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公听过《春天的故事》吗?

使用CN2/CN2GIA顶级线路,支持Shadowsocks/V2ray科学上网,支持支付宝付款,每月仅需 5 美元
## 加入品葱精选 Telegram Channel ##

今天是三月的第一天,草木发芽,万物复苏,外面已经是春天的感觉了,让人感到心情愉快。

打开视频软件,大数据好像猜到了我的心思,就推来一首《春天的故事》。

记得小时候有段时间,大街小巷的音像店、各家各户的电视里,都反复放着这首歌的MV。“老人画圈”的比喻,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

它既是一个时代的旋律,也是一首官宣认证的BGM。

我好久没有听到这首歌了,脑子里忽然闪出一个疑问:邓公生前有没有听过这首歌呢?

01

我的印象里,这首歌的广为流传,是从登上1997年的春晚开始的。

那届春晚最重要的主题之一,是香港回归。在零点钟声敲响之前,群星合唱了一首歌叫《公元1997》。不过,讲香港的歌,显然没有讲深圳的歌影响大。

那么当天晚上,邓公在看春晚吗?如果在看,想必就听过《春天的故事》。

不过,这个可能性不大。

那年除夕是2月6号,在人们欢度春节的时候,邓公已经病重。

据《邓小平年谱》记载,1996年12月12号,他因病住进了301医院。

起初,情况尚好,他还能看看电视。比如,1997年的元旦,中央电视台开始播放十二集的文献纪录片《邓小平》。有一天,邓公指着电视屏幕上一个远远走过来的人影,问道:

那是谁啊?

身边的护士笑了:那是您啊!

护士回忆说,邓公当时“动动嘴角,笑了一笑”。

2月初,他还能对前来看望他的同志嘱咐说,“把今年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和召开十五大这两件大事办好”。

可是,到2月上旬,邓公的病情有所恶化。1997年的2月19号,他就离开了人世。

香港回归最是遗憾,没看到。

02

当我查阅《春天的故事》创作资料时发现,其实它推出的时间不是1997年。

早在1993年初,也就是邓公南方谈话“写下诗篇”后不久,歌词就发表出来了。

是什么样的人,能够写出这样一首歌呢?

词作者的名字叫蒋开儒。在这首歌创作出来之前,他还并不知名。

1992年3月,远在黑龙江省穆棱县的蒋开儒,在报纸上看到了一篇通讯《东方风来满眼春》。这篇通讯引用了唐代诗人李贺的诗句为标题,详细记述了邓公年初视察南方时,在深圳的活动。

蒋开儒一口气读完文章,感到热血沸腾,便决定要去深圳看看。

他揣着借来的2000块钱,就踏上了南下的列车。在深圳,他看到耸起的高楼、繁荣的面貌和万千的气象,便决定不走了。

他认为这里和内地大不一样。在给妻子的信里,他是这样描述深圳的:

不讲谦虚讲自信,不排辈分排股份;不找市长找市场,不拜灶王拜财神;不求安稳求创新。

那时,深圳周围还有铁丝网。蒋开儒觉得,这就好像一个圈,圈外搞计划经济,圈里搞市场经济。

那么,这个圈是谁画的呢?想到这里,灵感一下子就来了:

1979年,那是一个春天

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

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

奇迹般聚起座座金山

03

这首歌经过作曲家王佑贵的谱曲,在1994年拍成了MTV正式推出。

MTV的开头,是一株株植物在发芽。我们小时候音像店里播放的,应该就是这个版本。它的导演是张国立。

在考证邓公有没有看过这个MTV的过程中,我倒是还有个意外发现。

在上面提到的那篇《东方风来满眼春》通讯里,详细描述了邓公,听到另一首歌颂改革开放的名曲的场景。

这首歌就是《在希望的田野上》。

通讯写到,邓公视察深圳时来到先科激光公司参观。这是一家主要生产唱片和光盘的企业。

参观过程中,公司一位四川籍的业余歌手赵敏,演唱了一首卡拉OK《在希望的田野上》。邓公对他这位老乡的歌喉,以及音响效果十分赞赏,听完后一边鼓掌,一边说:

我听得很清楚,不走调,音响效果不错。

大概对一位并非音乐专业的老人来说,听得清、不走掉,就是很高的褒奖了。要是当时就有《春天的故事》,那估计效果会更好。

04

不管是《在希望的田野上》,还是《春天的故事》,这类歌曲通常被称为“主旋律”。

其实,主旋律只要写得好,一样能受到欢迎。

在《春天的故事》诞生之后的好多年里,它还在流传。作为词作者,蒋开儒也一直想知道歌词里的主人公,究竟有没有听到过。

这种愿望还十分强烈。

最终有一年,在深圳莲花山邓公塑像下,他见到了邓公的弟弟邓垦和妹妹邓先群。

据蒋开儒回忆说,他鼓起勇气问道,我有一个问题,想了千万遍,也没有问过,也不知道上哪里问,小平听没听过《春天的故事》?

邓垦老人听后,很爽快地告诉说:他听过,很喜欢听,很喜欢看。

但他一句话也没有说。

蒋开儒太开心了。他觉得,尽管邓公没有评价,但只要他听过,自己也心满意足了。

后来,在邓公去世后不久,他感到《春天的故事》还应该有续篇,就像事业也需要接续奋斗一样。他又有了灵感。

于是,便写下了一首新的歌词:

我们唱着《东方红》,

当家作主站起来;

我们讲着《春天的故事》,

改革开放富起来;

继往开来的领路人,

带领我们走进新时代

……

对,这首歌就是同样脍炙人口的《走进新时代》。

当然,这就是另一个故事了。

参考资料:

《邓小平年谱》,中央文献出版社

《在小平同志身边二十年》,中央文献出版社

《〈春天的故事〉的故事》,人民政协报

《东方风来满眼春》,深圳特区报

关注这个传达室

并且设为星标🌟

才容易收到我的消息

识得唔识得啊?

最简单好用的 VPS,没有之一,注册立得 100 美金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See Also

邓公的硬道理

今天是邓公的逝世纪念日。 我回味起他的一些语言,往往是很简单,但都是硬道理。 01 比如,那句最著名的“不管白猫黑猫,抓住耗子就是好猫”。 其实,原话不是白猫,而是黄猫。这是四川的一句谚语,所以一定要用四川话念。 邓公最早说这句话是在什么时 …

我为什么要写作?

在村里,我听过无数个好故事,它们对当事人都不太友善: 我前不久刚去世的爷爷,在1959年是生产队的小会计。浮夸风起,各队都要派人去乡里报产量,领导喜欢听到更高的数字,于是最先报的几个人登时沦为阶级敌人,打得哭爹喊娘。我爷爷怕挨打,就丢下母 …

当前形势下如何念诗?

众所周知,我室的主要工作之一,是念诗。 这两天,有读者问道:当前形势发展较快,我们能否从古典诗词中,汲取一点人生的经验呢? 我回复他说,你这个问题很好。尽管我们刚刚经历了不可估量的损失,但是经验的汲取和水平的提高,也是不能停步的。 然后,我 …

当女人做回自己

文学批评家夏志清在《中国古典小说导论》中曾指出一个耐人寻味的反差:水浒英雄有一种突出的厌女倾向,而在冰岛传奇《埃吉尔传》(Egil’s Saga)中,虽然女性也经常被描绘得诡计多端、傲慢自负,不断搬出各种似是而非的理由来挑拨男人 …

如果在春天,十个此间|十周年

点击复苏 触摸此间记忆 关于此间的死亡众说纷纭。 没有人能举出一个明确的时间点,甚至也有人说“此间还没有死”。“死亡”这个词对于理解事实也不够准确,此间的衰退,此间的消失,此间的枯萎,此间的沉寂……该如何来描述? 关于死者,人们都有与之相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