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小岛,在大国之间挣扎喘息

使用CN2/CN2GIA顶级线路,支持Shadowsocks/V2ray科学上网,支持支付宝付款,每月仅需 5 美元
## 加入品葱精选 Telegram Channel ##

并非所有的国家都喜欢在国际舞台上刷存在感。

有的国家生来低调,却偏偏成为大国的角斗场。

塞浦路斯即是其中之一。

它是地中海风光旖旎的迷人小岛,游客的胜地,投资移民的天堂,同时还是大国眼中最好的军事基地。

上周三(7月9日),美国国务卿蓬佩奥就表示:要将塞浦路斯纳入2020年国际军事教育和培训资助计划,目的是为了促进地区伙伴关系,同时维护东地中海地区的稳定(「This is part of our efforts to enhance relationships with key regional partners to promote stability in the Eastern Mediterranean.」)。

| 《半岛电台》发布题为「美国将与塞浦路斯进行军事训练,令土耳其不满」的报道。

嗯,一个只有在移民和度假时才会被人想起的小岛,怎么会与「维护地中海地区稳定」挂钩起来?

是不是很奇怪?

不仅如此,仔细看新闻,还会发现,塞浦路斯还是大国的军事基地。

旅游胜地与军事基地,画面相当违和。

2011年,美国卷入利比亚战争。

为了防止利比亚袭击美国中情局的基地,美国在南塞浦路斯建立了一个空军基地。

不过,因为当时这个基地是临时建的,没有向美国国务院申报,还花费了7100万美元的纳税人血汗钱,最后不得不在2017年关闭掉。

之后的2018年,4月13日这天,美国和英法两国联合对叙利亚发起精准打击。

在那次军事打击中,英国派出4架皇家空军战斗机,去轰炸叙利亚霍姆斯附近的一个前导弹基地。

英国派遣战斗机的地点,不在英国本土,而是塞浦路斯上的英国军事基地。

**|**塞浦路斯,一个地中海上的美丽的小岛。在希腊神话中,它是爱神阿弗格狄忒(维纳斯)的诞生地,是爱与美的故乡。如今,既是旅游胜地,又是投资天堂。谁曾想到,这个小岛,其实危机重重。

它不过是地中海上的一个小岛,可由于世界大国在岛上的力量投射,塞浦路斯就成了「不沉的航空母舰」(Unsinkable Aircraft Carrier),承载着世界政治的变幻风云。

可以说,在地缘政治这盘棋上,有的国家是棋手,有的国家却只是棋子。

塞浦路斯不幸成为后者。

「不沉的航空母舰」

距离上计算,塞浦路斯到叙利亚只有100公里,飞机航行也就不到20分钟时间,这点时间要放在北京,连堵车都不止。

英国之所以能在塞浦路斯发起军事行动,是因为英国在这个小岛上有两块飞地作为军事基地:位于塞浦路斯南部的亚克罗提利(Akrotiri)和东南部的德凯利亚(Dhekelia)。

**|**塞浦路斯区域划分。

仔细看塞浦路斯地图,会发现,英国的德凯利亚军事基地,正好处在联合国维和部队负责的缓冲带上,真是个好位置。

除了有两块地方主权上属于英国,这个小岛还被一分为二,成了两个国家:信仰东正教的希腊裔塞浦路斯人,控制了南塞浦路斯(塞浦路斯共和国),约占三分之二领土,不仅得到国际社会的认可,还是欧盟成员国之一。

信仰逊尼派伊斯兰教的土耳其裔塞浦路斯人,控制了北塞浦路斯(北塞浦路斯土耳其共和国),约占三分之一领土,其主权只得到土耳其的承认。

与此同时,联合国缓冲带也把塞浦路斯的首都尼科西亚(Nicosia)也分成两部分,当然,分别归南塞和北塞所有。

自柏林墙倒塌以来,尼科西亚是世界上唯一被割成两半的首都。

一个面积只有9,251平方公里的小岛,不仅被英国占了两小块作为主权军事基地,还被分成了两个国家,想想有点悲催。

一个弹丸之地被弄得四分无裂,只能说,它真的是太重要了。

**|**塞浦路斯的战略地位。

视频来源:Squarespace

字幕:明白知识

从地理位置看,就像上面提到的,塞浦路斯地处欧、亚、非三大洲的咽喉,距中东只有100英里,南部距离苏伊士运河仅200海里,它是希腊、克里特岛的邻居,和土耳其更是近在咫尺。

| 塞浦路斯,扼住了亚非欧的咽喉。

图片来源:Squarespace

英国在这里建立军事基地,可以轻易地到达亚非欧三个大陆,战略地位可见一斑。

冷战时期,东西方阵营对峙。

土耳其、塞浦路斯都位于铁幕附近,身居要害。想控制塞浦路斯的,不仅仅是英国,还有美国、苏联。

地缘政治上的争夺,延绵至今。

**|**铁幕时代的塞浦路斯,扼住了亚非欧的咽喉。

所以,围绕塞浦路斯,直到今天,美国、俄罗斯依然在角力的局面也就不足为奇了。

2018年年底,俄罗斯外交部发言人玛丽亚·扎哈诺娃(Maria Zakharova)在一次新闻发布会上对塞浦路斯放话,让塞浦路斯当心,别让美国在岛上搞什么军事行动,否则后果很危险,很严重。

扎哈诺娃还说:

「我们得到情报,美国正在积极研究如何在塞浦路斯部署军事力量…」__(We’re getting information from various sources that the United States is actively studying options to build up its military presence on Cyprus…)

「美国的用意很明显,眼红俄罗斯在叙利亚的军事部署,想要对抗俄罗斯在这个区域不断增加的影响力。」__(The aim is not being hidden - to counter growing Russian influence in the region in the light of the successful operation by the Russian military in Syria.)

面对俄罗斯的喊话,塞浦路斯表示没有这事,美国方面对此没有回应。不管俄罗斯的情报是否属实,可以肯定的是,美国在塞浦路斯部署军事力量的心从未停止过。

历史上的冲突与危机

尽管现在看起来大国博弈让塞浦路斯难以喘息,但在俄罗斯人、英国人到来之前,这个小岛虽然有矛盾,但没有那么大。

小岛的矛盾,简单说,就是希腊裔与奥斯曼帝国统治之间的不和谐,主要体现在高税负上。

**|**奥斯曼帝国对塞浦路斯的统治。

视频来源:Squarespace

字幕:明白知识

如视频所述,历史上,塞浦路斯本来是希腊人的家园,直到1571年,奥斯曼帝国的6万大军登上了塞浦路斯,从此开启了对塞浦路斯长达307年的统治。

奥斯曼帝国在两个方面改变了塞浦路斯。

其一,当然是土耳其人的移民。

他们主要是土耳其的士兵,虔信穆斯林,但并非都是纯血统的土耳其人。其中也有一部分是希腊人、斯拉夫人,从小在土耳其长大,接受军事训练。

相比岛上原来希腊裔居民,土耳其移民只能算少数族裔。人口比例一直在30%上下波动。到19世纪后半期,人口比例在35%。尽管如此,由于处在奥斯曼帝国统治之下,所以土耳其裔人乃统治阶层,虽然人少,但强势。

其二,引入了米勒特制(Millet System)。

米勒特制将塞浦路斯教会从罗马教会的压迫中解放出来。塞浦路斯教会属于东正教,与希腊本土一样,但在此前十字军时代,塞浦路斯岛被来自拉丁地区的天主教统治,东正教备受压迫。米勒特制下,塞浦路斯的东正教,政教合一,获得了此前三百年都未曾有过的强势地位。

东正教大主教,因为对岛内事务的影响力,也注定成了希腊裔的政治代言人。

塞浦路斯1960年独立建国时第一任总统即为大主教马卡里奥斯三世(Μακάριος ,原名Mihail Christodoulou Mouskos),被尊称为国父。

以宗教精神领袖而出任世俗首领,源头不能不归溯到奥斯曼帝国的政治遗产。

**|**1562年最早的塞浦路斯地图。

历史学家R.R.帕尔默在《现代世界史》里评价奥斯曼帝国:

「简单地说,奥斯曼帝国完全缺乏欧洲的民族主义即民族统一的思想,缺乏欧洲的主权思想和一整套对所有民族同等对待的法律,也缺乏世俗国家的观念,即法律与公民权同宗教分开的观念。」

在奥斯曼帝国之下,塞浦路斯的希腊人,一方面,由于米勒特制下的教俗合一,以东正教区的形式获得了相当大的独立性,另一方面,也苦于帝国的压迫,主要体现在高税负上。

因为税负,岛上的希腊人与土耳其统治者发生过一些严重的冲突,虽然还远称不上颠覆性。比如,1765年,希腊人不堪重税负,告到君士坦丁堡的大维齐尔(the Grand Vizier,相当于总理),大维齐尔指示塞浦路斯岛的土耳其总督Cil Osman修改,但后者却想着趁邀请这些抗议代表来听大维齐尔的谕令时将他们全部杀死,愤怒的人们(有希腊人,也有穆斯林)得知后将Cil Osman撕成了碎片。

一个关键的挑战性时刻是1821年。受法国大革命影响,希腊人爆发了独立革命,要从奥斯曼帝国的统治中挣脱出来。因为担心塞浦路斯岛上的希腊人响应希腊革命,在苏丹默许下,岛总督将希腊东正区大主教以及各级主教、有影响力的教士,都骗到总督府,全部杀害。

虽然闹独立的希腊人不过80万,只占了奥斯曼帝国境内全部250万希腊人的不到1/3,但因恐惧各地希腊人会响应希腊革命,除了塞浦路斯的屠杀外,奥斯曼帝国还制造了很多恐怖事件。

君士坦丁堡的希腊正教会大主教格里高利五世被公开绞死。在离土耳其不远的一个岛屿,希俄斯岛上奥斯曼土耳其还制造了一起著名的屠杀。岛上12万人,屠杀了2万人,流放了2万多人。

|《希俄斯岛的大屠杀》(The Massacre at Chios)由法国画家欧仁·德拉克洛瓦(Eugene Delacroix)创作于1824年。1822年4月11日,奥斯曼帝国派军镇压希腊希俄斯岛的居民,死亡人数超过两万。大屠杀后,有四万多人被卖为奴隶。奥斯曼帝国的血腥屠杀引起了欧洲人的谴责,德拉克洛瓦在这一背景下创作此画。德拉克洛瓦还绘有世界名画《自由引导人民》。

然而,屠杀实际上遏制不了奥斯曼帝国的颓势,也挽回不了人心。随着希腊1832年的成功独立,与犹太人复国运动类似,希腊政府号召所有希腊人都要回归到希腊,要一起恢复古希腊古罗马荣光,甚至最后要定都君士坦丁堡:这被称为「伟大理想」(Megali Idea )。

这当然也成为塞浦路斯岛上希腊人的追求。尤其随着奥斯曼帝国的解体,对塞浦路斯岛的控制力逐渐下降,以希腊正教会为领导核心,最终发起了一场命名为ENOSIS(回归希腊)的运动,影响直到今天。

俄国、英国与地缘政治演变

自1699年被奥地利吞并了匈牙利之后,奥斯曼帝国就进入漫长的衰败过程。到18世纪,北方的俄罗斯人携带着「泛斯拉夫主义」的梦想南下,已经推进到高加索与黑海地区。并与奥斯曼帝国之间,在两百多年内爆发了十几次「俄土战争」,土耳其节节败退。

宗教上,俄罗斯人与希腊人、巴尔干地区的诸多国家一样,都是东正教。所以第五次俄土战争(1768-1774),俄罗斯胜利之后,通过《库楚克—凯纳吉条约》不仅获得了大片领土,还有权对土耳其境内所有东正教信徒提供保护。

其实,就算俄罗斯不以宗教名义干涉土耳其内政,奥斯曼帝国也已无力阻挡俄罗斯的脚步。

1832年希腊独立革命能成功,就与俄罗斯、法国、英国直接介入战争有关,他们摧毁了奥斯曼帝国与埃及的联合舰队,强迫土耳其签订和解协议并承认希腊的独立。

1877年,俄国再次对土耳其宣战,并迅速通过巴尔干半岛推进到君士坦丁堡,强迫土耳其再次签订协议,对包括高加索以南地区、对塞尔维亚和罗马尼亚、对波斯尼亚与保加利亚等都做出了种种索取。

但此时欧洲其他几个强国,出于抵御俄国的考虑,由俾斯麦召集,1878年在柏林开会,不同意俄罗斯与奥斯曼帝国的协议,重新划定了各自势力范围,以抵消俄罗斯在巴尔干半岛上的强势。

柏林会议之后,英国顺利的拿到了塞浦路斯的统治权,尽管名义上主权还在奥斯曼帝国手里。到了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因与奥斯曼帝国分属不同阵营,因此英国正式吞并塞浦路斯,列为大英帝国直属殖民地之一。

英国为何要占有塞浦路斯?

原因很简单,在于保障苏伊士运河的安全。而苏伊士运河又关系到英国海外最重要的印度殖民地的安全。

自从1828年俄国扩张到中亚(伊朗、阿富汗、奥斯曼帝国)、扩张到高加索,英国就将俄国视为挑战它在印度地位的大威胁。

为了让俄国远离印度,英国竭尽全力。

陆地上,它将印度边界往西北方向推进,出兵干涉阿富汗试图成立亲英政权,干涉俄国对奥斯曼帝国的迅速侵占。在海路航线上,则控制塞浦路斯、控制苏伊士运河、控制埃及。

修建苏伊士运河是法国人投资,但1869年通航后,很快成为英国通往亚洲最重要的生命线。1875年,埃及政府因经济压力,将苏伊士运河股份卖给英国,英国拥有了44%股份。1882年,借着平定亚历山大港骚乱,英国军队进入埃及,从此长期驻留,直到1956年。

**|**苏伊士运河1869年开通后,自伦敦去往印度孟买的路途缩短了42%。运河最初开挖时,乃以徭役方式,强征征派埃及农民去挖河。至1869年运河完工时,因各种原因死亡的劳工数目达十二万,尸体无人认领或已无法辨认,最终被草草掩埋在了沙漠里,或被抛入了运河中。

1878年,在塞浦路斯开始被英国统治的时代,塞浦路斯岛所面临的正是这样的地缘政治局面。

一方是趁着奥斯曼帝国的衰落,咄咄逼人的俄罗斯;另一面是为了抵御俄罗斯,而抢先在近东、中东地区占据战略要地的英国。

**|**世界史上的大事之一就是奥斯曼帝国的解体。

图片来源:P.R.帕尔默《现代世界史》

同时,在岛内,希族人与土族人,也各有各的直接依靠。

土耳其奥斯曼帝国,当然是塞岛上土耳其人的靠山。而希族人最密切的依靠,则是1832年从奥斯曼帝国独立出去的希腊。

独立后的希腊与正在没落中的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在地缘政治上,是天然的对手。他们之间的强弱形势,对岛内两族之间的力量对比有直接的影响。

奥斯曼帝国一直在衰落,直到一战以后解体,形成新国家土耳其。但在19世纪,奥斯曼帝国并非没有重新振兴的机会,统治集团曾积极发起一场「坦齐马特」(Tanzimat,土耳其语的意思即「改革」),又称仁政改革。最重要的两道敕令,1839年的御园敕令以及1856年的敕令,目标都在于增加奥斯曼公民的权利,缩减宗教领袖的世俗权力,改革税收、治理酷政、打击腐败、强调穆斯林与非穆斯林的平等地位、强调法律面前的平等及财产权的保护等。

这场持续数十年的改革运动,高峰点是60年代开始的君主立宪运动。1876年12月23日,甚至颁布了一部宪法,规定了出版自由、教育自由、信仰自由等,同时成立两院制的议会。

然而1876年才新上任的苏丹阿卜杜拉·哈米德二世(Abdul Hamid II),此前只是假装积极参与改革运动,等到前任苏丹被废黜、他上台接任后,阿卜杜拉·哈米德二世突然就翻脸,流放了最重要的改革派大臣米德哈特(Ahmed Şefik Midhat Paşa),解散了国会,停止宪法,并且把成千上万的「坦齐马特」改革运动的支持者,青年土耳其党人,驱逐出境。

阿卜杜拉·哈米德二世的暴君统治,从1876年到1909年,前后维持了33年,可以说,他断送了奥斯曼帝国的最后一线希望。在时代大趋势之前,他的顽固并不足以抵制现代化潮流,最终到了1909年,面对青年土耳其党人掀起的起义,无力回天,黯然下台。

**|**图片来源:P.R.帕尔默《现代世界史》

青年土耳其党人虽然赢得执政机会,恢复1876年宪法,但时不我予,又在1914年爆发的第一次世界大战选择错了队伍,与德国结盟,成了一战的战败国。

战败后的奥斯曼帝国,若无凯末尔(Mustafa Kemal Atatürk)这样的人物出现并力挽狂澜,面临的不仅是帝国的寿终正寝,甚至所有领土都会被协约国瓜分殆尽。凯末尔在安卡拉及时成立独立政府,击退入侵的希腊军队,并成功的与英法德日等国签订《洛桑条约》,从而保住了小亚细亚,并建立了世俗化的国家土耳其。

与奥斯曼的没落对比,希腊自1832年成功独立以后则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态势,领土不断扩张,一度侵入土耳其获得领地。

**|**希腊独立后,领土扩张迅速。希腊独立革命,获得了广泛的支持。包括英国诗人拜伦在内的国际人士,也拿起武器加入希腊革命者行列。苏格兰历史学家托马斯·戈登不仅参与了革命,还写了首部英语的希腊革命历史。

图片译自:维基百科

爱奥尼亚群岛是1864年取得的。1863年,丹麦王子威廉接替被废黜的奥托一世,获任希腊国王,英国将爱奥尼亚群岛割让作为贺礼。

1877-1878年的俄土战争,希腊答应保持中立,作为报酬,当1878年柏林会议召开时,英法德几个大国就议定,让奥斯曼帝国割让色萨利地区给希腊。此后奥斯曼虽有反悔,但最终于1881年两国签订君士坦丁堡公约,重新划定两国边界,色萨利正式并入希腊版图。

然后是三场战争:第一场希土战争、第一次巴尔干战争(1912年10月到1913年5月)、第二次巴尔干战争(1913年6月到9月)。第一场希土战争发生在1897年,围绕克里特岛的归属,希腊战败。但第一场巴尔干战争,希腊、保加利亚、黑山、塞尔维亚几个国家组成巴尔干同盟,联合与奥斯曼帝国作战,最终战胜,土耳其在巴尔干半岛的领土被几个国家瓜分,希腊获得萨洛尼卡地区等马其顿的爱琴海沿岸地区。

第二次巴尔干战争是因为领土瓜分不均,保加利亚与希腊等国作战,结果是希腊又获得了胜利,几乎把希腊与土耳其之间的爱琴海岛屿全部占领,把有广阔地中海海岸线的土耳其几乎压制到了海岸线范围。

曾经的奥斯曼帝国与希腊,在近代凯末尔的土耳其开始之前,实力对比正是如此此消彼长。

英国人统治的结果

一战之后,英国人开始统治时,塞浦路斯面临的局面就是这样的四国格局。

英国、俄罗斯、土耳其、希腊。

英国人有英国人的算盘,但塞浦路斯岛上的希腊人有自己的情感与立场。

自1828年,希腊共和国第一任总统爱奥尼斯(Ioannis Kapodistrias)公开呼吁塞浦路斯回顾希腊之后,塞岛上希族立场,就只能用一个词形容:

ENOSIS。

回归希腊。

他们需要反抗的,在英国人统治之前,是占统治地位的土耳其人。英国人之后,既有英国人,又有土耳其人。

岛上两个民族。希腊人要去殖民化,摆脱英国统治,但土耳其人则愿意接受英国人统治。

土族人的选择也容易理解,因为选择英国总比归属希腊要好。塞岛上的土族人,最不能接受的就是希腊吞并塞浦路斯。

二战后,塞浦路斯成为了名义上的「非殖民国家」,早已力不从心的英国陷入了两难。

它既想要塞浦路斯独立、不让它落于希腊或土耳其的手中,但又想要维持自己统治下的权益,让塞浦路斯实行自治。

问题是,这两个目标无法两全。

让塞浦路斯自治,就意味着占人口多数的希腊族会投票将塞浦路斯并入希腊。

这是岛上土族人不能接受的,也是土耳其不能接受的。不能接受,土族人就会组织反抗,而且土耳其也很可能会出兵干涉。希腊自然不会坐视,冲突甚至军事冲突必然会发生。

所以只要英国放手,岛内的土族人与背后的土耳其,就会与岛内的希腊族人以及背后的希腊,互相争斗,直到不可收拾。

而且,由于希腊族占岛内人口多数,这些希腊族人强烈的ENOSIS情结,会导致,就算英国人不放手,他们也要设法组织反抗,反抗英国的统治,直到脱离英国统治,回归希腊。

1955年,希腊族人的EOKA(民族游击队)成立,开始在塞浦路斯对英国人进行军事反抗,英国人被迫在岛内宣布进入「紧急状态」。

三年后(1958年),土族人的武装组织TMT(土耳其抵抗组织)成立,开始与EOKA分庭抗礼。他们的目标,是与希腊族人分割岛屿。

既然土族人少,无法控制塞浦路斯全岛,那干脆就分割,各过各的。

分立的方案,其实并不差。毕竟强扭的瓜不甜。

但这个方案,英国人不能接受。

如果接受这个方案,意味着塞浦路斯这个小岛的大部分,会纳入希腊的统治范围。

如果这样,还不如英国人直接将塞浦路斯归还给希腊。

那么,应该问的问题是:

英国为什么不将塞浦路斯直接给希腊?

一个可能的答案是:希腊不如土耳其可靠。

二战之后,世界的主要格局是冷战。

在中东,英国与俄罗斯对抗,有几个地缘政治的重要节点。

为了保护印度,必须保护住苏伊士运河。

为了保护苏伊士运河,必须占有塞浦路斯。

为了控制塞浦路斯,与土耳其的结盟比与希腊的结盟更重要。而土耳其在塞浦路斯上的底线是岛内两族可以分立、但绝不能让希腊直接拥有塞浦路斯。

在与苏俄的对抗上,土耳其一直是英国稳定的盟友。而希腊,二战还没结束,就陷入与共产党的内战当中。

要不稳定得多。

二战时,在德军占领期间,希腊最大的武装反抗力量是「民族解放阵线」(EAM,Ethniko Apeleftherotiko Metopo)领导的「希腊民族解放军」(Ethnikos Laikos Apeleftherotikos Stratos,ELAS),而无论「民族解放阵线」还是「希腊民族解放军」,都是希腊共产党(KKE)建立的。

德国战败之后,希腊共产党(KKE)在可以轻而易举控制全希腊的情况下,最终愿意向英国人支持的希腊流亡政府(领导是帕潘德里欧,Georgios Papandreou)让步妥协,原因是斯大林的指示。斯大林的战略思路是要在二战后控制德国,所以还不能跟同盟国翻脸,而按照斯大林与丘吉尔的协议,希腊属于英国控制的范围。

不过,希腊共产党(KKE)可以让步,但不愿意向帕潘德里欧政府交出武装。不愿意交出武装,这一点,希共受了南斯拉夫铁托的影响。所以1944年,希共的「解放军」在雅典以及比雷埃夫斯 (Pireas)港口地区与帕潘德里欧的政府军以及英军发生了内战,为了对付希共解放军,英军甚至调来了驻意大利的部队。

在英国的强力弹压下,1945年希腊各方包括希共签署了「瓦尔齐萨协议」,规定希共「解放军」及其它一切准军事组织必须解散。事实上,在铁托支持下,希共的「解放军」撤到了南斯拉夫以及阿尔巴尼亚。随后因为冷战开启,1946年这些「解放军」又重新进入希腊,以「民主军」的名义,直接武装夺取政权。

希腊内战从1946年一直延续到1949年,对希共「民主军」的致命打击,不是与希腊政府的军事斗争,而是来自于苏联的政治斗争。当铁托与斯大林关系恶化时,希共不得不在两者之间作出选择。最后希共选择了站队到斯大林这边。

然而,希共能与希腊政府斗争的最大靠山是铁托,斯大林并不支持希共的武装夺权,所以一旦希共放弃了铁托,也就意味着在希腊斗争的失败。

希共在希腊发起的这场内战,不仅对希腊影响巨大,因此我们后面会谈到,也间接的对塞浦路斯的影响巨大。

内战过后,希腊不仅成了一片废墟,而且内部的政治对立严重,局势动荡,还给帕帕多普洛斯(Georgios Papadopoulos)领导的极右翼势力崛起的机会。

反观土耳其,二战期间中立、不参与任何一方,直到同盟国眼看要胜利了,才宣布对德国宣战。政局一直稳定。而且历史上俄土关系就不好,不像希腊,尽管希共失败了,但国内支持共产党的力量一直不弱。

在希腊与土耳其之间,英国的选择显然会更偏向于土耳其。

既然如此,何必在塞浦路斯问题上得罪重要盟友?

所以,尽管岛内的基本形势是占人口绝多数的希腊族想回归希腊,英国就是不放手,相反,还想尽办法打击、控制。

在这个过程中,希腊族人出现了一个关键的政治人物:塞浦路斯东正教的大主教马卡里奥斯三世(Mihail Christodoulou Mouskos)。

马卡里奥斯三世从主教成为了政治家,得到了塞浦路斯希腊人的广泛支持。

为了控制马卡里奥斯三世的影响力,英国曾一度把马卡里奥斯流放到塞舌(Seychelles)去,但马卡里奥斯很顽强,辗转又回到塞浦路斯,并最终成为了塞浦路斯的开国「国父」。

1960年,在各种复杂的斗争下,为了塞浦路斯的岛内稳定,在英国不肯放手让塞浦路斯回归希腊的前提下,同时又不能不安抚希腊族的独立情绪,最后形成了一个非常别扭的解决方案:塞浦路斯独立方案。

三个国家(希腊、英国、土耳其)达成了协议,即《苏黎世-伦敦协定》。英国让塞浦路斯独立,由两族人组成民主政府、自我管理,英国只对其军事基地和周围的少量土地实施直接管理。

协议重点要求塞浦路斯不得与任何国家结盟,这是英国针对希腊的安排。

因为,即使塞浦路斯独立了,英国还必须继续掌握塞浦路斯。而只要能稳定控制塞浦路斯,塞浦路斯独立不独立,对英国来说意义不大。

希腊,虽然没能直接获得塞浦路斯,但毕竟塞浦路斯主要控制在希腊族手里,希腊可以通过岛内希腊人达到控制塞浦路斯的目的。

土耳其,知道塞浦路斯岛上的希腊人占据数量上的极大优势,但考虑到土耳其现今早已不如过去强大,因此在塞浦路斯上,他们最高的野心顶多是追求岛内两族分立,最大的底线是不能全部归到希腊。

因此,对于两族联合治理岛屿,土耳其也可以接受。

所以,围绕塞浦路斯独立的三方协议,是对塞浦路斯有直接控制力的三国之间的三重妥协。

但是,随后事实证明,这是一个脆弱的协议。

夹缝中的马卡里奥斯三世

1960年,大主教马卡里奥斯三世在塞浦路斯独立后当上了总统,而副总统则是土耳其人。

不管独立前矛盾有多大,土族人与希腊族人现在成了一个国家的国民。

还有一部非常复杂的宪法,条款主要由希腊和土耳其起草。而且,在宪法里写明,希腊、土耳其、英国三国是塞浦路斯岛「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的保证国」,并有权进行军事干预以维护。

这部宪法的缺陷很明显:这是一部外部强加于塞浦路斯岛上的约定。两族之间的合作,是外力下的强行合作。

两族之间真正的关系,是希族人的EOKA与土族人的TMT之间时有武力冲突的对抗关系。尽管有了宪法,有了同一个国家的身份,两族人之间的互相尊重、和谐相处,还需要相当的努力才能达到。

宪法里强行规定的两族之间对国家权力的分享方案,能不能落实,还需要两族人都能出现优秀的、懂得妥协的政治家才行。

如果马卡里奥斯作为总统,一开始就有优秀政治家的视野,用他大主教、总统的身份与魅力,能超越自身族群立场,推动两族融合,或许塞浦路斯的面貌会是完全另外一种样子。

然而,他不是这样的一个政治家。

即使是两族共同的总统,马卡里奥斯心里没有土族人的存在,他还是只把自己当做一个希腊人,一心想着如何让塞浦路斯抓住机会合并到希腊。

所以,当宪法的权力分享在执行中遇到困难时,他想到的是动用总统权力,对土族人的权利进行一系列的压制。

还有修宪,重新限定塞浦路斯岛上的土耳其人权利。

1963年11月,马卡里奥斯的政府提出了13项宪法修正案,直指土族人的权利,并且同时准备好了与土族人的武装冲突。

希腊族的内政部长准备了一个Akritas 计划,计划里设想,一旦土族人抵抗,就武装攻击,短时间内控制局势,在外部土耳其干涉之前造成内部既成事实。

这当然立即引爆了塞浦路斯的武装冲突。

塞浦路斯开始流血。

12月份,塞浦路斯的种族冲突达到了顶点,这就是著名的「血腥圣诞节」。

冲突的结果,死了很多人,土族塞人死了364名,希族塞人死了174名。全岛实际上陷入了两族内战。土族人退出政府,彻底失去了对马卡里奥斯的信任。

直到1964年,联合国才向塞浦路斯派遣了维和部队,以铁丝网、坑道等设施隔离了岛的南北,塞浦路斯俨然成了地中海的「巴以局势」。

马卡里奥斯高估了自己对局势的控制能力,到1964年,塞浦路斯岛上事实上已经两族分治,土族人成立了自己的行政与军事机构。四分之一的土族人(104个村庄,约25000名),在原来混居的村庄里遭到杀戮后就逃离村庄,搬进了土族人聚集的飞地。

在岛内两族之间武力冲突不断的情况下,土耳其多次想直接干预,即使不能完全控制塞浦路斯,至少也要实现土耳其最初的想法,即支持岛内的土族人与希腊族人分岛而治。

在冷战的大背景下,土耳其拥有非常强的优势地位,去推动英美同意它的方案。

20世纪60年代,美国所带领的北约和苏联所带领的华约已经开始了激烈的「冷战」,这就使得土耳其成为了一个重要的国家。

土耳其沟通了欧亚大陆,不论是十字军东征、「大航海」还是「冷战」,它都具备重要的地理位置。

所以,为了解决岛内的两族武装冲突,美国和英国秘密决议,希望塞浦路斯能够分区而治,这样会稳定土耳其继续满足于北约中的地位,而不会被苏联所争取。

而反观马卡里奥斯,他不仅在两族关系的处理上犯了大错误,而且在冷战局势里,事实上也站错队了。

明知道塞浦路斯这个小国家,夹在在地缘政治的复杂棋局里,却错估了自己的力量,想用希腊族立场强行控制塞浦路斯岛,最终葬送了塞浦路斯的未来。

他所依赖的希腊,在内战过后,自身政局一直不稳定。暗杀,骚乱,不绝于缕。1967年,极右翼的帕帕多普洛斯(Georgios Papadopoulos)更是发动了政变,攫取了希腊政权。

希腊的政变以及军政府的出现,让马卡里奥斯十分尴尬。他孤注一掷在岛内对付土族人,想的还是让塞浦路斯回归希腊。

可是,和当时多数希腊人的立场一样,他讨厌帕帕多普洛斯,讨厌这个曾为纳粹势力服务过的军官,当然也就不能接受塞浦路斯回归到帕帕多普洛斯统治的希腊军政府里。

既不能回归希腊,又因为1963年的修宪与土族人关系破裂,与土耳其关系破裂,把岛内形势弄的一团乱,马卡里奥斯这位塞浦路斯国父,在执政的这数年里,治理成绩一塌糊涂。

而且他和英国关系也极差。在冷战背景下,马卡里奥斯与苏联交往甚密,他甚至呼吁苏联对他的支持,同时在塞浦路斯设法制约北约,并接受了塞浦路斯共产党(Akel)的支持,而且还是所谓反帝的不结盟运动的急先锋。

这样的政治人物,英国、美国如何能喜欢?

1963-1964年在位的英国首相Sir Alec Douglas-Home称他为「一等一的恶人」(stinker of the first order),美国的国务院官员在1964年的一封电报里称他为「披着牧师衣服的狼」(wolf in priest’s clothing)。

华盛顿圈更是将他比做「地中海的卡斯特罗」。

1967年的希腊政变,给马卡里奥斯出了大难题,当然,同时也给他提供了一个转变的契机。

希腊不可依靠,土耳其又因为有英美支持,坚决要干涉岛内事务,偏偏无法抵抗,所以只能设法寻求岛内和平,与土族人重归于好。

他开始意识到,在岛内对待土族人的方式不妥当。既然绝不能回归到被军政府控制的希腊,那就从善待土族人开始吧。

从岛内民众支持的角度,他也还有机会。1968年的选举,他再次以96%的支持率再次当选。这次获胜后,他打算用自己的魅力与影响力,说服希腊族人放弃ENOSIS,放弃回归希腊,开始认认真真的与土族人一起建设自己的独立国家。

当选总统的同一年,他也发起了与土族人领袖拉乌夫(Rauf Denktash)的和谈。

搞笑的是,因为他立场转变,放弃回归希腊,现在是他的祖国希腊不肯放过他了。希腊军政府开始策划各种针对他的暗杀、政变。总算他命大,数次逃离危险。

最危险的一次是1970年3月份,当时马卡里奥斯的直升机在军政府支持的暗杀行动中被击落,结果他居然奇迹般地从残骸中走了出来,没有受到伤害。

在一次次来自希腊的袭击中,马卡里奥斯尽管还对全岛有控制权,但两族和谈、国家独立成长实际上受到了很大阻扰。土族人以及土耳其,并没有从根本上信任马卡里奥斯。

当然,说起来,土耳其对希腊的提防之心依然是最大的。

1973年,在躲过危险的政变与暗杀之余,马卡里奥斯再次当选为塞浦路斯总统。

但是,塞浦路斯的局面恶化,在希腊军政府的恶意推动下,也终于到了临界点。

1974年7月15日,国民警卫队中的希腊军官在雅典的指示下,发动了反对马卡里奥斯的政变,尼克斯·桑普森(Nikos Sampson)接管了塞浦路斯。总统府遭到猛烈轰炸,但马卡里奥斯侥幸逃脱。他逃到帕福斯,然后从英国的亚克罗提利空军基地飞往伦敦的安全地带。

**|**马卡里奥斯三世(左)与肯尼迪(右)会晤,这位政治家被塞浦路斯人称为「国父」,执政期间一直游走于各大势力间,试图给塞浦路斯以独立存活的机会。

希腊的行为触怒了土耳其。

政变5天以后,土耳其第一次派兵从北部入侵塞浦路斯,一举占领了全岛3%的面积。

入侵两天,联合国安理会召开停火会议。

在入侵三天后,塞浦路斯新政权崩溃,政变领导人桑普森辞职,塞浦路斯的众议院主席Glafcos Clerides代理总统,直到1974年12月马卡里奥斯回来。

英国调停,按照塞浦路斯建国时宪法规定,在日内瓦召开了三保护国(英国、希腊、土耳其)会议。

此时,国际舆论普遍同情土耳其。因为希腊发动塞浦路斯的军事政变,目的是为了强行改变马卡里奥斯不愿意加入希腊的做法。

但塞岛上的土耳其人口并不愿意。

但是,接着,土耳其居然又开始二次入侵。

因为有英美支持,土耳其毫不客气,既然都派兵了,索性一步到位,让岛内形势直接演变为两族分立吧。也别考虑啥联合建国的事情了。

于是,土耳其按照1:2的比例,直接扩大入侵面积,为占塞岛人口五分之一的土族人,占领了塞岛37%的面积。

当然,土耳其占领的这片地区是塞岛最富裕的区域,GDP是塞浦路斯的70%。

这次入侵,遭到舆论的严厉谴责。联合国安全理事会一致通过决议,要求土耳其从塞浦路斯撤军。

土耳其拒绝了。

土耳其入侵后的一个月内,在35,000名土耳其军队的强制之下,塞岛上两族实现了强制的分治。约有165,000名希族塞人逃离或被驱逐出塞岛北部,与此同时,希族人控制的区域,有45,000名土族塞人向相反方向迁移,迁移到土耳其占领区。

小小一个岛屿,成千上万的居民流离失所。

唯一能阻止土耳其的美国,却选择了袖手旁观,因为美国相信,只要不让苏联有控制塞浦路斯的机会,一定的牺牲是有利的。

**|**1974年七月,土耳其进攻塞浦路斯,名为「阿提拉行动」。

即使马卡里奥斯回到了塞岛,也无力回天。

尽管1967年以后他做了些弥合两族的事情,但土族人对他始终没有信任。而在外部,不仅仅是希腊的军政府想除掉他,英国、美国、土耳其也对他并不信任。

基辛格甚至这样认为:塞浦路斯的紧张局面,绝大部分都是马卡里奥斯造成的。

1964年,联合国为了维持岛内和平,在首都尼科西亚划定了一条 「绿线」,土耳其入侵后,这条绿线就变成了一条180公里长的联合国控制的边界,横跨整个岛屿的宽度。

塞浦路斯,一分为二。

在南北塞浦路斯之间,是一道满是铁丝网、障碍物和联合国维和部队的长长的边界线。

直到今天。

1977年2月,马卡里奥斯与塞浦路斯岛的土族领导人拉乌夫签署了一项协议,协议里设想,未来塞浦路斯如果再度重新统一,将是一个两族分治的邦联体系。

这份协议,说明马卡里奥斯实质上接受了失败,实质上承认了1960年建国的两族共治的统一国家已经无法挽回。

今后,塞浦路斯就算再度一统,也将是一个顶着统一国家名头的分治体系。

1977年8月3日,马卡里奥斯因心脏病突发意外去世,享年63岁。

他去世之时,突然天降暴雨,希族人的报纸称:这一不寻常的事件证明了希腊的一句古老谚语,即当一个好人被埋葬时,连上天也会流泪。

然而,一家土族人的报纸却说,这场不期而遇的大雨证明了土耳其的一句古老谚语,即当一个恶人被埋葬时,上天会敞开来洗刷他的恶行。

他死后,留下的国家,依然两族分裂、对立。

1983年,土耳其在北塞浦路斯成立了共和国,与南部的塞浦路斯共和国相对立。

这个共和国,自诞生以来,只有土耳其一个国家承认。

****|****塞浦路斯已成为大国博弈的牺牲品 。

视频来源:Squarespace

字幕:明白知识

塞浦路斯,本该是一个享受各文明带来福祉的小岛。

可是,在公元前2000年到如今的4000年间,它几乎是欧、亚、非三洲,各大国相博弈的牺牲品。

大国将自己的意志赋予塞浦路斯,或是直接地,如希腊、土耳其、英国;或是间接地,如美国、苏联、欧盟。

曾经美国和俄罗斯(包括苏联)的矛盾、美国和欧盟的矛盾、东正教和天主教的矛盾、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矛盾、希腊和土耳其的矛盾、俄罗斯和土耳其的矛盾、希腊和其他欧盟国家的矛盾等等,这些都投射到了塞浦路斯这个小岛上。

与此同时,近代以来主权国家的出现和种族运动也影响了塞浦路斯人,他们继而塑造了现在的这两个对立的国家,分裂了岛屿。

土耳其鼓励移民北塞浦路斯,希腊人组成的南塞浦路斯则向全世界开放移民政策。

究其根本,在于塞浦路斯从来就没有属于自己的国家意识、民族意识和属于自己的文化传统。他们的文化是希腊文化,他们的宗教是希腊的宗教。他们的国家意识在于使自己变成希腊的一部分。

但塞浦路斯从未如愿以偿,或许在未来也不会。

塞浦路斯走向了现代民族-国家的不归路。一旦塞浦路斯岛上的希腊人和土耳其人拔刀相向,他们就陷入了分裂和无端的战争中。

在大国看来,塞浦路斯是一枚必要的棋子。可对于塞浦路斯来说,大国的博弈、民族国家的兴起、主权的追求为他们带来的都是鲜血。

在这样的背景下,塞浦路斯的未来仍然堪忧。

塞浦路斯会统一吗?它会找到它真正的自我意识,还是会继续被动接受大国的摆布?

也许,唯有时间能告诉我们答案。■

在这个话题无孔不入且热爱阅读的新媒体编辑部,我们经常在各种五花八门的公众号上,遇到或曲高和寡或趣味小众、但非常有意思的新鲜玩意儿。

现在,它们都将一一出现在这个栏目里。

我们也随时欢迎您的参与,留言向我们推荐您读到的低调好文。

___本文由公众号「明白知识」(___ID:mingbaizhishi)授______权转载,欢迎点击「阅读原文」访问关注。

最简单好用的 VPS,没有之一,注册立得 100 美金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See Also

希腊:文明古国的复兴惨剧|大象公会

1844 年,重生的古老文明渴望着本该属于它的领土与人民。 文|海下 1844 年,希腊首相约安尼斯 · 科莱提斯在宪法制定议会上慷慨陈词,宣称眼下的首都雅典只是国家的「两个中心」之一,东方还有许多属于希腊民族的土地,尤其是古老而光辉的君士 …

希腊要独立,土耳其拦不住了

(⊙_⊙) 每天一篇全球人文与地理 微信公众号:地球知识局 NO.1528-希腊要独立 作者:andy 制图:孙绿 / 校稿:猫斯图 / 编辑:养乐多 1821 年, 希腊独立革命爆发, 名满欧洲文坛的英国诗人正在意大利旅居,在长诗《唐璜》 …

土耳其是个怎样的国家?

品葱用户 细胞质维尼熊 提问于 5/23/2020 如题 品葱用户 Hayashi3310 评论于 2020-05-24 請問"怎樣的國家"是指哪一方面的,生活習慣?意識形態?還是什麼? 不過就我所知的,還是野人獻 …

土耳其,“无疫情孤岛”的沦陷

(本系列均为南方周末、南方人物周刊原创,限时免费阅读中) 新冠病毒一波又一波地在全球接力,从中国到韩国伊朗意大利,再到法德英美国,好像连环炮般的次第应声,然而,有一个国家却在战火纷飞的全球疫情大战中保持了一种罕见的平静,这个国家就是土耳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