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部分基层干部年纪轻轻就熬日子、盼退休?年轻干部的惰性心态因何而来?

使用CN2/CN2GIA顶级线路,支持Shadowsocks/V2ray科学上网,支持支付宝付款,每月仅需 5 美元
## 加入品葱精选 Telegram Channel ##

知乎用户 半月谈​ 发表

“不敢干、不会干、不愿干,打不起精神,提不起兴趣,找不到激情。” 难道是年轻干部才有的吗?老同志们就敢干,会干,愿干啦?还是说他们没有敢干会干愿干的义务所以不干也没事啊?

上行下效,领导带头不干活,都指望着下面的人给干好。若是领导有责任心肯担当些,能兜得住大局,那还好些,就怕有些领导不但不干活 ,而且还把锅往下面甩,有功身上揽,出错了都是下面执行人员的责任。这让年轻人怎么干活?

这个问题说到底还是因为单位里面工作分配不公,导致闲得闲死,忙得忙死,然后逼得一部分有干劲的人最后不得不躺平。

我身边多得是满腔热血的年轻人,特别是刚进体制内的时候,真的是正义感爆棚,发誓一定要好好干,维护好社会公平正义。可是最后呢,他们又有几个能一直保持热血呢?

如果一个年轻人躺平,那可能是这个年轻人的错。

但是如果有那么一个体系,再热情的年轻人年轻人丢进去没过多久都能被磨灭了热情,是不是该反思下是否是体系的问题了?

别整天揪着年轻人不放了,真的躺平的年轻人没几个。谁不是嘴巴里喊着躺平,身体却很老实地在干活?

—————更新分割线—————

我也没料到有这么多人点赞,看来大家也是有很多话想说。我把大家的评论都看了一遍,想着再说几句,但是又觉得没有必要。所以就只再稍微补充一丢丢吧。

**①不要搞男女对立。**没有哪个性别天生就比哪个性别懒,现实中各种各样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人都有。通过转移矛盾来掩盖真实矛盾,这是老把戏了。

**②不要搞体制内体制外对立,确实有很多人是真心为人民服务的。**不排除个别进体制内就是为了 “享福” 的,很多人进体制的确是怀抱着为了父老乡亲们服务,为了建设祖国而来的。我本人是法学专业,我们经常开玩笑,要不是为了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谁来体制内啊,在外头自由自在赚钱不香吗?同样的,在体制外搞建设,或者好好过自己的小日子,都是好样的。这个社会应当允许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生活方式。

③**我个人认为,应该给年轻人更加多元的发展方向,或者说上升的途径应当不止晋升一条。**题主的文章提到了上升天花板的问题,评论里也有好多人都说 “没得晋升,那还干啥?” 晋升途径自然是要给的,但是除了晋升,是不是应该也有别的安放途径呢。比如说,那些默默无闻永远奋斗的“老科员”,比如那些多才多艺的人?我在想,有没有那种可能,我不想当官,我只想努力做好为人民服务的事,我也能获得自己想要的收入、尊重、职业获得感呢。

④总而言之,职责明确、权责相当,这事其实跟年龄没有关系,什么岗位安什么人,什么岗位有啥职责,这应当是有明确规定的。

以上是我个人的一些看法,我可能有些理想主义,也有一些幼稚。我是一个年轻人,我想做些有用的事。

我们要允许这个世界还有梦想,不是吗。

知乎用户 行云​ 发表

很简单,基层躺平是因为中高层太好做,躺赢。

1. 矛盾下压。

2. 资源配置不足。

3. 上升渠道窄。

高层负责战略大方向的谋篇布局,不可能具体到细节,按说具体执行应该怎么做,解决什么矛盾,配多少资源,中层得有作为,得向下负责,让底下知道怎么干,干得好有奔头。

但实际上中层根本不向下负责,都是向上负责。

那么就出现一种奇观:以会议贯彻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

上面开了会布置工作,回来给基层同样开会布置。

上面下了文件要做啥事,自己也下个类似的文件给基层。

形式主义,自己就过个手,分解一下任务,回头把基层的工作情况汇总,总结,报上去,就是自己的工作成绩。

基层来问怎么做,我也不知道,反正上边让做,你看着办。

基层来要资源,对不起我也没有,你自己想办法。

基层来说矛盾,你不能既要又要还要,对不起,就是要要要,当下有个主要矛盾基层抓住了,没问题,但回头检查的时候发现次要矛盾没处理周全,照样搞你。

基层就很迷茫。

迷茫也还罢了,你既要又要还要,我给不了,那就意味着未来背锅。

横竖是背锅,我不如躺平。

中层握有权力,可以转盘子,基层组织多,这边没干好,那边干好了,就是我的成绩,东边不亮西边亮。怎么都好干,躺赢。

说好听点,这叫赛马机制。

基层总有人才,能干出来。也总有少爷小姐,带资进组,不用配资源,自己有,干得好。

那我不是胆大的人才能无中生有,也不是少爷小姐出生就有,我干不出来,没有上升通道。

我就只能想想干好这份工作,不愧对这份工资,不愧对群众,客户。

但我资源又不够,那怎么办?

能干多少干多少。

你总不能指望我往里贴钱,或者 996 往里贴时间贴健康贴家庭贴生活吧?互联网大厂 996 那是有加班费,期权甚至股票的。

知乎用户 江左梅郎 发表

现在全国排的上名号的主流媒体都有一个通病

经常把社会问题的结果来当社会问题批判,不愿去也不敢去批判问题产生的原因,所以就说点不疼不痒的风言风语转移矛盾。

不断地挑起各个职业间的矛盾,像田忌赛马一样,纵向对比。诚然,任何职业都有各自优劣,可是不想着弥补劣势,而是轻飘飘甚至是恶意的丢出针对性的问题结果,这就造成一种舆论的对立互喷,最后告诉你什么都是被动承担结果的你不对。

知乎用户 考镜源流 发表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先说个相关的社会学调研结论。

有社会学家发现,现在的村民,对村委干部的尊敬和服从程度,已经远远不如 “三提五统” 时代了。所以,村委做起村民的工作来,也感觉不如以往从心。

而且,现在的村民不但不尊敬村委干部,反而有时候取笑、捉弄他们。比如,我们老家有村民看到村委会主任,竟然敢当众摸他的头取笑他,结果两人当街打了一架。村委会主任威严尽失。

为啥会这样呢?社会学家认为,是因为 “三提五统”、计划生育政策等都取消了,村委对村民失去了制约的权力,再加上很多村基本上没有集体收入,村委也没有赋予村民利益的手段和基础。

失去权力,又不能给村民利益,村委会自然是参谋不带长,放屁都不响。

在体制内,其实也存在这个问题。无论是权力,还是利益,跟很多年轻人其实都是不太相关的。

从利益的角度,所有公务员的工资,基本上是同岗同酬,这方面单位领导很难有啥发言权。

顶多在评先评优方面领导有点权力,但是由于体制内的特色是吃大锅饭,平均主义,即使被评上优秀的同志,也未必会比其他人多拿多少钱。

我有个体制内的朋友就告诉我,他们单位优秀人员能多拿 1000 多块钱奖金。坦白说,就这点钱,要让年轻人加班加点累死累活干一年,年轻人真还不如上街捡瓶子。

而且,在评先评优方面,也流行平均主义,通俗的话说是风水轮流转,今年到我家。很多单位评优秀,压根不看工作业绩,完全是轮流坐庄,美其名曰公平。有时候还要优先给老同志,美其名曰照顾老资历。

在这种评优机制和利益面前,年轻人如果看破了,其实对他们来说是没啥诱惑力的。

从权力的角度,一方面领导对年轻人的消极权力其实没那么大。很多人也看透了,只要自己不作大死,领导也无权开除自己。只要不开除,那就工资照拿。

另一方面,领导的积极权力也没那么靠谱。提拔年轻人,使年轻人走上权力岗位,在体制内是非常玄学的。对有背景有关系的人来说,那是手拿把攥的事,对没背景没关系的年轻人来说,提拔那无异于中大奖。即使有些努力的年轻人获得提拔,细心观察的话会发现,要么是犄角旮旯有名无实的岗位,要么是累死累活狗都不去的岗位。

年轻人越来越认识到,靠努力工作获得提拔,是一个远古时期画出来的大饼。这个饼也许有人吃到过,但是机会跟中彩票差不多。

在基层单位,副科病的说法一直源远流长。意思是,一般人考进基层单位,能荣升副科级退休就不错了。很多人直到退休,还是一个科员。

当然,这类人绝大部分,不是工作不努力而没有获得提拔,他们中很多都是兢兢业业的老黄牛,主要是他们没有资源、背景、关系。有资源、背景、关系的人,副科只是人生的起点。

由此,年轻人发现,与其努力工作去够领导画的大饼,不如完成分内事,好好享受生活。

总之,从利益和权力的角度,很多年轻人都失去了奋斗的理由。加上理想主义也在褪色,已经无法号召年轻人,更加助长一些年轻人的惰性。

所以,别问年轻人为啥惰性、躺平,问就是三句话:公平,公平,还是 TM 的公平。

知乎用户 猴子老湿​​ 发表

事缓则圆啊亲们

在乡镇不用干多久你就能明白,工作你就不能着急干,比如很多手续办理的事,你要是自己去跑,处处碰壁不说,材料审核严之又严,但是一旦到了非办不可的时候,比如进度落后被通报了、上级检查发现了,那好,特事特办一路绿灯,什么部门也靠上来服务了

自己的业务你发现永远都干不完,基层一线没有干完了休息这一说,案头干完了其实你真的需要去一线,入村到企业,永远干不完,还不如磨洋工

三次两次傻子才早去干

另外上头没天线,在乡镇熬得头秃也熬不出去,县区遴选动不动限制 28 周岁,省里遴选要 2 年县区直工作经验,这就是让乡镇干部放弃幻想的

再难听的就不说了,县区再垃圾的部门也敢踩你头上拉屎,科学发展考核他手里有 10 分,你就是个二主,你也得溜着他

老带新都带些油条滑头出来,裤腰带扎个大肚子,快要以啤酒肚为美了,家?家是不可能顾家的,十个有九个半是丧偶婚姻,还都干的一包劲

知乎用户 喝冬瓜 发表

文章已经列举了一些理由,换个角度说一下:

第一,工作量与收入脱钩。“多劳多得” 在体制内是不成立的,影响收入的最重要因素是身份(行政编、事业编、编外)。只要身份到位了,收入就到位了,在干与不干一个样的情况下,自然更多人选择躺平。

**第二,不健康的考核导向。**虽然干得多会导致风险多和错的多,但这不一定会导致大家不愿意干,毕竟风险和收益相伴,“干得多” 同样会得到更多的表现和提升机会。这里的困境在于:

一是不确定性困境。即便高段位的 “干得多 + 干得好” 也并不意味着晋升——决策者的私心、竞争者的手段,诸多因素都会导致“几郡城池无我分,一场辛苦为谁忙”。近年来,选人用人规范化程度提升了很多,但不可否认不公正仍然存在,那些明知自己没有关系背景的年轻人,自然会选择从头开始“佛系”,以免“浪费感情”。

二是干多错多困境。“干得多 + 干得好”很难实现,在实践中,“干得多 + 错得多”才是常态。虽然纪检部门近年来开始重视为干事者 “护航” 的问题,但实际上,在繁琐工作中暴露出的错误远远不会惊动纪委,可恰恰是这些问题一不留神就给某位同事、部门负责人、分管领导甚至主要领导留下 “深刻” 印象。

三是绝对满意困境。毫无疑问,作为公仆、干部、党员,让群众满意是我们不懈的追求。然而,只要面对群体,就不可能面面俱到。举个例子,我所居住的小区晚上路灯不亮,很多居民对此不满,然而,这种现状是另一部分居民引起的——他们住在低楼层,认为路灯太亮影响休息。作为社区,该如何处理,坚持保障多数人的利益打开路灯?那么后果就是,他们在疫情防控、绿化改造、文体活动等方面的殚精竭虑、不眠不休,都会在考核中被一楼居民的 12345 高满意标准中化为乌有。

**第三,无所事事败坏风气。**在两个区级部门待过,都有一部分无所事事的人。他们要么是快退休了、要么本就是当年通过给领导开车解决编制能力十分有限的人。一般而言,我并不会过多关注他们,你不干活就不干活,工资照发甚至工资更高我也无所谓,反正是财政给你的。坏就坏在,他们主动来招惹你。比方说这些年党务政务管理越来越严格规范,这些人却习惯用老思维看待新要求和新做法,并且把你的做法同 “针对他个人” 挂钩,背后小肚鸡肠、破坏团结的行为令人作呕。

那么奋进的年轻干部从何而来?

我亲历亲见的,就是**主要领导担当作为。**刚离开的单位,部门在区级机关里面本就属弱势,又不好好干工作,2017 年初新领导来之前连续考核排名靠后甚至垫底。新领导来之后,作为正处级干部亲力亲为、面面俱到,单位风貌三年大变样,其本人先被平调大局担任局长,后进一步提升为副区级。此期间,单位全体人员风气大转变,具备干事创业精神的干部不断涌现。

若干场景如下:

搞一个改造项目,哪怕是深夜、周末,这位领导也常常在场,监督施工质量,那么科室干部又怎么好意思撒手不管的?

搞一项汇报材料,即便是加班加点,这位领导也亲力亲为,那么办公室同志又哪好意思口出怨言呢?

工作细致入微以搞清来龙去脉,不轻信其他部门而敢于据理力争。那些年还没有疫情,春运还是十分热闹的。这位领导会亲自过问春节期间的值班表,保障年轻的外地同志回家——而在其他个别单位,我听说越是年轻的,越要值大过年的班。。。。

知乎用户 日月之行 发表

怎么有朋友顾左右而言他,不敢直说呢。

造成这种情况的基础是,公务员和社会企业最明显的区别之一: 如果你不犯纪律上的错误,单位是没法开除你的。

当公务员其实就是良心活,这话不假。你只干自己最基础的工作,不犯错误就这样躺平,任务一多你说你干不了,写个稿子整理个台账你说你能力有限,你的直属领导原则上是拿你没办法的。

然后呢,造成这样情况的原因是激励不透明和缺乏惩罚措施。如果多劳多得,哪怕多干提拔快,我相信青年人谁都不愿意躺平。但往往是,一个科室五六个人,能有两三个干活的就不错了。很多老干部或者从领导岗位下来的,就是一杯茶一包烟一张报纸看一天,天天在那养花玩手机混日子。

你作为一个刚加入行列的热血青年,天天办公室来的最早下班最晚,先帮忙扫地拖地,什么活都抢着干。累死累活好几年,最后发现,每次提拔都没你,问就是成绩是一方面,还要看其他。然后呢,公务员里有句话,多干多错,少干少错,不干不错。你干的多了,责任就多,出了事跑得了你? 再不济,业务干不完,临时有活动,你觉得领导想的让谁加班?

这样经历多了,顶多十年,你也想躺平。

知乎用户 鱼缸里的沫沫鱼​​ 发表

说个中西部地区的吧,乡镇干部确实挺苦的。

年轻人在单位,很难。

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重头戏都是三四十的干部在推动。

中西部地区财力有限,基本上干点什么都捉襟见肘。

年轻干部吃住在单位,基本上常态化了。没有了个人生活,工资又非常低。提拔的话,名额也很有限。

讲道理,躺平干部可不是真躺平。重头戏工作来了,还是会顶上的。只不过是对无聊的日常没有兴趣罢了。

你问我怎么办?好办。老爷们接待装修少花点钱,给乡镇干部的宿舍改善改善,伙食弄好点,工资待遇不敢奢求,追上东部地区较低水平就行。

知乎用户 多崎作 发表

不堪重负和有样学样大概是主要原因。

先以一张图片来说一下为啥不堪重负。

再说说何为有样学样。

第一粒扣子就要扣好,无疑是极为重要的。

但干部入职后的培训课来得总是有些迟,先培训再上岗是不存在的,而且以我个人的亲身经历来说,所讲的课虽然有用,但对工作的帮助不大,上完培训课,对岗位的认识一头雾水、对工作如何开展,标准是什么一头雾水的不在少数。

所以新干部入职之后如何开展工作主要靠传帮带、靠学上级。

也就是我说的 “有样学样”,弊端也随之而来。

问题中的表现都是有的,还是一代传一代的。

还有一些表现没说出来。

比如站在乡镇就有县区乃至地市眼光的人才被迅速借走了;
比如敢创新的人才因为不掌握工作的具体要求走偏了,但没人教他,只是单纯地把他否了;
比如处处奉献的年轻人被当成软柿子切了给刺头好处;
比如迅速掌握工作本质、领会上级精神、敢想敢干的年轻人被提拔了,然后每天都忙着开会去了;
比如同上面一样优秀的年轻人却没被提拔,反而当成快牛鞭打,心灰意冷了……

新的年轻人来了,留给他的是什么样的环境呢?()

A:老人:终于来了小萌新,我得爱护他,培养他,帮他担事,让他展开手脚去发展。

B:老人:终于来小萌新了,趁他不懂事,赶紧多给他扔点活过去,我可算能轻松轻松了。

知乎用户 张加憨​ 发表

半月谈这个话我就不认同了。

不存在什么真躺平真惰性,本职之内的工作,人家都是认真完成的,上级安排的突击任务,也是配合的,还想怎样呢?

都是千年狐狸,就别扯什么聊斋 —— 这些人真要是躺平懈怠,早被撸下去了,还用得着半月谈发话。

滑不留手、不主动背锅、违规的事不做、硬塞的业务不接、想批评没由头、想整肃又抓不到把柄,恐怕这才是让人头疼的吧,呵呵。

这种干部我就见过,当时这家伙才 29 岁,电脑屏保就四个字:早日退休。

怎么来的呢,他其实工作能力、学习能力都很强,被借调过,本身有背景,跟上面很快相处融洽,耳濡目染之下变成了这个样子。

回来之后,分工不合理,压责不放权,出事要背锅,上面领导骂,下面群众喷……

这事的根源不在基层,更不在年轻干部,究竟怎么回事,半月谈恐怕比我们更清楚吧。

知乎用户 胡悠 发表

这届领导也要学会和年轻人相处了。

80 后之前的人们,长大的时候,经济还不行,社会还比较封闭保守,服从权威,也更容易被各种口号忽悠。那时候的人,对于权力、地位的渴望,也是极其迫切的。

更主要的是,过去二三十年里,机会还是挺多的,社会没有现在这么内卷。

但这届年轻人不好忽悠了,光喊口号、画大饼、以势压人,已经不好使了。

如果是几十年前,整个社会的经济、文化、社会等方方面面资源都被体制控制的时候,每个人的大脑和身体都不得不服从体制内领导的权威、无处不在的体制文化空气。

但几十年过去了,这是一个更加开放、自由的时代。

很少有人会仅仅因为领导一个凌厉的眼神就噤若寒蝉,人们也可以通过互联网等方式,获得更多可以选择的文化认同。

如果努力工作而领导认为这些都是你作为领导附属品该做的,或者自己的工作成果被三改五改随意否定,得不到尊重;如果天天工作就是造假大空的傻逼材料,研究是用 “去” 还是“赴”,开各种毫无实质性意义的大会,抄各种毫无营养的心得体会,不能收获任何价值和意义;如果累死累活一个月三四千,提拔升迁不看工作成果只看你爹是谁你认识谁,事业上得不到发展和进步。

那么,傻逼才会真的埋头苦干。

时代变化,一切也都要随之而变。

这一代的年轻人,有与这个新时代匹配的价值观、生活方式。

但可笑的是,体制和体制内的某些领导,某些媒体(我没说《半月谈》),他们还活在七八十年代,他们的价值观、思维方式,依然是一个穿文革时期军绿色正装,一本正经,满脸正气,满嘴口号,动不动就给人扣帽子,张嘴就教育人应该如何如何改造思想提高觉悟的形象。

或许需要改变自己,适应时代变化的,恰恰应该是垂垂老矣、暮气沉沉的体制,和那些靠吸食体制为生的 “领导” 们。

因为你们赖以生存的所谓权威,和各种假大空的忽悠口号,对很多新一代的年轻人来说,屁都不是。

考公务员,了解体制,关注老司机公众号:公务员说公考

知乎用户 体制老司机 发表

建议取消已经不符合时代潮流的大部分市级行政机构,去掉中间商,没有哪个城市纳税和资源可以承受那么多只会转发文件责任的部门。

知乎用户 绝对零度 273.1499 发表

因为大家心理都明镜似的

你爹,你娘,你爷爷,你奶奶,你大爷,你大舅,再加上你媳妇那边的一摊

这些人里如果没有能帮助你提拔的,你就趁早洗洗睡吧

当然,你也可以拼命抱大腿,看看能不能找到个靠山

我觉得不应该说熬日子,不是不干事

是我只干份内的事,如果碰上地震洪水疫情这种紧急灾害,咱也能冲锋在前

但平常状态下,能不能别老扯那些有的没的

为啥打不起精神,你们还不知道吗?

多少二代三代来占坑非要明说吗?

大学里的团委书记,还是副的,这在学校里连个官斗算不上,出去两年就能直接当县长,还是正职。如果是这种提拔速度,没人会懒惰。

行政机构的提拔,一切都是领导说了算。

体制内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疑问句:“他是谁的人呢?”

以前,如果你上边没人,还能死抱大腿,看看能不能找个靠山;

现在,你抱大腿也没用,大多数岗早都定好了

这些事,外人不了解,自己人还不清楚吗

为什么有惰性?

因为无论是多么努力最后提拔都是陪跑

同样是陪跑,为什么不让自己更轻松快乐一点?

其实这是好事,可以让我们行政单位的生态非常和谐,不然他们都起来了,可不仅仅是干活积极。每件事都要争个理,动不动再去上级党委纪委举报,甚至网络公开,再搞点陷害什么的,鸡飞狗跳更麻烦。还不如让他们躺好,当好背景板。

知乎用户 孤星泪 发表

1、不跑不送,原地不动

干部群众普遍认为,买官卖官是最大的腐败。“不跑不送,原地不动;只跑不送,暂缓使用;又跑又送,提拔重用”,已成为一些地方干部升迁的潜规则。在这种潜规则支配下,卖官者权力寻租,明码标价;买官者投其所好,钱贿、色贿、雅贿无奇不有。

2、拼搏不如拼爹

领导干部 “明里暗里为子女亲属升官发财奔走的,以权枉法的,不乏其人”。“拼爹” 是封建社会 “封妻荫子”“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腐朽思想的沉渣泛起,与 D 的宗旨背道而驰。任其发展,我们的社会从此无公平正义可言,我们的事业再不能生机勃勃。

3、能力不如关系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优质资源稀缺,加之制度不健全,监督不到位,升学、就业、考公务员、评职称、提拔、买房子、打官司、出国等等,都要拉关系、走后门。于是,经营关系进 “圈子” 现象盛行,这种 “无人不求人、人人都被求” 的“中国式求人”往往挑战法律尊严、社会公平和市场规则,必然导致权钱交易、人身依附。

4、琢磨事不如琢磨人

常言道:“君子做事,小人‘做人’”,这里所谓的 “做人” 是指琢磨人,算计人,拉关系。品行正派的人把精力用在事业上,心术不正的人则把心思用在投机钻营上。如果让 “只琢磨人不琢磨事” 的投机钻营者得利,那老实人就必然吃亏。

5、干的不如看的

时下一些地方存在五花八门的 “机关病”:止步不前的“恋旧病”、敷衍扯皮的“推诿病”、萎靡不振的“懒惰病”、麻木不仁的“冷漠病”、华而不实的“漂浮病”、只说不做的“空谈病”。沾染了这些“病” 的人最大的特点就是“不作为”,凡事不求有功但求无过,习惯于当看客、评论员,对干事者说三道四、品头论足,甚至横挑鼻子竖挑眼。

6、做事不如作秀

的地方领导患有 “政绩饥渴症”,不顾经济条件和发展实际,不惜举债集资,甚至挪用救灾款,竞相建设“形象工程”,为自己积累升迁资本。更有甚者,还不满足于“政绩” 突出,想方设法 “策划”“包装” 自己,展示“个人魅力”。

7、摆平就是水平

基层干部中流传这样的顺口溜:“稳定就是搞定,摆平就是水平,没事就是本事,妥协就是和谐”,一些同志把它作为领导学说的真谛。搞无原则的妥协、无法纪的放纵和有失公信力的迁就对各种不良风气只能是更加纵容。

8、多栽花少栽刺

由于存在片面 “以票取人” 问题,一些干部奉行 “多栽花少栽刺” 的处世哲学,把 “圆滑” 视为成熟,把 “世故” 当成稳重,滋长庸俗的坏风气。好人主义,一则放弃积极的思想斗争,“批评上级放礼炮,批评同级放哑炮,批评下级放空炮”;二则讨巧卖乖,通过不正当手段联络感情,增加选票;三则回避矛盾,是非面前不开口,遇到矛盾绕着走。

PS. 看到知乎的好答案,顺手点个赞,不用担心找不到了,以后也能经常收到类似好回答。

个人随笔,喜欢研究生活中的人际交往、人情世故,分享一些自己的知识与见解,欢迎志同道合者一起分享交流,私人号:CH09908。关注我,学会为人处世,看透人情世故,提早三十年改变命运。

知乎用户 里昂先生​ 发表

先自报家门,基层公务员,入职一年半,分别在乡镇、街道、县委办待了各半年,我谈几点看法:

一、分工不合理。你干得越多找上门的活越多,你越好说话,活也越多,这条老生常谈了,不展开说了;

二、领导奇葩。有的人在处级部门待了七八年,年近 35,混到个正科,这些人往往基层经验不足,更别提领导能力,但走动走动,就到乡镇街道当正职了。这种人,从先前的某个毫无存在感的科室负责人,到突然可以主政一方,呼风唤雨,就开始打官腔、过官瘾了,各种不切实际的规定、各种毫无意义的形式主义,把整个单位搞得鸡飞狗跳,却不见当地有任何发展。试问,领导不去争取项目、不去推动发展,反过来顶着一顶 “官僚” 的帽子去折腾职工,对当地老百姓有什么意义吗?

三、“官”“吏” 二元制度的复苏。同样在基层,有的人是下来镀金的 “官”,有的人只是小小的 “吏”,有的人要摸爬滚打几年甚至十几年,但有的人,只是从县里、市里下来挂职,工作不见得干得多好,能力不见得多强,但人家就是年纪轻轻就当上副乡长、副书记,人家都不屑于融入这个小小的单位,更别提为乡镇做点什么,毕竟,人家待个一两年,就可以美滋滋回去提正科了,没错,我说的就是选调生制度(当然,这也可能是我作为一个 985 毕业生但非选调生的偏见)。我在党政办忙得焦头烂额,人家在自己的办公室里优哉游哉, 我还能想着奋斗、拼命?

知乎用户 区区和某人 发表

冰冰镇楼!


22 岁那年

你大学毕业意气风发考上本市公务员

入职前主任看了看你的档案

语重心长地说

“父母在家务农供你念书走出来不容易,年轻人以后要好好干前途无量”

你满心欢喜信心大增

那一刻你感觉自己被时代选中了

暗下决心一定要干出属于自己的天地

于是未来几年….

单位的快递你拿,重物你搬,灯泡你换,老板你送,开会你去,材料你写

财务报表、政工档案、审计材料、廉政声明、领导发言稿、党建文化墙、迎检方案、下乡调研,扶贫成果公报通通拿下

周末共青团志愿者、抗疫志愿者、创城志愿者一次没落下

急活加班、推杯换盏、编办财政局人社借调更是家常便饭…..

主任人前逢人就说你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

私下里也总是向你投来肯定的眼神

于是……

23 岁那年先进个人没你

24 岁那年优秀公务员没你

25 岁那年入党积极分子没你

眼看到了提拔年限,恰好你们科室有空位置,你更起劲了频频向主任送表态,希望他可以拉你一把,让主管领导上会的时候帮你美言几句

26 岁那年提拔公示名单出来,意料之外又意料之中还是没你

同一年入职小 A 却榜上有名

你委屈你愤愤不平你去找主任谈心

主任说小 A 比你年轻,有干劲精力足

29 岁那年,职务职级并行改革

局里让报第一批二级主任科员名单

你又输给了同科室的老 B

这次主任说你还年轻,要把机会让给老同志

……

那天晚上你伶仃大醉,想起这些年来自己为了单位加过的班、脱过的发、喝过的酒、分过的手和年年体检超标的身体

年近而立的你就是想不明白

明明你比他们干的都多

领导也欣赏

为什么好事却总轮不到自己呢?

…….

那么,有人知道吗?


我上岸后整理了很多公考干货资料,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收录在下方卡片均为无偿分享。

爱分享的小强:上岸师兄备考干货(从零到上岸)2017 赞同 · 1062 评论文章 2020 赞同 · 1069 评论文章 1 视频系列
2. 历年真题系列
3. 最全的常识
4. 思维导图系列
5. 申论一本通
6. 行测一本通
7. 国考、省考必考成语 500 例
8. 事业单位联考全套(职测、综应 ABCD 系列)
9. 近五年国考面试分数线
10. 经典政务公文汇总
11. 热点人民时评议论文汇总
12. 资料分析列式、速算技巧全攻略
13. 图形推理经典拔高知识点 100 例
14. 还有全职、在职复习打卡计划表。
……

知乎用户 爱分享的小强​ 发表

受到胖谈的邀请,简直是受宠若惊,加完班,抓紧回家补上几句,不知胖谈能否看到。

胖谈这篇文章,开头写的很好,尤其是

——慢条斯理 “悠着干”

——敷衍轻慢 “应付干

——墨守成规 “照着干”

——私利当头 “看着干”

——不思进取 “推着干”

这五部分总结的十分到位,可以说是鞭辟入里

老江思来想去,也总结了几点,想着逐一去对照一下这五点:

1. 为什么慢条斯理 “悠着干”

老话常说,人不患寡而患不均,这个均,可以理解成平均,也可以理解成付出和收获要成正比

不想干活的有,考进来就像躺平的有,但是是极少数,绝大多数的同志进来之后都是想着能够干点事

老江见过的很多年轻人,上班伊始确实是非常积极主动,但是却在一次次的受伤之后,选择了悠着干

因为,干多干少一个样,干不干一样,干的挨训,不干的还给干的提意见……

既然干了,还不如不干,那么谁干?

老江一位好友,作为创建单位的元老,居然在提拔的时候,被照顾了,一次次的让,一次次的被要求发扬风格

最终不得不远走他乡

老江当时问他什么感受

答复:就像是自己盖了房子,结果被人在里面去了媳妇儿

干?

公平何在?

2. 敷衍轻慢 “应付干”

说是疲于应付,对于基层来说,一点都不假

上面要求日报,下午五点前要数据

那么中间就得下通知,下午三点前要数据

等一层层的传到基层,或许中午 12 点前就得把一天的数据报上去

谁错了?

都没错。

上级要求日报,而且放宽到 5 点,没错,一天的数据嘛,没问题

中间要求提前 2 个小时,也没有错,数据需要汇总,还需要核实,还需要统计上报,没错,2 个小时能够把少则几个多则十几个的下属区域数据汇合,已经很快了

基层呢,上级要的急,得报啊,提前统计,给上级留时间

干活的同志把数据统计完,然后还得汇报,然后上报

慢慢的,压力越来越大,表格越来越多,时间越来越紧……

各种压力汇聚在一起,为什么说基层难,乡镇难,压力都在这,谁干谁难,不难不可能

都说这个皮筋常年绷着容易失去弹性,进而断裂

人呢?

趋利避害,乃是人的天性,违背天性,这本身就是个问题

3. 墨守成规 “照着干”

只给成功找借口,不给失败找理由

这是当年某地创业的标语,但是,这种事情,需要政策支撑才行

动辄问责,谁敢越雷池一步?

成了,很可能一帮人来分你的蛋糕,就像是家里盖房子,最后改好了,请客吃饭

东家说给了你三把草,西家说给了你两块砖

都要来吃席

这三瓜俩枣,都不够那一筷子肉钱

失败,落井下石的,又会少么

干部保护机制不健全,执行不到位

豁出去百分之九十的概率要失败,要给人家当靶子

为了百分之十,拼的真是不多

这时候的最优选择,当然就是找惯例、找经验,向以前找办法,照搬照抄,不会出众,但是不会犯错

4. 私利当头 “看着干”

领导可视范围之内的工作,都抢着干

看不到的默默无闻的工作,都往外推

谁的问题?

是年轻干部么

不尽然

如果老黄牛能够收到关注,默默无闻者收到器重,打开考核考评的视野,既看到眼前,也看到身后

从这个角度上说

火车头的作用是关键

而不能把责任推给干活的同志

如何调动起全员的积极性,是火车头的问题,不能把责任推给后面的车厢不是

5. 不思进取 “推着干”

创新,各处都在要求创新

问题是,创新需要的是思考,而不是简单的量变

每天疲于应付各种已经筋疲力尽,大脑已经不会再有精力去思考问题

下班之后只想躺在床上睡觉

何谈创新?

为什么会等,靠,要。

一天一变化,今天的口径和明天的不一样,变来变去无定论,何谈把工作干在前面?

自己制定方案,工作干完了,结果政策一来,说不定就是全盘退了重来

倒不如,等等,看看,看看上面要求啥,看看兄弟部门咋干的。

解决问题,不能简单地要求年轻干部要怎么样,更多地要反思一下,为什么会造成这种现象!

待遇低,待遇上下倒挂,很多地方都已经试行,既然基层工作多,那么就大幅提高基层待遇

晋升难,那就向基层倾斜政策,打破既有天花板

拼关系,那么形成风清气正,打破围城

……

有太多的原因,但是我们更要注意看待这个问题的角度

多去反思自身

关键在于如何完善机制,调动起大家的主动性

而不是变个方式,设置个规定,强压着同志们继续熬

与其说 “​基层年轻干部须防心态老化”

倒不如说 “基层年轻干部心态老化,我们该改变什么”

~~~~~~~~~~

我是江百旋!

985 理工人,高分过司考~ 纪检、宣传、政法、行政执法等多部门工作经历~

如果觉得我的回答有帮助,能否请你帮我两个忙:

1~ 双击点赞

2~ 关注老江公号:体制故事会

如果你有体制内疑惑,可以在公众号后台给老江留言或者知乎咨询~~~ 愿我踩坑得到的经验,能够帮助你走好体制路

知乎用户 江百旋​ 发表

半月谈的这篇文章好啊,说实在的,是真的好。

把这篇文章带入到一场高层次对话当中,立刻就会发现实在是厉害。

设想一下,这篇文章的话发生在某高级领导与分管领导的谈话。

领导:在基层,存在一些这样的年轻干部:明明只有三四十岁,干起工作却抱着五六十岁的 “老同志心态”——不敢干、不会干、不愿干,打不起精神,提不起兴趣,找不到激情。年纪轻轻却总是摆出一副熬日子、盼退休的架势,严重影响基层工作运转。

某某同志,谈谈你的看法。

分管领导:这类年轻干部在工作中的状态总结起来大概有五种类型。

——慢条斯理 “悠着干”。抱着“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多做多错,少干少错” 的态度,做工作只求过得去,安于现状,慢慢悠悠。面对新情况新问题,毫无积极性和主动性,老办法不管用,新办法不会用。

——敷衍轻慢 “应付干”。习惯在办公室 “打打电话、找找统计、报报数据”,简单地以会议落实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只看眼前利益、短期效应,常在工作中采取一些短视措施。

——墨守成规 “照着干”。在工作中“只唯文件不唯实”,看似讲原则,实际机械僵化,缺乏灵活性。将“法无授权不可为” 片面理解为“法无授权不作为”,上级要干什么,就传导给下级。

——私利当头 “看着干”。对领导交办的任务 “选择性执行”,对自己有利的、能糊弄的就执行,其他的能推就推、能拖就拖,将个人利益凌驾于组织利益之上。

——不思进取 “推着干”。工作态度被动消极,习惯于 “等靠要”,不推不动。面对创新型工作,常常不知所措。

领导:某某同志,你说说惰性因何而来?

分管领导:一是逃避高压工作环境。“上面千把锤,下面一根钉”“领导骂完群众骂,流血流汗又流泪”,成了部分年轻干部工作状态的真实写照。高标准与严要求是需要的,但如果过于频繁施压或施压过大,使得基层工作缺乏策略调整的行动空间,一些年轻干部难免发生 “从邀功到避责”“从揽政到懒政” 的心态和行为方式转变。

二是晋升 “天花板” 难破。真正具有基层工作经验的基层干部很难有机会提拔到更高层次的关键岗位,提拔上去的往往只是有基层工作经历的机关文员或选调的大学生。一些刚过 40 岁的干部,本来正是在工作上大展身手的时候,却因为年龄等刚性条件被 “结构掉了”,变成了“躺平式” 干部。部分年轻干部缺乏向上流动通道,职业前景、职务晋升的激励不足,很容易丧失积极工作的动力与热情。

三是物质激励不足。县乡政府实施阳光工资制度后,每一项工资款项都有确定的标准,而这只是维持行政和事业编制人员的基本经济待遇保障。“2000 多元的工资能干嘛,还不如同学在外地打工挣的多”,一些年轻干部产生 “付出的多,得到的少” 的感觉,不愿意承担额外一点的工作。

这位分管领导的水平是不是特别高呢?五种类型和三个原因以最简洁的文字说的清楚明白。实在是厉害。

领导接下来就该问了:那该怎么办呢?

仔细想想就会发现,这三个原因在现实生活中哪个都动不了,高压的工作是种种工作种种要求种种责任共同作用的结果,牵一发而动全身。干部选拔任用又有严密的组织程序,目前又没有更好的方案,动了这个也许危害更大。至于收入待遇就更别提了,一方面是无源之水,一方面群众意见很大。

所以,还是把马克思主义唯物主义方法用起来,从技术的角度去改变这个困境。我国已经进入信息化时代,而行政管理还处在手工作坊水平,从信息技术和自动化技术方面入手能解决绝大部分的基层工作。比如公安系统的人口信息与教育系统、农业农村局、民政局等部门互联互通就可以迅速排查出农村需要教育帮扶政策的户信息,可以十分方便地跟进后续的帮扶,比如享受什么政策,打款有没有及时到位,学生取得什么技能证书等。现在这些信息要先县里开会,乡里再给村干部驻村工作队开会,驻村工作队再把帮扶人集中到村里开会培训,然后靠各村干部、驻村工作队、帮扶责任人打电话核实,统计成一个表格上报,上级部门汇总审批后打款,在这个过程中还要伴随着多次信息修正,费时费力。而这些工作,每年春秋两次。这么费劲地去干这些事,能有激情吗?这还仅仅教育帮扶一项而已。

唯物主义执政要唯物,主观能动性替代不了客观规律,好用的工具发挥的作用胜过人玩命。人不是不能玩命,而是为这些琐碎事玩命,不值当。

问题表现出来的是生产关系,原因分析也是生产关系,最后解决问题的落脚点还是在生产关系吗?马克思主义教导我们,生产力进步引起生产关系变革。这就是为什么要从技术角度去解决以上问题。

知乎用户 山贼 发表

“躺平”成了基层一些年轻干部的口头禅。戏谑调侃背后,更多是面对困难压力的自我纾解,但也有人真的在工作中 “躺平” 了。年轻干部本应朝气蓬勃,有些人对待工作却缺乏热情、得过且过,遇到任务左躲右闪、能推就推,表现出一副 “无欲无求”“波澜不惊” 的态度。

不敢干、不会干、不愿干,打不起精神,提不起兴趣,找不到激情。年纪轻轻却总是摆出一副熬日子、盼退休的架势。年龄不大、心态却老,有人将这类干部称作新型 “老干部”。

年轻干部的惰性心态因何而来?

一、

职场 “老油条” 并不鲜见,年轻干部咋也 “未老先衰”?同一个单位,忙的忙死,闲的闲死,哪怕入职没多久的年轻人,有的竟也早早“躺平” 了。“一半人在干,一半人在看。干的总是那几个,看的也总是那几个。”

领导不安排,绝对不动弹,即便有安排,也得拖上三五天;不争取评优进步,也不主动干活,反正端上了 “铁饭碗”,干脆当个“甩手掌柜”;意志松动、斗志消减,情愿守着“一亩三分地”,“摸鱼” 混日子……

有的单位领导 “躺平”,带着整个部门集体 “躺平”。“我早就拿出了工作方案,领导迟迟不批复,去催他还发脾气。” 一位年轻干部说,“想做件实事,同事不仅不支持,反而说风凉话甚至使绊子。”

年轻干部,为啥早早 “躺平”?一句话,混日子太容易,想干事比较难。更何况,“躺平” 很有诱惑力,而且十分 “上瘾”。

**在体制内,由于绩效考核 “大锅饭”,同级干部不管忙闲轻重,彼此收入差距不大。**这么看,“躺平”不仅不吃亏,还可能占便宜,毕竟 “混日子不用费功夫”。而且,许多年轻干部家庭条件不错,也有一种“不求高薪、但求自在” 的工作心态。

不过,**年轻干部真的不想有所作为吗?恐怕并非如此。**许多年轻干部有想法、有干劲,但也有 “多干多错” 的思想包袱。“越是关键岗位,越可能受到处分。”“问责时,没做事的‘高高挂起’,做事的却面临各种麻烦,谁还愿主动干事呢?

从入职之初恨不得住在单位抢活干,到后来一下班先把手机调静音,‘不会甩锅锅不断,学会甩锅是真香’。除了晋升慢一点,其他也没什么别的影响。”

年轻干部 “躺平” 还有各种原因。比如上级安排工作脱离实际,基层财力物力不匹配,反正完不成,不如“躺平”;每天工作就是开会填表报材料,被当作“工具人”,索性“躺平”;个人能力不足,短时间又不知咋提升,只好“躺平”…… 时间久了,工作热情逐渐消退,年轻人也有了职业倦怠感。

如何点燃新型 “老干部” 干事创业的热情?

首先还得治 “心病”。有些年轻干部有时会陷入“虚无” 状态,认为生活没意义、工作没价值。**也有年轻人觉得,“形式主义” 磨灭了自己干事创业的激情。**比如有些‘材料型单位’,为了好听好看硬编文字,后感觉工作意义不大,索性 “躺平”。从这个角度看,对年轻干部“躺平” 不能光是批评,还要俯下身倾心交流,帮助其树立理想信念、锚定人生方向,从而在工作中找到方向感和成就感。

更重要的是,要给年轻干部干事创业搭建平台。这几年,容错纠错机制不断完善,但实践案例相对不多。要激励年轻干部甩开膀子做事,还需调适试错容错空间,做到精准容错、及时纠错。动辄就降职处罚,更易造成人员不满。

船不可无舵,事不可无方。闭门造车不如达者先行!北辰遴选为遴选备考学员科学地安排了长期备考计划和每日学习计划,助你高效备考、轻松赶超小伙伴!添加薇信:beichen583 领取(备注:遴选备考计划表及遴选学习资料

1、长期备考计划和每日学习计划表。(免费领取)

2、2021 年最新省市直遴选笔试真题 30 套。(免费领取)

3、赠 1 本《遴选真题解析》月刊杂志,300 本,送完为止。(备注:领真题杂志)

知乎用户 北辰遴选​ 发表

论责任机制:干多错多,越干越被丢出去背锅。有的锅甚至都不知道咋来的。

论晋升机制:晋升、提级、评优,与干多少没有任何关系。还会被教育:不能闷头干,得搞好人际呀。既要,又要。不能 “只能”。

论赚钱方式:不干的人,有时间、有精力做做兼职,双倍收入。毕竟,工资很低呀。

人微言轻量大责任重,赚不到钱还得背多余的锅。

久而久之,自然呵呵。

知乎用户 咸鱼一条 发表

——慢条斯理 “悠着干”。

“唉,我们都老啦,啥都不会,你们年轻人的多干点,也是个锻炼。”
“你帮我看一下吧,我不会弄。我学不会,你帮我做了吧。”
“年轻人就是有办法,你看那打字就是快,帮我弄一下这个吧。”
然后被轻松。“年轻人就是闲,没有孩子多轻松,我们不行累死累活干了工作,回家还要管孩子呢。”
之后背锅。

——敷衍轻慢 “应付干”。习惯在办公室 “打打电话、找找统计、报报数据”,简单地以会议落实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只看眼前利益、短期效应,常在工作中采取一些短视措施。

“你说的这个是哪个文件里的?没有文件?那你说啥,不用管。”
“这是那个会议里谁说的?噢,那就不重要,反正我不管,别找我。”
“你自己看着弄吧,没人配合?那你去找局长说吧。”

——墨守成规 “照着干”。在工作中“只唯文件不唯实”,看似讲原则,实际机械僵化,缺乏灵活性。将“法无授权不可为” 片面理解为“法无授权不作为”,上级要干什么,就传导给下级。

背锅。

——私利当头 “看着干”。对领导交办的任务 “选择性执行”,对自己有利的、能糊弄的就执行,其他的能推就推、能拖就拖,将个人利益凌驾于组织利益之上。

“当初单位遇到事,听领导的,以后会补,结果现在十几年了也没补,养老断档了,怎么解决?关单位什么事。”“没办法!单位欠了一百多万养老金,哪里来钱给你们补呀!”
“领导不是我们俩非要上访,现在我们退休了没有养老金,家里遇到困难了,孩子还在上学,我们自己出去工作也挣不了多少,拜托领导也体谅一下吧。”“当初又不是我当领导,我只能说一定会解决的,去找你们单位领导,不要总是来找我,我也没办法呀。”

——不思进取 “推着干”。工作态度被动消极,习惯于 “等靠要”,不推不动。面对创新型工作,常常不知所措。

刚进单位,仿佛所有人都是领导,工作越来越多。主任说这个你非常有能力,做得非常好,给咱把这个做一下。上次这个都是你弄的,这次也应该是。

主任:着急吗这个文?不着急就放着,没事。


我算老几啊,我算什么东西,能在单位推动创新?那是我一个人做得活吗?那干脆整个单位放我一个人其他人全都调走好了。

我算个球啊,整天跟人家领导说这说那的,还说我进来半年,明年想能当局长,我真是服了,我就是看不得工作全堆着,放着!就是看不得不等人家打电话催就不干活!就是看不得工作推来推去没人干甚至把文撕了!

但我能力有多大啊?我一个人能顶一个办公室,我至于考个事业编,在县城里混?我能做的,有余力做的我做,那不是代表我好欺负,我踏马的进来领这个刚够温饱的工资,干着三个人的活,我不是为了让你们在办公室说年轻人有能力!年轻人能吃苦!

我踏马不是在给我自己做事,我是在为人民服务,我是这个统治机器的一部分!你们也是!

哈,机器坏了一部分不太重要的部分,其他的可以挣扎着代偿,但是机器发热是不可避免的,发热到一定程度,不是磨损加剧,气喘吁吁,就是踏马的断了!


不知道能不能过审,就这样吧。

这几天巡察,工作量加剧,有些事我不说,体制内懂的都懂,早上在办公室说了几句,被圆过去了,好像也没啥改变。


仔细想想我进来工作,是因为想要温饱,我能力足够的,一份普通工作。在此基础上,好好工作,尽职尽责,是我个人的想法,也是我个人对自己的要求,就算我把事情推给别人,我也会在忙完以后,想要知道这件事的进度,想要知道这件事究竟有没有好好的完成。

每个人追求不同,想法不同,没办法改变别人,所以我只能尽量去把接触到的事做好。我忙工作多,也怨不得谁,会有理所应当不来上班的人,也会有工作到退休,从不迟到早退的人。

本来刚刚在最后一句写了 “等爱国爱党热情磨灭,我也会变成他们。” 想了想又删了,工作不仅仅是爱党爱国,是我的责任心,是我接下来三十年,每一天都需要考虑的东西,是我生活温饱的基础。

知乎用户 景鹤 发表

只有基层干部这样吗。

现在啥都流行外包,既省事,又撇清责任。

本来该自己干的活,找劳务派遣来干,挂账报销,干不好也没自己的责任。

辅警越来越多,有编制的只要指挥就行,干不好还是临时工背锅;

这次上海疫情,应急保障部门从头到尾没听说过,让小区自己组团,出问题骂的是黑心团长和居委会。

以后的趋势会越来越明显,能外包的都外包出去,财政出钱,有编制的指挥没编制的干活就行了。

编制内环卫工雇人替工 不干活每月净赚 3 千

十年前的新闻,现在看,适用范围更广了。

知乎用户 张杰​ 发表

旧社会把人变成鬼,新社会把鬼变成人。

知乎用户 小坐坐 发表

哈哈哈,陪着卷了半天,结果是陪跑的,任谁也受不了。

知乎用户 扬歌倾语​ 发表

我来告诉你实情,把你不敢说的说出来。

1,老干部不干活,工作职责推来推去,天天喝茶聊天买菜逗孙子,躺在功劳薄上等退休。

2,乡镇纪委、县(市)纪委不作为,老好人思想严重,这也不得罪那也不得罪,干活的干部往死里整。

3,年轻干部干生干死,一年到头盼个先进、优秀,结果全给老干部、快退休的干部。干活有你,晋升没你,干多骂多,牺牲家庭,换来的就是 “啥也没有”。

4,领导叫不动老干部,盯着新干部、年轻干部往死里怼,工作一加再加,加班熬夜成常态,闲的闲死,忙的忙死。

什么时候先把那些混吃等死的老干部清理掉再来批判年轻干部。

知乎用户 银鹰 发表

干的多是没有用的,只能得到一个大饼 “你干的活领导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了” 逗年轻人玩呢

领导记在心里的只有你哪天哪天犯了错,给他找麻烦了

干的越多,理论上收获的平底锅越多

知乎用户 学无止境 发表

问:有两个干部竞争,一个没关系,能力与成绩 80 分,另一个有关系,能力与成绩 65 分,提拔哪个?

结果:提拔有关系的,但是能力与成绩较低的。

程序正确否?完全正确!

这种错误的价值导向影响了年轻人干事业的热情,而且达到及格线不难,后续披着程序正确外衣的暗箱操作才是最腐蚀和消磨年轻干部的。

去找个县城为样本,调查一下近 3-5 年提拔中,有多少未承担重点工作、无工作成绩的能力平庸者被提拔?被提拔人中有多少领导子女及亲属?如果涉及到少数民族,被提拔人中本地的少数民族比例又是高的惊人?

这就是盘根错节的圈子,他们的首要任务是巩固现在的权力圈,次要任务才是希望有人能向上冲击。

圈内之人只要及格就有希望,甚至只要距离核心人物够近,不及格也会有出人头地。

圈外之人一个字——难!

即使来了新的一把手,但是举荐的喉舌依旧是本地圈内之人。

只有从根本上严卡各类编制入口,才能消融基层宗族权力圈,他们无法轻易塞人入编,就会后继无人,从而在根本上瓦解掉这种权力的继承。

知乎用户 Tauron 发表

不是基层的干部,不盼退休,因为已经退休了,反正来文就往下面转又不要自己到一线干,自己等收菜就行了,活是基层干锅是基层背,什么都是基层的错

知乎用户 igdhttt 发表

如何看待基层单位都将工作交给年轻人干,年纪轻轻成为劳动达人。

如何看待基层单位的考核工作基本围绕年轻人开展,年纪轻轻就成为少拿工资的劳动达人。

如何看待基层单位要求年轻人讲奉献、少要求、肯吃苦、常加班,年纪轻轻就成为思想先进、少拿工资的劳动达人。

如何看待基层单位常常以画饼给予年轻人精神激励而鄙弃实质奖励,年纪轻轻就成为充满希望、思想先进、少拿工资的劳动达人。

知乎用户 NeverMore 发表

我认识的公务员不多,但事业单位的不少。

其中很多都是我们本地的工人,这群工人有两种。

我身边的工人这两种比较多,一种是退伍兵分配的,一种是早期能接班的时候,接班进去的。

无论是怎么进去的,事业单位的逾越是极其困难的,一个没有学历的工人,想往上提,基本是做梦。

这年头,提你有 2 点。

1 你得有人,一般的小领导还没用,得有点大领导裙带关系,才能提上去。

2 就是学历,你要是初中毕业的退伍兵,普遍一辈子就是个工人,你要是个一本,211 啥的,真能往上提,好好干,性格好点,领导待见你,要运气好加上会搞人际关系,能弄个正处级待遇,运气不好谁都不好说。

你要是清华毕业,回来在我们这边一些事业单位,直接正处级待遇,看清了,是正处级待遇,你待遇就比一般人高,这就是学历的重要性。

但有个很大的问题,就是大部分人都没那么高的学历,也没什么领导裙带关系,只能埋头苦干,最后干了一辈子,还是个工人。

咱就说,在事业单位,埋头苦干,干得再好,再努力,最后还是个工人。

你要是敢炸刺,你就看队长让不让你当力工,让不让你当牛马就完事了,收拾你不有的是办法?

不过一般来说,进了这种事业单位,只要你不做出太过激的事,没人能开除你,包括你指着领导鼻子一顿骂,也不会被开除,顶多被换岗。

现况就是,付出的再多,最后也得不到提拔,得不到好处,那为什么还要付出,还要努力呢?

还不如原地摆烂,反正都是拿死工资,能把工资混到手就行了,做好本职工作,其他的就别找我,找我也不给我好处。

其次,埋头苦干这个东西,意义真的不大,不信咱们看看早些年耕地的牛,一个个都埋头苦干,最后还是被杀了吃肉。

只顾低头拉车,不抬头看路,一般都没什么前途。

现在不管什么地方都是,老实人,没背景的,多半都是陪太子读书的,最后好处都让别人捞了去,自己还何必当牛做马?干好自己那摊就完事了,也不考虑什么提拔升官,这不挺好吗?

知乎用户 杀心成焚 发表

回答里有几个在基层的?

我在基层,我可以说每一个卷进来的基层干部一开始都是抱着一腔热血,希望建功立业的,但是一个个都伤痕累累,鲜有坚持下来的了。

我来描绘一下一个基层热血青年奋斗之路吧。

1. 刚到单位:一腔热血,被分到匹配专业的部门,这时候满怀憧憬,甚至有些神圣的感觉。

2. 三个月内:前几个月跟着部门老同志,工作以看为主,下班跟同一批年轻人或由年长几岁的前辈带着喝酒撸串,算是蜜月期。

3. 三个月 - 三年:逐步开始适应自己的工作,向老油条进化,累得要死。比如:

3.1 非本职工作类:

3.1.1 部门老同志们半退休,他们的包村工作,年轻人的帮忙顶着吧。

3.1.2 部门老同志 “电脑” 水平不高,打字不快,你得帮忙做个表格吧,帮忙输个信息吧。给村社区打电话催表格,能让领导 / 老同志做吗?这三十个电话得青年打吧?

3.1.3 单位核心工作要抽调人员组成专班,年轻人进专班一天干个 16 小时,加班一个礼拜,住在单位不过分吧?年轻人不得多干点吗?不多干点怎么能学的快呢?

3.1.4 各级督导组到委办检查内业资料、整合档案得让年轻人汇总吧?发个新闻公众号、约稿是不是得年轻人干?

3.2 然后才是本职工作

3.2.1 好干的岗部门老油条都占了吧,年轻人得去最难的站所帮忙吧,那就去帮 XX 站长主任干活(这个所谓的站长主任通常年龄不大,工作强度最大),比如住建、环境整治、以前的环保扶贫、现在疫情防控(这些部门强度,懂得都懂)。

3.2.2 自己的本职工作,三天区里一调度,十天市里一督导,偶尔喜迎天神,提前加班一个礼拜。

不过虽然很累,责任有年轻的领导担着,对热血青年这个小科员来说劳动量大一些,精神压力也就一般般。

4. 三年,这时候年轻人喜迎站长、所长职务,终于熬成了中层正职,职务升了,工资可没变,还是拿着 5000 块钱,工作内容变化不大,职责变大了,自己要承担很多压力,亟需心里建设。尤其看到老同志们天天闲的串门,自己一天要打 200 个电话,还有追责大棒。呵呵,熬呗。

5. 四年之后,这是关键时刻,可以提副科了,不光工资涨了不少,以后那一点点政治前景全靠这两年了。更得拼命工作,这时候就要开始卷了,要不就天天加班靠工作能力,要不就靠自身资源,要不就靠情商(其实就是当狗呗,原谅我这么直接,什么情商 )。这时候公务员和事业编的差距就显现出来了,公务员基本可以直接提,事业单位要挤独木桥,8 年提不了副科的比比皆是,我们的认真努力却又缺少 “天赋” 的热血青年当然是提不了副科的,这时候热血青年就要开始反思了,自己干活不少啊,为什么隔壁 XXX 又不加班还提拔了,那个 XXX 被借调到上级部门挂职,热血青年得继续努力,以此反复 3-4 年。我们的热血青年 35 岁了,天天加班身体也不好,没有休息日家庭矛盾突出,工资不高人厌狗嫌。

这时候热血青年就要开始反思了,看着同批的朋友们有的已经走上领导岗位了,有的已经跟门卫、司机混的很熟了,经常一起出去挖挖野菜打打扑克,自己呢除了工作还是工作,单位领导每次谈话都说提拔,每到提拔的时候领导就走了,好巧啊!热血青年绷不住了,恰巧这时候新来了一批新的 “热血青年”。

这时候 “年轻人,多干点,才能进步” 这句话在他心中久久的回荡着。

其实,看出来了吗,青年为啥躺平?

公平,公平,还是 XXX 公平!

知乎用户 飘飘何所似 发表

我真的想告诫那些上了点儿岁数,现在有点儿社会地位的所谓老一辈们,不要居高临下教育年轻人,差不多得了!

你们的养老金、社保、医保啥的是要靠这批年轻人赚出来的!你们瘫痪在床照顾你们的护工就是这批年轻人!

这都什么时候了,还不知道哄着点儿年轻人嘛!年轻人不结婚不生孩子,生育率一个劲儿的往下掉,你们指着谁养老啊?

可以说 60 后和 70 后真的是吃到了国家高速发展的红利,当时是 “蜀中无大将,廖化当先锋” 的局面,根本不知道什么叫 “内卷”,什么叫竞争,很多没有能力的 “廖化” 们就这样平步青云走上了领导岗位,现在也都身居高位!如果你让他们晚生 10-20 年,经历过现在充分的竞争之后,他们大多数肯定走不到他们现在所处的领导岗位!

**所以有一些 60 后、70 后的领导干部不是 “德不配位”,而是 “能不配位”,真的是没有能力!**而他们中的很多人被红利冲昏了头脑,很多觉得这是他凭自己的实力获得的,**殊不知让他获得这些的主要是时代的机遇,**由于他们没有这种清醒的认识,并且也不学习,很多的他们说出来的观点和意见都很可笑,他们自己还浑然不觉,沉浸在自己的幻想中!

而与之相对的是,80 后、90 后 00 后一代人经历了充分的残酷竞争!**当没有能力的 60 后和 70 后真正需要管理 80 后、90 后、00 后的时候,真正的冲突就爆发了!**很明显你没有能力管人家!底下人不可能服你!人家 80 后、90 后、00 后 PPT 汇报讲的流利极了,声情并茂,结果你们这些所谓的领导连照着稿读都磕磕巴巴,你说你怎么让底下的人服你!

此类的现象,在各大高校真的是比比皆是**,那么多 60 后、70 后的渣导啊,自己不学无术,啥也不懂还瞎指挥,一个个都是教授副教授,博导硕导的,要是没有高校扩招那一波,他们能留校吗?要是那时候就是非升即走,又有多少能留下来呢?**吃到红利的眯着就得了,自己还不知道几斤几两吗?自己啥水平啊就敢出来招学生啊!这不是霍霍人嘛!

年轻人的事儿真轮不到你们管,你要是领导,你看不上这样的人,有本事你就把他们都开了!没那本事,你就眯着得了!


我是正男 @工藤正男,一个多读了几年书的博士,你的点赞、收藏和关注是对我最大的支持,我们下个回答再见!

知乎用户 工藤正男​​ 发表

我想问下,为什么不这么干呢。你觉得他好好干这辈子能当市长或者县长吗?

知乎用户 亲亲小 t 发表

首先这句话本身就极具迷惑性,因为前半句就是错的!

你去各大机关单位看看,是年轻人干活多还是老人干活多?是年轻人躺平的多,还是老人躺平的多?

其次,也说明现在的年轻人越来越会 “享受生活” 了。确实现在年轻人躺平的心态是越来越普遍,但是,说句不好听的,如果劣币驱逐良币的市场已经形成,那么: 如果你不这样想,那么你就会承担这样想的人的工作!

最近一直流行着这句话:**“你在岁月静好,一定是有人在替你负重前行”,**反过来也一样!

体制内是 “正向激励” 最弱的地方。特别是基层,在天花板 “副科” 的基本条件下,想要让人全身心的投入进工作,废寝忘食、焚膏继晷真的不现实!

知乎类似的还有很多有关 “年轻人躺平” 的话题,只想说:

年轻人也是人,是人就会进退取舍,自我选择,只要他对得起那份工资,都没有什么可喷的!

知乎用户 颖州牧​ 发表

如果按设岗规范,我们单位应该有 80 人左右。如果按编办批的编制,应该有 35 人。实际我们单位有 18 人。不算司机、管物业的、管仓库的、管财务的等后勤的同志,与单位核心业务有关的一线工作人员,也就 10 个,这其中还有在休产假的同志和不知道什么时候也去休产假的新娘子。前一阵还抽出三分之一的人下沉防疫,单位只能维持基本运转。

一个科干别处四个科的活。一个人干五六摊子事。八小时内业外业排得满满的。经常是写完一个材料刚交上,还没喝口水,马上又来一个文件要求限时完成。实在遇到急活,就只能加班。

最年轻的男同志已经四十岁了,前两年招考进来的几个都是女同志。现在招考门槛就是硕士研究生,而前几年男生是不屑于考我们这种小机关的。现在考公考编可能热起来了,但想招考也不行,因为机构改革以后合并成一个大单位,我们成了内设部门,而这个大单位编制是满的。有夜间值班任务,女同志毕竟是不大适合,男的虽然人少也只能硬顶,五十九岁的男同志也在值班。四十岁以上的同志都或多或少查出身体不好,大多数人每天都吃着各种药,家里上有老下有小事情也多,但不到万不得已不请假,因为工作太多,一请假更积压了,同事帮你干,你也不好意思啊。

困难面前有我们,我们面前没困难。既然交给我们的任务,即使专业不对口不擅长,现学现卖也一定保证按时合格完成就是了,要对得起工资啊,是人民在养着我们。说每次完成的任务质量都很好那是吹牛,但至少没被上级打回来返工过。

知乎用户 才子是我弟 发表

对体制的失望吧,我的同学在体制内,经常给我们说对国家政府感觉没有希望,有太多黑暗

知乎用户 想锤死你吖 发表

仕途跟平台有关,跟能力无关

平台差异远大于个人能力间的差异

而乡镇基层一线,提供给干部的是舞台

是真的广阔天地,大有所为

平台和舞台区别在哪里?

平台是自己的

舞台是别人的

你表演完就要下台了,舞台与你无关

你看哪个演员可以长期留在舞台上的?

同样的

基层一线,活我干,功你领

你在房间叹冷气

我在街边熬热气

监督检查的人比干活的还多

上面千把刀,下面一个头

而且越到基层,越呈现劣币驱逐良币

有能力有志气有执行力的,都八仙过海遴选调走了

剩下的要不没背景,要不没能力就躺平了

十个锅三个盖

你是那三个盖,你能熬多久?

最后就一起躺了

其实谁都不想躺平,中国的教育和传统就是让人奋斗的

能卷赢上岸的,基本都是同龄人里的卷王

大家不怕苦不怕累,毕竟读书生活都是这样过来的,怕的是无希望

一眼望到头就意味着你面前就有墙

认清生活然后热爱他?

还是

认清现实然后随便他?

………

解决不了基层的职业困境

就解决不了基层的躺平心态

所以说平台真的很重要

我接触过某些县区一级的干部,同样是名校毕业,专业和公文能力都很好

可惜受限平台,职业前景基本已定

位置就那么多,人还那么多

上不去,咋办?

职务拿不到

职级也拿不到

还继续任劳任怨的真的是老黄牛

好日子就在后头。

知乎用户 小谷围古天樂​ 发表

当年闹革命的时候,大字不识一个的农民队伍,都听得出两边 “跟我上” 和“给我上”的区别。

今天日子好了,我们好歹也小学毕业了,难道就听不出来区别了么?

知乎用户 这也不会那也不会 发表

看到高赞觉得荒唐。

实际上,哪个地方都缺人才,体制内也是。体制内缺的是狼,来的都是狗。

选择体制多少人是觉得跟着党有肉吃,但是又抱怨党的肉不好吃。想招进来的是有雄心抱负的狼,可是依靠稳定和高福利引来的都是某种意义上的 “舔狗”, 都是想躺平旱涝保收的一些人。

年轻一代内卷已然是现实,选择躺平的多少作为年轻人,谁不知道谁。

一个奇怪的现象就是:平时喜欢把 “情怀”“服务” 挂嘴上的,越喜欢抱怨待遇不公。

平心而论年轻人又大都是普通家庭温室里的花朵,喜欢上网冲浪顺应潮流,在当前的就业大环境下,在 007 和 996 的恐慌下,而且家里也不缺自身一人的经济来源,更多的把体制内当成最佳的就业选项。一来是父母安心,二来是不被资本家侵蚀,三来也是为自己找台阶为理想奋斗。找的工作也就是求个稳定,这才是这真实的初心。

进体制又导致新一轮危机。当下越南制度最大的危机不是来自欧美的围堵,而是体制内年轻人的躺平。若干年前,老一辈体制人虽然搅混水,但是拥有战斗精神,有勇气战斗在一线,不畏困难,无惧风雨,常怀赤子之心。

诸多选调生爱吹牛逼脱离群众已经不是个例。这是体制最大的危机,也是未来越南的危机。在象牙塔和办公室悠哉悠哉,好发议论、爱唱反调有时候占据廉价的道德制高点。威尔逊【美】“高尚的道德一旦付诸行动必然会大打折扣,因为这个世界并不完美”。很多人没扶过贫、维过稳,解决问题,章口就来,没办过事,遇到事不想办,能拖就拖。福利是享受了,待遇是摸清了,能力和理想树立没有真的要打问号!

福利待遇上去了就下不来了,搞超出能力的 “福利主义” 是不可持续的,必然会带来严重的经济和政治问题!————《求是》

这个问题,上面也注意到了 ,搞福利和兜底,带来的不是一劳永逸。

读到李尚龙那篇火遍全网的《你所谓的稳定》,是在 2016 年的某一天,文章的第一句话现在依然印刻在我的脑海里。

“朋友 D 回不去北京了”。
追求稳定的人,最后并没有得到稳定,反而落得悲惨的结局。
毕业分配时,领导忽悠学员 D,“先下去锻炼一年,保证调回北京”。D 相信了领导的话,美滋滋地去了基层,然后跟自己从丘校退学的同学李尚龙显摆道。
“你看我,每个月拿着稳定的工资,单位福利好,过节还发米、面、油”。
“我可以去楼下超市买”。李尚龙不屑地回应。
“我只是现在暂时困难一下,一年后就回北京享福啦”。D 得意地说。
李尚龙没有回答,解答问题的最好答案是时间。
一年后 D 没有回得去北京,领导把回京名额给了别人。李尚龙深有感触,写出了这篇讽刺稳定的文章。
“我的命运在我自己手上,而你的命运决定于领导的一句话”。李尚龙想对 D 如是说。
一晃五年多过去了,从菌校退学的李尚龙成立了自己的公司 “飞驰成长”,带领更多的青年人读书增长见识,励志实现理想。
而 D 和那些从母校顺利毕业的李尚龙的同学,却一无所有,输得一塌糊涂。不仅没得到稳定,反而失去了整个人生。
回想我毕业时,那些花钱找关系,得以分到家附近的人沾沾自喜,想着以后 “老婆孩子热炕头” 的生活。可是几年后,居然会出乎意料的开始移防,大城市的搬到了小乡村,河南的去了陕西,陕西的进了藏。
结婚生子的这些人,面临妻离子散,老婆流着泪抱着哇哇大哭的孩子,目送老公的无奈离开。

这就是追求稳定、追求岁月静好换来的结果。

在这个飞速发展、物欲横流的社会里,早已经没有了原来的位置,没有事业、不创造丝毫价值的特殊群体,被时代远远地甩在了后面。跳槽没有出路,干部身份也不能代替学历和能力,在体制内就是新的温室。

这些人沉醉在幻梦里,永远也叫不醒,也没必要叫醒,等到真的有事来临,他们就会成为领导发言中 “不惜一切代价” 中的“代价”。

希望提高待遇,当工资不能跨越式提升,又不能在三十岁的时候靠情怀养活老婆孩子。你们觉得自己不是放弃了理想,而是认清了 “现实”,又变成了体制中的障碍。

知乎用户 子淡​ 发表

反馈机制决定的: 多干多错,少干少错,不干不错。

完事成绩都是领导的,责任都是你的。

原则上不辞退。

时间长了谁还陪你玩啊。

知乎用户 碎碎念的杰哥​​ 发表

年轻干部起码是逢进必考考进来的,不是靠关系、搞门路运作出来的,怎么就惰性了?

知乎用户 一条 183 的猫 发表

乡村教师

领导的老婆每天只用上一节课,没课了就去买菜做饭。

我们年轻老师呢?一周 20 节课,还要值日,守门口,做材料。

结果期末一看,他们工资奖金比我们还高,奖状基本上都是他们拿。

不躺平还能干嘛,等着工作累死被学生气死进 icu?

知乎用户 渺星翼友 发表

滚吧,干工作是为了升职加薪,日盼夜盼终于看到希望了,你妈 B 给来个 35 岁以下,干你妈!

动不动就问责,动不动就 ZZ 任务,领导担不起责任就开会大家投票,把责任甩的一干二净,一个基层要是干,出了问题就得背锅,干你妈!

知乎用户 判官 发表

本来想说几句

又删了

这篇全文我看过

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所占的篇幅基本是 1:1:1

作者可能就是完成个宣传任务

知道了也解决不了,何必多费口舌?

改善晋升渠道,你行么你?

推进层级扁平化,你行么你?

创新激励措施,别一出事就处理人,就追责,就把干活的人推出去下命令的却置身事外

你行么你?

知乎用户 Erwin114 发表

少说这些废话,说 100 次都解决不了

知乎用户 疾风 car 发表

几十年来,无数人,一次又一次指出问题所在。

过去是通过报纸上的短文、报告、讽刺漫画。有的社会学研究者还出了书和论文。如果我们放眼全世界,会发现全世界的学者都深刻讨论过这个问题,因为官僚主义是世界问题。

现在有了网络,别的不提,就这个问题下面的回答,有很多都指出来了,从宏观到具体,从高到低,从大到小,从普遍现象到典型案例…… 应有尽有。

无数人一遍一遍地回答,但永远有人还是要一遍一遍地问。

是真不明白,还是装不明白啊?

既然改不了,就别问了行吗?非要显得自己很担忧这个问题,想改变它,想给年轻人提出一些指导…… 有意思吗?

好啊,你问,那我答:砸了铁饭碗,合同三年一续签,末位淘汰。肯定马上就没人躺尸。

敢吗?

不敢就对了。

知乎用户 MadMel​ 发表

他自己不是挺明白为什么吗,我就想问问,等我 50 岁了,可以躺平吗?别那时候出个文章,再把 50 岁躺平的骂一顿?

麻烦他去基层看看,那些真的躺平的,占着茅坑不拉 的,哪个年龄,哪个级别的多?别提他们曾经 20 年前给社会做贡献了,难道现在他们拿比我们多的多的工资,占着好的多的级别,所以他们就能躺平了?

知乎用户 招财进财​ 发表

年纪轻轻就熬日子、盼退休

意思是年纪稍大的官员们熬日子、盼退休才是正常的

年轻人就该给年纪大的当牛做马

反正事都是年轻人干,锅都是年轻人背,提拔老同志先上

这些个媒体不知是水平太差还是因为屁股问题只能这么说

这些问题是年轻人才有的吗?

一些痼疾改不了,那就别怪人趋利避害

知乎用户 滏麇 发表

现在宣传总是将合格的年轻干部塑造成超人:

不存私心杂念,没有任何家庭负担,以奉献为人生的最高追求;

不仅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主动创新改进,还要积极揽事情做;

不存在任何负面情绪,积极工作,乐观生活,不在乎物质条件的艰苦,不在乎升迁与否,只求服务老百姓;

同时还能力超强,仿佛八臂哪吒,啥都精通啥都懂,学习能力超强,工作业务纯熟。

我就想问存在这样的人么?

基层干部也是普通人,不是不食人间烟火,活在真空中,他们也有一家老小,也有七情六欲,也有自身的局限性,不客气地说,绝大多数人也就为了拿工资养家糊口。

个人认为上班做好自己的分内工作,不求做的多么出彩,只求对得起国家,对得起群众,对得起工资,不贪不腐,始终对老百姓保持善意,就是一个合格的公职人员

而且绝大多数基层干部抱怨归抱怨,想躺平归想躺平,事情来了照样还是会去做,总不至于连抱怨两声都要上纲上线了吧。

知乎用户 谦逊好学盛老湿​ 发表

一个单位总有三分之一的人忙死(大部分年轻人),三分之一的人闲死,还有三分之一的乱搅和。年轻人已经很努力了,不要再逼迫了,再逼就要崩溃了。

知乎用户 星河长歌​ 发表

半月谈有个问题。

它像是做公考做久了,任何问题提出来,都是一种小镇做题家味道。

且永远没有可以实施的对策。

如本题目,问的问题就是与实际矛盾的。

如果说,年轻基层干部是躺平的,那么,工作是领导和老干部做的?

emmm…

倒是符合组织部的逻辑。

不过问题否定了老干部,“像 50 岁的干部一样等退休”。

那工作全是领导干的呗?呵呵。

有些乡下的年轻干部,一个月 2600,当地房价 8000 起步。

指望这点钱就买个公仆,让人当牛做马么?符合市场规律么?

网友常说,当公务员的,能做好本职工作就好了。

可是,基层年轻干部的本职工作,不就是当牛做马吗?

所以半月谈的论调是,牛马不想当生物性燃料,就是躺平呗。

知乎用户 上善若水 发表

想说很多话,话到嘴边深呼吸了几下,平复了下心情。题主怎么好意思问这个问题的?

知乎用户 年轻的大叔​ 发表

你看他在盼退休,

其实他已经在海外买了至少 5 套房子

知乎用户 朱栗敏 发表

我看大家都说市级是文件中转站,可能你们忘了他们还喜欢周六周日节假日检查领加班费

知乎用户 阿龙 发表

宇宙区长:你报我身份证号得了

别问,问就是修仙去了

知乎用户 大熊喵​ 发表

1. 打破公务员铁饭碗制度;

2. 放宽考取公务员年龄限制,录取实干人才;

3. 严把 “政治关”、“身份关”,对党忠诚,对信仰忠诚的,工人、农民孩子优先录取;

4. 打通中央直达县级的渠道,县委只对中央负责.

我想这样,这个问题就得到解决了. 某些人考公务员并不是抱着为人民服务的心态,而是利己主义心态,指望他们办事,比登天都难.

——————————

以上只是个人妄言,如感不适,请联系答主修改删除,本人坚决拥护共同富裕.

知乎用户 叹奴曰​ 发表

年轻人在单位里,既无选单位领导之权,也无在单位做主之利,必然也就不负单位发展之责——“躺平”;

年轻人在单位里,既不能授与和委托权力,也无法回收和监督权力,自然对单位的运行发展漠不关心——“躺平”。

这样的 “躺平” 现象,可以从苏联身上略知一二。

二战之后,苏联干部的产生,与本人的思想水平和实际工作才能关系不大,与苏联党内外群众的意愿关系也不大,

是否符合领导个人的要求、进入他的视野才是最重要的。

在权力高度集中于斯大林、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们的情况下,选拔干部必然表现出鲜明的个人特色——苏联领导们往往先在自己的视野内和接触的圈子里选人,如赫鲁晓夫的 “乌克兰帮”,勃列日涅夫的 “第聂伯罗帮”,丘尔巴诺夫的 “哈萨克斯坦帮”,等等。

没有这种历史渊源的,就要靠自己在领导者那里如何表现,以及 “站队” 是否正确了。

在这种情况下,就会出现两种干部选拔思路:

一种是谁当上了领导,谁就认为自己最高明。比如斯大林和赫鲁晓夫。

他们要用的干部就是能听他们的话,执行他们意志的干部。

哪个干部如提出不同意见或新的思想观点,就会遭到清洗或撤职,(这在斯大林、赫鲁晓夫那样强势的领导身上表现的最明显)

新提拔的干部,也多是靠听话起家,自身素质和水平普遍不高。是以对领导是否忠诚、会不会 “办事”、听不听话等角度来选拔干部,

**这样久而久之,就只能使队伍中出现了一大批唯唯诺诺、缺乏开拓和创新精神的庸才,**也使一些善于经营投机的人混入干部队伍。而有思想的优秀干部多被消灭和湮没,

大多数苏联干部就会 “躺平”。

第二种是对自己缺乏信心的领导。比如勃列日涅夫。

这样的领导,本能的排斥年轻有为、可能对自己构成威胁的年轻人。

比如,不止一个人谈到勃列日涅夫疑心过重、爱听流言的毛病。他 “宁愿要一些平庸而没有能力的人,甚至是道德品质可疑的人”,(比如契尔年科、吉洪诺夫等)

而大多数有竞争潜力的年轻人,在距离提拔很远的时候就被摒除了。

所以我们来看,有能力、有抱负、有心气的年轻人,要么是被斯大林、赫鲁晓夫这样的强势领导摒弃,要么是被勃列日涅夫这样的弱势领导排除。这样能不躺平么?

我们要知道,在决定革命生死存亡的年代,能够脱颖而出的,一般都是最优秀的人才——

**要么是能打胜仗的军事人才,要么是能打开局面、获得人民拥护的群众工作人才。**你不行就是不行,打了败仗就是要丧命,失去群众基础就会被敌人搜出来。

而在 “脱离群众掩护就会丧命” 的战争年代过去后,有些单位反而出现了“逆淘汰机制”:

不是选拔最优秀、最有才华、最深孚众望的,反而是先淘汰这些人。变择优用人为 “择庸择顺” 甚至 “择劣” 用人。

在多年的官场碰撞中,能飘起来的往往是那些棱角已经打磨的非常圆润、万金油的 “标准件”,而不是特立独行的人才。

有些单位就会出现 “有思想的没位子,有位子的没思想” 的现象。

人们惧怕斯大林、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 想取悦他们,唯恐表现的比领导还高明。如果领导再刚愎自用,下级要给他们留下忠实可靠的印象,那么就要随声附和,掩盖自己的真实想法——

而下级的 “懂装不懂、会装不会”,必然逼得领导“不懂装懂、不会装会” 了。

年轻人都已经 “懂装不懂、会装不会”,这不就是躺平么。

这样一来,不仅造成单位总体能力下降,也必然造成一大批表里不一的两面人,使苏共 “看人走眼” 成为常态了。

党管干部,是按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管干部,不是按个别领导的个人好恶来管干部。

让精神世界百花齐放、内心追求极度丰富的九零后、零零后去干唯唯诺诺、掩盖想法、奉承领导的事,他们能干么?愿干么?不可能的。

那就只有躺平了。

知乎用户 拉费耳伯爵​ 发表

老同志心态?是什么让某些同志觉得老同志就可以不敢干、不会干、不愿干了?

知乎用户 乔一 发表

人是国家的一面镜子,尤其是公职人员。

完。

知乎用户 匹诺曹 发表

以我自己而言,现在上升渠道被截断,入职第六年了,眼见至少 10 年内副科级都无望。因为职级并行,之后可能连副科级待遇都得不到!不躺平还能咋滴?

当然,业务工作都会做清楚,也不会犯错误!

知乎用户 秋枫暮霞 发表

你自个不是都把问题原因给总结出来了嘛?不过我觉得还得再完善一下:

一是逃避高压工作环境。“上面千把锤,下面一根钉”“领导骂完群众骂,流血流汗又流泪”,成了部分年轻干部工作状态的真实写照。

你自个都说了,是因为逃避高压环境,那玩意有多高压,你知道不?环境都高压到把人压得摆烂了,你不去找环境的问题,你隔这跟我说人不够抗压是不?

为啥**《慢条斯理 “悠着干”》** ?我跟你讲,你要是不悠着干,你能把自己给干死!活根本做不完,一茬接着一茬,你不慢着干,那就意味着你要不断的接新活,大脑要不停的运转。是!公职人员是应该有责任心,但你不能把干部不当人啊?一天到晚不是填表就是开会,不是写材料就是走现场,不是填系统就是打电话…. 没完了是吧?基层干部不用休息是吧?基层干部活该 24 小时大脑保持运转是吧?

你觉得**《慢条斯理 “悠着干”》**是主观问题,但其实是客观问题,人脑子是有极限的,长时间高运转已经傻了….. 高运转不了了!不是想 “慢”!是“快” 不起来了!!

还有这个**《敷衍轻慢 “应付干”》。你看看你怎么描述的:“习惯在办公室,打打电话、找找统计、报报数据”**,你瞧瞧你说的这是人话吗?是基层干部想待在办公室不走吗?哈?报表!统计!数据!电话!不全都是你们上面那些家伙搞下来的嘛?是基层干部想一天到晚搞这些数据吗?有时间去走现场嘛?天天蹲着算一堆乱七八糟,没什么鬼用的数据,还得订成册,做好台账,搞好封面,等着你们这群领导下来检查!今天这波领导来,明天那波领导来!明天查这方面的内容,明天要那方面的数据?谁啊?!是谁啊?!是基层干部要求的嘛?

那!还有这个!《墨守成规 “照着干”》,你看看你怎么描述的啊:在工作中 “只唯文件不唯实”,看似讲原则,实际机械僵化,缺乏灵活性。将“法无授权不可为” 片面理解为“法无授权不作为”。这时候你要求要灵活了?嗯?你自作主张搞的灵活性,成功了还好,万一失败了,有人下来问:“是谁允许你这么做的?” 那年轻干部要怎么答呢?你看看下面的容错性能有多高啊?你问责的时候,可以说 “缺乏灵活性,法无授权不作为”;也可以说 “不守纪律,不讲规矩”,反正都是上面说了算呗,刀柄在你手,横竖都是死,不如好死。

二是晋升 “天花板” 难破。真正具有基层工作经验的基层干部很难有机会提拔到更高层次的关键岗位,提拔上去的往往只是有基层工作经历的机关文员或选调的大学生。

呵呵,这可不是年轻干部的问题,你自个都说了,这问题出在哪,很一目了然嘛

三是物质激励不足。县乡政府实施阳光工资制度后,每一项工资款项都有确定的标准,而这只是维持行政和事业编制人员的基本经济待遇保障。

有一说一,现在下面的干部补贴近些年算是有所增加了,关于补贴这块的抱怨相对来说也减少很多了,虽然还是比不起国企和私企,但是压市级和县级干部一头还是不成问题的,主要还是生活条件差,接触面也比较窄,感觉看不到前景。

至于**《私利当头 “看着干”》:对领导交办的任务 “选择性执行”,对自己有利的、能糊弄的就执行,其他的能推就推、能拖就拖;《不思进取 “推着干”》:工作态度被动消极,习惯于 “等靠要”,不推不动。面对创新型工作,常常不知所措。**

这俩确实不应该,但也和责任机制和分工机制有关,那做好了是领导的功,做坏了是基层的错,这谁受得了啊,也难怪会产生选择性干活的心理;被动消极也是,凭什么我这么多工作,隔离那谁就一天到晚坐那玩手机,啥也可以不干啊…. 你得多往这两方面想想

顺带一提,那些个吐槽公职人员没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省省力吧,不是不为人民服务,但是得先保证我活下来了,才能为人民服务啊,现在体制内的工作节奏,一不小心人就猝死了!我要是为人民服务而死了,当上了感动人物,你们再感动对我也没啥意义啊…

还有,那些吐槽市级的兄弟也省省吧,市级真的看单位,有些单位忙得人头都要掉了,我有个在乡镇待了四年的朋友刚调上来市级工作第二天,就问我,怎么市级这么忙,和他想象的完全不一样,一天天的数据报表和报告、总结、讲话稿、拟文通知、汇报、简介、项目进展、整改情况就没停过!市级居然加班到了深夜,他说这超出了他的想象… 我说正常的,对市级人员的工作强度不止群众有误解,连很多县级的干部也有误解,其实不是说不忙,忙!你说,在忙啥呢?我是不知道,搞了一天的数据和文字… 我也不懂在干啥,反正时间就是不够用,

有一天我知道了,就是市领导要去调研那一天要去现场看 10 分钟,我们开展工作搞了两天,搞什么呢?设计路线,写好领导汇报,现场勘查路好不好走,平不平,哪里有有泥要打滑,哪里有坑要填平,哪里高差大就垫一垫,督促那些单位去拉石子,调机器,就是为了那 10 分钟!你说在忙啥?这是在忙啥? 我说就是因为现在的体制太务 xv 了!一点都不务 shi!!!

啊….. 该问题居然不能启用匿名… 亏我下班了手打这么多,啧!死就死吧!

知乎用户 大道阴阳 发表

脏活累活都是你干,

最后结果还是一眼望到头的陪跑,

完了还得要求你给这些上面天线信号好的鼓掌喝彩。

换谁谁还积极?

知乎用户 麥发发​ 发表

能提出这种问题就真的说明上层与下层是脱节了,想起了家里的房子为什么不租,为什么不去跑滴滴的话,别老嘲笑俄罗斯打仗不行,难道自己现在不是内忧外患?内部矛盾还不够尖锐?

多说一句,体制内真的是多做多错,动不动就追责,上去的绝大多数是会喝茶的,现在风气真的有很大问题。

知乎用户 不养猫的狗 发表

因公务员法而来。

全国甚至全球唯一一部规定除非犯原则性错误否则不能辞退的法律。

制度上为混子做了保底。

你说升迁无望,所以人没了斗志,但是各行各业都那么容易升职加薪?哪个地方不升就可以懒洋洋了?很多基层岗位一做就是一辈子,人家怠惰了就失业了。

还有什么文山会海,觉得自己一腔热情没有地方施展,想服务老百姓没有路。

都是借口,要服务,总有办法,哪怕事倍功半也可以去做,越难越彰显自己服务老百姓的决心。

哪怕觉得自己的工作大部分是无用功,就算只有两三成的内容是实事,也应该认真去做,除非百分百的内容都是无用功,否则就不是怠惰的理由。

知乎用户 道朗马泰尔 发表

我来说个暴论——

如果你(老百姓)去办事,碰到了一个 “熬日子、盼退休” 的年轻干部,你就偷着乐吧,明着乐都行

因为你大概率碰到了一个没有后台,没有背景的年轻干部

这种干部,在体制内有两种称呼——

是金刚狼——为什么是金刚狼,因为无欲则刚,他在发现自己升职无望、所谓奋斗并不能如期换来应有的待遇后,就躺平了(特指面向领导编程,面向领导写作、面向领导加班等)
是铁罗汉——躺平以后,因为 gwy 编制本身的稳定性,他不需要担心被开除,所以完全可以不看领导脸色行事了,只需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把 gwy 当成是一份工资凡凡的工作,做好工作与生活的平衡

这样的人,部分领导是较为头疼的

注意,这里是部分,部分,部分

那一部分呢?——

**本身有升职追求的那一部分,**这种领导需要下属和自己一起撸起袖子加油干!

他们需要下属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基础上,完成领导的领导的各类务虚工作,包括但不限于加班写材料,写发言稿,写简报写新闻稿,核实报告材料各项数字等等等等**。**

现在手下都躺平了,领导当然头疼——

因为没人给他干舔大领导的活了啊

**于是,得出结论——**基层干部年纪轻轻就熬日子、盼退休?这是年轻干部的惰性心态

那在我们普通人看来,需要担心这种心态吗?

我告诉你,需要担心个锤子!

因为,对于我们普通老百姓,他们体制内那一套科长也好处长也罢小科员也罢,跟我有半毛钱关系吗?

没有

作为小老百姓,我们对他们只求一点**——**

作为各项职能部门,帮我们把合理合法合规的事依法依理依规给利利索索办了。

是这样吧。

那么就回到开头那个暴论了——如果你(老百姓)去办事,碰到了一个 “熬日子、盼退休” 的年轻干部,你就偷着乐吧,明着乐都行

为啥乐?

因为,如果说体制内有什么绝对干净,绝对不会违纪绝对不会违规的干部,那就是这帮 “铁罗汉”“金刚狼” 了

他们没有背景,没有关系,他们或是不擅长,或是不屑于或是无意于把时间花在处理以 “非常规升职” 为导向人际关系中,不愿意在染缸中打湿自身

这帮人是一定会为你实心办事的,

他们就是那一批,能够把合理合法合规的事给你依法依理依规给利利索索办了的人

这帮人不就是因为烦透了 “模糊法模糊理模糊规” 才躺平的么?

他们不会变成自己的讨厌的那批人

珍惜这帮基层干部吧

如果把一个宁愿为老百姓多办公事也却不愿意为领导多干私活的干部批评为 “惰”

那么何又为 “勤” 呢

毕竟你看,提问题的人是胖谈,

它自己的干部不也能在工作之余有富裕的时间给 xz 哥哥打榜呢嘛

最后,xz 哥哥你很好,我很喜欢,你眼里有光,浑身发亮!!

知乎用户 木雨​​ 发表

那你们为什么不去 “批评” 不敢干、不会干、不愿干,打不起精神,提不起兴趣,找不到激情的老同志呢?

知乎用户 富裕苦行僧 发表

笑死,半月谈作为头号党媒刊物问这个问题

谁不知道,卷的再厉害不如别人的老爹老岳

屁股决定脑袋和服从性至高无尚的地方

想烧自己的 “三把火” 容易烫着屁股

对于大部分的陪跑者来说听话且无能

才能祝你顺顺利利平平安安

成功只属于小部分人

补充一句

本来公考就卷死,好不容易上岸就是为了躺平

知乎用户 余站长 发表

选拔干部要全体投票,不记名投票一轮,谈话测评一轮,看起来公平,但是既不是看你的工作量也不是看你工作成绩,竟然看的是你的人际关系?

至于多少票算好,划线到哪里,是以打票为主还是以谈话为主,是论资排辈还是别的什么反正每次都不一样。

最重要的是这个打票没有监督,完全看你们单位的风气,完全随机,俗话看命,毕竟年轻人要是埋头干自己工作的话一个单位几十上百人估计一年都说不上几句话。

你的成绩竟然是靠着一年都说不上几句话的人来打票定的,这种方式年轻人就算天天做牛做马也没办法。

这还不算完,各种的一票否决,决定了你不干就绝对没事,干了就一定会背锅,你干活挨骂还要背锅。贱不贱?

知乎用户 金头大老虎​ 发表

刚而易折,

狡兔死

木秀于林

鹤立鸡群

知乎用户 山河 发表

不是,我没太搞清楚这篇文章的用意。

本来明明是共性问题,怎么偏偏把矛头对准了 “基层”“年轻” 干部?

意思是不是机关的就可以躺平了?

年老的就可以等退休了?

就只有 “基层”“年轻” 干部有惰性?别人都™老勤奋了对不?

给我的感觉就像是一群人一块拉磨,但是就只有几个倒霉蛋儿使劲儿,其他人都出工不出力?

最后发粮食的时候,这几个倒霉蛋都没有份儿,反而是那些出工不出力的人都戴上了大红花。

然后这些不出力的人,还要点上一支烟,像模像样地分析一下,这几个倒霉蛋儿现在为什么不像从前那么卖力了?

jian 不 jian 呐?

我反而觉得现在有一部分老同志真是不要脸到极致了。

不仅是工作量分配不均了,没有职权管辖的也已经开始明目张胆的吩咐年轻人干活了,现在还要写这种八股文来抨击那些要求平等的年轻人。

我想劝劝这群大仙,你们要不然辞职得了,反正离了你们一样能转。

有些老头儿那真是等退休啊,电脑都开不了机了,每天就在单位喝茶看报,还教育年轻人要如何如何。

那郭嘉规定的退休年龄到了么?没到请你好好干活行么?不会电脑就特么去学行么?学不会就给个考评不合格对么?

还有啊,后边分析的三个问题挺对的啊,但是最后再看看解决措施???

真是让我明白了【什么都说了】但是【什么都没说】。

知乎用户 凯塔 发表

随着十八大以来作风建设不断推进,过去一些干部身上心浮气躁、急功近利的政绩观正在逐渐扭转。然而,《新华每日电讯》记者近日在采访时了解到,一些基层干部中潜伏着一股不担当不作为的 “混日子” 暗流。这种新趋势,值得警惕。

比如,有的干部 “磨道拉车”,出工不出力,“二线变离线”,平平安安占位子,松松垮垮混日子;有的干部进入体制内自称 “只图面子不求里子”,就要个公务员身份 “镀镀金”,不贪不占也不干…… 看似 “无私无求”,实则败坏风气、贻误事业发展,为害不浅。

5 月 16 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公布天津市 5 起不担当不作为问题显示,天津青少年传媒事业发展中心一名干部违规休病假达 33 个月;今年 2 月,《中国纪检监察报》披露,吉林省长春市直属机关老干部管理服务中心原主任对工作漫不经心,把涉及政策的问题都交给下属办,自己把大量时间花在诗词歌赋和游山玩水上。

此类案例并非个案。今年以来,不少地区都在开展 “不担当、不作为” 问题排查和整治。据广东清远市纪委监委披露,连山县成立的暗访组在一次专项整治中发现 9 个单位的 29 名工作人员存在上班迟到问题。随后,各地 “从快”“从严” 惩治慢怕假、庸懒散,干部群众对此拍手称快。

“混日子” 的三大表现

《新华每日电讯》记者梳理发现,不担当不作为 “混日子”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 “一线岗位二线心态”,干部休而未退。“工作压力这么大,何时可退休?” 一些干部身居一线职位、享受一线福利,却有浓厚的 “退休情结”,此类心态多见于“准老干部” 群体。一些年龄偏大的干部,虽然也负责单位一部分工作,但由于资历老,做工作蜻蜓点水,就等着 “平安着陆”,单位领导也要礼让三分,上班迟到早退习以为常。在“图清闲” 的心理影响下,甚至部分 “80 后”“90 后” 年轻干部也经常把 “退休” 挂在嘴边,“虽不能至、心向往之”。一名科级干部告诉记者,由于提拔面临“天花板”,他如今奉行的是“年轻时顺势而为,努力上进;中年后顺心而为,随遇而安”。一名干部坦言,“过去想把年龄改小,能多干几年;现在想把年龄改大,能早点退休”。

二是只图身份不图利,不贪不占也不干。一些基层干部告诉记者,进入体制内什么也不图,就图个公务员身份,以后亲朋好友办事好说话、自己出门有面子。此类心态常见于 “商二代”,他们家境殷实,受“官本位” 观念影响,进入体制内只为清闲和口碑,工作“不求过得硬,只求过得去”。一位受访干部说,“在体制外闯荡打拼多年后,财务上已经实现自由,想来想去,还是想进体制内‘养老’, 既体面又稳定,并不在乎钱挣多挣少。”

三是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热衷 “以退为进”。一些干部在“怕问责” 的心理影响下,信奉 “不做不错、多做多错” 的官场哲学,宁肯不出事也不愿做事,热衷 “以退为进”。这类干部往往循规蹈矩不敢闯、不敢试,没见红头文件就不敢做事,看到“石头” 也不敢摸着 “过河”,干工作全靠请示,上面推一推,下面动一动。“工作落后不要紧,反正责任不在自己,但受了处分,影响却是自己一辈子。” 一位乡镇干部表示,在实际工作中,一旦受到纪律处分,提拔使用大概率会受影响,政绩再好也没用;相比之下,占着位置做做样子不出事的干部,到了年龄反而更容易被提拔。

“混日子” 病因何在?

那么,导致不担当不作为 “混日子” 的病因何在呢?《新华每日电讯》记者调查了解到,除了一些干部存在的思想懈怠、理想缺失、作风涣散等主观性因素外,至少还存在三方面的重要原因。从纵向来看,不同层级干部面临的激励与问责机制不对称。不少基层干部反映,自己面临 “问责多、激励少”“任务多、待遇少” 的窘境。压力层层传导,激励却逐级递减,消解了一些干部的干劲和动力,这在一些欠发达地区表现尤其明显。中部地区一位乡镇党委书记说,扶贫、安全生产、维稳、环保等都是非常容易被问责的领域,每天都是 “战战兢兢”“如履薄冰”。但与此同时,乡镇干部政治上升空间有限,尤其是事业编干部一年都难提拔一个,每月工资也只有 3000 元出头,“压力山大”。一些干部调侃说,有的乡镇领导班子中“谁排名最后谁管安全生产”,因为谁都怕出事,谁都怕担责,一些高风险领域自然成了“烫手山芋”,“政绩再好都不如不问责好”。更让基层干部哭笑不得的是,有时还面临“左右为难” 之困,做与不做均可能被问责。某市一位干部举例说,上级有关部门要求当地每个乡镇必须建立污水处理站,不建就可能被问责;而建污水处理站就要涉及土地报批,且很多位于基本农田附近,审批程序复杂,短时间内很难批复,按时间节点 “未批先建” 也要被问责,不少干部做好了 “因公负伤” 的心理准备。“受不受处分一半看工作,一半看运气。”这位干部调侃说。

从横向来看,不同年龄段干部的 “获得感” 存在代际不对称。记者调查发现,“50 后”“60 后”等准老干部群体大多享受过住房、医疗等制度性 “红利”,加上有的干部已退居二线,进取心有所弱化,追求平安、自在、安逸的生活方式成了许多人的目标。有的不上班脱岗成常态,有的未经组织批准擅自出国旅游,有的沉迷于诗词歌赋,“获得感” 较强。一名基层干部告诉记者,过去人人避之唯恐不及的 “清水衙门”,如今成了“香饽饽”,谁要是能如愿以偿,必然引发不少干部的羡慕。而部分“80 后”“90 后” 干部之所以也存在 “想退休” 的想法,很重要的一点在于,原有的制度性 “福利” 在逐步流失,新的激励机制又未能应时而立。在较高强度工作压力与生活压力下,部分年轻干部感受到较大的“代际落差”,导致预期存在迷茫。

最后,从干部自身看,部分干部对转型不适应,专业能力与事业需要不对称。经济转型发展需要新思维。在中西部地区,一些干部创新意识、专业素养与事业需要不对称,对长期形成的做法存在路径依赖,习惯于 “依葫芦画瓢”,遇到改革中的“硬骨头” 容易滋生消极、懈怠、迷惘情绪,出现“换挡焦虑”。

让 “混日子” 没有市场

好日子是奋斗出来的,不是走马观花观赏出来的。打好三大攻坚战,尤其需要广大干部奋勇争先、担当作为。消极、懈怠、慢作为、不作为的 “混日子” 作风,是三大攻坚战、改革创新的“拦路虎”,应早日铲除。

对于各种不作为、不担当的 “混日子”,该如何开药方?从干部自身来讲,一方面要加强思想作风建设,不忘为人民服务的初心,强化理想信念这个 “总开关”,要有起码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对得起自己的职业,对得起自己的饭碗;另一方面要强化能力培训和实践锻炼,增强适应新时代发展要求的本领能力。从制度建设层面,我们要加快建立完善干部问责机制、激励机制和容错纠错机制。前不久,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激励广大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的意见》,旗帜鲜明地提出,树立重实干重实绩的用人导向,切实为敢于担当的干部撑腰鼓劲。动员千遍不如问责一次,对那些找不准位置、挑不起担子,出工不出力、尸位素餐的干部,就要采取霹雳手段,敢于 “唱黑脸”“当包公”。

此外,要扩大群众参与度,让群众监督,把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综合考评干部的重要依据,让 “混日子” 者无所遁形,让在位者不敢懈怠。只有向不作为、混日子开刀,让勤干实干能干者得到重用,才能真正打破干与不干、干多干少、干好干坏一个样的“怪圈”,形成履职尽责、担当作为、苦干实干的干事创业良好氛围。

经常有人来找我抱怨,现在的年轻人不讲武德。哦,为什么这么说呢?对方滔滔不绝。反正,年轻人的成长,年轻人的觉醒,年轻人的熬夜,年轻人的犁庭扫穴,他都无法适应。年轻人居然叫嚣涨工资,简直是脑后生反骨,大逆不道!

我一听,哈哈大笑。世界本来就没有准备接纳他们,凭什么让年轻人配合这个世界呢?蒋介石要能共产主义,还需要毛主席振臂高呼吗?改革开放要能接纳万通六君子,清北八大怪,还有后来的王功权,冯仑、刘军、王启富、易小迪,潘石屹,鲁忠芳,张邦鑫,俞敏洪,王振东,彭国远,吴俊保,陈向东,刘学军??

狮子鬣狗怎么上位的?挑战头领,要么找死要么搞死。年轻人本来就是世界的搅屎棍,市场本来也没给年轻人留口吃的。不把水搅浑,不把市场劈出个叉,年轻人怎么接时代的班?现在总有些专家学者,自己锦衣玉食,指着狗盆指颐气使,生怕年轻人不肯吃屎。更有甚者,非得亲自捏着鼻子,示范年轻人怎么表现出很心甘情愿的地吃屎!年轻人不愿意跪舔,他们就说,现在的年轻人啊,真是不能吃屎!我们当年就是吃屎过来的!

乾坤青瓦舍,红尘沽酒客。

醉掠琼阁越山河,烟云亦如昨。

血肉承福祸,丹青书功过。

遇事可争亦可佛,有舍方有得。

月薪 1.4 万招不到机械毕业生正常吗?

生为苍生鼓与求,死继丹心浪东流。

从容云月别山雨,等闲意趣满星宿!

心底清净一壶酒,是非因果几时休。

千江水映千江月,万里鹏程万里秋。

有一天,老师进入教室后,先是给每个人发了一张纸,然后让大家把纸都揉成纸团。紧接着老师把教室的垃圾桶挪到讲台前,然后开始对大家讲解他要做什么。

老师说:咱们玩个游戏,规则很简单,我们班现在就是一个国家,你们是国家的公民,谁能把纸团扔进垃圾桶,谁就是有钱人,就是上流社会。

扔不进的就还是普通老百姓。

唯一需要注意的是,每个人都必须坐在自己的位子上扔纸团,不能转移到教室的其它地方。

教室后排的学生立刻开始抗议:这不公平!我们离垃圾桶这么远,前排的同学离垃圾桶那么近!

但等到所有人都扔过纸团以后,前排的大多数同学虽然和大家想的一样,成功扔进去了,但依然有几个前排同学没能扔进去。而后排的同学大多数没扔进去,但居然还是有几个成功将纸团扔进了垃圾桶。

于是老师开始对大家解释:没错,离垃圾桶坐的越近,你的机会就越大,这就是特权。大家有没有注意到,只有后排的同学发问过,而前排没有一个同学发问?

那是因为前排的同学根本没意识到他们与生俱来就拥有这个特权。

而只有在不拥有特权的时候,才会意识到世界上有「不公平」这件事存在。

经济学中有一个分支叫做机制设计,从小了说可以设计一个买卖机制,从大了说可以设计一个国家的税收,政体。一个好的机制,就是要尽量的做到有效率,通俗的说就是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如果一个机制比另外一个机制 “有效率”,就意味着饼做的更大了,所以总是可以找到一个方法,让所有人都比之前过的更好,或者说至少都不比之前过的差。

举个最极端的例子,假如中国有这么一个人,财富到他的手里之后,他念一天的咒语,财富会变成原来的两倍,但是他一辈子只能用一次这个咒语。那么最有效的机制设计怎么办呢?

我们可以这么设计:把全中国人的财富就放到他的手里,然后看着他念一天咒语,然后财富变成原来的两倍,然后对这个人征收 90% 的所得税(等于之前财富的总和的 180%),把财富再按照比例散发回到每个人手里。这样每个人手里的钱都比以前多了 80%,他白手起家,自己又独占了相当于原来中国财富总和 20% 的财富,可谓是皆大欢喜。

但是真的皆大欢喜么?这个制度有效了,但是公平么? 为什么要对这个人征 90% 的所得税呢?这个人会想,如果没有我念咒语,你们怎么可能财富凭空增加了 80%?凭什么我就只能拿这么点?

再讲一个渔夫和石匠的机制设计故事吧:话说有一个依山靠海的村子里面有两个人,一个擅长捕鱼,一个擅长雕刻。而两个人都很穷都没有工具,都种着贫瘠的土地,每年收入是 100 元。现在机制设计者来到了这个村子,决定要提高这个村子的社会总福利。但是机制设计者只有一份启动资金,要么变成船给渔夫,要么变成雕刻工具给石匠。

机制设计者有两个选择:

1. 机制设计者给石匠了雕刻工具。石匠有了工具,就非常勤奋而努力的工作着,有几次开采石头差点还被砸死。一年下来,艺术品远销海外,赚了 10 万元。而渔夫还是默默的种着自己的地,收入是 100 元。这个时候机制设计者过来说,石匠,我要对你抽税了,然后机制设计者拿走了 2 万元,交给了渔夫。这个时候石匠开始愤愤不平,我这一年累死累活的工作容易么,凭什么拿走我的 20% 收入给一个什么都没有做的人?

2. 机制设计者给了渔夫一艘船,渔夫披星戴月的打鱼,冒着泥石流的风险出去找商人打开了销路,一年下来,赚了 10 万,而石匠还是默默的种着自己的地,收入还是 100 元。这个时候机制设计者过来说,渔夫,我要对你抽税了,然后机制设计者拿走了 2 万元,交给了石匠。这个时候渔夫开始愤愤不平,我这一年累死累活的工作容易么,凭什么拿走我的 20% 收入给一个什么都没有做的人?

看了这个故事,有什么感想?

虽然这个世界有很多懒汉,但是这个世界最不缺的,就是愿意努力工作而又有一定天赋的人。真正稀缺的是让自己的天赋充分发展的机会。现实中实在有太多的原因让人没法发挥自己的天赋了:出身,资本,甚至出生的年代,都可能让某个方面的天才潦倒一生。谁知道三国时代,那些战乱中死掉的炮灰们,如果他们都能活在今天这个世界,在这个世界受教育,中间能产生多少天才的经济学家呢?

可能具体到某个人来说,会觉得自己所有的资产都是自己辛辛苦苦挣来的,理所应当,不应该分给其他人。但是大部分人都不会去想,如果没有这个 “机制” 给自己一个努力奋斗的机会,如果不是机制设计者在决定有限的资源给谁的时候,幸运之神站到了自己这边,自己可能还是默默的忍受着贫穷。

奋斗易得,分配难。因为当一个人赚钱的时候,很少会归结为是体制的原因,而是会觉得是自己的努力和自己的天赋,并且微观上看,似乎确实如此。这个时候如果别人要夺走自己的财富,那就是不公平;殊不知,从宏观上来看,对于机制设计者而言,具体谁穷谁富他是一点也不关心的,机制设计者的目的是让社会总财富更多,更有效,然后从多出来的财富那里取一个合理的比例交给财富没有增加的人,以提高所有人的福利。机制设计者设计出这个让一些人变富的机制(当然,我们假定这个机制设计者是一个一心一意最大化社会效用的设计者),就是为了从这些变富的人手里拿走一部分财富,来救济那些没有变富的人,从而达到社会整体的提升,也就是所谓的帕累托改进。而这个富人,只是很幸运的成为机制设计者设计的机制中被选中的宠儿罢了。因为很可能在另外一套同样有效的机制下(创造的社会总财富一致),变富的是另外一批人。

再把上面的寓言进一步到国家来说,如果机制设计者是政府,而政府通过某些方式——比如在海边画了一个圈,选定了一些区域来进行资源和政策上的倾斜,那么是不是就意味着,这个被划圈的区域的地方政府和人民就更有资源发挥自己的特长,有更少的限制来勤劳致富了。那么,对这批被圈中的,先富起来的人手里抽一些税,补贴给没有被圈中的人,是不是就没有那么不公平了呢?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蜈蚣百足,行不及蛇;雄鸡两翼,飞不过鸦。马能千里,无鞭不往;人志九天,厄运难通。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文章盖世,孔子厄于陈邦;武略超群,太公钓于渭水。颜渊命短,殊非凶恶之徒;盗跖年长,岂是良善之辈。张良原是布衣,萧何不过县吏。晏子身无五尺,封作齐国宰相;孔明卧居草庐,能当蜀汉军师。楚霸虽雄,犹败乌江自刎;汉王初弱,终成万里江山。李广凭射虎之威,到老无封;冯唐有乘龙之才,一生不遇。韩信未遇,三餐无着,及至运转,腰悬玉印,一旦时衰,死于非命。

有先贫而后富,有老壮而少衰。满腹文章,白发竟然不中;才疏学浅,少年及第登科。蛟龙未遇,潜水于鱼鳖之间;君子失时,拱手于小人之下。衣服虽破,常存仪礼之容;面带忧愁,每抱怀安之量。时遭不遇,只宜安贫守份;心若不欺,必然扬眉吐气。

人道是安贫乐道,非我之能也,福皆运转,祸由命定。人生在世,富贵不可尽用,贫贱不可自欺,听由天地循环,周而复始而已。

来来三道小测试题缓解一下疲劳。

1,一支球棒和一个球总共 1.1 美元,球棒比球贵 1 美元。一个球多少钱?

2,5 部机器制造 5 件产品需要 5 分钟。100 部机器制造 100 件产品需要多长时间?

3,池塘里有一片睡莲叶子,叶子的表面积每天扩大一倍,48 天后覆盖整个吃糖。叶子覆盖一半池塘需要多长时间?

答案有了吗,揭晓正确答案之前——先来看看做出行动决策的原理。

人类主要有两种信息处理和决策模式。其中系统 1 依赖直觉和情感,具有快速、自发的特征。在此模式下,主体通过一系列认知捷径(mental shortcut)自动获得解决方案。系统 2 则要求主体审慎地进行逻辑分析,相比系统 1,属于慢速思考。

如果你在测试中出错,你可能使用了系统 1 而非系统 2。即便你的答案全部正确,你也可能在系统 1 的诱惑下,考虑过错误答案,而系统 2 帮你抵制住了诱惑。

第一道题正确答案:5 美分。最先想到的答案可能是球棒 1 美元、球 10 美分。但如果你开启系统 2 仔细思考,就会发现这是错误答案。两者价格差 1 美元,所以满足条件的答案只能是球棒 1.05 美元,球 5 美分。

第二道题正确答案:5 分钟。这道题很容易做错。我们的思维很容易被表面规律误导:5 部机器用 5 分钟制造 5 件产品(5-5-5),似乎对应着 100 部机器用 100 分钟制造 100 件产品(100-100-100)。如果运用系统 2,你会算出 1 部机器制造 1 件产品需要 5 分钟。

第三道题正确答案:47 天。如果你直接用 48 除以 2 得到 24 天,你没有运用系统 2 分析出,题目条件中使用了指数运算。正确答案是 47 天,因为在第 48 天,叶子表面积会扩大一倍,覆盖整个池塘。另外一个比较冷门的正确答案是 “1 天”:换个角度想,叶子从覆盖一半池塘到覆盖整个池塘也只需要 1 天。如果这是你的答案,说明你很有创造力。

去年,美团王慧文的一个朋友圈引发热议。

学会交易是成功的开始。

在大学应该没有老师教我们如何与人进行交易,不会或者不敢与人交易,是多数人开始创业时的状态。要么怕提供价值感低,要么怕被要价太高。

不可否认,交易本身也是种习惯,比如洛克菲勤家中有个规矩,孩子们靠做家务来挣零花钱,打苍蝇 2 分钱、削铅笔 1 角钱、练琴每小时 5 分钱、修复花瓶则能挣 1 元钱,一天不吃糖可得 2 分钱。

每拔出菜地 10 根杂草可得 1 分钱,唯一的男孩小约翰劈柴的报酬是每小时 1 角 5 分钱;中国家庭家长普遍把交易思和做选择弄混淆。

不信你看他们如何做的?

要求孩子整理自己房间,他会说打完游戏就收拾,否则不做;你让他把饭都吃光,他要求吃完让他下楼玩,否则就不吃;结果家长会认为 “孩子叛逆”,会各种训斥。

亦或者为鼓励孩子好好复习考试,制定奖励计划,考第一买部手机、前三奖励耳机、前十去吃顿美食、但是物质法会让人上瘾,不断提高阈值。

我们应该允许孩子做出合理选择,但不应该存在等价交换;这就像孩子想穿红色裙子,也可以选择蓝色,但不应该给她一种若我选择红色,你就必须带我去游乐园的状态。

要知道,在另外一种情况下,孩子是没有选择权利的,如学习。学习、参加劳动、学会与人分享,这些是学生的本分,属于集体中的人都应要学会的事情。

因此,等价交换是商业的核心,正因要做交易要互换利益,所以才要设定条件;但学习,吃饭,只有孩子的利益,没有家长利益,根本没有达到互换。

那就应该让孩子必须明白,这件事并非有偿劳动而是应该做的,不要试图以此来兑换好处,在涉及原则与规矩时家长必须有说一不二的决心。

所以,那些推崇交易艺术的家长可能搞错了方向,正确财商教育的方式应该是制定的规则限制在利于孩子成长的外部环境中,这些行为能让他持续形成自律的习惯。

也许你在儿时并未接触该方面教育,那现在怎么学习与人交易?

你应该听过这句话 “每个人都要成为自己的 CEO”,一人公司是个体在新科技条件下的商业模式;需要建立在三要素之上:

1)我是谁、我会什么?2)怎么定价,3)如何标准化。

想要把时间售卖多次,首先需要梳理清楚我有什么技能?做 PPT、数据分析、品牌策划;每个岗位都有特定价值,但要让人为此付费就要设定 “自我定价模式”。

比如:我早些年播音主持专业毕业后,主持就成为副业可选项之一,但别人怎么用你?就需要通过自己各种现场照片、视频的积累形成资源,下次客户聘请时就有与人竞争的能力。

用在其他领域相同,初期相对困难,最好的办法是找到行业中和自己相似、有成功案例的人、去交朋友,模仿中再创新,然后试着去定价。

我经常说 “要把自己任何一个技能都当成项目对待”,思考当中缺什么,如何扬长避短,打磨完成后把它做成 SOP 化推向市场,这样你才能享受到成功的复利。

这是很多失业人员最缺乏的。

从一般商业思维来看,盲目追求战略扩张并非是大企业明智选择,它会导致人才流失、成本不可控、每天工作量增加,然后逼着高管团队裁员。

那么,追求更简洁、智慧、高效的经营理念将是未来型公司的方向,因此未来一人企业会有很多。

将小规模作为目标不是摆脱累赘,反而会让人头脑清醒,知道如何与人交易。

慢慢变富

明白这些理念,你也就不会纠结 “个人起点” 与“第一桶金”问题。很多人认为别人一出生就是富二代,自己奋斗一生都达不到别人起点;别人起步 100 万每年年化率 10%,我起步什么都没有怎么能翻盘?

我特别认可的一句话是 “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 10 年前,其次是现在”,那些所谓的富二代,也是别人老爸 “一点点把本金积累起来的”。

你看到别人大树已经枝繁叶茂,而自己还是小树苗,别人大树的小树枝都比树苗粗壮,你是什么滋味?假设在本金阶段就已经放弃,那下一代大概率也会延续。

巨富(非常有钱的人)的上升期,都有个共同点是 “拥抱现实”,洛克菲勤开始时很反感石油行业,加上自己是严格清教徒,所以打心眼里比较排斥。

但最后还是压制住偏见,亲自考察后发现值得投资,立马改变想法狠狠执行,摩根也同样,早期他不想在电气行业搞并购重组,后来看到财务报表时立刻改变了想法。

所以,我们能得到什么启发呢?

你以为的并不重要,现实是什么更重要。

总结一下:这世界聪明的人很多,总是比别人先看到机会。可弱点也很明确,“常常经不起诱惑”;总在做捡了芝麻丢了西瓜的蠢事,最后回过头发现 “都是欲望在作怪”。

任何东西没有时间的加持,都会显得虚幻单薄,而我们要学会 “慢慢变富”。

王慧文转发了上面这个模型,邓宁 - 克鲁格心理效应,并附上自己的解读:有担当的管理者一个重要的责任,就是把下属从愚昧之巅推到绝望之谷,至于他能否爬上开悟之坡,就看个人造化了。

邓宁 - 克鲁格效应 (The Dunning-Kruger Effect),也称达克效应(D-K Effect)。

大意是说:自我认知水平越低的人,认知偏差就越大,越容易自我膨胀(站在愚昧之巅);反过来,自我认知水平越高的人,认知偏差就越小,越容易自我超越(走上开悟之坡)。

邓宁更一针见血地说:如果你没有能力,你就不会知道自己没有能力。

整个人生,分为四个阶段: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知道自己不知道,知道自己知道,不知道自己知道。本质上,这 4 个阶段,是一个人心智模式,从不成熟走向成熟的成长过程。如何从愚昧之巅走到开悟之坡?有很多种方法,我们给出了一个全新心智模式成长模型。

**所谓心智模式,简单地说,就是一个人如何认知外部事物?如何思考,如何行动?**我们把人的一生分为 7 种心智模式,分别是吸收性心智、他律性心智、自我性心智、选择性心智、对标性心智、成长性心智和觉知性心智。

一、吸收性心智(0-6 岁)

蒙台梭利是一位著名的幼儿教育专家,开创了一个新品类 “蒙氏幼儿园”。蒙台梭利认为 0-6 岁的儿童具有吸收性心智。其中,0-3 岁是无意识,3-6 岁渐渐开始有意识。

**吸收性心智有几个特征:**一是儿童没有固有心智模式,他们用无意识进行学习和记忆,所以毫不费力;二是儿童可以同时进行多任务活动,比如一边看电视,一边和大人说话,一边玩游戏;三是儿童的心智像海绵一样,不分好坏,言传的,身教的,不言之教的,全部吸收;四是儿童在发展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的敏感期(事半功倍的能力爆发期)。

二、他律性心智(6-16 岁)

进入小学以后,被学校和家长严格管理和督促(这是他律,不是自律),认真学习,进步飞快。这一阶段是人生中智力水平进步最快,每天都在接触大量的新知识,创新思维非常活跃(每天的念头中,新念头占比非常高)。

三、自我性心智(16-26 岁)

自我性心智时间长短,每个人都不一样。有人一辈子都非常自我,也有人一辈子都谦虚好学。12-16 岁,孩子的自主意识逐渐增强,有点像刚刚学会骑自行车,又不能熟练掌握,经常发生事故一样,孩子在这一段特别叛逆。一般,我们认为孩子 16 岁起,就具有相对的独立人格。18 岁上了大学离开父母视线以后,他律突然没了,自律还没有形成,自主意识极度膨胀。直到恋爱、结婚、生子,需要牺牲自主空间,需要与他人达成妥协,他律的规则又逐渐上来了。

有的人一生都走不出自我性心智,总觉得自己高人一等,经常批判别人,主要健身运动就是网上抬杠(用自己的价值观去给别人打分,总在看别人负面)。也有的人非常善于发挥自我性心智,扬长避短,成为意志力和执行力超强的领导,往往能取得特别大的成就。

四、选择性心智(26-36 岁)

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其实,这讲的是我们进入社会以后,开始进行一系列重大选择,从事业到家庭。这些重大的选择,往往是在我们心智都不是太成熟时决定的,因此,需要运用到特别大的潜意识的力量,来克服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恐惧。这种潜意识的力量之强大,会让我们变成路径依赖。也就是选择性心智。路径依赖,决定着我们有稳定的喜好和稳定的排斥。

选择性心智集中体现在三个方面:选择性注意、选择性理解、选择性记忆。一旦进入选择性心智,人生就进入了下降通道。于是,我们思维模式就逐渐固化了,进入了能力舒适区,走不出来。

五、对标性心智(36-46 岁)

如果事业还算顺利,我们就算一辈子走不出来选择性心智,我们也感觉不到,依然幸福满满。可是,如果 40 岁左右,事业忽然不顺了,突然发现比自己优秀的同龄人比比皆是,再加上经常收到信息:别人家的孩子又怎么样进步了?别人家又怎么买房买车了?于是,进入了对标性心智。有的人在比较中迷失了自我,自信坍塌,跌进绝望之谷。凡事都有利弊,也有的人一下子心态就转变了,心也虚了,人也谦和了,空杯心态也出来了。经常研究对标的长处,学以致用,就从绝望之谷逐渐爬出来了。

一个人最大的风险就是看不到任何风险。一个人一生高度,取决于能找到多少个对标?就是 “用师者王,用友者霸” 那种对标。

六、成长性心智(46-56 岁)

心理学大师荣格说:一个人有两次生命。第一次是活给别人看的,第二次是活给自己的。第二次生命,常常从四十岁开始。40 岁以后,一部分人性格温和了,把注意力从外部评价上,往回收。不需要得到别人的表扬,也能自我燃烧。被别人误解,被恶意批评,也不会影响自己的情绪稳定。一部分人找到自己的第二次生命,豁然开朗。原来 “佛在灵山莫远求,灵山只在汝心头。” 于是,进入成长性心智。此时,我们已经错过了人生最佳学习阶段(6-16 岁),而且,我们已经形成了大量固化思维和路径依赖。

成长,就是一系列的破壳而出,自我革新。破的就是固化思维、路径依赖、舒适区、对不确定性的恐惧,也叫破我执。少数人会进入 “物我两忘” 的心流状态,从而开启人生的第二高峰期。

七、觉知性心智(56 岁以后)

一个人一旦进入成长性心智,就很容易进入觉知性心智。**我们对外界事物的认识,通常分为两种:一是靠感性来感知,二是靠理性来认知。**这两种方式,长期以来都受到选择性心智的主导,也就是始终我们要判断对与错、善与恶、美与丑。觉知性心智,有一种方法,叫正念。正念,就是不加评判地对当下的觉知。是不是有点 “似曾相识燕归来”?这不就是老子说的“复归婴儿” 么?这种心理状态,在我们一生中,只有在 6 岁前才有,那时叫吸收性心智。觉知性心智,与吸收性心智有相似之处,但还是有本质不同的。

尽管不判断对与错,并不意味着人就好坏不分了,而是 “知世故而不世故,了知分别而不起分别心”。我们与自我和解了,很多一直在纠结的“我执” 与众多心结,在这一刻就打开了。觉知性心智,对认知过程与认知策略,都加以觉察与监控。生命,会呈现一种强大的旁观者效应。这个旁观者,正是来自于潜意识。6-16 岁所拥有的那些超强记忆力,又恢复了。觉知性心智,对认知资源的分配能力大大增加了,还会出现狙击手效应。心流所带来的良好竞技状态经常出现。在觉知性心智中,一即一切,一切即一。心无沾染,出入无碍。专注、通感、直指人心,乃至创新思维都大大激发了。

总之,这七种心智模式,是邓宁 - 克鲁格心理效应中从巨婴走向大师的战略路线图。**吸收性心智和觉知性心智,都是 “我执” 比较弱的返朴归真。**区别是:前者是一张白纸,后者是知世故而不起世故心。**自我性心智和选择性心智,都是 “我执” 比较强的自我实现。**区别是:前者在建构自己的房子(思想体系),后者是房子不再保养和维修了。**他律性心智和成长性心智,都是一生中自我迭代最快的好时光。**区别是:前者是他律,以学习知识为主,考试成绩是标准;后者是自律,以学习技能和思维为主,解决问题是标准。**对标性心智,既是天使,也是魔鬼。**天使的一面,可以催人奋进;魔鬼的另一面,就是自信坍塌。

经常有人会问:为什么学习了大量的知识,懂了很多的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答案是:知识是别人的,心智是自己的。只有觉知到心智模式,才是自我超越的起点。

青年马克思的异化理论及人道主义思想

——《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研究

青年时代的马克思在写给父亲的一封信中说:

“在生活中有这样的一些时机,它们好像过去一段时期的界标,但同时又能明确指出新的生活方向。在这样的转变时期中,我们感到自己必须用鹰的眼睛去观察过去和现在的思想…… 单个人在这样的时机是会产生抒情的情绪的;因为每一个变形形象,在某种程度上可说是临终的杰作,在某种程度上则是新的伟大诗篇的序曲”①。

在青年马克思的生活中,1843 年和 1844 年这两个年头,就属于这样一个重要的转变时期。1843 年 6 月,新婚的马克思偕同夫人燕妮来到巴黎。这座城市,马克思曾喻之为 “古老的哲学大学” 和“新世界的首府”②。因为自从 1789 年大革命以来,巴黎即成为欧洲政治和文化的中心。在居住巴黎的一年左右的时间中,马克思“用鹰的眼睛去观察过去和现在的思想”——纵览涉猎了大量哲学、经济学、法学、历史学和社会学的著作,写了著名的《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这部手稿虽然是马克思为澄清自己头脑中的问题而写的一部研究札记,在马克思生前未曾发表,但是,它在青年马克思的思想史上,却具有划时期的意义。通过《手稿》可以看出,正是从这里开始,马克思的思想发生了重大飞跃。这确实是一个 “变形形象”。一方面,它是马克思用以清算自己旧思想阶段 “临终杰作”;另一方面,它是预示一个崭新思想体系行将诞生的 “伟大诗篇的序曲”。

在本文中,我们准备就《手稿》中的一个重要理论内容——异化和人道主义问题进行研究。我们要做三件事:

(一)探索《手稿》中 “异化” 思想的来龙去脉,看看马克思如何从费尔巴哈派的人道主义向科学共产主义飞跃的。

(二)探索《手稿》中的异化与人道主义思想与近代欧洲文化史上一般人道主义思想的历史联系。

(三)探讨青年马克思的(异化)与 “人道主义” 思想,对当代历史与未来人类历史所具有的深远理论意义。

《手稿》在马克思思想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马克思的青年时代,是在近代欧洲历史上一个波澜壮阔的大变动时代走过去的。

十八世纪末叶震憾世界的法国大革命,虽然以拿破仑的失败和 “神圣同盟” 对法国的占领而告终,但这场惊天动地的历史风暴,却从根本上动摇了旧欧洲的封建制度。在这场革命的催化下,欧洲大陆上到处酝酿着深刻的社会变革。马克思的祖国德意志也是如此。与当时已经开始了工业革命的英法两国相比,同称欧洲大国的德意志却处在十分落后的地位。在政治上它分裂为许多小邦;在经济上它仍然是一个以农业为主,工商业很不发达的半封建社会。在这个面临变革的时代中,老一代人倾向于守旧,而年轻一代则注目于英法先进国家的榜样,要求对德国的社会体制进行全面的改革。

从世界近代史看,普遍存在着这样一个规律,即每当一个民族面临一场重大的社会变革之前,必定先要进行社会意识形态的更新。例如培根、霍布斯、密尔顿、洛克的新哲学,从思想上哺育了英国的近代改革。而卢梭、伏尔泰、狄德罗等人的新哲学,则为法国革命铺平了思想道路。在德国也是这样。黑格尔曾经指出,哲学并不是在一切时代都能产生的。一种真正的新哲学,它总是诞生于历史上这样的时代——旧的精神文化形态面临危机,行将解体。在整个民族的思想中产生了对过去曾备受尊崇的旧哲学观念、旧宗教观念、旧价值观念——简言之,即旧意识形态体系的信仰危机。普遍的怀疑主义流行起来。一方面,这种怀疑主义是以否定物的形式出现的,它导致了过去被尊崇的旧观念的解体;而另一方面,怀疑主义又常常是加速新思想意识形态诞生的催化剂③。正是在旧的意识形态与新的社会现实的这种矛盾中,人们开始重新思考。这是整个民族的一个再认识过程。一种新的哲学——即从存在总体上对世界作出新解释的理论,就是通过这个过程而产生的。

十八世纪末叶至十九世纪初叶的德国,也就是产生了康德、费希特、黑格尔、费尔巴哈和马克思的这样一个历史时代。黑格尔曾描述这个时代说:

“我们这个时代是一个新时期的降生和过渡的时代。人的精神已经跟他旧日的生活与观念世界决裂。正使旧日的一切葬入于过去而着手进行他的自我改造”④。

到马克思的青年时期,德国的社会矛盾是更复杂、更尖锐、也更深化了。当时德国社会中形成了两个对立的政治派别,一个是代表新兴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和觉醒的人民意向的民主改革派,在哲学上的代表是青年黑格尔派。另一个是代表容克贵族官僚利益的反改革派,在哲学上的代表是正统黑格尔派。青年马克思就是在这样一种动荡多事的历史形势下,登上历史舞台的。

透视一位伟大的思想家的精神发展过程,常常可以看到整整一代思想发展史的缩影。纵观马克思 1844 年之前的思想演变,我们可以看到,这位青年思想家在十分短暂的时间内,迅速跨越了德国近代哲学一系列发展阶段。青年马克思在 1844 年以前的思想,可以粗略地划分为三个时期。即:一、浪漫主义时期(1835—1837);二、黑格尔主义时期(1837—1841);三、批判与转变时期(1841—1844)。

1835 年 10 月,马克思进入波恩大学攻读法学。一年以后,他又转入当时德国的学术中心——柏林大学学习哲学。在这段时期,马克思在思想上受到康德哲学和浪漫派文学的影响,在精神上的主要产品就是他当时献给燕妮的抒情诗集。这是青年马克思思想上的浪漫主义时期。⑤

当马克思最初进入柏林大学的时候,他还表示不喜欢黑格尔著作的 “离奇的旋律”。因此,直到第二年(1837),他才 “从头到尾读了黑格尔的著作,也读了他的弟子们的大多数著作”⑥。嗣后不久,马克思即加入了青年黑格尔派的博士俱乐部,成为一个黑格尔主义者。马克思这一阶段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即是发表于 1841 年 3 月的《博士论文》。这是青年马克思思想上接受黑格尔主义的时期。

早自 1838 年开始,青年黑格尔派中的激进人物如鲍威尔、赫斯、费尔巴哈等人,就开始酝酿对正统黑格尔主义和宗教神学的批判运动。1839 年 8 月,费尔巴哈发表《黑格尔哲学批判》,嗣后又相继发表了《基督教的本质》、《关于哲学改造的临时纲要》、《未来哲学原理》等著作。马克思从这些著作中受到了深刻的影响。特别是 1841 年马克思大学毕业并获得博士学位以后,他积极投身于激进民主派的政治和学术活动。在 1844 年来到巴黎后,马克思开始系统研究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理论。这些理论和实践活动,导致了青年马克思在思想上的重大转变。这种思想转变的一项珍贵成果,即是《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在这一手稿中,以结晶体的形式,凝聚了马克思青年时代思想劳动的一系列重要收获。它具有三方面的意义:

(1)在哲学方面,马克思从唯物主义观点出发,对黑格尔的唯心主义理念论作了批判。又从以 “否定之否定” 为核心的辩证法观点出发,对费尔巴哈的机械唯物主义作了批判。

(2)在经济学方面,马克思以 “异化” 及人道主义的哲学观点为武器,批判了古典经济学理论把人的价值贬同于商品价值的反人性观点。

(3)在政治学和社会学方面,马克思从人道主义——共产主义的社会观出发,对建立于阶级对立基础上的私有制社会作了批判,指出了它由于内部矛盾而必然灭亡的历史趋势。

由此可见,《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乃是导向成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一个关节点,是矗立于青年马克思思想发展史上一座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里程碑。

异化概念的由来和发展

现在被命名为《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这部著作,在马克思笔记中本来题名为《政治和政治经济学批判》。由《手稿》的这一题名中,可以看出马克思的这部早期著作,与写成于三十年后的《资本论》——“政治经济学批判” 的精神联系。它现在留存下来的有三篇:

第一手稿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古典经济学原著的摘录,另一部分考察了工资、地租、利润和异化劳动问题。

第二手稿内容最少。据国外研究者推测,这可能是一本现已轶失的笔记的残存部分。

第三手稿的内容最为丰富。它包括对以下问题的研究:私有财产的本质,人道主义与共产主义,黑格尔辩证法等等。

如果从经济学的角度将《手稿》与资本论加以比较,是可以发现一系列重大的理论差别的。如果说,《资本论》是马克思运用他所创立的唯物史观和辩证逻辑,对近代资本主义经济结构所作的全面、系统、深刻的科学分析;那么,《手稿》在经济理论上的价值就远不能与《资本论》相比。马克思这时还未形成他的建立在剩余价值理论基础上的宏伟政治经济学体系;不但如此,马克思当时甚至还不理解他后来作过深入研究的李嘉图剩余价值学说的合理内核。相反,他在《手稿》中反对这一理论,认为它是非人性的资本主义制度的理论表现。青年马克思研究经济学的目的,是试图通过对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批判分析,论证共产主义革命的必然性。《手稿》的两大基本主题——揭示资本主义社会中人的异化,以及这种异化在共产主义社会中的克服,就是从这里来的。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国内外某些研究者由于没有理解 “异化” 的真实涵义,而有意无意把这个概念神秘化了。有人认为,马克思的 “异化” 概念是从黑格尔那里来的。但实际上,事情并非如此。诚然,“异化”这个概念确实创自黑格尔哲学。在黑格尔那里,“异化”这个概念有两重涵义。就其直接涵义讲,所谓 “异化”,其实就是“变态”。一切事物的形态变化,广义地说,都可以称之为“异化”。黑格尔把每一个事物在发展中必然不断发生的形态变化——例如一株植物由种子、萌芽、幼苗到成株的形态发育变化——称之为事物的“自身异化”。但另一方面,由于黑格尔把精神看作自然和历史的创造主,因此他又把精神实体向物质实体的转化称作意识向客体的“异化”。然而马克思在《手稿》中所使用的“异化” 概念,与黑格尔的这两种涵义都极不相同。**在马克思的《手稿》中,“异化” 既不是指事物的一般变化,也不是指绝对精神的外化。**如果说,在黑格尔哲学中,“异化”乃是一个本体论和辩证法的概念,马克思所谓的 “异化” 指的则是这样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人类自身的创造物,竟变成一种异己的、强加的、外在的力量,反过来奴役人、压迫人。**因此,要真正理解马克思的异化观点,就不应当到黑格尔的哲学,而应当到青年黑格尔派的思想家(特别是费尔巴哈与赫斯)的人道主义(人本主义)理论中去寻找源头。

在近代世界史上,对于整个人类进步影响最大的思想文化潮流,无过于兴起于文艺复兴运动中的人道主义了。

人道主义这个概念,虽然最初起源于古罗马时代的 “Home——humanitas”(拉丁文——人道精神);但只是在文艺复兴时代,人道主义以“人文主义” 的形态出现后,才形成为一个声势浩大的思想文化解放运动。

研究人道主义的人,常常会感到一种困惑。他们发现:很难给这个概念下一个内涵明确的定义;另一方面,也无法指认究竟谁是这个运动的最初发起人。之所以产生这样的困难,就是因为人道主义并不是一种单纯的哲学或美学观念。相反,人道主义乃是表征近代历史上一种高级社会文化形态的总体性概念。在这种社会文化形态中,“人”——被看作宇宙中具有最高价值的实体。发展人的幸福,被看作支配世间一切事物的根本目的。为了实现这个目的,人道主义者主张以理性和科学来反对宗教、愚昧和迷信;以自由追求美的理想,来反对在艺术领域中对创造个性的压抑和束缚;以承认公民自由和平等的民主政体,来反对建立于等级世袭制之上的专制官僚政治;以无限发展物质文明和经济财富,来反对禁欲主义和僧侣主义;以爱情自由和男女平等,来反对家长制、夫权制等一切封建婚姻及宗法制度等等。这种贯穿于社会文明一切领域的总体性的人道主义,作为一种文化形态,不可能产生于封建宗法制的社会之中,因为那种社会是建立于人身不平等和人身隶属关系之上的。它只能是近代资本主义 “公民社会”(旧译 “市民社会”)的产物。正如马克思所说:

“全面发展的个人…… 不是自然的产物,而是历史的产物。要使这种个性成为可能,能力的发展就要达到一定的程度和全面性,这正是以建立在交换价值基础上的生产为前提。这种生产才在产生出个人同自己和同别人的普遍异化的同时,也产生出个人关系和个人能力的普遍性和全面性”。⑦

这种人道主义文化形态,在思想哲学领域中,极为明显地表现于文艺复兴以后西欧先进国家的三大思想潮流上。它们是:

(1)对于认识论和思想方法论进行改革的潮流。弗兰西斯 · 培根首倡依赖感性经验的实证归纳方法,反对根据圣经教义进行抽象思辨的演绎方法。在他以后,这种新的认识和方法论深刻地影响了近代自然科学的许多领域。

(2)自然科学与哲学相分离而独立的潮流。在古代和中世纪,物理学、化学等学科,本来是从属于哲学的分支。而在近代,由于方法论的不同,主张采用经验实证方法的自然科学各学科,即与坚持抽象思辨方法的形而上学哲学相分离。

(3)人类主体思想觉醒的潮流。在文艺复兴以后,对神的崇拜转变为对人类自身力量的赞颂,神学被逐渐摒弃,人道主义思想广泛传播开来。

这三大潮流,是席卷近代欧洲整个精神文化领域的一场声势浩大、影响深远的思想革命。在先进的西欧国家、思想文化领域的这一革命带动了社会体制的全面改革。但在经济、政治都落后于先进国家的德国,它的精神文化发展也落后了一步。在十九世纪初年,当认识论和方法论的革命以及自然科学与哲学形而上学的分离,已经使英、法两国的科学结出了累累硕果,在技术上推动了工业革命的时候,德国思想界还沉溺于宗教神学与抽象思辨哲学的呓语中。不摧毁这一神学和思辨哲学的僵化体系,就不能推动德国的社会进步。青年黑格尔派,特别是费尔巴哈正是体现了这一思想革命趋势的杰出代表。

青年黑格尔派的哲学革命首先是从对基督教的批判开始的。在黑格尔的著作中,“上帝” 的观念就已经被理性化了——上帝被认为是宇宙中和谐的自然秩序和规律,而不再是作为人格神的基督教上帝。青年黑格尔派的鲍威尔和赫斯则发挥了黑格尔的这种观点,他们尖锐地嘲笑了《圣经》中的神话故事。1841 年,费尔巴哈发表了《基督教的本质》一书。在这本书中,他提出了宗教崇拜实质是人类精神形态的自我异化。宗教与上帝都只是人类幻想的创造物。人把自己的本质抽象地综合于上帝的观念中,而反过来,人类却崇拜、敬畏于自己所造的这个虚幻观念之前。为了这个观念,人类不惜以自己的鲜血来献祭。费尔巴哈说:

“人把自己最好的特征归到上帝身上,而把自己看作是可怜、无价值、无足轻重的动物。属天的生活成了真理,属地的生活就成了谎言;幻想成了一切,现实成了无”⑧。

由批判宗教开始,费尔巴哈进一步批判黑格尔哲学。他认为,这种唯心主义哲学是精神的又一种异化物。因为在这种哲学中,人类的现实活动,完全被抽象为理念的活动。费尔巴哈认为,哲学革命的任务,就是要推翻宗教,扬弃旧的哲学,打倒一切神秘主义、唯灵论,把神学变为人学,把对神的崇拜变为对人本身的热爱——这就是费尔巴哈所提出的。

马克思在《手稿》中高度评价费尔巴哈说:

“费尔巴哈的伟大功绩在于:(1)证明了哲学不过是变成思想的并且经过思考加入阐述的宗教,不过是人的本质的异化的另一种形式和存在方式……(2)创立了真正的唯物主义和现实的科学……”⑨。
“只是从费尔巴哈才开始了实证的人道主义的和自然主义的批判。费尔巴哈越不喧嚷,他的著作的影响就越扎实、深刻、广泛而持久……”⑩。

实际上,对于整个西方哲学史来说,费尔巴哈的观点——无论是他对宗教神学和哲学形而上学的批判,也无论是他倡导的人道主义伦理学和唯物主义自然科学观点,都算不上新东西。他的这些思想,都早已包含于文艺复兴以后欧洲许多先进思想家的观点中了。但对于德国思想界来说,费尔巴哈的这些观点却意味着革命。也正是在费尔巴哈对宗教神学和黑格尔思辨形而上学进行批判之后,这些东西才逐渐从德国的大学讲坛上被驱逐出去,并被对实验自然科学的研究所取代了。

从《手稿》中可以看到,费尔巴哈关于异化和人道主义的思想,对青年马克思产生了十分深刻的影响。正是费尔巴哈的结论,成为青年马克思继续思考的起点。马克思在写于 1843 年底的《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一书中曾说:

“就德国来说,对宗教的批判实际上已经结束,而对宗教的批判是其它一切批判的前提。”
“人的自我异化的神圣形象被揭穿以后,揭露非神圣形象中的自我异化,就成了为历史服务的哲学的迫切任务。于是对天国的批判就变成对尘世的批判,对宗教的批判就变成对法的批判,对神学的批判就变成对政治的批判。”⑪

在这里,马克思所提出的乃是费尔巴哈所未能提出的任务——批判现实社会的政治、法律、经济,从而找出导致人类异化的根源。而这一任务,也正是马克思在《手稿》中所试图给予解决的⑫。

还应当指出,马克思的 “异化” 概念,虽然主要是来自费尔巴哈的哲学影响,但另一位青年黑格尔派思想家莫泽斯 · 赫斯的著作,也给了他重要的启发⑬。

赫斯是首先使 “异化” 这个概念具有了政治经济学涵义的人。他认为,资本主义社会中一切缺陷的根源就在于人的“异化”。因为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私有制和激烈的生存竞争导致了人与人的分离和对立。个人的生存成了每个人奋斗的目的,而为了实现这个目的,就不得不以他人为手段。正像在宗教中,人把自身的本质异化为神一样,在私有制社会中,人把自己的劳动异化为金钱。金钱成为统治人间一切关系的上帝。金钱支配一切人并使他们丧失人性——异化为商品。

在《手稿》中,马克思一方面充分地利用了费尔巴哈、赫斯等人的理论成果,另一方面又在他们所不可企及的深度和广度上大大开拓和加深了 “异化” 这个概念。从而把这个概念以及与这个概念相联系的人道主义理论,变成了导向马克思所创立的科学共产主义世界观的一个出发点。

论异化、人道主义与共产主义

从《手稿》中可以看出,马克思所说的 “异化”——人的异化,主要包含如下两重涵义:

(1)人与人的关系,在私有制社会中,被异化地表现为物与物的交换关系——商品关系。因而人本身的价值竟要通过人所占有的商品价值得到估量。特别是在 “货币中,表现出异化的物对人的全面统治”⑭。人的人格变成了可以买卖的对象。

(2)在精神领域中,人的本质异化为宗教、法律、道德、哲学等抽象形态。人的自然感情、自然本性被这些异化物所压抑和歪曲。

概而言之,马克思认为,异化就是人类的不自由状态——人被人所统治;等等。

如果把马克思的人道主义思想与费尔巴哈的人道主义思想作一对比,就可以看出如下的共同点:

(1)马克思和费尔巴哈都把人类本身——作为个体和族类相统一的 “人”,看作自然历史和社会历史上的最高价值。费尔巴哈曾说:

“只有人性的东西才是有理性的东西,人乃是理性的尺度”⑮。

马克思则说,对宗教的批判必然归结于 “人是人的最高本质这样一个学说”⑯。

(2)马克思和费尔巴哈都谴责历史上一切使人类非人化,使人类沦为奴隶、牲畜、机器的 “异化”。

(3)马克思和费尔巴哈都高度向往人类的彻底解放,同时也向往人类个性的解放。他们都认为,个性的自由发展乃是使人类从异化状态中获得解放的必要条件。费尔巴哈曾指出:凡是在道德上对人真正有益的东西部是促进人、改善人的。马克思则认为:

“共产主义将是一个以各个人自由发展为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的联合体”。
“个人的全面发展,…… 这也正是共产主义者所向往的”⑰。

但是,在马克思与费尔巴哈的观点中,又具有一些深刻的区别:

(1)费尔巴哈所说的人性,仅仅是自然的感性本性。而马克思则认为,人有双重人性——自然人的人性和在一定的历史关系中形成的社会性人性⑱。因此,和费尔巴哈不同,马克思不仅研究人的一般本质,而且着重研究决定人的社会本质的经济关系。

(2)在费尔巴哈看来,人类的异化是历史中一种意外的、反常的、违反规律的不幸事件。因此他从道义和伦理学的观点来谴责这种异化。而在马克思看来,人类异化的根源深藏在社会的经济关系中。它是在合于规律地产生,并且只能合于规律地消灭的历史现象。马克思认为:

“只有在现实的世界中并使用现实的手段才能实现真正的解放。”
“当人们还不能使自己吃喝住穿在质和量方面得到充分供应的时候,人们就根本不能获得解放。‘解放’是一种历史活动,而不是思想活动”⑲。

(3)在异化的克服上,费尔巴哈认为,可以通过道德和精神的革命来实现。而马克思则认为,应当从社会历史运动的过程中寻找克服异化的物质力量。马克思一方面批判异化,另一方面又肯定伴随着异化而获得的资本主义文明的进步。

以下,我们就按照《手稿》的内容顺序,对马克思的异化理论和人道主义思想作一剖析。

在《手稿》中,马克思首先叙述政治经济学各派学说的发展,然后就资本主义所导致的人的异化问题,对古典经济学理论进行了深入的批判。马克思指出,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劳动者在经济学中不被看作 “人”,而被看作生产商品的工具,等同于机器和土地等资本的构成因素。

“在李嘉图看来,人是微不足道的,而产品则是一切”⑳。
“对人的漠不关心” ㉑。

在这种经济关系中,劳动者被迫从事单调的、使人愚钝的劳动。这种作牛马的雇佣劳动,使劳动者丧失了自身的人格,结果出现了这样一种尖锐的矛盾:

“劳动为富人生产了奇迹般的东西,但是为工人生产了赤贫。劳动创造了宫殿,但是给工人创造了贫民窟。劳动创造了美,但是使工人变成畸形。劳动用机器代替了手工劳动,但是使一部分工人回到野蛮的劳动,并使另一部分工人变成机器。劳动生产了智慧,但是给工人生产了愚钝和痴呆” ㉒。
“工人生产的财富越多,他能够消费的越少。他创造价值越多,他自己越没有价值”。
“物的世界的增值与人的世界的贬值成正比” ㉓。

由于劳动使劳动者非人化,所以

“劳动的异化性质明显地表现在,只要肉体的强制或其它强制一停止,人们就会象逃避鼠疫那样逃避劳动” ㉔。

劳动者不是在劳动中,——在他的工作和职业中;而是在此之外,在他的私生活——饮食和性生活中,才恢复为自由的人。

“结果,人(工人)只有在运用自己的动物机能——吃、喝、性行为,至多还有居住、修饰等等的时候,才觉得自己是在自由活动,而在运用人的机能时,却觉得自己不过是动物”。㉕

在分析了劳动的异化之后,马克思进而分析人与物关系的异化。他指出,这种异化主要表现为人被物所统治。不是人占有物,而是物占有人。人与物关系的这种颠倒,特别表现在对商品和金钱的拜物教中。

在商品经济发达的社会中,金钱可以购买一切,从而也可以使人出卖一切。金钱可以使富人买到爱情、灵魂、良心、才能。

“它把坚贞变成背叛,把爱变成恨,把恨变成爱,把德行变成恶行,把恶行变成德行,把奴隶变成主人,把主人变成奴隶,把愚蠢变成明智,把明智变成愚蠢” ㉖。

马克思指出,在这种一切都可以买卖的商业社会中,人的价值不再由人本身的人格和品质来衡量,而由他所占有的金钱和商品的价值来衡量,人与人之间再没有真诚和信任的关系,“用爱来交换爱,用信任来交换信任” 成为不可能的。相反,欺诈和秘而不宣的掠夺变成了合法的。

“在这场斗争中,谁更有毅力,更有力量,更高明,或者说,更狡猾,谁都胜利” ㉗。

金钱能购买一切,支配一切的这种性质,产生了人类对它的疯狂崇拜。这种崇拜使人类的异化达到了顶点。这正像在宗教中一样——人自己制造出了一个偶像,然后把他尊崇为神,认为人的一切都由他所赐予,对他顶礼膜拜。马克思用尖锐的语言深刻地刻划了人类的这种异化状态:

“人自身异化了以及这个异化的人的社会是一幅描绘他的现实的社会关系,描绘他的真正的类生活的讽刺画:他的生活由此而表现为苦难,他个人的创造物表现为异己的力量,他的财富表现为他的贫穷,把他同别人结合起来的本质联系表现为非本质的联系,相反,他同别人的分离表现为他的真正的存在:他的生命表现为他的生命的牺牲,他的本质的现实化表现为他的生命失去现实性,他的生产表现为他的非存在的生产,他支配物的权力表现为物支配他的权力,而他本身,即他的创造物的主人,则表现为这个创造物的奴隶” ㉘。

马克思还指出,在这个颠倒的世界中,人的异化不仅在物质世界中,而且反映于人的精神世界中,即表现为宗教、哲学、政治、道德、法等人类的精神创造物反过来压迫人、统治人、支配人。

马克思通过对异化的批判性分析,得出了必须消灭异化,使人复归于具有完美人性的人的结论。马克思认为,将取代使人类非人化的资本主义社会形态而出现的新制度,将是一个体现着人道主义最高理想的新社会形态——共产主义。

这里,值得特别注意的是马克思对他称之为 “粗陋的共产主义” ㉙的批判。马克思说,这种 “粗陋的共产主义” 具有如下两个特征:(1)要求均分财产;(2)要求实现公妻制。马克思严厉地谴责这种粗陋的共产主义,指出(1)这种所谓共产主义只要求平均分配私有财产,而不是根本废除私有财产;因此乃是一种扩大了的私有制。(2)公妻制的实质是把妇女由属于一个丈夫的私有物转变为对整个社会的普遍卖淫㉚。因此马克思认为,这种粗陋的共产主义就其本质而言,是卑劣的、野蛮的。“这种共产主义,由于到处否定人的个性,只不过是私有财产的彻底表现”,是“普遍的和作为权力形成起来的忌妒,是贪欲所采取的并且仅仅是用另一种方式来满足自己的隐蔽形式”;并且是 “对整个文化和文明的世界的抽象否定” ㉛。

马克思特别憎恨而且鄙视那种在共产主义制度中将实行 “公妻制” 的野蛮说法,他指出:

“拿妇女当作共同淫乐的牺牲品和婢女来对待,这表现了人在对待自身方面的无限的退化”

——这种做法是极其反人道主义的,即不把妇女在人格上尊重为人。马克思还指出:

“人与人之间的直接的、自然的、必然的关系是男女之间的关系。…… 因而,从这种关系就可以判断人的整个教养程度” ㉜。

在批判这种 “粗陋的共产主义” 的同时,马克思阐述了真正共产主义的理想制度,他认为这种制度的建立标志着人类新生活的起点——人类史前时期的终结。

马克思刻画了共产主义社会形态的如下特征:

(1)这种共产主义首先是一种彻底废除私有财产的经济制度。

“共产主义则是以扬弃私有财产作为自己的中介的人道主义” ㉝。

(2)在这种没有私有制、从而也没有金钱拜物教的经济基础上,将建立起人与人之间一种新型的社会关系。

私有财产的积极的扬弃,作为对人的的生命的占有,是一切异化的积极的扬弃,从而是人从宗教、家庭,国家等等向自己的人的即社会的存在的复归” ㉞。

(3)在这种共产主义制度中,对于人的个性的一切压抑都将消除,人类的个性将获得更大的解放。

“使社会的每一个成员能完全自由地发展和发挥他的全部才能和力量,并且不会因此而危及这个社会的基本条件”。㉟
“每个人都追求幸福。个人的幸福和大家的幸福是不可分割的” ㊱。

(4)人与人之间异化的敌对关系将消除。人与自然界的对立关系也将消除。人在重新创造自己的同时,按照人的需要和美的理想重新创造自然界,“自然将被人化”。劳动,这种在资本主义时代奴役人、压迫人的强制活动,将变成人的生命需要和显示人的个性的自由活动。马克思这样描绘共产主义的劳动:

“假定我们作为人进行生产……
1.我在我的生产中物化了我的个性和我的个性的特点,因此我既在活动时享受了个人的生命表现,又在对产品的直观中认识到我的个性是物质的、可以直观的感知的,因而是毫无疑问的权力而感受到个人的乐趣……。
4.在我个人的生命表现中,我直接创造了你的生命表现,因而在我个人的活动中,我直接证实实现了我的真正的本质,即我的人的本质,我的社会的本质” ㊲。

由此可见,马克思认为共产主义社会的劳动,绝不会是一种强迫劳动,而是充分实现人的个性的自由创造活动,即十分接近艺术家的创作方式的活动。

从上述分析中,不难看出,马克思对于资本主义制度下人性异化的批判以及他所提出的科学共产主义学说,是对文艺复兴以来欧洲人道主义的扬弃,也是人道主义发展的具有新的内涵的一个更高阶段。如果说,十五至十六世纪的早期人文主义者所提出的只是在艺术、文学、思想领域中实现创作自由的理想;十八世纪末,法国大革命前后的启蒙思想家所提出的乃是在政治、法权领域中实现人类自由和平等的思想;而十九世纪初叶的工业革命时代的空想社会主义者,则更进一步提出了在经济生产领域消灭人剥削人,实现社会主义的理想。那么,马克思在 1844 年的《手稿》中所提出的 “人道主义——共产主义” 社会理想,则一举包括了所有这些人道主义理想的积极内容。马克思所提出的乃是在社会关系的一切领域——从思想、艺术、文化到政治、法权、经济…… 彻底实现人类解放的伟大理想。更重要的是,马克思通过他所创立的科学共产主义理论,使这种人道主义决不再是一种浪漫而又不切实际的空想,而变成了一个在历史有规律的运动中必定能得到实现的科学真理。他在《手稿》中充满自信和激情地说:

共产主义私有财产人的自我异化的积极的扬弃,因而是通过人并且为了人而对人的本质的真正占有;因此,它是人向自身、向社会的(即人的)人的复归,这种复归是完全的、自觉的而且保存了以往发展的全部财富的。这种共产主义,作为完成了的自然主义,等于人道主义,而作为完成了的人道主义,等于自然主义,它是人和自然界之间、人和人之间的矛盾的真正解决,是存在和本质、对象化和自我确证、自由和必然、个体和族类之间的斗争的真正解决。它是历史之谜的解答,而且知道自己就是这种解答。” ㊳

研究马克思异化与人道主义理论的现实意义

马克思在《手稿》中所论述的异化和人道主义思想,对于我们所生活的现代世界,至今仍具有极其深刻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在现代西方社会中,技术上已完成了四次工业革命(蒸气革命——电力革命——核能革命——电脑革命)。机器不断取代人的功能,不但是手的延长而且是脑的扩大,在许多领域成为人的重要助手。社会总体的物质文明和消费生活是无比丰富地发展了,然而人的异化却更加严重了。金钱与商品的拜物教达到了疯狂的地步。现代化的大工业吞噬了人。个人在强大的、异化的社会力量面前感到孤独。危机感、荒谬感、空虚感——这种感情与精神的畸形变态,弥漫于整个西方世界中。而在根据马克思主义所建立的社会主义国家中,由于旧社会的痕迹、旧的传统、旧的观念的存在及其它原因,也还未完全克服人的异化现象。

然而,对于马克思青年时代的这部重要著作,长期以来,由于受到苏联理论界的影响而一直流行着一种看法,认为:青年马克思在《手稿》中所表述的异化与人道主义思想,与成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是对立的。持这种观点的理由是,马克思在 1844 年以后的著作中已较少提及 “异化” 的概念;其次,有人认为,成熟的马克思主义是以阶级斗争和专政理论为根本内容,这与青年马克思关于异化和人道主义的思想是矛盾的。

上述看法是我们所绝不能同意的。黑格尔在他的著名杰作《精神现象学》中,曾经对真理的连续性问题讲过一段话,他说:

“这种人不那么把不同的哲学体系理解为真理的前进发展,而毋宁在不同的体系中只看见了矛盾。花朵开放的时间花蕾消失,人们会说花蕾是被花朵否定了的;同样地,当结果的时候花朵又被解释为植物的一种虚假的存在形式,而果实是作为植物的真实形式出而代替花朵的。这些形式不但彼此不同,…… 但是它们的流动性却使它们同时成为有机统一体的环节,它们在有机统一体中不但不互相抵触,而且彼此都同样是必要的;而正是这种同样的必要性才构成整体的生命” ㊴。

马克思的科学理论也正是这样一个包含着许多不同的链环,而又具有内在连续性的有机统一体。

与那种断言成熟的马克思主义放弃了 “异化” 概念的说法恰恰相反,在马克思为写作《资本论》作准备的《1857—1858 年经济学手稿》中,我们看到马克思成百次地再度使用了 “异化” 这个概念。例如马克思指出:

“随着资本的发展,劳动条件同劳动相异化”。
“关键不在于物化,而在于异化,…… 在于巨大的物的权力不归工人所有,而为人格化的生产条件即资本所有”,
“这个物化过程实际上从工人方面来说表现为劳动的异化过程” ㊵。
“在资产阶级经济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生产时期中,人的内在本质的这种充分发挥,表现为完全的空虚,这种普遍的物化过程,表现为全面的异化,而一切既定的片面目的的废弃,则表现为为了某种纯粹外在目的而牺牲自己的目的本身” ㊶。

在这部新的《经济学手稿》中,马克思还重新发挥了他在十三年前曾表述过的人道主义思想。他指出:

“事实上,如果抛掉狭隘的资产阶级的形式,那么,财富岂不正是在普遍交换中造成个人的需要、才能、享用、生产力等等的普遍性吗?财富岂不正是人对自然力——既是通常所谓的‘自然’力,又是人本身的自然力——统治的充分发展吗?财富岂不正是人的创造天赋的绝对发挥吗?这种发挥,除了先前的历史发展之外没有任何其他前提,而先前的历史发展使这种全面的发展,即不从旧有的尺度来衡量的人类全部力量的全面发展成为目的本身” ㊷。

由此可见,这种以人本身为目的的伟大人道主义思想,是贯彻着马克思由青年时期到成熟期思想发展的全过程的。实际上,如果说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核心,马克思一生理想和事业的全部目标——是解放全人类和在地球上建立一个消灭一切人间不合理现象的共产主义社会,那么,他所抱负终生的这一崇高理想,却正是从他青年时期对人类异化的揭露和批判,以及他对文艺复兴以来进步的人道主义思想的肯定和继承中,必然地引申出来的。

马克思 1844 年的《手稿》中,曾经根据黑格尔的辩证三段式,指出人类社会进化的这样一个历史程序:

正题——原始的天性是善的人类(肯定),

反题——异化的人类(否定),

合题——在更高阶段上向善的人性的复归(否定之否定)。

马克思说:

“共产主义是作为否定之否定的肯定,因此它是人的解放和复原的一个现实的、对下一段历史发展说来是必然的环节” ㊸。

从马克思写下这段话到今天,人类历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几十年来社会主义的实践使我们今天深刻地认识到:科学社会主义的目标不仅仅是夺取政权,实现无产阶级的政治统治,实现生产资料的公有制;更重要、更艰难的是建设现代化的、高度民主、高度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克服一切 “异化” 现象,逐步实现人的彻底解放。

为了研究这种具有人道主义内容的共产主义社会的必然性,为了积极的扬弃和克服现代世界中仍然存在的各种异化现象,并且为了在地球上最终消灭一切 “异化”,实现全体人类的彻底解放,深入研究马克思的异化和人道主义理论,深入研究青年马克思的这部不朽杰作——《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无论从理论方面或是从实践方面看,显然都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

(原载《人文杂志》1981 年第 3 期)

① 马克思 1837 年 11 月 10 日给父亲的信。

②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1 卷,第 415 页。

③ 见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第一卷《导言》:

“当一个民族脱离了它的具体生活,当阶级地位发生了分化和区别,而一个民族快要接近于没落,内心的要求与外部的现实发生了分裂,而旧有的宗教形式已不复令人满足…… 哲学世界就会开始出现。精神逃避于思想的真空中,去建立一个思想的王国以反抗现实的世界”。

④ 黑格尔:《精神现象学》上册,第 6—7、2 页。

⑤ 马克思在 1837 年 11 月 10 日写给父亲的信中,曾对这部诗集的浪漫主义倾向作过自我批评。见《马克思恩格斯论艺术》第一册。

⑥ 马克思 1837 年 11 月 10 日给父亲的信。

⑦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46 卷上册,第 108—109 页。

⑧ 《费尔巴哈哲学著作选集》下卷,第 196 页。

⑨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42 卷,第 158 页。

⑩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42 卷,第 158 页。

⑪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1 卷,第 452—453 页。

⑫ 参看《手稿》序言:

“我在《德法年鉴》上曾预告要以黑格尔法哲学批判的形式对法学和国家进行批判…… 我打算相继用几本各自独立的小册子来批判法、道德、政治等等。”

这一批判最终乃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一书中完成的。

⑬ 马克思在《手稿》的序言中说:

“我还利用了德国社会主义者的著作…… 德国人在这门科学方面内容丰富而独创性的著作,除去魏特林的著作以外,只有赫斯收入文集《二十一印张》中的几篇论文和恩格斯发表在《德法年鉴》上的《国民经济学批判大纲》”。

⑭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46 卷上册,第 29 页。

⑮ 《费尔巴哈哲学著作选集》下卷,181 页。

⑯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1 卷,第 460 页。

⑰ 《资本论》第 1 卷第 741 页,第 3 卷第 326 页。

⑱ 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42 卷第 162 页,原文是:“自然界的人性和历史创造的自然界——人的产品——的人性”。

⑲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46 卷上册,第 363 页。

⑳㉑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42 卷,第 72 页、第 74 页。

㉒㉓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42 卷,第 93 页、第 90 页。

㉔㉕ 同上书,第 42 卷,第 94 页、第 155 页。

㉖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42 卷,第 35 页。

㉗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42 卷,第 25 页。

㉘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42 卷,第 25 页。

㉙ 马克思在《手稿》中所说 “粗陋的共产主义”,大概是指 1789—1804 年法国革命期间以巴贝夫及其拥护者为代表的空想共产主义观点。他们主张建立财产上实行完全平等的 “国民公社”,主张实行公妻的家庭制度。

㉚ 原文:“妇女…… 也从它同私有者的排他性的婚姻供系转向它同整个社会的普遍卖淫关系”,(《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42 卷第 118 页)。

㉛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42 卷,第 118 页。

㉜㉝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42 卷,第 119 页、第 174 页。

㉞㉟㊱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42 卷,第 121 页、第 373 页、第 374 页。

㊲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42 卷,第 37 页。

㊳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42 卷,第 120 页。

㊴ 《精神现象学》上册,第 2 页。

㊵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46 卷上,第 486 页。

㊶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46 卷上,第 486 页。

㊷ 同上。

㊸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42 卷,第 131 页。

知乎用户 小黑屋首席体验官 发表

因为已经认清了现实,基层干部就是工具人而已,我是事业编,18 年进入体制到现在 4 年,前面两年半是在搞驻村扶贫,那时候也是一腔热血,吃住都在村上,也做了不少有意义的工作,其他的像抗旱、防火、调解纠纷、半夜找人之类的也干过。最终我们这个深度贫困县也是顺利脱贫了,怎么说我这也算是功臣了吧,然而我得到了什么呢?什么也没有,钱也没多拿,每个月 400 的补助也就刚够交通费,考公务员也没优势,隔壁贵州四川还专门给驻村人员设过岗位,我们这啥都没有,事业编评职称也不看这个。我们镇一二把手倒是高升了,一把手去了组织部,二把手去另一个镇当一把手了,但这跟我有什么关系呢。今年乡村振兴又要派人了,单位说就我最合适,我直接躺平,你爱谁谁,反正我不去,坚决不当工具人,我还要抽时间找对象呢。

知乎用户 雨滴先生​ 发表

好歹也是数一数二的媒体,真的一点都不知道基层的情况吗?问题主要是出在基层干部身上 ?干什么都扯年轻人,是我们年轻人好欺负???

借用一名知乎朋友的评论:

干活不如人际,人际不如亲疏

成绩来自岗位,岗位来自上级

晋升机制、追责机制、工资奖励是完全不想把基层干部往热血理想的方向引导,这也能怪基层干部?这么多年轻人躺平一大片,不想想究竟是谁的问题吗?是他们都没有热血?是我们的义务教育完全培养不出爱国奉献的高尚情操?

五加二,白加黑,工资三千,一人多岗,晋升无望,奖励没我,背锅有我,单位里老油条电脑都不会用,啥事儿都指望年轻人。

哦,说到这里,你们这些《主 流 媒 体》也一样啊,张嘴闭嘴年轻人不努力。咋滴,整天就想从年轻人身上找新闻呢?

知乎用户 江屿 发表

社会发展到现在,干部能起到的作用实际上越来越小,不光是基层,中层也一样。很多时候什么都不干都比多做对经济发展有好处。工业化发展的基石已经很高了,后人想超过前人要一代比一代聪明才行,普通人才没太大价值了

这本身就是一种进步的表现,解放人力,但为了证明自己有点价值又去搞各种形式主义实际上是一种可悲,美国的市长只要有本事有钱谁都能当,这是因为这份工作只要能进经济发展和稳定就业,谁来都一样。顶真被推到前台就是这样一个典故。

盼退休是好事,不盼退休真没多少人干这活,等产业升级成功,基层离职率会大增,毕竟厉害点的都不愿意做一些无意义的活。

未来随着自动化水平不断提高,再过二十年,不光是工厂就是整个体制内也不需要这么多人了,参考国外发达国家,体制内普通人能起到的作用越来越小。

现代人有点好,不吃大饼了也不愚忠了,正是这些品质才有利于社会走向一个更加公平的新秩序

知乎用户 很纯粹的世界​ 发表

不好意思

作为入职不久的年轻人

我也想为群众办实事

可是

第一 我们领导教导我们面对群众的诉求

要想办法混过去 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这才是 “聪明人”

第二 我同事说不能给群众解决问题

如果顺利地解决 一传十十传百

大家都找你解决 你这是给自己找事

所以

你觉得我有得选吗?

知乎用户 古古 发表

那你们猜猜他们之所以考公是为了干啥?

知乎用户 江程训​​ 发表

不要老是问些傻子都知道的问题,没决心去改正就承认,又没人说你啥,反而整天拉出来重复错误,会让人看了生气还给自己抹黑。

不就是因为工作没动力上升没途径票子又不多勉强过日子内部冗余严重,内部原因就是管理垃圾,外部原因是因为内部管理垃圾导致外部经济不好,大家都没啥好工作,为了社会稳定不得不扩招,扩招又管理不好,然后这些人又不是生产者,继续从纳税人身上薅羊毛喂养新招的公务员,然后就是个死循环,无解,不能因为经济不好就开扩招的口子,这就是养懒人模式,你招的越多,那就要从社会上收缴更多税,钝刀子割肉,而且招人条件还很高,就导致大量人才聚集于体制内,那外部没有啥人才,就更难产业升级了,应该鼓励更多的人去从事生产,收缴更多的税放给高层次人才鼓励创业,就是瞎投也总能成一两个,而不是聚人才于体制,那不是憨批。

知乎用户 风夜吹大雪 发表

我设置一个岗位,就从海南特定区域铲块土,坐火车送到新疆,再带一块回到海南。

这期间,坐火车班次,坐的姿势,讲话的内容,穿衣打扮,铲土的时机,送土的角度,

明确的规定上百条,不太明确但是都这么干的规则更多条。

问干这个活的人为啥熬日子,盼结束,

我觉得是明知故问。

很多人说自己工作没有获得感,其实也是明知故问。

驽马恋栈豆,千里送抔土。

知乎用户 荔枝 发表

送半月谈八个字:以事聚人,以情凝心!

但凡能认真把问题下面回答看一看,就知道为什么这个问题招骂了。好好的半月谈,正事不干,和稀泥有一套!

知乎用户 三更半夜来 发表

原因就三点。

第一,基层的活儿是永远干不完的。

第二,就是你干完了,待遇也和没干完的一样。

第三,即便你天天干不完,也不会开除你。

人都是趋利避害的。热情能烧个三天五天,还能烧个三年五年么?久而久之,谁还没事傻呵呵地发挥主观能动性?

热血早就凉了。

退一万步说,就是你在基层干的好,能力强,口碑佳,真到干部选用的时候也不一定选你。你再有本事,有祁同伟有本事么?人家把脑袋别在裤腰带上当英雄,最后还不如跪下求婚。好多草根干着干着就明白了,与其干多错多,不如直接躺平,要是有机会,给我提个副科正科我也高兴,要是没机会,吃一辈子铁饭碗也不亏。

另外,我觉得这些主流杂志也别抓着年轻人不放,我实实在在地讲,年轻基层干部就是再躺,好歹也是会把重要的事儿干完,最次也是早八晚五能坐完。你把目光放到那些五十岁朝上的老同志,就是在单位喝茶水看报纸都不见得能待够一天。

前些天我们郑州隔离,我和朋友封到一块,朋友的父亲是市里的公务员,这些天全部要求下沉社区协助防疫。朋友父亲老和朋友抱怨,说怎么疫情来了比上班还忙。我以为他有多忙呢,直到小区解封我路过他下沉的社区,其实就是坐门口和保安唠一天闲嗑。

知乎用户 邢二狗 发表

这个问题我自认为可以答一波。

作为在某 80 万大军中扛过枪,现在在某脱贫县府办当秋儿的 8 年科员。我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与基层脱节的上级。**作为一个农村出来的普信男,我曾经也是怀着满腔热血投身到这个体制内的,什么加班加通宵,不休假是常有的事,从早晨 8 点半坐到晚上 12 点,也经常干。那时候自己刚毕业,热情真的很高。但然并 luan。看到京城某巡视员下来,座谈时问大家有什么困难时,一个在单位兢兢业业干了一辈子的叔叔提了一句,快退休了,还是副科待遇,职级晋升能不能优先倾向基层。京城下来的领导来了一句,那你考没考虑换个单位?去地方政府?叔叔愤然走出了会议室。(如同何不食肉糜),所以年轻人不躺平怎么办?

**二、难以跃迁的 jie 层。**在 80 万铁军时期,但凡正科干部,都有这背景那背景。白字黑字签的服务期只对 99% 的人有用,你问剩下的 1%?试用期满了,人家阿玛打个招呼就跨省调回去了,还有的在基层一天也没呆过,上班第一天就借调省城,服务期满了直接就调走了。后服务到了,我天真的以为去地方政府就应该不会这样。来到县级地方政府,发现更忙(府办),人情更复杂,小圈子、熟人社会,站队、拉帮结派都有的。至于认真干活的,你就只能干活,然后干得越来越多,你要么努力挤进一个小圈子,要么躺平,你怎么选?

**三、论资排辈的现状。**你说你顺其自然,每天认真上班,努力工作,相信组织一定能看到你。你想多了。你认认真真干活,但你是谁呀?组织也是干部组成的,他们认识你?至于提拔,你谁呀?动议的哪个领导提了你?什么,你说你干活多,遵规守纪?你看看你,你这个同志才来单位三两年,怎么能老想着这些呢?这是政治不成熟。

**四、光怪陆离的人间。**答主干活辛苦,某青年领导提了一下,好歹提一下,毕竟工龄也长了。工龄?他以前不在我们这儿,来这儿才三两年,太短了。青年领导说他干活特踏实认真,工作也有思路,真可以考虑一下。认真?他现在在谈恋爱你知道吗?他怎么能全身心投入工作中,我听人说,他周末还经常去找她女朋友?青年领导说,他都 30 岁了,不谈恋爱结婚难道要一直打光棍吗?

一句话,体制内,guan xi 是第一生产力,不是年轻人不奋斗,而是 XX 僵化了,真的僵化了,没什么活力。年轻人不贪污不腐败,已经很不错了。你指望他们拼命干活?一句话,为了什么?真就是那满腔的热血无处抛?就算热血太多,长期冰冷的现实也让热血变凉血了。

有的人说,明明有很多出身很普通,但一路能提拔的青年才俊。其实,哪儿都需要干活的?而且这种的比例多吗?

大多数是因为人家阿玛把他该奋斗的都奋斗了。

知乎用户 头围很大​ 发表

我们以前读大学的时候,都学过马哲、政经,“资本家剥削的是工人的剩余价值”。可是什么的剩余价值呢?

上层画个饼,大家去奋力挣,这时候付出的额外劳动,我觉得才是现代社会最重要的剩余价值,才是产生超额利润的部分。干多少活拿多少钱,那叫等价交换。时间长了,充分的市场竞争下,利润率会趋同。

一个单位,总有那么几个很努力的员工,这些人是风向标,如果他们升职加薪了,那么说明不靠关系的上升通道还是开着的,如果没有,那么也就该停止幻想。

一开始扔根骨头到狗窝,还是会引来疯抢的,但是当狗都知道那仅仅是根骨头,且人家丢骨头的人长期大口吃肉,时间长了,狗也会厌倦抢骨头的。

年轻人意气风发,没有多少真的心甘情愿的放弃进取心。可以一次又一次的被打脸,被证明幼稚,三四十岁,人到中年,上有老下有小,很多人也就醒了。

我不是一个信奉躺平的人,哪怕知道很多东西早已内定,也曾因为卷王的自信和坚持,试图和十个人,去竞争一个漏。

10 个岗位,有一个没被预定的漏网之鱼,找二十个人来应聘,那么卷王竞争过剩下的 11 个人,依旧能赢。多年之前,我这么赢过。而且找工作,这种赢法到现在还是现实的,招 100 个人,怎么也要 10 个能干活的。

但是在晋升的道路上,卷王捡漏模式就很难实现。因为 10 顶帽子,可能至少 20 个人早就各种布局操作抢着要戴。上层没办法,一波操作下来,再多搞出 5 顶,剩下的 5 个人也只能下次再安排。有关系的,还要 PK 一波关系、好歹看看能力,彻彻底底的纯素人,那就只能去当差额。

有些漏真的捡不到,因为人家即便有漏,也可以宁可不招人,留待下次有合适的再说。资本家宁可把牛奶倒了也不给穷人,道理是一样的。

话又说回来,我自己并不质疑二代们、关系户的能力,起码在体制内,我不质疑。

体制内,大部分逢编必考,大学不用考编,但是要求博士学位。央企不算真正的体制内,招聘相对宽松,但是稍微好点的央企正式员工,基本都要求学历,985 硕士以上。垄断大央企的基层岗位,可以放宽到本科。现在央企开的口子也就是国外回来的本科、硕士,可以按 985 去看待,因为人家毕竟有什么 QS 排名前多少,说得过去的。

一个正经本科生足以胜任银行柜员,一个国外的硕士也足以胜任央企总部行政人员,一个 985 硕士,在百八十人的企业里当个副总,又有什么不可以吗?考上编制的人,基本素质也都是过得去的。

所以,我不认同盲目的喷二代、关系户,因为即便没有关系,人家也能胜任那个工作。只不过能胜任的人太多了,才需要用关系加持一下。

体制内的问题从来都是人才浪费严重,并没有缺少过人才。

我见过很多努力又优秀的二代,也就是当个小中层就拉到了,再往上,即便是二代也搞不定。二代也很多呀!很多事情都是需要一顿操作猛如虎的。

普通素人,没有关系,使劲努力吃饼,可能最终也是徒劳。

二代,人家不缺房子不缺地的,没有必要为了升职加薪各种跪舔领导,甚至铤而走险。

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

劳心者已经广泛充斥着二代、三代了,搞得有关系的人都开始竞争激烈,进入内卷。

一个人干活,十个人看着。劳心者严重内卷,劳力者严重不足。

就是这么个现状!

我觉得没必要体制内、体制外、国内、国外的拉踩,世界发展到现在,就是五十步笑百步。

阶层固化,上升通道封死,就会带来各种死气沉沉。

凡事都是两面的,上层赢麻了,画饼太不用心,假到侮辱人智商,那么也就很难再赚到超额收益。

知乎用户 四个酒窝 发表

少写两篇文章,多去基层看看。少提一些思想,多给一些温暖。少来一些务虚,多来一些务实。少提一些特权,多保一点公平。 基层本来就是为人民服务的,现在基层是为各种数据服务。怪年轻人?

业务全都是年轻的干,名利全都是领导干部占。

应该坚决反对官僚主义、形式主义。

干部要以普通劳动者的姿态出现

毛泽东

(一九五八年五月二十日、二十三日)

(一)讲一讲以普通劳动者的姿态出现的问题。这个问题所以要特别提出来,是因为我们有些干部是老子天下第一,看不起人,靠资格吃饭,做了官,特别是做了大官,就不愿意以普通劳动者的姿态出现。这是一种很恶劣的现象。如果大多数干部能够以普通劳动者的姿态出现,那末这少数干部就会被孤立,就可以改变官僚主义的习气。

“靠做大官吃饭,靠资格吃饭,妨碍了创造性的发挥。因此,要破除官气,要扫掉官气,要在干部当中扫掉这种官气”

“谁有真理就服从谁,不管是挑大粪的也好,挖煤炭的也好,扫街的也好,贫苦的农民也好,只要真理在他们手里,就要服从他们。如果你的官很大,可是真理不在你手里,也不能服从你”

有些干部争名誉、地位,都是资产阶级思想。不把这些问题解决,就搞不好生产,不解决这些相互关系,劳动怎能搞好?

知乎用户 跟着浩然玩转高考物理​​ 发表

明明是那群老不死的抱着惰性心态混日子,却埋怨年轻人。

对,就是那群老不死的在混日子。

知乎用户 面具北单 发表

收入没有绩效制度,升职看人情,排资质。

在升职和收入都明确的情况下,不管年轻还是年纪大,他们奋斗的盼头在哪里?为人民服务么!还有投诉。

这是个社会现象,本质是公务员机制的僵化。把收入往一线倾斜,把一线服务满意度和升职 100% 挂钩,事情马上就不一样。

知乎用户 皈依凡尘​​ 发表

年轻的时候,你对一切充满希望,后来发现,你干得再好,没背景没钱,始终是个陪跑的。我一直认为,需要一次改革。社会不该是这样,共产党人不该是这样,有时候甚至怀疑自己的牺牲是否值得,是否为他人做了嫁衣。

知乎用户 简简单单 发表

梁山泊里有一个中层头目叫李二,他兢兢业业任劳任怨,拼活拼死。

突然有一天,他和一个叫刘三的一起巡逻。刘三就对他说了:“你这么拼干嘛?”

“我也想当大哥,我也没啥背景,只能硬拼了,昨天公明哥哥和几位头领都夸我了。我觉得自己有这个机会。”

“嗐,那你还是没明白,你再拼也没用了。”

李二奇道:“这是什么道理?”

“上次排座次的时候已经排完了 108 个头领,你现在再怎么努力也没办法了,也挤不进去。你想想看是不是这个理?公明哥哥是欣赏你,但是绝不会再提拔你了。”

李二如晴天霹雳,此后再也不喊打喊杀,拼死拼活了,他琢磨着有一天干不动了,有口酒喝就成。

知乎用户 触手可及 发表

建议禁止应届考公就行了,把年龄限制在 30 岁以上,利好整个社会。。

知乎用户 听不扫 发表

我认真看了无数遍,这个账号叫半月谈,又认认真真确认带了_“已认证账号”_,这五个大字

我觉得可以相信他,可以在这说话

前几天有一篇提问很火叫**《有文章称县城体制内女孩出现了婚恋困局,真实性几何?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该篇提问下有一个回答说出了大家的心声,一天集赞数万,各路大 V 纷纷点赞,但是只过了短短几天,当我发现的时候,该篇回答就被删除了,三观都被彻底颠覆,明白了很多

有文章称县城体制内女孩出现了婚恋困局,真实性几何?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以下为原文,原作者找不到了

知乎用户 少年游 发表

意思是年纪大混日子就对了?

知乎用户 valarmor 发表

你觉得他不好,你可以开除他啊……

人家不干,你还送着钱,教育人家,贱不贱呐?

知乎用户 allen xun​ 发表

少扯这些有的没的。

年轻干部工资待遇本来就比老干部少,干活比老干部还少都合理。现在向老干部学习和他们干一样的活,就惰性心态了?

咋不说你们惰性管理,惰性考察,惰性组织?

给多少钱干多少活,少给年轻干部找有的没的。

知乎用户 快乐小神仙 发表

我猜,写这篇文章的人五点下班

说不定三点就下班了

知乎用户 微笑丶 发表

不躺平不惰性才有问题。

我进体制第一天就知道,体制内的活是干不完的,甚至 “能者多劳”,你干的越快,那分配给你的工作就越多,每天多一点工作量,一年下来你的工作量比别人甚至翻倍。

最关键的是,哪怕你在富士康里干流水线,加班最起码还给你算加班费。可体制内的这种 “能者多劳”,他不给加钱啊!干活的时候你能者多劳,发钱的时候你人人平等甚至论资排辈,谁也不是天生的大冤种啊……

知乎用户 可爱猫猫头 发表

这难道不是一件好事吗?

觉得这是坏事的人往往是自身视角出了问题。

全面反腐之后,现在公务员们对这份职业的看法开始回归到这个职业本身了,能够正确平衡工作、家庭、生活和个人爱好之间的关系,合理分配自己的时间,在完成工作之余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有什么不对吗?

真正到了急难险重任务,需要调动信念和情怀的时候,比如疫情防控、脱贫攻坚等等,党员干部和公务员队伍也没有掉链子不是吗?

说实在的,过去一段时间那种所有人一起无底线 “钻营” 的做法才是病态的,那是因为当官和晋升之后有着超额回报。

一个健康的社会,就应该不是人人都想当官。

知乎用户 情深不瘦​ 发表

人们努力工作不就是因为有盼头吗?

而政府组织是一个典型的金字塔结构,且非常稳定、人员流动性差,基层上升路径过于狭窄,位子就那么些。

所以基层人员基本上没有什么盼头。

四五十岁的老同志已经向年轻干部展示了以后的成长天花板,努力再努力大部分人也就在科级岗位上退休,科级和科员的工资也差不了几百块钱。

更何况如今各项工作责任和压力巨大,很多人宁愿熬个职级,也不愿意争个领导职务去担那些个责任和压力。

知乎用户 戈小多 发表

以我单位举例子吧

第一,跟你一批进来的人,你以为都是平民老百姓,后面才知道,人家要么是系统内二代,要么就是这个局长,那个局长家里的亲戚,一个系统几乎是近亲繁殖基地。

第二,跟你一批考进来的,人家一来就在机关里面朝九晚五,你被分到基层,脏活累活全是你干,上班动不动就是 24 小时,48 小时。年终考核的时候,跟你一批的人变成了考核你的考核组成员。遇到职级晋升各种奖励全是人家的,你个基层的一年到头,最多拿个考核称职

第三,基层是什么,基层就是能者多劳,你能干,能力强,好,来的活全是你的,最多让你干活的时候给你画个大饼。要是你问为什么不让别人干,领导会告诉你:某某他不会弄。

还有诸如:不跑不送,原地不动。有奖励有荣誉好处,民主推荐成摆设,领导才是最终决定者这些潜规则,你说,就这种风气,这种环境,干的不如看的,拼死拼活,累死累活还不如躺平,守好一亩三分地,不然的话就是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甚至可能成为别人的眼中钉,肉中刺。何必何必。倒不如超然世外,我自倾怀,君且随意。


有人私信我说,让我把位置空出来给别人,给想干事的。都什么时候还能这么幼稚,先不说我也是靠自己努力,日夜刷题听课,从独木桥上走过来,才得到的这个岗位,就算我走了,空出来的位置就一定是给你的吗?国考,省考每年那么多岗位,从中央到地方各级行政机关,各个系统都有岗位,你能力强干嘛还望着我这个岗位呢。

知乎用户 something 发表

体制氛围有时候会磨灭一个人的理想和工作热情,随着年纪的增长,发现那些有创新精神的理想主义者多做多错,他们精疲力竭、却招来指责、他们会背着锅和骂名黯然离场,不得善终;而那些不做事自然不会做错事的人,往往苟到最后,成功上位,接手胜利果实…

知乎用户 zss567 发表

其一:形式主义严重,所干非实事,影响初心。

其二:老油条一事不干好处全占,哪怕是钢铁雄心,几年下来也该凉了。

其三:事情忙待遇不高,看着一群比自己还年轻的空降领导,谁还能一直用爱发电?

知乎用户 叶流云 发表

这四六八句整挺好啊,除了不像在基层干过样子,看得我都想代表基层躺平的年轻人多少整两句。

一、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

哪个年轻人刚到单位第一天就是想来躺平的,一般年轻人都基层就两条路,一种是能写材料、肯材料的、,就像这个问题的作者一样,(或者勤于媚上的)这种人一般在基层干太久就会被县上借走,所以我们知道一般基层人民政府党政办、党建办等务虚部门的主力都是年轻人,一茬接一茬的换,这部分人在基层或者不在基层其实没有什么意义,他们专职工作就是服务领导。第二种人就是分流到业务工作上的,领导眼中的二类人才,维持一个乡镇上百样工作的正常运转,不可或缺又没什么政治前途,他们日复一日的从事自己对口部门的工作,对上要准备给种材料,因为第一种人是他们的领导,需要把基层工作通过材料翻译给他看,这种翻译工作占据了大部分的工作时间;对下不敢表态,因为没有决策权,谁表态谁背锅,所以在疑难问题上,领导只要一拖,他们也只能两头受气,领导操作得到好拖到一走就成历史遗留问题,最后也只有杀他们来平 “民愤”。上文所分析的“悠着干”、“应付干”、“照着干”、“看着干”、“推着干” 基本都不是广大基层一线干部可以办到的,说到这里我倒是想问一句:“是谁磨尽了基层的年轻锐气。”

二、年磨一剑,各有不平事

一个单位敢正大光明躺平的人多是曾经在业务工作中独当一面干部,我们看到是平时就游手好闲,工作上没有建树的人跟本不敢跟领导耍脸子,要躺平也躺得偷偷摸摸,上面一较真,他工作得比谁都认真,起码规定动作都能做到位,这类人反而成了一个单位的大多数。反观真正有能力的那部分人,曾经一门心思扑在工作,工作成绩、群众基础都能够拿得出来话说,但因为种种原因如:人到中年心灰意冷、帮领导背了锅、身体和精神长期被超负荷压榨等等,回过头发现当你负重前时,必然是有人骑着你。唉,反正各有各的故事,各有各的惨。基层的习惯就是谁能干就干谁,肯干活就有干不完的活,组织上常常说培养一名干部像磨刀,磨了十年发现姿势错了,谁 TM 磨刀是用刀刃竖着刮磨刀石。

知乎用户 SSS-ZZZ​ 发表

不是存在一些,是许多。

枪打出头鸟有没有?有的,很明确。

体制里有没有坏人?有的,而且不少。

有没有不讲理的领导?有没有不讲理的命令?有的。

揣着明白装糊涂的领导有没有?有的。

应付关系文化是否吃力?是的,对大部分普通人是这样。

想上进,是不是需要背景、关系和吗泥?是的,很需要。

体制内是不是缺乏自由?是的,缺乏自由,包括缺乏创新和奋进的自由。

个人在体制里像不像傀儡?是的,绝大多数人是这个状态。

自己想好好干是不是没用?是的,真的没啥用。

知乎用户 浪子背包客 发表

双轨制难道不是原因之一吗?

体制内外两套制度。

体制内八小时工作制双休,基本工资、绩效工资、津贴、供暖费、高比例公积金等等……

体制外十小时、十二小时普遍,双休少的可怜,单休得靠运气,工厂工人干一天拿一天工资,还得压半个月、一个月的,几件工资、计时工资,无年终奖、无津贴、无供暖费,大部分无社保,好不容易找个有公积金的单位,双边一个月不到 180 块钱……

体制内不能随意开除,干成什么鬼样子都能一直干,天天喝茶、看报、刷视频一样不少拿工资;

体制外随便找个理由就能毕业、优化、向社会输入优秀人才,但凡摸鱼被老板发现,罚钱事小,老板找理由开除分分钟的事儿,35 岁、40 岁、45 岁,上有老下有小,任你啥年龄段,只要不需要都可以开除,且没有补偿金;

体制内退休,退休金少了四五千、稍多七八千,再多一万多,一个退休的老头老太太比一个青壮年赚的还多,是不是怕老了钱少了,儿女不孝顺,看脸色呀?真是为自己考虑的面面俱到!

体制外中年就裁员了,被裁以后灵活就业,能不能领导退休金还不一定吧?能领到一个月两三千?农民交了一辈子三提五统,收入至少 50% 交郭嘉了,不一样一个月 100 块钱?拿高金额退休金的老头、老太年轻时还是师医公财政供养,要不城里工人,农业剪刀差反哺工业。

20 年前考公务员还是报着我要做人民公仆,为人民服务的理念,

现在考公务员,谁不是为了钱多事少离家近,稳定轻松干到老,老了还有高退休金?

躺平?现在全民公考,就是为了进去能躺平!

有事干活,没事躺平,最好有个抑郁症谁都别安排!

你们自己使劲把自己的饭碗盛的满满的,啥好东西都往自己碗里捞,惹的外面的人眼红,现在外面的人拼了命卷进去,你还想让他好好做事?

从上到下,制度的搭建只能让大家躺平,反正又不会开除,反正多干多错,少干不错,钱一毛不少!

真想改变?那跟外面保持一致呀?跟体制外一样的上班时间、考勤、工资,跟体制外一样 35 岁危机,你再试试呀?

自己造了一座避风港,还嫌外面的人进去躺?

知乎用户 是砂不是沙 发表

怎么没人提职级并行?是设计本身就有问题,还是好经念歪了,基层名额都让领导或者上级单位安插过来的人并行了,没有起到鼓励基层的作用,反而打击了积极性。

知乎用户 苏打水​ 发表

所以你默认年老就可以躺平啦?然后把工作都推给年轻人?

再说是其他年轻人不想躺平吗、没那个条件而已。不会真以为年轻人被你们洗脑,喜欢犯贱上班奋斗吧。如果有的选、谁不想第一天上班第二天退休?

知乎用户 李芒果 发表

一颗树烂了,不能怪新长出来的叶子。应该考虑的是,是不是树根烂了,树心空了。

产生宋朝积贫积弱的主要原因是拿工资没事干的闲散冗官太多,内耗严重,吃财政饭的太多,办事效率低下,门阀制度森严

在中国古代,人浮于事、机构臃肿常成为社会沉重的负担,北宋时期尤为严重,历史教科书上就有北宋的 “冗官、冗费” 的记载。

宗室之外,其它旁支、异姓、门客,都可以得荫补官,每年成千上万的人涌入公务员队伍。

宋官僚机构中的怪事之一是本官常常不管本职事务,“中书令、侍中、尚书令不与朝政,侍郎、给事不领有职,左右谏议无言责,而起居郎、起居舍人不执记笔之事,…… 居其官不知其职者十常七八。”

后来因官员膨胀,许多职事官也不管具体事务了。只有特别差派负责某事时的官员才有事做和有实际职务。

宋朝有识之士很早就看出了机构臃肿、用人太滥的弊端。叶适说 “自古滥官,未有如此之多”,宋祁则说,“州县不广于前,而官五倍于旧”。

臃肿是溃烂的开始,宋朝官场十分腐败,效率很低。照理说宋朝涌现的人才数量不少但其效能不是被埋没,便是在官僚机构中被销蚀。由于吏治腐败和人才政策的失误,使宋王朝积贫积弱,显示出封建王朝末路的本色。

知乎用户 周难 发表

给我写内疚了,确实,正是本人

知乎用户 提灯照河山 发表

看到这个问题,我真是笑了,基层年轻干部就怎么在熬日子,盼退休了。

事实上,在一个基层单位,干活的 90% 是年轻人 他们干着最累的活,拿着最低的工资,上了年纪的基层干部,要么懒要么是真的不会做,要么就是压榨年轻人的时间和健康。

上了年纪就能你不做,我不做,全靠年轻人做吗?拿高薪养他们就是毫无意义。

看着自己单位一个五十来岁的,天天一个茶杯,上班下下象棋,活没用干,工资还高,谁不希望像他这样熬日子等着退休呢?

别总是抱怨年轻人这不行,那不行,看看你们自己,都做了什么好榜样。

一个基层单位,年轻人的活基本干不完,就怕年轻人闲着,完了一件又来一件,而那些所谓的经验丰富的前辈,老干部,啥事没有,就特么天天开会,一天不开会他们就难受,这就是他们的正事。

老干部唯一的要求,就是年轻人要听话,要多干活多积累,恨不得上一秒做完一件事,饭都不要吃,就进入下一个主题,让你加班到凌晨 2 点,买桶泡面就觉得是对你最大的恩赐。

我只想说,去你德玛。

真特么长脸了,好意思说年轻人懒惰,拿着三五千的工资,就希望别人把单位当家,没日没夜的操劳。

熬出个什么病,就等死了。

知乎用户 心理咨询师​ 发表

单位新建科室,从无到有,还涉及陈年烂账,任务艰巨

你一个青年骨干,有能力,有精力,有干劲,有心气

领导把任务交给你说 “年轻人,这是组织给你展现自己的机会”,你满怀抱负迎难而上

从人员分工到职责落实,从办公用具到规章制度,从内部沟通到外部协调,从硬件到软件……

不知熬了多少夜,加了多少班,掉了多少头发

终于科室正常运作了,可以服务整个单位了,无论领导还是普通同事都拍手叫好了

然后领导语重心长的说 “年轻人要多沉淀,木秀于林不是好事”,转头就调来了另一位“青年才俊” 接手了科室

而你,除了几句口头表扬,连个副手都没混上

从此以后,你开始理解老同志了,你开始有了 “老同志心态”

然后领导说:现在部分基层干部年纪轻轻就熬日子……

知乎用户 安好 发表

事不在多,看得见就行,

活不在精,拍照就行,

工资不高,有补贴就行,

房不在大,有公积金就行,

功不在高,不犯错就行,

错不在谁,不是我就行。

知乎用户 一株冬青​​ 发表

我一个朋友做基层工作。群众有事,那个朋友找了许多部门,做了许多工作,但按照程序,群众要做的事情能做,注意是能做,但要缓几天才办好。

群众不满意了。直接越级打电话,结果当天就办好了。

于是,群众给我朋友打电话,大意是:“你办了很多,但你根本没用,你看,我一打电话就办好了”。

请问 ,这件事最后会影响什么。 第一,影响基层和群众关系。群众认为基层没本事,我看不起你。基层认为我为你办了那么多,你最后还这么对我。那以后我该怎么办怎么办了。

第二,上级和基层关系。上级认为基层没本事,怎么都来找我了。基层呢?我按照程序你就是不给办,然后一越级你就慌了,办好了。那看来以后我不那么着也没事了嘛。反正人家一越级,你就不遵守程序了。

你们中高层要自己反省,反省知道吗?别什么事都推到下面。比如 12345.

知乎用户 暗音 发表

去看看微博评论,已经写的很清楚了。

归根究底就是年轻干部心受伤了,现在基层领导选拔真不行,选上都是些什么人,毫无领导能力,各种潜规则倒是,玩的溜,年轻人看多,你还怎么有积极性。

知乎用户 桑叶有名 发表

不是年轻人不想干,是老同志太能干了。老同志不愿意放手。

知乎用户 sunny 发表

谁没有抱负?

哪个不想升职加薪?

看不到前路,只能原地踏步。

知乎用户 Tiny-91​ 发表

还是经济学逻辑:收益比。

想想,一个人费尽千辛万苦进入体制内公务员队伍,TA 会怎么思考如何收益比最高?

所谓 “前途”,这条路本身很窄,而且并个人努力能够左右,加之系统内高学历名校者多,对于非名校的人来说,没有 “政治资源”,晋升概率极小。

所谓 “钱途”,体制内薪酬福利主要与级别和年资挂钩,级别上不升官的话也是靠熬年资,故在难升官的假设下,钱途大家差不了多少。

既然前途和钱途都渺茫,也就是未来可预期收益非常低,那要提高收益比或性价比,那只能把成本或付出这个分母不断做小。

怎么做小?

第一,不犯原则性错误。这保证能留在体制内。

第二,不表现自己的能力。能者多劳,多做多错,少做少错,不做不错。

第三,专注下班养生。早睡晚起,方能养生。长命才能拿到更多退休金。

体制内,唯一生存法则就是,对上负责。

只要上级不找你麻烦,就没人能找你麻烦。

两千年来,官场规则都是如此。

想想吧,当你看官场历史剧时,看《雍正王朝》时,看《大明王朝》时,现在的官场与那时有何不同?

当一个人进入了体制内,TA 的毕生心思就只有一个了,怎么能分到更多的蛋糕!

有没有一心为人民服务的?有

有没有一心想弄权贪财的?有

但正如人性一样,圣人和恶人都有,不过只是在正态分布的两条长尾罢了。

大多数是常人,追求干活少吃饭多是绝大多数。

知乎用户 贝壳里的海 发表

西部某直辖市,工资体系改革,四级主任科员以下降,三级主任科员及其以上涨。干活的是年轻人,扣工资的是年轻人,挨骂的是年轻人。躺着玩的的是老人,涨工资的是老人,骂年轻人的是老人。套用单位一把手的话:他们曾经也奋斗过!奋斗个屁,红利从头吃到尾,最后还账的年轻人还被骂,那请问年轻人就是大冤种,就是该?

知乎用户 修行的独行侠 发表

我们做软件系统的多了,

软件设计有没问题,看一眼就明白了。

有些系统老旧了,不符合潮流了,也不实用了,又或者设计的时候就天然存在不能长线使用的问题。

有心想推倒改一下,说了不算。

改不改,主要看上面给予的支持够不够,

付出的代价收获的回报,估一下就知道了。

就是有时候这么一改,原来用的习惯的那一帮人肯定跳出来跟你作对,得罪人这种隐形的东西更多。

甚至会被人故意做到一半给你搞破坏。

所以,次数多了,一群人学乖之后就等着原来落后的软件系统烂掉,又或者找个靠谱的地方重开一朵。

不是没冲劲,冲个几次阻力太大,成功了是上头顶住压力,下面就一群做事的,做了事还要被骂不如以前。

失败了,上面在公司内部斗争里面失势下台,自己这群做事的更惨,各种打击报复先不打上面,先打你这边羽翼爪牙,借机攻击你这一群人,并争取把带头人拔掉。

屁大点公司的办公室政治有时候跟打仗一样。

我就想改个软件系统而已,谁料到整个公司因为改个系统能做到公司大换血,这蝴蝶效应也是没谁了。

不做事也行,反正混吃等死把精力用在搞打击报复上面谁不会啊,趁别人做事使绊子这种事学来多容易啊。

说了这么多,我还只是在公司里面看到的。

习惯了,爱咋咋,有心做事不如出门创业,出门创业,其实在现在环境下跟自杀差不多。

呵呵呵,变成乐子人我也不想的,但是变成乐子人之后轻松多了。

知乎用户 楚烈​ 发表

年轻干部不傻吧…

进编制是搏下限,不是搏上限

因为上限不是能博出来的,那是投胎的事

而只要进了体系下限又是不会轻易被击穿的

所以,努力个啥?图啥?

知乎用户 喷子手爱德华​ 发表

因为你会发现,自己 99% 的工作都是没有意义的,既帮助不了别人,也帮助不了自己,并且你没有能力改变,所以只能和光同尘不求上进了!

知乎用户 我们大家都有病 发表

有些人其实不是惰性心态,而是想躺平才进的体制。

因果不要反了。

知乎用户 和羹合异 发表

不怕。

我直属领导是个不懂业务的大沙壁,所有他管辖的正式干部,都和他因为业务问题吵过架!

然后他教训人动不动人格侮辱,骂女孩子嫁不出去,骂男生没政治觉悟,骂外地人活该你混不下去。

然后,他给别人行便利,让我干活,我负责,但是明显和一贯做法不一样。

我说你要么签字,要么在群里说以后都这样做,否则我不做。

然后呢?他和办事人一起骂我。

单位怎么处理?

他调离,我还在深坑窗口。

笑死。

而且领导批评我是刺头,不听领导的话。

多干多错,少干少错,不干不错!

我敢在这里说真话实话,有用吗?

知乎用户 之乎 发表

在微博看到这条热搜真的憋一肚子火。

真就是盯着老实人欺负呗?老实人听话干活➡️干的越好越让你干➡️越干活越多➡️活多自然有出错➡️挨累还挨批➡️晋升都是关系户甚至年底评优都是老大哥,这样的环境,谁都会选择躺平吧?不被人欺负过,谁天生躺平啊?

柿子真是会挑软的捏,你有能耐去管管造就这样环境的人,比如领导关系户、吹嘘拍马的老东西、吃拿卡要占评优的中层,你有那个能耐吗?

一个科室 5 个人,年轻的忙得团团转,累透了回屋发现另外四个玩了一天手机,然后他再以前辈身份让你跑跑腿,月底发工资发现累的最低玩手机的更高,你知道基层当时心里什么感受吗?这都是我经常能看到的。现在团团转的傻子学聪明了,学会了躺平,你立马出文章谴责,请问你只会欺负老实人吗?该整治的是谁你心里没数吗?

20 岁任劳任怨,30 岁晋升无望躺平,有了这样的经历,能选择躺平的已经是活通透的了,请你别打扰人的清静了,大家还想多活几年呢。

知乎用户 小湮托 发表

这段话非常没有水平,精准打击了稍微有点责任心的人。

什么叫 5、60 岁老同志心态,好像老同志都不干活似的。实际上干不干活跟年龄不挂钩,有一辈子勤勤恳恳的老黄牛,也有年纪轻轻的老油条。

正是认真负责,努力工作的才会熬日子、盼退休,要是能每天一杯茶一张报纸还不得盼着去上班?

话说回来,三四十岁还没领导职务的确实是最没激情的。但为什么失去激情了?

**首先,从职务提拔来说,**前面有延迟退休、机构改革缩减领导职数,后面有干部年轻化后来居上。兢兢业业熬了多少年,被参加工作没几年的插队了,还被质疑能力水平差。有些地方还规定大专学历的事业编不得提拔。三四十岁不年轻了,组织部不会把这个年龄段列为年轻干部,只有在忽悠干活的时候才被 PUA 成年纪轻轻

**其次,从工作内容来说,**体制内最没人愿意干的活就是写材料,稍微了解点内情的都知道各级各单位写手青黄不接,年轻人要么吃不了苦要么索性就不写,安置的军转干更别指望。原本的写个几年可以脱离写初稿,现在好多老写手还被钉在岗位上天天点灯熬油。越积极越完蛋,100 字以上的都是你的。其他工作也一样,但凡表露出一点点责任心,就会有四面八方的锅,铺天盖地的活。

**最后,从福利待遇来说,**懂的都懂。多劳又不会多得。干活多了还影响评优评先,民主测评看的就是人际关系,整天埋在工作堆里的怎么比得过优哉游哉串门唠嗑的。

总而言之,不躺平还要等着被人吃干抹净吗,工具人被用废了没人会同情的,躺平不是为了啥,是为了保命呀。

知乎用户 黄玄阳 发表

个人认为是我们的官僚系统又走到了老路上,我知道说出来有很多人不敢说,但是我们的选举系统没有发挥出来才会导致这种问题,那些大中领导升迁缓慢,小职员不在乎升迁,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其实我们真的可以参考英国的官僚系统那就是大臣一定要让人民来选举,文员就是传统官僚的代表,而各个领域的大臣是选举出来的,这样的好处是即使那些文员没有干劲,也会有选举出来的大臣拉着他们干,也会有人领导他们做事情,不管那些大臣拍脑袋相出什么政策至少代表了人民的意志,而不是像现在一样死气沉沉像一摊泥潭。

不过现在是不可能了,只希望选举系统真的能发挥作用,至少人大代表能真的是人民选举出来的,负责根本没有东西给这个系统施加压力来自我纠错。

知乎用户 呵呵红红火火 发表

去一趟中医院开半个月的中药花 1900,一个月工资 3300。

那点工资吃药都不够。

知乎用户 特洛诺米 发表

先说是不是,再说怎么办。

1、体制内的年轻人,是对违背党纪国法的事情产生惰性?还是对服务人民群众的事情产生惰性?

我想更多的年轻人,是躲着领导为了个人私利瞎指挥、乱弹琴,躲出来的惰性。

2、体制内的年轻人的不配合并不是惰性,为什么体制内会有很多人不配合工作?

基层基本没有任何公平可言,说破天去,领导职位都是按血缘,按关系安排的。做的好不好,有什么区别?

一个单位一大半都是关系户,个个不干活有钱拿,没有关系的大学生,工作能力确实不错,但是人家为什么就必须去一个顶三个的奉献?

基层政府是政府、不是企业,也不是大清。

3、基层工作的运转真的受到影响了?

我看不见得。只要是各个条口,技术性的,专业性的岗位,考进去的公务员一般都做的很好。

只是有些任务目标不明确,领导干部不懂不会,瞎指挥的任务做不好。

底下的公务员没有审批权,又接受不到正确的命令,还有各个部门的关系户不配合工作,当然就搞不好。

-—————————————————————-

管理工作,本身有其科学性,计划组织领导(协调)控制创新,都有方法,都要决策。

我觉得基层运转的不好,其根本原因是升上去的领导,大部分都是有问题的的。他们没有管理能力,缺乏常识,并且用一贯的宫斗手法甩锅给基层干部。

如果不相信,你去问问基层的领导,他们的工作计划是自己制定的吗?他们决策依据是什么?他懂多少统计数据,以及背后的联系?他对分配的任务需要的人力和资金有没有概念,分配的资源公不公平?


制度不改,基层的干部会继续非暴力不合作,到时候全部都是带恶人。大明的东林党整天指责太监,结果东林党本身就是最大的贪污集团。

而且非常危险的是,上头居然能说出这种话,到底是不知道基层是怎么运转的,还是故意装不知道?

知乎用户 一个没有感情的会计 发表

不然我们干啥考公务员?没几个钱,还没加班费,体制内也没啥氛围,有本事开除呀

知乎用户 大陆诗人​ 发表

以我以前在公司的经历来说吧,我刚毕业出来工作的时候,那时候也是天真,晚上加班,一个人照看几台机器,一刻都停不下来,而其他人呢,也是加班,人家就在那里看视频,或者在办公室和设计美女聊天吹水,甚至有一个同事晚上加班在那里看黄片,被正好应酬回来的经理看到,第二天在晨会上做为典型拿出来说。

同样是加班,也是同样的加班费,并不因为你多干能干就多给你钱。

而且也没什么晋升渠道。管理啊销售和市场这些岗位都是老板的亲戚。

你再有激情,你再能干,你不是老板的亲戚,有什么用?你只能干最底层的,整天苦哈哈的。好岗位就那几个,都留给老板的亲戚了。多干能干又晋升不了,反而容易出差,导致挨骂罚款。能者多劳,而且你越能干,你干得越多,老板越会把更多的活派给你。

干得越多,派给你的越多,错得越多,而其他什么好处又不跟着多起来,换做是你,你怎么选?

应了网上流行的那句话,你再努力努力,老板明年换新车。

知乎用户 阿伽什涅​ 发表

提这个问题的人,你的底气从何而来?看样子是个不小的领导。

说真的,只要你肯把位置让出来,就能激发好多基层年轻干部向你看齐!

同理,更多的领导把更多的位置让出来,就能激发更多的基层年轻干部的工作激情!

问题是位置就那么几个,基层干部又这么多,有几个能熬出头?看着马上要熬出头了,上面再派几个空降干部下来,他们还有什么盼头?

不要说提拔了,基层干部工作一段时间后,哪个领导主动开展过干部轮岗交流,把基层干部调到城里、再把城里的干部换到乡下去?不要告诉我逆向调动什么的,既然规定不能逆向调动,就不要向基层下派干部啊!空降可以,上调就不行?

你知不知道,按照干部任职规定,一个人从乡镇干起,纯靠个人奋斗,一步一步走,需要多少年、累死累活到什么程度才能干到你的高度?

要知道,基层干部年纪轻轻就能熬日子、等退休,已经是最好的结果了。

你要别人如何努力?别人再怎么努力,工资只有这么点,职位也升不上去,不熬日子干什么?

他们不争不抢、不哄不闹、逆来顺受,不正是上级领导乐意看到的结果吗?难道你希望他们干劲十足、奋发图强,把你顶下去?

所以,拿基层干部说事,真没有格局。他们再怎么差,也只能影响一个指甲大的地方。

你有这份精力,还不如认真批判一下官僚主义、形式主义,这才是一切问题的根源!

知乎用户 不被嘲笑的梦想​ 发表

为啥团长当不了师长?因为师长也有儿子

知乎用户 kansea 发表

能进体制的都不会死傻子,干了几年里面水多深都看出来了,如果大多数人都做出同样的选择,是不是应该想想问题到底是在人上面还是在体制上面呢?

知乎用户 james 发表

干的多,错的多,年底先进没有我。

干的少,错的少,领导高兴对我笑。

知乎用户 牛奶脆脆虎​ 发表

又想马儿跑,又不给马儿好处

我们是年轻人,但我们不是大冤种

拿着你那几千块钱,我们问心无愧,上对得起天,下对得起地,中间对得起党和国家。

知乎用户 爱党爱国 发表

我有一个同学,从来不洗碗。

他说他小时候曾很乖地洗碗,

可是如果洗得有一点不干净,

他妈妈就怪他洗得不够认真;

如果洗得很干净,就会听到:

“你看我教得多好,要听话”。

后来有一次他家来亲戚吃饭,

得知他每天都洗碗且很干净,

当着他的面夸他妈妈十分钟。

那之后他无论如何不再洗了。

我知道这事是因为初中住校,

三年他在食堂吃饭没洗过碗。

**************************

结论是,躺平可能催生创新。

知乎用户 大森信仰共产主义​ 发表

还不是前辈带的好头,只要前辈们做好带头作用,迎难而上、不推诿、勇于任事。年轻人想躺都没地方躺。

这个问题的关键点不在年轻人身上,明白吗?不要把体系的问题怪在年轻人身上。现在是要解决体系为啥劣币驱逐良币的问题。

橘生于淮南而为那啥,小学生都知道的问题。

知乎用户 徐汇古天乐 发表

刚进机关时,小王充满干劲,真正做到以单位为家,迅速成长为业务骨干。

单位考察提拔副科长时,小王希望很大。

可惜的是,组织上给他评定为 “年轻有为但经验不足”,

最终比他早上班半年的小李成了李副科长。

小王不断加强学习,在工作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

在随后一次组织考察中,小王民主测评得分高居榜首,

谁知在综合评定后,组织上对小王的评价是 “经验丰富但闯劲不足”,

结果刚来半年的小张成了张副科长。

老王痛定思痛,工作上越发老练沉稳,

但当考察再次来临时,组织上将老王评为 “经验丰富、富有开拓创新精神,但年龄稍大,学历偏低”,

结果刚毕业拥有国外学位的小赵成了赵副科长。

老王没有放弃,继续努力,收获不少荣誉称号。

又一次考察,老王志在必得。果然,局长找他谈话了。

局长对他的业绩给予充分肯定,对他任劳任怨的敬业精神、不计个人名利的高风亮节给予了高度赞扬。

随后,局长委婉地表示:小文是市长的外甥女,学历高、素质好,组织有意培养,你作为一名优秀的干部,以后还有进步的机会。

老王深知领导的为难,眼含热泪地点了点头。

十多年过去,老王仍在原地,心里很委屈。

恰逢一个公推公选领导干部的机会,老王一路过关斩将,以绝对优势杀入最后票决圈,可惜最终还是名落孙山。

领导找老王谈心,坦诚地告诉他这次落选的原因:一直身处关键岗位的老王太优秀,是局里业务上的顶梁柱和带头人,也是公认的老黄牛,而这次公选的职位是外单位,老王要是走了,后继无人,全局工作都会受影响。

“所以,组织上经过慎重考虑,作出了这个艰难的决定。不过你放心,对你这样的优秀人才,局里总是高看一眼、厚爱三分的。

只是由于受领导职数限制,你只能暂时委屈一下。

以后只要有机会,一定优先提拔你。”

老王终于心灰意冷。

知乎用户 江湖见闻录​ 发表

你的问题就是答案。

“老同志心态”= 不敢干、不会干、不愿干,打不起精神,提不起兴趣,找不到激情。

如果老同志们都不敢干,不愿干。

假如你是年轻干部。

为了养房,养娃

你应该跟老干部顶着来呢,还是应该跟老同志们保持一致呢?

知乎用户 卡关策划​ 发表

有头发,谁愿意装秃子?不经历绝望,年轻人谁想躺平?

上升的渠道被堵得死死的,偶尔开一个小豁口,上去一两个人,立刻又封死了,下面成千上万的人只能干瞪眼,巴望着什么时候那道豁口能够再次打开。

某事业单位,每年 40 多个年轻人竞争中级职称,而职称名额只有区区 3 个,这意味着就算他们一个个工作能力逆天、工作业绩翻天,最终也要淘汰掉 90% 的竞争者。而到了下一年,竞争只会更加惨烈!

多少基层干部,加班加到吐血,年纪轻轻就头秃发福,最终得到了什么?换来了什么?没有资源、没有背景,你想升职加薪?那是异想天开痴人说梦!

领导需要你的时候,拍拍你肩膀说:“年轻人要有担当,要多揽活儿,能者多劳嘛。” 等你累死累活一个人干完几个人的工作,最后发现拿到手的绩效和福利少的可怜,跟自己的工作量完全匹配不上,这时候你想找领导讨说法,领导却摸摸你脑袋说:“年轻人不要计较得失,目光要放长远。”

“多劳多得” 在体制内是不存在的,影响收入的最重要因素是职称和职务,只要职称、职务上去了,收入就到位了,你干多干少、干与不干差别不大。

有时候上面的领导心血来潮,随便布置一个狗屁任务,基层的干部就要通宵达旦加班,累到半死不活。等任务如期完成,功劳全是领导占,没你什么事儿。要是任务搞砸了,责任自然由你来担,不关领导屁事。

既然上面的领导可以躺赢,下面的年轻人为什么不能躺平?

相关阅读:一个批判现实的讽刺幽默故事。

知乎用户 曦哥 发表

因为大家都清醒过来了,不吃洗脑那一套。

1.“多做多错,少干少错”,领导只看中结果不看过程,做得好就是你应该的,做得不好一被通报领导对你的印象就要大打折扣,日子久了那些混日子的干部无功无过,偶尔做点事情还能被夸奖,经常做事经常有错的干部领导就会觉得是不是工作能力有问题,提拔晋升会慎重考虑,或者因为 “工作能力太强” 而不愿放人,那谁又愿意当一辈子的工具人呢?

2. 现在工作台账大于工作实际,一级一级的指标分解,一项一项的绩效任务,完成就得分,完不成就扣分,上面来督查,不到一个周的时间甚至只有 2-3 天就要走完很多个地方,蜻蜓点水式的督查,不可能每个地方都实地走访一遍,那就只能看工作台账资料够不够厚,够不够全。而且基层不只一项工作,党建、疫情防控、创文创卫、脱贫攻坚、乡村振兴…… 每一项都要挂绩效都要考核,所以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只要你能完成指标,还谈什么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呢?

3. 基层收入待遇和工作量不匹配,拿疫情防控工作来说,别人封城居家隔离,基层干部却不能居家,一有疫情,就得当上志愿者上一线,需要 24 小时不间断值守小区或者路口,做核酸检测,连夜去仓库排队领物资,4、5 点就开始布置场地,白天引导群众做核酸,晚上清点完物资还要统计各类数据,排查外来人员,安排密接者到酒店隔离,给居家隔离的群众安装门磁…… 永远有干不完的工作填不完的表,而努力后的结果是什么呢?等一波疫情结束后,还没得喘上一口气,又有新的工作来了,调休没有调休,补贴没有补贴,月底收到本月工资,一看只有两千五,只能满足日常吃住,要是有家庭有老婆孩子,连续不间断的工作让你无暇顾及家人,两千五的工资连奶粉钱都不够,更不敢轻易生病请假住院,是你你还会愿意燃烧自己用爱发电吗?

4. 与其发那么多文章控诉基层干部年纪轻轻就熬日子、盼退休,渲染焦虑氛围,洗脑大家努力工作,不如先从源头上找找问题,每年都这样说,从来没见改变过什么。只有有了经济基础才能考虑上层建筑,前有各类明星拍戏直播带货日入百万,而公务员开滴滴送外卖挣点小钱就要被违纪处分,为了有自己的一套房背上几十年的房贷只能勤勤恳恳打工赚钱,吃的是草,挤的是奶,到头来还要被批判说懒惰、混日子、不思进取,当个普通人,真难。

知乎用户 钢筋混凝土森林 发表

我真的想告诫那些上了点儿岁数,现在有点儿社会地位的所谓老一辈们,不要居高临下教育年轻人,差不多得了!

你们的养老金、社保、医保啥的是要靠这批年轻人赚出来的!你们瘫痪在床照顾你们的护工就是这批年轻人!

这都什么时候了,还不知道哄着点儿年轻人嘛!年轻人不结婚不生孩子,生育率一个劲儿的往下掉,你们指着谁养老啊?

可以说 60 后和 70 后真的是吃到了国家高速发展的红利,当时是 “蜀中无大将,廖化当先锋” 的局面,根本不知道什么叫“内卷”,什么叫竞争,很多没有能力的 “廖化” 们就这样平步青云走上了领导岗位,现在也都身居高位!如果你让他们晚生 10-20 年,经历过现在充分的竞争之后,他们大多数肯定走不到他们现在所处的领导岗位!

**所以有一些 60 后、70 后的领导干部不是 “德不配位”,而是 “能不配位”,真的是没有能力!**而他们中的很多人被红利冲昏了头脑,很多觉得这是他凭自己的实力获得的,**殊不知让他获得这些的主要是时代的机遇,**由于他们没有这种清醒的认识,并且也不学习,很多的他们说出来的观点和意见都很可笑,他们自己还浑然不觉,沉浸在自己的幻想中!

而与之相对的是,80 后、90 后 00 后一代人经历了充分的残酷竞争!**当没有能力的 60 后和 70 后真正需要管理 80 后、90 后、00 后的时候,真正的冲突就爆发了!**很明显你没有能力管人家!底下人不可能服你!人家 80 后、90 后、00 后 PPT 汇报讲的流利极了,声情并茂,结果你们这些所谓的领导连照着稿读都磕磕巴巴,你说你怎么让底下的人服你!

此类的现象,在各大高校真的是比比皆是**,那么多 60 后、70 后的渣导啊,自己不学无术,啥也不懂还瞎指挥,一个个都是教授副教授,博导硕导的,要是没有高校扩招那一波,他们能留校吗?要是那时候就是非升即走,又有多少能留下来呢?**吃到红利的眯着就得了,自己还不知道几斤几两吗?自己啥水平啊就敢出来招学生啊!这不是霍霍人嘛!

年轻人的事儿真轮不到你们管,你要是领导,你看不上这样的人,有本事你就把他们都开了!没那本事,你就眯着得了!

知乎用户 孤独的旅人 发表

那我说说吧。

我市直单位,对接下面的一直是一个马姓的小伙子。和我差不多大。我基本都是加班到晚上 8:00 左右。

有一次,我半夜 12:00 左右要一个其他科室材料,挨个问人,兜兜转转给下县非对口科室工作人员打电话。结果还是那个小伙,正在加班,不到一分钟,马上就给我了。

并且这不是个例,我对口的每个县都有小伙子扛着 2 个以上的科室工作。

我 tm 不知道题主你说的躺平是啥意思?那群小伙子如果算躺平,我 jb 就是废物,垃圾!

妈的,迟到早退是哪帮 b 你们心里没谱吗?提前下班说家里有事什么人占大多数没谱吗?

还 tm 提基层,你们有 b 脸说基层躺平吗?你们 tmd 几点下班,他们 tmd 几点下班?我操了。

躺平说明人多,缺人科室那么多,腾腾屁股,滚出安乐窝,干活。tmd 不干活你工资拿的不烫手吗?

什么问题?问题就是没把她们踹到一线!没真真实实干要命的活!什么工资激励能力,没锻炼有 jb 能力?天天 tmd 逛淘宝抖音有什么能力?开会会务都不会做有什么用!

艹!惯的!

知乎用户 苏银 发表

在基层,存在一些这样的年轻干部:明明只有三四十岁,干起工作却抱着五六十岁的 “老同志心态”——不敢干、不会干、不愿干,打不起精神,提不起兴趣,找不到激情。年纪轻轻却总是摆出一副熬日子、盼退休的架势,严重影响基层工作运转。

谈谈我本人的真实经历:

一是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从扶贫工作中的 “大排查大走访大提升” 到各种督查检查考核;乡村振兴的接茬衔接,扶上马,送一程;很多经历,独一无二,既丰富多彩,也刻骨铭心。

二是在工作强度上,过去的三年,是凝心聚力尽锐出战、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任务最艰巨、工作最繁重、考核最严格的三年;在超常规的工作思路和工作力度中,在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艰苦奋斗中,我经受了锻炼、接受了考验。

三是在工作效果上,经过长期艰苦努力,我所帮扶的村实现了 57 户 177 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圆满完成脱贫攻坚任务。从 2018 年到 2020 年,省委组织对我的考核全部是优秀;2018 年、2020 年分荣获河北省扶贫脱贫优秀工作队员。2021 年在集团公司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 100 周年表彰大会上,我们工作组被集团公司党组授予——xxxxx 集团有限公司脱贫攻坚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标志着中华民族千百年来存在的绝对贫困问题,历史性地得到了解决,这是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我身处基层一线,亲眼见证、亲身参与了这一历史过程,我无怨无悔,与有荣焉。

我于 2018 年 8 月到 xx 县 xx 乡 xx 村任职。按照省委组织部的要求,于 2021 年 10 月 28 日回到单位。

2021 年 11 月 5 日我与单位主要领导报到并汇报了驻村期间相关工作情况。

11 月 9 日主要领导与我谈话,对我工作的初步安排是副主任(三级正)。

驻村之前我任职正主任(三级正)。

按照中办、国办、省办文件要求:一是驻村期间驻村人员所有待遇不变;二是驻村期间表现优秀的干部要优先选拔任用。

知乎用户 hm chu 发表

生态掐灭了大多数人的梦想!

知乎用户 小城旧事 发表

一部分因为得来太容易不珍惜,毕竟他爹说了一句就安排了…

另一部分是因为同事他爹说了一句安排了,自身毫无奔头,又不想伺候熬日子的少爷…

知乎用户 voc​ 发表

别什么事情就怪年轻人不行。

80 后曾经背负骂名,90 后也背过

现在 00 后也要背上 “躺平” 的骂名了么??

哪有什么垮掉的青年一代,还不是他们上面的领导层不会管理?

工作分配合理,布置准确,工资匹配,你看看年轻人还躺不躺平?

反过来,要是工作瞎分配,绩效乱打分,闲的闲死还步步高升,忙的忙死还死守基层,你看看年轻人躺不躺平?

归根结底,是人民群众对劳动公平的追求,和部分单位、企业管理层管理能力之间的矛盾。

如何看待??尊重管理人才,管理人才尊重实干人才,这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

而不是把锅甩给年轻人。

知乎用户 大冰雹 发表

一是优化行政设计,回归省县乡三级体系。

二是坚持按劳分配,提高基层公务员工资补贴。

三是畅通晋升渠道,落实好年轻人职务职级。

本来写了八条,考虑到后面的更难落实,仅仅留下三条吧

请问哪一条可以做到呢?他们都是从充满干劲的年轻干部一步步退化成老油条的,

您居庙堂之高,我处江湖之远,

如果您是基层年轻干部,

当您看到同期年轻人因为 “有关系” 一路青云直上,

当您收到上级无休止层层压实责任,

当您保持每日 14 小时工作制全年无休,没有任何补贴

您告诉我,年轻干部该怎么做呢?

知乎用户 塔达林大主教 发表

信仰缺失罢了,毕竟信仰也不能当饭吃。

知乎用户 爽宝 发表

在我看来这篇文章只是根据问题简单地找了下原因,更深层的原因是没有怎么提及的。

为什么对年轻干部来说会有这么多的高压环境?为什么年轻干部晋升渠道不畅?这部分原因我不清楚,我也不班门弄斧了,留给想回答的博学知友。我也提一点浅层的东西。

五六十的老干部,不说六十,五十左右是不是还符合文中所说的 “适合大展身手” 的年纪呢?文章也在开始就提出来了这些干部可能会有的心态: 不敢干不会干不愿干,这些就不是 “逃避高压环境” 的体现了吗?那为什么只着重说了年轻人而简单略过这些老干部?

我知道更重要的是年轻一代的干部,这些干部是未来的顶梁柱,但这些老干部的问题是不是也应该抓一抓?毕竟这些老一辈的干部是现在的顶梁柱,拥有更大的话语权,也应该对年轻一代的干部起到榜样作用,老前辈的行为一般会成为新进人的参考,会无形中影响新进人。老前辈不起带头作用等着养老,年轻人会不会多多少少被带偏?

老干部可能是年轻干部的同事,也可能是领导。工作量摆在那,但是一些老干部可能不敢干不会干不愿干,那这些任务是不是就分给了年轻干部,造成了这个高压工作环境?

知乎用户 苜蓿 发表

现在一方面要工作经验,乡镇还有 5 年服务年限,一方面提拔卡上限年龄,一般要 45 以下,比如说一个人工作三年 25 考进去,30 岁才能提拔换单位,委员、副职、正职、书记,哪怕三年提一级 42 岁也就正科,超过 45 就等着改非领导职务养老,前途封顶了,如果是乡镇五年才换届时间更长,这还是有能力有背景的情况,画饼好歹得有点模糊空间,现在看眼年龄就知道上限了,谁还努力?

所以我一直建议少干活多学习努力考遴选,基层没前途的

知乎用户 月球势力 发表

热榜消失术!

知乎用户 Lownz 发表

没在基层呆过两三年的,贸然地依据道听途说或自己脑补的故事和事故来评论基层,尤其还直击基层干部,不觉得极度不负责任吗?没脸没皮的说这貌似有理的话,你了解基层干部吗?你干过基层干部?还是走访过成千上万的基层干部?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如果你的言论是基于各种文档资料那些加工了再加工粉饰了再粉饰的文字,而不是真实的一个个基层干部,真实的人,那么请闭嘴。不要动辄就站在高点盖棺定论的发言,要说话先拿出实证。否则不足信,不值听。

“部分” 是多少?“一些” 是哪些?

知乎用户 大胡心理咨询 发表

什么鬼啊!!这问题居然不能匿名?!现在发:不敢,不发:老子码了一上午的字!真的涉及到太多个人隐私,以及一些不太好的事,你让我怎么发啊。

且看且珍惜吧,我胆子小,过段时间我就删。

对于如何看待部分基层干部年纪轻轻就熬日子、盼退休?年轻干部的惰性心态因何而来?

我先说一下我身边真实的事,我一个发小,我们住在同一个小区,小学初中都在一个班,到现在仍然是非常好的朋友,我们同龄,96 年 26 岁

他是在我们市(省会城市、具体哪个我真不能说,万一害了人家不好)的发改委工作(具体怎么进的我也不知道),我们经常开玩笑说你在正负工作,我做生意,咱们以后政商不能走的太近哈哈。

但是有一说一,我发小在同龄人当中已经算非常优秀的了,而且 26 岁!正是有干劲的年纪,按理说应该有一番作为的。但是!

我们几个人有个小群,每天都会分享一下我们的日常,他会经常给我发一些在办公室举哑铃、泡一堆滋补品(枸杞啊什么的)的小视频,工位摆的是琳琅满目,看着更像茶室。

他们是朝九晚五,但是一到下午 3 点半就发消息说开始收拾东西准备回家。我说早退没事嘛?一般答复都是 “没事儿,领导们早走了”

每天食堂的饭基本就跟不要钱一样,一顿饭 5 块钱(牛肉什么的都有、吃的很好),而且每个月往饭卡里打补助,所以基本就是不花钱白吃

为啥一个正是大好青年,生活像个要退休的一样?

总的来说我觉得就是太稳定了(根据过往接触的一些事分析,我没在里面待过我确实不太清楚,说的不对请多包含),想做出成绩,难。每天就没有能出成绩的活交到你手里,没成绩就没晋升机会,你能干不如会溜须拍马会站队。

可能一开始你还有干劲,每天耗着你,慢慢你就躺平了,没事做就自己找点事做,喝喝茶看看报,早点下班回家打打游戏,挺好。

在就是安逸,吃喝不愁端着铁饭碗,没有什么重大过错,这碗饭你吃一辈子,所以多做多错,少做少错。岗位竞争也不激烈,大不了这个岗位干不了你给我调岗,我换个地方混。

在私企你试试,卷死了都。我认识很多刚毕业的小年轻,一门心思就要考事业编。考进去,老子辛苦这么多年,享受享受怎么了?

熬日子,不只是基层干部熬日子,中国现在的社会,哪个年轻人不是在熬日子?

知乎用户 艾宾豪斯 发表

你打开上升渠道试试?做到真正的按本事竞争上岗试试?卷的你妈都不认识

知乎用户 NormalDays 发表

基层才几千块工资

还没有晋升空间

知乎用户 小意思 发表

所以连老同志一起骂了呗

知乎用户 咬牛奶喝面包​ 发表

我们新来的厅长在前段时间开会时重点讲的是:领导干部不能整天就知道 “层层压实责任”,更要 “率先垂范”,率先垂范你们做到了吗?

领导要是带头干,勇于承担责任,做到位了,下面的干部有什么理由不跟着冲锋呢?

我现在的单位,领导就是励精图治,责任担在身上,从不推诿扯皮。有他带头,副职也都带着科室一心扑在工作上,全部负起责任,全单位上下没有一个部门有这个不干那个糊弄的。

而且领导也始终从单位实际出发,不搞什么乱七八糟调调,乱七八糟折腾人制度,不搞各种表演性质的形式主义,在完成上级部门工作要求和部署同时,也始终坚持单位是全体员工的单位的理念,关心每一名员工的利益,所以我们单位有一种家园感,来上班都是开开心心,那真是发自内心的团结。

所以全单位的精气神那真是精神饱满、昂扬向上,工作做得很舒服。

到年底我写总结时,写到单位亮点,根本不用挖空心思找角度摆、整词儿吹,就实事求是地几点就来了,领导以上率下,班子紧密团结,全单位步调一致、奋勇前进,然后很容易就说出几段来。因为符合实际,没有硬编尬吹,写出来也是真情实感,最后基本一字没改就上大会了,领导念到这里格外高兴,几百人单位做到这一点,确实是值得骄傲啊。

其他方面也有佐证,去年我们单位参加七一节目,分了两组,大批人去的,得到上级部门重点表扬,说精神面貌、纪律都非常好。

之所以这么说,因为和其他单位有比较啊——这个真是自发的,内心精神的外在表现。

前段时间参加五一录节目,另一个单位几十人练了一上午,各种暮气沉沉、不情不愿、纪律涣散,我们一点去的,一个小时结束了,因为表现好,多加了两个场景录了多个角度备用,有人把片段发到上级部门工作群里人人说好。

我们领导第一季度作为考核组成员去基层单位参加组织生活会、班子述职会等,回来和我吐槽,说走了俩单位,一看会场的干部职工,那一个个真是无精打采、昏昏欲睡、垂头丧气(就像题主说的那个混吃等死的心态的外在反映),简直让他震惊,说相比我们单位差得也太大了,他从来没想过还能有这样的状态。

这个我就太清楚了,因为我就是从那两个单位之一跳坑出来的,在我现在单位,一把手是领队人,副手是业务领头人,科长是带头干活的队长,整体是围绕业务的,科员干好工作,责任是科长的,业务如何开展、把关是班子副职的,责任是他们的,一把手代表全单位承担责任,重大问题沟通协调、对上争取、调配资源、把握方向、平衡权益等等。任何人都可以随时找副职聊天,甚至找主要领导也可以,重大问题科室负责人可以直接找主要负责人汇报。整体上呈现出的是只有分工不同、没有职位尊卑的氛围,这种理念也深入单位人心中。

在以前那个单位是封建式的层级,局长是国王,身边人都恭敬赞美,他只负责提出原则性要求,业务直接甩给副局长负责,副局长是贵族,秉承国王的意志,甩给科长,带上一句 “好好干 "" 别出问题哈”。科长是奴隶主,点名叫来一个奴隶,说你负责这个,滚吧。科员是奴隶,别人甩来什么就得接着,自己想办法怎么干,出问题就是奴隶没干好,不干不行,必须干。

奴隶和国王之间差了好几层,奴隶基本没机会接触到国王,接触到贵族往往也只是无关痛痒几句话,国王基本只见到奴隶主,奴隶只是耗材,不是他关心的问题。

为什么奴隶不抗议?因为单位小,奴隶主之上的阶级比奴隶人数还多,一人一口吐沫都能整死奴隶。

在这种监管压制下,基层员工天天觉得自己是名副其实的奴隶了,哪有什么工作的动力和激情?

而且为了少被摧残,奴隶为了自保,出现了互害互卷,至少是互防,一不小心就一身屎,单位不仅不是家园,反而像火葬场,一上班所有人脸都铁青着垂三尺长,一整天说不了几句话,都缩在自己的位置上,能说的要么是笑话,要么就是以 “X 他 ma” 开头的吐槽。

所以当初我同事(50 岁)和我说,早上起床坐起来,想起要上班,就开始满头冒汗,谁想起火葬场不觉得痛苦呢。

如果这其中副职和科长层级的干部做得可以,和科员打成一片,那单位还是可以有相当战斗力,国王不关心就不关心。但是自从追责连坐的趋势增加后,大批这个位置干部都是纷纷剪断自己和一线的联系,变成看着盯着下层干活的角色,甚至为了表明自己立场,还要随时和(只要干活就必然会)犯错的底层对立(出卖),以表明自己做的是正确的,单位的团结就此玩完。

既然跑不掉,那就比烂混,题主所说的情况就这么诞生蔓延了。

至于必然如此么?我以前觉得可能是,到了新单位,跳出了井,发现并不是,不是做不到,而是想不想做,有没有能力的问题。

知乎用户 傲慢雨偏剑​ 发表

让你从事一分几十年不变的工作看谁会有激情,坑位就那么多,领导儿子不坐让你坐?

知乎用户 大懒猫 发表

因为在职的年轻人可能真的没有退休老干部拿的工资高啊

知乎用户 猴子的救兵 发表

这不向来如此的吗,只是时代和文明进步了一些。而且你说的是结果,没有分析原因,更别说给出对策。

知乎用户 叉叉​ 发表

非基层的非年轻干部,不认同这个结论。

所谓惰性心态是基层年轻干部专有的吗?这屎盆子不好往基层年轻干部身上这么扣吧?非基层的中老年干部没有吗?我认为有,而且更甚,表现形式不同罢了。

惰性心态是什么呢?是完全不能履职?完全漠视群众权益?依我所见绝大多数基层干部都是好的,甚至比非基层干部要好,为什么?因为基层干部才是真正和广大老百姓生活在一起的干部,他们吃住行等切身利益都与老百姓紧密结合起来,抗洪抢险疫情防控靠的就是基层干部,特别是基层年轻干部。

如果说惰性心态也包括了对官僚主义形式主义的反感和敷衍,对利益集团裙带关系的无奈和痛恨,那我觉得有这种惰性心态可不仅限于基层年轻干部。拍脑袋搞出来一问就是原则一执行就是实际的文件算不算惰性心态,搞出来的各种潜规则各种利益平衡的人事安排算不算惰性心态。而且,我真不认为基层年轻干部对层出不穷的督查填表深恶痛绝并敷衍行事就是惰性心态,我也不认为基层年轻干部不愿意表现自己就是惰性心态。

完全向上负责的制度给了非基层太多的解释权、裁量权和甩锅权,咱们就不要这么埋汰基层年轻干部了好吗。

毕竟活还得靠他们干。

知乎用户 黑衣大神 发表

我认识的人里绝大多数都是为了生活能更轻松点、稳定点、方便结婚生孩子进编的,而不是抱着为大家服务的心态。对于他们来说,考试的时候已经是最大的努力了。

没有批判,只是现实很无奈。普通人换做给私人打工,也未必能做出啥了不起的成就。人生一眨眼就能从 8 岁飙到 80 岁,自己过得舒坦就好。

知乎用户 红宝石被偷走了​ 发表

老干部就可以盼退休了吗?

知乎用户 xxxx 发表

因为这个体制就是做老实人只会一直吃亏。真的躺平了吗?其实很多人并没有。但是如果不表现得强势一点,或者表现自己毫无野心不思进取,那么就会有无数的大饼无数的工作蜂拥而来。说到底就是不公平。

知乎用户 时贰 song 发表

为什么三四十岁的 “老” 同志就可以不敢干、不会干、不愿干,打不起精神,提不起兴趣,找不到激情。年纪也不大却总是摆出一副熬日子、盼退休的架势,严重影响基层工作运转。

为什么老的行,年轻的不行?是因为我们老实吗?你去基层看看,哪个清闲部门没有几个年轻人在没日没夜的打报告。

知乎用户 王火火 发表

转载一个前段时间看到的段子。

我隔壁有个老头,天天让孙子下楼拿报纸,但每次都不说清楚位置,这孙子每回都把邻居报纸拿回去了,有人上班急着走,等下班到家人家都睡了,没好意思要。有那么几回赶上人家调休不上班堵着门要,那老头一听孙子乱拿领居的报纸,一巴掌就乎脸上,各种大道理骂了一天,隔壁楼都听得见。

我有点怕那个老头,就问他孙子不能问清楚报纸放哪再出门吗,那孙子跟我说,他们家压根没订过。

为什么现在的孙子们拿报纸存在惰性心态,不敢拿,不会拿,不愿拿?

知乎用户 皮皮怪 发表

哪个有志青年进入国家机器不想好好当人民公仆?疫情当前哪项工作又不是基层在四处奔波。看多了一个个带着光的眼睛变得暗淡,借用赵老师的一句话,我想知道他是怎么没的。

层层加码德无力。感谢信息时代发展,现在不管什么会,上午九点开完,九点半工作任务就下来了,会议决定完成率是 80%,到了下面就是百分之一百,什么都是百分之百,真怕哪天下来和死亡率指标。

云里雾里的指挥。感觉自己像一个没有文化的文盲,拿着说明书,每个字都认识,连起来确实不知道要说啥,感觉灌进了一脑子指导意见,但是又好像没有一个工作方法。搞对了,指导方向无比明确,搞错了,具体实施漏洞百出。两头堵,阴阳人。

不懂装懂的传话。开会去的都是帽子,说的都是稿子,看着枝繁叶茂,实际鸡毛不懂。开完会布置任务,天花板说城门楼子,地板得到的消息全是胯胯肘子,干的五迷三道,吹的倒是天花乱坠。干一说五吹成十,信息就是成果,宣传出去的才是成绩。

说了这么多你问我人民公仆呢?别问,问就是写信息呢。真 • 信息爆炸时代。溜了溜了

知乎用户 田叔​ 发表

很正常,借用一句话 “权力的一个小小任性”

我原来在电子厂当品管,也跟各种基层小组长打过交道,基本上啥人都有。但是有一点是明确的。

不给老板惹事儿,就是好干部。

对小组长来说,保证产线正常生产就是他的责任。只要是为了 “正常生产”。你做什么事老板都会站在你身后……

我们品管检查出问题会,第一时间找小组长。要求停线整顿。

小组长随便一看,不是啥大问题。会直接放。但是我们品管部是有我们自己的作业标准书的,如果这么弄,出了客诉我们就得担责任……

因此我们会跟小组长产生很多纠纷。而小组长的处理方式如下:

第一:无视我们。这个时候基本都是双方领导见面讨论。

第二:强行生产。如果品管敢管。直接让几个人拉厕所打。然后用打架名义把他开除(这种情况很少见。但是有)

你可以看到,无论是哪一种情况,双方都是给自己老板找事。如果这个时候大老板来巡查,老板会因此被大老板骂办事不力。

所以对我们品保的最优解就是跟 “小组长” 达成共识(你躺我也躺,你好我也好)……

出现问题。我们第一时间去找小组长商量,之后小组长会自行决定产品是否放行。而我们会记录下来。下班向老板汇报。

严重的情况下,我们会让双方老板见面商量是否流通。

这样既避免了双方剑拔弩张,也能够顺利将产品生产下去。

这种情况,保持了双方的一种默契。但是这种行为,是不被我们品保部允许的。品保部的目的,就是为了品质。甚至为了品质可以硬杠老板……

所以你会看到一个很别扭的情况:

品保部虽然有停止产线的权利,却对制造部老板的压迫却无能为力,因为同为老板见面。人家老板第一句就是:

你影响人家产量了……

本质上,问题还是大老板苛刻要求 “既要品质,又要产量”。而品质面对产量问题,大多数情况下只能 “让步”……

对于基层管理人员也是如此。老板既要…… 又要……。最优解就是躺平。躺平代表不给老板惹事。对权利没有欲望。更不会对 “特权” 有任何不满……

知乎用户 希丽卡​ 发表

我拿着最低的工资,干着最多的活,到最后啥荣誉证书都没有,领领导告诉我年轻人要向前看不向钱看。是,我也想努力奋斗,但是晋级遥遥无期,房价之类的那么高,奋斗又不加钱 还不如躺平呢

知乎用户 汝等看好了 发表

就这样,还有那么多人去考编啊,所以大家觉得进编制就是躺平摆烂嘛?

知乎用户 申申菌 Plus 发表

小说的一个桥段:某村子但凡娶新娘,洞房前要先送村长那去,然后才可以洞房。你说你愿不愿意积极娶媳妇?

我有一个朋友,满腔热血地要回去四线做贡献,送走了一代又一代领导班子,有一天他领导要走了语重心长地和他说,他的努力和成就大家都看在眼里好好培养前途无量……. 为了更好地培养他,领导一个德高望重的表叔继续代替领导来培养他………

感敏话题,官方说辞。这些回答看不看都一样,十年前是这样,二十年前也是这样。

你去四线基层做一下民调,问问那些老百姓知不知道县里有多少个局、多少个办事处,里边人都是做什么的,这一年里有没有做过些什么大事。老百姓只会告诉你公务员好啊,铁饭碗,工资又高!就是没多少人知道他们都是干什么的!

我朋友在小地方银行,催收部就四个人,其他三个都是躺平心态,他更毕业年轻有干劲工作效率高,有一次他们上级调任有空缺,他以为他可以上位毕竟怎么都比那三个废物强。然后一些风声风语传过来,一个是副行长的侄子,一个是总行高管的一个远房亲戚,一个是地方政企联合的家庭公子哥,就他是一个普通的双非二本的穷苦打工仔。(是不是感觉在看都市小说,我之前说过个我个表表的亲戚,大专修车的在珠海某银行底薪 10000 + 了,他爸妈一个是审计局一个企业高管在那家银行存款是千万级的)
最后基层还是他们四个,因为空降的那个上级搞不清又是哪个关系户,你不会觉得那个空降的是海外常青藤毕业国内顶流 MBA 银行从业 20 年的吧。那三个基层还是关系户的躺平这么多年早就看惯了这些,后来我朋友义愤填膺地跳槽去了另一家银行,情况仍然差不多,然后发出一句感慨:“没背景进什么金融体系呢!”

死海效应听过吧,公务员、事业编制、公立教师、传统私企大部分都在经历着这些,优秀的人都走了,垃圾在沉淀,这水儿只会越来越咸。

知乎用户 缄妄 发表

这些回答都太扯了

谁不想躺平?

只是企业里躺平会被开除而已嘛

我不想退休吗?我恨不得明天就退休

知乎用户 杜板凳 发表

如何看待无良媒体不敢揭露问题的主要矛盾,反而把矛盾转移到没有话语权的基层干部?

知乎用户 盼盼大帅锅 发表

躺平,躺平 ···

真躺平和想躺平,中间大概还差着 N 多距离 ···

知乎用户 美学华叔 发表

如果在事业单位,还真的这么干。

我曾经在国企,我深有体会。

我是非常厌恶这些的,所以也从来不照着做。

每天都把自己的工作做好,然而后来发现,你做得越好,领导越让你做,最后旁边天天打游戏的同事升职了。

因为他从来没干活儿,不会出错也有时间找领导聊天,而我天天就在冗余的工作里遨游。

后来我在坚持自己原则和工作之间找了个平衡。

以前我都是玩命干,干完了之后领导觉得我忙完了就接着派下一个活儿,后来我发现不对了。

因为活儿是干不完的。

所以我的速度必须要提快,但是又要拖拖拉拉的样子。

这样的话,原先一天干三个活儿,现在一天做两个。

其实实际上比原先速度还要快,只是面儿上就没做完似的。

渐渐地,领导也逐渐妥协了。

我的剩余时间也多了起来。

后来我的办公能力就在这剩余的时间里面再一次得到升华。

各种找方法,看看能不能更快些。

再后来办公已经难不倒我了,别人半小时,我五分钟解决。

然后就是公开摸鱼。

反正也晋升不上去,就让自己在岗位上学点儿其他的东西吧。

以上就是我在国企的经历。

实际上连我这种看不到晋升的员工都这样,更何况是年轻干部呢?

干活勤快,导致所有的活儿都派给你做,然而做的多又错的多。

反而最后不干活儿的因为没做错晋升了。

上班不就图个升职加薪吗?

既然好好干不能得到这些,那干脆就摆烂咯。

反正有人做就行,为什么要冲到第一线?

后来我用人力资源管理的眼光反思了一下,无论是国企还是事业单位,之所以造成这种情况,还是和其晋升体系有直接关系的。

首先是对于员工考核就是乱七八糟,领导懒政,党派纷争,任人唯亲,这是最重要的原因。

这就导致了好员工无法被晋升,而靠关系不干活儿的员工却得到了晋升。

这也是大国企和事业单位,以及小公司管理的最大弊病。

其次,员工的岗位职责不明确,该干的不干,不该干的干了一堆。

有些公司的确有绩效考核,也有明确的 KPI,但是员工整天做的工作,都是事务性的基础工作,和核心价值没什么关联。

也许你觉得很累,但是在考核表上的工作,一样都没有。

可是你的同事做的工作,虽然工作量远不如你,但是人家的工作全是考核内容,自然就容易晋升。

这并不一定是考核内容出了问题,而是岗位职责分工不明确。

最后,没有正规的晋升体系,胡乱搞一套,想用谁用谁。

像很多老国企根本就没有晋升体系,只是有职级晋升表。

但是具体为什么晋升,以及考评体系,那就是根本没有。

所以就造成了任人唯亲的现象。

要不然你和领导关系好,要不然就是必须要用你了才晋升。

否则就是雷打不动的。

这就导致了为什么国企现在年轻干部上不来,年轻干部更加懒政的根本原因。

可以说按照人才流失比计算,这样的公司基本上留不住年轻人。

几年过后,你会发现除了有职的年轻人留住了,其他的普通员工剩下不了几个人。

可是年年却校招了一堆,根本是入不敷出。

好像公司总是在培养新员工,但是就是没有大批量地成为中坚力量。

说了这么多,就是让企业自己明白明白,别总把问题归结于员工。

自己弄出来的养老环境还得自己去改变。

(完)

这篇回答是根据我工作经验总结出来的,喜欢的小伙伴请点个赞吧!谢谢!


求学无笨者,努力就成功!关注我,为劳动者发声,为求职者指路!

下面是我精心挑选的干货文,有空看看吧!

我的个人所得税是不是扣错了?看完你就懂了!(上)

入职那些坑,我来帮你避!(上)

傻瓜式教程:手把手教你如何劳动仲裁!详细流程攻略(下)

全网都搜不到的 “违法辞退”,他来了!

离职前必须要看!你肯定想不到会发生这些事!关乎你的权益!

五险到底是多交好还是少交好?别再糊里糊涂的信那些谣言了!

为什么明明我有理,劳动仲裁却判败诉?揭秘企业套路你的那些黑幕!

劳动仲裁中的那些坑你知道吗?纯干货避坑指南,还不赶紧上车!

知乎用户 飞机是 HR​​ 发表

魔都这几个月奇怪的样子,到现在也没有哪个人被撤职,理想是干不过现实的

知乎用户 润星人​ 发表

以下内容纯属虚构

某街道 A 君,二十多岁开始在体制内乡镇工作,三十多岁的时候屡次提拔都被其个人拒绝,通过处理人际关系,四十中旬终于提到街道,担任两个普通科室负责人,但非主要领导。

A 君与我沟通时表示以下问题

1. 上级文件读不懂

现在上级机关写文章年轻人的水平很厉害, 新词汇一串一串,A 君的阅读能力完全跟不上,屡次读完文件根本不知道对方要自己干什么,且其认为自己根本不想当负责人,组织硬要求上,且年龄大了,生活重心是家庭,不应该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于是在根上,上级工作是什么都不知道,A 根本无法带领他人开展。

2. 工作太多人太少

两个科室加上 A 只有三个人,其中 C 还被临时项目抽调了,各种原因,三年没有回来,且 C 君奋斗了一辈子还是个参公事业编的最低级,还差五年退休,最近确诊高血压,单位主要领导都叫不动,单位不见人影,天天都说在项目。

只有省考考入的公务员 B 可用。

3. 全用电脑用不来

A 乡镇财政办出生,按理说计算机水平在同龄人中很棒了,但是负责系统时,屡次出错,出错时次次都需要写说明印章,最后无奈把所有需要用电脑的活都交给了 B。

4. 说出来会被和谐,不写了

问知乎里 A,B,C 哪种人多?这个问题恐怕是需要 A 的上级部门和上级回答哦。

知乎用户 完整的圆 发表

在足篮界有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

为什么我们国家的职业球员在赛场上总是显得不那么 “聪明”,没有灵气

一部分人把根本原因归咎于选材

在中国只有学习不好脑子笨的人才去练体育,虽然聪明爱思考的个例肯定有,但是这个群体普遍智商和学习能力不太行

这个逻辑在体育界对不对不知道

但是考公务员考编可是真真的

多少父母给子女的教诲就是毕业了考个编 段上铁饭碗收入有保障,这基本是全社会的共识了

有没有人是抱着建设祖国、服务人民的理想去考的呢?

肯定有,但用脑子想想都知道比例多低

当你批评人家躺平的时候,不如先反思你为什么只能吸引到一群想躺的人,即使少数人不想躺,也被你们逼得躺着

知乎用户 樱木不哭 发表

有同事说过一句话,要想往上升,要么当舔狗,要么有关系。但不管哪一种,都不是靠做事。

知乎用户 吴小凡 发表

还是好日子过的太幸福了,整个淘汰机制看看这帮人干不干活

知乎用户 阿杰 发表

这个新闻的言外之意就是

老干部就可以懒惰了。

这难道就是正常的吗?

知乎用户 流松​ 发表

我之前是做政府关系维护和城市政务宣传的工作,算是和体制内的人有接触的,特别是经常需要和基层人员对接做宣传工作。

在我看来,基层人员真的太太太太太太忙了。

就比如之前有一次去某个社区收集一些历史资料和拍照,电话和社区的对接人约定时间,约了一周都没约上,不是今天开大会就是明天创文检查没时间接待我,第二周了再约,不是今天外出协调社区事务就是在做志愿者组织服务……

虽然我不是体制内的人,但是我觉得就社区这种比较基层的工作人员感觉事务杂乱且繁忙,上头一句话,下面一万件事等着做。我觉得再有激情的人,被一件件可能看不出太大意义的事压着、牵着,90% 的人最终的选择除了躺平真的累的活不下去。

这件事最后我都没约上这位协助宣传的社区基层人员,是她把工作丢给另外一个人才让我的宣传工作继续下去,所以看明白了吗?想要推进一件事,上面把工作往基层丢,基层的人相互丢,最后看谁接得住谁就去接,小事接不住没人管,大事接不住就追责,所以造成办事效率低下,一旦出事就是出大事的现状。

知乎用户 七七可乐 发表

怎么,老干部要退休了就可以惰性心态,天天摸鱼了?卷起来啊,不分年龄阶层。

知乎用户 渣渣黄​ 发表

不是,不能这样,那考公务员的意义在哪尼。

知乎用户 kingking 发表

熬日子、盼退休的惰性心态不是哪个特定群体的心态,而是普遍性的。

极端一点,就像日本,全社会都躺平了,都熬日子了,都惰性了,那问题就该是,『全日本的惰性心态因何而来?』

一、这事的重点不在基层年轻干部,而在发展的新蛋糕

部分年轻人为啥会躺平,本质上是有点看不到希望了。

本来发展就不太顺利了,又叠加上疫情,疫情还特么持续快 3 年了,经济整个都快完蛋了,连房子都开始出现很多断供的了。

甚至发展不顺利也不是这两年疫情期间才有的,往前倒五年,就已经开始了。高材生们都在往体制内跑,信号才明显不过了。

『宇宙的终极是公务员』。

要解决,是要刺激年轻人的奋斗心吗?不,年轻人的奋斗心不用刺激,他们天然就有。从基因上,年轻人就是用于创新、不怕出错、勇于拼搏奋斗的。要是基因上年轻人都不爱奋斗,人类早灭亡了。

年轻人需要的是希望。

有眼可见的希望,年轻人自己就会嗷嗷叫着拼命往前奔,还用你刺激?

想想创业公司的股权激励,在一个新公司新赛道新业务上,如果做出来,那就是百倍千倍的收益啊。有这种前景和预期,创业公司的年轻人不都是直接睡在公司的吗?

躺平?工作累了『躺』在公司行军床上『平』复自己激动的心情吗?

『那么,新赛道、新蛋糕、新盘子在哪呢?』

问题就该这么问,是不是瞬间有点感觉了,好像回到刚毕业那会儿激情燃烧的岁月了?

二、干部也是人

咱们的爱国主义做的太好了,导致我们常常把干部的形象,跟建国前打天下时的共产党员的形象去比较。

『前面那个碉堡谁去炸?党员先上!』

而现实情况是,人吃五谷杂粮,就有七情六欲。干部也是人,是人就可能『扛不住』。别说现在了,就打天下那会儿,照样有能被金钱收买的、一被捕就投降的,那会儿的信仰不比现在更强?

**当然,现在体制内还有没有理想主义者?肯定有。**有多少?这个真不知道。

但如果现在体制内完全没有纯粹信仰者,没有理想主义者了,那些动既得利益蛋糕的事情,那些花大力气推动改革的措施,那些高压反腐、一接到举报就立刻查的,是什么人在做的?

有人说,那都是上层下的命令,下面的人只是被动的执行命令,能执行不代表没有惰性心态。

这么想就想简单了,从上到下政令的通达从来都不是天然的。上层下了政策,下面没有上心去做的话,多好的政策也能被念歪经的。

不是都说吗,官字两张口,对上谄媚,对下忽悠。

就现在而言,从上到下肯定都有理想主义者,也都有惰性心态者,并且两者肯定在很激烈的博弈。

基层肯定有很多躺平的年轻干部,但肯定也有很多积极奔走、用于任事的年轻干部。这次疫情就可以看到,很多基层 95 后 00 后都站出来了。

现在还没有到对年轻干部失望的时候。

三、干就完事了

最最重要的是……『撸起袖子加油干』。

秀才造反十年不成。

想特么什么想,颈瓶期就需要一股莽劲儿,闷头冲过去就完了。

干着干着,路就出来了。

![](data:image/svg+xml;utf8,)

知乎用户 人人余​ 发表

半月谈的意思是 混到五六十岁的干部就可以躺平了

@半月谈

对吧?

知乎用户 王路飞 发表

从《人民的名义》就可以看出来,积极干活的干部就两类:

1、李达康或者易学习这种,为了政绩或者良知拼命干的;

2、丁义珍这种,因为贪腐拼命干的。

不贪腐又不能升官的孙连成,躺平了。

明明只有三四十岁,干起工作却抱着五六十岁的 “老同志心态”,是因为他们升不了官,又没有权力或者不敢贪腐。

知乎用户 小鸟不死 发表

体制里什么样子,其实问这个问题的最清楚。

还隔这装糊涂问来问去,真不害臊

知乎用户 爷叫孔乙己 发表

年轻人太懒了,吃了时代红利,享受如此美好的物质条件,天天躺平,活着就要劳动,很多老一辈猝死在乡间地头。想想老一辈革命家为了社会主义信仰,和群众打成一片,想想现在的年轻人,人均手握一套空置房,一辆车,完全可以出租房子,白天工作,晚上滴滴,确一个个躺平!伟大的红色信仰呢,伟大的中国特色呢,伟大的 5000 年美好品德呢,不想干活,完全可以直接修仙啊,浪费资源,别人还要干着活呢!

知乎用户 Faker 发表

可能是累死累活干了很多活,被提拔的全是关系户吧……

而且现在哪个单位不是年轻人干的多,脏活累活难活不都是让年轻人往上冲嘛,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不知道这个问题是怎么提出来的

知乎用户 zombie 发表

官僚主义严重,升迁不公平。

干好不奖励,干差不惩罚。

人民公社时代农民种地积极性都不高,趋利避害人之本能。

知乎用户 临楼知渺 发表

这不废话吗?

进体制的初衷就是为了摸鱼,你以为是为了建功立业呢?

知乎用户 小赵说涉外专利 发表

我就想请问,这么多评论丰富的。 都是出自基层干嘛么?

知乎用户 山河一片红 发表

参考日本终身雇佣制的前期与后期. 这个制度就是前猛后萎, 年轻人现在进入基本上不是红利是折磨了.

可惜我躺不了, 毕竟有些事情没人做, 就意味着社会崩坏了.

知乎用户 思考着 发表

一开始激情澎湃,感觉自己要努力做出一番事业。

慢慢的,家里有关系的都调走了,只留自己在基层坚持,这时你心里有一丝自我怀疑,但是仍努力工作。

再过几年你有了老婆孩子,家庭琐事加工作上烂事让你疲惫不堪,而你这么些年了才只是个副科级,家里媳妇天天埋怨你不求上进,可是你明明已经拼劲了全力。

直到有一次散发病例导致你所在辖区出现大规模扩散,这时候领导需要找个顶包的,领导找你谈了谈,说这次只是警告,并不会开除你的公职 “就委屈你一下了”。

于是事后你明白了什么,开始摆烂

知乎用户 哥哥你坐船头​ 发表

干得越多,错的越多,最后只能编外派遣人员做事了。

知乎用户 FPX 世界赛冲冲冲​ 发表

晋升靠关系和运气,缺乏奖励机制,干多干少,干好干坏,工资都一样拿,一样多,甚至多干还容易多出错,出错一次直接打死,躺平的人,工资一样拿,提拔甚至不输你,拼命干工作,天天加班,一年回不了两次家,父母渐渐老了也浑然不知,整天加班,女朋友没时间谈,最后只能靠相亲,在世俗和家庭的压力下匆匆找个人结婚,婚后还天天吵,兴趣爱好渐渐放下,你努力工作,拼命加班,最后换来了什么,你也不知道,但你知道没有换来你想要的

知乎用户 浮生厌​ 发表

根本原因是没有优胜劣汰机制,只要进了大门,干得好不好都不会解聘,长久下去,干活的人心里就不平衡的,有人在看报喝茶,我却累得像牛,

知乎用户 星海 发表

现在的考公热,是清华北大毕业生想着去基层为老百姓服务吗?

每年万人过独木桥是来吃苦的么?

想清这个问题,就不难理解了。

知乎用户 人民才是英雄 发表

社会制度决定各行各业做事的规则,规则又决定了个人做事的方法与心态。不好的社会体制固然会出现这类年轻人。

知乎用户 正方形的圆​ 发表

以物喜,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躺其民;处江湖之远则躺其君。

是进亦躺,退亦躺。然则何时而不躺?

其必曰:“先天下之躺而躺,后天下之不躺而不躺” 乎。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知乎用户 日已白​ 发表

这些年总在说基层减负,然而各级审计、纪检、监察部门对上唯唯诺诺,对基层就是重拳出击,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所有部门的所有任务都汇集在基层,有纰漏是正常的,如今又流行起了大数据比对,审计和纪检部门能从各种匪夷所思的角度进行大数据比对,出了问题就是追责,有的业务部门每年最大的精力全用在应付审计和纪检了。

多干多错,不干的不错,长此以往,谁愿多干。

再有就是,以前任务分配下来,基层首先想的是怎么快、怎么容易把任务完成,现在变了,首先要考虑的是怎么规避责任,甚至推卸任务,不能活干了把自己拉下水。

知乎用户 阳春白米 发表

五六十岁的老同志也不应该有这样的心态呀。不要就默认了可以。

知乎用户 我会的 发表

一是老干部大多提前进入退休状态,意气风发的年轻人被带上几年也就想退休了。二十现在基层干部确实辛苦,而且吃力不讨好,有个同学回了老家就是干基层,前段时间疫情的时候 996 比起来就是弟弟。即使没有疫情平常也是琐事破事一大堆,再看看那些老干部一天老神在在的样子,大家拿的钱也一样,甚至没有人家多,那肯定慢慢也就选择躺平,当然该干的活还是少不了,就等着更年轻的进来了。

知乎用户 魔默音 发表

搞笑,现在的人当公务员不就是图个事少清闲吗??

知乎用户 风林半岳 发表

说句实话,如果不这样,谁还削尖脑袋了脑袋想进体制!

知乎用户 菜篮不买菜 发表

谢邀,正好最近和基层管理者有很多接触,个人从一名互联网产品的角度去看待这个问题。

一、问题 REVIEW

**基层年轻干部是不是在熬日子、盼退休?至少从我的感受来看并不是。**最近遇到点事要找各个基层干部去解决问题,基层年轻干部很多权限不够,但他会告诉你怎么找人,怎么去处理,也会积极帮你去内部传达。反观我接触到的老干部,给我表演了非常熟练的太极功底,一看就是反复练习,把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包装成 “按规定办事”“办我该办的事 “。这是一个最近的例子。

第二个例子来自我的好朋友,他前几年家里出了事情从大厂回老家生活,然后考公成为一名基层干部,但是最近他离职了又来找互联网的工作。最近互联网裁员最凶,很多人在准备考公,他却要跑回来,脑袋瓦特了?他讲了他的故事:

“因为做技术支持相关,每天工作也很轻松,平常半天活就干完了,工资在我们老家也还可以。要走主要是心累。一开始我做好了鞠躬尽瘁的准备,后来发现一点小事都推得非常慢,我想多做点都很难。另外办公室每天总这么点事情,还有争这争那勾心斗角的,纯粹是闲的 “

总结下结论,从我的视角看到的,并不是基层年轻干部有惰性,而是组织设计上让年轻人难以发光发热。

[

激活组织:从个体价值到集合智慧

京东

¥16.67

去购买​

](https://union-click.jd.com/jdc?e=jdext-1509805727208546304-0-1&p=JF8BAR8JK1olXQAKXVpZDE4SA18IGloRXA8KUF1VC0gUAF9MRANLAjZbERscSkAJHTdNTwcKBlMdBgABFksWAmsJElMRXg4BV11eFxJSXzI4QxASBGZBA1w-WhdWBidqUi1JR3p5ElJROEseA20AGloVWgUyVF9cCE8SAGwOGmslXQMyFTBdCUoTB28MHWsUbQYFUF1bDU8RAWgLHlolXQ4GZIjznJ6fvLa4vo2_89OP5IvUo5-phV84K1glBlNWHRtBCE8WC2YJH10WWwUDXVpYD0kWBnMJB1slXQcDVllfCEsTAAENG1oUXA4CVFlbZkkWAm0JH18dWAQyVG5eOBV5AjwIGFlBXwJsCVxVXE5cQDFmElkRWAUFV1ZtCkoWAW04Kw)

二、如何优化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互联网公司有些处理这类问题的思路,也许放到基层管理上比较理想化,供管理者借鉴思考。

1)信息透明

我感受到基层现状是信息非常不透明的,而且不同子部门之间信息是割裂的。这种问题不只是反映在对外,对内也是如此。个人例子不举了,比较敏感,上海的朋友也可以自己去感受。为什么要信息透明?是为了团队成员成为能在组织中找到方向,不至于迷失目标。 尽力让所有能公开的信息尽量公开,让每一个成员清楚了解组织当前任务优先级是什么,我们要如何完成这些任务,我个人的工作和整个组织的前进方向有什么关联,这是非常重要的。而不是天天在发明各种新词,喊各种自己人都听不懂的口号。

2)能上能下

**组织什么时候开始腐朽,从组织固化开始。**要想激活组织,必须要打破干部终身制,让庸者下,让能者上。而且这种激活不是搞个大新闻就结束,而是要形成机制,每个 Q 启动一次,每年动一次,就像我们每个 Q 要 REVIEW 一样。只有真正执行下去,年轻人才有机会去做更多实事,才有机会把一腔热血贡献给组织,贡献给群众。

3)降本增效

这个词我听了四、五年了,也经常出现我的汇报 PPT 里面。现在发现对于当下这个问题依然要提这个词。**组织的降本增效就像人的增肌减脂,保持经常性锻炼很重要,组织也要经常性去反思这个问题。**降本增效有很多具体的方法,随便一查一堆,比如流程优化、信息化、自动化代替人工等等。这里建言,希望有组织设计权限的,哪怕是最基层管理者,能有这个意识去定期思考尝试降本增效。

最后,作为一名互联网产品无意给管理者 “指手画脚”,只是最近实际感受到,如果我今天不发声不说话,有一天自己变成各种流程的受害者也没人帮我发声。

个人建议,和 XXXX 都无关,仅供参考。

知乎用户 Andy​ 发表

一是中高层过的太舒服了。

中高层能力不足的问题,应该要抓起来。

年轻人不怕困难,怕的是看不到目标和方向。

而很多,中高层给不了基层员工这个。

二是,体制本身就决定了,论资排辈。

即使再努力,还是要等。

三是,有些基层干部,进来就是混日子的。

你让他积极、满怀激情;他从心里就是抵制的。

熬日子、盼退休、惰性

肯定是其正常的状态。

但是,问题是,他就这样,还能进来?

知乎用户 caleb 发表

这题目问的,答案不是已经自己写在题目里了吗?

知乎用户 TacZac 发表

难道不是因为种种原因,

导致年轻干部大多人微言轻,

办事儿的时候根本没人鸟。

领导一个微信的事儿,

到你这你得跑一天。

所以你怎么搞?

知乎用户 木子 发表

基层干部卷到天上去了路径是科员 4-5 年——副科级委员 2-3 年——副镇长 2—3 年——副书记——2-3 年——书记 5 年。书记干满最快 37 岁正科级,而且大部分人已经到自己的上限了,这种已经属于卷王中王了……

上级机关到了点就提,可能一辈子一个人没管过都是厅级干部,那么基层干部这个游戏应该怎么玩呢?

真的有政治追求想进步都是拼了命考遴选,遴选上了最起码等于少奋斗 10 年起步,考到省厅了这辈子最起码是个正县。

一个一百万人口的县正县干部就 4 个,最起码要卷赢上千人才有点机会卷成正县,而且还要点运气毕竟空降属于正常现象。

知乎用户 moonbird 发表

除了上升通道被堵塞,重复许多无意义的文山会海,冗余程序外。还有一部分原因有很多基层干部渐渐意识到了,如果自己的大部分工作都是形式主义,那干和不干没有区别。甚至,如果上级指定的工作路线错了,偏了,那做的越多,错误就越多,倒车开的就越快。相反混日子或许是 “曲线奉献”。

例如二十年前你被分到计生办,随着工作的深入,你的知识、良心让你逐渐认识到,继续坚持一胎制祸在千秋,是阻碍国家民族复兴的毒瘤,你一次次呼吁都石沉大海,你怎么选?

又如你去某些部门,发现工作任务是打压、扼制公民的正常、合法诉求,你怎么选?

例如你在某些媒体工作,发现自己的工作任务就是说假大空话,无脑鼓吹洗脑,你怎么选?

辞职么?首先人性并不是都那么伟大无私,其次你走了,换一个 “执行力”“行动力” 强的人替换你的岗位上,是好事么?

知乎用户 吴楚​​ 发表

我就想问真有躺平的岗位吗?都要卷死了,每天干不完的活,开不完的会,你躺给我试试!

知乎用户 懵懵懂懂 发表

人类的惰性大多源自于人本身的作为生物的本能,只是责任让人之所以为人,官之所以为官。社会的压力促使这种本能释放。如果只是部分我觉得这就是他们选择这个职业的原因。可如果是大部分,那就应该做些改变了。

知乎用户 AwakeLjw 发表

他们年纪轻轻,这种工作作风只能是从周围的有经验的老同志和领导那里学来的

知乎用户 静 ing 发表

咋啦? 老同志给熬,年轻同志组织上就不能一视同仁了。年轻人不努力是错了,根子在这么,我就只能挣十块,能躺着挣干嘛站着挣

知乎用户 单身汪 发表

上行下效

言传身教

知乎用户 色色 发表

感觉大家都说的差不多了。其实就几个原因。

1. 工作投入不够。“文山会海” 之下感觉不到工作的意义。对工作本身缺乏热情。

2. 激励机制不对。多干多错,少干少错,在工资收入上也没有区别。

3. 晋升渠道受阻。晋升主要靠论资排辈,多干并不能提升晋升速度。甚至在极端情况下,会的多,多干,会成为晋升的阻碍。

4. 惩罚机制缺失。“就算不干也不能把我开了”。

5. 副业需要时间。

6. 年轻人观念转变。不再愿意接受职场 PUA。家庭条件的改善也让年轻人更多的追求干的快乐。

在 1+2+3 之下,整个工作是没有正面反馈的。无论你是追求的是金钱(工资)还是地位(晋升)还是人生意义的实现(比如说为民做事),你都无法通过认真工作来实现。

在 2+4+5 之下,不认真工作,在上班时间发展副业,反倒能获得正向反馈。能获取更高的收入,上班时间越多挪给副业,往往能取得越高的副业收入。甚至在副业上取得一定的行业地位。

知乎用户 黑芒 发表

这可能都是针对有关系的干部可以躺平。

像没有关系的干部,每天忙的像狗一样,干活的人 007,不干活的人都见不到影,最多每年过年过节的时候出现在领导家,意思意思。

比如我有一个同学,国企员工,超编很严重,但是干活的就那么几个,累的要死,倒班倒不过来。编制上挂着 100 多人,实际在岗 20 多人,那七八十人就是关系塞进来的,每年就给领导意思一下,一整年都可以在外边搞其他的收入。我就很羡慕这种,要铁饭碗有铁饭碗,要经济有经济。

年轻干部为什么有这种惰性的心态?还不是因为关系够硬,或者没有上升渠道,看不到前途又舍不得现有的这种鸡肋的工作

知乎用户 王豆 发表

说明那是一个不可持续的体系

知乎用户 说出吾名吓汝一跳 发表

不躺咋整,有人干一天的活比有的人干一年的活还要多……

干得多错得多,挨骂也多

你干得多是能提拔还是能干啥,啥也没,你坨骂多点

你干的这些事是为人民服务吗?是为领导服务的,绝大多数是搞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

知乎用户 火 页 发表

下一步挨刀玩家已经出现了!

知乎用户 Washington 发表

哈哈,想到我的一个朋友,刚毕业就当了老师,工资待遇 3 千,学校里喜欢排资历,上升途径几乎没有。

她经常抱怨,我和劝慰她说退休之后就好了,退休工资高、福利好之类云云。

而后她就常常和我说啥时候能退休就好了……

知乎用户 一且 发表

我一直说,中国官僚体系精简掉 70% 的人依然能够良好运作。

知乎用户 Severine 发表

你去看电影里那些死跑龙套的,大概也是这心态。主角是谁?心里都有数啊,除非大家都有喜剧之王里尹天仇的自我修养,不然谁给自己加戏。

知乎用户 陈佳宇​ 发表

因为阶级矛盾激化,但是却没有手段反抗,生活就像贴在玻璃窗上的苍蝇,眼前一片光明,但是却不知道出路在哪里,那只能反思,干最少的活,挣最高的时薪。

生活就像强奸,不能反抗你就享受吧,毕竟人人都有追求美好生活的权力。

知乎用户 陈生 发表

人生热情棱角终将磨平,任何事物往往最终归于平淡,明白这一点就好。

知乎用户 书童 发表

我就是其中一员,已经过了 30 岁基本宣告晋升之路终结。经济发面也无所图自然没了动力。为什么要拼命。年龄优势太重要了。

知乎用户 东京东京 发表

  1. 干好了没有奖赏,干错了有惩罚,以这次上海抗疫为例,我当过志愿者,前期毫无任何医疗资源支持,防护服都是业主凑钱买的,后期上海宣传的时候根本没有前期这些连完备防护服都没有的志愿者的身影,也没有自愿凑钱的业主的身影,全都是什么下沉干部基层民警。前几天梅陇镇禁止京东进小区,最后处理结果是对志愿者进行训诫,我不是当事人未知全貌,但是我凭自己的经历猜测一下,有没有可能是初期除了志愿者,基层党组织和政府组织完全失能呢?如果志愿者送货的时候你们不宣传,等送错了、拒收了之后把锅扣到志愿者头上,长此以往,还会有人想当志愿者吗?
  2. 权责不对等,还是以上海志愿者为例,我当志愿者那几天,经常有人不听通告擅自下楼散步、跑步、遛狗,甚至阳性楼栋都有人下楼,问题我们作为志愿者,没有执法权,这种人很明显劝解无用,对楼栋的封锁也不是志愿者有权力做的。
  3. 由于权责不对等导致的资源不够,上面已经说过了。

知乎用户 德川家康薛定谔​ 发表

让他们去工厂 996

知乎用户 克拉克 发表

可能当年实在太辛苦,毕竟老师和家长都告诉我们,等高考结束,想怎么玩都可以

知乎用户 高体脂大叔 发表

看看,连半月大爷都不谈思想领域的问题了

所以这答案还需要问吗?

又踏上老路了而已

知乎用户 起飞吧少年 发表

哈哈哈哈哈,赶紧跟着官方账号学习写文章。

——慢条斯理 “悠着干”

——敷衍轻慢 “应付干

——墨守成规 “照着干”

——私利当头 “看着干”

——不思进取 “推着干”

多么整齐、多么简练、多么鞭辟入里,啧啧啧!

知乎用户 段王爷 发表

回一段我们书记的话,这样的人就是庸人,懒人,躺平的人,就是中了美帝国主义圈套的人,单位就是我们的家,你自己一个人在外,能依靠的只有组织,大河满了小溪才能满,每个人不讲奉献,就盯着自己那点工资,告诉你们,现在经济多差呀,你们能坐在这里,是是 XXXX 万的父老乡亲养育了我们,你们才能发的起工资,天天要求这个要求那个,组织对你还不够好吗,有的人怀着孕,马上都预产期了,我看着都心疼呀,劝她说你休息吧,她说书记我不能休息,我还有工作没做完,我就有时候晚上在单位下面看,有的处室亮灯亮到十一点,这个处室肯定差不了,有的人一下班就走了,一点点都不愿意多付出,这样的人我们以后就要评最懒的人,让你曝光,帮助你,改正你,如果你不改,就扣你年底的绩效,如果你还不改,你就另谋高就,你不走单位也会向你开枪,逼你走,组织不能留拖后腿的人,搞破坏的人,现在是千帆竞秀不进则退,原地踏步就是犯罪,走的慢也是犯罪。

知乎用户 空手咖啡 发表

干多错多,不干不错,进入基层工作一年后很轻易就能得出的结论。做的越多,能力越强,压过来的任务就会越多。然而工作量和待遇,晋升却没有任何关系。能遇到个有水平、有见地的领导那是幸事,可是大多数基层领导可能没有那个能力。一开始的满腔热血慢慢也就被消磨光了,能做好分内事就已经不错了,哪里还来更多激情去做更多事。

真正需要提高的是基层领导水平,提高领导水平的关键点又在基层领导的选拔。现有选拔制度就像钉在墙上的画,一切都是事在人为。

知乎用户 沐阳​ 发表

因为失望。年轻干部刚进基层往往满腔热血,什么都愿意干。但待的时间一久,会发现

1. 干的越多越容易挨批评。

2. 形式主义越来越严重,越是上边说杜绝形式主义,下边越是乐此不疲。实事干不了几件。

3. 惟上不惟下的领导。领导只为迎合上边的领导,只为升官发财,有哪个是真正为一方百姓考虑的。一有检查来了,总会害怕群众去上访。

4. 欺软怕硬,任人唯亲的领导。总是用一些舔狗,欺负老实人。真正想干事,能干事,会干事的人,没有一个愿意在这种领导下干事的。

3.4 两点说白了就是组织部选人用人,考察干部出了原则性问题,什么人都能选上去当领导。

5. 阶级固化。没有关系的年轻人靠努力是很难爬上去的。

知乎用户 溪言 发表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是个反问句。

知乎用户 等一朵云来 发表

多干多错,少干少错,不干不错

知乎用户 晨光星漫 发表

这问题问的,一开口就像是对我说,年轻人要多吃苦,想当初我们老一辈也是这么过来的,所以这就是某些人站着坑不拉屎的理由?

知乎用户 随风 发表

官僚主义呀永远存在的官僚主义

知乎用户 弱逼 发表

招的女性太多了吧,

知乎用户 响马 发表

有理想有抱负的年轻人绝对不会躺平,看看有多少苦干实干的年轻人,特别是扎根在中西部地区的年轻干部,人家待遇比不上东部,可照样勤勤恳恳。

至于某些富庶地区:爷好不容易考进体制内,就是来摸鱼当大爷的。

看看某些评论里面挂着爱丁堡 IP,嘲笑苦干实干的同事,怪不得爱丁堡这次防疫这么烂。

人生很长,三十岁进体制,摸鱼到六十岁,你们就是蛀虫。

嘲笑别人的时候,多审视一下自己在干什么。

知乎用户 星眸 发表

因为被需要啊,基层干部也是人。

基层体系也是小社会。

所以也是金字塔,跃龙门的鲤鱼终是少数,大多都是不知何目的游来游去的鱼儿。

因为基层干部犯错的层本较高,越往上成本越高,所以很少冒进。

反过来想就是一个稳字。

当你有大量犯错成本的时候,往往你可以冒进。

但你没有大量犯错成本的时候,稳就是最好的选择。

知乎用户 在河之舟 发表

不然你让他干嘛?

知乎用户 三好学生 发表

干明白就知道了,干活的是你,出错的才能是你?做对了那是你的本分,做错了那是你的过失。辛辛苦苦半天,人家培养提拔的都是官的儿子。

知乎用户 迪士尼在编公主 发表

原来如此,看来我们体制这么低效的原因是因为一群敢干、愿干、能干的实权老同志领导了一群不敢干不愿意干不能干的废物青年啊!那解决方法很简单啊,要么加大力度放宽进体制内的年龄限制,加快建设一支高质量老年公务员队伍,要么放权给年轻人,这个问题还会成为问题吗?

知乎用户 晓馆家墙魄改 id 咯 发表

金饭碗啊,不犯严重错误基本不会被开,再加上没有萝卜坑,当然喝茶看报纸了

知乎用户 Password 发表

很简单看清形势了努力也不会有结果!反正当不上领导,不会混官场不如安心做咸鱼,养好身体寻找机会挣外快,工作应付就行了。 躺平了就舒服了。

知乎用户 学海无涯​ 发表

你怎么觉得高层干部就不是在判退休了

知乎用户 Donquixote Dof 发表

因为真的、真的、很累吧……

我不是干部,但我真的体会到工作的累了。我想,哪怕是干部,对工作也是一样的体验吧。这毕竟也是一份工作啊。

知乎用户 独孤信​ 发表

如果所有干部都是像年青干部这样熬日子未尝不是好事

知乎用户 Z 落 发表

能不能别揪着年轻人不放了?以前偷懒的人现在老了,想继续偷懒,于是转移矛盾到现在的年轻人身上?合着你们快退休的想偷懒一辈子不是?

讲个笑话:

校长在开学讲话上义愤填膺地说,去年是高一的给校园打扫卫生,今年轮到高二的来打扫!我们轮着来,公平公正!

知乎用户 Zach​ 发表

呵呵~ 不是年轻干部熬日子,但而是干得多,干得好的不如躺平的人在领导面前吹的好呀!吹完牛逼,你干的都是他的政绩!过河拆桥!把你当垫脚石的数不胜数!凭什么让躺平的人享受年轻人的劳动成果!就凭年纪大?资历老?什么都不学?什么都不会?天天满口讲政治!最气的是工资还比我们高!

最简单好用的 VPS,没有之一,注册立得 100 美金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See Also

为何体制内的人越来越不怕领导了?

知乎用户 时空量子化​ 发表 我发现现在 90 后、00 后这批年轻人不简单啊! 我朋友在一体制内单位上班。 他们那代 80 后刚入职的时候,单位有这样一个规定:新员工第一年工资绩效等,全部收入只能拿一半(就连过年发的油都减半,老员工发两 …

如何更好地激励基层年轻干部?

知乎用户 土笋冻要学习 发表 收到上级 “关于进一步激励年轻干部干事创业热情” 的通知后,X 机关高度重视, 认真部署; 迅速行动, 积极落实。 1. 第一时间召开动员会传达精神,本单位中层以上干部各部门负责人全部参加,会议议程一周,与会人 …

体制内是如何把人练废的?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我当年是全省和全市所在部门业务骨干,借调省里一段时间回了市里后,因为新换的一把手我不了解情况,在一个关键事情上因为不符合法律规定我不松口不签字,之后开联审会没叫我参加通过。最后被发配到一个 2016 年还晚上七点停 …

怎么看待(2019)年央企国企降薪,公务员涨薪?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自从 13 年国资委给各大央企实施 “工资总额” 政策后,很多央企及下属公司职工收入基本就停滞了,甚至部分人还在倒退。因为在 “工资总额” 的限定下,企业工资总额年增长额不能超过 3%(待确定?),企业要发展同时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