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批国采开标,平均降幅 56%,大批原研药退出,将给国内医疗行业带来什么影响?

by , at 19 September 2022, tags : 集采 原研药 药品 医保 制药 点击纠错 点击删除
使用CN2/CN2GIA顶级线路,支持Shadowsocks/V2ray科学上网,支持支付宝付款,每月仅需 5 美元
## 加入品葱精选 Telegram Channel ##

知乎用户 譬如朝露 发表

作为一个中年人,我有高血压,原本吃诺华制药的倍博特,结果,集采后,医院不进这药了,只能用国产的某某出的国产药替代,结果差点没把我送走,血压确实一样能下去,但平稳性和原研药不可同日而语,开车的时候突然血压标高,头晕,出汗,高速路上吓得我直接停应急车道不敢开了。后来去了医院做 24 小时血压监测,发现血压起伏较大,而原本吃原研药的时候根本没这种情况。

价格来说,原研药一盒 7 粒 50 元,国产的一盒 7 粒 9.8 元

现在我宁愿全自费去药店买原研药也不敢乱换了。

我想说的是,连某某这种国内超级药企的仿制药都不能和原研药相比,其他那些野鸡小药厂就更别提了,所谓的一致性就是个笑话。石墨和还和钻石都一样是碳呢。

补充一点,我压根就不是怀疑国内制药巨头的实力,只要肯花钱,肯花时间,我敢肯定一定能把这款药做的和诺华的一样好,但集采的价格摆在这里,它压根就不可能花更大的大力气去做到极致,它又不是傻。至于那些野鸡药厂,那估计是真不行。

知乎用户 faith 发表

国家集采是好事,做为医生来说也是好事。

但是阿托伐他汀吃了肝转氨酶上升到接近 3 倍的比比皆是,又得配合着护肝药物一起吃。为啥不把阿托伐他汀做的更好,副作用更少一些呢?

现在支架代量采购,导致了很多医院支架断层缺货,很多县医院不做急诊只溶栓因为拿不到支架,把病人往市里推,责任应该如何划分呢?病人要死了,病人是要怪医院没支架,还是医院要怪不配支架?市里对于难度大的手术,首先推荐病人去做外科搭桥,搭桥降价了吗,医保不要钱报销吗?

站在医生跟不得病的人身上,支架和药物越低越好。站在得了心梗得了冠心病的人,当然是希望及时有支架做了,能够有安全的药物可以口服了。那我们希望我们都尽量不要得冠心病吧。

哦。你不要以为达官贵人医院大佬跟你们吃一样的几分钱的药物,医院是有进口药物的只是不开放,有大佬来了,直接开放一小时让管床医生把进口药开出来然后再关闭。别人有权有势的人有的是方式拿到进口药。

你如果不信你看看你身边大佬是在吃络合喜还是几毛钱一片的氨氯地平,是在吃立普妥还是吃 4+7 的阿托伐他汀。人与人就是这么不一样。

而一般人选择的权力也没有。就好像我护士长说他爸爸有高血压血脂高,他说医院让她选择也做不了,当然了她肯定有办法弄到进口原研药物,我科里的师姐,他爸爸做过支架,现在都要求人买进口药物,我们医院她没有哪个能力要求医院开放。

国家一直有提供四合一的抗结核药物,有几个结核病人去吃??为什么别人宁愿花钱买不愿意去白拿,我想没有人是傻子吧。同理其他药物。

所以,希望大家尽量身体健康,不要生病。

知乎用户 鸡糟的黄医桑​ 发表

首先声明观点:我支持通过带量采购降低药价,但我反对 “一刀切” 的带量采购行为。

什么叫带量采购?我先简单介绍一下。

大部分药品都有一种原研药(老百姓称为 “进口药”),还有一堆国内仿制药。一般来说原研药价格昂贵但效果肯定,国产仿制药价格便宜但效果良莠不齐。

国家要强行压低药价,但不能降低药效,于是让仿制药都做一致性评价,理论上通过一致性评价的仿制药和原研药效果相似。然后把通过一致性评价的仿制药和原研药拉在一起说:“你们来玩吃鸡吧,谁开价最低谁才能活下来!” 于是一群药企被迫开始内卷,谁开价最低谁就可以占据医院的大半市场

于是乎药价疯狂下跌,几分钱的阿莫西林、几百块的心脏支架,几分钱的美托洛尔…… 药价低到不敢想象。但相应的,医院一定要用带量采购的药,没有中标的药企基本上就没有市场了。

乍看起来,带量采购是件利国利民的大好事吧?(除了对药企不好。) 但事实上,并不是所有的医生和病人都喜欢带量采购的。

第一个问题出在 “一致性评价” 上。仿制药一致性评价是指对已经批准上市的仿制药,按与原研药品质量和疗效一致的原则,分期分批进行质量一致性评价,就是仿制药需在质量与药效上达到与原研药一致的水平。

听起来很美好,但事实上这个 “一致性评价” 并不是通过 RCT 得出的结论,而是通过质量标准、晶型、粒度和杂质等主要药学指标比较研究,以及固体制剂溶出曲线的比较研究,还有人体生物等效性试验等等来证明同种剂型、同种规格的仿制药与原研药在人体内是否具有相同的疗效和质量。**相比新药的临床试验,人体生物等效性试验要简易很多。**通过一致性评价的药物,盒子上会印上一个小蓝标。

但通过一致性评价的药物,真的就和原研药效果完全一样吗?

由于无法得到确切临床研究数据,答案是个谜。从病人的反馈来看,部分带量采购的药物效果并不尽如人意。举个例子,**原研的老牌降糖药阿卡波糖(拜唐苹)是片剂,需要随餐嚼服。但带量采购中标的阿卡波糖居然 是 胶 囊 !**我都不知道这玩意是怎么通过一致性评价的,连服用方法都变了… 先不提效果,不少老年病人表示胶囊吞服不方便,不愿意继续使用。

我说句不中听的话,高血压糖尿病这些慢性病的药,质量稍微比原研差一点还能混混,大不了量吃的大一点,但重症感染呢?恶性肿瘤呢?这效果能差一点点吗?

第二个问题是,部分带量采购的药品实在是太不方便了**。吃药越少病人依从性越好**的道理大家都懂吧,偏偏有的人不懂,只管价格便宜就行。

举个例子,降压药厄贝沙坦,原研药安博维是 150mg 的,带量采购的只有 75mg。老牌降糖药二甲双胍推荐剂量每日 2000mg,原研药格华止有 500mg 和 850mg 两种剂型,每天服用 3~4 片足矣。带量采购中标的二甲双胍是 250mg 剂型的,病人每天要吃 8 片!谁特么记得住啊!

第三个问题,带量采购药品占据的市场份额实在太大了,**导致没有中标的原研药根本无法处方。**不少慢性病人表示,我们平时吃惯了 xxx 进口药,你换成国产的我实在不放心,医院配不到只能自费去买。原本病人还有选择权,想吃国产想吃原研的药都行,现在病人反而丧失了选择权,同样产品只剩一个了。

第四个问题,带量采购的药还要定期重新招标,商品名一直在换,连医生都搞不明白了。药品是有安慰剂效应的,当病人对一个全新的药物产生质疑心理的时候,恐怕效果也会打折扣。

当然了,带量采购对医疗行业来说总体还是利大于弊的,既降低了药价,也减少了 “以药养医” 的乱象,我吐槽那么多,只是希望这个政策以后可以更加灵活一些。而且有的药价压的实在太低了,也不利于药企生存和发展,毕竟几分钱一粒的药有点太夸张了。

知乎用户 Alex 路以 3 号 发表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制剂技术,以及缓释技术,对于药物效果的影响非常大。而这些,正是国内药企的短板。

如果只看化学式,只鉴定有效成分,仿制药和原研药差距确实很小。甚至于很多原料药 (药剂中的有效成分) 是中国生产的。

但是,药品吃下去了之后,吸收了多少,吸收的速率怎么样,就要看制剂和缓释了。

1. 即使有效成分含量一样,吸收率不行,纯度不够,效果也不一样啊。并且,还有杂质的问题,某些杂质对身体的伤害比较大,比如青霉素的杂质。很多有机物还有个 “手性” 的问题,相同的化合物,不同手性,效果可能就会有很大区别。

2. 即使吸收率还行,但是有的药要求尽快达到尖峰浓度 (某些抗生素);有些药要求平稳释放 (比如降压药和降血糖药),这个就很考验厂商的技术了。

3. 即使吸收率还行,还有个辅料的问题。比如最便宜的,卖了上百年的阿司匹林,拜尔的由于对胃的伤害小很多,可以长期服用,很多人宁可多花几十倍的价格也要用。

每个问题,都是一座大山。

甚至于,即使目前的一致性评价,也压根没用考虑 3 的因素。

而高赞回答里,降压药的那个,就是第 2 条没有做好。

有些来顶级三甲医院进修的医生,对于顶级三甲喜欢用原研药嗤之以鼻,以为顶级三甲崇洋媚外,殊不知这些都是经验和教训。

最简单的一句话:伊利和蒙牛什么德行,都还记得么?

如果很相信药品一致性评价的话,当年三鹿还是免检产品呢。

这么简单的牛奶都是如此,那么复杂无数倍的药物呢?

知乎用户 Kinoko 发表

谈到集采药,就得谈一致性评价。

一致性评价我说乐观点,目前做得简直是狗屎不如。听说要改了,但是目前就是这个情况。

大家以为的集采药物:疗效差距不大的最便宜版本。

实际上的部分集采药物:便宜但效果不好。

上面都是 10mg,但是可能因为制药流程、杂质等等问题有很大的使用差距,我不信集采后没人吐槽过,每个医院的常事了吧。

麻醉药、降压药…… 最常见的,正常医院一年要用掉多少的,集采后什么效果我就不说了。别说是病人加重了,合着好几成病人换药一起加重了?反正控制不住要不加药要不换药,换药的反正医院就这种,你自己出去买,走不了医保?那我们也没办法。

还有部分癌症用的那种药,集采后…… 我只能说这个钱不如不省吧。副作用大得让人怀疑人生,不知道的以为副作用就是固定效果了。

我理解医保给普通兜底,但是这样一搞,有些人想选择好的也没得选择。有些好点的药都在外面药店,有钱可以买,就算自费但本来有钱还可以选择商业保险,现在这么一搞商业保险也用不了了。

知乎用户 胡言乱语 发表

具体的好处人家都说了,而且分析得很细,我就不说了,只说一点其他的看法。

我们口腔科总体是比较阳光的,灰色领域当然有,相对好一点。

但是不影响贫富差距。

收入上的差距,实际是医院对医生的强势话语权,在经济上的表现。

别管收入是灰色的还是阳光的,别人拿着分配的权利,就别指望多分点钱。

医院态度很明确:我们就给这点钱,爱来来不来滚。

谁滚了?

我院规培坑爹程度全国闻名,现在规培招生季,听说照样有一个连过来送人头。

当年招工的时候,包括我在内的很多小傻瓜,一门心思往里冲,待遇问都不问,干粮都带好了,签完卖身契就后悔了。

集采带来的变化,无非是工作形式微调,某些情况下年轻人稍微多喝口汤罢了。

说实话,未必能喝到多少。

有本事你让所有诊疗过程都无利可图,医院直接变慈善机构,国家拨款。

只要没这本事,只要医院还要赚钱养自己,诊疗过程就得有收入,收入就是大佬的。

干活是咱们的。

我同学在私立,跟我喝酒喝到晚上 11 点多,助理还在忙什么东西,给他打电话,被训得狗血淋头。

我说你这也太凶残了,同学说老子养着他的。

一问,手下俩助理一护士,一个助理负责病历加工单什么的,一个负责洗牙和简单处理,每天早上 8 点开工,基本都忙到晚上 8 点,还要维护他的工作微信,事情多的时候搞到 11 点也很正常。

我问一个月给多少钱,答:3K。

妈耶,三千块钱一个月,把人当狗使唤啊!你一年四五十万起步,就给人这点钱?

答我:给的不少了,加上基本工资五千多了,大专毕业才两年,其他地方拿不到这个数字的。

你以为你一个发了几篇灌水文章的土博就了不起了?

你和大佬的差距,相当于大专毕业的助理,和私立营销专家的差距。

老老实实干活,不想干就滚,大佬负责收钱。

知乎用户 北落师门​ 发表

我作为药代来说,虽然感觉药代这一行已经要大洗牌了,但是集采绝对是好事。

药的利润高的离谱,是真的离谱,尤其是老药,生产工艺成熟的药,真的就是死皮赖脸不降价,要不是国家出面谈判,哪来的降价?

关于很多人说的仿制药不如原研药,别的不说,大部分过了一致性评价的仿制药的还是信得过的,而且没有仿制药,你永远不知道原研药的价格有多离谱,只要国内仿制药一出来,原研药必定降价,这是利好。

总结一句话来说,集采政策,利国利民!

知乎用户 花村妇联主席​ 发表

集采不会伤害国内药企的研发能力,因为你不能伤害一个根本不存在的东西,就好像女人不会得前列腺炎

知乎用户 陈子杨 Dr.outside​​ 发表

几年前规培待遇闹得很凶的时候,有位大佬说了这么一句话:我们医生的待遇,其实还是可以的,但是这其中有很大一部分,不是我们所能支配的,这也是为什么规培生待遇偏低的问题。

能说出这样的话很不容易,能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开展落实这样的事更不容易。

作为行业内的人,尤其是年轻医生群体,对国家 “团购” 药品和器械,要保持足够的信心。

与其把这一部分收入让科室一两 “上层” 个人来分配,不如干脆去掉,让每个人的收入都归于阳光,归于正道。

当然,有人说,支架降价成这样,我不做了。

不做就 g,让想做的人做。


至于还有担心药品后续研发,像原研药这一块,

这是真的没必要了,

事物发展自有其规律,不是你我操心的事,把病看好就行了。

而且目前药品、器械很多费用都浪费在『推广』这一块,砍掉的,也主要是这一部分。


前浪跌倒了,后浪才有机会吃点。


2021.06.28 热榜后更新:

我们仍将长期处于初级阶段,

不可能让每个人都吃海鲜,喝牛奶,开劳斯莱斯。

我们更应该保证的是让绝大部分人吃上饭,喝上水,在家有电用出门有车座。

更何况老龄化社会后医疗口更是不堪重负,

希望评论区各位前浪、准前浪不要把既得利益看成理所当然的事情,

上面都说了医疗行业要开始过苦日子,苦年轻人这么久行,苦你就不行了?

知乎用户 十一狼 发表

所以一样交医保。

老干部能用原研药,老百姓就是仿制药。

那么我们交那么多医保,你给我用劣质药,我想用疗效好的还要自费。

这不就是拿着我的钱养权贵么。

就这我还要感恩。

还要说医保好。

知乎用户 季退思 发表

集采能搞出医用胶带都能皮肤过敏,是我没想到的。

别跟我杠,过敏的是我的皮肤,不是你的。反正你赢了,赢两次,我输了,输两次!

知乎用户 木剑先生 发表

集采压缩中间环节惠之于民本意是好的,但弄来弄去又重现当年大跃进亩产万斤的盛况,你压缩 50%. 我压缩 90%. 到最后完全脱离实际情况,挣钱这事不丢人只要合理合法,没利润才可怕,俗话说赔本买卖没人干,很多药被压的几分钱一片,明白人谁敢吃,糊涂人一片叫好,觉得越便宜越好,到真生病的时候谁吃谁知道,早点挂了不但医保钱省了养老金也省了,这估计就是喊好的原因

知乎用户 济世医学生 发表

简单说一下平常生活学习直观感受。

看病确实便宜多了,去年到现在已经经历四轮大规模集采了,医保目录也宽了许多,纳入了许多靶向药物,对于看病而言确实便宜了许多,随访患者这么说,自己周围亲朋好友也这么说,真的是大幅度的降低了治疗总费用。

另一方面预期的医生收入大规模降低并没有出现。。。。很是意外,不过是我坐在医院,学校其他附院其他科室以及非教学医院都是如此,甚至收入更高了,连学生待遇都跟着提了一波。可见集采不是一刀切而是结构性优化的过程,提高患者医疗的可负担性,提高医生的正规收入来源。

而且大幅提出原研药,推动国产药使用,也推进了国内医药健康发展和产业升级,顺带制裁了美帝医药事业也是可喜可贺的。同时也减轻了医保负担。

综上三点,这几轮集采是绝对的成功,利国利医利民,这再次证明社会上只要有痛点难点国家一定会解决的,小时候经常听到的看病难看病贵将成为遥远的记忆。

知乎用户 嘘嘘 发表

再次补充啊

牺牲休息时间来回答这些狗屁倒灶的问题后悔了,还带了好几顶帽子,怕了!

不回答了!

我的回答来源于临床中面临的问题,这些问题各级医院,各个地方可能都不一样!

每个人都有个人的想法,您也别想着说服我,我也不想说服你!

就这样吧!

分隔分割 ======

补充回答!

有几个小伙伴私信我说没有看懂,我就简单解释一下吧!

第一阶段,医保最初的目标是小病小治,大病大治,全民覆盖医保,这个想法相当好,国家的投入也不少。但是这个阶段的医保有几个问题!

一是,病人都希望获得最好的治疗,医保没有解决医疗资源不平衡的问题!

二是,病患平素对身体不重视,体检的忽略,相关知识的匮乏,加之经济原因,很多病患是不生病不去医院,去医院希望全面检查治疗,这就是小病大治。

三是,没有解决药品昂贵的问题

四是,没有解决医院及医护的待遇问题,以药养医成为常态。

第二阶段,医保为解决上述问题出台了一些新办法,其实这个阶段医保走偏了。

一是,取消药品加价,平进平出,但是药品昂贵主要出现在出厂环节和流通环节,医院加价范畴有限,可以说高药价没有得到很好的控制。同时减少了医院的收入,医护收入减少,可以说是牺牲医院,医护补充医保。

二是,分级诊疗的实施,依然忽略了老百姓最大的需求,找最好的大夫,用最好的药!

分级诊疗这个事其实反反复复,执行很难,毕竟只要有转出去的,就会有人不满意。

第三阶段,两票制的实行!这个政策是国家为了解决药价贵想出来的!其实是基本没解决啥问题,出厂和流通环节的利益链条太大,药品价格下降不明显。

第四阶段,严格的分级诊疗和单病种报销,加临床路径管理!对跨级诊治的病人,减少报销,但是医院依然有转诊权利!但这个转诊权利受到医保的监管!医患矛盾加大,但仍不能很好的留下病人,很多病人宁可少报销也要往上级医院跑!单病种报销和临床路径管理,造成了医生只给患者看相关疾病,从根本上解除小病大治,体检式入院,但是依然加大了医患矛盾。

第四,集中采购。这个大好事!但是因为前面有些情况走歪了,有瑕疵!

一是,医院仍采取平进平出的药品售卖原则。对昂贵药品的采购不积极,原因是需要付出人工,保管,过期报废等一系列负担。很多患者发现,虽然很多昂贵药品降价了,医院依然买不到。

二是,药厂不积极,对降价药品生产销售不积极,转而将精力投入未进入集采药品中,产量不足。

三是,进口药品消失,由便宜带量采购药品代替,大夫和病人都不信服。

四是,医保严控药品使用。这个有点专业,大概意思就是说,严格按照说明书用药,忽略了临床工作的特殊性。这就需要厂家修改说明书,而且是反复多次修改才能跟上临床知识的更新,但是修改说明书代价巨大,对于厂家来说不划算。

这四个问题造成医院药品少,可选择少,所以很多病人需要院外购药,负担反而加重!

综合上述情况,医保有几个问题依然没有解决,医院,医护的待遇问题。医疗资源的平衡问题。反而因为加的条条框框太多,影响医护的发挥。

所以,集中采购是好事,但是有他的问题,而且好处有限。

而且现在的医疗系统还有很多问题,不敢说,也不能说!见谅!

========)========

以下原答案,调侃多

×× 报销这事啊!从一开始就整劈叉了!

我给您打个比方!打比方之前啊,您一定记住基本保险中的 基本 两字,这样您就好理解了!

我们把看病这事当做下饭店来看!

饭店有什么啊?小厨师,大厨师,行政总厨

饭店做什么菜啊!馒头,肉菜和龙虾!

×× 的意思呢,您得了饿病,兜里钱不是很多,找个小厨师做个馒头治治饿就行!

兜里有所富裕呢,大厨师做个肉菜尝尝!

您要是真有钱,行政总厨做个龙虾品鉴一下!

出门时呢,打个 2 折,或者 4 折,这个就是相当于报销了!

这就是 ×× 原来的想法啊!有错没?没错啊!

但是,看病毕竟不是下饭店啊!

有得人是人命关天,有得人是自己觉得自己精贵!

那么问题就来了!

兜里没钱的,也想努力吃个肉菜,甚至借钱吃个龙虾!

兜里稍富裕些的,肯定是努力吃龙虾了!

真有钱的,更不用说了,肯定龙虾啊!

反正出门能打折!

这就造成了过度花销,×× 不高兴了,老百姓也不高兴啊!肉菜和龙虾太贵了,打折也很贵!

怎么办?收成本价!所有食材不能收加工费,平进平出,不得加价。

有用吗?有点用!以前有 10% 的加工费,现在没了,稍微便宜了些,至于饭点亏不亏钱,无所谓了!但是老百姓还是努力吃龙虾啊,×× 负担没有减轻啊!

怎么办?有办法!分级吃饭!

穷人吃县城饭店馒头,富裕的吃市里饭店肉菜,有钱人吃省级饭店龙虾,甚至出省到首都去吃!

问题又来了!老百姓还是想吃龙虾,必须让县城饭店提供,县城饭店被打砸几次,同时出于不能倒闭的原因,没办法,提供了!老百姓意见又来了,厨师水平差!龙虾不好吃!我们也要到市里,省里,首都吃!

有钱人还每天炫耀,首都的馆子做的就是好,厨师水平高!省里也不错,市里勉强能吃!反正能打折!一辈子也吃不了几回!

老百姓一听,有道理啊!得了,大家努力去大饭店,找大厨师做饭吃吧!这样一算,×× 还得多花钱!没解决问题啊!

怎么办?又有办法了!

一呢,你该吃县城饭店买馒头的,就不让你去吃市里,省里,首都的馆子!不听话,还要去吃的,要不 少打折,要不 不打折!

开始有效果啊,后来老百姓发现,有人偷摸去吃也没人管,有人少打折但是吃得好!毕竟一辈子吃不了几回!得!转一圈又回来了!老百姓意见还大了,有龙虾不让我们吃,是何居心???!!

怎么办?有办法了,大杀器来了!

所有饭店只卖馒头!肉菜没有!龙虾更没有!而且不让您到处跑!跑了就不打折或者少打折!而且您偷跑到省里也是馒头,偷跑到首都也是馒头!

老百姓意见大了,我这辈子攒了些钱,就想吃回龙虾!怎么就吃不上了?

可以吃啊!您外面买龙虾,回来饭店给您做啊,不要加工费!

老百姓含泪买了,也吃了,也郁闷了,这怎么吃饭比以前都贵了呢???不高兴啊!

怎么办?世纪大杀器来了!

您看!您觉得馒头还是贵!×× 给您集中,源头采购!保证价廉,保证便宜,和白给差不多!这样您不会再说吃饭贵了吧?

老百姓说我可谢谢您嘞!第一,我不想吃您这个黑面窝窝头,以前那个美国麦子,河套麦子做的馒头就挺好,反正打折,我也能买得起!第二,我是觉得馒头贵吗?我是想吃龙虾啊!

×× 郁闷了,不能啊!馒头这么便宜了!怎么还有人说吃饭贵呢?继续想办法吧!

您说,这期间饭店干什么呢?

学习呗!学什么?学习怎么让老百姓吃馒头还得吃得高兴,就跟吃龙虾的感觉一样!

老百姓不高兴,是饭店没服务好!要罚钱!不光要罚饭店,还要罚厨师!

尤其是市饭店某某厨师,老百姓吃肉菜你就给他做啊?!!?! 啊!!?馒头不治饿病吗??学艺不精!不光罚钱!还要记过!

一定要让老百姓知道,馒头就是好!就是棒!黑面窝窝头就是健康!

说了这么多!列位就问了,那有钱人总不能也吃馒头啊!

对喽!人家还吃龙虾!去哪吃?私营饭店啊,想去省里去省里,想去首都去首都!

又有人问了,我穷,但也想吃龙虾,一辈子真吃不了几回,问题是龙虾贵不说,私营饭店还不打折,怎么办?

办法来了啊!看好了!

商业吃饭保险!每月或者每年花钱买这个,总会有机会吃龙虾的!

问题是这个保险也挺贵啊!

那怎么办?您又不买房,总得花钱呀!吃饭可是刚需,您还别心疼!

知乎用户 可可的老尸 发表

我和我老婆发现一个问题。

这些年。

我和老婆只要生病,就尝试吃药治病。

但没有一次,是通过吃药可以把病治好的。

于是进入了一个怪圈。

生病→吃药→无效→打针,每次病好都是打针,打好的。

于是我和老婆商议决定,我们的治病流程要改一下。

直接就是

生病→打针。

药的质量太差,差的无法想象。

这次医保的药价又跌了。

可见质量会更差。

你以为降价的初衷是为了让你能吃药。

实际上降价的目的是减少入不敷出的医保开支。

医保早就倒挂了。

知乎用户 梨月 发表

作为临床医生,我也是患者,我也不知道是好事还是坏事。我只能拿我自己来说一下。

首先声明,我不是心血管科的医生,轮转内科也是快二十年前了,医学发展很快,所以可能有观点不对的地方,大家海涵。

我刚工作的时候,轮转过心血管内科,见到有的病人血压控制不好的时候,换成氨氯地平片(络活喜),血压很快就控制住了。所以我对这个药印象很好,觉得它效果好,就是有点贵,当时大概七块钱一片,四五十块钱一盒。

当我自己成为高血压病患者的时候,我的医生让我也吃(络活喜),吃药后血压控制的很好。

吃了几年,医生给我说,出来另外一种氨氯地平片,也是进口药,叫山诺宁,是个小国家生产的,我也忘了哪个国家的,就是比络活喜便宜。大概十块钱左右一盒。便宜了好啊,我也很高兴,就换了这个药吃,但是血压控制就差一点,有时就不太稳定,偶然的就会高一点,但大多数时间是可以维持在正常的。所以我并没有在意,认为可能是自己饮食不当,精神压力大导致的。

去年年初,国家集采的氨氯地平在医院垄断了,其它品牌的氨氯地平在医院都买不到了,于是我也换成了国家集采的药,那是真便宜,1.18 元,21 片!但是,我的血压控制的越来越不好了。从偶然的偏高一点,到经常都偏高。然而别的种类已经买不到。只好最近更换了治疗方案,改吃别的药了。

我其实只想说,药品,最重要的是能治病,我花钱吃这药,我要它能降血压,它降不下来,便宜有什么用啊?白送我也不要吃的啊。

知乎用户 一只爱西瓜的豆​ 发表

再一次,反复的,充分的证明…… 医保越来越穷了。

利用 “合法伤害权”,“协商式议价”,进一步打击药企盈利能力,打击药企研发欲望,甚至危及药品质量。

利用 DRGS,单病种,打击大医院盈利能力,打击医疗积极性,叠加药品问题,还能直接影响到医患关系。

当然这都是平行宇宙里发生的事,和我们没关系。

知乎用户 凯鹅​ 发表

应该说是形势使然,包括到最近这几个月,又发生了一些引发公众担忧的事情,比如某些常用药退出医保

刚开始的时候舆论重点突出了集采好的一面,看到药价降幅力度很大。比如高血压用药氨氯地平片降到五分钱每片,糖尿病用药二甲双胍降到不到一分钱一片。

大众看到的是实惠,实际上药品降价倒不见得说你看病掏腰包一定能省多少钱,该用的药照样得用,不管它在不在医保,或者说医院有没有。

药品降价,更多是服务于医保控费,而不是你的自掏腰包——这个事实是经常被普通人忽略的。公立医院最大的甲方,并非普通患者,而是医保局

如果说这件事情的负面影响有哪些,简单来说至少两点。

一个是对原研药的挤出效应,价格压太低,许多原研药直接退市,不做中国市场了,这个从一开始就在发生。可能也有朋友觉得,那原研药没了我用仿制药不行吗?本来原研药也贵。

再一个,这对仿制药的影响也很大。集采以后,药商挣不到钱,短期间无望提高效率压缩成本,外搭上疫情期间原材料上涨,生意做不下去了。就会出现集采断供。再一个,资本市场也不看好仿制药了,利润率太低。

这个产业本身发展的就不好,搭上这一条,长远来看就更让人沮丧了。

当然跟我们普通人相关的,还有一致性评价的问题。就是,你至少得保证,仿制药在药效上跟原研药一样吧。否则那不成神药了吗?但是一致性评价这个环节其实也有很多问题,不展开说了。

长远来看,对我们的用药会有哪些影响呢?个人判断,有这么几点:

就医分层,会更加显著。

公立医院该不该以盈利为目的,还在争论,但三甲医院通过提供特需医疗、国际部医疗等服务,绕过医保系统,来挣取更多利润,也是不争事实。有钱就能享受更好的医疗资源,看病是人权,可医疗资源供给也是个市场问题。

从消费端来说,多样化的就医需求是难以否认的。并且显而易见,好的医疗资源,包括用药,自费原研药这种,会自动流向特需医疗、国际部医疗。因为能帮医院挣更多钱。

而普通部则主要提供一些兜底、看常见病的职能。也就是所谓的保基本广覆盖。保基本意味着很多生死攸关的病主要得靠自己解决,广覆盖就是说跟你分蛋糕的人有十几亿。大家都上来,医疗资源挤兑都是大问题了,还想保质保量?

未来能不能通过分级诊疗缓解大医院的医疗挤兑,这种事情还得慢慢看,资源和人力下不去,恐怕也只能是一种美好构想。

医保控费会否名实脱离?

医保控费的重要参考样本是三明医改。细较起来的话,三明医改推行之初其实也是有一些不一样的声音的。到目前这种大范围推行集采,还有其它控费手段,也许可以说是问题暴露得更显著了。

比如说,需要的药买不到,不需要的中成药开一大堆,那这是不是更严重的浪费呢?对患者的用药依从性也是个挑战。再比如承接集采供给的药厂,有没有那个实力呢。毕竟药是用来治病的。机制本身有问题,出事了自罚三杯,恐怕也不是正本清源的做法。

再比如说,因为利润问题出现断供,后续怎么补救。人定胜天没毛病,不过市场规律也是得尊重的。

今年还有一些新闻引起担忧,比如某些常用药退出医保目录。或者在目录内,医院基于药占比考核需求就是不给卖,也会构成用药困境。医保控费搞到把医保报销变成鸡肋,那就是背离初衷,更严重的浪费了。

多层次的医疗保障,特别是商业医疗险的介入很重要。

最近这几年政府跟保险公司联手推惠民保产品,在各地都广受欢迎。这也是个比较好的方向。医保覆盖的看病问题毕竟有限。**甚至可以说,参了医保,也解决不了因病返贫的问题。**为啥这么说呢? 看病这种消费,本来就是个上不封顶的事。穷有穷办法富有富办法。真到了必须用抗癌药,医保又解决不了,用还是不用?那肯定有钱就用,有一分钱使一分力。惠民保产品在医保基础上,把保障覆盖,又扩大了一点点。相当于是低配版的百万医疗。保障虽然不足,但是费用低廉,核保宽松,也是个很好的工具。

除了这些比较基础的形态外,国民对中端医疗、高端医疗的消费也正在崛起。像现在走偏性价比路线的中端医疗产品,一年可以做到六七百块钱的保费,很多普通人也是能消费得起。

特别是,中高端医疗险,提供了一个绕过医保结算系统的路径。让对这方面的保障比较重视的人自主选择品质好、又能负担得起的医疗资源,对大盘子的医保控费来说,也是一种减压。

再配合优秀医师的多点执业,某些名医师在大医院的号挂不到,但是私立医院执业的号就比较好拿,而中高端医疗险通常是覆盖一定数量的私立医院的。这也会让体验、效率等,都得到升级。

知乎用户 小火车 发表

自从美国开始集采了,以前术后活五年现在活两年,完美解决 L 龄化。拜登聪明着呢,医保吃不消了,又不能明着搞老年人清除,集采可以让美国的下层公务员和平民平均年龄少活好几年,巨大的医保支出就省下来了,而且患者闹意见,最多砍死几个医生,又不会去攻击 FDA 的老爷,闹大了就抓几个医生平息一下民愤,看看未来十年的人均寿命会不会下降就是了,数据是真实的,语言是苍白的。

有的人说降价毕竟利好底层真看不起病的人,那美国前几年把那些效果好价格低的药都停产了是怎么回事,不过美国佬经常既做婊子又立牌坊,也不稀奇了!

知乎用户 陈仙男大天才 发表

首先,各级医务工作者阳光收入不可能有太大上升,前几年北京把挂号费 3 元改到 50 元,差点闹出好多起舆情。

之前提到的介入手术,哪怕把手术费直接涨十倍到 1w,以现在公立医院的分配方式,东扣西扣几个大夫再一分,落到在手术室里暴露在射线下进进出出的一群医生们手上,一个月人均 2w 都很难,要是想优先喂饱带组大佬,手术室这一帮老哥估计得饿死一两个才行。

更何况这个手术费涨幅根本不可能实现,患者无法接受。

这就是结构性矛盾,患者可以接受的开销 + 医保可以接受的支出,不可能 cover 医生的合理收入,尤其是前浪的收入,根本无法承担。

但各科室集采也不一定就对医疗从业者不是利好。

通过砍掉耗材,压低 + 摊平公立医院的收入,整体上会将公立医院的图钉型收入变为纺锤形。

一是有利于年轻医生的(相对)收入提升,减少职业生涯爆炸式增长的收入曲线所带来的严重内卷,二是有利于将成熟医生挤出公立医院体系。由于前述结构性矛盾,公立医院回归公益、保底属性,这才是拯救医保亏空、医疗体系畸形的最终且唯一解决方案。

这个回答的主体,是第一批心脏支架集采的时候写的,目前砍掉原研药、进口高端耗材,思路基本上是这么走的。

要知道带量采购的根本目的是给财政控费而非给患者控费,成熟医生出走私立在政策上是一路绿灯的。

而公立医院回归保底公益属性,第一件事就是要消灭公立医院的高端属性。顶级医疗资源划成公益,本身就是违背客观规律的。

可以说只要挂着一堆头衔的前浪们还在公立医院。那一边牺牲整个行业的公信力,拿权力寻租来换取灰色收入、一边一屁股把后浪的阳光收入坐到地板上,必然是正常现象,整个行当都会很难受。

砍掉公立高端医疗也一样利好群众。耗材灰色收入被取缔,留住一个正高级职称医生所需的经济投入,可以养活三到五个中级职称、近十个住院医,同等投入下能为广大群众提供数倍规模的合格医疗服务。

公立医院学技术,私立医院卖技术,在下一代年轻医务工作者心中,应该成为常识而非偏门左道。

某个曾经崩溃过的 “不三不四” 科室就是个很好的例子。

一方面基层公立医院该科水平回归公益保底级,挂号不难价格亲民但是水平感人,血象明显升高还敢开激素的见到好几个了;一方面私立该科医院蓬勃发展收入可观,公立医院撑到主治就能跳槽民营给资本家做爪牙;一方面倒逼该科头部医院提高收入留人,至少几家儿童专科医院的绩效分配都相对良心。

经济收入、职业前景、各层次患者的就医难度均逐步回归正常。

“不三不四” 科,应该成为所有科室未来的样板。这才是患者、医保、前浪、后浪四赢的最优解。

这条路上最大的阻力,其实还是主任医师、教授、研究员的三栖前浪们,依靠压榨大量的学生、下级维持自己垂垂老矣的身躯的高效运转。又借由把持的话语权体系,污名化出走私立的年轻、中年医生,威胁出走私立是 “不归路”。

所以年轻人为什么要埋怨蛋糕被端走了?蛋糕现在、过去和未来都不会属于年轻人。但是被端走蛋糕的豺狼们,反而会给新人们闯出一片新天地。

知乎用户 The whispered 发表

只要是医保没钱了,没办法,这是人口结构决定的

zc 是压低总花费,至于利润怎么分,国家已经够意思了,都亲自下场压低厂家利润了

剩下的用来支付医护劳动力成本,交给行业内部分配

医护行业内部分配的格局没改变,就别指望小医生能置身事外

没有任何流量和议价能力的小医生,和大佬相比,在不断减少的蛋糕中,只会是大佬不断扩大自己份额,保证自己的总体利益不下跌,那么小医生会加倍受损

别以为,灰色部分压缩跟小医生没关系。大佬的灰色没了,他就会想办法压低人员成本,多拿奖金,比如压缩正规医生数量,招 1 个生化研究生专职水论文,一个月 4000,招 2 个大专生专职写病历,一个月 5000,然后搞末尾淘汰,水论文水不过生化研究生的小医生淘汰,写病历写不过专职大专生的淘汰,怎么也能送 5 个月入 10000 的老主治去急诊吧

所以陈主任别太乐观,谨慎悲观比较合适

知乎用户 想吃小龙虾 发表

我唯一的诉求就是加大中成药的集采比例。

个人的感觉目前医院的现状是开西药治病,搭配中成药创收,美其名曰中西医结合,实质上中西药各司其职。我不懂为啥中成药能卖那么贵,还不经吃,一次要吃四五个胶囊或者八九个药丸,一盒大几十的药不到两天就吃完了,关键你还不知道它有没有用,而且注意事项和不良反应都写着 “尚不明确”,吃着有点慌慌的,虽然知道吃不死人。

长此以往,你把真正有效的西药搞的没啥利润倒闭了,只剩不过临床三期就能上市,毒副作用不明,甚至是否有效都不知道,还卖得死贵死贵还不经吃的中成药,这是要闹哪样?

相较于让中成药厂赚的盆满钵满甚至上市圈钱,我更愿意让真正有效的西药厂赚的多点,毕竟人家是真的在搞研发,不像中成药厂,成本的大头在营销和渠道上。

这就是所谓的劣币驱逐良币吧?

知乎用户 一只阿柴 发表

集采是好事。

以前的医药是让一部分人活的很舒适,一部分活下去,一部分因钱没法活下去。

现在是让全部人尽量能活下去。

这应该是集采的最终目的。

但是不可忽视的是,集采里很大部分的药品效果不好,器械技术落后是客观存在的事实。

我们医院就在发愁,有个治疗药品国产 8 毛,国外原研 8 块。但是 8 毛的辅料做的不好,吃下去肚子疼……

还有上次的支架集采,大部分是药物洗脱的改进型,距离国外新的支架技术落后了十年。

当然这些不是说不能用,就是活下去才是目前大部分人的需求,能理解国家的做法。

但是国家依然要考虑如何促进国产药品器械的技术升级,不能老是这样吧?

知乎用户 rising Li 发表

如果我是原研药厂家,我也可能会选择退出。

为什么?集采药物价格非常低,利润也就低。原研厂家基本都是国外的,成本比国内高。利润就更低了。

进不了集采,医保不报销,没人买了怎么办?

靠宣传啊,宣传 “我们是原研,纯进口,效果肯定比国产仿制药好,别信什么临床试验,什么药物等效性评价,都是假的,他们再仿能仿到和原研一样?”

这样有钱人自然会去花几十倍甚至上百倍的钱去买贵的。既节约了医保资金,又满足了一部分人的 “需求”,一举两得岂不美哉?

利益相关:医生,集采受益者,正在口服集采的阿托伐他汀和左西替利嗪。

知乎用户 训子​ 发表

皮肤性病科。

头孢曲松。老牌抗生素了,以前俗称菌必治。罗氏公司原产药商品名罗氏芬。原来 200 多一支,后来降价到 120。治疗淋病一支见效。

国内仿制,30 多块一支,勉强能用,加大点剂量,延长点治疗时间,疗效也还行。

带量采购后您猜猜多少钱?

0.78 元!

疗效如何?

有个患者打这药打了一周过来找医生:医生您给我换个药吧!我不是找您麻烦,这药钱还赶不上注射费,难怪治不好病!

知乎用户 张雨辰 发表

一个人要经历多少事情才能明白:对你说好听的话的人,并不一定是在帮你;对你说不中听的话的人,并不一定是在害你。

一个人说的话,越是说到你的心坎里,越是需要警觉。

知乎用户 lake 发表

更新 1:

1、集采(国采)

看了下评论,众多质疑集采(国采)的还是没分清楚国采跟省市自己弄的集采的区别,这个问题问的是第五批国采,区别就是国采入围有门槛(通过一致性评价或按照新分类申报后批准),而省市自己弄的集采则是完全为了压价,所有药都可以参与。现在国采只进行了 5 批,以后按照每年 2 批的速度进展。

2、一致性评价

本来一致性评价是个很专业的事情,所以我在原回答里没有详细的去写,但还有很多人质疑我国的一致性评价工作,质疑为什么只做生物等效性试验就能证明临床等效,我当不了郭德纲口中的航天专家,我必须要科普下为什么火箭不用水洗煤。

一致性评价首先得有个参照物,与谁一致,业内叫做参比制剂(大部分都是原研),国家已经公布了四十多批参比制剂目录了,参比制剂的要求是经过临床试验证明其安全有效。那么我们的工作就是证明仿制药与参比制剂一样安全有效。

安全:

安全性包括原料本身引起的安全风险、杂质(包括原料中杂质、辅料中杂质、原辅料在一起引入的杂质、稳定性留样降解产生的杂质)引起的安全风险、辅料引起的安全风险,我原回答已经说过,CDE 对杂质的追求已经达到了吹毛求疵的境界了,研究中必须要对以上提到的杂质进行理论分析(只要理论分析中存在,就必须要研究证明),再通过分析检测证明以上杂质可以得到控制,并与参比制剂进行对比(包括稳定性),要求是质量和稳定性不低于参比制剂。

仿制药和参比制剂的原料肯定是一样的(评论里提到的什么粒径、晶型这都是最基本的研究内容),如果你要怀疑中国原料的水平,那你可以不要用药了,中国是原料出口大国,很多原研药用的都是中国生产的原料,这里插一句,因为原料生产对坏境极度不友好,所以发达国家已经很少自己生产原料了,都是从中印进口,但是这 5 年,我国对原料生产企业环保要求也越来越高。

辅料可以与参比制剂不一致,但必须在 FDA 非活性物质数据库中(该数据库统计了 FDA 上市所有药品中的辅料,确认了其安全性),如果使用了新型辅料,那么要增加一大堆毒理安全性研究(动物实验、人体试验),仿制药基本不干这事。

有效:

首先必须要明确一个概念,所有的药物(除了局部用药的)都需要通过血液输送到全身,只有在血中达到最低有效血药浓度才能起到治疗作用,超过最高有效血药浓度就会产生安全性风险。有了这个概念我们就可以理解,为什么真溶液型的静脉注射液不需要做 BE,因为注射剂直接进入血液,血药浓度与同规格的参比制剂是完全一致的。

针对需要做 BE 的药品(主要是口服固体制剂和特殊注射液 - 脂质体 / 微球 / 乳剂),仿制药与参比制剂有相同原料,不同的辅料和工艺,药物服用后体内吸收过程是(以口服固体制剂为例):服药 - 药物在胃肠道中崩散 - 药物溶解到胃肠液中进入分子状态 - 透过胃肠道吸收进入血液 - 达到有效的血药浓度 - 起到治疗效果。仿制药与参比制剂有相同的原料,溶解到胃肠液后的吸收分布只与原料的本身性质有关 。

所以 BE 试验的目的是为了评价仿制药服用后能否得到与参比制剂一致的血药浓度,如果能,则证明该仿制药有效,可以与参比制剂临床替代,如果不能,继续回去修改处方工艺。同时 BE 试验期间也会关注服用药物的临床安全性,只要服药后有任何不适都会记录报告。

再简单说下 BE 试验是怎么做的吧,一般选取≥24 个健康志愿者(毒性大的药物会选择患者),随机分组,在完全相同的环境下,两周期给药,第一周期 A 组服用参比制剂,B 组服用仿制药,间隔固定时间抽静脉血检测血药浓度,经过洗脱期后,第二周期 A 组服用仿制药,B 组服用参比制剂,间隔固定时间抽静脉血检测血药浓度,最后是按照个人 2 周期的数据做统计,排除不同人体内环境的差异对药品的影响。

针对有评论说 BE 试验可能作假的问题,2016 年后,临床基地、检测单位所有操作全程录像,所有数据异地备份,所有仪器审计追踪,那些评论现在还能作假的,欢迎举报哈,一查一个准,查到要担刑事责任的。

针对还有人说,虽然生物等效了,但临床并不能保证一致,因为体外的溶出崩解行为不一定一样,强调下:所有的体外溶出研究都是为了 BE 服务的,不可能做一个处方都要上一个 BE 来确认是否可行,你可能不知道一个 BE 要多少钱吗,都是在体外研究确认了最佳处方会上 BE。


以下是原回答:

看了一圈回答,也在别的回答评论里回复了几次,这个回答真的群魔乱舞,误导了一堆人,我以入行快 15 年的一线人员来回答下,我对集采是百分百支持,虽然现在还有些政策没完善,但不妨碍这个政策确实利国利民。

1、药品集采

药品集采的目的是为了降低医保负担,也是最近 3 年出的相关政策,我们可以分析下药价的来源,来了解下为什么会有集采的出现。

药价分为药品成本价、出厂价和终端价(医院 / 药店价格),举个简单的例子,

集采前:xx 片,成本价 1 元,出厂价 2 元,终端价 10 元;

集采后:xx 片,成本价 1 元,出厂价 1.5 元,医院终端价 1.5 元(药房不在集采范围内,仍然可以卖 10 元),出厂价 1.5 元还是因为多长竞争而压低的。

从上面的例子就能看出来,集采到底降低的是原来医保负担的哪些多余费用,原来药品环节有太多销售公司带来的额外费用了,这些额外的费用只是肥了一大堆药品销售公司,相当于这些销售公司在耗费医保费用。而生产厂家仍然有利润赚,而且因为销量有保证、回款快,更愿意参加集采。

其实从 2015 年开始,国家就开始想办法降低流通环节的费用了,最开始是有个 “两票制” 的政策,继续举例:

“两票制” 前:出厂价 2 元卖至销售公司 A,销售公司 A 以 3 元卖给销售公司 B,销售公司 B 以 4 元卖给销售公司 C,….. 直至销售公司 Z 以 10 元卖给医院。

“两票制” 后:出厂价 2 元卖至销售公司 A,销售公司 A 只能卖给医院。

但实行起来发现了问题,“两票制” 中的销售公司 A 仍然以 10 元卖给医院,其他的销售公司 B、C、D… 虽然明面没出现,但私下里仍然存在,医院回款后销售公司 A,A 再分配给销售公司 B、C、D…,仍然没有解决问题。

后面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记得在 17-18 年,通过税务局对几十家大型医药公司进行了税务稽查,因为 A 再分配给销售公司 B、C、D… 等公司,必须通过虚开发票来解决,但是当时因为地方政府保护的原因并没有取得太好的结果。

最后才出来了集采这个政策,以公立医院的量来换生产厂家的价格优惠,砍了全部的流通环节(除了必不可少的配送费),所以集采的结果是销售公司大量倒闭,当然因为集采品种是慢慢增加的,集采品种外的药品仍然按照原来的模式,所以还没死绝。

所以可以理解,为什么这么多医生反对集采了,毕竟原来 2 元到 10 元的费用中的一部分是销售公司花费在医生上的。

另外,集采品种都是通过 “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 的品种,只要有包括原研药在内的 3 家生产厂家通过一致性评价,就会纳入集采品种目录里。另外集采并不是一棒子打死,根据集采中标厂家的数量多少,集采的量分别全部量是 50%(2 家)、60%、70%、80%(10 家),剩余部分仍然使用原研和其他通过一致性评价厂家的产品。

2、一致性评价

问题回答下面有很多医生反应,集采后药品的效果变差,当然我认可有部分个例,但是,药品临床效果是统计出来的,前段时间才公布的新闻,内容如下:

“从 2018 年开始,国家医保局先后开展了四批国家药品集中采购,共涉及 157 个品种、533 个中选药品。中选药品价格平均降幅超 53%,大大降低了广大参保人的用药负担,给老百姓带来了实惠。

在降价的同时,也有人提出,虽然集采的药品都是在我国上市的通过一致性评价的仿制药,国际上也一般认为通过一致性评价的仿制药和原研药 “具有临床等效性”,可是疗效真的一样吗?

在近日国家医保局召开的药品、高值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专家座谈会上,该局对这一问题作出初步回答。

20 家北京三甲医院跟踪研究长达 2 年

只是把药价降下来还不够,更要确保人民用上有疗效的好药。带着这样的目的,国家医保部门和卫生健康部门共同组织了北京市 20 家大型三甲医院,联合开展了集采中选产品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的真实世界研究,希望能通过大量的、真实的患者临床数据,对比得出仿制药和原研药是否有差异,来验证集采药品是否和原研药一样安全、有效。

这次研究根据首批带量采购中标药品适应症和剂型特点,关注心脑血管疾病治疗(抗血小板、降压、降脂)药物、神经精神系统疾病(抑郁症、精神分裂症、癫痫)治疗药物、慢乙肝治疗药物、抗肿瘤药物、注射剂 5 个大类。

参加研究的医疗机构根据自身专业特长,专门针对集采中相应药品开展评估。如肿瘤用药由北京大学肿瘤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负责,精神系统药物由宣武医院、安定医院、回龙观医院负责,抗乙肝病毒用药由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地坛医院、佑安医院牵头,心血管系统用药由阜外医院、安贞医院、北大人民医院和北大一院等牵头。

这些三甲医院都是相应专业领域中的权威机构,全国各地慕名而来的患者众多,保证了研究的样本数量与质量。

这次跟踪研究长达 2 年,涵盖了 14 种首批集采药品,其中不乏广受社会关注的热点药品,如治疗慢粒白血病的伊马替尼、中选价仅为 0.15 元 / 片的氨氯地平、乙肝抗病毒的一线药物恩替卡韦等。根据医院诊疗的病人数量,每个药品的研究都纳入了几百个、乃至几千个真实世界的临床样本。为更好利用这些临床大数据,在统计分析的时候,还特意采取相应措施控制样本组之间的偏倚。

确定样本后,研究组根据临床指南,基于医院信息系统的大数据,选择具有针对性的评价指标,来对原研药和集采的仿制药进行对比研究:有效性指标包括血压、血脂、病毒血清转换率、临床缓解率等,安全性指标包括肝功能、肾功能、血液毒性等。

集采的仿制药有效安全,和原研药没有临床应用区别

记者从国家医保局获悉,跟踪研究的 14 种集采药品,从数据上看,都达到了与原研药基本一致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日均剂量基本相同;使用仿制药的患者用药依从性也很高,用药后患者特意提出换为原研药的情况很少;因为疗效达不到预期效果、需要更换为其他药物的情况,发生的概率和原研药基本持平。

以恩替卡韦为例,通过对 35450 例患者数据的研究表明,仿制药恩替卡韦治疗乙肝患者方面的疗效(完全病毒学应答率、病毒学突破率、HBeAg 血清学转换率、HBeAg 转阴率以及 ALT 复常率)与原研药相比无统计学差异,不良反应发生率(血肌酐升高率、血清肌酸激酶升高率及血小板减少率)无差异,且依从性更好。

也有一些仿制药,甚至在不良反应方面的表现比原研药更好。如瑞舒伐他汀,仿制药的肌肉相关不良反应率(4/1795 例)低于原研药(9/1715 例);阿托伐他汀的仿制药的用药后肝损伤发生率也低于原研药。

国家医保局有关负责人表示,这次研究用海量的、真实的临床数据,证实了我国集采的仿制药是有效的、安全的,和原研药没有临床应用区别,医生和患者都可以放心选择和使用。”

可能有的人还要杠这统计是不是真的,我不是临床专家,但我绝对信,因为你们根本不知道国内一致性评价的标准有多高。所有的标准、技术指南、指导原则都是参照美日欧,而且都取得是最严的。美日欧的所有仿制药也是这么上市的,也在临床上可以替代原研药。

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分为质量一致性和疗效一致性,质量一致性是体外研究,疗效一致性是生物等效性试验(BE 试验)和 / 或 3 期临床试验(根据不同品种特性开展)。

质量一致性:国内众多药品研发专家吐槽过 CDE(药品审评中心)死抠杂质,安全性绝对不会低于参比制剂原研,记住:质量不低于参比制剂是底线,低于这个标准就别想过一致性评价。

疗效一致性:除部分局部起效产品(如蒙脱石散、胃粘膜修复)和真溶液型静脉注射剂不需要开展 BE 外,其他都需要做生物等效性试验(BE 试验)和 / 或 3 期临床试验(根据不同品种特性开展),需要做到与原研生物等效(80-125%),生物等效的标准也是国际标准,美国 FDA、日本 PMDA、欧盟 EMA 都是这个限度。

另外有回答里说 BE 试验可以出想要结果的报告,这话在 2015 年 7 月 22 日之前是真的,但 2015 年 7 月 22 日之后,没有一家临床机构、检测公司会给你作假。至于为什么 7.22 前后有区别就是另外一个故事了。

还有回答里说,集采后会生产厂家会通过一系列方法来节约成本,只要是科学合理的对批准的生产工艺进行变更,为什么不可以?核查中心 CFDI、各省局特别关注对集采品种的日常监管,这种状态下你敢随意变更。

所以,我信任所有国产通过一致性评价的药品,如果我需要用药,我也会欣然使用。

知乎用户 大狸猫 发表

像美托洛尔这种药,由于用的人很多,因此平时用量还是相当大的。我从以前就觉得这东西的厂商应该给个批发价才是天经地义的。

相对地,即便价格大幅度跳水,销售量也不见得能有什么显著增长。药厂想像从前赚的那么多是不太可能了。

至于原研药大批退出的影响,还需要长期观察。

知乎用户 大馒头​ 发表

免费的就是最贵的。因为会缺货,特别是国外原研的耗材药品。目前上海顶级医院已经出现各种支架、导管缺货,厂家供货不积极,更不用说下面的小医院了。希望国家赶紧做下调研,督促企业供货,不然只是看着便宜,但是用不了。

知乎用户 鹰郡铁匠 发表

集采是好东西,但是它也是有问题的。

第一个问题是集采的指标并不能完全描述 “好不好”,就算都进了集采,还是有好的有差的。影响药效的因素太多了,不是我国做个一致性评价就能涵盖的。而且为了盈利,肯定是在能进集采(能过一致性评价)的基础上尽量降低成本,效果很难保证。这样对于本来就比较便宜的药来说集采意义实在有限,不如优先保证质量。就连扑热息痛这种药,不同药厂甚至不同批次的药效都不一样,并不存在“这种药很老了” 所以 “便宜点也会效果很好” 这种逻辑。

第二个问题,集采都是一批一批的,是有配额的,每一批进集采的同类药在很多方面可能都不一样,这样对于负责开药的医生不太友好。这一批是胶囊有效含量 200mg 下一批变片剂了有效单位 300mg,这都是很正常的。药不像其它领域的集采,一致性、标准化程度没有那么高,不能闭着眼睛用。

知乎用户 漫三儿 发表

集采前。

集采后。

知乎用户 海盗船长 发表

作为还没出象牙塔的学生

每一次集采的消息我都会看。

我只能说这次大批原研药退出让我产生了些许的担忧。

身边的同学做药代做的糊里糊涂,每个人都在浑水中摸鱼,弄一条算一条不知道能摸到哪一天。

我本科药科大学管理专业,毕业设计最后做的是 DRGs 的影响,现在跨专业考研转去了生物信息学药物设计方向。转专业的原因就为了我能去参与未来原研药的研发,哪怕是许多人跟我说干这个没有前景。

我想不明白做原研药为什么没前景,然而这几年看着许多。

我真的想不明白或者说后怕的就一个问题。

集采等其他相关政策把医药市场大洗牌,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搞到最后会不会形成大药企的市场垄断,在有了仿制药市场份额确立的前提下,他们有多少的动力多少的意愿多少的能力去做原研药?都去抢蛋糕了,指望谁去做蛋糕?

真就指望 me too 药物解决国内原研药少的问题吗?me too 药物什么情况行业内工作多年的前辈们心里肯定都明白吧。

更别提还有的所谓为民请愿的企业家提出建立首仿药保护制度,这是为民请愿?呸,恶心!

我真的看不懂了,谁来做真正自主研发的原研药呢?国企?私企?科研院校所?还是企业消化科研院校所的专利呢?

政策方面一摊浑水,未来又何尝不浑呢?

知乎用户 JOJO 发表

集采好啊,国谈好啊,价格下来,数量上去,各方收益。

可是!

可是!

可是!

求求了,质量不要下降啊,药效不要下降啊!我知道国谈集采都是过了一致性评价,可一致性评价怎么过的啊,是送去评审的那一批过了一致性评价,还是流通领域里任意抽检都能通过一致性评价,一致性评价的对比资料和过程能全部公示不?

我怎么感觉大多数产品的效能和以前不一样呢?是错觉还是真的我都懵逼了,有没有同行能告诉我,在诊疗过程里,药效真的跟以前一样么?

知乎用户 Aspirin 发表

只要药物一致性合格,而且提高医生待遇,我绝对支持,随便上面怎么折腾。

老虎永远是吃肉的,而我们一线人员永远是背锅的。流通环节调节出的这么多资金,用于改善医疗环境了吗?利益再分布过程中,真的是打死老虎了吗?

知乎用户 微黏王子 发表

原研药退出,仿制药独占市场。

小镇做题家终究还是敌不过抄作业的。

只是哪一天同学换专业了,躺平了,或者转校了,

某某某某没作业可以抄了,

就不要一边跺脚一边卖惨自己被别人卡脖子了。

知乎用户 胖五渣​​ 发表

明面上是以价换量,医保控费

实际上是行业内卷和大洗牌

进口的原研,以前若干年的销量和市场份额,利润已经收割的差不多了,眼见集采的价格那么低,不如做新的创新药品种,重新占领新的市场份儿,收割新的利润。

国产的仿制,有些品种真的不是那么好做,不用原研用的那些原料药、辅料的工艺,溶出曲线和生物等效性和原研,就是对不上;

市面上常见的品种,都是几年、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品种了,不用原研用的那些原料药、辅料也能做出来了,溶出曲线和生物等效性都能对上,但是杂质控制、生产工艺、使用的原材料略有差异,在实际病患服用的过程中,就会体现一定的疗效差异。

再说以量换价,有些品种,通过了那么多家,有的企业就这一个品种,进不了集采,企业就得黄,要么就等着被收购。有的企业不止这一个品种还能维持下,期待一下下一个品种。

怎么选?对有些企业来说,降价中标是苟且活着,不降价或者没中标就等于黄了或者被收购,降价还是不降价?

两条腿走路的企业,一手仿制药带量集采,一手创新药抓紧研发, 必然在洗牌中站住脚跟,然后借着政策的东风跑起来。

一条腿走路的,腿粗点的,有创新药成功上市了,也能在洗牌中安身立命;腿细点的,只有仿制药品种的,全都在洗牌中瑟瑟发抖,尽力挣扎。

要说对行业的影响,那就是医药创新的浪潮起来了,大家都知道不能靠着那几个老品种生存了。

尤其这几年,中国的制药水平,创新药的贡献,已经大幅增加了,具体的数据参考之前的回答:

中国制药处于什么水平?能否达到国际第一梯队?

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就好比一个画画的初学者,学着去临摹大师的作品和掌握绘画的技巧,

总有一些初学者,能坚持到最后,成为大师,画出属于自己的传神画作;也总有一些初学者,会在这个大浪淘沙的过程中,因为种种原因被淘汰了。

但不可否认,临摹、掌握技巧、然后再去创作,才有可能成为真正的绘画大师!

我是

@胖五渣

,一个有态度的吃货,期待你的点赞和关注~~~

知乎用户 Gavin Huang​ 发表

价值高质量高的原研药没有进入国采的意义,国采应当解决的是基药的可触及性和可负担性。目前对于药企,中低层都在按着顶层的喜好,为了自己的 KPI 一个劲钻国采,进了之后销量也没什么起色。这是理论和实际的错位,我不知道原研药的退出是不是药企也反应过来问题。

目前风险是:

(1)医院自己有药占比和医保额度控制,科室都不喜欢开医保内用药,医院也不愿意囤医保内用药,尤其是价格高的药品。但凡大主任心里跟你当兄弟的,都会告诉你不要进医保目录,他们不愿意开,不然七八月份可能额度就开始有问题了;

(2)某些省对于已经进入医保目录的药品,自行修正政策,比如某药进目录价格在一万多块,而在北方某省,医保只肯按照几百块赔付,剩下部分全部患者自费。这种情况下,当初花了巨大成本、做了巨大降价进目录,显得毫无意义,反而限制了自身市场营销手段的多样性。目前这么做的省份比较少,但是在医保资源紧张的前提下,可以预见,已经有省份先行,其他省份逐步跟进只是时间问题。

知乎用户 胡言 发表

带量采购一点问题也没有,是利国利民的好事。

但一致性评价要做好,要上临床试验,要公布数据。

真理是越辩越明的,只要临床实验开展了,低价药能和高价药有同样的疗效和副作用,谁想多花钱呢?

藏着掖着,只会影响集采的评价。

知乎用户 不要熬夜​ 发表

一致性评价,只评价化学式一致,不评价效果一致,真是呵呵了。

然后集采进来,能下动不动就缺药。之前还能撑到月末没药,现在月中就没药了。

什么影响?前浪死在沙滩上呗,后浪加油卷。这波是大波利好 6 亿月收入 1000 以下的同胞,中等利空月收入 2k-1w 的。小部分利空月收入过万的高收入人群利益。

知乎用户 叶商秋​ 发表

这个说明,集采的目的是大规模降低普通人或者贫困人群的药物费用负担的措施。但是,举措只是保证全国大多数人能够享受到最基本的医疗保障。可以基本治好你的病,但是想要彻底治好,享受更好的治疗,在这个措彻底执行以后就请去私立医院吧。然而,大多数人想要享受这样的医疗对待,呵呵,996 可不够啊。

联想到疫情之前几大部委联合发文,要加大私立医院的比重,将部分公立医院转为私立医院。要不是这次新冠疫情,这个文件精神就要被落实了。

第一步是集采,先给大多数人一种享受到优惠的感觉。

第二步就是实施分级诊疗,让大多人不要总把看病能去三甲医院当成理所应当。

第三步就是大力推私立医院了。

步步为营,等你反应过来,已经来不及了。这个看起来是学习了英国和美国的先进经验呢。当然,各种医疗保险制度也会被推出来,这个又是美国的先进经验。

生老病死,生你不想生,不买房了,榨不出油水了。那么就动病死的脑筋,但凡是有点油水的,都给你挤出来,然后又给 gdp 敲砖加瓦了。

所以,朋友圈治国的脑子都是花在这种如何为朋友圈阶层的人服务的事情上,不愧是厉以宁的学生啊。

最笑话的是,这些人平时还自诩清流,动不动就改革自由。呵呵,真是学美国学的彻底呢。

不过,这个也许对学医的是利好啊,私立医院大规模成立,可是很需要人手的啊。

知乎用户 陈同学​ 发表

利好高端私立医院。

带量采购虽然降低了医保开支,但是会让大批想要使用进口耗材、药物的患者失望,这时候他们会转向高端私立,或者医生自己开设的诊所。

对于公立医院医生跳槽私立是大促进。

知乎用户 知乎用户 uzZLeC 发表

高质量发展,医生和病人扎根基层、建设基层、发展基层。

知乎用户 无名医师 发表

谢邀。

既然治穷病特别难,那就降药品价格。

既然扩大报销人群特别难,那就降药品提成。

既然套保,那就狠抓狠罚。

既然收费混乱,那就统一定价。

既然补贴医院特别难,那就自筹资金

上面的顺序嘛,倒着看。

倒不是说反对这事儿。

只是希望企业家们能好好地给员工们上好五险一金

遵守劳动法,多聘几个人。

让国家能动用的资金能富余点儿。

别老想着自己节约成本,来给自己换大豪斯、牛卡、私人飞机、大游艇。

如果钱还是不够花,那就在普遍带量采购之后,降医事服务费,加 5% 药品加成。

朝三暮四,然后就是朝三暮三,日拱一卒罢了。

一些小年轻不知道出于什么想法,老觉着死同行能肥了自己。

没了这些老油子给你们顶行政压力找钱花,以后就只能做顺民了。

那还不是想怎么宰,就怎么宰?

以上。

知乎用户 那个那个谁啊 发表

对于说到 DRG,很多叫翻天

医保局的全称是《医疗保障局》不是《医疗保险局》

既然是保障,那就是兜底

另外

引用下百度百科:

公立医院是指政府举办的纳入财政预算管理的医院,也就是国营医院、国家出钱办的医院。也可以理解成国立。公立医院是中国医疗服务体系的主体。国家卫生部部长陈竺指出:“公立医院是体现公益性、解决基本医疗、缓解人民群众看病就医困难的主体,矛盾问题比较集中。要加强其公益性,就要扭转过于强调医院创收的倾向,让其成为群众医治大病、重病和难病的基本医疗服务平台。”

既然是国家出钱,那就听国家政策!

既然是公益性的,那就应该是公益价格!

如果要用原研,那就应该是特需!别走医保啊!

政策方向和政策执行的矛盾永远都会有。

相信后面医疗会分层,由支付体系逐渐指导。类似凯撒的模式会在中国出现。


对于药品质量的话题,也有话说

我 2010 年在 MSD 年会的时候,全球老大在中国区说了一句话,说发展方向是 China、China、China,为什么呢?因为主流市场只有中国还能专利过期卖原来的价格!这句话还在我耳边!医保是兜底,保障基础的。专利过期品牌溢价不应该由医保承担!

另外好多人说药品质量问题,这个 2010 年开始到 2017 年这段时间,很多省份采用药品质量层次划分来招标,第一层次为进口原研,第二层次为进口仿制,第三层次为国产,但里面也看到,有些省份在第三层次中划分了不同的批次,就是就别国产的质量层次的。但这个评价标准被很多大企业给绑架了。2017 年国家仿制药一致性评价的政策落地,促进了国家仿制药水平的大幅提升。现在中国的一致性评价的药品标准基本达到的欧美仿制药标准。


前几天有个民营医院在说想要采购些护手霜。之前用的是 xxx 牌的,500ml 的大概 30 多块,我根据标签找到了代工厂,代工厂告诉我,如果这个同样配方出厂价 5 块钱,如果一次性采购 1000 瓶,4.5 元,如果一年采购 10000 瓶,4 元,只是不能用这个品牌的标签。我又问了其他几个厂家,配方差不多,表示,医院一共一年采购 10000 瓶,你们报价,谁便宜订单给谁!

最后成交价格为 3.7 元 / 瓶

请问:护手霜会集采么?

答:会!

问:谁来集采?

答:医院向厂家集采!一年采购多少量,换取更低的价格,不就是医院的目标么!

那么药品呢?

谁出钱的?

医保基金!

好了,医保基金为了省钱,那怎么办呢?

集采啊

全年我一共有 1 亿人得高血压,要用氨氯地平 30 亿片,全国生产这个产品的有 30 个厂商

好,我选最便宜的 6 个厂家来,我先给你 15 亿片的钱,你去生产,我包销!

产品质量?

医保局不怕,我通过药监部门来做一致性评价,必须要和原研药质量一致我才给进门机会?生产不达标?我药监部门加大飞检力度!

那个药品可以这么搞!医疗器械当然也可以!

只是在质量一致性上比较难评价!所以目前看基本是三类医疗器械为主,为什么呢?因为他们做过临床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研究!

医生说:我不愿意接受辐射给病人做手术,收入这么少

其实这个是个矛盾,有没有办法解决呢?

有!

医保局现在推 DRG!

好了集采降下了来的部分,DRG 结余给医生作为奖金。好了,你觉得医院和医生对与这个事情的动力会是如何?

北京某三甲医院,给的方案是这样的:DRG 盈余部分,做为科室奖励。

DRG 是啥?

我打个简单的比方

以前去饭店吃饭,有人请客,没说多少钱。那鲍参翅肚来一遍,饭店老板总想着点得越多赚的越多。

现在去饭店,有人请客,说,10 个人只有 1000 块钱,给这些人吃饱就行,1000 块钱多出来的是饭店老板的。那饭店老板就上上番茄炒鸡蛋、紫菜蛋花汤,能喂饱这些人,不饿肚子就行。

所以,现在医保和医院和患者的关系,就是请客人、饭店老板、吃饭的人的

关系。请客的人(医保)要控制总费用,饭店老板(医院)想要多赚钱,吃饭的人(患者)想要填报肚子。

如果想要鲍参翅肚怎么办?两条路:自己掏腰包或者找更愿意为你请客吃饭的人(商业保险)来支付。原研药就是那鲍参翅肚,看看谁会愿意为这些掏钱吧。

知乎用户 菠菜​​ 发表

最长牛的 “喝酒吃药” 题材,今天集体哑火。
比如 A 股创新药头恒瑞医药(600276)盘中吃了半个跌停。这不仅是近几个月来的日内最大跌幅,同时也让恒瑞的股价较前高缩水 3 成。
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医药股集体杀跌?答案是第五次集采医保带量采购)出消息了。

![](data:image/svg+xml;utf8,)

集采大致可以理解为,医保局作为大买方,拿着大订单去向药厂压价。根据昨晚公布的拟中选结果,本次集采,无论是品种数量(61 个品种),还是集采量(550 亿元),都创下了新高;并且,本次集采药品平均降价 56%。

对于患者而言,这是一件大好事,因为能有机会在医院买到又好用、又便宜的药了。
然而,药厂就没这么开心了。假如药价被压低 50%,那就需要销量翻倍,才能勉强维持之前的营收水平。可是,药厂自己扩张产能,就会增加在厂房、生产线方面的资本开支。也就是说,薄利多销的逻辑,可能没那么好讲。
医药板块重创中,也存在错杀的机会,比如恒瑞。恒瑞的下跌,背后有 2 个原因:

  • 作为 A 股创新药龙头,恒瑞的估值一直不低,高估值下任何风吹草动,都会让资金焦虑;
  • 市场原以为创新药不降价,能对集采免疫。然而现在的情况是,集采降价也没有放过恒瑞。

但是,这些都不会影响恒瑞的护城河——研发能力。那些降价中选的产品,一来在营收中占比并不大;二来它们其实是恒瑞多年前的研发成果,而恒瑞这几年仍然在研发新药,到时候又会有新药贡献业绩。

图片来源:恒瑞医药公告
在细分领域里,CXO(后面会具体解释)作为给创新药玩家提供外包服务的 “卖水人”,是受集采影响比较小的。
要理解 CXO 的逻辑,得先看它的服务对象,也就是新药研发的情况。
一款新药从立项到上市,要经过药物发现、临床前研究、临床研究、注册申报等流程。即便是批准上市之后,还要考虑怎样进行大规模、商业化的生产。

十年时间 + 十亿美金,想做一款新药,得有这样的准备。既然新药门槛这么高,为什么不做仿制药?因为仿制药公司没有好故事可讲,估值拉不起来,没办法圈钱。所以,就算是开发新药门槛高,也还是得往里挤。
照这么说,如果有人能降低新药研发的门槛,那可就舒服多了——CXO 大概就在做降低门槛的事情。
CXO 大致可理解为药物研发外包服务,其中关注度高的 2 个赛道是 CRO 和 CDMO。CRO 承接的是药厂研发、临床前 / 临床的外包,比如 CRO 公司能找到患者来试药。CDMO 是药物开发、生产过程的外包,药厂和 CDMO 公司之间的关系,有点像品牌方和代工厂。

药厂和 CXO 之间是相互成就,不存在谁抢谁的生意。
举个例子,以药物发现为强项的 A 药厂,如果它能将临床研究、生产等环节外包出去,这不仅会降低成本,更重要的是能让 A 药厂聚焦自身核心竞争力

比如因 mRNA 新冠疫苗出名的生物科技公司 Moderna,就只做研究,没有生产线。实际上,就连辉瑞、葛兰素史克等大药厂,也纷纷选择卖掉生产线,将生产等环节外包给 CXO。

表面上看,CXO 拿着药厂的钱,在给药厂打工。但从商业模上讲,CXO 服务商是可以按时间收费的(当然也有其他收费模式)。在这种模式下,不管新药最后有没有做出来,CXO 服务商都稳赚不赔
除了稳健的商业模式之外,A 股 CXO 公司的投资逻辑,至少还有以下 3 方面:
1. 新药研发投入的增长,是 CXO 成长性的首要来源;
2. 集采不是创新药的敌人,新药研发投入仍将增长;
3. 国内 CXO 公司享受到了中国的工程师红利,同时人口众多也意味临床研究对象更好找。
中国创新药刚刚扬帆起航,行业还是增量市场的手,赛道 > 个股。不需要纠结于到底买哪一个。总之,买公认的细分领域龙头,大概率是不会错的。

知乎用户 高山流水 发表

应该大利整顿,降幅还不够,其他医疗器械,昂贵的大型检查机器都应该国产化,价格下降三分之二以上,检查支出下降一半以上才合理。

我们的医疗支出,已经达到 GDP 的 7.5% 了!

看着数据好像不到国际平均水平,哪个国家医生能像我们医院看病这么多?按照医生的工作效率,我们医疗支出 6% 就能超过其他国家 10%。

现实是医生收入也一般,钱都 tmd 去哪了?

知乎用户 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 发表

第五批国采今日上海开标!业内人士:竞争愈来愈激烈!

健康时报记者郝倩玉 陈琳辉

6 月 23 日,第五批国家组织药品带量采购在上海开标,本次集采是历次集采中涉及品种、企业最多的一次集采。

“这次集采给我最大的感觉是药企之间的竞争愈演愈烈了。” 诚域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陕西省医药质量协会执行会长单升高对健康时报记者表示。

Insight 数据库统计显示,本次国采共有 209 家企业参加,竞争 58 个品种,其中包括高达 29 个注射剂产品、抗肿瘤药物、消化制剂、抗生素、吸入制剂、造影剂、糖尿病药物、眼科相关用药、抗病毒用药等。

从 2018 年开始,国家医保局先后开展了四批国家药品集中采购,中选药品平均降幅 53%。“降价”已经成为国家 “团购” 药品的关键词。

资料图。耿玉和摄

获一致性评价的大批药企赶上集采 “末班车”

大批药企都在第五批国采开标之前取得了入场券,有 19 个品种的竞争企业数在 6 家以上,如同过独木桥一般。 对于第五批带量采购,多位药企工作人员向健康时报记者表示,竞争压力很大。

据上海阳光医药采购网 6 月 2 日发布的第五批全国药品集中采购公告,共有 58 个品种、137 个品规入围。然而,在第五批国采开标的前一天,国家药监局网站发布《2021 年 06 月 22 日药品批准证明文件待领取信息》,健康时报记者注意到,酒石酸美托洛尔片、注射用头孢曲松钠、注射用头孢唑林钠、注射用头孢呋辛钠、多西他赛注射液和注射用兰索拉唑,共 6 个第五批国采品种,涉及 17 家企业在开标之前通过了一致性评价,赶上 “末班车”。

其中,酒石酸美托洛尔片的竞争堪称 “戏剧性”。这个品种在 6 月 22 日之前还是“3+1” 的竞争格局(3 家仿制药企与 1 家原研药企),随后在国家药监局新批了 6 家通过一致性评价后,竞争格局一下子变成“9+1”。

“近几年来,通过一致性评价的药品越来越多,这些药企都会在这个时候来竞争中标,由此药企之间的竞争程度在不断加剧。从这次来看,有一半以上的药品是超 10 家企业在竞争。” 单升高表示,预估此次的集采价格相较于此前会更低。与此同时,仿制药替代原研药的效应更加明显。

竞争愈演愈烈且规模历次之最

从规模上看,第五批集采规模达到了历次之最。米内网数据显示,此批集采的 58 个通用名药品 2020 年在中国公立医疗机构终端销售额合计超过 800 亿元,几乎相当于前四批之和。其中,抗感染、消化道(糖尿病适应症居多)、抗肿瘤、造影剂四个领域的产品相关市场规模在 400 亿元之上,占第五批集采药品规模的一半及以上。

此次集采,药企之间的竞争激烈程度也更甚于以往。据 Insight 数据库统计,19 个品种竞争企业数达到 6 家以上。其中,利伐沙班口服常释剂、艾司奥美拉唑注射剂、头孢他啶注射剂竞争企业超过 13 家、头孢曲松注射剂竞争企业也超过了 10 家。按本次集采规则,这些产品至多入围 10 家。

大品种方面,有 26 个药品销售额超过 10 亿元。其中,布地奈德吸入剂以近 60 亿元领跑,头孢他啶注射剂超 50 亿元紧接其后。抗肿瘤用药奥沙利铂注射剂、多西他赛注射剂 2020 分别销售 20.9 亿元、27.3 亿元;造影剂碘克沙醇注射剂和碘海醇注射剂 2020 年销售额分别高达 37.4 亿元和 24.7 亿元。

对于愈演愈烈的集采,单升高向健康时报记者表示担忧,“适度竞争是好的,但如果出现过度竞争怕是会出现一些不好的问题,建议国家有关部门通过相关调控,使得集采可以保持一个良性,而非恶性的竞争。”

单升高称,由于药企前期投入的成本越来越高,对于通过一致性评价的药企来讲,是否能中标,不仅关乎到前期的研发成本能否收回的问题,更关乎着企业 “生死存亡” 的问题。

对此,单升高建议,我国药企应更多的关注创新药。“相对仿制药而言,国产创新药在集采中由于竞品较少,相对优势比较明显。这也表明,国内企业应当增加研发投入与创新药的开发和利用。”

注射类药物竞争激烈,将迎来大洗牌!

随着注射剂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工作的推进,注射剂药品的带量集采工作逐步推开。第五批集采与此前的集采相比,注射剂的竞争尤为激烈,涉及有 30 个产品,占总产品比重的 50% 之上。

其中,科伦药业作为国产输液龙头,有 11 个品种将参与本次集采。本次集采中,科伦药业参与集采的品种总数一下子冲上 “第四”,排名仅次于中国生物制药、扬子江药业、齐鲁制药。第五批集采中所涉及的注射剂,许多品种为销售额超 10 亿元的大品种,包括阿奇霉素、头孢呋辛、吉西他滨及紫杉醇等。

在带量集采的初期,注射剂品种由于质量变异度大、用药风险大,被谨慎对待,在初期少有纳入。2020 年 5 月 4 日国家药监局发布了《关于开展化学药品注射剂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工作的公告》,正式开展注射剂仿制药的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工作,为该类药品的带量集采铺设了坚实基础。

第四批集采中,注射液是首次被纳入,虽然仅有 8 个品种,但药品价格降幅达 90%。如氨溴索注射剂药价降幅达 93%。帕瑞昔布注射剂注射液药价降幅达 94%。而在本批集采中,60 多个品种,注射剂占 30 个。

“与口服制剂不同,医院是注射剂的主要采购市场,企业如果没有中标基本就是失去了市场,药企参与注射剂集采的积极性也会高于口服药物。不仅如此,在做一致性评价方面,注射剂比口服制剂更多,因此注射剂集中带量采购的竞争将比口服制剂更为激烈。产品集采中标后,其降价幅度可能要比口服制剂更大,对企业带来相当大的挑战。” 单升高认为,随着注射剂一致性评价效率的提高,后续的集采纳入的注射剂比例或进一步提高,竞争也会愈发激烈。对于企业来说,推进注射剂一致性评价工作,争取布局品种早日纳入集采,是抢占市场的关键。

中生、扬子江、齐鲁继续领跑

企业方面,国产企业中,除了科伦药业,过评品种达 4 个及以上的本土企业(按集团计)有 13 家,中国生物制药、扬子江药业、齐鲁制药依然是集采焦点,分别有 14、14、13 个品种过评,倍特药业这次也均有 10 个品种过评,并且,这 5 家企业涉及的品种多数为注射剂。

其他龙头公司方面,恒瑞医药这次有 8 个品种涉及,数量较第四批集采有所增加,且多个品种市占率不低;奥赛康有 6 个品种涉及,其中注射剂有 5 个;健康元、豪森药业均有 5 个过评品种在列,海思科、鲁南制药、汇宇制药、远大健康等 4 家企业均有 4 个品种涉及。

外企方面,阿斯利康和辉瑞是本次纳入品种较多的外企。阿斯利康有 7 个品种被纳入集采,沙格列汀、罗哌卡因、比卡鲁胺等 3 个品种市场份额均超 50%。辉瑞有 6 个品种涉及,利奈唑胺葡萄糖、氟康唑氯化钠等 2 个超 10 亿品种市场份额均超 50%。

在上一批集采中,辉瑞、阿斯利康有 3 个原研药涉及,但均没有中标。而即使按照前四批集采结果累计,辉瑞、阿斯利康也只有 1 个品种中标。部分内容综合自国际金融报

知乎用户 朝花夕拾 发表

集中带量采购,大幅度降低基本药品价格,当然是好事。

但我个人觉得还是有一些小瑕疵。

比方说,很多药时不时断供。

比方说药品零加成,你搞零加成没问题,但那帮药师你不能让医院养啊?

还有药品的仓储,损耗,这些成本应该让谁负责?

知乎用户 子贤解药​ 发表

一方面大肆开放仿制药市场,将大部分中国市场还给中国药企,一方面低价的采购,剥夺了小药企的生存空间。

最后活下来的,要不是生产过硬,要不是研发能力强。

知乎用户 编号 9527 发表

怒答一发,所说全错!

第一个变化:集采肯定要动某部分人的蛋糕的,随着集采的深入、扩大,会迎来一波又一波的既得利益者的诟病、反扑、诋毁…… 但是这个只会是夕阳夕照,阻挡不了集采,更改变不了集采。

第二个变化:药企的生存空间转变,以前是医院、药店等多个空间,重点是医院系统,现在这一块市场,一旦集采没进去,那么这块就没了,药店等成为药企的主战场,未来很多大的药企,可能下场直接搞直营药店、专营药店构建护城河,已有的连锁药店可能开始走出一波整合过程。

第三个变化:药物质量反馈体系一定会建立,因为集采的第一目的是降低医疗成本,在这个过程中,药品质量短期内难以有效保障,质量不能有效保障一定会引发医生、患者的不满,那么在集采降低医疗成本后,一定会建立质量反馈体系,对集采的药品质量进行把控,这个体系时间不确定,但一定会建立的,一旦建立不仅有效降低价格,还能大幅加强我国药品质量的水平,提高竞争力。

第四个变化:对患者而言,一定会形成分化,一部分高端患者将会被筛选出来,因为他们对集采的药品和对医疗品质的需求,愿意更多付出金钱,甚至首选出国治疗,那么势必会少占用医保资金或者资源,这将会惠及更多低端患者,同时也因为用户减少,进口药会降价。

第五个变化:对医生而言,有些医生的收入会受影响,少了一些灰色收入,一部分人可能会离开医疗系统,去争取赚更多的钱的,而对另外一些医生,可能会除了主业之外,去搞一些副业,比如短视频,通过专业知识赚外快,总之对医生群体会产生影响,但整体影响不大,他们将来可能会成为药物反馈机制的评价者,不知道会不会真的根据实际情况给出正确评价。

总之,影响最大的,就是以前的依托于供货渠道上的中间商!

知乎用户 江浪 发表

集采更多的是因为社保基金穿底所致,集采的优势很明显大幅度降低了社保基金的支出。但是你们觉得一件事难道只有好处没有坏处吗?

坏处已经显现了,第一社保带量采购的药物将逐渐失效,本来很有效的药物也会逐渐失效,为什么,因为资本逐利,你让人家制药公司研发制造挣那点钱,公司根本没法发展,没有利润就不能用高薪吸引人才,没有发展就没有希望,没有希望就会短视且心态无所谓,质量与药效也会慢慢下行,既想马儿跑又想马儿不吃草,难成功,国家不可能不知道集采的劣势远超优势,依然要集采,纵使整个医药行业都要毫无希望依然要集采,很明显社保基金有巨大的赔付压力,老龄化让这种压力逐渐加大,国家无能为力。

后续建议放弃真正有效的药物公司,拥抱以中医为主的心理医学公司,以后所有无效的药物才能高价,只要你有效必然低价。这样做的结果已经显现,玄学中医药大涨,片仔癀,保心丸,东阿阿胶,这种玄学中医保健药将崛起,因为药效很安慰,价格高昂。

我不反对集采,因为我知道社保基金穿底,而且将后续长时间的老龄化让社保基金无以为继,你站在那个位置你怎么办?这是个保全局还是保局部的问题,保局部就会不公平,保全局就会毁行业,你能怎么办?有时候低效无效药至少给了你希望,但是价格高昂让你用不起会让你绝望,绝望就会极端,极端就会影响统治,所以公平重要性远超行业发展力。

最后再说一个预言吧,随着中国老龄化过去,可能要很久,社保基金能平衡行业发展与可持续的平衡,带量采购将退出历史舞台。毕竟这个政策一开始就是妥协的产物。

知乎用户 药闻早知道 发表

生产企业我也不是太懂,医院的情况也不是太了解,大概说一下医药流通企业的影响吧。

集采开始执行到现在最明显的感觉就是批发企业里的自然人变少了。为什么变少?利润小了啊,都开始走集中配送的路,利润少了,自然人就少了,转行的不在少数,这也就是为啥现在医药行业没有那么火爆的原因。

流通企业开始越来越趋于龙头了,也就是几个龙头企业(国药、华润、上药等国字号企业)市场份额越来越大了。集采的品种大多都是这种国字号的背景起来来配送。但是他们一定赚钱多嘛?不一定,集采执行力度越来越大,越来越多,利润越来越少,对于流通企业来说也是如此。由原来的买、卖变成了单纯的配送,收取供应商配送费,集采的品种配送费不会太高。凡是集采的品种多的流通企业,销售额和毛利率必定是降低的。

但是,有一个好处,那就是回款很快。一直有一个说法,为啥不把药从药厂直接卖给医院?抛开法律的层面我们不说,如果直接从药厂卖给医院我,违背了商业本质。连买菜都要通过二道贩子,怎么可能药品直接卖给医院呢?药品通过流通企业卖给下游,涉及一个回款问题,去上游拿货基本很快就付款,但是医院多久付款给流通企业呢?分地区,分商业环境,好的地方三个月,差的地方一年,甚至两年的都有,医院的付款周期越长,企业的资金压力就越大,成本就越高。集采就不存在资金压力的问题了,这个月配送,下个月回款,赚的是少点,但是资金压力小啊,回款快啊,相当于薄利多销。

经验不多,分析问题不够透彻,只能看见问题的一面,望各位看官多多指正!

知乎用户 好难说故事​ 发表

毫无疑问,这是利国利民的好事!

感谢国家,感谢党。

但我想知道,吡非尼酮什么时候降价!

因为家人肺纤维化,必须吃这个药,780 一瓶,一瓶吃 3 天,一个月吃 10 瓶。

光这一种药就要 7800 一个月,而且还是自费无报销。

还有各种各样其他药物,林林总总加起来,一个月要吃上万块的药。

希望国家在下一批集中采购的时候,能够优先解决这些天价药品。

说实话,一般老百姓,根本承受不了那么庞大的药物开支。

就像这个吡非尼酮,只要有不断的药物维持,病人就能长期带病生存。

但是一旦断药,病情就会急转直下。

一年几十万的药费,不是每个家庭都能承受的,能够付得起这么庞大的药费,恐怕不到全国总人口的 1%

徐峥拍的我不是药神,确实很震撼,白血病的许多病人,并不是被疾病折磨死的。

是被高昂的药物价格给压死的,如果有药吃,他们能过上更多的美好日子。

可是天价的药品,又有多少家庭能支撑的起呢?

国家前四批的几种采购,我自己是有切身体会的。

由于家里有病人,我经常和医院打交道,有好几款药降价幅度非常大。

其中有一款幅度最大的药,是从 200 一盒多经历过三次降价,到 100 块一盒,上一次集中采购之后,直接降到了 20 多块钱一盒。

对广大病人来说,这就是最大的福音了。

有时候很多病人不是不愿意看病,是不敢去看病,经济压力太大了。

很多病一旦开始治疗,那就是倾家荡产,真的毫不夸张。

这些年下来,我也确实感觉到,医院的各种药品和治疗费用在逐步的下降。

我相信国家是一直在想办法降低老百姓的看病难问题。

只是可能牵扯的范围太大,一时半会儿很难达到更有效的状态。

对于国家的集中采购,我是举双手欢迎的。

能够降低病人的药物费用,就可以让更多的病人有治疗下去的勇气和能力。

对于一些重病的病人,最难过的不是疾病没办法治疗。

而是明明有特效的药物,却没有钱去买,只能眼睁睁的看着病情恶化。

这才是真正的痛苦啊。

看病难,这是关乎到民生的重中之重,谁敢说这一辈子不会生病。

谁又保证家里不会有亲人得病,很多家庭就是垮在重病上的。

希望天下病人都能看得起病,吃得起药,一分钱难倒英雄汉,一片药也能整垮一个家庭。

知乎用户 秦墩子 发表

对医保的钱是友好的。但对质量很不友好。

10 元钱也就是城里一顿早餐~ 未必会饱、质量得靠寻找经验值积累获得。

需要立刻显效、控制住严重病情那就花点钱买贵药,维持则用集采的药。

~~~~~~~~~~~~~~~~~~~~~~~~~~~~~~~~~~~~~~~~~~~~~~~~~~~~~~~~~

花这种事倍功半的精力来治病不如管管大伙的嘴巴、手脚!

让管事的法律管住老板们!

~~~~~~~~~~~~~~~~~~~~~~~~~~~~~~~~~~~~~~~~~~~~~~~~~~~~~~~~~

另补充一个:新华书店、图书馆绝对是不花钱能学习的好地方。很多病人就是不学习导致病情恶化!

知乎用户 曦心 发表

看到这个问题,突然想起前几日其中一个热搜是,上海医生年收入全国最高达 35.1 万。

不管医疗如何改革,每年还是有很多毕业的医学生,有相当一部分会成为医生,另一部分会转行或者创业。

国家政策,能支持一定要支持。

如果心有余而力不足,就考虑转行,残酷的是别的行业也都各有不容易。

知乎用户 Yong YANG​​ 发表

前抑郁状态患者。

说一说以前吃的草酸艾司西酞普兰片

以前吃 10mg 来士普就有效,后来换成了国产的百适可,20mg(4 粒) 才有效,但是没啥副作用。后来医院只能开百洛特,20mg 不但没啥效果了,还出现了一堆的副作用,又是皮疹又是胃肠道反应。

咱也不知道这仿制药一致性评价是咋回事,咱也不敢问。

问就是 “您的心理现象”

现在是换成文拉法辛了 (怡诺思,225mg), 目前有效。

知乎用户 艾新康复 Dr.W 发表

全中国都在按劳分配,都在带货算佣金,唯独到了医生这里,就成了收黑钱,要被骂祖宗 18 代,无奈……

做了 10 来个小时手术,回家进小区路都走不动,吃了个晚饭,好不容易有点力气,看到知乎的这条推送,心里默念:随遇而安

国家想法和做法是好的,也是对的,只是我的职业生不逢时

集采,丝毫不会影响大佬的收入的,那些制定规则的前浪。他们根本看不上所谓的回扣。

集采,影响的是绝大多数普通医生的收入。一个个你身边最普通的人。

心内科为例

集采前,大家都知道会出现一个情况:支架集采后~支架肯定不放了,但药物球囊暴涨。

结果果真如此,毫无悬念

那么国家为啥不支架,球囊一起集采呢,那帮精英们会不知道?你细品,细品

如果现在,支架和球囊全部集采,你觉得,心内科医生还会不会去吃射线?

反正我是不会去,就算没有集采前,如果我是心内医生,我也打死不会去。

心内医生每年吃的射线量是我们的 300 多倍,我还想多活几年。

医改搞这么多,无非是要找到一条适合中国的成熟医疗模式,但……

成熟的医疗模式,早就有模版

1,穷人排队,排到了免费,排不到等死

2,中产,交好高额医疗保险,生病康复后,继续努力工作

3,富人,根本不差钱,咋好咋来

4,公立医院,免费但排队。私立医院,花钱好服务

中国医疗从 80 年代开始,犯了一个大错误:把所有人所有医疗模式拧巴到了一起。

然后从 90 年代末开始,走了 20 多年每年被人骂的医改

不过这几年的医改,给我个人感觉,开始上道了。

向发达国家成熟医疗模式的方向转变,把公立医院价格打成地板价。医生在公立医院收入锐减后,流向私立医院,进一步带动整个医疗行业改革。

至于这种模式,对普通患者到底好不好,真的不好说。

做个对比,不同医疗模式下的普通人

现在国内的医疗模式

一个普通中低收入家庭的成员得了大病,如果要治病,就会倾家荡产,债务祸及三代。如果不给他看病,他的家属会承受来自身边四面八方的舆论压力。你说,他的家属,一个 30 多岁的年轻人,是给父母看病还是不?

看了,老人多活 10 年,但是 30 岁年轻人,要背上十年债务。

不看,老人可能只能活 1 年,30 岁年轻人,被身边人骂成不孝子,活在内心的痛苦中。

你说,这个 30 岁年轻人,会对这个医疗制度产生多少咒骂?

成熟的医疗模式

一个普通中低收入家庭的成员得了大病,因为这个家庭属于中低收入,所以,他们看病,都是排队,然后 36 个月可以排上,所有费用都有减免,基本不需要花钱。

现在老人开始等待,有一些老人等不到死了,大家不会骂他的孩子:不给老人治疗。因为小孩和身边人都知道,这是老人命不好,病情重。隔壁老王家,也是同样的病,等了 36 个月,刚前段时间做了治疗,现在恢复的很好,而且,所有费用全免。

对的,你没有听错。心脏置换,全免,还有长期免费药物。而在中国,如果你做心脏置换,则需要注意 100 万 +~

这也是,你会在各种短视频里看到的,一个美国华裔移民,穷的饭都吃不起,但他刚做了心脏移植,没花一分钱,现在活得很好。

这样的制度,对家属,不知道是好还是不好。

但我觉得,对医生肯定是好的。

因为,全世界也只有中国,医生活成了被人骂街。

10 年前,我老师和我说,我们已经被按在地板摩擦,以后不能再低了,总有一天会反弹的。10 年后,我才发现,地板下面还有水泥地基,水泥地基下面,还有黄土和淤泥。

知乎用户 我是哈哈 发表

很多人搞错了 医保 的 初衷 和 意义!

医保 并不是 让所有人都用上最好的药、最好的医疗设备

医保是 保命的,不是让你 延年益寿的!它存在的意义是让每一个人都有治病的机会,而不是让每一个人都享受最好的医疗服务,那是不可能的。

中国是 14 亿人,如果每个人每年 医疗上多 花 100 元,就是 1400 亿,多花 1000 元,就是一万四千亿;不说别的,仅一个医保就能 拖垮 中国。

所以,中国的医保,它的意义应该是 让穷人 有治病的机会,而不是用最好的医疗服务。至于你想用世界上最好的药,最先进的设备,你可以自费。这样才能维持社会的平衡。否则的话,大家都用最好的药,早晚吃垮 财政。

何况,如果允许用最好的药,对穷困地方也是不利的,因为中西部县城医院里面压根就没有 好的药。我外婆前年脑梗,我托我北京的同学开了几种比较好的药,结果县城医院里根本没有,县医院有的药就是很普通常见的药。所以如果名贵的药能进医保,也是发达地区的人才有机会用,中西部地区的贫困地区照样没得用。

中国人喜欢在 临终前的一年,把 半生的积蓄砸进医院里。

大家都应该熟识一个场景,明明无药可救,花上几十万只是能续三五天的命,但好多中国人前赴后继的为了多活这么几天,把一生的积蓄砸进去。如果这部分治疗费用也能走医保,我敢说,中国老人会在临走前,把财政搞崩溃掉。一年多花几万亿,都不是大问题。

医保 ,要跟廉租房一样,应该是为穷人 或者 普通人服务的! 这才是他的初衷。

比如就有代表 建议,廉租房里不应该 修厕所。

为啥不在廉租房里修厕所,目的就是让你生活不方便。穷人是 不嫌不方便的,他是真买不起房子,有个遮风挡雨的地方就行了,哪管那么多。但是有钱人就不一样了,他追求生活品质。如果廉租房生活很不便利,这些有钱人自然不会把手伸向 廉租房,如果廉租房搞的富丽堂皇,你觉得穷人有机会拿到廉租房吗?

这就跟 古代人赈灾,往 米粥里面掺沙子 是一个道理。

入医保的药效果不好,也是这个意思。它确实效果不好,但能治病就行。如果你想用更好的药,你可以自费去买,而穷人是不会嫌弃 药效不好的。因为贫困地区平时 用的也是这种药。至于你们所说的进口药,你觉得村镇 医院,县城医院里面有吗?

知乎用户 侯晓朴 发表

阿斯利康的倍他乐克,效果就是好,

阿斯利康的依姆多,效果就是好,

阿斯利康的倍他乐克缓释片,就是 TMD 稳定!

国产的美托洛尔,在实际效果上,还是要努力啊。

不杠,杠就是你赢了。

知乎用户 明心药师 发表

对看病的人来说,集采就是削峰去谷的行为!

很多药品大降价,给本来看不起病吃不起药的人,带来了希望,让他们的健康得到了基本的保证!大批原研药退市,导致一部分对药品质量要求较高的患者,不得不想法设法甚至要花更多的钱买适合自己的原研药,比如一部分患顽固性高血压的患者!虽然,大部分药品通过了药品一致性评价,但和原研药相比,还是存在一定的区别!

![](data:image/svg+xml;utf8,)

PS:这里提一句题外话,省里集采的药品,连一致性评价都没有通过!在选择药品的时候,你懂的……

对于药厂来说,也是有喜有忧!

对于部分中标的国产厂商,他们的销量将会猛增,效益也会大大增加,虽然走的是薄利多销的路线,可耐不住国内市场足够大!而对于原研厂商来讲,不降价就不能中标,降价后,效益也会大大折扣,尤其在国内厂商的排挤之下,他们随着一次次的集采逐渐退出了!短期内,药厂的效益降低了很多!

对于医院来说,集采更有利于经营和管理了!

药品降价以后,药占比更容易控制,医生们下医嘱时不用那样小心翼翼,担心药占比超标而扣奖金!医生们关于 “药怎么这么贵” 的解释也越来越少了,医患关系能捎带着缓和了一下!

对于医保来说,压力减小了很多!

药品本身价格降低,医保报销比例不变,意味着医保需要报销的总钱数降低了,医保资金压力大大缓解!医保可以保障的范围也能逐步扩大了,也是利国利民的好消息!

大家怎么看呢?欢迎补充……

我是韩药师,致力于用朴实无华的文字解释复杂难懂的疾病知识,帮助您管理好自己的身体。您的点赞关注就是我最大的动力!另外,如果您的家人朋友也存在相似的困扰,请把这篇文章转给他们吧!谢谢支持!

知乎用户 Dr.M 发表

没事,老爷们吃的还是原研,又赢了。

知乎用户 二民​ 发表

一方面医保要省钱,让老百姓吃得起药。另一方面,药物研发投入巨大,成本里面包括研发费用,降价做不到。

原研药没有了,等于把市场拱手相让,这回都不用制裁,自己就制裁了,扫荡干净。

反正想吃原研药的不差钱,这个真不会告诉你,自己想吧。

一刀切,最后倒霉的都是穷人。

知乎用户 随笔 发表

其实,这跟之前国家的做法并无冲突之处。只是一个进入改革深水区,打击利益团体的动作罢了。

十八大之后,第一个动刀的群体是谁?是国家亲儿子公务员。刀了什么,刀了腐败,收入,权力,哪个不是要命的地方?

之后又对哪些群体动过刀?军队被动过刀了,房地产商正在被动刀,扫黑除恶刀了不少民间地头蛇,连金融界都被砍了好几刀,现在只是轮到医疗界动刀了而已。不必惊讶,下面还有教育界,企业界等等一大串在候着,等都刀过一遍,还会随机抽选刀的效果不理想的继续刀,不动刀叫什么深水区?

所以医疗界不用这么急,之前刀的群体哪个不比你们要强势?又不会真的一刀砍死,无非是日子没以前那么好过了而已。

20220516 更新,我是没想到教育界直接被刀废了,

知乎用户 君莫笑 发表

之前国内医院大部分情况都是靠灰色收入维持,现在能让医生和医药代表的利益吐出来,挺好的。

知乎用户 神兔量子波动状态 发表

考心内科研究生上岸,估计以后有人也要骂我 “这个医生吃回扣!你当医生就是为了钱吗?” “你们不是被叫白衣天使吗,怎么看病这么贵!” 挺无奈的。

我特么也无奈啊,集采说是要保证医疗技术收入,实际上还是为了医保基金。分配的问题让医疗来背锅,我对铁拳无话可说。

在个人角度,我学医也是为了赚钱养家,我有爸妈要养老也有自己要养活,如果结婚以后还有老婆孩子,这哪样不是花钱的事?

现在集采完成了第一个目标就是节省医保基金,但是承诺的提高年轻医生收入还没有办到呢,估计等我毕业入职,年轻医生还是去当牛马而已。。。

知乎用户 lili 发表

想得到好一些的医疗自己花钱。

知乎用户 黄老石​ 发表

个人感觉国内在生物医药制剂方面做的应该还不错的。以前做实验的时候经常要构建质粒,开始担心聚合酶的保真性,就买日本的 KOD 和 KOD neu 高保真聚合酶,一个反应大概要 3-4 块钱。后来要做一些不需要高保真的 PCR,就买了国产某牌子的 Taq 酶,印象中是 399 元 4000 个反应,要另加 dNTP,一个反应 1 毛多,后来干脆就用 Taq 酶构质粒了,最长扩增过 HER2 基因第二内含子到第七内含子的基因全长,大概 4000bp,包括其它很多质粒,测序均没有错误。后来逆转录 kit,sybrGreen 等几乎都清一色国产,没有任何问题。至少在生物试剂方面,国内公司在把价格打了粉碎性骨折后仍能保证顺利完成实验。

如果要证明集采药或者国产药不行,那就把数据拿出来,不要总是说有个不是高血压就是高血脂的病人,什么以前吃进口的后来吃国产的,效果就不行了,说清楚,你记录了几个病人,随访了多久,换之前血压血脂多少,换之后多少,有没有显著差异。如果病人是国产换进口后控制不好,估计就得好好查查是不是别的原因了吧。

也不要动不动就是这药比面粉还便宜、比糖还便宜,好好算一算几十几百毫克的面粉或者白糖是不是需要几分钱。即使不考虑药厂接单背后可能的其他利益,靠工艺把成本降低这水平也不是不可能吧。

刚好最近晋升没文章,正在考虑要不要收集一下医院里这种低价和高价药的疗效数据,说不定还能整篇文章。

知乎用户 狺狺狂吠 发表

我看好多医生的回答都是不相信所谓一致性的? 什么片剂胶囊都出来了。。这个跟疗效有什么关系吗?有什么论据证明国家在一致性上面打马虎眼吗?有什么论文说仿制药整体比原研药疗效低很多吗?别说什么知道也不敢说,患者都是用脚投票的,仿制药疗效真的很差的话,患者肯定是不接受的。

知乎用户 糖胖医生​ 发表

首先理解一下医保两个字,医保是国家基本医疗保险,也就是基本医疗。所以维持住基本的治疗就好了。

最希望的方案,是医保局谈判时仿制药、原研药要分两条线谈,一方面提供已经通过一致性评价的仿制药,一方面要强制原研药降价,但不能跟仿制药放在一起去竞争,人家的研发成本也是摆在那里的。

就跟网上大火的达格列净灵魂砍价、以及现在的波立维一样,原研药过了专利期后基本研发成本就回来了,这个时候,以带量采购的方式跟厂家谈判,争取实惠的原研药才是最优之选。

普通的患者可以用的起效果稳定的原研药,经济紧张的患者也可以选择价钱更便宜的仿制药,这才是双赢的选择。

其他回答以及下面评论里有些喷子说医生希望开原研药是因为有回扣。真的是气的够呛,也不想去辩解。这样的人不会因为我在这里的一句话就改变这个想法,而我也不会因为这些人的想法而改变我的行医原则。

愿你及家人一辈子健健康康长命百岁,不然让医院赚了你的钱可不值当。

知乎用户 尚荷清 发表

我是医生,我有高血压,我自己买原研药,国产一个月三块钱的降压药,我不放心啊,

知乎用户 老大不小 发表

难道必须得一刀切么?难道不能实行阶梯带量采购么?比如同一种药品,仿制药可以卖 2 元一片,原研药企可以卖 5 元一片。还有就是当医院采购量达到一定量的时候,比如一家医院采购仿制药 10 万片一个价格,20 万片一个价格。总之就是量越多,价越便宜。严格按季度进行药价调整。

知乎用户 稳态与环境 发表

凭借现在的医疗投入,是一定没办法兼顾那么多人的医疗需求的。集采看似只是简单的一刀切掉了大量成本,我认为实质上还是分级医疗大棋的其中一步,也是在解决最大的问题∶公立三甲大医院目前对民众来说实际上就是性价比最高的选择。你让民众自己分流,显然是让他们把自己的生命当儿戏。

所以首先要改变这一印象,把大佬们都赶出编制,让高端医疗资源充分市场化。将来医保一定是只负责最低限度的医疗保障,做到性价比第一。一方面通过多点执医、降低待遇等方式把高端医疗往自费、私立上赶,另一方面推广商业保险、培养中产阶级及以上人群的保险意识,从而彻底改变民众就医的传统印象。

高端医疗市场化后,下一个问题就是怎么让民众去看。在目前,这个难题在于绝大多数民众没有保险意识,必须依靠国家强制缴纳,这样对大多数人来说不去公立等于自费,这显然是巨亏。但如果民众有保险意识呢?再生病的时候,去私立医疗就是很好的选择了,反正那么多报销额度不用白不用。事实上,目前我们医院的国际部 (全自费),很多都是用商业保险住的。

我们可以畅享一下将来的就医环境∶

1. 公立医院借助公益性,必然是不缺病人的,年轻的医生可以得到充分锻炼,收入较低的人相比现在得模式也可以得到更好的救治。(国家医保内的会比现在便宜很多很多) 还可以继续履行科研任务、临床转化,类似现在大学里的研究所。国家拨款资助公立医院的科研任务、人员工资,和平时的支出,成为真正的事业单位,而不是现在定价权归政府还要医院自负盈亏的奇葩操作。

2. 年轻人锻炼的差不多以后可以选择到私立医院闯荡,拿高工资高福利。医疗充分市场化以后,注定是利润丰厚的。大佬们到达一定年龄以后,可能会因为体力、技术等原因被资本淘汰。这样也可以让前浪们有危机意识、让后浪们有吃肉的空间。当然,求稳的不是很差钱的也可以选择留在公立机构拿着编制带学生或者搞科研。

3. 如果国家善良的话,可以取消掉工资里必须要交的医疗保险,让民众自由选择。商业保险公司也可以选择和对口私立医疗机构合作,降低出险的成本压力。让国家的医疗保险完全依靠拨款。

总结一下改变就是

1. 对穷人必然是好事,实现了分级诊疗兜底的想法,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医疗公平。

2. 对中产来说,锻炼身体、注意养生之类的一级预防才是关键,要重视这方面的投入,不要把自己的健康都让医院兜底。一旦生病,公立医院的医疗资源远远不如现在。(大部分仿制药、国产耗材从身边主治主任们临床使用效果上来看,还是差不少的) 而商业保险也比现在贵不少,但有条件还是要买。

综上,我认为这个举措整体来看是好的。但目前正在一线工作的医生们,会成为这次改革阵痛期最大的受害者。直接被釜底抽薪,退路却还没建好。

PS∶指望看病又便宜又好是不可能的。医生是个职业不是天使,国家也不是发达国家,没法投那么多钱。那种民众出钱少、药效好耗材好、医生收入又高的情况,我们称为共产主义。

知乎用户 姚万药丸要玩 发表

最近被发配肿瘤科,集采后用国产的奥沙利铂需要延长时间和预防性应用糖皮质激素避免过敏

进口的哪来这么多破事

知乎用户 夜泮 发表

集采没错,错的是各地医疗物价审核机构。很多反对集采批评是质量,当下价格虚高就是给当年价格乱像擦 shi,溢价砍掉无可厚非。很多人狂吠你怎么知道是溢价,知道进口申报么。某国外进口产品三十,医院零售价 1300。这就是很多谈判有底气的原因。

资本用质量威胁就真的有人帮助喊冤,也不知道脑子怎么长的。

当下还是在振荡期,很多集采还没到当年经销商价格。等于中间利润还是有些可观,叫屈都是当年层层中间商,暴利消失阵痛等掌握议价权就好了。

知乎用户 懒獭​ 发表

让经济规律和预期寿命回归本质。

知乎用户 约史 发表

集采降低看病负担,是好事。但是这里歪个楼:

希望房地产市场也集采。

希望汽车销售领域,高铁飞机公交地铁出租车也集采。

希望供水,供电,天然气(包括天然气开通),宽带手机入网也集采。

希望大米,面粉,猪肉,基本蔬菜,基本水果也集采。

都是保障民生的基本行业,光集采医药是不行的。生病的毕竟是少数,治病也是漫长人生中的一个片段,但衣食住行是每个人每天都要遇到的。

知乎用户 zhangf​ 发表

医疗在走向保证基本医疗的正确道路上。

保证大多数人有病能看,能买的起药。

对于要求较高的人,走商业保险或者自费吧。

知乎用户 yofensan 发表

我们是原研药企业,最近的集采就退出了,而且大部分跨国药企都在退出医院。没办法,价格压的太低,中标就是赔钱,还不如不中标。我们的生产在欧洲,面向全球销售的,欧美质量审计很严格,成本低不下去的,和国内企业拼成本肯定是拼不过的。

我们在走线下,和网络,如果有患者想使用原研药还是能找到我们的药的

知乎用户 冷寻 2015 发表

作为医师,我说说我的看法,首先医保没钱是板上钉钉,所以要大力开展医保范围内的药物降价的问题,如果原研入选还好,国内药企有些是真的有问题,就像氨氯地平片集采前后的药效的确有差别(我觉得我要被删),想吃好药就要自费了,网络药店逐渐大行其道,这就是趋势,但是网络药店的网络处方开立方式存在不合理之处,这个再议。总之,我觉得医保卡的作用有所削弱,医保基金可以喘口气,药代肯定是难受了,小医师无所谓(反正与我无瓜),拿回扣的可能会难受。病人懂行的不会很开心,完全不懂的会觉得占便宜了。我前几天才听说有病人因为开不出药去打医保局的人呢

知乎用户 十之一二 发表

看到下面答案里有不少医生质疑带量采购药品效果的,不如看看这篇文章。

真实数据告诉你:集采药品和原研药相比,效果到底怎么样?

知乎用户 洛天​ 发表

不出意外的话,丁香医生系的作者开始大吹特吹私立医院好处多多,医疗私有化利国利民,医生搞灰色收入和医院市场化运作有利于社会资源合理运用。还有就是国外 xx 药要好于卫健委等专业机构认证的仿制药。

专业不专业不用管,生意才是真爱。

知乎用户 anderson james 发表

基层小医院路过,原研药什么的不讨论。到现在集采 4 个批次外加十一省联采,我们医院都用了。刚开始医保找各大院院长开会定了第一批指标,也没说什么回事,后来在新闻上才知道有这么回事。第一批我们就分到点厄贝沙坦什么的慢性病用药,价格的确便宜,但是毕竟刚开始没啥经验,75mg 的没用完被医保局通报。第二批来了个阿莫西林胶囊,那价格,原先便宜点的 24 粒装 4-5 块一盒,而且还不断加价。现在集采,1.74 一盒,医院里和下面乡村医生要笑醒了,那采购量超额数倍完成任务。还有瑞舒伐他丁,老爹也在吃,原先买一盒 100 多,现在好了,14 块多一盒,来我们医院开还得不一定排的到,基本进来就被开走。第三四批慢慢的增加了一些常用药,价格普遍实惠,医生用药热情还可以。后来加上联采新定的集中抗生素注射剂,基本用药基本都可以集采。

前面几年采药一怕涨价,二怕没货,三怕医保门诊处方值超了,医生开药就跟做算数一样,要各种小心,有时候开个酸钙,开组抗生素处方就超了不能报账,老百姓怨声载道,组织药价格低,让这个问题不在困扰医生。组织药供货企业基本都是签约的,省级对供应商监管考核比基药严,供货问题也慢慢解决了。我们这种基层小医院慢病门诊原先就是薄弱环节,组织药集采以来为了完成指标,原先一些不喜欢开慢病用药的医生也转变过来了,慢病门诊慢慢好起来了。

知乎用户 某火山​ 发表

没什么影响

人到中年,在老家北京还有南方几个省都去过医院,从社区卫生站到三甲医院都有,只有两次没开中药。一次是鱼刺扎了,医生用钳子搞定,完全没开药。还有一次是出了点问题去急诊,那是真有事儿了。

原研药≈BBA

仿制药≈比亚迪

通用药≈五菱

淘汰药≈幸福 250

这些都是好药,都比凑(钱)数药性价比高得多,不管是几分一片还是几百一片

知乎用户 暴躁的小怪兽 发表

首先千万不要被那些既得利益者所误导

(所有内容在网上都可以查到,不涉及任何国家的政治问题,别给我删了)

药品带量集中采购这个政策是相当的优秀!

聊这个政策之前,就不得不说一下,之前药品市场的商业形式。(说带量采购不好的,都不说之前的模式,呵呵了,我来告诉大家,之前是怎么 “玩” 的)

之前的采购政策是省级集中采购,但这里的主导部门,一不是使用者,二不是采购者,这就导致该主导部门只负责定价,就是和我们各个行业里面一样的行政定价,只要涉及上述那这里就可以操作。16 年 - 19 年大批医药责任官员落马就是因为这个。(网上都有,就不多叙述了)

这个政策是这样,药厂先去省里竞标定价,定价之后不是意味着就结束了,药企只是有资格向医疗机构销售,但是医疗机构要不要你的那不一定,因为他可选择,不是你一家。中央政府禁止药企和医疗机构二次议价,必须按照官方的来,所以接下来才是竞争,药企明面上按照官方价格给到机构,暗地里看谁回扣给的多就选谁。

这么一说相信大家都懂了,首先药企搞定那些省级主导定价的官员(基本以落马),抬高药品价格,然后用暗含回扣的官方报价销售给机构。

这样就导致了所有溢价都是人民买单。

还有零差率政策,所有药品销售的时候药店按照进价卖给老百姓,不加任何的利润,然后国家根据药品价格进行补贴利润,药品中标价格越高补贴的也就越高,这样搞除了中央政府和人民,其余都开心,贪官开心,医疗机构开心,药企也开心

那时医药代表及相关从业人员,吃香喝辣,灯红酒绿,花的都是人民和中央的钱。

这里应该有一个 “前方高能~”

到了 2017 年国家提出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涉及到各行各业,负责医药的当时有个大佬提出了 “带量采购” 由中央政府明确招标数量,让各家药企自己对数量进行报价,价低者中标,从省级到国家级这里首先就没有了贪污腐败的问题,对药企来说市场的扩大,部分药品只限定一家,只要中标了那全国市场都是你中标的药企的,而对失去全国市场的药企来说,你的这条产线基本就是废了,所以他们都用了吃奶的劲来竞价,这就导致现在很多药品价格极低。

或许有人会想那药企是不是就赚的少了或者不赚钱了。首先从人性的角度来说赔本的生意是没人做的,他们打破脑袋都想做,你说是赚钱还是不赚钱?再从实际的角度来说全国市场都是你的,虽然价格降低了但是量大了,而且是非常大,相当大,还不用给任何人回扣,只负责生产没有任何虚的你说赚钱不?

有个新闻大家应该也都听说过 “心脏支架”,之前出场 3000,卖医院 11500,卖患者 27000,结果带量采购之后 700。还有很多药品都降价 80%-90%,所以人民怎么会不支持这样的好政策落实呢。

最后很多言论的医药从业人员在带风向,说目前只有低端的东西,好的和高端的都不生产了,你们信吗?一个企业如果只要你把东西做好了,做便宜了就能卖出去就能全国销售,不用整那些虚的,这不是每个做生意的梦想吗?

目前的这种销售模式谁最不喜欢?只要那些之前灯红酒绿,吃香喝辣的既得利益者和还没有落马的贪官。也说明权力必须集中中央,只有中央政府才是一心一意为人民。

或许相关政策还有一些不足的地方,但是万事开头难,改革总是要开始的,对比之前的,现在的 “带量采购” 也不需要我再多叙述了,大家心都是明镜一样。

知乎用户 我是羊肉 发表

集采加上 DRG 付费:

挤压的是医保内的民营医院。公立医院影响不大,国家用拨款托底。

对个人来说,不做(能转化的)科研就没什么发展机会了。

苦练临床技能的医生们前途未卜。

基层医院,如果是当地排名第一(与 zf 的距离)就没什么影响,甚至可能更迅速的垄断。

总之,行政味道浓的机构发展趋势看好。

知乎用户 蹲坑拉寂寞 发表

就国内药厂营销费用是研发费用的几倍,就这还有为药厂哭穷的?

知乎用户 子矍 发表

总体上是好的。固然有国产厂商为了能中标压价格的,但是药的质量是没变的。注意,对生产厂商来说,质量没变,不是对比原研厂商。

另外还有一个趋势,就是原研厂商如果不愿意下场拼价格,那么老药品不进集采约等于慢性死亡,那么就只能尽快研发新药品,不受集采的影响。但还有一个情况是即便是高贵的合资厂,为了生存也要去拼价格了,这难道不香么?

至于集采的副作用,那就是有些原研药品医院就没了,但不影响去药店买,反正都能用医保卡。

至于几毛钱一支奥美拉唑的情况,医院也会坚持进一些原研药或者质量好那么点的药投入临床,有时候抱怨医院没原研药的,你不应该抱怨集采,而是你们的药剂科。

我是集采的受益者,从每个月要自费买药到现在不需要自费,并且中标药厂的药原价比我之前吃的还贵,我还是能吹爆的。

知乎用户 那时年少春衫薄​ 发表

想节约医保资金,砍砍中成药吧

~3 级医院中成药的比列相对还比较低,乡镇医院中成药 70%以上

~来看病的的都是老年人,处方里除了慢性病中成药的占比比较低外,其他的全是中成药

~门诊报销都是 50%,住院病人开 2 天的中药破壁片就是 300 起,报销 80%

知乎用户 百晓生 发表

对国家好事,真省钱!

患者就算了你妈现在没货已经是厂家良心了。经常不是没效果要自费买医保外就副作用多花额外保肝之类的钱药费没低多少身体还搞坏了。

医生工资还是少了就算了药质量下降导致治疗效果变差的锅还要被。。。。。

知乎用户 我爱傻丫头 发表

看标题高兴的可欢实了,别以为价格便宜了就是占了大便宜。前面作的后面总会还回来的!

1、大批原研药退出市场;为什么?劣币驱逐良币,国内药品研发何去何从?一个新药从化学药物筛选到应用于临床,10-15 年的历程,数百亿美元的研发投入,结果一个集采,原研药退出市场!

2、出资方——医保、运行方——医护、收益方——患者,这是一个 “不可能三角”,医保降低了出资,患方缺大喊着收益,那只能是医护人员受损;一个系统的运行者长期受损的系统不可能良好的运行;

3、药物、器械企业:国内长期药物研发,器械研发落后,往往指望进口,原因何在?

知乎用户 正午马天尼 发表

1. 减轻医保费用压力,医保费用不足是摆在明面上了,人口普查的结果。

2. 中国有大量的制药企业需要淘汰出局。

3. 以前医药流通从省到市到县区到医院层层扒皮,现在统一集中,缴基层的械。

4. 医药行业几十年来的混乱局面不知要持续到何时。

知乎用户 张三李四 发表

从技术角度,高赞说得都对。

但有没有哪位想过,如果有一天这些原研,像光刻机像芯片一样,被断供?

都在骂爱丁堡买办什么的,想过没有,买的更划算,谁会自己去研发?

知乎用户 心内科阳地黄​​ 发表

不光是药物,听说药物球囊也要开始带量采购了,真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好事情。

但这还远远不够!

支架降价以来,大前浪们力推精准医疗,介入无植入的新理念,要给血管愈合的机会,支架不是啥好玩意!

但一次腔内影像学检查,一个药物球囊的花费可能是一个东北农村家庭一整年甚至几年收入的总和。

毕竟,一斤玉米才不到一块钱啊!

所以,希望国家尽快对腔内影像学和冠脉功能学检查进行带量采购,让广大百姓们能够廉价的享受到大前浪们最新的精准医疗研究成果和治疗理念!

坚守医者灵魂的纬度!

每每想起大前浪的慷慨陈词,我总还是心潮澎湃!

医者仁心啊,希望耗材全面带量采购的时代尽快到来!

胡大一谈药物球囊带量采购

知乎用户 知乎用户 999 发表

通过了双盲实验,一致性评价没问题。

人均寿命超过美国。

没啥问题吧?

知乎用户 不戒 发表

行业外人士总结一下。

就是原先归属于药企的利润和医生的提成被集采拿走了,原先大口吃肉的分蛋糕的阶级现在少吃肉了,原先喝汤的这次干瞪眼了,患者钱少花了的同时治疗效果下降了,最后就是患者和底层医护的利益受损。

作为一个慢性病患者,反正受益于集采,原研药降价了,我一直在吃几块钱一片的原研药,等我没钱了我可能也要去吃几分钱一片的仿制药。反正你就是给患者开玉米面胶囊,只要能通过一致性审核也会有患者买单的,因为有一部分穷人除了集采也吃不起自费药原研药。

知乎用户 庄周 发表

对社会整体而言,企业运营费用中最有用的是研发费用,最没用的是营销费用,以往医药企业报表中畸高的营销费用该改一改了。

知乎用户 李不知​ 发表

不说别的,名单一出,恒瑞医药的股价就开始跌,为什么?机构都不看好!

不看好的机构还能继续研发新药吗?要看机构的利润,没有利润,谁还投钱去研发?做仿制药多好,或者直接等专利过期再生产,更省钱。

好了,这些药谁在用?人民群众!

所以,“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古人诚不欺我


声明

1、我是医生,一个整形科医生

2、所在医院的整形科为自费科室,不受集采和医保限制,所以不存在利益输送,也非既得利益者。


关于集采的再思考

国家政策绝对是好的

集采带来的好处也是可以直接看到的,药价是明显下降了,有的药品价格都打骨折了,粉碎性骨折 络活喜都降到 3.43 一片了

没了利益,加上政策越来越严格,回扣问题一定程度上也得到了遏制(从各种途径得知,我没参与利益输送)。

但是我最担心的问题是,如此便宜的药还能一直保持原有的效果吗?

如果可以,那就真的是皆大欢喜。

如果不可以,又怎么解决?尤其是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需要长期服用药物,一旦剂量不足难以控制血压、血糖,后患无穷。

还有就是对原研药的扶持以及价格怎么设定?原研药可以更好的达到治疗效果而降低副作用,但是刚出来的药真的贵,人民群众怎么可以花费最少享受最好的效果?能否花费最少而达到最高疗效?

希望集采能够带来答案,一切越来越好。

知乎用户 tangdog 发表

药不可乱用。稍不留神救人就变为害人。当年药害事件历历在目。

很多时候,无效的药会害死人,弱效的药会害死人,未经过严格考核的药同样会害死人。

即使上面的本意是好的,但也要遵循客观规律。

知乎用户 社会主义接砖人 发表

面上看利国利民,实际上隐含着重大危机。因为按照医院过去撸羊毛、以药养药的方式,我国的医保基金快撑不住了。

一方面,医保收入与支出的剪刀差不断缩小,2020 年仅为 3000 亿。预计在未来 10 年内,医保支出要超过医保收入,部分城市已出现这种现象,甚至整个盘子会出现负结余。

另一方面,国家的人口老龄化持续加重,新生人口又不断降低,三胎政策暂无成效,这样的人口结构将进一步加剧未来医保 “入不敷出” 的影响。

所以,国家必须要强制性把采购的药价、耗材价、看病花销降低下来。否则,又会是一个 “觉醒的年代”。

自古以来,“看病难、看病贵” 一直是悬在老百姓头上的一把尖刀。很多贫苦地区的老百姓,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出现了很多没钱看病、活活等死的人间悲剧。

而对医院来讲,不管是公立医院,还是莆田之流的民营医院,无论是科室医生的考核奖金结构,还是医院整体的收入考核,都讲究一个字:利。如何赚钱盈利,是医院的头等大事。

在 “多需、少供” 的医疗背景下,医院利用信息差、知识技术的专业性,通过多开发票、外包、加成、回扣等方式,不断攫取巨额利益,进而把压力转嫁到病人身上,最后转嫁到国家医保这个大盘子里。

举个生活中的实际例子,你去某些医院看个简单的小感冒,医生巴不得把抽血、化验、拍 CT、输液等都给你整上一套,多赚点钱,最后再给你开点药物,因为知道你有医保、商保,不差这点钱,而且老百姓都习以为常,敢怒不敢言。

更不用说那些肿瘤、癌症等疑难大病的诊疗治疗,做个 PET- CT,PET- MR,用些所谓的进口药,单次万元起步,几个疗程下来,哪个人能受的了这样的吸血。

庆幸的是,近年来,国家逐渐注意到这个现象,注意到供需不平衡,提出了很多好的政策:

1、增加医院供给;鼓励社会力量办医,特别是很多实力雄厚的金融企业,纷纷进场设立三甲综合医院,增加市场竞争,防止价格和服务垄断。

2、政策法规严控:“三明改革”、“两票制度”、“取消耗材加成”、“推动公立医院药耗材集采”、“推动相关疾病分组诊断” 等等,从源头上控制恶意加价、以药养药,实实在在给老百姓谋福利。

就像电影《我不是药神》所展示的,医疗领域是一个很神圣的领域,又是一个很容易赚昧良心钱的领域。

体制改革任重道远,要一直在路上。

知乎用户 合订本爱好者​ 发表

这个问题要结合昨天 “无疫情地区也要常态化核酸检测” 食用,风味更佳

知乎用户 Dr. 北海 发表

赞成降低药品价格的决心

反对为了降低价格,1,牺牲药品的质量, 2,不给患者选择的权力,3,减少医生临床治疗的选择权。

知乎用户 钟宇斐 发表

国采和之前配套的大规模查税带来的兼并效应特别显著,小药代基本挂的七七八八,可能一个药整个地区就剩下一个总包了。

以前一个药全国医学会省医学会市医学会每层都会有大佬亲戚在里面搞承包,现在这里面除了极少数确实很会玩的销售,其他的要么转型要么转行,我个人觉得这么大幅度的降价确实不奇怪。

知乎用户 小一休呀 发表

改革是曲折的,不可能没有杂音。

有杂音就对了,没有杂音才可怕。

看好集采。

知乎用户 star117​ 发表

我的看法是,原研药退出对于患者来说未必是好事。以前在临床的时候,见过不少用仿制药效果不好,换了原研药立刻见效的

知乎用户 bbb aaa​ 发表

对于营销费用比研发费用还高的那些国内药企来说,降价无非就就是把它们的营销费省了而已。真担心影响到研发的,纯属杞人忧天了。况且国家集中带量采购带来的大规模生产本来就能减低成本。

至于心疼外国原研药企挣不回研发成本的人,恐怕不知道哪怕外国大药企也往往是营销费不比研发费少多少,况且它们在专利保护期内挣的钱就足够赚回研发成本了,不会因为现在进不了中国的集采就亏本。中国人没必要替他们皇帝不急太监急。在这个领域里,科技上学美国,脸皮上学印度,才是成功之道。

现在的真正问题主要集中于一致性评价。一致性评价的标准和操作有一些不太科学和严格的地方,这才是真正需要改进的。但也不能无度夸大这个问题,有问题的品种要整顿,但不能瞎说都有问题。

知乎用户 冬天炉边的大花猫 发表

我觉得挺好的一件事,只要把仿制药普及个 10 年左右,患者就会接受药品可能药效不稳定、副作用大这个事实,毕竟八九十年代的药肯定连现在的仿制药都不如,大家不还是过来了。只要降低了患者的预期,患者拿到了便宜药,医保省了钱,这是个多赢的局面。

知乎用户 真的别再打了 发表

老爷肯定能用到原研药,至于。。。。自生自灭

知乎用户 守心 发表

做药物临床试验的。

以现在集采来看,做药的利润还没有卖矿泉水高了,一片药经过很多道工序和质检,几分几毛钱,一瓶矿泉水两三块,难怪有人卖水成首富了。

同样的,集采下很多时候,医疗负担并没有减少,低价药无论去药店或者医院,很多时候医生和药师都不会推荐,简单小病,比如感冒发烧,鼻炎咽炎这类,买药花个一两百都很正常。

也觉得接触的医生都挺累的,但是病人更累。

至于蛋糕被谁吃了,谁又知道呢。

知乎用户 夕力​ 发表

有些人选择性失明看不到我说成本最大的在于审批环节,我就帮你们标粗了。

当然也可能是没有招惹公权力的胆子所以假装看不见。

那也就不用杠了,你们都是对的

——————————————

利益相关,稍微从药企的角度提供一个视角。

有药代说药的利润率高的离谱,只从价格来看的话是这样没错。

但是药的成本是不能只从价格来看的。

一款药的直接生产成本可能很便宜。但是这款药在研发途中投入的资金可能是以亿计的。

而且,研发中投入的成本还是相对便宜的。成本最大的部分是它从申报到投入市场需要的验证环节。

一款仿制药也需要五年以上的时间来验证,一款新药可能需要十年以上来做验证。

也就是对于药企来说,一款药在研制出来以后,至少有五年是不会有收益的。更别说这么长的审批时间中带来了多少为了公关而不得不支付的额外费用。

这些成本都是隐性而难以用金钱衡量的,所以药企的人会觉得真正的利润并不高。

企业是有逐利性的,大家都不是做慈善的,自然会希望上市之后能够尽快收回成本。也只有庞大的利润才能带给企业进一步投入数十亿开发新药的信心和能力。

就像欧美日本的律师和医生属于高收入的职业,因此带动了大量的人才削尖脑袋竞争加入这一行业。

如果想要药企做慈善,那不如考虑统统收归国有或者给补贴好了。说不定市场价格可以降下来。

(为什么是说不定?因为国有化垄断是看不上实际利润低的行业的)

国内的中小药企许多依靠生产少数几种授权药或仿制药为主,就是因为多开一条新药生产线的成本实在太高,使得大家不愿意去冒这个风险。毕竟不是所有的药企都可以生产连花清瘟。

顺便多说一句,我经常听到药企的人抱怨医院那边付钱不痛快,这种不痛快加剧了之前价格高企的现象。至于为什么医院不痛快,其实大家也明白,医院也没那么多钱。至于为什么医院没那么多钱?这我就不知道了,我也不敢知道。

我们一直讲要实事求是,要讲科学。如果不去科学的寻求一种合理的降价方式而是强行一刀切,想想教培行业,那最后真正受损的会是谁呢?

当然,绝大多数人一生中可能都不会接触到高价药,只是看到降价了就会喊好,他们肯定也不会成为为了政绩被牺牲的那一部分人

知乎用户 annie 发表

其他科室不了解,我们皮肤科也有集采的药物。有慢性荨麻疹的病人给我反应,以前十多块一盒的西替利嗪片(具体厂家忘了)吃了效果很好,一片能控制几天,现在一块多一盒的,吃了像没吃一样 (ー_ー)!! 平时自己开药,阿莫西林一块多一盒,都不敢用…

知乎用户 金先生 发表

要真有心动手,就好好整顿医药流通行业,不是搞这些虚的。

又要抓钱,又怕被骂,那就只能降那啥。

影响药效的不仅是有效成分的质量,辅材和一致性(这个一致性不是一致性评价,而是有效成分量的一致性)也是影响药效的重要因素,尤其是对辅材敏感的各种缓释控释肠溶片等,以及对一致性敏感的降压药激素类精神类等药物。偏偏特低价药成本有限,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一线医生和患者发现药效下降的原因。

知乎用户 颜灿灿 发表

我就是想来看看有没有人吐槽我司生产的降糖药的,据说给病人血糖弄得乱糟糟的

知乎用户 Mayoor​ 发表

会有更多的医疗甚至其他企业走贸工技路线

知乎用户 黑山羊不吃草​ 发表

百姓交医保,国家保证你能有药吃,没问题,这方针是对的。

我现在比较担心的是,医生的收入构成怎么变化,以及以后国产自主研发药的环境如何。

说到底,基本工资以外,医生的 “业绩考核” 怎么做呢?看耗材?看药物?看治愈率?怎么给医生发绩效呢?还是不发绩效,靠足够的基本工资?

价格下降是好事,但是怎么保证药的效用?谁来监管?会不会影响药物研发的积极性?如果出现一些新的疾病,但是没有愿意研发的企业怎么办?

价格降下来当然很高兴,我也十分支持国家的政策,希望大家在欢欣鼓舞的同时,也要关注一下后续的发展。否则,岂不是陷入我们一贯反对的形式主义了吗?

知乎用户 高原蓝 发表

算是行业内的人。关于药品集中采购,影响是巨大的。第一,一些没有科研实力的药企就要退出市场,或倒闭,或被兼并。造成今天中国药品行业如此激烈的竞争局面,跟八九十年代过度投资是密不可分的,现在算市场回归理性。第二,会深刻影响中国药物的研发能力,负面的。利润都被榨干了,哪有钱投入研发。而且影响药物创新不但是资金,更重要的是时间。

很多人对药品的第一印象是暴利,你看美托洛尔最低只要 8 分钱,以前卖好几块一片。离开数量谈价格就是耍流氓。以最新的苹果手机为例,你觉得 1000 元能买得来吗?买一部肯定买不来,如果买 10 亿部呢,100 亿部呢,1000 元能买到吗?前提是只能在中国卖,不能冲击国外市场,1000 元的价格是可以买到的(哪怕一部手机挣 10 块钱,10 亿部就是 100 亿的利润,除非苹果不想挣)。再回到国家药品集采为什么这么便宜,跟国家托底数量有很大关系,现在国家是最大的代理商,保证一年能采购 10 亿片,企业就是一个代工厂,只要一片挣 1 分钱,一年的利润就是 1000 万。如果不参加集采,有些药企一年都销不出去 1000 万片,那这 1000 万片的原料价格(均价)能跟 10 亿片的价格相比吗?

很多人担心药品质量,目前集采的大企业的都没有问题。化学药,只要不牵扯到剂型工艺一类,质量上没有难度,都可以做出来。有些小药企没钱够买先进的生产设备,在药品杂质的控制上会比原研的差。如果涉及到控释片这种剂型,就离开药品本身的范畴。 比得是国家层级工业工艺了。

说原研药质量好的是个思维固定问题。格华止,二甲双胍片,如果不是缓释片,副作用是很大的,国内大部分的二甲双胍缓释片副作用都比格华止(普通片)小。其他类似的太多。大部分老百姓根本就不懂药品质量以及企业,让他们怎么分辨?只有买原研和贵的就是质量有保证的。

知乎用户 阿狸​​ 发表

fool me once, shame on you.

fool me twice, shame on me.


love╮( ̄▽ ̄"")╭peace

知乎用户 阿三哥 发表

集采,利国利民、利国利民、利国利民,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为什么要搞集采?

观察 “集采”,也就是带量采购,不能单单看 “集采”

“带量采购”,是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一个环节或者其中一个步骤

“集采”,脱胎源于 “三明医改”

在 2012 年左右,三明面临 “**医保基金亏损严重,医患矛盾突出” 等局面,**基本上就是国内医疗的一个缩影

这时候 “天降猛男” 詹积富,以无与伦比的魄力开启了对于全国意义深远的 “三明医改

目标就是在给老百姓看好病的基础上,实现 “药价下降、医务人员收入增加、医保扭亏为盈”

詹积富认为:医改本质上就是一场反腐败斗争,长期的药品耗材腐败链条绑架了医疗。“三明模式” 便是从打破药品利益链来作为医改突破口,大幅度压低药品及耗材价格,找到了改革红利的来源。

和当前全国推行的 “带量采购” 一样,以量来换价,用全市的量来换取药企降价

效果怎么样?

效果当然很好,2012 年至 2018 年,三明医疗总费用相对节约 55.25 亿元,药品耗材费用相对节约 73.6 亿元。2018 年,全国人均花费到医疗费用超过 3000 元,三明市的人均医疗费用仅是全国的一半,尚不到 1500 元。

……

这一成效也获得党中央的认可

当然三明不只有 “集采” 这一板斧,

后续的比如提高医疗服务价格、全员年薪制…… 等等

可以说,三明通过其改革实践,走出了一条路,是个活样本,值得学习和借鉴。

原答案:

一款药出厂价 100,能卖到 1000,各种 “万能神药” 层出不穷(安全 + 无效 + 价高 + 大适应症 + 相对独家 + 大回扣,这种药能占到一个医院销售额 50% 以上 ),药品价格虚高,愈演愈烈,是老百姓看病贵的根源。

这不仅让医疗机构滋生大量的腐败,医患关系越来越差,也让药企没有动力去创新研发,为啥?我直接拿钱让医生给我开药就行了,干嘛花几十亿去开发新药。

现在医保局干脆把医院、医生的自主开药全力拿过来,统一采购,我买这些药你们就开这些品类的药,公开通明。

**那些说采购单的药品质量差的,**一进入集采的都是要通过一致性评价的药品,所以甚至比以前医院的药质量更靠谱——毕竟还有没有通过一致性评价让患者用得;二那些说进了集采药品质量下降的,哪怕不是想死的太早…… 敢在质量上做猫腻。

————————————————————————

ps,那些反对和抹黑 “集采”,大概率是药企相关或者部分医生,站在自己利益的角度无可指摘,但拿什么药品质量、什么劣币驱逐良币乱七八糟的说事,想必是脑子有问题

“集采” 不是国家拍脑门作出的决策,而是经过长期实践,充分证明是可行的。尤其集采不是一刀切,也是一批批的推进,在推进的过程中不断修正,比如在第一批的时候出现低价药供给不上,后面就设立多家中标……

另外集采是医改的其中一环。集采后者当前国家的医改方案,相当程度上借鉴了三明医改,集采核心意义在于斩断了医生、药企等环节之间的腐败链条。其他配套的医改措施也是紧密衔接的——就是所谓的 “三医联动”,医疗、医保、医药。

知乎用户 怦然心动 发表

怎么看待,国产伟哥现在划四块钱一片,希望不远得将来达泊西汀和他达拉菲也能到四块钱一片,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知乎用户 散心 发表

好多医生在抱屈,以前知乎医生不是各个在吹白衣天使吗?

现在怎么反而灰色收入有理了。

奉送各位一句话,不爱干滚蛋,有的是人想进去。

知乎用户 塔中幽魂 发表

回答中不少业内和医疗系统一片哀声,感觉医疗马上要奔溃了,患者不能享受到原研药的高质量医疗。

我个人比较迷惑的一点是,为什么国际上,专利到期后,原研药比较大的降价现象 – 专利悬崖在我国很少出现,很多药依然价格高高在上?

说句不太合适的,在国内现在还是有没有医疗铺开的问题,全民还没到享受良好医疗质量的地方。

当然还是有人能享受到原研药,但是对于知乎上的大部分人来说没这个资格。这个不是你的收入高就能搞定的。

知乎用户 王钰涵 发表

1 集采之前,很多省医保基金已经穿底。

2 以后老龄化越来越严重,医保基金负担会更大。

3 集采之前,心内科骨科等大夫跟药代赚的盆满钵满。那么钱从哪儿来的呢?

4 集采之前,是仿制药回扣高还是原研药回扣高?

5 我看很多人,甚至有些大夫也在说仿制药不行,那么集采之前,那些仿制药是没在中国出现过吗?集采之后冷不丁冒出来的?

6 前些年那些防止药连一致性评价都没过吧?怎么集采之后口碑突然就不行了呢?

想想自己屁股在那里,我只知道制度再不改,都不用等我老了,过几年全国医保基金被药代和大夫吃光了,到时候看大烟花呗。

本人药学人员,本来不想答,结果看这问题下面有几个回答看的我血压都上来了。点进去一看,原来是骨科的啊,动了您的蛋糕,怪不得怨气这么大。可是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为了您损失的那点儿利润,满口编胡话那就不对了,连扼杀创新性都扯出来了,殊不知正是之前药企都把资金花在营销公关上,那些真正想搞研发的药企只能在夹缝中生存,这些年集采了,大环境好了,国产创新药好不容易有点儿起色。有些反对声就来了。

知乎用户 安塔利亚蛙泳 发表

医药的钱是政府问大家收上来然后统一分配的,为什么要让生产商和干活的损耗吃的肥头大耳啦。

你和我说不赚钱他们就没动力研发新药了,我去,我们改开那么多年,哪家药企研发出了世界级的新药,航母都下水三艘了。

当然你是既得利益者肯定不一样,至于医生我还是老老实实给红包吧,

知乎用户 万万 发表

不能匿名?前一阵在心内转科,省内前几全国数得上号了,组里的主任做介入的,说支架短缺。。。最愁遇到三支病变和糖尿病的,集采的支架型号有限,有的时候就是没有合适的支架可以用。。。啊,我没想到这种大医院也会缺支架?嗯,不光缺支架,还缺药。就怕消化道出血,因为 ppi 都是国产的,用起来效果是真的不咋地。。进口的只有洛赛克,洛赛克和氯吡格雷还不行。。。

知乎用户 没必要写 发表

如果你是病人,先别急着叫好。

思考一下几个问题:

1、集采是为了提质还是为了省钱?

2、对你的生命和健康至关重要的东西,每次给你的都是市面上最便宜的,对你好不好?

3、都是填饱肚子,窝头配咸菜疙瘩,牛排配罗宋汤,是不是一样的效果?

知乎用户 f1yfish 发表

仿制药一致性评价是指对已经批准上市的仿制药,按与原研药品质量和疗效一致的原则,分期分批进行质量一致性评价,就是仿制药需在质量与药效上达到与原研药一致的水平。

一大堆吹厦研究好如仙丹,仿制药不稳定差得没法用的,怕不是都医科/药学没毕业吧?或是原研药的医药代表?赚钱不寒碜,胡说八道就有点那啥了…

知乎用户 罒南姐罒说 发表

谢邀!

大医药改革,去年疫情,整体延误了整个国家集采。今年 6 月底前第五批国家集采,下半年保守估计还有三批次以上的国家集采,而且国家集采降价比还会有所提高。国家要解决 “吃不起药”、“天价药” 这一怪象,这是民生问题。

带量采购,4+7,医保支付 (在线支付)、医保目录、基药目录等等系列优化性措施,皆为民生。医疗医药行业原来躺着赚钱的“姿势” 的一批人开始嚷嚷,喊叫日子难过,甚至连一些医药巨头也开始嚷嚷。国家在优化医疗医药政策的同时,又不是一下拍死,给出了很多优惠鼓励创新的路子,比如 4 月份的海南电子处方中心等一些列政策,都是积极主动的鼓励,鼓励研发可替代药,原研药,甚至都抛出了,降低获批门槛,上市,门槛,临床研究,降税等利好点。好多固有的企业机构躺赚习惯已久,一下子不适应了。给机会,抓不住,不中用,怪不得别人。最后只能在市场的竞争中僵尸。

原有那些套吃医保的品种纷纷被剔下车,而原研独家的纷纷上车。国家这操作绝对是利国利民的,看病用药费用降了,实实在在的降了。药品本来就是社会公共卫生服务的体系,经过几十年的野蛮生长,赚的盆满钵满的,该为社会公卫服务出一份力。

医院再药品上的利润空间经过带量采购的挤压,基本没多大的利润了。但医疗整个路径上,药品仅仅是一个环节。检查,化验,器械,耗材,理疗,康复,服务等可以弥补药品降价。因此,对于医疗机构来说,影响并不大。

整体来看,绝对是好事,但于初衷及预期还有诸多事项需要完善。

知乎用户 泉禾丹 发表

我就好奇为什么医药代表这种不产生价值的类似买办群体能存在,而且还榨取了极大的利益,举双手赞成通过集采消灭医药代表。

知乎用户 复合维生素 发表

平均降幅 56%,想想是如此的不可思议!

没人真傻,更没有企业傻,我说的是明面上的。

降了 56%仍然能招到供应商,可以想象这几年降了多少,就去年和今年差不多百分之七十多,以前的水有多深?

前段时间储备肉收储,任务完成大概 2%,收不到啊因为给的价太低。现在搜不到了,都是储备肉投放,比如哪个省投几百吨,五百吨就是一百万斤,对一个省来说,也是二三十或者四五十人一斤,聊胜于无吧。

烟,普涨并且去低价,药,也是一样,涨价是这些年的主旋律,能年年低,也难怪医药系统还是香。

知乎用户 药智药智 发表

药智数据 - 医药健康产业数据服务商

国采已进行了六批了,但至今尚无来自权威机构的结果分析。于近日在京召开的 “集采推动仿制药替代” 新闻发布会上,中国医疗保险研究会通过对阿托伐他汀等 9 种药品在集采一年前后采购量和价格的变化分析回答了这一问题。

中选仿制药实现了以量换价,未中选的量价齐跌,但目前,未中选品种的价格仍明显高于中选仿制药。

一、销量变化

9 个品种集采一年后的采购数量与一年前相比,中选品种的采购量全部实现了增长(增长 2.65 倍),未中选品种的全部出现了下降,其中,未中选仿制药的降幅(81%)比未中选原研药的降幅(46%)还高出了将近 1 倍。

1、中选仿制药

9 个中选仿制药的采购量由集采一年前的 44 亿片增加到了一年后的 160 亿片,增长了 2.65 倍(如图一黄色虚线椭圆所示),单一中选仿制药的销售量较一年前也都实现了增长,增幅在 55%~523% 之间,其中,奥美拉唑增长最多,由集采一年前的 4.6 亿片,增长到了一年后的 28.7 亿片,增长了 5.2 倍;伊马替尼增长最少,由集采一年前的 2565 万片增长到了一年后的 3965 万片,增长了 55%。

2、未中选原研药

9 个未中选原研药的采购量降幅达 46%,其中,降幅最大的是辛伐他汀(降了 74%),降幅最小的是伊马替尼(只降了 13%)。

3、未中选仿制药

9 个未中选仿制药的采购量降幅高达 81%,其中,降幅最大的是阿托伐他汀(降了 95%),6 个降幅都超过了 80%,即使降幅最小的也降了 73%(伊马替尼)。(图一)

二、销量占比变化

集采一年后,各品种采购量占本通用名总采购量的比重也发生了显著变化,中选仿制药的占比全部增长,未中选品种的占比全部下降。

中选仿制药采购量占比增长了 53%,占比增长最多的是奥美拉唑,增长了 69%,增长最少的是伊马替尼,只增长了 11%;从静态看,集采一年后,中选仿制药采购量的占比都在 70% 以上,最低的也有 74%;5 种占比都超过了 80%,恩替卡韦占比达 91.5%。

未中选原研药采购量占比减少了 16%,其中,占比减少最大的是阿托伐他汀,从 51.5% 下减少到了 21.3%,减少了 30%,占比减少最小的是奥美拉唑,只减少了 0.5%;

未中选仿制药采购量占比减少了 37%,减少最大的是奥美拉唑,减少了 69%,减少最小的也是伊马替尼,只减少了 2.6%;(图二)

三、价格变化

总体而言,同通用名下,9 种药品平均价格显著降低,平均降幅达 67.1%。其中,恩替卡韦降幅最大(达 83%);其次是辛伐他汀降幅达 81.9%,再次为阿托伐他汀降幅达 70%。降幅最少的伊马替尼也降了 36%。

就单一品种而言,只有一个品种的价格出现了增长(即未中选的仿制药奥美拉唑增长了 58%),其他的不管中选与否全部出现了下降,中选品种的价格降幅远大于未中选品种的降幅,且降幅比未中选的高出了四、五倍,中选仿制药采购均价的降幅高达 82%,而未中选原研药和未中选仿制药的价格降幅只有 13% 和 17%。

1、中选仿制药

中选仿制药平均采购价的降幅为 82%,其中,降幅最大的是恩替卡韦,降了 90%,降幅最小的是伊马替尼,只降了 22%。

2、未中选原研药

未中选原研药平均采购价的降幅为 13%,其中,降幅最大的是缬沙坦,降了 21%,降幅最小的是铝碳酸镁咀嚼片,只降了 6.5%。

3、未中选仿制药

未中选仿制药平均采购价的降幅为是恩替卡韦,降了 34%,降幅最小的也是铝碳酸镁咀嚼片,只降了 3.4%。

未中选的奥美拉唑采购价是唯一一个不降反增的品种,且增幅高达 58%。(图三)

9 个药品集采一年后和集采一年前相比,专利悬崖显现,实现了仿制药替代,集采合同的约束确保了中选仿制药采购量的大幅上升,由于尚未强制施行价格联动和部分企业一定程度的维价,致使未中选品种还得以暂时保持相对高价。

总之,中选的仿制药实现了以价换量,而未中选的品种则量价齐跌,而一旦强制施行价格联动,则未中选品种残存的价格优势也将不复存在。

知乎用户 柿子 发表

药对于病人来说就是一个黑洞,值多少钱完全无法评判,

药物的效用以前靠医药代表给整的乌漆嘛黑,导致企业的销售费用比研发费用高很多。

医生们本身从医术上无法收钱就从卖服务变成了卖产品。也就是以药养医。

集采本身就是一次检验医药质量的活动。这对患者肯定是好事,没进去集采的指不定是什么安慰剂呢,另外是昭告天下的价格阻断了以药养医的逻辑基础,医生医院必须想别的办法创收。

至于有些人说的关于创新的问题。我国的种子还是粮食不也都卖的很便宜嘛,影响我国的粮食安全种子安全了嘛。

像创新这种事有几个企业愿意做的。就是很挣钱的企业也很多都不愿意创新。它是个无底洞嘛。以后有国家扶持的创新加私企委托的专门用于药物研发的企业创新才是未来。就像集成电路那样,分工会越来越细,一个药企包打天下的时代要过去了。

知乎用户 Biuu 发表

外人说下看法,集采的过程不像是谈判,更像是审批。第五轮集采中标后恒瑞跌 5 个点,有些厂中标后直接跌停,高管减持,确实对药厂影响不小,影响到了长期利益,堪比供给侧改革。

删了很多

片仔癀在西药这几波集采后,股价翻了 5 倍,中药大概永远不会被集采,个人感受,真是一言难尽。好人可能就是要被人拿枪指着吧。

没啥利益相关,不问对错,我只跟随时代。

知乎用户 灯泡不发光 发表

那些说不放心便宜药,觉得疗效不好的,我只能说,我国的医保可能不是保你们的,知乎不是很流行一个说法——我国 6 亿人人均月收入不足一千吗?

对于所谓 “人均收入不足一千元的家庭” 来说,应该说不出 “不放心便宜药” 这种话吧。

另外,知乎对这个问题的风向不出人意料,如果你想要真实的了解带量采购对于中国各个群体的影响建议不要来知乎找答案。

知乎用户 mdlhdeutsch​ 发表

我支持取消所有的医药企业,同时禁止医生这个职业,避免医疗事故。鼓励全民修仙,国家重奖能提供修仙秘籍和修仙法门的各位隐士高人,一切医药的疗效都是假新闻!我们要坚定不移的修仙。长生不老不是梦。

行了,办法有了。都别叽叽歪歪了,赶紧终南山上占个坑位去吧。

知乎用户 金涛​ 发表

估计乱七八糟的小制药企业会大批倒闭。

估计药品销售成本会大幅度下降。

但愿药品行业能回归合理的利润范畴。只有各环节都合理了,才能有高效率,不然就会有一大堆明的暗的糟心事。

知乎用户 默名其喵​ 发表

因为他莫昔芬的国产替代有了,现在我特殊门诊的医院根本不进原产他莫昔芬,我都吃了几年了,只有去还进这个药的医院开药。

又累又花钱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给医疗行业带来不了什么,洗牌而已

动的是各个级别的代理

每一次医疗改革,最后的结果都是病人来买单的。

举个例子,我们用的术后镇痛药物集采,是比以前便宜,但总觉得效果没降价之前好。而且对使用数量有考核,其他的药物不让用了。

结果是好还是不好呢,拭目以待吧。

知乎用户 知乎用户 D585Uc 发表

为了防止某些别有用心的外行抬杠做个更新。中国医药研发起步非常晚,基本都是新世纪之后的事情,而在以前国企模式下医药研发的效率其实也并不高。真正化学药的开端还是恒瑞改制吧,不得不说恒瑞这方面在国内还是很厉害。但因为起步晚等先天不足,所以真正的建树也很有限。我不是做化学药的,印象中有个阿帕替尼,天晴等企业在化学药方面也还可以,当然所有传统药企与国外巨头差距都大到离谱。这一现象一直持续到 PD1 等生物药的出现,信达百济等新兴企业的出现,为中国的医药研发注入了活力。而这也基本是 15 年以后的是了。现在 PD1 风头已过,国内快速跟进的做法难以为继。做真正的 first class,诉我直言国内有能力的一只手就能数的过来。究其原因,无非缺人才,经验有限(可以高价去国外挖人解决)。资源有限原有产品利润率低做不起原研(这个无解)。企业老板恰烂钱想躺着把钱赚了,这个集采解决了一部分,但对于一些资本雄厚的大企业,反而会把原本期望的良性竞争变成恶性竞争,劣币驱逐良币,这点目前正在发生,不妥善解决后面会非常恶心。

集采本身目的很好利国利民,但到了操作的时候问题很多。灵魂讲价,外行也别说资本家不会干亏本买卖的,五轮之后出厂价低于成本价的药品也不少了。个别企业为了节约成本制剂工艺改变,搞的就像三鹿奶粉一样,N 含量没变,但药效未必一致。减少了流通成本,这点要举一百个手赞成,不过很多企业也是做研发的,这些企业没有高利润的维持研发根本做不下去。尤其国内企业的研发还处于初始阶段真正能盈利的产品很有限。在仿制药几乎没有利润的时候这些企业如何做研发?以仿制药养研发,国内走的最早的是恒瑞医药,走的最好的也是恒瑞医药,按前几年的优势恒瑞大有从三流研发到二流研发的趋势。两次集采失败,宣告了恒瑞路线的失败,一大批和恒瑞学习的企业也人人自危。前国内研发一哥恒瑞现已大规模裁员,对恒瑞影响几乎都是覆灭性的,其他企业可想而知。所以集采是把双刃剑,要降低流通成本,但也不能让企业毫无利润。现在的灵魂讲价,恶性竞争有点过分了。

好久之前就这个问题和某知乎大 V 吵过架,奈何他作为一个外行虽然在医药方面啥也不懂,但嘴很凶。骂人也很厉害,粉丝也很多。

今天再看看医药大盘,以及一大批今年倒闭的企业感慨很多。也不知道他嘴这么凶,这个头还磕不磕了。

外行人好好指导人写作不好么,啥也要插一脚。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79573620 虽然大 V 的脸皮通常比较厚,这个头估计不会有了。但是道理还要继续讲,这么大的动荡,想吃药的是百姓,实验室拿着比你低的多的收入的也是百姓。恒瑞吃相难看,但这种情况也不会有哪家企业吃相好看。

知乎用户 暖月 发表

哈哈哈哈,下面一堆堆的医药相关利益方,在抨击国家的集采政策,你们就继续发牢骚吧,就是要集采吧药价打下来,怎么的没有钱赚了?难受?难受也得忍着,医疗集采的范围只会越来越广,而且会三年又三年持续下去。

至于你们在这里抨击的药效问题,哼,如果觉得没药效,可以去医保局投诉啊!!!!

或者你钱多,你可以去外面买贵好多倍的药啊!!没人拦着你。

知乎用户 刀客忒 发表

医院换了抗凝药,脑动脉瘤介入术后双抗,结果脑出血急诊做两台。

局麻润滑乳膏退出,换了一个水化凝胶,术后患者诉喉痛!

患者有点小问题,医生也没增加工作量,药费降下来了!

win win win win

知乎用户 oleopard 发表

别的不说了,很多人都讲过了,我只说自己临床上遇到的情况。

药品没有集采前,医院的奥美拉唑有很多种可以选择,病人外伤或者术后出现消化道反应时我一般静脉用进口的奥美拉唑,几十块钱一支,可以说大部分病人都会有立竿见影的效果。药品集采以后药品目录里面只有国产的奥美拉唑了,是真便宜,五毛三一支,但大部分病号用了后没有什么效果,症状依旧。

集采并不是不好,但是价格下来的情况下质量没有保证,而且没有其他选择。这个对病号来说是利弊?

知乎用户 暗无语 发表

价格太低,肯定会导致药品质量下降,不是有些人说的质量可能不好,而是肯定会下降 肯定会下降

知乎用户 老田 发表

管饱不管好

知乎用户 太阳元素 发表

住建局可以考虑集中采购房子了

知乎用户 Xie Harry 发表

息斯敏牌氯雷他定和某品牌氯雷他定都叫氯雷他定,效果肯定一模一样咯。

所以不吃息斯敏要吃某品牌。

知乎用户 匠心汇脊 发表

医保少支出,患者少花费,都是好事,支持。

但是,有没有那么一丝丝的可能,只是一丝丝的可能性啊,请不要过度解读。

因为集采后利润超薄,药物和耗材的质量降低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

万一的万一啊,因为质量问题导致医疗事故,患者家属能不能理解给他们治疗的不是庸医,也不是吃人血馒头的恶魔?

医生也是制度的受害者。

知乎用户 蜉蝣 发表

很简单,一群医疗行业的再一次哀嚎遍野。不过请各位患者坚信国家是真的为了患者着想,高昂的医药效果不一定比便宜的有效,也不存在什么降价后效果变差的事实。你们只需要知道一点一颗药 1000 块,他们就可以不思进取,泡着茅台洗澡,不屑于搞研发,可以躺着赚钱了干嘛要出力,而这颗药变成了 1 块钱,他们才会紧张,尽管少不了一顿破口大骂,不过要想继续喝茅台,还是去老实点搞研发吧!对部分人而言,躺着赚钱的日子结束了罢了

知乎用户 闷闷不乐 发表

那些满嘴歪道理的人就不用评论了,挺恶心的,什么,被忽略很正常啊什么的,等你们家需要做支架,通知你只有国产支架,国产支架十年一换,进口支架三十年一换的时候,你还能坦然的说出,我们就用十年一换的,正常。


我,不那么开心。虽然说这话就会被怼,但我还是要说。

原研药的退出,让那些原本需要长期复用原研药的怎么办?

我的岳父,糖尿病,需要长期复用二甲双胍,以前一直走门特,开的进口药,但是现在要被逼无奈换国产药,先不说国产药效果怎么样,药的尺寸比进口药大了将近一倍,每次吃药都是煎熬。

要求医生不走门特开进口二甲双胍,被告知没有,只能自行去药店购买,药店购买的价格比以前从医院直接开贵了很多很多,至少 50% 吧。

还有剂量也是问题,进口二甲双胍好像有 750mg 的,但是国产药只有 500mg 的,以前一次吃一颗,现在被逼无奈要增加用药的量,用药量的提升会带来什么,医生自己也说不清楚,只说先观察,不行就留院观察做检查。

从我的角度来说,这当然不是好事,药效一样就可以了么?可以考虑下病人的感受么?我愿意接受国产药,但是能让想吃进口药的人,接着吃进口药不好么?这些想吃进口药的人,就直接被医保忽略了???

知乎用户 任用之 发表

劝一下帖子里各位医疗上的朋友,不用扯什么担忧质量下降,也别说什么不装支架之类的抱怨,现国家层面进行推广,自然是势在必行,说这么多有什么用呢,大家平时工作,接触的层面和认知难免局限,就那么确定自己范围内的那点认知可以指导全国的医疗采购?借用毛主席的 “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 和大家共勉。大家的网络发言可都是有记录的!

知乎用户 傲娇的周小丑 发表

作为医疗行业的来说,因为集采收入少了很多那段时间感觉我都快崩溃了,后面想了想我以后也会生病,我家人也会。

知乎用户 li 脚踏实地 发表

跟四五线城市的房价一样,即便非常便宜,但没有人愿意去住。

随着时间的推移,公立医院开的药效变差,患者就会转向私立医院,毕竟患者的诉求是 “把病治好”。

这就是私立医院的春天吗?

知乎用户 Kumarajiva 发表

一场疫情过来医保立即没钱了,没钱怎么办?集采压缩成本是一个,另一个是应该压缩不必要的医疗支出,让出更多的资源用来提高医生待遇。比如取消什么干部疗养之类的腐朽封建产物。再一个,既然刀子切下来,何妨再切的深一点,比如更严格的控制进口药物使用,不能因为你是个当官的就能拿到进口药,他是个农民他就只能吃仿制药,长此以往还算什么社会主义?

最后说一句,世上的东西,大约一分钱一分货的道理还是普遍存在的,医疗是个专业性很强的东西,起码医学生就要比普通的大学生多读一年书。降低采购成本后,怎样保证医疗体系的稳定,关键还是在那些做标的评估的人身上。

知乎用户 冬马春希​ 发表

都知道集采的目的是什么,效果怎么样压根儿不在人家的考虑范畴之内。

知乎用户 尿灌白啤 发表

看到这个问题下面好多的医药销售,好多的医生说集采不好,说集采 效果不一致,说集采药不稳定,说集采药效果不好。。。。。。

这正好说明了集采好,集采是真的把刀切向了既得利益者。

集采是真的让月薪 5000 的老百姓也能看得起病了。

知乎用户 财富自由的大富翁​​ 发表

从目前的政策来看,“医药集采” 在每年会是一个常态,只要你投资医药股,就必须对这个事件上心:

对于医药行业中个股的投资,其实我们可以注意到,“医药集采” 事件,其实当期有时候会对个股有较大的短期影响,如果对此逻辑没有正确的认知的话,也不敢买跌下来的优质股,或者买错了真正被业绩杀的个股。

大富翁在去年,趁 “医药集采” 事件对个股股价利空的情况下,当期的抄底典型案例就是:在去年四季度,在当期的 “医药集采” 利空部分医药股的背景下,在被错杀的优质股中,我挑选出金域医学健帆生物等个股,并且进行了抄底配置,当期抄底金域医学的投资记录,见公众号文章: 《抄底金域医学》。而金域医学的股价从去年四季度的 “底部” 涨起来后,目前就没大幅回落过,所以说,对于有些个股,在 “医药集采” 事件中被错杀的,反而是一个机会。

而从近的来说,近期的 6 月的 “第五次医药带量集采”,当期对不少创新药企及仿制药企的股价都有一定的波动,而 “带量集采、以量换价、集采杀价”,从历史的医药集采及参考医保政策来看,在未来会是一个 “常态”,所以说,以后我们要习惯这个事件的 “不定时影响”,同时辨别出其中的机会和风险。

因为,从认知逻辑上来说,集采政策作为医药行业的基本政策之一,是关乎到国家医保的使用效率以及未来很长时间的医保覆盖率是否充足的行业中观调控,是对民生看病有益的政策。当然,从投资企业的角度来看,那么一些上市公司的利润可能会在集采中受到降价影响,从集采逻辑上来看,对于目前已经成熟的医药产品(包括医疗器械和药品),在国产企业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被集采大幅降价是不可避免,因为缺乏议价的能力和谈判的筹码,所以说,在集采中,我们要认知到:当一些成熟的医药产品,尤其是这类产品已经进入了成熟逐渐衰退的阶段的话,那么,如果它在集采中是作为一家公司的主营产品而进入集采名单的话,那么其股价中期逻辑肯定会有重大瑕疵,最为典型的就是以 “仿制药” 作为主营业务及利润来源的医药企业。因此,对于这类企业,从逻辑上建议:在投资标的选择上,要尽量避开此类公司,因为它的长期逻辑依旧是下行的。

**相反,如果一家公司的产品,进入了 “集采”,但这些产品不是公司的主营产品,而只是一些库存产品或者营收占比不重的产品,那么,以价换量的医药集采,对该公司的利空影响逻辑不大。**典型的就是,近期的 “恒瑞医药”:

根据 6 月的全国药品集中采购拟中选结果披露,恒瑞医药产品奥沙利铂注射液、苯磺顺阿曲库铵注射液、度他雄胺软胶囊、多西他赛注射液、盐酸罗哌卡因注射液、盐酸帕洛诺司琼注射液等 6 种产品拟中标本次集中采购。中标产品分别占公司 2020 年度营业收入比例和 2021 年第一季度营业收入比例的 9.22%、7.87%。而公司参加投标的碘克沙醇注射液及格隆溴铵注射液未中标,上述 2 个产品分别占公司 2020 年度营业收入和 2021 年第一季度比例的 6.75%、7.09%。

综上,恒瑞医药 8 个入围品种中,其中奥沙利铂、多西他赛、苯磺顺阿曲库铵等存量品种中选,但碘克沙醇及格隆溴铵注射液落标。

由上面的产品营收占比情况可以看到,入围集采的产品,并非是公司主营的核心产品,所以实际上本次医药集采对该股的总利润的利空波动不大,或者影响较小,不太影响该股的长线配置逻辑。

另外,在未来的 “医药集采” 事件中,如果想要尽可能的挑选不受医药集采利空的公司的话,建议,可以从以下的医药细分赛道中作为主要的选股方向:

创新药及 CXO 产业链:

国内创新药如火如荼,CXO 作为创新药卖水人,具有确定性高增长。而且国内 CXO 行业同时享受海外订单转移和国内创新药热潮带来的需求,目前正处于长景气周期的起点。

②国产创新器械:

医疗器械市场空间大,牛股辈出。而国内医疗高端医疗器械被海外巨头占据,进口替代空间大。随着国产企业的研发投入和技术进步,国产创新医疗器械行业将有望冲击高端器械市场。

③非医保内的医疗服务和医疗消费:

医疗消费服务受众不局限于院内患者,因而所属行业通常市场空间广阔。产品和服务不在医保报销范围内,具有自主定价权,整体医疗服务消费市场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

【公众号:财富自由的大富翁】

留个发财赞~

知乎用户 bottledc​​ 发表

先说结论:国家集采(以及准入谈判)将药品从研发到销售,带回了健康发展的大路。

药品集采,目前已经进行了五批。平均药价降幅有各种行研分析,大约在 55% 左右。 如果详细其中各类别药品,竞品(同一品规参与竞标药品数量)数量约多,降价幅度越大。在有三个以上竞品参与的品规中,实际平均降幅高于 75%。 其中也不乏各种 10 亿 + 销售额的核心品种, 比如第三批中的阿卡波糖,以及未来越来越多的注射品种。

看到如此高的价格降幅,虽然已经到了第五批,还是有各种声音,质疑低价的合理性。那我们就从不同角度分析一下,看看降价究竟是好事话。

-———————————————————–

1)药品的生产成本有多高?

低,可能比大多数人想想的都低很多。尤其是传统的片剂,注射剂(除某些特殊缓释等剂型),相当多的品种,其成本一般是集采前价格的 5%-20%。这里的生产成本,包括了原材料,人工,包装,运输等。这样算来,仿制药的毛利润就高达 500%-2000%!这是什么概念?还记得马克思的那句话么?当利润达到 300% 的时候,就会怎么来着?

那这些仿制药企业赚到钱了么?让很多人惊讶的是,其实他们并没有!

在集采未实施前,药品流通环节几乎拿走了仿制药药品的 80% 的利润。 何为流通?中小型仿制药药企很难独立支撑一只销售队伍,即便仿制药并不需要提供过多的学术交流 / 教育,但中国的体量决定了一只覆盖全国的自建销售队伍是昂贵的。大多数企业选择了代理销售的模式,就是通过地区代理商来打入本地市场。这些本地代理商通常和地区的主要医生关系良好,形成了一种我提供给你什么药,医生就开什么药的局面。

2)谁在为此前的高药价买单?

医保局,同时也是每个人。绝大多数甲类 / 乙类基础药物,都是已有多个仿制药竞品的品种。而国家医保规定,甲类药物 100% 报销,乙类药物报销 70%,其余 30% 由患者自负。国家报销药物的核心目标是什么?一方面,为了让所有人有病能医,另一方面,也是为了鼓励药企进一步研发新的药物。

而在集采之前,由于药物的绝大部分利润流向了流通环节,高药价即阻碍了普通患者获得平价治疗的机会,也未能提供药企研发新药的必要资金。集结的医保资金成了部分流通商及部分专业人士的后花园。

3)集采做了什么?

一句话概括的话,就是国家直接向你采购,保证销售,减少中间环节。

这是一个数学问题,也是一个利润再分配的问题。举例来讲,如果一个 100 元的药物,仿制药企业之前以 12 元作为出厂价,利润为 7 元的话(不考虑纳税等);集采过后,即便药物降价 80%,仿制药企业也可以将产品卖出 20 元。除去配送等费用,从仿制药企业来说,销售量有了保证,单只产品利润也进一步提升了,这无疑是一个正向激励和循环。而从国家 / 患者角度,药物降低了 80% 的价格,医保基金和个人支出都大为减少,之前看不起的病,吃不起的药也能及时诊疗,从而增加了潜在的药物使用量。

4)国外是怎么做的?

先不提国外创新药物的医保模式,单说仿制药物,由于其开发成本低,审批速度快,通常会有大批仿制药企业在创新药专利末期就开始准备及开展仿制药的研发制造。待原研药专利其一过,就会迅速以低价抢占市场,其价格通常为原研品种价格的 10% 以下。对原研药来说,统称专利断崖。此时原研药或彻底退出市场,或维持高价,放弃广阔市场,仅针对特定人群进行销售。

-———————————————————

在过去的一些年里,过期原研药在国内大行其道。其原因众多,国内仿制药水平参差不齐,流通商占据利润主体的销售模式,尚未成熟的集中采购模式,国际仿制药未进入中国市场等诸多方面原因都导致患者对于‘原研药’的过度依赖和对‘仿制药’的不信任。

这是一种需要被改变的状态。一个人的情绪很难被迅速改变,群体的情绪则更难。但随着仿制药一致性评价的全面落实,和随之而来的各种法规严格约束的药品研发 / 生产,人们对于仿制药的信心会逐步重建。

回到集采本身,任何一个政策的发布和落实,都与其他政策 / 方向紧密相连。正如同我们无法想象一个没有仿制药一致性评价的集采,集采的本身,原研药的退出,都是国内医药行业回归正常轨道必经的过程。

知乎用户 车车 发表

最近突然发现一件事情很有趣。

那就是知乎反对的我应该支持,知乎支持的我应该反对。

在大部分情况下这就错不了了,可以和绝大多数人民群众保持一致的政治正确。

要验证知乎是否支持,很简单,人家说的言论有点过激的,你去用同样的态度反驳,会不会被关,就知道了。

知乎用户 李非 发表

现在这个时间再去看看

很多地方的医保报销都调整了

只不过不看病的人感知不明显而已

知乎用户 推特就是你的榜样 发表

我们购买到的药品的成本,到底是研发成本高,还是推广成本高,某些人心里没有点 AC 数吗,那些 80% 的销售成本是什么?

知乎用户 柿子炒鸡蛋 发表

别想那么多了,越来越多的政策开始向保底倾斜了,这个底不是你认为的底,知乎年薪百万的都是活不下去的底层。

知乎用户 朕乃万岁 发表

集采这不是药厂和医保部门的问题吗,跟医院 ️什么关系,药品早就取消加成了医院又不靠卖药赚钱,有人说回扣的问题,姑且不论是否真有回扣,就真有难道降下来的都是黑医院回扣的钱吗,大头不还是药厂的利润被削了。本质上就是削了药厂的利润堵医保的空缺,聪明的你应该察觉到了吧,赶紧把医药股空仓跑路啊

知乎用户 尔语子输 发表

我一直以来对某些行业抱有这样一个态度,具体来说就是:

“我赚不到钱不要紧,你们也赚不到就行”。

祝贺药物代理血崩!

知乎用户 仗贱走天涯 发表

不是好事,最后你可能不得不到药店买高价药。

知乎用户 时间​ 发表

药物毕竟是精密商品 这种程度的降价我很担心药物的质量。

知乎用户 蹄髈​ 发表

个人以为有些原研药还是有优势的, 不能一刀切, 医保缺钱可以把一些中成药请出去.

知乎用户 我是胡说的 发表

反正姥爷自己的医疗质量是不会降的。

知乎用户 可爱猫猫头 发表

好事是好事。

不过,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医院这一级,就有点尴尬了。

以我对口支援的某乡镇卫生院来说

五六年前药房里有三百多种药,西药中成药输液针剂各种类型都有。

自从药品零加价以后,药房里只剩下十来种常用的抗生素了,其他位置全摆上中药饮片了。

4+7 的带量采购更是象征性的报点量意思意思。

去年下乡的时候我脑抽了,问人家管采购的工作人员怎么不多进点老百姓常用药,人家大姐白我一眼,跟我说 “现在药品零差价,我进的越多给自己找麻烦越多,而且进的药了到时候一旦没卖完过期了,年底考核的时候还要扣分”。

我仔细想想,好像是这么个道理。

知乎用户 山贼王 发表

如果大家吃一样的药,那么退出是好事,成本降低了

如果就一部分吃,帮你采购,管采购的不吃,那么你说呢


说个冷知识,

WHO 医药采购,大部分不是从制造大国采购的

是没钱吗?

价格高吗?

反正如果 WHO 选中我

我白送一批药,又何妨?


再说一个冷知识

有个东西叫一致性评价

你最好去看看他们是怎么定义什么叫一致性的

看了以后

你会觉得幸亏这个标准没用在亲子鉴定上。

知乎用户 德国师爷德国法律 发表

很好!利国利民,有利于老百姓。

知乎用户 Michael 发表

我不关心这个,我只知道我妈的慢性病用药已经不在医保名录里了,费用每年万把块钱,这还是医保和收入条件在全国前列的城市。

一些县城和低收入城市的老百姓得了同样的病我都能猜到如何。我妈亲眼看到几个案例,孩子倒是孝顺让老人坚持用药,老人心疼钱死活不用。

然后我妈感谢了国家和党给她的收入和待遇,我反问那些用不起药的人呢?他们不是国家的公民?

我妈无语,跟我说别总乱说话

知乎用户 Xpecya​ 发表

我个人是举双手赞成的。

这个事儿当然应该说有利有弊,但是我们是,而且肉眼可见的未来也一定是发展中国家,所以国家做这个事儿我举双手赞成。

嫌弃仿制药的,国家没限制你买原研药,实在不行,太平洋没加盖,梅奥诊所欢迎你。

知乎用户 李先生 发表

有什么好说的,有钱的病人自己去药店或者网上买进口药呗,没钱的病人吃带量采购的。

至于疗效,我不知道。

反正我给家人是买进口药。

知乎用户 逼乎甲 发表

初衷是好的,但是短期内未必会有良性影响。长期来看,对民众而言总体是好的,对于国内药物研发就是雪上加霜。

不过制定规则的玩家又不用普通的城乡居民农民医保,除了纸面数据好看点,谁又真正在乎过公民的死活呢?

知乎用户 阿亮 发表

总医疗指标在上涨,交养老金的年轻人却在变少,享受养老保障的老年人口又急剧上涨。世界是唯物的,能量是守恒的。当暴风雨来临时,每一粒尘埃都会被打入水中。

当巨大危机来临时,最先陨落的有两种,一种是最强的那波,一种是最弱的那波。最上层我们是直接用肉眼看见了,但是我们没看见的呢?猜猜现在刚入行的是什么感受?

永远不要想着靠提高存量以外的办法来扼制产能不足,当开源可能成为零时,现实只会强制让你节流,就像 1+1=2,理解起来很简单,但是你却无法违背。

现在我们要讨论的是,如何节流可以在减少更多开支的情况下保存更多的医疗质量。所以说,卷起来了!

知乎用户 zjfhlzzx​ 发表

至少在医疗这件事上,是实事求是了一回,

至少国家在高层是想明白了,

“我国就这么个能力,就这么大个锅”,

大家就按着这个锅的大小,选东西吧,差就差点,别把锅捅漏了就行

现在的问题是,老百姓意识到了没?医疗资源是有限的,政府只准备提供最基本的医疗保障了。

知乎用户 和谐了和谐 发表

前些年,每年央视都会报道国家和药企谈判,很多药进入了医保,我真心觉得 “厉害了,我的国!” 可惜这波疫情我看到了很多人顺自己平时 100 多买到的药,现在要 400 + 了,这还是好的,更过分的是很多药不再包含在医保内了,我现在无话可说了

知乎用户 八扇屏 发表

医保局很有预见性,预见到了一年后核酸检测需要医保基金负担一定比例,所以早早的开始省钱截流了。

知乎用户 周先生 发表

国家实行药品集中采购,以量换价是降低成本的通行做法。以更惠民的价格实现医保的全覆

盖,降低并减轻患者经济负担,是利国利民的大好事!中选药品平均降幅 56%,也说明药品的暴

利。希望通过医疗体制的改革,实现更好的医保药品覆盖及药品高质量的应用。实现全社会的病有所医、老有所养。

知乎用户 粘皋 发表

希望以后还能继续有货吧,希望药厂不要因为药价降低,砍生产线,病人还能继续在医院买到药吧

知乎用户 falis 发表

之前人口红利,医疗的钱好赚,现在人口老龄化,该还点出来了。

知乎用户 我老婆说我是奥客 发表

希望国内药企能通过这一次部分患者的牺牲有所进步吧,只能这么说了。

知乎用户 samoc 发表

作为患者的家属来看。

家人吃原研的降糖药、降压药,降血脂药,已经吃了多年。

各方面控制的都非常稳定。

从化学仿制药来看,有效成分是一样的。但制剂、每片的剂量、杂志情况甚至晶型又不完全一样,那么药物动力学必然有不同。

原研药不吃了,改国产药,又要进行 “调药”。不断的监测指标,最终才能确定剂量。这无疑增加了一些麻烦。另外,仿制药与原研的差距,我就不说了,还是有的。

至于能否利好国内原研药的研制和仿制药水平的提高,我觉得说不好。

知乎用户 忠诚欧米伽 发表

我来开一个非主流的脑洞,同意大家说的私立医疗体系要起来,那这部分医保不保,什么保呢?感觉中高端私人保险会是下一个火的行业

知乎用户 木村拓哉​ 发表

作为一个病人家属。家人要持续复用阿那曲唑。。我有点感到忧虑。。。现在都还是在医院开出来的走商业保险也能报销。。。

但是万一以后医院开不出来,去院外药的话。。。商业保险是不涵盖的。。。。这个就有点增加负担。。。。

另外就是以前就医因为有商业保险可以大胆跟医生活用好药。。。但是现在。。。如果一刀切的话,医院开不出,院外买的费用高不说,质量也得不到保证。。。。

知乎用户 王法师 发表

关于原研药这一块,哪有退出的机制?路早就堵死了。

众所周知,《中华人民共和国知识产权法. dog》早就规定了专利权强制许可制度。虽然这么多年来我们一直没用过,但是制度是一直存在的。

假如你一款原研药,在中国申请了专利,但是退出中国不在中国销售。

这种情况下,强制许可制度就是为你量身定做的啊。

假如你一款原研药,在美国申请了专利,不在中国申请专利……

好吧,中国人民感谢你的馈赠。

任何人都可以使用你的技术生产药品。这款药在中国卖多少钱,跟你原研药厂一毛钱关系都没有。

赢了不?赢两次!双赢!

知乎用户 akinaray 发表

没有影响,建议踢出所有原研,所有国外厂家。消除中间黑心商人,黑心医生。

知乎用户 逍遥自在晕 发表

给孩子打实验针的光辉岁月可能要回来了。

知乎用户 淡淡定定 发表

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我国现在大部分人仍不富裕。所以这是好事!

还有我国大部分药企营销费是研发费的几倍,所以也别说什么会影响药企研发新药的积极性。

知乎用户 听小提琴的熊猫 发表

1. 个人觉得,集采是让大家都有药吃,不管药物质量怎么样,至少有,而且也有一个一致性评估,让药物质量不至于很差。穷人也有药吃,这是一个好事。

2. 但是你非要说仿制药和原研药完全一致就有点瞎掰了,要真完全一样,原研药厂也不敢卖那么贵,就像当年我们国家做出某种特种钢材,外国供应商马上打骨折降价,就是因为质量上不比国外的差,所以他们心虚。现在国内这么多厂都做出来了,人家还敢卖这么贵,说明还是有我们做不好的地方,质量上还是有差距。愿意自费一部分花钱买,就去买原研药。

知乎用户 jac 发表

我只希望降药价的同时提高诊疗收费

知乎用户 太湖里的小鱼​ 发表

支持集采。

药品价格虚高当然得治,集采就是个好办法,即便现在有些药退出,最后还是要想办法进来,因为药企可以少赚钱甚至不赚钱,但绝对不能丢了市场。

知乎用户 闽南草色 发表

确是好消息!国内药研应加大仿制药力度,投入和评估让更多医不起病,吃不起药的人得到重生。

知乎用户 学医狗 发表

不会有什么影响,利润还是很大。

有些人不知道药品利润有多高,这么说吧,一支几十块的狂犬疫苗,出厂只需要几毛钱。

中间的利润全都变成了药代的车子房子和回扣。

知乎用户 之乎者也 发表

只要权威解释权还在医生手里,利好患者我是不怎么看出来的。

如果一款国产和一款进口药物一样的效果价格差很多,为啥以前医生给你开进口药?

那么以后同样的事情只要他还是权威,他为啥给你用国产药?只要有可能,我换能给我利益最大的药物只要能够治理就行,至于是不是最佳的治疗药物那就得看人品了。其实说这个可以关注一下带量采购后心血管的治疗方案,以前的支架手术现在很多不用支架,直接给用可降解球囊,但是切实支架是更好更成熟的方式,但是在医生面前,权威性有几个患者可以质疑?

当然可能会有很大一部分患者是收益的,但是这些违反市场行为的做法一般都不长久。

知乎用户 恋上马甲 发表

作为麻醉医生来说,能用进口的就不用国产的,一定要用国产的也要用大厂的。

举个实例,支气管痉挛在普通临床科室是危重急症,但是就是某个集采的国产肌松药,已经多次出现全麻诱导后发生支气管痉挛。虽然对麻醉医生来说,全麻病人出现支气管痉挛处理起来不难,但是总归是不好的,是个比较大的潜在危险因素,而我们却没办法马上更换掉这个药,因为换另一个厂家的药那真是又漫长又麻烦。。这也算是集采的悲哀吧。

知乎用户 不灭 发表

肯定会大幅削弱内地药企的研发实力。

所以还是得造舰扩核,需要药的时候直接舰队去拿就好。

知乎用户 松山野鹤 发表

1 成为世界一极,所以各方面要有江湖地位的体现,有些方面必须脱钩,原研药退出就是其一。

2 制药工业已经可以跑跳,下一步就是飞,这次的疫苗就可以看出。所以一些并不善意的国外制药巨头可以跪安了。

3 自我优化医药资源配置,节约医保资金,还利于国民,减轻患者经济负担 ,国计民生双赢。

4 从细节处调控国家发展的方向。为大变局做准备,一切为了大变局,不是浴血踏上王座就是亡国灭种。

知乎用户 hold fast 发表

医生与医生之间差距之大,比医生和其他职业之间的差距大的多。

甚至科室内部医生之间的差距都大到无法想象。

光去动药,其实不是治本的方法,原研药比仿制药疗效好 (不止好一点点),这是事实,我觉得现阶段要提高的有 3 点。一,提高仿制药的工艺,而不是仅仅只看哪个药企出价更低就选哪个,这真的不利于工艺的提升。二,生物医药水平的提高,这个实在太难,甚至比我们突破芯片制造更难,所以第一点真的很重要。三,医疗合理分配及改革,有的医生,累死累活,一年十几万,完全与他的付出不成比例,还要想着怎么写文章晋升,呵呵,真对不起读了那么多年书,也对不起自己那么辛苦,而有的医生,既不用那么辛苦,还有灰色收益分配权,花些钱找找关系还能轻轻松松晋升,每年获取的收益普通人甚至一辈子不吃不喝都赚不回来。

知乎用户 我不帅 发表

我兼职做药品代理的我也说一句,我赞成集采的。

1. 老一套药企全职人员的销售方法就是人多,费用多,无用学术赞助多,变相导致过度或不合理用药、辅助用药的泛滥。而销售指标的年年增长和厂家更换大规格也都是一样道理。

2. 做过大、小代理的应该也知道出厂价很低,集采根本不会影响厂家的利润,只不过是目的砍掉销售费用而已。

3. 至于我见评论说的药代传递药品知识的说法,我觉得那是以前吧,现在我敢说排前三的合理用药系统比绝大多数内、外药企的学术都牛逼。

知乎用户 tietui 发表

每次都降,越降越贵!重新定义降价!

知乎用户 隔壁老黄 发表

做药做了七八年,没啥好说的了,贴个官方的回答吧。

知乎用户 蓝桥幻想​​ 发表

其实如果一刀切地强制降价并不是什么好事,尤其对于药品这种关系重大的商品,为啥呢?

我们都知道一分钱一分货,有些商品的成本就是高,那价格自然就贵,如果普遍强制降价,就会导致这些厂家为了降低成本而使用低质量的原材料,最后倒霉的还是消费者,这就是 “劣币驱逐良币”!

那你说现在药品价格贵吗?确实贵,我前段时间去买了治嗓子的药,一盒 80 多块钱,简直了!但是也得分种类,有些药价格确实高,这种药品的利润往往也高,可以先拿这些药品开刀,把这些药品的价格打下来。

我不是药神,你看过了吗?

知乎用户 简简单单 发表

最初我以为国标开采,是把原先一万的价格降到 100,后来我发现一万的还是一万的,中标的是 100 的。

知乎用户 哈卡 发表

说实话,从药品集采这个事情来看,本届领导人还是很有魄力的,做成这个事情相当不容易。不容易在哪个地方?围绕着医药这个链条的饿狼很多很多~

知乎用户 ceiling 发表

说实话,药物专利到期以后大批仿制药进医保是好事,毕竟可以让病人有更多地选择

但是原研药退出是什么鬼?很多病人已经吃了几年甚至十几年的原研药,突然换成仿制药,多多少少都会有些问题。而国内除了原料药技术很过关,其他方面和国外资深药企差距还是很大,很多病人根本是不推荐盲目换成仿制药的

国产药进口药效果一样的,这是社区医生的说法

有条件还是尽量吃进口药,但是如果没有条件,国产药也是药,效果也是有的,这是三甲医院医生的说法

品品

知乎用户 汪奉帅 发表

集采就是类似和珅给救济粥里掺沙子的手段,用经济学方法识别出最需要国家补贴的人。很多有点家底的中产们怨声载道也可以理解,但是国家还有太多一个月领 200 元的底层退休老人要顾,想要 5 元一片的原研降压降糖药只能自费了。

知乎用户 垃圾分类回收 发表

跟某顶尖医院采购的朋友聊过这事

首先,中标药品的价格肯定是接近成本价的。但是为了中标必然要给回扣去运作,带上回扣这个综合成本必然低于中标价格。而通常药企的手段是刚开始的时候还是正常生产,一段时间以后要求追加费用或者再压低成本…… 血药浓度不够,实践上多吃一片就好。

一致性评价只是个合格性的评价。至于往上谁好谁坏,是没论说的。

说句不好听的,给大部分穷人吃便宜药,可以省下来大量的养老金与医保基金,是非常符合上面的设想的。但是对集体的最优解通常都不是对个体的最优解……

对国内医疗企业的影响就是,不利于国内企业生存与发展。药企口袋里没钱必然要先去找钱,研发新药和新技术必然被搁置。具体前景,在这种模式下我反正是不看好的。我觉得至少应该保证多方共存的药品采购模式,而非这种一刀切的垄断方式。

知乎用户 TSOl 发表

看看重点科室对一致性评价的态度就知道了。

本来应该把选择的权利给患者,现在一刀切,导致大量原研药根本买不到,你说啥结果?

知乎用户 韭菜一家人 发表

17 年开始全国当时各个行业,都在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医药的供给侧改革也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兴起的。

现在是全国带量采购,全国带量采购就是中央政府来明确招标数量,让各家企业针对具体数量报价。这就形成一个超大规模的全国团购,而且有的药品只限定一家中标,中标的就可以吃掉这种药品的全国市场,失去了整个全国市场其他企业的这条产线也就废了。

知乎用户 杠经 发表

全在吹各种利国利民。请问,进口原研药退出,是否意味着劣币驱逐良币?

单以价格论英雄,效果呢?安全呢?别用国家一致性评价来说,那就是个笑话。

知道带量的问题么?任务量下发到科室。管你用不用的完,管你用不用的对。不完成任务就扣你工资。所以,你能信现在医生给你选这种药是任务还是治疗?

各位别钢,钢就怼你到死。

知乎用户 只谈风月 发表

应该能有效改善人口老龄化问题吧? 如果再有药监部门的配套措施的话,有希望彻底解决这个问题。一旦能把中国人均寿命控制在 70 岁以内,那将巨大的增强中国国力,善莫大焉!

知乎用户 小嘘嘘​ 发表

我想起来以前我在知乎上看到的医保改革相关的回答,出处我已经找不到了,我凭印象复述一下吧

先用医保报销社办医院政策诱导社会资金入场,等医院建得多了,资本跑不掉了再釜底抽薪,逐步减低社会办医机构医保报销比例,鼓励商业保险入场。同时通过限制公立医院规模的方式把病人推到私立机构来。开放医师多点执业,鼓励公立医院天天压床没新病人收的教授们来私立医院开飞刀,来私立医院开飞刀主刀一台挣 5000,在公立医院开刀主刀一台挣 500。过不了几年教授就不愿意在公立医院开刀了,一周在公立医院做一台,在私立医院做 10 台,最终的目标就是英国医保的状态。

从此,公立医院永远可以低成本解决你的基本需求,只是以下两点需要注意:第一,你可能需要排一年甚至两三年的队才有床位;第二,高精尖的医疗技术属于改善性需求,绝大多数公立医院恕不提供,当然全国范围内也允许那么一两家公立医院开展这些技术,就当作慈善了,但是他们的床位可能更难排队,比如五年。未来,只要医保改革政策继续这么温水煮青蛙,低价高质好排队这三者未来绝对不可能满足了。

现在这集采,跟上面的医保改革,它们最终的目的是不是有点异曲同工之妙呢?

知乎用户 做得来题 发表

我看许多老乡想法很美好, 有钱去外面买进口的, 没钱就在医院用国产的

也不能说错吧, 但是实际情况比这个难受

举个例子, 去年长辈做手术, 结果医院竟然连包扎的纱布都会引起皮肤过敏

后面还是去找的朋友, 才开了之前的纱布, 末了还说这东西库存不多, 留作特供

最怕的就是这种情况, 医院立时要用的东西结果不找人根本开不出来, 慢性病的药去外面自费买没问题, 但是像这种手术台 or ICU 要用的, 还默认上劣质品, 实在害人

知乎用户 vin xeen 发表

做了婊子就别立牌坊了

干脆学印度明目张胆的做新药仿制吧

反正也没打算给原研药留活路

早点仿制保护期内的药好歹还能造福一下百姓

知乎用户 潇洒哥 发表

集采本意肯定是好的,但是感觉执行的太狠了,是剂猛药,副作用或许会很大。

本人非医药圈,但说说自己的所见所闻和感知吧,可能写的有点乱:

  1. 外资原研药,大部分放弃集采,不管是利润还是全球化战略,人家都玩不起;
  2. 外资药企无论是顺应全球研发战略还是集采,大量精简各部门人员(裁员);比如,研发人员就跑去了国内创新药民企;医药代表部分转投国内企业,部分干脆转行;
  3. 国内的药企之多确实震惊,不确定有没有上万,起码大几千是有的,都是依靠仿制药或中成药发家,仿制药仅需要一致性评价就可上市,没有过多的监管,因而造成了大量的企业吧;
  4. 集采背景下,很多企业销声匿迹,有些企业开始转型创新药或者加大投入创新药,但当下,归根结底还是要靠仿制药生存;有些 Biotech 靠投资,靠上市也大放异彩;
  5. 集采降价之凶残,逼着企业裁员,甚至逐渐关停,无论进不进集采,利润都是大幅缩减;这种情况下,药企还愿意花巨资去做创新药吗?
  6. 最近才知道,进集采只是开始,进院也要谈判,医生开不开你的药也要去维护关系….. (不知说的对吗,求教)
  7. 创新药,当前国内药企也仅仅是 Me too(模仿),少有 Me Better (改良), 更别提 Me first;真正的原创药,有吗?即使这样能做到 Me Better 的药企寥寥无几;
  8. 听几个医药圈的朋友说,集采 5 之后,很多药企第二周就开始了裁员,低的 10% 高的 30%,不乏创新药大佬;
  9. 仿制药的企业规模大小,药品的质量程度层次不齐,一致性评价是无法筛出优劣的,所以我去医院,原则是能开原研就原研,好歹是个大厂;
  10. 仿制药企业随着时代潮流,或者因集采被迫做了创新药,会不会花了大钱做出来的所谓创新药,继续被送上集采?即使不上集采,在 Me too 的大背景下,大家恶性竞争进医保,还有广阔钱景吗?
  11. 最后还是希望集采不要采用一刀切的模式,一款药降价 90% 多,药效能保证吗,谁来保证呢?

知乎用户 请叫我张看山 发表

有个朋友是医疗器械行业人员公司主营神经外科高值耗材以及神经外科医疗设备,品牌也都是美敦力 蛇牌这些业内顶尖的 他说如果病人要是知道我们卖的高值耗材成本价格估计想拿刀砍人的心都有。

强烈支持高值耗材领域集中采购!!!

知乎用户 南越王赵佗 发表

什么时候房地产也能集采呢?个人觉得住房问题不比医疗问题小

知乎用户 konzern 发表

看来大家对高价药很不满意啊,我来说点和大家不同的,药名字和成分一样,但是生产厂家的不同,不良反应和有效率是不同的,价格也不一样,所以同一种药卖 5000 一针和卖 4000 一针两个是有区别的。有的药确实贵的很离谱,但是它是好药。有的药虽然便宜,可是治病救人和饮鸩止渴有的时候是相同的。所以建议大家在不差钱的情况下选贵的。

知乎用户 材料品质价格 发表

给老百姓吃廉价辣鸡药,吃死了也是命,省下的钱就留给老爷们开天价进口药了。

就这一群人还拍手叫好。

知乎用户 龙的传人劲夫 发表

就这么说吧,因为集采,老子腰间盘突出本来可以做微创手术的最后只能开刀植入钢钉钛合金板,因为微创手术用的一种耗材全南京无货。最后托关系找的一把刀给我做的手术,选的进口耗材,主刀的主任都替我可惜说要是早来几个月就可以做微创了,这么年轻小伙子还没结婚腰上动刀子一辈子体内有东西。

知乎用户 世界 发表

还在给他们唱赞歌呢?降价?笑话

1 块钱的药非得给人降到 1 毛,对外宣称降 90%,1000 块钱的药降到 900,然后和 1 块钱的一平均,本次招采平均降幅达 50%!逼脸还要不要了?

为什么每次便宜药进医保就找不到了?这就是原因!1 块钱的需要降价吗?就算他成本 1 毛也不会有人说贵!需要降的是动耴几百、几千、上万的药,这些才是应该降 90% 的药!但偏偏这些绝大多数都是降个块八毛的意思一下,然后被平均一下,唬弄谁呢?

知乎用户 椰青 发表

非医保的药,吃回扣吃了就吃了,医保药还想吃回扣,还是人吗?嘴上药效差说得冠冕堂皇。实际上还不是想着他那点回扣,这种医生开的药有没有效果我不知道,但一定是医药公司给的最多的

朋友在医疗器械公司,给医生回扣是 20 点,医药公司常年请医生讲课 开会怎么回事,真当群众都是傻子。

各行各业都有败类,像老师公务员 jc 国企,拿回扣起码知道要低调,为什么这个回答里好多业内人士如此理直气壮?业内人士魅力时刻

我去南方医院看病,医生疯狂给我推荐银尔爽,喷在伤口上的,在操作室护士从堆成小山一样的银尔爽中拿了两小瓶,这个药不能用医保 ,两瓶大概三百多。到这里我明白了,这个跟 10 块碘伏区别不大,这个药就是他们外快来源,其实不进医保推销是可以接受。我国农村地区医保每人才交一两百块,经得起各种高大上的药物消耗吗?做人要讲良心的

淘宝搜了一下同款

知乎用户 馍馍 发表

现在玩的是分蛋糕的游戏,医疗投入没有增加多少。但为了满足群众需求,通过分蛋糕,制造群众医疗负担减轻,医疗水平提高的短暂稳态。

医疗产业利益几大群体,设备,耗材,药企,医护技,医院后勤管理,软件商。

现在集采无非是挤压药企的利益,把挤出来的蛋糕分给其它几个利益集团,但是必然导致一个结果,中国的药物研发落后于发达国家。大量制药专业的学生毕业等于失业。

下一步动设备耗材,医院后勤管理,最后动软件商。

不增加投入的情况下,还要年年有进步,就得把蛋糕分好了,把医保每一分钱都用到刀刃上。

知乎用户 左轮坦克 发表

利益相关,业内人员。

支持降。但是降到白开水价,是不合理的,一定会出现产能和质量的问题。

第二,中成药,扶持个 der 啊。养猪厂。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目的是广大人民都能看上病,吃上药。

至于其他人想多花点钱,用效果好点的药,不在考虑范围。

所以,最终受益的是老百姓,受损的是中产的性价比。

知乎用户 路人丙​ 发表

刚毕业去过一家医药公司,签就业协议的时候,还签了一个保密协议,一旦泄密,赔偿 100 万

当时也不太懂,糊里糊涂就签了,人事非常肯定的说,签了没事,你也接触不到特别机密的事。

现在已经过保密期了,可以随便说 2 句。

虽然只待了几个月,但是从工作中,同事的交谈中,还是能看出一些东西。

总结一句话,很多药价格水分很大,打个 5 折药企都很赚。还有一个辅助用药,也是大坑。

举个例子,市场价 10 块的药,出厂价 1 块,药企赚 1 块,药代(销售)赚 3 块,医院采购赚 3 块,医生赚 1 块,医院赚 1 块。

大概的情况是,和这个药关系最密切,对药品质量负责的药厂就赚了个辛苦钱,想搞研发,提高产品质量都没钱。

大头被各种中间环节(药代、采购)拿走了。

然后药价高,背黑锅的是药厂和医院。

现在通过国家药品集采,砍掉无价值的中间环节,降低药企的营销成本,降低的药价,对患者,药企,医保 3 者都有好处。

知乎用户 美好海苔 发表

我不会说,权贵的人来门诊开药,医院会上架进口原研药,开完以后马上下架原研药这个骚操作的,哈哈

知乎用户 Allen 发表

最近几年外资药厂的趋势是把厂卖给中国企业,走外包生产的路线。所以很多人觉得外资在撤出中国,外资不行了。但只要看下他们的年报会发现每年仍就是稳定增长。

国内这几年集采弄得很厉害,似乎将外资的份额一步步专为国内厂商的份额。不过在此预言,不出十年,外资必定卷土重来继续收割中国市场。国内的厂商到时候毫无还手之力,还是在继续做仿制药。

知乎用户 知乎用户 发表

看样子影响到某系统人的收入了

知乎用户 Excalibur 发表

都觉得集采是保障最低用药要求的可太天真了。医保是每个人自己工资里扣的凭啥只能用最便宜的?现在的医保是普通人用最垃圾的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差不多就行,省下的给各种老干病房全报用的,牛马们还在这为老干病房鼓掌呢。

知乎用户 成棋 发表

影响不知道,我妈糖尿病,国采前一个月胰岛素慢性病医保两百九,全额五百八多,加上其他的药,慢性病医保和门诊医保八月就能用完,集采后,一个月一百四,全额两百八,慢性医保基本上用不完,

知乎用户 爱国兔兔 发表

一群为国着想的肥料真令人感动,希望以后你们永远不用去医院开药

知乎用户 fonyuan 发表

确实是有些药,能吃到了。便宜啊。。。

但是效果。。。不好说。

我吃的一种药,原来进口的,不用担心效果。

后面可仿制了。。。进集采了。

结果生产这个药的厂家像雨后春笋一样冒出来,

各种品牌,各种价格。。。效果嘛。。。

还是仿制当中最贵的那个好。。。

我们这样搞下去,

表面看是为了老百姓能吃到好药,吃到便宜药,

初衷是好的。

可是药企高额的研发费用,就打水漂了。

时间一长,我们恐怕只能吃最差的药了。

比如,原来 100 元一瓶,吃一个月。

现在,50 元要吃十瓶,也吃一个月。这里的副作用可想而吃。

最后,很可能 10 元要吃 100 瓶。。。此病没好,彼病又起。

知乎用户 琅琊银杏​ 发表

从回答里可以清晰的看出,无论是反对集采还是赞成集采的,都在强调一个平等。太滑稽了,你们评价这个问题优劣的时候,有没有想一想集采是对所有阶层所有患者有益吗?集采和医保是什么关系?

知乎用户 niuniup 发表

医药和医疗器械是做什么的?治病救人。国采的首要标准应该是什么?治病救人。

因为三年防疫,医保基金收支平衡出了问题,打着支持国产的旗号,只买便宜的,不买疗效好副作用小的原研药,不买使用效果好的进口器械,已经出现了很多危害患者健康的问题,遭到医务工作者和患者的一致吐槽,费力不讨好。

为了省钱,放弃了过去一直坚守的治病救人原则,从某种意义上说,这简直就是另一种意义上的谋财害命。

知乎用户 缩小帽 发表

在医院里亲耳听到大夫建议不要使用 7 元 / 28 粒的某药品,原因是效果无法保证。推荐自己去药店买 200 元 / 28 粒,还补充说如果条件允许还是买 500 块左右的原研药。

再降价,那个 7 块的还会不会有有效成分都存疑了。

知乎用户 那个谁 发表

上周去医院了,医生在便签上写了要去外边买的药,正对门诊楼的一家药房大约 300 平,有 20 + 的工作人员

知乎用户 Marvin 发表

好事。家里有肺高压患者,要做介入手术。扩张球囊进了集采目录由几千降到了几百,一次手术大概几万,医保报销后个人支付几千。针对性药物利奥西呱也进集采了,个人支付的费用也降了很多。手术要做好几次,如果没有集采的话很多普通人根本负担不起,集采最起码给了大部分患者活着的希望

知乎用户 李蒙 发表

百分之五十六?幅度太小了,当年正大天晴挑起来的价格战,恩替卡韦直接降百分之九十几,风光没两天直接被干掉,所以说,不降个百分之九十几还有意思说是集采?

知乎用户 施时使 发表

医学啊,药学啊,咱全都不懂。不过看到集采啊,招标啥的就了解一些了。也参与过一些招标流程,商务平分比重基本 80% 往上,只要报价够低,你在技术部分丢的多少分都不影响。也就是说便宜的劣币永远都可以驱逐良币。

最后的结论就是,你有没有药效,药效好不好都没关系,中了标你才可以继续生存!那到底会不会挣钱呢?你是不是傻?药片里多加骨料辅料,少加有效成分不会吗?同样作用原材料,用效果差点的便宜的不会吗?怕出问题?拿衣服!标都中了,谁还会管你!

知乎用户 小小光 发表

集采来得有些早了,晚个三年,情况就会大不一样,那时候中国的企业分层分好了,创新企业做创新企业的营生,留下的仿制药交给集采洗盘。反正医保讲究的不是最新,而是最合理。可惜现在国内没有企业能靠创新赚钱的时候就开始搞收割利润了。说实话,这种做法过度一下可以,长久对行业就是锤击。

知乎用户 不懂 qwerty2 发表

就怕是以退为进,要挟之心不死

你想降价我就退出,还能找水军反咬一口,说集采压制了制药行业发展,看看你能不能抗住,扛不住就把定价权放回来,药企继续肆意妄为,扛住了大不了再加进集采,反正不亏

可能他们最喜欢的就是美国那种状态吧

知乎用户 Greywizzard 发表

在我那个湖北中部的五线老家,家里前辈做药代的,就她老人家那水平,能把对着说明书把分子式念明白我就谢天谢地了,但是她就是将自己的业务网络部署到了本地的两个最大的公立人民医院。

很多人都说集采有问题。那我倒奇怪了,在药物流通领域,我亲戚居然成为了大医院的 “医学代表” 难道问题不是更大吗?

一个药物说明书都看不懂的小老太太,居然依靠掌握了部分与 “公平公正公开” 的市场竞争原则完全背道而驰的“核心资源”,就能够干这种本来应该高度专业化的流通行业,这难道不是说明药物的流通行业已经到了不改不行的地步了吗?

或者说,这种流通行业本来就会无门槛甚至无价值的?

如果是,那么低价值甚至无价值的流通性质企业在可以预见的未来本来就是国家要重点打压的目标。只要有效果能打压这种企业,我觉得都可以无条件支持。

如果不是,那烦请行业及其上下游的同志们自己想想办法如何把这种门槛给立起来。

毕竟在良性的市场竞争环境下,你不进步,自便有人强制你来进步。

知乎用户 少数派看盘 发表

第 5 批国家组织药品集采已经结束了,这次团购是目前品种和种类最多的一次,超过 200 多家企业参加,其中中选的是 251 个产品,平均的降价是 56%,恒瑞医药有 6 个品种中标。

国家采取了集中的采购,集采对企业又意味着什么呢?主要有两点。

知乎用户 阿宝 发表

作为普通老百姓,没有理由不支持改革。

俗话说一分钱一分货,没毛病。但是现在的医药市场,确实不是一分钱一分货。

药企每年占比高达几十个点的营销费用就注定了药价是虚高的,为啥要这么高的营销费用,因为要开拓市场和竞争,以前可能医院有好药有差药,医生知道哪个好哪个差,那就掺和着用,治病赚钱两不误,好的用来治病,差的用来挣 w。

营销费用用在哪里了,以前药品从生产好到最后入病人口,进医院药房要花钱,送到医院要花钱,让医生开给病人还得花钱,同一种药让医生选择你这一种同样得花钱,如果效果一样,花钱也一样,你猜怎么着,比谁砸的多就是这么粗暴。

抨击药企药代吸血的时候,医疗制度难道就没有问题?到底是谁把药价转嫁到患者身上,只能说除了病人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

现在国家搞集采,很多原研药进口药退出,看似是国产仿制药的天下,但是大规模降价国内药企一样赚不到钱,之前外企原研药因为进了中国这个畸形的医药环境,也跟国内厂家一样玩营销拼费用,所以原研药也不见得就是一分钱一分货。

老百姓看似是用不上好药了,但是花钱少了,先花很少的钱把命保住,省下的钱去自费买好一点的药,活的好一点。

集采刚起步,很多环节亟待改善,会不会有劣币驱逐良币,肯定有。但是这个集采制度也会逼着国内厂家成长,你弄不出好药光靠集采是挣不到钱的,想挣钱就搞原研,所以为什么现在创新型药企热度这么高。

改革阵痛经历以后,未来还是值得期待的,到时候医保费用不紧张了,可以反过来帮助提高集采药品的门槛,逐渐清理劣币,还可以鼓励创新,让药企良性竞争,让医疗系统良性运转,作为普通老百姓,没有理由不支持集采。

知乎用户 一心向党 发表

利好国人就是好政策。我国还有 6 亿人月收入不足 1000。刚刚过温饱线而已。那么多农民伯伯还在以种地为生。侠之大者,为国为民!

知乎用户 rsdssb 发表

在搞采购的表示,还不够在多来点,把中成药和中药饮片,配方颗粒一起纳入集采,然后集中建立国家阳光平台,对了还忘记个麻醉药品这一块也不小,还有 tm 的试剂,高值,分片区来设立大型配送机构第三方,诊疗就按分值医保拨付,对了基本药物比例提起来,形成医保、卫健两面包夹芝士,凡事医疗机构的非诊疗服务的,都给我走省级 SPD

一个不奢望赚钱,只想工作好做一点的社畜

平台尼可地尔片 25,京东上 17 同一厂家就 nm 离谱

知乎用户 浮生 发表

直接给药代这个行业打入夕阳行业,确实狠。医生的收入也会随着药代的消失而打折扣,以后高端点的民营医院会增多吧

知乎用户 星星下的回忆 发表

反正我们省级三甲一线医生收入没啥变化!over

知乎用户 知乎用户 zR4UbD 发表

有药用不错了 挑三拣四 不想用去私人医院

知乎用户 叶落春秋​ 发表

看完所有回答就会明白百万漕工衣食所系到底是什么意思。

知乎用户 知乎用户 XYurOf 发表

不说了,没劲

知乎用户 甘龙 发表

方向是对的,仿制药大降价,原研药价格高点,医生阳光收入再高点,对医生老百姓国家都有利,现在跳脚的大部分都是之前拿回扣的医生,或者医药代表,这个可以理解,毕竟是真的有损失。

知乎用户 小可爱柯基 发表

有没有资本家搞一个全国连锁的进口药店,国产药真的是一言难尽。

知乎用户 卢青春 发表

这种一味追求低价的集采,迟早会成为笑话。

我敢说,过不了几年,凡是进了集采的药,都不敢吃。

知乎用户 Elon 发表

原研药疗效 > 印度仿制药 > 国产仿制药。

长期推行药品器械集采,国内创新动力严重受限。即使推出独家创新药,国内外定价不好办吧。白菜价的仿制药,收不回研发成本的创新药,最终受伤害的是谁呢?

知乎用户 火炎焱燚​ 发表

对于低收入群体来说,本来药都用不起,现在能用的,哪怕效果降低了,也有个治疗的机会了。

对于上层来说,治疗费用不入眼,多花少花代价都是 0。效果不好人家替代方案多的是。

对于中高收入而言,以这些人的能力和收入搞到原研药代价在可承受之内。有一点损失。

最惨的就是体制外中低收入的这部分人。不是很在意降低的那点钱。但降低的效果又很要命。但是很可惜,这部分是对社会最没价值的群体。

低收入群体那是基本。上层是上层建筑。中高收入是精英。中低收入体制外狗屁都不是。

知乎用户 天机鬼谋​ 发表

卖的贵,气抖冷,国怎么。

卖的便宜,哎,效果不好

知乎用户 lambda​ 发表

集采价格本来是好事,首先降低医保和人民的负担,另外还可以倒逼药企去做高利润的原研药和出海。日本就是很好的例子,在降低价格的同时培养出了武田,第一三共这样的在国际上有高利润单品的药企。

但是咱们降价的幅度一次来的太猛了,根本没有给药企调整的时间,理想的幅度是每年 5% 到 8% 的幅度进行降价,咱们一次砍 50%,药企没有转型的时间和现金流,要么等着倒闭,要么就是偷工减料

知乎用户 屎捞人 发表

集采应该要求企业提供成本核算表

知乎用户 威尔逊 发表

对医疗行业并没有什么影响,他们还是照样挣钱。

你们就等死吧。

知乎用户 Tingrain 发表

这个话题很大,涉及的利益方方面面,有很多的说法,应该涉及了利益,所以一直在引导(反驳一定是你正确),我也是医疗行业的,有自己的看法,供大家参考。

药品压价应该好多年了,记得 2000 年开始就不断的一直在说价格高了,最开始限价,这个几种药品不能涨价,进一步发展到了药品零差价,就是医院多少钱进的药品就要求多少钱卖给患者,后面的就出现了药品集采,最早叫 4+7 带量采购,现在全国推开了,前几年国家药监局推行了一致性评价,总的政策是向好的,要求仿制药品的药效,与原研药品的效果比较,服药效果必须达到原研药品效果的一个比较高的比例,比如:达到原研药品 90% 的效果,针对的是市场上非常成熟的药品,比如阿司匹林、二甲双胍等;还有就是原研药品保护期过了,不受专利保护了,大家都可以仿制了,比如:波立维。这些国际大企业的专利保护药品,投入很高,新药研发成功了,都有一个保护期,我们国家是认可的,保护期过了,就可以大规模仿制了,这时候就开始比拼药品价格了,比如:金戈仿制的伟哥。听说之前,国际大厂的药品到了印度,价格太高,患者吃不起,大规模抗议,印度政府直接就仿制了,大厂抗议了,直接怂回去,印度人民求你来我这卖药赚钱了?到我这就要听我的政策,非常霸气的,“我不是药神” 也基本作证了这个说法是基本正确的;

刚才说了,药品一致性和集采整体是向好,国家出一个政策的初衷肯定是要解决问题,在执行中也会产生新的问题,谁都不会认为,一个政策就能完美的解决了问题;药品一致性最起码保证了服药后效果,而且通过这个一致性评价的药厂,在生产设备和生产环境上的投入都是巨大的,这就淘汰了一些小的不知名的厂商,提高了行业的准入门槛,直接让散乱差的小药厂破灭了,保证了市面上主流药品的服用效果,毕竟药品是治病救人的,让患者心里踏实,由之前的厂商宣传我的药品效果好全国第一,改为国家统一标准评价、公示结果、数据可查,让大家说好才是真的好,而且不定期抽查,至于怎么做的一致性评价,没有仔细看,应该有一套评价标准,主要理化指标肯定也会参考美国 FDA 的标准,毕竟 FDA 在全球都认可的,刚才也说到了,效果是有差距的,也是给出了不同的可选方案,经济情况好的家庭可以选择原研的药品,就我个人而言,短期可以用原研药,长期我也承受不起,只能考虑国内的药品,这时候我会感谢国家实施的一致性评价,心里比较放心,而且比没有强,有希望总是好的,好多大厂原研药就不参加集采,可以明确的告诉大家,欧美的一些大厂,企业内部就有仿制药部门,全年的仿制药销售额占总销售额的比例可以达到 30%-40%,我们这里不讲道德绑架,大厂过来卖高价药、赚黑心钱,这些话比较诛心的,人家重金投入搞研发,失败了破产倒闭没人管,有成果了还不能赚钱,没有什么是必须的,不要总想着让别人奉献和牺牲,请说这些话的人口下留德;

集采是一个市场规模换药品价格的策略,重点是厂商给出很低的价格,医保局给你比以前更大的市场,比如:这个药品以前在两个省的部分医院销售,现在让你在五个省的所有公立医院销售,而且保证你的结款周期,这就非常可怕了,直接以行政的手段帮你推销药品,还保证结款,为什么大家都打破头进入集采,就是这个原因,记得去年还是前年了,拜糖平的厂家也参加了集采,以原研药的身份参加,好多国内厂家直接傻了,仿制怎么打得过原研,价格优势也没有了,当场就有国内厂家说这是不正当竞争,这个事情说明了保证市场规模和结款,才是一个企业最关注的,大厂也不例外,国内企业那个不想入集采,每年省了多少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只需要保质保量的加大生产就可以了,而且告诉大家药厂的负责人是有法律责任的,出现了事,车间主任、质量负责人、厂长,一条质量管理线的人一起判刑赔偿,在里面呆好几年吃小灶改造人生,大家可以百度查这个法律规定的细则,对于集采的谈判,就看厂家的战略,这么大的事情,肯定是深思熟虑、各种权衡,毕竟是集体智慧;

2018 年一次嗓子不舒服,去医院看了一下,检查 + 药品,花费了小一千,震惊无比,我还没有到长期服药的年龄,那些长期服药的经济压力有多大可想而知,我只是一个普通人,家里也没有矿,真正有什么大病小灾的,必须靠国家的,我的这点存款根本经不起白衣天使的溺爱,直接被上帝审批接走了,通过这个事,我还是比较认可国家的集采的,虽然我也因为国家政策转向失业过,但是就我个人而言只能接受,除非一闭眼从 20 楼跳下去;至于这些行为对整个医疗行业的改动有多大,我也看不懂,大家还是多看看新闻联播,官方的、权威的才可信。

知乎用户 獾子​ 发表

知乎是小资集合体

对于月收入 2000 3000 的老年群体,集采还是有效的让大部分人舍得吃药了。

就像某个高赞说的,他吃降压药,要吃诺华的,不吃集采的,因为诺华的降压稳,

我可以承认原研药确实好一些

对于一个 60 岁,四线城市下属县城刚过退休年龄,每个月收入 1300 元的老太太来说

让他买 7 片 50 元的诺华制药,有可能她就不吃了,高血压妥妥的,或者去药店买 15 元 15 片的

现在集采可以给他降到 3 元 30 片,极大地降低了他的负担,他就能天天吃。

知乎用户 潘佳栋 发表

集采的前提是一致性评价,受控的一致性审批制度,能基本保证疗效,控制大部分不良反应。

事实上原研对比仿制,原研肯定更优,原研进行的研究肯定更充分。但行业内药品只有合格品,不合格品;不存在良品,优品的区分(这是制度现实)

知乎用户 神大人 发表

看了许多的观点,发现结果居然是让穷人吃得起药,让富人自己买药,那我觉得挺合理的。

知乎用户 知乎让我改名字 发表

没啥影响。一贯如此。毕竟,

人人平等,有些人更平等。

知乎用户 Vastron​ 发表

老祖宗讲过 便宜没好货

知乎用户 不是毛毛​ 发表

说的好像以前不搞集采,药企就会把赚到利润拿去搞研发似的。

知乎用户 江较瘦 发表

只能说大型国有制药企业忘了初心。

知乎用户 牛有岛 发表

国内药企没有利润怎么会在品质上接近原研药?利润该给还是要给的,把握好一个度,但要求药企的品质要达标!

知乎用户 Vale 发表

羊毛出在羊身上

你见过哪个药企搞慈善啊

知乎用户 雷雨 发表

有求用,还没看病一样是高消费。

知乎用户 Severine 发表

医保没钱了,只能想着法子来开源节流,包括但不限于:

集采,打劫药企

提高医保交付比例,打劫企业

限额,开中成药,打劫病人

后面只会越来越狠。

知乎用户 shock1224 发表

质量也要关注一下。前几天去拔个牙,医生说要吃消炎药,我说那帮我开点吧,医生却说医院的药不行,还是去外面买吧。

知乎用户 Jay​ 发表

人最怕就是进厂(院),还有最后一件事(归天),因为贵,还不能砍价,房地产后最高利润的可能就是这两产业了。药进价降 56%,人工,运费场地什么的都还在涨,到老百姓手上可能买药只降个 10-20% 了,与石油同理。好是好,但还是进不起。

知乎用户 苏林​ 发表

其实很多回答都忽略了一点,集采造成药物质量降低,但是解决了很多人从无到有的问题,这是目前阶段的最优解。

我们国家很大,人口很多,收入差异更是巨大,别只从自己的视角去理解这个国家。

知乎用户 残阳如影 发表

如果是我不是药物专业的。但是我不认为国家这样管控有助于民生!

药企利润降低,再者法律制度对于药企试验阶段过于严苛,对药企发展是严重的抑制作用。

在医保方面,国家做的比较好,在重大疾病方面也可以采用相关制度。

到不能在药价方面再这么严格。

常用药,价格低廉稳定,国家在这方面也可以采取补贴的方式,来维系新品研发,这才是正路。

我不知道现在管控是为了什么目的。

谁能解释一下?

知乎用户 秋风 发表

只要负责集采的领导及家属自愿只使用这些药品,作为老百姓毫无意见。

知乎用户 宝宝心里苦 发表

一分价钱一分货,想必这个道理大家都懂。天上不会无缘无故给你掉馅饼。

知乎用户 翔哥 发表

链接的新闻中好像没有看到大批原研药退出,题主能不能给个出处?

知乎用户 kakafox​ 发表

ccx

知乎用户 小飞燕爱妃 发表

作为一个医生来看有好有坏,好的可能是病人可能能省钱了,但是因为医院平进平出的政策效果更好的药医院没有了(医院的药房一直是亏损的,药物不能加钱又要出人工,要是站在生意的角度上估计很多医院都想砍掉药房,除了需要出人工之外,还有药物的过期报废等等费用,虽然便宜没有要病人还是用不上) 还有一个就是药效的差距,虽然便宜但是不好用啊。可能是层次太低看到的太少,有利有弊吧 但是肯定是利大于弊才会这样

知乎用户 重估 发表

面子工程。

知乎用户 追忆不易 发表

有人在这扯什么一致性评价不够好啊什么的,这个可能确实存在缺不太重要

毕竟在越南连有中药和中成药,都有医生给病人开

知乎用户 叁拾 发表

影响就是…… 药企集体躺平?

知乎用户 麻辣地三鲜 发表

选专业我推荐医师公的原因除了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变化,最主要是因为由于权力、地位和信息的差距,劳动者个人意志可以在这些工作中得到体现,从而赋予劳动者社会属性,而工程师是没有社会属性的。

单说医生,集采后不认识个熟人医生,随便哪个医生给你开的药你敢吃?反正我不敢,幸运的是,家里算是半个医学世家,亲戚和发小做医生的不少。

ps 之后医院的功能和烟酒一样了,除了特护病房。

知乎用户 North 发表

胆子大的可以布局印度仿制药了,未来暴利行业。

知乎用户 鹏北海凤朝阳 发表

这些话题下,听谁的都可以,医生的话就别听了……

他们是直接利益受害者,集采后,最难受的就是药代和医生了。

举个例子,有一支好几千块的抗癌药,医生能拿 20% 的回扣,你说你能理智分析不站队?

放屁!

知乎用户 憨憨 发表

除了便宜,倒霉的一定是患者~~~

知乎用户 pk82 发表

用最便宜的药品,用最便宜的器械,最便宜的检查设备,单病种费用卡死,有钱人都去私立医院看病,专家教授跟着有钱人跑过去。慢慢的公立医院就完蛋了,管你是教学医院还是三甲。

知乎用户 SinAsuka 发表

以前没带量采购,我公司出厂价 20 一支注射液,经过代理商,药代,医生,医院等等,患者要花 200 元能买到。

现在别看国家集采砍价视频,几分钱一片药?真的完全没有中间商赚差价,患者也能几分钱买到药?

知乎用户 joythree 发表

看看过几年还活着几家

知乎用户 大老猫 发表

我不是医生,利益不相关。

前两天急性肠胃炎,上吐下泻,医院开的药,处方剂量是正常的 2 倍。吃了药,屁不顶,该拉拉,该吐吐,折腾到下午,去外面药店买了一样的药,按正常剂量服用,没事了。除了价钱和牌子不一样,其余一样。

以后,拿处方到药店买,不贪那便宜。

知乎用户 wxwxwx 发表

集采药好不好,肯定要看药商啊。

药商是什么,商人;商人是干什么的,赚钱的。

集采药不拿到可能就要死,所以价格要低。赚钱又是商人最重要的事,那么拿到集采药资格之后想赚钱最重要的是什么,当然就是压缩成本了。所以可以预见集采药的未来肯定是能堪堪符合标准的最低成本的药了。

知乎用户 周俊青 发表

对于原研药而言,因为这一类药企是第一批吃螃蟹的,所以市场渠道更加成熟,无论第一终端,乃至第二、第三终端、互联网医疗等都有了长足的布局。在渠道把控较为成熟的情况下,一般不会选择简单粗暴参加集采,然后暴露产品的底价,砍掉临床推广队伍。

当然,即使退出,产品市场空间空间压缩,人才成本高,也是药企不得不面对的问题,因此,产品线推广线的合并和外包,既是现在部分外企不得不尝试的手段,也会是未来的市场推广策略的必然选择。大外企由原来的专业化推广,向边缘产品外包、核心产品推广线合并等矩阵式、多元化的市场布局,正在不断酝酿。

知乎用户 叶飞 发表

叶飞:疫苗企业销售费用高的原因

近几天在研究生物疫苗企业的时候注意到一个问题,虽然企业生产的疫苗产品毛利率较高,但它的销售费用率也很高。

比如说沃森生物,2019 年度它的毛利率为 79.75%,销售费用率为 44.52%;同期康泰生物的毛利率为 91.58%,销售费用率为 40.37%;康华生物的毛利率为 94.17%,销售费用率为 39.14%。

那么他们的研发费用是多少?能达到销售费用的一半的都没有!!!

集采有利于企业老老实实把精力和资金放在科研上

知乎用户 九纹龙​ 发表

为啥看病总费用还是那么贵?药价降了,其他如检测费等涨了,此消彼长,按下葫芦浮起瓢。因此,建议用一条鞭法,规定总费用,这样医院就不好耍花招了。

知乎用户 知乎用户 dKyJIj 发表

是好事啊,国家带量集中采购目的是整体调控药品价格虚高,使药品价格整体降低。并且集采必定是通过一致性评价或者原研产品,过一致性评价的每个药品投入费用是几百万甚至上千万,包括工艺、原材料、疗效等都有提升。

占个位置宣传一下我们的医药数据库,百度直接搜索 “戊戌数据” 或者直接访问戊戌数据,目前电脑端体验更好。

知乎用户 小影心墓 发表

作为主要从事第三端‘低级’代理商,进来看看大佬们装逼! 对于集采看法是利远大于弊。就我们主做控销的一端这两年的趋势是控销药营销模式越来越向保健品方向定 (价) 位及模式转换了

知乎用户 ghost 发表

药价太低不利于奋斗。

知乎用户 随心 发表

感谢安东尼,感谢西芹汁,让我可以掌控自己的健康!!!不用吃一大堆没用的药。

知乎用户 飞鸟返 发表

@想吃小龙虾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67012770/answer/1963145988

把我设置黑名单不能回复评论,我只能这样发给你了。

首次对战新冠 Delta 变异株,广东中医药找到了这些规律和办法

“此外,中医药治疗也一直在控制患者病情进展方面发力。如持续高热不退是患者病情转重的重要证候,中医治疗时,在清热解暑、清利湿热辨证用汤药基础上,加用安宫牛黄丸清气分邪热,羚羊角粉清透热邪,早期扭转截断,防止逆传心包或热入营血。”

知乎用户 陈克 发表

作为普通老百姓来说降价就是好事。你退出不干,有的是人干。在比药品疗效好坏的前提是用的起,用不起的话疗效在好有毛用。

知乎用户 加里宁的阳光 发表

影响不重要,原因才重要。原因就一个,医保没钱了。

所以药企要么拼原研药,高投入高利润,要么拼集采药,玩了命地卷

知乎用户 飞羽 发表

药品费用大幅下降当然是好事,起码降低了患者的经济负担。但是作为药品的首要价值是不是应该是疗效!!!如果药品费用大幅下降带来的是药品疗效下降,那我想没有哪个患者能够接受!!!同时药品费用的大幅下降会不会影响国内药企的研发投入?毕竟药品研发是个销金窟,药企搞研发是要赚钱的。如果原研药没有足够的利润,怎么让药企有自主研发的积极性?之前有报道说原价几万的支架集采价格是 700,我觉得很不妥当!!!换任何一个正常人都应该知道,原价几万的东西现在卖 700,品质能够保持一致吗?医药产品和其他消费品还是不一样的。首要的不是价格,而是疗效!!!你说 3 万的东西,现在集采 2 万了,那我相信品质可能保持一致。你说降到 700 了,品质还是一样的,你相信吗?

知乎用户 一个小讨厌 发表

7 块钱一瓶的恩替卡韦胶囊根本不行,吃这个都说效果不好,转氨酶还是升高,还得去药店买正大天晴的分散片。

知乎用户 谢冰 发表

何不食肉糜。

集采的目的是好的,有些药确实降价的很多,造福老百姓,比如拜糖平,泰嘉。但是也确实有些水货在里面,集采还是把握质量。如果能由国家成立一个基础用药的大药厂,专供集采就更好了。

降到最后,医生都阳光工资了,还是挺好的

知乎用户 爷叫土豆丝 发表

个人愚见:药厂的研发需要成本,要投入大量人力,资金,设备这些都是需要海量资金的,研发出来肯定要收回成本,然后才能研制新药. 平均降价 56% 对药企来说是连研发成本都收不回来的. 而且再者说,即便是不算研发成本,药材本身也是有价格的,一次降价 56%.

知乎用户 ergexh 的小号 6 发表

苏联和我国初期打击农民生产积极性,“像 xx 殖民地一样 xx 农民”,换来了工业化

集采打击医药从业者积极性,换来的结果是好是坏我不知道,请海专精算们来说吧,尤其是右满舵的懂哥们

我是支持集采这种有着建立地上天国愿景的政策方向的。有些医学前浪和药厂的吃相实在太难看了,不光要集采,还应该像打击富农一样打击富医才对,呵呵

知乎用户 山羊老 发表

一药价下降了可是附产价格上天了疝气补片 19000 元固定件 7000 元全是按丙类费用是自费这部分利润那里去了变成红包了吧良心去那里了病人得病了给某些人发财了

知乎用户 念念 发表

鼓励大家去创新啊,去做更难的做的人更少的疾病创新药研发,而不是赚取嫉妒内卷的仿制药的利润,同时让那些想躺着赚钱的原研药企业不要想躺着挣钱,后面有一堆追赶者。

中国的医药行业就是民生行业,和国外光想挣钱不一样,通过低价的药品和医疗服务保证人民基本医疗,所以医疗相关职业不能像国外成为最挣钱的几个行业之一。

这就是社会主义国家的优势吧,大家赶紧感谢我党。

知乎用户 星辰大海​ 发表

利益相关,家里有人做国内原研药的,一种抗癌新药从 07 年引进外国研发人员、专利到国内各大医院临床试验,前后周期十多年加投入上亿记临床、团队运行资金,光新药证书前后接待几批国家省上专家检查组又因为监管人事变动和新冠疫情最后历时三年多于今年才拿到销售许可,后面打开销售渠道也是大笔投入。每一种癌症还得反复临床试验是否疗效。

感觉原研药还是挺不容易的,国内这块基本上都是仿制,能活下来就不错了。

知乎用户 数手指 发表

人口结构决定了政府的决策方向。提高出生率就必须从医疗、住房、教育等方面着手,改善人民的生育预期。国采可以降低药价,从源头上降低了医疗成本。但是另外一方面对药价的调控也会影响了药品的市场化竞争。影响科研的积极性。

知乎用户 叫我男神也行 发表

河神吃童男童女我坚决用户,没有河神庄家就没有收成,村长搜刮民脂民膏早吃饱了,什么陋习不陋习的,最后苦的不还是我们底层村民,河神继续吃小孩,吃,几千年都这么过来了,谁也别劝我

知乎用户 龙霄 发表

利益相关!

作为药品批发零售企业,每次面临各种国家政策调整都是心头滴血。前几批集采多少以口服制剂为主,主要也是针对特病药品。

但第五批多数以针剂为主,大多也是抗生素。

在医药行业,针剂永远比口服药好销售,懂的都懂。在身边很多相关的人都不好过,随着集采步伐越来越快,未来医药行业只会越来越集中,生产企业和配送商业只会剩下一小部分。

大多数人面临失业转行,这也不是玩笑话了。

药品完了也该器械了,这个冬天有点长啊。

知乎用户 欧阳 发表

想炒股补贴家用,可今年收益才十来个点,还没工资高

知乎用户 aaron yu 发表

只是在打掉中间环节,有规模的厂家利润还是有的,做代理商的早早解脱也不是坏事儿,小药厂早早解脱也不是坏事儿,没有技术含量的工作一定会越来越少的,广大世界,有的是可为空间,干点啥不行,何必没完没了地盯着医生病人。

知乎用户 刘道财 发表

国家这几年带量采购真的是造福老百姓,希望继续扩大采购面,医疗医药行业是民生重点,过了专利保护期坚决不能完全市场化定价,还是需要有担当的政府强势介入。

知乎用户 鹰眼且呵呵 发表

不反对降价,但是原研药能不能别退出医院啊……

每次给患者开进口的都要撞大运……

知乎用户 汪雷 发表

看了很多回答,终于确定这是个好事。至于中成药。。。我也不知道

知乎用户 一个学生 发表

集采是好事,不过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医院药房不进这种药,买不到怎么办呢。这个问题还是需要解决,个人建议卫健委不定时飞检药房是否库存充足,不然也只是头疼医疼脚疼医脚。

知乎用户 葫乱 发表

1. 一部分地区开始严查甚至追查几年前的医保费用,同时严格贯彻按病种治疗付费

2. 公立医院所有经费全部纳入财政资金名下,将来不排除上交盈利或者征税

3. 如果国采继续扩大范围,公立医院耗材药品的收入将阶段式下降,在其他支出无法轻易压缩(甚至是其他支出不停增多)的情况下,公立医院收支是否能够平衡甚至出现大规模的超支现象?

知乎用户 lala luna 发表

人均寿命 - 3?

知乎用户 虎哥哥 发表

要打仗了, 除了军事以外, 中西方在全方位开战.

为了人民的获得感, 医药集采是必由之路.

未来怎么搞, 关键看与美国的战况

知乎用户 删除所有 发表

反正看病挺贵的。。。各种医保啥的,最后发现也没便宜。。。

知乎用户 附子​ 发表

房子为何不集采?

知乎用户 日光放晴 发表

自己现在去看看支架不是降价了吗,那些主任突然开始就做药球了,各种耗材缺货打电话打好几个都没人送。国产替格瑞洛和进口替格瑞洛自己去测血栓弹力图去看效果差距是不是很明显,希望大家都报心内科,未来可期

知乎用户 maomaobear​​ 发表

还不够狠。

制药厂国营化,按照军火和印钞厂管理

知乎用户 面包牛奶 发表

短期看好事,长期看不好说。

去看看集采某些药的价格,几块钱一盒,再除以片数,几毛钱一片。一盒药的价格甚至可能等于低于一瓶饮料的价格了。这几毛钱一片的药里要分摊多少成本?原料,人工,物流,场地,水电,甚至一盒药的包装盒也要摊进去吧?当然有些人觉得他敢投,就肯定算过不亏,药价是死的,不能随意涨调的,不像我们买包子,猪肉一涨价,包子店的老板过几天也跟着涨价,跟你解释没办法,猪肉太贵了。

一旦原料价格暴涨,有些药品,几毛钱的价格很难说有对抗通胀的冗余。

知乎用户 111 发表

这几年集采一出,利国利民,将原先被药代,医生的灰色收入和沟通那里吞掉的钱,真正给了国家和百姓。

08-18 年左右,可能是药代最风光的时候了。我本人也是药学专业,对相关领域有一些了解。

那段时间真正愿意搞药物研发的公司和学生不多,很多都是起步阶段。连我们自己在的 985.211 大学,很多有 “科研” 能力本科毕业生都被忽悠去做药代,用高薪,能力锻炼等旗号拉过去,其实也就是个销售,服务医生而已。但次次宣讲都要搞成”药代“赚钱多,人上人的标签来忽悠涉世未深的青年才俊,挺恶心的。

药代本身是协调医生和药厂的流通人员,身份、地位和重要性当然重要,对其学术性要求也非常高。但在国内就硬生生的搞成了陪吃,陪玩,伺候医生,给上面找小姐和接送医生小孩的保姆。这是不正常的。而且在药物流通方面被药代、医生(领导)私吞和吃的回扣,才是真真实实压在百姓上的负担。

现在大家觉得看病便宜了,那是正常的,可以看出以前的这个行业有多乱,多暴利。

经过这次行业大洗牌,淘汰落后的药代关系。建立新的药代制度,完善药品流通通道,将更多的人才引入药物开发等实事上,才能有我国医药行业的真正发展。

很高兴国家终于肯下手整治这个领域了

知乎用户 半年只能修改一次 发表

好坏参半吧。个人备忘

仿制药的可靠性低。

从仿制药研发药效与原装基本一样很难,因为仿制药没有经过大规模临床试验,进行这些实验成本太高,毕竟原研药已经做过了,只要保证数据在一定范围就行。这还是有良心的公司,无良直接造价数据,因为药监局验证这些数据真实性需要成本的,一般看着没安全问题就过了。

原材料的采购也是一件很麻烦的事,全球化的今天,原材料从全球各地采购,无法保证采购的原材料就符合你的标准。原研药直接选择可靠性稳定性较高的采购,因为利润高贵点能接受。仿制药是全球哪里便宜哪里采购,有时还真不是恶意采购不合格原料,而是被原料公司蒙蔽。

药物生产也是一件极其复杂的,各种规范要遵守,一点出错救人药变毒药。这点各家公司都能怕胸脯保证生产绝对安全,但是你的保证有屁用,还是靠药监局监督。但药监局经费和人员有限不可能做到万无一失。原研药公司因为利润高和名声可能会吹毛求疵,但仿制药公司低利润下进行安全严格把关就强人所难了。仿制药安全生产可靠性低于原药。

仿制药都各个环节都做到和原研药一样,不说和原研药比价格,凭什么你的仿制药价格比别家仿制药价格低怎么多,你是不是偷鸡摸狗了啊。这是正常人反应,当然也可能你掌握独家仿制药技术,天生生产成本比别人低,品质和别人一样。

再来简单聊聊集体采购原因。

ZF 要让穷人看得起病,不会因为你是穷人就放弃你,这点是能得到全体肯定的。医保的钱不够了,需要开源节流,节流比开源难度低。

还有其他的原因待思考吧。。。。。

知乎用户 请叫我委员长​ 发表

好多人会说三件事儿:

  1. 医生不愿意做手术了
  2. 药企不愿意开发新药了
  3. 药品品质下降了

第一个问题:这件事儿会推动另一件事儿的医疗改革,手术费用提升。不同医生做手术有不同价格,手术做好了名气提升,动刀价格水涨船高。同样会带来另一个问题——医疗行业的垄断。名医会各有各的派系,上手术成为一种资源,引起内部的不公平。但还没到那个阶段,什么时间给医生的劳务费单独结算时候,也必然有配套的政策,现在咸吃萝卜淡操心。

第二个问题:我国的知识产权法是很完善的,虽然在落地过程中还没有那么美好。但是对医药一件事儿,我们还没有在保护期内就搞仿制药吧。专利保护期那么久,不够挣得?

第三个问题:我反反复复说过关于保险的问题,未入医保采购的药品又不是不让用,只是医保不再报销。我国医疗保险解决的是看病,和基础的医疗保障,而不是全民高端医疗。高端医疗可以自费或者商业保险解决。

我说完了,谁同意,谁反对?

知乎用户 noocow 发表

想起了一句俗语:便宜没好货

知乎用户 希言自然不终朝 发表

劣币驱逐良币是典型的经济学案例。

知乎用户 simple 发表

那就是医保省钱,穷人能凑活治上病,有钱人自费买原研药呗。药企股票只能买抗肿瘤的那种还有以后高端养老产业会赚钱。得了肿瘤穷人参加免费试药做临床三期死马当活马有钱人吐钱出来买单。

知乎用户 房住不炒科技兴国 发表

国产资本家又能够发财了,代价就是某些人吃进口的

大部分人吃国产的


德国:二战前夕的德国为何成为欧洲第一,德国的技术和资金来源于哪里?沙赫特为何放弃辅佐小胡子?

泡沫崩盘前的日本 - 4:1940 年创立起来的举国文化,是如何导致日本人足够自信最后被泡沫所吞噬?

WAr 作为一种转移经济矛盾的手段,直接促成了日本、德国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上文我们研究了二战前夕日本国内的经济情况,日本由于过度内卷需要转移经济矛盾,最后制定了侵略计划,那么德国呢?

1929 年资本主义大崩盘时期,美国 GDP 达到了 1036 亿美元,德国 NNP 达到了 794.91 亿马克,1937 年日本开战时期,美国 GDP 恢复到了 919 亿美元,达到了 1929 年的 88.7%,德国 NNP 恢复到了 878.62 亿马克,超越了 1929 年的位置,增幅达 10.5%。

那么小胡子为何能够创造经济学奇迹呢?

因为 1929 年大萧条是一次产能过剩的大萧条,美国国内的原材料、工业品大量的产能过剩,而彼时的德国正好可以充当美国的消费市场,即消费殖民地。

聪明的小胡子要美国在德国设厂,卖给德国技术,由于美国工厂在德国设厂、搞研发,德国的就业率马上提高,失业率暴跌,因此德国人有钱了,可以继续消费美国产品。

在这种循环下,类似于某经济体,在短短十年内德国经济迅速成为欧洲第一,由于美国毫无保留的技术输出,导致某些领域德国的技术超越了美国。

那么德国为何不靠这种模式继续发展呢?

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居民收入与生产力匹配以后会长期停滞不前,即和美国一样生产力过剩,陷入产能危机,这是资本主义的宿命。

我们发现小胡子也开始修路、修铁路、搞基建,但是这些资金需要借钱,期初小胡子靠发行 “梅福票”,这种票据类似于现在的中票、国债、地方债、城投债

票据从 6 个月期限最后扩展到了 5 年,按照现在的货币理论,到期后自动借新还旧就行,原本的票据用于经济建设,又能够提高居民收入,居民有钱了可以继续买这些债券

但是小胡子的野心扩大了,开始扩大这种债券融资,拿到的钱开始投向军工领域,而设计这种票据的经济学家沙赫特,因为反对小胡子的这种融资投资方式,最后被关进了集中营。

1939 年天量的这种梅福票到期无法兑付,累计发行达到了 120 亿马克,占到了 NNP 的 13.65%,占到了 1939 年财政收入的 51.06%,小胡子只能赖账停止兑付了,这种梅福票就是小胡子向老百姓借的发展经济的钱,最后无法归还了。

如果沙赫特继续辅助小胡子会怎么样?

有两种方法,第一种贬值马克,降低利率,借新还旧,降低融资成本,停止向军工行业投入,第二种就是借新还旧,其中新的债券卖给西方资本家,马克不需要贬值,降低利率,制定还款期限。

第一种方法同样无法避免失业率暴增,第二种方法会丧失部分财政自主性,但是失业率不会上升的那么快。

这两种方法都决定了小胡子不可能世袭自己的地位,即经济是有周期的,经济低谷期选民必然不满自己的主子,小胡子的经济学奇迹不可能长期的存在。

二战前夕全球贸易还不发达,因此占领土地、扩大殖民地成为了扩大经济圈的一种选择,类似于鸦片战争,而欧洲就成为了小胡子幻想的后花园,最终把世界拉入了第二次大战。

[1]

德国最终战败的原因在于战争范围扩大到无法控制,战争经济无法弥补日益扩大的战争消耗,最终经济在长期战争下崩溃,导致军事崩溃。

参考

  1. ^ 德国:二战前夕的德国为何成为欧洲第一,德国的技术和资金来源于哪里?沙赫特为何放弃辅佐小胡子?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U1MjE5MDAzNw==&mid=2247489168&idx=1&sn=d2db76a92374e814806a51a675e69ae3&chksm=fb84bfaaccf336bc0ab2a90fbb861ddfd279d398f0b481ba807227172589e9eea61d30ed374b&token=1380507847&lang=zh_CN#rd

知乎用户 易凡 发表

药神党赢麻了呗~

知乎用户 Michi 发表

给很多老年病人带来巨大的健康不确定性。某些人倒是又可以吹砍价多狠了。仿制药?某软文电影看多了吧。

知乎用户 David 发表

我们的医药生产制造老板挣了钱都忘自己口袋里揣,然后卷到国外,不投入研发,中国一辈子吃别人剩下的

知乎用户 睡懒觉的鱼 发表

药品的价格应该是公平,合理,不是越低越好。没有合理利润,药厂就会关门。

知乎用户 柴某人​ 发表

国产药的效果真的没有进口的强,但也是真的便宜。。。

知乎用户 大頭​ 发表

单纯的好奇下,为啥仿制药明明成分都一模一样,但是效果就不如正品的药?

知乎用户 lilin00000 发表

其实这是正常的

过了专利保护的原研药肯定会被仿制药抢走市场这个是必然的

在美国市场,一样的是仿制药市场,但是人家是严格管控仿制药,仿制药必须要和原研药 100% 一样的效果,不然不会给准入许可

所以说没撒大惊小怪的

知乎用户 爱搞事的 boy​ 发表

重要的事一定的说三遍

知乎用户 老蔡 发表

歪个楼:

医生的挂号费太便宜了!!太便宜了!!太便宜了!!简直是对医生专业价值的侮辱!

知乎用户 ufozhou 发表

倍他乐克没便宜

依折麦布没便宜

寂寞

知乎用户 三十四年 发表

有人看《仿制药的真相》这本书么

知乎用户 归来仍是少年 发表

集采之后,大佬的灰色没了,大佬们势必进一步压榨我们小大夫的收入。恳请提高医生待遇。一个医院真正待遇好的只有那几个大佬,绝大多数医生真的苦逼。唉。。。

知乎用户 细砂糖 发表

我已经准备辞职了,1 月份奖金少了一半,理由不说了。

知乎用户 戏精博后 发表

集采降低药价肯定是好事,中国普通老百姓那么多不是谁都吃的起仿制药的。即使是美国,政府也在大力推崇仿制药降低药价。

但是,不能让原研药退出市场,要让那些愿意吃原研药的能够买的上够得着,不能一刀切医院全是仿制药。

知乎用户 藥師 发表

对患者来说是个好消息。

最简单好用的 VPS,没有之一,注册立得 100 美金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See Also

中国的医保是全世界最好的吗?

知乎用户 雨路青松​ 发表 我朋友外公是退休老干部,他老人家觉得我国的医保是全世界最好的。 我妈是教师,我哥是公务员,他们就觉得我国的医保还不错。 我老婆是小企业雇员,她觉得医保就是一坨翔。 知乎用户 Kyouka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