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普通人“祭奠”权利都要干涉了
今天微博热搜榜上,有一个词条:媒体谈胖猫事件中94.6吨食物被浪费。批判的是2024年4月份胖猫从重庆长江大桥跳江身亡之后,网友通过外卖平台为其送餐祭奠一事。 大家千万不要误会,以为是澎湃新闻写的。实际上并不是,它仅仅是转发者。刊登此文的 …
原创 照相的宋师傅 旧闻评论
湖南师大官微3月12日的“晚安体”遇到了麻烦,它引用的一段胡适语录招惹了攻击,攻击者说胡适是“汉奸”,还当场举报给网警,希望扩大声势。湖南师大官微随后修改了该条博文,删掉了胡适的名字,仍保留了语录,换一种方式保卫“胡适”。
胡适当然不是任何意义上的汉奸,他是新文化运动的旗手,后世的攻击者能用白话文来构陷他,本身也得益于他的历史性贡献,这些都由别的作者做了详细考证。这些考证当然不会让攻击者消停,但有助于普及常识,这是互联网健忘的悲哀之处。
湖南师大官微编辑的修订动作,也受到了批评,认为是不必要的屈服。考虑到这件事已经引发舆情,官微删掉胡适名字也算是一种应对措施,关键在于官微没有彻底妥协,还是保留了胡适语录。这仍然可以理解为一种倔强,一种风骨。
攻击者的套路很明显,就是对湖南师大使出了一根意识形态大棒,他们明白这是大学的敏感点,很容易因此屈服,而不管具体情形。假如湖南师大删除了那条博文,反倒是不利的,因为倒像是印证攻击者的“有理”,去掉名字保留语录是恰当的技术应对。
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胡适一百多年前的建议,多多少少体现在湖南师大的舆情应对中。当然,官微被迫修改绝对不是一件让人开心的事。事实上,官微事件关系到的攻击者与支持者,都不满意,任何一方都无法宣布纯粹的胜利。
晚安体作为官微的常备题材,本来就是一种鸡汤文字,用来填补官微的素材短缺,同时体现一下存在感。对于湖南师大的官微风波,其实不用上升到意识形态斗争的高度,它就是一种常规的应激反应,要是无限拔高放大反而不必要地助长攻击者气焰。
这件事当然也可以作为一个例证,说明前些年那些“保卫社会”的说法与做法,已经有着显著的萎靡不振,“保卫社会”这种宏大的命题,越来越集中在一些碎片化的具体冲突中。保卫“胡适”,就是保卫社会这种话题的生动体现,这是一个观察角度。
经历过这番折腾,也许胡适语录乃至于他的名字,都可能成为所有大学官微的禁忌,不再被引用。这种合理推断,有着令人沮丧的一面,可也间接地说明,据说面临全球大败局的文科在其精神内核上,是有一点不服的,这是文科的光荣与弱点所在。
复旦大学校长金力日前在谈论复旦改革时,曾说文科在一个成熟的社会是不可或缺的。不知道这位遗传学院士,在面对湖南师大官微风波时,会否想到这些问题:现在的社会是成熟的社会吗?文科要是处在一个不成熟的社会,是否就并非“不可或缺”?
经过三十多年的反复,大学专业所预示的社会风尚似乎又回到了理工科吃香的老路上。文科遭到普遍鄙视,文科生似乎拖累了什么了不得的事业,抬不起头来。金校长言必称改革的“赌一把”,同样建立在认为文科臃肿、将文科老师视作“存量老师”的前提下。
湖南官微的小小风波,从大学改革的风险管控角度来说,或许印证了金力主持的复旦改革削弱文科的必要性,即使非金校长本意,却也是歪打正着的。可要是看到这场风波所引发的强烈的道德情感,又会觉得复旦拿文科为改革祭旗,背叛了深层的人文情操。
文科教育的理想或许有很多,但其中一个,可能就是可以让围绕胡适的争论来得更猛烈些,但一所大学不会因引用胡适而感到惶恐。一切坚固的东西都烟消云散,这是文科无法自保、备受苛责的大背景,至于那些以文科为代价为大学改革,反而困在了狭隘的历史视野中。
十年前社会争论大学改革,重点是教授治校等治理架构的改革,专业革新也有,不过是技术末节;可观察被金力校长期许为“排头兵”的复旦改革,文科成了摆在餐盘里的“硬菜”。这时候再对照看湖南师大的官微风波,就会清楚地意识到,金校长的改革可能仍是“茶杯里的风暴”。
【引用图已经艺术家秃头倔人授权】
今天微博热搜榜上,有一个词条:媒体谈胖猫事件中94.6吨食物被浪费。批判的是2024年4月份胖猫从重庆长江大桥跳江身亡之后,网友通过外卖平台为其送餐祭奠一事。 大家千万不要误会,以为是澎湃新闻写的。实际上并不是,它仅仅是转发者。刊登此文的 …
一个不伦不类的文科一级教授 作者:关德款 九八五综合性大学四川大学2024-25年开始评选文科一级教授。文科一级教授是国家下达指标评的。川大原来有文科杰出教授,是学校内部评的。不过学校的文件一直说,杰出教授在校内享受院士待遇。什么是院士,就 …
为什么中国文科教育容易教出妄人 ·方舟子· 有一个微信公众号发表了一篇文章,标题叫做《为什么网络意见领袖会出错:以方舟子和“海边的西塞罗”对美国大选的预测为例》。那个公众号本来读的人不多,但可能是因为文章批了我,被腾讯当成宝推荐,看的人就多 …
学生应该尽可能学理工科专业 ·方舟子· 中国在文革前就流传着一个说法:“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文革后恢复高考,这个说法又开始流传,当时最好的学生都去学理工科。后来风气慢慢地变了,最好的学生去学金融、经济,以为这样就可以尽早出来赚大 …
胡适的三大贡献? 作者:辜正坤 最近,视频号文化人物记三分钟的视频,讲了胡适的三大贡献。还有如此无知的学者,真令人汗颜! 一、所谓第一贡献,白话文问题。 中国至少从唐宋时期就开始使用白话文了,哪里轮得上胡适第一个提出来? 唐代寺庙宣传佛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