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的教育制度——《我不原谅:一个90后对中国教育的批评和反思》读后感
——《商君书》驭民五术: 1愚民:统一思想。 2弱民:国强民弱,治国之道,务在弱民。 3疲民:为民寻事,疲于奔命,使民无瑕顾及他事。 4辱民:一是无自尊自信;二是唆之相互检举揭发,终日生活于恐惧氛围中。 5贫民:除了生活必须,剥夺余银余财; …
据云南网报道,2020云南省“两会”期间,省政协委员周昌新建议恢复西南联合大学名号;由中国42所世界一流大学联合组建新的“西南联合大学”;选聘世界一流专家、学者、诺贝尔奖获得者、院士以上世界一流教育家担任校长;中国42所世界一流大学每所大学推举几位世界一流学科带头人,同时聘请每一个学科的中国教育界前十名的专家、学者联合执教,担任导师;大学机制采用董事会制度,以国有为主,吸收民间资本投资,国有民营混合体制,双轮驱动,双轨并行;传承西南联大的办学精神,教育理念和教育制度。
现在这政协委员感情都是热血来潮,随便来个提议就是“复兴教育”“打造中国大学航母”的宏大叙事,这都哪跟哪啊?
这位委员建议从全国42所世界一流大学抽调学科带头人专家导师组建“新西南联大”,还要传承西南联大的办学精神,可是现在的大学都什么样了他不知道吗?
仅仅2017年以来就有近二十位高校教师因“言论不当”被学生网友朋友举报而受到不同程度的处理,而今年仅仅前四个月就有一位高校教师因“言论不当”已被校方通报处理,四位高校教师被校方通报调查当中,处理结果可能很快会被公布。
当一个号称学术自由,办学独立的高校保护不住教师教授们的独立教学,那么就无从谈论“复兴教育”“打造中国大学航母”等浮云泛谈了。
这个提议组建“新西南联大”的议案,在20多年前也曾有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提过。曾经任云南省教委主任的杨崇龙撰文称:“省委、省政府领导曾要我们作些论证。我当时曾请过一些大学和省级部门的专家和实际工作者座谈过。大家认为,建议的初衷可嘉,但不可行。”
杨崇龙还说,无论全国还是云南,高等教育的发展不再是规模、数量问题,而是如何深化改革、提高质量的问题。
这已经说得很明白了,哪怕你从全国所有高校集中精英组建“新西南联大”也还是在规模和数量上作文章,而不是在提高教学质量上做功课。
那么既然要传承西南联大的精神,就有必要说一下它的精神到底是什么?
抗战爆发,华北沦陷,1937年11月1日,由国立北京大学、国立清华大学、私立南开大学在长沙组建成立的国立长沙临时大学在长沙开学(这一天也成为西南联大校庆日)。由于长沙连遭日机轰炸,1938年2月中旬,经中华民国教育部批准,长沙临时大学分三路西迁昆明。1938年4月,改称国立西南联合大学。 从1937年8月中华民国教育部决定国立长沙临时大学组建开始,到1946年7月31日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停止办学,西南联大前后共存在了8年零11个月,“内树学术自由之规模,外来民主堡垒之称号”,保存了抗战时期的重要科研力量,培养了一大批卓有成就的优秀人才,为中国和世界的发展进步作出了杰出贡献。
(2018年,中秋节前夕本人在原西南联大旧址即今“云南师范大学”所拍摄之照片。)
以上是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的简明历史,在抗战大局的时势下,一切以战时机制来应对,国民政府在教育部长陈立夫和最高军事统帅蒋中正的倡议下提出了“战时应作平时看”的教育最高指导方针。
1939年前后,陈立夫以国民政府教育部长的身份三度训令西南联大,要求其必须遵守教育部规定的应设课程,全国统一教材、举行统一考试等等。
这要求在今天看来似乎并不过分,但当时却遭到了西南联大的拒绝。
联大教务会议决定致函抗辩,公推冯友兰写了一封“抗辩书”。冯友兰在信中,不卑不亢地表示,对于部里的规定,“同人不敏,窃有未喻”。
冯友兰共说了五点“未喻”之处:第一点,世界著名大学课程表均没有千篇一律者;第二点,教育部管课程设置,有违孙中山倡导的权、能分立之说;第三点,教育政策宜稳定,不能受政府当局进退影响。最能表现出当时文人风骨和尊严的,是第四第五点,也最具现实意义。
“师严而后道尊,亦可谓道尊而后师严。今教授所授之课程,必经教部之指定,其课程之内容亦须经教部之核准,使教授在学生心目中为教育部之一科员不若……此同人未喻者四也。教部今日之员司多为昨日之教授,在学校则一筹不准其自展,在部中则忽然智周于万物,人非至圣,何能如此,此同人所未喻者五也……本校承北大、清华、南开三校之旧,一切设施均有成规,行之多年,纵不敢谓为极有成绩,亦可谓为当无流弊,似不必轻易更张。”
冯友兰这番话令教育部收回成命,所谓“师严而后道尊”,也就是说“跪着的老师不可能教出站着的学生。”
国民政府在教育方面耗费心血,陈立夫晚年回首往事,感慨抗战八年,政府在教育方面之投入,“在国家财务支出上仅次于军费”;自问7年教育部长任上对得起国人:
“我自民国27年1月7日在重庆就任教育部长,到民国33年12月去职,主持战时教育行政将近7年。在此7年之中,扶辑流亡,重振后方弦歌,扩展各级教育,改革并建立制度,发扬民族文化,训练并征调学生直接参加抗战,实在做了不少的事。”时局危殆,弦歌不绝。
今人回首往事,应该承认,陈立夫的这个自我评价,是中肯的!
(2018年,中秋节前夕本人在原西南联大旧址即今“云南师范大学”所拍摄之照片。)
为西南联大呕心沥血的梅贻琦曾说过一句名言:
“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
这句话在中国高等教育史上拥有重要的地位,根据史料记载,这句话出自梅贻琦先生在1931年12月3日就任清华大学校长时的就职演说。
我想西南联大是当得起“大学”之称谓。
2006年,中国科学院院士邹承鲁在《科学时报》上刊文,“为了我国教育事业的继续辉煌,有必要重建西南联大。” 邹承鲁提出,西南联大的成就源于其浓厚的学术民主、学术自由风气。当年的西南联大是教授治校,思想自由,对各种学派的教授兼容并包,贯彻的是百家争鸣的办学方针。
现在某些高校校章也改了。
现在,不仅把大学搞成了大楼之大学,还搞成了大资本大企业的大学,而大学里的大师们已经被“言论不当”处理殆尽了!
长按二维码向我转账
多谢支持!
受苹果公司新规定影响,微信 iOS 版的赞赏功能被关闭,可通过二维码转账支持公众号。
——《商君书》驭民五术: 1愚民:统一思想。 2弱民:国强民弱,治国之道,务在弱民。 3疲民:为民寻事,疲于奔命,使民无瑕顾及他事。 4辱民:一是无自尊自信;二是唆之相互检举揭发,终日生活于恐惧氛围中。 5贫民:除了生活必须,剥夺余银余财; …
品葱用户 IMWondering 提问于 10/28/2019 本人第一次发文,可能忽略了这个论坛的一些发文规则等等,内容可能也需要充实,希望各位能给予建议和批评。 中国当局惠台政策行之有年,其中就包含了对于高等教育的一些开放。在台湾的高中 …
品葱用户 fatdragon 提问于 5/13/2020 清华北大取消外籍生笔试,只需面试过审就能入读,一纸国籍轻松赢跑千万考生。同时,人大、上海交大等顶尖学府也都改为面试考核。 其实在这之前,外籍生、华侨生都是400分就能进入国内的名牌大 …
见到匆匆从学校赶来的“小飞机”博士的时候,她利落而朴素的形象、条理清晰的表述,很符合我们对理科博士的固有印象;但话匣子一打开,当她谈起知识分子的职责、母语文化时,又散发出当下少见的理想主义的光芒。 在教育创新界被亲切的称为“小飞机”的郑腾飞 …
品葱用户 破壁 提问于 4/23/2020 她今年读小学,记忆力惊人,数学天赋惊人(口算的比我用计算机算得快),画画实力超惊人(比如说,能素描模仿一个复杂的卡通人物,竟然有百分之九十五的相似度)。情商也是超高,我已经对年纪小小的她,佩服的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