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科学家研究发现新冠病毒空气传播率或是接触面的千倍,这一发现对防疫工作有何帮助?

使用CN2/CN2GIA顶级线路,支持Shadowsocks/V2ray科学上网,支持支付宝付款,每月仅需 5 美元
## 加入品葱精选 Telegram Channel ##

知乎用户 庄有猫​ 发表

密歇根大学在 Journal of Exposure Science & Environmental Epidemiology(暴露科学与环境流行病学学杂志,Nature 旗下期刊)上发表了一项研究,分析了校园环境中空气和物体表面传播新冠病毒的风险,通讯作者为密歇根大学公卫学院的奚传武教授。

从 2020 年 2021 年,研究人员在大学校园里多个环境下取样,包括 256 个空气样本和 517 个物体表面样本(来自于大学健身房、办公室、教室、商店和公交车等),空气样本和物体表面样本的阳性率(通过 rRT-PCR 检测)分别为 1.6% 和 1.4%。

研究人员通过定量微生物风险评估(QMRA)来估计在这些环境下的暴露风险。其中风险最高的环境为健身房,采集到的空气样本中和物体表面样本中分别由 75% 和 50% 都检测到新冠病毒存在过的痕迹。有意思的一点是,四分之三的健身房物体表面阳性样本来自于饮水机按钮,而没有一个来自于健身器械,这可能健身人士没有像用完健身器械后擦拭那样擦拭饮水机按钮。

而在整个研究过程中,食堂、排练室、表演厅或学生活动大楼收集到空气样本都没有检测到阳性,研究人员提出三种可能的解释:

1. 感染者没有停留足够长的时间以释放可测量到的病毒量;

2. 感染者在场,但是正确佩戴了口罩,并且在使用后进行消毒;

3. 在气溶胶沉积在物体表面或者采样器之前,被房间的通风系统稀释了。

而这项研究另外一项重点是,人们暴露在这些环境下的感染风险。

研究发现:

- 如果一个房间每小时换气 10 次、36% 的空气再循环并在空气处理单元中过滤,则感染风险降低 87%;

- 无论通风情况如何,如果使用 N95 口罩或替代品,感染风险降低 38.1%~98.5%;如果佩戴过滤效率为 50% 的布口罩,感染风险也可降低 49.7%。

这些发现都再次强调了通过多种策略防止空气传播的必要性,例如增加通风、空气过滤和口罩等,特别是考虑在完全接种疫苗人群中出现突破性感染的风险。

而不同空气、物体表面的感染风险取决于暴露时间和病毒载量。

- 例如在病毒浓度为 0.06 gc/L(98% 采样浓度)的健身房中高强度锻炼 40 分钟,不戴口罩的人感染概率为每 1000 次暴露出现 15±6 次吸入传染性气溶胶;

- 在病毒浓度为 0.023 gc/L 的公交车上乘坐 5~15 分钟,每 10 万名不戴口罩的乘客中有 15 人可能会因为吸入而感染;

- 而使用在物体表面检测到的病毒浓度,每 10 万次接触(单次触摸受污染的表面,然后单次手指与黏膜接触)会有 1 次感染风险。

根据采集到的空气和物体表面病毒浓度推测,空气的感染概率(吸入含有新冠病毒气溶胶的空气)为每 100 次会有 1 次,而受污染的物体表面为每 10 万次会有 1 次。

也就是,相比于物体表面传播,空气传播的风险可能高出了 1000 倍。

和其他研究一样,这项研究也有一定局限性,比如疫情下采取的封锁措施,没有在大量人群中采集样本,再比如检测环境为大学校园环境,因此将这些发现推论到其他非医疗环境中要谨慎。

另外我个人认为还有一些局限,就是研究人员仅仅通过核酸检测评估病毒是否存在(以及病毒载量高低),并未做活病毒检测,而只有活病毒才是确定传播的金标准;再者研究截止日期是去年 10 月,那之前的毒株主要为原始毒株 Alpha 和 Delta,而现在大流行的 Omicron 生物学特性又有所不同。

但是整体上来说,总体阳性率较低表明在监测地点接触到新冠病毒的风险较低。而风险建模的结果表明,与物体表面接触相比,空气吸入是新冠病毒最主要的传播途径。

目前疫情形势仍然严峻,坚持戴好口罩(在高风险环境下我个人建议戴 N95)、保持社交距离、减少到人员密集场所、加强室内环境通风、正确做好物体表面消毒,这些都是降低新冠病毒传播的重要手段。

知乎用户 方子敬 发表

这是个假新闻。

新闻所说 “结果表明,最危险的环境是健身房”,这会使人们对健身房产生恐慌,那我得帮健身房辟谣。

新闻里引用的原文是 2022 年 4 月 27 日发表的密歇根大学文章:Monitoring SARS-CoV-2 in air and on surfaces and estimating infection risk in buildings and buses on a university campus[1]

阅读原文后会发现,新闻所说的 “在健身房采集的样本中,75% 的空气样本和 50% 的表面样本结果显示阳性” 是错误的。原文作者一共采集 256 个空气样本和 517 个表面样本,其中有 4 个空气样本和 8 个表面样本显示阳性,**而在这些呈阳性的样本里,有 3 个空气样本(3/71)和 4 个表面样本(4/219)来自于健身房。**这要不澄清一下,会让人以为健身房一半以上的地方都爬满了毒。

作者在原文已经声明,“The air viral concentration measured in gym rooms was 2500–5000 times lower than that found in hospital air with N1 and N2 primers. Taken together, these finding suggest that viral shedding on this university campus was less than viral shedding in healthcare settings and some public community settings that lack routinely scheduled cleaning and disinfection.” 健身房空气里的病毒浓度要比医院里低 2500-5000 倍,综合来看,校园内的病毒传播风险少于医疗机构和一些缺乏定期清洁消毒的公共社区环境。

另外研究表明,如果一个房间每小时换气 10 次,并在其空气循环系统中进行过滤,则感染风险可降低 87%[2]。如果想在健身房锻炼,注意通风换气能起到有效的防范效果。所以没必要过度应激。

病毒人传人,已使生活倍感艰难。谣言人传人,会使恐惧泛滥成灾。

参考

  1.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370-022-00442-9
  2. ^https://aaqr.org/articles/aaqr-21-05-oa-0106

知乎用户 雨平 发表

那么多人都在嘲笑,我就想问一句,国内近期疫情如此,我们有没有针对性的科研结果和指导意见公布出来并落实到执行上?哪来的资格笑别人。

尤其上海,坐拥国内一流高校和医疗科研资源,自己疫情却拖得又重又久,社区内传播无法根绝,整体团灭的小区亦不在少数,这时候来自科研的作用呢?集体核酸会不会导致传染?下水道气溶胶是不是真的这么危险?是应该开窗通风还是尽可能封闭?快递物品如果存在传染风险应该如何消杀?有可靠的科学研究来回答过么

20 年的时候至少还有人讨论洗手还是戴口罩,最近呢?不光没有针对奥密克戎的科学防控指导,就连基本的传播数据都没有好好系统性统计吧,只看到居民自己在那收集各种传播情况然后猜测分析。

不得不问一句,从疫情预案的制备,到现在的防控手段指导,我们的科研侧有输出么,政策制定时候有考虑么?

知乎用户 广域工坊长王铁锤 发表

可以结合之前荷兰设计师做的那个城市中心雾霾塔。

2015 年的时候荷兰设计师、建筑师达恩 · 鲁斯加德 (Daan Roosegaarde) 设计了一款高 23 英尺(7 米)、能净化空气的“雾霾消除塔”。当时他计划在北京安装自己设计的雾霾消除塔

这个雾霾消除塔就像是一个巨大的户外空气净化器,每小时能净化 3 万立方米空气。这意味着,它能在 1 天半的时间里净化一个典型橄榄球场的空气。它采用离子化技术,原理与气球表面吸附毛发相似。雾霾消除塔本身只消耗少量能源,能耗相当于一台家用热水器。

这个净化塔的思路很不错,我觉得可以把内部离子吸附技术改成强紫外线消杀,然后这个塔的内部改成复杂的透明细玻璃管道,这样增加空气通过塔内的时间超过 35 分钟,这样就能保证彻底杀死空气中的病毒。

当然了,要让空气高速运动还能运动 35 分钟,就需要管道足够长,假设按照 3 级风速每秒 4 米,35 分钟就需要至少 8400 米管道,如果管径 r=3 厘米的话,塔是一个变长 3 米正方形高 3 米,[12 米 + 4(3-2r)+4(3-4r)…+4(3-98r)]×Y=8400 米,就这么一直盘旋就能让风速不超过 4 米每秒的情况下保证杀毒效果。

另外就是温度超过 65 度加热 30 分钟也能杀死新冠病毒。所以这个塔还可以加上 70 度以上加热 + 紫外线,这样就能双保险。

这就是这个新发现的应用场景。这样的设备放在足球场, 电影院, 篮球馆, 商场, 超市,就能保证现场消费者的安全。至于电费,如果利用太阳能和管道内的风力发电,应该能解决一部分能源消耗问题。

知乎用户 崔磊​ 发表

看到这个问题,我以为是 2020 年提的,没想到,特么的是 2022 年 5 月 10 号的提问。

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八版)》中,就首次正式出现了接触污染物传染病毒的描述。

第八版是啥时候发布的?

2020 年 8 月 18 号

事实上,在官方正式文件出来之前,早在 2020 年 2 月全国刚刚封城的第一轮新冠对抗中,就已经采取了接触物品表面消毒的措施,比如电梯定期消毒 + 一次性纸巾避免接触的措施。

事实证明,面对传染病,防疫措施从快从严,才是最有效的。

你研究再科学,再准确,错失了防疫时机,那科学了个寂寞。

你是搞清楚了数据,知道自己咋死的,好事情。

可你人寄了。

唯一值得称道的,也就是数据比卫健委的指导手册详实了吧。

麻利坚就这效率,怪不得要死一百多万人呢。

不过话说,这种问题下居然也特么能看见反思怪

中国卫健委的第一版诊疗方案是 2020 年 2 月 8 号发布的。

贵国的指导方案啥时候发布的?

中国全国上下团结抗疫,贵国怎么做的?

上海的问题在于没有坚决落实中央 “动态清零” 的要求,不过在中央的督促下已经悬崖勒马回头是岸了,贵国的防疫啥时候支棱起来啊?

“美利坚只是死了一百多万人,可上海可是 60 万人感染啊”

上海最近几个月防疫表现再拉胯,中国人怎么批判都不为过,

但也比贵国强一万倍。

反思?

反思你 XX

知乎用户 木鱼尼姑​ 发表

最近谈起新冠话题的时候,大家基本都有一个共识:脱离毒株谈新冠就是扯淡。那么这篇论文,我们也不妨与时俱进,从这个角度审视一下。取样时间是什么时候?2020.8 到 2021.4,这时候在研究者所取样的地点,主要流行什么毒株?稍微回忆一下就知道,在这区间里面,连德尔塔都才在开枝散叶,奥密克戎更无从谈起。那么从病毒通过物体接触面传播的角度来看,论文研究期间的上古毒株得到结论,放在今天奥密克戎的时代,到底还能不能作数?我抛砖引玉一下:

日本京都府立医科大学研究人员的试验室研究发现,与其他早期的新冠变种毒株相比,奥密克戎在塑料表面或人体皮肤上可以存活更久。根据该生物学研究预印网站 bioRxiv 的结果,研究人员测试新冠病毒株在常温环境下塑料表面的平均存活时间,分别是原始株 56 小时、德尔塔株 114 小时、奥密克戎株 193.5 小时,显示奥密克戎在塑料表面可存活 8 天之久。此外,在人体皮肤模型表面的存活时间也是奥密克戎最长。

知乎用户 Justin Liu 发表

所以说有些人统计学的不咋地,语文倒是学的一溜一溜的。

明明是物传人概率是气溶胶传播概率的千分之一,换个说法就成了空气传播率是接触面的千倍,这语文水平!绝对是市长秘书水准啊!太懂了!

我也学着写一写:

顶尖科学家研究表明,出门得皮肤癌概率是在家静默的一千倍,建议大家为了健康非必要不出门

牛逼哄哄科学家研究表明,吃白米饭升糖指数是喝白开水的一千倍(不止吧),建议大家为了不得糖尿病非必要不吃饭

宇宙最强科学家研究表明,老年人患肺癌概率是儿童的一千倍,建议大家非必要不长大

这些说法都没毛病,但 so what?

知乎用户 Enzo Jiang​ 发表

戴口罩可以有效阻止手接触口鼻。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美国刚开始说不需要戴口罩,只要勤洗手的时候不就是只承认接触物体传播吗

知乎用户 还是不注名好 发表

之前美国口径一致都是 “接触表面不传染” 的。

这个研究的主要意义在于,总算扭扭捏捏的承认接触表面会传染了。

至于传染率是多少,只要大于 0 就很危险了。

毕竟传染了就会扩散,每次十万分之一的传染率,传染一个人没被发现,这个人就会传染给 10 个人,这 10 个人就会传染给 100 个人,100 个人就会传染给 1000 个人……

所谓 “空气传播率或是接触面的千倍”,说明的其实是美国大学校园的空气里,病毒实在是太多了…… 所谓“香甜的空气” 名不虚传…… 换成中国空气,那和美国表面比,最多只有 0.001 倍。

知乎用户 haikun 发表

在有社区传染的区域,比如欧美,去一趟超市被传染的几率(空气传播),远远大于收发快递被传染的几率(接触传播)。所以这些地方防疫的重点方向是戴好口罩、减少聚集。可以不用考虑对快递和冷链的消毒。

在没有社区传染的区域,比如中国大陆,因为空气传播的途径不存在,收发国外进口物品导致的接触传播,就几乎成为唯一的传播途径。因此,为了预防突破性感染,杜绝社区传播的源头,对来自疫区的快递和冷链的消杀就成为防疫的重点工作。

知乎用户 磨叽的蘑菇 发表

病毒的传播效率强,怎么能推论出就应该不要防疫呢?

顶多也就是推论出在共存和清零之间没有中间道路,这病毒在美国空气传染性再强,也传染不到中国来啊,还没有到肺鼠疫的程度呢,真要到肺鼠疫,只要边境线留宽一点,也是足够隔绝的。

就算人家派飞机来扔苍蝇蚊子,我们现在也是有能力打出去的。

除非啥时候病毒进化出量子感染,那人类都可以直接灭绝了。

知乎用户 舆论排头兵​ 发表

两年多了,就研究出来个这?

想起我导常讲的一句话:“你这结论,不做实验也知道啊!”

《敢问上海,路在何方?》

知乎用户 八里土人​ 发表


当艾滋病治理优越性时,艾滋病死亡保持 0 人。

当需要宣传艾滋病有害,要保持对艾滋病防范,禁止 xxyy 政策不能动摇时,艾滋病死亡量一下子突然上来了。

腚眼一看,原来昨天一个拉艾滋病人聚会的车出了交通事故,送医院时检测艾滋病阳性,要求去专门的艾滋病医院。

车祸死亡 m 人。

于是艾滋病一下子变成了来势汹汹的可怕的病

继续禁止 xxyy

当年美国发文说艾滋病没啥事,一通批判,胡扯。现在需要艾滋病厉害了,美国文章值钱了,供起来烧香磕头。

知乎用户 悠居物联网无管道分布式全屋新风系统​ 发表

“人们从呼吸的空气中感染新冠病毒的可能性是从接触表面感染的 1000 倍。”

新冠病毒无论如何变异都是呼吸道传染病病毒,不吸入就是防疫的终极措施,基本就不会染病。

如何保证不吸入?当然是不集聚,而分区封控就是不集聚的行政措施。

集聚选择在室外通风良好的场所,保持相互之间的距离 6 米以上,就不会吸入对方呼出的新冠病毒,哪怕对方是新冠病毒的携带者,也不会吸入对方呼出的新冠病毒。因为飞沫传播不了 6 米,而对方每次呼出的 0.5 升气体中有病毒气溶胶,也会在广巨大的室外空间瞬间被扩散没有了。

生活不总是在室外,在室外也不可能始终保证相互距离 6 米。

一、外出不会造成传染的情景

1、外出保持不与他人积聚,就不会造成互相传染。

2、外出保持与他人 6 米以上的积聚,不会造成互相传染,无论风速、风向如何都是如此。集聚选择在室外通风良好的场所,保持相互之间的距离 6 米以上,就不会吸入对方呼出的新冠病毒,哪怕对方是新冠病毒的携带者,也不会吸入对方呼出的新冠病毒。因为飞沫传播不了 6 米,而对方每次呼出的 0.5 升气体中有病毒气溶胶,也会在广巨大的室外空间瞬间被扩散没有了。

3、外出始终占据上风位,保持 1 米以上距离就不会被传染。

4、外出集聚选择在室外通风良好的场所,保持相互之间的距离 3 米以上,积聚时全程戴口罩,基本不会互相传染。

二、外出可能造成被传染的情景

**1、外出后,在室内长时间积聚,即便戴口罩,也有可能造成互相之间传染,**只要室内近时间段或同时间段有新冠病毒携带者入内。

**2、外出后,在室内短时间积聚,短时间不戴口罩,也有极有可能造成互相之间传染,**只要室内近时间段或同时间段有新冠病毒携带者入内。**即便是核酸检测采样,短时间摘下口罩也是如此。**新冠病毒不知道为什么不戴口罩,吸入了就有可能传染。

3、外出始终占据下风位,保持 6 米以下距离,就可能被传染。只要较长时间段上风位有新冠病毒携带者。

三、减少传染风险

1、长期打开室内、车内的窗户,进行长期开窗通风,长期持续快速的用没有新冠病毒气溶胶的室外空气更换室内空气,就可以大幅度降低在室内空气中新冠病毒气溶胶的浓度,降低积聚传染风险。

在长期开窗通风的室内短时间积聚,只要进入室内全程戴口罩,疫情期间最好戴防护等级更好的合格的 KN95 口罩,就基本不会互相传染。即便是有携带新冠病毒气溶胶的人进入,也是如此。正确戴防护等级更好的合格的 KN95 口罩,就基本不会被传染可以从传染病房中的医护人员准备得到验证。

2、在长期开窗通风的室内积聚,暂短停留并全程戴口罩,疫情期间最好戴防护等级更好的合格的 KN95 口罩,即便携带了新冠病毒,也不会把新冠病毒传染给同时空进入的暂短停留并全程戴口罩,疫情期间最好戴防护等级更好的合格的 KN95 口罩的其他人。

3、如果处于居家隔离期,最好打开家中的所有窗户进行长期开窗通风,快速的用没有新冠病毒气溶胶的室外空气更换室内空气,抑制室内新冠病毒气溶胶的浓度,落实勤洗手,分餐制,有利于防止家庭成员之间互相传染。

4、如果家庭成员有新冠病毒携带者,居家隔离期,不是打开家中的所有窗户进行长期开窗通风,不持续快速的用没有新冠病毒气溶胶的室外空气更换室内空气,抑制室内新冠病毒气溶胶的浓度,很可能会造成家庭成员之间互相传染。

5、由于管道井、地漏、公共通风道等途径导致空气中新冠病毒气溶胶在邻居之间互相流通时,长期开窗通风,持续快速的用没有新冠病毒气溶胶的室外空气更换室内空气,会抑制室内空气中新冠病毒气溶胶的浓度增长,肯定会降低邻里之间的传染概率。

符合规划的邻里之间在都长期开窗通风的情景下,不会使一方呼出的空气被另一方吸入。因为,气压原理表明空气总是从气压高的地方流向气压低的地方,同方向的窗口气压应该是相等的,空气的流动方向是一致的。

6、如何做到在公共集聚室内场所集聚时少吸入?

要生活集聚是在所难免的,有时还是要选在室内进行。而且,日常生活多数场景是室内生活。

⑴、在室内外温度相差不大的情况下,打开公共集聚室内场所的所有的窗户进行开窗通风,创造一个类似于室外空气流通环境的室内外通风的公共聚集环境,尽量减少病毒气溶胶的积累。开窗通风就是大风量的用没有新冠病毒气溶胶的室外空气快速置换室内空气,有效地防止室内空气病毒气溶胶的积累,降低室内空气病毒气溶胶的浓度,进而防止新冠疫情的扩散、蔓延。当然选在室内积聚时,应该尽量缩短集聚时间,必须戴 KN95 口罩(我们不生产、经销,不买卖股票)。因为在室内环境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不可能保证 6 米以上,而且病毒气溶胶一定会有一定程度的积累。

**⑵、在室内外温度相差不大的情况下,打开公共交通工具的所有的窗户进行开窗通风,**创造一个类似于车外空气流通环境的车内外通风的公共交通环境,尽量减少病毒气溶胶的积累。开窗通风就是大风量的用没有新冠病毒气溶胶的车外空气快速置换车内空气,有效地防止车内空气病毒气溶胶的积累,降低车内空气病毒气溶胶的浓度,进而防止新冠疫情的扩散、蔓延。当然选在车内积聚时,必须戴 KN95 口罩(我们不生产、经销,不买卖股票)。

之所以推荐戴开 KN95 口罩,完全是因为传染病房的医护人员都戴 KN95 口罩,他们很少被感染。而传染病房病人呼出的空气肯定会有大量的新冠病毒气溶胶。推荐戴开 KN95 口罩完全没有否定医用口罩的意思。

7、如何做到在公共集聚室内场所集聚时,不戴口罩吸入了新冠病毒气溶胶不感染?

有时在室内集聚口罩也没法戴,如就餐、喝茶、喝咖啡等等,这时应该选择室内外通风条件好,并且座位有保证吸入的空气没有可传染新冠病毒的室内场所进行,也就是**吸入的空气是没有新冠病毒或者已经杀死新冠病毒的空气。**尽量缩短集聚时间。在落座前和离座时保障戴好 KN95 口罩。在公共集聚室内场所集聚就餐、喝茶、喝咖啡时,吸入的空气是没有新冠病毒或者已经杀死新冠病毒的空气,没有办法戴口罩也不会感染。

四、长期开窗通风降低传染速度,减少疫情影响

公共集聚室内场所长期开窗通风、公共交通工具长期开窗通风、家中长期开窗通风,实质就是利用室外空气的持续流通形成的分区封控。

快速的用没有新冠病毒气溶胶(疫情期间含量极其低微)的室外空气更换室内、车内、家中空气,使公共集聚室内场所内、公共交通工具内、家中的空气中新冠病毒气溶胶无法积累停留而低浓度,大幅度降低新冠病毒传播速度,抑制新冠疫情的传播。长期开窗通风的防疫效果与现行的分区封控的防疫效果相比较尚需证明。

作者认为,从防疫效果看,公共集聚室内场所长期开窗通风、公共交通工具长期开窗通风、家中长期开窗通风的防疫效果与分区封控的防疫效果相比不会差,但是几乎没有成本,对社会负面影响非常小。

作者建议,在室内外温差不太大时,疫情期间的防疫措施 “勤通风”(有些地方用 “常通风”)修改为 “疫情期间长通风”,也就是把防疫措施 “勤通风” 的作用发挥到极致。

五、防止邻居之间互相感染

邻居之间互相传染的主要途径:

1、电梯,乘坐电梯时,进入公共部位时要戴口罩,不用手之间按按钮。

2、管道井、公共排风道没有空气进入室内。

3、下水道不通过地漏等处返味。

六、核酸筛查一定要保障被采样者在采样时吸入的空气没有可致病的新冠病毒

1、核酸筛查一般要选择室外,即被采样的人要处于室外的位置

看到很多室内核酸采样的画面、图片,非常担心室内核酸采样成为传染力更强的新冠病毒变异株的扩散渠道。

**被采样人在采样时呼出的气体若有新冠病毒气溶胶。如果是在室内采样,呼出的气体就存在于室内空气中,室内空气随着时间的变化而改变较小。即接下来的几分钟乃至十几分钟,室内空间还是那个空间,室内空气几乎还是采样结束时的空气,传染性更强的新冠病毒变异株气溶胶的浓度可能造成被采样者不经过滤吸入而致感染。**如果被采样人处于室外的位置,呼出的空气到室外空气中。2、3 秒后,室外空间还是那个空间,室外空气已经不是采样时的空气了。因为风速、巨大空间扩散的叠加作用,即便有人呼出新冠病毒气溶胶,2、3 秒也会稀释到忽略不计。

因为,室外空气流通比室内空气流通好,新冠病毒气溶胶不易积累;还因为,在采样时没法戴口罩,如果在室内进行,万一前一个人呼出了新冠病毒气溶胶,就极有可能被以后的人吸入,因为大家在采样时都不戴口罩。室内核酸采样,很有可能就是给新冠病毒变异株提供传播机会。

**2、核酸采样在室内进行时,一定要保障被采样者在不戴口罩采样时吸入的空气没有可致病的新冠病毒。**也就是被采样者在不戴口罩采样时吸入的空气没有新冠病毒,或被采样者在不戴口罩采样时吸入的空气只有被杀死新冠病毒,没有可能致病的新冠病毒。杜绝不采取措施的室内新冠核酸检测采样,不给病毒传播提供机会。

核酸采样时必须保证被采样人不吸入新冠病毒 - 知乎 https://zhuanlan.zhihu.com/p/505557787

知乎用户 池龙 发表

简单来说就是论证了 TG 干了两年的工作:

1、戴口罩很重要:气溶胶是主要传播途径。

2、但也不能忘记表面消杀:否则会成为防疫工作中的重要漏洞。

知乎用户 库巴大叔 发表

非必要不要呼吸。

非要呼吸先用二恶英消毒。

以上。

知乎用户 花生了什么树​ 发表

嘿呀巧了

上海当时号称解封先锋里包含健身房

真的是神奇的操作

知乎用户 仲夏十四 发表

再过两个月美国人可能要发现戴口罩可以有效降低感染了吧。

哦 杰瑞 那可真是太可怕了

知乎用户 心悟者​​ 发表

这是美国的结论。也只有美国才可能产生这个结论。也只有美国才配得上这个结论。而这个结论恰好是验证佩戴口罩,居家隔离,不聚会,不集会等防疫措施是非常正确的。

美国有超高的感染人群,自由主义深入美国民心。人们不戴口罩,不居家隔离,大肆聚会和游行集会,这叫享受自由。因此,美国自由的空气,充满了许多自由的病毒。美国的空气,病毒含量如果不高,那才叫奇怪呢。

如果大家都戴上口罩,不给病毒扩散到空气中。那么空气里面的病毒含量还会这么高么?

空气转播病毒虽然比面接触快。但这个绝对与空气样本里面的病毒浓度有关。空气病毒浓度越高,病毒传播的速度就越快。反之,病毒传播的速度就没有这么快。

如果大家都按规定戴口罩,做好隔离,不聚会,不集会。这样就不会让大量的病毒飘逸在自由的空气中,而病毒经空气转播的几率就会大大的降低。

知乎用户 钟宇斐​ 发表

这不是废话。

知乎用户 我的名字 发表

证明了戴口罩的必要性。

知乎用户 猫头等 99 人​ 发表

还以为是霍普金斯大学呢!还是相信霍普金斯大学和瑞士专家爱德华兹的研究。

知乎用户 纸鸢 发表

真 tm 吐了。

这个研究之所以上热搜,很显然是为了反对入户消杀的,因为接触面传播风险是空气传播的千分之一。

结果换个顺序就变成空气传播风险是接触面传播的一千倍,成了加强管控、不要呼吸的证据了。

真 tm 吐了。stop lying。人民群众不可能永远被谎言蒙蔽。我们什么时候堕落到靠谎言管理国家的地步了。shame of you

知乎用户 捅主任 发表

美国科学家的研究成果表明,当前的疫情防控局势仍处于高位平台期,现有的防疫政策难以应对较高的空气传播机率,作为一名普通的知乎网友,我有以下几条建议,望采纳

1、各单位、各部门根据疫情防控局势的变化,以 “非必要不呼吸” 为核心,因地制宜地制定针对性的防控政策,以降低新冠病毒社会面空气传染的危害性。

2、加强核酸检测动态监测的强度与力度,确保每一名参与呼吸活动的居民持有 48 小时以内阴性证明,

3、各单位宣传部门以非必要不呼吸作为着力点,加强居民舆论的引导与监督工作,严格杜绝境外敌对势力以 “呼吸自由”、“空气自由” 为由恶意扰乱舆论环境、煽动人民负面情绪。

4、政府各部门应当发挥榜样作用,传播黄金精神,号召周围群众以 “波纹呼吸法” 代替普通的呼吸机制。

5、鼓励并引导我国文化产业从业人员发挥最大主观能动性,创作一批以 “危险的空气” 为主题的优秀文化作品,形式不限,但最好不是游戏。

知乎用户 Daniel 发表

简单说物传人是个国际笑话,没时间的不用往下看了。


这个研究结果对制订防疫措施非常有益,论文背后也有很多值得探讨的技术问题。这里简单解释一下题目里转述的几个数字:

“感染空气传播的新冠病毒颗粒的概率约为 1/100;而接触受污染表面感染新冠病毒的几率为 1/100000,前者为后者的 1000 倍”

首先是 1/100

我们已知晓的口罩防护率远小于 99%,而该研究中通过空气传播感染的比例约为 1%,从这个数据来看戴口罩不仅毫无用处,反而可能富集了病毒提高感染率,这是戴了个寂寞。

然后是 1/100000

类比一下国内经常报道的 “阳性” 货物和物流工作人员排查情况,该站要有 10 万级的员工才可能发生一例表面接触感染。前提还是货物分拣站和健身房一样适宜病毒存活,并且工作人员的防护措施做的还不如坦诚相见的健身爱好者。这是肉眼可见的将人员管理失误甩锅给国际物流的行为。

最后是 1000 倍

如果说我们目前的各种隔离措施主要目的是阻断空气传播,并且愿意付出一定程度的代价的话,为了防止物传人,可以再加上 0.001 倍的代价去处理物品表面。但是注意这 0.001 倍的代价不光是消毒液的成本和消杀的人工费,还要考虑消杀后带来的物品价值损耗和仓储成本等。一切都要科学测算。


心智都有余力的读者可以跳出纷乱的信息轰炸来从头梳理一个问题:新冠是怎么感染的?

病毒是一类特殊的病原体,只有在其他生物体内才能进行复制,可以说是一种寄生生物。

病毒由 RNA 和蛋白壳组成,RNA 在任何环境下都很脆弱,蛋白壳负责保护 RNA 和打开宿主细胞,RNA 负责利用宿主细胞生产更多的病毒。新冠病毒只能入侵特定的细胞,没有特定的黏膜细胞和肺的生物是无法进行新冠病毒复制的。新冠病毒的传播途径是黏膜,比如口腔、鼻腔、眼睛等,没有任何证据表明新冠可以通过皮肤传播。

RNA 和蛋白都是复杂的生物大分子,生物大分子的活性基础是高级结构。基于化学和仪器方法检测到只能说明低级结构存在,都不能说明活性依赖的高级结构还存在。只是检测到 RNA/ 病毒抗原都不代表检测到完整的,可以完成入侵的病毒颗粒,也不代表病毒颗粒的数量足够入侵成功。病毒感染需要一定的量,除去个体差异,免疫系统可以击退一定规模的病毒入侵,高于这个规模的病毒入侵才会致病。

所以说物品表面没有适合病毒存活和复制的条件,而且快递员是分拣快递不是玩吃鸡伸舌头 “舔包”,产生物传人的条件可能发生的概率就像这篇文章研究的一样低到可以忽略不计。有人一定要杠不惜一切代价万无一失什么的,我建议他早日投胎,毕竟人口自然死亡率都不一定有万分之一这么低。

总结一下:说物品表面有病毒是哲学问题,说物品表面有活病毒是科学问题,说物品表面的病毒能传染新冠是个国际笑话。


PS,没想到作为一条新鱼能同时收到好几个回答邀请,今后在 B 乎刷存在感更有动力了呢~


2022.05.11 更

评论区很热闹,讨论也早就不限于这个问题了,我就感兴趣的点做补充。


动物传人

有动物感染新冠的案例,有动物将新冠传给人的案例,也有人将新冠传给动物的案例。

这些都是事实,今后有更新还可以补充,但是我们要考虑概率。物传人的概率这个问题中大家看到了,不再赘述。那同理可以研究动物传人的概率。我们先不管只可能有少数几种动物具备感染和传染给人的生物学特征,也不去管动物和人生活姿态的差异,就拿香港宠物店的仓鼠来举例。有没有研究说到仓鼠传人的传播途径是什么?是不是依旧没有突破人传人的几种途径,而且城市里的仓鼠是家养宠物,并不具备自然族群的隐秘传染源,这些仓鼠也不是 “零号病人”,防控的重点还是回到了人防人上。

站高点看这个问题,不建议和宠物接吻,不建议和宠物生活得太近,这次可能是概率很低的新冠病毒,下次也许就是其他更致命的病原体。人保护好自己就是保护好自己的宠物,与其扑杀宠物还不如扑杀主人呢。

口罩保护率

https://chinese.cdc.gov/coronavirus/2019-ncov/prevent-getting-sick/types-of-masks.html

这个网页最下面有三条讨论口罩保护率相关的技术信息链接,感兴趣的可以自行观看。我所要补充的是,至今为止对口罩保护率所做的研究各种各样,有只是专注于材料本身对颗粒的过滤和吸附效果的,有考虑过不同种族人脸贴合和气流流型的,也有像资料类药物和疫苗研究一样不深究佩戴细节只用大样本对比保护率的,但是还没有看到哪个研究宣传过他们进行了口罩过滤后病毒活性测定,也没有配套宣传究竟多大载量的病毒可以感染人体?

飞沫和大液滴肯定是防住了不少,这是很简单的比大小嘛,但是我们现在讨论空气传播就不一样了。受污染环境(比如健身房)的空气里悬浮不可能是大液滴,大多是小型 “液滴” 和病毒颗粒。我们如果只考虑病毒颗粒,会发现冠状病毒的病毒粒子的粒径在 0.06μm 到 0.14μm 之间,而目前防护效果较好的 N95 口罩对于直径为 0.075μm 左右的颗粒过滤率在 95% 以上,这个区间基本依赖材料形态的滤过作用而非吸附。由于尺寸刚好覆盖质量标准检测范围,光是滤过效果用 95% 来算是大致合理的。

所以限制在空气传播(这个词越看越可怕),和对剩下 5% 病毒致病性的不确定性,再加上这个研究中空气传播概率也只有 1%,虽然很反直觉,戴口罩就是戴了个寂寞。


PS,我非常在意发言权,至今没有删过回复,但是这条回答下面有很多回复消失了,不管是什么原因,我强烈建议不要主动撤回自己的发言(可以修改),也不要举报别人的发言,消除言论对消除争议没有意义。

知乎用户 无名 发表

我有个想法,只要强制人人出门戴大白那种防护头罩病毒就没办法传染了,即使有个别传染也不会扩散,反正都戴口罩了,也不差这点,这成本比封城加核酸成本低多了吧。

知乎用户 美搬石砸脚​ 发表

美国鬼子这个研究没错啊!

在朝鲜都打上辉瑞的时候,爱丁堡准备接受中药漫灌了!多么高瞻远瞩!

奥密克戎在漫灌的液体(指熬制的中药)中,传播率应该比在空气中小不少吧?!

古有水漫金山寺,现有药灌爱丁堡。

知乎用户 健康之初 发表

我们必须知道的第一件事是,气雾是我们说话或咳嗽时散发出来的颗粒尺寸小于 5 微米,因此,它的重量更轻,也就可以在空气中悬浮的时间更长,并且可以传播到 6 米远

液滴的尺寸可以很小,约为 5-10 微米,大的可以达到 100 微米。这也就意味着它们会因自身的重量而更早的掉落,可以传播 1.5-2 米的距离。

它们又是如何在空气中传播的呢?气溶胶在室内和室外的表现是不一样的。在缺乏通风的封闭的房间内,气溶胶会停留在空气中更长的时间。

如果室内是通风的气流的流通会导致气溶胶散开,并降低其浓度Pérez Raya 补充说,“保持社交距离且通风良好的地方,可以降低患病的风险

1. 打开门和窗户,经常通风,让空气对流。

2. 正确佩戴口罩

3. 鼓励户外活动

4. 减少室内人数

5. 保持社交距离

6. 低声说话

7. 避免在充满嘈杂的环境下迫使我们大声说话;在没有通风系统的封闭空间内,避免在室内唱歌或大喊大叫。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建议中高考增加憋气考试,卷起来,单次憋气时间超过 1 年以上的,直接保送清北

知乎用户 jumbo1689 发表

说明消杀物体表面作用很小很小

知乎用户 内外明澈 发表

确认了早期新冠毒株确实可以物传人,浇灭了部分物不会传人的谣言。

但与现行毒株无关,又因为我们已经先行采取了对物品的消杀,所以也对现防疫现况也没有什么帮助。

知乎用户 zyyyuyuyu 发表

答:戴好口罩,保持安全距离。

知乎用户 gooooooosse 发表

空气传播一定要切断。

建议修个玻璃罩子。

Build That Glass Dome!

知乎用户 等我回家 发表

在洛杉矶

我室友上个月去健身房游泳 第二周就确诊了

而我从 20 年年初开始到现在坚持戴口罩 回家消毒 两针莫德纳疫苗 至今没感染过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恶意呼吸

知乎用户 愚钝的工程师 发表

去年防疫,成都已经提出时空伴随概念,可惜的是上海没有吸取经验教训。在进行检测的时候,每个人摘下口罩张大嘴巴时,就成为时空伴随的一员,只要其中一人是阳性,其余人员中招的概率是非常大的,而且又凭添了一段潜伏期和后续检测感染他人的可能性。

这种在检测过程中需要保证检测环境空间质量安全的技术问题,普通群众是不清楚的,但是检测机构应当知晓,知晓而不作为,便能让被检测的人头数源源不断,经济利润肉眼可见。这种绑定民情的含技术性隐秘 BUG 的且能够大肆掠夺国家、社会财富的行为屡见不鲜,归根结底就是专家不敢讲实话,因为会妨碍别人挣钱。

知乎用户 心想事橙​​ 发表

2020.01.20 钟南山:实际不一定非要戴 N95 口罩,一般的口罩是能阻挡大部分带有病毒的飞沫进入呼吸道的,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戴口罩还是有用的。

现在都 2022 年 5 月份了。

美国科学家才说这个空气传播这个事……

知乎用户 星星之火 发表

这就不喝消毒液了?扛不住了知道带口罩了?

知乎用户 观海听涛​ 发表

禁止美国人,到美国以外的任何地方。禁止美国航母到任何美国海域以外的任何地方去。谁能做得到?难道隔隔着太平洋给空气消毒。

知乎用户 Mimow 发表

没任何帮助。

看了这个论文

我已经三分三秒没放下笔了,老想着和大伙说些什么,可是话,总得有个头儿哇。想来想去,只有三个字

戴口罩

这三个字说说容易呀,身体力行又何其难。这三个字,是从心里刨出来的,从血海里挖出来的。

都看看,好好看看。

知乎用户 天地过客 发表

防疫工作的重点会不会变成非必要不呼吸?

知乎用户 Gimli King 发表

所以你就明白,不是只有国内有人水论文骗钱,国外也是这路数。

知乎用户 哈哈 发表

又是梓晶生物,仙琚药业要起飞吗?这新闻好像出来好久了。

知乎用户 李剑飞 发表

先不管结论科不科学,从领导的角度考虑一下这个问题。

你说低千倍,那能不能传染?

能,但概率很低。

既然能传染,那就把他按死,绝对不能让他反弹。

造成一例传染,那就是漏洞,有漏洞就要给他堵上,消杀效果先不论,企码要做消杀的工作。

知乎用户 知乎用户 发表

非必要不呼吸

知乎用户 St.Jimmy 发表

懂了,非必要不呼吸。

知乎用户 最爱周慧敏 发表

病毒依靠气溶胶传播,又有风,有尘,有水助攻,阳光下还死不了,看不见摸不着,超常规生物体了。

病毒离开生物体时间太长都会死的,那么有科学家研究过它离开人体多长时间会死吗?

这问题像啥也没问一样。

知乎用户 大名鼎鼎王静宏​ 发表

要对有毒空气进行动态清零,像打好 “蓝天保卫战” 一样打好“清洁空气保卫战”,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

知乎用户 沈大侠 发表

那就是说封城封了个寂寞呗,好了,大家都散了吧。

知乎用户 hero 发表

最终结论就是:戴口罩能极大的降低传染几率

挺好的

知乎用户 乱七个吧 发表

问题首先说了美国科学家的研究发现成果,然后考虑对防疫工作的帮助,这就是肯定美国科学家的研究,可以引入防疫工作里面了。好的那么上海入户消杀病毒这个行为是很荒诞的。首先非法入户,其次破坏私人财物。你说上海居民是自愿的?要是有人拿着手枪来我家抢劫,我拼死反抗吗?我倒是想啊,可是居民不能合法持枪啊。这就体会了美国民主的先进性,政府比较怕美国人民的原因。

上海被入户消杀病毒的住户可以统计个人财产损失,上报,要求赔偿。谁进的屋子谁赔偿,具体到个人。参与防疫工作的个人赔不起找入户志愿者防疫人员的组织单位。住户可以找律师代理起诉。说我这个答案引用证据不对的,请起诉知乎,查清楚提问者,谁提问谁负责,涉嫌引导煽动。

遇到什么人生困境个人纠结请多关照胡锡进新浪微博。

知乎用户 鴻和 发表

组织入户消杀病毒的人,相信科学吗?

知乎用户 00wind00 发表

防毒面具不知道能不能挡住?

知乎用户 百里登风 发表

这时候又相信美国数据了,哦!

知乎用户 Einsteinji​ 发表

这一研究结果如被证实,将是对口罩能有效阻隔新冠病毒变异毒株的观点的一个挑战!

知乎用户 股赌股赌股赌 发表

放颗核弹是不是就能解决了?

知乎用户 大旗主义 发表

必须加大力度防疫,现在很多城市的方舱建的离城区太近了,建议在城市郊外选几个地方建设方舱。

知乎用户 紫川秀 发表

非必要不呼吸,出门必须穿二级防护服

知乎用户 技术空空空念苍声 发表

[

圣诞节是拐点分水岭,疫情指数级暴增,英国单日 51 万美国破百万

技术空空空念苍声的视频

 · 22 播放

](https://www.zhihu.com/zvideo/1465371626988138496)

知乎用户 无名字的 namo 发表

美国这个国家说的不都是瞎话吗?

知乎用户 仙阁仙子 发表

明明是 999 倍

非要说是千倍

双盲了吗???

一点都不严谨

一点都不科学

从小讲科学的国人:中医能治病?

从小用刀叉的华裔:筷子能吃饭?

中医落后,不如西医先进。

筷子野蛮,不如刀叉文明。

中医治病全凭运气。

筷子吃饭全凭力气。

时代在发展,中医迟早被淘汰。

科技在进步,筷子迟早被取代。

共存派,清零派

为何谁也无法说服对方

因为本质上二者是同一派

——无能狂怒瞎 BB 派

以下 2 个问题不解决,以上结论就 1 直成立:

1,不断变异。

2,物能传人。

共存清零,都是扬汤止沸,

溯源阻变,才是釜底抽薪。

人传人,在中国本来就能防住。问题不在人传人。

问题在,

早就已知物传人的情况下,

还不对物 / 活物 / 动物 / 宠物 / 流浪狗等隐形交叉传染进行统一有效管理防控。

可人传人都已疲于奔命

物传人这么庞大的工程

我们真的能应付得来吗

——能。

绝对能。

因为物传人

发生在人传人之前

截断物传人之后

就无需防范人传人了

人不好管理,物好管理

人掌握着万物的生杀大权

单论避难就易、避实击虚

从物传人入手也是最优选

动物疫情,直接扑杀

人有疫情,只能隔离

——话糙理不糙

疫苗只是扬汤止沸,溯源才是釜底抽薪。

尽快确认中间宿主,然后切断传播途径。

新冠中得势得利的人,会自动变成战胜疫情的阻力,

当你提出了能根治新冠的方法,他们就会封号灭口。

仙阁仙子:新冠后遗症刍议

仙阁仙子:新冠的溯源, 到底流浪狗是不是 “中间宿主”?

新冠最大的问题,不是新冠,而是溯源。鄙人有一张图和一个链奉上

仙阁仙子:新冠的溯源, 到底流浪狗是不是 “中间宿主”?

这篇文章解释了为什么全世界有那么多新冠的变种、型号,而无法断定母株,也无法判定各型号之间的亲属关系谁先谁后。因为每个地方的蝙蝠所带毒都有差异,每个地方的流浪狗品种、肠道各有差异,那它变异产生的新冠病毒就各有差异。有句话说铁轨的宽度几千年前由 2 匹马的屁股决定了,同理,新冠的属性、型号,大概冥冥中是由几条流浪狗的肠道决定的。

蝙蝠带的毒,其实就像禽流感一样,因为是不同物种,不太容易感染人。若要感染人,需要一个中间宿主,病毒在中间宿主身上产生变异,才能让人易感。本来大自然中,是没有既亲近野外的蝙蝠,又亲近人类日常的东西的。但人类滥养宠物狗又随便遗弃,自己制造了流浪狗这种新品种,自己制造出了一个完美的中间宿主。虽说这种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的事情,人类干了不是一回两回了,但这次不同点在于,人类脚都快被砸烂了,还是没明白到底是自己的哪个手搬起的哪个石头砸的。

法律只制裁它规定到的罪恶,但天道会制裁一切罪恶。养狗够不上法律制裁,但天道会以某种形式,对养狗者所犯罪行,一一进行制裁。

仙阁仙子:新冠的溯源, 到底流浪狗是不是 “中间宿主”?

所谓新冠后遗症,不过是温病温毒从上焦肺,经中焦脾胃,最后深入下焦肝肾了而已。

即中医讲的 “伤寒横传六经,温病纵传三焦”。

或简单理解,扁鹊见蔡桓公: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

而肝经绕阴器,肾系主生殖,可不就引起男科问题了嘛。

(至于失去味觉,则在中焦脾胃,叫食不甘味;肌无力,脾主肌肉;抑郁焦虑,肝主情志疏泄)

所以没有发烧咳嗽等流感表症了,也不代表就痊愈了,因为还可能是病邪下陷,由表入里了。

就像古代起义军,流寇,从地方转中央,向国都进军了。地方官是松了口气,可皇帝快要完蛋了。

那些所谓自愈者,或无症状感染者,包括轻症者,甚至经专业治疗治愈的普通和重型,都不能排除这个可能性。

因此日后大规模的 “后遗症” 浮现可以预期。简称 “预后” 不良?!?

那么严格来讲,预防后遗症的手段有没有?

有,别得新冠,其它都是扯淡。

那别得新冠的手段有没有?

有,正确溯源,其它都是扯淡。

何谓正确溯源?能否具体点?

尽快确认中间宿主,然后切断传播途径。

何谓中间宿主?

蝙蝠所携冠状病毒无法直接感染人类,但在中间宿主体内产生变异后即可。

哪些动物可能是中间宿主?

概率上讲任何动物都有可能。但从逻辑上推断,它既要亲近野生世界(蝙蝠),又要亲近人类社会(所以叫中间宿主),还必须是近些年来数量急剧增多,或地位变化很大的动物(否则无法解释新冠为何此时爆发)。

所以就直说吧谁?

流浪狗。也就是被弃养的宠物狗。流浪狗不绝育,近年来急剧增多,既冲击野生世界体系,又与宠物狗和人类世界藕断丝连。

可是没有报道狗大规模感染新冠的案例呀?

中间宿主,与易感人群,是两个概念。

怪不得每次疫情都会夹杂宠物狗话题的各种报道,原来不是巧合?

绝非偶然。冥冥中自有天意。

原来罪魁祸首是流浪狗?

不,是人。

可是现在奥密克戎已经肆虐开了,切断源头还有用吗?

当然有用,现在怕的是搞不清来源的不停的变异,而不是某一两个已确定的病毒。

那如何个切断法呢,流浪狗大屠杀大灭绝?

灭绝蝙蝠更彻底,但既然种群泛滥能带来瘟疫,灭绝只怕会带来更多未知的生物链灾难。维持大自然平衡,才是王道。流浪狗问题的源头是宠物狗,宠物狗的源头是铲屎官。是不结婚不生孩子,造成了宠物泛滥,应了以前的计生宣传,少生孩子多养猪。解决之道就要反过来,多生孩子少养狗。

是什么造成了不结婚不生娃?

万恶的资本家。都知道,也都无可奈何。

三胎不见效,还有什么办法促进生育?

新冠呀。

倒逼呀?

对。

论述了半天,感觉你是计生办的卧底?

咱只是一个被疫情困扰到不得不站出来小声 BB 两句个人观点仅供大家参考还不想余生因此被打扰的红领巾而已。

作为易感人群,宠物狗与饲主一直保持隐性的交叉传染。

作为中间宿主,流浪狗从蝙蝠那里不断变异出新的毒株。

作为传染源头,蝙蝠一直是那个蝙蝠,一直携带冠状毒。

作为传播途径,流浪狗前世乃宠物狗,今生更与之杂交。

流浪狗作为中间宿主,变异出能大流行的新冠病毒型号,是有概率的。虽然这个概率很低,像网游的极品装备爆率一样低。但只要抽奖的次数无限大,中奖就几乎是必然的。所以问题的关键不在于每个个体,而在于流浪狗群体数量的激增。从而在某一刻引起了质变(异)。一个人养狗不会造成新冠问题,一个人放弃养狗也不会减轻新冠问题。这是对全体人类的惩罚和纠错。除非大家都变成光,才能召唤出黄金迪迦。否则地球肯定要完蛋。不,不是地球完蛋,是人类完蛋。地球只会重获生机,然后欣欣向荣。

新冠中得势得利的人,会自动变成战胜疫情的阻力,

当你提出了能根治新冠的方法,他们就会杀人灭口。

疫情中得势得利的不仅是疫苗检测机构,

宠物市场资本,也许才是最大的获利者。

所谓的《爱狗人士》也许现实中根本不存在,

他们只是宠物市场资本的工具人和皮套而已。

普罗大众被煽动了情绪而不自知,就是工具人,

至于皮套,他们讲故事时会亲自扮成爱狗人士。

1893 年上天在湘潭县投下了救世主的降生。1930 年这个救世主写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1949 年才迎来了新中国。你看,救世主也不是马上就能救世的。

∴正义,只是在中国这片土地上,取得了区域性、阶段性、表层次的胜利而已。

万恶的资本家,

怼友仍需努力。

神州结义!

神州结义!

神州结义!

知乎用户 Mr 戴小样儿 发表

反正关于疫情有很多危害性的这种时候 欧美说的就是对的 不是境外势力了

知乎用户 米異 发表

有没有可能,中国人从两年多以前开始,就已经采取措施阻断空气传播了。

有没有可能,这个问题是逼乎员工写的。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以后不要喷消毒剂了,效率太低,应该抽真空。

知乎用户 走回传统 发表

英国真人实验 这 17 人为何不会感染新冠病毒

讲述/董宇红(欧洲病毒学专家、生物技术公司首席科学家) 朱厚伊、李行整理

英国政府疫苗特别工作组织发起一项 “新冠病毒人体挑战试验”,他们招募了 36 名年轻人参与,并向他们的鼻子注入新冠病毒,观察他们是否会感染。

试验结果公布之后,有将近一半的人并没有感染新冠病毒,引起了科学界的广泛关注。而不感染的原因,成为研究人员所关心的重点。针对这个试验,欧洲病毒学专家、生物技术公司首席科学家董宇红博士分析结果,并提出心理、精神等层面的原因,或许才是提高身体抗病毒能力的关键。以下是董宇红采访的精华整理:

新冠病毒注入鼻子 17 个人没打疫苗也不感染

新冠病毒挑战试验在伦敦皇家自由医院(Royal Free Hospital)进行,为确保受试者的安全,挑选的对象是一群健康且免疫力较好的年轻人,年龄为 18 至 29 岁。而试验的流程设计也很严谨:每一名受试者有 2 到 3 个月的筛选期,这样可以确保这些年轻人处于健康状况而没有基础疾病。此外,这些参与试验的人都没有打过新冠疫苗。

在注入病毒以后,研究人员每天在受试者的咽喉和鼻部取样,检测病毒的浓度,并且透过抽血化验血清里的抗体。

结果公布之后,36 名同样吸入新冠病毒的健康年轻人中只有 18 个人感染,而另外 18 个人却没有感染。感染的模式总共分为三类:

● 第一类:完全没有感染的,17 名

这些人的咽喉部没有检测到病毒,血清中也没有出现抗体,如同《孙子兵法》所说的 “不战而屈人之兵”。

这类人的免疫力为上上等,身体就像一片荷叶,把水撒上去也不会沾;病毒都送到鼻子里了,也无法感染他们。

● 第二类:无症状感染者,1 名

有一位受试者的咽喉部没有检测到病毒,但是血清中出现抗体,而他本身并没有出现相关症状。

这就像身体与病毒经历了一场没有硝烟的战斗,而最终身体取得了胜利,反映出这类人的免疫力也很好。

● 第三类:被病毒感染,18 人

这类人有轻度或者中度的症状,血清中有抗体;炎症反应蛋白(CRP)升高,说明体内有炎症因子释放。

这种情况就像是身体与病毒打起了有硝烟的战斗,最后的结果虽然是病毒被清除了,身体的免疫系统取得了胜利,但也付出了一些代价,比如炎症反应、免疫细胞死亡。这类人的免疫力尚可。

新冠病毒与免疫力的战斗 兵家必争之地在咽喉

注入病毒后的第 2 天,研究人员在被感染的 18 名年轻人的咽喉部位首次检测到了病毒,而病毒量在第 5 天的时候达到高峰;鼻子部位检测到病毒的时间则大约在第 3 天,5~6 天后才达到峰值。

有趣的是,病毒虽然是从鼻子里打进去的,却在咽喉先达到高峰,而鼻子检测到高峰的时程反而比咽喉晚一天。其实,这跟病毒的特性有关系,它们会寻找适合生存且容易繁殖的环境。而我们咽喉的血液系统相当丰富,新陈代谢也比较好,可能是病毒最容易生存的部位。

然而,人体也相对地在咽喉部位配备了更强的防御系统。

咽喉在鼻腔的后方,是进入气管、肺部的一个要道,这里有很强大的卫兵在站岗,也就是位于咽喉入口两侧的两个扁桃体,里面有很多能够阻挡外来病菌入侵的淋巴细胞

此外,咽喉部黏膜上的免疫系统也比较强大,比如覆盖在上咽喉表面的绒毛上皮细胞之间,有数量众多的淋巴细胞密布其中。所以,人们也常将上咽喉视作一个免疫器官。

即使是很健康的人,咽喉部位的淋巴细胞也会一直保持备战状态,所以感冒初期症状如喉咙痛、痰多等等,正是咽喉部位的免疫力在正常发挥功能的表现。如果这里的免疫力足够强大的话,很快就能将上呼吸道的病毒、细菌摆平。

因此,不容易感冒、即使感冒也是 1、2 天内就痊愈的人,说明他的免疫力处在一个非常好的状态;有些人一旦感冒就是一、两个星期,而且整年经常感冒,这就是身体给人们的一个信号——要多加留意自身的免疫力了。

免疫系统像支精良军队 先后分工抵抗病毒

那麽为什么同样健康的 36 名年轻人中,另外的 17 人始终没有被病毒感染呢?这就要从免疫系统如何运作说起了。

其实,人体的免疫系统就像一支精良、分工齐全的军队,各司其职地配合作战,大致分为天然免疫系统和后天免疫(特异免疫)系统。(推荐阅读:一篇看懂免疫系统!你的身体怎样抗菌、抗病毒?)

1. 天然免疫系统:包括黏膜上皮细胞、天然免疫细胞。

黏膜上皮细胞是防御的第一关。如果把人体看作是一座城池,那么黏膜上皮细胞就如同 “城墙” 一般,当病毒入侵时,它会启动重要的抗病毒机制——分泌干扰素

干扰素就如同城墙上的 “驻扎兵”,一面可以打击敌人——阻止病毒复制,另一方面它会发出警告,使没被感染的细胞进入备战状态。

在众多天然免疫细胞中,自然杀伤细胞能够快速地把被病毒感染的细胞破坏掉,相当于 “特种兵” 部队。抗原呈递细胞包括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它们能释放出穿孔素攻击病毒,同时也扮演着天然免疫系统和后天免疫系统的 “沟通桥梁”——它们能吞掉病毒并进行分析,将情报交给后天免疫系统。

2. 后天免疫系统:包含 T 细胞、B 细胞,它们是训练精良,能够针对特定病原体进行歼灭的 “特种部队”。

T 细胞能够接收到天然免疫细胞递送的 “情报”。有的 T 细胞能杀死感染的细胞,阻止病毒在体内蔓延;有的能分泌干扰素,弥补先天免疫的不足;有的能帮助 B 细胞。B 细胞则产生抗体,把病毒颗粒包围住,使它们更容易被吞噬细胞清除掉。

在疫情中,人们大部分人的视线重心都放在了后天免疫系统,比如研究疫苗、单克隆抗体等等。然而,英国试验中的 17 个未感染新冠的年轻人并没有打疫苗,这带给我们一个启示:人体的天然免疫系统在清除病毒方面也是非常重要的,比如干扰素一启动,并且大量的分泌、复制,就能把人体调整到一个不易被病毒感染的状态。

做好 3 个层面因素 加强身体抗病毒能力

那么,如何才能提高天然免疫力,加强身体不感染病毒的能力呢?这可以分为身体、心理还有精神等 3 个层面来说。

1. 身体层面:从身体的层面上来看,首先饮食上要注意健康,并补充维生素 C、D,以及锌、铁、硒等各种微量元素。另外也要注意少饮酒、少吸烟,保持良好的睡眠,多晒太阳、多接触大自然,或者适当的运动健身、打坐。如果有慢性病的人,应该注意控制以及改善。

2. 心理层面:我们生活在社会中,工作家庭各方面都有压力。压力积累多了,人体就会释放压力激素,直接导致人的免疫细胞处于被抑制的状态。这会使我们人体的免疫细胞不容易正常运作,难以抗击病毒。

因此,我们需要为自己减压,比如多接触一些正面的事物,无论是书籍、影片或是艺术表演都能尝试。

另外,抑郁、负面、焦虑的情绪对我们身体是有害的,长期积累之下容易抑制我们的免疫系统,所以发现自己有这些情绪要主动的去排除。

3. 精神层面:精神神经免疫学科学家做过很多的研究表明,重视人生意义的人,体内自然杀手细胞抗病毒的能力就比较强。

此外,拥有不同幸福观的人,比如拥有自我实现型价值观,或是更加利他的人,身体会自然处于一种抗病毒的状态——干扰素分泌很高,炎症因子的分泌量很低。

另外还有善良、诚实、宽容、宽恕等性格,也能够综合的影响我们人体抗病毒的能力。

因此,那些人为什么不容易感染病毒呢?这些人一般在身体、心理和精神等 3 个层面的因素,做得比较到位。

精神能在更微观的物质层面影响免疫力

关于提升免疫力,当我们讲到身体层面,比如补充维生素、营养等等,大家都很容易理解。维生素能够被仪器侦测、观察到,这些分子的存在是实实在在的。而说到情绪、压力等等,人们或许感觉距离遥远一些,因为情绪无法使用仪器侦测,也无法在显微镜下被观察到。更进一步来说,谈到人的意识、精神这种概念,以及人的不同观念时,大家就觉得更加遥远,似乎非常抽象。

然而,人的不同精神观念的确能够影响人体免疫细胞的功能状态。

精神虽然无法被科学仪器检查到,但它也是确确实实存在的,而且对我们的物质身体有影响,比如拥有不同的幸福观——享乐型与利他型的人,他们免疫细胞的基因表达就是不一样。因此,精神可能在更微观的物质层面下影响着人。

其实,检测仪器只是人的一种工具,现在我们用显微镜只能看到分子、原子。说不定再过一段时间,就会有更好的显微镜,能看到电子、中微子或者是更微观的东西,那时我们或许就能知道精神是如何影响人体。

真正的研究生命、健康、人体科学,可能还不能仅仅停留在分子细胞的物质层面,还要继续向微观层面去拓展,包括精神的物质特性。因此,在人体挑战试验之中,人们不感染新冠的更深层原因,或许就是跟这些更微观层面的物质有关系。


董宇红博士还有一篇文章介绍了一个很好的,经过很多人实践验证的神奇方法,大家可以自己去搜,用 “董宇红医学博士” 这几个字就可以找到,但是百度之类是搜不到的,不会搜的:

这 2 个孩子爬的是什么?就用这一个字就可以找到很多优秀工具。手机要先点右上角的 “三” 展开菜单

知乎用户 神神我啊喜欢咸因 发表

把空气关起来隔离 14 天,必须多次核检阴性后才能放出来给人类吸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一篇研究各自表述(doge

这个问题的遣词造句还是个行为学 / 心理学问题呢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社区立即响应

马上禁止呼吸

知乎用户 Shallow 丶 Dream 发表

已知,奥密克戎的死亡率是万分之三,接触面传播率是空气传播率的千分之一,那么借由接触面传播导致的死亡率为 1/10^7,也就是千万分之三。

也就是说,入室消杀更加显得有必要了!你能保证自己 / 自家老人 / 自家小孩不是这千万分之三吗?

换个角度想,所谓商品房的居住权也不过 70 年,换言之,房子还是国家的,我们不过是租来住 70 年而已,那人家进来给自己的房子消消毒有问题吗?

人家愿意入室给你们消杀,我看你们就偷着乐吧!

知乎用户 陈悦 发表

这指导我们,要将鱼摔死才能卖。

知乎用户 七月 发表

回归自然生活,日出而作 ,日落而息

知乎用户 Miles Morales 发表

能有什么帮助,抗疫百年,C9 全部新增专业新冠核酸检测学?

知乎用户 令狐冲 发表

都那么反美,干嘛还要以美的研究为指标?

所以美丽国的一切都是骗人的,虚假的,不得人心的。。。妹早晚搬石头砸脚。以上。

知乎用户 ICE 发表

戴好口罩是关键

知乎用户 little 芒斯特 发表

意味着我们会有更大的死亡率!还有更多的尸体!

知乎用户 moksunggong 发表

写一篇讨伐檄文。让病毒退下。

知乎用户 金先生 发表

有何帮助嘛

继 “铁丝封门”、“刀片铁丝网封楼道”、“入户消杀” 之后,下一步还要“用胶带、喷涂泡沫彻底封死门窗”。

知乎用户 丑极帅来 发表

为什么说美国,美国给你钱了?

美国有多坏你不知道吗?

放出的消息都是用来害我们中国的。

知乎用户 悟胖 发表

我有时候真的挺佩服病毒,每日每夜的想生存想变异,没有政治,埋头苦干,只为更好的生存,人类号称几千年文明,科技如何发达,智能多么优秀,还想征服自然甚至宇宙,被一个病毒弄的经济倒退,大量死亡,病毒都三年了,才研究出来人家过去行为轨迹中的一个,秀啊,这个问题拿到大学实验室,还需要一个月研究吗?对防疫意义就是口罩得升级一下了,三年了,口罩还是医用口罩 n95 口罩,有点跑题,被病毒这大哥的淫威折服了,大哥你慢点变异,我们研究速度更不上,你把我们吓死了,谁给你当载体

知乎用户 感恩感麻了 发表

如果是真的那我们国家的防疫政策就要彻底成为笑话了

知乎用户 枫为叶你为吾 发表

这。。用发现吗?反正无论是接触还是空气,只要密接,就会被圈起来是共识啊。

知乎用户 gankidd​ 发表

让我想起了之前加拿大邮件千里精准感染最后拆信人✌️

知乎用户 小飞哥 发表

最新防疫通知: 为实现动态清零,大家出门戴防毒面具,不得自由呼吸同一空间的空气!

知乎用户 biglion 发表

没有任何帮助,不影响上海入室消杀,给你满屋浇灌消毒水的正当性和合法性

知乎用户 JY Liu 发表

阳性的统统禁止呼吸

知乎用户 地精修补匠 发表

所以,证明了它是空气飞沫传播的?

知乎用户 真的别再打了 发表

美国现在搞这些研究主要给中国人看的吧,现在还有美国人关心新冠嘛?

知乎用户 部落​ 发表

都躺平了还研究它的传播率?

知乎用户 叶无眠 发表

我就问是不是霍普金斯大学的科学家,不是就不信。

知乎用户 Blue 发表

美国科学家发现新冠空气传播率或是接触面的千倍。

中国科学家发现连花清瘟胶囊能有效降低新冠带来的病症。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我现在手里有 100 块钱,买了一些馒头,开始工地上工作一年,赚了 1w 块钱;

我一年内让自己资产增值了 100 倍;

马某某某手里有 10 亿,通过投资,一年后资产变为 20 亿;

马某某某一年内让自己资产增值了 2 倍;

结论,我在赚钱方面比马某某某强 50 倍!

是马某某某,不是马某某,也不是马某,也不是马。

知乎用户 yaoyaozh 发表

看成了美国正在研发新冠空气转播。。。

知乎用户 且行 发表

没有帮助,因为是美国科学家研究的。

知乎用户 James 发表

建议建一堵很高很高的墙,挡住风。

知乎用户 还没想好 发表

美国还有科学家吗,不都是政治家吗,福奇还不是到点才放出来说几句前后矛盾的话,托尔斯泰都被他们拿出来抵制了,还能干嘛,能做个人都是对他们的奢望!!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所有宣扬新冠病毒严重的新闻基本都是针对中国,都是亲美亲欧人士,美欧他们希望中国清零一百年不动摇,让中国哪有病例就封城,自费武功,美欧都是坏人。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翻译一下,接触物品的感染概率是空气的千分之一

知乎用户 一天到晚 发表

知道为啥前几天有文章的标题是(社会需要低氧型人才了吧?)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价值基本为零!

流行病都是病毒通过空气传播!

而至今,科学界也并未对人在一次呼吸过程中,呼出吸入的病毒量、空气中不同病毒浓度的传染性、病毒传播速度等数据进行深入研究。

网文中经常引用的 R0 值,除了散播恐慌毫无用处。

知乎用户 知名工具人​ 发表

健身行业或将遭受重创ಥ_ಥ

知乎用户 刘小胖 发表

哦,吓死人了。毁灭吧赶紧的,累了。

知乎用户 卡卡罗特 发表

非必要不呼吸!你家难道没老人小孩?

知乎用户 鲁滨孙 发表

美国,病毒制造者,看都不看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我们不怕,有莲花清瘟,我都是当饭吃的,百毒不侵,吃嘛嘛香,再不行就打中药注射液,指定能好

知乎用户 june​ 发表

要戴防毒面具了么?

知乎用户 Bad Ending 发表

你想表达什么意思?

最简单好用的 VPS,没有之一,注册立得 100 美金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See Also

欧美的疫情会严重到什么程度?

知乎用户 兢兢 发表 窝叔的病房系列最新消息: 中国开始拯救世界啦!截至北京时间 3 月 15 日 17 时,已经有 143 个国家和地区有疫情蔓延 啤酒饮料矿泉水,口罩试剂呼吸机,来, …

欧美各国选择与病毒共存:放开了,会怎样?

我们曾经经过的还不是最艰难的 更艰难的是需要长期与病毒共存的智慧 不管我们愿意不愿意,未来的风险一直会有 世界如何与病毒共存? 本刊记者/ 彭丹妮 发于2021.8.9总第1007期《中国新闻周刊》 7月中旬,黄严忠一家人终于实现了今年的旅 …

从专家建议“戴口罩做爱”说起

从专家建议“戴口罩做爱”说起 ·方舟子· 加拿大首席公共卫生官最近建议,如果两个人要发生性行为,最好第一不要亲嘴,第二要戴口罩。这不是说通过戴口罩来增加情趣,目的是为了预防新冠病毒的传染,针对的是那些不住在一起的情人,或者虽然住在一起,但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