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北大教授钱理群卖房住养老院?

by , at 18 October 2022, tags : 养老 养老院 老人 社区 自己 点击纠错 点击删除
使用CN2/CN2GIA顶级线路,支持Shadowsocks/V2ray科学上网,支持支付宝付款,每月仅需 5 美元
## 加入品葱精选 Telegram Channel ##

知乎用户 老钱 发表

我一直和我老婆说,我们老了基本上是要进养老院的。

很多人没有意识到,这不仅是个养老问题,还是个教育问题。现在父母都很焦虑孩子的教育,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我们家自然也不能免俗,所以我和老婆也讨论过这个问题。我的观点是:

孩子越优秀,他们就会飞得越高、越远。能力越大责任越大,优秀的人要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他是顾不上我们的。如果孩子比较平凡,倒是有可能和我们走的更近。你不能在读书时逼着他去优秀,而等他真的要振翅高飞的时候又去拖他的后腿。如果孩子优秀,我们会为他骄傲。如果孩子平凡,我们可以和他一起享受天伦之乐。两种结果都很好,我都喜欢,不如把选择权留给孩子。当然不是让他选择要不要给我们养老,而是选择自己要不要追求优秀。我们会根据他的选择,来决定我们老年的生活方式。

难道我们不能跟着孩子吗?我们就这么一个孩子,怎么舍得他离开我们?

可是你见过背着窝的雄鹰吗?那只能是蜗牛。更何况将来他会有自己的家庭,自己的孩子,自己的生活。

这世上所有的爱都是为了相聚,只有父母对孩子的爱是为了分离。我们先把他们从身体里分离出去,然后再把他们从家庭里分离出去,直到我们自己从这个世界离去。

我不希望我的孩子赡养我是出于法定的义务,我更希望他想起我是因为内心的牵挂。所以我宁可去养老院也不想成为孩子的累赘。

与其操心将来他们怎么给我们养老,不如趁现在还在身边的时候,好好珍惜相处的日子。

知乎用户 姜奕 发表

无意中刷到了这个问题,来晚了。

首先啊,人家教授住的是泰康燕园,大家可以把这小区理解为养老院,也可以把这小区理解为养老式公寓豪宅。这小区甭说别的,2019 年年底武汉那边刚有疫情的苗头,人家就把对应的物资准备充足了,2020 年年初没过几天,这小区就封闭了,物资极其充足,大家可以想象一下这小区的实际地位。

其次啊,大家不要以为一个北大教授卖房住养老院很稀奇,在泰康燕园,名牌大学教授是很常见的,之前他们自己统计的是 1/4 是大学教授,可想而知。所以这小区的学历水平和等级全北京最高是毫无疑问的,完全碾压任何商品房小区。除了这些,政府要职退休的人群也是最多的,这点只能说靠大家去想象了,就是会存在一些海淀的集团企业高管,去燕园一趟打几百个招呼这种事。还比如之前刚推行数字货币的时候,央行的相关负责人说去做个演讲吧,他去其他社区可能就叔叔阿姨好,但是到了燕园,开头得说各位老师好。

还有,小区氛围确实很不错,护理的很好,房子不是出售的,就是租,一个月一人 1 万 9。泰康集团的老板陈总他们自己也住这里的,居住和护理品质完全有保障。

所以,这不是啥北大教授居然卖房住养老院,而是,北大教授发现自己的同事们都去住那了,于是也跟着过去住了。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2022.5.17 更新

又过了半年,现在上海什么情况大家都知道吧。养老院的食堂在确保果蔬新鲜、肉类储备充足的同时,坚守原来的价格不上涨。很难得了,虽然我爸说吃的菜的品种少了,但是能做到有荤有素,一直不涨价真的是良心了。

有管家帮他配药,他很感激。能够进养老院,他很知足。虽然养老院的解封时间会晚很多,但是他觉得可以接受。

希望上海能快点解封。

我已经两年半没有回国了,之后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可以回国,希望早点能让我爸见到他的大胖外孙。

——————————

2021.12.28 更新

今天来更新一下,昨天跟我爸视频聊天,觉得他的气色很不错。他已经在养老公寓住了一年多了,体验是很不错。里面除了一些适合老年人的活动之外,还有医生坐诊,中医定期来问诊。他已经吃了一年调理的中药了,感觉还行。

食堂是非常满意的,导致他刚进去两个月就吃胖了很多,在医生的建议下现在比较少吃食堂了,主要是他说食堂的菜油水太足了。我给他买了个电的蒸格,他主要饮食以清淡为主,营养成分也很好,他一直在喝骆驼奶粉和麦努卡蜂蜜,据他说,特别补。

这是食堂最近的饮食,确实很不错。另外管理的也不错,他觉得挺开心,这一年确实觉得气色好了很多。但是也主要是让他自己做心理调整,不给他压力啥的。除了他说里面的老太太事情好多,给他取绰号之外,也没啥矛盾(我觉得应该是玩笑话,说实话,他也不太跟那些老太太交流)。

阿姨一家的体验更好了,还写了感谢信给机构。阿姨的 70 多岁的爸爸脑梗,是老年公寓的员工先发现的,很快送到医院,并且在公寓里的康复院康复治疗了一段时间,现在的状况良好。

当然,这一年的服务费用又涨价了(我爸说能够承受),不过体验还不错。我当然也希望他开开心心的度过老年的时光了。疫情关系,两年多没回国了,又添了一个孩子。一儿一女,也够我烦的了。所以真心觉得当初的决定没做错,起码这一年,把我爸照顾的很好。以后的服务怎么样,拭目以待吧,会再来更新的。

再说一下费用,我爸是一次性付款 150W,之后每个月服务费乱七八糟的两三千吧,这个不包括医疗和食堂的费用。阿姨他们好像一次性 200W,之后每个月七八千,但是他们吃食堂,一个月两个人食堂要吃两千。大概是这个费用,说实话,我觉得挺高的,但是长辈们自己觉得满意就行。

—————————————————

2021.01.18 更新

没有想到这个随手匿名回答的问题,得到了很多的关注和提问,应该是大家也都在考虑养老的问题了。这是一个很棒的趋势啊,因为老龄化是一个不可避免的问题了。

我说说当时的想法吧,我最主要的想法就是一个,希望我爸开心,其他的我真的没有想太多。养老方式的选择权最终是掌握在老人自己的手里的,所以我作为子女的,在任何他提出的合理的需求前提下,我都会支持,而且百分百支持。

我们其实了解过很多的养老方式,最开始,我们最倾向于的是产权式的养老社区。一开始了解的是上海周边和郊区的产权房,大概一室一厅或者两室的,200W 左右的,这样既不需要贷款也不需要卖掉他手上的市区小公寓。

但是最终没有选择这个方案的主要因素是我爸的身体情况。老爸本身心脏不好,前年年底突发了一次严重心梗。之后引起了心衰,之后他的精神状态很差,有点萎靡。再之后他就提出了去高级养老公寓的想法。主要是因为有 24 小时的管家,有任何问题可以起码马上找到人,这样他可以心安一点。因为当时他自己打电话 120,然后吃了保心丸,走到小区门口等救护车,到医院全程 20 分钟。期间给我堂姐打电话,但是因为半夜,没有接到。因此,他觉得 24 小时监护非常非常重要。但是,我爸性格比较孤僻,外加他确实可以自理,不愿意住养老院那种床位,觉得失去自由。所以再三思考,决定选择这一类的养老公寓。

费用确实是高的,而且刚开始了解的几家除了高费用,还要等,并且这费用算会员费 / 保险理财,没有发票产权,只有收据,确实觉得有点不理解。但是之后也接受了,一是考虑上海的房价和租金实在是高;二是考虑到最差的情况,就算公司卷款跑了,房子还是在的,只不过没有相对应的服务了。老头住着房子终老,也还行,损失一百多万的话,确实心疼,但是不至于说釜底抽薪。所以,就非常非常支持老头,马上就去看了房子,定了之后交钱入住了。

老头看了心理医生和主治医生,心衰这个确实是一个机率性很大的病。平时不发病的时候,老头看起来很健康,脑子也很好,精神也不错。但是如果发病就是一瞬间的事情,所以不管是主治医师还是心理医生都建议老头调整心理状态,五年五年的做规划。把之后的每五年做一个目标,健康积极生活。老头的性格很倔强(要不然也不会五十几岁离婚),不太合群,所以也没有考虑之后更多的问题了,他老说,要是瘫在床上,就不活了,没有尊严的或者情愿不要。内心深处来说,我是赞同老头的想法的,并且我还是一个安乐死的支持者。不过每次我嘴上还是安慰老头,别想那么远,按照医生说的,五年五年的规划。我尊重老头的一切决定,包括离婚,包括治病,包括死亡。老头这个年纪,思路清晰,还能教高数,在家没事就在做高考数学题和算理财公式,我相信他做的决定。

作为子女,我做的也不算多,老头当年逼我出国,甚至之后逼我移民,我能够理解他的想法。我能做的就是尽量支持他,不给他添麻烦,管好自己的生活,让老头开开心心的终老。一个大半辈子都不开心,在压抑的二十几年婚姻里跟抑郁症暴燥症和身体疾病斗争的老头,60 岁想为自己活一次,作为子女的就是全力支持咯。

不过,最后还是想说,养老方式是一个非常私人的选择,取决于本身的经济条件,生理条件,家庭关系和认知观念。千万不要听别人的劝,应该按照自身的情况出发,多考虑自身因素来决定。我个人虽然很认同老头的决定,但是我可能不会选择他的养老方式。我所居住的国家,也有类似的养老方式,我跟我先生去了解了之后,觉得并不适合我们。主要是我们都是中国人,饮食生活习惯还是跟老外差很多,而且等老了跟洋老头洋老太也不太好相处。我们计划是居家养老,买一个大平房,全部按照 care house 标准装修,全套无障碍,24 小时报警装置。空留一间护工的房间,跟专业医护公司签合同,24 小时住家护工,再养一条功能犬。

当然,我们的退休金肯定是不够支持这样的生活的,就算把现在的房子卖了买平房足够,但是退休金支持不了全日制护工的开销。所以,现在要多赚钱,多投资小户型房产,将来靠这些房产的租金来养老。今年 30,还有 38 年退休,我要加油啦!


2021.01.11 原回答

我就匿名回答这个问题吧。

我跟我先生一家,过世的老人不算,现在有五位老人家住在养老公寓里,包括我爸。坐标上海,养老公寓高端的那几个,名字不提了,在郊区的,一百多万买会员的那几个。

说我爸的情况吧,大学老师(三本大学), 教理科的。今年刚退休,正好住进去。离异 3 年,是的,我爸妈在我成年之后才离异的。基本跟这位老教授差不多了,我爸的会员费(150W 左右)是跟我妈离婚之后,两个人一人拿一套小公寓,另外一套卖掉一人一半的卖房钱。

养老公寓是他自己提出的,他很想去,一是他身体不好(心脏问题),子女不在身边,觉得 24 小时有监护和监视有保障。二是他性格比较孤僻,也不愿意再婚或者请保姆。三是子女很早就出国,移民国外,不可能马上赶回去。我跟我先生今年 30,一儿一女,大的三岁,小的刚出生,全是自己带,爸妈公婆均不插手。

他去年春天提出这个想法,我全力支持,我跟我爸说的就是,你现在手里的钱和房子都是你的,你想怎么花怎么用怎么开心怎么来。我家情况跟别人不一样,没有养儿防老的观念,也没有要给儿女买房子的观念,更没有要把财产留给子女的观念。你去看,你喜欢就定,我们绝对支持,不要去看别人的评论。

我爸是高知,复旦的本科,上海大学的硕士,但是身体不好,四十几岁心脏病做了好几次手术,五十岁到六十岁基本都是长病假在学校混了,所以也没做成什么科研成果。教高数,也没啥外快赚。家庭关系一塌糊涂,夫妻关系更差,离婚官司打三年,终于离婚了。很苦难的一生,所以我就希望他开心,按照他的意愿去生活。我跟他这么说的时候,老头还哭了,说没想到子女那么理解。

我爸现在住了半年了,他很开心,觉得很不错,尤其是食堂,天天吃的开心。他买了最小户型,每个月还需要几千的支出,但是他退休工资上万,外加还有小公寓出租,一点理财投资,所以没啥压力。当然将来有压力,作为子女也会给他帮助。

这是我爸现在住的户型和食堂,他是买了一室一厅,足够他一个人住了。

另外的家人是我先生的阿姨一家,阿姨五十几岁没有子女(身体关系),跟姨夫还有他们的爸爸妈妈(我们的姨婆姨公)一起住了崇明某高端养老公寓。他们计划更早,已经买了好几年了,在建的时候就买了,买了两套上下楼的两室,现在已经住了两年多了。他们更是潇洒,疫情来之前,每年固定三个月出国旅游,其余九个月在养老公寓修养。

他们四个人都是高知,全都是上外毕业的,一口流利英语。没孩子嘛,所以更早考虑养老了。当时我爸也是参考了他们的模式,觉得很不错,就马上去定了。

唯一的缺点,是这些养老公寓都不在市区,看病不是特别方便。但是在他们看来,确实是利大于弊的,因为生活轻松了很多,还有很多活动可以参加。

如果我爸当时要卖房去养老,我也支持,房子是他的,我没有权利去阻止。而且,我将来也会选择这样的养老方式。

其余的不说了,先生的爷爷奶奶都在养老院终老,奶奶 90 岁,爷爷 106 岁。想想如果要求子女养老,也确实很累,毕竟子女年纪都大了,孙辈又是四五十岁奋斗的年纪,第四代都还小。

我完全能理解这位北大的教授,希望他晚年安逸快乐。

知乎用户 妍语博​​ 发表

这件事情引起了很多人的争论,有的人觉得像这样一位有名气的教授学者,养老居然要把自己的房子卖了,着实有些令人心酸。还有一些人认为,他入住的那个养老社区一个月得交两万多块钱,这说明钱理群先生挺有钱,其他的老人未必有这样的条件。

钱理群是北大资深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现代文学史研究与现代知识分子精神史研究,他的代表作有《与鲁迅相遇》《周作人传》等,被誉为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中国最具影响力的人文学者之一。钱理群也被认为是当代中国批判知识分子的标志性人物。

正是我们基于对钱理群先生的敬仰敬重, 觉得这么一个有身份有地位了不起的学者,这么大年岁养老(钱先生 1939 年生人)居然还要卖掉自己房子?很多人觉得怎么这么惨?其实我觉得一点儿都不惨。

钱先生现在和老伴儿一块儿居住,他老伴儿前一段时间病了,病了以后就无法照料他个人的饮食起居。最重要的一点,钱先生是丁克一族,没有子女,如果在自己的房子里养老,每天又要做饭,操持家务,还得互相照顾,这对于已经七十多岁的老两口来说是 “不能承受之重”。 所以他把房子卖了,进入昌平的养老社区 ,那块儿有管家,二十四小时随叫随到,一日三餐都有人照顾,房间有人打扫,完全不用操持家务这些事儿,两人可以说是“老省心” 了。

除此之外,钱理群教授认为,这样做最大的好处,就是可以全力地来写自己想要写的东西。

钱先生住的这个房子一个月要交两万多块钱,包括房租和对他的照顾。这两万多块钱,钱先生和他老伴儿的退休金合在一起够了,所以为了保持一定的生活品质就把房子卖了。而卖房子的钱足够支付这个费用了。房子钱财生不带来、死不带去,不提升生活品质留着干吗呢?

钱先生这种选择我认为非常正确,他自己快乐,就是最正确的选择。

很多人觉得钱先生这种 “养老方式” 没法推广,一个月两万多,一般老人哪付得起?如果你是家在北京有房子的老人,我认为这不是问题。在其他城市,虽然房子没北京那么贵,但养老费用也没有北京这么贵,这是 “水涨船高” 的事。有人说我们没钱,这不具备推广意义,这话恐怕就不实事求是了。

其实它更多地涉及一个 “卖房养老” 的观念问题

我们仔细把这个事情盘一遍就会发现,钱先生选择这种 “养老方式”,非常重要的一点是:他没有子女,而有儿有女的老人能不能做出这种选择,恐怕一定程度上还得看儿女的。中国过去的观念是 “养儿防老”,这是中国几千年来的养老模式,它一点点形成的思维是:我怎么着得给孩子留点儿财产,得让孩子将来过得更好,让这家族延续下去,这是现在绝大多数中国老年人的共同心态。

但这就存在一个两辈人之间的矛盾,甚至有一些挺孝顺的孩子,潜意识里也觉得老人这房子该是我的。如果孩子能够养得起老人,那老人当然愿意居家养老;但要是你的条件不行,养不起老人,或者压根儿就不愿意赡养老人,怎么办?我觉得老人手里这套房产是他养老的保障,他们完全可以卖掉房子 ,自己搬进养老社区里。

反过来作为孩子,拿不出那精力物力去赡养老人,那还不如让老人卖房养老呢。所以现在有很多有儿有女的老人没法卖房子养老,恐怕和这种观念有直接关系 。即便儿女都愿意付出努力来养活老人,但问题是,中国已经进入独生子女和老龄化的时代了,“四二一家庭”比比皆是,有的孩子是有那 “心” 没那 “力” 孝顺,孝顺是 “论心不论事”,有时候他力量达不到,有心无力。还有的孩子发展得很好,去国外了鞭长莫及,使不上劲儿。中国这些年经济的快速发展,房地产值钱了,所以房产成了养老最可依赖的资产。

以房养老,在中国未来一定是要普遍执行的,当然这个形式多种多样。

“以房养老” 第一种形式就是钱理群先生的例子。

第二种形式,现在很多城市里也挺普遍。比方说老两口有一个身体不行,或者卧床不起,总得需要人伺候,两人的退休金加一块儿就这些,再请个保姆捉襟见肘,怎么办呢**?比如说我家三室一厅,租给某个养老中心,养老中心在家里办一个家居式的小规模的养老院,自己两口子住一间房,那两间房还有两家老人搬过来养老,然后养老机构挣这些人的钱,服务的时候,给这三家的老人共同服务。**

第三种方式就是我以前提过好多次的 “倒按揭”。我们都知道,正向按揭就是买房子先交一笔首付, 然后再每个月还这个按揭贷款。“倒按揭”的意思是,房子产权归你,到老了的时候, 再把房子 “倒抵押” 给银行。银行根据房子的估值, 每个月给你钱养老。“倒按揭”的好处是相当明显的。现在很多人要孩子有点儿晚,有的三十多岁才要孩子,孩子二三十岁正在 “爬坡” 呢 ,你已经要养老了,他自顾不暇,哪有那么多钱和精力来赡养你呢?所以,这时候通过“倒按揭”,把房子倒着抵押出去,自己的资金问题也就解决了。而且很重要的一点是,如果这孩子这时候也在按揭买房子,你还能拿 “倒按揭” 这个钱去帮助他。

假如说你不去帮他,不采用这种 “倒按揭”,你过得紧紧巴巴,孩子想孝顺你也没有多大的能力, 等到了你过世的时候,孩子这时候四十多岁,经济条件各方面都可以了,这时候你又给了他一套房子,充其量是锦上添花,如果你早点儿“倒按揭” 还能帮帮他,那是 “雪中送炭”。所以我说“倒按揭” 是非常符合中国社会目前这种特点的。

但是在现实生活当中,“倒按揭”这么有利于养老的事情,推广得并不好。自 2014 年 7 月 1 日起,中国保监会在北京、上海、广州、武汉开展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试点。2015 年 4 月,第一款保险版以房养老产品正式推出,然而截止到 2015 年 9 月,仅有 26 户居民签约。上海民政部门做过的一项调查显示,90%的老人拟将房产留给子孙, 愿意 “倒按揭"的不到 1 成,而在 2015 年 7 月底,中国新闻网发起的“以房养老” 意愿调查中,有 57.1% 的人不看好以房养老,多数人观念上难以认同。

有人说这么好的事,做的人怎么不多呢?这其中最为重要的不是房子本身的问题,而在于养老院 。从房子的特点来看,只要是在城市里边,三线以上城市居住,房子现在都能卖不少钱——当然要是在边远农村小县城可能例外。那个地方本身房价起不来,你卖它可能也不够支付你养老金的。因为养老需要硬件的投入,和房价上涨之间不是必然地成百分之百正比关系,可能你在一个县城里养老需要的费用和北京比,比如说比例是 “一比三”,但是房价有可能是“一比九”“一比十” 往上, 所以县城的或者边远农村的房产没那么值钱。

但如果我们把视线放在城市里,三线以上城市最突出的是养老院的问题。你把房子抵押出去了,卖出去了,回头可能要搬进养老院,但是这个养老院太难选择了。

首先是养老院的床位太紧张。中国现在养老院的床位和需要养老的人口比例大概为 1.59%, 也就是说 ,现在一万个老人当中,也就能有 159 张养老院的这种床位。国际上一些发达国家都是 5%~7%, 一万人当中有 300 张床到 700 张床,比咱们高很多。

其次,高低两端发展得非常不均衡。比方说好的公立养老院,北京有那么一家,据说老人现在想进去,得排到一百年以后。现在的事实是,低端养老院的条件非常差,有的老人搬进去没几天就搬回来了,一个是里头吃不是吃,住不是住,医疗各方面都保证不了。还有的民营高端养老院,条件虽然很好,但是价格非常贵,一般老年人根本承受不了,可以说高不成低不就。

这中间的悬殊还不仅仅是经济原因造成的。**养老很重要的是身边得有人,得有护工,得有大夫,可是现在中国大多数养老院的护工端荼倒水伺候个人行 ,真有点儿病灾的,帮不了太大的忙。**再一个是,帮助老年入康复的或者说其他文化娱乐活动能够满足老年人精神需求的,更是少之又少。所有这些问题加在一起,会造成很多老年人的顾虑。

正是由于养老院的出口太窄, 直接影响到 “以房养老” 的推行和实施。

我认为,钱理群先生卖房养老的方式,在将来很可能是个常态:毕竟房子生不带来、死不带去,要把这部分资金量 “盘活” 的话,中国老龄化社会的养老问题可能就会迎刃而解。要想做到这个,就要加大投入,建设公立养老院,同时用市场行为引导更多的社会资本进到这里。

我了解的一个情况, 就属于 “变废为宝” 的典型。在天津下边有一个区叫宝坻区,位于北京和天津之间。这个地方原来盖了很多别墅房和商品房,可是周围没有一些很好的配套设施,有的卖不出去一一很多人买了也不去住,大量的房子闲置。最近这两年,这些房子却成 “香悖悖 " 了,为什么呢?地产商发现,把这个地方改成养老院最合适,周围青山绿水条件不错,离北京、天津也不远,方便子女来探视,结果 “变废为宝”,把这一块儿当作一个养老地产来处理了,现在还挺火。所以我们很需要这样一种思路,在政府引导之下,发展这种养老地产的经营

再有一点就是,需要在政府引导下,大量地培养 “养老” 这方面的护工、医生、服务人员,只有这些人多了,才能保证老年人在敬老院里养老的质量有所提升。所以我们在探讨钱理群先生卖房养老这个话题时,应该想到政府和个入应该从哪些方面做 “以房养老"的准备工作,把这些准备工作做好了,钱理群先生这件事就有了非常强的示范意义。

知乎用户 一直住顶楼​ 发表

如果一个知名北大教授要卖了北京的房(大概率还是北大附近的学区房)才能住得起高端养老院。

说明这条路对普通人根本不可行。

知乎用户 Eison 发表

看见前面的答案都这么统一,都有点不太敢回答了。不过还是想说说我看法。

养老的 “二八定律”

可能在大学职业培训课或者刚入职场参加培训的时候,应该大多数人都听过一个理论或者定律叫 “二八定律”,意思就是可能一个集体里 20% 的人天赋异禀,享有财富,80% 普通人可能一直过着平凡的日子。

把这个原则放到卖方养老这事身上我个人觉得也是十分恰当的。像钱教授这样的高级知识分子、公务员、央企、国企、上市公司的高管或者享受国家津贴的人等等,当然可以卖方养老,甚至他们也可以选择一辈子租房住。因为他们不会愁生活的问题,就算不卖房,社保,退休补贴等,也能覆盖他们养老多产生的费用,他们完全可以自己选择自己的老年生活。

我们做数据统计的时候,往往不太喜欢用平均值这个数,因为一用平均值就特别容易忽略极端值。同理,卖房养老这件事,放在大多数人身上是要极度慎重,或者在我完全主观看来这件事是完全不可取的。因为真正要考虑养老问题的正是那 80% 的普通人。

80% 的人,才是需求

现在一讨论养老问题,往往各大养老 “概念” 公司都会说这么一句话,“进入 2020 年,我国已逐渐迈入了深度老龄化,歪比歪比,国内市场处于萌芽状态,正是发展养老的大好时机啊!!!”类似的话还真是挺多的。但凡市面上听的上名的养老公司(地产公司去库存改养老的占多数),都是打着高端养老的旗号来的,那这样问题就来了,高端养老收入稍微不高端的人就住不起啊。还是以我所在的这个二线城市为例,一般来说能让你住进去感觉设施环境都很新还不错的养老院大约一个月的价格是 5500 往上,而粗略的估计我们这个城市需要养老的人员(60 后之前)的退休工资是在 3000-4000(不含公务员)。所以一般没有个高端收入还真进不去养老院养老,换句话说如果靠自己真正能进养老院的还是之前那 20% 的人。但是我之前调研过我所在城市养老院的入住率,大多还不到 50%,这也是为什么从 2017 年到 2019 年民政部统计公报养老院数量在下降的原因,需求搞错了,现在开的大多数养老院都是为可以自由选择生活的 20% 的人开的,但是真正的需求其实是在那 80% 的人身上。

“卖房养老” 你可能不配

养老行业往往都是要以发展的眼光来看问题,所以我们还是站在 80% 的人群来看这一问题。不说卖房,先说买房。粗略推算 60 后到 85 前这段时间的人,只要是不太作,够勤奋。基本上不管是单位分配还是自己挣,手里有一套房子应该都没问题。从 85 后到 95 这几年的人就惨了,时运不齐,命途多舛,谁也没想到一个月的工资都买不了一平米房子,而且很有可能是刚需!好不容易 27、8,30 岁贷款买上房子,还 20-30 年,然后差不多你就该去养老了。好人不容易有容身的片瓦之地,得到的不容易,所以这 80% 中绝大多数人应该是不会考虑刚脱下 20、30 年的贷款套,直接再卖了房子去住养老院。甚至可能有到退休年龄还没还完贷款的。一般到这时候虽然房贷是结束了,但是各种 “儿子贷,儿子结婚贷,儿子房子贷,儿子没给人买整套衣服不能结亲贷,孙子贷,疾病贷,投资失败贷” 等等,房卖了,容身之所变成了养老院,各种费用一来,钱不够,养老院劝退。。。。再一个就是遇上像今年这样的疫情,有个容身之所还是比回到学生年代住宿舍要好得多。所以,如果养老钱没攒够,名下的房子也没那么多,也没打有几率成为巴菲特的普通人,希望还是住在自己的房子里比较安心,善待自己的房子,房子也会善待你,卖房养老还是算了吧。

养老三十六计,卖房实为下策

可能我对养老行业的了解没有业界大佬了解的透彻,但是对于普罗大众来说,想养老还真不用到卖方这一步,你也能享受到卖房给你带来同样的养老感受。其实对于一个正常人住养老院和住自己家的区别就是,饭不用自己做、衣服不用自己洗、房间有人收拾。所以居家养老服务、日照老年食堂,旅居养老公寓这三种方式差不多可以实现跟在养老院一样生活。一般现在城市都开通了 12349 养老服务平台,可以约养老护理员上门做饭,买菜,洗衣,理发,有些高级的还带简单体检的服务。日照中心也是比较便利的,应国家要求每个社区都要配个日照中心,我不知道别的城市怎么样,我去过我所在城市的几间日照,还真不错。饭菜质量口味价格堪称良心,真的是赔本赚吆喝,有的日照配洗衣机和理疗室,价格合理。然后就是旅居公寓了,去海南旅游的时候,在女朋友千万个不同意的情况下,我还是看来看当地的旅居公寓,2000-4000 标准,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荤素搭配,相得益彰。阡陌交通,鸡犬相闻。放松心情,岂不美哉!当然,作为一个怕热的人,我觉得海南的旅居对我来说还是不能长待,但是住一两个月换一个环境也是不错的选择。所以不卖房,但是享受跟养老院一样的生活,当然可能有人会说医疗,这个一点放心,如果院内老人有病,还是得家属送医院或者老人自己去,养老院也是怕担责。

当 80、90 老去,养老会变怎样?

最后还是要展望畅想一下,从 80 开始的原因就是 80 之前,邓公画圈,机会就像星矢给市场来了一剂天马流星拳,而现在我们的老板几乎都是那几年的人。80 之后电脑网络开始普及,生活方式就跟 60、70 的生活不一样了。所以业界大佬们都说要用发展的眼光开问题,那我也畅想一下,我不觉得未来养老院养老是主流,即使人口再老龄化,住养老院的总归是少数。所以以滴滴,摩拜为例,能抓住大多数群体需求的才是主流的养老发展方向,因此我个人认为可能在未来,养老入户服务和养老个性化服务可能会是主要的需求方向,科技养老会有,但是养老是还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比较重要,养老千万别 “藏之名山” 做隐士,入世才是最好的疗养环境。

当然就算真来个机器人,可能我以为机器人这样:

但是他有可能是这样:

还有可能是这样:

但是我不希望是这样:

最后,养老是个好行业,但是希望少点广告,少点概念,多点真诚。

(以上完全主观,图片来自网络)

知乎用户 沃里克的狼人 发表

谢很多人的邀请,大概是因为我是不婚主义,所以以后肯定是要考虑养老问题的。

果然人类的最终归属是养老。

既然题干里有个说说养老规划,那我先说想法,这里是二十多岁的沃里克的养老想法,兴许十年后会变,但那时再说吧。

慎入,因为这里是我这名不婚主义以后的养老规划,跟正常结婚生子人士观点非常不同。

不喜欢就退出,不要说教,我最烦这个。

————————

放心,我这里约好了一个群,里面全是未来的不婚精壮老头,甚至有个丁克的都结扎了,就等着老了跟我们一块行动。

我们以后是要去暗黑养老院里大开杀戒的。如果八十多岁去蹲号子也好,进去就挑战牢狱内最强王者,他赢了我他不光彩,我赢了他他羞愧难当。

所以哪个养老院传说杀老头老太太最多,什么护工虐待人最多,我们就去哪个养老院,死之前带走一个不亏,带走两个血赚,带不走…. 反正都老了,二十年后又是一条好汉。

如果身体瘫了就退出群聊,改去 “夕阳红孤寡养老群”。

这就是我的下半生**《暗黑养老院之老年沃里克的修罗场》**

能活到七十岁就再整下一部,《暗黑养老院第二部,老年沃里克的地狱

能活到八十,别说了,还有第三部,暗黑养老院之老年沃里克最后一战

人称,养老鬼见愁。

很多人看着会笑:等你老了怕是路都不动,还去行侠仗义?幼稚!

“答主这都是年轻,等你老了肯定贪生怕死,到处买保健品活命,还有心情做这些事?”

不管幼稚不幼稚,反正我是决定好了。之前看一个新闻,还有养老院里猥亵老太太的,我们就负责专门解决这种人渣,养老院杀手就是我。

真的,到时候都一大把年纪了,闲着也是闲着,跟人斗跟天斗,其乐无穷。

那个群我自己有心理准备,迟早有人会退群,会过上平稳的生活,但是我不会退,就这样,我毕竟年轻,说话就是这么可笑又幼稚。

因为我能把自己爹妈爷爷婆婆姨妈舅舅伺候好,养老养好,就行了,多余的钱和精力是一分榨不出来。

或者要是老年了还有劲,我就去山区支教,去沙漠种树,干一点是一点,死在沙漠我也不亏,我爱沙漠风光。或者我去了哪个山区发现还有拐卖妇女的,我就偷偷潜入村子当卧底。

赢了我就解救几个女子,输了我大不了一把年纪被乱棍打死,不亏。

我要是还有时间,我就去到处找被拐卖的孩子,哪个山区拐的孩子最多,我去哪个山里,我卧底,抱出来一个孩子是一个。

抱不出来我最多被乱棍打死,就那样吧,不亏。

更有哪个村传说猥亵留守儿童最多的,我也去,我硬碰硬,他们不守法,我不要命,人称恋童杀手。

当然很有可能我的未来其实是这样:“六七十岁一老头,身带两把刀进 XX 村斗殴,现已被派出所拘留。”

也有可能是:“震惊!六十岁一老头尸体被发现在荒村!背上纹着英雄联盟狼人图案。”

你问我目的?老年人不是都很孤独吗?我当然要找点事情做啊,不做事我干嘛?

更或者我就搬去可可西里,跟羚羊生活在一起,去哪个湿地守护鸟类也凑合,跟偷盗者斗智斗勇。

也有可能被偷猎者一枪毙了。

这边我同学也在跟我商量:“老李,我们老师说了,等我们老了,可以去敦煌搞修复。” 这样也好,我觉得为国家文物做点事是值得的。

其实老年生活搞搞文物修复我也愿意,我就老老实实修复,也不想其它的,身体不行了我就去守壁画,守着它们死去。

我的老师就是,老了退休了不在家里呆着,一个人就跑敦煌去了。

如果老年沃里克甚至一点动弹不得,那就死在家里吧,我这个人很认命的。

一个人,了无牵挂,我就到处走走,年轻时多备点钱就行。年轻时的沃里克能给老年的沃里克最大的帮助就是多准备点钱,除此之外就是一个健康的身体。

现在想想,我还真想跟人贩子拼上一拼,卧底进去,看看他们到底卖到哪里去了,我真的很好奇,不知道警方需不需要民间卧底。

有组织民间卧底训练的我就去,我这种独身老头很适合潜伏进各种犯罪团伙,还不容易引起怀疑,比起年轻警察,我一大把年纪死不足惜。

————《老年沃里克之失孤风云

《老年沃里克之碟中谍毒战》

更或者老年我去守坟场,安心一个人写灵异小说去,哪里闹鬼严重我去哪里,哪里传说有诅咒,我偏去惹诅咒。

我不但要惹怨灵怨鬼,我身上起码还有十几个诅咒,我还跟恶魔签订协议,公开挑战宗教与玄学。

七老八十了我一定要去泰国给自己下蛊,回国我就加入清真教,我要看看到底哪个能打赢。

临死之前解开迷惑我也不亏。

————《老年沃里克之蛊王传奇

干,我老了之后竟然比我年轻时还过得风生水起!

知乎用户 花田人物 发表

《十三邀》第五季采访钱理群那期,反复看几遍还是忍不住泪目。

节目开始的时间是 2019 年 1 月 28 日,北京燕园社区演出的现场。

台上,一名 83 岁的老人一袭长裙,正在深情地演唱。她几乎用尽了全身的力气,却依然止不住颤抖,导致声线不稳。

台下第一排,一个白发老人用相机认真地为她拍照留念。

老人表面上云淡风轻,心里却五味杂陈,因为他知道,用不了多久,他就将永远地失去她。

台下的老人是北京大学知名教授钱理群,台上的老人是他的夫人崔可忻。

很少有人知道,此时的崔可忻已是癌症晚期,刚刚在医院打完点滴,吃了止痛药才得以站在这个舞台上。

一首《我的深情为你守候》,是她自己对亲朋好友的告别,也是对这个世界的告别。

01

如果不是《十三邀》,知道崔可忻的人极少,就连百度百科上都找不到关于她的生平简介。

我们对于这位老人的了解,几乎都源自于这期《十三邀》。

1960 年,崔可忻从上海第一医学院儿科系毕业后,被分配到贵州安顺卫生学校报到,这一待就是 24 年。

与她同时来报到的还有一个人,那就是毕业于北京大学的钱理群。

来自一南一北的两个人,在贵州这片荒凉贫瘠的土地上,逐渐相识相爱,组建了家庭。

1978 年,钱理群在中国全面恢复高考之后,考上了北京大学的研究生,留下崔可忻一个人在贵州教学。

六年后,崔可忻被调入中国儿童发展中心工作,从事儿童医学方面的教学、诊治及研究工作。

作为土生土长的南方人,崔可忻并不喜欢北方的粗犷,相对来说她更喜欢温润的上海,但是为了钱理群,她还是在北京定居下来。

02

钱理群专门从事鲁迅文学研究,文笔犀利无比,为人却极为和蔼,总是一副笑眯眯的样子,颇有大肚弥勒佛的风范。

熟悉钱理群的人都知道,作为学者他是睿智渊博的,但是在生活中却是比较 “低能” 的,很多生活琐事都打理不好。

于是在两个人的家庭生活中,崔可忻就成了无所不能的 “大白”。

穿衣打扮方面,她继承了海派的端庄精致,什么颜色的衣服搭配什么样的鞋子和丝巾,都是极为考究的。

她喜欢做菜,尤其喜欢上海菜,在讲究营养的同时,既要味美,又要神似,至少看起来要有美的视觉感受。

遇到朋友、学生来家里做客,她总是能用一桌丰盛的菜肴,满足来自五湖四海的胃。

每当有新鲜的生活技能来袭,她在接触到之后迅速学习。80 岁的时候,她还在网上购买大型家具,并且按照图纸自行组装,引来钱理群的无限赞叹。

03

由于在文革时期的艰苦经历,崔可忻在结婚后与钱理群达成共识——不要孩子。

他们认为以自己的能力,未必能保护好孩子,如果让孩子受到来自外界的不必要的伤害,那还不如不要。

由于没有孩子的羁绊,两个人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学术研究中,终于发展成为各自领域的佼佼者。

钱理群告诉《十三邀》的主持人许知远,他与崔可忻几乎同时被确诊为癌症,而且他和崔可忻一样,选择放弃治疗。

因为他们曾经约定,如果得了重病,无论如何都要配合治疗,因为总有痊愈的一天。

但是如果得的是不治之症,那么就没有必要强行挽留生命,只需要服用镇痛类药物,让自己有尊严地死去。

钱理群笑着说,他和崔可忻是 “赖活不如好死” 的典型代表。

当二人同时确诊为癌症后,他们做了一件普通人不敢做的事情:卖掉房子,住进泰康养老院,用更多更自由的时间,做自己最想做的事情。

这段时间,钱理群专心写文章,虽然没有出版的打算,但他想做当代司马迁,用笔记录下中国社会的大量事实。

崔可忻则专注地参加合唱团的演出,并且在病后自编了《崔可忻纪念文集》。

而这样的纪念文集,通常都是在逝后由他人编写的。

04

钱理群说,他和崔可忻经常会谈到 “死亡” 这个词,他们认为这是每个人生命的终点,也是另一个意义上的起点,没有什么可避讳的。

确诊为胰腺癌后,崔可忻与钱理群约定了身后事:不开追悼会、不写悼词、不设花圈。

她为自己挑选遗照,为自己安排告别会场的场景设置。钢琴放在哪里,洋娃娃放在哪里,会场播放哪首歌曲,都由她亲自决定。

她全面整理了自己的所有物品和电脑资料,该留的留下,该处置的她亲自处置。整理完成后她告诉钱理群:好了,就这样了,我的房间不要动,保持这样就好。

她告诉钱理群,如果哪一天,有哪位朋友或者学生想到了她,那么就翻一翻她写的文集,看一看她的照片,听一听她的歌声,挺好。

从崔可忻被确诊到病逝,她和钱理群没有流过一滴眼泪。因为生命终将会终结,而此时的崔可忻,已经做完了她所有想做的事情。

这是什么样的智者,这又需要什么样的勇气。

结束语

除了对于儿童医学方面的研究,崔可忻最喜欢的爱好就是唱歌了。

她是燕园老年合唱团的主力,她的小型告别会上播放的不是哀乐,而是她悠扬的歌声,仿佛她从不曾离去。

在崔可忻的眼里,自己不仅是钱理群的夫人,更是独立的崔可忻。她不太喜欢别人叫她钱夫人,她更喜欢被称为崔大夫。

她和钱理群不止是生活中的夫妻,是最亲密的战友,更是彼此的精神和灵魂伴侣。

这大概就是我们常常说的 “如花美眷,似水流年” 吧。

(图源网络)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钱老住的那个差不多是中国最好的养老院了,业余爱好班大约是同院老人开设的古诗词赏析和国画之类的,水平大概是教授以上,对高知老人来说,晚年情致相投的邻居比房子重要的多。

中学有幸听过钱老的讲话,豁达通透,影响至今,祝福钱老晚年安康幸福。

知乎用户 杜慧君 Echo 发表

养老院和养老院是不一样的。

2020 年年初去了某知名养老社区参观。

可能很多刚退休的活力老人不一定会选择远离孩子,但是对年龄偏大,有基础疾病的老年人,真的是十分友好。

自己放心,孩子也放心。

有手工室,书画室,游戏室,供退休老人发挥余热。还有健身室锻炼身体。

房间干净整洁,专人打扫。根据需求还有单人间,双人间之分。洗手间都有扶手,有报警装置。如果老人疾病比较严重,床会是类似医院的床,方便推出。

社区配置医院,负责老人的慢性病康复等。

对于需要照顾的老人专门设置陪护房。你看,洗手台特意空着,方便放置轮椅。

运动康复室

中医理疗室

餐厅。

对于资金充足的,无法照顾自己的老年人,有条件很好,医护齐全的专业人士照料,真的是一个非常好的选择。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好吧,有人回答是泰康那个养老社区,那大家不用操那个心了,一般人压根住不起的。好像是每年交 10 万,总共交 20 年,年息 5% 左右,20 年后会连本带息返还给你,当然这个只是保留一个养老社区的会员资格而已(说起来惭愧,要不是我每个月要买保险 3000 多刀,这钱就应该我出而不是老爷子自己出了)。剩下的大概一个月的费用在 16000 左右,还不算其他什么医疗支出。

那么这样算,一个 60 多的老人(基本都有各种基础病)每个月硬性的支出在 30000 以上,和普通人有关系?人家北大教授和几个朋友一起住进去,条件好着呢,还有老朋友作伴。一线城市普通人老人又能如何?那房还得就给下一代,退休金还得掏一部分补贴下一代,哪掏的起这钱?

知乎用户 小爝​​ 发表

这说明如果你现在不买房,没有钱,失业了,没有稳定退休金,孩子不孝顺。那么老了你的结局就会非常悲惨,连养老院都住不进去,也许可以去流浪,那时候会有收容所,但是也不会给你养老。(利好现在房价!

话说,最近养老院的 pr 有点多,很担心最后来一波 p2p 的操作,卷钱跑路不提供服务最后留下一个鬼楼。

那些高端养老院哪是在养老,分明就是要掏光你最后的人生价值。养老行业是个好的行业,但是还没有到高峰,也没有爆过雷,老韭菜们要当心,现在的人套路太多。(尤其在监管不到位的这种前期摸索阶段)

按这个剧本,30 岁 - 60 岁还房贷,60 岁还完房贷立马卖房入住养老院,然后 65 岁退休领退休金改善下凄惨的晚年生活,绝了,敢情一辈子白给。

知乎用户 凯鹅​​ 发表

说实话卖房养老比卖房看病好多了,毕竟病来如山倒,而老这个事情至少给你时间准备——房子多挂一会儿,卖个好价钱。

关于养老退休问题今天已经写过一篇,感兴趣的可以看看:

凯鹅:退休三书:生活如此美好

这个事儿没什么可焦虑的。那些不知道是否会发生、什么时候发生的事情才值得焦虑,衰老是个必然事件,提前准备就完了。

想说两句关于钱理群的事情。对现在活跃的这波网友来说,钱理群比较火的可能还是那句对 “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的批判,学术方面也许关心的不多。我读大学的时候,看过他的《周作人传》,写得非常不错,也非常不合时宜,当然现在又非常不合时宜了。那本书对周作人的文风、还有精神世界,分析得非常到位。

也说到了宴之敖者那事儿。

知乎用户 实验室小陈 发表

不光是他,我爸妈等受过大学以上教育的六零后也是这么想的。

今年奶奶去世之后,我爷爷住进了跟我姥姥姥爷同一间广州养老院。这间养老院在广州数一数二,体验之后,深深的觉得,现在养老院真的比我们亲人的照顾专业。具体表现为。

1. 护工大部分二三十岁的受过专业训练的年轻人,目测学历至少中专到大专以上,每天笑脸相迎,组织老人们各种活动。对于像我爷爷这样的抗美援朝老兵也会定时组织慰问。

2. 专业的医疗团队,有护工二十四小时在岗,每天有人按时提醒吃药,并且有一个小的医院,有全科医生出诊。并且有班车直达各大三甲医院。

3. 老人院里面的老人素质很高,很大部分是接受过大学教育的要不就是子女家里还不错的。一般这样的人群,精神世界丰富,扛得住事情。

4. 不用自己煮饭,饭堂的菜都是为老人量身定制的,而我爷爷每天下午都会有茶点,放到房间里。

这生活质量,无论是精神上还是物质上,都比家居好多。而且,养老院设计也是人车分过的,年轻一点的老人也能自己开车约着出去玩。地点在黄埔,去天河等市区三十分钟车程其实也还好。

知乎用户 无夜​ 发表

这是典型个例,不具备参考价值。

钱理群是谁?他不仅仅是北大教授,而且是知名学者,即使远在穷乡僻壤的人,都可能听过他的名字,读过他的著作。

他这大半生所获的声誉,就是他人生的压舱石。这个压舱石决定了,他不管做什么选择,过程和结果都不会太坏。因为,即使有一天他不能自理,也没人敢打他的坏主意。

而我们籍籍无名的普通人,卖房养老或许是一条路,但恐怕并不能照搬钱老。试想,有儿有女能自理的老人的钱袋子都被三无保健品盯得死死的,你几百万卖房款是多大一块肥肉,何况你还不能自理?

所以,对普通人来说,儿女就是最基本的压舱石,**有没有用和有没有是两码事。**谁敢用核弹打别人?中国先后成功试爆核弹和氢弹后,国际地位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同样被美国列为 “邪恶轴心”,美国随便找个莫须有的借口就把伊拉克领导人绞死,但某拥核东亚国家他敢碰吗?

当然,现在选择独身或者不生孩子的人也很多,生儿育女不一定是必选项,但是人生的压舱石一定要有,它可以是别的形式,就像钱老的声誉,任何时候都不能寄望于幻想。

知乎用户 张鹏 发表

充满智慧的选择。

房子不能当饭吃,也换不来生活上的任何帮助

搬家进养老院,生活质量直线上升

守着房子有什么用,也带不进墓地

知乎用户 淳朴的艾 2 号 发表

养儿防老是农耕时代的理念。

老子在地里插秧,儿子在田埂玩耍。

老子干不动的时候,田埂上上支个躺椅,看着儿子在地里插秧。

当妈的年轻的时候给老公送饭送水,年纪大了给儿子送饭送水。

一家人一块地一辈子。

现在呢?

就我这种县城躺平的爹,就希望儿子和闺女县城里读完小学,初中最迟高中就去市里,大学考到北上广深,卷去。

也不指望儿女能婚能育能给我添个孙子。

终归城市化是不可避免的。

大城市的生活条件就是比县城乡下好,早去早有优势,晚去被割的更惨。

那么问题来了,儿女去一线是我的愿望。

他们真去了,我怎么办?

我的爹妈,干部身份退休,医保比例高,退休工资高,一辈子不管炒股买房,都赶在了好时候,就算他们没我这个儿子,高价请护工也不是请不起。

姑且不说最后失能的时候护工会不会欺负他们,起码 90% 的人生是不那么惨的。

我呢?

没工作,没医保没社保,名下没车没房,当然,以后等我爹妈不在了,我的名下可能会有那么一段时间有车有房,但我会尽快把这些东西转到儿女的名下。

基础病一身,够凑一桌麻将的。

医生看我都摇头,说我这个情况活不过 50。

这我倒是无所谓,真到了顶不住的时候,两支胰岛素一扎,睡去。

可是和我情况差不多甚至还不如我的几亿人,他们怎么办?

一个冷知识是,随着资源向一线城市的集中,小地方的土生土长的土经济其实已经崩塌了。

像我所在的河南南阳桐柏,这的消费比上海也就低那么一丢丢,基本和郑州持平,比南阳市都要高不少。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原因很多。

一来,县城从事商业的人,很多人都是在郑州上海安了家的,所以他们的收入必然要向大城市看齐,加上电商和平台对实体的冲击,“走量” 是走不动的。所以干脆把价格拉起来保证回报率。

二来,县城人口少,固定成本摊不下去,所以只能把价格拉起来保证回报率。

这不就是竭泽而渔吗?

是啊。

所以县城的店铺每年都要换一大批。

就外卖平台里店铺的更新速度,都能反应这种恶性循环。

本地的房价 100 平疫情前报价 40 万,有价无市。

真想卖估计奔着 35 万去。

如果是卖房养老,机构再吃一口,算 30 万。

我想保持我目前的生活水平,每个月大概 5K 左右。

提供服务的再捞一笔,算他有良心,一个月收我 8K。

30 万也就是 40 个月不到。

3 年多。

这要是再来个 “以顾客剩余寿命” 对赌的“商业创新”。

那护工怕是就要含情脉脉的提醒我,“大郎,该喝药了。”

那么问题又来了,只有一套房又一时半会死不了的人怎么办?

甚至没有房的人怎么办?

还是那句话,不能既要又要还要。

让孩子养老,可以,城市化停一停,搞一搞逆城市化,让人们在家乡也能有个差不多的收入。

不用你们 “不养懒汉”,给百姓们保质保量的就业岗位就行。

搞城市化,也行。

我爹妈真的只生了我一个,政府来养老,请。

知乎用户 老吾老 发表

钱教授选择卖房养老无非两大原因,一是自己的住宅已无法满足自己的养老需求,二是所选择的养老机构满足了他自己在家无法实现的一些需求。

针对如此现状,应从如下思考解决这一难题。

一、让自己的住宅具备养老的功能,一方面是对现有住宅进行适老化、人性化和智慧化的改造;另一方面是在所辖的社区内植入一支大家信得过的养老运营团队,且可以为社区老年人提供优质的服务。

二、加大养老社区的建设力度。养老社区的建设正好可以弥补老年人住宅的不足,使得老年人可以在居家养老的过程中,享受相应的养老服务。

养老社区的最大优势,除硬件部分完全满足了老年人的需求之外,就是拥有了一支能够为辖区老年人提供专业养老服务的运营团队。

关于养老的运营服务是一项系统工程,原则上需要配置医生、护士、康复师、社工师、心理师、健康管理师、营养师和照护师等不同的专业人员,同时还需要获得相应的资质审核,和开展业务所需要的设施设备投入等。

老年人的再教育是对老年人实施精神关爱的重要手段,更是彰显老年人生命价值的具体体现,应与社区居委会一道,探索一种良好的机制解决这一问题。

假如卖掉自己拥有的老式住宅,除可以换得养老社区的小户型(45-60 平方米)精装房 1 套,还可拥有 20 万元以上的余额,同时,小区的物业费和养老服务的相关费用在老年人退休养老金可以承受的范围之内,这就应该是一个非常好的选择。

养老社区的住宅须拥有产权,这样也就避免了涉及到老年人子女的继承权难题。

这是一个值得探索的问题。

三、加大传统老旧小区养老运营团队的引入力度。也正是由于缺少这一环节的布局,造成了很多老年人的养老困局。社区养老运营团队应实行备案制,企业配置的人力资源要能够满足社区养老的需求,并尽可能地实行 “连锁化” 运营,为企业的长期经营奠定基础。

在做好社区养老服务业务的同时,积极拓展居家养老业务。社区养老运营团队要实现所辖区域老年人的服务 “全覆盖”,可根据老年人的不同情况提供“套餐式” 服务,在最大限度的降低老年人经济负担的同时提高企业效益,实现持续运营

当然,要想做到上述几点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知乎用户 花有彩 发表

这种养老方式很好,质量也不错,能有尊严的离开是完美的收尾,如果有孩子怕是卖房会受阻拦,以现在孩子的思想父母的就是子女的,老来找伴儿卖房无不受子女阻拦,所以看清人性,自我负责就是成功的一生。

知乎用户 摩西妈妈 发表

钱老先生选择卖房入住养老院是非常明智的选择。我非常赞同。

1**. 选择入住养老院是明智的**

2. 选择卖房入住养老院是盘活现有资产的一个好办法

3、养老院养老将成为一种趋势

下面我就上述三个问题谈谈自己的想法,与大家共同讨论。

  1. 住养老院是明智的选择

选择住养老院的人越来越多。

我的父母在 80 多岁时就入住了养老院,各方面生活条件都很不错,比居家养老请的保姆照顾要好得多,在这之前已经请了一位保姆和照顾了他们十几年了。

其它人与钱老的区别就是钱老是公众人物,社会名流,其他人是一般老百姓。还有一个区别就是有的人卖房了,有的人房子还留着或出租或让儿女居住。

社会在不断的进步,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在不断更新,养儿防老的观念正在被逐步摒弃。老人们不再觉得住养老院是没面子的事,子女们也不再因为送老人去养老院而感觉难为情,是不孝的举动。

老人们入住养老院,无论对子女还是对老人都是双赢的选择。

钱老现在已经 80 岁,没有儿女。老伴前一段已经病了,无法照料两人的生活。到了养老院不用做饭、洗衣、打扫家,有哪儿不舒服,还有服务管家,随叫随到,省事又省心。有大把的时间可以做自己喜欢的事,继续著述立说,发挥余热。

钱老 入住的养老社区每月 2 万,是高档养老院,我去参观过。周围环境好,配套设施全,前面是养老院,后面就是康复医院,看病住院都非常方便,医护人员也非常专业。在养老院可以选择单人间,双人间也可以选择套间,可以根据自己的财力来选择。

最关键的是,钱老在这里可以找到志同道合的高知。这里常举办各种活动、各种讲座,各位专家学者就所砖研的领域交流,情趣相投,有共同语言,不孤单,可以过有意义的生活。这是居家养老所做不到的。

2,选择卖房入住养老院是盘活现有资产的一个好办法

我们国家的几乎每一个家庭,每一个人一辈子辛辛苦苦就是为了子女,为了房子,几乎所有的人都是或曾经是或间接是房奴,好多人到老刚刚摆脱房奴的恐惧,这和欧美国家有很大的差别。

欧美国家的人一辈子租房或者是贷款买房,离开人世时,可能刚刚还完最后一笔房贷。或者人走了这座房子的主人就换成别人了。

过去,我国 90% 的老人都愿意将房产留给儿孙。子女也理所当然的认为,房子就应该是父母留给自己的。

更有甚者,老人尸骨未寒,儿女为了争房产、遗产,就对薄公堂 ,反目成仇。从这点来看,留下房子、钱后患无穷。钱和房子乃身外之物,生不带来,死不带去,人就是赤条条来,赤条条去,何苦留恋身外之物呢?

未来卖方养老、以房养老是一种趋势。

房子可以说是老人养老的一种依托和依靠。某种程度上讲买房子就相当于养了一个干儿子,前半生拿积蓄做房奴来养房子,后半生靠房子来养自己。

从 2015 年国家开始实施的倒按揭以房养老。就是把房子到抵押给银行,银行根据估值每月给你养老钱。由于传统的观念以及对房屋的评估还不成熟,即使在北上广等一线城市,接受度也很有限。

未来随着养儿防老旧观念的破除,以房养老逐步会为人们所接受。随着民法典的颁布,随着人们养老观念的更新,以房养老将获得更大程度的推广和实施。

  1. 养老院养老将是未来的趋势

养老的方式有很多,居家养老,社区养老,抱团养老,子女养老,候鸟式、养老院养老,可以有各种选择。但是我认为最好的选择是养老院养老。

全国性的连锁养老中心,可以做到候鸟式养老。最大的优点是组合各地养老的最优资源,哪里舒服就待在哪里,通过体验不同地区的文化风土人情,感悟出更高层次的生命质量,不留遗憾。

当然钱老可以请保姆来照顾自己。但是一定不如入住高端养老院,省心省力。

前脑入住的养老中心是医养结合的养老社区,有丰富的活动中心团体操,联欢会,桌游,园艺,种植,阅读,书报等文艺康乐中心开展书画,歌舞,戏曲,手工等课程。

定期健康评估,有专业康复治疗师,中医理疗服务,定期,健康养生学习。

有专业营养,学对老人进行饮食评估,制定健康膳食配餐,可提供特殊餐食,如清真流食,点心,水果,酸奶等进食食品安全有保障。

住的方面有房间有各种选择配套有电视,冰箱,空调,新风净化系统,地暖 24 小时热水医护对讲系统,紧急报警系统,公共区域 24 小时监控安全。

我父母在入住养老院之前就请了一位护工,已经照顾他们有 10 多年,护工可以做日常的家务,但生病照顾专业护理,有共同语言讨论问题,那就做不到了,还有居家养老和社区养老没有体系化的一条龙服务。

对于空巢老人、慢病老人、失能半失能老人老人来讲养老院养老是最好的选择。

根据有关数据显示 50 岁起就有一半人患有长期病症,70 岁后 8 成将患病,不如带病生存的阶段。今后人们有可能活得比预期更久,在健康方面,资金方面的投入会更大。

我国未来将进入长寿时代长寿时代的五大特征,低死亡率,低生育率预期寿命,提升人口年龄,结构趋向柱状平台期,老龄人口占比超 1/4。

针对这一现状,好多保险公司都进入了这一蓝海掘金。除了钱老已经入住的泰康之家养老社区,还有太平梧桐人家养老社区、恒大人寿养生谷,中国太平乐享家系列、中国人寿国寿嘉园、新华人寿新华家园、合众人寿优年生活,中国平安养老综合服务社区、中国人保人保之家、阳光保险阳光颐康等等。

相信未来国办的、社办的、民营的、私人的各种养老院,会如雨后春笋一般林立,会给我们更多的选择。

好多慢病老人和失能半失,能老人,不会因为护理不当或者是请的保姆不懂专业护理知识,而导致老人过早的离开了人世,也不用担心 久病床上无孝子的风险。

养老院最重要的是医养结合,老年医院,康复中心,有病有不舒服,可以得到及时的治疗和诊断以及专业的护理。老人的生活品质,生活质量得到大大改善。更多的减少老年人抑郁孤独凄凉的感觉。有效的提高老年人的幸福感。

养老院养老,以房养老将是未来更多人的选择。

当然养老院有高档、中档、低档不同档次。不同的城市,不同的资金实力,对应不同的养老院。

所以现在就要开始做好养老规划,为住高档养老院而努力。就是说现在的你要为未来的你而工作,前半生为后半生而努力。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悲伤。古人的训导很有道理。

知乎用户 眼哥险话连篇 发表

这是入驻本乎以来,第一次遇到一个三人邀请的问题。由于本乎赋予的感谢功能只能选择一个人,因此手动感谢另外三位邀请者

@李毅鹏 36c

@妍语博

@陈保梧 5f

养老规划是免不了的,不过都万变不离其中——首先的要有钱。没有钱,就根本没法谈 “养”。

像本题说的每月 2 万元的的养老院,肯定是有人住的,不过不是所有人都住得起。所以与其说那飘在半空的情况,不如来点实际的体会。

除了社保外,可以作为养老补充的投资如基金、股票、投资房都行。不过他们和社保的差别是:社保工资,按时按点每月到账。而股票、基金、房子等,没法做到按时按点的发放。

按时按点发放有什么好处?一次性拿够不香么?

按现在一切尽在掌握的阶段来说,当然觉得一次性拿够是最好的。而当真的到了自我防范意识比较若的时候

这种类似骗老人购买的项目太多了,传销、功能被吹得神乎其神的按摩设备、菜市场各种免费为老人做血压监测的歪场合,所以对于老人而言,有一大笔钱 “候在” 身边反而是定时炸弹

也即是俗话说的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

所以养老规划的第一个重点:家里养老钱的 “自来水龙头” 有哪些?

房子勉强算一个,不过后期维护成本蛮高:

把房子交给 “蛋壳” 这样的中介机构管理:少收房租都还算好的,把你房本抵押去做其他坏事了,指不定还背个官司,一世英名就摔倒在一套出租房上,得不偿失。

闻名遐迩的 “蛋壳卢” 事件。

自己管吧,就算换个灯泡这样的事,都可能被一帮小年轻呼来喝去,还有可能退房的时候,收回来的是一个垃圾站

长沙某考研情侣退房时的室内环境

所以以房养老可是可以,效果如何,真的要看运气。

基金定投,虽然不错(只要国运好,基金定投一定不会亏)问题要做到向领退休工资一样,定时定量到银行户头的程度,还是需要花费大量的精力。

有点傻瓜,不过真的很靠谱的做法

跟保险公司签合同,把钱交给它们,让它们在合同上约定,到了约定时间,把钱定时定量的打到卡上,只要人在一个月,就打一个月的钱。

乍一听,好像这个是很靠谱了,不过有个问题:保险公司垮了(倒闭),还能履行合同吗?

当然能!

因为这不是我瞎说的,理论依据来自《保险法》:

第九十二条 经营有人寿保险业务的保险公司被依法撤销或者被依法宣告破产的,其持 有的人寿保险合同及责任准备金,必须转让给其他经营有人寿保险业务的保险公司; 不能同 其他保险公司达成转让协议的,由国务院保险监督管理机构指定经营有人寿保险业务的保险 公司接受转让。
转让或者由国务院保险监督管理机构指定接受转让前款规定的人寿保险合同及责任准备 金的,应当维护被保险人、受益人的合法权益

综上:

北大教授卖房住养老院,其实是一个老人对自己养老生活的安排。若要讨论话,我觉看官们可以考虑一下:**自己的养老如何安排?**毕竟你我现在虽然还没老,但都走在变老的路上。

养老金的储备方式很多,不过一定少不了保险。因为它和社保一样,是像工资一样按时发放的一种养老储备。

知乎用户 小豆社保​ 发表

首先对于钱教授来说这是他自己个人的意愿,既然想做那就去做就好了,我们尊重他的意愿。除此之外我对他的这个决定更多是佩服与羡慕,至少我很难做到像他这样洒脱,可以将自己居住这么久的房子卖掉,然后去养老院租房,至少我是没有安全感的。

其次,说起养老与养老院这个话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这一点。原因吗主要有两个:

一、中国老龄化加剧

2018 年我国 65 岁以上人口增速为 5.7%,较 2016 年增长了约 827 万,而总人口在 2018 年增速仅为 0.38%,同年出生率也仅为 10.94‰。2003 年至 2018 年我国 65 岁以上人口的平均增速达到 3.66%,同期我国人口增速为 0.52%,老龄人口比重连年不断增加。

且预计在 2030 年,中国 65 岁以上人口占比将超过日本,成为全球人口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国家。2050 年,社会将进入深度老龄化阶段,60 岁以上人口占比超 35%,成为世界上老龄化最严重的的国家。有一点需要注意,这里说的是占比,以我国庞大的人口基数来看,达到这个占比之后,老龄化人口是一个非常庞大的数字。

在社科院发布的《中国养老金精算报告 2019-2050》报告上,指出我国的养老金,到 2035 年将耗尽累计结余。而养老金的结余耗尽也从侧面反映了,我国人口老龄化不断加剧。

二、年轻人养老负担大

受计划生育影响,我国将来的养老主力军 70、80 后大多都是独生子女,结婚之后他们不仅要赡养四位老人,还要养自己的小孩,以及各种如房贷、车贷的贷款,压力可想而知。

这也是我们所说的 4+1 模式。

这么大的压力情况下,子女根本是分身乏术,只能从基本金钱方面上解决问题,而老人的照料关怀却很难兼顾到,很多时候都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尤其是在农村,子女甚至常年不在家,家里的老人更是难以照料到。


正是因为这两个原因,为了减轻年轻人的压力负担,同时解决老年人的养老问题,政府才着于建设完善的社会养老体系

解决方式也并非只是扩大养老院规模,之前一直试点的 “社保第六险”——长期护理险,也是解决措施之一。

在 2016 年开始,国家就着手建设长期护理险,在全国 15 个城市大范围试点,旨在保障老年人生活尊严,在生活无法自理的情况下,有基础的护理保障。

16 年原有的试点城市有:河北承德市、吉林长春市、黑龙江齐齐哈尔市、上海市、江苏南通市和苏州市、浙江宁波市、安徽安庆市、江西上饶市、山东青岛市、湖北荆门市、广东广州市、重庆市、四川成都市、新疆石河子市等 15 个城市。

根据,国家医疗保障局 2020 年 9 月 16 日发布的《关于扩大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的指导意见》,指出在原有的试点城市基础上,国家将再次扩大 14 个试点城市。

由此可见,国家为解决养老问题的决心!搭建完善的社会养老保障制度,政府帮助老年人养老,缓解老年人的养老压力与年轻人的赡养压力,最终的受益者还是我们。

知乎用户 羽亿保​ 发表

我是觉得,这属于人家的个人安排,有啥好评论的?

另外,明显就是广告嘛

知乎用户 泡泡妈妈​ 发表

这种情况在养老院很多。

上次去泰康蜀园参观,当时请来的一位老人,她住养老院的理由,不是因为子女不孝顺,也不是因为请不起保姆,而是因为想晚年生活更加丰富、不给子女增加负担、和一群志同道合(有文化、有修养、有爱好)的朋友一起玩、有专业的团队负责衣食住行医。

老人介绍:自己是服装设计师,参加设计过春晚的晚会服装,先生是大学教授,先生有风湿性心脏病,每年老伴去医院,尤其是冬天,不下 10 次,把自己和闺女累得够呛。

现在住进养老社区,有专业的医生平常检查、衣食住行都是专业团队一起负责、协同,身体好很多,这两年住院次数明显下降,自己和女儿都开心。

养老社区是一个专业的团队在提供服务,而不是单一的保姆做做家务而已。

1. 有专业的医疗团队,比如日常的感冒发烧、慢性病高血压、糖尿病以及大的疾病平时的监测和治疗,像现在自己的高血压、糖尿病的药就在楼下医院就解决了,不用再一个人跑去医院那么累,更不用影响孩子的正常工作和生活;老伴入住后有专业的照料,两年多一共只在马路对面的华西住了 18 天院,之前是想都不敢想的。

2. 有专业的营养师团队,根据身体情况,搭配合理饮食,自己的血糖和血压都控制得非常好,心情也很好。

3. 有专业的保洁团队,每周打扫消毒房间两次,窗帘、床品定期拆洗等。

4. 有专业的管家服务团队(含心理咨询师),安全巡视、情绪关怀、社区共建活动、客户及家属沟通、特别时刻关怀等。

5. 有丰富多彩的文娱活动安排,可以在里面快速找到兴趣相投的知心朋友,设有书画、合唱、影视、舞蹈、棋牌、养生操、英语、游泳、钢琴等俱乐部,精神层面得以满足,生活充满阳光。

**6. 经济角度,**请保姆每月也需要花 5000 左右,现在和老伴入住蜀园选择的是 73 平米的一居室,每月两人的住宿加伙食费大概在 1 万元左右,和请保姆差不了多少,这里还更安心。

我们现在这个年纪早已完成了对家庭以及社会的责任,应该放下一切,好好的为自己而活,走好人生的最后一段旅程。

住进养老院,每天不用为柴米油盐这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操心,可以继续专心自己的爱好,谁说老人就不能有梦想呢?

笔者泡泡妈妈,国家执业药师 & 职业卫生师,原大型企业职业卫生、工伤部门主管 9 年。现为保险经纪人,擅长家庭 & 企业团体保障规划、教育 & 养老规划。希望通过此号,打破保险行业信息不对称,分享投保思路,客观分析产品的优劣,从此买保险不上当。

知乎用户 赛赛 发表

现在月子中心很火,我估么着将来养老院可能更火。

毕竟生娃的时候的经济条件不是很好,但是养老的时候经济条件更好。

当然,月子中心由于只住一个月,所以可以开出更高的价格。但是养老院可以在每个人身上拿到数个月的钱,获取客户的成本更低。

我们家房子就在昌平,面积 101,月租金 6500. 这养老院就相当于把月租金 6500 的房子以 2w 的价格租出去了。照顾两位能生活自理的老人,这开销显然到不了 1w 啊啊啊啊!

如果规模大了,真是赚钱啊!

之前我家楼下开了一个社区养老场所,把三居室加了隔断弄成四间。由于是跟中介租房,房租估么着大致需要 7000 元。对外收费是每人每个月 5300,请一个人来照顾。这种规模小的,收入就不太好了。如果全都住满,收益还可以,只住 3 人,收益就已经很微弱了。只住 2 人,就要赔钱了。

但是我就没见过住满的情况,主要是这地方除了不用自己做饭之外也没多什么便利,还得支出一大笔钱,还不如和哪个饭店约好每天送饭划算呢!那个社区养老开了几个月就不继续经营了。

知乎用户 东东直升机 发表

各位务必要弄明白一点,人家钱教授是丁克一族,无儿无女,又不用给谁留遗产,不趁现在高价把房子卖了,好好享受生活,人年龄大了,随时都可能说走就走,真要是走了,房子不是便宜了外人。各人实际情况不同,有不同的考虑,不一定就是因为缺钱而卖房。

知乎用户 戴英 发表

官方报道有 2 个点:1、话说是为了躲避骚扰清净。2、为了安心写作环境,比如中断思绪。

那除了以上的点,很简单的点比如

1、因为想住养老院和住的起,这个很个人化认知和观念了,比如就有人愿意和小孩住一块,有的人就和老伴一起相互照顾,有的一个人也愿意自己待着,没啥大众标准的。

2、需照料更多的年龄阶段,自己和妻子年纪也上七八十岁以上其实也到了需要常规照料的阶段,比如孩子有工作忙和打拼事业,照顾会没那么及时,两个老人在家里待着大眼瞪小眼,发生点风险,指不定一方可以帮上忙解决,哪怕是打电话,其实也尴尬的,那养老院未必不是这个阶段最好的选择。

3、养老院的服务和解决价值,比如定时定点的饮食、生活起居是常规服务项,中高端医疗会更升级,满足需求更多样和个性化,饮食是营养搭配,房型选择类别,家居设备,实时的医护及时性,比如可以根据老人的晚上睡觉翻身频率、上厕所的时常等感应到老人的可能护理需求,还有周边的医院和就近选址,还有丰富的活动,比如老年大学,养老院组团外出旅游,室内的各种适合老年人的特意健身工具和日常文娱活动,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来,比如钱老师写作肯定喜欢安静,那图书馆和其他琐事都不用干,在自我世界里和各种活动来灵感都是很好的简单诉求的,那这块养老院是必然可以很好满足的。

那以上几点是核心思路框架和需求了,差不了太多的。

关于具体的养老规划兼顾挑养老院自形式的欢迎交流,加微信 dy929740822

知乎用户 babyquant​ 发表

如果是我的话不会卖房,而是把房子留着出租,租金去交养老院的钱,等我去世了,房子留给女儿。如果我活到 90 多她也 60 多了,然后她再拿去出租住养老院。

如果是子女来养老,会有一个利益冲突的问题。比如他们知道我死了他们才能拿到房产,会不会希望我早点死呢?或者照顾没那么尽心。

但养老院没有这个问题,我死了,他们就少了这份收入,巴不得我晚点死,照顾也用心一些。

知乎用户 可乐猪 发表

体面的人,也要面对不体面,所以为什么人们类一直有约定俗成的规则,到了一定年纪,就干这个年纪该干的事,该学习的时候就学习,该结婚生子的时候就结婚生子。而我为什么说住养老院不体面呢?现在老先生神志清醒的时候,一切都好说,但是,人年纪大的时候,很多事情是由不得自己的,如果最后要走的那几年,神志混乱,那么,最后能否体面,都是护工给的,经常会有护工虐待老人的新闻出现,所以,我只看到了晚景凄凉,当然。房子是小,毕竟生不带来死不带去,但是,享受了一辈子丁克的自由,就要承担没有孩子养老的糟心。

知乎用户 老杨叔聊志愿填报​ 发表

泰康养老之家可是国内首屈一指的高端养老项目,绝大部分人住不起的。这是杭州泰康,去看过,就龙坞景区内,环境好的一塌糊涂。在这儿过十几年几十年,一点不亏,平时还不用子女照顾,生病时有医院。房子不卖还留给子女让他们争得头破血流咋滴?何况能住这里的人,子女基本上不差钱。

知乎用户 戴晓燕 - 财富传承 发表

进入养老社区养老,肯定是以后的趋势了!

子女都非常忙,也有自己的人生和家庭,对于老人的照顾也不会是时时刻刻那种! 一周聚一次可能是比较多的了! 父母的健康对子女来说比什么都珍贵。

老人退休后应该享受生活,有自己的娱乐爱好,有自己的认识的小伙伴,有自己的旅游人生。在生病的时候也要有专业的人士进行陪同照顾。 上周六我去参观了我们供应商之一泰康的养老社区,感觉自己瞬间向往里面的生活:

知乎用户 姚小宝 发表

打算推出一个养老公寓项目,名字都想好了,就叫” 老蛋壳”

顶级的品质,顶级的服务,当然价格也是顶级的。

住不起是吧?

我们的目标客户就是那些有高价房产的孤寡老人,你们就是我们的爸妈,我们一定会把你们伺候好 (只要钱给够)!

我们提供一条龙服务,你只要签署一个房租委托交易合同,我们就会帮你把房子高价卖出,然后自动购买本公司的理财产品。由于本公司理财产品收益很高,足够覆盖你入住老蛋壳的费用本金还是你的,听起来是不是很心动啊?

我们还成立了” 飞毛腿基金”,您过世后所有资产都会由它管理。无论是捐给红十字会,还是建设希望小学,全听您的吩咐!

如果入住期间老伴去世了怎么办?没关系,我们还推出了”老世纪家园”项目,所有的单身异性老人任您挑选 (如果你俩都愿意,同性也行) 只要 18888,就可以给你联系方式,只要 58888, 就可以安排你们见面,只要 888888,就可以确保成功!

是不是心动?心动不如行动,赶快拨打热线电话 0571110 来咨询吧

什么,你问如果跑路了怎么办?

一堆高学历年轻人维权那么久都没有结果!

知乎用户 我是晓贵 发表

这个从普通人的角度看,就是很稀松平常的一件事。可能因为身份特殊,所以上了热搜。平常人以房养老的不少,只是后面的问题也很多。

老教授之所以敢卖房子养老,大概率是几乎没有风险,因为自己家底殷实,同时因为个人影响力的原因,不会出现即使有钱,也受欺负的结果,毕竟大大小小的这么多双眼睛盯着看着,出了什么问题,养老机构也担待不起。

普通人之所以不能或者不敢这么做,主要是风险太大,养老机构住的不顺心,再想自己养老,不说房价怎么样,单说买房的各种事项流程,就得把老人折腾够呛;另外传统观念里,老人把房子卖了,自己养老了,儿女如果没说通,后面所有的事儿估计都得老人自己扛,所以无论怎么样,卖房子养老,可能在很多普通人里,实现很难。

养老这事儿其实怎么都绕不开家人,我看有的答案里,家人和睦,有商有量,挺好,所以做什么决定,后面都有家人做托底。但有些家庭就没那么和谐了,连自己养老还是去养老院养老这事儿都不一定能做主,更别提卖房子养老了。

所以,现在国家在一步一步完善养老行业相关法规,另一面,家庭观念的改变其实也是需要很长一段时间的。这可能都不是单纯的养老问题了,这是整个大环境或者时代累积下来的问题。

或许过上二三十年,这种问题就都不是问题了,因为这一代人的想法已经和上几代有了本质上的变化。所以,目前,能做多少就做多少,同时也希望老教授晚年幸福。

知乎用户 小白兔 发表

你以为有子女的老人不去卖房养老是因为子女孝顺子女能天天伺候老的吗?

错了,是因为子女惦记房子,图父母的钱财,父母又在基因和责任的驱使下牺牲自己来供养下一代,就这么简单。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养老院无非是档次高低,有钱进高档养老院,住单间,吃营养师搭配的所谓健康饮食,24 小时医疗人员监控。

没钱进一般养老院,多人卧室,大锅饭,有个成年劳动力帮忙打 120,量量血压之类。

**但中国人养老的真正问题是在于失能,**卫健委统计过,我国人民预期的寿命是 77 岁,但是我国人均健康预期寿命仅为 68.7 岁。

(健康期望寿命是指人们能维持良好日常生活功能的年限。)

(其与普通期望寿命的最大不同在于: 普通期望寿命是以死亡为终点, 而健康期望寿命是以丧失日常生活能力为终点。)

换句话说大部分中国老人,在去世前十年都是处于失能状态,有专门呼吁关注失能问题的学者统计过,日本人是一年。

中国人一旦失能,那就是十年生死不由己, 生活质量变得异常糟糕,你有钱住高档养老院,也过的生不如死。

大部分人与其想什么养儿防老,想啥攒钱住高档养老院,还不如想想怎么维持自己身体健康质量,能让自己到死时候才失去活动能力。

知乎用户 溪边的树 发表

“得先让豪绅出钱,带着百姓捐钱。豪绅捐了,百姓才跟着捐。钱到手后,豪绅的钱,如数奉还,百姓的钱,三七分账。

就怕老百姓卖了房去住几年,养老院老板卷款跑路了。这些年跑路的 p2p 还少吗?

知乎用户 兔兔兔兔兔兔兔兔 发表

幸福啊,现在还能卖掉,不知道 70 后 80 后年轻时候高价买的水泥笼子,年老了卖给谁,给自己支付养老院的费用。

呵,他们肯定不信的,不信这种厄运会降临在自己头上。

知乎用户 阿神​ 发表

非利益相关,观点仅供参考。

这个新闻在当时还是引起了一定的轰动效应。因为这个新闻的几个点,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还是非常受人关注的,容易炒起来。

新闻的核心内容精炼下来是北大教授卖房住进了养老院。

国内著名大学的教授,按理来讲,家庭条件应该非常的优越,但是却卖掉了北京的房子,为了写作住进了每月花费将近 2 万多元的养老院。

与之相对比的,是现在还有很多家庭掏空了好几个钱包,为的就是在北京能买上一套房子,让孩子留下来。

然而,这则新闻的背后,实际上显露的确是我国家庭养老的一个现实问题,我们的未来养老,究竟是能有人养就行?还是想要有质量的养老生活?这个问题,很值得我们现在去思考,去准备。

泰康保险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兼 CEO 陈东升曾经写过一篇文章,文章曾对钱理群教授养老这个事情有一个全面的说明,同时这篇文章也揭示出了我国养老问题的现状。

现转载如下,如涉及版权,请私信联系删除。

钱理群教授可能是我们泰康之家养老社区最为 “著名” 的居民。2015 年 7 月,因为夫人崔可忻身体抱恙,加上自己想潜心写作,他们卖掉了自己的房子,搬进了 “养老院”——泰康之家 · 燕园。因为被老同学温儒敏教授在微博上 “曝光”,很快引发舆论热议。
泰康之家 · 燕园是泰康在中国布局和运营的首家养老社区,也是对中国机构养老的一次全新定义。这是继我 1993 年创办中国嘉德拍卖,1994 年和我弟弟陈平创办宅急送快递,1996 年创办泰康后进入的又一个领域。2007 年,在一个婚礼上,我被养老的问题所吸引。因为人寿保险直接关系人的生老病死,我们很快就认定这个方向。开始我们想通过轻资产的模式运作,但这一尝试失败了。随后,我们转向欧美、日本等国家和台湾地区的养老机构学习。
在美国的养老社区里,我看到 95 岁的老先生在跑步机上跑步,87 岁的阿姨在练习芭蕾舞,还有一位百岁老人,戴着二战时的护士帽,跟她握手的时候非常有力量。他们对生命的热爱深深感染了我。“童年的纯真、少年的狂野、中年的潇洒、老年的神闲”,人生的四个阶段,我们中国人在前三个阶段都相对较好,到了老年阶段就不受重视。还有我们中国传统的老人,他们通常不是为自己而活,舍不得吃舍不得穿,把一切都奉献给子孙后代。我妈妈也是这样,勤俭节约了一辈子,我应该算是成功了,但家里的报纸、纸箱她还是积攒起来拿出去卖,有钱也舍不得花。他们的老年是苍白的,没有色彩的。所以我下定决心,一定要把这种生活方式带到中国来,让我们中国的老人也能够快乐、优雅地老去。
2015 年 6 月 26 日,泰康之家 · 燕园投入运营,同时开业的还有社区配套的二级康复医院——泰康燕园康复医院。钱理群教授和夫人崔可忻老师是这个社区的首批居民,现在有超过 1400 名居民在这个社区里享受他们的晚年生活,包括 7 位院士、4 位大使,还有 200 多位教授、副教授。我妈妈也住在这里,我经常去探望她,所以有很多机会拜会钱老师夫妇,最后我们成了很好的朋友。
崔老师和钱老师都是民国时候的大家庭出身,新中国成立后拥抱新社会,上大学。崔可忻老师是上海医学院儿科毕业的,钱理群老师是北京大学毕业的,毕业后他们都分到了贵州。他们在那里相识,共同度过那段艰苦的岁月,恢复高考后钱老师考上北京大学研究生,崔老师随着到北京中国儿童中心研究院,发挥他们的作用,成为社会受人尊崇的大学者、大专家。他们一生跟着国家的命运跌宕起伏,无怨无悔,始终把自己的知识献给社会。
崔可忻老师退休前是中国儿童中心发展研究员,一生爱唱歌,是燕园老年合唱团的主力团员;钱理群老师是中国研究鲁迅、周树人最著名的学者,被认为是当代中国批判知识分子的标杆人物,到燕园后潜心写作,五年不到出版了七本书。
2018 年 11 月,崔可忻老师被诊断出患了胰腺癌,医生说她只有四个月的生命。她跟死神赛跑,做了四件事。第一件很快把家里所有的事情都安排好。第二件就是对自己的病,决定不做化疗、不动手术,就住在我们泰康燕园康复医院接受疼痛治疗,钱理群老师每天从社区走过去陪她。第三是在燕园做了一场告别演出,83 岁的老人,穿了一身洁白的连衣裙,她身上绽放出的那种美丽,可以说震憾人心,我觉得再青春都无法比拟。第四件事,她完成了人生的自传——《我的深情为你守候——崔可忻纪念集》。
崔老师病了以后,我去看了她四次,每次去她和钱老师都是谈笑风生,没有一点感觉是得了不治之症。他们对待死神的态度、对待生命的态度是优雅的、恬淡的,他们那种跟死神赛跑的方式,太让人感动了。我觉得他们就是精神的贵族。我最后一次去看她,离开的时候走到电梯了,又情不自禁走回去,不由自主地去吻了她的额头。我能感受到她额头的那种温度。
每个人都将面对衰老和死亡。我觉得崔可忻老师和钱理群老师就是中国知识分子改变对生命态度的一个典范,是一对高贵的生命对待死神、对待癌症、对待人生最后一段旅程的一个典范。这种对生命的态度,就是泰康进行医养探索追求的目标。
钱理群老师跟我说,他们很感谢泰康创造的养老方式,让他们的生活丰富而充盈。特别是泰康开创的医养融合的模式,把康复医院建在养老社区里,让他和崔老师免于去医院的奔波与烦杂,使得他们有更多的时间享受生命的充实、安宁与祥和。
崔老师不幸于 2019 年 8 月去世。我很荣幸能够认识崔可忻和钱理群两位老师,很荣幸我们选择进入医养这个产业,很荣幸我们在商业上的创新与实践,能够为中国的老人提供一个优雅幸福的晚年生活。这就是我们事业的价值和意义所在。我觉得我们养老社区里有这样的居民,更加坚定了我一辈子只做这一件事的决心——把泰康的医养事业进行下去,用市场经济的方式方法,实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现在,钱理群老师依然忙着写作,张罗崔可忻老师自传的再版事宜,还希望能够在燕园办一个文化养老论坛。泰康在进行养老康复服务探索的基础上,开始进入医疗和纪念园板块,并且和原本的保险、投资业务结合起来,开创 “活力养老、高端医疗、卓越理财、终极关怀”四位一体的商业模式,通过打造 “长寿、健康、富足” 三个闭环,构建大健康产业生态体系。目前我们在全国 19 个城市布局了医养融合社区,其中 6 个城市已经投入运营,有 3400 多位居民入住。
当前,几乎世界所有发达国家都遭受 “老龄化” 困扰,而随着世界人口死亡率和出生率的持续下降,预期寿命延长,人类社会将不可避免地进入长寿时代;人口结构将从金字塔结构转向柱状结构,高峰平台期老龄人口占比超过 1/4。这是未来人类社会一场最根本的变革,人口结构的变化必然带来社会政治、经济结构的颠覆性影响。而随着人们预期寿命的延长,退休后可能还会生活 30 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占整个生命周期的 1/3 以上。如何重新规划和安排长寿时代个体全生命周期?如何解决长寿时代带来的健康和财富的挑战?政府、企业和个人都需要未雨绸缪。
我记得 2016 年 7 月 18 日泰康之家 · 申园开业的时候,我们邀请了上海市刚刚退休的主管民政的副市长,当时他说有 “两个没想到”,让我印象深刻。第一个没想到,是我们国家老龄化来得如此之快;第二,我们社会对老龄化的准备如此不足也是没有想到的。当然他说这句话是想表扬泰康率先应对老龄化时代的到来,建设了提供一种新生活方式的一流养老社区。但是他的这个判断,基本上是今天中国一个非常确切和真实的写照。而长寿时代的挑战将更加艰巨。
人类社会发展的终极目标,就是社会和谐、家庭幸福和身体健康。寿命更长、生命质量更好,这是人类创造文明塑造自身最本质的成果之一。但是,当长寿演变成一种挑战,我们需要更有智慧的应对。我们希望通过泰康方案的不断迭代和优化,持续降低成本、提升效率,在中国推动一场养老革命,为应对长寿时代挑战提供一个中国样本。不但让更多的人能够享受钱理群夫妇式的退休生活,也能为更多的老人提供实现自我、持续创造价值的舞台和机会。
6 月 26 日,泰康之家 · 燕园将迎来五周岁的生日。今年早些时候,我在《管理世界》发表了一篇《长寿时代的理论与对策》的文章,阐释了我对长寿时代理论的研究,这也是泰康大健康产业生态体系探索与实践的逻辑基础和根本初心。谨以此文,作为对燕园五周岁生日的一个祝福,也是对我们五年来推进长寿时代泰康方案的一个纪念。
2020 年 4 月于北京

知乎用户 申申说财商 发表

谢邀!

钱理群卖房入住养老社区每天三件事:休养写作聊天

近日,北京只有十几摄氏度,钱理群老先生不顾天气寒凉,出现在昌平区一家养老社区的重阳节活动现场。当天,著名法学家、中国政法大学终身教授江平也受邀来到现场,与钱老相谈甚欢。

钱理群被誉为是上世纪 80 年代以来中国最具影响力的人文学者之一。今年 7 月初,一则 “钱老正酝酿入住养老院” 的消息传出后,舆论普遍感到错愕,也由此引发了社会对于养老问题的关注和讨论。但记者昨日获悉,钱老早已经卖掉了原来的房子,于今年 6 月底入住了昌平区一家养老社区。

钱老表示,早在 2014 年他就有住养老院的想法,他跟老伴也慎重考虑过,住进养老院也是希望能借此避开很多琐事,专心进行写作。他们最终选择的这个养老社区,房间 100 多平方米,每月住宿费大约要 2 万元。为此,他和老伴卖掉了原来的房子。

钱老说,他的很多学生反对他卖房住养老院,但这只是他和老伴个人的选择,卖掉房子去 “租房” 养老,也是他能够承受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这就是我的想法。”

“钱理群卖房养老”,一种养老新模式

不值得大惊小怪

当前制约老人走进养老院的阻力,绝不仅是钱的事儿,个人观念陈旧和养老机构的不足、不专业也是重要原因。钱理群的举动说明一点,只要钱不是太大的问题,高端养老机构完全值得托付,甚至是更好的选择,关键是你愿意走出这一步吗?

面对空巢老人和失能老人比例不断提高的局面,入住养老院必将是未来主要的养老方式,其专业性优势也是不可替代的。有数据显示,慢性病所致的护理要求是老年人入住养老院的重要动机之一,慢性病越多越严重,老人的意愿也就越强。显然,钱理群夫人患病后无法照顾二人生活,也是他做出这一选择的原因之一。

在巨大的养老压力下,进入养老院恐怕是未来很多老人必须做出的正确选择,前提是养老机构必须要健全和专业。这就要求,我国应尽快形成公办与民办养老机构各司其职的结构体系:对于经济窘迫和失能、半失能的老人,政府要兜底养老,建立类似于低保的补贴制度;对于经济宽裕和完全能够自理的老人,民办养老机构应当提供不同档次的专业服务,尽可能满足不同老人差别化的需求,从而赢取老人和子女的信任。

卖房养老” 模式无法复制

钱老的房子销售之后,可以住上一个月 2 万元房租的养老院,这还不包括其他费用。老伴二人居住在 100 平方米的养老住房里,和平时的生活环境没有多大变化。而我们则不同了,“以房养老” 换来的只能是一张单人床,而不是一间房。虽然说人老了诉求少了,可是已经习惯了一间房的生活,只有一张床总是不习惯的。

最为关键的则是,钱老卖了房子并不是一无所有,老人还有退休金,还有以往存款,完全可以应付其他费用。而眼下很多百姓还游离于社保制度之外,即使参与了一定的社保,也徒具象征意义。当了一辈子房奴,到老了刚摆脱房奴困境,已经囊中羞涩,也用房子养,老何以面对人情礼节?何以面对病有所医?

一般情况而言,已经功成名就的老人,家庭教育也是良好的,子女因为良好教育也都衣食无忧了,子女问题可以忽略不计。而百姓老头,百姓老太可以吗?尽管说,我们主张一个不啃老的社会,子女啃老可以追究法律责任。问题是,当我们的子女 “衣食有忧” 的时候,当我们的子女住在廉租房里的时候,作为为人之父,为人之母的我们,岂能忍心不给子女子留下辛苦一辈子换来的房子?

解决养老的问题,需要政府理智的面对人口计生、公益养老的变革。北大教授 “卖房养老” 无法复制。

呼唤养老性价比提升

我们关注并讨论钱理群卖掉房子进养老院,继而讨论养老模式的问题,总归是一件好事。而钱理群教授,作为名人和公众人物,勇敢地做出不再单方面寄希望于 “养儿防老” 模式的举动,也不再为 “以房养老” 而瞻前顾后,都进一步说明,社会化养老、市场化养老,未来应该成为一种养老的典型模式。当然了,需要正视的问题是,我国养老机构的建设速度以及服务质量,恐怕并不容乐观,更多的优质服务可能只依存于高昂的经济成本付出这一基础。

需要明白,不是每位老人都能拿一级教授、二级教授的工资或国务院津贴,不是每个人都在北京有可以卖出高价的房子,但钱理群教授享受的到高品质的养老服务,却是许多老年人所希望享受到的。那么问题是,普通老人的养老怎么办?如何才能提高我国养老事业的性价比?

但社会化养老是大抛所趋,也终究会成为人心所向——养儿防老,不可能扛起养老事业的大旗;政府单方面的宣扬 “尽孝” 或是将 “常回家看看” 写入法律,都是对养老问题的责任推卸。因此,政府如何鼓励社会化养老,并建立健全我国的养老机构,应该是接下来要解决的重要社会问题。比如,要建立更多的公立养老院,要鼓励民营资本进入养老领域,还要努力提高养老服务人员的工作水平,更要有严格的监管,等等。如其不然,如专家所讲的 “计划生育将导致无人养老的困局” 可能就会加速到来。

让更多人体面而有尊严地度过晚年

我们应尊重钱老的选择,况且现在似乎也没什么值得操心的。不过,这件事情提醒我们,中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如何加快健全相关制度,加大政府投入,鼓励市场进入,以构建一个相对完善、能够满足多层次需求的养老机制,是迫在眉睫的问题。具体来讲,这包括养老金制度、养老机构床位不足、老年护理的医保报销以及相关安全监管等等方面问题。当前尤为迫切的是,要加快解决养老基础设施严重匮乏的问题,也只有在这个前提下,才谈得上如何去满足不同人的多元化养老需求。

今天的老人,就是明天的我们。很少人能够像钱老那样去安排自己的养老生活,但多数老人都追求如何体面而有尊严地度过晚年。养老是一个正常的社会现象,但不能变为一场社会化的危机,我们需要为此努力很多。

关注我,申申说财商,一起学习更多理财知识吧。

知乎用户 小希历险​ 发表

如果是这样的养老院,真的值得卖房去住

之前亲自去考察的,详细可见文章

undefined

养老问题是个必然存在的问题,我们不一定会生病,但一定会老去。

要不要卖房去住养老院,我觉得首先得看养老院有哪些东西是家里再有钱也没办法达到的。

就像一些很细节的装修,其实家里也可以做到。

说说我作为一个九零后,对养老问题的一些思考。

如果我老了以后,

1、我希望依然能有玩的来的人。虽然说心态要一直保持年轻,但真正玩的来的,大多还是同龄人,尤其是老了以后,打个牌搓个麻将动作可能会变慢,那家里的年轻人可能真的不愿意跟我玩;如果到了一定的年纪,孩子怕我出门摔跤,可能不会让我整天出去玩。一个人时间久了,整天看天看太阳,早晚都会抑郁的。

一堆老年人一起玩,有益无害。

2、老了之后,免疫力、身体机能都会衰退,及时的健康监控是否能满足。泰康之家的 “小病不出门、中病不出园、大病直通车” 真的是最吸引我的,日常拿药日常检查不用再排长队,医生还会定期对园里的老人进行健康检查,就像家庭医生一样。

但如果自己家里要做到这些,成本怕远远不止 2 万一个月,而且并不一定能做到这么全面。

没有真正的老过,无法体会长辈对医疗的渴求。

去年至今,泰康全国已经开业的七个园,没有一位老人感染新冠肺炎,也没有一个老人过度抑郁,一直有事做,非常充实。

从各个角度给予安全感和幸福感,泰康之家做到了。

知乎用户 白玺 保健医学​ 发表

首先,尊重钱教授的个人选择。

【词语定义】介护 = 照护

当然在我国有较完备的养老机构分类,各类养老机构可以接纳对应介护需求的老人。

(可参考《白玺选编《中国养老术语》》)

undefined

很早就进入老龄社会的日本,从 1973 年(福祉元年)开始针对高龄福祉就进行了持续发展。2000 年又在强制险介护保险的支撑下解决着日本的养老问题。

undefined

【名词解释】

介护度:对老人的介护需求进行评估认定。

介护需求低 要支援 1 要支援 2
介护需求高 要介护 1 要介护 2 要介护 3 要介护 4 要介护 5

**要支援 1:**日常生活基本自理,预防需要介护状态,而稍微需要生活支援。

**要支援 2:**生活支援必要,进行日常生活动作能力稍微降低,为了维持机能和改善需要某种支援的状态。

**要介护 1:**日常生活动作能力低下。排泄和洗澡等需要部分看护的状态。

**要介护 2:**步行和起床困难。排泄和洗澡等某部分需要完全看护的状态。

**要介护 3:**站起来和步行不能自力而为,排泄、洗澡、穿衣服等都是需要全面护理的状态。

**要介护 4:**动作能力显著降低,日常生活没有护理会很困难的状态。

**要介护 5:**动作能力下降,心意的传达也变得困难,没有看护的话是不可能进行日常生活的状态。

因为评估标准不一样要支援和要介护也不能直接理解成国内划分的失能半失能老人。


日本的养老设施可以提供的服务大体上分为三类:

第一类长期入住养老机构

特別養護老人ホーム(简称:特养)

目 的: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接收人群:介护度 3 及介护度 3 以上的老人

使用期间:长期入住养老设施

第二类,居家和入住养老机构兼用

目 的: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接收人群:要支援,要介护的老人

使用期间:结合介护计划的实施,进行日间照料或者短期接收介护。

第三类,居家养老

目 的: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接收人群:要支援,要介护的老人

使用期间:结合介护计划,上门介护服务。

以上是日本介护服务的三种模式,在技术方面没有重大发展的前提下,未来我国的养老服务也会按照这个模式进行。

钱教授这则新闻,在超过 9 成老人的都希望自己老后在家养老的大环境下实属炸雷。

我认为能引起舆论讨论的主要原因是国内养老院的定义以及职能和大多数人所认知的养老院存在差异。虽然近年来养老行业政策等方面大力提倡发展,但是养老机构的传统印象,传统舆论,专业职责划分宽泛等客观原因,导致的养老机构的专业职能在还处于社会认知的较低位置。

整体来说现在的养老产业、行业需要提升的空间很大。


参考・引用

白玺知乎,白玺:白玺选编《中国养老术语》

白玺:白玺选编《日本介护保险制度前的诸政策》

公益財団法人長寿科学振興財団 ,

介護保険の介護度とはhttps://www.tyojyu.or.jp/net/kaigo-seido/kaigo-hoken/kaigodo.html

知乎用户 王小娟 发表

在中国传统的观念中,入住养老院等养老机构就等于子女不孝、晚景凄凉,入住养老机构都是下下之策。

我国正处于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期。据相关数据显示,目前我国 60 岁以上老年人口已经占总人口的 15.5%,其中,数量庞大的老年人群患有慢性病,有近 4000 万失能和部分失能老人

所以说,随着我国老龄化愈来愈重和老年人慢性病患者越来越多的现状,使得居家养老越来越不现实,选择养老院等养老机构才是必然的趋势。

我个人感觉钱理群钱老选择养老社区完全是明智之举,当然这也全然关乎个人选择,他现在住在北京昌平泰康之家的燕园养老社区,吃饭等日常琐事都有社区里面专业的服务人员打理,省去这些日常烦恼,他可以全身心、舒适地写作,我感觉这种状态很好,尽管钱老岁数大了,但他依然可以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过着不孤单、有意义的晚年生活。另外如果钱老在家养老,老两口都岁数大了,难免会有个头疼脑热的,在家都是很难处理的,但是在养老社区就不一样了,此前,看到新闻报道说,钱老住的养老社区配有专门的康复医院。

当然也许有人会说,居家养老,像钱老这种情况的老人,完全可以请个全职保姆,可以护理照顾日常起居,但是保姆只是一个人,而且他的服务也很不成体系,养老社区最大的优点就是整个对老年人的照护,是一套体系化的服务和照护,比保姆等方式更让人放心。

综上所述,尊重钱老的选择。

知乎用户 老蒋 发表

谢邀。与普通人最大的不同,钱教授用来制约养老院的不是钱,而是他的名气、社会地位,还有他的那些名气日盛的徒子徒孙们。

看明白了吗?在养老院眼里钱教授是个刺猬,是不敢怠慢的。

而没有这些资源的你,在养老院眼里,肥羊而已!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高端养老院的好,并不是一般人可以想象的

我的姥姥,在双井恭和苑住了 6 年,期间受到的照顾不是家里有的

先说一下我姥姥,清华大学毕业,一直从事海外新闻工作,80 岁之后同时面临老年痴呆和腿部退化,在住养老院之前,需要 2 个保姆 + 我爸爸轮流照顾,住在我们家对面一套 100 平的房子里,期间遇到过多次摔倒无法及时发现(走路很慢没有声音就趴在地上了),夜间醒来无人照看等等情况

住进养老院之后,每天 24 小时有人巡逻看护,6 年以来几乎没有受过伤,养老院安排饮食非常健康合理,还会针对老人做很多微调,养老院一墙之隔是一家二级医院,养老院内的老人不少都是那家医院抢救回来的

而且对于精神上的东西,养老院会举办很多诸如读书会,歌会等等活动,对于我姥姥这种精神生活极为挑剔的人来说,也比我爸在家里给他读报纸说新闻好多了

如果没有养老院,恐怕我姥姥会早去世 2-3 年,专业人的照顾永远不是子女能做到的,而且每个月 2 万多的开销也没有那么的遥不可及,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卖套房子就够的上了

顺便说一下,双井恭和苑是专业养老院,不是养老公寓,不需要什么充 100 多万的卡,也不用担心暴雷,付月费即可

养老真的很专业,我自认为家里老人的养老条件超越全中国 99.99% 的人,即使 1 个子女带着 2 个保姆 24 小时看护,拥有独立的住宅,各种高科技监控设备,紧邻北京的巨型三甲医院,仍然比不过专业养老院照顾得好

我妈跟我说,等她 80 岁了她也要住进去,我想这就是最好的答案

知乎用户 咻咻 发表

到 2020 年,我国的失能老人将达到 4200 万,80 岁以上高龄老人将达到 2900 万,而空巢和独居老年人将达到 1.18 亿。

这部分老年群体是社会重点关注对象,同时也是解决养老问题的关键所在。空巢和独居老人偏向于生活上的照料以及情感的陪伴,高龄老人在此基础上更偏向于医疗护理和临终关怀,而失能老人需要重点解决的是专业的医 疗和护理问题。

环境优雅、生活便利、活动丰富、医护贴心 ······ 一个优秀的养老社区到底长什么样?

每个都有追求享受生活的权利,只要有更好的资金作为支撑,那么没有问题呀。比尔盖茨的豪宅 据说参观一次 都要不少钱呢

再次强调一下,人家写的是 养老社区,养老社区,养老社区。可不是普通的养老院,那是两个概念

作为目前业内品质最高的康养社区体验中心,君康年华幸福时光体验中心将生活、康养及医疗完美结合,提供个性化、定制化的康养服务,让有活力、有陪伴、有呵护的社区生活,摸得着看得见。

这些高端的服务背后,必然是高额的费用,普通人望尘莫及也是没有办法的

知乎用户 宫乘风 发表

年轻时,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赚到足够钱,等老了就有钱住 2 万一个月的养老院了。

知乎用户 Venom Snake 发表

人家的爱好就是住养老院,所以没什么好看待的,尊重别人的生活即可。

知乎用户 三十未立 发表

这个我熟,是泰康的吧?我还带几个客户去专门看参观过,不是银行内退下来的行长就是浙大的教授,可没少跟导游讨论(撕逼)过相关的内容。其实是买 200-500 万保险买一个入住的名额,用保险的分红来抵押费用,说白了是保险公司打算把末端的钱也给赚了。你们担心的什么养老公寓跑路什么的去参观的哪个没担心过?真要跑了你保险公司总跑不了吧?保险公司破产了国家还得指定下家接手呢

一群人一边说养老院爆雷跑路,另一边又说居然花了几百万居然只买了一个名额…… 没盈利怎么维持可持续发展?真以为扔个几百万给养老院就完事了啊?本质上是靠保险来养老!

知乎用户 神奇教科书 发表

个人对自己生活的选择往往是自身情况的最佳结果,也就是说,这位教授选了最适合自己的养老方案。

至于你适合不适合,合理不合理,愿意不愿意,都不在人家的考虑范围内,只有自己的经济条件、儿女状况、思维意识、心理预期等等各方面与此相适应,才是能让人家做出这个决定。

老去是一个去光环、拉大平的过程,很多年轻时叱咤风云响当当的人物,老了都要回归本原,满足自己的吃喝拉撒,如果在生活不能自理后还能有那么一点尊严就再好不过了。儿女也好、保姆也好、护工也好,如果能对自己好一些就很满意很满意了。自己的权势不再、荣耀不再,身体也频频亮起来了红灯,还能怎样呢?只要活下去就好,每顿不要山珍海味、苦辣酸甜咸香鲜俱有,只要暖暖和和、软软呼呼就很好啦,多放一些盐,舌头经过这么多年,也老去麻木了。

居家也好、去养老院也好,子女出钱也好、自己卖房也好,都好,活得久一些、有尊严一些,就好,别无他求。

知乎用户 Nikki 发表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钱理群教授卖房住的养老社区,和大多数人认知的养老社区是不一样的,是泰康养老社区

泰康养老社区是什么样的?

上海申园为例:

要交 200 万才有入住资格,据说这是 “最好” 的养老社区

如果入住这样的养老社区,能解决什么问题:

(1)基本生活配套

比如吃饭、卫生等。不要小看一天三餐,实际上在家里要花费大量时间精力,要买菜、洗菜、做饭做菜、还要洗碗收拾,一天三次,可能早上才弄好,过一会儿又要开始忙中午的了,中午的才吃好没多久,又要开始忙晚上的了。中间还要穿插比如做卫生、拖地、哪里小零件坏了,修理等等。在养老社区,有日常的食堂,到点去食堂吃一下饭就行,而且品种很多,想吃什么吃什么。日常卫生有保洁人员。

(2)医疗

有很多老人有慢性病,如果在家去社区医院,可能人很多要等很久,在养老社区,这些都是配套好的,还有工作人员提醒到点该做什么检查、该吃什么药。

(3)其他配套

比如健身、娱乐(麻将等),养老社区也都有。

这种社区,你觉得像不像我们大学校园,以前在大学,都有配套的,你只要专心读书就行。

毕业工作后,不管租房买房住,你是不是有一种感觉,工作已经很累了,家里还有做不完的家务。

是的,自己住房和在大学校园生活或者这种养老社区的本质区别是:自己住房家务是自己做,通过自己或家人做家务节省成本。而养老社区等于把家务都外包给社区。

钱理群教授是在老伴生病以后,才决定住社区的,由此可见,他老伴承包了他们家日常大部分的家务,他老伴生病后,那么多家务谁来承担,所以他选择付费外包。他认为 “住进养老社区后,大量时间可用来写作,不用再操心做饭等日常琐事”。

这样的养老社区适合的人群:

一有一定的经济实力;经济实力不够的话能去的养老社区条件不会这么好。

二想把生活中的琐事外包,否则就自己在家劳动节省成本了。

这样的养老社区的资源是稀缺的,对个人来说,要有经济实力,将来才能多一项养老社区自由的选择。

其他养老社区:

测评 | 光大永明光明慧选养老年金

知乎用户 PEPPER LIFE 发表

以前读书的时候,我们地理老师常常笑谈自己身体不好,还常常说只要他到了年纪就自己去住养老院,绝不给自己子女添麻烦,当时我们听到他这样说还总是当笑话听听就过去了,总以为他是开玩笑的,甚至偶尔还会调侃几句说:“老师,你的子女不会让你这样做的。” 现在想想也是年少轻狂不知愁了。

农村不仅仅是留守儿童多,留守老人也同样多,在外务工的年轻人回来照顾老人肯定是不现实的,哪怕就算是在城市生活,很多老人也要面临着不习惯、不适应。最后又同样作罢。如果是一直生活在城市里的老人,面对的也是子女成家后一起居住,甚至是房屋不够居住,生活条件压力增加的情况,一对夫妻基本上要赡养的是四个老人,可想而知,情况有多糟糕,尤其是老人在家里的起居生活也有很多的安全隐患。

所以说北大教授钱理群卖房住养老院这种事情也就不奇怪了,毕竟有专门的护理人员照料打理是能节省很多事情和缓解子女压力的,但是养老规划这一块每个人都不尽相同,当然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居家养老的老人可以对房屋进行一定的适老化改造,包括基本的医疗器械的配备来保证的老人的起居安全。还有社区居家养老也是不可忽略的一个养老规划,还是希望中国的老人能够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过上真正的幸福晚年生活。

知乎用户 想家的时候 发表

钱老的选择很理性也很现实,他没子女,老伴生病没法再照顾和安排两个的生活,进养老院生活这事再正常不过了,况且他进的养老院每月要 2 万多元,显示属于高档类型的,养老院里有专门照顾他们的饮食起居,他可以专门著书立说了。

不过这件事情从另一个侧面让我们看到了现实,中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中国实行独生子女政策主体人群 50 后、60 后都相继步入老年,他们如何体面而有尊严的度过晚年生活?靠子女养老显示不可行。未来,应加快建立机构、社区、居家、互助等多种形式养老方式并存的养老体系,加快健全相关法规制度,加大政府投入,鼓励市场进入,构建一个相对完善、能够满足多层次需求的养老机制迫在眉睫。具体来讲,这包括养老金制度安排、养老机构设置、老年护理的医保报销以及相关监管等方面问题。尤为迫切的,要加快解决养老基础设施严重匮乏的问题,只有在这个前提下,才能最大限度满足不同人的多元化养老需求。

人人都要老,今天的老人,就是明天的我们。养老是一个正常的社会现象,但不能变为一场社会化的危机,这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知乎用户 笨笨狼​ 发表

北大教授岂会缺钱养老,貌似让人不相信这是真的。因为这样的事的却少之又少,传统告诉我们应该把遗产留给子女,更何况教授的退休金远高于普通百姓。

去年我看过一篇类似的来自日本的报道说,一位八十多的老妇用卖掉自己的房子的钱和退休金为自己选择了养老方式,入住酒店,三餐吃在饭店。她每日早上交房钱从不拖欠,最后死在酒店,死后房间里还有大量的现金。

一个中国教授,一个日本老妇来自两个不同文明国度的老人选择了近乎相同的让人难以理解的养老方式,在我看来他们选择的养老方式无可厚非。他们的选择无非是一个老人在无奈的情况下做出既能追求相对较高质量的生活,又能保留自己的尊严的选择。

这种选择是老人的无奈,是老人的理智,更是我们晚辈的悲哀和无奈。我不知道这种方式在将来是否会形成规模或潮流但这绝对不会是仅此现象,这种养老方式也足以引起社会对于老人养老的关注与思考。

我们从结婚生子就开始花大把的精力、财力培养孩子,还会帮助子女成家立业,到老了孝顺的子女也忙于各自的事业、家庭或生计便分心无术,无法更好的照顾老人或与老人生活,老人对生活质量也有自己的要求,所以我很理解教授这样的方式。

知乎用户 青山碧水 ·Ning 发表

今后的常态化做法,也是国家鼓励的一种养老政策,现在看着新鲜,十年之后会司空见惯。钱教授属于高知人士,能敢为天下先很正常,而且钱老入住的可不是传统观念的养老院,那可是国内软硬件都全国领先的养老机构,堪比高端疗养院与医疗机构的完美结合,能有资格入住这样的地方身份、经济实力缺一不可,可不是一般人能享受的。

同样的卖房养老,差别也是很大的,以后能住什么段位的养老院简直就是考验我老人和老人子女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以及孝心程度的照妖镜,混的差的连住好养老院的资格都没有。

知乎用户 赵小动​ 发表

养老和卖房两个词原本就是大家的关注点,放在一起更是吸引力爆棚。但是钱老去养老院是因为钱不够需要卖房吗?显然不是,他有退休金有补贴有版权收入,换句话说钱老有很多 “睡后收入”,这些足够吃撑养老院的入住押金和日常支出。卖房可能更多是出于财产安置上的考虑。有人说留着房子收房租也好啊,现在可以收,以后呢?精力无法顾及了怎么办?在能力允许的时候,头脑清晰的处理好,提前安排好,不是更好吗?再说,现在卖掉不是更容易出手吗?

养老方式和理念对比之前,已经发生了变化。一个是国家政策上的变化,从宣传标语上可见一斑(有兴趣的可以去查 80 年代到现在的养老宣传标语)。二是个人观念的变化,从 “养儿防老” 到“居家养老”,再到现在的养老社区、养老院,说明大家的观念在变,对养老院的接受程度在变。这说不上好不好,至少在我看来是有利于社会和谐的,毕竟靠孩子养老引发的各种家庭矛盾可以大概率减少了。老人们将自己的财产用于自己养老,用钱去购买专业的服务,比用钱去衡量人性要靠谱的多。

不过,养老院和养老院是不同的,养老和养老也不同。像钱老可以住一个月两万的养老院,很多人连两千一个月的都要犯踌躇。或许养老观念都是一样的,但为什么结果会完全不同呢?

因为退休之前的人生轨迹就不同啊!都在努力,都在累积财富,只是有人累积的是 “睡后收入”,有人累积的是 “长期负债”。有人觉得房子好,可以保值增值还可以拿房租。那么十年后呢?二十年后呢?当你需要的时候,钢筋混凝土能不能变成一堆钞票?如果没有确定的答案,又如何能放心的把养老交给房子?

不管是名人还是普通人,养老是必然要面对的问题。可以羡慕嫉妒恨别人,也可以让别人羡慕嫉妒恨上你。就像玩财富人生的游戏,有人目标是进入内圈实现财富自由,有人就喜欢外圈的自由自在,目标决定了财富流动的方向。

知乎用户 鹏飞​ 发表

这个问题估计在未来 20-30 年中会越来越多的被讨论。

未来的养老生活,我们需要什么,可以从现在的角度来尝试着看看。

首先,未来生活的质量和身体情况兮兮相关,对于生活状态良好,体况稳定的人来说,一个良好的居住环境,丰富的业余活动,适当的医疗条件支持,是我们会比较关注的部分。

其次,如果是需要照顾人的人群,那么护理和良好的医疗照顾,会是被更多考虑的。

而这上面所有的一切,选择权和资金条件是兮兮相关的,所以一份有计划的养老规划是应该被考虑的,年轻时做好资金储备和规划,未来的生活才能从容、淡定。

知乎用户 周周​ 发表

看了下新闻,是 15 年的新闻了,钱老入住的是昌平的一家高端养老社区,应该就是泰康的燕园了。高端养老社区。我们先看下价格。我们预估老人从入住到离开有 30 年的时间,那么至少要 619 万,老年失能的情况也比较常见,发生还需要额外支付失能看护的费用,社区里的文娱活动也非常丰富,参与其中也是额外的消费。所以说得有个 800 万保底才能在这里安度自己整个的晚年。

从价格看,这也是属于高端人士的养老规划了。

没有这种经济实力,但是养老意识比较超前的老人可以选择价格稍低一些的养老社区,也是不错的哦。

比如光大的汇晨。这篇我有写到,推荐看看

变老我们准备好了吗?

用同事的话说,去这里住,就两个字 “享受!”

高端养老社区跟我们传统概念里的养老院差别不是一般的大。

我们看图说话。

灯光柔和,楼道、洗漱台都有适老化设备。

文娱活动丰富,还有老年大学。入住的长者可以自己学习,也可以给其他人授课。入住的也都是高知高干,在这里还能发挥余热多好呀。

提供医养服务,这些专业的服务,会比在家里请保姆要专业的多。也能让老人更加健康长寿。

老人有失能风险的,还有专业的康复医院,帮助老人更好的康复,尽快恢复正常的生活。比住

家里,天天往医院跑真的省心省时省事。

现在市场上这样的养老机构也越来越多,大家看到了养老的需求。

居家养老不再是唯一的选择。而且如果有失能的情况发生,养老社区的看护和照料能更好的给老人有质量有尊严的老年生活。

知乎用户 李延河 发表

卖房养老看似残酷决绝,实则上善之策。我国目前 60 岁以上老人多达 2.5 亿人,到 2050 年接近 5 亿人,如何养老成为国家、社会、家庭和个人必须面对和思考的一个严峻的问题。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基本建立居家养老为主体,机构养老为支撑,社区养老为补充的养老体系。但广大农村依然严重缺乏。需求越来越旺,供给严重不足。疫情的爆发,对产业化也提出挑战。是事业产业并重,还是产业为主,需要高层决断。我的意见是养老如同教育,政府的主体作用必须发挥,社会和市场的补充完善作用也要鼓励和保障。另外,政府应建立养老人才的培训机构和机制,培养更多专业的医护康复、膳食搭配、心理疏导、失能失智护理、老年教育等人才,满足需求侧,适应高质量发展。

钱教授卖房养老,靠自己所得养老,不给子女添麻烦,不给社会要条件。养老是一个系统的事情,不是一个子女或保姆就能替代的,养老机构能够满足老人的系统需求,能够为老人的写作、再工作提供完善的服务。这是值得提倡的。

老年社会已经来临,我们的观念必须更改。孝善不是面子,是如何让老人有尊严的活着,有质量,有价值,能创造。

知乎用户 奇泉之乡山水美 发表

与其为自已的养老问题担心,还不如儿时训练好劳动体育舞蹈瑜伽等童子功夫让骨骼终身健康,才不会落入老来十不好境界,“儿时热爱运动,骨骼终身健康” 经澳大利亚科廷大学证实是经受得起实践检验的真理

老年人卖房住养老院,不提倡也不反对,“金屋,银屋,比不过自家的茅草屋”。有些农村老人自童年时代起开始干农活劳动,来回走好几公里山路去村校读书,上体育课,学校毛泽东思想宣传队老师教他们舞蹈瑜伽,他们的劳动体育舞蹈瑜伽童子功夫训练得好,让骨骼享受到了终身健康的好处,人老了身体健康,不用人照顾生活也能自理,靠劳动找吃没问题,他们常住农村,去城市小住几天还感觉到不习惯,还是回农村居住劳动生活好

改革开放后,包括学校,工厂,机关等单位的各毛泽东思想宣传队退出历史舞台,学校全天文化课,每周仅两节体育课,全面取消舞蹈瑜伽劳动课程,让好多学生童年时代与劳动舞蹈瑜伽童子功夫无缘,后来有人发现了该商机,音乐舞蹈瑜伽校外收费辅导培训班横空出世

有自家房屋居住的老人,若能寻找得到让自已称心如意的保姆护理,单身老爷子最好找男按摩师护理才不会遭遇骗婚

在找不到让自已满意的保姆护理时,卖房住养老院,也可以

知乎用户 杨士军 发表

以房养老不是我国养老模式的主流方式。“以房养老” 在我国现阶段却难以成为现实,障碍颇多。

国内有很多行政区域进行了试点,成功案例很少。实施障碍体现在:一是观念影响,二是产权因素,三是金融机构的资产抵押,四是人群受限,五是专业的养老服务。

此题是在符合经济条件、产权条件、身体状况、金融资产多重维度达到基础条件的前提下仅适合某类人群的一种养老模式中的享老方式。

以房养老只是 “小众” 选择,影响不了老年保障和老年服务大局。但开展 “以房养老” 试点不失为一种有意义的探索,既为老年人在社区养老、机构养老、社区服务等选项外增加了新选择,也有利于满足一部分老年人个性化的需求。

知乎用户 GRANCIA​ 发表

我觉得他是人群中头 0.1% 的经济能力和远见。

这件事情也不错,好好运作,养老院应该给他减免费用!

但是此事没有普遍意义。这个价位的养老院很少很少人能享受的起

知乎用户 广州东晓南孝慈苑 发表

卖房住养老院对我来说不是新话题了,我所在的养老院也有这么一对夫妻,卖掉了自己的房子,和妻子一起住进了养老院的双人房,说来这安详晚年。

这对夫妻感情很好,他们是自由恋爱认识后在一起的,所以做什么决定都是双方沟通好,达成一致的。他们见识很多,以前需要经常出差,游历过大半个中国,所以老了走不动了,也不想走了,世界虽然很大,但也看够了,所以选了一家养老院,是他们夫妻的另一个 “家”,打算就这样安度晚年。

胡叔叔是个想的很开的人,他觉得养老院没什么不好啊,有吃有住的,不用担心出事了没人知道,什么也不用操心,还能交几个志同道合的朋友,偶尔玩牌聊天,岂不快哉。

胡叔叔夫妻把房间布置的很有生活气息,有冰箱,有藤椅小桌子,桌上有胡叔的茶具还有个夫妻恩爱坐着的玩偶,墙上贴的是朋友的字画,还有福字。电视柜下藏的都是胡叔夫妻的宝贝,泡好的酸头辣椒。按胡叔说,这就是我的家,当然有生活气。

胡叔夫妻给我说 “五福临门”,其中一幅是善终,来养老院是他选择的善终的方式。每个人的想法都不一样,但不得不说,胡叔夫妻的想法还是挺特别的,是意料之中也是意料之外吧。

养老院会越做越好,去养老院过人生最后的日子相信会是以后大多数人的选择。如果我有钱我也想去,哈哈哈

知乎用户 xcj302 发表

先问,有得选吗?

有得选,成年人,自选。

没得选,不用问。

反正,我有得选。

我首选去给儿女当牛做马,直到做不动了,再说。

知乎用户 深港保险人​ 发表

他入住的是保险公司的养老社区——泰康人寿的燕园。

入住前后,泰康还将此作为宣传材料,例如钱理群教授选择在养老社区养老,再如入住之后钱教授竟然迎来了他的创作高峰。

毫不夸张地讲,保险公司的养老社区,和影视剧中的养老院,是完完全全两个地方、两个世界。

有兴趣的,可以看国内做养老社区比较好的保险公司的方案,或者直接预约所在城市的保险代理人,让他们带你去参观。

另外,同一家公司的养老社区,也有很多档次。钱教授入住的应该是最高档次的。

如果资金充足,建议直接冲康养级别,这样的护理真是 360° 全方位。

(从护理的角度,养老社区分为乐养、颐养、康养三个层次。康养可以照顾丧失自主生活能力的老人,标准最高)

说一下入住养老社区的看法。

如果我有足够的钱,我会住的。

但入住康养,大几百万的保费支出是门槛,入住后需要缴纳月费、护理费等。当然,后期这些费用,可以用前期花几百万配置的保险来 cover。

为什么会入住养老社区呢?

①环境没得说。以太保的养老社区为例,它的地理位置就很不错,很适合生活、休养。

城市太保家园位置
成都成都医学城
大理大理镇,洱海旁
武汉汉阳区
上海普陀苏州河畔、崇明
杭州临安区城区南侧

②照护很专业。至少要比当时工作的孩子、和我一样年老的老伴要专业。

③它本就是小众产品,本就是稀缺的,不用担心需求过多导致服务质量下降。

知乎用户 爱善保​ 发表

现在有些高端养老社区一席难求的,好吗。入住人群典型的三高:高干、高知、高管。

像泰康之家 吴园

在湖光旖旎、诗情画意、桃红柳绿的昆山阳澄湖畔。

还没见,已经感受到扑面而来的诗意与豪气。

附近有重元寺、华谊影视基地,15 分钟左右的车程可到达苏州园区 CBD。

不愧是国内养老社区第一品牌。

01 泰康之家 吴园

1、环境

泰康之家 · 吴园位于苏州昆山阳澄湖畔,2019 年 11 月开业,泰康之家第 5 家养老社区。建筑面积近 31 万平米。

40% 的绿地率天然氧吧,容积率只有 0.6,最高楼层为 4 层,公园住宅 + 别墅级的居住体验,可入住居民约 1400 户。

参观那天,飘着细雨,虽然是初冬,园区内依然绿意盎然。

烟雨江南尽收眼底。

发了几张图片到朋友圈,立刻有眼尖的小伙伴问:

咦,建筑风格好像苏州博物馆呀~

是滴,吴园由享誉世界的华裔建筑大师贝聿铭弟子莫平操刀设计。

建筑美学,赏心悦目,怎么看,都很美~

2、活力中心、老年大学

长者们学习、放松、休闲、健身的场所。

多图预警,可能会被种草~

▲大厅

▲大厅会客处

▲茶吧

▲走廊

▲美发室

▲洽谈室

▲书画室

祝希娟摄影展

▲长者画作

▲游泳室

▲乒乓球室

▲二楼会客处

▲棋牌室

▲多功能室

▲餐饮包厢

▲宴会大厅

温馨之处:

1、琴棋书画,健身游泳,商务办公、会客宴请,一应俱全~

2、园内没有台阶 / 坡度,方便轮椅进出。

3、200 米左右即有沙发等休息区,长者们累了,随处可以小憩。

4、自助餐菜品丰富,提前一周公示,高糖高热量的食品有红色标示。

**活力中心定期举办精彩活动,参观完感觉这里更像是一所老年大学。**没有考试,纯享受生活、丰富多彩的大学。

吴园社区引入 CCRC 持续照护模式,为居民提供独立生活、协助生活、专业护理、记忆照护 4 种生活服务区域。

3、独立 / 协助生活区

无障碍卫浴、日常家电、厨房,拎包入住。室内及走廊地面采用防滑处理,浴室及公共区域安装安全扶手。

40 平米的单间。

▲单间厨房

▲呼叫设备

随处可以的呼叫设备,房间内报警,3 分钟之内医护 / 安保 / 管家就位。

120 平米的温馨套间

▲客厅

▲餐厅

▲套间内

▲洗手间

4、专业护理 / 记忆照护区

吴园社区内配建康复医院,遵循 “医养结合” 的理念,以老年医学、康复医学、健康管理为特色,整合急症转诊、长期护理、预防保健及康复治疗于一体,为老人筑起 " 急救——慢病管理——康复 " 的三重防线。

上两张图是我特意拍的,地砖是特制的防滑设计,洗手间内多处扶手,方便长者洗漱。

红色拉绳报警设备随处可见、随手可及。

护理区提供的温馨服务有:

专业老年病专家坐诊
老人配备智能手环,万一园区迷路,机器人识别后,自动通知管家
吴园还与苏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苏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苏州市九龙医院等三甲医院建立绿色通道,为老人紧急就医争分夺秒
万一老人见了上帝,救护车走专用地下通道,干净来,安静走~

02 入住条件

1、单张保单总保费 200 万元及以上,投保人和配偶 80 岁前拥有保证入住权。

2、单张保单总保费 300 万元及以上,投保人和配偶终身拥有保证入住权。

可对接养老社区的保险产品:

️泰康岁月有约年纪(分红型)
️泰康乐鑫 2018 年金(分红型)
️泰康尊享世家终身寿险
️泰康乐享岁月养老年金(分红型)
️泰康颐养有约养老年金(分红型)

没有保单的话,需要交纳 100-200 万的押金。

提前安排,保单的收益可以用来交社区的费用,保单资金还有流动性,比单纯交押金更灵活,一举两得。

下图为社区的费用。

讲真的,如果要说社区有什么缺点的话:

一个字,贵~

但是换个角度,如果居家养老,水电物业、请保姆、营养师、护理工、再报几个兴趣班,加起来的话,也是不便宜的。

住在吴园社区,倒是省心、省力。

而且,能住进来的居民,都是高知、知干、有身价的企业主们。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与志趣相投的朋友做邻居,这些,无法用金钱来衡量。

03 关于泰康

泰康保险集团成立于 1996 年,总部位于北京。

从最早单一的人寿保险公司发展成为一家涵盖保险、资管、医养三大核心业务的大型金融保险服务集团。

累计服务个人客户 2.62 亿人,稳居中国寿险十强第四位,并连续两年入选《财富》世界 500 强

董事长陈东升语录:“在泰康之家,平均年龄 76 岁的居民长辈在舞台上跳芭蕾,90 多岁的老太太在泳池里仰泳。长辈们在泰康之家延续年轻时的梦想,活出自己的精彩。

泰康愿景:改变人们对生命的态度和生活方式,让更多的长者享受到高品质养老生活,让生命的旅程流光溢彩。

04 写在最后

光大汇晨苏州阳山养老公寓给我的感觉是温馨、舒适、实惠。

爱善保:一站式满足养老需求,光大汇晨苏州阳山养老公寓

泰康之家吴园养老社区,给我的感觉是豪华、尊贵、体面。

有时间、有需求的你,可以私信我安排去实地考察一下。

有问题随时与我联系。欢迎点赞、转发,我们一起成长~

知乎用户 不要封我 发表

如果没有子女照料,这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以他的条件应该是高档养老院。普通人就不要想了,老老实实养孩子。美国疫情期间,养老院的老人大批死亡养老机构把房子都收了。

知乎用户 明亚 - 星财策​ 发表

住养老院挺好,尤其是泰康、君康、光大等那些高端养老院,医养结合,有专业人士护理,跟一大群积极乐观的老人们在一起吃喝玩乐,多好。

知乎用户 卡卡老年学​ 发表

蟹妖 其他几位不再赘述

问题关键不在于钱教授所在层面的选择 我想谈谈对我们自己的启发意义

一 为什么都觉得自己的房子那么重要 是死后能留给儿女还是能给自己当墓地?抛开遗产税不谈 多儿女的利益继承也是大问题 个人看法这个与捐献器官类似 与我们的死后观问题有关 生不带来死不带走真的不能只停留在酒桌上或者社交网络中 需要自己想法自我解决 并付诸实际

二 养老行业职责所在 为老后生活保障的 如果人生倒退时间的话 从老到年幼到无去生活的话 你是否愿意自己中年攒下的房子卖了去给自己年幼时弄一个专业的托儿所? 这与卖房养老是一个道理

三 钱教授选择给我们的更多是启发意义 给了看到这件事的人一个 “原来还有这样的操作” 的这种感觉 给年轻人一个选择的思路 但是非要把这个事拿来酸就说明你可能并不适合这么去做 观念与认知无法理解 没有必要强行去贴甚至去批判 有这个力气不如去为面临养老的大众创造更多选择而不是站在自以为是的角度去妄图引导他人走向你的想法

以上

知乎用户 道同 发表

谢邀,这是一件很好的事情,给大家一个示范,一个提示。

知乎用户 哈密 发表

个人选择,每个人都有权选择自己喜欢的生活方式,无论哪种只要当事人觉得合适就好了呀

知乎用户 温润的石头​ 发表

住不住养老院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实际情况,不具有普适性,

支持钱老的是开放和理性的思维方式,不因为传统观念和社会旧俗而束缚,真正按照自己的心意过自己的人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这就是我的想法”。

知乎用户 桃李下成蹊​ 发表

我去过很多次泰康养老社区,从 13 年开始销售,之后又样板间,最后有逐渐入住,到现在的繁荣,从硬件和软件方面泰康已经做到非常好了,社区的居民精神面貌非常好,氛围也是很好~~

关于教授入住后的社区生活感受,直接听他老人家的话吧~~

之前我是专门负责泰康养老社区这方面的工作,之后来专门对客户对接这方面的服务~~


知乎用户 张学 发表

关于养老大家各有各的准备,各有各的规划,也不乏一些走一步看一步的人。我也聊一聊我的看法。

首先这个案例我觉得并不具有普遍性。卖房养老,一个月基本支出两万多,这应该不是这位老先生的唯一财产,应该还有其他储蓄。对于现阶段每月两万的支出养老,很多家庭还是负担不起或者说有压力的。毕竟中国还有 6 亿人左右收入徘徊千元。

关于养老,不管是城里的离退休人员,还是农村老百姓,我们有不同的体系。离退休人员多数有退休工资,且无子女居多,自己有权利支配自己的财产,而子女的理解也可以支持这一想法的实现。而在农村,即使有自己的财产,这些老人在需要养老的时候难免受白眼。说白了就是没有现金,变现能力差。

关于养老,好的生活环境,好的医疗条件都是我们在追求品质生活时的一个基本诉求。而对于一些人能活着就不错了。

在当今社会进入老龄化社会,人们又恐婚恐育的阶段,在规划自己养老的时候,无论有没有子女,最重要的还是需要提早规划充足的现金流。毕竟手有余粮,心里不慌。

我今年 36 岁,关于退休的规划从来没有说要靠子女,只要不牵累他们,或者他们不啃老,就是莫大的幸福了。

知乎用户 明亚苏州 玲姐 发表

挺明智的

老了失去智力体力的时候,就没法卖房了,没钱,没有现金流,可能会很惨。

但是,如果安排养老院,搭配养老年金,活到哪天都有收入,养老院会好好照顾他。他的朋友稍微监督一下就好。

难道不是明智的选择吗?

知乎用户 保险经纪王亚娟​ 发表

卖房住养老院的结果就是房子没了去养老院住,这种选择是他看到了养老院比住在家里更合适,是什么原因让他选择放弃自己的房子去住养老院是我们最应该讨论的,他经历了什么,看到了什么?

知乎用户 ripa750 发表

现在看起来。有钱找个月子中心住是最舒服的。。

知乎用户 旁若​ 发表

他们俩没有孩子。

一个北京市民把房子卖了,基本上都可以去住条件不错的养老社区。

美国人基本上就是这个路数。所以在说子女不给父母养老的时候,也要知道他们是用自己的财产买商业养老。

本来可以成为遗产的财产

知乎用户 李有道 发表

其实很简单一句话,这就是趋势

知乎用户 我的天空 发表

有钱人想怎么养老就怎么养老,人家过的舒服,怎么养老都不会受罪,

知乎用户 好着呢 发表

未来,如果我能够自理,我不会去养老院。

这是北大教授,房子在帝都,养老院收费也令我感动,跟阿兰德龙那个安乐死一样……

我们这种沉默的大多数,还是乐呵一天是一天吧!

知乎用户 阿橘 发表

现在的养老机构基本上配有医疗设施,护理人员也都是专业的 ,像老年大学这些都是基本的,住养老院不用自己做饭,平时上上课,玩玩游戏,还有同龄人一起聊天,有什么不好的?

知乎用户 荣成旅拍 发表

这个我真的有话语权,不光北大教授,还有出了名的科技奶奶,我都采访过,她们可以说真的是很前卫的,认知不一样,现在的高端养老院真的就是享清福的地方,忙了一辈子是时候享受了,现在的养老院已经不是以前的养老院了。

知乎用户 无人机老戈 发表

怎样养老,不是个问题

没钱,才是个问题

知乎用户 何夕 发表

人家无儿无女,只是把房子卖了变现而已,并不是卖房养老。人家月退休金足够住上高档养老院,再加上稿费,年收入碾压绝大部分人了。

知乎用户 猪猪侠 发表

养老院要按月缴纳份子钱,也就是租子

你有没有这能力?

钱教授有钱,每个月 2 万掏得起,可以 VIP

草民们交不起,也就宅在家老来乐了

知乎用户 想飞的鱼 发表

越是有钱有思想的人,越知道养老不可能靠儿女,靠政府。儿女越有出息,飞得越远,指望他们在身边照顾,根本不可能。保姆可以做家务,照顾老人,做好吃的饭菜,但是不能做同龄人的交流,不能像医生那样专业医疗监护。钱理群是住在泰康养老社区,除了五星级酒店的硬件设施,还有管家的专业护理,24 小时医疗监护,还有社区内自建的二级以上康复医院,无论是日常保健,还是及时抢救都没问题。所以,最重要的养老理念是自己有钱,想怎么养老怎么养老。

知乎用户 亦非​ 发表

他自己在做尝试。

我们可以借鉴人家的意见,也可以不借鉴。

知乎用户 张伟 发表

随着社会老龄化,我国应近一步完善中国的养老制度,中国比世界任何一个国家做的会更好。

知乎用户 槽叔​​ 发表

大家好,我是《你的第一本保险指南》作者槽叔。

有两种情况,越来越常见了。

第一,资产置换。

什么意思呢?手里持有多套房的人,今年卖掉了一套房。即使还没卖掉,也挂牌好久了,希望尽早出手。

第二,体验置换。

什么意思呢?手里只有一套自住房,今年想置换一下,但发现难度重重,最后调整计划,索性租房。

1、资产置换

先说第一种情况:资产置换。

不是所有的房子都能保值增值的,这已经成为了共识。

持有多套房的人,会盘一盘手里的存货,从保值增值的角度做一个排序,排在倒数第一的那套房,可能就要说再见了。

这种行为可以称之为:出清尾货。

汝之砒霜,他人蜜糖,如果市场本身有需求,房主也乐意降价,就会有刚需一族成为买家。大家皆大欢喜。于是,固定资产变成了现金,然后呢?

2、体验置换

再说第二种情况:体验置换。

不说别人,就说自己。

闺女到了上幼儿园的年级,是时候晚上自己睡了。所谓自己睡,就是在自己的房间,自主入睡,所以核心问题是:自己的房间。

家里还有老人,如何再辟出一间?换房?太难太难。不止难在先卖后买,更难在贷款有限。加上未来因为上学、工作发生变动,很难确定买在哪里最合适。

但「自己房间」这个需求已是箭在弦上,怎么办?

索性,租房。

3、生娃真的能拉动 GDP

一顿操作猛如虎。

一个来京求学的家庭,成为了我们的租户;

一个因孩子去外区读书而要离开自己房子的家庭,成为了我们的房东;

最终,闺女获得了「自己的房间」。

三个家庭,三套房子,闪转腾挪,串起一个租房大链条。孩子能推动 GDP,诚不我欺也。

**时隔多年,我和太太重回租房一族,**我的最大体会是:如果操作得当,租房是一件性价比很高的操作。

每月多花几千块,彻底改善了全家的居住体验。如果租期可以拉长到两三年甚至四五年,那租房并不糟糕。

4、资产如何置换

说回第一种情况:资产置换。

尾货出清后,我们才能意识到资产配置的重要性。

每个人都是一张资产负债表,你的资产那一栏如果只有房产,头重脚轻。

如果部分不动产长期不看好?那么最好的方式是置换为金融资产,同时增加手头流动性。

下面这张图非常重要,建议点击放大,仔细观看。

这是一个客户真实的资产表,考虑到隐私,我们做了些许改动。

看完这张表,我想说三句话。

第一,客户从来没有考虑过养老。

个人资产再多,都没有为退休后的自己留一份确定、安稳的收入。这一点和大多数中国人一样。

第二,客户不是没有买过保险和基金,但买得稀里糊涂。

他根本没想过「我究竟要持有多久」这个问题。但这个问题决定了资产的属性和持有资产的心态,不能不想

第三,他的养老资产依然不足,但起码已经步入正轨。

中国养老资产占 GDP 不到 10%,美国是 1.6 倍。而且中国的这 10% 还包含了社保养老金,大部分都是属于公共互助资产,本质上并不完全属于你个人。

P.S. 这一张简化的资产表,无需百分百符合财报规则,只是为了回答两个问题:

你持有哪些资产?持有这些资产的目的是什么?

5、个人资产表,怎么用?

这张表很美妙,每年你都可以手动修改里面的数值。

- 商业保险(非养老目的)没什么变动?维持数值不变。

- 商业保险(养老目的)稳步升值了?改动一下;

- 公募基金(养老目的)跌了一丢丢?改动一下;

- 公募基金(非养老目的)涨了 10 个点?改动一下;

- 投资住宅里的某个项目听说有价无市、交易量低位徘徊?哎那我也不知道该写多少金额比较合适。

以年为单位,定期修改,可以实现两个效果

第一,深刻理解资产的不同属性。

有些资产是固定收益的,有些资产是上下波动的,有些资产是长期看跌的,有了这张表,就能更好建立这类认知。

第二,减少对财富的焦虑。

每年看一两次,足矣,与其关注难以衡量的财富数字,不如专注自己的本职工作。

建议你也做一份《个人资产表》,它就像镜子,让你看清自己。

想规划养老?购买重疾?尽快预约槽叔团队经纪人,限时免费

知乎用户 么么哒 发表

实践证明:

收费超贵

环境一般

服务一般

养老生活水平远没达到理想状态

备注:没孩子且预付保证金不够不让入住

比自己有房 + 养儿防老的性价比差得很远

想攒钱养老的都醒醒吧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养老的核心不是有没有孩子,不是有钱没钱,也不是住家还是养老院。这都无所谓。

养老困境的核心是:行为能力丧失者可以依靠什么?

一个街边流浪的傻子,手握 1000 万,你觉得他是否安全?

如果说丧失行动能力,还可以用钱来弥补,阿尔兹海默症才是终极的困局。

当你感觉到记忆力逐步失去,无法判断进门的护工是否还是那个护工,说话已经很难被别人所理解,无法操作原来还会操作的通讯设备…… 此时的你就相当于怀抱 1000 万的傻子。

在安乐死非法的大环境下,你实质上只有两种方式可以依靠:

1 设置一种利益纠葛,如果照料人不对你尽心照料,则照料人的利益将被监督人剥夺,而监督人不需要再被监督,就可以从 “你被悉心照料” 中获得一种好处。

我能想到的是,递进式的互助养老。

2 建立一种不会因你的失智而褪色的感情。无论这种感情来自孩子,父母,夫妻,朋友。

养儿防老。

知乎用户 Schumann 发表

这种行为算不算精制的利己主义行为?难道不应该像徐光宪,唐有祺先生那样把个人财产捐出来资助学术事业吗?

他曾经批判大学正在培养精制的利己主义者,难道他本人不在此列嘛?!

自己都做不到的事情,何必苛求别人?

在各大高校里这一类教授还是不少的,典型的两面人

知乎用户 账号已卖出 发表

张嘉佳《老情书》——老太太说:“我就特别看不起你们这帮年轻人,二三十岁就说平平淡淡才是真。你们配吗?我上山下乡,知青当过,饥荒捱过,这你们没办法经历但我今儿个平安喜乐,没事打几圈牌,早睡早起,你以为凭空得来的心静自然凉?老和尚说终归要见山是山,但你们经历见山不是山了吗?不乘着年轻拔腿就走,去刀山火海,不入世就自以为出世,以为自己活佛涅槃来的?我的平平淡淡是苦出来的,你们的平平淡淡是懒惰,是害怕,是贪图安逸,是一条不敢见世面的土狗。"

知乎用户 曹舟力​​ 发表

好的养老院敲门砖进去,一个床位费买多少钱?几十万几百万,当上教授以后多少钱才配得上。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去问过,真正这个费用和具体内容,2 万块钱基本上是基础的服务费,估计包括床位费和照顾费还有伙食费,但是这是基础的还没有算,要是想吃点好吃的或者你要点特殊护理的费用,那个是没有上限的。

关键是你要真的想吃点好吃的,你想通也能去外面吃,还好他有些地方还不提供你,我知道以前最有名的一个示范性养老院,很多老先生老太太们提出伙食,好点好点还是没戏。(政治地位不够,这时候孩子到什么水平才是关键了)

还不如存点钱去正常的饭店吃饭呢。

其实正常的教授如果没有后面想到要分房再购买房子或者投资什么的话,估计他们不卖房,现金流量是很少能达到千万的, 我记得知乎上还有一个人,人寿 300 万给他爸买了一个名额以后,后来才知道让他妈住进去还得再出个 300 万,这一下子就是 600 万,那还有别的生活费呢?

其实现在很多一流城市的人家产能超过千万,很多是房产加上去,不卖房怎么养老?

年纪大了,在一个社区比较成熟,有比较好的医疗匹配的地方,能够安安稳稳的过日子,其实是很重要很幸福的。

我年轻的时候从来没有意识到房子朝南在中国这个地方能晒太阳有多幸福,其实只要朝南朝西晒晒太阳,然后自己家里有自己的精神喜好,一日三餐能够安排好,至于年纪大了,肯定是这种以后发展的医疗结合的养老更舒服的。

知乎用户 维灿 发表

我觉得没毛病啊!

其实玩知乎的,八零后或者九零后是主要群体,我们这些人现在的年龄就是三四十岁,刚好成家立业,我们的父母五六十岁,现在医疗条件好,人的身体也好了,起码平均年龄比过去 20 年增长了不少,所以我们的父母还没有到养老的年龄,真正的养老是再过十年吧,那时候我们这代人就需要面对父母养老的问题!

未来的养老是什么样呢?我觉得是父母自己养老!

1,你在外工作,一年也是春节才能回家

我想问问大家,不管你是不是成家了,一年跟父母在一起的时间能有多少,像我因为是定居国外,这两年爸妈是过来泰国过冬,能一起住三四个月,可是很多国内在一线城市的年轻人,一年也就是春节回去几天而已,那父母不是自己养老吗?

2,你成家立业,你大部分的精力在你自己的小家庭

其实这里并没有要批评谁的意思,大家都一样,一旦成交立业甚至有了小孩,你面临的经济压力更大,工作要更努力,其次,家庭上让你消耗的精力更多,现在很多年轻人都主张自己带孩子,自己带孩子就要花很多时间精力,你真的是分身乏术,无暇顾及

3,两代人的代沟不适合住在一起

这个不是说所有人,但是我相信针对大部分人,我们这代人还是比较自我的,不太喜欢被约束,但是恰好父母就是爱唠叨,这个没办法,你熬夜他看着不舒服啊,你吃外卖他看着不舒服啊,你的很多生活习惯看着不舒服啊,甚至他对孩子的溺爱你也看着不舒服,谁都没错,但是就是很难调和,

4,我们这代人家里孩子少

这个尤其是九零后,家里就一个孩子,以前都说养儿防老,那不光是要养儿还要多养几个孩子,起码还能轮流照顾一下老人嘛,现在呢,就一根独苗,别说日常一起生活了,有些孩子在父母生病的时候能在床前照顾都不错了,这个话题太沉重,不说了

所以,我们这代人的父母大部分是要自己养老的,提前规划也没问题,现在大家的经济情况好了,比如住养老院或者什么度假村之类的,都是可以选择,现在很多年轻人也开始给自己规划养老的地方了,之前遇到一个朋友,他就在国外买了好几套房,他的想法是以后不工作了,就靠收租就行了,妥妥的包租婆!!

知乎用户 一只懒咸鱼 发表

首先我是学相关专业的,对这类话题也算了解点皮毛吧,如果有资深人士更加欢迎指正和探讨了。

一、先谈谈以房养老

先说总结论: 这种养老方式只适合高收入老年群体,不具有普遍适用,更不适合大多数老年群体

在我学的专业更常见的是以房养老

就是一种反向抵押贷款,老人把自己的房子抵押给保险机构,机构给老人一笔钱来保障老人的生活。

钱教授的卖房养老应该是直接把房子卖了变现,然后入住养老院,实际上是一种高端的机构养老

二、这种养老方式对中国老年人普遍适用吗?

目前现状: 我国百分之 90 以上老年人养老方式主要属于家庭养老

家庭养老是什么意思?

就是老年人的经济来源,日常照顾等等都是家庭成员承担的

所以很多老人连基本养老金都没有,更别说卖房养老了

三、卖房养老适合哪些人群?——在大城市拥有多套房产,退休后有较高收入保障,且子女生活也有保障的老人群体

四、年轻人怎么样保障自己的养老生活

1. 交社保

第一个,为什么要缴社保?

如果仔细看过社保待遇的计发方法,就知道领取的待遇是自己的缴费水平和缴费年限挂钩

(以基本养老保险为例子,单位缴费 20%,个人缴费 8%,也就是说假设工资 1w,这 1w 就缴费基数,按照比例单位缴 2k,个人缴 800,多缴多得,缴的时间越长领得越多

第二个,社保基金的空缺

这部分空缺为啥存在,大部分是由于空账问题,这是历史遗留问题,当时转制成本。(有兴趣自行了解)加上可能出现违法运营,挪用基金(比如轰动全国的上海社保案)

第三个,那可能有人担心自己工作缴费了,到时退休领不到钱怎么办

如果有仔细关注最近新闻(wb),可以看到国家划拨 1.68 万亿国有资本转入社保(社会主义大法好)

2. 买商业保险

就是一个辅助性的保险,为自己提供较高水平的保险(医疗方面可以买意外险,重疾险,养老方面的商业养老保险,具体哪什么不太清楚,但是商业保险肯定是有风险! 有风险! 有风险!

比如你生的病不在买的商业医疗保险范围内,或者通货膨胀风险,养老保险金到手缩水等等,所以商业保险只适合一个辅助性的

社保 > 商保

3. 储蓄

自己储蓄一部分,鸡蛋 不要在一个篮子里

五,最后想说的,我们国家的社保发展时间还很短,确实存在很多不完善的,我们的国家和这个领域的很多学者大牛都一直致力于让制度变得完善和可持续

其他国家的社会保险制度并不是没有缺陷,比如很多人听说全民医疗,医疗免费等等,但是这都是有条件的,以英国为例,实行免费医疗,但是存在效率问题,医疗资源浪费,财政负担压力大等等。(比如有些手术预约排队几个月,想尽快获得医疗资源还是得出钱到私立医院去。有兴趣可能了解一下英国获得公共免费医疗治疗和服务的平均等待时间)

考试周 佛系更 随缘

知乎用户 零星 发表

看着钱老的书长大的,一位对中国文学教育有着卓越贡献的前辈,最终也必须面对 “养老” 这个现实问题,我们也更应该充分认识,提前规划。

一、从表层上看

钱老卖房入住养老院,说明他有这个基本的养老需求,而这个每月 2 万元房费的养老院是能够满足他的需求的。至于为什么钱老没有请人在家中照顾,这或许也涉及到人力成本、精力,照护方面的专业性,全面性,或者还有这个养老院的圈子氛围,从其他答主给出的一些信息来看,是一些退休高知高干比较集中的地方,那就容易有更多的精神文化层面交流,这种社交对老人养老也是有益的。在二线城市,1 万左右的养老院已经差不多是这个层面的了,但还有些领导说自己都住不起这样稍微高档一点的,更何况在北京这种寸土寸金的地方,钱老卖房自然也容易理解。如果说去低端一点的价格低廉的退休金就能搞定的养老院呢?那环境氛围只可能说鱼龙混杂,想要享受高质量的服务体验以及聊得来有共同话题的社交体验,是比较难的。

二、从深层次看

生老病死,是我们必须面对的话题,无论这个人是什么职业、地位。养老问题越来越广泛,是因为不断加剧的人口老龄化,以及尚未完善成熟的养老体系、社会保障体系。

首先,从人来说:

不论是钱老这种高知分子,抑或是其他医生、老师、警察等体面工作的退休人员,还是普通的无退休金全靠儿女或者政府供养的老人,都面临着衰老和养老的问题。如果仅仅是一个老的问题,那都还算非常幸福的,还会有更多的人面临着 “老 + 病” 的问题,导致晚年生活比较痛苦,也会给家庭、儿女带来较大的金钱和精神负担。

老年群体中,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这些是相当常见的老年基础疾病,虽说常见,但是年轻一点的时候并不重视,没有提前做好控制和治疗的话,脑梗等发作起来,偏瘫造成的打击不仅是身体上的,更是心理层面的。我认识一个大爷从北京过来养老,就表示了自己年轻没在意,现在只能靠轮椅和别人帮助了。当然还有其他一些冠心病、尿毒症、骨折、甚至癌症等特殊情况。

还有一种病就是阿尔茨海默症,所谓的老年痴呆,就是脑萎缩造成的认知功能障碍,被称为 “不死的癌症”。这种病也有遗传因素,但是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也会加大患病概率。这种病有许多方面的表现,一个老人不同的发展阶段也会有不同的变化,包括易怒、多疑、臆想、烦躁不安、失忆、嗜睡等等现象。这种病严重起来,其实是非常折磨家庭的,它不能被治愈,最多只能通过药物延缓病情发展。而且这种疾病也会发生在退休老师、医生、会计等职业身上,不是说年轻时用脑多就不怕得老年痴呆的。

疾病的产生都是有原因的,除去遗传因素,养老院里,一个规律的作息时间、合理的膳食条件,良好的环境氛围,适当的社交和锻炼,既是养身,也是养心,预防疾病。

对于那些已经身患重症的长者,从他们身上我看到过太多的无法控制的愤懑与痛苦,还有家人的精疲力竭、心力交瘁。哪怕他以前是一个非常能干、有头有脸的人物,现在也依然体会着生不如死、药石无医。

现在一直推进医养结合,也是结合老年群体现状开的一剂良方。在高档养老院里,会有更多的资源和人力,把养老各方面的细节充分考虑周到,做得更加人性化、优质化。普通养老院资源配置始终有限,也许会捉襟见肘,不能最大程度满足家庭的需求,但是家庭能够承担的费用,也限制了只能购买到相应的服务。

其次,从人口老龄化角度来讲:

相信大家对于我国的老龄化问题和生育率问题已经耳熟能详,再加上近年疫情对经济造成的打击,宏观层面的养老体系也面临着困境。生育率跟不上,税收、养老保险等等问题,造成很大的经济负担压力,现在甚至仍有许多企业和个人罔顾法律体系,不合规缴纳社保,只为着眼前的蝇头微利和升职加薪,损害劳动者和祖国的利益。

在计划生育的这一代当中,独生子女和独生子女组合的家庭,又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养老负担,所幸长辈算是吃苦耐劳有所积蓄,如果不生什么病,或许足够支持一般条件的养老。

那么生病的呢?一般的工薪家庭或者个体户,选择治病的就是花钱如流水。也许一个脑梗或者其他什么病,住院个半年几十万就没有了,脑梗这种如果不注意,也许还会二次复发,进一步损伤大脑功能。这个在现在疫情肆虐的经济形势下来看,造成的压力甚至可以导致成年人的崩溃,还有老人的无数怨怼。

除了经济负担加剧以外,养老行业人才队伍建设也没有跟上人口老龄化发展的脚步。

高档养老院的人才队伍建设、人员综合素质肯定是更好的。但是大多数普通人住得起的养老院里,护理人员和管理人员的素质始终是有所欠缺。

低盈利,带来的是低预算的劳动力,而一线护理员繁琐糟心的工作内容,注定是低素质人群才愿意做这种又脏又累钱少事多的活,而且管理一旦忽略了对人才队伍的综合素质的培训提升,心理压力难以有效疏导,人员难管理,容易造成一线人员较高的流动性。管理人员的认知层次水平,也进一步决定了这一问题的发展方向和程度。

现在许多高等学校也在开设养老相关专业,政策的倾斜推动了社会各界养老护理相关的教育培训,以推动行业人才队伍建设,满足养老日益增长的发展需求。但是这个仅仅是操作技术层面的一些东西,如果仅仅在一般维度层面做这个工作,还是很难有效解决根本问题,一帮人每天忙得晕头转向,却并没有带来太实际性的养老条件和工作环境改善。

目前来说,养老这个为夕阳服务的朝阳产业,在监管方面还在不断完善,不管是安全生产管理相关,还是市场监督管理整治行业乱象方面,无疑都是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的,但是具体措施的落实情况的话,肯定还是存在许多漏洞,比如涉及到老人的一些安全问题,还有目前疫情带来的系列不便,都还有很多的工作需要去做,而不是浑噩度日。

三、关于规划

讲到规划养老,目前也只能先从自我的养老规划谈起了。

如果一个人在养老院待久了,特别是那种医养结合型的养老院,或者是去做做义工,多了解一下养老院老人生活的现状后,我们不仅是要感慨老人生活受限带来的不易,更是要提前为自己或者家人的养老问题做好准备。

1、资金准备

要给自己留好养老的钱,这是真心话。一方面就是自己年轻的时候要多努力拼搏,挣的钱,不要乱花,而且最好是缴足社保,尤其是养老保险,现在有长期护理险的补贴政策,是需要交够保险的退休老人才能享受的,失能的话一个月能补贴 1500 元 / 月,外省的政策的话还不清楚。另一方面,不要过早把所有的财物都留给孩子,一旦自己手里没有了钱,你的养老问题就会变得很被动,你去哪里,看不看得了病,都由监护人决定,这样的人间现实在养老院已经看过太多了,都可以单独再开好多篇故事讲。当然最重要的是,不要轻信各种养老理财产品,以及康复保健产品等非法集资和诈骗行为,现在这一块国家抓得很严,几乎每一个家庭都有这种受害者。

2、身体准备

一个健康的身体能活到老,也算是无灾无病的幸福了。意外我们很难保证,只能多加注意各种安全意识,但是病痛的话,所谓病来如山倒,不注意好身体,到时就是既折磨自己又折磨至亲之人。修行人有一个观点指出了明路,疾病是一个投射,我们其实可以从时间的维度去预防它。不健康的作息时间、饮食,过度透支身体等行为,经过时间的积累,就会生成疾病。在各种酒店餐馆胡吃海喝,高盐高糖,沉迷烟酒,快活似神仙,但总有一天会出问题的。如果趁早恢复健康的作息起居和合理的膳食,适当的锻炼,就会减小患病的风险。很多人明白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生活五十年的道理,却很难真正去实施,那也是因为我们目光过于短浅,只看到眼前的半晌贪欢。

3、心理准备

养老问题至少要做好两个心理准备。一方面,是如果自己真的患了疾病,不要沉沦在疾病带来的痛苦当中,有的人年轻的时候越能干优秀,老的时候一旦患病就会有极大的心理落差,难以接受自己变成了一个可能起床走路吃饭都费力的人,你越抗拒这种现实,它对你造成的伤害就越大,还会对家人带来痛苦。要明白,患病是一件很常见的事情,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也是你自己需要承担责任后果的事情。亲人可以在你疾病的时候给予适当的关怀照顾,但是他们自己的精力有限,也有自己的生活要过。另一方面,老年生活里,如果说孤独也是一种病,那么我们也更需要自救自愈,而不是把过多的期待放在其他人的身上,然后收获无限失望。有的老人,失去了至亲之人,有的老人,失聪十几年,有的老人,卧床多年,如果没有一个良好的心态从这种孤独中走出来,没有一个精神层面的爱好支柱,是很难获得平静与快乐的。养老要养身也要养心。况且,养老院里老人普遍存在的一个攀比心态,如果自己不能克服的话,就会过得相当难受,总会觉得不尽人意。

4、珍惜当下

老人的晚年生活会有无数个样子,他们年轻的时候也风光过,也意气风发过,也许还有很多的遗憾和愿望。规划养老,我们就更要学会珍惜当下,多去尝试自己想做的事情,好好爱身边的亲友,也爱惜自己的身心。我们谁都不知道,自己如果有幸到老的那一刻,自己又会是什么样子。也许思维正常,长命百岁,但依旧会回想自己未完成的夙愿然后空叹;也许老年痴呆,谁都不记得、不认识,却还能跑跑跳跳,每天被人追半条街;也许半身不遂或者脑梗偏瘫,行动困难,大多时候只能盯着天花板不爱动弹。短短几十年百年的生涯,不过宇宙存在至今的微末一瞬,能够来到这个世界上并有自己的意识和想象力,这已经很幸运了。我们都是普通的人,都将老去,在身体和思绪不能自主之前,好好珍惜当下的每分每秒吧!

知乎用户 一笑生 发表

两万一个月的养老院,绝无仅有。但就我所知的养老院情况来看,都惨得不得了。如果去过一般的养老院,就算没有马上断绝丁克的想法,也会想着在高龄行动不便的时候立马自杀。年轻时,我们向着太阳向上爬山,明媚温暖。到了山顶后却立刻感受到下山的风险,阳光遮蔽,寒风习习,每一步都如履薄冰。

知乎用户 导演何小鸣 发表

这里的养老院和一般人认知中的养老院可不是一个 level。

著名的北戴河疗养中心大家应该都听过吧。其院内可享受隔窗观日出、卧床听涛声,足不出户就可以体会海的神韵。集休闲渡假、医疗检测、娱乐健身三位一体的大型综合性疗养院。

正好我们公司和泰康正在合作,为他们提供的全年的短视频拍摄和制作业务。同时也正和首厚 · 大家养老提过了方案,正在接洽中。所以对这养老院这块多多少少还是了解一些。

现目前世面上养老院和其它行业一样,也是分不同等级的。知名的如泰康燕园、万科随园、远洋椿萱茂、首厚大家等等。这里面入住的人群可以说是非富即贵,这就是一个圈子,圈层。基本上入住的都是退休教授、退休高管等相对富裕阶层。而北大教授钱理群所入住的泰康燕园养老院,与其叫养老院不如叫康养中心、疗养中心,一个月收费二万左右。不是你以为的那种三不管,还经常虐待老人那种。

可以简单给大家看看首厚大家养老院仅基础月费为 12000-23000 / 月 / 人,还不算其它的费用。总理说中国有六亿人口月收入在 1000 元左右,可以想想这绝非普通人认为的那种养老院。

最后给大家看几张图吧,无论从地理位置、营养食材、管家护理、居住品质都是人生的一大享受。看完了估计你也想去。

知乎用户 房天 发表

高校专门设有老干部处、后勤处照管退休人员,特别是住学校教工宿舍知名老教授,日常养老、住院是有学校安排人员陪护的。

知乎用户 田野​ 发表

他卖房子所得加上退休工资能住的养老院,和我们普通人卖房子所得加上退休工资能住的养老院,比卧室和猪窝的差距都大。

没有可比性。

看看就行了,别自不量力的学人家。

知乎用户 序知 发表

作为一个草民的看法是这样的:如果你和钱老都有一辆自行车都在某一个一线或者强二线城市丢了,然后都报警,你觉得谁的自行车能找回来?

普通人的进养老院的养老困境和以上问题是一样的。

看了几个年薪百万的知友的答案,只能说天天吃肉糜的人跟我这种草民是生活在折叠空间的。

有些少数人是天天上央视的人,是生活在 19 点那个时段的中间十分钟的,但大部分人的生活比后 19 点那个时段的最后十分钟还要艰难。草民们自己家是啥情况,自己的生活环境是啥情况,自己心里没数吗?所以你的养老院能和钱老的养老院是一个水平吗?丢掉幻想该干啥干啥吧。

知乎用户 爱桃子的孟老师 发表

很好理解啊,现在的北京房价这么高,抛出去是最好的。

可能有人要喷了,这资源那资源。

拜托你审题好吗。

老教授,假设 70 岁,活到 100 岁。

还有三十年。

房子 100 平,就卖 800 万不过分吧。

加上退休金,乱七八糟,最少拿出 200 万,没问题吧。

总计 1000 万。就按理财,一年十个点,够低了吧。每年 100 万,本金我都不动。

住最好的养老院,吃最好的,啥东西都最贵的。一年也花不了 100 万吧。

倘若,指望孩子养老,守着那破房子。

有这么滋润吗。

知乎用户 高老汉​ 发表

挺好的,我 30 岁也想住进去。

能有像钱老这样的满富人生智慧的长者为邻。

以前去台湾桃园长庚养生文化村参观学习,在那住过几个月。环境、饮食、住宿、娱乐,都很舒适。有自理能力的人住养生村,需要他人照护的住旁边的护理之家。村内养生休闲生活多种多样,建有体育馆、健康俱乐部、游泳池、网球场等休闲场所,还设有宗教活动场所,开展运动养生,娱乐交谊,艺文技艺、民俗活动、宗教活动等。

以后国内也会越来越多这样的养生养老院。

知乎用户 努力活到 120 岁 发表

感觉挺好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

对于一个极简生活的自由职业者,买不起房,过着租房养老生活,以前觉得没啥动力赚钱,反正极简也不用怎么花钱,但是自从看了日本一个纪录片,纪实 72 小时,里面有一集讲到养老院~可把我羡慕的不要不要的~让我觉得自己接下来要更加努力赚钱,学习,理财,争取早日住上高级养老院~

以下是视频链接和一些截图,大家有兴趣可以 b 站看看~

链接 https://b23.tv/xBHjFs

养老院位于海边,妥妥的海景房~

这样看真的就像一般公寓~

一日三餐不用自己做,还有营养管理,泪目~

说不定你的灵魂伴侣在高级养老院等着你~

公寓内部,能看到大海~

70 岁,你还可以开始自己的爱好~

90 岁的老奶奶,精神面貌超级好,还会用手机跟家人互动~

没有子女的姐妹,相伴住进养老院,受伤了也可以有很好的照顾~

还可以组团出去玩~

最最重要的,居然还可以种菜种花~

一直很喜欢看日本的社会纪录片,很多事物可以借鉴,之前看到另外一个,也是 72 小时,八十几岁的老爷爷照样出海捕鱼,也看到很多经济不好的老人,生活绝望~

其实看别人的人生也是为了让自己学会思考自己想要怎么样的人生,不管怎么样的人生,适合自己就行了~如果可以还是趁年轻保持健康身体,保持学习,多想办法努力赚钱,不要失望,争取以后养老院自由,不说了,我要去努力了,大家以后高级养老院见~加油~

知乎用户 冰水炎火​ 发表

养儿女防老天经地义,怎么现在搞的好像很无耻了。你以为住养老院就不是靠孩子了?你以为你有退休工资就不是靠孩子了?对于绝大多数人,当你丧失了创造价值的能力后本质上就是依靠下一代,不管是通过自己的子女还是社会。无非是靠自己的孩子还是别人的孩子。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你积累的财富根不足以养你的老。严格得来说财富就没办法静态的衡量,今天你以为你的钱可以舒服的养老,或许一个恶性通货膨胀后连碗面都买不了。既然不可避免的都要养儿女防老,为什么要带这种养儿女防老可耻的节奏?我看不少怕都是养老院的软文吧。或许知乎都是成功人士,膨胀到以为自己的财富比肩比尔盖茨了?养儿女防老没什么丢人的,教育孩子承担应有的责任本就是良好教育的一部分。作为一个人,本就要承担很多责任的,是什么给了你错觉让你觉得生存很容易的?我就光明正大的和孩子说她以后要养我,这不妨碍我对她的爱。至于要住养老院还是跟着孩子,只是方式的不同而已,没什么本质的差别。一些人却非要标榜自己牛逼,不依靠孩子,实际是回避自己对孩子的教育做的差,亲子关系差。

知乎用户 申叶芝 发表

泰康之家高端养老社区一线从业者,客观回答:此种养老模式真实适用人群非常狭窄,作为子女,请尽量尊重父母主观意愿;如自身入住,请认真评估。

**适住年龄:**以答主就职的上海申园为例,80-89 岁为社区主要群体占比 55% 左右,90-100 岁占比约 5%,高龄老人依旧是社区入住主要人群。入住原因多为年龄大不便于独立操持家务、无法雇用到顺心的保姆、子女定居国外、身体欠佳。70-79 岁约 30%,70 岁以下住户仅占比 10%。

社区较为年轻的长辈(75 岁以下)入住,大部分有特殊原因,例如经历癌症、大手术、车祸、严重骨折甚至渐冻症等。

该类养老社区由于占地面积多为与城市郊区,大多数原本居住市中心的老人如身体健康,能自理,大多喜欢生活在原本适应的环境,与熟悉的圈子一起活动,在 75 岁前选择入住此类社区的占少数。

**适住人群:**该类养老社区的百万级入住门槛(保险、会员卡两大入住途径)和平均万元的月费已经严格限定了入住人群的资产水平,实际上,在社区积极参与各项活动,实现活力养老的长辈退休前工作大多集中于高校教师、高级工程师、企业高管,如有对应经济实力但社会圈层不属于这一层次,实际在社区的生活中难免感受到隔阂。

**实际入住体验:**积极的,我认识进来时由于车祸瘫痪,在社区医院康复师的指导下积极复健,现在重返舞台跳舞的阿姨;见过进来时性格安静朋友少,由于社区活动丰富,结交了许多新朋友变得开朗健谈的叔叔。消极的,无法适应新环境,社区离市区远疏于走动,几个月时间郁郁寡欢身体素质大为下降的也有。对于适合的老人,这样的养老社区真正改变了他们的生活模式,为原本单调寂寞的生活注入了活力。对于不适合的老人,他们被剥夺了原本习惯舒适的环境,事与愿违地为养老生活雪上加霜。

建议何类人群入住:

首先,**心态好。**自己想明白入住该类社区是一种积极的选择,是在享受养老生活。假如老人自己觉得入住社区是子女不孝、迫于无奈、进去就走不出来、与其他老人长期生活感到绝望,再高端的设施和丰富的活动都无法解决。

其次,**确实有需求。**无论需求是无法自我照护、经历过重大疾病、希望从家务解脱,都可以。没有完美的社区,住进养老社区和住在家里一样都会有各种不如意,要切实想清楚这件事,判断自己的需求在哪里,对这项选择进行取舍。

以上是必备条件,辅助来看,性格开朗,愿意接受新鲜事物,健谈,喜欢参加文娱活动,受教育程度高的长辈,融入社区会更为容易,实际入住体验也更好。

同意一位答主的,养老方式是非常私人的选择,希望每一位老人的意愿能尽可能地得到尊重。建议入住顺序为:参观——三天两晚入住体验——三个月适住——正式入住。如担心三年内退住可以选择保险入住方式,避免押金损失。

可能是该答案下最了解此类养老社区的答主,有任何参观、入住问题欢迎评论区、私信咨询。社区其实不期待过度营销,于我个人也作为一种对职业尊重吧,希望这篇回答能帮助真正适合这种养老模式的长辈入住。

知乎用户 郑克塽 发表

穷人才需要养儿防老啊……

而且你确定你能养出个孝子而不是败家子?

我们对养老院的概念还停留在过去,一群孤伶的老人在等死,粗暴的护工,低劣的食物。

1000 一个月的是有可能这样……

2 万一个月的养老院…… 应该叫度假院。

知乎用户 哈士奇 83 发表

Mez finking dat nursin home gotta be a franchise.

Me trust NO franchise!

See link:

如何看待湖南益阳养老院疑似以预订床位为名诈骗,老人一生积蓄化为乌有,选择跳桥结束生命一事?

知乎用户 Lecky​ 发表

首先大多数人的养老还是要在家解决的,这个毋庸置疑。养老行业的人肯定都知道,有个数字叫 9074 或者 9064,那个 90,就是指的 90% 老人需要居家养老。剩下的 10%,才是社区养老或者机构养老。说白了,中国这么多人,如果都放到养老院,没有哪个机构承担的下来

钱老选择机构养老,当然有很多个人的原因,子女、爱人、经济能力等等,起码目前来看,钱老还是很满意这个选择的,照护的工作交给机构,自己可以安心做很多自己感兴趣的事。钱老的爱人崔可忻女士,也是一直居住在燕园,最后在燕园非常体面地离开的

像钱老这样的情况,肯定不能普适到每个人。从 70 后,80 后开始,将来的养老肯定是个大问题。

回到个人层面,你要我说怎么办,那么首先关心的肯定是身体健康,真的真的非常重要,如果你是活力型老人,其实你在哪儿养老都可以,你的选择可以很广,机构养老当然好,居家也不是不行。反之如果你是个需要照护的老人,那真的只能来机构了,而且一定是越贵的养老机构越好。最理想的情况,就是一直能吃能睡能跑,直到某天晚上一觉睡过去再也不起来。

如果衡量一下,自己做不到的话,那就请做好财富规划吧,存好养老钱,将来卖房养老未必不是一个选择,剩下的事自己操心也没用,自然有养老行业的人在努力把养老这件事办好。大家当然都想又便宜又好,不过想想中国这个人数,自己兜里更富足到时养老选择也更多。

再说说很多回头里面说的贵和割韭菜问题,先说贵这个事,其实贵不贵要看服务等级,这个新闻里没提,其实是和你的活动能力相关的,还是前面说的,如果你是活力型老人,那么即便是高档的养老社区,也是收不到 2w 这个水平的,所以各位知道健康的价值了吧,真是 “有价” 的。服务就像酒店,有些是五星,有些是便捷,价格还是要根据自己需求和能力选择。况且现在这个阶段,养老服务逐渐起步,我相信将来一定会有更加丰富的产品供大家选择。而且说实话,大家也要感谢现在这批选择机构养老的老人家们,正是他们作为起点,让服务商有能力和意愿投入这个产业,将来才能普惠辐射到更多的老年客户。

最后说说割韭菜这个事,确实有这个风险,现在国家政策支持,很多机构都在投入这个行业,但是养老行业其实是一个重资产长期投入的事情,将来会不会也来几个暴雷的项目,真不好说。所以很多养老机构是把保险与养老服务一起打包的,这也是现在养老贵的一个原因吧,但是没人希望住到 80 岁,突然没钱没法继续住了吧。燕园就属于这种项目,多了就不说了,有打广告的嫌疑

总之,说来说去,还是健康最重要,希望大家都能多多关注身体健康,不要老想着拿命换钱~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你认识的养老院:能打牌溜弯看电视搓麻将洗衣做饭全托。

你不认识的养老院:除以上小儿科外吃有中西各式餐品星级酒店大厨轮岗,住有豪华套间浴池阳台高级物业全天安保,医有二级医院全科医生设备及协和专家远程坐诊高级护理团队精心护理,玩有电影院小剧场游泳馆舞蹈室还有班车接送去附近登山垂钓郊游。

知乎用户 赵琛 发表

有幸参观过燕园。

只能说这个 “养老院”,可不是一般看新闻上说的那个 “养老院”……

都是球场,富豪去的高尔夫球场和大学生去的篮球场能一样么?

排队门槛(是排队不是入住)是 200 万保费(是保费不是保额),每月再根据房型和护理等级交房租,基本都是 5 位数往上。

但是真的住起来很爽,方方面面让老人舒适,喜静的好社交的都能爽到那种,衣食住行不说,医生护士不说,西边就是湿地公园,北边就是燕山十三陵,自身交通也很方便。

燕园太高端了,不具有讨论意义。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养老院这一点,我爸有考虑过,但都没有满意的。毕竟养老院都不自由,而且我爸属于一天都静不下来哪种,必须天天坐车 不坐车不舒服那种。

我只能说去不去看地位 收入对等的,我父亲每次去看我姑父都直接抱怨那环境如何不好,工作人员态度如何如何。 如果有钱住条件好的自然没话说,条件一般的呢?反正一年赚个 20 多万,还房贷之后还有多少给养老院送钱?

知乎用户 沈克非非非 发表

已经做好去养老院的准备了

知乎用户 无事忙​ 发表

很多常识告诉我们,教授的收入远高于普通职工收入。所以普通职工还是想想其他途径吧。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这个我们老师上课提过… 似乎北大很多老教授都有去泰康之家燕园这种高端养老社区安享晚年的计划,在那儿有老朋友老圈子感受应该还不错叭。听说费用前些年是 200w,现在不一定能买着位置了。

总之养老健康是大市场。

知乎用户 长路漫漫 发表

看了那么多理性分析卖房养老势在必行大势所趋的文章,这心是拔凉拔凉的啊。

一个人赤条条的来,赤条条的走,从出生时的一无所有到离开时不占有一点财产,一个人的劳动只够自己生活而已。从人生的尺度讲,这些人的抗风险能力基本为零。财富在民间的积累为零,那么社会生产的财富都积累到哪儿了?

知乎用户 Tom 发表

如何看待呢?我看他是很有钱,去高级养老机构享受余生了

转念一想普通老人,是否能住进高级养老机构呢,还是简陋不堪的冰冷 “监狱”?

越来越广泛的养老问题,需要子女的 “德” 来解决

如何规划自己的养老问题?单纯指望子女是不德的,关爱健康,惜福爱物,淡薄清明的心态,少些欲望多些积蓄,日后自住即可,如果身体不便了,没有亲戚朋友照料,去个养老机构也是无奈之举,人是向往自由的,要知道有些养老院是不够自由的

最后涉及到了国家的方面,养老不是一时的,每个人都会老,养老的政策和设施一样是百年大计,此时正是迫切需要的时候了,是否给各位 “老百姓” 多些福利和照料?应该也正在做了,但目前可以看到的是,从业人员的问题和机构配置的问题,如果把养老院建成了监狱,虐待所,食堂,那是缺德的犯罪的,需要立即处置的,如何反映,如何快速处置,应该比建设设施和其他政策更早有个说法

必须有一个明确的法规可循:当养老院出现了从业人员虐待,条件差劲等等问题,如何反映?哪个部门管?部门不管谁管部门?能不能立即处置?如何处置?

老人等不起,熬不起,我想这些没个明确的说法,依然会有不少老人,宁愿在家独自离世,也不愿去遭受虐待和压抑的生活

知乎用户 D·f 发表

其实我觉得这个选择是非常正确的。

对于钱教授而言,他已经不必那么在意金钱了,对于他而言,与其在一个偌大的房子的孤孤单单的生活,还不如去敬老院热热闹闹的安享往年。而且如果子女在外,一个人在家里有什么三长两短会非常麻烦。

其实我觉得我们普通人也可以考虑一下年老之后去敬老院生活,一方面为了自己的生活。另一方面也为了子女考虑。他们若是足够优秀,大概率会去外面的时间闯荡一番,如果父母因为自己就束缚了他们的发展的话,对于他们来说,很可能会深感遗憾。

毕竟在他们年幼之时,每个父母都希望他们成人成才。此时的他们就如同幼小的雄鹰一般,虽然羽翼尚未丰满,但雄心壮志早已埋在心间。如果等他们蓄势待发之时束缚他们的翅膀,就好比在雄鹰茁壮之时剪短他们的翅膀,对于他们而言,内心剩下的,或许只有失望了。

知乎用户 水底的鸟 发表

高端养老社区和养老院是两个概念

知乎用户 张晓菌 发表

别把自己代入钱理群

人钱理群是谁?我上初中那会就知道他的大名了。

贵乎儿和看爽文一样,啥都觉得自己就是主角。然而人钱老师住的,是这上面 140 多答住卖房也住不进去的高档养老院。

我那个地方,人均工资 5000,已经是中国大部分地区的平均线了。然而养老院收费 3500,还只是普通房。

记得我姥爷前几年,在当地养老院住过半年。几个阿姨去看完以后,说什么也不让住了。因为在家好歹像个人,在养老院住的和 “宠物狗” 一样。饭丢给你,是冷是热爱吃不吃。病了以后,人家直接给我舅舅打电话,来伺候……

你们幻想的养老院是这样

实际上卖了房只能住这个。

知乎用户 PauLoB 发表

就一条,别房款用完了人还没死成,这么干就没毛病。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要不要先看几个以房养老骗局的新闻?

小心 “以房养老” 为名的骗局 - 新华网以房养老连环套骗局:他们如何陷入 “钱房” 两空困境防不胜防!原国务院外事司副司长陷 “以房养老” 骗局 被强制仲裁夺房揭秘 “以房养老” 骗局:有人被逼卖房还高利贷 - 新华网

知乎用户 啊呀呀 发表

别人我不知道,但我自己肯定是要去养老院或者雇人养老的,肯定是不要孩子养老的。

道理很简单,看看现在的全职妈妈被群嘲成什么样?连全职照顾自己的孩子都被嘲讽,何况让孩子全职老人???!!

最近我儿子住院,连着照顾了几个晚上,白天有家人帮忙轮班,已经感觉到挺累了,换位思考一下,更何况让孩子连轴转照顾老子呢?而且孩子还是独生子,谁帮他轮班??而且老子累的不行还想嘲孩子发发脾气呢。

还是赶紧赚钱以后住养老院吧,别烦孩子,也别让自己心烦,大人累了还想嘲孩子发发脾气呢,孩子不累,才能给你好脸色。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95% 住不起高端养老院!

你要挺过几次放血,才能到养老,因为大多数更本挨不到养老!

1,成家! 你要经历买房买车出彩礼!

2,养娃,教育 (要是上辈子积德,没遇上伏地魔,消费主义洗脑的媳妇! 还能持家的话)

3,孩子不给力!爸妈要自助孩子成家 重新来一遍 1 条。

4,父母养老! 爸妈退休金医疗无负担!只要出个 保姆护工费,多看看爸妈就好。

5,这时,你还有闲钱!恭喜你!你可以考虑养老问题了!看看兜里还有几个钢镚!

普通人大概率住不起!

知乎用户 万嘻嘻 发表

个人选择而已

而题主要做的也一样:

做.. 出.. 自.. 己.. 的.. 选.. 择

因.. 为.. 每.. 个.. 人.. 情.. 况.. 不.. 一.. 样

知乎用户 韶彤炜 发表

当年第一次听到这个事儿的时候,没有去看详细情况,心里是感觉有丝凄凉的。

现在看来,这个养老社区的服务比较好,但钱老享受到这个服务是靠卖房才获得的。 这也就是说,钱老师其实是没多少钱的。如果钱老师很长寿,也不知道他的钱是否够。稿费够用吗?

老巢没有了。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里,大多数人还是难以接受的吧。

也不知道钱老师有没有子女,即使有的话,以钱老师现在的年龄,子女们应该也上岁数了,依靠子女们照顾,其实也并不是特别的现实。传统的那种四世同堂的生活,在古代就难以实现,在现在就更困难了。那种生活大概是以每个人丧失自己的自我边界为代价的。

希望养老社区的服务能够到位,比较尽责,钱老师可以安度晚年。

知乎用户 Dink 遇到 发表

没啥好看的。

我也是打算老了用抵押房产,卖房的钱生活的,快死的人了,好好享受,可不想省吃俭用,人没了资产还在……

知乎用户 汉唐传人 发表

一人一套房的养老公寓 住宿体验还是可以的, 只是养老院里看不到年轻人, 天天和将要死去人在一起 心理很压抑,就是活死人墓,和在小区里和熟悉的人唠嗑 说说家常理短 看看孩子们嘻嘻戏 年轻人美好的身材和面庞 。。。是完全不能比的,真有钱还是请住家保姆最好。那些没钱的 住宿舍式公寓 几人间 的,或者单人间没有独立卫生间的, 真的很可怜 读过住宿学校的都能能想象住宿舍和筒子楼的生活有多么不方便? 矛盾很多 很不愉快 养老公寓共居的很多老年人戾气很重。

一句话 没有单套(至少要独立卧室和独立卫浴)的 服务好的养老公寓 ,去住 真的只能算是 苟活着。

知乎用户 细藤 发表

前两年,我的一个领导把父母送进杭州泰康,说里面有多好多好。

这两年我的领导身体不是很好,做过一个大手术,恢复得不是很好。自己调侃说再过两年他也去泰康养老。

知乎用户 NAzz 发表

他没有孩子 ,夫人又去世了。

一个人得多孤独啊

知乎用户 广州融资方案师 发表

关注我广州融资故事,多学知识少吃亏

如果你们啊,遇到这样的事情,你们会怎么选择?我跟大家讲一个,我前两天在网上刷到一个话题啊,说到环境不好,既然一线城市 Zhuan 不到 Qian,

要不然就把一线城市的房子卖掉回家养老,我只能说你们太疯狂了,你辞职回家养老我能理解,但是房子啊,你卖了以后,以后你想在一线城市再想买,那真的很难。

这里肯定会有网友批判我了,说既然又要田园生活,又要防止和工作,哪有这么好的事情啊,两全其美,鱼与熊掌的办法不是没有,而是你不知道而已啊。

大部分人缺资金,DiYi 时间想的就是把房子卖掉,其实房产变现 Zui 快的方式反而是抵押。

先别着急给 WoGan,你先听听我怎么讲。假设你现在有一套 200 万的房子,能抵押的额度就是 140 万,年化利率不到 4%,一年下来 100 万,也就是四万左右的成本,这样不仅能保住你防止产权的同时也能快速获得一笔 XianJin。

到时候你想回家养老啊还是投资啊都可以,至于你的房子是出租还是空置啊,都不影响你,而且房子未来的升值跟你也是息息相关,你认同吗?

知乎用户 游走 发表

我一直有个想法

以后机器人来照顾老人

可以提供基本的生活护理

端屎端尿,力度柔和,能实现的话那比人好多了

人怕臭啊

机器人不会

然后可以用 ai

根据这个老人一辈子的精力

投其所好

每天陪她聊天

打牌

跳广场舞

做游戏

然后

可以提供性服务

因为老年其实是需要的

这样也不犯法

。。。。。。

我始终觉得

找个很好的养老是很难得

我自家有好几个老人都是这样

人招呼人

比如说正常人照顾一个老年痴呆症的是很遭罪

很多人其实都是做给别人看的

做給亲人看 做給邻居看 做给大众看

牺牲了自己的正常生活

其实是不值的

说难听点就是愚孝嘛

潜意识里

难道不希望他早点死掉?

特别是那种自己生活都没着落的

说他孝顺

嗯。挺好

希望机器人能尽早发展

然后大批量生产

减少成本

对舒服啊

以后那么多老人

年轻人能照顾的来?

年轻人不用上班?

交给机器人

每天给老人哄的开开心心的

投其所好

最好让孤寡老人精尽人完,哈哈哈哈哈

虽说有点不敬

但是

让你选

你愿意精尽人亡还是孤独寂寞死?

知乎用户 汤姆的恋爱循环 发表

知乎用户 张华 发表

养老服务一定要买,但是不能财务 all in

要做好’这家黄了我立刻能找下一家’的打算。

知乎用户 散客 发表

这个 “泰什么的”,给我打骚扰电话有好多年了。不停地打,去过一次,不相信这样的公司能做好养老产业。至于 QLQ,他老了,孩子不在身边,给“泰 *” 做个广告,算失了晚节?

知乎用户 炒鸡面条 发表

孝分两种,养口体与养心智。

知乎用户 小刀会 发表

很多回答上来就是都得这样,我们最好也这样。也不看看你住得起?一个月仅房费就二万,我怀疑这是养老院!

知乎用户 夏目玲子酱 发表

没人关注他住的到底是哪家养老院吗?

泰康之家 · 燕园

算是国内高端养老产品了

两年前因为工作原因接触过泰康之家系列产品,也看过不同城市的建筑和规划,真的还不错(这里不是广告),主打医养系列,它不仅是个养老院,平时也是个医院,懂了吗?

以武汉的泰康之家为例,他们在疫情期间也是派出了自己的医疗队的。

跟品质配套的是价格也非常昂贵,钱老入住时可能 2 万 / 月左右,现在去住恐怕不止这个价格了,另外里面的如果是不能自理的老人,需要医护人员照顾日常起居的话,这部分是另外收费的。

知乎用户 相忘于江湖 发表

我想问一下,房子卖给谁????

知乎用户 永滑 发表

养儿防老是天理伦常。由于社会分工,开始有社会养老,开始有人标榜自己养儿不是为了养老。注意这里是标榜,这件事情很糟糕,类似于子路受牛的典故。然后贬低了为了养儿防老的人群,风气变化,进一步减少生物欲望,老人也藏着掖着,不愿意把资源留给下一代,下一代生活条件困难,然后又不想生育,糟糕透了。

所以有些事情可以做,但一定要低调。养儿就是为了养老,至少精神层面。

知乎用户 八级打不动​ 发表

养儿无用,现在年轻人月月缴这税哪税的,花在别家老人身上的钱,可能比自家老人都多。立贴为证,以后工资越来越高纳税越来越高,生活质量越来越差,孩子不用养了,存点钱,享受人生不好吗,,Ծ^Ծ,,

知乎用户 苏家十三姐 发表

有点心动,一个人 2 万还是夫妻俩 2 万呀……

知乎用户 木童 发表

如果经济允许高端养老公寓是很不错的选择,但是一般的家庭恐怕经济负担不起。

我老了如果身体不错,我想我愿意给孩子们带孩子,当然是他们需要的前提下。如果他们不需要我会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情,读书、旅游、找一份自己相对喜欢的简单工作,或者义工持续为社会发光发热。

[

樊登读书官方正版 百岁人生:长寿时代,养老问题变成

天猫

¥49.90

去购买​

](https://s.click.taobao.com/t?e=m%3D2%26s%3D%2Fn7HqORAoeZw4vFB6t2Z2ueEDrYVVa64yK8Cckff7TVRAdhuF14FMb5kmyJ6xmZS1aH1Hk3GeOj0Y8rR%2FTpUOmwMHP17LWvQjzG%2BMqeOmWmh%2FxENwq66xiMCuhYmlYlfqD9apDBK0NHK%2FXH%2B8wMMLAtkyqhBb5%2B4x8PUddoNe3DFevKOUtQf9%2FPM6G8HV5ll4JOed0Rxa6NIHUnHHt4YmEaY905ruaH9jZndpieetyDuhOtPc8RUDWCY072fSIx0QkNtTkXPFtVQGNYb8l%2BVKwC%2FJeSfTd6eyInoxq%2BxiZ%2BiZ%2BQMlGz6FQ%3D%3D&unid=1B5QzKfB1G80&union_lens=lensId:TAPI@1612606227@0b14d137_8add_17776d24241_954c@01&cont_id=1_1718435161)

人活着是要做点什么的,我自小出生在农村,不习惯一天刷手机打游戏或者什么都不做的生活。

哪怕是养花种地,亦或是跑步喝茶,都想每天做点什么。当然要想有安逸的万年,现在必须多挣少花,奥利给。

知乎用户 大空 780 发表

没有儿女的最终归宿

知乎用户 猫头鹰 发表

唯一想法是,老先生忽悠了一辈子,看来是真没忽悠到钱。。。。。

知乎用户 狼哥侃股市 发表

这没有什么值得惊讶的,我觉得这是一个个人的选择,也是未来的一个趋势啊,所以这个还是根据自己的个人需求。

知乎用户 风声 发表

首先得分析一下钱教授的身份地位以及财力,然后再看看自己,仔细对比分析一下之间的区别,再去评价这件事。千万别盲目跟风,要知道马云等一批大 ziben + 一年才一块钱工资,名流很多事情一种自己想做的,一种是必须做的,还有一种是做给韭菜看的

知乎用户 Whenwords​ 发表

未来养老是个大问题,城市的养老设施也会严重不足。

挺赞赏钱教授的做法。

知乎用户 ql5128 发表

保姆型机器装备市场巨大,手动

知乎用户 赤色的飞鸟 发表

想学吗?先看看自己,您是著作等身的北大教授啊还是有几百万的房产傍身啊?

小鸡仔天天梦想一飞冲天,说不定真有人赞叹这孩子心怀鸿鹄之志。

老母鸡天天想飞上枝头变凤凰,别人怼你痴心妄想也就不难理解了。

找准自己定位很重要,钱教授的选择,对 99.9% 的中国老人不具有参考意义。

还有一群三四十岁正值壮年的,十分笃定这是自己将来想要的,以后一定选择这条路。

像极了我八岁那年寻思着我大了以后,天天买一毛钱一包的辣条就能幸福死自己的时候。

知乎用户 遛狗人 发表

这个答案里,好多人莫名其妙,你们都没伺候过老人吧?

说什么身体不好的时候就离开子女,去周游世界。 周游世界是个体力活好不?随便几个慢性病,老年病,就够你躺床上哼哼呀呀下不了地了。身上再多长点啥开一刀,没人照顾能行吗?

醒醒吧,我家七个人再请个护工才维持照顾一个全瘫痪的老人,你指望养老院一个护理员照顾的过来三十个老人?

知乎用户 东晋上虞 发表

其实我觉得,父母这一个称谓或者职责是很伟大的。

伟大在于,有的父母拉扯一个孩子到大,又能不计回报的是时候尽量不给孩子增添任何麻烦。

每个人从出生到成长到社会奉献到退休,其实都是一个自由人生来再成为社会人再到自由人,最后落叶归根的一个过程。他们在从自由到不自由的转换中其中一项就是哺育后代,但这就像一个最伟大的项目,完成之后,他们更可以享受最好的人生。所以,其实与其把父母一辈作为 “拖油瓶” 这样的存在,我觉得更可以理解为父母一辈其实可以真正去享受自由了,成为自己了。他们是成人,拥有一定的经济能力了,充分发挥自己的选择权,包括留在孩子身边,或者离开孩子,过自己的晚年。不管出于什么目的,都要尊重他们,并且感谢他们。

我不理解那些把口口声声爱孩子,却用各种各样理由绑定孩子在自己身边的人,比如极端时候的苏大强。或者认为父母独自出行就是后代的不负责(当然也有比如孩子抛弃父母等极端的案例,这个先不讨论)。因为对于父母而言,只要他们活着的时候,孩子能做到理解并且陪伴,就够了。

因为我们这一辈有一天也会成为自己孩子的父母,也要继续向下负责,向下哺育。

我希望每个生而为父母的人,或者每个生而为孩子的自己,都有选择权,都能被理解,都能在有限的生命力活成自己,最后能够找到自己的价值和定位。也不枉在这世间做人走了一趟。

知乎用户 乌纱酱 发表

这么讲吧,有钱特别是有势的人老了可以住养老院,他住哪里都一样,但是别带节奏把人老了就该住养老院不要拖累子女这种话当作行为指南,因为这种话和以前要求女人在家从父,出嫁从夫,老来从子一样,一旦成为文化观念了受害人哑巴吃黄连啥苦都说不出。养老院是有鄙视链的,无子无女行为不便又没啥钱的在养老院也是受气的底层。但是本来养老最难的就是无子无女行为不便的时候,普通养老院一个护工要照顾那么多老人,特别是有些老人老年痴呆或者老小孩了性格并不好,长期在这种环境工作的护工你觉得心里烦不烦躁,医院里面的护工也好家里的保姆也好基本都是一对一或者一对几,照顾肯定要好些,最重要的是家里保姆我们都要装监控器怕老人被欺负了,那在养老院七十岁的把八十岁的打了怎么说理,而且以后人工成本一定会涨,羊毛出在羊身上,而且这一代年轻人一定会极力抵制养儿防老思想宣传老人不要拖累子女养老院给你更幸福的晚年,要把照顾老人这种难事丢出去,以后养老院老人越来越多,年轻人越来越少,价格肯定慢慢会涨,你那点社保涨幅说不定还不够高级养老院的门槛。

知乎用户 老派小阿姨 发表

简直就是神仙父母的代表~ 又理智又懂得对自己好也有实力自己养老,这样的父母不好吗?还要对自己的父母要求多少呢。

大部分的中国老人对于养儿防老是有执念的,对于居家养老是执着的,究竟怎么养老对老人本身最好才是根本问题。

钱教授入住的养老院一个月 1 万多,环境好有管家,有人管一天三餐,还有组织老年活动。安心养老,他本人也说更可以安心写作,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不为琐事操心,何乐不为。

我觉得需要真正关心的不是去解读这种决定,而是养老怎么样才能更实惠更有性价比。

我们的未来一定有很多人都会选择去养老院。

知乎用户 饼干 发表

谢邀,看了这个新闻,啥也别说了。

就好好挣钱,好好努力,为了让父母老的时候,自己老的时候,可以有更多的选择,所以多挣点钱!

不一定要住,但是要努力争取可以选择住的权力,也就是不差钱。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对于有在北京早早买房的老人来说,能够住进好的养老院安享晚年,是一件幸福的事

但,其实这反映的是养老服务体系的不完善。

参考月子中心的发展,我觉得未来养老形式不会限于养老院养老,甚至养老院养老的方式会被淘汰。因为房价地价成本较高,人力成本成本也高,不是每个人都能上养老院,但是大部分老人都得养老;再加上传统观念的影响,很多人不想去养老院。所以社区养老,或者社工进社区的养老方式应该是可行的。

前提是,如何建立一个高效安全放心的养老服务链。

知乎用户 悠悠自得 发表

每个人在每个阶段想法和需求不一样。

知乎用户 小 c 发表

钱理群教授是我最尊敬的老师之一。对于他的决定我特别能理解。所谓知行合一就是这么体现的。

对这事,我个人虽然不是那么看好。但我还是希望有个完美结局。

知乎用户 纪律先生 发表

正常,可以理解。

不过

房费每月 2 万?这价格包括吃饭和其他服务么?

知乎用户 凌小建律师​ 发表

养老问题是政府应当统筹考虑的。青壮年能做的就是当下努力挣钱,为养老创造更多选择。

知乎用户 一去二三里 发表

现当代文学和语文教育界的一位引路人卖了房子才能住上养老院,果然文科难吃饭。

知乎用户 蛮荒三月 发表

这可是钱理群啊,他的版权费加退休金也足够他住两万一个月的养老院了吧。

知乎用户 jo360 发表

其实还是很羡慕的,这种方式过得体面轻松,家里人也少了很多压力。

中国人都喜欢养儿防老,可是人性是趋利避害的,无论你的孩子和你感情如何,家庭经济条件如何,长久照顾老人终究是痛苦的,反人性的。想想你自己,即使是照顾自己的孩子,都慢慢熬成黄脸婆油腻男,爆发诸多家庭矛盾,而且养育孩子还是怀着美好的希望的,那么对于老人,既无利益又无希望,又如何能轻轻松松地面对?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都无法做到的事情如果你的孩子自顾不暇,又怎么能强求他日日照顾自己?

何况在现在资讯发达的年代,我们这一代人也肯定知道,靠人真不如靠己,人心会变,世道会变,可靠的只有自己不断地去应对变化。

所以无论是这种花钱住养老院的,还是集资一起养老的,我觉得都不是丁克一族或者不婚族才应该考虑的事情,而是每个人都应该考虑。

但是无论什么方式的养老,最难的都是老人到了无法自理,无法发声的日子,如何保障他们的权益,才是最应该关注的问题,希望能够有更多的相关监管法规出台。甚至最希望等我们需要养老的时候,有能用机器人替代护工的那天,这样就不用担心被无良护工欺负了。。。

知乎用户 青蛙骑士 发表

钱老可以,各位知乎 er 可不要盲从。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种做法未必适合你。

知乎用户 王子麻麻 发表

钱教授说,这是他的选择,他觉得他更适合住养老院,是的,即使是个普通人,自己的选择都应该得到尊重,没有什么应该,只有我的选择。

看到这个话题我突然想到了我妈,我妈还很年轻,刚 50 出头,但是他就不止一次的说过,等他们老了就去养老院。当然,我理解他是怎么想的,无非就是在他根深蒂固的为子女付出,不给子女添麻烦的观念里,他不希望老了成为我们的 “麻烦”。

不管等他们老了是跟我们住也好,去养老院也好,只要他们选择了,我都支持。

再说我,我有一个儿子和一个还不知道性别的二宝(怀孕中),我生孩子的目的也并不是为了解决我的养老问题,也并不为了让他们彼此为伴,只是为了自己喜欢孩子,享受被需要的过程。

同样的,我也比较倾向于老了住养老院,不想成为儿女的 “麻烦” 是一方面,最重要的是我希望两代人或者三代人能有互相独立的生活,也希望子女能够支持我们。

知乎用户 小文龙​ 发表

这个是领导们引导我们以后的方向。但,目前的费用在职都承担不起,更别说那点退休金了。付出一生买了一套房,然后老了还会去。这不就是徐志摩的诗句吗?你的人生仅仅挥一挥手。

知乎用户 O.Orange 发表

钱老是我老师的老师来着,据我们老师说他现在住得挺开心的

我们老师的老师基本每次回去都会去看他,说天天看看书写写东西也挺好。

现在养老院设施已经很完善了,其实不失为一个好去处。

知乎用户 云中之鹤 发表

毒升汗奴的恶果之一!

看着吧?恶果会在以后的 20 年一点一点爆发的!

知乎用户 山住一 发表

可能房子给下一代没必要,又喜欢群居的生活吧。

知乎用户 很多人 发表

我不关心谁卖了房,去了养老院。

我只关心,当逐渐失去维权能力、失去对合同约束能力的老人,如果遇到卷钱跑路的私人养老院怎么办。

https://mp.weixin.qq.com/s/3sHqobC7nyVqYtGy0UACrA

知乎用户 桃花依旧笑春风 发表

北大教授可能孩子也非常优秀,已经出国远走高飞了吧。我们这种普通人,佛系家庭,孩子能安安稳稳考上大学,江浙沪几个省份工作,或者回家考个公务员老师啥的,有事能几小时内赶到身边,这样的人生就满足了,我们自己住自己家里,请个保姆,孩子有空就回来看看我们,这样的老年是我们所向往的。如果孩子自己优秀,真的天南地北的去闯了,也随他吧,这只是我们的愿望而已。

知乎用户 ying yuri 发表

作为北大教授,钱理群有一定的经济基础选择好的养老机构,但对于普通工薪阶层的我们可未必有这样的的实力选择养老机构。对于 80 后的我来说,没想过以后靠孩子我养老,可能是居家养老或者养老机构吧。就目前来看,养老机构还是不足的,投入大回报慢,服务人员少。希望这个市场尽快完善发展起来吧,国家也要大力扶持养老产业。

知乎用户 理有固然 发表

最近总是推类似话题,烦死了,就直接说赶紧生儿子养老得了!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从文章内容看,

感觉钱教授住进养老院和大家传统意识里的,没有子女照顾被迫住养老院是不同的,

这个选择更像是作为一个创作者,把生活起居 “外包” 出去,节约时间和精力从事更有意义的事情。

整体看还是挺积极的一件事的。

但是是否适用于其他人还有一些后顾之忧要解决。

比如养老院服务质量的问题,

比如人的寿命长短和准备多少养老金的问题,

比如身体状况的变化带来的长照成本增加的问题,

每个人都要面对自己未来在哪里,以怎样的方式离开这个世界,

从养儿防老到社会养老的转变,也需要系统性的进步来支撑。

知乎用户 度百 发表

每月 2 万。。。

真苏服。。。。

农村养老大概平均每年 0.2 万 / 人

……………………

百倍差距。

知乎用户 知乎用户 L6OO51 发表

不知道我们老的时候,养老院的电脑配置高不高,网速快不快。。椅子舒服不舒服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提起这个。

我很赞同我父亲的做法。

我父亲已经为自己的养老铺路的快差不多了…

新二线城市。

父亲名下城市有一套住宅,一套公寓,母亲名下有三套公寓。农村有两幢房子和三亩田。

未来他们稳定收入:

四套公寓全部用来收租,1400 / 套 * 4*12

加上我母亲今年开始领退休工资每月 3000 左右,离我父亲退休工资还远。

三亩多田地被统一承包,一年 4500 左右

不加上现在所拥有的流动资金带来的收益,社保医保齐全,养老也足够了吧。

知乎用户 人工智能爱好者 发表

钱教授由于弟子众多,且很多弟子影响力很大,卖房养老是现在钱教授最为合适的选择,既可以专心搞学问,还可以获得优质服务。

但是如果是普通人,可以看看最近上海那两位老人死后 20 年被发现。所以普通人是否合适这个不好回答。

未来随着科技发展,机器人养老是未来趋势。

知乎用户 晓风残月 发表

反正以后很多人,大概率的,住不起养老院,买不起墓地

知乎用户 鑫哥说保险​ 发表

提前买养老险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了

知乎用户 海盗纹身 发表

所以老有所养才是关键

知乎用户 曦和​ 发表

钱老啊 QAQ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现在大部分一线城市的人,尤其是外地落户一线城市的,家里的父母最后能怎么办?

这群人在北京买的房子才多大?除了自己和孩子的房间,还有房间给父母住吗?

你倒是想照顾,怎么照顾?你在北京,父母在湖南,你怎么照顾?在你家附近租个房子吗?年纪到了 70,80 了,随时可能过去,你看有多少房东愿意租。

其实父母两人都健在都还好,两人还能互相照顾下,但肯定会有一人先走,剩下的人你们能放心 ta 一个人在老家?有养老院可送,负担的起费用,还算好的。

知乎用户 超白金会员 发表

打工人,做好自己。

知乎用户 小刚哥说教育 发表

这对城市知识分子来说,是一个很好的示范。对城市中低收入群体退休人员来说,也可以起到一定的引导作用。

如果有一定的养老经济保障,比如以老两口家庭计算,家庭每月养老金收入达到当地平均收入水平 2 倍以上,就可以考虑旅居养老或者到养老院养老。这是未来中等收入老年家庭的养老趋势。

知乎用户 孙忠周​ 发表

个人理念

知乎用户 因为无知所以求知 发表

换位思考,如果我老了,思维退化如孩童,身体力量无法支撑起日常生活所需,也再没有保护自己的力量,只能日薄西山,日日不由自主地迈向归处,那我肯定希望,是有能够依赖信任的亲人环绕身旁。

无论看上去多么豪华舒适的养老院,它始终只是赚钱机器。

金窝银窝不如狗窝。

久病床前都无孝子,难道人老多病了,还指望养老院的护理人员看在几个钱的情份上,能够待老人比亲子女更孝顺更贴心更周到?!

就这样。

知乎用户 西虹市你个土豆 发表

越是高知越会面临住养老院的情况。 我的博导现年 43 岁,两个小孩。 已经打算将来和他老婆入住养老院了。他大力培养自己的孩子,现在孩子都会三国语言。但越是这样,孩子越留不住。所以,对于很多人来说,生孩子纯属为国家做贡献。

知乎用户 路遥 发表

这个是 15 年的问题,怎么现在被挖出来了?

知乎用户 阿碧姐姐 发表

对丁克或者独居的,或者子女不在身边的,生活能自理的老人而言,养老公寓模式挺合适的,省心省事,参考一下欧美日韩,似乎也没有更好的方案。

经济能负担的房子留着收租,负担不了的卖掉房子变现,都是可选项,说起来也就是留个退路,有房子的心里安定些,真到住回去那一步的还是少数,哪怕卖掉房子的,现金还是握在手里的嘛。

唯一的障碍无非是资金风险,一笔几百万就这么给出去,私营公寓运营风险且不论,道德风险也不是没有,养老是十几几十年的事儿,运营方万一换个不靠谱的,生活质量不免大受影响,然后这样一笔押金也不可能放在公司账上一动不动,这样的事情只要发生那么一二三四次,这个模式就推不开了。

平时买个保险都免不了担心一下理赔扯皮赖账的事儿,更不用说养老这样严重千倍的人生大事。

所以对该类养老机构的政府背书挺重要的,养老是社会问题,既然对幼儿园中小学都有严格的政府管理,那养老公寓养老院也应该是一样的。

幼有所养,老有所归嘛,政府责任。

这个信任感不是一年两年能建立起来的,等这个模式运营个十几二十年,七零八零后养老估计就能赶上一波了。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我刚上大学那会儿的理想是,35 岁退休,和爹妈一起住养老院,那时候成都比较好的养老院每人每个月四千块。那时候想等爹妈都不在了我就自我解决掉。爹妈生我比较晚三十多岁,我就算 35 岁开始再加上 40 年应该差不多了。

算了笔账,一个月就是一万二,一年十五万,40 年六百万。25 岁毕业,十年攒 600 万。。。

我放弃了。

知乎用户 华尔街日豹 发表

之前因为看到一个微信群网友提及,就了解了一下高端养老院,就是位于二三线城市,买 300 万理财产品可以获得入住资格,然后每月费用开销另算那种。

看完了几个产品后,觉得我们父母的积蓄加上我们努力输出,让他们入住还是可能的。但是我们夫妇未来肯定是住不起这种了。所以移民到加拿大,以后老得不行了入住 CHSLD 这种地方,也算是一种正确选择吧,毕竟加拿大一直在收割年轻移民,加上自身资源禀赋也不错,四十年后普惠性质的养老院也不至于太烂。

知乎用户 之乎者也 发表

房产中介:“朋友,你不要被他所影响,他是教授,和你不一样的…… 这个房价肯定还会再涨的…… 这个年代没有房子怎么结婚?怎么办户口?怎么给孩子入学呀?…… 等你老了怎么办呀?…… 朋友,别走呀,考虑一下……”

知乎用户 yueyanfeiqing 发表

我觉得住养老院是一种主要形式了,目前 60,70 后大多都是一个孩子,同时孩子要工作,要二胎,他们要工作还要照顾孩子,根本没有更多的时间照顾老人,就算是和老人住一起,也不可能全天在家照顾老人。所以,住养老院是一种大趋势。

知乎用户 咕噜咕噜 发表

我爸爸直接给自己入股养老院,我妈妈在寺庙安置了居士房。。。。

知乎用户 一只特立独行的猪 发表

挺合理的啊,房子又不能带到地里

知乎用户 彭辇​ 发表

他有的选。北京卖一套房,可能几百万上千万。取个中间值,500 万,足够在这个所谓的养老院交房租 20 年。这位老爷子还需要 20 年吗?这位老爷子钱包很可能是鼓的,买不买房都住得起这个养老院。

而我们家的老人,我们自己老了,没得选。

知乎用户 知乎用户 opXGzi​ 发表

理解。养老是个话题,每个人条件不同,不能以旧观念看待。假如您是退休金足够,子女不在同一地点,而且各有生活圈子,互不打扰,甚好!假如您老无所依,养老院的一日三餐、陪护费,您可能都得考虑再三。钱老来说,收入不是问题,其他的就不是问题了!自己过得好不好,舒坦不舒坦才是关键,别人怎么说,由他去吧,毕竟,别人只是别人而已。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别人的人生看待不了。

就想问下,我们年轻人要储备什么样的物资,才能让自己有一个体面的晚年。

像我这样碌碌无为的人,大城市安不了家,小县城退不回去。没有恒产,没有家。日日焦虑。30 年前,城市有棚户区。如今,只有破产的公寓。

多少年轻人 996,并不能获得匹配的报酬。教育让人开了眼。可人生不是只靠眼睛看世界。很多人功成名就,大部分平平淡淡过一生。

抱歉,焦虑了。

知乎用户 灿烂千阳​ 发表

对于有行为能力的老人,还是挺好的

知乎用户 海盐芝士 发表

如果是这样的养老院,相信会有不少人都乐意去吧。

知乎用户 金九九​ 发表

我觉得我现在就应该买一个名额先 。

以中国的老龄化进程,这绝对是下一个房市风口。。

知乎用户 小智​ 发表

钱教授去的养老院,和你以为的养老院,唯一的共同之处仅仅是他们都叫养老院。。。

知乎用户 木塔塔 发表

毕业有个论文写的养老,看了些文章

有的养老院…… 都不能说养老院,那就是老年社区啊!

都是老年人没活力?怎么可能,那是一群高精尖的老年人啊,入门会员一个几百万再加每月护理费,包你从独立生活自由自在,老伙伴日常玩耍,到你行动不便,临终关怀,不要太爽

除了固定居住,还有什么候鸟式养老,可能是诸如泰康这样的大型企业,比如在 A 地有机构,在 B 有机构,老人不同季节申请一下,异地养老美滋滋

高端的养老可不是养老院了,护工,医院基本生活设施一应俱全,各种适老化配置,实时安全检测……

emmm……

住不起

知乎用户 汪唐 发表

大部分人都没有这个资格,所以没有办法看,甚至于理解不了。

知乎用户 名侦探小新​ 发表

也许真正的国士是这样的命运,某个在得到开课的合同工才能鸡犬升天吧。呵呵。

知乎用户 6666 发表

这是有钱人的选择,没钱的还是孩子养老吧!

知乎用户 知乎用户 ypU5xU 发表

这是理智机智可行的做法。

知乎用户 随遇而安 发表

以后我们大多数人都是住养老院死在那里的结局

知乎用户 阿凡达 发表

很聪明理性的做法。年龄大了,卖房子风险很高,趁自己头脑清醒的时候卖掉房子处置资产,规划养老,很理性。

知乎用户 云山 发表

北大教授都要卖房住养老院?绝大多数民众只有在中国式医保社保的光环之下 “顺其自然”?

知乎用户 知乎用户 9AH686 发表

呃,这个人是教授呀,尤其是北大中文的,带过多少学生呀,老了以后生病住院有学生跑前跑后的,这都是传统了,就别操心人家了。

知乎用户 张希崇 发表

不生孩子的努力吧

2 万元一个月你现在有没有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钱理群教授 2015 年就已经卖房住养老院了。2019 年钱老还出了一本书,还透露打算编和写两本书。就他老人家这个状态,看得出来他在养老院过的还是相当不错的。钱老没有子女,房子留着也没有用。只要他的退休金和积蓄能够维持养老院的费用,同时这个养老院能提供好的养老服务,那么养老院也是不错的一种选择。

知乎用户 不想和你做朋 217 发表

每个人情况不一样,怎么舒服怎么来。

知乎用户 三碗儿 发表

充分证明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其次,你是北大教授吗?北大教授这个级别的人,是有国家兜底养老的,你行吗?

知乎用户 保险经纪人 Mia 发表

生育率下降,老龄化严重。该提前想想自己以后养老怎么办了,退休金够不够花?就算有钱,养老社区够不够住,买不买得到满意的服务。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有钱任性。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哪里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就住哪呗。

知乎用户 MIss Z​ 发表

香港有一种按揭,是逆按揭。就是老人把房子卖给银行,房子老人还是住或者租出去,每月银行给老人房贷,最后如果老人去世了,房子归银行。

我当时听到这个,觉得特别棒,大家现在都背着房贷,你最后把房子留给儿子,女儿,还有可能面临他们不孝,你过得不好的风险,但是足够的钱让你住的不好的风险大大降低。

并且相对香港养老产业比较成熟,大家养老都是要么请个菲佣,要么住老人院。

这边房子小,父母基本上没法和子女住,老了请菲佣或者住养老院,儿子女儿每周过来看一眼,吃顿饭就好了。

知乎用户 白宮辦事處書言己 发表

这是要引导大伙儿卖房养老不给肉食者添麻烦吗

年轻时背房贷辛辛苦苦工作到老,老了再把房卖了拿钱图个善终,得,以前是祖祖辈辈在一处房子里生老病死,现在是,房子在我们的生命里完成一个循环周期,给予了人生意义,又消弭了几十年生命那无处安放的精力,妙啊

知乎用户 言有尽 发表

大家把养老院想的太美好了,比监狱好不了哪里去。

知乎用户 又是王包子 发表

不用看待。一个月两万,啥概念?这就不是给老百姓看的。

知乎用户 妈宝男 发表

以后这种事会越来越来多,无他都是父母自己 “作” 出来的,被美国人洗脑什么读完书不要靠家里。活该进养老院

知乎用户 无名氏 发表

理论上可行,实际上难。

靠谱的养老院也有,不靠谱的是大多数。

不靠谱的子女也有,但是靠谱的还是大多数。

知乎用户 独耳 发表

广告忒多了

最简单好用的 VPS,没有之一,注册立得 100 美金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See Also

不生孩子,靠养老院养老靠谱么?

知乎用户 吞舟之鱼 发表 正如戒网瘾学校真正的服务对象是家长,养老院的服务对象,实际上是子女。谁有能力发动违约惩罚,谁才是真正的话事人。 搞清楚这一点,答案就不问而知。 题主这个问题的问法,背后体现出的是很强的契约精神。逻辑是,只要有钱就能 …

跳江死去的老人,揭开最脏的赚钱内幕

跳江后的第四天,62岁的曹迎林被找到了。 泡得发涨的尸体是在河底的一处暗礁找到的。老人赤裸着,双手合十紧紧扣在一起,依然保持着跳江时的姿势。 而他病危的妻子,此刻还躺在医院的ICU的病房里,苦苦等待着他回来支付下一阶段治疗的医药费。 可是这 …

10年前被网暴的清华教授,精准预测到了2022年

每天一条独家原创视频 横版全屏视频请见文末 10年前,杨燕绥遭受了一场全民网暴。 作为清华大学的教授, 她在2012年发表了一篇 《中国养老金制度改革的八大问题》, 媒体截出了其中的“金句”—— “50岁退休,65岁再领养老金, 这15年跑 …

你认为未来养老会是一个问题吗?

知乎用户 卖纺织助剂的​ 发表 没有经历过父母久病的人可能体会不到这种痛苦 我公公 12 年得了食道癌,20 年 4 月去世。婆婆 17 年得了帕金森,她病情发展很快,公公去世后情况更是急转直下,现在只有微弱的自理能力,举个例子,冬天上厕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