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中国如何崛起?年工作时长 2272 小时领跑全球!世界人民看傻了
大力出奇迹! 日前,瑞银集团发布了 2018 年《价格与收入》调查报告。其中一项数据指出,在全球 77 个主要城市中,北京人平均每年工作时间 2096 小时排名第 22 位,比上海人的平均每年 1987 小时多了整整 109 小时,按照 8 …
目前看,西方尤其是科技实力比较强悍,从业者们注重生活与工作分界,工作时长相对国内短很多,不需要采用996的那种,那他们的竞争力,科技水平怎么一直保持先进水平呢?
这句话根本就问反了,应该是西方人问,
中国是如何使用 996 这种浪费生产力、浪费人力还摧毁经济根基的低效管理方式的取得目前的经济成就的。
你真以为 996 是什么高效先进的管理方式吗?
你真以为发达国家的管理者们没尝试过 996 这种落后的经济发展方式吗?真以为 996 西方人学不来吗?资本的铁拳可从来不是闹着玩的,你可以去百度一下五一劳动节的来历,以及当年卡耐基等人是如何压榨工人的。连玩 996,西方都是我们的学习对象。
要论无底线压榨工人,资本主义大国有一个算一个是前辈,只不过后来他们觉得这种方式实在是不可持续,不仅不能达到高效生产,还顺手摧毁消费,最后泡沫一炸大家一起玩完。然后他们明白了,此路不通,要换种方式来管理。
也就我们的管理者还捧着西方 100 年前就淘汰的管理方式当作圭臬,当成是自己原创的创新,并嘲笑西方目前的科学管理体系。我们的管理者们觉得自己是天选之子,不适用西方那一套。
你真当国外那么多管理科学,包括组织行为学、战略管理等学科是学者拿来骗钱的吗?你真当国外管理学教材和畅销书的读者都是随便可以哄骗的 P2P 大妈吗?真以为国外那么多企业动不动就花几百几千个 W 找咨询公司来提升管理水平是人傻钱多吗?
人傻钱多的人能做出来波音空客英特尔,谷歌脸书甲骨文?
这就好比农科大写了个《科学栽培指导手册》,一个老农看完了,来了一句 “这都什么玩意,什么化肥、育种,看都看不懂,肯定是骗人的,我们世世代代就是面朝黄土背朝天,施农家肥,什么农业科学一看就是书呆子弄出来骗人的。”
我们现在的管理者在管理学上距离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基本相当于小学文化老农在农业科学上相比孟山都的科学家的差距。
所以也不怪我们的管理者认为管理学没用。毕竟落后别人太多,也会觉得别人是 XX 的。
你和一个小学文化水平的固执老农讲光合作用原理,讲植物生长的激素通路,讲氮磷钾元素在植物内的转化,讲轮耕休耕对土地的保护,他也听不懂,也觉得没用,也会觉得你是 xx。
巧就巧在,这个老农还占了一片世界上最肥沃的土地,所以就算一直在瞎 xx 耕种,居然收成也还不错。于是老农就愈发觉得自己的种地方式是科学的、先进的、有百利无一害的。
管理学也是一个原理。
中国的管理者,可以说是在一片最 “肥沃” 的土地上耕种。
这片肥沃的 “土地”,就是中国天量的具备基本教育水平,服从性、组织性世界第一、同时又最有奋斗精神的劳动力群体。这个群体里无论是小学毕业的普工还是博士毕业的科研人员,都可以称得上是 “肥沃”。这种劳动力群体,在西方资本家眼里,简直就是 “天选之地”。
所以,中国高速发展这几十年,基本上可以说是在这片肥沃的土地上种地种出来的。
所以中国的管理者们,不仅不想学习更先进的 “农业知识”,反而由于自己的产出还不错,导致愈发的自负、愈发的路径依赖,觉得自己的管理能力吊打发达国家同行们。
所以在中国,MBA 可以说是非艺术类硕士里最不值钱的学位,因为老板根本就不觉得 “管理” 是一个需要学习的东西,老板不重视管理,自然也不会重视学管理的人。
而且在这点上,管理者们很罕见的没有媚外,不仅觉得本国的管理学没用,同样也觉得外国的管理大师们的理论没用。基本可以说,所有管理学学者,在我国管理者眼里,都是沽名钓誉的骗子,啥也不会只想从我这骗钱。
老板说 “我管了这么多年企业我会不懂管理?” 和老农说 “我从 6 岁开始种地,我会不懂农业?” 一样,反映出了无知者的傲慢。
所以 MBA 在中国,基本只剩下混圈子一个功能。
知识学没学?真学了。
会不会?也基本会了。
但问题是学了以后没有老板觉得有用啊。
相反,在国外,MBA 可以说是最难申请的专业,其申请难度甚至高于金融、经济专业的硕士学位。哪怕是二流学校的 MBA 学位也可以敲开很多大厂的大门。
为什么?
因为发达国家的企业,还真就是按照 MBA 教的那一套管理学来管企业的。所以无论做投资还是做实业,理解如何科学的管理好一个企业在发达国家的管理者们看来都是必修课。
一个是科学管理,精耕细作;一个是仗着资源好,大力出奇迹硬怼。
怎么看都该是遵循科学管理那帮人奇怪,为啥这么蛮干还能干出来成果?
最后只好感概一句真是占了块好地。
想必看到这,你也能理解,普遍采取 996 这种管理方式还能取得现有成绩的根本原因,就是中国的劳动力资源实在是太丰富了,数量和质量上都太让人羡慕了。
就好像,沙特的国王能发家致富,和他们的眼光能力都没啥关系,那片地上随便打个洞就冒油,谁去了谁都能发家。
所以如果一个沙特王爷和你讲如何通过眼光和能力去发现机会,如何在时代的浪潮中通过管理发家致富,并写成书四处推广自己封建管理模式的优越性,你会觉得非常可笑。
这厮要是生在日本,给他 1000 年他也富不起来。
中国的劳动力和沙特的石油一样,都是无法复制的先天条件。
西方管理者是无法想象,一个月 3000 快,一天 14 个小时,一个月休息两三天,住十几人一间的宿舍(条件还不如西方监狱),夏天没空调冬天没供暖,名义上管饭实际上吃的东西都不如狗粮,就这样的条件,居然可以做到贴个招工启事,瞬间几百人应聘。而且这些应聘的人还不是文盲,居然还服从管理,并能遵守一切合理和不合理的所谓工厂纪律。
这本质上,和在地上刨个坑都往外冒石油的沙特没差别了。
我们的人口红利和沙特的石油红利并没有什么本质区别。
人力资源的过度充沛导致中国很多管理者有种蜜汁自信,就是看营收看利润,自己和西方同行差不多了,就觉得自己的管理水平和西方同行也不相上下了,甚至还产生了隐隐的优越感。
这就好像沙特阿美觉得,因为自己利润高,所以自己的科研实力也高过洛克希德马丁。
但问题是,所有依赖资源发展的国家,都有一个很高的槛要翻过去,就是资源病,也叫 “荷兰病”。
躺在资源上赚钱赚的太舒服了,误以为这种资源的赠与是永久的。资源尚在的时候不想着提升自己的科技水平,一旦资源没了,瞬间就从天堂滑落。
人力也一样,还有人力资源的时候,不想着提升管理水平,高效利用人力增加产出,只懂一种管理方式就是用力压榨劳动力,一旦人力资源没了,瞬间暴露了自己这么多年都是在人力的汪洋大海里裸泳的事实。
区别就是,石油矿产等自然资源,不管多无知的人都明白这叫不可再生资源,是早晚会没的。所以多多少少都会有些未雨绸缪的打算。至少阿联酋就知道不能光靠挖油活着,要投资搞点金融业和旅游业,为以后能源枯竭做准备。
而人力资源,被归到了 “可再生资源”,很多人还真就觉得,无论怎么压榨,人力资源都会在的。
毕竟,“我们最不缺的就是人”,这种底气充足的话我们说了有几十年了。
万万没想到的是,一贯奉行多子多福的 “劳动力们”,居然不生孩子了。这会儿管理者才意识到,原来人力资源也是会枯竭的。
挖一铲子下去,不是应该流出来石油吗?怎么会只有沙子?我要陷入石油荒了。
贴一个招工启示,哪怕 997 一个月 4000 块,不是应该瞬间 1000 个人来应聘吗?怎么居然没人来?我要陷入用工荒了。
惊不惊喜?意不意外?
这时候,只要没蠢到家,都该知道,资源要枯竭了,我们应该提升科技水平了,真等到一滴油都没有的时候,你想提升也没本钱了。
但还有些人,觉得资源不会枯竭,油变少了是暂时的,以后油会自己长出来的,所以只管挖就行。我们不能学西方那套科学方法,那会让我们失去竞争力的。
等到劳动力以每年 2000 万的速度减少的时候,这帮人才会明白,原来油真的会挖没的。
当然不是没办法拖延问题,毕竟可以完全取消退休这个制度,不上班就没钱拿。但问题是人是有生理极限的,你觉得你工厂流水线都是六七十岁老人,凭什么和东南亚布满二十岁小伙子的流水线竞争?甚至,到时候你都不是在和人竞争,而是和机器竞争。
人力资源的充沛,掩盖了管理落后的本质;而管理的落后,又抑制了创新(包括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创新的匮乏,导致我们的产品和服务只能依赖低售价低成本在市场上赚点辛苦钱,从而导致管理者智能更进一步压榨人力来维持盈利。
我们的管理方式,催生不出苹果,只能催生出小米。
我无意贬低小米,作为一个企业,这是一个可以称得上优秀的企业,毕竟性价比(说白了就是便宜)这个生态位,小米不占也会有别人去占。
但如果一个国家的所有产业,发展了几十年,还只能靠价格便宜才能获取一点市场,那么一定是管理和创新上出现了很大的问题。
比出现问题更可怕的是,不去解决问题;
比不解决问题更可怕的是,根本不承认问题的存在。
我们总爱说全产业链优势,全产业链的确很伟大,但如果我们在各个产业链上都是靠便宜、靠压榨人力来活着,这也不是什么别人做不到的事情。
举个不恰当的例子,不会有人在上海拿一块地生产厕纸的,这种厂子只能建在三线地区,所以上海在 “厕纸” 这个产业链上是缺失的。
但真要以为上海没有生产厕纸的” 能力 “,就未免贻笑大方了。如有必要,以上海的人力财力,建起来一个厕纸厂是分分钟的事。
同样,西方就相当于上海,我们就相当于世界的”三线地区 “,而厕纸生产能力,就是我们的” 全产业链“。
西方现在不生产厕纸不假,但真以为西方没这个能力,就未免有些自大了。
同样的纸,人家拿去印专著,卖你 100 刀一本,人家为什么要去生产三块钱一卷的厕纸?如果厕纸也能卖 100 刀一卷,人家分分钟给你整出来一条流水线。
你说我们也想卖专著,不想生产厕纸。
可以啊,想卖专著,就要先有” 内容 “,也就是高附加值产业,问题是以我们现有的管理能力,是孵化不出高附加值产品的。
无它,你用管奴才的管理模式,就只能得到一批奴才。
同样天赋的人,在清朝是” 奴才”,一辈子研究的都是如何讨好主子;放到现代可能就是科学家工程师,可以送火箭上太空那种。
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延申一下,就是管理模式可以影响创新能力。
同样的工程师,在 Intel 研究下一代芯片架构,时间花在读书思考以及和同行讨论(争辩)技术问题上;而在某些大厂,研究的是如何应付完冗长的会,如何把 ppt 写成领导爱看的样子,以及如何满足领导过剩的控制欲,如何应对领导半夜打来的明明无关紧要又影响自己升迁和薪水的电话。
就这样,领导还好奇,为啥我们的创新就是比不了外国同行?
你说我拿芯片这种需要积累的企业说事,是不顾西方的先发优势,那我说说技术积累没那么多的,就连广告公司我们为什么也和外国公司有那么大差距?
难道广告行业也有什么核心技术对我们禁运吗?
归根结底,一个行业甚至一个国家要创新,需要有埋头拉车的人,也要有抬头看天的人。
而我们管理模式,是让所有人低头拉车,不仅 8 小时内如此,8 小时外也是如此。
否则就满足不了老板的管理欲望,或者说变态的控制欲。
你的管理模式,要求每个人每天拉 12 个小时的车,就别怪没人抬头看看,我们走的路是不是正确。
那就别怪所有人都只会走别人走过的路,永远走在别人后面。
归根结底,我们的管理者们,躺在资源上太久了。误以为资源是无偿的馈赠。
最后引用一句陈词滥调吧,“那时候她还太年轻,不知道一切命运的馈赠,都在暗中标好了价格。”
我是码农,在软件开发领域,美国的软件工程水平远远高于对应的中国公司。
具体说程序员本身的技术水平,中美的差异即使有也并不算大,毕竟美国码农的主力也是中印。但是在围绕怎么组织和开发软件项目,特别是大型软件项目,中美之间可能还存在很大差距甚至代差。这导致中国很多公司虽然软件项目投入的人月数量惊人,但是产出并不高。
我以前曾经在美国一个知名基金工作,那时候公司管理大概 600-800 亿美金(300 人左右)。整个 IT 软件部门只有 20 多人,即使加上 quant developer 也不超过 50 人。但是几乎不外购任何非通用软件,从后台人事软件到资管合规交易平台都是自己开发的,每个人手上基本都维护开发着超过 10 个子项目而且还不断有新项目上线。全公司的系统工程师(infra team)包括数据库管理员就 6 个人。这个基金产品类别很多,在全世界资管基金来说也肯定是最多最全的那一档,今天中国国内同等体量(5000 亿人民币)的资管公司的技术部门配置可能是 10 倍以上人力,支持的金融产品肯定还远不如这个公司复杂。我们当时虽然原则上不建议在家远程工作,但是也没有加班的需要。
可以这么说,不管哪一家美国知名基金,IT 部门的体量都远远小于他们的中国同行(虽然这里面基本上也是中国人和印度人为主)。而且基金行业的 IT 部门并没有吸引美国最好的那批程序员,基本上也就是个熟练工而已,门槛远低于硅谷大厂。
软件工程是程序员的组织艺术,国内似乎没有认识到这一点。
软件这个领域,加班和数量(不管是人数还是小时数)并没有特别大的意义。
ps:有些差异还不仅仅表现在软件开发上,上面说的这个基金,我去的时候,300 多人还在不断扩张的公司,整个人事部门就只有 3 个人,招聘都自己做。
如果你问我为什么美国开发效率高,那我真不知道,因为我见过的公司都这样。其实是应该反过来问:为什么中国的开发效率这么低?其实我一直没搞懂为什么要那么多人,还要加班。
这就是玩游戏冲月卡和直接买道具的区别,前者细水长流,后者短期见效。
996 本质是一种极其落后的生产制度,把人当干电池一样使用,一个经历了 16 年寒窗苦读的高学历劳动力,只要 996 搞上五年,身体就垮掉了。
996 就是在 5 年之内,把一个本有 100 价值的人强行榨出 30 的价值,剩下的只有 20 价值的残渣,放出去让他自己慢慢释放。
对于资本而言,最好用的员工当然是那种不结婚当然也不生育,然后孑然一身努力工作的人。
所以如果国家层面不对资本做出限制,他们就会无序扩张,最后造成的结果就是把所有底层劳动者变成工作的机器,丧失家庭和社会功能,然后生育率整段垮掉,接下来就是失去三十年。
你以为西方资本家都是带善人?都富长良心?做梦哦!他们只不过因为比我们早发展一两百年,所以有些坑已经踩过了,不再踩进去了而已,越南由于工业化起步较晚,很多坑才刚开始踩,没有痛,就不会重视。
所以要搞清楚,人家那套才是堂皇正道,而国内的 996 本质上只是一种催谷功力的邪功。邪功用的时候当然很爽,但出来混,迟早要还的。
只谈 IT 行业。
大家用过 Twitter 没?
或者再早之前用过 MySpace 没?
IM 用过 MSN 没?
打车用过 Uber 没?
对比过 iOS APP Store、Oculus 市场和国内的各种 Store 没?
有没有发现一个问题?
那些源自西方本土的产品,简单到简陋,让用惯了「重」客户端的人根本没法接受。
很多用微博用惯了的人,甚至觉得 Twitter 神 tmd 难用。
我喜欢极简风,所以有很多(特别是技术背景)的人是能接受这种「中西差异」的。
但是,你有没有想过。
这里差的真的是设计理念和生活方式么?
不!
是因为国内的 IT 公司,喜欢在边际收益小的区域卷。
因为没有增长空间,或者缺乏创新,那么就会去做很多边缘功能。
实话实说,这些边缘功能的确能提升一些用户体验,但是和所付出的成本不成正比。
这是一种软件开发思路上的问题,体现在两点:
1,国外软件更倾向于构建规则,让人来适应规则养成习惯;而国内软件则更倾向于把所有用户假设为小白,假设你是个六岁智力的油瓶不扶的懒蛋,疯狂新手引导,疯狂给奶,最后让应用超级复杂。
2,国外软件的思路是为应用市场做软件;而国内的思路是把自己的软件变成应用市场。你打开一个叫车软件(比如某 di),你在上面能干各种事情,甚至之前共享单车的软件里都能搞社交购物。
而且,这种风格,其实不光渗透到功能层面,其实反向也影响了设计层面。
看看 Google 推的 Material Design,还有微软的 Fluent Design,都是大色块,大留白,大行高,大间距……
尼玛完全不符合中国软件堆砌功能的诉求好吗。
这也就从设计风格上造成了中外软件体验的差距。
回到竞争力这个话题。
中国的竞争模式,是超级快的复刻速度和边际蚕食,是看着我们竟然可以把一个领域所能带来的收益的边边角角都吃得连渣都不剩,能让一个东西迅速变成一片红海。
西方的竞争模式,是创新的抓重点的模式,重视规则建设,喜欢创建新的范式,只做产出投入比最高的百分之八十的东西。
前者需要堆人堆工时,后者则不需要。
同时,还有一个现象,我们不可否认:
当一个方向,没有了增量,反而会越来越忙,这种忙只是为了证明自己在努力而已,而且,除了用加班来消耗心力,也并没有别的破局的办法,至少忙还能证明自己活着,捞一个没功劳也有苦劳的奖章。
的确保持不了啊。
我一朋友,成电毕业技术大牛。毕业后去了 HP,工资不高。但是人家说,我们这都在家上班,当然你要来公司也不拦着,但你得准时下班。实在要加班,绝对不能超过 7 点。
因为 7 点办公室拉电闸。
实在要加班超过 7 点,那你必须提前一个月告知,因为公司要为你沟通支付加班的电费和电工的加班费,一个小时 2000 块。
交代完注意事项,我那哥么去见部门经理,经理是个洋人,经理说了说工作内容,让他定个三个月工作目标。
我哥么想: 我定完之后,经理肯定要讨价还价。于是定了个很低的目标,估计一个月就能完成。
然后等经理讨价还价。
经理想了一下,说,好的,你三个月你的交代码。
我哥么愣了。
然后经理说: 如果你遇上问题,可以随时 e-mail 我。
然后,我哥么就莫名其妙的回家上班了。工资奖金一分不少。
有一次,他遇到问题了,问了几个朋友都搞不定。最后只好给经理发了一个邮件。
然后,人家经理二话不说,真把他的代码解决了,并且耐心指出,问题出在哪里,如何解决,最后还推荐了几本书。
我那个朋友真的有点懵啊,从来没听说经理的业务水平比员工高的!更别说帮员工解决具体问题了。
后来和同事一交流,老同事告诉他,他们不想干的活都扔给经理的,经理解决不了,也扔给总监!
合着谁官大,谁最累!
我在哥么在 HP 干了两三年,上海买车买房。
倒不是工资高,主要是闲,就接一些项目做。这些项目包括了第一批共享单车的技术开发。
挣了不少钱。
两三年后,HP 在华业务倒闭了。
给哥么赔了 n➕2。
哥么说,有些人去闹,说给少了。
哥么就骂那些闹的人没良心。人家都这样了,你还嫌少,有点不要 face 了。
哥么后来去了京东等大厂,回来跟我叹口气说: HP 这种管理方式,和国内这些比,不倒闭才怪了!
说完我哥么这个故事,你一定以为我为 HP 这种 “良心公司” 的倒闭惋惜。
错了错了。
因为这种公司即使在,我也不可能进去工作的。不是我不想,而是他们不要会要我的。
其实,现在也有很多很多类似的岗位和企业,干的更少,拿的更多。
但你肯定进不去。
你懂的。
这话说的
你工作时长比马云马化腾都长,怎么没见你比他有钱?
换句话说
越是需要死命加班,越说明竞争力不怎么样
误解太深了吧,谁说他们不拼命的…
拿我干过的法国公司来说,他们只是基层工人的工作时长有保障,到了中高层以上其实加班度和国内差不太多的。而且他们加班是真是为了干完走人,不是凑时长在那摸鱼。
现在回国后,合作的大部分欧洲甲方处理文件和组织工作完全能跟上我们国内的节奏。当地时间晚上六点多发个邮件,他们晚上十点处理好反馈回来是常事。而且他们还没有填不完的党建和应付不完的检查…
我感觉主要还是一将无能三军白给的问题。
就以法国为例吧
尼日尔的铀矿,70% 是法国公司的。南非的发电机,百分之 80 都是法国提供的,非洲第一大医药公司,法国的,法国的保险公司在非洲更是垄断性的,非洲最大的物流公司,法国的,非洲最大的传媒集团,法国的,非洲最大的三家银行,都是法国的。
现在我们去非洲开拓,可以说很多法国公司可以躺着不动,中国的公司就得给他们送钱那种 ···
80 年代到 2011 年,法国在非洲的军事行动 50 多次,就在离我们最近的 2011 年 - 2013 年,法国先后岀兵对科特迪瓦、利比亚、马里和中非等四个非洲国家进行了较大规模的 军事干涉。在看看我们,最近一次打仗还是 88 年海战了 ···
马克龙时代成立了 “总统非洲理事会”(CPA),里边有大量的法非双重国籍的青年企业家。还有以前的非洲很多国际组织,比如专利组织 OAPI、商法组织 OHADA 等,也都是法国主持。
法国的非洲留学生数量世界第一,和东方某大国不同,法国的非洲留学生才是精英,回国要继承王位或者企业的。东方某大国的非洲留学生么。哦呵呵呵呵 ··· 回国估计是继承几头羊的 ····
那么你说,为什么法国人能活的这么滋润了??为什么能保持自己的竞争力了??
这个问题的根源,就要从几百年前,一位儒家大师在的烧郑和的海图开始说起了
一天只有 24 个小时!
你要保证脑力精力充沛,要花去 8 小时睡眠。
你要吃饭,并且有助于消化吸收,三餐用去 2 个小时。
你每天得锻炼身体,不然老化和各种毛病,活不久。考虑每天基本锻炼强度,用去 1 个小时。
你有老人 / 小孩 / 伴侣 / 朋友等等,这里面,维持家庭关系,社交属性,孩童教育等等,每天用去 2 个小时。
作为一个人,你要追求快乐、自由、成长等等,你每天要花去 2 个小时用来娱乐、学习等等。
截止目前,你一共花去了 15 个小时,还剩 9 个小时。
好了,你每天工作时间只能从这 9 个小时里挤出来,否则你没法保证你生活像个人!
挤不出 15 个小时做自己的事情,你能叫人?不,你是奴隶。
剩下的 9 个小时,除非你住公司附近,否则通勤扣掉 1-3 个小时,取决于距离和工具。
那么,最后,每天实际工作时间只有 6-8 个小时,也就是说,一切单位,不把工作时间调整到 6-8 个小时,它就是把员工当奴隶,员工没法保证自己个人事情的有效完成!成了单位的奴役机器。
而不能保证个人事情的有效完成,员工就没法全面提升自己!对,一切优秀的人,从统计学来看,必然是工作之外的时间才能快速提升自己。
那么,单位每天用的奴隶只能是人形机器,达不到高素质员工标准,自然从人力角度,没法提高生产效率。
8 小时工作制只是 19-20 世纪的科学定量标准,这种落后的工时已经不能满足今天的人类需求,今天的人类需要更多的业余时间去完成他们各自的事情,这样才能保证人类素质的整体提升,人类社会的进步。
所以,今天,工时应该是每周五天,每天不超过 6 小时!
什么?
你说不需要员工提升,不需要公民进步?
那没事,不用结婚、不谈朋友、不要社交、小孩教育也不用管 - 成不成才靠学校靠老师了 - 素养品德人性差都没关系 - 顺其自然、不要锻炼、天天吃油盐多不干净的小作坊外卖、每天不用学习和娱乐、孩子也可以不用生育、最新睡眠办法 - 企业家每天睡眠 4 小时就精力充沛、老人也不用赡养 - 送去养老院…
这样一看,你每天睡眠 4 小时 + 工位吃外卖 30 分钟 - 每餐 10 分钟,最后,每天剩下 19.5 个小时,除去通勤,大概还有 16-17 个小时。
你们每天工作 16 个小时起步,这简直是伟大的人类发明,这是第三次生产力革命。
所以,全世界都竞争不过你呀,你超越了人类极限好么!
人家只能每天工作 6 小时,多了就吃不消。你能每天 16 小时,还要什么科技进步?
你一个人顶两个机器,你就是科技化身。
跑步进入共产主义,赶紧的。
一切西方懒人势力,都是阻碍人类进步的毒瘤。
Ps.
科学之光,人类希望的地区和国家模式,一定是在保证 6-8 个小时的平均工时的背景下,让科技和生产力满足群体的生活需要。
你的水平达不到 6-8 小时的科技,那就赶紧发展提升,达到了又不做,那就是原教旨资本主义!
到底是达不到,还是管理水平和吃相难看?
人必须 “懒”,不懒,科技就没法提升,社会就没法进步!
从生产力角度看,人懒了但又不想牺牲生活质量,那就得研发各种科技,替代人力。
从公民素质看,人懒了,把大量时间从工作中解放,在科学社会模式督导的情况下,每个人都可以全面健康科学的发展。
所以,不管从哪看,都是得减短工作时间,倒逼人类进步!
其实有一个原因没怎么被提及过:
那就是中国企业的效率是极其低下的,必须用增加工作时长来弥补。
如果展开来说就是中国企业在一些决策上的内耗是相当严重的,很多时候管理者的一个决策,只是由着他们自己性子来。受自身水平的影响,他们可能只懂得业务怎么推进,但完全不顾及下面的人能不能很好的配合。
可以说完全没有管理水平。
下层管理者基本都是普通员工提拔的,其实就一工头。除了业务比基层员工熟悉点之外,其他方面全是 0。
中层管理者擅长搞办公室斗争那一套,敷衍好上层管理者是他们的主要任务。
上层管理者,呵呵,说点糙话,就跟过去的暴发户一样。具备的财富和自身素质完全不匹配。赶上了时代的红利发了财而已。他们对人的管理水平完全取决于自身素质。虽说他们有些人在事业有成之后也去国外进修个什么管理学位。但从小形成的观念不是走个形式去国外读 1、2 年书就能彻底改变的。
有些跟你讲管理的时候说的头头是道,一看就是看过几本书。但实际做出来的事真的让人无法相信这是同一个人。
你敢相信一个高层领导,在跟基层员工聚餐的时候,几乎全程低头不语在那自顾自玩手机,最后吃完饭还要所有员工跟着一起 AA 制的吗?这真的不是抠的问题,而是没一点外面儿。
假如一项工作,只要管理安排得当,一个月的时间足以完成。但从上到下的管理层他们之间的配合就一塌糊涂,硬生生把这项工作流程搞的极其复杂多变。需要 3 个月才能完成工作。最后他们只给基层员工留半个月的时间。这就是中国企业需要经常加班的其中一个原因。
我呆过很多家企业,所以我的看法并不是片面的。我也遇到过好的管理者,但真的是太少了。大多数都是极其愚蠢的。
我没在外企呆过,所以就不夸夸其谈了。但是我在刚毕业做临时工时接触过的一个个例。我不知道能不能代表外企的常态。
刚毕业时没事干在一个人力资源公司做了注册,这种公司给一些大企业找临时员工。比如展会之类的。那时候有联想、英特尔、三星、还有一些日企。
只要这些大企业有什么活动需要临时活动需要人,这种人力资源企业就会联系我们这些注册过的人。就是劳务派遣,但都是临时性的,可能就几天或者个把月,所以完全符合劳动法定义的劳务派遣只能短期。跟现在的恶臭美团不同。
记得是 2002 年,有个手机展在北京国展举行,那时候的手机刚能拍彩色照片,而且手机品牌以日本和韩国的为主。我当时好像是在夏普展台。夏普的日本公司只派了两名日方员工来协助我们工作,而我们这边有大概十几名员工。
以上是背景。
有一天遇到一个费时费力的工作。具体记不清是什么了,大概是需要先拿手机拍照,然后把照片打印出来,然后再把打印出来的照片和一些宣传册放进一个用纸折成的礼盒。礼盒也需要我们自己折。虽然看上去流程不复杂,但数量极多,每个任何节点都需要一定熟练度才能达到最快的效率。同时当天展台的工作也不能耽误。
正当我们犯愁的时候,日方的两个人来帮我们协调工作了。虽然语言不通,但在经过翻译人员翻译后,我们很快就开始了工作。这么一个简单重复的工作,他们给我们安排了 8 个人。其他的人继续去负责当天的展台工作。而且他们把这 8 个人每个人该做什么,怎么衔接都安排的非常细致。有的人只拍照,有的人只打印照片,有的人只负责折礼盒,有的人负责实时检查其他人的工作成果质量是否合格来保障整个生产线的顺利协作。
结果本来预计要花一天时间做完的工作,仅仅 2 个小时就完成了。因为每个人工作的颗粒度很细,所以很快熟悉了自己的任务以达到最快效率。
我们对这两个日本人的工作安排是真心的佩服。
如果这个不起眼的任务是中国企业的负责人来负责会怎么样?我觉得大概率他们不会管你们的任务细节。他们会觉得这点破事还需要八个人?这么简单的事,两个人够了,你们按照流程慢慢来吧。第一步先拍照,第二步打印出来,第三步折礼盒,第四步,把照片和礼物装进礼盒。。。
每个人需要完全走一遍整个工作流程,这样在单个任务的熟练度上熟练的就会变慢,并且万一一个环节出了问题,当事人很难发现。就算是也安排八个人,接触也比那样拆分任务效率要低。
我为什么觉得中国企业的管理者会这样做?因为这种事在后来的经历中见过太多了。他们不仅缺乏智慧,更缺乏那份责任心。自己做事就没有章法,东一榔头西一棒子。更别提管人了。
反观这两个日本人,他们也完全可以不管我们这些工作细节。但他们考虑到我们都是刚毕业的学生,对于工作方面的事并没什么经验。那会儿手机拍照,打印照片这种事其实并不像现在这样普遍,很多人用手机拍照都不熟练。所以你现在觉得就这么个屁事还需要别人教。但事实上除了我之外其他人当时连怎么用那个打印机打印照片都不会。手机拍完照需要数据线连接电脑,然后操作电脑上的软件来打印照片,就这个操作,在那个年代,很多人都不会。而折那个礼盒也需要折十几个之后才能开始熟练。
所以你觉得欧美企业或者日韩企业都那么懒,无法保持竞争力。而事实上可能是人家效率比中国企业高的多。
评价一个企业有一个指标叫人均效能。之前看过一个数据,苹果是华为的 10 多倍,而华为在国内排名第一。在这一点上中国企业排名是世界垫底水平。
以前总听说欧美企业执行力低,在微软核心部门,改一行代码要十几个人审批。很多中国人对此表示鄙视,不像我们中国企业,恨不得一天改几百行代码,改完程序员自测一下恨不得就上线了。而也正是因为中国企业这种急功近利,不走流程的工作态度,才会一个小破需求改来改去,决策层完全不动脑子。你问他上线这个功能会带来什么结果?他不知道,所以只能让你赶快上线去试,试出了结果不满意再改。这也就导致基层员工总要以自身加班来满足管理层,或者说决策层那一个个不成熟的想法。
相信如果你同为程序员,一定会有和我一样的感触。设计师应该也一样。
而且中国企业的管理层酷爱开会,一天恨不得泡在会议室,还喜欢把不太相干的人也一起拉去开会,他们根本不管会不会耽误你的工作。会上各种扯皮说不到点上。车轱辘话来回来去就那几句。
我知道现在很多欧美企业其实都是尽量不开会,如果开会都限定时间。把时间投入到真正有意义的工作当中去。
我一直很抵触去做管理层,实在抵触这些恶臭的办公室文化。我知道我去了可能也会随波逐流,没办法,我改变不了大环境。但是我内心又会备受煎熬。所以不论去哪里,我都宁愿做基层员工。
我举一个日常生活常用产品的例子,然后以小见大吧。
手机 app,欧美公司开发的,通常很清爽,功能虽少但都是重要功能。中国公司开发的,臃肿,慢,每次更新都更加慢,花里胡哨一堆没用的功能,让人怀疑自己手机该换了。
就根据这 app 的差别,你猜猜欧美公司程序员工作了多久,中国的程序员工作了多久?中国的 PM 分析了多少没用的需求,程序员熬了多少夜写了一堆没用的功能?
就 App 这么一个小东西,以小见大,中国企业,到底在没意义上的事情,没事找事磨了多少时间?
——中国的国企里,有多少时间花在了 “写材料”、“领导视察接待”、“创建 XXX 集体 / 单位”?
——再看看中国的民企,一群老资本家,却学无产阶级工人团体那一套,各种花样的团队活动,希望 “增强团队凝聚力”,以便更好的给资本家本人无私奉(ya) 献(zha)。
曾经看到某个小公司 CEO 大言不惭的说:欧美 8 小时工作制、生活和工作分离,不适合中国的国情。——是呀,你为了让你的手下 “看起来” 很忙,花了多少没用的时间,做了多少没用的事,只为让手下“看起来忙碌”?假如没有开发过这些臃肿的功能,你也不会赚钱更少,但是你会看到你的手下更清闲——这一定会让你浑身难受的,因为而你是个看不得手下清闲的周扒皮。
如果有人问该如何积累财富,那么归根结底只有两种方法:开源与节流
如果有人问如何增强竞争力的话也是同理:
除了疯狂降低人工成本和物料成本外,开拓和创新也是必要且更重要的,
所以希望郭嘉与社会给予创新人才更多的福利政策,而不是一味地强调人口红利
最后把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敲骨吸髓
如果工时长代表更高的竞争力,那最有竞争力的岂不是奴隶社会?
人家早就有钱了,躺着收租,懂不?
人家每股 100 元的时候入股你的茅台,现在茅台涨了 60 倍了。
人家投资鹅厂花了不到 300 万,现在市值 1 万亿。
你加入人家的银行系统,每次国际转账结算都要给人交钱。
人家祖上占满了几大洲的的土地,现在躺着卖矿。
懂不?
你又说:那你也可以早点投资茅台啊,你也可以早点接手鹅厂啊,你可以让别人加入你的银行啊,你也可以占别人土地啊!
问题是,你当初没有那么多资金,你散户投点钱,它不涨价,是因为它们是国际财团买进了才推高市值的。
当初 2000 年左右的时候,没有几个人能拿出 300 万美元,而对人家美国财团来说不过是九牛一毛,轻而易举的事。
你自己搞银行系统?你有 10 条航母吗?
你还抢别人土地?当年郑和有能力的时候也没抢啊。你做得出屠灭印第安人、贩卖黑奴的事吗?再说现在都有核武器客观上也不允许。
你看除了航空、芯片、军火、汽车那些欧美早就控制了的半百年的老行业,新兴行业电动车、光伏、5G、无人机等等,哪一个欧美国家有很强大的竞争力吗?
你看他们竞争力强是因为人家起步早,运用了一系列金融、专利、航母等手段把规则控制住了。
答案就是:无法保持竞争力。
美国从二战前到 50 年代,都是世界第一钢铁大国,几乎垄断世界钢铁市场。钢铁公司工人要求涨工资,公司就把这部分转嫁到价格上,反正是世界垄断。50 年代美国钢铁工人的工资不仅远超日本和欧洲,在美国国内也是超过制造业平均的 20%,到了 60 年代是 30%,到了 70 年代超过 60%。但是,也使得设备投资和技术开发停滞。日本企业则积极导入小型高炉和平炉,发展炼钢技术,加上美国钢铁工人没事还罢工(1959 年美国钢铁工人曾经连续罢工 116 天),结果给了日本机会,日本钢铁企业接机发展起来,新日铁一度是日本最大企业。
这样的例子还发生在家电,汽车等等行业里。而中国的发展基本上就是复制的日本 50-80 年代,几乎所有制造行业都是如此。今天原本美国的 95% 制造业都离开了美国,就连高科技的苹果,特斯拉,谷歌也未必愿意在美国呆着,在美国的原因其实并不是属性是美国企业,而是有市场和金融资本。
而中国的国有企业改革也是很好的例子:80 年代的工厂就是朝九晚五,除非是有生产任务,否则大部分时间并不加班,福利待遇还很不错,生大病企业负责到底。但到了 90 年代就成了沉重的包袱,再好的工人也比不过江浙发展起来的私企。还不就是因为私企不用承担员工福利的包袱,不用在意 8 小时工作制么?你付出劳动高你的收入高。
每天工作 8 小时,一周工作 5 天,一个小时 20 人民币,福利待遇良好企业的竞争力,肯定比不上敞开了加班,一个小时 20 人民币,没有任何福利待遇的企业的。因为后者就相当于给运动员打了兴奋剂打比赛,短时间内出成绩是很正常的。至于未来,谁管那么多?
西方不倡导加班,是因为:
1,需要长时间加班就能产生利益的制造业基本离开本土,往中国等亚洲国家转移了。留着都是第三产业的服务业。高科技类的制造业如果本身就是供不应求那加班也没有意义。
2,加班只是占用自己的时间,从经济学社会学的角度来说,如果市场供应均衡,那员工拼死加班生产出来的东西就是浪费,对社会发展一点好处没有。不如多点个人时间消费和享受,这样可以带动第三产业的发展,普通上班族都是下班才开始花钱。
某种意义上你可以看成中国的一线城市和十八线城市的比较。一线城市会把重工业,破坏环境的工厂迁移走,越来越关心民生,医疗教育也越来越好。老一辈城市人口都过的很舒服,因为他们都有房了。那些抱怨的也都是在一线城市上班的年轻人,虽然他们有不满,但他们的声音你才能听得到。
而那些十八线城市的人,他们过的如何,没人关心他们。他们只有进了一线城市以后才能被关心。
真相是毫无竞争力可言。
西方愚蠢的民众还没有意识到,那些假意帮他们争取权益的工会,其实都是受到境外势力资助来击垮他们的经济的。
《堡垒之夜》、R 星项目组,鸡排流水线穿尿不湿的工人,亚马逊流水线等等集体和巴斯德疫苗不合格一样在简体字互联网被恶意踩至地底。
然则,在 Old Golden Age 的宣传里,美国之所以是美国的原因,是硅谷凌晨四点的火花,车库创业的拼搏,进四大加班是人生的福分…… 如今,美国之所以是美国的原因,却变成了 955 的灵感火花和低绩效考核的 WLB。
物质能够容许更多幸福存在,但本身却并不存在幸福属性,没有经念,人就会重新问 “我从何处来”?
欧美 996 圈子,国人一般接触不到
996 福报,在哪都要人中龙凤才能干;
别说你乎百万,哪怕 996 月两万,有十亿国人抢;
能抢到福报的不说 985,起码得有一本学历,
阿里才请你破冰,华为才让你体验集体宿舍
而在欧美 996 的
1. 要么管着周期几年、资金几十亿大项目;
2. 要么深谙多国文化,谈吐、举止都是白人翘楚,再去 MBA 培训吹逼技能的销售;
3. 要么是博古通今的生意精:一旦和日韩电器商合作,凭经验就能精准体会,日韩供应链被德美企业卡脖子;跟意大利船坞说到船底观景窗,会拿路易十四御驾亲征圣戈班玻璃的历史,一起调侃法国人,缓解气氛;遇到祖上当主教的西班牙资本家,会在极其适当的场合,用古典拉丁文引用中世纪哲学典故;跟地中海岸酒庄议价,时不时用普罗旺斯语或奥克语俗话、去搏得卖家的好感。
中国人不论以 “人之初、性本善” 古典方式教育启蒙,
还是从小被填鸭 “长大当科学家,四个现代化” 的理想。
跟全球化工业、multinational 商务谈判,
所需的技能都是风马牛不相及的,自然看不到欧美的 996
欧美加班的活,基本是核心技术链、高利润商务谈判,或国防军火生意。
全球化商业战场,打得最狠的是欧美精英,普通白人也没机会。
日本好些企业,特地请白人当 CEO,因他们在全球贸易吃得开。
列位 NKY 指数的大型日企,欧美 Director + 占比 3.5%。
以我浅薄的认知,日经 225 里的白人 Manager/Director/VP 多要 996
如日产 CEO 戈恩,20 年每天工作 12h。
至于 2018 被美国唆使逮捕,2020 年被法国特工直接从日本救走。
这就是白人大国间的政治博弈,日本国安就是跑龙套。
别以为格恩只是巴西来打工的职业经理人,戈恩靠山是路易 - 史懷哲。
史懷哲家族在德法两国都是宗教、科学、艺术、哲学、政治世家,
除了频出央企领导,还有 IMF 主席,两个诺奖得主,其中一个就是萨特。
机缘巧合,戈恩蝴蝶效应影响了我职业
也使得我有幸窥见欧美人 996 + 撕逼的过程
我 2018 回国前,也在法国工作了六年,
虽然进不去空客赛风这样的国之重器,
但做从事技术领先中国十年还是有的
工作没像你乎吹的一天六小时,三月假。
节奏不愠不火,也曾傻傻的纳闷这个问题:
直到回国进了一家中法合资企业,
被推上了一个风口浪尖的项目,才明白:
我在法国的工作、圈子、领导,全是边缘化的小喽啰。
西方工业角逐主场,不光 996,还要吃安眠药倒时差,撕逼一脸血。
有鉴于前东家东风雷诺已经破产,我下面的言论也就不涉密了:
这一切都起源于一个武汉妹子
我阴差阳错的在 2018 年 6 月份面试东风雷诺,
按东大锅饭的政策,人事肯定要我 down pay;
我也坚持以我法国薪水为底线,谈判进入僵局:
但法方 director 着手一个车联网项目,需亲法派牵头
为了招我,他直接找东风雷诺 CEO 强压人力资源部,
因东风雷诺 CEO 是我的校友,特批招人不算事儿
但是…… 千不该、万不该;在这个节骨眼,
雷诺全球 CEO 卡洛斯 - 戈恩 被日本逮捕了;
东风雷诺老大,我师兄,回法国参与股东,
拖了三个月才想起批我进厂。
这个项目在武汉也因而延期了,
但法国总部那边已经做足了作业:
一套系统、主机、网卡、仪表盘、车载软件、远程车控;
分别哪家供应商、开发顺序、交付时间点、成本质量管控、
供应商合作模式、软硬件依赖项、开发过程中风险点哪些
未来三年的项目计划、节点、工时、成本…… 草稿都打好了。
负责这一切项目前期草稿的,
是一个四十七八的法国经理,就叫他 Nil 吧;
就这样一个年纪在中国职场嫌弃的老伯,
在接下来一年,加班精神绝非 BATJ 华为能比。
关键是加班不仅有质量,技能之高、鲜有人替。
他在法国负责项目前期草拟,之后大半年;
手把手的把整个项目,渐渐转移给我负责。
确切的说,他在法国有一个团队,都是 senior,
我在中国也带两个团队,但都是三十上下年纪。
Nil 和我做总对接,细节分支、零部件、供应商;
每个法国 senior 对应一个我团队的一个组员。
一开始我就觉得这种工作模式会出岔子,
法方的对接人都 20 年经验,50 岁左右;
中国的接手人都毕业没几年,
虽说东风系招聘的至少 211 但多数哑巴英语
再加上中法各自有独特的英语口音,
法国 senior 输出的信息,到了武汉最多保留 20%
因此每个月,Nil 都带队来上海组织一周 workshop,
一方面跟踪进度,一方面解决中方接手中的难点。
倒时差?不存在的,直接吃褪黑素安眠药改生物钟!
第一次 workshop 是周一早上的 9 点开始,
我们中国团队,前一天做飞机高铁到上海,
八点多起床,吃了酒店早餐,卡着点开会,
心想法国人红眼航班凌晨刚到,起不来。
出乎意料的是,我们到达会议室的时候,
Nil 带着八个法国 50 岁左右的专家,
喝着浓缩咖啡和供应商谈笑风生很久了;
接下来的几天里,
每天早九点到晚上八点,除了一小时午饭;
至少四小时是 Nil 一个人在主持会议,手把手教我和我的组员;
开会本身就累,主持人更累,用外语主持会议要多国人听懂,这能力魄力
中国大厂能干这事的不超过 1%
而且值得表扬的是,他完全没有法式口音,简直和英国人一样好。
谈到技术细节,就会派八个专家上场。
八个专家也可圈可点,主动找自己对接人,
每一个技术细节,不明白的地方,都千方百计的解释。
开了一整天会,中国团队往往按各自喜好,
分别奔海底捞、川菜馆或者去酒吧 high
晚 11 点,会收到 Nil 大叔对一整天会议的纪要。
也就是说,一周的 workshop,
他白天有 10 个小时开会,
其中 4 个小时主持会议,
晚上回去 3 个小时总结会议纪要。
一天 13 小时全神贯注高强度谈判。
这样的工作模式、节奏、效率、产出,
中方东风系同事、领导,几无可替。
待续。。。。。。。20210927 更新
汽车及零部件产业有个特点:
关联方太多、项目管理容易混乱
光甲方就包括东风派系、雷诺派系、雷诺日产联盟;
每个派系都有自己中意(裙带关系)的供应商
但是唯独雷诺法国派系保持客观理智,
坚持 车联网主机、T-Box 电控、智能座舱
选择韩国、法国、德国的三家最保险的供应商。
第三月的 workshop 乱倒了高潮
好在 Nil 大叔提半个月,就把这个 workshop 安排好了:
时间表精确到一刻钟,包括拜访供应商堵车余量;
同一时间段,会有五个会议并行展开;
他自己主持主会场,协调甲方各派系之间矛盾;
分支话题,派四个专家与各供应商磋商;
于此同时,要我和另一个小组长巡视待命;
一旦供应商分会出现矛盾,立即尝试协调;
如技术问题卡壳,去主会场找专家去应急。
这其中的矛盾可多了,包括而不限于:
1. 东风系以土八路为主,跟德国人法国人沟通不畅
2. 阿里系软件要写在韩国人的主机上,但是韩国人
受谷歌高通挟制,不愿分享 OS 底层代码
3. 远程车控是微软系统最好,但是数据不能出国
4. 国资供应商、阿里系供应商利益纷争
所以这一周 Nil 以及他下属的四个项目经理任务更重了
白天五个会场,连续撕逼 9 个小时,五个法国 PM 全程记录
晚 8-10 点推杯换盏,要协调每个酒桌各国人语言相通
晚上 11-12 点,四个分支会场主席总结会议纪要
夜里两点左右,Nil 大叔会把白天五个会场的总结发给所有人
….. 待续
开过雪铁龙和标志的都知道,
法系车质量过得去,皮实耐操。
汽车领域法国人很不 “浪漫”
不像 LV 这样 20 欧成本的包卖几万
法系车宁可外形丑,成本也放在刀刃上。
根据东风神龙和东风雷诺的员工评论:
中法合资车企里
法国人办事及其龟速、时常延期、但最终能办成事
国资方是全速拼命干,但各自为政、方向不一、南辕北辙;
猛虎操作再返工是好的,更要命的部门间内斗,直接拉跨项目
如何评价法国于 9 月 17 日宣布召回其驻美及驻澳大使?60 赞同 · 6 评论回答
[法国为什么是五常之一?8916 赞同 · 724 评论回答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65425204/answer/231614801)
黄秋古:法兰西科技史,超越时代的大工程、点歪的科技树 487 赞同 · 26 评论文章 491 赞同 · 26 评论文章 494 赞同 · 26 评论文章
[拿破仑时代的炮兵究竟数学要多好?6347 赞同 · 155 评论回答 6351 赞同 · 155 评论回答 6354 赞同 · 155 评论回答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0852906/answer/88890975)
竞争力没有保持啊,早就下降了啊。
法国是发达国家,瑞典也是发达国家,美国也是发达国家,阿尔斯通,诺基亚,摩托罗拉,黑莓,都遭到了重挫。
你不下功夫,你就是没有成绩,这一点问题没有啊。
西方不倡导加班,那他们要工会干什么?光发福利吗?
西方不倡导加班,那他们打击的打黑工现象哪来的?
西方不是不倡导加班,西方是加过班了,然后又革命了,在同时具备社会较为富裕和革命影响的情况下,他们有资源也有动力向民众提供较好的待遇。
说白了,就是突厥王廷的奴隶吃得比突厥边缘部落的头人更好,突厥王廷的奴隶工作时间比突厥边缘部落的头人更少。
你以为的逻辑关系是:因为 “不倡导加班,工作时间短”,所以 “竞争力更强”。实际上,这只是 “不倡导加班,工作时间短”,“竞争力比较强”,这两个事件发生在同一时间。
这种因为时间上在一起而被误认为逻辑上有因果关系的错误非常常见。
比如说,教育和科研领域。2021 年小学生一二年级不留书面作业,2021 年中国空间站位居世界领先水平。这两件事是同时发生的,那么,请问是 “不留书面作业所以空间站世界领先” 吗?当然不是。因为研究空间站的人员大多数都是 90 年代上的学。所以更加接近真实的逻辑关系是 “90 年代学生作业负担极重所以空间站世界领先”——虽然这也不一定准确,但是从时间关系上来说,“90 年代学生作业负担极重” 要比 “2021 年低年级小学生不留书面作业” 更加接近 “中国空间站世界领先” 的真实原因。
这个竞争力问题也是同样的情况。西方竞争力持续下降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而他们竞争力最强的时代恰恰是苏联存在以及苏联解体之后的短暂时期。所以与其说理由是不倡导加班和工作时间短,不如说是苏联的军备竞赛导致的。虽然这样解释也不准确,但是要远比 “秋收的时候下雨所以下雨才会秋收” 的逻辑关系更加接近真正原因。
西方竞争力下降了,所以才需要国家这样的暴力机关亲自下场破坏投资环境,才能够打击华为、抖音等中国企业的商业竞争。
很多人都避而不谈中国竞争力强大的问题,而是故意将话题转移到所谓 “华为打爱国牌” 的角度上去。那么,抖音也打爱国牌吗?
打不打爱国牌都打得西方溃不成军,以至于西方国家要由政府机关干涉商业竞争,西方国家的投资环境恶劣到了这种地步,你说他们竞争力如何呢?
在几个不同的国家工作过,分享一下他们的工作节奏。
1、欧美不是没有 996,是有对应 996 的待遇和应该获得的尊重。不是咱们的年轻人不能接受 996,而是 996 后,没有得到相应的回报和尊重,而像蒙了眼的驴子一样,让人不停歇的拉磨,然后看你拉不动了,就卸磨杀驴。
都说德国很轻松,但是有个德国朋友做投资方面的工作,人在新加坡,加班真的是家常便饭,用他自己夸张的说,24 小时 * 365 天都是公司的,但是,他不仅有非常高的工资收入,还有加班,福利,房租,子女等等一系列的保证措施,他工作忙,但是生活体面。
另一个 90 后小朋友,北京某公司,996,早 10 点上班,但是每天基本上都凌晨以后才能回家,小女生最晚的时候凌晨两点才离开办公室,她说,忙点累点都能忍,看在钱的份儿上,但是令她感到崩溃的,是经常一到早 HR 站在门口,挨个到工位的时间记录,然后做出谁早上来的晚,谁来的早的评价,一旦来晚,不管三七二十一夹枪带棒的就是一阵批评。我说的难听一点,就是放羊,看哪个羊离了群,鞭子就是一顿抽,尊重?想多了。小姐姐离职了,说如果再不离职,基本就奔着抑郁去了
辛苦可以,但是我想辛苦的做个人。
2、上面说的欧美人 996,当然这是很个别的职业,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讲,是绝对没有 996 的,不仅没有,对加班的监管非常严格的,我见过这样的朋友,下午 6:00 下班,到了 6:00 去打一卡,然后回到办公室继续工作,我心想,这是啥意思,打了卡回来再怎么工作也没有加班费了,他的解释很简单,加不加班费不重要,重要的是,第一,不想那么早回家,第二,加班不是那么简单得到加班费,要写原因不说,监管的也很多,嫌麻烦,第三,下班以后不会有电话邮件进来,刚好自己可以做一些整理。
3、没有 996,如何保持工作竞争力?这个答案,其实可以参考一下学生补习班,为什么学生和家长压力都那么大,因为别人在抢跑,你不抢跑就要被落下,一个公司一天完成一项工作,结果就是有公司偷偷的加班,一天完成两项工作,你落后了,怎么办,最直接的方法就是也得加班干,然后这个风气就起来了。
欧美很多超市,到点就关门,所以大家都不焦虑,现在来了一些中国人,把超市生生的开成 24 小时,自然就会给其他的超市带来焦虑感。
4、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那就是目前中国的大部分产业,还处在供应链的低端,或者说是加工制造端,依靠供应链的优势为主,所谓供应链优势,就是高效率 + 低成本,于是最大限度的压榨成本,提高效率是大部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我之前公司在需求进口芯片的时候,都是芯片厂提前告知自己的一年的生产节奏,然后要求我们按照他们的节奏来定采购计划,到了 8 月份你想追加生产,人家会一个邮件礼貌的告诉你,“对不起,休假中”,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你只能让自己妥协,加班加点的给对方让路。
5、论加班的严重程度,目前已基本没有那个地方可以对我们望其项背了,不是有个笑话,一个日本人专家加入中国企业,刚到公司就说,我们日本人工作是很努力滴,加班是很严重滴,你们要适应我的节奏,没两个月就离开了,留下一句话 “这他 ND 不是人工作的地方,加班太严重了!”
看大家写了很多答案
有很多写得非常好
我也来添砖加瓦
其实造成这种差别的原因很多,我就说其中一点:国内的企业管理能力很差。
其中网上日常吹捧的互联网企业,是国内管理最差的那一类企业。但是并不是只有这一类企业管理差,管理差的企业多的就是。
怎么样是管理差呢?
我举个例子
一个公司里面两个团队,一个团队天天加班,另外一个团队偶尔加班,最后两个团队业绩差不多,请问哪个团队的 leader 强?
当然是加班少的强,对吧。
但是上面的领导觉得加班多的强,这就是管理差。不是这两个团队哪个差,是上面的领导差。
管理是什么?管理是资源配置,也是激发人的动力。
所以如果一个公司 996,那么基层和中层管理者大概率在管理方面很平庸,因为公司制度已经把人压榨到极致了,不需要这两个层级有多么强的资源配置和激发他人的能力,这两个层级主要任务大概变成带头干活。如果有一天公司变成按点上下班,按标准支付加班费,那么不用多久各个管理者之间的水平差异就会显现出来了,有的团队就是效率高配合好,有的团队不加班就是干不完。
从盈利的角度来看,管理是成本。所以国外的互联网企业尽量的压缩管理层级,降低成本。但是这只是初期,到了后期其实一样会上很多管理层级,这是不可避免的,你要用好企业的资源,就要专门的人来做。
我看有的回答里面讲什么国外企业的 VP 还每天看代码什么的,我就笑了。VP 拿公司那么多钱,公司是花钱买他的时间,他每天把时间花在看代码上,这钱可真好赚。
国内的企业管理差的根本原因是很大一部分企业都是吃时代的红利做起来的,包括但不限于互联网企业。有时代的红利摆在前面,公司上上下下只要冲业绩就可以了,根本不需要多高深的管理能力,公司的管理仅限于不要出大问题,就可以做大了。
由此带来的各种企业内部乱象,比如奇葩领导,比如天天加班,比如老板觉得钱越来越难赚了,都是员工不努力。这些都是在吃时代红利背景下的特定现象,不止我国有,外国在同类时期也是一样的。
后面这些事情会逐步回归正常,所谓正常的意思不是说问题都消灭掉,而是出问题的几率回到正常水平。
因为当时代红利过去以后,只有经营和管理两方面都强的企业才能活得好。
经营就是对外冲业绩,管理就是对内管资源。两手都要硬,企业才有竞争力。
西方以前是加班的,后来出现了产能过剩,大量产品卖不出去,企业纷纷倒闭,导致经济陷入困境。
要想解决经济问题,就要减少产出,让工人们工作时长变少。然后就是增加消费,起到去产能,将工人们的工资提高一些。
工人们工资提高,性价比降低,资本家把厂子开到落后国家。本国工人们因为工资高消费高,就发展服务业,制造业的转移有利于本国工人的解放,也有利于落后国家的发展。
资本主义的高度发展,就是共同富裕,承接低端制造业的穷国可以变得富有,逐渐与富国拉小距离。前提是穷国能正确分配利益,将利益分配给工人阶级,让工人收入倍增,消费过剩产能,否则就会造成产能过剩,反过来反噬经济。
首先第一点,国外也加班,而且过去的加班程度,甚至现在也不亚于国内。而且就算他们不加班,因为时差,我们外企的中国员工也要经常加班。以保证和他们的工作时间同步。所以我现在状态经常是上午摸鱼下午工作,晚上忙到深夜。
其次我觉得这个话题下很多人的幸存者偏差都差到月亮上了,一说国外企业就说什么微软谷歌,然后再去对标华为阿里 996,我觉得是很片面的。
我从 2016 年开始一直在做农业相关产品的外企工作,也去过国外的农场做交流访问。
你们没有看到荷兰那帮奶牛场的农场主 24 小时内要给几百头奶牛上机挤奶三次,这意味着最早一次每天早上 8 点前这帮农场主就已经在牛舍里了。每天除了中午吃饭和晚上睡觉基本没什么时间。我们一个客户更是直接把游戏机和电视接到自己牛舍里,这样可以边打游戏边看着自己牛。
你们也没有看到丹麦那帮养猪场的场长和饲养员天不亮就进圈统计母猪发情,晚上为了给母猪接生一直忙到深夜。
欧洲农业为什么开始流行自动化?开始孕育出像我工作的母公司这样的专注做农业的高科技企业?还不是那帮农场主的孩子懒得接班。不想自己的父母一样一辈子圈在农场里,然后雇外人又雇不起。
所以同志们,制造业和 IT 不能代表所有行业的。西方不倡导加班工时短很大程度上是和劳动力价格挂钩的。但是该起早贪黑的行业,他们还是会起早贪黑。只是在很多行业里,人家起步早,经验足,很早就发展到了一定规模,我们刚起步,还需要追赶而已。
另外也别吹外企工作效率高。这个也得分公司,分人,分情况讨论。我们公司的作为一个世界顶级的科技企业,却拥有世界上最拉胯的 IT 部门,邮件系统经常崩,内网经常进不去,而且每次你寻求帮助,48 小时内不会有任何人鸟你。我们公司的发货部门和生产部门经常会出现各种神仙操作,让我们这种前线的安装管理人员哭笑不得。什么开产品包装结果零件直接掉地上啦,打包配件像做盲盒啦之类的都是正常操作。而且我还要提一句,我在我们公司的欧洲工厂实习过,欧洲现在底层工人素质真的差。这种差不仅表现在带薪拉屎这种工作态度问题,更表现在基础教育薄弱引发的一系列后果。我现在还记得当时一起培训的几个英国老哥,老师让我们分组用万用表测电路板的电流,3 个老哥一脸懵逼的望着我,另一个老哥在做软件安装训练时,直接说自己只会用手机,不会用电脑。
最后还是那句话,人本身的阴暗面其实差不多。别老是说外国月亮圆,那是你没看见他们月亮缺的时候。
不扯什么殖民获利,只说工业发展
第一次工业革命 1760 年,中国还是番薯盛世
第二次工业革命 1870 年,中国尝试用洋务运动开启工业化,结果失败。
直到 1937 年的黄金十年,虽然中国依然属于半殖民地,依然处于军阀混战,但可以认为中国的工业有了一定的基础,有了第一批产业工人。但是随之日本又开始了入侵。
也就是说在西方发达国家完成第一次工业革命后的,将近 200 年的时间,中国都处于被迫躺平的状态,而且还边躺平边被列强放血,日本就是这么得到的原始积累,勉强撑了列强的吊车尾
在这个同时,如果还有 gdp 增量和存量的概念,200 年的技术差距➕200 年的优势累积➕200 年的剪刀差获利。那么为什么现在西方发达国家的劳动者,可以躺着吃肉,也就不难理解。
写一点愚见。
首先是企业创新和专注。国外能迅速发展起来的企业,要么是新概念(改变世界那种)应用如马斯克 / 当年的微软。要么是专注行业中某一核心 / 重要节点技术产品研究如精密轴承 / 高精度传感器。这样一来产业处于上升发展期,竞争烈度低,利润高(毕竟改变世界的利润是最高的)。往往会形成在某一领域高精尖的垄断企业。出来的产品往往会让人眼前一亮。也许这就是国外百年企业较多的原因吧,毕竟着眼点不一样。不像国内低水平价格战、跟买菜大妈抢饭碗式创新、山寨用速度和低价干翻原创。感觉创新还是需要专业知识的。
其次,员工工作专注。就拿我比较了解的德国说吧。人家每天工作 8 小时,其中半小时吃饭,半小时休息,实际工作 7 小时。但这劳动纪律很严格,无论对企业还是员工。员工上班是很专注的,摸鱼、玩手机、浏览与工作无关网页、煲电话粥、厕所狂、闲聊之类都是要被约谈,甚至处分的。开会的效率也很高,很少见到太极,比较就事论事,问题是什么,谁负责,怎么解决,怎么配合,往往很快就定下来了(可能是德人比较务实和木纳吧)。很少见到文山会海,开会时间很短。上班时间虽短工作强度很高的。上班时间没有不必要的动作,工作非常专注。跟德企做过接口的都有深刻印象:虽然一天中能一同工作交流的时间很短,但我们即使一大堆人加班完成的事。他们审查起来的进度一点都不会落下,往往还非常细致的点出某些细节问题,还有详细的改进意见和出处,就可见一斑。感觉上虽然他们工作时间短,但一点都不会轻松的。相对的在下班后公司不会打扰你的生活(特别是电话),工会看得挺严的。假期还特别的多。
他们试图通过说服别国也不要加班来保持。
别人是上级要做好战略,下面跟着开始落地。
落地不好,下面负责。战略不好,上级负责。
国内:都是产品经理,程序员或者市场推广的问题,至于上级,绝对没问题。
君不见到了大厂总监及以上,只听说基本是没跟对人被办了,
你听说过谁因为策略错误被干吗?很少很少对吧。
所谓的由下而上的公司,其实就是战略性无能,用战术性加班来弥补。
所以不停的测试,上新,上线,下线。
虽然结果没什么改变,但看起来不就是工作量非常饱和吗?
正常的工作模式
一线:领导布置的我要全部实现!
上级:我做错了决定让大家莫名其妙增加巨量工作压力,我要承担责任的!
部分公司
一线:领导布置的我要全部实现!
上级:这个做做看,那个做做看,我不做怎么知道行不行?run 不 run 的起来??先敏捷迭代,不行再撤!你工作量不饱和赶紧接新项目!
靠起步早和专利。
其他没有竞争力。
手机行业就是个例子,TCL 并购了阿尔卡特,结果周末李东生要和阿尔卡特高层开会,被拒绝了。
西门子被 benQ 收购了,结果庞大的人力支付不起 BenQ 索性就把自己也破产了。
以前诺基亚,摩托,西门子,爱立信,索尼,已经变成了 apple,HMOV。
和国内手机厂排计划,默认是没有周六的,有时候含快递,碰到周末,大概会有三天 gap,然后你告诉他,有一天是周日。
他们还满脸不高兴。
我们 996,别人 965,他们自然赶不上这个进度,要赶得上,就只能加人,碰到可靠性实验,加人也没辙,周六出结果,周六加班就可以继续干很多事情,通知备料,安排生产。
但是周六不加班呢,结果就周一出来了,比别人晚了三天。进度一下子就下来了。
这也是为什么国内手机新技术用的这么快,sony 手机各种慢吞吞。
西方的不倡导加班是因为企业管理模式已经改良完毕,劳资关系的博弈已经完成,取得了最优结果后才有的现象。这也是我为什么说,西方国家走过的弯路,我们会再走一遍。
西方国家的竞争优势,一是靠工业化发展得早,二是靠殖民地掠夺,三是靠体系。第一条已经说烂了,我国工业化是在 21 世纪,建国之后才开始的,现在在形体上已经工业化,但是精神上,文化上,还没有工业化。
第二条就是掠夺了殖民地的资源,相当于免费进货,0 元采购,抢别人家的钱放自己家,家底就丰厚了。
第三条是体系。西方国家的产业发展了这么久,经历过了一系列的劳资博弈,已经明白了界限在哪里可以达到双方利益最大化,既不影响资本家做生意,又不影响劳动者养家糊口生存。因为界限不明确所引发的经济大萧条他们已经试过了,大家一锅端,自己的资产又没法增值,是双输的下场。
而我国还处在不知道界限应该在哪里的状态,虽然明确了 996 违法,但是目前没有什么执行的迹象。
西方国家在明确界限之后,发现充足的休息时间才能让社会更有活力,让人们更有创造力,社会才会发展出多元的市场和消费。而这种多元化的市场和消费很多是属于精神上的需求,反过来流行之后又影响了其他国家,促成良性循环。
事实上西方国家的竞争力正在衰退,并没有保持住,这也是它们为什么屡屡对我国进行封锁,阻止我国发展了。
大清赔了西方列强二十多年的平均财政收入,它们吸我国的血吸得盆满钵满,其实光这一点就足够它们挥霍了。
毕竟工业革命,科技发展,军事霸权,这一切都得建立在有钱的基础上。
你要是放在国家这一层面讲,加班这种事就过于微不足道了,显得怪小气,也必然很片面。
不过国家的竞争力想要铺开来讲全面也不现实。
日本社畜风气对比国内犹有过之,它一样是发达国家。然而一个《广场协议》把日本崛起之路再次拦断,再起不能。
日本没有竞争力吗?有也没有,这个国家已经在不断失去它的竞争力和话语权,只能做美国的狗。
英国也处于衰弱中,所谓的日不落帝国,如今在美国面前拉的不行,说句话都得看儿子眼色。
你说国家竞争力和人民加班有必然联系吗?恐怕有,但并不关键。大清的百姓也努力啊。
再说点小气的,说回加班身上。
西方并不是不加班,咱们臭打游戏的应该知道,光游戏行业曝光的加班新闻就数不胜数,欠薪丑闻也并不罕见。
在员工有限,工期有限的情况下,加班确实有用。
不那么资本的,新冠期间我国如何医院拔地而起,如何严防死守,其中也是无数人加班干出来的。
放到其他项目上,逻辑其实都差不多。
“所有的事情都有期限”
“所有的资源都太有限”
看上去在保持的国家,其实差距离美国越来越远。
看上去加班罪不可赦,其实是白手起家的追赶牺牲了人民。
万物总是双刃剑。
医务人员的加班能救人,但累到晕倒的也是医务人员。
工人加班能赶工程进度,修水利兴百代人,但苦的也是工人。
从个人的角度,我反对加班,非常反感加班。
我最多能理解社会为什么避免不了加班。
对于没有意义,没有收益的加班,我可 qtm 的。
只有劳动密集型产业,工作时长才会跟成果挂钩,比如甲 1 个小时能加工 10 件衣服,那么多做 1 小时就能多出 10 件。
而非劳动密集型产业,比如一份报告 3000 字需乙 30 个小时完成,并不是一个小时 100 个字,而是前期调研准备 20 小时,思考 5 个小时,草稿 3 小时,完稿 1 个半小时,检查半个小时。对于客户来说,乙交出来的稿质量很重要,花了 20 小时还是 40 小时并不重要。
欧美国家第三产业占绝对优势,劳动时长和创造价值并不紧密挂钩。
说说在国内的竞争力。海外项目我没处理过,不清楚那些。
我认识两个服务供应商公司,一个依托原政府关系成立的根正苗红国内私企 A;一个新加坡总部,在国内挂牌的外企 B。限定针对某个国内行业上的业务部门对比。
薪资:B 是 A 的 1.5~2 倍
工时:都一样,忙起来加班,不忙五点半准时打卡走人。区别是:A 加班只能调休,一个员工一年下来能攒上十几天甚至几十天调休花不掉;B 给钱
业务提成:A 有公司业务、结合业务和私人业务,其中当然是私人业务提成最高;B 不分都是公司业务,你拉来一百个业务,都是算作部门头上的任务指标。当然,你拉来一百个业务,你第二年应该升职了。
考核:A、B 都是绩效考核,区别是 A 扣绩效奖金、B 末尾淘汰 N+2
市场:A 碾压 B
可能有人会说,A 就是本土企业,B 就是外来和尚。嗯,说这话的人,九成九还没毕业,海外事业部是海外事业部,里面可能会有不少老外,但是国内事业部全是土生土长的中国人。至于业务,我们和我认识的,其实标准都差不多:1. 关系处到位 2. 服务优质 3. 报价合理
1. 关系处到位:不是逢年过节一个小金佛的那种处,真来这种,他们给不起,我们不敢要。而是周末打球凑个份子,撸串喝啤轮流坐庄,家里来人专车接送。我们当然知道这都是他们的私人时间,但我们当朋友处,回头有业务,第一时间想到的当然是自己的朋友。而 B 的人从来没出现过。
2. 服务优质:关系到位,有钱赚想着朋友是私,但是对公,服务如果出错,那作为管理方,那可比收小金佛还可怕,因为一旦出事,出的都是百万、千万级别的大事。所以于公,你的服务得是国内前列的。当然,作为 AB 这种行业,他们的技术壁垒没那么大,都是前期好好做方案,后期按着方案执行就完事了。我们也做过对比,AB 的方案你要说谁好,可能还真说不出,大差不差。但是,由于项目特性,我们是 24*365 都可能需要呼叫他们的。而如果晚上出事,A 基本随叫随到专门当地聘请了个人做服务,B 则不然,他们的技术人员不常驻,因为属地聘请人员的手续非常困难,要来事故地点需要出差,出差必须审批通过才能报销,而审批怎么也是第二天的事情了。这只是其中一个小细节。
3. 报价合理:这个没说头,基本市场就这个市场,大家都摸的挺透。
我不清楚其他知乎 er 口中的高精尖企业什么竞争情况,反正我们这种几十几百个亿的低级项目在国内的竞争情况就是这样。
我只说我知道的部分。
建筑施工图设计。
一个项目的加班时间,有一半儿是因为甲方在方案设计阶段一直无法确定最后的方案,压缩了设计时间,导致施工图阶段工期紧张。
另一半儿,是在施工图阶段,因为各路领导总有新的想法和意见,所以仍然要进行大量的方案修改和调整。
上一个项目,甲方开会,研究修改内容及工期。
设计人说,就这么几天想改完,做不到啊,这几天里还包含周六周日。
甲方笑了笑说,你想多了吧,还说什么周末。
这就是现实,言尽于此。
不一样的
比如 996,你以为每天都在为了工作而努力。
如果真是这样,中国早就超越美国了。
事实上,我们有很多努力,是无用功,方向错了,但也的咬牙,因为你没有发言权。
比如说人家每天工作四个小时,但都是对工作进度有帮助的。
而你每天工作十二个小时,其中有十个小时是因为外行的领导瞎指挥,做的无意义劳动,又累又辛苦纯属无用功。
原因是什么?
你的领导会因为能够促使员工 996 而得到晋升。
所以他们不保持啊。
中国的加班也是近年来你才频繁听到了吧,近年来你同时频繁听到的也是中国速度中国工程基建狂魔,中国在各种前沿科技上赶上并超过西方,你听到过任何一项,是西方赶上了中国原有的领先同时超过中国的吗?没有。
所以回答你的问题,西方相对于中国来说并没有保持住科研的领先优势。当然现在有很多领域他们是有优势,但是这个优势并没有被 “保持”,也就是这当中的差距是在被逐渐缩短的。
当然西方。今天的优势是因为他们起步比较早,你看看他们工业革命的时候我们在干什么,他们发明计算机的时候我们又在干什么?而在比较早的奋斗时期他们也加过班,只不过现在他们已经过了靠加班出成就的那个年代,劳动力成本比较高,也不允许企业再这么做下去了。
可以预见的是中国在将来也会走向他们这一步,当我们的企业逐渐成熟劳动力也不像现在这么充裕的时候,就会逐渐进入西方国家现在的这个状态。
通过垄断。
国际上通过霸权的垄断,国内通过残酷的阶级分层。你觉得西方世界人人都不加班吗?不是的,部分人生活从容优渥,但是还有很多黑户在哪里吭哧吭哧的干活呢。此外西方通过垄断压制发展中国家也是很厉害的,我这么说吧,别看世界上 200 多个国家,真正拥有自主主权的国家不多,几十个吧,我也不想一一分数了。或者说的形象点,这个世界就是几十个大人,带着 100 多个小朋友的世界。
不要以为什么西方民主啦,自由啦,科技强啦,教育强啦,是,有些地方他们是做的比我们好。但是实打实的控制着世界主要贸易,垄断了主要大宗贸易市场,控制国际金融……。实际上他们在国际竞争中使用了很多卑鄙的手段,从而使自己站在支配者的立场上。西方世界是怎么支配世界的?是公平,民主,自由的吗?你要是相信这个,那就太天真了。
天真无邪,死的快。反而坏蛋活的久,就是因为坏蛋知道这个世界的规则是什么。
西方不是不加班,以美国为例,从待遇角度,员工分两种,一种是没加班费的,因为这些人拿股权,有奖金,或者没奖金但被归入管理层(其实很多白领民工干挣的比蓝领还少,也根本没啥可管,不过历史原因,所有办公室人员都被认为是管理层,传统工会都不收这些人)。另外一类就是按时薪,给钱就能加班,警察和一些公务员最喜欢加班了,轻轻松松把收入搞到六位数一年。
所以,加不加班本身是伪命题。美国不要说年轻人打两份工,我以前的老板生了小孩之后都出去打过短工挣奶粉钱。最后的关键还是给多少钱。
中国老板黑不黑不在于要求底下员工加不加班,在于他想让大家白加班。或者提前把正常薪水降下来,员工不加班就活不下去。
中国的很多老板水平太差,公司被管理的一塌糊涂,内耗严重,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都浪费在毫无价值的事情上,到最后,员工累的够呛,公司效益也没有创造出多少,这种公司本身就没有太大竞争力,但中国却遍地都是这种垃圾公司。
就说国内吧,国内外企研发岗位员工的普遍学历高且相对稳定。
很多 996 公司稳定性极差,人没有学习时间会焦虑。工作时间长说明工作多,工作一多就压力大,项目周期短,无时无刻都在换人。烂摊子多
从来没有什么勤劳致富,西方靠的是产业结构。
事实上,不论是第一次工业革命,还是第二次工业革命,西方都用尽了各种方法压榨底层劳工。
就这样,美欧进入了快速发展的轨道。
除了压榨劳工之外,这些国家还曾通过不断的殖民,完成了资本积累。
不同于中国的领土扩张,美国在有了资本积累后,就想永远做产业结构中 “最上层” 的人。
这也就是美国称霸全球,但领土面积没有增长,反而做起了各种 “生意” 的一个重要原因。
而在这样的模式下,凡是能影响到这个利益分配的国家,都会毫不留情被打击。
当初的日本是,现在的中国也是。
中国的出现,算是真正破坏了美国规则。
而中美的竞争,到了科技竞争的关键阶段,这时候 996 反而是没有多大效益的。
在于谁能够吸引关键性的人才,谁的资本能扩张得更快,这就是 “弹药” 了。
如果时间倒退 15 年,那时候估计也没人能想到:仅仅 15 年后的中国,已经可以和美国分庭抗礼了。
我是
,一个喜欢研究的互联网人
普天之下,仅此一家,竞争?
前阵子刚好看了一个报道,中国的打火机是如何称霸全球的。
是的,就是那种商店一排排一块钱一个的一次性打火机。
中国制造出现之前,打火机普遍 300 元一个,所以很多老旧的欧美剧中,很多男人点烟还喜欢用火柴。
然后中国制造来了,成本低到无法相信,最终全球 90% 的市场流向了中国。
西方的轻松一直靠的是科技的碾压,如今中国制造冲向世界,西方集体傻眼,看看如今西方的破旧城市,哪里来的竞争力一说,不过是垄断行业的暴利。
我说点宏观的。
我认为本质上是经济体系不一样。
欧美是消费型经济体,创造力比执行力更重要。
我们是生产型经济体,执行才是生产力的关键。
生产型经济体,简单说就是埋头干活。
要么出的活儿量大价优,要么出的活儿品质非常高。
量大价优就是我们嘛~ 品质高就是德国等国家。
这都是生产型经济体的国家。
欧美等老牌资本主义国家,很多都是消费型经济体系。
他们的服务业很发达,
相对我们的生产型经济体系就形成了巨大的服务业顺差。
他们就要维持经济运转,不能依靠堆工时,堆人力。
比如说劳力士手表,机器也能打磨,相对手工打磨并没有太大的劣势。
但是从服务业的角度来看,手表并不是卖的越多越好啊~
手表应该是卖的越贵越好。
所以需求市场扩大了,他们只会涨价,而不会增产。
那你说劳力士怎么提高竞争力?
做的慢一点,反而价值更高呀~
手表毕竟是沉淀上百年的产业,没有巨大增量。
但其实消费型经济体系里的科技行业,也仍然是类似的思想。
比如苹果公司,虽然是一家制造科技产品的公司,但是它们并不参与生产。
把所有生产相关的工作,都交付给下游产业链。
因此,说苹果是硬件公司,或者是软件公司,或者是生态公司。
这些观点都不尽全面。
我觉得苹果就很好的扮演了消费型经济体系里的角色。
他们竭尽全力只做一件事:创作。
创作出新的思想,新的工具,新的方法论。
一切努力都只为了打造出新的需求。
进而形成需求型经济生态。
苹果,可口可乐,特斯拉等类型的企业。
他们要做的是创造订单,然后把订单交给下游企业。
所以他们应该如何保持自己的竞争力呢 ?
其实这里有一个重大误解。
很多人用搬砖的思想去理解这些创意驱动的公司。
认为我要获取更多订单,那我就要做的比别人更好,更有竞争力。
其实这是生产型经济体的结构性缺陷导致的内卷化。
在生产型经济体系里,因为需求不会自主升级,所以市场空间是有限的。
拥有市场空间,才拥有竞争力。
这意味着,生产能力越强,就越容易过剩,面临的市场竞争压力也就越大。
要保持竞争力,就必须具备更强的生产能力。
但需求型经济体完全没有这样的思考啊~
可口可乐不会思考怎么升级配方,特斯拉也不会思考怎么跟其他电车竞争。
苹果公司更厉害了,不仅不升级,甚至直接淘汰自己正在盈利的产品。
他们在思考什么呢?
弄懂了这一点,就掌握了财富密码。
反者道之动。
在一个生产型经济体系的世界里,打造出创造需求的公司。
如果成功,就为经济内循环提供了强劲的动力。
将会获得巨大的时代红利。
如果非要有一个原因的话,大概是因为西方的月亮更圆一些吧。
说个很多人难以置信的事吧。
众所周知,电力行业,现在基本还是国有的。
如果你能够获得注册,可以去相关的采购平台。(前提是够格,我干活时候记得很多工程需要千万注册资金才能认领)
其中机械设备,电子设备,注明的很详细:XXXXX 厂
毕竟安全所限吗……
那么一般是什么厂呢?
比如轴承,国内三大轴承厂:“哈瓦洛”,什么意思呢?哈尔滨、洛阳、瓦房店三大制造厂,是最值得信得过的。(是的,两个在东北,老工业基地不是说着玩的)
其他的呢?发动机啊、电器设备啊…… 相当一部分
都是著名必须要进口的,进口 XXX 厂家的。
有一次一个工程机械,指名要徐工生产的。别急,没完,虽然指名了徐工,但是内部配件如发动机等一半以上是指定要日韩产品,剩下的是德国等欧美国家。只有底盘是必须徐工的。
竞争力?价格或许很重要吧,但是很多关键设备,你产品质量跟不上,就只能等着挨人家那一刀。
至于怎么提升产品质量,尤其是安全性…… 这个吗…… 嗯……
竞争力不是工作时间长就有竞争力,就好比上学时我班里的倒数第一也没有比正数第一的学习时间少,那不还是倒数第一。
工作时间长就是拼命三郎了呀?你是没见过上班时间摸鱼的人吗?你是没有上班时摸过鱼吗?
影响竞争力的因素不是只有工作时间长短这一个因素。
也不是所有的行业都竞争不过西方,例如低端制造业我们就竞争过了,组装个电脑、手机、游戏机、汽车什么的,他们比不过我们。
我在工业软件行业做了十几年。
别的西方国家如何我不了解,我只说说法国这个国家,因为我在那里工作了一小段时间(我以前那个软件公司是个法资的)
老东家在我们那个行业里还是很有名气的,法国上市企业。以前法国总统访华的时候,公司的大 boss 是跟总统专机来的这种级别。
大 Boss 现在应该有 70 多了,早年是伯格利毕业的,家里是贵族,乡下有城堡那种。我没见过,更没去过,是听我的 boss 说的。
公司总部在法国郊区,每天打卡上下班,基本上加班的情况很少,但是少数情况下,比如新版本发布的情况下,员工会主动加班,但不会很夸张,基本上需要赶地铁的人,都尽量不加班。实在赶进度的话,有些人会早点来,或者中午不吃饭,争取能够准点搭乘地铁回家。(法国地铁经常罢工,所以大家对于地铁的信任度不太高)
基本上加班的人,都是自己开车的,反正下班高峰期堵车也挺烦人的。
总体来说,加班的确是比国内少。
大 boss 从伯格利毕业后,和另外三个哥们一起搞了个项目,用计算机模拟战斗机撞击核电站。我说的不是电影特效,而是数值计算虚拟仿真。
这玩意被大众公司看上了,那时候是 1978 年,后来商业化成了汽车碰撞模拟软件。
说到这里,你就会发现,任何行业的诞生和发展,都不是孤立的。
工业软件的发展,必须要有工业企业做为买方来支撑。
我们国家在 1978 年,不具备这样大众汽车这种优质的市场经济的企业去支撑工业软件的发展。
虽然我们可以靠行政命令或者集中制来解决一些东西有无的问题,但是如果没有市场自动造血去反哺的话,就无法诞生真正在市场经济中称霸的拳头产品。
竞争力的保持,不是一天两天就形成的。
因为产业链是一环扣一环,一层又一层逐渐生长出来的。
你吃了第五个包子才吃饱,你不能埋怨前四个包子白白浪费了。
所以说,一个公司的竞争力保持,不仅仅是其本身的科技创新能力,还包括:
1,市场容量。为什么 tiktok 是个中国公司,你要说算法多牛逼,美国人就搞不出来么?根本原因是因为我们有数倍于美国的数据优势,在人工智能计算上,庞大高质量的数据,必然导致更先进的推荐算法。
2,身位优势。人家先发卡位,自然就回形成天然的优势和壁垒,你后发者要像撼动人家的主导地位,就要付出几倍的努力。
3,藏富于民。社会最低收入和平均收入水平。这两个指标越高,社会诞生的需求就越多,就能催生越多的创业企业,公司赚钱也越容易。这样又会加强身位优势。比如印度人收入低于中国,因此,很多需求和行业在印度就无法出现。而像心理咨询这种行业,国内的从业者生存状况堪舆,但是到了发达高收入国家,人家心理咨询师可以过得很好。
从来历史的角度看,我们国家经历了百年积弱百年动荡,而西方资本主义则有百年发展和百年掠夺。
但是,相比其他更多的发展中国家的国民,我们还是幸运的,因为我们在知乎上讨论的是 “加班问题”,竞争力问题。
但叙利亚,阿富汗这些国家的人,现在是无法讨论这个的,他们要讨论的是粮食从哪儿来的问题,怎么活下去的问题。
人都是趋利避害的动物,这个无可厚非,好多人都喜欢西方,生产力发达,生活舒适,我也曾经是那样。
不过,年纪大了点之后,就释然了。每一代中国人都有自己的命,自己是中国下的蛋,中国孵出的种。
实在加班受不了,换个公司,少赚点也可以。或者研究一下划水技巧。
再受不了,去国外打工也是个选择。
我觉得吧,个体是和国家,和历史连着的,跑不掉的。
就算出国工作了,天天吃上西餐了,也不加班了,便秘也是很难受的。。。。。。
科技是环环相扣的,发达的科技能提升研究的能力。
前沿的科技制造前沿的科学设备研究前沿的科学技术。
目前,据说,靠谱且强悍的科研设备,都来自海外。
没有这些设备,说不上科研的路子被堵死,但,约等于你和人家在赛跑,人家先跑一百年,从步行到骑行到汽车最后换了飞机在赛道上飞,你后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让你比人家当年更快的换到了汽车在赛道上跑,但人家在用飞机啊,飞机啊!
人只有闲下来有时间,才会有创造力,比如我现在就想看看哲学方面的书籍,以前我不可能有这种想法,有时间睡一觉才是我的选择,现在之所以有这种想法是因为我现在不需要加班,下班了就呆着,休息够了,自然就想着看点什么
无休止的重复劳作只会让人脑子变得笨拙,无休止加班加点的工作出了创造低端廉价产品和让工人身体受到伤害什么也得不到,即使今天我们已经是世界上最大的出口国,全世界都在用中国产品,可是我们依然被人看不起,为什么?因为我们的大多数产品他们随时都能制造出来,只是因为我们的太便宜了,从我们这里买比他们成本价还低,所以才选择我们,但是这不是竞争力这只是低端产业没人和你抢,但是在高端领域我们始终不如欧美发达国家,我们要从高科技领域成为强国靠的是创新,不是无休止的重复工作,我希望大家能明白创新需要时间,创新需要的知识量很大,而我们需要时间去学习,然后在慢慢摸索创新,大多数的创新并不理想,但是如果量都没有哪来的质变
保持竞争力的方法有很多种,
有的物种本身没有什么竞争力,但是可以通过多生来维持种群数量,比如翻车鱼,一次可以产 3 亿枚卵,
有的物种为了提高本身的竞争力,从娘胎就开始竞争,比如鲨鱼 ,先在肚子里搏杀一番,出来的时候就是最能杀的。
既然当了翻车鱼,就要使劲生,生不出可能就要灭绝咯。
都什么年代了,还以为竞争力是生产力有优势?
醒醒吧,这年头竞争力是比哪国的消费力更有优势(自从冷战格局结束后)。
有消费力才能撑得起一国经济。
在这个方面看,西方不知道领先多少。
当然如果一朝战事将起,西方也立马回滚进入战时经济,加班加起来丝毫不逊色福报。
你提到这个,让我突然想起这两天的事情。
“节能减排”,“能耗双控”。
追其根源,都有相似之处。
产能不行、人力来凑。
一部挖土机效率高于一千个人用铲子挖土效率,人工成本优势在现代机械面前荡然无存,现在还鼓吹人工成本,打压高科技的人,不是蠢就是坏。西方国家工业转移是人口太少了无法适配现代工业,比如中国钢铁相关产业人口比英国全国人口还多,不产业转移国外无法发展,某些人故意往人工成本上套。忽悠中国减少人口,一旦中套就无解了。
一国科技工业越发达则自动化越高,细分越多,比如老百姓手里有钱了,服务一百个人就能发财,老百姓越有钱越是倾向于个性服务,则细分领域越多,新技术就越多,越需要就业人口。
各位看一下几次产业革命自动化越来越高,反而岗位越来越多。
西方发达国家的竞争力,直接的来源是他们的科技研发和创新能力。
如果工作时长与科技创新呈绝对正比关系,那么陕西的煤砖窑的黑工,个个都具有诺贝尔奖的水平。
中国人工作时长再长, 如果都在工地搬砖,美团外卖以及各种神棍保健品销售等没有丝毫创造性的工种上混,一辈子也没办法研发出芯片。
好了,有人可能要说,中国的高科技产业不是也是典型的 996 吗?你看腾旭阿里华为办公楼深夜的灯光。
我说句实在话,这些大厂的优秀人才,我不说全部,绝大部分其实也是应用级别的编程码农而已,他们只是在针对自己公司那款怎么算计赚掉老百姓包里最后一包榨菜钱的 App 做各种优化,要说创新性……
呵呵。
我承认在怎么研究消费者心理,怎么利用人群贪便宜的本性推出让你越买越想买的折上折优惠,确实是花样繁复的创新。
其中创新能力最强的肯定是腾讯,毕竟在游戏皮肤设计上,他们确实做到了远远走在时代前端。
这些中国最顶尖的 it 人才,把自己的所有聪明才智,用在了内卷普通老百姓的养命钱,甚至是中小学生的早餐钱的存量博弈上,其实也就是一群养家糊口的社畜而已。
对于国计民生的底层技术革兴,基本上为零。
这样的努力对于科技创新没有任何意义。
欧美的企业靠的是 “赚差价”。
他做了一个软件,成本核算里包括了平均年收入五十万美元的劳务费用。所以那个软件售价为十万美元。中国也做了那么一个软件,成本核算里包括的劳务费只是年薪二十万人民币的等价费用,包括加班,所以软件的售价只要三十万人民币,甚至是十五万人民币。
至于竞争力,除了对美国的迷信之外,那就是美国对盟国的强制要求,或者是美国的军事力量压迫下的结果。还有一些属于硬件只有美国生产,配套的软件也就只能选用美国的。
美国是不会依赖价格优势取胜的。
西方是一个很大的概念,有很多国家。
有些西方国家已经深深陷入了危机,没有什么竞争力和科技了,比如著名的欧猪四国,或者 “笨猪四国”,葡萄牙、西班牙、意大利和希腊,后来又加了一个爱尔兰。这些国家债务高企,只能借助欧盟的援助活下去。
有些西方国家或者很小,或者人口少,要么吃老本、要么有几项核心工业撑腰、要么依赖欧盟,日子过得也不错。比如澳大利亚和加拿大,真正的地广人稀,和中国面积差不多,人口只有 2000 万,也就是北京市人口或者上海市人口的规模,依赖买资源就足以让多数国民过上不错的日子。
有的国家只能靠吃老本,法国、德国、英国都是如此,几百年的帝国底蕴不是吹的,但是能不能维持下去,以及维持多久,现在他们自己也在担心。德国法国很多优秀的工厂企业都被中国公司收购或者击败了——为什么现在欧洲议会那么反华,要迫不及待出台对华遏制的《新欧中战略报告》,要求对中国投资加强监管,除了国际政治考虑外,很大原因就是因为中国这几年收购了很多欧洲企业、公司和技术,造成了不少人失业或者盈利下降,动了他们的利益,他们当然不高兴。这些国家新的专利、科研投入、整体科研水平,和现在的中国比都有差距,但是中国要想拉开他们,以及科研转化为生产力和福利,还需要时间。
此外,欧洲国家还有一个有利之处,也就是安全上主要依赖美国,自己对于加强军队建设不怎么上心。中国一年需要花费 2000 亿美元军费,法国、德国、英国都只有 500 亿美元左右,这一点曾经饱受特朗普抱怨,认为这些欧洲国家都是占了美国的便宜。
欧洲国家的建设已经完成,我们还在补历史欠账,这一点对我们也是不利的。
我们真正对接的应该是美国,美国经济规模这么大,军事投入这么大,竞争力还这么强,科研实力 / 投入 / 研发等等还比中国强,福利也比中国好,这才是真正强劲的对手,值得我们深思和研究的对象。
各位说技术代差,存量、政治地位等原因的答主,你们的答案可以套在游戏行业吗?
他们回家主动远程登录公司电脑码代码
很多时候你得承认,做事效率比你做事时长更重要。比如,在你学习时,一节课 45 分钟。其中效率最好的也就刚上课的十分钟而已。做工作也类似。
说下我知道的 “西方”。
先是日本,虽然 95 后普遍躺平,但是其社会精英和中老年在职者,996 根本不是一个话题而是生活常态。直接接触到的能源口还有几个大学资深专家、学者,日均有效工作时间没有少于 10 个小时的,来中国出差的时候,早上 8 点到晚上 10 点、吃饭不超过 1 个半小时再午休半小时是常态。
家里亲戚算是半导体领域的大佬,他的老师、师兄弟、学生,大比例是日本同行中的大牛,工作量就更大,哪怕近十年来经费可怜到工资之外试验费都要靠与中国合作来赚的地步,依旧阻止不了一群银发每天工作 12 个小时以上。
至于其公务员队伍,根本没有所谓超时工作一说,不努力加班的大概率直接被社死了。
再说美帝,与公蜘和失败者们频繁宣传的所谓 8 小时工作截然相反,我直接认识的、间接熟悉的、大概知情的…… 社会精英,没有任何一个日均工作时间低于 8 小时,超过 10 小时的比比皆是,尤其是学术口和自己做买卖的,勤奋劲头能让华为的理工宅们汗颜。
这些人普遍的认知或者共识:所谓轻松自在,所谓劳工福利,都是骗鬼的,专门用来消除那些有阶级跃层需要的 “奋斗着” 的机会。
他们的竞争力保持个锤子。
从随便拉出来一个领域都能碾压亚洲,到主要制造业让给日本(再让给中国),到科技也让给日本半壁江山,只有最需要时间积累的那部分棺材本还在苦守。
那么多知乎 er 把这叫做竞争力保持?都是在中国制造业大发展之后才出生的,没见过以前西方国家什么样吗?
他们也没有一直保持优势,尤其在劳动力密集型行业,更是没有什么优势。
他们主要优势在:
1,资本原始积累,科研起步早而形成的技术壁垒。但只要有时间,被我们超过是早晚的事儿。
2,资本扩张侵略阶段造成的文化优势。目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个媒体宣传,一个文化定义。
提问很明显是想说加班加点 996 的坏处,甚至连最基本的出发点都想否定掉。当然我是反对加班和 996 的,但加班的工作效率上,确实没传的那么邪乎(低效)。给了时间,就是能有更多产出,但这都是短期利益。长期加班和 996 对整个社会的发展(人口结构问题目前已经很严俊了)和长期的经济布局(消费市场萎缩等)是有很大害处的。
很简单,拿 iPhone 和所有国内手机品牌,在国内的竞争举例来分析。
为什么 iPhone 能卖的这么好呢?注意这个问题没有 “科学实证主义” 上的客观真实答案,只有主观答案。
只有《主观价值判断》这一个绝对因素让 iPhone 胜出。
掰开来看,iPhone 的某种程度上可以客观化的 “设计能力” 加上它绝对主观意义上的“营销能力”,使得中国人在其营销手段背后的价值观输出中,以滤镜的形式接纳了《iPhone 的科技含量和设计美学,就是全球锥吼的!!!》
所以他们的竞争力就是,非要让你觉得《那些奢侈品就是锥吼的!!》,《我不想去反思自己为什么有这个价值判断体系》,但是反正《爱马仕香奈儿 bba iPhone 文华东方洲际 芝华士拉菲 就是高到值那个价》
他们的竞争力就来自很多人不反思的觉得《他们的竞争力就是屌到那个价格完全配不上它代表的符号价值》所以我要买
你要明白当今世界产业链分工是什么情况。
全球工业分工,美国主导高科技研发,美日德法韩等负责大部分高端制造业,中国大陆负责大部分普通制造业和少数高科技高端制造业,中国印度越南墨西哥等第三世界发展中国家大国强国复杂大部分普通轻工业(纺织,食品,玩具,家电等)和大部分普通重工业(石油,化工,汽车,钢铁,铜铝等)以及电子产业简单部分(智能手机组装)等。而大部分亚非拉第三世界(沙特,伊朗,巴西,智利,南非,尼日利亚,印尼等)和少数工业国(俄罗斯,澳大利亚,加拿大等)负责出口原材料(矿石,农产品,石油煤炭天然气等)。
经过 20 世纪 80 年代里根撒切尔新自由主义私有化改革,欧美西方产业转移海外空心化,大量工厂制造业转移到中国印度越南墨西哥等血汗工厂。欧美西方本土工厂大面积倒闭关门蓝领工人失业,当然欧美也有部分普通制造业(少量汽车,钢铁,铜铝,石油煤炭石化等),但数量和比例已经大大减少,大量老工业区沦为铁锈带。
现在欧美西方普通人大部分从事服务员第三产业,没几个工人。大部分普通人从事服务业乃至领低保食品券都能过得还行。服务员再辛苦,送外卖端盘子,也比在血汗工厂累死累活轻松。
除了工厂转移海外,欧美西方还出现一些情况:正式合同工减少,没有保障临时工在增加(中国等也有类似情况);引进大量外籍劳工甚至非法移民难民打黑工,比如美国农场有大量墨西哥人干活。
资本主义魔幻现实是,要么你像中国印度墨西哥越南血汗工厂那样被剥削压榨累死累活的,要么连进血汗工厂机会都没有工作饭碗。
「依靠惯性保持,俗称吃老本。所以,最终会停下来。」
// 请注意:加班是一种形式,它与保持竞争力并不相关。
网上经常说国人历史学的好,数学学的好,看到这种问题就让人疑惑,这历史和数学是怎么学的!
西方工业革命是什么时候开始的,中国现代化发展是什么时候开始的?
科技和财富都是有滚雪球效应,可以加速度发展的。
工作了不到七十年的人疑惑为什么自己不如工作两百六十年的人财富多,工资高,为什么自己工作时间长,这个提问本身就不合逻辑,不讲武德。
欧美通过更长时间的发展,积累了足够多的财富优势,技术优势,标准优势,这些先发优势就是强劲的竞争力。
保持少数行业的生产力优势就足够了
你搞错了,996 只能提升低端竞争力。
这很好理解:
你可以拿鞭子逼迫奴隶通宵刷墙,你逼得越狠奴隶就刷得越快。
但你拿鞭子逼迫达芬奇通宵创作,他很可能什么都画不出来。
越是需要发挥创造力的工作,越是需要一个尊重和宽松的工作环境。
996 能创造价值,仅仅是因为我们被卡在劳动力密集的低端行业里。
所以问题其实是反过来的:
因为能被 996 提升竞争力的工作,本身就没什么竞争力。
先发优势:就计算机那块的专利费,啥事儿不干光吃就饱了。
另外就是垄断高端产业,一部苹果手机可能就赚几百美元,更别说其他高昂的工业设备医疗器械这些。他们凭借科技的优势,只要在一个领域依靠发达的教育和研发产生突破,就可以坐享其成,后续就维护一下就可以了。
我们就不行,在过去相当长一段时间里都是依靠人力和成本优势在国际市场上存活的,拼的就是谁加班厉害,所以没办法。等什么时候我们半导体医疗高科技产业完全成长起来,我们也可以。
竞争力的比拼本质上是效率的比拼!如果妄图延长工作时间来提升竞争力!这是用战术上的勤奋来掩盖战略上的失败!!所以国内那些企业老喜欢 996,,这就是根本原因
不知道题主有没有这种经历:
你身边的同学,学习时间没你长,但就是学的好,考的好。
工作也是类似的。
疲劳战术不可取。
新思路 新方法 新学科 新技术 新理论
中国人太多了!
一将无能累死三军这种事,最能证明越是先进行业越应该坚持追求的是西方式的领导力而非东方式的执行力,先进生产力就是英雄史观没啥好说的。所以美国公司十分强调 leadership,所以一个团队的面貌基本只看团队里那个以身作则的 principal,有跟没有完全两样,有一个整个团队的质量产出都蹭蹭上涨。还在堆人堆时长的,只能说这个行业就是落后产业,越先进的生产力越追捧用最少的时长做出最 impactful 的产出,谁要你在工位上拧螺丝卖惨给老板看?以我在的组为例,有一段时间组员出现夜间工作的倾向,组里 on-call tickets 数量变多,我们都还没抱怨,经理就比我们还紧张;作为技术经理,讨论技术问题他都不甚关心,一个 warning/pager 会让他揪着不放亲自下场去其他组撕,为什么?消灭超长工时,保障工人们的身心健康,这比这个季度产出多少好看的 GDP 重要的多。工作时长增加说明路线出了问题,纠正路线错误关乎全局。压榨时长算什么本事?全面 996 背后体现的其实是低下的生产力和社会意识。WLB 不是懒,是对管理和建设高效生产力制度的痴迷早就超越了低端人力压榨残酷剥削剩余价值的阶段,是先进生产关系,甚至可以说是完全符合马克思主义对社会发展阶段的预测的。中国社会如果依然还在追求低级的 996,宣扬所谓的执行力,并且对于欧美国家对于 WLB 的重视还停留在「西方人懒」这种幼稚愚昧的偏见中,只能说社会意识和我们的生产力阶段是符合的,还停留在农业文明刚刚完成工业化早期阶段转型的过程中。
终于有人问到点子上了。
因为到现在这个时间点,他们的竞争力更多的是靠吃老本,而不是开疆拓土,或者与其他人正当竞争。
吃老本分两个方面,一个是贸易壁垒,一个是专利壁垒。
贸易壁垒除了最近两年比较为人熟知的贸易战,禁运禁售禁运营,收拾华为,还有一个隐形战场,就是前殖民地。
以法国为例,别看他在网上被黑的厉害,法属西非和中非基本上还是法国的天下。
[法国如何使用货币来持续控制西非前殖民地的经济?7 赞同 · 5 评论文章
](https://zhuanlan.zhihu.com/p/133353974)
之前有消息说准备放弃非洲法郎,采用新货币,但是新货币仍然是与欧元挂钩的。至于其他方面,可以参考下面这个问题。其中不少提到,非洲两个相邻的前法国殖民地之间,可能没有直航航班,要先飞到巴黎中转。以及法国企业在当地提供 10 块钱一方的自来水,西非国家 50% 以上外资企业是法国企业(考虑到这些国家基本没有自己的民族企业,工业化水平也低,外资企业可以说占了整个国民经济的大头)等等。
[二战已经结束七十年了,英国和法国的 “前殖民地红利” 还能吃多久?285 关注 · 19 回答问题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0373717)
还比如下面这个,摩洛哥花大价钱自己成立一个国有公司,然后上正轨了被转让给法国维旺迪,两次下来一共 51%,掌握绝对控股权。如此丧权辱国,比如我们的中国移动,被转让给 ATT,谁愿意?阿联酋那个主股东不知道是什么意思,有可能后来增加了资本,维旺迪股份被稀释了。但就算这样,人家给的也是同为伊斯兰兄弟的阿联酋,轮不到我们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什么事。
就连最落魄的俄罗斯,都在前苏联范围内搞了一个欧亚经济联盟,主要是中亚国家。
连东南亚也是日本企业和产品占大头。别看中国是东盟第一大贸易伙伴,到当地去看看,问问当地人,还是认为日本货好,日本企业高大上,能进日企祖坟冒烟。而且中国出口东盟里面,也有不少日资企业在华生产出口出去的。
像美国,手下一大堆上供的。比如台湾省,他们买武器都不说买美国二手货的问题了,而是强买强卖。留意一下最近的新闻,什么卖台湾自行火炮,反坦克导弹,他不是台湾去申请,爸爸,我需要啥啥啥。有些时候,是美国开个会,觉得自己缺钱了,然后正好有个凯子,就几个大佬一拍板,我觉得你台湾需要啥啥啥,然后通知台湾:嗟,来买。台湾有时候都莫名其妙的,爸,我不需要。美:不,你需要。有时候台湾觉得用不了这么多,美国非要台湾多买,没办法,台湾只好增加预算。最近闹得沸沸扬扬的鱼叉导弹军购案就是这种,台湾只想买 32 套,美国逼着台湾一口气买 100 套,价值 866 亿台币,约合 202 亿人民币。还有的时候,把款项预存在美国,过几年一看,没了。都是新闻可查的真事。
这些传统强国,都有自己的势力范围,也就是倾销市场,其他国家要进入,很难。这也是为什么我们最后提了一带一路,而不是门户开放。门户开放那是虎口夺食,一带一路是去捡列强不愿意做的,高投资,低回报,慢回报的基础建设工作,相当于培养市场做大蛋糕,以此才能规避和当地宗主国的直接利益矛盾。你看最近英美抢了法国的澳洲潜艇大单,法国气成啥样了。而这才几百亿,还是军购,一锤子买卖。像日常贸易,每年都几百上千亿,谁愿意让?有时候我们抢到了,也不是吃独食,而是拉着老牌殖民国家一起,比如最近政变那个几内亚,西芒杜铁矿就是我国和法国,新加坡的企业组成联盟共同竞标的。
如果直接凭硬实力说话呢?华为就是下场。还亏得华为底子硬,技术积累深厚,很多专利没了他绕不过去,才硬抗了下来。但如果换一家没那么多技术积累的呢?比如(举个例子,不要随意联想),直接市场一关,禁止你入场,你可不就只能被迫缩小市场范围了嘛。当然,某企业国外卖的还很便宜,应该不会怎么亏。
相比之下,我们呢???全靠拼命加班,压低成本,提高效率,挣点辛苦钱。而老牌殖民国家,躺在祖先打下的江山上就可以过得很滋润。像极了家里五套房月薪三千的北京土著和月薪三万辛苦还房贷的北漂。
第二个是专利壁垒,中国现在为什么很多企业不想创新?因为好走的技术路线已经被先发国家走完了,剩下的都是不现实,或者生产成本高,或者研发费时费力的,这又无形中降低了我们产品的竞争力。有专利壁垒意味着有技术优势,有些东西我们造不出来,西方企业就趁机漫天要价。下面这个问题中很多答案也提到了,某个东西国产出来之后,基本能比没出来之前三分之一还便宜。
如何理解「中国是发达国家的粉碎机」这一说法?3.5 万关注 · 1432 回答问题
还比如盾构机的事,我们没研发出来之前,外商漫天要价,连一个很简单的维修都敢要价 300 万,还不准中国人在旁边看。我记得有新闻提过,当年中铁一年要光是维修保养,就要花 50 亿。
把这个案例扩大到全世界,所有行业,就可以大概明白西方通过技术赚取了多少超额利润。
所以我在讨论 996 话题的时候,一直都在说,西方这么滋润,根本原因是因为他们通过垄断,用国外的钱,养国内的人。
是因为他们有这个强大的底子,所以才能保障国内民众过得比较轻松,而不是因为过得轻松,所以才强大。题主的逻辑没理清楚。
不是西方不倡导加班,是西方的工会让西方的企业不敢压迫员工。
西方的法律及相关的惩罚机制让西方的企业家,创业者不敢随意压榨员工。
西方保护员工的机制很多,如果某一企业做了剥削员工的操作,各种罢工就开始了。如果该操作触犯了法律,罚金有时候可以高到让企业破产。
不是西方人守法,是西方的法律和惩罚机制让西方人不得不守法。
国内的企业嘛,我呆过的几个,有一说一,都是多快好省那一套。
2016 年底入职一家国内初创公司,天天加班到 10 点多,碰上发布(隔一天发布一次)经常到凌晨。你说这么忙,应该事情很多吧。其实并不多,就是写代码,测试和部署。但是为什么这么忙呢?因为没有自动化。
切图没有自动化,盗版ps手动选图层,眼睛都花了。
测试没有自动化,全程人肉。
部署没有自动化,sftp 源代码,手动 restart 服务。
前端资源 cache 无法刷新,手动加 timestamp。
你看,都不用上升到软件工程这个高度,就自动化这么基本的小玩意,就是搞不掂。
当然,倒也不是水平不够做不了自动化,webpack,gulp 这一套我还是熟悉的。但是,没时间啊。天天回家 11 点多,洗个澡,然后倒头就睡。跟经理打招呼说能不能咱停几天,把自动化弄上。经理忧心忡忡的说:先要确保功能进度。那好吧,还是继续人肉吧。
你说生产力落后,可是经理在乎吗?员工 8 小时干完,和 16 个小时干完,对他来说,没区别。
这是小公司。大公司,如 bat,我相信倒不至于这样落后,连个自动化也没有。
但是在理念上还有差距。我拿我现公司举例子,国外团队和国内团队在理念上的差距造成的效率差距。
(待续)
这事得从宏观和微观两种视角来看。
从宏观上来看,需要长时间加班的工作是不怎么赚钱的,真正赚大钱的工作不需要长时间加班。不信你可以看看你们公司赚钱最多的是不是加班最多的就可以了。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延长劳动时间本来就是一种没有竞争力的情况下强行提高竞争力的方法。而能够维持正常上下班才是竞争力高的表现。
西方国家的员工之所以给你一种不需要加班的错觉主要是因为现在世界经济的运行规则是他们制定的,他们把好工作(当老板)留给了自己,把一些脏活累活分给了其他人去做。
西方国家当然也不是人人都能胜任或者说可以获得那些产业分工优势地位的岗位,他们也有一些脏活累活需要干。但是法规毕竟是按照向着那些 “强者” 的,所以法规上会严控加班,这些人连通过加班增加竞争力的方法都不行。
这些人也分两种情况,一种是一件工作养活不了自己就多找工作,这样实际上也是加班。另一种就是节衣缩食、寅吃卯粮的熬着,等着一场疾病或者意外让自己破产然后领救济粮。
西方国家的难民问题其实也是这个问题衍生出来的,本国民众必须严格按照上等工人的劳动法对待,所以一些脏活累活根本雇佣不起本国工人,那外国来的廉价劳工就成了一个受大家欢迎的选择。雇主降低了成本,脏活累活也有人干了。如果没有现实利益驱动西方国家怎么会允许难民进入自己的国家呢?这就是典型的嘴里都是主义心里都是生意。
从微观上讲同样的工作确实是 996 更有竞争力,这就是为什么一个领域只要中国做进去了就会产生极强挤出效应的原因。
国与国的比赛就像接力赛。
我们爷爷辈(封建社会)刚进入赛道的时候,美英德还在穿开裆裤玩尿泥,我们当时独步天下。
富人靠科技,穷人靠变异,我们啥也没靠上。
所以,到爸爸辈,他们的科技上来了,跑的飞快,而我们还是匀速前进。
然后,他们开始下黑脚,吹黑哨,把我们搞得鼻青脸肿,不但第二棒取消了成绩,连第一棒成绩也打折了。
到了我们,就得从第一棒重新跑起。
不过这时候西方发明了一个比科技还牛逼的办法,就是搞定裁判,你跑快了,制裁你,判你成绩无效。
比如各种行业标准,联盟,金融系统。
你说,要是不起早贪黑玩命跑,咋能追上别人呢。
西方的竞争优势怎么来的,开始肯定是自己辛苦挣来的,然后就是抢来的,现在是裁判给的,因为他们就是裁判。
事实上是,所有利润高的、充分竞争的行业,都在加班,包括欧美。
你看到的不倡导加班,往往是欧美的平稳下滑的行业,或者已经形成垄断的行业。前者是中低端制造业,欧美成本高,生产越多赔得越多,没必要加班;后者是谷歌微软等事实垄断的企业,加不加班旱涝保收。
你去看金融、游戏等行业,没有垄断,有高利润,加班多得要死,甚至有人磕药加班。
欧美的竞争力,要么是祖宗留下来的,要么是先加班后垄断得来的,要么是持续加班拼出来的。没有什么 “创新基因” 能轻松躺赢。
题主太年轻了吧,等你工作了以后你以为自己工作效率高,可以下班前休息,你的领导只看到你在公司无所事事,会让你多干一些毫无意义的工作。
所以你额外工作的时间并没有用来提升竞争力,只是贡献给领导折腾你。
他们有的你没有,而且还是你迫切需要的。
那他们就可以躺在上面赚你的钱。
这个东西可以是资源、专利、科学技术……
那是因为他们的先发优势和多年积累下来的底子,让他们可以采取一种相对宽松的方式来向前走。
对于其他后起并且积累不够的国家而言,保持现状躺平是一种方式,想要追上甚至是期望超过前面的又得是另一种方式。
世界上国家和国家之间也是存在利益关联的,所以你想追上甚至是超越别人的时候,需要怎么走,这是个技术问题?还是摸石头过河的问题?
很多人说什么照抄对方的,要是事情真的那么简单倒好。
不同阶段、不同的追求、不同的思维、不同的方式(路线)、不同的出生位置、不同的人口和资源需求,表现出来的形式差别是很大的。
玩过 RTS 游戏的应该都懂。
当然,如果双方位置互换,假设我们积累了像他们那么厚的血条和科技,是否也会采用那种宽松的方式来向前走,这个我也没办法判断。
因为他们可以从发展中国家吸血。
比如说美国,在全球化背景下,你不能把美国当成仅仅是北美洲那两块土地加上夏威夷,美国在世界各地的企业和工厂,从经济学角度来说都是美国的组成部分。
这些从美国本土延伸到全球的触手,以前叫殖民地,现在换了个皮叫做跨国企业,本质是一样的。
西方国家不加班,不是他们的资本家多有良心,也不是制度有多先进,而是因为他们通过全球化贸易和金融体系,把疯狂加班的企业从本土搬到了中国、越南、菲律宾、印尼,通过剥削这些国家的劳动力来维持自己的竞争力。
这个就是 “新殖民主义”,或者也可以叫 “外卷”。
比如苹果手机,美国人负责核心的技术研发,亚洲的富士康工人负责组装。
1000 块利润,我拿 9 成,你拿 1 成。爱干不干,你不干有的是人干,只要一说工厂要搬走,各国还要千方百计挽留,谁让自己一开始就落后呢?
如果真的实在没人干,那就轮到航母、导弹、坦克上阵,扶植一个傀儡政权,逼着你们干。
这就是为什么马克思当年激烈批判的欧洲资本主义国家,到了 20 世纪后期反而成了劳动保护方面的先进典型。
把脏活累活都甩给了第三世界国家的血汗工厂,本土的员工当然可以每天四点下班,而且竞争力还越来越强。
然后再包装一套价值观甚至信仰,不断文化输出,让你觉得他们不但人畜无害,而且还特别有道德。
什么叫赢麻,这特么才是赢麻。
如果你要问我怎么办,我也不知道怎么办。
我们还没有足够强大的军事力量可以输出殖民,就算有,现在也不兴这么干,他们会说你野蛮,虽然他们自己都是老手。
我们也没有成熟的金融体系可以去割洋韭菜,更没有什么文化输出能力,最擅长的就是割自己人。
外卷不行就只能内卷,卷出来的成果还要被资本家掠夺。
希望我们这代人的内卷,最终还是能卷出一些优势,然后一点点向外卷,让别的国家为我们 996,到那时候我们再来谈赢麻。
这让我想起了,郎咸平的一档节目《财经郎眼》里的一句话,“我们的国民,这么勤劳了,这么辛苦了,为什么还是这么穷?”
西方欧美国家,大多数是发达国家,因为一些历史原因,已经完成了产业升级、资本积累、技术的更新换代,教育水平高等等!欧美国家没有经历过吗?也经历过啊,8 小时工作制,就是美国工人罢工得来的,劳资协会,职业工会等等,像我们熟知的 NBA 联盟,有球员工会,不是一开始就有的,而是多年利益博弈的结果,才能保持联盟的健康发展!
广大发展中国家,刚刚从战争中苏醒,很多东西都是从无到有的,我们国家更是特殊,直接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到了社会主义国家,改革开放也就 40 年。当年的亚洲四小龙,借着资本主义的东风,快速发展起来!像日本、韩国,也有加班文化的,只是这个阶段过后,回归了正常而已!就不展开再说了!
我们现在处于社会初级阶段,物质不富裕,技术水平不先进,产业升级更是缓慢,这是基本国情决定的!就像朝鲜战争,我们唯一的优势,就是兵多,会打仗,但是我们付出了惨重的代价,才换来长久的和平和稳定!
我们也不倡导加班的,最近 966、007 工作制被认定为违法,就说明了一切。但是因为技术封锁、技术被卡壳,管理水平又跟不上,很多东西被限制,无奈只能通过加班、奉献才能达到应有的发展水平!所以,大家看看华为,有多不容易了!
再说说,企业,一个企业有了核心能力,才有竞争力,投资、消费、进出口是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很长时间,我们的经济发展是靠着低成本优势(人工低),市场需求,工农业剪刀差、城乡剪刀差,一定程度上的内卷换来的!但是,就会出现 “惯性”,习惯用加班,低工资、剥削、压榨来换取企业发展,可是,谁都清楚,这是不可持续的!因为,一个企业,没有自己的核心能力,就会受制于人,终究被市场淘汰!
再说,人力资源,我们人口是多,但是高素质人才、高技能人才、能有多少?人的工作习惯、技能、综合素质、学习能力等方方面面,都是决定企业核心能力的关键!
一切回到 “人” 的问题的话,就是素质不高,能力不行,管理更不行,只能通过加班来弥补!竞争力是以人为载体的,没有人的质的提升,想提高竞争力很难!
[
看了一部日剧,学了一个工作方法!
在路上的水瓶座的视频
· 93 播放
](https://www.zhihu.com/zvideo/1357689597074399232)
总结一下吧,发展都需要有一个过程的,每一代人,都有每一代人的委屈和必然的奉献!短短几十年,想走完欧美国家几百年的经济发展历程,是不现实的!加油吧!
没啥奥秘,说直白点就是西方人少,中国人多。
资本主义框架下,劳动带来少量的利润,垄断带来大量的利润。
因为他们把控微笑曲线的两头,我们底部冒下头就要被敲打。前有日本半导体超越美国,然后就出现了东芝事件,广岛协议,然后德国西门子,后面就是法国阿尔斯通,现在是华为
我只能说贵乎没见过西方保持竞争力是什么样子的, 所以才能在这儿大言不惭地逼逼叨叨.
举个例子:
光纤熔纤机知道把? 当年 30 万一台, 要知道那 TM 是 2003 年好么! 2003 年!!!30 万!!!! 知道什么概念么!!! 但是人家买的人一年就能回本, 因为当初一个点收费是 500-1000. 一个工厂少说 50 个点, 你一年跑了 6-7 家就回本了.
现在? 大几 Q 就能拿下, 熔端? 还收费呀? 不都是附赠服务么?
你们真的是, 全 TM 是小 P 孩么? 小 P 孩就应该好好读书, 别 TM 出来丢人现眼.
保持竞争力? 保持个锤子.
真 TM 能保持竞争力的会打科技封锁战?
因为你的劳动不值钱,生产力不够,就是这么简单,
天天看马克思不看生产力只看生产关系就以为自己是马克思再世?
我举个极端的例子,美国人地广人稀,还有农业机械可以用,他们种田可以一天开三个小时机器把种子种了,拧一下水龙头把水浇了,开三个小时机器把粮食割了。
加起来不到 8 小时,一个人能养活一堆人。
这个时候他跑过来逼逼刚建国的新中国:
你们没有人权,你们没有八小时工作制,你们让农民一天到晚干活,我要制裁你们。
问题来了,我不干活我吃什么?
你给我提供那种一望无际的大平原用来种田?
你给我提供自来水管和水循环系统?
你给我提供联合收割机?
你给我提供教师来教农民用联合收割机?
你给我提供石油和化工产品来驱动联合收割机?
你给我提供化肥让我增产?
你什么都不给我提供,那你还让我一天只干八小时,那就是让我死。
如果生产力不够,不光排放权是发展权,劳动权也是发展权。
类比到其他领域,你真的觉得你干的手工制造衣服的活,能让你一个月能挣一台电脑?
为什么要产业升级?
要么,你多做点,以前手动造衣服,一天一件,以后操作机器造衣服,一天一千件,你创造的纯价值上升一千倍。
要么,你做高级产品,以前造衣服,现在造电脑,数量相同,价值上升一千倍。
现在嘲讽陈平 “警惕拜登打马恩牌” 的那波人,估计初也是以同样的心态看待 “警惕柴静打环保牌” 的吧。
竞争力,特别是高端竞争力,从来都和加班没什么关系,比的是创新的能力,对未知事物的好奇心。天天加班加得昏天暗地,哪有空想什么未知的问题。所以,以前欧洲的科学大牛,基本上很多都是衣食无忧的主,有闲,对大自然有热情和兴趣,往往会有大的发现,推动整个世界的进步。
很显然。
不是依靠加班。
同时,加班会严重消耗人的精力。
既然加班并不会提升竞争力,还消耗人的精力。那么很显然,他们的竞争力就是依靠 “不加班” 实现的。
我觉得领导们上岗前先考甘特图,作为门槛
管理能力差,导致效率很低
因为东方所谓的工时长 竞争激烈的社会形态
被东方的地理 文化 zz 甚至护罩的有用程度很大程度上限制在东方的范围内 根本发挥不出来啊
东方怎么和自己卷 碍着西方什么事
你看我 东方来的 到了西方比当地人还懒
因为我根本不爱卷 以前没办法 现在跑出来了自然要报复以前自己努力的日子
你仔细想想自己的经历就明白了,比如说,你小学学到的数学知识,足够你一生使用了,学了几年吗? 需要天天学不? (普通人哈,研究型的除外,当然。。。也一样)
天天背九九乘法表没有用。还不如人家一天背完,余生安稳。
读一读列宁的国家与革命就懂了。
西方发达国家本质上是靠剥削其他不发达国家来维持的。他们的工人工资高工时少是靠不发达国家的工人工资低工时多来维持的。
靠摆烂
只要我不生产,你就得求着我生产
你不仅要求我生产,还得花高溢价来买
休息天电话不接,星期一你们抢着给我付钱
啊呀你看巴黎工人又停工了,得涨个价
就这么简单
国内无所谓工作时间
反正摸鱼才能提高时薪
轮有效工作时长
真不一定有国外长
前段时间,由于职业规划工作需要,我深度采访了在美定居的友人,了解到一些美国的职场文化:
访谈嘉宾的背景:**金女士:**波音公司女工程师,婚姻移民,定居美国 15 年;
与国内 “家长式”、“严监督” 的管理模式不同,美国职场管理偏“结果导向”
不规定明确的上下班时间,但你所负责的工作必须要在一定期限内完成。
比如,金女士就职于波音公司(大型飞机制造商),公司对于工作时间就没有硬性要求,非常尊重员工对于家庭生活平衡的需求。
她说,也有一些公司,工作强度极高,经常加班。
但美国的劳动法几乎不会涉及工作时长、有没有加班费等方面的约定。人们普遍认为这是员工和公司之间的双项选择——你可以选择工作强度高的环境,也可以选择强度略低,较好平衡家庭的工作。
员工对自己的工作有充分的自主权和决策权,同时,也承担了相应的责任。公司的管理以结果为导向,充分尊重员工的选择和计划。
所以美国虽然没有倡导加班,但并不是没有加班,也并不是工作时长短,只是不同的公司不同的工作者不同的选择罢了。
你搞错了因果关系
不是加班保持竞争力
而是,人家有了竞争力才可以不加班
兴趣和爱好 是创新的必要条件,而加班 是摧毁 兴趣和爱好的 重要因素。你细品
专注某一领域
你的富二代同学告诉你,不要努力读书,跟他一起敞开玩。毕业了,你去了流水线工厂。他回家继承家业当了老板。
每天工时短,总工时长,因为起步早有积累。
就是俗话说的瘦死的骆驼比马大。
比如 TI 搞得控制算法牛,因为搞了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积累,你说现在我要跟 TI 工作一样的时长,三年内赶上他五年超过他,TI 还要问凭啥呢……
如果不是在做这样的事情,996 属于浪费时间。
我见到的海外大公司,行业发展快竞争激烈,里面的员工都非常满负荷运转,加班到凌晨很常见。
各个行业和公司情况不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吧。
别动不动就批判 996
给加班费甚至双倍三倍的 996,叫 “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勤劳致富”; 不给加班费的 996 才叫资本主义压榨剩余劳动力。
大力出奇迹! 日前,瑞银集团发布了 2018 年《价格与收入》调查报告。其中一项数据指出,在全球 77 个主要城市中,北京人平均每年工作时间 2096 小时排名第 22 位,比上海人的平均每年 1987 小时多了整整 109 小时,按照 8 …
知乎用户 温酒 发表 因为美国少有奋斗逼。 奋斗逼少了,那些坑你工作时间的单位,就招不到原来的职员工人了。 美国人是觉醒的民族,他们懂时间是最昂贵的道理。 知乎用户 加州牛肉面 发表 我来回答吧,在湾区待过。 因为在美国吃午饭非常简单,很多 …
品葱用户 躺平 提问于 5/31/2021 最近我在墙内流行一种词汇:“躺平”和“内卷”,就已经说明了中国最终没有走向美英法西的西方社会,而是走向了与日韩相同的道路,社会内卷化、996工作制、过劳死、社会阶级固化。 而且我发现中日韩等东亚国 …
品葱用户 巴比伦花园 提问于 12/17/2020 除了互联网,金融等高薪产业,是不是大部分职业的工资水平已经基本定型了?未来也不会再增长多少了? 随着中国GDP增速一年年放低,世界经济一年年低迷,中国的工资基本就这么定型了? …
知乎用户 发表 知乎用户 半月谈 发表 诶哟喂,没注意啊,原来是半月谈大官人提的问题啊! 您瞅瞅,这是人说的话嘛?这是共产党人讲得出的话嘛? 还给我一个判断题 是 “自嘲” 还是 “励志” 老师这题我选 c 你自己心里不清楚么?这不是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