己就是个井底之蛙 . 这玩意不用看, 清一色 made in america / german / japan 。

从这开始涉及的领域基本都是这个世界最顶级同时也是最封闭的工艺包 。你以为这些东西人家会 made in china ? 别做梦了。日本每年在这些顶级化学品和电气零件上都是价格后面加个零卖往内地 , 仅日本一国在这些产品上的对华收入都有一万亿人民币一年。顶级化工行业的门槛更高的吓人, 普遍硕士劝退博士起步 .(实际上, 你的眼光着眼于全球工业链后你就会明白, 不仅半导体, 所有行业, 但凡到尖端层, 你都避不开向美日德法买专利. 他们的价格算到最后都是和你五五开净利润. 这种情况下, 你完全成了前者的奴隶. 即便你是有理想的, 你钻研了他的专利很久想自己招人一起研究, 但你还没研究好, 别人的新专利就出了. 国内的竞争对手, 用买办的方式, 只需要和对方二八开, 就能轻松的用价格战把你搞垮. 除非你也做买办, 刚攒够点钱, 就得继续找对方买更新的设备不然就要被淘汰. 所以我为什么说弯道超车是个笑话? 想做白日梦, 想用低成本手段比别人更强, 就是笑话. 诚然,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技术的停滞, 你研究一门已经存在的技术所付出的, 要比这门技术的初创者付出的代价小. 但随着双方差距的不断缩小, 你此时要付出的开始指数倍的上升. 如果你想超过对方, 或者跑平, 那你必须要付出对方过去一百年花费的所有成本并且还要多, 因为你作为追赶方, 只能用钱换时间. 而且这还是建立在体系正常的情况. 如果体系不正常, 比如我之前说的, 教材, 教师, 教具是落后甚至完全错误的, 或者外行领导内行, 或者 “领导” 不被视为一门既有宽度又有深度的专业, 甚至出现技术向主观政治让步的时候, 什么牛鬼蛇神坑蒙拐骗都会发生. 这都会让你的投入打水漂.)

然后说回现在的工作大环境, 所谓绩效考核制, 狼性. 实际上是一种变异的计件工资制, 后者被 1933~1945 的德国政府发挥到极致. 但它最早可以追溯到北美洲种植园的摘棉花工. 核心也就是那一套 “你今天摘不够这个数 挨鞭子 你明天摘够了, 那么意味着你还有更高的极限 后天加量 你完不成 继续挨鞭子”.

你要知道这个东西被发明出来, 就是专门针对操作员的. 这样的劳动会让一个人失去竞争力, 变成机械劳作的废物, 40 甚至 35 岁就被当做垃圾. 然后象征性的人文关怀一下就把他烧埋了.

但你直觉寻思一下这种上上世纪的资本家祖传术对你说的那些人可能吗? 而且这还仅仅是劳资问题. 展开了说还有其他问题

海外一些顶尖个公司, 过的难受的时候裁高管薪酬, 开除外围文科员工那是非常凶的 , 但科研是从来都不敢怠慢. 两桶油靠康采恩有世界第一的营业额和利润。但它的实际科研投入连上面那些企业的零头都没有。我国大多数工业在这方面的表现极为糟糕 , 都是依靠被保护的市场 , 关系式的招标组成的卡特尔.

你跟我国那些台资老板和南方老板讲这个是讲不动的 . 基本都是被自己经商天赋自我感动的大师 . 地方政府眼里也只有土地财政和增值税. 劳动法? 那不就是一张纸? 惹急了直接把你 251 了你信吗?

缝来缝去只是为了配合宏大叙事骗人进厂. 但现实就是现实. 即便是大忽悠, 也不可能同时兼顾左右. 有些选择你做了就不要反过来问 XXXX 人怎么这样啊?

================================

顺带:

台积电给本科的工资四舍五入大概等于大陆芯片企业给博士的工资 (同级普遍是后者的 170%~240%)

台湾新竹的房价是上海房价的 X 分之一. 你猜这个 X 是多少.

你吼一声民族企业家人民富豪 , 可以 . 但你不能把打工人当弱智 .

知乎用户 绯流星 发表

不请自来,这是个教育公平的问题。

看到有其他答主发想法说,“出国留学造成人才损失” 又上了热榜,下面有人在嘲讽 “宏大叙事”。我有些不同看法。

具体到留学,做一个非常不符合现实的假设,假如每年投入的教育资源按照二八定律分两次,即 4% 的学生获得我国 64% 的教育资源,但是,在这 4% 的学生中教育资源近似平均分配。看比例似乎是个很极端的状态,实际上呢?我高考的时候我的同龄人是两千多万,4% 就接近 100 万人,注意这是每年 100 万人,“掐尖”?掐不起,这个数量除了本民族,其他人谁也接不住。

我经常把总设计师竖起一根手指,很平静的说 100 万人的那一幕,幻想成他访美会见卡特,回答对方可以移民 100 万人到美国的情景。总设计师先生的 “平静” 是极具张力的,因为纯粹的人数同样蕴含难以承受的力量。

所以,与其担心出国留学的那点人才损失,不如好好想想教育不公埋没了多少人才,前者还回来了很多,后者,就永远的消失了,甚至成为人口负担。

不公平是 “宏大叙事” 难以维系的原因之一,但也绝不会解体,将千万里外一个素未蒙面的人认同成一个“我们”,一个想象共同体,是一种非常有震撼力的力量。但不公平会毁灭这种认同。

知乎用户 辛载阳 发表

想起来之前被钱理群批判的隔壁的 “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再看看今天所谓的内卷,何尝不是一种悲哀—

所以,倒是有人没出国,留在国内建设祖国了—

比如,去教培机构重复自己人生前十八年的循环—

我没有说这样的选择应该被如何评价,也没有资格评价别人的选择,但是就像我知道我一个很优秀的师兄力学博士毕业后选择去做了 quant,我觉得很难过,为他难过,为生我们养我们的这个国度难过。

知乎用户 饿梨​ 发表

很多人对 “人才” 的概念是有误解的。

比如说,大部分网民会认为清北本科毕业生是人才、认为竞赛大佬是人才、认为具备某些 “特长” 的学生是人才。

我并不是说这些人就毫无才华,而是那样的层次顶多算是 “璞玉” 而非“美玉”。一个有才华的人要变成“能做出可见贡献的人”,其中鸿沟之大难以想象。

事实上,大部分清北毕业生最后也不过是个高级打工人或小老板而已。当你在谈论 “这个人是否有赴美不归的自由” 时,你的讨论对象肯定不能仅仅是那些外企中层的 Jason 和 Lisa 们这个级别吧?

如果一个所谓 “人才” 的赴美不归行为能让我产生反感,那他至少得满足这两个条件:

一,他的学习及成长过程额外耗费了较多国内资源;二,他在专业领域有或很可能有巨大贡献,且这些贡献具备较高的不可复制 / 替代性。

只有这样,我才会发自内心地产生 “我靠,咱未来的国之重器竟然逃了!” 的感受。

我也不喜欢 “把青春奉献给异国他乡” 的人生规划,但毕竟大家都有选择的自由。更何况,在真正会被需要的人才面前,大部分高材生都普通到不值一提。

知乎用户 明月婵娟 发表

如果是公费的,先把国家的培养费还了。如果是自费的话,这是人家的自由。

如果感到遗憾,那就好好建设中国。中国崛起了,机会多了,回来的人会多一些,但不会都回来的,人口流动是正常现象。

生气就不必了,人各有志。

就像很多偏远地区的高材生考上北上广,留在那里。你不能强求他必须回去建设家乡。

知乎用户 热爱护肤的刘博士​ 发表

说下我们班的情况,科大生物系 99 级,一百多人,大概 2/3 有过留学经历(博士 / 博士后),现在大概有一半在国外,有四五个在美国高校 / 研究所当 PI(City of Hope 癌症研究所,纽约州立大学布法罗分校,匹兹堡大学,Drexel 大学等),还有一些在学校 / 研究所 / 药厂 / 生物技术公司从事研究 / 研发工作,还有很多转行去做其他的,这个没办法,二十一世纪科学的特点就是各行各业都有生物专业的学生……

回国的同学有去北大,上海交大,浙江大学,中山大学,武汉大学,中科院做教授的,我属于比较另类的,没有走学术 / 技术路线,自己创业了。

美国 / 欧洲的生活比较稳定,社会整体生活水平高,哪怕在那边做个普通岗位,也能过上稳定舒适的生活,人性都是趋利避害的,所以很多人会选择留在国外。

相对国外,国内能提供更宽广的发展空间,但是竞争压力也大,在北京、杭州的同学,夫妻俩的薪资待遇都还可以,他们也觉得买房 / 租房压力很大。

而随着国内经济进一步发展,能给人才提供更好的环境与平台,不甘于平淡想要博一把的人还是愿意回国发展的,毕竟这在中国历史上也是千载难逢的机遇期。

知乎用户 奶包的大叔 发表

如果不是因为国务院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 2015 年 2 号文,可能一大波出国人员都不会为人所知。

2015 年 6 月,《陕西日报》刊登了西北政法大学、西安工程大学的辞退公告。两所高校确认辞退的均为长期在编不在岗的教职工,其中多数人离岗超过十年,包括出国逾期不归的情况。

一个月之后,国内某科研单位在全国性日报刊登了一则《出国逾期不归按自动离职处理》的公告。公告表示,该科研机构赵某等 40 余人因自费出国留学、探亲及移居国外定居等原因逾期不归,并长期不与单位联系,故根据国家与单位相关政策,对这些人按自动离职处理:“在公告发布一个月内,上述人员应主动与单位人事部门联系,办理档案转递手续。”

据不完全统计,2005~2015 年,国内至少有几十家科研单位、高校、医院、机关以发公告的形式,对出国逾期不归人员进行辞退或按自动离职处理。尤其是在国务院 2015 年 2 号文发布之后,不仅这波人员清退潮达到了高潮,而且还暴露了一大波出国逾期不归的高校和科研机构人员。

用中西部某高校人事处处长的话说就是,该校编制内教师出国时间最长的已有 27 年,“走的时候都是高端人才”。该校出国逾期不归人员超过半数都滞留在美国,“出去这么久,很多人在国外混得不错,拿了绿卡,也不在乎国内的编制。”

用国内某知名科研单位人事处处长的话说则是,有的单位 3 年前就刊发了公告,但至今无一人主动与原单位联系,“其实我们也知道,99% 是不会回来的。他们大多去的是美国、加拿大和西欧国家。当年出国的人,现在很多在国外相关科研领域已具有相当的成就。”

在该人事处处长和本单位在海外的人员接触过之后,他发现,“他们出去的时候,也是为了追求更好的科研环境,当时国内很多领域的研究是有断层的,出去才能得到专业指导,当时出去的都是精英。” 但时间一长,这些精英就拒不接听单位的电话,或者找些理由搪塞;有的是迫于家人的压力留在国外,有的是自己在海外有更好的发展,有的与原单位关系闹僵后更不愿回来。


目前,包括清华北大在内的国内顶级高校最优秀的学生在选择赴美国留学读博之后,最终回国的还不足 10%。而人民大学知名网红教授金灿荣更是曾引用过一份统计数据称:在美国硅谷工作的华人科学家就达到了 2 万人。

另一个最新的数据则是:根据 CCTV 的报道,尽管美国疫情 “非常严重”,但 2021 年留学申请人数却依然暴涨。尤其是国内申请美国学校的中国学生人数,已经达到疫情发生前的水平,甚至,申请美国名校的中国学生人数还猛增了 60%。例如,国内 2021 年申请哈佛、麻省理工、耶鲁的人数比 2020 年分别暴涨了 57%、62%、38%。

值得指出的是,与出国留学仅仅只是为了 “镀金” 的普通留学生不同的是,这些申请顶级名校的留学生基本上都是高端人才,除了深圳、杭州街道办的高薪福利待遇之外,是很难被吸引回国的。

而这也引申出了另一个核心问题:如果国内能够吸引高端人才的只有公务员和金融职位,那么又会有多少海外留学人才会回国发展高科技产业呢?

一个最现实的例子是,如今,一方面就连国内广大瓜众都知道材料领域是国防军事、航空航天、半导体芯片等关键领域里的核心科技,也是美欧日对国内 “卡脖子” 的核心问题;另一方面,对于国内广大高校学子来说,材料领域却成为了劝退专业。

而在全球材料科学家 Top 100 的排名名单中,共有 15 位华人。其中,除了毕业于兰州大学的孟祥敏(排名第 99 位)在中科院理化所担任研究员、毕业于中科大的万梅香在中科院化学研究所、黄喧益在台湾清华任教之外,其余 12 位华人全部都在美国。

以上。

知乎用户 sen2020 发表

回来去当漯河卷烟厂流水线上的工人?国内的高材生不就是这么用的么。

知乎用户 Tzar Xe 发表

回来做什么?中国政府什么时候也不鼓励留学生全部回国效力,为什么?

留在当地才能更好的对这些国家进行更全面的国情全景测绘,而有效的国庆测绘是情报工作的基础。留学生都回国了,谁留当地搞全景观察?一个人的视野是有限的,但是一百万人一千万人的视野那就完全不同了。如果北美有一千万大陆移民,每天出产一千万条针对美国的牢骚,依靠这些牢骚很快就能建立起一个相当全面而且具体的国情图景。这比什么金无怠之类的有效得多。

越高端的人才留美国,国情视角就越开阔。花教育这一点钱,养一个情报体系,还附带一批可用的高素质劳动力,横竖都血赚。

不要觉得情报就是 007,大部分情报工作就是枯燥的日常:日复一日的搜集、整理、分析公开材料。少一大堆留在当地的留学生,就是少一大堆信息源。情报的价值是以外币计算的,但是这些信息源的培养成本是本币计算的,根本就不亏。

知乎用户 枕水 发表

看到一个回答深有感触。

美国之于中国,就犹如北京之于河北,留学生之于归国学生,就犹如杨振宁陈省身之于钱学森邓稼先。

为什么这么说呢?借用温铁军一个说法,国内这些一线城市,发展是靠掐韭菜尖的方式。

什么叫掐韭菜尖?就是没完成教育,只消耗教育资源不能形成生产力的小孩不要(比如非本地户口要回原籍参加高考),只消耗社会资源不能贡献生产力的退休老人不要(比如养老金从户口所在地出)。一线城市只欢迎那些 20 岁到 35 岁之间的,只会干活,不会生病消耗社保资金的年轻人。(一般大部分年轻人生病都是在 35 岁之后)

一线城市为了吸引这些年轻人,当然也是下足了血本,给政策给补贴,年轻人也觉得在大城市里如鱼得水,能够实现自身价值,工资比家乡那些个小县城高多了,还能扩展见识。

但是等这些年轻人变成老人了,就会发现一线城市开始越来越不欢迎他们了,首先没工作是最大问题,然后在这里又举目无亲,房子也买不起,于是很多人只能回家养老。只有最顶尖的那一批年轻人能在残酷的竞争中免于淘汰,成为一线城市的新本地人。

国内这些一线城市采取的策略实际上跟美国的策略是一样的,美国的白人老龄化严重,但是全美的人口结构是非常年轻的(这是十几年前的数据了,现在的数据我不了解)。因为美国是个移民国家,全球的年轻人都能很容易的通过合法的非法的渠道进入美国,美国还有一句话,说美国是年轻人的天堂,老年人的坟墓,你作为能够贡献大量财富而消耗极少的年轻人去美国留学,那美国是欢迎的,给你钱给你福利让你感到各方面都比国内要舒心,但是一旦你变成老人,那在美国的生活是相当凄惨的。比如有部拿了奥斯卡的美国片子叫《老无所依》讲的是一个杀手的故事,但实际上也侧面描写了美国老人的生活。

那么对于这些年轻的留学生来说,他们能采取的最佳策略是什么呢?钱学森模式肯定不如杨振宁模式,可以说杨振宁、陈省身这种模式是最优策略,没有之一。就是趁年轻去美国把自己一生中最黄金的时间贡献给美国,然后等老了干不动了回家享受第二波。这个策略未必是他们一开始就想好的,但这个世界就是会潜移默化的让他们自动去选择这个模式。

这个杨振宁陈省身模式也同样是国内这些去一线城市的年轻人的选择,年轻人把一生中最美好的人生贡献给北京上海这些一线大城市,等年老了,加班加不过年轻人了,又买不起房,在大城市混不下去了。就回原籍,靠着自己在大城市打拼的那点积蓄,仗着十八线小县城消费低,随便买个房毫无压力,晚年生活会过得相当滋润。

你说这公平吗?那肯定不公平,你说这些年轻人真的愿意这么做?也未必。毕竟老家没有那么多就业机会,犹如中国的实验室不如美国的实验室多一样。但凡有的选,哪怕工资低一些,年轻人还是愿意在原籍工作的。问题是没得选。

反过来说,这些年轻人呆在原籍肯定是毫无前途的,不是说人不行,而是这个平台不行,谁都不是生下来就能力多高的,能力需要在更高级的平台上才能磨练出来,杨振宁陈省身之所以厉害也是因为在美国留学。有更大的世界让他们去探索。如果让他们呆在国内也根本不可能做出那么大的成就。这是个双输的策略。

所以中国为什么要拼命给钱学森邓稼先这些人这么多的荣誉,因为这是中国能做出的最大的补偿了,双方都很清楚这个补偿肯定是不够的,这就是个简单机会成本的问题,一个国家给的两弹元勋的荣誉和全人类都认可的,推动全人类文明进步的荣誉相比,还是太轻了。但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

那你说这些年轻人的老家欢迎这些变老之后的年轻人吗?那肯定也欢迎的,就像中国同样也巴不得杨振宁陈省身在国内安度晚年一样,毕竟回来的这些老人兜里有钱,那怕他们已经是被一线城市压榨过一遍之后吐出来的渣滓,那也比本地人的消费能力、以及各方面的素质都要高的多了。现在国内好多二三线的房价也开始涨的很厉害,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这些在一线城市打拼过的老人们开始回到原籍买房了。陈省身回国后带动了中国的数学领域的发展也是不争的事实。总之就是一句话,形势比人强,大家心态要放平。

知乎用户 硅谷 IT 胖子 发表

陈章良先生 26 岁博士毕业就回国了,留下了著名的 21 世纪是生物的世纪(2021 年看,没说错)

施一公院士移民多年拿到美国国籍后 40 岁时回国了,十多年后成了亿万富翁

杨振宁老先生 79 岁才申请中国绿卡回国,留下了无数佳话

他们走过的道路,值得让后人参考下时间线

那些 “寄予厚望的某些高材生”,现在最多才三四十岁,着什么急啊

知乎用户 小舜利 发表

因为他们不想做 “不惜一切代价 XX” 中的代价。

大部分美国名校的中国留学生,综合财力和智力,在国内同龄人中属于挺优秀的。美高美本出来的,且不说学习成绩怎么样,越早出来的家里经济实力越强,这是一条客观规律;

至于博士能来美国深造的,且不说家里有没有钱,学习能力和智力也不用多说,那都是经过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双重教育体系的层层删选的。

所以明白了这一点就知道:当一个在国内相对优秀的群体毕业后大面积留国外,而不是回国发展,背后一定是有深层次的原因的。说到底,无非就是这个经济实力、个人能力、思维视野不错的群体发现,留在国外,更有可能过上所谓的 “幸福生活”——

无非就是赚钱多、不用加班、买房便宜、空气好、买车便宜、上学看病便宜等等生活中非常现实,但是又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个人生活质量的因素罢了。

有人可能会问,留学生每年不是有很多人回国工作的吗?留学生不是有很多人看不上国外的吗?其实,第一个问题的真相恰恰是:大量美国留学生之所以回国,主要原因并不是国内的工作有多好,而是因为毕业找不到工作 / 抽不到工签 / 移民政策不友好,迫于无奈才回来报效祖国。

至于第二个问题,说得再直白一点,的确有一部分留学生看不上美国英国这样的发达国家,但问题是这些人中的大部分,在国内都属于既得利益者。比如是富二代有家里的公司需要继承,在北上广一线城市有几十套房子,回国能找到年薪百万甚至更高的工作,回国创业目标是挣一个小目标出来的……

这些人至少有一个基本的共同点,那就是在一线城市有房,所以他们并不觉得国内的生活压力有多大,不信你去问问那些在二三线城市的留学生,很多人之所以不回国,最主要的因素就是家乡没有好工作,同时在北上广短期又买不起房子。而在国外呆着呢,毕业就能拿到年薪接近 50 万人民币的薪水,房价又友好太多,国内国外怎么选择,自然是显而易见的了。

我以前跟美本美研的朋友们讨论过,得出过一个共同的结论:**如果回国能稳定每年挣到 200 万人民币以上,同时不需要 996,那么回国显然是值得的。**放弃国外朝九晚五的高薪工作、一年几十天带薪年假、便宜的衣食住行,完全不在话下,因为只要在国内好好奋斗,这些东西 sooner or later 都是顺理成章的。

但,如果是回国 996,一年只能赚小于一百万,家里也不能帮助买房,那显然更应该留在国外接受资本主义的毒打。毕竟在国外当个普通人,不用修福报,综合生活质量杠杠的。至于所谓的什么宏大叙事,还是留给国内更优秀的同胞去建设社会主义,我们这种没什么能力的就不要再帮倒忙,增加国内的内卷,反而给国家添乱了。

说到底,在市场化经济普遍的今天,人才的自由流动是趋向经济发达、生活下限高、生活质量高的地方。爱国情怀固然很重要,但指望让高素质人才饿肚子为国争光,几十年如一日苦干没有获得应有的回报和待遇,在过去或许还行得通,但在现在基本上是无稽之谈。

一个朴素的道理就是:指望别人努力卖命,钱又给的不够,人又不是傻子,当然不乐意了。


留学类精华回答:

[美国人心目中的美国大学排名是怎样的?2292 赞同 · 168 评论回答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0640985/answer/536602194)

知乎用户 老杨叔聊志愿填报​​ 发表

你以为她们归来吃瓜群众和媒体就能饶了她们?

做了公务员、老师——为什么不做科研?浪费北大的培养——我 TM 文科生做什么科研——我不管,你不做科研我就得喷。

去了互联网、金融行业——没有情怀,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买不起房——学历不等于能力,清北废物。

没啥成就——可能是北京考上的,600 分就能读。

瞅见没有,清北是原罪,干啥都被喷,啥美国中国的,喷就完了。

什么情况下不被喷?患病还在上班,年薪十万,军工企业,临死捐一百万。嘴上夸赞但心里暗喜,清北也混这个样子,跟我高中毕业差不多,终于心理平衡了。

知乎用户 喵喵不理你 发表

如果不是一开始就规划好,否则超过一定年龄,都很难再回来了。

因为大多数人都是普通人,顶尖人才想去哪去哪,去哪都受欢迎。

但是普通人有普通人的无奈,能力普通,就意味着要攀大腿,要借助环境和资源,当在某个地方深耕足够长的时间后,再回国另起炉灶,基本是不可能的。

不要说清北就个个都是顶尖人才,其实不是,最终大多数还是普通人。其他学校更别说了,普通的不能再普通。

也不用国内外这种差距举例子,一个人去北上广打拼,肉身当然可以立刻回到小县城,但是回去了怎么办?都想过吗?

知乎用户 小泽马大哈 发表

无所谓,如果把他们之中的大多数强行拽回来,除了增加国内失业率之外,情况不会有太多变化。

知乎用户 黄昏饮马 发表

小了,题主格局小了。

[

支持留学,鼓励回国,来去自由

黄昏饮马的视频

 · 1458 播放

](https://www.zhihu.com/zvideo/1365931178395054080)


当年我脱产去读硕士,有一回单位大 boss 去学校访问,顺便设宴接见我们。

席间,boss 说了这么一番话,大概是这样的:

“家里有常委说我任期放出来读书的人有点多了。
也确实有人读书时还拿着单位的工资,毕业就调离,甚至还有出国的。
依我看,愿意出来读书总是求上进的,是好事。
能回去,当然最好;
不回去调到别的单位,能给别的单位做更大贡献;
离开体制,也算是给国家做贡献;
即使最后到了国外,也能给人类做贡献嘛!

当时听完,感慨万千啊!

我深知在一个对外称自己高科技行业,对内宣扬 “大专生就够用” 的行业,能出来读研是多么不易,要跨过多少障碍。


题主的疑惑,当然能够理解。

但即使是公费留学,逾期不归国的,国家也只是收取违约金而已,并不限制留学生的人身自由。

可以说,做出改革开放,打开国门这一决定,必然考虑到了人才的外流。

但历史教育我们闭关锁国死路一条,只有开放,主动拥抱竞争,才能突破闭门造车的窘境。

出去的人多了,总会有人回来;

即便当时不回来,过几年,十几年,也还有可能回来。

即便终身不回来,能够在更高的平台上实现他们的人生价值,对个人,对世界也是一种善举。

至于不仅不回来,还甘当带路党、恨国党的货,不在本答案讨论之列。


事实上,大多数公派留学生都回来了。

以 1978 年开放后首批 52 名留学生为例,50 名都回来了(一说是 52 人全部归国)。其中 17 人后来成为两院院士,钟南山就是典型代表。

当然自费留学生的回国比例没有那么高,1978 年中国出国留学人员全部有 860 人,学成回国留学生 248 人,回国率 28.8%。

但这一比例后来也是逐年增加的。

近两年的数量已经达到了 80% 左右。

国家间竞争,归根结底还是对人才的竞争。

除了拥有坚定家国情怀的那部分留学生,其他人还是考虑自身发展利益多一些,当然,这是很正常的想法。毕竟人非圣贤,咱们设身处地的想想,或许我们也会做出一样的选择。

比如

@鼎天立地

在清华学习材料专业和在帝国理工学习材料专业,都是一模一样的世界公开的知识点,两边学生智力和本科教学内容相差无几。但是前者被人称为劝退专业,后者却没有这种说法。
因为 IC 材料系学生毕业后就会被塞进劳斯莱斯公司或者罗罗航发车间实习,入职后拿到 4 万多英镑(折合人民币 40 万)的起始年薪。而中国没有这样的公司供清华学生入职。

要想在科技产业施展才华,软硬件平台是基础。一个仅仅是学习了几年理论知识的留学生,不在产业环境里积累经验,不用几年,学业就荒废了。

像这样的人才,带着产业经验,晚几年回来,才真正有用。

当然,国家每年在各种掐脖子的领域巨量的投资,就是在搭建行业基础。

曾经留在海外就业的人员也就有了回流的可能。

相信随着祖国的发展,就业创业环境的改善,国内对人才的吸引力不断提高,选择归来的人也就多了。

知乎用户 physixfan​ 发表

可能有些朋友认为清北毕业的人都能一毕业就创造出一个新东西做大一块新蛋糕。实际情况远远不是这样。

真有这种能力的人,其实很多真的已经选择回国创业或者当教授了。毕竟对他们来说国内的天花板无上限这一点太有吸引力了。

其余的大部分人,其实也和大家一样就是打工混口饭吃的,基本上都是靠成熟公司的成熟平台才能在一个小的方面做一点微小的贡献,离了平台啥都不是。

很多人抱怨国内 996 所以不敢回国其实也就是这么个理,如果真是有可以开创一片天地的能力,早就回国创业当资本家了,哪会觉得 996 是缺点。

国内现在的状况是,好的职位极其稀缺,而人才一点都不稀缺。所以这些能留在国外的做题家不去回国挤占一个好坑位,其实对大家都好,可以降低国内的内卷程度。

如果这些留在国外的做题家能在国外躺平摸鱼,那就更好了。消耗欧美的资源,顺手薅一薅资本主义羊毛(不知道怎么薅的可以 Google 一下 “美国信用卡指南”),对中国也算是利好吧。

如果这些留在国外的做题家能再把薅到的钱用来投资中国,那就更好了。我反正一直在带头号召美帝有点闲钱的人投资中国,包括 A 股和中概股。我自己也是如此实践的,在我所有的资产里大约始终保持 1/4~1/3 左右的中国公司。我自己尤其喜欢在 A 股跌的不成样子、所有人都觉得 A 股是坑钱的地方的时期出手为国护盘。希望以我微不足道的影响力能在国外忽悠到更多的资金来投资 A 股吧…

当然现在我的资金还是太少… 如果能再多几个数量级,我肯定也会成立风险投资基金去投资中国的创业公司;如果再多两个数量级的话估计还会在国内建实验室支持基础研究。不过估计我自己这辈子是不指望了… 总之这些才是中国真正缺的东西,而不是一个跑回去挤占其他人岗位的年轻打工人。

知乎用户 非凡 发表

天要下雨,娘要嫁人。

这里面的 “娘” 字,一说是老娘,寡妇,一说是姑娘。

不管她是谁,总之承袭雨露乃人之天性,嫁人之心是谁也拦不住的。

才女也罢,俗粉也好,例如某位大网红不也是出走美国不归吗?

女大不中留,留来留去留成仇。

还不如走了好。

在座看官,有的人家里就有闺女,掌上明珠,爱若珍宝,最后还不是要眼睁睁看着她嫁人。

一个八竿子打不到的臭小子当着你的面就给抢走了。

这是一个人的命运,到了年龄,由不得你。

家国天下,怎么可以去指望所有人?

正所谓家贫思孝子,国破盼忠臣。

孝子、忠臣可遇而不可求。更何况一个弱女子?

只要她在异国他乡能找到一个安身立命之处,也不枉费了心血。

清北毕业又如何?

这是她应受的教育,就此要一个回报,这也太小心眼了。

而现在的中国,扶贫攻坚战已然取得了成果,国运昌隆,要不了那么多的忠臣。

多一些人出去走走看看,工作生活在外国,并不算是坏事。

绝大多数的人最基本的良心还是有的,一昧讨好外国人,仇恨祖国的,总的来说并不是多数。

心放宽一点,自信从容,海纳百川,方能成就壮美。

知乎用户 Cynthia Li 发表

能回来名利双收报效祖国的,肯定都回来了。

国外条件比国内好的,就看发展了,哪里发展好就留哪里。但是,人情社会自有国情在此。

国内条件比国外好的,你以为回来能抢得到这种岗位?

清华北大有什么了不起的,博士有什么了不起的,你以为自己是高材生,都是书呆子。这种话相当有市场。

最后,祖国真的不缺人。缺的人基本都能挖回来。

知乎用户 acor​ 发表

这个提问本身就很有问题。“寄予厚望”,被谁寄予厚望?被国家寄予厚望?如果真是这样也不会出现体制内单位先拼关系,985 毕业生只能抢着去烟草的流水线的情况了。去体制外单位?麻烦先把每天 8 小时工作制落实了,保证这些人才身心健康再 “寄予厚望” 吧。被家人寄予厚望?抱歉他们的家人和你的家人一样,首先希望的是生活安定富足。

如果你认为国家缺了你不转了,再说什么寄予厚望之类的话吧,人家清北的很多毕业生并没有认为自己是国家不可替代的人才,他们不偷不抢,不坑不骗,就是想靠自己的努力争取自己想要的生活而已,提问者有什么权利议论人家的选择?可能你愤恨的不是人家的离去,而是自己的无能吧。题主这样的人越多,选择离开的人就会越多。

知乎用户 Vincent Miniz​​ 发表

我在剑桥读博的四年,感觉是被全世界宠着,拿着英国政府的奖学金,用着世界上最好的设备,接受着世界上最有名的教授的指导,做着世界上最有趣的课题,学校和书院更是从始至终无微不至地提供着生活和学习上的关怀和帮助。然而在这个过程中,从来没有一个机构或者个人,给我灌输过享受了这些待遇就要对这个国家做出相应的贡献的理念,甚至在我快毕业时表达出想回中国发展的想法时,学校还专门开了个辅导班给我们传授在中国高校和企业发展的攻略。剑桥从来没有说要拿它的名校资源跟学生交换什么,它就是在默默地为全世界培养优秀的人才,它永远维护者学生个人的利益,甚至会为了自己的学生去对抗本国的政府。因此我知道,今后不论我在哪个国家生活,做出了多大的成就,坐上了多高的位置,赚取了多少财富,我这辈子最钟意的,永远是剑桥博士这个身份,而不出意外地,我在未来一定会把自己的一部分财富,回馈给剑桥。

清华、北大这样的大学在办学理念上是要对标常青藤这样的世界名校的,那么他们的格局就不可能仅仅局限在你们所希望的 “吃我的,用我的,就要给我办事” 上,没有为全世界培养优秀人才的格局和胸怀,那最终也只能沦为小家子气的地区性高校。所以,你们看到的是清华北大的学生留美不回,而实际上这才是践行 “科学无国界” 和“来去自由”的名校理念。

科学本就不该有国界,而大学,作为科学最重要的载体,更应该远离那些狭隘的主义,为人类的认知贡献力量。

至于问出这种问题的网友,想要留下人才非常容易,用你的社会氛围和人才政策去吸引别人,而不是像个控制欲极强的家长,除了道德绑架啥都不行,整天就只会叫嚣:远嫁就是不孝。

知乎用户 Kj.L​ 发表

这么和你们说吧,我是一名北大的大二学生,而我在高中时期就确定了美国读研和工作的目标。能上北大是我自己多年辛苦的结晶,现在一些门外汉却唯独要求所谓清北毕业生留在中国工作。但我想,我以及大多数清北的学生,在高中与高考或者竞赛拼搏时,支撑他们走下去的是自己的似锦前程和对学科的热爱,而不是你们所想的两个字 “祖国 “(当然我是竞赛生,某种程度上高考压力小的多,但本文不提。)在北大数学物理等理工课程本科生出国读研基本都在 4 成以上,而原因就在很多领域的世界顶尖教授绝大部分都在欧美的大学,而出去的人会和我们说那里的大学有着更自由更纯粹的学术氛围(最起码不学政治) 常青藤联盟在你临近毕业时,也会帮助你找到一份薪水对于国内毕业生来说不可能达到的工作,那么你留还是回?

比如,你是学药学的,那么在美国你可以进入一家世界级科研药企,注意全球前十的药企一半在美国一半在欧洲,有着千万美元的研发经费,如果你回国,那么你会发现国内药企几乎都以生产和销售为主,进行的自主药物研发项目极少,你面临的将是自己所学无施展之地和伴随而来的无法相比的薪酬,那么你留还是回?对于本质上来讲山寨大于自主创新的民族意识,投资者根本没有勇气拿出巨额资金去研发未知药物。

关于创新意识,举个例子,就说动画片,欧美创造了米老鼠,寻梦环游记,驯龙高手等很多系列,即便是一个漫威里面的设定也数不胜数,而中国拍完孙悟空拍哪吒,一个孙悟空不知道拍了几百部了还一代跟着一代,老祖宗留下来的都烂在手心里了,而这就是意识问题,因为大家喜欢孙悟空,所以认为拍了不会赔,进而疲于寻找新的角色,设定,和世界观,自然逐渐失去创新意识和能力。

当然一些领域国内创新已经发力明显,但其全面性仍远远不够,国内甚至提供不了优良科研平台的情况下即便回来又有何意义?

仔细观察国内知名企业,其中真正的科技型企业少之又少,对科研人才的需求同样远远低于欧美国家,腾讯、字节跳动、阿里等公司对营销的强调已经超过了对科技本身的强调,那么科研人才得到的重视也就无法和真正依靠科技革新创造利润的微软,Johnson & Johnson、Alphabet 相比,这实际上就是公司底蕴的差别。

另一方面,美国常青藤校毕业生平均年薪在清北毕业生国内就业平均年薪的 8 倍以上,在美国有着不被马赛克的电影,知识分子也有着社会真正的尊重,而中国网民一边要求科学家必须没有物质欲望必须只能穿几十块钱的衣服吃着粗茶淡饭一心科研一边骂着去外国的科学家,这不可悲吗?而外国科学人才拿高薪过好生活早已经是社会共识,不是每个人都是钱学森,相反的是我在求学过程中了解到更多的是现世物理第一人杨振宁,数学菲尔兹奖陶哲轩这样的人等等都留在美国。事实上我认识的一些学长去了之后除了回来赚点带课费其余都在美国稳定工作,我也和他们了解到欧美纯粹的学术氛围和在国内看起来不可实现的薪酬。

想要人才回来,该变的这个环境,不是大学生这个群体,人去更好的环境生存就是本能,再这样诋毁下去人才流失海外只能越来越普遍。中国有情怀,但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情怀,吸引人才回归甚至外国人才,学术环境的优化以及高质量岗位白才是唯一解,醒醒吧诸位网友!

最后声明,以上仅为我个人对于国内外就业环境的看法,不代表北大和任何北大学生。

知乎用户 「已注销」 发表

太同意高赞 “摸鱼的王同学” 说的了,现在急需的人才在华为,在台积电 / 中芯国际,在英伟达 / 英特尔,在宁德时代 / 比亚迪。梁孟松就是其中一位,他回国后,为内地的芯片制造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他的知识让内地少走很多弯路,他是真正的引进人才。

而现在大多数人,都不是无法替代的。假设有一个在伯克利 phd 留学,又有在 airbnb 工作经验的高材生,若回国,可能会挤掉一个国内学生的工作机会,也会拖家带口到一线城市,让一线城市房价变得更高。这样回来,会使国内更卷。而他在国外的话,不仅可以避免炒高国内的房价,也可以享受到工业国的优势,两全其美。

出国留学是要花钱的,大多数要自己出钱,读 phd 有奖学金,这样算是外国方面出钱。不管谁出钱,都应该试一下留在当地,不仅可能会获得更高的工资,更帮助国内一个找不到工作的学生多了一份工作,让国内的学生少卷一些。

总之,引进人才时,引进一些梁孟松这样的人才,直接把相关产业带飞,而不是引进一些卷怪来压缩国内学生的工作机会。

知乎用户 北航 V 发 发表

半夜刷到这个问题,我躺在床上失眠了。这不是我第一次看到这类问题,但我今天才发觉这问题很沉重。

半夜写的,并不通顺,个人表达能力也相当有限,大家将就着看吧,只希望你们能明白我的想法,并指正我的不足和错误。当然,喷我请随意。

我认为在一个相对和平稳定的时代,只要是一个正常(普通?)人,无论国内外,他们一生付出的努力,都是为了让 “自己”(指代一个范围,可大可小)过得更好。人是自私的,我并不认为这是种贬低,因为我们就是这样。我认为哪怕最无私的人,他们的心中也会有一个 “自己”,一个属于他们个人的 “自己”,他们对 “自己” 无私,而对于除 “自己” 以外的其他人或事物则是其他态度(自私?)。我觉得这很正常。

所以我也并不觉得这个问题当中有什么复杂的,让人难以捉摸的东西——当一个人心中只想着自己,那他有什么理由不为了自己的未来,选择到一个更适合自己发展的地方去? 而一个人除了想着自己,还装着自己的家庭,那他又怎么不会为自己的家庭考虑呢?我认为这并不是个复杂的问题。

但我发现很多人在解答过程中不但不去解决问题,而是制造新的问题。什么道德绑架,什么自由发展,什么家国天下…… 我认为它们之间并没有内在联系。

那些高材生要去国外发展就让他们去吧,他们自然有选择的权力,他们努力奋斗了小半辈子,有的就是为了让 “自己” 有更好的生活。而且现在出国并不代表以后不回来,就算以后不回来也是完全可以的(人是复杂多变的,虽然能在大数据下能分析预测人的行为,但具体到个人行为时,一切都是不可测的),更何况并不是所有的高材生都渴望 “到外面去”。留下来的人才是我们关注的重点,无论他们是不是高材生。

所以我认为我们应该明白一点,留住人才、吸引人才靠的不仅仅是外部的物质条件,更重要的是要在他们心中建立精神上的 “归属感”。而那些说着科学无国界的高材生,我只祝愿他们能在科学的道路上走得更远,个人发展也越来越好,这应该是他们最希望得到的祝福吧。

知乎用户 米小米 发表

这是我在两年前看到的,当然深感气愤,拍下来发了条朋友圈。

这是环球报的观点,不是某一家路边八卦新闻杂志。他们认为,科研工作者就应该拿十万的年薪,就应该做冷板凳,就应该接受比其他人更差的待遇还不能抱怨,就应该把自己的一生无偿奉献给国家社会和人民。先不要说别的,请每个人站在自己的角度想想,假如你花了将近 30 年时间,拿到了博士学位,这时候给你说,有个年薪十万在大山里的岗位,你愿不愿意去?注意哦,人家年薪十万招的可是 “青年才俊”,不是普通的搬砖工。

上面这篇文章说的很好,“既然选择了科研,没有舍弃就不会有收获”,可是舍弃的又是什么呢?中国自古以来的思想是 “学而优则仕”,现在虽然有点不一样,但不可否认的是,绝大多数人读书还是为了追求更好的生活,不管是“仕” 还是“利”,总要有个盼头吧。

据我所知,不管是在抗战时期,还是在条件极其艰苦的刚建国的时候,整个社会对于知识分子的尊重以及待遇还是非常好的,虽然那个时候整个社会的平均水平低,但是知识分子丝毫仍然有着不错的待遇,可以养活一家人,不会像现在这样在精神和物质上被双重忽视。固然有部分人做了子贡,但私以为,只有大多数人做子路,一个国家,一个社会才有前进的动力。更不用提回国以后面对无穷无尽写不完的申请,走不完的流程,知识分子给行政部门陪笑等等等等…

我对政治不感兴趣,我只想尽自己所学治病救人,哪里有这样的条件,我就去哪里。当然我还是爱国的,只要国内的条件不太差,我还是会考虑以后在国内发展。其实对于大多数人也是这样的,毕竟背井离乡远离自己的家人朋友不是容易的事情。

该思考的不在于为什么留不住人才,真正该思考讨论的是,为什么 “青年才俊” 的年薪只有十万。

子贡赎人: 鲁国有一道法律:如果鲁国人在外国见到同胞遭遇不幸,沦落为奴隶,只要能够把这些人赎回来帮助他们恢复自由,就可以从国家获得补偿和奖励。 孔子的学生子贡,把鲁国人从外国赎回来,但拒绝了国家的补偿。孔子说:“赐(端木赐,即子贡),你错了!向国家领取补偿金,不会损伤到你的品行;但不领取补偿金,鲁国就没有人再去赎回自己遇难的同胞了。” 子路救起一名溺水者,那人感谢他送了一头牛,子路收下了。孔子高兴地说:“鲁国人从此一定会勇于救落水者了。”

知乎用户 隐姓埋名​​ 发表

一般来说留学生可以分两大类,

一类是公派,一类是自费。

公派的一般访学结束了,都是要回去的,一般来说有两三年的冷冻期,就是你要回国呆着,不能再出来了。这其实是天经地义,合理的安排。人家给你出了资,你大约就要做点啥。人只要回来了,做点啥都是在建设组锅。

我认识好多这样的,最后事实上也都回国了。实在不愿意回去,把各种费用补上,就相当于是你自费留学了。但其实一般来说没人这样做,因为大多都是寒窗苦读的贫苦人,真的出不起这笔钱。能回去找份不错的工作,还能享受一定的社会地位,对于他们来说也算是值得了。

自费留学应该算是投资,教育方面的投资。

既然是投资,那就是讲收益的。

说白了,就一个字 ->

我们实在没必要参杂一些过多的特殊情感在里面。

我要回来你能给我把薪资✖️6,我也一样愿意回来,这其实和什么泯族大乂,热爱郭嘉都没什么关系,单纯就是想要利益最大化,投资回报高一点而已。咱也别扯什么生活成本收入比,股权收益,融资上市等等有的没的。都是成年人了,面对面,还是尽量坦诚些吧。要是真敢真金白银的给到手里,你看一众牛人回不回来。

毕竟雷风在他那个时代也是稀有到需要见报的角色。何况如今这个可能年轻人们都已经不知道他是谁的世界了,又有谁愿意不求回报呢?


这时候也许会有人要说了,现下留学生不是 80% 都回来了嘛?

其实聊这个没啥意思,基本就是老生常谈了。

对此,我只想说,发数据一定要发全,

断章取义,没有意义。

还是那句话,都是成年人了,面对面,还是尽量坦诚些吧。

就拿有些数据来说吧,大概就是每年有逾 80% 的留学生回国,于是怎么怎么样的。

不能否认这是真的。

但是,仔细捋捋这些数据背后的逻辑,真他们说的那个意思嘛?

完整的数据,应该是,每年赴美 30w 余人。申请 opt 的有 20w 人,能找到工作并抽签的又有好几万,结果能抽中的就一万多。

甚至还有许多去别的国家留学的的,人家要么干脆就不给你机会留下,要么收入比 zg 还低。

也就是说,实际上能走正规途径留下的就一万多人,回来的就算只有 80%,也说明有许多的人即便通过非正常的手段也坚决不回。事实上,就只有 5% 左右的幸运儿可以正经靠自己抽签留下。

知乎用户 Nintendoyes 发表

贵阳天眼一年税前给十万还觉得自己给多了,还要批评博士都没有为国家奉献的精神。

同样也在深山老林里,各位可知道洛斯阿拉莫斯的博后给多少钱么?

问这个问题的人当然不知道,他要是知道也不会问这个问题了。

而且我也很佩服这位提问者这么有为国奉献的精神,你要明白,那些在国外的人没回来你可能还能在自己的工作岗位喝口汤,那些人要是回来了你可能连 x 也吃不上。

知乎用户 大理想家​​ 发表

公司培养了你,你要离职老板说你不懂感恩,你说老板恶心;

怎么轮到其他人离职你就愤愤不平了呢,是因为屁股的位置变了吗?

知乎用户 染柒尘 发表

社会运转的自然规律。

而且好多在美国工作多年成为巨佬后回国的呢?

知乎用户 John.L 发表

这事情很简单。

现在不回来不代表将来不回来。

现在美国能接纳华人科研工作者,不代表将来美国能接纳华人科研工作者。

人在美国未必不能给中国做贡献,甚至更方便给中国做贡献。

目光要放长远。

知乎用户 举宝爱好者 发表

谁上学 都是为了自己好 活的舒服的

不是为了谁效力的

平时说说 逗逗你 这都是社交策略 没有人能为下一秒自己的行为做保证

而且出去过的好 这是清北学子到山东农民一致的认识

老百姓都是利益导向的 从来不存在理想主义

知乎用户 湖海散人​ 发表

这个回答下都是一堆小鼻子小眼睛的家伙啊。可见高等教育哪怕是北大清华一点都不提高人的格局和境界。

很多年前,中国的国家领袖再决定向美国派遣留学生的时候就有人问过他这个问题,他当时怎么回答的,大家可以去查。

另外,这个问题如果是 20 年前我上大学的时候根本就不会有人问。当时如果你有美国留学 offer。基本上随便把学校最漂亮的妹儿带着去美国。现在你试试?

很多人没搞明白自己是个啥啊,你就不是个啥啊,没有了你们这些人,中国也追的美国上气不接下气。不差你们几块肉。放心,我记得当年歼二零飞天时候,水木清华 BBS 上一堆留学生说怪话,意思是西工大的毕业生也有这个本事?我说明白点,真有,没有清华北大的,照样赢美国人,二十年看翻天覆地。

我认识不少清华北大的朋友,最近几年回国率明显的高了。我也欣喜这些孩子能够做出人生的抉择。其实这些人无论在哪里,他们吃的饭都很难彻底脱离开中国,总归要靠中国的。我只希望一条,不要像余茂春那样,吃中国饭砸中国锅。如果你非要那样也无所谓,中国人还怕你们几块臭肉吗?前进路上的绊脚石,砸碎它就是了!

知乎用户 呆丸南八兔 发表

钱不够;

没配套产业;

岗位压力大;

人事关系复杂。

老郭说了:

人叫人千声不语,货叫人点手自来。

你给人戴高帽也好,画大饼也罢,都不如钱多事少离家近来得有效。

过去我们穷,没有条件给精英好的待遇。

你看现在,华为钱管够,996 就能招到人。

有朝一日中国的公司能够钱管够,规范 955,注重家庭工作的平衡,那别说中国人了,全球范围内的人才都是能招来的。

当然,要做到这点,需要产业链升级,需要利润率上去。

这也是未来中国 15 年的发展方向。

知乎用户 汪萌 发表

中国的利益范围不局限于中国的行政辖区,未来更是如此。

过去高华太多是过去的事情,现在情况已经变了,因为走美国道路已经不再被公认是一种可能合理的选择,所以无需过度担心。最坏不过打打舆论战(你真的觉得许可馨能改变任何一个人的立场?),我方自有海量 xfh 对冲,双方的议程设置能力在缠斗中同归于尽,除了感恩还能说什么。。。

美国若能和平投共,自有百万斡旋家带路,岂不美哉。。。

觉得不可想象?想一下学术界。中国试图获取对人类文明现代科学传统的宣称,并不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

除非打总体战。真打了怎么办?那就是代价呗,这也没什么,“必败的常规战争也是有其价值的,因为可以作为风险生成器”。。。

也算填战壕了。。。

知乎用户 Sarah 发表

估计有人完全不在乎是否报效祖国。

但我觉得很多人其实也是想报效祖国的。

或者也不要用报效祖国这么高大上的词。就是希望自己做的事情能对大家有一些益处。

作为一个做科研的人,当我看到所谓图片误用的结论时候,我无语了。

图片误用。

饶毅揭露,都能被压住。

当我看到陆医生诱导,甚至可以说诱骗病人家属去做疗效不明价格高昂的所谓 NKT 免疫治疗(他介绍病人去的机构到底有没有给病人做 NKT 免疫治疗,都很难讲。谁知道输的到底是什么?),化疗用药也很不规范,张煜医生揭露以后,国家卫健委组织的专家们认为治疗原则基本符合规范。

基本符合规范。什么是基本符合规范?多少百分比是基本?

我自问远远没到饶毅的水平。自问也远远不如张煜医生有勇气。

我并不是说国外就什么都干净。

我只能希望芯片的骗局不要再重演。

知乎用户 小贝老师​ 发表

优秀学子留学不归,清华北大总会站在风口浪尖之上。

清华大学与北京大学在中国可谓是 “如日中天”,两所高校掌握着中国教育的顶尖资源,强大的师资力量,海量的教育投入,优越的教育环境等等,这些都是其他高校所不能媲美的。

留学人员留学不归,一直是让大家忧心的一个话题。

根据统计,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的 2019 届本科毕业生当中,分别有 24.6%、30.01% 的人选择出国(境)留学,所占比例并不是很高。从留学目的地来看,美国依旧是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本科毕业生首选的留学目的地,其次是英国。

清华大学在前几年就业质量报告中显示,清华赴美的留学生中,毕业以后选择回国发展的只有 19%,其他的都选择留在了美国发展。

根据加州教育部门统计数据显示,从 1978 年到 2015 年,光加州硅谷就收割了将近 2 万名清华大学毕业生。

施一公是清华大学的本科毕业生,后来留学美国,他自述跟自己同届的很多清华学子都没有回国,至今依然留在美国发展。

面对如此现状,施一公教授曾公开表示:“我认为出了大问题”。为什么清华北大的留学生们有很多不愿意回国呢?施一公教授的看法是:安于享乐;他们贪图外国的高薪条件、科研环境、基础设备,想要直接享受发达国家带来的高福利,而不愿意回到尚处于发展中的祖国,为自己的祖国建设出力。

从目前的状况看,留学生确实是中国学生群体中的精英,他们经过国内严格的基础教育,又到国外学习高等教育,可以说身兼中西学术之精华。

但客观上,不可否认,美国给的待遇香啊!从现实利益考量:美国有众多富可敌国的大型企业,还有诸如哈佛,麻省理工,耶鲁,加州大学等世界级名校。只要是人才,知识和能力足够过硬,几乎都可以找到合适的工作,过上富足的生活。

而反观国内,待遇有点差强人意。国内环境相对艰苦,为高层次人才提供不了相对优厚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即使在北上广深,高昂的房价、稀缺的教育资源、快节奏和高压力的工作氛围,也让很多人才望而生畏。**再加上国内也存在某种程度上世俗社会和人情文化。

可是,中国毕竟是祖国,正因为她还在成长,也有很多不尽如意的地方,正因为如此,才需要你投身祖国,在服务国家的同时,成就自己。

近些年,中国经济、社会、文化取得长足发展,社会氛围也愈加开放和自由。我们希望自己国家培养的人才能够留在祖国。

我们也呼吁,国家能提高高层次留学人员的薪资福利待遇,强大其吸引力,更好地解决留学生的一系列问题,希望留学不归这一现象,能够得到尽快的解决。


文 / by 小贝老师,曾帝都十年券商、基金和 PE 从业。现认真做教育创业和金融投融资创业。

知乎用户 来生再见 发表

他们没有凝聚力,没有集体意识,没有拧成一股绳的赶紧,不属于 CFZ 的同胞,没有能和 FANFANFAN 一起捐款

他们不是中国人,不回来也罢!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怕被骂,暂时先匿名。

利益相关:美国高中在读,目前对未来不确定。

我以前都是比较坚定地想要毕业后回国的。但现在又有点不确定了。主要原因有三个。

  1. 先下大多数人的反留学生情绪
  2. 生活压力大
  3. 就业

第一个原因,就是现在网上大量的反留学生情绪。我记得我第一次有 “要不毕业了还是别回国了吧” 的想法的时候,是疫情刚开始那会儿,网上遍布的大量的 “千里投毒” 这样的言论。

当时我从美国飞回中国,然后在冷到让人打颤的一个中转的地方呆了五六个小时,然后坐了一两个小时的大巴车去密云进行隔离。从美国的机场直到到酒店这期间一直不吃不喝。说实话,密云的隔离环境不是很好,房间里有些虫子什么的,还有一次有个巨大的黄蜂飞了进来。

当然啦,说了这么多,我当时顶多就是和朋友吐槽一下,从来没有过抱怨。因为我知道国家给我们准备这些真的很不容易,我也是非常的感激工作人员们辛勤的付出。

但就在隔离的时候,我看到了大量的 “千里投毒” 这种言论,觉得真的很痛心。在美国的时候也有大量的亲朋好友为武汉捐款,捐口罩什么的。甚至有同学做了 PPT,呼吁美国的同学也来帮忙捐款支援武汉。当时我就是处于刚经历了这种疲惫的旅途,然后看到这种话语,觉得很难过,也消沉了一段时间。尽管后来这种声音被压了下去,可这件事情还是告诉我,反留学生的情绪还是在的(正如这个问题一样,啊哈哈哈哈)

第二个原因,生活压力。996 福报就不说了,购房压力也大啊。而且内卷真的太严重了。更何况假如我以后有了自己的小孩(虽然可能性不大),那他的压力也太大了吧….. 现在真的是从幼儿园开始卷….. 我真的不忍心让 ta 生活在这种环境中….

最后一个原因就是就业。我个人目前未来希望是从事心理学这个方向,这个专业在国内实在是不好找工作啊…….. 唉…….

希望我的回答可以解答题主的困惑。也希望各位不要骂我 wwwww 有什么问题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wwwwwww

知乎用户 江浩栾 发表

这是我去年写的一个回答,为什么会有人认为加入外国国籍就是不爱国?

为什么会有人认为加入外国国籍就是不爱国?33 赞同 · 6 评论回答

记得当时还写得挺嗨的,虽然明知这是某些人激化民族内部矛盾的阴谋,但是,有些人确实不是我们应该团结的对象,所以顺势批判一下也无伤大雅。

然而,这个问题就太离谱了:直接针对留学生群体,简直就是胡闹。

国家都在鼓励高材生走出去,你想怎么着?中国,不缺那么点人才,但是我们缺很多很多的技术。而要把一项核心技术带回来,只需要一个人就够了,并不需要都回来。而没有掌握核心技术的人才,其实回来也没什么用。没有那么多的 “炮灰”,哪能换来先进的知识?再说了,只要他们没有放弃中国国籍,他们就还是中国人,他们随时都有可能回来。即使是放弃了中国国籍的人,你也要看他是出于什么目的,别轻易给别人盖棺定论,人家还活着呢。

知乎用户 Bike 司机 发表

她们回来过,但是又走了,不知道您对她们寄予了什么厚望,在她们回来的时候您又对她们是如何重用的,现在走了不知是该评价她们还是他们?

如果说您不需要她们,那留着她们干什么?如果您没有能力对她们进行重用,那现在应该做的该是规劝有能力的人留住她们,而不是急着评价或声讨她们。

知乎用户 走地鸡​ 发表

因为没出国的就不被认为是高材生,出国又回国的被认为是待不下去,所以才造成了高材生都出国不归这种看法!

知乎用户 瓢虫 发表

我实在不懂这类问题。清北毕业生留在哪里,不是他们的合法选择么?对个体而言,什么奇葩的想象不到的选择都是可能发生的,但是对这么大的一个群体,又没有刀枪逼着,其选择一定是非常合理的

知乎用户 杜蛟寿 发表

我认为这些人的选择不合适,实在太让人失望了。

赴美卷 H1B 卷绿卡不累么?

要是去枫叶国早就入籍了不香么?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正儿八经高考进清北,就算是在北京高考进清北,也是很不容易的一件事,更不要说几个高考地狱省了。在见过凭着一张外国国籍靠着比北京高考还容易的试卷靠着比北京高考分数线还低的分数进入清北还有豪华宿舍高额奖学金领导带头跪着,难免会生出移民外国让孩子拿个外国籍的想法

知乎用户 东林侍读​​ 发表

因为知乎通行的价值观是:

我赞同大国崛起,但不能从我身上薅羊毛。

说到芯片被 “卡脖子”、075 下水、抗疫英雄、中印边境冲突…… 总之只要事关 “大国崛起”,知乎上都是掌声与眼泪齐飞、点赞共关注一色;

但如果自己(及子女等亲人)有在发达国家生存发展的能力和机会,那 TA 大概率还是会选择发达国家,理由包括 “发展空间大”“生存压力小” 等等等等不一而足;

TA 们同时会吐槽国内分配不公、内卷严重,最典型的当然是爽妹子获得超高片酬、互联网大厂各种 996;

所以 TA 们认为,国家要 “大国崛起”,应该向类似爽妹子这样的明星以及鹅厂这样的超级工厂薅羊毛;自己只是 “做题家”“打工人”,房贷车贷老婆孩子压力太大,所以选择留在发达国家绝非不爱国,只是个人迫于生存压力的理性的选择。

这个逻辑有错吗?

完全没有。

只是在执行上客观存在一些问题,最明显的就是:类似麻花藤、爽妹子这样的既得利益者,其经济社会地位远远超过我们;你有一头牛所以舍不得捐,那又凭什么认为他们愿意捐一个农场?

如果他们不愿意,那大概就只能采取各种手段强迫了;然而自诩的 “做题家”“打工人” 却不愿跟既得利益者发生直接冲突,相当一部分人如果受雇于鹅厂反而会沾沾自喜。

所谓 “秀才造反三年不成”,小资产阶级自带软弱性,除了偶尔通过键盘表达不满和热血,其自身并不会主动去改造社会,却一心想收获社会改造带来的红利。

想多了。


本回答大概率被骂,为保安全,贴几个其他同样可能被骂的、涉及知乎普遍价值观的回答以吸引火力。

从高分低能到小镇做题家,为什么要出现这些类似污名化那些寒门学子的词语?44 赞同 · 5 评论回答

老公副科级公务员,30 出头,分管的副处级领导不喜欢他,各种打压,怎么办?11 赞同 · 4 评论回答

有哪些细节让你觉得这个人很有教养?21 赞同 · 0 评论回答

女朋友说想让我给她买 24000 的化妆品,我拒绝了,有错么?我们都是普通家庭?1117 赞同 · 121 评论回答

知乎用户 博爱之城​ 发表

人家用行动践行了 “爱干干不干滚” 的社会格言嘛

知乎用户 王 Nathan​ 发表

有很多人已经很难回来了。

看了一下之前的回答,有调侃的、有讽刺的,但唯独没有讲出这群人的纠结和无奈。中国这几年的发展有目共睹,要说这些精英没有心动那是不可能的,但他们仍然没有回来,就说明这其中有其他的障碍,所以我们也许可以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个问题,这些人其实很多已经很难回来了。

一方面是职场上很难找到适合的职位。这些同学出国留学,毕业后进入海外职场工作,海外起步薪酬比国内高很多。医药领域为而言,同一初级职位价格差异能达到至少两倍,比如说统计分析师,硕士毕业,海外药企一般是 8-10 万美金起步,国内是 20-30 万人民币,这个时候如果回来就要大幅降薪,50% 的降,这个感觉一般人承受不了。工作 5 年之后回来面对的情况更加尴尬,这个时候能承载海外薪酬的职级都比较高,需要有很强的工作能力和人脉关系,这些都需要时间来经营。海归人才工作能力参差不齐,有很出色的,但也有在大公司体系里面混日子的。更致命的是人脉资源,他们哪有什么过硬的人脉圈,行业里面熟悉几个人?行业内部的信息和动向了解多少?两眼一抹黑,怎么干?哪里有招一个本土成长起来的划算,圈子里的人都熟,行业动态了解清楚,马上能上手出活。这还不算上工作习惯,海外相对分工明确,即使是企业中层年薪 20-30 万美金这种的,也可以正常上下班周末休息,回来的话 20-30 万美金的职位都是高层,996 都是轻松的,这么评估下来,还是留在外面吧。其实这样也有问题,长期来看很多人在海外企业工作的领域很窄,未来也被局限在这个小领域里面了。

第二点是家庭因素,30 岁之后考虑问题和以前会差异很大,特别是有了孩子之后,这个时候回国意味着整个家庭的变动。回国了,另一半的工作怎么办?孩子的学校怎么办?国际学校太贵,公立学校的教育和海外的教育差异很大,孩子不适应怎么办?内卷、竞争激烈的教育升学体系,孩子能承受的了吗?承受不了,考试成绩不佳,上不了好学校,孩子的未来怎么办?这些问题,都让很多想回来的人下不了决心回来。

最近几年国内发展迅速,房价也快速的上涨,这些海外的精英回来想找高薪的工作,这些工作主要集中在一线城市,但一线城市的物价,房价即使是他们也会望而却步。一回去就变成房奴,为一套房子拼尽心血,哪里有在地广人稀的海外住的舒服?想想这些,还是留在外面吧。

很多人就这样留在外面了,也错过了国内大发展的机会,尽管起步高但慢慢就会被国内的同学赶上甚至反超。也有不少人工作时间长之后角色固定,领域很窄,其实国内已经找不到对应的机会了。也谈不上什么人才流失,国内人才济济,根本不差这点人。

成年人的世界就是这样,想好自己想要的,权衡好利弊,然后过自己的生活,反正都是自己的选择。

知乎用户 玛莉蓓尔 发表

围观了一圈答案,感觉说的都太高端了,我来说点实话。

最现实的理由是:部分研究本来就只在国外才有平台做,国内没人知道你在干啥,自然也不觉得有用;而另一些研究即使在国内有平台做,不是海龟也没人把你当棵菜。

搜索一下各种招聘,海龟的待遇通常在土著之上。

那就大家争取海外镀金啰。镀着镀着有不少人就发现,咦,我是真金啊,或者至少我在这儿就是被当真金对待的啊,我跟真金们在一起挺开心啊,那我还回去被当个镀金的干嘛?

然后就不回来了。

就是这样。

题主大气点,打铁还需自身硬,想吸引真金也得给人家发光的平台,不要寄希望于道德绑架。什么叫道德绑架呢?就是你明明不爱人家,却要求人家爱你,这不可能的嘛。总有人喜欢拿钱学森之类的举例子,你也不看看钱学森当年什么待遇,当时咱国家虽然穷,但能给的确实都给了,那是真爱啊。就像穷小子追姑娘,赚三千给三千,这是真爱。那你要是赚三亿也只给三千,谁还陪你玩啊。至于美帝那样的,赚三亿给三亿,这个财大气粗咱暂时比不了就比不了,慢慢来呗。谁也不是圣人,都要吃饭穿衣养家糊口,干一辈子买不起一套房多伤不起,有的人不想过这样的生活,选择远走美帝,再正常不过。爱国又不能还房贷。

还有说别人精致利己主义的,这锅可背不起,大家都是想过个体面人的日子而已。什么叫精致利己主义?是开大奔进故宫了还是拍电影带资进组了?跟那些人比起来,就是牛津剑桥上过一遭,也可能只是贫穷科研狗,做着这些科研课题,头秃不说,搞不好就被危险气体爆炸啥的一波带走了,啥叫精致啊。

知乎用户 phk189 发表

教育部在对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第 5337 号建议的答复中指出,教育部坚持以 “支持留学、鼓励回国、来去自由、发挥作用” 新时代留学工作方针为指引,积极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

教育部都这么说,你说怎么看待?执行国家政策啊!“支持留学、鼓励回国、来去自由、发挥作用” 新时代留学工作方针!您看懂了吗!来去自由。

教育部如此说的,别的人不用怎么看!看国家政策就好!

知乎用户 Leo 说留学​ 发表

要不你把这个问题改成:

如何评价曾被寄予厚望的某些儿女,在家门口上完大学,去外地读研究生然后留在外地发展、结婚生子?

所以,背井离乡,所以就——“远嫁不孝”???

祖国是母亲,做父母的都盼着自己孩子有出息,孩子有发展,父母最开心~

如何评价?我想用一首歌来回答——《常回家看看》

········· 以下是歌词 ····················

找点空闲 找点时间

领着孩子 常回家看看

带上笑容 带上祝愿

陪同爱人 常回家看看

妈妈准备了一些唠叨

爸爸张罗了一桌好饭

生活的烦恼跟妈妈说说

工作的事情向爸爸谈谈

常回家看看 回家看看

哪怕给妈妈刷刷筷子洗洗碗

老人不图儿女为家做多大贡献呀

一辈子不容易就图个团团圆圆

常回家看看 回家看看

哪怕给爸爸捶捶后背揉揉肩

老人不图儿女为家做多大贡献呀

一辈子总操心就奔个平平安安

·········································

再说点我作为留学从业者真实感受,这么多年接触到的了留学生很多,形形色色的都有,说句留学生大多数都认同话 “出国的人最爱国”

有些担心真的是多余的~~~

孩子们心里的孝顺不需要天天挂在嘴边

就像,北漂,上漂的孩子们,难道天天打飞的回家,抱着爹妈说 “我爱你”?难道这才是孝顺???

至于一些 “美国空气都是香甜的” 这种论调的留学生,怎么评价?

崇洋媚外呗!祖国那么多孩子,总还是有不肖子孙的啊~

精致的利己主义的不孝,懒得理你

大逆不道,自会有其他的孩子清理门户,大义灭亲呗

以上~

知乎用户 鹏鹏​ 发表

全球化产业链分工正常现象。

20 世纪 80 年代里根撒切尔新自由主义改革,苏联解体冷战结束,全球化发展几十年,逐渐形成以下全球产业格局:

欧美日韩等发达国家普通工业制造业大面积海外转移,到了亚洲中国,印度,越南,北美洲墨西哥等地。发达国家本土产业空心化铁锈带。

现在美国负责高科技研发,德国法国日韩等负责高端制造业,中国负责大部分制造业重工业,印度越南墨西哥从事一些轻工业配套产业,俄罗斯有一部分重工军工业,亚非拉第三世界负责提供资源能源。总之大趋势是,研发在美国,制造在中国。

研发在美国,全球留学生科学家等人才往美国集中,包括中国,日韩,欧洲,印度,东南亚等。因为去美国就业机会多收入高;制造在中国,所以中国工人上岗发达国家工人下岗(当然是血汗工厂 996)。

等中国科研研产业发起来了,人才自然会留在中国。

知乎用户 黻藻 发表

国家留学基金委出钱的,把钱还了咱俩清,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人之常情,无可厚非。

人自费出国留学留美发展的,人自己自由,你干嘛逼人家回来?道德绑架?可不兴。

人赴美改国籍留美了,人建设自己的祖国,emmmm,不鼓励,但不反对,也是人自由。

但客观上说,人出国留学为了嘛?学习先进知识嘛,有一说一目前很多方面我们科技发展就是跟不上西方,咱得认。认了以后呢?发奋图强嘛

但现在情况啥样的。

我去日本大阪艺术学校,武藏野美术学校学动漫学数字游戏制作,哦我学成了,回来哪个公司能给的起相符我能力的报酬啊,你指望网易腾讯给?那人选米哈游选灯塔那些游戏公司,没问题吧?

我去苏黎世联邦理工,去麻省理工,去斯坦福学微电子,哦我学成了,回来哪个公司能给的起钱让我搞半导体啊?中兴?上海微电子?还是去那些垂垂老矣的夕阳红国企?拿着几千块钱的死工资天天听领导谈奉献谈理想?上海微电子的前车之鉴不够深刻吗?

插一句,不是我吹捧,但你至少在斯坦福麻省卡耐基学个计算机,学个通讯,华为中兴 ovm 至少要的起啊,给的起相符的报酬啊。其他很多东西国内给不起啊。

除了上述的工酬问题,房价又怎么样?深圳的地皮多少万一平?华为都往东莞搬了,这还不够警醒吗?

brain drain 不一定就是坏事。起码证明我们的教育是先进的,虽然产业链暂时跟不上,但我们可以让人才现先去国外先进的环境下学习,去积累经验和技术,等国内产业链有起色可以再想办法引进回来嘛。那引进这些同胞不比引进白皮黑皮阿三好?

不过招现在国内某些网名那个对留学生的仇视度,我要是留学生我也不回来。

就这样

知乎用户 Prince M4sato 发表

如何评价曾被寄予厚望的某些高材生,从清华北大毕业后,赴美留学发展不归?

各取所需罢了。

你说什么是高材生?- 是上了清北大学 - 就被成为高材生?

那么 <他她,们> 本来就在四大名校的本科 - 难道这些不是高材生?

那些人才 - 难道就不是我国以前一流培养的一流人才。

当然你所说的在顶尖企业当上高管 - 那么是人才。

企业供求的只是不过生活产品罢了。

从清华北大毕业后,赴美留学发展不归?

首先 - 我想确认一下 - 清北每年回归的人才 - 为什么跑了?

之前有一些大佬回归祖国 - 三年之后 - 跑到国外 - 什么原因?

清北毕业回归 - 担任什么职位?

副教授 - 还是直接正教授 - 还是讲师?

一个人能力达到院士水平 - 回来当讲师?还是副教授?

你不觉得浪费人才以及他的才华

毕业不回国 - 自有原因 - 如果你认为 - 只有寄予厚望的某些高材生 - 那么他的眼界和宽容度 - 这么小气。

绝不是清北大学 - 培养的出的国际一流人才。

什么是厚望 - 那不是厚望 - 失望罢了。

人才 - 流向国外 - 不会好好想一下 - 为什么留在国外。

我也好好明确一下 - 大学 - 只是培养人才 - 但这人才 - 是否是我国能否有机会用的人才。

这些全靠这些人意愿和情愿。

回不回国 - 那是他她们的自由。

看个人情愿 - 自愿。

我们都无权干涉。

就算没有 - 美国 - 那么英国 - 日本 - 德国 - 都有人才 - 往外留。

一个桶就这么大装了水 - 那么 - 满了 - 还是水会流出来。

那么我们要学会制造更多的桶和水 - 那么足够的桶了 - 那么水自然不会流了。

大海能有这么多水 - 那是大海承受更多的水。

之所以大海的水怎么流也流不出去。

一旦大海的水 - 流向陆地 - 那么这些水就死亡了。

但它的死亡是有价值的 - 因为它占领了陆地的资源 - 回馈给这些大海。

这是我的原创回答 - 谢谢 - 可参考。

我的回答一般人不会懂 - 但上到博士都会懂。

这是一个数学问题。

不过 - 谢谢题主 - 提了这问题 - 幸好 - 帮我解决了一个数学难题。

非常感谢哈。

知乎用户 blue 发表

丁真这种文盲都能被炒到这份上,大概也就知道对这些高材生重视程度了,让这些高材生汗颜不汗颜。前几天那个征婚的大拿能被嘲讽成普自信,国内高材生出路也就到这了。。。。

知乎用户 wwwt5856​ 发表

我现在不是很担心这个事情

要知道,在国外(特指欧美西方国家)生活对在中国长大的人来说是很不友好的。毕竟中国可以说是这个星球上与西方文化差异最大的国家!

相比世界其它国家,中国与西方历史上完全没有交集,属于完全不同的人种,讲着差异极大的语言(印欧语系 - 汉藏语系),用着差异极大的文字(字母文字 - 方块文字),文化和价值体系自成一体,长得也是毫无相似之处,偏偏近代还打开国门最晚,从未被西方深入殖民,西化程度最低。中国人与西方(欧美)的差异和隔阂,不仅比中东欧国家大得多,比中南美这种西方殖民者后裔大得多,而且比印度、非洲这种被西方长期殖民,早就被半同化了的民族也大得多!论文化与西方差异之大,恐怕也只有中东那些深度伊斯兰化的国家能够与中国相比了。

这直接导致与世界上绝大多数民族相比,在中国出生长大的人天然要更加不适应在西方生活。语言隔阂,文化隔阂,观念差异,无时无刻不在的隐形歧视,乃至升职的天花板。这客观上对大量留学人才回归起到了重要作用。

别的不说,就说现在和美国势不两立的伊朗,在西方的伊朗人数量其实非常之多,而且大都能很好地融入西方世界(你听说过黑命贵,听说过仇视亚裔,但伊朗和美国如此敌对,你听说过西方社会歧视伊朗人吗?最多也就是反穆时被殃及一下)。你要知道伊朗人是纯正雅利安血统,他们的长相和西方人其实很难分辨,文化上也是天然亲近的!

事实上,我的大学同学中出国留学的人,回国的仍然占多数(答主 985 学校毕业)。回国无非几个理由:

1. 拿不到绿卡签证;

2. 生活不适应(例如实在受不了当地饭菜,整天想念中餐)

3. 被聚众抽大麻的和街头的大型同性 sex 活动吓到了(我不是歧视同性,但是一大群人公开在广场上搞基,没几个中国人受得了吧)

4. 受不了周围时不时遇到的隐性歧视(chink! 眯眯眼!Go back to China!!);

5. 事业低人一等,例如申请的项目明明是自己辛辛苦苦呕心沥血做出来的,但是项目负责人必须写别人的名字(不是别人想抢他功劳,因为实验室都有经验了,评审委员会只要看到负责人是中国人,申到经费的成功率立刻减半,不得已如此);诸如此类

说实话,本问题的回答下,很多留学生也说了,如果国内真能提供和国外一样的待遇,甚至差一些的待遇,他们都会回来的。所以倒不如问,为什么国内为那些真正的人才提供的环境,与西方提供的环境,其差距大到如此程度,以至于他们不得不继续忍受着这些不适留在西方?国内不该反思自己吗?

几年前,人工智能开始爆火的时候,我发现那些在中国引领了互联网和人工智能的大佬和他们手下的大牛们,一大片一大片的海外留学背景。我发现杨振宁、姚期智这样在国外数十年的人,最后为中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绝对不比他们当年回国的同学差。

所以大量留学生出国,对我国发展是好是坏,其实取决于我们自己。

我们做得好,能创建好的环境,自然能吸引人才回来。甚至那些在国外待了很多年的人才,带着他们的技术、眼界和人脉回国时,对国家发展的作用远比留在国内一辈子能做的要多;

我们做不好,国内环境搞不好,那人才回来又有什么用?徒然浪费他们的天分罢了。

你担心他们都不回来?要真是那样,只能说明我们自己发展太失败。这种情况还不如让他们给全人类做贡献呢。

如果爱因斯坦出生在冈比亚,那是谁的损失?该为此负责任的不该是冈比亚吗?

知乎用户 伯光君​ 发表

[

如何看待清北毕业生留在美利坚工作

伯光君的视频

 · 965 播放

](https://www.zhihu.com/zvideo/1365818745387151360)

这个责任主要在美国。。。。。。是美国把和中国之间正常的商业往来,人文交往判定为敌国入侵,科技窃取和准战争状态。。

实际上谁都明白,当今社会,人的跨国移动是很正常的。

比如美国在亚洲的著名盟友菲律宾(实际就是一个大号军事基地)。菲律宾的女工满世界打工,然后把外汇寄给祖国,是菲律宾重要的财政收入。但是菲律宾人不会说人才外流,而接受菲佣的中国香港,甚至中国大陆,甚至日本,也不会说这是来窃取科技的。

同样的,美国,中国,日本在菲律宾兴建工厂,菲律宾也都表示欢迎,不会认为这是一种准战争状态。更不会因此把菲律宾本地的美国侨民,华裔等当做敌人来对待。(实际上华裔在东南亚确实有屈辱的历史)

这是因为在当今社会,人才的流动,人才的转移,工厂的转移,工厂的流动,是一个商业行为。中美,中印,中欧都是重要的贸易伙伴。但只有美国指责中美贸易是一种 “战争贸易” 是一种 “有胜负有输家” 的贸易。

别的国家没有那么扭曲的思想。(即便疯狂反华的英国首相,家族都和中国有贸易往来。)

在中国比较弱后的年代。

美国的生活水平,工资报酬是很低的。

中国人,许多人被当做 “猪仔” 骗到美国的南方种植园里接替黑奴去工作。然后还要忍受美国的“黄祸论”。为的,只是养活自己,苟全性命于乱世。

今天,中美的生活水平,工资差距比较小了。但是美国人均 GDP 是中国 6 倍,美国最低时薪是 6-10 美金。在美国赚更多的钱,过更好的生活,也是中国人的朴素思想。

如果美国对 14 亿中国人都开放移民,那当然是天大的好事。问题是美国人不愿意啊。

是美国,单方面把中国人的正常移民,去美国工作,到美国投资,认为是战争,认为是科技窃取,认为是文化入侵。

在这样的情况下,中国人的骄傲,也逼得中国人反思,是不是留在美国工作,是不是很傻。。。

知乎用户 老猫仙​​ 发表

我记得自己之前回答过相似的问题 —- 那个答案虽然不是高赞,但是也基本讲清楚了这个问题。引入了社会科学相对较新的一个概念,既**双向人才回流。**双向人才回流是针对人才流失(brain-drain)的一个概念。如果搞不清楚什么是双向人才回流,可以重新回头之前我和其他几个知乎的答案看看。简单的说就是只要人在北美,欧洲和其他地域的发达国家,可以间歇性的输入技术给中国,这也是为什么这几年美国在不断的找美籍华裔教授的麻烦。

第二点最高票的答案已经讨论过了。知乎上的小孩子过多,对官方对 “人才” 的理解有偏差。如果只是清北本科出身,在美国读个硕士,完全够不上国家对人才的标价标准。地方政府对人才评定最最低的档,就是后备级人才,也需要全世界前 150 的大学博士毕业(通常是前 100)。所以就算是哈佛的硕士,在中国的评估体系里也不算人才。真正可以做到 “领军人才” 基本都是 40-50 这个档,有丰富的外海研究与工作经验。

至于人才不回国,倒是需要讨论很多。除了薪资水平,还有什么原因迫使他们不回国?为什么中国最聪明,最有前途的年轻人,喜欢呆在大部分知乎用户口中子弹乱飞,毒品泛滥,每天都是枪杀,种族歧视严重,社会治安如同地狱的美国?为什么?是有人在说谎? 在夸张? 还是那些聪明的人到了美国后智商水平变得底下,影响了自己的判断?为什么?

中国某些大学给出的收入很高,有很低的,一年 10-20 万的有,但是也有很高的,年薪 50-80 万的副教授我也认识一些,不止一个。可以轻松压制美国规模中等的大学。与其讨论不回国的人,不如讨论不回国的原因。

此外,岗位问题是日益突出严重的一个问题。岗位问题不单是岗位问题,而是涉及到人才是否可以发挥出他们最大效用的问题。这个问题以后会逐渐变得更加的严重。一个人的化学能力有百分之百,但是把他调入去教物理,他也只能发挥出百分之五十,可能是百分之三十。虽然市场和人才是双向选择的过程。但是岗位偏差与不足会使得人才们被困住。岗位问题反映出的另一个趋势是:中国高端职业,根本不在乎有你没有你,少了你一个清华博士,下面 4 个复旦大学博士,5 个人民大学博士,6 个浙江大学博士,7 个武汉大学博士,8 个哈工大的博士…. 都在等着这个位置呢。所以你不重要。国家有你没有你,都会发展的很好。但是你的岗位是什么,一个月多少钱,对你的老妈 / 老爸,老公 / 老婆,儿子 / 女儿很重要。

知乎上的人可不会给你出买房的钱。路怎么选,看你自己。

知乎用户 田凯 发表

先问是不是—很多清北毕业生也仅仅是打工人,不是所谓 “高材生”

再说寄予厚望:同上,大多数人不是

那真正被寄予厚望的是谁呢?自然是科研人才了,这些人出国国家层面当然是支持的,因为通过国内外交流能让人成长更好

那为什么他们不回来呢?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因为行业限制,有因为科研环境等等。

那都找到原因了,为什么还要对他们批判而不是对症下药去改变环境呢?

另一方面,很多人关心的不是这些科研人才,反而是普通的高校毕业打工人,觉得他们在国外享福,不报效国家,但这件事情本身就很缺乏逻辑,因为这些打工仔回国同样也是打工仔而不是搞科研 ,不是什么寄予厚望或者 享受了多少教育科研资源的天之骄子,完全不符合问题的前提。他们的选择就和普通打工人的选择一样,找钱多压力少的工作而已。如果能在老家安居乐业,谁会背井离乡打工呢?这个问题的原因也一直很清楚,也是很自然的。

所以回到问题本身,真正的高端人才流失的原因一直以来都很清楚,谈不上为什么,更没理由不去对原因想办法反而去对人进行批判。这些科研人才更看重的是能帮助他出成果的环境来进行选择,想要拉拢人才,创造环境就是了。

至于什么导弹之类的,建议就事论事,对具体人进行批判,而不是像这个问题一样先扣个大帽子。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说明被寄予厚望的高材生很多都没成为国内需要的人才,大牛。比如我清华师兄,北大师弟,smic 给开出的工资也就是一万来块。学历没有用,你看看去挖二流大学的台湾人,分分钟几倍的给

知乎用户 蒙头读书​​ 发表

这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

一方面,我们国内其实承接不了这么多的 “人才”。很多行业高薪前提产业得提的上去。当给予不了优厚的待遇之时,有人愿意为国做贡献,也有人愿意让自己过得更好。前面的人值得敬佩,后面的人也不能指责吧,换在一般人身上,读完本科愿意回县里镇里村里不,去建设新农村。自己做到的尚且不能去以己度人,没做到的更没资格站在干岸上指责别人不下水。

另外一个就是国内的劳动保护确实不行,996 太严重这个就不用吐槽了,过日子还是要生活而不是当机器。

当然我相信这个随着时间发展一定会改善,再差能有 90 年代差,当年那么多人都回来了,现在的人只会更多。

而从大的角度来说,只要有一丝机会,还是要努力往各国派人学习。欧美的很多技术水平还是远超国内的,这种学习在未来的很长时间都是需要的。哪怕一时不回来,长远来看也是会有回来的。作为一个后发国家,很多产业的飞速发展其实就是几个顶级人才的问题,想想台积电怎么起家的,想想我们新中国的各项事业,送人出国学习,就是给我们有机会挑选自己的 “头雁”。三军易得一将难求,现在美国这么多华人的高技术人才,本身就是我们潜在的人才储备库,这一点中美心里都有数。

知乎用户 冰糖葫芦 发表

中山大学 6 年聘 8000 年轻博士只留下几十人,武汉大学 119 名年轻博只留下 1 人。也就是,中国高校教师 / 研究人员严重过剩,(中山武大) 聘任的博士们就业率大约 1% 左右。

在有当下的复旦大学事件。

除非有明确的编制 (offer),博士毕业请问回来干嘛?找不痛快?!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烦了,天天骂白左竖切社会,自己也不是玩这一套?清北人之间的差别大了去了,根本就不适合划成一个人群。

就这个问题,我就问你

小镇做题家和富裕中产的选择会一样吗?

北京天龙人和三四线县城来的兄弟会一样吗?

天坑专业和光华信科会一样吗?

哪怕天坑,凝聚态所也分三六九等。

绩点王和正态划水哥和学术警告哥能一样吗?

真要说有什么一样的,他们都不傻,而且他们都知道国家不傻,国家也知道他们知道国家不傻,他们也知道国家知道他们知道国家不傻。

国内有人占着位置赶人走,有人骂着赶人走;国外也有人占着位置赶人走,有人骂着赶人走。不知道的还以为在赶瘟神。

算了,哪里相对能好好做事,就去哪里。

大家都很默契,埋头做事,只是总有人事儿倒是不做却喜欢跳出来说:咋有清北去美国啊?

众卿日骂夜骂,能骂出大国崛起否?

不如做事。

但真要他们闭嘴,他们就又不乐意了,似乎不开口不能显得自己是主人。

于是他们转而攻击清北无用,凡人罢了,也没见出过什么成就。这话倒是没错,确实大家都是凡人。

但是清北花了他们的钱,肯定有人要这样说。但真私有化,不花他们钱了,他们又会觉得不妥。新立一个呢?估计也不同意。就是不乐意承认他们所言所说是狗屁。

没意思,不如简单点,清北是 sb,一踩到底。sb 才去国外,逻辑清晰。

而且他们也不在国内买房了,房价也缓和了;他们也不去选调了,公务员竞争也缓和了一些。

赢麻了。

而清北们,985 们,双非们,有点追求的人们,嘴上说着躺平但就是躺不下来的人们,都在做事。

知乎用户 didadi 发表

你毕业后怎么不回老家建设家乡,却甘愿

留在北上广被剥削?

你小学中学在哪上的都忘了?那是家乡教育局出的钱给你上学,不是上海教育局,先把钱还了再去上海。

你爸妈把你养大,就是让你背井离乡 996 的?你二大爷当年大学生怎么就回村了?

村 小杨比北京网红丑?你连审美都被洗脑了。

隔壁张婶在你五岁时候给你的糖葫芦你忘了?这种恩情都不报你也算个人?

隔壁村有去大城市不回来的?我们跟隔壁村能一样?我村村情如此,我们村自古以来就有乡土情怀,你不回来就是村奸。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你们这些高材生就走了,我们这些考不上的留下建设祖国了,到时候兵戎相见各安天命吧。

知乎用户 这片盐碱地 发表

为了更好的收入,更人性的环境,和子女的心理健康,这是一道送分题。

知乎用户 Peter Tam​ 发表

没有支持或反对,这是一道难题。

我一直想问那些学心理学的人,心理学里是否有什么理论来解释,什么人、在什么情况下、会有什么样的心理去做什么样的事?

例如,在上战场之前,谁也无法确定自己会有什么样的表现。胆大的是否一定就会很勇敢?胆小的是否就一定会惧怕战争?冲锋的时候谁能冲的上去?谁会胆小跑不动?

科学和技术人才也是一样。

解放初期,新中国成立对很多人都是一个极大的鼓舞。因此很多科技人才急于回国,为祖国做贡献。哪怕是在美国优越的生活和工作环境的诱惑,或者是美国政府的打压,都没有能阻止他们。

但是在改开初期,人们对社会主义经济完全失望了,绝大多数人都希望能走资本主义道路,回到资本主义社会,更主要的是要让自己生活在一个富裕的国家里。不再受穷,不再担忧自己和自己的后代的生活。所以绝大多数有能力的人都想办法出国,受教育的同时也努力寻找优越的生活条件。

这也算是人的本能吧,无需指责。

出国移民,是否就是不爱国?

我是早期出国留学回国的极少数人之一。其他回国的主要是完全公费留学,而且有很多是签了协议的,不得不回国。也有人签了协议也不回国。

但是我就是爱国吗?也不全是,我也是从个人的发展来考虑,选择在国内发展而已。

出国的大多数是能力很强的人,留在国内的统计上来说是次一级的。但是一个社会的发展不是个人决定的。这里说的个人不只是某一个、或某几个个人,而是统计上的个人。今天强大的中国是大众建设的结果,不只是技术和科研人才,也包括农民工,绝大多数的大学生,技术人才,码农,具有一定知识和能力的行政人员,等等。

一个顶级人才,带领一个团队能否撑起一片天?估计悬。大概只是一个屋顶,或者是一个比较大的屋顶。

这个问题的背后意思是说,如果那些顶级人才留在了国内,我们国家现在可能就完全不一样了?这就有点高估他们了。他们或许可能做出不错的成绩,但是也就是一定量的差距,几乎不会有质的区别。

所以,不必过于指责他们,我们只需用心做我们自己的事。

该来的总会来,该走的总会走!

中国因此而强大,美国因此而衰落。这都不是几个人可以决定的!


我来举一个小例子吧,有助于理解这个问题。

人,任何人的能力都是需要在特定的环境里培养,或者说是开发出来的!

一个能力很强的人跟一个同样能力很强的教授做研究,可以是一个很好的助手,甚至是一个能力很强的教授。但是由于工作压力不大,不太可能自发地成为大师。

但是同一个人,如果被放在一个攻坚项目里,而且有着极大的压力,他就可能会与同事一起做出超越世界的成绩。

一个人的做事能力大多都是 “逼” 出来的,但是在和缓、轻松的环境里,就无法培养出超越自己的工作能力。

然而一个普通人在这样的环境里,却可能会被 “逼” 成一个行业的领军人物。

这就是社会的作用,远比个人的能力要重要得多。

知乎用户 ufozhou 发表

问题的关键在于

比如

一个美国加州大学 学芯片设计 的博士 毕业了

如果没什么大 paper,大 project

我国是看不上他的

只有这位博士 在英特尔 台积电这类企业 干个 5-6 年 拿到 senior 开头的岗位

我国才会把其当成人材

另外 无非就是美国人给的钱多呗

你中国企业要是乐意出更多的钱,不会真有人相信反华媒体里的中国吧。无非就是开完价码之后要再等 1-2 年去脱密

知乎用户 柏铭 007 发表

真正的高材生,干嘛回国呢?

那种真材实料的考出去的人,多数都是普通家庭子弟吧,花费了家里的绝大多数财产,才供养他出国留学,如果他回国的话从基层干起,可能只有数千元工资,这得花多少年才能收回投资成本?相反他既然有真材实料,那么留在美国的话,如在苹果、Intel 这类公司工作的话,可能两三年时间就能回本了。

同时在这些企业工作数年,积累了经验,然后再回国的话,凭借着这些高科技企业的光环将能获得国内企业的追捧,收入水涨船高。

当然对于那里家庭环境牛逼的人,他出国留学只不过是为了镀金,回国就是好工作等着,这类人往往都会选择回国的。

于是就可以看到那些真正的人才往往都会留在国外工作,而归国的留学生可能都是箩底橙,形成了如今的怪圈。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要是回国能混得更舒服,待遇更好,有几个愿意吃饱了撑的跑国外去?

有奉献精神想要回去建设祖国很伟大,但有这样觉悟和资本去这样做的人毕竟是少数,回国混得风生水起更是凤毛麟角。事实是大多数人都不得不为大环境和五斗米折腰,因为不是所有人都有足够资本去不计成本地奉献。

一味地强求人去奉献却不考虑别人基本的生存和待遇问题,真的公平吗?俗话说得好,既要马儿跑得好,又要马儿不吃草。

举几个最简单的例子:

出国群体里有大龄青年,有实在卷不起逃离北上广深的,也有 35 岁被大厂榨干价值用完就扔的。人家上有老下有小,保持自己身体健康养家糊口是很实际的问题。

还有大量中产家庭的留学生,非富非贵,家里卖房卖车、砸锅卖铁供着孩子出去上学,甚至也有贫困生拿着全奖出国读书的(这里仅仅指的是学校奖学金而非国奖)。回去家里没有关系安排铁饭碗,大多又是独生子女,在海外打拼几年积攒经验和资本,比直接硬着头皮回国强太多了。

STEM 相关行业,就更不用说国内研究无论硬件和经费上都和国外差几个档次了。

许多发达国家无论是研究环境、风气、待遇、压力还是劳动保障,都相比国内要强。这是目前以及未来一段时间内的大环境,谁也改变不了的。

换做是题主你自己本人,面对更好的设备、更高的待遇和更小的压力,相比 “回去建设祖国” 这样伟大,但个人前途充满不确定的方向,你会选择哪个?

再说到贡献,说真的,大多数海归,以及你所谓的 “高材生”,都并非你想的那种人中龙凤。大家都是普通人,少了谁缺了谁,中国的发展不会止步。时代早就变了,这不是建国初期中国最缺人的时候。

对于那些已经在自己领域建立起来足够资源和人脉,在国外也扎根下来的人,能回国建设祖国真的是很了不起的勇气,因为对大多数人而言这基本等于事业型自杀,因为你要抛弃你十几年甚至几十年在海外积攒的人脉与资源。回国后的结果可能也并不能在国内给什么行业做什么突出贡献,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比如机会、待遇、工作文化等等。事实上,很多人是抱着一腔热血回国,结果被现实打的头破血流再哭着出来。如果题主你自己做一下调研,看一看这种例子少不少。我身边信手拈来。

况且,是谁规定的人在国外,就不能为祖国做贡献?中国海外学者也好,企业家也好,还是各行各业的从业者也好,每年往国内输出的资源,真的还算少吗?

别忘了我国改开 40 年至今海外华侨华人做了多少贡献,投入了多少资本。然后广大知乎 er 一句 “海外华人都是外国人,不是自己人,我们不用管他们死活” 就把我们否定绝了。

每次听见这种言论,真的握着手中的中国护照目瞪口呆。

知乎用户 重点型号 发表

让做题家们继续如意地攀爬做题阶梯,从小镇到京城,然后继续爬到国外这不是挺好的么

稍微了解点儿四史的都知道,国朝打一开始就没有对高级知识分子寄予过什么厚望

寄予他们厚望的大多是这些后备高知们的家长罢了,这些厚望的起源大约是看了 129 运动和建设第三梯队的历史

可是不管是 129 还是梯队,家长们和后备高知们都忽略了参加运动的主动性和梯队建设的被选拔

后备高知们以为自己就是一切了

但其实他们满脑子满屁股也都是新自由主义的成功神话罢了

所以由着他们去到国外,既满足了自己的神话想象,也成为那边成功学的生动实践例子,这岂不也是知行合一嘛

知乎用户 垃圾砖家​ 发表

很多人低估了高材生留在国内给我们带来的内卷和就业压力,高估了国家对高材生的需要程度。

对个人而言,可能我比较自私,我希望公司不要招一群清北高材生,能力比我强还愿意 996. 我希望能力强的去挣国外公司的钱,烧国外的科研经费,偶尔回来消费给家人寄钱最好了。

对国家而言,拿我这种 “无关紧要” 的领域来说,成果都是公开的。相当于加拿大政府和导师花几十万加元让我研究一个工业界课题,其成果最后通过论文发表,给我学位,数据结论全球共享。那对中国而言,其实省了钱和资源。所以像我们这种大多数专业,国家并没有那么多岗位需求。。你从待遇就可以看得出来。我课题组的巴西哥们跟我说,他们巴西有些垃圾滤液是没有隔离衬垫的,直接排放河流地下,因此他的研究巴西政府并不迫切需要。国家其实很注重急需领域的人才,具体可以参考面向海外留学生的各类人才引进政策,部分 “帽子” 的经费和待遇是高于国外教职的,每年对于这些 “帽子” 的竞争都异常激烈。

我不是高材生,毕业后是想回国的。但我不会评判不回国的同学,因为诸如 “生化环材” 之类的专业,你一腔热血抱着 “报效祖国” 的心回国,问题是相关专业有岗位吗我很同情高赞被骂的剑桥博士

@Vincent Miniz

的回答,关键是他如果回国,无非就是给某个材料学院非升即走的竞争对手添堵。待遇政策不会骗人,等一些领域发展到一定水平,自然有更高的人才需求和待遇,那时候再吸收欧美培养的人才,不好吗?

高校和科研经费拨款单位永远比我们知乎 er 懂,记住这点就好。

知乎用户 以上帝的名义繁荣 发表

So What?

你说这些人用了中国的教育资源?但是我要告诉你的是,这些人大多数都是按照中国的规则取得了他们的学位。他们按照了游戏规则玩,获得了最顶级的教育资源的奖励。这有什么问题?

另外,不要道德绑架。普通人活一辈子,都是为了自己而活。他们没有必要将各种使命扛在肩膀上。这些人很明显在美国过的更爽。所以,为什么不呢?

要是你担心他们被歧视,被枪击?那可真的就是我听到的最大的笑话。枪击案件的确时候发生,但是普通人撞上的概率低到难以置信。只要不去危险的地带,安全就有保障。中国的话,家长也会告诉小孩,晚上不要去偏僻的小巷吧。只要把这个原则贯彻下来,那安全就有保障。

至于歧视问题,我在这里引用刘易杰先生的回答。

先生的回答

作者:刘易杰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7568917/answer/37159360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哎,我来答。还是先预警,我说的肯定是某些中国人不乐意听得,你们自己做好心理准备。
我就非常纳闷儿的一件事就是:相当一部分如题主一样的中国人为啥老觉得自己出去会被歧视?或者说,某些中国人碰到别人不待见自己,就往 “歧视” 上面靠,这种发自肺腑的自卑感是怎么来的?要我看最讽刺的就是一个生活在中国的人,会觉得欧美歧视问题严重。可以负责任的告诉你,最歧视中国人的国家就是中国~~~ 都没有之一。
出来了你就知道,制度上的不平等和歧视性政策,你根本遇不到,现在哪个国家要是还敢有比如某某民族不许生二胎,你出生在农村我就不让你进城,进城了也不给你儿子上户口,不让你孩子在首都上学,必须回你们家村里念,念完了书高考要比首都学生多考 200 分才能进大学…… 诸如此类的政策,绝对被打成反人类啊。
不说这些,就是在职场上,对不同民族、性别、宗教的平衡和保护,简直到了小心翼翼如履薄冰的地步了,哪个公司敢说因为你是中国人我不录取你,能告到它破产。不用说这个,面试的时候,除了工作相关的信息,你多问一句:你结婚了么?你信什么宗教?搞不好都会惹麻烦。就连年龄歧视现在都在被严格禁止,雇主在请人的时候不得限制年龄(自行搜索反年龄歧视法案)。所以,这么多政策法规保障歧视不会发生,你怎么还觉得有歧视?反过来,在中国你连 “政治面貌” 都得写在履历上,为啥还觉得没被歧视么?
要我说,中国人出了国,不光不应该感觉被歧视,反过来应该赶脚:哎我操终于不被歧视了。
要是换了护照移了民,更是任何一项该国国民享有的福利和权力,你都完完全全享有,任何人,机构,企业不会对你区别对待。比如说妇女带薪产假,生孩子的补贴,最低生活保障,选择工作时候的职位和待遇,完全不会因为你(曾经)是中国人,有任何区别——反过来你再看看国内已婚未孕的女生在找工作的时候什么待遇?更可爱的是你拿着一本美利坚护照回中国,发现原本歧视你的中国人也不歧视了:原来得缴税五年才能在北京买房买车,现在你在那儿呆一年就成了,原来你家孩子丢了得等 24 小时才立案的那警察,现在丢个自行车都能当天找回来。
所以我就特别搞不懂,如题主所说的中国人在海外的 “歧视”,究竟是个啥?这帮人在中国都不感觉被歧视,出来了得多么强大的压迫才能让他们感觉到被歧视了阿?究竟是什么具体事例造成了你们这么根深蒂固的觉得中国人在海外就是被人歧视啊?
后来我渐渐明白了,有些人觉得我在中国从来都公共场合大声喧哗,没人查票绝对不买,小便宜能占就占没人的地方随地大小便,我作弊我抄袭把书念,我走后门托关系把事儿办,这种事儿我在中国从来没人逼逼叨叨,为啥出国了之后都特么跟我翻白眼,这绝对是歧视中国人啊。
我就想说:人家不是因为你是中国人而歧视你,而是因为你才歧视中国人。

知乎用户 硕鼠 发表

如何评价曾被家乡父老寄予厚望的某些重点中学的学生,考入一线城市后,再也没有回来?

知乎用户 乘风破浪的爷爷​ 发表

其实也没有那么恐怖,只是个别专业流失严重罢了。就最近十年左右,清华本科留京率前几年都是 20% 多点,现在是 15% 多点吧。北大从原来的 30+% 降了现在的不到 20%。

你就拿北大来说,语言文学类、考古、社会学、历史学甚至法学。出国干嘛?去美国学中文?

所以上面那个数据并不代表这些人就出国了。就拿北大来说,这几年急剧下滑是大概率跑地方上去做选调生了。

而且 TOP2 是有加成,但是真没有想象的那么大。对于大多普通人来说一本都难。但是从强 211,到末流 985,再到 C9,再到 T2。这之间差距就小多了。如果从专业看,那更是说不好。对于就业单位来说也是如此,你招个清华计算机和大连理工计算机的都是来 996 求福报的,有很大区别吗?

知乎用户 中一 (MiddleOne)​ 发表

这有点狭隘了。对于个人,基于自己的需要,选择在哪发展,通常能做出比较理性的选择。而且在留学阶段,或者新入职场很长一段时间,也极少能成为举足轻重的人才,所以,无论是北大清华的,还是别的学校的,要去哪里学习、发展,社会要给予宽松的环境。事实上有没有举足轻重、非他不可的人才,本身也是一个存疑的命题。靠某一两个人,还不如靠大家的合力靠谱。精英们描述他们自己的时候,有点太自以为是了。

从历史上看,善于学习的民族或国家,总能后来居上,在竞争中脱颖而出。各大帝国衰败的原因之一,是因为太傲慢,太富足而失去了进取心和虚心学习和心态。中国要鼓励和支持各种人才到全世界去学习,去考察。无论他是一段时间,或者一生都留在国外。至少他还能跟国内的朋友讨论,或者条件合适还可能回国。把他们都否定了,谁跟国内的人讨论,去哪找更愿意去中国的人? 而如果我们的经济,特别是金融学,照搬英美的,那我们的经济就可能跳不出这个那个陷阱,就会被割韭菜。

如果觉得闭门造车就行,显然是可笑的。当然,本人所指的学习考察,并非仅限于向发达国家学,温铁军教授就跑到南美、东欧等考察他们的农业发展,甚至埃及现代公社的经验,都是值得学习探讨的,一头扎进农业工业化的发达国家路径,说不定就走进了死胡同。

敞开心扉,打开思维,现在人的一辈子很长,何必局限自己? 有条件的就去开拓自己的眼界,世界那么大,去走走看看。读万卷书,更要行万里路。

知乎用户 舟戈 发表

美国的吸引力就是这么强,不光是清华北大,印度理工、韩国 SKY、台大的高材生也留美不归。他们在美国工资高、有身份,现在生活比国内优越。

留学生大部分还是老老实实回来了,每年回国的占出国人数的 80%,考虑到数据的滞后性,有超过 90% 的人学成后要归国的。美国不会看你是清华北大毕业的就发绿卡,还要在美国毕业找到工作,抽到 H1B,再等绿卡排期,这过程要耗费 10 年 8 年,亦或是通过结婚、投资移民。

留美的这些人也不都是人才,即使曾经都是高材生,在美国也只是打工人,做没什么技术含量的工作,从事高精尖工作的人很少。这些不回国也罢,留在美国过着小日子挺舒服的,回国反倒给自己和身边人都增添麻烦。

知乎用户 lu luce 发表

回国就是个技术员。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我受够这种问题了,请原谅我的情绪化

他们要全回来,您上哪儿去?

知乎用户 九月的麦子 发表

说句良心话,这些清北学子的确是享受了最好的教育资源,但这种资源的获取是通过最残酷的高考得到了,他们凭的是自己的本事,当然考上清北也会有小部分运气在里面。

简言之,他们付出了,按照规则,进入了中国大陆最高学府,这是正常体系按照规则办事的结果。

而在清北的平台上,他们利用好资源,自己勤奋刻苦,拿到世界一流高校的奖学金,在海外读博。这都是按照正常规则获取的。

这些清北人没有在国内读博,选择了科研环境最好的美国,去那边师从国际一流导师,做出了一流成果,留下来生活。不管从感情的角度,美国培养了他们,还是现实的角度,留在美国可以做出更大的成就,都是可以理解的。

所以这些拿着外国奖学金的中国学子,不帮外国做点科研贡献都说不过去了,这当然是功利主义的角度。

从非功利角度来讲,科学无国界,科学家更不应该有国界。

科学研究应秉持着一种服务全人类福祉的崇高信念。伟大的科学家总是淡泊名利,潜心研究,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这恐怕是爱因斯坦后悔推出公式的原因吧。科学应当是要造福人类的,而不是进一步加深人类社会的不平衡与隔阂。

那些拿着留学基金委奖学金的学生是要在取得博士学位后回国服务的,我觉得这也算是合理的,另一方面说明中国社会对科研人才的吸引力有待提高,需要用奖学金来换人才服务。

知乎用户 知书达 发表

不管愿不愿承认,现代科学,是沿着古希腊 - 文艺复兴 - 欧洲 - 美国这条线发展至今的。我们要发展科技,就得和人家学,闭门造车是不行的。至今为止,能自成一派的学术大师,基本都在美国和欧洲。

和人家学,最好的办法就是学习和工作交流,走出去的人越多越好,中国人这么多,这么卷,不要害怕人才流失。有出去的,就有回来的,长期来看,我们是稳赚不赔的。一旦和 “古希腊 - 文艺复兴 - 欧洲 - 美国” 这条科学道统接上头,我们就学会了自己培养人才,我们人多,到时候出的人才自然多。

不能再犯闭关锁国的毛病了,敞开心胸,未来在我们一边。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市场自发行为,都是理性人

该反思的不该是他们,有什么好评价的。

知乎用户 落花雨 发表

这个问题我以前就回答过。别想那么复杂,和平年代留学生也没想那么多。就像是人从四川到北京读了本研博,毕业时候有那么一部分就会想留在北京,取得北京户口,很正常的事。

至于为什么,因为他的生活环境、人脉资源都在北京了呀,北京也确实比四川发达呀。你让他再回四川老家,一切重新开始(父母很可能并不能为他提供助力),他也很难吧?先要满足自己生活的需求,才能说到治国平天下。

所以我说,留学很正常,变籍也可以理解,因为美国确实某些方面比我们强。就像有些人在北京深造后又愿意回四川发展一样正常。

当然,我很反对忘本的人。永远记住,科学是有国界的,国与国的斗争是正儿八经可能要人命的。

知乎用户 鹦鹉博士么么哒​ 发表

能喷的人,既不是清北毕业,也不是才子,也没本事赴美留学

知乎用户 西红柿炒土豆 发表

搞基础研究的无所谓,哪里有更好的发挥空间就去哪里。如果是商业职场行为,那也无可厚非,哪里有市场哪里给钱多自然就去哪里,不能用道德去规范。统计显示已经越来越多的人学成归国,或者出口转内销带着资金资源远见回来创业路,或者功成名就归国发挥余热了。真正关系到国家民族命运的颠覆人才,少之又少,而且从来不缺愿意做出个人牺牲回来建功立业的。

知乎用户 深海里的星星 发表

我佛了这种事都能杠来杠去,真就钉子不扎自己身上感觉不到疼呗


我不说别的,张昆玮老师姚班毕业摩根大通谷歌工作经历,回来后征个婚被冲成啥样了。

知乎用户 诲知留学咨询​ 发表

在国内,清华北大已经是高等学府,每年的国内大学综合排名,清北都是包揽前三,所以,一些留学生去到国外,有哈佛,牛津、剑桥等大学的对比,感觉应该再奋发向上,从普通本科到研究生,博士,最后被国外眼花缭乱的世界迷住了,忘记了回国的路。

每个人都希望往高处走,所以才会出国,去更好的大学读书。在老一辈人眼中,出国留洋是一件大事,是全家都感觉光荣的事情,所以,曾经出现了出国热,很多人耗费巨资出国,而清华北大是绿色通道,公费出国,所以,去到国外感觉是提升了自己的社会地位,加上人往高处走的心理,就不想回来了。这种原因只是最基本的问题。

高科技公司环绕,高新福利诱人

有数据表明,单硅谷一个地方,就有清华的毕业生 2 万人,北大和其他学校的暂不多说。那么整个美国,全欧洲又有多少国内的留学生呢,尤其是清华北大的毕业生,全国的高智商人群,结果都跑到国外不回来。有点可惜。

在美国,谷歌,苹果,思科这样的高科技公司,对于任何人都是有吸引力的。只是普通院校的大学生根本没有机会去入职。清华北大的毕业生,遇到这样的机会也是求之不得,加上高薪,优厚的福利。不回来也是人之常情。优厚的待遇只能吸引住一部分人,依然有一部分不是为了工资才留在国外。

能者居上的竞争机制

每个人都有一种信仰,不管是学术还是其他方面,尤其是搞科研的高智商人群,厌倦论资排辈的晋升方式,而国内,很多体制里都是论资排辈,就算你水平很高,但是职称不够,资历不够,都没有说话的份。

在国外,能者居上,没有资历这种说法,可以反驳自己的领导和上司,所以,很多钻研学术的人,更喜欢留在国外,所有的收获都是自己靠能力取得的,虽然也辛苦,但是感觉值得。而在人情社会里,需要更多的是人际关系。有时候选择比努力更重要。

关于留学生,从改革开放之后,陆续成为了热点,为了能够进入到更高级大学,很多家长把孩子送到国外,以留学生的形式进入到清华北大,最后再以留学生的形式去国外留学,兜兜转转,把清华北大作为了中转站,把祖国、母校远远地抛在后边。

留学生不愿意回国,原因是综合的,有的人为了工资,有的人为了学术,也有的人为了信仰,还有像许可馨一样的一群人,为了呼吸 “更新鲜” 的空气,总之,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回来的理由,但是听起来都是那么牵强但是又无力反驳。

知乎用户 咫尺天涯间 发表

虽然说我们国家重创的是集体利益高于一切,但是当面临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时候,我相信大部分人还是选择个人利益,他们这种高端人才选择留在美国肯定是有自己考虑的,其实没有什么好诟病的。

知乎用户 Leepeng Young 发表

匿名用户提问,问题描述里也没有任何消息的链接,所以真实性存疑。

不过人才流失的现象倒是真实存在的,在此只谈这个问题。

引用一下艾跃进老师讲课时提到的,

有一年我去北大讲演,那个学生很骄傲的告诉我说,“艾老师,您知道我们北大在美国留学生数量占多少吗?”,当时大概十分之一吧,还藐我,“艾老师,你们南开有多少?”,我说南开当然不如你们多了,话锋一转,请问你们回来多少?他傻了,“不好意思,回来不多”。那就是你北大的耻辱!

学生想去哪里,那是个人的自由,这一点无可厚非,但是学生出去了就不回来,是每一个留不住学生的高校的耻辱!

说完了这个,再来反驳一下高赞回答,

@举宝爱好者

您的说法未免有些太狭隘了,您说人读书都是为了自己活的好,那这些人您怎么解释?

您说出去过的好,那五六十年代的时候,中国和美国的差距更大,这些人怎么回来了呢?

利己主义的人确实存在,但是不是所有人都是,说话要说准确,不要以偏概全。

个人浅见,欢迎指正!

知乎用户 星空 发表

首先,先举例子,哪些 “曾被寄予厚望的高材生从清华北大毕业后不归”。举不出来的话我们可以说你信口雌黄吗?还是说你果然是主观臆测罔顾事实?(清北本科生出国率 30% 多)

其次,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域民不以封疆之策。建国初祖国一句共产主义信仰、一句民族复习需要,大家都可以放弃优渥的条件,回到千疮百孔的祖国投身建设。现如今只要有信仰,还是愿意回来。可是事实呢?回来后只有 996 的压榨,回来后社会只以工资论英雄,回来后被说 “普信”,回来后大家都说“海龟” 都是混不下去的,回来后到街道办调解大娘吵架(好家伙这谁能调解的动),回来后面对网络可怖的戾气…… 社会不再崇拜两弹一星,没钱你老婆都找不到;社会不再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深圳能花百万给中学生请教师,天眼工资低到连工程师都留不住…… 这些东西不改,我问你如何评价?(当然你提问连具体的数据都没给,你提的寄予厚望的留学生不归搞不好根本上就是个伪命题)

知乎用户 易安竹 发表

从个人的角度看,只要不是有回国服务的合同在身,留在美国没有任何问题。既不违法,也不违反道德。没有人可以规定清华北大的学生就必须要怎样。(我对高晓松粉转黑就是因为他在奇葩说喷梁植。)

从国家的角度看,以当年中国在科技上的落后,让这些顶尖学生出国的收益更高。科技发展不能闭门造车,这些人留在国内的意义不大。但是出去的人就算只能回来 5%,也会给我们的科技实力带来巨大的进步。等到后面中国的科技实力慢慢追上来,国内的机会变的更多,优秀的人才也会回来的更多。我 2010 年大学毕业,同班同学出国留学的有 9 个人,到现在只剩两个人还留在国外。

知乎用户 Jiafeng wang 发表

这无非就是生存的问题。人家能在美国有很高的工资,更小的是生活压力。然后国内没有任何资源的情况下,必然不会回。而且,美国做研究确实比国内轻松。

知乎用户 gmachine1729​ 发表

18 岁成为针对高中大众的高考的最优生者进了清北,实际上没多么了不起。好多那些人就是聪明但不是那么聪明但按部就班应试则考了 680 + 而非去什么山东大学的 630。好多这些人学习和思维也没多少深度,完全是为了讨好所谓的被公认的 “权威”。然后进了清北,攀比的却是申请美国的研究生。

当然,清北的人有些也完全没有这些毛病,凭能力或运气高考考了 680 + 然后人也很全面,思维眼界开阔,算真正的聪明。但我在硅谷见到的 40 多岁的竟然认为特征值是很专的词的清北计算机毕业的人就明显不是特别聪明,或至少不是高级的理工科人才。还有个快三十的清北毕业的听到我跟他说中国人因为政治文化背景而当不了硅谷高管大吃一惊地回应,

啊!他们还会看你是不是在同一个阵营里啊!

明显就是个三观有问题的书呆子。这种人我觉得总之比一个一般的中学水平的蓝领工人价值要低。当然,他大概率有来自于易被忽悠成人的 useful idiot 的价值,但这是另一回事儿。

我还碰到过清北文科毕业的人似乎以学校给人绝对地划等级,狠狠地对我来个小势利眼。显然,18 岁的时候人还是孩子,基本啥都不懂,更谈不上有什么社会经验。理工科内容靠谱的话得靠真正的专业内容来区分人,而非高考这种高中生的考试。当然,高考还是有不少信号的。若某个资本家文科高考三次文科数学最终仅考了三十分,那基本肯定他按理工科人的标准客观就是个弱智。可是理工科水平一旦很高了是不能用考试来分辨的。

清北的牌子对普罗群众或许诱惑很大,如名牌的诱惑。可是真正懂科技的人,如我,不会被此忽悠的。显然,一个中国民族大学物理系毕业的,后成为物理学家的人,在理工科能力要比一个北大物理学毕业的但从未真正深入理解,之后从事无关的工作知识全都忘光的人要强得多。这也不奇怪,因为高考考的物理是高中的弱智版物理而非科学家的物理。我也知道我在聪明才智上现在比绝大部分同龄的哈佛毕业生都要高,这个跟我高三时绝对不具备进哈佛的条件也没啥关系。如果一个人大人的时候还过于纠结于名校,这个人要不超级虚荣,要不是个三观不正的做题家。

我在美国看到过一些 18 岁不多么强,30 岁超强的人,也看到过 18 岁处于同龄的顶端的,但大学之后很一般甚至糟糕的人。本科不学习被退学的高中时在顶端的名校学生我都见到过,这些人之后有非常好了,也有之后似乎按绝对尺度都不比 18 岁时候强的。一个人 18 岁的时候受的家庭环境的影响还较大,那些出身差些的那时候也自然吃亏。所有如果 18 岁的时候觉比较绝对的断定或评价人,那社会风气只会变得非常畸形。问题在于 “神童” 或有神童历史的人容易受到关注,很多因为父母背后的操作,很多也因为是个孩子。大部分 “神童” 所做的东西按照大人专业的尺度评价其实是很一般甚至偏差的。

总之,18 岁考进清北而感到优越是受到了危险的误导。18 岁勉强考上或没考上 985-211 也不一定说明你不行。当时很可能的确有些不行的地方,但毕竟还是个孩子,有的人就是发育成熟的相对晚一些。更重要的是你大人时候的水平和成就。遗憾的是我看到山东大学毕业的人默认认为自己还行,抱怨大学不够好,也看到过考上 211 的似乎情绪化地抱怨

I fucked up!

并想的过多,什么高考扼杀中国学生一半儿的 creativity。

我个人高中时不错,但离最好的还有相当大的差距。我没把学校名气看的过多想的过多,想到更多的是学科知识和怎么提高自己。我对那些最聪明的同龄人有好奇心,了有点敬畏感吧,至少知道当时我的水平客观不如他们。后来,我有了跨越性的进步,跟他们差不多或超越了,或至少对学科或专业知识有了靠谱的认识了,然后想问题却变得成熟的平常心得多,越来越觉得这种情绪化的人与人之间的比较是没啥意义的,是思维和心理不成熟的表现。有了更多更深的知识,我也不再那么绝对的看权威了。比如,我知道诺贝尔奖委员会的人也是有他们的偏见和政治考虑,那帮人也不是最好的科学家,科学信息来源离全面差的很远。

总之,我觉得一个人最好是多关注实质的内容和学科知识。当自己的学习大多是为了满足自己要比别人好的心理欲望时,就容易污染人的品味和心理建康。

对于他们去美国,可惜的是 18-22 岁人所掌握的知识和信息是很少的。因为清北有留美为荣的氛围加上清北的本科生总之更势力些,自然会出现这种现象。你也可以说,他们如果大学时被美国所诱惑了,中国也不那么需要他们。至少我觉得品味非常好的人基本是不会太拼命地竞争去美国名校的名额的。有的可能天分超高的自然地学习工作就得到了,那很好,相反,如果有些能力没那么强但善于野心钻孔而进去了,或许会有些还太好的效果。我看到的一个负面效应是一些留美的人似乎认为因为自己废了些劲儿才进了美国的好学校,他们就应该无所不用其极地置于其他人之上,就应该把美国的好学校的更好视为绝对的。这些人是心理基本被不可逆转的污染了。总之,我觉得去了美国名校读研的中国人聪明才智是很高的,但好多那些人的品味和世界观不算好,或有些问题。他们毕竟投入了不少时间为了进美国名校,而其他天分不比他们差的人同年龄段却更自然地,全面地,深入地发展了自己。这些人的思维经常更开阔,没有那么多与权威或牌子相连的教条或局限。反正我在

里写了我的一个观察,那就是科学能力超强的人中与美国保持点距离的总之人和能力更全面些。说的具体一些,他们不光对历史,军事,社会知道的更多,也对政治身份和社会关系更敏感一些。一位美国不错的大学的理工科系的来自苏联的终身教授也跟我说了美国知识分子普遍为 one-trick pony (中文可以将其理解为知识面窄)的观察,一位拥有美国博士的中科大毕业的人对我也表示过同样的观察。我自己的性格,兴趣和品味明显与 one-trick pony 截然不同,就像在美国长大的我观察到了那儿的大部分学习很好的华裔对中国,中文,党史基本毫无兴趣,而我是觉得对于一个华裔,花点时间熟练中文并了解中国和党史是比去麻省理工或哈佛还要值得的。显然,对科学史,语系的演变,和一些共产党的重要人物获得些了解能开阔一个人的格局,使得人更容易抓住事物的要点和精髓。在我眼中,学习的深入与广的知识面也是相辅相成的。可惜的是美国知识分子品味就是不太好,我也总之不喜欢,当自己更成熟了有了更多的选择的余地,我自然也就选择回国了,尽管在中国仅上了几个月的小学,从某种角度走了前人未走过的路。当时或许有争议,但现在很明显我做出了非常明智的选择。我的确也觉得自己的品味和综合能力要比大多留美的清北毕业生要强。

知乎用户 姬孝宁​ 发表

因为美国比中国好躺。。。

知乎用户 barcelona 发表

因为他们到底是不是 “高材生”,其实是处于一个薛定谔的叠加态的。

当他们赴美不归时,或者就算归来了也是投身金融互联网而不是被期望的大国重器时,就会有人痛心疾首的感慨:“你们可是清北毕业的高材生啊,你们都不回国 / 都不去搞大国重器,中国还有什么希望???”

当他们真的回国去搞大国重器了,但凡敢露出点要求提高待遇的苗头,这些人立马就又疾言厉色的呵斥:“你们还真把自己当高材生了?高考多考那几十分就想吃一辈子???”

所以,处于 “高材生” 与“非高材生”的二象性中,他们也很为难啊

知乎用户 小乖 xinxin 发表

你以为回来,这些人就消停了?

如果你在一线找到了高薪职位。他们会问:“如何评价清华北大学生一心向钱看?”

如果你回二线发展。他们会问:“如何评价清华北大学生在北京无法立足?”

如果你去一线城市当中小学教师,他们会问:“如何评价清华北大学生收割一线城市中小学教师职位?”

如果你去私企任职,他们会问:“如何评价博士生给本科生打工?”

如果你在一线做科研,买不起房,他们会问:“如何评价清华北大毕业生买不起学区房?”

如果你在一线做科研,学校没分房,然后家里资助买了房,他们会问:“清华北大学生普遍家境好。如何评价寒门难出贵子?”

如果你农村出生,赚的多,父母需要养老,他们会问:“凤凰男为什么被很多女生鄙视?真的要一棒子打死吗?”

如果你科研做得好,但是不爱说话,他们会问:“如何评价很多智商高的人情商低?”

如果你农村出生,科研好,赚得多,纳税多,对国家贡献大,还能说会道,这下大家终于满意了吧。他们会引用你一句话,说:“某某教授一语惊醒梦中人!”

没回来的是寄予厚望,回来了的是普通却自信,不配征婚。参考下面的例子。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52393044

如何看待清华姚班校友张昆玮在豆瓣征女友,却被部分网友讽刺连「普却信」都不如?

知乎用户 tao tao 发表

寄予厚望?被谁寄予厚望?寄予什么厚望?

是被生他养他的父母寄予厚望还是被送他出去留学的公派机构寄予厚望?还是被八竿子打不着的陌生人寄予厚望?

希望他活的舒服自在还是希望他置名利于不顾回来为国效力?

通过自身的能力考上清北,依靠国家或父母的资助赴美留学,有什么必要理会父母和国家之外的其他人对自己抱有什么样的期望?

八竿子打不着的事凑到一起又该如何去评价?

知乎用户 WHW 发表

看到有很多人对这个问题还缺乏一个清醒的认识,上几张图吧,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侵权就删除。

这是 2019 年美国数学奥林匹克国家队的合影,2019 年中国和美国是并列冠军。

下面是名字,也是 2019 年的

可以看到他们的姓五个都是华人姓。

再来看 2018 年的。

2018 年美国是冠军,中国第三。你可以数一数里面有多少华人小孩

再来看一份总表。

湾区的华人鸡娃也是非常用力的,其中很多父母就是当年搞竞赛上的清华北大,他们也会继续让他们的孩子搞竞赛。

有兴趣可以搜一搜美国物理化学信息学奥林匹克国家队的照片,里面基本一半华人孩子。

这些华人孩子,他们从小就接受美国教育,第一认同 99% 是美国人,首先是美国人,然后才是华裔。

海外 bbc、cnn 这些媒体什么尿性我想大家也清楚吧,如果一个华人小孩从小在那样一种环境下长大,他会喜爱中国吗?

所以这些华裔天才小孩第一选择肯定是为美国工作,为美国创造价值,而不是中国。

长此以往会发生什么呢?

——————————————————————————————————————

中美建交,美国总统卡特问邓小平,你准备派多少中国学生去美国留学?邓小平反问卡特,你们美国准备接受多少中国留学生?

邓后来说,这些留学生能回来十分之一就不错了,不让他们出国,把他们留在中国也没用。

为什么没用呢?因为这些国内最聪明的学生,如果他们连汽车长什么样都没见过的话,是很难造出汽车的。最先进的科学技术当时在美国,就相当于汽车,造汽车要克服 10 个困难,这 10 个困难单靠自己一个人憋在那里想是要花很长很长时间才能想出来的,代价无穷大,有师傅在关键的地方点拨一下就很容易了。这和中国人聪不聪明没关系,聪明也需要掌握最前沿科技的老师来点拨,要不然你往哪里使劲都不知道。

什么情况对中国人最有利呢?那就是这些聪明的大脑在美国学习了最先进的科技之后回国发展,带动产业升级,让普通人也能拿高工资过好日子。

那美国打的什么算盘呢?美国在八九十年代中产就已经住大豪斯了,这些从穷困中国来的聪明的大脑不可能不羡慕的,我虽然表面上看上去是帮中国培养人才,但只要这些人拿到博士学位之后大多数留在美国,为我们美国创造 gdp,那我美国就是赚的,而且我顺带收割了中国最聪明的大脑,降低了中国发展的速度,少部分回中国的他们也受了自由民主价值观的洗礼,说不定回去可以影响中国。(据统计目前在美国拿到博士学位的中国留学生 80% 第一份工作选择在美国,当然这不代表彻底移民美国,美国人的计划其实是有成效的)

那留学生群体是怎么想的呢?人是爱国的,与此同时人也是要吃饭买房的。爱国情怀不能解决所有问题,吃饭买房也不是人生唯一的目标。人到底是更爱国还是更爱自己呢?

早期出国然后回国报效祖国的留学生其实是非常伟大的,因为八九十年代中国和美国的生活条件可以说是地下和天上的区别,差距实在太大。没有强烈的爱国情怀是无法拒绝美国的优渥生活条件的。

那现在呢?情怀不能当饭吃,你也不可能跑到美国去然后劝那些中国 phd:“你们快回国发展吧,你们要爱国”

现在微博知乎 B 站有很多粉红 up 主,但是恕我直言,这些人有 90% 的可能不懂如何设计芯片?如何制造芯片?如何写操作系统?如何研发新药?现实是很悲哀的

希望国家能提高科研人员的收入或者降低北上广深的房价或者把北京上海的一部分高考招生名额转移给中西部地区或者搬一部分高新技术企业到中西部地区,总而言之请不要那么卷,一线城市的房价实在太贵了,都快赶上硅谷纽约了。聪明、有未来赚大钱的能力不等于能在 30 岁的时候掏 200 万出来作首付买房结婚。

希望我国能有一天吸引到不那么爱中国的欧洲裔、印度裔、非洲裔顶尖科技人才到中国来发展。

知乎用户 方应杭​​ 发表

不是被寄予厚望,是被道德绑架啊。

爱国这种事只能靠自觉,不能强迫的。

知乎用户 AIwake 发表

清华北大毕业生真的不是人才…

现在国内大学生严重供给过剩,清华北大很多也就干二本学生能干的工作…

强留在国内也就是跟你我内卷抢公务员教师职位罢了… 这些个岗位也根本不需要清华北大的学生,正经师范院校毕业的要比清北教的好得多了…

现在留学生出国了去抢欧美人饭碗还能给国家节约粮食,还能用外汇买很多中国出口的商品,还有可能直接寄钱回家,供养父母,直接创汇… 不比在国内卷,还要消耗国内资源强吗?

知乎用户 半年隼号 发表

1. 留学本身就是个人行为,愿意出国,愿意回国都是个人自由,没必要绑架

2. 被寄予厚望的人多了,清北每年毕业生也多了去了,其实大部分人根本成不了改变格局的领军人物,都是在过自己的日子,顶多是工资高一些,职位高一些,完全到不了说人在美国就能让美国压住中国,在中国就能让中国压住美国的地步。

3. 我比较鄙视的是拿着国家经费出国,之后人间蒸发的。

知乎用户 小面包 发表

以后别再对他们寄予厚望不就结了。

他们又不是靠着你的厚望考上清北的。

怎么看待?

桥归桥路归路,他做他的学霸,你当你的学渣。

他留下也救不了你的成绩呀亲,反而将来会内卷到你的子女。

考试还得靠自己么么。

知乎用户 留德华叫兽​ 发表

俩点逻辑问题

1、国家需要什么样的人才

国家需要在某个领域深耕拔尖的人才

学术界角度,那就是某一领域的开创者

例如量子计算领域的潘建伟教授

工业界角度,那就是具有垄断地位企业的研发高管

要是可以带研发和产品团队的

例如目前的一些卡脖子领域

相对的

即使清北毕业赴美留学

毕业后去 FLAG 或街上赚钱

这是个人选择

不归又如何?

2、多久算 “不归”

李彦宏美国硕士毕业后先在街上工作了三年半、又去硅谷搜索引擎公司 Infoseek 工作了俩年才回国创办百度

施一公院士在普林斯顿任教了 10 年,40 岁时才回国任教于清华大学

杨振宁老先生 79 岁才申请中国绿卡回国

颜宁博士毕业于普林斯顿(师从施一公),07 年便回清华任教,10 年后离开清华回到普林斯顿担任终身教授,在中国国内引起了很大关注和讨论

潘建伟 1999 年博士毕业于维也纳大学,到 2003 年一方面继续在奥地利科研,一方面兼顾国内的实验室;2003 年到 2008 年任海德堡大学玛丽 · 居里讲席教授,继续兼顾国内的实验室;2009 年,他把一个一流的科研团队整体搬回了中科大;但至今,他依旧任德国海德堡大学物理所荣誉教授。

1999 年潘建伟在维也纳大学博士毕业时 [1],就已经取得了不俗的成就:1998 年其成果被美国《科学》杂志评为年度国际十大科技新闻,1999 年其论文与爱因斯坦等世界著名科学家的论文一道入选《自然》杂志的物理学百年经典。
受母校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邀请回国的潘建伟,在中国科大负责组建了量子物理和量子信息实验室。中科院基础科学局拨了 400 万元,在各方的大力支持下,设备人员都到位了,潘建伟的实验室迅速开张。但这时,潘建伟 “缺位” 了。
在他看来,这盘菜还没到做好的时候:当时,量子纠缠最先进的技术在奥地利。尽管潘建伟在该领域已取得一定成就,但是量子纠缠技术还不够强。
他向中国科技大学申请做 “候鸟”:一方面在奥地利学习这项技术,一方面兼顾国内的实验室。
母校同意了。
到了 2003 年,潘建伟在量子纠缠技术方面不需要再向任何国外专家请教。但此时量子存储成为量子信息领域的前沿,而这方面力量最强的是位于德国的海德堡大学。潘建伟又向母校发出申请:接受海德堡大学客座教授的聘书,在这里继续学习。
学校再次同意了他的 “候鸟” 状态。
潘建伟深知,量子信息集多学科为一体,要想突破,必须融合不同的学科背景。他开始为炒好这道 “菜” 寻找各种“好材料”。

几十年前,出国 100 人,回国的可能只有 10 人

这几年,出国 100 人,留在国外的可能变成了 10 人

国家越来越强大了

2021 疫情之后,是否还有必要出国留学、读博?

[

2021 疫情之后,还有必要出国留学、读博么?

留德华叫兽的视频

 · 3.9 万播放

](https://www.zhihu.com/zvideo/1364971822514143232)

参考

  1. ^https://global-sci.org/intro/article_detail/cam/16569.html

知乎用户 干饭仙人 CSY 发表

人才…. 太多了….. 要…. 要溢出来了…..

小….. 小学…. 小学教职…….

不…. 不要….

知乎用户 食尽 发表

只要大陆发展的好,就不怕不回来。

与其思考怎么堵着别人不让别人出国,不如思考怎么把我国建设成为红色灯塔。

有一说一,还要加大留学力度。

知乎用户 安定法​ 发表

一句话,越聪明的人,做出正确选择的机率越大。

尤其是这些聪明的人还了解了更多的情况之后,更是能选择一个最优解。

这些高材生,之所以要留在美国,肯定是因为他们觉得留在美国更符合他们的需求,比如更好的工作,更好的科研条件,更好的环境,等等。

别总拿所谓的寄予厚望来说事,真正的 “寄予厚望” 应该是提供更好的条件,实实在在的物质基础和生活环境,嘴上说不管事。

知乎用户 花家地老童生​ 发表

过于关注清华北大,是人格不独立的表现。

不同意你可以拉黑我。

知乎用户 同步辐射 发表

我北大清华毕业了,想留在北京自主创业,那谁给我解决户口问题啊!没有户口,我买房孩子上学怎么办啊!要开个公司,我得跑多少个部门,送多少礼才能办成啊!因工作需要我得买辆车,牌照什么时候才能摇上啊!马上要出门办事,结果今天限行。

知乎用户 深具世界眼光 发表

■还不是怪你寄错希望了吗?■

你咋不寄希望于我呢?

哼,渣男,滚!

跟渣女是绝配

活该被骗

┴┴︵╰(‵□′)╯︵┴┴

还有脸说?

让你搞不平等。

我怎么那么爽呢

希望所有被寄予厚望的都不要回国

知乎用户 伟小宝​ 发表

很正常,反正我是看不惯很多人在那里指责那些不回来的人,这是人家的个人选择,违背哪条法律了吗?要你在那儿道德绑架?

我知道很多人会骂我,会说这片土地生养了你,你享受了国内最好的公立高等教育资源,国家在你们身上花了多少钱啥的,但我想说,钱是你出的吗?国家的钱哪里来的,还不是包括他的父母在内的广大纳税人交的,公立高等教育资源作为国家的公共教育福利,人家为什么要以一种被国家施舍的心态去享用?这里可能又有人会说,就他父母交的那点税,远远不足以抵消清华在他身上花的钱,可是哪又怎样呢?照你这么说,要不要把每个中国人交的税和他享受的公共福利来对比一下,看是国家欠他的还是他欠国家的?

政府收税和提供公共福利从来都是一种整体意义上的通过国家强制力征用一部分国民财富来维持整个国家的运转和全体国民的公共福利的,完全不应该也完全没有必要在单个国民身上找那么多得失。假如你一生被抢劫了 10 次,公安机关帮你追回损失 10 次;而我一生都没有麻烦过公安机关一次,那我是不是可以要求政府给我退税,因为我从来都没有占用公安机关的人力物力?

爱国主义从来都不是像那些人那样老挂在嘴边指责这个指责那个的,我敢打赌,要是那些人可以一辈子不交税而不会受到任何处罚的话,10 个里面至少有 8 个会逃税。

知乎用户 赵者也​ 发表

国内对人才不尊重。

私人企业里,996,潜规则什么的就不用说了,有些老板以让硕士博士高材生给自己端茶倒水为荣。实操和理论差距较大,举个例子,工业工程,流水线设计,很多老板根本不相信科学研究的结果,还是按照本能和经验来。最后学了一堆知识根本没机会用,还是要和硕士生本科生内卷,有可能干的还不如硕士本科生。然后老板继续在你身上找优越感。

体制内,常春藤硕士毕业生起薪 1w2. 已经算高薪了。还不如金融计算机普通 985 本科应届。用不如本科的工资来尊重人才我也是醉了。而且各种糟粕文化一样逃不了。新闻上天天鼓吹某科学家无私奉献不爱名利的事迹,仿佛高材生就该免费打工。我想起让子弹飞一句话。

铁血十八星陆军, 护送县长安全上任,“我们,不吃饭!”

在体制内干,就要演出这种精神才好

就这种对待人才的态度,你拿头吸引人才。

知乎用户 理性之神 发表

从来就没有寄予厚望。也不会影响中国发展。

你只要想懂两个点:

1、是现在回国的人多还是 90 年代回国的人多?

肯定是现在吧。因为现在国内很多岗位的待遇已经比以前好很多了。如果说以前国外待遇比国内好 10 倍,现在可能也就好 2-3 倍差不多。国内待遇上去了,回国的人肯定更多了。

2、既然过去回国的人那么少,那为啥中国的发展还能逐步缩小和美国的差距?

中国这些年是逐步缩小和美国的差距,靠的是什么。但肯定不是所谓的 “高材生”,因为过去更加缺少这些 “留在国外的高材生”,也没影响中国的发展。

总结一下,就是国家的发展,是一个很复杂的系统,人才只是其中一个很小的因素。这个系统的主变量才是关键。你应该明白什么才是关键,什么是一些辅助因素。靠的是什么,现在懂了吧!

知乎用户 biubiubiu 发表

说点欠揍的事情。

我个人是绝对爱国的,也非常希望高材生都能回来建设祖国,让我们的国家变得越来越好。

但是,我现在特别讨厌一种风气,就是对于留学生这样的群体,进行强行的道德绑架,辱骂,以及各种各样的煽动性的带节奏等等。

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人,有自己的思想,生活,有自己的观念,理想,理念。

爱国是值得肯定的事情,但一个人也应该有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想要的环境,完成自己个人理念的自由。

有的人最高需求中的自我实现,是跟国家的建设,是跟千千万万的中国人捆绑在一起的,而进行自我实现,就必然会建设国家,跟中国的千千万万人捆绑在一起。

但是,并非所有人最高的需求,自我实现都是跟国家建设,跟千千万万的中国人捆绑在一起的。

有的人他的自我实现内容可能是家庭,可能是学术上的内容,可能是他所预见的一个舒适的未来。

其实每个人都不一样,只不过我们是在不断地做选择,有的时候激进,有的时候让步。

大概大家都有谈恋爱的经历,有的人你很需要他,你认为他必须跟你在一起才是正义的。

于是你试图强加给他你的认为,你觉得他必须跟你在一起,试着不断地把他跟你拉的近一些,最好能够让他跟你捆在一起。

但是,他并不开心,虽然你可能让他在物理层面距离你更近了,但是其实距离你更远了。

偏激的言论,绑架,只会让很多人离你越来越远。

我甚至觉得,有些不走脑袋,带节奏的言论,其实是在激化矛盾,是在不断地让别人走的更远。

留学生,高材生,拥有高学历,高能力,他们的的确确,是国家培养出的人才,但是这其中,也是有其自己个人的努力的。

如果你说国家培养了他,所以他就必须建设国家,而忽略了对方个人努力的事实,这就会表现出一种极不尊重的感觉。

别人也会觉得,你是在希望要把自己捆绑住。

如果不被你捆绑的话,可能就变成了你嘴里的某种人渣。

但是,即是你捆住了他,又有什么用呢?他开心吗?他可能表面开心,心里不知道怎么狂躁呢。

兄弟们,国家的确在教育上对人才进行了培养,进行了付出。

这也是国家的投资方式。

投资必然将会要面临投资的结果当中,有一部分结果灭失,或者说是短期内失败。

这是非常正常的,目光要多放在那些,真正的感谢国家培养,真心愿意建设国家,真心的希望国家能够变得更好地人身上。

至于说,短期看起来投资失败的,你怎么知道长期就失败了呢?

别人也可以是后知后觉,但是你的辱骂很可能封死了别人后知后觉的可能。

别人也可以是继续深造,继续专注自己的领域,你的辱骂只会把别人推的越来越远。

真的希望很多人,不要以为你掌握了什么真理,就一直大肆情绪化捆绑别人在你的战车上。

请提高个人素养,不要用价值观或者是道德之类的东西说话。

打铁还需自身硬,只要一切变得越来越好,越来越积极向上,会有越来越多的人留下,越来越多的人回来。

不要把别人推的越来越远。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我老公回国了

我们不算红专的那种人,他出国时候其实我也陪读出国,然后准备移民的

国外博士毕业后他在某国农业部工作

后来出了一件事,他是研究环境的,然后国外有要求他带回中国各地的土样,进行研究,他拒绝了

一个是考虑到国家安全,可能涉嫌违法违规,一个是他不想让国外研究出改良中国土壤的办法,然后来赚中国的钱

他回国了,用自己在国外的学到的知识搞测土配方施肥,搞土壤改良,搞污染治理,研究新型的环保肥料(碳积肥,用竹子麦秸玉米杆做成的肥料),他的事业在中国做的还算红火。

过的也比留在国外的同行好,因为国外的公务员也不是终身的,他们这种都是一个农业部一个项目聘用一下,做完后就要再找工作,没有那么稳定。而国外归来,在国内找个好的工作,老师,央企都不难。他当年的上级,因为疫情都处于失业状态了。

更重要的是,中国人赚中国人的钱,不能中国人出国帮老外赚中国人的钱(他说的)

知乎用户 么西么西 发表

因为 996 呀~

国内机会多、乐趣多,这种事情连你个双非都知道,人家清北的能不知道?但你说这些有什么用啊,你是打算替人家掉头发?替人家进 ICU?还是替人家 35 岁被裁员?

请不要随便捐别人的牛,更不要因为人家逃离 996 就给扣个 “精致利己主义” 的帽子,不是所有人都是精资、鲤鱼精和工贼的,也不是所有人都愿意当干电池的,你倒是不逃离 996,但请问你有得选吗你?

知乎用户 梦回明朝 发表

看了很多答案,说各种我国存在的问题,实验条件,机会等等,总觉得不太对劲。刚才突然想到我觉得这个问题问的有问题,想想共和国两弹一星的元勋,他们当年都是放弃西方无比优厚的条件,回到一穷二白的新中国,现在国内的各种条件要比当年好无数倍,那么他们是为什么要回来呢。他们是被寄予厚望的吗,估计没有吧。国家可能根本没有对这些出去的个人寄予厚望,国家需要的是,有理想,有抱负,有能力的爱国者,但是不到后来根本分辨不出那些人是这种的,那么就加大培养送出的力度,然后看看那些人会回来,只有回来的高材生才是被寄予厚望的,没有回来,就不存在寄予厚望

知乎用户 王宣扬 发表

你所担心的问题其实早就有结论了。

要知道,中国从封闭到开放,一路走来不容易。改革开放之前,中国把允许去苏联、东欧的留学之门也给彻底关闭了。“文革” 十年期间,中国仅仅向 21 个国家派出 337 名留学生。

1974 年前后,一些美国教授开始给北京的大学写信:“希望到中国做研究,交流合作”。但都未能收到回信。美方一直有提出要交换学生,只是中国一直没有接受。

直到 1978 年 6 月 23 日,邓小平和国务院副总理方毅一起,听取清华大学校长刘达的汇报。当谈到派遣留学生问题时,邓小平说:“我赞成加大派遣留学生的数量,要成千上万地派,不是只派十个、八个。今年派 3000 出去,怎么选派,派到哪里,教育部研究一下,在这方面多花些钱是值得的。”

于是,教育部根据邓小平的指示,在十几天后,就把《关于加大选派留学生数量的报告》交到了国务院。报告里提出了一个数字:3000 人。

这个报告刚刚递交,反对的声音就接踵而至。有人担忧,这样大规模派留学生出国是史无前例的,人派出去不回来怎么办?当时还有看法认为,“文革” 过后,国内的高校都在恢复、整顿,有很多学科空白,“我们确实要利用外国教育资源,但关键是不能派这么多人,也不应以大学生为主,而要以研究生和进修为主。”

邓小平则认为,不能把留学生圈起来,要放开手,让他们接触派往国的社会和群众。留学生不能光学习科技知识,还要广泛了解国外经济社会状况。留学生绝大多数是好的,个别人出一点问题也没什么了不起。先把人给派出去,不要怕跑, 就算跑 1 0 % 、20%,还有 80%,对我们国家来说还是有利的。

时任教育部外事局副局长李琼回忆,“当时我们在留学生管理问题上还有些害怕,担心叛逃一个不好交待。而小平同志的话等于为这些禁锢开了锁。”

至于那些不回来的留学生,天要下雨,娘要嫁人,只能说人各有志吧。

能留在国外的高材生,大多享受到了国外的优惠政策。同理,我们国家也在大力吸收国外的高材生,允许高端人才在大城市安家落户。招贤纳士的政策彼此都是相互的。

邓小平在做出大规模派遣留学生的决定之时,就想到过这一点。派出 100 个人,哪怕只有 50 个人愿意回来,用他们学来的本领建设国家,那这笔 “买卖” 就值了。

当然,归根结底还是自己的国家好,毕竟是生你养你的土地,别人的国家再怎么好,也始终是别人的国家,绝对没有自己的家里温暖。

知乎用户 神魔会说话 发表

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伟力归于人民。

我们只要一切相信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就可以创造无数奇迹,也可以创造无数个高材生。

知乎用户 MHN Flyer 发表

这个事儿咋说呢。

高材生这个东西很难定义的,对吧。不是说博士毕业的都是高材生了。而且,就算是高材生,也未必是主动留在美国的。

这个问题的前提是,美国很好,很多人把留在美国当做一件很好的事。展开一点,就是说,西方发达国家很好,留在西方发达国家,比回中国好。这个命题成不成立,本身就需要讨论。

首先,高材生,背景,家世,社会资源,有没有考虑进去。事实上,学习好,不等于高才,高才不代表人才,人才不代表稀缺,稀缺不代表有用。有几个回答把这几个方面解释的挺好的,我就不重复别人的话了。

事实上西方发达国家吸引的是一部分在国内资源背景都很一般的,但是自己学习成绩很好的人。这部分人,基本上在哪儿都是高级打工仔,比如说,我本人。所以,青山绿水能混事儿,就显得比较重要。而且,这类人回去,也不是什么掌握国际超一流信息的人,也不具备特殊的国际影响力和号召力。别提什么发表的文章,工作的职称,国内用人单位难道还不知道你到底几斤几两?这些人,在西方国家也就是中产收入。别看汇率,哪个国家都是挣一块花一块,进进出出都是一种货币。1 万美金一个月,又不是不上税,曼哈顿的豪华公寓不是照样买不起?在纽约能月入一万,你换到印第安纳州,你看还能找到对应的岗位么?一个道理。

很多国内的人能让用人单位花 30% 的人力资源成本,达到 80% 社会效益,人家为啥非要找个海外回去的?除非是超一流的,世界公认的学术,技术权威。

在哪儿都把日子过好才是真理。

话说回来,要是我有那个本事和资源回国发展,我现在还用在知乎这儿回答这个无聊的伪命题么?

知乎用户 布尔津辛 发表

国内的这个科研 社会环境,让人没有办法

有条件想干事的都想出去

知乎用户 yessir 发表

和平年代这只是生活方式的选择问题罢了。希望世界一直和平吧

知乎用户 章小瑜​ 发表

大前提没有任何意义,即使是社会渣渣,也可能 “留外不归”, 本来就是自由选择。至于为什么选择去美国?去了一次的人都知道,无外乎就是更好的实现自我价值。

至于愿意做美国人还是中国人?随它去吧,国家认同本身也不是通过肤色和出生地决定的,想干嘛就干嘛吧,中国逐渐提高硬实力 & 软实力,不仅能留住清北生,之前出去的人也会愿意回来的,就像这次美国抗疫如屎一般,多少华人都回国了!大家都是聪明人,聪明人是会 make right choice 的!

知乎用户 Meursault 发表

在美国搞科研,有更高的 “低情商豁免权”

知乎用户 马海亮​ 发表

好啊 薅外国人羊毛

归的话国内不就又少两个工作岗位了

知乎用户 修理工李师傅 发表

这个问题就考虑父母和子女的关系就可以比较清晰的理解了。父母从小投入精力养育了孩子,孩子长大了赡养了父母。如果父母不咋管这个孩子,那么孩子长大就不愿意理这个父母,无论他获得什么成就。这很好理解。

但是确实存在一个客观的问题,那就是父母是把你生了下来的人,如果他们后天对你不好,那究竟要不要去理父母呢?这本来就是个伦理难题。出国改国籍的那些优秀人才就是这样一个道德困境。

我个人的看法是,留不住人才主要还是要从自身找问题,父母考虑是不是以前哪里没做好,也许可以弥补,也许不能弥补。

第二个层面是,即使你父母对你不好,你可以不理他们,任他们自生自灭,但是也许有难的时候可以帮一帮,或者至少不要落井下石,因为这已经不是爱不爱国或者是对父母的赡养的道德问题,而是做一个善良的人的问题了。

知乎用户 David king​ 发表

这个来去自由,没有必要道德绑架,每个人追求不一样。家国情怀,柴米油盐,都很重要。一味要求奉献是不可持续的,还是要有物质的激励机制。举个例子,最近国家对芯片行业很重视,整个市场行情暴涨了很多倍,创业致富的机会也多了很多。不用国家号召,海外回归的芯片人才自然也就接踵而至,甚至还吸引到一些欧美白人过来捞金。

知乎用户 董狐笔 发表

换一个问法更好,如何评价大多数享受着义务教育,在学校却不好好学习,去不了清华北大等高校的学生?

为何清华北大去留学不回来一定程度成为众矢之的,是因为这样的人是少数。人都是擅长指责别人而不去看自己的。寄予厚望报效祖国是你们高材生的事儿。在学校不好好学习,工作时不好好工作的大多数人,是不需要好好学习好好工作来被寄予厚望报效祖国的。

知乎用户 自由飞 发表

过去的就过去了吧!

我们还是往前看:

照这个趋势,再过几年,他们估计都出不去啦。

遂了您老的意了吧?鼓掌!!!

知乎用户 黑祭司 发表

实在是让人痛心,国家培养了他们,他们却去给美国做奉献。每个留美不归的留学生,最后都变成打向中国的一颗炮弹!

广大爱国热情高涨的青年,一定要拿出爱国奉献、舍己为国的精神,不要给这些恨国党上清北的机会。要勇于拼搏,把他们的分数给挤下去,让高考高分的血脉始终姓中,中国的中,忠心的忠!

总有公知说,恨国党就是比爱国青年聪明,比爱国青年肯奋斗,哼,拜登的钱又到了!我感到非常愤怒,必须发出我虽然微薄、但是正义的声音。依我看,爱国青年不但不比恨国党笨,而且也不不比恨国党懒。

相反,从他们爱国这点来说,这种高贵的人格就是恨国党远远比不了的!而且坚定的爱国心,就是一种最大的智慧,坚持爱国,就是最大的勤奋。他们只需要将这种高贵而优秀的人格光辉,稍微转移一点到学业上,就能在高考中把恨国党比下去,让他们美国爹都感到脸红!

恨国党挑灯夜读,爱国青年就要悬梁刺股、背刺 “精忠报国”。

他们凌晨一点睡,你们就要三点睡!

他们背字典,爱国青年不但要背字典,还要倒背如流,每页都印上写上鲜红的爱国心和忠心的爱国汗水。

他们刷抖音、微博、知乎接受公知洗脑,你们就摔了手机,让 “四个自信” 护航,走恨国党的读书路,让恨国党无书可读!

啊,爱国的青年啊,你们是社会主义的希望,你们是国家的脊梁!

啊,美帝的阴谋终将败亡,因为他们不知道,我们的爱国青年,才是这个世界上最勤奋、最聪明的人!

美帝,公知,恨国党,你们准备好接受爱国青年下场争读清华北大的穷途末路了吗?

爱国青年要出手了,等待你们的只有绝望!

哼 !

知乎用户 曾轶​ 发表

以目前我国发展阶段来看

留学毕业以后的中国学生,其实也算不上什么特别有用的人才,只有 “理论”,在美国待着也挺好

最好是在美国工作一段时间以后,真正的有了 “技术” 再回来

那价值就特别大

在美国都找不到好工作的人你指望他们回来干什么?

救中国吗?

抱歉,不是那个时代了

知乎用户 党小阳 发表

我国的留学政策是,“支持出国留学、鼓励回国、来去自由”,但是联想建国到现在的历史,我们很容易想到,一开始留学政策应该不会是这样的,从建国到现在肯定有个时间点政策变化了。

这个政策的改变,一个契机是改革开放,开放市场经济;另外一个契机是加入 WTO。

邓小平的话其它答案也有,这里不再复述。

引用两篇文章:

两篇文章都提到这么一个政策:

中国政府于 2002 年 11 月取消了大专以上学历人员毕业后必须为国家服务 5 年的限制,简化了自费留学的审批手续,废止了执行长达 12 年的对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自费出国留学人员收取高等教育培养费的规定。

如果是公费还能理解,为什么当年对自费留学的人国家还要收一笔钱才放人呢?其实就是很多答案和评论区的想法,国家给你提供了多年廉价高质量的公共教育,如题目所说,你出国之后有可能就不回来了,出于公平,你在临走之前应该先给国家一笔培养费。这个不是说我们格局大了,因为显然用 “格局” 这样人格化的想法去考虑政策制订是怪怪的,每条政策背后都需要有逻辑支撑。一方面是经济的原因,经济的自由度的提高倒逼人才政策相应的自由度也会提高,除了人才政策其它政策也会更趋向于自由开放,另外一方面设置过高的出国壁垒,会导致人才回流的意愿减小。可以想见,今天的政策依然留不住一批人,如果设置更高的壁垒,人才出国之后会回国的意愿只会更低。

虽然 WTO 里面没有涉及教育的部分,但是加入 WTO 需要政府主动削弱对经济的控制力,即减小各类产品的国有占比、允许外资进入等,经济的开放也导致其它方面更加开放自由。

另外,也不必担心他们去了美国不回来,因为现在的形势明明是美国在限制中国人才去美国。

如果有人留在国外不想回国了,其实我们不必如此敏感,留学的政策写明了 “来去自由”,自然会有一批人选择不回来,“改革开放” 中不只有经济的开放,也有人才流动的开放,大家保持一个开放积极的心态看待即可。

知乎用户 Caveman​​ 发表

对于大多数(不(曾经)是留学生)的人来讲

反正都是别人家的牛

牵走了就牵走了

捐献了就捐献了

不碍着自己家的老母鸡下蛋

知乎用户 烛影乱 w 发表

在这个问题下,看到了知乎真正的平均知识水平

知乎用户 SJTU 著名黑子 发表

给了好的待遇自然回来了

清华北大我没资格说,我只知道复旦交大毕业基本上一年挣不到 20w

知乎用户 嘉蕴​ 发表

赴美不归的根本原因,是这些年轻人本来就没那么爱国,或许他们对自己的家乡是热爱的,对自己的亲族是热爱的,但是对于更加上层的民族共同体本来就没有多少认同感,罔论因为这个认同感做出一些损害自身经济利益或者人生成就的行为(回国工作)。这个问题的回答下大多数人对国家的回答充满了戏谑(敌占区摸鱼论),其实就是很好的体现。我个人对这个现状其实也没什么看法,但我觉得大家在敬仰邓稼先程开甲这样的英雄时,也要尊重有觉得家国信仰比起个人成就可以退居第二线的价值观,现在毕竟没有在打仗。

高材生赴发达国家不归是不是会对国内造成非常不利的影响。其实我也不这么看。人才这个概念在大多数情况下更依赖于舞台,而不是个人智力。我留美的同学里,大部分都做着很普通的工作,比如湾区的码农或者 PM,比较优秀的在华尔街混一混,工资的确是高,但是湾区的 IT 公司和国内的 IT 公司干的活有本质区别吗?我觉得差不多,收入更多的差在中美差异,而非工作内容。但是,请问有人能进国会山吗,有人在试图创业搞独角兽吗?一个都没有。但是在中国,我有很多同学进了部委和省直,20 多岁就开始参与影响这个国家的决策;也有很多同学去创业了,成为了一些团队的初始员工。高考只是一次考试而已,能考高分的不是说就赢一辈子。真正 alpha 性格的人,有远大抱负的人,大抵能看到国内的机会,大部分都会回来,会选择他们能实现人生抱负的舞台,从而逐渐成长为卓越的人才——尽管他们高考分数可能比进清北的低一些。而 beta 性格的人,成为领袖从来都不是他们的人生目标,人家的人生目标就是老婆孩子热炕头,那自然是加州生活更好——尽管他们可能在高考考了很高的分数。**他们留在美国做的事情,离他们的才智能做到的极限差的太远,以至于不会有什么很大的影响。**我对这个现状也没什么看法,只是想指出,大部分考试赢家本身并没有很远大的志向,他们也不会成为战略性人才。

这里或许有一个例外,就是大家很关注的顶级科学家。坦率的说,其实真正的顶级科学家做的工作大抵都很难在短期内投入应用,以至于中国这种后发国家大抵不需要他们。近年来,我国慢慢有一些领域追到前面,所以慢慢的需要顶级人才了,需要在科研这个无底洞打水漂了。但是,这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花钱是一个逐渐的过程,人才培养和流动也是一个逐渐的过程,甚至大概率是一种痛苦的过程,大可不必因为一个什么表格就惊呼中或输或者中或胜。如果问我自己的看法:我对我的祖国的明天有充足的信心,从中学阶段到现在,从未改变。

知乎用户 午后闪亮 发表

宽容一点吧,现在大量清北硕博都面向街道办、中小学教师就业了。

随着国家扩招,清北华五人和国科大每年有大量毕业的本硕博等待就业。科研工作和宇宙机、宇宙金相比并不高薪,尤其是青椒阶段,而且岗位有限。在扩招大浪潮中,北大、复旦知名等高校的某些专硕专业都不提供宿舍了。

知乎用户 rscsei 发表

我觉得这个问题的关键词在 “被寄予厚望” 上面。

现在的社会变化很快,大多数的平头百姓只能管理好自己,能帮助别人也是在自己有条件的时候才行。我们国家的建设确实需要大量人才,但我们不能一味要求自己心目中的人才硬性留下来。因为我们国家与发达国家比较起来,在科研与教育方面有不小的差距,尤其是待遇方面。

我们现在的社会,做不到强硬要求某些人怎样怎样。相反,与其这样,不如改善好自己的待遇条件和状况,这才是吸引和留住人才的正确选择。而最主要的是,我们的国家正在现代化的道路上更进一步。我们能照顾好自己就是尽到了自己的社会责任。而对待别人,我们不应该平白无故的寄予什么厚望。人家有人家的生活,我们并不了解这些人有怎样的家庭环境和成长经历,只是知道人家学习好。而他们在现代的社会,也不可能把他们生活的全部毫无保留地告诉我们。人都是要隐私的。他们这些人才完全可以凭自己的意愿选择到哪里去居住和生活。而我们要做的,是努力改善高级知识分子的待遇和工作条件,这样才是留住人才的最佳途径。

知乎用户 实话直说 发表

在海外生活的时间 10 年 +,没到博士,算是名校硕士吧,不搞科研的话还算拿得出手,当然我确实也不搞科研,跟一般人比,我的学历也够吹一辈子的了。

看了很多回答,我来从另外一个角度说一说这种现象,或许可以更好的解释这种情况。

这些年我见过很多人,老移民,新移民,留学生等等,有回国的,有不回国的。

一句话,学历越高学校越好,越留在海外的多,学历越低学校越差,越回国的多。

很多人说什么,这样的现象一定是,学历越高眼界开阔,发现外面的世界更好,更自由广阔等等的,我觉得这都是一方面,不是主要的。

要从根源上来看,人往往都是凡人,都是为自己的人生去规划和打算。

什么人学历高? 什么人能上好学校? 为什么要去好好学习? 怎么有人出国就是混,有人就刻苦学呢?

答案不是绝对的,但能代表大多数。


往往条件好,有钱的就不爱学习,就跟漂亮的女孩往往不爱学习一样,有钱诱惑就多,条件好的往往就算是老实好学的,也很容易被带歪。

那种父母上大学给买个豪车,每个月给上几万刀零花钱的,还学什么呢,基本上天天出去混就完了,这样的人基本上也不上名校,或者说最多读个本科就完了,不可能踏下心来读什么博士,人家也用不着费那个劲,除非个别是真心自己就想走科研路线的,但这样的比例很少。

这批人基本上我认识的都是回国了,人家回去要么继续混着,要么有家里给安排不管接班也好,有资源给安排别的也好,反正肯定在国外呆着也不可能真去找工作,也找不到像样的,也不需要找,肯定回国去发展更有利。


往往能读到博士的,尤其名校博士,甚至还有奖学金拿的,家里条件都相对普通,当然往往比一般老百姓还是强的,往往家里层次比较高。层次不能用钱衡量,暴发户比教授钱多,但层次差远了。从小教育比较好,父母也是非常支持孩子发展。

但从另外一个角度说,这类人往往是需要自己去找发展,再说直白点,这类人往往没有什么可以直接继承的,需要去找工作,需要靠自己的努力去实现自己的人生。所以才会好好学习,耐得住寂寞,一步一步走上去,拿到博士,拿到奖学金,拿到好的 offer。

这类的人我认识的基本没有回国的,为什么呢? 因为回国没有什么东西接着,现在的海归也没有以前那么值钱了,如果主要靠自己去发展,国内的竞争激烈,往往不如在海外继续发展。

国内能人太多了,很多产业跟海外一些国家对人才的需求也不一样,回国等于扔掉自己好不容易努力获取的一点优势,回到同样起跑线去和大批的人竞争。

明明通过自己的母校,可能拿到了好的 offer,回国又没有资源路子,难道光屁股跑到人才市场发传单像千千万万个人一样找工作去? 搞不好你的海外学历别人更不屑一顾,遇到心眼小的上司,就凭你海外好学历而 TA 没有,就看你不顺眼。

而且能留在国外虽然不是说多难,但也没有很多不明真相的喷子理解的那么容易。

好像回不回国就一句话? 一个普通留学生,靠自己的本事去拿到绿卡,本身就不是人人能做到的,那么这个绿卡本身也算个优势,对个人而言,起码在国内外工作都可以有更多的选择,这个时候往往国外待遇好一些,留在国外是再正常不过的了。


有兴趣的可以看看我另外一个回答,关于回国问题的总结,希望对迷茫的人有些帮助。

https://www.zhihu.com/answer/1755349523

知乎用户 喜欢吃鱼 发表

教育好的地方,北上,两个问题,房价和小孩上学,就算年入 300 万,都解决不了。

怎么解决?这是海量专们算出来的,他们都懂。

你问为什么这么多高校都挤在一个地方,而美国、日本高校几乎全在村里,这答案不就很明显了吗。敌在内。

比如许晨阳回国发展又走了,普林斯顿所在的地方是新泽西,不是大都市。

教育资源,均衡发展。

知乎用户 后见之明郑荃​ 发表

因为美国都是作弊的,而我们没有。

别理什么姚毅,说了没有就是没有。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有啥可评价的 其实这件事 放在学渣面前 那可可可不得 放在整个国家教育层面上看 那就不是啥事 不好理解?

那这么理解 我们每个人小时候 都是被祖国寄予厚望的未来接班人 国家花了很多钱让每个孩子读完九年义务教育 结果 很大一部分人变成了学渣 连高中都考不上 这些人是不是愧对国家培养? 是不是该赔国家钱?国家有责备你吗?

知乎用户 张华 发表

对个人’寄予厚望’很少,现在不是上世纪初科学大爆炸时代了。

也没什么人非得要清北的留国内发展。

知乎用户 光年逝水​ 发表

感谢邀请,我也提个问题

如何评价曾被寄予厚望的 2 位才男,从中国科技大学毕业后,赴美留学发展不归?

(ps: 大学名称可以任意换,因为每个大学都有这种现象)

知乎用户 月上西楼 发表

清北是摇篮,一点不奇怪。

知乎用户 温酒 发表

曾被寄予厚望的五王:鲁道斯,洛斯里克王子,艾尔德利奇,深渊监视者,尢姆,为什么只有鲁道斯留了下来……?

知乎用户 车行 发表

本来我们的教育体系从来就没有提过道德,提过国家兴亡 ······

老衲记得老衲的小学,初中,高中,老师都是叫我们比挣钱多的

都是说读书是为了自己

为了以后能多挣钱的

就这,教下来不回国不是很正常吗?精致利己不是很正常吗?

咱们就是在培养这种人

老衲大学作为入党积极分子,在上课问道为什么想加入中国共产党的时候说一句为人民服务都会引发大笑。这已经很说明问题了。

知乎用户 冷血豆腐 发表

这不是留学问题,而是教育资源分配问题。清北获得最多的教育资源,却在大国工匠里面时常缺席,且弄出诸多一地鸡毛的行为,这才是大众不满的原因。西工大等国防七子也有不少留学国外,但大家都忽略这些人。就是这个原因。

科技发展到今日,大学本科真不能算人才,哪怕是清北学生,也不过是起点较高的后备准人才。他们出国就出国,没什么好诟病,也别拿自身就业机会来鼓吹美国的民主人权。

事实上说自己留在国内会造成内卷的人才,那不是真正的人才。真正的人才是创造饭碗的人才,而非争夺饭碗的人才。考公务员,争教师岗位,好像没什么可骄傲的。

知乎用户 洛英永恒 发表

中国在教育上补贴很多,你读越好的大学占国家的便宜越多。不像美国教育是个产业,念完大学要工作十几年才能还完教育贷款。

你占了中国的便宜,学成去建设外国,怎么也不能让大多中国人心里舒服。建议把补贴大学生的资金折算成助学贷款,在中国工作多少年就不用还了。你要不想回国就赚美刀还贷款。

知乎用户 六爷 发表

什么叫用脚投票

知乎用户 饼当 发表

要么你搞信仰,全民都搞信仰,大家一股子劲搞建设,钱学森不就回来了嘛?

要么你搞市场,靠钱和待遇拉人,这二年留学回国的也多了对不对?不是喊回来的是买回来的吧?生物在美国要是跟金融一样,施一公会回来?

你不能跟一部分人谈信仰不谈钱,把人哄回来吃糠咽菜,在网上看狗吃牛排吧?

知乎用户 贾明子​​ 发表

这很奇怪吗?

不说房子车子能不能买得起,不说 996 身体能不能负担得起,就算是热爱科研到了不计个人小利地步的人,总还是容易被 “图片误用” 劝退的。

提升国内科技人才的软硬环境,任重道远。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用民族主义让比自己优秀的人过上和自己一样不如意的生活,是当下的主流。把这些优秀的人留在国内,至少还能安慰下自己 “ta 们的好生活是 996 换来的”。

评价?咱有啥可评价的。我爱吃苹果,别人爱吃梨,我该打 ta 一顿还是?

知乎用户 Matrix​ 发表

当年加入少先队带上红领巾的接班人,现在正努力成为一线楼市的接盘人

别怪清北精致,做题家不仅擅长用笔,腿脚功夫也不输的。

知乎用户 还是不用实名吧 发表

现在出现了一批人,既有时候表现出强烈的爱国,也时不时过分的媚外,他们只是粗糙地喷人罢了。哪里理性,哪里自由评论,哪里稳定,哪里有钱可赚,哪里对别人的利益最小化,那么他们就在哪里。你可以称他们为自走的人型键盘,他们像无根的浮萍,也像墙头上的草。他们拥有着低劣的学识和经验,通常是不讲道理的懒惰者,对政治胡乱一通公开评价(那些在网络叽叽歪歪的,就是你们)。你以为你养了个傻儿子,然后国家强大起来了,他又全归功于自己,对不论是在国外以及回国的学者贡献视而不见。呵,粗糙的喷射主义者。

知乎用户 朱朱 发表

你让上海交大之类的学校有和清北在海外一样的认可度,他们跑的比兔子更快,这种瞎点名图什么?故意抹黑?

知乎用户 左公民 发表

被寄予厚望的 2 位才女,从清华北大毕业后,赴美留学发展不归_碧玉

黄思路_百度百科

何碧玉_百度百科

两位姐姐一个 82 的一个 85,这两个加上成都那个就是千年老梗。 很多人说九九六把两位逼到美国,这么搞笑的吗。好吧他们在美国白富美找高富帅的时候,马爷爷还没有证明 996 是福报,其中一个千年前去的,那时候马爸爸拿到风投还没有捂热。 他们跑路理解为穷吗,nonono 他们一路都没有穷沾边。

改革开放的四十年教育有几个误区

1. 唯分数论

其后果就是学生和教育者,以难以第一为目的。而缺少对于学习终极目标和人生的思考。只为分层,不为提高科学素养。这样的教育很多人容易把人生价值成功定位在拿到一般人拿不到 offer,一般人拿不到奖学金,一般人出不了的国。一旦一键三连,人生也就是完满了,即便后面掉队也无所谓面子比里子重要。即使出不了国,一个美系老厂一年就发个两位数的 offer,一个民企一年千把 offer,薪资一样肯定美系觉得他人上人。殊不知,不出几年民企的已经 tl,而美系只能内卷等坑位。以此类推,考个公务员未必有钱有权,但是一个百人斩就够得意一辈子。

2. 简单把先进科学技术等同于西方文明

人类社会发展到现在是各个民族发展的合力,科学是无国界的,而任何民族的发展是曲折和螺旋的。把世界文明发展曲解为西方文明,那是短视的历史观。老一辈科学家,虽然留洋留美,但在祖国最需要的时候回来,自力更生建设祖国。这不仅仅是家国情怀人家素质高,也由于他们作为五四后半新半旧的骨子我们是五千年泱泱大国的思想根深蒂固。所谓西学为用而已。潜意识里老一辈认定落后只是短暂的,这是气节。而现在除了了三四线小镇青年还会有谁这么想?

3. 对于西方世界不够全面的报道

由于考虑中小学健康成长,对于西方的影视作品过滤。其结果只有向上的反应其阳光面的作品流入。而那些阴暗的独立电影,b 级片,如此等等却给过滤。坏学生还可以通过各种资源,了解其另一面。而好学生,思想就停留在柏拉图式不切实际幻想中。即便在海外吃瘪,又有几个感觉面对惨淡现实,把肚子苦水吐出,所谓眼不见心不烦。只看面子不看里,把批判性接收变成了全盘西化。出各种问题倒是自然的自然。

知乎用户 我是羊肉 发表

只认识一个,但我坚信如果真有战事他一定会回来。而且一定有用。

知乎用户 Jack 发表

迁徙是动物面对周围环境不适作出自然而然的反应,而人只不过也是动物而已。

知乎用户 惜字如精 发表

天要下雨娘要嫁人。

无所谓。

但核心问题是,能不能不要老在中文社区打转啊。

一边说老外热爱社交,一边在自己老社交圈打转就蛮奇怪的。

知乎用户 胖胖 发表

就跟那些在家乡考了清北交复然后在北上广深打拼不归老家的人一样评价。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你是瞧不起 us 还是太看得起这两位做题家?

这种混口饭的做题家湾区一抓一把,没必要当回事吧

知乎用户 保大片 发表

啥时候国内企业不再 996,用情怀当工资发,回国的人自然就多了

知乎用户 Spartina​ 发表

这个题目本来还正常

加上 “从清华北大毕业后”……

你想表达什么?

讨论这种现象就讨论这种现象,不要首先搞对立

知乎用户 狒狒 发表

您要真有钱老那本事,再来谈 “寄予厚望” 吧。

人钱老是一腔热情回来的,跟你们还不一样。

中国的发展是无数科学工作者用心血换来的,多您一个不多,少您一个不少。

别拿留学贬低国内为国做贡献的科学工作者们,人不比你们差。

怎么,没有你们,中国就永远追不上美帝了?

要来,欢迎。要走,不送。

知乎用户 Zhang Rui 发表

出国的恐怕都是在国内混不下去的吧……

海归之后,再次归海:这种情况并不少见。

你总要给她一个出路。

在美国遇到一个邻居,问她为什么要移民;

答曰:美国房子便宜,生活压力小。在国内实在买不起房子,又不适应回到老家的生活。

知乎用户 smthdh 发表

因为他们大部分在国内都不是既得利益者,正如同在这个问题下回答的大部分人一样。

既得利益者占据了太多的资源,导致贫富差距悬殊,不能通过正常的工作和努力获得应有的公平待遇。

知乎用户 「已注销」 发表

我觉得如果你心存高远,致力于祖国的伟大复兴。那你去哪里发光发亮,我都佩服你,但如果你心中的祖国跟我不是同一个,甚至是日本美国之流,那你就是我的敌人。

知乎用户 安第斯与伏尔加 发表

如果你是的话就不用我来回答,如果你不是的话,我也不愿意回答。成年人的世界不需要那么多评价。如果某人违法犯罪了也不靠评价来惩罚他,更何况不回国发展完全是他人基本的自由,反正在我的价值观里只要不违法犯罪,不叛国卖国就没什么值得多说的。

当然如果你觉得出去了不回来就是卖国,那我只能离你远点。

知乎用户 风舞铃歌 发表

可惜,遗憾,但没没必要攻击别人。人的价值观有不同,他们在国外也不代表不爱国。

这就代表我们是开放的,自由的,民主的。

我想只要国内科研环境变好,人才待遇提高,人家是会回来的。

知乎用户 天窗上的狐狸 发表

有的是觉得自己适合在国外发展。

有的是迫于世俗压力不愿意回国发展。就如一个人从北上广回到老家小城,有人就会朝坏处想,混不下去了才回来的。

再一个就是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持续几十年的留美且定居美国的风潮,想一子逆转那是不可能的,除非美国出现了明显的衰败或美国内乱了。

最后一点就是:不要急嘛,杨振宁不也回来了吗?

最简单好用的 VPS,没有之一,注册立得 100 美金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See Also

为什么中国人才流失如此严重?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因为媒体宣传的啊,前几天在央视某套看了一个纪录片,名字具体是啥忘了反正跟大国重器类似,我记得是第 9 集,杠精可以主动去求证。 那一集主要讲的是中国的歼 11,研制过程中发现需要特殊的光学玻璃来做飞机的玻璃罩。结果 …

为什么中国的科研人才总是留不住,作为普通人我们能做什么?

知乎用户 蓝色云彩 发表 钟帷德钟南山院士儿子,男,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国家级百千万人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全国青科协及省青联委员,广州市优秀专家,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分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及广州医学会主任委员, …

请问乌合麒麟的画到底是画给哪国人看的?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给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的美利坚合众国国民看的。 他甚至担心美国人看不懂,特地请了一堆翻译家,好让美国底层民众能够全面的认识到自己的生活到底有多么艰难。 这种跨国援助思想解放的行为,正是新时代国际共运所需要的。 可惜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