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气候中心称「当前我国高温热浪事件达 61 年来最强,且持续时间将会继续延长」,我们该如何应对?

by , at 17 August 2022, tags : 高温 气候 天气 地球 气温 点击纠错 点击删除
使用CN2/CN2GIA顶级线路,支持Shadowsocks/V2ray科学上网,支持支付宝付款,每月仅需 5 美元
## 加入品葱精选 Telegram Channel ##

知乎用户 搜狐新闻​ 发表

行,可以

前两天刚谈全球气候变化,今天又来高温天气

有人说什么 1961 的,人家讲得很清楚:“国家气候中心确认,今年的高温是完整气象观测史上最强。”

20 天平均上,大范围 2-4℃的偏暖还是很少见的

10 天平均的更恐怖

反倒是东北冷涡频繁光顾,气温凉爽宜人

两年前的超长梅汛期就给人以启示,有没有一种可能,就是说全球变暖背景下的汛期和夏季时间都要延长?

当然这不是我的猜测,这是丁院士的猜测,但是实际上我们来看今年的天气就会发现,起码长江流域的梅雨过程是极短的,降雨量也很低,但是夏季却是极热的

这个过程不能用简单的大气保温效应更强导致副高更强来描述,因为副高的强弱和南北进退并不如高中地理里三圈环流解释地那样简单,因此其强度变化也不是线性的,不是说今年热明年就会更热,而是屈从于各种气候模态和其它天气系统的信号,并相互影响

所以说今年的极热可能是气候变化下的偶然,但真正值得研究的是在未来,我们以前习以为常总结出的天气规律,是否会悄然发生变化,我们关注的多年长时间尺度的气候模态是否也在不断调整,其作为长波低频信号似乎能起到更多的指导作用

知乎用户 天使的儿子​ 发表

“热” 上热搜!川渝包揽最热前十,这地 44.6℃破极值纪录!国家电网:最大限度支援川渝地区电力供应

热上 40℃不配上全国高温榜?前几天四川、重庆人的 “不甘”,如今看来,是太天真了。

8 月 17 日,南方高温仍在持续,尤其是川渝地区最高气温持续超过 40℃,成为全国高温中心。截至当天 14 时,除了 06 时、07 时、09 时、11 时这几个时段,偶尔有新疆、湖北的一个站点进入外,其余时段,全国高温 TOP10 都被川渝两地霸占着。

川渝 “热” 上微博热搜什么时候能迎来清凉?

17 日下午,川渝高温登上微博热搜榜。

8 月 17 日,中央气象台 9 时~ 14 时高温榜显示,前十均在川渝地区,有七地在重庆,排名第一位的是重庆北碚,气温达 44.1℃。

![](data:image/svg+xml;utf8,)

中央气象台今日在微博发文调侃道 “还记得 7 月你们嚷嚷着让 #重庆退出四大火炉城市# 的热搜吗,脸疼不”。

中国天气微博发文称 “重庆人每天都在见证高温新历史”,今天(17 日)下午 14:10 左右,重庆北碚站最高气温达 44.6℃,刷新当地最高气温极值纪录,距离上一次这个纪录被打破仅过去两天(8 月 14 日);代表重庆的沙坪坝站下午 14:39 的气温已升至 43℃,追平了重庆最高气温极值纪录(此前最高气温纪录是 2006 年 8 月 15 日的 43℃)。此外,重庆 40℃+ 连续天数的纪录也仍在继续刷新中(算上今天已经 10 天了),真的每天热出一个新纪录了。

据重庆发布,17 日,重庆市政府新闻办举行 2022 年全市高温抗旱工作专题新闻发布会。市应急管理局党委委员、政治部主任邹瑜介绍,7 月 1 日以来,重庆气温显著偏高、降水明显偏少,9 个区县最高气温打破当地历史高温记录,累计降雨较多年同期偏少 6 成,尤其是 8 月以来较多年同期偏少 9 成。7 月 1 日以来呈现 “三个显著” 特点:

①平均气温显著偏高。全市平均气温为 30.5℃,较常年显著偏高 2.6℃,与 2006 年并列成为 1961 年以来最高。

降水显著偏少。全市平均降水量为 102.0 毫米,较常年显著偏少近 6 成,为 1961 年以来同期第二少,仅次于 1992 年的 98.8 毫米。

③高温干旱强度显著偏强。35℃以上高温日数 32.3 天,为 1961 年以来同期第三多,仅次于 2006 年同期(33.9 天),极端最高气温为 44.5℃与 2006 年相同。根据监测,67.9%的土壤水分观测站耕作层已达中到重旱。

在网友拍摄的照片和视频中,能够清晰地看到,疑似嘉陵江水位回落,部分河床露出水面。有不少人将这一现象与近期以来持续高温炎热的天气相联系,认为江水被 “晒干” 了。

据新重庆客户端,记者联系上长江上游水文水资源勘测局水情预报室副主任熊金和,他表示,被 “晒干” 的说法是不科学也不严谨的,“水位高低主要跟降雨量相关,阳光下蒸发不是主要原因,今年暑期上游持续降雨偏少,7 月相比于历年平均量减少两成,8 月上旬降雨量相比于历年平均量减少五成,水位较历年 8 月均值低 1 米左右。”

今天 15 时,成都全市均温 37.3℃,气温 33.1℃(都江堰)~42.8℃(简阳)。

根据国家气候中心近日监测评估,综合考虑高温热浪事件的平均强度、影响范围和持续时间,从今年 6 月 13 日开始至今的区域性高温事件综合强度已达到 1961 年有完整气象观测记录以来最强。

当前,四川共设有 156 个国家级气象观测站,今年以来,四川已经有超过 90 个国家级气象观测站日最高气温突破历史极值,包括筠连、兴文、泸县、资中、大英、武胜、安岳等地。

中央气象台 8 月 17 日 6 时继续发布高温红色预警,这是中央气象台连续第 6 天发布最高级别的高温红色预警,也是中央气象台连续第 28 天发布高温预警。

中央气象台预计:今天白天陕西南部、安徽南部、湖北中南部、湖南、江西、浙江、上海西部、福建、四川中东部、重庆、贵州东部和北部、广西中北部、广东中北部等地最高气温将有 35~39℃,其中,四川东部、重庆中西部、湖南中北部、江西中部、浙江西部等地的部分地区最高气温可达 40℃以上。

据中国天气,预计 24 日开始,随着冷空气渗透南下,南方酷暑热浪将明显缓解!长江中下游地区最高气温有望回落至 30℃左右,热到天天破纪录的川渝地区也有望迎来 “清凉”!

国家电网:最大限度支援川渝地区电力供应

据国家电网微信公众号,8 月 16 日,国家电网有限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辛保安,总经理、党组副书记张智刚在公司总部与基层单位视频连线,调研指导电力保供工作。

辛保安强调,当前高温仍在持续,迎峰度夏工作正处于最吃劲、最关键的阶段,坚持就是胜利。要确保电网安全运行。科学安排运行方式,加强电网运行监控,坚持全公司 “一盘棋”,发挥大电网资源配置作用,组织跨区跨省余缺互济,最大限度支援川渝地区电力供应

据四川日报报道,继 8 月 11 日、14 日连续两次召开电力保供工作紧急视频会议后,8 月 15 日,四川再次召开电力保供调度会。会上披露的数据显示,预计全省最大用电负荷将比去年同期增加 25%。目前,四川已启动三级保供电调控措施,全力保障民生用电。

据澎湃新闻,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相关负责人在上述保供调度会上介绍,7 月以来,四川遭遇大范围长时间极端高温干旱天气,电力负荷最高达 5910 万千瓦,较去年大幅增长。全省上下密切协作,通力配合,打赢了迎峰度夏以来首轮高温电力保供 “攻坚战”。但 8 月 7 日开始,四川迎来有气象记录以来最严峻的高温干旱灾害性天气,预计还将持续一周左右的时间,面临历史同期最高极端高温、历史同期最少降水量、历史同期最高电力负荷三“最” 叠加局面。

从全国来看,目前所有电力入川通道已全部满载运行,组织省外电力支援难度增大;从该省省内来看,本轮高温干旱极端灾害性天气已造成全省 15 个市(州)严重受灾,7 月水电来水偏枯四成,8 月以来水电来水偏枯达五成,水电日发电量大幅下降,供电支撑能力大幅下跌;从供需来看,持续高温导致降温负荷激增,叠加水电来水严重偏枯,电力供需形势紧张。

三峡水库开启 “紧急补水” 模式

受持续高温和降雨偏少的共同影响,眼下,长江流域旱情发展迅速,四川、重庆、湖北、湖南、安徽、江西等 6 省市耕地受旱面积 967 万亩,有 83 万人、16 万头大牲畜因旱供水受到影响。

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 16 日发布调度令,调度三峡水库于当日 12 时起向长江中下游补水。初步测算,三峡水库加大下泄,未来 5 天将为长江中下游补水约 5 亿立方米。

长江委副总工程师陈桂亚说,调度令执行后,三峡水库水位将从目前的约 147.2 米逐日均匀消落,8 月 21 日按不低于 146 米控制。在三峡水库向长江中下游补水期间,金沙江下游梯级水库群也同期开展补水调度,可增加补水约 3 亿立方米。

受持续高温少雨天气影响,长江流域一些省份近期出现不同程度的旱情。8 月 1 日至 15 日,长江委统筹抗旱用水和高温保供电需求,调度流域控制性水库群有序向中下游地区补水约 53 亿立方米,其中三峡水库补水 10.9 亿立方米,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长江中下游干流水位偏低的情况。

另据水文气象预测,未来一周,除长江上游西部、汉江有局地小雨或中雨外,长江流域其余地区无明显降雨过程,预计四川、重庆、洞庭湖、鄱阳湖及长江中下游地区旱情将持续发展,长江流域干旱防御形势严峻。

编辑 | 孙志成 盖源源

校对 | 何小桃

每日经济新闻综合央视新闻、成都商报、新重庆客户端、四川日报、澎湃新闻等

知乎用户 每日经济新闻​ 发表

镜阵反光顺便发电

储热发电塔用光束遥控 1 群信号镜的光热电站能否适应包括重庆、珠峰的全球任意地形?

原始人最省电

边飞边充何时普及?

薄膜光电池、储热塔式光热电站等,

光束遥控的信号镜、白光探照灯、激光探照灯等,

边飞边充的多光束充电手机壳、手机、单人载具等

当众群嘲被万人用镜子、强光手电、点火激光笔等聚焦会怎样?

知乎用户 聚焦 发表

不会的,人会适应的,前几年 31 度都把我热死了,今年习惯了 3738,今天突然 31 我还以为是春天

知乎用户 我叫柳下惠​ 发表

国家气候中心的报道还是比较客观的,没有拿冰川融化、土地干裂的图片来危言耸听。

气候变暖本来就用两面性,有好也有坏。对中国来说,应该是好处多于坏处。

气候变化本来就是一种自然现象。保护环境是没错。我们保护环境,是为了保护我们自己的家园。但很多 “环保主义者” 动辄把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归咎于人类的活动,甚至进一步引申到对人类自身的极度憎恨,这是非常荒谬了。

人类才烧了几百年的煤炭,这点碳排放对地球的气候的影响有多大现在其实并没定论。

据美国《世界日报》报道,2019 年 5 月 11 日美国科学家探测到地球大气层二氧化碳浓度突破 415ppm,气象学家称,这是人类有史以来首见。

但是根据著名科学家竺可桢的论文,中国古代夏商、汉唐朝代的气温比现在高很多。就是说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升高究竟在多大程度上导致全球变暖还是一个疑问。

俄乌冲突导致欧洲能源匮乏,德国开始烧煤取电了。他们的科学家就开始论证全球变暖的合理性,反正嘴张你们身上,你们都有理。以前德国可是最坚决的环保主义,绿党都成了执政党了。

如果说全球变暖导致气候危机,那么为什么太阳系气候最恶劣、风暴速度最快的行星是排名第二冷、离太阳最远的海王星呢?

火星每年也会刮起地球 3 倍风速的尘暴,这怪不到人类头上吧?

海王星,离太阳最远的行星,也是第二冷的行星,但却是拥有太阳系中风速最快的行星。风速可以达到 2100 公里 / 小时以上,或声速的 1.6 倍。

火星上每年都会刮起一次全球性的特大风暴。火星上的特大尘暴风速可高达 180 米 / 秒,时速 648 公里。这是地球上 17 级超强台风风速的 3 倍多。火星尘暴一刮就是好几个月的时间。有时候整个火星都会被刮起的尘暴给遮蔽起来。

61 年只是历史的一瞬间只是历史的一瞬间,在这个瞬间所总结归纳出来的 “自然规律” 有多大范围的普适性还不得而知。

遇到问题总喜欢把所有的责任揽到自己身上,这种人被称为 “神经官能症患者”。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的副研究员魏科用了 “气候危机纪元” 这个词。他说:“我们现在不仅在公元 2022 年,也在气候危机纪元三年。这是人类历史,也是地球历史上一个全新的时代。”

“危机纪元” 这个词来自刘慈欣的《三体》,书中有两个故事:“农场主假说” 和 “射手假说”。

农场主假说:一个农场里有一群火鸡,农场主每天上午 11 点来给它们喂食。火鸡中的一名科学家观察这个现象,一直观察了近一年都没有出现例外,于是它也发现了自己宇宙中的伟大定律:每天早上 11 点,就有食物降临。它在感恩节早晨向大家宣布了这个定律,但这天早上 11 点食物没有降临,农场主进来把他们都捉去杀了。

射手假说:有一名神枪手,在一个靶子上,每隔 10cm 打出一个洞。设想这个靶子上生活着一种二维智能生物,它们中的科学家在对自己的宇宙进行观察后,发现了一个伟大的定律:每隔 10cm 单位,必然会有一个洞。它们把这个神枪手一时兴起的随意行为,看成自己宇宙中的铁律。

究竟哪些原因造成地球气候的冷暖变化?气候学者们虽然做过不少研究,但由于这个问题比较复杂,还没有统一的解释。比较公认的引起气候变化的因子是:太阳辐射、海陆分布、大气环流、火山爆发以及人类活动等。

人类活动在地球的气候变化所起的影响并不大。

对地球气候冷暖起主要作用的是太阳辐射。

而太阳辐射又和太阳自身活动、地球自转倾斜角和地球公转的半径相关,甚至会与太阳系绕银河系公转的也有关系。

![](data:image/svg+xml;utf8,)

在地球围绕太阳公转的同时,太阳也在携带着太阳系的众多天体高速运行。太阳每小时前进 79.2 万公里。

![](data:image/svg+xml;utf8,)

太阳围绕银河系中心转一圈大约为 2.225 亿年。

上一次太阳绕到银河系的这个位置时,恐龙还是地球上的霸主。那个时候地球的气候比现在更加温暖,植物在陆地疯狂生长,巨型蜻蜓在天空翱翔。

天文学家将太阳围绕着银河系中心公转一圈的时间称为 “银河年”,而我们知道,太阳诞生于大约 46 亿年前,也就是说,太阳目前正在度过第 21 个“银河年”。问题来了,既然地球在一个“地球年” 里会有一年四季,那么在一个 “银河年” 里,地球上是否也会出现某种周期性的现象。

有一种观点认为,太阳的公转可能会在地球上造成周期性气候变暖变冷事件。

这个夏天北半球多个国家遭受极端高温。但实际上这样的高温在历史上并不少见,而且不一定就是坏事。

很多 “环保主义者” 动辄把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归咎于人类的活动,甚至进一步引申到对人类自身的极度憎恨,这是非常荒谬了。我们要保护环境,是为了保护我们自己的家园。人类活动对地球的影响,用一句话来形容就是:“主不在乎”。只要地球处于太阳系的宜居带,哪怕生物圈重新洗牌,重新创造一个文明也只是时间问题。

当前地球就处在变暖的一个周期,主要因素是地球本身或者太阳活动,人类的这点碳排放还算不上什么。而且气候变暖对中国等寒温带国家是有利的。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我国的西北地区一直都是一片荒凉干旱,但最近科学家们却有了一个惊人的发现—西北气候在最近的几十年之内变得湿润了。典型的案例是黄土高原都变绿了。

另外一个例子是毛素乌沙漠。虽然人为的主观努力在沙漠变绿洲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但核心因素还是气候的改变,降雨增多。稍微学过地理的人都知道,没有足够的降雨量,树林是无法存活的,单靠人工浇水只是杯水车薪。史料显示,在秦汉气候温暖时期,毛乌素地区是温暖湿润的绿洲。

有数据表明,全球温度升高,促进了冰川融化,同时使夏季风往内陆推进更加深入,进而引起了中国西北地区降水量的增加,最后使得西北地区的气候越来越湿润。

西北地区降雨的增多,很多废弃的土地将会被重新利用。比如新疆、内蒙、甘肃、陕西等省,将有更多的耕地面积。有专家预估,四十年内,降雨就会推进到长城以北,这相当于夏商时期。夏商、春秋战国秦西汉、隋唐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三个气候温暖时期,西北很多地方都是很湿热的。最温暖的时候,甚至在河南都出现了热带才有的动物大象鳄鱼。河南简称豫,豫就是牵着大象的地方。

著名科学家竺可桢在 1972 年发表了他那篇跨时代的论文,《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

竺可桢的论文以冬季的温度为基准,把中国五千年分为八个时期,分别是四个温暖期,四个寒冷期。

第一个温暖期发生在公元前 3000 年到前 1100 年,大致相当于新石器晚期到夏商两朝。黄河流域出现现在西双版纳才有的亚洲像。文献记载:商王武丁孔武有力,曾率部捕获一头野象。

第一个寒冷期出现于公元前 8 世纪中叶,中国历史的西周时期经历了 250 年的寒冷期。

第二个温暖期发生在春秋、战国、秦朝和西汉时期,前后持续近 750 年。

第二个寒冷期出现于东汉、魏晋南北朝时期,持续了大约 600 年。

第三个温暖期发生在隋唐时期,前后大约 300 年。

第三个寒冷时期大致从安史之乱的时候开始。

第四个温暖期发生在明朝时期。时间十分短暂,而且回暖程度不及前三个时期。

第四个寒冷时期是明末的小冰河时期,这次气候变化之剧烈,绝对是 500 年来所仅见。

从竺可桢的论文可以看到,历史上,夏商、秦汉和隋唐时期的气温比现在还高,那时候离工业时代还远着,不存在温室气体排放导致全球变暖的情况。而且温暖期和寒冷期是交替循环的。

只要气候温暖、西北湿润的时期,中国都是一个盛世。

气候温暖对欧洲国家也是有利的。与汉帝国同时期的罗马帝国也是在温暖期发展到最强盛。公元甚至把势力范围扩张到不列颠,修筑的哈德良长城。在罗马皇帝哈德良统治的时代 (公元 117 年 - 138 年),罗马帝国经过了几百年的对外战争,疆域的扩张早已基本完成。哈德良长城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建造的,并以哈德良命名。而哈德良本人也在罗马帝国中的历史上被称为贤帝,其统治期间为罗马帝国最为强大的时代。

后来由于气候变冷,北方蛮族的入侵灭亡了罗马帝国。

如果我们站在更大的地球历史上看,地球的气温在数十亿年间一直在发生长时段的周期变化。既有长达上千万年的严寒,也有持续数百万年的酷热和暴雨。

地球的气候可以分为: 温室期和大冰期。

在地球 46 亿年的历史上,超过 85% 的时间是温室期。温室期的地球上甚至南北极没有任何大陆冰川。

从地球形成以来,至少出现过 5 次大冰期,每次大冰期持续时间可达上千万年。在大冰期的极盛期,南北极冰盖的覆盖面积非常广,可超过地表总面积的 30%。

大冰期最典型的 “雪球事件” 当中尤其寒冷。距今 7.5 亿—5.8 亿年间,地球经历了持续超过千万年的大冰期,地球上的平均温度一度达到零下 50℃,整个地球都被冰冻了起来。只有少量生活在火山附近或未结冰海域的生物得以幸存。

和地球历史上这些漫长的周期和剧烈的变化相比,人类在数千年文明史当中经历的气候变化显得微不足道。比起天体和板块运动,人类活动对地球气候造成的影响看起来也像是沧海一粟。

那当前持续高温会否成为常态?也不一定。

​从竺可桢的论文可以看到,当前地球就处在明末的小冰河时期后的变暖一个周期。现在这个变暖周期是持续下去,还是即将结束,不同的专家学者都有不同的​看法。

2019 年英国皇家天文学会,瓦伦蒂娜 · 扎尔科夫教授和她的研究团队公开了她们的研究成果——太阳活动周期新模型。并且她们发现,太阳活动将于 2023 年降低 60%。受太阳活动降低的影响,地球届时将有可能进入小冰河期。

地球将进入小冰河时代,极寒的情况不一定大规模出现,但有些国家和地区将不可避免地遭遇极端严寒,其中就包括加拿大、英国、俄罗斯等几个靠近北极的国家。除此之外,中国、美国受到的影响也会比较大。

国内吉林大学一位退休教师杨学祥做过这方面的研究。

2011 年的时候就发文说:冬季极寒可能发生在 2023 年前后。

在杨教授的这篇文章里,他非常明确地指出,变冷的高潮将发生在 2020~2024 年。

相关理论依据是:

1、处在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之中;

2、处在太阳黑子谷年之中;

3、处在月亮赤纬角最大值时期之中;

4、2021 年可能发生弱厄尔尼诺事件,2023-2024 年可能发生强拉尼娜事件。

以上情况的两者叠加已发生多次,三者特别是四者叠加将发生异常严冬。拉尼娜事件和厄尔尼诺事件将加重寒冷程度。

“拉马德雷”现象是美国海洋学家斯蒂文. 黑尔于 1996 年发现的,在气象和海洋学上被称为 “太平洋十年涛动”(简称 PDO Pacific decadal oscillation)。科学研究的初步结果表明,PDO 同南太平洋赤道洋流“厄尔尼诺” 和“拉尼娜”现象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被喻为 “厄尔尼诺” 和“拉尼娜”的“母亲”。

“拉马德雷”是一种高空气压流,亦称太平洋十年涛动,分别以 “暖位相” 和“冷位相”两种形式交替在太平洋上空出现,每种现象持续 20 年至 30 年。2000 年进入了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

太阳黑子,活动周期差不多是 11 年。2020~2024 年刚好处于太阳黑子的谷年。

月亮赤纬角是指月亮运行的轨道跟地球赤道之间的夹角。

这个角度是不断变化的,最小值的时候。气温会升高,北方会干旱,最大值的时候当然就是天气变冷了,现在我们处在 2023-2025 年月亮赤纬角最大值时期中。

当然,这些专家的研究结果都有待现实检验。

从历史上来看,气候变冷给人类带来的灾难远远大于气候变暖。这其中影响最大的就是粮食的生产。

应对气候变化,任何有效的应对手段都离不开人类对能源的利用。这就少不了可控核聚变技术。

5 月 28 日凌晨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 EAST 控制大厅传来捷报。正在开展的第 16 轮 EAST 装置物理实验,实现了可重复的 1.2 亿度 101 秒等离子体运行和 1.6 亿度 20 秒等离子体运行,再次创造托卡马克实验装置运行新的世界纪录。

实现这一记录的装置还是属于实验装置,所以现在还不能说可控核聚变马上就要实现了。

不过这次实验的成功也证实了核聚变技术是在加速发展的。

2020 年年底,韩国的 “人造太阳” 创下世界纪录,在 1 亿摄氏度的温度下运行了整整 20 秒的时间。

仅仅不到半年的时间,中国重新回到了世界之巅。这一次是在 1.2 亿摄氏度维持了 101 秒的时间,不仅温度更高,维持时间是韩国人的五倍之多。

可控核聚变要达到 1000 秒才能真正实现商用。

技术的加速发展,也许不用我们再等待 50 年,或者专家讲的 100-200 年,就可以实现商用可控核聚变。

2021 年 10 月,在国家 “十三五” 科技创新成就展中,“植物工厂水稻育种加速器”首次向世人亮相,受到社会广泛关注。当时还是第二代水稻,如今已经发展到了第五代。 一系列的实验表明:育种周期缩短了,亩产提高了,品质也不错。

不过 “植物工厂最大的成本在于电费。” 要实现植物工厂育种加速器商业化推广,首先得解决电的问题,也就是能源问题。

一旦可控核聚变技术成熟,人类就拥有了用之不尽的能源。

水稻在 “植物工厂” 里,稻谷 “逃” 过了节气的约束,自由地 “疯” 长。他们的生育周期只有 60 天,一年可以收割 5 至 6 次。

除此之外,2021 年 9 月 23 日,中国科学院召开本年度首场新闻发布会,介绍该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在人工合成淀粉方面取得的重要进展。该所研究人员提出了一种颠覆性的淀粉制备方法,不依赖植物光合作用,以二氧化碳、电解产生的氢气为原料,成功生产出淀粉,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了二氧化碳到淀粉的从头合成,使淀粉生产从传统农业种植模式向工业车间生产模式转变成为可能,取得原创性突破。

中国科学家历时 6 年多科研攻关,继上世纪 60 年代在世界上首次完成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之后,中国科学家又在人工合成淀粉方面取得重大颠覆性、原创性突破——国际上首次在实验室实现二氧化碳到淀粉的从头合成 。

中国从二氧化碳人工合成淀粉被国际学术界认为是影响世界的重大颠覆性技术,这一成果 2021 年 9 月 24 日在国际学术期刊《科学》发表。

粮食危机、气候变化是人类面临的重大挑战,粮食淀粉可持续供给、二氧化碳转化利用是当今世界科技创新的战略方向。

但是目前人工合成淀粉还无法商用,最重要的原因就是能源成本太高。

归根到底,人类社会发展遇到的各项问题都是能源的利用问题。

一个文明是否发达取决于两样东西,一个是能源,一个是科技。能源是科技发展的前提,能源越多科技必然越发达,而科技越发达势必需要更多的能源消耗。

1964 年,前苏联天文学家尼古拉 · 卡尔达舍夫当时正在从宇宙信号中寻找外星生命的迹象,通过信号联想到能量,并提出了一个根据能源消耗来对这些假设的文明进行排序的指数。

他提出用能量级把文明分成三个量级:I 型、II 型和 III 型,作为一种衡量文明技术进步的方法。该指数遵循宇宙中天体物理结构的尺度。相应的能力全面管理能源资源。

I 型文明可以使用母星的所有可用能量;

II 型文明可以使用恒星系内所有天体的能量;

III 型文明则是可以使用所处星系的所有能量。

根据这一理论以及相关公式,美国的天文和天体物理学家卡尔 · 萨根,计算得出结论:

在 1900 年工业革命时期,地球文明水平为 0.58。而在 2012 年,这一比例为 0.72。

目前我们还未达到 Ⅰ 型文明,原因是我们还在使用生物能源。要成为 Ⅰ 型文明,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只有人类真正掌握核技术,核聚变转换出巨量的清洁能源人类才能迈入 1 级文明。到时候地球的气候变暖还是变冷将不会再是一个问题。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青陆 (qinglu2000),关注公众号第一时间阅读最新文章

专家称 “今年高温综合强度或为 1961 年来最强”,全球持续高温会否成为常态?面对气候问题人类有哪些有效应对手段?

知乎用户 青陆​ 发表

今年夏季,全球多地再次创下高温纪录。

中国、美国、韩国、日本、印度、法国、英国、德国、西班牙、葡萄牙、意大利等国家出现 40℃以上极端高温,多地最高气温以及高温持续天数打破历史纪录——这只是气候异常的一个剪影。

全球热浪和山火来袭

今年,史无前例的热浪提前抵达北半球。

3 月,印度部分地区的气温超过 44℃,比往年最热的时期提早了很多。北极和南极的气温创下历史新高。

4 月,高温热浪袭击印度和巴基斯坦,且整个南亚次大陆的炎热天气持续时间较长,给数千万人带来严重影响。

5 月,美国气温飙升,高温、干旱、暴风雨、洪水和野火等极端天气及其引发的次生灾害侵扰了美国 50 个州中的 48 个,超过 1 亿人受到影响。

6 月,日本全国的 914 个气温观测点中,有 338 个观测到 6 月观测史上最高气温,有 15657 人因中暑或热衰竭入院治疗,这一数字是 10 多年前最高纪录的两倍。法国多达 70 个省份发布高温警报,多地高温纪录被打破,国家气象局表示,这是自 1947 年以来最早的热浪。西班牙一些地区的气温比往年同期平均气温高 10℃以上,仅仅 6 月 11 日至 17 日,全国就有 829 人因高温丧生。

7 月,西班牙又有 510 人陨命于酷热。葡萄牙有 1063 人因热浪死亡。西班牙国家气象局表示,7 月是有记录以来最热的一个月,9 日至 26 日的热浪天气是有记录以来最强烈和持续时间最长的。英国出现了自开始测温以来首个 40℃以上高温。法国当月降雨量为 9.7 毫米,比季节性正常水平低 85%。

同期,南极海冰面积为 153 万平方公里,较过去 20 年间的 7 月平均水平缩小了 7%。这是南极自 44 年前开始有卫星监测记录以来最小的 7 月海冰覆盖面积。

8 月,在瑞士阿尔卑斯山脉高处的奥瓦尔登,需要出动军用直升机从山脚运输水罐,否则牛群就会渴死。法国环境部表示,在法国位于欧洲的 96 个省中,93 个省实行了用水限制,其中 2/3 处于危机状态,100 多个城市依靠卡车提供饮用水。西班牙水库的平均容量仅为 40%,远低于 60% 的 10 年平均水平。荷兰宣布全国缺水,波兰对包括维斯瓦河在内的河流实施了限制。

与此同时,热浪导致的毁灭性野火在美国、法国、葡萄牙、西班牙、希腊、德国等地蔓延。

澳大利亚联邦科学与工业研究组织与东英吉利大学、英国气象局等机构的 16 位科学家共同的研究揭示,1979 年至 2019 年,由于气候变化,火灾天气的频率和极端程度在全球范围内普遍增加。2001 年至 2019 年,热带以外的森林生态区燃烧面积增加了 50% 以上。

今年夏天为什么这么热

气候科学家很早就发出了警告,随着全球变暖,热浪会出现得更加频繁,气温也将更高。

具体来说,今年极端高温天气的成因是什么?

用极简的语言描述,高温天气的直接成因是一个高压大气系统持续输入热空气。

从更长的气候尺度上考量,地球所处的地质时期、人类活动排放的温室气体、大气环流异常、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等,都对近年来越来越多发的持续高温天气有影响;从较小的天气形成尺度来讲,原因则非常复杂。大气环流因子,包括西风带和副热带高气压带(副高)的移动,还有各种不同空间尺度上的大气环境因子,例如局部地区的地形、土质和土壤含水量等,都对天气形成具有直接和间接影响。

就中国来说,夏季的高温天气通常受北半球中纬度地区的西风带和低纬度副热带高气压带的影响。

西风带是怎么形成的呢?简单来说,西风带位于南北半球副热带高气压带与副极地低气压带之间的中纬度(南北纬 35°~65°)地区,由于地球的不同地区所接收到的太阳辐射能量分布不均匀,温暖的亚热带大气和较冷的极地大气之间存在着温度梯度,这种温度交换在地球自转的影响下,形成盛行西风(北半球为西南风,南半球为西北风)。西风带具有波动特征,分别为超长波、长波和短波,这些波动一般以高压脊、低压槽、阻塞高压或切断低压形式存在。它们是低纬度和高纬度大气热量交换的途径之一。高压脊导致高温,低压槽导致低温。

副热带高气压带是怎么形成的呢?赤道附近的空气受热上升形成积云时释放的潜热,促使高层大气向极地运动,在分别到达南北纬 20°~35° 时遇冷下沉。由于空气在赤道上升过程中有水汽凝结,使得在南北纬 20°~35° 附近下沉的空气较干燥,且下沉过程中的绝热加热作用进一步降低空气的相对湿度,所以下沉的干燥大气使得这个纬度带少雨而干早,就成为全球副热带高压带。全球绝大多数沙漠都位于这个高压带上。

6 月份,强大的高压脊从中亚地区进入中国,使得华北地区遭遇了来自中亚地区十分干热的下沉空气影响,出现罕见的高温天气。

到了 7、8 月份,由于西风带上的低压槽没有击退南方的副高,反而是西太平洋的副高、伊朗高压、南亚高压阶段性增强,由此形成大范围的环球暖高压带,使得相关地区盛行下沉气流有利于地面增温,另一方面暖脊控制下,天气状况较好,云比较少,太阳辐射更容易到达地面,也有利于增温。

与此同时,不断持续的拉尼娜现象影响了东亚夏季风的建立和中国的雨季进程,导致南海夏季风爆发偏早,华南前汛期和西南雨季开始时间偏早,江南和长江中下游入梅也偏早,因此导致副高位置更容易偏北,这意味着副高将更大范围地覆盖、停留在长江中下游区域,多种因素叠加给我国南方带来强大的高温天气。2013 年和 2017 年,中国南方地区也因相似的原因出现过持续高温天气。

但是,今年热浪的另一个鲜明特征是,极端高温几乎在全球多地同时上演。

7 月末,中国和北美西部几乎和欧洲在同一时间开启热于往常的高温模式。2 月发表的一项研究发现,1979 年至 2019 年,这类热浪并发事件的出现频率提高了 5 倍。

那么中国与其他国家的极端高温有何关联?

印度和美国的高温天气与副热带高压系统的偏强密切相关,而欧洲和我国的高温主要与中纬度高压脊的加强有关。

关于今夏欧洲热浪的直接原因,最近发表在《自然 · 地球科学》杂志上的一项模拟研究认为:大西洋上的高压系统 “亚速尔群岛高压” 的扩张,导致了伊比利亚半岛出现了近千年来最干燥的气象条件。这一高压系统从伊比利亚半岛及英国向东移动,一路穿过中欧北部,到达巴尔干北部,给西欧和中欧部分地区带去了高温天气。

而发表在《自然 · 气候变化》的另一项研究认为,另一个可能的原因是名为 Rossby 波的大气模式,Rossby 波呈弯曲状环绕地球,会让特定地区的天气模式陷入停滞,导致这些地区很容易出现极端高温。

还有人认为,此次的全球极端高温天气,与年初南太平洋的汤加火山爆发有关。

1 月 15 日汤加的火山爆发与 1815 年 4 月 5 日印尼的坦博拉火山爆发规模相当,而坦博拉火山爆发喷出的大量火山灰导致全球平均气温在之后一两年内下降了大约 0.4~0.7℃。此次汤加火山爆发,喷出的不是火山灰,而是大量水蒸气。

美国宇航局南加州喷气推进实验室测算,汤加火山爆发释放了约 146 万亿克的水蒸气,相当于整个平流层大气中水蒸气总量的 10%。而水蒸气可以吸收地表的长波辐射,使得地表与低层大气温度增高,由此,抬高了今年夏季的全球气温。

高温干旱的经济影响

高温干旱对经济的直接负面影响,一方面在于导致基础设施出现故障,扰乱正常的生产经营秩序;另一方面在于对企业员工生产效率的打击,降低经济产出。

数据更为直观一点。5 月联合国发布的《干旱数字报告》显示,自 2000 年以来,全球干旱出现次数和持续时间增加了 29%。报告估算,仅在 1998 到 2017 年间,全球因干旱导致的经济损失高达 1240 亿美元。

欧洲经济学家和气候专家则估计,过去十年,高温天气使整个欧洲的年均国内生产总值增速下降了 0.5%。而今年欧洲高温还伴随着干旱,高温和旱情造成的经济损失,将是此前数十年总和的两倍还多。

另外,高温干旱还会影响大宗商品价格,影响供应链稳定。

比如,莱茵河和多瑙河是欧洲极为重要的两条国际航运河道。俄乌冲突之后,为了应对石油和天然气危机,德国重启煤炭发电。莱茵河承载着德国三分之一的煤炭运量。但如今,莱茵河水位已经降至 1970 年以来历史同期的最低水位以下,并仍在持续下行,相当多的河段已经干涸到关键水位线(40 厘米及以下),满载船只无法通行,阻碍了柴油和煤炭等大宗货物的流通。乌克兰有一半农产品经多瑙河港口出口,而多瑙河也因高温导致水位下降,阻碍了粮食和其他贸易。同为欧洲主要航运河道的易北河数周以来也无法让满载货船通行。

同样高度依赖俄罗斯天然气的意大利,也在极端天气下出现了新的能源问题。平时年份可以提供 15% 电力的水力发电在干旱之下大幅减少。

核电为主要电力来源的法国,由于其核电站大都用河水进行冷却,高温和干旱可能导致核电站被迫关停。

需要注意的是,河流干涸除了影响经过河流运输的商品价格,对航运经济本身也带来影响。

据欧盟统计局数据,欧洲大陆的河流和运河每年平均为每个欧盟居民运送超过 1 吨的货物。仅就运输功能来说,它就为该地区的经济贡献了约 800 亿美元。荷兰银行测算,这次莱茵河低水位带来的影响,远比 2018 年造成的 50 亿欧元的损失更严重。另据基尔世界经济研究所,2018 年莱茵河水道问题将德国 GDP 增长拉低了约 0.4%。

此外,旱情除了通过影响交通从而影响粮食价格,也直接影响粮食产量。

7 月份,欧盟委员会联合研究中心警告,由于炎热干燥的天气,欧盟农业的单产将下降,预计玉米、向日葵和大豆的产量将下降 8%~9%。德国农民预计小麦产量将下降 10%。小麦第四大出口国法国的农业部预计,与去年相比,软质小麦和硬粒小麦的产量将分别下降 4% 和 14%。玉米出口大国罗马尼亚称,干旱将带来高达 35% 的产量损失。意大利全国农业联合会估计,由于生产成本增加和干旱,意大利小麦产量将下降 15%。比利时农民表示,马铃薯和豆类等农作物遭受影响。

除此之外,还有众多次生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难以精确估量。

更关键的是,单一的气候问题已经让全球各国手忙脚乱。如今欧洲再叠加俄乌冲突、通胀飙升、债务高企,不知道气候问题会不会成为压倒欧洲经济的又一根稻草。

高温干旱的非经济影响

第一,生命和健康损失。

今年,热射病多次登上热搜。热射病属于重症中暑表现之一,严重的热射病可能导致神经器官受损、呼吸衰竭等。据不完全统计,中国有近百人确诊热射病,至少 9 名患者送医后不治身亡。西班牙、葡萄牙出现上千宗热射病死亡病例。

2009 年,北京大学一项研究表明,城市气温每升高 0.5℃,居民的死亡风险将提高两倍,并且城市地区的超额死亡率显著高于其周边的郊区和乡村地区。

2022 年,宾夕法尼亚大学的研究人员对美国 3000 多个县的极端高温天数与每月的心血管死亡率进行比较,发现在长达十年的时间里,美国每年因心血管疾病造成的额外死亡约为 600~700 人。

还有一些健康风险是长期的。研究发现,在中美洲和其他地区,近几十年来,在炎热环境——比如甘蔗种植园里工作的年轻劳动者死于慢性肾病的数量高于正常值。

第二,增加疾病传播风险。

一方面,更高的气温直接影响病原体传播。西尼罗河病毒、莱姆病、疟疾等传播疾病及霍乱等疾病的传播风险都将大大增加。美国夏威夷大学马诺分校等机构的研究人员通过梳理 3213 个与气候灾害相关的传染病案例,系统地研究了 10 种气候灾害(包括但不限于高温和干旱)对人类传染病产生的影响。研究发现,在 286 种独特的病原体疾病中,有 277 种受至少一种气候灾害的影响而加剧。此外,有 58% 的传染病已被证明会因气候变化而加剧。

另一方面,高温和干旱等气候变化会影响人类和野生动物的生存空间。大量原本互相隔绝的野生物种出现生存空间的交集,更容易出现跨物种以及动物源传染病向人类溢出。美国乔治城大学等研究机构的学者预测,在气候变化的推动下,预计到 2070 年至少会发生 15000 次新的跨物种病毒传播。

第三,威胁物种生存。

根据 PICC 的第六次评估报告,全球气温每上升 0.1℃,各物种和全球生态系统面临的气候威胁就将相应扩大。如果全球升温 1.5℃,接受研究的 10.5 万个物种中,将有约 6% 的昆虫、8% 的植物和 4% 的脊椎动物失去适宜的生存环境,升温 2℃,则将扩大到 18% 的昆虫、16% 的植物和 8% 脊椎动物。由此带来的气候变化还将导致高纬度苔原和北方森林退化,二氧化碳浓度增加致使海洋酸化,从而威胁到从藻类到鱼类的庞大生物种群。

第四,加剧不平等。

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 2021 年发表的一项研究将加州 1100 多万条工伤赔偿记录与当地天气数据进行了比对发现,在气温高于 32℃的日子里,工人受伤的风险要高出 6% 到 9%。当气温超过 37.8℃时,风险高出了 10% 至 15%。高温一直对户外工作者构成危险。随着全球变暖、热浪越来越频繁,受影响的国家、劳动者和雇主的范围势必会扩大。

IPCC 的报告指出,当前全球大约有 33 亿至 36 亿人生活在气候变化高度脆弱的环境(穷国)中,主要集中于莫桑比克、索马里、尼日利亚、阿富汗和海地;约 18 亿人生活在低度脆弱或极低脆弱的地区(富国),主要集中在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和瑞典。过去十年的统计发现,生活在两种区域的人死于风暴、干旱或洪水的可能性,相差 15 倍。

IPCC 的报告还预计,仅在未来十年内,气候变化就将使全球极端贫困人口从 3200 万人激增至 1.32 亿人。

世界气象组织 5 月发布的《全球一年期至十年期气候最新通报》显示,目前全球年平均气温已经比工业化前升高了 1.1℃。虽然升温幅度仅 1.1℃,但其在全球范围内造成的破坏影响已不容小觑。严重干旱、极端高温和创纪录的洪水已经威胁到粮食安全和数百万人的生计。自 2008 年以来,每年因灾难性洪水和特大风暴而流离失所的人多达 2000 万。

而 1.5℃,被普遍认为是全球气候变化导致生态系统发生转折的临界值。

总结

在地球由原始太阳星云的部分物质构成后计起,科学家估计地球形成距今大约有 46 亿~50 亿年。

我们在地质上把它划分为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五个时期。

生命起源的详情仍是未知之数,但大多数科学家认为最初的生命诞生于太古代,距今约 40 亿年。单细胞生物诞生于大约 35 亿年前。人类则大概诞生于 600 万年前。

从古生代到新生代三个时期,根据化石记录,科学家推测,地球上曾发生过至少 20 次明显的生物灭绝事件,其中有 5 次大规模的集群灭绝事件,即奥陶纪末期、泥盆纪末期、二叠纪末期、三叠纪末期和白垩纪末期的生物大规模绝灭。最广为人知的是白垩纪末期的 “恐龙大灭绝”。

在太古代与元古代应该也有大灭绝事件,但那时以菌藻为主,缺乏化石记录。

导致生物大灭绝的原因主要有陨石撞击、火山爆发、冰河时代,也有可燃冰融化放出大量甲烷等。虽然不一而足,但都是自然过程。

最近几十年来很明确的是,地球气候一直在发生变化,而人类活动毫无疑问对气候变化有影响。

IPCC 的报告引用了超过 3.4 万篇科学论文,由 67 个国家的 270 名作者共同撰写,此外还有 675 名供稿作者,几乎囊括了全球最有远见卓识和影响力的科学家。他们在报告里估算,如果全球升温 1.5℃,预计 9%(最多 14%)的物种将极度濒危;升温 2℃,这一数字将变为 10%(最多 18%);升温 3℃,变为 12%(最多 29%);升温 4℃,变为 13%(最多 39%)。

即便是 1.5℃的最好结果,物种灭绝速度也是自然状况下的 1000 倍。

现在,科学界越来越相信,地球已经身处 “第六次大灭绝” 之中,而始作俑者正是人类自己。

逆转气候变化的时间窗口正在加速关闭,人类应对气候变化不是为了拯救地球,实际上是为了拯救自己。

(作者系青年经济学者、自由撰稿人)

第一财经获授权转载自微信公众号 “秦朔朋友圈”,原标题为《烧烤地球》。

极端高温为何一再在全球同时上演?

知乎用户 第一财经​ 发表

没有任何歧义,字面意思,只是感慨一下。

这种情况放古代,基本上已经算是可以预见的:

大旱、饥荒、瘟疫、流民、人相食。

一个处理不好可能就是王朝末日

相比而言,现在的情况真的是庆幸自己生在这个时代。

知乎用户 曹乂乂 发表

对不起,我不应该骂哈尔滨,以后我准备回家乡工作,现在哈尔滨 17-8 度左右,晚上不关窗户有点冻腿。

知乎用户 工程转中文研究僧 发表

**这一次旱情是国际性的。还好有三峡等等的水利工程,可以缓解旱情。**有国家电网,可以对电力进行调配供应。**我们就是要改天换地,合理调配全国的资源。**部分人阴阳怪气,实在是要不得。

自从有了三峡,洪涝灾害也少了。8 月 1 日至 15 日,长江委统筹抗旱用水和高温保供电需求,调度流域控制性水库群有序向中下游地区补水约 53 亿立方米(黄河的年径流量约为 580 亿立方米),其中三峡水库补水 10.9 亿立方米,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长江中下游干流水位偏低的情况。这些工程以前受到了太多的攻击与质疑,实践证明,这些都是利国利民的。

**我提到南水北调,可能有人又要搞南北对立了。通过调节,长江干流汉水干流里的水是够用的。没有水利工程,这些水早在东海里了。**问题在于,除了长江两岸中下游平原能用干流水,很多地方是用不上长江水的,比如长江支流缺水上游缺水,如果没水利工程,只能靠打井抽水降雨。所以还是要加强水利建设。除了多建设水库水电站,也可以多建设抽水蓄能水电站,平时电力多时多蓄水,电力少或水少时放水。

长江流域旱情严重,三峡水库加大下泄补水!欧洲大陆未来或面临 “无水” 危机南水北调:全面通水七周年 筑牢 “四条生命线”“部分人批评南水北调等大工程上瘾”- 观察者网茅于轼:别拿我的税款去建航母

知乎用户 陈圣 发表

上个月我已经写过一篇高温影响的文章,不过我也没想到今年这个高温居然能持续这么久,即使已经到了夏天的尾声了,但北半球的高温却仍然还在持续。

而且高温会影响到水力发电、核能发电、风力发电、光伏发电,影响范围很广,这不但导致欧洲电价屡创新高,加剧了欧洲能源危机,也已经影响到我们国内。

本文我会从我们国内,到欧洲和北美,分析一下今年的北半球高温所带来的的巨大影响。

(1)国内情况

在 8 月 15 日的全国高温榜里,没有 43 度高温,都上不了榜。

从榜单上的地区也可以看到,近期的全国高温主要集中在了四川、重庆、湖北等地。

高温带来最直接的一个影响就是带来干旱。

截止 8 月 15 日,重庆 51 条河流断流,24 座水库干涸,2138 眼机电井出水不足。

四川本来是水资源丰富的省份,再加上落差极大的地形优势,这使得四川成为我们水力发电大省。

2021 年,四川水电装机容量达 8947.0 万千瓦,位居全国第一。

而且本来夏天是水力发电的高峰期,一向有 “夏丰冬枯” 的说法。

有时候四川夏天的时候,会因为水资源过多,水电站存不下过多的水量,而不得不 “弃水弃电”。

数据显示,2016 年到 2020 年,四川年均弃水电量超 100 亿度。

而且四川每年对外输出 1000 亿度电,占四川总发电量的 1/4,四川通过丰富的水力发电,每年通过 “西电东送” 把富余的电力输送到华东地区。

但今年因为本次持续的高温带来的水资源短缺,也导致四川水力发电骤降。

以至于连四川这样的传统发电大省,居然都出现不得不限电的现象。

8 月 14 日,四川发布了《关于扩大工业企业让电于民实施范围的紧急通知》,从 8 月 15 日到 20 日,持续 5 天。

随后多家在四川有工厂的上市公司,纷纷都发布了公告称已经收到了限电通知。

这次四川限电,是在水力发电骤降的情况下,为了保障民生用电,避免出现去年东北限电的事情发生,而不得不做的措施。

四川由于是水力发电大省,往年有充沛的水电资源,所以电力价格十分便宜,于是一些耗电量比较大的行业,就比较喜欢扎堆到四川开厂。

所以,碰到这样的异常高温,只能对工业限电,来保障民生用电。

其实不单单四川。

今年的全国高温是大范围的。

像东部沿海地区,江浙沪,还有福建也都出现比较普遍严重的持续高温,而且持续时间都特别长。

根据国家气候中心监测评估,截至 8 月 15 日,此次高温事件已持续 64 天,为 1961 年以来持续时间最长。

35℃以上覆盖 1680 个气象站、37℃以上覆盖 1426 个气象站,均为历史第二多,仅次于 2017 年,但 40℃以上覆盖范围为历史最大。

所以除了四川之外,像江苏、浙江、安徽,最近也都发布了有序限电和错峰用电的倡议书。

这个主要也是因为,今年全国大范围的持续高温,不可避免会导致夏季空调用电量激增。

像我往年夏天,基本是不用空调的,吹吹风扇就可以了。

但今年面对这样持续的高温,要是不开空调,是完全受不了。

所以,今年这个用电量紧张的问题,原因是比较直接的,就是受极端高温的持续影响。

(2)欧洲能源危机加剧

今年的高温影响是席卷整个北半球,也包括欧洲和北美洲。

欧洲在今年夏天之前,在去年就已经出现能源危机,而今年的俄乌危机再次加剧了欧洲能源危机。

在这个基础上,本次高温对欧洲能源危机的影响,可以说是火上浇油。

由于欧洲是新能源转型最激进的地区,所以欧洲的新能源发电占比是全世界最高的,像德国新能源发电占比就达到了 49.3%,其中风力发电占比 27.4%,光伏占 9.7%,其余 12.2% 主要由生物质能、水力发电构成。

但正好极端高温天气,对风力发电、水力发电、光伏发电、核能发电,都有很大影响。

高温对水力发电影响最大,欧盟的水力发电占比是达到了 15%,但今年持续高温,让欧洲也是水资源骤降,这自然就导致水力发电骤降,像西班牙和意大利上半年的水力发电量同比减少了 40%。

而欧洲整体上,今年前 7 个月水力发电量同比减少 20%。

水资源减少,也会影响到核能发电,因为核电也需要用到大量水资源。根据一些专家介绍 “如果河水水位过低、水温过高,只能停止给反应堆降温”

所以,作为核电占比超过 70% 的法国,最近也因为高温影响,导致法国多家核电站近日减产,就是因为当前自然水域水温较高,影响核电站冷却反应堆用水。

此外,高温气候下,通常风力也会减弱。不过因为去年欧洲已经遭遇过一次比较罕见的风力骤降,目前为止今年欧洲的风力相比去年倒是没有明显下降。

这对德国这样以风力发电为主的国家来说,还稍微能喘口气,但仍然摆脱不了看天吃饭的问题。

除此之外,持续高温还会对光伏发电造成影响,这个可能很多人想不到,其实高温也会削弱光伏发电量。因为光伏电池板也怕 “暴晒”,高温会导致电池板功率折损、使用寿命缩短。

有媒体也报道过原因,阳光暴晒会使光伏电池整体温度不断升高,最终造成整体电压不稳定,从而影响到发电量。

不受高温影响的新能源发电也有,比如光热发电,自然是越晒越好,但光热发电在全球的占比都是普遍很低的,不是主流的新能源发电方式。

当前主流的可再生能源发电,比如水力发电、风力发电、光伏发电,基本都绕不开一个问题,就是看天吃饭,不够稳定。

一旦碰上这样的极端高温,或者像去年风力骤降,那么就不可避免会导致电网的稳定性遭受一些冲击,更容易遭遇一些能源危机的影响。

这也使得这两年,新能源转型力度最大的欧洲,遭受如此严重的能源危机。

今天英国刚公布的 7 月 CPI 是同比上涨 10.1%,成为 G7 国家里首个通胀率达到两位数的国家。

当前欧洲的通胀比美国更严重,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因为能源危机所带来的的电力价格暴涨,对欧洲经济冲击更大。

目前德法等国的电价都涨到了 0.6 欧元 / 度,折合成人民币约 4.14 元 / 度,比 2021 年初涨了十倍,这还只是批发电价,到居民消费电价会更多。

再加上欧洲是天然气消耗大户,电力开支和天然气开支,占欧洲居民日常消费占比的大头,这极大挤占了欧洲居民其他消费的空间,进而严重影响欧洲经济。

电价和天然气价格飙涨,已经成为欧洲通胀的主要推动力。

对欧洲来说,好消息是今年夏天很快就要结束了。

坏消息是,今年冬天再过两个月就要来了。

(3)全球气候难题

除了欧洲之外,北美今年也同样遭受了极端高温冲击。

此外,美国西部当前 70% 地区处于干旱状态,有科学家认为,目前美国西部特大干旱是 1200 年来最严重一次。

其实,在过去的 20 年里,美国西部地区就一直处于长期干旱的状态,冬季短暂的降水不足以解决该地区严重的缺水问题。

今年美国西部干旱加剧,是一个长期积累的结果。

包括,美国前两大水库米德湖和鲍威尔湖的水位都处于历史低位。

所以,今年又上演了美国西部 7 个州抢水的一幕。

其实去年北美就遭受过极端高温热浪,加拿大部分地区最高温度甚至达到 49.6 摄氏度,连续 4 天打破历史最高纪录。

比如下面这个就是去年 7 月的新闻。

最近这几年,确实给人感觉,极端气候现象出现的概率越发频繁。

从 2019 年开始,几乎每年都可以听到这种夏天极端高温的出现,然后到了冬天又出现严寒。

这是最近这几年,已经连着两年出现拉尼娜气候,今年大概率也会出现拉尼娜气候,这是罕见的连着 3 年出现拉尼娜气候。

这代表当前地球的冷热有点失衡,更容易导致大冷大热这样的极端气候出现。

人类发展新能源是为了缓解气候变暖所带来的各种极端气候问题。

然而,各种极端气候问题却又反过来拖慢了人类发展新能源的步伐。

这不得不说,是一个挺值得思考的问题。

这就像是一场拔河拉力比赛,人类发展新能源在和极端气候问题拔河。

是人类坚决发展新能源,最终减少了极端气候现象发生频率。

还是不断增多的极端气候现象,最终让人类动摇发展新能源的决心。

当前主要问题是,席卷全球的能源危机,都迫使欧美等国为了保障能源稳定,不得不重启煤电,从去年到今年,欧美等国已经连续两年出现燃煤发电大幅增长的现象。

这并不利于人类团结一致来进行碳减排。

我们生活在同一个地球上,只要其他人掉链子,想要解决气候问题,是十分困难的。

这是一个水桶效应,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板。

这也是全球要解决气候变暖问题,最难的地方。

我是星话大白,欢迎大家关注和转发!

知乎用户 星话大白 发表

没想到有一天我会因为降温到 38 度而觉得今天凉快多了。。。

知乎用户 死了二十五次的菊千代 发表

四川人民践行着一句老话 “忍嘴待客”,六零年代的粮食是这样,现在的电和气还是这样。

知乎用户 五立菊梅 发表

每年夏天的热点:全球变暖,人类要亡!

每年冬天的热点:全球变暖是个骗局,南方为什么没有暖气?

知乎用户 曹辰羲 发表

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有两个方面:

一是 7 月份以来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异常强盛,西风带低槽及冷空气活动位置处于偏北地区,整个长江流域盛行下沉气流,导致了包括重庆在内的长江流域地区维持的晴热少雨天气。

第二个原因是南方的大部分城镇多分布在四川盆地东部海拔较低的河谷地形中,不利于地表热量扩散,持续的热量累积导致我市大部分地区出现罕见持续高温天气。

咨询我,2 分钟就可以疗愈您受伤的心灵……

创作不易,用您发财的小手关注一下我,您的关注和点赞就是对我继续创作的最大动力,谢谢!

知乎用户 倾心的福源疗愈师​ 发表

和侏罗纪比起来这点高温算什么?

地球不需要人类拯救。

古时候河南能捕获大象。

升温是中原王朝兴盛的前提。

应对啥?好日子还在后头呢!

知乎用户 小王 发表

明年怎么办,地球炸吗,感觉人类离灭绝不远了

知乎用户 峥峥 发表

国家气象中心称,“我国当前的热浪高温事件达 61 年以来最强” 说明极端天气古已有之。

极端天气,热浪,寒流,沙尘暴都是大自然的杰作。

一个人,一个组织,一个国家,哪怕全人类都没有办法加以立即扭转,只能承受。

面对热浪,寒流,沙尘暴极端天气如何保护自己,建议两招搞定:

1、遇到极端天气,减少外出。

2、将自己的住宅升级为健康呼吸被动房。

健康呼吸被动房保温节能,冬暖夏凉,清洁安静,进入室内的空气都是清新洁净的室外空气。

夏天,1、2 个房间壁挂空调管全屋,客厅柜机空调没装也不热,还省了很多空调制冷电费。还怕热浪吗?

冬天,集中供暖会比邻居家高 3 到 5 度,寒流来了家里更热,2021 年 12 月 17 日降温,室内达到 25 度强。还怕寒流吗?

全天候进入室内的空气,都是霾表测试 PM2.5 显示 0 的清新洁净的空气,自然不惧沙尘暴。

居健康呼吸被动房,保温节能,冬暖夏凉

40 多度的高温极端天气,空调制冷省电 30~50%。

家人享受了冬暖夏凉的舒适宜居生活,还贡献了节能,省了钱。

居家吸入的每口空气都像” 吃只吃有机食品和有机蔬菜一样,有益健康”。

健康呼吸被动房,热浪,寒流,沙尘暴,任何极端天气来了都不怕。

随着 GB55015-2021 的实施,在不久的将来,被动房就会进入人们的生活。

知乎用户 健康呼吸被动房​ 发表

就想问问:能不能利用高温来发电,储存热量啥的?

知乎用户 BinaryWorker​ 发表

今年杭州有多热?

这么多年我第一次在 B 站关注了一个气象 UP 主……

知乎用户 素商 发表

我们是山区县,在我的印象里天气预报最高温度没有超过 39℃,而且只要过了农历的七月十五,就比较凉快了,所以我们当地才有 “七月半,看牛伢子靠田坎” 取暖的说法。

再看看今年,简直疯了!

怎么应对,当然是想尽一切办法抽水灌田,分时供水,送水上门。

所以我戴着那么丑的帽子还是被晒得么黑!

知乎用户 木鱼​ 发表

可能我们全球都要经历一次不可预估的灾难了

参考消息网 8 月 16 日报道 据《俄罗斯报》16 日报道,接踵而至的气候麻烦困扰欧洲。干枯河底出现所谓 “饥饿之石”,石头上刻着警告歉收和饥荒的话:“如果你看到我,就哭吧。”

报道称,这些石头自 15 世纪以来就一直存在,用于警示危险的低水位。现在,“饥饿之石” 出现在莱茵河和易北河的干枯河床上。

报道指出,河流正在 “失去力量” 的不仅是德国。多瑙河匈牙利段的水位已经低到无法通航的地步。意大利加尔达湖创纪录地变浅,其水温现在堪比加勒比海。在波河沿岸耕种的意大利农民陷入恐慌,如今,那里根本没有水来灌溉田地。法国卢瓦尔河的部分河段几乎完全干涸,现在已经能徒步穿越。

报道表示,科学家试图搞清楚欧洲极端干旱的成因,但未能达成共识。一些专家认为,当前的酷热为过去 500 年来最甚,其他人则确信 15 至 16 世纪的情况要糟糕得多。但科学界对后果的评估是一致的——高温导致 “土地前所未有的干旱”,给农业造成损害。

报道还指出,在尚未因缺水而毁坏作物的地方,吞噬耕地和牧场的森林大火成为另一个麻烦。欧洲森林火灾信息系统显示,今年夏天,欧洲打破了一项悲惨的纪录——约 66 万公顷土地被大火烧毁。这个面积可以容纳两个卢森堡。烈火在西班牙、法国、葡萄牙、意大利、奥地利、希腊和克罗地亚熊熊燃烧。然而,欧洲专家警告,火灾季远未结束。到秋末,被毁土地面积可能达到百万公顷。(编译 / 贺颖骏)

知乎用户 望京一只妖 发表

个人看法,全球变热很可能不是因为碳排放,而是因为热排放,虽然两者多数情况下是同步的。化石燃烧既释放二氧化碳,同样也是一个放热反应。自从工业革命以来,人类燃烧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排放出了大量热量,已经超出了大气层的容纳能力。冰川为什么融化,因为融化是个吸热反应,冰川融化是在消耗人类释放的过多热量。怎么解决气候危机?点击链接欢迎收藏转发 https://zhuanlan.zhihu.com/p/514151562

知乎用户 刘顺国​ 发表

减少碳排放,多多植树造林吧。虽然老生常谈,但全球气候变暖又不是从今年才提起的。一直有在说,只是大家切身感受不明显时,总觉得那些危害性事件离自己还远。

最近还听到一个说法:你正在度过的夏天可能是接下来你人生中最凉快的一年。

这个说法,我挺害怕的。但捉急也没用。植树造林也不是吹气吹出来的,还是从小事做起爱护环境吧(至少我每天骑共享单车上班)

最近还看到一个博主说:从 6 月开始,全世界都进入了煎烤炖煮模式,我国 76 个气象站的最高气温,突破历史最大值,全国超过 500 万平方公里受高温影响。九亿人被高温煎烤。

热射病这种会让人体温度过高,死亡率极高的严重中暑,出现在各个城市。譬如,美国 12 个州 89 场山火肆虐,俄克拉荷马州最高温度达 43~44℃,加拿大今年比往年高出了 8 度多,130 人突然死亡,欧洲平时算凉快了吧,英国夏季平均气温 27 度,今年直接突破 40 度,学校停课飞机停飞,路都化了,英国电视台说伦敦烧起来了,伦敦市长直接宣布进入重大事件状态,因为他们从没这么热,还说 “我根本不知道怎么应付”。不仅仅是英国,欧洲的其他国家也在被高温折磨,西班牙 7 月 10 日至 16 日一周之内 510 人因高温丧生,法国西南部森林火灾面积达 2 万公顷,意大利正在面临 70 年以来最大的干旱。

以往欧洲安装空调的家庭可能不超过 51%,一是平常不热不需要开空调。二是贵,一台空调 700 欧元折合人民币 4800 多块,可是装空调的费用可能比 4800 还贵,再加上欧洲正处于能源危机,欧洲以往能源主要来自俄罗斯,俄乌冲突之后,欧洲的能源 1 十分紧张,搞的居民电费也越来越高,一个月还没怎么用,就要 100 欧折合人民币 600 多块。高温加能源危机,直接把欧洲抬进地狱模式。

今年怎么会这么热啊?

北半球副热带地区上空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大西洋高压和伊朗高压均阶段性增强,由此形成大范围的环球暖高压带。

反正这么说吧,就是到了夏天有种气象系统叫副热带高压,简称 “副高”。

很多夏季天气,像什么高温啊,降雨啊,都是由副高造成的,如果把副高比喻成一个移动的罩子,罩子里面没什么云,太阳辐射更容易到达地面,所以就超级热,而罩子周围可能就是狂风暴雨了。但是副高每年都会来,怎么就今年这么刺激呢?

国家气候中心表示,全球变暖可能是北半球高温热浪事件频发的气候大背景。副高的确每年造访,但是它带着一年更比一年热的热浪来袭,一九五零年以来全球陆地区域热浪发生的频率强度和持续时间一直在增加。世界气象组织警告,未来全球极端高温天气会变得越来越普遍,这种情况可能持续到二零六零年。也就是说我们现在度过的高温夏天可能是之后人生中最凉快的一年,也许并不夸张。

全球变暖不是新鲜话题,我们几乎每一天都在说到它的影响,如今是高温,未来可能是海平面上升带来的洪水侵蚀,自然界的动植物受到严重影响,干旱越来越多,虫子越来越多,传染病越来越多,粮食越来越少。

二零二一年十月,医学期刊《柳叶刀》发布报告称,气候变化将决定人类健康,未来将是人类面临的最大威胁。

而中国又是对气候变化十分敏感的地区之一,因为我们人口众多,气候条件复杂,生态环境整体脆弱。保护环境,其实就是在保护我们自己。金融贸易全球化,把世界连在一起,但真正让世界密不可分的是我们头顶上的大气如蝴蝶效应一般牵一发而动全身。

世界每个国家的任何变化,都可能给世界的另一个角落带来巨大影响,所以在面对这个问题时,人类要团结。

二零一五年全球一百七十五个国家签订了一份气候变化协定,《巴黎协定》。要求各国各凭本事减少碳排放,二一零零年前把全球升温限制在两摄氏度以内,最好不超过一点五度。这就要求世界在二零五零年前实现近零排放。近零排放不是不能排放,而是人类活动所产生的碳排放都可以被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抵消掉,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碳中和。

但是每个国家实现碳中和的能力不同,比如发展中国家要经济发展,必然要使用高碳能源。国外的报导经常提到中国碳排放高,但是咱们是人口大国也是没办法啊。不能总提总量不提人均呀,要正视发展中国家的发展需要和国情,团结之外也该尊重各国差异,人均努力实现碳中和,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

老话嚼得牙酸,但总有道理在,地球只有一个,不爱护我们还能挪哪儿去?

节能减排,今天你做到了吗?

知乎用户 方寸见地 发表

工厂不是我开的,树也不是我砍的,一星期吃一次肉,几月才吃一次牛肉,你跟我说什么?

你去跟那些企业家,那些顿顿吃牛排,还给汪喂牛排的人说啊!

我仅仅是保持生存,你还想从我身上节能,那只能直接把我 “安乐” 掉!

![](data:image/svg+xml;utf8,)

知乎用户 紫风无梦​ 发表

梁从诫先生是梁思成和林徽因的儿子。

他是学历史的,晚年从事环保工作

创立了中国第一家完全民办环境保护组织 “自然之友”

20 年前,我在央视的一档深夜节目里面看过他与主持人的一段对话

梁先生说到,地球经历过 6 次生物大灭绝,

最厉害的一次,是第三次生物大灭绝,又称二叠纪大灭绝,那一次全球生物灭绝 95% 以上

其他几次最少也灭绝 6、70%

但是地球继续运转,数亿年后生命重启

所以梁先生说,不用担心地球,地球啥世面没见过,先担心人类自己吧

丁仲礼院士在与柴静的对话中也有近似的表达。

所谓的酷热天气,别说放在几十亿年的地球历史上不算啥,

就算人类历史上也不算啥

河南简称 “豫”

就是一个人牵着一头大象

河南 1000 多年前是有大象的

可见当时肯定也非常炎热,至少比现在热

所以说到对日常生活的影响,我觉得没那么悲观

也没必要特别去应对

古人没有空调电扇都能过

现代人也能过

慢慢适应就好了

记住梁先生和丁院士的话

少操心地球,先操心自己吧

地球不需要人类保护

它啥世面没见过

知乎用户 卡斯特罗的码头 发表

以下大部分答案,都无科学依据,全是个人推测:

随着全球变暖,我国南方气候,有可能印度化,简单说,就是分成 “干季”,和 “湿季”,每年 4 到 6 月,太平洋暖流就来了,是大量的降雨,然后因为伏旱夏天有一两个月的时间,长江流域降雨量会相对变少,因为 “主雨带”,会继续向北推。

长江流域,天气变的不稳定,比如 2020 年是大洪水年,2022 年又是 “枯水年”,但是整体看,长江流域降雨量会下降,类似 1954 年的超级洪水,或者 1870 年这种千年一遇的洪水,估计在未来 300 年都机会比较小了。超级洪水的机会变小,类似 2020 年 1998 年这种一般洪水,会变多。(1998 年洪水虽然很大,但是主要问题是洞庭湖调节能力变弱,让河道水位太高,从洪量来看,和 1954 年还是有差距,算不上历史级洪水)。

虽然这只是今天的卫星云图,但是最近十年,大家应该明显感觉到,北方降雨量确实是增加了,未来 100 年到 300 年整体还是这个情况,主雨带会继续北压,

传统的中国气候分界线,是秦岭淮河一线,未来的中国气候分界线,会明显北压,到更西北一些,简单说,原来的 “胡焕庸” 线附近,会取代今天的秦岭 - 淮河线,华北地区会变的非常湿润,普遍降雨量从原来的 400-600 毫米,抬高到 600-1000 毫米,胡焕庸线西边地区,降雨量也相应增加,降雨量普遍从原来的 400 毫米一下,提高到 600 毫米以上。

事实上,随着气温增加,现在我们可能比较接近 5000 年前左右的 “仰韶文化” 时期的气温,而仰韶时期,大量的文明遗址,都在这一线,也非常值得思考,这主要是随着天气变暖,季风北上以后,原来 8 月底,9 月初,冷空气会迅速南下,把主雨带压回南方,但是现在气温变暖,主雨带,可能要 10 月才会退走,“华西秋雨” 会大大加强。

图上没标,但是考古有爱好的,比如,有大量古遗址的,齐家文化,大概在天水一带,庆阳一带,最新挖出的 “南佐遗址”,比如 “石峁遗址”,以及 “老虎山文化”,“陶寺遗址”,以及传说中的 涿鹿,还有更北边,西辽河一带的 “红山文化”

======

气候整体说,在几十年内有不稳定状态,但是整体上,现在的气温可能已经超过,汉唐,以及周,未来几十年,会上升到 “仰韶时期”,还是基本没大错,长江平均年径流量,会减小百分之 10 到 20,黄河年径流量,会增大百分之 30 到 50。

====

作为气候来讨论,特别是针对未来长期气候的讨论,真正要注意的到不是长江流域的热浪,当然现在热浪的事情,几乎天天都在热榜上挂着,但是极端气候事件的讨论,更应该关注的是长期的影响。必定,夏天也到了末伏,要不了多久就要过去了,而 “华西秋雨 " 也必然会到来,南方的降雨在 9 月至少在四川,汉江流域还是会补充的。

真正值得关心到不是长江流域的热浪,而是青藏高原的热浪,很多人不是气候爱好者,因为这个爱好确实非常非常小众,但是,这里要真的关注的是,青藏高原的热浪,过去半个实际,中国研究水文的,研究气候变化的,都对青藏高原的气候变化非常关系,比如研究地震和洪水关系的,研究青藏高原雪线和气候关系的。这次三江源以西一直到大半个青海,都这么热,这种影响可能是长期的,甚至是跨年的。

水汽含量,并不是降雨的必然条件,从大规模范围来看,冷暖空气的冲,能形成大规模的锋面雨,才是降雨的基本条件,从图上明显看出,长江一代,特别是四川盆地,水汽含量非常充足,但是现在的情况是,四川根本就下不了雨,而且热到了 43 度,而黄河 “几字弯”,也就是呼和浩特到北京一线,最近是处于主雨带上。对比看一下未来十天的天气预报吧。

所以有好多爱好者,甚至我看的一些大学专家教授说的,南水北调调水到新疆,然后再罗布泊,甚至塔里木盆地,搞一个大湖。就能把西北增加 200 毫米降水量的,看来对天气,降雨,还是缺少基本的认知啊。

假设在罗布泊有一个大湖,虽然盛夏里,蒸发量非常大,但是因为处在西风带的控制下,没有冷暖气流的对冲,很难形成大规模的增雨条件,当然不能说一点不增,但是即便是几万平方公里的湖泊。估计降雨量增加也就 25 毫米一下。

中亚的条件就是例证,巴尔克什湖 面积 1.82 万平方公里,更大的里海有 37 万平方公里,面积比华北平原还大。但是因为处于单一的气流控制下。并没有造出什么江南效果。

知乎用户 angel007​ 发表

文明进化三大将中疫情,自然灾害都有了,就差战争了。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欢迎移居东北,共同振兴老工业基地!

知乎用户 苗儿 发表

啊,家人们。还是来看看欧美吧。

各位网友,真的没在阴阳怪气。

能不能不要怎么较真啊。我是在客厅玩手机刷知乎看见了这个问题,然后新闻频道刚好在讲欧美干旱。这两个图片上的新闻上连一起的,我也是新闻频道刚报道这两新闻的时候发的回答,我没那么多花花肠子。。。

匿名是因为我没匿名回答过,所以好奇匿名了。。

你们别骂了,别骂了,举报删除好几个了都,我以后再不这样开玩笑了,取匿了。

知乎用户 AD 钙 发表

一出现什么自然灾害就会反复强调多少多少年一遇,多少多少年以来最高 / 低等等,以此来凸显天灾因素的主要性,撇清人为预警防控处理解决灾害不力的责任!

知乎用户 一抹迷彩 发表

不用应对,国家控制舆论天天报道美国高温,美帝多可怜就可以了

知乎用户 秦叠 发表

历史周期律真是太恐怖了

知乎用户 卡萨比 发表

坐标:重庆

时间:21:12

气温:39℃

降温时间遥遥无期,长时间伏旱不下雨。

这天气太令人绝望了。

知乎用户 山无重数 发表

我有一计, 通缉拍纪录片的某位女士, 谁让她造谣气候变暖的。

知乎用户 liupang00 发表

今天早上看到一只小鸟停留在车站站台一动不动,估计是热的中暑了,有好心人给它喂水,洒水降温,连鸟都受不了了。

知乎用户 骑着海龟 发表

我的应对建议是停工

知乎用户 冰川​ 发表

这几天公司中央空调萎的快洗白了,热得脑壳痛,啥都不想干

怪不得非洲发展不起来,确实,文明只能产生在高纬度凉快的地方

知乎用户 周维 发表

这个 61 年用得好。

即是 1961 年以来,

有啥六十一年来。

知乎用户 86 老王 发表

开空调应对啊。

该开开,别考虑省电和环保。

地球不会热死,人会热死。

环境不可能去适应人类,一直都是人类适应环境。

高温是全球性的,这个时候唯独要警惕环保人士派反思卷。

地方政府有钱的,就别抠了,该人工降雨了。

少搞几次核酸,人工降雨的钱就来了。

知乎用户 猫少爷​ 发表

浙江省金华市兰溪市兰荫中学有学生从教学楼厕所掉下去。学校第一时间叫了救护车但没报警。因为厕所里没有监控所以第一时间并不清楚学生是怎么下去的,但学校老师也并没有去查明事情真相,而是对学校学生表达了自己的臆想。有老师们不同的版本:1. 学生刷抖音不小心跌下去 2. 被别人喊了一下吓一跳掉下去了 3. 跳下去捡东西 4. 中暑头晕跌下去。但是我们学校的窗户高 80 厘米左右,窗口有点窄,这些陈述明显在我们学生眼里禁不起半点推敲,甚至很可笑,明显有糊弄过去的意思。这个出事故的学生的班级在一楼但他的伤势明显不是从一楼厕所掉下去的,他的班主任甚至在他的桌上发现了一张纸,纸的内容却不为人知。学校老师也对学生说不要乱说,学校自己却没有一个好的交代,学校面对如此的事故却没有报警,真的很让人感到失望。
我所说的这些都是我们兰荫中学学生目前为止知道的 “事实”,我希望通过自己的微薄之力让学校能给学生、家长和社会一个满意的答复,也感谢看到这篇文章的每一个人,真的谢谢大家。

知乎用户 酸酸酸酸 发表

综合考虑高温热浪事件的平均强度、影响范围和持续时间,从今年 6 月 13 日开始至今的区域性高温事件综合强度,已达到 1961 年有完整气象观测记录以来最强

原以为陕西已经热到挤出油且全国独有时,

四川诸地爆了粗口:锤子,你再热个锤子!

是是是,好歹,陕西在 7 月中旬前后凉快了十来天!

别问一个月前的事还记得,因为当时出门被淋成落汤鸡,还在泥坑里摔了一跤……

而且,即便后面陆续高温不断,但至少有空调房可待。即便高压线和变电站反复着火,片刻后也就能恢复供电。

可川渝地区就遭罪了,曾经的四大火炉之一的范围,已经从重庆延展到了川渝大部。

15 日,四川重庆新疆等 11 地最高气温超 40℃(地图可见,其中包括陕西关中陕南大部);

16 日,高温致重庆 51 条河流断流,24 座水库干涸;

17 日,放眼全国可见连续 6 天均发布了高温红色预警;

17 日,达州万般无奈下发布时长在 3 小时内的滚动限电……

以前过了夏天就忘掉了当时有多热,可今年的夏天热到怀疑太阳。

然而这还没完,末伏已至,热浪仍然没见消退的样子。

据权威天气预报显示,未来 10 天内(8 月 17-26 日)——几乎与末伏重叠(8 月 15—25 日),四川盆地、江汉、江淮、江南等地仍有持续性高温天气,累计高温日数可达 7~10 天;

这个夏天也热到凸起的陕西地区就能好很多,在 23 日之后气温逐渐回落,步入秋季;而前述地区仍将持续高温天气。

经权威研判,今夏此次区域性高温热浪事件的持续时间将会继续延长,综合强度将进一步增强。

至于下一个夏季的天气到底如何?尚无定论,只有明年夏天才能见分晓。

再看看彼时的气温,夏季最高平均气温也不过是长沙的 33.5℃,比起如今,曾经的四大火炉简直浪得虚名!

事出反常必有妖,为什么今年夏天能热成这个样子?

一说到热,人们就会想到科学。

说起科学就是全球变暖、副热带高压异常、城市热岛效应、拉尼娜等因素。

这些单独来说有时候讲不通,但放到一起就成立了。

比如陕西南部的山区,那里山清水秀,夏天再热也不过是中午晒,早晚很凉爽,但今夏热到爆炸,没装空调的赶紧得装空调;装不了空调的电扇根本不敢关。

放眼全球,极端天气令人不安。

2022 年不是有史以来气候最糟糕的一年,但作为亲历者,是时候为不远的未来捏一把汗了。

以美国黄石公园的洪水为例——这下好了,再也不能搬起石头砸美脚——洪水发生的部分原因是漫夏天到了冬天才完,5 月出现了不寻常的突然暖潮。冰雪融化填满了河流,接着 6 月初的第二次融化引发了大洪水。

今年 5 月,印度气温已达到 49.2 摄氏度,法国经历了有史以来最早到来的 40 摄氏度。

随着气温升高,海冰的面积也在不断减少,6 月的北极海冰范围是 44 年来卫星记录中的第 10 低;至于南极也 “不甘落后”,8 月初温度高达 32℃,已经热到可以穿短袖了……

人的 “过人之处” 在能够发现并掌握自然规律,然后做出一些有利人类发展的事——但这里的发展,只局限到经济。如果再这样下去,找到极端天气的深层原因已经没有意义;

如果再不做出针对性的积极的努力,恐怕越来越麻烦——可那又如何?无非就是夏天更热、冬天更冷,总比穷死了强~

知乎用户 陌染 发表

在鹤岗或者鲅鱼圈等等地方买房子,工作是没有的,单纯为了不热死。可以在这种地方买一单元楼,改成民宿,这样来避暑的人就不用买房子了。这里虽然卖不出去,但可以出租出去啊,假如是六十多平两代户,一二三楼每天七十,四楼五十,五楼六楼一户一天才三十,再黑心一点,可以上面做青旅,一个床位八元。

有人说,啊,有取暖费啊,不会找一个可隔离断气的中间单元吗?买前就和燃气公司和开发商协调好了,开发商会帮你协商的。反正冬天几乎没人,找一个月薪两千看房的,只他住的地方烧电暖,正好你可以去泰国萨瓦迪卡。这样吃喝玩乐都解决了。

虽然只有夏天有人来,但正好可以租给移动养老院或者不想买房怕砸手里的人,还有兜里只有一百元的穷游者。

现在就是这么堵两头啊,你要么买三亚北海云南,海风吹着还经常下雨,凉快,还不用交取暖费。但是市级三甲医院的设施也是一般般。

要么在东北养老,医院大部分也破破烂烂。

我在支付宝已经种了十一棵树,还在努力种树,有空就在我家养牛的附近种树,种荆棘,一来环保,二来碳中和,三来可以防贼,而且这果可以卖给本地饭店,它们现炸一杯是 38。最后还可以改善沙漠化。

但是挡不住啊,挡不住这热乎乎的天气啊,再过两年我就不养牛了,干放着只种草,然后把草卖了,能养活自己就行,为环保做一点事。

知乎用户 绛明 发表

科普:

1. 我国是 1961 年开始有完整气象记录,所以才有报道中的 61 年一说。

2. 并不确定气温是一直平稳上升,也许会出现后天那样的境况。就是气温达到一个临界点,然后水就开了。

3. 地球不需要拯救,但是人类需要。

4. 今年也许是未来最凉快的一年。

5. 气候变化和全球变暖绝对没有某些人意淫的大唐盛世、吐蕃王朝那些乐观景象。

6. 发达国家是时候做出表率了。尤其是美国,人均能源消耗是其他国家几倍。是时候开始节约了。

7. 也许只有真正大饥荒来了的时候,大家才知道问题的严重性,不过到时候也晚了。

8. 普通人真的后知后觉,这个世界还是精英引领的。

以上观点均转述自某气象领域专家。

知乎用户 他人即地狱 发表

高温可以忍一忍,再加上干旱就是麻烦,人需要用水,南方的农业也需要用水。如果再持续一段时间,会不会大面积影响主粮水稻的产量?

知乎用户 derek 发表

今年高温热浪最严重的就在北纬三十度左右,长江流域。如果持续时间继续延长,甚至持续数年,高温少雨。

最悲观的想法是这些中国最富庶的地区会不会和全球北纬三十度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的其他地方一样?逐渐荒漠化,变得越来越不适宜居住。更极端的就像撒哈拉沙漠,阿拉伯大沙漠、伊朗的卢特沙漠、印度的塔尔沙漠、一样。

但愿是杞人忧天,天佑中华!

知乎用户 江之永 发表

热,可以忍受,钱,却很珍贵。所以,请调整阶梯电价,减轻民众负担。

气温已上四十,比昨天还高了一度,且将持续两三日,云虽多了起来,风也自清晨就刮起,但太阳狂暴之下,身似处蒸笼之中,臂如火烤。

午饭过后,热风仍旧,却见有黄叶飘落,于地面一弹一跳,仿佛条条小鱼,被人恶意从水池捞出,扔在几十度的地面上。

心中灵感一动,凑了四句五言。

叶落秋未至,

气温已四十。

民人愁电费,

争怨暑退迟。

争字本为皆,念了几遍之后,改了过来。

它有两意。

一是确实今年天气异常,到处干旱,洞庭鄱阳,水线全降,今日有三峡放水的新闻,大概也是杯水车薪之效。只能说,总比没有好一点。

二是要与前一句相连。

愁电费时,只怨今年太阳不懂事?

实际上,农村电费 5 毛 8,不跟工业用电比,就是与县城比起来,应该也算低的吧。但,此数只是第一档,之后还有二三四档。所谓阶梯电价是也。

阶梯电价,本为让人节约用电而设,据说起意是使那些家里电器多的富人,多交些电费,倒逼他们减少能耗。第一档度数似乎是 200 度,之后再加再加,待到第四档,单价已在一块开外。

如今农民家中,已甚少烧煤和柴,多用气和电,尤其是电,乃最主要的能源。

电饭锅、电水壶、电视机、电风扇、电热水器、电冰箱、电炉、空调…… 都是普通人家的标配。

然则,电价行之有年,阶梯却未适时而动。在这天干物燥之时,白天尚可想办法省着点,但晚上呢,不吹能睡得着吗?

最近,大家说得最多的就是,哎呀,以前没空调,还要到田里干活,都不知道怎么过来的,怕是以前的人经得熬些吧?

看起来确实如此,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过法,那个时代,乘凉靠蒲扇,睡觉用毛巾蘸冷水不断擦席子,但真睡得安稳吗?翻来覆去,满身大汗,生活无品质,纯粹是没办法的办法。

如果那时就有空调,谁愿听吊扇嘎吱嘎吱乱叫?

春秋季节,每月三四百已属平常,到了夏要凉风冬要暖的时候,一二三阶梯的电价哗哗就没了,六百七百八百九百,叮,这个月都快上千了。

这还只是乡村,十八线小县城的开支,应该不比这低吧?三线二线一线大城呢?

前几天上海电费上了热搜,有的人家已经超过五千块了。

从人民追求美好幸福生活着想,既然控制不了天气,就调调阶梯吧,把第一档增加一倍,老百姓的负担,就会降低很多啊。

知乎用户 欲止还言 发表

高温天气对人体健康的主要影响是容易中暑以及诱发心、脑血管疾病,同时因用于防暑降温的水电需求量猛增,还易造成水电供应的紧张局面。在农业方面,高温加剧了土壤水分蒸发和作物蒸腾作用,高温少雨同时出现时,就会造成土壤失墒严重,加速旱情的发展,给农业生产造成较大影响。我们该如何应对高温天气呢?

1、多喝水:为防中暑,人们需要随时喝水。

2、穿着清凉:穿透气宽松的衣服有助于排汗。

3、少外出:防晒最好待在舒适的环境里,减少户外活动。

4、物理降温:用冰毛巾擦拭身体,进行物理降温。

5、科学使用空调:室内外的温差不宜过大,室内温度不低于 25℃;开空调的房间不宜长期关闭,要经常通风换气,;入睡前最好定时关上空调,多利用自然风降低室内温度。

知乎用户 奇猫国 发表

农业受多大影响?连续这么多天高温,基本都在水稻主产区,希望影响不太大,否则,大通涨就要来了

知乎用户 小楼卧听雨 发表

都是骗人的,我看的河南天气预报最高 39 度。

知乎用户 samoay 发表

今天太舒服了!不过也就这两天(允悲)。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这已经不是普通人能应对的了,我之前还晚上 8 点左右出去跑步,热的人都化了,风都是热的。见鬼了这天气。

待在家里吹吹空调挺好的,这里是上海晚上 7 点,wdnmd,30 度!还有更热的地方吗,说出来我长长见识。

知乎用户 得儿吧得儿吧​ 发表

利好光伏产业。你这块地要不种树,要不建光伏,你选一条路吧

知乎用户 拉格萨菲罗斯 发表

什么鬼标题,我还以为距离现在 61 年最强,结果这个 61 是只 1961。

那么 1960 年到底多热,我好像记得那个时候叫三年自然灾害,然后公知各种的。

知乎用户 莫失莫忘 发表

生气哦,我也想知道如何应对,除了空调还有没有其他方法续命。而不是看一篇几千字的长文,分析这分析那的,看不懂,不想看

知乎用户 一枕黄粱 发表

高温补助一定要切实落实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全国人民都在担心气候变化、极端高温干旱对粮食对人民生活的影响,只有东北人在这幸灾乐祸…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我还在想 “61 年” 到底是想表达 “六十一年” 还是“1961 年”?结果发现居然都是可以的!

知乎用户 周雨辰​ 发表

西南一向是水电资源丰富的地区,可今年持续高温带来旱情,水量本就不足的水库放水调谷,导致电力短缺。社会效益优先是必要的,但同时我们应注意到,我国水资源相对缺乏,而使用却过于粗放,在这方面值得着力改进,科学利用水资源只要能增效几个百分点,就能节约巨大的水量,对中下游水质改善会有明显助益,何况还有内河航运潜力可挖掘,无论如何都值得重视。

知乎用户 长弓玄刃 发表

全球气候持续变暖这已经成为无法避免的事实。随着科技的进步,环境的破坏,以及全球人口的增加等等,各种因素叠加下地球早已超出了她该有的承受范围。别看世界上关于全球变暖环境保护等讨论的声音一浪高过一浪,但是实际的行动又有多少,真正有行动的,付诸实际的保护也远远小于破坏。喊着环境保护不过就是一种吸取人们关注的手段罢了,尤其一些西方国家。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虽然看着环境日益破坏,心里也清楚最终的后果,但是那个后果并不一定由自己承担,喊喊口号还行,真让掏钱,又有谁愿意真正让出自己的利益去给未来那些自己不认识的人呢?所以环境保护只能在一定程度上稍微延缓恶果的到来,但是恶果终究还会到来。只是时间长短的问题罢了。

知乎用户 河边水里一条鱼 发表

这全是假的,美帝国骗人的,这几天天气预报与前几年一样都是 3839,差别不大。(

知乎用户 梦沙师 发表

天火近了

知乎用户 独立思考 发表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高温热浪也非一促而成。对于普通人民而言,暂时影响不大,该吃吃该喝喝该睡睡,该结婚生子就结婚生子。我们改变不了什么?

天气高温是世界环境污染破坏造成的。需要全人类共同努力与守护。人类自私自利勾心斗角,争斗不休,只要不触及我们切身利益,人们不会考虑气温有多高这个问题。因为人们习惯性鼠目寸光,得过且过。

如若地球村的人民放下争执与自私,共同研究研究应对气温波浪事件,研究研究如何治理北极融化的蝴蝶效应。研究研究如何保护治理应对各种灾难频发的环境。那时候,人类集思广益,共同努力奋斗,才可以共同守护我们自己与家人与亿万人民。

气候环境高温加强,水源问题,粮食问题,暴乱饥荒等等连锁反应,将逐渐上演。

我们老百姓又能怎么做呢?其实只能少开会车,少开会空调而已。真正能改变环境污染破坏的是政治层面的人。制定规划分析治理改善一系列哈成。别占用耕地开发了,别扩建城市了,多建森林树木,除了主要交通,少铺水泥路,关掉污染环境的企业等等!

如若都置之不理,人类灭亡是早晚的事。只是快慢问题。我们不是保护环境保护地球,我们是保护自己保护家人保护共同努力奋斗的人民。

知乎用户 刘一隆​ 发表

人类能挺 300 年

都是烧高香

知乎用户 汗青 发表

作为一个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打工人,个人认为像之前一样生活工作学习即可,外界气候不是我们能够改变的,我们能做的就是健康、好好的生活工作和学习。

知乎用户 沈公子 发表

热我不怕,我就怕停电,天天停我佛了

知乎用户 我想上天和太阳肩并肩 发表

想知道今年冬天是不是也会来个几十年最冷?

知乎用户 鞋子 发表

到农村去,哈哈

知乎用户 九问 发表

对不起我是来拉仇恨的…… 和成都一小时车距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挪个地方,古代皇帝还知道去避暑山庄呢,

来我这里,今年夏天最高也就 30 度,

这周比较热,最高 28 度,但凡下雨天,也就 22 度左右。

江苏的夏天能把黑人热中暑,冬天能把白俄罗斯人冻僵。

知乎用户 破局者 发表

这波利好太阳能

干杯~

知乎用户 张家澍​ 发表

之前待在浙江某市,是真的热。

不过今年的夏天比之前来的晚一些,夏至之前都不算爆热,但是从夏至那一天开始每天出门都像是在蒸桑拿,又不得不出门……

好在之后很快回了东北,凉快了一段时间,不过没料到的是,进入八月之后也突然爆热了一段时间(当然比不上南方,不过比以前都热),但是窝家没装空调……

咬牙硬撑着觉得撑几天就会过去了,觉得已经热起来了再买等到了也用不上几天,热得不行了就用古代方法风扇吹冰袋降温,可是没想到后面几天一天比一天热……

热浪来了,还是尽早装个空调好了。

知乎用户 绵绵小昭 发表

在网上看的这张图

…………… 为川渝地区的人民祈福……

知乎用户 阿这 发表

不敢想明年的夏天

知乎用户 wangwenfeng 发表

以前在北碚读书的时候,最多一次 24 小时冲了 13 次澡。洗澡没法降温,水打在身上没感觉。但是能洗掉身上滑滑的油?

宿舍楼下面每天写气温,一般都是 41.5℃,42℃,42.5℃,好像有过 43℃,有天感觉凉快了点,下去一看 41℃。前几天查过一次当年最高温度为 44.3℃,今年 8.14 才破了那年的记录。

住顶楼宿舍,进宿舍如进蒸笼。风扇毛用没有。晚上去楼顶睡觉。有一次睡晚了,早上九点多被大太阳晒醒的,整个楼顶除了我好像远处还有一个在收拾要下楼,我们楼顶比后面新宿舍一楼还低,幸亏当时没抖音。

记忆中那年新闻说 20 万人中暑。几百万牲畜饮水困难。路上四五米高的树叶子全黄,坐火车进了重庆境内路边的田都干的裂开了,我感觉能塞进整个手掌。

那刚从河北回重庆换成汽车的时候,坐下去就给烫起来了,打开窗户外面风的吹进来,呼吸的时候感觉空气发烫,然后用水打湿纸巾捂着鼻子。我这辈子就矫情了这么一次。

有一年甘肃?国庆前几天下雪了,西安的同学问我,重庆冷不冷?我回:冷!穿着内裤都冷!因为我只穿着内裤在宿舍上网,确实有点凉。

所以南京上海这温度真不够看,当然也和我 24 小时吹空调也有关。

知乎用户 郭郭 发表

重庆的来了,以前,空调尽量不开,要节约用电。今年,别关,要续命。晾的衣服晚上如果穿上能让人暖和不少,少。。。。。。

知乎用户 机械汪汪 发表

长江下游缺水,副高就更厉害 ,然后东南台风遇到太强的副高就拐弯去了广东,长江下游就更缺水,副高就更厉害,然后东南台风又去了广东。

知乎用户 杭州吴彦祖 发表

按这个温度持续下去十几年,四川应该很适合种榴莲,可以帮助全国人民实现了榴莲自由。

知乎用户 吃人说梦 发表

不关心,我们这种不宜居的苦寒之地就不讨论这个了,嘿嘿。

知乎用户 FnPower 发表

今年赣州挺凉快的

知乎用户 呆萌的阿狸 发表

还是黑龙江立秋之后白天 25 度左右,晚上 15 度左右最舒服!!

8 月末有时候晚上最低能 10 度上下

美好愿望:东北复兴指日可待!!

知乎用户 希冀​ 发表

求求 军训改室内吧!!!!!!

知乎用户 落日在死去 发表

感到很害怕,每天都接近 40℃,我体质不易出汗,但外面走几步,这个天让我感觉闷得透不过气了,口罩带个 10 分钟左右,脸就涨得通红,胸闷发慌。

知乎用户 牛宝宝的主人毛毛 发表

作为普通小市民的我,只能尽量少制造垃圾。买菜能不用熟料袋一般不会用,家里的东西不需要的不买,能用的东西只要不危机健康安全的都尽量使用。做个极简主义者。

知乎用户 古艾萌 发表

至少辽宁还是温度适宜的欢迎大家来辽宁。

知乎用户 不凡的游戏酱​ 发表

以后会越来越热

全球气候变暖

知乎用户 听时光的轻语​ 发表

2021 年和 2020 年,本来我们这边一年一般要有很多台风影响,结果是一整年都没怎么下雨,台风也没几个,影响的也没带来多少雨水,真的是日常缺水,感觉天热的天数特别多,是超级热的一两年。,今年一直有雨下,农历 5 月份居然还下好多天雨,现在农历 7 月份了,最近还有好几天阴天,真的是难得没有热那么多天的一年。感觉今年的热都跑到中部去了。现在台风少,偶尔下雨阴天,真的是很难得的天气。

知乎用户 唯标唯一 发表

地球自我调节,我们人类该如何呢?

家中常备藿香正气水,常备防中暑的药物,仅此而已。多劝一下家里的老人多开空调,电费没有命金贵,买不起空调的,也尽量坐在风扇底下,多喝水。这是保命,不是开玩笑!

至于气温为何这么反常,其实多半还是和人类的活动有点关系。主要还是温室效应的锅,还有就是赶上了地球的自我调节,我们现在处于地球的冰川间歇期,所以是处于温暖时期。气温上升其实很常见了 ,就是看我们人类能不能顶住了。至于,地球的改变,个人能做啥? 很遗憾,我们做不了什么!

前几天朋友和我说,成都滚动限电,我是比较震惊的。因为 一个这么大的城市,居然开始限电了,大概率可以知道今年的干旱多严重了。四川是一个以水电为主的区域,但是今年长时间的高温天气,致使河流的水位下降,所以水电的量没有那么多了。更尴尬的是,38 + 的天气持续了很多天了,加上比较高的空气湿度,这个时间点的成都,不开空调,怕是真的要死人。所以家家户户只能开空调,开空调必然导致用电量激增,只能限电了。

多喝水,想开点,心静自然凉。

知乎用户 大核蛋 发表

多挣点钱交空调费,挣多多就找地方避暑去。

知乎用户 四叶草 发表

鉴于国家气候中心称「当前我国高温热浪事件达 61 年来最强,且持续时间将会继续延长」。

四川极度依赖水电,在缺电时,又倾向于优先保障城市供电。

因此建议四川农村地区家庭发挥主动能动性,积极准备应急备用电源。

比如发电机、储能电池……

1、发电机,购置成本低,1000-2000 元左右,但使用成本高,小功率(仅供一个空调)一小时需耗 2L 燃油,开一个小时得 15 块。

根据农村停电时间(中午 12 点到晚上 10 点左右),大概一天需要 150 元。

2、储能电池,购置成本高,但使用成本较低。

最便宜的铅酸电池一度电 400-500 块,一个空调运行 10 个小时用电 7-8 度电。

留一些冗余大概 10 度电,需要 4000-5000 元。

再加上逆变器、保护板、充电器等元器件,至少 5000 元上下。

使用成本的话,凌晨有电时充电,10 度电六七块钱,也就是只供空调的话,一天只需要六七块。

不过还需要考虑铅酸电池的循环寿命,一般只能循环三百多次,之后储能会大降,也就能用三百多天左右。

四川一年最热最干旱的时间段,大概是 6-9 月,四个月,120 天左右,换算过来至少可使用三年。

——

总的来说:储能电池作为应急备用电源最为实惠,发电机作为应急备用电源则最为可靠

当然以上只是建议,或许今年的异常气候只是特例,明年就好了;又或者咱们的有关部门有办法弥补电力供应,以后就不用经历缺电。

知乎用户 键来 发表

坐标乌鲁木齐,就现在这个点冻的我瑟瑟发抖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天气越热,碳中和越是个难以完成的目标

知乎用户 无题 发表

高温热浪极端天气会加剧粮食危机,我们又该怎么应对?

知乎用户 紫金山 发表

此时,生命在于静止。

知乎用户 客尘 发表

今年的天气多变,引发了多种高发病症,对于本来就因为新冠疫情萧条的大环境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了。

知乎用户 EMT 易生 发表

我就想知道这波热浪过后,会不会出现水灾?我在四川农村,有点担心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心若冰清,天塌不惊!!!!!!

心若冰清,天塌不惊!!!!!!

心若冰清,天塌不惊!!!!!!

《冰心诀》全文如下

冰心诀:

心若冰清, 天塌不惊;

万变犹定, 神怡气静;

忘我守一, 六根大定;

戒点养气, 无私无为;

上下相顾, 神色相依;

蓄意玄关, 降伏思虑;

内外无物, 若浊冰清;

尘垢不沾, 俗相不染;

虚空甯(níng)宓, 浑然无物;

无有相生, 难易相成;

份与物忘, 同乎浑涅;

天地无涯, 万物齐一;

飞花落叶, 虚怀若谷;

千般烦忧, 才下心头;

即展眉头, 灵台清幽;

心无罣碍, 意无所执;

解心释神, 莫然无魂;

灵净归一, 气协魄消;

水流心不惊, 云在意俱迟 ;

一心不赘物, 古今自逍遥 !

知乎用户 青花不语 发表

大自然的力量,岂是你小小的人类蛀虫能左右的,不过今年济南甚至山东省降水明显比往年偏多。

知乎用户 为什么 发表

知乎用户 伯伦希尔 发表

翻万卷书,行千里路,会百家才。

大家好,我是天玑。

宋仁宗时,邵雍和朋友在桥上散步,听到杜鹃叫声,心理有点郁闷。
邵雍:“洛阳从来无杜鹃,今忽来至。必有所主。”
朋友:“何也?”
邵雍:“不过二年,朝廷任用南人为相,必有变更。天下自此多事矣。”
朋友:“闻杜鹃声,何以到此?”
邵雍:“天下将治,地气自北而南;将乱,地气自南而北。今南方地气至矣,禽鸟得气之先者也。《春秋》有云:‘六鹢退飞’、‘鸜鹆来巢’。皆气使之然也。”
邵雍所言,全部应验。

上边的故事,《宣和遗事》《邵氏闻见录》多篇古文中都有记载。

气候变暖,地气北移,禽鸟草木最先感知,原先在南方的鸟,居然飞到了北方,南方的疫病,也会传到北方,朝廷用南方人为相,将会出现大变动,多事之秋。

随库的一篇文章《地气北移》低纬度地区越来越热,上海 40 度火炉,不适合生存。

高纬度地区,气候宜人,人类精英会逐步往北迁移,地气北移,百年之后,气运在北方。

那么地气为何北移?

地球 46 亿年的历史,发生过多次物种大灭绝,最惨的时候,96% 生物直接绝种。

物种灭绝的主要方式是:温度。

奥陶纪,地球的温度下降,冰川锁住水,海平面降低,丰富生态系统被破坏,导致 85% 的物种灭绝。

三叠纪,气候越来越湿热,海平面下降之后又上升,许多生物来不及调整,就绝种了。

每次物种大灭绝并不都是坏事,老霸主占据生存优势,处于生态位的上层,下边的物种无法出头,大灭绝使霸主绝种,存活下来的新物种,就有了出头之日。

再一次次大灭绝中,老霸主绝种,新霸主兴起,物种不断演化,直至今天。

地气变化,是天道规律。

古代八水绕长安,北方物产丰富,气候宜人,实力绝强。

随后地气南移,南方成了鱼米之乡,快速崛起,北方则沦为苦寒之地。

大迁移中,除旧迎新,过去的老势力被干掉,新势力崛起。

如今再次轮回,地气北移,高纬度地区将快速发展,未来百年,必有大变动。

再多想一层,天地为棋,众生为子,亿万年布局,这种大手笔,如此精密的演化规则…. 谁在控制这一切?

地球只是某个生物的后花园,调整参数,使其进化,最终窃取实验果实。

可惜了,一群笼中猴,居然编出各种大义道德信念…

这个游戏,凡人只是玩物,注定赢不了。

首发公众号:天玑星球。

知乎用户 天玑 发表

人在江苏,要被热化了

知乎用户 卷毛狒狒 发表

比如成都这样,企业限电,让电于民?

[川渝两地 40 度高温持续,鼓励企业节约用电让电于民,必须点赞👍44 播放 · 0 赞同视频

​](https://www.zhihu.com/zvideo/1543307952190357508)

知乎用户 从此胖若两人 发表

气候变化是人类生活最切身的事项,也是驱动国家实力分布的底层动力,欧洲、中国、美国均处于严重的高温中,可以说,继之前的新冠疫情、当下的全球经济危机后,气变正在成为影响全球国家实力分布的又一场战役。

谁梦能在这场战役中,以尽可能强的社会调动能力兴建尽可能多的水利、保障、消防基础设施,谁便将在全球占据更为有利位置。

地发杀机,龙蛇起陆的大时代,正在到来。

知乎用户 苏明立 发表

来东北呗

知乎用户 三亚王子 发表

达州市还要持续限电吗?

我是高三学生,最近一直在补课上学,40℃高温没空调真的很热。

知乎用户 Hope 发表

我发现 B1 层,停电动车的地方超级凉快。

如果停电,如果没有空调,可以去地下室纳凉。

知乎用户 一梦千年 发表

其实不是这个专业的人最好别随便发言

知乎用户 wangdong​ 发表

热死人是少数,接下来的饿死人才是大头啊。这几个大国倒是不会有什么影响,某些发达国家可能会被宰一波大的,也就是经济而已,而某些贫穷的国家,会死很多人的。饿死,最痛苦的死法之一了。

知乎用户 暗夜​ 发表

到时城市温度越来越利害,大量的尾气排放,工业废气也得不很好控制。人们的生活中需要消耗大量能源去使用降温设备。还是农村好,有山有水,大山里有免费自然风吹着,从深山留出的山泉山最能解暑。所以说不定大家以后都会往农村跑。

![](data:image/svg+xml;utf8,)

知乎用户 夏国正 发表

别担心,万物皆可共存

图源见水印

知乎用户 虽然范特西 发表

不会是东北振兴的前奏吧?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虽然是全世界最发达的三个地区受灾

但这三个地区肯定不会有人饿死

因为最后饿死的人肯定是非洲兄弟

知乎用户 没有 ID​ 发表

乱纪元要来了,快脱水。

知乎用户 关头​ 发表

这段时间的连续高温,把人烤得毫无脾气。

往年热死人是个调侃的话,今年热死人成为了一个现实。

面对高温天气,我们还是做好防晒防护,及时补充水分,还要注意补充无机盐和维生素,多吃瓜果蔬菜。特别是户外工作者,注意户外工作时间!

知乎用户 小麦力​ 发表

多赚钱

电费很贵的

知乎用户 PE Vincent 发表

看到一科普文,说恐龙时期气温比现在还要高 12 度,还有因为火山爆发气温上升之类,形势严峻,气温高还要防山火吧,碳中和方向还是对的,节能从个人做起,个人看法。

知乎用户 小莉 发表

重庆和四川东部和现在应该是千年一遇的大旱和极端高温,连续一个多月 40 度。

江河里都没水干涸了!不少地方已经出现了饮水困难!!

就在刚才,重庆在晚上十点还是四十度!涪陵突发山火!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说一说咱普通老百姓的看法吧!

面对高温热浪事件及其他自然灾害或其他不可预见性的天灾人祸,我们首要做的就是保护自己。

  1. 做好防暑降温工作。
  2. 不轻易去高温场所。
  3. 保持情绪平静理性对待。
  4. 保护环境,从你我做起。
  5. 主动维护基本生态平衡。

知乎用户 荒漠​ 发表

在地球的时间长河里这都不叫事儿!

知乎用户 后山人 发表

达尔文早就告诉我们了,适者生存,进化啊兄弟,我们会适应的

知乎用户 panda​ 发表

能买空调的买空调,不买的可以去逛商场记得管住手和嘴,打工人多想想自己少看眼钱包超前消费不如买空调

知乎用户 不知为不知 发表

知乎用户 特别着急 发表

总的来说我们应该为气候变化做准备。

多退耕还林

住房子不要住在洪水易发地带

知乎用户 蜀黍我们不曰 发表

神奇了,广东除了上个月挺热,而且是广东这边还算习惯的热之外,近段时间反而是凉爽之地。

知乎用户 筱轨 发表

开空调吧!不要在乎费电。

知乎用户 吃饱承德​ 发表

所谓攻坚战,我手机就是让老百姓处理牺牲

知乎用户 大花猫的日常 发表

如何应对?对于小市民,保障电力,空调开放

不然,这蚊子都得嗝儿屁:

知乎用户 百里守约会 发表

我就 1 句话,40 度以上为什么不停工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2022 年 8 月 17 日,深圳又下雨了,今晚跟昨晚一样,不用开空调,也不用开风扇。省电

知乎用户 唐飞 发表

没想到当自己进空调房的时候会有一种进冰箱的感觉

知乎用户 对酒当歌 发表

狼,终于来了。

知乎用户 竹杖芒鞋 发表

出门注意避暑,不要顶着太阳。

不要被太阳光直接照射,防止热射病。

知乎用户 不愧是你平凡人​ 发表

为什么要邀请我,我一个贵州的。感觉和去年差不多,甚至因为搬离老城区,发现郊区空气流通,更凉快了。

知乎用户 身正影直 发表

高温是能量,以我们国家的基建能力,肯定可以利用啊

知乎用户 独倚明月高楼​ 发表

忍或者逃。

知乎用户 培风爱图南 发表

欧洲都快热死了

印度也很热

知乎用户 郭嘉 发表

我们这已经热过去了,前几天白天都是 40 度,整个人都是昏迷状态,啥也干不成

现在晚上甚至有些冷,松了口气,明年夏天就算分期也要买一台空调

知乎用户 疯魂 发表

我没想到我居然是到新加坡避暑来了

知乎用户 小波 发表

想念帝都的夏天,那时不知啥叫持续高温,大夏天,满胡同里串来串去惬意及了。不知什么时候还会有这样的时光,似乎已去不复返了。

这辈子的持续高温之夏在天堂之都——杭州,终于明白西湖是架在火焰山上的煎熬的,雷峰塔下的都是烤串,可惜杭州真心没啥美食可觅。所以,这样的烈日炙烤彻底结束了我出门看风景的心情。

但是,不得不出门看医生。我居然热的上火,上火的血流不止,还是大夏天猫在空调屋里热的上火火火啊。

这辈子的下雨天都在魔都过完了,那一年从年底下到年初,一直下雨,从春天下到黄梅天,下的满城枯黄的落叶,叶落到秋天,雨季还没有结束,越来越绵长,到了冬天,我终于养成了出门包里带伞的习惯。

因为走到路上,雨会不经意的光临你的脸,你的头发,你的衣服。出了地铁口,看着漫天漫天的飞雨,寻一把共享雨伞永远是空荡荡的架子,等雨停等到打烊雨还一直在下。

还是想念帝都。原来帝都比我以为的值得。

知乎用户 Jenny 发表

今年热的。我已经忘记去年夏天气温是多少度了。

知乎用户 予爱鱼 发表

当你改变不了环境,,就只能适应环境了

适者生存。

知乎用户 闲游春野​ 发表

这段时间我家空调就没关过。

知乎用户 流年似火 发表

气候变暖,夏天燥热,人类的普遍理性也会受到不良影响,公共管理系统更加频繁失灵,在全球范围内更容易引发各种事件。

知乎用户 Spinoza 发表

把热量变成热水发电。

蒸汽发电。这么热的天,应该好使吧。

电厂加装太阳能热水器,辅助烧开水发电。

哈哈哈…..

知乎用户 茶和书 发表

祥瑞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再过一个月就中秋节了。

我们除了忍着也做不了什么应对

知乎用户 夜色斑驳​ 发表

所以,同志们,来贵州旅游吧!

大晴天也就 30℃,更别说多云的时候二十六七了

穷地方就靠旅游业混饭吃了,我们有饭吃,你们可以避暑,双赢,赢麻了

知乎用户 外公养的猫 发表

普通人对自己和家庭最有效的应对开空调啊

我都放弃智能家居的电子围栏了,下班就远程开启空调,不然到家还是热的要死。

而社会方面:

希望企事业单位落实高温假,高温补贴,合理错峰用电;

对于暴露在高温下的行业,需要有关部门关注防暑降温条件,避免开工意外;

玄学方面:

来个雨神吧,来个台风吧,真的需要一点凉意了…

知乎用户 Neko Fox​ 发表

知乎用户 一个人一座城 发表

广东这几天都挺凉快的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明年会不会出现百年以来最高温?

对于气候灾害,我们无能为力

对于我们碳减排,起码 10 年后才会有效果吧

就现在这个经济,这局势,谁敢说保持碳减排 10 年?

知乎用户 原来是人心啊 发表

话说云梦大泽是不是有可能恢复

知乎用户 你可真是个急性子啊 发表

这要是古代,就是一次大饥荒,希望国家严抓粮食安全,

知乎用户 恶性循环 发表

呜呜呜

知乎用户 梁爽 发表

那是不是说冬天也会爆冷?

不好过

知乎用户 余小余​ 发表

泻药,我不知道

知乎用户 lala kora 发表

如果说适者生存,人类是该学会在高温环境里生活了,还是退回洞穴时代?

据极目新闻报道,在四川眉山市青神县,不少市民来到国家文物重点保护单位瑞峰崖墓群避暑,瑞峰崖墓群位于青神县岷江西岸的瑞峰镇黄角村丘陵地带,数量众多,分布密集,保存较为完好,2006 年 5 月被列入全国第六批文物重点保护单位。

网传视频显示,在墓群内,有人搭起帐篷,支起桌子,拖家带口,还有人进洞探险。

当地村民表示,最近确实有不少人在墓群纳凉,主要是当地的老年人。洞里确实清凉,外面 40℃的话洞里还不到 30℃。

对此,电青神县文物保护中心工作人员表示,最近天气太热,崖墓群是开放的,确有一些当地人去墓群乘凉,不过 “基本上对崖墓群没有损坏”。

知乎用户 云落指间 发表

利好水利工程和太阳能光伏产业。政府鼓励在屋顶铺设太阳能板,还要上马一批防洪,蓄水,调水设施。

知乎用户 zhanxin 发表

对啊。面对大自然我们真的毫无还手之力。企业发展和居民生活的协调才是我们现在需要尝试摸道路的。

是高耗能低产能工厂的整改转型 ?是城市提供更多大型纳凉地?是空调企业的技术升级?是市民分享的解暑神汤?

关于气候除去温室气体排放,地球也有气候周期,我们正像温的方向发展 整体有利有弊。就算看到未来 10 年今年是最凉快的一年这种说法也不必悲观。中国上下五千年,优秀的地理环境让我们能抗热也能抗冷。

疫情能快速控制是因为全国上下一心,面对高温会造成的危害,我们毅然可以面对。

知乎用户 没存在感的生物​ 发表

海南的八月比往年凉快,不知道是不是因为疫情路上没车还是因为气候。

知乎用户 Alicia 发表

61 年前的高温导致了什么后果?很想知道这样的情况对准农业国的影响。

知乎用户 互联之物即世界 发表

只要自己凉快了就行,

知乎用户 蚊子孑孓孒了 发表

家旁边的楼盘,工人顶着四十度的太阳施工,昨天热死一个,门口放了好多花圈…

知乎用户 若奇遇​ 发表

自 1850 年代以来,全球地表温度上升了约 1°C,随着全球气温的升高,极端天气事件的频率也随之增加。热浪、干旱和极端暴雨过去平均每十年发生一次,但现在:

  • 热浪的频率高出 2.8 倍
  • 干旱发生频率高出 1.7 倍
  • 极端暴雨的频率高出 1.3 倍

到 2030 年,全球地表温度预计将比地球基线温度高 1.5°C,这意味着:

  • 热浪的频率将增加 4.1 倍
  • 干旱的频率将增加 2 倍
  • 极端暴雨的频率将增加 1.5 倍

https://www.ipcc.ch/report/ar6/wg1/downloads/report/IPCC_AR6_WGI_Full_Report.pdf

知乎用户 Ur Home 发表

中新网,8 月 17 月,消息,国家气候中心介绍,根据国家气候中心近期监测评估,综合考虑高温热浪事件的平均强度,影响范围和持续时间,从今年 6 月 13 日开始至今的区域性高温事件综合强度已经达到 1961 年有完整气象观测记录以来最强。

37 度覆盖历史第 2,仅次于 2013 年。

40 度覆盖历史第 1,超过 2013 和 2017 年。

说半天,也就一个字

“热”。

知乎用户 风风雨雨还有雪​ 发表

一甲子了?

知乎用户 小娄爱学习 发表

投资不进山海关,酷暑不出山海关。现在是东三省一片清凉,古代没有人住的原因,也可能是过于寒冷,明史记载,古代征服高丽,或从中原工打熊岳城,并不是走今天的辽西走廊,而是从葫芦岛直接冬天从海上走冰路,可见,当时的海冰有多厚。而今天,整个渤海湾冬季的海冰从来没听说超过十五公分,甚至都可以不结冰。明朝也是小冰河时期,现在炎热的天气,时间长,气温高,很可能要回汉唐时期。农业时代喜欢高温,工业时代,喜欢温和的气候。对开发东三省乃至往北部边境开发和投资,长远看是利好

知乎用户 知乎狗东西 发表

昨天,一回到老家,就感受到近 40 度高温的热情,困在家里不敢出门。

闭门和家人聊天了许久,在过程里,不经感慨,人还是要去做具体的事,在事里去找到价值感,过滤掉过多的无用内耗。

保持初心,无关他人,做自己就好。

有时候不禁会想,100 年后的地球,会是个什么样子呀

知乎用户 王时浅​​ 发表

去东北买房,振兴东北。哈哈哈。。。

知乎用户 vivian chen 发表

人在东北,冻到感冒(虽然是因为晚上没关窗户)

知乎用户 轮子不得 house 发表

我预计

2023 年国家气候中心会说当前我国高温热浪时间达 62 年来最强,且持续时间将会继续延长。

2024 年国家气候中心会说当前我国高温热浪事件达 63 年来最强,且持续时间将会继续延长。

2025 年国家气候中心会说当前我国高温热浪事件达 64 年最强,且持续时间将会继续延长。

这就叫典型的少年强,则中国强,一年更比一年强。

今年可能是 60 年来最热的,但可能是未来十年最凉快的。

等着吧,这个冬天会很漫长,很寒冷。好日子还在后头呢。

知乎用户 爱生活 发表

专家怎么不解释为什么?

知乎用户 不会装 发表

整个地球都变了呀!人类一败涂地啊!

知乎用户 富春江水 发表

这是真的变天了

知乎用户 十一先生​ 发表

赋歪诗一首:

开上老 V8,环保去他妈

河南养大象,中华必兴旺

冰川一融化,上海就放假

聚变研究完,战胜大自然

地底躲一躲,高温不热我

这些都只是气候转型的阵痛罢了,不要大惊小怪。什么?你没搞到地下城入场券,那和我没啥关系哈哈哈。乐观的人安空调,毕竟人定胜天。悲观的人已经移居青藏高原了,反正长三角和珠三角都会被海水淹没的。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赢麻了…

知乎用户 TTTT 发表

大气环流什么的不是很懂,据说是因为拉尼娜现象。个人感觉这是不是陷入了一个恶性循环呢?

因为各地高温逼人,大家需要把空调温度调更低、更频繁的开车出行、更多的叫外卖而不是自己做饭,这是不是增加了碳排放,进一步加剧了全球变暖?

记得有个名词叫 “热岛效应”,大概是说城市因为汽车尾气、工业生产等原因,温度会比农村高很多。大家都习惯呆在冬暖夏凉的舒适环境里,身体对温度的调节能力越来越差,导致能源消耗原来越多。

按照科学来讲,今年的高温是气候环境的原因,不过这个大环境,应该也是一天天、一年年积累起来的吧?以前觉得那些环保主义者有些偏激,现在觉得,大多数人的环保意识还不够啊。

不知道这样下去,我们的下一代是不是要忍受更糟糕的天气。

知乎用户 小鹿的深夜物语​​ 发表

天怒人怨。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今年冬天,全球人道主义灾难跑不掉了。

大型,不,应该是巨型饥荒来临。

我国储备粮占世界一半。

看看能换什么筹码吧。

日本韩国如果我们不开仓,美国就必定以其充当桥头堡的条件才会开仓放粮,台湾收回来继续增加难度。

但开了仓,台湾还收不回来,舆论压力会上天。

周边另外几个国家也会出乱子,尤其印度,内部矛盾无法解决,大概率要通过外部矛盾转移注意力,边境压力山大。

还有非洲那一堆近年才拿下来的势力范围,也头疼,给不给粮都头疼。

不过换个角度想,幸好提前备了粮,不然这波真要起飞。

现在戏台已经搭好,好戏即将上演。

大家拭目以待吧。

知乎用户 jack 发表

就算 100℃我尼玛也得出去做核酸

知乎用户 Gallardo 发表

应对高温热浪,当然是开空调来风扇吃冰饮。

知乎用户 几率重组 发表

今年冬天恐刷新低温记录

知乎用户 乔拉稀 发表

我敢打赌。

老美肯定使用了天气武器。

立帖为证,最迟 5 年之后会翻出来。

知乎用户 知乎用户​ 发表

知乎用户 马知道​ 发表

希望越来越热

《ip 属地:黑龙江》

知乎用户 柴布多德勒​ 发表

高温持续时间还要继续延长吗……

目前四川水电发电量已不足五成了,再继续延长,剩下的水库也要干了……

知乎用户 是核物不是核武 发表

这是家有萌宠啊,同志们。

河南省的妇好同学 (距今 3200 年) 英年早逝,舍不得小宠宝,照着活物雕了一个,带下去陪着。

知乎用户 岁月无限 发表

天降异象啊,同志们。

最简单好用的 VPS,没有之一,注册立得 100 美金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See Also

高温到底会怎样伤害你?

「不仅仅是热射病,高温还会导致更多的人由于各种原因被推入急诊室。炎热的天气会恶化心理健康,并会增加在工作中受伤、心脏病发作或感染的几率。从偏头痛和酒糟鼻,到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慢性阻塞性肺病、哮喘、慢性肾病、高血压、Ⅱ型糖尿病和心血管疾 …

多人死于热射病的背后,不只是穿不穿防护服的问题

这是一个创下高温纪录的夏天。 济南,气温在6月就达到了40摄氏度,这是近71年历史同期第2位高值;湖南在7月10日一天就发布了99条高温预警;随后,上海的徐家汇气象台再次测到了1873年以来的最高值…… 在江西,护士谢春华身着防护服在38℃ …

如果贫富差距大到了极致,世界将会是一副怎样的光景?

知乎用户 知乎用户 k843oO 发表 穷人其实并不在乎富人有多富,或者根本看不到富人有多富,即使在这个资讯发达的今天。 皇帝和农夫应该是两个贫富差距最大的阶层,但每次农民起义都是因为吃不饱饭而不是觉得皇帝太有钱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