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家人对袁隆平去世没啥感觉?

使用CN2/CN2GIA顶级线路,支持Shadowsocks/V2ray科学上网,支持支付宝付款,每月仅需 5 美元
## 加入品葱精选 Telegram Channel ##

知乎用户 大汉刘皇叔​ 发表

当我听说袁老去世的时候,我没有觉得很意外,毕竟是 91 岁的老人了,也不觉得这是多么悲伤的事情,反而真心为袁老感到高兴。

搞清楚一个事实,袁老去世时已经 91 岁高龄了,而且是因为多个器官衰竭而去世的,在去世前几个月还多次出现在公众面前,还领养了一只小猫。

这说明什么?说明袁老离世只是很正常的老死,没有疾病缠身,没有卧床不起,也没有被病痛折磨,走的时候很体面,这对于一个 91 岁高龄的老人来说是多么大的福报啊。

你们去医院看看,有多少病人被癌症折磨得生不如死,有多少人开刀做手术仍然无力回天,有多少人缠绵病榻多年,身上插满管子,生活不能自理,只比死人多一口气,受尽家人白眼和冷落后凄凉离世。

在我看来,袁老离去算是喜丧,在我们这里家属都不会哭,而是高高兴兴风风光光地送他上路,还会放一挂鞭炮。这没有任何对死者不敬的意思,而是对死者无病无痛地自然死去而高兴。

袁老这辈子风光过,贡献过,理想报负得以实现,获得共和国最高成就奖,功德圆满,功成名就,晚年享尽荣耀和天伦,寿享 91 岁无病无痛离去,毕生事业有了传承,身后享尽哀荣,国旗覆体,万民泣送,这辈子真的很值了,这应该是所有成功人士的最高理想了吧。

我想破脑袋也想不起哪位历史人物能达到这种境界,想来想去只有唐朝郭子仪勉强能比肩,平定安史之乱,收复两京,权倾朝野而朝不忌,功高盖主而主不疑,七子八婿皆显贵,寿享 84 而终,死后配飨太庙。不过郭子仪是为一家之天下而劳碌,袁老是为万民而奉献,这境界又高出许多,可以说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了。

所以,我们大可不必为他的离去而伤心,而是应该为他高兴,他没有离开,只是去另一个世界享福了。

专门去查了一下,袁老器官衰竭确实是因为摔跤引起的,但这不是最主要原因,而是袁老坚持不接受过激的治疗,拒绝使用电除颤复苏和插管治疗,只使用一些药物维持。后来药物剂量越来越大,连年轻人都承认不住,袁老才拒绝接受治疗,家属们也一致同意让他临走前少受些罪,最后袁老是在大家的歌声中面带微笑离开的。

总之,袁老不是一下子离开的,多多少少还是受了一些罪,这是接受治疗必须承受的代价。其实如果强行续命,袁老还是可以延续一段时间,只是他个人不愿意。这说明大家在这件事上态度是一致的,既然不能免一死,不如顺其自然无病无痛地离去。虽然中间有些波折,但也算是喜丧,感情上大家也更容易接受一些。

知乎用户 花间 发表

其实,这个问题的另一面是:为什么年轻人对袁老的去世如此悲伤?

我们可以看到,长沙去送别的,年轻人占了绝大多数,这个问题的答案可以解答你的疑惑。

因为:这是大多数年轻人人生中第一次面对 “亲友” 的死亡。

比如我自己,人生中最震惊的事,就是父亲在 8 年前去世,尽管我一向非常独立凡事都靠自己,大学毕业后就没向家里拿过钱,父亲要给我买房也被我一再拒绝,但那一刻,我才体会到父亲对我来说意味着什么。

在那之前,我走的再远,只要父亲在,我就还有家可回,哪怕再差的情况,也会有人给我兜底,而那那一刻,我意识到,这个世界上,我能依靠的只有自己了。

在之后,其他哪怕同龄的亲友离世,我虽然还是难过,却难以再那么震惊悲伤了。

对大多数年轻人来说,哪怕都没有当面见过,却大都是听着袁老的名字和事迹长大的,他可能比一些有血缘的远亲让人更熟悉更感觉亲近。

他的去世,让年轻人第一次意识到,原来给我们撑着这片天空的长辈亲友,是会离开的,以后需要靠我们自己,独自去面对这个世界的风风雨雨。

所以,你的家人无法像你一样悲伤很正常,甚至同样你以后面对非 “至亲” 的死亡,也会慢慢变得冷淡。

袁老的去世,也是给所有年轻人的提醒:

好好珍惜家人吧。切勿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在。

知乎用户 Corbicula​ 发表

说实话,我看到一些年轻人搁网上说 “脑子一片空白”、“眼泪无法抑制”,受到的精神震撼比得知一个 90 多岁的农学家去世大得多。

只有我一个觉着一个非亲非故的普通人因为袁隆平去世而无法自持地嚎啕大哭是不正常的吗?“头脑空白”、“无法抑制” 等等是纯感性的情绪反应,而我很难想象基于理性建立的尊重和缅怀能导向这种反应。

这哪里是饭圈化?这是巨婴化。是把对自身价值和社会命运的认知极端地寄托在特定人物、事物上的结果,是真的把粗糙的宏大叙事等同于爹娘恩情。

这种思维不从娃娃抓起是搞不出来的,这让我直观地意识到 2012 年读小学的那批人已经基本成年了。而这些人当中,至少有一部分对于所谓的宏大叙事不是单纯认同,而是心理依赖。

用粗糙的宏大叙事去了解和定义科学家的贡献才是无知的。让题主从小每天吃饱饭的首先是题主在这里批判的妈妈,其次才是化肥、农药、杂交水稻、改革开放,认识不到这一点,才是冷漠的。

知乎用户 零九​ 发表

莫言在诺贝尔获奖感言里讲了一个故事:

“我是一个讲故事的人,我还是要给你们讲故事。

  上世纪六十年代,我上小学三年级的时候,学校里组织我们去参观一个苦难展览,我们在老师的引领下放声大哭。为了能让老师看到我的表现,我舍不得擦去脸上的泪水。我看到有几位同学悄悄地将唾沫抹到脸上冒充泪水。我还看到在一片真哭假哭的同学之间,有一位同学,脸上没有一滴泪,嘴巴里没有一点声音,也没有用手掩面。他睁着大眼看着我们,眼睛里流露出惊讶或者是困惑的神情。事后,我向老师报告了这位同学的行为。为此,学校给了这位同学一个警告处分。

多年之后,当我因自己的告密向老师忏悔时,老师说,那天来找他说这件事的,有十几个同学。这位同学十几年前就已去世,每当想起他,我就深感歉疚。这件事让我悟到一个道理,那就是:当众人都哭时,应该允许有的人不哭。当哭成为一种表演时,更应该允许有的人不哭。”

——————————————————————————————————————

原本不想多说什么,因为莫言讲的这个小故事足够好。但是没想到评论区直接被封了,逼不得已,还是多说两句。下面的话比较零碎:

  1. 问题是讨论在这个事件中,显得冷漠或者无动于衷的人。我的观点很简单。他们没做错什么,自己对袁老的离世没有感觉,那就要允许他们没感觉。没必要把他们拉出来讨论一下,为啥他们如此的冷漠和无动于衷。一位老人,如果能让全国一半以上的人都表示哀悼,这种成就还能更了不起一点吗?着实没有必要揪着另外一半的人不放。
  2. 我贴出来这段话,是完整引用自莫言的发言稿,“当哭成为一种表演时,更应该允许有的人不哭。” 是我观点的一部分,但如果非要把他理解成我观点的唯一结论,那真的是没有必要。去讨论那些哀悼的人是不是在表演,真的是很无聊的一件事情。因为这么大的一个群体,真情流露的和表演性质的一定都有。逻辑也很简单,如果没感觉就没必要表演能成为共识的话,那这个问题也不会被问出来,我评论区的很多极端言论也不会存在。事实上他们都存在,那就请理解一下为什么会有人表演。
  3. 即便对于那些哀悼人群中的表演者,我的看法依旧是,没必要对他们道德审判什么。又不是做出了伤害谁的行为。这种自认清高的揪着别人不放的行为同样是特别的不高级。
  4. 在我听到袁老离世消息的第一时间,其实并没有特别悲伤。甚至在看到某个群里,高举道德大棒进行恶语相向的时候,还感觉有点疲惫。但是当看到视频里送行的人群的时候,我的眼泪没有忍住。情绪的传染是一方面吧。还有就是看到了我意料之外的哀悼,原来袁老真的是被很多人所铭记的。一方面是觉得袁老值得这样,一方面也是为他高兴,你看,那么多人都来送你,他们是真的记得你的好。
  5. 最后,让这类的争吵都停止吧,为什么不能尝试让这个社会更温和一点呢。能允许那些无动于衷的人无动于衷,也不要对于那些表达哀思的人道德审视。当你坚定的认定自己的行为是正确的时候,真的不代表和你不一样的行为就是错的。接受这个社会的多元性吧,不是忍受别人的错误,而是真正的接受这个社会的各种不一样。

知乎用户 乌云公子 发表

你这是在道德绑架。

凭什么你伤心,大家伤心,你家人也要跟着伤心。

说实话,我也不伤心,如果说我要为了迎合大家,硬要挤出几滴眼泪来装伤心,那是矫情。

袁老很伟大,但是袁老的生活和我们的生活有交集吗?没有交集,何来感情基础呢?

作为晚辈,牢记住他的功德,并将他的功德告诉给下一辈,然后砥砺前行,这就足够了。

活这么大,我真正哭过的,是我在大年初四,驾鹤西去的奶奶。

我奶奶是特级教师,政协委员,桃李天下,助人无数,我能要求你伤心伤心,哭一哭吗?

知乎用户 海己天邻 发表

你既然上知乎问这种问题,只能说明你内心的悲伤并不真实。

悲伤和怀念是自发的,不是拿来跟别人攀比的。

知乎用户 Brilliantgreen​ 发表

我没落泪,我也不会去道德绑架我自己家里的人,因为我妈确实不认识各种科学家,毕竟她连新加坡在哪儿都不知道,一听说要读书她就开始说她脑袋疼,所以任何跟理工科相关的事情跟她说了等于白说

我尊敬一个人就放心里,如果没有特别感动和我产生个人交集的事情,我不会落泪,更不会专门拍视频写文章说我有多伤心

我最近几天稍微有点反感一些蹭热度的自媒体作者和一些台湾香港自称自己感动落泪的演员歌手,你可以去参加纪念活动,但是你没必要专门拍个视频记录下来,我清明节去祭拜家里去世的人,是不可能拍视频和照片跟各位共享的,这个行为估计会让地下的老人很生气,觉得你是为了发朋友圈来看他的

尊敬不需要用当众落泪的形式来体现

知乎用户 好于 发表

为什么你会在乎他们有没有感觉

你可以去伤心去裂肺去哀悼

何必去苛求家人跟你感同身受

你的家人对你的恩情比袁老对你的恩情重千万倍,

就算是吃饭这件事,你能吃饱饭袁老可以感谢但是首先要感谢你父母,他们不让你吃饱,你家就是住袁隆平隔壁你也可能吃不饱饭!

知乎用户 夏末遇见伱 发表

饭圈那一套真的来了!

关于袁隆平先生逝世,以及其他对国家民族有重大贡献的科学家逝世,所有鼓动搞降半旗、国葬等一系列造神行为的个人、媒体和团体,一律是不怀好意别有用心的傻 X。

没想到,竟然还有要求立庙的,我敢保证很多人连袁先生生平都说不清楚,也数不出更多的为国为民的国士,他们基本就是媒体喂啥吃啥的缺脑子的饭圈群体。

现在还要家人跟着难过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所欲,亦勿施于人

我们媒体要积极宣传先贤前辈,鼓励引导我们后辈继承他们遗志,钻研基础学科,科技强国,让他们的事迹尽可能多的出现在媒体里,出现在我们普通人的视野里。

然而要明白一点,缅怀先贤前辈不是造神,不是捧杀,而是在实际工作学习生活中继承他们脚踏实地、务实求真的科学态度,继承他们强国为民的精神情怀。

造神要不得,捧杀更要不得,别有用心吃我们先贤前辈人血馒头更是其心可诛。我们在宣传先贤前辈宣传我们的英雄的时候,要加大力度,要尽可能的深入人心,同时也要掌握一个度,不要被别有用心之徒煽动利用,也要掌握一个度,让他们安安静静,不要打扰到他们长眠于祖国大地,让他们安息。

知乎用户 孤独又狂野 发表

袁隆平去世我也没什么感觉,当天晚饭一口没少吃,但我敢说我比大多数年轻人都感恩袁隆平,我喜欢用行动表示,9 岁开始尝试做饭,从小到大吃饭从不剩一粒米。

我觉得珍惜粮食才是对袁隆平最大的尊重,现实生活中很多人在餐厅吃饭点 3 道菜剩 2 道还不打包,在家吃饭盛一碗饭剩大半碗,在富足的今天这样的行为人们习以为常,袁隆平看到这样的现象的时候我想他老人家会有些失落吧。

我是奶奶带大的,感情不是一般的好,我奶 90 岁去世,跟袁隆平差不多,多器官衰竭。在去世前的一个多月里生活不能自理的情况下我放下手里所有的事照顾,吸痰翻身洗身子、大便便不出来都是我扣的,可想而知我多累,我父母离婚的时候我才 8 个月大,那时候奶奶已经 64 岁了,爷爷在我 9 岁时去世,可以说没有奶奶我活不到,我真的舍不得我奶走虽然她已经 90 岁了,在重症监护室抢救的时候钱我也没少花。

那时候我还没结婚呢,但跟女友已经相恋多年了,我自己的事都抛在脑后了。

年轻人没经历过这样的事哪里知道那些常年照顾病重老人多么不容易,重症监护室隔壁床一个 78 岁老大爷照顾他生活不能自理 99 岁的老奶奶照顾了 6 年,老大爷自己也有孙女,可为了自己老妈从小就没怎么帮儿子儿媳带孩子,虽然这是孝顺的体现但这也是一种煎熬。

我奶子女多,姑姑们也都付出很多,那些没儿没女的病重老人惨不忍睹,护工当着所有病患面就开始打骂老人,年轻人距离死亡很遥远都觉得死亡不可怕,觉得到老了可以提前了断自己不给子女天负担,实际上老人没有人不怕死的,就算生活不能自理,就算被保姆护工打,也都想多活一天是一天。

袁隆平去世的过程没遭什么罪,这也是一种福报。

我房车全靠自己买,15 岁开始家里家务活我全包天天给我奶做饭,20 岁开始年年带我奶旅游,我付出的所有努力都是为了家人生活的更好,如果有可能我希望我的奶奶活到 100 岁,但人终究是会死的,袁隆平爷爷是这样,我的奶奶是这样,若干年以后我也是这样。

像袁隆平和我奶奶这样的耄耋老人,绝对算得上是高寿了,现在的年轻人 996 是常态,没有心情运动,更习惯吃外卖,好一些的餐厅烹饪方式相对健康但是价格太贵,种种原因造成很多 30 多岁年轻人早早患上了三高,这样的人是绝无可能活过 80 岁的,70 岁都困难。

所以袁隆平爷爷 91 岁去世没有什么遗憾。

认识我的人都知道我从小到大是怎么对我奶的,在朋友圈里我备受好评,但是我大部分朋友并没有像我一样对他们的父母,他们当中很多都是花父母钱买房能买多大买多大,便宜一点的二手房不考虑,过年过节发个朋友圈问候爸妈,老爸老妈找他们回家吃顿饭都百般不情愿,更愿意在家打游戏,情人节花爸妈的钱送恋人昂贵礼物毫不犹豫。

没有批评某个朋友的意思这都是人之常情,人都自私只不过程度不一样,我也是一个见钱眼开自私自利的人。父母住旧房子把积蓄拿出来给子女买新房的很多,子女住旧房子同意父母自己花钱换大房子住的可没几个,更别提攒钱给爸妈换新房了。

这就是现实,普通人对父母尚且如此,袁隆平去世不伤心没感觉,这不也正常么。

我还是建议年轻的朋友们多做饭少下馆子,在家吃饭少盛点饭不够再添饭,多跟父母聊聊 60 年代闹饥荒长期挨饿的时候有多么不容易,袁隆平爷爷也是在那个时候立志用农业科学战胜饥饿危机的,随后他的一生都奉献给了土地,他除了名气蜚声世界以外,其他方面就跟普通农民没有什么区别。

每次走在街上,看到餐厅扔掉成桶的剩饭剩菜真的有些于心不忍,在家做饭是一件很有乐趣的事,而且现在网络上美食博主非常多,简单的家常菜几分钟就可以学会,当你付出辛苦制作美食,珍惜粮食会很自然地成为习惯的。

时隔多年我依然记得童年时的我住在棚户区劈材生炉子炒菜的情景,奶奶不擅厨艺有时会帮我切菜,没有人教我怎么炒菜,没过多久我靠自己摸索炒出的菜的味道就已经超越我奶我爸做的东西了,最初的那个阶段,炒菜被热油溅到、切菜切手都时有发生,随着时间的推移简单的家常菜也渐渐熟练了。

珍惜食物是对所有劳动人民的感恩,对袁隆平的感恩,对所有农民的感恩,对父母的感恩,对自己的付出感恩,感恩的人都是可爱的人。

知乎用户 禁与千寻 发表

简单的说就是袁隆平为国家做出了巨大贡献。。

但是贡献本身和很多人无关,也就是说有没有袁隆平他都好好儿活着。

没有袁隆平会死很多人,但是这些人不包括他。

尤其一些年纪大的人,从那段岁月走过来,靠的也是自己,他当然完全可以理直气壮的说和自己有什么关系。

就这。

基于此,这些人自然对袁隆平没啥感觉了。

者并没有什么错,不是说伟人去世所有人就一定要悲痛。

他没有辱骂伟人就没问题啊。

我觉得那种跟风的悲伤才是对伟人的侮辱。这个世界多的是,平时各种浪费,对伟人不闻不问,人后伟人一走,一个个悲情的。

站在我的角度,

很多说袁隆平和自己有屁关系,但是平时节约的老人,

比那些听到袁隆平离世而悲伤,然后继续浪费粮食的人,更值得我们尊重。

念阿弥陀佛谁都会,真心行善不易。

世界是很讽刺的,袁隆平一走好像全国人民都在难过,各种伤心落泪

然而直到目前位置,浪费食物还是很普遍的现象,甚至之前还各种限制吃播。

好好节约粮食才是正道,而不是趁着现在逮这逮那,真没必要。

最后,你家人经历的比你多甚至可能就经历多袁老所说的饿死人的年代,你有什么资格说他们无知呢?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相比较袁老,我对越野跑选手的意外逝世更悲痛。

因为一个是寿终就寝,一个是天灾人害…

知乎用户 炸乎​​ 发表

补充

我强调一下,这篇文章没有在讨论袁老本人,通篇你也看不到半个字在聊袁老。但是看评论里个别同学说不吃杂交水稻或者说没几个人吃过杂交水稻,我觉得还是有必要说明一下,其实袁老的成就在于保障了粮食的战略安全问题,而不是解决好吃能吃怎么吃的问题。就好比你有原子弹,但是你不一定非要核平谁,这是两个问题。我所讨论的,是题主一类人强制他人共情的行为,逻辑上讲抬高不了自己,也贬低不了他人,更抹黑不了袁老。

原文

文革后期毛主席逝世,全民陷入巨大悲痛。常有传说,如果某家的饭桌上传出了笑声,那就是冒天下之大不韪。那么饭桌上的笑声是怎么传出来的呢?有的是嗓门大,有的是院墙浅,还有的就是被餐桌上的人告发的。我恰巧就知道这么一号人,跟她爸争吵之后就去告发了,换来的就是她爸被批斗然后送去劳役。幸而她爸没有被打或者被迫害,但是她自己却被写入了口传历史的耻辱柱,从此以后被十里八乡的人当段子到处讲来嘲笑。

我今天要讲的不是该不该哭或者能不能笑,而是想聊聊为什么大家会觉得这个人耻辱,为什么觉得这件事可笑。

这个事的过程很清晰也很简单,但是笑点对于题主一类的人来说,可能不容易找。为什么可笑?那就在于荒唐。怎么荒唐的?从文学的角度讲,那就是反差。哪来的反差?那就是舍大求小。文学中的滑稽只有这么一种,生活中的愚蠢也只有这么一种。而且是这种大小差的越明显,就越荒唐越可笑。

告发者求的是什么呢?价值观的捍卫?情绪的共鸣?社会的认同?

来咱们一条一条分析

1. 价值观的捍卫。认为自己认同的事物的消亡应当带来普遍的负面情绪,这样就能促进世界朝着自己价值观的正向发展。这个是其实是道德绑架者普遍采用的思维逻辑。意义在于巩固团体关系。

2. 情绪的共鸣。寻求情绪共鸣也是追求价值观认同的一种形式。这种形式往往在幼年形成,普遍存在于情绪化相对重的个体之间,尤其是女性之间。意义也在于巩固团体关系。

3. 寻求社会认同。其实就是通过表达 “正确” 的情绪寻求更大范围的价值观认同。意义还是在于巩固团体关系,只是这个团体范围更大,关系更松散。

我们再分析分析告发者失了什么。

1. 家庭成员作为一个人最重要的社会环境的价值观认同。

2. 家庭成员作为一个人最重要的社会环境的情感认同。

3. 家庭成员作为一个人最近的社会环境的信任。

你觉得她是不是傻逼?

知乎用户 杨树森​​ 发表

我大概说过,在知乎上能看到极少理性的人,所以我愿意在知乎上写认真的东西。原本考虑过 B 站,后来认识到在 B 站哪怕一个理性的人都看不到,即便真的有,也是看不到的。

经常可以看到很多通过激烈的发言表达爱国热情的人,然而我想指出,爱国也好,良好的政治素养也好,都是需要能力的。谈到马克思主义,至少要了解唯物辩证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复述政治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关于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就要明白中国共产党从革命到建设,究竟比别人强在哪里。这些东西怎么可能是只要有热情就足够的?

也许对爱国没有超越理性的热情的人不都爱国,但是爱国的人必定不会有那种超越理性的热情。无限重视抗日战争纪念的人,不可能认同 “中国人和日本人的共同敌人是日本帝国主义”。把袁隆平去世看得很重要的人,也不可能确实有决心成为对国家对世界有突出贡献的人。认为对这些事情不够热情就是不爱国,无非是想要掩盖自己的虚伪。

知乎用户 旅行时空 发表

这种东西没法说,说了就是站在社会对立面,人生如戏,大家都在演戏

知乎用户 iamevil 发表

加一句话,看评论区有感:
如果你对一群人说 “你们当中有一部分人是_____”,然后有人急赤白眼地争辩自己不是____,那么他 99% 可能是______。
请大家自己体会。

-————————- 原答案分割线 ———————

我说句很可能会被喷的大实话,不匿名。

会为袁隆平去世而伤心甚至 “流泪”、“大哭” 的,我认为有以下几种人:
1、袁老的亲人朋友同事学生,等等,总之是身边关系密切的人。
2、年纪比较大,真正挨过饿、受过苦,切身体会过粮食重要性的人。
3、确实具有极强国家荣誉感、伟人认同感的人。
4、装逼的人。

其中 2 和 3 不能说没有,但数量不会太多。而在朋友圈、网络论坛上说自己 “伤心”、“悲痛” 的,我敢说绝大部分都是 4。

我绝对不是说袁老不值得尊敬、不值得缅怀。相反,我认为袁老配得上所有对他的赞誉。但是,绝大多数人类不可能对一个与自己个人生活没有交集的人产生共情,这是一个基本的生理(或者说心理)客观事实。
我知道袁老很伟大,我发自内心地尊敬他,发自内心地觉得他很牛逼,发自内心地认为他配得上 “国士”。如果能让我选择的话,我选择让袁老继续健康、幸福地生活下去。
——但我不会因为他去世了伤心,这是人类的正常情感,勉强不出来。

我觉得于敏也很牛逼,甚至比袁老更牛逼,但于敏去世了我也没法产生 “悲伤” 的情绪。
甚至我说句大逆不道的话,假如教员活到现在,然后在昨天去世了,我估计自己(以及全中国大多数人)也不会 “悲伤”。我知道教员有多么伟大,我知道他带领全中国走出了旧社会,但我没体验过旧社会,我没有切身经历过奴隶翻身做主人的历史。我的确从书本上学习过这些历史,而且我也认同这段历史,但我没亲身体验过,我就绝对不可能产生这么强烈的情绪。

所以,相比问题问的 “为什么别人对袁隆平去世没什么感觉”,我更想问的是:“说自己为了袁隆平去世而悲痛大哭的,到底有几个是真的?”

知乎用户 Luka 发表

最近这类问题出现得十分频繁:为什么袁隆平去世了,我男朋友 / 女朋友 / 爸爸妈妈 / 亲戚竟然没什么感觉?

其实说白了,一个跟自己没有联系的著名科学家、九十多岁的老人,离世了,一般人最多感慨下 “也算是喜丧”、缅怀下老先生的贡献,正常人的情感就是这样的。

但是小㥹垬出于刻奇的心理,大力宣扬自己 “悲痛的内心”,并要求他人共情,甚至摆出一副“共情不绝对 = 绝对不共情 = 非国民” 的态度,这就很魔幻了——日据时代的台湾文学,对这种现象有不少深刻的描写,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看看。

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一方面是民族主义崛起的背景下,青年人,特别是青年学生对 “国族叙事” 的强烈需求——90 后和 00 后并没有体验过真正的大集体的时代,在他们的成长期,新自由主义思想又较为强势,故青年人对 “国族叙事” 的需求是十分强烈的。而袁隆平因为有义务教育的宣传,是一个非常适合的“符号”——是人就要吃饭,吃饭就要感谢袁隆平。相比之下,吴孟超就太 “阳春白雪” 了。近来吹捧袁隆平的年轻人,绝大对数没有种过地、对农业科研一无所知,甚至连袁隆平的具体科研贡献都说不清楚,这也是很自然的了。

另一方面,则是常见的青年人对话语权的渴求。基于众所周知的原因,青年人寻求舆论话语权,只有 “爱国” 一条合法的路可以走。90 年代他们选择在美使馆前游行、08 年他们在全球为奥运火炬呐喊、20 年他们的骂方方、在温哥华开着超跑挥国旗、今年他们集体共情袁隆平…… 青年人试图获得属于自己的道德高地,只能通过标榜自己爱国、指责他人不爱国这唯一的方式,即以 “共情不绝对 = 绝对不共情 = 非国民” 来批判他人。但尴尬的是,因为青年人本不占据话语权,故无论他们怎么批判,他们收到的也只是嘲讽——你在现实中批评家长 / 亲戚 / 老师 / 领导 / 同事,他们是怎么说你的?你跑到网上试图抱团,结果又如何?你爸妈对袁老离世“没啥感觉”、不能和你“共情”,但你是能扣他们工资呢,还是能送他们去古拉格

话语权是什么东西?就是他们可以批判你,你不可以批判他们——无论你是打袁隆平牌、爱国牌、马恩牌,都不行。

知乎用户 老年性 CACZ​ 发表

作为一个饿过的人,我是感激袁老比较早的人,

81 年代初的某期新闻联播,某期半月谈,都报道了新中国第一个特等发明奖授予杂交水稻研发团体袁隆平等人。有名字的只有袁老一位。

虽然当时 29 斤定量在没肉没油的情况不够吃,我还饿,但是已经十分感谢发明让国人不饿肚子的粮食的人。

但是,很多年以后,有人查看这个奖的文献记录,就会发现,主要获奖人已明确列出,前 4 位的排名是:袁隆平、颜龙安、张先程、李必湖。当时,国家农业部特地发文,对总额为 10 万元的奖金做了细致的分配说明。其中,袁隆平得到的奖金仍为最多,为 5000 元,颜龙安比他略少,为 4600 元。

杂交水稻的研究发端于当时整个中国对大饥荒的恐惧。因此,尽管某时期全国的科研工作几近瘫痪,但只有杂交水稻与关乎国家安全的 “两弹一星” 研究受到了政府的最高重视,并以举国之力而开展。

利用不育系来培育杂交水稻并非袁隆平的首创。在国际上,美国农学家琼斯于 1926 年首先提出了水稻具有杂种优势的理论。日本学者则在 1917 年就发现了野生不育系,并于 1968 年培育出 “三系法” 杂交水稻,但由于效果不好,并未在该国推广开。

“三系法”是杂交水稻最早也是主流的技术路线。所谓 “三系法”,形象的解释就是“一妻二夫” 制:妻子是不育系,恢复系是它的第一任丈夫,给它授粉,后代恢复可育性,作为种子,用于生产;在另一块田,再由保持系这第二任丈夫给它授粉,后代可保持雄性不育的性状,下年继续作为母本,再跟恢复系杂交,生产杂交种子

袁隆平用他的野生不育材料培育出的 C 系统,找了好几年却始终找不到 “丈夫” 保持系。此时,当时的湖南省委书记指示,“将研究交给群众去搞。”李必湖在《我们是怎样研究杂交水稻的》一文中对此有所论述。于是,1970 年,湖南省迅速开展了一个由专业人员和农民相结合寻找不育系的运动。不久,这场群众运动席卷全国,许多农业科研机构、农场、良种场、公社、生产队、大专院校都参与其中,各省成立了杂交水稻科研协作组,形成了一个全国范围的大协作网。
而瓶颈也由此取得突破:1970 年 10 月,李必湖与三亚南红农场的技术员冯克珊在当地的一个水沟旁发现了一株野生的花粉败育不育株。当时正在北京查阅资料的袁隆平为了这一株水稻连夜赶回三亚,后来他将其命名为 “野败”。

转眼到了 1971 年春天,各省的农技人员怀揣在海南育成的多种种子包括 “野败” 回当地播种。但是,袁隆平带回的 “野败” 在长沙并没有出穗,颜龙安带回萍乡的 “野败” 却成功出穗了。1972 年冬,颜龙安育成 “二九矮 1 号” 不育系及同型保持系,并开始向全国提供不育系种子。而袁隆平则比颜龙安晚了将近一年,在 1973 年秋天才育成 “二九南 1 号” 不育系和同型保持系。在这场育种大赛中,颜龙安是成功育出不育系的第一人,因而也被人称为“杂交水稻之父”。朱英国说,也正因为这场 “竞赛” 有此过程,才有了后来 “袁隆平与颜龙安谁是特等发明奖第一人” 的争端。

1991 年版的《中国杂交水稻的发展》一书列出了 23 个杂交水稻组合。在 1980 年之前,也就是第一代杂交水稻品种里,只有 “南优 2 号” 为袁隆平的成果。此书由中国农科院与湖南农科院主编,主要撰稿人第一位即是袁隆平。

杂交水稻研究的上述历程引发了一个争议:第一个能大规模推广的不育系、保持系、强恢复系与优势组合都不是袁隆平做出的,但长期以来他却被公认为 “杂交水稻之父”,几乎成为杂交水稻唯一的形象代言人。

除了杂交水稻,还有杂交小麦,庄巧生、李振声,茹振钢等人也是贡献巨大的人 。

上世纪末,国家觉得,增强凝聚力,才能极大的提高民族的战斗力,从而提升国力。所以,增强凝聚力才是第一要务。

所以,在上世纪 70 年代 (因为当时的观点是未来的科技趋势是在尽可能多场合用机器取代人,尤其是那些高危的环境中),所以航天被定调未来方向是遥控遥感,但是在 90 年代改方向为载人航天。

因为,遥控遥感搞得再出色,再有军事、科技、商业价值,也不好造神,无法增强凝聚力。

毕竟,科研人员很难成为一般人心目中的神。

齐奥尔科夫斯基、埃斯诺—贝尔特利、戈达德、奥伯特、多恩伯格、科罗廖夫、艾夫里卡诺,这些为人类航天做出巨大贡献的科研人员,其知名度远远不如那些宇航员。

我们需要加加林,需要阿姆斯特朗。

上帝说,要有光,于是(基督徒的)世界就有了光。

国家说,要有神,于是,中国就出现了神。

在上世纪末,我国开始改变了以前强调集体贡献,群众贡献的风气,于是,各行各业都出现了偶像。

但是,科研人员的贡献不容抹杀,科研人员的积极性不容 打消。

所以,科研领域也要有神。

于是,针对个人的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诞生了。

这个奖,是中国科学界的最高奖,获奖者的奖金额为 500 万元人民币。

除了级别最高之外,对比一下其他奖项,比如国家技术发明奖

再看看获奖名单:

再看看国家自然科学奖 (2002 年之前的名单我没有)

2002 年之前也是众多获奖人,只是百度百科只列了排名第一的完成人。

以上信息都来自于百度百科,内容我经过抽查查找没发现失实(全部查实工作量实在太大,毕竟我不是写论文,不能把查实这些事当成一个项目来做),

国家最高科学奖其他奖项的区别,除了级别、奖励金额极高之外,跟其他奖一个成就可以奖众多人不同,这个奖一个成就只能奖一个人。

从 那时候起,在科研领域,我国也开始改变了以前强调集体贡献风气,改为强调个人贡献。

让优秀的科研人员成为神,总比让娱乐明星、影视明星成为神,对于国家、社会的作用更大。

国家最高科学奖的第一任获奖人,就是袁隆平。

我感谢袁隆平,因为,他是那些让我们吃饱了人的代表。

当然,我也感谢、颜龙安、张先程、李必湖、庄巧生、李振声,茹振钢这些我需要找资料才能确认准确无误的人。

但是,相比十几年前中国探月工程副主任设计师陈天智的突然离世,袁老的逝世我波澜不惊。

虽然前者的名字我也要查资料才能保证准确无误,贡献远远不能与之相比。

但是,前者 40 岁就离世了,让基本同时代的我感慨韶华易逝。

而袁老九十高寿的时候,我们已经庆祝过了。

我们已经经历过他太多身边人身老兵死,除非是像总设计师这样让我全家人的生命生活随之起伏跌宕的伟人,对于其他人的离世,我们已经累了,麻木了。

袁老的逝世,用我们的话说,叫喜丧。

当然,袁老的逝世形成了这么高的热度,也是在我意料之中。

毕竟,现在是一个网络的时代。

互联网 20 年:网民性别、学历、年龄、职业、收入变迁一览

很多人分不清关心同情绪绑架的区别?

张三他爹一个人含辛茹苦把张三拉扯大,张三应该感恩,这是道义。

张三他爹年纪大了,张三嘘寒问暖,身旁伺候,这是关心。

张三他爹死了,张三痛哭流涕,这是情绪自由。

李四中奖了,李四欣喜若狂,这也是情绪自由。

张三在路口碰到李四,看到欣喜若狂的李四就上去抽耳刮子 “我让你笑,让你笑 “

这叫情绪绑架。

作为经历过情绪绑架的年代的人,我怕再次进入情绪绑架的年代。

现在绑架我们情绪的这些人,看到下面这篇文章,是否会愤怒你们爱戴的人在抹黑你们爱戴的年代?

知乎用户 晒足一百八十天​ 发表

你想把一个人伟大的,完美的人变得让人唾弃一般会有几步走,先把这个人捧上神坛,使其形象从群众中抽离出来→抨击表现没有那么虔诚的人→寻找伟人负面的信息,表现自己与众不同→从伟人最大的贡献中挑出小毛病并把社会问题归于其身→摸黑私生活或者其后代→讨论其贡献大还是其造成的危害大→全面否定其贡献

这样,一个伟大的人就被完美塑造成历史的罪人,比如岳飞会被说成是阻碍民族融合的罪人。近的有路过华为店向其鞠躬(这种骚操作,感觉只有岛国才想的出来)

题主你是哪种呢

知乎用户 萧楚白​ 发表

评论区什么人都有啊,我集中点评一下:

1. 我没吃袁隆平的水稻。

是的,你也没见过我们的核弹头,但这不耽误你知道他们很牛!世界不是围着你转的,你可以无感,但别在这个时候假装与众不同。

2. 我爸妈都知道,你爸妈不知道,说明他们不种地,你别在这秀优越。

是的。你爸妈有文化,我爸妈记性差,虽然电视上看到过,但没记住,抱歉了!但我不知道这有什么优越的,现在不是文革了,文盲不受表扬!

3. 袁隆平根本不应该被夸,他的产品种植率不高,好的产品不是他搞出来的。

这个分两部分。1 是袁老的成绩不仅在我国,全世界很多地方都有他带队研发的产品,迪拜美国菲律宾,不然你以为其他国家为啥发新闻悼念?

2 是其他大佬不知名,那是因为没人主动去了解这些东西,这又不是袁老造成的。我国大佬太多了,一个一个介绍,高中得上 6 年才能学完。

4. 凭什么我也得悼念?

已经说了,允许无感,允许无感,允许无感,但,不能反过来黑吧?无凭无据的,你有什么可黑他的?

——以上,针对评论区的补充——

我妈就无感。

我是当天上午看到假消息的时候说给我老婆听的,我老婆直接处于震惊状态,我妈却问: 袁隆平谁啊?

我当时就奇怪起来,后来发现,我妈,我爸,我外婆,他们都不知道袁隆平是谁。后来我才意识到,我爸妈读书的时候,袁老还没被写进教科书,他们也没在微信群见过那个著名的表情包。

我不知道哪一年开始,袁隆平被写入了教科书,让所有学生都记住了他,但我知道,对于那些为我们做出过巨大贡献的人,他们的名字,应该让更多的人铭记。

我甚至希望那样的表情包可以再多出一点,钟南山的,吴孟超的,钱学森的,让这些共和国脊梁,让更多人铭记。

但有一点我也要说明: 不论我们的普及工作是否到位,我们应该允许别人不了解他们,允许别人无感。道德用来律己,不能用来绑架别人。

知乎用户 M3 小蘑菇 发表

很正常,大部分人其实并不怀念科学家,真到了全国关注科学家时,往往是国家有难,需要科学家力挽狂澜了,比如去年中国搜索得第二多的人名是钟南山

所以未来中国最好不要出现全国人民迫切怀念袁隆平的情况,否则说明遇到粮食危机了

知乎用户 深具世界眼光 发表

其实大家对于袁隆平的这种感情主要来自于互联网时代媒体的宣传和强化。

所以很多感到伤心的都是年轻人。

因为某种程度上 袁隆平被塑造成了他们心里的神吧

我觉得这种宣传方法会让人变得有点脆弱。

可能脆弱的当代人就是需要这样一个又一个强大的偶像吧…… 迈克尔杰克逊 科比之类也是如此。

但大家对霍金就没有这种过度强烈的感情。

因为他离得远,不是天天听他歌,看他球,吃他大米。

我感觉我想到了 伊朗最高宗教领袖、特蕾莎修女之类的。

尽管都是缅怀袁隆平,但我感觉年轻人的缅怀会更有种失去什么、天塌了的感觉。

这其实是泛商业时代精神领袖的感觉。看似个性的背后,其实有一种雷同。

我们有没有想过可能神也是被塑造出来的?

所以要谨慎拜神。

(当然上面很多话只是发散感想,并不主要针对这件事)

而关于为什么袁隆平成为了以前互联网力推的重点。

跟风网红造梗是一点,这一点相当于游乐王子什么的。

另一点来自于年轻人主动靠拢国家,来宣誓自己长大了。

还要一点可能是国家看年轻人精神空虚于是下猛药。

不过事情也大概都是那样,没有太大出入。

所以我即使有些不同看法,例如降旗不降旗啊 我也保留不想说。

然后我自己也是有感情嘛。

我觉得都可以。

而那些认为一定要降旗的,其实他们某种程度上是接受到了过度宣传,甚至夸大宣传、神话宣传才会有这种坚定的想法。

当然某种程度上,做的是也算神了。然后又很朴素嘛,我觉得是当的起的。

但是可能有时候放到别人身上,年轻人就会觉得幻灭。

例如潘长江,一直宣传他们老艺术家…… 就不太合适。

这就是药用猛了。

不是说以前在中央台表演过节目就老艺术家了。

综艺节目看下来,其实张凯丽、毛阿敏也是有缺点的人啊。今天可以扮演穷人演的很好,明天就住别墅去啊。

年轻人要学会切割吧,宣传部门也应明确的在宣传上做出切割。

例如热依扎、水花。只是一个演员演了个角色而已。一厢情愿把热依扎当水花就完全不用了。

……

所以 就是这样 ,对 完了。

知乎用户 弗兰克奇​ 发表

[

为什么家人对袁隆平去世不伤心?

弗兰克奇的视频

 · 1489 播放

](https://www.zhihu.com/zvideo/1381207183661576192)

凭啥要有感觉? 就杂交水稻领域,超级大佬还有很多,为什么你知道袁隆平,因为媒体在宣传正面典型,必须深入人心

家人们是经历社会毒打的人,相比媒体宣传的东西,更在意的是每天的柴米油盐,在意的是钱,年轻人有大把的精力,到处宣泄情感,有了一堆担子之后,甚至病都不敢生

伟人去世你觉得难过就难过啊,不难过就不难过啊,凭什么要求别人也难过。知识面不同,消息面不同,人本来就不能完全共情

周总理去世的送行也是群众自发的,很多东西不需要什么要求,自己就去做了。管好自己就行了

还与家人不是一个振幅,用袁老的图来说,就是让你们吃得太饱


看来有很多人并不赞同我的观点,但是要有一点毋庸置疑的事是你的情绪只属于你自己

我想起了科比去世知乎有一个问题,科比去世为什么有人不难过?这个问题本质上是一样的。你要难过就难过,不能要求别人啊

抖音上的娱乐视频居然有人说今天袁老去世,不要发娱乐视频。???这么难过你居然还刷抖音这样的娱乐短视频软件,真双标,世界不是为某一个人服务的,只要国家不出台禁娱令,不全网黑白,公民就有相应的权利,怎么还轮得到某些人指指点点唧唧歪歪

袁老固然伟大,但也是沧海一粟。我不相信他支持有人站在道德制高点指手画脚。尊敬归尊敬,因为尊敬他要求别人也难过,请问阁下是流氓吗?

知乎用户 毛线抄手​ 发表

有什么好伤心的?人的生老病死,这是自然规律。袁老 91 岁,寿终正寝,无疾而终,含笑而逝,我觉得这应该为他感到高兴,这是喜丧。放我们这有这样的老人离世,葬礼上都会搭台子唱戏的,欢送他去往另一个新世界。这是福报,这也算是袁老这一生功德圆满了。所以对于袁老,我们更多的不应该是悲伤,而是缅怀。相对于同时发生的甘肃白银那二十位因为天灾人祸而意外离世的选手,那才是真正要感到悲伤的。不说别人,就我那个已经 98 岁的外婆,如果哪天离去了,我想我以及我爸妈,也不会感到悲伤,因为她的离去那是必然的。我外婆就是个农村老太太,年轻时吃苦受罪,一心向善,如今儿孙满堂,安享了晚年,无病无灾的活到这个年纪才走,那应该是普通人羡慕的人生结局。说句迷信点的话,前世以及今世不积几辈子的德,是等不到此等结局的。

知乎用户 kakaxi 发表

没有感觉是假的,坐标重庆某区县算个小小的产粮区,家里老人以前种过地,在袁爷爷推广杂交水稻之前他们种的水稻产量低,口感差,他们亲口说的,那个水稻吃起来胃不舒服,那个年代家里人多水稻产量又不高所以他们在能种一窝水稻的面积里面会种几窝以此希望增加产量,后来政府来试点种植杂交水稻,提供种子和技术人员来指导,那时候家人不知道袁爷爷名字但是知道西南大学袁老师来推广新的水稻,要求一窝水稻面积只能种一窝,不能像以前那个种几窝,但是那时候大家都饿怕了偷偷摸摸的还是多种几窝,那些技术人员来看都着急说不能这样种,不要在一个面积里面多种了,那些技术人员三天两头往田里面跑,推广的那一年的收割时候,家人说来了好多人,大家一看这水稻确实好,虽然没有达到现在这么饱满这么高产,但是对比以前的种子产量是上升去了,煮出来的饭吃起来很舒服(家里老人说现在大家是吃习惯了好的饭不知道以前那饭的难吃),第二年大家全部都种杂交水稻了,直到很多年后他们才知道袁爷爷的全名,很多年他们都是叫西南大学的袁老师。。。袁爷爷走后家里面的种过地老人都很伤感,因为他们真实的见证过水稻质的转变,也是他们从吃不饱到能吃饱的转变!!!

知乎用户 清华园老宋 发表

因为你家人不大上网吧。中国人多了去了,我身边连谈论袁老去世的人都很少,更不要说什么悲伤了。

个人认为,网络夸大了很多事。例如网络热搜说去现场纪念袁老的人如何多,送的鲜花成了花海什么的,我是肯定不信的。道理很简单,视频里看得清楚,就那么点人啊。跟你有关系的可能会去送个别,哪个普通老百姓不上班不干活,有空跑去一个陌生人的葬礼送别。去了也没人搭理你啊。这难道不是最基本的常识吗?如果是个领导,过去了人家家属接待,安慰几句,还是合情合理的。你一个底层老百姓,又不认识人家,人家更不认识你。你去了,人家家属要接待你吗?你跟袁老家属说点啥?表示慰问?不尴尬吗?

所谓花海的事,也是太夸张了。视频里又不是看不到,就那么一堆吧。讲真,中国人传统,葬礼并不送花。可能极少数新派的人会送花吧。昨天还因为花店借给袁老送花搞欺骗上了热搜。这真的很奇怪。中国人的葬礼传统真的不送鲜花的啊。很多人都觉得当时那个热搜可能是卖花的商家搞的,骗大家网络订花,他们好坐地起价。据说一朵花最高卖到 100 多元。关键是有黑心商家收了钱也不去送花,而是把同一张献花照片发给了很多网络订花的客户。这跟诈骗也差不多了。

这次袁老去世的事搞得比较大,可能一是袁老出生在协和医院,父亲是原国民党官员,妥妥的前朝上层。所以有人故意抬高袁老,为的是他们自己的某种目的。同为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贫苦农民出身的申纪兰去世时这些人可是不说话甚至冷嘲热讽。

再一个就是过去这些年有很多公司都打着袁老的名义做事,出名的是隆平高科这样的上市公司。很多公司都用袁老或其家人参股来宣传自己。这些公司过去一些年经常用网络宣传袁老,也是热搜常客。所以这次在网络上反响比较大。

绝大多数人是真心纪念袁老。但也有少数人是有利益问题。例如那个海水稻项目,过去几年一直用袁老的名义宣传自己,花了很多科研经费,通过了验收。但是也有很多知情人在批评甚至举报,说这个项目有猫腻。现在袁老去世了,这个项目未来会不会受到调查,就很难说了。那个青岛的海水稻所长说了一堆话,还在用袁老的影响力给自己鼓吹。

网络就是这样,再大的热点,几天就过了,会有新热点出来。袁老已经入土为安。无论如何,袁老对中国水稻育种事业有着巨大贡献,他应该受到尊敬和赞美!

知乎用户 脱发植发医生老尹​​ 发表

怀疑这是个钓鱼的,不过客气的答主挺多,正确的说的也挺多,说点现实的吧。

这世界上最爱你最亲你对你恩情最大的人被你评为冷漠无知,理由竟然只是因为不符合你心意,不是编的就是网上多了。

网络和现实非常割裂。

网络上铺天盖地好似每个人都在关心,哭天喊地好似每个都无比悲伤;关了电脑放下手机,和同事朋友亲戚聊两句

“袁隆平死了”

“嗯,我也看了”

“哎,又没一个”

“还行,90 多了…… 你们公司开空调了吗?我们这还不开,真特么热!”

“哈哈,我们开了……”

这是现实,绝大部分不伤心,不伤心是普遍心态,他们以平常心态感慨,一个有功于国有恩于民的好人没了。今天 26 号,才过去大半个星期,你看你身边还有谁在谈论?

你非要他们跟你一起哭,怎么,就你高尚别人就冷漠不知感恩?一个离你十万八千里的星星比你身边的亲人都重要?平时吃一半扔一半这会哭两声就算感恩了?

这时候看明白了吧,有没有那股饭圈的味儿了。

更恶心的是,那天媒体报道袁老去世消息的恶臭模样,人还在抢救,去世消息就出来了,本来心里有点小悲伤的能不怒?大众情绪是特么你们这么玩弄的吗?

网络上对袁老歌功颂德,难免夸大其词,现实中,你问问看,有几个人切身有感激之处?黑他、无感的也不少。

就说我吧,山东人,吃面的,要感激也得感激小麦之父:李振声

不,不对,袁老的米多了,才没人和你抢面吃。

然而袁老搞杂交水稻的时候,中国粮食困难时期已经过了,并不是网上说的没袁隆平就饿死多少人。另外像是北方大片地区根本种不了米,《平凡的世界里》黑馍馍、黄馍馍、白馍馍,糠饼子、玉米饼、白馒头,这才是这片土地上真实的写照。这些九几年还挨饿,也不吃米的凭什么感激袁隆平?

不是这样的,大家感激袁老,是感激以他为代表的农业工作者。

呵呵,更特么扯淡了,农民工、土包子、村姑等等都是你们叫的吧,脏乱差是你们对农村的印象吧?你们感激个屁,农业工作者最大的是农民,是你们瞧不起的乡巴佬!

农民,袁隆平对农民有什么恩?粮食越多农民越穷,一亩地一千斤麦子,一斤不到一块钱,可耕地、播种、浇水、花费、农药、收割乱七八糟的下来就要好几百,后来涨到一千多。一年辛辛苦苦伺候十几亩地,赚不着钱还赔钱,农民得什么恩惠了?

农民有医保吗?农民有好医院吗?农民有…… 打住,总之袁隆平凭什么代表农民?

粉袁的各种功德往袁老身上套,黑的各种否认并套上时代的锅。

可知道的都知道,是袁老、李老等一些科技工作者,和广大辛勤劳作的农民们,给了我们这个当年贫穷落后的国家一个巨大的底气:我们粮食够够的,未来还有更多,你们这些个帝国主义谁也别想卡老子脖子!

所以军备,投钱!工业,投钱!航天,投钱!城建,投钱!可劲投,仓里有粮心不慌!

所以,同样是劳作了大半生的你的亲人们,他们为这个国家做的贡献就不是贡献了?他们就该低那些遥远的星星们一等?

知乎用户 无名霸霸​ 发表

人人都有自己的生活,自己关心的事情

你关心国际关系,他关心猪肉涨不涨价

你关心狗狗币,他关心去哪遛狗

你关心袁老去世了,他关心大米好不好吃。

可这并不代表你比他高贵,只能说你跟他们关注点不一样,你也不能要求他们去为袁老的去世哭泣,你做不到,也没有任何正当的理由做这件事。

这件事没什么好争论的。

你觉得伤心,怀念,你可以去任何一个能纪念他的地方为他献一支花;你觉得被他的科研精神所鼓舞,突然充满了斗志,你可以想想自己那一腔热血怎么用;不必让全世界都知道袁老的去世令你多伤心,人们关心的是袁老的离去而不是你有多伤心。

你没感觉,也不必大张旗鼓地表达自己有多没感觉,仿佛自己有多理性,多与众不同,没人关心。

非强迫别人认同你的立场的,是傻子。

借怀念之名疯狂输出自己情怀的,是骗子,(你问问他今儿中午米饭都吃完了吗)。

没人问你,没人得罪你,突然就自己疯狂嚷嚷自己没感觉的,是小丑。

知乎用户 Zpuzzle​​ 发表

你家人做的没错啊。

这世界上的人,你如果要为其悲伤,总该是对他有点了解。你对他了解得越多,投入的感情越多,当他离开的时候,悲痛的感觉也会多些。好比说我既不喜欢篮球,也不喜欢足球,所以科比之死在我眼里不过是个普通的事故,马拉多纳之死也只不过是一个遥远的国家多卖出去一口棺材而已。甚至于像前两年去世的金庸,至多也就是 70 后到 00 后这几代人中一部分人的记忆,00 后看金庸小说的其实已经不多了。

袁隆平在中国虽然可以说家喻户晓,但大多数人对于袁隆平,不过是像我知道科比和马拉多纳的名字一样,只是知道有这么个人,甚至连他做的事情都未必知道。既然如此,人家为什么要对一个普通老人的去世而难过?

知乎用户 bluetie 发表

袁隆平伟大吗?伟大!

袁隆平贡献大吗?非常大!

袁隆平牛 X 吗?牛 X!

袁隆平有名吗?名震全国,几乎无人不晓。

袁隆平有地位吗?他是中科院院士。

袁隆平有钱吗?袁隆平持股的隆平高科市值 225 亿,袁先生持股市值约 2 亿。

所以一个伟大的很牛 X 贡献很大的科学家,生前享誉全国,地位尊崇,财富富足。

他去世了,我觉得很遗憾。

我要哭?为什么?

知乎用户 请叫我 vivian 发表

我当时上午在公交车上就偷偷哭了,又难过又怕被人看到,后来辟谣了,结果下午说是真的发生了,又哭一场。

回家说了,我妈难过不难过表现不太明显,但是我妈还是说袁老一生利国利民,是个伟大的人。

我老公对上午抢着发新闻的义愤填膺

我难过他们没说我啥。

只能说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想法不一样吧,不强求,只要是不诋毁就好,如果能够感恩袁老,当然是更好。

知乎用户 知乎用户 uzZLeC​ 发表

不包含任何立场,我直接粘贴了:

偶像崇拜通常是指对任何一种偶像图像或物体的崇拜,与敬拜一神论相对。偶像崇拜,是一个人对信仰着的象征物、对象信仰的极端。 偶像崇拜也指个体对自己所仰慕的对象产生的一种钦佩和推崇心理,以及由此而引发的一系列学习和模仿行为。

偶像崇拜是当今青少年精神生活的一部分内容。 在当代青少年中是非常普遍的现象。

20 世纪之前,偶像崇拜主要是对已去世的偶像的神化。20 世纪之后的偶像崇拜,主要是对在世的偶像的娱乐化。 学术界从经济学角度出发,将偶像崇拜划分为消费型偶像崇拜和生产型偶像崇拜。 [

当代青少年偶像崇拜现象既有社会成因,也有青少年的心理成因。社会成因构成了青少年偶像崇拜现象的宏观图景的主要原因。

偶像崇拜可以引导人的人生走向,通过钦佩有才能的人从而完善自己,也有着积极向上的一面。大学生偶像崇拜是积极影响与消极影响并存的。

知乎用户 者也 发表

奶奶看我不高兴,问我为什么,然后我给爷爷奶奶说今天袁隆平去世了,然后他们俩不知道袁隆平是谁。我稍作解释,他们有所了解:“哦,袁隆平是研究水稻的,让中国人不饿肚子了。”

毕竟不是同一时代的人,那时候的课本上没有袁隆平。他们对周恩来,对毛主席的去世比较有感触。

我哪里有时间去考虑家人不知道袁隆平?我只能感慨时间的无情,看着家中这两位老人,不禁黯然神伤。况且让我伤心的,不全是因为袁隆平先生。他的去世,牵动了我对家的感情,我从来没有发现自己居然这么恋家。也告诉我,该多陪陪家人了,这段时光转瞬即逝。


好家伙,题主居然还有心思说老人无知,冷漠?题主对家人怎么这么冷漠?() 就算没有感触这话也???有点不知道怎么说了,就像感觉题主和最亲近的人都没有相同振幅的。

正常人是不会跟你上纲上线,说 “袁隆平死了关你屁事,我死了会怎么样。”

除非你恨别人没有跟你一起哭,玩道德绑架,满满的优越感,把人家激怒了说几句狠话,然后你成功了,袁老无辜躺枪被骂。

这叫什么,这叫踩着袁老的遗体来捧高自己,我不想说什么了。

知乎用户 邱昊宇​ 发表

我还记得小学时候的一节语文课,分析课文。老师说课文里面写刘胡兰英勇就义,大家觉得有什么感触?然后把我点了起来。我性子比较慢,站起来慢慢组织语言,老师大概是觉得突然冷场了有点扫兴,就说「诶呀,你看他真是冷血动物,一点都不感动。」然后就让我站在那里站到了下课。

那节课后来的时间我就站在那里一直安慰自己:我感动不感动、冷血不冷血,和我说不说出来、说出来你满不满意有关系吗?

小学时候还有件大事,就是香港回归。学校的各种活动、黑板报、班级里订的报纸之类的到处都能看到喜迎回归,至少持续了半年。然后 6 月 30 日晚上熬夜看回归的仪式很开心,但第二天睡醒,兴奋劲过了,我觉得我周围的世界并没有发生我想象中的巨变,大家还是在按照自己日常的轨迹生活着,和香港回归前一模一样。

大河剧《龙马传》里面也有个场景,上过历史课的都知道「大政奉还」对日本的意义。但剧中这个事件发生之前,百姓们对生活无望、在大街上疯疯癫癫。坂本龙马得知大政奉还的好消息后,满怀希望地冲到街上,却发现街上百姓的状态和事件发生前一模一样,还是浑浑噩噩。

伟人的离世、重大转折的发生,在历史的长河中看是大事件、闪光点,但对这个时间点上老百姓的日常生活有多少立即的影响呢?大多数时候应该是很淡的。能表达一下悲伤足矣,这才是常态,不是冷漠。

知乎用户 纸盒勇者​ 发表

我爱我家》,老傅(革命干部)怼老胡(知识分子):

“美国登月成功你那么开心,单位里老赵他妈妈再婚,你怎么不开心?”

老胡:

“老赵他妈妈又没有嫁给我,我开心什么?”

老傅:

” 美国的总统肯尼迪死了,你哭的那么难受,我们单位摇煤球的老王他爸爸死了,你怎么不哭?”

老胡:

“我爸爸是摇煤球的,天底下摇煤球的都是我爸爸?”

知乎用户 恋文爱武便家无成 发表

我一直就不太理解,很多人跟袁隆平非亲非故,既没有一面之缘,也没有君子之交,人家走了一个个反应这么大正常吗?

世界上每天都有流浪汉你同情过吗?世界上每天都有人饿死你施舍过吗?怎么袁隆平走了你们就开始哭天抢地感同身受了?不过是为了蹭热度给自己找找存在感罢了。就像送行袁隆平的时候,排多长的队?每个人都好像悲伤的不得了,结果一看,全是拍照发朋友圈的,假不假?

我反正没啥感觉,天下粮食再多没钱我照样饿死,天下粮食再少,有钱我照样有口饭吃,谁请我吃顿饭我对他的感谢肯定比对袁隆平的深

知乎用户 围观群众小江 发表

我记得莫言有讲过这么一个故事

具体内容我懒得去找了,凭记忆说一下

说是小的时候呢,是那个红色的岁月。老师领大家参观一个红色历史纪念馆,看到烈士的时候呢,所有的孩子都哭了。

甚至为了得到老师的表扬,有的孩子还边哭边偷偷把口水抹在脸上。

在这样一群人中,有一个惊惶的孩子手足无措的看着大家。

回去后,那个孩子被举报了。

被举报的孩子被严厉的处分,而举报的孩子得到了表扬。

我觉得大部分人和莫言的感觉一样

即使在哭泣成为一种主流行为的时候,不哭也不能够作为一种责罚的标准。这和读出师表不哭者不忠,读陈情表不哭者不孝一样扯淡。要是以此为标准,高中生有一个算一个,得出来多少不忠不孝之徒。

知乎用户 观山海 发表

说明老一代人还是清醒的,并没有受到造神运动、饭圈化和键盘爱国的影响,令人倍感欣慰。

另外老爷子 91 岁寿终正寝,不是喜丧??

知乎用户 孤独的人 发表

我不是说过吗:“不是所有的人都是有良知的,不是所有的中国人都是有良知的。” 当年在奥斯威辛屠杀犹太人的,除了万恶的盖世太保外,还存在着一些助纣为虐的犹太人。1937 年 12 月 12 号以后的南京,帮着鬼子屠杀中国人的,自然是少不了一些炎黄后裔的身影…… 人上一百,形形色色。你的家人对袁老的不幸辞世表现得无动于衷,并不等于是所有的中国人,都对袁老的不幸辞世表现得无动于衷。只要是你明白了这一个事实,那么我就恭喜你:“朝闻道,夕死可矣” 了。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属于图片创作者及始发媒体。)

知乎用户 128KG 的山峰 发表

你这种人,真的是… 一肚子的槽点吐不出来

我也没感觉啊,而且我相信绝大多数人的感受都是震惊,惋惜,然后就过去了,恕我直言,我不信你真的悲痛,真正悲痛的人不会在这发这个问题

我不知道该怎么评价你们这种人,我只觉得你们真的太可笑了

麻烦在你 “悲痛” 之余能不能问问自己做没做到八荣八耻,自己的行事准则是否符合新时代价值观

三天,四个院士走了,每一个院士都是国之重器,每一个院士的离去都是国家无可挽回的损失,请问你为什么只 “悲痛” 于袁老?是因为袁老的研究更深入人们的生活呢还是因为袁老的知名度更高,更利于某些人装呢?

知乎用户 广寒宫在编兔子 发表

你本人对袁老的逝世感到难过是一种非常正常的情绪,但是强迫别人和你有一样的心情,是拥护刻奇主义。

原本这种哀悼的心情是出于你对袁老本人的敬佩和感激,但把它拔高到 “无感就是冷漠、就是有罪” 的程度,哀悼就变成了刻奇作秀的笑话。

知乎用户 Z-prion​ 发表

我有点失落的回到家,

老爹跟我说。。

他没挨饿可以感谢袁老,

我没挨饿,主要还是要感谢他。。

我想了想,好像也有道理。。

知乎用户 纯属虚构 发表

你的家人,之所以是你的家人,只是因为恰好你生在这个家。

而不是,这个家给你共情、给你共鸣,你们才成家人。

简单来说,都是纯粹看运气的事情,你没得选。

你也没必要要求苛责。

也许你妈妈还忙着给你煮菜,也许你婆婆还忙着做家务,她们 “有事” 要做,她们“忙”,而你,拿着手机,看着新闻,躺在沙发上,伤春悲秋。

假如,你接替你妈煮菜,假如,你接替你婆婆做家务,让你妈、你婆婆可以舒舒服服躺在沙发看电视,看新闻,看到袁老的消息,没准她们还有空、有精力,给几句赞美。

所以,别来知乎提问了,去帮你的家人做点实在的事。

还有,只有自己对象是可以选择的家人。

所以,你对象给你共情了吗?

别连唯一选择家人的机会,都选错了。

孩子也没办法选择,自己生的,就是随机盲盒。

知乎用户 阿祺咬了口大橙子​ 发表

读小学的时候,在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的伟人去世了,当时学校条件不像现在这么好。但是学校还是要求每个班级都准备一台电视,全校在追悼会那天看电视直播。电视就由班里学生的家长搬过来。

也就是小学 2-3 年级吧,大部分记忆已经模糊了,但是有一个画面一直刻在我脑子里。就是我们班长回过头,我看到她哭得非常伤心,眼泪鼻涕一大把,五官都扭曲了。然后她质问我,你为什么不哭?你是个没有良心的东西!

可能后来我也跟着哭了吧,毕竟她是班长,她学习成绩好。而且最关键是全班,或者说全校都在哭。我不哭可能真的是我有问题。

那你说哭的小孩是真的伤心吗?是,也不是。我可以很坦然得说,我应该是不伤心的,因为那会根本也不理解伟人对于中国的意义,不理解画了个圈对于后面几代人的意义。那我伤心个什么劲呢?无非是因为大家都在哭,所以我也跟着哭呗。不然我就是个 “没良心的东西”。

所以我有理由认为,你就是我当年那个班长。

但是,你还是你。而我,已经成长为你的长辈了。

狗头。

知乎用户 没有性生活 发表

农田里的一粒米,成为你的食物转化成能量,过程分几步?

要有农民买种子去种地。这里要感谢制定商业法律法规的人、给予农民种地自由的人、发明拖拉机播种机的人:感谢孟德斯鸠、感谢卢梭、感谢权利法案、感谢人权宣言、感谢独立宣言、感谢拖拉机的发明者阿拉巴尔特、法拉斯、史密斯;

粮食丰收了,怎么从农田里把粮食运到全国各地的市场里去呢?这里要感谢汽车的发明者、铁路的发明者、交通信号灯的发明者:感谢卡尔奔驰、感谢乔治史蒂芬森、感谢摩根;

粮食买回家后,怎么能吃到肚子里呢?感谢自来水系统发明者、感谢家用燃气系统发明者、感谢铁锅的发明者、感谢电饭煲的发明者,感谢筷子勺子碗的发明者:感谢古罗马人、约翰克莱顿、井深大、古代先人。

以上有具体人物或文件的生辰年月如下:

孟德斯鸠:1689.1.8-1755.2.10

卢梭: 1712.6.28-1778.7.2

权利法案: 1689.10

人权宣言: 1789.8.26

摩根: 1877-1963

独立宣言: 1776.7.4

卡尔奔驰: 1844.11.25-1929.4.4

阿拉巴尔特、法拉斯、史密斯:1851、1856、1873

乔治史蒂芬森:1781-1848

井深大:1904.4.11-1977.12.19

要是每次吃饭前不把我写的这些东西带着哭腔背诵一遍,你就没资格吃饭。

知乎用户 Tincojj​ 发表

这位是和袁老同一天去世的吴孟超院士,同样是为国家做出重大贡献的人,为什么你对他去世没啥感觉?

因为没有感觉才是正常的,就只在新闻看到过他。

有些人对袁老根本就不熟悉,只看过新闻的只言片语,就要他们对人家有共情能力,说实话是难为了人家。

人家也不愿意在朋友圈上假惺惺地做任务,上一代人,他们只对很熟悉的教员和其他开国元老和自己的亲人真正痛苦落泪难过。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矫情 管好你自己

你的饭是爸妈挣得你去感谢袁隆平让你吃饭, 好可以没问题

但是你爸妈的饭是人家自己辛苦挣来的,不需要对谁感恩戴德,如果非要也是对自己的辛苦。

你也是,先感恩家人再去感恩袁隆平,袁隆平院士有知也高兴。

知乎用户 知乎用户 AnlwPo 发表

题主:

你好。

我看了很多评论之后,总想对你说些什么。所以就写了好长好长,请能看完吗?就当我打字打了这么久的辛苦费叭?

首先:那些责怪你的人不要在意,可能他们也无法琢磨自己的言论会给别人带来的心理负担有多大,只是说着自己心里想的话。

从你的问题描述里呢,我能感觉到你是一个…… 很温柔,很会在意其他人想法,也是很在意身边人的人,因为你文字很…… 柔和,我甚至能感到你是删了又写删了又写,一句话改了很多次才发。

啊扯多了。

其实我对这事的看法呢,和他们也有一样的地方,却也有不同的地方,再次请求看完好吗?

作为一个学生,我们用了很多的时间去学习科学知识、人文知识、待人素养、学习方法等等等等,这很好,但它们也会让我们和老一辈人们之间产生隔阂。

老一辈人呢,和我们经历过的事情不同,他们从中国的贫穷时期走过来,他们最关心的是自己的生活,毕竟一个人如果连活都活不下去,那要更谈更高层次的追求呢?

我们这一代人,从中国已经开始发展的时期走到了现在,我们的老一辈人给我们提供了相当优越的,或者说是他们能提供最优越的环境,我们不会为了自己的生计而发愁,从而我们在追求一些更高水平的生活,更高层次的知识。(当然这里也没有要说老一辈人不学知识的意思,就是说明一下。)

可以说老一辈人和我们这一辈人的思想观念不同吧,我相信你也会在生活中有这样的感觉:自己经常和自己的长辈们父母们产生不一样的见解。

这其实很正常的。我也会这样。

再转回题主你说的这件事儿。

当然,和回答这些个问题的很多人一样,我觉得你的家人并没有一定的必须要为袁老的去世而付出伤痛。这属于人之常情,可以理解。

但是你的家人们一定会铭记袁院士,因为袁老对中国乃至世界的影响贡献都是很大很大的,这点你不用多想,(可能如果你在家人面前对袁老不尊重,你爸妈还会狠狠教育你嘎嘎嘎)。但讲真的,他们眼中杂交水稻技术可能只是一个名称,和自己的生活没有太大的关系,就像我前面提到的一样,他们最关心的是自己和身边的人能不能好好过日子。

但是你呢,你在这个社会中存在的最浓重的一个标签就是一名学生。你知道这项技术会对整个世界:那些非洲国家,那些处在战乱当中的国家带来多大的影响。你也知道袁老为了这项技术而付出了多大的辛苦,因为你系统地学习过相关的知识,当你引申到自身的时候,你会震惊于他们所吃下的苦,你会不自觉的为我们国家拥有这样子的技术性人才和吃得起苦的人才而自豪。

或许会有人在底下怼我这句话,可能有人会说:明明父母那一辈也很辛苦,他们也吃到了很多很多很多生活给的苦头。

但是这两种苦不一样啊。

我们老一辈所吃的苦是自己面对生活,想要生活好下去所必须经历的苦难,经历过这些苦难就有很大的概率,甚至是 100% 的概率能得到一份回报。

袁老等一系列的科研人员,他们吃的苦可以说是看不到未来的,因为在当时那个年代这项杂交水稻技术被世人所不认可,都认为走这条路没办法走通,但是袁老他经历过自己 7、8 年的坚持,终于和自己的学生以及其他的研究人员们一起发现了 “野败” 这种对整个杂交水稻技术有具有巨大贡献的野生水稻品种。

你想想,7、8 年,一个到小山村里,当老师没几年的正处于青年时期的大学生,他在这 7、8 年之间完全是无法看到未来的希望的。世人非之,他唯一能相信的就只有自己的内心和书中孟德尔的理论。

可以说袁老是硬生生的在 “不可能” 这面墙上打穿了一个透光小孔,而这个孔在经历我国数十数百数千数万名科学家的努力下,越来越大,直至光芒四射。就像开创了遗传学的孟德尔一样,袁老开创了中国在杂交水稻这一技术领域,而其他人才得以发挥自己的才能,他是英雄。

我并不是一个很轻易就能表达自己内心想法的人,想到什么说什么。

我想表达的意思是:你没错,你的家人也没有错。

我们在这个社会上学习,恋爱,生活,工作… 没办法,也不可能让别人完全和自己的步调保持一致。

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每个人的思想都是不一样的,正因为这样才会有灵感的勃发,才会有思想的碰撞。

我们学生能做的真的只是能完善自己,尽量的让自己成为能感觉到他人内心并且好好呵护对方心中柔软地方的人,对吧?

好了,如果题主真的看到这里的话,我很感激。如果有其他人看到这里的话,我也很感激。希望我对这件事情的看法。能对你有好的影响。

此致:

祝题主安康,也祝袁老安息

2021 年 5 月 25 日

一个不可回收垃圾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同无感。

有朋友跟我说这个事情,我去看了一下新闻,然后我就说,正常的生老病死,是喜丧。

内心没有丝毫的波澜…… 我身边的人也是,但是我妈给我发消息很有感触。

至于为什么,不够亲近吧,人对人的感情,或者具体一些,对于一个人离世的反应,不取决于血缘不取决于对方的身份地位对国家的贡献有多大,而取决于和这个人的关系亲疏。

家族中八杆子打不着的亲戚去世了可能也只是 “哦” 一下,但是完全没有血缘关系的好朋友去世了会肝肠寸断

一个伟人去世了除了和他有过非常多交集的人,比如有人指出的挨过饿的人等等,普通人很难感受到吧,特别像我这种俗人,不关心政治也不关心科研,对于袁老的唯一概念就是 “杂交水稻之父”…… 这可怎么共情。

换句话说,他对于我来说是一个二次元的,平面化的,有固定头衔的人,不够有温度,所以很难有情感波澜。

同样,我也对于一些伤感的人不太能理解,说实话我之前一直以为那些伤心的人都是装的(抱歉),但是现在发现原来真的有(震惊)。

看吧,这就是人的性格劣势之一,推己及人。

让我又想到的是,一些人对于偶像的离世比对于袁老的离世感情起伏更大是很正常的事,但收获完全不同的回应。

在有关偶像的评论区表达强烈的感情永远都是,你家人死了你有这么伤心吗,你认识他吗,不就是装逼吗等等之类,而在袁老这种类型的人下面,则是如果不表达出强烈的感情,就会有你真冷血,不就是装逼吗之类。

但是我想说,重复上面的观点,一个人的离世是否能够对自己产生强烈的情绪影响不取决于对方给国家做出的贡献,同样举好朋友和伟人的例子,取决于这个人在你心里的生动感和立体感,可能对方只是无名之辈,一样能够让人悲痛的不能自已。

而为什么我认为大多数人都会对于偶像(包括部分人的偶像就是伟人)的离世比伟人更强,同样也是这个道理,对方在你心里的立体感,多方面的了解,你能构建起一个非常生动的形象,哪怕是假的,但是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一个三维空间里的人,几乎能从外貌,性格,语言习惯,兴趣爱好,一生历程,一些趣事等等把这个人复述出来,这种活生生的感觉,一旦消失就会有很多个点很容易触动。

但是伟人,更平面化一些,我想没有几个人能复述出袁老的外貌身形兴趣喜欢发生的趣事等等吧,更多的人的了解大概和我一样仅限课本和宣传。

另外还让我大跌眼镜的就是知乎对于无法产生强烈感情波动的人评价竟然是在装逼,啊这…… 抱歉,我才是这样看你们的。

就是为了不装逼,我才没走任何社交平台上发过相关悼念内容,因为自己不是,再跟个风感觉(自己)太假了。

知乎用户 赵哒哒 发表

知乎的某些回答下的评论让我觉得很奇怪,每个人共情能力不同,对袁老的态度也各不同,我并不觉得所有人都必须感到悲伤,但很多回答和评论让我觉得大家都在指责那些悲伤的人,为什么在某些人眼中连真情实感的悲伤都成了跟风,发了朋友圈就是,装逼作秀?大家为什么要去这样揣测那些人?不悲伤没有问题,悲伤难过的也没有问题,这个问题感觉就像钓鱼的

有的人共情能力强一点可能会哭的稀里哗啦,有的人把敬重和哀思放在心里,以前我不想吃的可能直接倒了,但我现在会吃多少打多少吃干净,这种实际的行动也可以算一种祭奠,每个人感受和表达不同,真的没必要去强求去指责别人去揣测别人,自己管好自己,管别人干嘛

但我还是想说一句,有的人说袁老离我们太远,所以根本不可能那么伤心,其实不是这样的,就像当年的毛邓,你说悲伤的人民都能说出他们具体做了什么,他们的思想理论吗,大多数是不能的,但是为什么悲伤呢?因为大家都知道没有他们,就没有那么大的改变,同理,没有袁老和他那样的人,我们生活不会那么富足,我们不了解他们,但是他们的贡献早已经涵盖在生活的每处,大多数人都知道他们的重要,从小就听着爷爷奶奶说饥荒的故事,吃泥巴吃树根的都有,爷爷的爸爸就是因为饥荒去世的,临了了想吃肉都没有,不可能不感激他们,就像现在,我们学校升旗台那里还摆放着那天同学们寄托哀思送的花

也有人说,为什么其他科学家没有这么大轰动?我觉得每个科学家和为这个国家做出贡献的人都是值得尊敬的,但你要承认,有的名士他们的知名范围可能会局限一点,大部分人不接触那方面的知识,是不会了解到的,但只要你是人,你就要吃饭,每个接受了九年义务教育的人都会知道他,再加上这两年新媒体的发展,大家对他的了解就更加鲜活,所以这次袁老去世有这么大轰动我是不觉得奇怪的,大家该谴责的是过度消费然后博眼球的 ikpi 的媒体,不该是那些仅仅表达了自己的难过的普通人就去揣测他是跟风,当然我也可以理解是大风潮下的逆反,但这种主观的恶意的确让人觉得很难过。

这种问题反复提出反复有人回答反复有人杠,我也觉得挺无语的,很简单一句话,自己管好自己就行了,这不是一个可以用来消费的话题。

知乎用户 荀子曰 发表

可以没感觉也可以有感觉。

拉着别人非要哭的那叫强行绑架。

自己不哭就不哭给哭的人扣帽子不叫理性叫装逼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当众人都哭时,应该允许有的人不哭。当哭成为一种表演时,更应该允许有的人不哭。

莫言
我想讲一个小小的关于选择的故事。新年的时候,我回故乡去看我的父亲。我父亲告诉我,我的一个小学同学,因为跳到冰河里救一头小猪,自己却被淹死了。这个同学的死让我感到十分难过,因为我曾伤害过他。那是 1964 年春天,学校组织我们去公社驻地参观阶级教育展览馆,一进展览馆,一个同学带头号哭,所有的同学都跟着大放悲声。有的同学跺着脚哭,有的同学拍着胸膛哭。我哭出了眼泪,舍不得擦掉,希望老师们能够看到。在这个过程中,我偶一回头,看到我那位同学,瞪着大眼,不哭,用一种冷冷的目光在观察着我们。当时,我感到十分愤怒:大家都泪流满面,哭声震天,他为什么不流泪也不出声呢?参观完后,我把这个同学的表现向老师做了汇报。老师召集班会,对这个同学展开批评。你为什么不哭?你的阶级感情到哪里去了?你如果出身于地主富农家庭,不哭还可以理解,但你出身于贫农家庭啊!任我们怎么质问,这位同学始终一言不发。过了不久这位同学就退学了。我后来一直为自己告密行为感到愧疚,并向老师表达过这种愧疚。老师说,来反映这件事的,起码有二十个同学。因此这行为不能算告密,而是一种觉悟。老师还说,其实,有好多同学,也哭不出来,他们偷偷地将唾沫抹在脸上冒充眼泪。
我想说这个不哭的人就是作家的人物原型。就像我小说《生死疲劳》里所描写的那个单干户蓝脸一样,当所有的人都加入了人民公社,只有他坚持单干,任何威逼、利诱、肉体打击、精神折磨都不能改变他。这两个人物,不哭的人和单干的人,都处在政治的包围之中,但他们战胜了政治,也战胜了那些骂他、打他、往他脸上吐唾沫的人。
文学可以告诉人们的很多,我想通过我的文学告诉读者的是:当众人都哭时,应该允许有的人不哭。当哭成为一种表演时,更应该允许有的人不哭。
这是莫言《诺贝尔文学奖颁奖典礼演讲》。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我说句实话,大家真的就是为了纪念而纪念,为了悲伤而悲伤。

我们是生活在和平年代,没有经历过饥荒和战争。大部分 90 后,比如我,除了看完纪录片和电影的描述后会大有震撼,平时对这种东西的感受其实很浅。

看着满朋友圈满微博的悼念,我觉得跟风偏多,当然,发自内心或是跟风发一条也不过分。只是不要刻意,我看甚至有人建议国葬,降半旗,这就是过了。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任务,有一代人的理想。过去的人留下名字,时不时纪念一下就足矣。

知乎用户 墨知 发表

一群人跟风罢了。

跟风的基本都是一群连水稻长啥样都不知道的受教科书影响的年轻人,真正经历过饥荒的老一辈人基本上都没什么感觉。

知乎用户 貔柴 发表

因为你在自我献媚而不自知

这跟谁去世了无关,你想展示的是自己共情能力强,关心社会,仿佛自己哭一哭就会让这个社会进步一分。然后暗地里在内心夸赞自己 “我真是个伟大的人,我竟然可以关心那么宏大的事,那么遥远的人。”

但是,你却发现,你的家人竟然对你的哭泣无动于衷。哎,我明明在哭一个伟大的人诶,他们为什么不跟我一起哭,他们不哭也就算了,还竟然不夸我这么关心袁爷爷?他们是不是看不到,是不是我哭的不够明显,那我就多哭几次。你的妈妈和婆婆早就看穿你的心思了,你其实更多是在自我感动,不断给自己塑造一个伟大的形象,然后暗自欣赏。所以他们当然要戳破你,一个自我献媚的人会深陷于人设中而无法自拔,他会仇视一切不同于自己的人,并在仇视的过程中不断正义化自己的行为,如此循环往复,恶性循环。他们不过是强行打断了你的顾影自怜,就被冠上 “无知冷漠” 的帽子,想必 “共情能力比较强” 的你只能共情外人,并不能共情到你的家人身上。

我当然承认人越伟大,越能听到远方的哭声,但是不要为了装作听到远方的哭声,而忘了看看眼前的人。

Ps. 看了你其它的回答应该是一个高三学生,距离高考就这么几天,应该做的是好好复习,而不是对着手机顾影自怜。

知乎用户 开心一笑 发表

我们一点一点的捋啊。

题主你会为路上,小区里面所见到的陌生人发丧而伤心流泪吗?纯陌生人,完全没打过交道,都没见过的那种陌生人。

如果你是,此话题终结。

如果不是,我们继续。

人是很难为陌生人的死亡共情的,毕竟鲁迅先生曾经说过:人的悲喜并不相通,我只觉得他们吵闹。

题主你之所以会共情,是因为你很熟悉袁老,或者你自以为很熟悉。

可你真的熟悉吗?他的家乡,家人,工作经历,日常生活,你了解吗?你们见过面?聊过天?还是共过事?

如果都没有,你怎么会认为自己熟悉呢?

题主你是自以为熟悉,而这种熟悉往往来自网络上的段子,比如这个

这样的图片流行在网上,题主你见的多了,熟悉了这张图片上的人,所以才会对袁老的逝世而共情。其实说句不好听的,这么多缅怀袁老的人,有多少是缅怀这个图片上的老人,而有多少是真的为袁老的离世而难过也是说不定的事情。

所以,题主你难过,是因为经常上网,看多了袁老的图片,对这种熟悉感而产生了共情,这很正常。

而题主的家人不难过,也许是因为他们没怎么上网,没怎么看过这种图片,对他们而言,袁老只是一个陌生人而已,那有什么难过的?

还有第三种情况,你的家人见过的许多次生死了,比如同事的老人,比如朋友的老人,而题主你还是年轻人。

自己缅怀就好,你问出这样的问题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没想到我正常答题也会被各种攻击,攻击的点千奇百怪。

你的认知强加到别人身上的攻击只会显得你可笑。

以下原答案:

那我就讲一个极端例子,应该会带来一点启发。

袁老的事情发生后,我那时有震惊,有难过。当即在喂不认识袁老的宝宝吃饭,我对他简单说了袁老的故事,让他珍惜生活,珍爱粮食。

他的反应是懵懂的答应,不会大哭,不会难过。

大多人的生活和袁老并无交集,我们知道他是从他的故事和成就中知道的。这个世界上没有那么多感同身受,学历、经历、素养、人格各不相同,为什么你要要求你的亲人,甚至很多人的感受和你一致呢?

我们敬爱毛主席,也会存在一些人骂他黑他呢。

知乎用户 用户 266546545 发表

5 月 22 日对我来说是很平常的一天, 周围的一切如往常一样,没有任何异常, 如果我不拿起手机,我完全不知道两公里以外的世界发生了什么, 当我拿起手机时也有铺天盖地各种各样的网络信息扑面而来, 让我乍一看一则新闻就产生强烈的共情或代入感真的很难做到, 以我有限的学识及判断力 我能明白一个事实是: 没有任何人能够长生不老,人总会老去的,所以一位老人的病逝对我来说并不感到意外。

我很少为非亲人的人去世而难受,但是 512 汶川大地震、去年 4 月 4 日、国家公祭日我都哭了,看《南京,南京》我也涮涮掉眼泪。 袁隆平去世的消息占据各大榜单和封面,那些故事和赞美并没有让我产生同感, 只是在群众街头目送灵车及汽车鸣笛的场景 让我眼眶湿润, 因为我想到了 “世间再无袁隆平” 这句话。

看到袁隆平去世的消息,我一下子想到了 84 岁高龄的钟南山,印象深刻是他两次流泪接受采访的画面,一个是说武汉是一个英雄城市,另一个是外媒采访他提到李文亮时泪流满面。再有就是在获授勋章时那铿锵有力的发言 “欣逢盛世,当不负盛世” 在我的耳边久久萦绕,发自内心觉得有幸与这些智者同处一个时代。

我记得去年科比去世的消息也轰动一时, 不管看了多少球迷的伤心自白我都没有感觉, 但是乔丹眼含热泪的追思科比那一幕 戳中了我的泪点。

老实说有时候一些事情经过网络放大或传播之后,往往更容易让人迷惑甚至麻木, 连生死都可能被漠视亦或扭曲, 而我觉得能接近本质和事实就够了,不需要过度渲染。我敬重袁隆平先生,可我不愿意参与到 “网络追思感恩” 的热潮中, 如果有一天我去到袁老的墓前我会深深的鞠一躬再献上一束鲜花, 遇到或想到袁老相关的人或事我亦会有一份敬意。

一些人的悲痛追思,是一种跟风行为,他们可能连袁隆平那年生的、是哪儿人都不知道,却做出一副仰慕已久的姿态, 过了这个风口是否又能记得这个他们极尽溢美之词赞颂的老人。

知乎用户 大艾小枚 发表

我爷爷 15 年去世,是我第一次面对亲人离世。

他走得很突然。我头一晚还在说他能不能不要一说话就习惯性带脏字儿,第二天早上醒来就被告知他昨晚突发脑溢血被拉去医院了。

等到我也赶到医院时,医生已经宣布抢救也没什么意义了,我爸和他的姐妹已经在商量赶快送回老家了。

从成都到南充,我一路都没哭,因为我还没反应过来一样。

他们给我爷爷净身、剃头,我没哭,他生前就是个爱干净爱臭美的小老头。

在请来的先生指挥下,我们不停磕头、起来、跪下、磕头,我没哭,我一直在想这先生念词真 6。

他们用土渐渐盖住他的棺木时,我没哭,即使我清楚地知道从此以后,再看他一眼是不可能了。

我后来甚至问我妈,我说我是不是过于冷血,因为我姐哭得那叫一个感天动地,而我却连硬挤都挤不出来眼泪。

我妈说没有人说一定要痛哭才是伤心的,你爷爷从前带过你,疼爱过你,你都记得,那就行了。

我爷爷和我生日农历是同一天,从那一年开始,我如果要过生日,就过阳历,而农历这一天,我一点儿过生日的心思都没有,通常是一个人买一个蛋糕,一边吃,一边想 “若你还在就好了”。

每年都会在这一天在心里或纸上和他说好多好多话,说我最近改变,说我辜负了他哪些期盼,说我终于长成了他的样子。

说我还记得他给我用竹子编东西去摘果子。

说我还记得从前每次寒暑假回去之前,他都要提前把路边杂草修理掉,确保不会绊倒或刮到我和姐姐。

说那天晚上我不该说他说话爱带脏字儿,他自己也说一辈子都这么说话,习惯了,可一辈子怎么就这么短呢?

……

然后这时候,我会哭得稀里哗啦,我妈说我这是后劲儿太大。

……

说回题目袁隆平院士逝世,说实话,我难过,也失落,但我确实一滴泪没有。

或许,在未来某一天,当我再想起他时,再看到关于他的影像资料时,也会哭得稀里哗啦吧。

知乎用户 黑祭司 发表

那你还不举报他们?

到团微博下面晒他们的家庭住址,曝光他们的电话。对恨国党、公知不要手软,对敌人的仁慈就是对革命同志的迫害。他们就算现在还不是恨国党、公知,也已经在恨国、公知的路上狂奔了。

国家养大你,送你读书,袁老给你饭吃,没有国家,没有袁老你早就死了,在我们痛失袁老的这个时候,你不报恩,还等什么时候?

这种行为真是丧尽天良,人神共愤!

想想你饿的时候,谁让你吃饱饭?是袁老!

想想你没有钱的时候,是谁让你可以有钱花?是国家!

你的一切都来自国家,来自袁老,你不知感激,不用行动表忠心,不从思想上和心灵上保持一致立场,被家人的假意小恩小惠迷惑,那还算人吗?

看清楚他们的屁股坐哪!屁股歪了,什么亲人都是假的!

太让人气愤了!

如果你下不了手,可以请网友们帮忙!

这些人,真是让人心寒。国家养条狗,袁老养只猪都比他们强!狗还会认主,谁给食还会摇尾巴,猪…… 这个猪嘛,猪嘛…… 猪可以宰了吃肉!对,猪可以宰了吃肉!

猪一身都是宝!

算了,不说了,我没文化,让有文化的人来评评理吧!

太让人气愤了!简直……

知乎用户 sd240324​ 发表

饭圈思维引发矛盾的最大根源就在于无法理清哪些是自己的情绪,哪些是别人的情绪。所有冠以 “X 粉” 称号的人都有类似的问题,比如:

狗狗那么可爱,为什么你们不爱狗狗?

肖战哥哥那么帅,被人写成女人了,为什么你们不愤怒?

美国那么可恶,为什么你们帮美国说话?

知乎用户 来来往往 414​ 发表

中国还有 1000 多个院士,每一个都不见得比袁隆平贡献小,但是你家人知道的有几个?

袁老是很好的科学家,但是真的距离改变中国命运的地步 还有点距离。

何况一个 90 多岁的老人,去世不正常吗?

知乎用户 夕雾 发表

袁老一定也很奇怪,他生前这些人对他不闻不问,为什么去世以后就都变成孝子贤孙了?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有点胆小,匿个名吧!

其实不止家长那一辈,就连那些在朋友圈,微博,各种社交软件上发纪念袁隆平爷爷的人,其实也有很大一部分人并没有感到难受,只是看别人发我也发的那种心理,就跟当年跟风漫威那群人差不多心理,跟打卡似的拍个照发个图然后看着朋友圈点赞和评论蹭蹭蹭的 (并没有说全部人,毕竟还是有不少人共情能力很强会真实的感受到难过),我感觉真正的纪念并不是表面上的,只要珍惜每一顿饭,不浪费不铺张好好吃每一顿饭我感觉就是对袁隆平爷爷最大的纪念和尊重,并不是非要在这一天发个朋友圈,见人就说一位伟人去世了,我好难过然后过两天继续浪费食物

我感觉袁隆平爷爷已经九十多高龄了,已经是人类生命的顶点了,是人都会死,不是意外,没有病痛长久折磨,寿终正寝的活到了这个年龄去世,是多少人都想的,反正如果我能这么死亡我会非常开心的

我看了有人列出一系列像袁隆平爷爷这样的伟人去世的名单和年龄,基本上都平均在九十多岁,我反而感觉很欣慰,他们已经坚持自己的梦想到了生命的尽头,不是意外没有早逝,虽然老一辈的伟人倒下了,但他们完成了自己的使命,他们看到了现在的中国,中国也会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去继承他们未完成的大业,为什么非要用悲观的目光去看待他们的逝世,难道真的不跟随大众就要遭到批判吗?

知乎用户 小仓鼠爱吃香菜 发表

隔壁村一个你不认识的人去世了,你觉得你会有什么反应?难过?伤心?悲痛欲绝?不可能吧。你还不是毫无感觉,该吃就吃该喝就喝,该跳就跳该笑就笑,该干嘛干嘛。

同样的,你妈她们不认识袁老,对于她们来说,袁老也是跟隔壁村的一个陌生人一样的。去世了就去世了,不会有什么感觉的。

要求一个人对另一个不认识的人的去世表示悲痛,这不深井冰么?

中华大地每年寿终正寝自然死亡那么多人,这其中当然也不乏一些为国家做出过贡献的人,你悲痛了几个呢?

你没有吧?

袁老这种对社会有大贡献的人,去世了,当然是一个很大的损失。

只是,你非要说你妈她们跟你不共情,说她们无知?说她们冷漠?把你妈她们摆网上这里让大家 dis,有必要吗?我真替你妈觉得悲哀,白养你这么大了。

袁老让你吃得这么饱,不是让你做这种没有良心的事情的。

知乎用户 子楠​ 发表

91 岁的老人去世属于寿终正寝…… 没啥感觉是很正常的。

知乎用户 梧桐 发表

没什么感觉是正常的

这绝不是对其成就之显赫,品格之高尚有任何怀疑,也不是其他人缺乏惋惜之情,而是袁老去世并不意外,且特别 “有感觉” 没什么必要。

对九旬老人而言死亡无论如何不是超纲的题目,“无感” 的人很可能已经有了一些心理准备。

作为科研人员,袁老先生和我们的日常生活虽然休戚相关,但 “可视度” 并不高,可能没有引起 “无感” 者的强烈共情。

再退一步说虽然二者互不矛盾,但究竟发无数朋友圈多吃两碗大米饭然后继续摸鱼和暗下决心努力工作在自己的领域赶超世界先进水平哪种更 “有感觉”?

人对情绪的反应多种多样,即便激烈的情绪很多人也不会或不会以特定 “有感” 的方式表达出来。何况人死不能复生。

最后作为一个同样可能看起来至少不是特别 “有感觉” 的人插一点私货:三月份摔了一跤,没见多少报道(如果确实报道了的话),人去世了铺天盖地,这不像话。涕泪横流的一个个,平时剩饭多少?我相信袁老相比一群人对着他哭鼻子更喜欢大家少浪费粮食。又开大会又是烟花的(烟花真挺好看,可为什么不早俩月做出来给老爷子乐乐?)花的钱不管给农科院还是农技站对我国农业的帮助都比撒在这些地方实在。

我绝对相信每个人表达出来的哀悼都是真诚的,更不觉得米饭不要钱之类是消费死者,但伤病住院悄无声息,人不在了大张旗鼓的做法让我很不舒服。

弄个烟花是给活人看的(以及我真的很喜欢那个稻穗烟花……)

知乎用户 介错屋 发表

中国最后一次全民性质的哀悼应该在邓讳小平去世消息公布的那一周。

记得体育老师惊恐地冲进课上了一半的教室,在黑板上写了不下于龙妈那一串长度的 title 以及最后那句永垂不朽。

后排一个平时课堂捣蛋的惯犯笑嘻嘻地说了一句: xx 老师(体育老师的名字)永垂不朽。

吓得老师冲上去连抽了他五个耳光,骂他不清楚个人行为对自己前途和对学校的政治后果。

哦,坐标上海卢湾区(前)。

羡慕那个时代不?

知乎用户 刹迦 发表

我朋友在她姥姥去世时表现得相对平静,她母亲则因极度伤心哭成了泪人,并以此指责女儿冷漠。

当然,朋友完全理解她母亲的心情,也知道只是她们看待生死的方式不太一样,所以只等她母亲的情绪过去便没事了。

她说她姥姥几乎可以算是无疾而终,一生没吃过大苦,甚至死后分遗产时儿女们因为互相推让遗产吵了起来。

对,你没听错,这老人坐下的儿女们都互相觉得其他兄弟姐妹更需要这笔遗产改善生活……

朋友的看法是,一个老人在去世前后有人细心照顾并无疾而终,死后儿女们还第一时间想着照顾其他兄弟姐妹。一生平稳,儿孙懂事,几近圆满,复有何求?而生老病死乃自然之理,虽无法选择如何控制,却可以选择如何看待。

是尊天命,无悲无喜,安然平稳,便已是人生大幸。

还记得几年前我的身体越来越糟糕,之后便在某一天凌晨很突然地被憋醒,发现自己无法呼吸,身体也动弹不得,那一瞬间我便知道自己随时都可能面临死亡。

并没有感到恐惧,而是当一个人平静面对同死亡的争分夺秒时,可以说是真正意义在用全身心思考,比人生中任何一刻都要专注,所以每一秒都变得无比漫长。

在这漫长的每一秒钟,一开始我在想是选择生还是选择死,企图在生死之间做出最理性地考量,但无果。然后我想到了父母,想到了他们可能在我死后难过的样子。

便毫不犹豫地用所有能想到的方式开始挣扎。

先是想办法重新拥有对身体的控制权,最起码能动起来。此时的心灵像一只拳头,疯狂敲打毫无反应的神经,企图让它产生反应,然而动弹不得,毫无反应。

思考在飞速运转,得出了一种可能,或许是心灵缺乏 “力量” 不够唤醒毫无反应的神经,得需要更多力量支持,面对这种完全非具象化的 “力量” 究竟从何获取,我突然想到了佛经。

我不知道佛经究竟是否会起作用,但终要一试,于是便回忆所有背过的佛经,并在心中默念。此时不知是不是得到了某种回应,还是说挣扎起了效果,我的身体开始能够微微动弹,感受到这种微动,毫无犹豫,用尽力气,猛然起身,半坐于床,大口喘气,并感受着身体恢复的知觉。

那时知道,我活过来了。

有过这次濒死体验后,我对生死又看淡了一分,当这种看淡融于生活,便和平时吃饭喝水没有区别。

你问我生死是什么,我依旧回答不上来,我只能告诉你,我看到了什么,经历了什么。

我是刹迦,摸索前路的行者,心学践行者

知乎用户 风君子​ 发表

同样是院士,也同样在 5 月 22 日从星空陨落。

在这一日之前,你知道吴孟超么?

你可以在不上网搜索的情况下,列出吴孟超院士的生平、荣誉和事迹么?

我想,你应该是不能的。

我之所以说这些,不是想说谁比谁贡献更大,也不在于谁比谁更厉害。

我只想告诉你一个道理,在这个世界上,值得让人尊敬的人还有许多,但我们不可能全都认识。

所以,请允许一个人,可以不认识、不了解、不关心另一个人——即使这个人对你来说,也许很重要。

知乎用户 看娃老爹 发表

其实对于大多数的人来说,他们的善良、热情、共情、同情都仅仅存在于亲朋好友之间,而对于其他的人来说,根本就没有什么共情之类的感情,所以,袁老去世这件事情对于大多数的人来说,真的一点关系都没有。

知乎用户 金鱼上校 发表

到袁老这个年纪,在农村算是 “喜丧” 了。总会有那么一天的,袁老一生无论是长度还是成就,都已经很圆满了,不觉得悲伤,也挺正常的。

知乎用户 大鱼小鱼与鱼鱼 发表

多亏你生在 2021 年

你要是早出生五十年

嘿嘿

知乎用户 z Cenia​​ 发表

你家人搞不好光盘行动比你履行的更到位。爱惜粮食从自身做起就是对袁老最大的尊重和缅怀。

袁老的伟大你能说出几个?抖音看多了就把自己都代入进去了。

能不能明天开始去饭店吃饭先学会吃不完的打包带走?

知乎用户 蹄髈​ 发表

1. 你家人的反应是正常的, 杂交水稻对于很多人来说, 存在感并不强, 对于背后的技术人员, 不了解甚至不知道太正常不过了, 凭啥难过.

2. 每个行业中都有执牛耳者, 贡献在袁老之上的比比皆是, 因此而难过, 你难过得过来吗.

3. 学习人家的精神才是重要的, 不是流眼泪.

4. 他这个年纪去世, 是喜丧, 而且一生贡献卓著, 人生可以说是完美了, 需要难过吗, 不需要.

知乎用户 陈熙​ 发表

神化和妖魔化都是丑化。

悲伤不是用来绑架他人和自我标榜的。

如果你强迫他人和你一起悲伤,那就别怪他在心里偷笑。

悼念不是集体行动而是个人行为。

知乎用户 寂静之音 发表

珍惜粮食,不浪费粮食就是对袁老最好的尊重

知乎用户 绚辻词 发表

求求你了,别共情了,赶紧去复习,参加高考吧!

知乎用户 黄软软 发表

因为袁老是远在天边的人,当然现在是远在天上了。

我外公年轻时,是当地种子站站长,额,种子站是农业部一个已经消失了的国家窗口,主要工作是 存种育种,给农民分发种子。

外公得了老年痴呆,村里很多人都来慰问。但是这些人很少对袁隆平的去世有什么表现。

这就是距离感导致的。

另外,如果你家人超过 50 岁了,那他们很可能是经历过饥荒的,他们对于粮食的执念是远远大于你的。

只是因为 我国现代化也才两代人,对这些伟人的宣传 也才多少年。

我在看两弹一星电影的时候,我父母在种地

我在看袁隆平宣传片的时候,我父母在种地

我在看 99 大阅兵的时候,我父母还在种地

他们没有机会像我一样在这样一个环境里长大

我父母小时候在干什么?

在挨饿

最后,这不正说明了袁老润物无声圣人无名吗

你天天哭哭唧唧,指责别人不伤心,袁老也不会开心的

好好吃饭,别浪费粮食才是好孩子

知乎用户 冯大哥你好 发表

因为网络放大了,把想纪念的都聚在一起了。

我身边没一个人有什么伤心难过的,顶多个别的发个朋友圈。也有可能是行业原因,平时人性这东西见得太多了。

而且袁老有老婆有孩子有后人又有事业,估计第四代人都有了,也是寿终正寝的长寿老人了,有什么值得难过的?

知乎用户 泉禾丹 发表

在我小时候的记忆中,当时已经不需要饿肚子了,但是晚饭经常煮粥,我奶奶经常会捞一碗稠的给我爸吃,可能是以前吃不饱肚子延伸下来的习惯。当时村子里都是自己种水稻,自给自足差不多刚好,但是口感挺一般。但是种水稻太辛苦了,到后来,慢慢开始买大米了,种水稻慢慢少了。直到现在,口粮已经全部用买的,只有少部分还在务农的人家,会种一点,用来喂鸡鸭。

如果问大人如今物质生活这么富足,谁的功劳最大,恐怕没人会说因为某个人。大家感触最深的是,社会整体发展带来了大量就业机会,让大家可以摆脱农民的身份,收入大幅度增加,可以和城里人一样购买海量商品。

知乎用户 过尽千帆皆不是 发表

悼念不等于伤心

大家其实是悼念多,伤心少

绝大多数人都是悼念一下而已

伤心的是生活工作中熟识的那些人

有更过分的

趁着袁老不在了

大家网上订花的时候

一花多卖赚钱呢。。

什么人都有的

知乎用户 王子良 发表

每个人的成长经历不同,伴随着的就是价值观的不同,而价值观决定着性格。即便是生活在同一屋檐下的家人们,成长过程也必然迥异。

**七八十年代及更早的没有受过高等教育的这些人中,自我为中心的人居多。**这些人并不关心与自己的利益无直接关系的人或事,但不能说他们无情或冷漠。当家人去世时,他们也会伤心难过,只是在他们心中,利益比情感更重要一些。

你家人大概就是如此,袁老与你家人并无直接利益关系,不曾给你家一分钱或一粒米,袁老的去世,对他们来说就像一千里外,一个从没见过面的老头去世了,你自己伤心,还要拉着他们跟你一起伤心,他们来说,你的行为简直不可理喻。

不同价值观的冲突在社会中很常见,你不可能要求一个不喜欢看漫画的人跟你一样喜欢漫画,你也不能对一个基督教徒说耶稣是个垃圾。

喜欢漫画,就要去找有共同爱好的人分享快乐。

无神论者也不能对别人的宗教信仰品头论足。

同理,你为袁老的去世感到悲伤,不能要求所有人跟你一起悲伤。

我们要学会理解和包容不同的价值观。

知乎用户 黑羽铃仙 发表

…… 你家人平时上微博吗?上 b 站吗?上知乎吗?

知乎用户 知乎用户 B4xPQ4 发表

可能是见多了生死吧……

我有一段时间特别怕死,怕重要的人离开我

然后我去问我姥姥,她看得很开

那既然身边的亲人【爸妈,兄弟姐妹】都会逐渐离开,伟人也好什么也好就更难特别难过了

而且说实话上一辈,再上一辈受教育的有限

我家也就我这一辈基本都是本科【好啦我是最差的】,一路读上来会知道袁爷爷在课本上,在新闻上

可我姥姥小学都没上,我妈他们也只是中专,那我看过的书他们一定看过吗?

他们或许知道这个人,但是可能没有那么深的感触,所以没有什么特别的感情很正常,别说是不是伟人。

人都是会离开这个世界的【虽然还是多少会难过】

不过那种哗众取宠的,抹黑袁老的,见一个举报一个

知乎用户 喵了个咪的 发表

有点淡淡的哀伤,以后也会多次会想到,但是不至于非常悲伤,可能没在那环境里,如果我在当地,跟其他人一起送别,也一定会哭

知乎用户 园子智慧 发表

有个办法,可以试试。

故意让家里没米,好几天……

当家人问起来的时候,你可以说 “哦,米没了,是因为我们中国最厉害的种米科学家逝世了。”

知乎用户 知乎奋轻 发表

这位同学你别拉黑我啊,我们不是争论得热烈的吗?我不懂你说的这些,但是我就反驳了:

哭还是不哭都是个人选择,民众有哭的也有不哭的,题主说他家人不哭你又有什么恶意去评判他家人呢?要套娃,哭的觉得不哭的冷血,不哭的觉得哭的做作,你想给不哭的人添什么成分呢?

————————————————————————————————

这就是我说的现代媒体时代人类沉浸在自我感动的碎片化信息分析中的实例,赞美袁老的如此,侮辱赞美袁老的如此,反驳侮辱赞美袁老的也是如此……

关键是人家还说的有理有据,立场也很正,全篇重点着重在最后一句,就是为啥不把人家第一句看全一点呢?

——————————————————————

说句不好听的,杰克马如果是在 2019 年的时候猝然离世,说不定你也会哭

现代年轻人因为受到网络鸡汤影响,很多人共情已经变得和滥情一样,稍微有些波动就能被感动

袁老也是互联网下宣传形象的受益者,只不过他是正面受益者,他的形象是完美符合国人对圣人的标准的

还有一点,因为现代生活节奏的原因,你的生活、工作几乎被塑造成了一个没有感情的机器,居住的地方是一栋栋分隔的单元间,工作的时候都是被视为一个个可替代的零件,你在公共空间越来越缺乏被看作 “人” 这种生物存在,感情几乎是被忽略的

那么在放下一切伪装的时候,你更加容易表现出共情的现象,因为你需要发泄,有什么比缅怀英雄更加不需要伪装,也更加不需要被指责的吗?

这也是现代传媒时代人类的特征了吧

知乎用户 水户洋平​​ 发表

你先把袁隆平当成自己的家里人再谈这个问题。

人一旦经历了一些事情,到了一定的岁数,身边就会不断的有丧事发生。

你 20 岁流过的眼泪,你身边的家里人和长辈 20 岁也流过。

**一个家庭的家教水平梯度不会太大。**比如你的善恶价值观是 A 级水平,那你的父母家人也不会偏差的太多。

我今年 28 岁,前年五月份姨奶奶去世,去年十一月份舅舅去世,今年四月份养了 14 年的一只小狗去世,还有三个不算太远方亲戚在这几年相继去世。我也没有表现的特别难过的 “表面情绪”。

我不想谈家里人,所以拿小狗举例:

小狗一直是外婆在养,每次去外婆家我都对小狗特别好,我朋友圈至少有七八条关于我家小狗的内容。(唯独小狗不在了这件事,我没发朋友圈,也不知道发什么。)

但是我到现在没和外婆谈过这个话题。难过到了一定程度,大家会回避这个问题。

这是一个过程

袁隆平爷爷是什么人不必介绍,他对于我来说就是家人,一个很好的人。我相信他的过往事迹对于绝大多数中国人来说,都是一个正面积极的激励。

但不是说他去世了,我们就必须在朋友圈发点什么,不发就是不爱?

你要知道对于一个庞大的群体来说,失去一个群体激励是一种多么痛苦,而又多么陌生的体验。上一个这样的人是周恩来总理。

我小时候只是在课文里读过十里长街送总理,没有体验过丧失一个民族激励人物的感觉。

虽然哭天抢地这种行为不理智,但是我相信袁隆平爷爷在我旁边看这个问题的时候会告诉我:“人与人要互相理解,眼界要放宽一点”,那么我面对这种手足无措的事情的时候,我想,更多的我只能告诉自己:“至少袁老面对这些事的时候是坦然的” 我尽可能的多听听袁老的,想想他会怎么面对这个世界。

想到这里,就会理性的多。

袁老是一个科学家,成就非凡,眼界非凡,我躺在地上翻滚着纪念他,我相信他以他的见识也会理解。但眼泪绝对不是我们向他那个方向前进的动力。

袁老会失望。

知乎用户 王壹荼 发表

袁老过世,内心是没多大感触

但是看了众多的资料

以前只知道这个名字,从来没去真切了解过他

了解过后,就有点惋惜的感觉

他一生都在为人民服务,而且还有卓越的贡献。

最近铺天盖地的科普贴,我相信大家或多或少会看到。

个人认为,大部分年轻人,跟我应该是一样的。

不追星,也不会去特地了解院士,但是有重大事情发生,就会去搜索资料,看看到底发生了什么。

至于感觉,我认为,生产量可以养活一个国家的粮食,不会被他国威胁。

打仗最重要的是什么?粮草,断了粮草供应,不战而胜。

知乎用户 jojo 发表

你听说过粮票吗?袁老就是让粮票消失的人。有的人的职业就是幕后英雄,让人忘记他们才是最高的奖励。

四十年前,中国人买粮食是要凭票供应的,不是有钱就能买大米的。那时候中国多数人的主食是高粱米玉米,这就是所谓的粗粮。因为粮食紧张,甚至导致畜牧业也发展不起来,所以肉蛋奶更是稀缺物资。那时候中国很多行业还依靠苏联专家,苏联专家说中国的水稻是不能杂交的,没法提高产量。但是袁老不信邪,硬是在农村一线凭着不服输的精神研发出了中国的杂交水稻,大幅度提高了粮食产量。袁老团队研发的杂交水稻,为中国人多产了 6000 亿公斤大米,直接提升了中国人口粮和粮食深加工食品数量,也带动了畜牧业发展。因为这些工作都是在城市看不到的,所以你可能感受不到粮食的巨大变化。但我们能感受到的就是现在到处都可以买到粮食,再也不用凭票供应了。粮食变化不像大基建看得见摸得着,粮食变化是润物细无声,是悄然发生的,所以一般人,不从事粮食行业的人确实注意不到。

知乎用户 QUEEN 发表

袁隆平去世有过分感觉的人

1: 他的家人朋友同事。

2: 袁隆平的粉丝。

3: 在袁隆平去世后才了解其贡献的人。

4: 具有戏精人格的人。

绝大部分人对袁隆平去世没什么感觉才是完全正常的。

知乎用户 丹丹​ 发表

家庭条件比较好,挨饿的年代你的父母并没有体会过那个时期的绝望。

第二,家里有人对袁隆平的恩情没齿难忘。无奈年事已高,禁不住打击伤痛。

我们家,算是深受袁隆平爷爷恩情的人。

我外婆的母亲,是活活饿死的。

那个时候我妈刚出生不久,还在喝奶,我外婆依靠着我外公从部队拿回来的粮票过日子,就算如此,她也养活不了全家。我太姥姥就把吃的让给我正在奶孩子的外婆。我外婆只能选一个,要么救妈,要么她带着孩子去死。她选了带着我妈活,眼睁睁看着亲妈走了。

每次我们家吃饭,她都不许浪费粮食,从《悯农》唠叨到她妈妈去世。然后就哭的不能自控。我父母想把一点点煮了面条的汤倒掉,她都不让,她说面条汤是好东西,不要浪费了。家里吃剩的菜过了一夜,我爸热了一下觉得不太好了,我外婆说她连观音土都吃过,她不怕,她吃剩饭剩菜。

我们家做饭宁愿饭不够吃,也绝不剩饭,省的我外婆唠叨浪费。她唠叨我们好日子过腻了,和平年代不吃饱饭。一个个追求瘦,看起来跟快饿死的人一样。

袁隆平去世的消息,我外婆到现在还不知道呢。她年纪大了耳朵不好,听不见了。只要家人不说她就不知道。

所以,我父母表现的云淡风轻,跟什么都没发生一样的。我给父母说了这事儿,我妈怼了我一句,换个话题,没啥事儿就挂了吧!你外公他们要看新闻,我带他们出去走走。

袁隆平爷爷的功绩,是无法用语言表达尊敬的。好好吃饭好好睡觉好好努力好好活着,就是对他最好的缅怀。

知乎用户 逍遥帝 发表

我不知道会不会被河蟹,趁着不被河蟹就随意写一些感想,不同意那肯定是我错了你对了。

因为,中国人吃饱饭的原因有许多,袁占的比重真的太少了。

就从最近 10 年,中国人饮食结构上看,水稻,玉米,小麦这三种传统主食只占一部分。其中稻米大约占三分之一,袁的杂交水稻只占稻米中的三分之一。这个比例已经很低了。

然而粮食的增产指的是所有的农作物增加的总和,并不是单一推广杂交水稻的结果。并且稻米的增产是对粮食整体增产的贡献最小。可能是因为杂交水稻的口感不太好,难吃,所以没有市场。很多悼念的人其实根本就没吃过杂交稻。

下面要说点珉赶的话题。有人说是袁的杂交稻有历史贡献,是让人们从饿肚子到吃饱,后来富裕了之后不吃了。

可是,如果真的较真查查数据,中国粮食转机没有出现在 1972 年,而是 1978 年,也就是包产到户开始试行的时候。那是改变了原来生产队集中的做法,把土地重新分给农户。每年的收成除了上交的,剩下的就都是自己的,可以自己吃,可以去市场上卖。由于积极性提高了,这导致了 84 年居然出现了卖粮难的状况。所以第一个原因总结就是,制度的变化释放了压抑已久的生产力。

至于第二个原因,技术层面,主要就是化肥的使用。从 1952 年到 1984 年,粮食的产量与化肥的使用量有非常强的线性相关性。也就是说,这些年粮食的增产主要是靠化肥堆出来的。这个基本规律附和美国和其他世界主要粮食生产国的化肥用量和粮食产量的比值。

总之,袁老是一个令人敬佩的学者,但是实际作用还是被夸大描述了

知乎用户 罗里吧嗦牛二哥​ 发表

我看到这个题目其实觉得很有意思;
第一,大部分人没有那么多丰富情感;
我父亲一生,取了我妈以后,只哭过三次;
我妈生我差点死了,我眼睛做手术右眼失明,我爷爷去世;
所以每个人的眼泪是不一样的,有些人遇到的事情多,他很少会哭的;
我奶奶去世,我反而也没有哭;没有难受,甚至没有感觉;为什么呢?
1. 我很小,虽然十八岁了,我感觉不到时光逝去之感;
2. 肯定有人说我冷血了,并不是,我奶奶最后半年都是我送的;我在高考期间陪伴她将近两年的时间,如果说对我奶奶的感情来说,我可能已经花费了时间去陪伴,所以我知道她最后时期过的还算快乐;
3. 我也经历很多残酷的事情,虽然 18 岁;我也有病痛;我思考过死亡;所以我并不觉得死亡是悲伤的,在我内心中真心觉得死亡并不残酷,残酷的是生活的不满足和生活的无常
我父亲也没哭,我父亲其实很难过,我知道,但是他没有哭;因为我奶奶一辈子都瞧不起我父亲,但是最后还是我父亲送她最后那么几年;

第二,老人家去世,也分喜丧和哀丧,两种;
在我们江苏苏北小县城里,如果老人家 90 岁以上去世,家里人应该开心,而不是悲痛;
这说明老人家享受了儿孙满堂,家庭和睦之福
老人家,走到今天不容易,走了也没什么病痛,是非常好的事情;

第三,地域问题;
有些地方身处鱼米之乡的江浙一带和北方黑土地的人们,其实对 “大米” 这个东西,本身就不是很缺;怎么说呢,我们那边土地只需要每家每户 30% 种就好了,我听说我爷爷那时候就是;一家两亩地,一亩种小麦,一亩种玉米红薯;
水稻是水田哦,长江以南才能种的哦;
所以你们也知道,从外国传过来以后,玉米,红薯,小麦,地瓜,一亩地 200-300 担的哦;

所以饥荒这种东西,都是外地人逃荒来我们这里;在我们当地的历史上进三十年,就只有 91 年水灾;08 年雪灾;
但是也没出现吃不起饭的情况,每家每户有鱼有肉(遍地都是哈,养鸡不喂,自己吃草种子,虫子也活),所以其实这样讲也很尴尬,我们对袁老是尊重,但是还没到落泪的地步;
(这不是开地图炮,这只代表我个人)

第四,年纪大的人和年级轻的人看法不同;
我爸妈和我舅舅,还有大伯他们都是当天喝酒了,然后都喝多了敬了袁老‘国士无双’;
对,就一杯敬明天,一杯敬朝阳那种;(你不能说喝酒不对哈,古时候国士去世,朋友都喝酒的哈,江湖上也是哈)
他们的情感内敛,敬佩之意很明显,但是不会像我们咋咋呼呼的,发个朋友圈很激动;
我小一辈那些人呢,说实话,他们没吃过苦,其实也没啥感觉,但是敬意还是有的;
他们也太小,还没明白到底该如何表达这种情感;

所以你的感觉‘没啥感觉’,可能是你相对不够敏感或者沉迷手机朋友圈;
只是发现他们没有发朋友表示,或者没有直观表示;

知乎用户 yhmz 发表

这个问题我不关心,我倒是很好奇比尔盖茨要是死了,大家会不会难过半分钟?毕竟没有比尔盖茨,就没有 Windows 系统了 lol

知乎用户 秦皇二代 发表

挺好的,说明中国社会还是正常社会,不过题主可能有点不正常

知乎用户 暗无天日 发表

很明显,你的家人更务实。世界上那么多人,死了谁地球也照样转,日子还得过不是?你的家人知道这也就是个新闻,还是得上班挣钱养家糊口,天上不会掉馅饼,也没有免费的午餐,你能吃饱饭得感谢你的父母,多理解一下你的家人吧

知乎用户 臭脚踩倒小黄人 发表

因为我们一家从小到大几代的人也没吃过籼米更没吃过袁隆平杂交水稻。

知乎用户 HumJ​ 发表

以下部分内容可能引起不适,若欲评论请通读全文后再评也不迟。


讲真,袁老去世我内心就像你说的,没啥起伏 – 生老病死,人之常态。

妈妈从小就跟我絮叨:你想吃什么就给你买什么,吃东西花多少钱都不浪费,买了不吃扔了才是浪费

我父母加上爷爷姥爷都是铁路职工,虽然公资不高但每逢节假日总会发很多米面油果汁饮料什么的,从小到大没挨过饿,家里独子,在同龄人里面算是家境很不错的,小时候对幼儿园的 “一粒米就是一滴汗” 之类的教育从来不以为意。也没下过地里干活,对粮食是真的没啥感觉,想吃就去拿的东西罢了。

上了大学,到了南方,发现食堂的米饭如此难以下咽,就越来越怀念家里的米饭。南方的籼米跟北方的粳米实在差得太多。但就是这样的米饭,本地的同学们吃的却是津津有味,同学们说我是北方人,平时都吃面,吃不惯米可以理解。可是他们不知道,东北的五常大米、盘锦大米是我从小吃到大的主食,反而是面食,干干巴巴,除了面条我宁愿吃米饭也不吃馒头画卷糖三角。

不过也正是因为这样,我知道了不是所有人都像我一样顿顿都能吃上好吃的米饭,以及能吃上米饭是多幸福的一件事。

以前只是 “了解”,那时起就变成了 “深切体会”。

最后一年食堂上了东北大米,我也开始吃了食堂,同学们感叹,原来东北大米居然这么好吃,我也不太愿意捅破,食堂的 “东北大米” 其实只是普通的粳米,并没有盘锦和五常那么高的品质。

所以袁老做的杂交稻其实跟我并没有多大关系,我可能不是袁老杂交稻的受益人,所以对他没有太多的感情。

但我知道他是一个值得尊敬的人 – 在我看来,他最大的贡献就是海水稻 – 让大量原本难以种植的盐碱地得以生产粮食,尽管口感差,但起码有了产量,让没有价值的土地产生了价值。

仅此一件,功德无量

袁老千古,国士无双

知乎用户 十三日陌 发表

看到这个问题我觉得很悲哀。

那天中午,有媒体报道说袁老死了。然后,朋友圈一 90 后,说媒体造谣,并咒骂写作人的家人。

下午新闻出来后,他默默的删除了朋友圈。

这样的一个人,因为某人 “造谣”,然后就咒骂他那些无辜的家人。然后,又觉得一个人死了很伤心。

这会不会太分裂了?

他只知道自己尊重的人死了他很伤心,可被他咒骂的那些人死了呢?

鲁迅曰:“楼下一个男人病得要死,那间壁的一家唱着留声机;对面是弄孩子。楼上有两人狂笑;还有打牌声。河中的船上有女人哭着她死去的母亲。 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我只觉得他们吵闹。”

或许,袁老在很多人心中是大人物,是亲人,是恩人。但在很多人眼中,他也只是一个普通的老人,一个陌生人而已。

何必强求。

知乎用户 Enzo Jiang​ 发表

我爸爸家里是粮食口的,他们还是感叹了一下的,顺便翻翻我爷爷的以前的旧事,互相团结一下。

我是没什么感觉,虽然 20 年前读高中的时候就知道他了,也知道他很贡献很大,但是生老病死是自然的事情,袁老 91 岁也算高寿了,他去世是很正常的。

知乎用户 Kause 发表

说明你家人是些正常人,你是个饭圈巨婴。

知乎用户 矮人火枪手 发表

知乎用户 安康小王子 发表

袁隆平先生很伟大,但让中国人民吃饱饭的不是袁老先生, 是中国人民自己,其中自然包括了袁老和广大为中国人民吃饱饭而努力的科学家们。

在现代,只要有一个和平稳定正常的的环境,以中国人的勤奋和努力,吃饱饭并不是很难的事。如果大家非要感谢,更应该感谢邓小平和其他一些老同志,正是有了他们,我们才有了吃饱饭的机会。

这点都搞不清,还搞饭圈那套来纪念袁隆平先生,袁老肯定不喜欢。

我们的前辈们努力奋斗,不是为了让后代们记住他们,歌颂他们,或者为他们的离去而悲伤、因为不喜欢他们而被骂或者,而是为了让后辈们生活在一个富足法制的国家里。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我就是你说的 “没感觉” 的家人。

2020 年中国人均预期寿命 77.3 岁,袁老已经远远超过均值,上天对他不薄,去世在预料之中。没有意外就没有震惊,也就没有所谓的 “感觉”。

袁老得到的荣誉,包括官方奖励和民间声誉,已经超过大多数院士、科学家,他这辈子值了。换位想一想,袁老此生已经无憾,咱们何来悲伤之感?

与袁老同时代的科学家,有一些人透支生命英年早逝,比如光学专家蒋筑英;还有一些人 50 多年前死于非命…… 相比较而言,袁老很幸运,能够在自己喜欢的研究岗位上工作一辈子。既然一生幸运,我们也就用不着为他伤痛。

作为资深农业科学家,袁老的顶峰时期已经过去,在他后面有强大的研究团队正在路上,中国人吃饭问题不用担心。担心也是一种感觉,这个真没有。

我们的情感储量有个限度,除了自己的长辈、亲人,对于其他人的去世生不出多少悲伤。如果非要我表示一下,那也是假惺惺的,何必自欺欺人?

知乎用户 Joy 发表

这么说吧,袁老去世前两周我外婆走了。她比袁老年龄还稍长一些。只因为肠堵塞从入院到去世就两周。外婆一直精神奕奕甚至自己买菜做饭都没问题,就是那么突然。

我还有个比我外婆年龄还大的爷爷,这两年没原因突然昏迷也好几次了。就是那种吃着饭就睡着没呼吸了,我家人急救知识比我这个拿证的还要丰富。

讲真,人还是要服老。除非以后医学能换掉老化器官,不然以我们这代作践身体的活法还不一定能活到自然寿命…

我能理解大部分人的难过,因为袁老真的是个很伟大的科学家,鞠躬尽瘁一心为国。还记得那天我和朋友玩游戏的时候得知一开始的谣言,先是震惊再是遗憾最后是感叹。然后辟谣得知在抢救,那时虽然希望有奇迹发生,但我和朋友说一般是很难,毕竟那么高龄了,上手术台就很难下来了。

确定袁老走的那一刻,我立马打电话给我爸妈,结果把他们午睡吵醒了,一脸懵逼问我他是谁(这就是平时不看书不读报的结果!),然后我再巴啦啦科普,他们总算稍微了解了但反应平淡。

所以你看,对我父母而言,袁老甚至是个陌生人。虽然他们经历过饥荒到饱食,但以他们当时和现在的信息接收能力,根本不知道那些科学家在背后的默默努力,毕竟老百姓过好自己生活就够了。再来,对于他们这年龄,看惯了生老病死,对于正常离世只剩感慨,说句难听的他们自己也在为此做准备。最后,在走过那么多路后,情绪早已学会内敛。还记得《请回答 1988》那个奶奶的葬礼,一家人在亲戚面前轻松应对,被年轻的女主误认为冷血,结果待亲戚走后兄弟姐妹齐聚那一刻哭成一团。这一幕我特别有感触,因为我从来没见过我爸哭过,甚至奶奶去世也没,当我问他你难不难过时,他说当然因为我没妈妈了…… 年轻人和女性可以肆意表达自己的情绪,而成熟的大人和男人哭吧哭吧可能就是罪,没有打权的意思也有点跑题,就是想说有些枷锁在生活的历练中不知不觉套上了。

后面几天新闻刷屏我爸妈也稍微了解了,然后我和他们说我能理解当年的 “十里相送” 了。他们却连连否认,在他们心里那个年代的伟人是不能比的。你看,他们并不是没感触,只是一代有一代的伟人。

无论怎样,伟人陨落是件悲伤的事,因为代表一个时代的结束以及人类无法避免的死亡。我们能做的就是记住袁老,并把他的敬业精神传承下去,还有好好吃饭。

知乎用户 叶孤城​ 发表

我尊敬袁老。

也为他的辞世感到惋惜。

但我这个人不喜欢装,我讨厌矫情。


对袁老,你说跟他有多深的感情,我是不信的。

没有感情基础的悲怆,近乎演戏。

从这点来看,你的家人是正常的。


当众人都哭时,应该允许有的人不哭,当哭成为一种表演时,更应该允许有的人不哭。
——莫言 《诺贝尔文学奖颁奖典礼》

好好活,就是对袁老这代人最好的纪念,其他都是扯犊子。

知乎用户 清和​ 发表

袁隆平又不是他们家亲戚,也没有参与过他们的生活,社会阶层、人生经历与他们差别又那么大,他们没有感觉不是很正常么?

知乎用户 三有苹果 发表

人总是有远近亲疏的,婆婆先不提(狗头),因为自己的妈妈在袁老去世这件事上不够理解你的悲伤就来知乎上提问想要批判自己母亲一番,真的有点古怪

我宁愿你是个给知乎冲 KPI 的提问机器人。

知乎用户 活到宇宙重启 发表

如果不是宣传一下,谁知道钱学森?

如果不是宣传一下,谁知道王淦昌?

如果不是郑强怒斥,谁知道程开甲?

如果不是宣传一下,几人知道郭永怀?

如果不是宣传一下,谁知道叶培建

你我真的是从小就知道: 国士无双?

没有宣传几人知道:

李兰娟、陈薇、于敏、黄旭华、屠呦呦、南仁栋。

有谁知道下面这些人都是干嘛的?

赵九章、姚桐斌、钱骥、王大珩、王希季、朱光亚、孙家栋、任新民、吴自良、陈芳允、陈能宽、杨嘉墀、周光召、屠守锷、黄纬禄、彭桓。

舆论工具导向很重要,一定不能被资本家控制。

不然就到处都是马云说,一口一个爸爸,真不知道他妈怎么想。

知乎用户 把酒临风 发表

没感觉就没感觉,但嘴欠来嘚瑟,就属于情商智商双重感人!

人这种动物,是讲社会性的,就算不认同社会和他人,但也不是必须要反对。

袁隆平去世,有人伤心,有人开始侮辱,我们认同人性的复杂性,但有些事还是要过脑子的。

且不说袁隆平对人口大国粮食安全的贡献,也不说一个院士的科学地位,甚至我们都不去说袁隆平是一个和蔼可亲的老人。抛去以上所有,袁隆平至少还是一个普通老人,别人家一位老人去世了,你可以没感觉,但有必要扯着嗓子喊 “你家死人了,我毫无感觉” 吗?

我老家管这种毛病叫犯贱!

一般干出这种事的人,不是地痞流氓,就是和逝者有深仇大恨却拿不上台面说的人。比如警察抓的一个嫖娼者,警察死了,嫖娼者不好把仇恨摆出来,只能再去世警察灵前说一句:我对这个警察的死,毫无感觉,你们感动个屁!

你看,除了犯贱,也可能是单纯的坏。

脑子是个好东西啊。管住嘴,迈开腿,是个好习惯!

知乎用户 wesrr5 发表

这种事业怎么可能是一个人能做出来的,功劳全归到一个人身上?

知乎用户 霜雪明​ 发表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这句话说起来不好听,但是非常符合逻辑,因为事情本就应该如此

国破家亡之际,你想让商女做什么?

饿死不食周粟吗?

虽千万人吾往矣吗?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吗?

说到底,商女没什么能做的,人家自顾自卖唱维生,那是再正常不过的事

题主家人对袁隆平院士的逝去无感,这很正常啊,你家人没受过袁隆平院士的直接恩惠,或者不理解袁隆平院士所作出的巨大贡献,这个反应才是对的

如果只是人云亦云,别人哭袁隆平,我也哭袁隆平,没有感受硬哭,没有感情楞挤

那才是虚伪做作,无聊透顶

在此我倒是想问问某些人,袁隆平院士在世的时候,不关注不了解,仅仅是在教科书上知道了他的名字,直到袁隆平院士去世,才一窝蜂地无脑凭吊

这样的人,人云亦云,美其名曰共情心强,其实无非是怀着一个凑热闹的心,这种人,倒也没什么不对,只是再去道德绑架别人,是不是太无聊,太把自己当回事了?

知乎用户 LK 伴小太阳​ 发表

唔, 我可能就是一个和你家人有差不多心理的人吧

我当时听到袁老去世的时候, 心理活动就是

:“噢, 袁老去世了。”

就这样没有一丝波澜, 很平平淡淡地感受

我知道袁老对中国的贡献很大, 也在心里很佩服这种国家的功臣

道理我是都懂得

可是伤心感不是我可以控制的啊, 高中时期我也几乎没有听过语文课, 没有看到什么描写袁老事迹的比较动情的文章

袁老出事后我也没看什么纪念视频, 没有感受到那种悲伤的氛围

我对袁老的认识, 就只有初中历史书上的一句研究出杂交水稻。

当时微信上一个在长沙上学的好朋友想去袁老的纪念馆纪念, 问我有没有什么想说的话

当时我还蛮为难的 – 因为这件事我真的没啥感觉啊, 说的没良心一点:我觉得人生老病死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 大家时候到了都得走的, 为什么要惋惜呢

就我个人看来, 我觉得那些在朋友圈发纪念袁老朋友圈的人, 大概有两种情况吧

一种是看了相关的袁老视频和报道, 确实达到了共情的人(就像之前抗疫的时候, 视频新闻接二连三, 全国团结的样子想让人不感动都难啊, 20 年高考医学专业分数明显升高也体现了这一点), 所以有可能你家人和我一样, 确实因为接触的比较少, 而很难产生感觉把

一种就是纯粹的为了造人设跟风装 b 了 / 老实说我真的觉得大多数都是这种, 原因有些引战就不说了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那你自己去披麻戴孝啊 又没人拦你 秀什么存在感啊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你看之前说风凉话的网友被判刑了 我建议你也 110 举报你家人 让警察叔叔给他们劳动改造下以达到和你相同的振幅 从此一家人整整齐齐

知乎用户 柯瓦多罗 发表

道理大家都说了,我就想提醒一下这位小同志,对自己的家人都这么苛刻,这是很危险的倾向啊,要注意了。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我来说,怕被骂,我先匿名了。

首先对于袁隆平院士的逝世,我真的深表痛心。但我看到新闻上有出现某某女,某某男痛哭流涕追着灵车哭,我真的很诧异也很迷惑,看到这种我直接划走,因为感觉自己尴尬到鸡皮疙瘩都起来了,感觉他们更像是演的,更像是随大流,更像是蹭热度。

我对袁隆平院士的尊敬毋庸置疑,对于这位老人对国家所做的贡献也表示极大的尊敬,但要我痛哭流涕,对不起,我真的做不到,甚至我连一滴眼泪都流不出来。

我只是个普通人,我和袁隆平院士素未谋面,只在新闻上看到过袁老的报道,看的时候,心里总会感叹,袁老好聪明啊,也好厉害,几十年如一日,从事一种研究,并能做到国际顶尖水平,纵使后来荣誉勋章加身,依然不骄不躁,不改初衷,单是这份真心,就是很多人都比不上的。

但是对于袁老的逝世,我依然流不出眼泪。

我对袁老的尊敬,可以表现在很多方面啊,我不浪费粮食,剩饭打包带走,兢兢业业工作和生活,不诋毁袁老的功绩,这不就可以了吗?生老病死乃人之常事,实在不必过于浮夸。

知乎用户 李旌墨 发表

袁老是个伟人,为人类做出重大贡献,这没的说。

但是为啥伟人死了你就得难过?你也没见过他啊。

当然,你为了人类失去一个伟人难过一点问题也没有,但是凭啥拉着别人一起?你有难过的自由,别人也有不难过的自由。

如果你说他喂饱了你,那真正种地给你吃的农民死了你也没难受啊?你甚至都不知道。

再说了 91 岁了,没病痛,算是喜丧了。

知乎用户 银翼 发表

没有什么感觉才应该是正常的,不要把追星那一套安排到所有人头上。你以为只有追那些影视明星才叫追星?你追政治人物,科学家,文学家还是不管其他什么家,其实都是追星。人生而平等,不能因为有人做的事情多,能做其他人做不了的事情,就当神来崇拜。

革命工作,只有分工不同,没有高下之分。这都是 28 年革命, 2000 万人牺牲, 换来的。不要把被打碎的枷锁在一件一件的穿回去。

知乎用户 心之淡然 发表

你家人可能没办法理解为什么你会为了一个根本没有说过话的人哭。这说明你是善良的孩子,以后你也会很孝顺。

不用太在意你家人的表现。每个人小的时候共情能力都挺强的,他们曾经也像你这么天真烂漫,只是经过时间的打磨,早已习惯接受痛苦,不会容易表现出自己的情绪波动。

而你表现出来的样子,让现在的他们觉得无法理解,也是正常的,因为他们早就不是小孩子了。

不用太在意。你没有错,你家人也没有错,想法不同而已。

知乎用户 青庭 发表

看了很多答案,有些为了你的家人解释,也没有说错。举个真实例子,我爸妈也不知道袁隆平,没有文化,也很辛苦。那天晚上我说袁隆平死了,大家都很难过,他们问为什么,我态度不太好的讲了一些,大概就是袁老发明杂交水稻,养活了很多人,甚至全世界的很多国家都依靠他的发明吃饱肚子。他的功德很大,没有他,很多人会饿死,很多国家还被饥饿困扰,被饥饿折磨。我问爸爸你小时候吃一次米饭珍贵吗?我爸说珍贵啊,吃不上,都吃的小米饭黄米饭。我问我爸白米饭好吃吗?我爸说当然比其他饭好吃。他也很受触动一个人拿着手机搜袁隆平去世消息默默的看着。

一个人要看得到他人为世界和全人类付出的价值,要敬仰尊敬的缅怀他。这是人品问题。

我们这些年轻人几乎都没有吃过杂交水稻,因为我们出生后国家发展的很快,有很多种口感好的白饭做选择。但是这些是基于当年的杂交水稻养活了半个中国然后让国人吃饱肚子,然后才能活着,才能推动国家的发展。国家的发展离不开人民,人民离不开吃饱,吃不饱会死。

这个可以套到其他国家的发展上。中华上下五千年,有几年所有的人民百姓都可以吃饱,还能让别的国家吃饱。他的贡献是全世界的,全人类的。千秋功业啊,真的值得人们这样缅怀他。他发明的不是杂交水稻,他的发明是为了让人类活着,不用受饥饿的痛苦,这是一个人生命的基础。

我是一个佛弟子,真的认为他就是菩萨转世,就比如周恩来,毛主席,在我心里他们就是我敬仰学习追求的目标。一切为了众生的安危,把人生贡献给人民。论佛理,他们已经身体力行的告诉我们,大善,大慈。尤其看到袁隆平爷爷的很多事迹,他智慧,他坚韧,他朴素,他善良,他慈悲,他可爱,他又那么单纯一心一意的为人类做出更大的贡献。

只愿,袁老,乘愿再来这世间。

知乎用户 书煮日月 发表

不知道,但是我本人,05 年,一高中生,听到这个噩耗是在中午午自习的时候,身边同学突然对我说好像袁老去世了,我当时没什么感觉,半信半疑,就从心里觉得不可能,但看同学认真的样子不像是假的,因为还在上学期间(下午才放学)然后我也就没放心上,也不知该作何感想,就老老实实集中注意力上课。

放学以后,其实心里还是很惦念这件事的,和朋友就边念念叨叨边往寝室走(我住校),开手机后还没来得及搜,袁老逝世的消息铺天盖地地向我砸来,当时真的脑袋一片空白,寝室人有三四个,还有一个舍友妈妈在帮舍友收拾东西,挺吵的,但是我那一刻真的什么都听不到,有点像灵魂出窍一样,感觉都不知道怎么呼吸了,但是从我表面真的看不出来什么,我特别淡定地往下翻说说,然后看到朋友转发的一个看着袁老走的护士小姐姐的聊天截图,她说袁老知道自己快不行了,医院气氛挺沉重的,但袁老还特别轻松地和小姐姐开玩笑,让他们开心一点,我当时想到那个画面真的鼻头一酸…. 我真的绷不住了,直接嚎啕大哭,眼泪一直往外蹦,真的像是生理反应一样,啥都想不到了就一直抓着我朋友她们的手哽咽着说:“袁.. 袁爷爷….. 他… 去… 去世了”,我当时说话其实也挺困难的,就说不出来话,她们也听不清,问我让我别急拍我背,我就一直说这句话,真的哭的不能自己。

然后过了好久,我稍微缓回来一些,但是眼泪还是流,我给她们说我好喜欢袁爷爷,他就像我一个特别亲切的长辈一样,我以前没有喜欢上法学专业时,就是抱着自己绝对会是农大学生的心态不断不断努力的,袁老是我从小到大认识的第一个科学家,他是我的榜样,他对我都很大的意义… 以前小时候乃至没听到噩耗信息的我都一直梦想着长大要去听他讲座,我真的接受不了,一点点预告都不给,就直接一锤子给我脑袋砸个大洞,真的接受不了……..

然后我朋友她们也憋不住了,她们知道以后反应是没我这么大,但是也很伤心,一直忍着安慰我,但是我又哭哭啼啼给他们讲我好难受,我对袁老从孩童时期就有的仰慕…. 然后我们仨就抱在一起痛哭,我记忆特别深刻,每次回想起那个场景我既幸运有志同道合的朋友又伤感于袁老的去世……

嗯… 情绪太失控的结果就是我们仨第二天都是顶着一双大红肿眼上课的,,,,也没有然后…. 每每想起袁老,仍然很难过,但也在不断调整自己心态,让自己正确认识和直面死亡,也许我慢慢可以接受吧。

就这些,嗯,仅以这个回答来做个回忆和念想吧。各位,努力学习,好好生活,长大要成为像袁老一样有魅力的人啊!

知乎用户 Roman 发表

你好,没有大脑一片空白双眼含泪浑身颤抖心怀悲伤就是对国士的不敬,是对 gj 的不敬,鉴定为 50w,请尽快自首

知乎用户 Episode 发表

录音并提交给有关部门,或者找准她们的肋骨位置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算了还是匿名吧。

我觉得这些所谓悲痛欲绝的人大部分要不脑子有点大病,要不就在装逼,要么就是随大流而已。

袁隆平离大多数人太遥远了,我对他的全部印象只有杂交水稻之父,一张在水稻田里面检查麦穗的图片,还有一张抽着烟,下面配着还是吃的太饱了的表情包。

没了。

这种状态顶多叹息一句,九十多岁,也算喜丧。

完了。

所谓的没有袁隆平你可能会饿死啥的,完全是沉迷于宏大叙事的背景中的自我感动。

没必要神化一个人,袁隆平是做了很多了不起的事,我们尊敬他,但不应该盲目崇拜,更不应该捧上神坛。

换个角度来说,为袁隆平的死悲痛欲绝的普通路人,和因为爱豆去世的悲痛欲绝的粉丝,悲伤的逻辑其实完全一样,也没什么高下之分。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当众人都哭时,应该允许有的人不哭。当哭成为一种表演时,更应该允许有的人不哭。”

——莫言

知乎用户 绝无神 发表

袁先生活着时候你去看过他一眼?人一死你就拿来发朋友圈 人家和你熟吗?

知乎用户 寂照​ 发表

要怎样算感觉,排队哭成泪人?那自称悲痛含泪的人群里,有相当一部分并不悲痛含泪。悲痛含泪的有,恐怕不那么多。我相信纪念袁老,大部分人是发自内心的,但以至于悲痛,这个悲痛就有概念化的嫌疑,要么是表演给周围的人看,要么是内心柔软联想得很多。人对没有真切接触的人和事没那么多感觉很正常,大部分人的悼念理智强过情感很奇怪吗。

我的房东是初中文凭的农民,那天忽然发微信给我说你知不知道袁隆平去世了,我因此对他生出几分尊敬来就回复说知道,全国人民都在悼念。但要是他质问我袁隆平去世了你为啥没感觉,恐怕要赶紧拉黑。

谁也别想按着我头为谁哭,谁也别想按着我头不为谁哭。你不高兴大可以试着去按自己家人的头,别烦着大家。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你这种人很可怕,搞运动的时候你可能家里人也举报,特殊年代你的朋友与你想法不一致的估计早都在坐牢了。

知乎用户 老兵李连明​​ 发表

我是老兵李连明,感谢你阅读和点赞!欢迎留言讨论和咨询!

首先,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是人生必须经历的过程。人,活到一定的年龄,看惯了亲朋好友、街坊四邻的离世,给人的印象是渐渐变得 “冷漠” 了。

袁隆平先生的离世,为什么能够引起社会很大的反响?主要是因为他对人类的重大贡献,相比之下,吴孟超院士的逝世,就显得冷清了许多,因为贡献有大小。吴孟超从医 78 年,成功救治 1.6 万多名患者。袁隆平研究杂交水稻近 60 年,使全世界无数人摆脱了饥饿,可以说救人无数。

人生一世,能够活到九十岁以上,对于他们这些耄耋之年的老者来说,已经是非常知足了。当然,袁隆平自己是有遗憾的,他给自己定的目标没有完成,他希望自己一百岁之前完成目标每公顷产量 20 吨,还有他的 “禾下乘凉梦” 和“覆盖全球梦”。这些目标都留给他的后继者继续努力,相信不久的将来,后继者们将实现袁老的梦想,以告慰袁老泉下的英灵。

中国有句古话:人生七十古来稀。当今中国人均寿命为 77 岁,也就是说,还是有一半人左右是活不到 77 岁的,耄耋之年的老人非常少。很多老人都认为,自己活到九十岁,已经赚了。我们不能因为自己的喜欢、崇拜,就希望他们长生不死吧!

据医护人员介绍,袁隆平今年 3 月 10 日在三亚杂交水稻基地,因摔伤导致身体不适,4 月 7 日袁隆平被送往长沙接受治疗。91 岁的老人还坚持下田,这种精神可贵,但这种做法不可取。91 岁高龄老人摔跤后,不管有没有摔伤,都应该进行送医院进行细致检查,袁隆平摔伤后,明显感到撑不住了,拖了将近一个月才入院接受治疗,我们不知道详细情况,也许他自己认为没什么事,在这期间可能家人和身边工作人员也没看出袁老有什么异常吧。

[

知乎盐选会员

畅享盐选专栏、Live、电子书等海量会员内容

新用户仅 9 元 ¥19.00

去购买​

](https://api.zhihu.com/poisson-marketing/recommendation/url/bd6d6ad2a6e6dd8bcbd1e6d97b1144c4)

斯人已逝,生者如斯。希望生者吸取教训,平常注意防止老年人摔倒,万一不小心摔倒了,要送医院进行仔细检查,千万不要听老人说没事,就真认为没事(老年人的神经感知应该不如年轻人灵敏),以免铸成大错。

不管是谁,终有一天都会离开这个世界,与人愿意不愿意、喜欢不喜欢无关。纪念袁隆平先生最好的方式,就是珍惜每一粒粮食,就是做好自己的本职,为家庭、为国家贡献自己一份力量,而不是沉浸在悲伤的情绪中久久不能自拔。

国士无双,铭记在心。袁老已逝,生者接续。

知乎用户 卧牛 发表

我觉得这个问题最奇怪的是题主不去与家人沟通询问,反而来问陌生人。

反过来也能说明题主家庭内部沟通存在很大问题,我是建议优先沟通理解,然后再说问题。

要尊重每个人的想法,可以不赞同,如果你对与他的关系就是陌生人交往,那就没必要深入了解。既然作为家人,又觉得隔阂想了解,那么首先需要放下的是自己的偏见,不要轻易下结论。否则很容易带着偏见去沟通,加深误会。

就算最后取得一致,就是不认同,那也能心服口服。对于题主来说,可以不管,也可以引导教化,这是你的选择。


从我的角度来说,你让你的家人去大庭广众下说出这句话,你看看他们敢不敢。这里的另一个问题的关键是他们在家里是最放松的,愿意对题主说出真实想法。

就像是那些嘴上都是主义,心里都是生意一样,从最大恶意揣测我也会认为去给袁老送行的人群中有讨厌他的人。重要的是观行而不观心,人心叵测且险恶,不要试图去偷窥。

这也是中国人的处世之道,认认真真地做形式主义。形式本身内容体现,像题主这样哀伤的可能不算多,很多只是哀而不伤。但对于袁老的功绩是客观存在的,这样的伟人需要通过某种形式来表达。

如果有机会我相信你的家人也会去拿着花送行,这是明辨是非,否则就是颠倒黑白。我是更希望题主能克服这种心结,勇敢面对家庭问题。

知乎用户 Y 轴代表 X 等于 2 发表

袁老要你记住的是他的知识,他的抱负,他的心愿,而不是在他逝去的那一天,你抹眼泪的样子。

遵循自我的无感,比起从众作秀的假悲哀,更有意义。

与其记住他,我更希望有年轻人在将来能够成为他。

一个人的名字可以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但他的意志和信念却一定要传承下去。

知乎用户 楚文斐 发表

这个很正常。

首先,袁隆平院士并非意外死亡,人终究难免一死,他已经是很长寿的了,我们绝大多数人都活不到他那个年纪。如果他只是一个普通人,按照中国人的传统观念,甚至可以算喜丧了。

其次,对于绝大多数人,袁隆平院士是伟人,是传说中的人物,与我们普通人之间不存在交集,对于他,就像我们对历史至今的一切伟人一样,会崇拜,会敬佩,会觉得了不起,也认可他为中国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要说在感情上会有多么悲痛,是不太符合人性的。事实上,不要说袁隆平,可能一个关系稍远的亲戚,曾经的一个普通同学去世,我们在感情上都不会有太大的波动。

因此,对于袁隆平院士的去世,不会觉得悲伤,并不是什么问题,但是如果非要去装个 x,去否定他为中国,为人类作出的巨大贡献,甚至辱骂,讥讽,就应该为人唾骂,谴责,甚至为之承担法律责任。

知乎用户 犹格索托斯 发表

我终于知道什么叫一粉顶十黑了

知乎用户 大匠 发表

这不是很正常的吗?一个科学家很伟大,那么请在他活着的时候,给他名誉,给他金钱,给他权利。让其他人看到,从事他的事业是好的,有利可图的。

而不是在他去世后哭他,去世后哭有什么用?

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

知乎用户 卫鞅​ 发表

8 你这个问题应该延伸为:为什么一些八零后,七零后对待国家大事无感?

在我们的印象里五零,六零年代的爷爷奶奶们的特点就是**:爱国,奋进,自带一股豪气,对于西方世界没有崇拜,反而是一种轻视和敌视**

而七零八零后的叔叔阿姨们的特点则更为明显:对于外国的产品,教育,福利等等持推崇态度,对于国家大事漠不关心,对于国产的事物自带 “便宜” 光环

有人说造成两代人世界观价值观差异的是改革开放以后,我们看到了更多的世界,因此自惭形秽

无疑,这是中国人普遍错误的看法

而造成这一错误观点的源头,是新中国发展的时间节点的问题

这里我们就不得不再来看看大部分中国人另一个潜在的错误印象:新中国建立之初积贫积弱,处于世界末流,文革时期经济建设更是遭受重创,直到改革开放以来才逐渐发展起来

这也是我高中以前的固有印象,

**然而事实是:新中国建立之初,GDP 总量位列世界第五(1951),之后随着世界高速发展,中国掉到了总量第六(1961),**之后中国立足于三线建设,加强了国防力量,**因此在第七到第八徘徊,直到 1989 年,中国才开始直线下降,跌落到十几名,**GDP 差距也从建国之初的几亿几十亿美元增长到百亿千亿美元的差距,2001 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之后,才开始触底反弹

不被中国人看好的 “文革” 时期,我国投入 2000 亿美元,400 多万人力,计划 1100 个项目,是建国以来最大规模的基建时代

历史书上的 “赶超英美”,在你看来可能是一个笑话,但在当时,我们确实是倾国之力

我们回到最初的问题,对比数据应该就有了答案

经济实力决定了中国人看世界的态度

五零六零时代,我们有希望,有干劲,我们雄视世界,虽然穷,但我们明白差的不多,中国人百年屈辱以来的自信心得到了极大恢复

八零九零年代,物欲横流,生活水平低下,社会治安混乱,人是脆弱的,连自己的生活都过不好,我又有什么时间和精力关心国家大事

这也就造成了零零后的父母们对待国家大事淡然,漠不关心的态度,你去关心,关注还有可能换来他们不务正业的指责

正是因为父母一代人对于金钱和权利的过度崇拜,国家才会大力宣传爱国奉献,青春,民族等,以激发青年爱国主义情感,降低利己主义的影响

知乎用户 硕鼠 发表

新约全书》里的耶稣,驱人向善。放到知乎,恐怕要被贴白左的标签。但是,如果跳出来一批人说:谁不信耶稣,都应该被烧死。那么本来敬仰耶稣的、保持中立的,甚至不知道耶稣是谁的,会对耶稣有啥看法呢?话只能说到这里了,再说下去,也要被烧死了。

知乎用户 沉几观变 发表

他们经历过的事情包括死亡太多了。甚至老一辈可能自己都准备直面死亡了。我奶奶最近就经常说起她万一哪天不在了什么什么。从她的口中我听不到半点遗憾,无奈,悲伤。就是非常平静的陈述。

毛主席在听到毛岸英在朝鲜战场上牺牲的消息,做出的反应也是悲伤但是非常平静,“战争嘛,总会有牺牲,这没有什么”。

死亡本就是人生的必然过程。平静的接受就好,不必过于悲伤。袁老的离去我们无法阻止,就像当年开国领导人,将士,科学家的离去。袁老的伟大,我们记住就好。以他们为榜样和信念前进。要从悲伤中走出来,投入到生产生活和革命建设中去。

对了,千万保护好身边的老人。千万千万别让他们摔跤。袁老就是在三亚工作不小心摔了一跤才进的医院。不然以他的身体状况多活好几年不是问题的。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你吃过袁隆平的大米?你确定你家大米是袁隆平培育的?

反正我没吃过

粮食增产,应该是人类现代化学和生物工业发展的功劳

没有化肥、农药、农用机械的研制,怎么可能增长

如果要造神,把所有贡献给一个人

对其他科研人员是不公平的

知乎用户 Channing 发表

对人类做出突出贡献的科学家多了去了,你想哭每天都可以哭

少点对神的崇拜,多点对人的关怀

知乎用户 单面打印王玄策 发表

你要承认,不是人人都有共情能力的

小的时候,邓公去世,我一点感觉都没有,全家人围坐在电视机前面看邓公葬礼,不经意间回头看见我爷爷泪流满面,我就很奇怪当年剿匪的汉子,怎么就哭了?

年轻不懂事儿的时候,也黑过教员,可是随着年纪和知识的增长,才发现教员的伟大

年轻的时候各扫门前雪被我奉为金典,后来才发现,这个世界上真的有人会为了素不相识的人拼命

有时候静下心想想,你如果是他们你会怎么做?你能做到什么地步?想完之后,冷汗直流,我才发现我甚至不是最咸的那条咸鱼,这才知道他们的伟大

后来经常看一些有关老一辈的文章,他们的形象在我脑中越来越生动

有一天午睡,梦见了教员,坐在我家那张破沙发上,对我说,来,过来,聊两句,在梦里我哭了,哭的像个孩子,醒来之后久久不能释怀

我以前辜负了老一辈的期望,我现在在努力改正,先从改正自己开始

袁老去世的那天,心情和做过山车一样,确定那是谣言之后我还很开心的和朋友一起打牌,直到官方确定消息之后,我心情跌入了低谷

从那天起,我知道,我碗里的米饭可能真的是吃一粒少一粒了,无论什么场合,无论和什么人吃饭,无论当时我有多么不想吃,但是我再也没有剩下一粒米饭

这每一粒米饭,都是和你素不相识的人辛苦的成果,有的甚至拼上了命,你有什么资格浪费它呢

知乎用户 摄影师韧韧 发表

我想问问到底需要什么样的感觉?你家人见过袁老本人还是什么情况需要在他老人家过世的时候一定要表现出某种感觉才可以?

知乎用户 仙剑逍遥 发表

仔细看了一下问题描述——

…… 然后忍不住落泪(也没有很明显),多几次之后我家人(妈妈,婆婆)就说我什么,“关你屁事啊”“以后我死了你会怎么样”“没必要吧” 这样。

原来是这么回事啊。

题主,不是你家人对袁老的去世没啥感觉,是你对袁老去世这条新闻的反应有些过度了。

为什么题主你会对袁老去世这件事情流泪,而你妈妈他们却不会?因为这个社会确实太平了,太平到,没有什么值得关注的大事件,以至于大家对一些信息的容忍阙值越来越低了——一点小事情,比如几只大象暴走,老虎豹子越狱的新闻,就可能会在大众心中引起波澜。

所以,袁老去世这种事情,才会让你和你的一些同龄人有这么大的触动。

题主,你岁数不大吧?应该也就是 85 后~ 90 年代生人。你这一代可以说是真正享受过改革开放红利的一代人,你成长的这一代,社会是太平的,没有什么大的灾荒。纵观历史,一个朝代能保持 30~50 年的太平岁月,就已经是 “×× 之治”、“尧天舜日” 了。

而在你之前,基本都或多或少经历过各种 “短缺” 的日子,这种日子过多了,人就会变得麻木——就像我姥姥那年代,死个人实在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别说老年人了,小孩子夭折的,都再正常不过的事情。甚至就是我妈妈那年代,因为经历过 1959~1961 那三年,也有她的同龄人因为营养不良而早早去世的。所以,因为见多了生离死别,所以对这些就见怪不怪了。

诚然,袁老去世,对国家是一个巨大的损失,但想想看,袁老活了 91 岁,走的时候无灾无痛,并且功成名就,这也算是 “喜丧” 了,所以,这种事情在你妈妈,你婆婆那一代人眼中,即使觉得有些惋惜,但因为经历的多了,反而觉得这并不是一件需要悲痛万分的事情。

知乎用户 锌挎 发表

说明你一点都不关心袁隆平

从来没意识到袁隆平已经 90 岁了,随时可能因为身体机能老化过世

也从来没意识到身体机能老化过世,对一位老人来说是幸运的

随着一个人的年龄增长,你熟悉的人会一个一个一个一个因为疾病、意外、自然死亡等原因离世

很多人在熟悉的人离世的过程中,已经认识到这一点,并自然调整了自己的心态

你反应这么大,说明你要么年龄小,还没经历过熟悉的人离世

要么不关注时事,很多人过世了你也不知道

袁隆平的过世是你经历的第一个熟悉的人离世,你以后会慢慢习惯的

一个人对他人过世悲伤,原因可以总结为几类:

  • 亲密的生活对象过世

比如住在一起的亲人离世,导致你的生活缺失

袁老和你没啥亲密关系

  • 熟悉的人突然离世,比如同龄玩伴、偶像等

科比意外身亡时,很多人一时接受不了,就属于此类,主要是因为发生的太过突然

袁老等老一辈科学家的离世,其实很多人都是有心理准备的,所以很多人没有感到意外

往往是非常年轻的人或者是不关注时事的人,对此感到意外

  • 精神高度依赖的人离世,比如父母、一代伟人

袁隆平离世可能会带了一定这个属性,但是不多,甚至是极少

为什么有的人,爷爷奶奶离世了感受不到悲伤?

因为不住在一起,没有亲密关系;

时刻关注爷爷奶奶的身体状态,所以早有心理准备;

爷爷奶奶不是你的精神依靠;

所以你悲伤,大概率是因为事发突然,你说袁老是你的精神依靠…… 反正我是不信的

但是一件很多人都早有心理准备的事,为什么对你来说事发突然呢?

说明你平时确实不怎么关注

知乎用户 尼奥 发表

知乎用户 陈小亦 发表

全世界每天要去世多少人?

从个体来说,一个陌生的美国人突然跟你说他的家人去世了,你会悲痛吗?你心里肯定在想关我 P 事。

再扩大一点,一个陌生的阿富汗小孩子跑过来跟你说他父母被美国炸弹炸死了,你会悲痛吗?你最多会同情,顺便骂一通美国人。

再扩大一点,某个小国家的科学家去世了,你会悲痛吗?你肯定听都没听说过他,但是却不影响这个科学家对这个国家有非常杰出的贡献。

再扩大到最后,袁隆平去世你家人没感觉,你觉得这事还是错的吗?你觉得袁隆平的贡献非常大,他的事迹影响了你,他去世了你非常的悲伤,这是很正常的,并且也是应该的。

但是你家人呢?他们可能知识面浅薄不知道袁隆平这个人,可能每日忙碌不了解袁隆平做出的事,可能出身富贵没尝过贫困的痛苦所以对饥饿没有感觉。

但是这都不影响他们是一个正常人,这个社会允许正常人发出不同的声音,这个国家更是鼓励不违法的情况下每个人都可以发出自己不同的声音。


如果你还理解不了,你就想想 5 月 22 号也是陈景润去世的日子,数学届都会悲痛,但是你会吗?

陈景润跟你隔的时间太长所以你没感觉?

那吴孟超呢?你悲伤了吗?

在这之前你肯定都没听说过吴孟超这个名字吧。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要是你平时就很关心袁老和他的工作,一直关注着他,他离去了你哭个死去活来这很正常,要是你平时压根就没怎么关注人家,只知道有袁老这样一个人,然后新闻都刷他离世了你就哭个死去活来,我只能说你的眼泪真的很廉价而且只是一种随大流的行为,人活着你没表现,人走了你就算哭倒长城也对别人没什么用。相信你家人也是一个想法,平时也不见你怎么关注袁老,现在人家走了你就随大流那样觉得难过,还道德绑架自己家人,真不知道你怎么想。

知乎用户 李长歌 发表

恕我直言。

我感觉你早生个 55 年是要有作为的。

早生个 30 多年是要有信奉的。

而现在我严重怀疑你是不是去听聂枭讲座了。

从字里行间读到你似乎有些表演型人格的迹象。

“我共情能力比较强然后忍不住落泪。”

“很无助很无奈,第一次感觉家人对这些原来这么无知冷漠。”

真棒。

是家国情怀与烟火俗气。

是热血澎湃与狗苟蝇营。

小时候村里办白事,出丧要择日子按路线去游示

哭声嚎啕惨厉之余,要佝偻着身子垂着头,整个队伍得相互掺扶劝慰才能缓缓而行。

虽然围观者多半面无表情指指点点,看似在凑热闹,实际上他们是这个仪式的评委团。

要想得到孝顺与体面的标签,操持的主家得把心里的悲痛外放至围观者那儿一览无余才能达标。

小时候我从人群中挤着脑袋,当场指出:“那个人哭的好假啊!”

然后被我爸佯怒捂住口鼻拖离现场。

回家之后我依旧不依不饶,好似不容置疑发现了宇宙真理一般:

“那个人真的是假哭啊。”

“你不懂的,有一天我也会那样哭,等你慢慢长大,到了时候你也得那样哭。”

“假哭说明就是不难受啊?”

“不一定,有时候哭着哭着,你也分辨不出自己是真是假,究竟有没有那么难受。”

知乎用户 春哥 发表

生活艰苦的人在面对悲剧时,较生活舒适的人要淡定。老辈人风风雨雨大半生,对悲剧已经获得了一部分免疫力。今天的年轻人相对于老辈人来说,大多数是温室里的花朵,对风雨没有抵抗力。

林黛玉葬花,反映了温室花朵的矫揉造作。贾宝玉,顾名思义,假宝玉,也是造作,玉都脆弱,一摔就碎。越是人格独立,生活艰苦的人,面对长辈亲人故去越从容。穷孩子成熟后流血不流泪。少年朱元璋家破人亡,但无比坚强,化悲痛为力量,重整河山。

知乎用户 Jamesclay​ 发表

实际上悼念袁隆平的人大多数也是跟风。

下面定义一下什么叫跟风。即不清楚袁隆平的农业贡献的实际作用,对于国际粮食大宗商品贸易不了解,对于国家粮食安全的定义仅限于种地。

国际粮食贸易四大巨头,美国 ADM,美国嘉吉,美国邦吉,法国路易达孚。这四家粮食贸易公司操纵国际粮食价格。这四家公司在反复屯粮和操纵价格低买高卖中获利。

我国粮食安全的问题,由于袁隆平和其他科研人员的贡献,已经从上世纪面临的生产问题变成了全球化条件下的分配和利润问题。袁隆平等人的研究成果让中国获得了丰富的高质量种子和战略粮食存量,让我国在世界粮食贸易中获得了话语权。

于 2014 年成立的中粮集团正在世界粮食贸易中和 ABCD 四大粮食企业竞争。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体系下,我认为中粮集团在未来有能力领导粮食贸易的第二代全球化,即不以利润为主导,而以世界人民粮食安全为主导的贸易体系。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说实话,我也没啥感觉,我对袁老只是敬佩,尊重,他在我心里是一个伟大的人。我爷爷去世的时候我也没哭,并非我是个冷漠无情的人,因为我们没有在一起生活过,没有什么感情。

知乎用户 tomcat 发表

家里人比你更聪明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第二次就要来了吧 我忽然念完书以后不想回国了。

知乎用户 君子坦蛋蛋 发表

我的想法就和你家人差不多。当然了,如果你问我,我会在袁隆平院士逝世这件事上说些体面的话,比如 “深表哀悼” 之类的。不过这只是因为我们是陌生人,我没有必要和你说真实的想法。

但是我可以回答你的问题,为什么我或者你的家人对袁隆平院士的去世没什么感觉。

因为,对我们来说,至少对我来说,“袁隆平” 这三个字只是一个符号,它最多也就代表了众多中国科学家的科学精神而已。并非一个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人。所以,他的逝世,当然不会让我的情绪产生什么波动。

不过这个问题倒是让我想到另外一件事:现在的个性化推送让我们看到的互联网可能完全不同。

之前我觉得各个网站或者 app 即便有一些个性化推荐,可很多热点事件、热门梗好像全网都知道,所以似乎大家看到的互联网还是同一个互联网。但是这次袁隆平院士逝世后,网络上,甚至现实中,大家的反应让我觉得有些意外。为什么这么多的人看起来和袁隆平院士有很深的感情呢?

有很多回答都提到因为袁隆平院士的贡献,但我认为这不是主要因素。我同样觉得袁隆平院士的贡献很大,但这是理性上的认识,并不能引发我感情上的共鸣。直到我又看到一些人在网上对袁隆平的故事娓娓道来,在那些故事里的袁隆平,就是一个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老人。假如我也是看着这些故事去了解这个老人的话,那或许他的逝世也会让我感到悲伤。

可是,在此之前我并没有看到过那些故事。最开始知道 “袁隆平” 的名字是在二十多年前的课堂上,而我对 “袁隆平” 所有的了解也是那时获得的,这 “所有的了解” 也只有一句话:“袁隆平是我国杂交水稻之父”,没有什么细节。此后这个名字就没再出现在我的视野里了,即使媒体偶有报道,重点也是袁隆平的水稻又获得了什么重大技术突破而已。

除了这次以外,最近一次 “袁隆平” 这个名字在我的视野里比较频繁地出现,是几年前,网上讨论转基因食品安全性问题时,有些人拿转基因作物和袁隆平的杂交水稻进行比较。虽然观点各异,但讨论的重心还是杂交水稻,“袁隆平”这个三个字只是个定语。那次讨论,也没有持续太长时间,结束后袁隆平就又从我的视野里 “消失” 了,直到这次他逝世才再次出现。这期间虽然也见到一些袁老的表情包,那就不算了。

我惊讶于其他网友是从哪里得到那么多关于袁隆平本人的各种故事的?大部分应该是直接或间接地从网络上获得的吧。可是在此之前,我在网络上极少能够看到关于袁隆平本人的故事,就算偶尔有关于他的,也都是和杂交水稻相关的技术内容或新闻。

所以我想到,这是不是由于基于大数据的个性化推送造成的呢?最初的时候虽然没有这种推送,但是我对袁隆平院士也没有特别的兴趣,也没有专门主动地搜索过关于他的内容;等有了这种推荐,大数据会发现我几乎没有主动浏览过有关袁隆平的内容,也就很少推送;这反过来又更让我更少看到关于袁隆平的内容,即使有一点关于袁隆平的内容,也会淹没在众多其他内容里,我可能不会注意到,也没有点击,大数据就更会认为我对相关内容不感兴趣,会再减少相关推送。这样循环下去,就会造成哪怕是袁隆平有了热点话题我可能也不知道,比如袁隆平曾经获得过共和国勋章这件事,我也是这次他逝世之后才知道的 (其实除了钟南山,其他共和国勋章获得者我之前也不知道)。

另一方面,由于我对袁隆平院士持尊敬的态度,所以他也不会成为我和朋友们茶余饭后的谈资,也就很难从其他人口中听到这些故事了。

也许对于包括题主在内的很多人来说,能够看到和知道很多关于袁隆平这个人的生平故事,会在自己的心里逐渐的形成一个丰满的、有血有肉的人物,并渐渐对这个人产生了情感,并在他逝世时,感到悲伤。

而对于我来说,袁隆平并非是一个有血有肉人,而仅仅是某种精神的代表而已。这个人虽然逝世了,但这样的精神仍然存在。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作为一名湖南农大的学生,袁老师去世了之后我感到很悲痛,不只是因为袁老师是我们学校的名誉校长,而是我知道国家失去了一位栋梁。

你们或许没有做过实验,不知道每一次实验所耗费的时间精力可以说是实验人的心血有多少,你们无法体会农田里的环境有多恶劣,你们无法体会烈日炎炎的时候在田里会有多热多难受,你们无法知道每一次成功的实验之前经历过多少次失败的实验。袁老师为杂交水稻付出的努力你我根本无法想象也不可能去做到。

还记得袁老师在车展上摸了一下车就有人在网上骂他,国家分配给他的豪宅他也没有住可还是有人骂他。他为了国家做了那么多贡献就不值得我们普通人为他流几滴眼泪吗,提出这个问题的人你可能是没有体会过没有饭吃去吃人的年代,那个年代不会再有了,为什么?因为袁老师啊

袁老师他唯一的错误就是让你吃的太饱了

你没有感到悲伤就算了还奇怪为什么大家都哭了

如果可以的话我愿意把我的寿命全部给袁老师,毕竟他活着比我有价值

我不想批判谁只是希望年轻一代能好好读书对国家栋梁有更加深刻的认识

或许我的语言表达能力不足,但是希望大家能好好思考

知乎用户 狄俄墨得斯 发表

我的大米是我父母买的,我实在不明有什么好难过的,就像有人阅兵都会哭,你看你家物业训练你也哭?

知乎用户 历史是个圈 发表

因为是父母借钱给我买的房买的车结的婚,而我还有个弟弟,今年 18 岁,五年后也要给他买房买车结婚。

知乎用户 時雨 絶賛自閉中​​ 发表

  1. 真挨过饿受过苦实实在在感受到袁老的科学成果的。
  2. 爱国情怀异常强烈的。
  3. 农学及相关工作关联者,能切切实实知道袁老的成绩的 (我们一般人也就只到个杂交水稻而已具体的东西都不清楚)
  4. 袁老亲人,朋友,校友,生活中接触过袁老,或多或少有些牵连的人。(比如上个月我校诺奖得主赤崎勇教授去世,虽然不懂什么 LED 也没接触过,但是还是有些伤感)
  5. 身边没有什么至亲去世过的,没经历过死亡的。袁老是义务教育阶段最耳熟能详的人物之一,他的死可能比那些你平时没啥感情联络的血亲对年轻人的冲击还要大。
  6. 看了几个视频 (包括营销号) 被带动情绪的。

绝大部分是第 5 和 6 种就是了。

所以是否缅怀对袁老的去世构不成谴责,道德绑架的理由。

我记得之前看过一个报道。意思大概是

“数字是冷血无情的,但是把每个人的事迹单拿出来讲述,就会让人受到很大的震撼”

比如汶川地震伤亡十万多人,很多人看着好像没什么概念。但是单单讲述一个故事,比如小青年张三,家里穷,父母砸锅卖铁供他读书,家里还有弟弟妹妹,村里为数不多的大学生,地震的时候刚入职没多久,刚开始光明的未来云云

大多数人可能都会触景生情,对一个平凡的陌生人尚且如此,更何况共和国院士袁老呢。所以当看了袁老版本的 “I have two dreams”,我相信大多数人都会感动的。

但是不排除别人没看的。。比如我。刚刚也说了,目前缅怀的人群大多数是 5 和 6。而我恰恰不属于这俩类。

怎么说呢,希望袁老之名以后不要被当做某些别有用心或者容易上头的人的攻击别人的借口吧。

知乎用户 Lzm 丶 发表

看你这题目,估计你年龄不大,生活压力小。所以才会有闲心去通过一个大部分舆论都普遍认为是坏消息的消息时感到震惊然后来感动自己,试图给自己一个道德高尚的一个光辉形象吧。可能你看到这条回答心里会不舒服,但你扪心自问,是不是这么个理。如果你因为自己家人没有跟你一样有所谓的那种悲伤的感觉而无奈的话,我并不认为你是真的悲伤难过。想必你肯定没有过痛彻心扉的感觉,真正的悲伤,听到噩耗的时候,那种心情应该是深深放进心里的。

如果你足够成熟,你就会发现你母亲和外婆说的话并没有任何不足的地方了,也不知道你给你们家人展示的是一幅怎样震惊的模样,让他们会对你说这些 ,这些你肯定也不会如实的说出来,我非常能理解。

年轻人喜欢展示自己的一种心态,哪怕是一件悲伤的事情,也想着通过比较浮夸的方式去让大家觉得自己是个重感情的人,这点没什么。人之常情。

最后再说一点吧,你既然有那么悲伤,还能忍不住落泪。你居然都没有发现你直接直呼袁老全名有不妥之处么。对于一位伟大的已经离开了的老人一个尊称这真的是最基本的尊重了吧。你连这个都做不到,你居然还能吐槽你家人的冷漠无知?你还好意思说你家人说的那些话也???

你这样可能会让真正因袁老逝世伤心的人讨厌甚至唾弃臭骂的。

可能你看到这里会觉得我小题大做,但是一个称呼在人际交往中有多么重要,明事理的人都能明白。更何况对于这么一位为国家做过重大贡献的老人了。

希望你能看进去这些话吧。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这几天的过度营销。这是有一个伟人走后应该有的现象吗?真的让人很反感! 袁农平写进教科书写进历史就证明了他的丰功伟绩,我们所需要的就是怀着伟人的理想继续前进。我们所做的不过是惋惜和感叹!你现在说你流泪还道德绑架你的家人?我只想说一句!怎么这么矫情?

知乎用户 Raskolnikov 发表

因为中老年人经历的比年轻多,生老病死中老年看得太多了,更何况是从前三十年活过来的人,早就不会一惊一乍了。

而且袁老很明显是善终吧,这么大把年纪安安静静去世,官方肯定(共和国勋章里唯一一位非共产党员),民众爱戴,科学界尊敬。

他这辈子也算顺利。反右挨得不厉害,大健身时代还能安安静静科研。他科研出的成果很不错,为国家乃至世界人民的战略粮食储备做了贡献。做了贡献以后,又被当局作为科学界人士的典型推广,他本人首先承受得起推广,之后还低调谦逊,很不错了。

人总是要去世的,袁隆平院士这辈子已经很不错了。

知乎用户 杨杨 发表

你这不是共情能力强,而是戏多。

只能说这些年 D 的教育很成功,教育出一批题主这样的年轻人,很好很强大,未来看你们的了。

知乎用户 瘦了当网红 发表

不太理解为啥要悲伤,不是意外不是疾病,自然去世,哪有什么好难过的?说句不好听的,远房亲戚去世,很多人都不会有什么悲伤的感觉。

缅怀没问题,但是到悲伤的程度我是不太理解的。

知乎用户 本道颇有些感慨​ 发表

我们普通人做不了袁老那么大贡献,最起码的不拱火能做吧?

知乎用户 用户名 发表

所以, 你说一下管你什么事?

知乎用户 彭辇 发表

我从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口中得知,教员走的时候,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都是流泪的。

父母这一辈的悲伤就是另一种表现方式。

还有年龄比爷爷那一辈大一些的老人,在街上痛哭着——“没了你以后我们怎么活”


当年唐山大地震刚过不久,山东这边也有震感。

偶有余震。

土坯房的年代,村子里组织了在院子里住帐篷的活动。

我妈说,她听广播提到领袖走了,小跑着回家告诉外公,

外公第一反应是 “瞎说你 * 呢?!”,大耳刮子甩到一半紧急刹车。

外公对教员,是敬仰,是爱戴,是信赖。

再上一代人,是发自内心拿他当大救星看的,敬仰爱戴信赖之上,还有一种依附感,依赖感。


袁老功绩伟大,解决了粮食问题。

袁老寿终正寝,我们敬仰和缅怀过,自己的生活还要继续。

对于粮食问题,

60 后经历过自然灾害,吃过树皮,吃过树叶的,是一种心情。

70 后经历了改革开放,从温饱到小康,是另外一种心情。

80 后看着曾经一斤小麦换半斤油条,到现在换不来一瓶矿泉水——

00 后 10 后,看着课本上的 “青蛙王子”“唐氏儿”,连庄稼的样子都脑补不出来吧。

知乎用户 知乎用户 XlrFiJ 发表

你奶奶和你妈妈兢兢业业上班工作操劳家务还要养你,为国家制造财富纳税养人。你一个高中生闲着没事不想着多做点家务还跑知乎上道德审判你母亲你祖母,我看你需要铜头皮带教育法。

知乎用户 花醉满堂 发表

你关注你爹妈关不关心你就完事了,吃饱了给你撑得吧,你父母上有老下有小的,中间还有一堆亲戚朋友,操不完的心哪有时间关心国家大事,养活你不够,还得为袁老落泪,你丫是疯了吧,饿你三天不让你吃饭就好了,保证你不想别的。

知乎用户 FDC 光与热 发表

搁五十多年前,你得害死多少人

知乎用户 提了废 发表

这个岁数去世了,是喜丧了。

袁老终于可以休息了。

惋惜,是为袁老梦未达;

缅怀,是为袁老济苍生。

再说说题主。

文革时期有这样两代人:

父代维护自己的子代,不论自家子代做什么,父代都会维护子代,为子代平安健康做最大的努力。

子代则是竭力寻找父代产生的问题,特别是 “反革命”“反动派”“走资派” 言论与做法。并且子代乐于检举接发这样的行为。

朋友,我觉得你可以。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我倒是很好奇为什么有这么多人落泪,老人家 90 多了,按照通常标准,活到这年龄已经赚了,此其一。

你们和袁隆平根本不认识,他是个伟大的科学家,其成果甚至造福了你。但你们不认识,你甚至不知道对方实际生活中是怎样的人,是否和你处得来。此其二。

那么,在根本没有实际交情,对方又到了一个毫无遗憾的死亡年龄。。。你哭个毛啊?你的关系较远的普通亲友死的时候你也未必哭吧,你压根没实际交情的人你却落泪,这是作秀吗?

知乎用户 qldooo 发表

祝好

知乎用户 归海大人 发表

如果我是一个年龄大的老人,

比如我已经 50 岁往上了,

我不能像年轻人一样玩转手机,不会玩电脑,几乎不会上网,

平时的主要信息来源是央视新闻联播和快手抖音,

恰好这些平台平时不会给我什么机会更多的了解袁隆平,

更不会出现什么深度好文和长视频帮我了解袁隆平的功绩——何况我又不怎么识字。

我对袁隆平的认知尚且停留在 2004 年感动中国,和零星出现过两三次的新闻联播上,以及 “今天” 的刷屏。

那么,袁隆平去世跟哥白尼死于 1543 年一样,和我有什么干系吗——即便他守护了 14 亿中国人,可我从不曾知晓。

知乎用户 李洋​ 发表

首先,袁教授高寿,大部分人活不到这个年纪

第二,他的一生确实付出了很多,但践行了自己热爱的事业,收获了国家和人民的充分正向反馈。

所以我觉得袁教授的人生,是比较圆满的。他的逝世应该引发国民感情是高度的关注 + 尊敬的缅怀 + 沉重的悼念,而不是什么撕心裂肺的痛苦!

如果有人真正希望有诚意的表达对袁隆平教授的悼念,就应该买本袁隆平的官方传记学习一下,看看他的生平,奋斗史,品格,看看国家杂交水稻发展史,了解一下这个领域还有哪些其他功勋卓著的科学工作者。

而不是有用的都一问三不知,两眼一抹黑的在那瞎难受,还职责别人为啥不难受~

知乎用户 皮皮 发表

袁老的离世其实对我来说,没有太大的悲哀,毕竟我太平凡。

我出生在八十年代,在我的记忆里饿得吃不上饭的时候并没有碰到过。但是我的父母从小就教育我浪费粮食是大恶。不好好吃饭是要挨打的。小时候记得上幼儿园时不小心把馒头掉水沟里了,我妈反手就是一巴掌打过来,让后就叨叨叨训斥了我很久。大致说小时候她多不容易,没有米,能吃土豆野菜。你们现在天天有米饭,还有大馒头。再敢浪费要遭雷劈的。

记得,我初三时的一个数学老师,是个老婆婆,普通话还不能好好说的那种。那天上课的时候见到班上叽叽喳喳几乎没几个人在听她上课。她放下三角尺说:“你们嫌我的课上的不好听,可以不听。别叽叽喳喳影响还想听课的同学。教完你们我就退休了。我两个妹妹比你们还小的时候就死了,活活饿死的。我回去的时候我爸已经把她们埋了。”

袁隆平这个名字我小时候几乎没有听说过,长大后也只是在有些网络段子上见过。反而是他老人家去世,我的父母才从抖音上刷到他的名字。

知乎用户 jacobbbiii 发表

因为你每天要干的事太少了,纯粹闲的。

袁老去世的时候我正好很忙,我大概已经是中文圈里最后知道的那批人了。然后只能心里默念一句袁老走好,然后继续自己的工作了。

你父母大概也是这样,比起一个你认识他他不认识你的陌生人,手头的工作或者家务,还有怎么照顾你才是优先考虑的。

我不负责的断言一下,只有有时间一直刷微博刷 b 站的网民才能产生那种共鸣——看多了煽情的视频,自然觉得自己共情能力强了。如果你共情能力真的强,就不会对身边家里人提出这种无理的要求了。

搞清楚,袁老是一位科学家,不是戏子演员,不需要什么公众的曝光度。对他来说最重要的就是科研,科研成果,科研资源。所以你作为普通人,这种悲伤说实话是非常廉价的,是无意义的。所以你在悲伤什么呢?袁老高寿去世,在中国已是白喜,我们应该祝福袁老走好。还是说你哭中国杂交水稻后继无人?那大可不必。

就像你不理解你父母为何不悲伤一样,我也不理解你悲伤个啥。袁老作为科学家是成功的,作为中国人是伟大的,便是要留下泪水也该是为袁老的精神所感动。

知乎用户 兔兔吃我一脚 发表

其实,你才是有问题的一个。

袁隆平我素未谋面,水稻增产最大的功臣其实是化肥和机械化,而且杂交水稻对我的帮助也很有限。有一说一,可能在雷军去世的时候我应该更伤心一点,因为我用的是小米手机。

要是看到个人就感恩,那我岂不和勃勃一样了?

![](data:image/svg+xml;utf8,)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我 game over 了。

大礼那天,我儿子那来了一帮许久未联系的老同学,他们与我素不相识。我呢,普通人一位。

大礼开始了,我儿子那帮老同学哭的一个比个惨,我像极了他们的爸爸。和我同天来的,这会正陪我一块默默注视着一切的老阿哥问我,有啥要说的不。我笑着摇摇头,对着我儿子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说回来。袁隆平先生主要成就在杂交水稻上,解决了粮食问题。但能在网络上发声的朋友,不少自打出生起就过着吃喝不愁的日子;而当年吃了上顿没下顿的绝大多数早已将这苦日子变为过去时。也正因如此,不少人碰到 “光盘行动” 时是个什么态度大家也就能猜到了。另外,网络上反对“造神”(主要指,一个群体的功劳被一个人占去)的人也有一定规模。再加之一些人之常情,比方说,“关我屁事”,“去哀悼有免费鸡蛋领吗”。所以,一些人对袁隆平先生是会没啥感觉的。

我想,相比离大家有些距离的人物,大家对 “亲自帮助过百姓”,尤其“为百姓解决当务之急” 的人物更有啥感觉吧。

他们离百姓更近,百姓对他们的感情也就更深。

知乎用户 乘海生 发表

虽然有人说 “我没吃袁隆平的杂交水稻”。的确袁隆平的杂交水稻,比起先正达,孟山都,拜耳,杜邦开发出来的稻种在口感都有些差距。

然而正是因为你有了袁老研发的稻种保证大家能吃饱,你才有了国际优质稻种的议价权。当年大北农想要携带孟山都的稻种回来,负责人被判了几年?

知乎用户 吃夜宵 发表

在路边和朋友聊天,他翻着手机突然来了句:“卧槽,袁隆平死了!”

我震惊了:“啊?不是谣言麽?”

他父亲在旁边:“袁隆平是谁?”

朋友一番解释之后。

他父亲淡淡道:“是个伟人,但是生老病死,也 90 多了!”

朋友道:“可是他让很多人不挨饿了!”

他父亲:“是没错,但是啊,你会种田吗?xx(我)你会种田吗?”

我们俩摇头。

他父亲继续道:“对啊,现在年轻人几个会种田的?为啥啊?种田能发财?一亩田你就算产量两千斤又怎么样?我们这里一年一季稻子一季麦子,一亩稻子撑死了一年收入 3000 块,你们一个月能没有 3000?还得去除人工,农药,收割,一年到头累不说,能赚什么钱?”

我:“可是农场模式就挣得多啊,几百上千亩就是赚了!”

他父亲:“我们这有几个农场?全国几亿农民,有多少人有农场?产量多没毛病,不挨饿也没毛病,可是,和我种田不能发财有啥关系?我宁愿田荒着去上班,只是觉着糟蹋了土地!和我想法一样的人多了去了,不信你回家问问你爸,种田有啥好的?现在种田也就为了吃口自家种的粮。省的去买。”

看,这是底层农民的心声。

知乎用户 王颀皓蓁 发表

我觉得大部分人都不会表现出什么感觉,一般人都会对朝夕相处过的人的离开伤心动容,偶像崇拜这种悲恸,都发生在青年少年时代。

前几天四位国士离开的在消息公众号,视频网站,微信群铺天盖地,我一开始看到袁老去世的消息就是震惊加惋惜,但是还该干嘛干嘛,该吃吃该喝喝该睡睡。

我一点也不觉得自己冷血奇怪,这四位国土,有一位杨伯达先生还是我们专业课老师,学科带头人,他的私人德行方面甚至职业道德方面也没有很出类拔萃,甚至可以说他职业道德方面不及格,我们上学的时候就清楚了,整个业内都清楚金缕 yu 衣事件他帮人骗贷出假鉴定证书的事儿,但是业内毕竟是少数啊,九成以上的人还是不知道啊,还是国土无双的叫着,底下大把人留言看那意思要跟着一起去了。

所以一般对于这种对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专家过世,尊敬是有的,但是伤心欲绝不吃不喝哭肿眼睛这种我还真不会。

而且我对于长辈,向来原则是厚养薄葬,几位国土也是,国家在人家活着的时候多给奖励就好,心里有就好,好么人都走了,你流再多眼泪,发再多朋友圈儿也是无用功啊!

知乎用户 问谁 发表

从未乘坐高铁,高铁与何干?从未乘坐飞机,飞机与我何关?从未去过北上广,北上广与我有一毛钱的关系?

小学初中,义务教育,谁不让我上谁违法。

几乎从不停电停水断网,只要有钱,衣食皆可买,管它冬季春季,常见的水果一年四季皆可买。

只要我付出劳动,就有报酬,有报酬就能平凡地生活。

你饿过肚子、冬季穿单衣,那你为什么不生在这个时代,你那个时代的事与我有什么关系?我是一个只活在当下的平凡人,我只关注父母亲人的喜怒哀乐,既然穷困潦倒到底线,我只能保证我活着,生命不存在,其他的与我有什么意义?

追求名利到极致的时代,反而涌现不出配得上名利二字份量的人。

什么之父,什么诺贝尔奖,什么楷模,难道不是有货才有币吗?

无货,币有什么存在的意义?

未知生焉知死。

有的人不在了,你才知道生而为人是什么意思啊。也才知道对广大人民群众有用的才能称之为人才。也才能真正见识过视名利如平常的人。

名利是因为有他们才能视为褒义词的。

也只有他们的经历,才能让名利有份量、有光辉。

而当有人议论他们的名利时,我常常会猜想,他们或许会因为名利不时纷扰他们的生活、工作而感到人生的悲凉和无赖吧。

他们这一类人,还需要名利来加持他的贡献吗?

另:他若有知,会对无感的人表示感谢,如你们会痛和悲伤。

他更加觉得是自己的悲凉与无聊:一穷二白自力更生己经迈进考古时代,居然幻化为遭千万人咒骂和唾弃的代名词。

知乎用户 百里无邪 发表

这个。。说实话,又不是英年早逝。。。这个岁数了,大家都有这一天。。。感觉没有特别让人难受的点。。。。。确实是伟人。。。但是好像没啥必要特别难受啊。。。这已经很长寿了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说得对,应该全家披麻戴孝,放下手头一切工作去为袁老送行。

如果我的父母能活到 90 多岁去世,我效仿庄子鼓盆而歌又如何,我是不孝吗?

我特别讨厌一类人,就是网络孝子,

母亲节 父亲节,朋友圈 空间全是网上过节的,

名人去世,朋友圈 空间 又开始 “披麻戴孝”,

第一年自己写着发,第二年转载,第三年都忘了,

徐大 sao 为什么被人骂,第一年远方的朋友,第二年动态连个毛都没有,就记着接广告。

尊重和孝顺是要放在心里落实到行动的,只是在网上感慨,现实摸一把泪,我只觉得恶心。

知乎用户 鲁皮皮 发表

为什么一定要有感觉?没必要造神

知乎用户 花花彤心 发表

原本吧,对袁隆平去世没感觉这事儿,也没啥难理解的。毕竟大多数人早已经衣食无忧,对袁爷爷的认识和了解也仅限于新闻报道和媒体宣传。大家都知道袁隆平对国家对人民的贡献巨大,但未必就要共情到看到他去世的消息就分分钟落泪。

至于你的家人,他们可能只是单纯的,想 “怼” 你。

上一辈儿出于生你养你的恩情,自然是希望所有好事儿都有他们一份的。你发个饭局照片,他会说你都没带我吃过。你去看个演唱会,他会说你回家看我咋不这么积极。你养个宠物,他会说你咋不这么伺候伺候我。这个心理吧,可以理解,但确实加重了孩子的心理负担,让年轻人丧失了分享自我的欲望。

所以,如果你只是单纯和他们讨论袁隆平去世这件事,或许他们还能心平气和地表达一下惋惜。但看到你频频落泪,这又激起他们的胜负欲了,他们会觉得我养了你大半辈子,还不如一个外人么。

跟父母精神契合这事儿吧,别苛求,太难。

知乎用户 大鹏 发表

袁隆平走了,国之重器,伟人。他走了。然后呢?

你悲伤,难过。哭,落泪。

我觉得你发自真心的难过,落泪了。 那你看小鲜肉的感情剧,韩剧,那种车祸,绝症,失忆啥,哭的应该比这事情伤心多了。别否认。而你妈妈去世了,你估计真的哭不出来了。

知乎用户 wangjiazeng 发表

唉……

你有什么权利要求家人还是妈妈婆婆级别的人和你共情,你怎么不和她们共情?你还感觉她们懂的太少啦,就你懂的多?长辈们懂的你不知道的也可多呢,不能强求她们和你知道的一样多吧?

袁隆平死了,种稻的人还继续种稻,你这怀念的一根稻谷没种过,袁隆平在杂交水稻领域有开创性的作用,种稻人把他的理论变成成果,你才有便宜的米饭吃,你矫情啥啊,家人不知道你可以讲,人家不听是人家的权利,还非得和你共情?这不是强迫人吗?

一没资格二没权利,该干嘛干嘛呗!!!

知乎用户 我要跟世界告别 发表

我记得前年金庸先生去世,记者采访好友倪匡,倪匡说:九十多岁的人了,走了有什么好伤心的?

知乎用户 南蛮子 发表

当代网友:永远年轻,永远热泪盈眶,永远被带节奏。

知乎用户 风默言 发表

就这还不断绝关系还等啥呢?

知乎用户 eiche 发表

你哭不活袁老,你滴的那几滴眼泪也灌溉不了几棵禾苗

你要是真想表达对袁老的哀思和敬意,不如继承他的意愿,打开支 * 宝 - 公益 - 爱心午餐捐一笔,让更多孩子吃上饭。而不是在这搞无意义的道德绑架。

知乎用户 心远 发表

为什么要有感觉?我看到身边好多年轻人他们一面跟风悼念着袁隆平,一面食物该浪费的还是浪费。反而是老一辈的人更懂得食物的珍贵,身体力行地在节约粮食。

说到底,悼念袁隆平的逝世,在很多人眼里,可能已经成了一场秀,一场狂欢罢了。

与其在跟风在朋友圈里发 “悼念博”,不如去了解这位老人家的生平事迹,他为什么被全世界人所尊敬。与其去反复跟家人说袁隆平多么多么的伟大,不如学习袁老的生活态度,好好学习,好好吃饭,好好锻炼。

你要想知道你的家人朋友有没有感觉,不如看他们平时是怎么对待粮食,怎么对待生活的来的可靠些。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说明网络文宣做的真的好 你妈你婆婆等受过社会毒打的人 说了大实话

知乎用户 北海愚夫 发表

我对袁老去世的反应,只有一个懵字,没有什么流泪没有什么感伤,只是觉得一个突然,毕竟如此一个亲民的巨人在我脑海中每日还劳作于原野,一如往常。

东北大米管够,吃了二十来年的我对于粮食的崇敬似乎没有那么高,哪怕是奶奶辈也似乎没有关于饥饿的记忆,但我家从来不剩饭,一粒都不剩。我奶奶管那个叫 “福根”,于是我家吃过的碗都干干净净不留一粒米,到了南方每次聚餐都会引起同桌人惊叹。

在骨头上我尤甚,可以说一丁点白软骨都不会剩下,我家狗都不会啃我啃过的骨头。

青菜也是,但凡能吃的青菜家里都可以生吃,我还记得第一次在南方生吃白菜心时候同学惊诧的眼光,我当时还嘲笑他们不知甜。

一位国士的离开固然遗憾,但逝者已逝,陌生人的离开并不能影响自家的情感,家里提及也只是提及,日子还是一样的过。

希望浪费粮食的人能从对袁老的哀悼中抬起头后不浪费一粒粮食。

知乎用户 在雅 发表

我是比较感慨,但是一点也不震惊。因为袁老的年龄摆在那里,这个年纪的老人家很容易因为一点小事就突然离去,他的去世是早就可以预见的,这叫寿终正寝。如果哪个年富力强身体健康的科学家突然猝死了我可能会比较震惊。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袁老已经九十一岁了。

你们知不知道什么叫笑丧?就是笑着送走老人家,让他走得安心。

袁老自己的家人都不见得有你悲伤。

悲伤也就悲伤吧。

但说句不吉利的,将来你父母百年归老的时候,如果你不哭到休克,你都愧对你父母的生养之恩。

你小时吃的米不见得是袁老种的,但一定是你父母买的,洗的,煮的,甚至是喂的。

你现在忤逆你的父母,请问你情何以堪?

知乎用户 小 V 小 V 发表

我也没感觉。

昨天还有妹子跟我说看到那些马拉松出事的,好心疼好难受。我说我没感觉,她很震惊,问我看那些图片视频了吗。我说好吧,没看,只是知道有这么个事,准确的说不是没感觉,而是压根不关心。

接着我就给她举例:对我来说,你死了我都会难过一下,但是袁老死了我完全没任何感觉,因为你起码跟我还挺熟相处的挺开心有点感情,袁老起码我自己是没感觉到他和我有啥关系。但是这不代表我不善良,我做的好事估计比很多在网上对各类事故表现出无限悲痛的人要多,只不过我不愿意去投入一些完全没意义的情绪。

所以说,难过半天有啥用,你转头还是把剩饭扔垃圾桶了,而我大学的时候吃外卖吃食堂经常被室友开玩笑骂畜牲,因为我吃的真是一粒米都不剩,我感觉这可比扣字有意义多了。我不浪费粮食也不是因为袁隆平,你浪费粮食的时候也没想着袁隆平,那怎么现在就难过成这样了呢?明天你扔剩饭的时候,是否还会想起?

知乎用户 吖吖吖 发表

《局外人》

知乎用户 喜欢夕阳 发表

九十多岁去世,虽然可惜,但也是喜丧了

本身也没啥可哭的

谁又能逃过生老病死呢?

这本身就是自然规律

知乎用户 这事儿你怎么看 发表

首先,袁隆平爷爷值得每一个认识。

但是,请不要道德绑架,就像之前抖音上大家说你怎么不认识科比,科比有 60 亿粉丝,对谁谁造成了很多影响(这里应该是 “曼巴精神”)。

同理,袁隆平爷爷走了你可以震惊、感伤但是没必要家人也共情你这种情绪,因为有的人格就是冷静型人格,第二你真的是哪个吃不饱年代出生的人吗?相信你妈妈、婆婆不是,但是你奶奶或者姥姥应该会有更深的感触吧,没有经历就没有什么发言权吧。

她们的话语只是对你感受到在你对于他们身上的感情没有那么深,才会有此言论吧。

因为对于你的家庭来说袁爷爷是个 “外人”,不论对国家做多大贡献,但是对于你这个小家,他不是你的爷爷,也不是你的父亲,在你身上波动的情绪让家人从未感受过,才会有此言论的。

所以,有些情绪没必要所有人都一样。

老爷子走了就让他安静的走,你的祈祷默默的放在心里,别浪费粮食吃完每一碗饭就是最大的尊敬,你说对吗?

知乎用户 园小狗 发表

我们家第一次讨论到袁隆平院士去世的时候大家都只是讲了对于他生平贡献的了解,感到可惜什么的,也没有人表现出悲伤

但这个话题讲完后大家都沉默了,没有再继续聊其他的话题

因为我们都想做坚强的人,随意的向他人表达悲伤是一种让人觉得自己软弱的行为。虽然心里难受,但在生活中随意表露出的悲伤意味着消耗其他人的精力来安抚你,同样也显得自己像个负担。

而院士离我们太远了,他或许平易近人,或许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但他太过高大,对我们来说也太过遥远了。像他这样的人的逝去,我们也经历了太多,我们会背负着期望不断走下去,但不会频繁的在悲伤中停留。

知乎用户 子非鱼非羊 发表

群众都是盲目的,容易被带节奏的。

毋庸置疑,袁老值得敬佩和纪念,我们心里感念他,要将他的功德传诵下去,让未来的人以他为榜样,这就足够了。

真有心,在一个无人之地,画个圈,烧烧纸,点柱香,悼念一下,然后以身作则,不浪费粮食,不忘记艰苦奋斗的精神,比什么都强。

但现在这种热度,网络上铺天盖地挤眼泪的视频,真有点那啥,作秀。怎么形容呢。袁老活着的时候,无人问津,偶尔有种大突破的新闻,热度还比不过娱乐圈谁谁出轨,死了之后那些个素未蒙面的路人甲却跑到坟头哭丧哭得比谁都凶,就是这种感觉。

知乎用户 狐尼克 发表

我最讨厌在人活着的时候不好好对待,人不在了就开始惺惺作态

知乎用户 一一二三 发表

其实我真的觉得奇怪。我尊敬袁隆平先生,但是我看各类论坛的反应是否有些过了。

自己主动的去节约粮食,才是告慰袁隆平先生在天之灵的好方法。何必拉上家人去悲伤。。

知乎用户 何为 发表

因为你是个好孩子,但你的家人不是孩子。

共情可以是优点,也可以是缺点。它可以帮助你理解他人,也会让你迷失自我。

如今的网络环境还算可以,但是内容水平参差不齐。如果没有足够的知识,很容易被带沟里。

比如值乎的内容九成都没有意义,大部分争议也很难说谁对谁错。如果你轻易被某一方说动了,不难说会给你带来负面影响。

知乎用户 狂奔的蜗牛 发表

不一定追求这些虚的,最好的缅怀就是从自身做起,节约每一颗来之不易的粮食就是缅怀袁老最好的方式。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我今天打电话跟我妈妈也聊到了这个,她也不伤心难过,她说那不碍我们的事儿,我只关心今年的庄稼有没有好收成,亲人是否健康,过好自己就行了

我当时听了觉得很失落,为什么会这么想,后来仔细想想,可能她们更注重自己身边的亲人,关注自己的生活,怎样才能多挣点钱让家庭过得更好一点,那些离他们的生活太远了,可能也与受教育程度有关吧,我妈只知道他是种水稻的科学家,也不了解袁老一生的成就,所以才会这样吧

最后希望袁老一路走好,节约粮食,从自我做起

知乎用户 七里之外千里香 发表

袁隆平是我国研究与发展杂交水稻的开创者,也是世界上第一个成功地利用水稻杂种优势的科学家,被誉为 “杂交水稻之父”。因多器官功能衰竭,于 2021 年 5 月 22 日 13 时 07 分在长沙逝世,享年 91 岁。

![](data:image/svg+xml;utf8,)

当时消息传出来时候,很多人都大吃一惊甚至不敢相信,网络上都是缅怀致哀袁老的消息,但是为什么(部分)家人对袁隆平去世没感觉呢?

我想,我们的爸妈或是老一辈的人对此没有感觉也不全是人性冷漠所表现的。他们大多都只是普通人,小时候甚至没接受到较多的学校教育,一辈子可能为了家庭、为了柴米油盐奔波。他们中可能有的甚至还不认识到袁隆平,即便袁老的名声轰动全国。

在我看来我们不能要求所有人都能感同身受,但是对袁老的致敬与思恋应该是从个人内心出发的,我们的内心真实感情与他人感受无关,那是属于我们自己的,我们应该遵从这种内心真情实感,没有必要强求他人认可。对袁老的缅怀就让它放在心里就好了,当然有共情者更好,没有也没有关系,对袁老的缅怀是留在人心里面,而不是停留在嘴巴功夫上的,谢谢。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百度 “刻奇”,可以得到如下结果:  

1. 自我感动及感伤。

2. 难以拒绝的自我感动和感伤。

3. 与别人一道分享的自我感动与感伤。

4. 因为意识到与别人一道,感伤变得越发加倍。

5. 滔滔不绝的汹涌感伤最终上升到了崇高的地步,体验感伤也就是体验崇高。

6. 这种崇高是虚假的,附加含义大过实际含义。

7. 当赋予感伤崇高的意义之后,容不得别人不被感动与感伤。谁要是不加入这个感伤的洪流,就是居心叵测。

8. 这是最主要的,刻奇是一种自我愚弄。


大多数人只是在自我表演罢了

知乎用户 或许你可以叫我少年 发表

说个我自己的故事吧。

我记得我上大学的时候,大概 10-14 年之间,具体哪年我真的忘了有次闹反日游行,不知道有没有人还记得。闹得满严重的,砸日本车,砸日本品牌的店,那会儿有款索尼手机特好看,我想买很久了,甚至已经准备好了资金,听说我要买,我姐骂了我一顿,从那以后我也不说反日吧,至少会尽量规避去买日本品牌的东西。当然了,你说相机吧。。。。不买也没其他的选不是么?

有次 9.18 去书店,店员像我推荐东野圭吾的书,其实也蛮想看,但是那是 918 啊,我的天,听着城市上空想起的防空警报(大连),我给店长说,今天 918 啊,我不买。也可能那就是大连吧,也是被侵略的城市,店长说那我也今天就撤掉这些吧。

或许有人说,你也就是 918 不买咯。我想想也是,但是至少我有意识去做那些事情。

经历过疫情,我不知道有多少人像我一样坚定的觉得中国就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是最人性化,最有安全感的地方。

袁老去世,怎么说呢,像我们这个年龄,有些人确实没有经历过挨饿吧。而且我吃饭有个恶习,就是爱剩饭,什么都要剩一口,有时候最后一口吃进去我就想吐,也不知道是什么毛病。

你要说,我对袁老去世有什么看法或者想法,就是觉得惋惜,惊讶。惋惜失去一个伟大的科学家。惊讶于像袁老这样的神仙一般的人物居然也会去世,我甚至一直觉得现在的医疗条件,甚至可以极大水平的治疗一个人的病,而且一直觉得袁老还挺健康的。

但是你想想那个周末发生了什么,你还记得吗?

去世了两位院士。

甘肃马拉松事件 21 人遇难。

大连车祸事件,5 人遇难。

我更关心这些事,这些可以发生在 “凡人” 身上的事情。

21 人,活活冻死。而且这不是恐怖袭击。这是一场体育赛事???我感觉我做梦都想不到这种场面。

更让我觉得寒毛倒立的是大连的车祸,一个疯子,报复社会,开车驶向正在过马路的一群人,人被撞了几十米远,落地像个破布娃娃,卧槽!我看的头皮发麻,第一时间联系了原来大连的好友,那是我原来单位附近的一条路,真的把我吓尿了。

知乎用户 Lapse​ 发表

有回答说题主在道德绑架别人的 ta 家里人说的话不算是绑架?你们说那些难过的人太过了太矫情了太跟风了就不是绑架?

你自己不悲伤还不允许别人悲伤了?

我就是很难过因为我一直觉得袁爷爷能真真正正长命百岁 我看他的新闻他永远都是那样精神焕发神采奕奕 他还说要给建党一百周年献礼 六月份要去广州看看稻田 他年初刚养了小猫 去年还说自己现在是九零后了

意外摔跤导致病痛所以才去世 这对国人来说是很震惊很突然的吧?那么多人哭 怎么就你觉得人家是跟风?是被洗脑?是矫情?我也没让你们哭吧 怎么我哭就不行了?

我从他去世那天已经哭了很多次了 上课老师讲起的时候 看他给妈妈写的信的时候 看年轻人给他送的花上的寄语的时候 看他弥留之际说的话的时候 我相信我的眼泪是真情实感地流了 我也相信别的人的眼泪是真情实感地流了 并且一定是有积极意义的眼泪。

欲为诸佛龙象,先做众生马牛。袁老做到这一点了,这是我们痛心并缅怀他的意义。以及,如果我要说一句 这样的人去世我们怎么能不痛心不难过?我希望大家懂我不是在绑架谁 这只是语文课上学来的表达感情的句式而已。

然后就是 如果唯心地想一想 那个可爱的小老头现在说不定正和他的妈妈坐在一起 在天上看着我们:今天的午饭孩子们也好好地吃光了呢。

袁爷爷,六月份要到了,正是稻花飘香的时节。

袁爷爷,我们永远想念您。

知乎用户 云烟成雨 发表

111

知乎用户 1789 发表

确实有点冷漠。

我觉得袁隆平爷爷这么伟大的人,再感情淡漠的人也会说一句真可惜叹一声惋惜的吧。

知乎用户 君上 发表

人类不感谢逻辑

只有在日后粮食危机的时候,才会进一步封神。

知乎用户 摄影狮是一种大猫 发表

我就是你说的那种人,并没有悲伤。

当天是朋友拿手机给我看的这条新闻,我看了一眼并没有觉得悲伤,一抬头看到朋友耷拉着脸看着我,我觉得他是悲伤的,我觉得自己也应该悲伤,于是也刻意的用悲伤回应他的悲伤。然而这种悲伤不是发自内心的,我没法让自己悲伤起来。

后来铺天盖地的新闻和舆论来来,似乎全国人民都沉浸在悲伤中,有人涕泗横流,有人冒雨追车。我不知道媒体是否预先筛选了新闻源。以往也有许多功勋英雄离世,从未有影响力这么大的。

当所有人都悲伤时,就不允许有人不悲伤,那些不悲伤的人开始被喷了,本质上是有人把自己的情绪强加给别人。

我冒出了一个想法,他们自己的亲人长辈离世时,他们会有这么悲伤吗?他们的爷爷奶奶卧病在床时,他们的父母需要儿女时,他们是否尽到了一份孝心?

我还发现了一个错误,有些人觉得没有袁老你就吃不饱饭,似乎所有人都是以大米为主食。但是在北方地区,很少有种植水稻的,北方人的主食仍旧是小麦做的面食,馒头、包子、花卷。还有些地区的主食是玉米、高粱做的煎饼。

不种水稻、不吃大米似乎也成了错误,也被人喷了。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因为她们营销号刷的少,不够刻奇

知乎用户 Welle 发表

非其鬼而祭之,谄也

知乎用户 信春哥不挂科 发表

差不多得了。

知乎用户 沉默归宿​ 发表

正常反应,应该是 “对一位有贡献的科学家的逝去感到惋惜和尊敬” 这样的普通感慨吧?

为此激动万分、什么头脑空白,不至于的。

而刻意提 “没啥感觉”,应该是对铺天盖地的报道炒作有一定的逆反心理,在情绪控制上本能地进行了隔绝。这是也是比较正常的心理防御机制。

强调 “袁隆平的贡献对我家没影响”,这属于没茬找茬了。大多数单一伟人的贡献,也是无法覆盖全社会任意群体的。这不妨碍我们对他们的敬佩。

而且,他们也都不可能是完人,不可能毫无缺点。强调 “袁隆平并不是杂交水稻领域唯一有贡献的人物” 毫无意义,没有一个现代学科是一个人单枪匹马完成的。

继承学习优秀人物的优点精神,更好地生活工作进步,才是我们的目标。

让全社会记住在某个领域全力奉献、保持理想、有所成就的人,可以获得崇高荣誉地位,这是宣传部门的工作。集中堆砌宣传资源宣扬每个领域一两个标志性人物,也是针对大众记忆力和关注力水平的常规之举。

旗帜性人物,跟动物保护领域的 “旗舰种” 其实是一样的,卧龙保护区有 100 + 值得保护的动物,但是大部分人只要知道大熊猫并支持建立保护区就行了。农业领域有 100 万 + 的科技员,人们只要知道袁隆平并支持农业科技研究也行了。

要不是大部分人类和虫豸没有本质区别的记忆力,做不到对 1000 + 先进人物一眼记住,做不到对 100 万字 + 的全领域终身成就奖人物事迹耐心看完并背出来,宣传部门也不想只宣传这一两位人物啊,也想天天月月换新花样啊,也想在全领域各个单位之间一碗水端平不被骂啊。

知乎用户 zhao123minghao 发表

与其在那里虚假地悼念一个过世的老人

不去真心的去节约粮食,杜绝浪费

我想这才是袁隆平在天之灵愿意看到的

知乎用户 采小悦 发表

91 岁的人了,走的很安详,有什么不能接受的吗?

知乎用户 pcLee 发表

家里人没被洗脑,可能看过太多造神运动

知乎用户 剧场 发表

我问你 你伤心吗?能哭出来吗?天天晚上梦到吗?都是普通人别太装了

知乎用户 9911 发表

我和题主应该是同龄人,看完简介觉得题主家人说的话确实有些过分。

我当时看到袁老去世的消息,坐在图书馆哭了一整个下午,回到寝室整个人蔫了吧唧的。记得当时和袁老去世同时上热搜的,是几位院士去世的词条,我人看完更不好了。

我心里很痛惜,是对一代伟人离世的痛惜。我知道他寿终正寝,安享晚年,功成名就,这是个再好不过的结局,但是我深知中国太缺少像袁老这样的人才了,陨落一个,不堪其损。

痛惜不光是为他的赫赫伟业,也是为他的万里无一,无可替代。

年长一辈生离死别可能见得太多了,虽然抱憾,但是面上显不出来。

无论如何,那些懂得悲恸,懂得惋惜的年轻人,都是值得另眼看待的。

知乎用户 谨言慎行 发表

谁哭得最大声谁最爱国。

有些人自以为爱国,爱袁隆平,不妨先自问一下,你从何时开始关注袁老?你对他的生平事迹了解多少?你看过多少他的传记,专访,文章?

袁老逝世后,举国哀悼,袁老的生平功绩成了互联网上的热门话题,人们无不缅怀他,敬爱他,赞美他。然而在此之前,恐怕大多数所谓爱国者,对这位老人并没有多少兴趣和关注。

他们不过是借着这股热潮,喊喊口号,唱唱赞歌,自我感动一番。如此,便自我加冕为光辉高尚的爱国者。从此有别于人。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非亲非故,书本上的人物,没感觉不是很正常?

知乎用户 开门见山 发表

没有交集。你的课本、热搜给你传输一个伟大形象。但你的家人根本不认识,饥饿的年代也不是吃杂交水稻活命的。

知乎用户 陈丹​ 发表

寿终正寝有什么好悲伤的?有些人就是纯粹为了蹭热,袁老这辈子到底研究的是啥都搞不清,好像跟人家很熟一样,除了展现一下虚伪还能表达出个啥?

有那精力多去研究下怎么让妻儿老小过上更好的日子,别一天净整那没用的。

知乎用户 今天我理性了吗​ 发表

?有个人死了?好像是什么名人?关你什么事?关我什么事?关你家人什么事?

知乎用户 范红云 发表

天天有人死 天天有人生 据我六层人际关系的人 生死与我毫无意义

知乎用户 牧尔马 发表

学生上学总会看关于袁隆平的资料的

看的话就经常看到他走路都要人扶了还去田里

不是很意外

知乎用户 若水 发表

大米是我花钱买的,敬重但不需要虚假的悲伤,多少明星在炒作。

知乎用户 gaoxiaoliang 发表

圣母和圣母婊的区别,一个是我要去做,一个是你为什么不去做。建议大家分清楚。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你父母就不该把饭喂给你这种弱子!

知乎用户 吕德华 发表

什么叫有感觉?一定要哭出来吗?

我们能做的,不就是该上学上学,该吃饭吃饭?

知乎用户 目光坚定的老汉 发表

你怎么知道没感觉?

什么叫有感觉?

大家都跪地上痛苦?

朝着袁老的方向每天磕三个响头?

全国降半旗,娱乐活动停运一天,家家户户挂象烧纸?

这叫不叫有感觉?

我只知道袁老走的那天,同事都发出惊叹,那两天话题都是袁老,都觉得惋惜。

这还不够?

大家都是有文化的成年人,有成熟的内心和眼界。不是什么狂热分子,也不走什么形式主义

至于小屁孩,好好读你的书。

知乎用户 张若闲 发表

袁隆平,他的名号广为人知。

他出名,一部分原因是因为他确实有杰出贡献。但这不是他有名的主要原因。

有名的主要原因,是宣传广泛,而且是国家层面的宣传。印到教科书里的宣传。

如果国家没有这么强力宣传,或许很多人也不认识袁隆平。或许他去世了,也没有这么多人悼念,也没有那么大场面的送葬。

袁隆平确实厉害,他杂交水稻也确实缓解了粮食危机(粮食危机一直存在,即是产量提高也不可大意,该节约的还是要节约)。但是,大部分人,与袁老其实并无交集,袁老也只是远在天边的一个人,了解袁老都是通过各种文章消息。可能都是一些被动接受的消息,也没有主动了解过,他的生平,他的贡献,他的那细细的琐碎的事情。袁老不管是在世还是去世,日子该怎么过还怎么过。

不过,国家宣传科研人员,总比那些明星强。我希望国家能够带领出一股风潮,让年轻人小朋友都以当科学家而为目标,而不是当网红戏子。这样科技强国才会更好实现。

我本想说,不管崇拜什么样的偶像,都要适度。不可疯狂丧失理智。可转念一想,崇拜一科学家总比追那些所谓明星强。明星粉行为更加离谱。

对于科学家,不管是真粉还是假粉,还是有人记得国之重将,还是有人记得那些务实的科学家们,也挺好。

知乎用户 阿童木 发表

你爸妈想让你长成他们想象中模样的时候,你说你是独立的个体,

你爸妈没如你所愿一起流下眼泪的时候,你们又是一个整体而非独立的个体了,

敢情家庭和振幅这回事儿还是你说了算。

知乎用户 你看我舌头红不红​ 发表

好好工作,好好生活,吃饱喝足,这就是对袁隆平最大的致敬。

他就是一个普通的老人,他会种稻子,还会养袁花花,他看到自己的做出的成就帮助了千千万万人,有很多人在继续着他建设国家的事业,他会很高兴的。

没必要神话他,那样反而玷污了他。

知乎用户 紫苏哥哥 发表

幸福生活是靠自己努力得来的,不是别人恩赐的

知乎用户 流浪的悉达多 发表

因为人固有一死,因为你刻奇病犯了,感动自己的同时还想捆绑别人的情绪。

知乎用户 Seeuuuu 发表

我也没什么感觉。因为每个人都会死,死亡很自然。而且人人平等,每个人都很重要,每个人的生命都很珍贵。

假如有个清洁工一心为社会主义做贡献,把一生奉献给了打扫卫生,我会觉得虽然他能力不如袁老,但他也挺伟大的。假如有另一个人只是为了自己活了一辈子,没有为社会做出大贡献,我觉得我也不会轻视他的生命。

袁老是一个值得尊敬的人,但我和他没有过私人的交往,不存在什么亲密的感情,只是说我尊敬他。除此之外就没有别的了。那么别的人,如果我认真了解他的故事,我也可能很尊敬他。

知乎用户 Castiel 发表

冷血,袁老走后我嚎啕大哭,三天没吃饭

最简单好用的 VPS,没有之一,注册立得 100 美金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See Also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去世:帮助世界解决饥荒和贫困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去世:帮助世界解决饥荒和贫困 记者:KEITH BRADSHER, 储百亮 2021年5月23日纽约时报 上海——中国植物科学家袁隆平周六在湖南长沙逝世,享年90岁。他在高产杂交水稻方面的突破性工作,帮助从亚洲到非洲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