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对中国经济的影响究竟有多大?

使用CN2/CN2GIA顶级线路,支持Shadowsocks/V2ray科学上网,支持支付宝付款,每月仅需 5 美元
## 加入品葱精选 Telegram Channel ##

知乎用户 经济日报新闻客户端​ 发表

跟其他答案不太一样,我不担心第三产业的损失。

餐饮、旅游、文娱,这些吃喝玩乐的产业,即便是现有企业亏损倒闭,也动摇不了根本。因为一旦疫情过去,相关的需求势必会重新释放,大家该吃的饭,该旅的游,该看的电影都会继续。产业内的人才和模式都是现成的,旧餐厅黄了,一定会有新的餐厅开张。短期里会减缓 GDP 增速,看起来血肉模糊,但是长远看只是纤芥之疾,静养即可痊愈。

值得担心的反而是工业。

与直接面对消费者的第三产业不同,工业企业由复杂而精密的链条相互联系。生产一台汽车,只要缺一个零件,那所有供应商就都要等着。生产一部手机,万事俱备了,只缺一个按键,所有人就都要停下来。

工业生产是一台爬坡的火车,哪怕歪歪扭扭,但只要在开着,就有修补的机会。但这辆火车一旦停下来,再想启动,就需要很大力的推一把。

别的地方复工之后,湖北的供应商无法交付,那么就会有外省的供应商顶上。

外国正常生产,中国的供应商无法交付,那么就会有其他国家的供应商顶上。

有时候这种顶替是暂时的。但是也有的时候,这种顶替有较高的固定投入,比如修路通电,建造厂房,设备的联调对接等等,那么一旦替换完成,相关的业务就长期的被替换了。

中国 62% 的 GDP 来自于中小企业,而九成中小企业属于制造业。西贝餐饮说现金流撑不过三个月,但是只要它撑到了疫情过去,一口气立马就能续上,损失的只是疫情期间的账面收入。

但是如果制造业停工,等你两三个月以后开工了,会发现自己已经被移出了链条,然后这些出局者的下游供应商也一并出局。工业生产的滚滚车轮,不会为了人道关怀而停止,所有这种出局都是不可逆的。

前几天看到梁建章老师的观点,仅从生命健康角度看,一次大流感的影响,等于把人均寿命减少 1.5 天。即便把此次疫情的严重性扩大五倍,对人均寿命的减少也只有 7.5 天左右。但是,经济停摆造成的人均收入减少,会导致对医疗、健康、教育等各方面的投入的退步。资金少了,医疗条件和营养水平就跟不上,人均寿命一样会降低。

另外,中国还有一个债务问题。不论是企业贷款还是政府地方债,长期以来都在滚动着刺激经济的前进。但是债务的滚动都是基于 “对未来的信心”,如果丧失信心,债务也会出现 “挤兑”。

因此,我估计在本月之内,全国大部分地区会以各种形式恢复生产,在经济的火车尚未冷却前重新发动。否则即使是灾区,继续停工的后果也难以承受。

宁可一思进,莫在一思停。这次疫情是中国多年未遇的大挑战,直接和间接的经济影响肯定不是几千亿或者一两万亿那么简单。这对中国未来的走向产生深远的影响,但是,从国际层面上看,对中国也有一些好处,不便明说,只希望大家一起共克时艰。

中国加油,武汉加油!

知乎用户 温义飞​​ 发表

文章整理来源:冈瓦纳微博

长期防疫带来的人员、物资成本增加,医疗资源抢占,经济停摆导致政府和个人收入减少,最终出现失业率激增和民众信心丧失。由此为开始,未来出现的一系列滚雪球式的举步维艰态势才更可怕。

但今天我们只说一个方面:医保。

说到经济下降也会死人,有些人就觉得难以置信,在他们的思维里,穷死人的概念就是穷到连馒头都没了,饿死街头了。中国不会发生这样的事情,但经济下滑肯定死更多人,且不说失业率和非正常死亡率的关联,也不说生活水平下降和疾病发生的关联。就说最直接的,医保。

这几天大家也看了,上海好多老人,八十九十岁的,有的刚切过肿瘤,有的刚中过风,有的胸腔积液,有的肾衰竭,,,,他们的每一天都是靠医保系统维持的。政府的医保支付只要少几个百分点,就意味着一批老人离开。

就算已有的医保水平不降低,接下来几年,减缓新药、新治疗方案进入医保清单的速度,使得好多本来有希望的人也会没希望。经济和寿命的关系,再直接不过了。上半年经济数据不好,下半年就会影响和体现出来。

很多人对医保是完全不了解的,我说了一句如果政府的医保支付少几个百分点,就意味着一批老人离开,然后就有人说医保个人账号的钱如何如何…

真以为你去医院看病,结算 100 元,医院就去政府财政那里拿回 100 啊?这里的博弈可多了。过去这么多年,经历的各种医保改革,内容可丰富了。我不是医院工作的,也不是公务员,但我也知道一些有趣的事情。

有一段时间,政府只能给医院拨一半的钱。比如医院今年的病人刷医保卡刷了 10 亿,政府最后只给医院拨 5 亿。后来,医院就把单子搞很大,每个病人收的钱多很多,这样不就仍然可以从财政搞到钱了么,这就让很多患者体验到,看个感冒拿回一袋子药。财政也不傻呀,就限制每张单子的平均金额。于是,患者挂号去一次医院,排队半天,只开了两天的药,两天后还得去排队……..

总之各种花头,各种改革…………

就这样,有的医院,前一年的钱,财政还拖半年一年才给到医院。有的时候,医院没钱,药房里就只剩下最基本的药物了。你去跟医生吵说这个药在医保目录里,没用的,这医院药房没有,他开了也拿不到。

所以,一个地方的医院,能用什么药,能用什么治疗方式,都是财政状况决定的。上海的平均寿命高,就是因为这里的财政状况比其他地方好。这次疫情大家看到了各种上海老人,八十多,九十多,各种疾病,肿瘤,中风,严重心脑血管疾病,他们的每一天都是靠医保支撑的。医保的钱少几个百分点,立刻走一批老人。

即使是上海的邻市,很富裕的,因为医保目录是全省的,药房里能配的药也是有差别的。即使是同一个省,县医院和省医院也差远了。

说另一个现象。上海啊北京啊,医院里都有大量的外地病人来看病。你们知道,上海北京的房子是限制外地人的,连汽车业限制外地人的,为什么医院不限制?当然有人道主义原因。

但医院的积极性来自哪里?

有时候,同样的病,外地人乘火车到上海,当天就入院了,但本地人还等不到病床呢!为什么?因为外地人交的是真金白银,十万治疗费,他就真交十万块钱!你本地人,只是刷卡,交了个数字给医院!所以啊,你去看,哪个地方财政状况越好,哪个地方平均寿命越高。绝对不会是,咱只要有个馒头吃,只要把病毒挡在国外,就能多活几年。

你在医院的治疗,跟医保目录长短有关,跟医生护士的积极性(他们的工资高低以及是否发放到位)有关,跟医院药房里实际有多少钱有关,当然,跟一个城市政府办了多少医院有关。对于上海这样的地方,人均寿命和上海港的集装箱吞吐量一定是正相关的。

奥密克戎横行,保不住老人的。宏观经济下行,也保不住老人的。

一些业内人士说的现状:

A:医保可就太搞笑了,我们医保资金没划拨到位,以前都说先欠着,明年还,然后明年来查有没有什么医保报销不符合规范的,查到了翻倍罚款,罚款也不要我们给钱,直接从欠账里扣 [二哈] 今年更牛批,直接叫过去开会: 疫情防控医保资金压力大,以前欠的一笔勾销不还了!

B:确实意识不到的,假设某种癌症原来的普遍存活率是重症后五年,后面变成了重症后两年,很多人会继续觉得这是癌症和医生的问题……

C:还有人搞不清楚,核酸疫苗谁出的钱。

D:现在北京,我父母好多常用药都有自费了,我一个朋友乳腺癌后需要吃一种药,大概每天 10 元,今年也全自费了。

E:现在医保谈判,讲的是带量采购,然后很多药就消失了 没得用的了….. 北京今年医保清单踢了非常多的药出来,猜猜是什么东西一直在巨量吞噬医保的钱?是不是叫核酸检测呀……

F:接下来几年可以预见新增医保清单会非常慢,经济不好的地方可能会缩减清单。另外最大的可能性是清单上有药,但医院药房没有。

G:还有一个,经济和治安是直接挂钩的。

H:说到底,财政和医疗资源就是实实在在摆在这的,不会骗人,也不存在特色,东边掏的多了,西边就得拆墙来补,只有快点做出科学的防疫方案才能拯救更多的人。老人没药会死,失业者吃不上饭也会饿死,不止有新冠一种死法。

I:最近结合我爸北京之行的看病,再看这篇文章,深有体会。小城市看了三四个月查不出的毛病,到大城市一个星期就排查出来,治了大半个月就见好了。一个城市的人均寿命真是跟经济形势息息相关。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对我们金融从业者来说,难得有这么长的假期。

尽管如此,我还是接了不少企业的电话,了解了很多企业的信息。**或悲或喜,悲大于喜,而我看在眼里,却好像大多数都无能为力。**金融有强大的力量,但它的强大是组织行为,个体在这里的作用被无限弱化。卖生鲜的,生蚝都死了;做旅游的,包机都退了;做酒店的更有意思,直接被征用做隔离间了。

很多中小微企业都会倒下,对没有撑下去的企业,当然很残忍。但对活下来的企业来说,疫情过后,很多企业也许会纠正一些商业行为,很多中小微企业也会进一步完善管理制度,向完整的现代企业迈进。

这次的考验对大多数企业都会有影响,对消费类企业更为为严峻,餐饮、旅游、酒店、服装等等,都会受到很大的冲击。以往,企业觉得每月都有收入,经营非常稳定,也不会遇到什么问题,正常发展就好了。但是从金融从业者的角度,**现金流是企业的生死线,**企业不能满足于现金能支撑本月的发展,企业至少应该考虑的是,在三到五个月没有收入或者收入减半的情况下,还能不能好好活下去。

我想,疫情过后,对企业来说,至少以下行为需要重新斟酌:

1. 是否绷紧现金流去扩大生产?

有的企业专注主营,努力扩大生产,有了钱就去购买设备、原材料,形成存货,本来是好事。但这是一切正常的情况。可是在特殊情况下,投入的固定资产没法产生效益,存货无法形成现金,而且还有减值的风险,对很多企业来说形势就会很严峻。

2. 是否增加并购?

还见过有的企业怀揣着远大理想,希望尽快成为行业的龙头。他们把募集来的钱,或者银行贷来的钱,全部用于并购和扩大行业规模。很多时候都会给他们捏把汗。现在疫情来了,已经两个月没有收入了,复工又迟迟没批,现金流开始紧张。

但其实,企业成长阶段很重要的问题是完善企业的内部管理,把原来的主体的效益先做上去。手里有钱,可以安心地进行调整。但盲目并购,可能是减少现金的同时,还增加了企业的负担。

3. 是否继续拒绝银行融资?

有的企业特别是消费类企业,经营的不错,现金流充裕,对送上来的银行融资非常抗拒。

但其实,《半泽直树》里有句话讲得好,金融机构是晴天送伞、雨天收伞的商业组织。他们找上门来,不是因为关系好,恰恰是因为企业现在不错。在企业状况好的时候,没有备下融资额度;而是在急需资金的时候,再去找金融机构,可能就不会有那么好的结局。曾经你对他爱答不理,有一天它让你高攀不起。毕竟,额度可以备在手里,不用也不会付出利息,在这种关键的时候,对现金流有支撑。

4. 是否有审慎的财务人员?

有的企业总觉得财务不能创造收益,不重要,没有花钱配置更好的力量。但其实一个好的财务部非常重要,能否给你提供更好的资金建议,能否帮你有效扩大对供应商的账期,能否高效的收回货款,这些虽与市场、采购等部门都有关,但也与财务息息相关。

.

希望疫情早日过去,也希望更多的企业能够在疫情中真正有所思考。对大的金融机构来说,纵使短期内不上班,资产、负债还在账上,大部分的利润还是有保障的。但对中小企业来说,一着不慎,就是万劫不复。**一个好的中小企业主,往往能掌握各方面的技能,了解各方面的基础知识。**金融和资本是一只无形的大手,无论你主观上需不需要,它客观上都存在,不容你忽视和轻视。

知乎用户 胡明威​ 发表

要看疫情什么时候结束。

要看人们的信心什么时候恢复。

要看人们的恐惧什么时候消除。

要看国家在疫情之后如何动员、组织社会去恢复经济秩序。

毫无疑问地说:

冲击最大的是武汉,然后是全湖北。

可以预见的是:

未来一定时间内,有很多人不得已不会去武汉了,这个心理阴影是需要时间去解除的。

网上有很多热心网民说:

到时候多买点武汉、湖北地区的网店的产品,所以支持当地的经济。

当然,国家应该也会重点帮扶武汉、湖北地区。

——————————————————————

从 1 月 20 日至今,国内还没有完全开工。

很多企业都没有复工,尤其是人群密集企业。

有些地区复工,要求必须佩戴口罩、消毒液,这些物资紧缺,有些公司买不到,无法复工。

我就一小老百姓,宏观的精准冲击数据只能等国家层面发布才能知道。

但最直观的身边的感受是,这场疫情对某些行业的人和某些人的冲击非常大。

行业大家都看到了:

a:餐饮业

b:旅游(几乎腰斩)

c:交通运输

d:住宿业

e:娱乐行业、休闲行业

d:其他的非生活必需品的实体店

还有哪些人呢?

1: 本身已经大量负债的人群

这类人要靠每个月赚钱去还债

2: 中国大量的裸奔人士和家庭

何为裸奔呢?

也许有房,也许没有房,每个月几乎月光,基本没有储蓄。

他们的生活状态很有代表性:

干一天活,吃一天饭;

干一个月,够得着一个月的开支。

真正焦虑的,大概是某些基本没什么积蓄、不动产且收入极为不稳定的群体。

稍微有点储蓄的人还好,不储蓄的人比较麻烦。

——————————————————————

我认识很多娱乐行业的人。

他们有个特点,储蓄能力很极端。(月收入一般是 8k-5w 区间,厉害的可以达到 10w 以上)

最近他们全部几乎没有收入了。

有些人以前就存够了两三百万,目前吃着财产性收入,节约点,够用,不慌,即便娱乐行业要在半年后复工,他们也不着急,正好可以想办法退出。

还有的人以前太年轻,挣多少花多少,各种奢侈品,各种奢侈消费,动不动就学网红去海岛,把出名的海岛转了个遍,几乎不怎么存钱,这次疫情来了,全面崩溃,开始借钱度日。

本以为春节期间可以大捞一笔,哪知道春节期间全部没了收入,提前透支的信用卡或者是一些贷款,现在无力偿还了。

这是我接触到的大量的娱乐行业的工作人员的反馈。

总的来说,有余粮的倒不是很害怕、焦虑,没有余粮的,甚至是负债的,那是真的心慌。

不知道疫情什么时候可以过去,这些娱乐行业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可以开工。

他们倒是集体有了共识:

以后要努力存钱去应对未知的风险。

足够丰厚的积蓄可以获得一定的财务自由,不用着急是否上班。

——————————————————————

我老家的某个农业种植户最近有点麻烦。

请不到工人,工人也不敢出去参与劳动。

他家最近要动工,大量缺人,流转的土地的租金都是白花花的钱,年前买回来的农业物资,现在根本没有人去栽种,如果过了一定的时节,这批物资就废了,疫情过去之前,他们基本请不到人。(即便请人,工资起码高三倍才有人愿意,这么高的人工工资,他是无力支付的)

我看他昨天在朋友圈一个人拉着家里人在搞,希望他能挽救一些是一些吧。

这些是我看到的其他部分人的现状。

有些朋友对储蓄的概念不是很清晰。

新闻上不是说我国人均储蓄率很高吗?

我认识的很多人,有房产、有车,但他开支也大,你让他拿出 50w,是几乎不可能的事儿。很多人会看到一个现象:

为什么有的人得病了,整个家庭,20w 都拿不出来。

房子,不是那么容易轻易出手的。

说到房子,这个感触比较深:

我认识的好几个欠债人和生意人

年前 12 月准备卖房,但是想在春节之后卖高价或者是当时太忙了无暇顾及。

现在想卖了,无人接盘,

即便接盘,房价下跌了。

肉眼可见的直线下降。

有些别墅区的空着的房子开始动了,有些老板急需要现金流的,要开始抛售一定的房产了。

至于房价嘛,我觉得还是分区域和需求,我们拭目以待。

—————————————————————

整个国家的经济不可避免地被集体冲击了。

稍微好过点的人,是哪些呢?

1: 欲望极低的没啥其他人需要负担的部分人群

不用赡养老人,不用养小孩,一个月几百块钱够用

2: 农村的部分自然经济属性的家庭

基本可以做到自给自足的经济模式,跟社会化大生产联系不深的

(反之,参与社会化大生产的行业基本或多或少有一定的影响)

3: 有大量积蓄的

4: 不用赚钱的部分人

国际上和某些地区对这次的疫情幸灾乐祸,这是不对的。我们早已经经济全球化,中国作为经济大国,牵一发而动全身,如果疫情继续蔓延无法得到有效控制,遭殃的肯定不止我们国家。

——————————————————————

这次疫情的 “经济停摆” 是我个人经历过的最大的一次,远超非典,远超汶川地震,影响太过于深远,辐射面积大,影响行业多,持续时间长。

我们要相信国家在这方面的动员和组织能力,这个时候是发挥国家统一的调度、分配、组织、再生产能力的时候了。

作为普通老百姓,可能出不上多大力,但个人感觉遵守国家这时候的一些规定和措施,不要太个人主义,跟着集体一起去抗击这场疫情是最好的。

但愿我们可以早日恢复经济秩序,大量的平民百姓又可以得到稳定的收入了,才能民富国强。

国泰民安,人民富裕了,国家才能强大,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好起来了,国家才有力量;这场疫情中会影响大量的困难群众(主要是极为不稳定收入的群体),希望他们也能扛过这个寒冬。

武汉加油,中国加油,没有油,也加加。

写过很多篇关于考公务员的文章,里面最大的感触是公务员可能不会让你暴富,但是对于抵御风险和危机,公务员还是要强于大多数职业的。也许这次会让公考热持续升温吧。

比起他们,我们还算幸运:

为什么你卸载了小红书?

知乎用户 纯净苍穹 发表

我倒不太担心疫情对生产的影响。我国现在是一个比较成熟的工业国,产能是比市场需求高一些的。别看现在说停工一天损失多少个亿,那都是虚的,恢复生产之后如果开足马力,要不了多久产能就能补回来。就算一些高负债低利润杠杆翘上天的小老板儿哭天抢地说自己要死了,他们可能确实要死了,但这对宏观经济的影响并不是很大。只要有需求,就算他们黄摊子,其他活下来的企业也能迅速填充这个市场空隙

————但前提是你得有订单。

真正要命的是疫情对消费的抑制。过年原本应该是我国最刺激消费的一段时间,然而这段时间老百姓非但不出门,连日常基本的消费都停了,除了吃饭和口罩,基本上啥消费都没有。旅游、娱乐和餐饮就不说了,直接清零。现在就连日常消费品和工业品的需求也降低得可怜。没消费就没订单,没订单,你工厂就算恢复了产能,你生产什么呢?你给谁生产呢?

所以我们现在只能寄希望于疫情结束后来一波报复性的消费。消费多起来,产能根本不是问题,一定能跟上,不可能跟不上。

但如果疫情的冲击使得人们的消费更进一步偏向保守,人们进一步鲤鱼精化,进一步把资金都投入到贷款买房上,那后果就会变得极为棘手。没有了消费,鲤鱼精的企业也就没有了订单,没有了订单鲤鱼精就会失业,鲤鱼精失业了就更加没有消费,接下来就是一个我们都熟悉的恐怖剧情了。

知乎用户 伏罗希洛夫射手​​ 发表

说说地产。

我是一名地产从业人员,对于这次疫情,结合近期的几个焦点(恒大网上卖房,万达减免 40 亿租金、长租公寓),和对未来的一些看法,我有一些自己的观点。

一、 先谈疫情期间有关地产的三个焦点

(一) 恒大网上卖房噱头足但羊毛出在羊身上

对于地产开发的从业人员,我们在看待恒大网上卖房行为的同事,会和非从业人员有不同的关注点和反思点:

1. 并不是模式的创新,而是品牌营销的胜利。我们应该学习恒大对公益事业巨大投入夹杂着政治利益、经济利益、社会效应的强势集合,对于新媒体和线上宣传不计成本的巨大投入和品牌造势,在疫情期间,网络媒体作为社会大众闭塞的生活圈层当中仅存的为数不多的排解与娱乐平台,在各种形式的包装、组合、宣传、炒作下,这波营销费用的投入,是性价比和费效比最经典的投入和回馈

2. 羊毛出在羊身上,所谓的七五折,有几点可以分析和解读:

(1)一是恒大数以万亿计的高压负债,和一季度面临的巨大的还款压力,是在现金流和利润率的综合权衡下的结果,利润率决定能赚多少,而现金流则决定能活多久,这也预示着高周转作为地产开发不懈追求的现金流平衡点,在当下的经济形势、金融政策和疫情环境下,是否能够让地产商全盘复盘,思考战略,先慢下来和转下去,而不是快到停不下来了以及停下来就戛然而止;

(2)另一方面,为什么说羊毛出在羊身上,房产作为一种可流通的产品,它的本质属性也是一种可交易的明码标价的商品,这就意味着**解释权在地产开发商所有的前提下,他们可以提高标价,拉开报价和底价之间的差距。在较高的报价前提下打较大的折扣,和较低的报价前提下打较低的折扣,虽然实质金额可能差不多,但是对于不明底价实际的老百姓来说,却显然是足以迷惑的**。比如底价 100 万,报价 120 万,平日九五折就是 114 万;但是如果进行组合和包装,报价 150 万,打七五折,也是 114 万,对于开发商来讲,其实并没有亏多少,基本是平衡状态或略有损益部分,但是对于老百姓而言,对于这般的折扣,足以在大妈口碑中进行传播和造势了,因为图便宜是心理上绕不过弯的情节和痛点;

(3)再一方面,恒房通号称近三天新增用户 300 多万人,累计用户数超过 1000 万人,其中恒大员工 14 万人、恒大老业主 147 万人,剩下的,其实大部分是房地产的中介,以及不明所以,没有任何投入和支出,想着能够赚钱的老百姓。试想这样的用户构成,到底用啥形式或者用啥组织去卖特斯拉? 如果这样说的话,微信和 QQ 用户都数以亿计,腾讯啥也不干,把这些用户管理好老带新卖特斯拉就是一笔巨额可观的收入;事实上很多地产公司平台都有自己的线上售房体系,他们体系的搭建、界面的优化、并不比恒大差,但是缺乏的,确实是用户思维的推广和运营。恒大的审时度势和战略眼光是最让行业肃然起敬的,恒大足球的成果,恒大其他业务的试水和探索,恒大所谓的扶贫事业包装下的土地拓展,还有我很尊敬的一位研究学者任泽平先生从一位宏观经济学家到地产开发从业人员角色的变化;

3. 线上的形式可以作为载体,但是对于房产这种价值高、金额大,动辄一个家庭几代人的投入,即使我是地产从业人员,我也不会不去售楼处、不去项目所在地,没有经过实地考察,没有经过对比分析,直接在线上或者傻白甜的听信别人所言任性成交。所以这成交的 4 万多套房子,近 500 亿的成交额,我想很大层面,是之前已经看过项目,或者近期已经开盘成交,但出于宣传需要让客户登录到平台,划拨归属到了线上的成交业务。虽然只是猜测,但是我觉得真相相差不会太远。

(二)万达减免租金 40 亿因为解释权归他自己

1. 全国共计开业 323 个万达广场,可能非业内人员对这个数字并没有太多概念,只是觉得自己老家或者工作的附近就有一个万达广场,其实这个数字是非常惊人的,也意味着除了恒隆、万象城等在定位上较之更高端的产品系做差异化,在同等体量和产品线上,万达广场基本上已经实现了一二线城市及强三四线城市较为核心地段垄断商业的霸业

2. 万达之所以不再称之自己为地产公司,是因为王健林认为房地产业务有周期性,也有现金流的约束和限制,因而万达想将自己打造成一家以商业管理和运营的轻资产业务模式企业。目前房地产的净利率目前能够达到 10%-15% 都已经是较为乐观的了,很大地产企业之所以破产,正是因为不拿地会死,只能硬着头皮去抢地,抢来抢去大家情非得已的将地皮价格炒上去了,拿到地的也不是笑到最后的赢家,不得不压低利润率加速去化,但是商业地产运营管理的业务以租金收入和管理费收入为主,以一家万达广场一年租金收入一亿元粗略计算,300 多个项目光收入就有 300 多亿,商业地产运营管理的业务模式其实已经不能算是地产业务,而是服务行业,每年的净利率能够达到 40% 甚至更高,所以这才是 300 多个开业万达广场的可怕之处,这就相当于一个印钞机,除非黑天鹅 “无中生有”、“暗度陈仓”“凭空想象”“凭空捏造”,否则每个项目的收入每年都会稳步提高,也就是说,这是真的能够可持续发展的健康模式。

3. 先不说相对于 300 多亿的收入减免 40 亿,万达的 “英雄主义气息” 在疫情这个严肃时刻,不仅让品牌商家拍手称赞,让竞争对手七窍流血,让官方媒体点名表扬,先不说是不是真的砍掉了 40 亿,36 天相当于砍掉了十分之一的收入,这波品牌形象、社会影响、行业地位、商家认同、官方认可的回馈,已然是超值的了;

4. 但,问题就在于,万达真的弃这 40 亿收入之不顾吗?一年 365 天,但是这 36 天就扔掉了十分之一的收入只为了社会公益?【北京大望路万达广场的商户在 2 月 15 日的时候,还在吐槽,“没收到通知,到底还免不免?” 广西桂林高新万达广场告诉商户,这个免租政策是 “合约到期后免费续约 36 天,而不是直接在下一季度的租金里减免 “】(该案例部分可参考雪贝财经的一篇文章《万达真的免租吗?事实是这样的》https://zhuanlan.zhihu.com/p/107566701?from=singlemessage),举个例子,如果合同期限是 3 年,在 2023 年 3 月份到期,如果那个时候选择继续续租,则享受 36 天免交租金;而南京一家万达广场的商户反馈,他们收到的通知是 31 天只免掉 50% 的租金;还有一点,万达现在已经很少拿到,很多都是轻资产项目,言外之意就是,万达只是经营管理方,他们是乙方,而不是享受所有权的业主,业主才是甲方,哪有乙方直接对甲方宣告我们要减租金了?

5. 这里面,有句万达很微妙的反馈,“解释权归万达广场所有!” 好一个用烂的梗儿,万达商业地产从香港退市之后,目前一直在 A 股 IPO 排队,都不是上市公司,他们又没有披露的硬性任务和要求,谁也不知道他们到底是如何具体操作和执行,商户有没有受到实质性的帮扶和支持。但是因为万达这一波意见领袖般的狠辣操作,其他商业地产公司只有硬着头皮硬挺,因为没有万达如此这般的规模,再加之目前经济形势的下行压力,其他商业地产公司实际减免的,却是实实在在的七伤拳,咬着牙硬挺实实在在减免租金。

(三)长租公寓告诉我们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1. 长租公寓、“租售同权” 这些概念,在中国特色的特殊背景下,在这次疫情的照妖镜面前脸被打的已经肿成鲜红的靶子;在疫情黑天鹅的影响之下,出租方和租赁房,日子都过得不安稳;

2. 原定一个周的假期变成了一个月,根本无法按照合同期限进行居住,但是租户却又不得不按照合同约定上交租金,这是对 “租售同权” 的经典嘲讽;可怜的租户都不知道自己能不能出得了老家的小区,不知道下了飞机和火车是不是安全,甚至不知道回到租住的小区社区大妈让不让进;目前很多一二线城市,没有房产证、居住证甚至户籍身份证是不允许入内的,这 “租售同权” 不是号称除了没有房产证,啥都一样吗?

3. 但是公寓运营方日子也不好过,疫情严重的地方不仅租户入住率直接挂零,而且会因特殊需求被征用,自身的经营成本依然存在,但是收入骤降,虽然账目测算不好看,当然,这从道义和功德上是应当支持的;对于城市能级较高的城市,为了控制人员的混乱流动和接触,政府直接要求暂缓出租业务;还有一些运营方,为了响应社会号召,提升品牌形象,在业务量本身就严重受损的情况下,还要做出减免租金的义举,这对于现金流的承担,依然是巨大开销,因为很多公寓运营方,本身他们就是租赁业主而装修之后高价转租的,原定的租赁支出,依然是刚性开支;同样逻辑,那些原本期待在假期赚一波的民宿业、酒店业以及旅游业,也可想而知。

4. 所以,不是让你去买房子,我觉得你还是得有个自己说得算的家。

二、 再谈疫情之后地产的形势

最近在看尤瓦儿 · 赫拉利的《人类简史》,当我看到他说人类的文明所面临的三个问题饥荒、瘟疫和战争在新世纪已经逐步被消失,我就果断的不看他写的《未来简史》了。30 多年前科幻电影里面 2020 年已经是有高度文明的崭新纪元,但如今我们仍然阻绝不了瘟疫的存在,惆怅于数以千亿的蝗虫入侵宛如世界末日的景象,也担心中东的局势会不会让这几十年难得的相对和平局面滑向世纪战争。

能够确定的是,大家日子都不好过,对于我所从业的地产行业而言,对于尚处当打之年的我自己而言,都感到前所未有的迷茫和压力。

1. 去年在还没有出现黑天鹅事件的前提下,经济形势就有下行压力,面对疫情侵袭,借助 2003 年非典近乎半年时间的修复和消泯,有的学者认为今年的 GDP 面临着 0.5-1% 的损失,从去年的 6% 到 5%,这一个百分点的失落,足以让习惯了 10% 以上 GDP 增速的我们对宏观经济形势有着保守甚至略有消极的展望

2. 有的人说,2003 年非典过后房地产依然有了高歌猛进的发展,却不知中国经济发展的所处周期和当下阶段已然发生根本变化,即便 2003 年非典凶猛如斯,但 GDP 相较 2002 年依然有近乎 1 个点的提升,按照 2020 年的形势而言,低于 6% 的 GDP 的预期,基本是一个社会共识的局面。而吃政策红利的地产业务,也是与国运息息相关,2003 年还是诸侯乱战的局面,对于尚处城镇化成长期而言庞大的市场机遇与高差的供求关系,一场瘟疫是无法阻挡宏观经济发展与地产行业发展大势的;2003 年全国商品房销售额不足 8000 亿,而对于地产人而言,2019 年总销售额 16 万亿即使没有触顶,也会让大家觉得离着顶不会远,所以能够肯定的是,2020 年的地产行业不会再复制 2003 年逆境突袭的局面和走势;

3. 可以预料的是,2020 年政府对地产业务不会采取高压政策和压制,会在一定程度因为提振经济的因素给与适度宽松的监管政策和金融政策的局面,但是这依据无法撼动对于房住不炒的基本格调

4. 高杠杆、广囤地局面的改变,会对那些以高周转获取发展红利的地产企业,如中梁、阳光城、正荣等面临巨大压力,因而一些高负债率和较大偿债规模的地产企业,为了加速回款,会采取适当的降价或者促销行为改善现金流局面并为保证评级而硬着头皮还款,我想今年的房价对于大量刚需和部分改善需求的老百姓而言,可能是个利好,但是今年的经济形势和行情,又不可避免的会对大部分行业产生负面影响,居民的需求可以刺激,但是收入水平会在一定程度受到影响;

5. 很多房企,会把今年的重点放在经营效率和水准的提升,以及通过管理手段的提升进行将本增效;个人判断,今年一些中小房企定然难以存活,对于较大牌的房企,也会通过架构的优化和调整,对员工不可避免的进行优化,换句话说,就是裁员,或者减少招聘;

6. 去库存、提流量、拉溢价,稳投资,控成本,优架构,精员工,活融资,可能是很多房企今年必须逐一研究的课题和内容;

7. 不会把精力放到增长率、土储量和排行榜上,而是把精力放在最基础的运营提升层面,如何设计好发展的步伐和节奏,战略能够踩在政策和形势的点上,把急功近利的心态放缓和,同昙花一现的活得好而言,能够活得下去而且活得长久可能更重要;

8. 读书的时候,最不认真的一节课叫做《形势与政策》,如今,这是我每日都必须做功课的内容,我觉得也是绝大部分房企在 2020 年所有战略和战术的出发点和立足点;

9. 黑心开发商的说法会越来越少,如今的地产商,其实也是弱势群体。

知乎用户 与焉君​ 发表

你我都在这场灾难里。

一位湖北潜江的朋友和我说,最近他们全家每天吃完饭,都喜欢坐在门口。别人是看星星看月亮,他们是一家人盯着太阳看。他是小龙虾养殖户,有 200 亩虾塘。如今,他最大的希望就是疫情赶紧结束,其次就是气温不要再上升了。天一热,虾塘里的小龙虾就会增加活动量。动得多,就吃得多。往常,他们都期盼温度更高一点,到了四月,小龙虾的旺季就开始了。湖北小龙虾产量占了全国一半,潜江则是重要的产区,那时,全国销售商都会涌上门来。

在湖北严峻的大环境中,潜江是最特别的县级市。潜江书记冒险,早武汉 6 天封城,并第一时间终止所有娱乐活动、出台严格的禁足命令。当时反对声音极大,但如今,除了神农架林区外,潜江是全省确诊病例最少的城市,截止今天,只有 94 例。

但如今,疫情正以其他方式影响着这个城市。

武汉最大两个农贸市场白沙洲和四季美基本停了。虾饲料运不进潜江来,养殖户塘里的小龙虾在饿肚子,但他们都不能去看一眼。

他说如果再过一个月,还是这种情况,小龙虾就会饿死在虾塘里。养殖户基本都要宣告破产了。潜江养殖、收购、美食、深加工产业链上的 15 万工人,也都面临失业了。

疫情当前,小龙虾的事也被放在一边了。朋友说,坐在门口看了十天太阳了,得到最大的关心就是,社区的防疫人员和他说:

不要坐在门口。

1、此前,不少人拿非典来推算此次疫情影响。

有关部门说不一样的。疫情不会改变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

基本面确实不一样。2003 年,中国刚刚走出通缩,经济正在爬坡。现在,中国经济处于从高速向中高速的转换区间。

下山的时候,最怕有人推你一把。

2003 年 5 月,席卷中国的非典疫情,终于过了顶峰。那个月,中国的客运量同比下降了四成。餐饮、旅游、酒店等行业也遭受重创,茅台股价一条大阴线,拉到 20.71 元的历史最低点。

疫情稳定后,人们回归现实世界。央视派了五路人马去重灾区调研非典对经济的影响。

重灾区广州售楼处人满为患。珠江帝景销售说,五一期间每个人的吃饭时间只有 5 分钟。

销售没讲的是,非典让广州房价跌至谷底,均价同比下降了 5%。

最惨的还是香港。董建华上任后大建公屋,想让普通人都买得起房子。香港楼市果然暴跌,到 2003 年,房价较 97 年跌去七成,10 万套房子成负资产。

SARS 那年,香港有 320 个中产烧炭自杀。董建华因而黯然下台。

2003 年受非典影响最大的是服务业,当时占 GDP 四成左右。如今这一份额已达到 54%。

现在,单单一个春节,电影票房就损失了 70 亿,零售餐饮和旅游服务各损失了 5000 亿。

西贝老板贾国龙的求救大家都看到了,账上的现金加上贷款最多也只能再发 3 个月工资了。这种现金流充沛的公司,平时银行都是踏破门槛求着贷款的,现在也站出来求援了。

今典老板张宝全说,70 万平米的三亚湾红树林度假世界,大年初一那天就退了 1400 多间房。以前同期每天收入都在 400 万左右,现在一天的收入只有 10 万元,缩水了 98%。

三亚这种严重依赖春节的旅游度假地,不仅仅是酒店遭受重创,后面的餐饮娱乐一条产业链,一年的收成,几乎都没了。

其他产业的统计数据,只是还没有暴露出来而已。

链家官网上,武汉二手房的成交数据停止在了 1 月 15 日,这可是一个年成交 30 万套的市场。

任泽平忧心忡忡地说:一季度 GDP 增速可能破 5。

作为一名地产公司的员工,他隐晦地说,参与捐赠的企业和个人,应予以所得税抵扣;对疫情冲击较大的行业给予信贷支持。

2、救企业不是生孩子,一定不能问:保大还是保小。

前天是很多企业发工资的日子,企业主们收到的账户变动短信后面,还是那熟悉的四个字:

社保代扣。

钱还是被准时划走了。说好的社保缓缴政策,似乎很多地方没有执行。

中小微企业,是最难的。

贾国龙公开哭诉一周后,西贝已经获得了浦发银行 4.3 亿元的授信,其中 1.2 亿元已已经到账,利息比基准利率低了一些。西贝的合作伙伴也预付 5000 万元,买了西贝的餐券以表支持。

路透社报道,300 多家公司正在申请银行贷款,总额至少为 574 亿元。

小米正在寻求 50 亿贷款,以生产和销售包括口罩和温度计等医疗设备;美团点评希望获得 40 亿,用于为武汉提供免费食品和医疗服务;滴滴寻求 5000 万贷款……

但真正出现大问题的,不是这些大公司。

梅花天使的吴世春说,如果疫情 3 月底初步结束,20-30% 的初创公司会受到严重影响,10% 的公司要破产清算;如果 6 月底结束,50% 受到严重影响,30% 要破产清算。

他说,那些需要线下交付、资金储备不到 3 个月、固定成本高的创投公司:

基本可以考虑进入休克模式了。

我们这五年来创新创业,大浪淘沙艰难留存下的成果,还没来得及巩固,就又双叒叕遇到了大问题。

企业和企业,个人和个人之间,发生了很多互帮互救的故事。因为担心租客熬不过这轮疫情,不少房东直接给租客免了半个月房租。

看有网友说,他们公司群内春节后第一次通知因疫情延长放假时,一片欢腾。

然后每隔几天,老板就说一次要延长几天假期,气氛就诡异起来。

现在,每次只要老板吩咐新的工作,大家就很高兴,赶紧去干活。他们不怕干活,怕的是老板哪天突然说,大家不用来了,公司黄了。

以前,觉得国泰民安就是一个成语。现在,我深刻理解了这个词的意义。

你我都在这场灾难里。

3、曾经两次给领导写过信的连续创业者吴海,第三封信是公开信——《哎,我只是个做中小微企业的》。

他把自己的帐目完全摊开,然后开炮了。吴海炮轰的其中一个目标,是发布了 15 年的《娱乐场所治安管理办法》。2006 年,国务院规定娱乐场所应当配备专业保安人员。两年后,公安部又发布了娱乐场所治安管理办法》,细化了安保要求:营业面积在 200 平方米以下的,保安人员不少于 2 名保安;每增加 200 平方米,相应增加 1 名保安。吴海算了一下,自己 100 家 KTV 门店加起来,安保费用一年要花 2000 多万,占到了企业总成本的 4%。十五年来,这个规定一直高悬在 KTV 老板们的头顶。稍微查一下就能发现,很多 KTV 因为配备的保安不够,遭受过处罚。前几年,就有老板在百度提问,最近治安大队要求必须要跟一个保安公司签合同,而且要求 200 平一个保安人员,如果做不到就是违法的必须停业整顿:算下来需要 10 个多保安,我们的服务人员才一共 11 个人啊。

如今,这个问题终于被吴海摆到了有关部门面前。他反问:

KTV 里面的朋友聚会喝酒唱歌,和餐厅里吃饭唱歌有什么区别?为什么过时的规定不改?

毫无疑问,疫情是一个巨大的危机,但也是一个解决系统性问题的好机会。

很多推动不下去的改革,可以借此再向前推进一大步。

黄奇帆最新的建议是——取消住房公积金,这样可以给企业降低 12% 的成本。

他说,住房公积金制度是 1990 年代初从新加坡学来的,现在我国房地产早已市场化,商业银行已成为提供房贷的主体,住房公积金存在的意义已经不大。

这些天关于口罩的两个新闻,让我觉得,我们的改革还有巨大的空间。第一个新闻是第一财经日报报道的,防疫物资最大的产地之一仙桃,在 2 月 4 日发文件圈定了 28 家一次性口罩生产企业,其他的企业,则要停工停产。口罩生产商一片哀嚎。

荒谬的是,一些企业被叫停的原因是:

虽拥有出口资质,但不符合出口转内销相关规定要求。

第二个新闻,是湖北洪湖市华康药房因为哄抬口罩物价,被罚款 4 万多元,通报中说原因是:

进价 0.6 元/个,售价 1 元/个,差价高过文件规定的 15% 标准。

这十几天里,我买到最便宜的口罩是朋友圈微商推的,5.8 元一个。

机械的过度执法,不仅会影响防疫工作,且会在企业家心里留下永久创伤。

医生都说人的免疫力是对抗病毒的最强武器。而对于一个国家来说:

经济是对抗各种灾难的最强武器。

你我都在这次灾难里,能否安然度过,只能自求多福。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疫情究竟对中国经济有多大影响?

鉴于疫情后续发展难以准确预计,目前还很难断言其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到底有多大。但一个共识是,疫情对经济的影响是短期的、一次性的;随着经济活动逐渐恢复,中国经济发展的长期趋势不会改变。

但央行调查统计司原司长盛松成提醒,此次疫情对经济的冲击究竟会成为一时现象还是将持续更久、影响更大,不仅取决于中国经济所处的环境和发展阶段,也取决于企业能否顺利度过目前的困境,并保持就业稳定。

疫情对中国各行业的影响:

1、餐饮消费行业

上一次消费行业面对这样的全行业危机,还得追溯至 2003 年的非典时期。官方对于各个垂直行业最终受到的影响并无具体统计,但经历过的多位餐饮行业人士给出了 30% 餐饮店倒闭出局的估算。

今非昔比,服务行业的整体地租和人员社保成本上升,人员成本占比大幅提高。互联网也已深度嵌入服务业,OTA、外卖、视频平台在突然的疫情中,不得不快速调整与线下的利益关系。

大型餐饮连锁西贝莜面村的创始人贾国龙,首先发声踢爆了疫情对服务行业的致命打击,称即便公司借款发工资,也只能维持三个月现金流。“原计划一季度要 20 亿元的销售,现在业务停了,支出照常,三个月工资就要发 5 亿元。”贾国龙在多个内部分享场合一再重复着 “三个月” 这一死线。

压垮大型餐饮的两大成本是房租和人力。临近春节,提前备货的食材也面临积压腐坏的风险,节后原材料价格因为物流成本提高大概率将上浮。

2、酒店旅游行业

“节前是狂欢,节后是严冬。” 民航从业者林智杰如此形容 2020 年的春节。在沈阳一家民营旅行社工作的王强,整个春节的主要工作则是处理退单。交通旅游骤停后,酒店行业订单也锐减九成以上。

对于酒店业而言,人力、房租两大主要成本之外,最大的负担是银行贷款。酒店业是重资产投入,行业前期装修建店投入需要五六年回本。这意味着,对于尚未度过投入期的酒店,一旦收入为零,将很难持续还贷。

新冠疫情影响会波及旅游产业上下游所有公司,酒店关门之外,传统旅行社、旅游代理等 “夕阳产业” 将被逐步淘汰。

多名旅游业人士预计,疫情结束后入境游需要一年以上的恢复时间,出境游恢复时间在三个月到半年左右,国内旅游可能会在疫情过去后较快恢复甚至迎来井喷。

3、影视行业

“有 2020 年顶着,怕什么 2019 年数据难看。没有最难,只有更难。” 国内一家影视制作公司负责人在朋友圈如此评价。

就在七部电影春节撤档的第二天,徐峥自导自演的《囧妈》以 6.3 亿元卖给了字节跳动,在其短视频平台播放:“徐峥压力很大,与横店签了 24 亿元的票房保底,影片撤档各方都赔不起。” 一位电影公司发行人士告诉财新记者。

电影行业炸开了锅。影院如此急切的原因在于,目前电影行业独特的票房分账模式,一部影片的总票房至少有一半要分给影院,剩余部分再分给出品方、发行方、纳税等。电影不上大屏幕直接转给视频平台,制片方自救的同时切断了影院的收入来源。

4、房地产行业

“只要一天没有收入,这些企业都有可能陷入困境。” 邓浩志说。他认为,疫情引发销售暂停,势必加速淘汰一批根基不稳的高周转房企。

房地产是资金密集型行业。“高周转” 是房企冲规模并实现高利润的法宝。“快拿地、快开工、快销售” 的模式能够提高资金利用效率,亦要求企业保证现金回流速度,否则难以为继。

房产销售转至线上,不失为非常时期的营销手段,但效果并不好。

一位营销人员对财新记者抱怨,“你每天给潜在的客户问好,客户也很烦。买房一下子就要花几百万元,谁会真的不看房就直接下单?” 另一名房企营销条线的人士分析称,房企推出线上销售的主要目的是 “蓄客”,线下看房和签约环节很难在短期内被替代。

业内人士多认为,新冠疫情对楼市的直接影响是导致购房需求延后,但间接影响尚难以评估。招商银行研究院研报指出,间接影响取决于疫情最终对经济、就业和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冲击程度,以及购房者对自身收入预期、消费信心的恢复快慢等因素。业内普遍预计,已经持续三年有余的楼市调控政策,近期或将出现边际松动。

5、工业制造业

与 2003 年中国经济处于上升期不同,当前中国经济仍面临 “三期叠加” 的挑战,尤其是众多中小企业处境艰难,在这种意外冲击下,能坚持多久,不仅事关中国经济增速,更关乎就业这一最大的民生。

“防疫物资是否到位,上下游产业链能否恢复,物流何时能恢复正常,是制约企业复工的三个关键因素。” 山东一家机械设备企业负责人表示,加之外地员工还需要隔离,开工后可能需要一个缓冲期才能恢复正常生产。

全球 70% 的智能手机在中国生产,疫情暴发一度引发手机断货的忧虑。据财新记者了解,全球至少四成以上 iPhone 由富士康河南郑州工厂贡献。珠三角是手机供应链重镇,当前制造业企业普遍面临口罩短缺的问题。而疫情重灾区武汉还是面板产业重镇,该地聚集了京东方、TCL 集团、深天马等多家面板厂商。面板是指显示屏显示画面的硬件模块,主要用于手机、电视、汽车屏幕等显示领域。

6、畜牧养殖业

此前,财新对疫情下的畜牧养殖业现状已做过系列报道。(见文尾参考内容)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对宏观经济产生重大负面影响,服务业首当其冲,制造业和农业也难以幸免,尤其是畜牧业涉及牲畜家禽育种和饲料的运输供应,对于因疫情引起的交通运输中断更为敏感。

湖北省畜牧业协会的一名负责人对财新记者介绍,湖北禽蛋产量居全国第六,年家禽存栏量约为 3.5 亿只,出栏量约为 5.3 亿只,日需饲料 3000 吨,其中玉米 1800 吨、豆粕 1200 吨。

**而财新智库的调研显示,交通的限制已经对家禽养殖企业和农户的利益造成了实质损害。**71.4% 的受访者表示已经出现了养殖禽类因饲料不足而死亡的情况),其中多数养殖者(76.2%)采取了主动处死禽类动物的措施。调研中,多数企业(63.5%)表示之前并未经历过诸如禽流感等禽类疾病,面对此次新冠疫情有些无所适从

目前,饲料问题经过相关部门的协调有所缓解,但运输问题仍极具挑战。2 月 9 日,湖北省畜牧业协会负责人告诉财新记者,当地的养殖行业情况 “有所缓解,但远不能乐观”。

资本市场如何看待疫情影响?

资本市场一时弥漫着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悲观情绪;但悲观有限,因为有 17 年前的非典(SARS)疫情作为参照。目前投资者多处于观望态势。中国资本市场能否挺过这次危机,疫情能否得到有效遏制,未来一段时间的形势走向和政策应对,至关重要。

令观察者悲观的一大重要因素是,中国目前所处的经济周期与非典疫情暴发时不同。2003 年中国经济处于高速增长的上升周期。而此次新冠病毒疫情正值中国经济增速持续放缓之际,2019 年四季度经济虽有企稳之势,但下行压力不容忽视

由于对疫情未来发展及其对经济影响机制的判断不同,多位研究者对中国经济受到冲击程度的预测也不尽相同,但共识是,疫情拖得越久,对中国经济的负面影响也就越大。

政府已经关注到企业可能遭遇的挑战,一系列支持抗疫的政策陆续推出。

对可能陷入困境的中小企业的扶持方面,地方政府的行动相对更快。从 2 月 2 日晚江苏苏州率先出手之后,短短四五天时间内,已有 20 多个省份出台政策支持因疫情生产经营遇到困难的中小企业。

财新记者梳理发现,各地政策具有一定的共性,对企业作用较大的措施大概有两类:

一类是加大金融支持力度,按照中央的要求,对小微企业不盲目抽贷、断贷、压贷,同时降低小微企业融资成本;

另一类旨在降低企业成本,既包括延续此前对不裁员或少裁员的参保企业返还部分其上年度实际缴纳失业保险费,也包括允许企业缓缴社保和税收三至六个月;减免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减免承租国有资产类经营用房房租等新措施。

疫情影响下,2020 年中国经济未来如何走?

市场普遍预期,中国政府将采取适当的货币和财政宽松政策,缓解疫情对经济造成的影响。

“新冠疫情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悲观估计则为一年时间,乐观估计只要半年左右,影响较大的时间是在一季度,半年后基本可以恢复正常。” 中泰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认为,疫情不会改变中国经济的长期趋势和中国经济在全球经济中的上升地位。

“关键是就业需要引起高度重视。” 李迅雷认为,从受新冠疫情影响最大的服务业看,酒店、餐饮、交运等以中低端劳动力居多;出口相关制造业中,也有不少属于劳动密集型的,若疫情导致的服装鞋帽、玩具等出口增速下行,也会影响这些行业劳动力的就业。

“除了满足控制疫情的应急需求,政策应将重点放在纾困上,维持经济基本稳定,防止大规模的中小企业破产违约,而非简单地扩大财政和信贷刺激。” 陆挺也认为,在各地延迟开工、封闭交通要道的情况下,传统的围绕刺激汽车、地产、基建需求的扩张政策,其实并无用武之地。

陆挺也提醒,除非出现极端情形,疫情结束后,被延迟的一些需求反弹,经济必然复苏,季度 GDP 增速会出现 V 型反弹,此时宽松政策应及时有序退坡,避免过度刺激,否则会造成不必要的通货膨胀、债务高企和坏账率上升等后遗症。

全球最大共同基金管理者先锋领航的亚太区首席经济学家王黔也认为,新冠病毒疫情对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影响,首先来自市场情绪变化,面对疫情,公众是 “感到恐惧”,还是 “充满信心”,取决于政府的反应。

以上。

参考内容:

特别报道 | 冲击过去再起步特别报道 | 疫情下的消费业:三个月保命期 线上线下重构金融战 “疫” 进行时中国经济抗疫交通管制重创湖北家禽养殖业 鸡蛋积压鸡苗难消化【财新智库】十二张图详解新冠疫情如何影响中国家禽养殖疫情下的养殖业:缺饲料问题逐步解决 用工难持续

知乎用户 财新网​ 发表

疫情一定会过去的,这一点所有人都不怀疑。春江水暖鸭先知,有一些机灵点的人,现在已经在考虑疫情过后该怎么面对全新的局面了。
能有这个意识是好的,但是这几天接触到这些机灵鬼,常常让我觉得中国盛产韭菜,不是没有原因的。
1,疫情过后,消费会报复性增长
你是傻 X 吗,两个月没开工,工资都没有,拿什么消费?家里有矿?
2,房地产市场必然大火,因为封城让很多人意识到拥有房子的重要性
火你 X 个头,你是不是看朋友圈很多人这么感叹?你仔细端详下这些货色,像买的起房子的样子?
3,央行肯定会大放水,抓住机会抄一把,搏一搏啊单车变摩托
水肯定是要放的,但轮不到你抄,几个菜啊喝成这样,看把你能耐的!
以上是近期最流行的三个观点,是不是很熟悉?
我就搞不明白了,完全是凭常识就可以做出判断的事情,为啥总有人要绕开常识。可怜又可悲,根本原因就是我们这个国家,几十年如一日致力于将常识模糊化。
什么叫常识?你被车撞了,你会疼,会流血,就算保住命,也会好几个月下不了床。这几个月你不单赚不到钱,你还要动用积蓄去支付医药费,不够的话你还要借债。
这时候有个人告诉你,你被撞了是好事,形势一片大好,你可以借着这个机会赚一大笔。你会不会打他?
大难临头,你作为一颗韭菜,应该有韭菜的觉悟。该想的是怎么样少损失一点,而不是琢磨怎么能赚一点!读书时候不用功读书,工作时候不努力工作,你是能靠天赋吃饭?你的天赋能靠得住你至于混成现在这个 X 样?

你凭啥认为你有本事把危难化成机会?凭你脸大?

3.7 更新一下:

BOSS 直聘发布的《2020 年春节后 10 天人才趋势观察》中的数据显示——应届生新增岗位规模同比降幅 49%,作为应届生岗位的创造主体的小微企业(100 人以下)应届生需求同比降幅达到 60%。

3.5 日更新一下:

马上就要进入高校毕业生就业季了,根据去年数据推算,今年高校毕业生近一千万。这一千万人之中,应该很少有人意识到他们面临着几十年来最恶劣的就业形势。

疫情使本就下行的经济受到重创,而受到最大打击的第三产业,恰恰又是吸纳就业人员最多的行业。

因此毕业生们面临着:

1,在线企业用人需求大幅减少

2,在线企业大幅削减用人成本

3,下线企业向市场上抛出大量有经验的求职者

4,物价上涨、收入迅速缩水

这些因素叠加起来,会导致找工作极为困难、而对于能找到的岗位绝大多数毕业生们议价能力近乎于 0。

而更可怕的是,这些大学生又恰恰是这些年膨胀起来的最激进分子。他们从不曾经历过动荡岁月,生来丰衣足食并认为丰衣足食是天经地义、无需考虑的事情,应该考虑的是星辰大海、怼遍全球。。。

这样一群人,忽然发现自己要为生计发愁,这种巨大的落差必然会转化为困惑,然后会变成愤怒。。。

最后衷心祝愿各位毕业生眼睛多看脚下,心思多关怀肚皮。毕竟吃饱了才能有力气唱赞歌、骂外国。。。

知乎用户 老蒋 发表

普通人一个,说不出什么大数据,只凭个人感觉。

坐标西安,2019 年除夕跑去大唐不夜城跨年,人山人海美轮美奂,一路的灯光,一路的路灯,刚才查了一下:2019 年春节,西安旅游收入 144.78 亿元,较去年增长 40.35%,接待游客 1652.39 万人,较去年增长 30.16%,游客增长率占据排行榜第一名。

可是今年呢?不说一毛没有吧,可也基本差不多。而且 23 号开始武汉封城,距离新年仅仅 2 天了,政府前期该投入的肯定已经投进去了。

前几天朋友圈看到有人发这个截图,立刻转了。

觉得这个人说的很实际。但是却怎么也搜不出来原作者,后来用头像,找到了这个微博用户,并且粉了,双喜阿姨~

知乎用户 莫莫妈聊童书 发表

疫情后重返中国,采访商户现状,对比美国的怎样?

[

疫情后重返中国,采访商户现状,对比美国的怎样?

我是郭杰瑞的视频

 · 52.4 万播放

](https://www.zhihu.com/zvideo/1360544293669765120)

知乎用户 我是郭杰瑞​ 发表

我不知道这个回答是不是重复了。

其实有很多人做过相关的估计了。

OECD 用 NiGEM global macroeconomic model(这是啥玩意?),设置了两个情境,一个是基准情境,一个是严重的情境。

基准情境是疫情控制在中国国内,严重的情境是在亚太和主要发达国家之间流行,相应的对全球 GDP 的损失如下:

现在看基准的情境以及过时了。

对不同国家的估计,依然分了疫情控制在中国的情境和疫情全球爆发的情境。当然前者也已经过时了。总之两种情境下各地区 GDP 增长率的损失如下(疫情控制在中国的是蓝色,全球爆发的是红色):

另外就是 McKibbin and Fernando 的研究,他们设置了 7 个情境。1-3 假设疫情控制在中国,现在已经可以忽视了,4-6 假设在全球爆发,7 假设有长期影响,每年都出现疫情。

不同情境的假设如下:

最后估计的各国损失如下:

从微观上讲,再不复工的话,可能很多企业都撑不住了。一个月前,一项针对 995 家中小企业的问卷调查。

有将近 30% 的企业营业收入下降 50% 以上。

有三分之一的企业现金能维持 1 个月以内,有 3 分之一的企业现金能维持 2 个月以内。

也就是那时候接受问卷的企业,现在有三分之一已经玩完。再过几天,另外三分之一也要玩完了。

这是企业的行业分布:

有没有代表性就见仁见智了。。。

最后我想说的问题是,很多人认为我们是以牺牲经济来换取人命,只有冷血的人才以经济价值去衡量人命,进而论述这种牺牲值得不值得。

但是,经济的损失,社会的停摆,本来就会死更多的人。

举个例子,疫情期间,网上问诊的数量提高了十倍。这十倍不是全部问新冠肺炎的,很多都是问其他疾病的,而且很多疾病还很严重。因为社会停摆和医疗资源紧张,这些本来可以去医院的人,去不了了,只能在网上问诊。

而问诊的当中,关于抑郁等心理疾病的数量增长很快。这不是一个高兴不高兴的问题,是真的会死人的。

我国的自杀率大概是万分之一,1 万个人里边有 1 个会自杀。一个百万人口的城市,会有 100 个人自杀,如果社会的停摆使得自杀率上升 10%,那么就多死了 10 个人——而大多数城市,新冠肺炎的感染人数都不到 10 人。

这还只是自杀的,总的死亡人数我们其实无法衡量——例如,交通系统的瘫痪肯定耽误了很多急症的治疗,造成了更多的死亡,但同时它也降低了交通事故

所以所有城市一刀切的管制措施,肯定让很多城市死了更多的人,只不过我们无法甄别,甚至永远都无法评估。

很多人重视显而易见的死亡,而忽视了平常的死亡。

意大利现在因为新冠肺炎死亡了 800 人,但是意大利每年因为吸烟死亡人数是 8 万人,相差 100 倍。

而中国每年因为吸烟死亡的人数是 100 万。

中国成年人吸烟的比例是 28%,世界平均水平是 21%。

如果中国吸烟的比例降低到世界平均水平,能够拯救的生命远远大于新冠肺炎的死亡人数。

而成本呢?要知道我们连包装上画一个吸烟者的肺都懒得弄。

如果中国肯承受抗击新冠肺炎的经济社会牺牲,去严格禁烟,那么拯救的人数该有多少?

而这种平常的死亡,就在经济社会停摆的时候不声不响的发生了。

恢复经济社会的正常运行,不只是经济问题,也关系到人命。

知乎用户 改之理 zcw​​ 发表

答案已改

马云叫我还花呗,电信移动叫我交话费,信用卡还款期又到了!银行叫我还房贷,房东叫我交房租,,国家叫我在家睡觉,政府叫我不要上班,感觉人生已经到达了巅峰,我太难了

都不知什么能开业~

目测最早要到 3 月中旬才能恢复正常工作状态,本行业从 1 月中旬已经放假,停工 2 个月损失较大,希望能尽早恢复

[

消毒液医用酒精喷雾 75 度 100 毫升免洗手消毒液身体皮肤

京东

¥88.00

去购买​

](https://union-click.jd.com/jdc?e=jdext-1214590173184479232-0&p=AyIGZRhaFgIaAVYdUhwyFQNSGVoTAhcDXBNrUV1KWQorAlBHU0VeBUVNR0ZbSkAOClBMW0scXxIAEwFVHl8cCg1eEEcGJQJgR1FfDXIBd2E3SwVOdVUEDUITFVQeC2UbUhUAGgZUG1wWMhIGVBtfEAERAVQraxUHIkY7G1oUAhADVx1rFDISA1wYWRIDGwBXGVkTMhIPUSuNu5bHj%2BrC67DUuKmAluvAi7nT651rJTIRNw5OD1xHDgdWG14RChMHUxlbHAcXAV0YWRYeEzdVGloWARUOVxtZewN8BFQbWRUBEA9RGmsVMhI3Cl8GSDIQBlQZWQ%3D%3D)

[

【100 只一次性手套】消毒清洗环保手套 PVC 塑料手套 【1

京东

¥89.00

去购买​

](https://union-click.jd.com/jdc?e=jdext-1214590308040048640-0&p=AyIGZRtTFgMWBFUYUhEyFQNQHVodCxMCVBlrUV1KWQorAlBHU0VeBUVNR0ZbSkAOClBMW0scXxAEEw9cGl4UAA1eEEcGJQRWbgVpAVFncQYVTT0df1lhPmQeTUQeC2UbUhUAGgZUG1wWMhIGVBtfEAERAVQraxUHIkY7G1oWBRAFVhprFDISA1wYWRIDGw9RH10VMhIPUSuNu5bHj%2BrC67DUuKmAluvAi7nT651rJTIRNw5OD1xHDgdWG14RChMFVBJaEAMTAlwcXhQeEzdVGloWARUOVxtZewN8BFQbWRUBEA9RGmsVMhI3Cl8GSDIQBlQZWQ%3D%3D)

众志成城,万众一心,坚决打赢这场看不见硝烟的战争!

武汉加油,全国加油!国家会给予我们最大的支持!

大哥大姐们点个赞点个关注再走呗!谢谢了!

知乎用户 赖文斌​ 发表

日本疫情引爆债务危机,欧洲疫情引爆社会保障危机,美国疫情引爆股市大跌,中国短期受挫后成为人类的希望。世界重新审视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制度。

知乎用户 王铭之​ 发表

我猜测考公务员事业编,考研的人数大增,

市区房子价格看涨,远郊更不好卖。

买高层住宅的人肯定会三思了。

很多人会买个推子自己剪头发。

家里储备一些书不见得是坏事。

问你几个问题:

没有稳定的收入来源,你的家庭能撑多久?

巨大的贷款压力和生活成本下,仅依靠存款和借贷,你的家庭能撑多久?

没有了交通工具,公共交通停运,私家车不能上路,或者没有油,你和家人能走多远?

孩子不能上学了,你能教他 / 她啥?

没有了快递,你怎么传递或者接收?

电梯不能乘或电梯不开的话,你和你的家人可以爬到几层不喘粗气?

家人得了病,医院排不上号或者治不了,除了干着急,你能做啥?

这次没有的是口罩,消毒液,防护服。那下次是什么?你有没有想过?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你们都什么身份什么地位站在什么角度开口闭口经济啊形势啊

我就知道我他么花呗白条各种贷款已经压得我天天做噩梦了,都是小老百姓,动不动就淘汰一批也好,撑不过去的就该死吗?我不说小微企业,我这种个体户就活该被牺牲吗?全国都不让出门,每天收入是 0,支出反而上升,你们是不是都是体制内的才不慌?都是韭菜,别装逼了都

知乎用户 邓较瘦 BBKA 发表

从一个实习生的视角看疫情对经济的影响。。。。。

城南富户无名氏,田连阡陌,家资殷盛。佣者陈二躬耕陇上,未几气竭汗雨涔涔且仆于地。无名氏见而哂之曰:“汝之惰甚矣,汝之不惠亦甚矣!” 陈二惭,遂披星戴月荷锄而归。

庚子年猝逢大旱,飞蝗蔽天,草木皆尽,薄田十无一二可收。无名氏恐,乃与佃户酌定五五开。然势愈迫,乃召众人对曰:“今地主家亦无余粮,谓计将安出?” 众皆默然。

或曰:“昔者列国伐秦,上下皆曰:‘赳赳老秦,共赴国难!’今日之事,须得共度时艰!” 众皆从之。

乃曰:“善!急唤账房面嘱之曰:‘自吾以下,佃农以上,今起不取分毫,余者薪水减半。’” 陈二大恸:“吾辈皆长年,旦夕之费自给为难,何哉?”

早有精壮庄客持械怒骂曰:“竖子!我等昭昭,岂独昏昏,薄情寡耻,不足与谋!”

陈二还家,以头抢地曰:“去内蒙的第三步超难迈!”

翌日侵晨,陈二陌上行。遥见无名氏短褐穿结,数息而后一锄,乃大惊趋前问曰:“老太公何若此?” 无名氏欲言又止。

旁有箪食壶浆之庄客高声曰:“明公好义,周穷振乏,以至家无余财,环堵萧然。不得已亲耕于垄上。” 倏忽之间,无名氏昏而厥地,众急救之良久方苏。

无名氏强振精神,曰:“昔者尧舜,亲耕以劝农。吾今效之,欲盼汝等勉力为之。凶年饥岁,时也命也!” 言讫复昏绝,左右负之急趋庄上救治。

账房登高振臂呼曰:“老太公此等高义,吾辈望尘莫及。今时事维艰,何颜再提 “薪水” 二字!”终结拜服。陈二暗忖:“特么我一月的实习津贴也不打算发了?”

答主我今年初在一家小餐饮集团上班实习,约定薪资 2800。疫情封路后二月初我在家办公,做做海报,写写推文。然后我问了一下加班费的事情。。。。。。

大意就是国务院的规定跟他们没关系。我的工作算义务劳动。因为大家都在做事。。。。。。

紧接着公司高层,店长总监什么的就开始密集转发这种东西。

我一想该不会要开半薪吧?

后后来他们又开始转发这个东西。。。。

气的我在朋友圈发了上面那段文言文。

前天晚上终于谜底揭晓的确是半薪

而且!

分六期!

等于答主二月份发工资的时候能够拿到一月工资的一半的六分之一。

我我才他们一定是在蚂蚁话费京东白条呢找到的灵感花呗白条那儿找到的灵感。

虽然答主很气,但是一看总部群。。。。

答主一月入职上班 16 天,算了算大概 1500 元吧。

辛苦工作两周,挣个话费钱???还是差三块的那种!

溜了溜了!

昨天下午写好声明往总部群里一丢,顺便在转了一个老乡鸡董事长手撕员工请愿书的视频,哈哈哈

当场领机票。。。。。。

不过离职了应该能拿到一月的完整报酬,就算拿不到,有机会在总部群占领道德高地,并且随意大小便,这工资不要也值了

很很多老员工事后都私下私聊我,说我做得好。其实他们也是被逼无奈的。谁不要养家糊口,谁不要还贷款呢?可以同舟共济,却不能同享富贵。遭遇经营危机不卖房子也不卖车子,也没有动用存款。 困难时期把公司的危机转嫁给全体员工,等到盈利了却不会叫全体员工一块儿分钱。老员工们有拖家带口的,还有需要定期还款的,对于公司的单方面决定也只能跟队形表示同意。毕竟,在收入减半和收入归零之间,他们只能选择前者。这可能也是这次疫情,带来的沉重影响吧。

但分六期真的是服了!

知乎用户 陈二饼 发表

做新的一年经济形势及相关经济政策预测时,考虑过外部的国际环境,内部的债务问题、货币利率趋势、资源错配、结构转型等肉眼可见的灰犀牛带来的经济下行压力,而谁会想到野生动物竟以这种方式引发此次黑天鹅并对经济带来巨大的冲击,其不可预测的偶然性绝对是新年经济的第一黑天鹅,而此前的文章也提到过:债务支撑的经济繁荣抵抗黑天鹅的能力会比较弱。

需要先简单了解什么是经济增长,经济是一个生产、交换、消耗的过程,经济增长对于每个人的影响便是生产力增加以后,每个人单位时间产出的越多了,交换后可以消耗的也就越多,所谓的享受到发展红利,简单来说就是家庭相比于以前吃的更好、用的更好、住的更好,如果中产阶层发现享受同等生存条件付出更多的劳动时间,要么生产力下降(劳动时间减少或者单位时间产出变低,一般不会发生),要么就是成果分配过程(有效资源流向少数人手中)中出现了问题,这里不深究,回到本次黑天鹅对经济的冲击,关注点自然可以聚焦在生产和消费环节,以及消费环节引发的收入及偿还贷款问题。

生产环节,为了防护疫情,将上班时间推后,当然也是经过慎重考虑的解决办法,最直接的影响便是生产环节的缺失,前十年中产觉得越来越累主要由于上段提到的资源分配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而疫情直接影响的是第一种情况,劳动时间的普遍缩短,简单的对经济产出的影响评估就是按出勤率:(全勤 - 增加假期)/ 全勤,疫情减少了出勤率,也就直接影响了生产,这个比例可以作为疫情对于经济产出降低比例的一个参考。

消费环节,这里泛指所有的消费,服务也是一种商品,旅游也是一种消费,最重要的是一个人的消费就是另一个人的收入,黑天鹅引起的是除去医疗支出外的全方位的消费能力下滑,我们就简单列举几个对 GDP 贡献比较大的,由于疫情的存在,春节期间几乎全军覆没:

1、旅游行业,春节期间旅游业的数据暂时找不到,可以参考全年的情况,2018 年全国旅游业对 GDP 的综合贡献为 9.94 万亿元,占 GDP 总额的 11.4%,我国旅游高峰期多在三个假期:春节、五一、国庆,疫情使得春节期间旅游行业对于 GDP 的贡献基本凉掉。

2、餐饮行业,2018 年我国餐饮业收入 4.27 万亿元,约占 GDP 总额的 4.7%,春节期间是餐饮的盛会,也是饮食消费的集中期,很多人拮据了一年,但总会在亲朋聚会时非常慷慨,而疫情导致的订餐聚会基本全部取消,对于餐饮行业的打击可见一斑。

3、影视娱乐行业,春节档总是各大片商主攻期间之一,棋牌、KTV 等娱乐场所也是聚会的选择,娱乐这部分数据没有找到,但根据身边人的消费习惯来看,损失也是相当惨重,2018 年春节 7 天累计票房超 50 亿,今年基本全军覆没。

4、礼品,我国的春节历来是走亲访友的日期,重 “礼” 也是春节的特色,每年春节花在礼品上的支出都另大多数的中产头痛,疫情消灭了礼品的交换过程,朋友圈经常看到礼品供应商发出“天灾人祸、免开尊口、售出不退”,对于整个行业都是致命的打击。

消费即意味着收入,收入进一步传导至偿还债务,疫情对于经济体的冲击一定不能忽略了现在的经济环境,我们正处在债务支撑的经济泡沫缓慢出清期,这个问题怎么理解呢?举个极端的例子说明:假设市场上生产出 10 套成的房子和 100 套消耗品,房子价格为 100 万,那么对经济的贡献是 1000 万,每套消耗品的价值为 20 万,对于经济的贡献就是 2000 万,社会产出按照货币标价为 3000 万,但某个时间点出现了货币超发(诱因是降息),导致市场上的钱数增加 6000 万,在社会产出不变的情况下,价格总会回归到货币商品之间的供需平衡,那么经济体的增长幅度就变成了 6000 万而非此前产出的 3000 万,如果货币能够按照财富持有量等比例分配到每个人手上,那么结果就是和没有超发货币一样,仅仅是经济体量从原本的 3000 万增长到 6000 万,享受到的仍然是这 100 套房子和消耗掉 100 套消耗品,实际情况不会像假设的那样:即货币流入劳动者报酬的比例低于原本的超发货币占货币需求的比例,那么居民就要消耗更多的存款或者借更多的钱来购买房子或者消耗品。

[

国家的兴衰:经济增长、滞胀和社会僵化

¥39.10 起

好价

327 天历史最低价,入手立省 6.9 元

](https://union-click.jd.com/jdc?e=jdext-1210145878641790976-0&p=AyIGZRtYFAcXBFIZWR0yEgRWHF0WARM3EUQDS10iXhBeGlcJDBkNXg9JHUlSSkkFSRwSBFYcXRYBExgMXgdIMmBOS2gSTnBnZBEcB01fdgYOZiIdUnILWStbHAIQD1QaWxIBIgdUGlsRBxEEUxprJQIXNwd1g6O0yqLkB4%2B%2FjcePwitaJQIWDlUZWhUBFQdUH1glAhoDZc31gdeauIyr%2FsOovNLYq46cqca50ytrJQEiXABPElAeEgRVGlsQBhsBXBxeFQQaBl0dXAkDIgdUGlsdBRoOXR81FGwSD1YdXB0CGg9dK1slAiJYEUYGJQATBlcZ)

当然举例是比较极端的,真实情况往往是在货币超发下生产的量也在增加,但社会产出往往跟不上货币的超发速度,居民需要借更多的债来维持这种经济体量的增长,结果就是用货币描述的经济体量增长很快,但居民的负债增加速度更快,前十年积累的不只是房地产泡沫,还有中产阶层每月要偿还的贷款,债务偿还经不起这种类型的黑天鹅,相比于疫情对生产和消费环节的冲击,对于债务支撑的经济繁荣冲击更加值得关注,已经有迹象的是企业抵御风险能力下降,逐渐有企业在黑天鹅中倒下,相应伴随的是一部分人在春节后还没有上班就已经失业。

知乎用户 王克丹​​ 发表

从互联网行业的角度说下。

有社科院专家预测疫情可能会使一季度城镇调查失业率上升 0.3 个百分点。但互联网公司基于数据、科技的力量在疫情防控中表现出强烈的韧性和存在感。先不说游戏、在线直播的持续热火,在线教育、协同办公、远程医疗、远程面试、生鲜电商等各种应用受到追捧,甚至引起最近 A 股相关股大涨。

另一方面 ,疫情也加速了 “互联网 +” 的发展,让互联网 + 有了基础设施的意义。这种形势,甚至吸引了像特斯拉这类过去更习惯在展厅里做生意的公司——汽车制造商特斯拉近期大力在网上推广自家产品,加大了每天在视频应用软件抖音上进行的直播销售活动。

威胁

Q1 项目大概率延后,现金流紧张

有很多在互联网企业任高管的朋友和我说,2020 年第一季度,他们企业在新项目的启动、交流、招投标等都在往后推,大概率被延迟或者直接取消。这种时候 ,对于手中现金少的互联网初创企业需要及早关注手头现金情况,如果有应收款的企业应该和客户积极沟通,争取尽早把钱收回来,能晚花的钱尽可能晚点花,尽可能减少支出,如果还能融点钱进来不妨拿点进来。

而由于 o2o 类业务的互联网企业,他们的很多业务与传统企业有非常紧密的联系,比如携程、美团、飞猪之类的 OTA 平台作为旅游市场的一个重要渠道,春节期间的大量退票退款的举措,肯定会给这些公司带来巨大压力,大量消耗现金流,延长回款时间。

广告客户减少更为致命

事实上,对于互联网平台而言,广告客户的减少才是更为致命的。美团、大众点评之类的平台上一些商家的优惠券无法销售出去的,由于疫情造成消费市场的低迷,导致企业营销收入的大幅下滑,BAT 平台的 toB 广告业务必定会有一大波明显的降幅。互联网平台将损失很多广告客户,这对于平台的现金流来说是一个极其巨大的压力。

而在互联网的渗透下, 小米集团预计国内智能手机市场将显著下滑(第三方研究机构预测极端情况下,国内智能手机市场出货量 2020 年 1 季度将下滑 30-35%,全年将下滑 10-15%),但是线上渠道受到的影响相对较小。

机会

生鲜电商、社区电商会迎来突破

在这次疫情影响下,社区电商为窝居在家的人们提供生鲜菜品,从而获得了一个很好的发展契机,像盒马生鲜、美团、饿了么这类 O2O 模式的互联网平台都纷纷增加了送餐力度。

伯恩斯坦研究公司的分析师 2 月 3 日的报告中说:

在所有产品和服务都有向网上转移的趋势下,“我们认为,中国的互联网和物流公司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保护”,没有受到病毒暴发的太大影响。

除了生鲜电商、社区电商迎来突破之外,对于传统的网购来说,也借助这次疫情打开更多的品类门槛,比如说阿里健康、京东健康都努力开拓的医药类领域(之前因为行业壁垒一直很难获得官方认可),疫情发生以后,相信 ZF 相关部门也看到了,无论是自营的电商部分还是平台部分,都比线下管理起来更容易,应急反应能力也更快。

而消费者也会在防控期间养成线上购买医疗健康产品的习惯。

百度的搜索和信息流,腾讯和微博的社交网络传播等,在这次疫情中也很大程度取代了电视、报纸和广播这些传统的传播渠道,满足用户在大量碎片化时间下,能非常及时地、反复地查收信息的刚需。

大游戏营收激增,中小游戏公司受困

据王者荣耀官方确认,《王者荣耀》除夕单日流水超 20 亿,而在 Sensor Tower 的数据统计中,2018 年春节档期一周时间内,App Store 国区来自手游的总流水约为 17 亿元。换句话说,20 亿的概念就是,《王者荣耀》用一天的时间超额完成了两年前整个春节档手游数据。

除了《王者荣耀》、《和平精英》、《阴阳师》、《梦幻西游》等国民手游创造了流水高峰之外,很多被年轻人遗忘的老游戏也在这期间露了露脸,比如俄罗斯方块、贪吃蛇、斗地主等等,成了不少游戏主播的 “座上宾”。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游戏公司都像腾讯、网易这样拥有强大的实力和资本度过这个春节难关,这些大型游戏公司不怕 “坐吃山空”。中小型游戏公司却不一样。很多小型游戏公司可能会因为受到疫情影响,复工推迟,而新游戏的制作和发行都需要人员线下商务沟通,从员工招聘到产品研发,很多环节都离不开面对面的沟通,这是这些公司不得不面临的艰难境况。

网上教育、远程协同工作工具大利好

除了电子商务、游戏、影视娱乐、视频网站之外,互联网行业中还有很多 “因疫得福” 的领域,比如说在线教育,在开学延迟、线下补习班暂停的情况下,新东方在线、网易有道、学而思、跟谁学等在线教育企业,都开始为各个学龄的学生开通免费在线教育课堂,在线教育板块迎来新一轮上涨。但是,上涨背后隐患也不少,一直以来在线教育备受诟病得就是销售导向问题,而家长最关心的课程质量问题如果不能得到保障,那么用户留存是最大难题,可能疫情一过,用户还是会选择离开。

疫情还带动分级诊疗、医院科室管理、应急管理、在线业务如远程办公、saas、视频会议、社交电商等领域加快推进。

如尼采所说,“任何不能杀死你的,都会使你更强大”。疫情之下,对于互联网企业来说威胁与机遇并存。互联网倡导的 “用户思维”,让互联网人对于外界的变化会变得极度敏感,当公共事件发生时,会迅速思考能做什么,以及怎么做,并且高效的贯彻执行。相信疫情过后,互联网行业会有一轮新的重生。

最后轻松一下,放条特斯拉的抖音——特斯拉的员工都是怎么午休的:

特斯拉员工都是怎么午休的

知乎用户 溪亭日暮​​ 发表

我觉得对低杠杆群体影响不大,真的。

回复生产之前难过一点,

恢复生产以后日子还是那样过。

但是对高杠杆想博一个会所嫩模的人来说,嘿嘿。

就怕什么呢,就怕过了这个事情,低杠杆的人为了更低的杠杆不消费了,而新一批想博一博会所嫩模的人为了抢空出来的蓝海,更高杠杆了…

知乎用户 温酒 发表

同意

@张三水

的观点,我认为 “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应该起于经济,落脚民生。

中国经济 不应该是一个数字,而是千千万的生命生活的反应。

彭博新闻所报 多家证券投行的预测 是,中国经济会减缓 1.5-2.5%.

但这意味着什么?对民生有什么影响?

我从三个方面来说,之前写了很多内容,那么先说结论,

第一,我的本家 - 汽车行业:行业寒冬将会持续,降价是时间问题。

第二,股市,资本市场,楼市:国民经济的晴雨表,为何逆势上扬?楼市不会降价,反而会升高,为什么?


**汽车会降价。目测 国产品牌 降价是 时间和幅度问题。**最佳的买车时间 从过往 5 年 的 月度降价数据来看,通常在 3-5 月,而销量最高通常在 9-10 月。2019 年 8-10 月的销售数据疲软,近期疫情带来的资本市场压力,让我认为 结合疫情发展状况,4 月底 - 5 月初 各大厂商 车型会开始 国内市场的多种促销,包括降价。主要驱动因素 是 销售疲软,宏观经济减缓交易物流成本增加,和 资本市场融资并购压力。

销售疲软是降价的第一压力。

**价格层面:**2 月折扣率微幅回落。根据自建价格体系显示:2 月折扣率微幅回落。1) 剔除新能源的乘用车整体折扣率 11.58%,环比 1 月上旬 - 0.06%,77 款热门车型整体成交价有所下降,折扣率环比 1 月上 + 0.1%。2) 主要车企 2 月份均不同幅度折扣率回落,最为明显是东风本田和长安汽车。3)77 款热门车型中成交价月降价幅度超过 1000 元总共 3 个年度车型,GLA 级 2019 + 宝马 X12019 + 远景 2020。如何评价 4 月中国车市销量跌 18%,自主品牌几乎全军覆没?

中可以看到,经济减缓对汽车零售业的冲击 在 4 月销量报告中,非常明显。我认为,这只是汽车行业寒冬,结合 2020 年疫情,非常前期的表现。

宏观经济减缓,贸易与物流成本升高 是汽车降价的第二诱因。

自疫情开始以来,我认为 中国汽车行业的寒冬将 持续更长的时间,至 2022 年中旬。因为疫情带来的是 全球经济的减缓,目前 中美两国 与 欧盟区的预测,全球经济可能损失 0.2-0.5% 增长率, 而这种影响对于 外贸 x 制造业的 汽车行业来说,会放大 2-3 倍。

上述估计出现在 2 月底的全球财经报道中,从汽车企业主要总部区 - 欧洲疫情发展的情况来看,汽车,尤其是欧洲较高端价格汽车企业 也会面临 财务压力,降价会从高端车开始。

资本市场 3 月 9 号的美股大跌,可能引发 欧洲股市 下跌,以及 高杠杆汽车企业 还债压力增大(负债不变,但债市不稳,资本成本升高。这是最可能引起大规模降价的 第三个可能要素。

第三个要素,甚至可能引发 汽车行业新一轮的并购。参加 97 年,07 年,以及其他区域性经济危机下,工业制造业和汽车行业的并购比例和案例。


涨不涨不知道,肯定不会跌。

为什么?

央行放水,股市疯涨,

各种降息,政策福利,都是利好;

国家必须支持维持 稳定,

稳定的根本就是房价 不动产价格稳定,

因为房产 是 个人家庭财产的大部分,

不动产是银行抵押贷款 抵押资产的大部分,

这价格如果跌了很多,

房贷还不上,贷款还不上,

后果很严重。

如果国家愿意 参与 资本市场,

放水,维稳 资本市场和股市,

那 就愿意 用各种 经济,行政,法律 手段,

维稳房地产市场。

房地产市场 我预测价格会升高的另一个原因是,

股市的上涨 是不可持续的,股市上创造的财富 还是会流向楼市。

以上。

有机会会详述。

如果你在考虑买房,我的一个相关高赞回答:

贷款基准利率 4.9%,无上浮,无折扣,余 25 年,选择固定利率还是 lpr?

知乎用户 汽车大卫王 发表

做投资的,从年到现在,疫情发展基本是投决会的重头戏,每天都要汇总信息做出判断。

在知乎也分享了很多看法,主要聚焦投资角度,截止目前,疫情的发展基本符合预期。

汇总一下之前回答的观点:

对美国市场

对意大利疫情

世界疫情漫延,对中国经济影响

对中国市场看法

新冠疫情之后,对中国经济未来的长期看法

  • 看过越多国家,我们对中国的未来的全球竞争力越有信心,在我看来疫情之后将是中国未来黄金时代的开启。
  • 二十年内 中国 gdp 有望挑战欧洲加美国的总和,亚洲、非洲成为中国主导的产业链上不同的环节,最终彻底重塑星球格局。
  • 让我们共同参与中国发展,见证中国未来,一起跃马扬鞭,纵情向前。

参考:

如何看 3 月 12 日待美股持续大跌,低点差点再次熔断?

如何看待 3 月 9 日意大利为抗击疫情进行全国封锁?会产生哪些影响?

李石:油价暴跌、美股熔断后,如何看待中国市场

冠状肺炎病毒是否蔓延全球,此次疫情将对全球造成怎样的影响?

3 月 7 日中国境外共 93 个国家或地区确诊新冠肺炎超 2 万例,目前各国防治如何?

知乎用户 李石​ 发表

2.28 更新

今天接到通知,各部门开始裁员,1~2 个人,按照入职年限补 1-5 个月基本工资。

三月份继续轮流值班,发 70% 基本工资,也就是 2100 元。

————————

对中国经济影响大不大咱不懂,对我们公司影响挺大的。

作为外人看起来 “不差钱” 的地产公司,我在这里工作六年了这个月破天荒地被拖欠工资,不仅一月份工资迟迟没发,据说二月份三月份只发 3000 元基本工资。

其实 2 月 17 号我们已经正常复工了,工作一周后的今天,公司突然发了一个通知:下周开始全公司实行轮流值班制度,每个部门每天安排一到两个人即可。

少了上班天数,工资自然会相应变少,所以听说未来两个月所有人将只发基本工资。

我们都在揣测,这样执行两个月后,估计老板要开始裁员了,因为老板会发现少了三分二员工,公司还可以正常运转,那何必还养那么多人呢?毕竟私企可不是福利机构啊!

这就是疫情对我们普通人的影响,它有可能让我们失业。

知乎用户 林安安 发表

至少会出现大量的破产的湖北家庭,完全不知道未来在哪。

这次疫情可能让我们发现普通老百姓真的如蝼蚁草芥一般,用得上的时候是英雄,一旦是负担那真是弃之犹如敝履。两个亲戚去年刚在武汉买了房,首付耗尽了积蓄了,复工遥遥无期。好在老家在农村,还有一点吃喝。其中一个女儿刚出生半年,一月的工资连同年终奖都没发下来,孩子的奶粉、尿布都要借钱买了。公司通知的是四月初上班,实际上他觉得复工之后公司还在不在都是问题。房贷的事情听他说没有什么明确的政策,实在借不到什么钱了,结婚的车子刚开了两年,打算卖掉了撑一撑。

隔壁村有一家菜农,一大片的大白菜和包菜,碰上这事情,全出不去了。起初打算捐给武汉算了,可是联系来联系去,人家觉得麻烦,不想接受这个捐赠。后来就放在那里,告诉了周边村子的村民,可以免费来地里摘,就是为了恢复正常之后好处理一些。不过即使免费也没人去摘,因为谁家的菜地里都种满了菜。最后那些菜肯定就是烂在地里了。

知乎用户 小五毛辣条 发表

聊一个 4.27 今天晚上香港苏富比拍卖的趣闻:

从拍卖市场看经济形势、疫情影响以及中国 vs 越南出口贸易对比… 今天结束的香港苏富比春拍 - 中国古代书画和现代艺术夜场,古代书画板块的头牌重宝:乾隆、董邦达《中秋帖子词卷》竟然流拍,而越南画家黎谱的庭院油画,却超出起拍价 7 倍多落槌… 真是离谱

《中秋帖子词卷》长达 6.4 米,书画合璧,由乾隆御笔、董邦达山水、汪由敦抄写翰林唱和诗三部分组成。引首为乾隆御笔「广寒清照」四个大字。广寒即月宫,带出了全卷的主题 - 中秋。紧接是《拟中秋帖子词有序》一篇,写于藏经纸上。落款「乾隆丙寅重华宫御笔」,即乾隆十一年(1746)。

此卷收录于《石渠宝笈三编》,而《石渠宝笈》所录书画,皆为清廷内府珍藏的最为珍贵的历代书画精品,也向来是拍卖场上的黄金认证。

这些珍藏书画,分藏于紫禁城、圆明园、承德避暑山庄等行宫,自嘉庆朝起,便陆续流散出宫。此《中秋帖子词卷》按记载位于建福宫延春阁,据推测于 1923 年溥仪清点建福宫发生大火之前流出。

抗日期间,西泠印社与《东南日报》在南平联合举办画展,展览中发现此卷,并被藏家以重金购之,后迁徙海外,从未曝光。2008 年 4 月现身香港苏富比,当时估价 HK$700 万 - 900 万,最终以 HK$3,840 万成交。 14 年后的今天再度问世,可惜从 HK$3,500 万起拍,停留在 HK$5,000 万就没有再出价,远低于预期。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这幅乾隆 + 董邦达的《中秋帖子词卷》,不知下次面世又是何年?

附现代艺术夜场其他明星拍品:

知乎用户 光影之舞 发表

受访者刘元春系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理事,黄群慧系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本文来源于 12 月 7 日央视《焦点访谈》栏目。

**从宏观看,2021 年中国经济是持续稳定恢复的一年,稳中加固、稳中向好。**统计显示,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 823131 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 9.8%,两年平均增长 5.2%。专家普遍认为,完成年初预定的经济发展主要目标没有问题。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黄群慧说:“三月份确定目标应该是 6% 以上,现在看完成 6% 以上没有任何问题,当然现在不同的机构有不同的预测,大概都能接近 8%。”

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著名经济学家刘元春说:“这个已经是在全世界大国经济中,表现最为良好的一个。”

从工业生产、就业、物价水平看,2021 中国经济主要宏观指标总体也是处于合理区间。统计数据显示,1—10 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 10.9%,两年平均增长 6.3%。1—10 月份,全国城镇新增就业人数 1133 万,同比增加 12.2%,提前完成全年目标任务。1—10 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上涨 0.7%,低于年初设定的 3% 左右的宏观调控预期目标,消费市场供需基本平稳。

刘元春说:“从总量指标和结构质量总体来看,我们是起好步、开好头的,完成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预定的各项目标。”

看经济质量好不好,不仅要看增长速度,还要看钱袋子:国家的钱袋子、企业的钱袋子和老百姓的腰包。统计数据显示,财政收入方面,1—10 月份,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181526 亿元,同比增长 14.5%。企业利润方面,1—10 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增长 42.2%,两年平均增长 19.7%,10 月份私营企业利润同比增长 28.8%,增速较上月加快 21 个百分点,连续两个月回升。居民收入方面,前三季度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26265 元,扣除价格因素同比实际增长 9.7%,两年平均增长 5.1%,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

黄群慧说:“比较可喜的是居民收入基本上和经济增长同速。同步增长是我们的一个目标,因为只有收入增长,才会有消费增长,消费增长以后才会有整个经济良性的、具有内生动力的增长循环。”

**2021 年,驱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还体现在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和以高技术制造业和数字经济为代表的新动能上。**统计显示:前三季度,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 20.1%,高于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 8.3 个百分点,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 25.4%,对工业增长的带动作用持续增强。税收大数据也显示,上半年全国数字经济核心产业销售收入同比增长 34.2%,两年平均增长 20.8%。数字经济蓬勃发展,正成为助推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黄群慧说:“由于近些年把创新摆到了现代化建设中一个核心地位,大量的支持,一系列有效的政策支持,使这种产业转型升级的速度非常快。”

刘元春说:“从传统要素驱动开始全面向创新驱动,向科技带动模式进行转变,是 2021 年中国经济提质增优的一个最重要的表现。”

**2021 年中国经济精彩表现的背后其实并不寻常。**从具体的统计数据去分析,2021 中国经济增速其实呈现逐季回落态势。一季度同比增长 18.3%,二季度为 7.9%,三季度为 4.9%,下行压力增大。从两年平均增速来看,一、二、三季度两年平均增速分别为 5%、5.5%、4.9%,经济增速还是有所波动。这背后是今年我国发展遇到了疫情多地散发、严重洪涝灾害、大宗商品价格快速上涨、电力煤炭供应紧张等多重挑战,超出预期。

刘元春说:“后疫情时期,我们经济的平稳恢复如何把控,实际上比疫情期间还艰难。今年不仅要抗疫,不仅要恢复社会和生产秩序,还要在保增长的基础上调结构、促改革、控风险,恢复到多目标状态里面。中国经济虽然从事后来看都是亮丽的答卷,但是它的过程都很艰辛。”

**2021 年中国经济遇到的一个比较大的挑战就是大宗商品价格上扬。**因为去年疫情的影响,今年全球都在刺激经济复苏,一些国家超发货币,对能源的需求激增,各种因素导致大宗商品尤其是能源产品价格冲高、原材料供应不足等问题凸显,而中国作为世界第一制造大国,需要进口大量的工业基础原材料大宗商品。

刘元春说:“这个过程中,铁矿石、铜、钢材,还有石油这些(大宗商品)价格都在快速上扬。大宗商品价格的持续上扬,经过上游垄断企业传递,将成本全面转嫁到中小企业身上。我们测算了一下,由于进口价格的上扬导致成本上升可能达到 1.4 万亿,1.4 万亿都要求企业进行消化,因此中小企业利润空间会被缩小,这是原来没有想到的。”

我国中小企业占全国企业总数的 95% 以上,吸纳了 80% 的城镇就业人口,已经成为市场经济的核心力量。今年三季度以来,许多中小企业持续遭遇成本价格 “两头挤压”、订单不足、应收账款回款慢等问题,生产经营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

刘元春说:“中小企业的抗冲击能力比较低,特别是在过去盈利能力没有恢复的时候,它的抗压能力更差。我们对中小企业全面复苏,实际上处于一个关键时点,去年我们是救助它不要倒,今年我们是要救助它,要让它持续生存,明年要让它持续活起来。”

如何帮助中小企业渡过难关?一方面,国家采取针对性保供稳价措施,加强经济运行调节,缓解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向下游中小微企业传导的压力。另一方面,及时出台了一系列助企纾困的政策。为了给企业降成本,前三季度实现新增减税降费超 9000 亿元,远超预期。为了让企业有更多灵活资金,新增 3000 亿元支小再贷款额度,今年四季度又为制造业中小微企业等实施阶段性税收缓缴措施,11 月份实施首月累计缓缴税费 471.4 亿元。还加大力度清理拖欠中小微企业账款,优化营商环境。政策 “大礼包” 频出,效果逐步显现。11 月底,反映制造业景气程度的先行指标——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显示为 50.1%,不仅结束了连续 7 个月的下跌态势,而且一举越过 50% 的临界点,重返扩张区间,释放了经济向好的积极信号。

黄群慧说:“无论是财政政策,还是货币政策,还是产业政策,这些都是非常精准的措施,能够针对临时冲击的一些变化,我们都提出精准的应对,可以提一个词,叫基于市场主体的宏观调控。我觉得这种针对性,基于这种市场主体,我们做有效的宏观调控,这也是我们一个很重要的成功经验。”

宏观调控的目标是实现宏观经济稳定。这两年,中国宏观经济调控政策还有一个新的变化,就是除了逆周期调节,越来越注重着眼于中长期高质量发展的跨周期设计和调节,宏观政策创新工具越来越多。例如,这两年中国加快推动以 5G 网络设施为代表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统计显示,目前中国已建成 5G 基站超过 129 万个,占全球 70% 以上,5G 终端用户达到 4.7 亿户,占全球 80% 以上。

刘元春说:“在全国进行大量基站建设,这些建设由于当期投入直接带来很多就业,带来下游商品采购,会拉动经济复苏。它一方面具有短期逆周期功能,另外一方面具有跨周期功能。未来,以 5G 为基础的工业物联网能够真正建起来,这个时候我们发现,中国的生产能力、生产效率在未来会得到进一步提升,会产生强劲增长推进作用。因此,跨周期调整很重要的聚焦点在于可持续发展。”

**中国成功控制疫情,经济基本盘稳定,产业链供应链畅通,带来的一个直接红利就是外贸稳健增长。**在疫情导致全球贸易萎缩的背景下,我国外贸连续 18 个月保持了正增长。统计显示,1—11 月,我国进出口总额 35.39 万亿元,同比增长 22%,规模已超去年全年,再创历史新高。外贸规模持续攀升的同时,结构不断优化,质量继续提升,以汽车、手机、计算机为代表的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表现亮眼。前 11 个月,机电产品出口同比增长 21.2%,占出口总值的 59%。

刘元春说:“外贸、外资这两年的逆势而上,实际上是建立在国内大循环畅通提升的基础上,国内大循环基本盘不断提升和创新,是我们提升国际竞争力、战略谈判力的一个关键。中国经济虽然不像去年抗疫引起世界瞩目,但是今年很多事情是润物细无声,真正地起好步、开好头,为‘十四五’辉煌打下基础的一年。”

**时与势在奋斗的中国,在坚韧的中国,在前进的中国。**开局之年,高质量发展交出精彩答卷,成绩来之不易,见证了中国经济的强大韧性与活力。专家预测,明年中国经济会实现全面常态化。中国经济正在向创新发展、绿色低碳和数字化转型,未来我们会面临更多新的挑战和新的不确定性。咬定青山不放松,风雨无阻向前行,我们一定能跑赢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这场 “马拉松”。

知乎用户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 发表

最大的影响

  • 财政,支出增加还得减税,估计对外的大规模支出要停一停。
  • 国外,西方已经把在武汉爆发的疾病认定原产于中国,把它与中国制造联系起来,英国德国的杂志已经出 “Made in China” 的攻击性封面,用意不言而喻。

经济活动本身,即使休息两个月,中国人的年工作时间也不会短。至于西贝老板说的企业破产之类,实际上只是一种财富洗牌,一批老板破产,又一批老板出现。

知乎用户 Alex Xu 发表

中国 2020 第一季度的 GDP 是改革开放以来第一次的负增长。

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在 4 月 22 日已经明确表示,新冠病毒将长期存在!

这是 2 月 15 日的初次回答(下文有更新):

2 月 15 日:这次疫情将对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产生深远的影响。

黑天鹅的翅膀还没有完全展开”

从目前看直接受影响的比方说餐饮业,娱乐业像电影业,交通运输,旅游业,教育培训等等,

但是随着疫情的发展和行业的传导,房地产行业和制造业也将收到大面积的影响。我所处的金融业,目前是不良贷款的压力剧显,不过按照银保监会和人民银行的要求,目前企业和个人还不上贷款可以延期等等,以及以后的低利率贷款等,国家以后对这些受疫情影响的企业肯定会全面照顾的。只要挺过这些时,没有一个冬天无法逾越,也没有一个春天不会来临。

至于以后国家可能怎么破局,我之前回答过类似的问题,我把之前一个问题我回答的一部分在这里再显示一下

“基于上述,我觉得政府应该会继续减税降准降息,继续从各种途径方法来释放货币,缓解中小企业的困难。但在这里我想呼吁,房地产企业也困难,但是最好不要再次刺激房地产,一定要保持前两年住房不炒的观念继续不动摇,具体为什么现在不能再刺激房地产原因我在我知乎的一篇文章里已经大概叙述过,这里就不在叙述。(但是政府最终会怎样选择,谁知道呢)

2003 年非典期间和过后,诞生了现在看来伟大的企业,这些企业也改变了我们现在的生活格局,2003 年 5 月的时候淘宝成立,京东在 2004 年总结经验线上销售帮助度过 2003 年非典危机于是于 2004 年关闭线下门店转移中心到线上,这次疫情的影响将远远超出 2003 非典,但愿这次疫情过后也能出现渡劫之后新生的伟大企业,改变我们日后的生活。

还是我的那句话,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将对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产生深远的影响,现在这个问题问会给哪些行业带来机会,其实我觉得会给所有的行业都会带来机会,如果这次疫情之后国家会进行反思改革,比如推动之前一直效果不明显的国企改革、在一些领域放开民营经济市场准入、加大修公路高铁等基建等等,对于现在的大家来说,少出去多在家呆着就是为社会分忧了,对于经营困难的企业我只有一句话了:没有一个冬天无法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来临。”

––––––––––––––––

以上是两个月以前的回答,最近来更新一下

目前,逆全球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

我们目前仍只是处于新冠病毒改变我们日常生活的早期阶段。

目前看来,新冠病毒为政坛相互指责和抹黑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道路,全球地缘 ZZ 风险在疫情后期和过后必将逐步增加。

另外,目前主要国家如美国、欧盟、日本都开启了印钞机的模式,通胀的可能性会很大。

而如果是通胀的话,那么对股票将是利好的,对房地产更是利好。接下来我会不断的去更新我的观察和观点。

哈佛大学研究团队在《自然》杂志上发表最新文章称新冠肺炎将变成季节性流行病。

口罩不能停。

如果西方国家真的 “群体免疫” 了,那对东亚疫情控制的好的国家简直就是灾难。

截至目前,欧美疫情仍然十分严峻,这次疫情的 “长尾特征” 非常明显,可以预计它的长尾将继续严重干扰主要经济体。印度、巴西等仍然在爆发早期,世界主要经济体全部被新冠肆虐,环顾全球,各国封国封城,全球经济基本停摆。

4 月 IMF《世界经济展望》预测,2020 年全球经济收缩 3%,其中美国、欧元区和日本 GDP 分别下降 5.9%、7.5% 和 5.2%,

目前来说,不同于我更新前 2 月份时候的看法,目前国内的各行业已经逐步复工,但是民众消费需求严重不足。目前最受影响的是外贸企业,接下来我会更新有关外贸企业的困境,欢迎关注我的知乎

4.22 更新

目前看来,新冠病毒想要在印度消灭难度极大,印度本身的卫生条件就不怎么样,如果新冠疫情在印度爆发那对世界来说就是王炸,这也是说新冠疫情对世界对中国来说就是一场持久战啊,口罩不能停。

我是金融领域的专业工作者墨于,欢迎关注、评论和赞同。

知乎用户 墨羽 发表

刚刚推送给我的新闻

链接:【教育部:暂停高校毕业生现场招聘活动,鼓励毕业生到基层就业创业 - 今日头条】https://m.toutiaocdn.com/group/6792970873553814024/?app=news_article_lite×tamp=1581764315&req_id=202002151858350100260770792A2E423E&group_id=6792970873553814024&tt_from=copy_link&utm_source=copy_link&utm_medium=toutiao_ios&utm_campaign=client_share

我们小区这群人永远不会关心经济,天天就吼着封小区不准任何人出去,明明整个大的区域一个确诊和疑似病例都没有出现过,这些人天天在家玩抖音秀家庭生活喊口号。

他们永远不懂民生经济对于我们国家每一个人的巨大重要性,唇亡齿寒。

我的小区 7 点半以后就不准出门,我妈那边则是只准一个人出去一次。

请问怎么上班。

不上班大家喝西北风嘛?

每天对那些急着回去上班的人进行各种阻拦甚至报警。我每天看着新闻里那些把自己装后备箱急着回上海的人们被带走或者惩罚,我都很无语。因为居然还有很多在家玩着的人在评论区一片叫好声。

当然,很多在家玩着的同学也可能意识不到。

有的人会觉得,不就是在家多玩几天嘛。

我用前几天我群里讲的文章里的案例来说,18 天 lockdown 对于当时墨西哥的社会和经济带来了巨大的损失。所以后来立马叫停了。

所以那篇文章里美国人强调这个措施只能初期用,胡锡进也强调只能一瞬间。

现在有点理智的人应该赶紧动起来,大家把生产活动赶紧恢复起来。

否则某些同学,你以为你在家可以多学几个菜可以看老师在视频前面做主播,你以为这件事对你未来就业没有影响对吧?

我还是给我自己点个赞。

一是不走众人走的路。

二是有危机意识,早几年就已经囤好了粮食。

三是我很少去听别人的想法,大多数时候我只相信我自己的判断。

改天晚上我在群里分享一篇美国的文章,因为我和文章里那位说自己实在受不了了的美国公共卫生专业学生一样的想法,我们只关心数据,所以不懂公众目前的恐惧心理是怎么一回事,那篇文章里的美国教授会细致分析公众心理为什么会反应极端和过度,为什么完全不顾数据。

过去几年中,总是有学生跟我们强调她们要过小确幸的生活,不想跟我们一样努力一样苦。

我是过来人,觉得再怎么劝说也没有用,就放弃了。

现在全世界是一个整体,你以为你可以去澳洲和日本过上小确幸的生活?你要不要了解他们现在的形式?

你以为,人的一辈子和整个世界都是永恒不变的嘛?

你今天的状态能推理出十年后的状态?

聪明人,就是要走在变化前。

而不是等变化来。

我现在读人物传记,我都是看他怎么预测并且做好准备提前全身而退的。

幸好我没儿子,否则他才毕业就创业,把老母亲我养老金弄光了,我只能去做吃播了

我的其他高赞回答

如何看待媒体披露武亦姝爸爸是知名律所合伙人?​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缺爱的家庭会培养出什么样的孩子?​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每天坚持英语学习,为什么还是学不好?​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那些九十来斤的仙女一天都吃些什么?​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为什么有很多人说中国教育不好?美式教育和中式教育差别到底在什么地方?教育好坏的评判标准是什么?​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美国人真的有着十分浓烈的爱国主义情怀吗?​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没有朋友的人是不是不正常?​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上双语幼儿园与普通幼儿园的孩子,长大后有没有明显差异?​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如何较为轻松地搞定英语语法?​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有哪些有意思的科普书,读完让你感觉相见恨晚?​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有哪些十分惊艳值得推荐的书?​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有哪些值得推荐的家庭收纳神器?​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

知乎用户 Brilliantgreen​ 发表

有可能会加速房地产行业的周期变化。

目前地方财政收入大头依赖是卖地也就是土地出让金,由于大量的在职和离退休公职人员等开销再加上发行的地方债务规模惊人,如果地方生产经营活动产生的税收进一步减少那么地方财政将会更加依赖土地出让金,因为地方无法也不能单独收取重税,也收不了因为现在税已经很重了。

也许有人也许会问,到底谁在买房,我想先问一个问题,阁下是历次放水的受益者吗?我盲猜不是,因为是受益者是不会问出这么可爱的问题的。

下面简单科普下房地产周期进程是指:

地方债务累累不堪重负 -> 地方尝试刺激房地产 -> 地方房价开始有增速兆头 -> 国家注意到苗头开始宣传管控 -> 国家无法解决地方债务困境 -> 国家被迫默许 -> 地方政策全面放开 -> 地方房价暴涨 -> 地方财政吃饱,债务好转 -> 地方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施行各项限制政策 -> 地方坚决杜绝房价大起大落 -> 钱花完了,地方债务累累不堪重负 -> 地方再次尝试刺激房地产

进行一个简单的举例:

复盘第一步:2013 年 2 月 20 日举行的 GW 院常务会议出台了楼市调控 “国五条”。会议不仅再次重申坚持执行以限购、限贷为核心的调控政策,坚决打击投资投机性购房,还在继 2011 年之后再次提出要求各地公布年度房价控制目标。此外,会议在明确既有政策的基础上,还提出了对房价上涨过快的城市及时采取限购措施,以及建立稳定房价工作问责制等内容。

**复盘第二步:2014 年央行出台房贷 930 新政,以委婉间接的态度表达松绑。**本次房贷政策基本上是之前信贷政策的全面松绑,相对于此前信贷套数认定政策,本次政策对首套、二套、多套,在认定上都有放松。这种松绑的幅度在某种程度上甚至比 2009 年政策还要宽松。

复盘第三步:2014 年得到信号的地方开始行动。

![](data:image/svg+xml;utf8,)

复盘第四步:吃饱了吗? 吃饱了是不是可以把筷子放下了?2017 年 250 次调控、房住不炒论全面来袭。

截止 12 月 13 日,2017 年内全国房地产调控政策发布接近 110 个城市与部门(县级以上),发布的调控政策次数多达 250 次以上。其中包括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成都等城市多次发布政策,仅北京一个城市发布的各类型房地产调控政策就超过 30 次。

知乎用户 九乡河龙牙​ 发表

正当你在远程办公,调侃春节假期长达 20 天的同时,已经有数千的小微企业倒在了疫情爆发正盛时。

你的超长寒假,岁月静好,你的同龄人,睁开眼,公司就没了。

中小制造业工厂的货物被英国、法国无条件退回,小型 KTV、餐厅、酒吧因为要付贷款、房租已经入不敷出,还有更多小微企业资金链断裂,叫天天不应,媒体不报道,帼稼不关心。

月薪¥3500 的第一线服务人员拿不到工资,还得还前面几个月的花呗。全国各地数千城市的小微企业老板因为春节期间没赚到钱亏空大半年,中产重新变无产!

比起北上广深的继承者们,这才是这个帼稼的大多数!

但是在这样的大多数面前,还有几家中大型公司借 “疫情”,唱了一曲光荣的赞歌!

01 疫情,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2 月 6 日晚上,兄弟连教育创始人李超声泪俱下的写下公开文章,宣布公司倒闭,在文章里他声情并茂的说到:“这是我的亲生儿子!!!但受到疫情的严重影响,公司不得不…”

2 月 7 日起该公司关闭北京总公司,并停止招生。

这是一家针对青少年、成年人的线下编程的教育机构,从 2007 年起公司运营还款一路走红,到 2015 年,兄弟连曾获得华图 1.25 亿战略投资。

但拿到融资后,公司急速走下坡路。

这家公司在上海、成都等地建有分校,资产超过数千万,公司流经的资金可能过亿。

表明上看起来非常不错的一家公司,但你只要了解它,就知道有多坑。

这家公司对学员、老师实行严格的军事化管理,说好了是教育学生,实际上就是大晚上、大早上让学员们一起喊口号,没有看到这样做教育的。

难道教育不应该是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培养其技能?让学生达到独立思考甚至创新的水平么?

这家公司干嘛了呢?给学校的小助理洗脑,让其变得又红又砖,一心觉得光喊口号就够用了!

更过分的是这家公司居然组织学生吹嘘简历,没有相关经验的程序员,也能给你吹出总监既视感。

更搞笑的是这家公司从里到外都 “gay 里 gay 气”!因为学生中男生多,就让男生们像 “兄弟” 一样互相鼓励,大晚上如果你累了,你的兄弟会给你递上一碗堪比温柔乡的方便面。

不知道老板是不是受到 “我的中国好闺蜜” 的影响。

登录企业征信官网 “RiskRaider 风险雷达”,发现兄弟连所属公司“易第优(北京) 教育咨询股份有限公司”的法人是李超,和媒体上报道的一致。

但是,整个集团的实际控制人另有其人,名叫 “贾海峰”。贾海峰 在 2016 年 5 月 3 日有追加投资 4000 万元人民币给这家公司,并且多次追加新的投资。

大家看这张截图,也能看到有多家公司投钱给兄弟连。

也就是说这家公司闹得沸沸扬扬的老板李超,实际上只是被抛到媒体这边掩人耳目的。

新潮咨询上面显示这家公司此前在新三板上市,但是在 2018 年光荣退市。

2019 年下半年,李超对媒体说公司在融资后**疯狂扩张,花大量费用买广告,花重金请优秀经理人,但是在培训上面做的思考越来越少。**从下半年开始,“兄弟连” 品牌旗下的上海、成都分部独立运营,与公司不再有关系。

兄弟连在疫情期间倒闭,起初看起来似乎是因为疫情导致,但实际上疫情只是加速了这家公司的倒闭,在 2019 年这家机构就已经爆发生存危机,从 750 名员工缩减到年底的 200 名左右。

就算没有疫情,这家公司倒闭也只是时间问题。

公司倒闭后,这家公司剩下的员工足足 4 个月的工资均未发放,老板欠下的钱也无法补上。

李超对媒体说道:“现在我也得再找工作了,要不然吃不起饭。”

02 眼看她灯红酒绿,眼看她楼塌了

不知道你还记不记得王思聪几年前在北京的一家 KTV,一掷千金,一晚上花了 250 万元人民币。

2 月 7 日,这家曾经被王思聪光顾的 “K 歌之王” 发布了《总经理致全体员工的一封信》。信中称:“正当我们充满信心的准备在 2020 年重新展翅之际,威胁中国大江南北的疫情却突然出现。”

受疫情影响,K 歌之王宣布将于 2 月 9 日,也就是北京市准备正式上班的前一天,与全部员工、200 多名员工解除劳动合同,如果有 30% 员工不同意这个方案,公司将进行破产清算。

大众点评显示这家 KTV 人均价格普遍在 1000 元以上,曾经的我高不可攀,现在的我没人搭理。

不是红颜易老,而是佳丽们上了直播 app,就连学校里面女老师,最近为了上网课也做起了 “网红女主播”。

“嗨!王同学,这道题是送分题!到底有没有听懂!?”

真的是因为疫情的原因击垮了这家 KTV 吗?

实际上,最近 10 年,KTV 行业发展到了极盛,突然急速下滑,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抛弃 KTV,年轻人更喜欢个人主义的小型聚会,而不是一大堆人玩乐的集体主义,社会结构的转变,改变了娱乐方式。

现在的年轻人更喜欢玩手机唱吧,线下桌游狼人杀、剧本杀,电影院,民宿轰趴。

通过企业征信官网 “RiskRaider 风险雷达” 发现 K 歌之王所属的公司 “上海中贯汇都餐饮娱乐有限公司” 连续两年亏损累计达到 500 多万人民币。

翻看这家公司的详细数据时,竟然发现该公司有一家关联公司叫 “上海天上人间娱乐有限公司”,接着我去 google 上查了一下关于这家公司的记录。

哎哟,不看不知道,一看,原来曾经是有公主的,就是不知道有没有骑白马的王子。

公主们一出来,一排排的庸脂俗粉,自报省份… 个个像杨幂。

![](data:image/svg+xml;utf8,)

我绝对不是黑杨幂!我们的杨幂还是相当有分量的!

这样的公司倒闭是好还是坏?由你来评判!

查公司,查诉讼,查舆情,申请 RiskRaider 风险雷达试用账号,一个半天的时间,弄清楚老板背后错综复杂的关系。

大家可以搜索 RiskRaider 风险雷达,申请试用账号,查有问题的公司,曝光他们!!!

申请试用账号查企业:

RiskRaider 风险雷达试用申请

风险雷达官网:

企业信用风险管理 - 风险雷达

03 被禁止表达的大多数

身边熟悉的一位女企业家,在浙江东阳有几家中小型工厂,生产纽扣、拖把等等薄利多销的日用品。

最近 10 年,随着人工成本升高,以及各方面运营成本升高,过去的市场已经消失殆尽,近几年一直寻求发达国家新的市场机会。

今年 1~2 月份有一批货发到英国,却因为新冠状病毒疫情的 “不可抗力因素” 被退回,不赔偿,且合法。

本来这家工厂的利润就薄,此前还陷入严重的 “三角债务”,被合作商坑了,现在的疫情更是雪上加霜,但是媒体可不会关注这些,比起阿里、腾讯,他们的声音太小,而这家工厂,正是中国数万家中小型工厂的缩影。

前几天,上面发布扶持企业的 XX,但是对于这些中小型工厂,又有谁能听到他们在生存之际的喘息声呢?

经济危难时,他们总是忘记浙江。

但当帼稼有难时,总是浙江冲在最前面。

除此之外,因为受部分高速公路关闭等现实因素的影响,许多工厂的供应链无法及时投产。

大家可以把供应链想象成一个互相依存的复杂系统,其中一个部分突然空缺,整个系统都会受到影响,比如一架大型民航客机的生产,包含数万个部分,任何一个部分的缺失,都会导致民航客机的出产整体延后。

所以从今天开始,上面的人开始呼吁各省市开放高速公路,部分疫情不严重的地区赶紧开工,因为疫情也需要足够的产业链才能防控,比如口罩、酒精、消毒液、防护服、医药等等产品,都需要产业链中数千家工厂的共同配合。

另外,餐饮业也特别惨,好多餐厅就打算靠春节前后这段时间的高客流量赚一大笔钱,甚至一年就指望这么几次的爆发式营收。

但大家都清楚,今年全国数千个城市,数十万家餐厅都处于关闭状态。

这些小老板挣不到钱,这些商业地产公司也赚不到钱,那些员工也拿不到工资。

如果疫情继续爆发,每天都像大年三十那天一样严重直到半年后,那中国受到的经济打击不亚于一场中型 “站蒸” 的破坏。

战时经济如何疯狂下滑,可以参考二战时的英国。

好在全帼疫情连续 7 天往好的方向发展,预期不会太严重。

但是那些线下娱乐业、餐厅、外贸小工厂最近是真的惨,他们要缓过神来,可能还真要 1 年的时间。

那些因为疫情就倒闭的大公司,多半是因为资金链去年就不行了,撑到今年全靠情怀。

这几天,英格兰遭遇严重的冬季风暴影响,机场、赛事、铁路网都受到严重影响,最近英国人被呼吁关在家中,不要出行,到今天 11 号,冬季风暴开始席卷法国、德国。

全世界都在越来越糟糕的状态下继续推进,所以即使中国疫情结束,也不要对今年的经济状况抱有太美好的预期。

一场即将到来的全球金融风暴极有可能席卷每个帼稼,尤其是东亚、北美、欧盟。

作为企业,要活下去!做好风控!活到 99!


加群主微信:xd127476

拉你入群,验证消息:风控

知乎用户 RiskRaider 风险雷达​ 发表

歪个楼

隔壁的日本由于赴日游客骤降,奈良的小鹿都只能吃草了。

很多依靠中国团体游客获利的免税店现在都停止营业了,员工拿基本工资休息。

可以想象旅游业有多难

呜呜呜,由于疫情影响现在日方都不招不会日语的人了,本来以为咱网上营业没一点儿事,这样一搞,很多年初想去日本或工作或留学都不得不继续等待了,日本现在国内形势也很严峻,啥时候结束也不知道,甚至东京奥运会都不知道会不会被推迟了。

蝴蝶效应说的就是这么个理吧。

知乎用户 Towuresii​ 发表

不仅仅是我,春节前我身边的一些商业大佬、朋友,都在收集这次危机带来的市场影响。大年初二我也对一些可能出现的行业机会做了一些预测。

作为一个营销顾问,我更关注的是中小创业公司。今天看到一篇文章,虽然这篇文章跟我之前分享的观点有些重复,但是对整个环境经济分析的算是比较全面,大小公司都有值得看的地方,所以分享给大家,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自 1 月 23 日以来,中国经济一直处于全面停摆的状态。理发店、商场、电影院、客运站悉数暂停,整个国家变得非常安静。

我想可能过了很多年之后,如果有一本回忆录记录 2020 年的春节,大概只有 4 个字:寂静、恐惧。

前几日,我与一位老师聊天,这位老师出生于 1929 年,今年 91 岁。我问他,我曾写过两本书,记录了 1978 年到 2018 年的中国改革史。但从过往 40 年的发展经验来看,**中国经济从未出现过全民等待病毒这个魔鬼悄悄离开的状况。**在你的生命中,是否经历过类似的情况?

老先生回答,1949 年,解放上海前夕,当时的上海政府曾发布一则公告,上面写着:炮弹要来了,所有市民不要乱跑,请躲在家中。当时大家聚集在街头和码头,希望可以离开这座城市。但也不曾像今天这样,所有的道路与商场都静悄悄的。

所以今天,我们所面临的状况,是这位 91 岁的老人都不曾见过的景象。你想想,这是什么样的概念???


一、三个叠加的危机

尤瓦尔 · 赫拉利在《未来简史》中回顾人类文明时曾说,人类长期被 3 个问题所困扰,分别是饥荒、瘟疫和战争,但这些课题在新世纪已经逐步被消失。

现在看来这样的说法可能是错的,因为今天饥荒、战争仍然困扰着非洲、中东地区的人民。

而瘟疫,2003 年中国的 SARS 疫情,2009 年美国的 H1N1 流感,2014 年非洲的埃博拉病毒,包括此刻我们正在经历的新冠肺炎疫情,对人类的生命、社会、国家,包括每一个企业的冲击仍然非常大。

其实,企业在经营发展过程中,一般会经历 3 种危机:

01

经济周期危机

在过往 40 年里,中国每隔 4—5 年便会发生一次经济危机。1978 年、1983 年、1988 年、1993 年、1998 年、2003 年、2008 年、2013 年、2018 年…… 这些年份中国都发生了周期性的经济危机。我的两本《大败局》里写到的 19 家企业,它们发生企业大崩溃事件的时间,大多数在这些经济危机的年份上。

除了国家的经济危机,还有一些全球性经济危机——1998 年亚洲金融危机、2000 年互联网泡沫破灭、2008 年美国次贷危机转化的全球金融海啸等,都是全球范围内周期性产业变革、金融变革造成的危机。

02

产业波动危机

中国很多产业的老大,都是随着技术变革易主的。

比如手机行业,2G 时代的老大是诺基亚,3G 时代是苹果;比如电视机行业,在 10 多年前是显像管电视机,当液晶屏幕到来时,做显像管技术的欧美企业死掉了,中日韩做液晶屏的中小型企业活了下来并发展壮大。

技术变革还带来商业模式的变革。譬如共享汽车、共享单车出现后,出租车公司和自行车厂商的商业模式发生了巨大变化。

此外,一些原材料价格的波动,包括石油、黄金、钢铁等价格波动也将带来新一轮的相关产业的波动。

03

突发性疫情危机

企业面临的第三种危机,就是我们今天看到的突发性疫情危机。

站在 2020 年的此时此刻,企业所面临的可能是这些危机的 “三位叠加”。

以银行业为例,第一,2018 年以后,中国存在内需不足的状况,所以面临经济周期变化;第二,互联网对传统银行业带来的巨大冲击,使其面临产业波动的变化;第三,现今突发的新冠肺炎疫情周期带来的危机。

过去几年,仅前两个危机对企业造成的冲击,已经让企业家手忙脚乱。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一定给企业多叠加了一重危机。


二、疫情冲击经济的三大特点

这是 10 年来,中国产业界面临的最大困难。那么,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国经济的冲击有哪些特征?

01

突发脉冲性

比如上海是全世界最大的商业城市之一,在 2 月 3 日之前,作为一名游客无法进入上海是一件难以想象的事情。比如杭州,在今天,如果你没有身份证、就业证明和房产证,无法进入这个城市。这件事发生得太突然,所以带有一种突发的脉冲性。

02

资源挤兑性

疫情导致整个社会资源生产都停摆了,所以带来对资源的挤兑行为。

两个月前,全中国最紧俏的商品可能是猪肉、水果,现在却是口罩。政府甚至需要动用 “战时” 手段来控制口罩生产规模和销售价格。

还有医疗资源的挤兑,全国各地的医生支援湖北或自家医院的感染科,相反也出现了一个阑尾炎手术需要排号 8 小时,病房 “一床难求” 等状况。

03

破坏性

1 月 23 日至 2 月 16 日,这 25 天对中国产业经济带来的破坏是惊人的。

2019 年大年初一,内地电影票房为 14 亿元,今年仅为 140 万元。除此之外,今年的春节黄金周,春运客运量下滑 70%,娱乐行业损失 1000 亿,餐饮行业损失 1 万亿,零售业损失 2 万亿,国际航运减少 60%。

疫情结束后,这些行业能不能快速恢复?

北京大学旅游研究中心最新发布的报告预测,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2020 年中国餐饮行业损失约为 3 万亿元。也就是说,接下来仍然会有接近 2 万亿损失的发生。所以有经济学家预测,2020 年中国 GDP 将下滑 0.5%~1% 左右。

如果下滑达到 1%,将是一个灾难性的景象,中国经济增长速度可能由 6% 下降到 5% 的周期。

与此同时,在未来半年,如果物价控制不严,CPI 上涨突破 5%,而 GDP 增速下降到 5% 的话,那么我们就会面临 1989 年以后从未发生过的 “双五” 景象。

比如,“二师兄” 的涨价周期至今还未结束;比如去年,中国两个重要的农业产区——华北地区与华东地区,暴发了 30 年一遇的旱灾,如果农副产品供给没有得到很好的配置,今年 4 月—6 月还将会出现一次农副产品涨价的情况。

所以,我们对疫情的影响和观察,仍然需要一个中长期的判断。


三、疫情 “红利” 行业

全世界几乎所有的机遇都是被倒逼出来的。中国人说 “危机”,也寓意着危险后面藏着新的机遇。

在新冠肺炎疫情之下,全中国的行业都哀鸿遍野的背后,就出现了五个红利行业。

01

网游

今年的春节,全国的电影院门可罗雀,单日票房成绩仅为 140 万元。那些 90 后、95 后、00 后去哪儿了呢?在家打游戏。

公开数据显示,腾讯游戏 “王者荣耀” 仅大年初一一日的收入便达到了 20 亿元。网游在过去 20 多天里成为了巨大的红利行业。

02

在线办公软件

今天,打开苹果 App Store,下载量排在前三位的软件分别是:钉钉、腾讯会议、企业微信。

疫情导致我们无法回到工作的城市,但中国办公互联网产业(to B 行业)的井喷式发展,帮助很多中小企业实现了远程办公。所以在线办公平台成为了新冠肺炎疫情的另一个获利者。

03

在线视频、直播

公开信息显示,这段时间爱奇艺、优酷、腾讯视频的用户活跃度增加了 200%—300%,你线上追剧也为它们贡献了一份力,所以这三家网站今年的财务报表应该很好看。

04

在线教育行业

受疫情影响,我们无法在线下聚会,线上教育成为了新的获利者。

05

外卖行业

比如,叮咚买菜、盒马鲜生这段时间业务量呈爆发式增长。

以上是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问题和已有的变化。


四、疫情对 2020 经济的影响

新冠肺炎疫情对于 2020 年的中国经济会造成什么影响?大概会分为三个阶段:

01

恐慌停摆期

参考 2003 年的 SARS,有人说战胜病毒的并不是疫苗,而是气温。待到 3 月底回暖花开,新冠病毒或将被不断升高的气温扼制,所以一些专家预计疫情带来的恐慌停摆期,还需要一个半月的时间。

02

疫后消化期

前两日,北方刚刚迎来了一场漫天大雪,我们都知道,下雪时并不冷,雪后化冰期才是最冷的时候。

所以当恐慌停摆期结束之后,便会迎来三个月的疫后消化期。所有的恐惧需要慢慢被消化,我们需要心理建设,企业需要恢复招工。

我的同学在华南地区,他的工厂招工越来越困难。

因为这次新冠肺炎疫情主要发生在中部地区,许多工人无法回到工厂,所以在过去的两周里,一线产业工人的工资已经上涨了 15%~30%,招工难也会成为今年 4 月至 6 月的大坎。

03

经济恢复期

经历过疫后消化期,才会真正进入到经济恢复期。

在这个时期,从政府到企业,都希望在下半年将上半年的损失给补回来。届时,政府会加大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银根会松动。从实体经济产业到固定资产投资,再到资本市场,都会进入一个宽松状态。

此外,中国有 2700 万家民营企业,都是民生行业,在吃穿住用都停摆的疫情之下,在整个经济被逼到墙角之时,则会迎来制度性改革,它最大的特点就是倒逼改革——政府或许会慢慢放松对一些行业的管制,政策也会出现相应的松动。

最后,推动经济恢复的就是我们每个人的 “报复性消费”。经过漫长的隔离期,等电影院开业了,无论多么烂的电影,我都会去里面坐一坐,我还要去商超进行一次消费,去餐厅吃一顿喜欢的料理,再去一次游乐园,再旅行一次。当你产生这些念头的时候,凯恩斯所说的消费者心理对经济增长的推动力就发生了。

所以,在 2020 年下半年,我们会看到分别是货币宽松政策、产业大规模投资、民众报复性消费,以及一些被政府长期管制的行业出现政策松动的景象。


五、对中国经济的 4 个基本判断

我们埋头种地,也要抬头看天。今天的主题是《危机下的企业自救计划》,如果以上都是 “天” 在变化,接下来,要来讨论的是企业和行业该怎么办。

根据现今的形势,我对 2020 年的中国经济有 4 个基本判断。

01

中国产业基本面没有发生决定性变化

前两天,我在麻省理工学院经济系当教授的朋友,转发了一篇美国《外交政策》杂志的文章给我。

美国学者认为,这一次中国经济遭到了两个重创:第一,外部中美之间的贸易事端对中国经济的压迫;第二,内部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国经济的压迫。在双重压迫之下,2020 年的春天是 1978 年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拐点性时刻。而且现在的中国与 1990 年的日本很相似,中国或许也将进入 “失去的 20 年”。

朋友问我:吴先生你怎么看?

我回答,算了一下,在过去七八年里,西方类似的 “崩溃论” 已经出现了 6 次了,如果加上这一次的文章是第 7 次。

但我认为,中国经济的基本面没有改变,中国的产业经济仍然在进步,中国仍然是全世界最大的消费国、最大的出口国和消费产品制造国。

新冠肺炎疫情让我们承受了巨大的痛苦,但也为中国进一步的改革开放腾挪出了一个新的空间。

02

传统零售服务和制造业面临大洗牌

疫情之下,体质弱的人会先倒下,体质差的企业会先倒闭,所以在未来的 3 个月至 6 个月内,中国民营企业会出现一次大规模的倒闭、歇业、裁员景象。

03

数以千万计的民营中小企业受伤最大

1978 年以后,中国出现了一种所有制形式,当年叫做社队企业,后来叫做乡镇企业,现在叫做民营企业。邓小平曾说过,农村改革中,我们完全没有预料到的最大的收获,就是乡镇企业发展起来了。所以是民营企业的发展推动了中国 40 年来的经济发展。

而这一轮受伤最严重的正是为中国经济贡献了 85% 就业和 55% 税收的民营企业,他们在过去一个月里,遭遇了创业以来最困难的时刻。

04

即便天寒地冻,疫情一定会结束

恢复期一定会到来,而在这个过程中,各行各业的数字化变革也会被推动。

六、企业自救计划

2020 年还有 10 个月的时间,企业该如何化危机为转机,在接下来的发展过程中能够让自己更好地活下去?我们有 4 个自救计划:

01

现金流计划

前面提到,疫情结束后仍需要三个月的消化期,经济才可能进入恢复期。在此期间,民营企业需要做三件事:

◎ 查看你的账户余额

就是打开你的账户确认还有多少资金。

从今天起至未来的 6 个月之内,你账上的资金必须保证能够在最低生存状态下使企业正常运转。换句话说,就是在付完房租、贷款、员工工资后,还能够实现正常的现金流运转。

6 个月看起来容易,其实挺难的。

西贝是中国餐饮连锁行业的明星企业之一,它的老板贾国龙是一个从西北走出来的创业者。

前几天,他在采访时说,西贝已经是个生意很好的企业了,但是从 1 月下旬以后,全国的 400 家门店大量关闭,而每个月给 2 万多名员工发工资需要 1.5 亿,虽然账上还有几亿的现金,但这一来一去,如果没有银行贷款,他的企业撑不过三个月。

作为中国最好的餐饮企业之一,账户余额也仅能维持到 3 个月,所以中小企业一定要保证 6 个月的现金让自己维持下去。

◎ 要学会向上游 “叫”

迈克尔 · 波特提出过一个概念,叫做价值链。每一家企业都活在一个价值链中的某一段。从采矿到卖杯子,我们不可能都做,只能成为价值链中的一小部分。

所以在新冠肺炎疫情之下,我们要对自己价值链的上游 “大喊大叫”。比如你在红星美凯龙开店,你要对红星美凯龙 “叫”——“能不能帮我把这两个月的房租省掉?” 比如你在中国工商银行开户,你也要跟银行“叫”——“能不能把利息减一点?帮我把贷款延期?”

民营企业也要对政府 “叫”。如果你们出现问题,中国经济也会出现大问题,所以中国政府也在关注民营企业,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渡过难关。

◎ 要为下游承担风险

除了对上游 “叫”,我们还要为下游承担风险。在最困难的时候我们都是船中的一员,只有这艘船不沉,每一个人才有活下去的可能性。

比如你是印象城、大悦城的老板,当你商城中有几百个、几千个店铺主挂掉的时候,还会有印象城、大悦城吗?所以要是有很多人对你 “叫”,你能够做的就是帮助他们。

因此,你需要有一个比较保守、安全的现金流计划,这个计划既需要你把账本上的账算清楚,同时要让企业回到价值链,取得上下游的支持,为他们承担风险。

02

业务瘦身计划

在经济危机的时候,因为潮水退去了,我们就能看清楚谁在大海中裸泳。

行业上升的时候,猪都能飞起来,但如果风口停了,飞机还在飞,猪就会掉下来。在新冠肺炎疫情之下,到底是飞机还是猪就非常地明显。

每一个企业的内部都有很多不同的业务单元,当经济高速发展、公司很赚钱的时候,老板看到一个好的行业,就派一支团队去做,走多元化经营战略。但在财务非常紧张的状况下,企业就要回到自己的基本面。

在未来三个月的危机期中,砍掉负现金流业务,保持主营业务的正常运营。这也是对核心业务的一次重要考验。

03

微创新计划

在今天的环境下,我们如何比别人跑得快一点,如何成为受灾人群中的变革企业?

你需要问自己一个问题,如果没有新冠肺炎疫情,今天中国各行各业的产业经济发生了哪些特征性变化?主要有三个:

第一是产品特征的变化。

今天无论做知识付费,还是卖方便面、手机、房子,都有两个特点:

首先是我们已经由短缺型社会进入到过剩型社会。什么东西都是多的、冗余的,每一个女生都在谈论断舍离,而不是谈论吃得更多一点。

其次是推销已经没有用了。柯林斯在《追求卓越》这本书中提出,所有的产业未来都会成为服务业。知识付费、手机、房子,都是服务行业,所有的产品都由推销性的过程,变成顾问性的过程。所有的客户不是上帝,都成为了与我们相熟的朋友。

第二是消费者特征的变化。

今天在中国做任何一样东西,哪怕是做辣酱,市场上有 10 元的老干妈,也有 20 元的饭爷,因为消费者出现了圈层化。

产品渐渐脱离媒体广告,而是曝光在我们的朋友圈、社群中,所以圈层化变成现今最重要的特点。

再者,今天所有的产品交易都已经互联网化,更重要的是今天中国出现了 2 亿多名新中产。在过去几年里,吴晓波频道一直在提新中产阶层的崛起,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愿意为自己的美好生活来买单。比如,我的家中已经有 12 件衬衫,再买第 13 件衬衫,不是因为我需要一件衬衫,而是因为这件事情承载着我对美好生活的某种向往和诉求。

第三是渠道特征的变化。

自 2016 年,有人提出新零售以来,我们的口袋里都没了现金,所有商品线上线下无缝对接。但我还是会去书店,仍然喜欢书店的阅读氛围,但是买书还是回到互联网中去。所以线下变成了人与人沟通交流的空间。

与此同时,社交工具得到了大规模的使用。2019 年,我们每天在手机上花费的平均时间是 5 小时,要知道上班时间只有 8 小时。

所以,过去几年中国的产品、消费者和渠道都发生了变化,没有新冠肺炎疫情,这些变化还是在发生。无非是此时此刻,疫情把我们逼到了墙角。

所以我们都需要进行转型,需要进行微创新。而今天要进行的微创新只有一件事:就是通过对消费者圈层化、社群化的理解,用新的工具重建消费者关系。

举个例子,在过去 20 多天里,各行各业都门可罗雀,但是在大家唉声叹气中,有一些企业开始自我能力的激发。

比如有一家书店叫做言几又,在过去一个多月里,它与饿了么合作,只要你在网站中选购一本书,饿了么会在半小时内将书送到你的手中。书店藏在了你的手机里。

比如中国最大的白色家电企业海尔,它在全国有 2 万多家连锁店,20 多万个柜台,由于疫情几乎都关闭了。但是海尔做了一个平台,把所有专卖店的店长和营业员都变成了线上的微店长,微店长成为社区家电顾问,为商场或专卖店的消费者服务。

2015 年,我去海尔调研的时候,这家企业就在酝酿这项计划。

这次疫情使传统零售行业发现,必须进行变革,这推动了以人为节点的销售变革的速度,把时间至少提前了三年。

所以,无论是开书店、还是卖家电,在今天的状况下,都在围绕着自己能力进行微创新。

从中我们也发现了危机下的微创新的三个要点:优化产品结构、以人为销售节点、充分使用新工具。

所以,你们无论是卖鲜花、卖猪肉,还是卖家电、做知识付费,你们想在未来的环境下生存,微创新这件事必须要做,只有变革者才能够看到明天的太阳。

因为疫情在把人逼到墙角,把企业逼到绝境的时候,就是我们向死而生的时候。我们常常会高估眼前所面临的困难,但会低估长期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所以越是在危机的时候,越需要理性。

04

全员学习计划

过去几年,“890 新商学培训部” 共培训了 2000 多名企业家。

我与新匠人、企投会的同学交流时,曾问过他们:在学习这件事上,你一年消费了多少?

他们有的人一年用 20 万学习,有的人用 200 万学习,他们去中欧商学院、北大进修,在 890 新商学(企投会)学习,有时候也会前往海外游学。

我追问,你在员工培训这件事上花费了多少?他们大多数人无法回答。

上世纪 90 年代,美国管理学家彼得 · 圣吉,出版过一本超级畅销书,叫做《第五项修炼》。他发现,美国的企业家很爱学习,但无法阻挡整个产业的巨变。在日本高速发展的冲击下,美国经济面临着制造业大规模转型,推动世界进入第三次浪潮。

面对变化越来越快的世界,彼得 · 圣吉分析,只有懂得如何激发组织内各层次学习热情和学习能力的企业才能傲视群雄。

因为仅仅你是一头狮子,是不能带领一群绵羊获取胜利的,你这头狮子,一定要把所有的员工都变成狮子。

在过去 30 多年里,我调研了许多中国企业,发现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在企业进步和转型的过程中,决策不是老板做出来的,而是中层干部和基层员工。那些听得到炮声的士兵,能够更早发现企业需要变革的动力。

所以彼得 · 圣吉认为,能够走向成功的企业,都是努力学习的企业。每个企业的老板都应该为员工消费,帮助他们学习。

第一,学习统一的价值观。

全世界纪律性最强的组织有两个:军队和企业。它们都带有强大的纪律性和步调一致性这两项特点。

当一个企业进行全员学习的时候,第一件事情就是要统一全员价值观,比如在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时候,我们需要达成怎样的共识,一起迈向明天。

第二,学行业的专业技能。

在过去一年里,890 新商学一直在做一件事情:在今天的互联网环境下,中国数以千万计的中小企业,怎么提高全员的学习效率,降低全员学习的成本。

我们在研究中发现,同样是零售行业,服装业和珠宝业对其一线营业员的专业诉求是不一样的,所以我们与银行业、服装业、餐饮行业、家电业、人力资源行业等深入合作,进行了专业课程的开发。目前,已经有 2000 多门专业课程沉淀在 890 新商学培训事业部。

第三,学习人才的通识能力。

每一位职场人成为一个成熟的、与时代共同进步的人都需要学很多技能。

在疫情环境下,经济已经发展到了非常危急的时刻,通过学习达成共识,让企业价值观提升到同频的情况下,在全员都居家办公远程办公的环境中,提高时间的利用效率。

所以面对危机,我们不必恐慌,而是要重构我们的知识体系,找到创新的机会点。

在今天的危机环境下,我们说明天太阳还会升起来。因为从整个宏观经济分析,今年的中国经济面临的最大困难就是面向未来。只要每一家企业、每一个行业、每一个企业家、每一个消费者对明天充满信心,只要我们敢于投资、敢于消费、勇于学习,2020 年仍然是一个值得期待的年份。

可能在很多年后,我们回想这一年,那个春节是寂静和恐惧的,但我们在恐惧中发现了向死而生的勇气,在恐惧中有若干企业永远就消失了,但有更多的企业在危机时刻实现了一次弯道超越,通过使用新的工具和新的商业模式迎来了新的窗口期。

可能在很多年后,我们会残酷地对自己说,我感谢那场新冠肺炎,它把我们逼到了绝境,但也让我们重新发现了新的可能性。

最后将尼采这句话分享给你——那些没有消灭我们的东西,将使我们变得更强大。

推荐创业者阅读以下原创干货,帮助你少走很多弯路:

如果你想知道怎么样发现身边创业机会,你可以阅读:2020 年的创业风口是什么? - 余味的回答 - 知乎

2020 年的创业风口是什么?

如果你想知道怎么样可以提升商业能力,推荐你阅读:商业分析能力是怎样炼成的? - 余味的回答 - 知乎

商业分析能力是怎样炼成的?

如果你想知道怎么样提升营销策划能力,你可以阅读:无营销基础,要如何学习营销? - 余味的回答 - 知乎

无营销基础,要如何学习营销?

如果你写知道怎么样可以提升思维格局,推荐你阅读:什么是大格局?大格局的人有哪些表现和思维模式? - 余味的回答 - 知乎

什么是大格局?大格局的人有哪些表现和思维模式?

以上都是我的实操分享,并且我现在创业也是按照这个思路,希望你有启发。我的知乎主页还有更多创业和营销知识,对创业和营销感兴趣,可以现在点击关注我的知乎主页,每周刷新一次商业认知。

如果你看完之后有启发,点个赞是对我继续分享干货最好的支持。

知乎用户 余味​ 发表

参照非典对当时三大产业的影响:

疫情对三大产业影响如何?
复盘 “非典” 时期,疫情对三大产业均有一定冲击,其中第三产业影响最大。“当时非典疫情对各大产业的影响中,第三产业首当其冲,其次是第二产业,最后是农林牧渔业。”中泰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表示。
根据天风证券的研究数据,非典时期,在疫情最严重的 2003 年二季度,各产业 GDP 增速均较一季度出现明显回落,其中第一产业回落 1.1% 至 1.7%,第二产业回落 1.9% 至 11.3%,第三产业回落 1.8% 至 8.7%,整体 GDP 增速回落 2% 至 9.1%。

从三大产业来看,2003 年二季度同比增速均不同程度出现下滑,但对第二产业和第一产业的影响比较短暂,对第三产业影响时间较长。“三季度后,疫情逐渐得到控制,第二产业增长迅速恢复至一季度水平,第三产业到四季度出现明显改善。” 天风证券分析师宋雪涛认为,疫情带来的紧张情绪对服务业的影响相对较久

就本轮疫情而言,浙商证券宏观首席分析师孙付认为,本轮疫情对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的影响取决于疫情得以有效控制后的复工时点。目前,全国一盘棋统筹、防控措施加码,后续疫情如有效遏制,复工不受明显影响,疫情对第一和第二产业的影响也将比较有限。
“第三产业中的交通运输(特别客运)、批发零售、住宿餐饮、文化娱乐、房地产等行业受影响较为突出。” 孙付表示。
孙付分析,从需求端看,疫情对消费影响较为明显,对投资和进出口影响较为温和。
数据显示,消费受到的影响较为明显,在疫情较为严重的 2003 年 5 月,消费品零售增速从当年 3 月的 9.3% 回落至 5 月的 4.3%,下降 5 个百分点,幅度较大。
“消费中的餐饮和各类主要商品零售均明显回落。但 6 月以后消费增速即显著回升,且后面伴随宏观景气度的回升,消费增速持续改善并站上新台阶(2004 年)。” 孙付表示。

投资方面,“非典”对投资的影响并不明显,2003 年固定资产投资一直保持着 30% 以上较高增速。进出口方面,“非典”对出口的影响并不明显,而对进口的影响较为明显。2003 年上半年,出口当月维持在 33% 左右水平,进口由 1 月 63% 降至 4 月 34%,主要是因为 “非典” 影响了内需导致进口下滑。整体而言,影响持续半年左右,主要影响消费和进口。
出行和聚众属性行业受影响,批发和零售逆势增长
在疫情期间,消费者为避免自身感染,降低与传染源接触的概率,更加偏向于避免进入人员拥挤的场所,特别是火车站、机场等人群密集区域,减少外出旅游、探亲等活动,出于对 “非典” 疫情期间食品卫生安全等方面的考量,也会避免外出用餐,导致旅游业、住宿和餐饮业以及交通运输业受疫情影响较大、损失较多。
宋雪涛表示,第三产业受疫情影响最大的行业基本上都具有一定出行和聚众属性。值得注意的是,批发和零售业反而逆势加速增长,可能与疫情高发期居民大量购买防疫用品、食品和日用品等有关。
李迅雷表示,目前,网购在零售中的占比不断上升,估计疫情对于社会零售会有影响,增速将比 2019 年有所回落,但回落幅度应该不会过大。
但总体而言,恒大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任泽平表示,本次疫情的传染性更强,叠加春节时点因素,对服务业和企业复工冲击更大,但防控力度更强,出手更快,预计影响时间短于 2003 年 “非典”

大图模式
●交通运输
出行意愿完全恢复需要 2—3 季度时间
被认为影响较大的是交通运输行业,尤其是客运。由于交通运输行业人群聚集,因此疫情窗口期出行意愿骤降。
孙付表示,“非典” 对经济活力造成不小的冲击。其中铁路客运受到的冲击最大,民航、公路紧随其后。

数据显示,受疫情的影响,2003 年 5 月份交通运输行业完成客运量和客运周转量同比分别下降 41.2% 和 52.1%,铁路客运量和客运周转量分别同比下降 62.5% 和 57.2%。民航旅客运输量在二季度同比下降 48.9%。
根据国金证券的研究,疫情对民航的影响时间短于旅游相关数据,出行意愿的恢复传递至上市公司收入业绩端约为 2—3 个季度。“非典” 影响的高峰期为 2003 年 3—6 月,全程影响时间约 1 年。但从民航客运增速的表现看,四季度客运量的同比增速已经基本恢复。从业绩表现看,疫情对民航的业绩影响亦在 2003 年四季度有所恢复。
●住宿餐饮
疫情过后,餐饮行业将会迅速反弹
2003 年 “非典” 疫情期间,住宿和餐饮相关企业效益下降,出现了行业性亏损。

2003 年 4 月餐饮业营业额同比增速为 2.1%,5 月同比下降 15.5%。住宿业的增长自 4 月初至 5 月末降至谷底。不过,疫情结束后,相关影响很快消失,行业出现迅速反弹。国金证券方面表示,6 月下旬疫区实现 “双解除” 之后,餐饮市场销售出现较快反弹。数据显示,6 月全国餐饮业零售额同比增长 3.4%,扭转了 5 月负增长的被动局面。

批发零售
疫情受控后,商品销售普遍回升
“非典” 暴发时期商品销售出现分化。根据对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企业的统计,2003 年 4 月,中西药品类和洗涤用品类分别增长 21.1% 和 35%;食品类由于部分地区出现抢购现象,销售增长 21%;穿着类商品仅增长 6.7%。但家具类、五金电料类、金银珠宝类分别下降 3.9%、5.6%、0.9%。
具有 “囤货” 属性的行业,反而受到阶段性的推动。如乳制品、方便面和速冻食品等,此外,白醋等杀菌类调味品也收益。国金证券表示,因为局部出行限制造成民众抢购日用品的热情,从而创造相关公司阶段性收入进一步提升的可能性。
2003 年 5 月,医药行业生产和销售增速明显加快。当月医药行业生产同比增长 35.4%,列工业各行业增长速度之首,增速比上月加快 13.5 个百分点。光大证券方面表示,“非典” 疫情期间,医药行业表现较好,“非典” 的治疗与预防药品以及相关的保健品、健身器材等受到消费者的重视,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03 年上半年在八大类消费性支出中,医疗保健支出的增长率为 13.2%,位于支出增长的首位。此外,化学原料和化学品制造业中消毒液和洗涤剂的销售也有明显提升。
国金证券表示,“非典” 得到有效控制后,除食品类消费弹性较小,销售变化不大外,其余商品销售普遍回升。

●“宅” 行业
网购、快递得到较大发展,或将催生新业态
有媒体近日表示,“非典”造就了淘宝和京东等一批电商巨头。2003 年 “非典” 期间,阿里巴巴的员工和大多数中国人一样,被迫闷在家办公,“淘宝是闷出来的想法”。在 2016 年出版的《阿里巴巴:马云和他的 102 年梦想》中,作者邓肯 · 克拉克写道,“‘非典’证实了数字移动技术和互联网的有效性,因此成为使互联网在中国崛起为真正的大众平台的转折点”。
光大证券表示,“非典”减少了人们之间的直接接触,但同时网络和电话业务量大幅度增加。据统计,从 2003 年 4 月 1 日到 5 月 3 日,北京本地网络通信话务量比 3 月增加了 30%;5 月 1 日到 3 日,北京地区的上网访问量比平日增加了一倍。而网络购物平台(京东、淘宝)也借助 “非典” 事件得到了较大的发展。
目前来看,在线娱乐和在线教育或因此受益。据媒体报道,在这次的春节活动中,王者荣耀的单日销售再创新高,单日收入 20 亿元。而不少机构目前针对疫情也推出了各种网络公开课,或将在一定程度上加速改变教育行业的传统授课模式。
国金证券表示,快递有望成为受益行业。近年来网络购物正不断抢夺线下实体店的市场,而在特殊阶段内,这一趋势更加明显。
任泽平表示,疫情将使得生产生活朝智能化、线上化发展,风险中酝酿机遇,或将催生新的业态。

目前可预见的是各大餐饮业将会受巨创,其次是中小企业主。

我哥家的餐馆儿就指望过年赚钱,年前取消了一百多桌酒席。得亏我哥家没有提前备菜,否则损失更大。

知乎用户 牧雨 发表

大,非常大,非常大。

如果疫情仅在中国还好,如果最终扩散到全世界,那就非常麻烦。

这些年,世界经济的主要问题,不是出在生产端,而是出在消费端。

停工停产,对经济的负面影响其实有限。总体产能过剩,少生产一点,对于部分企业可能是灭顶之灾。但对于整体经济,更多是调整结构,而不是重大打击。

疫情下,强者恒强,大鱼吃小鱼,经济活动越来越集中。

这不太好,但对经济直接冲击也不算太大。

疫情对经济最大的影响,是极度压缩需求。

或许疫情下口罩,消毒水之类的消费暴涨。但对于整个经济,这点行业只是沧海一粟。大多数行业,需求是极度萎缩的。

经济不仅仅是生产和消费两端的事。中间流程是经济的放大器。一个商品或者服务,中间流程越多,或者说中间加价越多,对经济的贡献越大。而旅游娱乐等等第三产业,更加是无中生有的非刚性需求。

在疫情下,非刚性需求几乎没了。刚性需求,中间环节也趋向最简化。比如吃饭是刚需,但外食对经济的推动作用远超自己做饭。同样买一件东西,去商场购物对经济的推动作用也超过厂家直销网购。

特别是疫情可能在全球扩散的背景下,需求被极简化,经济活动的活跃度降低。如果不能快速控制疫情,经济收缩的风险可能超出想象。。

知乎用户 lili 发表

1、需要辩证法

2、需要对大盘子,也就是鸡国经济有个脉络。

首先第一点辩证法:

疫情的影响是什么?动与静!

停下的是生产和流通,没停的是债务。

生产流通最关键的是民生,也就是吃饭问题,也就是第一产业农业的问题,如果复工这是首位,只有吃解决了,人才能逐渐到岗,才能开始敲钉子搬砖搞制造,第三产业才能有 “内容”,去 KTV 唱歌毕竟需要美女服务和吃果盘吧?

停下的东西看什么?看时间啊!

停 1 个月伤筋骨,停 2 个月商精气,停 3 个月,那民生物价要翻翻了!

所以总有人问三眼:“这次疫情对经济影响有多大啊?”

我的回答就是反问:“你觉得疫情多久能结束?”

就算结束也要有个过程,一个面逐步结束,也要一个一个点来,比如武汉战场与武汉之外的战场,武汉之外又划分几个战场呢!

继续说没停的债务,这个是大盘子核心。

我们现在的经济(不光我们,外面诸位列强一样)是由债务 “转圈圈” 滚动推动的。

2019 年居民净存款 26 玩意,2012 年也是这个数,统计局号称人均收入每年增幅 8.5%,按理说应该有余粮啊?这 26 玩意去掉 “存量大地主”,刨食的百姓应该很多很多人都是负资产,也就是靠信用卡、花呗、借呗、白条续活。钱哪去了?去杠杆去库存“钱拿走,债务留给人民” 了呀!

什么叫崩?就是债务滚不动,债务要滚动,需要旧债还新债,更需要收入抵债,疫情把生产流通停了,大多数刨食的负债屁民余粮没有,收入断了,时间久了债务是很有危险的。

居民债务有风险,直接导致开发商有风险啊!毕竟羊毛续不上,他们也 “转圈圈” 不起来!

以上虽然是客观的东西,但不要怕,我们 “集中力量办大事” 是制度优越性,一切可控!

一季度肯定是起不来了,没准还是负数,二三季度刺激刺激就行了,放水,哦对,现在叫滴灌,这招数轻车熟路,不用担心。

尤其是刨食的更不用担心,你光着脚担心什么?狗狗身子有颗野狼的心吗?

知乎用户 第三知眼观 发表

再不开工,许许多多企业和家庭都会破产。但以现在的口罩产能,单给全国的医护人员似乎都力有不逮,如果全国开工,上班的人没有口罩也十分危险。可以说现在的情况十分难熬了。

越是到这种时候,越只有储备充足,实力雄厚的大资本方才更有机会活下来,感觉这个疫情对全国中小企业又是一波筛选,资本会越来越集中流动。这几年,尤其是现在中小企业的日子实在是太难过了。

昨天刚看到银行大力支持西贝,投放了数亿贷款,还是银行主动找上门,可是全国这么多企业,西贝好歹还是没有贷款能撑得上几个月的,那些已经濒临破产的企业怎么办呢?

除了一两个行业,例如医药,手游,直播等等可能在这次疫情中稍有获益,但其他的行业大多都是遭受重创。制造业,餐饮,房地产,网吧等等各种不开工就没有现金入账,而贷款利息,水电,人工费用又是持续存在的。 对了还有国家点企业人头要的捐款。

我稍微做一点 lol 的租号,本来也是一个小旺季,但 23 号之后收入就是断崖是下降,没饭吃了快饿死了。

知乎用户 什么名字都不让起 发表

对经济是自上到下的全方位影响

根据恒大研究院的分析报告,这次疫情对餐饮、旅游、电影、交通运输、教育培训等行业冲击最大,餐饮行业零售额在 7 天内损失就达到 5000 亿元,现在已经过去十九天,这个数字已经大到难以想象

巨头们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像海底捞这样的餐饮巨无霸停业九天,光门店营业损失加上员工工资成本就超过 7 亿元;西贝餐饮预计一个月损失 7 到 8 亿元,账上现金撑不过三个月;携程每日数百万个取消订单;老乡鸡把所有下放的审批权都收上来,每一分钱都得把关

中小企业更不必说,它们的现金流岌岌可危,面对突发性公共事件时,中小企业的抗风险能力比较差,现金流和资源一断,哪怕前景再好也是,也是处于生死边缘。就像网上的段子说的那样,很多人等上班通知等着等着就得到老板的一句话:公司倒闭了,大家各谋生路去吧。段子之下,是无尽的悲凉

在大的实体之下,是更多的个体,在我们国家,有 7 亿人从事着非固定性工作,就像佣工、小摊贩、外卖员、快递员、服务员、店员这样的工作,对于他们来说,这次的影响更像一场灾难。

对于一些人来说,不工作就等于没有任何收入,只能靠微薄的积蓄坐吃山空,有些人连积蓄都没,只能靠借贷度日。对于另一些人来说,他们的收入来源只能通过最原始的售卖,而这一次的突发事件,将大众隔离在家,这些人不仅赚不到钱,还有一堆卖不出去的货。笔者之前亲眼见过,在空荡荡的市中心有一个卖油炸的小推车孤零零地停在那里,摊主戴着口罩坐在边上,期盼有人过来。有老人推着装满百货的小车想去村子里,被告知不许进去……

在疫情的阴霾之下,每一个人都活的很艰难,但是我们还是要相信,春天会来的

知乎用户 谦逊好学盛老湿​ 发表

据传海航集团,北大方正已事实破产被接管……

而疫情还远没有结束,乐观点 3 月份不再有新的确证,现存病人全部出院。再经过 2 个潜伏期的时间,4 月可以完全复工复课,恢复物流和经济活动。目测还有大批公司挺不到那时候了。

外网铺天盖地的差评和不信任言论,发达国家对中国的疫情认定会更严格一些。五六月份能恢复就不错了。海外投资和来华旅游无疑会暴跌,而哪怕是出于容灾备份的考虑,跨国集团也要迁移一部分生产线离开中国。

不太乐观的预测,就是疫情由于返工和外国输入,3 月后依然有零星爆发。完全复工复课迟迟难以实现。到时候 7-8 月份也没法恢复到正常经济水平,有几个公司的现金流能挺那么久?还是祈祷新加坡,日本,柬埔寨这些邻国防控得力吧……

知乎用户 阿史那社尔将军 发表

刚好 2020 年 2 月 17 日彭博 (Bloomberg) 对之前发布的一篇中国 GDP 增速一致预期的新闻进行了更新。主要是针对野村 (Nomura) 的两周内的第二次预期下调进行了些许调整。彭博原文如下:

China’s gross domestic product will grow 4% in the first quarter, according to the median of 18 forecasts since Jan. 31. That’s down from 5.9% in the last survey on Jan. 22 and the lowest level since 1990. Full-year economic growth is forecast to be about 5.5%, also down from 5.9% last month.

可以看到在 1 月 22 日的时候,市场的一致预期为 2020 全年中国 GDP 增长 5.9%,接近 2019 年政策目标的下限。其中,一季度经济增长预期同为 5.9%,然而 1 月 31 日之后,一季度一致预期每况愈下,目前已经下降到了 4%。全年的经济增速预期下降幅度相对较小,由 5.9% 下降至了 5.5%。

说实话,这个下调幅度比想象中温和得多,因为毕竟一季度将近多放了一个星期的假期。一个季度本来就只有 13 周的情况下,还**能维持增长应该也是考虑到了后期可能的政策的支持。**对我个人而言,更感兴趣的则是货币政策是否仍将坚守三大攻坚战之首的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即央行能否坚持守住 M2 增速和名义 GDP 增长比例匹配的原则。短期疫情如果对长期政策产生影响的话,可能会影响未来市场的很多判断。

另外就是虽然经济整体可能看起来还比较稳健,但**细分行业之间可能会出现很大的分化。**例如其他答主提到的餐饮下滑但手机游戏增加,路桥公司收入下降但快递公司享受政策红利的情况。不过也不一定都是坏事儿,毕竟 “非典” 后我们国家多了个阿里巴巴。希望这次疫情过后我们也能见到新一批企业吧。

相关回答:

在经济大环境不好,科技创新无所不在的今天,市场经济的作用是什么?

债券为什么能作为避险资产?

如何看待标普 2017 年 9 月调降中国主权信用评级?中国债务的真实情况是怎样的?

啊,打字好累啊。

知乎用户 JohnnieDrinker​ 发表

先上结论:

疫情对单一行业的冲击损失都是可测可控的,最怕的是由房地产和银行金融系统引发蝴蝶连锁效应。

最可怕的不是病毒本身,而是病毒引起连锁免疫风暴导致的多脏器衰竭。

首先是时长判断,看到有些悲观的评论认为当年 Sars 从疫情开始到最终结束足足经历了半年时间,所以这一次也至少需要 6 个月。

但是,当年 Sars 爆发时有关部门的反应速度很慢,直到 2003 年 4 月下旬才真正开始重视起来,严防严控。

这一次反应速度相对那次来说快了接近 3 个月。

还有些悲观者的依据是这次病毒的传染力远强于 Sars,已经导致数万人感染是当年 Sars 的十倍还多。

但我要讲两个事实。

一是 Sars 早期由于并未被重视,存在大量漏诊,就是还没确诊就死掉的病人;那次病毒试剂盒是在疫情已快结束的 5 月底才制作出来,所以 Sars 感染人数统计是不准确的。

二是这次病毒感染者虽多,但主要集中于湖北地区,而湖北地区已经封锁;湖北以外地区新增病例已经 14 连降,昨天合计新增已经低于 100 例。

昨天(2 月 17 日),北京新增 6 例,上海 1 例,广东 6 例,这几个重点区域的数据已经和非典疫情末尾的数据差不多了。

只要没有再一次的反弹,我估计湖北地区以外的疫情 2 月底基本就能控制住了,当然湖北省和武汉还要加油。

这对中国经济算是个好消息,但还有两个坏消息。

第一个之前我也讲过,就是中国经济经过多年的改革,现在消费已经取代投资成为经济的第一驱动力,而疫情冲击最大的就是消费。

这恰好是笨虎研究生毕业论文时的课题:经济贡献成分对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折射到产业划分上,第三产业(服务业)目前也远比 2003 年那会儿重要的多。

以两组数据证明:

1. 2019 年第一、二、三产业分别占比 7.1%、39% 和 53.9%,一二产业分别较 2003 年下降 5.3 和 6.6 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提高 11.9 个百分点

2. 2019 年最终消费支出、资本形成总额和净出口的经济贡献率分别为 57.8%、31.2% 和 11%,其中消费的贡献率高于 2003 年 22.4 个百分点,资本形成总额的贡献率低于 2003 年 38.8 百分点。

第二个就是目前中国经济增长动力远不如 2003 年时强劲。如果把 2003 年的中国经济比喻为一个青少年,现在的经济基本面就像一个有多种基础病的中年大妈。

具体来说,受到冲击最大的是这 10 大行业:

餐饮、交通运输、零售、旅游、电影、原油及大宗商品、制造业、出口贸易业、房地产、银行和金融系统。

这里面前面的都比较好理解,重点说说最后两个:房地产和银行。

这两天有房东爆出了长租公寓的丑闻:一边没有给租客免租(只是提供了一些优惠),另一边却打着协商的名义掐断了房东的租金。

这再次暴露了一些长租公寓品牌资金链断裂的风险。而这也是整个房地产行业的危机。

2003 年 Sars 疫情过后,房地产行业迅速恢复。但现在的房地产市场和 2003 年已经无法相比。

1. 从发展阶段上看,2003 年中国房地产行业刚刚起步不久,市场潜力巨大,房地产是国家扶持的重点支柱产业。现在已截然不同。

2. 房企负债水平大幅攀升,地产行业总体负债率由 2003 年的 58.04% 上升 80.26%(2019 年三季度数据)。

3. 中国居民部门杠杆率从 2003 年的 16.2% 大幅上升到目前的约 56%,并且已处于人口红利尾期,对住房购买能力大幅降低。

而一季度房企销售额大幅损失已成定局,如果按照 50% 的损失率测算,损失资金保守估计为 1.4 万亿元。

在 80.26% 的高负债水平下,如果不能快速回笼资金,房企资金链断裂风险大增。

而受此直接冲击最大的将是银行和整个金融系统。

所以我的结论是,疫情对单一行业的冲击损失都是可测可控的,最怕的是由房地产和银行金融系统引发蝴蝶连锁效应。

最可怕的不是病毒本身,而是病毒引起连锁免疫风暴导致的多脏器衰竭。

这显然也是监管层的担忧。

所以我们看到 2 月央妈奶量十足,多次大手笔逆回购,下调 MLF 利率。就是希望能够防止上面的担忧变成现实。

市场普遍预期,下调 LPR 利率已经板上钉钉。

这也是短期市场参与者的信心所在。

数据来源 / 国家统计局、wind、恒大研究院

首发 / 微信公号 “笨虎的录音笔”

知乎用户 笨虎 发表

去年上半年,我沉迷于温老师的课。从大国危机一直讲解到城市化。振兴农村与实地操作。

其中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温老师的一个基本观点: 我国的城市生态体系太脆弱。

对于一个脆弱的体系,体量越大,出问题就会越大。

知乎用户 武二 发表

你品品……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谢邀。

财政部刚公布 2020 年 1-2 月的财政收支状况。

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35232 亿元,同比下降 9.9%。

其中,中央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17242 亿元,同比下降 11.2%;

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本级收入 17990 亿元,同比下降 8.6%。

全国税收收入 31175 亿元,同比下降 11.2%;

主要税收收入项目情况如下:
1. 国内增值税 11677 亿元,同比下降 19%。
2. 国内消费税 3346 亿元,同比下降 10%。
3. 企业所得税 7647 亿元,同比下降 6.9%。
4. 个人所得税 2672 亿元,同比增长 14.8%。
5. 进口货物增值税、消费税 2208 亿元,同比下降 25.1%。关税 391 亿元,同比下降 14.3%。
6. 出口退税 1951 亿元,同比下降 26.8%。
7. 城市维护建设税 922 亿元,同比下降 17.7%。
8. 车辆购置税 451 亿元,同比下降 32.8%。
9. 印花税 607 亿元,同比增长 30.8%。其中,证券交易印花税 349 亿元,同比增长 77.2%。
10. 资源税 318 亿元,同比下降 12.7%。
11. 土地和房地产相关税收中,契税 684 亿元,同比下降 15.2%;土地增值税 980 亿元,同比下降 2.4%;房产税 523 亿元,同比增长 3%;耕地占用税 119 亿元,同比下降 7.4%;城镇土地使用税 352 亿元,同比下降 10.2%。
12. 环境保护税 53 亿元,同比下降 5.1%。
13. 车船税、船舶吨税、烟叶税等其他各项税收收入合计 178 亿元,同比下降 7%。

我们再来看 2 月份的各省市的收入,全部省份财政收入平均跌幅在 23% 左右。

已公布的全国 22 个省市,数据一片惨淡,湖北大家都知道,经济直接休克,同比下跌 98%,希望 4 月湖北可以尽快复苏,热干面加油。

而海南,因为旅游业的暂停,经济收入也几乎断流,财政收入暴跌 60%。

我们的传统经济大省,江苏,山东,广东,跌幅也在 20% 左右,其中广东因外贸严重受损,跌幅接近 30%。

各个省份经济收入唯二跌幅在 10% 以内就是浙江和北京了。

这两个省市因为数字经济发达,互联网行业在疫情期间可是在一路向上的,尤其是电商行业,大量必需品通过线上获取,如在淘宝上的每一笔购物,都相当于变相在给浙江交税,京东上的每一笔购物都变相在给北京交税,因此才看到这两个省市跌幅最小。

看完收入,我们再来看失业,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失业率,2020 年 2 月失业人口约 3000 万,看起来在我们 8 亿就业人口里比例非常低,但是因为统计口径不包含 3 亿农民工,根据人社部的数据,3 月初,农民工返岗 6800 万,这么算下来还有 2 亿左右是暂未回到岗位上,这 2 亿农民工多少能最终恢复工作,当前还无法预测。

而另外一个很不好的消息是:

疫情加剧了逆全球化,疫情期间海外订单大幅减少,而现在,在西方国家看清相比房地产,金融业,只有制造业才是国家命脉。虽然产业链搬迁非常困难,但这是一个非常不好的信号。

2020,现在看起来很可能是全球经济失去的一年,中国经济势必也大受影响,惟愿国运昌盛,天佑中华~

对于普通人来说,在今年,经济下行期,保证工作,保证收入才是硬道理~

数据来自:浙江省信息化促进协会,国家统计局,人社部。

知乎用户 智珠在睿​ 发表

物价,必定要涨了

知乎用户 One 粒 发表

短期来看(近半年),疫情对实体经济的伤害极大,对虚拟经济有促进作用。中期来看(近两年),有利于引导一些行业线上转型,对经济影响有限。长期来看(未来十年),对经济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

但疫情对不同的行业可能会产生截然不同的影响,我会从几个最受关注也最重要的行业入手,试图分析一下本次新冠肺炎疫情对这些行业的影响。

1. 房地产

短期影响:

春节历来是返乡置业的高峰期,三四月份还有房地产业 “小阳春” 的说法。但是今年春节,为防止疫情蔓延,各地都出台了严格的人口流动管制政策,完全没有了看房人群。许多房企为配合政府部门的防控政策也都关闭了售楼部和营业部,房地产行业的整个销售活动已经进入冰冻状态。**短期来看,疫情对房地产行业负面影响巨大,销量基本为零。**而 2019 和 2020 都是房企的偿债高峰,房地产商的日子很不好过。

中长期影响:

2003 年的 SARS 过后,全国一线城市房价暴涨。2020 年的新冠疫情过后,房价还会暴涨么?

未必。

灾难过后,一线和强二线城市的医疗水平会吸引更多的人口流入,可能会对房价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但考虑到 “房住不炒” 的政治基调和限购政策,房价上涨空间有限。此外,本次疫情给广大中小企业甚至是大企业造成重创,这些企业存在卖房来置换现金流的动机。比如 2019 年海马汽车卖房保壳。

此外,处于偿债高峰的房企,在损失了 “小阳春” 可能产生的回款之后,资金链更加吃紧。他们资产负债率高企,两到三个月甚至更久的零资金回款可能成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疫情控制及结束后,房企可能会急于回款而加大打折促销力度,以应对年中和年末的偿债高峰。因此今年上半年,对于普通购房者来说,可能是近 3 年来最好的上车机会(年前恒大已经在加大打折促销力度了)。但对房企来说,2020 年的利润表可能会非常难看。2019 年有上百家中小型房企破产,2020 年只会更多,且可能出现地区龙头房企破产,大中型房企合并重组。而房价依旧高位横盘,相对价格稳中有降。

2. 旅游业

本次疫情对旅游业打击巨大,远超 2003 年 SARS 的影响。

短期影响:

首先,春节黄金周烟消云散。机构曾预测 2020 年春节出游人次突破 4.5 亿,约 5550 亿元市场规模。现由于疫情,绝大多数人取消了出行计划。其次,旅行社亏损严重,中小旅行社面临歇业破产。酒店暂时营业,空置率大幅提升。景区全部关闭,无法给地方创造收入。且部分航班取消或停飞,入境游遭到毁灭性打击。

中长期影响:

疫情对旅游业业绩影响持续时间长、具有一定滞后性,表现出消费者出游意愿较难在短期内恢复。出境游、入境游或将经历一段时间低迷,影响程度取决于疫情控制速度以及境外管控措施、旅游重振计划的实施。长期间接影响具体表现在如下两个方面:

  1. 旅游市场开始萎缩,会议会展等相继延期或取消

  2. 旅游心理发生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动摇了消费者信心、 出游的意愿。

除了业务的亏损,现金流断裂也会考验一大批上下游企业。航空公司,旅行社,酒店,在线旅游平台等的现金流都会吃紧。企业可能会选择裁员或减薪来渡过难关,而反映到国民经济,就是高失业率和低消费。

3. 汽车行业

我最初关注到疫情对汽车行业的影响来源于一条新闻,即现代汽车集团因中国零部件供应中断而宣布其韩国工厂全线停产。

短期影响:

生产和销售将停滞或中断,2020 年的汽车销量不容乐观。易车研究院发布研究报告,对 2020 年中国乘用车终端销量走势作出预判,如下图。因为疫情影响,2020 年汽车销量将同比下降近 10%,使得在 2019 年本就难看的增长数字变得更加难看。

中长期影响:

负面:我国作为世界工厂,国际汽车产业链的重要一环,世界工厂的暂时失速可能会促使国际汽车巨头为规避区域突发事件造成的供应链风险而可能对其汽车产业链进行重新布局,以提升其对重大不确定性风险事件的抗干扰和抗风险的抵御能力。

正面:特斯拉已经入局,汽车电动化、智能化、物联网的趋势不可避免。本次疫情对传统的汽车厂商来说可能是雪上加霜,对新能源汽车厂商反而可能是一个弯道超车的机会。危机危机,危中有机,先危后机。

4. 教育行业

传统教育不得已全面 “触网”,全民在线教育时代提前到来。

1 月 27 日,教育部下发 2020 年春季学期延期开学的通知,各类学校要加强寒假期间对学生学习、生活的指导,要求在家不外出、不聚会、不举办和参加集中性活动。同时,各教育培训机构取消了线下课程。1 月 29 日,教育部再次发文称,利用网络平台 “停课不停学”,各网络视听平台应该通过优势技术赋能在线教育。

资本市场更是用脚投票。线上教育概念股持续暴涨,秀强股份(300160),三盛教育(300282)等都在 2 月 3 日开市后的一周涨势喜人。中信建设证券表示,在线教育将加速增长,此次疫情对于在线教育的快速普及起到很大刺激作用,主要地区普及率将从目前的不到 20% 快速提升到接近 100%,有助于降低在线教育的获客成本。

本次疫情,对于线下中小型教育培训机构来说,会带来现金流危机,但若能及时 “触网”,便可转“危” 为“机”。而对在线教育机构来说,更是做大做强的机会。

最后,再重复一下我的观点,短期来看(近半年),疫情对实体经济的伤害极大,对虚拟经济有促进作用。中期来看(近两年),有利于引导一些行业线上转型,对经济影响有限。长期来看(未来十年),对经济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

而我们也可以把这场瘟疫当作是一次产业转型的催化剂,它会摧枯拉朽地摧毁一些行业和企业,也势必会带来新的产业机遇。

多难兴邦。我们的 ZF 会从这次疫情里吸取经验教训,以提升治理能力;我们也会从这场巨大灾难里看清一些东西,并珍惜身边人。

天佑中华。

知乎用户 嘉言​ 发表

下坡的一辆汽车突然踩了一脚油门

知乎用户 四体不勤五谷不分 发表

疫情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是深度的

特别是中国目前拥有全世界最大的生产产业链和最大的消费市场。

有很多人寄希望于中国靠这次疫情弯道超车。老实说有点想当然了。

世界经济,就像一条笔直的路,每个国家都以不同的速度在这条路上奔路。美国最重,跑的速度一般,日本也很重,但是基本不跑。而一直以来我们都是全世界速度最快的那辆车,现在遇到疫情,全世界的经济都来了个急刹车。受伤最重的,永远是体量最大,速度最快的那辆。

不幸的是,这辆车确实是我们。

为什么速度越快的车,受的伤越大。因为在高速发展的时候,很多企业都是把资金链条使用到极致的。

在中国过去几十年里面,民间高利贷十分盛行,有的地方高利贷的利息达到月息 3%,甚至 10%。为什么这么高的利息都有人贷,答案是利润更大。因为国家的高速发展,很多产业在 10 年的时间就能走完其它发达国家 100 年走完的路程,需要大量的资金,快速的周转,不断的放大企业的资金杠杆。这种情况当然是非常危险的,但是在巨大的利益面前,谁都不想慢人一步。

资金是企业的血液,企业在高速发展的时候,资金就像打了兴奋剂一样的不断沸腾。这个时候突然泼一桶冷水下来,结果就是很多的企业会因为支付不起融资成本而引发休克。

老实说,这些年 GDP 增速不断下滑,已经引发了很多民间金融的爆雷,跑路事件。但这些都跟这次突出其来的急刹车不能比。

另外,中国具有世界上最大体量的生产产业链,也是世界过盛产能的代表之一。这些年来,咱们国家自己就在去产能,努力对外输出产能。优化升级产能。经此一疫,很多企业会被直接淘汰。

虽然这也是一直以来的工作目标,但是去产能这种事情,要事缓则圆。假如操之过急,容易引起产业链接的断裂,同时大量的失业人员也不好消化。

最后,受伤最严重的,是消费市场。

本来,我国人民的消费意愿在全世界都是属于比较低的,中国人爱储蓄是几千年的传统。一直以来,靠着社会发展,慢慢打开的消费习惯,现在有回缩的迹象。

娱乐文化产业、餐饮旅游产业、城市综合体这块都面临巨大的压力。很多人认为疫情过后,会有一波的报复性消费。这都是太乐观了。人群里面确实是有比较乐观的人,会在疫情过后做一波报复性消费,然而,由于收入下降,失业风险高挂。国人在接下来很大一段时间里面,一定会节衣缩食。

本来,在这几年因为房地产挤压,居民负债率上升过快,已经压迫到了消费市场。这两年,消费数据出现罕见的增速下降。在这个基础上,加上收入和失业的打击,消费市场可能会更快滑落。

而这一切,影响最深的,是信心。

在上一次危机的 08 年,温总理说过:信心是比黄金更重要的东西。

经济的问题说到底是一个信心的问题。当一个人,一个国家充满信心,积极蓬勃的发展产业,搞建设的时候,什么问题都能找到办法解决,什么事情都可以想办法处理。但是一个人,一个国家失去信心的时候,人们就会越来越保守,不去创新,不去创业,不去发展更多的新产业,去创造更多的价值。

人们会不断的缩进传统产业中,不断的分食,挤压那些传统产业的蛋糕,使得原来利润充分的行业,也变得竞争激烈,利润微簿。原本有余力进行创新的企业,被拖入压缩成本的价格战。

现在,全世界的经济早就困绑在一起,中国疫情影响全球,全球疫情也影响中国。

希望全世界早点走出疫情。

了解起码的财经知识,分析掌握最基本的财富规律。

我建议很多人先看看这本书!

做为财商入门读物,至少能帮你分清楚一些基本的财富概念,更能理解财经的内容:

几百万上千万的投资,多花点时间了解下,对自己的财富负点责?!

[

富爸爸穷爸爸(新版)附赠价值 198 元小白财商在线课程

京东

¥89.00

去购买​

](https://union-click.jd.com/jdc?e=jdext-1226456222570278912-0&p=AyIGZRprFQEVA1IbWxAyVlgNRQQlW1dCFFlQCxxKQgFHRE5XDVULR0UVARUDUhtbEB1LQglGaw9gSUJRX1IVYk1HNVo7bFFPZigBJ2UOHjdVElsXChMGVRxYJQITBlUfXhYBFAZlK1sQMkRpVRpaFAERBFYZUyUDIgdREl8VCxoPUBNTEQMiB10fa8OshtLdpIKlp8St%2B87WpdebrIGl3SUyIgRlQA5BS1cbVRhYEgcWAFYYWBEEEwRTElMVAQ4GZRtaFAEWBV0aXBBsEQZXHV8RbBAGVBpZFwYTBlErWyUCIlgRRgYlABMGVxk%3D)

知乎用户 羽扇 发表

春树:疫情下对 2020 年经济观察的修复

知乎用户 春树 发表

当年 SARS 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多大,这次疫情的对经济的影响差不多就是一样的量级。

现实一点,咱本来也不该指望一帆风顺跑步进入现代化,在这个过程中有各种艰难险阻才是正常的,没有困难才是不正常的。

现在需要注意的是国际资本做空中国经济,打压中国资产价格,低价收购,这帮家伙经常这么干,当然,这就要国家和他们比谁钱多了。

只要弄不死我,下次我只会更强。

知乎用户 程墨 Morgan​​ 发表

可以看看这 2 个 report。

疫情对中国经济、零售、车企和医疗行业影响 - 贝恩 - 202002.pdf - 坚果云 - 云盘 | 网盘 | 企业网盘 | 同步 | 备份 | 无限空间 | 免费网络硬盘 | 企业云盘新冠肺炎疫情对若干行业的影响分析 - 上海交大. pdf - 坚果云 - 云盘 | 网盘 | 企业网盘 | 同步 | 备份 | 无限空间 | 免费网络硬盘 | 企业云盘

知乎用户 Michael282694 发表

经济就三架马车,所有的高新技术,啥 5G 啥人工智能,不可能短期产生效益,所以产业革命不要想。来看三架马车,出口肯定是不要想了,你要卖别人不一定买,中国的人口红利差不多结束了。消费错过了春节的消费高峰,再加之歇业一个月,很多中小企业破产,失业人员消耗积蓄,之后怎么消费?经济情况不改善,收入不提高,怎么消费?只有靠国家搞基建,然而,政府钱从哪里来?收税?更残害中小企业。只有发钞票,发钞票就是通货膨胀。中国不是 2003 年的中国,储蓄率高,有发钞票的财富基础。2019 年爆出的各种债务爆雷,中国经济的杠杆率到底怎么样?有没有发钞票的财富基础?我个人没有他那么乐观,滞涨现象也是发生过的。

知乎用户 George Wang 发表

这次疫情可能会对很多人的消费观产生很大的影响:

这次疫情结束很多小公司会倒闭的啊,很多人面临着重新就业问题,大家的首要目标就是赚钱和存钱了吧。

对于那些可买可不买的东西应该是不买了,大家也不会提前消费了,毕竟没有工资还要还花呗和信用卡太难了。

对于那些加杠杆的同学来说真的是好难啊!

最后,寒冬会走、春天回来,待到春暖花开时一切都会好起来!大家加油!

知乎用户 杨尼玛​ 发表

最近这图好火,全世界乱成一团。但是经济是全球一体的,欧美衰退,中国也会受到严重影响。丝毫没有嘲讽和开心的理由啊。

___________&&&&_

我的回答不高大上,没有对疫情下经济高度概括的总结,也没有对未来经济走向的预言。我也很惭愧,这是我做不到的高度,但我是个普通人也是个俗人,平凡人的生活,才是经济最重要的体现。有人说我偏题了,我认为这只是换了个角度来说经济。希望各位经济大神,见谅。

还有说有点丧,抱歉,睁眼看世界而已。

————以下是原回答——————

宏观经济是冰冷的数据,而真实的人间疾苦,落在谁头上,就是扎扎实实的刻骨铭心。

新闻是昨天,也就是 2-16 日。湖北电影制片厂导演,影视部主任常凯于 2 月 14 日因新冠肺炎去世,他的父亲则于 1 月 27 日去世,母亲于 2 月 2 日去世,而常凯的姐姐则与常凯于 14 日同天去世。常凯家中 4 人在 17 天内相继不幸离世,只留下英国留学的儿子安好。

17 天里,一家走了四口人。

“时代的一粒灰,落在个人头上,就是一座山。”

生命已经足够疼痛了,经济,至少应该存在于拥有生命之后吧。

可是,真实的经济情况是:你跟我讲隔离讲防疫,但你没法帮我交房租水电、一日三餐!

-————–

#武汉确诊死亡病例平均年龄 68 岁#

65 岁的老先生因为新型肺炎,留在发热门诊观察,而旁边佝偻着背,寸步不离的,是他 90 岁的老母亲。

老母亲独自在医院守着儿子五天五夜,饿了就吃泡面,当儿子确诊终于要送进病房的时候,老人借来了纸笔,给儿子留言:

要活下来”

“我已经 90 岁了,早已经看透生死;

但你,要活下来。”

请仅仅是为了活着,拼尽全力啊。说什么经济,活着就是一切啊。


送餐的骑手间流行一句话,“你都 TMD 当骑手了,你还在乎个 TMD 传染病?”

这话你必须狠狠地带着脏话说,不带脏话就说不出这个感觉了。大部分骑手是不想送医院餐的,比如 2 月 2 号早上,有个送往武昌医院的单子,挂了很久都没人领。直到又来了一单武昌医院的,才被领走。

我猜想那位骑手本来不想跑,但一趟能赚两趟钱,就愿意了吧。是啊,能赚两趟钱,还在乎个 TMD 传染病?

via 看客 insight

-————–

这才打开了生活的真相吧,有时候,生活,仅仅就是为了生活。明天的饭钱菜钱在哪里?能不能买到是另外一回事,但买到的前提,也是得有钱买啊。

大过年,老大爷冒着疫情出街卖糖葫芦;

一元一个,可惜街上没有人。

-————–

小老板们都被债务这个如来佛压的死死的。家庭经济支柱们被账单压得死死的。房子车子孩子,大家都是有房有车的穷人。

看看深圳的复工潮

如果钱很够,底气很足,不怕失业,谁会冒着这么大的感染风险挤在公共交通里?说白了,钱,工作,比想象的要重要太多太多太多。

正义可能会迟到,但深圳的白领不会迟到。看到这话我一点也笑不出来。

-————–

还有被冻结的农村,有千万种想象不到的困难

许多湖北的村与村之间不通车,赶集不通车,家家户户闭门不出,特别是从武汉回来的人,在家里连话都不敢多说。村委亲自在村口蹲点,禁止一切外人入内。

前天,隔壁村有人在县医院生了个孩子,医院不提供食物,家属跑遍全城也买不到吃的,最后只能吃泡面。一个刚生孩子的产妇,只能靠泡面充饥!

产妇的父亲开心地要去医院看望,机动车出不去,他就直接走到镇上,徒步将近七八公里,再从镇上想法坐车去县里。

如果村里有人得急病?不堪设想。谁们家没个老人?谁们家每个小病小痛的。

再说农村的年轻人,没读过书的,出去打工,上过大学的以专科为主,在武汉能定居也不会回县城。读名牌大学翻身的,或者是很能挣钱的,极少数。

大多是不能独立成家立业和养儿育女年轻人,负担转移到老人身上是常态。结婚,房车,父母的积蓄基本掏空,来年生了孩子父母要帮着带,父母能在家种地干活的也还得接着干,年轻人外出挣钱,但其实,也很难挣钱。专科生工资三两千,和没读书的农民工一个水平,自己吃喝都难保障,更别说积蓄了。一家人老的小的,都是捆绑在一起生活的。

这次疫情防控,这些年轻人和老人几乎都窝到了家里。没了收入,一大家子人怎么办? 谁能救得了谁?

这不都是经济的问题吗?

你跟我讲隔离讲防疫,但你没法帮我交房租水电、一日三餐啊!”

-————–

也许这次疫情对你来说,是个居家提升的大好机会,大段大段的时间和铺天盖地的网络免费课。许多还没开始体会柴米油盐的学生党,并不觉得疫情是多大的灾多大的难。(这不怪学生,在这个阶段确实体会不深,不强求)

但对有些人来说,在家多呆一天,就能影响到过几天能不能吃上饭的问题。

-————–

曾经我非常相信努力的力量,相信付出终有好报。且不知自己只不过是好时代,好国家裹挟着前进的一粒沙。

从此刻开始我怀念国泰民安,微博上娱乐明星去个美容院都能上热搜的日子。怀念自由出入菜市场的感觉。相信这一场战役结束后,会有大量的心灵需要抚慰,而此时,能支撑我们的,是强大的国家,和生活中的微光。

而经济这个词,太大了,不适合我这种小老百姓。我只想平稳,平安地活着。

而此时,能支撑我们的,是强大的国家,和生活中的微光。

32 个病区、1500 张床位,借鉴 “小汤山”模式的武汉雷神山医院 2020 年 2 月 8 日交付使用,此前 2 月 2 日,武汉火神山医院已经交付。在上千万网友 “云监工” 之下,两座医院拔地而起,从项目开始至竣工耗时仅 10

这些工程师们一直在和时间赛跑。他们知道——

只有和时间赛跑,才能赢得这场战 “疫”!

浙江杭州一口罩厂,赶工制作口罩人手短缺;

妇联和镇政府发布招募后,近 200 名志愿者无偿支援。

90 后情侣 5 天辗转马来西亚、印度;背回 2 万只医用口罩和 200 个护目镜;无偿捐助给武汉市第九医院。

6 个月大的婴儿被感染隔离,护士们轮流上岗,给婴儿当起临时妈妈

90 后男医生给早产儿做袋鼠护理

一名年轻的男性医生满怀柔情地对一名新生儿做着袋鼠护理(肌肤接触),整个画面温馨满满

孩子是希望的代名词

在这个疫情肆虐的时间点上
我们内心都要有希望
我们有强大的国家和人间的暖阳

-——————-

想起《了不起的盖茨比》里的话

光,已经亮起来了。

我是暖色,我只能在自己的领域,努力发出一点微光。并,认真,努力地,好好活着。

25 岁做什么,可在 5 年后受益匪浅?

如果你看到这里,不妨点个【赞同】

知乎用户 暖色 Cecilia 发表

毫无疑问,本次疫情让我们国家遭受了一次极其严峻的考验,其影响力远比很多人想象中的要深远,不仅仅局限于公共卫生领域,也不限于经济领域,还包括 zz、文化等领域。

一、经济

(1)超过 8 成的中小企业维持不了 3 个月

为了调查疫情对企业的影响,清华、北大联合调研了 995 家中小企业。调查结果显示,受疫情影响,超过 5 成的企业 2020 年营收下降 20% 以上。同时,超过 8 成的企业维持不了 3 个月生存。

从被调查企业的所属行业、员工人数和营业收入来看,被调查企业涵盖的行业广泛,而且其中大部分属于中小企业。

针对疫情的影响,具体调查结果显示,34.0% 的企业最多维持 1 个月,33.1% 的企业可以维持 2 个月,17.91% 的企业可以维持 3 个月。就是说,85.01% 的企业最多维持 3 个月,只有 9.96% 的企业能维持半年以上。

而且,29.58% 的企业估计疫情导致 2020 年营业收入下降幅度超过 50%,28.47% 的企业预计营业收入下降 20%-50%,合计 58.05% 的企业 2020 年营业收入下降 20% 以上。

疫情期间主要的开支压力来自于员工工资和五险一金,其次是租金和贷款。

(2)和 03 年比较

本次疫情,受冲击最明显的是交运、餐饮等行业,虽然现在这些行业的 GDP 占比低于 2003 年,但这些行业的就业人数占比却增加了很多,已经从 2004 年的 25% 左右上升至 2018 年的 35%。

一方面,这些行业就业人数在私营和个体比例远高于非私营企业的比例。另一方面,私营和个体就业人数占全部城镇就业比例也持续提升,从 2003 年的 30% 提升至 2018 年接近 60%。

这两个因素共同导致这些易受疫情冲击行业就业占比大幅提升,也意味着本次疫情对就业和收入冲击将远大于非典时期。

同时,**居民部门债务与 GDP 的比例已经从 2003 年的不到 15% 上升至 2019 年的 55%。**同时,有调查数据显示,每年还本付息支出占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的比例也在持续上升,从 2005 年的 5% 上升至 2019 年的 13%。

总的来说,随着就业压力上升导致居民收入下降,居民部门现金流将面临更大压力。

二、房地产呢?

现在,房价看涨的人只有唯一一个希望,就是政府大放水?

先说三万亿,2 月 3 日开市至今,央行已投放流动性达 3 万亿元左右,其中,逆回购投放达 2.8 万亿元,逆回购自然到期回笼达 2.5 万亿元,也就是央行今日公告所说的 “随着央行逆回购不断到期,春节后央行通过公开市场操作投放的短期流动性已基本收回”。

再看最新 M1 和 M2 的数据,2020 年 1 月,广义货币 (M2) 余额 202.31 万亿元,同比增长 8.4%,比上月末低 0.3 个百分点,与上年同期持平;狭义货币 (M1) 余额 54.55 万亿元,与上年同期持平,同比增长 0%,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低 4.4 个和 0.4 个百分点

M1 和 M2 的增速并没有拉升,为何?因为我们广义货币 (M2) 余额 202.31 万亿元,两倍于 2019 年 GDP 总量,已经非常巨大了,没有大放水的空间了。

当然仅看一月数据还不够,还请静观其变。

关于会不会放水,也曾在多篇文章分享过,比如《房地产杂谈,“放水?不要想多、想偏了!”》。目前,并不存在放水的空间,而不是说国家不想放水。还有,泡沫经济的破灭绝不会比本次疫情来得温柔,而是更狠。

有一些人,还在说什么利益集团舍不舍得的,本人不想赘述了,详见文章《房地产杂谈,一些关键问题的看法》。你们根本就分不清什么是利益集团,像极了曾经有些人认为王思聪公子赚了 5 个亿就是成功企业家一样。

截至目前,开年前 40 天房地产企业破产了 96 家;去年,约 8 个月时间房地产企业破产了 252 家。今年的破产速度是去年的 2 倍有余。房地产非常依赖现金流回转速度,行业本就处于下行通道,加上本次黑天鹅推了一把,结局可想而知。

对于一些朋友,尤其是买了期房的(尤其是地方性小房地产公司的项目),你不但要关注疫情、还要关注就业岗位稳定性、更要关注你的房子会不会烂尾!

未来几年,房地产热门词汇必有一个是属于 “烂尾”

关于房贷利率,我曾在旧文《房市漫谈之武汉,2020 年适合上车吗?》说过:

房贷利率方面,目前房贷利率已经和 LPR 挂钩,房贷利率 = 当期的 LPR + 利率加点。过去数月的 LPR 数据显示,1 年期的 LPR 已出现多次下调,5 年期的 LPR 也下调过一次。而且不仅新房的贷款利率和 LPR 挂钩,曾经的贷款也将和 LPR 挂钩。参考欧美日的房贷利率,我国的房贷利率还有较大的下降空间,本人估计,未来将会继续通过下调 LPR 利率的方式下调房贷利率以减轻还贷压力,促进消费增长。

昨天,央行公布了最新的 LPR 数据,双双下调,符合我当初的预期。对于降低房贷利率,也不用奇怪,而是必然。而且随着房贷利率的下调,迟早和公积金贷款利率并轨,最终只会有一种房贷利率。

![](data:image/svg+xml;utf8,)

三、深远影响

本次事件,影响巨大。可能是个历史转折点。

日本反应麻痹大意让人非常意外,可以说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为了樱花季,毁了奥运会,结果两头空!

世界卫生组织 WHO 也会名誉扫地,当然也包括我们。

早就知道了传染疾病存在,拖延不决,最终如此。

很多官媒报道本次疫情让很多国际巨头停工停产,文字之间似乎还有些骄傲的味道。

殊不知,如此名誉扫地,会导致多少产业链搬离 China,每隔几年就来一次,谁受得了。

本次事件只会加速各种产业链转移(去其他国家或者回家)。

产业升级还没建树,世界工厂岌岌可危。

我们应该焦急,我们的应该对此抱歉,而不是字里行间透着骄傲。

世界,不是没有你不可的,曾经或许是,以后还存在吗?

转自公众号:Smart_Dreamer

知乎用户 Young 斯基 发表

抗击新型冠状病毒的主战场在医院,但是在中国的工厂,挑战也在同步发生。

2 月 6 日,汽车行业颇为罕见的一幕在天津发生。北京奔驰向天津武清区发函,恳求政府同意其辖区内的 19 家汽车零部件企业在 2 月 10 日复工。否则,“北京奔驰每天损失将达到 4 亿元人民币,为京津冀经济发展带来巨大损失”。

颇为罕见的另一幕则在浙江。因为疫情,汇大机械制造(湖州)有限公司无法复工,因此难以履行合同义务——每周向法国标致集团在非洲的工厂交付一万套转向机壳体。这家企业为此面临 240 万元人民币的违约金,甚至还可能赔偿客户工厂停转带来的 3000 万元损失。

不得已,汇大机械向中国政府机构申请开具证明书,证明新冠病毒疫情是不可抗力。

汽车行业复杂度高,疫情爆发的湖北又是造车重镇。春季是全球车厂发布新车的季节,拓墣产业研究院预计,低迷的消费市场和困难重重的生产端,将使中国 2020 年第一季新车销售按年下滑超过 25%。

鉴于中国在全球汽车产业中的地位,这种冲击还在向全球扩散。专家表示,如果持续,很可能为中国在全球汽车供应链的地位带来不可逆转的损失。

“无米下炊” 与全球一体

“复工难” 是所有中国企业共同面临的问题,但汽车行业在危机中的角色具有特殊性。

这场风暴的中心湖北也是中国四大汽车生产基地之一,仅整车厂就有东风本田、神龙汽车、东风乘用车等 10 家,2019 年汽车产量达到了 224 万辆,占中国总产能的 8.8%。而且大部分集中在省内疫情最严重的武汉、襄阳、十堰等已经 “封城” 的城市。

比如,本田在中国的合资公司东风本田,3 座工厂全部在武汉,总产量达 125 万辆。这三家工厂复工时间一延再延。

上汽通用虽然在武汉有一座工厂,产能 60 万辆,生产的车型为别克英朗、雪佛兰科鲁泽,是上汽通用旗下销量最好的三款产品之二,将直接打击销量。

整车厂外,湖北省公布的汽车制造业零部件企业数超过 1000 家,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如法雷奥、博世和汽车天窗生产商 Websto 在武汉都设有生产据点。这些零件厂将受到影响。

就整个中国而言,盖世汽车研究所报告称,共有 10 万家左右的汽车零部件及相关产业链企业,销售收入 2000 万以上的企业有 1.3 万家。

这 10 万家零部件企业复工难,带来的停工后果是全球性的。因为受到丰田公司的管理经验影响,全球整车厂普遍采用 JIT 精益管理,意味着零部件库存量极低,比如北京奔驰只保留一天的安全库存。

原定于 2 月 3 日开工的零部件厂第一次延期复工后,这种冲击就显现出来。

“无米下炊” 的韩国现代就干脆停工。2 月 4 日该公司就宣布,因为在中国的线束制造商裕罗和京信暂停生产,现代汽车在韩国的 7 家汽车工厂将停工。 现代汽车成了首个因疫情而停工的中国以外的整车厂。

不可逆的代价

汽车业被视为现代工业 “皇冠上的明珠”,对经济的拉动力强。

汽车产业上游涉及到冶金、有色金属、橡胶、电子、石化、钢铁等行业,下游则涉及到金融、保险、法律咨询、产业服务、广告等行业。汽车工业每增加 1 个百分点的产出,能够带动整个国民经济各环节总体增加 10 个百分点的产出。汽车行业每个就业岗位带动零部件附属产业 7.5 个就业岗位。

拉动力强意味着停滞后带来的破坏力也强。华泰汽车研究院的报告称,汽车行业零件数量多且层级多,更加放大了供应链的风险。

这种影响使跨国企业不得不思考全球化带来的风险,如果产能过度集中在中国,面对疫情这样的不可抗因素,对全球化生产带来严重影响。类似的考量在中美贸易战中已经发生过一次——韩国公司海力士及日本公司三菱电机等一批企业已经转移出部分产能。

路透社援引上海美国商会的一项调查,该调查涵盖了 127 家在华经营的美国公司,约四分之一的公司预计今年营收将至少下降 16%。

为了应对这一疫情,一些受访公司说,他们正在将业务从中国转移出去,并将更多的生产转移到包括印度在内的其他地区。

分析人士认为,中国供应链体系深度嵌入在全球体系中,受疫情影响,跨国企业不得不启用中国以外的备选供应商,这种避险的选择将可能在疫情后常态化,使中国在供应链中的地位松动。比如美国商务部长罗斯接受采访时表示,这次疫情有助于制造业回归美国。

公众号:简投通

认可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

知乎用户 老船长​ 发表

不是经济学家也不是大企业家

就是一普通工作者 + 业余开了一家客栈

有句话叫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

作为小老百姓谈论对国家的经济影响有点自不量力

说说自己的情况

工作目前已经早早开始远程办公这个目前很稳定

但是在大理开的客栈基本上是完蛋了

在那边看店打理的合伙人那天跟我聊天时哭了

现在大理已经封城

估计全国旅游业都差不多

那天跟一个同样开民宿的小哥聊天

他那边刚去年盘下好几处房子现在亏的裤衩都没了

幸亏房东比较仁义给免了房租

不然大家就等着要饭了

现在最最希望的就是希望疫情赶紧过去

我们这群做餐饮,做民宿的每天都在亏钱

这种眼看着自己血流干的感觉真的煎熬

希望大家在这段时间可以团结力量并且多多体谅

真的都不容易

知乎用户 望京一只妖 发表

赞同

@温义飞

的观点。

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CF40)研究部主任、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徐奇渊认为:

从 1 季度本身来看,疫情对经济活动的主要影响,在服务业方面将体现为需求冲击。

这种需求很大程度上具有推后、延迟效应,甚至可能出现报复性反弹。

而且新兴的线上服务业还将获得意外的发展机会。

而疫情之下,工业生产活动同时受到了供给、需求两个方面的冲击,处境更为窘迫。

由于出口制造业新订单暂时流失,可能使疫情影响持续到 2 季度。而工业企业固定支出不变、生产困难增加,资金链承压雪上加霜。

而在近日召开的 CF40 线上研讨会上,**CF40 资深研究员肖钢指出,这次疫情对经济的冲击更多地表现为暂时性的现金流问题,**是一种短期冲击,并没有对产业能力本身造成损害,只是损失了收入,疫情结束后就可以恢复,有的可以回补。因此,当务之急是要防止现金流断裂风险。

CF40 学术委员会主席、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副院长黄益平引用了蚂蚁金服的一项对 2 万多小微企业的调查——超八成的小微企业及个体经营者受到疫情影响较大,存在资金短缺的问题。

CF40 学术委员、安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高善文指出,经济活动主体如何预期未来的疫情发展,对于下一步的经济活动以及政策干预具有决定性影响。

如果企业和居民认为疫情能够得到及时遏制、经济活动很快会恢复正常,那么经济活动将会在短暂的 “冻结” 状态之后出现报复性反弹

如果认为疫情来回摇摆的不确定性难以排除,那么就需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

在这样的预期之下,许多商业活动需要面对的已经不只是流动性问题,而是清偿力问题,是商业模式的生存问题。哪些商业活动能够继续?哪些需要调整或关闭?银行坏账如何处理?这些都会带来问题。

此外,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CF40)成员、长江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伍戈认为,由于病毒传染性强、防控措施力度大,本次疫情对各行业的冲击鲜有先例。

  图:行业所受冲击普遍强于非典时期

他同时提出,尽管疫情冲击剧烈,但由于核算方法等原因,我国一季度 GDP 未必会呈现负增长

展望未来,为实现今年经济发展目标,加强逆周期调节力度在所难免。

财政加码、货币配合以及地产因城施策调整等举措值得期待。

在需求回补等因素带动下,第一、二产业或将相对较快修复。但在我国经济中占比过半的第三产业仍需时日进行 “疗伤”,势必对整体经济带来拖累。

  图:未来经济如何演绎?

参考文献:

肖钢、余永定、张晓慧、黄益平、高善文等重磅专家联合问诊:“战疫” 下如何保证经济合理增长

徐奇渊:疫情对工业生产影响更甚,政策如何未雨绸缪?

伍戈:如何评估疫情对各行业及经济的影响是当务之急

知乎用户 金融四十人论坛​ 发表

闲鱼上出现了好多公司倒闭出售办公电脑,办公桌椅的,诶,看的真不是个味。

知乎用户 卡了吧唧 发表

这次疫情相当于是对中国经济乃至社会的 “休克疗法”。撇开那些个人悲剧的话,其实未尝不是一件好事。正如病毒自愈后,人身体会产生抗体。经济和社会也如此。这次暴露了我们的很多短板,让以前不太明显或者被忽视的经济和社会的病症,一下子放大了,逼迫去治愈。经过这次后,不要说以后再遇到疫情,就算是突临的战争之类,中国就更能从容应对,也有了更成熟的经验。这个技能别人随便点不起来,也不敢手痒了强行为自己点。即便中国自己,也是阴差阳错才点出该技能。另外,这次还激发加速了中国人工智能和 5G 等的进程和投入,新的研究和领域也会开拓出来。还有,阿 Q 的说一下,美国这次其实很难幸灾乐祸,因为目睹了中国政府可怕的动员力,领导力以及民众的配合,比如说封城就封城,千万人口级别的城市封起来一点都没障碍,“毒菜” 体制的威力简直把美国吓尿(用震惊体也不算太夸张吧)。所以前些天那位美国部长有感而发,说中国这样的体制是美国从未遇到过的最大威胁,云云。因为以中国这样的体制,加上完备 工业体系,高效率的统筹管理,一旦中美真的开战,不丢核武器的话,很难抗住中国这样体制可以激发出的巨大潜力。中国上千年来,之所以在很多时候大而不强,被小小游牧民族虐两把,就是因为儒家意识形态下政府的低效,社会的迟钝,所以,即便资源再多,人口再众,遇到野蛮民族,总像是茶壶里倒饺子,有力使不出来。我 D 一举拯救了千年来的弊端,以至于政府只要需要,就能高效率得过分,完全不是你平常看到的那个懒洋洋的卵样,不知道的还以为官僚主义积重难返没救了呢。最后要欣慰的是中国人民越来越有秩序,这样的情况下社会不乱。虽然骂政府骂得凶,但整体上在骨子里还是信赖政府的。假如不是相信政府有能力带着大家度过劫难,早乱了。有人可能会说这次不乱是因为怕传染,不敢出门。其实,在口罩的掩护下,如果真的对社会不满,早打砸抢商店之类的了,有监控也没有,戴口罩呢。当然还是有恐慌性的抢购,但是暂时,只要政府有能力把蔬菜等商品持续供应下去,就像当初的抢盐,经过一波后就不会再抢了,反而更增加了对政府至少在供应能力上的信心。更不要讲这次疫情后,全国城乡肯定会有大规模的卫生运动,不再局限于街道整洁之类,而是更加深入。起码我们现在在不少农村短视频中看到的家宅脏乱差也会被整治,更不要说社区医院之类的医疗卫生行业会雨后春笋般建立起来,因为肯定有补贴和技术支持,而且肯定和相应的大医院有 5G 联网诊断之类。当然,法律支持必不可少,不严惩医闹是不行的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从 1 月 22 到现在,自己估计的损失,从百亿到千亿,再到万亿,上限一步步调高。结果今早浏览了一下疫情的新闻,又不淡定了:

2 月 21 日韩国激增 100 例,22 日截至 16:00 新增 229 例,且仍有大型集会,会不会是下一个武汉?日本的迷之操作,这是自信过头,还是大和民族已经堕落到扶不起?要是影响奥运,麻烦大了。东南亚一帮国家、伊朗、意大利…… 只能祈祷早点研发出疫苗和特效药,还有,寄希望于夏季高温了。否则,目前全球扩展的趋势,简直惊悚。

我不是针对谁,我是觉得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动员能力都是弟弟。

这 30 天,对第三产业的巨大影响有目共睹,就算 3、4 月份,估计聚餐、旅游、看电影的热情也很低迷。这种持续性影响,甚至会持续到全球疫情结束一段时间。

更忧心的,是对全球外贸,进而对制造业的影响。要是一众国家控制不力,必然对全球人口流动、商品贸易造成消极影响。国际需求不振,外贸低迷,影响的是制造业千千万万个就业岗位,至于是否引发连锁反应,有待观察…… 制造业是一切产业的根基,也许,这次的影响会很深远。个人以为,要小心滞涨。

很多专家以之与 03 年比,信誓旦旦的鼓吹房市大涨论。这么说的,大都是坏而不是蠢。03 年的疫情严重性不到现在的 1/10,要是考虑后续的全球性影响,也许是 1/n。而且,03 年经济处于爆发期,像加速中的赛车一样,压都压不住,只担心速度太快;而现在,要小心呵护维持高质量发展,时刻要小心外围的黑天鹅和美国的黑手。

2019 年房地产 15.97 万亿销售额,今年维持这个市场规模,挑战很大。要是不嫌烦,也许可以参考一下如何看待房地产 2020 年走势?里的一些简陋分析,仅供参考。

知乎用户 小楼卧听雨 发表

2 月 25 日更新,茄子六块五

今天逛菜市场,鸡蛋三块二一斤,土豆三块一斤,买了三个土豆一棵白菜两根葱,花了二十。

知乎用户 Sanders 发表

没什么文化,讲不出宏观经济。说说自己身边事吧。

我们村多数种沙糖桔的多,农民特别怕风险,都是跟风种,看谁谁谁赚钱了才会种。有散户也有职业种的。种沙糖桔全年都要管,一年四季春夏秋冬,除虫 剪枝 施肥啥的。投入大,光肥料就占销售额的 3 分 1 左右。一年到头之后年尾有收入。

正好这次疫情是春节前夕,两广这边过年沙糖桔销量很高,大吉大利嘛,图个好意头。疫情来了,市场不让开,你就没办法卖。果子过熟都皱了。到近期才疫情好转,周边市场陆续开,村民才把果子卖出去。中大户都亏本了。田租,肥料钱都不够。

前阵子,一只鸡只要 10 块,养殖户饲料钱都出不起了,没有饭店收。

中小餐饮企业裁员,支付不了店租和人工底薪。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自从疫情爆发以来,很多人都关注会对中国经济产生有多大影响,虽然疫情影响是全面性的,但是受影响程度不同,疫情对经济的影响可分为宏观的、中观的和微观的。

对宏观经济的影响:需求和生产骤降,投资、消费、出口均受明显冲击,短期失业上升和物价上涨;对中观的影响:餐饮、旅游、电影、交运、教育培训等行业冲击最大,医药医疗、在线游戏等行业受益;对微观的影响:民企、小微企业、弹性薪酬制员工、农民工等受损程度更大;

![](data:image/svg+xml;utf8,)

外贸业影响

我国是货物贸易第一大国,出口大国,世界工厂,全球价值链、供应链。很明显,此次疫情对我国外贸业的冲击十分大,特别是出口贸易。经济学家预计,中国一季度经济增速将放缓至 4.5%,二季度可能会出现复苏,下半年将趋于稳定。

与全球向中国输出的商品货物相比,中国本身拥有最独立最完整的产业链,是全球价值链的一个中枢。由于中国的经济体量极为庞大,几乎所有行业都在一定程度上依存于中国。中国有信心、有能力,能够把它短期影响消除到最低,完成全年经济发展计划。

![](data:image/svg+xml;utf8,)

股市影响

随着新冠病毒从中国向外扩散,投资者担心疫情所带来的影响。股市大幅波动,而这可能会影响到某些类型的退休金计划与个人储蓄账户。

![](data:image/svg+xml;utf8,)

2020 年 2 月份最后一周,多个环球主要股市出现了自 2008 年金融危机以来最差的表现。随后,市场憧憬各国政府会介入保护其经济免受新冠病毒爆发影响,欧美股市略见起色。

美国央行——联邦储备局——就采取了降息措施,以回应市场不断累积的焦虑情绪。理论上这会让借贷更 “便宜”,鼓励民间消费,从而刺激经济。

短期来看,尽管市场情绪已经得到部分释放,但后续疫情的演化不确定性仍存,海内外黑天鹅事件共振的金融伴生风险值得高度关注。长期来看,金融改革的深化将夯实金融系统韧性,进一步发挥好服务实体经济的本职,而特殊时期的稳定因素也将成为重要政策考量,政府治理将更透明,生产生活业态将朝着智能化、线上化发展,风险中酝酿机遇,或将催生新的业态;

![](data:image/svg+xml;utf8,)

旅游业影响

受到疫情影响,旅游业受到的冲击是十分大的,交通数据显示:交通运输渠道旅客人次大幅下滑:据交通部的数据显示,1 月 10 日 - 31 日,全国铁路、道路、水路、民航共累计发送旅客 12.58 亿人次,比去年同期下降 20.6%。其中铁路发送旅客下降 10.7%; 道路发送旅客下降 22.1%;水路发送旅客下降 34.0%; 民航发送旅客下降 14.4%。

据数据显示,相比去年春节,疫情期间,酒店营业收入的平均损失在 67.81%,其中 89.88% 的酒店营业收入高于平均值;2.5% 的酒店营业收入损失在九成以上。

各大机构预测 2020 年春节出游人次将突破 4.5 亿,较 2019 年春节增加 8%,约为 5550 亿元的市场规模。由于疫情的突然爆发,该预测值瞬间化为泡影。

企业的影响

有调查数据显示,98.43% 的中小企业延长了春节假期。对于 2020 年的经营预期,41.84% 的企业比较悲观,预计企业会出现亏损;39.96% 的企业表示前景不确定,取决于整个宏观经济和政策环境;只有 9.41% 的企业比较乐观,认为可以实现盈利;7.71% 的企业认为经营将与去年持平。

近 7 成的中小企业反映营业收入减少,近 9 成企业账上资金支撑不到 3 个月,其中 33.73% 的企业账上资金支撑不到 1 个月,32.75% 的企业反映能支撑 2 个月。只有 9.89% 的企业能支撑半年以上。 资金紧张,成为当前中小企业的最大困难

从演化趋势看,新冠疫情有望在 2 月末迈过高峰期,并于 5 月末基本平息。估算表明,在疫情冲击下,中国经济增速将在一季度将低于无疫情状态超过 1.5 个百分点,并将从二季度开始逐季历经修复、反弹与企稳,全年经济增速约为 5.6%。因普遍的流动不畅、开工延迟,供给端产出的负面冲击对大多数二、三产企业盈利都有直接影响,而以住宿和餐饮业、电影娱乐业、批发零售业为代表的线下服务业遭遇的刚性冲击则还将延续至二季度。

知乎用户 速创天空 发表

如果此次疫情只在国内发生,以目前防控力度下,对湖北的经济影响会很大;但对湖北外地区还是有限的,疫情过去后会很快复苏,加班加点的生产即可。

但是若国外的疫情爆发,会对我国经济产生非常大影响,直接影响进出口,直接影响北上广深这些中国的主心骨城市和沿海重要港口,后果会非常严重。

知乎用户 黄海雨燕 发表

874 万毕业生,今年考研太难了(跑题)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大家自己百度搜索一下 “外贸” 二字就知道什么是哀鸿遍野了。

知乎用户 Bint Shanghai 发表

企业有一个被催单,抢复产,累库,出清的过程。

如果疫情是 3 个月结束,企业大概需要 9-12 个月的恢复时间。

消费者的信心不来自于信贷宽松,而来自于收入的变化,所以真正的复苏是一年以后的事情。想救国是好样的,想抄底您等等再说。

知乎用户 Sidi Fu 发表

疫情形势下,你心理认为受影响最大的产业是什么?我认为受影响最大的莫过于东北的洗澡产业了。说到这儿某些南方的朋友可能不太理解,认为洗个澡能受啥影响?甚至有的可能认为洗澡还有产业?那这个就是地理环境和气候原因形成的文化底蕴的差异了。

![](data:image/svg+xml;utf8,)

在东北洗澡可不仅仅是洗澡,它还是一种集娱乐、消遣和社交等为一体的生活方式。毕竟我们一个澡可是要洗上个一天儿半天儿的。

在东北的冬天,约上三五好友走进装修富丽堂皇的大澡堂子(东北的澡堂子绝对的富丽堂皇),先在水龙头下冲上一冲;然后在四十多度的大池子泡他个十分钟,看着电视吃点果盘;大约十分钟后当你听到洪亮嗓音喊你的编号 9527,你就可以走出池子躺在一个一人多宽的小床上,被人一顿揉搓,也就是搓澡,唉,那真叫一个爽,原来被人 “蹂躏” 也可以这么爽;挫干抹净了,不要着忙起来再配个奶浴,又是一顿“蹂躏”,啊…… 爽,舒爽升级;然后再到桑拿房蒸上半个小时,加速奶浴营养的吸收,同时排出体内赃物;结束后你就可以两腿发软的走到喷头下把全身冲洗干净。

到此,从你走进澡堂到现在大概差不多两个小时的时间就过去了。可是,你以为这样就结束了吗?错,这才刚刚开始,才走完第一步。

穿上汗蒸服,我们来到了汗蒸房。哇,装修可真是,可真是…… 吸引人啊,来到这我可感觉太幸福了(此处我实在无法描述,见图了解一二吧)。来上一壶茶,和好友走进有着喜欢的温度的小木屋,喝着茶,聊着天,开怀大笑。一小时过,两壶茶尽,疲惫的走出小木屋(东北人总是喜欢把自己挣得很疲惫 [捂脸]);可以选择去电影房看会电影或者直接去休息大厅了,往豪华大厅舒服的床上一躺,叫来一个性感的小姐姐或者帅气的小哥哥,再对你一顿 “蹂躏”(东北人还喜欢被蹂躏 [捂脸]),按脚,啊…… 爽,实在是爽。最后,全身慵懒的你躺在床上沉沉的睡去了。这一觉那才真叫睡得香啊,那才叫睡得解乏啊。至此,这个澡也才真叫结束了。

知乎用户 浮生一笔​ 发表

我是在成都搞海鲜批发的,从大年 25 开始就看见很多人戴口罩,当时生意忙没时间看新闻,大概知道这个传染病。每年过年最后几天都是最忙的时候,所以在大年三十也定了差不多一顿多的基围虾,然后鲈鱼,多宝,花甲,鲍鱼若干。哪知道越来越严重的病情导致很多人根本不出门,所以剩了超级多的货没有卖完,所以最后都进了冻库,损失严重,这是我第一次过年亏钱,还是亏这么多。

本来大年初二酒店,农家乐定了很多货,那天给我说的大概有 300 多桌酒席,但是因为不能超过三个人聚餐,导致所有的酒席全部取消,不是初二这一天,是到现在 2 月 21 号都没有酒席。因为酒店没生意,导致我们也只能关门歇业到现在,好久开门也没得个准信。

房租我是直接交的 10 年的,这个就不说了,工人因为我不能开门也全部辞退,每个月的房贷 8000 多,再加上还有一个 2 岁的娃每个月还要消费 5000 多,还有一个亲妹要读高三,因为不能开校所以在家上网课,也要缴费,自己家里每个月还要开销一万左右,下个月全家人的保险要到期了,保费总共有 5 万多。最红火的这两个月一分钱没赚还亏了这么多,而且家庭开销还那么大,原来最希望能多休息几天,现在因为这个事情休息了一个月了,心里发慌的很。虽然不能跟大老板们些比,估计可能损失了 10 万左右吧。如果病情还没有控制到,我都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知乎用户 Mr Channnn​ 发表

一场中等规模局部战争的影响也不过如此了。

很多人设想的 “梧桐” 所产生的经济后果,大致应该和本次抗疫相当吧。

服务业当下受到的打击那都是明面上的,失业人数是实数,也容易反弹。

然而疫情如果迟迟不见拐点,得不到实质性的控制,湖北如果不能尽快扭转局势,对中国引以为傲的工业基础的深层次打击才是相当棘手的:

  1. 各地方之间的矛盾浮现,大一统国家的治理盲区暴露,今后的地区联动受到影响。
  2. 貌似硬核实际无序而慌乱的挖断公路,封路和人为设卡等破坏全国交通网的措施,会对全国物流运输体系产生难以预计的影响。
  3. 人才的流动最终会恢复,但是人心裂痕如何修复,看后续事态发展吧。
  4. 工厂停工,以如今中国在国际产业链上的地位,必然把国外厂商拖下水。但是国外厂商当然不会等死,他们也会迅速动起来重新布局自己的供应链。这件事情已经在发生,会不会因为疫情而加速,需要观察。
  5. 工业失业人口的数量,深不可测。而他们大多来自相对经济欠发达地区,如果被迫停工太久,恐怕会导致连绵不绝的混乱。

也正是因此,国家最近频繁吹风,也明确说湖北以外需要有序复工。不过人心恐慌局面已经坐实,上峰要求复工,而真实复工率多少,那就难说了。

希望 2020 给所有国人上的这一课,可以变成今后这个国家行稳致远的宝贵财富吧。

知乎用户 快评哥 发表

影响到底有多大,大家可看看下面这份报告!!!

报告引自:

便利店经营技术汇总贴:

怎样开一家盈利的便利店,应该如何经营?

知乎用户 小七​ 发表

如果要从数据上来看影响大小,相信没有任何人能清楚。因为在这种非常时期,做数据统计的工作人员很难全面调查,而被调查的对象也不能正常接受调查

就从抽象的国家经济本身来说吧!

一国的经济来源是什么呢?是生产。

生产的组成部分是什么呢?经济学的理解是土地、资本和劳动。当然,直接点,就是生产场地、生产原料和劳动。而在这三要素中,没有劳动的话,生产场地、生产原料是压根儿不会产生变化(最多生产原料变质、报废)。所以,可以看出来,生产行为本身和劳动绝对是不能分开的。

而劳动的来源是什么呢?就目前来看,还是具有劳动力的人(就目前来说,纯粹不需要人工参与的智能生产是罕见的,最起码也需要操作机械的人)。

而疫情影响的是什么呢?很不幸,恰恰就是人。

所以,无论是自我保护还是受到国家的保护,抑或已经不幸感染而接受治疗,很多身为劳动力的人都不得不接受待工的状态

由于疫情的传染特性,最起码,劳动力密集型的产业这次必然深受打击。(此外,不考虑劳动本身,需要巨大客流量的各类产业必然也很难幸免)

具体数据有待国家统计局后续统计,不过,也不用过多担忧,毕竟现在的国家经济不是这么经不起挫折。何况,对于一个经济系统完整的国家来说,没有纯粹的劣势。这次疫情同样带来了巨大的医疗需求,最起码,本就该繁荣的医疗行业以及与医疗关联的产业这一次是被带动了。(出于长期考虑,相信医疗行业以后会举国重视的)

知乎用户 华谈众险 发表

很可能出现自 1992 年以来的首次季度 GDP 同比增速为负。

根据这几天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多家投行已经大幅下调了中国 GDP 的数据。

2020 年 3 月 21 日:

高盛亚洲:本周二发布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将中国第一季度 GDP 同比增速预期从 2.5% 下调至 - 9%。

渣打银行:本周一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已将中国第一季度 GDP 同比增速预期从 2.8% 下调至 - 4.2%。

瑞银集团经济学家汪涛:本周三的一篇文章中已将中国第一季度 GDP 同比增速预期下调至 - 5%,全年增速预期下调至 1.5%。

摩根士丹利:在本周二发布的一份报告中预测,中国经济第一季度将同比收缩 5%,第二季度将重新扩张。

2020 年 3 月 25 日:

由于冠状病毒的影响,中国最著名的投资银行、总部位于北京的中国国际金融公司(CICC)最近大幅下调了中国经济的增长预期。中金公司将中国 2020 年全年 GDP 实际增速的预期下调至历史低点 2.6%,大大低于 1 月份预期的 6.1%。这让中国金融界大为震惊。

知乎用户 MarginalLab 发表

经济面太大,但天眼妹确实通过这次疫情,感受到我国企业的反应速度还是很快的。

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影响,口罩、防护服、酒精等医疗卫生物资需求量暴涨。天眼妹最近发现,疫情期间,已有多家企业 “跨界” 生产口罩、消毒液等防疫所需物资

以工商注册变更信息为准,自 2020 年 1 月 1 日至 2 月 7 日,全国就有超过 3000 家企业经营范围新增了 “口罩、防护服、消毒液、测温仪、医疗器械”等业务。其中,经营范围新增医疗器械的企业多达 3647 家,几乎呈现出行行 “跨界”,全体拥“医” 的特点。

这些 “跨界生产” 的企业包括:汽车行业的比亚迪、有章子怡参股的医美公司“美丽策”、3C 行业的中顺洁柔子公司、服装行业的“以纯”、电信行业的中移铁通、还有能源行业的中石化……

灾难过后,希望 “中国速度” 能再次创造奇迹吧。

知乎用户 天眼查​ 发表

没有任何数据基础和证据的分析如下:

根据 2019 年数据我国目前一年的 GDP 是 13 万亿美元~,平均下来一万亿美元多点,从 1 月 23 到 2 月 23 全国范围很多省市都停工,我们姑且乐观算这 30 天 GDP 减少了 40%~~于是减少的 GDP 为 4500 亿美元~

是个什么概念呢?马云爸爸大概有 300 多亿美元的身家,这一口蝙蝠汤加个青椒穿山甲~大概吃掉了十多个马云爸爸~

阿联酋,对就是那个满地黄金的阿联酋~起早贪黑干一年~大概是 4300 亿美元~~~

越南,新西兰,葡萄牙要干两年~

柬埔寨,阿富汗,老挝~要忙 18 年~

今天出生的一个蒙古小孩~从现在开始要到 35 岁才能看到自己的国家产生那么多财富

今天出生的马尔代夫小孩~不幸的话,可能到死也看不到那一天了,因为需要花费马尔代夫人民 93 年才能有那么多 GDP

图鲁瓦的 GDP 一年是 0.43 亿美元,这需要花费他们一万年………

所以…. 何必要去吃野味装逼呢?…….

知乎用户 张家澍​ 发表

对于很多人,最近每天醒来的第一件事就是关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最新情况。疫情发生以来,太多冰冷的数字震颤着人们。

而在今天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举行的发布会上,这六个数字,让人感到暖暖的。

一、667.4 亿元

财政部副部长余蔚平介绍,截至 2 月 6 日下午 5 点,各级财政共安排疫情防控资金 667.4 亿元,实际支出 284.8 亿元。

其中,中央财政共安排 170.9 亿元,主要包括:疫情防控专项补助 57 亿元,含对重点疫区湖北省补助的 18 亿元;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基层疫情防控资金 99.5 亿元;对科研、物资储备等经费也足额作了安排。

“目前看,各地疫情防控经费是有保障的,中央财政正在根据疫情发展态势和防控需要,继续做好经费的保障工作,并管好用好资金。” 余蔚平说。

↑财政部副部长余蔚平(刘健 摄)

二、60%

对确诊患者个人负担费用实行财政兜底,中央财政补助 60%;对疑似患者,由就医地制定财政补助政策,中央财政视情给予适当补助。

财政部要求各级财政部门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认真落实各项保障政策,切实加大经费保障力度,确保人民群众不因担心费用问题而不敢就诊,确保各地不因资金问题而影响医疗救治和疫情防控。

三、3000 亿元

人民银行副行长、外汇局局长潘功胜介绍,人民银行提供 3000 亿元专项再贷款,主要是通过主要全国性银行以及部分疫情比较严重的省市的地方商业银行,向重要医用物品和生活物资的生产、运输和销售的重点企业提供优惠利率的信贷支持。

↑人民银行副行长、外汇局局长潘功胜(刘健 摄)

这种操作实施名单制管理,由国家发改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确定重点企业名单,列入名单的企业主要是生产疫情防控的重点医用物资、重点生活物资的重点企业,比如口罩、护目镜、消毒剂、消毒液等这些产品的生产。金融机构在名单内运用人民银行的专项再贷款资金对企业进行放贷,人民银行要求金融机构快速授信、快速放贷。

四、1.6%

财政部联合人民银行等有关部门首次实施了专项再贷款与财政贴息,这项政策可以使企业的实际融资成本降至 1.6% 以下,这对企业是一个重大的利好。

1.6% 是怎么得出的?

潘功胜给出解释:“关于专项再贷款的成本,人民银行给到商业银行的专项再贷款成本是比较低的,我们要求商业银行给名单内的企业发放优惠利率贷款,利率不能高于 3.15%,较上个月 LPR4.15% 的水平下降 1 个百分点。从发放的情况看,商业银行贷款利率基本在 2.4%-3.15% 中间。在此基础上,由财政部对企业按照贷款利率的 50% 进行贴息。也就是说,如果一个重点企业拿到这笔贷款,实际所负担的融资成本不高于 1.6%。”

五、80%

疫情发生以来,纳税人、缴费人对现场办税缴费心存顾虑,如何确保他们安全便捷地办理业务?国家税务总局总审计师兼货物和劳务税司司长王道树在回答经济日报记者提问时表示,目前在所有涉税事项中,已经有 80% 都是可以通过电子税务局来进行办理的,比如纳税人要申领发票,可以在网上申领,然后以邮寄配送的方式把发票送到纳税人手中。当然纳税人也可以在网上办理相关手续以后,到自助办税终端自行领取发票,避免到办税服务厅柜台面对面的接触。

↑税务总局总审计师兼货物和劳务税司司长王道树(刘健 摄)

当然,还是会有少量的办税缴费事项、少量的纳税人需要到办税服务厅办理业务,对于这种情况税务部门会主动引导纳税人事先进行预约,对纳税人进行错峰安排。在办税服务厅,隔一个窗口设置一个工作席位,从而降低人员在办税服务厅聚集可能带来的疫情传播风险。

↑经济日报记者提问(焦非 摄)

六、2100 多亿元

银保监会副主席周亮介绍,银行保险业在加强融资对接的同时,对于生产医疗器械、药品、防护服、口罩、消毒用品的企业,重点是疫苗的研发企业,对其融资需求都主动上门去服务,提供优惠的利率和专项贷款额度,全力保障抗击疫情的资金需求。“初步统计,我们对这方面的重点信贷投放累计已达到了 2100 多亿元。” 周亮介绍。

↑银保监会副主席周亮(刘健 摄)

银行保险机构还积极向疫情地区捐款捐物,据不完全统计,截至 2 月 6 日,银行保险机构和和行会协会累计捐款超过 18 亿元。

除了以上几个数,这场发布会上还有一些斩钉截铁的回答帮助人们扫除疑虑——

财政部副部长余蔚平:“今年的赤字安排已经考虑了一些不确定的因素,从目前的情况来判断,疫情防控的支出是有保障的,对财政预算的影响也较为有限,我们有信心完成今年的各项财政指标。”

人民银行副行长、外汇局局长潘功胜:“疫情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只是暂时的、阶段性的,不会改变中国经济长期向好、高质量增长的基本面,中国经济也展现了极强的韧性。中国政府有充足的政策空间来稳定中国的经济增长,所以未来对中国股市和中国汇市的平稳运行是充满信心的。”

银保监会副主席周亮:“经济和金融实体经济的关系,大家还是要从长远来看,应该说疫情是暂时的,从中国经济的韧性和回旋余地来看,影响很快就会过去,不会对整个金融造成大的影响。”

国家税务总局总审计师兼货物和劳务税司司长王道树:“对于税务系统内部,我们强化责任制,实行严格的绩效考核和监督问责,严明铁的纪律,从而确保政策执行当中一点不打折扣,把党中央、国务院对相关纳税人的政策红利和关怀温暖送到位。”

政策链接:

支持抗疫,这些财税金融政策在发力!

在政策保障方面,截至 2 月 6 日,财政部会同有关部门已经出台十余条财税支持措施。主要有:

一是明确患者治疗费用。对确诊患者个人负担费用实行财政兜底,中央财政补助 60%;对疑似患者,由就医地制定财政补助政策,中央财政视情给予适当补助。

二是明确对参加疫情防控的工作人员,可享受工伤待遇保障政策。

三是明确对参加疫情防控工作的一线医疗卫生人员,中央财政给予定额临时性工作补助。

四是针对疫情防控物资的政府采购,简化审批程序,打通物资供应的 “绿色通道”。

五是明确对代储企业紧缺医疗物资周转储备资金的银行贷款贴息方案。

六是明确对捐赠用于疫情防控的进口物资免征进口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消费税。

七是明确对卫生健康部门组织进口的防控物资免征进口关税。

八是各级政府性融资担保、再担保机构对受疫情影响较大的企业,取消反担保要求,降低融资担保和再担保费;对受疫情影响严重地区的融资担保、再担保机构,国家融资担保基金减半收取再担保费。

九是明确对感染新冠肺炎的个人创业担保贷款,可展期一年,继续享受财政贴息政策。

十是明确中央财政对疫情防控重点保障企业给予贴息支持。

2 月 5 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在前期针对疫情防控已出台各方面措施的基础上,再推出一批支持保供的财税金融政策。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对疫情防控重点物资生产企业为扩大产能新购置的相关设备,允许一次性计入当期成本费用在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

二是对纳税人运输疫情防控重点物资取得的收入,免征增值税。

三是对疫情防控重点物资生产企业,全额退还 2020 年 1 月 1 日后增值税增量留抵税额。

四是对与新型冠状病毒相关的防控产品,免收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费;对治疗和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药品,免收药品注册费。

五是对受疫情影响较大的交通运输、餐饮、住宿、旅游等行业企业,亏损结转年限在现行结转 5 年的基础上,再延长 3 年。

六是对纳税人提供公共交通运输服务、生活服务,以及快递收派居民必需生活物资取得的收入,免征增值税。

七是免征民航企业缴纳的民航发展基金。

八是企业和个人通过公益性社会组织等或直接向医院捐赠用于疫情防治的医用物资等物品,允许在缴纳所得税前全额扣除。对单位和个体工商户无偿捐赠用于疫情防治的货物,免征增值税、消费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和地方教育附加。

九是对参加疫情防治工作的医务人员和防疫工作者,按照政府规定标准取得的临时性工作补助和奖金,以及单位发给个人用于预防的药品、医疗用品和防护用品等实物,不计入工资、薪金收入,免征个人所得税。

十是加大金融贷款贴息支持力度。增加贴息资金规模,改按疫情防控重点保障企业实际获得贷款利率的 50% 给予贴息,确保企业实际融资成本低于 1.6%。

十一是鼓励企业保质保量增加紧缺的重点医疗防控物资生产,对企业多生产的重点医疗防控物资,全部由政府兜底采购收储。

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对我国经济影响备受关注。自从 1 月 31 日世界卫生组织(WHO)宣布将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列为 “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PHEIC)” 以来,一些担忧疫情对中国经济产生不利影响的声音逐渐增多。疫情对当前中国经济究竟带来哪些影响?听听权威专家的分析。

一问:经济基本盘能稳住吗?

短期干扰不影响中长期趋势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属于短期外部冲击,对经济中长期发展趋势影响不大。”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部副主任王小广表示,一般而言,一国发生重大突发事件必然会对短期经济发展产生一定负面影响,但不会对中长期经济产生实质性影响,待冲击平息后,经济社会活动将一切回归正常。

专家分析认为,从产业来讲,短期内对 2 月份、3 月份的服务业影响较大,其中旅游业、餐饮业、酒店业和航空业受影响最大;由于快递畅通性下降,包括网购在内的商业零售业会受到较大影响。对于工业和建筑业来说,一季度稍有影响,主要体现在 2 月份,3 月份可恢复正常。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研究院副研究员杨立强表示,“封城”、限制人员流动、企业停产停工等举措会使我国经济在短期内受到冲击,但这些举措有利于防控疫情。疫情期间被压抑的需求将在疫情过后集中反弹,带动经济回升,预计下半年我国经济将逐渐回暖。从中长期看,疫情不会改变我国经济发展长期向好的大趋势。

“此次疫情可视为一个短期的经济冲击,使总需求和总供给曲线有一个短期平移。但是,随着时间延长,冲击将逐渐减弱,经济增长终究还是要回到原有的轨迹。因此,长期内不影响经济向好的根本趋势。”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副研究员王琛伟说。

二问:中小企业能撑住吗?

中小企业将承受较大压力

受疫情影响,春节假期延长、人员流动受限、各地延迟复工,疫情对我国经济的短期冲击不可避免。特别是当前消费需求短期内下滑,已给不少地区的餐饮、旅游、娱乐等服务行业造成明显影响。专家普遍认为,受此次疫情影响严重的市场主体正面临较大生存压力,尤其是中小型制造业、服务业企业,值得重点关注。

杨立强认为,消费需求下滑可能导致部分中小企业因缺少订单出现现金流问题。需要注意的是,人员流动受限还直接或间接导致全国物流成本上升,在短期内推高物价的同时,还有可能导致部分企业供应链和节后返工受其影响,抬升企业生产成本。王小广则认为,一些小微服务型企业或因难以承受短期冲击,可能出现倒闭的情况。

此外,疫情期间的外贸出口和投资活动也可能会受到一定影响。王琛伟表示,客观来讲,一些国家可能会因限制疫情传播,在一段时期内对我国出口商品提出限制条件。与此同时,投资活动可能会放缓步伐,由于近期很多经济活动都会受到限制,投资项目前期报建手续可能推迟,直接影响到项目建设进度。

重点帮扶困难中小企业

“在当前经济承压下行的大背景下,政府亟需出台一些针对性的举措,尤其是需要对中小企业、受影响较大的行业,在税费、金融和社保等方面给予支持性政策,帮助特定企业、行业、地区、人群渡过难关,以减小此次疫情对中国经济发展影响。” 王小广说。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产业所副主任盛朝迅认为,一方面,银行要让利给实体经济,通过降息降利减少企业财务成本。无论对于个人贷款还是企业贷款,都要给与一个特殊时期的延期,避免资金链断裂,导致企业或个人破产倒闭潮。另一方面,不要饮鸩止渴。坚持 “房住不炒” 政策不动摇。

杨立强表示,疫情结束后,建议采取减税、补贴等措施进一步刺激消费,扶持和帮助受影响的服务业企业恢复生产经营,疏解就业压力。通过多种形式的政策措施,扶持受影响较大的制造业企业和外贸企业。

三问:如何在疫情中化危为机?

应看到其中潜在的积极因素

虽然此次疫情对经济的短期冲击不可避免,但不能过分夸大其负面影响,我们应当看到其中潜在的积极因素,比如一些行业正在努力化危为机。

“在疫情影响下,电子商务、电子政务、居家办公、虚拟会务/商务、线上教学等新业态和新模式将迎来新一轮快速发展。” 杨立强认为,基于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前沿技术的应用将进一步向大众生活、企业经营、政府管理、教育培训等各个领域渗透和扩展。他指出,疫情结束后疫病防控体系的完善和改革以及相关产业的发展,也将成为疫情过后重要的经济增长点。

“早在 2003 年防控 SARS 阻击战中,就有腾讯、京东、阿里巴巴等不少企业为了‘活命’被迫自我进化,最后冲破困境化茧成蝶。” 王琛伟表示,疫情在给一些行业带来负面影响的同时,也未必不是行业整合、升级的一个时机。“只要这些企业没有在疫情中倒下去,那么疫情过后一些‘憋了很久’的经济活动将集中暴发。疫情过后也会有较强经济反弹。”

专家还认为,通过此次疫情防控阻击战,政府治理能力将有较大提升,有利于中长期内优化提升营商环境。“疫情发生以来,各级政府本着对人民健康高度负责的态度,采取了最全面、最严格的防控举措,世界卫生组织及许多国家对中方的做法给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从疫情防护到病患救治,直至宣传教育,这个极为复杂的过程恰恰是对政府部门的一次‘大考’和锻炼,政府治理能力将由此得到提升。” 杨立强说。

精准施策应对影响

“有效阻断疫情传播,是减少疫情对经济影响最有效的措施。”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产业所副主任盛朝讯认为,当前最重要的是控制住疫情,加大国际疫情通报和信息共享,加强国际病毒、疫苗、试剂的联合攻关,及早推出疫苗,更早控制疫情,让大家集中精力回到经济主战场。

杨立强建议,在疫情期间,应采取有力措施切实降低物流受冲击的程度,在保障群众生活需要的同时保证企业供应链的有效运转。同时,可以采取措施允许和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开展异地虚拟商务,如虚拟会议、居家办公等,提升电子政务便利化水平。

“当前,迫切需要通过释放积极的政策信号,引导公众预期,坚定信心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保障经济平稳发展。” 杨立强说。

王琛伟认为,有必要强化特殊时期的经济监测预警工作。及时跟踪分析疫情期间的主要经济指标情况、企业在疫情期间的发展情况。及时发现疫情给经济带来的新变化、新情况,针对特殊情况、紧急情况,认真研究对策措施,切实做好应对工作。

做好中长期发展规划

专家表示,针对此次疫情采取的经济措施,既要立足解决当前紧迫的现实问题,又要着眼经济长远的高质量发展,坚决避免大水漫灌式的扩张经济措施,坚决避免再次走到粗放式投资拉动的老路上。

“一些不受疫情影响的项目建设,前期工作要做实做好。疫情过后可能会迎来一波经济反弹,相关受疫情影响的投资建设项目都会加快建设,要提前进行布局谋划。” 王琛伟表示,对于人口流入地区的都市圈,可以谋划适当超前的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道路、教育、医疗等行业的投资,以刺激需求、稳定就业、完善基础设施,提高经济潜在增长率。

盛朝讯建议,应加快新支柱产业培育和 “新基建” 建设。例如,大力发展办公自动化、人工智能、生命健康、新能源新材料等知识和技术密集型产业,适应 5G、智能网联汽车、量子通信、电子商务、在线医疗、远程教育等产业发展需求。同时,加快构建以新一代信息技术和以数字化为核心的新型基础设施,支撑产业及社会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升级发展。

王小广还认为,疫情结束后有必要进一步改革假期制度,应适当增加年中的假期,如 7、8 月普遍设暑假制度等,这对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和促进消费都有积极作用。

“从中长期看,中国经济的增长潜力尚未充分释放出来,制度创新尚有较大的挖掘空间,我国的宏观经济政策也还有较大的回旋余地。中国经济在经历疫情等考验之后,抗风险能力和韧性必会得到进一步增强。” 杨立强说。

本文内容系原创,转载请注明来源。

知乎用户 经济日报新闻客户端​ 发表

我一直生活在武汉,离华南海鲜市场应在方圆 5 公里之内。作为生活于斯的统计学和经济学爱好者,武汉新型冠状肺炎疫情爆发后,看到那 8 个勇敢直言的人被公安部门训诫,我自然也不敢对疫情的方方面面予以评论。

但有两个方面的原因,让我难以继续沉默寡言。

一是 1 月底,世卫组织经过激烈的讨论,宣布中国疫情为国际紧急公共卫生事件。这预兆着此次新冠肺炎对全世界的严重影响,也会因此传递到经济领域。

二是第一个 14 天的自我隔离期已过,但湖北的疫情仍然严重,所以全国大多数地方仍然采取了暂缓开工,大部分地区实施第二个 14 天的城市限行、小区封闭隔离,利用牺牲经济来抗击疫情扩散的时间成本成倍增加。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在 2 月 11 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发改委秘书长丛亮要求 “不具备条件的,有关国计民生领域需要复工复产,其他领域继续推迟”。这也意味着疫情对经济的影响也将成倍增加。

一、 央行《金融时报》认为,疫情对中国经济金融的影响是暂时的,这是一句正确的废话

2 月 3 日,央行的《金融时报》发表评论员文章认为,疫情对中国经济金融的影响是暂时的。文章认为:

首先,疫情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是短暂的,也是有限的。其影响主要是第一季度,而一季度本来就是中国农历春节,经济增量占全年比重并不高。很多的国际机构也认为,疫情不会改变中国经济增长的基本面和长期向好的趋势,毋庸置疑。

第二,世卫组织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也坚信中国对疫情的应对能力。从我们自身看,中国的应对能力来自于全民组织和动员能力,来自于全党带头,身先士卒,这是中国的制度优势,同样毋庸置疑。

第三,特别是,世卫组织并未宣布中国或武汉为 “疫区”,甚至呼吁各国不要采取涉及中国的旅行限制和贸易限制等措施。这充分说明,这次疫情并非一些国家宣称的那样,动辄对我们采取限制甚至是歧视性措施。事实证明,这次疫情至今死亡率 2.1%,甚至远低于美国 2018-2019 年流感死亡率。

第四,从这次医用物品生产看,中国在制造业方面的优势无与伦比,特别是中国产业链非常完整,医用物品和生活资料的供给供应恰恰主要依靠自己恢复生产解决,而不是进口或其他国家援助。

第五,此前的经济金融数据已经显示出,中国经济发展中的积极因素仍在增多,经济内在的韧性增强,这些都对经济企稳和金融市场稳定运行形成长期的支撑。这些长期的利好因素,绝不会被暂时性的疫情所逆转。我们还注意到,今天境外资金流入股市的量超过 100 亿元,流入量是比较大的,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国际金融市场和投资者是看好中国的。

上述分析也充分说明,中国强有力的应对措施终将战胜疫情,中国经济也将随之摆脱阴霾,企稳向好。

毫无疑问,全世界任何一次疫情对事发地区的经济金融影响都是短期的,《金融时报》这篇文章仅在重复一些正确的废话。这篇评论并未定量研究疫情对我国经济、金融的影响程度,与政府确定经济应对政策也毫无帮助,更别提帮助企业和民众了解疫情对我国经济不同行业、部门的不同影响。

二、一些人以 17 年前的非典疫情对经济的影响来评估这次新冠肺炎疫情对经济的影响约 0.3-0.5%。很显然,两者不可同日而语。

一些经济学家以 17 年前的非典对经济的影响来评估此次疫情对经济的影响,进而认为疫情对今年 GDP 的影响在 0.3-0.5% 左右。

比如中国社科院全球宏观经济研究室主任张斌在接受新京报采访时认为,疫情这一短期突发事件暂时增加了经济运行的波动,但拉长时间看,疫情不会对中国经济有太大影响。中银国际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徐高徐高则认为,如果肺炎疫情在 2 月份能得到控制,中国经济受影响的程度将有限。“粗略估计,肺炎估计会拉低 2020 年全年 GDP 增速 0.1 到 0.2 个百分点。”

非典从 2002 年 11 月中旬爆发,此后逐步向全国蔓延;直到 2003 年 6 月中旬左右才得以控制,前后历经 7 个月。其中,2003 年的 4、5 月为疫情高峰期。

从以下图表可以发现,2003 年第一季度,中国 GDP 增速保持较好态势,增速达到 11.10%;但此后第二季度明显受到非典疫情的冲击,迅速下滑至 9.1%。而随着疫情得到良好的控制,第三、四季度的增长速度恢复到 10% 左右。

由于疫情的出现,导致人们的出行、消费受限,因此表现在社会消费品零售上,就是消费能力的下滑。反映这一指标的社会消费品零售增速从 3 月的 9.3% 下滑至 5 月的 4.3%, 下滑幅度达到 5%,幅度较大。

但是,17 年前的非典疫情与这次新冠肺炎疫情对经济的影响大不相同,主要有两点原因。

一是 17 年前我国经济处于上升通道,非典疫情的影响只是减缓了经济上行的动力,疫情过后修复容易,事实上疫情过后 2-3 个月中国经济就恢复了强劲上升的常态。

而目前我国经济已经处于下行通道,GDP 从年 10% 以上逐年下降到 9% 以下、8% 以下、7% 以下,2019 年已经下降到 6% 附近。如果没有这次疫情,今年一季度的 GDP 也大概率会下降到 5.9% 甚至 5.8%。经济下行阶段遭遇重大疫情打击,定会加速经济下降的动能,疫情过后经济恢复的难度也会加大。

二是这次疫情对经济的影响比 17 年前的非典更直接。非典疫情,全国都未采取封城、封闭小区、企业停产停工等刚性防疫措施,那个时候疫情对经济的影响,显然不如这一次严重。这一次疫情,全国性的企业停工、停产,对经济的巨大影响显然易见。

三是这次疫情应对启动始于春节前夕,好处是有助于居家隔离,阻断疫情传播,代价则是假日消费支出骤减。消费和服务业是现在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因为传统春节长假因素,故每年第一季度都是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交通运输和文化娱乐等行业增加值在 GDP 占比的峰值(但整个第三产业同期占比并非年内最高)。这次疫情暴发后,上述行业基本进入冰冻期。虽然这部分生产和消费在疫情结束后会有所修复,但与春节关联性较高的生产和消费机会肯定是失去了难以补回。

四是兼具经济官员和经济专家双重身份的黄奇帆也认为,目前看起来,这次_疫情对经济的_负面冲击会比 “非典” 大很多。他认为,2003 年“非典”对经济的影响_主要集中在二季度,增速比前后两个季度低 1.5 个百分点;客运、旅游、住宿餐饮、零售等行业短期内受到较大冲击,投资和外贸所受_影响_不明显;受人口红利和加入 WTO 双重利好_的影响,“非典”的_出现并没有中断当时_经济的_上升趋势。但此次_疫情_不同,波及范围远超 “非典”,几乎涵盖了我国所有_经济_活跃和发达_的_省市。从持续时间上来看,以武汉为核心_的“新冠” 很可能会长于以广州为核心_的_“非典”。

三、标准普尔在 1 月底预估疫情对整体中国经济 GDP 增长将产生约 1.2% 的影响

新型冠状病毒几乎关停了世界上最重要的增长引擎之一。中国政府千方百计延缓病毒的扩散,把全国性假期延长至 2 月 2 日,并对公路、铁路和航空运输实施限制。

受到疫情的影响,苹果正在调整其供应链;宜家暂停在华门店营业;星巴克警告称将遭受财务打击;福特和丰田对各自庞大的中国组装工厂额外停工二周。

由于疫情造成供应链中断,韩国现代汽车计划从 2 月 4 日起逐步暂停其韩国工厂的生产。

其他国家的企业也在评估影响。日本经济再生大臣西村康稔本周对记者表示:“如果这种情况需要更长时间才能平息,我们担心日本的出口、产出和企业利润受损。”

截至 2 月 8 日,广东、浙江和河南三省确诊病例都在千例以上,属于受疫情影响较大的地区。而广东、浙江是经济大省,河南是人口大省,这些地区的防疫工作力度可能加强,疫情造成的经济影响也将进一步显现。另一方面,考虑到产业链、供应链因素,湖北的影响具有 “蝴蝶效应”。比如,湖北是全国四大汽车生产基地之一,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封城、停工、停产以及复工延迟进一步打击了本就处境艰难的中国汽车产业。

国内大面积的停工停产,以及未来疫情发展及应对的不确定性,很可能会增加中国企业出口订单的流失(开具 “不可抗力证明” 只可能降低国内企业前期出口交货违约的损失)。

新冠肺炎疫情既然对世界经济都会产生明显影响,那么对中国经济会带来多大的影响?据路透引用的标准普尔全球评级的一份报告:“如果消费类服务支出下降 10%,整体中国经济 GDP 增长将下降约 1.2 个百分点。”

标准普尔的报告建立在中国采取限制人员流动来控制疫情的措施在 2 月 2 日结束,这期间消费服务支出下降 10% 的前提下。很显然,中国牺牲经济控制疫情的措施在 2 月 2 日以后仍在继续,估计到 2 月 20 日才有可能开始结束。因为抗击疫情的时间拉长,1-2 月份消费类服务支出的缩减将导致全年的消费服务支出下降 15-18%,因而对整体 GDP 的影响将扩大到 1.8-2 个百分点。

四、纽约梅隆银行对新型冠状病毒的损失评估认为,疫情对中国 2020 年的 GDP 造成的损失约为 1.2-1.8%。

纽约梅隆银行通过自下而上的方法估计出疫情对中国 2020 年的 GDP 损失。首先,选出中国人口最多的 10 个地区。这些地区的人口占全国人口 57%,全国 GDP 占比 60%,病毒感染率世界占比 88%。其次,假设直接影响将持续一个季度,计算每个地区的预期 GDP 损失。

我们用相应省份的病例数占所选取地区的病例总数的比例来衡量季度 GDP 损失。结果发现,湖北省预计损失 1040 亿美元,广东省预计损失 150 亿美元,是第二大损失地区。最后,得出全中国的 GDP 预期损失为 1590 亿美元,相当于 GDP 降低 1.2%。如果今年 6 月还不能恢复生产活动,将会导致 GDP 下降 1.8%。该衡量方法可为中国实施财政扩张提供参考。

从上表看,疫情对 10 个省造成的 GDP 损失约 1590 亿美元,约占这 10 省 2019 年 GDP 的 2%,占全国 GDP 的 1.2%。纽约梅隆银行量化的疫情对中国经济的影响研究,有一定的客观性。但也存在两个问题。一是对疫情对经济的损失量化只测量了直接的损失,未考虑间接的扩散损失;二是实际上其余省市在疫情期间也采取了限制企业开工、居民出行的防控措施,疫情对其余省市的 GDP 也造成了相同程度的影响。

五、新冠肺炎无疑是 2020 年中国经济的 “黑天鹅”,数据研究局预估疫情对今年中国 GDP 的影响将超过 2 个百分点

这次疫情爆发正值春节黄金周假期,消费零售、交通旅游等多个行业受疫情影响十分严重,其他行业除医药、医疗行业外,都因企业停产、居民出行受限而受到了直接的影响。

1、第三产业受到严重冲击,行业损失将超过 2 万亿元,影响 GDP 约 2 个百分点。

细分来看,旅游业的损失高居榜首。这个行业在 2019 年春节期间收获了 5100 亿的惊人收入。今年春节前全国旅游景点、酒店业基本关门歇业,没有任何收入。就算 2020 年维持原状,春节期间旅游业的损失接近 5100 亿,春节后半个月的旅游业的损失也将接近 3000 亿元,这对很多中小企业是致命打击。

接下来是电影,电影行业 2019 年的总票房是 645 亿,春节那个月高达 70 亿,向来属于火热档期,今年如果不出意外,75 亿是肯定有的。但由于疫情扩散,往日爆满的电影院空无一人,大年三十一整天的票房收入才 100 多万,而 2019 年同期高达 14 亿,预期的 70 多亿票房连零头都达不到。

再往后是线下实体店,包括除了大中型超市和极少数药店,餐厅、早教、网吧、咖啡厅、健身,统统关闭。大家都有感觉,每逢过年全国各地都是人山人海,市中心的旺铺火爆得不行,春节旺季是大多数服务行业一年中最挣钱的季节。而今年的疫情恰逢春节,全国绝大多数县城、城市,服务业基本关门闭客,街道人单影只,仿佛一座座死城。

关键时刻,万达集团宣布免去所有商家一个月租金。万达商业一年的租金收入在 300 亿,一个月租金就是 25 亿,再加上万达电影投资了多部影片,万达院线还是国内最大的院线,仅万达这一个月的累计损失就超过 40 亿。

清华大学林文棋教授 2 月 10 日在光明网发表的《新冠肺炎疫情对经济的影响及政策建议》一文中认为,简单估算,电影票房 70 亿(市场预测)+ 餐饮零售 5000 亿(假设腰斩)+ 旅游市场 5000 亿(完全冻结),短短 7 天,仅这三个行业直接经济损失就超过 1 万亿。由于全国各地为应对疫情的封城、企业关闭措施实际都在 14-28 天之间,考虑到正常情况下春节后消费低于春节期间的因素,电影 + 餐饮 + 旅游的疫情损失也在 2 万亿左右,约为 2019 年 GDP 的 2% 以上。

2、疫情影响电商成交至少减少 10000 亿元,约为 GDP 的 1%。

不少人会认为,互联网消费已经成为主流。疫情对实体经济影响大,但对我们的电商消费影响不大。其实这是一种误解。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9 年全国网上零售额 106324 亿元,比上年增长 16.5%。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 85239 亿元,增长 19.5%,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 20.7%。

实际上,新冠肺炎疫情引发的全国性的交通中断、小区封锁不仅对实体经济产生了至少长达四周的致命性影响,限行、歇业造成的快递行业暂停营业(绝大多数快递公司无法收件、派件),对网络经济也产生了重大冲击。除了区域性的网络订餐、送餐服务还在勉强维持外,其他需要快递、人流的电商,包括商品交易电商、出行电商,在限制出行的这 4 周,也基本上处于停业状态。我相信很多人都应该看到,即使天猫超市、京东超市,在 2 月 11 日你也可以看到无法正常派送的系统提醒。

保守预估,即使一周后即 2 月 20 号左右,全国各地快递能够恢复到全面收件、派送,1 月 23-2 月 20 日这 4 周电商的损失,简单算术平均计算,也在 9000 亿元左右(2019 年的 106324*1.1/12),约占年销售的 8.3%。实际上春节前后是电商传统旺季,因此实际损失可能超过 10000 亿元,约占年销售的 10%,占年 GDP 的 1%。

3、疫情影响商品房去化节奏,至少减少商品房销售 5210 亿元,约为 2019 年销售额的 3.3%,2019 年 GDP 的 0.55%。

2019 年 1-2 月,全国累计销售商品房 12803 亿元,同比增长 2.8%。全年商品房销售额 159725 亿元,同比增长 6.5%。

为配合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1 月 26 日中房协倡议企业暂停各地售楼处销售活动,使得春节期间的 “返乡置业” 行情戛然而止,各大房企的项目去化节奏也受到一定影响。

2020 年 1 月 31 日,克而瑞发布的《2020 年 1 月中国房地产企业销售 TOP100 排行榜》显示,截至 1 月末,TOP100 房企实现操盘口径销售金额 5097.05 亿,较去年同期降近 12%。

1 月底,绝大多数省市下发通知,要求暂停售楼处销售活动。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指出:“1 月份原本就处于传统销售淡季,疫情大规模出现的时间已接近 1 月底,因此对房企销售的直接影响并不太大。” 由此看,疫情对房企销售的影响,元月份最多影响 8 天 25% 的销售影响主要体现在 2 月份,即使 2 月 20 日全国所有房企销售恢复正常,也有 20 天月 71% 的时间处于停止销售的零成交状态。按照元月份日均销售额计算,也会损失 4430 亿元的销售(5092/23*20)。以此计算,1-2 月房企销售将比同期至少下降 40.7%

4、疫情导致城镇就业人员的工资性损失大约为 8570 亿元,占 2019 年城镇职工工资性收入的 5.7%,约为 2019 年 GDP 的 0.9%。

从收入看,2019 年全国劳动力 8.1 亿人,其中城镇就业人员约 4.4 亿人,其中国有、集体单位月 0.6 亿人,私营企业、个体户约 3.8 亿人。按行业分,第三产业月 3.6 亿人,其中非国有集体服务业人员约 0.55 亿人,私营、个体约 3.05 亿人。全国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工资总额大约 149969 亿元,其中私营企业、个体户占 62% 约 92982 亿元,机关、事业单位、国有、集体企业等占 38% 约 56987 亿元。

周所周知,春节期间是服务业从业人员收入最高的一个月,因为其中三天春节假期可以获取 3 倍工资,工资比平时月工资因而高出至少 30%。但今年的春节,从 1 月 23 日开始的这一个月,大多数的私营、个体服务业人员是颗粒无收的。按 3.05 亿从事第三产业的私营、个体从业人员计算,他们这个月至少损失劳动收入 8100 亿元(56987/12*3.05/3.8*1.3)。剩下从事第二产业的 0.75 亿私营、个体从业人员,由于今年春节假期比平时延长了一倍,他们会损失半个月的收入,以此计算大约为 470 亿元。以此计算,疫情对整个私营、个体企业从业人员的工资性损失大约为 8570 亿元,占 2019 年全年城镇职工工资性收入的 5.7%。

按照私营、个体企业 1 元工资创造 2 元增加值计算(工资 + 租金 + 税收 + 企业利润)的基本规律,因城镇私营与个体从业人员工资性收入减少 8570 亿元,将导致 GDP 损失 1.7 万亿元,亦即疫情导致私营企业和个体户减少的增加值将导致 GDP 减少 1.8 个百分点。

5、疫情期间中国能源需求下降 20%,从能源角度测算,疫情对 GDP 的影响将超过 2%。

美国彭博社 2 月 3 日报道称,由于疫情影响,中国的石油需求每天减少约 300 万桶,占总消耗量的 20%,这也引发了国际油价的大幅下跌。

彭博社称,自 1 月 20 日全球金融市场首次注意到中国发生的公共卫生事件以来,布伦特原油的价格已下跌超过 10%。3 日,亚洲市场 4 月份原油合约价格跌幅继续扩大,布伦特原油价格跌至每桶 56.42 美元。“这可能是自金融危机以来,石油市场遭受到最大的需求冲击”,彭博社分析称。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石油进口国,其消费的任何变化都会对全球能源市场产生巨大影响。据报道,中国每天消耗石油约 1400 万桶,相当于法国、德国、意大利、西班牙、英国、日本和韩国的需求总和。

彭博社称,目前,欧佩克及俄罗斯等产油国正在考虑应对危机的选择,是否需要召开紧急会议的讨论也在进行中。有消息称,欧佩克正在考虑一项非正式提案,在目前的减产计划下再削减每日 50 万桶的产量。

按照 1 月 20 日 - 2 月 20 日中国日均能源需求减少 20% 计算,将直接导致 GDP 减少 1.6 万亿元,约占 2019 年全年 GDP 总量的 1.68%。考虑到疫情对 2 月下旬和 3 月份的持续影响,从能源角度测算,疫情对全年 GDP 的影响,将超过 2%。

6、疫情对中国招商引资、国际旅游、对外贸易的影响难以估量

FX168 财经报社消息,综合国家移民管理局最新的消息,近期 127 个国家地区采取入境管制措施,全球大多数航空公司都取消了或缩减了中国的航班。建议中国公民尽量推迟出国出境计划,若确需出国出境,请详细了解目的地国家或地区对人员出入境方面的具体规定后,合理安排行程。

由于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全球大多数航空公司都取消了或缩减了中国的航班。此前 FX168 就曾撰文称,加拿大航空暂停所有直航中国的航班,根据 FX168 与加航内部人士沟通了解到的信息,停飞主要是出于商务上的考虑。

此外,民航局飞行标准司司长朱涛 30 日回应称,由于疫情原因,民航市场需求有所下降,部分外航取消或缩减航班是市场行为。中国民航系统有能力为广大旅客提供足够的运输服务。

FX168 依据全球多家航空公司的最新通知整理的信息表明,近期 127 个国家地区采取入境管制措施。几乎全部航空公司暂停、取消了 2 月、3 月甚至是 4 月往返中国的航班。

几乎所有国家取消了 2-3 月往返中国的航班,这将对中国的招商引资、国际出入境旅游、贸易与商务交往将造成巨大的难以估量的损失。

六、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缓解疫情对经济的不利影响

自疫情应对正式启动以来,各地各部门纷纷出台政策,包括财政支持、金融支持、民生保障和疫情防控等几大方面。这些政策出台提振了市场信心,促成了重新开市后国内股市汇市的迅速企稳。但这些政策,要么是直接针对与疫情防控有关的行业和企业,与其他大部分行业和企业关系不大;要么是缓解企业现金流压力,却不能改变企业因停工停产造成损失的客观事实,更是对没有银行贷款、没有营业收入的企业尤其是个体工商户基本没有帮助。当前,国内经济持续下行压力加大,企业经营普遍比较困难,不排除疫情冲击引发部分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的生存危机。

建议中央政府采取以下措施降低疫情对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造成的经济损失:

1、要确保企业尽可能不倒闭;

2、要协商企业的税费减免或者缓交;

3、五险一金疫情期间可以缓交,最好免交;

4、建议直接给予中小微企业租金补贴,或者利用租金补贴抵免税费或者五险一金;

5、给予疫情期间可以少发或者免发工资的特殊政策,同时给中小微企业员工发放 1-2 个月的失业救济金予以弥补;

6、对增加就业的企业给予就业专项奖励;

7、全面评估疫情,不需要全民全国全城全村都如此恐慌,全国不分区域,村村封路,户户关门,小区封闭,生产物流停顿,如此恐慌是自毁长城。必须尽快恢复正常生活秩序了,防范疫情对经济造成的损失继续扩大。

知乎用户 躺在床上喝咖啡 发表

经济影响可防可控

经济有限度的下降

中国汉字博大精深

知乎用户 林先生 发表

谢邀,宅了那么多天的饮食变化:-)

更多文章(并不)请关注公号 “yiyu824”(浮世藝语)

知乎用户 踩高跷的短腿威​ 发表

【这是我们在面临经济下行压力背景里的一场经济休克】

以非典瘟疫为衡量尺度的话,保守估计为非典的十倍以上。

直观点:

全国城市里的 95% 服务业倒闭,城市包括一线 到十八线全覆盖。剩余 5% 为固定资产持有业者也会面临固定资产持续贬值的困境,各地政府土地出售变现的增长幅度为负数以下。

制造业由于客户丢失的直接原因会持续萎缩,中大型企业面临破产。全国工业扩张指数预估为负数以下,即使是医疗产业也不能幸免。

第一产业和进口商面临一段时间不长的大幅度增长,因为这是一个工业社会退化回农业社会的必经过程。

以上不幸言中,国家首要任务就是直接关闭外汇交易业务。希望不会出现……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高负债高周转高杠杆的企业倒一大片,

报复性消费的可能性不大,因为企业倒了,工资发不出来。

灾难会激发人们的保守心里。

试问,疫情结束后有多少人还能毫不犹豫的贷款,透支,高消费?

知乎用户 李书林 发表

数字上不一定很难看,但体会可能很痛苦

预计需要人与人接触的行业大多数会受到严重影响,而这里面恐怕吸纳就业的第三产业会占大多数。虽然可能最后统计局的数字不会很差,但估计这些积累薄弱的产业从业者会很难过……

收入的紧缩会影响支出,而支出的紧缩反过来再次影响更多的行业…… 总之就像一场突如其来的战争,给和平年代生活久了的人们一次猝不及防的沉重打击。

所以首先努力让疫情过去,再老老实实的准备过冬。

知乎用户 再别康提 发表

我觉得吧… 现在有个很大的问题是社会分配和生产力发展不匹配。

这导致了是人是鬼都在创业,不行了就开始哭,帮帮我们… 其实帮你过去了这个坎你也不行

短期肯定是会跌惨了,长期来看我认为有利于经济向好发展。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桔子酒店吴海:我们活不过四月份。

知乎用户 金杯白刃​ 发表

疫情肯定会打击经济,尤其是对于消费的影响会更大。

小微企业更难活了

目前第一批 “快抗不住了” 的企业,主要有两类:

一类是假期经济的受益者。包括餐饮、旅游、电影、交通运输等行业;

另一类是受人流管制影响的企业,如房屋租赁、制造业、建筑业等。其中大部分还是小微企业。之所以民间呼声强烈,是因为小微店主们实在经受不住人流管制 + 假期经济泡汤的双重打击,在接近空转状态下光人工和房租就足以把资金链脆弱的他们打垮。

如果疫情持续,后续经济影响会像涟漪一样持续扩散,越来越大。可以预见的是:

  • 更多的服务业、小微、经营困难甚至破产
  • 制造业、地产、线下教育、零售等人员密集企业业绩下滑
  • 大型展会停办、出差难度加大,传统 B2B 业务开展难度加大
  • 社会资金需求加大,违约风险提升,金融机构运作压力加大
  • 电话销售、线上广告投放力度加大,互联网企业获客成本更高
  • 受以上影响,资本市场更谨慎,没有盈利能力互联网企业被淘汰

很多经济学家都指出:目前形势和 2003 年不一样。2003 年中国城镇化率只有 40%;2003 年中国刚刚加入 WTO;2003 年中国第三产业只有 39%。

后来的城镇化、房地产大跃进、出口暴增、互联网行业黄金十年,都是经济助推剂。而 2019 年城镇化、进出口、互联网(特别是 B2C 互联网)都遭到瓶颈。目测会更加艰难。

所以说,眼前的问题只是小事,真正的变数在后边。在于:**到底疫情什么时候结束?以及是否有大规模经济刺激方案跟进?**这两点会直接影响经济发展和大家就业。

消费活力会处于低迷状态

其实 2003 年非典之后也没有出现特别明显的报复性消费行为,而这次我们遇到的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恰好发生在春节之后,基本上社会的消费动能已经被透支的干干净净了,除了个别行业,基本不会出现报复性增长行为。在年前疫情没有爆发的时候,人们该买年货买年货,企业 KPI 该冲刺的冲刺,整个社会处于一种消费透支的状态,而在往年这种状态是要靠春节后的 2、3 月份来恢复的。

其次,经过这次疫情,人们的消费心理将更加趋于保守,人们往往会在灾难中意识到资金储蓄和货物囤积的好处,即使疫情在短时间内结束,也不会有太大的消费波动,反而整个社会会处于一种消费低迷状态。

最后,在疫情期间其实并不是没有产生消费行为,相反外卖行业、蔬菜农副业等都因为这次疫情而需求暴增,也就是人们的消费活动其实减少并不多,所谓的报复性消费也就无从谈起了。

一二产业不明显,第三产业抗打击能力很弱

此次疫情与非典疫情受打击最大的都是服务业,但 2003 非典时期服务业佔 GDP 比重为 39%,而现在这一比重已超 59%,对经济的打击必然更大。最后,非典时期的 2003 年正是内地经济加入 WTO 后的新一轮上升期,而当前内地经济正处于从高速增长向中高速增长的换档期,抗打击能力必然小于非典时期。

知乎用户 李启方 发表

新冠病毒的蔓延和冲击使得中国和全球的经济都遇到了重大问题。这是一个非常大的冲击,现在这个冲击的程度,已经大大超过了疫情最初在暴发的时候人们的预料。这个巨大冲击,实际对中国经济、全球经济都是很大的威胁。因此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是必要的。

为了预防金融危机,美联储已经向市场提供了 15000 亿美元的基础货币,要比现在中国的中央银行放出来的 5500 亿人民币高出不止 10 倍了。中央银行做的事,最主要的是,必须要赶在金融危机(发生)之前为市场提供充足的流动性。因为金融市场大幅度下跌,导致金融市场萎缩,导致流动性快速萎缩,会触发金融危机。但是,面对这么大的冲击,仅仅货币政策是远远不够的。

![](data:image/svg+xml;utf8,)

在现在疫情大规模地冲击中国和全球经济的情况下,预防金融危机,从金融的角度来看,是当务之急。所以它为什么要大规模地提供流动性?这是最主要的判断。这不是像有些人误解的那样,单纯是为了救股市,或者经济增长,而主要是为了避免金融危机。

降准对中小企业的直接影响很小

如果发生了金融危机,那就不光是中小企业,而是所有企业、整个经济都将遇到巨大困难。但是如果能够预防金融危机,那么所有企业、整个经济都会从中得到好处。

但是如果我们的关心点是中小企业,那货币政策、金融上的这些做法,在中国的环境下,对中小企业的直接影响很小,不会对它有直接的大影响。

原因非常简单,中国的金融体系整体上对中小企业不利。所以如果我们关心的是中小企业问题,就一定要做超出货币政策的其他的事情。因为中小企业面对的困难不是单纯地靠货币供给,不是单纯地靠金融体系能够解决的。

认清现在的情况是第一重要的问题

实际上,早在一个多月前,流行病的专家们就对现在发生的情况做出了预测。比如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的教授早就有模型;英国帝国理工学院也早就有模型;在大中国范围内,香港大学也早有模型做出全球扩散的预测。根据这些模型的预测,这个病的大规模扩张,很可能会感染全世界 70% 或 80% 的人口。这些预测在 2 月份就已经做出来了,随着近期不断地获取新的信息,他们一直在更新模型。整体看来,他们的判断、预测,比多数天气预报,尤其比台风预报更准确。

这也是为什么人们对中国疫情的控制,必须要有非常清楚的认识,疫情远远没有结束,只是从不能控制,到看起来可能能够控制。从看起来可能能控制,到能控制住,这还有很远的路要走。即便到能控制住的时候,也不等于就已经可以不控制了。能控制住只是说,你知道怎么控制了、知道怎样真正地提防它大规模蔓延。

所以在疫情大规模暴发仍然在持续的情况下,绝对不可以离开疫情去讨论经济增长的问题、复工的问题。

离开疫情去讨论这些问题,如果集中力量拼经济增长、复工等,弄不好会导致疫情的大规模复发。一旦疫情大规模复发,造成大规模生命财产损失,造成的瘫痪和混乱,都会更严重。我们已经看到过的,在武汉、在湖北发生的事情,会以更大规模在更多地方发生。

当医疗体系全面瘫痪的时候,对社会是全面的、灾难性的冲击。它不再是单纯的一个传染病,而是引发整个社会的医疗瘫痪,威胁所有人的生命、财产,包括没有感染传染病的所有人。

供应链受到的影响与需求侧相关

需求端的问题实际从一开始就很严重。疫情一来,整个服务业(hospitality industry)全部停顿了,所以这个疫情对经济第一轮最严重的打击,直接就是服务业。整个的服务业,航空、火车…… 地面的、天上的、水上的,一律打击了,打击得非常严重。对于服务业的这种打击,要远远超过金融危机的时候。

因为金融危机的时候,人们不出门可能是因为没有钱,现在不出门是因为疫情。因为现在由于疫情,大量的航空航班按照行政的规定被取消了,很多边界关闭了。所以它对经济的第一轮重大打击是整个服务业。然后是供应链,并且对供应链的打击首先在中国。

因为中国的疫情不是只在武汉、湖北,在浙江也很厉害。而无论是浙江还是湖北,都是中国制造业极其重要的基地。当他们那里发生严重疫情的时候,当然就对供应链有重大的影响。现在韩国和日本也出现了相当严重的情况,而韩国、日本也都是全球供应链里非常重要的基本环节,都受到了冲击。

如果讲需求侧,需求侧最大的影响应该与服务业相关;如果讨论的不是服务业,那么疫情的蔓延对需求侧的影响应该不是最大的。所以它最大的影响是所有和服务业相关的产业。但是当服务业大幅度下降时,所有服务业的上游都会受影响,一层一层地推,当然那些需求就都会下去。

举个例子,飞机制造业。当航空公司大量地停止飞行、全部的航空公司都受到冲击时,他们一定就停止订购飞机了,因为订购飞机已经没有价值了。比如世界上著名的高端航空公司——香港国泰航空。国泰现在停了一大半的客机,并开始把它的客机改装来运货了。在这种情况下,国泰一定不会定新的飞机了。整个连锁反应,他们不订飞机了,飞机厂就要停工;飞机厂停工了,为飞机厂生产的零部件也都要减产 ······ 所有的公共交通都会受到跟航空业相似的影响,因为大家害怕公共交通。

流动性和人力资本是企业自保最重要的两个方面

每一个企业都在它所面对的环境里,决定自己如何生存。有的环境稍微对它好一点,有的环境对它就很困难,所以每个企业怎么做就很不一样。

但是有一点很清楚,就是在现在疫情非常严重的情况下,企业自保最重要的方面,第一应该是流动性,一定要珍惜流动性。所谓流动性包括现金和任何可以迅速变成现金的资产,流动性是在危机情况下,企业能生存的最基本的东西。

和这个同样重要的是它的人力资本。当这个企业为了生存不得已要割舍时,一定要特别关心它的人力资本。因为只要有人力资本在,得到了资源的时候就能恢复,而要是把人力资源弄没了,企业就真完蛋了。

所以从长远来看,对企业来说,最重要的一定是保持流动性为了生存,一个就是在不得已的时候,仍然努力地保持你的人力资本,让你有朝一日还能回来。

能否避免金融危机和能否避免经济衰退是两回事

就全球的情况来看,有不少人把现在的疫情对全球经济的冲击和 2008 年、2009 年全球金融危机的时候来做一个对比。其中包括当时的美国财政部部长萨默斯(后任哈佛校长)及当时美国总统奥巴马的经济顾问贾森 · 弗曼。他们都是当时直接制定政策应对全球金融危机的人。

根据对他们的访谈,他们都认为,这一次疫情对全球经济的冲击,超过了 2008 年、2009 年的全球金融危机。当年他们是负责在白宫运作、应对全球金融危机的,但是他们认为现在面对的困难比那个时候大,现在遇到的冲击比那个时候大。3 月 16 日,许多美国经济学家和媒体都认为,由疫情触发的经济衰退从当天开始算起。

应该怎么看这个问题?正如我前面所说,人们必须要有清楚的认识,认为现在问题都在国外,中国的疫情已经控制住了,这种认识,是完全错误的。我们必须要清楚,中国官方宣布的感染人数近 9 万。而美英等国的感染人数是千的数量级。他们是在比中国的疫情远为更轻的时候做出的反应和判断。我们脑子里还需要很清楚的是,上次的金融危机中心不在中国,上次的中心在美国,然后传到了欧洲,主要被打击的是美国和欧洲,不是中国。因为(当时),中国的金融和世界是脱钩的。

发达国家的专家们判断,这一次的冲击,讲的是对美国和欧洲,要比上次的金融危机还大。但冲击的起点,不仅是疫情,而且包括供应链等等,是来自中国。国人要认真地认识这个问题的重要性。实际股市已经告诉大家了,这有多重要。这不是一两个人的判断和猜测,而是市场已经告诉大家了。

而且市场上的反应也不是单纯的金融市场,整个能源市场,就是石油市场已经垮掉了。能源市场垮掉,是由这次冲击带来的。人们担心的是由这个带来的连锁反应,还有什么市场要被它冲垮?

如果我们对比这两次的冲击,可以发现,上一次金融危机的背后,最重要的基本原因是所谓的次贷危机。而次贷是一种特殊的金融合同,以及由它衍生出来一系列的金融衍生品,里面存在基本的结构性的问题。由于这些金融衍生品存在非常基本的问题,在市场上蔓延以后,造成了重大的问题,由这儿触发出来。导致了全球经济的巨大损失。

但这一次,其实在金融方面,原本不存在上次我们看到的那些基本的结构性问题。因为吸取了上次金融危机的教训,现在的金融机构,全世界普遍的都有相当的流动性储备,即应对金融危机的能力远远超过了上一次。

因此,如果这一次万一触发了金融危机(现在并不一定会),那不是因为金融机构自己的问题,而是外来的冲击太大,以及各国中央银行没能及时地应对。

当然,现在美联储已经及时应对了,英国的中央银行也应对了,很快欧元也会应对。现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都在试图协调,来携手应对。当有携手应对的情况下,能够避免金融危机。但是能不能避免经济衰退,是另外一件事。

上一次的经济衰退是由金融危机导致的,而这一次金融上出的问题是基本面导致的,而不是金融导致的。所以保证了金融上不出大事情,不等于能够保证不出现经济衰退。

如果产生经济衰退,那是由疫情导致的。发展经济从来也不是目的,发展经济是为了人的幸福。

所以无论是金融政策还是财政对策,最终的目的,第一防金融危机,那是立即的;第二防经济衰退。万一在经济有衰退的情况下,要防衰退之后不能恢复。这一层一层的防线是应该想清楚的。包括政府的政策设计,和企业自保的策略。

注:作者系长江商学院经济学教授 许成钢

知乎用户 长江商学院智造创业 MBA 发表

从餐饮能够侧面反映这个问题,有数据统计,餐饮业大概吸纳了全国 3% 的就业,看着好像很小的一个数字,但如果以一家三口来看,可能就意味着 10% 的家庭会收入不稳,而且还有上下游的农业、物流、仓储、加工等等,影响太大了

像西贝,海底捞这种巨头,过不下去了还有银行主动给贷款,在吸纳就业里面占大头的那些 “长尾效应” 小餐饮企业,可能就无声无息倒掉一大批了

知乎用户 李成东​ 发表

本猿在政府宏观政策部门工作多年,谈谈政府看经济状况的视角:

第一,看数据。建议看税收。原因有二:1. 税收在反映各类经济体具体有较好的参考价值,特别是增值税,作为我国规模最大的流转税,是实体经济的晴雨表。2. 税收是真金白银进入国库的收入,无法像某些数据一样作假,作技术调整难度高。

税收在反映各类经济体运行情况最有很好的参考价值,从 1-2 月的情况来看,除个人所得税同比增长 14.8% 外,其他税收均呈下降趋势。个人所得税之所以逆市上扬,大概率是由于春节前后集中发放职工年终奖金、分红带动的,这个数据很难反映疫情带来的实际影响。2020 年 1-2 月全国税收收入同比下降 11.2%,而在 2019 年第一季度,全国税收收入同比增长 5.4%. 增值税作为我国规模最大的流转税,往往被看作反映实体经济的 “晴雨表”,而增值税在 2020 年 1-2 月的情况为同比下降 19%,而 2019 年第一季度,增值税为同比增长 10%.

**结论:**从我国经济此前尽管增济增速放缓、减税降费措施实施的情况下,每年还能实现稳步增长的实际情况来看,疫情对我们实体经济的影响接近 20%.

附上详细数据:

2020 年 1-2 月财政收支情况 2020 年 1-2 月累计,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35232 亿元,同比下降 9.9%。其中,中央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17242 亿元,同比下降 11.2%;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本级收入 17990 亿元,同比下降 8.6%。全国税收收入 31175 亿元,同比下降 11.2%;非税收入 4057 亿元,同比增长 1.7%。
  主要税收收入项目情况如下:
  1. 国内增值税 11677 亿元,同比下降 19%。
  2. 国内消费税 3346 亿元,同比下降 10%。
  3. 企业所得税 7647 亿元,同比下降 6.9%。
  4. 个人所得税 2672 亿元,同比增长 14.8%。
  5. 进口货物增值税、消费税 2208 亿元,同比下降 25.1%。关税 391 亿元,同比下降 14.3%。
  6. 出口退税 1951 亿元,同比下降 26.8%。
  7. 城市维护建设税 922 亿元,同比下降 17.7%。
  8. 车辆购置税 451 亿元,同比下降 32.8%。
  9. 印花税 607 亿元,同比增长 30.8%。其中,证券交易印花税 349 亿元,同比增长 77.2%。
  10. 资源税 318 亿元,同比下降 12.7%。
  11. 土地和房地产相关税收中,契税 684 亿元,同比下降 15.2%;土地增值税 980 亿元,同比下降 2.4%;房产税 523 亿元,同比增长 3%;耕地占用税 119 亿元,同比下降 7.4%;城镇土地使用税 352 亿元,同比下降 10.2%。
  12. 环境保护税 53 亿元,同比下降 5.1%。
  13. 车船税、船舶吨税、烟叶税等其他各项税收收入合计 178 亿元,同比下降 7%。

再附上 2019 年第一季度的财政收支情况作对比:

2019 年一季度财政收支情况 2019 年 1-3 月累计,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53656 亿元,同比增长 6.2%。其中,中央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25338 亿元,同比增长 5.4%;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本级收入 28318 亿元,同比增长 6.8%。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中的税收收入 46706 亿元,同比增长 5.4%;非税收入 6950 亿元,同比增长 11.8%。
  主要收入项目情况如下:
  1. 国内增值税 19601 亿元,同比增长 10.7%。
  2. 国内消费税 5199 亿元,同比增长 29.3%。
  3. 企业所得税 9888 亿元,同比增长 15.8%。
  4. 个人所得税 3239 亿元,同比下降 29.7%。
  5. 进口货物增值税、消费税 4458 亿元,同比增长 2.9%;关税 694 亿元,同比下降 6.8%。
  6. 出口退税 5062 亿元,同比增长 32%。
  7. 城市维护建设税 1444 亿元,同比增长 4.8%。
  8. 车辆购置税 945 亿元,同比下降 3.1%。
  9. 印花税 732 亿元,同比下降 4.8%。其中,证券交易印花税 397 亿元,同比下降 4.2%。
  10. 资源税 494 亿元,同比增长 21.8%。
  11. 土地和房地产相关税收中,契税 1514 亿元,同比增长 6.8%;土地增值税 1667 亿元,同比增长 14.7%;房产税 643 亿元,同比增长 1.6%;耕地占用税 388 亿元,同比增长 4.9%;城镇土地使用税 541 亿元,同比下降 9.9%。
  12. 环境保护税 58 亿元(去年同期无此收入)。
  13. 车船税、船舶吨税、烟叶税等其他各项税收收入合计 264 亿元,同比增长 17.7%。


第二,看疫情对消费、投资、出口三个方面的影响。

经济学上常把投资、消费、出口比喻为拉动 GDP 增长的三驾马车。

一、消费——提振国内消费信心需下一番功夫。

三驾马车中最稳定、最长效、最可持续的拉动力是国内居民的消费。居民的消费取决于物质供应、消费需求,也取决于居民的消费能力,与消费信心

疫情对供给侧的影响具体体现为各地疫情实际情况不一样,导致上游供应链跟不上的问题,疫情影响工厂、企业员工上岗,也导致了供给不足。对需求侧的影响体现在疫情要求减少人员流动,导致实体餐饮、娱乐、家政等服务类消费需求下降,在短期内,旅游业将受到全面的冲击。由于供给、需求的下降,部分服务业中小企业资金流有断裂的危险,可能出现企业裁员、就业困难等问题,“稳就业” 压力大,一旦社会上出现了就业危机的信号,居民的感受到了危机,就会影响消费的信心,而这种信心危机的修复是需要一段比较长的时间的。

近年中央提出 “六稳”,第一稳就是“稳预期”,投资经营者、消费者等市场主体的预期,决定了他们的行为,是否扩大投资或消费取决于预期。现实经济运行中,市场行为主体预期稳,经济运行就会稳;若市场行为主体的预期没有改善,经济运行趋稳就有难度。因此,稳预期往往会成为其他“稳” 的前提条件。从这点来看,在不确定性增强的经济环境下,怎么稳预期,怎么给企业、消费者吃颗 “定心丸” 尤为重要。而 “稳预期” 的本质就是“稳信心”。

因此,即便疫情在国内得到控制,提振国内消费仍然需要费一番功夫。需要使用企业融资服务、延迟缴费政策、金融信贷服务等帮助企业渡过难关,稳定就业,提振消费信心。

二、投资——25 万亿投资计划只能算是常规操作,重点是提振民间投资信心。

25 万亿来了!!!_中国

投资拉动经济增长是中国经济的一个特点。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之前,中国在 1997 年的亚洲金融危机、2003 年的非典疫情、2008 年的国际金融危机时,都采取了大规模扩大基础设施建设来应对。

然而,各地启动总额超过 25 万亿的投资计划项目,并不完全是针对疫情而作出的 “应急之策”。早在 2019 年 9 月, 国务院就已经提出“稳投资” 的要求。此次各地启动的投资计划项目,大部分是在年度计划中就有所安排,并不完全是针对疫情而来,但疫情肯定会使各地政府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上更加重视。

2020 年
云南省发布 525 个重点建设项目,总投资约 5 万亿元,2020 年计划完成投资 4400 多亿元。
河南省发布 980 个重点建设项目,总投资 3.3 万亿元,2020 年计划完成投资 8372 亿元。
福建省发布 1567 个重点建设项目,总投资 3.84 万亿元,2020 年计划投资 5005 亿元。
四川省发布 700 个重点建设形貌,总投资 4.4 万亿元,2020 年计划投资 6000 亿元以上;
重庆市发布 1136 个重点建设项目,总投资 2.6 万亿元,2020 年计划完成投资 3476 亿元。
陕西省发布 600 个重点建设项目,总投资 3.38 万亿元,2020 年计划投资 5014 亿元。
河北省发布 536 个重点建设项目,总投资 1.88 万亿元,2020 年计划投资 2402 亿元。

乍一看数目非常惊人,然而,这只是政府投资行为被标题化后吸引眼球导致的惊呼,我们看看 2019 年的数据,实则相差无几。

2019 年
云南省发布 1033 个重点建设项目,总投资约 5.5 万亿元,2019 年计划完成投资 5125.8 多亿元。
河南省发布 910 个重点建设项目,总投资 3.1 万亿元,2019 年计划完成投资 7939 亿元。
福建省发布 564 个重点建设项目,总投资 3.8 万亿元,2019 年计划投资 4538 亿元。
四川省发布 700 个重点建设形貌,总投资 4.6 万亿元,2019 年计划投资 5700 亿元;
重庆市发布 743 个重点建设项目,总投资 2.2 万亿元,2019 年计划完成投资 3459 亿元。
陕西省发布 600 个重点建设项目,总投资 4 万亿元,2019 年计划投资 4919 亿元。
河北省发布 400 个重点建设项目,总投资 1.95 万亿元,2019 年计划投资 2109.3 亿元。

从以上的数据对比来看,政府投资有所增长,但不见得算是 “大放水”。而投资除了政府投资以外,更多的仍包括民间投资。重新刚才所讲的 “稳信心”,民间有没有信心在 2020 年追加投资?这是最重要的问题。

实际上,今天许多制造业企业都选择了 “先卖货后生产” 的“预售模式”,企业对商品库存更加谨慎,宁可少赚,也要保证不亏,这种现象反映了民间投资者谨慎观望的态度。

三、出口——必然受影响,具体影响程度看 3 月数据分析最为准确。

考虑到国外疫情大爆发的实际情况,多个航线停航,交通运输不便;国外因疫情原因经济下滑消费需求下降等种种因素叠加,今年内出口必然受到冲击。由于国外疫情集中爆发从 3 月开始,目前仅看 2020 年 1-2 月的进出口税收情况很难看出实际的影响,我们期待 3 月的数据。

总的来看,疫情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最重要的体现为对 “信心” 的影响。政府如何才能提振经济信心,是最关键,也最考验政治智慧的一个环节。


近期,我在写《中国政府话语体系》系列文章,不求点击率阅读量,只是个人对在政府工作 10 年的一些总结。中国政府的体系有自己的特征,一些常见政府工作词汇常被理解为 “空话”、“套话”,实则有其引申含义。这与中国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密不可分,也与中国人 “看破不说破” 的语言习惯密切相关。

公务员想要理解政策文章,可以看看这系列的文章,或许可以拓宽思维,从另外一个角度帮助理解…… 在正与政府打交道的企业、人员,也可以看看,以便了解你接触到的公务员的行为逻辑…… 吃瓜的群众也可以看看,反正那么多瓜,多吃一个也不会胖!

意气风发的老猫:中国政府话语体系(二)之:高度重视意气风发的老猫:中国政府话语体系(一)之:提高站位 vs 上纲上线


想了解体制内的一些职业情况,可以关注以下回答:

30 岁以后考上公务员的(例如工作几年后考上公务员)体验是什么?

事业单位参见:

国家公务员与事业单位的区别?哪一个更适合年轻人?

在政府机关当临时工是什么感受:

在政府单位当临时工是什么感受?

知乎用户 Lomo​ 发表

是时候申请降薪了

2020 刚开局,就让人有了想重启的冲动。
一架载有 171 人的乌克兰客机被伊朗 “无意” 击毁,无人生还;澳大利亚的山火从去年九月底一直烧到现在;菲律宾塔尔火山爆发;4000 多亿蝗虫侵袭印度……
而新冠肺炎(NCP)的爆发,也让这个本该走亲访友,合家欢乐的春节假期,充满了看不见的硝烟
疫情之下,企业举步维艰自疫情爆发至今已经近三个月,春节假期延长,复工时间也一拖再拖。从 2 月 1 号到 10 号,从 10 号到 17 号,从 17 号到 24 号,这场疫情不知何时才会结束。时至今日,大部分快递业务都已经正常复工,部分制造业工厂以及电商行业也正常复工。除此之外,其他各类企业大部分部处于停工状态
相较于 17 年前的非典,此次 NCP 爆发在春节之前,受春运影响而扩散,本该在 “春节黄金周” 期间享受红利的旅游、餐饮、酒店以及休闲娱乐等行业,遭受了巨大的冲击。受这次疫情影响,很多中小企业目前也正处在一个非常艰难的时期。各地封锁,物流,生产受到冲击,企业自身业务大量减少,而复工审批也十分繁琐,十几种表格,各类物资需求让人眼花缭乱。
与此同时,员工返工也是困难重重,至今还有一部分人因为村封路出不了门,甚至已经到了小区门口被拒之门外,要求自主隔离 14 天。就像凤凰传奇的曾毅就因为村里封路,而缺席了央视元宵晚会。
在这样的困难境况之下,除了中小企业,大企业的日子也不好过。北京 KTV 巨头 K 歌之王宣布全体裁员;西贝一个月的工资支出在 1.5 亿左右,贷款发工资也只能撑三个月;海底捞休市两周,损失或超 15 亿。针对这样的情况,企业呼吁员工在家办公,积极拓展线上业务,甚至个别企业已经开始大批裁员。
降薪求存,企业危急之际随着假期和复工时间的不断延长,这期间的工资核算也让很多人迷惑不已。让我们先通过下面这个表格来看一下工资到底该怎么算。

各类企业目前其实也已经处在一个非常严峻的阶段。作为公司的一份子,我们更应该与公司同患难,就像西贝的员工一样,积极主动的和公司协商降薪,为公司的续存发展尽一份力。
申请降薪的好处有三个:
1、安全
为了自己和家人的安全,能不出门就不出门,能不上班就不上班。通过协商降薪的方式,暂时留在家里。和生命安全相比,损失一点工资实在算不上什么
2、暖心
为了抗击疫情,全国各地政府和企业,纷纷响应国家号召,停厂、停工,为抗疫一线尽自己的一份力。不仅国家付出了极大的资金投入,各个企业也因为疫情缘故,而蒙受了严重的损失。鉴于此,各地政府也根据地区实际情况,推出了相关暂缓企业相关社保和税务缴纳政策。在大是大非面前,作为普通劳动者,我们也应该对一定的牺牲有所觉悟,为国家和民族尽一份力。皮之不存,毛将焉附,作为劳动者应该积极申请暂时降薪,待到疫情结束或者企业经营状况恢复,再进行提薪,或者补发
西贝的老板最终撕掉了员工的联名信,表示贷款也会正常发放员工的工资,但是他们的这份行动,给与了企业莫大的鼓舞,正是这样同甘共苦的精神,让西贝走到今日。而主动申请降薪的这部分员工,暖了老板的心。相信不久的将来,老板也会回报你的善意
3、修炼
自我提高,方能一展宏图今年的春节假期格外的久,好多人已经宅了一个月了,很多人也开玩笑说想早点复工,不然公司会发现没了自己运转的也很好。因此,作为员工来说,此时更应该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在家办公也要积极主动,同时也可以用通过网课等途径,提高自身的个人技能。
除此之外,在家办公的我们更应该开放性的开展多种形式的办公内容,从多角度,多方面来展现自身能力,提升企业效益。在家办公不是在家放松,降薪不是降心,我们更应该拿出乐观努力的心态,为企业的续存发展发光发热。
未来的用工形式必定是多种多样的,西贝和云海肴、青年餐厅等多家企业临时 “借调” 了数千名员工到盒马;阿里本地生活推出就业共享平台,招募万名餐饮员工临时送外卖;京东 7FRESH 发布了 “人才共享” 计划,邀请临时歇业的餐饮、酒店、影线及零售联营商户员工前去“打短工”。虽然疫情笼罩,但是市场用工形式和人力资源发展却从未停歇,未来企业用工方式必然会打破常规,这也更要求劳动者具备更加完善的个人素质,这样才能提高个人价值,不被社会所淘汰。
2020 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17 年前面 对 SARS,我们胜了,今天面对 NCP,我们也一定不会失败!
愿新的一年,大家平平安安,身体健康!!
原文地址: 是时候向公司申请降薪了

杨六郎:是时候申请降薪了

知乎用户 杨六郎​ 发表

咱也不是学经济的,咱也不敢乱说,咱也不想听砖家瞎逼逼,只想讲一个让我哭笑不得的事。因为这次疫情,我妈妈再也不会说我玩游戏是败家,是烧钱了。

2017 年入手一个 SWITCH,是首发版,可以破解。找朋友在日本给带过来,花了我差不多 2000 大洋。过年拿回家的时候,我妈一顿白眼:快三十岁的人了,还玩游戏机,要不要点脸?

这次疫情,我看咸鱼上各种涨价啊!我就把我的这个老机子,咸鱼挂了 3000,最后 2800 卖出去了。

哈哈哈,游戏机成了理财产品了。早知道当年多屯几个就好了。还不是能破解的比较好。

我妈知道了以后,惊的下巴都快掉下来了。。。

其实这个还不是最赚钱的。

游戏设备有一款,简直了,比二手霸道汽车还保值。

就这这个 ringfit 啦

好家伙,19 年我海淘回来这个东西只花了 600 多,因为疫情这玩意儿已经卖到 1700 多了。果断咸鱼上 1600 卖了。难道是大家都只能在家健身,这种家庭健身设备就,特别火?!

谢谢任天堂,原来这么多年,我不是玩游戏,我是在投资理财

知乎用户 香樟连翘​ 发表

负面影响:

1,直接经济损失巨大。餐饮、旅游、娱乐、交通首当其冲。目前具体数字难以估算。

2,产业链影响。已经出现一些企业分散产能、降低风险的说法。比如富士康,节后复工推迟,交货受影响,可能会考虑以后增加海外产能。

所以美国商务部长才敢叫嚣疫情有利于制造业回归美国。回美国可能性不大,但是转移到其他地方还是有可能的。

这方面是最需要重视的。

3,股市收割。A 股复盘首日下跌 8%,后来有资金大幅收购回涨。目前不清楚是被外资收割,还是自己人护盘成功。

4,社会信心影响。这段时间谣言满天飞,组织信誉受到严重冲击;跪美舔洋一浪高过一浪。媒体再次被集体带偏,话语权拱手交给西方。

社会信心关系到未来的投资信心和人才流向。先发国家收割后发国家的一大手段就是虹吸后发地区的资本和人才。

积极面:

1,面对疫情,我们保持了社会稳定和生活秩序。这是最大的利好。

政委讲,我们的治理和挑战首先需要面对的始终是内部,其次才是外部。只要内部稳定,就一定能战胜外部挑战。

我们再次做到了。

这种全民高度的组织性、动员性、纪律性,体现了我们作为唯一古文明五千年屹立不倒的强大生命力。

2,我们正处于一个社会转型期。一个社会能否持续发展、能否真步步入先进行列,需要各方面整体的进步和提高,需要彻底消除社会中落后、愚昧的因素。疫情况,起码暴露出我们在卫生方面、在饮食方面、在社会危机响应方面等,都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这次疫情可以让我们在一定程度上:冷静下来,充分发掘和消除社会中阻碍生产力发展、妨碍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加剧社会贫富差距的因素。

3、科技这一次救了我们的命,我们将来会进一步发展好科技、运用好科技。春节前海量的人流导致疫情扩散极快,大数据这一次踏踏实实的帮了我们一把。利用大数据,一个个潜在传染源在各地都被精准地追踪和挖出来。无人机在疫情期间管控人流以及人员短缺时期进行防火监控都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生物技术的进步使我们在几天就分离出了病毒毒株。我们从分布在广大国土上的重点食品生产基地和企业精确地配制和分流食品,保障了疫情期间正常的食物供应,甚至能够在重点疫区提供水果的供应。

知乎用户 空一格 发表

谢邀了。作为一个从事房产行业的,也不赶讲整体宏观经济方面的,毕竟没有那么多数据参考,就讲讲对房产市场微观层面的影响,说白了就是对个人家庭生活的。

就 2020 年这次新冠肺炎对房产市场影响来看,房价涨幅不是买房的唯一依据了,或者说单纯幅度不那么重要,还有其他更重要的需要我们注意:

首先是房子对当前生活影响,其次是未来。

第二,自住影响不大,投资受影响巨大。

第三,买房一定当作投资对待,以备不时之需。

以上都是这次新冠肺炎下的购房感受,已有详述,此处不在展开重复了。具体可看文章

Jason 李:新型冠状肺炎下的感悟

至于房产市场整体方面的,开发商已经撑不住了,宇宙房企恒大已经做出一个典型的表率了,在此也不多阐述了,感兴趣也可以看看

Jason 李:恒大全网卖房火了 投资价值完了

知乎用户 Jason 李 发表

什么快递、外卖、高楼大厦,都是鸡肋,我就想要一望无际的大平原,然后在上面大面积、机械化、现代化、科学化种植农作物,养殖家畜,可是现在这些大平原上却覆盖了大量的钢筋水泥物,有些人还觉得不行,还要继续盖,要突破 18 亿亩耕地红线,农村也有那么多的房子空着、闲着。

有些人的抗风险能力极强,并且还把所有风险都转嫁到别人身上了,有些人抗风险能力极弱,并且还要承受别人转嫁到他身上的风险。

知乎用户 一个东亚懦夫 发表

核心问题是外贸要是 3 月初还不能去报关,别的国家海关可不会管你是不是疫情啊。

到时候保险赔偿之类不说,损失订单是实实在在的。

知乎用户 没救了自动出院吧​ 发表

2020 年经济有多糟糕?

百度指数搜索裁员 2 个字,发现 2019 年和 2020 年的 2 月份都出现了峰值,而且 2019 年的峰值更高但是很快回落,但是 2020 年不一样,虽然峰值没有 2020 年高,但是后面的趋势不容乐观。

而搜索跳槽 2 个字,发现现在因为疫情的原因,在 2 月份的时候,也出现了一个小高峰,但是很快回落,但是仍比 2019 年高。

搜索失业 2 个字,从 2 月份开始陡然增加。

知乎用户 巨蟹先生 发表

说一个小的方面,希望能以小见大。

疫情对于企业商业模式的影响。

摘要:这次疫情来袭让绝大部分企业都意识到了 “线上” 渠道的重要性。当倚仗的线下渠道被物理隔绝时,企业失去了接触消费者的能力。最依赖线下销售的汽车,及长时间忽视线上渠道的格力电器,业绩与已经建立了良好的线上宣传销售模式的同类型企业相比,表现出更大幅度的下滑。但是这次疫情后,企业开始认识到通过互联网的方式,在线上接触到他们的消费者的重要性。这给众多互联网企业带来了增长契机。

1、传统企业主动被动地忽视了 “线上” 的建设

以格力电器为例,2019 年销售额 1981 亿元,然而公司自有渠道 “董明珠的店” 全年销售额仅仅 14 亿,占全部销售额的 1% 不到。

格力建立了庞大高效的经销商体系,经销商们为格力纵横市场,成为家电领域的龙头老大立下了汗马功劳。格力要发力线上,如何协调线上与线下利益冲突是首要问题,让利过多,则伤害了线下销售体系;维持与线下接近的价格水平,对于线上价格敏感的庞大用户群则缺乏吸引力。同样的事情也发生在汽车销售上,渠道成为了线上发力的拖累。

疫情之下,企业既有销售压力,又不愿意坐视市场份额被竞争对手吞食。线下渠道的阻塞,让网络渠道的重要性提高到了空前的高度,原本不愿意或拖延公司,都在迅速提高线上生命线的建设速度。

第一季度,在疫情影响,企业削减开支的背景下,腾讯系和头条系均报告了广告收入的大幅提升,一方面有用户使用时长提升带来的广告吸引力的增加,另一方面也是传统制造业,零售业,高端消费品业将宣传支出向线上转移的结果。

2、疫情断了企业与用户的传统交互方式,转线上慢慢变成企业共识

奥克斯曾凭借线上优势,蚕食格力的市场份额,一季度销售额大幅下滑,格力也不得不选择向线上渠道转型,5 月 10 日,董明珠在快手直播销售额破 3.1 亿元,一次直播的销售额就超过去年一年线上自有渠道销售额的 20%。

选择线上直播的互联网大佬不止一个,携程梁建章,三一重卡梁林河,周黑鸭老板周富裕…… 企业对通过互联网接触消费者几乎表现出同样的看法。

直播电商模式算不上对于传统电商的颠覆,但是做到了把传统上分开的宣传与销售整合到一起,直播不仅是宣传商品,也是销售的窗口。这也是很多企业一直在追求的 “品效合一”。

3、有的企业放心大胆搞互联网新零售,抓流量,搞促销,有的企业因有包袱而比较谨慎。前段时间知乎热议的线上降价的凯迪拉克,在线上线下矛盾中,表现地很暧昧。在 5 月 10 日的格力直播中,格力也主动避开了线下渠道的产品线,价格较低的性价比产品占了大头,再加上少数高价产品,尽力与线下销售不重合。发现线上的意义后,企业还是在慢慢试探,但是行业发展的方向在逐渐成型,将来消费者买手机,家电,甚至汽车,房产这些大件产品都可能在线上完成购买。

随着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在抖音,快手卖货,在微信开发小程序进行用户互动,抖音快手 qq 微信正在慢慢转变为企业面对用户的主战场,这将是一次用户与企业互动模式的改变,或许有一天,线下销售点将成为历史,转型为线下体验店。

4、企业逐渐转向互联网渠道接触用户,并且这样的转向很可能是永久性的,那些提供线上流量的互联网平台们收益最大,真金白银的投资行为不会骗人,腾讯的股价从 3 月 19 日的低点 324 上涨至 5 月 14 日的高点 445,涨幅达到 37%。阿里巴巴也从 3 月 19 日的低点 167 上涨至 5 月 15 日的 196,涨幅达到 17%。

尽管在一季度总的广告支出在减少,流入社交平台的广告收入却在增加,广告主对于头条系和腾讯系显然更认可。微博,百度,和专注电梯广告的分众收入都有明显下滑,微博一季度收入同比下降 19%,百度一季度总收入下降了 7%,分众一季度收入同比下降了 25%。

头条腾讯阿里对于线上发展方向的判断和准备都是超过场上其他玩家的,或许他们也没想到疫情让这一天来得这么快。以腾讯为例,在疫情刚恶化时候,12 月底腾讯就推出了腾讯会议,1 月 23 日开放 300 人会议,这其中所包含的前期铺垫,和资源组织能力超出很多人现象,最后腾讯也收获了回报,腾讯会议成为了中国第一大视频会议工具。长远的眼光是大平台们成长和制胜的法宝。

知乎用户 天才墨鱼 发表

现在有一个趋势已经很明朗了。

由于疫情来临时暴露出中外政府组织动员能力和民众素质之间的巨大差距,

疫情对中国经济的消极影响,我预计,共计三个多月,但是,由于外国政府的普遍无能,民众的普遍那啥,疫情对外国的消极影响将持续不止三个多月。

这是中国的巨大机遇。

逻辑是这样的,某些国家,在中国开始出现疫情的时候落井下石幸灾乐祸拼命抹黑辱华,甚至民众辱骂殴打中国人,严重伤害了中国人民的感情。而这些国家的疫情出现后,我们本来可能捐赠的物资,可能就变成了冷冰冰的平价销售。我们善良,但不是滥好人,谁对我们不好,我们不可能一味以德报怨。这种时候,不提价敲你们一笔就很对得起你们了,还指望我们捐赠?再说面对全世界全做慈善了我们也承受不起。

还是要恩怨分明。我们有难时捐赠我们的,人情加倍奉还。我们有难时落井下石的,别指望中国有好脸色。

本来中国面对美国发起的贸易战问题。现在美国面对严重短缺的医护物资和接下来民众恐慌性抢购囤积生活物资的压力,将不得不把费尽心机跟中国各种施压耍赖谈了一年的很多商品关税减免。美国用心良苦却成空。好不容易建一堵围堵中国的贸易保护主义之墙,又不得不因为疫情自己动手扒开大部分口子。图的啥?瞎忙。

(美国减免关税的事,已经开始做了,并且我在一星期前就预测到了,见我以前的回答。)

而世界其他国家医护用品和医院基建的缺口极大,也需要中国的生产建设。所以中国年初的损失,会在全年补回来。

知乎用户 蓝色龙骑兵 发表

原本以为,这次疫情,将会重创经济,一遍狼籍。

但现在一看全球所谓西方民主发达国家们的反应,与当下的情况,看来,他们这个上半年是走不出来了,而国内,只要严控外入,四月内基本就 OK 了。

这件事更大的影响大概是 ZZ 层面的,国际 ZZ 格局会发生变化吧,国人也该反思了,幸好生在种花家。

但现在全球经济放缓,有人寒冬有人暖冬吧,对中国来说,应该算是一个好机会吧。

知乎用户 非良紫庄 发表

这问题别看了,没意义,只留好的,我写了个 “长期稳中向好” 加个狗头,都能被删。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谢邀,非常认可

@温义飞

大神的答案,这次疫情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主要还是在于制造业和工业,餐饮等消费娱乐行业的损失只是皮肉之痛,但对制造业和工业的影响,才是伤筋动骨。

但我也补充另一个角度,就是从政策放松对楼市影响的角度。

那就是地方政府在巨大的财政负担以及地方经济下行的压力下,一方面,房地产能为地方政府为了增加财源,并且带动巨大的经济需求,弥补上半年的需求不足,政府会放松地产限购的政策;另一方面,央行也会采用信宽松贷政策来刺激经济。但是其他行业的不景气,最终很可能导致释放的资金大部分流向房地产,继续推高房价,绑架中国实体经济。

大概逻辑是这样的:

虽然去年在国家的调控下,限制了房企的融资渠道,中小房地产必须迅速卖房回流资金,不然资金流断裂,就只能破产,房价跌的趋势很明显;加上今年疫情会影响看房,会恶化第一季度的地产销售。

但在一二线城市,房企的体量都是很大的,熬过上半年,如果下半年楼市松绑、释放的资金在实体经济拿到满意的利润率,继续流向一二线城市房产,房产继续保持上涨的可能性不低。

知乎用户 泽学长 limy​​ 发表

这个问题无论如何回答,都只能做到管中窥豹——略见一斑,升斗小民推测不出事件发展的全部后果。

只知道支付宝催我还花呗借呗,老家农村硬核封村,年前买的东西基本吃完,集市没人卖东西,因为根本不让开集。家里存了一冷库香菜,盼着年后饭店带动生意赚一波,也好还一下外债,维持这一年的生计。现在因为没法往外出,只能砸手里。

父母犯愁,这个疫情如果持续到四五月,家里大棚的菜运不出去又怎么办?烂在地里?

我目之所及的这些人,他们不关心中国经济会不会受影响,会受哪些影响。当然他们也很爱国,看到医生被传染也非常难过,但硬核封村,路都被挖断,没有挖断的用铁丝网大土堆拦断。

菜卖不出去就是短了生计,对他们而言不是你要钱还是要命,而是没钱就没命。这就是现实。

我看到中央农业部消息,不许影响春耕,不许不让肥料饲料进村等等。确实是为农民着想,但是农业部对这群小农来说太大了,他们也并不去关心它说了什么,他们只知道县官不如现管。该不让进的还是不让进,该硬核封村还是硬核。目之所及,愁云惨淡。

知乎用户 蓑笠翁的读书笔记 发表

我得感谢我们企业的一把手!去年他拼了命的往死了打业绩几乎透支了今年的市场,用方式竭泽而渔的方式疯狂追打,私底下各部门各单位几乎都差点兵谏了!

结果是 19 年的奖金拿的特别多,几乎是 20 倍的月薪 (说一下我们单位封顶是 12 个月,剩下的 8 个月 20 年年底发),到大家心里都清楚这几乎就是在透支今年市场的情况下拿的,也就是相当于两年的奖金。

但是我们万万没想到啊!!今年碰上疫情了,就这恶劣的经济形势,就算不透支市场今年也铁定完不成任务,如果没有去年这么拼命,今年我们都他妈得喝西北风!!!现在大家保底还有 8 个月,队伍异常稳定无所谓了,正好用今年养养市场,后年在干!哈哈真应了那句话 “我们要感谢昨天拼命的自己”!哈哈真踏马讽刺!!

知乎用户 张颜 发表

疫情的问题是中国经济和社会的一次小小考试。

这次考试时间不长,难度也不大,但是足以引起大家的重视。

中国以前也遇到过类似的问题,但当时大部分人本身就一无所有,所以也谈不上失去什么。可现在我们并不是这样的了。

比如餐饮行业就会反思,要如何改善大部分收益都要等年底的情况。要如何解决年底备货很多的情况。

又比如旅游行业也会反思,要如何解决只有年底可以有长假期的情况。

而工厂也会思考,如何在面对工人不足,上下游不畅时的备用方案。

普通人也可以思考。身体健康的重要性,如何培养自己工作之余的爱好等等。

这是一次小小的考验,能够利用好这个机会的自然会有好的影响。

知乎用户 伯光君​ 发表

首先,分析大背景。

新冠疫情(高传播长潜伏弱致命强护理)是自西班牙大流感以来全球最大规模的流行病,1930 年大萧条以来最大的经济停摆,OPEC 成立了最大的油价当日跌幅,有史以来全球最大规模的央行干预,89 岁的巴菲特一个月以来见证了无数个人生的第一次。

这次疫情的四个特征:

(1)高传播

(2)长潜伏

(3)弱致命

(4)强护理

1. 全球隔离打击最大的行业:服务业。越是发达的国家,占 GDP 比值越高(中国 50%,英美法德 70% 以上)

2. 理论依据:

①指数函数的拐点效应:相变(量变到质变)这次疫情的持续时间足够长,长到足以引发某种根本性的社会变革。

②能重构社会的四件事情:饥荒,瘟疫,战争,技术革命。

③由《第二次机器革命》找到押韵的历史事件——14 世纪大黑死病:《刺客信条》文艺复兴,纺织业兴起,庄园经济解体,资本主义萌芽,最终促成了 18 世纪的工业革命

疫情直接击穿了最发达国家的防御体系,目前,最先进的国家也只有隔离这一招管用。此次疫情对服务业的打击是最大的,中国在第一季度的损失就超过了 3 万亿。但这次疫情最严重的,是它的持续时间足够长,所以产生深刻的社会革命。人类史上能在短时间内重构社会的只有四件事,一饥荒、二瘟疫、三战争、四技术革命。目前我们正在经历二跟四。

其次,分析大框架:新供给和新需求促成商业升级的分析框架。

黑死病——人口锐减——资本 & 技术进步——供给升级

②黑死病——宗教崩溃——文艺复兴(个体意识崛起)——需求升级【大分流】

疫情使市场形成了一个新供给和新需求,促成商业升级的分析框架。供给和需求数量基本的概念,中世纪的黑死病事件让欧洲人口锐减,劳动力紧缺,于是人们开始大量接纳新技术来节省人力。而效率的提升使农民获得更高的收入于是储蓄率有上升,储蓄上升形成了资本积累。资本积累有进一步加强技术投资,这个循环直接导致了 15 到 17 世纪欧洲开启了一场持久的供给革命。另外方面疫情打破了宗教的绝对权威,人们开始发现上帝不太可信,还不如信自己。于是个体意识开始萌芽,从而开启了后续的文艺复兴,文艺复兴又进一步促使个体意识的觉醒,带来的纺织品工业品食品贸易等多个领域的全面需求升级。黑死病催生了新供给叠加新需求开始的欧洲大发展的良性循环。此后 300 年里,欧洲逆袭中国成为世界经济老大,有历史学家把它称之为大分流。

最后,分析中国。

①需求:

A. 去过度化。(日本发生过,《创新者的窘境》。一般发生在餐饮、大件消费、国产替代、投资领域。不愿意为过度化买单了:反消费主义,反智商税,成分党,性价比,断舍离,极简主义。)

B. 民族自信。(日本 80 年代国货崛起再全球化:区别在于中国的产业类比日本更大,品类比日本更全)

原因:全产业链供应国,很多国际品牌缺货,民族自信心大大增强,没有那么崇拜欧美了(集体潜意识影响我们的消费习惯)。

②供给:

C. 线上化:各种 “云” 线上行为。

D. 幂律化:正态分布(平均化)——幂律分布(极端化)。导购 VS 直播,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反脆弱》

E. 多元化:线上人格越来越真实。视频化 VS 文字稿。

在中国同样催生的新需求和行动,一方面疫情打破了我过去的消费习惯,让我们产生了全新的需求,另外疫情让各行各业更加拥抱线上化就催生了全新的供给,这两股力量的结合,促成了中国新一轮的商业升级需求的变化,新冠最直接的冲击就是大家都变穷了,于是突然之间出现了一种消费去过度化的现象。这个现象在日本之前也发生过,是世界著名管理学大师克里斯坦森在《创新者的窘境》中提到的。去过度化集中表现在餐饮,大件消费,投资,国产替代方面。供给方面,疫情导致了各行各业供给的全面线上化。迅速线上化催生了一个幂律化和多元化的新世界。

③机遇与挑战:

A. 机遇:单一赛道——小而美的多种赛道。

B. 挑战:独立思考,创造力,刻意练习,审美力,跨学科学习等等学校不会教的能力。

知乎用户 参考人员​ 发表

01 一些人将面临裁员的危机

很多时候,我们不需要过多分析,看政策就知道了,国家比我们敏感得多。

比如说,2 月 6 日北京出台了促进中小微企业发展的政策。

其中有两条是这样写的:

1、减免中小微企业房租:中小微企业承租京内市及区属国有企业房产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按照政府要求坚持营业或依照防疫规定关闭停业且不裁员、少裁员的,免收 2 月份房租;承租用于办公用房的,给予 2 月份租金 50% 的减免。

**2、实施援企稳岗政策:**对受疫情影响较大,面临暂时性生产经营困难且恢复有望、坚持不裁员或少裁员的参保企业,可按 6 个月的上年度本市月人均失业保险金标准和参保职工人数,返还失业保险费。

这说明疫情会导致一些人失业。

为什么 1 月 25 日左右时,整个网上各地的网友都在留言呼吁自己所在的城市延期复工,而政府却一直在等一直在等?

因为国家比你着急,国家知道每多一天数亿人不工作对国家和社会的影响,一天不搞生产,一天不搞经济,都是很严重的事情。

我在深圳,昨天去超市买菜,蒜苔 10 元一斤,莴笋 10 元一斤,一颗白菜 22 元,黄瓜 7 元一斤,都涨价很多。

疫情当下的影响是显性的,不搞生产不搞经济对国家和社会的影响是隐性的,收入下降,失业,各种社会问题、社会矛盾就会出现。

这也是为什么,国家在各种出台政策减少企业裁员。

02 一些行业尤为明显

旅游业、酒店、餐饮、商场、线下零售商店、交通出行、影视、线下娱乐场所(影院、KTV、网吧、健身房、游泳馆等)、线下培训教育等等。

比如旅游业,去年春节假期,全国总旅游人次是 4.15 亿,收入是 5139 亿,今年这 5000 亿去哪找?

这些行业成本高但利润率不高,需要源源不断的现金流进来才能持续经营,能赚大钱的一定是少数,很多都是平衡略有盈利,如果几个月没有现金进来,恐怕要裁员节流,甚至有的直接关掉,一部分人失业。

03 第一批扛不住现金流压力的企业已经开始倒闭

2 月 6 日晚间,知名 IT 培训机构「兄弟连教育」创始人李超,在其微信公众号中发表《致兄弟连全体学员、员工、股东的一封信》,表示因受疫情影响,即日起,兄弟连北京校区停止招生,员工全部遣散。

李超在信中称,疫情之下,受影响最大的就是线下培训机构。高校延迟开学,线下培训业务暂停等措施使得兄弟连压力爆增。

公司资金储备少并且一直处于亏损状态,兄弟连在年前曾压缩成本、缓发工资、全体动员,计划在节后招生旺季打一个翻身战,但疫情将公司计划全部打乱。

根据企查查信息,兄弟连隶属于易第优 (北京) 教育咨询股份有限公司,成立已有 13 年。

专注于 IT 技术培训,是国内早及大的 PHP/LAMP 技术专业培训学校。2015 年,兄弟连曾获得华图 1.25 亿战略投资。

2 月 7 日,北京知名 KTV“K 歌之王” 发布了《总经理致全体员工的一封信》。

信中称:“正当我们充满信心的准备在 2020 年重新展翅之际,威胁中国大江南北的疫情却突然出现。”

受疫情影响,K 歌之王宣布将于 2 月 9 日,也就是北京市准备正式上班的前一天,与全部员工、200 多名员工解除劳动合同,如果有 30% 员工不同意这个方案,公司将进行破产清算。

两个事件接连曝出之后,微博上一片感慨:这两家企业从创办时间到员工数量上看,体量都已不算太小,尚且遭遇如此,那些更加小微的企业抗风险能力恐怕会更差。

知乎用户 小木炭 发表

因为有几个海上贸易的朋友,我就从海上贸易来说一说。

全球贸易占比最大的是贸易种类是什么?路上贸易?不是,是海上贸易。

全球 70% 以上的贸易都是通过大海,而我国有 90% 的对外贸易都和海运有关。可以说,海运对一个国家影响是巨大的。

但是在 2020 年,由于新冠疫情的出现,海运可以说是遭受到了毁灭性的打击。

为什么?因为国内国外都不让你运了,商品直接烂在码头上,有谁来买?

可能有些人听说 xxxx 之前做外贸好不风光,今年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就破产。

我可以很负责任的告诉人,这是真的。

我认识的人中,今年破产,或者说转型的,基本上是做外贸的。工厂开不了工,工人也拿不到工资,之前生产的产品全都烂在码头上,去年拿到的订单今年全部取消,你违约金都没法找对方要!因为甲方也没钱了!

全球单就海上贸易损失多少呢?至少 2.35 万亿美元。

我给大家看一张图:

看到没有,2019-2020,增长率的差值接近 7%。

而全球呢?

看到了么,除了东亚和太平洋地区以外,其他所有的地区贸易额平均都跌了 25% 以上,也就是四分之一。

想想你之前一天可以吃四个鸡腿,现在只能吃三个是啥感受。。。。

而且这还只是对于能吃得起鸡腿的人来说的,吃不起鸡腿的那些人,可能今天吃完,就不知道下一顿在哪里了。

那 GDP 呢?

虽然你可能想到了 GDP 会很难看,但是你一定不会想到 GDP 居然会这么难看:

除了中国有 4.90% 的增长以外,全都是负增长。

尤其是一直和中国叫板的印度,-23.9%,我都不知道他们有什么好叫板的。。。。。

而且更让你意想不到的是,这次新冠疫情,成为了富人收割穷人的绝佳好机会。

我们知道抗疫物资的生产是要具备一定的工业实力的,而能够进行生产的,全球就那么几个国家。这些国家除了中国以外基本上都是发达国家,那么这会造成什么情况呢?那就是穷国只能向富国购买这些口罩和疫苗。

到时候成本出来 1 块钱,我卖 100 你也只能捏着鼻子接受!

什么叫惊喜?这就叫惊喜!

什么叫商业掠夺,这就叫商业掠夺!

而根据世贸组织的推算,就算给穷国卖平价的物资,绝大多数口罩和疫苗的消费还是在富国之中,如下图就可以看到这惊人的差异:

所以全球不仅在这一轮的新冠疫情中受到了重创,而且贫富差距还被进一步的拉大,穷人不仅没有保障,甚至还被进一步的掠夺。

就我所知道的,年前有人投资购买了一些制造熔喷布的机器,等疫情一爆发,他们所获得的财富是惊人的,千万都算是产量差的了,高一点的直接上亿。这种财富的积累速度远远超过他们之前几十年的打拼。

这就是时也命也吧。

那既然全球新冠疫情如此厉害,大面积的公司破产,大面积的工人失业,为什么中国没有什么大的感觉呢?

实际上还是因为国家调度得力,在最大程度上减少了危机所带来的影响与破坏。以至于我们能够感受到的最多的就是物价上涨,比如之前猪肉,牛肉,还有鸡肉的上涨。这些食物价格的上涨其实就和海运贸易腰斩有关,要知道我国可是世界上最大的粮食进口国,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粮食消费国,这一轮疫情只让物价上涨了一部分,可以说是十分的厉害了。

对比不把穷人的命当命的美国,我国可以说是世界的灯塔。。。。。

啊这。。。。我们居然也可以当灯塔了吗。。。

老大哥你这位子做得够久了。。。。

是不是也该换换人了。

知乎用户 凌紫宸 发表

餐饮等行业会有一定损失,但不会太大,因为需求还在。

旅游行业损失相对大一些,春节的黄金周的分量是很重的,但旅游本身是个轻资产行业,很容易缓过来。

运输业、制造业会有一些企业倒闭,但整体应该问题不大,全行业基本上都是同步的,而且延长的时间也不多,两三周的时间还不至于产生多么了不得的影响。

农业可能会有较大损失,春耕受到影响的话,半年的收成就没了。

希望通过这次的事件,各企业可以建立自己的 PLAN B。

知乎用户 haha kim 发表

作为中国整个经济发展中最活跃的产业之一,零售业在此次疫情中承受了巨大的打击与挑战。

帷幄 Whale 的商业化解决方案以线下门店为基础,可以提升线下 + 线上全渠道运营、营销和数据分析能力,以期能帮助全国线下零售和品牌商家建立疫情恢复期间和更长周期的经营体系。

为了帮助大家了解目前零售门店的真实客流状况,帷幄 Whale 数据科学部门根据 1/18-2/7 实时数据平台收集和分析现有的门店客流和交互数据,并分析了突发事件对零售的影响,总结出以下 5 个结论。

1. 总体门店客流减少 64%,客流对政策信息存在 2 日左右的反应周期。

上图可以看出从 2020 年 1 月 22 日开始,门店客流开始明显减少,跟节前 1 月 18 日相比,1 月 31 日客流下降到最低点为 36%,2 月 2 日起数据有回升走势,2 月 4 日为 40%。

此次疫情的重要节点是 1 月 20 日钟南山接受央视新闻采访时明确提出:「新型肺炎存在人传人现象」。由于政策和传播的滞后性,从 1 月 22 日开始门店人流量才开始明显减少。

2. 相比「美妆类」和「生活类」,「商超便利类」门店客流受疫情影响较小,节后出现回升走势。

「商超便利类」门店客流较之前下降,其中 1 月 24 日 - 1 月 26 日存在春节影响。以 1 月 18 日为节点对照,2 月 4 日客流是其 58% 左右。之后客流有波动性下降 2 月 7 日客流为原本的 52% 左右,可能和部分企业复工和小区限制有关。相比其他类门店,因疫情期间的供给和需求上的必要性,此类门店客流整体受影响程度较小。

「美妆类」门店整体受疫情影响较大,客流呈现持续下降趋势,以 1 月 18 日为节点对照,2 月 7 日客流是其 12.5%。

「生活类」门店客流受疫情影响,以 1 月 18 日为节点对照,1 月 31 日为其 13% 左右,2 月 3 日起客流有回升,至 2 月 7 日客流恢复为原本的 26%。

3. 湖北省客流受疫情影响最大,客流为疫情爆发前的 33%。

「商超便利类」门店所在省份中,湖北、安徽、海南、福建省份受影响较大,其中湖北省门店客流为春节前 33%。

「美妆类」门店所在省份中,湖北、甘肃、海南、安徽、陕西等城市受影响较大,春节后客流量小于原有的 5%。

4. 客流群体中男性比例升高。

我们随机抽取了「商超便利类」门店下一个品牌货架的数据,相比春节前(1 月 18 日~ 1 月 23 日),春节后(1 月 27 日~ 2 月 2 日)客流群体中男性占比从 39% 上升至 55%。

5. 春节和疫情双重影响,门店客流高峰提前至下午 14 点到 15 点。

客流小时分布上,受疫情和节假日双重影响,往常 19 点到 20 点的客流晚高峰消失,节后顾客消费集中在下午 14 点到 15 点。

关于帷幄 Whale

帷幄 Whale 是领先的全渠道数字化解决方案服务商。通过人工智能 (AI),大规模物联网络 (IoT) 和数据模型 (Data) 的创新,为面向未来的品牌和零售企业提供简单、快速、易复制、数据驱动的底层和应用层解决方案。

帷幄 Whale 设计了从前端到中台、后端运营的解决方案架构,运用数字化技术在终端卖场部署数字点位。与此同时,帷幄 Whale 通过将线下顾客行为转化为多维度的数据,并为商家提供实时、大规模的数据可视,分析,预测服务,为科学决策提供助力。

知乎用户 Whale 帷幄​ 发表

经济应该会比较难,因为这次疫情,一些中小企业估计扛不过去或者度日如年了。

但是长期我觉得对整体趋势影响不大,取决于整体的经济基本面。

知乎用户 毕宾 发表

比特币涨 30%,侧面反映资本外逃加速。

知乎用户 走地鸡​ 发表

对国际大趋势不是很了解。对政商关系上,特指地方官对经济的作用,在县乡两级上,有一点看法。

经济上,地方政府的官员有了很好的借口,为自己区域的经济下滑辩解,所以保经济的动力不大,民营企业的分量变轻。

经过防疫期间的战时管理,地方官的权利欲空前高涨。防疫期间舍生忘死的付出,也必然会导致 “功臣” 思想的冒头。两者相加,县乡两级区域内的民营企业,受到的政府监管力度将会增大。

综合以上几点,再加上防疫期间企业成本的增加,疫后两年内,县乡小微实体企业必将出现一批倒闭潮和兼并潮,二十万级别车辆减少,五十万级别车辆增加。

知乎用户 邢者​ 发表

对旅游的影响非常大,很多的中小企业迫于现金流开始倒闭,全国几万旅行社歇业没有生意,千万的工业人员没有工作开始转向微商,一家中小旅行公司的背后可能链接了 10 个以上每天都在上演真实生活的普通家庭。

一方面这次的疫情加上经济下行的大背景,每个人的收入都受到了影响,甚至增加失业和未来危险,个体都知道了现金流的重要性,收入影响会体现在行动上就是缩减非刚需消费。

其次这次假期的延长,也会可能让 5.1 取消,暑假缩短,很多人工作都有一堆事,没有假期没有时间出游。

假期和收入两大因素会让 2020 的旅行消费受到影响。

其次,国内游最好的日子是在暑假之前,暑假以后就等着国庆,季节因素会大大影响到国内游,对旅游行业来说,是数着春节、5.1、暑期、国庆、春节过得,几乎 2020 年头就看到了年尾。

出境游的 234 月很多航班都做了取消。

一家中小旅行公司的背后可能链接了 10 个以上每天都在上演真实生活的普通家庭。

这个冬天有点长,希望早点春暖花开。

关注公众号 “Travel 星辰大海”,发送实名信息,可申请进旅游管理专业全国交流群 / 新旅游旅业交流群 / 新旅游 CEO 群

推荐阅读:

许义:武汉新冠肺炎疫情对旅游业经济的直接影响

许义:疫情之后,中国旅游的 3 个未来

许义:因新型冠状病毒,业务全停之下的中国旅游,如何度过这场肺炎疫情难关

旅游管理专业的同学最后都去哪了?

许义:2020, 中国旅游会好吗?

许义:凤凰网旅游,请低下你高贵的头

许义:在线旅游 20 年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许义:飞猪双十一嬉游带货 1.4 亿,带给旅游行业哪些新思考?

许义:毕业后在一家旅游公司两年,我如何从实习生做到公司副总

许义:互联网职场红利消失,职场中什么样的人才能活得好?

许义:Thomas cook 宣布破产,巨头倒下留给中国旅游业哪些启示?

许义:同理心思维,在我们的工作和生活中有着怎样的应用

许义:万亿规模的 “老年游” 究竟是一门怎样的生意?

许义:旅游行业五年,我推荐的 18 本好书

许义:新旅游业态下,运营增长带来的新机会

许义:跟团游真的没有未来吗?

许义:看完这届 ITB 我有 6 个直接体会

许义:构建 “新旅游” 运营效率的六个关键时刻

如何打造爆款旅游产品

OTA 有没有下半场?—-(POP 平台和代理模式的思考)

旅游行业的平台战略模式

你离优秀的产品经理还有多远?

旅游业的 “表达力”— 制约商业效率的关键

许义:旅游专业不愿干旅游,旅游管理的同学毕业后都去哪了?

Travel 星辰大海网站:

Travel 星辰大海

关于旅游管理 / 在线旅游 / 旅游创业,欢迎更多交流:Travel 星辰大海关于旅游管理 / 在线旅游 / 旅游创业,欢迎更多交流:

许义 - 携程主题游业务负责人 | 到「在行」来约见我

知乎 - 旅游人的进步专栏:

Travel 星辰大海 — 旅游行业进阶之路

知乎用户 许义​ 发表

上一个 5000 回答的问题都被删了,你说呢?

知乎用户 林通胜​ 发表

江西宜春市袁州区罗氏金行向百姓借款 4 亿一案,罗军声称生意亏损 1.3 亿,生活费用了 2 亿,无钱偿还百姓的钱投案自首。一个县级市能借款到 4 亿,期间罗军还上电视,被宣传为成功企业家。坑害了成千上万的百姓,借着百姓金行的名义像老百姓借 4 亿款之多。老人的养老钱,拆迁户的赔偿钱,工人的血汗钱,无数人为此事家破人亡。

知乎用户 已注销 发表

疫情对经济影响:

1、对总体经济影响预测(来自盘古智库)

**低影响值:**防控及时得力,疫情持续时间较短,对经济的冲击也主要局限在一季度,疫情高峰出现在 2 月中旬,此后逐步下降,3-4 月结束,四个季度的 GDP 增速预计为 3.5%、6%、5.65% 和 6%,全年 5.2%。

**中影响值:**由于春节复工人口流动、气温较低利于病毒传播以及防控不得力,疫情可能延续至二季度,最终各方面努力下并在气温升高的帮助下于 6 月左右结束。疫情持续时间较长,将影响整个上半年的经济增长。四个季度 GDP 增速预计分别为 3%、5.5%、5% 和 6%,全年 4.9%。

**高影响值:**考虑到病毒的前期潜伏期较长、传染性较强以及未来变异的可能性、复工以后再次扩散和传播、防控上可能的疏漏,疫情持续时间可能会超出预期,要充分估计形势的演化可能比第二种更严峻,坚持底线思维。四个季度 GDP 增速预计分别为 2%、5%、5% 和 6%,全年 GDP 增速为 4.5%。

2、对经济的几个方面影响

影响一,需求方面,人员流动急剧减少,消费需求受到较大抑制;

影响二,供给方面,流通领域严重受阻,生产供给困难逐步加大;

影响三,投资方面,部分投资项目将推迟,短期内新增投资下降;

影响四,民生方面,就业压力增大,居民增收可能放缓;

影响五,房地产方面,楼市成交惨淡,施工进度受影响。

3、政策建议:

第一,以科学研判减轻恐慌,促进社会秩序恢复。

第二、完善现代国家治理体系。

第三,实行更为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大公共服务领域投资。

第四,大幅减免中小企业税费负担,避免企业倒闭潮。

第五,加大对中小微企业金融支持。

第六,适时大力开展职业培训。

第七,鼓励推行租金补贴与减免。

第八,鼓励企业推行灵活用工政策。

第九,加大国际合作,进一步开放。

第十,提前筹划年内重点产业复苏方案。

二十个盘古智库的专家里,熊鹏的观点值得解读:

**1、短期看一季度甚至二季度的经济会受到严重冲击。尤其是与居民消费相关部分。**电商虽然有部分免疫能力,但是由于物流的极大受阻(我个人的经验是顺丰隔日到的服务延长到 4 天),导致了电商也处于困境。制造业则因为开工延迟带来损失,唯一不受损的目前看来是经济租金提供者,地租,房租,利息,税收等。对经济的冲击程度主要取决于复工时间,包括居民服务业的重新开张,工厂和工地的返工日期。就短期的冲击而言,其实有一个非常简单的方法,那就是用去年日均 GDP 来计算冲击有多大,感兴趣的圈友可以自行计算;

2、但是比经济数据更重要的是系统的稳定性,即:这个冲击是否会在短期产生大量失业和企业倒闭。

餐饮是一个现金流行业,很多企业主利用现金流投资了一些长期项目,一旦现金流断流,同样会影响诸如房地产、水电站等长期项目的建设和运营。

如果引发上述行业大量的破产从而导致失业问题,这会给经济稳定性带来巨大挑战,这个打击面不亚于过去几年供给侧、环保、金融去杠杆对中小企业的打击,而不同的是,供给侧和环保还至少有大企业及其员工获益,某种意义上是一种社会资源和财富的再分配,就社会需求总量而言,降低有限,但这次是全社会无一收益,对经济的冲击是前所未有的。这是当下最重要的观察点,即经济体的脆弱性到底如何。

3、疫情的中期及长期经济后果。在凯恩斯框架里面,长期投资主要取决于动物精神和不确定性。

就长期看,全球产业链重构并不是一件多么可怕的事情,产业升级是正常而自然的,但是产业链重构过程可能是很脆弱的,即一些冲击可能让产业加快转移,而新产业和新就业机会并未创造出来,这样就会给经济带来短期冲击。

**另外要理解不确定性,不确定性包括很多方面,尤其是政策方面的不确定性以及行政管理当局应对危机的能力。**如果地方官员无法表现出以商业利益和居民利益为优先的取向,企业家和投资者会重新评估投资的可行性。

知乎用户 本杰明​ 发表

疫情结束后会有不少行业改变模式。

有一些行业会重创。我举几个例子,

1. 院线。新片播放率的提高,会让更多新电影开始走线上渠道,因为成本更低一些,而且消费者也能用更少的钱观影。

2. 发廊。由于长期在家,理发神器用习惯了,大家就不会再去发廊,省钱好了。

3. 各种 ktv 和高级料理店。大家不知道什么时候又会被传染,所以干脆别去,在家唱好了。

4. 各种鼓吹女权的公众号和消费的号。大家待在家里长了,就会开始明白自己需要什么不需要什么,收入下降了,自然会学省钱而不是乱花钱。

暂时想到就是这几个。

其次影响的就是买车的人会增加,

防护用品需求爆发。

知乎用户 orchimike​ 发表

疫情对于中国经济的影响,正如疫情在湖北外其他城市的蔓延一样,渐渐浮出水面。生产受到阻碍,人心感到惶惶。经济并不是一个冰冷的词语,枯燥的公式,它关系着我们日常生活的柴米油盐、衣食住行,它更是每一个小家庭的汇集,我们每个人都无法置身事外。

1. 餐饮、酒店、旅游

毋庸置疑,疫情对于服务业的影响是冲击性的,餐饮、酒店、旅游、娱乐、零售等行业首当其冲。

自 1 月 25 日起,全国范围内众多大型商场、多家全国连锁餐饮品牌停业,部分地区还出台禁止所有餐饮店铺营业的紧急通知。

餐饮业一向对现金流依赖性强,如果营业收入被腰斩甚至为零,那么房租、人工等固定成本就会如同大山压顶。

酒店旅游也是直接沉寂,在疫情期间可以说降到冰点。

压倒大象的从来都不是最后一片雪花。现金流好的企业或许能撑一段时间,现金流差的企业可能就地倒闭了。

2. 泛娱乐

电影业的情况不容乐观。相比一二线城市头部影院,三四线城市的中小影院受到的冲击更大。一方面,很多中小影院短时间内会面临租金、人工成本带来的现金流压力。另一方面,即便能顺利渡过当下难关,春节返乡人流带来的票房收益,往往占到三四线影院年票房的 30%,很多中小影院接下来的日子不会太好过。

影视制作业也因为《关于新冠疫情期间停止影视剧拍摄工作》的通知更添阴霾。可以预见,伴随着在一季度新冠疫情防控工作的持续,影视剧、综艺拍摄录制,乃至线下演出很可能将在今年一季度处在完全停摆状态。

但线上泛娱乐迎来小高峰,是因为新冠疫情引发了宅经济。所以例如游戏行业大众熟知的《王者荣耀》,抖音、西瓜视频上线《囧妈》,直接给西瓜视频增加了几十万 的下载量。

包括,微博公众号头条知乎都迎来了高峰期。比如,作为一个刚玩知乎没多久的我,这两天竟然也涨粉到小 1000,真是承蒙大家厚爱,我感到有些惶恐,连更新的速度都不由自主加快了些。

3. 零售

线下商超、传统杂货店受影响较大,人们对于非必需品的消费欲望降低了,但对于必需品的消费欲望增加了。所以线上商超企业例如盒马生鲜、每日优鲜类的企业在疫情期间也比较忙。

4. 物流

根据各大物流公司公布的数据,物流需求在疫情期间迎来了大爆发。物流企业在疫情期间担当了主力军角色,从医疗物资运输到食品配送,不能出门的我们或者医生,全靠物流扛起大旗,可以说,快递小哥是除了白衣天使们最辛苦的人儿了。

5. 医疗

医疗行业现在备受人们关注,很多医疗物资例如口罩、呼吸机、防护服被抢购一空,但疫情过后大概率也会回归理性。

6. 科技行业、军工行业

科技行业、军工行业作为弱周期行业,本身受到此次疫情的影响较小,如果上下游客户在湖北的,也会受到影响。

7. 工业制造业

很多人以为此次疫情对消费服务业的冲击最大,毕竟。但长远来看,我认为其实对工业制造业的影响是更为深远的。如果制造业停工,那么对出口影响会很大。中国作为制造业大国,一旦国外的订单发生了回流或者转移到东南亚等其他国家,那么短期内可能很难恢复原状。

8. 金融

因为自己身处这个行业,了解更为深切,所以也可以多说几句。

2019 年,经济已经启动困难模式,2020 年本来以为只是更困难 ,没想到直接切换到地狱模式。

我作为一个一级股权市场的金融民工,早在去年已经深深感受到了市场的寒冷。

资金端迅速缩紧,市场上 80% 的投资机构募不到钱,有的同行从投资转募资端,有的直接下海创业了。

现在受到假期与疫情的双重挤压,募资搁置、投资放缓、退出暂停。VC\PE 市场相当低迷。最近问了很多同行,很多都表示,除了看看 BP,做做投后管理,其他事基本就先搁置了。我所在的机构也没有完全复工。

资产端的日子也并不好过。对于一级股权市场来说,很多投资机构的投资对象都是中小企业。中小企业本身抗风险能力相对大公司来说,会弱一些,受到此次疫情影响,大多数中小企业的日子都不好过了。如果事先没有储备 6 个月左右的现金流,此次融资又受阻,主营业务又因为疫情被阻断,那么这样的企业就很危险了。

链条上的传导非常快,牵一发而动全身。中小微企业如果面临倒闭风险,那么会有大批人员面临失业。

仅仅就我比较关注或者自身熟悉的几个行业做了分析,不够全面,还望读者轻拍。疫情的影响毕竟是暂时的,不是持续的。我们作为普通人,心态不能崩。沉浮起伏也是人生常态,经济更是如此。

疫情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失去信心,破罐破摔。所以,我们作为平凡的一员,更是要理性看待,乐观面对,恪守岗位,尽职尽责。因为我们的信心就代表了经济的信心,中国的信心。相信终有一日,我们会战胜病毒,拨云见雾,柳暗花明!

知乎用户 玄女麻麻 发表

简单回答:不知道。

人类对经济学的了解还处于很初级的阶段,不但不知其所以然,甚至大部分时间不知其所然。预测长期经济,随便谁都能预测。所有人都知道经济不可能永远高速增长,即使是中国。所有人都知道经济过热若干年,经济危机会到来。经济危机熬若干年,恢复期会到来。问题是到底过热多少年经济危机会爆发?经济危机需要苦熬多少年才能进入恢复和增长期?在现阶段,这个具体的数字就像明天几点下暴雨一样是不可预测的。

但是人类又忍不住想要预测什么,那我们就试一下。这个尝试的答案就是:

疫情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可能非常大。

很少人知道,比通胀更可怕的是通缩。通缩简单来说就是人人都不花钱了。

人类是一种很奇怪的生物。满足人类的欲望似乎无论多少钱都不够,而满足人类生存却只需要很少很少的资源。当我们花钱的时候,似乎欲望永远得不到满足。如果我们突然在某种条件下不消费了,那么我们会发现其实满足人类生存只需要花很少的钱。当人们都花很少钱的时候,通缩就会发生。疫情有可能触发这种条件。原因有两点:

  1. 疫情直接打击以餐饮代表的服务业。这次的病毒不同于萨斯。萨斯病毒有很明显的标记:发烧。只要控制好发烧这个标记,病毒很容易被控制。新冠病毒的无症状潜伏期长,这意味着控制新冠病毒传播非常困难。即使中国完全消灭了新冠病毒,现在看来在国外控制病毒几乎是不可能的。一般的传统是在五六月份病毒会消失。那么在五六月份之前,服务业将持续遭受暴击。服务业提供了天量的就业,就业支撑了从食品、日用品、耐用消费品到住房的消费。一旦服务业停止输出消费能力,中国的通缩将开始连锁反应。
  2. 万幸,得益于多年来的稳健的财政政策,中国的中央政府有很大的政策空间强行拉动消费,抵抗通缩。但是,病毒是无国界的。如果全世界其他国家无法控制病毒传播,那么他们的服务业也将遭受巨大打击。同理,他们也将产生通缩。其中风险最大的将是美国。美国服务业占 GPD 比例远远大于中国。一旦产生通缩,其服务业萎缩的程度和速度将远超中国。作为中国的最大贸易伙伴之一,美国消费能力降低将大大影响中国的经济。而美国经济泡沫化本来已经十分严重,美国从政府到美联储手中的政策工具已经非常之少。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的消费产生萎缩,这种影响是中国政府很难对冲的。

因此,经济的影响取决于疫情。疫情取决于社会的心理承受能力。社会心理承受能力取决于病毒的杀伤力。如果新冠病毒在传播了几代之后致死率极大降低,那么世界经济能够很快恢复原来的轨道。如果新冠病毒保持目前的致死率,那么中国以外的社会恐慌将是大概率事件。社会恐慌造成的通缩也将是大概率事件。

辩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事物总是一分为二的。通缩对于中国经济的长期发展也不一定完全是坏事。

首先,最近几年强调的供给侧改革能够瞬间完成。供给侧改革的核心其实是供给侧屠杀,需要关停并转掉一大批落后的和多余的产能。这种屠杀借助病毒带来的通缩可以瞬间完成。

其次,当全球经济陷入通缩和衰退时,中美贸易战将马上分出胜负。美国的社会结构和经济结构决定了它只能马上寻求停战。中美可以在此基础上建设更加健康的长期关系。

巴菲特心目中的潮水,其实就是热钱。当通缩发生,热钱退去,很多裸泳的将会被潮水一波带走。留下的,都将是腰里缠着沉甸甸的现金的人。

综上所述,疫情对经济的影响有以下几种发展路径:

  1. 疫情传播仅限于中国。那么无论新冠像萨斯那样永远消失,还是像流感那样年年再回来,对于中国经济的影响是有限的。也许 2020 年中国 GDP 增长会低于 6%, 不过也不会低多少.中国经济将借此机会得到结构性调整,供给侧改革将立见成效,后劲更足。同时,这次疫情对于政府治理能力是一次极其难得的公平考试。一批能吏干员将得到机会,一批庸官将被淘汰。这对于今后数十年的经济发展是极为有利的。
  2. 疫情传播在中国得到控制,但是在发达国家蔓延开来。那么即使中国利用政策手段抗击通缩,也无法阻止发达国家的经济泡沫破灭,进入痛苦的挤泡沫,去杠杆,硬着陆式的通缩。而发达国家的衰退势必影响中国经济。目前看来,韩国将第一个倒下。日本很悬,大概率无法独善其身。美国还无法预测。这种情况下,中国经济仍然将受到沉重打击。如果美国也发生大规模疫情,那么全球通缩在所难免。

当然,如上所述,即使发生全球通缩衰退,对中国经济的长期影响也将是正面的。对于企业和个人来说,短期的痛苦则是不得不面对的难题。

打败我们的,不是病毒,而是对病毒的恐惧。

知乎用户 海底两万里 发表

一群装逼佬。赶明自己开个店再来吹牛逼吧。再不开工要饿死了

知乎用户 骑三马子的人​ 发表

在连续两年里,我国相继遭受了 “贸易战、猪瘟、新冠病毒” 的三连击,但人民依然乐观、自信。

这是基调,然后是影响:

1)知道有一套房的重要性,租房是要被房东、小区给拒绝进入的,而新的楼盘也会中低层化,容积率低化。
2)根据疫情地图的颜色,可知哪些省份今年 GDP 严重缩水,但明年的同比增速将非常可观。
2)超大城市的弊端凸显,尤其适合传染病的指数级扩展,但城镇化在前两年才被否定,所以都市圈的卫星城可以来瓜分些油水。
3)百业 “凋零”,但线上业务的优势凸显,所以对线上游戏、办公、购物、点餐等的规章应该执行起来,毕竟未来会井喷。
4)小微企业的债务要爆,负债率高的个人也难以安稳,但不要过于担心,我国毕竟全面小康了,饿不死人的。
5)加强国民体质很有必要,可能中考、高考里的体育成绩占比会提高。
6)川普等国际友人不会坐视不管,时不时发作一下,娱乐一番。
7)鉴于许多公司是 2 月 10 日或 17 日复工,而各地交通管制,城里的人复工容易,乡村子弟返程难,KPI 将对后者的前途施加影响。

后面想到再说。

知乎用户 秦蜀风起 发表

疫情关乎人命,什么不是人命?

民生也是。不是所有家庭都有一家三口都储蓄,都有工作。我们家这边,我已经听说有菜农顶着压力,偷偷溜出去彩钢板的围栏去卖菜了。

所以我非常不屑于讨论什么「线上办公」,结构转型。2003 年是催生了后来的电子商务,可没说非典全国都不让买菜出门,不让上学上班停工吧?

2020 了,人人都有手机了,电子商务不能再发达了,你这时候发现不便了,为什么?

因为衣食住行,哪一个都脱离不了线下。

菜总不能长到手机上吧?衣服也不能凭空 在家给你 3D 打印吧?

我们是市场经济,市场需要所有人参与。而大多数人需要加入到市场经济下的社会分工: 就说手机,一部手机就需要上千家供应链厂商协同,缺一不可。所有厂商走都是流水线,有上下游,工人工种缺了一样就没法有效运转。

餐饮也很苦,我朋友的店年前装修投了很多钱,就想着过年挣回来。你说餐饮是三产吧,可还是那句话: 哪样不是一环扣一环?餐饮重新装修采购的烧烤设备,厨房设备,朋友也是工业品消费者。

别以为部分工厂开了工,不全部放开又如何?链条已断。

说句找打不正确的,湖北省外病例一是增加缓慢了,二是目前省外死亡率接近普通流感,也就是 0.16%,三是传染即使有,也是三代四代,此时应该鼓励复工了,做好防疫准备,不要再封城封路,层层加码了。

百姓皆苦。

知乎用户 豪斯大叔 发表

好多朋友一直让我聊聊未来的经济走势,大家都关心疫情对经济的影响,虽然年前我也聊过 2020 年的宏观经济,但毕竟疫情是一次黑天鹅事件,很可能会打乱之前的经济走势。我认真想了下,决定还是稍微说一下我的感想,毕竟这事也是多少年不遇,我把自己一些不太成熟的思考拿出来分享一下也挺有意义。虽然比较零散,不太成体系,但贵在真实。

我看了下,最近的一些财经节目对这个话题讨论很多,大概的逻辑都是拿当年非典的时候比较一下,看看哪些行业受影响很大,查到历史数据,看看各行各业花了多少时间恢复的,然后类比一下现在的情况,数据都很详实了,我就不浪费大家的时间去解读这些数据了。

说实在的,这种比较虽然有一定价值,但毕竟是 17 年前了,中国社会内部环境变化了很多、外部环境也变化了很多,直接这么比较也说明不了太多东西,但有一点是值得肯定的,受影响最大的行业是餐饮、旅游、酒店、交通运输、娱乐这些产业,都是服务业。这些产业不会对经济伤筋动骨,而且疫情期间没花的钱、没吃的饭,疫情解除之后总会出现一波报复性消费。

至于对制造业的影响,有些人说不少中小企业资金链很紧张,本来就靠贷款过日子,这么一封锁、一停工,订单没了,资金链就断了,大批的企业垮了。这个当然是很严重的问题,不过,如果没有疫情呢?

这样的企业本来就每年倒闭一大批,本来就是每年倒闭的企业的主体,所谓的转方式、调结构、升级产业链,本来就是这样一个过程,就是要让核心技术不够、产品同质化、全靠银行输血勉强活着的企业被淘汰掉,靠技术研发和自己造血活着的企业能上来。

这个过程本来就不是和平的,会牺牲很多人的利益,造成很多失业,有一批企业要破产,每次技术进步都是这样的,哪有所有人都一派和谐的社会进步。

所以这次疫情算是用一次意外加速了产业结构升级的步伐。

当然,你说国家最关心的就业怎么解决,毕竟大片的企业死掉,会造成失业潮,这个要看有竞争力的企业扩张得多快了。

根本上来说,从旧产业里稀释出来的劳动力,还要靠这些新增长出来的、更有前景的产能消化掉。而权宜之计可能是国进民退,这事其实去年已经有很多了,比较有规模的地方知名企业濒临倒闭,为了保就业,政府会联合央企、国企把企业收购,这样企业不至于倒闭,就业就保住了。

当然,这相当于包袱甩给国企了,降低了国企的效率,但是国企从来就不是个效率优先的市场主体,它的存在本来就是要配合国家政策的,很多行为就是政治性的,而不是市场性的。

这里多说一句,很多经济学家和媒体喜欢批评国企效率低,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国企承担了一部分政府管理职能,效率不可能高。国企首先是政府职能的延续,是一种管理工具,你让它跟以资本增值为唯一目的的民营企业比增值效率,当然它不行了,它们并不是一个物种,只拿效率这一个指标比较的意义不大。

民营企业被国企并购之后,在具体经营策略上、技术上,国企肯定是给不了太大的帮助的,但国企至少有空间辗转腾挪、慢慢消化,毕竟国企拿融资、申请国家政策都更有优势,这就给民营企业争取了时间,让民企有转型升级的可能。

我判断,这种 “国进民退” 会在未来一两年里大规模上演。

当然,也一定会有经济学家的批评,这不是干扰了优胜劣汰的自然过程吗?民企不行,该破产就让它破产,人为的救它,这不是把珍贵的资源都投到落后产能上去了吗?这挤压了更优秀的企业获得资源的能力。

这个质疑是对的,不过还是老问题,这是只考虑经济、只考虑效率的一种逻辑。有些人会认为这个社会的一切领域应该按照效率最高的办法去运行的,尤其自由主义经济学家,他们中的一部分人甚至都主张连政府都不要了,政府效率太低,用市场化手段购买司法服务、警察服务多好。

但问题是,经济不是一个人的全部生活,人当然要变得更富有、掌握更多的财富,但人还要活着、还得活的有尊严,所以才有了政治。政治的逻辑是公平,从富裕群体多拿点,补给救助弱势群体。

任何一个经济学家在讲市场效率的理论的时候,都能讲的头头是道,但是如果他们去做地方官员,去直面几千个马上要失业的家庭的愤怒时候,我打赌,任何经济学家都不敢说 “该破产就破产” 这种轻巧话了。

政治就是这样,要保障不同群体的基本利益,哪个群体的基本利益没了都会闹、都会喊。如果光谈效率,你们被淘汰了就是你们效率不够高,那不同的群体之间随着贫富差距拉大,矛盾、摩擦就大了,社会分裂对立、互不信任的情况下,一切政策和改革都推动不了,那就是经济的终局了。然后政治上就很容易出现民粹主义,啥政策都不灵、谁上台都是老样子,老百姓就不再信任各政治派别,然后一些非主流的、主张很极端的政客上台了,这就是今天世界各国这几年的现状吗?

所以,我们不是要反对市场经济,中国人过去 40 年里,从市场经济身上得到的好处比谁都多,没有人比我们更维护市场经济。但是在市场经济成熟之后,它的缺点就逐渐也暴露出来了,而且有西方国家已经走了一段冤枉路,所以我们要平衡的去看。

这次疫情发生后,像薛兆丰这些无比笃信自由主义的经济学家,跳出来给大家科普,口罩就应该涨价、政府不应该限价,越涨价才越有利可图,才有更多商人铤而走险,口罩才能供应得上,这种说法不能说完全没道理,但是这是一种盆景式的经济学理论。它更像是一个实验室环境下得出的结论,它假设环境是很单纯的、人心都是单纯的趋利的,实际上这次疫情我们能看到全国各地都有海量的老百姓捐款捐物、不图回报,很多商人也在平价或者低价销售一些物资,绝不是不涨价就没人供应了。

这就是说,影响市场行为的力量是多元的,除了追逐利益之外,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文化力量、血浓于水的民族认同感、人基本的同理心和道德观念,等等,这些东西也会影响甚至支配着人们的行为。而自由主义经济学者讨论市场的时候,会先天的把这些东西忽略掉,假设它们不存在,用一个利字解释一切,所以这是一种盆景式的经济学理论,并不贴合社会实际。

并且,政府跑出来抓几个典型,警告囤积居奇、涨价太过分的商家,这事还是有意义的,这是传递一种信号。不然的话,良心商家也就心寒了,我低价出售啥也没得到,人家囤积居奇赚了一大笔,政府还不管,那谁还愿意当好人?这是一种什么示范效果?

当然,管理过程中的矫枉过正一定要纠正,像前一阵 6 毛钱口罩卖 1 块被罚的事,当然是 100% 的扯蛋和官僚主义,这是另外的话题了,涉及到政治改革,我们找机会另说。但涨价几十倍的被罚,没有老百姓同情他们,你不能说老百姓都是不理性的、都蠢吧?自由主义经济学假设人都是理性的、做出的选择是对自己最有利的,却又批评大多数人的共识,这不矛盾吗?难道自由主义的本质,其实是精英知识分子说的算?

我们再往深一层说,自由主义经济学者看待历史的眼光也是完全从效率出发的,这个也有问题。比如很多自由主义经济学者对殖民主义是更宽容的,理由是殖民主义把欧美更先进的技术、资本带到了中国、印度这些落后国家,社会效率是提高了的,这是进步的、是对的,而民族主义是一文不值的,它是用一种情绪上的认同在保护落后。

比如,我们前一阵刚刚讲过的《中央帝国的财政密码》,提到清末的时候,作者郭建龙就说,不要被民族主义情绪左右,实际上清朝被迫打开国门之后,各项数据都是提高的,就连清政府的财政收入都提高了好多倍,以此暗示普通人对殖民主义的憎恨是不理性的。

但是人从根本上说来就是一个群体动物,我们从石器时代就是更认同自己的部落,认可 “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的价值观,这已经刻在人类骨子里了,民族主义是人类的一种本能,你不能轻易的否定掉这种本能,说我们只能冷冰冰的去计算得失,中国人情感上觉得受伤了,抵触外国人强行打开我们国门,这就是不理性的、就是受了政治宣传洗脑?

中国是一个民族国家,这是几千年的历史造就的,中国人的族群认同和国族认同感很高,我们即便不说它合不合理,最起码你也得尊重这个既成事实吧?为什么中国人必须只有经济效率这一种思考维度?

当然,我能理解把民族主义当成是落后代名词的学者们的担忧,因为民族主义容易失控,容易被政客利用,造成盲目排外,拒绝学习外国的先进技术。不过我想中国鸦片战争以来的历史,已经能很好的回应这个担心了,中国人从来都觉得被人侵门踏户是一件耻辱的事;但是与此同时,中国人也是一个实用主义的民族,在学习外国先进的技术和制度上,也从来没有停歇,大部分中国人比自由主义经济学者想的更理性,基本上是能把认同对方和不认同对方的行为分开。

所以,总的来说,疫情就是一面照妖镜,虽然每个理论都有一波群体支持,也都能在逻辑上自圆其说。但世界是复杂的,我一直认为,非常极端的认为某一种理论就必然是对的,这就是意识形态思维,非黑即白了,真正能立体的、包容的思考社会问题的经济学家,才是真正的经济学家。

这就像我们之前常讲的那句话:如果你手里有把锤子,那么你看什么都像钉子。一个人如果被自己的专业思维束缚住了,想用自己的专业思维去解决一切问题,那这个人也谈不上多有智慧。

——————————————————————————

知乎用户 腿毛很长想要飞 发表

疫情中,藏着危机与复兴。

复盘下历史上的疫情影响,之前的两次 “鼠疫”,造成了世界贸易中心的更替。第一次鼠疫发生于公元 6-9 世纪,对东西方两个最重要的文明造成打击,夹在东西方之间的穆斯林,得益于所在的沙漠气候和少有大城市的生活状态,受到瘟疫的侵扰明显少于两边的强邻,他们趁机扩张,并封锁了西方通往东方的丝绸之路。此后,由伊斯兰教和犹太教所共同主导的中转贸易登上历史舞台。第二次鼠疫发生在公元 14 世纪,成为社会变革和经济变革的催化剂,它促进了欧洲的再生,为它在此后成为整个世界贸易的重心奠定了基础。严重的 “瘟疫浩劫” 并未中断人类的贸易,有两点原因:

首先,东西方的比较优势有清晰的界限,并且很难进行产业的迁移,因此在东西方进行特有产品贸易的商人虽然承担了极大的风险,但也能够获得丰厚的回报;

其次,在当时的认知下,中断贸易似乎不是消灭瘟疫的一个重要选项。

近代发生的 8 次大型瘟疫中的世界:商务和贸易总是生生不息。和平时期发生瘟疫之后,全球贸易额占 GDP 比重几乎不会受到影响;贸易有所下滑的瘟疫中,也很难分清到底是由于战争、经济本身的衰退还是疫情的影响。以和平时期的 1924 年洛杉矶鼠疫和 1930 年的 “鹦鹉热” 为例,我们看到商业利益总是重要的,人们总是在瘟疫造成的各项约束条件下去寻找能够继续贸易的最优解。

“可比” 的近代疫情是西班牙流感:贸易的保护主义时代的 “教训”。按涉及范围、病例数量来看,1918 年的西班牙流感是能够被我们借鉴经验的近代瘟疫。

西班牙流感短期确实对贸易产生了冲击,主要体现在停工隔离使全球的生产和贸易暂停、与治疗病毒相关的原材料出口被限制,而这些短期冲击在疫情逐渐消退后也开始作用衰减。有一部分学者认为,西班牙流感促使了疫后的贸易保护主义

但是,与其说西班牙流感是 “原因”,不如说它是一个 “借口”,贸易壁垒形成的更底层原因在于发达国家试图将当时自身的经济矛盾和财政负担对外转移。

新冠疫情后的世界,割裂的世界仍然需要连接:从 “黑死病”的历史中我们看到,东西方的比较优势、局限的疾病认知使人们冒着巨大的风险进行跨越国境的贸易。而当前,在分工高度细化、单个产品生产环节参与国家众多的情况下,贸易更加必要;而供应链本土化是一个长期且艰巨的任务。以当前对疫情的认知来看,“隔离”确实是行之有效的消灭疫情的方法,但正如 1930 年的 “鹦鹉热” 一样,总有方法可以满足检疫要求的同时不影响贸易。反面例子是西班牙流感后的各项贸易保护政策无效甚至具有负效果,这也许会为各国决策者提供来自历史的提醒。当下,正因为新冠疫情导致的供应链问题,在过去十余年贸易复杂度不断下降的工业国家(以美国、欧洲为代表)国内通胀创 1970 年代以来的新高,需要依靠贸易来降低通胀,近期的关税豁免正体现了这一倾向。未来的困惑是:

从疫情防控政策的差异看似正在造成制造业大国与世界某种程度的阻断;纷争常与大疫情相伴,俄乌冲突也让能源大国与西方社会形成某种程度的贸易隔离。

谁会是新时代的 “巴格达”?“新中心” 下的机会:西方国家对俄罗斯商品的制裁与构造了一个类似于公元 7 世纪之后东西方直接贸易停滞的环境——当时的巴格达作为伊斯兰世界的中心从中转贸易里获益颇丰。资源国与消费国之间的贸易受阻,让以中间制造业主导的中国有机会以中立的姿态进行其中的斡旋。

我们也有理由相信,中国市场能从短期疫情防控的困局中走出,就如人类 1000 多年来一样,最终或许属于 21 世纪疫情后世界的 “巴格达” 正在出现,新的中心或许正在重塑。

知乎用户 财富自由的大富翁​ 发表

我认为伤害比较大的是中小型高负债的进出口行业。

真正内需消费的餐饮,娱乐,旅游,事实在疫情过后会逐步恢复,只是短期有一定影响。

B 站有专门针对中小型企业和资本市场的分析。很专业,大家都可以听听!

刘俏教授:对中小微企业、资本市场,这次疫情为什么不同

突发疫情对各行业和领域造成的经济影响

光华在线 | 刘俏教授:对中小微企业、资本市场,这次疫情为什么不同?_哔哩哔哩 (゜ - ゜) つロ 干杯~-bilibili光华在线 | 突发疫情对各行业和领域造成的经济影响_哔哩哔哩 (゜ - ゜) つロ 干杯~-bilibili

跑个题:

事实上,2019 年和民生相关的两个政策,一个是垃圾分类,一个是落户政策,不是说不好,是不太好执行。

垃圾分类,要求大家分类后拿到垃圾处理站,这个初衷是很好的,

但是中国目前大城市住宅区人口太多,以前是管理处定时有人去收拾,现在是自己带下去,

就出现了所谓的,小孩闻垃圾,造成电梯的空气质量很差,难以管理的现象。

而落户政策事实是进一步刺激经济,促进人口流动,特别是房地产,是有正面刺激作用的,城镇化进程对于落户而言,落户是其重要一步。

但是出现了人口流动不收限。

至于这两点在未来会如何控制,就不知道了。

倒不是说这个造成了疫情,是说潜在的风险和问题。

知乎用户 雍和​ 发表

看了下面的答案,很多人都说经济危机,通货膨胀啥的,这些明显是偏乐观的。

所谓天灾人祸,懂的自然懂,不懂就不会懂,在未来,美好的事情不少,但是悲惨恐怖的事情更多,你只需要记得那个遭遇悲惨恐怖的人不是你,你就已经很成功了。

知乎用户 易之居士 发表

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有多大我不知道,但是对普通人的生活影响真的挺大的。

首先超市里的菜一天一个价。就我老家一个十八线小县城,土豆青菜什么的最常见的蔬菜都要 5 块钱一斤了,比我年前在北京还要贵。我爸说因为疫情影响,各地封路,外地的菜运不进来,本地的菜就涨价了。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鸡蛋价格,因为今年疫情影响,不让走亲戚,年前各商家备的大量鸡蛋都卖不出去,于是乎这几天我们这的鸡蛋出现了两块多的低价,我爸天天变着花样在家做鸡蛋饼、荷包蛋、青椒炒蛋等。看着新闻里喂羊的草莓,再看看超市里 11 块钱 10 个的草莓 ,我不禁陷入了沉思。

对个体经济的影响更大,过去的两周,商场关门、饭店关门、快递停运,大多数的实体经济公司都错过了春节这个黄金期。规模大点的公司抵抗经济波动的能力还强点,特别是想靠春节摆摊挣点钱的小商小贩们,可能一年的希望都落空了。我有个表哥,在老家开店卖玩具为生,他说春节期间的营业额大概占一年收入的五分之一。今年因为疫情,最起码五分之一的收入没有了。

这个春节,我也过了最悠闲的一个春节,天天吃吃睡睡打打游戏,响应国家号召,在家为抗疫做贡献。如今已经正月十七了,老家的交通还没有恢复,不知道全国还有多少个地方的情况还和我们那一样。

中国人民是最勤劳善良的人民,不管发生什么样的灾难,受影响最大的永远是底层人民,希望可以早日战胜疫情,我们国家的经济可以平稳健康发展,人民的生活更好。

知乎用户 朝阳 Faker 发表

疫情也不仅仅只是在中国肆虐

这个传播性非常强的病毒可能会对许多国家都造成影响。

所以……

知乎用户 风行烈 发表

稍后再回答

知乎用户 云已不在​ 发表

多了真不让说,或者说太真实的是不让说的,破坏大环境的言论不利于信心的恢复,在市场现在什么都做不了的情况下,信心是最重要的。

但是……

各位企业家们,好好算算吧,客观的定一个区间,第一个你的成本能支撑到什么时候,第二个什么时候恢复,成本和收益在一个什么情况下你需要先打住,什么情况下你是需要支撑下去。

另外,千万不要轻信疫情过后马上反弹,都是成年人,绝对的判断一般都不是什么好事,最有可能的情况是即使疫情结束,你还有一段不短的时间需要去熬,这个时候其实可能比你明知什么都干不了的时候更糟心。

另外,数量不少的人正在选择退出,对应不少数量的商铺正在面临空置,这些空置的商铺背后又有多少靠高杠杆、靠房租对冲风险的人正度日如年呢,我想应该不少。

还有,现在的武汉是战时状态,一切以打赢战役为主,这里边出现了一些对高层并不满的声音,都快成全国人的共识,不要以为这种声音会像以前一样不了了之,小事叫舆论,大事叫民 声,病毒并不可控,那些高价倒腾物资的人是可控的,不要以为不会来算账,老大很早就说了,举头三尺有神明,最后都是要应验的,等主要矛盾过去,拿他们祭天以振民心是最合适的方式!

这群人现在有用,他们正面吸收大家的愤怒,吸引大家的注意力,等没用的时候,灭了快人心,是不是挺有趣的。

所以,不要干。

知乎用户 宇火桓 发表

我是武汉人,就待在武汉,大家别怕。我想重点说说对于武汉的影响。

武汉会一直是华中龙头,但经此一役,损失惨重。

1. 许多高校宿舍被粗暴征用,严重让大学生群体寒心,负面影响武汉的人才引进,这需要最少 5 年 + 来消除。

2. 对武汉和武汉人的名誉损害无可估量。国内 “肺炎之城” 和“爱吃野味”的污名最少要 50 年才能大幅消除,等亲历者大多去世了才行。此外武汉会被记入传染病相关的文章中,永久性。

3. 复工遥遥无期,各行业损失惨重,租房者损失房租,许多中小企业会倒闭,工业上的产业链被取代就很难恢复,会造成一小批打工者和企业的外流。经济倒退是不争的事实,这需要最少 1 年 + 来恢复。

4. 尤其让人担心的是高负债人群 (企业主,个体户,超前消费者等) 的经济状况,任何个人和企业的破产都是因为资金链断裂,几个月的停摆对于许多人来说都足以让他们破产,这些人乃至于需要几十年甚至终生来恢复经济。

5. 武汉如今是墙倒众人推,谁都可以来踩几脚,当然这些喷子是不会在乎事实的。武汉人均吃野味绝对比全国大多数城市要少,武汉地貌以平原丘陵湖泊为主,没有深山老林,没有无人区,本地不产野味,自古以来也没有吃野味的习俗,而且 “不会人传人” 和“可防可控”是第一批专家组的结论,武汉已经及时上报了疫情,只是有关专家对疫情判断有误罢了。后期以大无畏封城,牺牲武汉来保全全国,武汉是这场疫情里最英雄,付出最多的城市,武汉人应该受到国家的表彰,武汉乃至于有病人因为没床位而自杀…

6. 前几个月王某某刚上任,媒体一片吹捧,最年轻 80 后美女所长,才貌双全,亚洲第一个 P4 病毒研究所全球顶尖,秒天秒地秒空气,武汉在中国最有实力抵御病毒。现在因为疫情被扒出:小三上位,艺术生,论文升职全靠老公。这个 P4 病毒研究所迄今为止也就炒热了双黄连。真是一口毒奶把武汉给毒死了,希望以后不要看到砖家来武汉了,包括第一批来武汉专家组里高福所说的 “可防可控” 和“没有证据人传人”都是害人不浅。

7. 灾难面前尤其考验人性,看过了很多谣言、谩骂、推卸、腐败、生离死别、恐惧、渎职等,世界还是老样子,从来就存在着许多黑暗和痛苦。心疼武汉人和湖北人,心疼中国人,沉重哀悼所有逝去的生命,更希望所有生者能早日渡过难关,你永远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个先来,珍惜时间,多回馈爱自己的人,多做有利于他人和社会的事,见想见的人,去想去的地方,不要给自己留下太多遗憾。

知乎用户 夏三白 发表

知乎用户 且听风雨 发表

疫情对中国经济的影响究竟有多大?疫情造成的最大影响就是需要全社会的隔离防控。而这块所产生的连锁影响才是最最可怕的地方所在。

网上有个段子叫:少移动,不联通。——中国电信。这个段子很搞笑,意思就是说疫情期间不要到处跑,不聚集。隔离会导致两个结果:一个是生产停滞,因为大家都在家里隔离,大部分的企业也就没法生产了,这就会产生生产停滞。而另外一个就是消费停滞,正如网上的段子所说,大家终于都过上了梦寐以求的日子。大人不用上班,孩子不用上学,想吃就吃,想睡就睡到自然醒,老公不出去野了,老婆不出去浪了,家里老人也不出去闲逛了。这小日子感觉真好!2020 年春节前有多少女人烫了头发,也染了头发,还种了睫毛,做了指甲,做了护理,还买了很多新衣服…… 万万没想到投资失败,一件睡衣,扛过了整个春节!

**从个人消费的角度上来看,消费停滞会造成不好的后果。**一是大家都在家里一个是没法消费了;还有一点就是没上班,收入降低,而房贷等各种开支还是有的,这也就导致没钱消费。李克强总理在 2020 年两会之后的记者会上,提出了一个引起热烈反响的事实,即在全国人均年收入达到 3 万元人民币的同时,仍然有 6 亿人每月收入只有 1000 元左右。从数据上看,2019 年中国居民可支配年收入平均是 30733 元,包括城市和农村的居民户,折成月收入是 2561 元。在这当中,统计给出五等份,收入最低的这 20% 人群,家庭平均收入只有 615 元。再往上一个档次即收入次低的 20%,平均也只有 1315 元。两者相加占到全国居民家庭数的 40%,低收入家庭的成员一般偏多,意味着这 40% 的家庭的总人口超过 40%,即大体有 6 亿人。这部分人无法承受失业、就业不足或长期没有工作收入。疫情对就业带来的冲击明显,低收入群体的状况更令人担忧。而这个直接结果就是整个社会的资金流动速度突然大幅下降。对于这点很多人没感受到期危害,但是其实影响非常大。

**为什么说流动速度大幅下降危害特别大呢?**因为流动中的现金比沉淀的现金值钱,而且流动速度越快,现金越值钱。所以全社会全球隔离导致社会资金流动速度瞬间快速下降,直接导致整个社会都会出现第一波的流动性危机。如疫情初期中的美国,本来可以上班赚钱还信用卡消费,但是马上就要隔离了只能先从金融市场撤回资金保障平时生活再说。所以因为这个缘故,美国曾出现了美元流动性危机,美元指数全面新高。所以 2020 年 3 月份的美国,各种防止个人违约的措施,如房贷逾期和企业贷逾期等都可以给予一定的时间宽限。而美国当时出台的 2 万亿美元的刺激计划。也主要就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

**而且消费停滞也会导致整个社会的需求下降,对企业来说就是没有订单,没有订单也就直接导致生产停滞。**而在加上没工人生产导致的生产停滞的缘故,会导致全社会很多产品的整个行业的生产产业链断裂。而一旦生产产业链断裂之后,对于企业来说,没生产亏固定资产成本,会导致中小微企业暂时关门,而时间一久就会出现企业债务违约坏账。应了前阶段流行的段子。“因疫情公司决定延长假期,之后,又接到公司继续放假通知,最后,老板说公司关张不用来了!”

而对于想生产的企业呢,又会出现因为上游没开工,没原料或者中间环节没开工没需求,或者下游没消费没需求没生产等各种原因,导致整个产业链上的企业生产越多,也就意味着越多的现金流都变成存货库存死钱。这样时间一长,再大的企业也会出现流动性危机。而一旦出现流动性危机就会出现企业违约,最后的结果就是大型金融机构破产导致金融危机。

所以从这点上看,疫情对实体经济企业的影响是巨大的,而且时间越长影响越可怕,一旦时间久了,导致大型金融机构出现危机,那就非常容易导致金融危机,甚至是经济危机。

总体上看,现阶段疫情对经济造成的影响很大。这几年,整个全球经济都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增长停滞。 根据 2020 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的报告,由于新冠病毒的爆发,世界经济可能会以 2009 年以来的最低增速增长. 美国 2020 年一季度开始 GDP 收缩 4.8%,终结了历史上持续时间最长的经济扩张期。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2020 年 4 月发布的《全球金融稳定报告》认为,世界经济已陷入 “大封锁”,预计今年全球经济萎缩 3%,其中发达经济体萎缩 6.1%,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萎缩 1%,衰退程度远超 2008 年国际金融危机时期。

2022 年,在全球通胀高企、金融环境可能收紧以及俄乌冲突背景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近日同时下调了对于全球经济增长的预期。其中,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将 2022 和 2023 年全球增长预期从 4.4% 和 3.8% 下调至均为 3.6%,世界银行则将今年的全球经济增长预期从 4.1% 下调至 3.2%。从目前看,全球经济衰退不可避免,这次全球大流行不仅仅是全球公共卫生危机,而是严峻的就业危机和经济危机。同时, 新冠疫情可能导致更多人失业;在美国,申请失业的人数创下历史新高,标志着世界上最大经济体之一的十年扩张已经结束。

再来看中国的经济情况。当 2020 年疫情爆发时,中国第一季度 GDP 增长达到 - 6.8%。受全球疫情冲击,世界经济严重衰退,产业链供应链循环受阻,国际贸易投资萎缩,大宗商品市场动荡。国内消费、投资、出口下滑, 就业压力显著加大,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困难凸显,金融等领域风险有所积聚,基层财政收支矛盾加剧。

进入 2022 年 3 月以来,中国疫情出现反弹,且病毒传播呈现出点多、面广、频发三大特征。今年 2-3 月以来,疫情影响促使深圳和上海两大全国经济中心先后采取区域封锁等隔离措施。尽管这一举措对限制疫情的传播发展已经起到关键性作用,但从经济影响来看,这将直接导致制造业及服务业劳动力供给出现阶段性短缺。同时,交通物流的封锁和限制将影响劳动力和原材料的正常流通,并进一步对广大中小微企业形成冲击。而且,动态清零政策要求对局部聚集性疫情进行快速严格防控。这意味着城市居民日常出行和生活将受到影响,人员的流动和聚集下降将直接影响餐饮,零售,旅游及房地产销售等服务行业。考虑到上海和东南沿海经济大省持续受到不同程度的疫情困扰,中国经济增长下行压力将阶段性放大。

**另一方面,近两年来,新冠疫情对就业市场也造成较大的冲击。**截止到 2022 年初,我国关停、倒闭的中大型公司数量已经达到了 816 家,其中不乏华谊兄弟这样一些商业巨头,受到冲击的行业继续收缩成为必然,对人员的吸纳能力必然走弱,不少企业为了缩减运营成本,开启了裁员等一系列措施,大大幅减少就业岗位。而且因为疫情、政策等原因,还有一部分人要再就业。比如,教培业就有近 1000 万人要转型、再就业;还有其他资本过热的行业也存在裁员、收缩,比如房地产、互联网行业等都将有大量再就业需求。

总体来讲,应届毕业生数量激增、再就业人员返岗、新冠疫情对企业的冲击,种种因素增加了就业竞争力,也产生了一大批失业人口,2022 年需要解决就业总人数可能在 5000 万人左右,近 2 亿人被 “灵活就业”,就业形势之严峻不言而喻。

**最后,疫情期间,对于广大毕业生来说,今年的就业的确更难,**这里,可以给你分享一个群,他们时常会分享些关于求职方面的信息与经验,相信对广大毕业生是有帮助的。

另外,还有一些其他的话题,如果大家感兴趣的话,可以去我的专栏**(CareerPlus 职业家)**看看。https://www.zhihu.com/column/c_202169269

一、关于经济学知识运用方面的:

1. 新冠疫情给世界带来的影响?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84303119/answer/2452527671

2. 再看 “金融版纸牌屋” 大热美剧《亿万》, 了解背后的金融老梗

https://zhuanlan.zhihu.com/p/41296354

二、关于金融考证方面的:

1. 本土投行最看重哪张证书?CPA、法考还是 CFA、FRM?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4721231/answer/2359260700

2. 想进投行,应该优先考 CPA、CFA 还是司法考试?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4675907/answer/2341620894

3. 对于想进入财务工作的人来说,第一个证考 CPA 还是 CMA?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73638056/answer/2449689247

4.29 岁考 cpa 有用吗?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43400818/answer/2373690898

三、关于跳槽与选择城市方面:

1. 想选一个二线城市生活,哪个比较好?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60068331/answer/2399224829

2. 职场人如何才能拥有随时跳槽的能力?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49622358/answer/2448899054

四、关于金融求职就业方面的:

1. 向往投行,如何成为一名保荐代表人?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19923239/answer/2368506801

2. 我想进投行,我该怎么做?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6383625/answer/2328368236

3. 如何成为一名证券公司或其基金公司的研究员?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0093946/answer/2314183113

4. 券商、投行喜欢招什么样的应届毕业生?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8617780/answer/2305671881

知乎用户 金融大表哥​ 发表

仅就养殖业而言,大企业可能会趁机抢占市场形成垄断。

因为相当多小散户预计会在封村、缺少饲料、缺少市场等夹击下负债累累甚至破产。而大企业生存能力更强(甚至自己可以生产饲料,具备冷冻能力——卖不掉?冻起来!),吞并、挤压散户的机会千载难逢。

以下是自我加戏部分,仅供娱乐:

上述破产农民正好是工厂的廉价劳动力来源,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城镇化。他们会被迫进入城市打工,其居住需求促进了房产销售和租赁的繁荣。所以,城镇化会加速,房地产又会迎来爆发!大家赶紧买啊!!

知乎用户 Mr.Zzzzzzz 发表

虽然体制内关系不大 放假放到三月 但是今年也不指望涨工资了!体制真香!谢我爸妈 让我考编!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说几条留待以后验证。

目前此瘟疫传染性相当高,没有非常有效的治疗手段,没有疫苗和特效药,想要四月份结束最多只是一个希望而已,严格的管控措施也管不了中国巨量的流动人口,那么先开工的地方就会先吸引这些人,所以疫情可能会随着开工有所反复,预计疫情结束时间大概率不早于 67 月份,加上 PTSD 的时间最起码 9 月社会心态才会恢复。以下分析都是以这个预测为基础。

1、农业

农业疫情初期会有波动,问题出在销售而不是生产上,但很快新的销售渠道就会建立,这一销售渠道会以电商、微商、微信群的形式存在。新销售方式会降低中间环节的成本从而使农产品售价得到控制。

2、电商

疫情中电商快递等行业会得到发展,特别是快递会比以前更加正规。

3、第三产业

疫情冲击下毫无疑问第三产业将遭受灭顶之灾,旅游餐饮等行业最起码损失一半收入,同时对其他产业造成影响。

4、996 企业

这些企业要搞加班的前提就是要把人拢起来,拢到办公室工厂等,现在毫无疑问这是找死。一个人感染一个公司就完蛋。所以在家办公将成为中国企业运行的重要一部分,问题是怎么管理呢?能搞好的企业将来会发展的不错。

5、商业地产

比旅游餐饮更惨的可能就是它了,半年租不出去,半年之后也不会有这么多人去租。因为半年时间足够改变人的生活习惯。

6、制造业

制造业会损失国际市场份额,而且是不可逆的,因为国际资本必然会根据疫情调整供应链 等疫情结束后供应链都固定了没必要再调整回去。同时美国会吸收很多从中国出走的制造业企业。

7、倒闭潮

由于疫情影响本身资金流极度困难的企业和个人会怎么样?说出来不太好,但很明显的会有大批企业倒闭,更糟的是中国没有个人破产,那么这两个因素会导致大量在企业和个人持有的房产被抛售,为了补足现金流这些房产必然要尽快找到买主。

8、房产

三四月份二手房开始大量增加,地方政府优先保护房企和一手房,对二手房有心无力,当然由于疫情成交量不会很高的。线上买房不会有很大成交量,除非创新售房模式或者在价格上做出重大让步。

总结一下就是对农业影响不太大、对电商、快递利好,其他几乎所有产业都有巨大的影响,短时间内影响最大的是三产,长期来讲影响最大的是制造业,特别是宝贵的国际市场份额的损失将无法弥补。更大的问题是失业,这个社会问题不在本次讨论范围之内所以不多说,但这对中国的影响也许大于疫情本身。

知乎用户 过程 发表

可能与其他作者的从某一个角度出发的回答不同,本文的主要目的是从当前中国宏观经济的基本盘面出发,在系统性的厘清目前中国主要战略目标、处境和构成当前宏观经济重要信息的基础上,分析本次疫情分别对中国及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宏观经济、各重点行业、人民群众心理和行为习惯产生的相应影响,希望能够为各位知友提供一些粗略参考,也希望借此机会协助大家了解中国宏观经济基本构成以及当前局势,建立宏观经济底层分析框架和思维能力,促进做到以不变的逻辑分析瞬息万变的市场。

文章将从整体上分为两大板块,一是当前中国宏观经济基本盘面,这个板块告诉我们目前中国经济处于什么位置,要去什么地方,以及怎样去;二是新冠疫情对宏观经济的影响,主要包括本次疫情的简介、通过比较研究的方式分析本次疫情对我国宏观经济各基本指标的影响、对人民心理及生活习惯的影响、我国两次疫情出台的重要经济政策对比研究、对海外地区经济的影响,并最终下沉至对各重点行业及细分领域的影响。

找数据花了很多时间,如果各位朋友觉得还不错,麻烦顺手给个赞呗,谢谢大家啦!

一、当前中国宏观经济基本盘面

厘清当前中国宏观经济的基本盘,对于分析本次疫情带来的影响并结合相关影响制定我司业务部署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只有当我们清晰明了的知道自身当前的处境和为什么处于现在的位置,才能更好的了解未来将会走向什么方向,以及采用怎样的方式达到目的地。

(一)当前中国宏观经济主要目标和背景

当谈到中国宏观经济的主要目标,它是党中央和政府为之奋斗的主线任务,绝大多数法律法规及各项规章制度的制定都是为了更好的实现主要目标。所以,了解我国宏观经济的主要目标对于理解和预测各项经济政策走向,从而进一步顺势制定战略方向和具体业务布局十分关键。

1. 主要目标和施政思路

**主要目标:**需求侧稳步扩张,供给侧进行结构性改革,使宏观经济在平稳增长的基础上换挡升级,从而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施政的核心思想:**对内短期通过财政、货币政策逆周期调节,促进经济平稳运行;长期通过改革开放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对外通过 “一带一路” 政策输出过剩产能和资本,拉动需求并且促进人民币国际化的同时服务于供给侧改革。

2. 制定目标的背景和改革方向

**一方面随着中国经济发展,我国与发达国家的相处模式逐渐由相互补充互利互惠发展成为了竞争合作关系,原本占据的世界工厂的产业链分工地位逐渐向东南亚转移,倒逼我国在全球产业链上进行横向移动。**全球化发展过程中,世界经济形成了相互依赖的三角形循环,资源富足的国家提供原材料和能源,新兴市场国家成为全球制造中心,发达国家通过负债消费,拉动新兴市场国家产能利用。从全球产业链分工来看,历史上很长一段时间,我国处于世界产业链的中游位置,以资本和廉价劳动力优势为后盾,扮演世界工厂的角色;而发达国家如美国,相对而言重心在于产业链的上游和下游,牢牢把握销售、设计、研发等核心职能,长期以来,我国与发达国家在经济上处于相互补充相互依赖的地位。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生产要素成本不断上升,世界工厂的职能和产业链位置不断向东南亚等更低成本地区转移,在很多领域上不得不开始与发达国家开展正面竞争,与发达国家在经济上的关系从相互补充依赖转变为了竞争合作关系,这倒逼我国不得不从世界产业链中游向上下游移动,进行产业转型升级。

**另一方面,自改革开放以来形成的从需求端入手的经济增长模式受到内在和外在因素的双重压力,使 GDP 增速在经历了高增长阶段后进入下行通道,从历史其他国家的经验来看,GDP 增速的下行是正常的,这迫使我国不得从需求侧向供给侧进行改革。**自 78 年改革开放以来至 2015 年,经济政策基本上都是从需求侧,也就是消费、投资、外需三大板块入手进行刺激,形成了一套以资本密集投入外加廉价劳动力为驱动因素的经济增长模式。这个阶段,中国经济维持高速增长,在取得令世人瞩目的成绩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内在问题,比如产能过剩、杠杆过高、库存过多、市场资源配置能力不足等问题;更为重要的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边际效应持续下降,2010 年新增 1 元 GDP 需要投资 4.2 元,到 2015 年已经上升至 6.7 元;同时,短时间提升居民收入从而拉动消费亦不具备可操作性;而且 08 年全球金融危机之后,发达国家需求下降导致外需减少,三个因素共同作用,使需求侧消费、投资、净出口持续承压,GDP 增速进入下行通道。从历史角度来看,中国增速放缓,进入新常态也不是孤立的。历史上,二战后,日本和韩国都经历了从高增速向中等增速再到低增速的转化过程。日本从高增速向中等增速转向的拐点在 1968-1973 年石油危机期间;韩国是在 1992-1997 年亚洲金融危机期间;中国是在 2010-2015 年全球金融危机之后;中国经济放缓的趋势与日本、韩国趋同。GDP 增速持续下滑迫使中国经济不得不从需求侧转向供给侧进行改革。

以上两方面因素共同作用,使中国必须从依靠过高资本投入、过多资源消耗、过大环境污染、过低劳动力成本获取高速发展的旧常态转向资本投入高效、能源资源节约、生态环境友好、收入分配公平、公共服务均等、可持续发展的新常态。

**什么是供给侧改革,如何进行供给侧改革,供给侧要改革哪个核心要素?**2015 年 11 月 10 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主持召开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中提出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概念。供给侧改革的经济学理论核心是索罗增长模型中的生产力函数,对该函数进行导数求解,可得到经济增长 = 劳动生产率提升 * 劳动力投入增长 * 资本投入增长。在旧常态下,我国经济增长是靠廉价劳动力、廉价生产要素的投入,以及资本的投入,而一方面中国出生率持续下降,60 年代婴儿潮带来的人口红利逐渐消退,劳动力增长下降,劳动力成本逐渐上升;另一方面资本投入带来的边际增长效应越来越小,如今想要实现经济的稳步增长,就只有靠改变劳动生产率这个变量。

**如何提升供给侧改革中的核心要素——劳动生产率?**纵观历史长河,自人类采集文明到农耕文明初期再到古典文明时期,劳动生产率的提升、经济增长的主要途径是从分散式生产到集约化生产再到奴隶制度的产生促进劳动力爆发式增长,就像古典和中世纪时期罗马文明征服整个欧亚大陆、伊斯兰文明统治整个中东地区、阿兹特克文明征服整个墨西哥地区后在当地推行的奴隶制度,其核心是增强劳动力投入的数量和效率;而近代文明经济增长主要靠资本投入和殖民侵略,如大航海时代后期荷兰东印度公司汇聚资本后以枪炮为后盾进行殖民侵略;反观现代文明,经济增长、生产力水平的大幅提升靠的是科技水平的提升,就如同二战战败后的德国及日本被倒逼所致的科技进步与创新。所以对于如今的中国,要想提升劳动生产率,从而保持经济持续增长,首要工作是发展以科技创新为驱动因素的经济增长模式从而取代前期以投资、人口红利为驱动因素的增长模式。

3. 我国具体工作部署

(1)我国对内工作部署

对内工作部署的核心在于短期内通过逆周期调节稳增长,长期多措并举促改革,具体工作如下:

**一是实施积极财政政策与稳健货币政策:**总目标是确保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合理刺激需求侧稳步增长。

二是建立完善并能有效配置资源的市场,主要手段包括:(1)简政放权;(2)全面推进金融改革,完善利率传导机制;(3)国有经济改革,建立有效公司治理结构,以提升效率,把对国有企业的管理由直接管企业(管人、事、资产)转为管资本;(4)促进竞争和市场公平,鼓励创新,从而促进竞争性繁荣;降低地方保护、区域封锁、行业壁垒、企业垄断。(5)坚持建设法治国家,优化营商环境。

三是继续依靠市场配置资源而非行政命令的手段开展供给侧改革的核心基础工作——“三去一降一补”;即去产能(重点是钢铁煤炭产能),去库存(重点是三四线房地产库存),去杠杆(重点是企业杠杆),降成本(社保、税费),补短板(进口替代、高效和高技术产业)。

**四是解决旧常态下留下的遗留问题,坚决打赢三大攻坚战:**即扶贫(本质是收入分配不均问题)、环保、严防系统性的金融风险。

**五是重点领域高质量发展,提升全要素生产率:**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支持战略性产业、发展服务业、建设战略性网络型基础设施、优化区域格局等。

(2)我国对外工作部署

**中国目前对外工作部署的核心是 “一带一路” 政策。从历史的角度来看,美国、日本都曾采用过类似的对外政策消化过剩产能,拉动经济增长。**例如,二战后美国以黄金储备为基础给欧洲提供贷款援助指定用于购买美国货物,一方面帮助欧洲复苏,消化美国过剩产能,拉动经济增长,另一方面增强美元的国际化地位;日本亦在 20 世纪 70 年代,面临着经济增速下滑,产能过剩、污染严重,资源耗费等问题,日本积极提倡对外投资和国际化,成功将产能转移,又赢得了 10 年的增长,让日本在 80 年代迈上了新台阶。中国本次 “一带一路” 政策的核心目标如下:

**一是通过国际合作加大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从而输出过剩产能,帮助实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国面临产能严重过剩问题,特别是钢铁煤炭产能,08 年全球金融金融危机之后,世界经济受到打击,产能过剩问题越发严重,通过出口消化产能的方式越发严峻,所以一带一路政策提出通过国际合作的方式加大对沿线国家投资,特别是基础设施投资,从而消化过剩产能。

**二是通过加大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基础设施投资,并建设自贸区,从而优化内陆出海形势,构建更加便利的贸易渠道,提升净出口,拉动经济增长,保证需求端稳步扩张:**中吉乌铁路的建成将构成连接中亚的第二通道;尼泊尔铁路进一步连接缅甸、西藏铁路,将打造顺畅的入印通道;中泰铁路进一步与老挝铁路连接,构建直达新加坡的通道。

**三是加大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能源基础设施的投资,进一步保障我国能源安全:**中国 62% 的石油依赖进口,能源安全问题关系着经济命脉。通过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行能源基础设施投资,构建西伯利亚到大庆、哈萨克斯坦到新疆霍尔果斯、昆明到缅甸、巴基斯坦到新疆喀什的石油管线,将进一步减少从中东通过马六甲海峡海陆进口石油的依赖程度,进一步保障国家能源安全。

**四是通过资本输出,促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类似于美国二战后所采用的马歇尔计划,一方面向欧洲提供贷款输出资本,另一方面指定欧洲向美国购买货物,从而促进使用美元进行国际结算,从而提升美元的国际地位;“一带一路” 政策与美国马歇尔计划有异曲同工之处,使用人民币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行投资,一方面输出资本,另一方面通过基础设施工程承包等方式,促进人民币在一带一路国家间进行结算,提升人民币的国际地位。

(二)构成当前宏观经济的重要坐标

在初步分析了中国宏观经济的主要目标和背景之后,为了实现目标,我们首先需要清楚知晓自身所处的方位,从这个坐标出发,不断向着目标前进。

所以,为了进一步梳理和预测我国政府为实现目标所需制定的若干经济政策的空间和方向,并在此基础上厘清本次新冠疫情对我国造成的影响,本节将分别从中国当前 GDP 构成情况、产业结构、人口结构、城镇化结构、失业率、货币供给相关情况、通胀水平、汇率及外汇储备、负债情况、财政情况、企业融资结构等 11 个方面进行整理,并尽可能与国际其他主流国家进行对比,从而明晰目前中国在宏观经济层面所处的坐标。

1.GDP 构成

国内情况总结:(1)08 年金融危机之前,中国 GDP 主要依靠投资和消费共同拉动,08 年之后,逐渐形成了主要以消费拉动 GDP 的模式;净出口对 GDP 的贡献较小;(2)中国主要出口国为美国、日本、韩国、荷兰、德国;主要进口国或地区为韩国、日本、美国、德国、台湾。

**国际情况总结:**目前,美国、德国主要依靠消费拉动 GDP,日本主要依靠消费和投资共同拉动 GDP。

(1)国内情况

2019 年,中国最终消费支出、资本形成总额和净出口的贡献率分别为 57.8%、31.2% 和 11%,其中消费的贡献率高于 2003 年 22.4 个百分点,资本形成总额的贡献率低于 2003 年 38.8 百分点。抛开 08-09 年全球金融危机时间段,从整体趋势上来看,消费端对 GDP 的贡献逐年上升,投资端对 GDP 的贡献呈整体下降趋势,净出口对 GDP 的贡献在 09 年之后保持平稳。

对外贸易方面,根据 2017 年的数据,中国对外出口额排名前五的国家分别是美国、日本、韩国、荷兰、德国。其中对美国的出口额超过后四位的综合;对荷兰、韩国出口的增速比较快。

进口方面,根据 2017 年的数据,中国对外进口额排名前五的国家和地区分别是韩国、日本、美国、德国、台湾。向前三位进口额差别不大,总体增速上较为平均。

(2)国际情况

对于美国,1999 年至 2019 年,美国 GDP 总体上呈持续下降趋势,主要依靠个人消费拉动 GDP,2019 年个人消费对 GDP 的贡献约 1.7% 左右。08 年之前,个人消费呈下降趋势,09 年之后,个人消费逐渐恢复。

09 年之后,其次依靠个人投资拉动 GDP,但是个人投资对经济总体环境和刺激政策非常敏感,对 08 年金融危机和随后政府对经济的刺激反应巨大,09 年后至今逐渐呈下降趋势。

政府支出对 GDP 的贡献较小且较为稳定,而净出口对 GDP 的贡献为负,这也与美国常年依靠进口的消费模式相匹配。

对于德国,1999-2019 年,GDP 总体上呈平稳趋势,08 年金融危机之前,主要依靠出口、投资来拉动 GDP;金融危机之后,出口、投资均逐渐下滑,仅消费保持相对稳定,并呈现微弱上升趋势。

对于日本,1999-2019 年这 20 年 GDP 总体维持了微弱的上涨趋势,08 年金融危机之前,主要依靠出口和消费拉动经济;金融危机之后,出口受到巨大打击,期间主要依靠消费和投资拉动经济;虽然随后出口有所恢复,但近几年仍然保持下降趋势。

2. 产业结构

国内情况总结:(1)中国自 2013 年开始逐渐以第三产业占据经济的核心地位;(2)中国第三产业占 GDP 的比重较世界主要发达国家仍有差距。

国际情况总结:(1)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第三产业占 GDP 比重达到 60-80%;(2)07-17 年十年间,第三产业占 GDP 比重呈上升趋势。

(1)国内情况

从 2013 年开始,中国经济运行已经呈现出增速趋缓、结构趋优、动力转换的 “经济新常态” 特征。

从结构看,产业的高级化趋势明显,第三产业占 GDP 比重迅速提升,第二产业和第一产业占比逐步下降。2019 年,第一产业占 GDP 比重为 3.8%,第二产业占 GDP 比重为 36.8%,第三产业占 GDP 比重为 59.4%。三大产业的变动趋势如下图所示。一二产业分别较 2003 年下降 5.3 和 6.6 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提高 11.9 个百分点。

(2)国际情况

对比全球主要发达国家一二三产业分别对 GDP 的贡献率情况可以发现,发达国家均是主要依靠第三产业拉动 GDP,第三产业对 GDP 贡献最低的日本都在 60% 以上,最高的美国更是达到了接近 80% 的水平,且 2007-2017 年十年间,发达国家第三产业对 GDP 的贡献率呈持续上升势头。

3. 人口结构

国内情况总结:(1)中国劳动力人口超过 8 亿人,大大超过主要发达国家总和,劳动力红利主要来自 20 世纪 60 年代的婴儿潮;(2)中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和出生率达到 60 年代婴儿潮以来最低水平,基本与除日本、德国以外的其他发达国家保持一致;(3)60 岁和 65 岁以上的人口占比持续上升,但相比发达国家,老龄化程度稍好;(4)15-64 岁劳动力人口从 2010 年起开始下滑,标着着人口红利逐渐消失。

国际情况总结:(1)除德国以外,日本和欧美主要发达国家出生率和人口自然增长率保持下降趋势,而且基本上是从 08 年金融危机之后开始下降;(2)主要发达国家 65 岁以上人口占比较高,达到 15-30% 区间,且仍在持续增长,其中日本最高,约 27% 左右,其次为欧洲各国,约 20%,美国相对最低。

(1)国内情况

中国人口的自然增长率和出生率自 1960-1962 年婴儿潮之后,开始持续下滑,2019 年,自然增长率和出生率分别达到 60 年代以来的最低水平,分别为 3.34‰和 10.48‰。

人口年龄结构上,60 及 65 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重持续上升,2018 年,60 岁以上人口比重达到 17.85%,65 岁以上比重达到 12%,之后快速上升,预计到 2050 年达约 30%;人口快速老龄化,人口年龄中位数从 1980 年的 22 岁快速上升至 2015 年的 37 岁,预计 2030 年将升至 43 岁,标志着我国逐渐进入老年型社会。15-64 岁劳动年龄人口比例在 2010 年达峰值,人口红利消失。

从总劳动力人口来说,中国劳动力人口数量超过 8 亿人,大大超过全球主要发达国家总和。

(2)国际情况

出生率方面,除了德国近年来有所提高之外,美国、法国、日本均保持下降趋势,其中日本自 1999 年以来一直保持下降,其他三国从 08 年金融危机之后,由上升转为持续下降趋势。总体上,发达国家出生率均在 12‰以下,日本仅在 8‰以下。

人口自然增长率方面,德国、日本常年保持负增长;法国、英国、美国维持正增长,在 08 年金融危机之前呈上升趋势,但在金融危机之后开始下降。

人口年龄结构方面,65 岁以上人口占比,各发达国家都在 15% 以上,欧洲国家在 20% 左右,日本更是达到约 27%。1999 年以来,各国 65 岁以上人口占比均保持稳步上升趋势。

4. 城镇化率

国内情况总结:(1)中国城镇化率自改革开放以来快速上升,2018 年达到 59.6%;(2)与全球发达国家平均 80% 左右的水平相比仍有不小差距;(3)一二线城市人口持续大幅流入,人口越发聚集;五六线城市人口持续流出。

国际情况总结:(1)发达国家城镇化率约 77-95%,其中日本最高,超过 90%;(2)近年来发达国家城镇化率持续稳步上升。

(1)国内情况

中国城镇化率自改革开放以来持续快速上升,2018 年中国城镇化率达到 59.6%,目前仍旧保持高速上升状态,未来还有较大空间。

分线城市层面,一二线城市常住人口持续大幅流入,三线稍有流入,四线基本平衡,五六线持续净流出;2016-2017 年,一二三四五六线城市常住人口年均增速分别为 1.5%、1.4%、0.8%、0.7%、0.4%、0.3%,户籍人口增速分别为 1.8%、1.9%、0.8%、0.3%、-0.2%、0,小学生数增速分别为 2.4%、4.6%、3.3%、2.6%、1.3%、0.6%。而从重点城市看,中西部核心城市人口快速增长。

人口流动越来越集聚化,人口流出地区个数持续上升,2001-2010 年、2011-2015 年、2016-2017 年分别为 1362、1385、1491 个;人口流入地区个数持续下降,上述三个时间段分别为 747、724、618 个。

(2)国际情况

从欧美、亚洲发达国家的情况来看,城镇化率在 75-95% 之间浮动,除开岛国日本达到 90% 以上之外,其余欧美国家平均在 80% 左右,且 2010-2018 年基本呈上升趋势。

5. 失业率

国内情况总结:(1)19 年城镇失业率约 5.2%,自 18 年来呈上升趋势;(2)失业率同比增速也在上升。

国际情况总结:(1)发达国家失业率约 2-3% 左右;(2)13 年以来持续下降。

(1)国内情况

根据最新的数据统计,中国城镇调查失业率约 5.2% 左右,自 18 年以来呈上升趋势,失业率的同比增速也在逐步上升。

(2)国际情况

2019 年,从国外发达国家的情况来看,失业率普遍在 2-3% 区间内,欧元区国家失业率较高,超过 3%,日本约在 2.5% 左右,美国、英国失业率最低,约 2.2% 左右。趋势方面,自 13 年以来,发达国家的失业率整体呈稳步下降趋势。

6. 货币相关情况

国内情况总结:(1)最近四十年我国 M2 年均增幅达 15%,19 年底 M2 存量达 199 万亿元;(2)M2 增速自 08 年金融危机之后开始下降,19 年约 8% 左右,仍然大幅超过发达国家增速;(3)M2 占 GDP 比重超过 200%,大幅高于发达国家;(4)目前我国实施的是稳健的货币政策,采用以时间换空间的逆周期调节手段,一方面刺激需求,另一方面防范风险,但总体来说,货币政策的施政空间有限。

国际情况总结:(1)日本目前 M2 同比增速约 2.7%,欧元区国家约 6% 左右;(2)日本 M2 增速自 07 年之后在 2.4-4.2% 之间波动,欧元区在金融危机之后 M2 增速稳步提升。

(1)国内情况

最近四十年,中国广义货币供应量 M2 年均增速 15%,1998-2017 年 M2 增长了 16 倍。2019 年底,中国 M2 达到约 199 万亿元人民币,当年同比增速约 8% 左右。从 M2 同比增速的趋势可以看出,自 08 年金融危机 4 万亿刺激之后,M2 同比增速开始持续下降。

目前,中国主要货币政策是采用稳健的货币政策,不搞大水漫灌;采用以时间换空间的逆周期调节手段,一方面要防止货币放水刺激资产泡沫,另一方面也要防止过度收紧主动刺破引发重大金融风险。在需要使用货币手段进行刺激时,主要通过小幅、高频、改革的方式降息,引导实际利率下行。

(2)国际情况

从各国 M2 总量占 GDP 比重方面来看,总体上,各国 M2 占 GDP 比重呈上升趋势,自 08 年金融危机之后,该趋势更加明显。其中,中国 M2 占 GDP 比重较其他发达国家明显偏高,超过 200%。

日本目前 M2 同比增速约 2.7%,欧元区国家约 6% 左右。日本的增速水平自 07 年之后在 2.4-4.2% 之间波动;欧元区国家 M2 增速自 08 年金融危机大幅下滑至 1% 之后稳步提升至 19 年的 6%。

7. 通胀情况

(1)国内情况

目前,中国最新的 CPI 同比增速约 6%,达到了自 08 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的最高水平,并且大幅高于国际其他发达国家 CPI 增速。

(2)国际情况

截至 19 年,国际发达国家 CPI 同比增速在 0-3% 范围内波动,自 13 年以来,除日本以外,CPI 均在 3% 以下。

8. 外债及外汇储备

(1)国内情况

截至 2019 年,中国外汇储备达到 3.1 万亿美元,同期外债余额为 2.0 万亿美元。外汇储备自 2014 年上升至 4 万亿的峰值后开始下降,逐步稳定在 3 万亿左右。

(2)国际情况

由于国际结算国币为美元,理论上美国无需进行外汇储备。对于其他发达国家,除日本抱有了约 1-1.2 万亿美元外汇储备之外,英国、德国、法国等欧洲国家均仅持有很少的外汇储备。

9. 负债情况

国内情况总结:(1)2019 年中国整体债务率水平约占 GDP 的 255%,与发达经济体持平;(2)其中,企业部门占 160%,大幅高于发达经济体,政府部门占 40%,大幅低于发达经济体,居民占 60%,与发达国家接近;(3)政府部门负债中,地方政府债务水平大幅高于中央政府债务水平。

**国际情况总结:**发达国家杠杆率水平约 260%,其中政府部门约 100%,企业约 90%,居民约 70%。

(1)国内情况

全社会杠杆率方面,2019 年,中国政府部门、居民部门、企业部门杠杆率合计约 255% 左右,其中,企业部门的杠杆率最高,接近 160%,虽然自 2015 年去杠杆以来有所降低,但降低幅度有限;居民部门杠杆率约 60%,自 2010 年以来持续上升;政府部门杠杆率保持在 40% 左右。

从政府部门的杠杆率结构来看,2010 年起,中央政府杠杆率开始逐渐下降,而地方政府杠杆率大幅提高;截至 2019 年,中央政府杠杆率仅 17%,而地方政府杠杆率达到约 23%

(2)国际情况

根据最新统计的数据,发达经济体整体杠杆率水平在 260% 左右,具体债务构成中,政府部门债务达到约 100% 左右,企业部门约 90%,居民部门约 70%。

10. 财政情况

国内情况总结:(1)财政收入上,地方财政收入占 53.4%,中央占 46.6%,财政收入的增速稳步下降;(2)财政支出上,地方支出占 85.2%,中央支出占 14.8%,该敞口还在扩大;(3)财政赤字方面,15 年至今中国财政赤字率贴近 3%,从未超越国际公认 3% 的警戒线,但发达国家都曾超越这一警戒线;(4)财政政策上,为落实供给侧改革中三去一补一降和逆周期调节的具体任务,实施的是积极的财政政策;对于刺激经济而言财政政策优于货币政策,而且有更大的施政空间。

国际情况总结:(1)美国、日本目前赤字率超过 3% 的警戒线;(2)美国、日本、欧盟在金融危机时期赤字率大幅超过 3%,且维持了较长时间。

(1)国内情况

财政收入方面,2018 年中央财政收入和地方财政收入合计 18.3 万亿元人民币。比例方面,中央财政收入占 46.6%,地方财政占 53.4%。2011 年之前,中央财政收入大于地方财政收入,但 2011 年之后,该情况发生反转。财政收入的增速方面,08 年金融危机以来,增速总体上稳步下降并开始企稳,2016 年减税降费开始实施后,财政收入增速开启新一轮的下降走势。

财政支出方面,2018 年中央财政支出和地方财政支出合计约 22 万亿元人民币。比例方面,中央财政支出占 14.8%,地方财政支出占 85.2%。自 2000 年以来,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财政支出的敞口在不断扩大,2011 年之后扩大速度提升。

财政赤字率方面,2018 年赤字率约 2.8%,2015 年以来,赤字率均紧贴在 3% 以上。从目前来看,中国财政赤字率从未超过通常情况下国际公认的 3% 的警戒线。

财政政策方面,中国为落实供给侧改革三去一补一降以及短期内通过财政、货币政策逆周期调节需求的任务,目前实施的是积极的财政政策,正在减税降费。对于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态度方面,财政政策优于货币政策;财政政策是结构性政策,不同于总量的货币政策,减税降费、适度超前基建等在扩内需、降成本、调结构、稳预期上均能发挥作用,效果好于货币政策;而且,中国财政赤字率、政府债务率在世界范围内较低,比货币政策更具有实施空间。

(2)国际情况

赤字率方面,中国从未超过国际公认 3% 的警戒线。截至最新的统计数据,日本、美国目前赤字率均超过了 3%,并且长期保持在 3% 以上,欧盟国家也曾在金融危机时期及其后较长一段时间维持在 3% 的警戒线以上。

11. 企业融资方式

国内情况总结:(1)2018 年,我国社会融资余额 200.75 万亿元,其中间接融资占 80%,直接融资占 20%,直接融资比重大幅低于美国等发达国家;(2)直接融资中,股票仅占 4%;(3)直接融资占比正在提升,但提升较慢;(4)施政方向上,融资结构的方式是要服务于供给侧改革,要大力发展直接融资,加快建设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以适应经济增长从旧常态向新常态的转变。

国际情况总结:(1)2018 年,美国间接融资比例 13.7%,直接融资比重达 86.3%;(2)通过股权方式进行融资的比重占 41.5%。

(1)国内情况

截至 2018 年底,我国 200.75 万亿元的社融存量中,以贷款为主的间接融资占比达到了 80.07%。与此同时,我国不到 20% 的直接融资中,又以债权融资为主,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占比不足 4%。

从企业融资方式的整体趋势上来看,间接融资比例正在下降,但下降速度较慢。

施政策略上来看,融资体系要服务于供给侧改革这一核心目标。随着供给侧改革的推进,我国经济步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创新驱动进入深入实施时期,实体领域涌现出大量初创型企业、成长型企业、科技型企业。特别是科技型企业具有三高一轻的特点,即高成长性、高附加值、高风险、轻资产企业,这使得他们更加偏好和需要以股权投资、风险投资为代表的直接融资。这些都表明,以间接融资为主的金融供给结构,显然与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对融资的需求不完全匹配。所以,按照金融供给侧改革的相关要求,目前来看将大力发展直接融资,加快建设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以适应经济增长从旧常态向新常态的转变。

(2)国际情况

通过与美国融资结构的对比可以发现,2018 年美国企业通过银行间接融资的比重仅为 13.7%,直接融资比重占 86.3%,而直接融资中,通过股权方式进行融资的比重占 41.5%。

二、新冠疫情对宏观经济的影响

总体研究思路上,将采取与历史上各国发生的疫情对经济产生的影响进行比较研究的方式,推测本次新冠疫情对我国宏观经济重要指标、对国际其他国家、对人民心理及生活习惯、以及对各行业造成的影响。

研究小组主要关注了 1968 年香港流感、2003 年非典、2009 年 H1N1 流感、2014 年埃博拉病毒、2015 年巴西寨卡病毒等疫情,认为在地区相关性和严重程度上,2003 年非典与本次新冠疫情最为相似,所以将重点对比 03 年非典对整体经济造成的影响。

(一)本次新冠疫情简介

2019 年 12 月 8 日以来,湖北省武汉市发现多起病毒性肺炎病例,均诊断为病毒性肺炎 / 肺部感染。2020 年 1 月 12 日,世界卫生组织正式将造成武汉肺炎疫情的新型冠状命名为 “2019 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中国国家卫健委 2020 年 1 月 20 日发布公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纳入乙类传染病,并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30 个省 (区、市) 启动了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公共活动场所全部暂停对外开放。而世界卫生组织 2020 年 1 月 30 日宣布将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列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强调不建议实施旅行和贸易限制。

截至 2 月 8 日 24 时,全国累计确诊病例 37198 例,其中湖北地区确诊 27100 病例,占全国确诊病例的 72.9%。

(二)对我国主要宏观经济指标的影响

本节将重点参考非典时期,分析疫情对 GDP、GDP 分项指标、一二三产业、股指走势、货币供给、社会融资、CPI、财政、利率和债市、就业等 10 个方面的影响,从而为本次新冠疫情可能对经济造成的负面打击提供基本信息。

1. 疫情对 GDP 的影响

结论:通过对非典时期相关情况进行分析,疫情将在短期内对 GDP 增速造成负面影响,影响将持续 1-2 个季度,对长期经济增速不会造成太大影响,各金融机构预计 2020 年 GDP 增速区间将在 5.0-5.6% 左右浮动。为了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GDP 总量较 2010 年翻一番的目标,2020 年 GDP 增速必须大于 5.5%,国家必须也已经采取了各项刺激政策进行逆周期调节,保障短期内经济平稳运行。

(1)非典时期,短期 GDP 指标有所下滑,但未改变总体经济上行趋势,我国宏观经济仍处在进入 WTO 红利期的高速增长阶段。

2003 年 3 月开始,“非典”从广东地区蔓延至内地其他省份,担忧情绪一时间蔓延开来。在 “非典” 集中发生的时期,人们为了降低被感染的概率,外出就餐与出行显著减少,“五一” 黄金周被取消,这都对宏观经济造成了负面影响。

2003 年二季度 GDP 增速出现明显的下行,但持续时间较短,随着 7 月份 “非典” 疫情解除,生产活动恢复,三季度 GDP 增长恢复。回顾 2003 年左右的 GDP 数据。受中国加入 WTO 以及央行持续降息的影响,2002 年以来经济处于持续扩张的趋势中,并于 2003 年一季度 GDP 增速达到 11.1%,非典的冲击使得 GDP 增速在二季度大幅回落至 9.1%,相比一季度回落 20% 左右,随后经济快速反弹并稳定在 10% 左右。

但综合 “非典” 前后几年的长期经济形势来看,总体 2000-2007 年,受加入 WTO 及央行持续降息的影响,我国经济处于快速增长阶段,SARS 疫情短期对经济有一定拖累(2003 年二季度 GDP 增速下滑 2 个百分点),但国家全力应对并出台系列举措后,三季度开始经济重新恢复增长。

(2)就本次新冠病毒疫情而言,由于爆发时点处在春节期间,短期来看全国防控手段坚决,各地均采取停工居家隔离措施,线下服务业的消费场景被强制隔断,造成一次性损失。加之部分复工复产企业以生产疫情防控相关医疗物资为主,且未采用市场定价,而是地方政府或国家统一采购形式,而制造业、建筑业延期开工料,因此势必使得一季度经济出现下跌趋势,而按目前新冠病毒潜伏期长传染性强的特点,也极有可能影响二季度经济恢复,经济增长短期必定呈下跌趋势,根据各金融机构预测,2020 年中国 GDP 增速区间将随着疫情影响程度不同而在 5.0-5.6% 范围内波动。

随财政、货币刺激政策及时快速落实,疫情对 2020 年上半年 GDP 造成的短期影响将得到缓解,长期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落实,总量经济仍将保持上行的乐观势态。

2. 对 GDP 分项指标的影响

结论:通过对非典时期相关情况进行分析,03 年疫情虽然对消费部分形成了较大影响,但依靠着走高的投资和蓬勃的房地产市场,使 03 年 GDP 增速较 02 年提高 0.9%。由于 GDP 结构变化,本次新冠疫情将对消费产生更大的负面影响,同时,2020 年外需环境更为恶劣,净出口的形势更为严峻,政府大概率需要双管齐下,刺激消费的同时,加大投资力度,一方面实现十三五规划中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在 2020 年接近 48 万亿元的要求,另一方面实现经济平稳运行,在保证 GDP 增速的基础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a. 非典疫情对消费影响大,但时间较短、范围较集中。

“非典”对于消费有临时性的影响,且影响集中于 “非典” 疫情较为严重的几个城市。随着疫情的发展,人们减少外出,不利于旅游、住宿、餐饮类相关消费增长。而五一黄金周因 “非典” 疫情被取消,使得 2003 年 5 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速相对于 4、6 月有一个明显下降:2003 年 5 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 4.3%,而 4、6 月分别为 7.7%、8.3%。其中,服装、金银珠宝类在 2003 年 5 月一度同比转负,而日用品类、中西药品类则在 4、5 月增速跳升。

而当时我国采取的一系列短期及长期应对政策里包括培育新的消费热点和经济增长点,包括抓紧出台汽车产业和消费政策,规范和改善电信、互联网业务的消费环境等也为后续消费回升,经济转好奠定基础。尤其是电子商务受益颇多,在 2001 至 2002 年间,阿里巴巴统计每日发布的新增商业机会数据仅 3000 条左右,而从 2003 年 3 月开始该数据达到每日 9000 至 1.2 万条,“非典”在一定程度上成就了当时处于起步阶段的中国网购市场。同时,由于现金可能带有病毒,是传播疾病的一个途径,在 “非典” 期间,央行加大了对银行卡的宣传力度,提升居民使用银行卡的意识,从而简化收款手续,推动我国消费金融市场发展,也促进之后支付宝和微信支付等电子结算业务的发展。

b. 新冠病毒疫情对消费影响更大,范围较广,一次性损失较大,长期可能好转。

相较于 2003 年非典时期,2019 年经济结构发生了转变,消费对 GDP 的贡献率较 2003 年高 22.4 个百分点,资本形成总额的贡献率低于 2003 年 38.8 个百分点。中国经济已经由投资拉动型转变为了消费拉动型。

本次新冠疫情影响,严重抑制了春节期间线下消费场景,如旅游、住宿、餐饮、娱乐及批发零售行业,简单估算,电影票房 70 亿(市场预测)+ 餐饮零售 5000 亿(假设腰斩 [MOU1] )+ 旅游市场 5000 亿(完全冻结),短短 7 天,仅这三个行业直接经济损失就超过 1 万亿,占 2019 年一季度 GDP21.8 万亿的 4.6%,这还不包括其他行业。此部分造成的一季度刚性净损失难以在未来加以弥补。同时延迟开工和居家隔离也会对上述消费类行业造成进一步的打击。

2019 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约 41.16 万亿元,比上年名义增长 8.0%。“十三五”规划中提出,到 2020 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接近 48 万亿元。如无疫情影响,实际离达到 “十三五” 规划的总值及年均增速也存在一些偏差。若要达到这一目标,政府需加大对消费的刺激力度,提升居民可支配收入。

(2)投资

a. 非典疫情对投资增速影响不显著。投资成为了拉动 03 年 GDP 增速较 02 年提升 0.9% 的主要因素。

非典疫情对投资增速影响不大。从投资来看,2003 年全年固定资产投资是稳中趋弱的态势,没有出现明显的下滑,反而在 4-5 月份有小幅上升态势。2003 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的整体走势为震荡回落,主要原因是政府为应对疫情的经济冲击,依靠投资来弥补消费的疲软,房地产政策收紧后投资增速逐渐放缓。

b. 本次新冠病毒疫情对投资影响相对可控,虽然宏观调控空间相对更小,但通过投资方式拉动经济短期复苏更具可操作性。

2019 年 1-12 月,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近 55.15 万亿元,比上年增长 5.4%,其中,民间固定资产投资近 31.12 万亿元,比上年增长 4.7%。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约 1.26 万亿元,比上年增长 0.6%,;第二产业投资近 16.31 万亿元,增长 3.2%,增速加快 0.8 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投资近 37.58 万亿元,增长 6.5%,增速回落 0.2 个百分点。

2003 年中国经济处于房地产周期与投资周期同步回升的阶段,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施展空间较为充裕。当前中国经济面临结构转型,经济增速继续下行,企业债与地方债高居不下,人民币面临一定贬值压力,财政赤字较 2003 年有所上升,加之猪肉价格影响通胀水平较大等,这些因素都限制了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施展空间。本次新冠疫情对固定资产投资的冲击,影响相对可控,主要是施工节奏的变化,对第一产业投资影响可能较小,但对第二产业中工业投资、制造业投资、采矿业投资等及第三产业中基础设施投资、道路运输业投资等均会有一定程度的延后影响,一季度投资增速必定有所回落,二季度出现回升,如果为对冲消费增速下滑政府投资有所增加,那么二季度开始投资增速可能加快。

虽然刺激投资的空间相对有限,但相比刺激消费和净出口而言有更大的可操作性。若要通过刺激消费拉动 2020 年的 GDP 增速,则需要提高居民可支配收入,降低失业率,这在短期内较难办到;若要提升净出口,面对如今中美贸易战,严峻的外界形势,恐怕难度也不小。综合来看,通过投资的方式短期内拉动经济的可能性较大。近几个月以来,在加快基础设施建设补短板强弱项等措施推动下,建筑业生产和市场需求稳步增长。从高频数据来看,挖掘机、沥青混凝土摊铺机等销量连续多个月处于高位,是基建投资改善的微观印证。

(3)净出口

a. 非典对我国出口的影响并不明显。

“非典”对我国出口造成较大的短期影响。“非典”时期,我国外贸环境良好,中美关系温和,自 2001 年加入世贸组织以来,我国进出口贸易额持续稳健快速扩张。在 “非典” 扩张阶段,2003 年 2 月我国出口当月同比 27.8%,较上月下降 0.5 个百分点。但在 3 月与 4 月份出口又迅速企稳。

b. 由于外部环境严峻,新冠病毒疫情对净出口影响较为明显,但随疫情控制进程应出现缓慢好转迹象。

本次疫情中,外部经济环境相比 “非典” 时期更加严峻,主要受中美贸易摩擦以及全球经济下行压力影响。自中美贸易战开打以来,两国不断变化的加征关税政策沉重地打击了中美两国的进出口贸易。尽管目前中美摩擦渐渐趋于缓和,双方签署了第一阶段贸易协议,最新数据也显示进出口状况出现较为明显的改善,据海关统计,2019 年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 31.54 万亿元,比 2018 年增长 3.4%。其中,出口 17.23 万亿元,增长 5%;进口 14.31 万亿元,增长 1.6%;贸易顺差 2.92 万亿元,扩大 25.4%。但双边贸易关系不确定性仍存,在如此背景下,“新冠”疫情对出口的冲击将显著高于 “非典” 时期。

世卫组织把 “新冠” 疫情认定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PHEIC),短期内将可能对出口造成一定影响,对于国内宏观经济将造成短期的外部冲击。该定性的有效时长为三个月,在未来三个月我国出口将承受更大的阻力,国外将对来自疫区的商品提高准入门槛或禁止进入。在出口时,中国产品会面临额外的检疫,间接提高了国内的出口成本,将对出口造成压力。但长期来看,疫情得到控制的情况下,我国机电类产品、劳动密集类产品在全球市场份额仍将保持扩大趋势,同时我国是全球最大的制造业国家,拥有完备的工业体系。220 多种工业品产量居世界首位,为外贸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加之稳外贸政策效应持续释放,与 “一带一路” 沿线国家贸易规模持续扩大,海关持续优化口岸营商环境,提升跨境贸易便利化水平,相信长期定可恢复我国净出口逆势增长的水平。

3. 对一二三产业分别的影响

结论:非典期间,疫情对三大产业均产生了负面影响,对二、三产业影响较大,但影响时间较短;随着产业结构的转变,第三产业占比持续增长,本次疫情将对第三产业造成更大程度的影响,对第二产业亦将产生一定影响,但影响持续时间短暂。

(1)非典疫情对三大产业均形成拖累,第二、三产业在 2003 年二季度回落幅较大。第三产业中交通运输、住宿和餐饮、金融业、建筑业显著回落。疫情的影响主要发生在二季度,随后三季度这些行业的经济生产快速反弹。总体而言,非典疫情对宏观经济产生了较为显著的冲击,这一冲击主要集中在消费领域,交通运输、住宿和餐饮、金融等行业。疫情对经济的冲击持续时间在 2 个月左右,随着疫情的缓解消除,宏观经济快速恢复。

(2)本次新冠病毒疫情对第三产业的影响将更为显著,且对第二产业的影响稍有滞后。

我国近五年经济增长率如图所示,2019 年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近 7.05 万亿元,比上年增长 3.1%;第二产业增加值近 38.62 万亿元,增长 5.7%;第三产业增加值约 53.42 万亿元,增长 6.9%。第三产业占 GDP 比重迅速提升,第二产业和第一产业占比逐步下降。2019 年,第一产业占 GDP 比重为 3.8%,第二产业占 GDP 比重为 36.8%,第三产业占 GDP 比重为 59.4%。三大产业的变动趋势如下图所示。一二产业分别较 2003 年下降 5.3 和 6.6 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提高 11.9 个百分点。

而本次疫情高峰期发生在春节消费旺季,对第三产业冲击最大,首当其冲为黄金周商品零售部分,预计较 2019 年 1.01 万亿元减半;电影娱乐业方面,较 2018~2019 年连续两年近 100 亿元的春节档(初一到十五)电影票房收入,2020 年春节档电影全体撤档。更遑论旅游、交通运输、餐饮住宿、教育培训等服务产业受疫情冲击更为持久,恢复也相对较慢。同时,在经贸摩擦大背景下,中国制造业 PMI 近期刚出现回暖迹象,但受疫情冲击、企业延后复工以及物流网络运转受阻的影响,预计 2~3 月份的工业生产将面临新一轮压力,这也是疫情从第一波冲击(对服务业)到第二波(对制造业)的影响路径。如不及时采取支持物流与工业生产恢复的措施,其对工业生产冲击将高于对服务业的影响,更会超过 “非典” 疫情对工业生产的冲击。

4. 对股指走势的影响

结论:“非典” 疫情爆发期内 A 股短暂下跌,但扰动消失较快;港股先于 A 股市场反应,疫情影响下两者跌幅相当。预计本次疫情对市场造成短期冲击,但长期仍看好 A 股及港股后市表现。

(1)A 股:非典疫情爆发期短暂下跌后快速恢复。本次市场短期或受新冠病毒疫情演进情况的影响,但不会对中长期市场趋势构成实质性影响。

2003 年 4 月 15 日卫生部公布最新情况显示非典疫情恶化,抗击 “非典” 成为全国首要任务,此时市场受影响出现一波快速调整,4 月 15 日至 4 月 25 日期间,上证综指下跌 8.85%。经历一波短暂调整后,市场再次回到上升通道,4 月底至 6 月上旬市场整体上行。6 月央行发出收紧货币政策信号并于 9 月 21 日上调准备金率 1 个百分点,因此即便经济已经显著修复,但受到货币政策收紧影响,股市下半年一路下跌。“非典”引发市场调整期间,仅医药行业出现上涨,其他行业均下跌。从 2003 年 4 月 15 日至 4 月 25 日这段时间各行业表现来看,医药行业上涨 1.27%,其他行业均出现不同程度下跌,其中钢铁、休闲服务、非银、家电、建筑、家电等领跌,跌幅均在 9% 以上。

而本次新冠病毒疫情短期内会对 A 股市场产生扰动,鼠年首个交易日,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影响,上证指数大幅调整,下跌 7.72%。2 月 4 日,A 股三大股指一改颓势,全线走强,机构资金继续涌入。A 股 ETF 基金在 2 月 3 日和 4 日的两个交易日内共获得净申购逾 150 亿元。多家机构及业内人士均抱持长期乐观态度,认为受疫情影响,短期内行情还将处于震荡之中,但这次事件大概率会在不太长的时间之内结束,一季度是进行投资较好的时机。

(2)港股:非典疫情期间先于 A 股市场反应,短期跌幅相当,后续快速反弹。本次新冠病毒疫情对港股影响短期类似非典疫情,但整体负面影响可能弱于非典疫情。

从 2002 年底非典早期至 4 月高峰期,恒生指数从 10010 点下跌至最低 8409.01 点,跌幅 16%。其中电讯业跌幅最大,达到 29.6%,地产建筑及资讯科技业跌幅次之,均达到 20% 以上。消费者服务业跌幅在 14.9%,略微跑赢恒指。消费品制造业小幅上涨 0.3%。而当时涨幅最高的行业为能源及原材料业,分别上涨 4.6% 及 2.1%。从 5 月份开始,随着 SARS 疫情的缓和,港股市场便开始触底反弹。整体来看,随着疫情的缓和,港股和 A 股市场均经历了短期的反弹行情。但 7 月份疫情过后,恒生指数趋势向上,但上证综指却趋势向下,两者出现了明显的分化,各自按照自身逻辑演绎,其中上证综指出现明显下跌主要与当时经济较快下货币政策收紧有关。纵观 2013 年全年,非典事件并未影响全年涨幅,恒指 2013 年上涨 34.4%。

而本次疫情爆发以来,从 1 月 20 日起,恒指短时间内下跌 2.5%。其中非必需消费品跌幅最大,达到 4.6%。地产建筑跌幅也达到 4.2%。防御性电讯行业逆市上涨 2.9%。而医药板块也受益上涨 1.9%。进一步的疫情防控措施,虽然有利于控制疫情,但对股市情绪负面影响将进一步加剧。如果本次政府防疫工作能够做到及时、公开、透明,相信对市场的负面冲击也要小于 SARS 时期。一旦疫情在积极防控措施下出现稳定及下降趋势,则市场或情绪改善出现反弹。

5. 对货币供给的影响

结论:非典时期,M2 保持高速增长,达到 2000-08 年金融危机前的最高水平,随后开始下降;本次疫情爆发期,央行目前已经通过逆回购操作释放了一定流动性,但大规模货币刺激的空间不大,虽然我国 M2 增速降至 85 年以来最低水平,但该增速及 M2 占 GDP 比例仍然大幅高于发达国家,而且为了实现战略目标,需要继续贯彻落实稳健的货币政策。

(1)非典疫情期间,信贷和 M2 增速保持持续上行态势,但随后开始逐步下降。

2003 年,M2 同比增速从 2 月开始一路攀升,6 月达到 20.83%,基本达到了 00-08 年金融危机以来的最高水平;2003 年上半年,金融机构新增人民币贷款累计达 1.8 万亿元,与 2002 年全年水平相当。货币政策在总体保持稳健上,定向做了信贷鼓励和支持。随着 “非典” 疫情结束,2003 年 8 月 23 日,央行宣布从 9 月 21 日起将存款准备金率由 6% 提高到 7%,货币政策正式收紧,市场持续下行。

(2)本次新冠病毒疫情期间,央行进行了逆回购操作,释放了一定流动性,总体上货币政策保持稳健,通过货币政策进行大规模刺激的空间有限。

中国人民银行数据显示,在货币供应量方面,2019 年末我国广义货币(M2)余额约 198.65 万亿元,为 2003 年末 M2 余额的 9.06 倍,较去年同比增长 8.74%,增速较上月末及上年同期增长约 0.6 个百分点,M2 增速相对平稳体现了当前货币政策在流动性供给端稳健的调控策略。

针对此次疫情,2020 年 2 月 1 日,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银保监会、证监会、外汇局发布 30 条金融措施支持防控肺炎疫情通知指出,将继续强化预期引导,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常备借贷便利、再贷款、再贴现等多种货币政策工具,提供充足流动性,保持金融市场流动性合理充裕,维护货币市场利率平稳运行。

在 2020 年 2 月 3 日央行公开市场操作投放 1.2 万亿元(实际释放流动性 1500 亿)之后,2 月 4 日人民银行以利率招标方式开展了 5000 亿元逆回购操作,充分显示央行稳定市场预期、提振市场信心的决心。

总体上来看,虽然 2019 年 M2 增速几乎降到了自 85 年以来的历史最低水平,但中国 M2 增速以及 M2 占 GDP 比重仍然大大超过其他发达国家,继续通过货币政策进行大规模刺激的空间有限。

6. 对社会融资的影响

结论:为保障中小型民营经济的活力,度过疫情带来的萧条期,预计在中短期内中央政府会在针对中小型企业的社会融资方面加大支持力度。

由于在疫情期间很多基础的民生活动属于暂停或推延的阶段,很多中小企业面临收入大幅下滑,但是人员成本和租金等必要支出依旧存在,对于实力较弱的中小微企业普遍面临很大的短期现金流压力。通过研究 “非典” 期间各国对中小微企业的融资支持,短期资金支持是帮助中小微企业度过难关的重中之重。

央行发布的《中国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报告(2018)》中显示,我国中小微企业所获得的金融资源已显著高于日本、法国等主要经济体,但贷款结构有待改善,且融资利率居高不下。LPR 机制改革后,虽已出现小幅降息,但利率传导机制尚未完全畅通,短期内 LPR 的下调难以直接降低企业贷款加权利率。因此,从合理保持民营中小微企业稳定发展的指导下,预计央行除对中小微企业定向降准、降息之外,政府还将参考 “非典” 期间各国的政策,推出更具针对性的专项应急基金,通过申请审批等规范流程,向处于财务困境的中小微企业进行政策性贷款,并短暂放松银行对中小微企业借贷的资本监管要求。从长期来看,让中小微企业增强风险抵御能力还需更长效的机制改革,此次的中短期支持并不会加强对中小微企业在长期的风险抵御能力。

7. 对 CPI 的影响

结论:中短期内,疫情期间的 CPI 将会大幅增长,而 PPI 会大幅下降,但随着疫情过后社会产能初步恢复,CPI 和 PPI 将恢复到原有的合理水平,疫情并不会对长期价格产生影响。

根据研究 “非典” 时期的 CPI 数据可以看到,PPI 下滑明显,CPI 先升后降。物价方面,2003 年 PPI 增速二季度明显回落,可能与总需求受疫情拖累有关;CPI 增速在疫情前期有所上涨,后期有所回落,整体波动不大。CPI 中主要是食品项走高,例如鲜菜、畜肉类、水产品、蛋类等。

对于 CPI 方面 2003 年非典扩散之后,2003 年二季度 CPI 先上后下,主要是 3-4 月在食品价格推动下维持高位,随后回落,总体波动不大。对于本次疫情,中性假设下,疫情高峰期在 1-2 月,5 月之后疫情基本结束,由此猪价、水产品、菜价可能在 1-2 月走高,随后回落,非食品项预计较为稳定。CPI 上半年同比中枢可能在 4% 以上,三季度之后再逐步回落。

对于 PPI 方面,受疫情延迟复工和企业减产等影响,一季度地产、基建预计较为疲弱,叠加 WHO 认定本次疫情为 “国际公共卫生紧急事件(PHEIC)” 可能抑制出口,内外需拖累下一季度 PPI 回升幅度预计受限,预计保持在 0% 左右浮动;二季度内外需情况预计有所好转,但受翘尾因素下滑影响,预计 PPI 仍较低,不排除单月转负;若三季度开始疫情影响消退、基建发力、补库存力度提升,那么 PPI 有望持续回升。

从长期来看,疫情短期可能推高 CPI、拖累 PPI,但对全年节奏影响预计较为有限。

8. 对财政的影响

结论:疫情期间,政府为保障疫情治疗将大幅增加公共财政支出,而同时受疫情影响的社会经济活动停滞,政府财政收入下降。因此,中短期财政政策空间有限,但综合考量,我国现在对短期经济进行逆周期调节,保障经济平稳运行的主要手段是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在我国 M2 增速和 M2 占 GDP 比重大幅高于国际发达国家,财政赤字率和政府债务率大幅低于国际发达国家的大背景下,使用财政政策在短期内拉动经济的空间相对更大,财政赤字率将可能突破 3%。

在 2003 年非典疫情爆发后,考虑到非典疫情对经济产生的负面影响,对消费、投资、进出口等领域的负面作用,以及对企业生产和居民生活的冲击,中央各部委及各地方政府通过宏观政策积极应对,采取了一系列疾病防控、社会保障、稳定就业、维持公共交通等措施,并在疫情稳定和化解后,实施了一系列保障安复措施,譬如保障大学生就业、减轻农民工负担、增加农民收入等。财政政策积极作为,加大支出保障生产生活。

财政政策作为重要的宏观调控手段,在疫情发生期积极作为,加大支出保障生产生活,从多方面入手应对疫情。其一,安排专项资金应对非典疫情。加大财政支出突显财政积极态度,非典疫情发生时期,财政支出速度明显增加,2003 年 3、4、5 和 6 月财政支出当月同比分别达到 11.4%、16.6%、26.5% 和 19.7%。中央财政设立了 20 亿元非典防治基金,明确了对农民和城镇困难群体中的非典患者提供免费救治的政策,为有效防止疫情蔓延特别是向农村蔓延发挥了重要作用。2003 年 5 月,发改委经国务院批准,决定调整国债资金投向,在已安排的 15.5 亿元专项投资用于全国疾病预防控制网络建设的基础上,再增加投资 8.126 亿元。根据 2003 年财政决算报告,2003 年各级财政共安排非典防治资金 136 亿元,其中中央财政安排 28 亿元。

参考 2003 年,Q2 财政支出增速为 20.9%,较 Q1 上升 9.8 个百分点,较前一年同期上升 6.9 个百分点,疫情期间财政支出增速是有所回升的。

但当前来看,财政政策空间相对有限,2019 年财政支出保持高增速,但是财政收入增速偏低,并且土地出让收入增速有所放缓。即便今年一般预算赤字率从 2.8% 提高至 3.0%,只能释放 2000 亿元左右资金,财政政策难以大幅积极。但参考国际经验,发达国家赤字率历史上都曾长时间超过 3.0% 这一警戒线,特别实在危机时期。另外,我国现在对短期经济进行逆周期调节,保障经济平稳运行的主要手段是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在我国 M2 增速和 M2 占 GDP 比重大幅高于国际发达国家,财政赤字率和政府债务率大幅低于国际发达国家的大背景下,使用财政政策在短期内拉动经济的空间相对更大,财政赤字率将可能突破 3%。

疫情影响下,中国 Q1 经济增速将明显放缓,财政政策节奏将可能有所前倾,包括地方专项债、一般债的发行节奏预计也将明显前倾,重点着眼于补短板基建项目;同时,新增专项债的额度有可能较此前市场预期略有升高,全年新增额度有望超过 3 万亿元。

9. 对利率和债市的影响

结论:出于规避疫情风险考量,疫情期间大量资金将流向债券,带动利率在短期内快速下行,但长期来看随着疫情过去,资金将逐步从债券资产流出,带动利率回归正常水平。

在非典期间,中国 2003 年一季度债市处于震荡行情,一方面经济数据表现亮眼弱化债券牛市行情,另一方面债券供不应求带动利率下行。

2003 年非典疫情弱化了前期经济良性恢复的预期,使得 4-5 月债券牛市继续维持。4 月上旬,一季度经济数据表现较好动利率上行,自 4 月 20 日开始,我国实行 “疫情一日一报制”,随着非典患病人数的快速上升,市场对经济的负面预期开始主导债市行情,10 年期国债利率自 3.2% 回落至 2.85% 左右。5 月底,世界卫生组织对我国“非典” 疫情解禁令发出,北京非典新增病例首现零记录,终结了市场对国内经济的担忧,下半年市场利率后续随着货币政策的收紧逐步上行。

反观当下,受疫情扩散的影响,春节期间海外债券市场收益率明显下行,美国、日本、德国 10 年期国债收益率分别下行 23bp、5bp 和 13bp,美债收益率距离去年低点仅有 4bp。与此同时,黄金价格上涨 2.2%,创近 8 年来新高。

春节期间,中国疫情是影响海外权益、债券、汇率和商品市场最为关键的因素。从港股、中概股和富时 A50 指数期货的表现来看,中国权益市场在短期内仍存在持续下跌的压力。考虑到疫情对一季度宏观经济的冲击以及未来市场较为充裕的流动性,国内 10 年国债券市场收益率破 “3” 后可能趋势下行。人民币兑美元短期存在破 “7” 可能。资本市场未来的变化需持续关注疫情的拐点,比如新增确诊病例减少、存量确诊病例减少。

10. 对就业的影响

结论:短期内,由于中小微企业受疫情影响导致经营困难,叠加 2018-2019 年的去杠杆政策,预计此次疫情带来的失业率问题严重,但随着国家通过货币和财政政策刺激经济起效后,长期来看失业率将回归至正常水平。

非典疫情期间,就业指标有所恶化。非典疫情期间,城镇登记失业率由 2002 年底的 4.0% 上升至 2003 年中的 4.2%,并在疫情结束后继续上升至 4.3%;全国求人倍率(劳动力市场在一个统计周期内有效需求人数与有效求职人数之比 )2003 年全年基本微幅上涨 0.02 个百分点,涨幅较 01-02 年大幅收窄。这些就业指标的恶化可能反映了非典疫情期间经济压力加大,第三产业增速放缓的影响。

就本次疫情而言,透过各省出台的防治疫情举措来看,预计不少小微企业短期内会受到明显冲击,一季度失业率上行压力增大,其中交通运输业、住宿餐饮业、旅游业、 建筑业、娱乐、教育培训等等就业 “大户” 由于受疫情影响较大且用工弹性较大,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因此疫情干扰下,今年稳民企和稳就业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将进一步凸显。

2020 年的就业与居民收入情况也会面临显著压力,预计今年上半年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估计上行至 5.3% 左右,高于 2019 年平均调查失业率水平(5.15%),对 5.5% 的控制线构成显著压力,宏观政策预计果断发力进行逆周期调节,因此货币金融环境整体将维持宽松,有利于推动无风险利率下行。

(三)对人民心理及生活习惯带来的长期影响

结论:每一次重大疫情的发生都将在一定程度上对人民的生活习惯甚至意识形态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本次新冠疫情将重点导致居民生活全面网络化、网络渠道快速向四五线城市下沉;将强化对自动化、公共卫生基础设施、清洁生活习惯的需求。

2003 年的非典爆发使人们不愿意接受面对面的服务,而以网络技术为基础的电子商务等现代信息手段受到空前的重视,引发了企业、商家的服务和交易方式的变化,催生网络经济一个跨越式发展阶段。预计此次疫情将进一步推进各类经济体的互联网。以下为初步预计改变方向:

1. 生活全面网络化

伴随着疫情的影响,人们对于网络经济的认可程度将进一步提升,这不仅体现在由 03 年非典而点燃的网购平台爆发式增长上,更加表现于云办公、在线教育、在线医疗等领域的蓬勃发展上。

**消费途径趋于网络化:**截至 2018 年 12 月,我国网购用户数量达到 6.10 亿,平均每个家庭有 1.3 人使用电商购物,网络零售市场规模达到 9.01 万亿元。2019 年 1-5 月,我国网上零售额总额达到 3.86 万亿元,相比上年同期增长 17.8%。2019 年上半年全国消费整体增长大约为 1.2 万亿元,其中约 45.9% 的新增消费来自于电商。

**办公网络化:**2014 年以来,云办公市场整体处于高速增长期。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2014 年到 2018 年中国智能移动办公行业市场规模五年 CAGR 达到 31%。横向对比欧美发达国家,我国云办公产品起步并不落后,但从远程办公渗透率角度看,按照同期我国智能移动办公市场规模增速推算,至 2017 年我国远程办公人数约为 880 万人,相比美国 2017 年远程办公人数 3000 万人还有较大的差距,考虑到我国更大的人口基数,渗透率差距将更大,我国远程办公渗透率仍有提升空间。

**在线教育网络化:**2020 年初,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教育部规定:1)各地大专院校、中小学、幼儿园推迟开学,但 “停课不停学”;2)各类培训机构的线下课程和集体活动统一取消,两项措施催化在线教育行业加速渗透。

根据艾媒咨询预测,2020 年中国在线教育用户规模将达到 2.96 亿人,2 年 CAGR21%;据弗若斯特沙利文咨询数据,2018 年国内在线教育市场规模为 1249 亿元,预计 2022 年达到 3102 亿元,2017-2022 年 CAGR 达到 26%。追溯行业背后的驱动因素,我们认为有以下 6 个方面:(1)人口;(2)教育意识;(3)可支配收入;(4)技术(网络传输、移动支付等);(5)政策;(6)渠道下沉。

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目前国内在线教育用户主要分布在二线、四线及以下城市,2018 年用户占比分别为 35% 和 33%;根据在线教育视频技术平台保利威的数据,2016 年三四线城市观看直播总人数为 20.19 亿次,2019 年截至 11 月 23 日达 98.95 亿次,渠道下沉特征明显。2019 年 1 月,51TALK 布局 “千城计划”,提出力争覆盖 1000 座县级以上城市;新东方在线针对低线城市的东方优播也提出每年进入 80-100 个城市,2-3 年覆盖 300 个目标城市。

**娱乐网络化:**疫情短期刺激 “宅经济 " 加速发展。受到疫情的影响,大部分国民均“宅” 在家里而没有外出,没有办法聚会,只好邀约亲朋好友一起在网上玩游戏,这也是游戏公司数据明显增长的主要因素。以腾讯手游《王者荣耀》为例,2020 年大年三十单日流水为 20 亿元左右。此前《王者荣耀》的单日流水纪录为 2019 年大年三十单日流水 13 亿元,单月流水纪录为 2019 年 2 月的 71 亿元,预计单月流水纪录很有可能因为疫情的影响在 2020 年被打破。出行、影院观影、旅游、购物等现场娱乐、消费的方式受到限制后,更多的娱乐或消费方式转到线上。这些趋势叠加 5G 网络的建设,可能推动对高清分辨率内容、沉浸体验等消费模式的需求,虚拟现实等技术可能会加速普及。春节期间部分影片撤档、将版权卖给线上网络巨头免费播放的方式,也进一步改变电影等分销、发售的方式。

2. 网络渠道快速下沉

“网络”与 “渠道” 下沉已经是近年中国互联网领域的重要趋势。受制于疫情后物理 “隔离” 等带来的影响,三四五线地区的居民、特别较多农村地区的居民活动可能被迫转到线上,发端于中部湖北武汉的疫情将强化这一趋势。

3. 自动化需求强化

给定当前中国世界工厂地位,本次疫情带来的用工中断也使得部分依赖中国的全球供应链受到一定影响,减少对人工依赖的生产线自动化趋势可能会受疫情驱动而进一步强化。

4. 医疗公共卫生系统投入短板将得到重视

疫情显示了中国在快速城市化进程中,对人口大聚居带来的公共实施需求方面还存在预判和准备不足,医疗基础设施领域投入和卫生系统现代化可能提速。

5. 畜牧养殖业及分销、生鲜市场亟待升级、现代化

武汉疫情最开始发端于华南海鲜市场,使得政府和民间更加认真思考畜牧养殖业及分销产业的现代化问题。另外饮食习惯改变、健康餐饮可能得到提倡,素食可能得到更大程度的关注。

6. 生活习惯更清洁卫生

每次疫情都是一次全民健康生活习惯的教育。2003 年的 “非典” 疫情提醒了人们感冒戴口罩、洗手等生活习惯的重要性,估计本次武汉肺炎疫情后,这类习惯将进一步得到普及和强化。居家日常用的清洁纸巾、肥皂、消毒液等日用品需求将增大。

(四)两次疫情国家出台的应对政策

政策对比总结:对比非典时期和本次新冠疫情截至 2020 年 2 月 8 日国务院及各部委出台的政策可以发现,非典时期主要以财政政策作为经济刺激的手段;而本次疫情,国家已经全面实施了财政、货币刺激政策,且刺激政策的广度和力度较非典时期更大,反应也更为及时,这一方面说明国家在应对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上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同时也从侧面体现出本次疫情对宏观经济的影响力程度之大,十三五期间要实现 GDP 较 2010 年翻番的任务,任重道远。

1. 非典时期重要政策

非典时期出台的刺激政策,主要以财政政策为主,货币政策为辅;其中财政政策方面,以成立救助金、财政贴息、减税降费等形式实现;货币政策主要是对疫情地区进行信贷倾斜,并没有进行新增的货币刺激。其他政策方面,国务院颁布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为应对非典之后的其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积累了经验,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 本次新冠疫情已经出台的重要政策

截至 2020 年 2 月 8 日,国家已经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刺激政策。财政政策方面,主要安排了财政贴息、企业所得税、流转税、个人所得税等较为全面的支持措施;货币政策方面,主要通过逆回购操作先后投放了 1.2 万亿、5000 亿元资金,并且向疫情严重地区提供 3000 亿元专项再贷款,强调要加强加大货币信贷支持力度,货币政策广度和力度较大。

(五)对海外地区的影响

总结:对于海外市场和公司而言,当前疫情影响主要体现在四个传导路径:(1)国内实体消费减少;(2)出境旅游和消费大幅下滑;(3)国内经济活动短期放缓影响对外需求和进口;(4)复工推后导致中国为主的供应链交付延后。

根据这四大传导路径可以看出,四类国家、地区或企业受到的影响较大:一是对向中国出口依赖度较高的国家或地区、二是对中国供应链依赖度较高的国家或地区、三是对中国游客依赖度比较大的国家和地区、四是中国收入占比较高的消费类跨国企业。

1. 对向中国出口依赖较高的国家或地区

总结:短期经济活动的放缓,可能会对中国需求依赖度比较大的市场,例如出口占比较高的台湾、越南、马来西亚、韩国以及大宗商品出口国造成较大的短期影响。

国内经济活动短期放缓影响对外需求和进口,尤其是那些对中国需求敞口和依赖度较大的市场,以及大宗商品出口国。因疫情导致的复工推后会对短期经济活动带来一定冲击,2 月第一周,6 大主要电厂日耗煤基本维持在 37.0 吨附近,相比去年节后同期下降 15~20%。此外,2 月 3 日 - 5 日,一线城市地产成交仅 1.2 万平方米,较去年节后同期下降 93%。铁路客运量也同比下滑 80~90%。

短期经济活动的放缓,可能会影响对中国需求依赖度比较大的市场,例如出口占比较高的越南、马来西亚、韩国以及大宗商品出口国。

2. 对中国供应链依赖较大的国家和地区

总结:总体上来看,对柬埔寨、越南、香港、泰国、韩国、马来西亚影响较大。

复工延迟可能影响那些对中国供给依赖度较大的产业与市场。根据 OECD 提供的数据,柬埔寨、越南、泰国、韩国、马来西亚等对中国输入的增加值占比较高。例如,根据韩联社报告,现代汽车计划从 2 月 4 日起逐步停止韩国工厂的生产,主要因为疫情导致中国零部件供应短缺。

此外,一些跨国公司的中国生产也可能会因此受到一些拖累,例如特斯拉、惠而浦、康明斯、霍尼韦尔、斯凯孚、艾默生等都表示其在中国的生产推迟、甚至可能因此影响全球供应链。

3. 对中国游客依赖较大的国家和地区

总结:出境游方面,对中国香港、澳门、韩国、越南、泰国、日本和新加坡影响较大。

出境游和消费大幅下滑,中国游客占比较高的地区、以及免税店和航空公司等更为受损。疫情影响下,国内整体出行特别是出境游出行都受到明显影响,更不用说全球主要国家和地区为了防范疫情都采取了不同程度的入境限制措施,诸多国际航空公司也取消了全部和部分往来中国的航班。

具体而言,根据交通运输部的数据,截止 2 月 6 日,春运 28 天时间内(1 月 10 日到 2 月 5 日),民航累计发送旅客 3597 万人次,同比下降 29.5%,1 月 30 日疫情明显升级之后的同比降幅更是高达 70~80%。

根据国家移民管理局的数据,截止 2 月 8 日,全球已有 120 国家和地区已经采取了不同程度的入境管制措施。综合媒体报道和飞常准的不完全统计,有 20 家国际航空公司和 6 家国内航空公司部分或全部停飞往返中国的航线,2 月 4~6 日内地和非内地航线取消率分别高达 70% 和 50%。

考虑到近些年中国出境游客人数和消费的持续增长(根据世界旅游组织 UNWTO 的统计,2017 年中国出境游客消费已经超过 2500 亿美元,全球占比接近 18%),预计入境游客短期内的锐减会对那些中国游客占比高的地区和国家带来明显影响、尤其是旅游收入对其经济贡献比较大的市场。

根据中国游客占整体入境游客的比例排序,发现排名靠前的地区和国家有中国香港和澳门、韩国、越南、泰国、日本和新加坡等。

4. 中国收入占比较高的消费类跨国企业

总结:跨国消费类公司方面,对麦当劳、星巴克、苹果、H&M、宝洁、迪士尼、路易威登、VISA 等公司影响较大。

国内实体消费减少,中国收入占比高的消费类跨国企业,特别是线下渠道占比高的非必需类消费品,如奢侈品等更为受损。疫情期间实体消费的减少会直接冲击那些在中国收入敞口大、实体门店布局较广的跨国企业,客流减少和交付延迟都可能对短期业绩造成阵痛。这其中,相比线上渠道占比高且相对必需类的消费品,更多依赖线下渠道的非必需消费品和奢侈品可能受到的影响更大。

实际上,近期正在披露的美欧主要上市公司四季度业绩会上,一些主要跨国企业管理层都谈到了疫情的影响,例如麦当劳、星巴克、苹果、H&M 都表示关闭部分门店以应对疫情,现有门店客流也明显减少,同时苹果表示产品运输和交付也会因此推后,这些都可能对一季度业绩带来直接影响。

知乎用户 樑烨 CFA CPA​ 发表

小区里有一万个人,那一年就是得吃掉 180 万斤粮食,180 万斤蔬菜,180 万斤肉。

卖米的关门了,买菜的转让了,卖肉的回老家不来了。自有新的人来卖米卖菜卖肉。

有需求就有市场

如果某个市场因为疫情再也没有恢复,那它就是伪需求,倒了也就倒了。

它是存在过,并不代表它会永远存在,并不代表它存在是正确的合理的,是真正被人们需要的。

这个它指各种受影响的店铺,公司,产业,不要出来危言耸听。有疫情我也要吃饭也要穿衣,这才是真正的刚需。

知乎用户 我村 发表

从国家整体层面和中长期影响来看,或许酝酿着机遇

有点儿像上世纪 90 年代末的下岗

劳动密集型和负债率高的非重点企业的日子会很难过

信息化、智能化产业又一次腾飞

知乎用户 陈磊 发表

让该来的刺激提前来了,来的理所应当

知乎用户 孙迅 发表

不管怎么样能不能像以前那样拉动经济

基建力度肯定会是加大

其次是很多小商店彻底凉凉

很多也是夫妻店

没招多少员工

另外一些小工厂可能就直接遣返工人了

从 18 年开始,失业一直是个敏感话题

早些年加杠杆背房贷而且被裁掉的人现在是非常焦急的

这种成家立业的如果还有存款就还好说

不然确实急,快到中年各方面都需要钱

另外,互联网会继续裁人

池子里的水可能还是涌向那几个沿海城市

另外就是股市了

最主要的还是那些工厂

互联网这方面裁员也很正常

某些领域爆火各种牛马鬼神都来投资了

各种转专业,临时入伙的互联网 “人才” 都进来了

而且很多职业不需要什么高学历人才

除非炒概念不愁钱

要不一个能给四千块钱胜任的职位

何必招个研究生来多给几千?

之后这个风口一过

自然会走一大批

实际上蛋糕就那么大

对这方面认知可以常态化了

毕竟每行做到中端的人都可以刷掉大半

另外街头巷尾的手机店很多发现今年才是最难的

线下没客户

只有天天发朋友圈

大力发展线上了

另外,数码行业家电行业也着急

年前接的订单不做可没这么简单

你还要赔钱

另外,行业分工造成一部分产能不够


扯了这么多老板操心的

不至于和我相关

对我没啥影响

反而线上人数多对我还有好处

但是对普通人来说

几个月没收入可不是好事

小孩子可能更无聊,但是没啥感觉

父母还是有操心

另外,可能人们会更加羡慕体制内工作,老师这种工作

钱照样一个月一个月打

白领虽然工作高,待在家里也会操心会不会 云辞退

最后就是那些反对复工的

复工是趋势的必然

再拖下去破产的公司更多

经济是目前安安稳稳宅在家的基石

还不进行区域性的复工

恐怕发言人就没那么风轻云淡了

[

八次危机: 中国的真实经验 1949-2009

京东

¥34.70

去购买​

](https://union-click.jd.com/jdc?e=jdext-1213488998175383552-0&p=AyIGZRtSEQoUBFUbXRIyEgZWHVwUBRsHUCsfSlpMWGVCHlBDUAxLBQNQVk4YDk5ER1xOGVUaWBMFEwBcG14KW1dbCCs4TxwSYhJyM3ZjFXUmbwAWQQhhDXodGQ4iB1wbWR0DEwdSGGsVAxMHUR5YFgQTN2UbXiVDfAJVGlIXMhM3VR9SFgMaDlcYWBMFFjdVE18l1LyTgJPkzLK30f%2B1jpiyx47%2Bz%2BWTMiI3VisAQFZbQkkbWBUAFw5cE1McAhQDVxJZEQYRG1QrWxQDEQZWGV4VA3wGOxtTHQcUAVAaWRQyEjdVKwRRX083VxpaFwA%3D)

知乎用户 南飞​ 发表

影响深远!这个问题,不是现在能够回答的。

知乎用户 MXX 发表

摘要路透社采访的经济学家表示,因受新冠肺炎的影响,中国经济本季度增速将降至金融危机以来的最低水平。但大部分经济学家对中国经济的前景还持乐观态度,认为中国经济将在第二季度复苏。


**正文:**路透社采访的经济学家表示,因受新冠肺炎的影响,中国经济本季度增速将降至金融危机以来的最低水平。

在 2 月 7 日至 13 日,路透社对中国大陆、中国香港、新加坡以及欧洲和美国的 40 位经济学家进行的调查显示,2020 年第一季度中国经济年增长率可能将从上一季度的 6.0% 下滑至 4.5%。

这种情况可能会造成 2020 年全年的经济增长率从 2019 年的 6.1% 下降至 5.5%,这至少是自 1990 年有可比记录以来的最低水平。

不过,经济学家们乐观地认为,中国经济最早将在第二季度出现反弹,届时经济增长率预计将回升至 5.7% 左右。

几位中国内地经济学家的乐观预测推高了这一数字。而总体而言,经济学家预测的增长速度在 2.9%-6.5% 之间。

新冠病毒首先在武汉被发现,而武汉则处于全球供应链核心位置,人口接近 1100 万。到目前为止,已经造成中国 1300 多人死亡。这一数字超过了 2002 年至 2003 年 SARS 爆发时的死亡人数,当时全球共有 774 人死于 SARS。

“没有人知道中国的防疫措施会对经济增长造成多大程度的损害。我们估计,实际 GDP 增长率将从 2019 年第四季度的 4.0% 降至 2020 年第一季度的 2% 以下,而 2019 年第四季度的官方数据已经远低于 6.0%。”

“产量的下降可能会在今年剩下的时间里得到弥补。但一些服务业活动将会消失……

人们不会因为第一季度没有理发就去多剪两次头发,或者多买两杯咖啡来弥补错过的消费。”

经济运行的强制刹车始于农历新年期间,这通常是大多数服务企业最繁忙的时候。大多数经济学家表示,这将使本就低迷的经济雪上加霜。

当被问及如果中国当局不能阻止病毒的迅速蔓延,中国经济会怎样时,一些大陆经济学家不愿回应。而其他 15 位经济学家的预测数据在 0 到 6.5% 之间,中值为 3.5%,

中银国际驻北京的高级宏观经济分析师叶丙楠表示:“到明年 4 月,新冠肺炎将得到控制。然而,在最坏的情况下,经济增长可能在第一季度降至 2-3%,在 2020 年全年降至 5%。”

他的预测与之前 15 位经济学家的预测中值相符,与中国政府对 2020 年全年经济增长率的预测一致,即下降幅度最高可达 1 个百分点。

荷兰国际集团驻香港的大中华区经济学家彭虹表示:“我们预计,即使没有新的确诊病例(虽然这不太可能),经济不会迅速复苏。在冠状病毒得到控制后,可能还需要 4 个季度才能看到中国经济的全面复苏。与 2003 年的非典相比,这次对经济造成的伤害要大得多”

从那时起,中国的经济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以前的世界工厂变成了一个消费和服务驱动的经济体。

非典之后,中国在全球经济中所占的份额已经翻了两番,达到 16%。因此,中国经济出现任何严重的波动,都会对世界经济产生更大的影响。

三菱日联金融集团 (MUFG) 外汇策略师李 • 哈德曼 (Lee Hardman) 指出:“随着新冠肺炎数据的涌入,在 2 月里每一天都是最后的期限。”三菱日联金融集团是 2019 年亚洲货币最准确的预测机构。“对人民币来说,整体贬值的情况仍在继续。”

来源:Reuters

作者信息:维韦克 · 米什拉


对国际问题感兴趣的读者,可以扫码关注公众号【海国图智研究院】,阅读更多相关文章!

知乎用户 图图知道 发表

我不担心餐饮行业

因为我之前也觉得中国很多行业其实过度繁荣了

假如北上广深对标纽约洛杉矶

新一线(二线)对标亚特兰大匹兹堡

三线对标美国小城市

其实除了纽约东京确实繁华

美国的大量城市没那么繁荣,没那么多餐厅,没那么多商场,没那么多电影院,没那么多 KTV 和娱乐设施

所以我觉得这次反而是对三产的一个出清

我们不需要满大街都开满餐馆吧,天天就是吃吃吃,小城市有几家快捷连锁品牌就够了,保证健康卫生速度就行

尴尬的是让这些三产的人去干嘛?我也不知道我也没想好

知乎用户 kimi​ 发表

想必此前有个文件叫统一市场,通俗的理解就是在国内要建立以物流为主导的统一大市场,到时候物流的成本会降低,人们买到的产品价格也会相对便宜,从这个导向的背后看,在未来的年份里,我们的经济增长模式不会简单的依靠出口了,俄乌局势带来的一系列的经济问题,给人感觉全球化未来还会继续,但是阻力重重,所以必须要找到一条新的出路,那就是国内大循环。

目前属于疫情的过程,当前的重点还处在疫情防控,尤其是上海的疫情目前还没有明显好转,这对全国的经济工作的展开还是需要等待的,疫情过后,中国经济增长将迎来新的变局。

为什么这么说呢?

首先,此前曾经聊过疫情改变人们观念的很多想法,最为典型的是未来大家会更加地注重生活质量,尤其在健康上会下大功夫,因为买再多的房子,住在城市的中心区域内,因为一些突发情况出现无法得到及时救助时,会突然感到人口过于密集的地区公共资源匮乏会对生命造成影响,所以说大家会慢慢的淡化房子等固定资产在生活中的地位。

因为有了好的身体,才有消费的可能,换句话说,活着也只有消费了财富才显得更加的有意义,从这个角度来说,人们未来对住所不会再像疫情之前那么要求了,大家会更加的注重生活的质量,而这必然会体现到基本的消费层面。

其次,我们国家有 14 亿人口的底子,根据国家统计局 2021 年 5 月份发布的数据,我们的人口数量占到全球的 18.1%,这个比例相当不小了,如果说将这 14 亿人口的消费潜能发挥出来,那么对中国经济的贡献率将相当的大,即便是不靠出口,国内循环给带来的增长潜力都会相当的惊人。

毕竟因为这次俄乌局势,世界格局会发生变化,各个国家对出口贸易方面都会各有保留了,尤其是不让很多国家购买俄罗斯的石油,这给俄罗斯经济会带来影响,如果有一天其他国家都不买我们的出口产品,难道我们的经济就应该停滞,如此这个时候开始在国内人口红利上做文章是对的,尽最大可能提升我们国内的消费潜能,只要这盘棋下活了,就不担心其他因素对我国经济持续稳定的增长。

最后当疫情过后,积压了持续接近 3 年的消费潜力会出现新一轮爆发,趁着这个风口正是开启国内消费大循环的良好时机,只要这种氛围形成了,人们习惯了,消费的持续性就有望延续下去,经济转型就会成为顺理成章的事情。

从最近两天的盘面看,消费股崛起的架势很明显,从白酒突破重要的中期压力线,再到医疗的逐渐企稳,我感觉下波市场向上一定是跟消费密切相关的板块为主导。

我的微信公众号:姬雪雅,欢迎关注,一起聊投资。

关注雪雅的五大理由:

(1)看不懂 k 线图,MACD,KDJ 等技术指标

(2)不会选股,无法区分劣质公司

(3)把握不住市场主线,风口行业总是错过

(4)买入总是被套,卖出总是卖飞

(5)炒作没有计划,买卖全凭运气

本文不存在任何推荐,所聊到的股票不构成任何推荐仅供参考学习,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作者:春意萌生
来源:今日头条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知乎用户 姬雪雅 发表

在疫情前,我的几家实体店已经是勉强维持的状态,疫情一来,直接死亡,跟我平时比较熟的一些小老板也差不多。死一家小企业,几十个就业没了。

我手上的股票直接套住。我有些合作伙伴在武汉,回款遥遥无期。

我的主业业务直接腰斩,今年奖金基本泡汤,还有降薪的风险。

就这样,我还给我的房客免了一个月的房租,但是他们至今没开工,一季度的房租我也还没拿到。

我照样还得还房贷,交个税,一个子儿也不少。

你猜我会怎么办。

对不起,老子不消费了。

看了下账本,去年月均消费几万,应酬,旅游,个人收藏。这两个月一个月 3 千,买菜,日用,加油。

疫情结束后也不会报复性消费,因为我看到了这个系统有多脆弱。

就这样。

知乎用户 康晓周 发表

不知道这个人什么目的,这个回答真是到了十恶不赦的坏。

类比图中红框的句子:撇开穷人不谈,我们国家还是很富强的。

除了死了几个人,我们对这次突发事件的处理总体而言还是不错的。

以上句子不是避重就轻吗?关键问题不就是解决穷人的问题,让他们变富吗?关键问题不就是处理突发事件减少伤亡吗?

同理,这次疫情的关键问题不就是减少或避免人民的悲剧吗?

这人竟然有两千赞?我对这个 sh 充满失望。

-——————————–

看了这么多回复,多说两句吧。

作为一个普通民众,如果对这类伤亡数字以宏观角度来观察,我想知道 你是把这些伤亡的人当数字看待吗?你有看待这是人或者同胞的人性潜意识(非专业人士,这词是我自己乱组合的)?

不是所有都能用宏观看待的,起码对人命关天的事不行!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回望】2003:非典那年的家电行业与家电市场

读史以明志 知古以鉴今

现在流行一种 回到过去的某一重大时间节点来回顾当时的历史 来做出对当下的反思和总结

2002 年的 12 月初,首例非典 (SARS) 病患出现在广东河源,那时还没有智能手机,也没有微博微信,人们照往年一样过了一个喜庆热闹的春节。
2003 年 2 月 11 日,广州市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广州地区非典型肺炎情况。“非典” 期间,中国内地累计报告非典型肺炎临床诊断病例 5327 例,治愈出院 4959 例,死亡 349 例。
到 2003 年 6 月 15 日,中国内地实现确诊病例、疑似病例、既往疑似转确诊病例数均为零的 “三零” 纪录。历时半年的 “非典” 疫情给当时的中国旅游、零售、公共卫生等经济社会诸多领域带来冲击和改变。
在新冠肺炎 (COVID-19) 疫情笼罩下的今天,我们不妨回望一下,17 年前的那场 “非典” 疫情下的家电行业和家电市场。
“非典” 爆发的 2003 年,是中国加入 WTO 刚刚满一年。
到 2002 年底,中国家电行业中销售收入超过百亿的只有五家企业,分别是海尔、海信、长虹、美的和春兰。全行业的销售收入刚刚突破 2000 亿元。
“非典” 前 2002 年中国家电产量及每百户拥有量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这一年的 1 月 21 日,时任伊莱克斯中国区总裁刘小明给员工发了一封告别信,在信里,刘宣布辞职并 “感到万分内疚”。1996 年进入中国市场的伊莱克斯,给国人的印象是一个中高端欧洲大牌,从百事可乐中国空降到伊莱克斯中国区总裁位置的刘小明,通过低价扩张将伊莱克斯中国拉出了持续亏损的泥潭,但伊莱克斯的品牌形象也一落千丈。
和伊莱克斯形成反差的是,大部分外资家电企业加快了在中国的跑马圈地,博西家电、LG、三星、惠而浦、日立、松下等在 2002~2003 年期间在中国纷纷增资扩产。
有黯然退场的,也有春风得意的。在两年前将科龙电器收入囊中的顾邹军并未止步,这一年的 5 月,顾邹军控股的格林柯尔以 2.07 亿元收购了上市公司美菱股份 20.03% 的股份,至此,顾邹军已将中国冰箱行业 “四大家族” 中的两大巨头科龙、美菱收归麾下,这离顾氏的 “打造世界主流制冷家电航母” 的梦想又近了一步。
郎咸平高喊 “国退民进” 之前,民营资本风起云涌,家电行业内的并购重组此起彼伏,当年 10 月,南京斯威特收购小天鹅集团 17% 的股权,并通过其他公司间接完成了对无锡小天鹅的控股。曾经的中国彩电五强之一的乐华由于资金链问题面临崩盘,急于整体上市 TCL 集团借机获得乐华彩电的大部分无形资产。期间,还有中山威力、河南冰熊、山东小鸭、吉林吉诺尔等诸多知名家电品牌被重组。
除了在国内市场的兼并重组,中国家电企业也安耐不住进行整合海外市场资源的尝试。这一年 11 月 4 日,TCL 集团和法国汤姆逊集团 (Thomson) 签订协议,组建全球最大的彩电企业——TCL 汤姆逊电子公司(TTE)。同一年,京东方科技以 3.8 亿美元的价格收购现代集团的全部面板 TFT-LCD 业务。
在海内外市场攻城略地的同时,家电企业集体爆发出对汽车行业的强烈兴趣,纷纷跨界进入汽车圈。早在 1997 年空调一哥春兰就开始进入汽车行业,在 2003 年前后,正是春兰汽车的高光时刻,曾一度经跻身了重型卡车行业销量前三。格林柯尔系也在一路高歌猛进中控股了亚星客车,扬州格林柯尔以 3.06 亿元总价收购亚星客车集团持有的亚星客车 60.67% 股权。奥克斯出资数千万元收购沈阳双马汽车有限公司 95% 股权,从而获得 SUV 和皮卡的生产许可,也算是一脚迈进汽车行业。美的集团也在这个期间收购了湖南的三湘客车,掀起了家电企业进军汽车业的热潮。
制造商在忙忙碌碌,家电渠道商也没闲着。
2003 年,京东多媒体已经开到 12 家店。雄心勃勃的刘强东,规划这一年要把门店数量开到 18 家。“非典” 爆发导致门店门可罗雀,这也启发了刘强东转战线上,2004 年 1 月,京东商城注册成立。
而风头正劲的国美在上海光大会展中心开了一场 2003 年家电新品的订货会,抛出了 100 亿采购大单,当时媒体报道称 “业界为之震惊”,据测算,100 亿元的盘子大约是国美全年销售的一半,约占当年中国家电零售总额的 1/30。这年 10 月,黄光裕一掷千金,投资约 5000 万港元,在九龙最繁华的旺角开设了国美电器在香港的第一家门店。
起步于南京的另一连锁大鳄苏宁电器同样处于高速扩张。
2003 年初张近东召开连锁发展会议,提出要每周开一家新店,明确旗舰店、中心店、社区店三个层级的连锁发展方向,初步建立了全国连锁网络,“美苏” 争霸愈演愈烈。
地方渠道豪强也不甘示弱,开始合纵连横,想利用联合采购的优势 “抗美(国美) 防苏(苏宁)”,在永乐家电董事长陈晓、河南通利董事长王驾宇、北京大中电器张大中等人的推动下,中永通泰于 2002 年 7 月 18 日宣告成立,2003 年正处于快速扩容阶段,又陆续有广州东泽、深圳铭可达、武汉工贸、深圳顺电、重庆百货、哈尔滨黑天鹅等地方连锁加盟。
“非典”疫情对当时的家电零售产生了很大的影响,那时的电商还在萌芽状态,更没有什么 “6.18”,五一黄金周是上半年最重要的促销节点,而这个五一长假正是非典肆虐的高峰阶段,在“非典” 重灾区的北京,4、5 月空调零售下降幅度超过 40%,冰箱、洗衣机、电视等其他品类也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受 “非典” 影响,激发了消费者对健康家电的极大关注,也造就了中国家电发展史上第一波健康家电的消费潮流。一些具有抗菌消毒功能的空调、洗衣机、微波炉、空气净化器等家电逆势走俏,这些带有除菌、消毒等功能的家电,价格虽比普通产品高出 10%~30%,非典期间销量却上升了 20%~80%。
“非典”疫情平息后,经济生活秩序很快恢复到了正轨。到下半年,以 “潮流趋势 & 品质生活” 为主题的第七届中国家电展 (到第 10 届之前一直是双年展,AWE 的前身) 筹备工作全面启动。
2003 年值得回顾的事情还有,根据国家规定,5 月 1 日起,绝大多数家电产品开始实行 CCC 认证,凡列入强制性产品认证目录内的产品,未获得指定认证机构的认证证书,未按规定加施认证标志,一律不得进口、销售和在经营服务场所使用。因 “非典” 疫情,该项政策推迟到当年 8 月 1 日实施。这一年,中国彩电还遭受美国反倾销诉讼,11 月,根据初裁结果,国内彩电企业海尔、海信、康佳、创维、长虹、SVA、TCL、厦华等企业的惩罚性税率为 27.94%~78.45% 不等。
2003 年中国家电主要产品产量同比大幅增长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从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来看,2003 年主要家电产品的产销量都超过 2002 年 (当时的产销比在 95% 以上),同比增幅也超过了 2002 年。家电行业在先抑后扬中走过了 2003 年,在 2004 年初中国家用电器协会发布的《2003 年中国家用电器行业回顾》的摘要中这样写道,“2003 年,尽管年初受到 SARS 疫情和主要原材料大幅度涨价等不利因素的困扰,中国家电行业仍然获得了历史性的高增长,在生产与出口两方面都取得了新的突破,中国作为全球家电制造中心的地位更加不可动摇。”
今天是 2020 年的 2 月 17 日,在新冠肺炎的疫情下,家电企业边抗疫边复工,空气净化器、干衣机、洗碗机等一些有抗菌杀毒功能的健康家电再次迎来热销。
据国家卫健委发布的最新疫情数据统计,2 月 16 日 0—24 时,全国新增确诊病例 2048 例,全国除湖北以外地区新增确诊病例连续第 13 日呈下降态势。
相信这次的新冠肺炎疫情终将会有效控制,繁花似锦的春天也必将到来。只不过,每一年的春天并不完全相同。

知乎用户 中国家电网​ 发表

对国家经济的影响我可能不太了解

但对我自己的影响可以说一说

现在处于大学实习期,去年暑假之后开始实习的

半个月多后决定去新疆拓展家里的业务,也就算是做生意吧

家里做农业机械这个行业的,因为我是厂家,有绝对的优势

新疆那边的经销商啊,零售店啊,检修点

都很乐意合作,一般人也不怎么愿意去新疆

竞争相对内地,没那么激烈

我觉得完完全全就是 easy 模式

直到,这场瘟疫的开始,封路,封城,停工

本来初七应该开工的,毕竟开春的时候,各个地区都准备种地了,旋耕机,播种机,植保机等等

需求量比较大的,但现在正月十七了

国家让开工了,我们这还是在封路

整整十天,不知道还要等多久

年前签的合同,和客户商量一下,只能继续拖了

以上是家里面的

现在我要来说说我的了

我联系的那几个客户,天天催天天问

新疆和内地不是有两个小时时差吗

天天在凌晨一两点的时候问

尼玛,我 TM 要是能发货

我能不发吗?

我有钱不挣我傻啊

这不是封路了吗

那怎么办?我骑着三蹦子给你送过去?

不过话说回来,也理解

农业不像其他行业能拖一拖

该什么时候种地就要什么种

不然一年没收成

新疆那客户说,要是到这个月月底还不恢复

真的会影响一些

现在去了新疆要隔离 14 天

真想快点恢复吧

知乎用户 明黎​ 发表

现在已经不光是疫情了,还叠加了全球金融危机。

金融危机发生的时候,哪个行业的杠杆最高,受到的冲击就最大。

你猜中国哪个行业借了最多的钱?

最近干什么都好,务必别买房了。

知乎用户 Kani 发表

与其讨论国家大事,不如主动布局自己的未来,与其坐等疫情解除,不如主动出击制定解决方案。

对中国经济影响的讨论,我认为适当就行了。国家层面的事情,老百姓只有参与权,没有决策权。

至于对经济影响有多大?老百姓也没有更多数据参考。**从旅游业 7 天损失 5000 亿,大家心里就有数了。**根据中国旅游研究院(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的综合测算,2019 年春节假期,全国实现旅游收入 5139 亿元,同比增长 8.2%。以小见大,可想而知,2020 年损失有多惨重了?

对老百姓来说,这段时间除了做好防护注意安全以外,我们更应该冷静为自己下一阶段考虑和行动。这个社会,如果每个人都让自己变得更好,才不会给社会添乱,才能给社会添砖加瓦,共渡难关。不当社会的猪队友,人人有责。

**比尔盖茨曾说过,微软离破产永远只有十八个月。**现在不知道有多少企业盼着复工,盼着买到口罩,不知道有多少员工在家躺着开心拿工资,也不知道有多员工充满了职业危机感?

我同事曾经说过一句话,“忙点好啊,不忙还拿钱,离倒闭就不远了。”

是的,疫情之下,我们离失业还有多久?对个体而言,如何宅着,也不怕失业呢?

这是我们在特殊时期,以及以后也应该思考的问题。

一、宅着积蓄能量,蓄势待发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

伦敦瘟疫,牛顿在被隔离的 18 个月里,创立了物理学著名定理。

非典疫情之后,逼得上千万人领取了失业金,也逼出了淘宝京东。

![](data:image/svg+xml;utf8,)

2019 年,对职场人来说已经是一场寒冬,每天都蔓延着全球各地裁员的消息。有的企业为了降低成本不择手段地裁员,频频上热搜。

积蓄能量,本来就是人生发展应该一直做的事,但很多人在工作之后,却只是在工作中消耗能量。弹性上班的状态,其实给职场人留出了空间思考未来,规划学习。每一次逆境都是前进的最好助推剂,取决你怎么看待和使用。

二、传统行业必须要融入 “线上模式”

这几天,看到各种打着 “疫情下实体企业如何自救” 的主题在宣传。**如果说之前传统企业还在不痛不痒地吊命,现在已经到了生死存亡的分水岭。**线下模式肯定会保留,但可以肯定的是,不考虑线上模式的企业,生存力量太脆弱了。清华大学朱武祥教授团队通过对 995 家中小企业调研数据显示,85% 的企业撑不过 3 个月。

来源 | 朱武祥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金融系教授,商业模式创新研究中心主任

如果你原来是做线下教育培训的老师,那么线上授课和推广模式你必须要去做。如果你是做线下健身项目的老师,那么线上教授和推广模式同样得去验证。如果你是在酒店餐馆做厨师的,那你现在可以尝试拓展美食讲师的模式。

不管是一家公司,还是个体,永远不要只靠单一的业务模式存活。不要害怕尝试,成功本来就是无数次小的假设验证的结果。只要知道,要想活得更好,必须去做。

三、关注 “宅经济”:不出门也能拉动经济

人们不出门买不了你的东西,不出门就接触不到你的商品。如果你的公司是这样的商业模式,你要警惕了。一次疫情隔离可以摧垮你,时间也可以让你慢慢风化。

社会发展到今天,人们的心理空间也产生了很大变化。“宅” 衍生出的新经济非常值得我们关注。极光大数据在近期调研报告中提到:“宅” 实际上不是一个物理空间,而是一个心理空间。

**宅行为背后的成因,是宅人更热衷于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丰富的内心世界、并以志趣的契合来驱动更高品质的社交。**动漫是宅人的普遍兴趣爱好,此外还有阅读、音乐、减肥塑形、技能提升等。

例如宅人对虚拟偶像非常喜欢并非愿意消费,他们经常在主题店打卡。

这是必胜客与洛天依合作的主题店,吸引了大量粉丝前往打卡,支持心爱的虚拟歌姬。那么类似的传统餐饮行业是不是也可以尝试和宅经济更多的结合点呢?

四、精通 “在线协作办公”:灵活和自由的催化剂

疫情让很多人宅在家办公,同时催生了在线协作办公的进程。事实上,在欧美国家很多企业,尤其是跨国企业,以及自由职业者,早已全面实现远程办公,并且工作时间也是弹性和自由的,和来自不同肤色,不同语言的人一起工作,跨越空间和时间,这是很多发达国家已经成熟的办公模式。

在中国,这次疫情之后,会加速这个办公习惯的形成。今后,随着全球化的加深,会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加入到行列中。熟练掌握在线协作办公,是未来必备的技能。

五、不让失业找上门,你必须学会为自己工作

**彼得 · 德鲁克**在《巨变时代的管理》一书中写道:“越来越多的公司跟承包商和临时人员合作,合资企业的数目增加,外包业务成长。为一家公司工作的人,很可能不是该公司的员工。我听过这样一个预测:在未来的几年内,为组织工作的人中,不隶属于组织的员工数量会远远超过隶属于组织的员工人数。

我曾经在这篇文章中分析了 3 个趋势以及应该如何有针对性地提高竞争力。如何不让失业找上门,你必须学会为自己工作。这篇文章可提供一些思路。

苏卡洛 Karro:裁员潮此起彼伏,我该如何提升未来竞争力?

雪崩时,没有一片雪花能够幸免。这场疫情,是影响全球的黑天鹅事件

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它会引发市场连锁负面反应甚至颠覆。

不只是生理病毒,还在蔓延集体无意识的心理病毒。

不只是企业停工,还在牵扯上下游行业的集体瘫痪。

不只是延期上班,还会导致公司倒闭和失业率激增。

对于普罗大众而言,我们要清醒地意识到:

延期上班,不意味着可以一直闲着把钱拿。在家办公,不意味着可以松懈应付了事。假如裁员,凭什么把我留下来?我有什么不可替代性?假如公司倒闭,我能靠什么养活自己?

距离我理想中的目标,我还有哪些差距?应该怎么提升?

这才是利用这段弹性时间该捋清,该做的事。

这是疫情突袭的一年,

也是拉开差距的一年。

共勉~


更多职业规划、求职面试、跳槽转行、行业分析 - 精华干货,推荐阅读:

跳槽转行做运营,需要准备什么?

未来,哪个行业比较吃香?

如何快速地熟悉一个行业?

怎样知道自己适合做什么?

如何写出一份优秀的活动策划与执行方案?

如何高效地找工作?

30 岁前实现财务自由的人,都做对了哪些事?

本科生如何写个人简历?

苏卡洛 Karro:面试后这样做复盘,妈妈再也不担心我 “裸奔求职” 了!

-—————————————–

与其坐等疫情解除,不如主动布局未来。最近大家都在做什么准备呢?欢迎在评论区告诉我~
我是苏卡洛,一个只关心你未来的事业咨询顾问,积累 100 + 事业咨询案例。更多职场晋升干货,请关注 @苏卡洛 Karro 如果内容对你有帮助,请大方献出你的小心心哦❤️❤️

知乎用户 菠菜​​ 发表

《疫情一些启示》

如果无班可上假期毫无意义

财务自由之后,嘘闲在家,无所事事,

煲剧煲到后半夜,每天睡到自然醒,

是很多人心目中美好生活的样子。

但实际上如果不能持续输出个人价值,

那么用不完的假期反而徒增自己的 “无用感”。

很多富二代衣食无忧,却每天唉声叹气,并非矫情,

而是找不到自己的价值所在长期饱受心理折磨。

所以《冒牌天神》里的上帝说,

那些工作一天后回到家里,满身臭汗的人们,

才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

不再存在稳如泰山的行业,你得做铁饭碗本身。

谁曾想过,在疫情面前,

连衣食住行这种满足人类第一需求的行业,

也几乎一夜之间被速冻。

那么还有什么行业能稳如泰山呢?

哪怕当前因危得机的线上行业

谁又能保证它们不会被下一只黑天鹅重创?

优质行业的传统评判标准已经失效,

只有精英个体才是自己的未来保障。

没有自由职业只有自律职业

大部分人正 “如愿以偿” 地体验着,

曾经向往的在家做自由职业。

但用不了几天,我们就会恍然大悟,

原来除了工作姿势自由,

一切比坐班更考验自己的自律能力。

你必须时刻待命,保持超 996 战斗状态。

(真正的自由职业还要面对没有稳定收入的焦虑)

有一句话说:

自由职业的重点不是自由,而是职业。

这是疫情 “赠送” 的一次免费体验机会,

你可以用它来判断自己能否啃得下这份职业。

要有一技之长

也要提防只有一技之长

大环境好的时候,企业强调精细分工,

拥有一技之长,即可占有一席之地。

大环境突变的时侯,

我们的所长之技,就成了能力边际。

要么成为某一专业领域的顶尖大师,

多数人做不到。

要么提防自己沉溺于一技之长的舒适深井,

适时破圏,复杂化自己的能力结构,

不然下次变故来临的时侯,

我们仍会哀叹自己突然无路可走。

严格存钱,

至暗时刻不是靠段子就能撑过去。

在真正的困难面前,原本用段子比比惨,

装装糊凃就能混过一年又一年的月光族,

将体会到夜的漫长。

寻常时期还能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

但万一发生的是 “八方有难” 呢?

严格的存钱计划,攒下来的,

除了金钱,还有生活的底气。

多存点赚钱的资本,和存钱一样重要。

决定我们是否变得优秀的,

往往来自我们在日常做了多少重要而不紧急的事。

顺风顺水的时候,多存点新技能、

新学识、新视野、新想法,甚至新人脉。

也许不见得都能用得上,

但它让我们在面对巨变,接受新挑战的时侯,

不用只能靠鸡汤和口号来。

真正关注身体健康而不仅仅是身材比例。

我们在进行运动锻炼的时侯,

如果真正消耗的是卡路里,

而不仅仅是手机电量一一

用于拍照和修图

如果真正关注的是身体机能,

而不仅仅是腰臀腿臂——这固然重要。

那么那些欺软怕硬的病毒和疾病,

就很难在我们身上占到便宜。

知乎用户 Mr. 纳兰性德 发表

经济方面:

1、对经济影响很大、非常大。餐饮、酒店、旅游、交通等行业直接受到巨大打击。接下来还有次生打击,相关的贷款会不会坏账?债券会不会违约?坏账违约了以后怎么办?A 股整体第 1、2 季度财务报表肯定十分难看,这几天股价反弹大家都挺高兴,但财报发布的时候市场热情还能否维持?

2、非常时期会有非常措施,而经济的非常措施常常不是让正常人获益。比如债务问题,正常人不会因为疫情赖账,但是肯定有本来就想赖账的人借口疫情赖账。可以预见,很多债券发行人会发公告 “受新冠疫情影响公司经营发生困难,未筹措到足够款项偿付债券本息,云云。”

3、一方面,疫情时生产受影响,过后物资供给方面势必有所欠缺。另一方面,为抗击疫情,财政本来就额外大量支出,期间一定还会有很多人要求减税、增加财政补贴,会产生巨大赤字缺口。根据财政等式,赤字缺口实际上就是私人部门盈利,私人部门会多出很多钱。所以从产出和货币两方面看,物价都会出现可观涨幅。而政府增发的货币不会均匀分到每个人账上,一定是少数人发财,财富失衡加剧,经济结构会恶化。

社会方面:

1、现在各地都采取了一定程度的封锁措施,短期内可能不会出问题,而如果疫情向长期化方向,这些措施怎么办?

2、为了便于管控,对疫情的严重性和危害性已经宣传得很多了,老百姓都已经很紧张。而如果,上节所述传播的最坏情况发生,要怎么让老百姓理性认识这一疾病?

3、武汉湖北人民,在这次疫情当中受到精神创伤怎么平复?现在流行一个词叫 “政治性抑郁”,全国人民因为同理心太强,也有了精神创伤,也不好处理。

还有公信力等不便提及的问题,等等等等。

说了那么多,对普通人来说,其实最重要的还是戴口罩、勤洗手、不聚集。做不了太多,能做到就好。如果趁着这段时间,再多学点知识,少造谣传谣、少哄抢、少被人带跑偏,那就更好了。

知乎用户 Neon​ 发表

1. 首先,新型肺炎对人民的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了比较大的伤害。
新型肺炎的病毒与非典型肺炎一样,都属于冠状病毒家族,但是从数据来看,其传染性大大超过了非典型肺炎。截止 2 月 7 日,新型肺炎的累计确诊人数达到 3.18 万,其中湖北地区的累计确诊人数达到 2.5 万,远超非典时期全球感染总数的 8460 人。

另外,虽然新型肺炎的病死率远低于非典型肺炎,到目前为止全国新型肺炎确诊病例的平均病死率为 2%,低于非典型肺炎的 10%。但是由于新型肺炎的确诊人数远高于非典型肺炎,截至 2 月 7 日 24 时中国 31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死于新型肺炎的人数已经达到了 722 人,接近非典时期全球病死人数的 813 人。

更新:截止 2.10 号,全国确诊人数 40235,死亡 909,已经远超非典整个过程的全部确诊和死亡人数了。

2. 其次,新型肺炎对短期的生活和经济也产生了比较大的影响。
为了抑制新型肺炎,武汉从 1 月 23 日开始封城,武汉的公交、地铁、轮渡、长途客运暂时停运,而离港航班也停止起飞。此后湖北多地跟进了封城的措施,整个湖北的经济处于暂停状态。
与此同时,全国多地启动了突发公共安全事件一级响应,对交通和人群集体活动进行管制。而在世卫组织宣布 PHEIC 之后,多个国家和地区宣布采取出入境管制措施,限制中国或者湖北省的人员入境。
而各种交通管制措施必然会对经济产生一定影响。
2019 年春节期间,我国商品零售总额为 1 万亿,旅游总收入 5100 亿,同比增速均为 8% 以上。而今年到目前为止,没有公布春节的经济数据。但从一些相关的数据推算,今年春节的消费和旅游收入大概率呈现负增长。
中国电资办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春节期间电影票房合计只有 1790 万元,同比下降 99.6%。中国香港入境署的数据显示,今年春节期间内地访港旅客只有 20 万人次,同比下降 85%。

交通与运输部公布数据显示,今年春节期间全国一共发送旅客 1.9 亿人次,同比减少 73%。其中铁路下降 67%,道路下降 73%,水路下降 80%,民航下降 57%。

从各地公布的数据来看,今年春节期间上海地铁二号线客流同比下降 79.4%,昆明市的城市公交、轨道、出租运输旅客同比减少 58.6%,长春市的道路旅客运输同比减少 73.6%。
在春节结束以后,为了继续严控疫情,各地都宣布了延期复工的计划,这也使得经济冻结的时间进一步拉长。截止 2 月 7 日,前两个月 6 大电厂日均发电耗煤累计增速比去年同期下降 12%,增速再度由正转负,这也预示着前 2 月经济或出现一定的回落。

3. 事后可以解释
黑天鹅事件的第三个特点是,事后来看都能找到合理的解释。
为什么新型肺炎的影响这么大?
在传染病学中,衡量疾病传染力的一个重要指标是基本传染数 R0,也就是在没有外力干预的情况下,一代患者可以传染给二代患者的数量。国内外有多个研究团队对新型肺炎的 R0 值做了估算,其中比较有名的是英国的 JM Read 等团队的研究,他们最新估算新型肺炎的 R0 值为 3.11,而世卫组织在 1 月 23 日给出新型肺炎的 R0 值为 1.4-2.5。相比之下,非典型肺炎的 R0 值约在 2-3。

从基本传染数 R0 值来看,貌似新型肺炎只是持平或者略高于非典型肺炎,但是为什么其传播时间和数量要比非典型肺炎严重的多?
我们认为,这与两个因素有关。
**一是新型肺炎存在无症状传播。**在 2 月 5 日国家卫健委发布的第五版《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中,指出无症状感染者也可能成为传染源,而当年非典型肺炎要先出症状才有传染性。
**二是当前的交通便捷程度远高于 03 年,使得病毒的传播更快。**在 2003 年时,我国还没有高铁运营,每年航空客运总量不到 1 亿人次。而在 2018 年,我国的高铁运营里程超过 3 万公里,每年航空客运总量超过 6 亿人次,通过高铁和飞机,病毒很快就可以传播到全国乃至世界各地。

而这一次疫情爆发源头的武汉处于交通要道,九省通衢,其交通也非常发达。根据武汉交通运输局,在 2019 年春节期间,武汉市铁路、公路和航空共发送旅客 1469 万人次,抵达旅客 1417 万人次,合计客流总量 2886 万人次,平均每天的客流量达到 72 万人次。此外,根据楚天都市报,截至 2018 年 10 月,武汉市公共交通日均客运量突破 730 万人次,其中公交日均客流量 410 万人次,轨道交通日均客流量 320 万人次。而长江日报的数据显示,2020 年 1 月春运的前 10 天,武汉公共交通日均客运量约为 810 万人次。
而武汉的实际管理人口有 1400 万,相当于平均每人两天乘坐一次市内公共交通,平均每人 20 天进出城一次。在没有交通管制的情况下,即便假设感染者每一次出门传染 1 个二代患者,那么在不采取任何措施的情况下,平均两天感染者的数量就会翻一倍。
这其实就是武汉在疫情发生初期的实际情况,在 1 月 15 号武汉的新型肺炎确诊数量仅为 41 个,到 1 月 21 日升至 363 个,6 天上升了 9 倍,算下来就是平均每隔 2 天病例总数翻一番。

而 JM.Read 等研究的另一个发现就是新型肺炎病例初期的翻番时间只有 2 天左右,要远小于非典型肺炎病例数量的平均每隔 4.6-14.2 天翻一番。
**因此,新型肺炎扩散的如此之快,其实是反映了当前中国经济内部联系高度紧密。**这一方面说明经济非常有活力,截至 20 年 2 月 6 日,除了湖北以外,新型肺炎确诊数量最多的城市分别是温州、重庆、深圳、北京、广州、上海,这也是大家印象中最有活力的经济区域。另一方面这种高紧密度也成为一种系统性风险,而新型肺炎就是通过高的经济关联性起作用,进而影响到宏观经济的全局。

4. 黑天鹅研究以后就不黑了
既然黑天鹅事件发生的概率极低,影响又这么大,做事后诸葛亮的研究又有什么意义呢?其实还是有意义的,因为黑天鹅经过研究以后可能就不再那么黑了,其实可以帮我们找到应对的方向,或者知道我们应对的方向对不对。
既然新型肺炎的高传染性是基于经济的紧密联系,那么为了控制疫情,我们就必需短期降低经济的联系,来抑制病毒的传播。因而在研发出有效的疫苗之前,严格的交通管制是控制疫情的有效办法。
后来虽然疫情发生了扩散,但好在 1 月 20 日钟南山院士及时提醒了人传人的现象,国务院在 1 月 20 日开会部署疫情防控,在 1 月 23 日武汉采取了封城的措施,各地纷纷跟进了交通管制,而交通管制对控制疫情的效果是立竿见影的。
以上海为例,在 2 月 3 日的轨道交通客流量只有 100 万左右,轨道交通占上海公共交通的一半左右,而上海的常住人口高达 2400 万,这意味着平均每人 12 天才出门一次,同样假设感染者每一次出门传染 1 个二代患者,病例数量 12 天才能翻一倍。截至 2 月 7 日 24 时上海的确诊病例总数为 281 例,近一周上海每天新增病例不到 20 例,每天增长率已经降至 6% 以下,折合约 12 天以上病例数才能翻番。而即便每天的新增病例维持在 20 例左右,以现有的医疗条件做好分类诊疗,疫情应该是完全可控的,不会进一步扩散。

上海的情况意味着全国绝大多数城市的交通管制应该是有效的,未来哪怕是节后复工,但是只要交通管制做到有效限流,降低人群接触的概率,其实就不会引发疫情大规模复燃。
而武汉的情况更为极端,1 月 23 日以后的城市交通完全冻结,这意味着人群几乎没有接触的机会,疫情扩散的概率就会大幅下降。近期虽然武汉的新增确诊数量还在千人以上的高位,但并不一定是近期被传染的,而可能是以前处于潜伏期但未能得到确诊。
**在上周的报告《以史为鉴,理解新型肺炎的应对与影响》中,我们以非典为例,预测本轮疫情的高峰将在 2 月 2 日 - 6 日之间出现。**理由是当年非典疫情的拐点出现在 03 年 4 月 23 日,当时政府开始出台各种交通管制措施,而大约一周之后的 4 月末,新增非典病例数就达到了高峰,进入 5 月份以后开始持续下降,到 6 月份疫情结束。而从交通管制到疫情达到高峰期的时间间隔是 6 天,这恰好是非典型肺炎的平均潜伏

而本轮交通管制从 1 月 23 日开始启动,按照新型肺炎 10-14 天的潜伏期来测算,对应的就是 2 月 2 日 - 6 日出现疫情的高峰。在 2 月 7 日,湖北地区的新增病例数连续三天比最高峰下降,而非湖北地区的新增病例数连续 4 天下降,这也说明疫情的高峰或已出现。

关于疫苗研制,前一段时间朋友圈疯转的李兰娟原始分离出致病源,很多人误认为疫苗快要研制成功了,但其实离疫苗还有很远。以非典为例,分离出致病源是 3 月 31 日,而解除疫情是 6 月末,而且看资料,这个过程,非典从始至终也没有研制出疫苗,痊愈很可能是由于气温变暖。

3 月 31 日,中国工程院院士洪涛教授称非典型肺炎的致病源已经成功分离,很可能是一种新变异的衣原体
2003 年 6 月 24 日,世卫组织将中国大陆从疫区中除名。5. 应对比预测重要
塔勒布说:“历史是由极端、未知和非常不可能发生的事物所主导。” 这句话听上去有点让人灰心丧气,但好像又很有道理。比如回首过去的 20 年,就发生过多次黑天鹅事件,包括 01 年的 911 恐袭,03 年的非典,08 年的全球金融危机,11 年的日本大地震,16 年的英国脱欧公投等等,这些事件对于当时的人们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但是这些黑天鹅事件又可以分为两类,**第一类是不那么黑的黑天鹅,**也就是说很快能看清楚的黑天鹅,多数黑天鹅事件都属于这一类。比如 911 恐袭,在美国加强航空管制之后,就不可能再有了。11 年的日本大地震,也不会频繁出现。03 年的非典和今年的新型肺炎,其实也属于这一类,在加强交通管制之后,疫情就会得到有效的控制,只是对短期的经济有一定影响。
**第二类是纯黑的黑天鹅。**比如 08 年金融危机,当时美国的居民举债过度,而金融机构又把居民的房贷包装了进行买卖,通过金融衍生产品交易扩散到全球,这就使得 08 年金融危机显得错综复杂,大家不知道各家金融机构到底有多少坏资产,其影响也持续了好几年时间。
我们发现,无论是哪一类黑天鹅事件发生,通常都意味着风险的急剧升温,因而会导致风险资产下跌,安全资产上涨,但是区别则在于风险资产下跌的时间。
**在第二类黑天鹅事件发生之后,风险资产出现了持续的下跌。**例如在次贷危机期间,美国股市从 07 年 10 月见顶到 09 年 3 月见底,一共跌了 18 个月,期间最大跌幅为 55%。因此在看不懂的黑天鹅出现之后,最好是老老实实的呆着,不要随便抄底。

**但是在第一类黑天鹅事件发生之后,风险资产的下跌往往是非常短期的,反而是短期买入的机会。**例如 01 年 911 之后,美国标普 500 指数在随后的一周内下跌了 12%,但是再过了两周之后,标普 500 指数就完全收复了失地,在 01 年末甚至创出反弹新高。

在 11 年的 311 地震之后,日本股市在随后的两天下跌了 16%,而再过了两周之后,日经指数反弹了 13%,也收复了一半失地,而在 11 年下半年的重新下跌并非因为地震,而是受欧债危机、全球经济下滑的拖累。

而在 03 年非典期间,更为市场化的港股在 4 月下旬相比 3 月高点最高下跌了 9%,但在 5 月上旬就收复了失地,之后更是一路上扬。

此外,03 年的非典成就了淘宝、京东等电商巨头。而这一次新型肺炎期间,虽然线下消费受到一定影响,但是线上消费保持高增长,工信部数据显示,今年春节期间的移动互联网流量同比增长了 36.4%,线上电商、手机游戏、网上教育等保持高增长,这其实也帮我们找到了经济的新希望。
在《黑天鹅》中,塔勒布还给出了应对黑天鹅的五大原则:不要预测、谨慎预防、危中取机、保持冗余、不要负债,这其实也能适用于眼前的新型肺炎疫情。

我们没有人能想到新型肺炎疫情的爆发,但是在它发生之后,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做好防护,戴口罩勤洗手,减少出行,降低自己和别人传染的概率。与此同时,在我们的日常投资中,应该减少举债,保持一定的现金余量。这样在黑天鹅事件发生之后,我们才能危中取机,建议关注难得的股市优质资产超跌机会。
以上,引用了大量海通证券姜超的很多资料,特此声明。

对餐饮,实体店,没有足够现金流的中小企业可能是灭顶之灾。对于年前裸辞的朋友,估计要重新找工作最近几个月也是挺难了。

知乎用户 大轩在炼丹 发表

经济还是小问题

一束光照进了一间房间,里面辉煌的家具原来如此污浊不堪!

看见的人,心里永远留下一个种子,总有一天会生根发芽

知乎用户 K 大师​ 发表

-———————————————————————-

说一下我个人,对本次疫情影响经济的理解。。

争取说点对大家有价值的内容。。

不过,这个问题肯定要按照从宏观到微观的顺序来说。。。


一,偏宏观部分的理解:

主要结论:

第一产业:影响很小

第二产业:较大,但是时间有限

第三产业:半喜半忧,就看你的互联网化程度

国际贸易:出口额会有下降,但最终影响是他国疫情管控成果

投资领域:性质不变,方向微调,标准调整

就业水平:存在短期或特性领域的下降,但大范围内影响不高

下面是具体的,我对宏观经济形势的影响:

2020 年的这次疫情,对经济的影响方式与 2003 年的非典疫情会有很多相似之处。但是也因为这 17 年来的两个因素变化,导致一些区别。

因素 1:17 年来,传统互联网到移动互联行业的高速发展,导致本次疫情的影响被明显削弱。

2003 年的时候,中国的互联网行业,其实更多的停留在门户网站和搜寻引擎阶段。2003 年,也往往被一些人认为是属于整个经济结构类型,从工业经济转向互联网经济的过度的时期。

那个时候,我们现在每天都在使用的一些 APP,(比如电子商务类天猫京东,比如社交领域的微信陌陌。比如金融方面的支付宝微信钱包,比如信息流与自媒体方面的抖音头条快手,再比如说吃鸡和农药)等等,并不存在。

那个时候,家用 PC 或个人电脑的拥有率也相当有限。中国网民人数和占比也相对较少。

03 年的互联网行业,现在往往被归入传统互联网这个分类,这个时期的互联网虽然经历了一波跳跃式的高速发展,但是他在整个经济中所占的比重依然较小。对其他行业的渗透与影响也较小。

但是 17 年后的今天,2020 年的现在,移动互联网已经深入到经济的各个方面。从消费方式与贸易方式,到信息传播与运营管理等,我们早已经才用了与 17 年前完全不同的方式。特别是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导致物流行业的高速发展后,互联网经济已经不再是虚拟经济,屏幕上跳动的数字与现实更紧密的结合在了一起。

互联网,让疫情对经济的影响,较之非典期间更小。 直白来说:在 03 年非典期间,更多的产业会受到巨大的冲击甚至陷入停滞,整个社会的消费热情也会被打落到一个较低的点。而在 2020 年,这种收到打击和陷入停滞的比例,将大幅降低。

在这里要特别说明的是。因为 17 年来传统互联网到移动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导致 20 年的这次新冠疫情,有大量的行业不会收到负面冲击,甚至新冠疫情是很多个细分行业的利好消息。

比如:

电商与社交电商 – 特别是类似天猫超市,京东超市,直播软件中的 “带货人” 等

自媒体 / 信息流 – 比如各种直播软件,特别是这一周期,基于微信端的直播软软件如有播,千聊等

线上教育 – 学而思网校,猿辅导,小鹅通,爱学习等等

游戏行业 – 比如一些都在玩的主流游戏和一些独立游戏等等

这些行业并不会因为疫情而进入衰落,他们不是因为疫情的影响造成了交易额的上升,直接获取了利润;就是黏住了大量的注册用户,为下一步发展打下了更坚实的基础。

特别说明的是,在两个本来认为还需要时间让市场去体会和接受的领域:线上办公与线上教育。之前普遍认为需要随着 5G 时代的来临,经过一段时间之后才会被大众普遍接受和认可的两个行业。因为这一场疫情,大大的提升了行业发展速度。(以线上教育为例,19 年上半年排名靠前的几个 K12 类 APP 就实现了 1.6 亿的月活数据;但是普遍认为他们不会对线下教辅市场产生直接冲剂。但疫情开始后,线下教辅活动全面停滞的情况下,用户花了几十天的时间,对这些产品进行了深度体验,其中优秀的企业在通过有效手段解决了学生专注力问题的情况下,让用户深切的感受到了线上产品的便捷与廉价优势)

如果我们不仅限于互联网行业看问题,如果把已经与互联网进行了深度融合的行业也放进来。**特别是因为互联网的发展,已经能够将价值交付通过网络深度实现的行业都放进来。**那么本次疫情真的对某些人,某些行业,将是绝对的利好消息。

小结一下:中国可能是全世界,移动互联网发展最为快速的国家,中国的移动互联网已经以如此高程度的介入到经济各个方面的情况下。本次疫情对经济的冲击,绝对会比非典时期更小。甚至对互联网相关行业的发展,在网民人数增长红利消失的情况下,又注入了一直强心剂。(疫情绝对是让某些人睡觉都能笑醒的存在。)

因素 2:本次国家的管控政策更为果断坚决

因为本次的管控政策的果断坚决,虽然到现在疫情还没有结束,但是以下几种后续发展是大家都可以预感,并抱有极大信心的:

1),本次疫情的影响时间不会太长;

2),我们可以在疫情管控与复工复产中找到平衡;

既然大众普遍认知是时间短,而复工复产能够快速实现。那么本次疫情对经济的影响周期,同等情况下,将会更短。

其实简单计算就会发现,扣除春节假期,疫情比较明显影响经济的时间是 2 月份,至三月份复工复产动作的开展,疫情对经济的负面影响已经开始减弱。

这种情况,与 03 年非典是不大一样的。

另外,政府在 2 月底,已经就疫情的影响,在宏观层面开始进行相关调整,刺激和助推经济复苏,降低疫情对经济的负面影响。相关政策,涉及到扶持资金,贷款,社保,信用,行业扶持等等多个方面。这也将是进一步降低本次疫情对经济的负面影响一个有利因素。

在这两种情况下,疫情对经济影响,在三个产业方面各有不同,并在细分领域有具体差别:

第一产业:

个人认为,疫情对第一产业的冲击是最小的。在疫情初期,考虑到物流人流受到了比较大的限制,可能第一产业会收到一定的短期束缚。但是人们吃的还是那么多,整体消费能力不会产生变化。疫情发生在冬季春节前后,对种植业和畜牧业的产出能力不会有大太大影响。市场需求变化小,行业产出变化小。那么整个第一产业的冲击必然不大。

(PS:特别是很多人因为疫情已经胖了 20 多斤的情况下。整个第一产业的状况,应该受疫情影响最小的产业。)

为了防止疫情对关键的粮食,肉食等的冲击,政府也有专门的政策进行支持。(比如 与 19 年下半年猪肉价格飞涨的情况下,因为本次疫情再次提出了冻肉储备问题和相关政策)。虽然有局部新闻显示养殖业饲料供应不足,农产品滞销等问题,但我个人认为这样的局部问题,并不是普遍性的和长期性的。而每年在不同的周期,都发生过类似的事件,此类事件的产生,很难直接定性为受疫情直接影响。

个人认为:疫情对于第一产业影响,就是几乎没有影响

第二产业:

第二产业,可能是受本次疫情负面影响最大和最普遍的行业。大约有 1 个月的时间,全国的开工率和产能发挥水平将受到严重打击。即使 3 月份复工复产开始,但是疫情的影响依然存在,国内各省份的第二产业,也需要时间逐步实现往年正常的开工率与产能情况。工厂只有那么多,机器也只有那么多,即使复工浪费的时间也无法在追回来。

不过这会影响,主要产生在农历的正月十五到二月初二这段时间。(虽然有法定假日,但是大家更多认为出了十五才算过完春节,二月初二才是过完年。)

这种情况中,有一定数量的企业,可以通过追求极限产能,在以往不生产的时间进行生产来追回丢失的产量。同时也有普遍的认知为,一旦疫情缓解,在第二产业中会有一个小幅度的反弹性需求上升,这波反弹,其实是补偿停产时期的产品需求的,其反弹产生的额外需求量,应该是接近疫情紧张期间的损失量的。

但是对于一些较有规模的企业,疫情前的开工状态往往是接近极限产能的。所以这一部分的反弹,更多会被之前开工不足的中小企业消化。此时考虑到大小生产制造企业在产能方面的巨大差异,个人认为第二产业的总产品输出量,还是会有一定下滑。

但是,看情况这种下滑,只有 1 个多月,复工复产已经开始了,加上紧随而至的反弹。疫情对第二产业整体产能的影响,绝对不会超过 10% 这个水平。

第二产业在国际贸易中占有重要比重,疫情也必然会对国际贸易产生。在 2020 年的中国对外贸易中,总出口量出现小幅度下滑也是一种可能。但如同上面所述,即使出现下滑也将极为有限。在影响国际贸易出口额方面的最大因素,应该不是中国的疫情对中国经济的冲击,而是国际政治环境等原有因素。

比如说,那些进口国的疫情管控成果。

考虑到我国的疫情控制效果显著,而其他国家疫情的控制效果尚不清晰的现实情况。出现对全球来说整个疫情的周期长于中国的情况也有可能。(进口国前面关注中国疫情发展,后面担心本国的疫情的情况下,必然会对贸易行为中的人员流动做出限制,此情况必然增加外贸企业的工作难度,但是对此方面对出口额的影响不会太大。) 最麻烦的情况是,进口国因为疫情控制不力,导致了其本国的经济形势出现了一系列不稳定问题,进而导致进口需求量大幅下滑,影响到我国对外贸易。我觉得这种情况,才是对国际贸易方面,疫情是否会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的关键点。

无论怎么说,当宏观层面出现危机时,不同政治体制的决策方式和效率时完全不同的。无论是看之前的澳大利亚大火,还是看现在的韩国政府官员的防疫决策不被认同,都能让我们加深一些对政治体制区别的理解。那些进口国如果受疫情冲击过大,必然导致限制我国的对外贸易活动。

小结一下:

第二产业方面,国内方面虽然不可避免受到,但是也因为本次政府管控的果断坚决和及时的提出了调控政策,绝大部分企业将可能在复工后快速释放被压抑的供应能力。疫情的整体负面冲击不会太大。

国际贸易中,真正的影响因素仍然与疫情前的因素相类似。而那些进口国的疫情管控能力和,将成为疫情对我国对外贸易的一个关键干扰因素。

(至于一部分的本身就 “走在钢丝绳上” 的企业,无论是内销还是外贸,即使复工,也有可能在较长的时期无法回复到之前状况,甚至一蹶不振。这个只能说是这些企业本身经营情况太差,抗风险能力不足。不能说是疫情到这这些企业难以为继。一次大雨,一次债主上门,一次资金链危机都会倒闭的企业,没有疫情,也随时有干不下去的可能。)

第三产业:

在服务业中,与互联网结合的越紧密的细分行业,受到负面冲击越小,对于完全互联网化的细分行业,如前文所述,疫情完全有可能是利好消息。

对于第三产业中,无法互联网化,或者互联网化不足的。特别是非刚需非互联网化的企业,受到的打击将是较为沉重的。

比如餐饮,

比如娱乐业(无法实现线上价值给付的,如 KTV,按摩,美容行业)

比如旅游业,

比如非学历性的线下教育行业,

第三产业在 GDP 中占有较大的比重,在就业消化能力方面也较第二产业和第一产业更为重要。即使一部分互联网化明显的企业由此获得了利好,但是数量巨大且普遍存在的未能互联网,无法互联网化的企业,其经营将变得极其艰难。把疫情说成是给他们的 “当头一棒” 绝对不为过。

从这种角度上来说,有些必然受到沉重打击的,其所提供的产品没有刚需,或者刚需不足的行业,这次疫情的冲击是严酷的。这些行业在疫情结束后,甚至出现报复性反弹的可能都没有(当疫情结束,人们需要尽快回到工作岗位需要把损失的时间追回来,而个人现金储备也被疫情一定幅度上拉低的情况下,这样的行业可能需要更长的时间回恢复到之前的营业水平。甚至有相当数量的企业将无法面对这一冲击,直接解散或宣布破产)

在国内与跨国投资领域,本次疫情产生的影响也同样存在

在 “热钱追热点” 这一资本性格下,无论是国内投资,还是跨国的对内投资,都会优先追捧将疫情视为利好消息的行业。如线上教育,线上办公,社交电商等都会再次提升投资热度。

在非互联网方面,特别是资金沉淀较为严重的行业,投资者将会调整对目标企业或行业负债率的审核标准。对于较低负债率的企业或行业,将更倾向于投资。反之则不愿意投资。

在对外投资方面,排除与政治结合紧密对外投资不看。民间投资也将极度关注目标国疫情管控政策的力度和效果。若判断目标国疫情管控不利,极有可能延缓投资或不在投资。

整体来说,资本的本性不会变,见利忘义是资本的性格标签。但是整体来说,钱还是要投出去的,整体投资额目前还看不出有什么其他明确负面影响因。

疫情对就业率是有一定影响的,但整体来说不会太大。

疫情对就业的影响,最直接的是第三产业中受到直接打击的行业,因为受到直接打击,为降低运营成本而减少用工人数的情况将有可能出现。这一情况,也将主要出现在数量巨大,就业消化能力更强的小微企业中。(所以有些人认为的,因为疫情导致工资收入上升,就业率只会提升,不会下降的情况,应该只会出现在口罩生产这样企业中吧。)

在过去几年,国家在创业方面的丰富强劲的扶持政策,创造了无数的就业岗位,也对整体经济情况产生了良好的拉动。创新方面的扶持政策,更是有效推动了 “中国制造” 向“中国智造”的转变。创业红利期之下,也让很多人通过创业找到了自己人生的意义与追求。

但这同时也造就了大量的,抗风险能力不足的小微企业。这些小微企业,有相当数量甚至还处于勉强求存,举步维艰的状态之下。如果这些小微企业,不是前文所述的,将疫情看作利好的企业。那么正在竭尽所能实现发展的他们,因为疫情的冲击 “难以为继” 是很有可能的结果,而由此释放的人力资源将需要被有效消化。

教育部今年,对专升本,以及研究生考试进行大幅度扩招,整体扩招数量我记得超过 50 万人。其实是延迟了相当把一部分人员的就业事项。但是已经毕业和无法升学的学生,数量仍然不少,有些数据统计现实此人数将有 500 余万人。这也将是需要被消化的人力资源。

不过考虑到政策在人力资源市场方面的支持,特别是对受疫情影响较大企业,提供的社保和个税方面的优惠政策,将很大程度上提升这两类人员的消化能力。

(至于就业率下滑是否会对经济产生多大的负面影响的问题,我觉得完全不必要去悲观看待这个问题。即使不说就业率与经济整体形势是相关联的,也能想到这几年我们的就业情况一直比较好,大家以往谈就业问题,也更多谈的是大学生就业问题,因为教育结构的调整,之前和之后的大学生毕业人数仍然会持续增加,大学生就业应该是被一年年的念叨下去的话题。同时,也要看到我国的,现在即将就业的 95 后人员,因为若干年前的独生子女政策,也根本不会出现无法生活的问题。他们的消费能力也依然存在。)

二,偏微观方面的理解和_一些建议_:

第 1 类:本次疫情属于利好的行业:

纯互联网企业 互联网化比较深的企业

第 2 类:除此之外,

疫情之后可以快速恢复,甚至出现较大成长的行业:

刚需性产品或服务

第 3 类:疫情之后难以恢复或经营困难的企业:

互联网程度不高或结合简单,非刚需性产品或服务

具体情况,我觉得按照上面的粗浅分类,就可以看出具体行业或者具体企业受疫情影响的程度。

在这里,大家何去何从就变得非常重要了!

如果你是第 1 类企业:

那么进一步利用互联网进行业绩提升自然非常重要,

当然,利好消息之下,行业竞争也会变得无比激烈。以线上教育行业为例来说,有些企业这段时间在各种媒体进行得推广可以说是 “狂轰滥炸”,价格更是卖到了 “白菜价”。相关的比如直播,办公软件,SaaS 服务等也都有类似的举动。

所以,清晰得认知自身能力,客观的分析疫情对消费者行为的影响非常重要,使用更合理的策略进行推广传播也非常重要。

(若力有不逮,那么聚焦细分领域和市场,进行商业模式升级和优化是当下最重要的事情。否则,当风停云散你会发现整个市场,那片繁荣的市场已经与你无关。)

(如果能力强大,这个将是你消灭竞争对手的最有利时机。如何针对竞争对手设定策略,把干掉对手当成策略中重要的一环,将让你的战果扩大战果的重要考虑。)

如果你是第 2 类企业:

除了在做好防护的情况下尽快复工复产,让大家开始恢复之前的工作效率。你最需要关注的是以下两个问题:

1),对于疫情影响后的市场,我到底要采取什么策略抓住反弹,并取得以此业绩飞跃;

2),对于疫情影响后的客户,他们的支付能力是否有变化,你又该如何设定收费策略套牢客户;

第一个问题,是说你是否设置策略。而第二个问题,是说你在设定策略时,是否考虑到顾客的变化。

这个行业的从业者应该都能预估到疫情后的市场变化,在疫情尚未结束的时候,进行相应的市场布局工作已经是很多企业正在做的事情。可以说,在市场反弹没有开始的时候,战斗已经打响了。反弹多少这个问题行业市场不同自然各有不同,但是机会从来留给有准备的人,更是留给已经跑起来的人。抢到了,变强;抢不到,自然白白浪费了机会!这个时期,客户的归属出现重新洗牌是非常有可能发生的事情。

( 当然,如果疫情前本身已经过的捉襟见肘,疫情后不准备,被对手借助这一波行情消灭也不是不可能。)

如果你是第 3 类企业:

如果你是第 3 类企业,这一波导致的损失必然无法避免,也无法在短期内快速挽回。你需要考虑的主要是:

我还能抗多久,能否扛到市场完全回暖之后;

在考虑这个问题是,计算你的现金是最重要的步骤。“现金为王” 应该是你心里一直在默念的四个字。如果你扛不过去,那么立刻止损是你需要当机立断做出的决定。因为即使市场完全回暖,你也很难获得超出以往的收入来弥补本阶段的亏损。

当然,如果你扛得住,在扛得过程,进行运营成本优化,组织精简,体制调整等等也是需要考虑的事情,有效借助疫情造成的经营停滞是个难得的时机,太多企业主难以花费整块的时间思考如何更好经营企业了。疫情给了你这样的机会!

另外,对于这类企业,考虑进行互联网化的转型也只非常重要的途径。同时其他一些经营调整也非常重要:

比如是否增加可以送上门的产品,

比如是否进行线上交付服务,

比如在已有产品线中,增加本行业内的刚需更大的产品

这些都是可以考虑的事情。

总结来说,对于这些企业:一要算清楚,二要有优化,三要想转型。

根据这些,第三类企业的管理者应该有太多工作可以去做!

如果不是企业管理者,只是供职者,那么如何选择行业,以及如何为自己的上级提出可行性意见,上面的内容也行对你有一点启发。

整体来说,我对这次疫情对经济的影响,还是抱较为乐观的态度的。

期望写这些东西,对你有所帮助。

如果不妥之处,欢迎批评指正。

老刘

知乎用户 是老刘头啊​ 发表

吃野生动物的那几位,这顿饭代价太大了吧!

知乎用户 咸亨小伙计 发表

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趋势不变。

知乎用户 不知所谓 发表

谈不上毁灭性打击,但也真的深远的影响了整个国家层级的战略部署。

于个人而言,

90 年代国家经济尚在复苏阶段,甚至不如巴西,伊朗,对于千千万普通职工而言,那时候单位分配住房。

2020 年初,国家经济总量全球第二。幸运的是,我们这代只需拼搏 100 年,就可以买的心怡的住宅。

填空题:

所以,_________________。

知乎用户 墨瞳 发表

如果疫情只是控制在中国,虽然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是史无前例的大,但终究是可控的,3 个月左右估计就能恢复过来。尽管大规模中小企业倒闭和裁员是不可避免的。

但是目前很显然疫情已经发展成全球问题了,中国即使控制到 0,也不能独善其身。

全球经济是一体化的,地球真的是一个村。

韩国出问题,整个半导体行业的供应链就会断掉,相关产业也起不来;日本出问题,精密仪器供应就会断掉;中东出问题,原油价格就会飞涨;欧美出问题就更不用说了,所有的贸易,商务活动都会中断,国内的产业链,出口会大幅萎缩,进一步增加裁员,从而更加抑制内需。

整个全球的经济都会急剧下滑,而远不止中国经济。

知乎用户 大师兄汽配平台​ 发表

亚马逊的蝴蝶煽动一下翅膀,可能就引发了太平洋上的一场风暴。当我们不停的用一个错误弥补另一个错误,终将产生风暴。

或许时过境迁,当我们回想起 2020 年的时候会惊叹开年的那场大瘟疫不过是一只蝴蝶罢了。

这里我只整理一下事件线,然后给出一个我觉得很可能但是却不太愿意看到的展望。

2019 年末,经过了一整年的逆周期调控。全球经济又看到了复苏的势头,电子产业链复苏,周期产品补库存。美国大选年迎来了中美贸易战的和解,一切看上去都在走向复苏的道路。

中国春节前夕,武汉的一场强传染性肺炎打破了这传统佳节的祥和。上亿人口的大迁徙将病毒也带到了世界各地。

信息传递的不透明使得恐慌情绪迅速蔓延。为了阻止传染病的扩散,直接导致了封路封城停工停产。

我们现在处在 “既要复工、又要控制疫情” 的两难境地之下,但是这分不清主次关系的一对矛盾无疑把难题又一次丢给了地方政府和企业。

在这种难题面前,无论是地方政府还是企业都会先解近忧后谋远虑。不开工要破产的企业抢着开工,可是眼下并没有流动性风险的企业怕担人命官司,会选择更加保守的推迟开工。

然而,没有现金流压力,怕担人命官司的企业往往是大公司。虽然一时半会影响不了自己的流动性,但是对下游产业链的现金流和供应链的波及和连锁反应更加要命。所以无论是看政策还是看数据,复工进度都很让人悲观。

复工潮是按周来计,而不是按天。一年也就 52 周,对应 GDP 差不多就是一周 0.12% 吧。如今基本已经耽误了两周。如果再看不到明显的开工和复苏,耽搁一周就是全年 GDP 下行 0.05%-0.1% 左右。然而今年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消除贫困人口的攻坚之年,从政治还是经济的角度,GDP 都是经不起这么耗。

为了对冲经济的下行压力,肯定会出现超常规的逆周期调控。央行已经进行了大规模的货币投放,及时降息,同时将地方政府债大举前置。如果开工进度依然不乐观,央行将不得不做更多的工作。

货币政策固然能缓解短期的下行压力,但是多年来去杠杆、调结构、稳地产的大格局不免会在短期的政治经济压力面前被暂且搁置。

瘟疫不过是延缓了本就要来的复苏周期。待到春暖花开时,复苏周期还会如期而至。此时不同的是更加宽裕的流动性,沉寂过后的报复性消费,囤积物资带来的报复性生产。在家隔离的那些日子里有多悲观多抑郁,到时候就有多乐观多开心。

然而与 03 年不同的是,中国经济已经经不起大幅的波动,更经不起新泡沫的产生。当我们不停的用一个错误来弥补另一个错误的时候,恐怕不得不带来更多的波动,甚至最终产生泡沫。很难去争辩,一个泡沫的破裂和一场死伤数千的瘟疫哪个更可怕,只能愿风暴过后太阳照常升起吧。

知乎用户 弗兰克​​ 发表

大河财立方消息 2 月 3 日上午,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召开。

会上,国家发改委、工信部、交通运输部、商务部、卫健委、市场监管总局负责人,就前线医疗物资、口罩供应、生活必需品供应以及疫情对经济的影响等热门问题做出回应及解答。

| 疫情对中国经济影响到底有多大?连维良:是阶段性的、暂时性的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连维良表示,疫情对经济的影响是阶段性的、暂时性的,不会改变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我们有信心有能力把疫情对经济的影响降到最低。

连维良介绍,从目前情况看,疫情对当前经济特别是对消费的影响在加大,尤其是对交通运输、文化旅游、酒店餐饮和影视娱乐等服务消费影响都是比较大的。目前,各种交通方式旅客发送量都明显下降,电影票房、旅游收入和餐饮收入同比也明显下滑。但同时,网上购物、网上订餐、网上娱乐等数字经济新业态十分活跃。

连维良介绍,将在严格落实防控措施的前提下有序复工复产。将推动保障疫情防控、能源供应、交通物流、城市运行、医用物资和生活必需品及其他涉及国计民生的企业复工复产,推动重大项目、重大工程和具备条件的行业企业尽快复工复产。

他表示,将分情形制定出台对冲疫情影响的政策措施,特别是尽量帮扶受疫情影响较大的行业企业,以更大力度更精准补短板、强弱项,培育壮大新的经济增长点。

| 如何保障好各类生活必需品的供应?发改委、商务部回应

商务部副部长王炳楠称,目前全国生活必需品供应总体充足,价格稳定。当前,湖北省生活必需品市场供应能力已经得到了加强,武汉市蔬菜销售及库存量已经恢复到了正常水平。

发改委副主任连维良介绍,近期数据显示,全国 36 个大中城市超市和集贸市场平均零售价格已有所回落,一些产品价格有所上涨,但波动幅度总体不大。

如何保障好各类生活必需品的供应?连维良表示,下一步各部门和各地方将采取更为有效的措施保障好各类生活必需品的供应。主要包括以下六个方面:

一是进一步增加供给。协调蔬菜产地与湖北供需对接,增加新鲜疏菜供应;安排一定数量的中央储备冻猪肉,以备随时投放。

二是在严格落实防控措施的前提下,有序复工复产。

三是畅通运输物流通道。对运输医疗物资、生活必需品,优先保障运力,对相关车辆 “不停车、不检查、不收费”,优先通行。

四是加大要素保障。加强对湖北省煤电油气运调度,帮助协调解决资源和调运问题,确保安全稳定供应。

五是加强监测调度。每天早晚两次摸底各地生活物资供应情况,加强对湖北等重点地区蔬菜、食品等日常消费的市场监测。

六是加大储备力度。做好北方大城市冬春蔬菜储备投放工作。

同时,商务部副部长王炳南表示,已全面动员中小商贸企业复工开业,增加基本生活服务供给。各地面对疫情发展要及时充分评估,分级管控,不得随意关闭菜市场等经营场所,切实保障生活物资供应。

| 疫情影响外贸怎么办?王炳南:精准施策帮企业共渡难关

针对很多企业延迟复工,会对全球供应链会造成的影响。商务部副部长王炳南称,很多外贸企业本来就是 2 月 8 日以后开工,很多外贸企业正积极恢复产能,各部门和地方政府也在精准施策,帮助企业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减负助力。例如,苏州就出台了 10 条政策,帮助企业共渡难关。

王炳南称,世卫组织认为中国的疫情防控很出色,反对任何针对中国的旅行、贸易的限制措施,同时也认为来自中国的信件包裹是安全的。我们完全有信心、有能力打赢这次疫情防控阻击战,也相信处于全球供应链各环节的政府和市场主体,会为来自中国的商品、服务和输华的商品提供更多的贸易便利

| 何时解决口罩荒?连维良:已按需求一倍以上规模组织产能

有记者提问,口罩荒的问题什么时候能得到解决?前线医疗物资是否存在严重告急的情况?

工信部党组成员、总工程师田玉龙介绍,截至 2 月 2 日 24 时,N95 口罩发货 13.36 万件,目前 N95 口罩运抵了 13 万个。国内 N95 口罩和医用外科口罩总体产能达到每天 2000 多万只,这个产能也是全球最大的。从总体来看,产能还需要一定时间恢复。现在医用防护服、N95 口罩,目前仍然处于 “紧平衡” 的状态。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连维良进一步介绍,发改委正在配合工信部协调医用口罩的问题,这两天协调到的资源是前一段提供资源的 2 倍以上。

以大家最关注的医用 N95 口罩为例,现在各方面汇总的需求很大。截至昨天 (2 日) 晚,发改委已经按 1 倍以上的规模组织了产能,准备了原料,并且启动了增产增供。不少企业担心将来会不会产能过剩,对此连维良明确表示,疫情过后富余的产量,政府将进行收储。只要符合标准,企业可以开足马力组织生产。

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副局长甘霖称,对口罩等紧缺物资,有的地区启动新产能,全系统特事特办,最短时间办好营业执照许可证,马上可以生产。还有一些出口转内销的口罩,符合国外标准,办好许可,加上中文,可以转内销。

丨医疗物资如何保障?工信部:督促生产企业尽快复工复产

工信部党组成员、总工程师田玉龙说,在这 10 多天的应急物资保障工作中,恰逢春节,医疗物资生产企业和物流系统大多放假,处于停产或半停产状态,复工复产十分困难。工业和信息化部会同有关方面采取了四项措施切实保障医疗物资供给。

第一,动员企业加快复工复产达产扩产。1 月 21 日起,连续下发七次明传电报,对各省市疫情防控物资供应保障工作作出具体部署,督促动员医疗物资生产企业尽快复工复产,加强对重点医疗物资的统一管理、统一调配。

第二,派驻企业特派员加强督产协调。落实国务院要求,向医用防护服等重点医疗物资企业派驻 30 名司局级同志带队的特派员工作组,会同地方工信系统、药监系统,全力帮助企业协调解决原材料、物流运输等问题,快速增加有效供给。

第三,建设国家重点医疗物资保障调度平台。按照中央加强医疗物资统筹协调的指示精神,建设该平台,主要用于收集、统计、分析、监控、调度各类物资的产能、产量、库存以及运输等情况,用信息化手段提升医疗物资的保障有效性和时效性。

第四,积极开辟国际物资采购渠道。为弥补国内紧缺物资产能的缺口,在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我们组织了国际专项采购,还有很多企业通过国际采购和捐赠等多种形式,从多个国家采购了大量的紧缺医疗物资。同时,我部会同卫健委、药监局等部门,加快国外标准和中国标准的衔接和互认工作,使符合欧盟、日本、美国等标准的出口产品能够在中国的一些领域中可以使用。

| 坐地起价发 “疫情财” ?国家市场监管总局:露头就打 坚决打击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副局长甘霖在发布会上表示,市场监管总局采取超常部署,在全面加强市场日常监管的基础上,聚焦口罩等防护产品和米、面、油、菜、果等民生商品两个重点领域,以最高的标准、最严的措施、最大的投入,加强价格秩序和质量安全的监管。

据甘霖介绍,市场监管总局及时向全系统发布紧急通知,向全社会发布维护防疫用品市场价格秩序的公告,出台查处哄抬价格违法行为的指导意见,明确执法的标准和尺度,加大监测力度、加大巡查力度、加大线索排查力度、加大执法力度、加大曝光力度。截止到 2 月 1 日,全系统共出动价格执法人员 39 万人次,立案查处价格违法案件 1413 件。

甘霖指出,“坐地起价发‘疫情财’,我们是露头就打、坚决打击。”

责编: 陶纪燕 | 审核: 李震 | 总监: 万军伟

* 版权申明:本文来源大河网,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联系作删除处理。

知乎用户 国海证券 发表

资本的力量,张医生说,普通人戴熔喷布口罩即可,没必要戴 n95.。各路资本迅速投入口罩生产。产能扩大十倍,到日产两亿,不到一个月。单机产量从一分钟几个,提高到一千个。各种企业都疯狂投入口罩生产。不但满足中国需求,还大量出口。为世界抗疫做出贡献。

知乎用户 芊芊 发表

统计数据如果是真的,那么对经济的影响可能已经非常严重。

我们可以从经济增长支出法核算的三架传统马车来分析。虽然从部门数据出发可能更加准确,但是分析三架马车会更直观。


一、消费

疫情对于消费的影响是有目共睹的,简单的观察社会零售消费品同比增长率,其实就能非常客观地了解疫情来袭的这一个多季度对于社会零售品消费的近乎毁灭性打击。

很多人说疫情后居民会有一波报复性消费,这一点暂且不论。

但是我们应该明白,宏观消费额的下降直接影响的是所有消费链条中各个环节的支出和收入。而在这一个过程中,随着消费额的下降,零售行业的从业者直接遭受了收入下降的损失,然而在很多层面并不影响支出现金流的存在。

也就是说,即便是疫情后居民能够有报复性消费的心态,但是又能有多少商家能够禁得住疫情过程中资金链断裂的考验。


如果我们从企业的角度出发,这一点就能看得非常清楚。

1. 资金成本。

从住户经营性贷款的情况来看,以经营为目的投放的贷款额在我国逐年成增长之势,从好的角度来说,这说明我国经营性贷款的投放在不断地增加支持实体经营力度。但是从另一方面来说,越来越大额的经营性贷款的投放,也就意味着负债经营的从业者数量越来越大。而在收入现金流受到严重冲击的情况下,负债经营者如果偿付资金成本,将成为一个不能回避的问题。

(以上数据还是金融机构入表的经营性信贷投放额度,鉴于很多小规模经营者根本没有办法获得金融机构贷款投放,所以他们以民间借贷的形式获得的信贷额度可能会带来更加沉重的资金成本负担)

2. 经营成本。

在没有办法开业的疫情期间,多半的经营成本是可以自行削减的,由于根本不开业,很多的支出项目比如采购原材料,运营费用其实都是可以节省下来的。但必须要注意的是,很多经营支出其实是根本停不下来的。比方说,固定资产折旧,费用摊销,设备场所的租赁费,员工薪资等等。

再退一步来说,即便只讨论影响真正现金流的支出,例如租金,薪水。如果在缺乏稳定收入现金流的前提下,也是非常难以维持的。而这也就导致了很多企业,其实不得不选择在压力下继续削减成本。

而这也就带来一个更为严峻的问题,那就是失业。下面这个统计数据叫做城镇调查失业率数据,与另一个城镇调查失业率相比,其数据已经相对客观。但即便如此,该数据的采样原则依然广受诟病,但是在中国缺乏更有说服力的失业率数据前提下,调查失业率是不多的能够拿出来说明一定问题的数据。

2020 年 4 月,31 城镇调查失业率的数据已经到达了 5.8%。假设我们按照国家统计局 2019 年统计公报公布的中国人口结构计算,

城镇就业人员 4.42 亿人,那么排除辞职等主动失业的因素,调查失业率指向的城镇失业人口可能已经直逼 2560 万左右。如果考虑不在统计范围内的农民工等等流动人口,那么这个数据可能会更高。

高失业人口会带来什么?我们可以从下一个角度来分析。


从消费者角度出发

1. 可支配收入

失业、停工等等问题所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收入的下降。如果我们探讨每年城镇居民的工资性收入的累计值,那么 2020 年 1 季度的同比增长几乎可以用惨不忍睹来形容。

2020 年 1 季度工资性累计收入同比增长幅度 1.2%,这几乎等于在说 2020 年 1 季度城镇居民的累计收入增加相比往年同期来说几乎为零。

换句话说,2020 年 1 季度各位依赖工资的老铁们几乎是在活吃老本。与此同时,现如今的中国主要劳动人口支出结构也已经完全不同于 2000 年初期的中国劳动人口。在消耗储蓄的同时,劳动人口的支出也从早年间的几乎只有基本生活支出演变为债务支出为主的结构。

2. 支出压力

由于生活成本的工资增长不成比例,大多数工薪阶层实际上需要为生活所支付的支出无法仅仅依赖自己的现有资产水平和劳动收入。那么为了满足生活需求,负债置产、负债消费也就自然成为了趋势。

截至 2019 年末,中国居民部门的杠杆率(债务 / GDP)已经逼近 60%。而为这些负债所支付的成本统统来源于居民对未来收入的透支。

换句话来说,与传统情况下依赖收入支付消费、累积储蓄相比,现阶段的高负债居民更多的需要依赖收入偿还债务,再依赖债务消费。而伴随者收入断层的这么一个现状,未来消费者再重新获取收入时,可能首要任务是先偿还债务,而非负债消费。

如果说的再直白一些,我们所期待的报复性消费可能不会如预期中的一样那么暴风骤雨,因为债务压力可能会压缩疫情之后居民的消费热情。

3. 产业链复原不可能非常迅速

由于消费市场遭到打击,产品的零售商无法保证销售,那么上货订单相应地也会受到影响。一条产业链上的所有上游企业可能都会面临订单不足,减产,停产,缩减采购。并且最终传导到就业市场,裁员。

而在一整条产业链上的所有企业都有各自现金流、账款、存货等各自特点。对于如同血液一般现金流在疫情期间无法接续,产业链上的某一家企业甚至某一行业可能会就此一蹶不振。那么即便疫情过去,产业链条缓慢恢复的过程中,市场不仅要重新接单复产更要重新经历一番询价、谈判、投融资的过程。而这一过程就需要产业链上下游重新建立信用互通的关系,这个过程可能是缓慢的,甚至会出现不可逆转变。

对于一些消费弹性越大的最终商品,这类影响对上游链条越会严重。


二、投资

投资应该是财政政策发力的主要方向,毕竟依赖投资提振经济,是政策见效最迅速的方法。我们也看到了政府工作报告不吝代价地抛出了 10.8 万亿的计划。投资改天我可以细说,这里主要说一下财政政策,因为总有人和 08 年的 4 万亿相比,实际上可比性不大。可以主要探讨一下这次财政政策的特点和问题。

1. 专款专用

这次的刺激计划不是大而化之的专款专用,而是非常明确的专款专用。而且这次计划把各个地方政府的额度,使用期限以及标的新基建的要求明确到了脸上。不存在模棱两可也不存在空转的实体项目。

而与 08 年最最根本的区别在于,这次经济衰退的诱因并非金融危机,而是一次波及整个世界的黑天鹅事件。财政政策刺激的核心目标不是摇摆于救经济还是救金融这两个抉择上,而是非常明确地要提振经济,拉动就业。不存在政府需要依赖国家信用替金融机构买单,也不存在重塑金融市场信心的任务。

换句话说,就算人类经济活动中没有货币这个元素参与,疫情也会导致经济萎靡不振。而如果没有货币,08 年的金融危机则无从谈起。这是最本质的区别。

2. 增加债务负担

这个问题可能才是当前刺激投资最需要担心的问题。

即便是大力支持新基建行业的发展,投资一定会更进一步地增加企业和政府的债务负担。从这个角度来说其实投资和消费的核心没有区别,消费就是拿着钱现在买东西,投资则是拿着钱先给别人花,过段时间以后人家还你了,再拿来买东西。

换句话来说,政府提振投资只是依赖自己的信用融入货币,拿这些货币投入新兴行业拉动就业,然后再依赖行业振兴后的经济发展还回去,早晚还是要落回消费这个途径。

你真的搞新基建你是打算把 960 万平方公里全部糊上水泥还是说全部立起 5G 基站呢?早晚还是需要消费者来买单,这样投资才真正起到了拉动经济的作用。所以说到底拉动投资这个手段仅仅是缓兵之计,提振消费才是重头戏。

但是这个缓兵之计的代价可是实打实的,进一步增加政府和企业的债务有没有可能叠加新的信用风险,这会不会导致利率市场发生预见不到的波动,进而引发金融领域的危机?这才是更需要防范的。

3. 可能滋生腐败

新基建是一个新的项目品种,那么既然新,也就意味着对于项目执行人来说,一切都是新的。同样的道理,对于监管者来说,一切也都是新的。地方政府在使用资金的时候有没有监管能力去管理项目推进的预算以及费用,如果监管不力你很难保证项目参与者和基层官员黑眼珠子盯着白银子,没有其他的想法。

这可能会使得财政政策效果大打折扣。


三、对外贸易

其实数据上就能够体现出来,21 世纪 10 年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的主要拉动力量一直是投资和消费,净出口对于经济发展的贡献其实并非主要因素。

自 08 年金融危机以后,服贸净出口对于 GDP 的贡献长期处在低水平,甚至在贸易摩擦阶段处在负值区间。从宏观角度来说,其并非严格意义上的主导因素。

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我们实际就能发现对外贸易实际上对中国有更深层次的意义。

上图是 2019 年普通对外贸易累计值的图示,图中蓝线表示国有企业出口累计额,红线表示民营企业出口累计额。而事实上,这样一个情况充分说明一个核心问题,那就是抛开对外贸易对宏观经济增长的影响不谈,我们关注对外贸易实际上是因为对外贸易是中国民营资本企业的重要经营渠道。

如果我们把往年的出口贸易列表进一步细化,那么根据海关总署的数据,你能看到这样一个现象

2019 年全年累计出口额排名靠前的几位省级行政区,几乎就是中国经济腾飞的代表区域,鲁、苏、浙、粤、闽外加京沪两个直辖市和深圳大特区。

所以如果外贸趴窝,那么实质上意味着中国最发达地区的民营资本即将面临境外订单告急的局面,而中国的民营资本所提供的就业岗位则超过 70%。

换句话来说,虽然外贸在中国的总体经济增长中分量不大,但是它实际上代表了中国最发达省份相当一部分普通老百姓的衣食所归。

而事实上,中国自 2018 年和最大的贸易对象美国发生贸易摩擦以来,净出口长时间走低(国统局净出口数据仅仅提供到 2018 年),而当前,在海外各国经济趴窝的前提下,短时间我们也很难看见国际贸易环境能够快速的回暖。


正如政府工作报告所提及的,虽然疫情高峰仅仅持续了 3 个多月,但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估计是极其严重的。准备勒紧裤腰带吧,各位!

知乎用户 水晶小猪蹄 发表

疫情时代,最吃香的是什么?

不是灵活就业,而是考编!

这几天北京朝阳公布了本年度考公的拟录用人员名单,看看这些人的毕业院校,就让普通人感觉到绝望,个个都是名校毕业生。

卷起来了,背后原因让人暖心啊!

985 和 211 只是起点,现在为人 M 服务都要求那么高的学历了吗?

这里边还有很多是世界性名校毕业,而且绝大部分都是硕士和博士,本科毕业你都不好意思跟人家打招呼!

那么这个岗位是什么,那么吸引人才呢?

cheng 管!

对,你没有看错,是 C 管!

终于知道为什么他们说 3000 的 C 管可以荡平东京了,因为我们的 C 管都是高学历高素质的,自然战斗力爆表。

看看海对面大漂亮,搞定当年的昭和还需要扔俩大炸 B,我们只要 3000 人就够。

这性价比对比,这打牌的就是不如下棋啊。

朝外‌的两位 “C 管‌‌”,一个是外交学院硕士,一个是中社会科学院的硕士。

崔各庄的‌‌“C 管监察”,是曼彻斯特大学的硕士。

酒仙桥的‌‌“管理执 F‌‌” 更牛,直接找了北京大学的博士。

普通的考公人,看见这些对手的学历,就该吃降压药了。

原来在帝都,C 管那么吸引人,难道是因为薪水高吗?

有数据显示,这些岗位的薪水大概在 7000 多,公积金 2000 左右。

就这?就这?

9000 多,这就让名校博士折腰了?

和小破乎上高学历年薪百万一点都不一样!

难道是为人 M 服务能带来如此的快乐吗?

错了,因为这个只是表面的收入,而当前,去打工的收入对比上岸的综合收入,真的不能看。

因为这些岗位的工资福利构成中,编制的收入,不仅是工资、五险一金。

因为基本工资和五险一金只是普通打工人的配置,就这还经常面临缺失的状态。

上岸了还会有津贴补贴、奖金、伙食补助、绩效、其他工资福利等各种综合收入。

例如有记者统计过,141 个市级机构的工资与福利预算达到 213 亿。基本工资只占 41 亿,津贴为 52 亿元,津贴都高于工资。

所以你想吧,毕竟大家都不傻,都知道里边的事情。

非要说想不明白里边套路的,只能说自己是獐子岛特产。

而这其中,C 管综合执 F 局的津贴补贴是工资的三倍。

工资 810 万,津贴 2812 万元,看看数据,3.47 倍,各单位第一!

所以,千万不要看轻了这个岗位的收入,工资只是平均水平,这样一点都没问题,但加上别的,就是高水平了!

除了高奖金、高津贴之外,上岸了还有很多隐形福利。

比如户口。

如果在三四线城市或者小县城,也就是在自己家门口,拿着玩意不值钱,但是如果是在帝都呢?

那可是普通人梦寐以求的。

上岸意味着没有失业的烦恼,户口则意味着人生、家庭的含金量高于大部分的人。

能卷死其他人,自然是好事。

那卷的这么厉害说明了什么?

说明病得不轻,大郎该吃药了。

尤其是在疫情下,这个诱惑可以说是 “最高” 的。

疫情时代,万般领域全都下降,只有上岸永恒不变。

去年,学区房被收拾,房 D 产熄火,重锤了教培,摁掉了游戏,就连互联网大厂都开启了 “毕业”、“优化” 的后互联网时代的浪潮。

简称 “后浪”,也就是 C 员了,让你自己随便去浪。

许多月薪几万的年轻人,被迫收拾东西,直接走人。

本以为是温馨的 “这是我兄弟”,没想到敌在本能寺啊!

以近年的就业状况来说,硕士博士考 C 管,没什么奇怪的。

毕竟那是 B 制,那是上岸!

而且一般的企业和研究所也不需要硕士博士,就算是招来撑门面,也给不起高工资。

各行各业都在内卷,人力过剩是现状。

而且在疫情下,更行各业更加难:

大企业抗风险能力强,但是岗位需求有限,而且很多岗位优先 “内定”,留给了 LD 的各种亲戚朋友,一般人卷不过。

中小生产企业在疫情中惊涛骇浪,动辄 “静态管理,无法住址原材料或者人员,就无法生产,也没什么订单,而自己房租、水电支出一样不少,很多中小企业老板自己都撑不下去了,更不会招人,招人了也养不住。

自己开个小生意创业吧,疫情下更是艰难,也是动辄被静态管理重锤,说不让干就不让干,许多从业者要么雇一两个人,要么自己干,而从业成本是很高的,本来生存的就很艰难了,面对疫情自然更难受。

随便找个单位打工把,那就只能面对老板的” 鸡汤 + 画饼 “套餐,也是三天两头被静态管理不能上班,闷在家里。不上班自然没收入,手停口停的吃点冷冻包外卖,穿个并夕夕特价,还要想着花光六个钱包买来的首付房,下月房 D 从哪里来。

灵活就业呢?外卖、快递、网约车、直播、电商?这些行业,每一个都是手停口停,一旦遇见” 静态管理 “,立刻没收入,而且灵活就业都 2 亿了,卷的也越来越厉害,不一定能接到活,还是没得吃!

思来想去,只有上岸最保险了。

疫情之下,打工没什么前景。

皮革厂会倒,小姨子会跑,饭都吃不饱,只有搞了编制,才能肝到天荒地老。

不然不会有那么多的名校博士,也争着去小学当老师、去烟厂当工人了。

疫情之下,生活艰辛。

大概十五年前吧,大学生考 C 管被关注,如今是博士生考 C 管才能成为话题,熟悉的情节,同样的味道,不同的时代,同样的叹息。

可以想想,上一波上岸热是什么时候?

大概是 90 年代中期的” 下岗 “大潮年代吧。

而在 2000 年到 2011 年,互联网刚兴起的时候,如果一个人说自己要考公上岸,肯定会被群嘲。

你才要上岸,你全家都上岸!

一眼看到头的工作,干着有什么意思?

因为那时的经济高速增长,到处还都是努力奋斗可以改变命运的朝气和希望,上岸那点收入比不上下海,也比不上努力进大厂。

图样图森破啊,年少不知上岸好,错把下海当成宝。

现在,变了。

尤其是面对疫情,让大家都明白,所谓的高薪大厂,商海潮流,不堪一击。

杰克马那样的人物,说崩塌就崩塌。

恒大那么大的企业,说楼塌就楼塌。

今年,毕业生总规模将达 1076 万人,突破千万大关。

去年有 457 万人考研,537 万人考公上岸。

今年还不知道有多少。

万般皆下品,唯有上岸高。

编制以后会越来越吃香,

你有没有后悔曾经错过了上岸的机会?

谢谢各位赏脸,

辛苦大家来下卫星号 “一坨杠精”,全网同名,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许多文章不能通过。

就能看到全套的避免割韭菜,不交智商税的内容。

真的谢谢你们给面子,

谢谢!

知乎用户 一坨杠精​ 发表

首先是这样子,消费没了

然后公司没了流水是这样子

![](data:image/svg+xml;utf8,)

最后就是这样子

知乎用户 胖虎​​ 发表

我觉得聪好的方面考虑,这次疫情最起码给中国政府在 gdp 增速压力下的一个喘息之机,今年经济数据多难看,都可以推给疫情,减少对未来预期的影响。各地也可趁机挤水分,只要明年数据好点,又会有正向的预期。

知乎用户 很急很关键​ 发表

别的领域不了解不敢多说,大学仕深耕制造业,疫情爆发以来看到了太多太多的 “一夜倾覆”……

说大工厂撑不住了,更何况那些小微企业,尤其是以实体为主的小微企业,不夸张的讲,我们接触到的,平均三天就要倒一波,倒闭的一个很大的因素就是固定成本,比如一天好几千甚至上万的仓库租金,非常时期基本上是没有单子的,除了你做口罩防护服等等现在急需的产品。

近 5-10 年,中国小微企业的老板大都在两个问题上徘徊不定:企业互联网(线上)化,企业技术升级改造。

与其说中国小微企业的老板不重视技术,不如说他们心有余而力不足。他们大都嘴上说着 “技术很重要”,但往往属于 “越是缺什么,越是喜欢说什么”,造成这种普遍现象的原因不外乎:

1、看不见。

目前中国的大多数老板都是业务或是管理出身,缺少技术背景,对技术的价值缺少客观认识;同时此类老板一般更看重数据化的显性表征,而技术的价值对于非技术人员来说,通常是隐性的、非直观可见,于是失明就成了常态。

2、管不好。

老板并非必须懂技术,当企业战略正确、管理先进时,一些隐性特征就可以实现数据化管理,管理者凭数据就可以正确认知,但是在管理水平不够的时候,隐性效益是难以数据化和显像化的,所以视而不能见就在所难免的了。

3、听不进。

或许是传统文化的影响,对于权力的迷恋,企业主大多都有帝王情结、家长情结,醉心于统管一切,习惯以俯视的姿态审视一切,将企业兴衰成败系于一身;对外部意见不屑一顾,个人缺点最终无限放大为企业短板。

4、等不起。

技术投资在高回报的同时具有投入大、周期长、风险大的缺点,在西方,经过上百年的发展,商业结构已成熟,资本、运营、技术的多方结合可以有效应对;而在改革开放至今中国,多数企业既要面临技术底子薄、运营经验差、还需要自筹资金等不利局面,于是投资小,见效快几乎就成了唯一选择。在这方面,国企的情况要好一些,但是抛开国企的弊端不说,国企管理者面临的考核压力,其生存环境甚至比较私营企业主更恶劣,同样等不起。

5、刹不住。

大量的中国企业通过代工、复制积累了资源,按说这个时候有足够的条件来搞技术研发了吧?…… 难!…… 创新是企业基因的重要部分,一家靠代工、复制成功的企业,经营理念、企业文化等方面都已成形,同时这类企业往往都有相当大的实体规模,而所有这些综合成了巨大的惯性,这个时候调转方向去搞创新、搞研发,其结果往往也是悲剧的。

6、跟不上。

目前中国制造业的企业主还是 60 后 70 后为主,另外有一部分深受这批 60 后、70 后经验影响的 80 后,这批人的发家始于人口红利,长期致力于更低价,而非更优质,沉溺于技术好不如关系好。但是这样的经验已不适合当下的发展大势。

技术跟不上,放在实体企业里,最大的表现就是自动化水平跟不上,就好像一条一拖二全自动口罩生产线只要一个操作工,但是你的自动化水平没那么高,你需要三个操作工,产能还低,试问,你不死谁死?

第二个问题,实体转线上。

一个很好的例子:自从微信公众号这个东西出来之后,基本上做企业的都会开自己的企业号,但是两极分化非常明显,有线上的业务的企业往往是第一批开的,没有线上业务的,有的企业到现在都不知道订阅号和服务号是什么区别。有的小微企业老板恨不得把所有的产品都在线上摆出来,小到螺丝钉,大到机床挖掘机,虽然购买力跟衣服化妆品没法比,但是在关键时期的作用往往可以拯救企业。

毕竟,恒大都已经在网上七五折卖房了,听说效果还非常好……

知乎用户 大学仕 发表

说不大的,就问自己信不信

知乎用户 汗青 发表

很多人,类比非典对 GDP 的影响,得出的结论是有问题的。不同经济周期,你不能刻舟求剑。

2003 的 GDP 增速 10.04%,没有太大影响。

当年是产能扩张期,Q2 的影响在下半年通过信贷和财政手段就补回来了。

产能扩张期的 GDP,只要不是跨年度的重大事件,影响都不会大。

扩产能,花钱,是很快的。

问题,目前处在去产能阶段。

去产能是一个很慢的过程。把过剩的资产变成现金或者从账本上去掉,是一个牵动无数利益的工作。

地产就很典型,产业链长,效益不好的小地产商倒闭会涉及上下游、涉及贷款安全。

这些 ROA 已经很低的资产,都在盼望着各种放水,续上一条命。钱,给了他们,战略新兴产业就得不到资金支持。

互联网那些击鼓传花的烂项目,他们从 LP 拿到了钱,芯片、高端制造就拿不到钱。

经济转型是用钱堆出来的,过剩产能和无效产能在那里,就会造成空转和资本浪费。

这次疫情最大的影响,就是这类资产的去化 。

所以对未来,短期 GDP 的影响过后,是会向好的。。

举个例子,一级市场泡沫。正常发展状态下,谁也不愿意 write off 那些估值过高的资产,交代不过去。

但是有了疫情,只会烧钱的概念公司可以顺理成章地倒闭,那些 3 个月现金流都没有的落后产能可以关停。

三个月六个月都挺不住的企业,他们的产能不去掉,还能去掉谁,不淘汰他们淘汰谁。

资金都被你们一轮一轮的 PPT 融资吸走了,先进生产力就还得等很久才能出头。

____________

所以说,迅速淘汰一批落后产能,才好轻装上阵,一批新兴企业才好出头。

知乎用户 王家 CFA​​ 发表

说说对疫情对餐饮的影响,希望对餐饮业或有兴趣开店的朋友,给到一些启发

先跟大家同步个平台数据,目前我负责的城市营业率为 27.4%(2.12 营业商户数 / 12 月份营业商户数),订单恢复率为 18.2%,整体恢复水平在全国里刚好排进前 30%

整体情况不容乐观,骑手的平均人效 10.2 单(一天只能送到 10.2 张单),12 月平均人效 26,骑手的送单也非常不饱和,商务局已经发了红头文件,餐饮店若无法按要求做全面做好消毒工作,则必须待业,不得进行堂食生意。

可以听听行业大佬们的声音:

拥有 600 多家门店的西贝声称只能维持 3 个月

中式快餐第一品牌——老乡鸡的董事长束从轩也谈到过他 800 多家直营门店的损失:在初一到初七几天时间损失 2000 多万元,疫期损失预计约 3 亿元

快餐品牌 “麦当劳” 也透露,此次受疫情影响仅 10 天时间,其全国餐厅报告现金流为负数

但凡事有两面,对于餐饮行业我还是抱乐观态度的,而将来,餐饮行业也一定会引来一些变化,你能够迎接变化,就能够淘金

我的结论:行业必定会反弹

等疫情退却之后,餐饮消费领域将出现 “报复性增长”,消费者需求长期压抑之后,餐饮行业会有一轮消费反弹。这个被历史验证过很多次,不管是 03 年非典恢复后,还是改革开放之初,日本战后经济复苏等重要转折点中,餐饮行业的蓬勃发展都是有目共睹的

对比 2003 年非典时期餐饮行业波动数据显示,在当年非典疫情较重的 5 月份,全国餐饮业零售额同比下降 15.5%;但到了 6 月份,全国餐饮业零售额同比增长 3.4%,一举扭转了 5 月份负增长的被动局面。

变化 1、禁止经营野生动植物

类似私人餐厅、私人农庄等,都会面临非常大的挑战,客户的抵触心理会明显上升,这个品类会面临淘汰

变化 2、开店门槛提升

食药监会提升整体经营商户的证件覆盖情况,也就是要办营业执照和食品经营许可证,同时会提高办证的门槛。这样就会导致纯外卖店的门槛会高很大,今年也会倒下一批厨房卫生情况堪忧的纯外卖店

变化 3、堂食公筷用餐、外卖无餐具用餐

以后将会有这样的场景,每走一道菜,服务员都要随同跟进提供一双公筷

外卖其实早就开始进行倡导,绿色环保餐具化,美团最先推出了行业 “青山计划”

变革四:半成品经营

今年春节期间,不少餐饮门店卖菜或半成品,这些门店本应是为春节储备,加大了采购与备货,将资金压在库存上,疫情突发,只能通过这个方式将库存清掉。

以后这样的消费场景会越来越多,品牌餐饮企业配送的 “半成品” 需求会更加旺盛,半成品的配送既可以保证口味需求,制作又简单,又因为家庭内部加热烹煮,高温杀菌而避免了传统成品外卖所带来的病毒传播隐患,具有足够的安全保障。

知乎用户 韩非 - 平台攻略​ 发表

2022 年的这个春天,我每天除了阅读还是阅读,除了宅还是宅。

现在全国各地又有疫情出现,已涉及 27 节个省,很多地方都已经封城了。

春天多么美好的季节,却因这个疫情,让人的心头都蒙上了一层阴影。病毒在暗处,我们在明处。看春光也没那么明媚了,情绪都很低落。

这个春天,我想能过大量地阅读来增加自己的知识储备量,写作已有七个年头,有种被掏空的感觉 ,必须要更多地提高输入量,自从 2022 年以来平均每天阅读时长 5 小时到 7 小时。

不得不说,作为一个轻资产创业者,能有阅读的时光,那是最轻松的时刻,毕竟阅读不费脑细胞呀

每天早起我都很感恩命运,让我在中年时能做着自己喜欢的工作,不必看人脸色,不必上下班打卡,唯有更加努力和珍惜。

今年的大环境,每个行业还是有很大的压力,充满着不确定。努力过好每一个当下吧!

最近好几个同行朋友聊天,共同感受在疫情下,大家的消费力大大下降了。在这时刻,还是觉得国企事业行政单位好呀!真正的金饭碗。

很多行业表面上看着好, 但不具备持续性,不是年年有,不是月月有。

另一位同行朋友说,他想去高校找一份教师的工作,还是把自媒体作为副业安心。

我说还是你们拥有高学历的人好呀!进可攻,退可守。

群里大家聊天,公司有的部门在裁员,有的公司在优化整顿(其实就是为节省开支)有的在降薪,钱越来越难赚,好赚的钱更别想了。

另外有几个小伙伴吐槽,在公司每天小心翼翼,内心忐忑,就怕哪天突然被辞职了。如果再换一份工作,肯定没有现在的待遇了。

不管是哪个行业,现在的拼是更是实力和性价比。

昨天我和朋友提到这年头流行降维打击,注意力争夺,跨行打劫!大品牌一来,只有让路的份,纷纷被卷。

一位老乡做房产中介生意,他最高峰时在合肥有九家门店,算得上 30 岁 + 人中的佼佼者。这几年,知名品牌链家入驻合肥市场,他们的生意骤然下降。

以前知名连锁大商场看不上眼的 18 线小县城,这几年却不放过,纷纷布局。这让本地的普通品牌如同是鸡蛋遇见了石头,被打击得毫无还手之力。那位老乡只好把门店缩到一家。

做小超市批发的朋友说,他们批发行业最开始被阿里零售通和京东打击一次。2020 年疫情,社区团购兴起;多多买菜,美团优选、淘菜菜、淘鲜达、橙心优选,叮咚买菜全来了。

价格一击到底,不论商家还是消费者都一样。价格便宜也就算了,还满减红包满天飞。杀敌一千自损八百,搞得大家都没钱赚……

我说这是损人不利己啊!

随后又想到,网络公司都是这套路,先用资本抢占用户量,后期再赚钱,如:滴滴, 美团,拼多多等平台,这就是他们的商业模式,反正有钱烧。普通小批发店哪里是他们的对手,只能从他们指缝里获得点微利维持生存就不错了。

商场就这么残酷,现实就这么残酷。

以前看不上小地方的知名品牌,现在他们也要来小地方扩大阵营,而且是大手笔,豪气冲天。

除了降维打击还有跨行打击,比如中国邮政推出了邮政咖啡。这还好,打击的是国外品牌。

有个段子说:打败方便面的不是同行方便面,而是美团外卖;打败口香糖的不是同行的口香糖,而是智能手机;打败小偷的不是警察,而是线上付款。

我看到朋友圈其和他平台的大佬们直播时长那么长,文章视频更新得那么勤,各平台都有他们的身影,真是全面开花。如:杜子建,吴小波、李笑来等国内知名媒体人。

每每看到他们努力拼搏。我内心嘀咕,你们都这么有名了,还这么拼,让我们普通人咋活?哎!还和我们年轻人抢饭吃……

社会大环境如此,没有人是容易的。他们或许有他们的更大的想法和追求。只有加入被卷的队伍,否则就真的是躺平了。

我们老家镇上不远处有个化工园,本地人吐槽,都是发达地区不要的工厂搬来了。

这个厂的环境是什么样呢?周边整个乡的田地都已经无法种,种了也都会枯萎掉,长不出庄稼。周边的人都移走了,厂里是做化工产品,如农药之类的。老远都能闻到气味。

当地政府为了税收,牺牲了更多的价值,这到底是对还是错呢?

最不可思议的是有的车间员工做了十几年后,有人身体出现不适,这真是拿命在换钱啊!但依然有太多前赴后继地到厂里工作。

这个化工园的确是带动了很多就业岗位,其中不少厂都有一千多人的员工队伍,除了照顾当地就业之外,还有不少外省人来这化工园,有四川,河南等地的人。

这座化工园自从今年以来,招生条件越来越高,至少也要中专和高中学历,还得身体精气神,看着不错。以前都是五六十岁的人在干,能顾家养老,现在也有 90 后和大的把 80 后来应聘了。

有位 90 后的亲戚男孩,以前一直在外做销售,销售不管吃住一个人也存不下钱,家人觉得不如在家边化工园上班,好歹厂里交社保,连续干 6 天休息 2 天,分三班倒,大夜班非常辛苦,一个月 5 多千元收入。

这样的环境,这样的工作方式 ,明知会伤害身体,依然吸引无数人前来应聘,今年来求职者都要淘汰掉 70% 的人。

生活的苦不在于劳累,而在于面对生活却无能为力。没有了可选择空间,只能被动谋生。

看到头条新闻,几家知名网络公司都在裁员,留言处很多网友一副幸灾乐祸的样子。我实在是无法理解,这些网友是怎么想的。

人类是命运共同体啊!

名企被裁员的人流到社会,只会和普通人形成更强的竞争,毕竟他们当年能进阿里, 腾讯都是高素质人才,一层层卷下来,只会加剧所有人的被卷。

我们遇见了疫情,遇见这样内卷的时代,只有保持好心态,多锻炼身体,节省开支,备留现金。尽可能地多阅读,多提升自我综合能力,让自己拥有更强的竞争力。

不得不说,在全球新冠疫情下,写作有时候比心理医生更具有疗愈效果。

祝愿世界和平,国泰民安!

作者:安徽省作协会员,中国网络作家班成员。多平台签约作者,已出版《追梦路上,让灵魂发光》《人人都能学会的写作变现指南》等

知乎用户 齐帆齐写作 发表

财经专家分析认为,从产业来讲,短期内对 2 月份、3 月份的服务业影响较大,其中旅游业、餐饮业、酒店业和航空业受影响最大;由于快递畅通性下降,包括网购在内的商业零售业会受到较大影响。对于工业和建筑业来说,一季度稍有影响,主要体现在 2 月份,3 月份可恢复正常。

1、对宏观经济的影响:需求和生产骤降,投资、消费、出口均受明显冲击,短期失业上升和物价上涨。防控疫情需要人口避免大规模流动和聚集,隔离防控,因此大幅降低消费需求。工人返城、工厂复工延迟,企业停工减产,制造业、房地产、基建投资短期基本停滞。一旦被 WHO 认定为疫区,出口可能受较大影响。2003 年二季度中国 GDP 同比增速较一季度大幅快速回落 2 个百分点。

2、对中观行业的影响:餐饮、旅游、电影、交运、教育培训等行业冲击最大,医药医疗、在线游戏等行业受益。2019 年春节档票房 58.59 亿,2020 年春节档颗粒无收。2019 年除夕至正月初六(2 月 4 日至 10 日),全国零售和餐饮企业实现销售额约 10050 亿元,2020 年同期受损严重。2019 年春节假期,全国旅游接待总人数 4.15 亿人次,实现旅游收入 5139 亿元,2020 年同期锐减。1 月底交运行业出行人次减少约七成。房地产行业暂停销售活动。建筑业、金融业、农林牧渔等行业受波及。简单估算,电影票房 70 亿(市场预测)+ 餐饮零售 5000 亿(假设腰斩)+ 旅游市场 5000 亿(完全冻结),短短 7 天,仅这三个行业直接经济损失就超过 1 万亿,占 2019 年一季度 GDP21.8 万亿的 4.6%,这还不包括其他行业。

3、对微观个体的影响:民企、小微企业、弹性薪酬制员工、农民工等受损程度更大。

4、对资本市场的影响:短期利好债市,利空股市(医药、在线娱乐除外),但中期仍取决于经济基本面和趋势。

5、长期影响:政府治理将更透明,生产生活业态将朝着智能化、线上化发展,风险中酝酿机遇,或将催生新的业态。

来自《财经


从长期来看,会受到巨大影响的是什么呢?

是员工的失业。

当那些踩在盈亏平衡线上经营的服务企业和制造企业开始受到重挫,逐渐经营不下去的时候,他们就会开始削减成本。

裁员,甚至直接倒闭。

这将会导致一些人员流向市场,进入失业状态。

失业又将会导致社会消费能力一定程度的下降,从而影响经济的上涨。

短期的服务业问题,中期的制造业问题,长期的失业问题。

因为这次疫情,这三类问题将会陆续发生,这将会对我们的经济产生重大影响,我们需要密切关注。

我们到底应该如何应对?

首先,最最重要的,就是一定要听国家的话。

什么话?

不要出门。不要出门。不要出门。

为什么?

今天国家所采取的措施——武汉封城、全国放假,你可以把它理解为一种休克式疗法

什么意思?

就是用全国都不见面的方式,切断病毒的传播渠道。

而这种疗法,代价极大,会对经济产生巨大影响。

所以你可以把它理解为一种休克式疗法。

这种休克式疗法,一定要做到位,也就是每个人都要尽可能地不出门。

即便必须要出门,比如返工途中,那么一定要带好口罩,做好防护。

只有每个人都做到位,疫情才能被控制,经济才能回归正常状态。

但在这期间,如果有人不听话,就是要出门,要聚餐,那就会有人不断被感染,休克式疗法就会前功尽弃。

前功尽弃怎么办?那只好再来一遍。

这也就意味着,就因为这少部分不遵守规则的人,之前全国为此付出的经济代价,就白付了。

所以,第一重要的事情就是一定不要出门。

那强制在家的这段时间,我们应该干些什么呢?

千万不要把这段时间当成放假。

什么叫放假?

放假,是你辛苦工作一年之后,获得一段时间来休息。

而休息,是为了用饱满的精神再次投入工作。

今天已经正月初十,你已经休息很长时间了,这个时候,其实越休息越累。

你应该好好利用这段时间,看书、学习、提升自己。

我强烈建议你,要少看新闻。

疫情期间的每一天,网上都充斥着大量消息。

有很多正面消息让你热泪盈眶,也有很多负面消息让你气到骂人。

你每天都在这两种情绪之间来回切换。

可是,你作为一个二手、三手甚至七八手消息的接受者,你很难分辨哪些消息是真的,哪些消息是假的。

每当发生一个重大事件,人们总是有意无意地想寻找一个心中的英雄,来获得精神的鼓舞;同时寻找一个心中的恶魔,把一切罪责都怪在他身上。

很多人在网上看新闻,其实本质上就是一个寻找心中英雄,和寻找心中恶魔的过程。

找到英雄之后,通过热泪盈眶的方式,来获得心理安慰。

找到恶魔之后,通过责骂他们的方式,来抒发内心的正义。

而这一切,其实都是一种心理暗示,对抗击疫情几乎没有任何帮助。

看到武汉的医生没防护服了,你发朋友圈大骂机构领导。这样机构领导就能下台了吗?

就算下台了,防护服的问题就能马上解决了吗?

你的责骂,什么都影响不了。

如果你正好有资源和渠道,就寄一些防护服给武汉。

如果没有资源和渠道,那就好好呆在家里,看书、学习、提升自己。

这个时候,不给国家添乱,就是最大的贡献。

所以我建议你,每天只花少量、固定的时间看看新闻就可以了。

比如早上 7:00~7:30。

看太多新闻,只会让你不断沉浸在寻找英雄和寻找恶魔的心理游戏里,对你有害无益。

用更多的时间,看书、学习、提升自己。

来自公众号 “刘润”。


疫情总有一天会过去,中国十四亿人口都在见证着历史的发生,我们所要抱有的心态就是对国家有信心,对奋斗在一线的战士们有信心,在家里保护好家人,多多相处。

会好起来的,对未来有信心!

知乎用户 保保派 发表

1、经济停滞加上通货膨胀导致物价高涨,钱不值钱。

2、大面积企业倒闭导致失业率激增;

3、大学生就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困难;

4、基金、理财产品兑付风险特别高,会出现很多违约事件。

5、产业链外移导致出口受挫。

6、社保压力增大。

具体影响有多大,危机过后见真章。

知乎用户 临水照花人​ 发表

本硕都是机械专业,之前做过工业机器人软件,现在从事的工作与 3D 打印、CNC 等有关系,简单谈谈我的看法吧。

制造业属于典型的重资产行业,变革步伐比较慢,但一直在迭代升级,尤其近几年机器人、大数据、视觉、AI 和物联网等新兴技术的快速发展更是加速了物联网 + 制造业的进程,像近几年出现的云制造、智能制造、智慧制造、数字孪生、大规模个性化定制化制造等新型制造模式。

大规模个性化定制化模式的关键技术 - 3D 打印改变了制造方法,从传统的减材制造到增材制造,大大提高了材料利用率,并且能低成本生产单件小批量定制化的订单,这对中小企业是极其有利的,有效避开了传统的开模高成本模式。

近期工信部也公布了对制造业的一些建议,其中涉及最多的仍然是企业数字化升级、云制造、智能制造这些。

总体来讲,疫情对制造业的影响好比贸易战倒闭企业走向更高效的模式,加速企业的优胜劣汰。

知乎用户 Terrell​ 发表

【川普胸前的红领巾依然鲜艳!】

【1】疫情对中国经济未来走势的影响并不明朗,统一的走势形势可能在二月底显现。因为随着春节假期结束,各地人员开始返工。疫情对部分行业的影响也逐渐开始明朗

【2】对于整体经济的影响,第三产业的冲击是巨大的。比如对零售、旅游、餐饮等行业的影响。原因大家都知道,一是假期消费者无法出门阻碍了消费,而推迟返工则影响了生产;二是需求下降拖累供给,导致供给端库存提高、销售下滑,经营环境恶化。

【3】当前政策层面,仍集中在为口罩,防护衣等

疫情防控用具用品及其上游关键材料、零部件生产企业融资提供支持。但是同时商务部也放开了对相关行业的限制,不搞 “一刀切”

【4】央行将抓紧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全力以赴做好金融支持疫情防控工作:

疫情发生后,人民银行和相关部委抓紧出台了金融支持疫情防控的措施。下发《关于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强化疫情防控重点保障企业资金支持的通知》,就强化疫情防控重点保障企业资金支持提出了要求。

【5】参考非典时期的中国经济,非典时期,中国进入 21 世纪的强烈发展势头没有改变,中国长期稳中有进的经济基本步调没有改变。

内需不会大幅度的减少,只是暂时被压制而延后。

大家细品,仔细品,中美贸易战,我们都万众一心,同仇敌忾,中国经济平稳过渡。这次疫情,我们也能挺过去。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高赞答主都谈了许多具体的问题了,我来说两个长远的吧。

这次疫情,对我们国民形象影响极差。在国内疫情刚刚爆发,人们把视线聚焦到华南海鲜市场的时候,国外媒体就把野味价格表和蝙蝠汤的照片传开了。即便最终证明,这个病毒不是因为吃野味引起的,中国人吃野味的印象已经刻在世界人民的心里了。我觉得这个影响是非常坏的。

另一方面,这次疫情也会促使人们意识到,一旦中国的经济尤其是制造业出现问题,会影响到世界的经济发展。所以,下一步可能会有越来越多的企业把合作企业转移到其他国家,来分担因中国出现类似问题而造成的影响。所以,接下来我们可能会面临新一波的制造业外流。

总之,我认为这次疫情对中国的影响是非常坏的,需要我们花许多时间去解决自身所暴露的问题。

鲁迅当年曾经对中国的青年有许多期待,今天就让我们去重温他的话,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为了我们的国家和未来,加油吧!

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流的话。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

知乎用户 Sailing 发表

宏观经济啥影响都没有,今年 GDP 任务也会圆满完成。因为 GDP 差多少就会从投资,进出口等方面补起来,说白了也就是多印刷点钱,所以这一点影响没有。

微观层面,很多好杠杆,裸泳,创业,不存钱的,都会有不小的影响,轻则亏本,重则破产,但是他们不是国民经济的主体,不会对社会产生大的影响,相反,一些人破产了反而有利于经济良性循环,能让整体经济风险得到有效释放,活力得有有效激发。

如果你在这次事件中损失惨重,那么请你吸取教训,为你的资产建立更宽的护城河,这才是基业长青的基础。

知乎用户 赵文 发表

疫情影响多大?难道不应该 首先看 民生 产业,第三产业,中小企业吗?

股市大涨,央行放水,这些措施确实有利,也让很多人(包括我自己)在家停业休息期间 开心了一把。

但是 这样的资本市场措施 实际对普通人 民生的影响有多大?

这样的影响 是 普遍,均匀的吗?

知乎 美股 美国专家这么多,我认为 不难得出 美国央行 FOMC 降息 等举措,是” 资本市场 放水救市 “,而这样的政策,在美国的反应是,过去 30 年 财富不均的加大, 是 偏向 中上产阶级 和 有产阶级的。

最低工资 没有增加,怎么会有普惠?

中国 62% 的 GDP 来自于中小企业,而九成中小企业属于制造业。西贝餐饮说现金流撑不过三个月,但是只要它撑到了疫情过去,一口气立马就能续上,损失的只是疫情期间的账面收入。
但是如果制造业停工,等你两三个月以后开工了,会发现自己已经被移出了链条,然后这些出局者的下游供应商也一并出局。工业生产的滚滚车轮,不会为了人道关怀而停止,所有这种出局都是不可逆的。

作为管理会计管理咨询的从业人员,我长期接触并服务餐饮行业。

二十多年,房价变了,股市变了,唯一不变的是 第三产业 作为 民生行业的根本,而第三产业门槛最低,最高人口参与度的 就是餐饮行业。

西贝餐饮 是 千万里挑一 的 大餐饮企业,” 撑到了疫情过去 “我认为是非常盲目乐观,理想化的想法。

真正的餐饮行业,正是 北上广深 和 每一个二线三线城市,早市 / 集市 / 地铁站周围 推着小车 卖早点的人,

这些起早贪黑,只为了赚钱养家吃饭的人,

才是 不论什么传染病,都需要继续 工作,继续维持,继续创业的人。

疫情初始的 1 月,很多较大的中小企业客户 每家都在预测现金流,同时尽量控制成本,

针对他们的需求,我做了初步的分析,从 政策 和 业内销售运营的角度写了,张三水:管理会计 12 篇 - 特辑 -(一)疫情下的餐饮企业: 内求突围,外享政策。其中的两条头观点是

一、积极对接政府相关部门,充分享受行业优惠政策。
二、集中力量攻克业务难题,做好线上业务流程精细化管理。

第二条包括 应用互联网营销 / 外卖 场景,来控制成本,精化管理的同时,增加收入的新渠道。

但是,从部分餐饮行业从业者的申请过程来看,包括在 山东,河北,江苏的二线城市,

我的建议 应用成度 主要是针对 门店 20-200,雇员 50-2000 的大型餐饮企业。

在后续的研究 和 行业调查中,

我发现 实际餐饮小企业 获得 疫情期 政策红利的机会 很小。

因为,减租 减税 都有很大的滞后性,政府扶持 需要申请 批准 才能获得,这样的远水 解不了 人流大幅下滑的近渴。

**对承租国有资产类经营用房的企业,1-2 个月房租免受,2-4 个月房租减半其他企业减免承租企业租金的相关费用,给予一定比例财政补贴。对受疫情影响较重企业,可申请减免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增值税可申请延期最长不超过 3 个月。**三是受疫情影响企业经批准可缓交社会保险费。对不裁员或少裁员的企业,可返还企业及职工上年度实际缴纳失业保险费的 50%,对暂时经营困难且有望恢复的企业,可按上年度企业及职工缴纳社会保险费的 50% 返还,连续 3 个月以上无力支付职工最低工资或 3 个以上无法正常生产经营仅为职工发放生活费的企业,经批准可缓缴社会保险费,期限不超过 1 年。以上政策可具体依据当地政府文件规定。

在这个建议中,其实不难看到,餐车类的 早餐类的 中国经济 和 正常大城市人员务工就餐核心服务业的 快餐类 小企业,很难 通过政策面 来解决实际的现金流问题。

所以,我认为,不同于高赞回答 关于扶持工业的描述,

人员密集型 小企业集中的行业,如 餐饮行业,会受到致命打击。

如果 我们不是只看到 数字,看到高大的工厂,而是看到 餐饮行业 作为 民生行业 和 小企业 / 普惠创业企业 高度密集的行业,

那 就不会得出 先救工业 的结论。

作者笔名:张三水,超过 20 年国企内部管理会计从业,从出纳,核算到内帐总管,CFO 公司监事,目前仍在学习,与 CEO 和新兴企业管理者 以财务分析的基本功,和对应新准则,新打法,新管理系统下,帮助决策者科学管理,改善营收。张三水管理会计与财务咨询漫谈

知乎用户 张三水 发表

国际贸易和全球化的背后的主要体现的是利益原则,也就是互利共赢,只要中国能为世界提供利益,那中国就不可能和世界脱钩,而中国在这个问题上恰恰能实现自身和世界的互利共赢,这主要基于我们拥有制造优势,市场优势,作为制造大国的中国,我们要对中国经济有信心。

知乎用户 外贸精英 发表

分区域:

  1. 一线城市会有阵痛,但产业优势明显,体量大恢复快,相对的从中受益。

2. 三四线城市会因此加速衰退。

一、疫情中受益的行业主要集中在一线城市。

生鲜电商、远程办公、在线教育、手游、娱乐产业几乎全部集中在一线城市,别说三四线了,二线城市除了杭州几乎都没有相关公司。

比如教育行业,对于很多家庭而言,教育支出是大头。那些本来在线下上培训班的孩子,现在不得不转入线上学习,这笔钱就从三四线城市流入了一线城市。在线学习的孩子越多,老师越好,技术越进步,学习成本更低,产业优势更明显。而这笔钱从三四线转出,对地方上小微教育培训班的影响就很大了,进而会影响就业和连带的消费。

二、一线城市的人口更聚集,工作机会更多,从疫情中恢复会更快。

**经济学研究表明:**人口越多,工作机会越多。

城市规模每扩大 1%,个人的就业概率平均提高 0.039—0.041 个百分点。

一线城市的人口多,就业机会大的优势会进一步出现。

武汉是二线城市中的头部玩家,之前很多互联网企业在武汉有投资,不少湖北的互联网人回武汉办公。但武汉这次是重灾区,很多岗位会消失,而如第一点中描述的原因,一线城市相对从中受益。这些人中的一部分会不得不带着资本和技术重新流向一线城市。当然不只是武汉,除杭州以外的二线城市都会受到负面影响。

三、从灾情处理的措施看,一线城市的管理水平相对更高,不仅会提升一线城市的企业生存率。而且会从管理水平相对较差的地方吸引更多资本。

这一点不展开。

知乎用户 李 Ryan 发表

中国号称世界工厂,产业链齐全,可是世界都停了,工厂能幸免?有多少工厂涉及到出口的,那些出口业务停掉后,相应的原材料厂家也会受到影响,然后相应的工人也会没活干。好多企业都是欠银行钱的,没有生产,没有现金回笼,债务怎么办?很多人说今年是赌国运的一年,欧美衰落,帝国崛起。我看好大国崛起,不过这一波崛起不知道要改变多少普通人的一生,而这个改变到个体上是好还是坏,大家唯有自己承担,共克时艰。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为后续的经济刺激政策做好准备

寒冬已至,春天或许不远了

知乎用户 RosheenX 发表

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经济是一个非常大的概念,我们摘取常年深耕的互联网 · 新经济领域讨论。

在年后各企业复工之前,泰合资本就已经开始广泛地市场调研,我们与数十家市场顶级投资机构以及上百家创业企业,针对资本环境和业务影响等进行了深入交流。2 月初,泰合资本就售消费领域、企业服务、科技领域、B2B 交易平台、生物医疗、金融行业、文娱行业、汽车产业、教育领域、物流领域、并购市场等新经济领域各方面的问题,提供了我们最新的行业洞察和应对策略。

现在来看,这些判断都已应验或者正在应验的路上,以下分享给大家:


核心观点如下:

**就消费领域而言:**消费的品类较多,受到冲击不同,刚需品类不会有持续、大幅的影响,大家很快会找到新的适应方法,但对线下零售板块影响大且持续。

**就科技领域而言:**疫情对科技行业的影响会是更小的。同时,“国家队” 基金短期上对于科技行业都会是不错的选择。

**就 B2B 交易平台而言:**短期业务会受到冲击,下游消费 / 生产活动基本停滞,但中长期看利好供应链型企业,尤其是头部供应链企业。

**就医疗领域而言:**除跨境医疗外线下的医疗连锁也会受疫情的影响,导致一季度的业绩相比去年同期有大比例的下滑,但是患者群体、诊疗需求长期客观存在,只是被延期。

**就金融行业而言:**我们判断疫情可能进一步将经济更早推入滞胀周期,进入 “三个 5” 的阶段:2020 年 GDP 增速放到 5% 这个区间是大概率事件了。

**就文娱行业而言:**长期看可能会刺激用户付费习惯的形成,在整个线上文娱领域的预算增加,这有利于打开一些行业的天花板。

就汽车领域而言:短期内,无论从行业的准备和冲击都是相对可控的。但进一步下滑是肯定难以避免的。但疫情也让人看到了公共交通的脆弱和私家车在紧急时候的必要性,所以可能心态上也会有些变化。

就教育行业而言:教育并不是风口和概念频出的赛道,但确有趋势和大潮。短期来看,是需求从线下到线上的刚性替代,我们已经观察到在线教育需求的利好走势。

就物流行业而言:体来说,影响会是短期的,物流跟经济是正相关。这次疫情也让大家意识到了物流畅通的重要性,以及大企业在危机中能更加从容地应对,所以,对于大企业也是利好。

**就并购市场而言:**疫情本身的影响还是短期的,但因为经济下行、资金吃紧,确实观察到创业公司里大家现在会更愿意考虑出售或者合并来获得更好的增长和发展机会。

**企业应该如何应对疫情带来的影响:**我们总结出了 “369 法则”——至少假设三个月业绩是低于预期的,至少留足 6 个月的融资期,至少要留足 9 个月的现金流。创业者一定要做最坏的打算,争取最好的结果。

正文如下


就消费领域而言

1)疫情会整体利好 “柔性” 企业的原则不变,将会是加速淘汰、行业洗牌的过程(部分品类船小好掉头,龙头受损;部分品类则因中小企业受损程度更高,龙头会收割)。重媒体、重营销的品类有弯道超车的机会;重渠道的品类要做好疫情后加速生态伙伴建设的准备,上游制造和下游分销承压时间更长,洗牌可能较大,要留出冗余。线下零售替代品反向利好,有获新的红利期。

2)警惕对底层消费力的影响,信贷作为与现金同等重要的支付手段,与 03 年相比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非典期间居民杠杆率仅 14%,今天超过 50%,这一影响对高值、非刚需的品类或有持续性影响,要针对自己的消费者画像做好分析与应对方案。

3)建议业务上使用一切能保留子弹的方法,但不是不作为。疫情期间是锻炼、升级团队能力的时机,在内部协作、外部资源调度上有更智能的管理制度与方法论。

4)资产市场态度:一级市场短期周期拉长(预计 1-2 月),中期来看,节奏与去年相似。成长期项目,主要冲击在近期进入 DD 阶段项目;PE 去年即跨入放缓周期,对企业业绩波动(主要是线下的影响)、所在行业二级市场对标企业的走势及波动更为敏感。建议企业对疫情期间相对低谷期做好分析,做好恢复周期及恢复程度预估及追踪,质量与规模 tradeoff 情况下,保证亮点效率指标。

Q:疫情影响下,线下零售的恢复周期大概会是多长时间?

泰合资本董事,汤蕊菱

负责消费领域

A: 零售板块是这波疫情里受冲击最大的行业之一。2003 年非典时,全国社零增速从 3 月的 9.3% 降至 5 月的 4.3%,7 月反弹至 10%。这一次出台应对措施比非典快,但目前看来病毒的传染性也比非典强,所以综合来看,预计对整体大盘会有 3 个月左右的影响。

消费的品类较多,受到冲击不同,刚需品类不会有持续、大幅的影响,大家很快会找到新的适应方法,但对线下零售板块影响大且持续。2003 年的非典对线下零售的整体影响有 10%-20%,对个体的影响甚至会超过 50%。相较 2003 年,这次疫情本身和政策都对线下影响更大,且线下的餐饮、娱乐、零售目前都有了部分线上替代方案,所以我们预计整体影响可能会超过 3 个月。如果企业有比较稳定的经销或加盟体系,会帮助核心企业在短期之内消化这波疫情的冲击,但要提前准备一些政策帮助上下游共度疫情后的现金流压力,尽快共同恢复。

应对措施方面,存量角度,春节期间的无法履约问题已经在逐步消解,顺丰已经基本恢复,疫情对电商的影响已经逐渐减小,譬如潮玩这类偏重线下渠道的公司,可以考虑如何持续向线上迁移,但保持原有体验感在数字世界尽量不稀释,增加内容输出。增量角度,结合文娱板块的变化,随着原来非重度的文娱用户的被加速教育,有很多新用户可以通过短视频方式获取,要加速向新媒体的迁移和短视频内容的投入。重渠道的企业要提前做好下游洗牌的准备,给予一些存量渠道更灵活回款的政策支持。有充裕现金的企业可以开始物色一些 “捡漏” 机会,疫情过去一段时间会是 BD 的好时机。中长期来看还是要加强对内对外的智能调度与管理系统,善用科技,加强对中小上下游的科技、数据赋能。另外一个建议是会员制。非典期间,线下板块拥有会员体系的企业受到的冲击就比较小,山姆销售额下降幅度明显低于其他商超。今天线上也相似,会员制能减缓履约慢带来的流失风险,相当于构建了核心企业 - 上下游 - 核心用户的更大生态对抗风险。


就企服务、科技而言

展开看企服科技板块,有以下观点:

1) 看好服务于线上业态的 To B 企业:线上业态里如在线教育、在线医疗、在线游戏的整体受益会拉动 To B 供给。部分服务商近期业务量已经是此前几年平均的 10 倍。

2)看好在线办公与协作的企业:从软需求变成了硬刚需,无成本获取了一大批新客,这些客户如果能留存,企业的常态业务量有望拔高一个水准,加速 TAM 打开。

3)长期看好帮助企业做数字化和智能化转型的企业:包括云计算相关的绝大部分产业链,以及降低劳动密集型依赖的 AI 产品。好比 03 年对 C 端消费者的在线迁移,此次疫情有望对 B 端企业加速在线迁移。

4)服务于小 B 和 / 或线下业态的企业,需要承接较大的短期压力。

疫情既是危也是机,建议大家借此事件迭代产品稳住留存,同时加强产品标准化、交付部署在线化、服务支持远程化能力,健康成长。

Q:大趋势下一些人民币基金、“国家队” 不会收缩,这对半导体、硬科技方向的公司是否是个好消息?如何看待疫情对这些行业的影响?

泰合资本董事总经理,梅林

负责企业服务和科技领域

**A:**整体而言,疫情对科技行业的影响会是更小的。同时,“国家队” 基金短期上对于科技行业都会是不错的选择。

从一级市场的资本视角来看,科技行业在过去两年的一级市场是一个新兴成长板块,我们了解到,疫情背景下做出了行业优先级调整的机构,50% 已经把企业服务和硬科技的优先级提高了,这里尤其包含的就是国家队和产业投资人;从二级市场来看,相比 2003 年 SARS,现在的情况可能更理想。2003 年非典结束后,A 股电子和半导体板块的综合股价变动的排名位于 10 名开外,而此次疫情从大概 12 月初开始到春节之前,相关板块股价变动已经排到所有行业里面前 5 名了,包括最近科创板,我们看到整体的涨幅是非常好。

但是因为不同的半导体产品会应用在非常多的实际场景和终端中,从投资视角看,其实还是会考虑疫情对具体下游需求类别的稳定性影响,以及供应链端出货能力的影响。

机构方面,我们目前交流的比较多的 “国家队” 是国字头基金,但其实地方引导基金的视角很多时候和国字头基金是类似的,略有不同的是,他们会带有更多地方产业协同的视角。


就 B2B 交易平台而言

结合来看疫情对 B2B 交易平台企业战略方面的启示:

1)更重视有效率增长,严控现金流,我们在多个场合都反复强调 UE 和现金流的重要性。

2)持续推进数据驱动:打造数据驱动型供应链能有效地提升产业运营效率,提前做好准备的公司将在行业复苏时最大程度受益。

3)头部企业考虑并购 / 生态合作加强网络效应:对标海外头部 B2B 公司,成长史即为连续并购史,通过并购 / 生态合作联合产业链各环节共同提升效率将成为战略的重要一环。

4)多元化战略:拓展品类及渠道,多元化抗风险。

Q: 疫情对 B2B 交易平台,尤其是涉及到基建行业的平台会有什么样的影响?

泰合资本董事总经理,付超平

负责 B2B 供应链、大数据等领域

**A:**B2B 交易平台类项目预计短期业务会受到冲击,下游消费 / 生产活动基本停滞,直接影响公司全年业务量,可以类比 SARS 期间社零增速从 3 月的 9.3% 下滑至 5 月的 4.3%,需求萎缩将传导至供应链平台影响交易量;但中长期看利好供应链型企业,尤其是头部供应链企业。主要体现在:

1)需求传导:从中长期来看消费 / 生产并没有被消灭,只是被抑制,因此疫情后复苏阶段,消费 / 生产必将迎来报复性反弹,量的突增对产业链的供给效率要求会进一步加强,而供应链交易平台企业处于产业链核心位置,将对产业链效率提升贡献最大的价值;

2)渠道更替:疫情催生到家新需求,线上消费 / 零售占比大幅上升,也从终端促使需求向线上转移;需求侧的迭代将倒逼供给侧加快改革,创造更好的消费体验,而这更加依赖供应链的核心优势,头部供应链平台型企业在运营效率、服务质量、集采等方面的优势将被放大。

因此除了短期业务波动需要及时调整战略外,还是要回归公司业务本身,长期看数据驱动多环节改造供应链趋势不变,应该更关注效率指标(UE 等)、运营指标(留存等)、增长指标(市占率等)。

泰合资本管理合伙人,郭如意

**A:**我补充两方面长期看法:一方面,一些行业的基础设施需要更强的企业来做,无论是供应链的盘活,还是交付能力的提升。我们也看到在今天供应链端还有很多值得改造的环节,这也是很多投资人持续关注产业互联网及整个供应链的原因;另一方面,建议大家关注今年中央的一号文件,依然关注的 “三农”。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 “加快补上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包括基建、教育、医疗等等方面的下沉,建议可以关注一下这些方向。国家层面如果要去发展下沉市场的话,整个下沉市场的交付能力、供应链的协作程度,科技化的数据驱动都有机会,一定程度上它是对各个行业都有利好的。


就生物医疗领域而言

对于行业来说,主要从以下几点看:

1)直接涉及疫情的领域,按照诊疗流程看:预防环节的防护用品、疫苗等;诊断环节的诊断试剂、设备;治疗环节的抗病毒药品、血液制品、治疗设备及耗材等等,疫情成为了主要推动力,部分主要相关产品目前订单量已达到 2019 年 H1 的总量,相关企业在对应领域的研发力度也大大加强。此外,移动医疗、AI 等智慧医疗领域的发展趋势,也因疫情迎来了拐点。

2)对于不涉及疫情的相关企业,受需求端诊疗人次的影响,药品和医疗器械企业短期弊大于利。长远看,制药行业创新为王的逻辑不变,而对于医疗器械产业,行业逻辑不变的前提下,部分产品、尤其是应急医疗的相关器械,有可能会列入国家的长期战略储备。同时,基层医疗机构诊疗能力不足的问题,也会促进很多产品往基层渗透。

由于医疗行业的自身特性,疫情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是并存的,但短期的疫情对于医疗行业长期的内在逻辑并不会造成太大影响。

Q:在生物科技领域,这次疫情对投资人的偏好是否会产生长期的影响?如何看待跨境医疗因为边境关闭受到的影响,具体到整个线下医疗连锁业呢?

泰合资本副总裁,孙思

侧重医疗领域

**A:**我们判断不会产生明显的变化。和投资人的交流中我们观察到,一方面,整体投资人偏好的改变并不是因为疫情,而是从 2019 年下半年开始,很多投资机构尤其是早期机构,对整个医疗以及 biotech 方向开始产生兴趣,行业关注度持续上升。但它作为 “硬核” 行业,需要较高的进入门槛,投资人对行业的理解需要时间去爬坡。

另一方面,我们了解到医疗专业背景的投资人对赛道的判断也没有因为疫情而有太大变化,业内普遍认为疫情是偶发性事件,对部分细分领域比如核酸检测、抗生素、血液制品可能会带来短时间的利好,这一点二级市场的数据也能印证。

我们判断,现在融资周期变长并非因为行业情绪或者偏好的改变,而主要因为疫情带来的客观物理原因,比如无法出差,原本的线下活动变成以线上方式进行等。可以预见,随着疫情的好转,大家工作会逐渐恢复。

具体到医疗领域,除跨境医疗外线下的医疗连锁也会受疫情的影响,导致一季度的业绩相比去年同期有大比例的下滑,但是患者群体、诊疗需求长期客观存在,只是被延期。

针对多数的医疗服务行业的细分赛道来说,我们认为疫情的冲击都是短期的,但是同样也是巨大的。不过当疫情结束的时候,在医疗服务领域,未来的半年、一年将会有恢复性的、甚至报复性的增长,相应地也会带来对应领域医疗器械、医药企业的业绩恢复。


Q:此次疫情对金融行业会有什么影响?

泰合资本副总裁,陈仁川

侧重全球新兴市场、金融领域

**A:**大背景上,我们判断疫情可能进一步将经济更早推入滞胀周期,进入 “三个 5” 的阶段:2020 年 GDP 增速放到 5% 这个区间是大概率事件了;通胀在 2019 年底已经到 4.5%,2020 年上半年因为供给的强行变化,很可能破 5(现在 1 月普遍预计 4.9~5%);城镇登记失业率在 2019 年底已经逼近 4%,调查失业率已经破 5%,今年不出意外料将进一步上升。滞胀周期本身就会对市场的收益和风险带来变化,而疫情又会对风险偏好带来短期波动。

1)银行方面总体来说,本次疫情对于经济的影响是短期一次性的,而企业的现金储备是会最先受到冲击的部分,而现金储备又是银行的安全垫,只要疫情在短时间之内(1-3 个月)得到控制,相关受冲击的行业贷款质量就不会受到太大影响。

具体看,银行受到的影响分为,一方面,部分受疫情影响行业可能会产生坏账,初步根据 2019 年各家银行的贷款行业分布来看,国有银行例如建行 / 工行在这几个行业当中的信贷占比更高(22% 以上),而股份制例如招行、浦发相对偏低(15-18% 左右)。

另一方面从具体信贷资产类别看:消费信贷的规模会下降、坏账会上升; 小微企业信贷有机会也有挑战,机会出现在企业侧需求更加明显、政府更加支持,挑战在于风控难度(宏观系统性下行)以及资金来源。

2)保险行业短期将会受益于疫情,2003 年非典后健康险和意外险的增速有一轮加快,而本次疫情目前为止医疗险和赠险的增速已经明显加快;中期来看,疫情将会起到一定的教育市场和培养用户需求的作用,在今年内放大健康险和意外险的需求。

长期来说,保险公司在疫情中采取了很多措施,加深了公众对保险的认知;同时,无法面对面交流也将使保险公司更加注重远程分销业务的发展;最后我们判断,非车险领域的财险需求增加,也将是这次疫情之后我们判断会逐渐凸显的一个趋势。

不利影响在于,短期来说,由于寿险售卖渠道中个人代理线下见面受阻,估计一季度的寿险销售会面临短期挑战;财险方面,疫情带来的旅游取消保险会巨幅增加,业务中断带来的一些责任保险索赔率也会上升。

3)因为移动端交易量占比超 8 成,券商营业部的经纪业务不会受到太大影响。


Q:如何看待疫情对电竞行业及整个文娱行业的影响?

泰合资本高级投资经理,石松源

侧重文娱领域

**A:**关于此次疫情的影响,长期看可能会刺激用户付费习惯的形成,在整个线上文娱领域的预算增加,这有利于打开一些行业的天花板,比如受制用户付费率不足而产生瓶颈的电竞、小众社区、独立游戏、知识付费等。

从产业链结构来讲,在疫情之前,中国电竞行业整体还是上游游戏公司的成本项,主要收入来源是游戏厂商的宣发费用,天花板有限,内生性付费不足。如果对标成熟国家体育市场看,还需要门票、衍生品、转播权等直接来自 C 端的商业模式成熟起来。

对于整个文娱行业,我们的看法是短期影响表现为需求替代。线下娱乐时间和预算向线上迁移,这种流量的强制性迁移为相关产品起到拉新、促活和付费转化的作用;中期影响为疫情过后可能出现社会群体创伤后心理以及补偿消费心态。如线下文娱中,电影、现场演出等会迎来反弹,线上的热度会比疫情时减退,但总体文化娱乐消费的支出会上升;长期影响是行为重塑。疫情前就已经是重度用户的行为不会有明显的迁移,但是轻中度用户以及在疫情中被培养起习惯的一部分留存增量用户,行为会有更大的重塑,例如线上观影、会员付费、直播互动等。这可能带来行业总体的上涨以及用户时长和预算在不同平台间的再分配,拥有更强内容以及应对能力的公司、平台的市场份额会上升。

从资本的视角看,相比于短期业务增量红利,投资人更看重企业运营能力,比如留存、付费等效率指标的质量。疫情过后,随着社会生产恢复正常,消费者时间分配基本恢复。文娱行业线上流量枯竭、存量竞争的格局估计不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Q:对 2020 年汽车产业链的融资怎么看?主机厂会因为预估销量不佳而对业务发展有所收缩吗?

泰合资本董事,杨佳乐

负责交通物流领域

**A:**汽车产业链的影响需要从两个大背景考虑,第一是 2019 年新车销售已经面临困境,第二是第一季度原来就是行业的最淡季。因此短期内,无论从行业的准备和冲击都是相对可控的。但进一步下滑是肯定难以避免的。

而讨论影响的问题,又要分新车 / 二手车销售和泛车后两个细分行业来看,疫情中和疫情后也会不一样。

短期内疫情中,相比其他,行业会受到可控冲击,主机厂因为 2019 年的困境和迎接原来就是淡季的一二季度,已经做出了准备,只是程度问题,不像其他行业是方向改变问题。短期影响对主机厂更多是他们上游很多生产密集的零配件厂商无法复工,短期的产能复发保证。车后主要依托还是线下消费,跟泛消费行业一样,暂时无法回复。

但疫情也让人看到了公共交通的脆弱和私家车在紧急时候的必要性,所以可能心态上也会有些变化,这对疫情后的恢复都是好的,但人是健忘的动物,具体是不是会发生报复性消费,还得观察,但恢复到疫情前水平是大概率事件。可以参考 SARS 当时的情况,当时所有上市汽车股的指数跟大盘的指数步调从时间点、下降和恢复的程度都是一致的。

从投资人的视角看,首先是看大家原来怎么从这两个行业赚钱,二级市场新车是典型的周期行业,大家挣的是周期的钱,做右侧投资;车后是存量生意,慢牛,可以做长期持有的价值投资。美国的 10 年大牛股也都出在车后,新车股都是上下波动的,看 10 年回报都没 beat the market。加上像刚才讲的,疫情影响对这么大行业是短期的,所以投资逻辑不会变。在这个基础上,我们看到 2019 年开始市场已经做出了反馈,开始关注车后的汽配 B2B、维修保养等。根据我们的一些实际调研,也印证了相关投资人中长期的节奏和策略不会受到影响。

泰合资本管理合伙人,

郭如意

**A:**同时有两个机会值得我们关注:第一是跟新能源相关产业链。不止是新能源整车,还有整车产业链上的所有相关的技术和零部件等等,以及新能源车带来的智能化机会,无论交互系统、车联网还是自动驾驶、辅助驾驶,都有自己相应的机会,但更重要的是创业公司怎么变成核心供应链条中的重要一环;第二是整体下滑市场里的结构性机会。我们看到去年整个新车的销量下滑了 9.2%,但豪华车销量涨幅超过了 4%,这个反差中的机会值得关注。

吉利控股集团副总裁,

李轶梵

**A:**非常同意如意和佳乐的观点,我也来补充谈一下我的一些判断,短期看一季度销售可以不用太关心了。一季度由于春节因素,向来是销售淡季。今年春节又相对比较早,造成部分消费提前到了去年 12 月。这次疫情,又会严重影响到节后仅剩的一些消费意愿。中长期看我觉得疫情对汽车行业正面影响在于,因为疫情期间公共交通的极大受限,会刺激大家的购车需求,尤其在三四线城市,这会利好于自主品牌;负面影响在于疫情对供应链的压力,传统汽车有 3 万多个零部件,哪怕少一个车就无法下线,而供应链尤其是大量的中小企业,生存能力是堪忧的,这会带来很大的不确定性。

回到投资,我想在没有疫情的情况下,大家对于资本的支出也已经非常谨慎了,因为全球汽车行业正在一个下行周期里,而且下行周期刚刚开始。另外从新兴的转型需求看,包括车联网、智能驾驶等等还都有机会,但会更多集中在相对头部的公司,有相当技术壁垒的公司,更靠近盈利点的公司。


就教育领域而言

教育并不是风口和概念频出的赛道,但确有趋势和大潮。教育的本质是 “投资” 和“选拔”,是普适和刚需的消费场景,具备穿越周期和疫情的生命力。

1)疫情对行业的影响:短期来看,是需求从线下到线上的刚性替代。我们已经观察到在线教育需求的利好走势,部分头部教育机构获客转化率提升 50-100%,消课频率提升 20-30%;长期来看,用户认知共识和行为迁移。更深远的影响在于广泛用户在心智上被植入 “在线上课” 的理念和习惯,K12 在线大班课为例,作业帮率先推出春季免费直播课,众多机构纷纷跟进,是历史性的获客时机。

线下:在线教育不是线下教育的 “上网”,而是新的产品形态。线下机构如果不具备线上用户视角、教学产品、教研投入、师资配置,很难有效实现高效果教育活动交付;线上:在线教育一定是未来,疫情给了在线教育更快速崛起和弯道超车的历史时刻。

2)疫情下的建议:线上和线下并不是对立关系,融合是必然的趋势。线上机构不作为等于战略失误,需要考虑如何借势形成快速高效用户渗透?如何借力线下发展共赢?已经观察到线上线下从产业链上游获客到下游交付的结合案例,这里一定会有更多机会;

线下机构:快速转型线上,放下短期一城一池的得失,充分拥抱在线教育的合作共赢机会。同时,线下机构需要充分挖掘线下的差异化和机会,线下优势在于互动和情感连接,PK 的不是纯机械的效率和转化,更多的是温度和体验。支持教育公司长久生存的是差异化和信任感。

3)集中和变革是 2020 年的关键词:第一个关键词是集中,获客 / 政策 / 资本的因素影响,必然加速行业集中整合,线下机构在疫情过后一定会出现洗牌和整合,在线的各细分赛道终局也不会是百家争鸣;第二个关键词是变革,首先是获客变革:连续几年的获客成本增长,使得大部分教育公司 UE 压力极大,线下?社区?私域流量?获客变革和探索迫在眉睫;其次是技术变革:15 年是在线教育元年,核心是直播技术推动,围绕普适化 / 数据化 / 个性化 / 智能化的技术方向将持续推动行业演进;最后是整合并购,考虑流量协同和内容协同的并购整合将会陆续发生。


就物流行业而言

当前形势下,短期内全行业肯定都会受到冲击,相比较,中小型公司受的冲击更大,大公司反而会因为在前期或多或少有一定的融资和现金储备而扛过去。这样市场重新好转起来的时候,能够更快地恢复,进而拿到更多市场份额。原来需要 10 年的整合周期,可能缩短到 3-5 年。但整体来说,影响会是短期的,物流跟经济是正相关,中长期经济恢复,物流业会恢复。

另外,这次疫情也让大家意识到了物流畅通的重要性,以及大企业在危机中能更加从容地应对,所以,对于大企业也是利好。

在这个情况下,我们提请大家关注的一些要点:

1)确保健康的现金流,短期内,现金流是能否活下来的决胜法宝。中长期内,由于黑天鹅事件的发生,投资机构也会进一步提升对现金流的重视程度,加大考量权重;

2)在有余力的情况下,有收有放,关键时刻保障物流供应,不掉链子,会刷一波客户好感,获客机会增加,能够在疫情期间和结束后扩大客户口袋份额、获取更多新的客户;

3)保持乐观,疫情会洗掉一波现金流不健康的公司,这些份额能够被活下来的企业收割,危和机都是并存的;

4)长远来看,科技能力也是物流企业突破管理天花板的致胜因素之一,借着这个机会,一波精兵强将能够练就远程协作的能力,企业信息化系统化进一步提升,这将使得企业在疫情之后也能得到更多助力。


Q:如何看待疫情之下的行业整合 / 并购机会?

**A:**我们认为疫情本身的影响还是短期的,但因为经济下行、资金吃紧,确实观察到创业公司里大家现在会更愿意考虑出售或者合并来获得更好的增长和发展机会。这里有一部分是大吃小,向大平台靠拢,还有一部分就是行业前几名之间的整合,以及上下游的收购。并购其实就是战略的一部分,应该跟融资一样作为一个经常项来考虑。

Q:并购的条件应该如何谈?

**A:**我们的观察是价格和控制权是最难谈的,价格是因为前两年资金市场繁荣抬得很高,控制权还是看双方 / 创始人心理对终局的判断。很多时候大部分问题是可以通过交易结构设计(譬如分阶段控股、业绩对赌 / 调价等)来解决的,但沟通要有技巧,搭建信任的桥梁很关键,不然大家谈的都不是真正想要的,交易就很难进行了。

Q:如果有收购的想法,应该如何融资 / 和股东沟通?

**A:**针对控股型并购,体量够大的话,美元市场是有并购贷和夹层债务融资的,人民币市场的债务融资相对更保守(以银行为主),会要求增信措施,但都可以针对交易进行股东或者私募股权融资。对于换股型并购,现在其实比较常见,就涉及到双向尽调和估值交换比例的问题,通常来讲可以以业务规模的核心指标先确定比例,然后再规定一些调整机制;当然如果股东层面有不同层级的股份,也要商定好转换机制:历史上既有全部归为一档(普通股 / 优先股),也有重新划分多层级的,一事一议。


企业该如何应对?

“369 法则” 应对残酷的 2020

不管是疫情带来的变化,还是大环境变化,应该怎么应对?我们总结出了 “369 法则”——至少假设三个月业绩是低于预期的,至少留足 6 个月的融资期,至少要留足 9 个月的现金流。创业者一定要做最坏的打算,争取最好的结果。

至少假设 3 个月业绩低于预期

理论上,每年一季度的低业绩对很多公司冲击相对还好,大多数公司在一季度本来就是淡季,因为 2 月前后会遇到春节假期,有效工作时间短,做不了太多事情。但今年不一样,各种因素叠加下出现了新的变化。以春节家电销量和销售额为例,今年各个品类同比去年春节消费下降了 50%,其中,空调下降最为严重达 70% 以上。同比的数据有了这样大的下滑,后面要把掉下去的量拉回来,压力很大。所以我们有了这样一个假设,在疫情的影响下,保守来说至少 3 个月业绩会低于预期。

那在这样的预期下,企业要做什么?

第一,重新梳理战略。首先根据实际情况,短期内的预算要调低,在此基础上,基于合理的范围再往后推两、三个季度,甚至调整全年预算。接下来要考虑如果全年的业绩打都了折扣,要在哪个季度要补回来一些,提前把控好一整年的节奏感。

第二,坚持使命、愿景、价值观导向。这是在一个企业没有清晰的 SOP 的时候,能够指导所有人去做正确事情的行为准则。如果企业在这一点上是缺失的,很有可能在遇到黑天鹅事件时手足无措。试想,当别人已经开始了调整和应对,你还处于分析阶段,那么在这场仗里面你至少已经丢掉了半个身位的优势,这是非常危险的,所以建议各位创业者,在制定战略和调整目标的时候,一定要把使命、愿景、价值观提上重要议程,考虑清楚更长远的目标和追求,作出对公司长期有利的决策。

第三,一把手一定要在一线。在今天,一把手必须自己亲自下场,把手弄脏跟大家一起去感知市场。因为市场环境每天都在变化,怎样更好的去应对、理解前线可能遇到的挑战或需求,及时给到支持?只有一号位亲自下场,才能做得更好。此外,一把手要亲自下场带领核心管理团队做组织升级,应对潜在的各种变化,避免因一言堂或组织僵化导致的对前线风险感知的不及时,进而做出错误的决策。

第四,做最坏的打算。如果你不是市场中占绝对份额的老大,就不应该因为市场或大环境的波动,使自己遭受重大的波动,而是要更好地去应对大环境的变化及时调整。所以,三个月的业绩低于预期是最基本的假设,还要在此基础上做最坏的打算,无论是人员、资金、现金流等,思考在最差假设前提下公司还能活多久,如果发现已经处于相对危险的境地,要马上去想解决办法,在融资上做重要部署。

至少留足 6 个月的融资期

今天的市场环境下,即便没有疫情的影响,平均的融资周期都要超过半年,所以大家要想清楚,如果公司的目标是在 10 月份拿到钱,现在就要开始准备了,包括为融资材料的准备、新一年的预算,甚至跟重要投资机构的提前沟通等,提前筹备非常重要。

第二点,要辩证地选择投资人和融资方式。我们见过非常多的创业者不希望被战略投资人控制。但很多的战略投资人现在更多是为了生态布局,也未必是一定要去控制企业。尤其是在现今市场环境中,保持原有投资节奏和相对活跃度的战略、产业投资人占多数,我们建议大家应该积极地跟他们接触,谈清楚需求和底线,看能否做一些不一样的协同。

如果我们把眼光放得更长远一点,看看行业的终局大概会长成的样子,看看自己在终局里所处的位置,不妨早做打算,提早跟股东沟通,做出对公司、对员工、对一起创业的兄弟们、对股东最有价值的判断,在一定的时候被并购也不失为一种选择。历史上也出现多次,因为没有看清楚行业终局,最终导致自身和股东利益受损的案例。

辩证地选择融资方式是指,一些长得比较大的企业,还大量采用股权融资的方式的话未必划算。因为这时公司走向基本确定,业务也比较稳定了,但估值受市场环境所拖累,投资人不会给出过高的溢价,导致创业者的份额被稀释得厉害。这时,不妨考虑更多元化的融资方式,比如风险债、成长债、可转债等等,还有一些资产属性比较强的公司,可以考虑融资租赁类似的方式,千万不能因为不懂、不够了解,或者这个方式听起来成本太高而不去考虑。任何方式引入的现金流都有帮助。

未来长什么样子,大家都不清楚,在当下做任何的假设,对任何一方都未必公允,所以,我们建议应该保持相对开放的心态交流,理解对方的诉求,同时跟公司资金需求做匹配,看看怎么样的方式对公司是最合理的。

第三点,也是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请专业人士来帮助把关,比如说 FA 或者律师。因为清楚地知道什么样的条件是合理的,什么样条件可能是苛刻的。不是为我们自己打广告,在今天的大环境下,是否请有经验的人来管理,对融资进程的影响会非常大。特别体现在我们应该怎样去理解投资人的任何一个动作,比如,在今天节奏放缓的时候,怎样更好地分辨投资人是因为自己策略的收缩导致不想投了,还是确实是因为疫情而工作受限。所以有专业人士在中间沟通,对理解双方的诉求和真实情况非常重要。

最后要强调的是落袋为安,不要轻信任何口头上没有时间表和 to do 的承诺,一定要清晰地看到,在什么时间点,拿到一笔确定性的钱是最重要的。尤其在今天的环境下,落袋为安比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比如你拿了 8 个 TS,这中间如果有 2~3 个想要快速地投进来,那就不要犹豫去等另外 5 家都准备好了。无论如何,用各种方式保证自己一旦开启了融资就要更好完成它,要拿到钱落袋为安。

至少储备 9 个月的现金流

留好 9 个月的现金流,这也是一个绝对最保守的预计。甚至如果账上没有 10~12 个月的现金流储备,就建议马上开始考虑融资。期间,怎么样保证正常运营、怎么样去保证现金流稳定十分关键。

首先,砍掉烧大钱的业务是头等大事。如果你的业务还有一两个是一个月烧掉上千万或大几千万的,建议立刻考虑是不是要把它停下来,哪怕它未来有可能给你带来巨大的收入。如果主营业务就是很烧钱怎么办?可能你要重新想一想,业务模式设计是不是有问题,有没有可能通过调模式来改善主营业务的现金流。

第二,干掉不产出的员工。建议创业者站在更高的格局去思考这件事,作为企业的一把手,要考虑的是企业的生死,如果一些员工持续的消耗并没有给大家带来更好的示范效应,反而有可能导致更多好人才的流失,最终可能导致整个企业垮掉。如果整个公司因为不产出的员工被拖垮了,这对所有人都是更为不负责任的,想清楚这一点,就应该更坚定地执行狼性的淘汰文化。

第三,减少不效率的探索。市场好的时候,很多创业者对新事物、新模式的探索是好事,但是在融资变得更加艰难、企业生存对现金流要求变得更加紧迫的时候,就很难尝试一些并不效率的探索。建议所有创业者不要只看市场前景有多大,更重要的是要去看探索的业务毛利与现有业务毛利之间怎么去选择才是最优选。

最后一点是算账、算账、算账。刚才已经提过了,算好账才能打好仗。任何时候都要从最小的单位经济模型来衡量,每一笔钱投出去,能砸出什么样的水花,能产生什么样的效应,每招一个人能带来什么样的产出,每一个环节都是可以通过算账去做决策和做判断,在这个时候更应该精打细算。

以上提到的,都是我们能看得到的、实打实的、现在就可以开始做的事情,今天我们不必再去过度思考疫情会带来什么影响,更多的还是要放长远去看自己可能的生存机会在哪。

今天的时点就是 do or die 的时点,这不是危言耸听,希望大家真的能够有紧迫性,不只看到短期内的疫情,而是更多地看到大环境带给我们的压力和紧迫感,立刻行动起来,去前线,去参与升级变革,活下去,活得更好。


那对于这次疫情会具体对哪些行业产生影响?可以参考我们之前的回答~

这次武汉的疫情会在哪些行业带来机会?

最后

我们认为,市场大环境在前两年就已发生根本改变,而疫情只是加剧了这一趋势。在长期看好中国经济发展的坚定信心下,创业者应该贯彻业务和融资的 “369 法则”,做最坏的假设,争取最好的结果。

以上就是我们的回答,希望有所帮助。

更多新经济领域专业观点,欢迎关注泰合资本微信公众号 ID:taihecap

知乎用户 泰合资本 发表

当前国内和国际形势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此前疫情在中国爆发时,中国经济基本冻结,而世界经济基本在正常运转。现在中国基本控制住疫情后开始复工复产,但世界经济却因疫情蔓延而逐步停转。在高度全球化的世界里,中国经济的 “正常运行” 并不由中国一家说了算。

与疫情防控不同,经济恢复有它自己的规律,产业链、供应链、资金链、需求链、信用链…… 诸多因素缺一不可,如果全球经济体系的系统恢复,中国经济很难凭一己之力就回归正常。在金融市场上,刺激政策可以立竿见影地体现出效果;但在实体经济领域,复苏则需要更加复杂的要素和环境,需要更多的休养生息。

按照疫情发展及影响波及的时间轴,中国经济可能会经历与疫情防控并不完全同步的四轮冲击:

第一轮冲击是国内爆发疫情后引发的国内冻结和国际隔离。疫情在武汉爆发后,蔓延至湖北全省和全国其他地区,随着武汉 “封城”、各地采取隔离措施,国内经济活动几近冻结,多个行业出现停滞,消费活动显著萎缩。作为“世界工厂” 的重要枢纽,中国制造业受到很大打击。部分国家对中国发出旅行禁令,部分外资加大撤离,希望在中国以外重构供应链。这一阶段的经济冲击主要集中在国内,主要是内部原因导致的经济受损。

第二轮冲击是欧美疫情蔓延导致海外供应链中断,外部供应链环境(如生产和物流)已经无法正常运行,这将会对中国企业的复工复产带来打击。华南美国商会称,虽然中国的工厂已逐渐复工,但由于新冠病毒肺炎疫情流行造成的供应链中断,其中很大一部分企业预计未来几个月将面临零部件和原材料短缺。华南美国商会在 3 月 9 日至 14 日期间调查了 237 家中外企业,它们的业务均被中断,其中三分之一的企业面临零部件短缺。在中国制造业领域,有不少原材料、生产设备及核心零部件依赖进口,一旦海外供应链中断导致难以进口,中国难以在短期内自行生产替代。

第三轮冲击是海外疫情持续造成外部需求减少。随着疫情在海外蔓延,欧洲多个国家开始关闭工厂,实行不同程度的 “封城” 甚至“封国”。美国多个州开始实行紧急状态,停止了大量的文化、体育、消费、博彩、影视及其他娱乐活动。对于以消费为主要经济驱动力的欧美发达国家来说,一旦疫情抑制消费的时间持续过长(如特朗普所预期的持续至 7、8 月份),将对欧美经济产生很大的杀伤力。外部需求的减少会导致中国订单大幅减少,最终冲击中国企业和中国经济。

第四轮冲击是疫情长期化对经济的远期影响。新冠病毒的传播可能是一个的 “长尾” 事件——其后续影响将会持续很久,这种病毒有可能会与人类长期共处,出现常态化。如果这种情况发生,其对各国经济将会有长期影响。这一因素叠加逆全球化趋势下的贸易战等事件,将使得中国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受损,长远发展会受到影响。

知乎用户 Alvin 发表

之前的各项经济成就,都证明我国在自上而下的发展模式中效率极高,本次疫情中的工作也同样证明了这一点。

在那么短的时间内全国动员,建设那么多专门定点医院,各行各业齐心协力,收到了全世界大多数国家和组织的赞誉。


但是,自下而上的机制存在严重的问题和风险

在疫情发展之初,国家卫建委在金银潭医院调查时,制定了一个相当谨慎的诊断标准,导致前期数据出现问题:

诊断标准就已经锁死了数据,导致错过黄金 14 天时间,甚至可以说有点形同虚设。

但是,你不能说这是专家组的责任,就像彭志勇医生所说,“我们医院领导跟卫建委反映了好几次,我知道别的医院也在反应” 可以看出,这些问题基层很早就意识到了。

有一个基本假设就是,出现问题的时候,理性的思考方式是先考虑制度上有没有缺陷,而不是将责任归咎于某个具体的人。

专家组可能在指定诊断标准的时候有问题,但是,你不能不让人犯错,是人就肯定会犯错,但是这一些列的犯错以及造成的后果都不是一个人能承担的。

当基层意识到有问题的时候,就应该有快速反应的渠道,甚至有自我决断的权利,而不是沟通无门只能求诸于微信等类似 “谣言” 那样的做法。

李文亮医生在群里反应情况引起了很大的争议,但我认为李文亮医生肯定是个英雄,他对疫情出现人传人的判断不是严谨的科学数据分析,但这个时候数据已经出了问题,甚至基层都知道数据出了问题,严谨的科学数据分析根本无从谈起。他的判断是基于病人的情况,甚至自己已经出现症状的感觉,如果这个都有错,还有什么是对的呢?预警医生群体,可以减少医生群体的感染率,在还没有全面宣战的时候先稳住了有生力量,当然可能会造成一定的不良后果,比如携带者提前离开,但是比起 “人性化” 的指定时间封城,这种行为漏掉的携带者并不多,李文亮医生可以说是本次抗疫的第一功臣!第一英雄

于是,基层医疗单位眼巴巴看着疫情扩大,人人心急如焚,其他不知情的部门还在正常运行,无意间扩大了病毒的影响范围,导致了一场灾难。


这对经济有什么影响?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时候,就像一个新生的婴儿在快速成长,体内主动脉的供血能力是最重要的,毛细血管的供血能力是次要的。

但是当他已经长大成人,除了有强健的骨骼,心脏和主动脉以外,皮肉,毛细血管和各个特化组织都是很重要的,某一处出现病变都不是小问题。

在成熟的经济体中,某一处出现经济问题,严重的甚至会像疫情一样蔓延到整个经济体。p2p,地方债等等问题,都不是小问题,并且也都是基层的问题,因此必须引起高度警觉,必须像对待疫情一样来严肃对待。

比如,地方政府在经济发展初期的各项经济政策并不会引发大的问题,但是到了一定阶段,比如现在的贵州地方债问题,可能引发的后果远不是地方政府可以承受的,地方政府需要有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作为互联网从业人员,我们发现在互联网公司中,除了有 KPI 这样的自上而下考核体系,也兴起了 OKR 这样的新体系,将关键的宏观围观目标分配给具体的个人,可以发挥出基层的力量,因为 KPI 的制定者可能并不清楚基层的情况,等基层出现情况再反馈再到重新制定 KPI 又会出现反应不及时的问题。

让每一个人关注目标与关键成果,给予基层足够的执行权限,提高信息化,提高数据真实度,才能在更大规模的组织中发挥出更大的力量。

这样的理念其实不是互联网公司的首创,部队才是一切先进管理经验的最早试验场,信息化战争中对信息的绝对依赖,班组甚至单兵的自发决断才是更强大国防的保证。

这样的理念需要更快运用到行政上来。


可以这么说,更加宏观地看:

就像海湾战争加速了我国的国防现代化建设,本次疫情,应该会加速我国的行政体系现代化建设,每个人都意识到信息化,现代化的重要性!

没人想要多交一次学费,经济方面也是如此。

同时,希望大家也要有一个成熟现代化国家国名的思维方式,比如红十字会,主要问题绝不是红十字会的某个具体领导,二是现行的红十字会管理体系,早就不适应现代化进程中的中国了。

军队,互联网企业走在了前面,其他方方面面也要尽快跟上,经济建设中的白犀牛和黑天鹅那么多,容不得犯错!

历史不允许任何人停下脚步!

知乎用户 江湖术士​ 发表

反对所有认为应该 “放水”“降息”“重启房地产”“加杠杆”“放杠杆” 的答案。

所有分析疫情和经济有关的情况,都必须要基于两点去分析:

1. 疫情是一个短期事件,宏观经济发展是一个长期情况。

2. 针对疫情的政策会是短期的政策,国家不会去用一个长期政策去调控一个短期的突发性事件。

目前存在的资金链断链,中小企业债务风险较高状况,是一件早已存在的问题。也就是我们一直谈的 “融资难、融资贵” 问题,这是长期存在的情况,并不是因为这次疫情导致的。

必须要看到的是,货币政策不是包治百病的 “万金油”,货币政策在事实层面的效果也越来越不理想。

不论是全面减税、全面降息,都属于全局性、长期性、不可逆性的政策,这些政策一旦实施,在至少半年到一年的时间都是不可以反向操作的,否则会导致实体经济面临更大的混乱。

更何况我们的货币政策没有欧美那么完善,欧美拥有更加通畅的传导机制,这使得他们的可逆性更强,而我国的货币政策具有很强的延续性,一旦宽松过头,很难及时扭转,导致的负面效果也会持续存在。

在过去三次为了稳增长而实施的货币刺激政策,都产生了长期的负面影响。为了解决这些负面影响,我们进行了供给侧改革、债务去杠杆、不搞大水漫灌、创新动力等高质量转型之路。这中间的痛苦,是我们每个人,不管是知道还是不知道,都是都经历过的。

面对疫情冲击,再使用全面刺激政策已经不适应当前情况,央行也不会在此做出这种缺乏智慧的事。

那么疫情对企业的实际影响在哪里

其实大家看到的餐饮、旅游行业,并不是一个重点问题,他们对经济的影响实际上占比并不高,但是对于工业企业来说,疫情的确是一个让人担心的突发性事件。

一个是产值问题

这不是我第一次说这个事情,以 2 月 10 号复工为准,也比正常的春节假期多了整整 9 天,对部分可以线上工作的行业来说,这可能影响并不大,但是对于大部分工业企业,意味着在这 9 天里,这些企业没有创造出一分钱的价值,,2020 年是闰年,我们直接损失了 9/366=2.4% 产值。

二、供应链断链

大部分人都会忽视供应链断链对全世界,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中间品制造地,而在过去二十年,大量跨国公司所依赖的,是即时制造流程,也就是库存量非常少。在面对疫情的时候,可能大部分公司会顾忌形象,对中国的疫情进行捐助,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他们不会追究我国的中间企业的延期交付责任。这部分罚款和诉讼费,又是一笔严重的开支。同时疫情可能导致部分供应链中间企业直接破产,这对部分行业的恢复来说则是更大的打击。

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疫情对于中小企业的影响主要在于各种管制带来的市场分割、物流中断、劳动力流动限制、需求压缩、生产中断等。那么让生产、消费活动尽快回归常态,是当前要迅速解决的事。

同时,面对疫情,我们不能依赖于货币政策去解决,对于这种公共事件,真正需要发挥作用的,是**公共财政政策**。

公共财政政策是通过收入分配和再分配的调节机制,实现整体利益最大化。

全局性的货币政策难以对特定行业、特定地区进行特定支持,而会导致对其他未受到较大影响的行业的溢出效应,引发更大的负面效果。

所以,建议采用特定减税、降低公积金比例、降费、补贴、加大转移支付比例、增发国债等方式,进行临时性的财政政策

同时面对资金链问题和偿债压力,可以开展存量三角债的抵消化解工作,减轻企业压力。

或者牵头组织纾困计划,予以债转股,提高企业在债券市场的信用。

在货币政策层面,我们也可以开展定向降息和有时间限制的优惠利率,而非全面的降息。

不能忽视企业 “融资难、融资贵” 问题

中小企业 “融资难、融资贵” 问题是一个长期性、普遍性问题,它不是因为疫情带来的,也不是因为疫情才有的。

货币政策在这方面的问题,不是降息降准等宽货币政策,而是宽信用,如果解决 “传导和疏通” 机制,才是 “融资难、融资贵” 的关键。

我国一直存在的问题是银行间市场并不缺乏流动性,shibor 持续走低,但是对于中小企业来说,融资成本依旧昂贵,这才是真正的痛点。

从表面上看,这个问题主要解决是 “敢贷、愿贷、能贷、贷到位”,但是从深层次上看,这依旧是 “部分行业高质量发展较差”、“消费能力较低”、“房地产行业对其他行业的负外部性” 等这些“投资收益率持续降低” 等原因。

如果我们不能在 “传导和疏通” 机制上下功夫,中小企业依旧会面临在相对市场中较高的利率,持续面临困境。


货币政策与 CPI 的关系

如何看待 2020 年 1 月 CPI 同比 5.4%?

知乎用户 瞌睡者 发表

韩国和日本病例的指数级上涨,已经拉开帷幕,更加波澜壮阔的大事件正按剧本演绎。

东南亚有几个国家可能第一批玩完,经济发达但组织力不够,很难有能力应对这个规模的疫情。现在 2 月 23 日 23 点,根据各方数据和新闻,韩国人真是淡定还在搞游行举会,日本人不淡定但政府行动有点慢。预测如下:韩国,98% 的可能性要爆发 10 万人以上的疫情,持续 3、4、5 三个月,由于是对外贸易主导型国家,所受到的重创,将远远超过中国;日本,80% 可能要爆发 30 万人以上的疫情,持续 3、4、5 三个月,由于老年人太多,可能死亡人数达 10 万人,日元的地位可能都会受到影响。

以上都是建立在疫苗或特效药能在 3 月底研制出来基础上,否则受的影响将会更大。

此期间,中国将在 3 月中下旬,除湖北外全面恢复生产力。刚好接上国外疫情爆发,时机上可以说刚刚好。疫苗的研究力度更大,极有可能率先研究出成果。口罩隔离服等医疗保障设备也处于最大生产力,界时中国政府会一方面捐助,一方面卖货,赚了名声也赚钱。此时一定要低调,闷声发大财,在国外制造好舆论攻势(这很重要)。利好医药、口罩、半导体板块。

进一步,借助日韩科技产业所受影响,国内或因祸得福,在高端科技竞争中进一步蚕食对方全球市场,政治影响力也会因此加速向中国转移。

真没想到新冠病毒竞是 2020 年世界的彩蛋,如果只是中国有,是祸,如果东南亚乃至全世界都有,对中国来说,就是福 (这么想心态有点不正)。制度的优越性,政府的组织能力可以被淋漓的展示出来。

后续,要依次关注越南 (制造业竞争对手)、印度 (纯看热闹)、中东伊朗 (贸易与石油)、欧州意大利 (制度试金石)、美州美国 (灯塔渐暗淡) 的疫情传播情况,进一步评估对世界经济影响的可能。

当前,气温对传播的影响还不确定,如果有最好,如果没有或者传播到入秋的南半球,会由此引发一轮危机或经济危机吗?毕竟美股一直新高,而世界经济一直令人甚忧。反过来,经济不好对中国也没好处,适当的传播与控制最好。

从事件可以看出网络是多么的暴力,谣言猛于虎。网络情绪是女性化的,一会捧人,再过半天就开始骂人,柬埔寨洪森就是例子。初五左右手机谣言满天飞,通过社交媒体的传播,像病毒一样。

从事件可以看出群众是多么无知,双黄莲、韩国聚会,人会被群体情绪所煽动,做出严重违背常识和群体主要矛盾的事,所以群众需要由精英治理。

知乎用户 alice alex 发表

对于造成的影响肯定是无法估量的,但我知道有一个行业比较稳定。

躺着赚钱的行业

一场疫情再次证明了除了 “收租” 的任何行业都经不起摧残。前几天和朋友聊天,听到一个实习生惨痛的经历,她在节前就租好了房子,但却因为疫情无法去工作,导致房子一直空着,但房租却一分钱都没少,该交还是交。

传统房东

听完这件事我就多想了一下,发现收租还真是个稳赚不亏好模式,因为无论你是餐饮娱乐行业,还是中小型创业公司,你可以关店歇业但你不能不交租金。而房东们依旧享受着和往常一样的生活。“当然这仅限于租赁私人资产的,公家的会给予一定的免除” 而作为收租方却可以躺在床上数着钱,看着云淡风轻。流水的租客铁打的房东,毕竟这批企业倒闭了还会有下一批企业的到来。

传统的房东大家很容易理解,但传统的到底还是有个限制,毕竟一个人所拥有的地产是有限度的。但新时代的房东—虚拟平台并不受限制,一个平台可以 “租赁” 数以亿计的店铺出去。

新房东

以阿里巴巴为例,他作为平台方向商家索取广告费,商家由此获得较高的曝光率,以达到更好的销售效果。不过不管你卖的好不好,但平台方却依旧可以旱涝保丰收。

所以年轻人努力做个房东,这样所有人都会为你打工。

知乎用户 出国很酷吧 发表

说点小的吧。

自己开传媒公司,主要是给线下线上企业服务,不是拍婚纱的,比如外包设计和外包宣传视频。

疫情前其实公司就开的比较一般,典型小型企业,有进账,有客户,但成本也很高。与其说是昂扬向上,不如说是混日子。

年前刚跟一些新商家展开合作,准备年后再扩大客户数量,得了,商家自己都活不下去了,别说我了。

但我还好,因为传媒公司不压钱,不压货,员工工资?要往我要工资我就说没有,毕竟我也没进账。 大不了再雇人,自己也有做片子的手艺和人脉,完全不愁。

我过得舒坦很大程度是我花销很低,每天也就是 2 包烟,吃啥无所谓,神经比较大条,从不贷款,也不欠人家钱,也没女朋友,还有些积蓄。

公司房子直接就不租了,等疫情结束在哪儿不是开。

实际上这也是我对于这次疫情悲观的地方,我觉得没个近半年时间,人们的消费和市场的活力很难恢复。疫情快结束了吗?是也不是,还得看有没有二次爆发的可能。

我觉得最倒霉的还是开线下店的人,比如奶茶店,饭店啥的。那些融资开店的,那就叫作,欠人家那么多钱赌一把,我觉得实在不明智。而那些没有去外面借钱的,才叫真的倒霉。

主要就是惨在房租这一块儿,线下店面的房租真的是个大头。不管你开的咋样,一年就是几十万。遭得住吗?别以为所有店都是生意火爆,大多数的店都是收入和支出刚持平,还有很多新店没盈利呢。

大多数人开店,都是得过且过的混日子,至少得需要一个准备时间。现在这一下,掐死了多少婴儿。钱上还好说,主要是对信心打击太大了。

知乎用户 徐五先生​ 发表

也许是发展的太快了,得等等灵魂

知乎用户 solong 发表

不负责任的预测,疫情很可能会蔓延到全世界,而中国很可能是唯一一个在几个月内就将国内疫情完全消除的国家。到时候国内产能全开,反哺全世界

PS:会不会感染全球化,一个看病毒在印度是否会扩散开,

一个看日本奥运会前是否会瞒报。

知乎用户 小超人 发表

反正 GDP 硬指标已经在那里了,影响更大的是经济结构:

一张图,普通人花 10 分钟看懂经济和理财 #知识分享官 #_哔哩哔哩 (゜ - ゜) つロ 干杯~-bilibili

知乎用户 张小乘 发表

短期经济会有一定的回落,2020 年第一季度 GDP 的增速下降。但对我国长期的经济增长影响不大,继续看好我国经济向高质量的发展。

知乎用户 木木喵 发表

即使中国供应链现在恢复了,也会有一半以上的供应链企业搬离中国的,很简单的一条企业管理原则: 灾备。就跟以前 911 引发的 it 灾备一样。不过这个会持续一段时间,真正马上爆的是跟债务深度绑定的楼市,连一个月都撑不住的债务链,是时候结束楼市了,打一折。

知乎用户 lyp 发表

现在看来,我说过的绝大多数预测都得到了实现。

下面是原答案:

这次疫情来的太快太快,以至于这不到二十天的时间里国民感觉这个世界忽然就变天了一样。

我们刚刚欢天喜地准备迎接春节的到来,

商贩店家们磨拳擦掌准备在春节里大干一场,务工人员正准备思索年后开工,学生们在考虑聚会约会甚至于一些外地打工人员回家也被父母张罗着准备相亲解决个人终身大事。

但这一切都变了

钟南山 1 月 21 日晚间接受采访,确认了新型冠状病毒的严重性。随后,一波激起千层浪,全民掀起来一波抢购口罩的运动。但这时候,依然有很多人并不把这件事情放在心上,我行我素。

随着武汉乃至湖北的全线封城,各地地响应到如今一而再再而三延迟开工时间,被禁锢在家里的人终于发现:天变了

这或许是我们最长的一个假期,但很多人真的不想这么放假。

从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来看

投资上:

毋容置疑地是,政府在年后必定会加大基础设施地投资建设也就是我们俗称的铁公基,一个是维系我们经济增长,另一个也是因为 2020 年是我们的收官之战,政府会不遗余力地加大投资,或许第一季度已成定局,但是在第二季度,政府一定会采取各类手段包括但不限于放水、降息去刺激经济,以期保证全年任务的完成。

但私人投资上,如今的企业已经习惯了负债扩张、负债经营,在过去几十年的高杠杆时代,大家都体会到了高杠杆带来超额收益,加了杠杆买房投资的那波人,享受到了超额的时代福利,其中一波人也已经先富了起来。但这些,似乎在今年会有所转变,在这个产能过剩的年代,不再像过去那样有着广阔的市场和不充分的竞争,企业的扩张经营计划必然不会像过去那样扯开了步子去走,私人的投资选择面更窄。在经济下行的时候,充足的现金流是保证企业、个人度过危险时期最好的护城河,虽然我们都知道,疫情事件是黑天鹅、小概率事件,我也相信时间会冲淡人们的恐惧,但是近几年,可能社会的投资会趋向保守,或者是先恢复元气。

摆在我们眼前的有两条路,是私人投资门槛最低也是最为大众所熟知的:楼市、股市

“楼市是个夜壶,需要了就拿来用一用,不用了就抛到一边”

虽然在过去我们短短地几十年的发展过程中,楼市从来没有让我们失望,但似乎好日子真的到头了,房子居住属性会在未来逐渐下降,人口拐点的到来会降低人们的预期等等太多的理由,但最为关键地还是看政府的决心,“房住不炒” 的口号喊了多年,近些年政府的作为也验证了这一点,如果真的在这个时期,房地产依然趴在其他行业上吸血,我们国家将来的问题可能会更多,这是国运的转折点,所以房价再继续魔幻地上涨可能性不大,一线核心地区的房产会继续保持优质资产的属性,其他区域会随着地区的发展会涨跌,四五线城市的房子,建议如无必要就不要入手了。

饭要吃饱:2020 年房价会下跌吗?

再看股市

钱必须去往一个地方,对大多数的投资人来说,由于投往国外的难度过高,我们只能在股票和房价选择一个,国家也在努力把 A 股环境机制弄得相对公平一些,而投入股市的钱能够真正投入到实体行业上,实现我国经济结构地改变和发展,我们应该看到的是,在现阶段,我们不是灯塔国,还做不到化实为虚,躺在世界经济上吸血,这一波金融机构发展显得尤为关键

我相信,未来的我们这一代人改变命运的机会就在股市,我们会错过过去几十年房价地上升,但希望不会错过未来十年股市地疯长。

消费上:

知乎上有个问题也非常火:“年后我们会不会产生报复性消费”

疫情结束后会爆发消费狂潮吗?

我想是不会的,因为信心。在市场上,信心比黄金还珍贵,恐慌情绪一旦蔓延,会在人们心中产生较为长期的影响。

比如口罩、还有武汉医院医疗资源

封城第一天,多少人拥挤到武汉医院,这是医疗的挤兑,影响他们的不是别的,是恐慌

恐慌地转移是需要时间的

多少人,被困在家乡,企业务工消息无法赶回,很多外地租客被当地物业勒令不许进入出租房,多少人无法正常务工,工资也无法正常足额地发放,本质上来讲,社会是需要流动地,钱在流动中就实现了增长,流动地减低需要一个时期去提高。比如说:有多少商贩需要靠着春节时间去赚钱,有些小商贩,贩卖着小吃、小玩具,在过年这段时间赚几千块钱甚至上万,期盼着这些钱给自己孩子交学费,给父母当医药费,今年都没了,很多人说今年过年我省了这么多钱,但是社会需要钱的数量是相对确定地,这种地被动储蓄会极大伤害流动性

知乎被删除的答案有一个:

为什么没人还出来摆摊

(侵权删)

这就会导致那些储蓄了的人看到了其他人的惨状,谨慎消费,退一万步讲,年后饭店开业都是那些不新鲜放了好久的食材,也会影响人的消费欲望,流动性地损失是极大的。

从另一个角度看,当外地人员发现自己想要去大城市继续打工,但是因为住房问题被大城市物业所拒绝,他们内心难道就不会产生一丝波澜嘛?可能他们中的一部分会选择留到家乡就业,可能会更快认识到自己只是大城市的螺丝钉,而这座城市不属于自己,对于女生更是如此,本次疫情会急剧加强职场未婚女性自身的不安全感,在婚姻市场对房子渴望会更加强烈,但是这并不太会增长房子的涨价(贵不是以意愿为转移地)。

外贸上:

我国作为世界最大的工业出口国,也是过去几十年世界经济发展的引擎,在国外,世界发达国家几十年地印钞没有让实际购买下降很多的原因也正是中国这些年生产力地提高所换来的,中国发达国家的粉碎机并不是体现在纸面上,世界上还没有另一个国家有我国这么完善地工业生产体系、高效地工业生产效率。即使有,体量也远远不够满足世界的需求。须知,法国黄背心运动导火索就是地铁价格涨了几毛钱,但是假设中国出口出了问题,那些欧洲人如何还能享受低廉的社会生产必需品?封锁中国,并不会导致中国的灭亡,损失是肯定的,但这一次,也能让世界更深刻感受中国的重要性,感受到中国的强大。

整体上,本次疫情对经济的发展是长远而深刻地,会推动一些的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经济形势的变动。但是从中国基本盘来看,即使我们所处是经济下行压力期间,我们的经济发展依然不会动摇,长期来看,中国依然会是有希望、有前途的。

疫情只会影响到基层的劳动人民

苦了很多很多人了

很多人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只为了多赚一点钱让自己过得好一点

很多人也不懒,也在努力发展,但是命运的巧合就如此弄人,哀民生之多艰。

时代每一颗灰尘,落在个人上,都是大山

知乎用户 曹多鱼​ 发表

2020 年一季度是过去 30 年来最特殊的一个季度,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使整个国民经济承受压力。作为一直关注消费领域的机构,进化策基于消费行为分析为您梳理了一季度与消费相关的国民经济数据。从中我们可以大略看出,哪些消费门类将面临巨大压力,哪些消费门类在疫情之后有机会迎来快速反弹。

一、从社会商品零售额看消费状态

1. 受疫情影响,我国 2020 年第一季度商品零售类值出现了大量下滑

2020 年第一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78579.7 亿元,同比下降 19%。

来看细项分解:

(1) 服装和汽车消费受疫情影响最甚

下降最大的服装类和汽车类商品零售类值同比 2019 年下降超 30%,家电类和家具类也下降近 30%。在疫情环境下,此类商品都不是必需品,随着人们收入大幅下跌,必定会减少此类商品的消费,旧的服装和家电家具都还可以凑合着用,收入下降更是让许多人不再承受得起购买汽车。

(2) 日用品类、办公用品、娱乐用品和通讯器材类的消费额下降只有 5% 左右

作为生活必需品的日用品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即便收入下降无法出门,人们也会想尽各种办法购买,通信和娱乐类的消费现在可以大量的在网上实现,所以疫情影响不大。

(3) 表现最亮眼的粮油食品类和中西药品类实现了正增长

疫情发生以来,人们受恐慌情绪影响,或多或少的进行了一定的粮食囤积,再加上各类食品涨价,所以作为生活必需品的粮油食品类消费品出现了正增长,同比 2019 第一季度增长达到了 12%。用于治疗肺炎和其他疾病的中西药也增长了 2.9%。

二、从工业增加值看市场潜力

我们通过我国 2020 年一季度的工业类增加值数据来分析我国 2020 年一季度的消费影响。为了方便分析,我们分成了三个部分进行分析对比,即终端制造业,中游制造业和上游的制造业。

(1) 与民生消费密切相关的制造业大量下滑,仅烟草制造业正增长

烟草制造业同比 2019 年一季度增长达到了 9.6%,看来疫情期间人们没少抽烟;而其他方面的制造业则出现了全面下滑,家具制造业勇夺下降第一,同比下降达到了 20.1%。

(2) 与材料、设备相关或相类似的中端制造业出现了全面下滑

其中,下降最多的通用设备同比去年下降了 17.2%,计算机通信类下降最少,只有 2.8%。

(3) 与能源、矿产相关的上游制造业全面下滑但幅度较小

其中,石油天然气开采业同比正增长 1.3%,同比下降最多的是石油加工核燃料加工业,降幅达到了 8.1%,有色金属矿选业也下降达到了 6.1%。

附:部分长期趋势数据

自 2013 年以来,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率和 GDP 增速情况

2020 年第一季度 GDP 为 206504 亿元,同比下降 6.8%。2020 年第一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78579.7 亿元,同比下降 19%。

一季度,全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 4.9%, 其中,3 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 4.3%,CPI 涨幅开始回落。

三、趋势小结

1. 2020 年以来,疫情对我国的经济和消费的影响还是非常巨大的

从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下降情况和不久前公布的 2020 年第一季度 GDP 同比下降了 6.8% 都证明了这一点。

2. 3 月份主要经济指标明显改善

3 月份,从 41 个行业来看,90% 的行业当月增加值都比 1-2 月份加快,其中有 40% 的行业同比正增长;从统计的 600 多种主要工业产品来看,约有 40% 的工业产品产量同比正增长。

3. 可以预期后续月份的消费回升

随着社会生产的逐步恢复,以及随着国内疫情好转而逐步恢复的人员流动,可以预期在未来数月,消费数据将继续向好。不过,我们要提醒的是在不同门类的消费中,必然会有几家欢乐几家愁。到底哪些消费门类会迎来好光景,哪些消费门类会面临巨大挑战,请继续关注进化策基于消费行为动机的消费趋势分析。

《赢得疫情后的消费时代——消费行为设计白皮书》

知乎用户 buyer-minds​ 发表

受到奥密克戎病毒的影响,近来部分省市陆续成为涉疫地区。春节期间,面临大量在外务工人员返乡的问题,各省市都紧急实施了抗疫措施。当发生本土疫情,根据 “动态清零” 政策,开展多轮次大规模全员核酸检测是阻断疫情扩散的重要手段。

2021 年 12 月 13 日,广东省发布《关于进一步降低新冠病毒核酸检测价格和费用的通知》,将新冠病毒核酸单检价格统一降至 25 元 / 人份,混检价格统一降至 8 元 / 人份。若按照目前大规模排查的十人混检形式下的 8 元 / 人次计算(参照此次深圳疫情估计的单人核酸成本),基于部分感染者潜伏期较长,基于目前 48 小时核酸检测通行要求,通常大规模全民核酸监测需进行三至六轮,如果疫情情况严重甚至更多次数的核酸检测(天津疫情期间完成十轮全民核酸监测),全民核酸检测期间每人成本或将达 24 至 48 元(此处仅预计检测费用,未包括其他费用支出),这已经对部分百万人口城市造成一定的支出压力。中国城区人口超过 100 万人的城市大约是 86 个,罗列如下:

首先我们以 2020 年各城市卫健委公布的预算总支出与各城市城区总人口计算得到各城市的人均医疗年支出(因卫生健康委的 2021 年决算还未公布,暂且使用 2020 年数据)。通过对比发现,较低人均医疗支出的城市集中在财政自给率较低的城市群体中,其中近 70% 人均医疗支出不足 1500 元 / 人 / 年的城市集中在财政自给率低于 50% 的城市群中。且部分城市的人均医疗年支出过低,例如南阳、银川不足 200 元 / 人 / 年,南充、宜宾人均医疗年支出约为 30 元 / 人 / 年,医疗支出压力较大。

疫情来临之后,人均医疗支出不足和财政自给率较低意味着面对疫情当地政府为市民提供医疗保障支持存在一定压力。此时在防疫手段上,政府为了降低疫情扩散到本土的可能性,会通过出台严格的防疫政策限制人员大幅流动。我们观察上述 86 个百万人口城市在中国政府网公布的防疫政策,将其截止到一月份的政府防疫政策列为下表:

我们将财政自给率与各城市的防疫政策一一罗列进行比较,发现除了北京和个别疫情较为严重的城市外,政府财政自给率高的城市相应的防疫政策则相对来说较为宽松即当地政府抗击疫情的底气较足。反观财政自给率较低的城市,防疫政策则更为严格,尤其在春节前期,各地政府更是加紧了对外来人口的管控

南充、襄阳、湛江、达州、自贡、南阳、哈尔滨、赣州对于来自中高风险地区的外来人员都实施了较长隔离以及居家监测时间要求,对于中风险地区所在地市除疫情区外的其他区域的外来人员也进行长达 14 天居家或社区健康监测。可以看出以上城市对于疫情管控相对更为严格,而其财政自给率在 2020 年处于不足 30% 的水平。而防疫政策加紧导致人员流动性下降,会进一步限制当地经济增速,加大 GDP 增速目标的实现压力。

以上都是人口体量过百万的规模化城市,尚且存在财力薄弱而缩紧防疫政策的问题,其所在省份的其他小型城市财力状况将更加不容乐观,包含这类城市较多的省份有黑龙江、河北、河南、四川、广西。

来源:长城证券 - 对当前经济政策点评:疫情、地方财政和中国经济 - 220215

知乎用户 泉禺​ 发表

杠杆越多泡沫越大冲击越大,甚至首当其冲。即便现金流强大杠杆健康的行业企业或个人。也会因为短时间产生的交易量缩微收到影响,但是相对较小。

疫情为已存在事实,不用刻意恐吓自己。不论什么行业,什么模式。大家在一个锅里吃饭,锅除了问题谁都跑不掉。但是,不同的人结果完全不同。

还是再次呼吁大家,用健康商业模式与健康的投资来提升自己抗风险能力。保持健康的现金流,少做一些加杠杆加泡沫的商业投资和模式。实业兴国,强大的制造业才是国家富强的本质,也是人民幸福的本质。

对于个人建议就是,少炒房多投实业和高科技。多从事高科技生产与基础建设性服务行业,少做泡沫型虚拟金融类行业。(如果这次疫情前你是投资不是投机了生物医疗等模块,给你来带收益和损失对冲之后,影响可见。但是,你要是投资房地产,那么下个月贷款可有你好受的) 多投资少投机。去泡沫和杠杆从来不是那个国家那个机构的事,是所有人形成正确的金融观后共同努力的结果。

当好人,做好事,得好报。

知乎用户 工具人 mark 发表

可以说说疫情对中国教育培训行业的影响

无论有无本次疫情,企业培训咨询行业的重塑都在进行中。

只是,疫情带来新挑战的同时,也扮演了 “行业重塑加速器” 的角色——企业培训领域中,传统密集 / 聚集型学习模式的布局本就处于与时俱进的调整进程中,而数字化学习方式也在紧锣密鼓地推进。

这样的节奏,会因为突发疫情变得不一样么?

人员限制流动,面授培训的实施量将在短期内锐减;在线学习成为现阶段的首选学习方式,同时迎来极佳的发展契机。

其实,在线学习大发展本就是大势所趋,疫情只是加速进程的催化剂而已。此次疫情会让更多人认识和体会到在线学习的便捷性,降低 35 岁以上人群对在线学习的排斥感,而这些人恰恰是企业中的关键骨干,他们对企业在线学习应用会有较大的影响力。

然而,在线学习是否会成为未来主流的学习方式?多数从业者不以为然。在线学习毕竟缺乏个体之间的互动性,线下培训自有其不可替代性。

可以确定的是,在线学习已然迎来颠覆性的发展契机。随着网络技术高速发展、弹幕 / 评论区逐渐普及、新生代社交习惯的改变已不再明显,在线学习在知识传播的加速覆盖、不受空间时间约束的灵活便捷、以及多媒体手段综合触达等方面的优势,是传统课堂培训无法比拟的。

现阶段,企业的主要精力在应对疫情上,对培训预算尚无非常精确的调整。综合连线的企业管理者和培训负责人的预判及可预见的趋势,可以听到这样几类声音:

  • 培训体系健全的大中型企业,年度培训预算受疫情的影响不大,即使有调整,更多因为结构性调整,而非疫情。

  • 基于疫情不会持续太久的判断,部分大中型企业仍会增加在线下培训如课程开发和引进,内部讲师及咨询顾问培养方面的投入,无论线上还是线下的表现形式,底层的逻辑依然是方法论以及实施方法论的人。

  • 特殊时期的特殊情况,引发更多企业对线上学习的重视,有意愿加大对在线平台的资源、费用和人力投入。

中小企业受疫情影响,第一季度由于生产率下降,业务损失较大,培训预算预计将会大幅削减。预算削减的另一主要原因,在于第一季度没有线下培训了。

知乎用户 走路带风 发表

是真的都健忘? 或者只是太年轻没经历过? 居然能整出这么多长篇大论出来? 能对经济不利的从来都只会是货币暴涨, 房价暴涨, 股市爆炒, 信贷膨胀 金融老鼠会 这些东西. 一个月前都是怎么信心满满的 现在又如此恐慌?

1 月 20 号左右能做好防疫的话, 损失几千亿, 现在看来肯定是没做好, 损失要论万亿. 但这是一过性的账面损失, 不是对生产力的长期负面影响

03 非典对经济有多大影响? 88 上海甲肝大爆发对上海有多大影响 (别现去百度, 知乎有几个人知道这东西)09 年美国猪流感大爆炸完全失控, 世卫发顶级警报 (失控到每年都跳出来收割人头, 每年都要打 H1N1 疫苗), 对美国有啥影响?

除个别本来就对社会无甚价值的行业 (院线?) 都没实质影响 过几月该吃吃该喝喝 餐饮旅游总体占比较小, 损失也不会很大, 且会被其他行业补充. 对某些行业 (云计算 口罩 消毒水 红外 生鲜 还有许多)可能是实质性长期利好. 出生率结婚率可能产生微妙的变化 不细说

总体没有任何利空, 只有利好. 对武汉城市地位没有任何不利影响, 只有提升. 说多了只会被骂, 所以不解释了 留此为证. 过两年再看.

知乎用户 小苹果​ 发表

这次疫情,最可怕的不是病毒本身。而是在病毒影响下,这么多人竟然是渴望着盼望着能早一日回去上班!

由此可见国人的生活压力有多大。这是何等的无奈?

知乎用户 天生完美 发表

先说结论,对比国家统计局发布的 2020 年 1-2 月与 2019 年 1-3 月的制造业、非制造业 PMI,粗略估计 2020 年 1 季度 GDP 下降 30-50% 左右。在疫情逐渐蔓延全球暴发、各国股市大跌、各国大放水,通货膨胀预期增加的大背景下,疫情改变了人们对未来经济的预期,对经济下行,资产缩水,收入降低的担忧最终都会反映在减少消费支出上面。所以疫情的影响将会延续 1~2 个季度甚至更久。

国家统计局官网发布的数据(公开的,谁都可以去查)

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工业)

制造业属于第二产业,其重要程度可以用国立之本来形容。也关系到中美之间的长期博弈:《中国制造 2025》是国家战略;特朗普施政方向之一是要重振美国制造业。

稍微解释一下【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

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 (PMI),是通过对企业采购经理的月度调查结果统计汇总、编制而成的指数,它涵盖了企业采购、生产、流通等各个环节,是国际上通用的监测宏观经济走势的先行性指数之一,具有较强的预测、预警作用。PMI 通常以 50% 作为经济强弱的分界点,PMI 高于 50% 时,反映制造业经济扩张;低于 50%,则反映制造业经济收缩。

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低于 50% 就反映出经济收缩,2020 年 2 月的制造业 PMI 是 35.7。这个值代表什么?从上面两张图对比来看,无论是环比还是同比,受疫情影响制造业经济收缩非常明显。国家统计局官网可以查 36 个月的历史数据,从 2017 年到现在,除开疫情最低的一个月制造业 PMI 是 49.2。

制造业不仅生产受影响,销售也是同样影响非常大。来看汽车销售的数据,2020 年 2 月平均同比销量下降 75%。朗逸才卖 8263 辆就夺冠了(平时至少是 3 万以上),特斯拉 3900 辆居然排进前五。汽车经销商库存同比增加了 6 倍。

接下来,再看看非制造业的数据

非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服务业)

我国非制造业 PMI 指数是有着商务活动、新订单、新出口订单、积压订单、存货、中间投入价格、收费价格、从业人员、供应商配送时间、业务活动预期等业务的指数。

非制造业 PMI,可以反映出服务行业的情况。从上面两个图来看,环比同比都是明显收缩。大家能看到想到的,餐饮业、酒店业以及旅游业都受到严重影响。

服务业中也有少数受益的行业,几亿人宅在家里,肯定无聊,需要娱乐和放松。所以互联网大娱乐相关产业反而因疫情受益。但是,看着游戏行业用户量徒增,大家天天在家里耍快手,玩抖音,心里有点慌。

再来看看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CPI,通俗的说就是物价。可以看到从去年 4 月份以来,随着猪肉为首的消费品价格上涨 CPI 一路攀升。疫情下,口罩贵了几倍,好在国家花大力气保供应,其他生产必需品价格还算稳定,但是 CPI 仍然在 5% 以上运行。

货币发行量

乍一看不觉得,仔细看发现 M2 供应量一直在缓慢增加。这两天为了就对疫情,央行又开始大放水了。

疫情影响了人们对经济的预期

疫情改变了人们(特别是最容易受影响的中底层民众)对未来经济的预期。农民工复工率到 3 月 7 日还才 60% 左右,在家的农民工少了收入,自然要减少消费。

国家为了就对疫情大放水,通货膨胀的预期增加,再加上最近各国股市大跌,疫情全球暴发的大背景。对经济下行,资产缩水,收入减少的担忧增会最终体现在减少消费上面。

知乎用户 锦城牛仔​ 发表

谈信心的都是资本家,普通人只需要活着,有饭吃就行。

如果我说几乎没有影响你信吗?

如果你从病毒手下捡回一条命还担心经济吗?

所有人都摆正自己到尊重每一条生命上,谈经济影响是对所有生命的不负责。

国家能损失经济增长的代价来换取时间救治更多人,本身不是没有估量过经济影响,但是往长远看,这种影响微乎其微。

活着,经济就能增长。所谓的农业是国之本,工业是国之魂,第三产业形成了芸芸众生的生活,一场疫情的影响,不能说没有,但是过于担心就是对中国的经济发展没有信心了。

知乎用户 LeLow 发表

疫情大模考:“经” 于何处涅槃?“济” 于何处重生?

本文于 1 月 16 日首发于公众号 “虚声”

经济保卫战开启

1

2 月 5 号,大 A 开盘,遭受重挫。

受疫情影响,绝大部分股票封死跌停板,堪比 2015 年的股灾和 2016 年的熔断。几万亿市值被蒸发。——又到了关灯吃面的时间。

其实早在春节假期,A50 指数已经大跌,现在不过是传导到大 A 罢了。

对于投资者来说,看着纸面财富以肉眼可见的速度缩水,个中滋味其实很不好受。

毕竟自古以来,对大多数人来说都是花钱容易赚钱难。

毕竟在金融市场上,散户更是亏钱容易盈利难。

但这个时候,已经没有股灾时的惶恐。因为现在处于病毒爆发期,疫情保卫战如火如荼;大家更关心的是生命安全系数,而不是纸面财富起伏。

为打赢这场疫情保卫战,为支援武汉核心战场,各界众志成城。就连军方也已经全面介入:军方医疗队全面进入武汉,军方承担武汉生活物资配送供应任务。

军方介入此次疫情保卫战核心战场武汉,对全国所有人来说都是一针强心剂。大家不用再担忧武汉红十字会同志们的巨婴式矫情,不用担心各级官僚惰性的影响。

每当关键时刻,这支号称人们子弟兵的队伍都是最可靠的群体。

不论是国内战争还是国外战争,不论是九八年抗洪还是汶川救灾,他们总是走在最前线,从来不会让人失望。有了他们的参与,武汉战场相信很快就会捷报频传。

尽管如此,继疫情保卫战之后,随之而来的就是经济保卫战。因为经济才是一切的核心,重中之重。

改革开放的本质是什么?四个字,发展经济。

社会前进的动力是什么?四个字,发展经济。

如何用最简单的话总结历史进程?四个字,发展经济。

大历史周期看:所谓战争,不论是对拿枪的敌人,还是对不拿枪的敌人,最终目的都是清除发展经济的障碍。所谓人类文明进程,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一部发展经济史。

注意,这里是发展经济,不是狭义上的经济发展。

武汉疫情前期公布不及时,很大原因,其一是不了解病毒传播链条,其二是担心经济发展,结果因为芝麻丢了西瓜。但是现在,差不多到了讨论经济保卫战时候了,否则会再丢掉冬瓜。

2

这种金融市场的暴跌本质上来说——

是整个春节假期负面因素的累加;

是疫情战争在金融层面的延伸;

是打这场疫情战役而被迫付出的代价。

我知道很多人对战争的理解过于片面,是一城一地之得失。其实不是那么回事,战争自古以来就是牵一发而动全身。对于战争,关键在于冷静认知,而不是惶恐或盲目乐观。

疫情保卫战为什么会传到金融市场?

答案很简单:疫情战争和金融市场之间,还有一个关键性桥梁,叫社会经济。金融市场依附于社会经济,也是社会经济的主要晴雨表之一。

严格来说,疫情保卫战不会太长久,不会比非典持续时间更长,这是大概率事件。这几日新增加病例,多半是武汉封城时的潜伏者爆发、以及春节期间传染的潜伏者。全国性的管控,大约是从春节之后开始的。

现在疑似新增病例已经到了一个拐点。

按潜伏周期为 14 天算,到正月十六,潜伏者基本可以显现出来,这大致就是拐点。然后再有一到两个月的善后时间,基本就能解决问题。拐点到来之后,跨省客运会慢慢恢复。

——比疫情保卫战更复杂的是经济保卫战。

疫情决定生存,疫情保卫战是短期的。

经济决定生活,经济保卫战是长期的。

个人认为经济保卫战即将打响。要理解这一层,就必须弄明白战争链条。

战争链条有多长?

1

这次疫情战争——

狭义看,这是一场人与病毒的战争。

病毒的源头是什么?大致两种声音。

主流认知中,现在基本可以判断为蝙蝠,或直接传播,或通过中间宿主传给人类,并在人群中传播。——大部分证据都指向这个情况。

也有少部分声音认为,帝国主义亡我之心不死,这次是生化战争。——忧患意识可嘉,但没有客观证据,都是猜测。

现阶段的预防途径就是封锁传播通道:

广大农村封路,阻挡病毒传播。

疫情严重的城市(如武汉、黄冈)封城,阻挡二次传播。

对患者和疑似患者隔离医治,对出现患者的小区进行封锁隔离。

——这些策略对阻断病毒传播行之有效,对打赢这场病毒保卫战行之有效;但同时也是七伤拳,对社会经济是沉重的打击。

什么是经济?

经,脉络;济,通达。

此次为疫情保卫战,实际上是以暂时牺牲社会经济脉络为代价。

2

广义上的战争,反映在对宏观经济的影响。

往年初六到十六这段时间,都是返程高峰,路上都是喧响的人群。

现在的乡村,村头大喇叭响不停。乡亲们不能走亲访友去拜年,不能聚会喝酒,更无法返城务工赚钱,在一起吹牛都要小心翼翼。时间仿佛静止了,大家回到无事可干的日子。只要身在其中,就能很轻易地感受到清闲的愉悦(可以心安理得打麻将)和赚不到钱的无奈。

现在的城市,犹如午夜的大街,人烟稀少。餐馆、旅社、影院、KTV 基本关着门,只有大药房与蔬菜水果超市正常营业,有戴着口罩的人影进出,回避着空气中可能飘来的病毒。

高铁站门可罗雀,就连出租车都没有几辆,巡视的民警同志戴着眼镜和口罩。

往常拥挤的高铁上,不论是省内线路还是京沪大动脉,现在都有很多空位,甚至可以躺着睡。这在往常是不可想象的。

原本拥挤如春运的地铁,也只有稀稀落落的几个人。大家彼此警惕着坐在某个角落,尽最大努力和其他人保持距离,到站之后赶紧逃离。

所有进出站都要量体温,一路测量 N 多次。坐上车就要填写旅历表,便于追踪。看见检测人员严阵以待,仿佛去了白袍沙特。

所有这种陌生人接触的公共场所用一句话总结:弥漫着一种井然有序的不安。

从好的一面看,社会组织成熟,人民素质可以保持社会秩序的正常运行。

从不好的一面看,现阶段的人们非常忌惮病毒,心理上有一种深深的戒备,无法正常交流。而且这种戒备会在病毒消失之后持续一段时间。

社会经济的本质是交流。当交流者保留着对彼此的警惕,那就意味着一种断裂。这种断裂意味着生产和消费的断裂,但债务和税收并没有断裂。

那些没开业的老板,都可能要交房租水电,负担工人工资和税收。

那些房东和业主,要还房贷。

这些都是刚性支出。

很多中小企业靠负债经营,一旦运营中断,就可能搞不下去。每个企业倒下,都意味着很多工人失业。这些都是站在代价。

因此战争的链条永远不是孤立的,而是链接社会的各个方面。不论是对看得见的敌人还是看不见的敌人,都会暂时性地牺牲社会经济。所以《孙子兵法》开篇就说:

兵者,国之大事也。

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什么是国之大事?就是说社会的脉络(经)通达(济)那些事。

所以打赢疫情保卫战,接下来就是经济保卫战。

那么这次疫情对经济究竟有什么影响?目前有专家说不会有什么影响。当然专家的话也得分两头看,比方说此次疫情,也有专家说不会人传人,这是李鬼型专家;像钟南山这样的专家才是真李逵。

说没什么影响的专家究竟是李鬼还是李逵,还是得分析对比才知道。

之前能参考的案例,只有非典。

复盘非典对经济影响

1

2002 年 11 月 26 日,第一例非典病例发生在广东佛山。2003 年 1 月份,在广东先后出现 11 个病例。

2003 年 3 月,香港大学和美国疾控中心,从病人样本中分离了 SARS 病毒样本;4 月 16 日,世界卫生组织在日内瓦宣布,经过现代版科赫法则检验,已经确认了萨斯的致病原:那是冠状病毒的一个变种。

2003 年 5 月 21 日,最后一例 SARS 病人出院,在整个疫情周期中,中国感染 5328 人,死亡 349 人。全球感染 8273 人,死亡 775 人。

非典前后持续半年时间。但是 SARS 病毒用 4 个月才传染一千例,也正是从 4 月开始全面出台防控 “非典” 疫情的政策。

也就是说在 2003 年第一季度,社会反应不大,到第二季度才真正动员起来。那时候我上高中,临近高考,高一和高二放假,高三在封闭环境中备考。课间不停地消毒,整个教室充满怪怪的味道。

因此 2003 年非典对经济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第二季度。

非典疫情爆发期的经济增长受到明显拖累。第二季度 GDP 增速从一季度的 + 11.1% 下降到 + 9.1%(第三次经济普查后数据),降低了 2 个点。但下行持续时间较短,总体未改变上行趋势。

此次 2019-nCoV 病毒,传播速度比 SARS 病毒快,社会防控时间比较早。**因此 2019-nCoV 病毒对经济的影响会集中体现在 2020 年第一季度,尤其是 1 月份和 2 月份的数据,会变得很难看。**当然这是病毒保卫战付出的短期代价。

2

非典之后的十多年,中国经济完成华丽转身:

2003 年,中国 GDP 为 13.74 万亿人民币(1.66 万亿美元,占世界 GDP38.9 万亿的 4.27%,占美国 GDP11.46 万亿的 14.9%),排在美国、日本、英国、德国、法国之后,位居世界第 6 位,整体规模较小。

2018 年,中国 GDP 为 99.03 万亿人民币(13.46 万亿美元,占世界 GDP85.79 万亿美元的 15.7%,占美国 20.5 万亿美元的 65%),排在美国之后的第二位,并且已经远远甩开日、英、德、法等国,已经是庞然大物。

这是赤裸裸的涅槃重生。

这个规模与发展速度堪称人类历史上的经济奇迹。

这个经济奇迹能在这场疫情之后复制么?

我希望能复制,我相信绝大部分人都希望如此。因为如果再来这样十多年的增长,那么不论对国家(实现双百年战略目标)还是对老百姓(至少下一代的中国人再也不会担忧物质财富问题)都是天大的利好。

但奇迹能否实现,并非取决于希望,而是取决于造成奇迹自身的规律脉络。大致有三大脉络:经济结构,科技应用,大基建。

规律脉络一:经济结构

从经济结构看,非典对第一产业的农业生产影响最小,对第二产业的工业生产影响次之,对第三产业的服务业影响最大。

总体来讲,对全年经济数据影响不太大,很快就实现了 V 型反转,中国经济也走出了 1998 年开始的经济低谷。此次疫情,同样会对第三产业冲击极大。

原因很简单:

第一产业是土地生产,人和土地打交道,基本影响很小。

第二产业是工业生产,人与机器打交道、也与人打交道,因此影响会变大。但是对比非典时代,工人基本隔离在工厂,对生产影响相对较小。这次是春节,工人基本被隔离在家,回不到工厂去。所以这次疫情对第二产业影响会比非典时增大。

第三产业是服务业,人与人打交道的行业,受到的冲击也最大。

相比 2003 年,中国经济第三产业占比大幅上升。那时中国经济中,第二产业占据主导,如今是第三产业占据主导。

从最终消费来说,2003 年中国的消费占比也远小于现在。随着第三产业占比的提升,投资对经济的拉动作用逐步⾛低,消费对经济的拉动稳步提升,提升至 57.8%,已经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

——从经济结构来说,此次疫情对社会经济的冲击要大于非典时代

从目前的宏观格局看:中国转向消费推动经济发展的大趋势不可逆转。

换句话说,此次疫情之后,终端消费对经济贡献会进一步提高,第三产业在中国经济大盘子里的占比会继续增加。但是如何增加则取决于科技的运用。

规律脉络二:科技运用

2003 年的世界还没有从世纪之交的互联网泡沫中走出来,纳斯达克指数在 2000 以下徘徊不定。互联网泡沫有多惨呢?网易的股价最低跌到 1 美元以下,腾讯到处找人投资却经常碰壁。但是非典之后这十几年,它们都发展成巨头,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模式。

网易改变了人们获取新闻的方式。

腾讯改变了社交与获取知识途径的方式。

当时的京东还想以国美为模板开连锁店。非典硬生生搅黄了京东的开连锁店梦想,把它逼成电商。

更有趣的是阿里巴巴,非典时期因为一名员工去广州出差,回来的时候突然发烧,说是疑似非典,最后导致阿里巴巴几百人被隔离,让整个杭州城如临大敌。隔壁的公司跑过来闹事。当时阿里员工都不敢说自己在阿里上班。

但也正是 2003 年 5 月 10 日,淘宝网成功上线,没有镁光灯也没有鲜花。也因此,5 月 10 日被阿里巴巴定为 “阿里日”。从此以后,阿里巴巴和京东一起改变了人们的购物方式,电商崛起而实体零售业凋零。

在 2003 年,人们还根本想不到出门打滴滴,想不到吃饭可以点美团,想不到在家玩抖音快手,想不到躺着可以刷朋友圈,无法想象出门不用带现金。

这些都是科技运用改变生活的经典案例,同时也意味着经济数据的提升。整个第三产业都得益于科技运用,尤其是互联网的发展。比如信息技术的发展和金融占比的提升,更依赖于科技运用的推广。

但是如今,这些巨头的触角已经伸向互联网的每一个角落。互联网已经从十多年前的高科技变成如今的基础性企业。

此次疫情之后,哪些领域还能爆发出阿里腾讯那样的巨头?或者说新的科技运用将在哪里爆发?

也许在人工智能领域,比如无人驾驶能普及,比如 VR 场景运用成熟;

也许是新能源领域,比如电动汽车代替传统汽车,或氢核聚变彻底可控;

也许是其他领域,也许暂时没有领域能爆发,谁知道呢。

科技这东西,不好弄,也不好说。所以在这轮疫情之后,科技应用层面充满未系数。

脉络规律之三:大基建

不可否认的是,过去经济的发展,很大程度上依赖大基建。

中国房地产,不论规模还是价格,都是滚雪球一样地壮大。

2003 年那会儿,城市化加速。不论是旧城改造还是新城扩建,都是高速发展;房价随即起飞。现在中国人已经不缺房子,房价更是让多数人望尘莫及。中国房地产市场已经成了人类有史以来最大的资本市场。很明显这个游戏无法如之前那般玩下去。

当然还有一种可能就是,升级房地产,把目前的高层楼房往 “田园化与智能化” 方向发展,再来一轮房产大跃进。

过去十几年,中国修建了崭新的高速公路系统,同时修筑了世界上规模最为庞大的高速铁路系统。如今高速公路网络基本铺设完毕,高速铁路加速全国联网。

最关键的是人口结构也不支持之前那种大基建了。

过去十几年大基建,建立在六零后那代农民工任劳任怨的基础之上。如今六零后已经步入六十岁,迈入老年人行列。七零后的农民工数量锐减,八零后以后基本不愿意去工地干农民工那种活。简而言之,即便想搞,也没有那么多农民工了。

以前那种随处可闻的修路修桥的机器声,以后会越来越少,甚至是难得一见。

当然接下来大基建也不是不能玩,而是要告别传统的盖房子修路,转向新基建。比方说 5G 基建,比方说新能源充电桩,这些都是基建,但是规模和过去大盖房子、大修路、大建高铁肯定没法比,很难像过去一样靠基建投入推动经济发展了。

最后

上面说了这么多,就是想说此轮疫情保卫战之后,经济不会像非典之后那般发展。原因很简单,历史可能有相似之处,但永远不会重复。

这场经济保卫战,和非典之后相比,短期内的手段类似。

短期手段之一,保证社会资金有充足的流动性。

短期手段之二,针对性减免税收,延缓贷款时间,让中小企业喘口气。因为中小企业抗风险能力弱,但又是就业的主力军。

中长期看——

非典之后,中国经济把量跑上来了,实现了把量做大。

但现如今中国经济体量已经足够大,继续之前那般高速做大体量已经没必要、也很难做到,关键是要完成产业结构升级,把 “质” 提上来。

其中的关键,就在于能否在新一轮科技应用中找到新的战略方向,就像之前基于互联网应用那样。

这轮疫情之后的经济保卫战,本质上是品质攻坚战。

简而言之——

“经”因 “品” 而涅槃

“济”因 “质” 而重生

——————————————————

想了解更多,欢迎移步公众号 “虚声”,更多干货等你来~

知乎用户 虚声 发表

最大的影响是:原来我不消费也是可以活得,原来那么多消费不少必需的。

知乎用户 知乎用户 E6NdJ8 发表

制造业才是立国之本。这几年知乎有种很不好的风气,一提互联网是高大上的代名词,一提制造业就是唱衰 。知乎上各种劝退论,大多都是围绕制造业。这次危机,应该是给这种论调一个大嘴巴子。以中国的体量,靠 it,靠互联网,成不了也坐不稳世界强国的位子的。特别是一产农业。证明 18 亿亩红线确实是根基,动摇不得。否则的话,这次疫情缺的是口罩,下次危机,没准儿缺的就是口粮了。

知乎用户 存天理灭人欲 发表

这次的打击恐怕是观念性的,影响会比想象长远

不止一万个回答,提及答主自己对自己的消费观念进行反思

什么意思呢?就是消费端再降,三辆马车里唯一能动的一架马车还要再被阻滞

很多人一疫改变了自己的消费观念,可见这一次大量债务破灭后,储蓄端将再度提升,消费被保险的心态遏制

如果消费受到长远的重创,那么接下来靠什么拉动?

当务之急,是要破除这些不健康的恐慌观念,让有能力消费的,可以持续而合理消费的部分群体继续消费,而不是转去储蓄,让流动性进一步枯竭

知乎用户 昨日之心 发表

将会造成难以估量的损失,2020 年的经济数据肯定不会好看,预计 GDP 增速大概率会破 6。就目前来看,疫情对春节期间的旅游业(景点)、服务业(电影、酒店、餐饮)都造成了重大打击,景区关闭、电影撤档、餐饮关张、公交停运、高速封闭等等,可以说,这次新冠病毒已经使不少地方处于半瘫痪的状态。

为了有更加直观的认识,用数据说话。拿旅游业来说,2019 年春节期间,综合各地文化和旅游部门、通讯运营商、线上旅行服务商的数据,经中国旅游研究院(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综合测算,全国旅游接待总人数 4.15 亿人次,同比增长 7.6%;实现旅游收入 5139 亿元,同比增长 8.2%,文化和旅游市场繁荣有序。

那这部分收入今年春节就直接失去了。这些还只是最直接的影响,对经济的震动、股市的影响才刚开始。举例来说,工厂延迟开工对实体经济就是个沉重打击,这么多的订单无法如期完成,损失是显而易见的。

股市是经济的晴雨表,是非常敏感的。这次疫情对经济的影响在股市上将会很明显的体现。参考下 17 年前的非典。

个人预计,此次疫情对股市的影响不会小于非典,而且现在的中国股市和国际市场融入的更深、更全面,所以带来的震荡更加剧烈。这部分的损失难以估量。

还有就是对消费者信心的影响,疫情对消费的影响会在各个层面上体现出来。

所以,武汉加油!中国加油!

让我们携手同行,共克时艰!

信心比黄金更重要,相信我们可以渡过难关。

知乎用户 香蕉先生的歇脚地​ 发表

给大家分享一篇好文,很能说明问题:

美国 1918 年大流感导致 0.6% 人口死亡,为什么经济没有崩溃?

对于美国大流感的经济影响的分析,结合我们今天面临的疫情危机,Eason 觉得老祖宗所说的 “福兮祸之所倚,祸兮福之所伏” 的确是智慧之言。

首先,我们有强有力的政府坐镇、强大的物资人力调配系统,远胜于从前的医疗水平,更低的致死率,打赢这场抗疫战争只是时间问题。

其次,虽然短时间之内,疫情会对大量中小企业造成冲击,但随着政府财政纾困政策的出台,将会最大限度对冲影响,而且,疫情过后,对于过度消费、加杠杆的经济增长反思也将出现反思,大家会通过长远考虑提高未来应对危机的能力。

最后,正如 03 年的非典带来了互联网企业的巨大红利,今年的新冠肺炎也正在推动线上化生产方式的二次爆发与全面升级,有可能成为中国存量经济时代下,下一个经济增长爆发点。

知乎用户 EASON 陈医生​ 发表

中国的中小企业 “贡献了 50% 以上的税收,60% 以上的 GDP,70% 以上的技术创新,80% 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90% 以上的企业数量”。

我们先放下宏观的整体经济影响

其实在这场战役中,最难存活的恰恰是贡献绝大部分 GDP 的中小企业 ,这场没有硝烟的战疫从原本大家奢望的速战速决 逐渐演变成了一场旷日持久的拉锯战,不论是第三产业还是传统工业都在跟时间耗着

这种隐形成本是难以估计的,虽然说首当其中,表现在脸上的就是第三产业,尤其是对人流量需求巨大的餐饮行业以及娱乐服务业务例如 KTV 网吧 各种聚众娱乐场所在未来几个月仍然面临无法开工的问题,但是时间并不会给这些小企业主机会,每天醒来一睁眼的房租,员工的工资,以及躺在银行中的贷款,都成为一种让企业主身上一种无形的负担

之所以很多行业观察员都放言,经过这一次疫情之后中国的诸多行业都将面临一次洗牌,正是因为大部分中小企业脆弱的资金流无法继续支撑下去

经济学教授朱武祥等人对 995 家中小企业对此次疫情的影响进行了调研

结果显示总计 58.05% 的受调查企业应收预计下降 20% 以上,62.78% 的企业认为员工工资及五险一金是主要的支出压力超过 2/3 的企业资金维持能力不超过 2 个月,其中 34% 的企业认为难以维持 1 个月,企业的诉求主要是在社保、租金、员工薪资等成本支出方面给予补贴或减免。

最近一段日子经常能通过各种媒体社交平台看到各种企业主在诉苦,因为疫情而迟迟不能开工,承担不住的房租,还有员工工资,欠款已经高达几十万了,小企业在大部分困难面前只能选择坐吃山空,本身小企业就是跌跌撞撞成长起来的还未成熟的孩子,现在只能寄希望于国家出台政策开始拯救和大力扶持了,但是就算再大力扶持,没有流动的业务支撑,只能解燃眉之急,最后一口救命水喝完,还是要说拜拜

因为这一部分企业的经济损失产生的连带效应过于强烈,以至于不管是个人还是政府都难以负担

首先迎接第一波浪潮的就是资金链断裂的小企业主们,资产力量相对薄弱,直接面临的问题就是房租续不上了,员工工资也发不出来,银行贷款也即将成为坏账,发展下去企业申请破产,社会劳动力中出现一定程度的失业

失业是一个能给精神和物质带来双重打击的东西,不仅断了经济来源,更会让人产生焦虑,这种焦虑之后引发的社会恐慌感比疫情估计要凶猛的多吧

这也应该是 zf 最不想看到的,本来疫情就已经把舆论和社会情绪带的很高涨了,如果哪天失业率上来了,这种话题一旦进入热搜,后果真的难以想象

都说经济上的伤害和这次疫情对身体的伤害的一致的,都是不可逆的

之前有答主阐述了工业生产链的联动机制,没错,你寄生在这条生产链上,靠着各种上下游的需求存活,现在面临封城,停工,员工被隔离以及各种困难,时间久了一定会被上下游产业抛弃掉,可能你会说疫情面前人命最大,这是没错的,可是资本市场完全不会等人,时间也不会

你停掉的生产能力有千千万万个其他企业进来填补,在现在这种预期下,这种被替代很容易发展成长久的选择,首先的原因是中国的生产市场近几年的竞争力本身也已经在下滑,劳动生产成本逐年提高,再加上这次的疫情

给那些本来想走但是碍于一些因素的外资企业们一个恰当的理由和借口,就拿身边最直接的例子来说,如果在近几个月疫情依然严重并且郑州的苹果代工商仍然无法恢复产能的话,2020 的新 Iphone 一定会跳票

没错,iphone 跳了就跳了,对于我们身在中国的消费者来说也不算什么,但是你想想库克会愿意吗,作为资本决策者会接受这种后果吗,所以说在这次疫情的背后,资本力量已经开始强无声息的运作,外资在一步一步的溜走,可能几年之前外资对中国趋之若鹜,但是时到今日,走掉的资本可不是说回来就会回来那么容易了,同是在中美贸易摩擦阶段,这些都无疑是给中国的经济雪上加霜。

还有十几天就 2 月末了,很多生产企业仍然无法恢复大部分产能,说实在的这种冲击对传统工业也是难以承受的疼,拿我了解到的钢铁制造业,因为家乡是东北钢铁重镇,在钢铁厂中很多都是人员密集的生产线,而且人员流动实在是太大了,而且很多人都对疫情不太在乎,可能也是因为距离严重疫区很远,所以有一部分仍然不戴口罩

钢铁制造业了解的人都知道,成本极高,整条生产线都是 24 小时不间断开工的,现在的现状就只能是轮流上班,只能开启一部分产能,员工工资跟这些大型设备的维护成本和折旧比起来真是小巫见大巫,没什么能期待的,心中迫切开工又担心病毒严重扩散。

要钱还是要命可能真的成为了这次的单选题了

最后想说的是那个近几年发展蓬勃日子过得最好的产业 – 房地产

自 1 月下旬房企成交量较以往春节期间下降 95%。疫情较重的十个省份商品房销售规模占全国比例超过 6 成。线上销售的策略对改善微乎其微

2019 年销售回款(包括个人按揭贷款和定金及预收款)已经成为房地产企业最为重要的资金来源,占比达到了 49.62%。如果一季度销售额下降 50%,就将损失 14398.14 亿元。如果疫情导致房地产企业资金链风险爆发,大量中小房企将因此而倒闭,而且这一过程可能持续 2 年,甚至更长时间。

可能未来五年我们都会不断会来回顾这个问题,答案也会随着时间不断更新和增多

那一场 2020 的疫情到底给中国未来经济造成多大损失,量化的结果我们只有等时间给出答案了

知乎用户 想吃茄子的土豆​ 发表

主要问题在农业与工业

农业 233,我自己屯了些吃的

工业,就问一句,订单没了,客户找好了下家(东南亚、印度、欧美日),请问还会回来么?

知乎用户 qiaoqiao 发表

因为养鱼的房子断网没法及时坐车回去,远程投喂器和补水器没法启动,鱼和珊瑚死亡一大片,保守损失 20 多万。

反正爱咋样咋样吧,认识的一个手机零件批发商因为无法发货遥遥无期,亏空近百万月中旬跳了。

计划复工后裁员三分之二的老板我都知道有好几个,反正说影响不大的离吃翔也不会太远了,大不大到你头上就知道了

另外疫情到底是好是坏?动不动就是向上的拐点已经到来,向下的拐点已经出现,整什么薛定谔

知乎用户 wang​ 发表

鼓吹以经济为重的朋友可能是一个好的经济学家,但却不会成为一个好的战略专家。

如果把对抗疫情当作一场战争,那么估计没有人会去考虑战争时期经济会怎么样。虽然启动和反应略慢,湖北在已经严格防控的情况下,依然产生了上千的死亡病例。如果疫情以同样的水平蔓延到全国,那么最终可能导致几万甚至十几万的死亡(只是假如)。这样的代价已经不亚于一场大规模战争的人员损失,何况这次疫情可怕的不是死亡率,而是危重症的比例。**一场战争中,伤员消耗的资源远比逝者多得多。**大规模新型肺炎的扩散,代表着巨大医疗资源的挤兑,到时候全国有没有足够的医疗资源来给每个肺炎病人进行支持治疗?我觉得都不需要打问号,结论是没有,举全国之力也医治不了全国不设防或者有限设防下扩散出来的肺炎疫情。

那么现在各地采取的过度反应是否是错误的防疫应对?在我看来,一场防疫战争中不存在对错。因为未知病毒的不确定性,永远没有人说可以断定疫情最终会怎么样,什么样的防疫措施是正确的。钻石公主号就是一个例子,日本当局自以为了解新型冠状病毒的传播能力,采取了以经验为主,放在以前可能是最优解的离岸游轮隔离方案。最后酿成了这次疫情里武汉以外最大的人道主义灾难。

所以过度防疫和有限防疫只是两种战略选择。有限防疫赌的是疫情的发展是缓慢的,有限的,可以观察的。这样当局可以根据疫情的变化作出逐步的加减码,避免过度反应对经济造成伤害。

而过度防疫的判断是疫情的变化未知,病毒威胁巨大,疫情潜在的对社会的打击是毁灭性的。所以当局采取最严格的措施,网格化隔离,彻底杜绝疫情早期的跨社区传播,甚至有的地方政府选择以户为单位进行隔离,杜绝社区传播。

从战略角度来看,在这次新型冠状病毒的防疫战争中,过度防疫可以带来更多的战略调整空间,因为目前来看过度防疫带来的损失是可见的,比如中小型企业受到的打击,加速制造业供应链的外迁,第三产业的倒闭破产潮。

我的观点:一场战争当中,可以预见的战损是好消息,而不可预见的战损才是坏消息。

知乎很多数据高手经济专家去预测全国除湖北以外过度防疫带来的经济后果,那么有人敢预测湖北这场防疫战会持续多久吗?有人能预测湖北经济损失最终是怎么样的吗?

过度防疫下,你可以预见战损,可以通过调整战术和战略腾挪(优化基层防疫的质量,增加区域间协同,逐步分区域解除一级预警)来减少战损(对经济的影响)。那么有限防疫下一旦疫情在未知中爆发,变成湖北,甚至变成武汉,那么就没有任何战略空间了:就算全部停工,感染还是在上升;就算全民居家隔离,家庭聚集感染甚至社区传播依然不能杜绝;就算一直往湖北填医护和物资,但依然是个无底洞。

所以,结论是,不存在错误的过度防疫,需要讨论的是如何确保疫情不会扩散的大前提下,科学地调整优化防疫措施(目前各地政府和中央都在做的事情),科学地复工复产。一味去悲观地渲染经济下行没有任何意义,因为这是一场战争,没有战损的战争是不可能的,我们能讨论的只有如何确保战争胜利的前提下,减少战损。

知乎用户 山栀 发表

本次疫情可以说是压在中国经济身上的最后一根稻草。

南方浙江和广东靠借贷欠债才能勉强维持商业经营,才能给员工发的起工资。而北方东北国企连年亏损,也是靠向银行借钱打白条才能生存下去。

所有的一切,都在暗示,有一个几兆人民币的大窟窿。这个深不见底的大坑无法也难以填补。

举国借贷发展,实际上是在透支未来发展的潜力。也是在间接地压缩未来的发展空间。这些钱从银行像水一样放出去,名义是上解放生产力,却在几十年内把一百多年的发展力量全部用光。根本没想到发展饱和后所带来的迟滞和萎靡。这种泡沫和急功近利的发展终究会带来隐患,迟早会带来大问题。

疫情之下,所有经济情况,失业率,教育和医疗,还有各种高房价,物价,都更加赤裸裸地展现出来。疫情提早地揭开了经济的真正面貌和问题。疫情让一些表面太平的景象再也无法遮掩,让桌面下的社会矛盾更加显然。

疫情让人们沉下心思考我们真正的经济和生活。也是一个发展转变的开始。

知乎用户 宋磁 发表

告诉你损失最大的两个机构,中国体育彩票和中国福利彩票。由于彩票是全国性的,只要有一个城市的疫情没有彻底清除,那就不能开启彩票销售。这样一来至少半年里这两家没有任何进账。2019 年福彩销售额 1846.32 亿,以此来算停业半年的话损失 900 多亿。而且线下实体店的老板全部歇菜,他们大部分人不可能坚持超过 2 个月,因为不销售就没有收入交房租,根本无法坚持下去的。再来说说其它的行业影响,许多个体户老板已经宣布关门了,同时他们在抛售资产谋求出国。并不一定说要去欧美,亚非拉也可以,这是一个非常不好的信号。

知乎用户 萨达姆买彩票 发表

新冠疫情导致本就开始萎缩的能源市场雪崩。作为全球最大买家,中国利用买方市场优势迅速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而区块链技术和新推出的数字人民币提供了更多便利。

知乎用户 想面壁的破壁人 发表

疫情对经济究竟有哪些影响?

新浪理财大学为你盘点了财政部、央行、税务总局、银保监会负责人对系列问题的回应。如下:

——部分行业受疫情影响较大

银保监会副主席周亮

因为受到疫情影响较大的有批发零售、住宿餐饮、物流运输、文化旅游等行业,这些企业遇到了一定的困难。

——疫情对中国经济影响是暂时的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潘功胜

普遍认为疫情影响是暂时的、有限的,中国经济将继续展现极强的韧性,中国政府有充足的政策空间,稳定经济增长。

——疫情防控支出对财政预算影响有限

财政部副部长余蔚平

今年的赤字安排,已经考虑了一些不确定的因素。从目前的情况来判断,疫情防控的支出是有保障的。对财政预算的影响也较为有限,我们有信心完成今年的各项财政指标。

——疫情不会对整个金融造成大的影响

银保监会副主席周亮:

去年化解了 2.3 万亿不良资产,银行的拨备覆盖率达到了 180% 以上,有充足的资源来应对不良资产的上升。应该说疫情是暂时的,从中国经济的韧性和回旋余地来看,影响很快就会过去,不会对整个金融造成大的影响。

——中国有充足政策工具应对经济下行压力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潘功胜:

近年来,我国的宏观杠杆率保持基本稳定,结构性去杠杆取得明显效果。我国有充足政策工具应对经济下行压力,在疫情和经济面临下行压力的背景下,保持经济增长更富有重要性。人民银行在货币政策方面,将认真研判,把握好度,平衡好货币政策,支持经济增长和稳杠杆的关系。

以上。

知乎用户 知乎用户 XrJVVX 发表

谁都没有想到,21 世纪的第三个十年会以如此魔幻的方式打开。

突如其来的疫情打破了所有人的计划,不再有聚餐,不再有出行,不再有旅游,不再有电影,繁荣的街市一夜之间空无一人,喧嚣的城市失去了它原有的声音。在疫情的影响下,经济受到巨大打击,餐饮和旅游首当其冲。

对春节经济的冲击

2019 年春节,全国零售和餐饮企业销售额 10050 亿元,占到全年总销售额 15% 以上。今年春节期间销售额大幅下降,很多企业甚至收入为零。餐饮巨头西贝莜面一度现金流吃紧,濒临破产。

2019 年春节,全国旅游收入 5139 亿元。今年春节期间旅游收入几乎降至零点。航空公司惨遭重大打击。我国航空公司平时几乎都是亏损,主要靠春节赚钱,今年春节航空公司客运量大降九成,亏损上千亿。

2019 年春节档,票房累计约 60 亿元。今年春节票房收入为零

随之而来,餐饮零售和院线企业大量破产,航空公司普遍巨额亏损,服务业人员大规模失业降薪。

2 月份,美团招聘外卖骑手 7.5 万人。37.6% 来自服务业。在所有当骑手的人里面,约有 4 成人表示由于 “开不了工,没有收入” 才选择成为一名骑手。

2 月下旬以来,疫情有所缓和,多数城市复工,餐饮零售逐步走出低谷。乐观的人们以为经济开始好转。然而,这一切仅仅是危机的开始。

众生皆醉我不能独醒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快速融入全球化体系

在全球化体系中,任何一个产品都不是某个国家全部生产的。一个苹果手机有 500 多个零件,这些零件来自于全球 43 个国家的 1000 个工厂,并最后在中国大陆的富士康工厂组装完成。如果苹果手机销量下滑,全球 43 个国家 1000 家工厂将出现问题。

![](data:image/svg+xml;utf8,)

图:全球化生产的苹果

大洋彼岸的每一次波澜,都将会在本土泛起涟漪。这就是全球化时代的经济,没有谁能够独善其身

时间进入三月份,海外疫情开始陆续爆发。

3 月 10 日,意大利封城。3 月 14 日,西班牙封城。3 月 16 日,法国封城。3 月 18 日,德国封城。3 月 23 日,英国封城。也就在 3 月中旬,美国多地封城。

整个世界仿佛突然放缓了脚步,一场巨大的经济危机悄然降临。

2019 年,中国对美国出口 4186 亿美元,对欧洲出口 4996 亿美元,合计占中国全部出口的 36.7%。欧美经济断崖式下滑,势必对中国经济产生巨大影响。

我们以美国为例。美国就业人数从 3 月到 4 月爆降 2100 多万。美国老百姓经过数十年信用卡消费,近半数人成了真正的 “无产阶级”。2019 年美联储做过一次调查,超过 40% 的美国人连 400 美元现金都拿不出来。可想而知,一旦失业,美国人的生活将受到巨大冲击,而这必然带来消费下滑。

这种消费下滑,将通过两个渠道传导到中国工厂。一方面,美国人购买中国的终端产品下降,比如买衣服、鞋子等产品。另一方面,美国人购买其他国家的产品下降,比如购买苹果手机下降,这会导致中国生产苹果零配件的厂商收入下降。

不论是哪一种,最终都会导致中国经济下滑。从 3 月份开始,中国经济进入了第二波下滑。服务业还没有走出低谷,制作业也受到了冲击。

You jump,I Jump!

【外贸】2020 年中国外贸受到巨大冲击。出口方面,2 月出口累计同比下降 15.9%,3 月出口累计同比下降 11.4%,4 月出口累计同比下降 6.4%。进口方面,2 月进口累计同比下降 2.4%,3 月进口累计同比下降 0.7%,4 月进口累计同比下降 3.2%。从事外贸的中间商亏损巨大。

【制造业】与此同时,和外贸相关的出口行业也损失巨大。温州 40% 以上的鞋厂订单减少,深圳、东莞多数外向型电子厂订单减少。

一个厂倒闭了,工人就拧着行李去到另一个厂。工人管这个叫做 “提桶跑路”。假如一个叫做宝龙的厂倒闭了,工人就自嘲地说,“挑战宝龙厂失败,提桶跑路了”。这种提桶跑路的视频在网上越来越多,以至于形成了一种工人间的亚文化。

部分找不到工作的工人,成为了外卖骑手。美团称自疫情以来,新增近百万外卖骑手,其中超过 6 成来自制造业工人。但是,还有更多失业工人连外卖骑手也做不了。

这种情况下,老板势必将损失转嫁给员工,平时说好的同舟共济,员工和企业是一体的,到了现在都不存在了。企业开始裁员降薪。员工的工资越来越低,工作越来越没有保障。失业的人越多,在职的人工资就越低,因为 “你不干有的是人干”。

失业,降薪,形成了恶性循环。最终,消费降级了。买买买的意愿降低了,2020 年 3 月、4 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下降 18.1%、9.1%。这是多年来首次下滑。

经济衰退通过这种方式传导至其他行业。每一个行业都被卷入其中。

第一季度,制造业下滑 10.2%

建筑业下滑 17.5%

批发零售下滑 17.8%

住宿餐饮下滑 35.3%

交通和仓储下滑 14%

租赁和商业服务下滑 9.4%

就连房地产都下滑 6.1%

除了金融行业外,唯一正向增长的就是互联网相关行业。互联网相关行业增加 13.2%,但去年同期增幅却是 20.2%。

所有主要行业都被卷了进来,经济不可避免地陷入衰退。以前,只在书本上见过的经济危机,出现在了我们身边。

进入毕业季,找工作难成了所有行业的热门话题。VIVO 已经不招男工了,提桶跑路的也越来越多,北漂的姑娘坐在马路上惆怅,新毕业的大学生路又在何方?

视频版:https://b23.tv/dreqY6

关注 b 站:赤色星灵佐伊

风里雨里,佐伊等你 (∂ω∂)

知乎用户 赤色星灵佐伊 发表

看完前面的回答就赌气,一个比一个能装逼。

北京艺术培训行业,这次疫情亏的我妈都不认识我了。

2015 年,我一个人来到北京,在琴行教课赚钱,刚来的时候一个月只赚 4K 左右,非常拮据。2017 年,通过我的努力和能力,在琴行成为了学生最多,收入最多的老师,那时,周六日全天的课,周一到周五晚上也都是课,虽然很累,但一个月能赚到 15K 左右,还很开心。2018 年,我的口碑越来越好,有越来越多学生来找我学,我自己成立工作室,雇了一个老师,一个月能赚 35K 左右,也可以在生活上过的好一些了。2019 年底,手里攒了点钱,想过完年扩大一下规模,租一个更大的场地招更多的老师,赚更多的钱。

但没想到疫情让一切都改变了,过完年回了北京,不能上课,并且因为钢琴的特殊原因,也没法线上上课,这半年基本没有收入。每天只能干挺着,这一挺就是半年,这半年工作室和住的地方房东都不肯免房租,我本想着半年应该也就能好转了,硬着头皮交了房租。

6 月,中小学开学,我看到了希望,本来想着可以好好干一场了。

没想到的是,北京疫情又来了。这次疫情又不知道持续到什么时候,现在手里的钱只能维持到年底,如果年底疫情还没好转,那我这五年的青春和付出基本就随风飘去了。

本来我觉得创业可以实现自己的价值,创造更多的财富,但想想真是她妈的累。当时硕士毕业家里给安排了老家的二本大学当老师,在老家也有房子和车,我本可以做一个悠闲轻松的人,但我不是一个信命的人,我还是选择出来创业。但现在想想,好难呀!

如果我挺到年底还不见好,我还是回老家当一个普通人吧。

半年后再来还愿。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利空行业:

  1. 房地产

在线教育与医疗冲击了房地产,

疫情带来经济问题冲击了房地产,

疫情暴露大部分流动资产问题冲击了房地产,

疫情冲击了岁月静好,冲击对未来几十年的预期的看法,加杠杆的人会很少一些。 ​​​​

2. 餐饮

3. 旅游与酒店

4. 电影

利好行业:

  1. 在线教育
  2. 外卖
  3. 医疗健康行业
  4. 科研
  5. 媒体,特别是自媒体

一句话:消费与生产的停滞,对整个经济机器的伤害。考虑大家抗风险的能力。基本上人人都受到影响了。

知乎用户 沉风 发表

如果多读点历史,我是说真实的历史,尤其是过去三个庚子年发生的事,就会知道这次疫情的影响了。

只看这三年,这十年,这三十年,都是误解。

知乎用户 不懂经也叔的 Rust 发表

疫情对中国经济影响较大?相关人士:是挑战也是机遇!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突发,国家采取了多种防控措施防止疫情的扩散,如企业延迟复工,对疫区实施封锁、限制或者停止集市、影剧院演出以及其它人群聚集的活动等。在疫情之下,各类企业均不同程度地面临着各种经营困难和挑战。因此,“中国经济是否会受到影响”“疫情之下是挑战还是机遇” 等话题也成为了社会各界的关注点!日前,官方以及相关人士也针对这些问题表达了自己的看法!一起来看看吧:

![](data:image/svg+xml;utf8,)

2 月 18 日,在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举行中央企业支援保障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情况新闻发布会上,有关负责人介绍了关于疫情对中央企业发展和生产经营的影响的三个方面:

第一,疫情对生产经营确实造成了影响,对个别行业影响比较大。从中央企业反映的情况来看,疫情集中暴发在春节期间,这样对于 1 月份的经营影响相对可控,对 2 月份影响较大,在疫情的冲击之下,社会总需求受到抑制,产业链终端、面向消费者的企业受疫情冲击最大,影响也最直接。比如,航空企业在春节旺季受到航班大面积停飞,退票的影响比较大。1 月 20 日到 2 月 13 日,3 家航空企业退票 1300 万张,取消航班 7.8 万架次,客座率和飞机日利用率下降了近一半。对于旅游企业生产经营也受到了较大影响。

第二,疫情的影响是阶段性的,也是暂时性的。中国是个大国,韧性强、潜力大,回旋余地也大,疫情的影响不会改变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从中央企业的情况来看,影响也主要集中航空、旅游等个别行业。相信随着疫情的日趋缓解和最终消除,这些行业的需求一定会出现反弹,并逐步回到正常状态。

第三,坚定信心,咬住目标任务不动摇。国资委和中央企业将全力以赴完成全年各项目标任务,为全国经济平稳运行提供有力的支撑。当然,挑战是非常大的,不改变目标而要实现目标,需要付出更加艰苦的努力。

此外,央视网报道称,包括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格奥尔基耶娃在内的多位国际经济金融界人士日前表示,新冠肺炎疫情不会也不可能改变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他们对中国经济有信心。多国经济界人士也普遍认为,中国经济一直展现出极强的韧性,疫情带来的影响只是暂时性的。

2020 年疫情究竟对经济有啥影响?

1 月 31 日,恒大研究院发布报告称,从宏观、中观到微观产业,新冠病毒主要有如下影响:

1、对宏观经济的影响:需求和生产骤降,投资、消费、出口均受明显冲击,短期失业上升和物价上涨。防控疫情需要人口避免大规模流动和聚集,隔离防控,因此大幅降低消费需求。工人返城、工厂复工延迟,企业停工减产,制造业、房地产、基建投资短期基本停滞。

2019 年第一、二、三产业分别占比 7.1%、39% 和 53.9%,一二产业分别较 2003 年下降 5.3 和 6.6 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提高 11.9 个百分点。当前时点为对第三产业需求较大、工人未能返城的春节,因此,初步判断对经济的影响程度将大于 2003 年。

2、对中观行业的影响:餐饮、旅游、电影、交运、教育培训等行业冲击最大,医药医疗、在线游戏等行业受益。2019 年春节档票房 58.59 亿,2020 年春节档基本颗粒无收。2019 年春节假期全国零售和餐饮企业实现销售额约 10050 亿元,2020 年同期受损严重。2019 年春节假期,全国旅游接待总人数 4.15 亿人次,实现旅游收入 5139 亿元,2020 年同期锐减。1 月底交运行业出行人次减少约七成。房地产行业暂停销售活动。建筑业、金融业、农林牧渔等行业受波及。简单估算,电影票房 70 亿(市场预测)+ 餐饮零售 5000 亿(假设腰斩)+ 旅游市场 5000 亿(完全冻结),短短 7 天,仅这三个行业直接经济损失就将超过 1 万亿,占 2019 年一季度 GDP21.8 万亿的 4.6%,这还不包括其他行业。

3、对微观个体的影响:民企、小微企业、弹性薪酬制员工、农民工等受损程度更大。

4、对资本市场的影响:短期利好债市,利空股市(医药、在线娱乐除外),但中期仍取决于经济基本面和趋势。

5、全年影响:由于反应更快、抗击疫情力度更强,因此估计影响主要在一季度,但也要小心第二和第三种情形。

**情景一:**防控及时得力,疫情持续时间较短,对经济的冲击也主要局限在一季度,疫情高峰出现在 2 月中旬,此后逐步下降,3-4 月结束,四个季度的 GDP 增速预计为 4%、6%、5.8% 和 5.6%,全年 5.4%。

**情景二:**由于春节复工人口流动、气温较低利于病毒传播以及防控不得力,疫情可能延续至二季度,最终各方面努力下并在气温升高的帮助下于 6 月左右结束。疫情持续时间较长,将影响整个上半年的经济增长。四个季度 GDP 增速预计分别为 4%、5%、6% 和 5.8%,全年 5.2%。

**情景三:**考虑到病毒的前期潜伏期较长、传染性较强以及未来变异的可能性、复工以后再次扩散和传播、防控上可能的疏漏,疫情持续时间可能会超出预期,要充分估计形势的演化可能比第二种更严峻,坚持底线思维。四个季度 GDP 增速预计分别为 4%、5%、5% 和 6%,全年 GDP 增速为 5%。

**6、长期影响:**政府治理将更透明,生产生活业态将朝着智能化、线上化发展,风险中酝酿机遇,或将催生新的业态。

相关人士认为:疫情对中国经济不只有挑战,还有机遇!

尽管疫情发展到现在,有很多声音表示 “疫情将对中国经济产生很大影响”,但也有相关人士持乐观态度,认为:疫情对中国经济不只有挑战,还有机遇!

事实上,无论是哪些方面的矛盾和问题,无论是自然灾害还是疾病疫情,对经济发展与经济增长都不是单一的挑战和压力,也有机遇与动力。如果能够提出有效的应对措施,针对疫情适度调整发展策略,科学运用宏观经济政策,充分调动中央地方两个积极性,就能够变压力为动力、化挑战为机遇,就会获得新的发展机会、进入新的发展平台。

就拿 2003 的非典疫情来看:

非典疫情自 2002 年 11 月中旬在中国广东暴发,之后扩散到全国其他地区,并在 2003 年 4 月到 5 月期间,疫情达到顶峰。

疫情发生后,国家引起高度重视。财政方面是通过财政减免、补助补贴、国债支持等三类措施抗击非典。四大防治措施,维护经济生产活动的正常有序运行:加强组织领导,形成统一的指挥体系;坚决切断传染源,控制疫情扩散和蔓延;全力组织救治,集中科研力量,开展联合攻关,努力提高治愈率;做好物资供应,维护正常经济社会秩序。

就在这一系列应对措施作用下,2003 年 6 月中旬非典得以控制,前后历时约 7 个月。

挑战之下,也潜藏了不少机遇!非典期间因为人群被隔离,所以智能化、线上化得到了大力发展,当初的阿里就抓住了这个机遇。回顾以往,虽然疫情对经济造成了短暂的影响,但长远而言,对经济结构的大势影响很小。相反,有些新的形式的出现,补充了原有经济结构的不足。

所以,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是客观存在的,虽不可否认。但是,它的影响是暂时的。正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格奥尔基耶娃在内的多位国际经济金融界人士所言,新冠肺炎疫情不会也不可能改变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我们要说的是,不仅不会,还有可能给中国经济发展带来一次新的机遇。

尤其在疫情发生以后,中国政府就在积极抓好疫情防控的同时,及时出台了一系列针对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的政策措施,地方政府也因地制宜,出台了许多应对之策。也就是说,对绝大多数企业来说,只要积极利用好这些政策,是能够渡过难关的。过不了这一关的,大多也是原本就会被市场所淘汰的。这也从另一个侧面说明,新冠疫情可能会从另一个角度倒逼企业转型升级,会让企业更加深刻地认识到自主创新和产品升级的重要,从而推动企业转变观念、转变理念、转变思维,不再满足于简单加工和赚钱。同时,能够渡过难关的企业,则会获得新的发展机会,获得更多市场,也获得更多发展空间。比如:

1、抓住机遇,在线平台迎来一波红利

疫情期间,某些行业也迎来了一波红利,例如在线学习和手游,据悉,疫情发生后,几大在线平台都迎来高峰期,对疫情的透明化科普教育都有贡献,在线视频行业也迎来一波长,由于赋闲在家本来的碎片时间被迫整合。游戏方面。尤其是手游迎来一波机会,王者荣耀平均每天有 1.2 亿,除夕当天当日流水达到 20 亿。可以看出在春节假期期间手机游戏打开占比迅速增加。荣耀吃鸡持续霸榜,在线教育平台,实行停课不停学的教育方针,一波机会喂到眼前。

2、疫情过后,餐饮行业或迎来一波报复性消费

疫情过后,人们将恢复正常的生活节奏,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人们还是愿意走出家门呼吸新鲜空气,去社交、去体验线下消费及服务。因此,对于餐饮行业来说,疫情过后行业或将迎来一波报复性消费机遇。

从总体上讲,疫情会给中国经济带来影响、带来挑战,但是,从官方发布的内容以及各界的分析来看,疫情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只是暂时的,不会改变中国经济长期向好基本面。相信随着疫情的结束,影响较大的行业需求一定会出现反弹,并逐步回到正常状态。所以,国家有信心,我们也应当保持积极的心态,2020 年的中国经济,仍然是值得期待和充满希望的!

* 以上部分内容整理于网络。如有涉及侵权,请联系小编删除处理。

知乎用户 233 网校​ 发表

过去两三年,因为受到资本寒冬的影响,创业公司的生存环境,一直都挺艰难。但是谁也没想到,2020 年的开局就这么难。不知道有多少摇摇欲坠的创业公司,会被这次疫情压倒。

首先会影响到餐饮、酒店、交通、旅游… 因为这次的影响,从个人到行业,甚至社会的整体环境,谁都逃脱不了。

旅游业和餐饮业最为明显

很多人以为受影响最大的是餐饮行业,因为春节都没人出去吃饭了,囤积的食材很多都要浪费了。但是和餐饮行业相比,也许旅游业的损失更惨。每年的春节期间,也是旅游行业黄金时期。根据文旅部公布的数据,2019 年的春节,全国旅游行业接待的总人数是 4.15 亿人次,比 2018 年增长了了 7.6%;实现的旅游收入达到了 5139 亿元,同比增长 8.2%。

但是今年的春节,大家都躺在家里,为防控疫情做贡献,整个旅游行业基本上就没收入了。很多从业者,都会受到影响。

从目前疫情的情况来看,对于旅游行业的影响,恐怕也会持续一年之久。而受此影响,住宿行业也无法幸免。

根据相关数据统计,2003 年 SARS 疫情期间,酒店入住率普遍在 30% 到 40%,高星级酒店的房间数量明显下滑,主要原因是高星级酒店的成本负担过重,受到疫情的影响,直接被淘汰。而在此之后,类似如家这种快捷酒店的数量,则越来越多。

而这次疫情,对住宿行业的影响更严重。一份酒店行业的抽样调查显示,**春节期间,全国各大酒店入住率下滑了 80%,部分酒店入住率甚至不足 4%。**原本就不太好做的酒店、民宿,恐怕会在 2020 年迎来一次新的洗牌。

服务行业的生死危机

除了旅游行业,另外受到影响较大的,就是服务行业了。在这里,我们把餐饮、影院、网吧、KTV、美容美发、养生足浴等全部归类到服务行业。所有线下的人员密集型行业,全都受到了疫情的影响。

2019 年春节档电影总票房是 58.3 亿,而今年受到疫情影响,春节档和情人节档的影片,全都撤档。不过当疫情结束之后,这些被撤档的电影,还会重新上映,对于影院的影响,也会很快恢复。但是对于其他领域的服务行业,能不能撑到疫情结束,还是一个未知数。

西贝莜面村的贾国龙表示,为了防控疫情,西贝有两万多名员工待业,每个月的员工薪酬就要支付 1.56 亿,如果疫情持续时间过过长,西贝只能支撑三个月。

除了旅游、酒店、餐饮、影院这些行业,还有很多你想不到的行业,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有业内人士表示,目前最大的困难,是一些原本预约沟通的客户,可能要无限期推迟。无法上门量房,也不能和设计师沟通设计需求。如果疫情延长到 3 月,那么整个上半年的业务,都会受到影响。

疫情之下,没有谁可以不受影响。线下教育行业,普遍不敢开课;受到物流停运的影响,电商也无法卖货。而对于大部分中小企业来说,因为延迟复工,很可能让原本就很困难的经营状况雪上加霜。

可以预见的是,必然有一批企业,撑不到疫情结束。但是如果能够撑过去,就足够证明具备优秀的运营能力。那么在未来,必将会有更好的发展。而一些能力不足的企业,很可能会被淘汰。

市场从来都是无情的,创业本就残酷,只有经受住考验,才能获得成功。武汉加油,中国加油!

知乎用户 小符 C4D 发表

正好筛选一下 LJ 企业和融资骗子!!!省的咱国家整顿的时候,一群水军说是 XX 背后没人才这样的。

必须严格整顿乱七八糟打着新兴行业或者帮助就业的企业!

首先淘汰一群空手套白狼的企业吧。有的人自称现在创业都是现金高速流转,说白了就是没钱空手套 “骗” 项目呗,至于有的洗钱的,就更别说,就这些企业,就算没疫情也该整顿啊;

其次,淘汰一批不给加班费的,有的企业整年 996,过节也上班,我都不奢求三倍工资,双倍总行吧。一般探亲假都是从小年到正月十五,今年也就是 2 月 9 日之后,算上去年 30 天的加班(我这都少算了),让人家休息俩月带薪没毛病吧。最起码持续到 4 月 9 号那是合乎情理的,有的跑市场业务的,那算上提成,估计都能持续更久;

最后淘汰一批领导层管理能力不行的企业,总有精神资本家喜欢说平台,平台还不是公司上下员工、时代,运气等等条件组成的,甲方给你项目,你还真觉得是因为你自己代表公司喝几口假酒喝出来的?!

综上,凡是 6 月份之前几乎没事就叫苦的企业,趁早减少合作,谁知道他自己哪天就把钱卷走了。

知乎用户 知乎用户 feRzOa 发表

补充一个视频,来自小破站,个人觉得还是不错的:

转自小破站 UP 主巫师财经 https://b23.tv/av88061096

写一下个人的看法 (主要对比的是上述视频内容):

消费行业:

  1. 2003 年和 2020 年还有一个视频中没有刻意提到的区别:超前消费,房和车等所带来的债务规模,这点是必须得重视的,查了一下,国内 2019 年的债务水平已经高居全球第二,简直不像一个发展中国家。其次,03-19 这十几年里,得益于电商和金融行业发展,居民消费的模式也转变为超前消费(还有基建,房产等带来的地方政府债务),8090 后很多负债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换句话说消费者信心指数也会和债务水平挂钩,因此消费拉动内需肯定会超过非典时期的影响,大家不太敢大手大脚了。
  2. 这两天有个数据不可忽视,CPI 达到了多年未企及的高度,超过 5%,而受疫情影响,湖北作为养殖大省,未来几个月的 CPI 还有上升高度

制造业:

分不同行业,但会出现一个断崖式下坠和上升,上半年,尤其一季度预计制造业指数会因为疫情影响出现用工荒,制造成本增加等,而假设在需求不变的情况下,零售价肯定进一步提升,如果出现消费欲望降低,更可能出现的情况是必需品价格上涨,非必需品没有过度涨幅,受苦的非中小企业莫属,也会因此而产生更多库存,当然了,库存迟早能清掉,就看企业熬不熬的过了

投资:

投资欲望会进一步降低,特别对于外资短期流入,国外投资者对市场信心下挫,进而影响经济发展,对比 03 和 20,可参照标准必须打个折扣,一个是高速增长时期,一个是脆弱期,但有一个利好,政府对于外资进入国内市场近两年有了很多刺激政策

出口:

  1. 现在的中国企业在出口上的作用无可代替,各行业我们都是全球供应链的重要一环,有些行业甚至是关键一环,所谓覆巢之下无完卵,如果出口受到打击,全球的经济也会大打折扣,个人看来,大部分国家不会出台政策限制出口贸易,因为他们的经济发展,居民生活水准所限制了,有一个数据可供参考,我国出口全球的机电,轻工,纺织大多都占据了各国该行业进口的一半或以上
  2. 说一个利空的消息,这个事情会为其他国家带去一个信号,不能过多依赖中国的制造业,所以加速产业转移也必定会是大多数外国政府所趋向的了

至于与出口挂钩的汇率问题,本来 20 年的计划是升值,有这个特殊情况出现,做空人民币的游资和机构必会增加,且以美元为主的货币近阶段是走强趋势,今年的美联储大概率不会再有降息,人民币贬值压力增强,全年预计中位数会在 7-7.1 左右,可能最高峰会到 7.3,就看央妈手段了

对了,贸易战给中国带来的两个重大问题,其一未来两年我们需要从美国进口 2000 亿美元产品,其二不可以再有竞争性贬值的承诺,这也会是我们要头疼的问题

补充下宏观层面

  1. 降息降准(个人预计今年还会有 3 次降息) 是必定会到来的,之后应该还会陆续出台帮扶各行业的利好政策,为的就是刺激消费,让市场恢复信心
  2. 继续逆回购,也会努力不让人民币被做空,以保持金融市场的稳定和更多的外资流入
  3. 20 年我们的计划是全面实现小康社会,据预测,全年需达到 6% 的 GDP 增长才能完成任务,在一季度 GDP 肉眼可见的下滑(估计只有 3-4%)情况下,又必须达到全年 6% 的硬指标(按照判断是不可能下调的,市场需要信心),最能够推动的肯定是内需,也就是第一点讲到的降息降准,刺激消费,或许中国的低利率时代会提前到来?

总结:

本来 20 年应该是恢复元气的一年,结果黑天鹅事件延缓了市场景气,但也如视频提到,拒绝任何经济崩盘,末日言论,长期经济不会受到影响,以我们为首的亚洲重新崛起不会因此而放慢脚步

有一个论点很有趣,也是个人所坚信的,经济容量和上限决定了中国肯定会崛起,而真正能跟我们短暂较劲的只有美利坚,而长期来看,除非印度不作死,不过起码一百年后吧。

这也是这个民族能够屹立几千年领先的底气。

分享自己的想法,也是希望每个国人能够有信心,不要盲目相信悲观论点,毕竟发展最重要的就是市场的信心,所有艰难困苦都是短暂的考验。

下一步能够为国家做贡献的,就是掏出你们的钱,花掉,再赚,再花掉

知乎用户 Wilson Ng 发表

先不要盲目乐观或悲观。

主要看抗疫的持续时间,如果能在五一前后彻底控制住疫情,下半年努力一下,尚能持平或者少亏损~如果持续半年以上,预后不定。但是,影响面肯定不小。

知乎用户 老疙瘩汤 发表

  • 首先,舆论都在讨论报复性消费的问题。关于这一点,可以看启小青之前的回答:

疫情结束后会爆发消费狂潮吗?

  • 其次,对于交通运输业、旅游消费和酒店餐饮来说,受到的负面影响比较大。交通运输部目前公布的数据显示,近期旅客出行人数比去年同期下降了百分之 50。这样的降幅对交通运输业的实际影响可能是更大的,因为交通运输行业存在固定成本。

接下来是旅游与酒店餐饮,19 年春节旅游消费额超过 5000 亿。虽然今年数据还未公布,但想必不容乐观。同时大量的从业相关人员受到的影响也极其巨大。

  • 然后,启小青想探讨一下疫情对医疗医药行业的影响。

①民众卫生防护用品的消费增长

由于人口老龄化,我国医药行业的发展阶段都是极为光明的。其实之前国民本身的平均口罩消费仅为每年 1.5 只每人。目前来看,大概率经历本次疫情后,消费是有望培养的

②政府加大对医药行业的投入

  • 我国政府对医药行业的投入是较为大的,例如医保。经历本次疫情,鉴于我国老龄化人口的现状,我们认为政府很有可能加大对医疗行业的投入。同时结合部分先进医疗器械在我国还不是十分普及,我们认为国产医疗器械替代进口医疗器械的机会也十分看好。我们认为这一行业是较为稳健的投资机会。

知乎用户 wawatime​ 发表

我以绝对的信念陈述这一点,然后我将向你们展示与我完全相反的数字——然而我将固执地坚持我的观点。

在我看来,2019 年的经济不确定性比 2009 年要低得多。2009 年,我们陷入了深度全球衰退,这是自大萧条 (Great Depression) 以来美国经历的最严重衰退。空前的金融危机使金融体系陷入瘫痪。在政策制定者、商业领袖和经济学家中间,有一种明显的普遍恐惧,一种我们不确定如何才能摆脱这场危机,以及它会有多糟糕的感觉。

相比之下,今天我们的立场要坚定得多。是的,存在一些问题: 贸易紧张局势会恶化到何种程度,会产生多大影响? 为什么工资和物价没有以更快的速度上涨? 在利率如此之低、流动性如此充裕的情况下,是否存在出现新的金融泡沫的风险? 但在美国乃至全球经济增长非常稳健的背景下,这些都是可控的不确定性。2009 年,我们面对的是一种更为极端的、系统性的经济不确定性。

我们有数据支持这个观点吗?

今天的消费者信心和商业信心都比十年前高得多。部分原因是情况已经好转,部分原因是不确定性降低了。

我们也有一个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指数,由一个学者团队开发来衡量… 经济不确定性! 它着眼于三件事:(1) 媒体报道中有多少不确定性;(2) 经济学家对主要经济变量的预测差异程度;(3) 税收立法即将到期。

根据这一指数,我大错特错了: 2019 年 3 月全球经济的不确定性比 2008 年金融危机顶峰时期还要高得多。

然而,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中国更高的不确定性所驱动的——请注意,中国指数的波动性非常大; 就在去年 1 月份,这个数字还低得多。(同时注意: 2019 年 4 月已经下降; 全球指数在 3 月份停止,因为并非所有国家都有 4 月份的可用数据。

不确定性在欧洲吗? 也比十年前高,虽然没有中国高。英国退欧和民粹主义抬头可能是推动因素。

美国吗? 同样,该指数的波动性很大,不确定性似乎在过去 10 年几乎没有变化。

这对我来说毫无意义。让我们看看在美国的情况下指数的组成部分。税收立法到期的不确定性看起来更低:

反映在经济预测中的不确定性,以美国为例,有两个子组成部分,政府支出预测和通胀 (CPI) 预测。两者看起来都比十年前低。

这意味着驱动不确定性指数的是媒体成分。到目前为止,新闻板块是最不稳定的,有很多令人印象深刻的恐慌高峰。

经济政策不确定性网站表示,新闻占美国指数的整整一半。对我来说,这是一个非常可疑的权重选择。我们知道媒体已经变得越来越倾向于夸张,因为这能让你拥有更多的观众。据媒体报道,去年 1 月的不确定性比金融危机最严重的时候还要严重,比 2011 年还要严重,原因是美国的债务上限争端和欧元区的债务危机。我只是不相信它——我认为它很难与高水平的商业和消费者信心相协调。还要注意的是,如果你把媒体不确定性和总体不确定性之间的区别画出来,从 2016 年总统大选前后开始,媒体的不确定性一直系统性地高于总体不确定性,而且经常是大幅高于总体不确定性。

结论: 今天的经济不确定性比十年前要低得多,但由于媒体的报道,人们对不确定性的认知并没有降低。

知乎用户 笑了 发表

本着细致严谨的风格,我对回答做一下修改

-——— 分割线 ——–

以下是原回答:

2020 年作为全面小康脱离贫困的一年可以说是十分关键的一年。

但不巧,出师未捷身先死,还没开始大展拳脚就遇到了疫情,不得不以全国之力来应对

(但这个是肯定能够过关的,中国本来就是英雄的国家,四大文明古国只剩下了中国)

拉动经济的三架马车: 消费,投资,出口

我们先看看这次的疫情带来的影响

1. 消费(经济龙头,国内的 gdp 增速基本是靠消费维持的)

一季度消费肯定会大幅度萎缩

餐饮,旅游,交通运输全面扑街

疫情冲击,大敌当前,谁敢轻易迈出家门口

所以消费这个龙头在第一季度的数据会很惨淡

制造业也是几乎全面停滞,甚至影响到了全球的生产链(毕竟中国制造)

2. 出口

WHO 将此次事件定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这对中国的出口没有影响是不可能的

比如某大国就对中国实行了最高级别的限制

而且上面也说了,你无货可出,又怎么样出口呢

所以,此次疫情对中国短期经济的影响是巨大的

相当于国家机器在生意最多的时候停止运行了一两个月

但是对长期来看,正如央视所说

“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发展趋势不会改变”

为什么呢?

因为此次疫情虽然给经济带来了很大的冲击,但也给中国带来了不一样的东西。比如: 在线教育,在线医疗,云计算的催化。从前这些领域在 4g 的时代建设与发展可能没有成熟,而如今随着 5g 建设改革发展铺设开来,在国家有意扶持科技的大方向上,加上疫情的催化,这些产业在未来必然会爆发。

我们再看看金融

简单直接一点看看 A 股

政策:

央妈释放万亿流动性

降息预期的货币政策刺激

对外资流入的打开

情绪:

3000 股跌停后的大盘反弹四连阳

(情绪,信心的修复)

种子:

在家无聊所掀起的全民炒股热潮

疫情,是危,也是机

让我们意识到了不足(某些机构战略调配能力制度缺陷)(经济冲击)(就业压力)

但也是一次机会

一次变革的机会!

金融改革,科技强国,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会改变

-——– 分割线 ———

修改后的回答:

疫情对经济的影响是看疫情的持久时间,影响力度所决定的

另一个实在人谈疫情的时候给出了疫情防控的三个结果:

第一,最理想的情况是取得完全成功,元宵节前控制住武汉疫情,二到四个月内结束战斗;

第二,焦灼,像当年的非典那样,拖个一年半载;

第三种可能是完全失败,像 2009 年墨西哥猪流感那样,波及全球。

第一种情况,我认为对经济的影响便是如原回答那样,中国灾后重起,深 v 走势

第二种情况,拖了一年半载

a. 国内:

1. 企业: 制造业水平大幅度下降,产业链复杂的企业关门倒闭常态化

2. 个人: 人人自危,生活必需品价格上调,人民生活质量下降,就业压力巨大,失业情况加剧

b. 国际: 部分国家升级对中国的贸易限制

中国制造业的倒塌效应席卷全球

新的制造业大国上位或者卡位

没有人能顶替的话(目前看来是没有国家能顶替中国制造的),全球消费效应下降,消费萎缩,生产倒退

美国捉紧时间拉近与中国 5g 的建设,中国在 5g 领域做的努力白费

一场金融危机可能是会发生的

第三种情况: 不用说,也能预想了

人都没了….

但在目前国家超级体制的努力下,我个人认为大大概率是第一种情况

因为,中国,总是能做出其他国家做不出的奇迹!

知乎用户 学杂店的喵店长 发表

知乎用户 RDCY 发表

未来经济发展方向将会发生改变

知乎用户 赢家伟业科技孵化器 发表

再大的困难都能扛过去

只不过是代价有点大

过去几十年吃不饱穿不暖,照样保家卫国发展经济,不也过来了

现在人生活条件好了,爱干净了,出门怕晒黑打伞防晒霜轿车代步,吃个水果还要加白糖和酸奶,是不是?

知乎用户 猪猪侠​ 发表

我们看到全球的发达国家为了解决疫情问题,都开始释放充裕的流动性。在这个基础上,我们把疫情和经济放在一起,往后看 3-5 年,大概率会再一次出现由经济现象产生的政治表达,这个政治表达和上次是一样的,而政治表达的结果,最好的情况是短期内大家都能控制,如此就不用转嫁各种各样的国内矛盾,但这次非常麻烦,面临失业问题,面临公司解散问题,这对劳动人民的影响最大。

如果疫情时间稍微长一点,大家转移矛盾的方式和方法可能就各不相同了,再拖下去,大家可能会把矛盾转移到国际上。

知乎用户 培训师胡一夫 发表

2019 年我国 GDP 总量 990865 亿元,第三产业占比大概 53.9%,差不多 534076 亿元,第二产业占比大概 39%,差不多 386437 亿元,加起来一共约 92 万亿。

如果 2020 年 GDP 按照 6% 增长计算,增量大约就是 6 万亿。

2019 年春节 7 天:
除夕至正月初六(2 月 4 日至 10 日),全国零售和餐饮企业实现销售额约 10050 亿元(国家商务部)
中国旅游研究院(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综合测算,全国实现旅游收入 5139 亿元

这里加起来 1.5 万亿,少说也去掉了 1 万亿以上了。按照 5 万亿计算,GDP 增长率会掉到 5% 左右!

  • 不过考虑到这个数据向来是往大了编,实际影响没那么大,个人感觉编到 5.6% 还是有机会的。

再看看全国经济普查的数据:

截止 2018 年底的。全国二产 + 三产从业人员总共 53254.8 万人,可以看看行业分布,按照从业人员少到多的排序,可以明显看出来,吸收就业人数多的行业基本都是这次疫情影响大的行业。(合计数据包含农林渔牧的二产和三产所以比较大)

吸收就业大、受疫情影响严重的行业:

法人单位中,制造业 1 亿多,建筑业 5800 万,批发零售业 4000 万,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2200 万,教育 2200 万人,交通运输业 1400 万,房地产业 1200 万,住宿餐饮 700 万,居民服务业 400 万人,文化产业 400 万。个体户中,批发零售业 6400 万,住宿餐饮业 2200 万,制造业 1600 万,居民服务业 1300 万,交通运输业 1100 万,建筑业 950 万,租赁和商务服务业近 300 万,文化产业 180 万,房地产业 170 万,教育 138 万。

算算法人单位有 3 亿人收入可能会受到影响,个体户 1 亿 4 千万人更是接近全军覆没!

真正互联网、卫生这种会收益的行业,就业占全社会就业比例太低了。

至少目前有相当一部分人收入已经下降,大多数人预期收入下降。特别是疫情不知道什么时候彻底控制的情况下,对于未来收入悲观程度比较高。预期收入会造成当期消费和未来消费减少,消费需求减少,企业开工率不足,中小企业倒闭,社会贫富差距拉大,因为高收入群体的消费是一定的,低收入没钱消费,所以社会总体消费水平降低,恶性循环。

所以目前策略就是先放水保就业,工作有了,收入还在,有收入消费就还在。

就业保住了以后,就看怎么拉动需求了。大规模基建投资感觉是不太行,因为现在财政也没钱,去年除了上海几乎所有的省都是入不敷出,我这边地方欠债要还好多年了已经。目前解决没钱,所有的思路都是卖地。为了卖地,房地产市场会怎么走也很明朗了。

最后就是外贸。跟老美继续谈,不降关税,只能贬值。

知乎用户 超级大国王 发表

歌手都改云录制了,你说大不大

知乎用户 理想主义者 发表

对经济的影响不会很大,就算是前一个月停滞对如此体量的经济体来说,伤不到根本。

相反,正是因为这次疫情,补上在长期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而文化建设未能跟上的弊端。

比如:

以前发出声音的主体媒体,几乎垄断的新闻发布,更会谨慎的思考内容的真实性。

而以网络为主的群众媒体兴起,特别是大型的社交平台,会更加宽容发布的内容,有利于及时反映社会状况,和监督政府都起到了一定作用。

最难受的估计是以前意气风发的公安,能明白的事情一定会受到扼制。

最后,还是一个健康的社会,不该只有一个声音。真相是需要不同声音来证实的。

民进官退是好事,但向往是好的,最后的走向很艰难。不管怎么说,

吹哨人,还是被权利人一直所憎恨的。

————————————————————————————

从经济角度上看,不同意大多数楼主的仅仅是减退,这次疫情从某种程度上,把粗放型的经济进行磨打:

就是餐饮行业,恶性竞争,早应该关掉一批,不以顾客为主,使用低劣食材,重用调味覆盖的,有利于真正好的餐饮企业发展。

在这个这么多过剩的年代,优劣淘汰是正常的事情,行业向更细更精更深度挖市场。淘汰一批,正好适合新一批,新面貌的服务企业。

网上的火热,线上线下的互通,足不出户也能生活的不错,大数据在这次疫情的防控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竞争才会发展,政府沉珂的内部管理制度是需要反思,当然集中力量办事情的最后一役。也给人民以信心,国家是有能力办好事情。

同时,对严重官僚主义,直面新闻,虽然政府的公信力受到影响,同时也是一种监督。

最后,只有真实的信息,真实的面对,才能解决问题,而真相隔着一堵墙,大家都来吼一下,社会就会变得清朗。

看来还是过于乐观:

知乎用户 Hollytown 发表

今天是 3 月 12 号,全球疫情发展到今天已经可以预测这是中国发展的大机遇了。就像美国 1929 的经济危机让美国成为了真正的世界第一一样。

先说压力。最明显的压力在于就业,大量中小企业无力为继,大企业利润下降减少招人。国家应该很快推出政策,类似大学生村官,协警,社工类的岗位会增加,还会有一些大的基础建设项目,钱就靠银行放水。

其次是服务业衰退。电影,旅游,娱乐都会受影响,而且这种影响可能会持续到疫情结束一段时间,人们的紧张心理才能消除。这些行业的经营者肯定是这次疫情最大的受害者群体了,可以说后面的发展是建立在他们的血泪上的。但是从整体上讲,这些行业更新很快,就像生态环境,越容易被破坏的就越容易被恢复。况且恢复是需要重新采购设备,反而还能刺激上游相关企业复苏。这世界就是这么黑色幽默。

第三是小制造业,也会受到很大冲击。这方面特别需要国家给予贷款和税收的扶持,虽然等到需求恢复了也能像服务业一样自发恢复,但尽快恢复才能抓住全球疫情的机遇。

然后说机遇。国内疫情在两个月的时间基本控制,各地已经着手恢复生产,由于包括了春节,实际影响生产的时间还要再少一两周。产能的恢复其实很快的,主要问题在于需求的恢复。

很多人包括我曾经担心停工会被挤出全球化生产的链路,即失去市场和需求下降。但这病毒的传染天赋太强了,全世界都没办法抄中国作业。在不看好全球疫情能被有效控制的情况下,相信对国外制造业的影响也会很大,甚至更大。还有一个不能忽视的地方是,关于产业链中某一环节替代,在短期内是无法从无到有的,0.5 可以代替 1,0 就不行。中国有全产业链,而且强势行业很难被替代,对于弱势行业正好是个追赶机会,就像赛车进湾提前减速却能在出弯时提前加速超车。

此外,最近的消息,华为在美国和英国都被开绿灯了,为什么?要买口罩呗。在医疗物资的带领下,以前打不开的市场打开了,以前买不到的也能买到了,处不好的关系也缓和了,一带一路、自贸区谁敢反对?顺便连国内疫情结束相关医疗产品产能过剩的问题都大大缓解了。

还有,疫情加剧油价需求预期降,油价来到了历史级低点,中国最大进口国,美国最大出口国。a 股跑赢全球。最乐观的估计或许中国印钱全球买单的时代就这样开启了。

知乎用户 的人 发表

首先可以肯定的是,非常大的冲击力!

刚好写了一篇关于疫情对各行业的企业的一些影响…

1 个多月前,我们甚至没想过,2020 竟以这样的方式 “魔幻” 开局,一只黑暗的大手毫无征兆的撕开了 2020 的大门……

因为病毒,大家闭门不出,商场、饭店不是延迟开业就是空无一人,昔日热闹的街角空空荡荡,只有快递员奔波的身影。禁足在家的小伙伴们,好像囚禁在笼子里的鸟,想要出门欢快地吃一顿烤肉都成为一种奢望!

本该在春节期间年味十足、座无虚席的餐厅,却空空如也,大量备料的蔬菜只能摆在门口 “含泪贱卖”!

疫情的传染性越强,人的活动半径受到的冲击就越大,与之相关的行业承受的压力也越大。这次疫情显然直接冲击着与人和消费相关的行业。

短期来看,疫情如同一场脉冲,显著地冲击着经济的律动。未来,虽然时间会冲淡一切我们经历的困难,但或许对个人、企业、国家,都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斗。疫情肆虐,街巷冷清,惨淡的又何止餐饮业?(由于篇幅较长,剩下的可继续阅读以下文章)

跨界 “罩王” 可不止一家!

还有其他问题,您也可以关注我们的官方公众号 “HomeYun 运当家”,很乐意为您解答!

知乎用户 HomeYun 运当家 发表

我相信中国的经济有办法恢复甚至更好,但疫情对中国很多人的内心倒是影响特别大。

一直避开回答关于疫情相关的回答,但还是来答了。

疫情一直 “发展”,很多国人都鼓励着努力着,甚至连病人都喊着这次一定要战胜病魔。

我看了抖音和微博,我每天也刷着抖音和微博,一看到那些重症还在挣扎的年纪大的人,我就格外难受。

因为这次疫情,太多人让我很失望,我的内心,甚至国人们的内心,无奈也无能为力。

比如哪些行为:

1. 口罩造假,口罩高价出售坐地起价,趁机赚国人的钱。

2. 唯恐天下不乱,将口水涂往超市里的各种物品上。

3. 完全不配合,反抗国家的隔离政策。

4. 电梯口贴了的纸巾,整包带走。

5. 各种造谣,原本够乱的天下,竟然有那么多人希望更乱。

6.7.8… 我已经不想写下去了。

无论什么时候,有国才有家,没有国家的兴旺,我们真的无法更好的生活。国家经济影响大不大是个问题,国人的内心被这些浑浑噩噩的人一定是狠狠的打击到了。

(叹气)

知乎用户 草莓罐头​​ 发表

可防可控,稳中向好

知乎用户 胡建宇 发表

一 当保安变成了城管

先从最近的一个感受说起:

终于,小区保安都成了城管,而业主们都成了流动小贩。

相信很多人深有体会。现在在很多小区,保安训斥业主、互相吵架的事,并不少见。

平时客客气气的阿姨、奶奶们也在进门之后嘟囔_“小 X 最近态度好差”_。

当然,也有很多属于业主无理取闹。我就见到很多业主群里,本小区或者附近一出现疑似就有业主骂物管。

但核心在于,保安先生乃至物管的角色变了,他们从服务者变成了监管者

而小区业主们,无论他们离开小区以后是组长 leader、经理总监、大 V 老师还是神仙女孩、宝藏男孩,都成为了被监管者。

业主们头一次被保安管。

当然,态度是有区别的。和房价的高低成正比。

高档小区态度好一点,“请”、“谢谢”、“不好意思 “等的语气词多一些。

中低端小区就是疫期四联:干嘛的?证呢?扫码!量个体温!

无论什么小区,态度比以前变差是肯定的。

我写这篇并不是想抱怨自己小区的保安,我相信他们也并不喜欢如此。我也理解,这是小区封闭式管理的结果。

但另一个问题就让我担心了。

我常去一个创意园散步,那里和公园类似,大部分都是露天环境。有许多创意工作室,特别是很多很棒的咖啡馆——有些我认为是深圳最好的。

疫情以来,那里也进行了各种封闭——要封闭一个露天环境,就是要用大量的铁栅栏围起来,留几个出入口。

都可以理解。

最近一两周,随着疫情的大幅度缓解,那里的很多咖啡馆终于开了,连餐厅也恢复了堂食。

但我每次要进去的时候,在扫码和量体温之外,保安先生都要问我:

“你来干嘛的?”

好迷惑。

![](data:image/svg+xml;utf8,)

且不说,“干嘛的” 和是否身上带有病毒似乎没有半毛钱关系。

更重要的是,如果这个创意园区实行完全封闭,我可以理解这样的提问。

但事实上,大部分店铺都开门了,他们要做生意。而我是来照顾他们生意的。

我来干嘛?难道不是来给您提供衣食工作的吗?

尽管这是一个间接过程:

我买的咖啡变成咖啡店的租金,交给华侨城集团这样的国企,最后变成保安先生的工资、为他的妻子孩子提供有尊严的生活。

当然不该这么杠。

我只会回答,我进去逛逛。然后经过量体温和扫码出示我没有来自湖北等疫区以后,方得进去。

真得,如果不是为了给几家心爱的咖啡馆贡献点生意,实在不想来接受 “你来干嘛得?” 这类盘问。

写此文当然不是为了 diss 保安先生。

我只是担心一点。

中国经济的毛细血管——大量的小型工商业者,从火锅店到咖啡馆,从兰州拉面到云南米线,还能经受起多久这样的停摆。

有一家叫做 “吃茶去” 的服装品牌,很受深圳本地年轻人的喜欢。当我走进这个创意园他们的店铺时,里面小妹妹问我,您是老板的朋友吗?

可见实体店的生意基本相当于没有的,来客人反而是不可思议的。

如果钢铁、水泥、汽车等对于国民经济来说是大动脉化,那么无数个人消费相关的场景就是毛细血管。

一个人,如果大部分毛细血管都堵上了,是不是也要上呼吸机了?

二 1 家徽菜馆之死

在中国庞大的餐饮业大海里,一家叫做醉翁亭的安徽菜馆,只是瀚海一沙。

2 月底,他的老板醉翁,在自己的微博和朋友圈发视频,表示资金链断裂、准备卖房发工资,同时呼唤有人接手。

这个视频甚至得到了樊建川这样的名人转发。

醉翁亭在深圳好像有两家店,福田区那家我中学时候吃过一次,南山区那家店,后来在互联网行业工作的时候,经常被公司 HR 用作新人培训的聚餐点。

对于深圳来说是老店了,但吃得不多。本来,安徽菜也不是什么显学菜系,承受风险的能力不会很强。

我有一点特别的感受。

这位老板醉翁大概 50 多岁,正是那种个人奋斗史伴随了整个改革开放历史进程的人。

这样的人,在深圳这种城市尤其常见,第一代所谓真正意义上的深圳人,那些在深圳出生,没有所谓老家在外地概念的孩子们的父母,大部分是这样的人。

他本该是很多人羡慕的对象,结果在这场疫情当中,财富几乎归零。

是的,和武汉人相比已经足够幸运。毕竟钱没了,还可以再赚。

是的,店铺生意不好,也可能和本身竞争力不强有关。

但是,本来也许能活下去。

醉翁的遭遇不是孤案。

我有一个微信网友二囍老师,是国内知名的 24 小时书店 1200bookshop 的经营者。

我前几天看到他的朋友圈里担忧地写道:

书店的左邻右舍陆续拆除招牌,整条街的空铺率即将超过 50%。

二囍老师在广州。

就我自己的一些观察,不少店铺还没倒闭仅仅是因为老板还封在家里没法贴【旺铺转租】的告示。

这又是多少家庭呢?

哪怕存在那么几个房叔房姐,拥有一条街的店铺,这些房叔房姐虽然不至于陷入经济困难,但消费降级是肯定的。

原本能吃米其林的,只能吃外婆家了;原本能吃外婆家的,只能吃沙县了;原本能吃沙县的……

和疫情一样,这也是一种传染。

三 兔子与老虎

小企业如此。大公司也有各自的心情。

3 月,尽管传了很久,海航被重组的消息还是确认了。

重组当然不等于破产,但对于一家企业来说,多少意味着一种从头再来。

我们都知道,海航的病,源于多年来的资本扩张的失败。

就如同新冠病毒的死亡者大部分都是有基础性疾病的。

如海航这样的公司,我相信不会是少数。

据说,房地产行业资金链最健康的万科,也在喊疫情持续到 5 月资金链就要断裂了。

巨头的死亡是可怕的。

用自然界里的现象打个比方:

假如海航这样的大企业是老虎,醉翁亭这样的小企业是兔子,在一个生态圈里,10 万只兔子可以养 10 头老虎。
一场灾难,10 万兔子死了 9 万,10 头老虎死了 9 头。
那么老虎就绝种了,兔子倒还能恢复。

所以,当自然灾难出现时,尽管霸王龙和剑齿虎不会一下子就消失,但他们绝种的危险性,却远高于那些小型哺乳和爬行动物。

我知道海航老板陈峰是一个很信命的人,海航的登机牌都印有佛经,据说海航的小姐姐们入职面试都有大师看相。

真是,“可知世上万般,好便是了,了便是好;若不好,便不了;若是好,须是了。”

四 复苏无法被计划

国民经济是一个复杂程度不亚于病毒的事务。繁荣难以被计划出来的,否则中国各地就不存在那么大的经济差异了。

尽管各地政府都在为复工创造条件,包括我所在的深圳,都是先复工再审批,也都推出了不少税收减免的政策。

但简单 “复工”,真的不是经济的全部。

不是工人坐在工厂里,码农坐在电脑前,大家一起叫外卖就可以维持目前的经济体量。

现代经济之所以有那么神奇的力量,大家的生活水准可以富足到这个程度。除了科技发展外,最重要的是高度复杂的分工。

发达国家之所以是发达国家,有很多原因,其中之一是因为发达国家一项工作有 10 个人做,二发展中国家 1 个人全做了。

举个例子:

在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赛的祖国埃塞俄比亚,一个农民,会自己种田,养牛,织布,做鞋,自己拉着车拿去附近村里交换种子化肥…… 在美国,这些工作会有不同的人承担。

当把经济中的许多环节去除以后,附带去除的就是大量的就业岗位和生产价值。

当我们的社会生活变成那种简单的,“家(公司)、超市、外卖” 三位一体以后,意味着一个本来的亚马逊雨林变成了一片草地。

草长的再长,除了牛马羊之外,还能有黄狼,旱獭之类。但肯定容不森林里那么多动物。

所以,恢复经济,救救经济不等于简单的复工。需要给消费乃至正常生活的恢复创造更友善的环境。

五 比新冠肺炎还可怕

我知道,看到这篇文章,肯定会有人来杠我。但我没有说要放松警惕。

我知道,疫情依然严峻,特别是在国外。

但幻想着今天彻底封闭,明天全世界所有的疫情都可以消失,这不可能,也不科学。

现在全国的疫情,在各界的努力下,包括湖北省和武汉在内已经出现了根本性的好转。

基本上只剩下输入疫情。而输入疫情由于海关等的存在,是相对容易控制的。

那种认为一定要等连续多少天零增长才能解除彻底封闭,当中哪怕只有 1 例 2 例增加,本地就要归零重新开始计算,我觉得是机械的。

不是说这样做不对,但这种做法忽略了疫情的次生灾害——经济萧条。

也忽视了,全球人类有可能会长期和新冠病毒共存,我们需要寻找长远应对的妥善之道。

在平衡处理防控和经济运行方面,如新加坡在这次疫情中的表现也很好。

我们的条件和新加坡差距比较大,但他们的做法精神也有可参考之处。

特别是,中国已经为国内的恢复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这次疫情里,我非常敬重张文宏大夫。

张文宏大夫在一个采访里,建议大家不要过度恐慌:

整个城市可以停多久,我们是经受得起的?大家不吃不喝,没地方买菜,有病不能去医院看,这时候死掉的人远远高于新冠肺炎死亡率。
这里有个前提,前提就是说大家都来自发病率比较低的地区,我认为是可以的。

我非常赞同这个观点。

另外,我看到一个地方政府文里有一句话:不要盲目追求确诊零增长

“不要盲目追求零增长” 这几个字,实在太有水平了。

六 欧美的灾难也是我们的灾难

不知道有多少人为美国和欧洲的疫情蔓延幸灾乐祸。

但我相信,作为世界工厂,作为从苹果手机到袜子到高铁无所不能生产的中国制造,每一个和中国制造有关的人,大概对这样的情况都高兴不起来。

BBC 有一个报道,因为中国的疫情导致消费触底,南非捕捞龙虾的渔民已经要破产了,一些渔民连三餐都成问题了。

之前是新西兰的渔民因为订单断绝把龙虾都扔海里了,疫情爆发的日子简直是龙虾感恩日。

如果美国和欧洲乃至日韩都陷入这样的困境。

那么意味着大量的中国出口将要中断,意味着复工就是浪费电。

一损俱损。这个世界上,大概没有比中国更在意外贸的国家。

在这种情况下,除了祈祷国外的疫情赶紧好起来,我们能做什么?

当然是自救,让中国经济的毛细血管赶紧疏通起来。

体育、电影、旅游、健身、各种线下大型活动等产业实在是没有办法了,那么其他产业呢?其他和大规模室内聚集无关的产业呢?

尽快在湖北以外的区域恢复除大规模聚集活动以外的正常消费生活和经济活动,就是最大的自救。

七 保安先生,我是来……

我知道,每一次危机,对于很多人来说也是机遇。会诞生新的模式,新的巨头,新的富豪……

但期待成功的背后,先要问问自己是不是代价。能减少代价,是政策制定者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

回到保安先生那里。

我知道,保安先生们也是因为上级要求和压力才这样的。

所以我想对上级先生们说,既然已经开了,既然已经允许商铺开业,餐厅做生意乃至提供堂食,就尽量给经济的恢复提供一点便利吧。

就不要态度恶劣地盘问我这种还愿意出去买一杯咖啡的人,

“你来干嘛的”?

对所谓绝对零增长的 KPI 有正确的认识,就会多救一家公司、一家店、几个人、几个家庭。

所以,如果有保安先生或者物业的朋友看到这篇文章,不要生气,不是在 diss 你们,其实是为了你们好。我相信你们也不愿意整天和别人对着干。

最后,我突然想,下一次我再去创意园,如果保安先生还要问我,你来干嘛的?

我就回答,我是来救你的。

开玩笑的,不要认真。

知乎用户 子宇 发表

经过这次能明白东北人为什么热衷编制了吧,这次的疫情就是个小号的下岗潮,部分人接近一个月没有收入,要知道当年东北可是几年,积蓄耗干后很多人饿死冻死。估计这次疫情后消费观念和舆论也会改变一些,想当初一提到考公务员就是:不思进取,这也是为什么发展不起来。呵呵呵,如果这次持续三年,过后你不想考公务员算我输

知乎用户 btm 三年一百 发表

这个类似的问题之前出现过,同样的,知乎的尿性,这个问题应该活不过一周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不首先使用 “我蛮夷也。” 声明,以下皆为瞎说,不代表本人具有理智时的观点。

先找了个霸权的概念。

现代所说的霸权(Hegemony),通常指一国凭借其政治、军事、经济的极大优势,在地区或世界控制他国主权,谋求对国际事务的主导地位或统治地位。霸权是世界老大所必须的吗?

起因与主权

上海事件的发酵,让我想到了一件与卫生市场相关的事情,而这也是从新冠疫情延续至今愈演愈烈的主要原因。

我们明确一下主权的概念:国家对内高于一切和对外保卫独立自主的固有权力

我们知道,主权这个概念往往是跟地缘空间有关的,但是又因为国际环境等缘故,既有对内的一面,也有对外的一面,当一个国家真正开始重视主权问题的时候,内外往往一体。

但是我们也要认识到,国家因为不同地缘、人口、发展度、影响力等的差异性,具有不同的主权控制力,即使是大国,也可能在某一时期具有较低的国际社会参与能力(如北洋军阀政府时期参与一战以战胜国的地位获得了战败国的待遇)。

这次疫情,分明存在大量的他国隐秘行为的痕迹,事态挑明,本就是霸权他国践踏我国主权之行径。

主权的五个等级

我在这里,将主权的控制力分为五个等级,不以当今任何国家作为直接对照,本身是抽象的概念划分。

T0、霸权:在全球范围内具有最高话语权,以收割精英与最高利润为追求,以制定国际标准与维持该标准为手段,推进霸权国的稳定化发展。

注:保障霸权的根本不仅仅是强大的军事实力,更进一步的是全球市场中最高利润份额的支配权,以及其带来的附属的文化、经济、技术等多层面的高发展度。

T1、强权:在全球范围内具有较高话语权,具有强大的周边地缘干涉能力,以追求内部的稳定发展和周边地缘的动态和平为追求,以参与国际标准制定和维持该标准为手段,推进强权国的稳定化发展。

进入 T1 阶段,往往会有多个国家或被动或自发的成为其附庸国,由此强权与霸权国家成为宗主国,但是附庸国的存在往往也有各自的目的与需求,要想保持统一战线,需要宗主国国对附庸国进行一定的优待倾斜。

T2、自主:在全球范围内具有常态的话语权,内部存在不安定因素,以追求内部的稳定发展为追求,对于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具有自身的裁量对于国际标准采用 “对我有利就接受对我不利就抵制” 为手段,推进自主国的内部稳定化发展。

T2 自主国的存在是一种纯粹的精神追求,无论是和平时期还是战争时期,纯粹的自主主权国家都不是长期存在的,往往会因为各种事态演变而进入各个阶段。

T3、附庸:在全球范围内没有具体的话语权,以附和宗主国的话语权为主,附庸国内部存在主要的反对派势力但是在宗主国的影响下形成了具体的动态平衡,对于国际标准只有服从宗主国与附和的能力,主要借助宗主国与国际规则来维持自身的稳定化发展。

进入 T3 阶段,附庸国为了获得宗主国的支持,需要以维护宗主国的各项标准为前提实现自身国际地位。

T4、其他:主要出现在和平时期的其他列国,战争时期的其他列国往往会因为战火燃烧而发生各种地缘、民族、派别等因素的撕裂而丧失直接主权,成为现实意义上的弱国,但是和平时期,其他列国在现行国际规则下具有参与国际标准维持的意义,甚至因为国家数量较大具有各种对应策略,其中主要的策略为左右横跳,这主要是因为政权更迭频繁导致的。

T4 具有转化为附庸国与主权国的可能性,但是这种转化需要宗主国与自身暴力集团的支持,如果内部不存在暴力集团,这种可能性将无限趋近于 0。

卫生主权

常用霸权有很多内容,我们不予讨论。

聊一聊新冠疫情的事情,我们回到卫生主权层面,另外我习惯借助市场来说事,以下这就是我的主要聚焦点。

新冠疫情带来了一个全新的市场:卫生市场。

以前这个市场,跟医疗市场虽然不能说是一体化的,但是至少是紧密结合共同维护群众生命安全的。

但是新冠疫情的长久性与持续性,带来了另一种别样的可能,就是卫生市场的长期繁荣。

某非经济学的医疗网红表示 “危机,也是生意。” 从某个角度来看,这句话存在很大的站位问题,但是我们也要正确的认识到,事情确实如此,我们既需要批评他的多数行为,也需要肯定他的部分言论。

毕竟没有他,也很难让我们从这么大的灾害中认识到 “危机,也是生意” 这一具有更深远意义的事实,没有他,我们也无法识破美国医疗卫生霸权方面的具体思路。

全世界发达国家鼓吹 “共存论” 的场合下,可以视为这是一种卫生霸权对于抗疫卫生标准的输出,这种输出直接体现在世界面引起了巨大的变化,这是一种 “医疗抗疫” 的手段与方法。

我国在这种国际舆论环境下,主动采用的是 “动态清零” 的方法,本质上是一种全民“卫生防疫” 的手段。

卫生抗议 vs 医疗抗疫

对付疫情,世界面比较常用的解决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卫生抗疫,一种是医疗抗疫。

两种抗疫方式,其实各有优劣,

前者是发动群众的力量来进行维持,而后者则能够保证社会精英的地位。

但是,这也只是表面上作为普通人能够理解的,再往深里走,其实还是市场问题。

医疗抗疫的市场实际上已经很久前就经过了数轮白热化厮杀,决出了其中的重要巨头,

国际面的医疗标准已经十分成熟且完善,不论是对病症的标准判定、命名,使用甚么药物器材进行治疗,怎么宣传推广,怎么卖出高价,基本上都已经划分出了山头,之后再进行一定程度的动态修正

但是卫生抗疫市场却依旧处于增量市场阶段,甚至于现在经济危机的环境下,想要攻坚这个市场,大部分国家都没有这样强大的全产业链支持与研究,

同时,这个卫生抗疫的市场缺乏真正成功的模板,中国站在坚决抗疫的角度上,已经正式成为了国际层面的 “卫生模板”,这给出了一种不同于推广卫生霸权国家的算盘。

我国拿出来的实力,足够奠定我国作为卫生强权国家的地位,而一旦具有这个地位,自然可以杀入卫生市场领域,以实际案例说事,完成我国经验、文化、科技的对外输出工作。

但是这样的行为同时直接挑衅了医疗抗疫的基本盘。

零和博弈?

卫生抗议与医疗抗议并非零和博弈,两者相辅相成,应该互相成就,以救助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为出发点,做到合作做到最好。

但是,站在国际大宗交易市场的面前,卫生健康市场的壮大直接影响到了医疗健康市场的份额问题。

当份额上升到亿万级别,所有的金钱流向都能够玩出无数的花样。

卫生是一种前置性的工作,主要在于防范于未然,他的市场集中于前端,卫生市场一旦出现了短暂的繁荣,就注定使得医疗市场处于萎缩的状态。

在理想的情况下,两者之间应该是一种动态平衡,不至于短期内被抢走巨大的市场份额,所以绝不可能是零和博弈,只是 “东风压倒西风与西风压倒东风” 的问题。

另外,卫生市场本来就是随着疫情存在的,只要疫情不存在了,卫生市场注定萎缩,那么医疗市场本来也不应该畏惧卫生市场,反而作为医疗市场的支持者应该踊跃参与,合力一起将疫情消灭掉,使得整个世界归于安宁即可。到时候医疗市场自然会正向增长。

那为什么作为医疗市场要对卫生市场的进军呢?

其实这一切,都还是霸权逻辑在作怪。

霸权逻辑(讨论卫生领域为主)

霸权逻辑是一种很特殊的逻辑,因为霸权的武力维持,所以可以在世界范围内推广自己的标准,达到 “号令天下、莫敢不从” 的地步。

但是霸权同样要求,霸权必须一直具有霸权级别的掌控力。

作为霸权国家,一旦受到强权国家的挑战,就要拿出足够的武器,将强权国家按下去。

合欧洲众国为欧盟的欧元就曾经受到过这种打击,除此之外,附庸国的日本,二超之一的苏联,都同样受到过猛烈的金融武器攻击。

乃至于到现在,病毒也可以成为一种天然的武器。

无论是军事领域还是其他领域,对于资源的调动都是一门值得研究的学问,掌握这份学问的人,足以成为任何领域的高手。

病毒看起来不可能被调动,但是人类与物资作为载具,借助公共交通与物流作为航道进行运输,这并不难。

在现代世界的温情面纱被缓缓摘下之时,霸权国家的武器投运方式正在无所不用其极。

不一定需要流血牺牲,但是真正在制造经济上的伤亡。

而一旦无法将强权国家按下去,霸权国家就会自发的衰落。

至于霸权国家为什么会衰落,这又是另一个更有价值的问题,暂时不在这里讨论。

卫生主权

我国一直都有保有卫生主权的传统,无论是 “全民喝开水” 运动还是抗美援朝时提防美国的细菌战战术,还是近期的非典抗疫、新冠抗疫,我国都在大力发展公共卫生事业,

![](data:image/svg+xml;utf8,)

其实,这也是大陆地缘国家养成的习惯,古代罗马就有不错的公共卫生标准,哈德良大帝在不列颠建立的哈德良长城甚至保有完整的下水道系统与先进的厕所,同时期中国汉朝更是直接发明了马桶,并且在成建制的厕所上发展越来越完备。

大陆地缘强国基本上都绕不开卫生这个坎,甚至可以直接将卫生视为文明的象征。

但是我国在国际上的卫生话语权不强,主要是因为我国集中力量办大事,主攻方向不在卫生方向,结果疫情一来,必须要将落下多年的卫生技术紧急提升到全国覆盖的产量等级,但是更进一步的是直接打开了国际层面的卫生市场。

口罩、呼吸机、疫苗悉数登场,在多国卫生市场环境的竞争下取得了先进地位。

但是这些只是资源,如果着眼于此,还是容易落入陷阱。

真正值得提的还是 “方案”“solution”,

从卖物资走上卖方案,才是符合国际主流的玩法,而一旦熟悉了这一套玩法,就等于做好了打开其他国家市场的准备工作。

中国式抗疫是一个模板,也是一整套完善的城市化运作解决方案,可以解决的问题不仅仅有疫情问题,同时还包括整个城市的卫生、科技化、治安管理等多方面问题,同时,这一套方案反而能够刺激经济的增长,这就很值得人深思了。

我曾经拜访过某中东国家首都的皇家警察局,尝试为对方规划一整套 “某智能产品” 面向城市的落地运营方案,虽然最后此事没成,但是却让我看到了打开他国国门的机会,就此,我大概明白了华为之所以能够打进国际市场,乃至被美国制裁的原因。

方案之重要,代表强权对于标准的重定义。

不是所有的国家都能够拥有卫生主权,这不同于领土主权,所以这一块的市场注定有人来吃一口,只是我国多吃一口,其他霸权国家在高利润附加值上就注定少吃一口。

就像是一群人在饭馆里面,一位壮汉站起来说,“我提议大家一起来吃面包”,花费为一美刀,美刀是他家的货币,面包是他家的标准,这时候如果有一个人站起来,“我拿一块钱吃一个馒头”,现在的卫生市场就是这样一个情景,有人提出了一个不同的方案,虽然没有号召大家一起来学习自己,但是至少给出了第二个选择。

可以说,我国伴随着国际社会风云变化,注定且被迫走上了卫生强国之路。

上海即是战场

我一直反对将战火烧到国内,但是毫无疑问,这种事发生了。

暴露了很多事,这当然不是好事,但是乐观的说,这终究可以成为好事。

知道自身存在多少错误,才有纠正的机会,

我们国家摸着鹰酱的屁股过了不少条河,但是伴随着霸权国家的衰落,我们注定不能一直摸着鹰酱的屁股过河。

具有自由主义精神的上海是这场卫生霸权与卫生主权之争的战场,一方胜出,所有的言论都可以成为模板推而广之,

这接下来是多大的市场?

这是一场退无可退的战争,退了,就要跪下,要大面积死人,要失信于民,要失去一个好大的市场,要接连失去更多的市场,

一如始作俑者引发全球金融海啸,却要我们来帮忙承担通货膨胀的危机,我们能帮多少次?

上海的问题,我上一篇也说过了,其实很多事情我也看不透,

但是美国英国拉着全世界这么多国家跪下了,为什么我们就要一起向病毒跪下?

为什么就一定要以跪下作为最终标的物,嘴上口口声声所言若何,有几个心里想的不是生意?

我就挑明了,全球卫生市场的生意,我国当得起为世界重新制定规则。

想吃这碗饭,就要拿出方案,给出物资,建立相关的供应链,同时掌握卫生规则的话语权。

都是市场的问题,那我们就在市场上见红。

让市场的归于市场,让生意的归于生意,让科学的归于科学,让政治的归于政治。

让卫生的归于卫生。

让文明的归于文明,让野蛮的归于野蛮。

未来世界格局如何?

全球摆烂,自胜者强。

知乎用户 楚烈​ 发表

经济影响肯定很大。但是非常诡异的是在经济哀鸿遍野的时候这两天股票大盘居然涨了,谁能解释一下这是什么原理?今天是 2 月 21 日。

知乎用户 糖豆​​ 发表

看到这个问题下意识的看看了自己经常用的那些 app,因为自己不是经济学,也不会统计学,所以从自身出发。看下某团,某宝,某付宝,我基本上消费都在这些上面,我知道我不能代表所有人,但我想应该有部分人跟我一样吧。

某团一个月内没有产生订单。

某宝一个月内没有产生订单,原本购买的年货也因为疫情全部取消。

某付宝头一次还款是三位数。

然后一个月内没去过电影院,也就不用买爆米花跟肥宅水。

最喜欢到处吃,但是这一个月内也没有出去吃过了。

然后工地直接给了一个月休息,只给了几百生活费,就没工资了。

想想就是一个月少了几 k,跟我一样少了的肯定不少,然后全国想加,你品,你细品。

知乎用户 洋洋七号​ 发表

2 月 10 日发布

短期服务业消费、进出口行业萎缩,从而降低生产的意愿,长期制造业将遭受打击,加之区域流动限制,从而对经济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但随着疫情的结束,不排除体验式的服务业爆发式复苏,也将迎来新的春天。

但要认识到的是**当年非典疫情却大大激发了淘宝、京东等电商在国内的发展,**当线下的商品不好卖的时候,线上的受众和渠道会不会更多呢?

那么,现在中国物流的基础设施已经做得非常完备了,那么电商行业是否仍然可以在这次挑战中寻找到更多的商机呢?

4 月 19 日更新:

随着疫情的不断蔓延,中国竟成为了疫情控制最好的国家之一

当其他国家还挣扎在疫情管控的泥潭里时

中国已经开始进行积极的复工复产和制造业复兴

期盼着中国能在这场危机中积极应对

抓住机遇,化 “危” 为“机”

说在最后的话:

在人口密度急剧加大的城市化建设中,疫情的防御机制、心理建设是否跟得上呢?这是我们要思考的事情

知乎用户 海绵薇薇​ 发表

我倒是希望能对政治层面产生一点影响。

捂着的炸药包最可怕,炸了反而好些。

知乎用户 易师爷 发表

收复台湾,和外国干一仗,也大概就是这个损失!甚至可能不去这样的损失大。

企业停工,全员停摆。即使战争,九成生产会继续。

如果没有疫情,我们全民用一个月消化收回台湾的经济压力,台湾问题解决了。

而这次疫情,我们用了同样的代价,得到的是大家一身的肥肉

知乎用户 陈真名 发表

有好有坏。


坏的方面:导致足不出户,会造成如下影响。

1. 人流量被限制,阻碍三次元市场的发展。

2. 对于公司而言,直接停运。

3. 对于学校而言,停止上学会造成知识断层。


好的方面:

1. 口罩的销售量增大,供不应求。

2. 促进了网络行业的发展。

①网购得到了发展。(这条请划掉,我之前随便乱写的)

②各个网站获得了大量流量。

③网课得到了发展。

知乎用户 战神阿瑞斯 发表

保六是不现实的了,保五吧。

知乎用户 夏风​ 发表

自 1 月 23 日以来,中国经济一直处于全面停摆的状态。旅游业、商场、电影院、客运站悉数暂停,整个国家变得非常安静。

我想可能过了很多年之后,如果有一本回忆录记录 2020 年的春节,大概只有 4 个字:寂静、恐惧。

古稀之年的我爹在大年初一跟我说了这样一句话,这是我长这么大都不曾看到过的景象。

那么疫情对于中国产业经济带来哪些惊人的破坏性影响呢?哪些行业在疫情下居然能获得巨大红利,还有哪些行业即将面临消失?

作为个体的我们又该如何自救呢,希望今天的文章对你们有帮助!

疫情下哪些行业收获巨大红利,哪些行业即将面临消失,你又如何自救?

如果对你们有启发,请关注我并给我点赞,谢谢

职业有困惑,就找 Vin 老师!更多案例解析、咨询了解,请关注微信公众号:职业规划师 Vin

知乎用户 职业规划师 Vin 发表

我给大家一点整体概念,

2019 年,我国 gdp 的增长速度是 6.1%,在发生疫情之前,普遍认为 2020 年会进一步下降,可能是 5.5%。

现在,一季度还没过完,但是悲观的估计,gdp 很可能是负增长,

4 月份能不能全面恢复生产,不知道,

好了,我就按照一季度 gdp 增长是 0,而 4 月份就能全面恢复生产计算,

简单的算术题,后面三个季度需要达到多少的增速,才能保证全年增速 5.5%?

至少要 7.3% 以上的增速!

而如果一季度真的是负增长,再加上疫情导致生产迟迟不能全面恢复的话,将更加的严峻。

那么请问后三个季度增速超过 7.33% 的逻辑是什么?为什么去年 6.1 的速度今年就能达到 7.3 的速度?是科技进步了还是需求上升了还是外贸扩大了?

虽然疫情结束后很多消费会反弹,但是也有不少消费是再也回不来了。

2020 年是十三五的收官之年,是全面实现小康最后一年,今年的 gdp 发展意味着什么不用我多说。

我大胆预测,正如我之前好几个回答都提过的,

非常时期,必须用非常手段,

如果想要挽回经济发展,也许只能再次双手出击——政府发债 + 央行放水,并且规模还要足够大才管用,

当年 4 万亿计划大家都知道,但是 09 年中国 gdp 是 34 万亿,m2 是 60 万亿,而现在,中国的 gdp 是 100 万亿,m2 是 200 万亿,也就是说今时今日,如果还是 4 万亿来刺激,那显然不会有太大的效果的。

各地 zf 亚历山大,房地产可能会松动,没办法,到这个时候了,相较而言房地产起来是比较快的。

5G 相关建设应该会加大投资,本来也在计划中,投资拉动的主力之一。

国内各行各业的重点企业,肯定是定向扶持,定向注资。

各个核心行业,确保资金和流动性充足,国资为代表的拿到海量的扶持资金,然后再不断的分发到产业链各个环节,尽力确保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渡过难关,避免倒闭潮,特别是避免高失业率的出现。

长期来看,中国经济仍然向好,核心要素没有发生根本性改变。

短期,可能会有波动。

实在话不好听,但是不是真实发生,咱们且行且看。

知乎用户 青山布衣​ 发表

想法 『口罩储备计划』

中国人口众多且流动性大的特点决定了我们一旦爆发疫情,想要控制住就是一件辛苦的事情。本次新冠肺炎直指紧急时期口罩不足的重要问题。

由于口罩这种防护用品全世界平时需求都少,而疫情爆发时短时间无法增加大量产能以供全体居民所需,只能平时每天都多产一些,存起来,以备不时之需。

储备,既要由国家进行总体储备,也要统筹规划全民自储备。两者的比例取决于财政压力的大小,如果国家有钱,自然是国家储备最好。居民储备主要是万一发生疫情,可以第一时间取得,生效快。鉴于疫情结束后居民心理的忧虑,居民储备在一定时间内反而会比较自觉,而国家储备需要时间进行设计和准备。

并且鉴于一次性口罩的保质期是两年,医用外科口罩的保质期是三年,短时间储备太多用不完会造成严重的浪费,故主张储备库以旧换新,不断将还有半年过期的口罩投入使用,而将新产口罩加入到储备中去。

居民购买一定数量的口罩或许可有定额抵税补贴,或许一些地区可尝试实现每一年半或两年可将旧口罩上交免费换新口罩。

如果能够形成这样的长期储备,会对口罩行业造成一定的促进,增加口罩产能和产能上限,亦增加防护用品储备量,提高社会抗风险能力。

知乎用户 浩瀚星海 发表

专业领域谈一下,疫情对房屋买卖合同纠纷的影响

疫情防控形势下,房屋买卖合同的履行可能出现两大障碍,造成买家或者卖家提起诉讼。

**一是、因疫情导致买受人付款迟延。**此时,出卖人可能会因为无法及时获得房屋对价,起诉买受人,要求其承担违约责任。而买受人通常会以,疫情属于不可抗力为由进行抗辩,要求免于承担责任。

**第二大障碍是,疫情对网签、货款等流程产生阻碍,导致当事人无法依约完成房屋买卖交易。**守约方要求对方承担违约责任,另一方还是以不可抗力抗辩。

对于此类纠纷我们的观点是,因不可抗力而免责的范围,应当与疫情的原因力大小相关联,考虑疫情及防控工作对于合同履行的实际影响公平公允地处理权利义务关系,确定责任范围。

知乎用户 京云房产律师团​ 发表

去年年会,公司董事长在台上说慷慨发言,说我们公司在 2019 年业务有了长足的发展,资产已超过 100 个亿,跻身于广东企业排名的前 300 名。

到了春节,据说公司发了比较可观的年终奖与过节费(我一个新入职的同事只有过节费)。

疫情爆发,社会全面停工,我们公司 2 月、3 月的工资照常准时全额发放。

接下来,一直提心吊胆,感觉随时会被通知不需要回公司的我,也照常复工了。

就在我觉得一切都要恢复正常的时候,隔壁的同事偷偷跟我说我们公司有一笔银行贷款还不上了。

那天是 4 天前。

由于五一假期的原因,上个周末只放了一天假。

星期天早上,到公司看到法务没精打采的,关心了一下,被告知业务部门将要解散,已经在准备散伙饭了。

昨天,隔壁的同事被叫进了 HR 的房间。

今天,隔壁的同事 Last day。

据说,五一过后公司会少一半人。

五月底正式结束。

知乎用户 Wilwil 发表

谈一点非经济的吧。第一,公共卫生领域将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zzj 委员中恐怕要有公共卫生领域的专家,毕竟一场大疫带来的损失比一场中等烈度的战争还要大。第二,“d 管一切” 可能要退烧,专业领域还是要专业人士说了算,这次的教训太大了,职业官僚完全处理不了专业领域的事。

知乎用户 情深不瘦​ 发表

周思力 https://fisf.fudan.edu.cn/ffr

知乎用户 复旦金融评论​ 发表

如果没有这次危机,我们永远不会知道的这五件事:

1、你不会知道需求和价值决定一切,一个普通的口罩也会千金难求

2、你不会知道这个世界上最炙手可热的液体八字,消毒液比 82 年的拉菲还难搞

3、你不会知道,原来车水马龙的城市可以瞬间冷却,空无一人,甚至怀念堵车的画面

4、你不会知道那个没有给你免房租的人,他也很难,下个月的房贷还没有凑齐

5、你不会知道下了几年决心,攒了半辈子积蓄开起来的档口,要面临每月几十万的巨额亏空,而且本应该在春暖花开飘扬在街角的春装,只能在仓库里陪我们抵抗疫情,这次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我们的节奏,在这个有钱都难买东西的时候,我们是不是应该冷静下来思考一下人生呢?

然后聊聊一起对经济的影响,从餐饮来切入,我们都知道这次疫情对餐饮业打击比较大,那么假如你是一个饭店老板的话,就面临倒闭的风险,现金流有储备的好一些,能多扛一段时间,但也会节衣缩食来减轻负担,那么倒闭的店铺呢?员工就面临失业,即使没有失业呢,年终奖可能也没有了,失业收入减少带来的就是抑制消费,本来想着 2020 年新换手机,那么不换了,这就传导到了其他行业,从而像多米诺骨牌一样,影响到各行各业个性循环。经济衰退的风险加大,很多人有房贷、车贷,如果失业,现金流不好的话,就会违约,于是就可能引发金融风险,这也是为什么我们一面加强疫情的控制,一面要加紧复工的原因,这非常两难。

不复工固然可以巩固疫情控制的成果,但经济增速与一个国家的人均寿命是直接挂钩的, 经济降速的背后也是人命的损失,但如果为了拉动经济贸然开工,疫情持续爆发的话,背后也是人命的损失,这就是两难的情况,好在从今天数据来,看到复工多天以后,

湖北以外新增病例下降到很低,确实是个好消息,然后我们来聊一聊危机和机遇的转换,疫情显然会对我们的经济造成影响,那么国家必然会出手帮助企业渡过难关,手段就是通过降准降息提供货币供应,给中小企业输血,同时减税降负降低企业的负担,在这个预期下呢?货币宽松必然会带来一定通胀,那么也会推高资产的价格,一部分钱一定会流入股市,这就是年后 A 股经历了短暂下跌,后持续暴涨的原因,你懂得这个规律和逻辑,就可以在疫情带来的危机中,发现为自己资产保值和升值的机遇。

目前中国经济最大的麻烦就是企业现金流不足,一旦生产循环崩了根本不能接受。但是,从消费市场的回暖一直传递到产业链末端是有时间的,很多企业等不了。所以,目前的经济政策就是放水,

保障企业资金周转。保住企业才能保住就业,才能不伤筋动骨。

但是,对于当前的短期预期还是悲观的,教育部的研究生扩招,部队呼吁大学毕业生应征入伍,就是对就业市场担忧的应对。如果,今年能有大量的国际资本进入中国,必然降低资金成本,活跃市场。泡沫不可怕,反而有助于我们以更短的时间来摆脱通缩的压力。毕竟中长期的经济增长影响因素没有结构性变化,总是可以消化的。只要我们的金融能控制住结构性风险,涌入的资本越多对我们经济的回复越有力。虽然国际消费市场一定会受影响,但是打击最大的还是奢侈品市场,汽车和航空这种耐用商品市场。然而这些恰好不是中国的出口商品范围,相反,高科技公司可能会更依赖中国市场和产能尽快的将技术变现,回收研发成本。

从国家的角度来说呢,我们经历疫情比较大的风险就是制造业地位可能被撼动,由于疫情打击,供应链、产业链,导致许多公司考虑在其他东南亚国家建厂进行替代,这对我们制造业是比较大的打击,但我们看到了随着全球疫情的爆发,后面比拼的就是各个国家的治理能力,我们目前已经看到率先战胜疫情的曙光,如果我们下面不出意外的话,歼灭病毒、恢复生产,就可以抽出手来回头帮助之前帮助我们的其他国家,甚至起到稳定世界经济的重要作用,我们的世界工厂开动起来,为其他国家提供口罩和防护服,治疗经验业可以分享给全世界,这对于我们的制度优势,大国地位的恐怖,国际形象的提升都是最好的名片,面对危机,你如果有能力,就可以将其转化为机遇,尽管世界各地由于疫情有一些排斥华裔的声音,但我们也看到了 “山川异域, 风月同天” 的善意,各国之前对我们进行了全力的援助。

“岂曰无依, 与子同裳”,让人动容,我们一旦从疫情中抽出手来呢,应该与各国友人站在一起,帮助他们克服疫情,顺利举办奥运会,危机确实会带来分裂和歧视,但也会带来新的团结和凝聚力,而推动人类走到今天呢永远都是后者,这次疫情,一定会对世界造成深远的影响,有许多需要总结的教训,那些数字背后是一个个鲜活的人,许多家庭因为疫情分崩离析,多少爱人阴阳两隔,我们应该铭记这些,总结教训,推动进步,代价换不来进步的话才是最大的悲剧,最后,必须向医护人员以及奋战在疫情低线的工作者们致以敬意。

(打到这里心情突然有点郁闷,聊点题外话)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样的感受,过年宅在家着的这段时间,发现很多以前注意不到的琐碎小事,却成了来之不易的小确幸。

你可能嫌弃父母唠叨,但现在你会觉得家人健康最重要,能被唠叨也是一种幸福。

可能抱怨老板抠门、同事事儿逼,但现在发现有个稳定的工作真好。

以前你可能很讨厌上下班堵车、外卖送货不及时、地铁人流拥挤,现在你会发现,一个秩序正常的社会是多么宝贵和难得。

踏不遍山河踏前程,撩不动琴弦撩风尘。

2020 的开场并不美好,但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生如逆旅,一苇以航。

知乎用户 创艺说​ 发表

民营企业能否挺过疫情是中国崛起的终极大考

有朋友看到这个标题,肯定会有质疑:目前正是新冠肺炎疫情严重的时候,疫情都还没有处理完,很多中小企业都不同程度地受到了影响,那为什么民营企业能否听过疫情就会变成对中国崛起的终极大考?这篇文章我们就来论证一下。

1. 中国崛起的本质

中国崛起的本质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崛起、改变,依托于先进的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经济实力作为基石,军事、国际影响力、文化等一系列软硬实力才能成为中国崛起的必要保障。所以,**我们能够看到一切的实力的本质,归根结底就是能否拥有先进、有效率、稳定的生产关系和生产力,而经济能否健康发展,就是这些指标的综合表现。**我们知道每一次工业革命都会带来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重大发展,而每次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重大发展又让一些国家站上了世界之巅。目前正是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关键时期,以人工智能、通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等一批代表性领域的重大技术正在全球主要国家之间展开激烈竞争,谁能首先获得突破,谁就能在第四次工业革命拔得头筹,而马太效应又会给这个拔得头筹的国家以巨大的回报。

2. 打压中国崛起,最有效的手段是经济

要想打压中国崛起,最有效的手段无非就是两个:经济和军事。军事手段上来说,中国作为联合国五常之一、能够合法拥有和使用核武器的国家之一,大国之间因为核武器形成的恐怖平衡,发生直接军事冲突的可能性已经非常非常小。那么打压中国崛起,最主要、最有效的手段就是经济手段。经济手段的打击方向分别是硬实力的民生和软实力的文化制度自信。目前纵观全球,能够发对中国经济进行有效打击的,也就是美国。而美国恰恰是通过贸易战、科技战、金融战等一系列手段对中国的经济进行打击,以抑制中国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发展。

3. 新冠肺炎疫情作为黑天鹅事件,影响最大的就是中国的经济

新冠肺炎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在此就不多作赘述,分析的文章已经非常多了。作为 2020 年初中国最大的黑天鹅事件,新冠肺炎疫情和美国的贸易战、科技战、金融战一起,无疑给本就承受很大下行压力的中国经济雪上加霜。而美国最近火速切断与中国商务旅行途径的这一点也告诉我们,敌人不可能是仁慈的,这么好的对中国经济打击的机会不用白不用,趁你病要你命绝对是霸权主义的优良传统

4. 受疫情影响最大的,就是民营经济

国有经济体量大、资本雄厚、辗转腾挪的空间余地大,相应的受到疫情的影响较小。而民营企业体量小、资本薄、受短期市场波动影响较大,最近很多民营企业在网上哀叹资金链只能支持一两个月的文章比比皆是,由此可见中小型民营企业是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最大、最严重的的。

5. 民营经济的活力是中国经济活力和创造力的根本

民营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比究竟是多少?根据 2018 年 8 月 20 日国务院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的报告 [1]:

我国中小企业具有 “五六七八九” 的典型特征,贡献了 50% 以上的税收,60% 以上的 GDP,70% 以上的技术创新,80% 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90% 以上的企业数量,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生力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是扩大就业、改善民生的重要支撑,是企业家精神的重要发源地。国务院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

在报告中,我们可以看到的关键数据是 “贡献了 50% 以上的税收,60% 以上的 GDP,70% 以上的技术创新,80% 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90% 以上的企业数量” 。

在 2018 年 9 月 6 日国家发改委就促进民间投资有关工作情况的新闻发布会中所作出的表述是这样的 [2]:

从经济的贡献看,截至 2017 年底,我国民营企业的数量超过 2700 万家,个体工商户超过了 6500 万户,注册资本超过 165 万亿元,民营经济占 GDP 的比重超过了 60%,撑起了我国经济的 “半壁江山”。同时,民营经济也是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力量。国家发改委促进民间投资有关工作情况新闻发布会

在这些数据中心,我们更应该注意到的是 “70% 以上的技术创新、80% 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90% 以上的企业数量” 这三组数据,因为它们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最直接、最重要代表。

6. 民营经济是决定中国崛起的最重要力量

通过上面的数据我们可以了解到民营经济是创新的前沿、是生产力的最重要代表,而民营经济所带动的劳动就业是生产关系的基础土壤。我们前面说过国有企业体量大、资本雄厚、辗转腾挪空间大,但国企在全球竞争中并不能作为一支 “突击性” 力量而存在,它的作用更多是 “防御性” 的:求稳,把握住国家经济、资源的命脉,不让关键性的因素受制于人。

而民营企业较少受到制约、灵活多变、更充分参与市场竞争的性质决定了它是一支 “突击性” 力量,是参与技术变革、生产关系和生产力变革的前沿性力量。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民营企业所代表的的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变革,将是中国参与第四次工业革命竞争中最重要的力量。只有大多数民营企业能够躲过这次疫情带来的冲击,中国才能够有足够的实力去参加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关键竞赛。

7. 结论

综上所述,民营企业作为新生产力、新生产关系的最主要 “突击手”,只有保持住民营企业的活力,才能保证中国在第四次工业革命中的攻坚力量不受损害。哪怕国有企业发展再好,也只能作为 “防御性” 力量存在,而每一次工业革命竞争的本质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突破,所以在工业革命中寻求突破的最主要的职责将会落在民营企业的头上,而国企的最大作用是稳固住经济的基本盘

所以在外有发动贸易战、科技战、金融战,内有新冠肺炎疫情的最艰难时期,民营企业的活力一定要得以保证。如果民营企业能够安然度过内忧外患,那么将没有任何力量能够阻挡我们重回世界之巅。


民营企业能否挺过疫情是中国崛起的终极大考为湖北募捐防护物资的过程、经验和教训美国疾控中心怎么看病毒的气溶胶传播数读 · 为什么新冠肺炎不可怕公平与效率,孰是孰非。我去了武汉一趟——从肺炎恐慌与传播说起武汉一日

知乎用户 初晓璐走天下​ 发表

比较直观的结果,今年中国的 GDP,即使二月能平复,至少减损 1.5%,中小企业三成歇业。如果遭遇到 4 月初,估计损失超过 5%,过半私营企业弃权。凡事有利有弊,产业升级换代,新业态茁壮成长。提前预演化武危机,而且成本是最低的。

知乎用户 易瀛散人 发表

身在湖北疫区,不少人半开玩笑说,每天一觉醒来自己的假期又被充值满额。在此等疫情状况下,能等到开工的那一天还真的算是个人的幸运,恐怖的是可能很多人都等不到开工通知。就像媒体常说的,时代的每一粒灰,落在个人头上,都是一座山。


自己所从事的是银行相关岗位,武汉地区银行线下网点目前全部关停,后台系统运营正常,所有工作全部搬到线上办公,开工时间已更改三次:从 2 月 3 号延迟到 2 月 14 号,后接到湖北省防疫部门通知延期不得早于 3 月 10 号凌晨,视疫情控制情况再做调整。可以看到的是武汉地区的疫情防控依旧严峻,时间的一再调整,也意味着除保障疫情防疫的特殊行业外,其他的相关企业全部延迟开工。时间拖的越久可能对一些行业来说真的就是灭顶之灾,能列举的武汉地区制造业无法按时复工,大部分工人都是属于周边城市,由于交通管控,产品制造几乎停摆,订单可能都会丢失,现金流短缺,货品积压无法变现,影响是显而易见的,所涉及的群体数量庞大。

第二产业如此,第三产业那更是举步维艰,目前对影视行业,线下教育,餐饮酒店,线下零售,房屋租赁,旅游航运,交通运输等行业的恶性影响可能会持续更久,新冠疫情造成消费者内心产生疫情型创伤,对公共集聚性消费方式产生抗拒,这种影响更需要时间去平复,公众消费群体的疫情之后会产生沉默消费期,随之是报复性消费期,最后趋于平静甚至是消费降级期,波段性的消费行为可能会造成以上行业恢复原状的周期更长。事物的发展也总是存在两面性,新冠疫情的不良影响是巨大的,对全国人民而言,这是不可否认的。另一方面却对各类企业敲响了警钟一:现金流计划,原则上账面上必须保留能维持 6 个月以上的现金,向上要支援,为下担风险。二:业务瘦身计划,做好主营业务,砍掉非主营业务及负现金流对利润贡献不大的业务。三:创新产业结构,倒逼企业转变发展模式,选择互联网平台创新和大数据,应对产品特征、消费者特征、渠道特征、金融政策等因素变化。

倾巢之下安有完卵,对疫情下的每一个家庭和个人来说,身心上的痛苦,经济上的压力都是巨大的。自身为例,普通职工,外地来汉工作,毕业进入银行,抢在 16 年购置房产,开始还贷,因为期房未交付,经历两年半的租房期,房贷加租金及日常开销消耗了工资的大半,积攒的少量存款在交房后装修购置家具家电消耗殆尽,知道要量入为出,合理规划,现实的情况却不允许理想化操作,刚踏上正轨,面临如此疫情,一个季度的基本工资可能会造成入不敷出,造成继续透资生活,大部分的同龄同事在没有父母的资助下可能都是如此境况。在家办公的这段时间,每天都接到不少信用卡延期申请,商业及经营性贷款停息申请,这是疫情情况下的真实写照,经济高速发展期,正常生活可以勉强维持,经济一旦停摆,立马捉襟见肘。分享昨日在微信群中收到的求助:家中养殖的五万只蛋鸡,因为无法运输饲料,面临鸡群全军覆没,无奈之下,现将每只成年蛋鸡以 15 元每只的价格出售,以缓解贷款压力。

新冠疫情对全国而言都是灾难,只是每个家庭和个体所面临的困境不同而已。手边没有相关数据,全部用手机编辑文字大致谈一下自己的感受。希望疫情之下,大家都相互保重,我们一起执手为武汉加油,为中国加油,等待拨开云雾见光明的那一天到来。

知乎用户 虎妞的祥子哥 发表

经济下滑死的人可能不比疫情来的少,可能这句话比较难听,但是事实如此。如果说刚开始的一二月还能挺一挺扛过去,那从三月开始就是部分家庭高杠杆爆破的开始,特别是那些不少成员还从事注重线下消费行业的家庭。可能裁掉一个人就意味着断送了一个家庭的经济来源,连续几个月的无收入就是这些家庭房贷债务违约的开始。加之国外疫情大爆发,涉及外贸进出口的各个行业,下半年受挫也是板上钉钉的事儿了,总之希望 gov 能加大力度扶植支援吧。

知乎用户 快看视频​ 发表

大家不用过分担心,只要尽快战胜疫情,直接损失是有限的,间接损失也没那么可怕,不太大的资产不难转手,最后不过是换一批老板,企业大多不会垮,大点的企业也可以债转股化解危机。国民经济更不会垮。社会主义抗风险能力最强,大家只要尽自己的一份力把疫情控制住就行。

知乎用户 风再起时 发表

短期有很大影响,但是长期影响不大。

因为经济的主体是人,是技术。

失人存地,人地皆失。

存人失地,人地皆得。

我们从一穷二白走来,不过七十年。

我们不脆弱,一点也不!

知乎用户 旺财 发表

这个问题还能讨论,说明影响还在可控范围

知乎用户 Leo 汪汪汪 发表

我们都希望看到的新变化应该是:既能确保大家有活干有饭吃有钱花,还要把病毒死死摁在地上摩擦,不能让它害人。

作者:今纶

今天看了王荣辉女士写的文章《卖了 4 套房,创业 12 年,如今负债 1 亿,无家可归》,不知道说什么好。

她本来是一个成功的企业经营者、早教专家。2019 年,她把公司做成了全国最大的托育直营连锁品牌。珠三角扩展到近 40 个园区,估值达 5 个多亿,前来合作的风投络绎不绝。客户口碑更是超级好,满园率达到 95%,从来不愁生源,全靠家长推荐。

但是,在疫情的不断冲击下,她遭遇了失败。她在初期还不认命,不屈不挠卖房子、贷款救企业,最终一切归零,负债一亿,无家可归

▲王女士的园区交租延期被业主强行锁门

我说句实话,真的很感慨。

因为,我有几位朋友就经历了类似的事情,而且也是早教行业的公司,距离王荣辉女士的公司总部只有 10 公里的距离。

而我的办公室距离王女士的前办公室只有 1.5 公里,步行过去只需要 22 分钟,我们可能曾经在街上擦肩而过。

如此真实,如此残酷,所以,心情很难平复。

01 梦想在病毒攻击下灰飞烟灭

去年,我那几位朋友的公司也彻底关门歇业了,几位创始人也是深陷资金困境,各种窘迫难以言说。

他们都是业界精英,都是很有想法的人,教学方面很规范,业绩在增长,自己还制作一些高水平的教材。他们的目光远大,准备把业务扩展到珠三角乃至更远的地方,如果未来发展得好的话可以上市。

结果,疫情一来,各地的校区只能关门落锁,创始人苦苦挣扎甚至抵押房子,维持公司运转,最终顶不住了。

▲早教机构在疫情期间关门。(网络配图)

许诺要投资的公司也在观望,迟迟不肯投钱,口惠而实不至。

作为他们的朋友,有一次我目睹了他们在某地处理房东擅自开锁,并且被砸坏器材、电器、家具的事情,中间的纠葛、原因很复杂,但最重要的起因就是:因为疫情,原本赚钱的这个校区撑不下去了。公司到处借钱,也不能及时支付租金,希望延缓两月,房东不同意,直接动了手。

最终,公司倒闭了。

我参加过他们的一个活动,在一座价值过亿的别墅里,我当时还在和他们打趣:“好好干,等公司上市了,以后你们一人一套。”

结果,一切梦想在病毒的攻击下灰飞烟灭了。

刚刚在网上看到一段视频,有工作人员让理发店关门,理发店的小伙子哀嚎着说:“为什么理发店不能开?为什么饭店可以开?我们连五险一金都没有,就只有一个小店……” 他的声音嘶哑,我看了两遍,不知道说什么好。

▲理发店被要求关门,小伙子哀嚎

还有妈妈出了小区,结果因为那栋楼突然被封控,只留了个几岁的小孩子独自在家。工作人员不让妈妈回去,可是难道不应该许进不许出吗?不知道这位妈妈最终有没有回家照看她的宝宝。

有位男士所在的小区被封了 16 天,他情绪激动,想冲出去,工作人员拦住了他,他说:“我的房租、水电费谁交?伙食费怎么解决?” 工作人员其实态度很好,一直在说我们帮你协商解决,还说我们也要交房租的。

某地的外卖小哥突然被隔离在一个小区,他立刻跪地求放行,他承诺不再接单,他带着哭腔说不送到平台会先扣钱,一天又白干了。

▲外卖小哥跪地求放行

面对这些倒下的公司,面对这些困难的个体,面对他们的窘迫、眼泪、抗争、哀求、哭泣,面对他们满满的求生欲,我什么都说不出来。

02 很多地方疫情防控有优化空间

果断坚决抗击疫情,没错,很正确。某些区域过度抗击疫情,一年没问题,两年没问题,不过,大家没钱了就是问题了吧,不承认这一点,就不是实事求是。

所以,我对此前有些人攻击上海把奶茶店划为中风险区域很不理解,他们认为应该划得更大一些。反正受损失的都是奶茶店的邻居,又不是自己,如果让某些网友来划,他们估计会把整条街都封上。

那么,人们如何赚钱养家糊口呢?这些网民是不管的,反正就是 “宁可错封一千,不可放过一个”。

封封封,刀锋过处,一片叫好,默默流泪的个体承受越来越大的代价,这对整个国家、社会真的好吗?

所以,一定要学习上海、广州、深圳、苏州的精确防控,如果只需要划一个奶茶店为中风险地区,那就是一个奶茶店;如果需要划一栋楼为中风险地区,绝对不要殃及其他。因为老百姓要上班要吃饭,要给老人买药,要给汽车加油,要给孩子买水果。

▲上海把奶茶店划为中风险区域

无论如何,都要给人留活路。

我想说的是,现在很多地方的疫情防控还有很大的优化空间,别到时候疫情控制住了,企业、个人破产一片,那就得不偿失了。

老百姓手里有钱,心里不慌,社会就稳,治安案件就少,这是常识。

深圳现在的疫情比较严重,但是深圳还是在努力给市民创造打工 “搞钱” 的机会:

从 3 月 18 日开始,已实现社会面动态清零的盐田区、坪山区、光明区、大鹏新区、深汕特别合作区,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生产经营单位等恢复正常工作秩序和生产经营,公交、地铁恢复运行。封控区、管控区、防范区严格执行疫情防控相关措施。

▲深圳 5 区已实现社会面动态清零

这就是给大家活路,这就对了。

03 专家:奥密克戎比流感的症状还轻

其实,变化正在悄然到来。

从高层近日讲话的相关信息来看,强调 “努力用最小的代价实现最大的防控效果,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说明什么?说明 “减少影响” 已经成了当务之急

15 日,国家卫健委发布《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九版)》,将 “出院后继续进行 14 天隔离管理和健康状况监测” 修改为“解除隔离管理或出院后继续进行 7 天居家健康监测”。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九版)》重大变化

专业人士对此的解读是:“核酸 CT 值越低越好” 并不科学,核酸水平低到一定水平后,出院就不再具有传染性,风险足够低,那就是安全的。这个出院标准相比以前出现了一个大的调整,意味着住院时间会缩短(现在上海新冠患者的平均住院天数是 15 天,核酸调整后有可能降低到 10 天),可以提早出院,这对于一个被隔离的人、被隔离的家庭来说,感受很不一样。

一句话,中国正在对新型冠状病毒的治疗进行全新的诠释和定位,我们当然要严防它,但也有更科学的办法,可以在更短时间内收拾它。

3 月 17 日,上海举行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发布会上,上海市新冠肺炎医疗救治专家组组长、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解读最新版新冠诊疗方案**。

他谈到抗疫要有 3 个 “武器”一、疫苗的充分注射;二、我们要有有效的抗病毒药物和其他药物,包括中医药等支撑;三、有非常充足的医疗冗余度。

这就是清点 “武器库” 了,首先是品类要够,其次是数量要充足,尤其是医疗资源要足够宽松。“武器库” 清点完了,准备好了,心里有底了,下一步呢?

尤其要注意的是:国家卫健委专家组成员、北京地坛医院副院长蒋荣猛教授,全程参与了第一版至第九版新冠诊疗方案的制定工作,他在 3 月 17 日接受采访时表示:

奥密克戎变异株以无症状和轻型病例为主,大多数不需要过多的治疗。
轻症患者不需要针对新冠病毒的特异性治疗和药物干预。
地坛医院开始尝试分类收治,把轻症和无症状放到隔离场所治疗。
奥密克戎不是流感,应该说越来越像感冒。目前看,奥密克戎比流感的症状还轻。

注意,他说 “奥密克戎比流感的症状还轻”,这可是官方媒体采访专业人士,经过严格的审核流程发出来的新闻,什么情况?什么信号?

无论如何,我们都希望看到的新变化应该是:

既能确保大家有活干有饭吃有钱花,还要把病毒死死摁在地上摩擦,不能让它害人。

期待更美好更灵活更精确更人性化的变化!

希望王荣辉式的创业悲剧少一点更少一点,希望企业都能好好活下去,这是个残酷的春天,但是,这种残酷的烈度已经够了,足够了,不能让残酷继续下去。

知乎用户 今纶 发表

长远看并不大。

短期有风险意识的企业会获得更大的生存空间。

不管你经营的是什么,半年的基本资金流都没有,只能怪你自己太低估风险了。

知乎用户 溜了溜了 发表

我觉得对经济打击还是比较大的

春节期间,本身就是大家出去玩儿出去消费的时间,正是置新衣、购买年货,走亲戚的高消费时期,结果一场突然的瘟疫,所有人都窝在了家里。商场不开张,街道空无一人,这样的消费落差是巨大的

所有人群聚集的地方都成了禁地,春节档电影全面下架,电影院绝对是最荒凉的地方,整个电影行业也一定受到了损失。各种比赛赛事不能开展,观众不敢买票去观看,音乐会无法举办,反正只要是聚集人群的活动统统都泡了汤

大街上的商铺都大门紧闭,大家都在家里等着疫情的过去,每周只能出去几次给买必要的食材和生活必需品。这和热闹的新年相差甚远

其实这次疫情影响最大的还是底层人民的生活,绝对是受到了重大打击。不能外出挣钱不说,还不能出门,只能在家不断消耗着积蓄。希望这次的疫情快点儿过去,人们的生活快点儿好起来吧

知乎用户 反杀闰土的猹 发表

此次疫情对中国经济不会产生任何消极影响,美国所谓中国经济衰退阴谋论注定破产,大批企业资金链断裂只不过是中国经济产业升级的结果,中国经济继续保持从高速发展转化为高质量发展,中国经济未来仍将保持稳中向好,好中向优的发展状态,高质量发展的主基调不会变,国际社会相信在党的领导下中国经济将表现出极强韧性,看好中国经济未来发展状况,此次肺炎疫情为中国经济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注入动力,中国企业在此次疫情中视死如归的精神再次向世界证明共产主义的优越性,中共党员先进模范带头作用赢得世界各国人民的高度肯定,堪称人类发展史上又一奇迹,值得世界各国学习借鉴。

知乎用户 随机漫步的傻瓜 发表

中国荆楚味,湖北农产品。

前几天还能看到央视的公益广告,这个牌子不仅没立起来,还彻底倒下去了。

知乎用户 拥挤的邮箱 发表

对经济有影响,但是国家的命运不取决于经济。现在中国人没那么穷了,一时的经济困境可以承受,无论账面上损失了多少钱。关键在于中国成长过程中一次免疫系统的升级。国家的治理能力,民族的团结能力,战时管控能力,物资调配能力等等。这些能力是平时锻炼不到的。无论纸面上怎么推演,计算机怎么仿真都不如一次实战来的效果好。而经济是最容易弄的。只要底子在,恢复的很快。参见马歇尔计划和二战后的德国日本。

知乎用户 知乎用户 2N72t6 发表

撰稿 l 王小五

来源 l 松鼠财智(ID:yitousongshu)

转载请联系授权(微信 ID:wangxiaowu101)

文末有福利!!

朱民曾担任全球货币基金组织的副总裁及央行副行长,现任清华大学国家金融学院院长。其对于中国经济的崛起以及当前疫情对经济的影响,有深刻认识。

1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与三权分置 1978 年,安徽凤阳小岗村,18 位农民顶着生死压力,签了一份契约。他们决定,不再集体种地,改为分田到户。

他们没想到的是,他们按下的手印,成了燎原火种。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开始在中国大地蔓延。

仅仅四年后,全国 80% 的农民实现了包产到户。随后,国家正式确立了:土地所有权归集体,使用权归农民的农村经营制度。农民收入大大提升。

但是,在以前的封建王朝和民国,一直是土地私有制,而农民的生活却很悲惨。主要有两个原因:土地更多为地主所有,农民没有自己土地;国家和地方财政,主要来自农业,国家想少收税也做不到。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创新在于:土地的所有权和使用权分离。土地仍然归集体所有,但农民有使用权。很大程度上避免了土地兼并,释放了农民的积极性。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大发展,农村生产力提高,很多农民工开始进城工作,成为新市民。农村土地闲置,适当合并成为各方需求。2016 年,中央出台 “三权分置” 文件,将土地的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开,农民可以将经营权转包出去,实现农田自由流转,但不会失地。

古代税收出自农田,想减免农业税很困难,中国工业化为减免农业税提供了更可靠的保障。从 90 年代后期,国家逐年减免农业税,2006 年彻底免除农业税,甚至还开始对农民进行补贴。

2 乡镇企业爆发 + 承接外部制造转移

乡镇企业的爆发,是一个意外收获。本来对农村的改革,主要为了增加农民收入,让原来的社队企业,可以按照市场经济运行,后来允许家庭自己开办企业。没想到引爆了农村办企业的浪潮。

短短十年间,乡镇企业从 150 万个,增加到将近两千万个,农民收入增长了 12 倍。伟人曾说:农村改革中,我们完全没有预料到的最大收获,就是乡镇企业发展起来了。在此基础上,中国制造业又赶上另外一个机遇:国外制造业转移。

到了 1990 年代,美国日本欧洲等地,制造业升级,从原来的粗放型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成知识密集型、创新型产业,因此产生了大量的制造业外包需求。中国由于十几年的乡镇企业大发展,在基础设施、供应链体系、销售网络、管理人才等方面,比其他国家好很多,因此具备了承接这些制造业转移的能力,迅速崛起成为世界制造中心。到 90 年代中期,中国纺织业产量已经是世界第一。

1978-2010 年间,中国制造业年均增速 10.9%,2015 年,制造业增加值是美国的 1.44 倍。按照国际标准工业分类的 22 个大类中,中国有 12 个大类位居第一,在 500 多种主要工业品中,有 220 多种产品产量位列第一。

中国的工业化,也处在向纵深发展的阶段,预计未来 10-20 仍然会不断发展,转型升级。

3 用低端比较优势赚的钱发展高端优势

改革开放是决定中国命运的一招。中国 40 年来取得的成就,与持续改革和开放有直接关系。但是,用开放促进国力,并不简单。一放就灵的事,不存在的。

一般国际上有两种国际贸易理论体系: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无论发达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应该生产自己具有优势的产品,在贸易中获取利润。李斯特的幼稚产业保护理论。落后家应该在初期,利用关税保护自己萌芽中的民族工业,等他们壮大之后再取消关税,自由贸易。

虽然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名气很大,也被很多人推崇,但是,所有发展起来的国家,英国、美国、日本、德国等,都用实际行动拥护了李斯特的幼稚产业保护理论。

![](data:image/svg+xml;utf8,)

不要看他们说什么,而要看他们做什么。这些发达国家,都是以重商和贸易保护开始,发展起来之后才大力推行自由贸易体系。中国也一样。

并不是比较优势理论错了,而是不能只是静态地去理解比较优势理论。如果一个农业国,始终卖土豆,永远也无法实现工业腾飞。

正确思路是:先用相对低端的比较优势赚的钱,发展更高层次的比较优势,螺旋上升,不断提升在国际产业中的地位。自己有优势的低端产业,全面放开,没有优势的高端产业,先通过关税保护和产业政策引导,进行一定扶持。

4 引进外资但也限制外资

落后国家想要发展,缺钱是个很大的瓶颈。除了自己出口赚钱外,必须引进外资。

中国 1980 年外资流入量只有 0.57 亿美元,世界第 57 位,到了 2014 年,就达到了 1196 亿美元,成为世界第一。中国进出口总额有将近一半由外商投资企业创造。

但是,并不是只要开放外商投资,就一定能带来经济发展。巴西、阿根廷、泰国、马来西亚等国家,经济本来很好,但由于没有很好的控制外资,很快被金融危机搞得现在也没缓过来。外资搞垮一个国家的套路是:国家开放,外资杀进来购买自然资源,包括电信、金融、交通、能源等要害行业,布局之后炒高价格,赚一笔撤资。

中国一直在引进外资中维护经济安全。这可能与当时开放之初,拉美正好爆发债务危机有关。中国严格限制了外资的准入范围,鼓励他们做实业,不允许掌握经济命脉。给与税收优惠、土地支持,但不盲目推行资本自由化,严格控制热钱进出。

5 对世界格局的影响

中国经济崛起是一个奇迹,因为现在的发达国家,几乎都是在 20 世纪前,都完成了工业化。落后国家想复制这条路,非常难。尤其二战后,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的尝试都以失败告终。

公认的实现经济腾飞的,主要是亚洲四小龙:新加坡、韩国、中国香港、中国台湾。但这些地区的体量都太小,人口也少,对世界的影响较小。

中国作为超大规模国家,经济崛起必然带来世界格局深刻变化。曾经的世界以美国 - 欧洲 - 日本等发达国家为引擎,经济、金融格局依赖于这些发达国家,但是如今中国体量增加,凭借制造业中心的能量,有能力将对发达国家产生的贸易盈余,向第三世界发展中国家转移,从而带动第三世界的发展。只有新兴市场发展起来了,人民富余了,对中国工业品的需求才会不断提升,同时也促进中国工业化持续推进。中国处在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枢纽位置。

在这一过程中,原有的金融机构很难适应发展中国家的需要,因此,中国倡议成立了亚投行、金砖银行,为其基础设施建设筹集资金。此外,中国还出资 400 亿美元成立丝路基金,对应一带一路的基础设施、资源开发资金支持。

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并不像马歇尔计划那样预设强制规则,搞单边主义,而是以开放包容平等合作的态度,通过共商共建共享,让更多发展中国家参与全球发展。

6 疫情影响大,向服务业转化

今年是中国进入人均 GDP 万元美金行列之后第一年,是从中等收入向高收入迈进的第一年。新冠疫情对中国经济是一场严峻考验,总体影响,将近 1.38 万亿人民币。

与 2003 年那次相比,无论从受牵连的行业范围、消费零售额,还是受影响的人口,新冠的影响都更大。

而且当时的全球经济都在高歌猛进,外部贸易环境比较好,如今世界经济都在放缓,所以整个周期都不一样,造成的困难也会相对较多。

面对如今局面,2-3 月份是贸易订单高峰期,尽快复工是当务之急,而且不光是某些企业复工,应是重点产业全链条复工。

万元美金行列,原来快速工业化、城镇化主导的快速发展,也基本告一段落,中国正调整结构,制造业向服务业转化。世界上的发达国家增长中,农业产值的比重会逐渐下降,工业制造业均是先上升后下降,而服务业是一直增长。

中国也是沿着相似的经济发展路径、结构前进。

但中国经济的未来,仍然面临两种方向:像韩国、新加坡那样继续上涨,继续进入高收入阶段;像巴西、阿根廷那样,掉入中等收入陷阱,缓慢增长。其中的和核心问题,就是能否将服务业的劳动生产率提到更高水平。

服务业目前已占到 50%,但是服务业的劳动生产率,仍远低于工业。服务业占比每提高一个百分点,整体劳动生产率就降低 0.3 个百分点。金融业劳动生产率并不低,但信息的产业服务业几乎没有,商务的服务业很落后,教育医疗的劳动生产率也很低。

在进一步放开服务业政策加强行业竞争外,利用智能化、数字化,提高服务业的劳动生产率,也正出现更多机遇。另外,进一步鼓励科技创新,也会成为经济反弹的增长点。

疫情影响是严重的,后续反弹也是必然的,强劲反弹是需要的,这就是 2020 年的发展任务。

总结

中国经济的崛起,源于内部改革与外部机遇。

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开端的农村改革,极大释放了农村活力,大幅增加了农民收入。同时,乡镇企业获得了意外的爆发式增长,为中国工业打下了坚实基础。

在发展工业过程中,发达国家制造业产业转移,为中国工业提供了外部机遇,在利用自身优势大力推进外贸中,积蓄实力,不断调整产业结构,从低端制造业向高端制造业迈进,获得更高端比较优势,成就了世界制造中心。

中国的超大规模和体量,在崛起中对世界秩序产生了深刻影响,成为连接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中间枢纽,通过一带一路等倡议,将资金、技术向欠发达国家引导,促进当地发展,也为中国产品、技术等创造外部市场。

疫情之下要恢复经济,重点产业全链条尽快复工是当务之急,结合万元美金社会现状,继续推进服务业开放,抓住数字化、智能化机遇,能够改善服务业劳动生产率,实现经济高阶发展,推动中国进入高收入阶段。

参考资料

朱民,中国经济:崛起在世界的地平线,外文出版社,2018

朱民,战胜疫情,改革开放和科技创新,中国经济走向高收入阶段,2020

小五精选了好书

送给热爱读书的朋友们

本期送出两本

清华大学文一教授的《伟大的中国工业革命

彼得圣吉的《第五项修炼》

都是经典好书

参加方式

留言点赞数量最多的获赠此书

统计公众号松鼠财智发出本文后 72 小时的点赞数量。

快点活动一下手指吧

知乎用户 松鼠财智 发表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终身荣誉教授许小年:**毫无疑问,此次疫情短期内会对一些行业如民航、旅游、酒店和餐饮等产生巨大冲击。自疫情暴发以来,航空股指数下跌 10% 以上。

**有声音说,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国经济的打击将是毁灭性的,我并不认同这种观点。**虽然目前由于缺乏相关数据无法做定量分析,但我们可参照当年 SARS 的情况来做大致判断:

2002 年,中国 GDP 增长率为 9.1%;2003 年 SARS 暴发,全年 GDP 增长率为 10%;2004 年则为 10.1%。虽然 SARS 对 2003 年各季度的经济增长率有明显影响,但对当年和次年的宏观增长影响较为有限。

我认为,疾病对经济的影响最多持续几个季度,并不会改变经济的长期走势。决定一个国家经济中长期走势的是其内在的基本面,而不是外部的因素。

需要注意的是,疫情防控估计会持续较长时间,这意味着经济活动节奏放缓,企业可能会出现应收账款无法收回和库存积压的情况,需要保持良好的现金流和充足的现金储备。

知乎用户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 发表

作为一名体制内的员工,我从来没有像这次疫情时期一样庆幸,原来稳定对于一个家庭来说是多么的重要。

眼看着服务业遭受的巨大打击,各种企业亏损,裁员,甚至破产,我很难想象芸芸众生都在经历着怎样的悲痛。

但是历来不变的是,危机总会伴随着机遇的。我庆幸之余也明白,对于体制里的我来说,不承担风险,也同样抓不住机遇。

线上模式发展的今天,完全可以以一个全新的姿态转危机为时机。

例如电影行业的囧妈,就早早地做了一个非常明智的选择,将版权卖给字节跳动线上播放,称请全国人民看电影,不仅稳赚不赔,还收获了名誉。

培训业更是非常适合在这样的时刻展开线上营业,从每天朋友圈的爆炸中就能看出来。

作为小员工的我们,更应该及时审视自己的职业规划,改变月光族的超前消费态度,学会理财,学会副业赚钱。

只有足够专业,有足够的不可替代性,才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知乎用户 千阳 发表

疫情期间,全民居家不能外出,所有行业的活动全部取消,消费场景被彻底切断,全民失去消费欲望。

这就使得像餐饮、旅游、教育等以实体经济为主的行业,顿时失去全部终端消费者,不得不关门停业。全国经济迅速遭遇重创,各行各业迎来前所未有的考验。

根据恒大研究院的疫情报告,我们可以看出:受此次疫情影响,餐饮零售业仅在春节 7 天内的损失就可能高达 5000 亿元。若疫情在短时间内不能得到有效控制,即使像西贝这样的餐饮龙头企业,现金流也可能撑不过三个月。

所以,在这次全球经济都不景气的状况下,疫情后的品牌营销就显得尤为关键。在这次疫情的冲击下,各路品牌无一例外的都回到了同一起点。在这种情况下,谁能维护好品牌的公共关系,得到民心,谁就能在众多竞品中脱颖而出。

知乎用户 星空媒体 PR 发表

网民:什么?!经济衰退,好多人失业,什么?!听说不少公司都倒闭或者解散了…

XX 网络教师:市场空虚,劳动力闲置,快来报名《我的手把手教你创业》,不再总是妄想升职加薪,从今天起你就是大老板,你的生活你做主!!!

创意免费,喜欢的留个赞就行了。事成了朋友别忘了我呀!

苟富贵 勿相忘

知乎用户 好孩子 Larry 发表

作者:小时,公众号:时耕科技(SG-TIMEWORK):深耕商业地产 14 年,现已形成以大商圈、智慧园区及 IT 服务为三大核心业务的软件企业。服务过华润、万达、华侨城、碧桂园文旅、大悦城等中国知名商业地产 50 强客户。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属于短期外部冲击,对经济中长期发展趋势影响不大。”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部副主任王小广表示,一般而言,一国发生重大突发事件必然会对短期经济发展产生一定负面影响,但不会对中长期经济产生实质性影响,待冲击平息后,经济社会活动将一切回归正常。

政府应对疫情大流行重启隔离措施,使旅游、住宿、出行、餐饮等服务业受到较大影响。而汽车等主要商品产、销量下降,也对消费形成较大拖累。

美国、日本、印度、德国等国经济无一例外被疫情 “绊倒”,在复苏之路举步维艰。唯独中国,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成为 2020 年世界主要经济体中唯一实现正增长的国家,全年 GDP 突破百万亿,比去年增长 2.3%。

疫情冲击着西方的傲慢与偏见,疫情加速了世界格局的改变,新中国成立至今,都是在创造未来,现在真的要见证历史,无论未来是挑战还是机遇。

中国增速依旧位居世界第一,虽然取得了成绩,但我们仍要看到,与前几年的增速相比,还是有很大的下滑,疫情对全球经济其实是无差别打击。世界经济已经变成了一个整体,覆巢之下安有完卵,这是疫情之下的整体格局。

历史经验证明,自然灾害对宏观经济的影响通常都是短期的,经济发展常呈现出 V 型走势。受灾害和市场情绪的影响,经济增速通常在短时间内大幅下跌,但随着灾情逐渐得到控制,市场情绪逐渐平稳,之前被暂时压抑了的消费、投资等需求得以释放,从而带来经济的反弹。相比 03 年 “非典”,政府此次应对迅速、防控力度更大,有望把疫情对宏观经济的影响限制在尽可能短的时期之内。

欢迎关注时耕科技SG-TIMEWORK),获取更多大商圈商业资讯

知乎用户 时耕科技​ 发表

新冠肺炎疫情无疑对当前中国经济造成了深刻的影响。从零售餐饮、住宿旅游、交通运输、文化娱乐等行业营收大幅下滑,到制造业、房地产、施工建筑等因人流、物流受限而复工复产缓慢,再到远程办公、在线教育、在线医疗、生鲜物流等科技公司的异军突起,疫情对中国各个行业都带来了不同的挑战与机遇,而这些变化可能会深刻影响到行业未来发展趋势和竞争格局。

2003 年非典爆发,当年二季度经济增速比一季度放慢 2 个百分点。但同一年阿里淘宝网上线,京东也开始试水线上销售,为未来电商行业的爆发播下了种子。 此次疫情对中国的经济也许会有一个短期的冲击,但不会持续太久,随着时间的增长,加上政府的管控扶持,经济会慢慢回到正轨,线上产业会迎来机遇与挑战。

知乎用户 福韵数据 发表

作者 | 贰叁叁 编辑 | 范志辉

疫情严峻形势下,裁员潮真的来了。

2 月 10 日,复工第一天,新潮传媒宣布裁员 500 人,卡死现金流,降低成本自救。两天前,北京 K 歌之王与 200 多员工全部解除劳动合同的消息也登上了微博热搜,成为第一个被大众关注到的濒临倒闭的线下娱乐公司。

突如其来的新型肺炎疫情,让从餐饮、旅游、酒店、演出等线下服务业纷纷停摆。此前,春节档电影集体撤档宣告了影视寒冬将进一步持续,而西北、外婆家等餐饮行业的发声已经让大家意识到了线下实体产业的危机。

2 月 7 日,中国演出行业协会发出了行业倡议书,其中提到 2020 年 1-3 月,全国已取消或延期的演出近 2 万场,直接票房损失超过 20 亿,相关转发文章阅读量目前已 10 万 +。此次疫情在演出行业波及范围甚广,除了音乐演出,还包括了话剧、舞剧、音乐剧等剧院类型的演出。

线下演出已经停摆近 20 天,疫情什么时候过去还难以判断,演出行业却面临着按时复工也几乎无事可做的状态。可以确定的是,在场租、人工等固定成本下,相关业内公司已经产生了亏损,而线下演出恢复的时间也因为疫情而无法确定。

另一边,在线下运营无法开展的情况下,我们也看到各个厂牌、场地方、音乐人也纷纷开始了线上的探索。在此背景下,疫情将如何影响市场走向、音乐演出各方如何止损甚至开辟新的业务方向,都将成为接下来几个月的重中之重。为此,音乐先声联系了多家音乐公司、场地运营方和多位音乐人,聊了聊他们当下的生存近况,以及风雨飘摇的音乐演出市场。

线下演出市场如何止损抗 “疫”?

当线下演出受到影响时,大量乐迷要求退票或延期的情况就会出现,相关票务平台也在不停地调整自己的退票政策。

自 1 月 22 日大麦网率先发布武汉地区退票政策后,1 月 24 日,大麦网又发布了春节期间票务公告,开通了退票登记通道。

除了为用户办理退票,大麦网针对上游的演出主办方、票务代理方也发布了相关通告。2 月 4 日,大麦网发布了一封致合作伙伴的公开信,提到自 1 月 20 日至 2 月 29 日,针对全国范围内因疫情取消演出项目的合作伙伴,大麦网对其予以代理费全免;而未取消的演出产生的退票,也会免除代理费用。

1 月 25 日,专注国内独立音乐演出的秀动网也在微博发布了一条针对武汉地区和其他地区 1 月 25 日 - 2 月 8 日演出的退票政策。目前,秀动网尚未更新面向所有用户的退票政策,但是在其官方微博中,已经大量出现了针对某一场演出的退票方案。

虽然大麦网和秀动网都已经逐步出台 2 月底之前的退票政策,但是在微博和豆瓣等多个平台上,有不少乐迷都希望 3 月份的演出也做相应调整。部分乐迷认为,即便演出举办自己也不敢冒着生命危险观看,还有一部分乐迷认为自己好不容易抢到了票,能够希望演出延期。

此次疫情的影响到底会持续多久?北京乐空间的场地经理 Regina 向音乐先声表示,“二月的演出都已经取消或者改期,三月的还在观望。” 而位于疫情重灾区武汉的 VOX Livehouse 负责人朱宁提供的情况则更严重一些,他表示 “二月的演出是全部取消了,三、四月也有延期和取消的,大多都还是等待最新消息。如果三个月不能营业,即使复工了,活动和经营也很难马上恢复,可能还会造成内容稀缺。” 同时,他还认为,最坏的情况可能是影响持续到年底,不过大家都要先熬过上半年的空窗期。

摩登天空作为国内最大的独立音乐公司,其大部分业务都依赖于线下活动,疫情影响情况也受到了同行的密切关注。摩登天空副总裁沈玥告诉音乐先声:“第一季度我们的所有演出都已经完成了报批,音乐节和艺人的巡演都受到了影响,有的已经宣布延期。很多国外乐队来华演出也已经取消了,中国演出的取消对他们整个亚洲的巡演计划安排也都有影响。比较乐观地估计,四五月份可以恢复演出报批,六月开始演出,但是也有可能一直持续到下半年才能恢复演出。”

2 月 7 日,黄昏黎明俱乐部(以下简称 “DDC”)也在微博中提到,“自 1 月中旬休假以来,我们与几十支乐队反复修改演出细节,几度推后开业时间。” 由于 DDC 的演出中涉及大量外国乐队和音乐人,因此档期的确定更加困难,大多数涉外演出最后都不得不取消。

那么,如果因为疫情的影响导致上半年所有演出受影响,相关公司到底能支撑多久?

根据中欧众创平台 2 月 5 日发布的《995 家中小企业调研:85% 的企业撑不过 3 个月》,大多数公司账上的现金仅能维持 1-3 个月,只有 9.96% 的公司可以维持在 6 个月及以上。参考以上数据,我们可以大概判断,作为中小规模的大多数演出公司的现金也差不多只能维持 1-3 个月。

如何尽量控制成本,减少一些损失?武汉 VOX 的负责人朱宁老师表示 “长沙和重庆的门店由于是在商业综合体里,房租比较好谈;武汉是私人房东,就看能谈到什么程度了。人工最坏的计划是保证每个员工的基本工资和保险。”

摩登天空副总裁沈玥则对音乐先声说道:“因为上游公司都在家办公,没有办法及时走付款流程,去年的款项还有没回收的。各部门也已经在进行统计损失,听说主管部门也在统计,可能会给补偿。” 不过这一消息尚未得到官方证实,但中国演出行业的倡议书中提到了 “将持续跟踪调研行业状况,积极为演出从业机构和从业人员争取政策支持和金融支持”。根据音乐先声了解,2 月 7 日至今,多地人社局出台了针对中小微企业的稳岗政策。

而即使是成本较低的微型厂牌(全职人数在 5 人以下)也受到了不小的影响。上海小型厂牌生煎唱片负责人表示,“影响最大的就是动物园钉子户的巡演了,这意味着我们需要重新统筹整个巡演事项。” 此前,动物园钉子户的官方微博已经发出多个城市门票售罄的消息。

动物园钉子户的主唱爆老师也对音乐先声表示:“本来打算在这个春天出 EP,然后 3 月中旬开始我们第一次巡演,但是因为疫情,我们会有一点不知道怎么办”,但是爆老师还表示,“不过 EP 会照常春季发布,巡演也在努力协调解决中了!”

众乐纪创始人、音乐人陈鸿宇对于疫情的影响看得比较辩证,“一人吃饱全家不饿的音乐人并不会有做一个企业一睁眼就欠钱的压力,至少还可以在家创作,也算积蓄能量。公司层面,虽然受到的影响没有纯线下的企业大,但线下演出是我们最大的工作内容和收入来源,所以也要开源节流,做好上半年财务紧张的准备。”

此外,音乐先声了解到,有不少准备全职做厂牌的从业者已经在去年辞职或准备辞职,但是由于疫情,演出行业受到严重的打击,又不得不面临重新找工作或在原公司继续上班的情况。

本就是自由职业者状态的音乐人和乐队们 ,也受到了不小的影响。除了线下演出外,很多音乐后期工作也受到了影响。“除了词曲创作以外全都停了,大家回家以后都是借琴、借麦克”,缺省乐队的主唱 Eric 也表示,由于过年回家受到工作设备和地点的限制,无法和乐队成员见面,影响了录音进度,“自己也只能做些不痛不痒的内容。”

同样在上半年有录制专辑计划的音乐人叶凡表示,“录音棚都在停工,乐队成员、录音师、录音乐手还不能完全回到工作岗位,只能等大家回复正常工作后才能推进。” 而当上游音乐制作受到了影响,也有可能会造成下半年演出内容的供给。

可以看到,疫情严重冲击到了演出行业的每一个环节,但总体上大家还是保持着理智观望的状态。场地、主办、音乐人都有着各自的焦虑,但也并没有一味地唱衰,也在现有条件下做着自己的探索,线上直播就是其中一种。

线上直播会是新出路吗?

由于受到疫情的影响,游戏、短视频等线上娱乐平台在这样的特殊时期也迎来了高增长。对比电影行业对于线上平台的 “同仇敌忾”,音乐行业内显然是另一种情况。

近期,音乐先声也了解到,一小波电子音乐爱好者又重新在虾米音乐的 “趴间” 活跃起来。 “趴间”既具有线上 DJ 的功能,还可以进行聊天。同时,具备视频直播功能的 B 站也成为各大厂牌、场地方供乐迷们 “云蹦迪” 的新阵地。

1 月 30 日,原本做演出咨询的 “音乐节 RSS” 因为受到乐迷的启发,率先发起了 “卧室 POGO 音乐节” 的活动,宣布在 1 月 31 日在 B 站上以播放乐队以往现场演出视频的形式进行直播。虽然该活动整体比较粗糙,乐队的知名度也普遍不高,但是依旧吸引了大量无法出门的乐迷观看,直播结束后直播间在 B 站的人气值超过了 10 万。

随后,多家公司、厂牌主理人或场地方都开始和 B 站合作:摩登天空举办了 “宅草莓音乐节”、街声推出 Live@Home 直播间、School 学校酒吧推出云开箱,电子音乐人们开始直播放黑胶。

当然,其他平台也有相关的直播活动。网易云音乐也推出了 “就在卧室音乐节”,上海夜店 TAXX 还举办了云蹦迪活动,该夜店的抖音直播间里 DJ 们戴着口罩打碟,还登上了抖音直播的 “小时榜”。2 月 10 日,太合音乐与快手联合推出了 “云趴音乐周”。

其实,线上直播市场早就存在,音乐人选择直播也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传媒大学发布的《2019 音乐人生存报告》中就曾指出,相比于 2018 年仅 18% 的音乐人涉足直播,2019 年调查发现,37% 的音乐人有过直播行为。在曾做过直播的音乐人中,60% 的音乐人表示曾经获取过收益,且年收益达到千元以上的音乐人占比 46%,少数音乐人通过直播获取的年收入在 50 万甚至 100 万元以上。音乐人对直播的接纳程度和通过直播获得的收益在今年内有显著且正向的变化。

电子音乐 KOL 电板鸭在微博调侃道:“这段时间,不管是音乐人还是乐队,只要他们说:‘我 / 我们要做一些不一样的事’,那肯定是做直播了”。

虽然大家都在尝试线上直播,但是其中也有不少差别。首先,大部分直播间中播放的都是以前乐队演出的视频,并不能够算是真正的直播。赤瞳音乐旗下的乐队也尝试了直播,但是受制于乐队人员分散和设备等问题,只能实现单人直播,内容为弹琴唱歌和聊天,与传统的音乐直播相差不大。为了解决乐队直播的问题,摩登天空也对乐队成员进行了云录制内容,再经过剪辑加入到宅草莓音乐节里。当然,对于电子音乐人在线播放黑胶的形式,可能还存在一定的版权隐患。但音乐直播的内容和形式,都还有很大的开发可能。

针对线上音乐直播这个问题,音乐人、场地方和主办方也都各自有着不同的看法。School 酒吧的负责人刘非的想法很简单:“去年好不容易起来的热度,不能凉了。对于线上直播虽然不是很了解,但是已经在进行初步的尝试和学习。” 身在武汉的音乐人冯翔由于疫情原因,所有的工作都受到了影响:“音乐人能生活下去多半靠演出,但是现在不能演出就只有把直播平台当现场了。”

乐队和小型厂牌也有自己的担忧。缺省乐队的主唱 Eric 对音乐人和厂牌对外输出的心情表示理解,并且认为线上直播也的确能够缓解各方焦虑的心情,不过他还认为,“如果单纯地拼贴现场的视频片段、观众位的手机录制,音质不好的体验,会让这股新鲜劲快速消散。 厂牌生煎唱片也认为:“直播需要考虑到音质和画质的硬件基础,如果品质不好,观众体验也不好”。动物园钉子户主唱爆老师同样表示,自己没有参与直播是因为乐队没有拿得出手的素材。

场地方 DDC 在微博中提到,“现场直播应该是基于‘现场’而生的‘plus’。某种程度上讲,现场文化的盛行是’逆科技’而行的。”School 酒吧的负责人刘非也告诉音乐先声:“虽然有些人表示线上直播可以解决一个人看演出的尴尬、宿舍关门、打车回学校费用过高等问题,但是线上并不能替代线下。就算做了线上,也不过是为了心里有个着落,所有落地的买卖都没有办法止损。”

本身就拥有 “正在现场”,有过很多直播经验的摩登天空则拥有更长久的计划。“宅草莓音乐节只是我们第一阶段的计划,更具备公益性,给乐迷传达积极地生活态度”,沈玥表示,这次的行动没有准备太久时间,在家办公也限制了工作的分发,是几个同事熬夜完成。“宅草莓音乐节的直播也是有时效性的,我们这次要做的不是吸引更多的人来看,比如朴树就是一个彩蛋,没有提前进行预告和宣传,就是为了给大家留下一种特别的体验。” 通过 4 天的直播,摩登天空的 B 站账号带来了近 10 万粉丝。

接下来,摩登天空会在 B 站进行更多运营,旗下艺人也会有更多的视频在 B 站上呈现。“音乐人不是网红”,沈玥表示摩登天空希望不拘于传统直播,能有新的玩法,与线上平台进行深度合作,吸收平台玩法、出品新的内容。“一种思路是与平台进行合作,制作类似综艺的节目,进行商业化招商;另一种则是售卖视频版权,通过版权分成回收成本、进行再创作。” 目前,摩登天空已经在和抖音、快手等多家视频直播平台进行合作洽谈。

这次的疫情,让大量的音乐人、主办方涌进直播间,对于音乐行业来说,虽然是一次危机,但 “危” 中也暗藏“机会”。事实上,大量专注于线下演出的乐队、音乐人,其粉丝的线上活跃度并不高。虽然独立音乐人受到设备限制,但是从宣传角度来讲,对于线上平台的探索可以鼓励音乐人创作视频内容,扩大分发渠道,也可以提高粉丝的线上活跃度。

而对于更具备内容生产能力的公司来讲,此次疫情也提高了公司对于线上业务的重视,让公司有了开发线上增值业务的可能性。随着 5G 技术的逐步应用,线上直播也将具备更多的可能性。

结语

疫情当下,演出行业遭受重创已成事实。从大企业到中小微企业,再到相关的自由职业者,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实质性影响。在这特殊的时刻,音乐行业的反应就像一个集体,在短期内筹备并上线音乐直播供乐迷消费,体现了不错的自组织能力。

令人欣慰的是,在这个特殊的时刻,虽然线上直播无法拯救当下的音乐演出行业,但行业能积极寻找出路,同时还不忘为乐迷传达正能量和积极的生活态度。最后,希望所有 livehouse、厂牌和音乐人都能熬过这个艰难时刻,撑过去!

排版 | 安林

看完以上内容:

如果你觉得这篇内容对你挺有启发,我想邀请你帮 “先声” 三个忙:

1、点个赞,让更多的人也能看到这篇内容。

2、关注我和专栏,让我们一起成长。

3、关注公众号【音乐先声(IDnakedmusic)】,第一时间收到最新音乐产业快讯。

知乎用户 音乐先声​​ 发表

知乎用户 Eric 发表

看到有人看我就再说点

  1. 小米 10 今天的预定量出来了,超 150w,小米 9 是 100w,小米 10 是目前小米最贵的一款手机,消费下降了么?需求没了么?
  2. 经济除了生产以外,最大的问题是分配,这才是我国经济最大的问题,我国经济最大的问题就是分配机制不健全。国有企业和大型企业还好,中小企业的分配一塌糊涂。企业主拿走了绝大多数,工人基本都是吃剩骨头。
  3. 现在还有好多为小企业主呐喊的,合着这么多年小企业主都是做慈善的,自己不拿钱,不赚钱,给大家发工资,发奖金,发福利了,这些才是真正的共产主义者么? 开玩笑吧,都资本积累多少年了,钱装进自己口袋多少了心里没数?有了困难就把就业一甩了之,国家去搞呗。还有好多说什么流动资金 1 个月,两个月,那你企业主的个人资产呢? 个人的现金账户呢?没困难时候企业是自己的,有困难的时候企业就是工人的了?
  4. 知乎真的是资本家的乐园,遗憾的是大部分的劳动者还辛苦的为资本家们点赞。

-——————————

看了很多回答,好多人真的是对经济运作一无所知。

经济的核心不是产能,不是产能,不是产能。以现在人类掌握的科技水平,产能早就上天了,你需要多少,都可以供应。问题是你要供应什么?

经济的核心是需求,你产 100 亿 nokia 3310 也没人要,大家都换华为,苹果了。这就是供给侧改革的精髓。是需求和创新引领经济。

疫情过后,需求改变了么? 你不吃饭了还是不用手机了? 你不追剧了还是不坐车了?

疫情对粮食没有重大打击,人不上班了,地里的庄稼也休息了? 粮食产能下降了吗?

原油的价格上天了吗? 100 美元 / 桶了? 煤炭呢? 铁矿呢?

工业品的产能根本是早已经过剩太多,工业原材料的价格这几年都跌成什么样子了? 需求强劲的企业都早早复工了,不复工的基本都是落后产能。能复工的都是真正的好企业。

对 GDP 的影响只是数字游戏而已,你一季度不买华为手机,二季度就不能买了?你一季度不旅游,二季度也不去了?无非是时间上把一季度的挪到二季度而已。

-———–

原答案

数据涉及到版权了,不登了,我就说下大致的思路吧。

先说结论: 不影响,不影响,不影响。GDP 短期受压,长期利好,经济结构优化,管理效率提升,社会保障进一步得到加强。新的科技换代加速。

根据:

  1. 我国现在经济实际上是过热,但是局部而不是整体,过剩的行业很多,终日开展很多无用功,只是维持了低效和就业。
  2. 供给侧改革喊了很久,地方上能调整的不多,主要还是因为害怕,下不去手。
  3. 现在实际上是给了各地一个契机,放弃低效无用,提升核心竞争力。
  4. 疫情几乎是帮助地方进行了一个筛选,活不下去的,管理不善的都露出来了。
  5. 后续大鱼吃小鱼,兼并,提升能效,提升生产能力水平。
  6. GDP 结构会加强,会更健康。
  7. 通过这次疫情,国计民生会被更加看重,保障进一步加强,这些都是促进经济。
  8. 管理层也会大调整,能者上,废者下,这次各地的情况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比 100 次中组部考察都有效。

美国为什么这么强大? 就是因为时时打仗,战争或者说竞争实际上是一个催化剂,我国日日歌舞升平其实是不利的,没有压力何来动力? 疫情带动了团结,高效,新技术。像人体发烧一样,是一次自我修复,天佑中华。

知乎用户 知乎用户 xKTj95 发表

目前看问题不大,创业板都两千多点创历史新高了,股市没啥影响,外围欧美日韩股市都恢复了,困难都是暂时的!!!马上估计要降息刺激经济了,cpi 也涨起来了,拥有存款的人的存款会被大稀释,债务也就被稀释了,大家收入都会涨起来,不用太担心!!!

知乎用户 paopao 发表

疫情对经济对影响不用说肯定很大,更有益的是疫情之下怎么做。

先放结论,直接印钱发福利对经济绝对利大于弊。建议每个公民发五千块,7 万亿人民币,相当于一万亿美元。

这笔钱正好填补这几年外汇储备下降的流动性窟窿,还有利于用外汇出海去收割优质资产。另外你说的社会财富总量就那么多,水多了财富就会稀释,但这个前提是不对的,对于国内庞大的工业生产能力来说,产能远远没到极限,恰恰是由于大家手上没钱不敢消费,生产能力被压制了,如果每人来五千块,那大家就可以去买吃的穿的用的,以现在国内的生产能力开动马力都能满足,工厂会需要更多工人工作,上下游各行各业都赚到钱,经济正循环就起来啦。所以你说的社会财富总量并不固定,主要看放水的水平,如果像过去降准降息,那种方式,说是满足中小企业的资金需求,结果最终大部分流进了房地产。因为中小企业最大的问题并不是资金需求而是消费需求,是企业生产出来的东西有没有人要的问题,做实业能不能赚钱的问题。而我们喊了那么久的创造内需到现在还是不明白到底怎么才能创造有效内需,最好的办法就是给每个公民发钱,要比深圳那样搞企业低息贷款然后被人拿去炒房好太多了,每人发几千块多半直接就花了这才是实打实的消费,才能创造出消费需求,企业才能赚到钱,工人才能拿到工资才能养活一家人。

知乎用户 忠义两全吕奉先 发表

个人觉得智能家居行业将会迎来春天,投资的话,可以考虑这个方向。

在疫情影响下,全国人民宅在家里,对智能家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消费者对健康家电的需求激增,包括衣物的清洗杀菌类、厨房的烹饪蒸煮类、客厅的清洁消毒净化空气类、个人健康护理类等多类家电产品。

31 号晚上,美的副总裁张小懿在直播中讲了一些智慧场景中健康家电的作用:

1. 健康环境

美的美居 App 升级了 “家庭微气候” 场景,用户可以按照个人喜好定制家庭的空气环境,如通过空调、加湿器与净化器联动,可以从温度、湿度、洁净度、新鲜度、风感五个维度,进行精细的环境调节,随时打造出最适宜的健康环境。

![](data:image/svg+xml;utf8,)

2. 健康洗护

虽然国内疫情好转,但防疫措施依然不能放松。通过使用美居 App 可以选择合适的洗衣机除菌模式杀菌。洗后,还可以用美的干衣机进行紫外线杀菌,保证衣物干净健康。

3. 健康饮食

美的智能食谱和智能厨房不仅方便快捷,而且营养健康。智能冰箱、智能洗碗机等都有着杀菌消毒的功能,可以很好地保障食物安全。

知乎用户 寂寞的妞 发表

和新京报对曹德旺的采访大方向一致,我认为这次疫情对中小企业的损伤不会特别大,政府补贴和囤积的资产会或多或少能帮助这些企业熬过寒冬的阵痛。

反而是一些大企业,牵涉诸多借贷或者类似借贷的金融产品,资金链一旦断裂将不堪设想。然而从借贷企业阶段复工时间、银行投放借贷等文件来看,多地政策对于企业借贷呈积极支持状态,有一部分企业或许能够借此回转活络,在短期内保持总体经济上的平稳运行,但希望有关部门加强后续的监管,预防泡沫的出现。

知乎用户 知乎用户 317B44 发表

疫情之前就经历了猪瘟和贸易战,本身对经济影响就大,况且现在又是处在刚到人均 GDP1 万美元,要面对中等收入陷阱和经济转型的时期。这次真的伤筋动骨了。而且不只对中国整个东亚都将损失巨大。

知乎用户 知乎用户 no5VVm 发表

“疫情来时你抢不上口罩,疫情结束火锅奶茶你也排不上号!”

对网店和餐饮业来说,不降反升。

我从年前开始就没有网购过东西了,到目前为止已经有差不多半个月没有网购,以目前疫情发展的情况,我保守估计我至少要到四月份才会继续网购,这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疫情一旦结束,会出现报复性的疯狂网购,而且我敢保证我这种人群会不少。

餐饮业会出现补偿性消费,对很多吃货来说,没有扎堆热气腾腾的火锅、烧烤、奶茶是不完整的人生,即使这段时间你可以在家里和家人一起吃火锅,但感觉和一堆朋友在火锅店吃的感受是完全不同的。

虽然很多人在网上喊着疫情导致企业、商店、旅游等等都快要倒闭了,工资都拿不到,哭穷哭的厉害,但不要忘记中国还是有很多人旱涝保收,只要没有严重的通货膨胀这场封闭对个人家庭经济状况几乎不产生什么影响,消费群体还是能努力一把的

知乎用户 灿夏 发表

COVID-19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对我国数字经济影响的初步分析与对策建议

一、 疫情对数字经济的冲击和影响

(一)疫情对数字经济冲击和带来的新机遇

数字经济又称为信息经济,是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时效经济。当前世界经济正经历深刻的数字化变革,从产品研发设计、生产制造到营销管理、服务支撑等,数字化已经渗透到产业链的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促进经济从主要依靠人力和资本等生产要素投入向全要素生产率驱动转变。数字经济作为国民经济中最具活力、渗透融合最高、创新性最强的有机部分,疫情对数字经济长期发展来说既是严峻挑战,也是快速发展的重要机遇,可谓喜忧参半,逆境中有生机,冲击和挑战中酝酿新机遇新发展。疫情将带动中国数字经济全面提速。

虽然居家隔离、工人返程和工厂复工延迟、企业停工停产等负面因素叠加,COVID-19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短期内全面抑制全社会产品和服务的需求(除医疗设备、互联网服务等少数细分行业外),导致生产供给和消费能力骤降,短期失业率上升,部分生活物资价格上涨,但是中国经济总体格局本来就处于大优化、大调整之重要节点,肺炎疫情事件将使经济结构调整、优化的步伐加速,大大促进 “互联网 +” 背景下的生产、生活和经济社会治理方式深度的变革,客观上促进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的数字化转型升级,催生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比如,疫情的发生将直接引发 “新生活方式” 对“旧生活方式”的加速代替、“现代化治理”对 “传统治理” 的加速代替,“线上购物”对 “线下购物” 的加速取代,“线上教育”对 “传统教育”、“线上办公” 对“传统办公”、“新型医疗”对 “传统医疗” 的加速代替。典型案例场景有:一是电子商务保障 “封城” 期间武汉百姓的生活,助力农产品销售减少经济损失。二是 “在线学校” 和“空中课堂”等网络授课保障全国两亿多的学生“停课不停学”。三是人工智能高效读片诊断助力疫情防控。

在政策的强力助推下,数字经济迎来了快速增长,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数据显示,一季度我国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 13.2%,移动互联网流量在去年同期增长 129.1% 的基础上再增长 39.3%,全国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增长 5.9%。集成电路、电子元器件产量增长都在 16% 以上。3 月份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 8.9%。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在线教育、远程办公、在线文娱、在线医疗、电子政务需求高涨,遭遇疫情冲击的餐饮行业也积极向科技零售靠拢。各地依托大数据,提前布防和分类施策,助力疫情精准防控和有序复工复产。数字经济的力量正在彰显。

(二)疫情对数字经济的细分行业的影响分析

按行业属性和要素特征,数字经济行业可以细分为计算机通信电子设备制造业(电子器件、电子元件、通信、计算机、广播电视、非专业视听设备、智能消费等)、信息传输服务(电信、广播电视和卫星传输)、软件业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软件开发、集成电路设计、信息系统集成与物联网、运维服务、信息处理与存储服务、数字内容服务(大数据分析与人工智能算法服务、虚拟现实 VR/AR 内容)、遥感与导航位置服务、地理信息服务、信息咨询服务)、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互联网接入、互联网信息服务、互联网平台服务、安全服务、数据服务)等类别。

病毒肺炎疫情波及范围、受灾程度、持续时间的高度复杂性和不确定性,以及全社会应对疫情的联防联控等应急反应的高风险性,特别是疫情后政府的产业倾斜、财税扶持和投入、社会治理等政策措施的取向不同,其对数字经济细分行业的影响及其带来的困难程度也存在不确定性。附表 1 为数字经济细分行业受疫情短期(1-3 月)、中短期(4-6 月)、年度(2020 年)和长期(1-3 年)影响程度的对比预测。

从附表 1 可以得出,为应对 COVID-19 新型冠状病毒重大疫情,春节前后因举国执行居家隔离、延长春节假期、企事业单位延后复工等严格的联防联控措施,大多数字经济细分产业的产品和服务需求骤然下降,造成产、供、销脱节,短期内(疫情管控期)受疫情事件影响显著,甚至出现断崖式或斩腰式停滞。只有生活类互联网平台服务走向两级,日常生活类平台需求基本不受影响,甚至营业流水逆袭略有攀升,而餐饮住宿、旅游观光、交通出行平台的消费需求出现暴跳,运营成本提高、资金回收周期长,负债率高,经营出现困难。

在疫情管控解除后的中短期内,计算机通信设备制造业、信息传输服务、大部分互联网服务、软件业和信息技术服务等细分行业,企业和个人用户需求趋于稳定,生产和服务供给能力很快恢复正常。但广大小微生产或服务企业可能出现原材料价格上涨和用工短缺、资金不足等,导致经营困难,甚至出现加速破产倒闭现象。

疫情对我国长期经济运营影响程度较低,疫情后创新驱动更加明显,有机会受国家和地方政府大力度扶持,长期产业政策利好,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得到进一步优化重组,有利于培育若干新型数字化产业,壮大数字经济规模和提高数字经济质量。

二、 应对政策措施与重大投资扶持方向建议

(一)宏观应对政策与措施

经济投资对于稳经济、稳增长有着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当前新冠肺炎疫情逐步缓解、社会经济开始企稳回升的阶段,各地加大重大项目投资推进力度,特别是加大了对数字经济的布局,对于稳增长、促就业、开拓经济新动能以及降低全年经济增长目标压力等都有着积极的作用。

**首先,**为了保障灾后宏观经济的稳定增长、重塑经济形态,增强宏观经济韧性和张力,适当调整财政和货币政策、金融服务是必不可少的。

**其次,**适度的重大项目投资拉动同样重要。在国家推进重大项目投资政策的强力支撑下,一季度各地固定资产投资逐步回暖,对稳经济、促就业等起到了重要作用。随着疫情逐步缓解,近期各地继续加大对重大项目投资的支持力度,一大批投资项目加速落地。建议一些补短板、促民生、转型升级等重大新基建项目提前上马,提升社会治理能力、促进数字化转型升级、保障国家网络信息安全、催生 “四新 “的数字经济投资项目优先列入。

**第三,**重点关注中小微企业的生存状况,大力度对中小企业在产业政策上的倾斜和资金上的救助。最后,坚持促进产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为大方向,大力实施实体经济定向支持政策,引导金融服务鼓励制造业的智能化、数字化改造。

(二)数字经济重大投资扶持方向建议

以数字经济为代表的一批新产业、新业态成为近期我国各地重大项目投资的重点。预计未来一段时间对重大项目建设和数字经济的政策支持将进一步加大力度,特别是新基建领域。新型基础设施是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技术创新为驱动,以信息网络为基础,面向高质量发展需要,提供数字转型、智能升级、融合创新等服务的基础设施体系。确定数字经济投资扶持方向,不仅需要综合考虑短期受损严重的贴补、宏观经济长期平稳运行保障,更要围绕创新驱动着眼 “转方式、促改革、调结构、稳增长、慧民生、防风险”,布局一些重大引导性数字经济投资项目。

**首先,将信息基础设施等新基建作为突破口。**围绕信息基础设施、融合基础设施和创新基础设施等三方面,可以抓住这个特殊的 “危” 之“机”和时间窗口,大力发展以 5G、物联网、工业互联网、卫星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型通信网络基础设施,以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等为代表的新技术基础设施,以数据中心、智能计算中心为代表的算力基础设施等,不仅可以带动有关制造业融合发展,更新迭代一批智能交通基础设施、智慧能源基础设施、科技基础设施、科教基础设施、产业技术创新基础设施,也为下一轮宏观经济优化升级奠定良好的支撑环境和骨干工程。

**其次,以新基建推动释放数据价值。**数据在数字经济时代成为新的生产要素,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将带来数据这一生产要素的大幅增长。围绕政务数据开放共享、社会数据采集与开发利用,结合智慧城市、数字乡村、智慧制造以及重点行业公共服务等重点领域,逐步形成数据要素市场化机制体制,健全数据产业政策法规,培育和壮大由数据企业、数据运营官、数据分析师、数据集成师、数据采集员、数据交易员等组成的数据产业主体,加强数据资源整合和安全保护,打造数字产业化的数据核心基础。

**第三,重塑社会治理体系和机制,建设全国一体化的社会应急管理平台。**充分吸取疫情在平时监测、早期预警和应急决策中暴露出的问题,面向重大社会应急事件处置、管控和决策迫切需求,形成由大数据驱动、公共积极参与、自底至上、多部门多层级联动、透明敏捷的社会治理体系机制,研发集数据汇聚与共享平台、舆情收集与分析、引导、危机识别与预警、应急处置与决策、人流物流资金流管控与调度等于一体的社会应急管理平台,有效提高监测预警能力、社会治理能力、防范重大风险的能力。

**第四,将 “信创” 和“卡脖子”工程放在重中之重地位。**加速推进 “信创”项目,全面实现信息技术应用创新的替代提升,提高网络信息安全水平,保障国家安全。加大 “核高基” 专项的投入,突破关键技术和核心电子器件,解决 “卡脖子” 难题,以彻底解决长期以来我国面临“缺芯少魂”、产品依赖进口、核心技术受制于人、信息安全存在隐患的窘境,保障信息产业持续发展和确保国家信息安全。

**第五,加大力度扶持一批 “互联网 +” 民生服务的平台项目。**面向城镇和乡村百姓的交通出行、居家生活、社区管理的普惠化需要,鼓励和发挥专业化和中小企业的优势,实现各层级政务服务平台、电子商务平台、行业垂直服务平台、电子支付平台、社交平台的互联互通、共建共享、交叉融合,服务于新生活方式、现代化治理、线上购物、线上教育、线上办公、新型医疗的加速代替。

知乎用户 陈崇成​ 发表

影响不大。第一季度经济增速会有所下降,但后面三个季度经济增速会大幅提高,所以全年的经济不会受太大影响,甚至要好于去年。

中国不会出现大规模的通货膨胀

知乎用户 Dreamer 发表

我倒觉得这是中国与米国脱钩的天赐良机。中国生产米国消费的这个格局被打破。米国的绿纸,中国顺理成章的减少一大截。当务之急的事,是中国要马上立法限制米国用绿纸收购中国的银行业一一经济中最重要的服务业!米国的阳谋,是搞死你。中国的阳谋是什么呢?看不到!因为我们丢掉了为劳苦人得解放的初心,妄图在别人的规则下修炼成仙,只好被它的规则所缚住手脚。我们的阳谋也无法重提为穷苦人得解放,因为这会吓死国内的非穷苦人。我们的阳谋是一带一路,可惜的是,我们的遇到的是真正的流氓,它们用收买打手的方式,搞乱你的一带一路中真正的铁杆支持者,而你们束手无策。人类命运的共同体,对那些打手来说,就是一个笑话,蔡女子就是一个典型。打手们哪里有在乎低层死活。

知乎用户 云杉 发表

我感觉很多时候经济问题都变成田忌赛马,你跟他说很多外资撤资,高达 150 亿美刀资金撤出,他说外贸出口针不戳。你跟他说楼下小馆子纷纷倒闭,他跟你说正在内循环。你跟他说很多人失业,他跟你说灵活就业。你跟他说经济受影响,他跟你说我们去年不是涨了 8 点多。你跟他说小市民生活受影响,他跟你说宏大叙事。说白了,就是不认输了,当然不认输是对的,全世界都放弃了,只有咱坚持抗疫

知乎用户 南洋浪客​ 发表

疫情过后对中国经济影响究竟有多大,我相信现在没人能估计出。

在疫情爆发前,18 年 19 年其实中国经济情况已经不是太乐观了。我相信很多人在 19 年朋友圈里看过这么一个短视频,前年的生意,是赵本山的台词:“不卖,给多少都不卖。” 去年的生意是沈腾的台词:“还个价啊,你到是还个价啊,万一成了呢。” 今年的生意是一部老电影,老鸨子问妓女:今天有生意吗?妓女回答:熟客没有,生客挂不上。画面最后是老鸨子甩了妓女一巴掌。

18 年 19 年各行各业都在抱怨生意不好做,为什么会这样?因为老百姓手里的钱没了。15 年股票牛市,属于傻子买进去也赚钱的那种牛市,全国人民集体炒股,去菜市场买菜,卖菜的商贩都不送葱了,改送顾客股票消息。

然后 16 年股票腰斩,全国人民的钱全套在股市里。

那股票有赚钱的不?有赚钱的。所以导致 15 年 16 年房地产大涨。股票获利后马上把钱转向楼市,结果也都知道了,各大城市各种限购措施。限购是为了楼价不飞涨?并不是,限购是为了进去的钱轻易出不来。

侥幸躲过股灾和楼市限购口袋里又有点钱的呢?别忘了 18 年 19 年爆了多少个 P2P,那个时候一个 P2P 爆仓,量不到一亿的,都不好意思跟人打招呼。

按道理国家手里有大量的钱,一部分钱继续还给 “市场”,最简单的就是投基建,让这些钱通过基建再重新分配到老百姓口袋里,那老百姓口袋里又有一些活命钱了,不至于那么辛苦。然后拿着剩余的钱投资做生意,赚的钱拿来再发展,其余拿来的“本钱” 继续投放,还给老百姓,这样市场欣欣向荣。

但明显,这一波没玩起来。为啥?因为各地背的债务太多了,还债要钱。并且关键的一点,美国 2018 年 3 月开启了贸易战。美国玩金融确实世界一流,美国那点经济学家不白给,开启的时间正好卡在喉咙口,吐不出来也咽不下去。

在 2018 年 2019 年发生了什么?物价飞涨,开始是水果,然后是猪肉,最后波及到各个领域,对吧。

2019 下半年好不容易和美国就贸易战首轮达成一致,还没怎么见到效果了,转眼到了 2020 年,冠状病毒来了。

疫情是在这个经济背景情况下展开的,而且疫情已经波及到全国各地。

这次疫情第一告急的就是口罩,按理说口罩这个没什么技术含量的,况且中国还是口罩出口的大国,怎么会那么紧张?

因为厂里压根就没有多少口罩库存,换句话说就是厂里不愿意压货,需要多少生产多少,多少留点备货,也就这样了。

其实很多生意都是这样了,所以会看到超市分分钟被抢购一空,因为超市里也不压货。不压货目的是把资金压力推给下游企业,由下游企业去扛,那下游企业再往下推。

那这些企业压货不多,赚的钱去哪里了?没有一个董事长会把钱堆家里天天数着玩的,还是拿去再投资,或者扩大规模,或者去放贷,或者去买楼,或者去搞金融。因为都知道人民币放手里天天在贬值。

这个别说这些做生意的人知道,普通老百姓也知道,所以才会有 18 年 19 年 P2P 那么多爆仓的。

所以,现在就是这个局面,不管是老百姓还是做生意的,还是生意做的挺大的,所有的钱都是账面上的,短时间内变不成现钞,关键的关键,现在和非典不一样,非典时期问银行贷款的还不多,现如今几乎人人都在欠钱消费,信用卡,花呗,房贷,车贷,企业也有各种贷款。

这些年我们最常听到的一个金融词就是 “资金链” 了,生意铺的越大,资金链越脆弱。看看万达,风生水起的时候,小目标一亿,几个亿是中等意思,银行负债率百分之七八十吧。一不给他放债,银行再盯着屁股后面要个帐,就扛不住了,只能把手底下的项目打包底价卖给桃花源套现。

只有退潮的时候才能发现谁没穿裤衩,这一波疫情就是一波退潮,很多本来看似生龙活虎的企业,可能就在这次退潮中搁浅了。

要让各大中小企业能扛过去,首先银行不能逼债,第二银行还要继续再放点债出来。那唯一的方式也就是 “开水龙头” 了。但印钞机加班加点印出来的钱,最后还是要市场,还是要老百姓买单的。而且关键是很难控制印的钱最后会不会去到该去的地方,可能流入股市,可能又流入楼市,那又变成掌握大资金的赚钱抽身,跟风的老百姓最后买单。

写不动了,睡觉睡觉。


以上这些发布于 2 月 9 号凌晨 3 点 15 分。现在是 2 月 10 号中午十一点半,一觉一千多赞,说明大家还是挺关心经济的。

那我在接着说几句,其实这些昨天想说但最后还是选择去睡觉了。

都知道中国的经济这些年是飞涨,全世界目瞪口呆的飞涨。其他国家用几百年建立的经济,中国改革开放几十年就搞定了。

中国这么经济发展有点像什么呢,有点像造一幢摩天大楼,按道理应该是打桩,做基础,然后一层层往上造,最后封顶,这样牢固,并且质量可控,但缺点是速度慢。

那要速度快怎么办呢?集中精力先把最顶的几层造好,然后来几根大柱子把最顶的几层先支起来,这样看起来高度就有了,远远看起来也是一栋摩天大楼,但内部其实很多是空的,而且支撑顶层的支撑也不是那么稳当。

那就等手上有钱了买建材加固,把楼下每一层都做好,基础做好,这样最后也是一栋完美的大楼。

一切都风平浪静就没问题,但如果正好是拆掉一些原先不牢固的支撑换新的支撑的时候碰到台风来袭,那考验的时候就来了。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后面来的钱够不够把这栋楼全部造好。

知乎用户 多说先生 发表

最好的办法,辞职!不管疫情是否能够控制住,为了经济发展,国家很有可能要开始鼓励开工了。到时候肯定迎来大爆发!所以对于家庭条件尚可的家庭来说,算了吧!辞职在家待着,比什么都强。谁爱复工谁复去!万恶的资本家,我不会为你的钱去死的!

知乎用户 靠后同学 发表

一季度 GDP 增速不是负值就是胜利。

知乎用户 知乎用户 3z42bC 发表

如果你在三四线小城市有钱有厂子的话,我觉得可以亲属朋友合股搞个小药店,很难亏的。

知乎用户 我爱我 发表

Elaine 任职于上海一个家居公司,4 月中旬,她在上海的家里,微信和腾讯会议并用,指挥一个杭州的拍摄团队,完成了公司产品商品详情页的拍摄。

以往她都是现场指挥,看监视器。这次她不得不临时抓了一个杭州公司,让他们边拍边传回图片和视频,在家里做出判断。

618 在即,等到上海解封再拍,产品就来不及上架了,全国的生意都会受影响。

最大的困难是往杭州寄样品,想了各种办法都失败了,最终是在公司杭州门店找了比较接近的产品,拍了个轮廓,细节不对就没拍。

上海一家广告公司的老板 Amy 主要服务于奢侈品公司,她计划中 4 月份执行的项目几乎全部推迟,只有少数纯线上的营销得以幸免。

她面临现金流的压力,客户在封控中无法为前期的合作付款,她却要按时支付办公室租金和员工薪资。

中国农历春节过后,奢侈品行业进入旺季,市场活跃度不断攀升。3 月中旬上海疫情爆发,奢侈品店铺陆续关闭,进入 4 月,几乎无一幸免。

上海也是奢侈品牌中国区总部扎堆的地方,上海封控的压力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传导到其他城市。

其中上海物流的几近中断,被认为是最致命的。

4 月 21 日,Gucci 母公司开云集团发布了 2022 年第一季度的业绩。其中 Gucci 品牌的表现明显逊色于稍早发布业绩的 LVMH 和爱马仕。

开云将上海疫情封控列为一个重大不利因素,称北美和西欧客户购买力强劲,中国基本面很好,但封控造成 “极度困难”(extremely difficult)。

开云特别提到,由于仓库被封闭,电商受到了影响。

老板说,要加强组织、充分捕捉市场活力。还任命了新的大中华区时装业务总裁。

此刻我们正身处封控中的上海,居家已近 40 天。

3 月封控刚刚开始的时候,奢侈品行业内最热门的消息是品牌给 VIP 送食品,既有大餐、下午茶,也有上海疫情期间最紧缺的蔬菜水果。

在送菜这样一件看似接地气的事情上,奢侈品公司仍然保持着认真考究,菜品被包上品牌专属色彩的带 LOGO 的外包装,系上了丝带。

接下来大约一周上海的氛围还是比较轻松的,上海居民把奢侈品购物袋挂在门外,接收抗原试剂盒,这一 “趣事” 甚至登上了国外时尚媒体。

然而很快,上海人的情绪集体跌入谷底。

在封控中,我先后收到了腕表品牌罗杰杜彼送的馄饨,朗格送的预制菜,中国化妆品公司伽蓝集团送来的蔬菜和护肤品,以及上海表业递送的水饺、汤圆、粽子。

我也从品牌方得知,这样的快递在 4 月的上海实属不易。先要多方询问供应商,确保物资套数,足够送给重要客人和密切的合作伙伴。

然后,要找到冷链物流车,确保食品安然无恙送到各个小区。物资和物流的费用都比平常更贵,操办过程中最让人担心的是路上遇到障碍,或者耽误时间造成食品出问题。

品牌在这个时候仍然坚持和方方面面联络,说明重视这份关系,也说明他们坚信上海会好起来,生意还是要转起来。

其实眼下奢侈品公司能做的事很少,上海市场已跌至冰点。

我询问了一位时装大牌的导购,以往客人需要排队才能进入店铺,但现在购物中心紧闭,导购也全部居家。

2020 年疫情期间,很多品牌通过电商、直播等方式,在线上达成一些销售。而今年,她甚至无法给客人快递货品。

这个月,只有极少数熟客跟她下了单,并且愿意等到上海解封再提货。

她还在想别的办法,微信联络上海以外的客人,帮她们选购商品,再和其他城市的店铺商量给客人发货——困难程度可想而知。

4 月中旬,全球第一大奢侈品集团旗下一个品牌在微信视频号上做了春夏系列的直播,期间达成的销售,是从上海之外一些城市的门店给客人发货的。上海的店铺和仓库现在都无法配合。

正如开云在第一季报里提到的,从腕表珠宝到时装皮具,很多奢侈品都将自己的电商仓库设在上海,眼下几乎全部封仓。

国内其他城市的客人即使在线上下单,也会收到一条物流困难的通知,就看他是愿意等还是选退款。

最近有表友在社交媒体上称,因为迟迟等不到自己想要的表,最终选择了另一个有现货的品牌。

有业内人士感叹,有些品牌在上海封控前将货物运出上海,至少稳住了其他城市的生意。那些没来得及运出上海的货物,就遥遥无期地卡住了。

上海的封控考验着其他城市门店的存货,一些经销商提前买断了较充足的货物。

而那些库存浅的门店,不论是在北京、广州,还是成都、杭州,都面临着不能及时补货,卖一件少一件的压力。

上游的情况也不容乐观,各类奢侈品从欧洲到中国的货运极为困难。

从 2020 年疫情刚开始至今,海运价格已经翻了许多倍。而空运则叠加了俄乌战争、油价上涨带来的麻烦,不仅昂贵,仓位还特别少。

现在即使商品运抵上海,也很难运进城内,更不要提转运到其他城市了,有些品牌春夏系列几乎断档。

业内人士透露,眼下上海港因为安全原因不收美妆和香氛产品,其他品类其实也很难进上海港。

商家只能挖空心思寻找第二仓库,广州、宁波、舟山等都是替代选项,但很多也处在限流甚至封闭的状态。

那些原计划运到上海的货物,通常会被拒绝临时转到其他港口。

因为仓库不能发货,很多品牌暂缓了产品推广的动作。因为线下大秀、大展、新店开业不能如期进行,与之相应的市场造势也不得不推迟。

一些非上海地区的线下活动同样受阻,多位业内人士透露,北京、昆明,还有杭州的品牌活动因为线下物料卡在上海无法运出,只能延期,现在连 6 月份的活动都不敢轻易敲定。

有些令人唏嘘的是,一位在昆明的读者透露,她在当地买 LV 变得容易了,一些热门款意外有货。

她猜测是少了上海市场的竞争,抑或是品牌在加强二三线城市的力量以弥补上海的损失。

一位独立设计师透露,她所关注的两个 Showroom 都确定从上海搬到北京,因为不想错过今年的生意。

有业内人士表示要搬到成都、杭州、广州这些城市工作的想法,但都更希望上海可以恢复正常。

各大奢侈品公司在上海的办公室也都被封控,绝大部分员工处在居家办公的状态,很多线上可以完成的工作在艰难推进,但与线下有关的活动一律推迟。

一些公司在人事、财务上遇到一些麻烦,招聘还在继续,很多岗位是通过视频面试招人的。

在 4 月 27 日我们更新这篇报道的时刻,上海奢侈品行业的氛围出现了些许好转。更多的人在朋友圈晒出品牌递送的咖啡、面包,品牌们开始庆祝母亲节了。

中国在很多奢侈品牌全球版图上是数一数二的市场,也是过去几年增长最快、风头最劲的市场。

2020 年疫情爆发后,中国成了最快控制局面的国家,中国消费者不能去海外购买奢侈品,结果大幅推升了奢侈品在中国的销售,创造了 2021 年巅峰般的销售业绩。

2022 第一季度,各大奢侈品集团财报里还基本看不出上海疫情的负面影响,因为封控是从 3 月中旬开始的。

而瑞士钟表工业联合会是按月发布数据的,3 月份瑞士钟表出口,美国增长 31.8%,此前一直高速增长的中国内地市场下跌 27.6%。

业内人士都明白,第二季度我们可能收到一份中国市场遭遇重创的财报。

卢曦采访手记

知乎用户 卢曦 发表

数字是冰冷的

人心是肉长的

病痛会暂停的

口号会响亮的

机器是运转的

体会是真实的

经济这个概念太大

不如你看看自己,自己的家庭,身边的故事

这比数字都要准确

多看看疾苦,少羡慕繁华

这比做梦强太多

知乎用户 编乎空话的太多 发表

憨批一口蝙蝠汤,全国人民都遭殃。

如果能在 2020 年底恢复过来,就不算大影响,就怕一夜回到三年前。

知乎用户 bigbigbig 狗 发表

钱哪里来?变出来就行。钱不过就是一个数字,计算机上键盘一敲想输多少就输多少。然后再投资给社会搞基建什么的,再贷款给中小企业,让韭菜们和高等韭菜们有一口饭吃就行了。苟一苟,继续过乌托邦的生活。

知乎用户 为谁零落为谁开 发表

以史为鉴,回顾 03 年非典,对经济的影响也是短期的,主要集中在 2 季度,对第三产业的增速产生了明显负面影响,其中交通运输、旅游、住宿餐饮和零售等受到比较大的冲击,不过投资和外贸未受到的明显的影响。从总体上看,03 年非典并没有打断当时我国经济上升的势头。与 03 年非典相比,当前我国第三产业和消费对 GDP 贡献的占比已上升 11.9 个百分点,此次疫情时值春节假期故对服务业、消费影响较大。不过疫情不会降低大家出门消费的热情,此次疫情让大家获得了超长假期,待疫情结束后,被压制的消费需求会得到集中反弹,带动经济的回升。人民银行表示,疫情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是短暂的,中国经济长期向好、高质量增长的基本面没有变化。

疫情从长远的角度来看,将催生新的商业布局。以零售行业举例,疫情期间,实体零售可以用惨淡来形容。但是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新零售形式却表现不俗,其中代表的盒马生鲜在今年春节期间的备货量是平时的 5-10 倍,人手都忙不过来,还租借了其他餐饮企业的员工上班,帮助该餐饮公司渡过难关。除了新零售行业,经济学专家和学者还预测线上教育、医疗行业、无人配送、社区商业等都将面临新的商机。

疫情是偶发的短期事件,影响是短暂的。拉长时间和地域,03 年非典、09 年美国 H1N1 流感、14 年西非埃博拉、16 年巴西寨卡等病毒都成为了历史,说明疫情的肆虐是有期限的,是短期的。现在我们每一位都是战士,我们 “宅” 在家里面就是和病毒做斗争,在我们齐心抗击下,疫情终将过去。

知乎用户 天穗杨锡锋律师 发表

感觉非常巨大,2021 年茶博会,疫情后,2020 年取消,感觉明显送的礼品,参展的大品牌都少很多,参展商也小很多,送的茶叶也抠门很多,如果经济越好的情况下,送的礼物越丰富,价值越高。并且越乐意送。

https://www.baidu.com/link?url=3smldh2YlM6gGct1QZSw_Un40iskCEcxAE6l6ACqnMXazoP3ITQXJVU5fZRqsBKwR66iQRGbgb-B18TTKbTvZa&wd=&eqid=c7d02c93001657f20000000360afb6b5

知乎用户 yiwenyu 发表

疫情给浮躁的社会经济踩了一脚急刹车。也让很多投资者认识到现金流的重要性。

这场疫情对企业来说,影响分两类:资金链健康的公司,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会越活越好;高杠杆公司会加速淘汰。

房企去库存,可能会出现大鱼吃大鱼的情况,宽货币对 CPI 的影响也见仁见智,大基建对标就业率不知道孰胜孰负,

对个人,大家可能会意识到自我投资的重要性,要风控的不仅仅是企业,还有个人;疫情会把大多数人拉回现实中,也会给高杠杆,投机者,以及依附大环境先富起来的那帮人好好上一课。

个人观点,福兮祸所致,祸兮福所倚。你的才华不会被社会辜负。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发现这个观点错了,没想到其它国家不是不会抄试卷,而是人家本来就打算交白卷。

-———————— 这是一条分割线 ———————–

在外网看了一篇新闻说的挺有道理的。

中国的工厂或者企业大部分都是代加工的,自主研发的很少,这个疫情的原因导致中国工厂无法按照原先计划开始生产,导致那些需要配件的公司不得不把合作看向其它国家,越南、泰国、印度等等,他们也有能力去完成这些配件的加工,等到全国恢复生产的话,可能要等到二月底或者三月份,这些时间足以让那些外国厂商把中国的订单抢走。

所以说,现在最需要的就是恢复生产,如果在不恢复生产,可能带来的危害比疫情还严重,你们想想,你的存款还能支持一家人多久的开销……

再加上现在年轻人喜欢提前消费,存钱的很少。

知乎用户 杰出代表 发表

啥都不说,上个视频

知乎用户 团了个团 发表

我觉得可能是好事。这次疫情会使本身不健康的企业破产,让一些投机分子破产。

现在社会上充斥着一些金钱至上,读书无用的观念。各大高校的生物专业都成了劝退专业,一些基础学科得不到重视。这次疫情也许会让我们反思。

知乎用户 烟云 发表

年初还有很多网友调侃起了自己的职业规划和目标:

现在 2020 第一季度职业规划变成了 “要饭”。以前 2020 年计划从 “学英语、找对象、保护好发际线” 等雄心壮志变成了简单 “活着”。

这段时间,还有出现了非常多 “疫情会对经济造成翻天覆地的变化”、“实体企业生存艰难,为了节约成本,必然会淘汰员工” 等言论。

那我们先看看实体行业:本次疫情会使得全行业采购物资、加班费用致短期成本增加,新项目拓展放缓,部分增值服务受限,但预计影响相对短期。我们分行业探讨一下几个比较有代表性的行业。

一、短期对于已经高度发达的 B2C 电子商贸不会再有什么促进了,根据我所居住的环境观察发现点外卖和送快递的反而比正常时期还要少(应该是怕传染)。

但长期来说会把移动互联网和云计算技术带入产业链上游,把自动化技术带入工厂生产环节。比如很多所谓的高科技公司,在技术上实际是很保守的,在平时的经营活动中对自动化办公的推进非常慢。然而这次之后都有了明显的加速迹象。

二、对在线教育行业有促进,现在全国学校进行的远程教育活动就相当于是一种提供服务的电子商务,这也是从实物向服务的一种转变。

三、类似地,还有对电子政务、远程办公行业及技术有大规模的促进作用。

四、对于人们在线娱乐、网络游戏行业的在线娱乐方面促进也不容忽视,但是对实体线下的重资产影院则是巨大的打击。

五、对医药行业来说只是一个突发事件,并不会对行业格局有影响,国家也不允许企业发这种国难财,但是,仍可以保持比平时更高的利润率,并完好的存活下来。

黑天鹅的到来打乱了很多人的生活节奏,但是既然事情已经发生了,那么没有收入来源,看你自身的情况和所在的行业,如果你有负债 而且没有现金流的,那么只能向身边的人求救了,并且抓紧找工作,这一点非常重要,虽然现在招工的也不多,但是相信我等社会上逐步恢复招工后,你遇到的竞争可能比你想象的还更多。
如果你本身没有负债的 那么一般在家里都不会有大开销 趁这个时间可以静下心来学习修炼吧,并不一定要马上出去追求收入,细心去发现身边有什么可以创造价值的副业!

知乎用户 三侠财经​ 发表

对于一家稳定成熟的单一企业而言,新冠疫情的影响,用 DCF 估值模型计算影响。以百分之 6 的年折现率,给企业 20 年的生存期,假设半年现金流为 0,完全休克的情况下,影响企业价值的幅度大约在 6.53%。然而股市的波动幅度已经远远超出这个数值。

股市的表现更多体现的是行为金融学,市场恐慌情绪不仅对于股市,而且对于所有经济行为都有较大影响,这个影响可能比疫情本身更深远。所以才有了那句话:信心比黄金更重要。

对于美欧以及西方其他经济体陷入衰退的担忧,对于中国经济下行压力增大的焦虑,都体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是经济、货币只是罩在生产力上的一层面纱。最终决定发展速度的是生产力的程度,以及人们劳动产生价值的速度。陷入衰退不仅仅是因为黑天鹅,更本质的是因为新的技术没有革命性的运用于社会生产,人们的劳动生产率没有显著提高。我国也不可能打破这一规律。之前的 GDP 有一部分是借助了和西方科技技术差距所带来的的落差势能。当发展到一定程度,落差没那么大时,就不能靠引进西方技术来实现高速发展了。

美联储,欧央行,英央行为首的西方央行首先开闸放水,有短期刺激经济的效果,也是因为迫于政治和社会压力。目前比较普标公认的货币政策 4 个目标中,币值稳定大多被列为第一目标,之前一般都采取通胀目标制,短时间大幅度的降息等流动性宽松的政策会使得币值承压。这也体现了央行在任何政体中的独立性都不够,还是要为当下的政治服务。如果美国股市出现崩盘,特朗普的连任就不好说了。短期经济刺激计划能够挽救支持率,至于后遗症?最多再过 4 年特朗普就不干了,下届美国总统有多头疼,不关他事。

经济刺激计划不是万能的,先撇开他对于长期生产力是呈中性的不谈,币值不稳定可能会导致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

很多机构都预测人行也会进一步降准降息。从目前已经发布的政策来看,定向降准降息的提法更普遍,我国不仅要在疫情下救经济,也要继续调结构,保持较低的杠杆率,减少金融系统性风险,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确实挺考验政策制定者的智慧,作为爱国的我,相信央行的能力。

就我浅薄的判断而言,虽然人工智能,5G 等落地相对较慢,但是最终仍然会带来较为深远的变革,这个趋势不会因为疫情而改变,最多只是稍微延缓,国内市场值得看好。

至于像我们这样的普通人能做什么?好好工作,还是那句话:信心比黄金更重要。

还有一句话:社会主义具有优越性。

扣题而言,疫情在实际层面对于经济特别是我国经济的影响还是要我们的信心恢复速度,需求恢复速度,资金流转速度。我觉得在有利的政策引导下,国内影响会相对有限。三驾马车中,目前内需拉动效应是比例最大的。希望能走出相对独立的发展走势。

知乎用户 雷森​ 发表

嗯…… 影响确实很大,特别是对于外贸经济,对有些行业几乎造成了毁灭性的打击。

不过我觉得,除了 2020 年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目标想实现有点儿困难了,别的都还好。大不了晚一年实现小康社会。中国最终还是会实现经济的增长。

只不过对于广大的中小企业个体户来说,恐怕会有不少撑不过去的。

对于武汉及周边的影响确实会大一些。但武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在那里摆着呢,相信也会慢慢恢复的。

我觉得…… 疫情的拐点应该快要出现了,除了武汉,应该也就十天就能看到了。

o(≧v≦)o

知乎用户 东东​ 发表

诈骗电话会更多了呗,谁不想把损失补回来呢,指着谁给你发钱呢。

知乎用户 知乎用户 F24EY5 发表

看了一圈答案,我觉得有一个点我必须说一下。

也许高杠经营者更难过吧。

但一个事实是,zf 本身也是各种高杠杆和高负债的……

我就不解读了。

哦,对了,19 年看广东,和上海的财政数据,头一次出现入不敷出的危机。自己可以品一品。

简单说一说这个疫情可能会造成的影响吧。说真话吗?

那就说真话。不受舆论导向。

1. 加速产业链转移。

中国的产业链配套,还有产业工人,还有生产效率,这是相比其它发展中国家来说仍然是优势。

但架不住不稳定性,贸易最怕的就是不稳定。供货,关税,等等各种不稳定因素,近年来不断出现,而且几乎不可逆,只会更多。

你的优势不是不可替代的。

再者,中国早就没有成本优势了。

2 大量的债务违约

地方债,企业债,个人。

话说回来,你现在找的出几个不是高杠杆的 zf,企业,个人?

中国早就是一个高杠杆投资驱动经济发展的模式了。

不懂这个,聊什么经济。

3 物价指数 cpi 持续升高

这个我就不解读了……

4 系统性金融风险

特别是银行

这个更不能解读。

5 人民币长期看跌

6 出现一些之前一直犹豫收不收的税种,或者一些新的税费项目…… 各地可能有各地的特色……

7 倒闭潮,不光是小企业,或者民营企业

你要让我预测今年的影响,那我告诉你,就是 94 年以来首次出现经济衰退,并且非常肯定,不可逆。

至于对个人的影响,我不做预测。每个人差异极大。

说句废话就是越穷的越惨,越没积蓄和现金流的家庭越惨。

知乎用户 轮回 发表

照现在的疫情势头来看,中国已经成了世界上最安全的国家。韩国人已经完成了用脚投票,大批赶往中国避难。

如果疫情真的全球失控:

拿口罩来讲,亚洲国家根本不够用,原先给中国捐了一批,又让中国买走一批,剩下库存用完了,产能又一定不足!(还有很多产品和口罩的情况类似)

其他国家因为疫情开始陆续发生罢工,超市被抢购一空,社会陷入停滞,资本迅速涌向中国……

中国经济迅速实现复苏,有望提前实现 “两个一百年”!

搞不好将来全世界要高价从中国进口口罩了!

路 t 社:《世界工厂开足马力为全球供应口罩》

华 e 街日报:《东方大国利用新冠疫情全球敛财的行为堪称新式殖民》

土澳官员:“坚决抵制口罩霸权,澳洲人民站起来了!”

————————

如果疫情没有失控,我依然是乐观态度。

经此一役,明眼人一定能看得出中国是最安全稳定的经济体,一定会有大量资本涌向中国。

病毒是没眼睛的,资本是长眼睛的。

危机是暂时的,困难也会过去。

说 “多难兴邦” 是不合适的,其实是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

知乎用户 哈哈涛 发表

01

“线上购物” 对” 线下购物 “的加速替代

尽管大家早就形成了线上购物的习惯,但是经历这次疫情之后,这个习惯还会被深度发掘,比如买菜,之前我们还是习惯去菜场,但是这次之后,很多人将习惯于在网上买菜了。

如果仅从购物方面来讲,未来的购物一定绝大部分都是在线上完成的,即便是线上场景产生的交易,也会在线上进行,就好比你去商超买东西,手机当场就可以下单,然后很快送到你家里。

02

“体验式场景”对 “传统实体店” 的加速替代

既然购物都是在线上完成的,那么实体店的存在价值在哪里?未来的实体店不再是以 “销售产品” 为中心,而是以 “提供体验” 为中心。

人们去实体店不是为了买东西,而是为了购买各种 “体验”。如果实体店依然把自己当时买卖的场所,那么将失去存在的价值。

消费者的需求,已经从对产品的满意度升级成了精神层面的满足感。商家需要营造出一种无与伦比的消费场景,需要构建能够把消费者带入到某种幻想场景的故事!实体店只要能够做到这点,一定大有可为!

03

“线上获客”对 “传统获客” 方式的加速替代

经历这次疫情,很多企业才发现 “线上获客” 能力的重要性。

无论是什么类型的企业,都必须拥有一种从线上获客的能力,传统的获客方式无非是电话 / 广告 / 分销等等。但是这些模式的主动权越来越小,而且成本将越来越高。

线上获客的本质,是靠内容获客,深度一点来讲是靠价值获客,未来各种线上平台会越来越开放,图文 / 短视频 / 音频等各种形式都有,你必须创造出有价值的内容去吸引你的客户。

04

“线上教育”对 “传统教育” 的加速代替

经历这次疫情,很多人已经习惯了在家里学习,传统的学习 / 培训机构必须加速转型。

就像互联网改变了产品的流通路径一样,互联网同样也改变了知识传播的路径,以前知识传播只能在教室才能发生的,每个老师只能面对几十个最多上百个人授课。而现在一个老师可以在线上跟上万人乃至几十万人授课,而且这些学生来自全国各地,包括落后山区(只要有网络)。

这就是线上教育的核心优势,它使优势的教育资源平民化,而这一点恰恰是解决中国教育的核心问题。

05

线上办公”对 “传统办公” 的加速代替

如果疫情持续 2——3 个月,就会有大量人群习惯于在家里办公,而且未来是个体崛起的时代,大量个体都脱离了公司独立发展,比如网红 / 自由职业 / 自媒体等,他们都不需要传统的办公室。

可以预测,2020 年的写字楼租赁行情会进一步萧条,与此同时,各种线上办公软件会加速盛行,尤其是能够实现个体协同的办公软件,将被加速普及,除此之外个体使用的办公家具也会流行,未来我们工作不再受地理空间限制。

社会越发达,人的独立性就越强,未来有能力的人都会变成独立的经济体,而且人与人的协作性也会加强。线上协同工作,是未来工作的主流。

06

“免费”对 “收费” 的加速取代!

这次疫情,徐峥的《囧妈》突然放弃了院线,改为线上免费收看,开了中国电影业的先河,可以说是彻底颠覆了传统电影行业的盈利模式,这是一种必然,因为线上免费是大势所趋!

随着社会的发展,未来一定有越来越多的东西开始免费,越来越多东西的利润开始无限接近于 0,那么商家靠什么盈利呢?靠收费的后移。今后商品的利润环节越来越后移,甚至是隐藏的,比如《囧妈》虽然免费,但是收看的人更多了,于是广告可以收费更多了,此外电影的衍生品可以赚钱。

07

“新型医疗”对 “传统医疗” 的加速代替

这次疫情,让我们看到了科学医疗体系的重要性,至少在初期,从武汉传来的消息都是关于医疗资源紧缺的。

医疗问题的核心,在于医疗资源的更加更合理的分配,在于关键时刻医疗资源的调度能力,在于医疗资源的协同性和共享性。

我相信,经历这一次疫情,中国的医疗体系的改革会被加速推动,比如国家第一时间就宣布为本次病毒的确诊患者免费提供治疗,

那么在接下来的医疗改革中,互联网如何参与?民间资源如何参与?不同区域之间如何打通?需要我们在事后做一个详细探讨。

08

智慧城市对传统城市的加速代替

城市是人类文明的重要载体,这一次疫情,武汉这个人口达到千万级别的城市,而且是九省通衢,在春运期间被封城,确实是人类有史以来的罕见事件。

如果武汉的每一个市民的情况都被掌握,每一个人都可以被精确追踪,每一个流出人口都可以被定位,那么我们这次处理起来会更加井然有序,这就是智慧城市的价值。

智慧城市包括:交通管理、物流供应链、应急灾备、信息溯源等等,都会全面数据化,甚至具备了人工智能的灾备预测等等。这体现整个社会的管理水平,相信经历这一次疫情,中国在智慧城市上又会前进一步!

09

“现代化治理”对 “传统治理” 的加速代替

城市是社会的一分子,有了智慧城市,就会有更加科学的治理手段,比如经历这次疫情,我们的治理方式,也会被倒着改革。

比如信息披露的节奏,这次疫情的公开确实慢了一个节拍,当然其中原因是复杂的,但是无论怎么样,确实是晚了。导致我们在初期对疫情有了疏忽,那么我们未来会采取什么方式规避类似的事情?

现代化治理,一定是以事实为依据,一切以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为第一考量,相信这次疫情之后,国家也会吸取经验教训,做好总结,并且落实下去。

10

新生活方式对旧生活方式的加速代替

之前,我们只顾埋头赚钱,为了钱我们牺牲健康,我们倡导 996 的作息,我们但是经过这场病毒,人的认知发生了彻底改变。

人只有在两种东西面前才能不把钱当回事:第一是健康,第二是自由,而现在这两种挑战同时摆在我们面前。大家终于发现:免疫力,才是一个人最大的竞争力,才是可以摧毁一切商业逻辑的降维打击。

身心健康,将是未来检验一个人价值的关键指标,我们或许从此懂得如何生活了。

以上就是 10 大变化,它们会加速到来!

来源:水不然学社

知乎用户 中原荟 CentalineClub 发表

这次疫情估计让人明白,基础制造业真的很重要。确实他不受地方政府待见呀,但是真正危机来了,比那些拼命引进的芯片行业有用的多。请善待我们的制造业,这个是我们的基础,不能忘了本。

原先各地赶基础制造业引进所谓的芯片行业或者其他高科技行业的风气希望可以缓缓。

知乎用户 三条大黄鱼 发表

今后要扎扎实实投入医疗设施,传染病防控,教育这几大不太容易有立竿见影的回报方面了。还有城市规划,产业布局,也要重新考量。每年春节假期,人口大迁徙,对传染病疫情防控的考验太大了。

知乎用户 铃儿叮当 发表

看了这个答案真是笑死我了,

这就是典型的 “破窗谬论”,如果打破了窗户,就能导致破窗人更换玻璃,使安装玻璃的人和生产玻璃的人开工,从而推动社会就业的话,我们为什么不打破全国的窗户?

发生一起灾难,不论产生了什么样的连锁反应,正负相抵之后,灾难依然是灾难!

知乎用户 社会主义好 发表

疫情对各个行业影响会非常大,但是具体有多大,我们估测不了。

我们先探讨一下对餐饮的影响吧,这次疫情对餐饮会产生非常大的变革,但同时也伴随着商机!

筷子

豪无疑问,国人用了几千年的筷子将迎来一场革命性改进。竹木筷子受潮生霉、塑料筷子的塑化剂问题一直困扰着人们。公筷和私筷没有外型区别也让人缺乏文化提醒。疫情结束后,轻质不锈钢筷、银筷等安全美观,易于区分公筷私筷的新型环保、安全耐用的筷子将应运而生。并广泛进入餐饮业和家庭。

餐厅用具

除筷子外,餐饮用具也将向安全陶瓷、高档金属、玻璃器皿方向发展。塑料、竹木漆器、纸质用具会大幅减少,甚至退出实用市场。刀叉、不锈钢汤勺、防烫保温碗盘会被许多家庭接受。

工具

不管是酒店还是家庭,易锈、易霉、非环保的餐厨工具将面临淘汰。包括锅、铲在内,许多家庭都希望放弃含塑、有涂层、非环保陶瓷工具及用品。

食材

疫情过后,人们对野生动物、田螺、小龙虾、养殖类小海鲜、蟹、鳝鱼等食材会大量放弃。对生食类食材也会十分谨慎。对抗生素、兽药、重金属等超标的食材人们会非常敏感。对多次抽检有问题的超市或商家,会即刻抵制。

买免洗净菜的人会更少。喜欢食用动物内脏和血的人会大量减少。

烹饪

许多人不再食用凉菜、生菜、冷盘卤菜。共用锅底而且不使用公筷的火锅、汤锅让人感觉极不卫生,尤其会对疫情心有余悸。蒸煮炒烧炖的菜品更让人放心。撸串和烧烤用的签子使用不锈钢且有防烫功能的会更受食客欢迎。

饮品

酒类,尤其是白酒的家庭消费会有所增加。各种成品饮料的消费会大幅下降。鲜榨饮品会成为家庭消费的时尚。适合家用的鲜榨饮品工具将很受欢迎。茶叶的防霉和保质期会受到极大关注。

作料

花椒及其制品会在疫情后让更多的人接受。非典时期花椒曾作为农村分散住户进行烟熏消毒的辅助用品。而有麻辣烹饪习惯的地区,当时原发性患者几乎为零。而胡椒等易燥上火类作料的家用量将进一步下降。

宴请

疫情后,减少聚集和宴请会成为许多人的新习惯。对宴请和聚集的卫生防范意识会空前强化。对环境卫生、餐饮卫生的要求会更高。尤其是酒楼里使用筷套、公用热毛巾、用餐巾布擦杯碗等会抵制。特别是筷套,基本都是由口吹开筷套后将筷子装进去的。再则传菜生、服务员、后厨是否带口罩等,也会成为宴请的顾忌之一。

食堂

自助分餐制会广泛采取。同时相对固定的餐具和由服务员按个人要求盛菜饭也会成为新习惯。而且食堂会尽可能要求食客自带餐具,减少餐盘的使用!

家庭

家庭清洁消毒会成为新习惯。其用品用具也将有一轮创新。家庭成员碗筷、水杯会按人固定。实行公筷、公勺也会成为新时尚。个人出行自带便携组合水杯、餐具、毛巾也会是大多数人的新习惯。

伴随以上这些餐饮习惯的变革,从中会产生许多新的商机。抓住机遇,定能实现财富梦想。


2 月 17 日二更

今天谈谈疫情对律师行业的影响!

2019 年,律所年终总结,我们很多律师对 2020 年的规划和展望基本都是升职加薪年终奖多到哭,然后各种标的大的案件各种胜诉,单身律师迎娶白富美,走上人生巅峰,成家的律师家庭幸福,换车换学区房。

但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一切计划和愿望。律师的朋友圈突然充满了这样的字眼,“武汉封城的法律依据在哪?”

“今天起,恶意逃离武汉,造成新型冠状病毒传播,可能构成犯罪最高可判 7 年!”

当有的企业想提前复工,律师提示:

提前复工的三大法律责任 “拘留五天,全国首例!提前复工的老板被警察带走”。

当全国都在抗疫时,有些人隐瞒病情到处乱跑导致多人被感染和隔离。

律师写了一篇 “已有 5 人因刻意隐瞒从武汉返乡事实确诊新型肺炎,被刑事立案!”

当湖北人、武汉人遭受歧视个人信息被各种泄漏的时候律师马上就写了一篇:“请不要再泄漏武汉返乡人员的信息你可以防备他们但不要拒绝他们”

当社会上出现一些不公平现象时,律师:······ 然后被 404 了

而 2.14 情人节律师的朋友圈都是这样的 “微信转账 520、1314 的,分手时法院不支持返还”

这就是律师,善于苦中作乐,实际悲天悯人,努力为正义发声,很多人眼里的 “杠精”。

国务院延长春节,律所延长上班,刚开始还有点小欢喜,毕竟作为一个自由度很高的职业,平常要么是在办公室看资料,要么是在机场写报告,偶尔在家里也是——加班,这次在家可以好好陪陪家人了,但渐渐的,大家开始觉得这春节 TM 也太长了吧,以前还嫌春节 7 天假期太短,人大代表提出建议延长春节假期至 15 天,现在真的实现了!

没上班 = 没钱

再这样下去,幸福的一家人就要喝西北风了

我想上班!!我想加班!!

开始写疫情之下

各种法律问题的分析文章

疫情之下企业用工实务

疫情之下商务合同履行实务

疫情之下导致工程延期怎么办

疫情之下商品房能不能延期交付

疫情之下物业服务的法律问题及建议

疫情之下企业应对哄抬价格的合规建议

·······

而这些,大都是不收费的

疫情日益严峻,全国累计已经确诊 60000 多人,这个病毒潜伏期那么长,不知道身边有多少 “2B” 随时能把你感染,谁还 TM 有心情找律师起诉,律师不要命,法官还要呢!

对于律师个人而言没有业务,不能出差,不能开庭,不能会见,不能接待客户,原本就是操着卖白粉的心,赚着卖白菜的钱,疫情一来,白菜都没了,只能天天对着西北张着嘴,等喝风了。

对于律所而言,新增业务基本为零而办公室租金、工资、各种费用还要支出有些律所还在强行支撑

有些律所已经开始减薪,而有的律所已经 gg 了,经常有人说要不是没钱,我会出来当律师吗,搞得当律师很赚钱一样。多少青年律师,研究生毕业每个月拿着一两千的资,房租都是家人赞助,过着苦逼的生活。有段子,说 3000 块钱招聘不到司机但 2000 块很容易招到 “会开车会英语的律师助理”

这就是现实,多少人熬过艰难的实习期拿了执业证准备来一波逆袭,这一次的疫情带来的半失业,怕是要打破他们的逆袭梦吧,不知会有多少青年律师离开这个行业?

疫情还有多久能结束,钟南山之前说希望是在 4 月,看看现在感染人数的数据,我希望终南山说的对,看到身边律师都在网上发布

疫情之下各种应对方案、文章,一方面感到律师是个勤奋爱专研的群体,另一方面却也感到了半失业状态下律所、律师们的焦虑和无奈,疫情之下收入基本没有还要花钱和时间努力提升自己主动考虑客户阶段性需求

努力维护客户真是太难了

以前常有人说律师唯恐天下不乱,这样他们好赚钱,对于这次疫情,也有很多人说,破产企业将会增加,破产律师将会迎来春天,但这更多是一种调侃,乱世之中没有谁能有春天,律师是最不愿意天下大乱的人,枪炮作响,我们自己也受伤,疫情扩散,律师失业。

最后想说,疫情对律师行业的影响真的很大,只能在疫情之后努努力了,不换奥迪换个奥拓也可以,不买学区买个郊区也行!

知乎用户 青云法道 发表

7 月 06 日, 美国 6 月 ISM 非制造业 PMI 实际公布 57.10,预期 50.0,前值 45.4。

美国 6 月 ISM 非制造业 PMI 创今年 2 月以来新高,商业活动指数创 2011 年 2 月以来新高。其中分项指标,美国 6 月 ISM 非制造业就业指数实际公布 43.10,前值 31.8。

7 月 06 日,美国新冠肺炎病例增长 2%,高于上周平均 1.8%。

7 月 06 日,法国央行估计,第二季度国内生产总值下降 14%,比之前预计的 15% 的收缩幅度要小;7 月份经济运行比正常水平下降 7%,6 月份下降了 9%;如果经济活动维持在 7 月份的水平,第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可能反弹 14%。

7 月 06 日,贝莱德集团旗下 iShares 安硕中国大盘股 ETF 飙涨 9.5%,创 2009 年 3 月份以来最大单日涨幅,中概股 ETF-KraneShares(KWEB)收涨逾 4.0%,中证 500ETF - 德银嘉实 (ASHS)收涨约 9.3%,中国科技 ETF-Guggenheim(CQQQ)收涨约 7.4%,沪深 300ETF - 德银嘉实(ASHR)收涨逾 11.2%。

7 月 06 日,法国央行估计,第二季度国内生产总值下降 14%,比之前预计的 15% 的收缩幅度要小;7 月份经济运行比正常水平下降 7%,6 月份下降了 9%;如果经济活动维持在 7 月份的水平,第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可能反弹 14%。

本文由 EMIS 编辑团队撰写,定期发布。旨在为您提供对当前市场与经济状况的简单解读。本文数据均来源于 EMIS 数据库。

知乎用户 云生处 - 大连 发表

我一个普通老百姓,没有学过经济学。

我只知道那我自己来说,年前在深圳做民宿管家的工作,工资是底薪 + 营收提成,公司年前一直在拿房子置办房间,拿了有五十套左右的房子,对老板来说就指着春节赚一笔呢,年前还在 21 号的时候,我们的春节预订率已经达到了 50% 左右,然后 22 号开始就是各种退订申请了。

我是 9 月底入职的,一直一直在跟新房子的装修,年前拿着底薪忙到吐血,就等着 1 月份转正过年营收高提高也不少。

结果疫情一发生,平台要求我们配合退款,老板要求只退一半。我也只能按照老板的意思去跟平台,跟客户协商。然后我整个过年都在处理退订。而且什么提成都没有了。

年后疫情越来越严重,深圳民宿派出所直接强制停业了,公司没有办法,只能转长租止损,也给我安排了新的工作就是把房子都长租出去,也就是每天要带客户看房,而且公司原定要招聘晚班同事的现在也不招了,跟我说控制预算反正也没什么事,希望我住在公司以备不时之需。也就是虽然没什么事但我要 24 小时随叫随到了。这种情况没有办法我只能辞职了

四千块的底薪,拼命真的不值得。而且现在深圳生活成本也更高了。

我不知道公司还能支撑多久

别的行业不了解,

全国旅游行业相关老板都哭死了吧

知乎用户 苜苜苜苜苜苜苜 发表

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

暂时的经济下行不可避免,只希望 zf 积极面对,不要再来四万亿的刺激计划。

水库里的水变少了,该做的不是人为的灌水,而是修补大坝。

知乎用户 轨迹飞心 发表

哪儿也不能去了!最新限制中国公民入境的 102 个国家名单

来源:吾爱全球签证中心

入境政策方面

1、朝鲜 暂时禁止中国公民入境,对包括朝鲜公民在内的所有近期入境人员进行 30 天的隔离观察。

2、菲律宾 暂时禁止来自中国大陆及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的任何人入境,但菲公民和持有菲政府颁发的永久居留签证者除外,上述人员入境后需强制实行 14 天隔离;暂停向中国公民签发落地签证。

3、马来西亚

- 暂停中国湖北省公民的各项签证和入境便利措施,禁止中国湖北省公民入境。马所有口岸将筛查旅客护照签发地及机票信息,如护照签发地为湖北省,近一个月内有到访湖北省记录,机票始发城市为湖北省境内等情形属被禁止入境范围;

- 所有中国旅客及其他国家旅客需在国际入境口处接受体温检测。所有被拒绝入境的旅客将由所搭乘的航空公司安排后续回程事宜;

- 如不属于前述限制入境范围,但出生地为湖北,马移民局有权进一步询问并查验机票,确认无问题后放行,旅客需准备近 2-3 个月的行程信息及往返机票行程单以备查验;

- 马来西亚沙巴州不允许中国公民通过直飞航班入境;

- 马来西亚沙捞越州禁止所有中国公民以及在过去 14 内到访过中国的外籍人员进入沙捞越,解禁日期另行通知。持工作签证、留学签证以及长期居留许可的外籍人员除外,但必须强制居家隔离 14 天。

4、哈萨克斯坦 暂停中国公民 72 小时过境免签政策至 7 月 1 日,暂停霍尔果斯边境合作中心哈方一侧的工作,暂时停运哈国与中国间陆空客运,暂停向中国公民签发签证。

5、新加坡 自 2 月 2 日起,中国公民及在过去 14 天曾经去过中国大陆的旅客 (包括非中国籍旅客) 禁止入境新加坡,新永久居民和长期准证持有人可入境并自行主动申请 14 天休假;暂停给中国护照持有者发放各类新签证,之前已签发的短期签证和多次入境签证以及签证过境便利措施均暂停适用,期间持有人不允许入境。

6、蒙古 自 2020 年 2 月 1 日起至 2020 年 3 月 2 日期间,禁止中国公民及经过中国前往蒙古的第三方国家旅客进入蒙古。

**7、北马里亚纳群岛联邦(塞班岛)**自 1 月 29 日起 30 日内,暂停所有来自中国大陆地区的旅客 (注无论其国籍,包括直达或中转) 入境。

8、萨摩亚 来自 2019 年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国家的所有人员必须在无 2019 年新型冠状病毒确诊病例的国家中停留至少 14 天,并在前往萨摩亚之前进行医疗检查。如果您离开 2019 年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国家,并在无 2019 年新型冠状病毒确诊病例的国家停留不满 14 天,萨将采取健康检疫措施,并可能考虑将其遣返回国。

9、澳大利亚 2 月 1 日起暂时拒绝中国大陆直飞或中转抵达的非本国居民入境(澳大利亚公民、永久居民以及其直系亲属、法定监护人或配偶除外),并将中国大陆列为 4 级旅行限制。

10、新西兰 新西兰政府宣布,2 月 2 日起,将会跟随澳大利亚的禁令,对来自中国的人员实施入境管制,非新西兰公民、永久居民及其直系亲属将被禁止入境 (一直使用适当个人防护设备的机组人员除外)。从而保护新西兰和其他太平洋岛国的安全。该禁令将从明日(2 月 3 日) 开始生效,本禁令 有效期为 14 天,该禁令将每 48 小时进行一次评估。

11、巴布亚新几内亚 自 1 月 29 日起,禁止过去 3 周内去过湖北省的各国旅客进入,其他旅客须在乘坐赴巴新的航班前在登机现场接受健康检查并填报健康申明。

12、赤道几内亚 自 1 月 31 日起,所有自中国机场出发的旅客将不被允许入境,并由原航班送回。

13、印度 鉴于当前形势,印度电子签证业务即刻暂停。该政策适用于中国护照持有人以及居住在中国的其他国籍的签证申请人。已经持有印度电子签证的各位请注意,该签证不再有效。如有紧急情况需要前往印度,请联系印度驻华使馆(北京) 或者印度驻上海、广州的领事馆,或上述城市的印度签证申请中心。

14、沙特阿拉伯 中国禁止申请电子签证,入境方面暂无政策表述。

15、阿塞拜疆 自 2 月 1 日起,对持有普通护照的中国公民暂停办理电子签证及巴库国际机场落地签业务。

16、马尔代夫 自 1 月 31 日起暂停中马直航航班。

17、印度尼西亚 自 2 月 5 日起,禁止中国护照持有者入境或转机印尼,对于在 14 天内到过中国的外国人同样适用;暂停向中国大陆公民授予落地签证和免签政策;所有从中国过来的人都不允许入境和在印尼境内进行转机,包括中国籍人士和 14 天内到过中国境内的非中国籍人士。

18、马绍尔群岛 自 2 月 2 日到 3 月 2 日 30 天内,暂不准所有来自中国大陆、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等受疫情影响地区的旅客搭乘飞机或乘船入境。

19、斯里兰卡 来斯访问的中国游客须提前在网站申请旅行许可 (ETA),斯里兰卡班达拉奈克机场落地签柜台不再受理中国游客落地签申请,所有航空公司须在确认中国游客持有电子许可后再发放登机牌。

20、文莱 继续向中国公民签发落地签证,但所有护照签发地为湖北省及从湖北省抵达文莱的中国公民、抵达文莱前 14 天内有湖北省旅行史的各国公民将被暂时禁止入境,文莱公民或永久居民除外。

21、亚美尼亚 自 2 月 1 日至 3 月 31 日起暂停中亚全面互免签证协议。

意大利 宣布进入国家紧急状态,取消中意直航航班

22、日本 自 2 月 1 日起,对入国申请日 14 日以内在湖北省逗留过的外国人,及持有湖北省放发的中国护照的中国拒绝入境。

23、俄罗斯 暂停为中国公民发放工作签证和旅游电子豋证;暂停中国旅游团免签旅游;暂时关闭所有俄中边境口岸,并禁止中国公民经蒙古抵达俄罗斯在莫斯科、叶卡捷琳堡等地国际机场对入境旅客进行体温检测,并在滨海边疆区各边防检查站对所有入境人员加强卫生检疫井测量体温,发现有可疑症状者即予隔离;莫斯科机场仅允许北京、上海、广州出发的航班入境;自 2 月 4 日起,禁止从中国来俄的外国公民乘航班过境俄,并将继续减少中俄航线包机数量,2 月 14 日起停飞所有包机。

24、吉尔吉斯斯坦 自 2 月 1 日起临时关闭吉中边境口岸,暂停所有吉中两国间航班运营,并暂停向中国公民发放赴吉签证。

25、科威特 禁止持中国护照和中国香港特区护照人员,以及近两周在中国内地和中国香港有过入境或停留的其他国籍人员入境。

26、乌兹别克斯坦 自 2 月 1 日起暂停全部往返中国的航班。

27、越南 自 1 月 31 日起,暂停给近两周在中国生活的外国人签发旅游签证;暂停中越间往返航班;暂停办理经东兴一芒街口岸出入境的人员手续。自 2 月 5 日零时起,将暂停允许持普通护照中国公民及目前在华的第三国公民以劳务、经营、留学、探亲为目的入境越南,外交、公务目的来越除外。

28、乍得 恩贾梅纳国际机场对所有抵乍旅客进行体温检查和双手消毒,对所有来自武汉的游客进行 14 天医学观察。

29、以色列 自 2 月 3 日起,所有往返于中国内地和以色列的商业航班暂时停飞;过去两周内访问过中国且非以色列永久居民的外国公民将被禁止通过任何陆路或海路口岸入境,直至另行通知。

30、美国 美东时间 2 月 2 日下午 5 时起,过去 14 天内访问过中国的外国人 (美国公民和永久居民的直系亲属除外) 将被暂时禁止入境。来自中国的航班将只能在美国的纽约、洛杉矶、旧金山、芝加哥、西雅图、亚特兰大和檀香山七个机场入境,以便对旅客进行甄别。

31、韩国 2 月 4 日起,14 天之内访问过或滞留过中国湖北省的外国人,禁止入境韩国;韩国人回韩国后要居家隔离 14 天;暂停外国人免签入境济州岛的政策;暂停对中国人发放短期旅游签证;自 2 月 5 日起,韩国暂停中国公民自韩国过境免签政策,如果您在中国,欲向韩国法务部咨询,可拨打国际长途电话:0082-2-6908-1345(有中文服务)。

32、毛里求斯 居住在中国境内或者近 14 天内到过中国的外国公民,暂不允许在毛入境或转机;毛里求斯公民或在毛定居居民(包括配偶或子女),从中国来毛或近 14 天内到过中国的,允许入境,但须接受隔离观察。

33、阿曼 自 2 月 2 日起,停飞所有阿曼往返中国的航班。

34、萨尔瓦多 自 1 月 30 日起暂不允许近期有中国旅行史的游客入境。

35、孟加拉国 自 2 月 2 日起,暂停对中国公民落地签政策,要求入境之前必须办理妥签证。

36、特立尼达和多巴哥 所有来自或途径中国的旅客,无论国籍,须在离开中国 14 天后方可入境。

37、格林纳达 自 2 月 2 日起,对过去 14 天访问过中国的外国游客禁止入境。

38、巴基斯坦 所有入境的中国公民需填写《疑似冠状病毒问卷调查表》,并入境后隔离 14 天。

39、老挝 自 2 月 2 日起磨丁口岸暂停对中国旅客的落地签证;老挝驻广州总领事馆:2 月 2 日起老挝停止签发中国护照的旅游签证。

40、安提瓜和巴布达 自 1 月 31 日起,暂时限制来自中国的人员入境。

41、刚果(布) 对来自疫情高风险国家。的入境人员实行 14 天隔离,隔离地点是位于首都布拉栠维尔市郊的金德列协和酒店。

42、密克罗尼西亚联邦 暂时禁止所有 1 月 6 日后离开或经停中国大陆的人员入境。其他人员需出示证明其目前未呈现新型冠状肺炎病毒感染的肺炎症状的健康证明,且在未发现疫情的国家或地区停留 14 日以上后方可入

境。

43、瓦努阿图 自 1 月 31 日起,从中国 (包括香港和澳门在内) 来瓦的旅客均需提供个人健康证明,且该证明的签发日期应为离开中国国境后的 14 天至 30 天内,否则将被拒绝入境。

44、帕劳 2 月 1 日至 2 月 29 日期间,暂时停飞所有从中国大陆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直飞帕劳的航班。

45、亚美尼亚 自 2 月 1 日至 3 月 31 日起,暂停中国公民持普通护照免签入境政策,入境前需要通过亚外交机构或电子签证系统申请签证。

46、伊拉克 禁止中国公民通过边境口岸及机场进入伊拉克境内,为期 30 天。自 2 月 1 日起,伊拉克库尔德地区各机场和口岸禁止中国公民及 1 月 14 日以来曾到中国旅行的外国旅客入境,暂停受理中国公民库区电子签证,为期 30 天。

47、伊朗 暂时取消所有中伊直飞航班,但第三国转机不受限制。

48、印度 暂停对中国护照持有人以及居住在中国的其他国籍人员签发电子签证,上述人员已持有的电子签证不再有效。

49、约旦 自 2 月 2 日起,禁止离开中国国境后两周内持中国护照的人员入境**。**

50、危地马拉自 1 月 31 日起,禁止 15 天之内到过中国的人员入境。

51、斐济 自 2 月 2 日起,不允许在入境斐济前 14 天内去过中国大陆的所有非斐公民入境或在斐转机,直至另另行发布通知

52、捷克 从 1 月 30 日起不受理中国公民签证申请。

53、塔吉克斯坦 自 2 月 1 日起,近期旅华人员和中国公民从杜尚别机场入境后首先安排到指定医院接受检查并隔离 14 天。

54、塞舌尔 2 月 3 日起,塞舌尔暂不允许近 14 天内到过中国的旅客入境或转机。

55、苏里南 自 2 月 5 日起,禁止过去 14 天曾到过中国境内的旅客 (包括机组人员和乗客) 入境,苏里南常驻居民除外。

56、毛里塔尼亚 自 2 月 3 日起,对所有最近 14 天到过中国、从中国过来的入境者 (不分国籍),一律在指定地点实行强制隔离观察 14 天的防疫指施。

57、安哥拉 自 2 月 4 日起,对所有来自中国的旅客采取 14 天强制隔离观察措施。

58、巴拿马 自 2 月 2 日起,对来自中国特别是已有死亡病例城市的旅客进行 14 天居家医学观察,如出现疑似疫情症状,将对其进行强制隔离。

59、土耳其

以上 59 个国家和地区已经采取了严格的入境措施!

以下 43 个国家在入境时将对旅客进行体温检测和疫情筛查,发现疑似病例将进行隔离观察。部分国家要求中国公民须填写并提交健康状况申报表。(有关表格一般由航班等交通运输工具上的工作人员发放,或在前往国入境现场发放,按要求填写并在入境时提交,具体以前往国要求为准):

阿尔巴尼亚、阿尔及利亚、阿富汗、阿联酋、埃及、埃塞俄比亚、安哥拉、巴林、巴西、保加利亚、北马其顿、冰岛、波兰、德国、东帝汶、多米尼加、法国、刚果(金)、格鲁吉亚、吉布提、几内亚、加拿大、加纳、加蓬、津巴布韦、科摩罗、黎巴嫩、马达加斯加、毛里塔尼亚、墨西哥、南非、南苏丹、尼泊尔、尼日利亚、塞尔维亚、圣多美和普林西比、泰国、土耳其、土库曼斯坦、乌干达、乌克兰、希腊、英国、赞比亚、智利、中非

签证政策方面

越南 自 1 月 31 日起,暂停给近两周在中国生活的外国人签发旅游签证。

美国 将取消 2 月 3 日 - 2 月 7 日这一周的所有移民、非移民签证预约面试具体恢复签证服务的时间尚不确定。

法国、荷兰、塞浦路斯、以色列 签证中心 目前处于关闭状态,预计 2020 年 2 月 10 日开放,武汉的签证中心于 2 月 17 日开放。

德国 使馆签证处和签证中心目前继续保持关闭状态,并计划于 2020 年 2 月 16 日开放。

捷克 从 1 月 30 日起不受理中国公民签证申请。

意大利 签证申请中心将继续保持闭馆,并计划于 2020 年 2 月 10 日重新开放。

英国 签证申请中心将继续保持闭馆,并计划于 2020 年 2 月 17 日重新开放。

新加坡 自 2 月 2 日起,暂停给中国护照持有者发放各类新签证,之前已签发的短期签证和多次入境签证以及签证过境便利指施均暂停适用,期间持有人不允许入境。

沙特阿拉伯 使馆延期开放,具体时间尚不能确定,根据实际情况另行通知;2 月 1 日开始暂停受理中国人的旅游签证申请。

柬埔寨 目前北京和西安领馆 2 月 10 日开始工作,电子签证目前暂时不受影响。

印度 暂停对中国护照持有人以及居住在中国的其他国籍人员签发电子签证,上述人员已持有的电子签证不再有效。暂停电子签证申请,已有的电子签证宣布暂时失效。

阿塞拜疆 自 2 月 1 日起,对持有普通护照的中国公民暂停办理电子签证及巴库国际机场落地签业务。

斯里兰卡 斯里兰卡班达拉奈克机场落地签柜台暂停受理中国游客落地签申请。

文莱 继续向中国公民签发落地签证(14 天内无湖北旅游史)。

亚美尼亚 自 2 月 1 日至 3 月 31 日起暂停中亚全面互免签证协议。

俄罗斯 暂停为中国公民发放工作签证和旅游电子豋证;暂停中国旅游团免签旅游。

吉尔吉斯斯坦 自 2 月 1 日起暂停向中国公民发放赴吉签证。

哈萨克斯坦 暂停中国公民 72 小时过境免签政策至 7 月 1 日,暂停向中国公民签发签证。

韩国 2 月 4 日起,暂停外国人免签入境济州岛的政策;暂停对中国人发放短期旅游签证;自 2 月 5 日起,韩国暂停中国公民自韩国过境免签政策,如果您在中国,欲向韩国法务部咨询,可拨打国际长途电话:0082-2-6908-1345(有中文服务)。

日本 目前在日本驻上海总领馆的签证,已送签未出签的,需要全部被迫无条件取消。

老挝 自 2 月 2 日起磨丁口岸暂停对中国旅客的落地签证;老挝驻广州总领事馆:2 月 2 日起老挝停止签发中国护照的旅游签证。

缅甸 自 2 月 1 日起暂停向中国游客发放落地签证,将在条件允许时第一时间恢复。

孟加拉国 自 2 月 2 日起,暂停对中国公民落地签政策。

菲律宾 暂停向中国公民签发落地签证。

亚美尼亚 自 2 月 1 日至 3 月 31 日起,暂停中国公民持普通护照免签入境政策,入境前需要通过亚外交机构或电子签证系统申请签证。

知乎用户 刘小黛​ 发表

叶利钦的休克式疗法只用了三个月就让俄罗斯大批制造业企业现金流断裂,最终导致俄罗斯除军工产业外其余制造业凋敝。根据 19 年我国企业部门贷款总额,估算我国制造业企业的现金流最多可以熬两个月。

知乎用户 自行车风暴 发表

大年初一我让我妈多买点鸡蛋鸡肉。

因为湖北是养鸡大省,很多个人的小养鸡场都没饲料了。很多鸡都饿死了。

湖南和四川又爆出禽流感。(有限人传人)

猪肉目前价格如何我不知道,因为本人在武汉,已经半个月没吃猪肉了。

但是物价涨是一定的,涨多少不敢瞎说。

有人说疫情过去肯定会出现报复性反弹或者消费。

但我身边有一些人已经被失业了。很多小中企业要不破产,要不说工资减半。对于那些人来说房贷车贷房租这些都要钱,而工资不但没有涨还少了,甚至没了。又如何报复性消费呢?例如旅游啥的,非必要消费估计就能免则免了。

我老爸工作的工厂在河北一个十八线县城。他的情况是要不选择去工厂住,等疫情结束才回家。要不选择回家休息。因为年纪大了,就回家休息了。工资什么的也没想能发。只想早点疫情结束。

我不知还有多少人因为这件事被影响了,但是他们肯定都很难。

希望疫情早日过去。

知乎用户 知乎用户 oM5ELI 发表

踏马一家店一个月平均租金加人工 14 万

18 家店一个月亏损 252 万

账面现金 80 万

还不计冰柜里年前囤的货

评论里那些说没有问题的,我谢谢您呐

这根本就不是消费能不能回来的问题,是我们的资金链直接断了

经济学不懂,就是好奇明年的房地产市场会怎样,身边的企业主都是打算抛售固定资产来填窟窿,具体会造成什么影响拭目以待

知乎用户 Plkq 发表

你以为说共存的都是行走的 50 万,其实他们只是生存不下去的各行各业百姓;你以为喊清零的是爱国人士,其实他们中不排除很多爱国人士,但很多或者有铁饭碗或者只是中国经济崩溃的受益者

知乎用户 130blair 发表

继魔都之后,帝都也开始出现疫情了。虽然帝都这段时间一直就没踏实过,行程码上一直在有星和无星之间来回变化,但这次全市的大规模核酸检测还是受到了上海此次封城的影响。

至于当前的清零政策,中央已经定调了,我没什么好说,因为我的工作往大了说是依托商业而存在的,就通过财政这块说说清零政策的影响。所有数据来源于公开合法的信息。

首先摆个数据,下图是 2021 年上半年全国地方财政情况,可以看到只有上海是盈余,其余省市自治区都是赤字。

“动态清零” 长期化后,不知道国家的财政收入从哪里来,理论上讲政府的收入只有两部分来源:一种是税费,另一种就是发钞。现在看百业凋零,税肯定是收不上来了。

举个例子,去年石家庄因为疫情封了近两个月,根据石家庄市公布的数据:

2021 年 1-12 月,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 654.1 亿元,同比增长 8.1%,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 1096.0 亿元,同比增长 2.0% ;其中核酸全市花费 60 亿,占收出的 10%。

再举个海外的例子,英国从二月份开始已经彻底躺平,根据英国政府政府公布的数据,自新冠爆发以来,已拨出 370 亿英镑(约合人民币 3067 亿元)用于新冠测试和追踪,包括核酸检测中心、实验室、免费的快速抗原检测盒等等,超过了同时期用于全科医生护理的预算。这笔预算虽然还没完全花光,但负担仍然相当沉重。
英国首相约翰逊表示,光是在 2022 年 1 月份,新冠病毒的检测工作相关花费就高达 20 亿英镑(约合人民币 166 亿元)。

纽卡斯尔大学公共卫生专家艾莉森 · 波洛克教授表示道。“很多公共卫生医生和科学家都支持结束大规模检测,与其在检测上浪费数百亿,不如把资金重新投资于社会护理、医疗保健和学校。”

自从 3 月份以来,包括上海等诸多中国大城市都陷入了封锁阶段,为了实施防疫,上海当地的商业活动与主要港口的操作基本停滞。同时,上海与深圳的疫情也导致金融交易所的活动受阻,光原定的四月要上市的 67 家企业的上市申请均被暂停,涉及筹资规模达到 600 亿元人民币。

香港中文大学的经济团队在三月底根据经济模型统计后认为,如果 “北上广深” 在同一年均实施了严格的封控,在封控期间,经通胀调整后的全国 GDP 将下跌 12%”。如果四个一线城市因为疫情同时被彻控的话,对于整个中国 GDP 的影响将最少是在 17% 左右,至少 15、16 万亿人民币给彻底蒸发掉了。”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周二(4 月 26 日)警告,亚洲地区正面临 “停滞性通胀” 的前景。
上周,IMF 曾发布发布《世界经济展望》报告,下修中国全年经济增长至 4.4%,低于年初中国设下的 5.5% 目标,全球经济增长预测也大幅下调至 3.6%。同份报告中,IMF 也估计今年通货膨胀在发达经济体将达到 5.7%;发展中国家将达到 8.7%。通胀率将比预期要 “高得多”。受到价格压力,许多国家的央行已开始提高利率,以抑制通膨,但这将损害负债累累的发展中国家。

最后说下病毒是不讲政治的,它只遵循科学规律。清零和封锁本身不是目的,尽量减少人民群众的生命及财产损失才是目的。在当前全世界都已经躺平的情况下,仅靠中国的完全清零来控制疫情已经不可能了。上呼吸道传染在医学上从来都不是以以降低感染率为第一目标了?降低重症率和死亡率才是第一目标。

根据《新英格兰医学杂志》的文章,1918 年大流感的甲型 H1N1 流感病毒并没有消失,而是延续至今,仍在人群中传播。百余年中每一次甲型流感大流行,包括禽流感、猪流感等,都能找到 1918 年流感病毒的直系后裔,而现在每年的季节性流感都有 1918 年病毒的遗传密码,今天仍属于 “1918 流感大流行时代”。我们不可能 “动态清零不动摇,10 年 100 年也要清下去。坚决不与病毒共存!”

我还是那句话:经济崩了,老百姓吃不上饭最终社会乱起来,死的人绝对比疫情多。

知乎用户 青花大瓷盘 发表

先说结论: 现在保 6 压力很大。

很多人认为新冠疫情对经济的影响不会超过非典,太乐观了。2003 年,中国经济增速高达 10%,2003 年,中国刚加入 WTO,人口红利释放,出口增速高达 30%,现在受中美贸易摩擦、人口老龄化和各种成本上升影响,2019 年出口增速仅 0.5%,接近零增长。2003 年,中国处在经济周期复苏的早期,现在中国经济已经持续下行近十年,最近这几年又受到金融去杠杆、中美贸易摩擦等影响,疫情对企业毫无疑问是雪上加霜的。加上 2003 年非典时期一开始信息瞒报并未影响生产,现在采取的措施显然更及时更有力,对经济和各行各业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

另外指望这波瘟疫淘汰部分落后产能的,顺便完成供给侧改革的,我劝你们省省可以嘛,萨伊定律在中国真的不能照搬。

放任这些产能被淘汰,只会造成大规模失业,引发社会更大危机,因为他们并没有看到在现行收入分配之下,中国的大量收入流向了非居民部门,刚性地转变成了储蓄,而这些储蓄又有转化为投资的需要。当在批判中国杠杆率上升的时候,他们并没有看到中国国内的债务产生于中国的高储蓄和债权型融资主导的融资结构。

知乎用户 局部有雪 发表

新冠 30 天,疫情终于开始有了向好的趋势:武汉、湖北、全国重症病例占比均呈明显下降趋势。

新冠 30 天,中产的终于有了熬不住的趋势:交了房贷、车贷、信用卡、孩子的学费、老人的生活费,现金流明显吃紧了。

再不复工复产复业,中国数千万城市中产该哭给谁看?

不焦虑俱乐部:疫情中不安的中产

中产的钱包危机

中产家庭的钱包有个共同的特点,虽然你无法预估支出的上限是多少,但每个月和每年的支出最少是多少,都是闭眼就知道的数字。

家庭的生活开支、子女的教育费用、老人的赡养费用、家庭的寿险财险等保险费用,都是固定的开支,如果有负债的家庭,那就更清晰,每个月房贷车贷信用卡等等信贷数额,更是一目了然。

因此,中产家庭的外表看似都很光鲜,在大城市有着体面稳定的工作,有房有车,收入和生活品质均保持着颇高的水准。但每个中产家庭的收入来源,几乎都保持着一课生活拼命的心,且一刻也不敢懈怠,时时刻刻都在想着如何 “开源” 和“节流”。

但如今的一场疫情,眼看着使整个经济和生活几近停摆。中小微企业几乎都陷入了经营困境,大企业的日子也十分艰难,企业都要勒紧腰带才能活下去。企业大幅度的控制成本,最常用的动作就是裁员、降薪,很多中产都是企业的中高层管理,在企业成本收缩的时候,极有可能成为被优化的一员,在一个整体不乐观的人才市场下,即使能快速找到工作,想要薪资持平也是难于上青天。即使所在的企业没有裁员、降薪,加薪、晋升甚至年终奖,也会大规模缩水。

因此,对于大部分中产而言,无论是个体经营还是打工者,无论是哪个类型哪个层级的中层管理者,收入的下滑甚至拦腰切断,都是可以预见的未来。

开源肯定是不可能了,能不断源就已经算不错,而节流的动作即使已经大大的降低了生活水平,却还是显得杯水车薪。一个祖孙三代的典型中产家庭,就算生活支出降到原来的一半,取消衣物、娱乐等一切非必要开支,也还是难以逃脱雷打不动的各类信贷支出、保险支出、教育支出、健康支出这几座大山。

钱哗哗的流出去,却迟迟不见流进来。眼看着钱包萎缩、现金流吃紧。怎么可能不慌张?

喜忧参半的悠长假期

当年轻人都在乐不思蜀的继续休假的时候,却有一批人热切的盼望着复工,第一时间响应着公司的复工通知,成为了复工的积极拥护者。

这样的人,大都有个共同的特性 —- 上有老下有小、一身负债的城市中产。

他们不是不喜欢做蛋糕、做凉皮,不是不喜欢老婆孩子热炕头的快乐,不是热爱工作搏出位,而是因为内心充满不安。

一位公司高管在网上感慨:企业不敢强制员工复工,采用弹性政策,很多年轻的员工,就干脆继续在家里蹲。自己只能独自一个人上了一周班。你知道劝说年轻下属复工有多难吗?

是啊。对于那些没有结婚的、没有孩子的、父母健康的、没有房贷车贷保险的年轻人来说,现实确实没有那么严重的危机。毕竟对于他们而言:一人吃饱全家不饿,因为年轻即使失业工作也会比较好找,没有负债不会破产。

而中产们则不同了,一人吃不饱,全家跟着挨饿,一旦失业,35 岁 + 找工作难于上青天,负债沉重,随时破产。

所以中产们才会那么积极的响应复工,个个都希望用积极的工作降低自己的不安和焦虑。

中产们不理解年轻人的洒脱,年轻人也不理解中产们的所谓危机。

脆弱的中产

事实上,中产本就是一个脆弱的阶层属性,庞大的中产群体几乎只存在于高速发展的经济体中。而从美国、日本、欧洲的发展情况来看,一旦经济增速放缓,中产阶层都会趋于萎缩。

谁也无法预计,疫情对经济的影响会给多少个中产家庭带来重大打击。

中产们的焦虑和困扰或许会持续很久,或许从未停止。疫情所造成的经济影响无法预估,但上半年的经济形势基本已成定局。疫情延长一天,就意味着多一天损失,多一分风险。

然而,中产们所期望的真正意义上的经济恢复还远远没有到来。一方面是官宣的疫情拐点仍未到来,另外一个方面则是,疫情控制措施的持续加码。各大城市的第三产业恢复遥遥无期,小区的封闭式管理日趋标准化,对外地返工者的隔离措施丝毫未减等等。城市对于病毒的警惕并没有随着疫情的形势转好而放松,而是形成了持续强化的惯性。

企业不敢复工,一改 996 时候的强硬嘴脸;政府不敢开放消费场所,谁也不敢第一个恢复正常社会生活,因为谁也负不起一例新增感染所带来的社会责任。

中产们的焦虑和困扰或许会持续很久,或许从未停止。

知乎用户 不焦虑俱乐部 发表

短期放水拯救企业, 长期结构调整.(原文发于公众号)

序言:

新型肺炎作为今年最大的黑天鹅, 让大家措手不及, 其中餐饮, 旅游, 等行业打击最大, 央行为了稳定经济秩序, 必定放水拯救中小企业, 短期内股市会大幅上涨, 长期来看, 结构调整不可避免.

正文:

近期的肺炎疫情突发, 给众多人带来不小的影响, 不少企业破产, 裁员, 或者缩减开支, 维持公司的运营.

另一方面, 作为个人, 为了躲避疫情, 不少人购买大量的物资, 囤积在家里, 以便维持生活, 同时在线教育, 在线医疗, 游戏行业也迎来了较大的爆发.

腾讯旗下的 “王者荣耀” 在春节一天流水达到 20 亿人民币, 创下历史记录以来的最好成绩, 同时在苹果端的 APP Store 中占据着下载第一名.

​说完了游戏, 再来看看股市的情况. 近期, A 股的食品, 医疗等行业涨幅较大

例如, 医疗行业的 “迈瑞医疗” 两个月 (2019/12/12 到 2020/2/12) 的涨幅高达 24%, 从 185 涨到 229.99.

在线教育股 “网易有道” 的涨势也不错

一个月的股价几乎翻倍, 从 15 美元涨价到 29.5 美元.

短期来看, 中小企业受到疫情的影响, 营业额必定面临下降, 同时利润会大幅较少, 企业为了生存, 必定压缩不必要的开支, 保证现金流的充足. 常见的方式有.

1: 企业裁员, 高管和员工降薪.

2: 缩减营销广告投入.

3: 更多的考核, 增加工作压力.

​另一方面, 由于高校毕业季的到来以及春季求职的临近, 就业压力也会显著提升.

 一是加强网上就业服务,在疫情没有得到有效缓解之前,为了防止大规模的人员聚集,暂停教育系统举办的各类高校毕业生现场招聘活动。在此情况下,教育部将大力推进网上就业服务,教育部就业平台将紧密联系省级就业平台、高校就业网和社会招聘网站,组建就业大市场,共享岗位信息、共同开展网上就业服务。同时,对网上的用人单位和招聘信息进行严格审核,确保信息真实有效,推动各地各高校开展网上面试、网上签约以及网上办理就业手续。
 二是大力开拓就业渠道,进一步组织实施好特岗教师计划、大学生村官、大学生支援西部计划等基层项目,鼓励大学生参军入伍,进一步落实好基层就业、学费资助等优惠政策,鼓励毕业生到基层就业创业。建立校企合作对接平台,在重点区域、重大工程、重大项目、重要领域中加强人才供需的对接,深入挖掘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创造的就业机会,支持毕业生实现多渠道就业。
三是着力强化重点帮扶,指导高校对建档立卡贫困学生、身体残疾学生等群体提供一对一的帮扶,有针对性地开展就业岗位推送工作,开发一批线上就业指导课程,开通就业咨询热线,做好毕业生的心理辅导工作。
 四是适当延长择业时间,对离校时未落实工作单位的高校毕业生可按规定将户口、档案在学校保留两年,待落实工作单位后再及时办理就业手续。

(教育部)

在内忧外患的情况下, 短期内央行会放水拯救中小企业, 减少就业压力, 长期来看, 结构性调整不可避免, 放弃楼市, 剥离楼市中的金融属性, 加大高科技行业, 实体经济的支持, 促进经济的快速转型, 加大外贸出口都是常见的政策.

未来几个月, 物价, 就业是需要关注的重点, 普通人要做好以下防范.

1: 企业裁员, 注意个人权益的保护.

2: 减少不必要的消费, 例如购物, 最大限度的保证现金流的充足.

3: 关注就业形式, 能进入体制内的就进入体制内, 高校毕业生可以考虑出国留学, 暂时躲避就业压力.

4: 未就业的学生群体和离职人员, 要尽早找到工作, 占据坑位. 就业形式越来越大是非常明显的事情.

长期来看, 经济结构会慢慢调整, 以往的土地财政依赖会逐步减少, 同时数字经济的趋势也在增强, 经济要素的配置也会慢慢增强, 经济的剧痛不可避免, 最终转型还是要看外部趋势和内部博弈.

知乎用户 李宇哲漫谈 发表

从过年到现在刚好 30 天多一点,我们这个行业已经有 1000 多家诊所转让,出售,或者直接破产了。虽然医美行业我们说是一种 “特别不必要的需要”。已经有 3 个朋友因为疫情导致公司开不下去,被动失业了。总之希望疫情快点过去吧,对各行各业影响都小点。

知乎用户 某文案 发表

物价肯定会上涨,尤其是食品类,十块钱的猪肉可能永远不可能出现了。

多希望自己被打脸

知乎用户 沧海何曾断地脉 发表

3 月补充,我突然不悲观了,我觉得今年至少能 5.8%

国内疫情已经得到了大致的控制,估计大概 3 月内就能解决。

预计国内确诊 9 万多人,死亡 3500—4000 人

海外才刚刚开始

国内因疫情动员出来的医用品产能可能会大幅出口到海外,这至少是十几亿人的市场。说实话我甚至不确定中国会不会安排出口火神山医院

今年看起来川普应该也打不动贸易战了,他拿头打贸易战,通用的发动机都可以卖了。

国内可以整理一下自己暴露的问题,再度出发。

———————————————————

说实话我不会那么悲观,至少统计数字上没那么悲观

房地产可以再起来一波嘛,至少销量会起来,价格希望不会。

以这次疫情危机导致的租房问题,房东赶人走,物业不让租客进小区之类的,必然会让更多人放弃长期租房的幻想,考虑买房。

大城市买不起就不在大城市工作了,回老家

房地产这么多年对经济发展的贡献不必多说,大家黑了这么多年的地产兴邦嘛

至于小企业小摊位小作坊,单单以 GDP 统计数字角度考虑那管他去死。(我再次强调是统计数字角度)这些小企业的产值一般很难被统计计入 GDP 的。所以我才说,数字上没那么悲观,什么小饭店准备的年夜饭卖不出去啊,什么水果摊小商店屯的送礼礼盒卖不出去啊,这些本来就是不计算在 GDP 里面的。

小饭店倒闭了,真的不要紧,大家见多了,你家门口商场里的饭店开超过一两年的有几家?总会有人继续来开。便利店水果摊亏钱了,他难道就能不做生意直接倒闭了?疫情结束了该做他还得做,不然他吃什么?

我想真正危险的是那种这些年一直宣扬提前消费这种消费观的来赚钱的生意人,大到马云,小到各种非必须轻奢消费品。往后的大众消费会偏于理性,这些人的生意就不会好做了。而这些有的还是会被计算在 GDP 里面的。

知乎用户 山海关后的武举人 发表

去年的经济情况怎么样,想必大家都有自己的判断。今年会怎么样,只劝大家精打细算吧,能把一个钱掰成两半花就绝不要整个花出去。

知乎用户 Kumarajiva 发表

预言一下疫情结束之后带来的后果

1. 很多企业破产

2. 外资部分撤走

3. 消费降低

4. 物价上涨

5.gdp 下降

6. 人民币贬值

7. 房价下跌

8. 失业率上升

知乎用户 戒色 ajjw 发表

订单被摩洛哥和波兰抢走了

出口型制造业短期说没影响是假的,还能远程制造不成?二月三月的订单年前就备好了原料,都是成本,一个柜子工期 20 天,最开始说开工延到 3 号,客户说没问题,后来又延到 10 号,客户说勉勉强强,现在要延到 17 号,还不能确定,我做小家电配套的,哪个国家的超市会允许空架呢?客户说已把订单量加到其他国家工厂了,中国的四月再出货吧。得,货款也晚两个月呗。

我一部分走内销的倒不慌,内销竞争对手都一样动不了工,没什么怕的,纯出口的肯定受影响,不过也就是两个月,总的来说只要资金充足、产品过硬这也不算什么难关,全球的民用电器制造业总量上来看还是中国国内竞争为主。

但是对资金紧张的小厂来说,这就是雪上加霜,本来就拮据,现在只出不进了,去年查环保,查安全,今年又要查防疫,早死早超生吧,供给侧改革得到一击神助攻呀。然而对活下来的制造业来说,消费更趋保守,国内销量还能维持增长吗?社会上的失业工人们能全部被服务业吸收吗?他们何去何从呢?

天灾人祸,历来是小民受苦。

这件事最大的影响其实不在经济

肺炎对中国有何影响?

知乎用户 南山南山南​ 发表

这次疫情不仅给经济带来的损失无法估量,而且,次生的、N 次的关联影响,包括对商业模式、人的心理和行为等等的影响,都大到难以评估。

我浏览了 03 年非典的历史,发现那时疫情的严重程度丝毫也不比现在的低,WHO 把我国的广东等省份以及周边的台湾、新加坡和香港等都定为疫区了,然而当时的应对却那么笃定。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同样是疫情当头,03 年公安部出台 “五不准”,确保非典时期运输畅通。不准以防治 “非典” 为由阻断公路交通;不准在公路的省界交界处实行交通管制;不准在道路上设置路障,阻拦车辆正常通行;不准劝返正常行驶的车辆;不准因卫生检疫造成严重交通堵塞。

03 年非典时期,也没有硬性规定大家必须戴口罩,更没有封城封路封镇封村封小区。03 和 20 两个冠状病毒疫情开始时间相同,都是上年年底,但 03 年春节照常,节后也没有延迟开学开工,整个社会几乎一切如常,将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面对同一个事实,由于认识和理解不同,就导致判断不同,并进而导致行动的不同和结果的不同。而这种不同的根源在于科学和逻辑。现在的措施,好像假定空气中充满了病毒,每个物体都沾满了病毒,每个人都是病毒的携带者,忘记了十四亿人都是健康的,忘记了概率,忘记了科学,盲目的一刀切,盲目的过度隔离和防护,应该是给国家和经济造成了不必要的混乱和损失。

知乎用户 书生一介 发表

作为武汉市民来回答一下

女,25 岁未婚,一个普普通通的市民。

16 年开始创业 18 年倒了一批实体店,准备 19 年熬过去就能看见曙光。没想到等着我们的却是风暴。

很多人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只为了多赚一点钱让自己过得好一点,为了父母生活轻松。

很多人也不懒,也在努力发展,但是命运的巧合就如此弄人,哀民生之多艰。

疫情导致亏损 22 万,继续营业继续亏损房租加人员工资又是一个 20 万。不知道那里再能拿得出来钱去亏损了。

想搬到线上来开网店,无奈认知浅薄,每天坐在小平板前面学习互联网知识。

家人的焦急和担心也转化成压力,让你背负更重的负担。

25 岁的年龄可能是别的女孩子结婚生子的幸福年龄,我却开始了漫长的还债之旅。

捉襟见肘的日子带来的恐惧才是最可怕的。朋友们都已经被车贷房贷压的焦虑。

反而我这种不是资产的负债,实实在在的经济负债反而更坦荡。本来就一无所有的人何惧失去。

时代每一颗灰尘,落在个人上,都是大山。

继续学习才是生存下去的法则。

淘宝店: 小春日合 。希望得到更多人的关注。

知乎用户 一笑倾城​ 发表

此次疫情对于制造业来说无疑是影响不小的,复工难,外贸限制,很多制造企业承受重压。但面临的难题的同时,也意味着会面临更多机遇。

1、制造企业将会更加注重对 HSE(健康、安全与环境)的管理

此次疫情发生之初,武汉一家上市公司的员工就出现了被感染的状况。如果由于在企业中员工之间的密切接触而导致交叉感染,对于企业将可能成为灭顶之灾。因此,此次疫情将会促进广大制造企业,大大加强员工的健康、安全与环境的管理,强化灾难预警机制。

2、中国制造企业将更加务实地推动智能制造

此次疫情正值中国传统的春节,疫情的发展对我国制造业带来的直接影响,就是大量劳工无法按期返岗。这为急于开工的制造企业,尤其是中小型制造企业可以说是雪上加霜。因此,从长期来看,制造企业的负责人势必会更加重视智能制造,推进少人化和柔性生产,聘用更多高技能和多技能的工人,从而能够更好地应对劳动力的波动。

另一方面,此次抗击疫情过程中,出现了医用口罩、防护服、护目镜等防护产品生产不及时,跟不上需求的情况,也会促进生产相关医疗物资和医疗器械的制造企业**更加注重推进柔性自动化生产线的应用,构建智能工厂,减少对人工的依赖。**同时,还应着力提升物流供应链的智能化,提升供应链的抗风险能力。

此外,通过此次疫情,很多企业也会重新反思 “零库存”,实际上,企业对关键的原材料、零部件,保有一定库存还是必要的。

3、中国制造企业将更加主动地拥抱数字化转型

作为春节之后上班的第一天,昨天很多企业选择了让员工在线办公。由于爆发性增长的海量服务难以响应,几个中国主流的互联网公司的在线协作平台都出现了一些问题。这也体现出企业对数字化技术的现实需求。可以预见,制造企业会对远程协作的任务管理、项目管理、工作流管理等软件提出迫切的需求。

数字化技术的深层次应用,可以帮助企业提高员工的协作效率,提高生产与运营的透明度,帮助企业更高效地应对市场需求的波动,缩短新产品上市周期,乃至创新商业模式,由卖产品转向卖产品使用的服务。而数字化转型最根本的价值,是能够帮助制造企业的各级领导真正从全方位洞察数据,从数据中看出正确的趋势。可以肯定的是,在此疫情之后,制造企业会更加重视对 BI、大数据分析和 AI 等技术的实际应用,并对数据分析师提出迫切的需求。

正如此次疫情的各种数据,如果仅仅看目前的整体数据,看到的是感染人数的迅速增长,抗击疫情的形势非常严峻。**但如果分开来仔细分析湖北之外的数据,实际上已经开始向好的方向发展。**而如果仅仅看各个省的数据,所获得价值还是有限,需要仔细看各个市,甚至县区的数据,才能更加全面地分析出疫情的发展变化。这个例子展示出对数据进行多维度分析的价值。

4、制造企业将会积极推进基于工业互联网的远程智能服务

在病毒疫情、地震、台风等意外事件发生的时候,制造企业的维修服务人员往往不能及时赶到现场。因此,推进基于工业互联网的远程智能服务,通过增强现实等技术进行远程指导,基于对设备的运行状态监控进行故障预警,这些智能服务会逐渐从理念变成现实。

此次武汉建立火神山和雷神山两座临时医院,在短短几天之内,提出了巨大的对工程机械设备和相关物资的需求。因此,基于工业互联网平台,对设备和物资进行优化调度,也是一个实实在在的需求。

显然,此次疫情之后,制造业服务化和工业互联网平台应用会有更清晰的方向。

5、生命科学产业将迎来巨大的发展机遇

长期以来,中国医药企业还是仿制药为主,创新能力不足,类似青蒿素这样的原创药品很少,这在几年前麦肯锡发表的一个中美制造业创新能力对比的研究报告中进行过详细分析。**而通过此次疫情,国家势必会更加重视研发各种应对病毒的检测、抑制和治疗的相关药品和试剂,而公众对于类似流感疫苗这类产品的使用量也会大大提高。**因此,会有越来越多的医药企业加强创新药物和医疗器械的研发与制造。

2019 年,中国人均 GDP 突破一万美元。在中国迅速发展的城市化进程中,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健康管理和保健将会有更高的需求,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此次突发的新冠疫情,则将显著加速我国生命科学产业的发展。

此次抗击疫情,武汉市得到了众多全国各地医疗机构的驰援。可以设想,在疫情结束之后,国家将进一步推进远程医疗和智慧医疗,解决医疗资源不足的问题。而提供相关产品和解决方案的制造企业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6、智慧城市、智能家居和智慧交通的理念将全面更新,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此次疫情暴露出,实际上已推进多年的智慧城市、智慧家居和智慧交通还是停留在表面。**如何能够快速、准确地定位每一个疑似的新冠病毒肺炎患者、疑似感染者和密切接触者?实际上物联网技术应该能够发挥更大的作用。**如何能够及时监控每个人的健康状态?对可能出现的疾病进行早期预警?这些需求将会促进相关企业研发更多的智能产品和和基于智能移动终端的 APP。

前几年曾经看到过一个设想的场景,未来的车载导航设备可以根据雾霾的浓度来进行导航,引导驾驶员规避高污染的路段。我相信,在这次疫情结束之后,会有更多的汽车企业在推进汽车智能化的解决方案时,推进与驾乘人员健康有关的技术。

总之,此次新冠病毒疫情,不仅将对中国的生活服务业和生产服务业带来深远的影响,也将对制造业的发展走向产生巨大影响,值得广大制造业从业者深思!

李培根院士认为,国家需要收集各方面的宏观数据,以利于预测某些突发事件(例如谷歌当年预测了 2009 年的流感疫情);而企业也需要具备对社会宏观数据进行分析的能力,以便提前应对突发事件。

中之杰作为社会责任的践行者,同时也担当着社会创新的驱动者。在这场战疫中,我们将积极发挥带头作用,不断深化及创新平台架构,发扬杰出的浙商精神,为国家贡献属于自己的一份力量!立春已过,我们必将迎来春暖花开,迎来战胜疫情的胜利时刻,中之杰一直都在!

一云通应用免费试用 6 个月,请戳以下链接

数字化中之杰:数智战疫|逆风向前,「杰」出担当

知乎用户 数字化中之杰 发表

前些天我从广州飞回的北京,飞机上全员都戴了口罩,途中机组给每个人测了体温并登记。有 5 名旅客不知道是体温偏高还是近期旅行地的原因,被安排坐在了飞机最后面。在北京降落后,有检疫人员登机,请这 5 名旅客先下机去做二次检查,然后我们其余人才下飞机。

整个过程大家情绪稳定,非常配合。下飞机后我就回家了,之后去超市买了个菜,我家旁边有个盒马鲜生,看了一圈各种蔬菜肉蛋充足,人不算太多,大家一次买的都不少,但也没发生抢菜的情况。

现在疫情的情况,和春节前观察到的有了很大的变化。截至 2 月 9 日晚 23 点 06 分,全国确诊病例是 40235 例,疑似病例是 23589 例,下面是网易上的统计图:

这几天确诊和疑似的数字快速增长,已经超过了 2003 年 SARS 期间全国的确诊数量。我这次出门在外,也一直在看各种相关信息,也跟大家分享下我了解的原因:

1. 本次新型肺炎的 R0 可能强于 SARS。R0 是指一个传染者平均能再把病毒传给几个人,如果 R0<1,就说明这个疾病会自动消亡,R0 越大传播性就越强。SARS 当年的 R0 在 3 左右,这次新型肺炎一开始认为 R0 可能在 2 多,现在有研究者认为会更高,目前有认为在 3.8 的。

2. 我们国内现在的运输客运能力,大约是 2003 年的 3-4 倍,而且这次的爆发期正好赶上春节返乡、出游高峰,疫情严重程度公开的时候,很多人已经出发了,而 SARS 的爆发期是在 3-4 月份的春节后,导致这次扩散面要大于 2003 年。

3. SARS 的重症率高,主要在发病后才有强传染性,因此当时在医院里造成了很多医务人员感染。新型肺炎症状普遍轻,潜伏期长,很多暂时无症状或者轻症状的人还可以到处流动,成为了传染源。

4. 前期试剂盒有限,确诊流程长,湖北地区积累了不少未确能确诊甚至未能认定为疑似的病例,现在试剂盒下沉,有实验条件的医院可以直接确诊,加快了速度。随着试剂盒的普及,导致确诊人数集中释放。

总之现在新型肺炎表现出来的情况,就是生病后的严重程度比 SARS 低,但是传播性更强,由于人员流动大、潜伏期长、轻症患者多,疫情的防控难度也比 SARS 那时候要高很多,情况更复杂。

现在我们采取延长假期、封闭隔离的方法,就是短痛换长痛,希望能利用 14 天的潜伏期,把疫情控制住。

最乐观的情况,也就是春运返程潮落定后,2 月中旬能看到疑似、确诊病例增速放缓,后面逐渐把疫情控制住,到 4、5 月份能够逐渐消灭病毒,就像当年抗击 SARS 一样。

不利的情况,就可能逐渐演变成 2009 年墨西哥和美国 H1N1 流感那样的大流行,随着传播,新病毒逐渐变异毒性减弱,以后就变成像甲流那样的常见流行病,每年都可能再发作,但致死率下降。

无论是哪种情况,因为这次疫情比非典当年 4 月份爆发更早,都可能持续比我们预想更长的时间。从 SARS 的案例看,疫情对经济和市场的中长期走势影响不大,但短期造成冲击是必然的。

目前对经济影响大的是两块:

第一个是对第三产业的冲击,这个最直接,旅游酒店、影视传媒,都受直接影响。相比 2003 年我们第三产业占比 1/3 左右,现在 GDP 中,第三产业占比已经超过了 50%,冲击对 GDP 的影响会更大。但有个好处是,2003 年电子商务还不发达,淘宝到 5 月才上线,因此当时零售受到了更大的冲击,现在电子商务受疫情的影响会更小一些。

第二个是对第二产业,主要是制造业的冲击,现在切断交通、延长假期的休克疗法,导致企业复工延期。而且武汉是全国 GDP 排名第九的大城市,又是交通重镇,肯定会影响到国内工业的产业链。放假是为了遏制疫情的必要措施,但不可能是长久之计,防疫情也不可能让经济硬着陆,最迟到 2 月中旬,怎么也要复工了。这次采取的措施规格高于 2003 年,影响预计也会更大。

这两个因素,可能会造成 GDP 近 1% 的损失,这个幅度大于 2003 年 SARS 的情况。今年 GDP 可以不保 6%,但 5.5% 起码还是要争取的,所以我猜测后面财政和货币政策只能双发力,如果说之前还可以留些余地的话,在这次疫情的冲击下,没什么空间可留了,后面挑战不小。

A 股的走势,这几天外盘已经先跌为敬反映了,咱么可以等下周一开盘前汇总再看。还是借鉴下当时 SARS 时期市场情绪的反应。当时 SARS 北京地区是重灾区,从 2003 年 4 月 20 日开始每日报数据,我画了从那时候起 2 个月,每天确诊、疑似病例数量和股市走势的图:

随着疫情公开,当时市场和现在一样,有一波急跌。第一波急跌结束,有个信号是疑似病例增速放缓,随后市场转入震荡。到 5 月上旬,出现第二个信号,确诊病例增速开始下降,市场开始转入反弹。

决定股市涨跌,最直接的就是投资者的买卖行为,看的是投资者的情绪变化。当前市场情绪什么时候能够恢复,我觉得也可以观察疑似、确诊两个数据的增长情况变化。这两天数据虽然有波动,但总体还处于比较快的上升中,能不能有好转,还得看未来几天,什么时候增速放缓、曲线走平了,可以给市场信心。中长期我不悲观,如果是以 3-5 年为周期的投资,下跌创造的是买入机会。

另外有个情况,世界卫生组织 WHO 召开紧急会议,已经宣布新型肺炎构成 “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PHEIC)。之前网上有传闻说这个是认定中国为疫区,之后会封锁交通、限制出口什么的,这个说法不准确。PHEIC 的宣布里面,我没看到有疫区这个概念,宣布是一个提示行为,WHO 可能会建议在边境、航线上加强检测,但是否关闭航线,是由各国和各家航空公司决定的。其实 WHO 没宣布之前,也有不少航空公司停飞了航线、有些国家也出了拒绝入境的措施。这个宣布可能会导致更多的公司跟进,但它不是个一刀切的命令,大伙理解就好。

最后还想说一句,咱们分析市场,讲的东西都是统计宏观上的,确诊、疑似,在这里都是统计上的数字。数字是冷冰冰的,但每个背后,都是一个活生生的人,都可能承受疾病的痛苦,也有很多人在为拯救他们而努力。到现在为止,统计有 909 例死亡,换个角度想,这是一个生命的死亡,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发生了 909 次。太残酷了,希望最好的事情发生,快点好起来。

知乎用户 梁先森 发表

还想着经济?今年能吃饱饭不错了。预计下半年,农牧产品能上天。

知乎用户 瑞麟 发表

最重要是信誉损失。反正自日本福岛核泄漏很久,日本标签的食物我是很久不敢吃的。

日本辐射影响更久远。直到最近还以为排放核废水上了新闻。我们疫情的影响没有那么严重,因为不像核辐射这么危害久远。我觉得在疫情消失后很长时间,可能没福岛事件那么久,但会有一段时间,我们很多产品出口都会面临这样的信誉问题。如何在文化,技术,宣传上,再恰当的时机把危机带来的反思变成新的优势,是一个出口上的挑战。我想可以先从野味市场走向更安全食品集中加工标准开始。

其余账面金融损失都不会影响国计民生等综合实力,甚至因为之后持续在处理危机中得到的教训,还会带来一定时间的繁荣和景气。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如果疫情短期对中国经济影响不大,那也说明一个让人担心的问题,就是中国经济都是靠互联网趁着。如果对中国经济短期影响大,说明疫情期间市场经济 “优等生” 缺席,这个优等生的作用高于互联网经济是件好事。

知乎用户 德国师爷德国法律​ 发表

答案是不可估量的大!

就好比一艏高速往上窜的火箭,内部突然发动机哑火了,说影响不大都是自欺欺人,虽然只是短暂的一瞬间,很快就能重新点火,但就是这一瞬间,那股子势就衰弱太多了,影响太多,能否成功入目标轨道都蒙上了阴影。

接下来望全国人民别抱怨同心同德,需要更多的付出才能重新找回势能,这个过程做得好也是可以很好的肃清经济败类,凝聚力量改革调整产业结构。

加油,我的国!

知乎用户 小糊涂仙 发表

大家说的都是负面影响,我来说个正面的。直播行业绝对是这次疫情的受益者。

知乎用户 钟可 发表

唉年前辞职本来想年后好好找个适合自己的工作,结果现在前途一点也不明朗了,真的发愁,我知道其实和我一样的人不少

知乎用户 爱畅畅 发表

1 上海和最近封控的省会城市承接了多少应届毕业生的工作岗位?应届毕业生就业怎么办?明年都去考研考公?

2 上海作为全国经济最发达的城市,上下游相关的企业又有多少?小鹏汽车的创始人何小鹏说 5 月份中国所有的汽车将停产。类似这种情况有多少?

3 封控期间会多少小微企业撑不住?这些企业的员工房贷怎么办? 房地产这颗大雷会不会因为疫情引爆?

4 最近大家有没有收快递? 物流速度感觉怎么样? 货车司机有多少因为行程码挂星被困在高速上的?多出来的物流成本会不会向下游消费者传导? 不光是你的快递,还有运送的米面油 蔬菜,油价上涨叠加物流不畅,价格会怎么样?

5 中美利率已经倒挂,美联储 5 月大概率加息 50 基点,外资会不会流出?

6 经过上海此轮封控,未来外资对中国的投资信心会怎么样?

知乎用户 韭菜​ 发表

我更相信恒大研究院发布的疫情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分析.

省略过多的分析, 来看一下结论.

疫情对经济的影响主要取决于其持续时间和政策应对力度,主要有三种可能性。
情景一:防控及时得力,疫情持续时间较短,对经济的冲击也主要局限在一季度,疫情高峰出现在 2 月中旬,此后逐步下降,3-4 月结束,四个季度的 GDP 增速预计为 4%、6%、5.8% 和 5.6%,全年在 5.4%。
情景二:由于春节复工人口流动、气温较低利于病毒传播以及防控不得力,疫情可能延续至二季度,最终各方面努力下并在气温升高的帮助下于 6 月左右结束。疫情持续时间较长,将影响整个上半年的经济增长。一季度 GDP 增速滑落至 4%,二季度略有回升,但仍显著低于正常水平。四个季度 GDP 增速预计分别为 4%、5%、6% 和 5.8%,全年 GDP 增速为 5.2%。
情景三:考虑到病毒的前期潜伏期较长、传染性较强以及未来变异的可能性、复工以后再次扩散和传播、防控上可能的疏漏,疫情持续时间可能会超出预期,形势的演化比第二种更严峻也要充分估计。四个季度 GDP 增速预计分别为 4%、5%、5% 和 6%,全年 GDP 增速为 5%。

依据目前的形势, 情景二的可能性更大.

在短期, 可以参照 SARS 时期对经济的影响. 在长期, 可以参照切尔诺贝利时期对经济及其他方面的影响.

知乎用户 老实人​ 发表

餐饮 酒店 娱乐 旅游 直接中大招要死一片。

知乎用户 蹄髈​ 发表

本次肺炎疫情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现在很多人担心,疫情会直接或间接的对中国经济产生负面影响,同时,也会给各行各业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不利影响。不过,专家们认为,这次肺炎疫情如果控制得快,不再对外扩散,最多会影响到国内一个季度的 GDP 增长,本轮肺炎疫情会像 2003 年的 SRAS 病情一样,给中国经济带来的影响十分有限。

第一,消费和服务业不可避免的受到冲击。肺炎疫情来了,很多人不能出去打工,只能呆在家里了,这样收入就会减少,消费能力就会减弱。更关键的是,肺炎疫情是避免大家到人多的地方,而服务业又恰恰需要人们过来消费,所以,国内的服务业会受到较大的影响。 如我们经常听见的海底捞等企业。

第二,交通运输活动骤减了。当发生疫情之后,人口是要尽量减少流动次数的,以防止人与人的接触感染,所以交通运输方面人员流动就会减少。第三,部分工业和制造业也将陷入低迷期,因为疫情要求工厂长期停工放假,就算后面再恢复生产流水线,企业生产出来的产品也会出现滞销的问题。估计短期内 PMI 和 PPI 指数的负面程度将进一步恶化。

此次疫情激发加速了很多行业的发展,如很多网友比较热议的健康行业,自媒体行业,物流行业,物联网,自动化产业,远程办公领域。中国的人工智能和 5G 等新的研究也会开拓出来。

再者,对于肺炎疫情,我们又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本轮疫情对经济的危害肯定要比 SRAS 大得多。当年中国经济刚刚进入 WTO,尚处于经济腾飞的井喷期,再叠加大量国内外投资大幅度上升,以及人口红利的扩张,所以,经济很快拐头向上,疫情并没对中国经济产生多大影响。但是,现在中国经济下行压力持续,疫情冲击带来的边际影响可能更大,缓释时间可能也更长。

肺炎疫情对中国经济会有多大的影响?这要看本轮疫情的危害程度,以及持续时间。如果乐观估计,疫情很快得到控制,那中国经济短期内会受到影响,更多的是对部分行业的冲击较大。而如果此次疫情持续到 5 月份结束,那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则会是更为明显的,也会有更多的行业受到冲击。所以,我们希望此轮疫情早点过去,一些服务性和工业企业可以较少受到拖累。逐步恢复到正常的轨道上来。

知乎用户 家视程 发表

瘟疫是人类史上反复出现的灾异,比起瘟疫本身,更为可怕的是人类对待瘟疫时的态度。

如果,你经常被各种疫情谣言所骚扰;如果,你想对各类健康杀手多一些了解;如果,你对人体这个精密又神秘的机器充满好奇……

这份关于瘟疫、病毒以及人类社会的抗 “疫” 听单,教你用知识战胜疾病!

疫情实况:武汉肺炎对社会产生多大的影响

【社会洞察】武汉肺炎,到底对 2020 年经济影响几何?_骆新:2020 知识日历丨热点新闻硬核科普,赶走焦虑_教育培训 - 喜马拉雅 FM

【社会洞察】疫情管理周期论:武汉肺炎从爆发到结束必经的 4 个阶段_骆新:2020 知识日历丨热点新闻硬核科普,赶走焦虑_教育培训 - 喜马拉雅 FM

【疫情】肺炎疫情中,武汉之外的哪些城市值得特别关注?_骆新:2020 知识日历丨热点新闻硬核科普,赶走焦虑_教育培训 - 喜马拉雅 FM

【疫情】瘟疫曾改变了世界历史的走向_骆新:2020 知识日历丨热点新闻硬核科普,赶走焦虑_教育培训 - 喜马拉雅 FM

疾病真相:了解自己,才能让病毒不再肆虐

科普 |《我们为什么会生病》近 50 年,生物医学领域最重要的书之一_喜马讲书_人文 - 喜马拉雅 FM

科普 |《消失的微生物(上)》(从救星到双刃剑,抗生素的转变史)_喜马讲书_人文 - 喜马拉雅 FM

科普 |《致命伴侣:在细菌的世界里求生》_喜马讲书_人文 - 喜马拉雅 FM

科普 |《人体的故事(上)》进化、健康与疾病_喜马讲书_人文 - 喜马拉雅 FM

战 “疫” 历史:人类如何抵抗传染病入侵

历史 |《枪炮、病菌与钢铁》_天天听好书_人文 - 喜马拉雅 FM

历史 |《瘟疫与人》:那些杀不死你的瘟疫,让你变得更强大_喜马讲书_人文 - 喜马拉雅 FM

纪实 |《大流感》:最致命瘟疫的史诗_喜马讲书_人文 - 喜马拉雅 FM

纪实 |《血疫:埃博拉的故事》_喜马讲书_人文 - 喜马拉雅 FM

医疗救治:关于看病就医你要知道的常识

生活 |《医生的精进》 :从仁心仁术到追求卓越_喜马讲书_人文 - 喜马拉雅 FM

生活 |《医生的抉择 》:“有时治愈,常常帮助,总是安慰”_喜马讲书_人文 - 喜马拉雅 FM

生活 |《吃土》:强健肠道、提升免疫的整体健康革命_喜马讲书_人文 - 喜马拉雅 FM

生活 |《最好的抉择》:关于看病就医你要知道的常识_喜马讲书_人文 - 喜马拉雅 FM

自我防护:面对恐惧、焦虑,如何自救

成长 |《情绪急救》:应对各种日常心理伤害的策略与方法_喜马讲书_人文 - 喜马拉雅 FM

成长 |《精力管理》:奥运冠军、FBI 都在用的精力管理方法_喜马讲书_人文 - 喜马拉雅 FM

心理 |《杀不死我的必使我强大》:创伤后成长心理学_喜马讲书_人文 - 喜马拉雅 FM

成长 |《控制焦虑 (上)》:心理学大师抗焦虑经典_喜马讲书_人文 - 喜马拉雅 FM

愿这份听单给予我们一些勇气和信心。

喜马讲书在线收听下载_喜马拉雅 FM

骆新:2020 知识日历丨热点新闻硬核科普,赶走焦虑在线收听_教育_喜马拉雅 FM

知乎用户 发光的二向箔 发表

未来有可能发生全球经济危机

我们首先要明白,世界上有四类国家:1. 资源输出国:俄罗斯,沙特,委内瑞拉……2. 金融资本国:美国,英国。3. 实体产业国家:我国,德国,日本,韩国……4. 人口密集的发展中国家。

全球化的核心是产业链全球化(就是想像汽车一样有人造发动机有人造轮胎)。

我国是全球产业链最完整的国家,同时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工业国和第一大的消费市场。

美国是世界第二大工业国和第二大消费市场。

欧盟则在世界经济活的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如果疫情蔓延导致各国停工停产,尤其是我国、美国或欧盟受到重大打击,意味着全球产业链受到重大打击,全球化危机必然爆发。

世界上很多地方也开始出现大规模的疫情,并且有些地方因为缺乏有效的防控手段愈演愈烈。在这种情况下,全球产业分工一定会收到打击,实体产业遭受打击,随之爆发的一定是金融危机

我国产业链最为完整,加上防控得当,组织能力强,应该会首先会跳出危机。但是,中国有一致命弱点,中国原材料资源高度依赖国外进口,而且是海上进口,中国的海军力量无法保证海上运输航线的安全。

在这场疫情中首先跳出来的国家将在产业链上,瓜分那些失败国家的市场份额,在未来的产业链分工中占据上风。

“金融资本全球化是在金融过剩条件下推进的,这几年不仅全球产业资本过剩,金融资本过剩更为严峻。

自从金融资本全球化以来,实质上金融资本早就不再依靠实体经济的变化来决定股市的波动,它已经是一种异化于实体经济而独立的资本力量。”

由于人类长时间以来没有出现大的技术突破,第三次工业革命遥遥无期。因此,美国在 2008 年华尔街金融海啸以后,美国迎来的连续 10 年的股市增长实际上是没有实质性的物资和技术支撑的。

这次疫情一来,疫情打击了全球分工的工业体系,股市立马就跌回到了十年前的水平。

随着美联储放水增发货币,加上物流交通产业链开始发生断裂。未来一定会发生原材料的价格上升,以及农产品的价格上升。

而另一方面,因大量货币增发又会形成形成一定程度的通缩。再加上世界经济危机需求下降,各种各样的工业制成品价格上不去。

原材料的价格上升,和工业制成品的价格上不去,会对我国工业造成很大的困难。

从事实体生产的部门遭遇到通货膨胀所形成的成本压力。成本大大上升,已经受到物流阻断的产业链断裂等影响的实体经济,在通货膨胀的压力之下,局面会更困难。

而这个世界面临的最为深刻的问题,是技术大停滞,人类在冷战期间出现了核裂变电站技术、太空技术、互联网技术等等。但是人类到现在 20 余年技术上没有巨大突破。不要拿手机什么说事,这些只不过是把原来的技术发挥到极致,相关技术早就有了,就像是被三体人锁住技术的地球人。

未来可能出现全球经济危机。

未来何去何从,我甚为担心。

本文为我原创

本文禁止转载或摘编

知乎用户 领袖大林子 发表

我原本在一家做电气的公司里做过,规模也不算小,有一回老板说钱没来得及回笼周转不过来,工资先欠着,于是欠了 3 个月之后,有天他坐着他新买的宝马车来公司里,工人们知道他本来打算要买劳斯莱斯的,现在没钱只能买宝马了,工人们纷纷替他感到难过。

知乎用户 文字控​ 发表

教育家大学是教育培训机构的一站式企业大学,以下从教育培训行业为您分析:

今年市场环境之艰难,可谓是哀鸿遍野,在疫情面前,我们的教育培训机构最急缺的是办学的方法和对未来的信心。今天,教育家大学就告诉各位校长我们未来的方向在哪里,我们的机会在哪里。

对于我们整个教育培训行业来说,不管受不受疫情影响,我们在发展当中,都或多或少已经感受到了一定的压力和瓶颈,为何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我们首先看看下图:

这是 2010 年至 2018 年中国出生人口的数量曲线图。中国的出生人口从 2010 年的 1588 万,到 2016 年出现的最高峰——1786 万,紧接着,在 2017 年出生人口为 1723 万,出现了下滑的趋势,到 2018 年下滑的更厉害,断崖式下跌 200 万,出生人口为 1523 万,成为了近 8 年以来出生人口最少的一年。据说,根据统计局的报告,2019 年的出生人口数据是一千四百多万,再次出现了下滑。

这些数据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将来几年,我们的适龄学习人口,也就是我们的客户数量可能会受到一定的影响。

接下来,我们再从下图看看国家针对 K12 课外辅导机构的监管政策:

不难看出,政策对于教培业的管控是越来越严格,加之出生人口下滑的影响,所以无论有没有这次疫情,我们面临的环境都已经发生了变化。

疫情不可谓不严峻,行业损失不可谓不严重。所以,要在这个行业里立足,我们必须要搞清楚三个问题:

1. 我们是否还有机会?

2. 我们是否还来得及?

3. 这个行业是否还值得我们为之付出?

在今后,我们所有的办学方法都要建立在把这三个根本问题之上。针对这三个问题,我先将答案告诉大家:

1. 我们是否还有机会?——肯定有

2. 我们是否还来得及?——肯定有

3. 这个行业是否还值得我们为之付出?——肯定值

对于这样的答案,请校长们思考这样的问题:学校大获成功的底层逻辑是什么?

学校大获成功最根本的影响因素不是营销招生,也不是教学教务,而是 “三大势”

1. 先发优势:早起的鸟儿有虫吃

国内知名的大型品牌机构往往成立的时间都不短,他们通过长期积累口碑,做到了如今的大规模。

2. 后发优势:行业积累带来的成功

这是指校长要靠行业积累的经验,懂得行业的运营逻辑,再做自己的品牌,更容易获得成功。比如新东方、好未来等品牌都属于后发优势明显,在行业里获得了成功。

3. 顺应趋势:顺势者昌

办学过程中,一定要顺势而为,强扭的瓜不甜,所以各位校长一定要做自己擅长的事。

我们接着再来看一组数据:

从这个表里,大家可以看到,2013 年开始到 2020 年为止,人均可支配收入在不断的提高,而其中的教育娱乐文化支出也在大幅提高。不仅如此,教育支出的占比更是高出了娱乐占比,这说明全民在教育市场的消费能力是很强的。接下来我们再来看一组数据:

从上图可以看到不止新东方好未来,包括元学,大教育,精锐教育,昂立教育,卓越教育在内的各大教育机构的增长速度都是很快的,新东方的增长率达到了 36%,好未来更是高达 64%。这些数据说明行业的未来依然是一个利好的趋势。从而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短期疫情影响,不会损害长期教育需求与支出水平!

从这一结论出发,我们继续思考以下三个问题:

第一问: 我所从事的科目该如何应对?

我们继续用数据来说话战疫情看趋势及未来:

在这里,我以青少儿美术培训这个细分领域作为案例,从图片中我们可以看出青少儿美术培训市场规模在 700 到 850 亿之间,而且这是可统计的,还有大量的小型机构没有被统计,我们普遍倾向于认为,真实的市场规模比这个可能还要高八成,也就是说未来几年,青少儿美术培训市场有望突破千亿市场大关。由于青少儿美术培训市场的用户基数高达 2.6 亿,并且参培率低、客单价也低,所以在未来发展的空间依然十分巨大,而且伴随着未来素质教育的发展,美术市场需求会越来越大。与此类似的还有舞蹈、跆拳道,音乐类,器乐类等各个方面。

接下来再看第二个细分行业,幼儿教育,早期教育。

中国幼儿园数量已经在大幅度的增加,但是从数据上能够看出来,幼儿园的投入,早期教育的投入依然严重不足,缺口巨大。

国家财政投入不足,仍然需要民间资本在学前教育领域,幼儿教育发挥作用。

再来看一个,职业教育。其实,职业教育才是中国民办教育当中最大的一块市场,一块蛋糕。

大家可以看到,图中绿色的那个板块指的是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人数,颜色最深的接近于黑色,那个版块是专科层次在校生人数,而数据最高的那个接近于蓝绿色,指的是社会上所有参加继续教育参与的总人次。

可以发现一件事情,社会上正在接受职业教育、继续教育的总人次,远远高于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人数和专科层次在校生人数。这个市场的规模非常巨大,有着公办学校满足不了的缺口,大量需求都是靠民办教育来满足。

教育市场的规模非常巨大,并且市场远远没有被满足。

接下来再看一个,2018 年,中国家长给孩子报名辅导班的情况,以及 2018 年中国课外辅导班占课外时间的一个比例。

绿色的是家长有给孩子报名与应试无关的辅导班,而蓝色的是未报名与应试无关的辅导班,这意味着二者都是报了名的,只是没报与应试与应试无关的辅导班。

其次,大部分孩子都选取了与应试无关的辅导班。这个涵盖面就广了,基本上常见科目都涵盖在其中。课外辅导班时间的占比在 50% 以下的 57.9%,整体来说,我们的市场前景依然是美好的。

从数据分析来看来,我们结论是:需求只是被压抑,疫情结束以后就会集中释放,只要能把目前的做好,任何科目都值得继续投入。

第二问: 疫情会影响家长给孩子报课的信心吗?

从短期说,出于安全和健康考虑,会有一部分影响,但长远大趋势不会有任何的影响,需求始终在。我们继续用数据说话。

首先,第一个数据,2018 年中国家长在教育孩子时是否焦虑,以及 2018 年中国家长焦虑的原因,可以看到,调查显示,在高达二十万份左右的调查样本中,说不焦虑的只有 30.42%,表现出焦虑的是 69.6%。

焦虑存在,所以家长的需求永远存在,不会因为一次疫情就消失了。

第二个数据是 2018 年中国家庭教育的执行情况,大家可以看到,家长觉得自己执行得不好的是 0.7%,觉得执行得很好的只有 20.1%,较好的是 22.62%,一般的是 56.6%,所以家庭教育其实也是一个巨大的需求点。谁能帮助家长解决这些问题,谁就能抓住这个巨大的风口。

家长报名各种辅导班的意愿的数据,87.58% 愿意,而 12.5% 说不愿意的,谁知道在真正看周围人都报班的时候,他会不会按捺得住自己的寂寞呢?家长的需求非常强烈,根本不存在信心不足的问题。

最后再来看,除了家长用钱给我们投票之外,资本的嗅觉和触觉也是非常敏感的。哪个地方有钱赚,资本就会去哪里,哪个地方的钱容易赚,资本就会去哪里。我们看一个图,2016 至 2019 年第一季度,全球主要人工智能教育 A 轮及以上获投频次。

这代表了有多少机构愿意给做 AI 人工智能的教育机构投资。可以看到,全世界往人工智能教育投资中,75% 的投资行为发生在中国。各位这还不能说明问题吗?资本有信心的市场就是我们应该去坚守的市场,我们有什么理由信心不足?

第三问: 线上、AI 影响几何?

这一次疫情一定会导致更多的机构转向线上做教学。近年,线上成为风口的趋势明显,具体来说,可以看以下数据:

第一组数据,国家政府从 2016 年开始,在政策层面对于互联网 + 行动,以及人工智能教育等方面的文件和政策要求。国家非常支持,所以大家未来向线上转型,或者做线上、线下的结合不可少。大家可以跟上这个风口。

当然,还有一张图,中美人工智能教育发展阶段的对比,来源于知名的调查公司。

从五十年代开始,一直预测到了 2030 年,将一个阶段分成了网校开始发展,在线教育蓬勃,AI 教育的开始出现和大发展,以及教育全行业向智能化方向转变等等。起步较晚,但发展非常的迅猛。

那像现在这样往线上转型的情况,会不会对我们造成严重冲击,让我们线下小机构就活不下去呢?我告诉大家也大可不必担心。

为什么呢?来一起来看一看这样一份数据,教育领域各细分赛道在线化难度:

难度相对最低的少儿英语,它对技术的要求最低,需要声音实时传播,这一点现在已经实现了很多,但做线下语言培训的并没有被取代,相反,线上成了线下的一个良好的补充。往线上发展的技术要求最低,并不意味着线下模式会被取代。

学科辅导需要声音的实时传播,也需要教师端板书图像实时传播,尽管现在有很多的直播平台,但是毕竟线上教学啊,仍然不能完全立刻取代线下教学。

少儿编程的也是同样的情况。少儿编程的特殊点在于它可以通过远程教学来实现升级,但实时转播和教师板书图像时传播是它的瓶颈,更重要的是,少儿编程针对的群体,少儿群体的年龄特点和性格特点,就决定了线上没办法快速彻底取代线下。

接下来,乐器绘画在线化的难度已经提高到评级三了。除了声音实时传播,还有学生端作品图像的实时传播,这是难度比较高的。体育运动、舞蹈难度最高,因为它要求师生端肢体动作图像实时传播,这些是线上短期暂时取代不了。

总之,请大家放心,线下和线上,永远不是一对天然的矛盾体。我们可以对线上善加利用,来更好地提高线下。所以,根据数据分析,我们得出的结论就是:

做线上、AI 是趋势,紧跟趋势是必然,但不必妄自菲薄,线上、AI 是机会,但不会取代线下机构,反而会成为大家有益的补充,帮大家解决更多的问题.

以上就是今天的所有内容。通过大量的数据分析为大家加油鼓劲,相信我们一定会赢得这场战役。武汉加油,中国加油,教育人加油,谢谢大家。

* 本文行业报告配图来源:

德勤:《唤醒教育:转机中把握先机》

艾瑞咨询:《中国未来家庭 STEAM 教育趋势研究报告 》

疫情期间教育和体育培训机构应该何去何从,以前的非典期间是怎么度过的。?疫情来袭线下 K12 教育培训机构无法生存怎么办?疫情期间企业应如何安排复工?你有哪些实用性的建议?

知乎用户 教育家丨人才孵化院 发表

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对我国经济影响备受关注。自从 1 月 31 日世界卫生组织(WHO)宣布将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列为 “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PHEIC)” 以来,一些担忧疫情对中国经济产生不利影响的声音逐渐增多。疫情对当前中国经济究竟带来哪些影响?听听权威专家的分析。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对我国经济影响备受关注。自从 1 月 31 日世界卫生组织(WHO)宣布将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列为 “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PHEIC)” 以来,一些担忧疫情对中国经济产生不利影响的声音逐渐增多。疫情对当前中国经济究竟带来哪些影响?听听权威专家的分析。

为有效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河北泰能鸿森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开足马力生产,确保医用手套及时供应。(中经视觉)

一问:经济基本盘能稳住吗?

短期干扰不影响中长期趋势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属于短期外部冲击,对经济中长期发展趋势影响不大。”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部副主任王小广表示,一般而言,一国发生重大突发事件必然会对短期经济发展产生一定负面影响,但不会对中长期经济产生实质性影响,待冲击平息后,经济社会活动将一切回归正常。

专家分析认为,从产业来讲,短期内对 2 月份、3 月份的服务业影响较大,其中旅游业、餐饮业、酒店业和航空业受影响最大;由于快递畅通性下降,包括网购在内的商业零售业会受到较大影响。对于工业和建筑业来说,一季度稍有影响,主要体现在 2 月份,3 月份可恢复正常。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研究院副研究员杨立强表示,“封城”、限制人员流动、企业停产停工等举措会使我国经济在短期内受到冲击,但这些举措有利于防控疫情。疫情期间被压抑的需求将在疫情过后集中反弹,带动经济回升,预计下半年我国经济将逐渐回暖。从中长期看,疫情不会改变我国经济发展长期向好的大趋势。

“此次疫情可视为一个短期的经济冲击,使总需求和总供给曲线有一个短期平移。但是,随着时间延长,冲击将逐渐减弱,经济增长终究还是要回到原有的轨迹。因此,长期内不影响经济向好的根本趋势。”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副研究员王琛伟说。

二问:中小企业能撑住吗?

中小企业将承受较大压力

受疫情影响,春节假期延长、人员流动受限、各地延迟复工,疫情对我国经济的短期冲击不可避免。特别是当前消费需求短期内下滑,已给不少地区的餐饮、旅游、娱乐等服务行业造成明显影响。专家普遍认为,受此次疫情影响严重的市场主体正面临较大生存压力,尤其是中小型制造业、服务业企业,值得重点关注。

杨立强认为,消费需求下滑可能导致部分中小企业因缺少订单出现现金流问题。需要注意的是,人员流动受限还直接或间接导致全国物流成本上升,在短期内推高物价的同时,还有可能导致部分企业供应链和节后返工受其影响,抬升企业生产成本。王小广则认为,一些小微服务型企业或因难以承受短期冲击,可能出现倒闭的情况。

此外,疫情期间的外贸出口和投资活动也可能会受到一定影响。王琛伟表示,客观来讲,一些国家可能会因限制疫情传播,在一段时期内对我国出口商品提出限制条件。与此同时,投资活动可能会放缓步伐,由于近期很多经济活动都会受到限制,投资项目前期报建手续可能推迟,直接影响到项目建设进度。

重点帮扶困难中小企业

“在当前经济承压下行的大背景下,政府亟需出台一些针对性的举措,尤其是需要对中小企业、受影响较大的行业,在税费、金融和社保等方面给予支持性政策,帮助特定企业、行业、地区、人群渡过难关,以减小此次疫情对中国经济发展影响。” 王小广说。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产业所副主任盛朝迅认为,一方面,银行要让利给实体经济,通过降息降利减少企业财务成本。无论对于个人贷款还是企业贷款,都要给与一个特殊时期的延期,避免资金链断裂,导致企业或个人破产倒闭潮。另一方面,不要饮鸩止渴。坚持 “房住不炒” 政策不动摇。

杨立强表示,疫情结束后,建议采取减税、补贴等措施进一步刺激消费,扶持和帮助受影响的服务业企业恢复生产经营,疏解就业压力。通过多种形式的政策措施,扶持受影响较大的制造业企业和外贸企业。

三问:如何在疫情中化危为机?

应看到其中潜在的积极因素

虽然此次疫情对经济的短期冲击不可避免,但不能过分夸大其负面影响,我们应当看到其中潜在的积极因素,比如一些行业正在努力化危为机。

“在疫情影响下,电子商务、电子政务、居家办公、虚拟会务/商务、线上教学等新业态和新模式将迎来新一轮快速发展。” 杨立强认为,基于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前沿技术的应用将进一步向大众生活、企业经营、政府管理、教育培训等各个领域渗透和扩展。他指出,疫情结束后疫病防控体系的完善和改革以及相关产业的发展,也将成为疫情过后重要的经济增长点。

“早在 2003 年防控 SARS 阻击战中,就有腾讯、京东、阿里巴巴等不少企业为了‘活命’被迫自我进化,最后冲破困境化茧成蝶。” 王琛伟表示,疫情在给一些行业带来负面影响的同时,也未必不是行业整合、升级的一个时机。“只要这些企业没有在疫情中倒下去,那么疫情过后一些‘憋了很久’的经济活动将集中暴发。疫情过后也会有较强经济反弹。”

专家还认为,通过此次疫情防控阻击战,政府治理能力将有较大提升,有利于中长期内优化提升营商环境。“疫情发生以来,各级政府本着对人民健康高度负责的态度,采取了最全面、最严格的防控举措,世界卫生组织及许多国家对中方的做法给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从疫情防护到病患救治,直至宣传教育,这个极为复杂的过程恰恰是对政府部门的一次‘大考’和锻炼,政府治理能力将由此得到提升。” 杨立强说。

精准施策应对影响

“有效阻断疫情传播,是减少疫情对经济影响最有效的措施。”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产业所副主任盛朝讯认为,当前最重要的是控制住疫情,加大国际疫情通报和信息共享,加强国际病毒、疫苗、试剂的联合攻关,及早推出疫苗,更早控制疫情,让大家集中精力回到经济主战场。

杨立强建议,在疫情期间,应采取有力措施切实降低物流受冲击的程度,在保障群众生活需要的同时保证企业供应链的有效运转。同时,可以采取措施允许和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开展异地虚拟商务,如虚拟会议、居家办公等,提升电子政务便利化水平。

“当前,迫切需要通过释放积极的政策信号,引导公众预期,坚定信心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保障经济平稳发展。” 杨立强说。

王琛伟认为,有必要强化特殊时期的经济监测预警工作。及时跟踪分析疫情期间的主要经济指标情况、企业在疫情期间的发展情况。及时发现疫情给经济带来的新变化、新情况,针对特殊情况、紧急情况,认真研究对策措施,切实做好应对工作。

做好中长期发展规划

专家表示,针对此次疫情采取的经济措施,既要立足解决当前紧迫的现实问题,又要着眼经济长远的高质量发展,坚决避免大水漫灌式的扩张经济措施,坚决避免再次走到粗放式投资拉动的老路上。

“一些不受疫情影响的项目建设,前期工作要做实做好。疫情过后可能会迎来一波经济反弹,相关受疫情影响的投资建设项目都会加快建设,要提前进行布局谋划。” 王琛伟表示,对于人口流入地区的都市圈,可以谋划适当超前的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道路、教育、医疗等行业的投资,以刺激需求、稳定就业、完善基础设施,提高经济潜在增长率。

盛朝讯建议,应加快新支柱产业培育和 “新基建” 建设。例如,大力发展办公自动化、人工智能、生命健康、新能源新材料等知识和技术密集型产业,适应 5G、智能网联汽车、量子通信、电子商务、在线医疗、远程教育等产业发展需求。同时,加快构建以新一代信息技术和以数字化为核心的新型基础设施,支撑产业及社会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升级发展。

王小广还认为,疫情结束后有必要进一步改革假期制度,应适当增加年中的假期,如 7、8 月普遍设暑假制度等,这对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和促进消费都有积极作用。

“从中长期看,中国经济的增长潜力尚未充分释放出来,制度创新尚有较大的挖掘空间,我国的宏观经济政策也还有较大的回旋余地。中国经济在经历疫情等考验之后,抗风险能力和韧性必会得到进一步增强。” 杨立强说。

知乎用户 璐璐笔记 发表

最近一直在给单位写【疫情下招商引资对策研究报告】,为此查阅了大量文献,研究疫情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从而为招商引资工作开展提出更具体的对策建议。

现将报告的一部分享出来与大家一起讨论。

作者熬夜血汗!谢绝转载侵害!

疫情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1、 短期影响

(1)基于比较分析法的经济分析

新冠肺炎疫情与 2003 年度非典疫情极为相似,研究非典疫情可观察疫情对中国经济的影响路径和程度 [6]

**与 2003 年非典疫情类似,新冠将明显拉低当季 GDP。**2003 年中国四个季度的 GDP 增速分别为 11.1%、9.1%、10% 和 10%,全年 10%(中国统计年鉴,2003)。非典疫情集中爆发于 2003 年 3-4 月即第二季度,而二季度中国 GDP 同比一季度回落 2 个百分点。分区域看,其中广州、北京等主要疫情区域 GDP 受冲击较大,二季度北京、广州 GDP 累计增速分别为 9.6% 和 13.4%,较一季度跌落 3.1 和 0.5 个百分点。分行业看,SARS 对第三产业冲击相对更大:二季度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速跌幅为 1.8 个百分点,相较一二产业约 1 个百分点的跌幅更深;同时,一、二产业三季度增加值增速明显回升,而三产直至四季度才回弹 1.3 个百分点 [7]。**据此可以推断,**2020 年一季度中国 GDP 相比上一季度及同期都将面临一定程度的下滑,其中对湖北、河南等疫情重灾区的影响更为显著,三产受冲击更为直接。

**与非典疫情不同的形势将对新冠影响形成正反拉力。**虽然新冠肺炎与 2003 年 SARS 疫情具有一定相似性,但新冠病毒特征、疫情爆发所处的国内国外环境及政府的响应机制都与之前有较大不同,而这些不同点将形成正反拉力作用于中国经济。

一方面,相较 SARS 疫情存在经济增长正向拉力。与 2013 年相比,新冠疫情期间政府应对更快、经验更为充分。以病毒首例发现时间为界限,新冠病毒确立病原体的时间相比非典由 90 多天缩短至 30 天,全国动员时间相比非典由 158 天缩短至 43 天, 野战传染病医院建立从 158 天缩短至 46 天。

另一方面,相较 SARS 疫情存在经济增长反向拉力从病毒特征看,新冠病毒的基本传染数 R0 预估为 4.7-6.6,高于 2003 年 SARS 病毒的 R0 值 2.2-4.2。相较 SARS 病毒的 3-5 天潜伏期,新冠潜伏期更长为 7-14 天且病毒可在潜伏期传播。另外,新冠疫情波及地区更广更分散:影响国内 34 个省 / 直辖市 / 自治区及全球 25 个国家及地区,SARS 期间为国内 27 个省 / 直辖市 / 自治区及 25 个国家地区。这些特征加剧了防控疫情的压力,延长了疫情存续时间,增强了疫情的影响程度,对经济的冲击相比 SARS 期间更大 [8]从爆发节点看,此次疫情集中爆发于对第三产业需求较大、人员流动更为密集的春节,本次疫情的影响大概率超过 2003 年 SARS。2019 年第三产业对 GDP 的贡献率达 53.92%,较 2003 年三产占比提高了 12 个百分点,对服务业依存度更高。而春节是服务业需求集中爆发时期,2020 年春节期间服务业消费受抑制,将很大程度影响 GDP。**从内外部环境看,**当前中国经济下行压力更大,外部环境更差,疫情对中国经济的创伤相对更强。内部环境方面,2003 年中国经济处于入世后的快速上升期,有巨大的经济弹性和要素比较优势。而当前中国经济总量大, GDP 增速上升空间有限,2019 年第三、四季度 GDP 增速下降到 6%,比 2003 年同期下降 4 个百分点,经济增长逐步放缓,经济弹性很小,内部结构问题凸显。外部环境方面,SARS 期间中国正处于入世后的全球市场红利期,中美关系温和,国际贸易活动相对活跃 [9],出口增速达 30%;而 2019 年以来逆全球化思潮抬头、中美贸易摩擦不断,中国对外出口增速仅为 0.5%,创 2008 年新低。与此同时,WHO 将此次疫情列为 PHEIC,中国对外贸易将进一步受阻,影响国内经济形势。

(2)2020 年一季度经济预测

综合上述分析,此次疫情对经济的影响程度将大于 2003 年非典,疫情对 GDP 增速的下拉影响将高于 2003 年的 2%。2020 年第一季度 GDP 增速可能低于 5%(巴曙松,2020),乐观估计为 4.5%,基准情形为 4%,悲观情形为 3.4%(黄剑辉,2020)。本次新冠疫情对第三产业,特别是批发零售、住宿餐饮、文化娱乐等行业将产生较大冲击,参考 SARS 经验,一季度三产增加值增速同比下降 2%-4.6%(招商银行研究院,2020)。新冠疫情爆发期间处于二产淡季,相对三产影响较小,但考虑企业复工困难对二产的直接影响,一季度二产增加值增速同比下降 1.4%-4.4%。一季度一产受影响最小,考虑到经济理论中的供求关系,疫情驱使人们对食品需求激增,菜价抬高,反而一定程度上对冲疫情负的外部性。预计一季度一产增加值较上一季度的 3.4% 增加或维持。

2、 长期影响

尽管短期来看中国经济受疫情影响不大乐观,但长期来看中国经济的基本面以及长期向好的趋势不会因为这场疫情而改变,全年 GDP 受疫情的影响有限 [10]一是,疫情期间被压抑的需求将在疫情过后集中反弹,带动经济回升,下半年我国经济将逐渐回暖(杨立强,2020)。以 2003 年 SARS 期间为例,在 6 月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后,4、5 月份被抑制的消费需求大量释放,7 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由 5 月上升至 9.8%,上升 5.5 个百分点,刺激经济增速。二是,中央和地方政府出台了若干经济政策,将对冲疫情的不利影响。如表一所示,中央和地方政府从保障居民社会经济权益、帮助企业减税降费、协助企业有序复工复产等方面颁发了一系列政策。三是,根据经济周期理论,一个国家发生重大突发事件不会对中长期经济产生实质性影响(王小广,2020),此次疫情使总需求和总供给曲线有一个短期平移,随着时间延长,冲击将逐渐减弱(王琛伟,2020)。

表一:中央和地方政府发布的经济政策及影响范围

部门

政策

影响范围

财政部 国家发改委公告 2020 年第 11 号

关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免征部分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的公告

减免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

财政部 发展改革委 工业和信息化部 人民银行 审计署

关于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强化疫情防控重点保障企业资金支持的紧急通知

资金支持

商务部

关于帮助外贸企业应对疫情客服困难减少损失的通知

帮助企业维护合法权益、减少经济损失

科技部

关于疫情防控期间进一步为各类科技企业提供便利化服务的通知

协助企业有序复工复产

国家税务总局

国家税务总局明确延长 2 月纳税申报期限 拓展网上办税覆盖面 进一步做好税务系统防控疫情工作

帮助企业减税降费

财政部

关于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进口物资免税政策的公告、关于支持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有关个人所得税政策的公告

帮助企业减税降费

贵州省

贵州省医疗保障局关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征 缴相关事项的通告

保障居民社会经济权益

此次疫情对于 2020 年全年的影响暂无法有效估算,但可以明确的是疫情控制时间越短, 企业得以复工、人口流动限制放松、对外贸易恢复将会重新激活全年 GDP。如果疫情很快得到有效控制,预计 2020 年 GDP 增速仍将维持 5.8% 左右(杨翠红,2020),但如果持续时间超过 4、5 个月,经济增速可能拉低到只有 5.6-5.8%(张斌,2020)。汪涛(2020)指出,此假设此次疫情可在第一季内受控,并在 4 月恢复生产,预计中国全年 GDP 增长为 5.4%;若疫情未能在首季受控,经济情况或较差,全年 GDP 则为 5%。

3、对中国重点产业的影响

**医药健康产业或是此次疫情最大受益者。**此次肺炎疫情是全国性的公共卫生事件,疫情整体持续的时间估计在数月左右,对医药健康产业会带来阶段性的重要催化 [11]。回顾 2003 年资本市场,化学制药行业出现超额收益,2003 年全年股市涨幅前十名的医药公司六家企业全年最高价出现在 4 月至 7 月非典疫情爆发及全民防治期间 [12]。与非典疫情相类似,新冠疫情或将让医药健康产业产生超额收益。一是,口罩和手套短期需求旺盛。口罩是目前所有急需物资中需求量最大的耗材,但因为行业门槛低,全国很多企业设计相关产品生产制造,行业格局以本地化企业为主,预计疫情过后产量与需求都会回归平静,甚至会出现产能过剩。二是,医疗检测产品将迎来爆发。1 月 26 日,国家药监局发布消息已审批通过 4 家企业 4 个新冠病毒检测产品,目前还有多家企业的产品进入国家药监局应急审批通道,多款病毒检测产品即将上市。而在疫情结束后,便携的各种医疗检测产品也会迎来巨大市场。三是,消毒类医药产品将会成为居家日用品。此次疫情让 84 消毒液、75% 酒精溶液、免洗手消毒液产品抢购一空,京东等线上平台的相关产品因销售速度过快,预购时间推迟了约一个星期。疫情会提升居民对于居家健康的关注,消毒类医药产品市场将比肩洗衣液、肥皂等消费市场,在未来将会持续走俏。

对铝及铝精深加工产业短期影响,但长期向好基本面不变。一是,疫情爆发于市场淡季,影响较小。春节及之后的一段时间是传统的市场淡季,企业开工率处于逐步恢复过程。今年受疫情影响,大部分企业复工时间延迟了一周左右,但与以往铝企复工时间相差不大。**二是,**国内对铝消费仍旧旺盛,且疫情结束后将迎来一波反弹。国内消费量占我国铝材产量的 85% 以上 [13],且大多供应于工业和建筑业。此次疫情对工业和建筑业在一季度稍有影响,但疫情结束后会迎来一波回升。根据 2003 年 SARS 期间数据,疫情结束后工业增加值增加 3.2 个百分点,三季度建筑业增加值环比增加约 4 个百分点,可推测 2020 年二季度工业和建筑业会市场释放巨大潜力。三是,国际竞争力并为削弱。此次肺炎不会对我国铝加工行业的生产能力、技术装备、生产效率等造成损害,不会动摇我国已经在国际铝材市场树立的竞争力。即使贸易保护日益加剧,国际市场份额仍然较为稳定,2019 年仅比同期回调 1.5%,属于正常市场波动。**四是,**疫情的出现后,医疗卫生机构的缺乏对纠治患者带来了一定影响,下一步国家、省市将会加大公共医疗卫生机构的建设,解决群众看病就医需求和基层卫生发展等突出问题,在此背景下,医疗卫生机构的扩建,也将激发对于建筑行业对铝材的需求,刺激铝及铝加工产业快速回弹,迎来利好。

**疫情冲击住宿餐饮、电影零售等商贸业态。**电影产业迎来寒冬。2019 年春节档票房 58.59 亿,占全年票房 642.66 亿的 9%,春节档在全年票房收入中占据重要地位。2020 年春节档预计总票房近 70 亿,但受疫情冲击观影需求急剧下滑,7 部春节档主要影片宣布撤档,不少大型院线选择暂停营业。2020 年大年初一票房仅 181 万,不到 2019 年同期票房 0.1%。餐饮行业损失惨重。为避免人群聚集,春节各类聚餐和婚宴等几乎全部取消,大量餐厅饭馆停止营业,备菜存货拿出来低价甩卖。据商务部监测,2020 年全国零售和餐饮企业势必严重萎缩,损失超过 5000 亿。

**疫情冻结本该火热的旅游产业。**疫情集中爆发的春节原本是除 “十一” 和“五一”之外的重要旅游黄金期,2019 年春节假期,全国旅游接待总人数 4.15 亿人次,实现旅游收入 5139 亿元。《2020 春节黄金周居民旅游消费趋势报告 [15]》曾预测出游人次将达 4.5 亿人次。但是受疫情冲击,居民终止出行计划、各主要景点关闭、大型文娱活动取消。2020 年春运前 1 月 10 日 - 2 月 5 日,全国铁路、道路、水路、民航共累计发送旅客 13.18 亿人次,比去年同期下降 35%。

疫情凸显数字经济产业的鲜活生命力。一是在线游戏等行业收入大幅上升。手游《王者荣耀》在大年三十当天的流水为 20 亿元(腾讯公开数据,2020),同期增长 53.85%;《和平精英》春节期间 DAU 达到 6710 万,比往年同比增长 115%,整个游戏行业在今年第一季度业绩有望超预期。二是 “互联网 + 办公”及 “互联网 + 教育” 新业态将迎来新一轮快速发展。2003 年 SARS 防控让 “互联网 + 商务” 模式占据市场,京东、阿里巴巴等电子商务公司一举成为巨头,此次疫情将对电子政务、虚拟商务、线上教育等产业提供升级契机。**在线办公方面,**在这个 “共克时艰” 的春节,远程办公成为最为推崇的方式,广大中小企业成为云视频会议市场增长的主要驱动力,带来了巨大的市场增量。据统计数据显示,近几年国内云视频会议市场增速呈现大幅度提升,预计到 2023 年国内云视频会议市场规模将达到 5.4 亿美元,到 2025 年国内云视频会议市场规模将超过硬件支撑的传统视频会议市场规模 [16]线上教育方面,针对本次疫情 2 月 5 日四大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支持鼓励劳动者参与线上职业技能培训的通知》,各个省市政府发文延期开学,禁止线下培训机构开展各类培训。在此次疫情的影响下,原本扮演辅助角色的在线教育逐渐成为舞台主角 [17],BAT、老牌在线教育机构和新兴教育平台纷纷开放线上课程。数据显示,2019 年中国在线教育市场规模约 3000 亿元,而 2020 年我国职业教育总市场规模将达到 1.24 万亿元,同比预计增加 313.3%。在如此巨大的市场规模下,在线教育或可迎来一波上云高峰 [18]


[1] 欧洲时报官方. 在华部分外企产能受影响, 但全球经济难甩锅给疫情 “黑天鹅”[DB/OL].2020.02

[2] 招商银行研究院. 新型冠状病毒: 经济影响及政策应对 [R].2020.02

[3] 中国汽车供应商网. 疫情影响波及全球零部件供应: 菲亚特克莱斯勒考虑关闭一欧洲工厂 [DB/OL]. 2020-02

[4] 正商参阅. 疫情影响浮现, 这个行业或面临比 SARS 期间更大冲击 [DB/OL].2020.02

[5] Fondazione Altagamma. 2019 年全球奢侈品行业研究报告(秋季版)[R]. 意大利, 2019.12

[6] 任泽平, 疫情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分析与政策建议 [R], 恒大研究院, 2020.02

[7] 谭卓, 韩剑, 步泽晨等. 新型冠状病毒: 经济影响及政策应对, [R], 招商银行研究院, 2020.2

[8] 碰文生,疫情是短期冲击,不改变经济增长趋势水平 [DB/OL], 网易财经,2020.01

[9] 任泽平,罗志恒等,疫情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分析与政策建议 [R], 恒大研究院, 2020.02

[10] 刘向东, 卞永祖, 邹蕴涵. 中国经济长期向好基本面不会变 [N]. 中国经济网, 2020.02

[11] 华夏基金. 新冠肺炎疫情如何影响投资 [DB/OL]. 东方财富网, 2002

[12] 未来智库. 医药行业专题报告:新冠肺炎对医药行业投资影响分析 [R].2020.02-

[13] 中国有色金属加工工业协会. 疫情不会改变中国铝加工产业长期向好的基本面 [DB/OL], 中国金属废料网, 2020.02

[14] 乘用汽车信息联席会. 乘用车 1 月销量同比下降 21.5%,2019 年新能源销量六连跌 [DB/OL]. 亿欧网,2020.02

[15] 同程旅游, 2020 年春节黄金周居民旅游消费趋势报告 [R].2020.01

[16] 前瞻产业研究院. 2018 年中国视频会议行业市场格局与发展趋势分析 [R], 前瞻网, 2019-09-18

[17] 上海交通大学行业研究院. 新冠肺炎疫情对若干行业的影响分析 [R], 新浪财经,2020-02-08

[18] 森普信息集团. 疫情影响下,中国云市场将有哪些变化 [DB/OL]. 2020-02-11

知乎用户 花楹 发表

首先,餐饮业的寒冬是必然的。

餐饮业房租照样交,库存在腐烂,员工在待业,客户一个没有。很明显,再拖下去大小饭店都活不下去了。餐饮业从业人员失业的可能性在增加。

其次,小企业。那些本来就是数着手指头过日的企业,白白一个月不干活,很有可能要出事。

然后,由于交通封路,整个社会生产效率大幅下降,很多之前没有原料储备的企业,就算开工也干不了几天,整个中国的高速运输网算是停了。运输业收到巨大冲击。

然后可以在家办公的公司,影响也不小,效率和沟通受到了很大的影响,能保持集中办公的 70% 效率就很强大了。

总体来说,照目前这个形式,社会生产力全面复原最早也要 3 月中下旬,这个时候政府应该发定向债券保护小企业,否则小企业只能裁员和扣工资社会购买力进一步下降可能就是恶性循环了。

知乎用户 Shawnerd 发表

我觉得是利大于弊。有些事情不是会不会来,而是什么时候来的问题。希望这次的黑天鹅,哦,不,应该是灰犀牛事件能给足够多的智者敲响警钟。能对习惯盛世安乐,用钱来衡量和解决问题的人们提个醒。承平日久,忘战必危。衡量一个人的品性,不能只看顺境,衡量经济,同样如此。

知乎用户 兰云 发表

今年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年,你就说影响大不大?

知乎用户 10 点 43 发表

疫情对经济有多大影响?
废话少说,直接说我的观点。

目前对经济的影响程度只能够参考 03 年的非典,但是相比之下,却有很大的不同。
第一个不同是**影响范围和程度不同,**当下的中国经济第三产业比重提升了,第三产业主要包括交通运输,住宿餐饮,批发零售,金融,房地产以及其他。
非典大概影响了当年当季度 GDP 1.5% 个点,如果类比,按照去年 Q1 的 GDP 是 23.7 万亿,大概是 3500 多亿的影响。

2003 年第三产业占比是 42%,现在是 54%,提升了 12%,那么理应在原来的 1.5% 的基础上再乘以 1.12 就是 1.68%,也就是最保守是 4000 亿的损失。

这个数据没有考虑春节是第三产业的一个波峰。通常来说,春节 7 天,第一,第二产业几乎没有,第三产业在七天假期根据恒大研究员的估计,靠内需能有万亿 GDP, 现在这个期间的生产总值大部分就没有了,即使两个数有一定重叠,加起来粗暴估计 1 万多亿的产值是有的。

第二个是影响周期不同,非典影响时间总时长不到 2 个月,即 4-5 月。但是肺炎影响时间现在谁也不知道,我画了一个最终的演变草图。

这个时间区间 X,取决于一个关键假设:
就是每天的确诊和被隔离的人数 > 已感染未隔离人的传染人数

我们现在相当于有个巨大的病毒池,每天都有人被疑似和被确诊,也每天都有新的人被感染。最终只要确诊人数不断多于感染人数,病毒池里被感染的人就会不断减少,最终消失。

每天多少人被感染不得而知,但是被感染大多数是要被确诊的,确诊人数现在还在往上爬,也就是说至少目前还没有达到 X 这个区间。

这是一个区间,他不是一个时间点,并不是说突然一两天确诊人数变少了,高峰就到了,只有等到新增确诊人数一两周甚至更长,都在减少,转折的点就来了。

而且,现在还有一个关键风险点,就是下周的返工潮。

假设 3 月份能够结束,那么影响周期至少两个月以上,也就是说实际影响 GDP 肯定不止非典时期, 也就是说实际影响 GDP 很可能还要乘以一个 1.X 的系数。

现在的内部宏观经济环境跟 03 年相比不同了, 2020 年的中国经济承压,今年我们的目标是保 6,而今年刚好是一个很关键的年份,因为 2020 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大家多看看新闻联播,今天又围绕这个目标开了会。

现在投资,消费,出口都有一定冲击,这个短期影响像一个脉冲,是非常大的,带来的失业和通胀最直接。从结构上看,消费的影响最大,因为消费影响第三产业。

从时间上看,第一季度毫无疑问最为直接,反过来说,这必然也会给 Q2 和下半年带来很大的增长压力,后面三个季度必须要补上缺口。

在宏观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上肯定会有适当的调整,而且反应会很快。

大家看浙江政府昨天已经在财政政策上更加积极,减税和金融扶持是一个很重要的手段。

而货币政策上,毫无疑问,将会在降准降息上有更强的力度,央妈前两天投了 1 万 2 的货币,今天又投了 5 千亿,加起来就有 1 万 7 千亿,这个力度也是空前的。

而更大的力度我推测会在 Q3,为什么呢?

因为现在 CPI 很高, 12 月份因为猪周期影响达到了 4.5%,1 月份的 CPI 大概率是要破 5.。(呵呵,如果口罩计入生活必需品的 CPI,我都难以想象 1 月份的 CPI 有多高), 而央行降息需要在下半年脱离猪周期影响,那个时候疫情也得到解决,CPI 和通胀已经得到了缓解, 所以这个时间必须是 Q3,也不会是 Q4,Q4 再刺激,时间已经不够用了。

不管怎样,政策力度会比去年估计的更强,反应也会更快,一旦有条件财政和货币的政策就会跟上:
财政会更积极扶持实体,货币降准降息力度更大。

第 3,从行业角度,**这场疫情中,首当其冲的是旅游、餐饮、住宿、娱乐, 交通几大行业,**这几个行业春节期间直接废了,春节期间,我在湖南一个四五线城市,市区基本空了,平时好卖的臭豆腐地摊也无人问津。

其他行业,包括出租车 / 滴滴司机,舞蹈室、健身房、游泳馆,教育补习行业,出租中介,保姆家政,但凡是有人接触的这些行业,都会或多或少收到影响。

但是,每一次危险都带着机会,有一些行业明显是存在机会的。比如:

医疗行业:包括消毒产品,口罩直接利好,我昨天上 JD 看连滴露威露士都卖断销了。

线上教育:线上教育企业,比如学而思这些等借此机会来教育用户是难得的机会。

网红经济:趁着大家宅在家的机会,疯狂发视频,吸流量, 全中国的男人都当了一把宅男,抖音的女主播们这期间也看到了机会,也没少开直播。

游戏:不用说,闲在家刚好没事打游戏买装备。

大健康:健身房不受益,健身器材就火了,不少跑步机在京东上借机搞促销,相信这次疫情,对健康产业是一次全民的 0 成本的教育,未来健康产业空间必然做大。

最后,这场疫情,中小企业的影响比中大企业更大。

我一直在反复表达的一个观点是,中国经济要增长,最缺的是跨国大企业,海外收益超过 40% 的千亿美元公司,中国几乎是没有的,这样就严重依赖国内市场,一旦国内环境变化, 像这种黑天鹅事件,依靠单一市场下的经济抗风险能力就会偏弱,中小企业不仅依靠单一国家的单一市场,更是依靠单一城市,甚至单一小区,抗风险能力更弱。

我们国家未来的经济模式一定是:

跨国大企业拉 GDP,中小微企业拉就业。

我们未来 20 年一定需要 20 家像沃尔玛,可口可乐,三星这种跨国企业来带动这艘经济巨轮,因为跨国大企业是这艘巨轮的核动力。

而我们未来要依靠千千万万的中小微企业来解决就业,小微企业如果受伤,就业率就会下滑。今天晚上就在我写稿子的时候,人社部就发了一个政策要支持中小微企业。

所以大家看到没?现在的政策响应真的非常快。

浙江为啥在地方政府中反应如此之快?

因为浙江的中小微企业特别多,很快江苏广东都会跟进的。

所以政策上, 今年对中小微企业的扶持,力度后面会越来越大,尤其是受到影响的小餐馆,小宾馆等等。

整体上来讲,我很认可一个观点,现在疫情对经济的影响不改变中国大的经济走势,短期一个月,一个季度有影响,全年经济,整个经济周期不会有变化。

我现在住的小区已经全面封闭了。早预防,早隔离的六字措施我认为力度非常大,我不相信世界上还有哪个国家有如此强大的自上而下的执行力。

大家众志成城,打好这场防疫保卫战!

谢谢!

大家可以打开微信搜索并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樱桃小财女,获取一手投资理财资讯!

知乎用户 樱桃大房子​ 发表

2019 年春节黄金周,全国零售和餐饮业实现销售额 10050 亿元,旅游业收入 5139 亿元。2020 年春节假期 10 天,消费几乎停摆,零售和餐饮业收入锐减,全国铁路、道路、水路、民航共发送旅客比上年同期下降近 73%,旅游相关行业陷入冰冻状态。

专家估算,仅这 10 天,零售、餐饮和旅游市场的直接损失就超过 1 万亿元。

未来几个月的全面影响呢?不敢想不敢想。

话说,2019 年我国全年 GDP 大概也就 100 万亿。

再说说中西部十八线小县城吧。

地方 GDP 主要倚仗政府投资,修楼、修路、搞工程,政府基本上也只重视这一块,这些都是统计上没办法做假的。而老百姓从事的基本都是服务业,像 ktv、餐馆、火锅店、服装店、茶楼一类的,统计口径操作余地很大,中西部县城不会像沿海大城市那样重视本地民营经济。当然,现在大家基本都停了。

政府投资不存在资金链紧张这个说法,政府的钱嘛,都懂的,况且工期还可以赶。

而民营经济就恼火了,每天该给的租金雷打不动,员工工资、物料储备各种成本,一家老小吃喝拉撒都指望着呢。

从自身利益角度出发,中西部县城的政府比老百姓有耐心得多。

直到今天 2 月 9 日,我们这里除了超市和药店,基本全部不准开门。照目前来看,准许开门的时间还遥遥无期。

这次疫情,对于中西部个体户的影响,可能被我们大大的忽视了。

知乎用户 伟大的大伟​ 发表

新冠疫情对于经济的影响远大于非典

  • 经济阶段不同:2003 年中国刚加入 WTO,经济快速冲高,基本上是 11-12% 的 GDP 的增长。而现在正好是经济下行,而且是下行的加速期。中国的出口量、供应量的规模不同:过去中国发生一点事,对全球的受影响是非常小的;而现在我们影响全球的比例是很高的。如果看 GDP 也是,那时我们占全球 GDP 的 8% 不到,现在占 17-18%。
  • 杠杆率不同:2003、2004 年的时候,中国政府的债务占 GDP 只有 47.3%,整个国家的总债务占 GDP 只有 158%。而 2019 年,政府的债务占 GDP 将近 81%,总债务是 278%。在这样的情形下,我们来抗这个危机,压力比 2003 年大得多。
  • 服务业的比重不同:这次遭受第一大冲击的是服务业。当然制造业也有一定影响,主要是受开工、复工的影响,还不是消费的影响。而现在的服务业比重达到 55% 左右,所以疫情对中国的冲击影响更大。
  • 影响人口范围不同:最近朱民教授做了一个测算非常棒,疫情影响的人口,非典时只有 18% 的人,这次是 36% 的人。对应 GDP,非典只影响 26% 的 GDP 地区,这次要影响 74%。零售业的 GDP 占比,2003 年时只有 25%,现在达到 71%。财政收入方面,非典时影响的地区只有 24%,这次影响到的地区达 61% 左右。非典时的封闭式管理也很少,而这次的 “封闭” 基本覆盖了 2/3 的中国。此外,全球对中国人的旅行限制,2003 年时也远没有今年这么大。
  • 中美贸易情况不同:一个 2003 年不曾有的东西,就是这次叠加了美国强制中国从美国加大进口。
    表面上来看,这次影响的是中国的进口和中国本地的生产,但是它间接影响到第三方国家对中国的出口,潜在也会增加第三方国家对中国的进出口摩擦,进一步影响到中国的出口商对这些第三方的出口。

(以上资料摘自:混沌大学 -《梁信军:疫情损失已经是事实,请留意第二轮冲击和窗口机会》)

疫情后的第一波反弹机会会出现在 5、6 月份

这里我引用了《经济学人》发表的疫情发展判断图。该图将疫情区分为以下几种模式:

图片来源:《经济学人》

  • 乐观模式:疫情在 2 月底被控制,3 月基本结束。Q1 业绩下滑 50% 以上,Q2 逐步恢复,全年业绩缩水 15% 以上。
  • 中间模式:疫情会在 3 月底受到控制 ,第二季度逐渐恢复。Q1 业绩下滑 50% 以上,Q2 影响 30% 以上,全年业绩缩水 25% 以上。
  • 悲观模式:疫情第一季度未能控制,延续到第二季度末 6 月底。Q1 业绩下滑 50% 以上,Q2、Q3 影响 30% 以上,全年业绩缩水 40% 以上。
  • 地狱模式:疫情在 2020 年全年没能得到控制。Q1、Q2 业绩下滑 50% 以上,Q3、Q4 影响 30% 以上,全年业绩缩水 60% 以上。

从当前疫情的控制情况来看,相当一部分的确的现存确诊数已被清零,我们大致可以判断在市场将会在 Q2Q3 逐渐回暖,疫情后的第一波消费反弹机会会出现在 5、6 月份。

  • 推荐阅读

  • CDP 专题

联否 Linkflow:CDP 科普篇 01:客户数据中台(CDP)是什么?联否 Linkflow:CDP 科普篇 05:客户数据中台(CDP):当代数字化营销的顶梁柱联否 Linkflow:CDP 科普篇 07:CDP 如何帮助企业构建数据驱动的文化联否 Linkflow:CDP 实操篇 01:在部署 CDP 时,如何评估您的数据需求

  • 私域流量专题

联否 Linkflow:解读丨如何打造私域流量:流量池思维 + 中台思维联否 Linkflow:解读丨如何打造私域流量:构建流量池首先需要一个 “数据池”联否 Linkflow:解读丨如何打造私域流量:高效运营流量,让企业拿回主动权

也欢迎大家到小联的 BLOG 了解更多有关 CDP 和流量池的干货分享主题沙龙活动,希望小联的见解和经验可以帮到大家。

博客 - Linkflow 联否官网

知乎用户 Linkflow 发表

扯企业,扯股市楼市,不想扯那么大。也没意思。

我就说说最最和我们平头老百姓相关的个人吧。

毕竟生活是以家为单位的。为中心的。此经济下,虽不能独善其身,但也至少免于捉襟见肘,忍冻挨饿。

钱还会继续贬值,物价也许还会涨。手里面有点余粮是好事。没有也无所谓了。但至少万不得已不要去借贷。

住老小区旧房子也是家,修缮修缮也可以过日子。真没必要麻起胆子,咬起牙关去背贷,买力所能及之外的那 “三分地”。何苦何必呢?以赌一手赚一手的目的去——那更是嫌命长矣。

公司上班的,盘个第二职业吧。商贩,小本生意的,没生意时也可以跑跑滴滴啊,拉拉货啊,学生娃娃们,毕了业努力考公吧,哪怕一个村干部也好。这些都不丢人。

国家要发展。我们要活下去。

好阔鱼不跃,天高鸟难飞。

就这样。

知乎用户 知乎用户 Gce8lM 发表

这要看疫情走向,如果疫情没有在国外爆发大规模传染,中国损失会很小,只要熬到五六月,以中国国民的消费能力,必然会将经济拉回到以前的水平,同样也自然太平无事。

预测病毒没有被完全消灭,或者一旦发生进化,国内控制不住,国外疫情大爆发,内外一夹击,中国的损失会超越以往,而且看现在的趋势有愈演愈烈的可能性,毕竟开卷考试都让韩国做成负分了。

最严重的情况现在怕是周边国家爆发后会封国,美国与俄罗斯已经率先封掉了入境,日本韩国大概率海陆空也快了,情势已经不太明朗了,现在要考虑的全球一盘棋,全球好中国自然也好,全球都不好的话,想也能想明白。

毕竟这会不是 03 年,中国的经济不是爬坡阶段了,从高处掉下来再加个推力,蝴蝶效应会让时代的灰砸死每个人

知乎用户 临晨歌 发表

没有影响,原因很简单,中国的经济模式本身已经千疮百孔,发展的模式严重畸形,特别是近十年,即使没有这次疫情,从今年开始,中国的经济发展都会下坡,经济规律是客观规律,没有人能违背规律,短时间的违背而暂时没出问题,也不过是因为有人负重前行做出了牺牲,但这种牺牲不会长久,毕竟人的承受能力有限,最终违背经济规律的行为要遭到报复,疫情没有影响结果,只是让这种结果提前到了,捅破了泡沫,所以我才说没有影响,但接下来,请全体国人做好过苦日子的准备,当然,政府除外,可以继续过好日子,包括国企啊央企啊等等

知乎用户 小严严 发表

这个题目没有被删也是奇怪,之前这段时间相关的话题都被反复删了几次了,禁言也有两次了,不敢讲,我还是闭嘴吧。

知乎用户 Yang yang 发表

“灰犀牛” 遇上 “黑天鹅”

灰犀牛在远处,观察者却毫不在意,一旦它向你狂奔而来,定会让你猝不及防。因此 “灰犀牛” 指显而易见却被视而不见,最终造成重大危机的风险。而 “黑天鹅” 则喻指那些非常难以预测的不寻常事件。

1

疫情首先冲击餐饮、零售、旅游、交通等需要人与人接触的服务业。

![](data:image/svg+xml;utf8,)

春节本是中国电影的 “贺岁档”。然而疫情来袭,所有的贺岁片都取消上映,整个影视行业 “颗粒无收”。而在 2019 年,春节档票房为 58 亿元人民币左右。

在消费领域,这只是 “小头”。作为“大头” 的餐饮零售行业以及旅游业去年分别实现超过一万亿和五千亿元的收入。

中国经济学家任泽平等估计,今年春节的 7 天,餐饮零售行业被腰斩,旅游市场则完全冻结**,这两部分损失就达到一万亿元。**

国际货币基金制组织( IMF)发言人赖斯 (Gerry Rice) 也表示,“我们已经看到了直接的影响,主要是在需求上,因为中国人呆在家里,通常繁忙的零售和旅游旺季基本上已经暂停。”

对比 2003 年,疫情影响较大的 5 月,但是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腰斩;每年两位数增长的第三产业,增长率仅为 0.8%。

然而,目前服务业在中国经济中的比重已不可同日而语。

中国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发布报告称,本次疫情对中国经济运行的冲击将强于 SARS 疫情。预计一季度消费增速显着下降,不排除 1、2 月消费负增长的可能;受冲击最严重的是旅游、住宿、餐饮、交通运输等相关消费。

2

这个春节,中国人都待在家里,各种消费锐减。中信建投证券分析师认为,这可以被看作需求端方面对经济的影响。目前来看,来自需求端的较大冲击已成定局。

![](data:image/svg+xml;utf8,)

相应地,疫情还将从生产端影响经济。而这部分影响正在开始显现——随着春节返工潮的来临,如果中西部的人口大省的劳动力较长时间内无法返回沿海的制造业中心,那么可能造成 “开工难” 的问题。

新冠病毒在春节期间已在全民间引起足够重视,一般而言,中国劳动力的 “返工潮” 在正月十五元宵节后进入高峰。最终对制造业企业开工造成的影响要视疫情的持续时间而定。

![](data:image/svg+xml;utf8,)

3

2003 年,虽然受到 SARS 疫情冲击,中国经济全年甚至还实现了阔别 7 年的两位数高增长(10%),出乎很多经济学家的预料。

回过头来看,2001 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2003 年正是中国享受全球化红利和人口红利的鼎盛时期。正是从 2003 年开始,中国经济连年提速到 2007 年的 14.2%,然后受到金融危机影响回落至 9.7%。2003 年至 2007 年也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 “黄金五年”。这样的发展势头之下,疫情对经济的冲击很容易被消解,如果仅从年度数据来看,甚至很难察觉。

然而,当前中国经济则正持续经受增速放缓的压力。整个系统的杠杆率高企,这头 “灰犀牛” 持续向中国经济奔来,途中却遇到突发疫情这只“黑天鹅”。

交银金融研究中心发布报告称,如果消费需求难以尽快恢复,叠加节后返工延期,将严重影响实体企业复工和营收增长,部分中小型生产和服务企业可能面临生存压力。

一旦大面积发生企业倒闭,投资的产出不利,造成债务违约潮,再传导至银行体系,系统性金融风险将陡增。

路透社援引中国央行原调查统计司司长盛松成称,应谨防企业信用风险大面积爆发。在全力应对疫情的同时,也要高度重视经济的薄弱环节,采取有力措施,帮助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渡过难关,稳定就业,保障民生。

不过,相比于全球其他主要经济体,中国降息空间还很大,调节经济的政策工具还远未用尽,将能在一定程度上冲抵疫情在经济上的负面影响。

比如央行已宣布开展 1.2 万亿元人民币公开市场逆回购操作投放资金,确保流动性充足供应,银行体系整体流动性比去年同期多 9,000 亿元。

乔虹预计中国将推出针对性补助和降低融资成本等措施以支持经济。

IMF 发言人赖斯也表示,中国目前有足够的财政空间在有必要时支持其经济度过危机,并确保家庭和企业能够获得信贷。

可以看出,保经济,依然是预防系统性金融风险的第一要务。

知乎用户 林兮 发表

1, 需求侧的影响.

1). 短期。因降薪,失业等短期对社会产生的冲击,直接对个体消费的需求影响。各种活动,餐饮,出行,住宿, 娱乐,影视等消费需求骤减。长期的影响将由产业链前端逐步延续到上游企业.

2). 对消费,投资预期影响。在 GDP 下行的大环境下,经历几年的 L 型,是否能够如非典期间那样短期冲击后,整个需求的迅速反弹,恢复高速增长?如果无法迅速反弹,将对后续预期产生较大影响。

3). 出口侧影响:全球贸易的减少,外部需求的相应降低。长期而言欧盟特殊的政治体制,美国特医疗体制,各国财政情况的不同,以及南美及非洲的加入,导致中国模式的不可复制性,在没有特效疫苗的情况下,将导致疫情的持续。各国对外国的限制进出,将对全球贸易产生巨大的打击。

2, 供给侧的出清,

1)高负债的企业和行业影响最大. 而且对应房租, 人工, 库存商品, 原材料, 折旧等固定成本大的行业影响较大. 第一波将是现金流的企业影响,而后续将是需求不足对企业的影响。

2)疫情导致的不确定性,产品价格及大宗原材料价格的波动太大。投资扩大生产的预期降低。

3. 危机出现后,货币和财政政策的边际效率递减。在没有新的经济增长点或技术的更新情况下,扩展性的政策已无法实现以前对经济的刺激效果。全球化的负利率,基建投资对 gdp 的拉升效率越来越低。

4,好的方面,中国有巨大的国内市场,需求有基础。供给有完整产业链,外部依赖低。外汇及各种经济政策有很大余地。影响肯定是大的,能恢复到以前就不错了。但如果,美国的孤立政策持续发展,疫情为导火索,导致世界政治格局发生变化,中国的影响范围扩大,配合一带一路,亚洲开发银行等。危中有机,能抗过这一段,可能就是另一番国运的开始。

知乎用户 亚哈船长 发表

影响有多大,这个我看不透。

目前来看,停工或者是延迟复工,最大的影响是产业链末端小微企业。很多小微企业基本都是资金链紧张,有多少能顺利熬过去很难说。

国家也有一些措施:比如针对还放贷困难的个人有宽限,针对一些小微企业贷款利息下调等,希望他们能顺利度过难关。

我觉得对消费影响最大,几乎是断下式下跌。影响较大的还有交运(航空汽车火车等)、仓储物流、住宿、餐饮、娱乐等,例如,我们吃的 “西贝” 说要撑不下去了。

但有些行业也获得了机会,比如华为和 5G 在近期其实迎来了美国和欧洲一波又一波利好。

然后是医药和游戏,我买的中证医药基金还不错。

在这个大环境下,我还是省吃俭用多存钱吧。

知乎用户 啦啦啦 发表

中国经济 2019 年是 100 万亿人民币,增长率是 6 个点。2019 年第一季度是 6.4 增长,2020 年疫情的影响主要会在第一季度,湖北的肯定会更长时间。

旅游业(包含住宿)和交通物流业都遭遇了断崖式下滑,去年春节假期旅游收入 5139 亿,今年约等于 0 吗;再看看铁路运输这几天每天 100 多万的旅客发送量和 85% 的下滑。

大型百货销售影响也比较大,餐饮行业的损失也堪称巨量。这些都是显性的。那么,隐形的呢,最典型的工业复工普遍比往年晚 2-4 周,这部分不好衡量啊。

即使有医药卫生行业的爆发,但是对于全国经济来说,杯水车薪。我自己的预估,今年第一季度能保平就是胜利。以去年一季度的基数和今年的预期 6 个点增长,将损失 1.5 万亿左右的增量,如果去年还想做到 6 个点,意味着后面三个季度要实现整体 8 个点的增长,这对于过去几年的中国经济来说,太难太难了。今年能保 5 就是胜利。

那么好的方面呢,主要是中美贸易战缓和,再就是疫情正向的影响,大家都感受到了储蓄赚钱的重要性,复工后开足马力加油干,尽量弥补一下现在的损失。

至于央行现在对流动性的放宽,肯定是利大于弊,活下去最重要。

最后说一句: 任何困难都难不倒伟大的中国人民!中国加油!

知乎用户 断臂张掖 发表

《对各行各业影响逻辑分析》

1、言简意赅,不用谢我;

2、请对号入座,调整就业、创业、投资方向;

3、爱炒股的去玩一玩,我智商不够就不凑热闹了;

4、可以关注我,我会慢慢开始搬运、输出优质内容。

5、大家移步

冠状病毒疫情对各行各业都会产生哪些影响?

知乎用户 张有财 发表

我感觉会非常大了,悲观地预计,中国作为全球供应链的道路,估计是到终点了。

后续中国的发展,需要更多的拉动内需,而不能靠进出口贸易。

这个问题和疫情关系应该也没那么大,而是美国的身份,由原来全球化的主导国家,为了挽救失业率,转身成为了去全球化的主导国家。

疫情仅仅是加速了失业率的增加,加快了去全球化的进度。

以自身为例,我家卖榴莲的,为了保证质量这些年一直拿的越南固定园子的货。但是今年直到现在,因为海关不让进。我还没见到榴莲的影子。也看不出来什么时候有希望进来,基本失业状态了。

但是泰国榴莲可以进来,所以并不是疫情导致的。

我个人猜测,是政治原因导致的。

可以看看越南和美国最近在南海的小动作。

美国进入战时状态,努力把工业搬回国。逼中国打开金融口,让多余的资金流进来赚钱。两手抓。

中国急需自立,自己两条腿走路。

知乎用户 陈芭乐 发表

旅游业不是腰斩,是直接从头剁到了脚脖子,就剩双拖鞋了。

知乎用户 知乎用户 6m6PK0 发表

钱就是信用,信用是靠你的生产能力保证的,你现在都没生产能力呢。

不生产,不光是损失每天那 2700e 的 GDP,时间长了,损失的是你昨天,现在,未来的积累。

所以我建议还是应该尽快复工,哪怕控不住疫情。

知乎用户 数字 oba 发表

整体来说 4 月份之前经济下滑倒退,4 月份之后各地政府各种政策放水,中国经济会报复性反弹增长,如果其它国家如日本印度欧洲美国不大规模感染新冠疫情的话,全年经济增长会在 4.5% 左右。如果全世界都受疫情影响大规模传播,今年做好保 3 准备即可。

对大部分从事线下商业活动的公司,个人,特别是文体娱乐购物美食等今年会是灾难的一年,3 月份哪怕疫情过去了,消费要达到正常水平起码在 6 月以后,期望疫情尽快过去吧,商业不景气其它行业除了科教文卫政府机关外大家都没好日子过了。

知乎用户 还好 发表

十几亿人休克疗法至少一个月,再缓慢苏醒,一个季度就报废了。再加上后遗症和并发症,一年时间恢复不了。还经济发展呢,保命第一啊。

乐观估计实际的 GDP 也要回到三年前, 或者说三年后才能恢复到疫情前的 GDP.(实际,不考虑通胀)

不过也没什么大不了的。最惨也就是再回到十年前啊,有什么变化吗?八十年代、九十年代大家都坚持过来了。

知乎用户 电气肥宝宝 发表

关键在于金融,

而金融核心在于房地产,

房价可以横盘,可以微跌,可以微涨,一定要稳**,**

房地产本身不能大跌,

一旦大跌,

房地产行业本身欠贷款怎么办?欠的债务怎么办?还有要交的房怎么办?

购房人群,要是因为房价大跌,不还贷款怎么办?

地方债怎么办?

地方收入怎么办?

房地产本身怎么办?房地产相关的如钢铁,建筑,装修,水泥等行业怎么办?

这次疫情影响房地产销售额最乐观估计是减少 10%,

悲观估计是减少 28%,

很多房企早已经开始非常着急了,

但目前基本没有成交量,

如果继续这样下去,

房价必然开始下跌,

中国人向来买涨不买跌,

2015 年一波,大量房地产销售量受刺激增长,

这时候人们要是观望,

只剩下刚需不能再刚的人买房,

房地产销售额必然跌更多,

这时候是救市还是不救市?

如果救市力度多大了?

根据目前连扫地阿姨,卫门大爷都在疯狂谈论房子的热情,

总不能北京均价 20 万一平米,杭州均价 10 万一平米吧,

那么后续了?

本身房地产目前都存在很大泡沫,

房价大概率是不能涨的,

这次要是房价涨,

谁也无法预料房地产泡沫会到那一步,

知乎用户 啊啊啊啊啊​ 发表

短期内当然是负面的影响,但长期内则不必然。因为疫情会提升中国的国家治理能力。一方面,疫情产生的压力会导致更有效率的社会管理体制被采用。另一方面,体制大量内能力不足的各级官员由于疫情控制不力会在一定程度上被清除,这就提升了官员群体的总体能力。从这个角度来看,疫情起到了清洗现有体制的作用,这对经济的长久增加是有利的。

知乎用户 韩秀云讲经济​​ 发表

因为我从事的是_实体制造业_,所以单单谈一下对制造业的影响:

零售商最先受到影响,传递到一手商,再传递到工厂;

零售门店将会最先倒下,先是苦苦支撑,但是意义不大,把损失降到最低就好。

工厂要生存,产品依旧有需求,但消费能力跟不上,怎么办,先把零售这些库存低价蚕食,让零售倒下,

然后一手商这边将会持续供给,但是利润会大幅下降,可以维持趋于稳定。

其次,客户群单一的工厂将会有一部分倒闭,剩下的将会减小规模跟有稳定销路的一手商一起报团取暖,不至于饿死但不会撑得慌;

大部分处于生产端的工人会想办法生存进入其他行业,比如餐饮业快递员送餐员或者司机等其他门槛较低的职业,

全球共同体的连锁反应下,没人可以独善其身。

经济寒冬依旧持续,我们仍要负重前行

知乎用户 小皮匠 发表

好消息,多地将对这类企业进行补贴!

随着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影响不断扩大,对国内中小企业的影响无疑是巨大且无情的。

资本面前无疫情。工厂无法开工,国外订单还得按期交货;减免租金的总是别人家的房东;员工的社保工资还得照发……

中小企业是中国经济的中坚,保障了 80% 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许多中小企业一旦撑不过此次疫情,后果将不堪设想。许多企业正在拼命自救,但仅凭它们自己的力量,恐怕只能是杯水车薪。

随着国家多项政策的出台,在抗疫同时帮助中小企业减轻负担!

各部委出台的相关政策:

不仅如此,多地政府还对停工期间,企业组织员工参加线上培训给予补贴!

2 月 7 日,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下达

关于做好本市受疫情影响企业职工线上职业培训补贴工作的通知

,对受疫情影响的上海市各类企业,在停工期间组织职工参加各类线上职业培训的,纳入各区地方教育附加专项资金补贴企业职工培训范围。

补贴标准为企业经备案认可的培训成本的 95%,对完成线上培训的职工,每人每个培训项目可享受最高 600 元的培训费用补贴。疫情影响期间,每人可享受最高 3 次补贴,

同一天,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北京市财政局下发了

【通知】关于应对疫情影响支持中小微企业稳定就业岗位有关问题的通知

,提出为支持中小微企业稳定发展,将开展职业技能培训补贴。

在 2020 年组织职工参加职业技能培训累计不低于 40 课时(每课时 45 分钟)的,对参加了培训的职工按照每人 1000 元的标准给予一次性技能培训补贴。

培训内容根据企业实际生产经营需要,可以通过直播、录播、实时互动、考核测试等灵活多样的形式进行职业培训。

培训方式包括企业自主开发的互联网线上平台,或委托第三方的互联网培训课程服务商开展的线上培训。

通知中特别提到了,企业应确保线上培训有签到注册、有学习记录、有答疑测试,学习过程可查询、可追溯。

_

引领 “教育 + 互联网” 线上学习模式的量见 · 云大学,由管理、营销、智能制造、党建、金融等 12 大专业学院组成,课程贴近企业实际生产经营需求,涵盖绝大部分岗位,为企业打造了一个从入职,到学习提升,到能力评价,到绩效考评,再到职位进阶的全方位人才培养体系。

除了提供优质的课程内容,量见 · 云大学还为企业搭建学习管理后台、云存储空间,不仅能定制员工专属学习计划,考核学习成果,一键导出学习轨迹,还能让员工充分参与到学习的前、中、后三个时期。让学习内容起效果,学习过程可查询,学习成果看得见!

在全民抗疫的特殊时期,量子大学(量子教育)更是响应国家延长假期号召,自 1 月 30 日起推出 “助力抗疫,学习强企”「量见 · 云大学」向企业免费提供在线学习服务,倡导 “隔离疫情,也要企业高效运转”,号召企业 “停工不误人才培养”,向全国中小企业免费提供在线学习服务。

尽我们绵薄之力,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携手共渡难关!

知乎用户 量子教育 发表

12 月份底,拿着一万多块单枪匹马的来广州想创业做电商。

找房租房,然后跑市场,理清头绪,拿了一次货,还没怎么卖货,市场过年放假了,然后是疫情无限期延后开市。

我就这样在广州两个月吃喝拉撒房租押金水电花了将近 1 万块钱。刚开始起步就这样,啥也没干成,梦想扼杀在摇篮里了。

目前在想先在附近找个工作维持生计从长计议创业,还是打消创业念头回老家一心找个工作好好上班。

再者我卡里就剩 2 千多了,余额在一天天变少,我什么都不能做。焦虑失眠,快要崩溃了。1 号又要交房租了,我还有 8 天的时间艰难抉择到底该怎么办。但是退房回老家的话房东就不会退押金,又损失一笔钱 ,当初给自己半年时间,所以房子签了半年合同。

照目前来看,就算疫情结束了,大家消费水平会下降的,估计一半年都不会怎么消费。大家都待在家里没工资还要付房租房贷,还信用卡,吃喝,哪还有闲钱买不必要的东西。

最后还是说一下,唯一欣慰的是家里人都很健康,这样就知足了。希望和我一样创业的大家都能熬过这个坎,也希望我们能尽快战胜疫情,早日恢复正常。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疫情期间,几家欢喜几家愁,与旅游行业 / 餐饮 / 文娱等行业相比,消杀行业迎来爆发式增长,如何将行业风口化作企业机会?榄菊日化集团董事长骆建华称榄菊仅用半年时间就完成消毒除菌类产品全年的目标,背后是企业 “步步惊心” 的研发投入,和不畏争议的营销创新。

央视网特别策划《经济战疫 · 云起》解析疫情下行业新招,也许能给我们一些新的启发和思考。↓↓↓↓

《经济战疫 · 云起》对话榄菊骆建华:企业创新和品类拓展 永远在路上

知乎用户 爱不释手 发表

我只知道老马狠狠捞了一笔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第一产业因农资价格上涨部分减产

第二产业因生产链条打断部分减产,部分企业裁员

第三产业,旅游,电影等线下产业基本完蛋,线上产业有所发展,大量企业裁员

预计全球股市暴跌,失业率上升,债务违约,通货膨胀,影响约等同于经济危机,今年主要任务是活着

知乎用户 仁者无敌​ 发表

不知道对国家的影响可以大到什么程度,已经两个多月没开工,还有第三个月也开不了工,房租要交,工资要发,人要吃饭,物价还贵,多少人到了尽头,GJ 不能当饭吃,这样下去扛不住的人要有多少啊,高知都在为国家未来努力讨论,大数据,人工智能,5g 互联网,迎风起舞吧祖国

知乎用户 zgg 发表

短期最直接冲击的是餐饮,旅游,酒店,航空,交通,中短期因为用工短缺,原材料短缺,影响制造业,以及房地产、汽车的消费需求抑制。中长期影响的是农业,春种时期部分耕种耽误了。长期影响的是因为这次疫情,部分外企在国内的工厂出于分散风险的考量,会把厂逐步迁往其他东南亚国家。

知乎用户 Jasmine 发表

说说我所在行业的影响。

我是做人力资源招聘工作的,所在的行业是旅游业,公司的业务是做机票代理,连接航司和旅行社等相关旅游、游学、商务出行机构进行机票销售工作。

疫情前,公司的业务稳步发展,利润空间还是比较高的,公司花了 100 多万找咨询公司做咨询,办公的写字楼也是在二环中心地带 5A 级写字楼一整层。

疫情发生后,公司业务受到了毁灭性的打击,2 月份部分员工不上班,发当地最低生活费,3 月份办公司退租,4 月份开始裁员了。

一场疫情,马上失业,相信类似的行业公司和面临同样状况的人很多。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让数据好看的方法其实很多,只是没办法说。

![](data:image/svg+xml;utf8,)

知乎用户 传说中的三问一答 发表

寒冬将至 虽然都在加油 但说个现实的

酒店行业 我同行已经在出兑房源了 因为很多都是是贷款创业,现金流极端紧张,而春节本来就是赚钱的时候,政府要求全部关停或者禁止外地人出入,别说还贷了 连吃喝拉撒都断了 现在甩卖各种酒店用品 甩卖房源 一旦断供 银行信用完蛋不说 生存都是问题

房产一定会出现断供的人群,而银行到现在没有任何延迟还贷的消息 除了针对武汉确诊病历

这些确诊人群和医护人员的数量真的只是很少一部分

大量的是返工复工人群 因为各种封城政策导致收入降低或者直接收入没有的人群 谁想要在这个危险的时间复工 因为要还贷款啊

知乎用户 poit 发表

贴一张学习强国的数据。

知乎用户 扛摄像机的懒熊猫 发表

以史为鉴放到这个事情上,可以以非典作为参考,这个 B 站大神巫师财经已经做了非常专业的回答,具体可以查看: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av88061096/

个人更多以为经过这个疫情之后,平民大众的消费信心会受到抑制,类似房地产和中高端消费品相关行业短期内增长将大幅下降;而卫生医疗健康未来还会持续发展。

知乎用户 子安 发表

感觉压力好大啊 希望一切尽快好起来吧

知乎用户 pasta618 发表

此次疫情危机过后,国内年轻一代人的风险偏好将显著减弱。过去几年疯狂负债、纸醉金迷的幻梦破碎了,大部分年轻人更多地考虑求稳、增加储蓄、减少负债、消费观转向实惠,以及推迟生育和不要二胎。

经济大环境由实打实的增长,到泡沫化增长,再到泡沫逐渐破裂,经济进入低速增长期,大环境的变化决定了绝大多数人的命运浮沉。如果没赶上景气时,或者在景气时没在风口上,进入低潮期,日子就难过些。当然,如果在旱涝保收的环境中,或者有特殊的技能,就算景气时没发达,萧条时也不大受影响。

未来,金融行业用人需求收缩趋势会更加明显。比如银行,利差在减少,坏账在增长,政府要求银行让利给实体经济。如果未来两年内,央行降息接近零利率,那么,国内的银行就和西方银行之前一样,利润被压到很低,必需大量裁员。

知乎用户 盈冲 发表

不太担心餐饮,电影之类消费娱乐业一时掉下去,半年一年自然会恢复。担心的是生产制造的厂子和行业垮一批,订单转往国外 ,再起来就难了。

知乎用户 lwangls 发表

对中国,特别人民币国际化是一个难得的机会,扩大人民币影响,争取更大的话语权,但要做到以下:

1. 在世界经济停摆的间隙,大力恢复国内经济,特别抓住国内利率高、投资机会多的时机进行产业创新等吸引外资

2. 在国外积极以人民币参与投融资、债券市场,当然人民币利率对外可以适当降低,形成外围人民币市场,特别一带一路国家

3. 对优势出口产品争取人民币报价结算

4. 利用国内基建发展,大宗商品供大于求的局面,引导利用人民币结算,不只报价

5. 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

6. 大力及迅速发展自贸区、自贸港、保税区等金融机构结算制度的创新

知乎用户 Ethan 发表

老家县城以旅游业为经济支柱,武汉宣布封城后 2 天,当地政府立马决定关闭景区。往年大年三十晚上,很多外地人会赶来烧香祈福,封闭之后当地的香行哀鸿遍野,几乎所有的营业场所都空无一人。据保守估计,整个旅游区一个月的损失高达 6 亿元,而且即使疫情结束,客流量恢复到往年水平也需要几个月的时间,全年的 GDP 总量会被拉下多少难以估量。

最简单好用的 VPS,没有之一,注册立得 100 美金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See Also

2022 年的疫情反弹对中国经济有何影响?

知乎用户 Terminus 发表 房价再放一轮水!再让统计局的同志们加加班! 知乎用户 杳辰公 发表 绝对不会有影响,2022 GDP 必定是 5.4-5.6%。 知乎用户 特立独行侠 发表 影响要到 7.8.9 月之后才能看出来,看谁先扛 …

中国当前经济形势?

知乎用户 朱慢慢​ 发表 不容乐观。 中国当前经济运行轨迹当中,有一个最严重的问题:没有任何行之有效的主动法定措施,去保障和维护劳动者的权益。 中国现在缺产品吗?缺技术吗?却生产设备吗?缺原材料吗?缺技术人才吗? 通通不缺。 但缺稳定增长的 …

为什么周围做生意的人都开始说相比以前,生意越来越难做?

知乎用户 孩子他爸 发表 前年的事,自己经历的,去单位对面新开的一家面馆吃牛腩面,惊喜发现牛腩多过面,真的没夸张,一大半牛腩一小半面,十八元钱!小口吃了口牛腩,新鲜 Q 弹没问题,吃完小心翼翼确认支付了十八元,忍不住赞了几句老板,老板苦笑 …

中国第一季度 GDP 同比增长 4.8% ,哪些信息值得关注?

知乎用户 每日经济新闻​ 发表 别的我不知道,我只知道第一季度的商品房销售量、手机销售量、汽车销售量、邮政快递业务量跟去年同期相比是全面下滑的 知乎用户 梁肖松 发表 社零售…… 奇迹数据…… 大家自己去看吧…… 报告里有 知乎用户 温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