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阳学院回应花 1800 万引进 23 名菲律宾博士,称「已关注到争议」,这样的人才引进方式妥当吗?

使用CN2/CN2GIA顶级线路,支持Shadowsocks/V2ray科学上网,支持支付宝付款,每月仅需 5 美元
## 加入品葱精选 Telegram Channel ##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如果邵阳学院这种骚操作都能被教育部认可,甚至将来顺利升格大学,请问中国还有哪所二本会认认真真引进人才?

各二本高校一看,嘿,游戏还能这么玩?简单了,以后直接把校内关系户们批量送去菲律宾、泰国、韩国 “深造”,然后再斥巨资“引进” 回来。

拿国家拨款经费送人情给关系户,光明正大地损公肥私溜到飞起;教职工们水个 “博士学位” 提升了 “海龟博士率”,学校也跟着水个“大学” 名头。

这一招不得不服,既养活了菲律宾高校,讨好了关系户,还提升了学校博士率,1800 万经费花的值!花得妙!

知乎用户 神界小兵​​ 发表

找工作前,会打开相关学校的官网看看以前的录用情况;凡是公示较多_海外博士_(这里指韩国、泰国、马来西亚、菲律宾)的学校,一律不考虑;即使找不到工作,也不考虑这些学校;

注释:当然这些国家也有含金量比较高的学校,百度一下会推送各种留学项目短期拿证的,自然会知道。

以我个人找工作的了解: 北方地区,河北河南等省份录用大量韩国博士;而南方地区湖南江西有很多东南亚博士; 还有一个明显现象:这些海外博士年龄偏大,没啥学术成果,学校内部人士;

这种博士学位大部分攻读 2 年,不用一直在校,可以趁着国内寒暑假过去学习课程,现在疫情线上授课,估计不用出国了,也不需要发表核心或者 SCI,基本上就相当于交钱拿学位(要 20-30w);而国内重点高校读博 4 年起步,欧美地区 5 年起步,顶着极大的科研压力,还很可能毕不了业。,,

然而,很多高校开出的安家费条件是:国外博士比国内博士高 10w 安家费左右 (对于老牌名校毕业的这个或许合理);

很多相关人员花费巨资海外_镀金,_再拿高额的安家费回本,还能评职称;学校提高了博士率,可以拿到更多政府预算;而海外水博院校,收取巨额学费盖章发学位,也赚翻了;三赢啊。。

所以,到底是谁赔了,,???

知乎用户 伴丶舞 发表

我们市里的三本学院也在疯狂招那种韩国、越南、泰国、菲律宾这种国家的博士,这种基本都是我们市高中国际班出去的,或者是高考成绩差家里条件一般,去不了欧美国家的那种。听内部人员说这种老师讲课很一般,甚至很水,科研能力也不行,远远比不上国内 985.211 的博,甚至一些双非的博都比他们强的多。但对于国内的很多二本和三本来说,多招博士有利于提升学校的档次,只要是博士就行,招不到好学校的博,很多学校就去招我们口中很 “水” 的博。

知乎用户 工藤正男​​ 发表

真的是非常疯狂!

邵阳是公办学校,1800 万就这么付给菲律宾的高校,拉到菲律宾的 GDP,我就想问问这算不算国有资产流失!

不知道邵阳学院知不知道啥叫拉动内需,疫情对国内经济的影响已经如此严重,居然还要砸 1800 万给菲律宾!

我想问问这采购流程是怎么走的?三重一大到底落没落实?这难道是领导班子的集体决议?

如果需要培养博士的话,我建议把这 1800w 投给国内高校,你要是不愿意出省的话,我相信中南和湖大是愿意帮忙的!

啥叫内循环啊?这不是就是内循环嘛!


我是正男

@工藤正男

,一个多读了几年书的博士,你的点赞、收藏和关注是对我最大的支持!

知乎用户 本来科技​ 发表

23 个水博,还发布公示名单,还 “权宜之计”,呸!恶心!还不如水论文!这种事你们可以去看看排行榜嘛,看仔细点!哪怕东南亚前 50 呢! 多花不了多少钱!哪怕偷偷摸摸的,简直就是土匪!土匪都不如!还让人家教育部给你们升级大学,就一句话!恶心!臭名肯定是昭著了!恶心!恶心!恶心呐!

知乎用户 象形记忆小师 发表

这就是典型的中国特色教育体系。人人都知道惟才使用,却在政策规定下惟学位使用。

知乎用户 硕博咨询​ 发表

邵阳学院可能也没想到,自己在官网上的一则公告,引起了如此的轩然大波,

这个事情有没有问题呢?要分条来看,

首先,这 23 人里面除一人之外都已经是邵阳学院的教职工了,属于培养之后再返校型,所以不存在招聘应聘的问题。

其次,中国跟菲律宾在 09 年的时候签订了教育互认协议,互相承认对方的教育学历与学位,在中国这边由中留服负责认证,今年中留服发布了一则通过,对涉事的 “亚当森大学” 采取加强审核,这意思是审核力度要加强但不是拉黑的问题,这么看学校是没问题的,很多网友揪着专业,以为这 23 人都是读的哲学专业的博士,实际上 PHD 也就是哲学博士的学位可以授予少数专业之外的所有专业,换言之对于大部分专业来说,哲学博士就是博士,所以专业也是没有问题的,那么问题出在哪里呢?想必是有一些问题存在,不然也不会引起这么大的波澜是不是?

有些网红博主说这是菲律宾野鸡大学文凭,这显然是错误的说法,野鸡大学专指未经中留服认证的假大学,发的假文凭,而这里学历学位已经由中留服认证,否则不会进入到公告阶段,所以显然不是野鸡大学文凭。还有一部分原因在于,大部分国人对海外教育还缺乏了解,还停留在以为留学是给成绩优异的学生的选择,这是不全面的。现在海外教育仅仅是个人提升学历的一种选择而已,有的人是为了追逐更好地高校去留学,也有人是为了追逐更简单的学位获取条件去留学,博士教育当然也一样,就跟高考考三本一样,三本也是本科,这两种本科确实差异巨大,但也确实都是本科。

现在这个年代,本科还稀罕不?不稀罕,甚至硕士也不稀罕了,尤其是海外留学硕士更是多如牛毛,现在有的大企业招聘已经就点名不要海外一年硕了,中留服只管你学历学位是不是真的,至于含金量多少那是用人单位该考虑的事情。

像邵阳学院这种,选派教职工去容易获取博士学位的地区镀金,回来提升办学指标的情况并不罕见,甚至对于这种小城市的高校来说,还很常见,那有人要问了为什么不直接招聘一些博士过来呢?岂不是更快?原因也很简单,不是他们不招而是招不到人,很多人博士毕业了是不愿意委身于一个小城市的高校的,所以为什么小城市高校都给很高的安家费,动辄大几十上百万,原因就在此。

邵阳学院最大的问题,就是搞出批量化操作,恐怕自身合规上是有问题的,比如经费设置这块儿,而且现在这种就业环境之下,难免很多人觉得被刺激到了,只是大部分人的愤怒,跟事实无关,只是觉得情绪上不能接受而已,自己去翻翻中留服网站就知道,菲律宾高校可能你觉得不能接受,但中菲两国是签订了教育互认协议,互相承认对方的教育学历与学位,承认是互认,不能人家承认你学历你不承认人家的吧?

知乎用户 测试狗科研服务​ 发表

实际上,这种去菲律宾读速成博士给学历镀金的方式,并非一所高校使用。

曾有读者给小编分享过自己的故事,读者是硕士毕业进的中部某 108 线小城二本院校,刚进学校时,学校还没有定博士准入的门槛,因此同期进来的许多老师都是研究生学历。

但随着高校评指标越来越看重高学历人才教师的数量。读者所在的学校鼓励职工继续深造读博,同时,考核、评职称也会以学历为优先选择的标准。

为此,相比较国内 5-7 年才能毕业的博士马来西亚、泰国,甚至菲律宾的速成博士受到了大家的青睐,虽然在学术圈上不了大台面,但对于青椒来说这是个快速提升学历的快捷通道。

2020 年,读者的学校开始批量送老师出国镀金,始于最初一个青年教师发现了赴菲律宾读博的捷径。

菲律宾读博士免雅思,低学费,疫情期间都是网络授课,减少出行和生活成本,性价比很高。

而且一年只要去两次,每次 2 个月左右集中授课,两年拿到文凭。

读者这批出来的也被人叫做 “寒暑假博士”,在寒暑假赴菲,既不耽误教学工作,同时也可以完成学业。等学历变成博士后,于教师自己,方便评选职称,于学校,增加了高学历人才的构成,有利于提升学校地位。

而邵阳学院体育学院院长陈日升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提到了这点,陈日升表示,这批 20 名教师是学校统一在内部选拔的一批拥有硕士学历且可以前往国外读取博士的。

该校这批教师读取博士时的学费、住宿费等都由个人支付,校方给予他们每人每个月 1000 元左右的必要生活补贴。

而之所以这样做的根本原因,是学校难以引进国内的博士人才,即使高薪待遇也无法吸引人才加盟,因此只能出此下策。

了解科研前沿,获取科研干货,公众号查询 “科学 10 分钟”/“测试 GO”,测试认准测试狗~

知乎用户 Elmer 发表

哪里有人才引进?

本来是定向委培。结果成了定向造假。

虽然邵阳学院估计没几个人知道。

学校就是为了升级评估一类,要把自己师资里面的博士比率做高?

怎么做呢?引进培养是来不及了,那就给自己的在职老师们买个学位。

国内的管的严买不到,那就去国外买,方鸿渐没听过么,克莱登大学哪里都有。

至于每人 80 多万引进费,你们想多了,就是一个给外面看的数字,到不了老师手里的。

至于有没有从财政套钱,设小金库,中饱私囊,那就有的查了。

知乎用户 半导之光 发表

这种事情不是一个学院的事,我是河北的,据我了解周围二三本层次的都在大力开办这种国际班,一方面是解决了领导子女的编制,一方面领导们拿到了中介的好处费,一方面拿国家的补贴放进了自己的口袋,可谓好几赢,就国家输了。但是说白了还是国家相关部门的不作为或者有意放纵,拼命鼓吹国外,打压国内博士,这种形势下哪怕随便一个四五流国外的水博引进的政策都要好于国内 985 博士,从上到下整个风气都是歪的。试问如何自强!

知乎用户 ajax4sec​ 发表

邵阳学院这个做法,貌似同时满足了好几方的需求,甚至还有点符合上面的要求?

那么,为啥会感觉这么别扭呢?

我有点迷惑了……

知乎用户 如水 发表

我说个点。

这 1800 万要真给到 23 名人才手里,还愁引不来人才?

起码引来的人才比菲律宾这波强吧。

所以我严重怀疑,这 23 个人有没有拿到这 1800 万。

知乎用户 沉默驴子​ 发表

群众所能发挥和指导监督作用的并非在所有领域是有限的,而且正如 “互联网是有(没有)记忆的”,群众还喜欢追热点,具有时效性,所以说有些领域的 “阀” 在加速坍塌没问题,可能是这些领域本来就无法脱离群众,比如演员,但有些领域的 “阀” 照旧,因为这些领域不太需要群众,比如一些高校科学界的“学阀”。

以前也有单位选派和出资的公费进修与留学培养,但更多的是围绕单位的实际人才需求,进行的是真正的培养,选的也是单位有潜力的和主要的人才,并且人数极少,多年才会发生一次。

后来,随着 “人才标准 “在某些政策里变得硬性要求化并加重了,单位非真正雇佣或培养符合要求的员工,而是出资让单位员工买学历的事情就越来越多了。

文里这事,就是这种政策的要求变得更死板和权重更大后——也就是” 双一流建设 “为突出代表的对高校资质与资格认定的政策标准,这个大学单位为了” 突击 “地符合政策标准而采取的突击式造假应对。

本来政策与标准上提高要求,单位需要自己适当地培养人才,职工也该有适当的进修与培养机会,这些都是对的好的。但是架不住执行层面的弄虚作假啊!”双一流建设 “最被人诟病的,就在” 软件设施 “(比如教师与教授的标准)和招收的留学生数量这两个层面了——都偏向了” 买来的“弄虚作假。

PS:这种 “人才标准 “在某些政策里变得硬性要求化后,造成的奇葩现象在私企里也有。而私企也并不都是真正雇佣符合标准的人才或者出资培养,而是不少的比例是通过别的方式去实现符合政策的标准的。具体怎么做的,有一定社会经验的都懂。

知乎用户 sunny 北京​ 发表

可能过几天,这一批人该 哭晕在 厕所啦 。

市场上有卖的,一手的 10 万, 二手的 十几万到 20 万不等,尤其是马来西亚 ,菲利宾,泰国

抖音还有快手上到处都是这些中介贩卖

看你找的中介靠谱不,不靠谱的收了钱跑的也有

还有的收了钱,走完流程不管

更多的是收完钱,学历认证也拿到了,后面学历认证被取消了,还上了黑名单,这一类最近找我咨询最多。

这家单位可能智商有点问题,就是在傻的人也明白本来花钱买的野鸡学历,还拿出来公示,很快他们的学历会被取消。

教育留学服务中心一定不会坐视不管!

我了解到最近留服在核查,对于过往 通过不出镜,在境内读取在线网课,尤其是马来还有菲利宾以及泰国,这一部分人虽然学历已经拿到了,但政府又取消了他们的学历认证

不能高兴的太早

人在做天在看。

这种事情还搞的明目张胆。

奇葩

知乎用户 小小怪抖机灵 发表

好家伙,吃瓜吃到自己家旁边的大学。

邵阳学院各种骚操作只能说是司空见惯了。

这种人才引进方式肯定不妥当呀,这特么引进的是人才吗?这特么是花高价请回来的大爷(领导及其亲属的子女等)呀!

去菲律宾这种学校读个哲学博士,还不如就在邵阳学院读。

哦对了,邵阳学院还没有博士点。不好意思!

反正人不人才我不确定,但是淫才很有可能!

知乎用户 布鲁斯韦恩吉尼尔 发表

论如何高效提升博士率:

假设原学院博士率为零,只有 20 个硕士,那么:

引进 5 个土博,需要多解决 5 个编制,博士率上升到 20%;

激进点,引进 20 个土博,需要多解决 20 个编制,博士率上升到 50%;

赌把大的,引进 180 个土博,需要多解决 180 个编制,博士率上升到 90%。

这时卧龙凤雏开始献计:

原来 20 个硕士全部进修成博士,需要多解决 0 个编制,博士率上升到 100%,跑步进入高水平大学。

老教师拿了博士学位,提高了待遇,不用被倒挂,学校提升了博士率 + 海归率,还不需要多解决编制,不用得罪老人,海外野鸡大学挣了钱,这波是三赢。

再说一句,学校评级卡博士率无可厚非,尤其是以科研而不是教学为导向的中国高校体系,博士科研生产力就是比硕士高,海外高水平大学的博士科研能力平均值就是比土博要高一些,然而,更值得强调的是高水平,而不是海外,教育部应该要有这个底气和责任针对我国的需求对全球大学进行排名,把高水平做一个界定,建立自己的评价体系,从而防止部分学校钻政策空子。

知乎用户 负教化所有都人祸 发表

全国都学习一下吧,就这么超级愚昧的长期规定的必然恶果

哈佛大学毕业的博士绝对不代表水平,比业做不了学术工作,这是显而易见的

知乎用户 天曦顾曲 发表

其实能够理解邵阳学院行为的逻辑。

一个小城市的高校,科研平台、经费和地域都毫无竞争力,在国内博士眼里就是辆破自行车,了解情况的都知道,对于博士入职高校,科研平台至关重要,像这种三无学校哪个博士又愿意去,没有一个像样的科研平台,怎么寻求发展,怎么竞争科研项目,怎么争取人才工程,差点的高校连块像样的敲门砖都算不上。

即便给的引进费还行,在想谋求发展的博士眼里也像是杀鸡取卵的短期利益,何况这种程度的引进费在国内同样境遇的高校也实属中等水平,毕竟实在难以招到高层次人才。而即使有博士去了,这种平台也留不住人啊,过两年人跑了找谁哭去,不如一开始就招自己人。

那这种高校招不来博士就持续摆烂吗?那必然不能,肯定要发展,要升级,而博士率又是横亘在升级路上的拦路石。

我觉得催生这种投机取巧行为的,还是更深层的问题,你把高校发展晋升的路堵死了,人不也得想法求生吗!

对比找工作,即便一个人能力和专业性再强,在学历以及高校等级等硬性限制的大势之下也只能低头。

当然,我自然反对这种投机取巧。这种破坏公平性的行为确实能够存在很多的灰色地带,到底是不得以而为之,还是利益为先的潜规则,我也不得而知,该查明白的地方还是得查明白!

我只是想对设计游戏规则的上层表达一下,不止要想想从表面上堵这种违规行为,更应该想方设法地破除一些无关紧要的硬性要求和偏见,更加关注本身的硬实力,给高校和高校教师创造一个更加公平的竞争环境吧!

知乎用户 富文​ 发表

站在学校的位置想,肯定妥当啊!

学校这么做,无非就是学校实力不行,学校穷,优秀导师、毕业生都不愿来,领导又想要政绩,就搞了个投机取巧的事,以此来提高教师队伍中博士学历的比例,帮助以后升级为大学和申请硕士点。

换作你是领导,你也会这么干。

多么一本万利的事啊!

学校三年之后直接飙升 23 个博士,哪个学院能打?

但是这种做法不值得提倡啊!

今天你能这么做,并且成功了,明天另外一个学院也敢这么做。

不就是一两千万吗?对于大学来说,完全可以搏一搏,单车变摩托。

……

站在大众的位置想,肯定鄙视啊!

23 个博士,一水的哲学专业,关键是 还是同一个学校(亚当森大学)毕业的,这 tmd 就有点搞笑了。

这捷径抄的太快了,只需要 1800 万,23 个博士导师就到手了,比开着 ae86 在秋名山排水渠还快。

被其它学校知道了,肯定会效仿啊!

知乎用户 亮亮亮亮亮 发表

有问题。

知乎用户 知乎故事会 发表

高校关系户也不是一天两天的,越垃圾的学校,越严重。

知乎用户 瞿英雄 发表

查了一下资料

这份名单中的 23 位博士,无论是在什么专业、岗位和部门工作,也无论年龄大小,他们的博士学位都是哲学(教育学); 而且全部都是在 2019 年 8 月至 2021 年 12 月间在菲律宾的亚当森大学取得的博士学位;最后以大约人均 84.4 万元被引进至邵阳学院

又查了一下

教育部要求对这所大学加强认证

再查了一下这所大学有名:

真的谈不上所谓的知名学校

一个地方的学院,选派 20 多人到东南亚的一个不知名大学,学哲学,然后当博士收回来充实阵容。

还不如引进一些菲佣呢!

最令人惊讶的,这么赤裸裸的刷数据,居然统统可以公示,比国家话剧院差远了。

这出好戏,给谁看?

按《围城》所说,八十多年过去了,中国人还要跑到国外学哲学,真的比较滑稽。

那么到底需要不需要这么多博士,哲学博士呢?

我查了下,去年北大的哲学系宗教学系

北京大学哲学系 2022 年博士招生拟录取名单公示 - 知乎 考研:北京大学哲学系 2022 年博士招生拟录取名单公示

一共是 41 名,不全是哲学,还有三名留学生

菲律宾这所大学一口气招收 23 名中国研究哲学,搞笑吧

知乎用户 安新蜂农​​ 发表

这次引进是个哲学问题,需要好好分析一下

知乎用户 胆小的巴乔​ 发表

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

细腰虽美,也不至于不看脸了吧。

这所大学的哲学,也没有很突出吗?

知乎用户 helloworld 发表

制度设计中,应该留点空间让员工自然成长。

有科研能力的,就鼓励科研,给钱。

没科研能力的,就教书。教龄超过十年的,基本上所讲授的课程都是纯体力劳动了,不需要太多钱,但是也让人有个活路。单独来一个评定模式,鼓励认真教好课。

我都能想得出的主意,怎么顶层就是想不出来?说好的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呢?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还不如迎回邵阳王天使焦呢

知乎用户 情意三千 发表

引进这些所谓的博士,是引进一批菲佣吗?

知乎用户 Hunter 发表

本人邵阳学院毕业的,希望严查体育学院黄艳军博士,这件事和他脱不了关系!!!

知乎用户 独去独来 发表

有洗钱嫌疑

知乎用户 陆海天 发表

作为猎头行业近十年的从业者,我只能说,以后同行在推荐人才的时候,大概率会绕着邵阳学院和这个亚当森大学的人才走。这种自毁招牌的做法,也是对过去优秀毕业生的不负责任。实在想不明白,是怎样的压力,才让学校如此浮躁的。

另外,也应该关注是不是只有邵阳学院这么干,因为湖南往往是借鉴别人的经验来操作的,很可能此前有别的高校用了类似的手法 牟利,形成了所谓的 “先进经验”,被邵阳学院领导层拿来复刻。

希望有更多人能检举这些不良行为出来。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希望教育部查查,不止这个湖南,其他地方也见过在校老师为了凑学历组团就读什么菲利宾大学的博士,人也不出去,就在国内视频上课,混个学历。学校再给补贴,这样的学历不要也罢吧,把教育资源用在该用的地方。。

知乎用户 游侠 发表

懂的都懂 领导缺钱了呗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英联邦水硕 + 东南亚水博

只要有钱,学历根本不是问题!

知乎用户 詹台烟雨 发表

这样坑我们学生和纳税人的钱真的好吗?这些老家伙整天想着不干事又想方设法坑国家的钱

知乎用户 传奇的侠客​ 发表

设置一个类比的故事框架

主人公:一个医院

目标:想要评级

阻碍:引进国外药品比例不够

努力:用自己配置的药品,取了一个外国的名字,代替引进的国外的药品

结果:不是国外引进的药品不行

转折:用上级给的补贴找了一家国外的贸易公司买了自己配置的药品,然后再引进来

高潮:这个药品符合国外引进的条件

结局:评级通过

邵阳学院学到了这个医院的精髓,但是他低估了舆论的力量

主人公:邵阳学院

目标:想要评级

阻碍:博士人数不够

努力:用自己的在职的硕士教职员工培养

结果:培养需要时间而且要求太高

转折:用上级给的补贴找了一家国外的二流大学将这些教职员工送过去镀金,实际上就是买个证书

高潮:博士证书被认可,博士人数达标

还没到结局,中间就出现了转折

转折:事情被曝光,冲上热点,引起有关部门关注

结果:被调查

未完待续……

结局会是什么样的呢,让我们继续追剧下去……

知乎用户 小如同学​ 发表

作为去年年前还在邵院读书的邵院曾经的学子,我想说,可能确实不妥当,但这可能也是某种意义上来说的无奈之举,因为邵阳这种基层三四线小城市真的有巨大的人才需求却没有对应的人才吸引力,实在是真的没有博士愿意来这里,这背后有着极大的信息差。

邵阳学院邵阳市唯一的高等学府。邵阳市是湖南西南一个相对经济比较落后的地级市。邵阳曾经是一个军事战略要地,地理位置上刚好控制湖南向南越过南岭进入云广地区的通道口,依山傍水,易守难攻。当年日本人就是刚好占领了邵阳市,往南试图绕路南岭地区攻入重庆受阻,在邵阳附近怀化芷江投降了。所以说邵怀就是中部一个军事战略地位重镇。我很小的时候就可以看见本地到处都有的防空洞,我爸妈都是受过训练的民兵,我小时候经常看见大人们就在楼下实弹射击演习打气球,完事还拿子弹壳在家里做乐器。也正是这种地理位置,帮助邵阳在上世纪后半叶中苏关系交恶期间获得国家扶持的一大批从沿海内迁而来的工业。

因此邵阳在上世纪改革开放前是工业化水平很高的地方,甚至国产的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上就有邵阳出产过的零部件。这种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工业在市场化改革以后很快面临大面积的淘汰,大量城市人口瞬间变成了无业游民,导致邵阳治安系统一度崩盘。大批邵阳本地人离开邵阳去外地经商做生意,间接造就了邵东的一个湖南最大的地方商业体系。

因此可以说,邵阳这个地方市在八十年代后整个都是在走下坡路的。全中国日子都越来越好,只有邵阳的这些人做梦怀念的都是计划经济。邵阳的发展差不多就是在近几年,随着治安慢慢改善,外出人口因为北上广这些地方待不下去了逐渐开始回流,然后才在这几年有了一些起色。

邵阳学院正是邵阳唯一的高等学府。邵阳要有所发展就要有人才,而要有人才就要有教育。邵阳这几年得益于人口回流发展得快,邵阳学院也是一年一个样子变化也很大。邵阳学院作为一个二本学校,最王牌的专业临床医学在不久前还是一个专科,虽然是专科却有百年的历史(邵阳本身就因为军事战略地位有很悠久的历史,这两所医学院也是二战时期葡萄牙人在这里设立)实力还是很强的,但是苦于专科名分没有生源。邵阳学院合并了医专并且现在有邵阳市中心两所大型综合医院,一所市立三甲医院,发展得很快,一直在扩张。邵阳学院本校的师生其实也是很争气的,考研成风,大一刚进去就每天早晚自习,学生都非常努力。只是没有好老师来带。邵阳学院想要发展,就需要改名,要升级,而国家政策有博士的指标要求,所以学校是有很大的博士需求的。

邵阳作为四线小城市,虽然不大,但是应有的都是有的。本地市区小,走路一多个小时就能从东走到西,但是医院有十几家(很多是计划经济时代留下来的)学校也有较好的市一中二中,电影院地下街沃尔玛公园应有的都有,而且生活成本低,吃一碗粉六块钱能吃个饱,餐馆平均消费一顿饭也是十一二元左右。邵阳市房价也不高,市中心房价也不过三四千一平,现在这个行情可能未来还会下行。

我本人是邵院的学子,年前还在这里读临床医学。我读医的时候我的物理老师是中科院物理所的博士,他就是去年才来的,不是邵阳本地人,也就是正常投简历应聘进来的。他本科林科大,三十岁,据我所知没有什么 paper,但只凭这一个物研所博士的文凭来邵院就是直接一百万安家费。而且学校给出他的待遇是真的挺好的,我们学校的同学和其他资历比较老的老师谈起他的时候两眼都在放光,我也一直特别崇拜他。虽然说他上课稀烂学生没人听得懂,但学校没有批评过他,他一学期只要带两三个月课,课上完了其余时间可以不用待在学校,随便他去哪里,钱照拿,一个月税后到手 6 千工资带各种福利,送电影票送餐补送房补,停车免费,这个基本薪资在本地这个消费水平可以过得非常滋润了。作为一个刚博士毕业的老师,我年前和他关系还不错的时候,曾经谈起过自己计划写一本关于梦境和哲学方向的书,他甚至可以直接主动提出帮我准备钱资助我出版(因为他相信我写的书是可以开辟新领域的东西)可以准备十万现金出来,而这些钱当然都是学校直接发给他的福利。

邵阳学院是有钱的。**但是邵阳学院真的找不到愿意来邵院的博士。**因为大家对邵阳这个地方印象就是很差,对这里有着很强的偏见,可能还停留在上个世纪邵阳黑社会动乱震惊全国的那种认识里面。但是现在国家很重视二三四线城市的增量市场发展,邵阳这种小城市是有很多国家层面政策扶持发展的。而且随着早年出去北上广打工的邵阳人慢慢回来本地,也带回来了外地赚的资产,邵阳其实早就不是那么穷的地方了。

至于人才引进方式引起这么大的争议,我只能说这个真的可能是信息闭塞造成的信息差。这几年其它地方经济形势都不是很好,但是像邵阳这种类似的小镇城市其实是目前国家经济发展尚有增量的蓝海市场。只要邵阳下面的农村地区还会继续城镇化,再加上大量早年离开邵阳出去打拼的年轻人被北上广驱逐回到本地,邵阳就会有新的发展动力。而且小镇城市生活水平本身不高,城市房价也并不离谱,在后疫情时代下,许多新的行业都已经逐渐不强调一定要留在一线城市了,只要有电脑和互联网就可以办公,因此实际上大城市的区位优势是会被逐渐稀释掉的,这反而可能对于小镇城市来说是一个新的利好。

用这么多钱大规模引进外国的水博士,必须承认这确实可能是一个不怎么合理的无奈之举。大家吐槽这件事情处理方式的落后之余,也希望不要忘记邵阳学院做出这种举措背后是真的因为这里没有人才吸引力,即便拿出这么多钱也恐怕不怎么能招募到愿意来此的博士。操作方式可能确实有欠妥当,但四五线小城市和一线城市之间的信息差不应该被人们忽视,邵阳学院也确实迫切需要更优秀的人才,这样也符合国家未来建设基层和下沉市场的趋势。

我其实个人真心认为,如果你不是一个特别有科研追求的人,想要找个相对来说比较安逸的环境来好好近距离接触和体悟自己的生活,选择邵阳这种小地方其实是一个非常不错的选择。邵阳学院这个例子可能只是沧海一粟,中国可能还有许多类似于邵阳这种小地方因为在网上没有知名度吸引不了人才而没有被大家关注,但实际上仍然非常求贤若渴。成功的标准不见得只能是一种形态,来到小地方基层建设我们的祖国难道不好吗?

知乎用户 willsky 发表

陈春花表示不要碰瓷啊,老娘的独门秘籍都被公开了。

知乎用户 江南皮革厂 发表

企业看第一学历不是没有原因的

知乎用户 聋的传人​ 发表

这种问题首先应该问问为什么要按博士数量考核学校。

知乎用户 小梅子 6 发表

这种操作,应该不止这一所高校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zf 真有钱,但再多的钱也只用在自己人身上

一个学院每年都有那么多预算,花纳税人那么多钱

然而老百姓总在预算之外

此生无悔入华夏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本人就在菲律宾,菲律宾博士…….

要是医疗类的倒是 OK

至于其他的么。

哈哈哈哈哈哈

知乎用户 吃土豆的三文鱼 发表

建议垃圾博士毕业回家每人发一百万,求求别去学校了,这是又要坑多少人。 老师现在已经成为行业下限了,里面混子、笨蛋一堆又一堆。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你以为上面不清楚他们真是为了引进博士?还是为了满足一批人的口袋。

知乎用户 心随云动 发表

湖南邵阳?

就这种算是不发达的市县了,还 1800W 请这么多小国哲学博士,搞什么玩意?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大家都理解下,随着世风日下,教育水货横行已经是常态,领导为了关系户已经尽职尽责了,反正自己不用掏钱,还收获了一波人情,叫谁谁都做,所以大家站在领导角度多考虑下哈,毕竟是邵阳,这个人杰地灵的地方,出什么乱七八糟的事太正常不过了,官官相护,时代传承,完美。

知乎用户 好好做人 发表

钱都是这样没的

知乎用户 哈哈哈额 233 发表

如果这些钱装进了领导私人腰包,那太惹人厌了,这就是另外的严重的问题了;如果这样做的原因是提高教师博士比例,急忙着改名为大学,我觉得还可以理解,但是这样做确定不是杀鸡取卵? 教师质量提高了吗? 这样开先河了确定以后不会越办越差? 如果我是学校领导实在找不到博士了,我可以联系上原邵阳学院本科毕业的一流学校的硕士研究生,可以花点钱嘛,可以给他们 80 万读国内一流本科的博士,签好合同,我不信没人回学校的,他们毕业的学校还是国内一流院校的,不比什么菲律宾的二流学校差,这样不香吗?学校格局小了。

知乎用户 狡诈恶徒大胖人 发表

给国内人才逼走,花大价钱请国外人来。

多牛啊

知乎用户 SNCM 发表

都是疫情下的不出国读博士闹的。导致大家疯狂花钱读水博士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这种算水,那些免试极速毕业的各类 dang 校毕业的硕士怎么评价?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1800 万(补贴)用在这里,就这么被轻松的制度 “套利” 了。关键是这个地方,前几年刚被揪出隐性债务的问题

说明什么?

和上述的论文合并起来,答案不言自明。

当这 1800 万被积极定向支出的时候,可能提振了这 20 多名受益人的收入质量(人均百万 +),但挤出的是体制外人的收入质量(人均出血),进而使得他们的生育率继续下跌。

而全国又有多少个类似的 “积极支出” 还在发生?

我罗列过一个数据,就是供养和其他就业人数之比(不方便公开),看完后,要倒吸一口冷气。

所以说,什么是房价?土地财政和生育率之间,到底在说着什么鬼故事?而砖家们,又是如何在掩耳盗铃。

这张图抛砖引玉——

知乎用户 馒头儿和俩字儿 发表

宇宙的中心是邵阳……… 牛牛牛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国内博士授予权已经被博导垄断,只能区外国深造。

知乎用户 无知 发表

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

知乎用户 Emily 发表

助你高效直观的处理和展示数据。只要你有数据,不管你是文员、财务、销售、还是团队领导,都可以通过 “迪赛智慧数可视化互动平台” 通过各种炫酷的图表,让数据展示得更直观清晰。百度搜索 “迪赛智慧数” 或登录 https://www.511ds.com/ 免费注册使用吧。

数据可视化 - 可视化数据图表 - 迪赛智慧数可视化互动平台

知乎用户 学生 命中无狗 发表

烂到根,还破出土了。

知乎用户 天王盖地虎 发表

学校还是哪个学校,1800 万也是给的原来本校老师,用的也是自己学校省下来的钱,想法是能提升博士比例,升大学,提高本校的资源。从学校的角度来看,我认为挺好的。希望兄弟们轻点喷,属实是不发达地区,能使用的一些小办法了。如果有很好的条件,俺觉得不会用这些小办法的。

知乎用户 随便叫什么都好 发表

宁予友邦。。。。

知乎用户 宿命​ 发表

又一批跪舔砖家、开始引进菲佣了!

知乎用户 我济之乎 发表

几大世界大学排名里,上海软科因为只关注客观学术指标,被认为对本科选学校指导意义没其他几个排名大(因为本科生多数不搞学术,有些学校可能研究水平一般,但能提供给本科生丰富多彩的大学生活)。

不过到了研究生教育阶段,肯定学术能力更重要,所以上海软科在几个世界大学排行榜里算是最有意义的。

查了下上海软科 2021 年世界大学学术排名,菲律宾竟然没有一个学校进入前 1000 的。

东南亚最好的是新加坡,新加坡国立大学、南洋理工大学都是全世界前 100。

马拉西亚最好的大学,马来亚大学排名 300 多,还有几个进入排名前 1000 的。

以后引进海外博士,除了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欧洲、日本这些发达国家的博士外,其实不如就按上海软科的排名,要么综合排名进入前 1000(相当于烟台大学、武汉科技大学等,这些学校按中标准也能获得博士点),要么学科排名进入前 500,要么本人有相关学术成果(比如 SCI 研究性论著,有的学科比如计算机可以顶会代替)。

知乎用户 Ai.Aochinrek 发表

再怎么 “惟学历论”,好歹有条死线在这里卡着,即便是想搞点幕后操作,真正的废物也不可能混进来

就是再水,能拿到博士学位的人,也总能比网上某些连本科都没读过的键政壬当教师当的称职吧

要是真的改成像某些人说的 “唯才是用”,那不就等于是又开倒车回到察举制了吗?因为几只蛀虫就要断了全体底层唯一的上升通道?那你也太瞧得起自己了

还有我不是说要洗白什么

问题在于现在的大环境就是讲惟学历论,推崇去海外镀金,再者说了人家最起码给你把面上的工作做足了,整个流程符合一切规定,吃相已经是属于相当好看的那种了

小烂大烂二选一,你说怎么办?

知乎用户 线中人 发表

邵阳学院确实 “已关注到争议”,这一点我可以作证——“嗖” 的一下这话题就从热榜里消失了,很快啊。

所以我虽然不知道邵阳学院的学术水平如何,但捂嘴水平确实是非常的高超。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这不是争议问题,是正义问题。校长该抓了。

知乎用户 天衣 发表

建议所有文科专业全部推倒重来。现在中国的文科基本成了混子和反动派聚集地了。

知乎用户 白伊汐 发表

这是哪门子人才,离谱

知乎用户 知己知彼 发表

首先表示对这种现象深恶痛绝,恶心的不行。

但还是要纠正一些答友的误会

哲学博士的拥有人并不一定修读 “哲学”。Doctor of Philosophy 国外很多理学的博士,证件上都写的是 Doctor of Philosophy 。不会像国内一样把专业写明,如化学博士、物理博士等
再次谴责这种现象。

知乎用户 流云 发表

这博士往前倒推,也就刚疫情时上的吧?因为疫情原因,只上网课就行了。这踏马交个几万块钱,写个毕业论文,直接 10 倍暴利,赚翻了。

知乎用户 wxeb5d972832e1215b 发表

洗钱?往菲律宾洗?

知乎用户 Rocky 发表

深圳人才引进好歹还卡下世界排名前 200

高校人才引进好歹卡世界前 100-150

国企单位招聘海外留学好歹卡世界前 300 不等

这菲律宾 PHD。。。。

知乎用户 大钦岛别处书馆​ 发表

宁予外贼,不与家奴

知乎用户 niek kaei 发表

好像大家没人对英国的一年制上课硕士有意见呀。那为什么要对这个有意见呢?论差距比,东南亚博士和国内博士的差距应该是不如英国上一年课不需要搞学术就毕业的和国内三年硕士的差别大呀。

知乎用户 愤怒的葡萄 发表

菲律宾 博士?

我 tm…

算了

爱咋咋…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反正土博士就啥也不是呗

知乎用户 剑人三代 发表

自己最高层通过的决议,然后自己调差,自己解释,自罚三杯。

知乎用户 卡西莫多 发表

对海外学历的迷信该破除了!

知乎用户 notcool 发表

都是形式,有什么水平的老师,就培养什么水平的学生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两个字,牛逼

知乎用户 soul 发表

恭喜邵阳学院 23 名博士公费旅游归国

那个国家周边相比你们也玩够了吧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那有什么办法,教育部评估会拿学历职称说事儿啊,而且教育部定的指标可是硬指标,三四线城市招不到人可不就得花钱让自己老师读水博,别的行业里花钱读 mba 评职称找挂靠的也很常见啊。国内很多读在职博士的能是对学术有什么理想吗,不也是去刷学历,而且这种学校又不需要老师做学术,能水课唬人就行了。

我们这小民办本科都聘了一堆退休老师,大笔钱花着,就为了符合教育部评估。这个年纪的退休老师就算正儿八经学校出来的也没几个会做学术的,写论文的数据分析软件都不会用,动不动把自己工作丢给年轻老师。话语权大的要死,聘一堆大爷在办公室。

知乎用户 blueseason 发表

水校招水博,肯定是萝卜。

知乎用户 srg777 发表

洋博是个好东西,有市场,有需求,那么我们再严谨些怎么样?世界排名前 200 或者无洋博就不行了,放宽到前 500 学校博士,其余就不考虑了,给本土博士一个机会吧!

知乎用户 天落 发表

镀金博士,这种海龟现在泛滥成灾啊

知乎用户 西红柿炒西红柿 发表

涉及洗麻捏????

知乎用户 图灵的烟头 发表

最近看到的很多东西真的感到悲哀

知乎用户 哪里 发表

有钱能使鬼推磨

知乎用户 贝壳财经​ 发表

批量引进 “菲律宾博士”,师资提升还是 “歪门邪道”

所谓的 “无奈之举” 和“权宜之计”不是学历注水的理由,更不是弄虚作假的借口。

筑巢引凤,重金引才,对一所大学而言,本是好事情。但这两天,恰恰是一份校内人事公示名单,把原本籍籍无名的邵阳学院送上了热搜。

这份公示名单显示,邵阳学院今年一次性引进 23 名博士,全部毕业于菲律宾亚当森大学哲学(教育学)专业,就读时间均是 2019 年 8 月至 2021 年 12 月。并且,这 23 人中,除 1 人为校外引进外,其他 22 名后面都备注为 “毕业返校”。这就意味着他们攻读博士学位前,都是该校的员工。此外,邵阳学院给这 23 人均落实包括科研启动经费在内合计 84.4 万的引进待遇。

对于此事,据媒体报道,湖南省教育厅人事处一名工作人员表示,“我们已经关注到了网上的相关舆情,省教育厅正在与邵阳学院衔接处理,具体情况可以咨询学校。”

到底是师资提升还是学历注水?

在当下国内高校,普通博士生进高校能享受如此待遇,其实并不多见。根据这则公示,兑付上述 23 名博士的待遇,该校总计需花费近 2000 万元,学校力度也不可谓不大。

按说,一个高校一年引进 23 名博士,这数量并不算多,但邵阳学院的这个公示名单引爆舆情,网民一是质疑菲律宾这所亚当森大学 “哲学(教育学)” 博士的培养质量,二是邵阳学院把自己各个不同学院专业的老师一股脑送到这个学校,用两年多时间就拿到一个“哲学(教育学)博士”。

据报道,这两年多时间,因为疫情等原因,老师们绝大部分时间还是在国内靠网课完成了学业。邵阳学院这番 “操作”,到底是师资提升,还是学历注水?

目前,据新京报记者核查,这所亚当森大学,已被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纳入学历学位认证加强认证审查的名单。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工作人员也表示,此前留学服务中心陆续收到多起举报,反映部分国外院校在疫情期间针对中国市场大肆开设低质在线课程,其中就包括亚当森大学。

该中心相关人员进而提醒,“如果您未申报亚当森大学,建议您慎重考虑。如果您已经在亚当森大学读完,可以提交材料递交给审查部门对学历进行认证。” 可见,亚当森大学的办学品质,并没有那么牢靠。

其实,邵阳学院这种做法,在类似院校中有相当大的普遍性。如果再深入了解一下国内高校生态,可以发现,被 “注水” 的,不只是教师学历,还有以学术论文为主要形式的科研成果。

国内比较权威的学术期刊水涨船高,很多学校便盯上所谓 “国际发表”。由于这类发表需求形成巨大的市场吸引力,于是出现了形形色色专门为中国学者提供国际发表服务的各类机构。

由于境内外信息的不对称,让国际发表变得异常鱼龙混杂。一方面,国内优秀学者在国际权威期刊发表的成果,提升了中国学术的国际影响力;另一方面,有一些质量低劣甚至存在严重造假的学术论文,也堂而皇之地发表在国外一些学术期刊上。这些年频频爆出一些国际学术期刊针对中国学者的撤稿事件,只是国际学术发表市场混乱的冰山一角。

许多高校的老师就用这样的所谓成果,拿了不菲的奖励、评了职称,有些甚至戴上了各类人才帽子,名利双收。而一些学校也觉得这样的国际发表在各类评估中加分,在各类排行榜上提升了学校学科排名。

至于真实的学术水准到底怎么样,学校并不关心,一如邵阳学院一次从菲律宾亚当森大学 “引进”23 名哲学(教育学)博士,是否真正提升了师资水平,可能也不是学校关注的重点。

“新建本科院校” 的发展焦虑

邵阳学院是 2002 年经几所专科院校合并后升格为本科,属于所谓 “新建本科院校”。在当下激烈的高校竞争中,这些院校普遍存在比较严重的发展焦虑。但他们显然更热衷于提高师资中的博士学位比例,似乎并不真正在意师资水平。

那么,为什么这些学校的发展焦虑没有催生学校对发展质量的真正关注?

邵阳学院一位二级学院的院长接受新京报采访时,多次强调这是学校的无奈之举、权宜之计, “但确实有利于提高教师队伍中博士学历的比例,对以后升级为大学、申请硕士点都有帮助。” 这位学院院长的话,为找到上述问题的答案提供了思路。

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尽管一直强调形成多层次的高等教育格局,强调特色化办学。但是,在办学实践中,一些高校把发展目标和模式,都紧盯着一些金字塔尖上的研究型大学。无论是按部就班还是跨越式发展,都是要把专科升为本科,把学院变成大学,要申请硕士点、申请博士点。

在这种发展通道上万一受阻,发展焦虑就可能演变成生存危机。这需要目前的各类评估机制与评估标准真正符合办学实际,另一方面,也需要大学坚守底线和立场,切实提高自己的办学水平,而不是靠走歪门邪道。

对于邵阳学院的事情,有关方面需要切实介入调查,看看其中是否存在涉嫌违规、违纪、违法行为,所谓的 “无奈之举” 和“权宜之计”不是学历注水的理由,更不是弄虚作假的借口。另一方面,有关方面也需要调整一下管理思路,从根本上减少各种评估活动,对确有必要的评估,不妨细化优化评估指标,鼓励高校走多元化的发展道路。

高等教育领域的申报、评估、考核都需要回归办学初心,走真正提高培养质量的办学道路。

撰稿 / 王天定(中国海洋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教授)

编辑 / 徐秋颖

校对 / 陈荻雁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人家说邵阳人(所有湖南人)恰得苦耐得烦霸得蛮

为了找回宝庆府(邵阳)人一点点的尊严和血性,我翻遍了百度,终于找到一句:

铁打的宝庆府

当年石达开几十万大军、三月久攻不下的宝庆府

就这样颜面尽失

知乎用户 盗梦者 发表

学校为了提高知名度,可能也是无奈之举,为了提高知名度,可以提高价格聘请啊,不仅仅就这一种方式。扒一扒这些被引进的学子们的大学本科教育背景可能能说明一些问题!关键是这里可以看出来,这个学校的利润有多么大的。能花这么多钱请外籍老师。

知乎用户 Aiolos​ 发表

海龟导致的政策漏洞,越南菲律宾的进修水博,肯定不能和美国这些科技强国的博士比,但政策里却习惯性一视同仁。

最简单好用的 VPS,没有之一,注册立得 100 美金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See Also

海归毕业,我从金融行业转做“菜小”老师 | 三明治

作者 | 婧哥 编辑 | 李梓新 海归学历贬值,是我在找工作时遇到的最大壁垒。2000年,出国留学人数约为四万多,到2020年,这个数字达到了80万。大浪淘沙下,越来越多的海归在找工作时失去了头顶的光环。我,就是那颗泯然众人的沙子。 现在的 …

官方通报「清华女博士报考协警」,称女子二本毕业常臆想读清华,事件后续会如何?伪造学校可能承担什么后果?

知乎用户 申晨煜​​ 发表 如果她是有意为之,其意图就很明确了,就是想打着清华博士的头衔增加找到工作的几率。不过这个智力水平就值得讨论了,在特长一栏里填写 “清华大学”,而且她不担心最后审核阶段要提交毕业证复印件么?或者是随便考着玩的,也没 …

如何看待北大文科博士在深圳大学任教经济困难,月薪 1

知乎用户 舟戈 发表 看到 “基本合格” 还要扣 8 万多的年薪,我感到莫名其妙。合着 “基本合格” 就是不合格,这就是委婉地赶人走。 人文社科的大学老师注定清贫,搞起研究来比理工科最坑的专业还要坑。理工科的成果可以转化为经济价值,所以有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