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觉得高考公平吗?
知乎用户 安风你压我头发了 发表 正在逐渐合理合法的不公平 ·············· 早期的不公平,至少大家都会说 你不讲理啊 ·· 现在人家合情合理哈法 一、 首先,最早的时候,是两极分化的,一部分提前知道了要恢复高考,就开始看书复 …
把机会留给年轻人这句话,我看笑了。
这位新生是通过高考进去的,成绩是实打实考出来的,这是在现阶段最公平的一种模式下,进行的操作。
这是一个竞技比赛,不是展现尊老爱幼传统美德的时候。
如果国家没有在 2001 年取消高考 25 岁限制,那我觉得才有讨论的必要;
如果他是得到了一个「老年加分」,我才会觉得有吐槽的价值。
他入学的确是挤掉了某个学生的名额。
那,擂台上公平比武,18 岁的记忆力、机敏程度、身体素质,干不过一个 52 岁的中年人,怪谁?
我觉得吧,其实不是考生发出这样的质疑,而是那帮本身年纪也大的人才会说这是浪费资源、挤占名额。
因为这帮人,习惯输出一个观点:
什么年龄要做什么,什么年龄不能做什么。
16 岁的时候谈恋爱,可以族谱除名了。
30 岁之前还没结婚,可以原地爆炸了。
工作 5 年以后没买房,可以人道毁灭了。
他们既是社会达尔文主义的拥护者,张口资源,闭口竞争;
又是社会达尔文主义的反对者,不认公平竞争,想要宏观调控。
就,蛮精分的。
至于说这老哥上大学都 52 岁了,那毕业了以后还能为人民服务到什么时候,我觉得就更搞笑了。
一看就是还相信大学生的天之骄子的那代人才说出来的话。
他们那代人还有一个特点,就是把人当手段,而不是目的。
反过头来也可以问问他们,那你给人民服务了什么,眼见你年龄大了,为了不给国家社会家庭增加负担,不如考虑一下 XXX?
他们又不说话了。
就,蛮诡异的。
这些网友有空质疑而不去 996 或者生孩子,纯属浪费人力资源。
我是没搞懂,真心想学习,怎么就成了浪费教育资 源了,就因为他年纪大了吗?
前些天不是有个热搜,说超六成专科生月薪低于 5000 元,很多人把这个调查结果解读为学历 歧 视,还有说是本科生抢了大专生的工作岗位,以此来延伸到有些企业招聘的时候要求 35 岁以下,认为这个是年龄歧 视。
很多人之所以有这样的看法,是因为觉得找工作应该看能力,学历和年龄不应该作为考核的点,涉及这个就是歧 视。
那么问题又来了,受到高等教育的权 利也是平等的,为何这位 52 岁的新生就被说成是浪 费教育资源,这难道不是年龄歧 视吗?
说实话,很多年轻人进入高校以后,大部分时间把心思用在社会实践上,用在谈恋爱上,用在打游戏上,这个才是真的教育资源浪费。
有真才实学的大学毕业生,毕业以后去 进 厂或者街道卷编制,这才是真的教育资源浪费。
天天在学校泡着,也没考过 52 岁退休大叔的学生,确定真的是在用心学习吗?
9 月是开学季,在湖北的一所大专院校里,迎来了一位特殊的大一新生。
这位大一新生还没进校门,就被保安拦了下来,“家长请留步,我们只能让学生进去!”
这位被拦下的新生可不是因为面相老,而是因为,他确实不年轻了!
他就是 52 岁的鲁新林。
因为身体原因,鲁新林提前从单位退休,他说不想退休后每天打太极、钓鱼,希望可以活得更充实些,也想给女儿做个榜样,年轻人更要坚持终身学习。
所以,他开始准备高考。
鲁新林是襄阳人,以前学的就是汉语言文学,所以语文没怎么复习,考得也比较满意,得了 100 分。
英语和数学学得格外吃力,加上身体原因没办法像年轻的高三学生那么拼,考试成绩不算理想,一共考了 411 分,只上了专科线。
他就想着先读大专,再考个专升本。
鲁新林的女儿说,爸爸告诉她们准备参加高考的时候,她们也没觉得特别惊讶。
爸爸在退休之前就经常说,将来要学很多东西,她还把自己高中的课本和资料给了爸爸。
其实每年像鲁新林这样大龄高考上大学的人有很多。山东潍坊 54 岁的潘喜梅,一直有个读全日制大学的梦想。
她每天 5 点起床学习,期间还得了肾结石,为了不影响高考她没有马上手术,采用中药治疗,最终成功考上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这所学校正是女儿的母校。
54 岁的妈妈经过自己的努力成为女儿的学妹,用潘喜梅的话说,梦想不分年龄,只要有梦就去追。
鲁新林和潘喜梅,都属于大龄新生,年龄比同学父母都大,在学校全日制学习,对他们也是不小的挑战。
本来吧,这种大龄依旧拼高考的人,应该是挺励志的,不过网上对此也有不同的声音。
有网友觉得这是一种对资源的浪费。上大学的时候都 50 多岁了,学个三四年大学毕业都快 60 了,还能为人民服务到几时呢,这不是白白浪费教育资源吗?
还不如把录取名额给更年轻的学生,毕竟年轻人能为社会做贡献的念头还很长!
乍一听这种说法还挺有道理的,但实际上却有浓浓的道德绑架的意思。
岁数大的人就不能进入大学学习了吗?照这种逻辑,是不是好待遇好工作,也应该让给年轻人呀?
教育资源是稀缺的,好工作机会也是稀缺的,都让给年轻人吗?
不管是上大学还是工作,都有它的选拔机制,有能者居之。
对大龄考生来说,不管是精力还是记忆力,都不如十七八岁的高中生。
但人家能克服困难,付出更多努力,拿到录取通知书,这就是人家的能力呀。凭能力考上的大学,凭什么不能正大光明堂堂正正的去读?
还浪费资源?浪费了啥资源?
学校的录取名额是一定的,投入的人力物力财力是一定的,不会因为录了个 50 岁的大龄考生就多建一所医院,也不会因为录的都是 18 岁的小年轻就省下一大笔钱。
这就非常适合一句网络用语,you can you up,no can no BB.
作为一个妈妈,我是非常喜欢看到这种现象的,越来越多的中老年人重新进入大学课堂,这本身就是一个非常好的教育孩子的方向。
50 多岁考大学,跟教育孩子有什么关系呢?
如果问 10 个家长,孩子的什么问题让你最焦虑,估计大家都会答教育。
双减,课后延时,作业,课外班,家教,中考…… 每个话题展开都能产生无数焦虑。
为什么家长会这么焦虑?因为在孩子上学的过程中,有好几道无法逆转的门槛,比如小升初,中考,高考……
考上了就考上了,考不上就是考不上,特别是现在的中考,将近一半的孩子上不了高中,多让人难以接受的数据。
我想起那些因为学习压力过大而走上绝路的孩子。
如果把中考高考当成唯一的路,那一次考试的失利,就足以压垮孩子们。
但事实上,这条路并不是唯一的。
这些 50 多岁依然在高考的大叔大妈们,用实际行动告诉孩子们,就算以前没上过大学,到 50 岁依然可以继续努力,想要圆的梦,终有一天能圆。
如果,孩子能看到这么多的可能性,他就不会因为考试失利自暴自弃,不会觉得没考上高中没考上大学就是世界末日。
人生是没有回头路,但条条大路通罗马!就算错过第一个路口,还可以有挽救的机会。
我就希望让孩子看到,人生有很多可能性。18 岁没考上大学,不代表从此就跟大学失之交臂了;22 岁毕业没找到工作,不代表永远都找不到……
在每个阶段都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至于结果如何,就交给老天吧!
这世界上,没有什么是非做不可的事情,十年前没种的那棵树,现在也可以种。
你这个年纪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这种毒瘤不知道已经根植在多少人脑子里了。
你才 1 * 岁,谈什么恋爱,大学有的是时间谈?
大学时候,谈什么恋爱,好好学习,不然怎么找工作、考研、考公务员?
大学毕业,怎么还在学习,赶紧去结婚?
30 岁,还没有月薪过万啊,你也不嫌羞?
什么?50 岁还去上大学?你不去看孙子吗?是不是闲得没事干?净出洋相!
每个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利,这不是空话,更不是专属于特定年龄人群的特定权利。
你在国外上学的话,往往能看到一个班里面,什么年纪的人都有,有着很明显 40 多岁的大叔大姐,偶尔也会碰到坐在轮椅上的同学。
只要他们愿意学习,那么坐在教室里,待在大学校园里,大家的身份就只有一个:
往大了说就是受教育者。
一个人 50 多岁,有着接受高等教育的心愿,并且还真的努力实现了,人家可不是那种只考试不入学的人,这么大年纪选择入学本身就是一种难得的勇气。
我顶这位大叔。
其他或许有用的回答:
为什么国外小孩词汇只有 2000 个就能正常交流,而国内大学生 4000 个词汇量却是哑巴英语?
这是在说我吗?
娃上中学了,几天后我也开学了,成为了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教育研究生院的新生。
教育和学习是否该在离开大学就停止了呢?而高等教育的资源是否该有年龄限制呢?谁又是最有资格享用教育资源的人呢?
妈妈,为什么我要学习,你们不用呢?
爸爸,为什么我要读书,你们不用呢?
妈妈,为什么你天天看手机,我却不行?
爸爸,为什么你天天打游戏,我却不行?
……
我们从来不需要回答孩子这些问题,因为,她亲眼目睹了什么叫——终身学习。
学习,本就是一辈子的事。
把最好的资源给最需要的人,才是教育的初衷。
我的同学里,我不是年龄最大的。我还有一位 66 岁的同学,在他回到学校之前,他还出版过一本书。
上学的第二周,教授问大家对于在伯克利上学和之前有什么不一样的感受。我说:相隔十几载回到了校园,我发现学习不再是从教授那里单方面的输入,就像弗莱雷在《被压迫者教育学》中提到的一样,像一个银行账户,被动地从教授那里获得存款。所有的账户之间相互独立,互不影响,互不干涉。
再次走进校园,我们在思考的不仅仅是校园能给到我们什么,更是我们能给予学校什么。
我的同学来自于世界不同的角落,他们有的是一线的医生,有的曾经是教师,也有的是作家,还有拿世界冠军的运动员… 他们的阅历拓展了我的眼界,让我的学习不仅仅限于课堂的内容和教授的学识。
教育是一种出于平等状态的交流,人类的社会是在这样的交流中互相启发互相进步的。
都说做家长的容易焦虑。其实,家长只有做最好的自己,才能带着孩子做更好的自己。
教育资源,属于每一个在终身学习路上的人!
我是知乎母婴盐究员
,和每个你一起并肩走在终身学习的路上。
是不是浪费,看怎么理解 “浪费”,或者说怎么看待人和社会。
如果你把人单纯地理解成资源,把社会理解成一台机器,那这确实是一种浪费。毕竟 52 岁的先生大学毕业后,从事社会工作的可能性很小,国家投入到他身上的教育费用(毕竟大专不是按培养成本收费的)没有得到回报。
但我讨厌这种把社会当机器,把人当资源的价值观,个体自我感受也是一种价值。社会发展的根本目的,是让每个人的生活变得更好。这位先生通过学习,提升了自己的知识水平,满足了自己的愿望,获得了精神上的愉悦,他的生活满意度得到了提升,这也是国家投入在他身上的教育资源的回报。
更何况,光独山县的水司楼就够供这位先生读多少年大学了,值得谈浪费吗?
至于挤占年轻人的名额一说,这位老先生也是凭自己的实力考上的。他又不是教育行业从业者,再次参加高考还得从头学起,连他都考不过,就别说自己多么重视接受教育的机会了。
18 岁年富力强的年轻人连 52 岁的大叔都竞争不过,活着算不算一种浪费?
这个思想太典了,不就把人异化为螺丝钉的去人化思想么?
如果把人看成一种社会资源,教育就是对人这种资源的加工,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让这个资源 “成材”。
在这些人眼里,你年龄大,就意味着你未来可以 “贡献” 给社会的时间短了,你就不值得被加工了。就像已经跑掉了多少里程的二手车一样贬值了,不值得再花钱升级了。
其实最可悲的不在于他们这样看待其他人,而在于他们内心很可能也是这样看待自己的。
而且顺着这个逻辑走下去,就会触及到当今人类社会面临的根本性意识形态分歧命题之一。
说到底,我国的整个教育体系,除了老年大学以外,全部是以培养合格的螺丝钉为终极目标建立的。
(当然,培育螺丝钉的过程中很多大学的专业和就业实际脱钩,这是另一个问题了。)
(再当然,整个职校之后的就业体系和薪酬体系整体偏低,这是另另一个问题了。)
整个教育体系,是以选拔而非培养为理念基础。大学的经历是为了让人找工作,不是为了培养不需要工作的人。而大学学历,更重要的是证明 “这个人是在学习过程中淘汰了很多人的人”,是值得在就业中获取别样待遇的。
类似的,各种大学生考证的热潮,也是就业的选拔机制。考证可以屁用没有,但一方面给自己多个就业选择的机会,另一方面也是在不断向用人单位证明 “我的学习能力能在各个方面淘汰别人”。
一个 52 岁的大学新生,毕业之后基本不可能再参与就业,那么从这个角度来说,教育资源确实是被浪费了。
但是,选拔机制既然在那里摆着,高考已经是目前最公平的筛选方式。
虽然浪费,但是孙山之后的人也要愿赌服输。
可能有人以为这老伯不上大学就能轮得到他们上吧
我曾经有一个客户,美国退休老头,孤身一人拿着 50 万美金来中国创业。相反对比国内退休老人的生活,如果多一些也有同样不服输敢冒险的精神,是不是也可能给社会和自己创造出更多的价值。
总体我正面看,学到老,活到老,至少可以让人始终拥有不老的、向上的、积极的心态。
也有人质疑他 “浪费教育资源,应该把机会留给年轻人”。
大龄就是过错?说明职场年龄歧视有群众基础。
虚假的 “把机会留给年轻人”:对 52 岁大学新生指指点点。
真实的 “把机会留给年轻人”:35 岁被公司裁员。
连大龄学习都要被质疑是浪费教育资源了?
那躺平的人是不是浪费了劳动力资源?
那不婚不育的人是不是浪费了生育资源?
按这个逻辑来,就太可怕了。
下一步是不是:
凡是躺平的都送去劳动改造。
凡是不婚的,就拉郎配。
凡是不生的,就强制配种和生育。
这样倒是真的解决密集型产业出走和生育率下降的问题了。
他吃你家大米了,浪费了什么教育资源,他大学毕业不能找工作吗?
找了工作不照样是学以致用,为国效力。
况且他读的是一个职业技术学院,说句不好听的话,但凡你在高中阶段能够尽三分力,考个职业技术学院还不是跟玩一样。
看看现在扩招到什么程度了吧!
他挤掉的那些人有资格质疑和抱怨吗?
人家以 52 岁高龄都能比你考得好,你觉得是态度问题,还是智商问题?
但凡你每科能考出这位大哥年纪这个分数,估计上职业学院也够了(夸张一下)。
所以,我支持这位大哥,活到老学到老,走自己的路,让那些不努力的人无路可走吧。
任何一个稍微有点热度的新闻,都会有喷子跳出来。
我刚刚写知乎的时候就有很强烈的这种感觉:
无论你写得再如何客观公正,总会有人找到一个诡异的角度朝你开喷。
这位退休大叔不愿意钓鱼带娃,不愿意广场舞撩妹,只想好好学习。
这特么也能找到角度开喷?!
说实话我是有点意外的,这本是一个很励志的故事。
说到底:一个 52 岁的勤奋学习的大叔,一个 18 岁天天翘课、上网、打游戏、把妹的少年,谁更浪费教育资源?
这个世界上太多人活的得过且过,太多人忘记了自己年少时候的梦想。
可能有人一直到死才会想起,自己曾经有一个 todo list 还未完成。
这些喷子的话听听就算了,自己想干点啥,主要不伤天害理,不违法乱纪,想干就干。
听蝲蝲蛄叫, 还能不种庄稼了吗?
我本科中等 211,起码 1/3 学生逃课抄作业考试抄别人。
我研究生中等 985,起码 10% 的学生有逃课抄作业,不按时来实验室当混子。
死党本科一本,反正每次我去找他,他们宿舍没有一个好好学习的,不是泡妞就是打游戏,整体情况我不知道。
表弟就是读的类似这种技术学院,三本(当然现在都是叫二本了),天天泡妞打游戏,考试靠小抄,只要别放在桌上抄就行。他说他还算好的了,起码逃课比较少。
学无止境,只要这大爷真的想学,无论是爱好还是想再就业,就没有浪费这个说法。
我觉得大学生毕业了找不到工作更是巨量的浪费… 而这个浪费的来源之一就是 “两个人拿三个人的工资干五个人的活儿”。我建议把违反劳动法的行为定为寻衅滋事罪…
受教育是一个人的权利,浪费教育资源,那让他们活着,岂不是还浪费社会资源?这价值观真的…… 无法苟同
毫不客气地说,52 岁还懂得努力学习珍惜生命的人,和那些就知道抽烟喝酒熬夜打游戏的年轻人,谁活得久还真不一定呢。
浪费?
话别说的太早!
大学那么大,教室那么宽,容得下再多几张书桌。
你 18 岁,脱产备考干不过 52 岁的,你要这资源有个鬼用
说这种话的人,不是蠢就是坏。
52 岁,没走什么 “自主招生” 渠道,没走“外国语学校保送”,也不是靠高考奖学金谋利,凭借自己的努力考上大学,圆了自己的大学梦。
这是一个不惧年纪的衰老,不惧他人的眼光,为了梦想拼搏的故事。
讲出 “浪费教育资源” 这种话的人,似乎天经地义的认为国家每年教育资源都已被充分利用,没有一丝浪费。然而事实是,任何系统的运行都伴随着损耗。
教育资源浪费在什么地方?
高考泄题作弊、外国语类学校保送名额、各种自主招生暗箱操作、补习班疯狂内卷……
不去思考如何保障教育公平,如何保障每一个人受教育的权利,搁这对着一个 52 岁老人输出 “浪费教育资源”。
说的这么冠冕堂皇,义正言辞,仿佛自己就是那个分配教育资源的人,高高在上,多么光荣。
如果是肉食者,那是情有可原。
如果首陀罗还这么想,那是真没救了。
高铁上卫生巾的事都没解决,老头读什么大学
教育是有目标地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
首先,教育是有目的性的。目的性即意识性,无意识和本能不能算作教育活动。比如:新幼儿喝奶,小孩学会走路都不算教育类的。
著名的教育学家叶圣陶先生提到教育的本质叶圣陶:教育的本质就是培养习惯,孩子有这两个习惯,要及时纠正。习惯的力量是巨大的,孩子一旦养成一个习惯,就会不自觉地在这个轨道上运行。如果是好习惯,则会终生受益;反之,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害了孩子一辈子。所以,教育的关键,就是培养孩子的好习惯。
纵观国内高等教育,无非就是考考试而已,这些内容其实大都不用老师上课,自己图书馆自学就可以,大部分人目的也只是一纸文凭,如果告诉你,有机会不用花费四年五年,直接拿一个明牌大学的学位学历,你还愿意真正静下心来读书学习吗?想想大部分人是不愿意的,所以作为被教育者,我们的目的性最主要的不是为了工作培养技能,而是先混到文凭再去,哪怕读研读博,也是如此。作为教育机构,他们的目的也是将学生弄毕业,提高就业率,至于你学了多少怎么样只看你的成绩合不合格,满不满足发毕业证条件。
很多工作,只需要高中知识或者以下就能完成的,好比城管,但是可能要求提升到了本科或者硕士,那你说那个本科和硕士的教育是有目的性为城管设计的吗?肯定不是,所以可以理解现在的高等教育并不完完全全履行它的实质,脱离实质之后就不可能保证它的质量!
再举个例子,日本高中学历就可以考公务员,而我们这边可能需要本科及研究生以上,难道中日公务员的技能要求差别很大吗??说白了就是国内太卷,所以说我们高等教育的目的性和实用性并没有那么高。
本身国内高等教育资源也是不稀缺的。国内总共有 2956 所大学,从 2000 年的 100 万大学毕业生到 2022 年的 1000 万大学毕业生,可见 22 年人数翻了十倍,然而高新技术行业发展速度并没有达到十倍,岗位增长也远没有十倍。
大学每年退学率在 3% 左右,可以估测每年有 20-30 万人退学,如果真的是教育资源浪费,也轮不到这位 52 岁的新生好吗。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
我觉得这种说法的重点不在事情本身。
你可以对比一下,农村和城市的老人,一辈子,分别在干啥。你也可以对比一下,能上的起大学和上不起大学的,在脑子方面有没有差别。
有些事,我们总是不好意思提出来,而有些事,很少有人提出来。
有的人出生就在罗马,遮羞布盖住也没用。
说浪费教育资源的,大抵不是在谈教育资源,而是在说,我不好过,你也别想好过。
有些人可能会说,这样的思想很狭隘。
真的狭隘吗?
9 月 13 日, 52 岁的鲁新林来到湖北轻工职业技术学院报到,他成为该校历史上年纪最大的新生。有人称赞他 “活到老学到老”,也有人质疑他 “浪费教育资源,应该把机会留给年轻人”。
9 月 15 日,鲁新林回应记者称,被人质疑浪费资源是一种误解。原因有二:很多大专高职院校完不成招生计划;国家倡导学习型社会。
鲁新林的回应有道理,但还不彻底,难道大专高职院校能完成招生计划,他就算浪费教育资源了?很显然,这是没有道理的。凭自己分数考上的学校,外人有什么理由不让去。
但细细琢磨,“浪费教育资源” 云云,是一种非常无知的观点,甚至是一种不人道的观点,透着一股轻蔑的意味。这种观点仿佛是说,资源是天上掉下来的,而人是对资源的消耗与负担。在资源面前,人是要分成三六九等的,以此来决定有没有资格去享有。
年纪大了上学是浪费教育资源,这个逻辑如果推而广之,那么老人就不应该去医院看病,毕竟医疗资源得留给年轻人;老人最好也不要坐地铁,交通资源也得留给年轻人…… 如此一来,哪还有一副文明社会的样子?
人非但不是资源的负担,相反,人是资源的创造者,教育也好医疗也罢,哪个资源不是人自己创造出来的?学校不是天上掉的、地下长的,它是财政经费建设出来的,鲁新林当然也是纳税人之一。也正因为如此,所有的资源也都是为人服务的。人只要合理合法获取了资源,就没有浪费一说,任何人当然有资格享受他应得的资源。
其实所谓的 “浪费”,无非是鲁新林占了一个名额,一个比他年轻、学习还没有他刻苦、分数没有他高的人的名额。这个人其实是假想的,但若真出现这么一个人,他又有什么立场去要求鲁新林把资格还给他呢?因为他分数不高,因为他不够刻苦,还是因为他更年轻?
“浪费教育资源”的说法让人厌恶,是因为这蕴含着把人当物的算计。这个算计就是评估鲁新林的年纪,考虑到他不到 10 年可能就要退休,教育对他的 “产出” 提升有限,所以不划算。但这种算计经不起推敲,因为哪怕把教育资源分配给一个年轻人,他也可能退学,可能不学无术,可能会辜负他的教育。到那时,又该用什么标准去筛选享有资源的人,确保 “产出” 最大化?
其实这样的算计根本不可能实现,也没有意义。这是建立在理想与想象之上的假设,没有现实可行性。一个好的社会,只能有大的原则,而没有小的算计。所谓大的原则就是基本的机会公平、人人平等,鲁新林考上了学校,那就理所应当去。至于那些小的算计,比如鲁新林还能工作多少年、挣多少工资、纳多少税,则根本不能也不应该在考虑之列。这不是计算机不够强大,而是不可预料的人生不可能如此算计。
一个讲大的原则的社会,一定是个权利充分保障的社会,人的可能性得到最大发挥的社会,这甚至根本不用算计,一定是个更繁荣、更强大的社会。
(转载请注明来源 “光明网”,作者 “光明网评论员”)
52 岁大学生可以去上学,那是我们的教育公正公平的体现,是对自学考试的尊重,如果这一份传统都要丢掉,那我们真的是玩完了。
五十二岁读大学,从科研的角度考虑,也不算晚。
如果是读大学、享受大学的快乐生活的角度,那么,大学里的图书馆和操场,是非常好的。
甚至,有些大学,还有草坪。
大学还有食堂,可以吃馒头,每天都可以吃热馒头,咸菜,还有免费粥,听说。对于,经济比较富裕的同学,还可以在大学吃米饭,甚至还可以吃菜。
不过,身体健康是必须的,还有眼睛,五十岁读大学,不少同学又近视又远视,如果上课听讲的话,可以配两幅以上的眼镜,一副度数低些的,一副度数高些的。
还有疲劳、腰部发力等等。五十多岁读大一,如果每天上课 7、8 个小时,腰部、颈椎等,要注意保护,可以采取引体向上、按摩仪器等。当然,可以跟讲课考师说,年龄大了,听课一半,就出去走走。然后,再回来接着上课。
其实,五十多岁读大学,仅仅是同学们的异样的眼光,对于某些类人,比如我这类人,可能就是一种享受。
一个人在教室看会书,再去操场跑步两个小时,然后,去学校食堂,买两个馒头,吃几根咸菜,再喝三、五碗免费的粥。然后,慢腾腾的去图书馆,随意所欲的看书,五十多岁的大一新生,人生不但处于巅峰,甚至就是完美。
连五六十岁的大叔大婶、大爷大妈都考不过,有什么资格使用教育资源?
由于历史的现实的种种原因,我们、我们的上一辈乃至更上一辈人,绝大多数都被绑定了 “多大的年纪就应该干什么”。
小学之前,该干的事是学点才艺特长,展示给亲朋好友;
进了小学开始,该干的事是读书,不管是课内的还是课外培训班的;
到了高中,该干的只能是冲刺高考,其他都是不务正业;
到了大学,该干的事就多了,要谈恋爱,要找实习,要找工作;
谁也不考虑你大学之前的人生只干了读书考试这一件事,到了大学怎么就能突然会干那么多事了。
工作个一段时间之后,就该买房结婚了。
没人和你好好谈谈,人应该怎么准备中年晚年,人为什么一定要结婚,结婚为什么一定要买房。
然后就该生小孩……
再让小孩重复以上循环……
但凡其中你一步慢了,你的整个人生就脱离了 “正常” 的轨道。
比如高考没考好,比如专业没选对,比如没有尽早买房……
中国人觉得自己活得累,很大一部分原因就在于此。
人生的每一阶段都在赶一条别人铺好的路,别说去探索一下路旁的风景了, 甚至连慢慢散步的机会都没有。
而但凡有人不愿意按上面的轨迹来度过人生,就会有很多人来对你谆谆教诲:
“我们是为你好”
“长辈们的人生经验”
“你会后悔的”
是的,长辈们有丰富的人生经验。
但中国也有中国的特色。
我们常说,我们用几十年走完了其他国家几百年的路。
几十年,其实也就是一两代人的事。
所以,长辈们生活的中国,和现在的中国,是一个样子吗?
长辈们的经验,真的可以原样照搬到现在吗?
你看很多非洲、东南亚国家,人均收入还不如我们,但人家过得也没有我们这么累。
为什么 XX 岁就只能干 XX 事?
为什么 XX 事就只能 XX 岁干?
只要付得起成本,为什么每一个人不能随时随地干自己想干的事?
干了是会违法,还是会暴毙?
作为一名工作两年后又出国读书,如今奔四了甚至盼望着未来如果有机会还想再去学点什么的老母亲,看到这种在教育上 “年龄歧视” 的新闻有种莫名的不适。
今天不吐槽,只分享自己曾经看到过的《斯坦福 2025 计划》。
早在 5 年前,斯坦福就在试着打破当前大学教育对年龄、年级和专业的限制。通过 “开环大学、自定节奏的教育、轴翻转和有使命的学习” 四个蓝图,培养新一代大学生。
这里面每一部分,大家都可以在网上找到详细的解说,而今天我只说里面最关键的一点——“开环大学”。
这个开环大学,解除了入学年龄的限制!也就是说,不论你是 17 岁前的天才少年、还是刚入职场的青年、或者是职场失意的中年,甚至退休后的老人,大家都可以入学。
而且,像我们传统的大学是 4 年一个单位,但在这个项目计划里,学习时间被延长到了 6 年。只要你有学习的需要,随时可以来学习。反正总共加起来 6 年时间,由你自己来安排学习时间。
这样一来,大学就变成了开放式的学习中心。只要学生有需要,你就可以回去充电。而职场人士或者想要改变职业或者学习新的技能,也有机会再次接受教育。
《斯坦福大学 2025 计划》打破所有人对于大学和学习的想象,进一步体现了学校培养创业人才的基础是对于人的尊重和整个职业生涯周期的关照。
目前,这个计划正在一步步实现。
问题中一些人的认知不吐槽了,关于这个计划大家感兴趣的可以自己去搜吧。
教育面前人人平等 = 我必须能读书
每个梦想都应被祝福 = 我的梦想必须被祝福
年龄不是被歧视的理由 = 不能歧视我的年龄
他就应该来美国跟我当同学
年轻人浪费的教育资源还少了吗?
希望越来越多的人都可以不因年龄对自己那(力所能及的)梦想设限。
第一,52 岁大叔鲁新林的享受就是上学。52 岁,坚持学习、追求知识,难道不是一个很酷的爱好吗。啥叫 “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这就是啊。
第二,鲁新林大叔也让人羡慕。多少中年人为生活都焦头烂额了,梦想遥不可及,处处掣肘。大叔却还有这个条件,可以全力以赴考学,可以再次进入校园专心学习,是件幸福的事。
第三,这份幸福是鲁新林努力的结果。要知道那个年龄的许多人,都有个大学梦,无奈因为过去教育条件生活条件等各种因素,大学梦只能埋藏在心里。鲁新林年轻时读过大学,但他不满足于年轻时的成绩和知识,52 岁再出发,用超强的行动力,再次给自己圆梦。试问,我们多少人活到这个年纪,依然有这份劲头圆梦呢?
第四,我们应该感谢鲁新林这样的人,给我们平凡人做了 “即使五十岁依然可以勇敢追梦” 的榜样。希望越来越多的人都可以不因年龄对自己那(力所能及的)梦想设限。
第五,有些网友质疑点是,认为教育还是应该就给年轻人。鲁新林自己解释很清楚了:很多大专高职院校完不成招生计划;国家倡导学习型社会。
苟利所在,不知礼义。自君王以下,咸食畜肉,衣其皮革,被旃裘。壮者食肥美,老者食其馀。贵壮健,贱老弱。——《史记 · 匈奴列传》
如果没有用,你就不配活着,我们不就是匈奴吗?
有些人就是生活中怨气比较大,到了网络上就看谁都不顺眼、看谁都想喷一下,平时嘲讽上大专都是混日子的,这时候又来指责人家浪费教育资源,合着为了反对而反对。
应试教育是一场相对公平的竞争,大多人都是靠自己的努力争取到所谓的教育资源,人家如何利用那是人家的事,也不存在什么准则和规范来要求学生不去浪费教育资源,再者说何为浪费?何为利用?
你说我上个 211 大学玩了四年是浪费教育资源,但我可以说我在四年里收获了快乐难忘的大学回忆,怎么就浪费了?
几年前看到一个新闻,某民工常年来一直坚持学习,坚持参加高考,终于在他 40 多岁的那年考取了某大学并且顺利毕业。还不是函授,电大,党校的那种。
但是他毕业之后,并没有加工资,也没有招聘成功某些建筑单位的中高级岗位。因为他常年干民工的活,没有相关工作经验,且年龄过大。所以他还是继续干的以前的工作。
只有我一人觉得他好幸福么?
52 岁退休啊!52 就退休了啊!
首先,我老家襄阳加一分,大哥牛逼!
上面这个链接是马里兰大学 Golden ID 项目的介绍,人家 60 岁以上的还免学费呢。我这位老乡甚至还没到能在 UMD 免学费的年龄,哪里就大龄了?
我上教学培训课的时候见到过一位大哥,看上去年纪确实不小,但当博士生容易长得显老,我本来也没觉得如何特别。
小组讨论的时候一起研究怎么和学生沟通,众人各自回忆自己念本科的时候老师的做派,七嘴八舌也总结出了几种发邮件的技巧。
大哥先前挺积极,在这个问题上却一言不发,大家问他怎么不参与讨论,要不要说说自己当年的经历?
大哥开口,来了一句:我是 70 年代上的大学。
…… 那时候我妈也就刚上小学。
他实际年龄几何,我没敢问,但想来比原题中这位 52 岁的先生还要年长一些,可能有六十来岁。但大哥看上去真完全不像我印象中六十出头的人,谈吐间思维敏捷逻辑清晰,手机电脑用得飞起不说,讨论完打字记笔记的速度也极快,比我还要熟练。
任何人能满足课程学习需求,本身有要学习的意愿,自然就能来读本读硕读博,不要管年纪这回事,说不定这位我见过的大哥这辈子的论文能发得比我还多。
对了补充一个细节:这堂课有课前作业,我读研的时候已经是班里比较认真做事的学生,做课前作业的时候我就觉得,哪怕都是博士生,不是特别重要的课,老师还不检查不评分,按照之前的习惯就行,于是我花了大概四个小时把事情做好了。
当时我年级还比较低,不知道其他人的情况。到了地方才发现,差不多有一半的人跟我做了相同程度的功课,一小部分的人做的程度不如我,大概三分之一的人比我认真。
我上面提到的那位大哥,努力程度大概是我的三倍吧……
去读个专科也算浪费 “教育资源” 了?是占了清北华五人了嘛?
在发达国家,50 岁读硕士的太多了,读本科的也有不少。学习本来应该是一件自我提升的事情,而不是谋生的必要手段。
期待祖国在 2050 年之前早日实现繁荣富强~
所以,各位可以看出教育的本质是什么了:
诞生于资本主义大生产时代的现代教育,本质上是为了培养产业工人;
建国后的教育,本质上是为了培养计划经济下的劳动者、螺丝钉
怎么玩转资本,怎么玩转政治,九年义务教育、高中、绝大部分大学都是不会教的。
而具体到题目中这个五十多岁的老人,再上学出来,到退休,也当不了几年劳动者、螺蛳钉了。
所以,在教育者眼里自然是 “浪费资源”。
有些事情,叫做,道理上很对。比如经常说年纪大不是问题。人要终身学习。但事实上,35 岁就职业焦虑了。
比如我,年过半百的人。我去读了个清华,读完,毕业,可能觉得累了,回家休息几年,或干脆直接退休。当然,之前,我去高考,居然还能考上清华,这个可以炒作,或励志一下。
但,在中国的国情下,确确实实,另一个年轻人因为我,失去了进入清华的机会。
对大部分中国的年轻人来说,进入清华,那么从 25 岁到 50 岁的人生,跟不进入清华完全不一样。
而对大部分人来说,50 岁以后的人生,几乎没有大的变化。
中国的高等教育,跟美国不一样。实际上,是计划经济下的变种。不然怎么会有 985,211,国家怎么给钱,是综合各种厉害之后,按计划给的。
我自己在天文教育领域多年,很清楚经费的问题。比如 2000 年左右,南大天文系是国家的教学基地,因为是教学基地,所以当时学生才可能用 40 万的 CCD,才可能暑假去其他天文台,报销差旅,才可能有各种小额经费补贴的创新项目(实际上就是扩大奖学金)。国家给这些定向经费,是就是为了天文人才的培养。而天文人才培养,具体的是有教育部的计划、文件的。包括教学大纲的设置。这形成了一个整体的,这一领域学科设置 - 师资设置 - 人才培养 - 职业发展的体系。只是大部分人,不知道而已。这个学科的规模,今后发展的程度,是计划好的。当然还有很多专业是没有计划的,这些专业也好,学费也好,教育质量也罢,教育资源也罢,就不讨论了。
我们国家,至今,很多基础民生领域,都是非充分竞争,且由国家控制、计划的。因此,很多重要资源,不是出钱就有的。很多重要资源,都是指向性明确的。有特定的针对人群,当然这些人群,今后也有大致的走向。
在目前这样的情况下,中老年人,还是不要向年轻人争利了吧。
放过这届年轻人吧。
我觉得每天在大学校园里研究怎么旷课,怎么玩游戏,怎么下载毛片,怎么勾搭异性才是浪费教育资源。
不是说不能做这些,别碍着别人真的去学点东西。
毕竟在有些人眼中,十八九岁的高考复读生都是在 “抢占资源”,还在嚷嚷着要求取消复读生,应该提高复读生的录取分数线呢。
对于这些人而言,只要资源没用在自己身上,那都是浪费。
???
不好好把身体搞好,多赚点钱,把家庭搞好,好好休息
52 了,有这兴趣不错。
你连一个年过半百、记忆力衰退的老年人都考不赢,给你上大学才是浪费教育资源
关他们勾 8 事
卧槽,我本来也想去的,看到这个案例,想想还是算了。
这几年公司经营稳定了,也想着去学校重新学点什么。
跃跃欲试了几次,每次走到教师,他们看着我走进去,都以为我是新来的教师。
还有一次,去参加自学考试。
我,刚走进考场,就被致以注目礼。
整个考场如果都没有考好的话,估计一定是因为我打搅了他们的好奇心。
想想也是,自己都快五十岁的人了,再过几年都要抱孙子了,还凑什么热闹啊。
何况这种年龄,也很难再找到工作,更不会因为你多了一个学历找到新工作。
于是,放弃吧,有这个时间,还如写写经验,让更多年轻人分享分享,少走弯路。
如果不涉及复杂的实验,那么书籍和网络有足够的优质教育资源。
去学校,主要是用考试证明其能力。
不需要这个的话,老年人上大学意义不大。
但反过来,411 分也不是什么高分。
这个分数段的,被挤下去也就挤了。
赞。机会面前人人平等,自己的人生自己规划。
我虽然没有遇见过 52 岁读本科的人,但在我们这边,四十多岁读博士的人我见过两个。都是早已有家庭、有工作,但是特别想搞科研,所以就放弃原有的舒适区开始读博。
其中有一个人的经历还有些坎坷。他和第一个导师因为学术矛盾被迫离开实验室,在大概博士二年级下学期转去另一个实验室。后面课题也颇为不顺,在博士生中期考核答辩的时候被 committee 建议换了个方向。听说他在第五年左右的时候压力还是蛮大的,身体也不太好。后来又赶上了疫情、毕业稍微耽误了一年,但也成功答辩、完成了一个课题。在这六年左右的折腾之下,他放弃了自己开实验室的学术理想,毕业以后去了一个经费审核的部门,就是类似 FDA 这种地方。他平时的工作就是接手别人在临床或者基础科研中产生的大数据,有目的、有计划的分析研究,找出其中的关联,为下一年的全国经费方向提供参考。据说生活状态很好,工作的压力不大不小、既有成就感,又不至于让人觉得疲于奔命。
我觉得他的经历和一个二十几岁读博的人相比,基本上看不出年龄因素的影响。大家都会一样勤劳努力,一样挣扎辛苦,都有喜有悲,都有可能遭到意料之外的科研悲剧。
自己想清楚就好,更何况是一个思想成熟的成年人。每个人都能追求自己想要的,同样每个人都能表达自己的观点,这就是社会进步的体现。加油!
最大的浪费教育资源行为是指限制地方发展自己的高等教育事业,限制大学异地办校~
国外四十岁读博士比比皆是,到你这里就是围着一口锅求掌勺的怎么分,然后对其他准备吃饭的充满怨气~
不问问为啥只有一口锅?
看到这个消息我舒展了自己突出的腰间盘欣慰一笑:第一反应是特别好,希望上了年纪的人都有这个心气儿和主观能动性,教育不能只卷年轻人。
本年轻人表示愿意将本就捉襟见肘但好像也没用到我身上的教育经费分一些给大爷大妈们,多这点不多,少这点不少。
以及本 985 废物表示自己才是浪费教育资源的那个,因为我摊牌了:其实我根本没有被教育,也根本不是人才。
但大爷大妈们不一样,他们天生就不是废物。
因为我记得从 80 后历代年轻人都被叫做垮掉的一代,而 50 岁左右的他们正是 70 年代的人,是最后一代朝气蓬勃人才辈出的人,他们才有着无限的可能性!
首先,大爷大妈们人生阅历多,看尽世间百态,相对更加沉稳,不会像年轻人一样整天什么未来啊梦想啊挣大钱啊情情爱爱的,他们来上大学只是想参透宇宙的奥秘,解答行业的真理。
所以他们更能静心于科学研究事业。什么生化环材土木工程方面看似人很多,但安心做科研的年轻人可不多了。如果国家鼓励大爷大妈们终生学习,进行一波大学再教育,注入陈年但稳定的血液,极有可能推进行业进步。
其次,现在大学里的学生们死气沉沉萎靡不振,完全没有了上一代人的朝气蓬勃,如果大爷大妈们能将他们苦中作乐的精神带到大学校园中,何尝不是一种对年轻人的精神教育呢?
最后,送爹妈去上大学是多么骄傲的事情啊,可以说:爹!你真是给咱们老 X 家争气了!
还能让家里少一个唠叨的妈或者无所事事的爹,我已经摩拳擦掌跃跃欲试了。
人家在规定范围内考上了,你管人家浪费不浪费呢?有能耐你也去浪费啊?你怎么不说自己活着浪费地球资源呢。
你能遵守规则,就是对资源极大的节省。普通人的思维模式,就是小农思维,地里几根黄瓜他都清清楚楚。但是你算到规模上,不管个体有没有浪费资源,只要没有违规,就是节省的。因为真的精确到个人去管理,所需要耗费的资源更多。我不如何看待这个问题,我也不觉得这个人行为有什么好坏的,既然没有违反规定,那就没有浪费资源。我们甚至还需要更多的投入资源到教育中去,把人均的教育成本搞的越高越好,从小学到高等教育,都需要投入更多的资源。就目前中国的教育水平,根本没有浪费资源一说,粗糙的就好像你没有接受过教育一样。我以后的孩子还是会一路私立到出国,这是必然的,因为国内教育太寒酸,穷的叮当乱响,处于我完全看不懂的一种状态。可能这个老头认为这张纸很重要,实际上我不认为全日制本科有任何含金量,科研和学术都谈不上,出来以后,现在社会产业分工已经这么精细了,别说大学生,只要你高中毕业,你都可以快速掌握专业知识。因为确实没有什么难度。这也是现在大学生失业的原因,你本身就没有价值,你的教育也没有太多的意义。你的专业倒是学了不少,但基本上也只是为你节约 30 分钟的学习时间,不能再多了。再多就夸张了。很多行业细分的连 30 分钟时间都不需要。所以祝你们好运吧。欢迎从官僚体制回归到 21 世纪市场经济。
我有一些朋友,学历也就是初中、中专和高中,做的工作收入不算高,然后也不算稳定。
我建议那些朋友趁着二十出头,参加高考,考个大专,再专升本,五年时间就够了,虽然拿到本科文凭过了二十五岁快三十岁了,不过后面工作就可以有了敲门砖。
我那些朋友,没有任何一个接受这个建议的。我给他们这个建议,五六年了吧。
他们现在还是在感慨学历问题。
跟年龄没关系,这群人想的是给我用的才叫资源,给别人用的就叫浪费,年龄只是个借口而已
都 2022 年了
还有人在这里鼓吹什么
他多吃一碗饭,你就少吃一碗饭
他多挣一块钱,你就少挣一块钱
他多吸一口空气,你就少吸一口空气
还把机会留给年轻人
你怎么不叫你爹把遗产给年轻人
本来我们国家无处不在的剥削跟压迫
就让人与人之间的敌意上升到空前高度
您今天还在这散播不是你不行,是他们抢了你的未来的论调
明天就有疯子敢拿菜刀上幼儿园开无双
只为给自己的幼子争取一个入园的指标
事实上,这些事情跟你毫无关系
就像学生时代,你喜欢的姑娘对长满青春痘的青春期的你说的那样
憋忒莫白呼了,轮啥都轮不到你
一个人,做规则允许范围的事,已经是最良心的公民了,你还想他怎么样?
英国的大学一直有录取成熟学生的传统,我的班里经常有二十多工作了几年开始读大学的学生,跟高考生一起,一点不差,
我最大的一个学生 48 岁,大学四年,也是我教学生涯最尊敬,最佩服的一个。他因为车祸中枢神经受损,瘫痪几年又站了起来回到学校,依赖吗啡止痛,影响脑力,记忆力几乎为 0。别人靠脑,他靠毅力。
他有一句话,他们学习为了工作,我学习是搏命。
没有学位,只有结业证。五年前癌症去世,留下了一米高的手抄笔记。
那些成年再次进入学校的人,是真正的热爱。
共勉
分考得比 52 岁大叔还低的应届考生活着是否浪费地球资源?
差不多得了,教育经费摊他脑袋上都被克扣多少节了?学校拿去搞副业和 “科研项目” 钱都哪来的?
留学生那才叫浪费资源,先看看留学生男女比例?那是叫招留学生吗?亏本揽客还差不多。
一个只知道写自己名字和算加减法的人类就能来我国上 985,女朋友一怀孕超能力就被发现是隐身的留学生,每人每年能从教育经费抽 15 万 +!毕业了留也不行,走又是沉淀成本那才叫浪费资源。
这个 50 多大学生,再不济能干到 65 岁,留学生能干几年?
想躺平我不反对,个人选择而已
上网骂卷王我就有点想不通了,人家也是个人选择而已
现在还要上网骂一心求学的中老年人我是彻底啥了,这岁数还去上大学,说明人家真的只是想学习而已
唉,我是考不上,不然的话也去读了,很羡慕他的毅力、能力、精力!
52 岁大学新生被质疑浪费教育资源
30 岁新郎会被质疑浪费女性资源吗?
30 岁新娘会被质疑浪费男性资源吗?
30 岁母亲会被质疑浪费医疗资源吗?
30 岁糖尿病会被质疑浪费养老资源吗?
乱发帖肯定是浪费媒体资源.
浪费应该是谈不上。现在很多大专是招不满的。如果不追求学校好坏的话,现在每一个高中生都是可以上大学的。
虽然说这种活到老学到老,应该提倡,但是学什么,是不是应该讲究一些啊。
毕竟 52 了,大专毕业,55 了。
真的不知道,这个专业如果不是技能型的,还能发多少光和热。
如果专业合适的话,也许还有价值。如果专业不合适的话,就是自娱自乐了。
当然,不能说自娱自乐就没有意义,毕竟不给社会添负担,就应该支持。
我还是认为,活动老学到老,没有错,但是学什么,怎么学,还是要讲究一下。
个人看法,不喜勿喷。
特别佩服。
别人如果合法合规上大学,那跑去质疑的管真宽。
活到老学到老,积极生活,不放弃追求。为社会树立了良好的榜样,值得学习。
能考上
本身就是在争夺教育资源的过程中获得了成功
那人家享受自己争夺来的教育资源
何来浪费教育资源一说呢?
何况拳还无少壮呢。
50 多岁,还努力学习,是年轻人的榜样。
他凭本事考上的大学,是很值得骄傲的一件事。
他学到的知识,还可以应用到工作场景中去,也是为国家做贡献。
至于说浪费教育资源,谈不上。
名校博士硕士去考城管,去考街道办,那才是教育资源的浪费。
有些人把考上名校,当做进入职场的敲门砖,考公为了升官发财。
不是为了多少工资,而是为了权利背后的灰色收入,那才是教育资源的最大浪费。
口号:活到老学到老,终生学习。
网友:年纪都那么大了还学个屁,浪费教育资源。
人家这个学习机会是凭本事得来的,不是施舍来的,也不是倚老卖老抢来的,年轻人考不过他,那这个入学机会就该是他的。
第一,凭借自己的能力考入,圆自己一个梦想;
第二,正常按照学校要求缴纳相关费用;
第三,以身作则,坚持终身学习,不断充实自己,也为身边人树立榜样;
坚决支持这位老大哥。
九年义务教育 + 三年高中教育念完了,结果没考上大学。这到底是谁在浪费教育资源。
问题不在教育资源。
而是他因为身体原因提前退休。
丧失劳动能力的鉴定是谁给做的?
男人 60 退休,他凭什么有上大学的身体,就提前退休了。
这个退休手续怎么办的?
现在社保资金那么紧张,他提前好多年不交社保,领退休金,算不算社会蛀虫?
不理解他怎么一直能保留学籍吗?
大龄上大学不好评价,但我知道在各大培训机构,有很多 50 多岁的人参与考证,你觉得这是在浪费年轻人的机会吗?
恰恰相反,如果你年轻时连你能叫叔的人都比不过,那你的优秀仅限于年龄吗?
“优秀” 的定义未免太单薄了吧?
社会达尔文主义
救助老年病重患者算不算浪费医疗资源
给边远山区修高铁,算不算浪费工业资源
为了几个快灭绝的小动物大费周折,是不是浪费纳税人的钱
52 岁的人,社会贡献了至少 30 年,花自己的钱,享受自己的权利。
他即使不去念,名额也不应该轮上这些说 “浪费资源” 的人。
985 和 211 每年也有一些名额录不满,只能通过调剂,补录来进行补充,那下面批次的本科和大专招不满人更是司空见惯,人都招不满,怎么会存在浪费教育资源呢。
所以这种误解,说实话应该都是一些没经历过高考的人说出来的,因为不懂招录流程。
当人是教育的目的时,这就不是浪费教育资源
当培养工具和分配资源是教育的目的时,那就是浪费资源
众所周知,国内教育就不是培养人的,对大多数普通人从小能接触到的教育而言尤其如此
人家 52 岁和十八岁的小伙子上一个大学考一样的分
谁在浪费资源我不说
正常情况下吃应季蔬菜为好,反季节蔬菜也没有什么问题,优劣一目了然。
真好啊,
他不用为了孩子的房贷而工作,
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
咱们的教育资源还没金贵到多他一个人就了不得的地步。
我觉得大龄上学比那些在街上碰瓷的大龄不知道高尚到哪里去。
有个采访不知道大家有没有人看过,那个路人的回答我觉得也很贴合这个问题。
“还有的人二三十岁就 s 了,你怎么不去 s?”
何止浪费教育资源,浪费粮食。
对于教育的核心价值 80% 是服务于社会,20% 是传播知识启迪智慧。至于你是那 80% 的一组还是 20% 一组取决于你的悟性。
在古代 99% 的人是不学习的,知识掌握在少数人的手里。为什么不学习?因为真的用不到,或者说没有那么大用处,统治阶级需要的是农民的一双干活的手。只有少数人能意识到学习的好处。
从统治阶级视角来看,不应开启民智,封建社会的统治阶级驾驭不了开启民智的人民。同时期的欧洲也是如此,知识掌握在贵族和教会手中。
工业革命之后,产生了公司和工作岗位这个概念,不懂读写的传统农民无法胜任这个工作,被淘汰,社会需要有读写能力的人,但是并需要这些人有思考能力,读写传递信息,看懂说明书等等。岗位空缺巨大,普鲁士率先提出现代教育雏形。
同时期开放教育的国家都享受到了教育红利,瞬间欧洲把其它国家甩了数条街。
我们要感谢鸦片战争,如果没它,我们还在喊万岁!万岁!万万岁。然后就出来一批爱国人士意识到中国人愚昧无知,必须通过教育救国,实业兴邦,需要掌握知识的工人。工人地位首次超越农民。
教育(读书)是为了掌握一种非体力劳动技能,这个技能相比体力劳动技能有更多的选择,体力劳动只能干到 40~50 多岁,而非体力劳动可能干到 80 多岁。
如果身体造成了残疾,很难再继续体力劳动,而脑力劳动者不受身体残疾影响,仍然继续工作,有更多的保障。
netkiller:90 后 35 失业倒计时!剩余时间如何规划?120 赞同 · 33 评论文章
为什么国家强制九年义务教育,是为了开启民智吗?答案:不是。
本质上现代教育就是通过外驱力,强迫一些人掌握现代生产生活技能,谈不上为社会输送人才。怎样强迫一个人掌握现代生活技能呢?一些教育专家想出一些手段:抄写 + 背诵,物理刺激 + 他人督导,梦想规划 + 心理暗示。
社会机器需要不停运转,机器的零件就会有损耗,人就是这部社会机器运转所需的一部分零件,这些零件需要定期更换,这些零件的寿命约 70 年,有些零件还会提前报废,损坏必须及时更换。
机器的版本也在不断升级,每升级一次就会淘汰一批旧零件,比如之前的几次重大升级,版本有 “改制”,“下海”,“转型”……
在此之前,并不知道你适合顶替这部机器的那个零部件,所以教育只能一股脑地把语数英和物理化统统喂给你。然后通过考试来筛选,看你适合充当那个零件更适合。
国家和社会需要什么人才,就培养什么人才,教育是有倾向的。
我们当前仍然是发展中国家,不要被媒体欺骗,我一直说中国有两个中国,一个是媒体渲染的北上广深中国,高楼林立的现代化国家,堪比纽约伦敦和东京;另一个是现实中刚刚进入小康社会的的中国。我们需要大量的产业工人,可是我们的父母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沦为产业工人,从事社会底层的劳动。其根源是我们的社会,不认可体力劳动者,他们是社会鄙视链的最底端,得不到应有的尊重,甚至是讥讽和嘲笑的对象。我们从小被灌输,如果你不好好学习,就跟他们一样。
netkiller:办公室工位必备装备 71 赞同 · 7 评论文章
一场子中间立根杆儿,一敲锣,一群猴子顺杆儿往上爬,这根儿杆儿就叫 “仕途” 。
教育是士族给底层贫民制定的游戏规则,为了稳定社会保留了一个很窄的上升通道,对于某些阶层的人来说,他们获得文凭跟你想的截然不同,他们不需要像你一样付出,更多是走个过程。
如果你有钱,规则可以为你变通。如果你有权,规则可以为你服务。如果你既没有钱也没有权,那么规则就是为你量身定做的。
通过教育筛选,把你分类到社会制定的阶层中。底层人服务 / 供养顶层人,让上层人有更好的生活品质,一些人必须要牺牲。就如同《雪国的列车》,这个社会分成白社会和黑社会,你当在熟睡的时候,黑社会的人开始工作了,他们清理城市垃圾,清扫马路,楼道,维修,保养社会机器,以便你明天一睁开眼睛就能生活在一个整洁干净的城市中。
此前我跟本不知道黑社会的存在,一次我干早班飞机,一路上观察到这些工作人员紧张的忙碌工作,各种机器作业,此时人们在熟睡中。我们很多人都没有意识的,还有这些劳动者存在。
这就是为什么《北京折叠》这部小说能获得雨果奖。
教育淘汰机制并不是淘汰孩子,而是淘汰那些对教育认知和理解不透的家长。
netkiller:2022 年有哪些高颜值的机械键盘?我已经帮你整理好了 2 赞同 · 1 评论文章
西方发达国家对于职业是没有歧视的,蓝领的收入水平也很高,远远超过普通文职白领,蓝领工人可以下班之后穿上西装去高档场所消费。
西方发达国家对于孩子的未来,并没有我们这种焦虑,所以才会有快乐教育,未来孩子无论从事什么职业都能养活自己。我们是对蓝领有偏见的,歧视的,即使收入比白领高,也得不到认可,没有尊严。
中国人对快乐教育的误解是,他们认为的快乐教育是孩子玩玩的开心,还能考上重点大学。这是对快乐教育最大的误解,精英教育是没有快乐的,任何国家都是如此。
西方快乐教育的本质是天赋筛选,包括几个维度:自学能力、兴趣领域、自驱力、自控力、智商、情商等等。
netkiller:读书无用论,为什么你读了那么多书依然没有改变命运?58 赞同 · 4 评论文章
教育分成四个阶段,分别是: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自我教育。这样构成了完整的闭环教育,缺少任何一个环节都是不完整的。
绝大多数人离开了学校之后,教育就终结了。不再进行社会教育和自我教育,很多人对社会教育有误解。自我教育又没有自制力,拿起手机就忘记自我教育。
人们想当然地认为凭自己在学校学到的知识能用一辈子,实际情况是,如今社会高速发展,知识迭代和淘汰速度极快,仅凭学校学到的知识,不足以在职场上保持永远的竞争力。
扎心!从手机能看出你所处的社会阶层,快来看看吧!mp.weixin.qq.com/s/AcQRkt4gBZB4wof27qlERw
首先我们要清楚,中国大学跟西方发达国家大学的区别。
中国和美国数学教育的区别,夸张地说,中国教的是算术,美国教的是数学,中国教的是手艺,美国教的是艺术,中国教得是方法,美国教得是思维。所以中国学生整体的水平在应用层面碾压美国学生,但在创新层面你懂的。
就像美国迈阿密大学亚洲学科部主任所讲:美国的孩子是 “学生”,中国的孩子是 “考生”。
我们是生产线模式,培养合格的技术工程师,满足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理论上是为社会机器制造零件。
西方是培养学术精英,实现学术霸权,掌握科学界的话语权。
相比民国大师,当代学术水平没有冒尖的,但是整体上是远远领先的。
netkiller:90 平米住宅 WiFi 覆盖最佳解决方案!1 赞同 · 0 评论文章
在互联网出现之前教育是被垄断的,承载知识和传播的是教授,学者,大学,教育机构。说到社会教育,拜师(民间师傅)应该算一种。
如今学习资料都可以从网上获取,只需要在网上下载课件,边学边做,很快就可以掌握这些传媒技能。教育资源不再是某个象牙塔的专利。以传媒专业为例,在此前想从事媒体行业,就必须读传媒大学,如今人人都是自媒体的时代,没见几个人读过传媒大学。
以前新闻稿件都是由记者撰写,如今互联网上的新闻都不是记者写的。
你学习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获得一纸证书(学历)还是为了学习知识?
为了让人们学习知识,哈弗大学把所有录制的课程上传到网络上并且免费让大家获取。你可以同步地跟哈弗在校学生一起学习无差别的知识,相同的教授,相同的教室,唯一区别是你无法在线提问,但想想你也没有交学费啊。那么最后有多少人学习了哈弗的课程呢?屈指可数,人们没有动力去学习哈弗的课程,人们只想要那张哈弗的学费收据凭证(学历证书)。
如今各大学都有直播课程,直播课堂不仅能在线互动提问,还能跟其他学员交流,只要你想学习知识,平台能满足你的一切需求。但是人们更多的是把时间花在刷剧,刷小视频上,也不会去上课提升自己。
国人的认知,认为大学教育是教育的终点,所以此后不再学习。现实中应该是学校教育与社会再教育是相辅相成的。大学教育不是人生重点,接下来需要社会教育辅助,以及终极一生的自我教育,完成四个阶段的教育(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自我教育),否则就会赢在起跑线上却输在终点。
大学可以吧蠢货教育城庸才,但对于天赋极高的人来说没有什么帮助。所以你会看到很多位没有读过大学的人在某些领域出类拔萃。
改变命运靠的是「社会教育 + 自我教育」
我以每个公司都会有的一个岗位,财务人员为例。财务岗位在我们的印象里,是一眼望到头的工作。
财务人员的五层境界:
第一层:出纳,资金收付,管理发票单据,发工资,报销,跑银行
第二层:财务会计,记账,做账,报税,会计证。一般企业只到这层。
第三层:税务筹划,在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内,经过合理的规划和运作,为企业节省税收支出。
第四层:管理会计,着眼于企业业务发展,如何精确计算产品成本, 根据业务的发展,制定资本预算。分析,预测,企业财务数据,并给于产品,运营建议。
第五层:资本运作,企业如何上市,为企业获得融资,并购,快速扩张
做到第一层月薪 3000~8000 元,第二层月薪 8000~15000,第三层月薪 20000~30000,第四层月薪 25000~50000,第五层月薪 10W ~ 百万(不封顶)
「大学」只能教会你「第一层至第二层」知识,进入企业后只能做第一层的工作,通过自己的努力达到第二层。但是 80% 的人,也就到此为止了。大部分人是突破不了第二层的,随着互联网和软件巨头进入财务这个领域,第一层和第二层干的活会逐渐被人工智能所取代,我们叫财务云 SaaS,基本上把第一层的活给干了。
现在深度思考一下,你的价值在哪里?怎样突破第二层的天花板?为什么有些人突破了,而你却没有。人无法学到它认知以外的知识,教育解决不了认知的局限。
教育改变命运是最大的谎言,也是很毒的鸡汤。
大学教育仅仅是教会你一种非体力的劳动技能,服务于社会机器,并且教育是同质化的,你与其他人并无差异。
例如你学会了「数学」这门「非体力的劳动技能」,你就能获得一份看似稳定的工作,从事会计工作、土木工程、金融等等工作。你的「后半生」会「禁锢」在一个 1m * 1m 大小如同「鸡舍」的「工位」上,没日没夜的战斗!!!当然如果你认为你在办公室里吹着空调比那些工作在漏天工地上风吹雨打日晒的农民工成功,得到一丝慰藉,勉强也算是阶层跃迁了。
改变命运这种错觉来自古代的科举制度,科举制度一旦被录取,如果不犯大错,就意味着 99% 机率能当官,发财。
为什么「高学历」给「低学历」打工?mp.weixin.qq.com/s/Y88QNHPcUE-1m0w9Yi8lsA
科举制度 = 当官 * 发财 = 改变命运
现代大学教育与当官脱钩,更不能改变命运,大学只是教会你一种非体力劳动的技能。单凭 “非体力劳动的技能” 也无法改变命运。
有些知识是无法通过教育获得,例如艺术。艺术生,并不是大学教育出来,而是大学提供了艺术环境,是学生在此环境不断熏陶,自己吾出来,或者老师启迪。所以艺术生转行的比例最高。
改变命运靠的的是创造知识,没人告诉你们,读书分成三个段位:
普通人只能达到 「运用知识」,仅仅运用知识不能让你实现阶层的跃迁,只能维持在你父母的阶层。实现「放羊循环」
netkiller:「自驾游」户外「烧烤炉」怎么选择?6 赞同 · 0 评论文章
很多年前央视上讲过一则故事,记者问牧羊的儿童以后长大了想干什么?
儿童说:” 放羊,卖钱,然后结婚,生孩子 “。
记者问:“你会让你的孩子做什么”?
儿童答:“放羊,卖钱,然后结婚,生孩子……”
你认为你的格局比那个放养娃高吗?
你品,你品,你细品……
我们父母当年,就是想让我们进工厂当工人,然后拿工资,结婚,然后生孩子…… 下一个轮回(放羊循环)。现在的我们,上学,高考,打工,结婚,生孩子…… 下一个轮回(放羊循环)。
本质上我们与放羊娃没有区别,改变命运是指阶层的跃迁。
前几年去云南和青海旅游,看到当年的放羊娃如今开着陆地巡洋舰放牧,显然放羊娃实现了阶层的跃迁。而我们还在大城市的社会底层挣扎。
仅仅是运用知识是无法改变命运的,80% 的人停留在了运用知识的阶段,即通过掌握的知识获得一份工作,成为「打工人」知识起到的作用仅仅是工作的工具,即使是终身学习,也仅仅是从生手变成非体力劳动技能的熟手。例如相同工作应届生干一天,对于熟手只需 1 小时。
随着人工智能发展,无论是体力劳动,还是脑力劳动都逐渐被 AI 取代。依靠运用知识是不能改变命运,仅仅能改变工作场所,让你从工地和车间到办公室,从露天到空调房。仅凭应用知识是无法改变命运的,等待你的只能是放羊循环。
改变命运靠的是创造知识。什么是创造知识?例如
设计师设计出的作品,专利,计算机算法,商业模式,营销方法,新材料,新工艺……
成功来自创造知识,即使很多人终身学习也认知无法突破认知,进入创造知识的阶段。
AI 替代脑力劳动者比替代体力劳动者更容易实现。体力劳动者都是手工技能,需要涉及工业设计,机械手,机械臂,传送装置…… 很复杂。而写一个替代脑力工作者的 AI 程序,相当的简单,不需要与外部硬件产生交互。
例如现在很多企业都在上 AI 客服系统,用 AI 自动拨打用户电话,通过语音交互完成之前人工服务。
所以,替代脑力劳动者的 AI 程序很容易实现
机器人流程自动化(RPA)系统是一种应用程序,它通过模仿最终用户在电脑的手动操作方式,提供了另一种方式来使最终用户手动操作流程自动化。
现实点,别谈理想,理想很丰满,现实跟骨感(穷),你必须竭尽全力实现阶层跃迁。所以咱就只谈钱,你的薪资是岗位的稀缺性和不可替代性以及为公司创造的价值决定的。
在选择专业的时候,你需要考虑:
你选的专业岗位稀缺?
你的工作能被人 / AI 替代吗?
你给国家 / 公司创造了什么价值?
让我们来看看:
国家需要什么人才,国家缺什么人才,你能给国家创造什么价值?
袁隆平,钟南山,杨利伟…… 做到了。
企业需要什么人才,企业缺什么人才,你能给企业创造什么价值?
马云,马化腾…… 做到了
不要选择不切实际的专业,比如学哲学,艺术,那是贵族,有钱人的专业。
从管理者角度谈穷人思维mp.weixin.qq.com/s?__biz=MzIxMjA1ODE1MA==&mid=2653438166&idx=1&sn=458930c32d8747b13c5f7f7532b644c5&chksm=8c97099fbbe080894668523117bffbde874f44a2926131e5358d9ee57ae582d62058326ebea3&token=1303178761&lang=zh_CN#rdnetkiller:测一测:你自己的心理阴暗面 12 赞同 · 7 评论文章 12 赞同 · 7 评论文章netkiller:测一测:你有精神病态吗?13 赞同 · 9 评论文章 13 赞同 · 9 评论文章 13 赞同 · 10 评论文章netkiller:测一测:你是不是比精神病态者更聪明?6 赞同 · 5 评论文章 6 赞同 · 5 评论文章 6 赞同 · 5 评论文章netkiller:哈佛大学入学考试题 1 赞同 · 2 评论文章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netkiller
往期精彩文章
大叔好厉害。
我也希望我退休之后还能有精力和决心去考我一直想学的_(ゝ「ェ:)ノ
众所周知,高考是绝对绝对公平的人才选拔制度,那么这位阿伯靠自己刻苦努力的学习,在全国统一的绝对公平的高考中成功考上大学,这有什么值得批评的呢?
学习本来是终生的事业,难道找到工作就不用学习了?难道五十岁就不允许学习了?这位老人上大学是真的为了学习深造,而不是为了混文凭评职称,是真正纯净的学习状态,是值得尊敬的!
一言以蔽之,老伯凭本事考上的,没什么可说的,就单论这种坚持不懈的精神都是大多数人不具备的!
在有些人眼里,人从来不是人,只是各种资源
五十多岁上大学,本身并没有什么问题
但是我还是建议老头老太太不要去凑这个热闹,因为考上后你会发现:
耗材都不把自己当人的。这还有什么办法呢?没救了
这位 52 岁退休大叔鲁新林先生,被高校录取,不违法,不违规。既然他能够被高校正常录取,就不存在 “浪费教育资源” 之说。接受高等教育是他的权利。
试想一下,同样读大学,五十岁和二十岁,谁花的代价和努力比较多呢?当然是五十岁。那么谁更珍惜校园读书的机会呢?当然也是五十岁。所以,五十岁上大学基本上不会浪费教育资源。因为机会来之不易,只会倍加珍惜。
浪费教育资源,是什么意思?如果五十岁上大学算浪费教育资源,那么二十岁上大学就不算浪费教育资源了吗?其中的道理是什么呢?麻烦给出合理的解释或者证明呗。不然,疑似瞎起哄哦~
一直以来,都在讲的 “有教无类” 呢?
国家法律和政策都允许的前提下,大龄上大学不应该受到质疑。如果非要质疑,麻烦去质疑国家相关的教育制度好了。对鲁新林这样的大学生指指点点,明显不厚道。
如果这三位老师对每位同学都要求检查录取通知书,那么没有问题。如果只是要求检查鲁新林先生的录取通知书,明显是不合理的。
涉嫌工作不称职和年龄歧视。身为本校老师,应该了解本校招生情况,知道录取的新生会有不同年龄层次。
身为本校老师,在执勤工作中对新同学区别对待,基本上算是年龄歧视了。
但愿这三位老师能给出合理解释。
从培养优质螺丝钉的角度,确实是浪费了。
所以,你把大爷当成一个数据,还是一个人呢?
不差钱,不需要就业……
教育产业化第一批服务的不应该是这种吗?!
结合前一段时间 35 岁程序员失业的新闻,实际上指的是养老金要交足 15 年,那大学生包括硕士、博士 35 岁之后才毕业,是不是就没必要去读了——读书的时间比为社会做贡献的时间长。
也就是变相讨论高等教育入学年龄的划线问题——划不划?划到 30 岁是否合适?
与养老金讨论相对应的就是 52 退休去读大学,不考虑养老金了,问问群众他们去读大学是否合适?然后群众认为他浪费教育资源。
这种说法本质上是从教育结果也就是就业方面去考虑的——他又不需要就业,去上大学有什么意义吗?
站在我的角度来说,我是不赞成他通过高考占用学生录取名额去上大学的。
第一,大学为社会输出的是中干力量,是整体中高端劳动力提升的需要,52 岁已退休也就是说在社会层面没了进取的可能,拐回头去深造。
实际上来说,大学里的学习与社会是脱钩的,对于一个经历丰富的社会人来说,大学里的知识特别是大专、本科都是普及性高等教育知识,不深入、不具体,与专业工作不挂钩,学生进入社会都要经过五六年的社会性学习才能掌握具体专业和职位。
这些学习都不会对其个人产生太大影响,特别是不会产生改造性质的影响。
第二,大学文化的另一层涵义是互相影响,这种影响是在学校文化的刻意引导下,帮助年轻人形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
52 岁的大学生不但有自己的生活圈子,也很难融入宿舍圈和班级圈,跟导师、教授之类的可能相处更融洽,但那不是上大学的本意。
大学对其思想和生活改造非常难,因为他已经能够影响大学或者与大学思想对抗,而不是被教育。
第三,大学当前仍然是职业教育的一部分,没有再就业打算的情况下,去读大学意义不大。
如果只是想要改变生活或者想要更深入的思想状态,要么去学习专门的文化素质,包括去清华北大这类好学校旁听——学到的都是自己的;也包括去学专门的技艺,包括起点比较高的话去读 MBA,去创业等。
社会大学才是更深入的大学,高等教育的大学当前来说是比较基础的,这个年纪如果不是去读专业性更强的硕士、博士,找到专业的导师进行深层引导,真不建议去读全日制大专和本科。
拿到成教或者电大的本科,就可以考硕士和博士了,两人间宿舍,也可以申请一人间——这才是提升或者叫深入学习。
很多人都有一个大学梦,任何人都有追求梦想的权力,大学当前是不会因年龄问题而拒绝他的。
教育与社会的不同是,教育的本质是教书育人,不考虑产出和后果,但社会会,社会也要求教育必须去考虑社会需求。
不考虑时间,不考虑后果,只是去大学读读书、学习学习,也是一种很好的体验,是另一种人生,也就是说站在他个人立场来说,属于高端生命享受,既然去了也就不会后悔——我从未见过任何一个人因为上了大学而后悔的。
在规则内考进去的,也不必有什么心理负担——“我抢到的名额就是我的,你管我干什么用?!”
只有第三方立场的旁观者,站在世俗和社会的角度,其实也就是功利性、集体性立场,是反对的,以《拯救大兵瑞恩》来看,讲个体精神 (人权)的美国是不会反对 52 或者 82、92 上大学的。
我们的社会氛围决定了,我们认为他不应该去上大学时候是发自内心的,并且丝毫不认为损伤了他的人权——以集体的名义就可以指责他自私。
道德总是被认为是正确的,社会认知也一样,不多立场考虑问题,在群体中是无法发现自身有问题的。
以集体的名义,我们可以打压任何个人。
这就是浪费教育资源。
只不过这点浪费不算什么,浪费就浪费呗。整个社会运行的时候,跑滴漏撒也不知道浪费了多少资源,多浪费这丁点算什么。何况还可以混个教育公平平等之类的名声。
这不是很正常么,我之前说猫吃老鼠,都有人怼我呢。
现实里过的不如意在网上喜欢发泄戾气的人,啥不怼啥不杠啊,连袁隆平他们都恶言恶语。
随他们发泄吧,别理他们,这种人发泄发泄还能降低犯罪率,免得他们现实里伤害别人。。。
说这话的人明显是在浪费网络资源和空气资源
很佩服这个大叔,52 岁还肯上进,愿意去学习。
话说,现在工作了再读个 MBA 或者硕士什么的,很正常。
身边满多同事朋友都会在周末去进修深造,
不断更新知识储备,这不是挺好的吗!
喜欢叫嚷浪费资源的人,就算资源放到他头上,都未必能拿得到拿得稳。
人家上学也不是指望那张纸去找工作,就是想体验一下学习的快乐,值得鼓励。教育资源浪费的地方多了去了,不在乎这一星半点,况且还不算浪费。
有些人上大学是为了就业,为了赚钱,功利性读书。
有些人上学是为了弥补过去的缺失,对教育的渴望。
不要用一种定性思维去衡量本来就是变性的问题。
简单直白点,存在即合理,都是各取所需罢了。
相反地,我们应该学习这位大叔的人生态度,要知道,一个 52 岁的大叔,报名,备考,再到参考,拿到录取通知书。
其实和我们平平稳稳九年义务教育,安稳读书的考生相比,难度是更大的。
凭实力上的,浪费个屁
你有本事,你用成绩把他挤下去。
我国实行的是九年制义务教育,也就是说,国家补贴的教育到初中毕业就结束,之后的教育,叫做教育产业。
产业嘛,什么是产业懂吧?ktv 属于服务产业,教育属于教育产业。
如果 52 岁大叔上大学是浪费教育资源,那么 52 岁大叔到 KTV 唱课,岂不是浪费 ktv 资源?
任何一个公民都有受教育的权利!
再说了,人 50 多岁都考上了,你们十八九岁酸什么呢?
提出这种质疑的无非两种人。
一,没上过大学
二,大学没好好上
所以说不要老批判资本家,35 岁下岗其实是有群众基础
毕竟自己都没把自己当人
那些考上之后违法犯罪被开除的才是浪费资源吧
当然是浪费教育资源,公立的大学基本上都有拨款和补贴,很多人赞同的只是从个人实现的角度而不是整体资源配置的角度看问题。从社会角度看就是浪费,你开的公司会招一个 55,6 岁的应届毕业生从事他刚学的专业工作吗?如果他上的民营大学,我觉得完全没问题。支持他都本质上其实都是很自私的人,对于自我实现看的更多一点罢了。
对了,我也只比他小一点,所以不用拿什么年轻比不过之类的词来说我。这些年经常有一些年轻人吐槽早班公交上很多是没啥事的大爷大妈,很拥挤,我觉得和这件事其实没本质区别,都是大爷大妈们的自我意识主导,评价却是两极的。这其实还是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心态在作祟。
浪费啥。
自己考上的,又没走后门,你个在校生考不过大龄社会考生还有理了。
这要是算浪费,那挂科没毕业的算什么。
梁实 (76 年生人) 截止 22 年参加 26 次高考,媒体年年高考采访人家,拿人家冲流量 kpi,他要是考上了,你们是不是要开始反过来说人家浪费教育资源?
媒体公众号,一天天这个浪费,那个浪费。
你要是觉得浪费你去报导两个贪官,抓一个没收的违法所得够培养多少大学生了。
没有什么是理所当然,社会应该奖励努力的人!
如果说因为年纪大上大学就是浪费资源,那么资本家的钱也应该平分给穷人。毕竟资本家一个人掌握那么多钱干嘛,他不也是一张嘴吗,一辈子也吃不完穿不完那些钱,不也是浪费吗?还有那么多人吃不饱穿不暖看不起病呢,道理不也是一样的吗?哦,到资本家这里大家就开始精资了,到大龄普通人读个大学就成浪费资源了,双标别太明显
越南最喜欢搞道德绑架:防疫是为了老人和小孩,丝毫不考虑经济下行对年轻人的冲击;谈到教育资源又满口是年轻人,丝毫不考虑这个人马上就要成老年人了。
人家凭本事考上的大学,关您屁事,需要您做道德评判?
他即使 92 岁了,只要能自己考上大学,愿意上当然可以上,质疑的人只需要问问他考上大学没有,我认为他应该没考上!高考又不禁止高龄考生,谁说的受教育权只是年轻人的权利?
过不了十年,你会求着成人考你们学校。
从主流价值观来看,就是浪费。
不止是他,他的一大半同学可能都是浪费。
——湖北职业技术学院,这里多少人毕业后用自己专业知识参与工作呢?
不止是这里,可能很多学校都是。
对于他来说,浪费的可能性显然比他的同学更大。毕业 56 岁,大概率是不能找到跟专业对口的工作的。哪个单位要一个将近退休的 “新人”?
所以,大概率真的是浪费。
我看好多人说国外四五十读博士的,其实在国外,这些人基本上也一样,读完书也就是废了。
浪费是一种常见的冗余。说明社会进步。不论外卖味道如何,都吃到一点不剩,大概率不会发生在零零后身上——尽管他们知道浪费食物是不好的。
当然,浪费是有成本的。其实公众往往关心的是浪费的成本。如果一个人年逾花甲去读书,并给学校捐了一个亿,那这是大家喜闻乐见的浪费。
本案的成本,其实应该说是当事人自己承担的。这种大专学校资源基本上应该是市场化了,不存在国家补贴之说,所以当事人浪费的是自己的钱。当然主流价值观并不会因此而停止偏见,而是会评价当事人是否有资格和实力来浪费。
这多少有点嫌贫爱富和偷窥隐私的意思,但这就是主流价值观的现状。
从个体角度而言,
52 岁,退休。意味着,身体还可以,心智也成熟,还有一定的经济来源。
这样的人,有相当多的一部分是在带孙辈,还有一些人上午买菜做饭,下午打牌,晚上看电视,偶尔旅游。。。。。。
上大学的话,老年大学,入门没槛吧?学业压力也没有吧?但缺乏普通高校的食住条件。
通过高考上全日制大学,达到分数线是一个难关,通过各门功课考试拿到毕业证、学位证,一路难关不断,很需要勇气。
设想一下,我敢于去迎接这样的挑战吗?为什么要去这样做?
大学的宿舍,很便宜的一席之地。
大学的食堂,很方便卫生且实惠的一日三餐。
就算加上一年几千的学费,那也比自己在外面租房,自己煮饭吃要省钱省事。
还有,在大学里很自然的就能接触到很多同学、老师,避免了独居的孤单。
这不失为一种可选的生活方式,纳入考虑之中。
要这么论,那我觉得有些人是在浪费粮食
我也想说那个谁谁谁,浪费了啥啥资源啊。
这不是不能说嘛,只能说说这种好欺负的老实人啊
你有比这个大叔年轻几十岁的身体,好得多的记忆力,快得多的计算力,充足得多的学习时间,结果你连他都考不过。你们俩到底谁在浪费教育资源
总比那些混日子的二十岁的好
教育本身就对社会有正的外部性。人家凭实力考进去的,质疑的 PK 不过 52 岁的人,也是 “厉害”。
大学的资源不就是给想学习的人准备的吗?
说真的,这大叔考试的成绩并不高,那些专职学习、又有老师辅导、脑袋灵活的年轻人考不过他,赖谁啊?
就说上了大学以后真正能静下心学习的大学生有几成,对于真正想学习的人,不管他什么行业,不管他多大岁数都不能说成是浪费教育资源。
就像水龙头开着如果没人用那就是在浪费水,而如果有人再下面接这些水就没有被浪费掉,不能说年龄大的接回去就浪费掉了……
所以真正让人痛心教育资源浪费的应该是那些身在校园却不学习的人,最后拿着所谓的毕业证,又去埋怨工作不好找…… 这不是滑天下之大稽吗
多少年轻的大学生毕业找不到像样的工作,被迫去卷公务员、国企,甚至送外卖、当保安,这就不算浪费资源了吗?
干啥啥不行,窝里斗的行家。
已经工作的人,不配使用公共资源开拓智慧,做一辈子韭菜、大冤种、糊涂一辈子,直到死,才是普通人应该走的人生道路。
我想知道什么工作男的 52 岁就可以退休。
但是想学习,这是人家的权利。
照这个逻辑,
那老年人是不是在浪费资源?是不是应该物理消灭?
那躺平人是不是在浪费资源?是不是应该抓去劳改?
那 icu 病人是不是在浪费资源?是不是要把管给拔了?
以后读书但凡做不出成绩,直接开除得了,这样资源就不浪费了,岂不美哉?
我倒满赞成他的行为的。从经济上来说,这种行为,促进教育行业的经济增长发展。
注意一下出生率,再过几年,这些学校招不来人的时候,就快倒闭了。让更多年龄段的人去继续学习,至少为这些学校提供更丰富的生源。
他只要是凭本事考上的,我们就应当尊重且鼓励他。
是这个大学新生没走正常渠道高考,还是他上大学不交学费了?老师不会因为多教他一个学生而降低教学质量吧?
质疑该大叔的,只能说是自己或者自己孩子没有能力竞争,考不上大学在那里酸。
天天说,活的老,学到老,然后人家都进大学认真学习了,又开始质疑浪费教育资源。
中国现在的大学教育资源有那么稀缺么?
一些人啊,纯粹是没事找事。
我敢说他学的肯定比 90% 大学生好得多
一位 52 岁退休大叔,
到武汉某高校报道引起争议。
有些网友认为这位大叔是孩子的榜样,
是活到老学到老的典范。
也有一些网友质疑它浪费教育资源,
应该把机会留给年轻人。
浪费不浪费教育资源不是我们说了算,
而是考试制度说了算,
制度都可以让他考试,
学校愿意录取他,
怎么就成了浪费教育资源呢?
更何况这位大叔已经退休了,
退休之后自己的生活怎么安排?
自己说了算,
这是人家的自由。
一个学校愿意录取一个学生愿意上,
周瑜打黄盖,
一人愿打一人愿挨。
又不用批评的人掏钱,
碍着你什么事了呢?
踩着你的哪根尾巴了呢?
这到底是什么心理在作祟呢?
说白了就是和他们想的不一样。
认为年轻人就该去学习,
不要搞别的。
认为一毕业就应该结婚,
不要有别的选择。
认为一退休就应该在家养老等死,
不要有新的生活。
很多人一毕业根本就不在学习,
根本就不在成长。
看到有的人真的活到老学到老,
他们就受不了了。
找出来一个所谓的浪费教育资源,
这样的一个借口来指责别人。
表面上是为别人好,
实际上通过打击别人,
让自己心安理得。
一旦遇到这样的情况,
最好采用将军赶路不打小鬼。
原创码字不易,
看到这里的朋友点个赞。
要我说,这是对教育资源的最佳利用,很明显是真心想学的。那些进了大学打游戏挂科抄袭的才是浪费。
这大叔回应的也忒客气了,这要我回复的话:
考试考不过 50 多岁老头子还有理了?考不上滚蛋呗,你特么就不配有教育资源。
很多年轻人说着要按照自己的节奏生活,
怎么人家 52 岁上大学就不行了呢?
这个社会被到什么年龄做什么事儿的节奏压抑的已经够久了。
为什么大爷不能在 50 多岁实现他自己的人生价值呢?
非要被你们这些不相关的人评判,
52 岁考 411 分,不错了,肯定是下功夫了。
众生平等,大家都拥有参加高考的权利。
马加爵、药家鑫、吴谢宇、林森浩、孙维年轻,他们没浪费教育资源?教育资源和年龄一定相关?
别说了,以后在国内上学最后出国的统统枪毙。
所有高等教育以上的,没有从事本专业的,统统枪毙。
所有在专业领域,业务水平达不到行业平均值的,统统枪毙。
这些都是在 “浪费” 教育资源。
倒是想把资源留给没上大学的,但你得先考上啊!
人一不犯法二不作恶 gnps
人嘛,最好还是什么年纪干什么事情比较好。
啊?!这算浪费资源啊,ps:虽然我博士要毕业了,但我一直琢磨,等退休了,再考个本科,圆一圆当年十分想上的专业和放弃的学校。。。
画重点「退休」
人家已经贡献完退休了,凭什么不能读书
这种事儿放在欧美、上世纪解放后我国,都不是啥事儿
持久的一辈子学习才是未来文明大部分人的常态。
什么时候这帮卷逼才能明白,教育权生育权等等这些都是人的天赋人权,不是老爷们施舍的不需要感激涕零不需要头破血流
想上就上呗。。。国家可从来没有出过法律禁止大龄人士上大学。
而且!专科啊,你 18 岁少年都考不过 52 岁大爷,我觉得不上学去工作也挺好的。
真是搞不懂,53 岁上大学就是浪费资源,23 岁上大学就是利用资源?
谬论!
多少正值青春黄金期的大学生,浪费时间浪费金钱浪费梦想,成天忙着玩游戏刷视频虚度光阴?
上课要么不听课要么逃课,到了写作业的时候就照抄别人的,到了考试的时候就希望老师能够划重点……
这样的人不浪费教育资源吗?
“少年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等到他们走向社会,遭受到社会的毒打之后,肯定有不少人萌生出跟鲁大叔一样的想法和行动!
反观这位鲁大叔,53 岁的年龄,在有些地方都是可以当爷爷的人了。
他不甘心自己一辈子与大学无缘。
或者说,他想凭借自己的实力,实现自己的大学梦!
失而复得的珍惜程度和重视程度,怎么可能让宝贵的大学学习机会变成浪费资源的虚度行为呢?
可以想象,鲁大叔肯定会成为他们班级学习最认真,功课最勤奋的人!
也许世界上的事情有天赋之分,但对于努力的人来说,永远没有浪费资源这一说!
疫情封校他咋办?
按学生被封的待遇,还是按教职工可以自由出入的待遇?
真被按照学生待遇…… 这叔的学习之路估计很难啊…
有教无类了解下。
不会真有人认为,大学教出来的都是栋梁吧。那教出来那么多普通人,甚至废物,浪费了谁的资源,又是谁浪费的?
不要动不动上年龄歧视,凭本事考上浪费也是浪费自己。
人是目的,不是手段。
我们的大多数痛苦都来自于把人当成手段。
其实很多大学生求学的欲望还没这大叔强烈
比如我
我们需要觉醒内心对自己的责任。
按部就班地学习、考试、上大学、考研、工作、结婚、生子…… 这其中都蕴含着我们的家庭责任、家族责任,乃至社会责任。
而如果我们能分出一部分合理的心思与努力,放到仅仅关于我们自身的梦想与欲望上,让 “为了自己” 与“为了他人”平衡地融合起来,这样的我们将在受到他人肯定的同时,收获对自我的肯定。
现今中国的所有问题都可以归结为一个根本原因:不把人当人。
一个人应该具有什么样的权利,一个人应该享受何种福利,社会应该为人兜什么程度的底。
享受高等教育是他的权利,任何组织,个人都不能够说三道四。
这样也叫浪费教育资源,自已考上的,该花的学费也花了吧?
退休了,玩游戏,自已玩的吧,该花的钱也花了吧,浪费游戏资源。
退休了,打麻将,自已玩的吧,该花的钱也花了吧,浪费麻将座位资源。
退休了,出门旅游。
退休了,在家看书。
退休了,带孩子。
、、、、、
对了,说这句话的人,上网了吧,看电视了吧,多大年纪,应该不大吧。这么年轻,这么能去上网看这种闲新闻,去读书去,去工作去,去考大学去。别人都在浪费你的资源呢,你这么睡的着的?
我是支持的,我甚至认为教育就应该人人平等。
我赞扬这种精神,有这种学习的想法,有这种学习的行动,比我这种嘴炮,思想上的巨人强的多。
不喜欢随便喷,我认。
人家通过努力,花时间花精力,通过正规的渠道,考上的大学,实现自己的大学梦,为什么要质疑他。和广西考生唐尚珺比起来,我觉得大叔就高尚太多了。
身边有一个活生生的例子,一个爷爷辈的人,在九几年的时候和村支书一起去北京,然后被这个村支书给丢在北京了,大字不认识几个的人,吃尽了苦头,好不容易才从北京回来。
回来后他就去小学,给校长讲,他能不能去一个班上旁听,想学习认认字,只有吃过没文化亏的人才知道读书是多么的重要。
延伸的讲一讲,当时的校长就是他的弟弟。
朝闻道,夕死可矣!
每个公民都有接收教育的权利!
我觉得本人没必要回应,旁人也没必要看待。问题只有一个,就是多管闲事的人太多。
法无禁止即可为,这是对普通老百姓来说的。而这位大哥正好是普通老百姓 ,如果大家发现在录取过程中存在什么不当的行为,否则人家就是正大光明的在上大学。
所谓浪费教育资源的行为,最应该指责的是那些以为上了大学就万事大吉的大学生,在大学四年的生活中浑浑噩噩不知道要干什么。
反而这种经历了人生的历练,才更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更有可能努力的学习。
最重要的时候,以我国现在大学录取机制,那些连这位 52 岁大哥都考不过的高中生,是不是应该反思自己有没有在浪费教育资源呢?
总之,上大学是这位大哥,也是每个人的权利。其他人或许可以哔哔,但是都没有任何的意义。努力过好自己的人才是最重要的。
[
团购优惠【新华书店旗舰店官网】正版包邮 高效能人士
天猫
¥37.43
去购买
积极向上的人是值得尊重的 ,
走自己的路,让别人无路可走!
笑死……
连人家 52 岁大叔都考不过的人接受高等教育才是浪费资源…… 只不过现在政策是倾向于普及高等教育,才让有些混子也能有大学可上,放 20 多年前有些人还是趁早学门手艺比较实在…… 当然,学手艺也就是糊口罢了,这些人也成不了手工耿……
(别问我有什么资格说这些,我 20 多年前山区小县城高考上的 985,深知过去高考的不易,也因此更理解大叔的想法,今天的年轻人不想着靠奋斗改写命运也就罢了,想佛系我也理解,但某些人跑来对不想退休躺平的大叔指指点点,你们也配?)
我现在怀疑中国进入了一个年龄划分阶级的社会。
跟日本相反,越年轻越受欢迎。
35 岁以上的都应该滚犊子,公务员事业编带头年龄歧视,超过 35 不得报考。
就业也就算了,尼玛上学也不行了?52 岁人家还去参加高考考上了,你就一张嘴想让人家不上学?
关键这是不好的风气,高等教育是任何公民享有的基本权利,不分年龄!如果形成年龄歧视,必然对已经在读的高龄学生群体产生不好的效应。
叻色媒体赶紧闭嘴吧!好好让人上个学。
那些网友居然有时间上网批评别人浪费教育资源?他们这不是在浪费网络资源和国家的时间资源吗?
应该让他们进工厂打螺丝。
都是成年人,机会均等吧
高考对于所有人来说,都是一次最公平的机会(当然也鼓励其他形式进入大学),但是小学、初中和高中的教育资源本就相对不公平,不过北京、上海等城市的家庭对与教育的投资也确实很大。
对于高考考生来说:多了一类人竞争。但是这类大龄群体是极少了,甚至有很大一部分是为了弥补青年时由于历史、家庭或个人原因错过的高考,弥补这个情怀。这一部分群体应该有不少只是体验一下。
对于考生来说:最大的竞争对手应该是复读生和应届生,而每年新闻都会传出那种复读十几年就是不入学的,这类人群虽然也会抢占高考排名,但这类人群也极少。
那么多没活干吃空饷的冗员不去清退 那么多腐败浪费不去处置 那么多无用的园区 没人住的房子没人抗议讨伐 倒来欺负一个好学上进的人才 岂不令英雄扼腕
太公上位八十 范进中举近五旬 马云六次不第 曾公十几次落榜 历史上少了他们 恐怕就要改写(具体时间年龄可能不准)
朝闻道夕死可矣 好学上进永远是会被推崇 尊重 这种高龄学子的孜孜以求的精神远比他占用那么点资源要重要的多得多
莫做小人偏狭观想
别的不说,单说大学教育资源的边际成本几乎为零,
怎么会浪费呢?
上学是每个人的权利。
想做一件事,努力了,做到了,这就是一种成功。
我们都要向他学习。
这也能算账我是没想到的,说得好像学费是让那些键盘侠出的一样。非要算账的话那好,每年有那么多大学毕业生赋闲待业的,算不算浪费?
真心学习 就不能算浪费资源
占着茅坑不拉屎才是浪费资源
圆梦而已。
有钱有闲,爱玩就玩呗。
52 岁的人,社会阅历和专业技能(相关),已经超过应届大学生了,相当于大佬去新手村。
新闻:鲁新林大叔 52 岁,考的是湖北轻工职业技术学院的历史类。他之前读的是襄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汉语言文学专业。
还不让人进步了?
不能因为他毕业以后不能做牛马了,就是他浪费教育资源
这位网友,看了这个消息,我由衷的对你的质疑表示赞赏,先不说浪不浪费教育资源这个问题,你既然质疑了,就有你质疑的道理,说明我 G 教育资源配置是有不合理性的,是吧!
这位网友,曾几何时,我也有你这样的质疑思想,但一直没敢说出来,怕挨刀。今天看到你奋不顾身,大胆质疑大龄新生是浪费教育资源问题,你那视死如归的精神,值得我等学习。
终于,经过思想上的激烈抗争,我还是决定表达一下我的质疑,如有不妥,请批评指正。
众所周知,我河南是农业大省,素有 “中国粮仓” 之称,但随着近年来进城务工的农民工越来越多,在家种庄稼的人越来越少,且越来越老,年轻劳动力不足,我对未来的河南农业很是担忧啊,忧的经常睡不着觉。2022 年高考,河南考生超过 120 万,为历年来之最。这么多学生,不就是农村的希望么!所以,我建议,全国 “双一流” 大学(除农业类大学外)不再招收河南考生,让他们到技校学技术,到农业大学学种瓜、果、蔬菜等,农村养了你这么多年,你不回去振兴乡村,真是不肖子孙啊!相反,让那些好大学,多招收干部子弟,多招收商人子弟,毕竟,他们是要做官的,是要经商的,G 家的未来,离不开他们啊!!
不能理解说出这种话的人的思维
不能理解这种问题讨论的必要
本质上这和八十岁老人直接安乐,以免消耗医疗资源没有区别
把人当成资源耗材,还说的这么正义凛然,恶心
这个浪费从何说起?
浪费的引申含义是学习是有极强的目的性?
你岁数大了,上了浪费?
并且剥夺了一个青少年的机会,以至于他不能通过 “上大学” 这件事成功赚钱?….
不敢苟同
无意间看到这个回答,很兴奋,犹如在心中点亮了一盏灯
一直为女儿的学习担忧,今年 5 年级成绩并不好,在班级中游水平
算下来她如果能上高中考大学的话,也就是 8 年以后的事情,那时候我还不到 50,比这位考生大叔还年轻些
看了看天津政策,貌似我这种本科毕业的也同样可以考大学,至少资格没问题。
如此找到了接下来几年努力的方向,用 3-5 年的时间多攒点钱,用剩下的 1-2 年复习准备,包括减肥锻炼身体之类的。最后一年报个复读班,脱产跟女儿一起考大学,这样大学里还能一起上课一起吃饭,也不怕有坏小子欺负她,想谈恋爱的话我也可以提前 “审核”,美滋滋。
按照现行高考政策,我最担心的就是数学和物理,尤其是物理,毕竟当年大学读的是文科。
唯一担心的就是女儿学习成绩不好,我要迁就她才行。
如果能考上的话打算学历史,中共党史方向。
从年龄上来说确实是不占优势,每天和刚上大学的年轻人在一起上课学习生活,确实尴尬!但有一颗不畏质疑执着上大学的精神还是要鼓励的
哪条法律规定受教育是年轻人的专利?
所谓活到老、学到老!
这个问题如果分开来讲,一个 52 岁的中年人每天都在花 4-6 小时学习新知识,然后拿到了多个硕士、多个博士、博士后、考取了很多资格证、评上了很多职称,估计人们不会有那么大反映。因为教师、医生、公务员、体制内员工,很多直到退休都在拿高学历、考证、评职称,为了多点津贴、退休金。
再者即使一个 92 岁的老人每天在学习,也不会有那么多质疑声。
问题的关键是 52 岁的年龄,在大众眼中主要精力应该是养家糊口,即使考证、评职称也是为了多赚钱。而全日制的大学,一方面质疑耽误了赚钱,一方面质疑浪费教学资源。
我觉得两种质疑说的都有一定道理,也是客观存在的问题,但是这些问题应该让鲁先生一个人去背负吗?(在此不讨论他是否已经退休、退休金是否多,是否应该继续工作赚钱、财务是否自由)。
单纯讨论这个年龄的人上全日制大学的问题。
其实矛盾的关键点是社会的价值观、财富分配的问题。
如果因为他有钱就能去学、没钱就不能学,这个和歧视贫困生没有两样,穷就应该辍学打工的理由是社会的悲哀和不公。
这里必须指出,如果社会的认知是活到老、学到老,学到什么程度做了什么贡献来相对合理的分配财富,那么这两种质疑之声就不会有。
全日制文凭作为衡量人的价值唯一标准,是一种落后的,迂腐且不公的形式。
互联网时代,还是局限于学校,局限于全日制,那只能理解为刻意设置门槛和不思进取,不敢竞争。
举例说明,如果清北每年两次,全国放开统一考试,5 年内 50 门功课全优就能拿到清北的毕业证、学历学位证。公开公平的考核下,还需要每年挤破头去考清北吗?全日制在清北学习实验交流的同学难道会惧怕仅仅上上网课,然后一同考试的社会远程学生?
全国双一流、985、211,都有社会公开网课,全部统一考试,合格的毕业,不合格的重考,不仅仅体现公平性,还能督促全日制在校生不摸鱼混日子。
到了社会上,文凭证书敲门砖,实力贡献分财富。不断的学习提高、多做贡献多收获。
那样,混混日子也能 20 万喝茶的现象也会减少。
小区的围墙要拆掉,学校的围墙也要拆掉,墙太多导致门槛太多,光照不到容易腐蚀霉变。
大学生应该具备自学能力,全日制意义不大,不然中国的比尔盖茨、马斯克都会被圈死。
是骡子是马拉出来溜溜,课程公开、考试统一对外,破除全日制,也就能减少这种不公的质疑。
明明是中国人,有权有势剥削劳动者后,将孩子送出国,然后低分进入国家重金投入的双一流,毕业后不是进入高门槛的地方继续剥削,就是出国赚美金钳制中国,周而复始。这种现象才是最需要质疑和批判的。
我要是 50 多了,估计我也会准备考个大学,青涩的校园生活多么美好,多么令人怀念啊!
他浪费什么了?他和应届生抢饭碗?
人家就是提升一下自己,悦己怡情励志。
这难道不是 “终身学习” 的典范吗?
连一个 52 岁的大爷都考不过的人去上大学才是浪费资源。
应该大力提倡。
看看适龄数据,就知道,我们现有的大学数量,或者说大学提供的教育资源,未来必然是要远超需求的 (年轻人减少)。
另一方面,中年失业人数增加。
如果鼓励失业的中年人进入大学学习,可以解决这两方面问题。
该提倡。
确实是浪费教育资源
国家对于大学生的补贴是
统招大专生三年,湖北省是按照 6 万拨给学校
不如对百万扩招,学历一模一样,统招全日制。
学制可弹性到任性
国家只需要补偿三万给学校
如此一来
三赢
我在瑞典 KTH 的时候做过学生大使,当时看到过 2020 年录取的硕士新生的 excel 表。
仅谈一个事实,当年录取的最大的新生年龄 61 岁。
41-50 岁的,有 23 位;50-60 岁的,还有 4 位。
在我上机器学习这门课程的时候,在前排就有一位头发花白的奶奶辈的学生也在认真听讲。
何谓大学?不仅仅是大师,也不是大楼。而是在知识与真理面前,我们都是谦卑的小孩。大学之大,映衬我们之小。
至于 20 多岁还是 40 多岁又有什么分别呢?
既然大家把做终身学习者挂在嘴上,大学是更好的接受教育的地方,凭借自己的能力考上或者申请上对应的大学,是再合理再正常不过的事情,没有任何可以指摘的地方。
要学习的人成了浪费资源。国外还有夜校各种语言培训机构,都是几十岁的人你怎么不说别人浪费了教育资源?这种魔幻现实主义,发生在这里呢,也不奇怪。因为很多正确的事,要被不正常的喷成狗,那些不正常的现象,就是正常的。当有一天,你移民去了国外,国外有免费培训机构的时候,52 岁的你去培训,你问问人家的负责人,这么多人来学这个,是不是浪费资源。
连 52 岁大爷都竞争不过,这书读的是属实大可不必了。
是谁能剥夺了一个公民上学的权利?
增加一个需求不比提供一个岗位要好?
无论是复读拒录的新闻还是大龄大学生的新闻,下面总会有一群人嚷嚷 “浪费教育资源”。据观察,喊这种“浪费教育资源” 的绝大多数都是中学文化程度的低学历 loser,压根考不上也没读过大学的那种 loser。就算新闻当事者没有占据名额,这些 loser 也考不上。而能考上 985211 的学生们压根就没有在乎这个的。何况参加高考与被录取去读大学是每个中国公民的合法权益。嫌别人浪费资源,那你们倒是考的比他们分高啊。
一句话,有能力的精英群体根本不在乎这个,没能力的 loser 们自己抢不着就整天对别人狂吠乱叫,一脸的败相。
就算是 100 岁,人家考上了要上学,关你垂直事?
连 52 岁退休大叔都考不过的年轻人,教育他才是浪费教育资源
作为国内唯一相对公平的制度,本来就是面向所有人开设的。难道超过 35 岁不能考的公务员,超过 30 岁就被淘汰的大厂员工就是资源整合的必须?
学海无涯,学无止境。52 岁能够成功入学就超过了 99% 的同龄人。难道每天抽烟喝酒应酬等着退休才是 50 岁人应有的状态?
大龄上学是自己的能力,教育就应该倾向那些愿意努力的人。
人均寿命 76 岁左右,退休年龄 65 岁。一般人 18 岁高中毕业,如果上大学是 22 岁本科毕业。
20 年后 42 岁,作为一个本科生,一直在做社畜的话,知识内容肯定是与最新进展有些脱节的。考虑到后面还得再工作 20 多年,何况应届毕业生国家还扶持就业,人在 40 岁进大学升级一下自己的知识,或者为了换个从业方向获得全新的专业知识技能,其实是很有必要的。
希望这种现象可以越来越多,国家和社会可以大力支持。这样也可以让接近淘汰边缘的 35 后可以再 996 个 20 年。
那么多年轻专业大学生失业,不说浪费,这 52 岁怎么浪费啦. 60 岁现在记得某文件当中青年呢?
我都不用看其他答案就能答。
其实以前老一辈科学家还出不少成绩。
哎,45 岁找工作难,50 岁上学也难,某些躺赢的人真的闲!
有人觉得 52 岁还来上大学是浪费教育资源;
是为什么呢?
主要反对的观点如下:
1、他 52 岁,超龄大学生, 毕业后也不能工作;
2、有人说 52 岁读个大专,出来能干嘛?相反如果 52 岁的大爷考上了清华北大,还有人会这样觉得吗? 不会,大家不会讨论浪费教育资源;而是如何如何励志,成为年度励志鸡汤新闻之一,感动中国。
3、国家为 52 岁读书的大专生支付四年的 2 倍学费,太浪费了。
所有的观点都是集中在高龄上,就算毕业也没用,无法对社会做更多的贡献。
如果把 52 岁换成 25 岁,不就是日常吗?没人会讨论浪不浪费的问题。
所以,他们认为,高龄 + 大学生 + 大专 = 浪费教育资源;
如果按照这个思路拓展一下:
高龄 + 癌症 + 住院 = 浪费医疗资源 (把医疗资源留给年轻人不好吗?);
高龄 + 吃饭 = 浪费粮食资源(半只脚进棺材还吃饭);
这里插入一点,小时候听爷爷说,他们小时候如果哪家有人到了 60 岁左右,就会为那个人盖一个四合院,等人进去后封死出不来,里面放点吃的就让他们自生自灭;有钱人家就多放点食物,活久一定,穷人家的一周左右就饿死了。
。。。
我想说的是,都 2022 年了还有这种封建思想残留,也是人才;
就算 52 岁的大爷读大学浪费资源了,能浪费多少,一个大学每顿倒掉泔水的价值不知能抵消多少个 52 岁的大爷读书浪费的资源,当然比喻不是很恰当,道理是这么个道理。
52 岁读书我支持!
大爷加油。
咱也不知道为啥有人说浪费教育资源,大学的生活你我都懂。能多一个想去认真学习的人是多么难得。这应该属于珍惜教育资源吧。
人:教育资源,劳动力资源,生育资源,税收资源…
猪:糖醋排骨,梅菜扣肉,红烧肉,酱猪蹄…
我不明白为什么总有人喜欢用看动物一样视角,质疑自己人的身份。
活到老学到老。
梦想之一就是 55 岁去读博士搞研究,然后 60 岁后讲课。
真正浪费资源的是那些在网上无所事事,自己没有勇气改变现状,却对别人指指点点的人。那些人是真正的 loser。我佩服这位大叔的勇气,希望我们这个社会能多包容不同的人。一个愿意不顾别人的眼光去求学的人,不管他多大年纪,永远值得我们的尊重。
52 岁干过了 18 的,还用怀疑他的能力?
18 岁的年轻人高考考不过退休的老大爷,没啥好说的,教育资源给有能力的人才不是浪费,所以被大爷淘汰的人根本不具备上大学的资格。
连 52 岁的大叔都考不过,还说浪费教育学资源?
哦,这群人不就就是那群质疑高考公平性的人吗?
那没事了。
这群人极度分裂,来回打脸,你和他说高考公平,52 岁大叔凭实力考上了,他们又说浪费教育资源,都让他们赢完了。
他靠自己努力考上的,合法合理。
我认为五十多岁还有求知欲还在学习的人是很令人肃然起敬的。希望我到这个年纪的时候也能有这样的心态,也能依然保持对未知的兴趣和热情。
我倒是觉得,那些被这位 52 岁大爷淘汰的学生更应该觉得羞耻。连一个上了年纪的人都考不过,有什么资格上学?
这不挺好吗,很佩服他。一个人想做什么是自由,考大学符合政策法规,碍着谁了。对他开嘲讽的人该有管的多宽的心哪!
“这就叫浪费社会资源?怎么不说那件事浪费社会资源呢?”
“这位同志,你发表不和谐言论,请和我走一趟”
“我根本没讲是哪件事,你怎么可以随便逮捕我呢?”
“大伙已经被折磨三年了,哪件事浪费社会资源我不会知道吗?
法律规定大龄上学违法吗?
依据质疑的观点,35 岁不退休算不算浪费资源?算不算没有留机会给年轻人?
如果大部分国人都这么想的话,觉得挺悲哀的,因为大家都把读书看做是一种功利行为,而不是把读书当做一种追求,一种提升自己的方式。
这样的结果是,只要一毕业就不学习了。
只要考不上就不学习了。
只要你到了一定年纪,做了什么事情,别人就指责你。
而更可悲的是,只要到了五十多岁了,就想着什么时候死了。
难道人生就是这样的吗?
难道不能有自己的追求,和想法吗!!
与之相反的是,看看那些八十多岁了追求健身,运动,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去看看这几天热门的阿姨。
要是放在很多人家里,是不是就只能在家里闹,在家里死去活来了。
~~~
亲们,中国人不应该是这样的啊~~
不管是十几岁的,还是三十几岁的,五六十岁的,七八十岁的
都应该有自己追求才对啊!
~~~
是什么扼杀了中国人追求的动力了?
知乎用户 安风你压我头发了 发表 正在逐渐合理合法的不公平 ·············· 早期的不公平,至少大家都会说 你不讲理啊 ·· 现在人家合情合理哈法 一、 首先,最早的时候,是两极分化的,一部分提前知道了要恢复高考,就开始看书复 …
知乎用户 安风你压我头发了 发表 08 年吧应该是,当时有一个大学生村官制度 就是大学生去当村官,国家有政策扶持,可以参选当地的乡镇的副乡长副镇长什么的 然后就出现了合理合法的三年正处 最后不得不叫停 我说的不是这个 而是一些县里分管这些村 …
知乎用户 GrossteAnmassung 发表 把你喜欢的东西变得恶心,再培养你忍受恶心的能力 知乎用户 鱼吹浪 发表 本来以为考上大学是套现 结果发现被套牢了 上了大学回头再看鲁迅先生的文章有一种力透纸背的真实感。 有一天晚上我走在回家 …
知乎用户 腾讯新闻 发表 谢邀。 这就是我之前提过的,公共讨论离改革核心越来越遥远。 下面这段话也是他说的: 我国高校的招生指标之所以难以顺利调整,主要原因在于招生计划由教育部门、学校主导制定,公众并没有权利参与讨论,只能被动接受。 因 …
知乎用户 桃之喵喵 发表 高中语文老师表示 如果高中变成 2 年 那么可能所有的课本都不需要了,直接就是刷题讲题应付高考! 现在三年的情况下,人教版必修四本书基本都是高二上学期全部草草结束,高二下开始一轮漫长的一轮复习 太没意思了 如果高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