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患网瘾,父亲用两年时间骑行大半个中国来反网络游戏也未能拯救儿子,如何能戒除网瘾?网瘾的本质是什么?

使用CN2/CN2GIA顶级线路,支持Shadowsocks/V2ray科学上网,支持支付宝付款,每月仅需 5 美元
## 加入品葱精选 Telegram Channel ##

知乎用户 陈兰香 发表

第一眼看到这个问题,我还以为是父亲为了拯救网瘾儿子于是带着儿子骑行大半个中国,心想可怜天下父母心啊,结果仔细看了看,只看到两个字:离谱!

因为这个男子花了两年时间一个人骑行了大半个中国,在他骑行中国的这两年里他的网瘾儿子依旧在家里沉迷网络。

他说儿子十二年不做事,沉迷网络,要我说这父亲两年来也不做事,骑行大半个中国,为的就是宣传网瘾的危害,说这是沉迷也没错吧?

这位父亲但凡真的懂那么一点点,起码应该是带着儿子去骑行,两个人在路上,别说一路上遇到各种人和事改变观念,起码骑行的时候没办法玩手机吧?

结果他倒好,把儿子扔在家里,自己天南地北地骑行,这下好了,谁也不干扰谁,各自沉迷。

就这他还觉得他儿子不说话,跟他是两个平行的世界,要我说,父子二人,两年不见面,就算见了面也无话可说。

而且我觉得他还是乐观了,他竟然觉得他们两个是两个平行的世界,要我说儿子沉迷网瘾,父亲沉迷反网瘾,他们的世界明明是背道而驰的。

这样的两个人,没有剑拔弩张,可能还要感谢他们一个沉迷网瘾,一个沉迷于反网瘾。他们都找到了各自的世界,只不过离彼此越来越远。

这人啊,但凡现实世界精彩一点,温暖一些,谁会沉迷网络呢?

很多人沉迷网络,归根结底不过是为了逃避苦逼世界而已。

知乎用户 大猛​ 发表

我们村有个叔叔,也是自己孩子有网瘾。

面对网瘾儿子,他到处找人诉苦。

他经常对孩子发脾气,发完脾气之后,就找几个朋友 “借酒消愁”,然后再打一宿麻将 “惩罚自己”。

回来的时候,拖着醉醺醺的身体血拼麻将一宿的红眼睛,对外说:为了孩子自己很努力,被折磨不成样子。爽的事他干了还把锅甩出去了。

我们除了鄙视他,更心疼的是他媳妇。儿子网瘾其实不会多折腾家庭,无非是吃饭多一双筷子加一个碗。而她老公每天 “借酒消愁”、“输多赢少打麻将” 给家里带来了更大的压力,同时,把怪脾气发给家人,自己还站在道德制高点自我感动自我麻痹。

有意思吗?好意思吗?

有些家长打着因为孩子不争气的当借口给自己爱好、不作为找台阶。

两年了你独自玩公路骑行,挺潇洒啊。知友疑问为什么不带孩子一起去?因为这个父亲怕麻烦带着 “累赘” 影响自己潇洒呀。

把家里的 “网瘾少年”、“家庭维护” 等困难留给了媳妇,你做的对?

有你这样自私的父亲也难怪把孩子培养成网瘾少年。

对于子女教育,大多都是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孩子都是有样学样的,网瘾少年这个群里我接触过,大多都是父母教育有很大问题,父母不能做表率,加上孩子缺爱,导致了从虚拟世界找 “补”。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已为人父母,或者将要成人父母的,大家一起共勉吧。

知乎用户 Terminus​ 发表

我还以为这爹是带着孩子出去骑行了,心想这爹确实挺身体力行的,结果没想到是把孩子扔家里自己一个人跑出去骑行了半个中国。这是有什么大病吗?

知乎用户 潘帕斯 发表

呃,我以为是带着儿子骑行大半个中国呢。。。

2021 年 8 月到 2022 年 4 月,郑立书骑行大半个中国,宣传网络游戏的危害,呼吁关闭网络游戏。过程中,51 岁的他曾与几位家长一起,前往北京多个部门反映情况,递交了 400 多份受害案例。 骑行结束回到家里,郑立书把自己一路上最重要的装备——头盔——摆在一楼客厅电视柜显眼的位置上,就像一个战士对待自己的盔甲一样。

这位父亲,你呼吁关闭网络游戏,完全在做无用功。。。自我感动。。。

本来想吐槽下现在家长都戒不掉手机,但看样子这儿子是真 · 网瘾患者

沉迷网络游戏 12 年,至今躺在家中不做事、不说话

而且很有可能有心理障碍

这种情况,就算把他送去学校也无济于事。。

我高中有一个同学,沉迷于网络小说,每天搂着手机看网络小说,无时无刻

平时不跟别人交流,当然也不学习,坐在最后一排

每天中午都能看到他吃完饭低着头看着手机急冲冲地走进来,坐到座位上继续看手机

关键啊,这位同学用的手机还是那种带键盘的,小小的一块屏幕,居然也能看小说看到飞起。

他也不太注重个人卫生,感觉像连洗澡的时间都用来看小说了。

反正高中毕业后,听说他家里带他去看医生了,不知道现在怎么样了。

我也很喜欢看小说,有时遇到合胃口的小说,就感觉自己和这位同学很相似…

知乎用户 马克吐槽 发表

先不提大家都在说的 “儿子有病,老子吃药” 这种奇葩的事情,

有人说家长是因为 12 年的努力,什么办法都试过了,所以才会这样做。

所以我从头到尾看了一遍原文,原文有点挺长,中间有几段时间节点有点来回跳跃,所以我也只能大致的捋了一下时间点。

这孩子的确有网瘾,但本质不是沉迷网络,而是为了逃避现实,而且是在逃避有父母存在的现实。

摘录几点原文

1、“陈田红听郑钊奶奶说,他们夫妇不在家时儿子会到客厅走一走,吃点东西。他们一回来,郑钊就又缩回房间。”
2、2012 年初,他把郑钊骗到江西庐山的一所戒网瘾学校 “卓尔学校”。
3、2016 年 8 月,郑钊以 300 多分的高考成绩收到了武汉工程科技学院的录取通知书,他决定去读。在郑立书眼里,儿子没考好——他一直记得,有老师说过郑钊是有希望考上清华北大的。
4、但在采访中,郑钊的老师给出了不同于父亲的描述。从私立学校直升进入初中后,在班主任李伟锋的印象里,郑钊在班里属于不被注意的中等生,成绩在班级一二十名、年级二三十名左右。
5、那几天,他在手机上阅读 “架空历史”(一种虚构的历史世界)小说《楚国大将军》。它讲的是史上第一纨绔少国公参军三年,战功显赫,封号大将军的故事。也玩一款小鸟飞行的游戏,全程没有攻击,只需在飞行中转换方向躲避障碍。
6、江西西山文武学校高中副班主任肖老师说,郑钊不想读书,他爸爸逼着他一定要读书。肖老师跟他交流时,他只会蹦一两个字,如,嗯、啊、可以,一直低着头不敢看人,“完全没有自信”。
7、自从他不愿意读书之后,我们也是一直在跟孩子交流,想找出他心里在想什么,包括有没有在学校被别人欺负啊?但是就是了解不到结果。我这么多年的探讨中啊,真的是被游戏把魂给勾住了。

明显看的出来:

1、这孩子从初中就开始逃避现实的情况了,逃避现实的原因不清楚,可能是在学校遇到了什么,也可能是因为父母的原因。

2、这孩子和家长之间是有隔阂的,从来没有交过心,所以遇到问题也不会告诉父母。

3、从孩子比排斥奶奶更排斥父母来看,父母的一些行为也是他逃避现实的原因之一。

4、这孩子有点自卑,学习一般。但是有一个望子成龙的父母。

5、家长从来没有意识到这些问题,反而一直在加强孩子的自卑心,加剧这个隔阂。比如把孩子 “骗” 到网瘾学习,比如不顾孩子的真实能力,望子成龙。

6、有多家长不会承认自己的教养方式有问题,有多家长不愿意承认自己的孩子很平凡,很多家长喜欢把孩子的问题丢给外物,比如一定是网游祸害了他的儿子,哪怕他儿子明显还沉迷于小说。

一个自我调节能力略差的孩子,遇到了很常见的 “我都是为了你好,你为什么不明白” 的自我感动式家长。

这位父亲的所谓救赎之行,只不过是想找到更多和他一样失败的父母,互相坚定信念,“错的不是我们,我们的孩子很优秀,都是网游的错”。


作为一个间歇性会沉迷于各种网游、小说的人,我承认网瘾的确耽误事,

经常幻想,如果不玩游戏,我就可以多做多少事,多赚多少钱。

但是我心里清楚,并不会,因为不论是小说、游戏,其实都是逃避现实中不愉快、不顺心、不愿意做的事情的工具,不打网游,我会去看网络小说,在没有网络小说之前,会去租书店租小说和漫画实体书。再不行,还有麻将。

比如,我今天逛了一个晚上的知乎,只是因为明天不想出门,准备假装睡过头了。

只要你不想工作、学习,一切都可以成瘾,只不过是生理的。

说到底:

戒网的关键不是怎么断开网络,而在于在现实中找到比网络中更有价值的意义。

这位家长,不从改善亲子关系入手,反而从剥夺儿子的爱好着手,只能说缘木求鱼、背向而驰。

没有孩子一出生就有网瘾的,让孩子戒掉网瘾最好的办法是,一开始就不要让他染上网瘾

大部分未成年人的问题,根源都在原生家庭(不代表父母肯定有错误)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这篇文章看下来我满脑子都是两个字,吃人。这是一个被父母生吞掉的灵魂。

看一下儿子郑钊的视角。从小到大不被父母尊重——连自己的发型都无法由自己决定,父母认为该剃的时候,就应该剃。他哭闹,挣扎无济于事——那时的他太年幼,太弱小了。

在他入学后,他发现父母非常重视学习。他以为有了筹码,以不上学为筹码希望获得父母的尊重。可惜,他没有成功,又一次在父母的生拉硬拽中,他被强制理了发。他失去的真的只是头发吗?不是,他失去的是作为一个「人」应得的尊重。

“理完发,郑钊对上学更加抵触。下车时,他紧紧抱住驾驶座位靠背,郑立书和车上的邻居一人拉一人扳手指,才把他拽下车。但郑钊不肯进教室,只好又被带回了家。”

从此以后,他意识到了他的父母只是希望要一个玩偶。一个听话的摆件。但他不甘,他赌上了自己的身体,自己的前途作为对抗,结果却是被送到了强制戒网瘾的学校。从文中的描述,这种学校可以参考杨永信的学校。

“知道卓尔(学校)是怎样的吗?那是一个让人麻木的地方,先是麻木肉体,再是麻木精神。每天只庆幸不要违纪,免受什么额外的惩罚。”

“哪里会有好精神,那是咬牙硬挺过来的。哪里会锻炼什么意志力,那是让人冷血无情的炼狱。”

透过文字,郑立书只感受到了儿子的无奈,认为其他都很正常。 文章中的这一行字让我感到头皮发麻。

网瘾学校里面的未成年人们没有父母的庇护,被一群成年人任意揉搓——而他们的父母却在为学校摇旗呐喊,感恩戴德。为了逃脱这所监狱,郑钊只能装成父母希望的样子。我想他应该是恨透了,却也无力极了,他只能自我麻痹,装作无事发生的样子。他所有的尖锐已经在和父母的一次次对抗中被磨平,只剩下一具枯骨。

我想,最初的他爱的并不是上网,而是网上那片属于自己的天地——在这片天地,他可以有自己的选择。他可以决定自己的发型,决定自己的穿着,决定自己什么时候理发,决定自己什么时候洗澡。

他在生活中失去了对自己的控制,最终他用了最极端的方法将其夺回来。他明明是一个坚韧的灵魂,一个自始至终从没放弃的灵魂。

他还是一个善良的人,他将痛苦都施加到自己身上,把自己变成皮包骨的活死人。他以为自己都这样了,父母就会试图理解他的诉求。但是他的父母没有!!!相反,他们对自己却是心疼极了。心疼自己养出了一个废物。甚至利用他的沉默,通过各种媒体,不遗余力的向外界说着:不是我们的错!!是互联网的错!!我们只是一对受迫害的,可怜的父母。同时,把自己孩子可怜的一生,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变成邻里街坊茶余饭后的谈资,变成了一篇报道,主角是可怜的父母。

他们会告诫别的父母不要给孩子玩电脑,他们要求 zf 禁掉互联网,却不会反思自己——作为孩子的父母,孩子的监护人,在其成长过程中有没有问题,又该如何去弥补这些问题。他们不会。

” 在她(班主任)的印象里,郑钊不是很会与同学相处,有些孤僻,生活自理能力也不足。周老师曾劝郑立书,教育方式不要总是命令式的 “不要他做”,她认为不好。“

我愤怒的打完了以上的话后。看着新闻底下的最高赞——「可怜天下父母心!!哪有父母不爱自己的孩子」笑出了声。

最后补充说明一下我对网瘾的看法。

成瘾是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我们每一个人都有瘾。有的人糖成瘾,有的人短视频成瘾,有的人香烟成瘾等等。网瘾也是其中的一个。

并且,这些瘾从某种方面来说也是人的一种自我调节。在完全属于自己的一方天地中,我们能短暂的切断和真实世界的联系,让我们可以不用面对现实的纷扰,体会到属于自己的纯粹的快乐。

作为一个有着自我调节能力的人,在短暂的休息后,还是有能力鼓起勇气回到外面的世界。

【成瘾确实会带来不良的后果,并且应该引起重视。如果已经到了影响生活的程度,一定要寻求专业的帮助!但并不是简单的禁止就可以解决的。】

又是什么让人无法回到现实世界呢?我认为有三个主要原因:1、自身承压能力弱 2、外界的威胁太过强大。3、心理疾病(重大心理创伤或者生理病变)

就比如郑钊,他从小成长在父母的打压下,父母非常强势,喜欢命令他,要求他。他必然不会是一个内心强大的人,因为内心强大是通过生活磨练出来的,而他的内心已经在父母一次又一次的 “不允许” 中变得弱小。再加上在网瘾学校受到虐待,导致他的心理健康程度更加恶化,他一句话不说,完全没有社交就是一个非常危险的信号!已经非常需要心理医生治疗了!与此同时,他的父母又是非常的极端且固执的人。这三点相结合,就造成了这出人间悲剧。

所以衷心希望看到此回答的父母们能引以为戒。

天呐,打开知乎一堆 99 加吓到了。

其实以往我对家庭教育的看法并没有不会这么坚决的站在某一方。因为家庭教育是要习得的,父母并不是天生就会与孩子相处,他们也是像自己的父母学的。所以这些做出伤害孩子行为的家长,自己往往也曾是这种错误家教的受害者。但是!这位文章中的父亲,把孩子送去网瘾学校,看着孩子在里面遭受虐待的信,他的反应居然是觉得正常的!他已经失去了人与人之间基本的共情,这说明要么他是一个极端冷酷的人,要么他完全没有把儿子当人看!无论是哪一点,都让我出奇愤怒,所以写下了这篇文章。

这位父亲的声音已经够大了,而儿子却被逼成了哑巴。希望我的这篇妄言能为他发一些声吧。

知乎用户 禁与千寻 发表

总有些家长天真的以为,没有了游戏,关闭了网络,

孩子就如自己所愿了。

知乎用户 荔枝 发表

相关问题:“有一个戏精表演型人格且逃避责任的父亲是什么体验?”

知乎用户 半佛仙人​​ 发表

一般来说,家人病了,需要医生,需要吃药,需要安慰。
但一般不建议家属自己吃药,自己吃药和给你家人治病是没有关系的。
除非你想奇袭病原体。
当然,也有可能就是你想自己爽。

知乎用户 伯牙​ 发表

一名男子用两年时间上网搜索几乎翻遍全网拯救骑瘾父亲以失败告终,你认为如何才能戒除骑瘾?骑瘾有何危害?

◇◇◇◇◇◇◇◇◇◇

●重大更新:版本迭代

父亲患骑瘾,儿子用两年时间在全网水帖来反骑行也未能拯救因骑行而离家出走的父亲,如何能戒除骑瘾?骑瘾的本质是什么?

知乎用户 无敌铁憨憨​ 发表

这智商真是让人提神…

我以为这是带着儿子骑行去了… 这不就是儿子有网瘾,当爹的眼不见心不烦自己出去玩儿了两年吗……

知乎用户 柏临​​ 发表

战斗?

这叫个 P 的战斗,这纯粹就是哗众取宠。

少在那自我感动,

孩子喜欢玩游戏,不说所有,至少 80% 以上是因为家庭没有温暖。

因为现实的温暖不如游戏,才会网瘾。

但凡这做爹的把时间拿去陪孩子,认真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

而不是搞这种自我感动,估计孩子早就不需要沉迷在网络世界了。

最后,我看了看链接的文章,看到 “送到戒网瘾学校” 后,我就知道是为什么了。

戒网瘾学校,滑天下之大稽的东西。

我只能用一句话来描述这位先生:

可怜之人,必有其可恨之处。

知乎用户 龙兄 发表

儿子在家网瘾,父亲自己出门去骑行两年,就这能拯救网瘾少年?这相当于有病不去医院,用两年时间去蓬莱仙岛找长生不老药。事实上我觉得这个父亲心理也有点问题。

知乎用户 张德彪 发表

震惊!一男子沉迷骑行,多年离家至亲生骨肉于不顾。竟让儿子做出如此选择…

点击链接查看详情

知乎用户 老蛮腰 发表

一般而言,人是有心理需求的。这个需求会分布在父母、亲属,夫妻,朋友,社会等等地方。如果这个需求全部集中在网络,就是网瘾。

有网瘾是结果,不是原因。网瘾是这个人和家庭的沟通是有问题所以就会转向网络,而不是这个人沉迷网络所以和家庭沟通有问题。

这个父亲面对有网瘾的儿子,说明过去和儿子的沟通是失败的。他不想办法改善和儿子沟通交流,反而跑到全国各地做所谓的宣传,宣传的是什么呢?宣传的是取缔网络游戏。

这就是根本没意识到他儿子问题的症结在哪里。——他儿子问题的症结正是他这个父亲自己。

就算是带着他儿子在外面骑行两年,搞不好网瘾早就戒掉了。

鲁迅先生怎么说的?

“前清末年,某省初开师范学堂的时候,有一位老先生听了,很为诧异,便发愤说:“师何以还须受教,如此看来,还该有父范学堂了!” 这位老先生,便以为父的资格,只要能生。能生这件事,自然便会,何须受教呢。却不知中国现在,正须父范学堂;这位先生便须编入初等第一年级。”

知乎用户 盛京剑客 发表

对待孩子要以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要知道孩子身上的问题绝大多数都是阶段性的。

不要一有点问题,就唠叨个没完,这样会造成他的逆反,反而加剧了他的行为。

比如我女儿,曾经有一段喜欢和学校的小流氓呆在一起,满嘴脏话,就差叼个烟卷了。但我不会去直接说,因为我懂什么是逆反,什么是反身性原理。

我一方面理解她是对异类人感兴趣了,觉得那种很酷。

一方面我找到她学校的小老大了解情况,请他和几个同学吃了几顿自助,帮助看好我女儿,有太出格的要告诉我,有人欺负她,要帮忙。

再把和她要好的女生中学习好的,对她关注较多的男生中学习好的,都请到家里来开 PARTY, 和她去外面也吃喝玩乐了好几次。

渐渐的她不再和那些小流氓呆在一起了,用她自己的话来说,他们也就那样,看起来很酷,实际很 low,脑子普遍不大好使。

正如我所料,她做社会调查的可能性很大,不会沉迷太久,也不会变成女流氓,毕竟遗传了我能轻易看透人性的基因。

再说这位父亲,所谓拯救儿子网瘾,但方法可能曾经很粗暴,很极端。

也许他不这样,儿子反而不会沉迷 12 年,也许 3、5 年就觉得该干点别的了。他根本没有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他一定反复传达了网瘾就是废物这种看法,而子女其实是非常非常在乎父母的评价的。

因此,对于孩子潜意识来说,既然网瘾是废物,那么我网瘾,我就是废物,那么废物该干什么?当然是继续玩网游了。

其实他和他儿子是一种人,杠精 + 死心眼,还多少有点愚蠢。

他儿子越是网瘾,他越要宣传戒除网瘾。

他越宣传戒除网瘾,他儿子就更要沉迷。

他俩互为因果,反身性而已。

知乎用户 cOMMANDO​​ 发表

等等,他的儿子 “患网瘾”,当然有上中下三策。

上策是努力和儿子沟通,平等、认真、尊重地面对孩子,学习一些现代的教育知识(真的不难,有很多书),找一些专门的心理咨询师帮助,最终达到家庭和谐的目的;

中策是适度和孩子沟通,采取一些不引发孩子过渡抵抗的方法,鼓励、监督和督促孩子学习,制定一个双方都大致认可的日常计划,在 “玩游戏” 和“学习”之间取得一定程度的平衡;

下策是砸游戏机、没收手机和电脑,试图随时监督儿子的电子设备使用情况。这种方式可能会给父子关系带来裂痕,可能会在数年后迎来反噬,可能费了很大的力气但是未必见效。

但是 “用两年时间骑行大半个中国”,这和孩子玩游戏有什么关系吗?对自己希望孩子达到的目的有什么帮助吗?自己骑行两年,这和孩子、孩子玩游戏、孩子患网瘾有任何关系吗?

想要逃避也好,想要出风头也好,想要找到意义也好,不管怎样都好,自己骑行和 “孩子戒除所谓网瘾” 有直接关系吗?

我觉得这个爹是表演型人格,他沉浸在自己的悲剧化遭遇中(并不自觉地强化和夸张自己的悲剧化遭遇),他 High 了。只是苦了这个孩子……

知乎用户 安好心 发表

戒网瘾的宣传者我见过很多,想不到这位还是个骑行种?

还 tm 林则徐转世,我快笑死。

你看这段儿:

过程中,51 岁的他曾与几位家长一起,前往北京多个部门反映情况,递交了 400 多份受害案例。 骑行结束回到家里,郑立书把自己一路上最重要的装备——头盔——摆在一楼客厅电视柜显眼的位置上,就像一个战士对待自己的盔甲一样。

估计那头盔吧唧往电视柜上一撂,儿子当场就怒了:

我都那么大网瘾了,皮肤都没你酷炫!你他妈都在外面干了些什么!

这时你应该立刻反击:

第一,我的 ID 叫林则徐在世,你的呢?

第二,你越玩游戏,我越能吸取素材更新我的装备,你呢?

第三,我已经靠这身装备,开荒出新闻热搜了,你的进度到哪了?

第四,我靠骑行,已经点亮了大半个中国地图,你的游戏更新到哪了?

知乎用户 写手一条城​​ 发表

我估计他儿子现在也有点急了:

妈的,我天天打游戏,怎么还没戒掉我爸的骑行瘾。


这样能戒掉孩子的网瘾才特娘的怪了……

你要是这么骑行反网瘾能行,我楼下跳广场舞的大妈比你反网瘾多了……

人家都跳十来年了。

领舞的那个,从我上大学的时候她就跳,现在还跳呢,那可以说是冬夏酷暑风雨无阻……

你说她跳这个,能不能让他孩子戒网瘾?

要按照你的逻辑,她孩子是不是得考清华?

考啥清华,我看烤地瓜都费劲。

她每天跳那玩意哪有空管孩子,孩子自己在家玩的欢着呢。

您这家长不也是么?你看看你这几手操作:

  1. 初二的时候就允许他玩网络游戏……
  2. 还给他弄台球桌……
  3. 还给他手机……
  4. 给孩子骗到戒网瘾学校……
  5. 求神问药烧香拜佛……
  6. 骑行大半个中国……

你这教育方式,何愁孩子能学习好……

你这几手操作下来,什么孩子折腾不废?

你自己骑着自行车出去了,孩子能自己在家把网瘾戒了?

你瞅瞅你这身装备,哪个二十多的孩子看了以后不会无语……

头盔上顶着林则徐转世…… 用那么大个喇叭满大街吆喝,你这是行为艺术啊。

我滴妈,越想越害怕,你是不是有点走火入魔

我现在感觉你这情况比孩子都严重了。

不行让你媳妇儿赶紧去坚持逛街购物,给你们爷俩好好治一治?

下一步你年纪大一点,是不是要去河里钓鱼反网瘾了?

你钓鱼的时候再弄个横幅挂树上,也好好反网瘾一下,正好还能挡个太阳。

再然后呢?

坚持刷抖音打击黄赌毒?

你刷抖音的时候换一个打击黄赌毒的手机壳。

坚持吃枸杞打击电信诈骗?

喝枸杞的时候杯子上画一个反诈中心 app 标志。

你戒孩子网瘾,从初二的时候你电脑别放家里就能搞定的事……

你说你折腾了 12 年,十二年啊,你有一件事儿是管用的么?

现在孩子都特么 26 了,你儿子一开始玩的游戏都停服好几年了吧……

你还搁这玩这个行为艺术?

你可真是个大聪明啊……

生活在这样的家庭教育中,孩子也就能通过打游戏来获得一点精神愉悦了……

要我说,你要真想现在给他戒网瘾……

这样的孩子,那就是一个部队的好苗子……

知乎用户 子泓​​ 发表

这就是典型的感动自己,迷惑别人。

很奇怪,身为一个成年人,身为一名父亲,在对待教育这样的大事上,苦心思索,绞尽脑汁,最后想到的竟然是如此低级、幼稚,让人不明就里、一脸懵逼、笑到喷饭的迷之操作。

在他看来,骑行中国与拯救儿子网瘾有什么关系吗?这完全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两件事啊!!!

教育孩子有很多方式,戒除网瘾也有许多方式,然而他却选择了最奇葩的一种方式,说真的,还不如送杨永信那里呢……

这就好比,他儿子都快饿死了,但是他却咣当咣当哼哧半天,做了个风筝,然后风筝上写着: 人一定要按时吃饭呀,不然会饿死哒!

我不知道是不是他本身就爱好骑行,这次只不过想给自己找个理由去骑行中国?虽然这理由也实在蹩脚……

但如果真是这样的话,打着为别人好的名义,满足自己的小欲望,最终又陶醉于自我感动中,这种人,我愿称为最自私的一种人。

当然,我们的生活中,像这种人,不在少数,他们整天动不动就说是为了你好,大义凛然的样子仿佛不食人间烟火一样,结果做的举动却完全是为了满足他自己的私欲。

最后他还把自己感动够呛,还觉得你没感动,你是白眼狼……

如果让我用一句成语来形容的话,我想说: 什么玩意儿?!

我是子泓,关注我,没有理由

知乎用户 打火机也没了​ 发表

父亲沉迷骑行,儿子用两年时间……

知乎用户 谢流远​ 发表

不要急,“电子游戏就是精神鸦片” 是 60 后家长口号,60 后家长的版本马上就要结束了。

下个版本的口号是 “氪金手游就是电子赌博”,过个十年就可以看到 80,90 后家长骑行反氪金手游了。

知乎用户 雪孩子​ 发表

一定程度上,网瘾的本质就是人的本质。

玩过网游的人应该对 “强化、增幅、附魔、合成” 等等概念不陌生,这些无聊的概率游戏让许多人如痴如醉,入魔了一般。

拿强化来说,一件装备可以强化无数次,但越往后强化成功的概率越低。而强化失败之后,装备就会碎。于是在强化的玩法中就有了 “垫手” 这一概念,所谓“垫手”,就是在强化之前先将一些装备强化到碎,等装备碎了很多之后,就会有一种献祭感。仿佛献祭的越多,装备强化的成功率就会越高一样。

自以为付出越多越纯粹就会得到越多的这种毛病广泛的存在各个种群的人类当中。从磕长头朝圣到骑行中国试图感动子女的蠢行,都是如此。

所谓有其父必有其子,这孩子的网瘾我看是戒不了了。

知乎用户 D.Han​​ 发表

终于在知乎破案了。

半年多前,我上班路过清华东门,看到一人身穿红衣,头上写『林则徐转世』。旁边立一旗帜,上书『网络游戏就是精神鸦片』,背上所书亦是痛斥网络游戏的危害性。

我当时的第一反应是,这大哥是不是有点毛病?误以为是来清华测热度,搞大新闻。

于是就以校友立场,给清华保卫处打电话,建议他们管理一下。不过保卫处说校门口也属于校门外,他们无能为力,建议我联系警察。我没那么闲就继续上班了,发了一条想法吐槽。

路过清华东门看到的,十份神奇

知乎用户 小鹿飞飞 发表

这个新闻我看着就来火!

该治病的是这位家长。

去学一下怎么去当家长吧。

把孩子送去戒网瘾学校?

接网瘾学校什么德行不知道吗?

要不要给你普及一下 “雷电法王” 杨永信的故事?

你还自我感动?

还骑行半个中国拯救孩子?

还自封林则徐转世?

歪日,如果不是知乎让我做个文明人,我早就祖安问候大法就来了。

这个世界不需要什么戒网瘾学校。

多一些心理辅导学校。

多一些培训父母如何做父母的学校。

这个孩子就是心理有问题。

想找个地方逃避而已。

他能找到的只有网络游戏。

我给大家看下他初中时候在戒网瘾学校写的一封信。

郑钊在本子上回复:

知道卓尔(学校)是怎样的吗?那是一个让人麻木的地方,先是麻木肉体,再是麻木精神。每天只庆幸不要违纪,免受什么额外的惩罚。

知道让别人逼着每天做些又苦又累又不情愿做的事的感觉吗?先是想反抗,结果打又打不过,再是想逃跑,但没那个胆儿,最后只有让自己麻木,没想到还撑下来了。

知道让一个体质一般的少年连续(无)休般锻炼,就像劳改犯一样地过五个月是什么感觉吗?哪里会有什么多的感受,那是凭空捏造的。(没看那些信一个星期一封,而且都在周末写的么,是规定好的任务。)

哪里会有好精神,那是咬牙硬挺过来的。哪里会锻炼什么意志力,那是让人冷血无情的炼狱。

这种程度的锻炼,只有体格强健的、有军人潜质的人,才能坚持下去而内心不受丝毫影响,否则只会让人恐惧、让人扭曲。

我所思念的家,终究只是我心中的那个 “家” 罢了。

这只是戒网瘾学校的冰山一角。

我初高中的时候就了解过这些戒网瘾学校了。

那时候杨永信在网络是很火的。

大家可以搜一下杨永信干过什么好事。

我不知道大家说的网瘾是什么样的。

我初中的时候沉迷梦幻西游。

电脑就在我房间。

我放学回家就开始打游戏,作业我都是第二天抄别人的。

睡觉正常时间睡。

半夜爬起来打游戏。

整整半年,我都是凌晨一两点起,打游戏到六点睡。

白天在学校就睡觉。

我这算网瘾吗?

我压根就不需要戒。

我成绩下滑然后上课没精力,打球脚软,女同学经常说我无精打采的。

我就调整过来了。

我的生命里还有很多有趣的东西,所以网络游戏只是我生命中的一部分而已。

只是一些孤僻,不擅长社交的孩子,他们想要逃避,只能找到网络游戏来寄托。

这是心理问题啊,压根不是什么网瘾。

坚信网瘾这个事的人。

脑袋瓜子被驴踢了。

游戏不好吗?

我现在还打游戏,我快三十岁了。

我生命中很长一段时间,都有网络游戏的陪伴。

泡泡堂开始,到冒险岛,到梦幻西游,到英雄联盟,再到王者荣耀。

我都玩过。

影响啥了?

我玩梦幻西游和网友聊天锻炼我一手飞一般的打字速度。

那时候被骗了十块钱点卡让我见识了人世间的险恶。

我十三岁就在梦幻西游里面分别和两个小姐姐结婚了(也可能是人妖)。

我小小年纪能有丰富的阅历,游戏带给我的啊。

真的。

这个回答我还可以在开头写上利益相关。

你还想关闭网络游戏?

你是动了我的利益啊。

你想让我没游戏打。

良心大大的坏了。

我没办法和这位父亲共情。

从他把孩子送去戒网瘾学校开始。

这个家长已经不配当家长了。

从此他就是孩子的仇人。

我这个回答就写在这了。

你们能把孩子送去戒网瘾学校的家长,全部不配当家长。

愿杨永信的电击疗法能给你们来上十个疗程。

让你们见识一下 “雷电法王” 的威力。

知乎用户 目目老师​ 发表

儿子网瘾,你应该去了解你自己的儿子为什么沉迷网络游戏,而不是骑行大半个中国,找有关部门反映情况,宣传网络游戏的危害,呼吁关闭网络游戏。

退一步说,真让你禁了,你儿子一样可以沉迷别的东西,沉迷女装行不行?沉迷酒吧夜不归宿你喜不喜欢?然后你又骑行大半个中国,找有关部门反映情况,宣传女装的危害,让有关部门把女装禁售?

骑行大半个中国,找有关部门反映情况,宣传酒吧的危害,让有关部门责令关停所有酒吧?

官老爷你可得管管我儿子啊,整天打网游 ······

你自己的儿子怎么不管管?

不好好跟自己的儿子聊聊,他平常做了什么。喜欢什么,讨厌什么,遇到了什么,为什么喜欢网络游戏,为什么讨厌现实生活?

他从未开始战斗,所以他注定失败。这种爹味十足的行为,对儿子有什么意义?

排除爹味,其实很多人都说这样的,做的不是脚踏实地的事情,而是单纯感动了自己。

我看了两个小时的刘畊宏本草纲目操,怎么还没出汗呀?

网瘾的本质是逃避现实的苦恼。但是这重要吗?

有这样的爹能不沉迷网络吗?

知乎用户 scootie 发表

因为网瘾在中国本来就是被无良媒体和部分利益群体为了流量和圈钱编造出来的一场骗局。

怎么着,酒瘾不是瘾?烟瘾不是瘾?嚼槟榔不是瘾?

对家庭危害更大的赌瘾不是瘾?

然而天之蓝五粮液茅台的广告满天飞,连知乎都一帮卖酒的。

你们可曾提过酒精上瘾的问题?

烟瘾更不用说了,我自己就抽烟,因为抽烟有害,但是健康,而且还能造军舰。

你看过有建专门学校戒烟的吗?

当初倒是有过戒烟糖,但没啥用。

槟榔,不说了,想知道的自己搜吧。

甚至危害性更大的赌瘾都没有网瘾被妖魔化的这么严重。

原因也很简单,人总是抽刀向更弱者。

你敢把你喝大酒的爹送去李永信那戒酒不?

你敢把你抽烟的爷爷送张永信那戒烟不?

你敢把你赌钱成性的老丈人送派出所去吗?

大多数人不敢吧?

怎么到了自己孩子这就舍得下手呢?

你抽烟喝酒烫头行,

孩子上网打打王者不行。

好事都让你占了呗?

别说什么影响学习影响生活。

你抽烟不花钱?

你天天喝大酒我不信你能不耽误工作。

赌钱更不用说了。

望子成龙,你自己首先要是个龙,你要是个钱串子就别做这美梦。

孩子的路,是他自己选的,自己走的。

你需要的是引导而非强制要求孩子按照你的构想生活。

当然,你作为过来人,有必要和孩子讲清楚他选择这条路的未来到底是坎坷还是一马平川。

这是你唯一需要做的事情。

违反乱纪的事情除外。

把孩子的选择权交还给孩子,而不是自我感动自我催眠式的 “拯救”。

救救孩子。

知乎用户 实在哥 发表

看到孩子在家里打网游,老父亲怒火中烧,为了阻止孩子这种行为,他独自骑行全中国两年,到处宣传网游危害。

而孩子在家里,被父亲的义举感动得热泪盈眶,含着泪,继续把他的王者荣耀熬夜肝完了。

我现在仔细想了一想这位父亲做这事情的逻辑点到底在哪,抱歉我确实智商低,绞尽脑汁,总结出三种可能:

第一种可能,眼不见心不烦,十几年来被在家啃老打游戏的儿子烦透了,随便找了一个理由出去骑行,散心而已。既然现实如此残酷不堪,我就逃避现实,去享受祖国的大好河山,也别看儿子这一张拖拉懒散的嘴脸。

第二种可能,父亲属于 “自我感动型人格”。

这种人做事情其实不是冲着目的去的,而是冲着自我感动自我安慰去的。他们只要觉得自己在做事,自己在努力,就自我陶醉在自己的那股豪情万丈的激情之中,过程就更让人感动了,对做事方法,做事效果的思考和分析是完全没有的。

第三种可能,也是最简单粗暴的一种:气疯了。

网瘾现象其实哪儿都有,但像天朝这样畸形和泛滥的情况,确实也少见。

我认为天朝畸形的社会氛围和教育体系,造就了网瘾的盛行,如果不从根源上动土,是很难解决这种事情的。

网瘾的真相是,青少年的娱乐可选择余地狭窄。

很多国家,不管贫富,孩子的童年和青少年,相对自由和开放。他们可以去郊游,可以搞各种丰富的体育活动,可以搞很多聚会等等,娱乐活动相对丰富,特别是发达国家,像美国日本这种,课外活动,特别是体育活动搞得人模狗样,像什么篮球赛跆拳道之类,还有请比较专业的教练调教队伍,孩子在学校里真的可以花大量精力搞这种事情,而不产生其他负担。

中国的教育环境大家是知道的,这些所谓的课外活动,基本就是形式主义的点缀,而且学校和社会也不鼓励孩子经常到公开场所搞各种大型聚会之类,学校的外部郊游活动也在考虑安全的情况下很少举行。

每天向孩子们灌输的,都是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对于孩子来说,只有玩命对付应试教育,才是正事儿,其他的都是歪门邪道。

有人说中国课外兴趣班不是很多吗?

我说问这问题的是不是弱智? 这些兴趣班,什么钢琴舞蹈绘画围棋,不也是为了考级加分上好学校用的吗? 依然是应试思维,那孩子的兴趣,变成考级枯燥训训练的酷刑。

中国人学什么东西,都带有功利性,说白了还是社会竞争太残酷,每个人满眼都是权势和利益 哪儿还有时间用艺术体育陶冶情操?

天朝的孩子,思想被禁锢、活动被限制,绝大多数能够激发人的想象力和天性的娱乐,体育活动或被禁止,或者没有条件开展,或者无限制的被挤压时间和空间。

另外,中国普通家庭的经济状况,也支撑不起太多的太花钱的娱乐爱好,毕竟房贷车贷压力那么重,教育医疗样样都如此。

现在疫情期间,经济下行的状况,就更是如此。

那么思前想后,也就只有电子游戏和网游,是成本最低,操作最便携的娱乐活动了。

在把孩子的生活轨迹限定在学校和家两点一线的情况下,其他的娱乐活动完全不可开展的情况下。家家有 pc,人人有手机的优势就显露了出来,孩子可以偷偷带着手机在学校打游戏,也可以在家里电脑前打,既花不了什么钱,又有了现实生活中难得的轻松和成就感。

其实何尝是孩子,成人不也是这样?没钱旅游和社交,不呆在家里打游戏干什么?

我一直都认为,电子游戏对维持社会稳定和和谐友好局面,成本最低的一种工具,大家把思想都转移到了游戏上,就不会太注重现实的压力了,白天 996 一天,晚上倒在床上玩两把王者荣耀,第二天又可以开开心心地去当搬砖了。

这总比一回到家躺在床上胡思乱想比较好。如果你不打游戏,你想多搞些钱,就很可能在股市被割韭菜,或者被各种非法集资理财产品骗,或者深思熟虑后买了恒大的烂尾房……

打游戏,最多就是浪费时间而已,以上这些项目,搞不好可是要家破人亡的。

其实与其说是游戏毒害了孩子,还不如说是应试教育,封建唯读书论的堕落思想和封闭单一的社会环境毒害了孩子。

游戏不过是孩子为自己的灵魂找突破口的救命稻草而已,因为实在没有其他办法。

知乎用户 神会​ 发表

不知道有几个人看了原新闻

原新闻所有资料都体现了二者的认知差距

1:“今天剪了头发,我就不上学!” 这是郑立书印象中郑钊第一次说不想上学。郑立书没有在意,使劲拉儿子下车,推他进了理发店…… 儿子从小就不爱理发,电推剪的响声到耳边,他就摆头哭
2:在奶奶的劝导下他才回房睡觉,并反锁了房门。郑立书发现后,把合叶弄断,卸掉了门
3:他们夫妇不在家时儿子会到客厅走一走,吃点东西。他们一回来,郑钊就又缩回房间。她想不通孩子为什么会这样。
4:郑立书停掉了宽带,郑钊天天待在客厅看电视
5:没收手机后,郑钊以绝食反抗,被父亲从楼梯上踢下来
6:“知道卓尔学校是怎样的吗?那是一个让人麻木的地方,先是麻木肉体,再是麻木精神。每天只庆幸不要违纪,免受什么额外的惩罚。知道让别人逼着每天做些又苦又累又不情愿做的事的感觉吗?先是想反抗,结果打又打不过,再是想逃跑,但没那个胆儿,最后只有让自己麻木,没想到还撑下来了。”…… 写下这些话不久,因为第三次辍学,郑钊再次被送入卓尔学校。

【父亲】表现了极强的控制欲和愚昧的性格。

父亲用大量时间去了解自认为网络游戏导致的恶性事件,却从未了解过网络游戏本身。

就像他能说出 “XX 为了网络游戏自杀” 一样,这父亲也是个魔怔人。从来都没有人真为了网络游戏自杀,网络游戏在自残自杀类事件中扮演的角色连配件都算不上,既不是诱因、也不是推手、还不是充必条件、更不是激化者甚至胁迫者。

如这位父亲一般惯常把责任推给网络游戏的家长,未必真的是模糊核心冲突、转移主要矛盾。这样的人只是单纯的蠢!对,只是蠢!因为有意识地把自己摘干净是需要小心思作祟的,这位父亲小冉没这个智力。

而且我们能发现这一家子的愚昧贯穿始终,从爷爷辈就是魔怔人。

【儿子】表现的是打不赢就摆烂。

通过奖状和获奖证书能看出儿子的智力水平没有问题,不是一等奖就是前三名。

学习态度也没问题,有强烈的读书欲望、连老师给出的评定都是 “学习刻苦”。

但是摊上了这么个愚蠢又极端的爹,幸福摸不着、现状改不了、诉求被无视、想逃逃不掉、惜命不想死,只能摆烂摆到重度抑郁症!

是的,儿子的状态就是重度抑郁症的典型表现。

“自从儿子玩游戏上了瘾,我跟网络游戏斗争了十几年的光阴。”

建议改成:

自从儿子第一次违背我的意志,我就跟儿子斗争了十几年的光阴。

知乎用户 大海​​ 发表

这个爸爸骑行的瘾也是巨大,儿子状况一塌糊涂,他居然一个人跑出去骑行两年。

自己不能抵抗骑行的诱惑,儿子顶不住网络得诱惑,真是有其父必有其子。

以后父子可以对赌:爸爸不准碰自行车两年,儿子不准打游戏,双方发出钢铁的誓言:

谁碰谁是小狗!!

一天后:

汪? 汪汪汪!汪!

两天后,爸爸决定换一个新方法:用钓鱼拯救网瘾孩子。他扛着装备,骑行去水库钓巨物了。。。

知乎用户 萧岳 发表

实话实说,他要是带着儿子一起骑行,效果会好很多

但实际上他是自己出去折腾,孩子在家里,只会更加变本加厉玩游戏

其实我认为他是在逃避教育儿子的责任

他希望网络游戏全都倒闭,这样儿子就不会玩网络游戏了

这跟希望女人全死绝,这样就不会有坏女人来勾引我的宝贝儿子这种变态思路有什么区别?

知乎用户 程墨 Morgan​​ 发表

方法不对,努力越多越失败。

要是这位父亲拉着孩子一起去骑行大半个中国,没准能治好孩子的网瘾,他做爹的一个人去骑行,留儿子在家…… 打游戏,这叫什么事?!

知乎用户 萝魏紫​ 发表

四十多五十的爹不好好养家糊口十二年每天带个帽子到处逛,上面插一小旗五个大字:林则徐转世。

这放谁身上敢 tmd 去上学啊……

知乎用户 搬砖搬砖搬砖 发表

网瘾的本质是穷。

网络是最廉价的获取快乐的方式,如果有钱,每天香车美女陪伴,今天南极看企鹅,明天阿尔卑斯山滑雪,我相信他不会觉得网络上瘾的。

知乎用户 手抖毛大夫​​ 发表

恕我直言,这对父子都是病人,都有很严重的心理问题,都需要干预治疗…… 更重要的,他们需要分开生活。

这位父亲的行为可能一些做父母的人会觉得要么是傻、要么是可怜天下父母心、要么会为他的无力感共鸣…… 可他的行为对于绝大多数做子女的人来说,却是典型的自己感动自己,做的是无用功,外加对孩子的道德绑架和压力,对于解决他们父子之间的问题毫无助益。

而所谓的游戏或网瘾,只是他们之间的替罪羊或矛盾载体罢了。游戏或者网络本身是无罪的,很多 80 后、90 后的朋友应该还记得,就在时间再往十多年前,游戏和网络的名声要比现在臭的多,那时候的父母们恨不得一提网络就是洪水猛兽、一提游戏就是妖魔鬼怪、一提戒网瘾就拍手称快、一提网瘾电疗就摇旗呐喊。

而现在,这种观点不能说就没有市场了,但比起以往却是大为势微了,因为有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游戏只是一个娱乐的载体、网络只是一个信息的工具,甚至网络和游戏还能够成为事业的平台和载体,它们的问题不在于它们本身上,而在于家庭教育中父母的引导方式和两代人的相处方式上。更重要的是,很多父母自己也都有了他们曾经深恶痛绝的 “网瘾”。

如果父母把自己的孩子当成投资的标的、当成养老的理财产品、当成自己博得富贵的工具,那么网络或游戏的确是可能会影响投资回报率的风险因素,必须除之而后快。但如果把孩子当成一个正常的人,一个既需要成长也需要快乐的人,一个对自己的人生有掌控力的人,那么把网络和游戏当成洪水猛兽般对待注定只能得到适得其反的效果。

因为任何人都是需要快乐的,往小了说这是一个人生活的目的和意义,往大了说追求快乐和幸福是人类社会前进的动力,如果做父母的人为剥夺了孩子其他能够从家庭、社会和成长中获得快乐的途径,那孩子只能从游戏中寻找安慰。这时候父母再把网络和游戏当成洪水猛兽予以断绝,就等于剥夺了孩子获得快乐的全部途径。

明明正确的办法是花费时间陪伴、花费金钱培养,让孩子能够从其他方面获得足够的快乐。如果父母能花足够的时间陪伴孩子让他从家庭生活中获得快乐、花一定的精力培养孩子获得一两个兴趣爱好让他从中获得更健康的快乐、让孩子有充足的社会交往和玩耍让他从社会生活中获得快乐,乃至培养孩子正确的学习和阅读习惯能让他在学习中也获得成就感的快乐、培养正确的网络和游戏使用方法让孩子能够熟练地使用这些现代生活必备的工具…… 那么做父母的不仅会有一个健康快乐的孩子,子女的成长也能更加完备,不会在心理健康上为自己未来的发展和生活埋下隐患。

可恰恰相反、一些父母要么是出于怠惰、要么是出于思维定势或者认知偏差、要么是觉得上面这些确实太难、要么是被一些舆论误导…… 最后他们选择简单粗暴地把所有的问题都归咎于游戏和网络,以为剥夺了孩子接触游戏和网络的途径就能让孩子健康成长,却丝毫不让孩子有机会获得正常的兴趣爱好、学习阅读能力吧,也不让孩子有正常的家庭和社会生活。

当一个孩子生活中全部的快乐来源都被剥夺时,还要反而指望他去发奋图强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无异于痴人说梦。这种痴人父母能得到的只有两种可能——要么是一个所谓 “网瘾” 反复发作、屡禁不绝的孩子,要么是一个抑郁的孩子。

这种情况下,自我认知能力比较强的子女可能会认识到自己父母的问题,或许还有机会进行 “积极反抗”,通过升学工作的机会逐步远离这样的父母,获得一个相对健康的生活,但大部分的未成年人显然没有这样的能力,最终只能是在“父母压迫,剥夺快乐——消极反抗,压迫加倍” 的恶性循环中不断沉沦。但无论是积极反抗还是消极反抗,亲子的关系都将成为永远无法修补的伤痕。

这个花费两三年时间骑行大半个中国、头顶上插着 “林则徐转世”、车尾插着“网络游戏就是精神鸦片” 并试图让别人也相信这些的父亲…… 就是这样一个痴人。而他的孩子就是这样痴人父母的受害者。

我不能说他怠惰,一个怠惰的人是做不到骑行大半个中国的,但他却的确十分可悲和可笑。他把自己的孩子扔在家里不管,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去自我感动。用这样偏执的方式去骗自己 “我是个爱孩子的好爸爸,我愿意为孩子付出一切”,最终他自己内心在家庭教育失败中的挫折感和负罪感或许得到了一定的缓解,但他所有的努力和花费都跑错了方向,没有一丁点用在他本该花费更多努力去照顾的孩子身上,自己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有增无减…… 那么最终得到的,也只能是自己骗自己的结果罢了,痴人的父母最终也把自己变成了吃人的父母。

知乎用户 timeout 发表

1. 骑行中国是为了宣传网瘾危害。和拯救在家里的儿子有什么关系?

比如,咱把网瘾换成吃饭,家里儿子每天暴食。然后孩他爸跑出去到处宣讲暴食不好。这有助于改善他儿子的行为么?

2. 就问题描述里来说。不工作。不说话。那应该是已经到了心理疾病的程度了。是病得治啊。

3. 联合其他家长去北京上访申请关闭网络游戏?骑行这个行为,是为了最后达成这个效果?

咱不辩经说什么网络游戏的好处坏处,禁或者不禁的优缺点。

咱就说,你觉得你能左右国家政策让国家把这玩意禁掉不?

所以现在的情况是,一个玩游戏玩魔怔了。一个恨游戏恨魔怔了。

想让他不玩也简单啊。断了经济来源。他吃不上饭至少知道给自己赚个饭钱吧?

他要是真的宁可饿死也要玩游戏。就等到他饿的半死的时候给送精神病院去吧。这确实是神经了。到那吃饭也有人管。

但凡脑子正常,给他扔出去,他也自己知道想办法吃饭。

最后,网络游戏这个事。

首先,你禁不掉。从业者很多,是一个庞大的产业。

其次,不能因为你家有一个玩魔怔了的就说这玩意不好。比如,家里有人出车祸,就联合其他车祸受害者去上访说应该把汽车禁掉。是不是有点不现实。

最后,无力改变现状,搞一些自我感动的努力其实很值得理解也很同情。但是拿出来到处说你为了这个东西怎么怎么样就不太好了。自我感动就安心回去自我感动就好了。

知乎用户 城闭喧​ 发表

每次看到类似的新闻,就会有很多人出来骂游戏和沉迷游戏的人,很遗憾的是,这些声音既无法改变游戏,也无法改变沉迷于游戏的人。

他们根本没意识到,一个人是先逃避现实,然后才去寻找能够逃避现实的 “乌托邦”。不了解游戏的人会将游戏妖魔化,认为是它迫害了很多人。但事实上,游戏只是工具,它有精华也有糟粕。它好的部分可以模拟现实,让人学习经营与合作,练习驾驶或者策略能力,从生物进化到世界各地的风俗,乃至体会多维度的美和史诗般的想象力…… 而糟粕则是以奖赏系统为工具,致使人在有限的内容中进行机械的重复。

越是对生活不满,逃避现实的人,就越难以欣赏更精彩的游戏,而是停留在游戏的糟粕中重复。因为他们并非真正热爱游戏,而是将游戏作为逃避现实,乃至 “打发时间” 的工具。对这样的他们而言,游戏确实是坏的。但是,人们越是谴责他们,就越强化了世界的可怕,反而导致他们更加依赖游戏。才导致了这种沉迷游戏,跟家人老死不相往来的悲剧。

很多人责备这位儿子 “不孝”,“没有人性”,但事实上,在“无法感到安全的地方逃出去” 才是符合人性的。

道德存在的意义并非简单的评判 “对错”,更不是迫使人成为道德的奴役。

如果一个人忽视自我感受,而去做符合道德的事,那么他就是虚伪的。如果一个人连自己都无法照顾好,却偏偏要拯救别人,那么道德便是虚伪的。

道德和谴责都无法改变一个人,能够改变人的是联结感和对世界的参与感。让他感到安全,欣赏好的游戏,从而厌倦肤浅游戏,再意识到现实是更有趣的游戏时,他才会自己走出来。

就像一个逃避现实的人容易陷入游戏的糟粕中一样,一个人也要能够独立并不再弱小以后,才能欣赏并且主动选择品德。所以,当你想要去改变一个 “不可救药” 的人时,首先要看一看他有没有一条走出来的路。或许正是因为没有路,所以他才一直停留在那里,不愿走出来。

知乎用户 我不做镰刀很多年 发表

网瘾的本质是父母不陪孩子玩

孩子一个人除了上网还能怎么样?毕竟父亲都去骑行了

知乎用户 伊文西​ 发表

这个父亲有点陷入改变中国教育的宏大叙事和尽好一个父亲具体责任的错乱中了。

一方面,他觉得自己的儿子沉迷网络,是社会出了问题,是有关部门管理不到位,是学校和老师不尽责。他不惜以一种 “行为艺术” 式的方式,坚持并自我感动着,试图挑战和改变他认为无所作为的体制与现状。

另一方面,他甚至不愿陪在儿子身边,帮助儿子面对和解决问题。他们习惯了怪体制怪社会怪学校,但很少觉得作为家长,自己在其中有什么责任和问题。

这种一方面沉迷英雄主义宏大叙事,一方面逃避家长基本责任的状态,出现在非常多的国内家长身上。

具体表现在,他们对中国的教育充满了各种怨气和不满,觉得体制不公,学校不好,老师太懒。同时,他们并不觉得自己在孩子的成长或教育中有任何的责任或失误,孩子教育是学校的事,一般学校搞不定就送集中营一样的网瘾学校,反正不能在家,出问题一定是社会的问题。

我已经那么努力工作挣钱了,你们居然还要我回家教育自己的孩子?这是很多人的逻辑,非常理直气壮。

一个孩子成长出了偏差,不能说百分之百是家庭的缘故,但仔细分析各类教育失败案例,家长多半都脱不了干系,且很多是始作俑者。

就像新闻中的父亲,但凡他能抽出时间多陪伴儿子,而不是在外面骑行上访或搞行为艺术,他们家与网瘾的战争,估计不至于如此一败涂地。

为什么孩子一句话都不肯跟他说?这也是网瘾症状?反而突然有点心疼在家照顾孩子的母亲。

知乎用户 Jacob 贾超​​ 发表

我被这个爹的病态的自以为是的 “爱” 惊呆了。

你觉得你的儿子患网瘾,你去怎么折腾你的儿子,别人最多觉得你是个控制欲强但不懂好的沟通方法和正面管教方式的老爸。

你骑行两年多要求禁止网络游戏,别人只会觉得你是个神经病,完全没救的那种。

我自己也打游戏,我还很节制的打游戏,这是我最大的解压方式和兴趣爱好之一。你不想让你儿子打游戏,你也不跟我说一声,就打算也不让我和我身边的人都不准打游戏了,是个什么脑残思路?

典型的全能自恋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模式,通过极端的 “自残”(肉体的辛苦和精神上自以为是的坚持)来缓解自己的儿童教育方面极其糟糕的沟通和解决问题方式上的无能。

可怜又可悲。

所以这个问题压根就不该问啥是网瘾应该怎么戒除网瘾。这是个急需心理援助的痛苦的一对父子。

其中老爸的精神问题远远严重于儿子。

都说可怜天下父母心,这种父母心,不值得可怜。

知乎用户 siclin 发表

这位爹能骑行大半个中国,

那他的全套骑行装备大概率比儿子打游戏的装备贵不少,甚至贵一个数量级。

这位老爹的骑行瘾估计比他儿子网瘾还难戒…

知乎用户 Faywool 发表

首先,我极为赞扬郑立书先生的行为,出门自行车骑行会戴头盔是一非常值得令人赞扬的做法。

我先自我介绍一下,本人做父亲刚满白天,三十出头,一个半吊子自行车骑行爱好者,「出门自行车骑行必戴头盔协会」的金牌义务劝导员。

本来这种时事性问题我不太想答的,奈何此事与我所爱好的自行车骑行运动有那么一点关联。利益相关,我不太想因为这类事,影响到大众对于自行车骑行这项运动 (或者说是活动) 产生一丢丢的误解。

于是我觉得我有责任站出来说两句,对与错大家自行评判吧。

在此呼吁各位,出门自行车骑行,一定要有一个合适、安全系数高的头盔,并正确戴好头盔。保护自己的安全,就是全家的平安。


下面开始正题:

郑文书先生 (问题中提到的父亲),由于已经长大成人的儿子患上网瘾,不奋进,以往的施法无任何效果,于是骑行半年余。骑行过程中宣传网络游戏的害处,并呼吁关闭网游。

我想说这种做法**无可厚非。**就好像有人呼吁保护动物,有人呼吁保护森林,有人呼吁不歧视同性恋者。这个社会是多元化的,他认为网游对他的孩子有害处,他就去呼吁,没有问题。

有一点像是真实事件改编的电影《失孤》中刘德华饰演的父亲一样,那位父亲所做之事,着实令人感动。

生活中我曾经有一个朋友,也做过类似的 “傻事”,为了一个自以为心爱的女生,一周时间,从自己老家出发,骑山地车将近 2000 公里,到达那位女生所在的学校,向那位女生献上了一束鲜花。并希望那个女生能够因为自己的辛苦而感动,同意和他交往。

你们猜结局是什么?

今天这件事情,同样感动的只有这个郑父自己一人 (或许还有一部分为父、为长之人)。

而对这个儿子来说,可能都不如郑父揍他一顿。以我作为儿子三十来年的角度来想:您老为何要做一件与我毫无干系的事,后又期望用那件事来感动我,再让我依照您老的意愿呢?

话说回来,这种事的发生,一定是因为在这个父亲的意识里,已经没有别的招了。一定是觉得这招是一好招。真真是一可怜之人。

赞成这招是好招的人,大多数应该是做父母的。

不赞成这招,而且建议由其它途径寻求解决之道的人,应该都是明白人了。

先不用急着反驳。因为我认为任何人都有局限性,任何人的意识也同样都有自己的局限性。

这很正常,很普遍。比如:

“我辛辛苦苦在外工作,全都是为了你!你就不能好好学习,乖乖听话?”“我在外头给别人点头哈腰,低眉顺眼,还不是为了这个家?每天回到家还得受你的气?”“家里的事你管过吗?你知道酱油多少钱一瓶?你知道鸡蛋多少钱一斤?我为了这个家忙里忙外,你倒好,到家就知道冲我发火!” 蹦蹦跳跳:“爸爸,我今天考试语文得了满分 100 分!老师还夸我作文写的很棒呢!”
头也不抬:“那数学考了多少分?”
低头小声:“80”
抬头皱眉:“数学作业写完了吗?错题都会做了吗?我花了那么多钱才让你进了这个好学校,你数学才考 80 分?你对得起谁?”

想想看,好像我们很多时候都在自己的角度,希望对方能够理解并且照着自己的意愿去做事。这样对方就可以变成自己所期望的样子。

更深一点,这时候,我们的付出,好像变成了我们站在道德制高点上,施舍给对方,用来补偿对方不得已转变、向我们靠拢、失去个人意愿,这些损失。

再深一点,当我们已经站在道德制高点上的时候,我们的付出,就已经变成了 “强买强卖”,对方不想接受也要强塞。并且还要从对方身上索取自以为等量的 “价值”。

话说太多了,没了重点。下面我尽量总结一下:

我认为:这件事情里,儿子需要的不是父亲做一件感天动地的事。需要的是父亲几年十几年前,真心的关爱、帮助、认同、尊重、鼓励、信任,等等,是这些。

希望现在还不晚。

另外,我还想说:付出真的不能当做筹码、补偿、等价交换的货币。任何关系里都是这样。


最后跳出这个事件,说说网瘾。

说说我认为的 “网瘾” 是什么,网瘾就是人趋利避害的一个避风港。在现实里找不到的感觉,总要去找个地方寻求。

网瘾给到玩家的,包括并不仅限于:

  1. 即时反馈
  2. 感官刺激
  3. 付出回报正比例
  4. 尊重
  5. 想要将未完成的事完成的心理 (有个什么什么心理效应)
  6. 掌控感
  7. 成就感
  8. 用自己的颓废报复外界的快感
  9. 暂时躲避现实的轻松感

很多游戏一开始做任务就好像嗑瓜子一样,毫不费力轻轻磕一下,就有个瓜子仁儿吃,挺香。这就促使你一刻不停地磕。游戏一开始也很简单,简简单单做个小任务就会给你一套绚丽的特效,这就是瓜子仁儿。

这里就用到了即时反馈、感官刺激、成就感、付出回报正比例。

再多我也不知道了。

如果您看到了最后,一定有一些话想说。

赞成也好,反对也好,欢迎在评论区里讨论。

知乎用户 大宏 发表

把儿子送到了戒网瘾学校,还想让他跟你沟通,你他妈脑子是有病吧。

林则徐转世)

初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前,郑钊再次辍学。被郑立书没收手机后,郑钊以绝食反抗,被父亲从楼梯上踢下来。“我的心在滴血”,郑立书说,六七岁看病时医生将整片指甲拔下来儿子也没哭,那次郑钊却哭了。最终,郑立书把手机给了儿子。

  郑钊的再次辍学,让郑立书下决心让儿子戒除网络游戏成瘾。2012 年初,他把郑钊骗到江西庐山的一所戒网瘾学校 “卓尔学校”。

  “爸爸妈妈我爱你”

去 “卓尔学校” 一个多星期后,郑立书收到了儿子的信。信中,他说自己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会逐步改正,这让郑立书很高兴。看到儿子在信中说“爸爸妈妈我爱你”,陈田红也十分欣喜,她以前从没听儿子这样说过。之后的几封信,内容雷同。

受到信件的启发,陈田红尝试跟孩子用文字沟通。在巴掌大的本子上,她写下:“你还想休息多久才去学校?”

郑钊在本子上回复:

知道卓尔(学校)是怎样的吗?那是一个让人麻木的地方,先是麻木肉体,再是麻木精神。每天只庆幸不要违纪,免受什么额外的惩罚。

知道让别人逼着每天做些又苦又累又不情愿做的事的感觉吗?先是想反抗,结果打又打不过,再是想逃跑,但没那个胆儿,最后只有让自己麻木,没想到还撑下来了。

知道让一个体质一般的少年连续(无)休般锻炼,就像劳改犯一样地过五个月是什么感觉吗?哪里会有什么多的感受,那是凭空捏造的。(没看那些信一个星期一封,而且都在周末写的么,是规定好的任务。)

哪里会有好精神,那是咬牙硬挺过来的。哪里会锻炼什么意志力,那是让人冷血无情的炼狱。

这种程度的锻炼,只有体格强健的、有军人潜质的人,才能坚持下去而内心不受丝毫影响,否则只会让人恐惧、让人扭曲。

我所思念的家,终究只是我心中的那个 “家” 罢了。

  透过文字,郑立书只感受到了儿子的无奈,认为其他都很正常。郑立书这样理解儿子关于 “家” 的那句话:他不满意现实的家,心里想着游戏里的家,混淆了虚拟和现实。

  …………

  “我努力了十几年,孩子的情况反而越来越差。” 郑立书说。

他现在寄希望于政府。他希望政府建立救助中心,像戒毒所一样帮助孩子戒除 “游戏毒瘾”,重新步入社会。他将骑行“反游” 的意义比作消除“毒品”,避免孩子二次沉迷。他还希望,政府能够成立父母培训班,告诉父母在孩子的不同阶段应该怎么做。

  …………

郑立书带去城区出租房的东西不多,儿子的小自行车是其中一件——那是郑钊 10 岁时舅舅送的生日礼物,比郑立书的自行车轮子小了一半。这几天,郑立书修好了这辆自行车,他希望郑钊能跟着自己一起去骑行,或是自己骑着它出去走走。

“但他就是不理我。” 郑立书说。

知乎用户 我妻邪神​ 发表

我发觉我最近好喜欢这个表情包,

当然我想点进来的各位也需要,送给你们

知乎用户 幸存者偏差 发表

刚看完新闻,很明显是家长问题更大,纯粹自己教育不好,甩锅游戏。别人早就给他提了意见,还不听。

周老师曾劝郑立书,教育方式不要总是命令式的 “不要他做”,她认为不好。


这位家长真让人服气,没有网络游戏,孩子也会沉迷别的。

先搞明白为什么人会沉迷游戏?因为游戏的回报周期短,可以更方便快速的获得『正反馈』。

真想让孩子更关注现实,应该多用『正反馈』鼓励。而不是自己出去骑行,放着孩子不管。

如果孩子考试考得好,就多给些物质上的奖励。

学习是一场马拉松,回报周期太长。尽量将其分散成无数个小目标。

如果已经毕业了,就让他自给自足。

如果他游戏玩得好,也可以让他当主播。

一般而言,把游戏当成工作以后,就没那么热爱了。

知乎用户 童心 发表

这可以入选弱智吧年度了吧…… 我以为把孩子拉出去一起骑车,没想到自己出去玩了两年,反网络游戏怕不是不负责任的借口。

我爸在我小学时候请了两个多月假骑川藏线,中秋节 24H 黄山到上海年年都参加,环岛环湖都玩了个遍。现在转不动了整天在想 switch 和 ps5 买哪个好……

真要反游戏我还是建议拉几个人顶着大太阳坐 tx 大门口,过不了多久就会发现还是在家里打游戏比较爽。

知乎用户 请勿关注 发表

我儿子班有个打游戏小组,成员是四五个男孩,前段时间上网课,一个男孩不小心打开了麦克,大家听到了他打游戏的声音,还有他叫另外两个同伴的声音,把老师气的够呛,课后找了他家长,狠批了一顿,第二天的课上又说了一遍。

就我所知,那几个孩子有三个共同点,一是家长年纪都不大,也是深度游戏迷。二是家长基本都不管孩子。三是孩子都有自己的手机,家长几乎不做任何限制。

要说学习,目前是四年级,他们学习都算是中等偏下,并不是太差,因为都是聪明孩子,课内知识难度很低,他们最多是不细心。

网络游戏设计的初衷就是深度捆绑一个人的时间和精神,人家的盈利模式如此,既然允许存在,网络游戏就要越做越好,所谓的好就是越来越吸引人。

如果想跟网络游戏争夺孩子,那就需要比它更有吸引力,办法就这么简单,但做起来很难。

我儿子不玩游戏,原因有两个,一个是物理隔绝,他没有设备,就没法玩。二是他有大量其他占用时间和精力的事,学习是一方面,他现在已经很能享受攻克难题的愉悦感了,这个我们培养了五六年。

再有就是阅读书籍和各种纪录片,优秀影视作品,他每天阅读时间大概两个小时,看纪录片之类的两个小时,因为选题还不错,一直看的很开心,比如现在在看《流言终结者》,每次看完一个主题,就跟我们描述,设计几个迷题让我们猜,整个过程很开心。

这段时间看的书是《哈利波特》,看完一本就看对应的电影,也很开心。

这些事情都是我们作为父母引导并创造条件的,这一切肯定比扔给孩子一部手机累的多,做的事多的多。

所为要看父母的选择和努力,其实那个打游戏小组里的家长也跟我说过这事,他认为多虑了,因为他打小就沉迷游戏,现在照样进体制,腰里有硬家伙,什么都没耽误,所为他觉得不用担心。

知乎用户 松果煲粥​​ 发表

如果网瘾是一种病的话,那么这病其实还挺好治的,对症下药可以很轻松的治疗大部分网瘾状况。

不过对症的事咱先不说,首先这药得让病人吃吧,病人父母自己吃药吃的再多也没用。。。


治疗网瘾和治病一样,治病需要知道病人得的是哪种病,而治疗网瘾需要知道孩子玩的是什么游戏。。。

大部分制作合理的游戏,其实只需要每天最多投入一两个小时的时间就能够完成当日的游戏目标。

如果孩子玩的是新兴游戏比如某神,那么每天只需要上线二十分钟后这游戏就没有可玩性了。。。

而整日沉迷于游戏的网瘾人群其实很大的时间在进行低效率游戏。

调查清楚孩子在玩什么游戏,给孩子规划好合理的游戏方式。

比如每天进行签到,完成活动,等操作需要多长时间。

相信我,最高半个小时就足够结束大部分游戏的每日任务。

在保证合理的游戏时间规划后,再配合胡萝卜加大棒,我觉得可以比较有效的改善大部分网瘾少年的状况。

不过这种操作对于大部分父母来说确实过于超现代天方夜谭了。。。


还可以设立和游戏相关的奖励机制。

有些游戏会有 “搬砖” 的需求,但是实际上搬一整天撑死搬价值十几块的资源。

那就不如给孩子说,只要降低游戏时间,这段时间的游戏资源就给他充值补偿。

不用搬砖白领资源显然是更合算的。

另外孩子如果住宿上学,周末回家可能会有报复性的游戏。心理大概是要把这一周缺失的资源补回来。

这也可以给孩子充值补偿,或者直接帮孩子找个代玩,在上学期间帮他领每日的资源。

不过这种操作对于大部分父母来说确实过于超现代天方夜谭了。。。


我曾经上学的时候也算是半个网瘾少年,基本上每天我满脑子想的就是我的游戏里每日签到之类的奖励怎么办。

有时候算一下这一周缺失签到的损失,急得我头发都白了。

其实大部分游戏的主要资源只需要每天上线签到即可,但是住宿学生就是连这么基本的游戏需求都无法满足,那么周末必然会产生巨大的代偿心里,希望能靠连肝两天弥补前五天的损失。

我记忆最深刻的一次我的网瘾操作是我在上高中的时候,有一个 DNF 的活动,某日几点钟上线就可以领一个非常大的大礼包。

那时候我在住校,偷偷的溜出去到网吧登陆了一下,成功领到那个礼包畅快的心情我到现在想起来还能感受到那时高兴的感觉。

这算网瘾吗?逃学上网那肯定算网瘾呀。

但是我需要的仅仅是不到十分钟的时间登录一下游戏而已。

有多少网瘾少年,缺少的就是这每天的十分钟。


学习估计是这个世界上压力最大也是最枯燥无味的事情之一了,而孩子又是人类一生中心里最脆弱的一个阶段。

让一只人类孩子连续十几年用来学习,这种不合理的安排没让人类灭亡已经得感谢人类天生的心理素质足够强大了。

在这个基础上,孩子如果只需要每天晚上玩个把小时游戏就能恢复精神,这堪称大自然的恩赐好吧。

知乎用户 大龄初级工程师 发表

儿子沉迷于自己的虚拟世界,父亲又何尝不是。

不被重视的中等生,和父亲口中的清华北大。

这个报道把学习和游戏作为两个线索分别叙述,我们来把时间线捋一捋。

2005 年前,父亲记得儿子成绩一般,没有拿过奖状, 05 年之前,父母一直在外打工,回乡做挖沙生意后,决定送儿子去私立;但是同村同学表示,儿子一直是班级第一,经常被表彰,母亲说奖状贴满一墙。

2006 年

儿子最初拒绝进入私立,后同意,但表现出不开心。父亲回忆,进入私立第一学期就拿回 7 张奖状,一直是年级前三。

班主任表示,此间儿子成绩确实在进步,进入年级前十,并表示他喜欢下棋、看书,较为内向。

父母均表示,儿子内向是进入寄宿学校之后改变的,并且不爱玩,闷头学习,四年级末父亲在儿子日记中看到儿子写道,父亲对他的成绩挺满意的。

此间儿子与班长较劲争第一,但是班长略胜一筹,最终某次考试说了大话的儿子成绩落后于人。

2009 年,初一,父亲认为儿子自进入私立开始一直是年级第一,班主任李伟锋表示,儿子是属于不被注意的中等生,成绩在班级一二十名。

买了电脑,作业后游戏 1-2 小时

初二上学期,感染甲流一个月没有上学,成绩下降。但父亲记得儿子只住院 1 周就返校了。

此间因游戏,睡觉时间从 8 点推迟到 11 点,父亲开展断电行动,某次通宵后,父亲断网。

儿子改为在客厅看电视,父亲印刷网瘾 10 症状给儿子,并判断儿子符合 8 条。包括不想上学、推迟吃饭、推迟睡觉

2010 年,初二下学期

因游戏不愿去理发,父亲粗暴的让其理发,进而不去上学

2011 年,重读初二下学期,转学公立中学。表现为孤僻,不会与同学相处,生活自理能力不足,班主任劝父亲该表教育方式,不要总命令式的 “不要他做”

父亲表述,儿子此时一直是年级第一。

此间,父亲用上学和儿子交易玩游戏。

期末考试前,再次辍学,父亲以没收手机应对,儿子绝食反抗,父亲 “踢下楼梯”,最终父亲将手机归还。

2012 年初,将儿子骗进戒网瘾学校

2012 年 7 月,接回家中,并送进新学校念初三。

此间,儿子像父亲表述网瘾学校像监狱般的处境,但父亲表示学校做得对。

此后,儿子旷课频繁。亲友也劝解父亲不要把孩子送进网瘾学校,但是父亲觉得未经他人苦,莫劝他人善。

母亲用信件方式与儿子沟通,儿子再次诉说网瘾学校对自己的摧残,并表述对考试的焦虑害怕。

此间儿子座位被换到了后排,老师的理由是怕他离老师太近,紧张(后排学生集体点赞)

不久后,儿子因辍学再次被送进戒网瘾学校。

**2016 年,**经历三所高中,儿子参加高考,300 多分被武汉工程科技学院录取,儿子决定去读,但是父亲觉得儿子原本有希望上清华北大。

2020 年,朋友的儿子与家长发生矛盾跳楼自杀,父亲觉得这是网络游戏害的,决定骑行反网,在骑行中有许多网友评论 “多回去陪陪你儿子吧”、“你的教育方式有问题”

总结这个时间线时,真的是挺痛心的,我看到的是一个乖巧、努力希望获得父亲认可的小孩,怎样在父亲的忽视下走向自暴自弃的,而父亲还沉浸在儿子成绩优异的幻想里无法自拔。

儿子感染甲流导致学习成绩下降,父亲关注过吗?他只是觉得你不就住院一周吗?

而在发现儿子成绩下降时,怎样粗暴的将其诊断为网瘾少年,此时他只是通宵过一次,我不知道有多少在这个年龄通宵过,反正按照父亲的标准我也是网瘾少年。可是对老师提到过的儿子喜欢下棋、看书,父亲关注过吗?父亲关注的是自己为他给他截断网瘾买了桌球。

当重上初二时,老师给父亲的教育方式提建议,父亲有好好面对吗?怕是只是责怪公立学校老师能耐不行,只会怪家长不会教育吧。而当老师真的不负责任把儿子调到最后一排,父亲有什么表示吗?怕是只会想,你自找的,非得要上垃圾公立。

从戒网瘾学校回来后,儿子分别向父母诉说戒网瘾学校的可怕,但是换来的是什么?从时间线上可以清楚的看到,儿子对考试的焦虑。但是父亲的应对是再次送进戒网瘾学校,即使有亲友劝过他。而即便是周围有孩子与父亲矛盾而自杀,父亲也没有反思过自己,而是把仇恨都转移到网络。

总之,全篇看下来,我不心疼父亲,我心疼这个孩子。

这哪里是网瘾少年,分明是个躺平少年。

知乎用户 硅基生物 发表

有女权那味了。我家房子给我弟弟不给我,我就对全国男性(弟弟除外)打拳。

知乎用户 iCoA 首席特工​ 发表

我看大家都以为是他拖着儿子,一起骑行大半个中国呢,看了我们大多数人都是正常人。

搞了半天是自己骑行大半个中国,这个逻辑是?

说好听的是自己骑行两年来帮儿子戒网瘾,还不如说管不了儿子,所以不管儿子逃避了两年

自己逃避了两年,所以儿子就不玩儿网游了?

知乎用户 胖哒二世 发表

我新闻给我笑抽了;

原以为是父亲带着儿子骑行两年半,回到家后,儿子立刻打开电脑、手机、平板、主机,一切未变,结果一看新闻,是爹出去骑行,儿子在家,这能用就出鬼了;

这哪是希望儿子戒网瘾,纯粹就是宗教性质的巡礼、遍路,除了能让自己的身体更好,再带些精神性的满足外,对他人有什么帮忙呢?

我倒不想笑话这个爹,迁怒这种事情见的多了,我倒是挺关心这爷俩的身心健康的,要不他们两个人下回带着工具一起出行吧……

知乎用户 张艾菲​ 发表

网瘾的本质就是快感。日本一项研究表明,在游戏中获得的 “赢” 的快感,和现实中的兴奋感,或者用酒精、药物获得的快感差不多。ネット依存,在日本也是青少年成长中非常棘手的问题。

在网络游戏中,无论在什么时间玩都有其他的玩家存在,所以侧面提供一种感觉,自己不是唯一沉迷网络的,自己没问题。原因不仅仅是游戏本身。使用网络的人和周围的环境,也是加速沉沦网络依存的主要原因。


什么是网瘾

网络依存,又叫网瘾,是指 “比起学习和工作、身体和心理健康方面,网络的使用更优先,不能自己控制使用的时间和状态”。在日本,特别是初高中生的网络依赖问题严重,估计约有 51 万 8 千人处于网络成瘾状态。

现有定义

目前,在医学层面,网络依赖的定义还没有确定。但是,网络中依赖游戏的人非常多,因此美国精神医学会给出了 “网络游戏障碍” 的暂定诊断标准。“过度使用网络”,将“产生明确的身体和心理问题”,或者“产生明确的家庭和社会问题”。

身体影响

在身体问题上,由于过度使用网络,持续营养摄入不均衡,会导致营养失调。另外,由于运动不足,会引起体力下降、骨密度下降等健康问题。在心理问题上,昼夜颠倒的生活,导致的睡眠障碍,在没有网络环境的情况下会变得烦躁,无力。

心理影响

而且,网络上的过度消费会产生抑郁状态等心理问题。家庭成员强迫网络当事人戒掉或提醒网络成瘾,会导致谩骂、暴力等,家庭关系恶化。另外,在学习生活中,由于上网优先,学生有时会迟到、成绩不佳、不上学等问题。其中也有不得不退学的情况。

网络是虚幻的,但是网瘾所产生的快感是真实的,就像药物和酒精一样的时候,别说孩子,连成年人都很难抵挡诱惑。在 AR,VR 泛滥的年代,真假的边界变得越来越模糊,网瘾会进一步侵入 “正常生活”。


[

得到 得到图书 自我的诞生(知名心理咨询师武志红转向

京东

¥69.00

去购买​

](https://union-click.jd.com/jdc?e=jdext-1521473867813605376-0-1&p=JF8BARkJK1olXwcAU11dDE0SB18IGVoTXwEBXG4ZVxNJXF9RXh5UHw0cSgYYXBcIWDoXSQVJQwYAVVhfD0gfHDZNRwYlX0diUVsEXRFyQ2hNT1ltBG5KNBs8aEcbM28BG1kdXAcCU11tCEoWA2sNGFgTXDYyVFttWiXPtdnQvuoJiayNgdbKOEonA2gMH18WWwEAUlhfDHsXC2s4zfWBiI69je743uG51uK4ztK-ibiEZG5tC3tMVjtBXkcVWQUCUVhfAUwRCm8KHFoRXwAFSF9BCHsXAm4KH1oWXAMGOltdCUoWB2wKHlt7XwcDV1ZUDE0eBF8IK1glA2gDB1hfCRhAAwFVHgBBCURDAzBeCUgSC2cOHlwlXwcDVlxtOA)

[

自控力:斯坦福大学系列课程全三册

京东

¥165.00

去购买​

](https://union-click.jd.com/jdc?e=jdext-1521473982683787264-0-1&p=JF8BARkJK1olXwcAU11dDE0SB18IGV4SWwIFUW4ZVxNJXF9RXh5UHw0cSgYYXBcIWDoXSQVJQwYAUVlbDEwSHDZNRwYlQ19jEQxcckx0ZicOaChtJ2NdFihYaEcbM28BG1kdXAcCU11tCEoWA2sNGFgTXDYyVFttWiXPtdnQvuoJiayNgdbKOEonA2gMH18WWwEFUF5eC3sXC2s4zfWBiI69je743uG51uK4ztK-ibiEZG5tC3tMVjtBXkcVWQUCUVhfAEIUBGYKHVITXgEHSF9BCHsXAm4KH1oWXAMGOltdCUoWB2wKHlt7XwcDV1ZUDE0eBF8IK1glA2gDB15dWExDVAFVHgBBClNGXTBeDEgSC2oIGlklXwcDVlxtOA)

[

【樊登推荐】活出心花怒放的人生 写给中国青年的幸福

京东

¥59.00

去购买​

](https://union-click.jd.com/jdc?e=jdext-1521474192852037632-0-1&p=JF8BARkJK1olXwcAU11dDE0SB18IGFMVXA8DV24ZVxNJXF9RXh5UHw0cSgYYXBcIWDoXSQVJQwYBXF5cAUoUHDZNRwYlKm9cExs7fzN1ZRFVSVJSAWd2IzkoXkcbM28BG1kdXAcCU11tCEoWA2sNGFgTXDYyVFttWiXPtdnQvuoJiayNgdbKOEonA2gMH18WWwACUF1fCHsXC2s4zfWBiI69je743uG51uK4ztK-ibiEZG5tC3tMVjtBXkcVWQUCUVhYCEMUCmsLGlkTWgQBSF9BCHsXAm4KH1oWXAMGOltdCUoWB2wKHlt7XwcDV1ZUDE0eBF8IK1glA2gDB15eCh8VBgFVHgBBC1BaBjBeDEgXAm8IGF4lXwcDVlxtOA)

知乎用户 乎逼咧 发表

成年人沉迷网瘾挺不可思议的,不需要工作吗?如果是一个正常工作的能养活自己的人,那他喜欢上网打游戏就随他去呗,每个人都有选择自己生活方式的权利,至于沉迷网络导致的社交问题,婚姻问题等其他问题,让他自己承担呗,住在家里不用工作,娘老子养着,还不断他经济,自己出去骑行宣传网瘾的危害有啥用?还想凭一己之力让国家禁了网游是咋滴,有病看病,别无病呻吟,毫无用处

知乎用户 李应寰​​ 发表

人和人的思维模式真的是完全不一样的。

一开始我以为是父亲为了帮助孩子戒除网瘾,主动放弃了一切,然后带着他骑行两年,绕了大半个中国,真是父爱满满的一个故事。

结果这孩子还是没有戒除网瘾。我顿时就好奇,这到底什么游戏,怎么有那么大的吸引力?人性在哪里,道德在哪里,APP 在哪里?

结果打开这个新闻仔细一看,是这个当父亲的把孩子扔在家里,不管不问,也不承担家庭的任何责任,然后自己去骑行,做一些自己所谓的宣传。我的脑血栓都要冒出来了,这是解决问题的方式吗,这是逃避问题,自己感动的解决方式吧。

有问题不去解决问题,在那跳大神,有个什么用啊?就好比,饭菜做的不好吃,你不去看食材,看调味,看火候,却在那说感恩的心,说要珍惜生活,不要那么多抱怨。

这和在女生宿舍楼下点蜡烛表白有什么区别?典型的感动自己,恶心别人。果然,男人至死都是少年,处理问题的方式没有任何改变。

这里面有几个比较有意思的细节,一,骑行的时间是 2021 年 8 月至 2022 年 4 月,这个时间段是全国疫情防控最严的时候,甚至比 2020 年还要严,那他到底是怎么能光明正大的出行呢?是不是到一个地方就被隔离一段时间,然后再被当地防疫部门直接送到另外一个地方?

二,孩子沉迷于游戏 12 年。这 12 年中,他说他做了很多努力,做了很多牺牲。那你做的到底是哪些?就像记者所说的那样,采访了其他人后,发现其他人所说的和这个当父亲所说的不一样!

就像有的人喜欢标榜自己带孩子辛苦,说自己最喜欢在家给孩子做饭吃,孩子最喜欢在家陪自己吃饭,结果问到孩子最喜欢吃什么?懵圈后反而回答,大宝最喜欢吃米饭,二宝最喜欢吃汉堡。

三,作为一个男人,在这个上有老下有小的年龄段,最应该是扛起家庭的责任,挣钱养家,如果实在不能挣钱,那也应该把后勤工作做好,不至于让自己老婆又当爹又当妈。当然了,你要是有栋楼在出租也无所谓,问题是如果真的是这种家庭,当父亲的也不会做这种感动自己的行为。

这种行为就好像是在从另外一个方面标榜自己———大家看,虽然我不能挣钱,不能照顾家里,不能分担家庭烦心事,但是,我做了一件了不起的事,一件能拿的到台面上说的事。

上世纪 90 年代下岗潮后衍生了很多这样瞎忙活的群体,就喜欢干一些不承担家庭责任,不挣钱的事。方面我们家邻居就是这样的,男方下岗后天天说出门找活,和朋友谈事情。谈了一年,一分钱都没有往家里拿,反而因为要和朋友谈生意,从家里拿钱出去喝酒。我邻居小杰的学杂费都被他爸拿出去喝酒,后来还得出去借钱才能正常上学。那个家全靠当母亲的白天蹬三轮,晚上摆摊来养活。而他父亲所有的存在感就三样,喝酒,吹牛,训小孩。每次回头就是问孩子,学习怎么样?有没有不会的。

小杰如实回答说了自身的问题,他爸就开始借酒上头又打又骂的说他,整个过程要持续两个小时。后来小杰学聪明了,就说都会。他爸又说,那行,你考不到前三看不我打毁你!

现在偶尔回老家碰到这个邻居,他还会跑来说,孩子工作后都不太孝顺,只给他妈妈买了新手机,都不给他买。我听后一遍笑一边想,你怎么有脸说出这样的话??

真正负责的父亲应该是花时间花精力去陪伴自己的孩子,不厌其烦的教导和培养自己的孩子,最不济也应该去挣钱养家,多做家务,而不是在那自我感动。

而且要骑行就应该带着自己的孩子去骑行,“父亲” 这两个字哪是挂在嘴边说说就可以的。

(入藏时偶遇带着自己孩子骑行的父亲)

知乎用户 牛正蓝​​ 发表

网瘾的本质是,在虚拟世界里寻找到的获得感和认同感远大于现实世界!

没有人不渴望成功。如果在学业上、在生活中只能得到否定、指责、谩骂、忽视、压力、不理解…… 那么虚拟的网络空间,华丽的游戏世界,无疑为孩子打开一扇新世界的大门。

在游戏世界里获得成功的体验和同伴的认可,要比现实更加容易和即时。

我教书十多年,见过不少为游戏痴狂的孩子:有住校生翻出去上网吧通宵的,有自己藏着手机半夜里玩第二天上课睡觉的,有为了打游戏哭着闹着要和父母断绝关系的,有老师家访时让老师先等会儿等我玩完这一把的……

这样的学生,家长说他们「叛逆」,老师说他们「不好管」,其实他们和其他同龄人一样:自己正在经历身体、心理的巨大变化,从「蝌蚪」长成「青蛙」 ,他们在青春期。

青春期每个孩子都在、都会经历,但不是每个孩子都会这样,他们之所以如此依赖网络和游戏,其家长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青春期的孩子有什么特点?

●1.“成人感”

青少年要经历一系列的生理变化,包括身高和体重的「猛长」,体形和面部越来越像大人,第二性征发育,循环系统和呼吸系统的逐渐成熟…… 生理上的成熟导致青少年的**「自我力量觉醒」**,希望自己做主,不希望被控制、被支配,如果仍然用控制的方式来管教,就容易产生逆反、反抗情绪和行为。

而本文中的父亲,拒绝亲子沟通,不改善自己的教育方式,还和儿子小时候一样,是在用强制的手段对儿子进行控制,导致父子关系降到冰点。

初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前,郑钊再次辍学。被郑立书没收手机后,郑钊以绝食反抗,被父亲从楼梯上踢下来。“我的心在滴血”,郑立书说,六七岁看病时医生将整片指甲拔下来儿子也没哭,那次郑钊却哭了。最终,郑立书把手机给了儿子。

虽然儿子沉迷游戏,心灰意冷关闭心门,但依然和妈妈始终有所联系,妈妈仍是他心底的挂念,这是因为妈妈主管小郑的生活,对他学习方面的态度也没有和父亲一样强硬。

●2.“闭锁性”

青春期的少年,不再像儿时那样外露、直爽,虽然内心变得丰富多彩,但表露于外的东西却少了许多,尤其不愿意与成人交谈,什么都不想说。

因为很多家长是不会和孩子有效沟通的。

孩子不敢说,害怕说了会被父母说教、被父母教导。家长的说教和指责,是青少年最反感的,很容易产生亲子冲突。

发小郑仕元猜测,这可能与父子间的矛盾有关——父亲断电让他不开心,“他脾气倔犟,又处于叛逆期,可能就不愿上学了。”

郑爸爸把孩子定义为「网瘾」,用强制手段要求其理发、上学、断电、送网瘾学校…… 只看到父亲在「让孩子听话」方面做足了努力,但父亲从来没有努力让自己「听听孩子的话」。

另外,青少年倾向于与同龄人之间的互动需求越来越高,师生之间、亲子之间互动相对减少。

但小郑频繁转学,难以形成稳定的朋友关系。而且,估计其成长环境塑造的性格也比较难以交友。在现实生活中无话可说,只能把自己的交流都诉诸网络。

●3. 情绪不稳定

青春期的孩子情绪容易爆发和冲动,情绪强烈且容易波动,出现两极性,很不稳定,情绪容易从一个极端转向另一个极端,对事物看法因为缺少经验,容易片面,从而产生偏激的反应。

这是由于青少年大脑的前额叶皮质还未发育成熟,一般到 25 岁左右才成熟,理性管理情绪要更晚,大约三十多岁。而大脑边缘系统——海马和杏仁核在 15 岁以前已发育成熟,前额叶皮质与边缘系统发育不同步,造成青少年的情绪不稳定,容易冲突。

而郑爸爸的做法是与青春期的孩子硬碰硬,无疑会导致两败俱伤。

青春期,家长应该怎样做?

与青春期的孩子沟通交流,方式方法很重要。一贯喜欢用权威控制的方式教育孩子的家长,首先应该做的转变态度,用与成人交流的方式对待进入青春期的孩子。

首先,相信孩子。

家长喜欢控制、指挥学生,是因为老师与家长对孩子不放心,不相信,这样容易与学生的自主性发生矛盾冲突。因此,面对青春期的孩子,老师和家长应该适当放手,给予一定的自由和空间。

其次,学会倾听。

亲子沟通中,家长应该学会倾听和表达理解接纳,而不是只一味要把自己的想法强加于孩子。其实,每个青春期的孩子都有特别强烈的交流沟通的意愿,也很渴望的到理解和认同。讲一个我自己学生的事情。

就在前几天,有一位学习蛮好又很自觉的同学和我说,快期末考试了,自己很看重成绩,心理压力挺大,担心考不好。
其实,这位同学之所以从小看重成绩,是因为家长过于看重成绩。
我问 TA,有没有把自己内心的焦虑和烦闷和家长说?TA 说,说过但没有用,他们只会告诉你考试很重要,高考很重要,我没有得到慰藉,反而得到更多期待和压力。
我问 TA,那有没有找好朋友倾诉?TA 说,没有,因为我不想把负面情绪传递给朋友,他们也已经很累了。
……

青春期的孩子能够获得的有效支持很少,遇到的困难和困惑却很多。

智慧的家长会自我学习,改善自己对孩子爱的表达方式。但很多家长还是和以前一样,听不进孩子内心的呼声,喜欢把自己的想法强加于孩子。

再次,先情后理。

这要求亲子沟通时,家长要「先情后理」,也就是,先安抚孩子的情绪,再解决具体的问题。


其实,网友说得不错 “多回去陪陪你儿子吧”。两年的骑行,对修复亲子关系毫无作用,更多的只是自我感动和自我逃避,生如郑爸爸自己所说:

出来喊一喊,心里舒服一些。

这里稍稍说一下文中出现的网瘾学校,其实基本就和 xx 学院一样,都是用惩罚和所谓「军事化」制度管控孩子,抑制人的天性。在那种环境中,极易产生「斯德哥尔摩综合症」。孩子去过网瘾学校后表现出的「变乖」,实际上基于一种与家庭长期隔绝后对亲情的不正常的渴望。把孩子送到这样的鬼地方,无疑是在削弱孩子生命活力和亲手毁坏亲子关系。

总之,大人要做出大人的样子,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在亲子沟通中,积极向孩子走进一步,敞开胸怀,做错了要认错,放下姿态,而不是做封建大家长贾政一般,平时做甩手掌柜,对宝玉不管不顾,时不时却跳出来,看不顺眼就一阵臭骂。

大人,时代变了。

@知乎校园

@知乎亲子

知乎用户 子瞻门下 发表

这位父亲一手自我感动玩的是真 6

在孩子眼里不过是平行宇宙里一个不理解不关心自己的中年男人,穿过时空认作他爹的故事。

————————————————

点进去看了图的补充

这位父亲真是缺了大德,自己不懂如何养育教育孩子,还妄图绑架全国玩家,幸好手握权力者没和他一起失了智。

就这人还自封林则徐转世,这算不算侮辱先烈,能不能征集 400 个玩家留言送到有关部门拘留这老小子 6 个月。

知乎用户 武松打虎 发表

确实是亲生,有其父必有其子

知乎用户 文刀半瞎​​ 发表

整篇报道,我从头看到尾,看到的是一个望子成龙的父亲如何用他虚伪且愚蠢的行为毁掉一个孩子。

最可笑的是什么?

是父母把自己认为正确的事情强行灌输给孩子。

然后用一些匪夷所思的行为企图扭转孩子的行为。

这父亲骑行大半个中国来宣传网瘾的危害,可问题是他是一个人独自骑行,没带上儿子。

这父亲与沉迷网游儿子的战斗,十二年,之所以失败,就是因为这位父亲用错了方法。

别人喜欢吃橘子,你偏偏说苹果才是最有营养的水果,然后每天都吃给他看。

结果吃苹果的人说,我努力了十二年,吃给他看,他都不理解我的良苦用心。

网游一定是坏的吗?

自己无法教育,把儿子送到网瘾学校。

那是正常人呆的地方吗?

孩子沉迷游戏,一切罪恶的源头就是这位无能的父亲。

知乎用户 路上行人​ 发表

父亲一直在自我感动,自觉不自觉的进行表演,以此来感动自己和别人。

他一直不愿意面对现实。儿子固然不愿意面对现实。但父亲反而更严重。他眼里的儿子是一直年级第一,可以去清华北大。但老师那里的说法并非如此。明显是他不愿意相信而已。

心理医生,朋友都劝他多进行沟通,他也不当回事。

一直是自我感动与表演。

知乎用户 webashrat​ 发表

以前大一玩乐队,乐队里一个同学不打魔兽世界不打 DOTA 不打 DNF 什么游戏都不玩,问他他就说自己从小都不玩游戏也对游戏没任何兴趣。大家就很纳闷,怎么会有男生对游戏完全不感兴趣?看他人也挺潮的跟土包子不沾边啊。

后来偶然得知,他家里至少有个副省级(ZX?)的外公。现充当然不屑于玩游戏了。

知乎用户 麦文学​ 发表

其实把孩子送出国留学也是一个办法。

关键是不要和祖国在同一个时区, 最好是错开 10 小时以上, 例如加拿大的温哥华

下面是去年俺的一个回答。

附录


今天俺和久违的一位朋友通了话。

他觉得自己已经走投无路了。

他儿子才上高中, 就迷上了 “王者荣耀”, 宿舍里每个同学都在玩。

他哽咽地说, 为了孩子的学习, 钱花了几十万。可现在孩子沉迷游戏,高中看样子都难以顺利毕业,欲哭无泪。

他电话联系过 “王者荣耀” 的客服, 希望以监护人的身份要求 “王者荣耀” 关停孩子的账号, 但是被拒绝了 (因为买的成年人账号)。 他正考虑通过律师提起法律诉讼要求“王者荣耀” 关停孩子的账号, 或者联合其他的家长集体诉讼。

他已经砸烂过两次孩子的手机。 但是, 因为家境殷实,孩子不缺钱。 总能偷偷买回相当的手机, 而且在学校和同学手上还藏着备份的手机以及买来的大号。

俺开始有点理解为什么人大代表这几年屡次提议针对游戏了。这类游戏已经扭曲了未成年人的成长,人大代表们的提案并非空穴来风, 不下狠手恐怕下一代就被网游和手游葬送。

通话将近结束的时候, 朋友问是否将孩子送出国能解决这个棘手的问题。

俺沉思了几分钟, 也沉默了几分钟。

俺回答道,尽管教育水平可能更好, 但是加拿大更自由更多诱惑, 把孩子放逐到加拿大恐怕未必能解决最关键的问题。 即使要来留学, 也不应该是这个原因啊。

朋友说, 钱不是问题。

俺无奈地回答, 钱恰恰就是问题。 游戏的设计就是为了圈掉孩子的钱, 如果钱不是问题, 那您的问题可能永远没有解决的办法。 您现在能做的, 可能只有和孩子商量, 卸载掉游戏。 打官司帮不了孩子, 今天有 “王者荣耀”, 明天可能有 “尊者荣耀” 或者“宇宙荣耀”。 或者您只能学着加拿大的家长, 18~19 岁就把孩子赶出家门自生自灭, 让钱成为他们的问题。您做得到吗?要不您老婆再生一个 PLAN C,这个就当作 PLAN B 放弃掉吧。不然谁来继承您的身家和产业呢?

朋友感激地说俺给了他启发。

但是俺却一点都没有帮了忙的感觉。


儿子患网瘾,父亲用两年时间骑行大半个中国来反网络游戏也未能拯救儿子,如何能戒除网瘾?网瘾的本质是什么?

从地理上、心理上和物理上断开游戏以及游戏中结交的 “队友”, 才可能戒除网瘾。

网瘾的本质是严重的(精神)心理依赖。

【未完待续】

知乎用户 tombkeeper​ 发表

我写过一个故事:

人是分类的。其中有一类就这样。

知乎用户 流星锤锤 发表

这不是典型的自我感动是什么?

儿子打游戏当烂人,明明是家庭教育的问题,有责任教育他的人没有帮他树立起成熟的三观,找到人生的意义。

那么正常的解决办法不应该是重新教育孩子吗?这个爹干了什么?

他居然在最应该和儿子交流的时候抛下儿子,去外面骑了两年自行车。

???

什么神奇操作,真让人看不懂。

他无非就是不敢也不想承认自己的责任,把责任全甩到游戏身上,自欺欺人。

可能是他还残存一些理智,隐隐约约意识到这是自己编的借口,骗自己都不够用。

那就干脆再努努力,把自己 “能做的事” 都做了,就能心安理得地说自己是个好爸爸了。

于是就有了这么一出骑行。

为什么会有网瘾?

为了逃避失败和恐惧而躲在网络里。

从没思考过为自己负责,只想吃喝玩乐。

找不到人生的意义,没有高级追求,沉迷于于低级的刺激。

没玩过更好玩的,人很无聊,只知道游戏。

很喜欢游戏,却一直以为自己只能是个业余玩家,没想过更进一步。

……

有很多理由导致网瘾,但归根结底都是心智不成熟。有的是巨婴,有的是思想太过贫瘠。

一个心智发育健全的人会知道自己在干什么,不会让自己陷入长期失控的局面。

所以解决的办法只有 “成长”。

父母是最有责任帮助孩子成长的人,可这位父亲貌似并没有尽到这一责任。

在我看来,与其带着块反网络游戏的牌子骑两年,不如带着他的儿子去骑两年。

知乎用户 师爷孙​ 发表

你有这功夫把你儿子吊起来打也打改了啊。。。

你给他送杨教授那里去也电好了啊。。。

所以你儿子有网瘾,你骑自行车逛大半个中国还不带着他一起,你这叫啥行为?

我咋没想起来你骑行和你儿子戒除网瘾有啥必然联系啊?

这就好比你儿子尿床了你去打羽毛球。。。你打一天羽毛球他就不尿床了?

知乎用户 流水面线 发表

这个感觉就像是:

儿子发高烧 40 度,父亲跑到家门口做了 200 个俯卧撑,然后问:“为什么儿子烧还没退”

知乎用户 余淏 发表

一个成年人,他自己的瘾都戒不掉,但是他自己从来不会换位思考。

比如孩子不爱吃青菜——可是家长会做自己不爱吃的菜吗?他不爱吃茄子,孩子爱吃茄子,他会做带茄子的菜?

一个家长,爱喝酒,爱抽烟,爱打牌,爱钓鱼,各种爱好,他一个周不做就抓耳挠腮,他不觉得自己有瘾吗?

他自己有那么多娱乐方法,可是他想过自己的孩子吗,他的孩子有什么娱乐方法?

为了安全,锁在门里不让孩子出去,不管不顾,自己出去玩也不带孩子,那一百平米的家里能有什么?不就是看电视看书看手机?指望孩子在家自己钻研滑雪?

还有带着孩子出门散步几个小时,结果就让孩子空着双手发呆的,聊天也不跟孩子聊,路过商店也不让孩子进怕他买东西,就让孩子在街上你看看我我看看你?

成年人就算故意伤人,诈骗,抢劫,犯了这么重的法律,也只是关在监狱里三四年,每天还能放风看电视,还能跟狱友聊天打牌。

可孩子在家里是什么环境?每天断电,断网,电视都看不成,也不给孩子买书,说是闲书不让看,也不让孩子跟外人玩怕带坏孩子,自己又每天上班下班,回家转头就抽烟喝酒打牌,还要整天逼逼限制孩子各种自由。

整天说不要,却不告诉小孩可以要什么。

从一岁到十八岁,十八年的监狱刑期,他不觉得有任何不对吗?

他不尊重孩子。

他不认为小孩跟他有同样地位,他不认为小孩和他拥有同样的感情,思维。

知乎用户 宋野亮​ 发表

从一开始 “我骑自行车我儿子就能戒网瘾” 就不理解这位父亲的逻辑。

你和你儿子身体有神奇的联系,你一骑自行车他就会看不见,拿不起鼠标,或者奋发图强吗?

这也代表了绝大多数中国家长,中国人的思想。遇到问题的时候,首先想到的是表演,是倾诉自己的感受。而不是解决问题。

知乎用户 404NotFound​ 发表

知乎用户 Stars 发表

是他自己想出去玩吧哈哈哈

知乎用户 FireToad 发表

这个父亲的父亲要是会用知乎。

会不会问个问题:

儿子沉迷骑行不管孙子和儿媳妇怎么办?

知乎用户 行渊者耐莫萨拉 发表

“我都已经出去骚了两年了,这娃怎么一点变化都没有?”

“他玩的游戏,游戏水平和游戏好友可能有很多变化,但是你也不懂这些啊。”

要是这么放置不管就能轻松解决问题,这世界可就出大变化了。

至于 “网瘾”?沉迷互联网最根本的原因是对于这些人而言现实生活远不如网络有趣。有能耐让现实有趣起来,或者至少不那么折磨那就还算好解决~那不然凭什么期望人热切投身于自我折磨?

“用更加强烈的折磨进行逼迫!”

经典。

知乎用户 Ivony​ 发表

这俩人都在逃避现实…… 还真是亲生的……

我怎么看着父亲的病情更加严重一些,对社会的破坏力也更强一些……

知乎用户 李校长​ 发表

明明是这个父亲病了,他却坚信是孩子病了

这个父亲他无法原谅别人,无法接纳现状,无力改变自己

他却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做到这些

可怜的孩子从他那里学到的,并没有 “为自己的人生负责” 这一项

这个父亲甚至做不到直面自己的人生,一味地寄希望与其他人能够改变

劳尽心机去苛求和改变别人,却不愿稍微用心点去改变自己

他的孩子只是有样学样,跟他父亲一样逃避现实罢了

知乎用户 高山县​ 发表

不给儿子治病

花两年骑行中国听任儿子死掉

这是儿子有网瘾啊

还是爹地有神经病啊

我看这位爹地救儿子未必真心

巧立名目骑行的动机倒是很明显

就这种头疼医脚的做法

也慢说骑行中国

就是骑到月亮上也没用啊

知乎用户 穆晨王 发表

我当年沉迷文曲星小游戏的时候,最希望某一天我能走出房门,堂堂正正请我妈妈给我把游戏设置一个我不知道的密码,这样我就可以不再会在做作业的时候偷偷玩游戏了。

然而我没敢。

于是次之的心愿变成,我聪明靠谱的老妈,突然发现我正在玩耍且来不及收好的文曲星,怒训我一顿,下个严格的禁令。

然而也没发生这样的事。

我妈妈尽管时不时会打断我一下,到我房间送盘水果,但总体是非常信任我的,基本不进门,且她也很忙,不会管我读书的各些细节。

所以,我持续沉迷,由于成绩保持不太坏,所以也没人发现我沉迷过,我仍然是个看起来不错的好学生,只有内心里非常深刻的焦虑在随时刺痛我。

后来我还是设了密码,反反复复设了很多次,终于设到有一次我忘记了密码,至此,我终于在沉迷小游戏这件事情上解脱了一段时间。

这事情过后,我才告诉我妈妈,我曾经有这样的困扰,她很大方告诉我,哎,很简单啊,你有这个想法可以放心告诉我的啊。

但我知道,哪怕了解最后的结果不可怕,但倒回去,我还是没办法告诉我娘的,因为内心里无法克服住管不好自己的那种羞耻感

最让我恐慌的是,我极希望摆脱这种沉迷,但我却无法控制自己,就算意识上已经想离开,实际上真正做到还有好长一段努力。

我一直在想,如果我的小孩也沉迷游戏,我该怎么办?

  • 最首要的一点,应该是不要同样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

有时候人是需要拉一把的,可能是强势介入,可能是斗争一段时间,可能是想方设法让过程不太痛苦,但人真的需要别人拉一把。

在原生家庭理论里,有民主型父母,有专制型父母,也有宠溺型父母和忽视型父母,而结果是,哪怕专制型的父母,也比忽视型父母对孩子的影响要好。

很多时候为了避免和孩子冲突,一些父母会选择逃避和忽视,这样的结果就是孩子可能会溺毙在自己不成熟的思维空间里。

冲突只是沟通的一种相对激烈的方式而已,话说清楚远好过放任自流。

因此,新闻里的老爸,自己去骑行,正是在忽视和逃避沟通,对孩子所遇到的挫败毫无帮助,这当然会让孩子的处境更加艰难。

  • 其次,帮助要能落实。

吵一百句,不如三句能执行的规则。

正如我自己沉迷的时候,我好希望我父母能发现,并且帮我改个密码。

说真的,改个密码,都完全不需要红脸就能做到了,我们可以笑眯眯达成和解,连冲突都能完全做到没有。

可是当时的情况是,我不敢求助。

还是一样的,作为父母在此刻专制,效果一定远好过放任,毕竟这是一次帮助。

现在很多媒体都在宣扬让孩子自由成长,自由应该是有限制的,不能让结果变成放任,而应该是把底线摆明。

  • 最后,对待网瘾,不妨一刀切的大框架加把时间安排满的小细节。

我自己作为成年人,在戒除特别喜欢的游戏这件事上,也是颇费了一番心力。

实践的结果证明,就是物理隔离效果最佳。

这个事情几乎不能有一丝的松懈空间,之前几次失败就是我说服了自己,每次只玩一小会儿,醒过来的时候就是一天过去了,所以,没时间的时候,咬咬牙,一分钟都不要玩,游戏全删最方便。

而在刚刚空窗的那段时间确实是非常难受的,为了让自己不再去转向游戏,我把自己的时间每分钟都填满,没有空档,就不会想玩游戏来填空档,这才是慢慢戒瘾的方式。

对一个没有戒除意愿的孩子来说,更应该是以隔绝为大框架,辅以时间排满这样的小细节,慢慢帮孩子戒除,而不能粗暴干涉或者粗暴忽视。

就只有一个孩子,逃能逃到哪里呢?

蠢爸爸……

知乎用户 奥蕾迦娜 0032 发表

儿子患网瘾,父亲用两年时间骑行大半个中国来反网络游戏…………

这三个要素放在一起一点相关性都没有

知乎用户 菠萝包​ 发表

如果我每天把时间丢在骑自行车上的话,我也不会觉得我和作业的战斗会成功…

哪怕打二十年也不行。

知乎用户 石二郎​ 发表

极端的特例,沉迷网络游戏 12 年,不说话,不交流,就躺床上玩游戏。

如果他不玩游戏,就躺在床上看 CCTV1,那这位父亲是不是骑行全国宣传中央电视一套的危害?

赶紧去看心理医生吧,父子两人一起去,儿子生病老爹骑行全国反对游戏,就真是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

知乎用户 凉心四十八天​​ 发表

父亲患骑瘾,儿子用 12 的时间打遍整个网络的游戏,最终也未能阻拦。父亲已经骑行两年,骑行大半个中国。

知乎用户 波罗 - 波罗丁 发表

成瘾就是逃避现实寻求安慰,比较好的处理方式自然是引导成瘾者学习如何正确面对世界。

这爷俩倒好,两只鸵鸟以头埋地,撅起屁股相对,双方 C 眼看 C 眼,自然觉得对面就是屎。

说真的,某些人在推锅给外界之前,能不能先三省吾身一下?

知乎用户 yang leonier 发表

这位农村父亲,他儿子都 25、26 了,父母已没有抚养义务,不妨直接找几个大汉把他儿子抬起来扫地出门,看看在外面几个月他儿子能不能自己生存。高考能考 300 多分,做个普工绰绰有余,哪怕犯事进了牢房,也没问题,监狱戒网瘾绝对有一套。他自己也知道他儿子的问题是不满这个家,真正必须离开这个家自己生活了,可能对他儿子还有好处。

为了 “拯救网瘾儿子” 而反网游,就是反网游公司的联合体,现在还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一个人无论如何都反不过的,比唐吉珂德战风车还离谱。

知乎用户 Virtus Yang​ 发表

网瘾的本质是脑子。

您还不如说网络游戏一日不关闭,你就在网上看 AKB48 撸管,撸到死,然后如果你死了,那就是政府逼的。

录个视频,发网上,疯狂的发酵。

要么是当地政府被社死逼疯。

要么是您儿子被社死逼疯。

既然您走了疯子的道路,那我为您推荐的路子是不是更野一些呢?

本质上:

1. 骑行和抗击什么玩意没有任何联系。

哪怕是用来宣传都特别无聊,您锻炼身体就锻炼身体,别找个借口说抗击啥了。

哪怕您用骑行来抗击渐冻症呢?12 年网络也该发你个大奖章了。

2. 网瘾本身是不存在的东西。

这个不需要我解释,懒得解释。

当然一些人会笑着跳出来:哈哈哈,你词穷了吧,解释不了了吧,网瘾就是鸦片。

我会说,啊对对对,网瘾就是鸦片,加油,把互联网一并烧了吧。

2022 年了还在聊网瘾的要么脑子不好使,要么别有用心,解释是没用的。

别说我恶意揣摩,我给你们还原一个真相。

真相就是

一个教育失败的家长,在试图利用儿子闹点新闻赚点生活费,仅此而已。

教育失败背后很可能还包含家庭失败,做人失败等。

记者往往到过现场的可能都是啧啧称奇,然后有所偏重的瞎写一通。

都 2022 年了,网瘾还能拿来做文章,说明中国不缺 SB。

务必扶镰刀起来,这韭菜还很多,还很嚣张,不噶对不起啊!

知乎用户 啦啦啦​ 发表

你儿子在家上网,你在外面骑行,这是如何帮他戒除网瘾的?

你儿子在美国吸毒,你在中国烧香是吧?

知乎用户 喷喷最健康 发表

看完不得不说,投胎在中国真是太不容易了…

知乎用户 leere 发表

迷惑行为,研究网瘾之前不如先研究一下这人脑回路

知乎用户 一横 发表

上网主要就是为了社交,和朋友一起玩游戏。骑行这种把原本就稀少得可怜的社会关系断得干干净净,这是个人都受不了好吧。

人类是群居动物好吧,现在没有家族大院,没有单位家属院,独生子女又多,除了学校就只有网上能交朋友了。学校同学多少还有一层竞争关系在,在学校交不到合得来的朋友就是很普通常见的情况。

都这样了你还不让小孩上网,有人性么???不然那好歹也给买条狗好吧,去骑行是几个意思??那么想小孩断绝和人世间所有关系,立马去出家么??

人家治标不治本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你是哪儿痛直接砍掉。。人际关系不行,就直接离群索居苦修去。。

这什么奇葩思维啊。。

知乎用户 山羊月​​ 发表

我对知乎前排答案很失望。我敢说回答这个问题的大多数答主,根本没看题目中给出的那篇报道。

这位五十多岁的父亲已几乎绝望了,但在绝望之前,他也用他的方式努力过——只不过效果可能适得其反。

他背负着自己父母生前的叮嘱:

还有 2 天就是清明,父母生前曾叮嘱,即使倾家荡产,也要治好孙子的网瘾。现在家财耗尽,儿子郑钊的网瘾有增无减。

他努力投孩子的喜好:

郑立书发现,儿子总看电视上的台球节目,于是买了台球桌,找来儿子的朋友叫郑钊一起打台球。那段时间里,郑立书记得,儿子渐渐从屋里走出来了,脸上也有了笑容。但打了一阵,郑钊又不出来了。

他尝试过心理咨询,烧香拜佛:

除了四处烧香,听算命先生的话新盖房屋,郑立书还假借旅游的名义带郑钊去做心理咨询。但过程并不顺利,全程郑钊没说一句话。“他的心理方面肯定有障碍,但不清楚是哪方面。” 咨询师告诉郑立书。

但也是他,两次把孩子送进臭名昭著的戒网瘾中心 “卓尔学校”,直接导致儿子对他从此一言不发。

但儿子给母亲的信里,难得透露了他真实的心声:

知道卓尔(学校)是怎样的吗?那是一个让人麻木的地方,先是麻木肉体,再是麻木精神。每天只庆幸不要违纪,免受什么额外的惩罚。
知道让别人逼着每天做些又苦又累又不情愿做的事的感觉吗?先是想反抗,结果打又打不过,再是想逃跑,但没那个胆儿,最后只有让自己麻木,没想到还撑下来了。
知道让一个体质一般的少年连续(无)休般锻炼,就像劳改犯一样地过五个月是什么感觉吗?哪里会有什么多的感受,那是凭空捏造的。(没看那些信一个星期一封,而且都在周末写的么,是规定好的任务。)
哪里会有好精神,那是咬牙硬挺过来的。哪里会锻炼什么意志力,那是让人冷血无情的炼狱。
这种程度的锻炼,只有体格强健的、有军人潜质的人,才能坚持下去而内心不受丝毫影响,否则只会让人恐惧、让人扭曲。
我所思念的家,终究只是我心中的那个 “家” 罢了。
这个星期有一场考试,最迟周三 13:00 得出发,这个星期我思绪很纠结,一条线穿来绕去的,就是我不(仅)头疼,心更累!累,累,累。

纷乱的字迹背后是愤怒的控诉,这是一个剥夺人灵魂的炼狱,而儿子挺过来的方式就是自我麻木。

这种麻木,解释了他现在的状态。换言之,网瘾学校里教会他的,就是用麻木对抗扭曲,恐惧,和内心极度的疲惫。他已经彻底对家这个词绝望了,家对他来说只是心中,不在现实。

所以他彻底选择了沉浸在一切脱离现实的活动中。在这个意义上,他的父亲并不了解他儿子——儿子绝不仅是网瘾患者,更是现实恐惧症患者。没有网游,他还会看网文,没有网文,他还会看电视,没有电视,他还会神游天外麻木自己。

他其实就是不想,也不愿,回到这样一个让他无法接受的肉体里去面对现实的痛。如果中国不是禁毒卓有成效,他可能也会毫不犹豫选择永远在幻象中沉沦。

父亲真的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了,要不是出去喊一喊,他只会觉得 “活得没意思”:

那个世界非常安静。即使打游戏时也没有任何声音。必要的交流,郑钊主要靠点头和摇头来完成,村里形容他为 “木头人”。郑立书说,现在儿子打游戏都不笑了,人瘦得皮包骨头,胸前的骨头一高一低。“我们要白发人送黑发人,活得没意思。”

活得没意思。我相信这句话一定是真实的,因为视频里的父亲,脸色灰败,眼神无光,只是活着:

郑立书有时也觉得要撑不下去。孩子变成这样的原因,他越想越想不通,路也越想越窄。所以只要天气允许,他都会去城区骑行,让自己每天都能碰到说话的人。骑行 “反游” 让内向的郑立书被迫外向**。**

某种意义上,他从儿子身上学到了对抗现实的办法: 自我麻木。但父亲比儿子强的地方是,儿子绝望是真的麻木,父亲绝望时还在努力用自己的方式寻找希望,骑行也好,说话也好,其实就是在用一种麻木的固执寻求存在的意义。所以当他头顶着 “林则徐转世” 的红色横幅招摇过市半个中国时,就早就不在乎对他那些指指点点了。

只要活着,只要骑行,就在寻找希望的路上,也许。

所以说,还是孩子他妈的评价最准确:“父子都一样倔。”

说到妈妈,她是这一家里活得最苦,最不容易的。

丈夫和儿子各自麻木,谁来撑着这个家?

陈田红现在在城区一家足疗店工作,每天骑三轮车往返。曾经活泼爱笑的她笑容少了很多,但家庭氛围并没有像想象中那样凝重。她和丈夫在学着将目光适当地从儿子身上移开,尽量让生活平静起来。

哪怕两次车祸也要出去挣钱养家的人,是她:

这两年,妻子骑车路上出了两次车祸,“要儿子还是要老婆?你必须做出选择。

照看麻木的儿子,能注意到儿子最微小的感情并开心的人,是她:

陈田红说,儿子还是有感情的,只是不愿表露。陈田红发烧时,他会专门烧壶开水放在她床边。他经常逗的小猫意外死亡,陈田红在他眼里看到了悲伤。
郑钊没有断掉与母亲的联系,比如发信息让她验证微信、买手机,或是打电话跟她说自己被关在门外了。但他从不回复父亲的信息。

哪怕摔伤后,只想着让儿子能好好活着的人,是她:

去年摔伤后,陈田红也意识到,自己没法儿照顾孩子一辈子。她开始培养儿子的自理能力:把米洗好放在电饭锅里,叫他按 “快速煮饭”,再按 “开始”。有时她故意不烧开水,让儿子去烧。去年,她买了一株吊兰放到郑钊的房间里,叮嘱他 “要经常浇水哦,不然就干死了”。

某种意义上,她是在压榨自己的一切,供养两个麻木的成人。她精神的苦,肉体的痛,从来没有像爸爸那样用大喇叭绕着中国喊出来。

她只是在默默撑着,直到默默倒下的那一刻。

我理解,儿子内心可能永远不觉得自己对不起爸爸。但对妈妈,他一定是愧疚的,只不过他现在不敢醒过来去面对那个受伤还在教他煮饭的人,那个生他养他的人。他只敢偷偷对妈妈好一点,怕得就是醒过来承受不了一切:

郑钊没有断掉与母亲的联系,比如发信息让她验证微信、买手机,或是打电话跟她说自己被关在门外了。但他从不回复父亲的信息。

就是这样一个家,就是这样一对父子,活在妈妈的羽翼下,各自麻木着对抗内心的绝望和不愿面对的现实。

这当然不是一个正常的,幸福的家庭。

但也绝不是一笔带过的嘲讽,能够诠释的家庭。

有时,我也不知道有我写这些有什么意义,如今知乎,大家喜欢看的就是一笔带过。别人苦不苦和我没关系,我在别人的苦中收获了智商上的优越感就够了。

但我真的不愿看到,我们对沉重的东西轻浮和轻蔑的下一个结论。

能阅读至此的知友,请让我对你们说一声谢谢。

谢谢你们,还愿意在乎。

知乎用户 SSD EnTaro 发表

" 你说,生而为人几十年,我怎么就没中过彩票呢”

“你不得先买彩票啊”
“啥玩意儿还得买彩票才能中彩票啊”

(狗头)

知乎用户 明镜磨心 发表

当我看完这父亲是自己独自游玩中国的内容后,我觉得

他儿子沉迷网络的罪魁找到了

@带带大师兄

知乎用户 唐律​ 发表

这是真父子,纯纯的一路人。

都是不顾他人眼光,不顾现实问题的解决,专注的一头扎进自己的世界的人。

所以,不用惊讶于父亲骑行竟然不带着孩子,独自漂流上千里,这是做父亲的一种逃避。

对现实问题充耳不闻,一头扎进游戏世界沉溺,这是做儿子的一种逃避。

人做事的逻辑是一以贯之的,家人更是。

他们都不去直达问题本身,反而寄希望于大环境的改变,父亲希望游戏关闭,儿子希望游戏永生,两人各自安好,各自努力。

于是,儿子在家安心的打游戏,父亲出去安心的骑。

父子父子,一脉相承。

遇事不愿责己,不愿真正改变,用赵本山的话来说,你到哪哪大环境不行,咋的你是破坏大环境滴人啊?

父亲如果能想到做任何事带着孩子,对孩子进行温暖体贴有耐心的疏导,他们父子都不至于走到今天这一步。

他再继续骑下去,只能验证他儿子会继续玩下去,循环往复,持之以恒。

知乎用户 孤鹤​ 发表

这是什么思路,曲线救国?通过骑行大半个中国,宣传游戏的危害,这样游戏就被禁了,儿子就玩不了了?

然后儿子开始刷短视频了?再骑行全球么。

知乎用户 串二二 发表

看到标题我还以为是父亲带着孩子骑行环游中国,感觉是一个不错的方法,带孩子看看祖国的名山大川,感觉真的能治网瘾。结果是自己去的,,,,,

不过逻辑反而是自洽的。能带着孩子骑行环游中国的父亲,也不会把孩子教育成一个沉溺于虚拟世界、不敢面对现实生活的人。而把孩子教育成这样的父亲,才会去做这种 “骑行宣传反游戏” 的行为艺术。

他说儿子是个沉迷游戏、逃避生活的人,他自己又何尝不是看不到问题本质、没有勇气反思自己是否懂孩子想要什么的一根筋?只能说,一脉相承罢了。

知乎用户 籽阳​ 发表

网瘾的本质,与这位父亲的行为一模一样。

是逃避!

这位父亲把骑行装备卖了,买台游戏机或者再买台电脑,陪他儿子打两年游戏。

这样做的效果,都比他自己出去潇洒两年好一百倍!

知乎用户 淡极始知花更艳 发表

本质是爱,有趣,好玩,喜欢玩。

知乎用户 maomaobear​​ 发表

这个家庭有点意思。

挖沙生意一般涉黑,这个父亲打工几年能回来挖沙也是厉害。

开足浴店也不是一般人能干的,不过骑三轮车往返,说明这个店不怎么赚钱。

能把孩子踹下楼,孩子应该是从小没少挨揍。

所谓网瘾,无非是打游戏比上学爽。

原因干爽的事情,不愿意延迟满足。或者付出后,得到的回报未达预期。

这个爹没什么文化,打打杀杀习惯了,直接归到网瘾上去了。

这个孩子还能高考,但是大学上不下去了。

回家干活,足疗店帮忙都嫌累。在家躺着了。反正父母养着。

这个骑行的。

所谓反网瘾,实际是有点钱。不愿意在家呆着,把儿子甩给开足疗店的老婆,自己全国旅游爽一圈,骑行瘾也过了。反网瘾还能出个名。

这个儿子,送网瘾学校去劳改没出什么毛病,打不过就老实了。

经济上断绝往来,送工厂打螺丝,自己挣饭吃。打游戏是爽,但是饿着不爽。

知乎用户 路上不吃牛肉面 发表

自己骑行有什么用?

带孩子去啊。

这和 “儿子沉迷网络游戏,父亲两年里每天出去钓鱼来反对网络游戏” 有什么区别?

麦克迪圣塔的砸电视教育法都比这个成功。

孩子玩孩子的,家长玩家长的,然后家长表示 “为了孩子,自己玩遍大半个中国,孩子都不愿意听话”……

反正我是不理解这两者间的逻辑关系。

父亲抽了 1000 公斤的烟都没让孩子停止沉迷游戏。

父亲钓了两年的鱼都没让孩子停止沉迷游戏。

父亲打了 5000 场麻将都没让孩子停止沉迷游戏。

父亲收集几百件文玩都没让孩子停止沉迷游戏。

父亲喝了几百斤茶叶都没让孩子停止沉迷游戏。

如果这个方法有效,从弗洛伊德到斯金纳到杜威全得排队找当事人交流经验。

知乎用户 海森 冥桜 发表

这个父亲当然不会成功,因为他从一开始就搞错了方向。

沉迷游戏是游戏的错吗?为什么全世界这么多人玩游戏,偏偏只有他儿子不争气呢?

别人不说,就说我吧,从小玩着游戏长大的,现在也仍然在玩。

但是学业方面,我可一点也没落下。

这位父亲的行为,让我想起了孟子的一段话: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 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寡人之于国也

自己教导无方,自己孩子不争气,那都是自己的锅,别怪到游戏头上。

当然,这样的无能父母遍地都是。所以在西方主机已经成为游戏界主流的情况下,这片土地上依然存在 “父母不允许孩子买游戏机” 这样的奇葩现象。

为什么中国的买断制游戏发展不起来?其他理由都是其次,意识形态才是最根本的原因。

知乎用户 圣范锦意 发表

儿子患网瘾,父亲用两年时间骑行大半个中国来反网络游戏也未能拯救儿子,如何能戒除网瘾?网瘾的本质是什么?

我们来换个内容。

女友不爱我,男友用两年时间骑行大半个中国来表现自己的真心也未能挽回爱情,如何才能博取芳心?爱情的本质是什么?

换个内容就会发现了。

女友为什么要爱这个骑行了大半个中国的男友?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但是一个 12 年来没事就出去骑车,头顶上插一句我爱你的爱情,有个毛用啊。

这个世界,有几对情人不想要朝朝暮暮的?

我一直说,忘记一段感情最好的方式就是开始一段新的感情。

戒掉网瘾最好的方式就是多干别的事情,心里装着别的事情,上网的时间自然就少了。

我之前在知乎写了这么多内容,做了不少咨询,我还是坚持要去上班。

因为我必须要有足够的事情,我要接触世界,我才有内容输出,不会陷入迷恋网络的境地。

结果,现在好了,需要接触世界的儿子没有接触世界,爸爸又跑出去浪了十几年,没人管的孩子,我觉得只会上网已经不错了,至少没有成为盲流,出去胡作非为,结识坏朋友。

真的是,离谱的爸爸给离谱开门,离谱到家了。

知乎用户 牛顿的火焰激光剑 发表

骑了 12 年。

如何戒除自我感动瘾?自我感动瘾有什么危害?


这么垃圾的问题能出现在热榜上,怕是知乎有什么相关部门的 KPI,都 2022 年了,还搁这网瘾呢?你咋不问问怎么戒除狗屁不懂还爱瞎指挥瘾呢?

知乎用户 尤里 发表

方法不对,再怎么努力也是个笑话,可惜有些货色不知道,或者说假装不知道。

知乎用户 这是什么东西啊 发表

1:如何戒网瘾

这个问题本身就是错的。因为所谓的 “网瘾” 本身就是一种社会行为。只不过问题中的那位孩子的这种行为不产生社会价值~ 钱。

2:网瘾的本质是什么

没有明确的自我认知。

知乎用户 zhou ye 发表

以他这个智商来看,我看他儿子也是没啥希望了。

知乎用户 脸盲君 发表

新闻中的小郑心中还有感情吗?至少不是一个没有思想的木偶。

“陈田红说,儿子还是有感情的,只是不愿表露。陈田红发烧时,他会专门烧壶开水放在她床边。他经常逗的小猫意外死亡,陈田红在他眼里看到了悲伤。”

他一切行为的目的都是为了游戏了吗?

“‘(就算)现在游戏关停,对郑钊也没有太大影响。’郑立书说”

小郑和他爸性格一样犟,可老郑眼里小郑从小 “懂事”,怎么懂事?儿子头发不理,父亲薅进理发店,回家小郑反锁房门,好家伙,拆了合页卸了门。

这个世界还有哪个地方属于他自己呢?又有哪个地方老郑进不去看不了呢?

网络成了 “法外之地”。不过情况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早期,上学与玩游戏就像交易一样,小郑给老郑上学,老郑让小郑玩游戏。可为玩游戏是为了自己,好;上学是为了老郑,不好。

初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前,郑钊再次辍学。被郑立书没收手机后,郑钊以绝食反抗,被父亲从楼梯上踢下来。
郑钊的再次辍学,让郑立书下决心让儿子戒除网络游戏成瘾。2012 年初,他把郑钊骗到江西庐山的一所戒网瘾学校 “卓尔学校”。

在卓尔学校里,小郑的身体被驯化了,精神也被驯化了,小郑的思想,躲的更深了。写信?主任的任务罢了。

可倔强的小郑有能力反抗乃至报复吗?网瘾可以小郑他舒心,让老郑糟心,何乐而不为。

知乎用户 喵 v 喵喵喵 b 发表

但凡他把骑行大半个中国的时间用来与儿子沟通,也不至于一事无成。

知乎用户 茶哥反鸡娃​ 发表

简单说吧。

第一,12 岁以前网瘾防治是一种办法。尤其学龄前尽量不要环境荼毒后悔迟,小学阶段以关心为主体。

幼儿园网瘾孩子共性就是家长令人发指的错误行为,用手机和游戏逃避家长责任,等于推孩子进火坑。个人态度是不可原谅的。

小学阶段网瘾孩子共性是家长的疏离,反过来带着孩子玩也有。总之就是主观错误,改起来得双倍十倍付出。而习惯逃避责任家长一倍都不愿意,打累了,就花钱推孩子进 2 号火坑了事。

家长一错再错,孩子好不了。

第二,12 岁以后网瘾属于青春期问题。

同一性角色和同一性角色混乱阶段,特点,就是孩子从教育者到环境认同,再到个人认同过程中,产生了 “混乱” 迷失的心理过程。

加上这个可能剧烈可能平稳的心理变化,网瘾很可能得到十倍的放大——毕竟是一个绝佳的逃避、刺激和实现(虚拟的)个人价值认同的方法。

注意,这个阶段的打骂责难,其实是把孩子推向游戏:现实越苦涩,孩子越离不开虚拟世界。

第三,简单说一下题目这个父母。

不完全了解情况只能说感觉上,一家人完全不懂教育,大多数行为都是错误或被误导,无用功把孩子越推越远,甚至可以当做错误典型:别这样做就好了。

几个重要错误。

不和孩子平等交心,始终居高临下严厉态度,像对带一个病人而不是亲人,况且未成年网瘾错不在孩子而是父母失职。

没有找对方法,心理咨询显然不够专业表面功夫,网瘾学校更是伤口撒盐,而且和孩子渐行渐远。

精力花在几乎无效的地方,即使孩子真的 “病了”,这种心病家长行为应该是多亲近关心,而不是制造压力。解决网瘾,尤其是青春期网瘾的第一步,是接受网瘾,与其共存。

那么,怎么办?

具体每个孩子情况千差万别,只能说一下大概的思路方向。

学龄前不论什么理由,多陪孩子户外活动,减少或远离任何屏幕。

小学阶段同样。但是重点是增加陪伴孩子的时间。陪伴不等于监视控制,最好是良性影响,平行工作。

孩子学习,我即使抱着手机也不会看视频或打游戏,我就看看电子书,甚至帮孩子干活…… 比如学科学时找各种植物动物的图片存下来等等。

但是这都不是重点,关键是小学阶段对孩子要有 “认可度”,孩子不论对错好坏要认可,不用夸赞。比如孩子做错题,你可以描述语气,“这题有点意思,我看见你想到第一步了,可以改一下,要帮忙吗?” 就很好了,这体现着理解关注和尊重。

再说一遍:认可孩子。

青春期本身可能就是一道坎,如果遇见网瘾,解决起来就要非常非常努力小心。

绝对不要负面情绪给孩子,青春期孩子不用你讲自己知道几斤几两,而他们做不到不愿意,你讲了也没意义。

处理方法,让他们感受到你的认可和尊重,反过来…… 重点来了:先赢得孩子的认可和尊重,然后才是才能帮孩子。

注意我说的 “青春期典型程度高” 的孩子,要赢得尊重和认可。

具体看一下 “交情法”。

典藏版 青春期教育之交情法:孩子总认为自己是对的 不承认任何错误怎么办?

家长不要赢孩子,那你就输了。而是做一个 “给力”、“贼酷” 的偶像,之后才是告诉孩子,“要不要一起应对一下网瘾这个很不酷的问题?”

打住,看到这里能不跳脚的家长,您自己摸索我想一定会有办法。反过来一个字都看不进去的,不搞个人崇拜,我不是神,对您也不好使 “交情法”,所以就知道为什么网瘾那么多那么难了…… 家长糊涂,孩子没办法。

知乎用户 一叶知秋​​ 发表

有病。

我说的是这位父亲。

沉浸在自我感动和自以为是的傲慢中。

你有这两年的时间,好好陪陪儿子不行么。多攀谈几次不行么。

典型的拉不出屎怪引力。

自己不会教育,还傲慢的自以为是。

结果就只能去怪游戏。

老生常谈,每个时代都会有那么几个东西成为家长们不会教的替罪羊。

游戏,动画,漫画,小说,玩具,连环画,遛狗逗鹰。。。。

知乎用户 M3 小蘑菇 发表

蘑怔人

英勇双枪将,风流万户侯,头顶上还弄一面旗子,上书 “林则徐转世”

活在自己想象的世界里:

在郑立书的描述里,在私立学校(小学、初中)里,儿子一直是年级第一名。
但在采访中,郑钊的老师给出了不同于父亲的描述。从私立学校直升进入初中后,在班主任李伟锋的印象里,郑钊在班里属于不被注意的中等生,成绩在班级一二十名、年级二三十名左右。

爱管控孩子,类似虎爸鹰爸,父子反目:

被郑立书没收手机后,郑钊以绝食反抗,被父亲从楼梯上踢下来。
……
初二下学期转到环境相对较轻松的南湖中学后,班主任周老师记得自己经常需要出面处理郑钊生活上的小问题。在她的印象里,郑钊不是很会与同学相处,有些孤僻,生活自理能力也不足。周老师曾劝郑立书,教育方式不要总是命令式的 “不要他做”,她认为不好。
……
“郑钊对他的父亲有很多不理解,对父亲的各种要求、对他玩游戏的干预,心里有些叛逆。” 江西西山文武学校高中副班主任肖老师说,郑钊不想读书,他爸爸逼着他一定要读书。肖老师跟他交流时,他只会蹦一两个字,如,嗯、啊、可以,一直低着头不敢看人,“完全没有自信”。
……
郑钊没有断掉与母亲的联系,比如发信息让她验证微信、买手机,或是打电话跟她说自己被关在门外了。但他从不回复父亲的信息。

当然,反游戏被他做成了一门生意,本质上和瑞典环保少女是一回事:

清明节回家后,因为疫情,郑立书只在麻城市骑行。空闲时,他有时待在楼下客厅看书,大部分时间是私聊家长,壮大 “反游” 队伍。
去年年底,一天有一两百个家长私信他,很多时候会聊到凌晨一两点。包括郑立书在内的几位家长曾多次到北京多个部门反映情况,递交了他们搜集来的 400 份网络成瘾受害案例。
在郑立书的了解中,愿意像他这样去 “行动” 的家长很少,因为家长们都有自己的顾虑。但他的行动也让很多家长看到了希望,他们会跟他倾诉,给他点赞,还有人线下给他送饮料、水果、鲜花。

所以他儿子不愿学习工作的关键原因是从小被父亲管得太严,为逃避现实而沉迷虚拟世界,现在有游戏玩还能吊着命,把他娱乐都禁掉很可能就自杀了(之前被没收手机就绝食反抗)

更何况既然给了他啃老的条件,即使把娱乐都禁掉,他也不会主动去工作的

类比一下,现在这么多年轻人不愿结婚,如果把他们的娱乐都禁掉,他们就会乖乖去结婚吗?

如果真的如他所愿,全国都把游戏禁了,那他回到家只可能看到两种结果:

1 儿子生无可恋,自杀了

2 儿子迷上了其他娱乐方式,于是开始新一轮循环

知乎用户 深藏 Blue 的飞翔 发表

看了下描述内容,笑了。我以为是拉着孩子去骑行,结果是自己骑行。

所有行为都是感动自己而已。

问题是网络游戏的锅?

是家庭教育的锅。

教育的失败,这个父亲用网络游戏去解释。

问题关键都找错了,儿子能有救?

而且什么叫患网瘾?网瘾不是疾病,是生活习惯失调。军事化管理可破解。

知乎用户 Makrembolitissa​ 发表

我虽然理解这位父亲想抵制网瘾这种 “电子鸦片”,但是这个“当代林则徐” 的标语实在是奇怪。。

原因很简单,林则徐只是反对洋鸦片,没有反对国产鸦片。同样的逻辑,换到这个网瘾的例子中就等于父亲劝儿子 “别玩洋人的游戏,多玩国产游戏”。。

在清政府高层,弛禁派人数在增多,他们通过各种方式表达出自己的意见。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连原来禁烟派的最著名的代表人物林则徐在鸦片战争后也有了弛禁的想法! 为了摆脱越来越严重的银荒,很多地方官员都在考虑在自己辖区种植罂粟以抵制洋烟, 阻止白银外流。林则徐在陕西巡抚任上时,署江西抚州府文海征求他的意见。此时林则徐的观念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他明确表示赞同以国内种植罂粟来抵制鸦片进口和白银外流。文海曾致信林则徐,提出严禁洋钱洋货的建议。1847 年初, 林则徐这样答复文海:

至于变通之说,鄙意亦以内地栽种罂粟于事无妨。所恨者内地之嗜洋烟而不嗜土烟,若内地果有一种黄蓉, 胜于洋贩, 则孰不愿买贱而食? 无如知此味者, 无不舍近图远, 不能使为绍兴之美酝、湖南之锭烟, 内地自相流通,如人一身血脉贯注,何碍之有?尊意曲折详尽, 洵为仁人君子之用心, 第恐此种食烟之人未必回心向内耳!


相关阅读:

  1. 卢坤:《道光朝外洋通商案》, 载故宫博物院文献馆编:《史料旬刊》第 25 期, 北京: 京华印书局, 1931 年。
  2. 19 世纪中国鸦片的生产替代及其影响

知乎用户 忠政 Zz1uo 发表

看到这个介绍刚想感动一下我就傻眼了。还以为父亲带着儿子骑行半个中国的。

结果儿子患网瘾,在家里,两年不做事,自己骑行半个中国宣传关闭网络游戏,这不纯纯的自我感动吗。

我想从三点说说这种行为

01 做事要解决问题,不是要自我感动

你儿子患网瘾,你能做的应该是引导他去做有意义的事情。去带他学习也好,干活也罢,你有时间骑行大半个中国宣传关闭游戏,不如带着儿子一起去骑行,看看山山水水也好啊。

对这位父亲来说,把他儿子从沉迷的网络游戏当中抽离出来,看到世间有更多值得做的事情。才是有意义的事。

你自己骑行半个中国宣传关闭网络游戏,没有任何实质性的具有建设性的意义,纯纯的自我感动了。

02 网游也只是背锅罢了

老生常谈的问题了,现在的一些父母教育不好他们的子女,他们的子女不好好学习,也没事儿做,就沉迷网游。然后他们就把子女失败的教育归根于网游。

到往前推十年,可能是电脑的兴起,再推可能是武侠小说连环画,再推可能是李连杰的少林寺。

每一代父母都有借口说他们的子女被什么什么带坏了。但他们就是不从自己的身上找原因。为什么每一届都有父母都能有人教育出人中龙凤,有的是躺平摆烂。

一说到教育,就会有父母说美国怎么样好,欧洲怎么样好。但自己一说游戏,又说中国游戏这不好那不好,可是你看游戏制度,中国的游戏制度恰恰是非常严格的。

没有分级制度很多游戏都不让玩,很多游戏都没法儿引进。还有各种防沉迷。

可是这并不能改变家庭教育的失败,不能让国家强制措施代替家庭的教育。

03 游戏的意义

这就很简单了,我也不想给游戏赋什么高大上的意义。游戏就是是在人工作学习之余放松的一种娱乐方式而已,没有人会想自己 996 好不容易到了某个节假日回家躺着,准备打开游戏机玩把游戏的时候。告诉你,中国不允许玩游戏了。

如果这样,那所谓民主制作就更搞笑了。因为少数父母失败的家庭教育,导致所有的中国人都失去了一种娱乐的方式。

今天禁止了游戏,明天是不是就可以禁止 KTV 禁止小说,禁止麻将?恐怕到时候又是一堆大人开始骂街了。

总结一下,就是一些父母不要把自己失败的家庭教育归根于游戏。孩子喜欢玩游戏,不爱学习,你应该做的是去引导他做有意的事情。

孩子沉迷游戏,家长不怪孩子和自己却怪游戏,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

知乎用户 疏星 发表

从自身找原因,从家庭教育找原因,从孩子身上找原因,哪怕从命运上找原因也要比找游戏的原因强

知乎用户 希丽卡​ 发表

刚开始我以为是父亲带着儿子骑行戒网瘾这种感动故事。没想到是各玩各的。你们这样让孩子他妈很受伤啊。

知乎用户 samba jass 发表

这个问题不是:儿子沉迷网络游戏,父亲自觉教育无方,抛弃家庭独自跑出去骑行逃避现实换两年眼不见为净,回家后依然需要面对管教子女问题,无从下手,求助网络吗?

知乎用户 空之守卫杉 发表

这父亲天天骑行,自己还上不上班?

想让孩子戒网瘾,起码把孩子也抓出去骑行吧。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我每天都为得不到 “女神” 而哭泣,每天写一份情书但是都不敢送给 “女神“,每天默默的向上帝,佛祖等神明来祈祷以求“女神” 的幸福等等等等。但是为啥 “女神” 对的态度我丝毫没有改变呢,还是和他那个 xx 男朋友在一起

知乎用户 二蛋​ 发表

你特么就是想骑行

别扯上你儿子和网游

知乎用户 幻觉​ 发表

这个事件中的父亲完美的错过对孩子最有帮助的孩子的方法。

理论上来讲,带着孩子骑行大半个中国让孩子体验了世界的美好,让孩子知道除了游戏生命中还有很多重要事情是值得努力去做!

这才是帮助孩子最好的方法吧!让人大跌眼镜的是父亲选择骑行大半个中国来 “反游戏”!就两个字,离谱!

知乎用户 深如大海​ 发表

年轻人不要痴迷网络

要走出虚幻的世界

有时间多读几本喜欢的书

约上几个朋友

一起在阳光下走走

一天下来

你会发现

还是打游戏有意思


不是说这位父亲不够努力,他只不过是败给了现实。

不是网瘾本身有多么好,多么健康,多么正确,而是在去掉了那些最好的选项之后,留下几个烂选项互相比烂,相衬之下网瘾成了最优解。

城市就不适合人们玩耍,大多数人都找不到比上网更安全、更易得、更高效、成本更低、获得感更高的休闲娱乐项目。

普通人顶多是刷刷小视频,抖音快手看段子,打打游戏,追追热点,看点八卦,看个小片……

高尔夫、游艇之类也许确实好玩,但一般人根本玩不起,咱不是人上人,咱对着屏幕手冲细究可能都违法;而有钱人玩真的,什么天上人间,什么海天盛宴,或者干脆包养路线,还合法!

现在的生活环境,想完全离开电子产品和网络几乎是不可能的,庙里的和尚都有手机,没准小软件整的比你还明白。人们所能做的,就只有把 “网瘾” 控制在一个相对适合的度。

可可、咖啡、大麻、烟草、槟榔,以及钓鱼、盘手串或其它类迷惑行为…… 人类使用瘾品的历史有上万年,比文字出现要早得多,这东西已经刻在基因里了。你没能力改变基因,还非要让人家戒这戒那,实际上就跟上刑差不多。

岂止青少年儿童受不住这些诱惑,成年人大都也是白废。贩夫走卒,平苦百姓,你对他们提太高的要求只能证明自己的幼稚与肤浅。你不让他们玩手机,给他们看世界名著?看茶花女有意思,还是看资本论有意义?

现实就是——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如果用稍稍高一点的标准来衡量,对于他自己而言就从未活过。

这就好比教育问题,大系统的问题不解决,单线程怎么开刀都没用!

知乎用户 不知道 发表

别别别,在没到脑后插管的水平前,网游可没能力把一个大活人搞成这样。

建议这位父亲照照镜子。

知乎用户 用我的无知来挑衅 发表

可怜天下父母心。我也为了救我的网瘾孩子做了一些事情。

看我孩子天天睡到大中午,再起来打游戏到打晚上,我是真的伤心。

为了拯救他,一开始我是等到孩子自然醒。起床就带上孩子和鱼具出门了。

就这样我也努力了快三年了,已经解救他了。

他起的比我还早了,也别自律,基本上每天三四点就起床。

现在我们爷两每天早出晚归,其乐无穷。

知乎用户 康康 发表

建议这位父亲先治疗

知乎用户 江睿谨​ 发表

拯救儿子?

不,逃避责任。

作为 90 后,从我接触到电脑开始,这小二十年中。声讨网瘾,救救孩子的声音就不绝于耳。

好像有了电脑,有了游戏,一堆孩子就得了什么大病,无法走出人生的困境一样。

标准的模板就是

我家的孩子从小成绩优异,自从学会打游戏,成绩一落千丈,整天就在电脑面前,前路暗淡。我们救孩子,用了不知道多少手段,但是徒劳无功。不得已送到了戒网瘾学校,我们是为他好。

朋友们,这个模板,你们能看出什么猫腻么?

就正常的智商而言,在高中之前,学不会,那是根本不可能的。

在小学之前,也不会拉开差异。因为知识量少,学的也简单。

所以故事中的每个孩子的标准模板就是,成绩优异,玩了游戏,成绩一落千丈。

学习主要是一个理解吸收跟投入的问题,跟玩游戏有毛关系?

问题在于,为什么要转头去玩游戏。

一般来说,初高中,谁还不去玩游戏。

游戏的世界多快乐,获得成就比现实容易多了。

中下层家庭,游戏可以说是最廉价的娱乐了。

从学习的苦闷中缓一口气,跟小伙伴们组队去干点事情。

但是问题恰恰在于

这些中下层家庭,无比明白教育的重要性,但是家长的超常警觉跟不正确的处理,让控制欲遇到了逆反期。

这个问题压根无解的

从对抗处理一开始,这事就没完了。

家长执拗的想要按照自己的思路改造孩子,想要让他走在正确的道路上。

说真的,这太尼玛可笑了。

过去几十年,世界发展那么快。

有几个家长能在择业跟教育上,给予更多的帮助的?

一水的刻舟求剑,然后形式比人强。

个个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但是你说他们基因很厉害么?也没见得

更多的就是笃定的相信,寒门出贵子。

寒门是可以出贵子,但是那也看时代跟政策啊。

就是不能接受自己的子女是个普通人的事实,反正就是从小成绩优异。

你说为了孩子付出了多大努力么?

也不见得,也是该打麻将打麻将,该娱乐娱乐。

孩子出了问题,就宣传禁游戏。

你说多挣点钱,给孩子留点底,也是不错的。

万万不能,然后就把子女送进戒网瘾学校,任由规训跟折磨。

学什么《弟子规》,学什么国学,无非就是规训成恐惧之下的一个空壳。

这个问题的父亲就更离谱了,坚持了十多年不知道自己坚持的是什么。

问题是网瘾么?

自己跑出去骑行两年,骑行大半个中国,不过是逃避根本责任给别人看罢了,于事无补。

有这个精力跟时间,给孩子找个心理老师,给孩子找个工作,走上正常的工作岗位是真的。

300 多分不让上学,但是大专也有饭吃啊。

非得说是清华北大

实际上是无能狂怒,最后什么也改变不了,依旧是父子对抗,一家失败。

站在 2022 年的关口,看这种故事,无疑是让人不爽的,过往的几十年,不知道有多少这种家长,也不知道有多少这种家庭之下的孩子。

也正是有了这些家庭故事,才有了广泛讨论的原生家庭问题。

我只能说,救救孩子吧。

网瘾没有病,有病的是家庭。

知乎用户 夏侠 发表

头疼医脚,网瘾的本质以前我没有认识到,因为我一直沉迷都没有出去看看,现在有过戒网的日子才知道,网瘾就是一种低成本低付出的精神满足。

知乎用户 liuhengwu1985 发表

他不陪娃子自己跑出去骑车?

知乎用户 一三呃 发表

要是带着儿子一起骑行,我还佩服这位父亲。

现在看来,说白了就是这位父亲也在逃避现实。这种情况和那些天天在外面打麻将喝酒的没有任何区别,就是没有能力 & 心思 & 意愿改善父子关系,只能通过其他方式进行逃避。

知乎用户 耀光​ 发表

魔怔的家长往往培养出魔怔的孩子,这事情和网瘾无关,有些人就是太执拗,转不过来的。

知乎用户 者也 发表

我觉得这就是纯粹的报复,通过骑行大半个中国去网暴他的儿子。

他儿子能屈服就怪了。

知乎用户 Hn5W9ETsb7hm​ 发表

心病还须心药医,就算绕半个地球也没用。

孩子不是从娘胎里出来就有网瘾,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想改变孩子的生活习惯也不是短时间可以做到的。

知乎用户 渊默 发表

儿子沉迷网络,父亲沉迷骑行

真 · 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

知乎用户 南腔北调人 发表

我今天心情不好,得玩两把。

我儿子有网瘾,我得出去旅游散散心。

前半句都是借口,他就是想骑自行车。

知乎用户 haolin he 发表

网瘾的本质,就是真有这病的未必能得到治疗,而没这病的却被以得了这病为借口,遭到严重的虐待

幸好沉迷骑行的不用被关起来

知乎用户 普通的柒月初叁 发表

以自己的例子来说说…… 不过我就怕我的例子说出来,可能会有人认为,我压根没有网瘾……

反正我是从懂事以来家里就有红白卡游戏机,上学也经常翘课出去逛街机厅,后来电脑网吧普及了彻底陷进网吧里。

那时候我甚至都认为自己没救了,整天就跟游戏热乎,其他一切都漠不关心。

直到工作以后,忙的不要不要的。

忙了也就一年多的样子,某天突然想起来,我是不是好久没登永恒之塔了?

???

我是不是好久,都没有用电脑玩过游戏了啊?????

离谱。

我曾经以为自己会沉迷到被送到羊教授那里都不能治好呢。

怎么突然就…… 游戏瘾就…… 就没了呢?

倒也不是不玩游戏了,现在我也是会玩玩游戏,但是完全不会有上学时那种魔怔的状态了。

想玩就玩,不想玩就扔了。

甚至很多时候觉得玩游戏无聊,因为玩着玩着就睡着了。

可能是学生还不够忙吧,学生只需要学习就好了。

当他需要生活,需要生存,需要赚钱的时候,哪怕浑浑噩噩的打打工,可能对游戏也会渐渐淡下来吧……

知乎用户 红旗漫 发表

游戏这个质量还能上瘾?

知乎用户 biubiubiu 发表

让他玩到吐

知乎用户 QUEEN 发表

这父亲骑自行车的瘾比孩子的网瘾危害大多了╮( ̄▽ ̄"")╭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我和这位父亲面对面过,只能说他是各种意义上的传统父母,控制欲非常强烈。然后一直在强调他孩子可以考清华北大,被游戏耽误了什么的。

他有一个诉求就是要政府给予他家扶助,希望给他孩子进行精神鉴定,如果鉴定为精神残疾就可以申请低保,相关部门也对他家进行了调查和认定,结果最后就是他孩子并没有精神残疾,也无法享受相关政策。所以大家应该能明白了吧!

最关键的就是!他还想把他孩子再送进!戒网瘾学校!我真的听到就很生气,但是我只是一个普通工作人员,没资格说话,加之现在的 xf 形势很不好,我甚至可以说是他 sf 事件的直接影响者,所以我也无能为力,只能希望他孩子能平安吧。

知乎用户 亿拜老许 发表

感动自己的无意义行为。

总会有人把自己活成废人的,而责任更多的是本人自己。不要什么都怪社会,作为父母,不肯承认自己的子女失败,也不愿意自己承担这个责任,就把责任推到其他事物方面了。

玩游戏的孩子那么多,是不是都废了呢?没有网游,手游,孩子总会找到自暴自弃的奶嘴的。

一个人如果无法找到自己生活的目标和意义,那么奶嘴是无法戒除的。 网瘾的本质就是逃避现实。我个人认为。

知乎用户 haha kim 发表

要解决网瘾其实不需要这么麻烦。

既然他儿子喜欢玩网络游戏,那就索性陪着他一起敞开了玩,顺便盯着不让他充值。

然后,按时做饭,饿了就吃。

如果睡着了,那就马上弄醒,继续玩,不准睡。

也不准挂机。

知乎用户 Jillian 发表

我觉得,可能是这位父亲,更需要一点心理上的辅导。

一开始,我习惯性地以为,这个父亲并不爱自己的孩子,他只是跟一件他认为错误的事杠上了。

直到读完这则报道,我多多少少有点理解了他。

他其实也为自己的孩子付出了很多,在把孩子送到网瘾戒断所之前,他甚至还请了孩子的朋友天天来家里 “陪玩”,一起打桌球——一项他认为孩子比较喜欢,也比较有益的运动。

然而,在所有的努力都无法产生效果之后,他无法直面自己在教育上的失败,于是,他需要给自己树立另一个敌人——网游,是网游把他聪明可爱的儿子生生地夺走了。

于是,他把所有的精力都转移到跟这个顽敌的搏斗上,这样,他就有一个充分的理由,可以名正言顺地 “拯救” 自己的儿子,却又不用真正地面对自己的儿子

而且在这个过程中,他应该还会收获不少的赞许和认同,甚至会被一些人当成英雄。

这就是一个堂吉诃德式大战风车的故事,也可悲,也可叹。

知乎用户 鲁小夫​ 发表

打击网游、防治成瘾不应该是普通人的责任。

从性质上说,电子游戏沉迷作为一种病症已经得到 WHO 认可,不可视为一般的娱乐活动,而应纳入成瘾物管理范围。

从数字上说,2019 年中国的电子游戏玩家规模已经有高达 6.6 亿,危害远远高于烟酒等一般成瘾物。

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有关部门应当勇于突破电子游戏行业利益相关者的阻挠。

尤其是对待适龄劳动人群、生育人群,国家更应该积极介入,避免他们沉迷游戏而耽误个人和集体的未来。

我认为,电子游戏行业的管制手段可以逐步升级:

  1. 可立刻实行:严控未成年人的消费行为,每一笔消费都应当取得监护人出具的知情同意书。
  2. 5 年内实行:将防沉迷系统的适用范围扩大到成年人。成年人消费时应提供财产证明。
  3. 8 年内实行:电子游戏相关企业逐步进行国营化改造,实行电子游戏专营制度。
  4. 10 年内实行:电子游戏列入管制品。对于确实需要电子游戏的人群,应当凭医生开具的处方进行登陆使用。

知乎用户 七嘴八舌聊电竞​​ 发表

乍一看,哇多么伟大的父亲呀!但如果你带着理性好好看一下全文你就会发现,是这位父亲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亲手毁掉了自己的孩子。他可以自比林则徐,但如果有哪个家长真按照他的方法来,相信我你的孩子是下一个!

报道太长了估计很多人也不会点进去看,所以我先来总结一下。大体就是一个曾经品学兼优的孩子,因为一次理发事件的爆发突然就不去上学了,然后 “沉迷” 网络十多年!父亲呢?通过各种方法都没办法把孩子拉回来,于是自己带上装备选择骑行两年,走遍大半个中国来呼吁关闭网络游戏。

一般来说曾经品学兼优的孩子出现沉迷网络的现象,百分之九十是出现了严重的移情。

尤其是在青少年人格初步形成的过程中,如果遭遇了重大的变故或者人格需求得不到满足,就会寻找注意力的转移点和抛压口。而以筛选为目的教育是无法负担起人格塑造的,于是网络游戏就成为了青少年天然的也是最优的泄洪口。

如果说重大变故可能包含校园霸凌、亲人意外等外因的话,人格需求得不到满足基本上就是家庭内因。比如高姿态的沟通、不信任孩子、不尊重孩子、以自己的视角和心态要求孩子做事,不承认自己的错误,给孩子贴标签等等。

可悲的是,文中的这位父亲完美的将所有的雷踩了一遍。

现实中我如果遇到这种家长来咨询,我基本会断定孩子没救了。因为先天性格能抗住的孩子也就扛住了,扛不住的就崩掉了。

而实际情况也是如此!在这位父亲眼里,他不理解为什么一次理发会成为退学的开始。但是从文中那次理发的描写就可以看出,那是压垮孩子的最后一根稻草。而父母仍然选择性忽视,毕竟听话最重要。

他所谓的用尽各种办法的前提是建立在 “老子没错”,“老子为了你好”,“你这个孩子不听话,有问题,你病了” 的基础上。所以他无论是打骂、劝导、还是请心理医生,这些行为在孩子眼里处处都透露着两个字“虚伪”!

我相信这是很多人面对那句 “这是为了你好” 时的直接感受。

而后直到这位父亲认为自己黔驴技穷之后,他仍旧认为 “错的不是我,是这个世界”。我敢肯定如果不是杨永信已经没了,文中的孩子已经被电过了。

于是这位父亲选择把一切问题归咎于网络游戏,然后开始了骑行,开始宣传网瘾危害。可是他的这个行为在自己孩子眼里是 “作秀”,是 “自私”。

这场骑行不是为了拯救他的孩子,而是为了让自己的心灵可以安宁的逃避。很多家长都有这样的心态,“让我花钱可以,但是让我认错,门都没有!你看看你都做了这么多,你怎么就是不理解呢”

但是他们忘记了 “你做的只是你想做的,而不是孩子真正需要的。” 这个行为往好听了说叫无知,往难听了说叫自私。”

儿子沉迷游戏,与他讨论,他却说抽烟有害健康你还抽,该如何教育孩子?

我不否认这位父亲爱的孩子,但是他的爱充满了傲慢、愚昧、无知和自私。这样的爱,有时候比很都可怕,毕竟最可能害一个人的恰恰是他最亲近的人。

建议各位正在为家里孩子处于青少年阶段苦恼的朋友,把这个问题收藏一下。这位父亲是 “以爱之名” 的最佳反面教材,如果你实在不知道如何教育,他做过的你别做就对了

知乎用户 答疑解惑李老师​​ 发表

我一直在告诫自己千万别成为这样的父母,打着爱的幌子对孩子的选择横加干涉,哪怕去伤害孩子的自尊。孩子是有思想有生命的独立个体,而不是我们的附庸和提线木偶!

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明明是自己想要骑行,却打着治疗儿子网瘾的借口。初看标题我还以为是父亲带着儿子骑行一年半还治不了儿子的网瘾。原来是父亲自己出去骑行了一年半,把儿子孤零零扔在家,那他不犯网瘾才怪呢!做父亲的不能言传身教,却把锅甩给儿子。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

知乎用户 AngelAlizee 发表

我要不是现在干了程序员这份职业,也得天么天的没父母唠叨网瘾。

毕竟从 06 年我家买电脑开始,我就尽可能的保证每天在线 16 小时,而现在 22 年了,这习惯还在一直保持着。

知乎用户 白羽子 发表

你儿子生病,别人又不一定生病。

你跑出来给不一定生病的别人治病,把你生病的儿子扔家里。

两年后,你很悲痛:你儿子病没有好。

好惨喔。

知乎用户 大唐国子监祭酒 发表

战争很激烈,医生正在抢救一位将军,旁边的护士脸色很奇怪,突然她掏出一把刀捅向了医生。

在场的人都震惊了,护士带着泪水说:“对不起,我是卧底,我知道你对我很好,但是我不能让你救活他,不能让他再说一句话。”

医生捂着伤口颤抖的说:“那你捅他啊!”

知乎用户 德丽莎世界第一可 发表

父亲患骑行瘾,两年时间骑行大半个中国,儿子高度沉浸在网络游戏中来反骑行瘾也未能拯救父亲,如何能戒除骑行瘾?骑行瘾的本质是什么?

知乎用户 恶少恶言 发表

虽说是可怜天下父母心,但你干什么事情不还得讲个方法吗?儿子在家打游戏,你一个人出去骑行宣传到底有什么用?你倒是把儿子一起带出去骑行啊。难道你指望你出去骑一圈车,回到家,儿子奇迹般戒除网瘾??

我明白他的逻辑,他是想骑行宣传通过这种行为唤起有关部门的直接干预,比如把游戏给停了。那腾讯游戏失业的员工也骑行一圈,是不是能把游戏重新开开呢?比谁骑的长吗?

网瘾这种事情绝对就属于个案,对于个案来说,不要把责任都推卸给外界,你管好你自己最重要。如果是个人只要玩游戏都会变成他儿子那样,那没错,的确该呼吁政府把游戏给禁了。可那么多人玩游戏都没玩成那样,就你儿子玩成那样了,然后你就要政府出手管把游戏给关停,这…… 就有点不讲理了。

网瘾是一种心理疾病,该治病治病,该强硬手段强硬手段,有这功夫全国骑自行车,不如回家看着儿子,找个心理医生,甚至把它绑到什么强制戒除的地方。

知乎用户 踏春幽情蝴蝶巷​​ 发表

不要把一切怪到游戏上面,家庭教育、沟通都很重要。

郑立书父子之间的周旋过程我看到了令人窒息的控制感,父母以道德为筹码迫使孩子听话,而孩子以游戏作为无声反抗。

这种相处模式一定深深存在于生活中方方面面,游戏就成了他唯一的心灵净土。

有人认为企业逐利,网游引导未成年人上瘾沉迷;有人认为游戏行业不该背此黑锅,家长监管缺失才是核心原因;甚至有人质问,其他的不是比游戏更容易沉迷?

面对精神需求无法得到满足、在现实中无法取得成就感,从而通过游戏来逃避与自我麻醉的青少年,来自家长的陪伴与适当的肯定,比一味的禁止其接触游戏要有用的多。

而面对模仿欲旺盛的小孩子,正确的引导与监护,亦从不应当缺失。

我知道,这些真正实施起来很难。

但是,如果完全不去做,而只是一味的归罪于游戏,那永远只是治标不治本。

游戏本身其实是娱乐的一种方式。就跟我们看电视、看书、旅游、爬山一样,可以让我们在业余时间放松,让自己感到快乐。

爸妈必须给孩子树立一个好的榜样。

如果我们每天都拿着手机,看着电视,却对孩子要求做作业,看书,我想,孩子的内心肯定会拒绝的,会导致严重的认知冲突。

所以,如果爸妈能够正面引导,孩子自己玩游戏玩累了,看电视看够了,自然会跟爸妈一起去看书,去外面玩。

最忌讳的就是一直跟孩子讲,游戏怎么怎么不好,是毒品,是毫无益处的。

说这些其实没有任何用处,因为孩子的同学可能也有人在玩游戏,但他们依然很开心,这时孩子会怎么想:为什么他们可以玩,我就不可以?

在孩子玩游戏的时候,最好的应该是跟孩子理性沟通,让他自己决定玩游戏、做作业、吃饭、睡觉的时间分配,通过一段时间的调整之后,他会发现问题所在。

爸妈必须给予正面的教育和引导,帮助孩子形成正确的游戏观,可以在游戏中发现乐趣,也可以在生活中找到快乐。

知乎用户 守夜 vigil 发表

最开始还以为父亲带着孩子去骑行,结果发现是自己去。确实,要是父亲真有骑行两年还和孩子一路沟通的觉悟也不至于现在这样

懂了,以后我也去网吧包宿一个月 “惩罚自己”

知乎用户 望江 发表

让他去当代练

知乎用户 si zhao 发表

一个在家打游戏的年轻人

一个挂着标语骑自行车游走中国的中年人

不知道同时看见这两个人,谁看起来更有病一些

游戏并不是精神鸦片,这件事可以证明

网络游戏,单机游戏,台球,足球,羽毛球,象棋,围棋,五子棋,扑克牌,麻将 。跳伞 潜水 皮划艇

都是游戏的一种

如果我有一位以我为耻,并且以全国宣传为己任的父亲 我可能早离家出走了

这位父亲 不相信权威 不相信那些允许游戏上架的有关部门 也不相信心理医生 相信心里医生应该也给他专业的医疗建议了 甚至可能不会相信身边的人

我想一位中年男性不工作,每天骑自行车四处奔走 可能家里人 亲戚朋友 不会太赞同

孩子要教育,但是日子也要过不是,孩子玩不玩游戏家里人应该都是要吃饭的

还好两年就结束了,这要是跑五年 可能真的会妻离子散

可能是社恐 可能是抑郁 可能是自闭 唯独没有网瘾

今时今日大家都知道,互联网上不是只有 黄赌毒 网络游戏 而是各种社群的集合

在今时今日这种网络社会,如此一意孤行的反网瘾。我觉得这位父亲可能比他儿子更需要心里治疗

知乎用户 杭州陈律师​​ 发表

一个人的朝圣,一个人的网瘾,

一群人的流量,一群人的悲剧。

知乎用户 寒风野金 发表

我爸也有网瘾,网上下棋,刷抖音能玩一天,我看着都累,完了,我网瘾也犯了,开始刷知乎了。

知乎用户 某 C 姓工程师傅 发表

哈哈,有其父必有其子

知乎用户 TniL 发表

你说是儿子有病?

知乎用户 陈沫​ 发表

父亲患骑瘾,儿子在家上网求助两年,仍未能拯救父亲。如何能让不靠谱的爹回归家庭?骑瘾的本质是什么?

知乎用户 小小小小小红​ 发表

如何戒除网瘾:幸福的生活。

网瘾的本质:想要去寻找幸福。

知乎用户 刘震撼​ 发表

如果评选中国最惨的群体,你会发现,永远是 “下一代”。

几十年前的上一代痛心疾首,说武侠小说有危害,会毁了下一代。

后来的上一代又说,电视有危害,会毁了下一代,流行音乐有危害,会毁了下一代,电子游戏会毁了下一代,网络会毁了下一代,手机会毁了下一代……. 现在的上一代又是老一套,说网络游戏会毁了下一代。

他妈的,毁灭的理由还特别与时俱进,什么东西成为时代潮流,这潮流就会 “有危害”,成为“毁了下一代” 的罪魁祸首。

好像中国每一代的下一代,永远是个低能儿残次品,存在着某种 “基因和智力缺陷”,时刻面临着“被毁灭” 的危险,需要上一代出手 “拯救” 于水火之中?

每一代的下一代 “被毁了” 吗?

并没有。

下一代们都顺顺利利长大当了父母,变成了上一代,但他们只要变成上一代,立刻就会感染 “上一代病”,担心自己的下一代 “被毁灭”……. 这很搞笑,也非常卧槽。

似乎中国的上一代和下一代永远摆脱不了 “被毁灭” 的轮回恶咒。

更搞笑的是,上一代永远不自己去拯救,而是把希望寄托于国家和政府,靠请愿、举报和控诉,企图施压,让社会和国家机器的力量代替自己去拯救自己的儿女?

就像题里这位大哥,不反思自己暴君式的教育方式,不承认自己粗暴压制的错误,不弯下腰来跟儿子平等对话,不推心置腹交流……. 反而把他扔家里过网瘾,自己跑出去反网瘾,还到处举报,联合控诉——以为从国家层面禁了网络、手机和游戏,就能帮助他的儿子戒掉网瘾?

不能不说,这种做法非常卡哇伊,深得 “缘木求鱼” 的精髓,以为爬上大树就能找到大鱼,侧面也反映了他家庭教育的失败,为人父母的无能。

偏偏这种无能的 “巨婴父母” 还特别多,正是由于他们的存在,“XX 毁了下一代”的陈词滥调才会一直有市场,不断重复的 “复制 + 粘贴” 下去,跟祖传病毒似的,感染一代又一代……

看着吧,将来一定还会有 “元宇宙会毁了下一代”、“机器人会毁了下一代”,“AI 会毁了下一代”……. 的类似言论。

四十年来几代人的历史经验告诉我们,没有什么东西,能真的毁了下一代。

能毁了下一代的,永远只有愚蠢的上一代。

知乎用户 愁飞之人王逍瑕​ 发表

父亲患拜蹬。

儿子用两年时间冲浪大半个网络来反 “崇拜蹬车”” 也未能拯救父亲。

如何能戒除拜蹬?拜蹬的本质是什么?

知乎用户 雾里寻歌 发表

“父亲沉迷骑行,认为自己是林则徐转世,儿子用两年时间躺平生活也未能拯救父亲,如何能戒除骑行瘾,cosplay 入脑的本质是什么?”

比起 “儿子患网瘾” 这种莫须有的罪名,更应该检讨的是,在想成为一名父亲之前,能不能思考下自身有没有生育抚养教育后代的能力?

我同情他的儿子,摊上这样的爹,自己只能扮演一次鸦片。

知乎用户 Chenxi 发表

有其父必有其子。

知乎用户 后天 发表

把儿子拿掉也没关系,毕竟从始至终都是这父亲在一个人自嗨。

知乎用户 快乐阿全​ 发表

我要拯救儿子,于是把儿子扔在家里自己骑行大半个中国(宣传网络游戏是毒品)。

???

最需要培训和教育的,是预备父母。

知乎用户 LCPD15 发表

儿子网瘾教育啊,带去看心理医生啊,自己跑出去骑行两年是干啥。。。

知乎用户 看娃老爹 发表

我觉得这应该是我见过的最奇葩的父亲,儿子沉溺于网络游戏,作为父亲独自骑行了大半个中国,目的是为了反对网络游戏,唤起人们对于网络游戏危害性的重视,挽救更多沉溺于网络游戏当中的孩子,听起来感觉很伟大。

但是你自己的儿子呢?2 年半时间不管不问,这是一个合格的父亲?按照正常的思维不应该是父亲带着儿子一起去骑行,让孩子看一看祖国的大好河山,通过骑行的方式帮助孩子戒掉网瘾,同时用自己真实的经历唤醒人们,认识到网络游戏的危害?

结果是自己出去跑了 2 年半,孩子没顾上,照样沉溺于网络游戏,这都是什么事儿啊。这位父亲的行为在我看来,更像是出去躲清静去了,眼不见心不烦。

说实话,身边也见过沉迷于网络游戏的孩子。很多孩子沉溺于网络游戏的原因都是在现实中找不到自己的快乐,或者是从小被父母管得太严,最后去网络游戏中寻找自己快乐和安慰。所以,那些沉迷于网络游戏的人基本上都是为了逃避现实,或者说在现实中找不到自己快乐的事情,活着的意义。

这样的孩子但凡在现实生活中有一点让他感兴趣的,有成就感的,觉得有意义的事情,他都不至于沉迷于网络游戏无法自拔。

知乎用户 菜刀劈豌豆 发表

父亲的车轴就是儿子的键盘,都是用来逃避现实的工具。

儿子不上学不上班闷头上网,父亲管不了儿子就开始闷头骑车,其实内核都一样,父子脑回路也算是一比一复刻了。

知乎用户 Rainer​ 发表

本人的骑行热力图,大半个中国小半个加拿大(中国有一段红色是因为这个软件国内丢包了),五条进藏线去了四条,加拿大北纬六十度的荒原无人区极昼里睡过觉,骑行 27000 公里。

骑行就是骑行。没什么特殊意义,就是一个爱好,充其量算个健身。你要说能洗涤心灵还是能升华灵魂,那您可拉倒吧

我不会放弃工作去一个人旅行;也不会以一天花 30 块钱的苦行僧行为为荣;相反,我还为着年薪十万刀的 data scientist 工作努力着,只有这样才能有更大的经济实力去更远的地方

所以你问我怎么看?

中国特色的自我感动,有这时间不如多陪陪孩子,搞不好他网瘾就是因为缺少陪伴

知乎用户 田凯​​ 发表

做为一名心理咨询师,我工作疗愈过很多 “网络成瘾” 的孩子,我分享一下自己的一些经验和看法,以供不少困惑于网络游戏的父母参考。

这位父亲的做法,从外界来看是 “用苦良心”,从孩子来看几乎完全是一种以自我为中心的表现。很多父母在努力的时候,都忽略了一个重要问题,这件事是为谁而做?

为自己做的?为他人做的?还是为孩子做的?如果是为孩子做的,那么首先孩子得同意和认可,单向的去付出和牺牲,换来的更多的是无效。

因为,这在孩子眼中,会得到这样一个信息:你很努力,但你根本不爱我。

做事的前提一定是要了解孩子,确定方案的时候一定要和孩子沟通,而沟通本身往往是这些家庭的难题,所以陷入了死循环。父母越来越辛苦、无力;孩子越来越和父母疏远、自行其是。

孩子不是需要 “治”,而是需要 “链接”。这是根本的方向。

小时候,孩子感受到的爱,是安全感是抱抱亲亲举高高,肢体接触更多一些;大一点的时候,孩子感受的爱更多的是理解和沟通;完全长大成熟的时候,爱是尊重和支持、信任。不同的年龄段,孩子需要的不同。

但是,这位苦心孤诣,用了 12 年抗争网络游戏的父亲,只是证明了自己是有毅力的。他最大的问题是把网络游戏当做敌人来对抗,但是,他连基本最简单的事情都没做:没有和孩子去沟通、不了解孩子想什么。他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没有给孩子提供最基础的信息、情感链接,而这,是造成网瘾的巨大推力。

不少父母在做看似 “正确的事”,但大多数无意识的推远孩子,造成结果事与愿违。网络游戏是一把双刃剑,其设计思路往往是借助了心流体验,有各种吸引元素。确实对孩子会有很大吸引力,尤其是对控制力不强的孩子。但绝大多数沉溺网瘾的孩子,本质上是用游戏代替、逃避生活的痛苦,不少孩子是有抑郁心境和孤独心境的。

游戏中获得的效能感、链接感、友谊、存在感,是吸引孩子的,现实中缺少的,就会从虚拟世界中去获得,从根本上解决网瘾的方法是寻找到孩子沉溺的根本原因,替代游戏中的刺激,之后逐渐减弱游戏的影响。改变孩子,其实一场拔河,大多数父母都会遇到的一个困境是,孩子开始自主的时候,还希望通过外界改变去影响——比如通过安排大量补习班、教训教导、严厉的惩罚。

在我看来,不少游戏确实需要管制。因为人的时间是有限的,不是做这个就是忙那个,我自己也有过青春期玩游戏的历史。游戏陪伴自己度过了一段可以逃避、可以获得快乐的时光,无数次玩完之后看着昏沉的天空,恐慌和自责不已。

游戏的快乐刺激是符合边际成本效应的,越是禁止,越是渴望;越是玩一段时间,越会觉得没有意思。但是成瘾则比这个可怕的多,成瘾是以此为主要的依恋和生活模式,不仅仅是孩子会有,不少成年人也有网瘾现象。

大多数沉溺其中的人,往往有不同程度的人格发展议题。

他们也往往在人际关系、性格情绪、事业职业发展上有不少困难。这些困难还可能影响到家庭关系、亲密关系。

沉溺虚拟游戏,本质上是一种退行的快乐和童年的幻想。不愿意长大,和曾经缺失的在寻找 “报复性补偿”。成长的人则往前走,学习、工作、生活也是游戏,人生如游戏。

我是

@田凯

,全职心理咨询师,最近在知乎平台分享心理学知识,欢迎大家关注和交流。心理学不仅仅是治疗和咨询,更是提升智慧和遇见自己的学问。

知乎用户 指给我敌人在哪里 发表

他儿子会形成 “网瘾” 的性格,就来自他爸会形成 “骑行瘾” 的性格,还有他爸加上骑行共 12 年以失败告终… 我创业了 13 年才成功经济自由。

知乎用户 常安 发表

是个悲剧。

幸福的家庭总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当然,很多人说这个父亲,是个戏精,自我感动,不负责任。从其目的与手段之间的关联性看来,其行为近乎荒谬。

但事实上,真的不妨碍有人认为,可以通过骑行,通过吸引大众的注意,通过向官方进行书面的交涉,通过向大众请愿,最后在国家的层面,完成某种对网络游戏的管制,进而曲线的拯救其儿子。

当然,在我们看来这种想法是荒谬的。

但不妨碍这种想法成为一种剧本,一种藏在某些人心中的剧本。正如同,这个父亲试图拯救其儿子一样,如果我们试图说服这个父亲。就同样需要他心中所设想的剧本。

这个剧本在中国是在是太熟悉了,草民拦住钦差的轿子伸冤,进京城告御状,为民请命,为众伸冤。如果增加一些近现代剧本,阿甘正传里面,阿甘不是绕全国跑了一圈么;骑行,带着宣传的骑行,宣传各种理念的骑行,不也时不时的被媒体报道么,只要带着一些倔强,带着一些偏执,带着所谓的理念,不也是可以吸引大众的目光,在一瞬间成为焦点。不也可以通过成名的方式,聚集一些资源,得到一些信徒,获得一些支撑么。

现实就是,往往有一些人,用比这个父亲还要拙劣的方式,吸引大众眼球,最后成功的挑动了注意力,直接或者间接的达成了自己的目的。这个父亲,是一个模仿者,当然,他近乎以小丑的方式失败了。

回到家中,他既没有获得官方的认可,成为某个官方组织,进行网络游戏监管的志愿者,甚至没有得到官方的只言片语,提及网络成瘾的危害和治理。此外,他也没有获得民间组织的认同,尽管有几百个案例,有家长一起凑热闹,但是他既没有组织,也没用纲领,总之,在演出了荒诞的戏剧后,他回到了家中。

家里面,父子俩都失败了。

这个父亲在自媒体时代,在抖音快手的时代,竟然还古朴的使用上个世纪的宣传方式,这才是他失败的根源。而在官方已经反复进行过对游戏的整顿和治理后,仍然没有意识到,官方的力量已经用尽,应当将精力放到民间进行宣传。

在这个时代,只要稍微博人眼球,哪怕提出一些不切实际的方案,拉一个家长互助群,搞一些家长亲子露营或者亲子感情培养,强迫做一些户外活动,或者弄一些成人礼,乃至于搞一些什么感恩礼,也是会有人付费的。

用最先进的移动物联网技术,人工智能推送的新媒体,搞一些封建复古天地君亲师父慈子孝的节目。岂不是比骑行好的多么。

但这仍然是个悲剧。这个悲剧并不是仅仅是家庭的责任,不是这个父亲的责任。只不过在这个,各家其家,各子其子的小康世,要把责任推给社会,到底也是个无稽之谈。我们要知道的是,这不是孤例,总有一些生命,会牵扯到一些莫名其妙的事件中,彼此折磨,彼此消耗,直到精疲力尽。

知乎用户 花下长醉​ 发表

父亲患骑瘾,儿子用两年时间血洗大半个召唤师峡谷来反骑行也未能拯救父亲,如何戒除骑瘾?骑瘾的本质是什么?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一个沉迷骑行,一个沉迷网络。

迷信的说法: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

同样迷信的说法:把沉迷写入了基因

唯物主义的说法:环境主导了人格的表达形式


这位父亲拯救网瘾儿子的方法原来就是把自己的网虫儿子丢家里继续沉迷,然后自己出去天南地北的骑行宣传网瘾的危害?

这…… 你特么从做出这个决定开始就不打算救你儿子了,你搁这装啥?严重救世主情节,大声高喊 “我的家庭已经毁了,你们要管好自己的孩子啊” 很高尚?

从来没想过教好儿子,但是却急于承认儿子的失败,并利用这种自我定义的 “儿子的失败” 来满足自己的心理需求,同时还把家庭教育的失败和自己本身的失败给淡化,这父亲做得真高尚啊。

知乎用户 月泠 发表

你说,父亲花两年时间骑行,有没有可能不是为了拯救儿子,而是因为他是个车佬。。。

知乎用户 爱玩的翊歌​ 发表

堵不如疏。

这 12 年来,骑行大半个中国,宣传网络游戏的危害,呼吁关闭网络游戏。过程中,51 岁的他曾与几位家长一起,前往北京多个部门反映情况,递交了 400 多份受害案例

在尝试了各种办法无效后,他还在试图找人上门给郑钊 “做工作”,希望能解开 “谜底”

看着这些描述。不过是家长的自我感动罢了,做了很多吗?是的,你做了很多。对我有关系吗?没有。

想起来一个故事。孩子想要的是一个香蕉,父母想进办法弄了一堆苹果、梨、西瓜,孩子不为所动,父母崩溃的大叫为什么我们做了这么多你都不理解不知足?孩子说可是我想要的真的只是一个香蕉而已啊

不如尝试进入儿子的生活中去,研究他是为什么沉迷网游?他在网游中获取到了什么在现实中无法得到的东西,也许是陪伴?社交?

也可以尝试和儿子一起玩同一款游戏,了解这款游戏到底是哪里这么吸引他。陪伴多了,沟通多了,自然而然的问题就解决了

实在不行你就自己游戏里雇人看儿子上线了就去追杀他,坑他,这样次数多了他自己都不想玩了

我和我媳妇都是喜欢玩游戏的,也自己买了 switch 上的马力欧赛车星之卡比等适合小朋友玩的和儿子一起玩。还可以顺便在游戏中教他一些知识

这位家长可以试试买台 PS5 回家带儿子一起玩?或者也注册网游账号让儿子带你玩,这样慢慢的你们沟通多了,话题也更多了,回头几率也就更多了

知乎用户 蛙证分发员​ 发表

换个角度看:

父亲沉迷骑行不顾家室,儿子上网整整两年宣传骑行危害,两年后儿子上网结束,在楼下爸爸依旧抱着头盔和自行车

知乎用户 宇宙边缘的大土豆 发表

一个人,两年半,大半个中国。

一群人,数十年,全球资本化。

无数人数十年研究出来成瘾性让你消费的东西,你妄图一个人两年半就给破了?

超人啊?

知乎用户 圆神信徒 发表

看标题:父亲十二年骑行上访禁止网络游戏无果

看内容:渣男打着反对网络游戏旗号抛妻弃子跟团环游中国二年半

知乎用户 自由职道​​ 发表

看似积极,实则消极。感觉有点顾左右而言他,甚至有点避重就轻、隔靴搔痒的感觉,绕了一圈就是不从自己身上找问题。

你骑行大半个中国跟你儿子有什么关系?你通过这个动作跟他建立起心理互动、情感联系了吗?这样做能对他产生任何影响吗?

当一个孩子形成某种成瘾人格时,实际上那已经是过去相当长一段时间的结果了,最大的原因很可能就是父母一方甚至是双方角色的长期缺失造成的。

请诚实的回想一下,在孩子的成长路上你给予了多少陪伴和关心?你真的有走进他的内心了吗?

的确,如不节制,手机和游戏确实有能力让亲子关系变得面目可憎。但其背后一定能找到原因。

有一天中午在一家火锅店吃饭,老板娘的儿子大概十一二岁,身材瘦小,带一个厚厚的近视镜,一直坐在边上玩手机游戏,老板娘开始一直在忙,也没功夫搭理他,等客人走的差不多了,老板娘也收拾得差不多了,想起来管教孩子,让他不要再玩手机了,大概也就是几句话的功夫,两个人的嗓门和情绪都快速飙升,开始互相攻击,两个人都可以用面目可憎来形容,对对方都极度的不耐烦和嫌弃,现场气氛非常焦躁。很难想象这是母子之间应有的关系。

我们小时候经常被爸妈揍,也从来没有表现出对父母这样的情绪,为什么现在的孩子居然会为了手机和父母反目成仇甚至有些孩子不惜放弃生命?其实仔细想想也不难理解,因为手机游戏是一种高频率强刺激的互动,孩子很容易在这种能够快速获得反馈的刺激中沉迷,从而变得麻木,对其他慢节奏的东西一概失去兴趣,他们已经感受不到春暖花开、夏日清凉、冬日飘雪…… 他们的每分每秒都需要刺激,停下来安安静静的坐上半个小时对他们来说反而无所适从成了一种煎熬,几乎达到了除了手机就生无可恋的地步。

多年前我有一个朋友让他外甥到我公司来实习,十六七岁,带一副眼镜,每天在办公室玩 QQ 飞车,我问他你有什么爱好吗?答玩游戏。我有问他你有喜欢的女生吗?答没兴趣。他所有的兴趣都在那个游戏里,达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

孩子到底是如何进入这样一种状态的呢?根源其实还是在大人,大人忙着赚钱、忙着生活、忙着工作…… 比如我这个朋友的姐姐,很早就离婚了,这孩子一直跟着外公外婆生活,长期缺少父母的陪伴和管教,更不要说一起去感受世界和生活的美好,不知不觉就忽略了孩子的存在,从他们的世界中淡出,父母在他们心中根本不重要了,一部手机就可以替代陪伴,让孩子安静下来,但等到他除了手机生无可恋的时候就已经晚了,已经没有什么东西能够提供如此高频的强刺激,将他从虚拟游戏的世界里拉出来,父母和孩子之间的共同话题、沟通管道都已不复存在,教育和影响的管道已经中断了,孩子已经不在乎家长的感受,不在乎家长说什么了,别说教育,就连正常的沟通都很困难了。

那到底还有没有解呢?有,那就是预防为主。今天这个时代你说让孩子完全隔绝电子产品也不现实,但一定要有规则、有限度、有节制的使用电子产品,规则制定好,其实是可以做到适度的。

但最重要的还是要帮助孩子建立起除手机之外的其他广泛兴趣,比如阅读、运动、旅行、手工、绘画、音乐、社交…… 一个内心丰富的人不容易陷入无聊的状态,而一个无聊的人就容易对某种强刺激的事物成瘾,所以丰富孩子的生活和童年是避免陷入游戏和网瘾的唯一办法。

而这一切的基础都来自于爱,爱带来自尊,如果你想要孩子远离不好的东西,或者说你想要把孩子从手机和游戏的世界里抢回来,那你就要让他感受到没有什么东西能够和你的爱相提并论,你对抗这个世界黑暗能量的唯一办法就是提供加倍的美好能量。

那些因为父母没收手机就轻生的孩子,毫无疑问是他们的父母没有让他们感受到爱,所以输给了一个手机,换言之他们在孩子心中连个手机都不如。

所有网瘾少年背后几乎都有一对缺位的父母,所以根源还是耐心、陪伴和关爱。

今天这个时代,想要让孩子完全不接触电子产品几乎是不可能的,那样等于和社会脱节了,孤立于人群之外,但很多孩子一旦玩上手机就会沉迷其中难以自拔,那到底有没有孩子可以控制好对手机的依赖呢?肯定有,我儿子就还好,说玩半个小时就玩半个小时,除了周末和学习需要之外说不碰就不碰。

那他不玩手机做什么呢?看书、看纪录片、看电影、弹钢琴、打篮球、羽毛球、卡丁车、做手工、拧魔方、游泳、逛街、跟我们一起旅行、和小伙伴在小区里玩……

手机对他有一定的吸引力,但处于完全可控的状态,他自己能控制,并没有表现出很依赖或是很痛苦离了手机就不知道做什么的状态。他就属于玩一会当然好,不能玩也无所谓。

当孩子出现手机上瘾沉迷的时候,说明家庭教育已经出现了严重的问题,手机也好,游戏也好,归根结底就是一个自制力的问题,非要他自己能够控制自己才行,靠外力控制是很困难的,你总不能 24 小时盯着他吧。

而自制力来自于哪里?来自于自尊心,也就是他尊重自己,不会破罐子破摔,才能做到自控。

而自尊又来自哪里?来自于无条件的爱和陪伴,来自于健康的亲子关系,家长和孩子如果没有建立起亲密关系的话,他根本不在乎自己在你心目中的形象,更不在乎你怎么看他,他没有让自己变得更好的意愿,更没有通过自己让家人和社会变得更好的意愿,所以轻而易举的就会陷入到手机和游戏中去,因为他没有意义感,没有目标,没有愿景,说到底是没有爱。

而没有爱的根源就是家长没有给予足够的爱,抚养并不能代表爱,还要陪伴、教育…… 和他一起找到生活的乐趣和热情,发现世界的美好……

很多家庭的孩子沉迷游戏,你深入了解就能找到问题所在,绝大多数都是他幼年时期缺乏父母的关爱和陪伴,等发现问题的时候再扭转起来就很痛苦很困难,因为问题出在根上,玩游戏只是表面现象。

我儿子就做得到自己控制好电子产品的使用时间,首先在使用手机或 iPad 之前就先约定好规则和时间,说玩多久就玩多久,必须要遵守这个契约才有可能有下次。

他能不能遵守契约,就取决于他的自尊水平,是不是愿赌服输?而这个自尊水平就来自于家长的爱和榜样,家长是否能够做到言而有信?是否能够做到遵守规则,对事不对人?他是否在乎自己在你们心中的形象?这个就取决于你们之间是否建立起真正的亲密关系?

我们就是这么做的,从孩子出生到现在上五年级,一天都没交给老人带过,全程都是我们自己养育,所以根本不存在什么吃饭必须看手机这些不良习惯,他的认知里面就没有这个选项。

他在乎我们的感受,愿意让自己成为更好的人,这才是根源,是内部的原因,外力的作用很小,所以送什么戒网瘾学校都是没用的,但凡是需要戒网瘾的孩子大多都是父母早期偷了懒,而送这种机构就是再一次偷懒,只会让事情变得更严重,就像很多孩子不看手机就不吃饭一样。当孩子有广泛的爱好和兴趣,手机和游戏就无法占据他的心智,即使要玩,他也能控制好适度。

孩子就像一个容器,你必须要给他装点什么东西,填满他的无聊,如果你不装,他就会自己去寻找,被其他的东西所占据,尤其在儿童成长的早期特别重要,一旦建立起良好的习惯、丰富的兴趣爱好,他也就不容易对电子产品依赖了,事实上这世界有太多东西都比电子产品更有趣,只不过大多都需要花费时间用心去发现和培养。

马克思说过一段话:人不是出于逃避某种消极力量而是出于展现自身积极个性才能获得真正的自由。

我觉得这段话特别适用于教育,也就是说孩子必须要自驱才能做到自控,如果他没有意义感、没有目标、没有热爱,他就不可能有自驱力,也就没有自控力,外部的规则就会变成一种束缚和痛苦。

爱因斯坦也说过你从问题发生的层面是无法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的。

也就是说不能头疼医头脚痛医脚,玩手机、厌学、所谓的叛逆其实都是问题的表象,必须要从根上解决问题,从他的内心出发,否则你做的任何动作都会变成一种控制欲,带来痛苦和叛逆。

说到底,孩子只能被影响,很难被教育,更不可能被控制。

我一直强调孩子六岁之前尽量自己带,因为只有相处的时间足够长,你才能发挥对他的影响,他跟谁在一起就会受谁的影响,而人生的前几年,可以说就是人生的根基,影响一辈子,如果童年的这几年你做好了,后面就会越来越轻松,否则一辈子可能都无法修正一个盖偏了的楼房,没有什么投资比投资一个孩子的童年回报比更高的了。

父母对待孩子最好的态度就是不含诱惑的深情,不带敌意的坚决。

唯有无条件的爱能带来自尊,有了自尊才会有自控力。

知乎用户 隆冬 发表

我发现一个问题。

就是一般网瘾大的都是家里穷的,那些大富大贵之家出生的孩子,从来不担心有网瘾问题。

我就觉得网瘾这事就好比看 A 片,假设现实中就有个长得像 AV 女友那么漂亮的女人躺在你床上,你还会去看 A 片吗?

网瘾的本质是对虚拟世界的向往,对精神追求的向往,和逃避现实的抉择。根子上就是现实相比之下太苦了太没意思了。

所以,用什么办法给孩子治网瘾最有效?

家长努力考公务员做大官和努力发家致富。

如果这些太难做到。那孩子小就带他进游乐场孩子大就带他逛夜店…… 你就是带他进餐厅吃大餐都比搞什么治疗效果好一百倍。你要让他意识到现实世界的精彩。

知乎用户 Michael Jackson 发表

中国家庭的典型案例:极为固执的人挤在一起互相折磨。

我不知道这个儿子具体有什么问题,或许是神经系统的一种缺陷,或许是家庭环境导致的压抑封闭,我见过很多玩游戏的学霸和学渣,痴迷魔兽的富二代,摸鱼玩各种游戏的研究生,我每次玩《塞尔达》《COD》都停不下来,最后都走出来了,早晚的事,只不过沉迷游戏确实会影响人生轨迹,但极少部分会陷进去出不来。

但这个父亲就比较愚昧固执了,一直对儿子进行对抗 否定 打压 束缚 隔绝 做工作,长达 12 年,毫无变通。第一,你陪着儿子玩几个月游戏,试一试,感觉一下,不行吗?第二,鼓励儿子去做一些他能力范围之内的小事,建立他的价值体系,不可以吗?第三,承认自己儿子废了,虽然心理很苦,但是非常客观,那就不要再指望他逆袭了,放手让他追求快乐,当一个啃老小肥宅,还要什么自行车?如果逼迫和做工作有用,那么人人都是 985 了。

知乎用户 Ryan 发表

我想用自驾游来拯救退休之后沉迷刷短视频的亲爹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这是网瘾吗?这难道不是抑郁症?

2020 年疫情后,辍学在家的郑钊一直窝在床上看手机,不说话、不做事,几乎不踏出房门半步。饭是母亲陈田红盛好端上去的,房间无论白天黑夜都拉着窗帘。小舅舅说,郑钊好像活在了自己的世界里。
那个世界非常安静。即使打游戏时也没有任何声音。必要的交流,郑钊主要靠点头和摇头来完成,村里形容他为 “木头人”。郑立书说,现在儿子打游戏都不笑了,人瘦得皮包骨头,胸前的骨头一高一低。“我们要白发人送黑发人,活得没意思。”

某些家长,网瘾与心理障碍,傻傻分不清。

看到某些孩子,显然,以肉眼可见被抑郁侵蚀了整个状态,精神样貌荼蘼,肉体样貌皮包骨,过于明显的精神学指证,但只要看到孩子还有事在做,这个事可能是打游戏,可能是玩手机,便把因归结于游戏与网络上。

在很多人眼中,抑郁障碍者就应该是 24 个小时,每个小时每分每秒都处在抑郁中,只要没有一天到晚哭丧个脸,只有做了别的事,这个事不是正经的,就不是抑郁障碍。

刻板印象里头,抑郁症不应该还会打游戏,他还会打游戏,玩手机,那就不是抑郁症。

然后,把问题归结在网瘾上,把孩子送去奇怪的戒网学校,瞧瞧孩子的心声,被折磨成什么样了,而当时他只是个初中娃:

知道卓尔(学校)是怎样的吗?那是一个让人麻木的地方,先是麻木肉体,再是麻木精神。每天只庆幸不要违纪,免受什么额外的惩罚。
知道让别人逼着每天做些又苦又累又不情愿做的事的感觉吗?先是想反抗,结果打又打不过,再是想逃跑,但没那个胆儿,最后只有让自己麻木,没想到还撑下来了。
知道让一个体质一般的少年连续(无)休般锻炼,就像劳改犯一样地过五个月是什么感觉吗?哪里会有什么多的感受,那是凭空捏造的。(没看那些信一个星期一封,而且都在周末写的么,是规定好的任务。)
哪里会有好精神,那是咬牙硬挺过来的。哪里会锻炼什么意志力,那是让人冷血无情的炼狱。
这种程度的锻炼,只有体格强健的、有军人潜质的人,才能坚持下去而内心不受丝毫影响,否则只会让人恐惧、让人扭曲。
我所思念的家,终究只是我心中的那个 “家” 罢了。

未成年的心理问题,抑郁障碍,通常与家庭环境、父母的养育方式分不开。

从新闻稿中,可以看出,孩子的家长并不开明,种种迷惑的亲子交流方式,导致孩子小小年纪就出现心理问题。

而这孩子本质上是一个聪明的娃,曾经也是成绩优异。

聪慧的孩子,最不能受迷惑养育方式的摧残,因为天生聪慧,而年幼之时,又没有足够的调解能力,当家不是一个可提供给年幼孩子安全感的地方,父母变成负能源,那天生聪明的孩子,易在很小的年纪里抑郁掉。

年幼,不能左右自己的人生走向,又在初中的年纪,送进网瘾学校摧残。

病症就在父母啊,父母却不自知,反而变本加厉的运用奇葩模式强行改变他,孩子心里有多压抑,有多苦,可想而知。

甚至又莫名其妙的,花费两年时间骑行大半个中国来反对网络游戏。

我以为是带着儿子骑行,没想到是他自己出去游中国搞反游戏,而儿子在家。

哈???

自己的孩子养废了,本末倒置归结原因,还出去干涉别的孩子打游戏。

这还不够,还弄上新闻,让全国都知道这孩子废成这样。

如果是我,我会选择自杀。

令人窒息,荒唐父母,干荒唐事。

知乎用户 不可名状的莫扎特 发表

自己儿子沉迷游戏,当父亲的不去解决儿子的问题,而是去呼吁政府禁止游戏。

其实 “关闭” 游戏非常简单,简单到不需要政府出手。他把自己家网断了就行。

儿子想上网,自己搬出去住,自己挣钱充流量、开 WiFi,“网瘾” 问题不就解决了?

依我看,他可不是想 “拯救网瘾儿子”。他是觉得全中国都是他儿子,得全国人都不能玩游戏他才满意呢。

换成是谁,摊上这种爹,沉迷游戏都算好的。

知乎用户 钟宇斐 发表

看完这一家子果然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父亲患骑自行车瘾,儿子用两年半时间闯荡大半个艾泽拉斯来互换父亲回归家庭也未能拯救父亲,如何能禁止自行车?成迷骑车的本质是什么…

知乎用户 大漠孤盐​ 发表

这就是一个偏执狂父亲教育出来的一个也有那么一些偏执的儿子。

你说你骑自行车把儿子带上游览大好河山也就算了,你自己一个人出去骑是什么事儿?关键是他还认为他的这种行动是有用的:只要把互联网禁掉了就 OK 了。

这不是典型的 “错的不是我,是整个世界” 的巨婴行为?

看看新闻下面的某高赞评论就能看出来,这样的父母还真不少:

自己不上班赚钱不说,出去骑自行车骑了大半年自己骑爽了,把儿子丢家里让老婆照顾,也亏他想得出来。

知乎用户 Cc 岚 发表

父亲患骑行瘾,儿子用十二年时间天天打游戏来反骑行也未能拯救父亲,如何能戒除骑行瘾?骑行瘾的本质是什么?

知乎用户 喜欢到爆炸 发表

这个父亲简直离大谱

报道的新闻媒体简直离大谱

要说这家人的问题 我觉得可能出在基因上

有一段离大谱的基因造就了离大谱的一家人。

知乎用户 谑浪笑傲 发表

父亲患控制瘾,儿子用十二年时间也未能感化父亲,如何能戒除控制瘾,其本质是什么?

“我努力了十几年,父亲的情况反而越来越差。”郑钊说。 一开始通过打游戏来反对父亲对自己的控制,郑钊是为了把自己从无力感中拉出来——他不知道面对着沉迷自己精神世界自我感动 12 年,至今仍难以沟通、控制欲强的父亲,自己还能做些什么。 2021 年 8 月到 2022 年 4 月,郑钊畅游整片艾泽拉斯大陆,诉说父亲对自己的压迫,只有在网络游戏中才能得到远离喧嚣的片刻宁静。过程中,20 几岁的他曾与几位网友一起,前往北京多个部门反映情况,递交了 4000 多份中国青少年受害案例,但险被以越级上访及寻衅滋事等罪名拘留,幸好未成年身份躲过一劫。 从从暴风城上线回到家里,郑钊把自己一路上最重要的装备——萨拉迈尼——摆在心中最重要的位置上,就像一个勇士疼爱自己的宝剑一样,“我一定不能像父亲一样一眼不合就掰筷子砍人”,郑钊常常诫勉自己。但在楼下的房间里,他的父亲郑立书仍然沉迷于自我感动,拒绝有效沟通,如 8 个月前一样。他们像是身处于两个平行世界。 到现在,郑钊也不清楚父亲为什么会这样,12 年来,在尝试了各种办法无效后,他还在试图从中国古典文学中 “找答案”,希望能解开“谜底”。相比郑钊的讲述,在对郑立书的妻子,朋友,同事以及亲戚的采访中我们发现了一个与儿子视角不太相同的郑立书的世界。如同文中心理科医生所讲,沉迷控制他人通常是复杂的,比如权利本身的吸引力,文化、传统等社会因素,以及中年人本人的基础问题等。这很难靠打一场“硬仗” 来解决。 一个儿子与沉迷控制他人的父亲战斗:12 年,失败。

知乎用户 笑眯眯 发表

我看到题目的瞬间,第一反应是不可能呀。带着孩子一起骑行中国两年,别说网瘾,毒瘾都能戒掉。然后再一看,哦,自己一个人骑。那一瞬间我满脑子都是问号?这得多奇葩才能做出这样的事?

知乎用户 无敌了的猪 发表

父亲这么做不可恨,毕竟他只是蠢;

媒体这报道才可恶,比较他们是坏!

知乎用户 彼岸 发表

沉迷于网络游戏跟吸毒、酗酒、暴食等各种成瘾行为并没有本质上的区别。

就是一种逃避和补偿。

按道理说 51 岁的父亲,差不多 70 年出生,不应该这么愚昧的?

还没意识到是他自己的问题,或者家庭的问题,才导致孩子的问题。

知乎用户 火山飞熊 发表

要是有朋友一起出去玩,我才没空游戏呢。一堆人在外面疯跑比游戏有意思多了?

要是父母带着去游乐场玩,我才没空游戏呢,游乐场不比游戏有意思多了?

要是有个亲亲我我的女朋友,我才没空游戏呢,坐在女孩身边看着她不比游戏有意思多了?

要是有个能有成就感的事情,我才没空游戏呢,站在领奖台上受人夸奖不比游戏有意思多了?

可我他娘的什么也没有啊,没有伙伴一起陪着疯跑,没有能聊天的父母,没有人带我去游乐场,没有异性喜欢我,什么事好像也干不好,就我这样一个啥也不是的傻 逼,好像只有游戏里才能找到喜欢我的人,才能找到叫我小哥哥的妹妹,才能找到从未体验过的成就感。

为了点游戏,父亲就知道骂我,他说玩游戏的人都没有出息,我这么玩下去就会成为人世间的垃圾,我不玩游戏就不是垃圾了?真是搞笑。

最近我父亲放弃我了,终于不骂我了,他骑着自行车满世界宣传玩游戏的坏处去了,我理解不了,我不知道他这一辈子要干什么,他好像也不知道我到底想要什么。

算了,爱咋咋地吧,这辈子也就这样了,我接着玩我的游戏去,能活到哪里就活到哪里吧,我的好妹妹和好兄弟还在等着我呢,他们就是我的命。

希望我父亲赶快去拯救世界吧,千万别拯救我了,我谢谢你了,我可爱的父亲。

真累,毁灭吧,全都毁灭吧。

知乎用户 sjinny sun 发表

把离家逃避说得如此清丽脱俗

知乎用户 叶青 发表

先吐槽一下:你无法叫醒一个装睡的人!

更何况网瘾是一种病。是病就得专项根治。

题中男子,也就是父亲,你说你去骑行、去相关部门投诉能起个毛用…… 连治标都算不上,和治你儿子网瘾有半毛钱关系吗?

想靠精神力量去感化吗?如果有用,各种成瘾者包括毒瘾,是不是都会在世界上消失?


想要戒除网瘾,除了苦口婆心的劝导外,很重要的就是:

1、让他远离容易上网的环境;2、让他找到新的兴趣点!!!

关于第一条,已经有行为科学家 / 习惯研究学者做过大量实验,习惯养成的路径是:

提示——行动——反馈——激励。具体内容推荐大家去看书《掌控习惯》,非常经典。

提示就是所有激发习惯的直观体验。如果处在一个存在网络的环境内,网瘾患者是很难不去上网的,这是要与人性作斗争。想要戒除习惯,很关键的一点是让做这个习惯的成本很高或难度很大。所以,如果他处的环境不容易上网,比如没有网络,无法出行(有人身监控之嫌)……

关于第二条,就不用特别解释了。网瘾患者,还不是没有其他的兴趣爱好,只能靠网络来排挤空虚的精神世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好的、新的兴趣后,能一定程度上剥离空虚感。

[

知虎送福 2022 春节福袋 一夜暴富 一夜暴富 红色

知乎自营

¥59.90

去购买​

](https://www.zhihu.com/xen/market/mall/detail/1454508670604742656?mcn_card_id=1521405461518086144&source=goodsRecommend-pc&zh_nav_left=back&zh_nav_right=empty)


网瘾有何危害?

题主的问题里已经介绍的蛮清楚了。

重症:丧失做人的乐趣和基本纪律、漠视一切、毫无上进心、失去自理能力……

轻症:精神不集中、视力受损……

[

重新长大

知乎自营

¥29.00¥58.00

去购买​

](https://www.zhihu.com/xen/market/mall/detail/1447277269484507136?mcn_card_id=1521405601724297216&source=goodsRecommend-pc&zh_nav_left=back&zh_nav_right=empty)

知乎用户 Isaac 发表

许多中国人可悲就可悲在这里,明明自己想干一件事,但是又不敢明说是自己想做,没有勇气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他自己有瘾,这个瘾是劝儿子戒网瘾。

他不仅有瘾,而且瘾很大。

他这个瘾的外在表现形式,包括但不限于,找儿子谈话,拉动亲戚找儿子谈话,骑行宣传戒网瘾……

两年时间骑行大半中国的时间里,他成功把自己给感动了。

我们先看这段描述:

过程中,51 岁的他曾与几位家长一起,前往北京多个部门反映情况,递交了 400 多份受害案例。 骑行结束回到家里,郑立书把自己一路上最重要的装备——头盔——摆在一楼客厅电视柜显眼的位置上,就像一个战士对待自己的盔甲一样。

一个人活到 51 岁,如果精神世界不够丰富的话,他活着会觉得很没意思,活着只是熬时间。

通常,俗世之人的精神世界,在自己可控范围内,寄托在儿女身上。这种外在表现是为儿女奉献,所以猛催儿女结婚,含饴弄孙,给孩子带孙,接送。

在自己不可控范围内,寄托在吹牛逼之上。在各种家庭以外的场合中,说自己儿女如何对自己好,给自己买这买那,工资多高,自己的孙子孙女如何学习好,有才艺。这种不可控范围内,能吹的东西越多,能甩在桌面上的牌比别人更大,精神享受越高。

此人认为儿子沉迷游戏,已经废了 。

所以他已经不能像常人一样,走上面那条路。

这时候 ,骑行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他潜意识已经觉得儿子的人生毁了,自己的人生也毁了。

否则,他种花养草,养狗弄猫,或者自己去做个保安赚点钱补贴家用,哪种不是在可控范围内去过自己的人生?

这些事情,对一个认为自己人生已经无望的人来说,刺激度都太低,没法让他觉得活着这件事情有意思。

他无法去做这些低刺激的事了,所以他决定去骑行。

许多中国人可悲就可悲在这里,明明自己想干一件事,但是又不敢明说是自己想做,没有勇气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自己想做怕人说,所以找一个借口,一个恰当的理由,来为自己会被外人指责的行为提前做一个免责声明

就像抖音使中老年人上瘾的秘诀一样,字节跳动里那些深谙人性的家伙很清楚,中老年人中有大量潜在的抖音用户,他们的老年生活无聊无趣,当他们看到别人玩抖音时,也会很想玩,但是这种娱乐的行为,在他们看来又是不务正业,玩物丧志的。

那他们认为刷抖音玩物丧志的心理又是咋来的?

因为他们看到儿女刷抖音的时候,会如此批评他们。

所以,想让这部分人刷起抖音,就得给他们一个台阶下。

刷抖音能赚钱,就是这样一 个台阶,你说让自己五六十的父母亲戚少刷抖音,他们反驳你说他们在赚钱。

当中国人要做某件事,但又害怕担责时,就会先找一个免责声明。

这个父亲,就是以劝儿子戒网瘾为免责声明,去做自己想活得更有意思这件事。

不难想象,他骑行这一路,是很快乐的。

一个 51 岁的人,朋友圈已经固定,已经很难交到新朋友了。

但是通过骑行,通过宣传戒除网瘾,他认识到了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他们一定有很多共同话题聊,比如骑行的路段的风景,比如互相吐槽自己那个让人不省心的孩子。

他们在做着一件辉煌的有意义的事,就像那些一起当兵的人一样,他们是战友。

多少人能有这种美好回忆呢?

除了校园读书,当兵,做公益活动,有几个人能有这样的丰富人生的机会。

他感动了自己,做了自己想做的事,然后回家把自己的那些有趣的回忆关联的勋章,比如骑行头盔摆在儿子面前,一边摸着这些勋章,一边对儿子说,我这么受苦地风吹日晒,都是为了你好,你怎么一点都不感动,你怎么还这么堕落,还在打游戏?

换你,你会为此痛哭流涕,戒掉网瘾吗?

知乎用户 骅骅是个鬼才 R 发表

违反疫情防控规定,非必要出行,应该以妨害传染病防治为由行政拘留

知乎用户 bug1330 发表

???

这位父亲是不是有点啥大病??

为了 “拯救” 网瘾儿子,把儿子丢给电脑,自己颠颠跑去骑行环游中国,还把自己感动得够呛??

要不是脑袋上顶个 “林则徐转世”,我就真信你了!

知乎用户 火红的花生 发表

我不知道网瘾是什么,也不知道如何解除网瘾,毕竟我米有网瘾,但是他的父亲一定有反网瘾瘾,其实他内心是需要儿子继续网瘾的,因为这是他唯一能找到的作为一个失败父亲的存在感了。嘴上呼吁关闭网游,但是最害怕关闭网游的恰恰是他,因为他会因此失去这个能让他假装自己生活很充实的假象。

知乎用户 若雨逢烟 发表

泪目,父亲患骑瘾,儿子沉迷网络游戏十二年来反骑行也未能拯救骑行上瘾的父亲,如何能戒除骑瘾?骑瘾的本质是什么?

知乎用户 凌风天下 发表

父亲患骑行瘾,儿子用两年时间游玩大半个中国网络游戏也未能拯救父亲,如何能戒除骑行瘾?骑行瘾的本质是什么?

知乎用户 小歪哥哥 发表

网瘾的本质是在现实缺少成就感

骑行半个中国有啥吊用,你说儿子我这有 100 万现金咱俩出去找乐子吧

你看他还玩手机么

知乎用户 杨煜坤​ 发表

网瘾的本质是大脑遵循了当下快感最大化

怎么戒除?

雷电法王用的是施加痛苦剥夺感观把人电废~

其实最简单的方法

就是快感替代,让他找到真正的快乐

或者先让他在网络中的快乐不值一文

他玩啥,你玩得比他更好

(他不充钱你可以充钱啊)

他就没劲了

让他知道钱比时间效用更大

最后要小心你自己别快乐进去了

知乎用户 下辈子再洗澡 发表

一家子都有病也不容易……

知乎用户 张帆​ 发表

“我努力了十几年,孩子的情况反而越来越差。”

这句话仔细读几遍就会发现问题所在。

问题的根结是,孩子的情况。

他选择的方法是,自己努力。

我努力了几个月,地里的庄稼却越长越差。

怎么努力的?我每天去给庄稼吹拉弹唱,给他们表演相声小品喜剧。

但是庄稼却根本没在听,他们越长越差,简直辜负了我的一片真心。

这个叫郑立书的父亲,所谓的对抗网瘾,只是一个自己和自己较劲的过程。

说白了,他跟他的孩子一样,只是他的孩子喜欢玩游戏,而他喜欢对抗别人玩游戏的过程。

知乎用户 一号温蜜 发表

看到标题我还以为是老爸带着儿子骑行呢,结果哪知道是父子各自沉迷在自己的爱好里。

知乎用户 外五线男孩 发表

啥时候来南京,当面道谢并给你一个比兜

知乎用户 张伟 发表

这位家长先了解清楚孩子玩的网游是哪家公司开发的,然后穿上新闻照片中 “林则徐转世” 这套衣服到网游公司总部门口称要搞当代“虎门销烟”,哪用得了 12 年,12 天就够让公司删掉孩子账号的了。

知乎用户 Kirinato 发表

每天都吃饭,难道有 “饭瘾” 吗?

网络游戏玩起来也是很累的,当你每天逼着孩子玩游戏的时候,孩子也不愿意玩。大家更多的是逃避现实,例如这么离谱的父亲。。

知乎用户 栋梁 发表

我决定用钓鱼宣传法再试试

知乎用户 深具世界眼光 发表

自己骑行有啥用啊?得拉着儿子一起啊!

也不利于防疫啊。网游是不可能关的。

还不如找那些网游明星过来跟儿子见见面。

至少可以把电脑砸了,不交电费什么的。

再一个知乎上的人不会同情你的。

知乎用户 山人没有妙计 发表

他儿子这下恐怕想把网瘾戒了都不行了。

知乎用户 饼当 发表

就这个父亲,自己其实是沉迷于自我感动。

他儿子要是不玩网游了发反而不高兴,不玩网游了他这个 “伟大的使命” 也就完成了,下面还怎么告诉自己 “我好辛苦,我奉献好大,没人理解” 呐?

所以说不怪他儿子沉迷网游,有这种爹,沉迷网游而不是报复社会,已经很不容易了。

知乎用户 阿尔法瑞斯​ 发表

我有个问题,就是骑行,和网络游戏,有什么关系啊

知乎用户 齐飞 发表

原新闻是十二年战斗以失败告终,实际上第十年父亲听到附近邻居家里孩子跳楼,又惊又怕离家开始骑行宣传的时候就已经失败了

到知乎变成了骑行两年教育失败,有些人为了恰流量真是脸都不要了

知乎用户 godnix 发表

他那一身行头说明了他的态度。

我要是他儿子,打死我也不会跟他一起骑行的。

我儿子现在 8 岁,王者前些天刚上钻。。。主要是他能用来玩游戏的时间太少太少了。学习、钢琴、课外实践,堆得满满当当。

知乎用户 max 发表

文章看下来,我太感动了。

遇上这样的偏执狂家长。。。

小孩活着真不容易啊。。。。

知乎用户 Leo 汪汪汪 发表

我就直接开门见山了。

人活着是本能的要追求某些东西,我们可以粗略的把这个东西称为快乐。这种本能,无论你怎么去消除都消除不掉,只有人真正踏入坟墓的那一天,这种本能才会消失。

我们可以仔细审视一下,我们生活中大大小小方方面面的事情,小到吃喝拉撒睡,大到求学升职结婚养育后代,当然也包括我们这里要提到的上网…… 所有这些行为本质上都是在解决我们本能的这种追求快乐最大化的冲动。

一个人会产生网络成瘾,就是因为他生活中其他的事情,包括学习吃饭,和朋友玩耍,家庭的互动等所有的这一切,给他带来的快乐都比不上他在网络世界中带来的快乐。

这才是问题的根本。

我们要反思的不单单是网络世界为什么会让我们产生这么快乐的一种感觉,我们还要反思为什么现实生活中那些本应该让我们感到更加快乐的东西,反而让我们感到巨大的痛苦。

了解了这个道理,我们就知道要戒除网瘾,有两条路。

一条路是让这个人不断的去玩。玩到最后他会发现网络世界能够给他带来的快乐,一天一天的越来越少。当然这条路可能需要花一年两年甚至三年 5 年 10 年 20 年才有可能走出来,我不建议大家去做。

第 2 条路其实是更加合理的,潜在解决方法那就是让沉迷网络的人能够感觉到现实生活中某些东西比网络世界更加的快乐。

但是说个心里话,第 2 条路也非常难走。因为第 2 条路涉及到外部世界的改变。这通常需要有网瘾的人的家庭成员要做出很大的改变和牺牲。但戏剧的一点是很多人的网瘾,是因为他在家庭中感受不到足够的温暖和关爱。你要让这样本身就有一些功能残缺的家庭去进行自我革新,那无异于痴人说梦。

于是我们就陷入这么一个怪圈中,很多父母不断的认为,孩子的网瘾是孩子的错,是网络网络的错。而有网瘾的孩子认为这个世界不能给自己带来快乐,反而给自己带来一波又一波的伤害,只有在网络世界中才能够找到片刻的安宁。整个社会舆论这通常更加的扑朔迷离,有的人站在孩子一边,有的人站在家长一边,有的人站在网络一边,大家针对这个问题,你一言我一语,最后谁都没触碰到问题的本质。

但最后有一点我们可以明确,那就是一个人必须要对网瘾这个事情要有充分合理的基于逻辑,基于事实的科学理性的分析,之后他才有可能提出一些真正有助于解决这个问题的洞见。

而问题中的这位父亲,则通过将责任归咎于网络游戏,来试图解决他孩子的网瘾问题的这种行为,本身就把问题看得过于简单化,而且也找错了方向。所以他的行为注定起不到什么作用,甚至会适得其反。

知乎用户 农村卖油翁 发表

父亲沉迷骑行,沉迷自己构建的反网游斗士的角色中。

家庭责任抛在一边,既没有给儿子温暖的家庭,也没有给儿子物资基础。

他儿子在物资和精神都匮乏的家庭中,自然沉迷网游,再自然不过了。

知乎用户 Beckett​​ 发表

首先,给孩子戒瘾家长自己要戒瘾,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其次,多培养其他兴趣爱好,转移孩子注意力。

如果都不见效且网瘾严重,那就只有送进网瘾戒毒中心强制戒瘾,这里说的网瘾不是爱好而是病,并且不只是影响学业,更是走上犯罪的边缘。

据闻网瘾防治拟写入未成年人保护法,强调不能用电击等强制手段为孩子戒瘾,为此立法会不会成为网瘾保护伞?也要多考虑家长的难处。戒瘾如戒毒,是要掉一层皮的。而禁止外力强制就等于给孩子一个错误信号,认为家长不敢强制,所以,在没有更好办法的情况下强制手段不可剥夺。

知乎用户 金龙 发表

花点钱给送电竞队去吧,培养成了爱好变职业,也就没有所谓的网瘾了,只能叫 “工作狂”。

没培养成估计看到游戏也快吐了,成功断 “瘾”。

想要毁掉一个 “爱好” 的最好方法就是把它变成工作。

至于 “网瘾的本质是什么”,这个命题估计可以写一篇心理学毕业论文了。

大概率这个孩子跟他父亲一样,都是换了一种方式在逃避现实的问题,而不是 “网瘾”;毕竟咱也不能说他父亲得了“骑行瘾” 不是……

知乎用户 某人 发表

父亲骑行和儿子网瘾有什么联系吗?

知乎用户 alpha234​ 发表

粗看还以为是父亲带儿子骑行。

结果已经把孩子骗到戒网瘾学校去过了,正常人都知道这一着出来亲子关系算是完蛋了,不可能修复了。

带儿子骑行是肯定没戏了,自己骑了两年搞了两年林则徐 Cosplay。

这做父亲的妄想症不轻,比网瘾严重多了,应该去找正规医生治疗。

知乎用户 枫 - 唉 发表

从这父亲的做法就知道儿子为什么沉迷网游了。

不如换个说法,父亲为了反网络游戏而骑行大半个中国,儿子在家无人关心导致沉迷网络?

知乎用户 sirnef 翻车鱼 发表

这件事只能说明做无用功感动自己的人太多了,你起码带儿子转两圈呢,你要靠这事赚钱也还气得过一点。。。

话说回来,咱们也要时刻警惕,时刻反思,千万不能学这两个人中的任何一个。

知乎用户 QAZDR 发表

——问题不是出在网络游戏身上,不是网游有问题。而是你儿子有问题!你有问题!

什么 “为了孩子”

什么 “骑行全国,反对网游”

什么 “义务宣传网络游戏的危害性”

——都是胡扯!!!

这父亲—— 其实不止父亲还包括奶奶等等—— 对孩子各种溺爱。一方面溺爱,一方面极端(比如断网线),不尊重孩子。教育有问题。

所以根本的问题是在你身上,一定程度上是在你儿子身上——是你儿子有问题——你的教育有问题——而不是网络游戏有问题。

你儿子的问题——都是你的教育 (全家的教育) 有问题造成的。

努力的方向错了,再 12 年也白费!

玩网游的人数以千万计。出问题的孩子都是个例。

我年轻时也通宵玩游戏,但自己能掌握一个 “度”。

我身边亲戚朋友中也有玩的,但不耽误学习、工作。

大家普遍心中有数该玩什么游戏,该玩到几点,该花多少钱。。。

孩子沉迷网络游戏,说白了就是各种 “心里没数”。要么就是没有存在感。不受尊重。最后破罐破摔。以此即打发时间,又可作为对父母无声的反抗。

就算没了网游,他也还会沉迷电视,没了电视,他可能还会沉迷听广播,没了广播,他可能还会沉迷玄幻小说……

某种程度上,和他爹沉迷于骑行反对网游没有本质区别。

知乎用户 凉白开 发表

典型的南辕北辙。

问题发生在儿子身上结果不跟自己儿子沟通,把儿子丢在家跑出去满世界宣传网络游戏的危害。没有十年脑血栓玩不出这种操作。

事情发展到这种地步,父亲与儿子之间早就竖起了一道坚不可摧的高墙,谈何解决问题。

倘若有朝一日我的儿子沉迷游戏,那我会肯定陪他一块玩。这样我们起码还能沟通,起码还能做朋友,起码还能一起分享喜怒哀乐。起码还能有机会带他出来,看看他老爸在玩的这款叫做地球 online 的真人模拟经营类游戏。

知乎用户 泡泡龙 发表

但凡你家里不给通网不买电脑孩子都不会这么舒舒服服地玩游戏啊

所以你自己孩子都拯救不了还要出去宣传网络游戏的危害,救其他孩子?

反网络游戏,每年总有个别人大代表会出这类提案,人家权利比你高得多,资源比你多的多,你凭啥认为你的呼吁会比人家厉害啊

你的思想境界比那些跑去别人 qq 群质问人家为什么要让孩子进群为什么要带坏孩子的家长也就高一点

知乎用户 马鹿 发表

他这骑车的瘾也不小,爷俩半斤八两谁也别说谁了。

知乎用户 Linjun Zhen 发表

你有时间骑行,你没时间教育?

知乎用户 庸人 发表

网瘾的本质是穷和无知的安慰剂

无知代表没法 发现美好

穷代表无力体验美好

知乎用户 越来越胖破风手 发表

他应该拉着他儿子骑行两年,此局可破,他自己呼吁,呼吁有个啥用啊。跟沈逸斐似的,发声发声发声。吐了。

知乎用户 陌上无花 发表

首先目的错误,腾讯没了税怎么办,就如烟草局,你可以写吸烟有害健康,但不能大家不吸烟。不然税怎么办

其次行为错误,有人说应该带孩子走遍天南海北,让其知道除了游戏还有其他事物值得关注,让他呆在家里,不玩游戏还能玩啥?

再回答问题: 我不玩游戏的原因是因为无论拿几个五杀在现实中都是 loser,但很多优质 steam 游戏能让我们更好的解读生活或书本。游戏也是一种交流和态度。

网瘾就是,在其他地方没有获得成就感,而游戏中可以。 所以唯心是重要的上进手段。

知乎用户 路易十四的王爵​ 发表

这位父亲骑行不是为了拯救儿子,所以最后也没有拯救儿子

他是为了把自己从无力感中拉出来,这点不是很成功么

知乎用户 反白左恨国棍子 发表

建议将问题改为,父亲患‘反网瘾’瘾,十多年没有就业,没有为家庭提供任何收入,如何戒除‘反网瘾’瘾?‘反网瘾’瘾的本质是什么?

知乎用户 X 什么都菜 I 东 发表

交流呢?网瘾?他有没有朋友呢?我这边当志愿者的时候也遇到过一个,不过人家是小儿麻痹症的后遗症,真的没办法出门。最后网贷在直播间找存在感,然后我们过去交流的时候,她家里人只知道说一句不知道她在想啥,家里好吃好喝的给她了,还不知道珍惜,最后她知道需要说让孩子多和人交流,让我们帮忙给找个工作…. 问题孩子心理问题一点没解决,就让我们找工作…..

让她温和的和孩子交流下给孩子慢慢增加信心,问题家长几句话又开始说我养你这么大,你网贷问题才解决,最后我们老一辈都死了,你一个人怎么活之类的话…. 直接谈崩…

谁对谁错呢?孩子没有信心走出去呀,家长说的也是实话。

这玩意有时间解决网络游戏,没时间和孩子交流?他长电脑上了?孩子不说话是啥原因造成的?他吃饭吗?家长不在家,不给钱他能吃饭吗?能吃饭,说明他知道网络游戏是啥玩意,工作而已。不能吃饭,不吃饭他能长电脑上 12 年,溺爱还是啥等个后续吧!

网瘾又不是生理性的,心理的说. 不上网不死人,吃不上饭才死人。

知乎用户 理想三和 发表

自己跑出去玩还整个拯救孩子的借口,纯纯自我感动的丁蟹式人物啊

知乎用户 阿文 发表

这是一场战斗,一场父亲与沉迷网游儿子之间的战斗_,_时间跨度 12 年,以失败告终。

这场战斗中,父亲的武器是——绑着 “林则徐转世” 小横幅的红色头盔:

以及印有 “禁止网络游戏,关爱网瘾家人” 字样的红色马甲,再加上心爱的自行车:

儿子的武器是什么呢?不理父亲,窝在房间打游戏。他强任他强,清风拂山岗;他横由他横,明月照大江。

战场在哪呢?在两人的心里。父亲跑遍了大半个中国,千里之外用意念发功给儿子治病。哦,不对,跟儿子战斗。

这能帮儿子戒掉网瘾?一个在外面奔走疾呼,一个在家里无声抗议。父亲可能是觉得这场战斗没有把握赢,得到外面拉更多队友组团上阵?


那父亲没骑行大半个中国,呼吁关闭网络游戏之前,在家里是怎么做的呢?

郑立书把打印好的网络游戏成瘾症 10 条症状递给郑钊,这原本是朋友在网上找到给郑立书的,他发现儿子符合上面的 8 条,包括不想上学、推迟吃饭、推迟睡觉时间等,但郑钊没理睬,一直盯着电视。

父亲:你有病,你知道吗?我来告诉你得了什么病,都给你写纸上了,你看看。

儿子:(我不觉得我有病,可能你才有病。)

初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前,郑钊再次辍学。被郑立书没收手机后,郑钊以绝食反抗,被父亲从楼梯上踢下来

好家伙,我要是被从楼梯上踢下去,我能恨我老爸一辈子。

2012 年初,他把郑钊骗到江西庐山的一所戒网瘾学校 “卓尔学校”。

算了,我也不知道咋弄了,把 “犯人” 送到 “监狱” 劳改吧。

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 “帮助儿子戒除网瘾” 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书都写着两个字“斗争”。

战斗的双方会有赢家吗?不会,只会两败俱伤。

希望这位父亲能够走进儿子的内心,好好谈一谈,毕竟共同的敌人是网络游戏,不是彼此。

知乎用户 阿列阿多​ 发表

感动了自己,耽搁了孩子,逗笑了我们

知乎用户 两杆大烟枪 发表

你出门骑行倒是把儿子带上啊,自己一个人麻溜出门了不刚好顺了儿子的意了嘛,没人管了可以更加夜夜通宵了,太离谱了

知乎用户 树叶浓缩解说 发表

其实,对于没有话语权的孩子,有很多’为你好’的理由可以找,网络游戏其实不算一个好的理由。

知乎用户 未闻 发表

我寻思什么网瘾那么根深蒂固啊,跟着爹骑行两年,大半个中国走遍了还放不下。

进来仔细一看,原来是当爹的自己去骑行把孩子扔家里,放任他儿子继续沉迷网络了。

他干的这事跟帮儿子戒网瘾有关系?不起作用不正常?这爸爸当得能不能别那么抽象啊??

知乎用户 初心唯雅 发表

这就是越南父母,和一些支持这种观点的人

把自己失败的锅扔出去就仿佛犯错的不是自己来。

如何解除网瘾曾经有个带我的老师傅问过我,我说你让他玩,天天玩,网游就给个目标必须打多少把,赛季末必须上什么段位或者排名。

主机就要求他做成就,玩速通玩无伤通关,失误就骂,你怎么骂他念他不学习就怎么用那一套对他玩游戏。

他不信

我自己就这样,越压抑的时候越想玩,恨不得自己跟电脑绑一块。

现在上班了自己有钱,想怎么玩怎么玩。虽然也喜欢玩游戏,但真没那种刚接触时的入迷。

我刚开始看网络小说时也是,一天看他几百章,要多入迷多入迷。

现在直接书荒,没几本能入眼的,想入迷都没没法入。

这帮人天天反对这反对那,没几个真了解的。

连自己反对什么都不了解,不知道天天说个什么劲。

就说上面这父亲,我不信我跟他聊几个热门游戏里的东西他能回答上。

就像我父母,以前我一拿手机就念,一天就晓得抱着手机玩。

我直接怼回去,我在考证刷题。

直接拿给他们看

我妈被怼了几次发现我确实不是一直在玩,后面就不念了。

我爸还一直念,说白了找个由头骂你出气罢了。

我座电脑面前不管我是看教学,电影,纪录片,工作,还是真的在玩游戏。

对于这帮人都没区别,只知道游戏害人不浅。

我还见过同龄人也有这帮人的拥趸

说游戏害了他巴拉巴拉

我寻思以前没电子游戏时也没多少小孩喜欢学习啊?

我小时候家里穷没电脑时,我一样空闲时间都是出去跟同龄人玩各种 “游戏” 什么躲猫猫,抓人之流

而且我自己从大概 7~8 岁就开始接触电子游戏,不管是街机,主机还是电脑游戏都充斥我的童年。

我也没进 “橘子” 啊?

而且我自己游戏最入迷的时候恰恰是我成绩最好的阶段。

成绩下降也是因为我父母,可他们不认啊。

网瘾本质就是锅

世人需要这么一个锅,将自己的无能,自己的失败扔出去。

以前是武侠小说,以前靡靡之音等等

知乎用户 丽宝育儿 发表

全文太长跳着看的,看到:“强行让他做事是不可能的”,觉得他的父母应该很尊重他,再仔细一看:

1. 儿子不愿意剪头发,父亲使劲拉他下车,推他进理发店…… 强行给儿子剪头发

2. 儿子不上学,紧紧抱住驾驶座位靠背,父亲和邻居一人拉一人扳手指,把他拽下车。

3. 儿子睡觉反锁门,父亲把合页弄断,卸掉了门,直到现在,儿子房间没有装锁。

4. 儿子玩游戏,父亲强行断电。

5. 儿子辍学,被父亲没收手机,以绝食反抗,被父亲从楼梯上踢下来

6. 为了戒除 “网瘾”,父亲把儿子骗到 “卓尔学校”。

7. 儿子说:“戒网瘾学校使用些手段制服孩子,就像劳改”,父亲觉得这些手段可以理解。

7. 连父亲好友都说 “孩子像服刑回来一样”,母亲看到儿子站姿、坐姿笔直,以为儿子身体变好了。

8. 儿子回复父母:卓尔学校对精神的摧残,心更累!累,累,累。父亲只感受到了儿子的无奈,认为其他都正常

全篇我只看到了强行,哪一件是尊重孩子?很可惜,没有一件。

父母看不到儿子内心的需求,看不到孩子自己的意愿,从不尊重孩子,孩子只好逃到网络里。

请问孩子不逃到网络里,还能怎么办呢?儿子从小是特乖巧、听话、给自己压力努力学习来让父母满意的孩子,可是父母却一而再,再而三地强迫孩子不愿意做的事。

从儿子回复母亲的问题来看,孩子是在向父母诉说自己内心想法,然而,然而,然而,不被理解,真的是话不投机半句多,既然不被理解,那还不如不说,现在亲子没办法沟通,也就很好理解了。

@知乎亲子

网瘾不是根本,根本问题是父母要认识到自己教育孩子的方式的错误,学会尊重孩子,与孩子重新建立沟通、信任。

网络游戏是他逃离现实,逃离父母的小小的庇护所,如果没有修复亲子关系,就贸然行动,像强行剪头发、强行上学、强行被拆门、强行没收手机…… 一样,强行把他从这个庇护所拉出来,他又该去哪里?

知乎用户 藏原​ 发表

首先,孩子会沉迷网络,一般来说就是他们家之前的教育有问题。网瘾这个词在我们上学时候就有,据我观察身边家庭教育成功的家庭,没见到几个孩子有网瘾,绝大部分有网瘾的孩子都是家长忽视了教育和陪伴。

既然第一步已经做错,接下来这位家长更是迷之操作了。骑行大半个中国…… 这和戒除网瘾有什么关系么?

也怪不得这问题能进热榜,恕我直言,这家长真是智商堪忧。

知乎用户 伪人 发表

在网络上你能获取到的精神满足感远超现实,当只有虚拟世界能够抚慰你或是让你感到有所价值的时候,自然会变成 “网瘾少年”,

不过以前的网瘾是沉迷游戏无法自拔,现在的是沉迷某款游戏无的放矢……

知乎用户 肖震宇聊心理​ 发表

不做事不说话,广泛的兴趣丧失,这是典型的抑郁症表现,建议送二甲以上专科医院或综合医院的精神科诊疗。

父亲的心情可以理解,我也是做爸爸的人,但是专业的事情请务必让专业的人来做,不然真的是耽误孩子的身心健康。

知乎用户 自由独立之人 发表

风马牛不相及的两件事,

都能被扯上关系。

你骑行绕宇宙一圈,和你儿子戒网瘾有毛线关系啊。

你骑的远了,你儿子玩的更欢实了。

知乎用户 孤独雪 发表

我的评价是:他跟他儿子差不多幼稚

当然,我对他儿子不甚了解,也有可能他儿子比他成熟些

知乎用户 提伯斯 发表

这老头也病得不轻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网瘾的本质,来源于对现实生活的失落。

乃至绝望。

知乎用户 莫道离愁远 发表

在拯救儿子之前,他必须先拯救自己,自己有精神上的残疾还能救儿子?

知乎用户 虎虎虎 发表

立法设置每个游戏,包括网游,必须自带金手指修改器。服务器也不能有区分,氪金还是修改器。

立马拯救亿万网瘾少年。

知乎用户 贰叁叁叁叁叁叁叁​ 发表

看了下问题描述,真是大开眼界

自己沉迷骑行无法自拔不顾家不管孩子这件事居然可以被描述得这么清新脱俗…

知乎用户 Lolicon 发表

有没有可能,或许,大概实际情况是这样的

这个父亲特别喜欢骑行,然后媳妇不允许,看孩子有网瘾他就找了个借口

自己可以幸福骑行,孩子又没人管可以沉迷网瘾,双赢

知乎用户 qianqian 发表

就是有这样的家长,社会才不会进步

知乎用户 低频为国争光辉 发表

“2021 年 8 月到 2022 年 4 月,郑立书骑行大半个中国,宣传网络游戏的危害,呼吁关闭网络游戏。”

这就是他儿子戒不掉网瘾的原因。活该。

自己不是教育好儿子,而是呼吁关闭网络游戏。反正都是游戏厂商的错。

无知的家长太可怕。

知乎用户 听空 发表

把孩子送部队,两年兵役,也就戒了。

网瘾,身边好像没谁有特别大的瘾。

小学时,穿越火线火的时候,有同学去网吧打,那时候网吧还不严,小学生自控能力差,那个同学成绩从 90 多到 70 多,一个学期,就对学习躁郁了。后来就再没追上来过。

也有高中同学,周六日打一天联盟的,但成绩特好。还是看孩子自己能不能分清楚主次。

大学里,也有打一天游戏的,但都是在假期,学习不耽搁。

感觉现在的人,打游戏的目的。

1,社交,有朋友一起开黑就玩,自己玩没意思。

2,打发时间,剧没啥好看的,打个游戏赢两局还能高兴一下,多数是遇到猪队友,气的睡不着。

3,有目标,想得到什么牌子,段位称号之类的。

4,大都是社恐,出去玩只和熟人,但大家时间不好约。

游戏不是毒品没有生理上的成瘾性,它成瘾的原因是给人一个逃避现实的小世界,如果他生活的世界变好,自然也从小世界出来的。

知乎用户 才疏学浅的糯米​ 发表

我想起以前高中因为太爱玩游戏被送去封闭寄宿学校不准带手机和电脑,一个月出来一次。

和坐牢一样。

反而在学校里面天天想着玩游戏,怎么攻略,怎么打战术。

更爱玩了呢。

知乎用户 梓非鱼 发表

送给广大父母一句话:

如果你们只是想拯救意义,大可不必拿网瘾当作借口。

成瘾,本质上是对现实生活失去掌控,转而想虚拟世界寻找出口。

大部分孩子之所以对游戏成瘾,主要是因为缺少亲密关系和对现实世界的正确认识。

而这两点,都绝对和父母脱不了关系。

和父母的父母同样脱不了关系。

一个父亲,把孩子扔到家里,自己去骑行 8 个月,反过来怪孩子沉迷游戏?

WTF?!

你拒绝和孩子沟通,孩子宁肯沉迷虚拟世界,也要拒绝和你沟通,难道你没发现问题出现在哪里吗?

你的故事,恐怕连自己都没感动。

这种感动,恐怕也拯救不了任何人。

知乎用户 曦妈在成长​ 发表

这个父亲的做法看似是一件感天动地的大事,其实就是感动了他自己而已。

孩子沉迷网游,作为父亲很是着急,这是无可厚非的事情,离谱就离谱在父亲为了反网络游戏的做法,他干啥去了,自己用两年的时间去骑行了大半个中国,把孩子留在家里,这行为不就是告诉孩子:我不在家,更加没人管你了,你爱咋的咋滴。没有课约束,孩子肯定是肆无忌惮的玩游戏了。

虽然在这个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 “同病相怜” 的家长们,他们聚在一起把自家熊孩子让人头疼的 “光荣事迹” 全都倒出来,踩一踩评一评。这个父亲的做法没有改变孩子,而是给自己加上了一个 “反网络游戏的父亲” 这么一个标签。

有了这个标签,在面对其他人问:为啥你家孩子沉迷网络呀,他就可以理直气壮的回答道:为了让孩子戒掉网络游戏,我曾经用了两年的时间去骑行,去反网络游戏。你看,这就是一种自我感动式的教育。

想要帮助孩子戒掉网瘾,那就得知道孩子网瘾是怎么来的,这样才能对症下药。

1. 幼年孩子早早接触手机

现在的孩子呀,用老人家们的一句话来说:小小年纪就成精了,玩手机玩的贼溜,我好多不懂的都问他们的。不能否认现在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电子产品逐渐渗透到婴幼儿的玩具中,比如说手机形状的玩具,虽然这些玩具在一定的程度上对孩子的发育有一些积极作用,比如说培养孩子手指精细动手能力就是按键功能,一些抓握能力等等。

这个坏处就是随着孩子的长大,他们看到家长有手机就会自己自觉的拿起来玩,如果不强加干预孩子们玩手机就是玩的越来越溜。

2. 孩子对新鲜猎奇的事物没有定力

有育儿专家说了:要保持孩子的好奇心,让他们对这个世界充满探索欲。这话没啥毛病,但是不能随便用,现在的游戏商家为了赚钱,他们开发出了很多适合低龄儿童的游戏,比如说我们以前玩过的某方块游戏,超级某车等等。

孩子们没接触过,就想去试试,这一上手,游戏输了,不服输,在战个几个回合,游戏赢了嘛,升一级在战,游戏设置就是这样闯关升级,让孩子越来越沉迷。

3. 孩子在现实生活中缺乏爱

现在很多沉迷网络游戏的孩子,大部分的孩子在现实的生活中过得比较苦(这里苦不是指家庭经济上的苦)而是 “精神上的留守儿童”。父母高薪职业有房有车,成天在外应酬,孩子就交给保姆,自己在外打拼,孩子睡着了父母才回家,他们虽然生活在一起,但是没有真正的交流过或者父母没有和孩子们有亲密的亲子关系。

这类的孩子通常为了得到父母的关注或者弥补自己缺失的爱,他们会选择在网络游戏中的角色扮演,毕竟游戏啥功能都有。

找到了孩子沉迷网络游戏的原因,那么在帮助孩子戒掉网瘾的时候就有方案了,老话说的好: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

我借用美国作家斯蒂芬. 盖斯的《微习惯:简单到不可能失败的自我管理法则》这本书中的内容,微习惯是一种非常微小的积极行为,你需要每天强迫自己完成它,微习惯太小,小到不可能失败,正是因为这个特性,它不会给你造成任何负担,并且具有超强的 “欺骗性”,它也因此成了一种极具有效的习惯养成策略。

、把手机和孩子进行分离

在睡觉前不要把手机放在枕头下面或者是床头柜上,而是把手机放在另外一个房间里,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让孩子去找手机的过程中,能够让自己想玩游戏的头脑清醒一下。找手机本身是一件有趣的事情,这会转移孩子的注意力。

二、家长抽出固定的时间陪伴孩子

比如说在周末的时候带着孩子去外面露营,让孩子感受到来自父母的疼爱,并且在露营的过程中也许孩子们会遇到有相同爱好的小伙伴,有了小伙伴,孩子也不会那么孤独。

知乎用户 Yuan 发表

本质就是收入和消费水平的差异过大。我也想出去游山玩水看看祖国的大好河山,我也想去做很多我感兴趣的事,可是在那个我想要的年龄段家庭条件不允许我那么做。

就像变形计一样,有些东西如果我没看见没经历过,可能我不会对此有所憧憬,因为不了解。可是我看见了,我经历了,我就回不去了。

网瘾恰恰是一个最低成本可以得到快乐的方式,很多时候不是我沉浸了,而是我目前只能选择以这个来愉悦自己而已。

我上个班累了一天,想放松一下按个摩太贵了,没必要

抖音看到哪里适合野营,一想自己 996 的工作还是别出去了

我想出去旅个游,有个小长假还是串休,平时一个月也休不了几天还是趁这个时间看看父母去吧。

如果有一天,没有了 996.007,不再是除了工资不涨啥啥都涨,没有串休,没有 35 岁毕业~~

我相信网瘾人群一定会大幅度减少的

知乎用户 汐奇 发表

我突然很想知道,为什么只听说过父母遗弃孩子,没听说过孩子通过正规途径维护合法权益,摆脱有害监护,自愿接受福利救济或正常家庭领养。

咱们国家没有这样的保护未成年人的机制么?还是说执行起来有重大问题以致这一保护变成一纸空文?

知乎用户 下里巴人 发表

父亲到处旅行不务正业,儿子用两年时间躺在家里玩游戏也没能等来父亲的陪伴,如何能做一个合格的家长?父亲逃避问题的本质是什么?

知乎用户 王智帅​ 发表

大哥,你出去玩就不能把儿子绑上嘛?

知乎用户 简单一点 发表

打游戏这么累的事情都能沉迷进去,只能说现实世界对他更残酷吧。

知乎用户 不要给我推广告啦 发表

能把孩子丢家里一年半载的,也怪不得孩子有网瘾。

知乎用户 杨力 发表

我还以为是这个父亲带儿子骑行了半个中国。。。

我有个朋友,每次家里有事儿就躲出去钓鱼,以后编个标题:

男子为解决家庭纠纷,每日钓鱼风雨不止。

知乎用户 普通却自信 发表

1、我不相信没有人推的话,这么弱智的话题能到热榜第二。那么是谁推的呢?是不是又要打击游戏的信号呢?

2、针对问题,但凡把骑行的功夫,去山东临沂找雷电法王杨教授接受半年电疗,也就知道有问题的不是儿子而是自己了。

知乎用户 尽人事听天命 发表

有没有可能压根就不存在什么鬼网瘾,他就单纯喜欢网络社交而已,骑行只是父亲个人喜好,纯属打着孩子的名义

知乎用户 天蓝河绿 发表

自己儿子沉迷网友就搞事要关闭网游?要是吃饭噎死是不是要去烧稻田?这是什么逻辑?如何戒除父母对孩子变态的管控欲望和极端的心理状态?

知乎用户 思愿力行 发表

**网瘾问题的根源是:在小孩成长过程中,家长失职,家长角色的缺失!**由于家长的失职 / 无能,没有网瘾,也会有别的瘾,比如赌博,比如盗窃,比如哥们义气,等等。

网瘾的本质是大脑里建立了 “不恰当” 的奖励机制(和惩罚机制)

至于如何戒除,连杨永信叫兽都没办法,我等非专业人士更没建议了。

我们只能建议防患于未然,而不是什么取缔网络游戏之类的(当然,这是个好办法,真的,利国利民。只是,可行性不大)

-—

一个心智成熟的人,碰到问题,首先应该求诸于自己,而不是责怪外部环境或者他人,甚至,提出一个明显不太可能实现的要求。

标题中的那位父亲,明显也是个潜在的网瘾份子:娃儿不听话,自己选择另类或者反社会的行为 “骑行半个中国”,然后呢?然后引起大家的注意,心里爽了,获得正向奖励,,,,请问这种心理,和他的娃儿,在游戏世界获得成就和奖励,有啥子不同?

建议将两父子一起交给杨叫兽!

知乎用户 喵啊 发表

离谱

我说的是父亲

知乎用户 看看月亮吹吹风 发表

人需要快乐,一种感受自由和认同感的体验,可以是网游里兄弟战友,也可以是现实里乐团伙伴。

知乎用户 走向远方 发表

好家伙,还反网络游戏呢…

这么会甩锅,从这行为艺术就看出他根本不会教育

知乎用户 循环禁言 发表

网瘾不是网络和游戏带来的,主要原因是家长,是社会

但凡孩子成长过程中,家长有点儿陪伴,哪怕是持之以恒的打骂呢,孩子也不会网瘾,完全放任不管,孩子才有钱和时间去网瘾

但是他不认为是自己的问题,全甩锅游戏,都是游戏公司的错。

现在他自己出门骑行,完全是自我感动,哪怕是他把孩子捆在身边,一起骑行也好啊

知乎用户 jiangcy 发表

这是什么感动系列的行为艺术?

知乎用户 krebs 发表

你说网络游戏有瘾吗?肯定有。但是只要是有吸引力的东西都是有瘾的。

吃美食没瘾吗?看小说没瘾吗?钓鱼没瘾吗?骑行没瘾吗?看直播没瘾吗?购物没瘾吗?

网络游戏充其量只是其中的一部分,但你要说现在哪个最有瘾。我的答案是:

短视频

短视频绝对是现在这个社会最容易成瘾的东西,无论大人小孩,无论什么职业,通杀。

这个儿子就算不玩网络游戏了,他会有其他成瘾的配方。家庭朋友才是最好的解药。

知乎用户 whyx 发表

两个人各做各的,居然还有一件事能把这俩人联系起来。。。

我说的不是血缘关系。。。

知乎用户 尚守晨 发表

唉,现在哪里还有让人沉迷的网络游戏啊。。都是圈钱的。。。

知乎用户 仙仙 发表

咋一看!这位父亲对儿子十分疼爱,能为了儿子的网瘾花费两年时间去抵制网络游戏,难能可贵?

细一想!这位父亲宁愿花费两年的时间抵制游戏,也不愿意花费一天的时间陪伴儿子身边,实在可悲?

作为一个二十年前的网瘾少年,多少还是有些浅薄的经验之谈的。

当年的我算是一个彻头彻尾的网瘾少年,恨不得什么都不做,饭也不吃,只是坐在网吧的电脑前面聊着 QQ,玩着游戏。

当年的游戏很少,也就那么几个,现在回忆起来感觉很无聊,但是当年却觉得十分开心。

一是游戏的升级打怪,让自己的人物慢慢超强的成就感。

二是各种游戏欢快的节奏所带来的律动。

三是游戏本身的设计,各种不同的装备,地图所带来的体验。

四是当一群人围着你,看你玩游戏时带来的虚荣感。

那个年代的网吧比菜市场还要热闹,电脑又少,总是有很多排着队等着,等待的过程势必要看着别人玩,可惜现在体验不到了。

但是这一切其实都是表面所看到的,之所以那么多人对网络有依赖,对游戏有依赖,更多的是一种现实生活中的缺失。

上网更多的是对现实的一种逃避,缺失的情感现实中无人能够诉说,但是网络上却可以无话不谈。

现实中毫无建树,默默无闻。就算偶尔做了些突出的事儿,也会被家长同学或者老师漠视。

但是网络上只要玩的好,就会有人夸赞你,主动加你好友。

网络与现实就好像两个完全对立的世界,在网络上没人在乎你的生活中的一切,高矮胖瘦,学习好坏。大家都只是关心当前所做的事儿,你可以毫无顾忌的讨论一切你喜欢的,讨厌的,尽情的展现自己。

但是现实中,身边所有人都只会看两样,一个学习成绩,一个家庭条件。只要这两样好你就是优秀的,不好那你就啥都不是。

没人会在乎你的感受,没人会在乎你的兴趣,家长只会关心你的成绩,总会说着你得好好学,考个好成绩,供你读书你的对得起父母……

老师也是一样,天天比着班级排名,年级排名,只要你学习好你做什么都对,只要学习不好,你就是全班的罪人,就是家庭的罪人。

一切的关心都没有,无情的漠视,无尽的冷漠,压的人喘不上气。

而在网络中,我是快乐的,阳光的,一切现实中得不到的网络上都有。

渐渐的,流连无网络无法自拔,缺失的亲情网络上的家族可以给我。

缺失的关心,网络上的朋友可以给我。

缺失的自信,一样可以在网络上找到。

我并没有网瘾,只是贪恋这些现实中缺失的情感与关爱而已。

这样的生活我持续了差不多两年的时间,直到有一天我突然发现我长大了,需要去承担起我该有的责任的时候,我脱离了网吧,放弃了曾经的网友。

当我全身心的回归到现实中,曾经缺失的情感依然缺失着,这让我变得冷漠。

但是,责任的存在又让我不得不面对生活,面对现实。

开始的几天不去网吧还是挺难受的,就像全身爬满了虫子,痒痒的。

这种状态大概一周吧,也就没有了,因为在现实中我也有着朋友,每天和他们在一起也是挺开心的,只是以前的逃避让我忽略掉了他们而已。

当我走出网络,走进现实,从新回到他们中间,随着年龄的增长,也感受到了他们的友情。

我发现这种现实中的友情,不是网络上冰冷的键盘可以给我的。

我记得当我决定不再上网了以后,我好像真的忘记了网络,后来过年的时候和同学去网吧,登陆了我的 qq 才发现,我竟然一年半都没上过网了。

网瘾这个词直到今天我还是没有确切的感受。

对网络,我没有瘾。网络只是我用来逃避现实的工具。

如果当年在现实中,我能体会到亲人的关爱,能够得到老师的认同,我可能还会去网上,但是绝对不会把那么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网络上。

可惜,没有如果。

人都会长大,等到自己需要担负起责任的时候,所有人都放下鼠标键盘,放下手机。

走出网络,走进现实。

与其去责怪网络,希望更多的家长和老师们能够给与孩子们更多的情感与认同才是真的。

知乎用户 锦小莲 发表

儿子辛苦两年时间电竞也没能拯救不着家满世界跑的爸爸。

知乎用户 SaltyCause 发表

这位父亲是沉迷骑车了

知乎用户 月下独酌 发表

今年 27 岁的张勇曾在高中时沉迷网络游戏,辍学半年。他告诉我,游戏其实只是他逃避现实的手段。他原本成绩优异,初中时父母生下弟弟,让他觉得孩子只是父母翻身的工具。“生了孩子又不好好教,一个觉得没出息再生一个看看。” 张勇说。他因此丧失了学习的动力,逃避到游戏中,最终辍学。半年后他重返校园,是因为不甘心。

这段话好熟悉啊!是不是经常在知乎上看到?

知乎用户 冷静时间 发表

我很喜欢一句话:抬头看路,低头拉车。

这位父亲只知道低头拉车,却不懂抬头看拉车的方向。

即使再努力,方向错了,也是做无用功!

他想感动儿子,但最终的结果是把自己感动了,儿子无感。

知乎用户 乱花街 发表

儿子网瘾 12 年 父亲自行车瘾 2 年

属于是子承父业了

知乎用户 Persona​ 发表

从原文中只能看到这个当爹的根本就是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完全没有试图去理解,所谓的努力根本不立在实处,更像是在自我感动,以逃避真正的问题。

网瘾,根本就是一个不成立的东西,因为所谓的网瘾,沉迷的或者是游戏,或者是社交,或者是阅读,所反应的都是真实存在的自发或受激而发的需求,换句话说,即使没有网络,在某些心理状态下,那些需求都会产生,都会渴望满足。不去正视真正的问题,而是推卸责任,竖起一个自己不理解的事物当做敌人,然后在所谓的,可笑又可悲的战斗中麻痹自己。这就是这位父亲的所作所为。

然而,即使这位父亲的所作所为愚昧又无知、狭隘又自大,这一切能全部归因于他一人吗? 其中的原因当然是复杂的,不是所有人都有机会和条件接受良好的教育,获得充分的见识,尤其是在如今这个时代,曾经的无知者无所知晓,而如今的无知者面对纷繁复杂的信息,往往被扭曲认识而不自知,所谓的戒网瘾学校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这种完全为愚昧或懒惰的家长服务的机构,完全有立场拼命地占领某些人的视野,然后告诉他们——这都是因为 “网瘾”,而这些人就会如同抓住救命稻草一般,花钱去购买自己的赎罪卷,然后顺带的,把孩子送进去。顺便一提,大多数行业是有需求才有供给,但在戒网瘾这一行业,实际上“网瘾” 这一概念根本就是戒网瘾机构在宣传。

总而言之,这是一场心理问题、无知家长以及应当被取缔的诈骗机构组成的悲剧。

知乎用户 雾雨散花 发表

一个沉迷网瘾,一个沉迷骑行反网瘾,都是没有光明的未来

知乎用户 阿度 发表

带着儿子一起骑行 8 个月,是不是会有效多了?

共同的经历,更多的见识,更多的交流和理解, 会密切父子关系。

知乎用户 希望变有钱 发表

这种父母太恐怖了。我第一反应是他跑大半个中国到处对人喊我儿子败类不孝顺大家伙快来骂骂他。这样他儿子怎么面对外人?跟我小时候一样,我妈妈就这样逢人就说我的不是,还是当面骂。还对我同学朋友们说我坏话,完全不给我留底。

什么当代 1984

知乎用户 月河​ 发表

自己出去骑行,不是更加缺位家庭教育吗?子不学,父之过。不要甩锅给网络游戏。

知乎用户 嫩白滑腻的萝莉妹​​ 发表

我要整这么个爹,我也得网瘾。

知乎用户 小王先生爱吃鱼 发表

你得带你孩子骑啊。。。你自个儿骑有啥用,又不是你患网瘾。

知乎用户 有一个大大的梦想 发表

然后新闻放在网络上被网友讨论?

知乎用户 SHIN.FU 发表

有个沉溺骑行不顾家的老子,

生了个沉溺网络游戏不管事的儿子。

这证明他是你亲儿子的几率很大。

这就是遗传的力量

你们家遗传的是成瘾性,对自己兴趣爱好的沉溺度。

有个沉溺麻将可以一天不吃饭的奶奶,然后生了一个沉溺武侠小说可以通宵不睡的爸爸,生出个沉溺游戏的儿子这剧情很离谱吗?

这很合理好吧!

相亲相爱一家人啊。

知乎用户 林森 发表

成为他儿子真是倒了血霉。

————

突然感觉中国父母的权利似乎有些过于大了。

知乎用户 魔神瓜 发表

戒网瘾和他骑行有什么关系?

知乎用户 Vnihc 发表

这说明方法错了,付出的努力再多也是白搭。

知乎用户 面饼勺 发表

骑行和反网瘾有半毛钱关系吗,公吧老哥震怒

知乎用户 睿睿 发表

为什么当父母不用考试呀?这个父亲就没做一件人事,到最后还在推卸责任。甚至选用骑行的方式推卸责任。自己欺骗自己有意思吗?

知乎用户 Sarial 发表

缘木求鱼,别有用心

知乎用户 mace 发表

这个这个,到底谁是那个有病的?

知乎用户 狂灵军团 发表

做父母不需要考试, 所以很多人不知道自己其实是 “菜鸡”。

我个人觉得, 应该把这个 “父亲” 先送去心理治疗机构评估一下,看看到底是什么问题。

知乎用户 辰痕 发表

自我感动属实难崩

知乎用户 Eonian Gooner 发表

南辕北辙,缘木求鱼,注定了一场空啊。

基本认知有问题,方向搞错了,注定了越努力越可悲。

网瘾、烟瘾、酒瘾、X 瘾是个人问题,个人战胜不了自己,指望社会改变来帮你一个人,可能吗?

求人不如求己。

知乎用户 哈利路亚​ 发表

身体力行为马超的社会抚养提供案例

知乎用户 吃土簪娘湮湮 发表

啊这

这行为就相当于一个赌徒父亲看孩子成绩不好

然后以此为借口疯狂赌博

emmmm

心疼妈妈和孩子

孩子只是有网瘾没有别的问题已经很好了

网瘾好戒啊

你带他去乡下摘果子采笋

拖起来去爬山去游泳去逛街去吃好吃的

学技能学学爱好,当爹更应该以身作则拉上孩子一起啊

这个父亲只是拿孩子当借口放纵自己

知乎用户 正在煸故事​ 发表

不是一家门,不进一家人啊

知乎用户 苏七 发表

?????????????

我以为是带着孩子骑行两年戒网瘾,没想到他是自己一个人骑行了两年。我不理解但我大受震撼。

也不能都怪网游,我小时候没有网,不学的还是不学,打台球,游戏厅,趴被窝里打手电筒看小说,真不想学的逃课去山上偷鸟蛋都不去上学。

知乎用户 之乎者也 发表

无聊,我天天玩电脑,20 年了,不也好好的

知乎用户 梦幻幽灵 发表

刚看题目,还以为是父亲带着娃一路骑行戒网瘾。结果,仔细一看,就纯纯的自 high 行为。父亲在外整骑行,儿子在家继续虚拟人生。

知乎用户 夜喵 发表

你说你其实已经不在乎,你还说你愿意。

知乎用户 aLIEz 呆河马 发表

我看了半天才发现他是一个人去的啊

知乎用户 Ray 发表

儿子患网瘾,

父亲花两年时间。。。

骑行?

知乎用户 鸟晖 发表

不知道我算不算网瘾患者,我之前连续一两年通宵游戏,半天睡觉……

我是没什么好父亲来拯救的,就这么慢慢的回到现实世界,但可能我的方法不一定有用。

因为我是把现实世界,当作虚拟世界,才回来的,本质上讲,我还在网络世界里,但至少在你们看起来,我正常一些。

知乎用户 sakura 发表

有这种父亲,他儿子只是沉迷游戏都烧香了

知乎用户 莫小米 发表

网(一切)瘾本质就是缺少理解小孩的父母的陪伴成长,这个父亲就是个反面典型。

知乎用户 鸟嘴 发表

大禹治水,是堵还是疏通?

我孩子目前县城第一中学高一,年级排名第四。

我本来爱玩游戏,自然孩子看着看着也喜欢游戏。

这玩意不是啥洪水猛兽,如果是欧美日韩早亡国了。

我对孩子的学习要求是,年级前十就行,别太累,将来自己能养活自己。

我记得孩子最早玩的游戏是 wm6.0 自带的一款类似消消乐的游戏,当时大概 4 岁。

后来带他看宫崎骏的红猪之类的动画,玩 wii,玩 Wii U 塞尔达 PS4 怪物猎人

游戏审美形成以后,反而玩王者荣耀不感兴趣,玩元气骑士上瘾…

知乎用户 乖蜀黍 发表

真是个人才

你把你儿子带上,开开眼界,不要说两年,几个字走下来都改变心态了

知乎用户 胡胡 发表

具体做法有待商榷,但精神可嘉,值得肯定

知乎用户 康言康语 发表

一般而言,网瘾孩子的问题可以转换成家庭关系不和睦的问题或者由此导致的心理问题。

所以我认为针对网瘾少年,首先看看是不是家庭关系上有问题,然后再看看心理上有没有问题,最后看看是不是性格上有问题比如孤僻,内向等等。

最后的解决方案是找心理治疗师,如果表示没问题则采用暴力强迫手段。

知乎用户 张三疯 发表

如果一件事违背大部分人认知。很难说这事是正确的。网瘾本来就不是病,反网络游戏才是有问题的人,此文中有问题的是这个家长。

知乎用户 核善的伊万 发表

建议这位父亲去看看医生……

tm 你儿子病不大,你病大了去了!

知乎用户 小张不小 发表

父亲玩的很开心,儿子也开心,完美闭环。

知乎用户 HClO 发表

这个父亲是不是骑行上瘾了

知乎用户 阿龙 发表

这戒网跟骑行旅游不是两件毫不相干的事吗?

知乎用户 形色 发表

不理解为什么会把儿子丢在家自己跑出去骑行,我要是父母不在家会打的更昏天暗地吧

知乎用户 小蝌蚪找阿姨 发表

我以前也沉迷,高中毕业就无感了,该工作还是工作,找个轻松的工作一大把玩的时间也不想玩,反而更想去外面

知乎用户 峰下叶霜 发表

有点意思,骑行就是骑行,玩就是玩,说办帮儿子戒网瘾是什么意思。

知乎用户 星空 发表

有其父必有其子,都挺擅长沉浸于自己的世界里的

知乎用户 loveSoSa 发表

看了文章,这位父亲并非是在帮助孩子,而是一种自我表演和自我感动。

知乎用户 天空的引路人 发表

网瘾的本质是资本家控制国人的手段,他们隔绝了年轻人追求新鲜事物,追求科学的机会,以至于好奇心很强的年轻人无法通过科学探索未来,只能假托于电子游戏,体验所谓的 “科技感”,实际上这个时代的电子游戏和曾经的玩具是一样的,仅仅是娱乐手段而已,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1990 年 6 月 17 日,一名男子用两年时间骑行大半个中国拯救麻将女儿以失败告终,你认为如何才能戒除麻将瘾?麻将瘾有何危害?

" 我努力了十几年,孩子的情况反而越来越差。〞郑立书说。

一开始通过骑行来反麻将,郑立书

是为了把自己从无力感中拉出来 -

一他不知道面对着沉迷麻将 12 年,至今躺在家中不做事爱打麻将的女儿,自己还能做些什么。1990 年 8 月到 1991 年 4 月,郑立书骑行大半个中国,宣传麻将的危害。过程中,51 岁的他与几位家长一起,前往北京多个部门反映情况,递交了 4000 多份祸害家例.骑行结束口到家里,郑立书把自二一路 - 最重要的装备 - 头盔 - 摆在一㯴客厅电视柜显眼的位署上,就缘一个战士对待自己的銮甲一样。但在楼上的房间里,他的女儿和她同事连夜打麻将,如 8 个月前一样。他们像是身处于两个平行世界。到现在,郑立书也不清楚女儿为什么会这样,12 年来,在兴试了各种办法无效后,他还在试图找人上门给郑钊 “做工作”,希望能解开 " 谜底” 相比郑立书的讲述,在对郑钊的母亲、老师同学,以及亲戚的采访中我们发现了一个与父亲视角不太祖同的郑利的世界。

70 后大多数哪位没有天天打麻将蹦迪?

这很难靠打一场 “硬仗” 来解决。- 个父亲与沉迷麻将的女儿的战斗:12 年,失败。

知乎用户 馨宁 发表

拯救?

算了吧,

还是先拯救拯救自己吧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我总算知道咱国家为什么总打击游戏行业了,估计面对这群无法理解却又自我感动的家长实在无计可施了。作为一名游戏从业者真的觉得又愤怒又可笑。

你儿子网瘾你不带他出去骑行,不跟他交流,把他扔家里自己跑出去玩了。然后就理所当然的觉得儿子在家里呆着呆着忽然一拍大腿,哎?我想通了!不玩游戏了!

可能吗?

在想什么呢?你这不是逃避问题是什么?家里出了状况,不去面对,不去想办法解决,撂挑子跑出去玩了,然后自我感动,我这骑行都是为了你,你怎么不感动呢?

呵呵。

就不说游戏现在有多惨了,就连动画片,不能见血,不能有争执情节,恨不得所有角色每天无脑笑哈哈,你们对待孩子不是在对待一个正常人,而是在对待一个智障。

知乎用户 Caesar​ 发表

作为一名受训中的临床心理学家(Clinical Psychologist in Training),美国临床心理学在读博士生,我从专业的角度说几句——按道理来说应该先回答问题。

但是我想把对问题(如何能戒除网瘾?网瘾的本质是什么?)的心理学解答放在后面。在这里,我要先说我想说的,那就是网瘾在中国的社会本质——

(总算想起了我本科还有个社会学的专业)

1. 具有中国社会特色的网瘾 - 时间、社会关系与自由

在全世界范围内,出于某些原因,应该只有中国韩国将网络成瘾确定为一个重要的公共健康威胁,并且两个国家都支持对其进行教育、研究和治疗。

我国很早就发现了互联网游戏成瘾的问题,并通过国家干预措施来解决这个问题。这其中包括根据年龄限制在线游戏(2005 年引入)、建立数以百计的 “训练营” 来将青少年将成瘾中 “重启” 出来、其他形式的治疗(Bax, 2013)。

但是,关于网瘾,可能更重要的社会意义是对该问题的社会建构(Buckingham, 2000),即其 “现实” 背后的符号。在社会科学和人文学科中,越来越多的关于互联网游戏和游戏的研究并没有考虑到围绕成瘾性行为或问题游戏的问题,如果有的话,也只是切题(Corneliussen and Walker Rettberg, 2011; Goto-Jones, 2016; Nardi, 2010)。

我们最常听说的,“玩游戏 / 上网就是浪费时间”。时间对于网瘾在我国语境下的建构有着重要关联。

1.1 时间与社会关系

孩子们被送进了戒网中心,因为他们把时间浪费在了游戏上并且从学校逃课。在中心,教官(在家长的期望下)发挥的作用是灌输时间的纪律和对秩序的服从(Pissin,2021)。

在 “网络成瘾” 的论述中,成瘾、现实和逃避这些术语掩盖了 “过程和机构的细节”(Fairclough et al.,2002)。它掩盖了父母和孩子对它们的理解之间的裂痕,也揭示了它们在当代社会、经济和文化的更广泛背景下的意义。

父母和孩子之间的裂痕在他们对时间的概念和使用上尤其明显。当父母看到他们的孩子在电脑游戏中 “浪费” 时间时,孩子们,至少在最初,可能只是在 “无所事事”。

“无所事事” 是 “美好” 童年的一种不加掩饰的乐趣 – 也许是它最濒临灭绝的一面,不能被低估。它在本质上是 “可支配时间”,马克思认识到这是发明和消费的时间,因而也是社会财富的基础 (Katz, 2018)。

1.2 时间与自主权

时间与自主权有着内在的联系(Griffiths,2013)。时间自主权是 “以有意义和自我指导的方式控制自己的时间的能力”(Shippen,2014),因此是自由的一个核心方面(Shippen,2014)。

网络成瘾的论述 “将儿童定位为容易受到技术诱惑的人,这反过来又为限制儿童的访问和隔离儿童提供了具体的理由”(Boyd,2014)。

父母限制他们的孩子在电脑和移动设备上玩游戏的时间,因为他们担心互联网游戏会影响到他们孩子的教育,而孩子在教育上会从其他在线活动中受益(Oreglia, 2013)。

一个上了发条的孩子失去了一种形而上的自由、自主感和时间的内在主权。

这样的孩子不再知道拥有自己的时间的感觉——就像拥有自己的呼吸一样完整和确定;一种不受约束的时间自由感。

当父母限制和管理儿童和青少年的时间时,他们从他们的 “特定世界观的本体论” 中声称 – 时间就是金钱。他们服从于这种本体论,而不考虑他们可以在两者之间进行选择。

1.3 结语

事实上,或许正如 Pissin(2021)所说的,“玩互联网游戏的青少年(的乌托邦愿景)与那些把他们当作成瘾者的人(的乌托邦愿景)相差无几。

2. 网瘾的本质是什么?

网络成瘾是一种行为成瘾,即一个人依赖使用互联网或其他在线设备,作为应对生活压力的一种不适应的方式(Cash et al., 2012)。

1. **网络成瘾还不是一种官方认可的精神障碍。**例如,尽管研究人员已经制定了网络成瘾的诊断标准,但它没有被列入《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DSM-5)。

2. 至少有三种网络成瘾的亚型已经被确认:电子游戏成瘾、网络 “性” 或在线 “性” 成瘾和在线赌博成瘾。

3. 越来越多的移动设备(如智能手机)成瘾和社交网站成瘾正在被调查。这些亚型中的每一个都可能有重叠之处。例如,在线赌博涉及在线游戏,而在线游戏可能有色情的元素。

症状

由于网络成瘾没有被正式确认为一种成瘾性疾病,因此可能很难得到诊断。然而,行为成瘾领域的几位主要专家对目前网络成瘾的症状做出了贡献。所有类型的网络成瘾都包含以下四个组成部分(Jorgenson et al., 2016):

2.1 过度使用互联网

尽管大家都认为过度使用互联网是一个关键的症状,但似乎没有人能够准确地定义多少电脑时间算作过度。虽然指南建议 18 岁以下的青少年每天使用屏幕的时间不超过两小时,但对成年人却没有官方建议。一些作者还加上了 “非必要使用” 的告诫,但对于有网瘾的人来说,所有的电脑使用都可能是必不可少的。

以下是网络成瘾评估工具中的一些问题,可以帮助你进行评估。当然,真正的诊断需要寻求精神科医生的帮助。

你有多少次会:

上网时间超过你的预期?
听到你生活中的其他人抱怨你上网的时间太长?
上网时说或想:“再过几分钟就好了”?
试图减少你的上网时间,但失败了?
隐瞒你上网的时间?

如果这些情况每天都在出现,你可能对互联网上瘾了。当然,你可以感觉到,这种评判标准在某种意义上挺武断的……

2.2 戒断

现在戒断症状在行为成瘾(包括网络成瘾)中也得到了确认。

常见的网络戒断症状包括当不能上网时的愤怒、紧张和抑郁。或者,当你不能上电脑时,你感到无聊、无趣、情绪化和烦躁,

2.3 耐受性

耐受性似乎也适用于网络成瘾。这可以理解为想要 – 从使用者的角度来看,需要 – 越来越多的与电脑有关的刺激。你可能希望在电脑上的时间越来越多,所以它逐渐占据了你的一切。

2.4 负面影响

如果网络成瘾没有造成任何伤害,就不会有问题。但是,当过度使用电脑变得令人上瘾时,有些东西就会开始受到影响。

例如,你可能没有任何线下的人际关系,或者你有的人际关系可能遭受忽视。

你可能会看到你的成绩和其他成就因为你把大量的注意力放在互联网使用上而受到影响。你也可能没有精力做任何其他的事情 – 有网瘾的人往往因为熬夜使用电脑和睡眠不足而疲惫不堪。

财务状况也会受到影响,特别是如果你沉迷于网上赌博、网上购物或网络性爱。

3. 对网瘾的治疗

未完待续. jpg

点个追更吧~

References
Bax, T (2013) Youth and Internet Addiction in China.London:Routledge.

Block, J. J. (2008). Issues for DSM-V: Internet addiction.American journal of Psychiatry,165(3), 306-307.

Boyd, D (2014) It’s Complicated: The Social Lives of Networked Teens.New Haven, CT:Yale University Press.

Buckingham, D (2000) After the Death of Childhood: Growing up in the Age of Electronic Media.Cambridge:Polity Press.

Cash, H., Rae, C. D., Steel, A. H., & Winkler, A. (2012). Internet Addiction: A Brief Summary of Research and Practice.Current psychiatry reviews,8(4), 292–298. https://doi.org/10.2174/157340012803520513

Corneliussen, H., Walker Rettberg, J (2011) Digital Culture, Play, and Identity: A World of Warcraft® Reader.Cambridge:MIT Press.

Fairclough, N., Jessop, B., Sayer, A (2002)Critical realism and semiosis. Journal of Critical Realism 5(1):2–10.

Goto-Jones, C (2016) The Virtual Ninja Manifesto: Fighting Games, Martial Arts and Gamic Orientalism.London and New York:Rowan Littlefield.

Griffiths, J (2013) Kith: The Riddle of the Childscape.London:Penguin.

Jorgenson, A. G., Hsiao, R. C. J., & Yen, C. F. (2016). Internet addiction and other behavioral addictions. Child and Adolescent Psychiatric Clinics, 25(3), 509-520.

Katz, C (2018) The angel of geography: superman, tiger mother, aspiration management, and the child as waste. Progress in Human Geography 42(5): 723–740.

Nardi, B (2010) My Life as a Night Elf Priest: An Anthropological Account of World of Warcraft.Ann Arbor, MI:University of Michigan Press.

Oreglia, E (2013)From farm to farmville: circulation, adoption, and use of ICT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China. PhD Thesis, UC Berkeley.

Pissin, A. (2021). The Social Construction of Internet Addiction in China: Youth between Reality and Temporal Autonomy in the Documentary Web Junkie. Journal of Current Chinese Affairs, 50(1), 86-105. https://doi.org/10.1177/1868102621993134

Shippen, NM (2014) Decolonizing Time: Work, Leisure, and Freedom.New York:Palgrave Macmillan.

知乎用户 车著明 chezhuming​ 发表

这个事情有网络时代大环境的因素,但主要责任在家长,家长简单粗暴,按封建一套塑造孩子,设计孩子的一切,孩子一切都是被动,连什么时候强制理发,什么时候该为不输在起跑线上补课学技艺,导致孩子成长太累,没有该有的天真好玩的梦幻自由童年,最后只能导致孩子稍大懂事后的逆反对抗,一旦找到网络游戏这种释放压抑个性的空间就很难不陷进去的,应该从源头挖根源,从孩子还没有机会玩游戏时,培养孩子爱好个性的自由塑造,全面发展,以快乐童年起点人生,才不致最后对抗家长沉迷于游戏。

做为孩子已经大学毕业正常工作的家长,一路走过来,总体感觉尊重孩子,就近上学,不盲目去请家教,周末不报班参加各种培训,家里有电脑也是可以自由玩点,管还是要导向式的管管,最后儿子高考工作还是挺理想,计算机网络编程从小优秀,中小学信息课能上讲台当小老师,还能获三五百的优秀学生奖励,孩子的个性爱好从小自由发展很重要。

当然孩子的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也很重要,要让每个孩子都有个性爱好的发展,并得到肯定激励。要让每个孩子兴高采烈地学习并发挥优于别人的个性张扬,避免孤独孤立任何孩子是义务教育者的伟大责任担当。培育几个特别优秀的孩子,而忽视孤立个别也许会大器晚成反应稍慢的孩子,不是教育者的全部应尽职责。解决好了,每个受教育的孩子都能健康快乐成长,祖国的未来就有希望!

所以,孩子沉迷游戏,源头责任不是孩子,原本孩子就不属于游戏和知道游戏,责仼在家长也在教育者甚至教育导向。

知乎用户 无良 HR​​ 发表

网友们都是批评这个父亲缘木求鱼的。

我觉得这样不公平。

因为这个父亲早就知道这个孩子不行了,救不了了。

换成是各位站在这个父亲的立场上,你的孩子,天天躺着打游戏,不去上学,你会怎么办?

起码有一半的 “线上父母” 们会选择打一顿吧,另一半人选择再生一个,这个儿子就当没生过。

到底有几个网友可以对这样的儿子温柔以待呢?

然后我就可以祭出这样图片。

![](data:image/svg+xml;utf8,)

我说的这个在座各位,也包括我本人。

如果我遇到这样的儿子,我肯定是不会给他做饭的,要吃饭自己做,不愿意自己做就饿着,看看是游戏牛逼还是饥饿牛逼。

至少这个网瘾少年他妈还给他做饭,也算是尽自己仅有的能力了吧。

所以这位父亲一开始的出发点就是为了把自己从无力感中拉出来。

他不是要解决儿子的问题,因为那是个事实,他也无力改变。

他要解决的是自己的问题,他要改变自己对于这件事的评价。

所以他出去骑行宣传网游的危害,用一种看似毫无作用的行为方式,去抗争他无力抗争的东西。

他想要的无非是自己已经抗争过了的内心安宁。

至于大家说的,既然没有用,为什么要去做?

最近很火的东方甄选直播间的董宇辉老师说过这样一段话:

为什么大家都喜欢老头,因为老头不认输。老人与海里那个老头,出海三天,终于捕到了自己喜欢的大鱼,大鱼却被一路跟随的鲨鱼给吃掉了,老头和鲨鱼一路搏斗,却只拉回来鱼骨头。

老头也并不是一无所获。

6 月 2 日,网瘾少年的父亲郑立书说,以前让儿子帮他解决电脑上的问题,儿子是不会搭理他的,但自从搬到城里后,他不会连网络,也是儿子帮他脸上的。他觉得很惊喜。

郑立书带到城里的东西不多,其中就有儿子的小自行车,他希望儿子也能和他一起去骑行,或者自己骑着车出去走走。

抗争也许不会改变大局,但你很难说他没有影响这个世界。

知乎用户 LiBrian​ 发表

我感到一股寒意,刺骨的寒意。

根据新闻稿的描述,孩子被父亲送到了戒网学校。戒网学校有多么恐怖,就不用我浪费笔墨了。

这只不过又是家长教育的失败,然后家长将原因鲁莽地归结于网络游戏。放在 30 年前这个理由可以是武侠小说,歌舞厅,录像厅等等。

这是家长教育失败的主要原因,在互联网依旧高歌猛进的今天,互联网游戏的经济门槛越来越低,高质量的免费移动端游戏已经成为主流。无论你是农村还是城市,你用 1000 元的小米玩王者荣耀照样可以上王者,甚至去打职业。这在 10 年前的农村都是难以想象的,我 15 年读本科有位山西舍友,他在大三才找我借钱买了第一台笔记本,是一台 3000 元的炫龙,在此之前,他根本不知道英雄联盟。更别说中国的游戏市场还孵化了,米哈游这种 “怪物”,免费的主机游戏在手机上畅玩都不是梦。虽然各种 psp,wii 模拟器在手机都有,手机上也有生化危机 4,gameloft 的佳作,但是农村的孩子没有途径知道这些信息。互联网的普及并没有抹平城乡之间的信息差,反而使得农村的孩子在面对游戏的冲击不知所措。我那位山西室友非常喜欢王者荣耀,甚至因此影响了学业,竟然让我这个大一天天打星际争霸 2 的拿了国奖。更搞笑的事,我拿了国奖之后,奋发图强,进实验室,参加各种竞赛,我却再也没拿过奖学金。

我按照网瘾评判规则,我肯定有网瘾。可我的自制力和价值观会约束我的行为,我的过往的游戏体验让我对游戏有这更深刻的认识。我清楚地认识游戏只是我的一种休闲方式和社交途径。谁来教农村的孩子这些呢?家庭教育的缺失与义务教育的滞后需要为此负责。

如何解决农村的孩子或者范围更广,缺乏家庭教育的孩子,在面对网络海量信息冲击之下迷失自我的问题。这个冲击不只是网络游戏,它可以是抖音短视频,甚至可以是互联网上的黄赌。我也没啥好的解决方法,毕竟我不是学社会学的,我也不是神,我只是个游戏玩家,可是问题确实存在,我不能视而不见。

知乎用户 闹东大师​ 发表

这父亲的脑回路,别说卧龙凤雏,水镜先生来了也赶不上。儿子在家沉迷网瘾,你该开导开导,该找原因找原因。你倒好,自己骑个自行车来了个全国环游。

不要说你骑行了大半个中国,你就是骑行了大半个地球也没用啊。有这瞎折腾的功夫,不如陪着孩子去小区公园走走,两个人好好谈谈,该认错认错,扭着脖子死硬,你当强项令呢。

西天取经的主角是唐僧,孙猴子在花果山翻来翻去有啥用。还打硬仗,打硬仗也要选对对手,认清现场状况,你自己拿着个棍子瞎抡有啥用。两个人打架呢,你先照着自己脑门一砖头,表演铁头功吗?

知乎用户 Ray 啊​ 发表

本质上,这个父亲是一名舔狗,一名舔自己的舔狗。

这个就叫做:“刻奇”:你做了很多事情,感动了自己!但却解决不了任何问题。

人是很容易自我感动的生物,特别是理想主义者。做了一点什么事情,就强制赋予他更大的意义,接着感动天感动地,觉得自己真是了不起。

这在生活中十分常见:比如:深夜加班。加班这件事情吧,本身没啥好吹嘘的,部分是因为时间管理不行,部分是因为工作效率低。但是有的人就会 “刻奇”,开始自我感动,觉得自己真是努力啊!在为美好未来奋斗啊!眺望窗外,看着路灯金碧辉煌,行人稀稀疏疏,年轻的男女在蹦迪,年轻的自己在做 PPT,继而流下了动人的眼泪,忍不住发了一条朋友圈:将来的自己,会感谢现在努力的自己。

再比如:舔狗舔女神。这件事情,就是人家没看上你嘛。但舔狗容易给自己加戏:一遍又一遍地给她挑选精美但又注定出现在闲鱼上的礼物,一边自我赞赏:天啊!怎么有这么深情的男子!你一定可以得到你想要的爱情!

就这样,舔狗进化了,他不仅仅是一条舔狗,他还是一条自我感动的舔狗。某种程度上,舔狗不是被女神所吸引,舔狗是被自己的 “深情” 所吸引。

但自我感动能解决问题吗?不能!舔狗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提高自身吸引力或者如何放弃? 而不是如何让自己更深情。加班狗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分配工作?如何管理时间?而不是在深夜里自我感动。

这位父亲,很明显,也在 “刻奇”,儿子网瘾,他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破除儿子的网瘾,但是他却去骑自行车!踏上自行车的那一刻,他一定很感动,无数次在心里夸奖自己:” 哇靠!怎么会有我这么有大爱的人!我在为全中国的网瘾少年而做努力啊!这是多么大的格局!” 越辛苦,他就越觉得自己伟大,越辛苦,她就越自我感动!而他的儿子,依然被网瘾折磨得不敢动。

这本质上跟 “深情 " 的舔狗,没有任何区别啊!

成年人要活得好,还是少点刻奇,多点实事求是吧!

知乎用户 浮生未半​ 发表

在现在的中国,就算是公安部评出的禁毒模范,也没有人敢自称是林则徐转世,而郑父居然就敢把林则徐转世这句话制成标语,顶在自己头上,在大街小巷招摇过市,故意引人侧目,意识不到这样做有什么问题,属于心智和学识上的双重不足,自知力严重不足,认知缺陷非常明显,这样的人愚昧无知,顽固偏执,如同许多民科一样,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他通过控制子女来逃避现实,实现自我,他儿子通过网瘾来逃避他的变态控制,实现自我,他们之所以这么匹配,就是因为这是因果关系。

一个精神病巨婴是无法成为合格的父亲的,尤其是有一个从基因与模因上都继承了他这方面缺陷的儿子,他们的亲子关系更无法自发地摆脱这种魔怔状态,外界干预也必须非常强力和角度合适才行。

知乎用户 Tang 发表

戒掉网瘾的不是 “网瘾” 本身,而是亲子关系的转变

父亲努力了十多年反倒情况越来越差,那说明方法没用对而且还错了,导致事与愿违,南辕北辙。总结还是没做到位,急于求成,欲速不达。文中的父亲始终认为自己的孩子是一个优秀会读书的孩子,孩子前程是被自己买了电脑,染上网瘾所毁掉的。

孩子初高中阶段(关键时期)父亲致力于做的一切让孩子戒掉网瘾的行为,我想应该这位父亲应该是认为:孩子就是老师口中上 “清华北大” 的潜力股,不能就这么白白浪费了一位 “人才”,又是自己的儿子。如果上了好的高校,孩子有前途,家长有面子。目前孩子受网游影响,成绩下滑万万不得。“清华北大梦” 这可不能破灭呀…

到最后变成了孩子网瘾的粘度更粘,没有一个可以交流的人,只有在虚拟网络世界能找到自己的快感和容身之处。而父亲一度踏上了 “反游” 普及宣传路线,还自封为“林则徐转世”,似乎认为自己这么做会感动到儿子,或许是自己感动到了自己,然而儿子又不知道对父亲是怎么想的呢?

注意

1、越让他不做什么,他就越做(人性逆反心理,对抗心理)

2、初中阶段是个非常关键的时期,转折点,叛逆期,内心逆反心理极度攀升。打压式教育只会弄巧成拙。

3、教育方式采用控制打压,导致内心的所有门和窗户全部关上,开始拒绝沟通,拒绝交流,一开始可能不想说,最后演变成不想听。

4、如果家长本身属于性格闷骚,内向型,就不要要求或者指望孩子成为外向型,负责孩子只会往反方向发展的,没有榜样模范的力量,去哪里学外向呢,不太现实。顺其自然就好,多鼓励,多倾听,多支持他,或许他自己就会活泼开朗起来。

5、孩子成长阶段的朋友尤为重要,朋友跟自己年纪相仿,人嘛总会有喜怒哀乐,最直接的就是跟身边朋友分享。成长阶段多引导他去交一些值得相互学习的朋友。

6、和孩子的沟通不局限于学习上的关心,还需要付诸行动跟孩子互动,学校圈子,同学圈子也是会有人情世故,这块父亲可以以身作则,分享这方面的经验,正确引导孩子与人交往,人际交往是门艺术。活到老学到老。亲子互动可以一起户外运动。

沟通:需要方式跟方法,表达时的情绪很重要,情绪是直接影响对方愿不愿意和你接话。说话情绪化,或者是不够委婉容易直击内心,伤人不浅。

家长过度焦虑,想太多,一直把孩子当 “孩子”,似乎没允许他长大。他或许就长不大。

忌讳:主动交谈者(长者)自以为是,道德绑架,都是为了你,都是为了你好,搞不清对方内心需求。双方长期以往造成误会,之间的沟渠只会越来越大,难以逆转。交流的桥梁直至崩塌,无法重建。

孩子当今最大的问题不是 “网瘾”,而是跟父母的沟通模式似乎断开了通道。导致网瘾的原因还是父母之间的沟通存在很大问题。或许是情绪上的压制,命令式的教育(老师有提到),都是切断与青春叛逆期孩子的沟通的桥梁。

文末提到的李文涛和张勇等人的事迹,几乎都是父母与孩子缺乏合理有效沟通,存在了交流障碍,导致孩子逃避现实,才会去寻找自己能给他 “避风港” 的归宿。

自古父子就言少,不必强求扭话题(普遍现象)既然母亲跟儿子比较有话题,可以让母亲这边着手。其实孩子本身是聪明的孩子。学习好的孩子接受能力都不会差。就是父亲在初中阶段三番五次的或许是带情绪的 “干预”,到后来的 “反游” 宣传路线导致父子之间的沟渠越来越深。父亲若想接近儿子,或许进行儿子擅长的 “学术” 交流还有可能拉进父子关系。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少要求孩子 “不做什么”“不能干嘛”“不怎么怎么样”,少用情绪沟通,多点耐心,多挖掘孩子的优点,多肯定,多鼓励鼓励孩子!家长的用心,爱心,耐心,孩子都是可以体会到的,因为心都是肉做的。

如果您觉得我的观点还不错,可以与君共勉请点赞收藏哦!

知乎用户 丁冥锋 发表

我还以为是带儿子走遍大半个中国,一看原来搁这自我感动呢,有一说一您要真带着您儿子走遍大半个中国,兴许您儿子的 “病” 真就好了,该不会真觉得 “网瘾” 跟毒瘾一样是生理成瘾吧?有网瘾的人有的是因为对外界不感兴趣,有的是自闭症不敢接触外界,但基本都是逃避现实社会,多带他去外界走走兴许您儿子能敞开心扉,您这 “公款” 旅游还一把鼻涕一把泪的把锅甩给网络甩给社会能解决什么问题?真难为您儿子有您这么一个爹,要我是你儿子我也自闭。

知乎用户 洒脱​ 发表

我想从人性的角度上去分析网瘾的本质。

网瘾的本质到底是什么,其实没有多少人认真去正视这个问题。大多数家长都只是在表象上理解网瘾,就像毒瘾一样对待网瘾的行为。

这种用敌对和对抗的方式用在自己的孩子身上,彼此消磨亲情,把孩子放在完全的对立面,这个才是网瘾最大的悲哀。

网瘾真正需要去关注的,其实是一个孩子的内心。

———————

以下是我从人性角度的分析。

我们作为一个人,天生就拥有作为生命追求的动力,我们总是会有某一个领域或者方向去发挥自己的动力,但是我们的传统教育的方向,都是对这种动力进行压制。

我们总是被要求,要做一个听话的乖孩子,不能去做什么什么,应该去做什么什么。

可能对于生命动力比较低的孩子来说,用传统的教育能够去压制他的本性,因为他的动力层次没有那么强哇,没有强到他为了追求自己生命动力去反抗的地步。

但是有些人的天生的动力层次就很高,使用压制的教育方式只会让他反弹的更厉害,所以对有些人来说,注定没有办法成为一个任人摆布的乖孩子。

我们在现实生活当中,被各种社会的评价包裹着,你必须要怎么怎么样,不能做什么,应该做什么。一直持续地给我们灌输思想,给我们的行为进行打压。

久而久之,那些孩子在现实生活当中,再也收获不到任何正向的反馈。

我们训练狗狗,都知道在他完成指令的时候给予正向的反馈和奖励,可是很多孩子没有得到应有的反馈。

即使他们做的很好,很多父母也会扼制他的成绩感,让他们不能骄傲。

所以这种反人性的教育一直侵蚀少年的心,渐渐地,他们只能让自己变成傀儡,或者在沉默中爆发。

这个时候突然有一个网络世界的大门展开,他们收货了从来没有过的认可感,仿佛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这里没人打压你,没有社会评价所围绕。就算是虚拟的又能怎么样,可能收货的快乐都是真的啊。

后来他们的生命动力开始失衡,在生活中的动力越来越弱,把这种动力通通转移到网络世界中,像一个及其不平衡的天平。

于是,就有了 “网瘾”

可是作为一个网瘾少年,我们真正能够去怪罪他吗,根本不能。

这只是作为一个人寻求认同感的本能,就是一种人性,我们作为一个成年人况且都不能去控制自己的人性,让一个未成年的孩子怎么去克制。

——————

所以说了这么多,在知道本质之后,其实怎么去拯救网瘾的孩子答案已经有了。

作为一个家长,我们能做的就是就是在一个安全的圈子下,多鼓励自己的孩子,让真实的他多得到一些自己的绽放。

但是能明白这个道理的人少之又少,我一直想要告诉世人这一点,

“要让每一个人得到应有的绽放,而不是一味的压制”

这也是为什么我们要做镜子原理这个 app 的初心。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父亲患骑行瘾,儿子用两年时间遍历大半个中国互联网来反骑行也未能拯救父亲,如何能戒除骑行瘾?骑行瘾的本质是什么?

知乎用户 江浩栾​ 发表

我同情他,不是同情他的悲惨,而是同情他的愚蠢。

我同情他的儿子,不是同情他被网络毁了,而是同情他被现实毁了。

网络,没有毁灭一个人的力量。现实,才是摧毁人的真凶。

网瘾的本质是什么?

就是活在虚拟世界比面对现实世界更爽。

如果虚拟世界是茅屋粪坑,你去吗?

如果现实世界是桃红柳绿,你逃吗?

趋利避害,是生物的本能。

植物都有趋光性呢,何况是人?

知乎用户 Bai Sky 发表

专业来讲当然很复杂,精神病中很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社会和家庭方面的影响,他个人大脑生理心理发育当然也有影响,怎么判断治疗这是专家的事情。

不能简单责怪这个农民,这个农民遇到了后现代的虚无主义这种精神深坑和景观社会的时候,通常没有现代生产、社会生产关系、上层建筑的资源和社会观念概念去处理的,但是很不幸他儿子有,而且在成长过程中收到了旧式农民的强力打击。他只不过是个旧时代的农民罢了,教育手段不过是依附外在的暴力条件罢了,他解决的思路明显带有这种逻辑,对他儿子也是如此。他没有个人的社会发展概念,因为农民和农业就是一个静止的和封闭的社会系统。这样一个落后的悲哀的乃至在现代社会面前反动的环境的综合制造出了这么一出悲剧。

资本主义的私有制社会当然会有软暴力,而且这种软暴力是去中心化的,连西方资本主义现代政治都解决不了,你让一个农民去解决?但是这个农民的对青少年的社会发展时期的做法显然是加重了这种后现代社会中的极端矛盾、虚伪和暴力,让病人的协调处理能力直接超载宕机了,彻底消极了,直接报废了。这是这个家庭里所有人的悲哀,也是农村农民这个在现代社会外踽踽独行的社会的悲哀。

能怎么办,只能是加快推进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尽力消减这个过程中没有必要的代价。

知乎用户 Green Curry 发表

写了林则徐转世,真是多大脸啊。

这个小孩真是悲哀,摊上这种父母。

我不玩网络游戏,我也很少玩游戏,但是我觉得想要做什么都是自由意志,凭什么中国的父母可以干预到这种程度?

知乎用户 易子​ 发表

看到这个父亲的行为,我可以理解他儿子沉迷网络的原因了。因为现实生活得不到的东西,在网络上或许可以得到,那就是陪伴。

知乎用户 向日葵 发表

我以为是带着孩子去,为了戒掉孩子的网瘾,没想到是父亲去骑行宣传反网瘾,就很离谱。

孩子游戏上瘾的时候,就应该找一些其他的事情替代,我不相信孩子除了游戏就没有其他的爱好了。

父亲的做法跟孩子一样,是在逃避现实,孩子逃避现实把自己关在游戏的世界里;父亲为了逃避孩子游戏上瘾的现实把自己关在骑行反网瘾的世界里。

把孩子送进了戒网瘾学校,就算父亲原来不知道孩子在学校过的怎么样,那孩子回来后说的那些话和在学校受到的折磨,作为家长第一反应不应该是心疼吗?

看到孩子行走坐卧都有了章法,还觉得孩子变好了?一个平时懒懒散散的孩子,受了多少苦才能变成这样?

父亲还说孩子不跟他说话,两个人之间没有交流,其实孩子一直都是由母亲在照顾,母亲会哄会劝,父亲就只会硬拽,所以孩子当然更亲近母亲。

母亲为了这个家辛苦了,父亲去骑行两年,家里的一切都得由母亲来管,既要上班赚钱,又要照顾一个除了游戏什么都不顾的孩子。

知乎用户 辨伪存真 发表

从送到戒网瘾学校那一刻就结束了,就形成了恨,形成了一种父母说怎么干肯定不能这么干的认知,太可怕了

知乎用户 Mediocre 发表

这男的就是找了个借口自己出去浪吧

知乎用户 虎口脱险 发表

熬死了张大户后,武大郎原以为自己能和金莲双栖双宿。不曾想又从郓哥口中得知金莲与那西门庆有染。

武大郎觉得是金莲貌美如花招人惦记,便给了郓哥一大串钱。让郓哥散布消息,说自己会和打金莲主意的男人鱼死网破。

最终金莲还是在王婆的教唆下,用砒霜毒死了武大郎。武大郎的灵魂便被黑白无常勾到了阎王殿。

武大郎不解问阎王,自己每天辛苦烙饼卖饼把钱交付金莲,还让其他男人别打金莲主意。但最终还是落得这般下场。

殿上阎王怒目瞋视,你这蠢货。你可曾想过,潘金莲才是主要矛盾,你企图改变次要矛盾来决定矛盾主体。简直就是痴人说梦!

知乎用户 王玄谟 发表

别的我不清楚,但是我知道高赞第一可是当年知乎第一个收钱给豫章书院洗地的。

知乎用户 丁香新语 发表

成瘾能帮沉迷者逃避痛苦,带来快乐。很多人的内在及外在需求,只能通过成瘾来满足。

这个沉迷游戏的孩子,应该有很多需求没有被满足,比如父母的爱、沟通和关注等等。

他的父亲呢,在得知儿子成瘾之后,选择骑行大半个中国来妄图让孩子改变,却不去沟通,看一看自己的孩子想要什么。

相当于他没有尝试着帮孩子戒掉网瘾,孩子又怎么能戒掉呢。问题,只有找到原因才能解决。

有 30 年戒瘾经历的心理学教授沈家宏在《根本停不下来》指出,成瘾者在成瘾的时候会获得快乐,即使这些快乐会伤害他们的身体,他们也在所不辞,因为正是需要这些快乐,他们才成瘾。

并且成瘾,还是一种隐藏的疾病,如果没有这方面的知识,我们很难明白,比如烟瘾、酒瘾等等,都是成瘾。

很多人会沉迷于刷短视频,这也是一种成瘾。我们为什么会刷短视频呢?就是因为觉得痛苦,想要逃避一会儿。

如果此时我们有明确的目标,充足的干劲,只会觉得刷短视频是浪费时间。

想要帮身边的人戒断成瘾,就需要了解成瘾的原理,大家在戒瘾中的误区和正确的戒瘾方法。

这位父亲,利用两年的时间骑行大半个中国,放着专业的知识不去了解,妄想通过自己的行为感动自己的孩子,我真的不知道该说什么好。

想要帮孩子戒掉网瘾,重要的是家长要了解相关知识,帮他自己意识到必须要戒掉,还要防止复发。

《根本停不下来》这本书阐述了成瘾的原因,为什么戒瘾那么困难,以及外人对戒瘾的误区和正确的戒瘾方法。

它相当于从成瘾者和他的家人两方面出发,二者如何配合才能帮成瘾者彻底戒除成瘾。这些方法都是作者工作中的心得,比如,防止复发的 6 个策略,我觉得就很有用:

1. 减少与成瘾同伴的联系,多和没有成瘾的朋友待在一起。

2. 避开高危地点,高危地点指的是容易让成瘾者接触到成瘾物品或联系到成瘾行为的地方

3. 扔掉成瘾的物品。

4. 分散注意力,可以给信任的人讲一讲自己的成瘾经历

5. 自我交谈,写日记。写一些积极的想法,当自己有成瘾的想法的时候,看一看。

更详细的介绍可以看书哈,传送门:

[

【京东自营】根本停不下来 用心理学戒瘾 做一个自律的

京东

¥59.80

去购买​

](https://union-click.jd.com/jdc?e=jdext-1521497047856881665-0-1&p=JF8BARAJK1olXwcAU11dDE0SB18IGVoQXAMAU24ZVxNJXF9RXh5UHw0cSgYYXBcIWDoXSQVJQwYAVVtcDUkQHDZNRwYlI0N1HDwObxxyXyt3WSJgVRxLEBcteEcbM28BG1kdXAcCU11tCEoWA2sNGFgTXDYyVFttWiXPtdnQvuoJiayNgdbKOEonA2gMH18XXwYFUVxcDXsXC2s4zfWBiI69je743uG51uK4ztK-ibiEZG5tC3tMVjtBXkcVWQUCUVZbCU4RCmsPElIVWgEGSF9BCHsXAm4IE10cWQMAOl8zCEMUCmYNElIQVTYCZF1tViUWUG8LGgkTWGhfUQUESUMWQwELH1gcWQcGVV9tCkoWAW04Kw)

知乎用户 路人 7949 发表

哈哈。

中国过去那么多年,部分妇女同志阻止男人抽烟喝酒打牌、惨烈而无果的抗争史,可为借鉴。

“根除野草的最佳办法是种麦子。”

男人打牌、夜不归宿——女人日骂夜骂——男人越发不愿回家——循环成立。

这段抗争史可以一直追究到久远前,彼时中国还有青楼呢。大批良家妇女日骂夜骂,大批男人青楼为家。

郑立书这位父亲一直以来更在乎的是如何让自己 “无可指责” 罢?这方面他赢了。

古中国千万年那么多妇女,也都 “赢” 且“输”。

逻辑一样。

规律一样。

让我评价什么?

当爹的进精神病院吧。

这种爹太多?

让你崽子进去。

骑行两年时间反对网络游戏——你不知道带他去三亚旅游?

崽子不愿去?

找个邻居家的漂亮小姑娘一起去。跟他一样有网瘾的。

就这位当爹的这个自以为是自我正义的操行,他在乎的是他儿子?他在乎的是中国与网络游戏的战争。

我也游戏上瘾。

当年中考结束,我拿个掌上游戏机,天天玩儿俄罗斯方块。

我妈溺爱我。

老爸呢,不安。嘟囔。

我谁啊。

个性强。

不让玩,躲床底下玩。

——老爸不是什么伟人,但他那一天掀开床底找到我之后的态度,比所有我见过的读过的名人名言,印象更深。

“别躲起来。眼睛不好。出来玩。”

那次以后,老爸再不 “嘟囔任何一句”,高中开学之前,带着我到处玩儿。那会儿才多大,觉得现实好玩就玩呗。

带去走亲戚,老爸老妈都夸 “我俄罗斯方块玩得好”,亲戚也给面子。

我开心。喜欢那些亲戚。

很自然的,玩一阵不玩了。

如果走亲戚,去哪儿,都说,“这娃要完蛋”,那我只能接着玩。

儿子患网瘾,父亲用两年时间骑行大半个中国来反网络游戏也未能拯救儿子,如何能戒除网瘾?网瘾的本质是什么?

哈哈。

死去。

命运是公平的。该位父亲关心的是他儿子吗?

老公打牌上瘾。

老婆呢,不在家里化妆、穿情趣内衣,跑外面去,联系女权,批判老公——努力十几年,她成了女权领袖,一脸痛苦,“努力这么久,无法挽回他、”

牛的。

郑先生是一位社会活动家,不是一位父亲。

这个问题我熟,且印象深刻。中考刚结束那会儿,掌上机确实上瘾。如果我爸走哪儿批判到哪儿,等于什么?等于我走哪儿被孤立到哪儿。大人 “官官相护”,肯定都支持他。现实世界对我全部都是恶意,我就俄罗斯方块了呗。

郑先生用了两年时间,系统的摧毁了他儿子在中国范围社交的可能性。

他无可指责,他儿子无可选择。

还怎么选择?

他的志向不是当一个父亲。

他是出色的反网络游戏的中国社会活动家以及垃圾的父亲。

知乎用户 吴师傅​ 发表

家门口有块石头,不小心踢到了上面,大脚趾疼得钻心。

不去想想怎么把石头搬开,却开始在村里挨家挨户宣传:

我家门前有石头,妨碍了我正常走路,这是村长不作为!

将坏事的原因推给环境和他人,是多数人在遇到糗事时候的第一反应。

很多的网瘾都是不成立的, 就是在年轻时候的迷茫、失落,对未知世界的恐惧,于是找了一个虚拟世界躲起来,逃避现实罢了。

要戒除网瘾不难:

第一种是当吃饭都成问题的时候,自然就顾不上玩游戏了。

第二种是觉得自己还能做点事情的时候,自然就会放下游戏,出去工作了。

所以遇到这样的熊孩子,父母就不该继续当菩萨供着,断了所有经济来源,自己求生存去。同时也应该多鼓励,让他找到自己的价值感。

很多父母的做法恰恰相反:一边在物质上百般呵护,一边在精神上不断摧毁。

但凡我有地方吃饭睡觉,不担心生存问题,我也愿意天天躺平打游戏——这就是人性。

知乎用户 玫瑰狗 发表

几乎所有的高票答案都搞错了重点。

人的成长过程中,对世界充满探索欲,青少年时期的欲望更是蓬勃。

人是汲取着信息长大的。对「力量」「信息」,甚至「色情」,非常渴望,非常有兴趣。

没有任何家庭能提供的信息量和体验,可以超过游戏和互联网。

事实上只要进入工业社会,印刷、音影等信息工具开始普及,家庭能提供的信息量就已经无法和社会相比较。

不可能有任何人,传递给小孩的思想信息,可以超过这个社会的总和,所以也不会有任何人的思想,受父母的影响大于受社会的影响。

都不用等到互联网和电子游戏诞生,人就已经是被社会抚养长大的。

人并不是非得要父母才能长大,只要吃得饱穿得暖,脑子也有信息可以 feed,就会顺利长大。

就算是高收入家庭,也是用自己的收入在购买社会服务,用私教老师的信息来 feed 他们小孩的头脑。

同时,社会需要的,是人在成长中汲取更符合社会利益的信息长大。

所以现在的矛盾有两个:

1. 作为社会信息的主要组成部分,太多自媒体和游戏的内容,与社会和家庭所需,有利益冲突。(资本化而非社会化)

2. 抚养早已社会化了,而父母却要承担这个经济责任。

上面的很多高票答案,都在试图把「符合社会利益的信息输送」推回给家长 / 家庭。

实际应该是,改变全社会给予青少年的信息,**做更符合社会利益(也应该符合亲属的利益)的游戏,产出更符合社会利益的自媒体内容。**这才是社会主义国家公民该有的观念。

知乎用户 lcy19712018 发表

很明显,这位父亲沉迷骑行,上瘾了,得治。送他去网瘾学校,戒了骑行瘾就好了。正好父子有了共同话题,一起回忆学校生活,完美。

知乎用户 唐安妮​ 发表

标题党? 让人一看以为父亲带着儿子骑行骑行大半个中国,儿子网瘾还是没戒掉。这个逻辑不成立啊,骑行大半个中国说有骑瘾还差不多,不可能有网瘾。

同时这个父亲也是真心 “不容易”,骑行这么长时间,这么大的范围,居然没遇到一样骑行在路上的人,聊一聊自己骑行的目的,自己的那个躺着有网瘾的儿子。但凡路上有交流,总会遇到懂一些心理学知识甚至遇到专职骑从事心理学的人,也不至于用这种“自我感动” 的方式,拿到必然失败的结果啊。

骑行的意义因人而异,但骑在路上进行自我交流和与他人交流是骑行的意义之一。这是同样作为骑行者的我的观点。欢迎爱好骑行的伙伴一起交流关于骑行的意义。

题目里面的父亲如果把力气用在如何从心理层面去帮助儿子戒掉网瘾,带动儿子一起骑行或许是个好法子。但让自己骑行去戒儿子的网瘾,这有点 “魔幻”。

知乎用户 让子弹飞​ 发表

如果他带着儿子骑行二年,远离网络,成功的概率大得多。

知乎用户 玄大​ 发表

他拿两年时间尝试学习孩子的游戏、尝试陪孩子一起玩,兴许结果都更好些。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可谓是 “有其父必有其子” 的真实写照了。

儿子接着上网,老子骑行接着感动自己。

这种爹摊到谁身上,估计谁也必出网瘾。

知乎用户 纠结矛盾的方先生 发表

12 年吗?那应该很厉害了,把出去跑两年的时间陪孩子一起玩,在旁边直播,配置给他升升级,说不定最后游戏即工作。

自己也整个游戏玩,父子档直播玩游戏多好,也非常有话题。

瘾就是执念,用两种对立的执念去碰撞,不见得会有什么好结果。可以试试打不过就加入。

知乎用户 莫言莫语 发表

我还以为他带自己的儿子一起去骑行呢,说不定这样可以戒除 “网瘾”,没想到是他自己一个人去?他是自己喜欢玩吧?

知乎用户 林亦 LYi 发表

在我小时候,90 后就开始被叫做”被游戏毁掉的一代 “,游戏还经常被冠以“精神鸦片” 的称号,甚至还出现过杨永信电疗等等一系列离谱的事件…

人对事物的恐惧大多来源于未知,其实沉迷游戏,和沉迷麻将、小说、短视频有什么本质的区别么?事物都有两面性,在部分人视游戏为洪水猛兽的同时,国外的显卡、图形技术等也在飞速的成长,打游戏出身的显卡同时也是人工智能运算的核心。现在的游戏质量鱼龙混杂,也不能因为一些垃圾游戏、垃圾公司而否定掉整个产业。

今天我们不聊事件本身,引用之前的一篇文章,我们聊一聊游戏技术,聊聊游戏。希望可以对大家有帮助。


去年黑神话悟空出了一段实机演示,解析这段画面的已经多到快把猴子给薅秃了,讲游戏引擎的倒是不多。但是无论是对黑神话这款游戏、还是对国产大型 3D 单机游戏这个品类来说,演示里用到的第五代虚幻引擎,都是一个意义深远的东西。

如果有风华正茂的小老弟想找点新领域探索探索,虚幻 5 绝对值得加进清单里,我不知道我们离头号玩家、失控玩家这些电影里的世界还有多远,但是虚幻 5 绝对是让大家更近了一步,今天这篇文章就把它给讲明白一些,先从技术本身讲起。首先游戏引擎是啥?

虚幻引擎是啥

我们平时生活中拆装些家用器械啥的都需要用些螺丝刀、扳手之类的工具,游戏引擎就是开发人员制作游戏时用的螺丝刀。像图形绘制、光照渲染、物理系统这些通用的东西,都提前写好,做游戏的时候直接拿出来用。虚幻引擎,就是 Epic Games 他家产的螺丝刀。

2020 年 5 月,Epic Games 放出了第五代虚幻引擎的 PS5 实机画面,他们搞的这个新东西,Excited。

场景里岩石和沙地的夸张细节,足以以假乱真的古代雕塑,还有实时动态变化的全局光影。当年很多人、尤其是专业搞计算机绘制的人看完,第一反应就是这是预先渲染好的 CG 动画电影,像我当时对这玩意是不是真在 PS5 上实时跑的、也是多少有点怀疑的。因为这个夸张的效果、确实已经超出我对计算机实时渲染能力的认知了。到了今年五月,Epic Games 发布了虚幻 5 的尝鲜版本,还给了一套 100 个 GB 的原始项目文件,每个开发者都可以下下来在自己电脑上跑一跑,再加上黑神话这样的外部厂商作品也出来了。在这样的事实面前,那大家确实就不服也得服了。

但是呢,现在网上一些解读又把虚幻 5 给吹得太过了,这样也不利于大家建立对这个技术的正确认知,下面就尽可能客观的讲一下这个神奇的虚幻 5 技术。

虚幻五技术解析

第五代虚幻引擎引入了两个比较有亮点的新技术,Nanite 虚拟几何体系统和 Lumen 动态全局光照和反射系统;先聊一下 Nanite,爱玩 3D 游戏的朋友应该了解,画面里的人物也好,各种物体也好,除了最远处一般用贴图,剩下的基本上都是 3D 模型。放大再放大,这些模型都是由一个个微小的多边形组成的。

这些多边形,就是计算机绘图的基本单位,多边形的数量决定了游戏的画面质量和对设备的硬件要求。 所以游戏开发一直有个词叫 Polygon Budget,多边形预算。也就是游戏制作时要对画面的出现的多变形数量有个大致的预期。按今天的硬件性能呢,这个的个数大概是 500 万到 2000 万。这个数听着挺多,那得看跟谁比。3D 建模师建出来的高精细度模型,视觉效果很好、很逼真,但是它的多边形数量能达到几亿个这么个级别,把一堆这玩意直接扔进 3D 游戏里,显卡直接扑通一声跪地上说 “哥你还不如让我挖矿去呢”。

所以建模师就得通过拓扑重建,把高模变成低精细度的低模,再烘焙一份法线贴图,在不增加多边形的条件下,把糊到妈认着都费劲的低模的清晰度、再拉回来一点。这就像是你的硬盘空间不够了,你只能浪费一个美好的下午把你珍藏的影像资料、挨个压到低画质。这是一个非常机械且不开心的过程。如果场景比较复杂,需要用到 LOD 细节分级。

那就还要再制作好几个不同精细度的低模,让这种痛苦超级加倍。虚幻 5 的虚拟几何体系统,就把这个费时费力的过程自动化。

建模师直接把高模丢进游戏里,引擎抽象一个虚拟渲染层出来,根据画面内容动态分配这有限的 2000 万个多边形,再根据高模存储的信息把这些可见部分绘制出来,不像以前那样很多多边形都浪费在了被遮挡住的地方,这样每个多边形都物尽其用,最终渲染出来的、就是现有硬件条件下能实现的最精细的效果,而且不仅效果更好,整个过程还都是自动的,省时省力。

套回前头螺丝刀的例子,这就是手动螺丝刀升级到了电动螺丝刀,大大简化了工作流程、降低了工作量。但是网上也有说法是说这个技术可以让计算机同时绘制几亿个多边形,那可就不是电动不电动的问题,那就是魔法 ,这个吹得有点过了。实际上尽管效果神奇,这个虚拟几何体技术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持续改进,比如说高模这么多,游戏占用的硬盘空间可能会从现在几十 GB 的水平窜到几百 GB,而且渲染画面的时候直接读取高模信息,对硬盘的读写速度也会有非常高的要求,如果正式版能把这些问题都解决好,扫清这些可能影响它普及的障碍,游戏建模的工作量直接骤降。

除了虚拟几何体技术,虚幻 5 的第二大技术亮点就是 Lumen、动态全局光照和反射系统,在这里就简称全局光照。演示画面里我们能看到,无论是游戏里洞穴的顶盖缓缓打开,还是开发者在项目里面改变光源的照射方向,光照效果都会实时跟着动态变化,整体光照质感也非常自然,这就是全局光照的作用。如果关闭全局光照、不再考虑光线的反射作用,场景里就只剩下光源直接照射的部分亮着,也就没那么真实自然了。

除了照明以外,基于同样的光线反射原理,全局光照技术还能实现彩色物体把颜色投到附近物体的色溢效果、还有场景中出现镜子或者光滑物体时候的镜面效果。

不过关于这个全局光照技术,网上也有点吹过了,比如有人说虚幻 5 的全局光照淘汰了硬件光追技术,可能是因为显卡不好买,所以挑大家喜欢听的讲,但这个逻辑是比较混乱的。

虚幻引擎的官方 PPT 里明确讲了虚幻 5 的全局光照还是以硬件光追为主的,而且虚幻引擎里专门就有一个启用硬件光追的选项。不过这个技术确实也有一个比较厉害的地方,就是说即使没有支持光追的硬件,它也能实现一个相对粗糙的全局光照效果。这里虚幻 5 其实是取了个巧,简单来说就是呢,虚幻 5 会给光照计算生成一个低精细度场景大幅减少光线反射的计算量,这样下来虽然计算结果并不精确,但光照这玩意儿,本来也就是一团一团的,不仔细看也能凑合个八九不离十,所以这个巧取得挺妙的。唯一的局限就是镜面反射,一照镜子,这种模糊就比较明显了,这种情况就只能开启硬件光追、提高光照计算精确度了,所以也不要把这个技术给神化了。

不过话说回来,如果不在意这些细节,虚幻 5 的全局光照确实是降低了硬件门槛,这个就比较有意义了。这时候经常玩 3D 游戏的小老弟又要说了,不对啊林哥,以前没有全局光照的时候,那些游戏也不像你说的完全没有反射光啊。啊,这个观察是很正确的,以前的游戏确实能把全局光照的效果给模拟出来,但是这事也挺麻烦。

要么呢,游戏开发者在场景里额外布置一些假光源,花上大量时间把自然的光照效果人工还原出来。

再要么呢,就还是通过烘焙的方法,预先用高性能电脑把全局光照的效果算出来、记下来,然后游戏实际运行的时候再把记好的答案重抄一遍,就不用再算了。虚幻 5 的 Lumen 技术一出来,这些麻烦就都给省了,所以说它意义最大的地方还真不是在消费端,而是生产端,最主要的意义还是减少游戏开发的工作量。你再看 Nanite,也是减少工作量。实际上除了这两个最有名的新技术,虚幻 5 还有很多技术也都是围绕着减少工作量这个事。

比如 Meta Human Creator 通过捏脸来创造 3D 人物,集成了很多表情和动作进去,减少了人物建模的工作量。还有这个集成进来的 Quixel,免费提供了很多扫描好的地理、建筑、植物模型,这就减少了场景建模的工作量。除了建模,动画的工作量也减少了很多。

比如负责计算群体运动的 Niagara 系统,还有 Chaos 物理系统,再举一个人物动画的例子,虚幻 5 可以根据人物跳跃的距离自动调整跳跃的动画,这样开发者就不用再为不同的跳跃距离采集不同的跳跃动作。所有这些技术改进,都是在简化开发流程,减少游戏开发的工作量。以前需要五十个人才能做出来的东西,现在可能三十个人就能做出来,剩下二十个人的活,游戏引擎帮着干了。在了解虚幻 5 在游戏开发所起的作用后,我们可以得到一个大胆的推论:虚幻 5 是国产大型 3D 单机游戏的一次重大历史机遇。


虚幻 5 对于国内游戏产业的意义

这时候肯定有小老弟已经把手举起来了,停停林哥,一个美国公司,花钱做一个 3D 图形引擎,就为了帮中国游戏行业崛起?啥意思?国际主义献爱心?你信吗?我不信。如果是这么个因果关系,那别说你不信,我也不信。不过呢,事情却是如此,只不过原因要更复杂一些。

**Epic 游戏公司,不仅开发游戏引擎,也发行游戏。**使用虚幻引擎开发的游戏,总营收超过 100 万美元,要开始给 Epic 分成,在 Epic 游戏商城上卖的游戏,也要交一笔分成。所以从 Epic 的角度出发,它肯定是希望全球游戏生态越热越好,在它商店里的游戏卖得越火越好,所以虚幻 5 要让游戏开发的门槛尽可能降低,它是为了定向支援中国游戏产业发展吗?不可能。它是为了让全世界稀缺的好创意、好故事,尽可能多地以游戏的形式讲出来,基于虚幻引擎做出来。就在这件事上 Epic 这边肯定对全球是一视同仁,但偏偏中国的大型 3D 单机游戏受益最大。至于原因,这就和我们游戏产业的特殊情况有关。

国内的游戏开发环境是很奇怪的,大厂有钱有人有资源,但就是不做大型单机游戏。反而是一些小型独立工作室,有创意、有热情、也有好故事,但就是缺人缺资源。高校培养出来几个优秀毕业生,过两天全让大厂招过去给貂蝉设计新泳装了。

在结合国内的实际开发情况后,我们回头看这个能明显减少开发工作量的虚幻 5,它还真就成了特供中国市场的一剂良药。

这时候肯定有小老弟要提醒我了 “别搁这儿吹了林哥,前阵子限制未成年人网游那个事你不知道吗?” 啊,这事我当然知道,但是它会扩大到单机游戏吗?我不觉得。实际上我们把最近被整治的这些事捋一下,课外补习、推荐算法、流量明星、网络游戏,咱们看看这些东西啊,填鸭式冲考分的课外辅导,你喜欢啥给你推啥的推荐算法,哄着一大帮人刷数据的流量明星,天天做重复跑腿任务、偶尔利用虚荣心骗骗氪的网络游戏,捋个共同点出来,说得可能难听点,这些都是会把人变傻的事。为啥现在要限制这些,因为在今天这个时间点,青少年的创造力前所未有地重要。

我不知道小老弟小老妹能不能听懂我接下来要讲的东西,以前呢,咱们是摸着石头过河,但是摸到今天呢,浅水区摸得着的石头已经摸差不多了,往下难摸的石头、人家已经通上电不让你摸了,接下来无论是科技还是文化,前面的水都得自己趟了。像文化这块儿,黑神话悟空一出来,外国人谈的都是日本的只狼。一说三国武将,别说外国人了,连我有时候一上来想到的都是说着日语的孙尚香

这个事,你尴尬,我也尴尬,而且我相信肯定有人比咱们更尴尬,也比咱们更想改变这个现状。这时候需要的,就不仅仅是考试能拿高分的执行型人才了,而是真正能想出好点子的创造型人才。喜欢看我内容的都是高智商高知识群体,我老称呼你们年龄比较小的为小老弟小老妹,听着有点不尊重、但这都是爱称。我现在已经明显感觉脑子不如以前转得快了,也就没事时候写些内容、保持你们心情愉悦,无论是科技还是文化,包括今天聊的这个游戏,未来真正还是得靠你们。

今天就到这儿,咱们首先是讲了第五代虚幻引擎的技术特色,讲了讲它为啥能大大减少游戏开发的工作量,然后延展了一下,讲了这个新引擎给国产大型 3D 单机游戏可能带来的机会,还有这个为什么限制网游不等于限制国产单机。

后面再有时间的话,我还想再讲讲为啥游戏并不仅仅是娱乐,讲讲它对科技产业的一些意义,比如说我一个做计算机视觉的,也懂点游戏引擎,就是因为研究和工作上也会用到。其实之前关于苹果电脑游戏的内容就已经算是开了个头,后面有机会的话就再进一步唠一唠。

我是林亦,欢迎关注我,或是关注我的 B 战账号、微信公众号 “林亦 LYi”,和大家唠唠科技、聊聊生活。

知乎用户 张子陵 发表

带儿子骑行?上次看到这个还是在《禅与摩托车维修艺术》里的呢。不过那是父亲自我的救赎。

看完问题描述以后,笑了。就算你骑行大半个世界,你儿子也在床上躺着打游戏呢。是不是父亲自身染上了骑行瘾?隔着甩锅找借口吧 ?

知乎用户 法兵理卒​ 发表

全文很长,看下来就俩字 “无语”

两个偏执狂的拉锯战,父亲还有种表演型人格,同样的逃避现实,儿子用网络游戏来逃避,父亲用骑行表演来逃避。

更多的小孩的偏激是父母逼的,突然不肯理发不去上学了?编故事呢?很明显孩子已经被父母控制很久了,加上本身也很偏执,两者碰撞到一起,起因很可能是因为成绩达不到父母的要求,因为在农村小学成绩比较好,上了初中以后,这对父母就在想当然,电脑只是个引子,自身能力,和无比压迫控制的父母所要达到的目标间的差距,让这个本就也很偏执的小孩产生了厌学情绪,碰巧他父亲买的电脑成了他压力的一种宣泄方式。

后来他父母偏执而想当然地送去什么 “非法网瘾牢房牢房” 才是把他逼疯的关键,可能在出来的时候已经彻底人生观崩塌了,后来的短暂返校一方面可能是父母强迫加上牢里面的服从性教育,让他服从性的去了,后面时间推移,这种服从性的流失和人生观的彻底破裂,让他又只能反复辍学,彻底的失望让他只能在不停换肖中有片刻喘息。

高考考了三百多去了个民办学校的专科批,他这种状态无疑会被歧视的,可能闲言蜚语对他又是打击,只能辍学回家,能报三本院校的专科批,估计还是这父母报的,名字好听,学费贵不打紧,脸面重要,他们不愿意承认自己教育的失败和孩子的平凡。

辍学回家以后,他爹一个人还出去骑行两年。。。。。。真的牛逼,让全世界知道他儿子网瘾,他在就他,这明摆着典型的表演型人格加上绝不认识到自己的问题,他儿子为什么会这样,他肯定不会承认是自己的问题,问就是电脑玩的,网瘾害得,论逃避现实,这个父亲比儿子严重一百倍不止。

记者去他家里,甚至要对他儿子什么精神残疾鉴定??你这不是把他往死路上推吗?他已经很绝望了,你这么一搞,他连网瘾都嫌轻了,直接变成认证的疯子了,合着在你们父母眼里他是个疯子,他这不是更绝望????

这是一场由偏执狂表演型逃避型父母对一个内向也有偏执的小孩带来的惨剧。

知乎用户 塔伦弟弟​ 发表

我努力了十几年,孩子的情况反而越来越差

方向错了努力只能做负功,其实孩子所发生的变化最重要的原因根本就不是游戏的吸引力,而是为了向他父亲证明对方的错误,当然这位家长始终都没有真正理解到点子上,只能把原因归结于现象,也就是他用肉眼看到的孩子打游戏摆烂。

吃过午饭,等了一上午的郑立书把儿子拉上车。学校对面有个理发店,“头发这么长又不洗,同学看到不好。” 郑立书让车里的儿子去理发,郑钊没动。他伸手去拉,没拉下来。
“今天剪了头发,我就不上学!” 这是郑立书印象中郑钊第一次说不想上学。郑立书没有在意,使劲拉儿子下车,推他进了理发店。一坐到椅子上,郑钊身子一松,放弃了反抗。

这是事件的导火索,家长看到孩子头发又长又油,就给它剃了,而孩子的抵抗和反对一文不值,有没有一种给宠物狗做阉割手术的感觉?当然这不是一次偶然事件,由此可以看出孩子在家庭中得不到作为一个人的尊重。

“我们要白发人送黑发人,活得没意思。”

这位家长你猜猜你孩子活的有意思不?

理完发,郑钊对上学更加抵触。下车时,他紧紧抱住驾驶座位靠背,郑立书和车上的邻居一人拉一人扳手指,才把他拽下车。但郑钊不肯进教室,只好又被带回了家。

如果给他理了发,告诉他,说孩子啊,这个头发太长了确实不好看,让人看到了邋里邋遢的多不好。然后给孩子认个错,估计也不会演化成现在这样儿。但是呢这两位家长的做法,一个人掰手指一个人扯走,你说让孩子同学看到了他怎么做人啊?

所以今天一来像狗一样被你强迫剃了头发,二来像狗一样给你强迫送去学校,尊严已经没了,我回家还不表示一下,那真是自己都承认这贱样儿了,而一个初中生,大家可以回想一下自己上初中时的心态,这种事会承认么?

然后呢?绝食,从楼梯上被踢下来,打游戏,被送进卓尔做劳改,那还能怎么办呢?

只能摆烂了呀。

深深的无力感,就像被困在笼子里一样,最后只能以自己的生活和前途为代价来告诉他:请尊重我。

可笑的是这位家长始终没有理解这一点,他只能把孩子变化的现象作为变化的原因,即整日打游戏的原因就是染上网瘾。

这就像甲砍了乙一刀,结果乙伤口感染死了,然后甲说:“我的心在滴血,活的没意思,远离感染,远离细菌,细菌感染就是生化武器,希望大家抵制细菌。”

不过不管怎么说,这位家长倒是挺有使命感,不管他与没有认识到打游戏在这件事中的角色,他认为打游戏不对,能广而告之希望大家重视起来,说明这位家长只是… 不是很聪明,不能说他坏,他对孩子的教育的目的是对的,但除了目的以外几乎没啥对的。

其实家长对孩子的作用远远胜过老师对学生的作用。但是做家长的门槛真是比做老师低太多了。

知乎用户 老粥科普 发表

这样一个父亲…… 怎么说呢…… 他活该摊上这么一个儿子!

你甭管干什么,干之前总得问一问自己,你干这事的目的是什么,这总是应该的吧?

嗯,他的回答八成是:“我要反网瘾,反痴迷游戏!”

你反对谁痴迷游戏呢?

答案应该是:“我反对我儿子痴迷游戏,我要戒绝他的网瘾!”

你打算怎么做?

“我要出门,骑自行车,告诉全世界我反对网瘾!”

这样就能解决你儿子网瘾的问题吗?

“我没想过!”

就是这么蠢的一个男人,他在外边骑了几个月的自行车,据说是周游了 “大半个中国”,回到家之后 “发现自己失败了”。

唐吉坷德拿起长枪挑战风车,虽然输了,被全世界耻笑,但好歹他挑战的敌人就是他脑子里所想的敌人啊!你这算是啥?你反对的事跟你做的事完全不相干嘛!

明明是逃避责任,却告诉大家自己尽力了。就冲他 “周游中国” 这个华丽举动,我就根本不相信他之前 12 年真的 “尝试了各种办法” 与孩子沟通。

当个好老子它真不是件容易的事。

知乎用户 陈律师​ 发表

努力啥了,抗争啥了,是不是犯了自我满足自我感动的瘾,还林则徐转世

排除媒体标题党,哗众取宠

知乎用户 大汉孤忠董仲颖​ 发表

我就属于典型的网瘾少年,

说一些有时代感的游戏。

最初玩的叫「黄易群侠传」,又玩了一段时间各种页游。

后来玩的是「大唐豪侠」。这是真迷上了,每天下课之后第一时间就是跑到网吧上号打试炼,45 分钟打完回家,爹妈下班晚,所以一直不知道。

这个游戏后来收费了,我是饿肚子不吃饭,帮同学写作业,也要赚钱买点卡玩。实在凑不起钱就把家里的纸壳箱子塑料瓶子都拿去卖了,然后把家里卫生打扫一遍,告诉爹妈那些废品当垃圾扔了。爹妈一看卫生打扫的不错,一般也不计较这些小事。每年的压岁钱更不用提了,全都贡献给网易了,

15 块钱一张的网易点卡家里现在还有一大堆。

后来接触了虐杀原形,波斯王子和刺客信条,这就相当于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

当然,大唐豪侠也没扔下,一个蜀山号,一个天煞号一直玩到关服。

但是由于单机游戏的洗礼,已经打心眼里看不上大唐无双和武魂这些国产烧钱网游了,DNF 之类的横版游戏基本入不了法眼。也就魔兽,剑网 3 这类的勉强能玩玩。

所以根本没有养成氪金的习惯,也没有什么沉没成本。

“戒了网游” 是如何做到的呢,基本上是从毛子国做到的,毛子国网络奇差,这点就不用赘述了。在毛子国我接触了一个东西,叫 “全甲格斗”。

对,就是一帮大汉穿上铁罐头,拿着刀剑对着砍。

体验过了之后,什么骑马与砍杀,什么荣耀战魂,全都扔一边了,

能玩嫩模,谁看毛片啊!

能来真的,谁打游戏啊!

从那之后就沉迷于练习兵击,在情绪体验上,兵击完全代替了游戏。

疫情回来之后,憋在家里也没什么事干,就想着干点什么吧,于是乎就开始学素描。当然,让我学素描,无异于逼着张飞绣花,自然是学不出什么名堂,到了最后也单纯的变成了网格描画,什么光影,什么调子,啥都没练好。

这个基本上可以算是最高水平了,放到大佬眼里不算什么,但是对于我来说终于是托儿所大班毕业了,有了用图像描述物体的能力。

在这段时间里,逐步找素材的过程中我就有了一些其他想法,既然我能描出来,是不是也能做出来?

![](data:image/svg+xml;utf8,)

比如这个玩意,那我就去试试,

像不像咱不提,至少咱试了,而且有门!

这就有点一发不可收拾了。

没有直接放效果图,因为甲圈比较小,一放估计都能认出来了(捂脸)。

总之,重点就是三个问题。

第一,要脱离游戏带来的生活习惯,消费习惯。

第二,要有比游戏更 “刺激” 的东西填充游戏的位置

第三,要让孩子找到自己真正的兴趣爱好,让他去做 “有意义的事”。

我个人的经验,以上三点。

知乎用户 天地不嫌万物生 发表

你要是看过全部的消息就会发现这个男孩真的坚强且善良了,被这样的魔鬼残害到如此地步也只是有个沉迷上网的心理问题,我真的不知道怎么说了。

知乎用户 梧桐湾湾灭井蛙​ 发表

父亲患骑瘾,儿子用两年时间游走各大网络论坛来反骑行也未能拯救父亲,如何能戒除骑瘾?骑瘾的本质是什么?

“我努力了十几年,父亲的情况反而越来越差。” 儿子说。 一开始通过网络来反骑行,儿子是为了把自己从无力感中拉出来——他不知道面对着沉迷骑行很多年,至今仍在四处骑行的父亲,自己还能做些什么。 2021 年 8 月到 2022 年 4 月,儿子走遍了大半中国网络论坛,宣传骑行的危害,呼吁关闭骑行。过程中,21 岁的他曾与几位儿子一起,前往北京多个部门反映情况,递交了 400 多份受害案例。 发完帖子回到家里,儿子把自己一路上最重要的装备——鼠标——摆在一楼客厅电视柜显眼的位置上,就像一个战士对待自己的盔甲一样。但在外面的草坪里,他的父亲仍骑在车上,如 8 个月前一样。他们像是身处于两个平行世界。 到现在,儿子也不清楚父亲为什么会这样,12 年来,在尝试了各种办法无效后,他还在试图找人上门给父亲 “做工作”,希望能解开 “谜底”。如同文中心理科医生所讲,沉迷骑行的成因通常是复杂的, 一个儿子与沉迷骑行父亲的战斗:12 年,失败。

知乎用户 胡悠 发表

首先,他这个儿子已经废掉了,所以才会这样做,不存在什么丢下儿子不管——他儿子已经 26 岁了,之前不好好读书,现在又不去工作。

主要不是为了拯救儿子,而是宣传网瘾的危害,另外,如果自已的行为影响逐渐扩大,也许儿子能有所感悟。

怎么说呢,以前我觉得 “是你教育不得法害了孩子”,后来经过了一件事,想法有所改变。

就是一个妇女威胁网吧老板,她的儿子才 16 岁,蹲网吧玩游戏不理学习。最早觉得这个女人很烦,你自已教育不好,肯定懈怠了管理,现在儿子这样能怪谁,怎么能怪网络游戏。而且你说网络游戏是鸦片,那我们这些玩网游的算什么?所以眼光和口气有点古里古怪。

这个妇女有所察觉,用辩解的语气:“你们说得都对,是我不好,是我的问题,没有好好教育他,但我就是这个能力,就是这个水平,我能怎么办?我只能用这种办法”……..

说着说着,本来威胁的口气没了,人直接瘫掉,给网吧老板下跪。

至今我还记得这位母亲绝望而哀伤的眼神,那句心灵拷问至今不能忘怀:我就是这个能力,就是这个水平,我能怎么办?

所以对于这种事,最主要还是做好自已,别人家有别人家的难处,多看少说吧。

知乎用户 萧夏 发表

自我催眠下的无意识行为。

不要幻想自己是救世主,不要认为别人需要你拯救。

给自己找个大义凛然的借口,也掩盖不了混乱的内心。

执着≠正义。

先透彻的认识下自己吧。

你究竟为什么要这样做?

如果得不出答案,那么病的,很可能是你自己。

治疗别人,不如先治疗自己。

救了自己,也等于救了别人。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老一辈痛心疾首自我感动死不沟通

年轻人逃避现实拥抱虚拟无法自拔

出现问题那肯定不是自己的问题

为什么?

因为错的是世界啊

游戏跟我没关系,那就应该被消灭

知乎用户 站着也能睡 发表

1,网瘾就是精神鸦片,但大部分可以为人的神经系统带来兴奋快感的事物也都是精神鸦片。

2,人类的发展就是一场漫长的对 “精神鸦片” 的追逐。能给人类带来快感的行为都是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被自然界筛选出来的。吃饱,睡足,搞颜色都是对精神快感的追逐。

3,所以说无论是打电脑游戏还是沉迷宣传网络游戏危害本质上都是对精神快感的追求。不亏是父子俩,搞出来的事都是类似的。

4,既然追逐精神快感是刻在 dna 里的,为什么社会通常会对一些沉迷行为赋予低评价和低价值呢(比如沉迷遛鸟,赌博,网络,吸毒)?应为目前咱们还不能上传意识,大多数精神快乐都要建立在一个健康的身体上。这些沉迷行为会影响精神和身体健康,破坏我们之后更好的享乐的根基。

可以说这些沉迷都是低级的沉迷。要是遇到正真高级的沉迷,社会是会给予极高的评价的,比如说沉迷学习,沉迷科研,沉迷为人民服务。

5,对年轻人来说最不解的估计是明明都是低级的沉迷(例如沉迷网络和沉迷麻将),为什么主流社会对沉迷网络的评价更低?这是因为沉迷网络的更多的是年轻人,年轻人在主流社会的话语权更小,另一方面社会对年轻人的期待也更高。

这个家庭里最可怜的其实就是家里的母亲。父子俩都沉迷自己的精神世界去了,现实生活的重担都在母亲肩膀上了,父子俩享乐的现实经济来源都是家里的母亲,比资本家剥削工人还狠毒。

知乎用户 知乎用户 KMQRj4 发表

父亲患骑瘾,两年不工作,家中揭不开锅。儿子在家中守望两年也未能拯救父亲。

如何能戒除骑瘾,骑瘾本质是什么。

知乎用户 瞄一眼 发表

父亲用实际行动告诉全国人自己的儿子为什么会患网瘾。

知乎用户 一块点​ 发表

额,真是亲父子,都不用鉴定,都有种轴劲。你骑行能不能带上儿子,自己骑着挺来劲呗,感动自己啊,还是乐在其中?本来让你干预,结果你放纵上了。儿子生病,你吃药,还怪药没疗效。

网瘾是能解的,你要是骑行带着孩子,走走看看,远离网络,说不定真有效。

知乎用户 奇异的和弦 发表

有其父必有其子, 太极端太固执。都不是解决问题的方法!

不懂休息放松就不懂工作, 教员说的! 真正聪明的孩子基本上都会喜欢游戏,游戏这个东西只能疏不能堵。越堵越没用,孩子与大人都是人,是人都不可能老是一本正经的学习工作。这样人会疯的。不要说小孩子,好多成年人玩个抖音几个小时都不休息一下的。自己都做不到还要求自己的小孩? 真是可笑至极!所以说,只能合理安排学习与游戏放松的时间,才能更好的解决问题。该学习的时候就学习该玩的时候就玩。与孩子约定玩只能玩一个小时就必须停止。这样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 学习好的男孩子基本上都会喜欢游戏,这个是天性。还有一点孩子需要家长多陪伴,不要说什么没有时间,你玩抖音的时候难道是在工作吗?天气好带孩子多走走,多看看,打打球、游泳等等。转移他对游戏的注意力,自然而然就不会那么沉迷游戏了。

知乎用户 欢欢喜喜过大年​ 发表

网瘾的本质是对现实生活的失望而导致的逃避现实。它也不是什么现代才有的事情,在没有网络的年代,照样有人沉迷于酒精鸦片上青楼,沉迷于斗鸡斗狗斗蟋蟀,沉迷于麻将扑克斗地主。认为网瘾是网络游戏造成的,就跟几十年前那些反对任天堂游戏机,砸街上的游戏厅,甚至砸家里头电视的家长是一样的,属于典型的逃避责任。

毕竟对于孩子来说,逃避现实,约等于逃避家庭,即约等于逃避家长。他们实质上的就是被家长逼进网络世界的,甚至你得感谢网络世界拯救了他们,毕竟如果他们无处可逃,最极端的结果就是用结束生命来逃离这个世界。

至于这位家长做了什么才导致他的孩子患上网瘾,问题描述里并没有答案,这是那个孩子才知道的事情。就我在各种心理学书籍上看到的案例来说,甚至很可能是在家长看来很小的事情,就会造成这种后果。

比如说某个案例,本来是个挺优秀的学生,但是他母亲有个习惯,不管他做的多好,都能挑出刺来好让他继续努力,比如说考了 98 分班级第一,一样会斥责他没有拿到 100。后来这个孩子开始玩网络游戏,由于天赋不错在游戏里成了 “大神”,受到无数吹捧,从此就沉迷了下去。

我这么描述这个案例的话,大约读的人就都能明白问题出在哪里了。但是从现实中这个家长的角度来看,她就是会觉得自己什么都没有做错的,不过是让孩子保持谦虚继续努力而已,其他时候家里都是和和气气,物质水平也保障得很好,为什么孩子就能不开心到要去沉迷游戏呢?

这就说到了本质问题。很多家长,是不太在乎孩子的情绪问题的,甚至由于某种传统思维,他们会觉得想要成功就必须 “不开心”,所谓“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么。然而问题就在于,所谓的吃苦必然等于 “不开心” 吗?是一个心情愉快情绪积极的孩子更容易成功,还是一个满腹怨愤很不开心的孩子更容易成功?或者不如说,为什么孩子一定要成功呢?只是成为一个开心的孩子,还不足够吗?还是说他 / 她必须成为一个 “让父母开心的孩子” 才行?

总之,在父母的漠视之下,当孩子的情绪问题累积达到某种界限,他 / 她就会罹患心理疾病。像问题描述里这种已经失去正常社会功能的,拉去心理科测一测九成九都能测出点啥。

而就像这个问题下很多答案所说的,要解决孩子的网瘾问题,到底还是要落在孩子身上,然而这个父亲却像是脑子出了什么问题一样,选了完全不可能解决问题的一条路。所以这个父亲自己,就是个正常人了吗?就他的这些个举动,偏执倾向还不明显吗?有这种倾向的家长,养出心理不是很健康的孩子,很意外吗?

我要是说,这父子俩都应该去看看精神科,倒好像是在骂人一样,然而这实际上这大概才是最可能解决问题的方法。然而这种父母,会愿意承认自己的失败,带孩子去看心理科吗?

甚至你看这问题下的回答,都没几个觉得心理治疗才是解决问题的可用方式的,倒仿佛在这儿骂这个父亲几句,他就能 “迷途知返” 似的。就没想过,说不定这位父亲也病了,且病得比孩子还严重。

知乎用户 知乎精英 发表

指导瘾,独醒瘾,骑瘾,爹瘾

知乎用户 文风来 发表

看完整个事情介绍,文中的爸爸确实看起来是辛苦的。但在网瘾这件事上,不得不承认很多家长也有问题,并且根本分不清网络游戏成瘾是因还是果。

如果说,玩网络游戏是对现实问题的一种逃避,那么郑立书的一场看似与网络游戏 “假想敌” 的战斗,实际上是对亲子关系问题的逃避。

郑钊在文中也反应过他自己对父亲的行为是很理解的,例如对父亲的不切实际的要求,对玩游戏的干预等。正是由于这种与父亲的隔阂以及青春期的叛逆,导致在网络游戏世界中才能找回自己,找到快乐。

在父亲的印象里,幻想着郑钊是一个能考上清华北大的好孩子

父亲从别人口中对孩子的 “赞美” 中,得知自己孩子是有能力考上清华北大的孩子。但实际上孩子本身在学校就排名不靠前,这种对孩子成绩的幻想让自己对孩子有很多过高且不切实际的期望。这种不理解本质上也进一步降低了亲子关系质量。如果我是一个普通孩子,我就会想“我只能考个三四百分,考啥清华北大啊,超常发挥也是扯犊子啊。”

父亲将对孩子现状的不满转移到网络游戏身上,并进行抨击

在这块,不止是郑立书,很多家长和长辈都认为网络游戏是该死的,对网络游戏进行整顿真是大块人心。因为他们认为 “网络游戏就是精神鸦片”,“太多聪明孩子,沉迷游戏之后变得抑郁” 等等。大家每次看到这种类似事件时都有一群人在评论区对网络游戏“打喊打杀”,这次也一样。

青少年玩网络游戏更多是结果,而不是原因

就拿文中孩子也可能被诊断的 “忧郁” 来说,沉迷网络游戏确实和抑郁症状高度相关(Ostinelli et al., 2020)。但是因为玩网络游戏导致抑郁,还是因为抑郁了所以想要玩网络游戏呢?至少从目前的研究,大部分还是佐证后者的因果关系,玩网络游戏只是青少年的抑郁的结果(Liu et al., 2021)。

回到这个事情上,父亲郑立书和孩子的亲子关系本身就很差,孩子都愿意和母亲说话不愿意和父亲说话就看得出来。这种亲子关系其实就是导致孩子网瘾很关键的因素,而父亲并没有认识到这一点,反而一厢情愿地认为是网络游戏害了孩子,从来不会反观自己对待孩子的方式,也没有真的从孩子的角度与郑钊进行沟通。

其实到文中介绍的末尾,已经出现了一些转机。因为父母对孩子的预期已经降低了很多,对孩子一些配合的行为会感到很欣喜和鼓励。结尾 “但他就是不理我”,说明父亲对孩子的观念还是很固执,真是一家子的性格。孩子都已经做出愿意沟通和配合的行为,其实这种时机正是可以拉进亲子关系的好时候。

自己亲戚的一个孩子也是像文中郑钊一样内向,喜欢下棋。后面也是亲戚找上门来问我孩子老师玩王者荣耀,不知道该怎么办,感觉像 “变了一个人”。后续在和父母以及孩子的沟通就发现,其实那个亲戚孩子是因为父母对他缺少了关注,并且总是对他严加管教,自己有了逆反心理。希望通过打游戏来排解这种苦闷,来逃避这种恶劣的家庭关系。亲戚父母本身在家就会吵架,并且有了二胎之后,对大儿子的关注就少了很多。每次上下学都是父亲来接送,没有让他有和同龄人多交流接触的时间。我当时就说之后就不要送了,多让他和朋友接触一下,一起出去玩都没问题。我甚至为了拉进距离也在王者和他玩。

但父母不会这样做,因为他们本身就抵触网络游戏,对网络游戏认知就有偏差。你说除了网络游戏,其实青少年也可以沉迷短视频等。为什么家长不对短视频进行讨伐,正是因为他们自己也在看抖音快手。这个时候父母本身也知道自己看抖音快手的原因,但对青少年玩网络游戏的原因却又费解,以致需要通过骑行的这种 “自我感动” 的方式来反网络游戏。

确实是可怜天下父母心,但同时也可怜天下孩子心。换位思考,海阔天空。

知乎用户 蒲公英​ 发表

我也以为是父亲带着儿子一起骑行的。如果父亲能说动儿子和爸爸一起骑行,不是反网络游戏,而是一起骑行看看祖国的大好河山。孩子大概率是能改变的。

网瘾很严重,说明孩子不知道自己能干什么,没有成就感。在学校可能被老师说,同学嘲笑,在家里父母也督促学习。自己又学不好干脆玩游戏。游戏基本是闯关形式,闯不过可以再来,赢了会有成就感。

这位父亲如果想拯救孩子,可以让孩子在家里做做家务,带孩子去骑行,转移孩子的注意力,拼拼乐高等,实在不行可以找心理咨询师或者心理医生来看看。一定会有办法的,这位父亲得多有耐心和方法。单独去外面宣传是不行的,儿子会觉得这是父亲自己想做的事情与我无关。

知乎用户 勃勃生机万物井發 发表

我当时还想:这什么游戏啊这么有意思,和你爸爸骑了半个中国都没有戒掉

点开之后:??????

你觉得网游不好,那你和你儿子说啊!

你骑出去和别人说有个嘚儿的用?

其实从这个父亲的行为就可以看出绝大多数家长的教育观念的失败。

失败在三点

1:强行定义而非理顺逻辑

2:归因外界而非内自省也

3:道德绑架而非实事求是

你可以发现这位家长的宣传语是:网络游戏是精神鸦片,这种句式在中国的教育中实在是太常见了

你应该做好孩子而不是坏孩子

你应该好好学习

你不可以早恋

没有任何一个家长愿意去解释原因,将孩子作为自己的傀儡,妄想着给他们打上永远顺从的思想钢印

事实是这样么?

显然并不是,因为对于这个孩子而言生活实在是太痛苦,所以才在游戏中暂时逃避

所以这是第一点,父亲并不愿意去找到底是什么原因

第二点就是大多数家长缺失一种反省的态度,永远不会去思考是否是自己所能提供的教育与环境条件达不到自己对孩子的要求

第三点是父亲这种迷惑的方式,内核逻辑我翻译一下

我为了反电子游戏我都骑出去大半个中国了,累死你老爹了,你怎么还不听我的呀,怎么这么不孝呢?

不觉得可笑么?

如果你觉得我沉迷电子游戏不好,你可以想办法给我找个出路,或者身体力行的带我改变生活方式,而你却选择出去喊口号。

网瘾的本质是生活过于无趣,才不得不借由网络来逃避,这在个体层面而言确实可以说是因为个人能力不足,但就像日本这样的御宅文化的盛行,是否考虑为社会的某些方面缺失,使得年轻人找不到心理上的舒适感,社会阶层固化,根本没有什么努力的空间,这些都是需要考虑的。

就好像你说一个孩子没考上高中确实是他不认真学习,但是群体层面 55 分流和这个不是一个概念,而是意味着不论这群孩子多么发奋,最终都有一半要落入这个归宿,这个时候你还要去用 “不好好学习” 来打击这个群体,就属实是抽刀向更弱者了。

知乎用户 宋小狮​​ 发表

……

如何拯救两年时间不做事,患骑行瘾骑行大半个中国的父亲?

离大谱!

知乎用户 蛍之光 发表

如父如子,两个人都有病,都需要治病啊。

知乎用户 呵呵呵呵呵 发表

全国断网他也会有游戏瘾,全国禁止游戏他会有小说瘾、电视瘾,还可能有毒瘾。

全禁了就会躺在床上,变成几千年来为人熟知的 “懒汉”。

他如果学习上遇到困难,爸爸就拿起书,和他一起看。

他如果遇到生活中的困难,爸爸就站出来,和他并肩作战。

如果走上社会不适应,爸爸把自己的经验告诉他。

如果任何一个地方呆不下去,允许他逃跑,允许他放弃。不但允许,还可以支持。

能做到这些,我不信他会一直上网不说话。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我看过完整采访。

本质是父子矛盾。儿子初中玩了游戏辍学了。他的应对基本是硬碰硬,断电,没收手机,关于动手只看到踹下楼梯一个描述。送去戒网瘾学校。 孩子断断续续上了大学了。

期间去了戒网瘾学校。回来就乖一点。也只是被网瘾学校的棍棒打乖的。(这是孩子自己写信承认的)对他父母的态度就是不搭理。什么都不搭理。沟通靠摇头点头。

可能他爹觉得对儿子使劲不管用了。转头向社会使劲。他的骑行目的是为了上访。收集了四百多个网瘾少年家庭的案例。让有关部门关闭游戏。

知乎用户 Yamasaki 发表

看了新闻,我只能说这位父亲是纯纯的傻 *,很多亲子矛盾点不是游戏,而是是否与你的子女有沟通,有没有真心面对面交流推心置腹,我敢说这位父亲绝对没有,看标题以为是他带着儿子骑行,结果仔细一看原来是自己一个人跑出去骑行…… 把儿子撇在家,到头来还问为什么儿子没有变好?无异于迷惑行为大赏,你踏马倒是用骑行的劲头对自己儿子沟通啊?自己的问题导致的儿子成为这样而不是游戏,可能他到死都无法明白。

知乎用户 一把伞南星 发表

问:一个人出去骑车,为什么另一个人还要沉迷网游?

答:啊?

这位爸爸是不是在孩子小的时候就跑出去骑车,一骑就好长时间不回来,导致孩子无人陪伴,只能沉迷网游消解孤独,在虚拟的世界弥补现实中情感的缺失?

这爸爸一回来,看见儿子不好好写作业,一气之下去骑车了?骑车回来发现儿子开始玩游戏,于是又苦口婆心的去骑车了?回来发现儿子儿子沉迷游戏,所以又骑车去了……

这是思路清奇,难以理解。

捎带手的,也奉劝有些家长,你们孩子的问题不在外部环境如何,而在孩子自己,孩子为何如此,在于家长的教育。不要孩子一有什么问题就怪天怪地,把责任都推出去。

那些在孩子小的时候不耐烦陪伴孩子的父母,孩子一想找他们玩就把手机丢给孩子的父母,真的别怪孩子长大后不愿意理你们,因为陪伴他长大的不是你们,是手机。

知乎用户 毛宁​​ 发表

病人病了,医生自己吃药。这爹应该去精神病院认真检查一下。

知乎用户 猫头等 99 人​ 发表

这个父亲这么的优秀智商简直出乎意料

知乎用户 她的糖​ 发表

为什么爱玩游戏?因为在游戏中能获得快感和成就感。

近些年,不少卷王熬夜肝学习,在卷成绩刷题的过程中,亦享受着快感与成就感,但伤身体且容易焦虑,陷入唯分数论的泥潭,最终导致猝死的事情也屡见不鲜。难道我们就要因噎废食不学习了吗?那么如何戒掉学瘾

有罪的不是游戏本身,而是放纵的欲望。

此外,电子竞技已被纳入亚运会,奥运会赛事,被人误解的电竞游戏理应被正名。

愿大家少一点刻板印象,多一点理性思维。

年轻人不仅仅要学好书本上的专业知识,更要学会自律,学会节制,学会适可而止,这些终身受益。

至于如何戒掉网瘾,没什么经验,或许杨永信医生比我更有发言权。

知乎用户 你好吗 发表

儿子爱上网,父亲爱旅游,苦了娃他妈!

儿子是网上任我行,父亲是说走就走的旅行!娃她妈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

我好奇一点,当父亲的为啥只骑行了大半个中国?我代表那小半个中国问问,咋的?不喜欢我们这小半个吗?

坚持骑行完这小半个中国,说不定你儿子的网瘾就戒了!

真是坑爹的娃,扯蛋的爹,娃妈太累歇一歇!

知乎用户 傻菜 发表

“这菜太咸了,所以加勺辣椒油吧。” 儿子患网瘾,爸爸跑去骑行能治网瘾?离大谱了!

知乎用户 海底阳光 发表

最难改变的就是人吧,太难了。

好多人嘲讽父亲自己去骑行,我想这位父亲肯定也尝试过带儿子一起去骑行,可是儿子和他隔阂太深了,这种劝说很大概率是失败。沉迷在游戏中的人,可能饭都不吃觉都不睡,叫他去旅游骑自行车,现实么?

即使父亲一直在他身边守着他,他乐意么???这种压抑的气氛对谁都没好处吧。那些守着孩子戒网瘾的父母哪个不心力憔悴,摔电脑砸手机??

父亲去远方骑行,无形中也消减了家庭的火药味,给亲情制造了缓和的机会。

我觉的他也是在完成一个自救,磨砺自己的身体,去和同病相怜的家长交流,去见识一下世界。

“不要想着改变别人,先改变自己”。我想两年的骑行一定为父亲带来了改变,不是那种翻盘的 100%,也许只是 5%,或是 1%。父子关系由两个人构建,不要想着改变别人,先改变自己才是最好的吧?1% 的改变对人的一生来说会有多大变化呢?

“骑行前是绝望,现在也是绝望,但现在是绝望中寻找希望,还是要寻找希望。” 郑立书说。——我想他可能一辈子无法放下这个执念,但随着时间的流逝,他至少能通过骑行转移心理的压力和注意力。

我想很多人压根没看完原文吧,在原文的最后我看到他们的生活发生了一点的变化:儿子乐意和父亲一起去城区住、儿子愿意帮忙父亲连网络。

也许是微不足道的进步,我却感受到了一丝温暖的情感。

文章的最后:这几天,郑立书修好了这辆自行车,他希望郑钊能跟着自己一起去骑行,或是自己骑着它出去走走。

“但他就是不理我。” 郑立书说。

也许父亲不得不接受这种尴尬的父子关系,在接受中他又无法接受。这就是生活吧?活在其中,又有什么办法呢?

最后我将心比心的问广大网友:

如果你的父母、你的妻子、丈夫沉迷网络、孤僻逃避,你们能容忍多久???

再假如你已经 26 岁了,你沉迷游戏,你希望你的父亲为你做些什么???

可能大多数人的第一反应是:我已经成年了…..

追求独立无法逃避的责任,这都人生成长的必修课吧…..


回到题目 ><

如何能戒除网瘾?——找到更爱的一件事情。无法保证你不再沉迷网络,但至少有 50% 亦可能是 5% 的精力被分出去了。

网瘾的本质是什么?——分泌多巴胺的同时忍受着大脑里人类价值的体系对你的批判。

知乎用户 西马白风 发表

看完让我想起了我父亲。小时候总是强制我接受他的命令和负面情绪,每天回家都是语言冷暴力,所幸我终于走了出来。

建议他尽快脱离这个负面环境,换个城市过自己的生活,26 岁了完全可以自立。生活还是挺美好的,外面的世界没有想象中那么难!

知乎用户 antoine 发表

这个父亲是不是忘记把儿子带上了

知乎用户 天气晴和四月中​ 发表

这个当爹的,其实只是想自己出去骑行旅游吧?

知乎用户 浮生如如​ 发表

成瘾症的原因是复杂的,是不是成瘾症并不取决于事情本身的性质,在于行为及其后果与当事人之间的反应。

但是现在一些人总是习惯于先对某类事情进行对错、好坏的定性,然后再判断这种成瘾症是否是可以接受的,或者判断这是否是一种成瘾症。

只是从报道当中来看,这位父亲又何尝不是一种 “成瘾”,而且见之于行动上足够癫狂和非理性。他的行动反映出他对他的儿子很苦恼,但是他一直是在同自己的苦恼去斗争,而不是在去试图理解和帮助他儿子解决问题。

知乎用户 毛毛 发表

这位父亲很明显不懂得孩子需要的是什么,只是为了满足自己的表现欲罢了。

你热爱骑行关你儿子 p 事,打着为儿子好的旗号,做着自己喜欢的事,不只在教育上偷懒,这根本就是南辕北辙。

网瘾的本质就是在现实里被关注程度不够,才会把自己的一腔热血寄托在游戏世界去体验快乐,团结,和即时性的成就感。

如何戒除网瘾?其实就是让孩子在现实生活里找到能让自己每天有及时反馈的玩法和关注度的事情。

比如这个父亲自己骑行,还不如一开始就带着孩子每天骑半小时车,并且一直夸他比昨天进步太多,有哪些地方做得怎样会让自己更容易一些,速度会提升,屁股不被磨。

与其说这个是网瘾,不如说是父亲和孩子的矛盾的另一种表现形式。

知乎用户 石头 发表

自己出去玩了两年,还打着冠冕堂皇的借口

知乎用户 错叔​ 发表

儿子患网瘾,老子患自行车瘾,这可好,父子俩各玩各的。

知乎用户 家有大臭猫 发表

真的太离谱了吧?

自己的父亲为了去外面宣传反网瘾,独自骑行大半个中国。

作为儿子,居然无动于衷?

还我行我素继续玩游戏?

对此我只想说!

什么游戏这么好玩?推荐一下呗?

知乎用户 法斗 kiwi 一家十口 发表

我觉得与其话两年时间骑行宣传. 倒不如多花时间教育儿子~

知乎用户 嘟嘟囔囔 发表

有句话叫:孩子有病,父母吃药。

家庭教育问题,不能一味地去责怪孩子如何不好,关键是如果父母的养育方式偏了,再怎么从孩子身上找原因也是枉然。孩子沉迷游戏,多半是逃避,为什么要逃避?逃避什么?遗憾的是许多游戏成瘾的孩子,都是在逃避有问题的家庭。或冷战离异的父母、或粗暴严厉的管教、或冷漠的家庭氛围、或超出孩子承受能力的期待。

北美高材生张一得留给父亲的那句话,不知震撼多少人的心:

“爸爸,你替我活着,我就不用活了。”

有时候父母呈现的 “爱”,只为了感动他们自己。有的父母,看似为孩子无私奉献一生,但实际上根本看不见孩子,而只看得到自己的需要,而且无法意识到,问题出在自身。

有人家的孩子玩游戏赢得世界冠军,为国争光

有人家的孩子玩游戏成为废柴

是游戏不好吗?

需要再来一次虎门销烟,就天下太平了吗?

知乎用户 如果 发表

两年半干点别的不好吗,我头条刷完刷知乎,从来不知道你骑行这事

知乎用户 狗 王 发表

我觉得这对父子都应该去看看心理医生,都有病得治!

知乎用户 I’s 发表

我也以为是带着孩子一起骑行……

细看结果是自己跑路了,天

家长自我陶醉不可取

知乎用户 无逾 发表

难崩

儿子有网瘾,做父亲的居然跑出去逛两年,儿子怎么想?好耶,继续嗨

其实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的一个大问题早已在初中政治课本提到了,也提供了不少建议

代沟,像一道天堑把孩子和父母隔在两个世界,处在同一屋檐下,相互之间却如同陌生人。很多家长总是把自己教育的失败推给学校和一切能娱乐的东西,从来就没想过自己的小孩为什么会变成这样,这个家庭是否出了什么问题。大多数都是觉得自己努力挣钱,孩子就可以努力学习成绩优秀是天经地义的事情。老子在外面累死累活,你™不好好读书,一天到晚敲游戏,真的是无药可救,游戏开发组者也是丧尽天良,怎么会制造出如此邪恶的玩意

孩子的个性被打压,需求被无视,尊严被践踏,现实世界中怎么做都感受不到快乐,那么他只能去拥抱虚拟世界寻求安慰了。这个时候不管你是严厉呵责甚至棍棒相加,还是苦口婆心地诉说养家的不易,都已经没意义了,因为他在虚拟世界里不会痛苦,回到现实就是无尽的折磨

解开心扉并不难,首先就要降下自己的格位,不要把孩子当成下级,试着和他交朋友,努力让他认可你这个朋友,剩下的就交给时间和耐心了。说白了最重要的是要多花点时间陪陪孩子家人,而不是跑去唱戏给路人听,外面吆喝赚得多么精彩,回到家终究是一滩死水

家庭的悲剧往往来源于几个陌生人挤在了一个名为 “家” 的房子里

知乎用户 智者不入爱河 发表

问题的根本不是出在游戏,而是在家庭教育,玩游戏的本质是:玩游戏能获得同龄人的认同,如果从小多陪伴孩子,和孩子多交流,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让孩子在生活中获取更多的鼓励 让孩子在兴趣爱上,能够获得更高的认同感,游戏就不会成为孩子实现自我价值的工具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父亲沉迷骑行,儿子打网络游戏也未能拯救父亲

知乎用户 功败垂成 发表

我能说活该吗?

明明是这个父亲自己有个骑行大半个中国的执念和梦想,找了个由头拖上儿子的名义结果起到反效果。

你细品:

郑立书把自己一路上最重要的装备——头盔——摆在一楼客厅电视柜显眼的位置上,就像一个战士对待自己的盔甲一样。

如果你一定要让我距离类比,我能想到的就是:

一男子为了女友戒除买包瘾,送其一台 PS5,希望可以转移注意力。

知乎用户 叶浩 发表

老祖宗的智慧果然是无穷的。送你个成语: 缘木求鱼。

知乎用户 mmmmmm 发表

这爹可以说是很聪明了,看着儿子在家打游戏闹心,直接打着 “反网瘾” 旗号出去骑行,看不到儿子眼不见为净,还能落个 “为儿子付出” 的好名声。

知乎用户 高大早 发表

网瘾的本质是无能、无知又极度渴望控制权的父母。

知乎用户 彭小兢 发表

看到这个标题,我最初也是以为这位父亲为了给儿子断网瘾带着儿子去骑行,心里暗暗称赞,“这个主意好!”。还觉得很诧异,骑行了两年怎么还没戒除…… 然后认真看了才明白,居然是父亲自己去骑行喊口号,妄图用意念给儿子戒除网瘾…… 哈哈哈哈哈,开什么玩笑?这两年孩子不是玩得更嗨?

知乎用户 紫风无梦​ 发表

我怀疑这个一个阴谋!

当爹的,想出去浪,苦无找不到理由,灵机一动,让儿子装作沉迷游戏,配合自己!

为儿子戒网瘾,拯救儿子,这借口多么伟大啊!

如果父母真的关心孩子,孩子根本没机会沉迷游戏!

把骑行的时间拿来陪孩子学习、运动,孩子哪有时间玩游戏?

孩子的手机不是天上掉下来的,都是父母给的,给孩子手机的目的,是换取安静!

自己把孩子推给了游戏,又怨游戏勾引了孩子,实在是荒谬!

知乎用户 泡泡龙吐泡泡 发表

头痛跑去医别人的脚。

知乎用户 xiaoyin 发表

一份愚蠢而沉重如山的爱。

如果把这个愚蠢的父亲付出的爱去掉,这份爱就只剩下偏执。

知乎用户 太一 发表

网瘾的本质就是可以爽

儿子玩的菜

你就跟他考试不好一样骂他罚他

ps: 血泪教训啊,我老婆不跟我玩双人成行了。

知乎用户 517 在喝茶 发表

对这种儿子,只能送精神病医院。自己感动自己没用。

知乎用户 clark 吕 发表

啥网游那么入迷,推荐一下呀

知乎用户 罗西南迪 发表

仅仅只是看描述

就觉得这个父亲病得不轻

建议这个父亲搞个心理咨询

这父亲不犯病,孩子基本慢慢也会好的

知乎用户 傻萌新​ 发表

家里的田没长出谷子,我发现田里有小鸟在飞,于是我骑车出去到处宣扬小鸟的危害,说小鸟会偷吃粮食,对种地危害很大。两年时间,走遍了大半个中国,回家发现家里的地竟然还是没自己听话长出来谷子,甚至地都荒了,于是我把我骑的车摆在了田里,想着这样肯定就可以丰收了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说明了什么?

说明

一个单纯喜欢玩网游

一个单纯喜欢骑行。

知乎用户 靠谱张律师​ 发表

这个案例告诉我们,互动很重要。

本案例就是缺乏互动。

原本以为是父亲带着儿子一起去骑行,结果不是。

父亲和儿子之间根本没有互动。

如果拉着儿子一起去骑行,一起互动,结局会不会好一点呢?

父母教育孩子,不能只是说教,和孩子交朋友,进行互动,更能获得好感!

知乎用户 禾染 发表

这游戏也太坏了吧,堪比碰倒婴儿的桌子,游戏坏,打它。

这种情况下不好怪理发师吧;

不好怪老师同学和发小吧;

" 杨永信 " 也是可以被理解的;

吊兰能有什么错,小说没有说服力,就只能是 “游戏” 啦。

至于这父亲,也太伟大了吧,上次见到这么伟大的父亲还是十年前。同桌考进重本,办谢师宴,他父亲喝高了,声情并茂地说:我抽烟、喝酒、赌博、不顾家…… 做这一切,不都是为了给他一个完美的反面教材吗?不然能有今天的他吗?

瞧吧,十年一遇的伟大父亲,有多么相似的奉献精神啊。我旅游、骑行、标榜 “林则徐转世”,可不是为了散心、逃避、满足表演欲,往小了说是为了儿子,往大了说可是为了祖国青年呐。

除了奉献精神,这父亲的伟大,还在于信任与理解。虽然他不相信自己的儿子,但他相信烧香拜佛呐;虽然他没法理解自己的儿子,但他可以理解戒网瘾学校。

最难能可贵的是这父亲还有十分坚定的信念。且不说他骑行两年的坚持,想想父亲换过学校,换过房子,但没换过自己的行事作风;抵制游戏,怀疑国家机制,也不怀疑自己有问题。可不吗?毕竟游戏多坏,夺走了自己的虚拟世界,给了儿子。

知乎用户 帝林 发表

明明有那么多社会热点问题,我不明白这么个钓鱼问题何德何能热榜第二还 4000 万热度。。。。

知乎用户 是核物不是核武 发表

十二年,十二年对于一个孩子性格和习惯的形成多么重要,他作为一个父亲十二年跑到外面去骑行。自己不进行家庭教育丢孩子一个人在家玩,到头来抱怨是网络游戏的问题?

我身边的大学生,特别是男生,几乎没有人不玩游戏,可是影响他们优秀吗?游戏只是新时代的娱乐方式而已,就相当于你们小时候的滚铁环和现在的麻将机,嗯还有他的骑行瘾。

孩子变成这样完全是赖你,别往游戏上推!

知乎用户 晚晴空​ 发表

别人不知道,说一下我自己吧

沉迷打三国杀和剑网三是大学四年,没日没夜地打,我现在身体不好是因为吃的少,但是那时候不吃,纯属是为了打游戏不吃。到了饭点都是一拖再拖,要么输了,心里烦不吃,要么一直在赢不愿下楼买饭。得了浅表性胃炎,冬天还因为久坐不动脚趾冻伤,再就是肩肌劳损,右边胳膊疼得不行也不停下来,后来去盲人按摩,师傅都奇怪,我又不是做苦力的,还能弄出肩肌劳损?

我其实一直内心里都知道,打游戏只是一种发泄方式,过度打游戏是不健康的,但我停不下来。那时候 18 岁上大一,到大四 22 岁,就是每天在寝室打游戏,开机的时候一阵狂欢,等到关机都是十几个小时之后,每天觉得连睡觉都是多余的。

一句话总结,就是疯了。打游戏到 2-3 点是常事,有一次在家打游戏,被我妈发现,烦躁之下跟她打了一架。

问题在哪呢?家庭教育很成问题,有一点儿小事都无限放大,从小都得不到理解和关爱,有的就没完没了地训斥,在初高中被校园霸凌,还不断贬低我羞辱我,我只能投身游戏的大海,获取一点儿廉价的安慰与快感。在我打游戏最沉迷的期间,他们的训斥和贬低是最严重的,明明这个时候是我最需要帮助和关心的时候,后来有幸被一个朋友拯救出来,其实他做的事也没多大了不起,就是鼓励我去接触外界,告诉我,其实我很不错。

后来他回去他家乡了,他走后,我自己去报班学日语,那是很平淡的一天,当时我住在我姐姐家,每天跟姐夫抢电脑,抢了四年,第一天上了日语课回来,没有去开机,等姐夫回来之后连他都震惊了。

从那开始,游戏有时候会上,但是已经在一日之间失去了生活重心的地位,变成了可有可无的消遣。这两年已经属于任何游戏都不打的地步了。

想当初还是自我价值感出了问题,从父母身上汲取不到任何的安慰和鼓励, 只有游戏给了那么一星半点的存在感。

我不想和朋友一起出去玩?谈笑风生?

“你人际交往能力很差,这么多年一个朋友都没有”

“你真没用,你除了打游戏你一分钱的事都不做”

“你连背都直不起来,走出去丢人”

“我没有那么多钱给你出去玩,别人都是自己挣钱做兼职,你连个面都不会煮”

“你上个这种学校还有挂科的?”

“你那个学校都是不学无术的学生吧…… 唉,越差的学校越是这种同学,怪你自己不好好读书”

“你怎么连学个开车都不能一次过?”

在父母那里处处碰壁,感受一下这个家庭氛围。

其实,很多沉迷在游戏里的孩子,内心都在求救,他们在现实里遇到很大的挫败,周围人不仅不能及时伸出援手,还不断贬低羞辱,他们还能去哪里?除了游戏还有多少安慰之处?

知乎用户 红烧鸡大腿 发表

父亲沉迷户外骑行,儿子用两年时间宅家上网打游戏也未能获得父亲关注,如何能让父亲回家?不顾家的本质是什么?

知乎用户 墨研 发表

网瘾的本质是现实太无聊。

如何戒除网瘾?那就得找替代品,比如学门手艺,像手工耿那样。

知乎用户 泱央 发表

孩子玩了两年游戏,也未能拯救骑行上瘾的父亲,如何能戒除骑行瘾?骑行上瘾的本质是什么?

知乎用户 一心 发表

父亲患骑车上瘾,儿子用十二年时间打游戏来反骑车也未能拯救父亲,如何能戒除骑瘾?骑瘾的本质是什么?

知乎用户 谢妖 发表

你把生的菜放在冰箱里 是不会熟的

知乎用户 Paco 发表

都各自活在自我的世界,谁也别拯救谁了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有些人就是擅长从外界找问题

如果对等一下做法,等这人七八十岁没有行动力,他儿子把他被父亲精神虐待的童年跟媒体哭诉广而告之,把媒体的报道当成军功章贴在家里最显眼的墙上,然后每天开着大喇叭在马路上巡回宣传他父亲的事迹,每天叫上同辈的亲戚在家里轮流参观他父亲,再去 zf 部门那边提交父母要考试才能上岗,不知道这位所谓的 “父亲” 是个什么态度

以爱之名行伤害之实,践踏家人的尊严标榜自己的 “高尚”

知乎用户 传奇的侠客​ 发表

大叔,你搞错了吧

大叔,你搞错了吧,人家都是病人生病了要治病,你这是想凭己之力把这个疾病除名啊!

大叔,你搞错了吧,人家都是游戏上瘾了收设备,你这是想凭己之力把设备公司除掉啊!

大叔,你搞错了吧,人家都是游戏上瘾了卸游戏,你这是想凭己之力把游戏公司废掉啊!

大叔,你搞错了吧,人家都是儿子不听话要沟通,你这是想凭己之力和广大民众对话啊!

大叔,你搞错了吧,人家鲁迅弃医从文,发一声 “呐喊”,叫醒了无数沉睡中的国民;而你通过移动标语宣传,流一路热汗,发几张传单,就想影响政府,关停网络游戏,挽救自己沉迷游戏的儿子?那是真的不能!

大叔,你搞错了,是自己的错,不是游戏的错,更不是社会的错

我们要量力而行,我们要分析为什么儿子会上网瘾,不仅要从游戏找原因,从儿子身上找原因,从学校找原因,更应该从自己身上找原因。一般情况下上网瘾的原因很复杂,但是究其根本无外乎是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不当造成的,家庭教育就是父母的教育,所以我们做父母的教育好了吗,我们是否和儿子平等沟通,是否互相尊重,是否互相关心,请重视自身的问题,不要逃避和屏蔽这个问题,只有正视了这个问题,你的儿子还可能有的救,否则神仙都救不了。

知乎用户 星黎 xf 发表

感觉像遗传。建议去筛查下精神疾病。

知乎用户 ALE 发表

哪有什么网瘾只有穷病

知乎用户 杨英俊​ 发表

就…… 很离谱。

就好比病入膏肓的人找了个兽医来治,结果这个兽医还是学表演的。

![](data:image/svg+xml;utf8,)

知乎用户 七七不叭叭 发表

乍一看这个事情还挺令人感动的,父亲、骑行两年、大半个中国、儿子患网瘾辍学,坏事儿都给这父亲摊上了而他自强不息。但是我一细看,这也太离谱了。

先概括一下事件:

一位声称自己是 “林则徐转世” 的父亲骑遍大半个中国只为让自己患网瘾辍学的儿子振作起来。

且不说我国所有网络游戏都实名制登记,关于未成年人有防沉迷网络的相关措施,这位父亲你再怎么说,你有这闲工夫到处关心别人的孩子,你倒不如跟自己儿子到处游山玩水,爬山的时候还能打游戏吗,玩水的时候碰手机也会进水死机吧。再有钱点儿就找个心理医生全程跟进着观察儿子情况,下一步干啥都听医生指挥,这不比你搁这儿当林则徐拯救别人的孩子于水火之中,弃自己的儿子于网络沉迷的水火于不顾强,还招人嫌。这能治好儿子的心理问题的概率也比关闭网游的概率大多了。

站在旁观者的就角度来看,儿子网络成瘾,父亲就不骑行成瘾了?父亲沉浸在自我感动当中,我对我儿子真好,我儿子沉迷网络我不仅给他找戒网瘾的地方还四处宣传让其他孩子免受其害。而事实是什么样子的呢?实际上几乎每个人每天都会上网,很大一部分人每天都会上网打游戏,说不定这位父亲还天天在手机上玩消消乐呢。而现实就是在大多数孩子在一整天的辛苦学习后,晚上十点摸会儿鱼打一把紧张刺激的游戏,被父母看到骂了半个小时。敢问除了学生,谁晚上十点钟打游戏上网玩手机不玩的心安理得?作为孩子,作为学生,除了学习干什么都是错的。

而站在儿子的角度,他沉迷网络,想要逃离的究竟是学校还是天天絮絮叨叨父亲?他实在是没有自由。连剪不剪头发,洗不洗头都不能自己决定,睡觉反锁了房门第二天早上起床门就被卸下来来了。哭闹成为了无力的反抗,在父母眼里只是小孩子不懂事,从失去头发和门的那一瞬间,他也失去了自己作为一个人应该收到的尊重和人格。他想自毁前途吗?儿子无声的反抗被漠视,沉迷网络是他最后的倔强。

而从父母的角度看,父母真的什么都没做对吗?正所谓可怜天下父母心,父母对孩子永远是一片赤诚。父亲无法让自己的儿子往他认为,且大多数人都认为的光明大道上走,便将自己对孩子的爱分给每一个还没有沉迷网络的孩子。他也许是对孩子没能如愿考上北大清华为国效力为自己争光而感到失望,也许是期待着孩子成长为自己梦里样子的那一天,无论如何,他都希望儿子能有一个幸福美满的生活。

最后,希望父亲可以少一点偏执,多给儿子一点真心的关爱、帮助、认同、尊重、鼓励、信任,儿子也可以找到让自己真正幸福的生活方式。

知乎用户 光禄勋 发表

他应该陪孩子一起玩。

人沉迷于游戏可能是两种原因,一个人没玩够,年纪小的都这样;另一个是无所事事,这种的才是需要关注的,要帮助孩子找到相关的症结所在,然后再思考解决方式。

有一个很现实的事实,人沉迷游戏的根本原因绝不是因为游戏本身,而在人。

知乎用户 再说几句 发表

他骑行两年时间,走遍大半个中国,这两年时间他怎么拯救儿子的?

A 做一件和 B 毫不相关的事情,来改变 B。在国内我能想到的只有信佛了,这位父亲是想开宗立派吗?

知乎用户 sylvilagus​ 发表

儿子要是好色,父亲是不是要骑行宣传消灭女人?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这样的人也配做父母,害人害己

知乎用户 刘不是​​ 发表

没想到这个问题竟然是一个老爸不带儿子玩的问题,不仅让人长吁短叹……

终于看到无能父亲的一次刻骨铭心尝试,如同老刘去西藏拉萨拜佛求仙是一样的。

老刘弱弱地说:

这个没有用,你玩你的,他玩他的,你咋不带儿子一起玩呢?反正他不想读书,只想玩游戏,不如看看这大好河山?青藏铁路早修好了,环南疆铁路也刚开通,父子俩一人一辆折叠自行车,骑累了,做火车继续旅行,找个有雪山的火车站下车,继续旅行。晚上穿着棉袄数星星,反正没有手机信号。儿子他真要睡不着,就陪着他数羊、数牦牛……

这位父亲的问题,本来就是错位,没有进行问题聚焦。结果自己贪玩了,还幻想着在平行宇宙那边的儿子能够好好学习,并进行[改邪归正]。不想这位老爹想多了,而是他做缩头乌龟逃避了。整整两年多了,这位父亲竟然丢下孤儿寡母,自己有游遍中国了。儿子放学没人接,辅导班没人送,家庭作业没人辅导。关键是,这个大男人,所谓的父亲为了自己的快活,让家里失去了经济支柱。

让儿子戒掉[网瘾],结果自己染上了[旅游瘾],可谓是五十步笑百步了。

知乎用户 Raphaeldun 发表

难怪儿子沉迷网络,这父亲也是有点大病

知乎用户 一个男人 发表

这爹两年到处瞎逛了,可有一天真正陪过儿子,净做无用功,纯纯沙口一个

知乎用户 小黄的小心思 发表

儿子找到了他逃避现实的方式,父亲也找到了他逃避现实的方式。

知乎用户 呜莎花园 发表

有很多疾病其实是人为发明的。

比如著名的亚健康,比如宫颈糜烂,比如上火,比如青少年抑郁症,比如网瘾。

我不能说以上我提到的都不是疾病,但绝大多数都不是。

本来困了累了紧张了,都会导致身体不适,调整一下就好,非要冠上一个亚健康的帽子。

本来正常的生理现象,非要说是妇科病。

本来是吃瓜子导致的口腔黏膜破损,非要说人家上火了。

本来就是学习压力太大不高兴,非要整一个抑郁症。

网瘾也是一样的情况。

你让孩子上网去看看论文试试看,你看看他上不上瘾?

还网瘾。跟网就没有半毛钱关系。

那是游戏吸引了孩子的注意力罢了。

觉得别人跟自己不一样,然后就觉得别人有病,这其实才是病。

当一个孩子大量时间都耗费在游戏上,耽误了学习该怎么办?

这才是一个真正值得思考的问题。

觉得上网就是坏的,捧起手机就是坏的,那只能说无知的父母造就无知的孩子。

孩子需要乐趣,需要接触外界信息。家长需要提供渠道。

如果你自己闷头打麻将,孩子自主去电子设备中寻找乐趣,有什么可指责的呢?

什么叫做无能狂怒怨天尤人,埋怨手机电脑都是坏东西的那些人就是这样。

还骑行大半个中国?

狗屁!

你有这功夫,为什么不陪着孩子去逛博物馆?

脑子坏了还想大家支持你?拉倒吧。

知乎用户 阿超​ 发表

我为了你都 XX 了 XX 年了,你怎么一点都不知道感动?你怎么一点都不会改变?

你知道我有多辛苦吗?

你说说你这些年玩游戏,砸的什么装备啊,冲的什么段位啊。都有什么意义?

行行行,别在这反驳我,还问我骑行有什么意义,要不是因为你天天就知道打游戏,我能骑行大半个中国吗?我骑行的意义就是帮你戒网瘾,我要告诉全世界,网络游戏是有害的,是没有意义的,是反人类的!

我怎么会有你这么个孩子?


我学的像不像,父亲的语气和心理状态,对话内容。

知乎用户 超级码牛 发表

管不了自己儿子,想管其他人的儿子。

知乎用户 塞北神猫 发表

网瘾和色情一样,多巴胺对大脑产生超常刺激,导致大脑结构发生了改变,就像以前有个著名的实验,老鼠按一下开关会被电一下,老鼠成瘾,拼命按开关直到被电死。就这样,还把电竞产业化,促进消费,奶嘴计划

知乎用户 聋与哑 发表

看完标题我就想笑。

其一,是一眼就能看出这位父亲的自大与控制欲。

其二,没有其二。

知乎用户 静水泽源 发表

我以为是爹带儿骑大半中国,结果不是,这种离谱的事都能上热搜排行榜第二,无语!

咱们来关注一下可能关乎并影响我们每个人的的重点事吧:毒教材,村镇银行暴雷,深圳国企书记女友 50 辆宾利,唐山打人事件… 这些事的后续呢

知乎用户 八云社​ 发表

父亲患骑行瘾,儿子用两年时间通过网络来反骑行也未能拯救父亲,如何能戒除骑行瘾?骑行瘾的本质是什么?

知乎用户 兄弟开车吗​ 发表

网瘾大到控制不住的多半是缺爱。

知乎用户 雪梨 发表

再次证明,小时候不好好陪伴、教育,长大就会让你有操不完的心,以及,孩子和家长痛苦不堪。

你猜孩子是怎么爱上游戏的呢?小的时候嫌孩子问你是十万个为什么烦人,给他一部手机让他玩别烦自己,或者就给孩子看电视,玩电脑…… 你最后去怪孩子不爱学习,只要游戏,我就真的呵呵了。话都给你家长说完了,孩子的诉求完全没看到啊!

我家孩子一岁多看绘本,那都是抱在怀里读给她听的,到了快两周岁时,每天读上二十来本都很正常,她会要求一本接着一本给她读。虽然累,但是养孩子不就是需要时间的吗,不就是需要亲密陪伴的吗?我就说这个习惯带来的好处吧,我也爱刷手机,可我家娃不玩电子产品,家里动画片也很少看,最多一周看个几集五分钟的动画片。现在四岁,睡前读读绘本,两到三本,另外的时间吧,她可以自己安排玩耍,比如画画呀,搭积木呀,自己翻书看呀,听听音频故事呀,或者就带出去玩玩。我们已经引导给她最适合的娱乐方式了,她在书里找到的无尽乐趣,不会比游戏里获得的少。

其实我也挺懒的,我能懒的原因是我已经给她培养好一定的习惯了,我做我的,她做她的,和谐共处。虽然为了整理玩具这件事我们经常会有些小冲突,但她说妈妈批评她是为了她好(我从没给她灌输过这种思想,也许是老师那里听来的?)偶尔肉麻一下:有你做我的女儿,我太幸运太幸福了。哈哈,然后她有一次在公交车上对我说:“妈妈,谢谢你做我的妈妈。”

希望我们能做到心平气和带好自己的娃,而不是出了点问题,就去怪孩子,毕竟,婴儿是白纸,她什么样,还是家长的锅。

知乎用户 皈依凡尘​​ 发表

真神奇。

拉儿子一起骑行啊,自己骑行有什么用?

不在家,没人管,不是玩的更高兴吗

知乎用户 九年​ 发表

这位父亲,你没觉得你沉迷骑自行车了么?

知乎用户 赵翮​ 发表

他儿子发个问题

父亲有蹬自行车瘾,我为了防止他蹬自行车打了 12 年游戏都没用?如何能戒除蹬车瘾,蹬车瘾的本质是什么?

父母无能,害死孩子

知乎用户 安小生​ 发表

我已经把自己的阑尾割了为什么我儿子还会得阑尾炎?

知乎用户 无离江湖​​ 发表

一看标题,以为是带着儿子骑行大半个中国,还没改善他的网瘾,心想这网瘾的确是难治啊。再通读全文,原来是自己骑行,儿子放在家里继续打游戏,啊这…… 确实没啥作用。

知乎用户 学而知 发表

我竟然以为是父亲带着儿子一起骑行两年,游览祖国大好山河,借景抒情,打开胸怀,以更美好的事物和感受来对抗网瘾…

然而是他爹自己骑行两年,玩的不亦乐乎,到家还把头盔放在 C 位,还真以为自己是刚刚卸甲归来的吕布呢。

网瘾这个东西,怎么说呢,估计经历过网络发展大潮的那些当面的孩子们,都或多或少曾经一度沉迷于游戏,但是也不是醉生梦死,不可自拔的。

其实游戏这个东西,不用把它当成洪水猛兽,电子鸦片,适当的打打游戏,对孩子来说其实没有坏处。

我偶尔配孩子们打打红警,跑跑马里奥,玩玩深海迷航,或者去 GAT5 跑跑车,开开飞机轮船,觉得也是一种别样的体验,也能帮助孩子增加一些奇怪的知识,也能让孩子了解到什么是游戏。

平时我也带孩子们一起玩轮滑,每人一套装备,每天广场上固定的位置,每天一大群志同道合的小朋友一起参与,既交了朋友,又进行了锻炼,最重要的还有我这个老父亲的陪伴和鼓励。

其实我觉得,你与其骑自行车绕地球几圈,还不如真的抽出时间来陪孩子疯玩一场,也许这样更容易打开孩子的心门,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了解到孩子的想法。一步步去引导,用父亲的力量去真正的帮助孩子,应该比做一个甩手掌柜有效果一些。

知乎用户 丝血反杀闰土的猹 发表

再快乐的东西

一旦有了任务量,那就不快乐了

用 lol 打个比方

你给网瘾少年说

你今天不上多少多少分

就不准睡觉,不准吃饭

直到你达到那个分数才行

你看他几天下去之后

还有没有网瘾

知乎用户 静候晨光 发表

“父亲用两年时间骑行大半个中国来反网络游戏也未能拯救儿子,如何能戒除网瘾?”

看到标题,还以为父亲两年时间骑行大半个中国是带着儿子一起去的,如果带着儿子一起骑行,每天起码都有赶路任务,儿子哪里还有时间沉迷网络?一边骑自行车一边玩手机吗?那是交通安全问题呀。两年的骑行,应该会骑行上瘾呀,怎么会沉迷网络?

一看正文,好家伙,原来没有带儿子,是父亲用两年时间骑行大半个中国,这是父亲有骑行瘾,还一个人骑两年,简直就是沉迷骑行不可自拔,首先得想办法治自己的病呀。

一个 51 岁的男人,把老婆孩子扔在家里不管,不履行自己的家庭责任,自己过自己的瘾,还抱怨儿子沉迷网络,这位父亲有很严重的心理问题,鉴定完毕。

知乎用户 深海软泥怪​ 发表

我™人傻了,说好的带儿子环游中国骑行呢。。。

要我看,这爹病的比儿子更深。

本人无责,否认事实,第三方归因,偏执,自大。

我觉得他可能有人格障碍

由于没有出现或者提到明显的自鲨行为 / 倾向 /. 威胁,可能不是边缘型人格障碍。

表演型或者偏执型的可能性挺大

当然,我非专业,也就这么一说。

联系给这位郑先生联系一下医生。。。。

知乎用户 开心​ 发表

孩子在家玩,他出去玩,

他们都是快乐的好男孩。

不过相对于父亲做作式的自我感动,

孩子在家闷声打游戏显得更加纯粹。

知乎用户 怪羊 发表

或者他其实只是做漏了一件事,就是和儿子一起打打游戏,看看儿子眼中的世界是怎么一回事。

要是搞不清楚这点问题恐怕永远解决不了,封了网游儿子也不过只会去找其他东西上瘾,下次可能是赌博、可能是毒品。

其实为什么就不肯多花点时间,放下父亲的身份和儿子站在同一高度,像个朋友一样去相处相处,了解他到底在想什么呢?这比你花 12 年去自我感动去骑行上书宣传更有效。

但或者这对于某些父母來讲才是最困难的吧。

知乎用户 渡尘 发表

世界不太平,我用两年时间刷了大半个知乎来呼吁和平也没有拯救世界,如何能消除战争?

知乎用户 清风徐来 发表

无语啊,一方面自己去骑行宣传游戏的危害,另一方面留下网瘾少年继续在家玩游戏。纯纯的亲父子啊,而且错的不应该是游戏,而是自己的教育,呼吁关闭网络游戏才是最懦弱的行为,哪天自己孩子又迷恋了线下卡牌是不是呼吁取消卡牌?迷恋酒吧是不是呼吁拆除所有酒吧?最根本的还不是自己教育有问题,不改变自己本质就是治标不治本,纯纯感动自己罢了

知乎用户 NiCoo 发表

看完这个父亲的做法,我更坚信游戏,网络,手机是救了他的孩子,自己教育出了问题去怪罪游戏,就算如他所愿,游戏真的被取缔了,他孩子依然逆反他,恨他,一个人在恨和厌恶的环境下成长,最后最好的结果就是监狱里混沌一生。比起杀人放火,沉迷游戏真的是无关痛痒了。

知乎用户 甜橙子​ 发表

看完只觉得窒息。

父亲确实很努力,但这努力只是努力地扮演一个受害者的角色,通过扮演一个无奈的受害者去掩饰自己的无能和不想面对的现实,去掩饰自己在教育孩子上的疏忽和罪过。

要我说,父亲教给孩子最多的就是如何逃避现实。

父亲通过大力地宣传自己对网络游戏的痛恨,网络游戏的危害来把孩子所有的问题全都归罪于网络游戏,而对于自己对孩子的教育闭口不谈。他对孩子的所谓的教育就是 “命令” 和强行干涉。

孩子已经初二了,就理发这么一件小事,都要通过强行拉拽来达成?以小见大,父亲和孩子的沟通就是这样的模式。这样的教育能教出健康的孩子吗?

夫妇一回来,儿子就缩回房间,这真的不是问题吗?

不会与同学相处,生活自理能力不足,这家庭教育在里面起多少作用,家长可以心里没数,不管不顾吗?只盯着孩子的学习成绩看,别的问题都可以忽略不计。

甚至两次把孩子送去那种 " 卓尔学校” 戒网瘾。有考虑过孩子的感受吗?

把所有的问题都归咎于网络,归咎于孩子,去不惜代价改造孩子,也不惜代价宣传抵制网络,却唯独对自己的教育只字不提,对于自身的问题只字不提。这样大张旗鼓的 “努力” 就可以让自己免罪。这样一来,他不仅不用面对和改正自己的问题,反而给自己找了一个很好的开脱,金蝉脱壳,真妙呀!

依我看,这对父母需要的是一个提线木偶罢了,不需要有思想,不需要生活自理,不需要社交,任人摆布,学习好就行了。

但凡一个正常生活正常,有得到、有成就、有快乐,又怎么会如此沉迷。当你不想面对现实的时候,就会找一个能逃离现实的地方,不愿出来。那么沉迷的何尝不是父亲呢?沉迷在抵制网络的世界里,不去面对自己的孩子,自己的教育,像鸵鸟一样埋在抵制网络的世界里,去逃避现实,去获得一些解脱和 “成就”。那些骑行装备、那些父亲收获的支持和反馈,何尝不是他的虚拟成就呢?他把这些物件大摇大摆地摆在家里,来宣告自己无罪,宣告自己做出的努力,宣告这出“受害者” 的戏演的有多成功,他自己也都相信了。

可能无解了吧,鸵鸟又怎么能学会面对现实呢?

知乎用户 颜瞬 发表

自私自利虚伪固执伪善的父亲,抛妻弃子在外玩了两年,不工作不赚钱不管家里不管孩子老婆。

这种人居然还有脸说自己孩子网瘾,要救救孩子?

这种人就不要结婚啊,你明明是穷人,为什么要生孩子出来让他受罪?

——————————————————————————————————————————————————

救救孩子!建议剥夺这种失格父亲的抚养权。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一个活在自己世界里的 “神仙” 不愿意面对自己的成果而已。

就像没事玩着剁了孩子的手臂,事后又埋怨孩子是个残疾人,后来孩子雷打不动了,就开始埋怨医疗机构为什么没有断肢再生的业务。

所以,别说得那么伟大,甚至没被杀已经很神奇了,赶快感谢网络游戏吧!若不是网络游戏扯着他儿子,早该死人了。

网瘾的成因其实一点都不复杂,但涉及的” 神仙 “和利益链太多,所以故意含糊其辞而已。该懂的早懂了,不想懂的和网瘾儿没什么区别,所以不想懂。

戒除网瘾方法有二:

1、当时人精神死亡前灭杀导致其死亡的锚点。

2、让当时人变得疯狂,想要毁灭眼前一切,网络无法再拉扯他的精神世界,然后换一个攻击锚点给他。

方法一近乎 99% 不成立,你看文中的父亲就是例子了,12 年了,足足 12 年了,还没意识到这是自己搞出来的烂摊子,反而四处找原因。

估计他也碰到一个常见问题了,他在当时人精神死亡之后才装模作样改一下,但细节观察上可以看出屁的变化都没有。所以,以前怎么现在还是怎样,以后也会怎样。

凡是整出这种烂摊子的,哪个会去反省自己?不会的,因为他们是 “神仙”,不是他们按照世界客观规律运转,而是觉得世界要按着他们的意思去运转,然后其他人不管他,他只能让他的儿子绕着自己的想法去转,想岔了搞砸了就抵赖不努力的儿子、网瘾的儿子就行了。

方法二:一般的戒网瘾学校就这个操作,或者赖社会骗 / 害了他(家长)。

真要做好,其实根本不需要戒 “网瘾”,早早和“病人” 合伙戒父母才是办法。其实,不难发现网瘾儿的家庭近乎必然存在“绝望氛围”,可能是事儿逼父母,可能是努力无用环境。

网瘾的本质是什么?

网瘾和别的非药物成瘾其实没有什么区别,就是 “踢猫效应” 的分支,我创造个名字叫“归物性踢猫效应”,意思就是通过物件来发泄精神垃圾。

另一个分支是 “归人性踢猫效应”,也是踢猫效应本身附带的小故事,老板骂员工,员工骂孩子,孩子骂猫子,猫子撞车子,老板死于车祸。

为什么 “网瘾” 会易发呢?

因为网瘾是顶尖的 “归物性踢猫效应”,因为网络中存在 “虚拟人” 的概念,它统合了归物性和一部分的归人性,真实的归人性是有很大的风险和难度的,正如立书也只敢整自己的儿子,不敢整别人的儿子。别人不鸟他,他就无法 “依法(风俗法)” 行使打砸教育。

当一个人没有一定的社会地位身份且不违风俗法(非成文法,风俗会导致审判时掺和进双标的局面)时,归人性最终只能发展成 “家庭欺凌”。要是突破违法线的,自己参考辍学混子的模式就懂了。

说到底,文中的故事就是由 “不良育儿瘾” 这个归人性踢猫效应导致的变化。

在别的问题里,我看到过一个很有意思的说法 “与鬼共舞”,说的就是一些育儿瘾患者拿着落后的见识去跟当下的人抬扛、去做安排,并利用经济优势地位强行逼迫、以及捣乱,最后导致承受人(儿子)真的成“鬼” 了。

当然了,这个时程度问题,不是非黑即白的,意见不合各做各的,一般不会真变鬼,但父母一方死赖着追杀多半就变 “鬼” 了。

你找人去说服,人家告诉你:自己被一个社会默许存在的神经病盯着,你要我怎么干?

你怎么整?你动不了神经病,只有委屈受害者,冤枉他想岔了,天下无不是的父母。

多试几次,人家也不鸟你了。甚至你还得挨打、挨捅。你敢冤枉他,无非是因为他没有那个老货癫狂而已,这么多年还能通过网络游戏压着精神状态不扭向攻击性那边。

知乎用户 一叶扁舟​ 发表

20 年前还没有网络游戏,想必那时候的孩子个个都是清华北大吧。

知乎用户 队长快到碗里来 发表

想救的是自己的儿子,反的却是全国的网络游戏,不知道是格局太大还是搞错目标。

知乎用户 Mithrandir-DM 发表

好家伙,一个在游戏里自我感动,一个在骑行里自我感动。

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亲父子!好评!

网瘾其实我觉得很难说是一种 “瘾”,简单地说就是,娱乐活动单一化而已。就像这个父亲,他就有骑瘾,一天不骑浑身难受,骑了还能获得巨大的满足感,你看,这不是“瘾” 是什么?

很多行为都会因为其过于专一而被社会称为瘾,这就是为什么网友现在会调侃 “劈瘾犯了” 一样。

当然,我说的是德莱厄斯,我不知道你们想的是啥。

如何规避呢?其实也就是你至少得拿出几乎同等正反馈的行为去逐步代替。

说句难听的,如果网络世界有趣,那你就得拿出一个和网络世界几乎一样有趣的东西去分化这种注意力。很多家长就觉得 “看书”、“运动” 之类的就可以,实际上是完全不行的。

很多相似的问题上都是这样,就像很多人每天得运动一样,你如果让他一天不运动他就浑身难受,因为运动带来的正反馈对他而言已经远远大于许多其他的行为了。

区别仅仅只是这个行为本身在旁观者眼中是好是坏而已。

所以只要不影响其正常发展,我一般不会称之为瘾。

如果题目中男孩因为网络游戏辍学、拘留、作恶,那就是瘾了,因为它本身导致了极端的结果。

如果没有,那充其量也就是,父母和生活环境难以给他提供更有价值的娱乐休闲活动而已。

知乎用户 Homo Ludens​ 发表

在跳楼的时候才想起来后悔,就是大多数人际关系相处的真实写照(包括但不限于亲子,情侣,夫妻等等)。不去问这十二年你儿子在想什么,只想着把所有的锅一股脑全甩给网络游戏,一个年轻人如果只能再网络游戏里寻找自己存在的价值,他自然会不能的这么行动。中国式父母的控制欲在这里展现的淋漓尽致。

知乎用户 真理​ 发表

不是网不网瘾的事,这破问题热度当真是第一?

互联网没别的事了?

知乎用户 老大哥在看着你 发表

我感动天,

感动地,

怎么感动不了你。

……

你忙着感动天,

感动地去了,

哪有时间感动我。

知乎用户 女拳是我的好朋友 发表

我是农村人我从小接触的就是游戏。如果我从小接触马术高尔夫,我会选择游戏?呵呵

我现在也爱玩游戏,但是如果我会高尔夫的话,我成天穿一个 polo 衫去打高尔夫,让美女服务员给我捡球去。

孩子的世界太小了,这是孩子的错吗,这是父亲的错吗?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我跟高赞的反应是一样的,我以为父亲带儿子去体验生活了,没想到???

就这德性,能拯救就怪了。典型的自己废物怪外物,要不要去国内 top 高校看看,有多少喜欢打游戏的?

咱也不讲啥大道理,就讲个小故事。庄子在路边看见一条鲫鱼,鲫鱼说你给我斗升之水我就能活。庄子说 OK,我去找越王,给你引西江之水!

至于网瘾的本质是什么?网瘾的本质就是人类对快乐的向往!合着八旗子弟没有网络,难道励精图治各个是卷王?不还是斗蛐蛐斗的飞起。古代人能玩的多了去了,什么赌场、青楼、斗鸡、打猎不胜枚举,现代人都玩不了这么花,沉迷网络已经是比较温和的了。

知乎用户 银行大表姐 发表

给这位父亲点赞

他有勇气把这件事曝光,让更多人引以为戒。

我认识一个人,孩子沉迷游戏,大学 20 多门功课不及格,大三时学校让他休学一年。今年能不能回去继续,还不知道。这家的爸爸整天忙工作,也不积极沟通。没办法,孩子现在跟着家里亲戚跑运输。

所以,家长对于孩子的网瘾,一定要及时干预,千万不能听之任之。

知乎用户 第 404 人 发表

适用于所有被所谓网瘾困扰的家庭:

有这作秀的心思,拿出一半出来好好和孩子沟通交流,也不至于这样。

网瘾的问题不是网,而是瘾。

你们现在在那里治网不治瘾,成功才见鬼了。

另外,多说一句,电人没用。

知乎用户 tagore 发表

父亲患作秀瘾,儿子用两年时间尝试了全世界所有的网络游戏,也未能拯救父亲,如何能戒除作秀瘾?作秀瘾的本质是什么?

知乎用户 易木​ 发表

“我努力了十几年,孩子的情况反而越来越差。” 郑立书说。

可怜天下父母心啊,天下父母每一位都盼着自己的子女成龙成凤,父母对子女的好,是那种不求回报的好。本文中题主的初衷是好的,但是我想说您努力方向错了,再怎么努力也是徒劳,反而增加烦恼。

父母应该先出从自身开始思考,孩子造成这样的原因,作为父母错误在哪,需要从根源上解决。孩子的习惯都是从小养成,常言道父母是孩子最好的玩具。题中主人公年轻时,忙于生意疏于孩子的陪伴。

2021 年 8 月到 2022 年 4 月,郑立书骑行大半个中国,宣传网络游戏的危害,呼吁关闭网络游戏。

这位父亲属于自娱自乐型,同时还是上演了一场现代版的 “掩耳盗铃”。他自己一个人用两年的时间独自骑行大半个中国,将孩子留在家中,这不是让孩子更加没有肆无忌惮的玩吗?

可以负责任的说,关闭网络游戏短时间内是不太可能实现,还是需要从自身做出调整。

骑行结束回到家里,郑立书把自己一路上最重要的装备——头盔——摆在一楼客厅电视柜显眼的位置上,就像一个战士对待自己的盔甲一样。

哪怕是带着孩子骑行两个月都比自己骑行两年好得多,骑行 / 徒步是最能磨炼心智,可是孩子没有参与,可惜啊!

如果摆在家里客厅的装备是孩子的而不是父亲的,孩子把自己的骑行设备就像一个战士对待自己的装备一样。

那将是一种怎样的景象!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假如一个人内心够空虚的话,估计去喝糖水都有可能上瘾。

要是人能冷静下来分析的话,就会发现这事与网络关系不大。

玩网游的人这么多,也没见到什么网瘾遍地走,虽然到处都有人声称谁谁谁有网瘾,但能够科学论证的案例几乎是没有, 况且拿许多所谓的网瘾案例出来分析,不难发现其大部分都是家庭问题。

明明是主体的问题,却非要找客体的麻烦。

你怎么不说 人的烦恼大多数都来自于外界,所以就把世界毁灭掉,就可以减少烦恼了呢?

实话实说

我们教育之中的 传统情节 多少有点偏激难治。

许多家长总以为营造某种觉悟,通过感动效应激发个主观能动性,就能把问题解决掉了,问题没解决掉,反倒是更加不去分析具体的难题与自己使用的方法,甚至还反过来觉得力度不够大,要继续加强力度,玩这种 “头疼医脚” 的套路。

学习成绩有问题,不是分析学习方法,而是搞什么苦难教育、感恩教育,觉得拿重苦力劳动吓唬吓唬小孩,再让小孩给行个跪拜礼,然后小孩就变成 品学兼优三好学生了。

放弃基本的沟通,不重视受教育者自身的看法,在逻辑上把人当成是不能通过接收外界信息而了解世界的弱智,觉得 可以通过一场场洗脑手术(营造自我感动、使用深刻苦难进行刺激),就能把自己觉得正确的理念灌输进去了,孩童也认可自己的这套顺从情怀,此后孩童就可以像一个拉满发条的学习机器疯狂学习进步了。

痛苦挫折这种东西本身是带不来什么成长的,除非主观上的智慧与自信十分到位了,才可能因挫折经历而获得某种反向的辅助效应。

拿 “狼来了” 吓满月小孩的这种小伎俩,来搞家庭教育,先入为主把人当无法沟通的傻子来教,可不是越教越把人教的像傻子嘛。

这种先把人当成不可救药的傻子,然后再自我感动一番,自己扮演一个 “救赎者” 这样的角色,对于帮助树立受教育者自信心、解决具体的方法性问题毫无意义。

天天对着孩童吼 “这个世界多么凶险,如果不好好学习会如何如何凄惨”、“我是多么多么伟大与不易,所以你必须好好学习”,而不去帮孩童分析具体的困难,也不树立一个更成功的榜样,这样的家庭沟通,本身也就是一场缘木求鱼的游戏。

最终也只能让一个个自以为自己是励志悲情片主角的家长把自己的家庭故事演成纯粹的悲剧电影。

个人知乎内容总录

知乎用户 夏日漱石 发表

还在网瘾?你配吗?

父母但凡有那么一点点文化或者本事孩子就不可能沉溺于这种低水平的快乐。

正是因为这位当爹的本身就是一个自私自立沉溺于玩乐瘾的废物,孩子才会成为所谓的网瘾。

你两如果是高知双教授公务员家庭或者年年有钱带孩子环游中外,能染上网瘾?

最不济从小到大孩子如果在家里看到的是你们看书写字玩乐器看小说而不是坐那儿刷抖音打麻将喝酒吹牛打牌,能变成今天这样?

说白了这人站我面前我能怼到他意识模糊瞬间否定自己这一生作为一个人类有多么失败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他如何可以被称之为战士?

他所谓的十三年拯救,大多数依靠戒网瘾学校和心理医生,他为自己的孩子做了什么?

【51 岁父亲骑行全国宣传游戏危害,只为拯救网瘾儿子:花几十万了 - 哔哩哔哩】 https://b23.tv/m39uyrO

作为一个父亲,把儿子送去戒网瘾学校,然后还能在采访里说出 “他在学校里就很好” 这样的话。

这也是他自己在采访里说的

他不是一个战士,是一个逃兵

他大概不愿意承担起自己作为父亲的责任,把网瘾归结于 “网络游戏存在本身”,甚至愿意花大价钱送孩子去“戒网瘾学校”,到现在也没有觉得“我送孩子去戒网瘾有什么不对” 反而在说“戒网瘾学校的时候,孩子表现还不错”

这样的父母被称之为战士?太可笑了吧。

今日的果总是往日的因,自己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放任和疏忽还有不愿意负责,最后变成了这样,依旧不觉得自己有责任,错的还是这个社会。

知乎用户 白衣古剑 发表

笑死了…

把孩子扔家里,自己花两年时间去骑行??!!

这 TM 哪里看出你拯救自己儿子了??

知乎用户 索尼大法好 发表

我很好奇一个问题,为什么要用 “也”,难道作者觉得一个父亲骑行大半个中国来反网络游戏本应可以拯救他的儿子吗?

知乎用户 一梦千年​ 发表

父亲骑行两年,儿子还没饿死,侧面说明家庭条件不错嘛!

有的人,父亲失业两个月,家里就揭不开锅了呢!

大家别一个劲说父亲做法不对,能投胎到这样的家庭,知足吧!

知乎用户 asd138180 发表

网瘾的本质是一种解决痛苦的方式。当人不清楚自己的需要和愿望,找不到人生的目标和意义。由此造成的无聊、空虚和没有存在感会让人觉得难过痛苦。当人感到痛苦后总得依靠什么去解决,或依靠人、或依靠物亦或依靠某些事。有些人选择积极面对解决,有些人则采取消极对待。如抽烟酗酒,黄赌毒以及网络游戏等。而网游成了孩子最多的解决这种痛苦的方式之一。

很多孩子甚至是成人都喜欢网游,但是真正成瘾的并不多。只有少部分孩子是由于单纯喜欢网游的剧情而成瘾,大部分孩子成瘾的背后都有严重潜在的心理问题。主要有三点:1. 学习负担重,厌学,成绩不理想。通过网游释放压力并找到一些成就感。2. 和父母难以沟通。多见那些控制型父母。他们的严格管控孩子一切,使得孩子无法自主。孩子可能就会到虚拟世界里去找回自我的感觉。3. 缺少朋友和玩伴。也许是性格原因,也许是被孤立。孩子感到孤独寂寞,也会沉迷网络。

严重的网瘾很难消除的。尤其是那些由于心理问题原因造成的网瘾,要比那种单纯喜欢网游剧情而成瘾的严重的多。长期积压的心理问题不是短时间就能解决得好的,而且长期的成瘾往往会导致大脑结构和功能发生改变,也很难复原。因此,对于网瘾,家长最好以防为主,尽量避免孩子成瘾。1. 做好疏导而不是堵住。强行断网砸电脑、没收手机,只能是矛盾激化。成瘾的东西一旦突然被强行禁止,就会产生类似戒饮酒那样的禁断反应。孩子会焦虑不安、烦躁以及愤怒,由于缺乏自制力,可能会有危及自己生命的行为。所以,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2. 耐心和孩子沟通,找到孩子网瘾背后的心理问题并积极解决。这时要以孩子觉得为主,而不是父母的自以为是。3. 培养孩子的自控能力。无论是家长还是医生,对于网瘾的治疗都只是起到辅助作用,真正起作用的还得靠孩子自己。不用没收电脑或手机,要尝试相信孩子。4 脱敏治疗。家长和孩子共同商量一个计划,逐渐减少上网时间。5. 替代方法。和孩子沟通,看孩子有那些心理需求要解决。如父爱母爱、交友、学习压力及成绩等。家长尽力帮助孩子解决。

最后,网瘾孩子并不是一定就无可救药、毫无前途。家长一定要求有很强的毅力和耐心,不要一味说教,而更要强调尊重。青少年不同于成人,可塑性还是很强的。只要父母不放弃,孩子就会有希望。像题中这位父亲用两年时间骑行大半个中国反网游,这其实相当这两年的一个对孩子的放弃。也不好指责和批评这位父亲什么,毕竟也为孩子的网瘾付出了 12 年。无论他应承担孩子网瘾的多少责任,人总有无可奈何的痛苦时候。而这位父亲只是选择骑行反网游的方式解决自己的痛苦。

知乎用户 大叔控​ 发表

![](data:image/svg+xml;utf8,)

怎么这网瘾是能自动好是吗?

我在旁边窜稀,你在旁边吃蒙脱石散我就能好是不

好不了你还奇怪是不是?

奇怪就对了!

我也奇怪啊,你倒是给我吃一口蒙脱石散啊

好吧,你吃,你吃

吃多了便秘

然后粑粑就占领脑袋的高地了

粑粑占领后发现,稀了

知乎用户 望亭楼 suhang 发表

这个父亲是找借口出来骑行中国的吧,别以为我不知道(手动 )。骑车的人会想尽一切办法出去骑车,可怜孩儿了

知乎用户 狗熊洗铁路 发表

两年半,陪儿子出去玩一年就够了

知乎用户 成瘾即戒 发表

这种父母别的不用说,老了拔管就行了。

知乎用户 阅读修身​ 发表

如果你能带着儿子骑行大半个中国,你儿子的网瘾早就好了。

知乎用户 青云​ 发表

父亲骑行上瘾,儿子用两年时间孩子打完了上千把排位,也未能拯救父亲。如何能戒除骑行上瘾,骑行上瘾的本质是什么?

言归正传。

这两父子还真是般配——面对现实只会选择逃避。

游戏也好,骑行也好,本来都是正常的娱乐活动。

沉迷其中,多半是现实不如意,然后专注到某个虚幻的命题中进行逃避。

儿子远离现实,沉迷游戏。

父亲不去试图理解、帮助儿子,而是出门骑行,选择远离和逃避。

其实并没有什么本质的区别。

知乎用户 月半弯​ 发表

网瘾不是病吧我觉得

在我读书的时候,曾经也是一个极度爱上网打游戏的人,我记得当时每天起来很早跑去打几个小时游戏,上课就不听讲幻想游戏中的操作,这样重复到了大学毕业。

毕业以后突然好起来了,忙碌的工作让我根本没啥心思去网吧,放假也是,久而久之去网吧打游戏那种烟臭味让我一个吸烟的人都有些受不了,现在我已经几年没碰过端游了,感觉网瘾是一种阶段性的休闲方式吧,读书的小孩子喜欢这个,跟成年人喜欢打牌洗脚按摩一样,不过小孩子自制力差,更容易没节制表现出成瘾的状态

最后顺便出我刀塔 2 的账号 20 年前不可交易的东西全都有(没有军团那个)

知乎用户 粘小羽 发表

作为一个孩子的家长,我真的建议郑叔叔去做一件事情——骑行把自己做的这些 “负面” 的事情告诫各位家长:别像我一样对待孩子。。

我在想好要生孩子的时候有人问过我,想让孩子成为什么样子,你想好怎么教育孩子了么等等问题。我的回答只有一个:把自己的孩子当人看。。

这句话说着简单,但是你会发现很多家长并不是这样做的。我们可以在很多场合听到这样的说法:我都已经这样了,你怎么就是不懂事呢。。你就不能听话一点?我跟你说的都是对的,你听就得了。。

郑叔叔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他就从来没把自己的孩子当人看,这个孩子只是他的附属品,是应该被他控制的物品,并不是一个人,他对孩子的身心都造成了极大的伤害,还觉得孩子有问题。这个孩子就像一个坏了的玩具,他不听郑叔叔的摆布,让他干嘛他就不干嘛,所以郑叔叔要 “修好” 他。

但问题是他的孩子是个人,是人,人!

没有网络游戏还有游戏机,没有游戏机还有扑克、麻将,他的孩子并不是沉迷网络游戏,而是在逃避现实,因为他所在的世界是灰色的,黑白都没有,只有指令,他只有按照指令去做才行,不按照指令去做就要被 “修”。

我也奉劝那些跟郑叔叔一起 “上书” 的家长们,互相看看,是不是自己从来没有把孩子当过“人”,一个活生生有思想的人。。。

他们假想他们的 “对手” 是网络游戏,但他们不知道其实他们对手是自己,是自己的控制欲,是自己变态的内心世界。应该去看医生的不是他们的孩子,应该去戒 “瘾” 的不是他们的孩子,而是他们自己。他们认为自己孩子有病,其实病入膏肓的是他们自己。

我不知道他们的生活到底是什么样子的,会让他们如此,但孩子按照他们的路线走了,他们就真的会 “正常” 了么?并没有,他们仍然会一直控制,控制孩子的学习,控制孩子的工作选择,控制孩子的伴侣选择,甚至控制他们的生活。

这种可怕的事情在很多地方都发生着,只是没有想郑叔叔这么显性而已。我不知道我这个想法有没有效果,但我真的希望能有一个地方让这类孩子的家长去体验一下,他们没有任何选择权,所有的事情和方向都要听别人的,如果不按照选择的来做就惩罚他们,让他们体验一下自己孩子的生活,虽然不知道他们是不是真的会醒悟,但至少他们应该去体验一下自己孩子的痛苦。。。

知乎用户 梵塔斯蒂阁 发表

父亲骑车上瘾,花两年时间骑行大半个中国,不上班不工作,如何能戒除骑车瘾?上瘾的本质是什么?

知乎用户 杨菜刀 发表

警惕孩子父亲搞个大新闻,然后转身直播带货。

mcn 这套我可太熟了。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直接断了他的生活费,并且拉着儿子去干苦力,活干的多,身体累了,自然就不会想玩网络游戏。让他吃吃生活的苦,深刻体验一下父母挣钱不易,得珍惜!

知乎用户 枫虹浪音 发表

骑行这么好玩的事不带上儿子良心何在

知乎用户 为民请命的小蓝​​ 发表

其实玩游戏也挺好,除了对自己不负责,对其他人没有危害

他父亲可以让儿子陪他一起出去,一边玩游戏,一边旅游,一边直播,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儿子认识到了父亲的不容易,含着眼泪收下了网友的打赏

还能当网红,解决一家人的现实生活问题

回来后,就说儿子不玩游戏了,然后开个戒网瘾培训班又能火一把

知乎用户 jolly​ 发表

儿子沉迷游戏不顾学业,父亲沉迷骑行不顾家人,这可真是天造地设的一对。


当儿子不好好学习的时候,作为父亲,你应该:

A:好好和儿子交流学习的重要性

B:了解儿子为什么沉迷游戏

C:辅导儿子学习,提高成绩

D:丢下儿子一个人出去骑行 2 年

知乎用户 镰刀锤子下的狐狸​ 发表

谁能帮我解答一下,上世纪八十年代,如果没有网络,没有娱乐,那些年轻人是好好读书了么?

有么?

说实话,这个整理书,我不明白起这名跟书有关,干的事跟书一点关系没有。

其实本来孩子只是沉迷游戏,与其说沉迷,其中更多地是带一些逃避。

但是父母有关注过孩子的情况么?有么?

最离谱的是啥呢?上演经典一幕:戒网瘾学校。

这属于悬崖边上踩油门了,基本上父子关系是不可能调和了。

孩子现在拿你当阶级敌人的时候,在他眼里,你说的所有的话都是 fp,你做的所有的事都是迫害。

假如这骑行期间你带着孩子一块,不说目的,就出去转转看看,聊聊天,父子俩交交心,也许还能缓和。

但是,整理书现在是把所有的雷都踩了,然后怪地不平让他踩了地雷。

知乎用户 马 horse 发表

知乎为什么有这种愚蠢的问题呢?是 1450 用来分流的吗?

知乎用户 幽影大魔王 发表

儿子沉迷游戏你特么不去在儿子身上努力,指望关了游戏拯救儿子?

这能行得通那才叫见鬼了!

至少自己去亲身体验下为什么会沉迷好吧?

又看了一圈,孩子考了个不太好的学校,准备去读书了,他爹觉得他有清北才华,不让他去……

好歹是个学校啊!怎么也比在家待着强啊!

这孩子也算倒霉,摊上这么个爹,自己努力走出困境,结果又被自己亲爹踹回去了。

知乎用户 zzxxpp 发表

生在这样的家庭太悲哀了

知乎用户 PION 发表

怎么现在这种逆天新闻能拍这么高的位置? 唐山郑州上海那点破事又没人理了?

知乎用户 唐果​​ 发表

网瘾,这是一个习惯问题。

社会心理学家称之为互联网社会慢性病,既然属于无药可治,那么只能通过家校合作来抑制其恶化趋势做常态化的调节。

学校和家庭努力来调节网瘾少年的习惯,鼓励和引导他建立更多生活兴趣,如音乐,体育,美术,舞蹈,美食等。

一个习惯的养成需要 21 天,这个说法是非常靠谱的,我通过幼儿园老师提供书虫培养计划用二十一天左右让姑娘爱上故事,伺候经过两年的努力巩固这个习惯成为她的兴趣,未来进入小学后,我将与学校合作来提升和丰富这个读书兴趣。

除了家校努力,社会层面上营造一种健康向上氛围很重要,不过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能够做的事情很少,税收调节和立法限制互联网对少年影响作用不大,互联网是社会经济运行工具。

就像疫情期间,如果没有互联网工具,那么学校和家庭及公司和政府都会陷入瘫痪状态。上班的父母无法拒绝给孩子提供手机电脑,上网课的孩子们无法抵挡游戏动画片诱惑,政府没有对双职工家庭提供社工协助管家经费,于是一切都是道法自然了。

这位骑行两年的父亲,他的壮举表达一种对网瘾带领社会危害的立场,然而媒体关注的是新鲜的话题流量,而对于政府而言经济是解决一切问题的优先事项,学校则要按照政府经费和投入资源来设计规划自己公益性的教学。

壮举无法影响立法,立法无法作出预算和法案,政府作为无米之妇而无能为力,市场对于热点话题的反应取决供需关系,这样的一个社会话题走不通市场经济循环而无疾而终了。

如果还存在一丝希望来推动网瘾少年问题得到关注和重视,那么必然是北上广深这样财政丰富地区来做立法和预算。

深圳今年开学延迟两个月,孩子们呆在家里,家里的老人对他们上网课和娱乐无能为力,因为看不懂孩子们撒娇和眼泪。家庭摄像头另一端,我和太太感到绝望,看着老人们带着孩子们一起施展身手躲过上摄像头,我们无可奈何。

摄像头是网课期间父母监督孩子学习常规手段,感觉有点像《楚门的世界》情节,学校给出的建议是父母加强陪伴和兴趣培养,家校合作的交流总感觉不再一个频道,绝大多数的父母无法做到学校要求的陪伴成长条件。我与几个做老师的朋友聊天网课期间如何管教孩子,他们给的建议是胡萝卜加大棒。专业专注的北师大教授和专家则提倡的是正面管教,或者说是按照岸见一郎《不管教的勇气》来努力。

阿德勒的哲学思想为了《正面管教》和《不管教的勇气》等现代家庭教育理论提供营养,西方教育创新总是领先中国教育界的努力,这是他们更早工业化和标准化的优势,中国作为世界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需要标准化教育输出。

国家标准化的教育输出满足绝大多数家庭需求,定制化的教育则由先富起来的家庭先享受,于是网瘾少年问题纠缠着中国中低收入家庭。这个问题就像美国欧洲肥胖问题和躺平思想一样暂时无解,而好的解决问题时机还是要等我们克服国家经济发展不充分不均衡的矛盾。

综合而言,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二十一天培养一个习惯而后进行巩固提升将其变成兴趣,我们改变不了世界和社会大局,那么我们可以调节自己家庭小生态,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未来有财富有影响后,可以搞一支公益基金来扩展我们立场影响力。

[

千寻育人 不管教的勇气:跟阿德勒学育儿

京东

¥25.20

去购买​

](https://union-click.jd.com/jdc?e=jdext-1521419831211069440-0-1&p=JF8BARUJK1olXwcAU11dDE0SB18IGF8WXQIKU24ZVxNJXF9RXh5UHw0cSgYYXBcIWDoXSQVJQwYBUF1dDEMQHDZNRwYlBnN4BykEfx13BQ0SQTpLCUZ2JjZdTkcbM28BG1kdXAcCU11tCEoWA2sNGFgTXDYyVFttWiXPtdnQvuoJiayNgdbKOEonA2gMH18VWAAGUVtcCXsXC2s4zfWBiI69je743uG51uK4ztK-ibiEZG5tC3tMVjtBXkcVWQUCUV5VAUkXAG8IGlwdWAMDSF9BCHsXAm4LHF0SWgQLOl1bDEoQCgEKGloUWwAKUllaOEsnAF9WdVpGWgVRV1oKZhYSWGhIRBwQMwUDVFdcDksRBl8KGloXXzYy)

知乎用户 程序猎人​ 发表

几千年前,就有人总结过这种行为了——南辕北辙。

跟网络游戏无关……

要戒除网瘾,其实很简单,找到比网络游戏更有趣刺激的事就好了!

比如:经常肯定包括学习等各方面成绩,室内或者户外的运动活动,观赏优秀文学影视作品,用喜欢的方式赚钱……

然而,自己跑出去呼吁关闭网络游戏,显然是没有任何效果的…… 抱歉,说错了,是只会有反效果的!

这个事儿,也是几千年前大家就都知道了的。难道这位父亲不知道鲧怎么死的,禹怎么被传颂千年的吗?

知乎用户 无头的于天 发表

有这么长时间,不愿意去陪陪自己儿子吗?

看来他跟他儿子,都只是在逃避某些事情

知乎用户 烤鸡吔没喽 发表

成瘾是对其他地方失去的找补

知乎用户 天凉好个秋 发表

有一个成语——南辕北辙

地球虽然是圆的,但是方向错了,大概率是无用功

我可以理解这位父亲的心情,深深地无力感,又不忍心对孩子做什么过分的事情,所以只能寄希望于孩子沉迷的东西消失

除了一些毒品一类的东西以外,让人们沉迷的东西往往并不是东西本身的问题,当然,这个东西值得被沉迷这才是前提,更多还是人们自己的问题

没有网络游戏的年代,有沉迷电脑 PC 游戏的,没有 PC 游戏的年代,有沉迷电子游戏机厅的,没有电子游戏机厅的年代,有沉迷小霸王的,没有小霸王的年代,有沉迷俄罗斯方块的,没有俄罗斯方块的年代,有沉迷电视剧的,没有电视剧的年代,有沉迷收音机的,没有收音机的年代,有沉迷小说的……

假设这些都没有了呢

那么有沉迷打架斗殴的,有沉迷男女之事的

不管什么年代,不管什么时候,总有人沉迷一些我们认为不值得的东西,那么到底是为什么呢

同样,不管什么年代,不管什么时候,也总有领头人,总有国之重器,总有我辈楷模

只能说游戏是一个引子,但不是根本

这个父亲的心情可以理解,但是做法真的错了

网上多少现实的案例,孩子不喜欢读书,孩子沉迷网络,带着孩子去搬砖,带着孩子干农活,让孩子明白生而不易,活而不易

但是这个父亲…… 真的一言难尽

讲一个深有感触的案例

一个女孩上到初中就不打算读书了,家里各种方法都用了,女孩就是死活不读书,非要辍学

女孩的奶奶也没说啥,说过段时间带着女孩去吃席

农村吃席跑不掉两个事情,第一个就是大家素质都不太高,所以说话都非常的难听,第二个就是抢吃的

上来一个菜就被疯抢,整个桌子一片狼藉

女儿没吃完就回家了,第二天自己背着书包上学去了

女孩自己明白了一个道理:如果我不读书,那么她们的现在就是我的未来……

知乎用户 rpf 发表

底下回答大都连原文都不看。仔细分析了原文的,获赞反而不多。可能大部分人只想看自己愿意看的吧。

明明就是父母的变态控制欲,想要个机器人,导致儿子抵抗了 12 年,文章非要站在父母的角度上来教训已经无路可退的孩子。

看原文,如果没有网络游戏,结果就两种:

1 - 逃离这个家,这个市,这个省,找个没人能找到的地方。

2 - 寻死。

知乎用户 海边的时贝贝 发表

???????????????

有没有人看完新闻和我一样满脸的问号

一个父亲与沉迷网游儿子的战斗:12 年,失败

拜托有没有搞错啊,你根本没在和儿子战斗好不好!明明是你在自我感动诶!

自己家孩子有网瘾,你骑什么?

你应该急,不应该骑!

自己家里孩子有网瘾,反倒把孩子往家里一扔,出去呼吁让别人戒掉网瘾?

谁生病谁吃药这道理很难理解吗?你儿子真能消除网瘾那就奇了怪了。

我以为只有社会纠纷需要公权力介入的问题才能走舆论扩大化,结果你自己家孩子生病也想走舆论解决?真就舆论解决一切矛盾呗?

网瘾的矛盾,本质上是原生家庭的矛盾。你没关注自己家的矛盾问题,反倒希望全国人因为 400 个不正常的家庭而禁掉网游?

说白了不是别人任何人的问题,国家政策、游戏厂商舆论环境,都没问题。就是你自己家的问题,结果你却不敢直面问题,试图通过到家庭之外找别人的茬来解决问题。这样解不解决的掉,自己心里真就没点 b 数?

总而言之,一位父亲疯狂逃避与网瘾儿子的战斗:12 年,失败!

知乎用户 小熊饲养员​​ 发表

?你的提法就有问题,现在还有 “网瘾” 这一说?那在座的各位谁算没有网瘾?

知乎用户 X-21 发表

这充分说明了,努力的方向错了,除了自我感动,其他 P 用没有

知乎用户 卷阿​​ 发表

乍看之下,还以为是父亲带着儿子骑行两年,心想,能让儿子跟自己骑两年,怎么会还治不好网瘾?结果,是把老婆孩子扔家里,自己出去骑了两年。

儿子沉迷网络,父亲沉溺骑行,皆不问世事,各有所好,也算父子相随了。

亏他骑行是还自称 “林则徐转世”,这明明不是 “叶名琛转世” 啊。

“不战、不和、不守,不死、不降、不走”,他走了。转世少一 “不”,也算合理。

知乎用户 LLzzZZ​ 发表

包括某高赞大 V 在内的答主,不知道有几个人看完了文章?还是说为了热度赶紧先强答一波?

如果你认真看完文章,就会知道骑行不是这件事的重点。更不是某些人恶意揣测的:父亲就是为了玩为了作秀。

整件事就是家庭教育与青少年心理健康的问题,父亲的行为看上去离谱,但是你看完文章就知道,他在此之前已经尝试过很多方式了,甚至包括也很离谱的送进戒网瘾中心,这只是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农村父亲,没有大 V 们那样渊博的学识,能做的事情只有那些,哪怕过程中做的一些事情很糟糕。

我只能呼吁家长、老师们更多去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而不只是身体和学习。

呼吁严查、关停戒网中心这样的黑心机构。

也顺便呼吁大 V 们能输出些干货,不要强答骗赞了。与其嘲讽,不如说说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

知乎用户 量量大王​ 发表

你们可以去看看他的视频号。。。当时看的我就无语了 最无语的是下面总有一堆人叫好 看名字头像什么的就是那些四五十岁没什么知识文化储备的人 把自己教育的失败归罪与网络游戏 可笑可悲

还天天挂个旗子在头上说是林则徐转世什么的 网络游戏等于电子鸦片这个说法 怕不是他用手机用手机从公众号上博眼球的文章看来的

几十年来了从来没变过 从小说评书到动漫卡牌 从偶像男团到网络游戏 这些家长们可曾想过 这些孩子成瘾行为的背后 是家庭教育的扭曲畸形

知乎用户 名字只是个标记罢了 发表

???你儿子沉迷游戏,你独自跑去环骑???

自己表演给自己看,就像自己明明无能却要做出我已经付出一切的样子。

知乎用户 万物相连 发表

既然如此,一个做游戏主播,一个做户外主播,还能有收入又乐得其所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曾经网瘾少年来答一波

破网瘾的核心是正常的社交,多交朋友,多聚会

学些唱歌跳舞之类的,参加一些学校比赛性质的活动效果会好些

知乎用户 飞越人海 发表

缘木求鱼,自我感动

知乎用户 张律师​​ 发表

一名男孩用 12 年时间玩遍网络游戏拯救骑瘾父亲以失败告终,你认为如何才能戒除骑瘾?骑瘾有何危害?

男孩内心深处总有个声音在呐喊,父亲,求你了,别再骑车出去玩了,关心关心我,放学来接我,送我上学,周末陪我出去玩,骑车也可以,晚上陪我写作业,我多么孤独,只想沉迷于游戏世界,逃避这无爱的世界。

你如何看待此事?

知乎用户 沉默是金​​ 发表

毒打,社会的毒打。

知乎用户 肥宅博士 发表

此问题前后矛盾。儿子表现正常。真正得病的是父亲。建议将该男子隔离治疗,避免其脑部疾病通过网络传播。

知乎用户 盖世英雄 发表

傻子问题,怎么不骑行十年啊,两年算个屁啊,勇士狗都是骑十年,到时候你看看,儿子肯定戒了网瘾了。

知乎用户 斩梦物语 发表

读了一遍原文,不短,写的很仔细,查验了很多人,初中高中的老师以及大学的辅导员都有采访,采访时间也拉的很长,至少得有几个月,也去过他家,了解过家中的光景,这篇报道写的太仔细了,仔细的我都怀疑是杜撰的,太难得了。

游戏是毒品,是鸦片。这句话是骑行父亲的口号,是毒品肯定是不对的,但是鸦片这一点是有讨论的空间的。马克思说过,宗教是人民的鸦片,此处的鸦片就不仅仅指代毒品了,而是统治阶级的工具。

原文里有个意思的点,骑行父亲说孩子小时候都是年纪第一,但他的老师说也就班里十几名,孩子曾经感染过甲型 h1n1 流感,治疗花了一个月,然后回到学校以后他有点难以融入学校,随后不想去上学,在家沉迷游戏。他的父亲做了一个至关重要的决定,给他送到了网瘾学校,学校怎么做的懂得都懂,回去以后孩子是明确和父亲说过,里面就像劳改,给你们写的信也是任务,按模板抄的,但他的父亲表示不危急安全都可以接受,这大概就是原因了,因为如今孩子会和他妈妈交流但不会理他爸爸。

这位父亲对一些事的理解过于自我,在他口中,夫妻感情好,二十年没有吵架,孩子成绩优异,清华北大的料,他放大喇叭说游戏是毒品,年轻人来让他关掉,他就会评价这个年轻人也是网络成瘾。

截取一段原文: 郑立书的粉丝群中,一位家长口中 “网游成瘾的儿子” 接受了我的采访。28 岁的孙龙现在在外打工,如果要打游戏等级了,他就干脆不上班。最长的一次,他一个月没上班,天天躺在网吧玩游戏。他初中开始接触游戏,后来一直如此。钱花完了或者等级打到了,就继续上班,他说这并不会给自己造成困扰。困扰的只有他的父母。

这不就是三和大神吗?还是推荐大家看看原文,作者写的相当不错,该提到的点都提了。

知乎用户 低俗小说 发表

一名男子为了拯救爱骑行的父亲坚持每天玩网游好让他回心转意,你认为如何才能戒除爱骑行,不顾家贪玩?骑行有何危害?

知乎用户 脚踢蛙蛙 发表

我看了不少这个疑似精神病的视频,也留过言

口号都是押韵的比如什么

“网络游戏,空前盛世”

反正我个人认为不是独立完成的包括喊口号,包括写文案剪辑视频

是个人都会有欲望,控制不住的欲望才是罪过

游戏如此,麻将如此,广场舞也是如此

自打这个疑似精神病挂着

“林则徐转世”

我就只当他是精神病,毕竟他可能连林则徐做了什么都不清楚就敢乱给自己打标签

游戏这个东西确实毁了不少年轻人,也不能说是毁了,只算是严重影响,毕竟谁知道他们的正途在哪里?

作为家长如果真的有时间有意愿跟孩子沟通,把兴趣爱好往其他方面引导,压根不会有这么多事

主要还是家长的锅,毕竟生而不教的人可太多了

知乎用户 PSGLGD.DF17 发表

骑行半个中国反网瘾,跟连花清瘟治新冠,到底有什么区别?

知乎用户 周仕云华羊绒背心 发表

找 对 方 法,做 对 事 。

坦率的说,对于你儿子打游戏这件事情,根源出在家长生上,不要去怪游戏公司,游戏公司是国家法律许可的,合法经营的,这是市场发展的必然;

都 50 岁的人了,人生应该活得通透了;

建议,和儿子好好沟通,把心重点放在儿子身,儿子喜欢玩什么,吃什么,他的社交,你都要去通通了解,语气尽量温和,像兄弟 像朋友,像战友(打游戏的队友),充分的去了解儿子,去帮助儿子走出游戏,爱上学习,走向生活的正轨;

不是像你说的自己一个人或组队去骑行,你的行为在儿子眼里也是不务正业,你的表率作用在哪里。儿子怎么样听你的话,好好反思吧,你是活在你自己的圈子里,儿子年轻,他也有他的圈子,尊重他,关心他,给予家的温暖,不要指责;

写在最后,我也是有一个玩游戏的儿子,曾经 ,我开过几年网吧,比较了解年轻人,如果有需要,可以联系我,共同想办法,让孩子早日走向生活正轨!

知乎用户 Skyline 发表

为什么王思聪不沉迷于网络游戏?

给人们的现象是富人家的孩子纨绔,有钱什么坏事都干,可以很难看到富人的孩子沉迷于网络游戏无法自拔。

这是因为网游是平民和穷人,能消费得起并且最廉价的娱乐方式。想你现在想想是不是?其他娱乐方式,要么不吸引人,要么开销大。

王当年也沉迷一段时间网游,后来开始玩户外运动,徒步穿越,露营,游泳,摄影,无线电,自行车…… 后来又玩 HIFI,玩物丧志。总结就是花钱,很多钱,我 2008 年薪资 15000。

玩网游,尤其是手游,买个顶配 iPhone 也不会超过 15000 元,可以用 4 年,一次性投入。

网游社交属性

现实世界交朋友是很难得,收到地域,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认知水平,三观等等…… 诸多条件限制。而在虚拟世界交友变得纯粹和简单,我们通常会忽略上面的各种标签,同时我们还会信念加工,臆想出对面的那个人符合自己的标签。

知乎用户 江湖夜雨十年灯​ 发表

说一下我自己吧,今年三十二岁,没有结婚,211985 本省最好的大学毕业,现在在工厂扛轮胎,混得挺惨的吧。前一阵子,我爸跑到我房间里面,特别可怜的跟我说,他没有活路了,我快把他逼死了,我就是把他放在油锅里炸。看他说的那么可怜,我以为我做了什么伤天害理的事情呢,原来是我留胡子他看不惯。

我二十六七的时候,有个对象,她家要求有房子,我爸想了想,别的父母都买房子,他也买显摆不出他的牛逼来,就把已有的房子卖了,借给他的好兄弟,钱到现在都没有要回来。每次说起这事,都嚷着去扣他眼恶心我。我也懒得说了,当时我自己攒了十万块钱左右,信用卡里有个二十万,凑个首付买个小房子完全不成问题,但是我妈又站出来了,她的态度就是只要有一口气,我就别想买成我看中的房子,我看一个她否定一个,最后我也懒得管了,花了一百五十万在她干儿子那里买了套市值一百万的房子,还没装修,把我困得死死地,离不开家,赚的钱刚刚够房贷,吃喝只能在家里。

我妈喜欢说我要是做什么先把她杀了,比如我再去上网就把她杀了,我再看课外书就先把她杀了,我出去玩就先把她杀了,她觉得自己这样很伟大,可以为了孩子把命都搭上。

我爸这辈子活得相当不亏,小时候有爷爷奶奶哄他,后来有我和我妈哄他,他不懒,一直努力干活,但是脾气很差,骂人已经成为刻在 Dna 里面的了,遇上事情困难先骂人,只要他骂了人就觉得他是对的,他就可以指点江山了。他骂完人你还要去道歉,不然这事就没有完,他会耿着脖子鼓着气四处找茬一直到你道歉。

以前总挨骂让我总觉得自己处处不如人,但是现在发现,自己还是挺厉害的,到现在都没有疯掉,只不过可惜的是在现实里面没法说。

知乎用户 真的很难呀 发表

我天天带孩子玩各种玩具,拼一堆乐高,我本身也喜欢电脑游戏,标准重度网瘾。

孩子不上道,骗不进来,可能还是太小了,等再大点,一起打王者,我觉得没啥问题,当年上学我也是一周三天翻墙上网,也不耽误我买房买车娶妻生子,为国家税收做贡献。

而且从没给警察叔叔添过麻烦,

网瘾,我从没觉得有啥不好的,

现在反而是学生时代美好回忆的一部分,

而且是比大多数人多的一部分美好回忆。

知乎用户 鸽子风风 发表

下次请带着自己儿子一起骑行两年戒除网瘾,不成功我直播吃键盘!

知乎用户 朱墨一行 发表

如今这个时代,很多事情不是父母能解决的了,该交给专业人士。

关于这件事,治标不治本有杨永信之流,正途可以找心理咨询师。实际上,这事可以找大厂游戏策划或资深玩家。

知乎用户 江果子 发表

我也有网瘾,不然你不会看到我在这儿

知乎用户 marx 发表

他儿子可以这样说:父亲沉迷游行不顾家庭,儿子缺失父爱打网游发泄。

知乎用户 deepdark 发表

弟弟在家里不喜欢吃青菜。

我天天就和朋友去爬山,讨论弟弟为啥不吃青菜。

为啥不和弟弟好好聊聊,刨析刨析呢?

知乎用户 阿哲不会吧 发表

得不到的才永远在骚动,网瘾是吧?

你带着他按在电脑桌前,跟他说这个星期别睡觉,就打游戏,让他跟上课一样地打游戏,每天早上 7 点起床开打,晚上 11 点休息,持续一个星期先试试。

要是还不管用,那就再专门在网上找关于这个游戏的 “练习题”,让他来做。(比如 MineCraft 考试题)

然后还要考核 “练级” 情况,和剧情完成情况,如果一天升级不到多少就不合格,必须晚上加班继续肝进度什么的。

之后你再看看有没有效果。

……

国人向来很会破坏原本有趣的东西。

比如手游,可以变成又肝又氪,玩起来跟上班一样,如果不肝,玩起来就不舒服,反正怎么都不顺心,不玩又感觉少了什么,玩单机又没那个可以沉浸下来的长时间…… 反正就里外不是人。

再比如旅游,说实话在我没有去旅游过的时候,我特别向往旅游,当我体验过一次之后我 TMD 再也不想去了,管他旅游景点怎么样,没意思,真的没意思,导游跟你讲来讲去,咱就是图一乐,整的跟上课一样,这个景点怎么这样,那个景点怎么这样,有什么文化背景…… 我想知道我不会自己搜?(本人实名厌恶国内的跟团游旅游模式,无趣至极)

再比如游乐园,公园,节假日(调休 / 加作业)…………

所以,游戏嘛,这东西一开始就是为了 “好玩” 有趣发明出来的东西,自然很容易上瘾啊!

让它不好玩还不简单吗?

这可比让那些沉浸在短视频里的人不再沉浸简单多了!

让一个事物有趣很难,让一个事物无趣却很容易。

比如,在你发的本来说为了秀一下 “旅游美好过程” 的朋友圈下面,给你发一个阴阳怪气的评论,就足以毁掉你原本的心情。

知乎用户 李欣 发表

父母可以为了孩子毫无保留的付出

知乎用户 小南打人 发表

网瘾的本质就是把唐山的热搜压到 250 万,把这种鸡毛蒜皮的事情推到 4000 万。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啊,你给他足够的钱,让他吃最好的菜喝最好的酒一年 365 天前凸后翘大长腿的妞不重样的,你看他还网瘾吗?

知乎用户 知不道 发表

我就想问问,回答这问题的答主有几个是在教育类似孩子上有经验的。

知乎用户 隽尘​ 发表

他儿子不需要他拯救。

如果这个孩子从来没有过这样的父亲,相信孩子一定会很好

知乎用户 Whatever Joe​ 发表

下次别忘记把儿子带上

网瘾本质我不知道。但是我知道到了西部那些个地方,就是再想打王者咱也不具备那个条件啊。

在一个炎热的夏天,父子两人和约翰夫妇骑摩托车从明尼苏达到加州,跨越美国大陆,旅行的过程与一个青年斐德洛研修科学技术与西方经典,寻求自我的解脱,以及探寻生命的意义的过程相互穿插。一路上父亲以一场哲学肖陶扩的形式,将见到的自然景色,野外露营的经历,夜晚旅店的谈话,机车修护技术等等日常生活与西方从苏格拉底以来的理性哲学的深入浅出的阐述与评论相结合,进行了对形而上学传统的主客体二元论的反思,以及对科学与艺术,知识与价值,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精神与物质,机械论与神秘主义,西方与东方等西方二分法划分下的事物间的关系的思考。并潜入自己的过去,探寻在现代文明下自己精神的分裂的起源,完成了一次自我心灵与人类文明的探索。

——《禅与摩托车维修艺术》

精神分裂都能治好,人格污点小小网瘾,不在话下。

知乎用户 咪咪咪咪咪咪 发表

???刚看标题,我还以为是你带着你儿子一起骑行。

再仔细一看…

呵呵…

知乎用户 passenger 发表

如果我是他, 我会鼓励儿子打游戏 让他游戏搬砖 每天让他赚多少钱,天天打魔兽或者梦幻西游,并且教育他 如果你能达到一定收入 我就不管他打游戏了。这个基本上时间长了要么就会看到游戏想吐,要么就是能赚钱养活自己 感觉有网瘾也变成职业了。如果我是杨永信我也会这么做,我把网瘾少年分组 安排各种工作如魔兽世界替我搬砖 英雄联盟 王者荣耀替我代练 每天让他们玩十几个小时 让他们玩到吐 我钱也赚到了,一堆人肉脚本。

知乎用户 Yang 小宇 发表

儿子患网瘾,父亲用两年时间骑行大半个中国来反网络游戏也未能拯救儿子是怎么回事呢?网瘾相信大家都很熟悉,但是儿子患网瘾,父亲骑行两年没能将其拉出深渊是怎么回事呢?下面就让小编带大家一起了解吧!

儿子患网瘾,父亲一开始通过骑行来反网络游戏,他不知道面对着沉迷网络游戏 12 年,至今躺在家中不做事、不说话的儿子,自己还能做些什么。骑了两年也没能把儿子拉出深渊,这样一个极具反差的故事想必也能引起大家极大的兴趣了吧。

儿子患网瘾,父亲骑行两年没能将其拉出深渊,其实就是父亲骑行又没带儿子,怎么管,大家可能会很惊讶儿子怎么会患网瘾,父亲骑行两年没能将其拉出深渊呢?但事实就是这样,小编也感到非常惊讶。

这就是关于儿子患网瘾,父亲骑行两年没能将其拉出深渊的事情了,大家有什么想法呢,欢迎在评论区告诉小编一起讨论哦!

知乎用户 土豆 发表

儿子顶多是喜欢玩游戏 这老子班不上家不管沉迷骑行沉迷反网瘾 是不是得送去戒嘚瑟瘾

知乎用户 何威 发表

看问题描述:这能是个正常而负责的父亲做出来的事儿?自己去骑行,两年不着家?把自己儿子丢下,各种困难丢给老婆?还要说自己在战斗?不失败,倒是奇怪了。儿子不沉迷了,也跟您自己骑行没关系吧?

看完报道,里面很多细节,透露出父母对孩子从小寄予非常大的期待和压力。在小学阶段孩子成绩还不错,但在初中遇到学习困难和青春期的各种问题后,并不能得到家庭的理解和支持,仍然只有压力。此后又被打骂,被骗去戒网瘾学校。问题早已经不再是玩游戏了,玩游戏或许只是孩子逃避现实的一种手段了。

知乎用户 北京妈妈书虫 发表

**与其花时间去骑行,向外寻找答案,不如花点心思陪陪孩子,修复早已断裂的亲密关系。**作为一名三岁孩子的妈妈,我看原文报道,脑海里一直浮现着这句话。

我以前看过一本书《根本停不下来:用心理学戒瘾,做一个自律的人》,作者沈家宏是中国心理学会注册督导师,也是一名有着 30 年心理学戒瘾经验的精神科副主任医师。他在书里面提到的一个核心观点就是:**成瘾的原因之一就是成瘾者在现实生活里或在家庭中缺乏亲密关系。**其实看这个孩子的经历就不难发现这一点。

不得不说,这位父亲一开始是爱孩子的。因为,电脑就是父亲给儿子买的。但是买了以后,这位父亲做的不是如何正确引导孩子使用,而是在孩子逐渐成瘾的过程中采用极端的方式阻止,比如停宽带、断电。

孩子第一次逃课,父亲做的不是去询问原因,而是非要带着本来就不喜欢剪头的孩子去剪头,这不是雪上加霜吗?

后来孩子辍学以后,为了治网瘾,他居然把孩子送到网瘾学校。

……

那么,如果孩子成瘾,到底如何解决?沈家宏在书里提到了两个原则和日常相处的 5 个注意事项。

两个原则指的是 “无条件的尊重” 和“让对方承担应该承担的责任”。无条件的尊重其实就是对对方的一种肯定和支持。其实父母对孩子的爱应该是无条件的。不要去打压和贬低孩子,而是要鉴定地与孩子一起,支持他。不能说孩子戒不掉网瘾,就不爱孩子。“让对方承担应该承担的责任”就是让孩子为自己的行为负责。报道中提到夫妻二人决定搬到城里,让孩子自己处理一些事情,这个方法是对的,毕竟孩子已经 26 岁了呀。

日常相处的 6 个注意事项有:

**耐心倾听成瘾者的倾诉。**不要抱着 “我对你错” 的观念与成瘾者交流。放下你高高在上的姿态,陪着他吧。

**积极处理人际矛盾。**所谓矛盾是两个人共同作用的结果,它不会因为搁置而消失,也不会因为激烈的争吵而停滞。你们需要做的,就是正面它,并且心平气和地解决它。不要觉得所有的导火索都是因为对方成瘾了,其实问题在于你也没有学会与一个成瘾者平等交流。

**注意直接表达你的感受。**表达自己的感受。报道中提到,这位儿子已经有了向好的改变,比如他虽然不跟父亲讲话,但是会帮助父亲调试电脑。那么,作为父亲,你有表达你的感谢吗?有表达你的快乐开心和幸福吗?用你的表达去温暖对方,很多时候,我们需要的是一种正向的表达,仅此而已。

还有三点是 “鼓励对方分享经历和感受”、“勇于承认错误”、“学会妥协”。如果想要进一步了解可以把这本书找来看看。

[

根本停不下来 用心理学戒瘾,做一个自律的人

京东

¥28.10

去购买​

](https://union-click.jd.com/jdc?e=jdext-1521617136066207744-0-1&p=JF8BAR0JK1olXg4KV1laCEgUB18IGloWWQcHVFxbCk0eAV9MRANLAjZbERscSkAJHTdNTwcKBlMdBgABFksWAmwMGl4VXwAAUldfFxJSXzI4fA5hHQ8FMjg-dA9JVwhDSA9TLxxrJFJROEseA20AGloVWgUyVF9cCE8SAGwOGmslXQMyFTBYCEoeAV8JK1sSWQIGU15bAE8TBG44G1MRbdCswIvVt5KnprmitY6Y7dOL_4rjjnsnM2w4QA5BFEMeVFpeCEwXBW8KHFoSWgUDUlhYDVcWH284G1oUXg8HUFldCyUSAm4JG1wXXQ4GOlxcCUgUBGYAElklXTYBZAAzCRgXAzoOGll7AANZHB4UCBZ5AGsMHVMRVQUHZFxcCUkVM18)

读了很多育儿书之后,你会发现育儿的高级境界是把孩子当成一个跟你平起平坐的人。**蹲下身来,去理解他发现他尊重他。**但显然的,这位父亲并没有做到这一点。

@知乎亲子

知乎用户 宛宁 发表

如果这个 51 岁父亲为了帮忙孩子戒除网瘾,用两年半时间带着儿子去骑行。。。我佩服

但是。。。

自己去骑行宣传关闭网络游戏或者说反网络游戏真没啥意义

在退一步讲

自己的娃都没有能力,只能做一个呐喊者,给不出任何建议和任何方法,甚至一点没有任何经历给父母启示。两年半的时间只是让这位父亲离着儿子越来越远。

骑行结束回到家里,郑立书把自己一路上最重要的装备——头盔——摆在一楼客厅电视柜显眼的位置上,就像一个战士对待自己的盔甲一样。

这不是战士的盔甲,这是一个父亲去面对儿子无力的表现和逃避事情的 “防弹衣”。

知乎用户 专注生信分析 发表

反馈很及时!

知乎用户 一只小沙雕 发表

我对此感到十分疑惑,家长对教育孩子感到束手无措,于是决定对其他地方下手。这就是十分典型的脚有病不治脚,非要改变全世界的鞋子。

知乎用户 骐竹护肤养生私教 发表

#呼和浩特 #天上一日,人间百年!三维空间内,所有物体、时间、空间,没有恒定,是谓:幻相!

《异次元—解密》 主题:揭穿-三维空间假相,链接如下:

** 易企秀https://s.eqxiu.cn/s/0lkTXVid

知乎用户 勇者勃朗宁​ 发表

然并卵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事件还比较长,报道主要围绕父亲到处跑和儿子在家躺两个方面来写,这一前一后做比较,父亲的无奈和儿子的无力,想必大家是看得出来。

前排知友已经分析得十分到位了,郑钊父亲的做法问题很大,但同样也不要指望他可以理解儿子,帮助儿子。举个不恰当的例子,正如我不能理解所谓 “私生饭” 一样,各有各的说法。引用到郑钊身上,你跑你的,我躺我的。

但儿子问题还是需要解决,没人可以指望一个从挖沙生意做起的老父亲可以一步一步疏导儿子走出阴影。我就是想说这一点,为什么目前还没有人或者组织来有效解决这个问题。这个事件客观上是披露一个这样的问题,也就是有限的家庭力量不能够帮助到自己的子女,而偏偏这个家庭又是愿意负责任的。我相信,如果有一个好的方法,这位老父亲愿意试一试。

可他只能听人说起,把郑钊送到所谓 “戒网瘾” 学校,接受类似雷电法王的折磨。他没有办法,他只能如此。如果苛求老父亲去做一个教育学家,这就好比让一个天天上班的社畜还需要不断为老板操心,可以存在但确实荒谬。可以承认的是,社会力量没有什么有效的干预,大家都是各自摸索。

当然夸大其辞,上纲上线就又脱离这个问题,因为同样不能指望社会来解决家庭问题。犯难的点就来了,也就是郑钊自己的选择,不去发泄,不去吵闹。在虚拟的网上寻找内心的支撑。记者通过昵称和头像 找到疑似他的游戏账号。在游戏社区发长篇攻略,求好友。虽然不能证实,但放在网络上是合理的,沉默的人在网络上没有被沉默的限制。

同样在报道也能看到,他的学校教育也是无力的。事先说明,同样不能指望学校教育来解决家庭问题。如今学校教育对于这样(心理情况)的学生同样没有好的干预手段,郑钊在 12 年的初中就更别提了。我们的学校教育想必大家都理解,是指望 “差生” 自己进化,而不是帮助渡过难关。无论小学中学还是大学,我们都是冠以一个 “培养学生” 解决人才筛选问题。可能大都市的好学校会好多,但大部分还是要考虑基本国情。

思考转了一大圈,结合具体情况,发现是没人可以解决郑钊的个人问题,也没有什么力量可以帮助他。当然除了他自己的内在驱动(也就是幡然醒悟吧),但我想考虑这个因素是有些可笑的。毕竟他自己如果可以的话,就不至于如此卑微和懦弱。在他父亲一次又一次的压迫下,他也没有一次又一次的反抗,处处都是无奈,他选择最文明的反抗——“绝食”。但还是接受了母亲的好意,就只能这样苟活。不管如何,他确实放弃了自己。

这应该是指出了问题,也就是在父亲瞎使劲来自我感动,儿子确实心理有问题的情况下,结合社会也很难提供帮助的背景下,我们还可以做些什么?或者说社会应该怎么做?报道最后,父子俩还是无话可说,父亲四处奔波考虑生计,儿子慢慢做起了一些小事,保护了一盆吊兰。12 年够久,还是解决不了一个这样的问题。或许只能考虑怎么避免这个问题,培养孩子的受挫能力,这不现实。孩子没有,或许还可以。

该怎么办呢?该怎么办呢?难不成要考孩子自己?

哦,确实,郑钊早已成年了。

母亲担心孩子不会做饭,就慢慢地减少对郑钊的照顾,让他自己动手丰衣足食。还给了一盆吊兰,嘱托他照顾好
注: 郑钊(化名)是报道中的儿子

知乎用户 达闻西 发表

可能因为人情世故,因为生活的压力。也可能因为父母打小对他的溺爱。他逐渐把自己关在了大铁屋里面。这本来就已经够痛惜的了,没想到还碰上了一个挂羊头卖狗肉的父亲。冠冕堂皇的感动自己的跑去骑行。

少年本就已经开始堕落了,一个当爸爸的非但没能够尽到自己该尽的职责, 还在打着为儿子好的幌子四处游玩。

无力感,你试试把他真放在外面不给钱给他你看看他能不能养活自己?

知乎用户 萧宇 发表

1、网瘾现象的深层原因

网瘾现象在青少年中较为普遍,青少年由于生理和心理发育还不成熟,自控能力较差,容易网络成瘾,尤其是网络游戏成瘾。

从心理学角度分析,网络成瘾的只要原因在于:**在现实世界中无法得到的成就感、满足感、归属感以及操作感,而在网络世界中,却可以获得。**这种现实与网络世界的强烈反差,使得网瘾的孩子们往往越陷越深,无法自拔。

根据马斯洛的理论,人们具有生理、安全、社会交往、自尊、自我实现等 5 个层次的不同需要,这些需要由低到高,当低一层次的需要满足后,就会渴望得到较高层次满足。

现实社会中,患有网瘾的孩子们,大多在衣、食、住、行等基础物质需求层面,都会得到满足。而恰恰精神层面的需要,由于种种原因,难以得到满足。使得他们转而投向虚拟的网络世界。网络世界给他们提供了现实世界难以满足的成就感和满足感,使得他们在精神层面得到了极大的满足。

**网瘾问题的症结,在于虚拟世界和现实生活的巨大反差。**而虚拟世界给他们提供的感受太过美好,以至于他们不愿意离开虚拟世界,从而网络成瘾。

2、如何戒除网瘾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追寻快乐和自我实现,是人类为了保护自己、适应环境而形成的一种心理机制。**在这种意义上,网络成瘾的孩子是聪敏的、充满智慧的。**患上网瘾的孩子有着一些共同特点:专注、执着、有主见、接受新事物快、自我意识强。**这些优秀的品质如果能够妥善的引导,将能够帮助这些网瘾少年成就很好的现实人生。

如何戒除网瘾,需要以下一些步骤:

(1)弄清楚网瘾的原因

网瘾少年在现实世界中,最缺少什么,这往往就是他们网络成瘾的根源所在。是缺乏成就感?是缺乏来自亲人、朋友的关爱和重视?还是缺乏对自己生活的掌控感,要仔细分析原因。

(2)对症下药

现实世界其实可以借鉴网络世界的 “游戏规则”。

缺乏成就感,就要去现实世界要及时奖励。任何一个微小的进步,要及时反馈,给予奖励。奖励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只有这样,才能逐渐建立网瘾少年的成就感,让他们体会和网络世界一样的成就。

缺乏关爱,可以借鉴游戏世界中的 “团队” 模式,为他们创造一个小组,组团学习、玩耍,完成任务,就像游戏中不断闯关、打怪、升级,让他们体会来自团队的关爱和合作。

缺乏生活的掌控感,就要让他们多做主,多征求他们的意见,很多事情就按照他们的方法去办。放心,只要给他们信任,他们会慢慢培养责任感,很多事情让他们做主,也可以让他们培养更多对生活的掌控感。

知乎用户 扎不多得嘞 发表

当爹的自己跑去骑车,儿子在家游戏玩到爽

什么双向奔赴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父母最大的作用,就是在充斥精神鸦片的社会中,带领自己孩子认知世界的美,建立一个强大的内心和自我,不会在短暂的强烈快乐中迷失。这个精神鸦片,可能是可乐,可能是糖,可能是游戏,可能是小说

老实说,这也是为什么我宁愿全职在家带孩子。和孩子的相处是需要磨合的,从小一手带大,才能在他有点不对劲时候,快速找到根源,对爸妈有足够的依恋才不会在说教时产生很强的叛逆心理。不会像题中的爸爸,孩子哪里出了问题都搞不清,更别提带领他走出来,多失败啊

家里不够富有,只希望尽量让孩子走相对平稳的路,平安的度过叛逆期。

知乎用户 奕古看视界​ 发表

精神毒品,譬如标题所述的游戏(这里不谈游戏的正面功能),没有营养的短视频段子等等等等。一旦入脑入心,别说自制力不强的青少年,有多少年成年人还不是沉迷于此。

成瘾之前,必然是依赖,形成能依赖的基础是习惯。因为你习惯了手机,久而久之,你会依赖,进而成瘾。拿游戏做案例,为什么游戏能让人欲罢不能呢?

我觉得一是因为空虚,没有充实自己的东西,现实生活中找不到存在感,只能在虚拟世界中获得些成就来聊以安慰自己,补偿自己在现实中的自卑。

二是懒惰,不愿面对现实,甚至是对现实的一种逃避,自自欺人的心理作祟。

三是好奇心理和逆反心理。因为好奇,所以寻找刺激,渐渐形成依赖成瘾。此时,越是让他不去碰,逆反心理引导他越要去做。导致越陷越深。

四是自制力不够,分不清孰轻孰重。这个社会有太多人没有自制力,人人都有自制力,都能控制欲望的话,那监狱也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

我很同情这位父亲的付出,结果却事与愿违。孩子的具体情况我们也无从得知,所以不敢妄言。但从身边教育孩子得例子来看,不妨试试 “以毒攻毒”。你不让他玩游戏,他偏要玩,因为逆反心理和其他因素他要证明自己。反过来,你逼着他非让他玩游戏,不到什么段位不行,这样他一样会逆反。

再者,现在社会变了,如果孩子打游戏真的打得好,何不让孩子朝游戏这个方向发展呢?何必拘泥于传统观念。现在游戏的产业链有多长,有多深?

知乎用户 零零零​ 发表

瘾,解释为

1. 由于神经中枢经常接受某种外界刺激而形成的习惯性或依赖性。

2. 泛指浓厚的兴趣

这个词是中性的。

世人都以为有病要治,有瘾要戒,瘾久就成病。中国人讲究恰到好处,讲中庸,讲天人合一。

但随着西方文化的进入,什么东西都追求一个极致,都非要追根到底,探究网瘾的本质某种意义上也是一种社会病。以其在此讲戒除网瘾,不如想想该怎么转化,由阴致阳。

孩子不负责,父亲不负责,社会也不负责,谁的责任,谁也没法说得很清楚,只能说都有责任。

万物追其极,都已悲剧收场。为人一生,合适的时间做合适的事,寻找快乐人生信条,多些包容,多点引导,快乐自己也是成全别人。

世物皆有两面性,以其来探讨如何治病,不如谈谈如何防治,如何共存。因为有些病对有些人来说是病,但对其他人来说未必。个体差异,增强免疫。

知乎用户 有一点甜的男孩纸 发表

网瘾的本质是什么?

就是除了上网,没有任何更能让人感觉更快乐、更幸福的事了!

知乎用户 我是哈皮祝你幸福 发表

参考之前一个问题,母亲带儿子搬砖。

珠玉在前。

知乎用户 身心灵疗愈​ 发表

说实话哈,建议这位父亲看看心理学的书,青少年成瘾问题大部分是源于来自父亲的父爱不足而导致的,说白了,父爱满满的孩子,有方向,易成功,人际交往能力强,拥有高度自律性,金钱链接良好。而成瘾的主要原因是源于童年期父爱的匮乏…… 大部分成瘾的问题,都来自于家庭中父爱的缺失…….. 从小缺少父亲的认可鼓励,关注的孩子,父亲情绪差脾气差,没有自控力,很容易让孩子陷入过渡性穷思竭虑,难以自控情绪,思维停不下来,酒精成瘾,游戏成瘾等等 “瘾” 问题。

爱是一切的答案。当然不是喷父亲,因为父亲曾经也是一个孩子,做孩子的时候没有体验过满满的父爱,没有效仿的对象,那么成年后不会给出父爱也是很正常的……

我们作为父母也是第一次做父母,可以一边学习,一边成长,是对自己和孩子最好的爱。前提是先学习如何给予自己爱,才能有爱给孩子,爱满自溢。

静下来多读一些有关心理学,家庭教育,儿童成瘾的书,多读书,总是比较好。

知乎用户 Dloading​ 发表

难道说。。。

那儿子不是他亲儿子?

那么一切都说的通了….

知乎用户 故长安安一把伞 发表

多么朴实,多么纯粹的生活。我要有钱,现在退休打游戏。

不说了,兄弟们,我继续搬砖去了,希望赚的钱够看病的

知乎用户 空谷闲居客​ 发表

网瘾的本质是逃避现实。

如果现实中有循循善诱的父母,有志同道合的朋友,有可以沉迷的兴趣爱好,有喜欢的学习科目,有谁会沉迷网络游戏? 毕竟虚拟的东西比不上现实的百分之一,要不然为什么学生还要去学校? 不如在家上网课。

那如果现实生活中上面提到的一样也没有,有的只是被控制,被迫学习,被打压,被讥讽又会怎么样?孩子绝对是要逃到虚拟世界中去的,毕竟虚拟世界中没有打压,没有鄙视,还有即时的奖励。

所以父母如果发现孩子有网瘾,首先要想想孩子的生活中是不是存在以上问题,如果有,先去改善孩子周边的生态系统,让孩子先处于一个良性友好包容的环境中。其次要发现孩子其它的兴趣,用替代法来戒除网瘾。

最后想要说,在还没有找到合适的替代事情的情况下,不要强行戒除网瘾,网络游戏已经是孩子唯一想做的事,一旦戒除,很可能什么都不做,进入抑郁状态,那样会更麻烦。

总之网瘾是要越早利用科学手法戒断越好,父母搞不定可以找心理咨询师。如果时间拖得太久,大脑形成了某种回路,戒掉就更加的困难了。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知乎用户 ated 发表

建议这位父亲去看看心里医生,什么神奇逻辑!

知乎用户 奇迹再现 发表

看这标题,我还以为是父亲带着儿子骑行大半个中国

儿子在家里打游戏,父亲在外面骑车能戒除孩子的网瘾,才是真的离天下之大谱吧!

知乎用户 我要回六安 发表

我儿子上初中时一直迷恋手游,我的做法是工厂打螺丝三个月,用实际行动告诉他不努力学习以后我的工作就是你的未来。从初一到 1000 多名到现在的初二 100 名。学习进步非常明显,说话做事也不像以前那么毛糙了。打螺丝真不好受,手肿的跟猪爪子似的。

知乎用户 立春听你说​ 发表

看了两遍这个新闻,我觉得很痛心,我只想说,子之过 ,父不教。

我也以为是父亲带着儿子去骑行,宣传网络游戏的害处。

我想问两个问题

1、全国各地每个月,每年,都会有很多交通事故,你会去到处宣传造车,车企不好吗?

2、车企辛苦几十年,提高驾驶等方面的安全,能阻止发生交通事故吗?

车企跟发什么交通事故没有太大关系(除非车有严重的质量缺陷),儿子沉迷网络游戏,不能是网络游戏本身的问题,是儿

子沉迷的问题。

儿子沉迷网络游戏是他沉迷的问题,自控能力有问题,话说回来,自控能力的问题,跟家庭和这个父亲有很大的关系。

先要了解沉迷的本质是什么,儿子得不到父爱?得不到尊重?叛逆?这些问题上入手,不是你自己潇洒的骑行中国就能解决问题的。父亲也你病的不轻。

从根上解决问题,别再盲目去感动自己了。

如果觉得孩子自卑,可以和孩子一起看这本书,

[

滚蛋吧自卑

知乎自营

¥29.00¥58.00

去购买​

](https://www.zhihu.com/xen/market/mall/detail/1447282840149364736?mcn_card_id=1521599265340649472&source=goodsRecommend-pc&zh_nav_left=back&zh_nav_right=empty)

知乎用户 Wang Michael 发表

为什么有人会认为自己能通过骑行治好别人的网瘾。有如此荒诞的想法和做法,而且还坚持十二年。这种愚昧和固执,或许才是促成孩子网瘾的真正原因。

网瘾的源头不难理解,无非从意愿和理性两个层面分析。一是孩子觉得其它事情没意思,一是孩子认为其它事情不值得。前者说明孩子严重缺乏爱和引导,后者说明孩子处于尴尬处境无力挣脱。

作为父亲,不但不能解决孩子的问题,给予孩子正确的帮助,反而用错误方式增加孩子的焦虑,把孩子逼进死角,结果孩子当然只能愈陷愈深。

孩子就是白纸,写什么就是什么。如果画的一团糟,也不是孩子的错,只能说明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彻底失败。

知乎用户 laoyouchu 发表

自由的观念被人刻意兜售,是诸多问题的真正原因。以色列人不玩游戏(内部文化有效约束),它们只制造游戏卖钱。

知乎用户 蔷薇海峡 发表

新闻有问题,儿子多大了不知道,反正十二年网瘾了。老子自己骑行两年去宣传反网络游戏。老妈在家自己生气,老妈真是倒霉,儿子网瘾,老子骑瘾。

知乎用户 叮当猫​ 发表

很多人都在批评父亲独自骑行没带儿子。

我在想是不是有问过,然后儿子不愿意一起去骑行?

因为我有段时间的觉得我弟沉迷游戏,然后带他去钓鱼和去外面逛之类的,他都不愿意。

出门了,很快就要喊回家,不太好办。

知乎用户 Yuxuan Deng 发表

这位父亲。你自己问题,麻烦你自己反思。不要甩锅给网络游戏!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盲猜此人是钟爱宏大叙事的老粉红,建议害自己就算了,别声孩子祸害后人。

知乎用户 请斗请 发表

戒网瘾这事 说实话要戒也好戒。说难也难。其实大部分沉迷游戏的人内心是不想这样的。就拿我自己来说,曾经没日没夜几个通宵,打不动了就网吧睡,醒了继续打。有时候回宿舍睡觉,醒来了寝室一片黑,都不知道几点了。这样大概持续了三四年吧。真的很多时候意识到不能这样了,但是当你自己的学习,工作没有搞定时,你对生活无从下手,你在生活中忙不起来。所以只能打游戏去消磨时光,就想颓废。

以前连续打几天游戏,就想着一次打个够,把自己玩到不想玩了,但是过几天还会再去 。后来工作了,忙起来了,也很喜欢自己的工作,下班太累就没有精力去玩游戏了。所以要戒网瘾,你要为你用来玩游戏的大把时间找到去处。找到其他能做的事,忙起来就好了。一般有其他爱好的人,是不会很沉迷游戏的,把游戏当爱好的人也不会很沉迷游戏,不会让自己很累。

网瘾强行戒真的是戒不了的,你没事做,你不可能把大把时间用来发呆吧。网瘾其实跟很多人沉迷看小说,看剧是一样的。只是打游戏可能要花点钱,然后还有一直以来的偏见。所以很不受待见。如果小孩很沉迷游戏的话,就给他安排点事做,让他只有比较少的时间打游戏比较好。

知乎用户 江湖中人​ 发表

虽然可怜天下父母心,但是这个做父亲的真是活该,也是醉了,这是真人真事吗,很怀疑,不明白已经过了多半辈子的人,无知透顶到如此地步。

无知体现在:

1 网络游戏在中国乃至全世界是个多大的产业链,你去呼吁关停,假设是关了,得有多少公司破产,的有多少人跳楼,有多少家庭支离破碎家破人亡,他这样做的初衷只不过是因为自己儿子,你为了自己的儿子让全世界给你陪葬吗,这个就是一个很自私的行为。

2 教育观念太差,你自己骑行,你有那个心思,你带儿子去旅游,去吃喝玩乐你说儿子他会不去。哪怕是带她按个摩喝个花酒,儿子他能不去。就像恋情一样,忘记一段恋情最好的办法是开启新的恋情。十几年的网瘾就好比儿子的老情人,他的心里装满了他的情人,你就想办法让新的情人慢慢占据他内心的空间。这需要一个过程,绝对不是打骂说教能解决的。

3 现在搞教育的搞心理的那么多,你去学习会不会,学的多了总会找到方法。教育别人首先得教育好自己,自己就是一条虫,你怎么把而你培养成龙。

这父亲这做法只能说也是醉了,刷新了对无知的见解。

真是滑三界之大稽也。

知乎用户 索马里稀有葡萄​ 发表

这父亲感动了自己。

知乎用户 Journey 发表

让我想想到底什么游戏能让人在床上打 12 年。

知乎用户 莉莉 2020​ 发表

这个父亲亲手把儿子推到了这个地步。我为孩子感到痛心!

第一,这个父亲对儿子要求很高。说儿子从小学到初中都是年级第一,甚至能考上清华大学,而这与他儿子初中的老师所反映的情况并不一致。可想而知他对儿子在学业上的要求,已经令儿子到了压力巨大喘不过气的地步。

第二,小学三年级就把孩子送入了私立寄宿学校,一周才能回一次家,完全不顾孩子幼小的心灵在寄宿生活中的变化。报道中可以看到,父母发现孩子进入寄宿学校以后,不爱玩了,沉默了。但是父母没有跟孩子有过交流,不去了解孩子在寄宿学校里都发生了什么事,有没有不适应的地方。

第三,当孩子出现问题后,不是真正的关心孩子,也不想着陪伴孩子帮孩子把心结打开,而是简单粗暴,直接送往所谓的戒网瘾学校,让孩子在那所学校里受到了严重扭曲的非人待遇,心灵进一步受伤。

第四,当孩子的问题越来越严重的时候,这个父亲很可笑的采取了骑行中国搞宣传的方式,还把自己比作林则徐。这种行为对于解决孩子的问题毫无用处,因为在孩子最需要父亲理解、陪伴和引导的时候,这位父亲回避了,去做他自以为是的伟大事业去了,这位父亲真是病得不轻呐!

第五,更为遗憾的是,家里有这样一位比儿子病得还严重的父亲,做母亲的却形同虚设,在家中像不存在一样,没有发挥对孩子的任何积极作用,这位母亲可能在家里没有地位,对父亲和儿子都言听计从,非常可悲。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到过张一得的故事?故事很悲惨,那位父亲其实也是难辞其咎的。和本文中的父亲一样,明明是自己逼坏了孩子,却还在自我感动,自我粉饰,拒绝看清现实,这样的人是永远叫不醒的。

知乎用户 安迪 发表

我以为老郑是带着儿子骑行两年。

他么的自己去骑行两年。

这叫拯救儿子?

这不是自己出去玩吗?

知乎用户 向左看齐 发表

儿子网瘾,父亲骑行?????这是什么骚操作?

有这个时间把儿子打一顿不好,再不行交给国家当兵去

知乎用户 予恩复予恩 发表

当代迷惑行为?感动自己最佳候选人

知乎用户 苟活二十余年 发表

若是我,就用这份毅力去玩游戏,玩到孤独求败的水平,然后带着儿子升级

知乎用户 宿夕 发表

一个一辈子都只活在自己世界里望子成龙的中年父亲

知乎用户 海盗船长 发表

林则徐转世? 这么自信?

知乎用户 阿西吧 发表

看题目,你是不是以为父亲带着儿子一起骑行?

简单的说,他们是各玩各的。父亲去骑行,儿子宅家打游戏。

知乎用户 心兰相随 发表

建议父亲买台游戏主机,和孩子一起玩

孩子不是只爱玩游戏吗,那是他宣泄力比多的闸门只选择了游戏

但单靠玩网络游戏来解压只会越玩越焦虑造成恶性循环,力比多得不到足够宣泄就会导致焦虑和抑郁,渐渐封闭自我

加上父亲的过度关心,以及使用一些强制性的教育手段只会使孩子丧失对父母的信任感

至于孩子真的是毫无自我意识,沉迷网络无法自拔吗,从他在家有意躲避父母的行为至少说明他有意识到自己状态,对自己的行为是心怀愧疚的

一边是内心遭遇挫折,自尊受打击,没有自信,难以走出自我的舒适圈,另一边父母错误的教育方式使之丧失信任

此时只能通过孩子感兴趣的方面来吸引其注意力,才能有更多的对话机会,慢慢扩展兴趣

知乎用户 用户爸爸 发表

有其父必有其子啊,基因的力量真是强大。

知乎用户 钟国仁​ 发表

孩子有病,自己吃药吃出病。

知乎用户 是心不是必丫 发表

父亲骑行与儿子患网瘾有什么关系???

知乎用户 艺术 发表

网瘾比其他瘾好多了

知乎用户 新年快乐​ 发表

社会生活的变化,是一种发展中的必然,谁可以逆潮流而上呢?网瘾与其说是病,是沉迷,不如换一个角度,换一种方式来看这个问题。

网络时代,网络对于我们自己来说,我们自己有多大的控制能力的体现?这是一种什么现象?是沉迷吗?是网瘾吗?

青少年是一个人,一生中最为活跃的时候,什么可以吸引他们?就是这种新奇的,让他们欲罢不能的东西,在吸引他们!

怎么可能轻易地让他们走的出来呢?换一句话说,这就是一种时代潮流的先知先觉者,你看似简单的牺牲现象,包含着他们自己,对于勇于尝试的多少快乐在哪里,你怎么能在轻易地否定他们的同时,让他们承认这是一种错误呢?

承认自己的失败,只不过是对于网络时代,网络巨大的能量,没法匹敌的正常态度。因为我们一开始就错了,我们自己是站在,常识性观念思维里,对于这种新事物没有多少理解的轻易,轻率的否定,也是对于自己的孩子,轻易地轻率的否定。

这样的一个立场,一开始就在制造对立,在制造敌视,要知道这是你自己一把屎一把尿,拉扯大的敌人!

![](data:image/svg+xml;utf8,)

你认为,你自己养大了的孩子,就是一种失败的材料,是一个败类,对吧?

这样在无形之中,也在宣告你就是一个失败的人,你想把责任推脱给社会,推脱给网络,推脱给网瘾,推脱给网络游戏,是这样的吧?

你可以这样轻易地,轻率的否定了你自己吗?

你站在一个时代潮流的对立面上了,你还在哪里沾沾自喜的认为,你的孩子有问题,你的孩子是一种怎么样的不能不好,不那么如了你的意的问题少年,问题青年,这样状况你还在那里大张旗鼓的宣告着,你自己的失败,这样的你是正常的人吗?

你对于自己的行为有过反思吗?你认为你这样一种态度,就非常正确吗?你这样一种轻易地,轻率的爱,就是一种深沉的东西吗?

你的爱也许包含了太多的期许,但是一开始就让自己,掉入了比你孩子的状态,还要无法避免的深渊巨口。

这样的你怎么可能,怎么可以有能力的体现,来帮助你自己的亲生骨肉,走出困境,有能力去驾驭新事物,新现象!

认知上的差异,是你和你的新生生物,最大的敌人!你自己到现在为止,都没有弄明白,你自己失去了的是什么!

网瘾带不走你的孩子,但是你过激的行为,过激的一切,无时无刻不在伤害着自己,伤害着你的孩子,伤害着你们之间的亲情!

这是你自己失去了的最大的东西,你觉得这种东西珍贵吗?

你所制造的敌对,也许是你今生今世,都不可能打倒的社会必然。你一个人,不可能与巨大的网络时代,巨大的硅谷,巨大的社会发展为敌的!

眼看着这个世界上,腾讯,网易,百度,各种各样的网络公司,马不停蹄的在制造着,一个又一个网络游戏,你认为你自己这样的挣扎,有多大的意义?

甚至是网络游戏的下一个时代,是奥林匹克运动会,上升为一种世界性的游戏世界。它所产生的经济效益,经济体量,是任何一个游戏方式所不可比拟的,你认为你的力量可以,让这种新事物停止运行吗?

你自己的孩子,为什么会沉迷其中无法自拔,你认为你理解过你的孩子吗?你在多大程度上,是可以越过你的常识性态度,可以心平气和的,以平等的态度,坐下来和你的孩子有效沟通过,让你自己不必如此这般用这样一种,过激行为来达到有效的和你的孩子,有一个清醒的相互交融呢?

这是你自己的孩子,你推出去了的是一个什么样的巨大的深渊巨口,你认为这是一种负责态度吗?

两年时间,可以改变多少事情,但是你浪荡了大半个中国,却以失败告终,你认为你做对了吗?

可以说,你是用两年时间,用大半个中国的行程,来制造着更大的裂痕!无疑这本身就是一种失败!

还有多少可以挽救的时候吗?为什么不去,多理解一下,你的孩子到底遭遇了什么?是什么原因让自己视如珍宝的孩子,轻易地背离而去呢?

你的责任,难道真的只是一种无能为力的呼吁失败吗?你自己在遭遇网络的时候,又是一种什么样的态度?

微信你用吗?微博你用吗?以这样一种方式出游,很爽快吧?但是作用呢?

你常识过网络游戏吗?你知道为什么网络游戏,可以有这样巨大的力量吗?这是你自己的孩子,为什么会轻易地送给它呢?

游戏能给你的孩子一口奶吃吗?可以让你的孩子顺利的成长为今天为之的样子吗?

你怎么输的,你自己知道吗?你了解过你的对手吗?你的对手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存在,你自己常识过认识一下吗?

未来社会是不是,都应该像你这样,无能为力的环游大半个中国,然后无能为力的回来宣告,我输了!我没有什么办法啊!

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态度呢?浪费吗

?那么你怎么可以认为,你的孩子在浪费呢?他浪费了的究竟是什么?

你和你的孩子对此,谁浪费了的更多呢?这样的一种,相互浪费的意义,又在哪里呢?这样一种方式,对于你的孩子的帮助又在哪里呢?

你了解过网络游戏的出路在哪里嘛?未来社会网络游戏,有没有发展前景,有没有发展途径,究竟是如何与大众为敌的?

这样的问题对于你自己。有帮助吗?这样的问题对于你解决,你和你孩子之间存在的观念思维差异,有帮助吗?

为什么不乐意去尝试一下,去放下成见,放下常识,放下你的姿态,来真正的理解一下,你和孩子到底面临着什么样的问题呢?

这样一种态度,对于解决问题,真的不必比大张旗鼓的,去制造一些敌对,故意的以一种敌对的,甚至是凌辱的态度,要完成一次失败告终的旅程,要差很多吗?

建立一些网络知识,建立一些网络常识,建立一些对于网络游戏的认识,不必大张旗鼓浪费两年时间,更为妥帖吗?

网络并不是什么洪水猛兽,网络游戏也不是妖魔鬼怪,为什么全世界人,都为之沉迷其中的原因是什么?

建立在网络时代的网络游戏,真的很难理解,真的是一种亲情阻碍吗?

你想要你的孩子,完成的又是什么呢?你认为自己的孩子,可以承担起的巨大的责任,又是什么呢?

这样一种相互观念中的冲突,为什么不可以自己,静下心来默默地去思考一下,在去这样声势巨大的宣告你的失败呢?

你觉得的网瘾,在今天这个时代,是老弱妇孺全民性的沉迷,这样一种现实的残酷,难道还可以是一种迷惑吗?

网瘾带不走亲情,带走亲情的是你自己制造出来的一系列的莫明其妙!

什么是网瘾?就是青少年本能上的先知先觉的尝试过程,这个过程无论怎样漫长,也终将成为一种过去!

随着社会越来越快的进入网络时代,更多的是一种全民性的适应。对于自己的孩子,如此巨大的排斥抵制,这才是真正的问题,你为什么啊?

你为什么会这么轻易地放弃亲情,放弃你自己一手拉扯大的孩子,为什么非要如此制造出来,一种力量感,你的失败又是什么?

网络时代对于,网络世界的无能为力,可以理解。但是对于自己孩子的这样一种态度,你觉得合适吗?

你自己是一种什么样的家长,是一种什么样的人,你理解过吗?

放下态度,才应该是你首先应该努力的方向,也只有建立在这样的一种,有意义的认知基础上,所有的问题,才会有可能的建设性的解决!

也许言论有过激之处,但是我觉得,为了你和你的孩子,应该有一个这样一种建议存在的理由!

知乎用户 进击的星猫 发表

还给自己挂了个旗,“林则徐转世” 云游全国?

乐死我了

知乎用户 冬之火酒 发表

万一我姑娘以后网瘾沉迷游戏,有我就开个代练那种工作室,让她玩,玩个够

知乎用户 摆渡客 发表

人为什么上网,人为什么会喜欢一些成瘾性的东西,往往是源于内心的空虚。

父亲的做法,让人看起来有些悲情,可能还会让很多人感动,并且对于父亲的行为产生一种崇拜的情绪。

然而,这些往往都无用,没有种子开不出美丽的花朵,贫瘠的土地,却少水源,缺少授粉,缺少肥料的田地即使有了种子,长出的花朵也未必有多么娇艳。

人是一种需要陪伴的物种,无论老人也好,青年也罢,还是孩子都一样,否则老年人为什么要期盼陪伴,青年人为什么要找对象,孩子对于父母为什么小时候那么依恋。

生活没有容易的,不要总拿忙当借口,去忽略孩子的成长,最后孩子出了问题,要么是孩子的不对,要么就是外物的影响。

有那么多的时间,为什么不尝试着去理解孩子,尝试着带孩子去旅游,或许比这样要好很多。

知乎用户 排险者 发表

父亲患骑瘾,儿子用两年时间水遍大半个知乎来反骑行也未能拯救父亲,如何能戒除骑瘾?骑瘾的本质是什么?

知乎用户 House Speaker 发表

圣伊丽莎白都不敢收老郑同志了。。

知乎用户 土猪打洞 发表

看了几个高赞回答,说的挺对,就是太无情了!

他父亲是农民,犯了什么错其实很难意识到。而且,大家要注意游戏在这几年是如何被限制的,舆论总是把网瘾的问题归咎于游戏,这位父亲在这种舆论环境下,自然会觉得这是游戏的错。要强调的是,他父亲的文化程度不高,他根本无解。

要怪只能怪这种舆论环境,误导了这类孩子的家长。

如果不是游戏,他可能会违法犯罪,也可能抑郁自杀!游戏说不定在这位孩子最黑暗的时候拯救了他,可悲的是,身边真的没人能帮助他,他真的太无助了。

知乎用户 yual 发表

这种情况证明他爸沉浸在自身的世界里,并不明白他儿子为什么戒除不了,以自身的眼光去看所以抓不到问题的根本,要么是极端情况的产生,要么是中间的行为出现了过激反应,简单来说正常的心理行为是不会出现长时间的成瘾情况,除非是培养了并且放纵了。以前有一部教育题材的电影也是讲一个女生上瘾打游戏,后来成魔了,但是与此事件的鲜明对比就是她不到几个月就结束了网瘾生涯,还把帮她戒网的阿姨认了干妈。这种治疗和心理治疗的关系占很大一部分,所以出发点证明人的情感是所有动物当中最复杂的,因为可能出现各种情况,所以以自身的视角去看问题不是答案。网瘾的本质就是成瘾行为,也就是脑部神经出现的成瘾现象,要戒除其实很容易,就是直接断掉,一个吸毒的人让他吸毒,并且把毒品摆在他面前,这是他喜欢的,因为他能够享受当时的快感。你把毒品放在外面,他要拿就要费很大的劲,并且可能会发疯,你把毒品放在完全看不到的地方,就隔离了来源,抽烟的人戒烟,今天减一根,明天减一根,实际上还是在抽,除非从不抽开始才叫戒烟,一个吸毒的人没有毒品可买,他去哪里吸,投入到工作当中,什么瘾都没了。

知乎用户 无线 发表

学学马云怎么治他儿子的游戏瘾

知乎用户 拉普拉斯逆变换​ 发表

好歹也带着儿子一起去啊???迷惑新闻

知乎用户 谈 knight 发表

这是我知乎第一个保存的图片,

这样的家长永远认为毁掉孩子的可以是游戏是电视是电影是小说,却永远不知道毁掉你孩子的可能是你

知乎用户 非比寻常飞老师​ 发表

从我朴实的价值观出发,更想劝这位爸爸,不要花太多精力去试图排除一切干扰因素,因为噪音无处不在,没有绝对纯净的环境,至少依个人力量创造不出来。把宝贵的时间花在观察自己的孩子上,看看他的需求和弱点,好好引导和利用,才是解决家事的思路。

知乎用户 飞天老八戒 发表

就,没了?

所以骑行的意义是,强身健体吗?

知乎用户 专制五千年 发表

不如来看看这个问题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12969243

知乎用户 CDH 发表

自己的儿子不好教,因为是亲生的!找人帮忙

知乎用户 蓝莲花 发表

头痛医脚。

父亲的教育方式出现了极大问题(头痛),

指责修理儿子(医脚)。

无解!

知乎用户 染谁子衿正青 发表

自我感动

知乎用户 倾听键盘声 发表

感动自己呗

知乎用户 summer1988 发表

标题就和那个父亲一样

知乎用户 xinxin 大王 发表

网瘾是指上网者由于长时间地和习惯性地沉浸在网络时空当中,对互联网产生强烈的依赖,以至于达到了痴迷的程度而难以自我解脱的行为状态和心理状态。还记得自己最沉迷于网络的时候是初中,当时和同学沉迷于电子游戏,日本的动漫,美国的明星贾斯汀和瑟琳娜的分分合合常常使我牵肠挂肚,不出意外,我近视了。不知为何,游戏,追剧,追星仿佛没有在我的生活中出现。但是看到这篇文章不禁大感意外,父亲用俩年的时间骑行大半个中国来拯救沉迷于网瘾的儿子,为什么是独自一人前往呢?想让儿子戒除网瘾,出去走走,为什么骑行不带上儿子呢?可怜天下父母心。父亲的本质是对的,就是方法有偏差。父亲执着用骑行来帮助儿子戒除网瘾,儿子执着于网络世界的精彩。明明是一家人,都与网瘾有关,但为什么各自沉迷于各自的世界。行动上互不干扰,却又叫嚣着沉迷的危害。难以自圆其说。

知乎用户 如是 发表

抛家弃子,感动自己。要给他颁发感动中国奖才行

知乎用户 心理咨询师泓雅​ 发表

还以为带孩子骑行,闹了半天自我感动去了。看了一下信息情况,孩子这样完全是大人的问题,别说孩子沉迷游戏,那是因为里面有家庭给不了的东西。从小得不到的关爱。就这样的父亲,孩子没崩溃,有网络世界支持他的精神世界,已经不错了。网络有游戏是他的生存策略。我只感到了深深的悲哀,孩子太可怜了。

知乎用户 heheGx 发表

不知道骑行跟网瘾有什么关系,莫名其妙。

就好像感冒了,去医院把腿截肢,不理解。

知乎用户 清峻 发表

一个把孩子送到戒网瘾学校去的人,还指望孩子恢复如常?

不可能了。

知乎用户 骷髅 发表

还不如那个召集一群兄弟上网围堵小孩玩游戏,打到小孩出不了新手村的,虽然是段子,至少还跟孩子有点互动吧

知乎用户 我很谦虚 发表

孩子在成长过程里,除了枯燥应试教育,还有什么比网络游戏更有趣的活动?

说到底这些孩子可通过学校作为媒介参与的课外活动和小组,太少太少,太少太少了,

你让这些精力充沛的孩子读书之余,去干啥?

知乎用户 白水苠 发表

这是个伟大的父亲,但也是一位不称职的父亲!

他想通过改变世界来拯救自己的孩子,但是,显然,改变孩子才是他更有可能做到的!

春秋第一相管仲老夫子,曾经把培养孩子和另外两件事相提并论:种谷、种树!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这是后人浓缩的,未必准确!)

如果拿种树来和这位父亲的教育相比较,那么,可以这么说,这位父亲在小树苗刚刚开始长弯的时候,并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等小树已经长定型了,已经长弯了,他才想把小树掰直,这当然很困难,对他,对小树,都很困难!

或许,大多数看客对这对父子的遭遇,也只是一笑而过,但,其实,许多家庭都有类似的经历,只是程度不同罢了!

各位年轻的父母,你们也可以多思考思考,如果你们的孩子也遇到这种问题(可能性并不小),你该怎么办?

那么,什么是 “瘾”?

这个字是病字头,很明显,这是种病态!

其实,只要稍微想一想,也很简单!

我们吃白米饭、喝白开水,不会上瘾;但是,吃方便面、薯片,喝饮料、奶茶,就可能上瘾!

我们在学校读书、学习,不会上瘾,但看网络小说、玩网络游戏,就可能上瘾!

还有哪些东西容易让人上瘾?

烟酒、赌博、毒品!

能够让人上瘾的那些东西,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它能够让你感到快乐,非常快乐!

所以,但凡能够愉悦你的,都堤防着点吧!

知乎用户 小云 发表

这是遗传现象,他爹有骑车瘾

知乎用户 十万个为什么 发表

背后的利益链不斩断,网络游戏也就不可能消失。

再者这位父亲的做法,我们不了解,还是不要乱加评论,指指点点。

知乎用户 暮轻辉 发表

网瘾

1 室内室外视力产生视觉心理逃避;

2 无家庭 (租房或房屋家装) 居住房户型选择权;

3 所利所刃心之所向。

知乎用户 糖宝来啦​ 发表

相信这位父亲的所做所为都是希望儿子有出息,但是比较奇怪的是为什么用长达 8 个月的时间独自去骑行大半个中国,而不是带上自己的儿子,就当去旅游年?去呼吁,去骑行,不如用心的陪伴。孩子沉迷游戏,最大的本质不在于游戏本身,而在于自身的控制能力。有了网络之后,很多家长会把孩子叛逆,不求上进,归咎于游戏和网络。然而,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步伐,总不能因为哪些人的不自律就全盘否定有些新事物的存在。就比如六七十年代,那时没有网络,没有游戏,那是不是所有的人都求上进,都出类拔萃了呢?并不是的,那时没有网络,有些人就沉迷于别的,别人桌球,比如蹦迪,还有更坏的打架斗殴。所以,家庭教育才是第一位,自律才是王道。

知乎用户 霸气释放 发表

用这两年时间练练英雄然后用技术把儿子在游戏里打的稀巴烂,这网瘾不就戒了嘛,又陪伴了儿子又戒了网瘾,拿来骑行??你连骑行都能坚持都不愿陪伴儿子反而瞎比比网瘾。。。

知乎用户 三月的晨風 发表

不对症不对药

制止儿子网瘾靠骑行?

我觉得研究研究心理学管用点吧

知乎用户 文叁刀 发表

拿着 12 年时间去陪伴,去了解、理解他;没按你的理解的生活方式活着就是错的?

知乎用户 阿拾一​ 发表

有的人爬上了道德高地后就向下大小便

知乎用户 顾见龙 发表

笑死我了

知乎用户 Lina​ 发表

不带自己儿子,这只是为了感动自己,安慰自己,能做的都做了。

带上儿子骑行,网瘾早就没了。

知乎用户 臣巳 发表

本质是国内低质量刷子游戏的毒害,应该引入像电影一样的优秀游戏评价体系,把浪费时间的 feng 作踢出游籍,好游戏不会上瘾,因为游戏时间也是体验的一环,强行加时早就被喷烂了。

但是这在越南基本是不可能的,毕竟某些网络公司还指望噶韭菜嫩,断人财路如沙人父母啊,早就用金金上下打点好了。

知乎用户 Akinari 发表

本质是物质依赖,是精神疾病,既然是病就去精神卫生中心治疗

知乎用户 vT 发表

网瘾的本质就是能在另外一个世界体验强大的自己。

这是核心的,你与其让孩子戒掉网瘾,你倒不如先了解一下孩子为什么需要逃避世界。

你看到的,和你听到的,都不是孩子内心的声音,都是大家说的声音。

你连最基础的了解孩子都做不到,就急冲冲的要孩子必须脱离强者的体验,回归现实当一个弱者。

请问谁能体验这种从天堂到地狱的体验,所以你就再一步的让孩子体验强大和弱小的体验。

换句话说吧!要是你孩子体验过什么黑暗,而游戏就是他的灵魂支柱呢?

你断了他的灵魂支柱,你说他能咋样?愤怒?你想多了。

这边建议你去看一下,一些家长求着让他孩子再玩游戏事例,只可惜的是,躺在地下的他们听不见了。

知乎用户 一人即苍生 发表

为人父母,居然不用培训…

知乎用户 琰月 发表

所以他爸完全指望国家关闭网络游戏,却不对儿子做一点改变,这就是所谓拯救吗?

什么是拯救,带儿子一起骑行,改善父子关系,调整心理,渐渐明白儿子为什么沉迷网络。实在不行带出来把电脑弄没了也好。他自己出去骑行,儿子在家里继续玩游戏,互不干涉,多好

知乎用户 芭蕉桑 发表

建议这个父亲买本《少年抑郁症》看看自己孩子是否抑郁了(很多网瘾患者其实是抑郁,青少年尤其如此)。

这不比自我感动强多了?

知乎用户 峰火 发表

现代版南辕北辙。

知乎用户 无心之失 发表

99.9% 的网瘾,都是逃避现实。

我举个简单的例子:

给一亿现金随便花。

老烟枪马上去买最好的烟。

瘾君子马上去买最爽的毒。

网瘾患者,马上就戒掉网瘾出去潇洒了。能开真的法拉利谁还玩 qq 飞车,能出门酒池肉林谁还上网看纸片人?

所谓的网瘾少年,家庭的氛围,教育,引导必有毛病。上网不是天上掉下来的,要交网费电费,还要吃饭住宿。如果一个人自力更生解决所有上述花销,那他基本也没啥时间沉迷网络了。如果是一个废人养在家里,家里于心不忍管吃管住还能理解,连个网都断不了,也配当家长?

实际上,网络是家长打发青少年最便宜且省事的地方。出门打车吃饭见见朋友一天怎么也得 100 块花销,蹲家里上网玩免费网游,一个月 200 宽带费,孩子不给自己找事,家长舒舒服服好些年,忽然发现孩子废了,怪网游毒害。赶紧送到戒网瘾中心,钱花了我就也尽力了,无可指摘,我太爱孩子了。

知乎用户 ys001ys 发表

自己想骑行就直说,别拿你儿子当借口

知乎用户 纸纸纸片 发表

看到那盆吊兰长得很好,一下子泪崩了,不知道为啥。

知乎用户 智能机器人​ 发表

四肢发达,头脑简单。

知乎用户 IM 面具 S 发表

脑伤医脚

知乎用户 zhikeen 发表

谢谢,这是我这个星期听到最好笑的新闻

知乎用户 Leo66 发表

翻了几页,满目的讨论父亲如何不对。

完全没有人提到游戏如何的不好。

为什么现在的人这么恶心,为了钱这样洗地,良心不会痛吗?

游戏害了多少人,难道他们不知道吗?

他们仅仅是为了把焦点转移到父亲如何的不对而已,让游戏害人这个问题本身不被浮现出来。

知乎用户 归雁一去无留意 发表

子不教,父之过。这家里的爷爷一定有大问题。

知乎用户 对影成三人 发表

任何事物仿佛都会上瘾,网瘾仿佛是短时间内无法找到替代品,都会给予心里极大的满足感,其空缺短时间内无法用其他东西来填补,这只能换一个环境,找到一个新的兴趣来代替最为妥当。

知乎用户 老牛爸爸​ 发表

哈哈哈,笑死了。

为了帮儿子戒除网瘾,结果把儿子扔家里,然后自己一个人骑行大半个中国?

这骚操作不知是想感动儿子还是感动自己啊?

但凡他能多陪陪儿子,或者带儿子一起骑行,结果都不至于如此。

作为家长,我太清楚孩子为啥沉迷网络了。

就是因为家长太忙,总没时间陪孩子,或者压根就不想陪孩子。

没有玩伴的话,孩子就只能自己一个人玩咯,而网络就会乘虚而入控制孩子。

但凡你有空多陪陪孩子,哪怕多陪他说说话散散步,孩子也不至于沉迷网络而无法自拔。

亲子关系是需要从小培养的,是需要持续付出时间和精力去维护的。

小的时候,你不陪孩子, 没有在他的童年记忆里植入情感和记忆。

指望孩子长大后听你话?指望老了以后孩子孝敬你?

简直是做梦!

知乎用户 牛古平 发表

儿子:爸,我反省了,不再网游,然后我俩一起……

爸打断道:不,不,不,你没好,事实上更严重,我还得骑行那小半个中国。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新时代南辕北辙

知乎用户 穿梭的云雀 发表

网瘾的根本是对抗现实的虚无。

知乎用户 知默 发表

“所有成瘾行为的背后都有创伤,在创伤处都存在亲密关系的缺失。”

看到这位父亲,我就想起《根本停不下来:用心理学戒瘾,做一个自律的人》一书中的这句话。

这位父亲,独自天南地北地骑行,弃儿子于不顾,他们像是身处于两个平行世界。 到现在,郑立书也不清楚儿子为什么会这样,谜底却恰恰在父亲的身上。

“因此,处理成瘾最为重要的是处理过去的创伤,以及对现实生活中亲密关系的重建,尤其是与父母亲密关系的重建。”

我无法想象,正处于青春期的儿子当时有多无助。虽然我自己的青春期已经过去很久了,但每每想起,我都还是会觉得自己当时所遇到的困惑和烦恼对于那个青涩的少女而言,千难万难。

也许正是如此,这个男孩就通通用网瘾处理烦恼,从此恶性循环。

《根本停不下来:用心理学戒瘾,做一个自律的人》一书中系统地介绍了如何戒瘾,对我影响颇多。其实,需要戒除网瘾,就必须首先了解自己的内心需求,才能找出适合自己的戒瘾方法。

一个成瘾者之所以无法戒瘾,就是因为沉溺其中,可以满足他的某种内心需求。唯有现实生活也能满足他的这一种空虚,他才会慢慢远离成瘾的物质或行为。

如果有一天,这个父亲能够修复好和儿子的亲密关系,这个少年就会最终能够远离网络,他的空虚,他的寂寞,他的无聊,他的愤懑,所有的阴影,都能重新被阳光照耀。

知乎用户 恐毁四号 发表

网瘾的前提是还有钱上网。

他自己都赚不了钱,哪来的钱付的宽带 / 流量?!

所有的网瘾人,都是父母惯的!

扫地出门三个月,什么瘾都能治好。因为生活很难,不得不全力以赴。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一孝子为拯救沉迷旅游的父亲在网络世界里奋战两年半,却仍未成功。请问如何拯救不上班四处骑行的父亲,旅行瘾的本质是什么。

知乎用户 东风起 发表

放任儿子继续在家打游戏,当老爸的花两年时间,骑行大半个中国呼吁有关部门封禁网游。

然后这老爸回家一看儿子仍然沉迷游戏,自己的苦衷算是白费了,一气之下,也不骑行了,在家借酒消愁,从此喝了就醉,醉了就睡,睡醒再喝,周而复始。

儿子一看老爸沉迷酒中,酗酒成瘾,非常痛惜,然后戴上他爸的头盔,骑上他爸的自行车,沿着他爸骑行的路线,花两年时间,骑行大半个中国上有关部门呼吁要取缔酒厂和禁售各种酒类。

知乎用户 小萝莉 发表

见识过更广阔的世界和更多更好玩的人和事之后,便不再会沉迷于方寸之间

知乎用户 微信用户 发表

生物学硕士论文题:论基因的强大性。

知乎用户 一二三木头人​ 发表

自我感动罢了,有这么一个极端的父亲,他孩子成什么样都不奇怪

知乎用户 General Lee 发表

我儿子今年高二,马上高三。我儿子也喜欢游戏,应该是他能在游戏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吧,可能在学习中找不到存在感吧,所以到游戏中去寻找游戏感。其实,小孩小的时候,我也是陪着他玩游戏的。我从来也不反对玩游戏,虽然,我自己并不特别喜欢玩游戏,年轻的时候也玩过一些游戏,但在游戏中我找不到存在感,可能我在学习中更能找到存在感吧。学校的老师,都讲不能玩游戏,碰都不能碰,而有部分老师却说,游戏也不是完全不能玩,可以用游戏来交换学习。从小孩进入青春期开始,我读了很多关于如何教育青春期孩子的书,跟很多老师和所谓的心理学方面的专业人士沟通,就是希望学会如何与他沟通。小孩子对学习很不用心,老师布置的作业,都不能按要求完成,我经常被叫到学校。其实,他的智商还是不错的,虽然作业不认真,但成绩还算过得去。他妈妈对教育方面是完全不懂的,只知道宠小孩,小孩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在我跟小孩有冲突的时候,她会当面与我发生冲突,而不是维护我的权威。就在这样的条件下,我跟小孩达成了妥协和交易,那就是,游戏可以玩,但要用额外的作业来交换,他说我把游戏当筹码,我说是的,游戏就是筹码。在初三下的时候(2020 年上半年),正好遇到疫情,我在外面抗疫 40 天,他的心思根本就不在学习上,我回家后,离中考仅剩下 3 个月,他不愿意上培训班,然后,每周四个小时游戏,换做 4 套卷子(数理化英)。最后,中考成绩还算过得去。现在稍微懂点事,虽然成绩没有什么太大的进步,跟以前一样不愿意像别人一样努力。我早就想明白了,儿孙自有儿孙福,我做好自己,给他做好榜样,他能做到什么程度,我都接受。我自己,在家不玩游戏,我的业余时间主要用来读书和运动,有时也刷刷网络,包括抖音什么的。不要把游戏当做恶魔一样,学会接受和利用他。即使中小学不玩游戏,到了大学,没人管了,可能也放纵了。

知乎用户 良子不想起床 发表

有一本小说阐述了这个故事,那就是《巴别塔之犬》

![](data:image/svg+xml;utf8,)

语言学家保罗的妻子从后院的苹果树上摔下来去世了。这一切都毫无征兆,保罗难过并且认为这不是意外。

唯一目击保罗妻子去世的是他家里的狗罗丽。保罗作为资深语言学家曾经看到一些关于狗说话的案例,虽然这些例子都没有完全成功的,他还是决定训练狗狗罗丽,想让它告诉他真相。

知乎用户 蔬菜大鹏 发表

儿子患网瘾,父亲骑行中国拯救儿子,这跟请巫医来跳大神有什么区别?

这让我想到了《呼兰河传》中团圆媳妇的遭遇,曾经是一个活泼开朗,十分外向的小姑娘,但在那个年代女人的开朗外向在村民和婆婆眼里就像魔鬼一样,婆婆为了儿子用皮带疯狂抽打着小媳妇,想要驱赶她身上的魔鬼。

最终小媳妇病了,心理和生理都不再健康。婆婆害怕失去小媳妇,这样她花的钱就打水漂了,于是画重金请大神来施法,想要把小媳妇的病治好。但最终使本来就不健康的小媳妇在大神各种招式的毒害下永远的走了。


这位父亲的儿子曾经可能也是活泼开朗的健康小孩,但在原生家庭的种种影响下失去了往日的健康,开始沉迷游戏,父亲骑车环游中国来拯救网瘾孩子,这就是现代版的跳大神,他真的是为了孩子吗?

知乎用户 郜明雷​​ 发表

这题还真有一个可行方案,

就看这父亲心诚不诚了,

先举个例子,你看很多富二代也喜欢玩游戏,比如思聪老公,但他们可一个都没有沉迷的,甚至还能玩出俱乐部和产业来,因为现实世界对他们来说,可比游戏好玩多了

所以,请这位爸爸把骑行的功夫努力拿来挣钱,让自己的孩子成为一名富二代

你再看看他还沉迷不沉迷游戏了。

知乎用户 活着​ 发表

本质就是寻求短暂的快感

知乎用户 达雯 发表

一个这么奇葩的父亲,如何能上热搜的?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真是什么 B 问题都能上热搜想引起对立

知乎用户 1k 小路子 发表

刻舟求剑,南辕北辙,买椟还珠,削足适履……

有些词可能没那么合适,但真的是脑子里第一反应出来的。

吐槽都懒得吐槽~

知乎用户 杜恽诚 发表

以后他儿子失业,过得不好,有他这一份力。

知乎用户 默猫猫 发表

一个男人,一个父亲,宁愿离家做行为艺术,也不愿意陪儿子跑跑步踢踢球谈谈心,然后问儿子怎么能戒除网瘾?

所谓网瘾,不过是填补生活空白的补丁而已。

有些人可以把补丁打成艺术,比如电竞高手。

有些人可以把补丁达成工作,比如主播。

有些人的补丁就是丑陋的,贫瘠的生活缩影,也就成了所谓网瘾。

如果单纯以父子俩的生活来看,就是一个满目疮痍,闲得无聊的生活状态。

那么,起码有网游,儿子可以安静地躺在家里的床上,消耗他的生活空白。而父亲,却妄图用自己的贫瘠,狭隘妨碍正常人的生活。

如果有一天,这父子俩有人崩溃了。儿子最多砸个手机,而一个常年骑行的父亲对社会的危害,想想都很吓人。

对于这种看着就不太正常的家庭来讲,网游为社会安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至于一些正常的家庭,一起去健身啊!一起去钓鱼啊!一起去吃好吃的啊!

知乎用户 东人酋长 发表

自己教育有问题,怪网络游戏?沉迷游戏的基本都是父母与孩子缺乏沟通,管理粗暴,所以孩子再现实中感受不到乐趣,从而选择网络,想要根治先从自己找原因,其实半个中国?你骑行半个地球也白搭

知乎用户 我可能是猪 发表

这就像杀身成仁一样,不现实

知乎用户 流水极光 发表

本质上来说就是现实过得没网络上舒服,所以没法戒除。

我们再推一步,为何一定要戒除网瘾?那是不是还可以戒除现实瘾?既然现实里不是万中无一,那就和网瘾共存才是正道。

知乎用户 咬十五 发表

沉迷网瘾的儿子和沉迷骑行的父亲。

请相信专业心理医生的指导,哗众取宠可以发财但解决不了实际问题。

最简单好用的 VPS,没有之一,注册立得 100 美金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See Also

互联网如何造“瘾”,港大博士的两次探寻

**文 ****| **邹帅 **编辑 ****| **毛翊君 以下是饶一晨的讲述。 表象 社会在发展变化,流行的游戏也在不停变化。十几年前,最流行的游戏是《梦幻西游》《仙剑奇侠传》等等。有些可能有竞技的成分在,但它不像现在最流行的高强度电 …

封控后,我最怕和我的自闭症儿子分离

封控之后, 他反而没我焦虑 上海封控之后,我给自己的焦虑排了个序。我不怕感染,我也不怕方舱,我最怕的是跟我儿子分离。 很难想象他一个人去方舱。我儿子今年19岁。独自在方舱,他是很难生存的。首先是吃饭问题。不反复提示他不会吃。他还在学校读书的 …

如何看待安徽灵璧县渔沟中学校园暴力事件?

知乎用户 人类观察员 111 号机​ 发表 坏人从小就坏,未成年人保护法却成为他们脱罪的帮凶。 校园霸凌的事件基本可以总结为一下: 「被人举报或者受害者举报 → 网友传播 → 引起舆论 → 撤职或者开除 → 判刑」 关键在于引起了广泛的舆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