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疫情下的上海

使用CN2/CN2GIA顶级线路,支持Shadowsocks/V2ray科学上网,支持支付宝付款,每月仅需 5 美元
## 加入品葱精选 Telegram Channel ##

网上这张图传神地表现出上海人在疫情下的心态

3月1日,上海本轮疫情爆发。最初那两天,虽然也有传闻说这一波来势凶猛,但类似的“狼来了”已有很多次,何况谁也不知道它究竟会怎么个凶猛法,在影响到自己之前,生活总还是得继续。

虽然已在疫情的阴影下生活了两年多,但对绝大多数上海人来说,只要“足不出沪”,对疫情管控带来的不便,其实是缺乏具体感知的。豆瓣友邻“欢乐分裂”3月4日说出了这种差异:

今天出上海一次,亲身感受取经路上的八十一难——每个收费站关口都严查两码+核酸,无核酸者连服务区都不得进(是的,生理需求自行解决);感受从上海出发的卑微,沪牌几乎都被拦下检查,一看身份证立刻劝我们原路返回,软磨硬泡说我们从低风险区出发并写了承诺书才放行。因为之前情况较严重时没怎么出门,这是两年多以来第一次切身感受到对自己生活的影响。

尽管如此,这也属于常规操作,毕竟两年来我们也都早已熟知:但凡哪里出现一两例确诊,当地就立刻成了嫌疑对象。前年我在川陕旅途中就曾遇到过,因为当时浦东爆出病例,马上当地宾馆酒店就拒绝接待上海人入住了。

3月10日,隔壁门洞被封

我真正意识到“这一波可能有点不一样”,始于3月10日。那天一早送孩子上学,到了楼下发现,同一栋楼的隔壁门洞被封了,因为有密接。这是两年来我第一次如此近距离看到封楼。

邻居们也都头回见到,第一反应是掏出手机来拍一张留念,大家也并不紧张,只是好奇到底哪家,还有人开玩笑说这算是“中奖”,48小时后出关了可以去买彩票。

午后和朋友聊起,他一直对上海的“精准防控”不乐观,此时更直接断言:“上海疫情看来要开启内地模式了。”他的预感很快得到证实:当晚,我得知上海将首次进行全员核酸,谈到这一点,他简洁地说:“意料之中。上海输了。”

我不清楚这算不算“上海输了”,但这确实也算“意料之中”。在1月“全国最小中风险区”奶茶店那一波时,我就写过一篇《上海能扛住吗?》,忧虑在逐步放开后,感染病例可能大量增加,尤其大都市将成为主要输入源,这势必需要更新现在的防疫模式。

也是从这天起,上海疫情开始受到外界关注。对我来说最直接的感受就是有几位翻出我之前关于上海“精准防疫”的文章,留言嘲讽、辱骂,随后取关。我也知道有很多人等着看上海好戏,只是没想到他们还这么闲,去翻出我一年多前的旧作,就为了能骂两句,可想他们为此憋了有多久。

我很遗憾的一点是:很多人仅仅把这看作是“沪吹”,进而觉得我是在“拉踩”,而他们的反应就是一直在等一个时机,证明上海“没什么高贵的”,这样心里才舒服。可能在他们眼里,只有0分和100分两个极端,1和99都算作“没有本质差别”。

对另一些人来说,这是令人沮丧的,因为一旦上海的“精准防控”受挫,将意味着在国内再也找不到更好的模式可供参考了。3月11日,有一位读者发消息来问候我:

怎么说呢,我其实并不怎么在意。这主要是因为,我觉得原先所谓的“精准”也只能在有限开放的情况下实行,张文宏之前也说过,一旦大门洞开,感染病例势必将十倍以上增长,那时才是真考验。当然,这次遍地开花是疏漏引起的,以至于有些措手不及,但这样的阶段迟早都要经历。

那一周每天六七十例,从确诊轨迹来看病毒已经外溢到流调范围之外了,但仍未停工停课。对两年来习惯了清零的国内城市来说,这已经很严重,但也有人说,以上海2500万人的规模,这不过是十万分之一的概率,如果连这样的风险都承受不了,“那这日子可能真的没法过了”。

从3月11日起,气氛逐渐紧张。也不时有人问我有没有关注疫情,为什么不写写,还有人委婉地说:“老师之前对其它城市的防疫都有批评,很想看到您对这次上海的看法。”但我几位朋友则告诫我“千万别写”,那天有一位身在防疫第一线的就说:“不可以写。任何一张图都别发。”

其实我一时也不知道写什么好。我并不比别人知道更多内情,以往所写,也都要有可分析的着力点,而这一次则似乎要么敏感到不能写,要么是已重复了太多次的现象,没什么值得一写。剩下的,好像就只有默默记录一点自己切身的生活感受。

3月12日,我一位朋友亲历了全员核酸的场面,他后来说,“乌泱泱不知几千几万人”:

奉贤区偌大的一个行政区据说被缩减到一个检测点,我跑了多家医院都被告知停止检测,指引我到这个点检测。一个朋友将这个情况反应到上海疾控中心,他们的回复是,平常分散就够了,几十万几百万的话,集中更有效率。说老实话,我很难理解这个逻辑。当时跑了几家医院未果后,我在想,大概是医生都去学校,小区检测去了,医院关门,大概可以理解。但是那个朋友问了疾控以后,从他们的答案来看,这个理由倒不成立了。

这一天,我两个孩子的学校也开启核酸检测,原本的昆虫课、机器人课等全部取消,校门口满是焦虑的家长。学校通知,3月14日周一起,全部改为网课——当然,这对孩子们来说是个好消息,至少他们可以在家睡懒觉了,因为早晨的网课8:20才开始。

直到3月13日,我老家崇明仍是上海本轮疫情中唯一的净土,有朋友揶揄我:“贵岛还是干净的!你赶紧逃回去吧。”我也开玩笑说:“这充分说明了我岛的与世隔绝。”

我原本确实还打算3月中下旬回去一趟,为父亲扫墓,因为清明节回岛太堵了,但这看来也变得难以成行了。就在3月13日一早,一位在上海开出租车的崇明籍司机坐船回岛,两天后确诊。母亲打电话来,叫我别回去了,以防万一,到时她带上花去看望父亲就是了。

3月14日,星期一,按公司此前发布的通告,本周可以居家办公了。对我来说更直接的影响是:小区快递不再送上门,只能去大门口领取;可以自由出入,但只能走大门,两个后门、一个中门均关闭,离我家最近的一个边门则每天在上下班时间才开启4个小时。这基本上就是回到了两年前疫情刚爆发那会。

后滩,3月15日,当然,拍照时对准了人少的地方

那些天春风骀荡,天气晴朗,白昼气温都到了20多度,两个男孩子精力无处宣泄,在家里也实在呆不住,于是照例每天上完网课后,一家人就骑车去附近的后滩转转。这是为数不多仍开放的公园,又正值油菜花盛开,游人如织,粗看下来,大致有近三分之一的人没戴口罩。

黄昏逛完了,懒得再回家吃饭,到旁边的世博源吃饭,很多饭馆的堂食已被关闭,汉堡王和盒马仍然开着,但相比平日,食客也明显减少了能有一半。虽然听说日前盒马被抢购一空,不过显然补货很快,而小区出入又不限制,看起来超市也都如常,我家里除了米,也没囤积什么。至于孩子们就更是了,他们虽然也知道疫情吃紧,但感受不到有多大不便。

那两天从外地来沪后被隔离的一位读者和我说:

这次在上海隔离的感觉,很多方面都和台湾有些类似,我觉得这是一个城市尊重人民的象征。至少我在大陆其他城市没有这么明显的感觉。

这次隔离到酒店已近凌晨,从机场落地各个环节的引流和标示,都相当的明确,而且医护人员不管工作再怎么辛苦,都非常有耐心且具同理心的解决各种问题。跟台湾隔离几乎只有口音不同而已(台湾各城市另外为每个人都准备了防疫大礼包包括食品等)。

虽然可能是个体经验不同,但是我觉得接触到了近百名的医护人员跟海关人员都有这样的工作态度的话,(尤其是在接近凌晨的时间点)应该是相当具有代表性的。

3月15日晚,国家卫健委发布《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九版)》,最引人注意的地方是:集中场所隔离观察,不必过度治疗;轻症或无症状的不用在定点医院了,节省大量的医疗资源。

这被普遍看作是一个新信号,然而,在没有更明确的指令之前,所有人都不清楚这是不是意味着新的模式在试验中。这让我感觉就像是在坚持原有口号的前提下,悄悄地摸着石头过河。

那几天里,很多上海人自嘲“侬疯特勒伐”变成了新的问候语。在微信群里问问,各人的情况千差万别:我们小区一天都没封,另一位朋友也天天照常去健身房,然而也有人第一天就被封了,只是还没做核酸;另一位3月14日晚上8点开始封,到3月18日一早10点多解封,让大家放风买菜,但当晚12点继续封。最难的一位,被隔离14天,因为小区有确诊。

3月18日,倒春寒,一夜之间降温10度,第二天甚至低到7-9摄氏度,以至不得不把收起来的冬衣又翻出来。阴天带着孩子再去后滩,春风多厉,游客明显稀少了许多,也很少人不戴口罩了。骑车时,摘下口罩透透气,迎面骑来一位,用北方口音严厉地说:“戴好口罩儿!”

3月20日,终于轮到我们小区核酸检测了,这是两年多来,除了去年11月去郑州、洛阳出差那次之外,头一回做核酸。志愿者提前一天就来通知了,会按门洞分拨进行,但原本预计是下午3点轮到我们门洞,可能人手不足,排不过来,到当晚8点多才来摁门铃。Suda之前已做过,我就带着两个孩子下楼。

外面正下着大雨,阴寒异常。小区活动中心已临时改造成了核酸监测点,排队入内,按预约好的健康云扫码通过,挨个捅一下喉咙。孩子们嘻嘻哈哈的,做完后老大问:“医生都不问,她怎么知道我是谁呢?”我说前面按顺序排,后面就只管做检测了,老二又接口:“可是我和哥哥的顺序就乱了,到最后可能我的结果是哥哥的,哥哥的结果是我的。”

回到家里,Suda发现老二下楼时没戴口罩,对我也很生气:“你怎么这么大意?他没戴,那你也回家拿啊。”我确实是到楼下才发现,但内心觉得“就算感染也不是什么大事”,懒得再上六楼跑一趟。她叹了口气:“你怎么还不明白?我也不怕被感染,我怕的是被隔离14天。”

第二天,小区群里按门洞陆续公布,不出意外,每一个都是阴性。上周末公司就发了通告,本周起可以恢复上班了,但需要持有上周任一天的核酸阴性报告。同一天,上海新增本土确诊31例,无症状865例。在这种情况下恢复常态,以前似乎没有过。

昨天冒雨去买菜、取快递,听到有两个邻居在那感叹:“你说这到什么时候是个头?”我不知道他指的是什么,如果说是病毒本身,那确实看起来无休无止;但如果说是防疫措施,那我想,它或许已经在变化了,只是我们还不确定它会变成什么样。

往期相关文章:

(已设置超链,点击篇名即可跳转)

在流动中管理

疫情下的上海,告诉你什么是现代城市

精准防疫,上海为什么能做好?

上海的作业可以抄吗?

如果张文宏不能再发声

上海防疫做得好,并不只因张文宏

不扰民的防疫才是好的防疫

上海能扛住吗?

最简单好用的 VPS,没有之一,注册立得 100 美金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See Also

为什么很多外地人质疑上海的防疫方式,特别是经历多次疫情,没有做过一次全员核酸检测,还能控制的那么好?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上海这个是完美贯彻了上头既要又要的潜台词,上头绝对不允许上海停下来,更不允许上海疫情满天飞,典型的既要抓经济又要抓防疫,上海能在这个钢丝上跳舞这么长时间已经很不错了。 有些人整天想着严格防疫,一个病例就能给人家骂出 …

怎么看上海迪士尼游客新冠确诊后,闭园两天重新开园?

知乎用户 你好世界​ 发表 上知乎才发现,居然真有人相信中国一座三千万城市是靠运气防疫。难道上海不是中国政府管理的? 知乎的底线现在有多低 知乎用户 父慈子孝孙仲谋​ 发表 很多国人有一个很不好的毛病,就是特别不愿意承认别人的成功,我原来对 …

怎么看上海迪士尼游客新冠确诊后,闭园两天重新开园?

知乎用户 你好世界​ 发表 上知乎才发现,居然真有人相信中国一座三千万城市是靠运气防疫。难道上海不是中国政府管理的? 知乎的底线现在有多低 知乎用户 父慈子孝孙仲谋​ 发表 很多国人有一个很不好的毛病,就是特别不愿意承认别人的成功,我原来对 …