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历美国停摆风暴:是什么在“打醒”美国人?
解释最新科技进展,报道硅谷大事小情 点击上方“硅星人”关注我们~ 一日新增3000例确诊,不封锁全美,能否阻挡前方浩劫 文 | CJ 编辑 | Vicky Xiao 注:本作品著作权归硅星人独家所有,授权深圳市腾讯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独家享有 …
i释最新科技进展,报道硅谷大事小情
点击上方“硅星人”关注我们~
一场无组织、自发的、志愿参加的互助接力正在硅谷上演。
作者 | Lianzi 编辑 | Vicky Xiao
注:本作品著作权归PingWest品玩/硅星人独家所有,授权深圳市腾讯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独家享有信息网络传播权,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3月18日,硅谷华人工程师“布谷”请了一天假。这一天,她就干了一件事儿:拉群。
她和一批素昧平生的湾区华人志愿者一起,在这天,创建并维护了一个湾区华人邻里守望群的表格,再按照不同的邮编,引导住在湾区不同地方的华人入群,互相帮助。
这一天中,到底有多少人加入了她的群,她没来得及统计。只是埋头创建群,再把人拉进去。每拉一个邮编群,她就把新群的二维码放到统计表格中。
截止发稿,大部分生活在硅谷湾区的华人都见过不同群里传阅的这张按城市、按邮编甚至按街道整理清清楚楚的Excel表格。
每天几乎都有人在群里告诉新入群的人,这些群不用于闲聊,而用于大家交流治安、物资等紧急情况,最主要的作用,就是发生紧急安全事件时,大家可以互帮互助。
群规一般是这么规定:
愿意公布地址的将昵称改为家庭地址,在有情况时,发街道号码并打出SOS符号。
不愿意事先公布地址的,发求救信号时发送位置分享,不用打字。
此外,SOS群平时不能闲聊,有紧急发定位发消息都可以,附近10分钟以内的人尽量赶过去,可以在群里通知一声,不去的人赶紧帮忙报警。去的人可以不用下车所有车辆在那家人们看使劲按喇叭,旨在吓退贼人。
最后,紧急情况下,可以直接用微信拨打本群"群通话l,让更多人看到。
布谷在不同的群里留下了类似的群公告。
直到当天夜里12点,布谷仍然活跃在各个大群里,把每一个素未谋面的陌生人拉到他们相对应的邮编小群里,帮他们找到“组织”,也找到一份安心。
布谷忙到抽不出时间回答硅星人的问题。和布谷一起志愿帮忙建立华人互助组的丽君,则告诉硅星人,“现在最大的困难就是群超过200人,扫码进群的二维码就会失效,就需要手动一个个加。”
1
夹缝中的华人,走上互助道路
“你很难去估量最终疫情最终会给美国带来什么,尤其是给美国华人带来什么。”同样在互助群里的硅谷工程师李敏(化名)对硅星人说。
国内的人打上半场,国外的人打下半场,海外华人打全场——这看起来像是个段子,却是不少华人的真实写照。从一月国内疫情爆发忙着组织捐赠,到现在美国爆发忙着自保,很多人的生活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在李敏看来,在美华人比很多其他美国民众更了解新冠病毒,也早早意识到这个疾病的严重性,很多人都提前做好了准备。
等到美国政府终于重视疫情、开始行动起来的时候,似乎就有点来不及了。李敏回忆几天前,特朗普宣布美国进入紧急状态后,美国民众就出现了一些“失去理智”的恐慌情绪——大量的人挤到超市囤积食物,再加上股市10天内熔断4次,人们对于新冠疫情带来的不确定性感到一丝恐慌。
而特朗普一条把新冠病毒直接叫做“Chinese Virus”的推文让华人群体又惊又怒,还多了一层不安:担心自己和家人的人身安全,担心华人群体再度被污名化、成为少部分人的怒火宣泄对象,更担心种族主义在美国的再度抬头。
尽管遭到了大量人的反对,第三天,特朗普仍然在一个小时内连发三条推,均使用“Chinese Virus”这个词,而且,在白宫发布会上,面对记者的质疑,他也丝毫不觉得这种做法有什么问题。
特朗普的这些行为让华人内心的不安更加强烈了,不少美国政客、民众表示,这种种族主义言论实际上是在“开倒车”。
事实证明,这并不是过度担心。
在新冠疫情在美国大规模传播后,各地都有新闻传来有华人遭受来自陌生人的敌意和攻击。在华人众多的硅谷,还有中餐厅半夜玻璃被砸被抢,尽管目前还没有证据表明这是针对华人的仇恨犯罪还是普通抢劫。
一些人也因此将目前美国正在经历的新冠疫情“怪罪”华人。《纽约客》的记者Jiayang Fan就分享了她出门倒垃圾的过程中被路过的人无端语言攻击的故事。
而在硅星人的朋友圈里,也有不少住在纽约、加州的人都讲述了自己最近被歧视和被人背后辱骂“Chinese Virus”的经历。
远在英国也同样如此。据CNN报道,一名23岁新加坡华人在伦敦遭遇群殴,暴徒甚至表示“我不希望你和你带来的新冠疫情在我的国家里。”
就在人人自危、担心自己和亲友成为种族主义受害者的时候,一些无名英雄在华人社区中诞生了。
2
24小时的一场无名英雄接力
“说实话,我们不知道最早谁发起互助组这件事的。”丽君告诉硅星人。
做“建群自助”这件事的应该有很多,大部分也是分散自主发起,并没有一个组织在牵头,几个发起人之间甚至彼此根本不认识。“我只知道布谷今天牵头在维护,在将这件事继续下去。”她说。
按照丽君的回忆,大概昨天上午时间,各个群里都在传一个标记着城市名称和相对应群二维码的共享表格。之后,就有不少人加进来一起维护,甚至将城市细分为邮编,让人们能找到“离自己最近的群组”,在紧急时刻获得最大效率的帮助。没过多久,就有了十几个这样的几百人大群。
“但到了中午表格突然全没了,不知道是系统问题,还是有人误删了。于是布谷就承担起来恢复的工作。”丽君说。
她自己也开始承担起Palo Alto附近居民的华人互助组建立和拉群。截至发稿,Palo Alto多个邮编的小群加起来已经有接近300名华人加入。
建群、拉群看起来简单,但要把大群的人挨个“送”进小群是一个繁琐、耗时和需要极大责任心的工作。为了完成这件事,布谷主动请了一天假。
“我一开始没想到这个事情要花这么长时间,但是加好友都需要手机操作非常麻烦。”布谷说自己基本上一整天就在做这一件事儿。
甚至傍晚的时候,因为布谷建群、加好友过多,还被微信暂时封号了一个小时。直到发稿,布谷和其他人微信聊天,其他人都仍然会收到“请核实对方身份,谨防诈骗”的字样。
“其实我也不知道这个事情谁发起的,谁也在做。”布谷说自己只是其中一份子,没想到海外华人也能如此团结。“非常多人帮忙拉群。已经衍生出十几个群组,我只是其中的‘中转站’”。
在发稿前,那个贴满了二维码的表格被无数人访问。从北面旧金山、到华人居多的Cupertino和Sunnyvale,再到南面的海边城市蒙特雷,都有了属于自己的微信群。甚至在华人众多的城市Santa Clara的一些邮编下,热心的华人志愿者还把人们按照街道分开。
除了布谷、丽君,还有非常多人在一起维护这个一日之间就建立起来的互助系统:大群里不断有新的邮编小群在建立,甚至每一个邮编下面,又根据街道分到更细致的群。
“疫情之下,很高兴看到海外华人团结的一面,包括之前在国内疫情严重的时候,大家一起努着劲给国内医护捐赠口罩。”布谷说。
睡前,布谷数了数,单是自己建立的微信群里就已经有快千人了。
“除了开群和群里扫码的,这一天我的个人新加好友就有200多个了。这是很有意义的一个经历。”直到夜里1点,为“华人互助群”忙碌一天的布谷才辗转去睡觉。直到采访结束,布谷都没有向硅星人透露她的真实姓名(也请大家不要打扰她)。
丽君表示,布谷完全是出于热心才牺牲自己的时间、精力来做这个事儿。“她本身是个全职工程师。建群就是帮助大家,并不图什么。”
硅星人聊过的一些志愿者也都表示,并没有所谓的"互助组"这么一个组织,大家都是完全是自发加入的。
“除了有人在做维护工作,很多都是大家爱心接力下去的。默默做这些事情的就是住在你周围的普通人。”一位同样参与互助群项目的华人表示,自己也是受到布谷和丽君的感染,主动建了一个家所在地的群,为自己所在的华人社区出一份力。
“如果没有这个群,我甚至不知道我们这个邮编住着这么多华人。”群里有居民表示。这种远亲不如近邻的感觉竟然因为一个小小的微信群和好心人的不断接力一天之内实现了。
而同一天,在加州另一端,尔湾,另一群华人也在提供着类似的互助。一张这样的图在微信群里流传(注:该截图真实性未经核实):
除了这些临时建立起来的互助表格外,另外一个物资表格也在硅谷华人微信群里流传:
华人们主动、自发将周围超市剩余的物资存货、缺货、人流量情况、戴口罩人数、营业时间等信息登记在表格中,并且众包更新,让其他人可以随时掌握周围超市的情况,不必去白跑一趟,也减少风险。
这样一个表格,在硅谷在宣布半封城状态、物资被部分哄抢后显得尤为珍贵。
“虽然超市里大多数商品仍然备货充足,但是免洗洗手液、消毒液、手纸、厨房纸等方便囤货的物资仍然比较难找到。”一位硅谷华人表示。表格里时刻有人更新,大家就更好做出自己的出门购物安排了。
除了华人之间的自助外,实际上,华人也正在逐渐成立新的临时组织,为美国其他民众提供支持:
一些华人开始主动在小区内设立流动站,为邻居们提供口罩;
一些华人在超市的停车场,将多余的口罩送给没有防护的老年人;
一些人开始主动为社区中不方便出行的老年人和残疾人提供购物、取药等帮助;
更多的人向Whole Foods等大型超市建议,让超市提前开门一小时,专供老人购物,也在论坛中提倡大家关心一下周围行动不便的老人,帮他们进行生活必需品的采买;
在美国医护出现口罩、防护服短缺后,湾区一些之前组织过向武汉捐赠的华人组织,重新集结人力物力,对美国当地医院进行集体捐赠。
总之,硅谷的华人在行动,为他人、为社会出了一份力。
3
寻求华人之外影响力
除了以上这些社区中的互助外,新冠疫情中,另外一个不能忽视的华人群体,就是华人在线社区“一亩三分地”,和每天在他们建立的中文和英文网站上实时更新疫情的工程师和数据志愿者。
在美国的很多人,每天都是靠着刷新“一亩三分地”的网站来了解新冠疫情在美国的传播情况。截至发稿,中文、英文新冠疫情网站加起来,已经有5100万次点击。
目前,包括全职工程师和志愿者在内,有几十个人每天在维护着这个网站。
“这个网站有些更新比美国疾控中心还要早一些,都是靠我们的数据志愿者和工程师背后在一点点收集数据,更新平台来保证准确和时效性。”‘一亩三分地’ 的CEO Warald 在接受硅星人采访时表示。
据他介绍,最早“一亩三分地”只做了中文版,但后来越来越多网友强烈建议做英文版,从而可以将疫情信息分享给美国同事,工程师们就连夜做了一个英文版网站。
可以说,这个网站在早期华人对外传播疫情信息过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那个时候,美国同事都不拿新冠疫情当个事儿,各种计划旅行,也不准备囤买物资,我就把这个给他们看。现在他们都回头感谢我能这么提前让他们有所准备,不必在宣布美国进入紧急状态后和其他人一起扎在人堆里抢购。”硅谷工程师章进(化名)告诉硅星人。
这个英文网站目前也成为了很多美国非华裔追踪疫情的重要途径。在Twitter上,哈佛教授、斯坦福教授,还有Fox News的账户都强力推荐过这个华人做出的网站。
在美国最著名论坛Reddit上,也有不少帖子在讨论这个英文疫情网站。
“在我们推送的公众号文章下面,有读者留言表示将我们的网站发给了HR,之后HR转发给了全公司。”Warald表示很开心华人做的这个网站可以惠及整个硅谷,甚至是全美社区。
“一亩三分地”的工程师从半个多月前建立这个网站开始,就属于一直全职、加班在做这个事情。
“All in(全情投入)——除了吃饭和睡觉,大家就在做这个事情。”Warald表示。除了最早比较简单的网站,后来一直也在加入各种新的实用的功能。
此外,一些疫情爆发后改为上网课的留学生、全职太太、其他公司的工程师,甚至是待产的妈妈也加入了志愿者团队,
“这些志愿者每天都要花上四五个小时来收集数据。”Warald用满场飞奔来形容他们的工作量。
收集数据是整个网站最难解决的问题之一。
“很多州发布的数据并不准确。例如某些County(郡县,比城市高一级)三点发布了新增病例的数据,但是五点州政府的网站仍然还是旧的数据。”在这些志愿者看来,这种“去虫”和核实数据的工作非常复杂。而“一亩三分地”的数据更新甚至比疾控中心官网还来的准确和有时效。
随着要做的事情变得越来越复杂,也有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志愿者团队。
截止发稿,这个全美华人、非华人每天都在关注的网站目前已经有超过5100万点击量,毋庸置疑成为全美国关注疫情变化的最重要渠道之一。
4
接力仍在继续
实际上,硅谷华人在过去几个月中被各种坏消息所包围——先是中国的疫情让每一个华人揪心,再到后面美国逐渐疫情爆发,同时还有四次熔断的股市。
但渐渐的,开始有人站了出来,主动、自愿、不求回报地来为大家提供方便,伸出了手,把一个个小团体连了一个社区,把一点点萤火连成了黑暗里的一道光——而这些人,平日里就是大家身边的一个普通留学生、一个工程师、一个全职太太。
渐渐的,这道光让越来越多的人感受到温暖,他们也加入了进来,成为了新的志愿者,滚雪球式的接力互助,让大家一起共克难关。
在看到布谷和丽君的努力后,硅星人和附近的邻居也给所在的邮编开了一个新群,希望能尽自己的一点力;同时,也把大家的努力记录、分享下来,让更多的人能够加入。
现在,互助的接力仍在继续。
就像丽君说的,“众人拾柴火更高,大家相互接力一起做了一件这样的事情。有些互助自然而然就成了。大家都在做的事情,定能做的更好。”
喜欢这篇文章?
1)点击右下角的“在看”
2)分享到你的朋友圈和群里
3)赶快关注硅星人吧!
关注硅星人,你就能了解硅谷最新的科技进展和湾区的大事小情,变身最in技术潮人
解释最新科技进展,报道硅谷大事小情 点击上方“硅星人”关注我们~ 一日新增3000例确诊,不封锁全美,能否阻挡前方浩劫 文 | CJ 编辑 | Vicky Xiao 注:本作品著作权归硅星人独家所有,授权深圳市腾讯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独家享有 …
海外华人圈里,有的组织募捐,有的被「黄色警告」,有的要求美国封关……一些中国人想要搭救中国人,还有一些中国人不欢迎中国人 2020 年 1 月 31 日,一辆载有法国公民的车辆从中国武汉撤离后到达法国。 Photo: Gerard …
有人在法国纪念李文亮,有人在意大利援助武汉,而对种族歧视的莫名恐慌,依旧在弥漫 2019 年,针对香港的抗议运动,中国内地媒体纷纷转载一幅「摘下口罩,做堂堂正正中国人」的宣传画。再然后,短短几个月之间,因为一场疫情,中国各地纷纷颁布法规:不 …
theinitium.com - 特約撰稿人 連大可 發自布宜諾斯艾利斯 2020年3月初的布宜諾斯艾利斯,和往年此時並沒有太大不同。夏天進入尾聲,結束休假的阿根廷人開始返城。在終日喧嚷的「南美巴黎」、意大利後裔聚集的探戈聖地,人們一如既往 …
theinitium.com - 特約撰稿人 胡文燕 Daniela Ovadia Derk Byvanck 發自 巴黎 米蘭 布魯塞爾March 19, 2020 theinitium.com - 特約撰稿人 胡文燕 Daniel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