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上海人民的精神状态怎么样?
知乎用户 妖刀明月 发表 四问上海东方卫视 抗疫晚会?你特么想恶心谁? 这么开心? 上海东方卫视抗疫晚会? 上海人民心里一万只羊驼在奔腾!在咆哮! 上海疫情,每天新增 2 万 +! 上海东方卫视歌舞升平:接着舞?接着唱? 上海东方卫视 4 …
从 4 月 1 号到 5 月 1 号,居家正好一个月了。作为普通上海市民,来讲讲我自己的经历和感受吧,正好也做个记录。
住在浦西市中心的 80 年代老破小,重灾区,前后左右的小区都是阳的。前一阵孙副总和市长来过,让我们这里上了几秒的新闻。
从大的方面来说,这场疫情中,普通市民的生活质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所在小区的居民自我管理做得如何。而从个人角度来说,可能很长一段时间里,我的生活安全感再也回不到原来那样了。
3 月:“应该没事吧”VS“再不买就没了”
我对这场疫情的最初认知大概起始于 3 月 1 号普陀区老年舞蹈团的感染。此后零零星星又听到一些地方出现散发疫情,也没太当回事。一来是因为离自己居住的地方很远,二来是因为过去这么长时间,上海的疫情基本都是很快被扑灭,所以觉得这次应该也能过关。三来也因为网上传得纷纷扬扬,但都是些碎片,很难拼凑出事件的全貌。直到三月中上旬,我还去了徐家汇逛街,去之后的重灾区赏花吃饭。
不过生活里慢慢出现了一些蛛丝马迹。住在闵行的同学说自己小区被封控,住在嘉定的同学因为医院停诊,不得不去普陀做核酸,排了四五个小时。直到那时,故事还都发生在城市的西边。
疫情是一步一步逼近的。我前脚还和杨浦区的朋友开玩笑说,杨浦不严重,因为你们有五角场,不用去徐家汇,后脚就在公交车上看到杨浦一所学校被紧急排查,晚上七点多,门口挤满了家长。再后来,离我家一两个街区远的一个小区以及我家对面的楼相继被封。
当时所谓 “鸳鸯封” 的措施还没出来,但我已经开始决定囤粮。我自认为行动还算快,但当我到家附近超市时,方便面之类的食品已经开始紧缺。电商平台也已经出现了物流不通畅。我没办法,跑了三个超市和便利店,总算买到一些耐放的东西。
“鸳鸯封” 消息出来的那天晚上,我们全家就坐在一起写了张清单,准备第二天分头行动。当时,门口的菜店已经开始涨价,老板底气很足,说 “问价格就不要买”。
我妈还念叨着绿叶菜不要买太多,就封四天,放久了会坏的,让我爸去离家稍远的一个平价大型菜市和隔壁区的临期商品商场。我难得地在家里生气了,说 “你懂什么?!再不买就没了!”
那时大多数人已经知道事情的严重性,只不过可能谁都没想到,会面临这么大的风暴。在看过了身边人的 2+2+2 无限循环后,我已经不觉得 “就封四天” 了。
4 月 3 日:“你们楼里有阳性”VS“我们是孤岛里的孤岛”
4 月 3 日一大早,居委组织小区做核酸。我们全家照例在按到门铃后下楼,来到 1 楼时,赫然发现楼栋门被人用胶带封了起来。我们问志愿者这是怎么回事,问了好几声,终于来了个人,用很惊恐的语气说 “回去!回去!你们楼里有阳性,楼道很危险!”
谁是阳性?是谁明明知道楼栋被封还按门铃让我们下来做核酸?没有人告诉我们答案。
回到家里还是一头雾水,父母说打电话问居委会。直到那是,我们才发现,原来我们根本不知道居委会的电话。后来好不容易找到了,答复其实很简单:没来得及通知也没渠道通知,后续安排等通知。通知、通知、通知,最后还加了句 “我手头还有十几个阳性还没运走呢”。
挂掉电话那一瞬间的感觉很复杂,一方面是对疫情原来就在家门口的恐惧,一方面是对消息不畅的愤怒,另一方面也有一种被遗弃了的慌张。
坐定下来,才意识到自己虽然在这个小区住了二十几年,但和小区的联结是很稀薄的。太平日子里,居委和大部分居民之间并没有交集,居民和居民之间也很少交流。那个阳性患者在我楼下住了一年多,我却从来没看见过她。
我想找人问问情况,发现原来自己没有小区里任何住户的联系方式。楼门一封,断掉的不只是和外界的空间联系,我的人际网络里也出现了需要重建的部分。当时对 “原子化” 有了特别强烈的认识,21 世纪都过去二十多年了,原来人的交流可以被一层楼板,一层墙壁所阻隔。封控楼是小区里的孤岛,封控楼里的每一家人又是孤岛里的孤岛。
4 月 7 日:“我们互相照应”VS“我们对彼此一无所知”
老小区没有楼组长,更别说业主群。为了知道最新消息,也为了自救,我开始想办法找小区里的人。可能人到了极限情况下真的会有不一样的思路。我首先想到的是绿色聊天 APP 里的 “附近的人”。我真的想不到,第一次用“附近的人” 会是为了找我的邻居。我用 “附近的人” 加到了对面楼的一位住户,并且加进了对面楼的住户群。然后,我还下载了一个可以显示对方距离的社交 APP,通过一位用户,加上了我们居委的租户群。那一刻,不夸张地说,我有一种 “重回人间” 的如释重负感。
后来,我又借下楼做核酸的机会 (阳楼最后做),加到了同楼住户并且拉了我们自己楼的群。就这样,本来原子化的,被禁锢在格间里的个体们,终于又借助网络连接了起来。一位阿姨说 “我这几天急死了,加个群嘛互相有个照应”。
我也通过我们楼的一位邻居,曲里拐弯地加到了那位阳性住户。那间房子是一个两居室,房东把它租给了 A,然后 A 又把其中的一间租给了自己的同事 B。后来 A 去北京出差,B 就让自己的男朋友过来同住。B 的男朋友先阳了,并且在鸳鸯封的前一天回了浦东,留下 B 一人在这里。直到那天,我才知道原来自家楼下有这么个人,这么个故事。
在群里,大家没有名字,昵称都是 “楼栋号 + 门牌号”。二房东把阳性住户拉进来的时候介绍到 “这是我的室友 Amy”。为了维持这来之不易的 “人味”,我介绍自己的时候说 “我是 X0X 的 Keith”。尽管我平时根本不用英文名。
4 月 10 日:“我们到底归谁管”VS“他们真的很辛苦”
住户群建起来了,接下来就要解决问题。封楼这个动作很简单,但后面伴随着很多需要解决的问题。比如:阳性什么时候转运,楼道什么时候消杀,核酸怎么做,物资怎么保障,垃圾怎么清理等等。
楼里老年住户多,每次打电话总说不清楚,情绪一激动又容易骂人。于是沟通的事自然就落在了我的头上。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打了无数个电话。市级的 12345 自然打不通,于是我打居委、街道以及区里的防疫热线,直到现在,我都能背出这三个号码。在疫情之初,每个人都团团转,打通这些电话往往需要重拨几十次。得到的当然大多数是 “会转达、等通知” 之类的非即时性回复,但事后证明,我们区的效率还行,有些诉求确实传达到了最基层的执行单位。
打了无数次电话之后,我也终于搞清楚了一些事实。至少在 4 月上旬那段兵荒马乱的时间,像是阳性楼的物资配送,楼道消杀和垃圾清运,都是要靠居民自己联系物业或志愿者来做的。而阳性病例的转运过程中,居委只负责上报和通知,有时候疾控甚至会越过居委,直接通知到病例本人。
我也从和街道和区一级的沟通中得知,我们居委管着五六个小区和很多动迁后零散住人的老式弄堂,但是工作人员只有六个人,而且有些小区有志愿者,有些是没有的。
有一次,我打电话给街道办,问 “现在我们封控楼到底谁来管”,对方语气很平静,说 “我听你的声音应该是个年轻人,应该能明白的,你们居委会就这么些人,管的地方又这么大,真的很辛苦。有些事,你们要自己动起来想办法,或者找物业和志愿者。你的问题,照理说我可以扔给居委去答复,但他们太忙了,所以干脆我就和你讲了”。
在最艰难的那段时间,我们楼的垃圾清理和物资配送,**都是居委书记自己穿着防护服来做的。**尽管这次疫情中,居委有很多事情做得并不尽如人意,但在这件事上,我们还是很感谢他。
后来,我也明白了,那天街道办接电话的那个人,说的话是对的,在诸如封城这样的紧急情况下,哪里率先能形成居民自我管理,哪里的灾情就小一些。
4 月 15 日:“我们不要吃饭吗”VS“我们要封到七月份吗”
当大家都从最初的混乱中回过神来,知道要自救,大概已经是封城一周后。封城到现在,居委一共发过六次物资,分别是 4 月 3 号、8 号、15 号、20 号、25 号 (?) 和 30 号,我们可能算是比较幸运的,六次发的物资都没有太大的问题。但是光靠发放的物资没办法过活,4 月的前半段,我们和绝大多数小区一样,搞了团购。
当时小区里有两个团购群,一个是我们小区的志愿者拉的,另一个最初是居民拉的,但后来群主转让给了一个不知谁拉进来的二道贩子。
很快两个群的画风就出现了差异。志愿者拉的团购群里,基本上一两天搞一次团购,东西到了之后,普通楼的由志愿者放在楼栋口,阳性楼就如同上面所说,是居委书记送的。贩子的群里,最多时一天要发五六个团,接龙满天飞,有时甚至还卖高危的冰鲜水产。由于拿东西的时候发生过偷窃,货一到大家都是一拥而上,甚至阳性楼的居民也会一起出来。
直到有一次,阳性楼排队做核酸时,一群老头老太冲出来拿团购的蛋糕,两群人撞了个满怀,拦都拦不住,与此同时,贩子还在群里卖力吆喝。小区里的一些住户终于怒了。那天晚上 11 点贩子继续在群里拉团的时候,两边发生了争吵,吵到第二天 2 点。从那之后贩子和他的十几个拥趸终于另搞小群圈地自萌,团购乱象有所缓解。
就我自身的经验来说,团购是一件危险的事。因为疫情前期黑跑腿黑快递很多,而且他们当中相当一部分是带阳上岗。被污染的物品会传染到人,人又会通过扎堆拿货、核酸排队、等电梯、走楼道等情况互相传染。我们附近的重灾区,有相当一部分就是无节制团购的小区。
那天在争吵时,有人问,不团购吃饭怎么解决?也有人问,是不是要为了一口吃的,用层出不穷的阳性为代价去交换,一直封到六月份七月份?
其实在当前的情况下,团购本身没有问题,可怕的是 “无序” 的团购。在填饱肚子和防控疫情之间怎么平衡,很考验居委以及居民自我管理的能力。
4 月 22 日:“我终于正常了”VS“我们终于有正常的希望了”
我们楼封掉后,4 月 7 日有医务人员上门给阳性人员做了核酸,复核结果是阴。最合理的解释是,在等待核酸的过程中,她已经自愈了。
于是我们楼陷入了一个很尴尬的境地:阳性人员早就收拾好了行李等待转运,但去方舱的路从此没了消息。到底是个什么状态,她本人不清楚,同楼住户更不清楚。
通过无数个电话,我终于搞清楚了大概情况:疾控觉得核酸复核是阴,不是病人;而居委觉得,疾控没说她转阴,所以她依然是病人。
我们楼在 “不阴不阳” 的两不管地带待了一个星期,阳性住户编了个 “抗原做出阳性” 的借口,让居委找疾控上门给她做第二次核酸。4 月 15 号,第二次核酸结果为阴。
4 月 20 号和 22 号,也许是情况有所好转,能腾出人手来了,在我以及她本人的联系下,居委总算打电话给疾控,给她做了第三和第四次核酸,依然还是阴性,符合目前上海方舱的康复标准 (两次间隔 24 小时以上的核酸结果为阴 + 7 天居家观察后核酸为阴)。
22 号那天,她在楼栋群里说 “我终于正常了”。我们所有人 20 天来心里的一块大石头也终于落下。庆幸她没有导致楼道住户的继续感染,也庆幸我们终于迈出了回归正常的第一步。
疫情期间的那些人们
1.“你屏蔽我好了”VS“我早把你删了”
说实话,网上沸沸扬扬的有关清零还是共存的争论我完全不感兴趣,因为这一层面的产出完全是无用功,对最后决策没有任何影响,纯粹是浪费时间罢了。
关注我的人应该都知道,我本业是做朝鲜半岛研究的。这些年来,凭借在知乎平台的创作,认识了不少人,私下也经常联系,交谈甚欢。我从没想到这次疫情会让我和其中的一位同好彻底绝交。这次上海当然做得不好,乱象频生,这是没什么好质疑的。但我完全不能接受对普通上海市民的指责。即使我仅仅是一个教育战线的基层工作者,我也付出了自己的努力,看到了学校、老师、家长,甚至是稚气未脱的学生们在疫情中的坚持和担当。如果谁要把一个莫名的大锅往我们头上扣,那说明彼此之间真的想法差异太大,也从此不必再联系。
2. 2020 年 “不用寄过来,快递都卡在武汉”VS 2022 年 “不用寄,上海快递都停了”
我有一位来自湖北天门的好友,是当年在韩国访学时认识的。回国之后,她在北京工作,我继续读书,日常来往不多,基本靠朋友圈点赞维持。
4 月 12 日,当得知上海的情况,她联系我,问我有没有什么能帮上忙的。我说不用了,上海快递都停了,谢谢,我自己想想办法。那一段话的上面,是我们之前的最后一次联系。2020 年 1 月 25 日,我问回到湖北老家的她,当地情况怎么样,需不需要我帮忙寄些口罩。她说不用了,寄过来也收不到,快递都卡在武汉。
两年过去了,这期间好像发生了很多事,但又好像什么都没有发生。
我也收到很多其他的问候和帮助,它们来自知乎群里天南海北的同好,来自住在河北沧州海边的八十多岁的远房亲戚,来自当年一起学习,如今已在首尔和河内各自工作的老同学,甚至来自知乎的工作人员。雪中送炭,哪怕只是只言片语,我也会铭记于心。
尾声:“总会过去”VS“永远都不会过去”
总体而言,我对我们社区在疫情期间的工作并不特别满意,但我也清楚知道,他们在自己能力范围内尽力了。我们比较快地形成了自我管理的机制,因此相对没那么混乱。
疫情爆发之后,我减少了使用社交媒体的频率。一方面是负面信息过载,让我的正常生活受到影响。另一方面广场式的社交平台上鱼龙混杂,有人仅仅因为我是上海人,就发私信,用极其恶毒的言辞辱骂我。虽说墙倒众人推是古已有之的事,并不新鲜,但落到自己头上,总不是滋味。
于我而言,最 “难过” 的时间似乎已经过去。无论是 “难捱” 的那个 “难过”,还是“悲伤” 的那个“难过”。一切似乎在渐渐转好。无论付出多大的代价,以往的生活总还是会回来。但是,可能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我都会记住 2022 年 4 月的饥饿和惶恐,记住这个宁静又沸腾的春天,也许这些东西并不会远去,它们将一直在我的心里,并且在一些重要的节点影响我的想法和选择。
5 月 1 号,我们小区终于降级成了防范区,尽管我觉得它很脆弱,稍不留神又会被封控起来。回顾这一个月的日子,借这个问题做些记录。
很多人说,疫情过后要离开上海了。嗯,我也有过这样的想法。但毕竟这是我的根,是我成长和安身立命的地方,哪怕有一天走到了天涯海角,我都会始终挂念上海,始终期盼上海会好。
魔都这波疫情已经很久了,但是在一开始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官方始终没有任何有效的防疫措施出来,浦东、嘉定、闵行的数据始终都是扭扭捏捏的,我就知道坏事了。新闻里频繁出现的各式代表发言,基本上论调一致,魔都是全国经济中心,封城那一套不适合魔都,我们需要精准防控,以防止疫情带来的次生伤害云云,总之就是各种新说辞一套一套的往外蹦跶,但是具体的措施,一个没提,我跟我老婆说,完了,魔都这是准备躺平了,我老婆说:你别瞎说,魔都做得挺好的,你看大街上人来人往的,戴口罩的都没几个,也就前一阵子就封控一个奶茶店,哎,那个奶茶店叫什么来着?我随口回了句:那个奶茶店呀,叫自由之都。我知道,我的语气里有些许嘲讽,但是作为一个普通人,我也不知道我能做点什么。我说:老婆,要不,咱屯点粮草在家吧?我小时候是饿过肚子的,是穷到会数着米缸里面的米过日子的那种,但我老婆从小家里条件还不错,她对物资缺乏没有任何概念,自然是数落了我一顿:神经病啊你,家里有很多地方放么?买回来那么多东西,等着过期变烂么?这么大个魔都,还能让你没吃没喝?你要是买个大房子,我就随便你在家里屯东西。好吧,埋汰多了,我就不好再说什么了。
于是我不再光明正大的跟我老婆聊疫情,但是我会旁敲侧击的跟她说我小时候的故事,什么高中之前没吃过零食呀、高二才第一次吃到肯德基呀、上了高中才有零花钱呀,更不用说以前的日子有多辛苦了,总之就是打打预防针,以防万一,同时偷偷摸摸的买点小东西,把冰箱塞满。
嘴上虽然说得越来越少,心里的忐忑却与日俱增,年前理完头发后就再也不敢去理发店了,因为不知道病毒藏在哪里,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莫名其妙的感染上。从小区到单位的路上,一个一个的小区,慢慢的几乎都出现了阳性病例,但是奇怪的是,官方的通报里,几乎都看不到这些病例的确诊消息,只能更加焦虑。没事就刷出健康码看看,生怕它什么时候变黄,所幸它一直固执的维持着绿色,也算是唯一的安慰了。其实,随着疫情发展,我渐渐的也变得 “无所谓” 了,各种迹象表明,我可能也无法躲过阳性的命运,我自己倒是无所畏惧,毕竟自以为还算年轻,读书那会儿也坚持锻炼很多年,但是我儿子才一岁,目前为止,连发烧都不曾有过,我不知道,他能不能抗过新冠病毒的摧残。更何况,体制内的身份,决定了,一旦真的感染,是个很麻烦的事情,对单位可能也有不小的影响。于是,严格限制自己的行迹,除了偶尔去趟超市买点日用品,其他时间,都是严格的单位、小区两点一线,取消了所有的娱乐活动、拒绝了所有的亲友会面。我和我老婆平时工作都比较忙,有时候下班时间都不能确定,因此,每个星期都会在周末抽空一起出门吃一顿饭,这个习惯从我们俩恋爱开始,已经有四年的历史,这个时候,也只能暂时放下。老婆问我:我们这样子要持续到什么时候啊?我只能告诉她,我不知道,因为我对疫情的走向完全无法判断,或者说,我根本不敢去判断。
然后一个月后,魔都终于开始后知后觉起来,发出正式通知,要开始分区管理,然后就出现了一个新的名词,全域静态管理,是的,魔都没有封城,只是静态管理。于是居沪七年,第一次从地理概念上理解了啥叫浦东、浦西,当时我甚至还在朋友圈里调侃了一下,浦东、浦西两岸一家亲。
于是,浦东直接封控,浦西四天后封,呃不对,那不是封城,是静态管理。我跟老婆商量着,是不是也屯点东西,老婆照例很自信,要封四天呢,你现在屯好了,过一个星期也烂了,我们最后一天再去超市看看吧,随便买点就行。然而我们严重的低估了这次疫情,即便是我自己,都没有很刻意的去关注,没有习惯性的把一些零零落落的信息综合起来评估,大概是太过相信魔都市政府了,我们竟然单纯的以为,四天就能基本解决问题。五点下班,就像每个月底一样,我准备去马路对面的超市看看,然后就发现,事情往莫不可测的方向发展起来。
超市里,乌压压的全是人头,买菜的那片区域人群更是摩肩接踵,超市里三个蔬菜称重点全部开放,买菜的队伍依然排成九曲长龙,初步估计,至少要排一个小时才能轮到我,直接放弃,随便买点牛奶、零食走人。结果没想到,结账的地方乌央乌央的人头攒动,我甚至想直接闪人,后来想想算了,来都来了,看着架势,说不定超市就随时关门大吉了,反正我也戴着 N95,问题不大,就先排着队吧。
排在我前面的是一个上海阿姨,没几分钟就开始不耐烦起来:哎呦,你说这些人哦,怎么就这么有钱哦,买东西跟不要钱似的,一下子买这么多。我跟你说哦,我早上在家门口超市买了很多蔬菜,下午听说这里超市还开着,赶紧过来再屯点肉,你看看这人多得,啧啧啧,买东西真就不花钱么?我能说什么呢,我只能说,你们怎么屯这么多东西呀?你们屯得越多,说明你们越不相信魔都市政府呢。是的,那个时候,我居然还对市政府深信不疑。抬起头,看到前面一个大哥满满的购物车里的物资甚至都快掉出来了,甚至还有三瓶料酒,我的内心居然有点嘲讽:哇塞,这哥们是准备在家封一个月么?
结账的时候,收银员还在吐槽:这些人,都疯了么,从来没见过这么多人,开业那天也没有今天一般人多。我不在言语,结完账,赶紧出了超市,突然冒出一个念头,假如这个里面有一两个人阳性,以 Omicron 的传染能力,这里绝对是一场重大事故。这个想法把我自己都吓了一跳,几番深呼吸才甩掉这个念头,忐忐忑忑的赶回家去。
次日一早醒来,我们的楼栋被封控了,群里问了一遍,没人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好吧,两轮核酸结果出来以后,已经是 03.31 下午三点多了,赶紧跑去单位露个脸,显示一下自己还活得挺好,然后确认了一些,DF 医院的事件属实。我当时直接爆了粗口,一个年轻护士,病情危重的时候,在自己的医院居然得不到救治,最终两个小时后离世,魔都究竟是什么样的世界?我决不相信,如果当时发病的是 DF 医院的院长、书记,结局绝不可能是这样子的。而办公室的一个 78 年的同事 B 居然觉得正常,按规矩做事情罢了,是的,一条鲜活的人命,比不过他嘴里所谓的规矩,但是真的大家都讲规矩么?我们单位食堂要求,扫健康码进入,门口的保安严格审查每个人的绿码,但是我亲眼见到我们单位二把手直接大步流星的走进食堂,保安收起满脸严肃,点头哈腰,这就是规矩?是的,这就是他们的规矩。从那天开始,我的脑子里就被各种愤怒包围着。我的朋友圈有好些个医生护士,那些天,他们都很愤慨,却无奈的转发着那条新闻,默默的抗议。
在家里隔离的时候闲来无事,我就开始关注网上各种疫情相关的帖子,之前我对那些求助的帖子还抱有怀疑,是的,我不相信这座国际化的大都市的领导层会想不到封控带来的民生问题,偌大的魔都会不能保障基本的生活物资,但是,我真的错了,我马上就被光速打脸了。浦西封控的第一天,我们小区就有志愿者在发放物资了,是不是感觉还挺好的?是不是要忙不迭的感谢政府了?可是据我所知,浦东有小区封控了半个多月,都没发过一次物资,浦西这才 24 小时不到,就发物资了?浦西可是有四天缓冲时间屯物资的,浦东却是直接封控的,这是在作秀么?有这物资,为什么不能送到浦东去?浦西除了极个别小区,其他小区有这么缺物资么?为什么不能直接吧这些物资、这些志愿者都送到浦东去?送到更需要的地方去?浦东浦西难道是两个国家么,还是一国两制?这点统筹协调能力都没有?这还能是国际化的大都市?等等,国际化的大都市,哪个国际化,我突然咂摸出几许不对劲起来。魔都这不就是走的英美风么?经济当前,抗疫放在背后,找几个专家出来背书,鼓吹病毒无害,任凭疫情发展,直到严重到了积重难返的地步,才装模作样的抗疫,却暗地里下绊子,设置各种限制,造成所谓的次生伤害,然后再告诉你,你看看,我说了吧,封控是不对的,封控的伤害比疫情严重多了?然后再裹挟民意,倒逼全国一起躺平。是的,除了这些阴谋论,你真的没法解释,这么发达的地区,最终怎么会变成这样子,直至如今,可能依然有封控的小区没有收到过物资,哪怕最早的一批小区,已经封了一个月了。如果有人说,上海哪里有人饿死了,以前我会觉得是无稽之谈,就现当下,我绝对不会有丝毫怀疑,是的,因为没过几天,我就被加强了一遍认知。
五号的时候,浦西并没有如期解封,但是听说中环百联的麦德龙超市开放了,多少都是一个好消息。六号的时候,正好单位有任务,紧急回了趟单位,然后下班路上拐了两条路口,路过麦德龙,结果却被门口的保安大叔说关门了,不开了。是的,你能相信么,在严格封控的浦西,麦德龙居然会因为太多人哄抢而关门了?不是说好了严格封控么,这些哄抢的人从何而来?魔都市政府此时又在干吗?大概是忙着在网上辟谣,在拼命删帖吧?是的,我们的抗疫重点不是疫情最严重的浦东新区、闵行区和嘉定区,而是在各种论坛、媒体的评论区。于是我只能继续绕路回家,然后我就发现了一片新天地。我一直以为整个魔都真的都按下了暂停键,我还是太年轻,是的,我居然发现了一个 “黑市”,从来只在小说、影视中才听说过的 “黑市”,市场的大门虚掩着,几个外卖小哥围在门口,低声问道:老板,** 有么?老板快速扔出一堆物资,又快速完成交易。然后我就秒懂了,赶紧也围上去:老板,蔬菜、水果有么?老板头也不回的说:都有,不零卖,要买就买一箱。这个时候,我肯定不会考虑那么多的,物资才是一切,根本不需要询问价钱,于是一包蔬菜大礼包两百块,一箱芦柑加四个无籽西瓜大的哈密瓜 450 块,一箱香蕉 26 斤 250 块,一箱苹果 18 个 180 块。是的,那大概是我三十年来,第一次花钱那么爽快过,根本就没去看那些蔬菜水果的质量,直接付钱、搬上车走人。这就是物价,还是有价无市的物价。进了小区以后,赶紧把水果分一分,给了几个相熟的同事和邻居都分了一点,平时不过 50 的水果,居然被人感激涕零的,仿佛我当时全身泛着圣光一般。这就是疫情下的在沪华人,我有时候都觉得不好意思,因为这一波囤货,家里差不多一个星期可以保证衣食无忧,而与此同时,有人在仅仅几十公里外忍饥挨饿。
九号的时候,我再次因故回了趟单位,跟办公室的两个同时吐槽了一下物价,而 B 居然觉得理所当然:市场经济就是这样子的呀。是的,他跟我谈自由的市场经济,关系到民生的物资保障,他跟我谈市场经济!我说,你算有钱人么?一颗白菜一百块你也觉得理所当然么?别说一百块,一千块有钱人也吃得起,关键是你是有钱人么?下一个挨饿的是不是你自己?带着愤怒下班,路上又拐了两条路口,去了上次的 “黑市”,门口停着一辆警车,里面坐着两个警察,黑市的门依然虚掩着,但是门上缺贴着两个封条,我不甘心,耐心的在烈日下等了一个小时,直到将近十一点半,警车终于走了。而黑市旁边的水果店里,老板的一箱一箱的把他的水果搬到他的面包车上,直到警车走了,我才走过去悄悄问他:老板,你这水果怎么卖?老板不耐烦的打断我:不卖不卖,我这店被封了的。一边对着电话里头说:哎呀,大姐,你放心,没事儿,我也就门店被封了,物资我都转运出来了,放心,我市政府里头有人,不会有事的。是的,那个老板市政府里头有人,所以他也毫不避讳的在我面前大声说话,那些本该不会被我听到的话,我都听到了。我还没来得及伤感呢,面前的宝马突然动了起来,里面走下来一个警察,径直走到了黑市门口,钻进大门:老板,给我来一袋大米,一桶油,再来点……,老板在里面欣然答应,然后不一会儿,那个警察就抱着满怀的物资放进他的宝马 X5 的后备箱,扬长而去。而我突然想起来,家里也快没米了,于是我也学着那个警察的样子,穿过封条:老板,有大米么?老板连声拒绝:没有!没有!我们关门了,什么都没有。我转身离去,脑子里只记得那个宝马的车牌,还有老板那句话:放心,我市政府里头有人。那天最高气温 30℃,中午 12:28 的阳光,却晒得我全身发冷。我真的很想问一句,魔都市政府,你们都在干吗?我大小扫地恐伤蝼蚁命,家里小猫丢了都会哭半天的一个人,有那么一瞬间,真的很想去人民大道 200 号质问一句,甚至还想带把刀或者枪去问候一下他们全家。
冷静下来回到家中,我装作毫不在意的跟老婆提起了这件事,老婆说:要不,咱疫情结束,就离开魔都吧?毕业七年,我从来不曾想过这个选择,当初信誓旦旦的来到魔都,一个最重要的原因,是因为我觉得这里讲规矩,做事情,靠自己的真本事,现在想来,真是可笑。民生也不过如此,人命不过是拿来叫板的筹码罢了。大概是真的要到了考虑未来的时候了吧,可是也不甘心就这么带着失望离开呀,魔都,他怎么就变成这样子了呢?晚上,部门老大在群里发了个截图,他朋友在小区团购里高价买到了外地支援的物资,那个截图让我想起下班路上看到的某个党群服务中心里,散落一地的援助物资,与此同时,不远处,有人在繁华的魔都某个角落里,忍饥挨饿,我觉得,他大概是怕我心碎得还不够彻底吧。
前几天,认真的阅读了一篇文章 “魔都抗疫,一场国本之战”,里面几乎分析了我所有的疑问和内心的谩骂,为了防止被和谐,我一页一页的截屏保存了,果然,活不过当天,然后朋友圈里面开始铺天盖地的文章袭扰,他们没有能力去反驳,因为说的都是事实,居然下作到拿着国本一次的起源来讽刺作者毫无见识。是的,有见识的人,不愁吃喝,没见识的人,只能肉身抗疫。
高校里,自己的学生被封控在宿舍不能出门,结果还有心思给留学生过生日,完了还能毫无顾忌的公然大肆宣传,这是正常人能干出来的事情?自己医院的护士病危却能拒绝抢救,结果洋大人在爱丁堡?外省送的物资被高价出售,你能信?封城期间,保障物资的麦德龙能被抢空你能信?封城期间的被封的菜场,只有警察能跨过封条买菜,别人都不能买菜,你能信?水果店的老板毫无顾忌的说他市政府有门路,他什么都不怕,你能信?这些都是我家周围的事情,都是我亲身经历的事情,就这两天发生的事情,更不要说,那些我看不到的地方,有什么样的罪恶在滋生?
我颤抖着双手,眼含着泪水打下这许多行字迹,我还是不甘心的想问一句,魔都啊,魔都,你到底姓资还是姓社?如果民生都不算国本,什么算国本?
魔都魔都,呵呵,魔幻之都。
真实情况就是一团糟。
先说自己所在的小区。宝山区吴淞街道海滨二村,实名,爱过不过。
到今天为止,一共发过两次东西,第一次稍微好点,米,麦片,牛奶。今天就一桶 1.8 升的油。要是没有存货,靠这个大概能活 15 天吧。嗯,能活。
然后菜基本靠抢,靠团购。然后可怜的团长还要承担所有的责任,是所有的责任,包括但不限于疫情扩散,物资损坏,物资缺斤少两,售后联系,等等等等。哦对了,比不能牟利。
然后今天的情况是美团有菜没人,叮咚有人没菜。
政府巡视发布会啥的已经完全不想看了,也就是打发一下时间。
我们是封控区,按要求,是足不出户是吧,不好意思,小区贼热闹。抽烟的,晒太阳的,倒垃圾的,遛狗的,聊天的,买菜的。是的,你没有看错,买菜,有某户居民不知道从哪里搞来的菜,在小区里卖,然后买菜的人自己去取。居委会知道么?他说他不知道就不知道吧。知道了估计也不敢管,给你出去溜达溜达释放点压力吧。
然后你说市面上买不到东西么?不,买得到,只要你有钱,什么都买得到,就是贵。非常魔幻。我估计全中国的物资都在往上海跑,因为你只要能进来,就能卖掉,2 倍是良心价,3 倍是市场价,没个 456 倍你都不好意思说哄抬物价。上面的人但凡自己抢一次菜,带一次团,也不至于搞成这样。
然后就是知道了原来真的有人敢在封闭的市场环境下用市场经济调节。2300 万的需对应 1 万的供,还不许人家赚钱,你们的经济学都是 x 教的么。嗯,我觉得这里用啥都是对这个 x 的侮辱。
最后就是精神状态。是的,买了有很多东西,相对来说算是物资比较富裕了。但是我还是在不停的买买买,抢抢抢。这是一种精神层面的失控。一种非常强烈的不安感。
要我说吧,零也好,躺也罢,快点吧,累了。连基本民生都搞不好的清零,还不如躺了吧。最多不就是没钱治病,也无所谓了。实在不行你把上海划出去吧,当做第二个香港,默认都有病毒,我也无所谓。
1942 年河南旱灾,百姓流离失所,而此时的重庆国民政府是一片歌舞升平,官僚们甚至组织群众列队欢迎美国大使的到来。
所以说,国民党反动派死的真是一点都不冤枉,伟大的中国共产党万岁。
本人女,85 后,土生土长的上海人,已婚无娃,坐标虹口江湾镇。在这个 21 世纪的国际化大都市的上海,没想到也体会了一把为买不到菜而产生的焦虑。下文会以时间线来记录从 3 月开始到现在,我所经历的一些微不足道,却又刻骨铭心的生活。(P.S. 4 月 11 日以后更新的内容请看我另外发表的文章,两篇同时更新有点麻烦。)
3 月初期,当时上海的疫情还不是很厉害,大家还像往常一样每天带着口罩,正常去上班,之前两次公司隔壁的大楼被封,要关在公司 48 小时,还庆幸自己公司楼没被封过。3 月 8 日三八妇女节,有幸在封闭前早上最后一次去了医院看了皮肤,配了点药,后来就再也没机会去了。下午公司所有女性同事还一起搞了好多活动,吃了很多蛋糕奶茶,做了肩颈按摩,中医咨询,现在回想真是庆幸这个活动能办,否则最后的狂欢也没了。3 月 10 日公司乒乓的一次社团活动,本来是正常去外面的乒乓场馆打的,后来据说附近的小区有疫情,而且全市疫情开始上升,所以都取消了。还好隔壁楼的乒乓桌还开放,于是我们乒乓社团顶着疫情的风险进行了最后的一次活动。当天晚上公司就发邮件说明天开始都在家办公。后来就再也没去过公司了。
3 月 16, 17 日,我们街道第一次封闭全员核酸,这时候不是所有地方都全员核酸,所以感觉也还好,而且也就两天,家里物资还算充足,提前买好了,所以很快就过去了。但 16 号的核酸可以说是一片混乱,可能是第一次经验不足。我们小区有 39 栋楼,将近 4000 人,还算是比较庞大的。本来以为一早会开始测核酸,但是一直等到下午 4 点左右才开始的。叫到我们的时候已经是 8 点半了。下去的时候发现有很多人排队,而且大家距离很近,几乎就是贴着的,而且又是同时好几栋楼一起下去的做的,所以特别混乱。排了将近 2 个小时才做到的。还好有我老公在,可以我先回去,可以等要到了再下去。一直到晚上 10 点半才做好的。
封了两天以后就解封了,又开始继续上班前跳半小时 Just Dance,白天在家办公,下班以后天天烧菜,偶尔到附近小店打包饭菜的日子,还可以去爸妈家吃饭,交替进行。日子过得还算比较正常。晚上可以去超市买点菜,附近马路散散步刷刷步数。
3 月 23 日早上,我妈告诉我 93 岁的外公在医院去世了,终于还是没挺过去。这天正好又是下雨天,倍感忧伤。虽然觉得他终于解脱了,但想到以前的过往,还是忍不住落泪了。
3 月 25 日下午,接到爸妈通知说外公的追悼会在 3 月 26 日上午龙华进行,先去外公家,再一起去龙华,要我和老公一起去。正好第二天我是请了一天年假准备去的,但晚上 8 点半左右,新闻说浦东要从 3 月 26 日 0 点开始封,所有公共交通都停运,商店不运营,都要在家。浦西从 4 月 1 日开始封。于是我们都慌了。3 月 26 日早上醒来,老公说不去追悼会了,担心会有传染的风险。我纠结了下,也做出了艰难的决定不去了,但内心是真的非常痛苦,没办法见到外公最后一面,自责了一整天。早上起来,一大早吃好早饭,就跟老公去附近超市大采购。8 点三刻去的,没想到超市蔬菜区域都是人,排了很长的队伍都是要称蔬菜的。我赶紧让老公先去排着队,自己去挑了好多绿叶菜和根茎类蔬菜,还去买了点猪肉,可以冷冻。称菜排了半个小时才排到,真是活久见。接下来又去买了冻鸡胸肉,鸡蛋,黑木耳,黄豆,挂面,方便面,火腿肠,面包,糕点,麦片,料酒,生抽,卫生纸,牙膏等这种生活必需品。结账也排了一刻钟左右。大采购花了一个半小时的时间,虽然感觉很累,但还是有点安全感。后来几天每天有空就去超市逛逛补补货。
3 月 26 日第一次做抗原检测,3 月 29 号第二次,都是阴性。
3 月 30 日,公司发通知说可以给大家发绿叶菜大礼包,当天中午赶紧登记了,31 日下午就收到了,是公司集结了一些志愿者来发放的,真的非常感动。于是这段时间实现了绿叶菜自由。发了油麦菜,芥蓝,小青菜各两包。截止至 9 号,公司发的绿叶菜还没吃完。在现在这个状况下能天天吃到绿叶菜真的很幸福。由于烧了半个月的菜了,这天晚上想在封闭前放纵下,点了个达美乐的 88 元匹萨套餐,觉得后面可能有相当一段时间吃不到这样的大餐了。第二天中午又去沙县打包了两盒炒米粉,真的是人间美味。
虽说只封四天,但老公预感远不止那么点时间,所以到 3 月 31 日最后一天,老公一直采购到超市关门前一刻,补了 30 个鸡蛋,一箱安慕希酸奶,一箱蒙牛的常温奶,还有方便面火腿肠饼干之类的,花了大手笔。他说后面想买也买不到。另外,还好家里一般都是买那种一箱 12 盒 1L 的进口常温奶,所以牛奶还不算很缺,庆幸三月中旬刚补货了一箱。大米也是 3 月底刚网上订了一袋 5 公斤的米,感觉物资还算充足。
4 月 1 日浦西正式封闭第一天,早上 8 点半收到楼组长通知去做核算,这次早了很多,而且更有序。大约排了 40 分钟左右就测到了。爸妈是他们那边小区的志愿者,负责登记,更是一大早就起来了,很辛苦。4 月 4 日第二次,4 月 6 日第三次,都是排队时间比较短,10 分钟就搞定,居委和志愿者还是花了很多心思改进流程的。4 月 7 日一次抗原。
截止到 4 月 10 日上午,我们只收到一次药和一次菜,第一次 4 月 4 日晚上两盒连花清瘟颗粒,4 月 6 日晚上收到一袋根茎类蔬菜(一根超大萝卜,一根胡萝卜,一个土豆,一个洋葱,一颗卷心菜,一根莴笋)。
另外,3 月 29 日 16 点 44 分,楼组长在群里发消息说街道有 100 元的菜品套餐,需要在 17 点前给反馈,但并没有说套餐里包含了什么。大多数人也囤了不少物资,所以并没有人买。4 月 1 日,市委书记李强到徐汇天际花园视察,我有个住在小区的亲戚发照片,他们发了大礼包,好多荤菜和素菜,竟然还有冻虾,让我三等公民甚是羡慕。期间别的街道也陆续发了各种菜,但我们是一直到 6 号晚上才收到的,而且都没有荤菜。不过街道会优先分给老人等特殊人群,他们比我们多收到几次物资,而且东西更好一些。
刚开始封的时候觉得还好,没几天就可以解封,大家还过得比较淡定。但到了 4 号,每天阳性病例都在增加,的确后来 5 号也没有解封,而且之前囤的物资也越来越少,虽说也够吃,但是生活水平是大打折扣。于是就碰运气试试能不能抢到叮咚,盒马,美团。叮咚每天 6 点和 8 点半,试过几次,根本抢不到,抢的人太多了,系统一直要刷新,刷了一刻钟,最后运力不足没办法下单了。盒马也是抢不到,后来干脆关了。幸好 6 号又重新开了,而且有我们小区的团购,所以 8 点可以抢,9 号在 11 点左右还能买到两组酸奶,10 号一早抢到两箱牛奶,但很快别的东西全卖完了,特别抢手。
4 月 8 日早上,总算找到了小区团购群的组织,在这之前,我抢了好几次菜都无功而返,已经心力憔悴,感到无比的绝望。幸好找到了小区团购大群,里面有四百多个人。果然人多力量大,瞬间团了各种物资。由于老公在家期间也没办法工作,所以家里的团购任务就交给了他。老公团了水果,牛奶(光明优倍致优,还有常温奶),蔬菜肉套餐,纯肉,方便面,甚至 50 斤大米,有些都要 100 人才起团,但我们小区人多力量大,最后基本都成团了。可惜的是水果最后没有成,因为供应商那边供不过来的原因吧。
4 月 10 日早上,收到 8 号两箱常温奶到货的通知,需要自己去大门口去拿,还好也不是很重。很开心,第一个团购物资到达。中饭吃好去做了核酸,这次是一栋栋楼叫的,而且每个人间距一米左右,越来越规范了。然后没多久社区发了第二次菜,这次比较丰富,有一包腊肉,一包辣香鸭,两包干香菇,两包卷纸,三个土豆。本来正好还剩一包半卫生纸了,正好需要。另外,前天团的一包 50 斤大米和昨天盒马买的两组酸奶也到了,但得自己去小区门口拿。老公在这么热的天自己从北门把那么重的大门扛回来也是老不容易了。晚上,今天团的 5 斤阿克苏糖心苹果竟然到货了,第一次团购那么快送到的。
4 月 11 日,今天收获满满,先是下午盒马昨天买的牛奶到了,然后是 5 点多之前团购的世纪联华蔬菜肉蛋 199 套餐也到了。超级大的一包,而且菜和肉都很新鲜。之前宣传说是四斤不同部位的肉,因为分开切配比较麻烦,所以实际给了几块大肉,就多送了一斤。还有 11 个鸡蛋(多送了一个),两瓶水(也是多送的?),两个番茄,两根黄瓜,两把菠菜,一个洋葱,一颗超大的大白菜,一颗超大的卷心菜,一把很粗的葱,一小块生姜。肉真的超大的几块,拿回来先稍许分了一下,分别装在袋子里放冷冻室,这样后面几天吃之前化冻一下就可以了。今天晚上第一次吃上这么新鲜的肉,好吃。
-——– 说一下疫情期间自己的烧菜经历 ———
疫情前我也会烧菜,只是平时上班,父母住得不远,一般都晚上蹭个饭再带个第二天的中饭。所以自己做饭的机会只有每天的早饭和周末,但周末有时候也会懒得做,就去附近饭店吃。这次疫情之后只能天天在家自己做饭,没有任何别的选择。最近做得菜比以前一年加起来都多,一般洗菜烧菜在半小时到一个小时内搞定。
由于工作比较忙,还有时要加班,所以每次晚饭都是下班了赶紧洗菜烧菜。老公有时候也会帮我打打下手,切个菜,倒个水,端个碗什么的。洗碗是用洗碗机洗倒也没什么,但最近洗碗机的使用频率明显高了不少,从以前的一天一次变成一天两次。一般做菜都是烧两顿的量,第二天中午可以煮个挂面,配上昨天的菜,还是很美味。早饭一般都是吃面包,麦片粥,手抓饼之类的主食,配上牛奶,鸡蛋,水果。现在水果都已经吃完了,只能看看还能不能团购到。
-————— 娱乐及日常 ——————
再说说这段时间的娱乐吧,在封城之前,每天早上六点半到三刻左右醒,七点左右起来。吃好早饭先打开 NS 玩会动森,大约半小时以后跳半小时的 Just Dance(2021,2020,2019 每天轮换跳)锻炼身体,一般会先跳一首简单或者中等,然后连续跳困难和极限的五首歌,每次跳好都会觉得很爽,上班效率就会比较高。接下来就是紧张又忙碌的一天在家办公。晚上吃好饭之后,一般会很老公出去散一会步,刷个步数,或者去超市买点日常用品囤货。回家之后一起在客厅看个剧。一般九点半左右就会觉得有点困,然后就洗洗,十点半到十一点就关灯睡觉了。
周末有时候会加会班,不加班的话还是动森跳舞 (有时候换有氧拳击或者健身环),或者有时候会玩会别的游戏,比如宝可梦阿尔宙斯(三月中才刚买的),塞尔达去地图没走到的地方(已经 160 小时,但还没杀盖农),然后就跟老公刷刷美剧,做做饭,打扫卫生,洗衣。两天很快就过去了。
如今疫情之下的大上海真是 “贫富有别” 的。
上海富人隔离期奢侈生活曝光,可我更关心那个住烂尾楼的女人……
秋语禾
01
如果买房,你最关心的是什么?
地段?交通?学区?周边环境?
这些都是必然考虑的问题。
以上条件要实现,有一个大前提,得顺利交房。
然而,有些人掏空几个口袋,搭上大半辈子的积蓄,背几十年房贷,却连入住,都成了奢望。
烂尾楼,成了他们幸福家园的唯一代称。
房子烂尾后,他们过着什么样的生活?
在 B 站 UP 主 @环华十年的视频里,我看到了最残酷的现实。
视频拍摄于西安某楼盘,业主们买了期房,却因开发商破产,10 年交不了。
300 多户业主,被逼无奈,搬进了没水没电没电梯的烂尾楼。
一夕之间,视频播放量数百万,堪称现实版《活着》。
楼道堆满建筑垃圾,黑得伸手不见五指,稍有不慎,就被绊倒。
72 岁的大爷,住在 16 楼,打水、上厕所,每天只能爬上爬下。
有人买了当婚房,孩子都 6 岁了,还没住上。
年轻的爸爸戏谑地对孩子说道:来给叔叔哭一个。
有人腿脚不便,却住在高楼,睡觉连衣服都不敢脱。
有人贷款 10 年,还差一年多贷款就还清了,可房子的进度,却停留在 10 年前。
最让人泪目的,是那个住在 13 楼的大姐。
她说,最起码房子能挡点风雨。
可是,没有水没有电,不能洗澡,徒手提着水桶和煤气罐上 13 楼的苦,又有谁懂?
她没有选择,更不敢离开,因为她连房租都交不起了。
“在外面租了十几年房了,实在给人家掏不起房费了,现在还欠着几万的房费。”
“没办法了,不然谁愿意住这烂烂楼。”
当年,她用大半生攒下的钱,加上找亲戚朋友借的,买了这个 100 多平的房。
她只不过是想,让家人住得更舒服一点。
这些年,为了还债和房贷,她去包子店做过工,在食堂洗过碗,一个月,也不过 2800 元。
这份工作,要从晚上 7 点,干到凌晨 5 点,全是夜班。
回来之后,她依然不能睡个踏实觉,因为还有孩子要照料。
工作很难吗?当然难。
可是她无奈地说,好活儿也不会让她干,自己不识字。
房贷一月不落地要还,可畅想中温馨的生活,遥遥无期。
买房的时候,儿子才 1 岁,现在儿子 13 岁了,依然只能在村里读书。
上下楼太辛苦了,上厕所只能买个桶解决,或者去楼下的公厕。
对着镜头,大姐只是说:这三年的疫情,确实没有经济收入了。要是这个房子没有了,这辈子也住不上新房了。
她用最平和的语气,阐述这一切,却让人心情沉重。
上大学的大女儿,年幼的儿子,微薄的工资,不敢断供的房贷,像山一样压在心头。
以为买了房,就有了家。
可房子烂尾后,她的生活,也被拖进了深渊。
窗台买的花,贴在玻璃上的喜气对联和福字,是在贫穷的状态下,她能做到的最大仪式感。
可在冰冷的现实面前,显得格外刺眼。
什么时候是个头?没人知道。
和大姐一样,这里的大多数人,都是用了大半生的积蓄,买下了房子。
烂尾后,他们依然面临着 “房贷 + 房租” 的开销。
如果不是逼到没办法,谁愿意吃这个苦,住什么都没有的烂尾楼?
明明他们勤勤恳恳地工作,认认真真地生活,却没有被生活善待。
疫情、失业、烂尾、养老、教育…… 当这些都向普通人砸来,我看到了一个最残酷的世界。
麻绳总挑细处断,厄运专找苦命人。
又或许,同样的事降临到有钱人头上,不过擦伤。
可对普通人来说,是厄运,是山崩地裂的大事。
在这个世界上,有人一掷千金,不受大环境影响。
就有人拼了命地努力,还要为下一餐发愁。
有人有很多试错机会。
就有人,明明每一步都谨小慎微,依然会坠入万劫不复的深渊。
这一出人间悲喜剧,你我皆是剧中人。
02
时代的一粒灰,落到个人头上,就是一座山。
只是,普通人被这座山压得喘不过气,而有钱人,轻松站上山顶,俯瞰山脚。
就在西安那个住烂尾楼的女人在网上刷屏的同时,上海隔离区的富人们的生活让我们看到了这个世界的参差。
一位用户在社交网站分享了自己的隔离日常。
LV 变着花样,送来各式各样精致的餐食。
建行、宝格丽不重样地送上美食。
卡地亚送来点心、精美的小蛋糕。
还有直接发来菜单的。
![](data:image/svg+xml;utf8,)
在普通人为抢菜定好几个闹钟时,有钱人完全没受到影响。
他不用抢,甚至不用亲手做,就有各大奢侈品牌轮番发力,将做好的美食送到他手中。
为什么?
因为他是 VIP 用户,品牌当然要服务好他,争取更多的生意。
还有网传的上海高档小区 “翠湖天地”,疫情防控期间,为业主遛宠物狗。
连通知都是中英文各发一遍。
![](data:image/svg+xml;utf8,)
精美点心小吃送上门。
新鲜蔬菜买好放楼下随便拿。
这就是疫情下,上海的众生相。
看到一个评论很扎心,有钱的叫居家生活,没钱的叫隔离生存。
有钱和没钱的生活,真的很不一样。
即使疫情造成这么多不便利,有钱人也不会受影响。
有人为下一顿吃什么,心焦如火;有人只需坐在家中,岁月静好。
有钱的,享受各种服务。
没钱的,为一点口粮拼得双眼血红。
即使在生存面前,依然如此。
我知道会有人反驳:有钱人的钱,也是靠努力靠积累来的。
我当然承认,可依然觉得很无力。
现实的鸿沟,太难跨越。
绝大部分人,付出努力,拼命追赶,好不容易超越父辈,在城市站稳脚跟。
以为终于能够站上那些有钱同学的起跑线,以为生活从此平顺。
然后呢?
一场灾难袭来,所有的努力,就如大厦倾覆,荡然无存。
普通人和有钱人最大的区别,就是抗风险能力的强弱。
对有钱人来说,疫情风控只是暂时的生活不便利。
可另一些人,连安身立命的根基,都被动摇。
03
疫情三年,我身边太多人都遭遇重创。
教培行业的,待业在家了。
旅游行业的,放起了长假。
做餐饮的,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收入不稳定,可房贷、教育费用、生活支出一样不少,大家不再说 “有空聚聚”,而是寻找各种搞钱的机会。
我听到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太难了。
确实很难,对普通人来说,这三年,就是一次重创。
根据 @第一财经日报报道,在疫情和洪水的冲击下,郑州法拍房半年增长近一倍。
这背后,又是多少普通人,多年的努力,被连根拔起?
他们明明都拼尽了全力去活着,去努力创造更好的生活了。
去年,郑州一位餐饮店老板,在店内烧炭自杀,年仅 42 岁。
生命最后一刻,他将仅有的几百元转给女儿。
他踌躇满志地创业,却经历了门前修路、疫情、暴雨,生意做不了,开支却照常。
他咬咬牙,硬着头皮撑过这一切,以为终于能迎来峰回路转,直到疫情再次反复。
这一次,他终于撑不下去。
他留下了最后一个视频,是环顾凝聚自己所有心血的店铺,定格在一堆黑炭上。
最后的画面,他把镜头对准自己,一声长叹,眼角泛泪。
一个普通人的一生,就这样结束了。
又有多少普通人,和他一样,在压力和痛苦中挣扎?
有人住高楼,有人在深沟。
有人光万丈,有人一身锈。
这世间,有人生来就站在金字塔尖,有人拼尽全力也赶不上别人的起点。
我不想说公平与否,也给不了解决的方案。
在大时代下,个体的命运,显得那么渺小。
可我依然想说,坚持一下,再坚持一下吧。
也许你依然对这个世界充满愤懑。
也许你也无数次考虑过:为什么是我遭遇这些。
这世上的很多事,就是没有道理可讲。你遇到了,就只能硬着头皮,去面对,去解决。
不去考虑公不公平,活着的每一天,就好好活下去。
纵然生活艰难,可坚持走下去,你会看见曙光。
上海张江某半导体公司,从 27 号晚上全部员工封到现在,美其名曰:抗疫保产,还上电视表扬,实际管理一团糟。里面的 op 都干了多久了?我们工程师又干了多久了?
3 月工资只有发的底薪,一点补贴没有,别和我说什么五月份会发,要是有补贴不早说了,还要这样偷偷摸摸?
之前还发了一封什么公司给员工的信,其实就是通篇废话,教育我们要为公司付出,要让我们被公司白嫖。
那些领导么一个个住一个人的房间,舒服的要死,我们么住在会议室,什么意思?p 民没人关注是吧?在这帮领导的眼中,住多久不重要,自己的功劳最重要!
这就是资本家的嘴脸!
阳性小区,群里有人提醒邻居们注意:
“不要去挖笋吃,小区绿化带都消杀过。”
被炸出来的回复如下:
“什么,我们小区有笋挖?”
“现在已经没了”
“蒲公英和荠菜也能吃吧”
“前两天出门已经在草地上看过了,没有了,可能已经被挖光了。”
大家并没有在开玩笑。
真实的民生和民声。
上海将进一步查处网络圈群造谣行为
给各位都提个醒,说话都悠着点,小心小黑屋。
这是我家所在楼组微信群,我们楼里有一户人家阳性之后几天终于要被转运了,结果发生了以下真实情况。
友善的邻居与哭笑不得的结局。
你现在就敢问真实情况了,我都不敢想象你接下来想问啥。。。
坐标浦东三林,2022 年 3 月 19 日开始封,到今天 5 月 2 号,小区一共发了 4 次还是 5 次物资,基本都是米面粮油牛奶等基础,我这一个半月光团购已经花掉了几千块了,然后每天早晨被楼下大白拿着大喇叭喊叫下楼做核酸。
刚下楼去小区侧门买两包烟都搞的像地下党接头似的,平时 17 块的利群现在卖 28 一包,牛逼。
坐标上海,住群租房,真的难,全方位的难。
首先防疫安全,一户 110 平左右的房子住 7 个人,不说确诊,即使出现密接也后患无穷。在 3 月底未完全封闭的时候,我在下班乘坐电梯时,一个邻居看我按下楼层后问我是不是合租的,我答是后见他身体即刻紧绷起来,仰起脸质问:“你是哪个单位的?” 我不敢说我是做快递物流的,怕引起这位老年人的惶恐,“没关系的,我的核酸天天做,我们单位要检查的。” 他依旧未敢放松,且紧了紧手里宠物狗的绳子,“诶呦呦,今天发抗原试纸,你们做仔细,你晓得?” 我看着他撇着的下嘴角和大狗应付着好好好,心里无语:若不是工作我都不会出门,更想安全的居家窝着。
饮食。没有冰箱微波炉。因此封闭前只准备了两桶泡面,一份即食米饭,6 袋鸡胸肉,6 个小面包。3 号时感到封闭遥遥无期,怕自己饿死买了一箱泡面两箱牛奶一些火腿,打死 3.15 那天的我也想不到半个月后高价入手老坛酸菜面。
好在经过团菜和街道发菜后同户邻居的照顾,饮食方面转危为安。
物资。目前发生最让我难受的事情是团酒精。
酒精是 6 瓶一组起卖,一瓶 500ml,共 120 元。我不认为也不希望疫情漫长到会消耗掉 6 斤酒精,我尝试拼单后,过了好久,终于有好心的 802 表示愿意救急,我拿几瓶剩下的给她就是。
在中雨大风加降温中酒精来了,团长没有明确说我们楼的酒精放在哪了,我们楼很少只有两组(101 + 我),鬼使神差我记忆中团长说的酒精放在 18 号楼前。傍晚志愿者冒雨去取,到了 18 号楼在本楼群里艾特我:“酒精呢?没有看到!”
我赶紧去翻群消息,发现是 19 号楼。我立刻回复志愿者并道歉。
“有没有搞错?地点都没弄明白?到底是多少号你确定吗。”
我私聊了团长确定地址,颤抖着手打字:“19 号,问过了,对不起没有提前确定好。”
不妙志愿者到了 19 号楼门口却只看到 6 瓶,他真的生气了也很着急。但我不能完全确定,我记得看到了 101 之前付款记录,但此刻也怕是我记忆错乱。我不停切换群疯狂翻聊天记录,好像团长回复我了:还有 6 组放在了 2 楼楼梯间。我要来了照片转发到楼栋群,但是房间信号不好,我没有发现照片发送失败。
而此刻志愿者还在着急,“哪栋楼的 2 楼?20 几室?” 我再再表示对不起信号不好并狂转照片,后来翻群发现我将那照片发了四次。
之后,我等了一会,群里没有回音了。我缓缓放下手机,终于得了空擦擦流了满脸的鼻涕眼泪。
我像是回到了 10 来岁,犯了错后手足无措,满脸稀泥不敢动只用力往回憋,等着我爸发现后的一顿狂风暴雨。那样的张惶恐惧不安焦虑,让我怀疑自己精神病发作,矫情敏感的要死,都成年工作了又找回了小时候的感觉。
一个小时后,志愿者群里发了篇小作文并艾特出我详细诉说了刚刚波折的经历,他的给形容是 “奇妙的找酒精事件”。
可是,可是,我承认到这我的负罪感已经减了不少,我想:到底要怎样,我再给你跪下磕两个吗?
我害怕,害怕麻烦别人,害怕别人对我有看法。疫情严重以来就战战兢兢,不敢生病,不敢过多制造噪音,不敢多订快递。但是,终究还是添麻烦了。我对不起他,我道了歉并致敬他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表达了不会再犯的决心。
每天活动范围在 12 平的房间内倒没有觉得压抑,但确实会被一些对比影响,受落差刺激。奥密克戎不分高低贵贱一视同仁,但我不敢设想某些人口中的共存。共存后像我这样的群租房租户与一粒沙、一根草会不会比量齐观。
我离开了新一线的家乡投身上海熔炉,万万没有想到会遇上如此规模的疫情。现在没有工资,没有物资。很艰难,可我觉得被疫情打倒的日子更难,我支持不清零不解封。
真实情况?谁让你问的?你有什么目的?
13 乎某大佬想法区截图,侵删。
真想说清楚,尺度挺大的……
前两天有一篇伦敦决战爱丁堡的文章,
不知道各位看过没有……
除了一些被蹭热度自媒体用歪曲的手段解读吓到的人,和一些武汉疫情创伤综合征患者…… 还有一些怎么说呢你懂的……
除了这些人,从上到下的战斗力,
基本都不在乎奥密克戎……
不同屁股的人在乎的都是不一样的……
比如我在乎投资者信心(关系到孩子以后怎么办,没人喜欢孩子成为朝鲜人…… 否则谁关心产业链啊,失业的又不是我关我屁事)
和自己能不能吃饱饭(直接相关的其实只有这点)
至于别人在乎的,开头就说了尺度太大,这里太小。
我家在什么地方不重要,我只知道从今往后,别人管我们街道叫 XX 镇(nipple town)。咱们 town 离徐汇最早爆发的街道,隔了一条马路。3 月初,四周小区纷纷开始打起蓝色防疫帐篷,禁止人员出入的时候,我还特别骄傲的给我们同事说,你看我们小区,被包围着的唯一一个无阳性小区,那是喜兆。
3 月 8 号,晚上 10 点半,居委开始拿着大喇叭喊着下楼做核酸。当时那个阵仗,全小区的人挤在中心花园,我默默庆幸,幸好我是第一个冲出去,不然这么多人,有阳必中招。
第二天特别正常去上班,隐约感觉有些不对,一问才知道,同一层有不少同事小区封锁,就像狼人杀一样,天黑闭眼,偷偷带走。其实隔壁某跳动从 3 月开始,写字楼的灯就没有开过。我记得那天晚上是发版的日子,原本累的要命不想出外面吃,硬是被拖着去了麻六记。这顿麻六记成了后一个月回味良久的晚餐,我们戏称为最后的晚餐。
后来的一切就像顺利成章的事情,第二天公司在开会的时候,紧急通知居家办公。附近超市商店开始人挤人。我始终抱着一种乐观的心态,估计也就是关个 1 周,没必要刻意屯物资。
第一周,小区封锁不让进出,菜农为了顺利把菜卖出去,每天不回家,睡在附近小区周围的马路上,第二天把皮卡门一开,隔着栏杆像喂猴子一样,把菜投喂给小区里的居民。物业经理拿个大喇叭喊,菜价正常,无需抢购。当时春笋 15 一斤,特别新鲜,我吃了好几顿油焖笋。之后每天都是 48h 封闭,解封等通知,48h 继续封锁,就这样连续一周,我逐渐感觉到事情有所不对。周末街道开恩,给了我们 4h 的自由时间,我飞快的骑上电瓶车去了最近的超市买物资。
再接下来,门口的摊贩被驱逐,因为小区后面的农贸市场是本区的农贸物资集散中心,没几天就爆阳性封锁。特别巧有些批发大佬就租住在我们小区,我们小区就有了第一个阳性,批发猪肉的。当时小区业主特别愤怒,甚至要求租户公开道歉。作为一个小区租户占比不到 10% 的小区,普通本地人拥有很大的发言权,并且这个阳性也是封闭以来唯一的情绪发泄点,有些低素质的就很快抓住这个点大肆做文章。
4 月前的 nipple town 一直是别人家的孩子,发物资准时,物资包大,物资丰富,绿色蔬菜特别多。小区很多人也是处于积极为小区奋斗的第一线,出阳性就去疾控申诉解封时间,物资慢了就去政务平台留言要求物资。小区内也组织起了很大一批志愿者和消杀组,从刚开始看不惯居委作风,到居委慢慢配合改正一起服务小区。4 月前对我来说也是一段很开心的时间,网络菜场丰富,外卖特别是大牌餐厅都纷纷推出居家套餐,价格比堂食实惠,甚至很多米其林黑珍珠抓住这波营销,后期堂食折扣。当时我每周叫一次外卖,对于普通外卖也要 10 元的配送费来说心里多少有点不平衡,所以还是叫了贵价的怀石料理,为当时居家每天吃自己做的菜添一点花样。
下令封城那三天是后续艰苦日子的开始。我住的地方离马路进,能很明显感觉到马路上车子声音从变少,逐渐到消失。因为医疗机构的停摆,连救护车声音都很难听见。
4 月头是一场很艰难的过渡期,小区里阳性从一个到都不记得有多少个,核酸从聚集测量到每栋楼组织单独检验(吐槽一下,知道医务人员辛苦,但是下楼穿过小区去测还是风险巨大)。在业主群多少都能看出来,有的私企小老板医疗相关的厂房被征用;刚找到工作的小青年因为疫情还没有入职就被离职;实体产业的员工多少都被降薪只发生活费;那些被智能时代抛弃的老人只能求助楼里面的年轻人帮忙买点物资
突然有一天,坚持全阴的我们楼有了个阳性,直接影响就是,大家开始恐慌下水道的气溶胶,前些天在一起测核酸的风险。接着全楼封锁禁止下楼。特别不巧,这套房是我们楼里唯一的租户,大家心中不满借由这件事爆发了。租户的父亲在外跑出租,疫情开始为了维持家中正常的收入,没有进过小区,每天睡在车里,隔着栏杆和家里人一吃饭。疫情期间人情味一足,感染的风险性就起来了。最大的爆发点在确诊后的第二天晚上,我下楼倒垃圾,一楼的门开着正对着楼梯,当时在二楼的我看着开着的门顿时傻了眼,愣了一分钟,感觉那一刻空气中都充斥了新冠病毒。我在犹豫是继续去倒垃圾,还是喊人关上门。慌乱间,转身透过楼道的窗看见一楼的租户隔着小区栏杆和外面的 丈夫对接着米和食物。下一秒我马上跑上楼上,拉着楼道组组长质问一楼为什么私自开门,私自出单元楼。当时我想着我密接隔离期间,在宾馆一开门,门警报就会响的事情。我在群里质问物业为什么不把阳性送走,阳性为什么能私自出单元门。物业私聊我,告诉我了当下疾控中心的潜规则,抗原阳性要等待复检核算阳性才能转走,核酸阳性报告上传要等确认有转移位置了再传上去。那晚我特别害怕,第二天测抗原手一直抖。一直等到 5 天后,1 楼的租户才被转走,隔一天其母亲也被作为密接转走。期间我们一直在质疑她家的感染渠道,一说做志愿者,志愿者团队不接受这个说法毕竟志愿者团队没有其余的感染者。那最大的可能就是在外奔波的父亲,每天隔着栏杆跟家里人的那一顿饭。这个故事显得又可怜又现实,在上海这段时间,每天都在发生。
人害怕的时候总会做出很多盲目的选择,比如说我,花 270 买了 40 个口罩。人也总在权力集中的时候,把金钱利益放在最前面,比方说上海那些贩卖援助物资的居委,比方说我们 nipple town 下去的镇长,还有比方说我们小区某个业主,从开始帮忙团购防疫物资,到高价倒卖水果,到洗脑老年人买三无智商税消毒工具,最后到整个志愿者团队举报进 PCS,用时 1 个月,其故事精彩程度犹如谍战片。往小里看,这个业主只不过是当前赚国难财的其中一员,往大的看,现在 SH 人民有多无助只能花往常多倍的价格购买物资。
每天总是在犹豫,这些东西现在要不要买,应该快解封了吧,囤着也没必要,然后发现到月末都没有解封的可能。对疫情还是不用太乐观,能有买东西的机会还是要买的。
这几天国庆吧,小区阳性的大部分都回家隔离了。我们楼里的阳性甚至都恢复的可以跟着一起去做核酸了。
街道之前天天对比着菜区房,这时候学区显得无关紧
地太久没人管都长草了
人世间再繁荣的地方也干不过苍天
这堆草不是草
影射出不同的东西
昔日的繁华已经成为泡影
今天听老爸说小区里出现了第一例阳
老爸你还敢明目张胆没有通行证上班吗?
还托送物资的车送货
楼道里前几天有人发现了好吗?
就差举报
要是送物资的有阳怎么办?
我们楼道的居民要恨死我们一家
即使这样你也觉得自己没错
呵呵呵呵呵呵呵呵
尊重祝福锁死全家
包子!
我老爸在没有通行证的情况下开着车子上班去了
被我说中路上没人管
要是晚上放我老爸进来,就说明我小区那帮人也一塌糊涂
嗯,是有人故意整我老爸
目的不良
活该被骂
这个包子不敢举报
祝好!
奉城箱包城和另外一个商住一体的对 zf 把转阴的人员安排到他们那里,和正常人居住生活而抗议
连小学也被征用用作方舱
真的,疫情之前我就对奉贤官方已经无语了,现在更是……
而且昨天奉贤有个自媒体在抖音上说奉贤社会面清零
……
昨天开始病例在哪居住都不写了,就给一个三区
无语了
官方说菜供应丰富,满天星丰富
只有抖音,微博其他网上的网友那里才能知道真实的情况
前几天奉城南街那里因为尼姑庵发物资,有个村村委会放村民出来领物资
而且我所在小区有老人不知道从哪个渠道出去拿菜回来卖菜。
官方说有人在马路上检查,知情的网友都知道根本没有人在马路上查
不想说啥了
活该南桥镇政府被骂
活该整个上海骂
如此拉夸不作为
家里还有一小袋开封的面粉,突然有一伙儿强盗闯进来,手里拿着武器,大声的喊着:“有没有吃的?”,把我吓坏了,攥紧那一小袋面粉,往身后藏。
眼瞅着强盗一步步就要走到我的跟前,我无处藏身,攥着面粉的手在发抖,巨大的恐惧来袭。
这时候,我被孩子一脚踹醒了。
真的感谢我家这个睡觉不老实的孩子啊,救了我的半袋面粉。
醒过来,缓了一会儿,才觉得好笑,这是前面,连续 5 天没抢到菜,眼瞅着冰箱越来越空,库存告急的时候,内心的恐惧,深入到了我的潜意识里,然后到梦里释放了一把。那几天,我和老公每天守着美团、叮当、盒马、淘鲜达,各大线上买菜 APP,定好闹钟抢菜,心焦的一直刷半个小时,然后还是被告知,啥也没有抢到。
现在,靠小区团购,买到了菜和肉,还有一袋水果(包装袋上写着山东潍坊,那可是我的老家啊,眼泪流下来),昨晚还收到了政府投喂的一箱八宝粥,第一次发现,这个八宝粥好香,既可以填饱肚子,又可以当成解馋的零食。我也在盒马鲜生上抢到了奶粉,暂时可以够小奶娃吃一阵了。家里有粮,心里才能不慌啊。
上海现在采取分区分级差异化防控,我们所在的小区被划分为 “防范区”,升级 “管控区” 管控,可以带着孩子下楼放放风了,一切都在好转,心态也随之放松了。
人的心理真的很脆弱,抢不到菜的那几天,大家都很恐慌,楼下阿姨抢到了 80 个鸡蛋,本来说好分我家一半,钱付给她,她又反悔了,团购群里,大家抢着接龙,抢先付钱给团长,提醒团长收钱,生怕自己的钱被退回来,那这次抢购就又没戏了。
说好的封控 5 天,现在已经是第 13 天,真后悔封控前没有搬空超市,也不至于恐慌至此。
在上海送外卖,有人问我有钱人能买到菜吗?我真没见过有钱人买菜,我送的有钱人都是海鲜、鲜奶、披萨、面包、烤鸡,我想大米蔬菜这些应该不缺吧。最底层的泡面都买不到,俺做过几次帮买跑腿,想着大伙都不容易收费 30,信息差,很多人不相信猪肉 40 蔬菜起步 9 元一斤,问东问西的生怕我赚差价,搞了几次没意思就不帮买了,除了非常困难那种会帮一帮,其他一律不接。富裕的爽快,他信这个物价,不啰嗦,跑腿费给的也高,心不累,钱赚得也舒服;前几天美团买菜爆单了,晚上接到支援单,我实在太累了就接了 6 单,23 点送最后一单,小区门口早早等候的小姐姐冲我怪罪 “怎么才来啊,6 点的单,这都超时几个小时了!”,我说 “实在不好意思,单太多了送不过来,您谅解一下”,哈哈~核对单子她竟然不是等我的,我给客户打电话,也是个小姐姐,让我等她来取,等就等呗最后一单,搞支烟,小姐姐一路小跑过来,隔着大老远就喊 “谢谢小哥~谢谢小哥~”,我能感觉小姐姐很高兴,俺也很高兴。我对第一个小姐姐说,你能抢到菜就不错了,还有小哥给你送来就更不错了,晚一点没关系,有很人多抢到菜没人送,不要埋怨人家,都累成狗了,相互理解一下。
上海疫情期间,生产了很多段子,今天带大家再回顾一下**,既好笑,也很无奈**!
别问我在上海干什么,要问的话,就是拼团:
正因为如此,我估计大家都养成了囤货的习惯,将来有一天,真的会是这样:
这个神奇的事情,一直在上演,被关了十几天,二十几天,三十几天,突然就阳了:
这个倡议,不错的,发自内心的,感同身受的,我也在执行中!
最近黑心团长,赚大发了,会有报应的,不是不报,只是时候未到,秋后算账:
现在最大的奢望就是,五一能出去玩,不是旅游,能出小区就行,实在不行,小区里面溜达也不是不可以的:
这个图可能有所不妥,大家看看,别转发:
不能乱许愿……
前面都在骂京东是渣男,于是引起了京东 “自杀式” 物流,赶赴上海,这可能是拯救上海人民的最后一根稻草了吧?
疫情到今天了,仍然还没有看到拐点,新词频出,精准防控、网格化筛查、分区分阶段管控、静默……
确实,秘书处的秀才们,费心了,抗疫第一线的医护人员,志愿者们,你们辛苦了,我们一起再坚持一下,胜利就在前方,加油,大上海!
素材来源于网络
非沪民,但被这个新闻整笑了,咱就说有没有一种可能,做核酸实际上不需要下楼去做呢?
所以,居委干部和志愿者把人家八十岁老头抬上抬下是干嘛呢?老头嘴上虽然说: 太感谢你了!心里估计是 rnm 国骂不停了,这群人还当做光荣感人事迹宣传,我真的无语凝噎了……
这件事,以小见大,看看上海某些基层防疫有多拉垮和虚伪,也可以印证上海的魔幻防疫现状。
我就想知道机关食堂的饭菜怎么样
我爸刚阳 现在在一个又脏又乱 又没水喝的中转站
等转运
目前仅担心目的方舱的星级水准
和老人换了环境后的睡眠情况
是否会因为人多导致其它病毒感染
至于奥米克隆本身
屁都不是,谢谢!!!!
今天是被隔离的第 21 天,说说我在上海的情况吧。
早上我 7 点左右就醒了,小区大喇叭一直在喊做抗原检测,这个是上海昨天夜里做的决策,再进行一轮全员筛查,但小区昨晚没有通知,所以一早就开始喊大家,说 8 点前上报。
醒来后做了抗原检测就开始打开各大抢菜 app,今天比前几天好一点,美团物资分批发放,捡漏买到了一点东西,豆瓣酱、奥尔良鸡翅粉和芝麻油。
调味料很齐全,但吃的一个没抢到。
在上海的朋友如果没物资了,明天可以在美团试试运气,一直刷新就行,有货了立马点击下单,晚几秒可能就没了。
抢到 8 点多结束,看到上海发布了新增人数,2 万 +!
真的被震惊到了,本来还想睡个回笼觉,但看到这个数字后一点睡意都没了,几次大筛查后还有 2 万 + 的新增,感觉上海有点失控。
本来预计这次全国增援上海后能在两周内结束疫情,看来还是太乐观,现在保守估计也要到 4 月底。
我被封了 20 多天确实感觉有点情绪低落,每天不只是担心疫情什么时候能控制住,还担心接下来几天有没有吃的,我们小区目前只收到过一次政府发放的物资,其余的基本都靠团购。
团购的价格贵是一方面,最近又因为团购的事感染了很多人,所以小区已经不建议大家团购了。
我们小区至少收到过一次物资,可以想象那些没有收到物资的人这些天是怎么过来的。
我看到网上有人说一袋泡面要分两次吃,并不是作秀,也不是夸张,如果再不及时解决物资问题,上海可能会出现更严重的问题。
下午看到上海有几个处级干部被免职,有点寒心,都是街道级别的官员,之前武汉、西安、南京出事的时候,可不是这样。
上海有两千多万人,我觉得在其位,就要谋其政,这次上海的事,希望能警醒更多人民公仆吧。
今天把阳台收拾了一下,腾出空间准备锻炼,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
我们国家一直注重统战,注重宣传,以便确保上下一致,但上海还在 1948 年。
最难受的不是艰难的今天,而且不可测的明天。
管控措施变了又变,相信封控按时结束的都成大傻蛋。
京东又凑什么热闹,预计 12 日送达的商品,改了又改,变成 22 日送达了,我还向不少人推荐了,果然眼前的一袋大米才是不挨饿的可信倚靠。送不到就送不到,学什么吹牛啊!
你们在这开诉苦大会啊,那我也叨叨几句。
人在浦东,住的酒店公寓,到现在也封了超过一个月了,瘦了不少,人也不爱说话了
收到的物资还不少,其中政府物资两次,公寓老板自费发的两次,公司送的三次,其中公司发的东西和分量最好酒店老板其次,政府发的么。。。但是我这没有厨具,最开始把能生吃的都吃了,然后突然想到还有个烧水壶就拿出来煮东西,也没调料,就靠着小壶慢煮加上偶尔线上抢到的食物半饱不饱的坚持到了现在。感觉有点缺乏维生素,口腔溃疡有几处。
精神状态还算稳定,在饿,愤怒和迷茫中随机一项或者多项叠加,从最开始每天抓耳挠腮到现在习惯淡定说明人的适应力和耐受力还是挺强的。每天在家办公划水,刷刷视频一天就过去了。以前还觉得怎么会有人每天刷视频是不是有病,现在觉得小姐姐跳舞真好看,简直照亮了我的人生。
公寓嘛,团购很少线上更难抢,我的生活质量在上海算是中等偏下,还有很多人比我难多了,而且这些人并没有被重视
哦对,还有一点,我们楼上被征用做隔离点了,虽然楼道被锁死了但会不会影响我们解封还是未知,基于上述原因我们楼下也有人看守,态度不怎么好
我做了一个比喻哈,感觉还不太通顺但是先写出来吧,这段时间感觉自己就像日本童话桃太郎的反派妖怪,被一个领着狗,猴子和鸡的不会受到刑事责任的正派人物堵在老窝。嗯,仔细想想比喻得还挺好的对吧
希望在上海的朋友都能挺过去,希望不在上海的朋友不会被疫情影响,今天水喝得多我去尿尿了
坐标浦西,普陀区,跟我对象住公寓
28 号晚上,我嫂子跟我说叫我早点起来,去跟她一起买菜买肉,我答应了 29 号去,说要早上 5 点就起来去排队,不然就被抢完了,我说好的
转眼朋友圈公寓管家发了通知,即刻起公寓封闭,只进不出,我把消息分享给我嫂子了,说我什么都买不成了这下
发了朋友圈,男朋友兄弟看到了,打电话来说要给我们送菜送肉,我们说好的,我家里只有锅碗,没有任何食材,因为之前一直都没做饭吃,电饭煲都积灰了,不过好在我有锅,有电磁炉,有电饭煲 (想起来觉得很庆幸,因为之前我妈说她的电饭煲不好用了,我不做饭,让我把我的电饭煲给她省的她买了,我说我不给,我总要用的,确确实实,总要用的),朋友送了米面油,猪肉,蔬菜,调味品
29 号,我妈妈送了腊肉,腊肠,蔬菜
这所有的菜,大概够吃十天的,其实我想着公寓有阳性,要封 14 天的话到 11 号,浦西 4.5 解封嘛,那我妈大概 4.5 就解封,再不济也有朋友 4.5 解封,总有人 4.5 解封吧?那么 4.5 以后叫外卖,app 上买菜就行了呀
是我失算了,失策了,4.5 根本不可能解封,4.11 也不可能解封,4 月底都不会解封,我想的太好了
1.2.3.4 伙食很好,当时心态也很轻松,精神也很放松,我认为,2022 年哎,一线大都市哎,这可是上海哎,怎么可能会把老百姓饿着??怎么可能会买不到菜买不到肉买不到生活物品呢?这可是上海!三年前的疫情,我住昆山花桥,当时根本没有出现抢不到菜的情况,我记得非常清楚,我每天吃火锅,吃烤肉,家里什么都齐全,我想吃什么菜,叮咚买菜,每日优鲜上随便买!菜!肉!水果!饮料!我缺什么?!起码我的生活保障没问题!!
我抢菜都傻眼了,盒马停运,叮咚买菜我这个站点只有套餐包,我也没见套餐包上架过,大概率站点也是停运的,每日优鲜停运,大润发永辉压根买不到东西!还有啥?美团买菜!
第一个星期,我用美团买菜买到了一包鸡中翅,一盒猪大排,一盒豌豆苗,一包青椒,三根香蕉,一盒柚子,只抢到这一次菜
我每天都在抢菜,第二次,叮咚买菜,我抢到了一条多宝鱼,因为库存很足吧让我抢到了,我定位在别的小区别的站点了,只因为我站点没有任何东西,拜托了小哥送到我公寓
第三次,叮咚买菜站点开放菜品,抢到了一盒午餐肉,若干小龙虾调料麻辣香辣的,这个只是为了做菜能好吃点,我爱吃辣,做的菜都清淡的不行
突然间没胃口吃饭,吃了几口泡面,难以下咽反胃想吐 (我以前吃泡面吃多了,吃腻了,现在一吃就想吐),中午吃了蛋炒饭,也很想吐,感觉是缺糖分,情绪低落,很暴躁很不开心,头晕,想哭
找了朋友,朋友介绍附近有个私人小超市开了店主可以送货,买了十瓶可乐,十瓶饮料,冻干水果,蛋卷,一箱酸奶,加上跑腿费我给了 300
今早继续抢菜,一根菜叶子也没抢到,绿叶菜已经没了
我嫂子今天倒是抢了几百块钱的菜和肉还有牛奶…
公寓不团购菜肉,只团购自热米饭,我猜测应该是他们平时不做饭,也没有锅碗什么的,突然封闭导致他们来不及买,公寓住的外地人又很多没有亲人要好的朋友在这里,没人能及时给他们送必需品,所以只能吃自热米饭泡面啥的了
我目前所有的物资,可以撑一个星期
公寓是不发物资的,不发物资的,不发物资的
刚刚有人嚎了一嗓子,有人团水果吗
我兴奋的大声回答: 有!!!
隔空报了微信,加了群,准备团水果了
一个星期没有吃水果了,说实话我便秘…. 很难受
就是说虽然离饿死真的比较远,但是就是很不开心,昨天已经到做梦在吃红烧肉了。
我看着发的卷心菜,团的卷心菜,就觉得脑袋疼,我是第一次吃到发苦的卷心菜,还有有土腥味的青菜,天知道这种东西是从哪里来的,就真的是很难吃,百味鸡的味道足够重,可还是盖不住。
每天忙着要看群里团购的消息,因为有的东西一旦错过就不在,不得不去吃这些超难吃的东西,每天都很不开心,本来还想团冷饮的,结果临时又提价了。中间团了一次某龙的猪肉,88 六斤,看上去是很良心,结果拿到手是那种最差的冷冻肉,泡了一下午还是有一股若有若无的臭味,最后纠结半天还是魂归垃圾桶了。
现在每天都不知道该去干什么,原本定的计划也都搁置了,总之就是很焦躁不安。
坐标杨浦新江湾某小区。在家半休假,做兼职,收入暂时没受影响。封闭前囤了不少菜,封闭后也定闹钟抢过两次菜,其实手速快也并不会太难抢。居委发过两次蔬菜包,因为运输挤压有的外面的叶子都坏了,但还是挺感谢的。特意买的方便面和速冻水饺暂时还没动,如果 7+7 如期解封的话应该不至于要靠这些度日。
水果酸奶麦片花茶等等储备都还有不少。咖啡胶囊也还有好几盒。冰箱里的一大盒草莓压在下面忘了吃,翻出来已经坏了一多半,挺心疼的。小区前几天业主群里有人牵头组织各种团购,烤鸭还有蛋糕什么的。后来宣传说要把有限运力留给基本生活物资,自发团购就停止了。这两天在家有空自己烘焙,做了红豆面包还有巧克力蛋糕。
物业保安小哥很辛苦,封楼期间帮各家把抢购的东西送到门口,还帮忙收集生活垃圾。居民志愿者很辛苦,每天一大早起来分发抗原自测试剂,组织测核酸的日子更是要忙一上午。业主群里组织了一次自发捐款,让物业给保安小哥发奖金。
最大的问题是缺乏运动,感觉关节都生锈了。不知道 7 天解封后小区会所健身房会开门吗?
真实情况就是没吃的没吃的没吃的没吃的没吃的没吃的没吃的没吃的没吃的。。。从 4/1 开始,居委会就只发了一箱牛奶俩粽子,没了。。。
此处假装有分界线~
我们从封控开始总共发了三次物资,到手的一些菜还是坏掉的,不太能吃,主要还是得靠自己团。然后最近居委会不允许小区团购物资了,再加上也不发物资,一些居民开始在居委会门口闹事,连续三个晚上了,目前还没看到有太大的效果。
我自己目前还可以,前几天团的菜加上公司有送一些来,暂时还能保住这条狗命哈哈哈。
坐标徐泾镇某小区,4 月 1 号开始封控,到现在为止已经封控 17 天,小区里 12 号还有新增确诊,封了 4 栋楼。有望 19 号转为管控区可以小楼在小区自由活动。
小区因为出现阳性,属于封控区,严格执行足不出户原则,整体上一切程序有条不紊,基本上没发生什么冲突,冲突矛盾仅出现在团购群和租户群,团购群的团购也能保障生活物资的供应,我是个对生活质量啥的追求不高的人,所以感觉还好。
有点让人失望的是政府物资的分配,因为同在一个镇里面,有的小区已经发了 4 次物资了,我们小区才 2 次。前几天新闻里出现的广西的支援物资明确报道说是给青浦区徐泾镇的,前天朋友圈和抖音里就有人晒出收到了广西的螺狮粉等物资,作为同一个镇的,我们小区为什么还是没有。很好奇,物资分配是怎么分配的,是根据什么分配的,为什么总是会出现不同的居委会这种不公平的现象。我们问自己的居委会为啥我们没有物资,居委会也是无奈的说,没有接到物资接收的通知,他们跟我们一样在等。
还有让我觉得特别不舒服的就是团购群、租客群(我是租房子的沪漂)里面无休无止的怨气和谩骂、人身攻击。怨气主要是针对团购的团长和物业居委会的,对团长的怨气主要是 2 点:第一是因为我们小区有个志愿者负责小区所有开团的审核,对于拿不出正规渠道资质、或者改善型物品的开团会打回去,不让开团(不让开团的理由也是出于避免团购过多导致病毒物传人的情况,和志愿者不足,无法配送过多物品到每家每户的考虑),导致部分想抽烟、想喝酒、想吃零食、想喝咖啡的人怨气特别大。疯狂怼这个总的负责的志愿者,骂他 “独裁”“法西斯”“无能”,什么难听的都有。第二是因为也发生了几次买到货不对版的商品和有质量问题的商品,价钱比平常高,买的东西质量又不好,也就产生了怨气,骂得也非常难听,直接就说“没有能力,就不要做团长!” 这种很伤人的话。说实话,挺佩服团长的内心承受能力,要是我早就撂挑子不干了,在我看到的,发生了这些质量问题,团长也在积极的解决。至于有些人揣测说团长干活拿提成啥的,事实是什么我也不知道就不多说了。就我的感受而言,群里总是固定的那么几个“搅屎棍“在不停的挑事,谩骂、侮辱,搞得群里面乌烟瘴气,如果不是要购买生活物资必须去群里关注消息,也懒得看那些人无休无止的刷屏。
目前已经连续两天都做了核酸,不做核酸的时候就在家自己做抗原自检。但愿每次都是阴,希望疫情快点过去吧,哎。
现身说法,本人租住的小区在 3 月 12 号实施封闭管理,开始全员核酸。
由于小区是回迁房,大都是租户,租住在这里已经有 3 年,没有听过有小区群,楼道群等。刚封闭的时候,做核酸全靠自己来回跑看情况以及几次大白会用喇叭喊。我租的房子,里面有 3 个房间,一间空着,一间住了一对夫妻。封闭期间,夫妻房间没有任何声音,以为没在,结果中间一天突然看到,也不清楚其他几天动向,核酸检测无法落实到每个人,全靠自己主动下去做。
还有就是我们没有厨房,也没有冰箱微波炉这种。我自己只有一个电饭煲,所幸刚开始那段时间还有外卖,抢菜那时候已经非常紧张,我也没有地方做,所以放弃。只能外卖。外卖也就那么几家开着,来回吃。
在 3 月 22 日,小区暂时开放,让我们出去采购。期间 4 次核酸皆为阴。我果断回郊区避难。父母在上海郊区,自建房有一小块菜地,和父母沟通可以回村,也有公交。我觉得这是我这辈子做的最正确的决定,不然这时候我会在各大网站求助,甚至可能已经发生更可怕的事情。
回到郊区后,生活还算过得去,虽然从 3 月 28 日到现在 4 月 14,也封闭也了 17 天,但乡下的菜地可以有些保障,肉类就全靠各自之前的储备了。可以不吃,也没有抢菜啊外卖啊,因为太偏根本送不到。但不会饿死,如果我现在还在上海市区,真的无法想象这个后果,没有冰箱,没有煮饭场地,平常全靠外卖的租户,在这个时期如何度过?
网上充斥着各种上海疫情的新闻以及段子,在此不再重复。
最后奉上乡下的一些风景,有点想躺平了
背景,杨浦区,单位有食堂,平常一天三餐单位吃。单身合租房,周末就吃外卖,基本不开火,典型懒狗。
从封楼到现在已经半个月了,本来就没囤多少东西。在这房子里面我没有锅碗瓢盆姜醋油,自然也没有米面菜肉。封闭前本来准备囤水饺面包泡面的,各种原因没囤够。
然后大概有一周时间,天天过着一天一顿的生活,一顿就是煮水饺,里面加点鸡蛋啊,菜叶子凑合。然后晚上饿的睡不着觉。
不过现在有团购以后过得好多了,水饺面包鸡蛋牛奶自热火锅速食面什么的都团到了,总算能吃饱饭,现在基本满意。
-—————- 分界线 ———————
之前看到小区群里面有人晒自家做的菜,各种精致,本来想上去晒个乞丐版美食博大家一乐,想想有门牌号被小区里大妈联想然后可怜也不好,就忍着没发。
大家都是网友,之前的情况不说多差,在底端那是肯定的 (当然主要是自己的问题)
别问为啥有 2 个带壳鸡蛋在里面,问就是没碗没盘白蛋方便吃
坐标上海闵行区。对疫情防控看不透,不明白决策者决策思考问题的出发点。如果将百年大变剧考虑在内,勉强能说的通,只是现在这个时间点很少人能够理解,也许将来能够理解。
现在一些人吐槽疫情防控导致外贸外资企业外逃,假如发生台海战争,美国肯定会进行经济制裁,外资企业肯定会外逃,一些中小企业也会倒闭。如其将黑锅扣在战争头上,不如让疫情来背锅。这就是我对疫情防控措施的理解。
从疫情措施上看,封城前期有一些措施不当,后期都在改进,包括核酸检查时的秩序问题。前期浦东浦西没有同时封城是一个决策失误,浦西延期封控后面四天的抢购导致疫情大量传播。
如果从另一方面,按黄浦江两岸分别封控也为新冠传播分析提供了一部分数据。
封控前期,由于方舱太少,大部分阳性患者在家封闭,也导致了疫情的外延。这个情况在 4 月 15 号之后就改善很多。
我所在的小区依旧是封控区,小区居委会将防控措施层层加码,只准团购生活必需品,理由是快递会导致感染病毒,为了早期解封,所以不准居民购买其它生活品。这个措施本身就有问题,如果快递会传染病毒,那么解封就没有意义,因为解封后还会因快递感染而再次封小区。
现在对上海疫情看不透,没有发言,只是冷眼旁观,当然也按照要求,“足不出户”,已经一个多月了。我们这是 3 月 13 号左右就出现密接者,后来很少出门,四月一日就封控了。
对于疫情来看,虽然宣传上疫情如何如何,我个人到现在还是认为现在的奥秘可溶只是一个大号流感。
在 2015 年春节期间,山东老家流感流行,先是我父亲中招,后来我也中招,那次流感也非常严重。我流感好了后,留下干咳症状,支气管炎症,在上海的一家著名医院治疗,没有好转,后来在一个外地药铺老板推荐用 “清肺抑火丸” 治疗好了。
从一些得了新冠人的描述上来判断,这次奥秘可溶的疫情比 2015 年我遭遇到的疫情相比并不严重。这也是我不理解这次疫情处置方法的原因。
从医疗资源来看,近四十年来医疗发展走入歧路,这是这次疫情防控不好的原因。更明白的说法是,这次疫情表面上看严重,不是病毒的原因,而是医疗资源的原因。由于将原因归于医疗资源会影响政府政绩,就将黑锅扣在病毒身上。
现在宣传每天死亡多少人,其实死亡率并不高。上海有 2500 万人,如果按照人均 75 岁寿命来算,每天出生与死亡的人数应该在 1000 人左右,计算公式是 2500 万除以 75 再除以 365,就是每天正常死亡率,我估计大约 1000 人左右。那么现在隔离的有症状者大部分是老年人,如果单独计算死亡率,这部分人群有人去世应该是正常死亡。
宅在家里,没有事情做,我对新冠病毒有新的思考,就是思考为什么会有新冠病毒出现?如果在 100 年前出现新冠病毒是否会形成流行疫情?
我认为,我们人类还有其它生物,包括病毒,细菌,都是环境的产物。这些环境因素包括哪些方面呢?包括:1. 大气环境,大气压力,大气所含的物质,包括纳米物质,还有大气污染;2. 电磁环境,包括地磁场,太阳辐射,太阳黑子辐射,无线电,特别是 5G;3. 生物生态环境,特别是食物链,转基因食物,饮用水。
在这些因素中,纳米物质会通过细胞进入血液中去,这一点南京大学有研究成果。转基因会改变肠胃功能,而电场环境会影响人们的呼吸系统。美国在五十年代就有研究,我曾在网上看到的一篇文章,就是工频电磁波在一定强度下会改变 DNA 链,具体文章需要再查一下。
我刚刚查了一下,是美国华盛顿大学的生物电磁实验室,文章名称为《Magenetic-Field-induced DNA strand break in brain cell of the rat》, 结论是在 60Hz,100uT 至 500uT 时脑细胞的 DNA 会发生断裂。
还有一个案例是 1900 年作用发明无线电,二十年后,在 1918 年发生大流感。
所以我认为新冠病毒疫情与无线电和 5G 信号有一定联系。我以前根据发射功率曾经估算,在 5G 信号塔周围 100 米内生活的人都会有影响。因为 5G 信号频率高,传播距离近,功率密度高。
在疫情初期,英国曾经烧毁 5G 信号塔,我想并不是空穴来风。
新冠病毒外形与 5G 的编码图有一定相似性,5G 编码是空间编码,新冠病毒是空间突刺。
我认为,如果在实验室生产初始新冠病毒,最大可能是采用高频电磁催化。
所以我猜想新冠病毒只有现在才能传播开来,假如在一百年前,即便出现新冠病毒,由于人体的环境与病毒产生不了共振(共振这个词有问题,我想不出用什么词来表达这个共同相互作用),所以在 100 年前即便出现新冠病毒,也不会传播发生疫情。
下面如实介绍一下我个人情况,疫情对我个人生活基本没有影响。本人是电机以及自动化产品开发技术人员,因为疫情之前的几年基本上就没有开发项目了,经济形势不好,一些企业就开始维持现有产品生产,早就不考虑开发新产品了。今年疫情后自己只是被关在家里,现在还不想去突破政府和居委会定下的规矩。每天七楼露台练练太极拳,在房间里拉拉二胡,练二胡时关上房间门,影响不到邻居,然后听听中央电视台的音乐台节目,喜欢风华国乐栏目。
我原来打算春节前回山东老家探望父母,后来因为春节前老家对上海回去的人实行 7+7 天隔离政策,就没有回去。春节前储备了三个月的食物,春节后基本上没有购物,加上居委会发的一些食物,加上本人生活要求不高,还能够抵挡一阵子。
现在就是宅在家里,冷眼看世界。关注铁链女 关注波音飞机失事原因分析,关注疫情。
我想问一下,上海现在有人会故意投毒么?毕竟继续封着,收益太大了
发不了。没啥说的了。
看到舟山人民援赠普陀区的海鲜,
普陀人民心潮澎湃,望眼欲穿啊!
海鲜怎么还没来呢?
难道自己跑到某些人的五脏庙了?
真实情况就是 物流还是不通 买菜还是碰运气靠抢 抗原发了有快 40 次 到现在核酸检测还是自愿测
2022.4.12 正式居家的第二个月的第一天。
昨天晚上的事情先补充个完结:小区封控评楼栋内发生的伤人事件,涉事人员可能存在精神问题。不赘述了,也不影响心情了。总而言之,言而总之,做人留有余地,凡事也要站在对方角度想想。
今日份心情:平静 - 自责 / 生气 - 平静
晨起瞬间不错,很舒服的姿态。中午由于工作上的一个小疏忽,自责了一会儿,弥补之后逐渐恢复。晚上听了学校的一场公开课,HR 小姐姐讲的东西刚还能用上。
感念生命中的每一段经历,活在当下,且当下的状态是可以选择的。我想要平静的可控的过好每一天。
一日三餐记录:
早餐:一碗牛奶燕麦片,给队友的一杯热牛奶配西葫芦鸡蛋饼
午饭:粗粮粥,西葫芦炒肉片,酸辣凉拌海白菜
晚饭:粗粮粥,西葫芦炒肉片,酸辣凉拌海白菜,西葫芦白萝卜丝鸡蛋饼
加餐:土豆泥火腿丁胡萝卜饼
娱乐:看了一部心灵奇旅,拯救自我,坚持自我,帮助他人的故事,很正能量。
总结:希望坚定地做自己,成为自己想要成为的样子,好好享受活着的每一分每一秒。
家在徐泾,公司在闵行大虹桥,目前怀孕 36 周居家。
3 月初陆续听说疫情的消息,当时没当回事,直到华亭宾馆和六院事件之后,发现情况突然紧张起来了,每天公司都有人因为孩子隔离或者小区封闭不来上班。
我因为怀孕,不想增加感染风险,3 月 14 号开始申请在家办公。在家里陆续收快递,幸运的是,三八节买的各种待产包母婴用品、食品等都在封城前收到了。
3 月 22 号小区发现一例阳性,阳性楼栋 7+7,我们其它楼栋 2+12。在这期间,外卖、快递、叮咚都送小区门口,还可以正常点汉堡王等。
3 月 25 号一大早老公陪我正常产检,之后顺便开车去了家乐福,当天超市人不算多,绿叶菜品类齐全,我们买了各种蔬菜、水果、调味料火锅料蔬菜豆腐方便面火锅面速冻馄饨火腿辣椒油拌饭酱黄豆酱鸡蛋牛奶酸奶面包零食等等一堆东西,开车回家。当天还在网上下单了意面、苹果、烤冷面、辣白菜之类,有的店不发货有的当天发货在 26 号收到,28 号收到最后一个快递是一箱松江发货的辛拉面。之后直到今天,再也没去过任何菜场和超市。当天公司通知全员在家办公(之前同事说去公司要带核酸证明)。
28 号这周继续居家办公,本来应该周五(4 月 1 号)产检,但是周五浦西鸳鸯锅,产检推迟一周。31 号早上去医院复查看牙齿,当天医院即将关门了,车不给进地库,牙医很急让我快点到,看完他要回家啦。看完牙齿自己开车回家路上看见大部分店铺都关门了,犹豫了一下要不要再去超市买点东西,想不出缺什么,而且听说当天排队的人很多,算了就直接回家。
4 月 1 号开始居家不出门,当天浦东没有解封,我们就知道这得隔离两周以上。后面的生活就是变着花样在家做饭,有同事(嘉定闵行为主吧)陆续晒出社区免费发放的物资,说实话我也没有很羡慕… 反正冰箱满着呢不担心。
4 月 3 号,社区第一次发东西(12 盒常温奶、一包粽子、一包饼干)对我来说都没啥用;
4 月 5 号发了一瓶大豆油一包绿豆一盒玉屏风,依旧没啥用,这天一早收到跟小区团的鲜牛奶(物业放门口);
4 月 7 号在微信群里开始有个新谣言,据说团购要被禁;让大家赶紧多买点东西,到这天为止我只跟过一个鲜牛奶的团一个鸡蛋团,封闭前买了 60 多个鸡蛋十多天快吃完了(做一堆韭菜盒子冷冻,用了十几个);
4 月 8 号这天比较早,凌晨 3 点被叫起来做抗原检测(7 号下午做过一次)。本来这天预订产检,6 号护士打电话说 8 号医院不开诊,让我提前一天 7 号去,我打居委电话问明天可不可以申请去医院产检,居委回答日常的话不建议,如果有紧急情况我们可以帮你叫车。所以我回电话再推迟一周。对了 8 号当天我们公司统计员工地址说发东西给我们。
4 月 9 号我老公的公司统计地址发食品;今天又跟了两个牛奶团,一共团 8 盒鲜牛奶。
4 月 10 号社区第三次发东西,连花清瘟、玉屏风、口罩等… 依旧没啥用,这天收到团的 60 个鸡蛋;
总结一下:11 号之前这段时间,家里一直不缺食品(我们也不爱炒菜),不过白天要居家办公没有时间做复杂的菜,周末可以炖肉炖汤,平时早上牛奶面包(超市买的小面包大概 5 号左右吃完了)、或者豆浆、或者馄饨、或者煮粥,或者卷饼(速冻的)。中午鸡蛋青菜煮面,晚上蒸饭炒两个菜。这中间经常就是在网上跟着博主搞新花样做菜,尝试过很多以前没做过的东西(孜然羊排、煲仔饭烤冷面和各种凉菜,哈我真有才);零食方面因为我们俩本来就喜欢吃零食,家里长期都有很多,半箱半箱的气泡水、可乐、饮料、常温奶、薯片饼干,新年的零食大礼包、瓜子蚕豆凤爪酸辣粉牛肉干之类的,还有冰激凌,很多闲置好久的零食拿出来吃感觉比记忆里变好吃了,这大概是物质匮乏带来的满足感。
————————————10 号之后突然运力爆发连续收菜的几天——————————————
4 月 11 号和 12 号收到了 8 盒奶;
4 月 12 号微信群主要内容是骂京东;另外一个是三区划分我们是防范区,发了一张出入证,每户每天可有一人出去(不可以开车);
4 月 13 号收到公司发的两箱东西(猪肉排骨、鸡、包菜洋葱萝卜球生菜黄瓜娃娃菜、5KG 的大米之类的吧)+ 跟小区团的一箱菜(好像有油麦菜黄瓜新鲜玉米白菜生菜之类)+ 这天居委又来发了一包菜(有蔬菜番茄、一只鸡);还有两三种我也不认识的反正绿菜叶子吧,塞满了冰箱;
4 月 13 号当天有邻居出去生鲜超市采购,发了排队的照片给大家看,听说要早一点,晚了蔬菜就卖完啦;
4 月 15 号是原定产检日期(36 周),医院停诊又没去;
4 月 16 号,小区有个土豪邻居联系企业捐赠每户一箱子菜(好像是牛排茄子小番茄菌菇大米、娃娃菜葱姜蒜);坏消息是,我们小区没阳但是升级管理,又不能出小区了。
到这天为止:明显的感觉是,蔬菜不再是什么热门物资了,热门物资变成了可乐(段子)**;**我冰箱里塞满来自不同渠道品种各异的黄瓜、胡萝卜、洋葱、土豆、番茄、包菜、娃娃菜,不赶紧吃要放坏掉;另外就是天气暖了趁周末把冬天的衣服被子都洗洗烘干了收起来,把夏天的衣服找出来洗洗挂好;
4 月 17 号,微信群最大的话题是**企业复工的白名单,北蔡三个村连夜转移;**这几天每天核酸,期待 4 月底解封。
再上一周班要休产假了,最大的影响是产检连续三周没去,希望 22 号可以去。还有一件事情是之前在月子中心预订了一个上门月嫂,和对方约定如果到时候因疫情原因不能来,就改成去他家月子中心。
我比较乐观,我相信 4 月底 5 月初就会逐步恢复正常。
————————————————————————————————————
几个有意思的事情和体会:
1,期间陆续有很多外地的亲戚问我是不是没东西吃,问我上海人是不是只给本地人发菜不发给我(我是毕业落户的外地人)…… 我解释了物业也不是本地人,不会这样,还是有人坚决不信,他们认为居委会是本地人当然照顾本地人喽…… 我居然还需要浪费口舌解释、拍照证明我真的不缺食物。在某些人的幻想当中,我是一个因为留在上海就在孕期经历着大饥荒的可怜虫,说实话这种所谓的关心让我觉得非常反感。
2,人性真的很经不起考验,在居民区附近的学校建隔离点会被抵制。有些人逻辑是这样的:我阳了我希望可以居家或者条件好一些;邻居阳了我希望他滚得越远越好。
3,人体工学椅子提高居家办公的舒适感 ,久坐不累。
-———- 想起来就更新一下
4 月 22 号和居委申请后就去产检啦,车不可以开进医院,需要 48 小时核酸或者 24 小时抗原,如果都没有,现场做一个抗原就可以了。医院一楼很多老年人排队拿药,个别还带了菜篮子。路上几乎每个路口都有大白拦截,检查通行证。路上遇到好几辆货拉拉,加油站照常营业,高架路上还有水车在浇花…… 有些小路许多落叶好久没扫了。
看来 5 月解封无望,把上门月嫂改成月子中心了。
大家都悠着点回答吧
就因为这种话题,我那个百万浏览量的号被封了……
一切困难和不适都是政府封控带来的。
周围很多人感染,症状和感冒差不多,几天就好,并没什么特别的,值得注意的是感染途径和封控相关密切:有的是聚集做核酸被阳性感染,有的风控前一夜去超市抢菜被感染,有的是被封在家里被邻居感染。如果没有封控,没有被迫抢菜,没有被迫核酸,没有被迫在邻居阳性的情况下不得不闷在家里会感染吗?
物资短缺,封控导致。
无法就医,封控导致。
封控并没有切断病毒传播,反而是越来越多的人足不出户逐渐感染。
坐标浦东,我从 3.18 被封闭到现在一个月,没有收到任何政府发的东西。
打开美团外卖全部关门,美团超市也是关门。只有微信群里团购每天都可以送货,蔬菜平均 10 + 元一斤,水果更贵。每天看着新闻各地援助物资,可是我这个打工人什么物资没见到,为了不饿死每天只能团购高价食物。
就我家平时家里喜欢囤菜的,喜欢把冰箱塞满的,和疫情前没区别。闵行区还发过两次菜,两次鲜肉。就没区别。
真实情况?看这个非官方平台吧。心塞
https://www.helpothers.cn/help/
《老懂》
五十年后,我和老懂一样年纪了,回忆起 2022 年这场上海疫情,我想我都会记得他那个让志愿者帮忙新申请的空白头像、没有朋友圈的微信账号,以及手里提着的找居委会开出门证后去街道医院配来的慢性病药的塑料袋。
我们小区是视同防控区管理的防范区,允许小区内活动。我和先生在这场疫情中无疑是幸运的那一类,因为这场灾难发生的时候恰逢我们处于年富力强的人生阶段——有体力有精力、会团购、能软件抢菜、懂微信群接龙。同时,我们又都背靠实力雄厚的工作单位,一批批物资投喂过来,我们俩口子吃不完、冰箱也放不下。于是在做了 22 天志愿者的先生和大家都混熟脸后,就把我们软件抢菜买到的、消耗不动食品和物资无差价地转给小区里有些年纪的爷爷奶奶叔叔阿姨们。以至于有一天先生走在小区里,遇到一位阿姨,问他是不是谁谁,有没有多出的从美团叮咚抢到的调味品能卖给她。
今早五点,闹钟响,揉揉眼睛拿起手机开始抢菜,一顿操作猛如虎,抢到了包括两大包冷冻白菜水饺在内的物资,我们根据需要略作补充后,就都照例无差价发订单支付截图在群里询问有没有需要的邻居。到白菜水饺时,三分钟内就跳出来两位六十多岁的阿姨认购,并且马上就在群里转账付款来家里拿走了水饺。几分钟后,那个空白头像的老懂用 1 秒钟语音发了句 “我也要”。我看到头像第一反映就是大概率是一位有点年纪的老人,于是先生又翻了冰箱,把原本准备我们自己留着工作日中午可做快餐的一包玉米猪肉冷冻水饺找出来,准备给老懂。
不久,门就响了,老懂出现在门口,如我所想,是一位和我爷爷年纪相仿的老先生,但却远没有我爷爷的硬朗矫健,颤巍巍、笑微微、干净体面。手里拿着一个塑料袋,我一眼看去,应该是一些高血压、糖尿病长期服用的药物。先生拿着玉米水饺跟他说,前面两份已经有人先要了,所以找了份别的给他,老懂略有失望的说,说想要白菜的,因为不吃玉米。我有些难过,觉得当时应该优先调整给年纪大的老人,因为他们通过互联网获取物资难上加难。还没回过神,老懂接着问,你们有多出来的其他食物吗,面包馒头蔬菜都可以,我突然意识到,这并不是一位封闭久了馋饺子了的邻居,而是一位已经物资缺位的耄耋老人。
我想都没想马上答应了,问他要什么,他看向我放在门口的蔬菜收纳盒,说要两个洋葱,我弯腰拿了些蔬菜,又问他需不需要水果,他说苹果和橙子可以,我各拿了两个,他又问了一次,有没有包子馒头,家里确实没有了,我就抓了没开封的一桶挂面。老懂自己带了袋子装进去,然后要付钱,我说算不出的,有些是单位和居委发的,有些是之前很多东西一起买的没有看单独的价格,他不肯,我说那给我 10 块钱吧,他想了想说不止,给了 20。
老懂走后,我转身进了卫生间,憋了半天的眼泪流下来,走出来看到先生眼睛里也闪着泪。
我不敢想如果这样的事情发生在我爷爷身上,我该需要多少的冷静和理智,才能先穷尽一切优雅、得体的方式尝试解决,然后在依然解无可解的时候,用绝对的勇敢、泼辣、刁钻和我的三寸不烂之舌,舍得一身剐也要解决我家里人的基本生活保障。
先生定好明早的闹钟,接着抢叮咚、盒马和美团。待抢清单中有白菜水饺,必须抢到,然后送去给老懂。
近期疫情肆虐,孩子们都开启了居家网课,家长们兼顾生活、工作、带娃,压力倍增。
为了减缓家长焦虑,探索更好的亲子相处之道,威雅家长学苑推出了公益讲座——《居家网课,家长们的焦虑 “怎么破”?》
讲座开始前,我们向威雅家长学苑的家长们征集了问卷,结果显示,疫情期间,家长们普遍比较关心以下几个问题:
1、该如何处理孩子与电子产品之间的关系?
2、双职工家庭,居家办公的同时还要兼顾孩子上课,辅导孩子作业和学习太心累,忍不住要发脾气。
3、网课太枯燥让孩子注意力不集中,长时间的电子教学会有身心倦怠和疲惫感,还会影响视力,怎么办?
4 月 10 日 19:00 的公益讲座中,我们邀请到威雅学校董事、副总裁,同时也是三个孩子的父亲——**袁博 Dez;以及南京威雅实验学校心育中心负责人、有 16 年的教育教学工作经验、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靖文 Ronda,两位讲师就【疫情焦虑】和【居家网课】**两个大主题展开了深入探讨。
近期,外界的波动不断,家长应该了解,孩子们正在接收来自外部的多方压力。
除了外部因素,更重要的,是家庭的因素对孩子的影响。
而在这个特殊阶段,对于父母来说,焦虑的来源也许更复杂。**【安全】、【学业】、【亲子关系】**是家长们最关注的 3 个点。
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了解:
1、安全焦虑
家长们对于【安全】的焦虑,通常表现在以下几个点:疫情安全、物资医疗资源挤兑、居家和消防安全、电信和网络安全。
我们拿疫情安全来举例。一些家长在直播中向我们提问:
“和老公都要居家办公,现在还在居家网课,我们还要兼顾孩子上课,辅导孩子作业和学习太心累了,压力太大很焦虑。”
关于这个问题,靖文老师提出的以下观点可以解答:
1、疫情下,父母要保持情绪稳定,正确看待自己的心理应激反应。这种紧张和焦虑情绪是现阶段的正常心理反应,适时控制刷手机关注疫情的频率,转移注意力,适度居家运动。
2、同时,家长也要帮助孩子理性应对。
针对不同年龄的孩子,家长的引导方式也不同。详情可见下图:
2、学业焦虑
学业焦虑,目前家长们的 “心头重石”,不少家长提出自己的苦恼:
“现在疫情在家,孩子马上面临小升初,我想让他多学一点,担心他上了初中跟不上,但是现在每天在家,学习效果肯定没有平时好。所以最近只要一看到他玩 pad,或者在客厅玩什么的,我就很焦虑,我也知道孩子需要休息时间,但就是控制不住焦虑,请问该怎么调整心态。”
“两位讲师好,最近在家上课,照理说有更多的时间来学习,可孩子反而只想玩,说多了明显有逆反情绪,请问这种情况我该怎么跟孩子沟通呢?”
对此,靖文老师给出了 3 个建议:父母要进行自我觉察、放下不理性的期待、重新定义孩子的成长路径。
_1、父母要进行自我觉察:_要用第三方视角观察孩子,才能客观。要学会接纳孩子的不完美。
_2、放下不理性的期待:_家长要焦点转移,保留属于自己的空间,不要过度关注孩子。同时学会倾听孩子的想法,不要一味把自己的想法加到孩子身上。适度放手,相信和支持孩子的行为。
_3、重新定义孩子的成长路径:_不要只把孩子的成长定义在好的小学、中学、大学;试着转变为培养孩子积极的心态、锻炼心理的韧性、找到自己的兴趣和专长、具有学习能力、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
总的来说,面对学业焦虑,家长要做的第一步不是去逼迫孩子更努力学习,让他跟上你的要求。而是要从自己的心态出发,站在孩子的角度,帮他找到一条合适的成长路径。
3、亲子焦虑
疫情期间,很多家长也感觉到亲子关系变得比以前更紧张了,虽然有更多时间和孩子相处,但是反而关系变差了。
“疫情影响,自己的工作和情绪压力都很大,很难和孩子心平气和,一不小心就要爆发,火星撞地球!”
对此,靖文老师告诉家长们,关键在 3 点:父母要树立边界意识、学会有效沟通、转变认知模式。
**1、所谓树立边界意识,就是家长不要怕孩子做不好、也不要怕孩子缺乏自律、更不要怕失去孩子对自己的依赖。**应该明确家庭成员的责任,放手让孩子去尝试和行动,培养他们的独立性和责任感。
_2、同时,与孩子进行有效沟通。_用更好的方式,让他们感受到父母的真实意图。
举个例子:如果孩子口罩没戴好。
错误沟通:“你怎么这么不听话,你看看人家小孩怎么都戴上口罩了,你要是生病了,我们没人管你。”
正确沟通:“孩子,你刚才把口罩摘下来放到口袋里了。妈妈感到很担心,因为妈妈爱你,所以希望你能健健康康的,你可以把口罩拿出来戴上吗?”
**3、亲子焦虑的最后,靖文老师也提到了家长要转变自己的认知模式。**听起来比较抽象,我们依旧举个例子进行说明:
家长们在和孩子相处的过程中,要始终记住这个情绪 ABC 理论:真正影响我们情绪 C 的不是事情本身 A,而是我们对事情的看法和想法 B。
以上就是靖文老师关于 “三点焦虑” 的全部讲解内容。
在直播间里,许多家长提出了自己近期在生活、育儿方面的苦恼,所以在直播的后半程,袁博老师和靖文老师就这些问题进行了探讨和解答。
其中有一个家长关注度很高的话题,那就是【孩子和电子产品之间的关系】。
“居家期间的电子产品该怎么控制?”
“孩子频繁提出想要玩电子游戏,这个时候不能出去玩确实挺无聊的,但是我也怕他上瘾,有什么好办法?”
对此,袁博老师给出了很多实用性的建议:
step1:首先,要认识到孩子为什么喜欢玩游戏?
孩子们喜欢打游戏,也许不仅仅是单纯的沉迷电子产品。还有可能是从游戏中获得了巨大的成就感,游戏玩得好,恰恰是自己在某一方面特别出色的证明;或者是孩子在团队中扮演了一定的角色,贡献了自己的力量,往往会收获同龄人的尊重与羡慕。
step2:而要解决玩游戏时间过多这个问题,家长要做的,是跟孩子立界限,把主动权教给孩子。
即让孩子自主选择。不要完全限制孩子玩游戏,比如每天可以给孩子一个小时玩游戏,让孩子自己选择,每天几点 - 几点为游戏时间。
但是要和孩子说明白,既然是你自己选择的时间,你一定要遵守这个时间。
step3:那如果孩子不遵守怎么办?
那么就要提前和孩子说明:如果你自己答应的事情,自己不兑现,那么这件事情的后果是什么,到时候需要你自己承受这个后果。
还可以反问他,如果爸爸妈妈答应你的事?却不兑现,你会是什么想法?以此来让孩子进行换位思考。
点击此处,可以查看袁博老师的完整采访《孩子沉迷手机、游戏成瘾?将他们拉回现实,方法其实很简单》。
你想干什么?你是哪个单位的?你有什么目的?
目前很像玩生存游戏
有以下几个属性
金钱:获取各种物资的基本单位,部分人金钱不再增长
饱腹:饱腹为 0 角色死亡
快乐:快乐值持续衰减,不提高会陷入抑郁
镇定:镇定值持续衰减,不提高会陷入狂暴
运力:运力有限制,需要合理规划各类物资
病毒:病毒值只有 0 和 1,达到 1 则 game over
目前可以改变属性的办法
群聊:小幅度提升快乐和镇定,但是每日获取的数量极为有限
罐头:可以略微提升快乐
可乐:大幅提升快乐和镇定,但是消耗很多的运力
蔬菜:保持快乐和镇定不掉,但是有易损属性
肉:缓慢提升快乐和镇定
烟:大幅提升快乐和镇定,消耗很多的金钱,部分人无效
猫:提高一定的快乐,属于角色自带
狗:大幅降低镇定,属于角色自带
上榜:快乐和镇定清零,很可能直接扣为负
防范区:快乐拉满,镇定可能提升也可能清零
我一天吃 4 顿饭,餐餐 4 菜一汤,这就是真实情况,你们不要乱造谣我们买不到菜!手动狗头
疫情两年
我已经失业一年半了 其实主要还是经济大环境的原因 我在的行业呢 就是所谓大家说的特别需要的行业 医药类的 行业就不说了
按照职业寿命来说 我们的职业寿命不亚于程序员
我呢属于高风险类别的 反正大家高中生物都学过的
自从失业对我打击蛮大的,就是疫情关系。索性就休息到了现在。
收入这块不说吧,我呢土生土长 310,父母年纪很大了。所以之前基本家里开销都是我来一周买一次菜。水电煤气绑定支付宝。物业费零零总总外加上班开销,基本是没什么存款的。
疫情说封城了呢,我姐姐什么的送过一次菜给我们。失业之后菜都由家里老的买了,我只能坑老。我有付费盒马会员,说来可笑他不送。也不能完全怪他。。。。
我家和菜场的直线距离呢……5 米,后来菜场封了。菜场里面 很多,都抓去隔离了。也就是四月初那段时间,后来他们放出来了。菜场呢没开放。有一部分人住菜场里的,所以他们也就现在开着自己的小面包车每天送菜。车呢就停在后面巷子里,离居民楼呢 3 米。
也许有保供和菜价压力,昨天开始不能可能卖高价菜了。所以今天送完货的师傅停完车,狠狠的吐了几口痰在地上。怎么说了也怪我没本事住个好地方,虽然我住在上海。并且是那部分受了一部分医学教育却无能为力的人。
你们会问我为什么不去做志愿者,其实在没有疫情的时候我就是志愿者。疫情当下我现在的状态几乎是无保护的。我去做了志愿者也就是浪费隔离服。我是从小身体不好才学的医,所以我也很无奈。
疫情开始我就没有团购过东西,并且知道在家休息所以吃的很少。直到我吃了问题的物资,连着拉肚子。有轻微黄疸症状,打了 120 说来不及接。我实在没办法和家里提了要求说想吃鸡。我妈才想办法帮我买的鸡和西瓜。现在我状态还算可以。
小区有互助群,我加了最后把我 t 了。为什么因为我叫他们不要用消毒片。哎,后面奇葩的管道漏水……
我父亲的高血压糖尿病药也块没有了,老人固执不愿意随便换药。问他他就说小区居民匀了一点给他了,其实他也不吃。有的药他吃了副作用大。
现在小区基本可以买到很多物资了,基本是晚上开放一会。可是很多都要搭着买并且不便宜。
不知道你们有没有和我类似的感觉。最近只要刷到上海疫情的新闻就会感觉很揪心。
![](data:image/svg+xml;utf8,)
每日数以万计的无症状新增;铺天盖地的新闻消息,好坏夹杂。生活在上海之外的人,像活在另一个世界,而我作为一个典型的上海本地人,亲历其中,也想对整个过程做一个记录,表达自己的一些看法……
【上海疫情起始】
时间回到 2 月份,由于香港疫情大爆发,为了满足不断增加的隔离酒店需求,上海锦江集团主动请缨,将旗下 “华亭宾馆” 作为隔离酒店使用。
但由于华亭酒店的内部空调通风系统是串通的,而且没有设置过滤装置。很快,新冠病毒就在宾馆内四处扩散,短短几天就有十几个员工被感染且完全不知情,事后酒店环境里闭环检测到处都呈阳性。
自此,上海多地开始出现疫情,上海各区不断有小区开始封闭管理,紧张情绪开始蔓延……
【沪市鸳鸯封】
从今年 3 月算起,上海的这波疫情已经持续了一个多月了。上海基本还处于封城的状态,每天新增的病例数依然很高。
这一次的疫情波及了整个上海市乃至全国,影响范围是空前的。
在抗疫问题上,必须得承认上海前两年做得非常优秀的,甚至还为国分忧做了附加题,接待了大量的境外航班。
但是必须认识到,“疫情面前,没有永远的优秀生,也没有永远的差生。”
上海直到今年 3 月初还很高调,可形势急转直下,也只是十来天的时间。政府也终于宣布开始封闭上海市,但是由浦东开始再到浦西。
而这一操作,也被上海人戏谑的称为 “沪市鸳鸯封”。在这么惨的同时,怎么还能这么好笑,不过是魔都人民的苦中作乐罢了……
【开端?循环!】
目前对上海来说,有一个模式不停地循环!
而且都在问的问题:宅家会疯吗?!
**全上海每天最忙的事就是抢菜,**通过抢菜,上海人民手速增加了不少!
因此也推出了上海人最爱的四大男团:叮咚、美团、饿了么、京东
核酸是唯一能下来放风的时间,也是小区最关注的秀场
小区团购:【团长,你是我的神】
更有 00 后团长上了央视新闻,做出了表率
抗原检测,全上海人解锁的新技能:自己捅鼻子
上海人的阳台也变了,从鲜花到种菜,人均解锁种菜技能…
最大的疑问是什么时候解封?
说归说,笑归笑,**疫情是双面镜,它暴露出了一些问题,更传递出一些温暖。**我们的城市暂时生病了,那我们更应该去努力让自己的生活过得更好,需要看到一些积极的,能让人重燃希望的事情。
【爱和希望比病毒传递的更快】
很明显看到这次疫情把很多上海朋友的生活一分为二
有的人为疫情带来的失序感到不安,有的人在为维系正常的生活加倍努力…
有的人面临失业破产的风险,有的人利用团购囤菜赚得盆满钵满…
很多人说对这次疫情上海这座城市的管理失望了,对上海人失望了!
听到这个话难受吗?肯定的!
的确,这次上海的反应惹起不少非议,人们都有微词,一个是造成了不少外溢,给很多省市增添了麻烦。
另外一个是领导的说话有些自傲, “上海的经济地位之重,上海不能封城。” 不过此时的骄傲实在大可不必。
但作为生活在这里的我想说:或许上海管理的不够优秀或全面,但上海绝大多数老百姓并没错,他们跟我一样,都是普通人,对防控没有发言权,只是被动执行者。
**更多的上海本地人及沪飘都在用自己的力量去做一份贡献,**不论是当志愿者还是乖乖呆在家里配合!
哪怕物资紧缺也是苦中作乐
好在有 “邻里之间的互助”
邻里之间乃至陌生人之间的暖心之举,是平凡人之间的非凡正能量
“上海是中国人的上海”
上海某社区。住在 3 楼的一位租户,听到楼下有人在讲话,便趴在窗边拍下了这段视频。一位上海大爷,正在跟发送物资的工作人员对话。大爷叮嘱工作人员 “多关心一下租户,多给他们发放一点物资。
“全面守沪”
懂大局晓大义,是中国人的特质,一方有难八方驰援,全国多地医护人员、应急和生活物资驰援上海,保障城市居民生活需要。
不是盲目乐观,也不是鼓吹正能量,而是在艰难时刻,我们必须好好 “活着”!**在照顾好自己的前提下,也尽力去帮助他人。**路上总有阴影, 但抬头总能看见阳光,迟到的春天也终会到来,这是我们共同的约定!
看大家都在说买菜是事啊,那我也说一下我最近团菜的想法。
坐标浦东,今天已经是我们小区被封的第 34 天了,中间解封过两天,初期多多买菜和美团优选什么的都可以进小区,吃喝暂时不愁。
从 3 月 28 号开始 “鸳鸯锅计划” 启动,菜是突然一下就买不到了,前期靠叮咚和美团买菜抢菜,天天早上六点起来抢,运气好可以抢到一两天的菜,但大多情况都是毫无收获,那段时间就是在消耗存粮。
关了一个礼拜政府发了物资补给,米和油还有一点蔬菜,大概够两三天。后面的日子就是靠居委的团购【居委的团购也不便宜,90 的保供包只有六种蔬菜】和美团上抢菜。
大概 4 月 9 号开始,美团和叮咚突然就不上架东西了,后面不得已放弃了美团和叮咚,此时小区里的 “商贩” 和各种自发的团购群开始涌动,价格基本上是疫情前的 1.5 倍,还会暗暗地找你要跑腿费。同一天京东说开始提供保供物资,价格令人十分心动,正巧,家里快没米了,所以赶紧囤了米和牛奶,期待着它能快点到。可惜,差不多第三天,就说京东也崩了,仓库被封了,送不了了,好嘛,搞得我米也没去团。。。
14 号我加了一个大型蔬菜配送群,配送周边几个小区。价格是明码标价的,还算公道,关键是可以零售,就不需要一个套餐一个套餐的购买了,还不需要额外的配送费。当天高高兴兴买了东西。第二天配送前让我们付钱,我一看价格不对啊,至少多收了我二十多。我去问团长,她说让我收到以后再说,我同意后付了钱,收到货后,订的一半东西都没有,到了的东西也都缺斤少两,肉少半斤,蛋少半斤的。我去群里看很多人都有这个问题。我想去群里找团长退款,她以订单量大不太仔细为由不退缺斤少两的钱。拜托,不仔细怎么光少不多啊?我想和她理论,但是大家都表示缺一点就算了。平时吃不得一点亏还特别爱和人理论的上海大爷大妈居然也毫无反应。最后我也只让团长退我没到的货的钱,还是给我乱来,少了二十多没退我,理由是 “你只有这些东西没到,我是按没到的货退钱给你的”,在我和她持续讲了二十分钟道理后,她终于把该退的钱悉数退回。
我不明白,我能理解他们运菜的人辛苦,我也能理解他们想赚一点辛苦费,但是为什么不能干干净净地挣了?你提前说好,加个运费或者辛苦费我们也都能接受。背后坑骗我们又算什么呢?
现在这个群里仿佛我变成了恶人,我不理解,现在这个情况下我们买东西的变成了弱者啊,那我们保护自己的权益有什么问题呢?有理为什么要忍让呢?为什么要助长他们的歪风邪气?凭什么我们来说算了算了。我更不理解,为什么大家都遭受着这种不平等却没有一个人敢发声,更多的居然是其他菜友们劝你说 “多给了就多给了呗,别计较那么多”。只能说很魔幻,也很现实。
作为一个上海周边城市的土著,我现在对上海每天疫情情况已经产生了如下应激反应 -
希望疫情早日结束!
人在上海,坐标闵行区华漕镇 居住小区金色西郊城。
1 小区阳性不能及时接走,异常的家庭门口没有封条磁吸。做核酸的时候安排不明确他们也会下楼。一万多人的小区已经五成的异常阳性楼了,没有严格的日常消杀,我们一次次下去做核酸,每做一次就又很多人阳性。请问这是在人为扩散病毒吗?
2 小区居委会信息不公布,志愿者无组织。目前的志愿者都是自发工作。
3 生活物资靠自发团购 小区从 3 月 18 日开始实施封闭 到现在发了两次物资
没有硬通货米面油 本人租住一户有 5 居室 基本不够分。团购物资比平时贵一倍 叮咚线上 app 基本抢不到菜 完全凭运气。很难相信这是发生在 2022 年的大上海。
你想看的可能发不出来哟
本人是上海交通大学学生,上海交大目前全校清零,进入准封闭状态,宿舍解封,但是仍需要严阵以待,抗击疫情。在校内如果逗玩猫狗、从校外偷偷传递东西、不戴口罩或多人聚集的话,被抓到了就要全校通报,取消今年评奖评优资格。
现在上海又在下大雨,说起来确实是到了南方下大雨的时节。算起来从 4 月 1 日起就被关在家里,到今天已经到了四月底,一个月的时间足不出户,抗击上海这次疫情。每个人在这一个月的时间里,对于上海、对于疫情、甚至对于生活都有了不一样的感悟。至于说现在每天确诊人数确实下降了很多,其实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只要不是数字其中之一,那就没什么大问题。活下去而已,说难也难,说简单也简单。
这篇算是接着上次那篇写,但是又不一样了。上篇文章我几乎详述了从 3 月 1 日起上海疫情有了苗头,到 4 月 10 日上海疫情如日中天,几乎每个星期都会有新的情形让你去体验。而从 4 月 10 日到 4 月 30 日这二十天内,对于绝大多数隔离的普通人来说,几乎没有什么太大变化,上海也没有太多新的政策实施。一切就这么心安理得地进行着,甚至都让我能够想象到,这或许是中国第一个完成了与病毒共存的试验城市。普通人尽量足不出户,企业尽量提供居家办公,社区规划统一团菜团物资,实施下沉到社区的定点核酸检测,出了阳性直接拉去集中隔离点,解除医学观察再放回来,然后就是循环这一过程继续居家隔离。
关于三区政策
4 月 11 日起,上海按三区实施差异化防控管理,原本的封控浦东和浦西两片区域到现在划分为封控区、管控区和防范区三片区域,属实是做出来不小的妥协。我其实并不是很理解怎样算是一条好的政策,就比如说这个三区政策,在上海实施的速度非常之快,一天的时间,上海一共有 14000 + 个小区,全部按照有无阳性病例存在划分好了。
由于我们小区在 4 月 4 日的时候不幸出了 1 例阳性,按照三区政策需要在 14 天内全社区居民几乎是天天核酸或者抗原,理论上到了 4 月 19 日的时候,会从管控区变为防范区,按照政策的话,防范区每户每天就可以有一个人到街道活动一个小时。关于这个每户每天一人活动一小时的说法,网友戏称,哪怕是关在监狱里每天至少还有两小时自由活动时间。
但至少对于我来说,那一个小时我出去跑五公里再散散步,心情会舒畅一些。总归是个盼头,事情总是在慢慢变好嘛。
可就如呈现出来的样子,三区政策短时间内是没有显现出作用的,至少在五月中旬可能都没有太大作用。到了 4 月 19 日的时候,社区的住户也都焦急地在等新的三区划分名单,结果是没有变化。是的,14 内没有新增阳性,但是我们小区还是管控区。哪怕是到了现在这个节点,也还是管控区。不同的是,现在已经没有人再去纠结到底是属于哪个区的问题了。
很多时候事情的结果也许不重要,但是事情的流程还必须要有。就像是我们公司每天还需要上报所在社区的封控等级,为早日复工做准备。
为什么我说三区政策短时间内是没有作用的,是因为现在整个上海社区层面一点都不敢放开,4 月中旬的时候放松了些物资团购渠道,一时间住户群里都是在团东西的,零食可乐都算正常的,有小龙虾的,生日蛋糕的,冰淇淋的,满足了温饱自然是要追求些更好的享受。也正是因为大批量的团购,出现了很多送货人员感染进而发生社区交叉感染。所以说,在社会层面没有完全意义上的控制好,哪怕把我放出去,我能干什么,商场关门,道路空荡,碰上个人彼此都不知道对方是不是病毒携带者。
长期来看的话, 三区政策是为了跟病毒共存的一种求全方式了。等有一天上海不再每天成千上万的增加感染者,复工复产也能够稳定进行,三区政策才能发挥出一定作用。不过按照上海这么人才济济的效率,想必肯定又会有更多更加针对性的政策吧。
关于物资的事情
这个事情就这样,相对于感染阳性的 2% 的概率(50w + 相对于 2500w+),有没有饭吃才是百分之百概率关乎自己的事情。所以你看嘛,从始至终上海物资的事情总是能够霸榜热搜。
起初我们都会惊叹于上海怎么会有这么多不公平的事情存在,到最后我们才真正惊叹于上海怎么会默认这么多不公平的事情存在。
我拉住前面人的衣服,“你怎么可以排队的时候插队?”
这时候后边又来了很多人直接站到了队伍的最前面,并有个小孩从我身边走过并轻蔑地看了我一眼,嘀咕着说道,“赤佬,这不是很正常吗。”
所以对于我来说,或者绝大多数普通人来说,早就接受了上海这座城市因为贫富差异而带来的巨大社会地位的差距。就好像徐汇区某个街道隔离一个月里发了 16 次物资,两天一次的频率都还算低的,更夸张的是高档社区的物资都是不限量供应。而我叻,4 月 15 日下单的牛奶,过了半个月还没发货。
当然我其实没有觉得羡慕别人,好歹自己还算不错的,一个月里发了五次物资,其中四次都是蔬菜,一次是粮油。让我觉得难过的是,反而是听到还有许许多多居民情况还要更糟一些。有同事和两户人家合租在一套三室的房子里,好几次发的物资都直接被房东拿了去。这样说起来你能说不合理吗,物资本来就是一户一份,这户本来就是房东的,物资怎么会有给到租户的道理呢。
所以我们还是得心怀感恩,我一直觉得绝大多数人都是无法逆时代洪流的,要么跪着生,要么站着死。要么,其实也可以与自己和解。
关于志愿者的事情
从被隔离一开始,我就想着危难的时候,实实在在做一些事情要比整天抱怨好得多。让我没想到的是,因为我们社区属于青年人才公寓,绝大多数都是二三十岁精力旺盛的年轻人,每当做核酸或者搬物资有那么十个志愿者名额,都是需要抢的。只有点名需要招募男生干体力活的时候,我才有机会下楼活动活动。
在这一过程中,我才深刻明白,为什么说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在于青年啊。不论身处哪个时代的青年,所展现出的共同的特质一定是积极、向上、勇敢和无畏。而这些特质,是扭转所有败局的关键因素。遗憾的是,也不可避免的是,随着每个人年岁的增加,我们在青年时期所拥有的很多特质,都会慢慢丢失,最后我们变得透彻、污浊、繁重和残缺。隔壁小区每次报名志愿者的人都是固定的那几个,还是女生居多,大部分男性躲在手机屏幕后,站在窗口和阴暗的楼道,评论着 “做志愿者没有意义,表面工作“,” 不过是为了捞好处赚名声 “,” 把自己累坏了谁来负责 “,” 我这腰酸背痛的,谁爱去谁去。“
透彻、污浊、繁重和残缺。
积极、向上、勇敢和无畏。
我倒不是阴暗,我只是不愿自己变得平庸。可以平凡而美好,但绝不要平庸而阴暗。
关于上海这座城市
我不知道在 2022 年疫情发生之前,上海这座城市的发展有没有天花板;但我确定的是,但我们都能确定的是,2022 年上海这次疫情之后,上海这座城市的天花板已经触碰到了。
看到了吗,就在这了。
当初无数人为梦想、为生活、为爱情奔赴上海而来,现在就会有翻倍的人因为梦想破灭、因为生活艰难、甚至因为爱情而离开魔都。
其实说起来也应该是这样的结局,长三角城市发展不应该是一家独大的结果,中国也确实不止上海这一座城市亟需建设和守护。我朋友跟我说,他所在的安庆市面积是上海的两倍多,常住人口只有四百万,说是四百万,其实哪有那么多,几乎都是老人以及儿童,城市变成了空巢城市,老人儿童变成了空巢人。这不是我们中华民族复兴想要的结果,除了东方明珠,每一座城市的明珠都得在夜空闪耀啊。
一个微信文章可以看一下 https://mp.weixin.qq.com/s/zvExUwCiiBKnBjRXAbOMvA
实在是关在家 30 多天,整个人的状态人有点 down,担心把负面情绪传染给大家。
但是今晚我的朋友圈震撼我全家。
如果说,之前魔都这波疫情的各种骚操作,我还想着是感染人数太多,扩散太快,忙中出错,乱七八糟在所难免。
那么今晚,关于文明的滤镜稀碎。
在上海有多少人,在昧着良心发国难财?
如果说网络上可能很多信息真真假假,七里传八里,那么下面请欣赏本人朋友圈和个人好友聊天截图,这些人大多收入尚可,不缺吃喝,不可能有造谣的动机。
霉酱鸭吃吗?
哦,是的,这个就是王叔本人收到的酱鸭。
本小区业主群:
我们搜了一下,这个品牌的食品生产许可证是作废的
三无龙金花,了解一下!
这个龙金花油,我真的,你们听过伐?
全网都搜不到哦!
上面酱鸭拼多多还是有的,13.9 元 2 袋包邮!
来自未来的油
朋友们,你们看看这个油,前天发的,刚下产线,就光速移动到我们上海市民的家里,真要这么快,上海现在物流应该全球第一了呀!
这是怎么样一种精神?
造假都不上心的精神啊!
不能吃的狮子头
这狮子头吧,我也不知道什么情况,我在外面做志愿者,搬货累得要死,一家一家发出去,现在又让我们收回来。
好嘞,那就是不能吃。
不能吃你发了干嘛?
谁批准这种不合格产品进入保供名单的?
神秘粉丝
这粉丝就很神奇,我朋友随手一搜,嘿,这公司都注销啦!
公司注销了,都能进魔都的保供名单啊!
京东哭得好大声☹️☹️
高仿连花清瘟?
绝了,朋友们。
食品造假也算常规操作(不是),疫情期间发的药也要掺水啊?
咱就是说,我们实事求是,这产品也不能说三无,就是商标还没申请下来。。。
来自未来的抗原试纸
2202 年 4 月生产的,行吧,好歹吃不坏,大不了测不准嘛。
朋友们,魔幻吗?
我没啥好说的,京东 BD 见多识广,我同意他说的。
京东小哥的短信让人心酸。
到底是谁,有多少人,拼命不想让我们普通上海市民买上平价又有品质保证的生活物资?
最后这波!我站辽宁
这么说吧,我昨天因为举报志愿者遭到上门报复,那个人喝多了在门口砸门,我室友不知情况开了门放他进来,他在我家大声恐吓
我哭着报警,警察虽然安慰了我,却没有出警。只是联系了居委会,居委会跟警察说他没有上门,只是在楼下,警察来都不来,取证都不取证,而且也没有通报任何结果给我,居委会也没有,还是我自己打电话过去问才知道那个男的被居委会带走教育了!
我在发生危险的时候,警察在做假设性的事情,认为居委会会帮我,认为我不会出事情,他们甚至没有来给我做笔录。
疫情下的上海,别出事,出事没有人帮你
近期的疫情以及后续一系列的连锁反应,颠覆了很多人对上海这座被全国人民寄予厚望的超级大都市的认知,也有不少人在心里默默把自己所在的城市和上海在做对比,以往对上海的 “可望不可及”,现在居然变成了因为不在上海的 “小庆幸”。
作为一个在上海生活和工作了近十年的 “民生保障行业” 人士,一方面对上海所面临的困难感同身受,另一方面却也因为做了各种尝试也无法帮不上忙而 “无可奈何”。这样的情况难免会把上海和现在的杭州作一番对比,虽然不是数据专家做不到面面俱到,但是作为“一家之言” 倒也无可厚非。
大上海区位优势无可比拟
从搜索引擎能查到的宏观数据上看:
上海,是省级行政区、直辖市、国家中心城市、超大城市、上海大都市圈核心城市,国务院批复确定的中国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科技创新中心,全市下辖 16 个区,总面积 6340.5 平方千米,建成区面积 1237.85 平方千米,全市常住人口为 2489.43 万人。2021 年,上海市地区生产总值 43214.85 亿元,GDP 同比增长 8.1%。
杭州,浙江省辖地级市、省会、副省级市、特大城市 、国务院批复确定的浙江省经济、文化、科教中心,长江三角洲中心城市之一,环杭州湾大湾区核心城市、G60 科创走廊中心城市。杭州下辖 10 个市辖区、2 个县,代管 1 个县级市,总面积 16850 平方千米,建成区面积 648.46 平方千米,杭州常住人口为 1220.4 万人。2021 年杭州实现地区生产总值 18109 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 8.5%。
上海城市各个区位产业发展定位
两个城市显然不是一个等量级的,上海作为 “超大城市”,坐拥 16 个辖区,吸纳近 2500 万人,贡献 4.3 万多亿 GDP,就像一个坐在讲台下老师旁边、备受关爱的“超级学霸”;而杭州作为“特大城市”,所辖 13 个区县,人口刚过一千万,GDP 也只有 1.8 亿,还不到上海的一半。就像一个虽然也在第一排,但是要靠边坐着的“三好学生”;虽然不是老师们的“心头肉”,但是依然靠自己努力不断提升着学习成绩。尽管超级学霸一贯都是高高在上一骑绝尘,但是和杭州情况类似的“三好学生” 们也都在后面紧紧追赶,到底未来如何鹿死谁手,还真是不好说。
杭州最繁华地段——滨江地段小金球
疫情就像一场 “期末考试”,在全国这个“大班级” 里,大家拿到的都是一样的试卷。无论平时学习再好,在这关键的一场考试里,最终还是要靠实力才能拿出好成绩。其他同学都是按照老师们的悉心教导,平时坚持自我 “小测验”,还把做错的题都记下来不断更正温习,在考试来临之前都还做好了充足的准备,铅笔橡皮小刀尺子都认真检查。但是作为“超级学霸” 的大上海显然是低估了这场考试的重要性,在考试就要开始的时候信心满满,还以“优等生”自居——穿着 “高贵的衣着” 排队、迈着 “有格调的步伐” 漫步;在考试铃响之后一下子又慌了手脚,不但 “打仗冲锋的时候忘了带枪”——幸好别的同学都纷纷“慷慨解囊” 借给他铅笔橡皮小刀尺子,本来都以为他能拿出实力扭转局面,但是在全世界 “众目睽睽” 之下,他翻遍了身上所有的口袋才发现:自己原来连 “准考证” 都没带,根本都进不去——这场考试还能有个好吗?
江浙沪一体发展布局
目前的上海让我想起热力学第二定律。
生态系统应当是开放的。
负熵流,简称生物体的负熵,是指生物体在生物过程中,造成生物休嫡的减少。生命运动中广泛包合着复杂的热运动,热力学的基本原理在生命运动中也是适用的。按照热力学第二定律,任何自发过程总是朝着爤增大的方向进行的,对于孤立系统,它的熵总要达到其最大值。以物理意义上理解,孤立系统是由有序向无序发展的,最终达到平衡状态。但是,按照达尔文的进化论对手生命物质来说,生命的起源是从无生命物质变为有生命物质,生物由简单变复东, 由低等向高等进化。所谓的复杂和高等是指生物在形态和功能上的,也就是指构成生物体的生物化学物质的高度有序。换句话说,生物进化是向着有序程度逐渐递增、熵减少的方向发展的。表面看来,生命使其内部熵降低,有悖于热力学第二定律,其实不然。生物体是开放的体系,与外界进行着质、能的交换,其熵取决于两个部分:一部分来自于与外界的交换 - 熵流(包括质熵流和热熵流); 另一部分来自于体系的内部,由体系内部的化学反应、扩散等不可逆过程产生的熵产,熵产总是大于零的。**要使生物体能健康生存、发展、进化,必须使其 “熵变” 小于或者等于零。生物体通过不断地从外界补充“秩序”,即“负熵流”,使生物体的熵不断减少,使生物体更加有序,更有组织,从而保证了生物体的生存与种族进化。**例如,高等动物的食物的状态是极有序的,动物在利用这些食物后的排泄物的有序性大大降低,因而使动物的熵减少, 变得更加有序。如果把生物孤立起来不与外界联系,“负熵流” 没有来源,“熵产” 越积越多,体系就越趋于混乱, 终将死亡。以人类为例,人可 以数天不吃不喝,但不能停止心脏跳动或停止呼吸。为了维特心肌和呼吸肌的正常作功,要供给一定的能量,这些能最终耗散变为热量,向环境释放,或者说从环境吸收负熵,维持生存。因此, 机体是在新陈代谢过程中成功地从周圃环境中不断地吸取负熵,向周围环境释放其生命活动不得不产生的全部正的熵维持生存和进化的。总之,生命体用该是开放的。
目前,疫情封控使我们缺少负熵流。
各个生命体需要外界不同的输入,需要交换和活动,这是正常生命体该有的样子。
你不看新闻联播吗?都在里面!
多看电视,少上网!
2022 年 4 月 4 号,坐标浦东,我早上 4 点肾结石犯了,下午 4 点吃上医生给开的药,不疼了。
只想感恩,真的,大部分一线真的辛苦,大部分人都在很努力做好本职工作,但是我也不知道谁造成了我疼了 12 个小时才得到诊治。
Everyone did what was right in his own eyes.
坐标嘉定江桥。
过年老爸腌了两缸咸菜,做了咸肉咸鱼。舅姥爷过年做了走油肉,送了两大块,一直存在冰箱。还有之前京东买羊肉 400-200 吃剩下的羊肉卷一斤。家里米和油倒是不缺。
家里一直自己做豆浆,所以常备黄豆。绿豆和百合都是去年夏天做绿豆汤剩下的。发了做绿豆芽吃。家里还有裙带菜 笋干 木耳等干货。还有做酸奶剩下的炼乳和奶粉。因为有个网友是生存狂,一直叮嘱我要多备物资,所以家里常备 2 箱泡面。最便宜的那种劲爽拉面。之前白象挺火的,跟风买了 5 袋白象老母鸡汤面。
因为老妈喜欢玩苏宁易购撸羊毛攒红包,每个月都要在线上家乐福花掉红包,所以囤了一大堆乱七八糟的零食。薯片雪饼巧克力什么的。这次被我消耗完了。
社区发过五次物资,每次发一点点。都是一些卷心菜胡萝卜洋葱土豆粽子连花清瘟之类的我不爱吃的东西。我打算留到最后吃,暂时还没吃。
团购过 120 只鸡蛋 9 根黄瓜 2 根西葫芦 9 只橙子 1 只莴笋(我妈还把莴笋叶做炒饭吃了,说她小时候莴笋叶是用来喂猪的 )。团购水很深。暂时不想团购了。
买菜 app 上抢到过 3 盒豆腐 9 只番茄 3 斤金针菇 2 斤海鲜菇 1 盒鸭血 1 只老母鸡 1 盒黑鱼片。 花了 3 个通宵抢到的。很有成就感。
老爸是医务人员,一个月没回家了,据说医院食堂天天吃卷心菜。以上是我和我妈两个人这个月的全部食物。饿不死 但确实没啥营养。
我妈算比较会过日子的,真不知道那些群租没囤东西习惯没冰箱没厨具的怎么活下来的??
我爷爷奶奶住在另一个比较小的拆迁小区。买菜 app 那地方没有站点。还好他们那发的蔬菜比较多,发了 20 斤蔬菜。就是没蛋白质,我找他们团购群都找了好几天。最后给他们团到 90 只蛋,21 斤鱼,6 箱牛奶。买不到靠谱的肉和生姜。他们分给没子女帮忙团购的老邻居 6 斤鱼。这帮老头老太真是太惨了。说好的清零是保护老年人呢?
精神病了。症状:
神经性厌食以及暴食为主的进食障碍,胃纳差、腹胀,并伴有严重的断粮被害妄想症状、恐怖、焦虑、抑郁。
主要表现为反复思考粮食是否充足、失眠早醒、时常担忧灭顶之灾降临自己因饥饿或贫穷死亡、抑郁情绪昼重夜轻(早晨六点左右达到顶峰)。
躯体规律性抽搐:常与抑郁情绪一同于早晨六点发作,表现为大拇指高频率抽搐戳击手机,常伴有亢奋、悲伤、躁狂情绪,以尖叫、哭泣、大笑等方式表现。
恐怖主要体现在 30 余天活动范围直径不超过 10 米,最大距离不超过 50 米。不敢离开住所前往人群聚集处,如必要外出时佩戴口罩、帽子、眼镜,帽子,与不佩戴口罩的人群靠近时有紧张、加快步伐、焦虑的症状出现;
回到住所后进行更衣洗手甚至消毒,担心、没有安全感,伴有偏执:认为有人不佩戴口罩打羽毛球是故意传播病毒要害自己、看到报道认为在含沙射影地反讽等等。
不过现在本人已经服用中药后痊愈啦!奉劝大家不要吃西药!会有人给你的嘴巴打封. 条药的!
这是新型抗精神病药物,不像选择性 5-HT 再摄取抑制药啊三环类抗抑郁药啊这种破药起效慢不良反应大的西药,这种中药立竿见影,百分百药到病除!这是 sh 特效药,**sh 的力度、速度、精度、温度,老百姓能够感受到的幸福度都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相信 sh 特色封. 条药也不是一朝一夕研制的,我们要珍惜 sh 赏赐的药物,好好生活!
浦东锦绣东路 2015 号魔方公寓,从三月二十几号封了之后,就发过一盒虾和两包方便面,一盒连花清瘟胶囊。我不知道政府什么意思,商住房应该是不在发放物资的范围内的,得自行解决生存问题,然而这种买不到食物的时候最困难的不应该是住公寓的社畜吗?公寓住户大多数平时吃饭靠外卖,不做饭没锅碗瓢盆的人不在少数,而政府不顾这类人的死活,为人民服务到哪里去了,还是说变相承认公寓住户不是人?有时间去伺候洋人的丁丁为什么没有时间顾一下在沪华侨的死活,我们是活生生的人啊!
叫跑腿买烟,所有烟加价 90 元一条,不给小票。
重要的是接单的是一个上海口音的 “外卖小哥”。
我在上海 8 年了,真的没见过一个本地人跑腿送外卖。
所以,真的有人在发国难财,上海人真把路走窄了。
我刚拿了出门证,竟然没有出去的想法。关久了,习惯了。
那些急吼吼出去放了风的邻居说,回来时,领导告诉他,不要再出去了。莫名其妙。一会儿可以出去,一会儿又不行。
我们是防范区。是模范。物业经理很负责。天天盯着我们,笑嘻嘻地提醒我们。请注意安全。
坐标上海徐汇某 1000 多户老小区,3 月 13 日封闭至今
最令人感动的是小区很多志愿者为居民服务,有的志愿者几乎天天去居委上班,连续参加核酸志愿者(防护服穿着真是不舒服);有的志愿者几乎天天 2-4 小时巡逻小区,并分发快递;有的志愿者每天两次为自己楼栋消毒;有的团长为大家团各类必需品,由于量大人多,经常垫钱……
居委(5 人)➕街道支援人员➕物业人员➕小区各团长➕各类志愿者承担了小区大量工作,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工作:
1. 配药 n 种 n 次(老小区老人很多)
2. 组织核酸 n 次(感谢外地支援医护人员,图三、图四)
3. 楼道消杀每天两次
4. 物资分发:感谢政府发放物资 20 + 次,图一、图二为近两次物资。以户为单位,楼组长一般会把多余物资发给租客(人较多)
5. 转运阳性居民➕密接,接方舱返回人员
6. 快递消杀及送到楼栋前,每天 300 + 件
7. 巡逻志愿者每天 14 小时不间断劝返出楼栋人员
8. 各类团长带领志愿者团购物资,报备小区,二四六晚上分发(图五)
刚发生没几天,砸我头上的。
作为上海疫情的亲历者,你感受过哪些来自陌生人的善意?有哪些经历想要分享?
20 年湖北封城都没有击倒我,22 年怎么就那么难?
方圆 5 公里本来有最近的医院,等我们赶到时,连门都进不去。被告知已作方舱,拒收,转而奔向十几公里外的定点医院。
不多说了,现实远远比这更残酷
已经被封到麻木,不知道多久就精神崩溃。人生第一次做了 30 天饭,已经吃吐了。生物钟完全错乱,黑白颠倒。
如果只靠救济物资,我早就去马克思那边报道了。
黄浦区凭实力勇夺第一
物资不缺,有同胞们的捐献援助。
比较难的就是部分租房涨房租的 & 能力不够强在疫情中失业没收入的。
全是精英,有钱人,没能力的很难活。
坐标徐汇上海体育场地铁站这,周边都是这个行情,不过疫情涨房租这种真心是被恶心到了。
当然,我的房东没有涨,涨的毕竟应该是少数。
所以,加油吧,疫情不疫情的没什么可怕吧,努力赚钱才最重要。
疫情每天待家里,物资都是别人捐的,除了房租基本没有什么其他支出,只要有钱或者有房子一直关着也就那样。
浦东北蔡,在家第 36 天了
平时工作日在上海,周末在浙江,打破了这一平静,让身心极度不独立的我倍受煎熬,因为见不上男朋友,一个人呆地越久,越容易 emo
因为没有厨具调料,平时一个人也不做饭,只能吃速食,外卖最近才能点到一些,要 40 左右一份
感觉情绪已经快崩溃了,不知道还要多久才能解封
没什么好说的,希望早点解封,想出去逛逛
说了有什么用吗,一届一届网友骂过多少次啦,改过不啦,换汤不换药啊。
如果觉得不安,可以考慮一下:
跟李松蔚合作的「暂停实验室」推出了公益的【疫情中的情绪急救工具包】( 点击了解详情)。
蛮好的,坐标浦东新区,楼下阳性住户的密接人员今天拒绝测核酸,然后医生就走了。和居委说了就没下文了。就这样
说说自己的感受吧。
作为一名在校学生,虽然校外兵荒马乱,学校里至少是温饱无忧的。
最开始封校的时候,大家都没有意识到未来事态发展的严重性,都以为只是短暂封闭两天了事。数千名青春学子在狭小的校区里因地制宜,开发出了各种娱乐活动,充分利用着每一块露天空地。现在回想起来,那是多么欢乐的氛围。
哪怕是后期封控升级,除了偶尔感到无聊,除了学习的心志有所消磨,被困寝室并没有那么难熬。
中途生过一次小病,感谢校医院的存在,感谢那时候疫情还不足够严重,老师还有余力照顾我这种少数群体。
相比之下,我是幸运的。如果那次生病注定无法避免,庆幸自己所患只是小病,庆幸生病的时机恰到好处。
国际化大都市不止经济,更重要的人的认知能力
刚刚小区喇叭叫着 “下楼领药”,我听成了 “下楼领肉”。我想吃肉,啊啊啊啊啊啊!没有肉和糖真的毫无精神。
作为一个在上海生活被关了这么多天的外地人,连吃十天崇明大米,夫妻俩饭也吃不好,配什么菜都难吃。
买米还买不到崇明大米之外的米,好难过 (ノД`)
我和媳妇发誓今生不再买崇明大米,不吃一粒崇明米。
软软的米饭有粘又糯,口感极差,丝毫没有任何米香,还不如直接吃糯米好了。
崇明米只有夹生的时候勉强能下咽,刚才晚饭炖了一大锅酸菜五花肉汤,想着大吃一顿,一口烫得不行的,还软了吧唧,而且还粘筷子粘舌头的崇明大米入口瞬间没了食欲。
我都担心拉的粑粑会不会粘得夹不断啊?
总之我好想吃丝苗米或者长粒香,泰国米,越南米,都行,有生之年第一次被崇明大米动摇了自己的大米饭爱好者身份,甚至都在考虑吃面条了。
知乎用户 妖刀明月 发表 四问上海东方卫视 抗疫晚会?你特么想恶心谁? 这么开心? 上海东方卫视抗疫晚会? 上海人民心里一万只羊驼在奔腾!在咆哮! 上海疫情,每天新增 2 万 +! 上海东方卫视歌舞升平:接着舞?接着唱? 上海东方卫视 4 …
知乎用户 苏天 发表 惨不忍睹 坐标浦东,和上海土著房东一家三口一起生活,我仅有一个小煮锅和碗,其他生活物资一概没有。被封前 3.28 日晚去超市抢了四大包速冻水饺,两大包泡面和若干水果、青菜,当晚回来房东大叔说 “你今天不应该出去买东西, …
知乎用户 花村妇联主席 发表 上海缺的不是物资,而是领导特供 762 花生米和狗汉奸特供 58 花生米。 这些花生米发到之后,上海的物资问题自然迎刃而解。 知乎用户 图总裂夫司机 发表 上海这几年心心念念的是当 “金融中心”,过去上海骄 …
知乎用户 屠钻 发表 身在魔都,静态居家第 22 天。 先说观点:上海的物资一点都不缺,缺的是物流。 在市郊的仓库大多爆仓了。 身边好多熟悉的朋友去了抗疫一线当志愿者。 他们大部分的工作是去市郊的仓库分包食物。 他们告诉我,那些仓库里物资 …
特殊时期下的快乐总是朴素的。 **采访|姚胤米 朱丽琨 沈方伟 龚方毅 **李娅宁 黄俊杰 朱凯麟 贺乾明 文|姚胤米 朱丽琨 龚方毅 沈方伟 **编辑|姚胤米 黄俊杰 ** 自然的节律并不因为人的期盼而转移。在吉林省、上海市等地 “全域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